title
stringlengths
2
207
article
stringlengths
101
75.3k
老闆說Let's meet for a cup of coffee,不是在約你「一起喝咖啡」!什麼意思?
Anna 在一家外商公司工作,有天她正好要去吃午餐,在電梯前遇到外國老闆,老闆突然說:Let's meet for a cup of coffee later. 什麼?老闆要請她喝咖啡?別會錯意唷,A cup of coffee 字面上是「一杯咖啡」, 但這裡卻是指「很短的時間、一下子」。來看看 a cup of coffee 和 a cup of tea 的用法,和你想的不一樣。(X) 我們一起喝咖啡吧。(O) 我們等等簡單聊一下吧。A cup of coffee 字面意思是一杯咖啡,但在口語中,可以指「一段短暫的時間」, 因為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很短,就引申為一下子。看一個例子:I'll be there in just a cup of coffee.(我馬上就到。) A cup of coffee 也可以指「職業球員的短期合約」, 例如:After his years with the Tigers, the outfielder had a cup of coffee with the Yankees in 1950 and the Giants in 1952.(這位棒球外野手在老虎隊幾年之後,1950 年、1952 年又分別在洋基隊和巨人隊待了一段很短的時間。)(X) 那不是我喝的茶。(O) 那不合我的口味 / 興趣。這句話與實際的「茶」飲料無關,而是關於個人的偏好,a cup of tea 意思是「對某件事感興趣」的,加了 not, 就是不感興趣。例如:I don't really like running. It's not my cup of tea.(我不是很喜歡跑步,這不合我的興趣。) 再來看一段對話:A: How do you like the dessert?(你覺得甜點如何?) B: Great. It's my cup of tea.(很棒,這很合我的胃口。)(X) 他的杯子不太完整。(O) 他有點不正常 / 有點瘋瘋癲癲。A cup short of a full set 是一種幽默且委婉的表達,short of 是「少了......」,full set 是「一整套」; 一套茶具缺少一件杯子,比喻某人可能有點奇怪或不太正常。例句:Sometimes I think my uncle is a cup short of a full set, especially when he starts talking about his alien theories.(有時後我覺得我叔叔有點怪,尤其是當他開始談論外星人理論的時候。)
跳票1.8億、差點從21樓往下跳......,「原來失敗不可恥!」工具機大廠總裁的逆境課
購併大王、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是商周集團的常客。早在八 O 年代,朱志洋靠購併崛起的時候,第一次成為《商業周刊》封面人物;二十八年後友嘉集團成為全球第三大工具機集團,再次登上《商業周刊》封面。這一次,他擔任商周 CEO 學院「逆境領導」課程客座教授,同時也是商周 CEO 學院的學員。一場跳票危機,讓他差點跳樓他在三十三歲時進口挖土機,剛好搭上台灣經濟起飛,十大建設興建,挖土機需求暢旺,全台灣需要一千五百臺挖土機,其中八成來自朱志洋公司。他一路擴張,誰想到遇到一九八二年第二次石油危機,景氣反轉,挖土機需求從原來的一千五百台緊縮到兩百台,他手上客戶的票券高達一・八億元,現金只夠三個月。一・八億是什麼概念?當時台北市的地價一坪五萬,現在一百萬元,膨脹二十倍,粗估當時的一・八億元等於現在的三十六億元。三個月後,有三十六億要跳票,根據當時的票據法,跳票要被判刑、要坐牢,從此成為前科犯;不但自己有前科紀錄,也讓父母、老婆、小孩蒙羞。朱志洋顧慮很多,包括:跳了票會讓父親蒙羞,債留家人,但是他去哪借三十六億元?他甚至想到要跳樓,從日本東京丸之內飯店二十樓一躍而下,可是他擔憂的事情仍會照樣發生。接下來三天三夜他無法闔眼,朱志洋感到絕望和自我懷疑,對自己的能力和決策感到懷疑,內心充滿無助和恐懼,只吃了兩片小蛋糕,「原來人在絕望時肚子不會餓的!」朱志洋說。接受失敗,置之死地而後生他不斷反思自己的人生,回顧過去的努力和成就,最後他得到一個結論:「我接受自己失敗。」他意識到即使面臨失敗,也不該放棄希望和努力,最終決定重新振作,勇敢地面對困難。神奇的事發生了,當他從「自己怎麼會失敗?」轉念到「我失敗了!」朱志洋放下自己的驕傲,路出現了,開啟一場關於信心和勇氣的戰役。他決定去找日本原廠神戶製鋼抗議他們的殺價競爭,導致他的經營不善,要求他們一年付款,神戶製鋼可以答應,但他們提出相對應的條件,要求他提供銀行保證,朱志洋一直被銀行拒絕,但天無絕人之路,花旗銀行願意提供擔保,成為他人生中的關鍵轉折點,從此之後,他意識到自己可以克服任何困難。一・八億的損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但也成為朱志洋的寶藏,從中學到許多珍貴的經驗和教訓。練就財務眼光,開創 700 億營收首先,朱志洋的學習是,凡有問題,必有方法。一・八億對任何人無疑都是天文數字,即便如此,「事情都可以解決,重點是必須要面對;面對它,而不能放下它,直到找到解決的方法。」朱志洋說。其次,這堂課讓朱志洋意識到財務知識的重要性。過去,他以為財務問題可以交給財務經理解決,但他後來明白,作為老闆,必須了解財務,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從那以後,朱志洋下班回家後每天自修三個半小時的財務,然後第二天早上在業務部門教一個小時,持續兩年,練就現在全球二十一個財務長都怕的財務眼光。最後,朱志洋彷彿看開了一切。過去,他有司機,坐林肯黑頭車,正準備搬出老公寓入住電梯華廈,上完這場一・八億的課後,朱志洋辭退了司機、決定不搬家,再把公司的員額從一百八十人減少到六十人,然後配合公司瘦身,他自己自主瘦身減少十二公斤;「我公司要縮減,我自己也要瘦身,」朱志洋笑說,「這也是可視化領導的一種。」這段經歷再次證明,只要願意努力,就能做到任何事情。坦然面對自己的失敗,有時只是一個念頭,退一步海闊天空,朱志洋的放下,是終點也是起點,不只解決一・八億的財務危機,也成為當今七百億元集團的起點。比 EMBA 更實戰!商周 CEO 學院「逆境領導」熱烈開課中,席次有限、立即報名!
當面試官質疑你的經歷是「浪費時間」,怎麼破解?
打工度假,對職涯到底是加分還是減分?對已投身職場的社會人士而言,這是最大的包袱與焦慮點,畢竟出國打工,就代表著與台灣職場的脫鉤、職涯斷層,難保打工回來後,面臨重新累積資歷、薪資倒退幾年的水準。但要是過了打工度假的年紀,是連想去的機會都沒有了。 每段人生經歷都有它的意義存在,那些未被發現的光芒,想讓別人看到,必須自己先琢磨它。回答沒有定式,只要開始問到澳洲打工的經歷,首要議題,就是改變面試官對打工度假的刻板印象。就跟有些面試官喜歡問新鮮人「大學四年學到什麼?」如果答不上來,自然就會被貼上「讀大學浪費時間」或是「學歷無用論」的說詞,碰壁久了,連自己都信了。但這到底是人的問題、還是學校的問題呢?其實,不是讀大學沒有用,而是「這個人」讀大學沒用。打工度假也是同道理,不論這段經歷所獲是否跟職場相關聯,總有故事能說。只是有沒有用心體會每一段經歷,不然就跟大學一樣,會被質疑是浪費時間。我面試過好幾間公司,只有一位面試官對我的澳洲打工經驗持負面態度。不管我怎麼說明,他就是一副「去澳洲浪費人生」的嘴臉,不想聽、也聽不進去澳洲給我的視野與歷練。遇到這種人不必浪費口舌,趕快結束面試,找下一個伯樂。相信我,當你的面試官對打工度假有些偏見,身邊也都沒有打工度假過的同事,聽到你在澳洲是從 0 到 1 這樣過來的,都會有「我以為澳洲打工就是簽證辦好,就直接飛過去工作了」這樣吃驚的反應。做到印象翻轉後,再將自己的經驗連結到公司相關的事情上,面試官自然就能接受。因此即便應徵的職務沒有提到外派,我也會刻意將話題繞到這議題上,用自己的經驗翻轉他們對於打工度假的印象跟看法。「不害怕外派,如果真有外派機會,對於公司給予的資源,一定會格外珍惜」這是我的超級殺手鐧,當我丟出這句話,通常面試官都會被我說得一愣一愣的。有些面試官更會覺得去澳洲打工的「都是逃避現實的爛草莓」, 如果你將自己在澳洲所面臨的種種困難,透過外派的議題帶出來,除了開頭釣面試官胃口,也是翻轉面試官對於打工度假的刻板印象。短期來看,或許我會少別人 1、2 年的歷練;長期來看,在同個領域中提升專業技能,終會面臨成長的極限值,但到了 50 歲,說年輕時比別人少 2 年台灣工作經驗,跟其他同行的能力差異,真的會差很多嗎?有些面試官會拿你在澳洲的成就當笑話問,這時候就要舉一反三,而不是尷尬或惱羞在原地,你可以把在澳洲培養的軟實力拿出來再說一次。例如,「別人採番茄都是靠一根脊椎跟健壯的四肢,但我靠的是思考「如何將過去所學應用到工作中」, 專注在許多細節上,最後在公司尾牙上獲得一年一度的殊榮。」針對自己在澳洲的成就,只要能說出一套自己的心法就可以 (人格特質或是待人處世)。也不一定要是工作相關,只要有點成就,也可以說說自己用到了什麼軟實力 (像是鑽研細節、耐心、善於溝通等)。如何化劣勢於優勢,取決於自己如何看待每一段人生經歷,如果連自己都覺得打工度假就是荒廢人生,憑什麼要別人覺得你是塊待琢磨的璞玉呢?* 本文獲「Patrick Wong」授權轉載,完整文章
每月多賺5萬元!美國薪水族斜槓新招:投資自動販賣機
你以為日本是全世界擁有最多自動販賣機的國家嗎?事實上,美國才是販賣機數量第一大國!而且在通膨籠罩下,甚至成為不少人增加被動收入的來源。軟體服務公司 Linkitsoft 研究指出,美國估計擁有 500 萬台自動販賣機,在 2023 年排名世界第一。而這些自動販賣機,正支持著不少美國人的財富夢。《華爾街日報》指出,一些認為自己薪水不足以維持生計的美國人,把用自動販賣幾販售洋芋片、汽水當成副業,甚至還有人把正職辭掉專心投入。他們的創業成本低,而且商業模式相當簡單:只要花 1500 美元 (約新台幣 4 萬 7 千元) 購入一台二手販賣機,從好市多進洋芋片和汽水後,收取 100% 加價。但產業競爭也很激烈。根據全美販賣機協會統計,該產業規模約 182 億美元,但經營者中超過一半,每年收入不到 100 萬美元,多半都是兼職。儘管如此,透過販賣機追尋財務自由的概念,卻在社群媒體上成為熱門話題。社群媒體管理平台 Sprinklr 統計,2019 年至 2023 年間,貼文、評論提到「被動收入」、「販賣機」, 在 X 就增加 3 倍以上,Instagram 更達 6 倍。不少網紅是造成這股風潮的推手,如在 YouTube 擁有 50 萬訂閱的伊巴尼茲 (Jamie Ibanez)。來自德州,只有 23 歲的他,竟已擁有 51 台販賣機。他常將補貨、收取利潤過程拍成影片,並告訴觀眾,只要勤奮且夠幸運,任何人都可循此模式致富。30 歲的卡車司機史密斯 (Rob Smith), 發現他的日常工作收入無法供他買房,也選擇成為販賣機斜槓經營者。原因是他曾目睹一位同事在工作中抱怨一台販賣機故障,卻還是乖乖投入 2 美元,「我當時就想,一定要儘快得到一台販賣機,」他說。他先花 4000 美元買了第一台販賣機、信用卡刷卡機、一輛載滿零食和飲料的卡車,而後又陸續買進第二、第三台販賣機。為了營運這三台販賣機,他每週只多花 3 到 5 小時,每月卻可多賺進 1500 美元收入,扣除成本後,利潤仍有約 750 美元。但過程遠比他想像更艱難。美國融資公司 Nav 指出,利用販賣機賣汽水,往往是最有利可圖,但史密斯卻踢到鐵板。在線上論壇網友建議下,他把一台販賣機裝滿柳橙口味汽水,但卻沒賣出半罐,最後他只能和家人硬把 3 打汽水喝掉。儘管不是每一款商品都在販賣機熱賣,而且和日本、台灣相比,美國販賣機產業不僅技術較落後,提供品項也較少。市調公司 Spherical Insights 卻指出,從 2021 至 2030 年,美國販賣機產業複合年均成長率將達 10.1%。相較之下,日本販賣機市場相對飽和,從 2023 年至 2033 年複合年均成長率僅 6.97%。為了趁這波浪潮獲利,一些有經驗的販賣機經營者開始開課傳授專業知識,一堂課就要 300 美元維吉尼亞大學媒體研究教授思沃茲 (Lana Swartz) 則表示,有時候線上輔導課程的銷售,可能比光靠販賣機賺錢更有利可圖。但她也提醒,「線上論壇中有個笑話是,如果有人對某個商業模式開課,代表要當做副業,早已過度飽和了。」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領英、Spherical Insights
翻轉窮忙人生,在於神奇4個字!說出口就能改變現況
你或許會認為,你的理財觀念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學習或改變什麼;但根據我的經驗,這樣的人往往才是最需要學習的。你知道得越多,才會越知道學海的無垠無涯。有一種東西叫「自尊」, 會告訴我們人生該怎樣才是對的。自尊的工作是保護我們的安全,而對自尊來說,安全就是熟悉感,也就是所有已知的事物。因此,自尊會盡全力讓我們卡在原地,為的是能掌握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即便現狀讓你不快樂,讓你無法朝目標接近,對你有百害而無一利,這都無所謂。自尊就是希望你待在原地,理由通常是:現況像坨爛泥一樣,這我當然知道,但我覺得很安全,因為這坨爛泥我很熟悉。我知道會發生什麼。假如我踏出一步,嘗試新的事物,可能會變得更糟,因為以前沒有做過,我一點概念也沒有。人們可能基於這樣的理由,選擇留在很糟的關係或職場中。對於改變的恐懼有時更是難以承擔,更可怕的是,有時候自己還意識不到。因此,自尊更會為我們的現狀找藉口,過度強調現狀的種種「好處」, 例如:如果從金融財務的角度來看,你可能會對自己說:難道你真的要用「還好」、「沒事」或「本來可能更糟」當作人生成功的標準嗎?以我個人來說,平庸並不是成功的標準。我認為,沒有任何人希望在老年回首人生時,只覺得「還可以啦」。光是承認有地方要改進就很困難了,因為這可能會破壞我們良好的自我感覺,讓自尊承受極大的壓力。自尊不希望我們發現,它並非無所不知。遇到問題,自尊只想怪罪在其他人事物上。相同的,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問題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賺更多錢。因為自尊要我們相信一切都沒事,我們很好,會遇到困難不是我們的錯,只要擁有更多錢就會不一樣了。自尊讓我們把金錢的問題都責怪在其他人事物上,而不願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想法。通常,最先浮現的選項不會是承認自己需要改變。對許多人來說,是在災難性的事件後,才會真正承認自身的問題。追根究柢,假如想改變窮忙人生,首先就必須讓自己承認有些事情必須改變。改變人生有 3 個步驟:大多數人甚至連第一步都做不到,這就是他們困頓停滯的原因。你的想法會成為信念,信念成為行動,行動帶來生命中的成就。一切都是從信念和心態開始的。許多人根本不相信改變的可能性,某種程度來說,他們沒有錯。到頭來,相信改變不可能的念頭,會成為自我應驗預言,因為大腦會相信你所認定的。認定改變不可能後,你就會持續尋找「永遠不可能成功」的藉口,而不是設法思考解決的方式。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相信自己是人生的受害者,為此感到憤憤不平:我生父母的氣,因為他們沒有幫我安排好成功的道路,若是他們有給我那些幫助,我就可以不用過得那麼辛苦,少奮鬥幾年了。我生政府的氣,因為他們讓學生貸款變成一門生意。我對就業市場感到憤怒,因為環境太糟了,例如,為什麼低階工作需要 2 年的經驗?為什麼薪資跟不上房價?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憤怒又疑惑的我,大可以停在原地,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認為壞事都發生在我身上,一切並非我所能控制。認為整個體系都在迫害我,我沒有勝利的可能性。我陷入匱乏的心態,對金錢也抱持負面的信念。我認定金錢是有限的資源,我永遠不可能會有足夠的錢,也沒辦法得到更多。但是,我也不想接受這樣的命運。因此,我決定激進一點,對自己人生的一切負起全部的責任,也包含那些無法歸咎於我的人事物。我必須改變自己對於金錢及可能性的信念,重新審視哪些事其實是可控的。我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因為這些不是我父母、政府官員或是公司老闆們的人生,而是我的人生。當我這麼做時,一切都開始改變。每個人都認為我走運了,但運氣其實源自我開始對行為和人生的一切負起全部的責任。我很清楚的記得,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這和我過去擁有的人生觀 相比,可說是天差地別。我越努力、越動腦、負起的責任越多、越有勇氣,也就越能看著逆境,說出:「我可以怎麼做?」並帶來持續的改變。於是,我越來越「幸運」。曾經,我開口閉口都是:我改變了「我改不了」和「我辦不到」的想法,培養出尋找方法的好奇心。假如有任何人能達成你的理想,就代表這理想是可能的,你只是還沒找到方法。當你在個人財務管理和人生的旅途上繼續前進,請不要說「我負擔不起」或「我做不到」, 應該改成「我該如何負擔?」和「我該如何做到?」因為「我該如何?」這 4 個神奇的字,我的人生徹底改變。我開始相信,就算起點和其他人不一樣,我仍然有能力成功,可以打造自己夢想中的人生。或許得花更多時間,或許擁有的資源不同,但我可以找到自己的路。假如以前有人成功,代表是可行的,我只是還沒找到自己的路線,暫時還沒而已。我從匱乏和不足,轉移到豐盛和成長。我知道為人生的每個結果負起全部的責任,就能帶來更好的轉變。或許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見的,但終有一天,我能夢想成真。* 本文摘錄自方言文化《快樂花錢,存錢不苦,更能致富的金錢法則》
比AI還大的商機?瘦瘦針打在七巨頭身上,資金正往減肥藥廠流
2024 年,美股七巨頭的成長方向出現分歧。輝達、Meta、亞馬遜、微軟毫無疑問地繼續領漲美股大盤,尤其輝達和 Meta 股價從年初至今 3 個多月間已分別成長了 88% 和 43%; 相比之下,Alphabet 成長已疲軟,蘋果、特斯拉更開始走下坡,股價分別跌了 8%、32%。與此同時,兩家製藥廠,禮來 (Eli Lilly)、諾和諾德 (Novo Nordisk) 追趕而上,他們的股價自 2024 年以來成長了 28% 和 31%, 比亞馬遜、微軟都還高。「美股七巨頭的時代已經過了。」最初提出七巨頭稱號的分析師 O'Rourke 表示。當 AI 緩慢退燒、財報季結束,市場關注起七巨頭各自前景。JPMorgan 表示,散戶正把他們從 AI 賺的錢獲利了結,部分轉移到這兩家製藥廠。禮來、諾和諾德是全球市值第一、二名製藥公司,這兩年因為減肥藥的強勁銷售而爆紅,市值紛紛在今年超越特斯拉。《華爾街日報》甚至稱,禮來有充分理由取代特斯拉,成為新的美股巨頭之一。這對一直以來由科技公司主導的美股市場來說是罕見的事情。美銀分析師則把禮來的目標價從 800 美元上調至 1000 美元,意味禮來有望成為第一個市值破兆的製藥公司。除了 AI, 終於出現讓投資人再度興奮的題材了嗎?為什麼是減肥藥?減肥藥龐大的成長潛力,來自各國驚人的肥胖速度。肥胖症被 WHO 列為全球第 5 大死因,不只容易引發心血管併發症,工作和生產力也都會降低。據《The Lancet》醫學期刊最新統計,全球有超過 10 億人患肥胖症,相當於世界上每 8 人就有 1 人肥胖。這個原先估計 2030 年才會達到的門檻,提早 8 年就超過了!依此速度,到了 2035 年,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都將超重或肥胖。「減重」因此成了急遽擴大的需求。當減重成了普世追求的目標,靠一針、一錠就能減肥的藥物動搖了人們對於飲食、運動才是肥胖解方的信念,也大大開展了過去靠著無糖飲料、低卡食品、健身房會員、減肥醫療計畫就已撐出的 760 億美元減重市場。在諾和諾德的 Wegovy, 於 2021 年正式在美國獲准成為合法減重藥物後,銷量在 3 年間翻超過 2 倍;禮來的 Zepbound 雖然於 2023 年 11 月才獲得美國合法藥證,但其更便宜的價錢、更強的減重效果,被預測將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藥物。而在此之前,在兩家藥廠的糖尿病用藥 Ozempic 和 Mounjaro 被證實具減重效果時,早就是坊間供不應求的藥品。高盛 (Goldman Sachs) 估計,全球光是減肥藥市場到 2030 年將成長超過 16 倍,到達 1000 億美元,相當於 5 倍的台灣國防預算。而整個減重市場,Dimension 市調機構預測,在 10 年後將成長到 4248 億美元,台積電於熊本一、二廠總投資額的 21 倍。讓人振奮的是,這個市場仍在迅速成長,離飽和還非常遠。到目前為止,只有不到 1% 的人接受治療。且兩家藥廠近年不斷試驗傳出捷報,不只 Wegovy 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證實能夠降低 20% 肥胖者心臟病發和中風機率;Zepbound 也有助心力衰竭到睡眠呼吸暫停的治療。口服形式、更強效力的藥物也正持續試驗。負責管理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的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 (NBIM) 表示,藥品還在推出的初期,「這個題材遠遠還沒結束」。減肥藥如今也不再只有「醫療用途」, 受益大眾文化炒作,它們進入時尚圈、電影圈,成為奧斯卡獎意外贏家。當大家好奇紅毯明星穿什麼名牌禮服、戴什麼首飾,也開始想知道:他們用哪一牌的減肥藥?Ozempic 和 Mounjaro 開展出和過去藥商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它們不再依賴權威醫師和買廣告做宣傳,而是把顧客當作活招牌,成為讓人渴望的奢侈品,甚至比奢侈品還賺!對比奢侈品龍頭 LVMH 29 倍的本益比,諾和諾德的本益比達 49.1, 禮來本益比甚至高達 129.7。對比已被科技大廠、新創塞滿的 AI 市場,目前減重市場幾乎只由禮來、諾和諾德 2 個先行者主導。即便龐大商機已催生從製藥公司到科技新創的大批追隨者,《彭博》估計目前有快 100 種候選減肥藥物正處於不同的開發階段。 不過《經濟學人》預估,禮來和諾和諾德將壟斷 90% 以上的減肥藥市場。禮來、諾和諾德為何能寡占如此龐大的減肥藥市場?他們一飛沖天的關鍵,和輝達的成功軌跡其實相似。輝達當年在平板電腦崛起的年代堅持研發顯卡技術,苦熬 10 年等到 AI 需求爆發,成為晶片市場龍頭。而禮來、諾和諾德則是在全球仍享有經濟增長帶來的健康紅利時,專注於糖尿病藥物的百年藥廠。即便曾被《經濟學人》稱「乏味」, 諾和諾德仍堅持「治癒糖尿病是企業 DNA」; 即使禮來的營運一度瀕臨墜崖,前執行長 John Lechleiter 也堅持繼續把資金投入研發。誰會料到在幾十年後一個糖尿病用藥的「副作用」—— 減重,會成為如此龐大的需求。他們從既有的產品線深入研發,蹲了幾十年默默實驗創新、建立自己的護城河,並在需求爆發後作收紅利。開發新藥的時程約 9 年,在黑馬崛起前,兩藥廠還是處於非常有力的領先地位。
Google前人資主管:面試時說出這3個短句子,是犯「紅旗大忌」
曾擔任 Google 人資主管的諾蘭・丘奇 (Nolan Church), 目前是薪資數據公司 FairComp 的執行長,丘奇指出,儘管你在面試剛開始有不錯的表現,但如果一不小心說出某些話或字眼,也可能讓好不容易到手的機會付諸流水。而以下這些表達方式,在面試官聽來就是「紅旗大忌」(major red flags), 絕對要避免!丘奇說,當面試官問你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時,不要讓表現出,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地方需要學習了。」常常聽到應徵者將優點化為缺點,像是「我工作太努力」或「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丘奇說這樣的回答,只會讓人覺得你「滿嘴屁話」或「不夠真實」。他指出,雖然「工作太努力」聽起來的確像是一種自我批評,但同時也像是在反向稱讚自己,會讓人覺得你不夠誠實,或是不夠了解自己。丘奇建議,不要用這些空洞的說法,改用舉例說明的方式,分享一個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以及從中學到的教訓和改進的過程,這樣會讓你在面試官前留下好印象,同時也讓人覺得,你對自己誠實,且具備願意學習的上進心。尤其,老闆尋找的不是「做到完美的員工」, 而是一個「能跟公司一起成長的夥伴」。在面試中,不要提到對前同事的任何負面評價。無論是前同事、前主管、經理還是前公司,「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聽起來都很不好。丘奇認為,大家想一起共事的,是那些「願意為自己過去的行為負起全部責任的人」。即使你曾做了錯誤的決定,只要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選擇,勇於承擔責任,並願意從錯誤中學習,對於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品質。面試官會認為,你能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且從過去的選擇中吸取經驗,並變得更好,就足以展現出你的謙虛。丘奇說:「你會希望與有自覺的人一起工作,他們知道自己何時犯了錯,並願意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來解決問題。」當對面試官,不要輕易說出「我不知道」。曾經面試過無數人的丘奇分享,當他聽到應徵者立刻回答我不知道,他心裡會想著:「好吧,對話結束了?你不會解決這些問題?」這種回答可能顯示出,你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主動性。當你面對一個未知的問題,可以如此保持好形象:首先,你可以試著分析問題本身,回想一些跟它相關的經驗或知識,並提出幾個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這顯示出你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靈活的思維,即使不知道答案,仍然願意努力尋找解方。再來,你可以向面試官提問,進一步理解問題的背景和要求。除了顯出你對問題的興趣,還透露了你的學習力和適應力,以及尋求幫助的能力,都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品質,甚至是展示自己人格魅力的良機。就算你真的給不出答案,也可以表達出願意進一步學習和提升自我的意願。這種坦率和謙虛,代表你對自我有一定的認識,也會留下好印象。畢竟積極的求知態度,以及嘗試解決問題的意願,才是面試官最看重的一點。資料來源:CNBC、NDTV
你的主管是好人,但他能帶你一起變強嗎?從3點觀察
在《你快樂,所以你成功》一書提及,好人比較容易成為贏家,他們較能激發人的忠誠度,也讓人覺得溫暖與被信任,更能提升創新的精神。《給予》這本書也提到,雖然我們常認為給予者不是太傻、就是太逆來順受,但這種人最後獲得的成就,常讓人跌破眼鏡。這些樂於奉獻的人之所以成就非凡,是他們能贏得尊敬,並激發人的潛力,能以全新的策略來表達、銷售、說服及協商來影響他人。好人主管想要成功,需要避開不少雷區。可以從這幾方面來觀察,這位「好人」是有機會成功的贏家?還是只是濫好人而已。他不能是隨老闆指示而飄忽不定的應聲蟲,這點在開會時特別能夠感受出來。帶兵仁慈的同時,依然能夠公平的給予評價與獎懲。不是不責備員工、或是不進行懲處,就叫做好主管。而是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同仁更好,但不會過分嚴厲、雞蛋裡挑骨頭,甚至用情緒管理同仁。因為賞罰分明,所以能贏得尊敬。資源都是有限的、有排擠效應的,所以能夠「一呼百應」的好人主管,一定在很多看不見的地方,有讓人佩服的能力。大家都不想做白工,所以只需要觀察看看就知道,如果只是吃飯聚餐可以揪到人,要做新專案時就沒有人要參與,那麼這種好人主管不見得能成為贏家。我曾經看過這樣真實的情況:一個看起來非常溫和有禮、老是被欺負的業務單位主管,下面卻有一群相挺、競爭力一流的戰士團隊。他們的表現常是第一名,但開會時,業務單位主管從來都是客客氣氣、好好溝通。遇到部門同仁出包,他也是會議上不動聲色,說他會回去了解一下再教育大家。而遇到大家不想做的事情,都丟到他部門頭上時,他也是說:回頭跟團隊商量看看。團隊成員往往對「主管被欺負」感到不平,但最終還是會接下任務,成果也總是傑出。我常常想,這樣的主管建立了戰功與威信的同時,還能夠讓團隊同仁認可,真是不容易。大家在他的麾下要做更多事、又要接受他不出去吵架、以和為貴的性格,看似反人性,但這位主管卻又能長期維持好的績效表現。仔細想想,這或許就是團體戰、內部外部聯盟的力量吧!以及,好人才願意跟好人主管一起共事,所以團隊會越來越強。相反地,自以為自己最有經驗、最會挑刺的主管,因為沒有好口碑,要做什麼事都苦無人才,即便自己是高手,沒有同行者願意靠攏,也很難成事。團隊要的是信任關係,也要靠強者加入。這些有口碑的好人,他們能夠找到真正的強者合作為伍,讓大家感受到溫暖與信任,甚至能夠激發出大家創新的精神,這都是社會中「好人」特質的領袖所擁有的無形價值。從以上三點去觀察看看,或許找到這樣的好人主管,派他們率隊出馬去打難贏的仗,才容易勝出呢!
上市櫃半導體公司股利誰最香?聯電、世界擠進前5,第一是它!
上市櫃公司股利政策陸續釋出,統計目前公告股利的各大科技公司,共有 2 家超過 6%,5 家超過 5%, 其中聯電現金殖利率達 5.66%, 世界先進 5.44%, 值得注意的是記憶體模組廠品安、創見殖利率位居前 3 名。根據法人圈的預估,台股所有上市櫃公司的股利政策全數出爐後,預估今年的總現金股息,將有機會達到 2 兆元的水準,近期台股大盤指數由科技權值股推動,股價上漲之際現金殖利率勢必下降,但仍有大型科技股現金殖利率達到 5% 水準,聯電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 3 元現金股利,以今日收盤價 52.5 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為 5.66%; 世界先進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 4.5 元現金股利,與前一年相同,殖利率 5.44%。目前殖利率最高前 10 名的半導體電子股依序為逸昌、品安、創見、聯電、世界、捷敏 - KY、全宇昕、頎邦、京鼎、長科 *。逸昌、品安現金殖利率超過 6%, 創見、聯電、世界、捷敏 - KY、全宇昕殖利率超過 5%; 另外聯發科、聯陽、欣銓、矽創等也有超過 4% 的殖利率。兩大晶圓代工廠展望本季,聯電因客戶對庫存仍維持謹慎,預估晶圓出貨量將季增 2% 到 3%, 美元平均售價受一次性降價影響,估將季減 5%, 毛利率降到約 30%, 產能利用率則從上季的 66% 進一步滑落到 60% 至 63%。世界先進總經理尉濟時先前在法說會表示,年初是傳統淡季,預期供應鏈持續庫存調整,首季晶圓出貨量將季減 6-8%, 產能利用率將季減低個位數,降至約 50%, 全年來看,世界先進預計營收將於首季落底,目標自第 2 季起逐季成長。※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延伸閱讀:9 檔電子股當心人踩人!拆解 00940 成分股,值得長期持有?賣掉穩賺?6 大風險要小心... 鴻海財報 / 2023 年 EPS 為 10.25 元、小幅優於 2022 年 上調 2024 年展望整理包 / 黃仁勳一句「This is the future」 散熱需求大爆發!輝達下世代伺服器用「液冷」 散熱概念股一次看鴻海規劃配發 5.4 元現金股利 是 1991 年以來新高裕隆屢傳賣大陸車 和碩童子賢:車廠是「什麼資」將難判定
洗衣機壞了,師傅問「你怎麼洗衣服」秒找病根!企業講師嘆:精準提問高手在民間
洗衣機最近有漏水問題,只好請原廠派師傅來維修。但這幾年師傅越來越少,通常要等上好幾天。果然,廠商回覆要幾天後才能過來。沒想到當天的下午,師傅就打電話給我,說他剛好在附近,有個空檔可以過來處理我們家的洗衣機。我就好奇,維修師傅是如何管理排程的,應該有一些學問。以前在台積電做產品的生產排程時,也是不斷追求最好的排程,在期限內出貨。因此當師傅一進門,我便問道,你們是如何排程的?他說,我看了你的問題單,覺得很快就能解決,剛好上一個維修提早結束,就先過來了。如此看來,維修師傅的排程,是按照今天在的區域、行程空擋,以及經驗判斷問題難易度這 3 個因素決定。接著,師父問了我幾個問題,以釐清洗衣機發生什麼事:「請問洗衣機是在洗衣服的時候漏水?還是衣服洗完、脫水的時候漏水?」「它是在脫水的時候漏水的。」「請問漏水量大不大?是全部廢水都跑出來嗎?」「水量其實蠻大的,所以我覺得應該是所有廢水都流出來了。」根據我的答案,師父說,這應該不是排水管的問題,而是洗衣機內機的問題,可能是零件鬆脫,才造成漏水量那麼大。接著,師父花了 10 分鐘檢查機器,果不其然就是洗衣機內機零件鬆脫。於是,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零件鬆脫?師傅卻反問我,「請問你平常是怎麼洗衣服的?」我心想,衣服不就是這樣洗嗎?我都洗 30 年了,難道我洗衣服的方式是錯的嗎?聽到這問題時,我感到有點被冒犯,不太想回答。但腦中閃過《原則》一書中提到的「開放心胸」: 人們應該謙遜感和內省,能夠以開放心態思考尖銳的批評,並利用批評來不斷改進。承認自己有盲點,有些人比你看得準,你可以藉此學習。好吧,我就聽聽師傅怎麼說。聽完我的描述,師傅找到了原因:當我洗衣服時,為了省水,每次都把水位,設定在比髒衣服高一點的位置,但這是不對的。師傅說,水位高度必須高於髒衣服的一倍,這樣才有足夠的離心力甩乾衣服,也不會耗費那麼大的扭力,導致零件鬆脫。所以時間一久,內機漏水的問題就發生了。哇!重大的發現,原來我 30 年來的洗衣服觀念是錯的。其實用錯的方式洗衣服這件事,很像職場上的問題一再發生。我分享 3 個問題思維:我在輔導企業的過程中,也常常利用提問讓學員們思考,引導他們自己找出盲點,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我最常講的一句話:遇到問題,別馬上解決問題,先精確辨識問題、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來得重要。如果連問題都搞不清楚,千萬不要去解決問題,你會徒勞無功。思考問題時,不只是為了解決現有的狀況,試著再深入挖掘,有沒有過往沒察覺到的行為模式,才導致狀況與問題一再發生,並進而做出預防措施。我們要有開放的心胸,來看待無論是工作或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千萬不能太固執。人們應該保持謙遜、時時內省,承認自己有盲點,有些人比你看得準,善用尖銳的批評,不斷改進自己的缺點。練習心胸開放,我也有很深的觸動,因為有許多思維、做事方式,在生活中都有機會學習到。可以把學到的新知應用到工作上,你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成長的地方。
成長的最大敵人,就是「常識」
成功一日就丟!十四年前,商周如此詮釋優衣庫創辦人柳井正的經營哲學。如今,全球景氣尚未復甦,零售業又面臨電商衝擊,優衣庫卻逆勢成長,不僅 2023 年度 (2022/9-2023/8) 營收、獲利創歷史新高,過去半年股價漲 30%、市值也來到 2.8 兆台幣。但柳井正毫不樂觀,反而發出警訊、大聲疾呼:「日本人該醒醒了!日本根本不是先進國家。」為什麼?日本股市剛創下三十四年新高,他卻直言批判,「日本最大的缺點就是沒個性!」認為大家太樂觀,這不過是隨時都會破的泡影。因為,日本人追求安穩、故步自封的性格,正是阻礙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2010 年,商周獨家專訪柳井正,當時他對記者説,自己從小被父親嚴格要求一百分、潑冷水,對成功有高度不安,總覺得「成功中潛伏著失敗的芽」,「七十分只是及格,我的目標是一百分,但我永遠看不到一百分的樣子。」正因此,促使他一路前進的動力,不是旁人讚許、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自我否定。「永遠保持劣等感,」讓柳井正成為日本首富,也讓他創辦的優衣庫從一家廣島的小服裝店,變成全球第一大服飾零售商。為了進步,他違反人性,一輩子都在找批評,「在越惡劣的環境,會越努力,沒有劣等感,什麼也做不好。」他終生自我警惕,「成功一日就可捨棄!」不被小成功沖昏頭,因為永遠有更大的成功在前頭,總是要訂定更高的目標。商業周刊出版、柳井正親自撰寫的《經營者養成筆記》, 就以整個章節強調堅持追求高目標的重要性,「逼自己去面對,依靠延續現有作法所無法實現的目標。」他認為,目標決定行為,促使人們發起挑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自然會展開各式各樣的革新。至於目標該設多高?他說,最好是「常識想像不到的」。「以破釜沉舟的氣勢樹立高遠目標,恰如革新之母,結果便是創造更多顧客,」柳井正說,如果目標只是原本業績的一到兩倍,沿用舊方法就能達到,倘若目標是三到五倍,就必須打破常規、顛覆常識,從原有的思維框架解放出來。就像迅銷 (優衣庫母公司), 在營業額只有八十億日圓時,就確立要成為世界第一大服飾零售商;在集團創立三十年、2021 年時,他們做到了。反之,如果只是遵循慣例,「這樣的企業沒有未來。」他提醒所有經營者,「行業是過去,顧客是未來,不要過分專注競爭對手,要全心全意地以顧客為中心展開經營。遵循慣例的企業是沒有未來的,唯有全心全意為顧客著想,才有未來。」去年卸下社長身份,轉任會長的柳井正,依然鬥志高昂,為優衣庫設下下一個高目標:挑戰全球十兆日圓營收,比起現在的三兆營收,還要成長三倍多。但正如同他所相信,只要胸懷大志,「不畏風險、勇敢嘗試、敢於失敗」, 又有什麼是不可能達成的呢?
元大月配息ETF 00940紅什麼?成分股、特色一次看
不用,因為 00940 是「股票型 ETF」, 沒有發行額度限制。元大投信表示,3 月 11 日開始募集的 ETF「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00940」, 是一檔採用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的 ETF, 發行價 10 元,並採月配息,非常適合小資族投資。以下介紹 00940 的成分股及管理費等資訊。00940 採用每月配息的策略。提供持續且可預測的現金流,成為小資族尋求定期收入來源的理想選擇。年配息率約為 8%, 這一比率基於基金的總收益和市場表現。值得注意的是,ETF 的配息不僅來自於持有的股票股利,還包括收益平準金。收益平準金是基金管理人將基金的資本利得或其他收益按月分配。00940 是捕捉台灣市場上的高價值投資機會,從台灣上市櫃前 300 大企業中精選出 50 檔成分股。被傳奇投資人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推崇的價值投資,是買入被低估的優質企業,並長期持有這些股票。巴菲特認為,市場偶爾會低估某些股票,使得其市價遠低於實際價值,而巴菲特投資的目標就是挖掘這些機會,以實現長期的投資回報。總體來說,00940 結合低價買、輕鬆存、每月領,其投資策略是用喜歡巴菲特選股方式,確保了投資多樣性和效率。投資前應全面評估基金的特點、風險和費用,以制定適合個人需求的投資策略。※資料來源:元大投信提供,若有誤請以官網或元大投信公告為主。* 本文獲「娜攸 NAYO」授權轉載,原文:00940 ETF 元大臺灣價值高息 | 月月配 + 高股息 + 價值投資
《周處除三害》在紅什麼?阮經天角色原型真有其人、三害是哪三害?8個幕後故事
電影《周處除三害》3 月 1 日在中國上映,截至 3 月 10 日下午 4 時,票房已近人民幣 3.7 億元 (約新台幣 16 億元), 票房上看人民幣 6 億元。據中央社報導,一名在北京的影評人從傳播角度,分析「周」片短時間衝高票房的原因。由於網路上有許多高畫質的盜版資源,反倒成為「周」片的優勢,使短影音帳號有充分的素材能剪輯各種短影片,對電影票房的效果有加乘作用。此外,《周處除三害》「以暴制暴」的題材較罕見,不管是對社會不滿、想反抗朝九晚九每週工作 6 天的年輕人、反邪教組織,或是喜歡「惡人被消滅、壞人伏法」的人,甚至只是想看動作片的中國觀眾,都在這部電影中各取所需。此片 2023 年 10 月在台灣上映時,評價高,但熱度不算高,最終票房約新台幣 4700 萬元,還輸《富都青年》在台的破億票房。不過,《周處除三害》3 月 1 日也在 Netflix 上架,台灣又再度掀起熱潮。入圍金馬獎 7 項大獎的國片《周處除三害》, 由香港導演黃精甫打造,這部「台港混血」的犯罪劇情電影,堪稱金馬影帝阮經天再度突破自我的生涯代表作。再加上陳以文、李李仁、袁富華、王淨、曾珮瑜等卡司,將安排精妙的劇情,詮釋得淋漓盡致,電影也藏了很多哏,以下就來介紹本片不為人知的 8 件事。======== 以下有雷 ========《周處除三害》化用了同名民俗典故,講述原本為惡鄉里的周處為民除掉 2 個禍害,自己又改過自新「除三害」的故事,成為後世浪子回頭的典範。在歷史上周處真有其人,他出身於三國時代的吳國,是個官家子弟,除害的事蹟也有記載,只是在不同的文獻中內容有些出入,但悔悟改過是確有其事。周處允文允武、出將入相,在晉朝時還當了高官,卻因為一絲不苟的嚴明作風得罪皇親國戚,最後被設局帶兵深入敵營,力戰而死。阮經天飾演的主角「陳桂林」, 是參考台灣犯罪史上知名的重刑犯劉煥榮,他曾經惡貫滿盈,名列「10 大槍擊要犯」。劉煥榮冷血殘暴,曾犯下多起駭人的槍擊案,而且都是針對道上的大人物,是個又瘋又狂的「黑幫殺手」, 阮經天的詮釋可是一點都不誇張。手榴彈橋賭債、跟監數日暗殺黑道大哥,都是真實事蹟。不過,劉煥榮在被捕之後改過向善、捐款無數,在執行槍決時昂首闊步慷慨赴死。此外,影集《台灣犯罪故事》單元〈生死困局〉中,李銘忠飾演的角色,也以劉煥榮為原型改編。兩人還雙雙入圍金鐘、金馬,非常巧合。片中把周處除三害中的三害,套入佛教思想中的「三毒」, 也就是貪、嗔、癡。貪是貪欲、嗔是怨恨、癡是愚蠢,經典中也用鴿子、蛇、豬來象徵 3 毒,代表人世間的 3 種禍害。三害也分別對應 3 個人物,陳以文飾演的尊者,是貪念的代表,象徵是背後有著鴿子的刺青;他表面上是道貌岸然的宗教領袖,實質上則是斂財、控制思想、荼毒心靈的邪教教主。袁富華飾演的香港仔代表嗔,手上有一條蛇的刺青,性格喜怒無常,上一秒還在笑,下一秒就直接拿酒瓶砸頭,可以為任何事憤怒。阮經天飾演的陳桂林,就是癡的代表了,戴著小豬圖案手錶的他,雖然非常迷惘、無知,最後卻成了救贖他的反轉關鍵。有注意到嗎?電影一開場,拍攝洪爺喪禮照片的運鏡,跟陳桂林剛到澎湖禮堂時,陳以文的畫像是一模一樣的,先特寫臉部,再拍攝整幅照片或畫像,給人一種莫名的喜感。儂編認為這 2 顆鏡頭,分別代表電影上下 2 個章節的開端,各自表述走向毀滅與救贖的歷程。上半場,陳桂林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每天都在毀滅倒數,想在最後的時間內讓世界記得自己;下半場則發現原來肺癌是個謊言,自己也完成了夢想,心滿意足迎來真正的救贖。片中提到香港仔曾經參與的「吳興街槍戰」, 是真實發生過的案件。1992 年綽號「惡龍」的 10 大槍擊要犯陳新發與 2 名同夥,在吳興街的一處公寓中被警方團團包圍,雙方展開激烈槍戰,交火超過 2000 發子彈,這是警匪衝突史上最慘烈的一次,信義分局的子彈幾乎打光。後來警方向公寓中投擲閃光彈意外引爆瓦斯,3 名嫌犯就此葬身火海。片中謝瓊煖飾演的地下醫生「張貴卿」, 表面上開的是一間藥局,實際上卻是「黑道急救站」。她為許多江湖兄弟醫治刀槍傷,因此與陳桂林有了過命的交情,她也是誘使陳桂林「除三害」出面投案的關鍵人物。其實台北市林森北路上的某間診所,過去就真的有「黑道急救站」之稱,許多道上兄弟挨刀中彈都曾經到這來搶救,不過現在診所早已經轉型,不再提供這樣的服務。在看《周處除三害》時,是否有看到一些似曾相識的角色影子呢?阮經天飾演的角色,與自己 10 年前拿下金馬影帝的《艋舺》一樣,都飾演黑道份子。金鐘視后吳奕蓉則繼《我願意》之後再度加入邪教,而且最後仍難逃「領便當」的命運,實在太慘。另外,台灣影視圈的「客串王」鄭有傑也在本片中飾演醫生一角,他本身是優秀的金獎導演,但仍熱愛演戲,總是在各種電影、影集中露臉,最近演出有《榮耀之路》的警察、《尾號 1314》的工程師、《我願意》中的張總。《周處除三害》中出現的武器也讓人覺得似曾相識。撇除刀槍類不說,香港仔連砸 7 個酒瓶,除了讓人想到周星馳《少年足球》的經典畫面外,在柯震東執導的《黑的教育》也有這一幕。後來,香港仔抄起煙灰缸,則在《模仿犯》、《華燈初上》是關鍵兇器。至於戳瞎陳灰 (李李仁飾) 眼睛的香爐,在《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那件事》、《當男人戀愛時》都有出現過 (而且還是同一個), 看到這些畫面實在讓觀眾有滿滿的熟悉感。* 本文由「Bella 儂儂」授權轉載,原文出處:國片《周處除三害》不為人知 8 件事!阮經天主角原型竟是「他」, 吳興街槍戰、黑道急救站都真有其事!延伸文章:刷新國片新觀感!懸疑驚悚片《惡女》5 大必看亮點解析,邵雨薇、林美秀耍辣比狠超過癮!國片《我的麻吉 4 個鬼》5 大看點!翻拍經典韓片,曾敬驊、邵雨薇浪漫共演最溫馨鬼片,男神坤達首登大銀幕
韭菜收割了?外資狂砍高股息ETF:00919逾7萬張、這幾張也被狂賣
台股指數 14 日開盤後一度下挫,雖盤中一度翻紅,但隨後小跌震盪,終場收 19937.92 點,上漲 9.41 點,漲幅 0.05%, 成交量 4739.65 億元,三大法人賣超 49.69 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外資這次賣超第一名為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00919), 總計 74928 張,另賣超前十中也有復華台灣科技優息 (00929)、大華優利高填息 30 (00918) 等三檔高股息 ETF。統計三大法人買賣超情況,外資及陸資 (不含外資自營商) 買超 4.88 億元,投信買超 15.65 億元,自營商賣超 (合計) 70.22 億元,其中自營商 (自行買賣) 賣超 4.69 億元,自營商 (避險) 賣超 65.53 億元。據統計,外資今日賣超前十名的個股,依序是群益台灣精選高息、長榮航、復華台灣科技優息、開發金、長榮、大華優利高填息 30、上曜、陽明、大聯大、光寶科。外資賣超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74928 張、長榮航 57331 張、復華台灣科技優息 34571 張、開發金 21688 張、長榮 15687 張、大華優利高填息 30 13181 張。外資今大賣高股息 ETF, 似有高檔結帳的意味,但外資並非第一天賣超 00919, 統計至 14 日外資已連賣 00919 達 13 天,00929 則是 3 月以來第一次出現賣破萬張,00918 也遭到外資連賣 11 天。00919 除遭外資大賣,其成分股新普、漢唐也出現跌停,最大持股長榮跌幅逾 3%, 瑞昱跌幅逾 2%, 聯電、聯詠、聯發科也都下跌。不過 00919 今年來表現和其他 ETF 相比,漲幅 17.2% 表現最佳,其年化配息率也近 10%, 且成立以來填息率百分百。據統計,外資 14 日買超前十名的個股,依序是鴻海、國泰金、玉山金、彰銀、台新金、兆豐金、元大金、大亞、寶成、華南金。※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延伸閱讀:00940 太吸金!屢創募集新紀錄 網嘆「台灣錢淹腳目了」台股 ETF 規模 4 年增 1 兆 金管會憂成分股重複不理性投資高股息 ETF 買新或買舊?市場熱議台灣人為什麼瘋搶 ETF? 盛況空前背後 6 大關鍵一次看台灣國人狂瘋 ETF 獨步全球 黃天牧下周要親上火線了
放下太太、媽媽角色,全職媽媽50歲獨自完成徒步朝聖之旅:全家人一起長大
林玉花,我的大學同學,50 歲那年,她不出走則已,要做就轟轟烈烈。她一個人展開絕妙而精采、四十多天徒步完成 799 公里的朝聖之旅,也就是著名的聖雅各之路 (Camino de Santiago), 據聞這是世界上最美的步道。「為什麼想做這件事?」我問。玉花的答案,跟我,以及多數大半輩子全心為家奔忙、幾乎忘了自己是誰的中年媽媽一致,就是「疲憊已極,累了,對生活失去熱情」。「想做好母親、好妻子、好媳婦的鎖鍊,把自己層層捆住,我需要暫停一下,喘口氣,去找找自己,想想自己。」玉花說。「那時剛好看到一部德國電影《我出去一下》(I Am Off Then), 第一次知道聖雅各朝聖之路,我就想,Why not? 不正是送給自己最好的 50 歲生日禮物嗎?於是跟先生小孩商量後,積極準備,3 個月後就走在朝聖路上了。」《我出去一下》主角哈沛是個知名喜劇演員,他是工作狂,生活緊張忙碌,但又不愛運動,也不保養身體,長期的緊繃狀態,終於讓他吃不消,後來因心肌梗塞而送急診,最後切除了膽囊。他這才發現身體過度耗損,於是,決定放自己半年假。低調的跟好友們說了句「我出去一下」, 便踏上朝聖之旅。「電影裡的風光好吸引人,每個角色在大山大景裡探索、療癒了自己,打動當時非常低潮的我。」那時,玉花的女兒高二、兒子國一,兩個孩子都處在青春期。原本乖巧柔順又用功的女兒,大把時間都花在課外活動,甚至擔任資優班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的總召,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功課大受影響,這讓玉花感到非常焦慮,母女常為此爭吵,關係緊張。婆家也處於多事之秋,原本在職場相當傑出的玉花,養成凡事面面俱到的個性,因此,對於婆家的難解習題,身為媳婦的她覺得不該視若無睹,也想為忙碌的先生分擔責任,主動介入幫忙卻是吃力不討好,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越陷越深,真的很挫折。她很想改變先生面對問題卻放任不管的心態,也想跟先生好好溝通內心的壓力與感受,但先生的消極回應總是讓她很受傷。20 年職場生涯,10 年家庭主婦,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為生活與家人奔波,但每個人卻都視她的付出為理所當然,沒有珍惜與感謝。玉花感到茫然,也懷疑起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人生似乎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不知道接下來的方向。「可是,你是一個習慣事事顧全的媽媽,怎麼放得下心?我連出去 5 天,都得擔心我家男子宿舍變成垃圾大山了,你出去四十多天欸!」我好奇的問。「當然有和先生小孩溝通過,也預先做了一些安排:家事主要是洗衣服、三餐及倒垃圾。兒子女兒都改搭校車。每週請打掃阿姨來家裡一次。不過,先生臨時必須去歐洲,親戚都住外縣市,緊急請朋友就近幫忙。比較麻煩的是兒子家庭聯絡本沒人簽名,也只好讓他拿我的印章蓋。」「那你出去這四十多天,真的沒有擔心過孩子和老公嗎?」我問。玉花非常明快爽朗的回答:「哈哈,還真的沒擔心過。一方面是已經離家半個地球,擔心也沒用,一方面是事先都盡力安排了。我也沒有特別想念孩子和先生,有時連電話都忘記打回家。反而是先生小孩比較擔心我,他們從一開始就告訴我:『走不下去就趕快回來喔!』」「我也很努力把自己照顧好,讓他們放心,也避免半途而廢的意外情況。當先生孩子不再是我生活的重心,我只要顧好自己,好像回到單身狀態,生理心理都覺得輕鬆多了。事實上,我也沒有空反省什麼拋夫棄子的內疚感,每天忙於規劃行程,找住的、找吃的;頂著風吹日曬雨打,走不完的爛泥水坑,看不完的好山好水;還要探索異國文化,認識來自全球各地的朝聖路友,每天都覺得大開眼界,好新鮮好充實。」其實,會來走朝聖之路的人,除了宗教信仰者之外,多少是心裡有些結吧。相遇的朝聖客,最常問對方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來?」朝聖路上,大家萍水相逢,有些人走著走著再三巧遇,談得來的就結伴而行,互陪一段;有些人即使相談甚歡,分道揚鑣後卻再也不見蹤影。大家都是過客罷了,反而能讓人毫無顧慮的吐吐苦水、大倒心裡的垃圾,這就是交淺言深吧。在陌生的土地上,和陌生的人,大膽的把自己的心裡垃圾清一清,很舒坦!」出發前,我帶著自己的問題,比如對先生累積了很多怨懟、對青春期孩子的無力感,更重要的是回頭檢視過去五十年、想想如何面對未知的下半輩子。某天,我獨自走著,這些問題一個一個冒出來:人生在世,都扮演著多重角色,每天睜眼,哪一個角色要先上場?哪一個角色要用什麼台詞動作?哪一個角色要用什麼情緒?別人給你出問題,你要怎麼回應?你的心受傷了,你要怎麼療傷止痛?然後,「寬恕」兩個字出現了。彷佛有誰在跟我對話,用這兩個字回應了我的問題。當下,我全身上下都緊繃起來,因為這不是我自己說的,也不是我的慣用語,我馬上反問:為什麼要寬恕?我能做到寬恕嗎?雖然沒有再出現任何回答,「寬恕」提供我一個出口,糾纏多時的壓力瞬間宣洩,讓我如釋重負。原來,面對先生的不體貼、面對他人的傷害,乃至面對無法達成自己的預期,答案就是如此簡單而明確。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我自己。或許長時間獨處,不斷行走的過程,很自然就把心回歸到自己身上,我深刻感受到,把身體操練到最疲累的顛峰時,心靈會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空靈狀態。這時,我感覺腦袋澄澈,能夠通透自己最內在的想法,在朝聖路上遇到多位獨行的朋友,也都有一些難以解釋的神奇經驗。有人用神諭或奇蹟來稱呼,但這種頓悟之感,也可能是最深刻的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的結果。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一個多月不在家,玉花的先生和孩子是什麼感受,有沒有產生什麼微妙變化呢?「我回到家,發現老公孩子也有成長。這段時間,他們什麼都要自己張羅,也沒人關心生活起居,這才有機會去感受我的辛苦。兒子說,已經吃膩便利商店的早餐,搭校車要好早起床。我也轉變很多,回來後跟女兒道歉,告訴她之前媽媽心情低落,又擔心她的未來,情緒不是很好,可能說話態度讓她難以消受,希望她能原諒。沒想到女兒回答她態度也不好,知道媽媽是為她好,不怪我。本來僵持的母女關係居然就和解了,變得更珍惜彼此,關係更緊密。」除了找回自信、讓家人有感、珍惜並和解,玉花也在旅程中得到一個很清楚的答案,那就是出發前把她搞得烏煙瘴氣的婆家難題,她必須「放手」。既然她解不開別人的結,就不要再攬在身上,不要扛著什麼好媳婦的枷鎖了,放過自己吧!於是,她不再過問婆家事,一切都請先生去處理。這個改變,也讓先生重新擔負起人子的責任,檢視原生家庭父母手足間的問題。看到先生的轉變,她很高興:「如果不能先改變自己,我還能期望改變誰呢!」儘管做為全職媽媽很辛苦,也有很多委屈感,但玉花覺得一趟朝聖之旅,就是一趟深度的思考之旅:「我想清楚了,即便我在職場也有一片天,但離開職場、回到家裡,純粹是因為覺得孩子更重要,想專心一意陪伴他們長大,這是我自己的選擇,也很感謝有他們陪伴我。玉花說:「回到家,真的有一種充飽了電的感覺,找回原本的自我。這種心情非常美好,以此心態來看待孩子,也期望看到孩子能清楚自己要什麼,好好做自己。這趟旅程讓我知道,把自己顧好,一切才會好。正所謂『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家庭』。」我必須說,我們大半輩子都不是在做自己,都在為別人活,然後,對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失去了動機、失去了膽量。媽媽們,孩子長大了,真的放膽懷抱夢想吧,我們都不年輕了,想做什麼,就勇敢去做吧。只要做了,就會發現自己的勇氣和能耐都在,母親的強大永遠存在、潛力無止境。* 本文摘錄自遠見天下文化《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
世界上最年輕的百歲阿嬤:我盛裝打扮不是給別人看,而是讓自己開心
被稱為世界上最時髦的阿嬤 Iris Apfel (艾瑞絲・愛普菲爾), 於 2024 年 3 月 1 日辭世,耆壽 102 歲。Iris Apfel (艾瑞絲・愛普菲爾) 總是戴著一副圓框大眼鏡、留著灰白短髮,服裝與配件華麗鮮艷,又帶點異國風情。擁有鮮明風格的她,年輕時的職業是室內設計師,因為工作的關係,時常隨著丈夫 Carl Apfel (卡爾・愛普菲爾) 遊歷各個國家,從此養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2005 年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服裝學院,為 Iris Apfel 舉辦了一場展覽,讓她漸漸受到大家關注。2014 年的紀錄片《時尚太后的華麗傳奇 (Iris)》紀錄了她的人生,並與許多時尚品牌合作。一起來看看人老心不老,且擁有多重身分的 Iris Apfel, 對於風格與時尚態度的 7 大金句。不被年齡限制自己的想法,也不盲從流行趨勢並且隨時充滿活力,這就是 Iris Apfel 的人生態度。即使穿著簡約的服裝,她也會搭配大型的飾品配件,且無絲毫的違和感,真的令人佩服。Iris Apfel 大學畢業進入《Women’s Wear Daily》做編輯、擔任時尚插畫助理,之後又轉換跑道成為室內設計師,真的很難界定她的身分。每個人都該為自己而活,服裝穿搭是 Iris Apfel 的最愛,所以她覺得只要自己開心,就不太需要理會外在的眼光。因為工作的關係,Iris Apfel 愛上了亞洲、中東的服飾和配件,並且擁有許多異國收藏品。此後,異國風格也融入她的服裝穿搭中,成為她自成一格的服裝語言。Iris Apfel 勇於活出自我的態度,值得大家好好學習,她用服裝隨時提醒著大家,不要再為別人而活。如同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的她,完全不在乎年齡,反而越活越精彩,也讓大家知道變老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本文出自「美麗佳人」, 原文標題:時尚潮嬤 Iris Apfel 艾瑞絲愛普菲爾,關於風格與人生的 7 大名言金句相關文章:「當我變老,我就變得更自由,更能自在地展現我是誰。」不論幾歲都能充滿熱血與創意!時髦奶奶們的獨特之美李函 Kiwi + 邱文駿 Jun: 風格是不需要言語就能展現自我,成為自己的堅持心態!
2024白沙屯媽祖進香直播這邊看!進香路線、住宿一次看
白沙屯媽祖出巡至北港進香,沒有固定的行進路線,前往北港的進香路線,全憑擲筊指示,進香路徑橫跨苗栗、台中、彰化、雲林 4 個縣市,來回距離超過 400 公里。由於今年白沙屯媽祖進香行程安排在 3 月 18 日出發,23 日到北港,26 日就回拱天宮,預計行程是「去緩回急」, 且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適逢朝天宮進香旺季,香客大樓住宿已被訂滿。廟方、雲林縣政府及北港鎮公所等單位積極協調,安排以下地點供香燈腳休息:想掌握白沙屯媽祖進香行程,可下載由拱天宮推出的白沙屯媽祖 App (Android、iOS), 或由義工團隊製作的白沙屯 GPS 即時定位 App。白沙屯媽祖信仰始於清朝乾隆年間,依海維生的白沙屯人,供奉媽祖為守護神,並奉請一尊軟身媽祖供於民家。在白沙屯當地,男子服兵役前、女子結婚前,都必須參加白沙屯媽祖進香,祈求聖母庇佑,並將此視為成年禮。白沙屯舊名為「白沙墩」, 位於苗栗通霄西北方,是通宵最早開發的地區。清朝乾隆年間,從福建來台開墾的漢人,為祈求平安,集資興建廟宇,即為白沙屯拱天宮。拱天宮一共祀奉 3 尊媽祖:至於白沙屯媽祖為何被稱作「粉紅超跑」? 拱天宮說明,2013 年 4 月 24 日,白沙屯媽祖鑾轎當時到了彰化一間 BMW 服務中心,並在白色 BMW 面前行轎,示意要 BMW 讓位。當展售中心的人移車後,媽祖鑾轎便「倒車入庫」停在該位置。拱天宮補充,因為媽祖鑾轎上面有粉紅色的遮雨布,超跑是因進香速度相當快,所以有了「粉紅超跑」的別稱。2023 年白沙屯媽祖進香,廟方更邀請歌手林姍演唱主題曲〈粉紅超跑〉:2024 年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之旅,已於 2 月 16 日 08:00 受理信眾報名。今年拱天宮準備 13 萬 5800 件進香服。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有 4 個方案:個人報名,請親自前往苗栗拱天宮服務台索取報名表,填表後繳費,領取相關進香物品,即完成報名手續。若無法親自前往,可委託他人協助代理報名。在媽祖抵達北港當天 (3 月 23 日), 從白沙屯出發前往北港,參與拜天公儀式。可搭乘「步行專用遊覽車」, 可陪伴媽祖來回北港的前 8 天,在全程跟隨的遊覽車中擁有專屬的休息位置 (住宿費另計)。資料來源:白沙屯媽祖婆網站、白沙屯拱天宮、維基百科
2024春分是哪一天?習俗、禁忌、開運養生法一次看!3生肖財運到
24 節氣之一的「春分」是哪一天?春分是什麼意思?有哪些習俗和禁忌?2024 年春分日期是 3 月 20 日、星期三。「春分」是春天的中間點,通常會在國曆 3 月 20 日或 21 日。春季一共有 6 個節氣,標誌春天到來的是「立春」, 接著依序為「雨水」、「驚蟄」、「立春」、「清明」、「穀雨」。一年之中,陽光直射赤道的這一刻,就是春分。這一天,白天和黑夜一樣長;在南極和北極,可以看見「太陽整日在地平線上轉圈」的現象。春分之後,太陽照射位置逐漸往北回歸線移動,北半球的白天開始比黑夜長。春分這一天,台灣沒有特別標誌性的傳統習俗,但有一些從古流傳至今的慶祝活動:春分前後,天氣變化劇烈,有吃春菜養生、以溫補補陽氣的習俗。春菜指春天的菜,像是菠菜、福山萵苣、野莧等青菜。春分到陽氣逐漸上升、氣流穩定,是適合放風箏的時節,也藉由放風箏到戶外透氣,吸取陽氣避邪。在中國某些地區,有春分立蛋的習俗,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諺語。成功立蛋,代表一整年將有好運。在古代,春分是祭祖的好時機,稱為「春祭」; 到了現代,許多人為了避免人潮車潮,將掃墓的時間提前到春分後。春分因氣候變化多端,需要特別從飲食、運動、穿著保持身體健康。小孟老師指出,以下 4 件事情不要做:春分時不要吃太辣、太冰冷的食物,避免引起身體不適。因春分時氣候不穩定,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引起心血管不適。春分早晚溫差大,晨間霧氣重、視線不佳,要避免開快車。春分時節清晨濃霧重,視線不佳、濕氣重路面濕滑,要避免在晨間爬山。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博士、臻品中醫副院長吳啓銘則建議,日常穿衣可遵循以下原則,避免因溫差大而生病:另外,春季氣候多變,外出時一定要帶上雨傘,以備不時之需。2024 年春分開始的時間點為 3 月 20 日的中午 11 時 06 分,可以利用以下方式開運:春分這天,可以在春分前後至飲水機或水龍頭,接一杯春分水喝下或洗臉,迎接春分、帶來好運。古代有天子祭拜太陽神的活動,現代在春分當日,則可以以吃太陽餅迎接陽氣的到來。或是在中午外出曬曬太陽,感受春天的氣息。小孟老師指出,春分有 3 個生肖財運上升,分別是屬虎者,有偏財運;屬羊者,脫離金錢糾紛與財務壓力;屬馬者,投資可能有獲利。* 民俗信仰僅供參考,勿過度迷信。春分開始,大部分作物進入生長階段,農業進入重要的耕種時節。傳統諺語多和農耕、農忙有關:台灣於春分無祭拜的習俗。在古代,天子會在春分這一天「祭日」, 祭拜「大明神」(太陽), 清代的《帝京歲時紀勝》中寫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台灣春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
元宵、湯圓英文怎麼說?元宵節常見英語一次看
元宵節過完,春節假期就算正式結束了。舊時農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節」, 這天晚上叫「元宵」。元者,首也,此指首次望月,也就是第一個滿月;宵者,夜之謂也,用白話文說就是晚上。所以元宵的本義,就是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的晚上,亦稱「元夜」或「元夕」。唐代以來,上元節均張燈結綵,入夜後百姓觀燈,民間有放煙火、舞龍燈等熱鬧的民俗活動。唐朝宰相兼文學家蘇味道,在其〈正月十五夜〉的詩中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描述的就是盛唐的元宵。上元夜晚的燈火輝煌,京城暫停宵禁、城門大開,任由平民百姓通行取樂。元宵的熱鬧好玩讓上元節逐漸退居次位,正月十五便多稱元宵節。因為燈是主角,所以元宵節又稱燈節,這也是英文 Lantern Festival (字面「燈籠節」) 的來源依據。我們把元宵節翻成 Lantern Festival, 早已約定俗成,然而查閱英文詞典,查到的 Lantern Festival 居然不是元宵節!許多人肯定覺得匪夷所思,難以置信。《牛津高階學習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ALD) 於 1948 年問世,是史上第一本針對非英語母語者的英語學習詞典,權威實用。2020 年的第 10 版增收了許多新詞新義,其中 Lantern Festival 驚喜在列。但不查不知道,查了嚇一跳。這裡的 Lantern Festival 不是元宵節,而是日本的傳統節日「盂蘭盆節」(或簡稱「御盆節」或「盆會」)。日本的盂蘭盆節,時間點落在中元節,精神上相當於清明節。OALD 是這樣定義 Lantern Festival 的:a Japanese Buddhist festival that takes place in August, when people show respect to the dead (日本的佛教節日,8 月舉行,是時民眾祭拜亡靈)。Lantern Festival 是 OALD 正式收錄的主條目,底下的括弧裡,還列出了 2 個代表同義詞的「亦作」(also) 為附帶的參照。這 2 個同義詞都是來自日文的借詞,一個是 Bon (音標 [bɔn], 日文寫成「盆」), 另一個是 O-Bon (音標 [oʊˈbɔn], 日文寫成「お盆」)。OALD 對 Lantern Festival 的處理顛覆我們的認知,把元宵節挪作他用、成了日本的盂蘭盆節。不過同屬牛津家族的《英語牛津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ODE), 卻又有不同解釋。ODE 是針對英語母語者的大型單冊詞典,也以主條目的地位收了盂蘭盆節的 Lantern Festival, 但沒有釋義,不是個完整的主條目。詞典僅將其視為重要性居次的「又稱」(another name), 要讀者另行參閱主條目 Bon (盆會)。有趣的是,線上版的 ODE 收了 20 條 Lantern Festival 的例句,這 20 條例句有 8 成以上都和元宵節有關,第一條更聚焦台北市:Chen talk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institutions he established as Taipei mayor, such as the Hakka Cultural Foundation, the Taipei Film Festival and the Lantern Festival.(陳水扁市長談到文化的重要性和他在台北市長任內成立的文化機構,諸如客家文化基金會,台北電影節及元宵燈會)。《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以 Lantern Festival 收錄了元宵節,說它又稱 Yuan Xiao Festival (「元宵」音譯 + 節)。《維基百科》(Wikipedia) 也以 Lantern Festival 收錄了元宵節,言其或稱 Spring Lantern Festival (字面「春天燈籠節」)。《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簡稱 OED) 是英語世界的至尊,沒有收錄元宵節,卻收錄了節令食品的 yuan hsiao (元宵,威妥瑪拼音), 並在定義裡以 Chinese Lantern Festival (字面「華人燈籠節」) 指稱元宵節。綜合判斷,我建議元宵節的英文還是不動,繼續使用約定俗成、流通甚廣的 Lantern Festival。誠然,Lantern Festival 也是日本的盂蘭盆節,但經我查證各種權威的語料,英文裡提到這個日本節日的時候,反而比較偏好借自日文的 Bon 或 O-Bon (又拼為 Obon)。所以,倘若有必要強調 Lantern Festival 是元宵節而非盂蘭盆節,不妨冠以修飾語,用 Spring Lantern Festival 或 Chinese Lantern Festival 來明確所指。此外,日文 Bon 的作法不妨加以借鑒,我們的元宵節也可用音譯的 Yuan Xiao Festival, 以異化之策來彰顯文化的主體性。引經據典的名稱探討不免嚴肅,至此暫歇,以免壞了節慶的氛圍。接下來談點輕鬆的,看看元宵節的常見民俗英文該怎麼說。元宵節的應景美食是元宵或湯圓,2 個都是難譯的文化特色詞,英譯時不妨直接訴諸語音:元宵是 yuanxiao, 湯圓則是 tangyuan。為了方便外語人士理解,元宵或湯圓皆可另外意譯為 rice-flour dumpling (字面「米粉糰子」)。碰到難譯的文化特色詞時,我建議以音譯為主、以至多 3 字的短意譯為輔。另外,名詞的單複數、冠詞的有無或選擇、名詞到動詞的轉換、詞語的各種搭配,請讀者依上下文自行調整。燈與火是元宵節的重頭戲。燈,即各式的燈籠。火,原指有明顯火焰的:後亦指節慶時燃放、迸出火花的煙花爆竹:此外,中國在不同地區有特別的元宵民俗,有些我們很熟悉、有些只是聽說,有些甚至聞所未聞。以上英文,部分是約定俗成,部分是權威詞典已經收錄;也有部份是我的建議,乃我廣泛閱讀、思考求證的判斷所得。翻譯常無定論、見仁見智,特別是這些沒有標準答案的文化特色詞,因此這些英譯僅供參考。
當理想工作變成日常消耗?5點檢視自己是不是該離開了
決定離開理想的工作,可能是一大挑戰,卻也同時讓你如釋重負。離開可能令你感覺可怕、刺激、悲傷、困難、輕鬆、有其必要。唯有誠實的評估你目前的狀況,以及在下一個人生階段,你想要變成怎樣的人,你才會知道何時該離開。2009 年,當我巡迴法務官的任期進入尾聲時,「在州法院起訴罪犯近 10 年」這件事開始對我產生嚴重的影響。這種影響既不是生理負擔,也不是情感負擔。用「精神負擔」來形容我的感受應該最為貼切。偵辦一起又一起的暴力犯罪案件、看盡各種虐待與邪惡醜態,讓我付出沉重的代價。不斷接觸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對我的心靈產生了負面影響。在刑事司法體系,很少有美好的結局出現。往往只有不曾埋葬至親或經歷個人創傷的人,才會說出「解脫」這樣的字眼。話雖如此,我還是很喜歡偵辦案件與出庭帶來的挑戰。在為死傷者與受虐者發聲,是我最有幹勁的時候。替犯罪受害者和他們的親友伸張正義,是極富意義的一件事。我想,我應該表現得不錯。我知道自己有多努力。但有時候,熱愛且擅長某件事還不夠。有時候,即便你熱愛一份工作,而且能從中獲得滿足感,經年累月下來,它還是會讓你或你最在乎的人,付出極大的代價。某些工作無論多有意義,都是有賞味期限的。不過這並不代表你當初決定從事這份工作是錯誤的選擇。只是你必須明白,你何時該離開。承辦凶殺案的檢察官,總是會面臨這樣的挑戰 —— 老是在處理和死亡有關的事,而且往往是我們最害怕的那種死法: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失去生命,沒有時間說再見、彌補過去的錯誤,或請求原諒。你最後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惡意,而不是愛,而且愛你的人都知道,你人生的最後一幕充滿了恐懼與怨恨。負責偵辦凶殺案時,你辦公桌上的每一份檔案幾乎都充斥著這種可怕的死亡。最優秀的檢察官會強迫自己感受被害人和他們親友所經歷的一切。想「仗義執言」, 你得對弱者感同身受。想有效的起訴謀殺案嫌犯,你必須重現犯罪場景、帶領陪審團身歷其境,彷彿那邪惡的一幕正在他們的眼前上演。要做好這件事,你必須在開庭前反覆思索,甚至將自己沉浸在該案件的某些細節裡,並且讓它們佔據心頭好幾個月。因此,你會發覺自己一直想著某位凶嫌的惡行。在刑事訴訟中,很少有「樂觀」與「希望」存在。作為一名承辦暴力犯罪案件的檢察官,你表現得越好,所擁有的樂觀與希望就越少。大家常說「把工作留在辦公室」或「不要把工作帶回家」, 我向來不擅長做這件事,而且也完全不想變得拿手。在職業生涯的這個階段,我已經擁有豐富的經驗,同時我也有自信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從很多方面來看,我都在實踐上天賦予我的使命。然而,實現這個夢想卻會對我生活的其他重要層面產生負面影響,讓我付出極大的代價。當這樣的事發生在你身上時,你就必須開始思考關於離開的事。犧牲在所難免。為了得到更好的成績,你犧牲參加某些派對的機會;為了去健身房運動,你犧牲最愛吃的食物;為了在晚上多加班幾個小時,你犧牲了某個你愛看的電視節目。為了在未來取得更好的成果,你總是理所當然的犧牲眼前的享受。但當你老是為了達成某項目標,犧牲生活與自我的某些重要部分,而未來這種狀況恐怕無法獲得改善,可能就是你該離開的時候了。想判定你是否處於這種狀態,你可以問自己這幾個問題:當我們決定離開時,腦海中往往會浮現出某種陰魂不散的念頭。我不斷想到的是,自己在工作任期結束前就選擇拋棄它,這讓我覺得很恐怖。此外,我拋棄了那些需要優秀代言人的犯罪受害者。因此,我開始試圖解釋這一切,告訴自己「凡是值得做的事都會伴隨某些犧牲」、「這當然很難,但最後一切都會值得」、「這只是一段低潮期,情況會好轉的」。然後,我就開始懷疑或重新思考我的決定。接下來,我的問題則變成:我能否讓自己的內心在懷疑與平靜之間取得平衡,抑或是在兩者之間的灰色地帶遊走?當你甘願接受這個決定已經不容改變,當你在面對過往夢想或目標的誘惑時進行理性思考,你就可以獲得平靜。建設性懷疑能讓你證實自己的想法。它會迫使你確信,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相反的,破壞性懷疑只會不停的暗示你犯了某種錯誤,卻不會提供你不同的選擇。在面臨抉擇、試圖決定是否要離開,你之所以會感到猶豫,有一部分是因為目前正在做的事曾經是你最大的夢想。我在考慮辭去巡迴法務官的職務時就是如此。離開通常意味著捨棄某個夢想,等同於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抑或是夢想破滅。它甚至感覺像是種自我背叛,讓你遠離曾經珍視的一切。此刻,你必須確定,你是你夢想的守護者,而不是與此相反的破壞者。你的理想與目標應該使你感到自由,而不是削弱你的力量。你的夢想不該令你充滿焦慮與恐懼,它們應該要讓你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充滿懷疑。我們做出有益健康的決定時,夢想不是跟著我們一起改變,就是我們為了使自己變得更好,選擇讓它們退役。如果你讓夢想成為束縛,終將因此不堪負荷。人生進入不同的階段,我們的夢想也會跟著發生轉變。不要認為它們神聖且不容更改。不要把它們高高的供在神壇上,而要透過檢視、拆解、改善夢險。你是你夢想的編寫者,是你為它們建立架構。你曾經以為,你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護理師,結果其實你是想要幫助有需要的人,然後你因此成了一名心理治療師。你原本夢想成為一名醫生,之後又變成對有機化學和微積分有興趣,最後你成了一名拯救生命的兼職緊急救護技術員。你的夢想可以跟著你一起成長與轉變。放下夢想可能會非常痛苦,那感覺像是種失敗。但放下過往的夢想並非失敗,它也是一種「前進」, 帶著滿滿的回憶繼續向前走。帶著自豪與懷念的心情讓某些夢想退役,使我們得以對新目標投注更多時間與心力。我們讓某個夢想退役時,請回想過去是怎麼實現它,以及在追尋這個夢想時,曾經因此獲得什麼好處,這會是很好的做法。這不是我們留下來的理由,而是值得回憶的美好。當你察覺某個夢想已經超過賞味期限,請承認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然後記住那些美好的部分。* 本文摘錄自遠流出版《決策的藝術》
老外說Hold my beer,不是叫你「拿著啤酒」!會錯意超尷尬
Tim 到美國出差,同事帶他去酒吧感受一下在地文化。在酒吧點酒時,外國同事對 bar tender 說:Can you hold the ice?Tim 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居然叫人拿著冰塊?美國人真是不可思議啊。其實,hold the ice 並不是拿著冰塊。(X) 你可以拿著冰塊嗎?(O) 可以不要放冰塊嗎?在餐飲或酒吧,你對服務人員說 Can you hold the ice, 是請人「不要加冰塊」。這裡的 hold 不是「拿住」或「握住」, 而是「排除在外、不要包括」。例如:I'd like a ham sandwich, hold the lettuce.(我要一個火腿三明治,不要加生菜。) 在英語中,hold 可以用來表示「不要把⋯⋯包括在內」。例如 hold the mayo 是不要加美乃滋,hold the onions 則是指不要加洋蔥。(X) 幫我拿著啤酒。/ 請你喝啤酒。(O) 看我表演吧!常常瀏覽社交媒體的人,對這個詞應該不會太陌生。Hold my beer 是社群網站中常用的一個哏,字面意思是「幫我把啤酒拿好」, 引申意思為「我要大顯身手,開始表演了」。例如,你跟朋友打賭,輸了要去幹一件很蠢的事情時,就會說「Hold my beer, and watch this」。這是一種幽默或自嘲的口吻。來看一個例句:A:There's no way it's possible to jump from the roof into the pool. It's 20 feet away!(不可能從屋頂跳進游泳池。有 20 呎高呢!) B:Hold my beer, amateur.(你這業餘!看我的。)(X) 她 hold 住全場 1 小時。/ 她在地上等了 1 小時。(O) 她長篇大論講了 1 個小時。中文裡我們常說「hold 住全場」, 大家可能以為 hold the floor 是這個意思,其實它較常用於批評,意思較為負面,指「對一群人滔滔不絕的講話,不容許別人發表意見」。Floor 在這裡不是「地板」或「樓層」, 而是指「發言權」, 例如:He asked the chairman for the floor.(他要求主席允許他發言。) Hold 住全場、掌控局面,可以用 hold all the cards。Hold all the cards 是指「處於優勢、掌控局面」, 好比在牌局中,握有一手好牌,當然就擁有較高的勝算。在商業交易中,如果一方對成功交易有絕對的控制權或影響力,你可以說那一方 holds all the cards。例句:We hold all the cards on this deal.(我們擁有這項交易的所有有利條件。) In a situation like this, it’s the big companies that hold all the cards.(在這種形勢下,都是大公司佔優勢。)
職場打工人最怕的「白工」:用最高效率做錯的事
讀完這篇,你將學會:想想看,當有人對你催促「動作快一點!」時,是否會下意識的加快手上的工作,卻鮮少停下來問自己一個根本的問題:這件事情真的們應該做的嗎?在這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時代,這似乎是一種普遍的呼聲。但這種快速行動是否真的導向我們想要的結果?我們常常聽到「效率」和「效能」, 但它們究竟意味著什麼?兩者有什麼區別?或許我們能從彼得・杜拉克 (Peter Drucker) 的智慧中探尋答案。有管理學之父之稱的彼得・杜拉克,在他的著作《杜拉克談高效能的 5 個習慣》(The effective executive) 一書中提到一個深刻的觀點:「效率是把事情做好;效能是做對的事」(Efficiency is doing things right. Effectiveness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s)。這段句子為我們揭示效率和效能這 2 個核心概念的根本區別。根據杜拉克所說的定義,「效率」是「把事情做好」(do the things right), 強調的是「過程」。它意味著如何用更快的時間、更低的成本。例如在製造業中,提高產品產量,又能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就是提高效率的典型例子。「效能」關注的是「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 強調的是「結果」。這意味著在開始行動之前,首先確定你的目標是否真正值得追求,並且有助達成目標。換句話說,無論你的工作效率有多高,如果你做的並不是真正應該做的事,那麼所有的努力都將是徒勞。舉個例子,一家公司雖然高效的生產大量產品,但如果這些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相當低,那麼公司的行為雖然高效,卻不具效能。從以上「無效能、有效率」的故事,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將效能與效率畫成一個二維矩陣。從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分別為:「有效能有效率」、「有效能無效率」、「無效能無效率」、「無效能有效率」, 每一個象限代表不同的情況:「效率與效能矩陣」既適用在企業經營,也適用在個人管理,而且使用方法很簡單。在企業經營上,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位置,將所管轄的單位或個人,依目前的現況放到矩陣當中。個人管理部分,也可以將所做的事情,依目前的狀況放到矩陣裡。接下來就可以發現那些單位、人、事,處於 4 象限中的哪個位置,進而對其進行調整。例如,你可以透過以下 3 步驟進行自我評估與優化:列出你目前的主要任務?考慮每個任務對達成你長期目標的貢獻程度,確定它們屬於哪個象限。根據每項任務所屬的象限,制定相應的策略:最後,透過定期回顧和調整你的任務和目標。人的一天只有 24 小時,將你的時間精力盡可能投入在第一象限「有效能且有效率」的任務上。透過此矩陣的實踐步驟,你將能更清晰的看到哪些任務對你真正重要,哪些任務需要改變方式或者完全放棄。這不僅會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效能,讓你的努力更有意義和方向。最後,效率與效能都是衡量企業或個人是否有效管理的重要指標,也是管理者所欲追求的績效。我們可以透過這個矩陣提醒自己:不僅要做事有效率,更要做對的事,以更接近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希望透過這篇分享能啟發你思考,成為「Do the right things right」(將對的事做好) 的高效人才。* 本文獲「台灣高效創新研究」授權轉載,原文:效率與效能:你在做對的事情嗎?
2024清明節哪一天?為何清明節每年日期不一樣?由來、習俗一次看
清明節的日期是隨著二十四節氣而定,而非農曆上的特定日子。農業部解釋,農曆中的一年有 24 個節氣,是依照太陽在天空的位置決定的,實際上是一個時刻,而非日期。因此包含清明節在內,每個節氣對應到公曆時,都只會在 3 天內變動。其實,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其實是 365.2422 天,比公曆的一年約多出 5.8 小時,因此才有每 4 年就會多一天 2 月 29 日的閏年制度。這也導致節氣每年會順延 5.8 小時,到閏年時則會提早 18 小時 11 分。因此,同時是節氣和傳統節日的清明節,才會在落在每年 4 月的 4 號到 6 號之間。清明節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何會變成華人的傳統節日?其實,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如祭祖、踏青等活動,主要是繼承自「寒食節」和「上巳節」。寒食節又稱「禁火節」, 是源於古時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因此就有「改季改火」的儀式。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在當時是件大事。寒食節習俗包含:掃墓、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拔河。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三月節、三日節,在某些地區也有掃墓、踏青的習俗,因此也有稱「小清明」支撐。唐代唐玄宗年間,曾下令將掃墓習俗訂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但因為寒食與清明時間太過接近,到了宋代之後,清明和寒食漸漸合在一起,變成在清明節氣這天,進行寒食節的習俗活動。而上巳節的習俗也被併入清明,流傳至今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清明節。參考資料:農業部、維基百科
聽完報告,老闆說For my money是什麼意思?跟錢無關!
最近公司新產品上市,銷售情況不太好,Tim 和外籍同事討論市場狀況。他提出分析後,同事說:Tim, your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was right on the money.Right on the money?「在錢的上面」? 這是什麼意思啊?今天來看看 money 這個字,在商業英文中的幾個道地用法。(X) 你對情況的分析需要花一些錢。(O) 你對情況的分析完全正確。Money 這個字大家都很熟了,是「錢」或「款項」。當「錢」的時候不可數,當「款項」時,講一筆筆的錢可以用複數。例如:He was charged with pocketing public monies.(他被指控侵吞公款。) Right on the money 是一個口語用法,跟錢沒關係。意思是「正中要點」、「完全正確」, 是個好用的片語,來看幾個例句:His estimate for the project costs was right on the money.(他對項目成本的估算完全正確。) When it comes to customer preferences, our marketing team is usually right on the money.(說到顧客喜好,我們的市場營銷團隊通常都是準確無誤的。)(X) 他做這事是用我的錢。(O) 就我看來,他做這事情非常合適。看到 my money, 一般會想到的是「我的錢」, 但是 for my money 是「在我看來」, 用來表達個人觀點或意見。相當於 in my opinion (我的意見是) 或 if you ask me (如果你問我)。For my money, that new restaurant downtown serves the best pizza in town.(依我看來,市中心那家新餐廳的披薩是全城最好吃的。)(X) 這是我的兩分錢。(O) 這是我個人淺見。在英文中,也有其用錢來表示「意見、想法」的例子,例如 my two cents。My two cents 字面上是「給你我的兩分錢」, 但真的意思是發表意見前,謙虛的說自己意見價值不大,也就值 2 美分,接近中文裡的「這是我個人淺見」。注意,雖然 two cents 是複數,但這裡得用 here is 不是 here are, 因為 two cents 在這裡是指一筆錢。Two cents 還可以搭配動詞 put in, 變成 put one's two cents in。If I can just put inmy two cents, I think the staff would really appreciate a bump in their pay.(如果我可以發表一點淺見,我覺得員工應該會很感激薪資上調。)(X) 我用很好的價格買下它。(O) 這可是我花了一大筆錢買下的。Good 是好的意思,good money 字面上是「好錢」, 指一大筆錢、很高的收入,或合理的投資或盈利。Investing in real estate can generate good money over time.(投資房地產可以長期賺取可觀的收入。) She's willing to work hard for good money.(她願意為了高薪努力工作。)
「1 on 1」聊什麼?事前準備、問答清單、事後調適⋯給主管最完整的面談心法
▋作者簡介:郭榮彥 Barry, 法律科技公司「Lawsnote」創辦人暨執行長,全國律師聯合會科技法律委員會主委、台灣法律科技協會副理事長。從 Lawsnote 成立開始,我都會和每一位夥伴做一對一面談,一開始是一季一次,後來人變多了,改成半年一次。到現在,我有四十幾位夥伴,每年我至少還是會和全部人進行一次一對一面談。會開始做這件事的原因很單純,幾乎所有成功的創業家都鼓勵、建議新手創業家這樣做,所以我就這樣做了。那時候我並不明白為什麼,也沒有感受到這樣做的重要性。隨著接觸管理學的深入,和逐漸感受到管理的重量後,我深刻的感受到一對一的意義及它的重要性。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比較完整的介紹,因此把我的體驗分享給大家。透過真實的一對一面談,可以理解到公司目前遇到的狀況和問題,好的和壞的部分都有,才能根據問題設計解決方案。要了解公司狀況,方法有很多種,但沒有什麼比和每個人一對一面談更真實和直接。進行一對一的形式,和進行一對一這個行為本身一樣的重要。聽起來有點難理解,我舉個例子,我們試過二對一 (2 Founders 對 1 member)、三對一 (3 founders 對 1 member), 效果都不好。一對一就是只有兩個人,關起門來講講心裡話,多一個人都不行。每年一對一聊的話題,會依照公司狀況稍微調整,但差異不大。主題會在前一週開放給所有夥伴先準備,包含下列問題:除了第 7 點是去年開始加上去的,其他題目大致上從第一年開始就沒什麼改變,只有略微調整順序和問法。例如公司人數超過 20 人的時候,我把效率問題擺到第一,因為在這個階段效率是個大議題,而且分散在各個不同的環節上,必須持續關注和解決。「夥伴怎麼可能會和老闆講心裡話呢?」我常被這樣問,但我好奇的是,夥伴為什麼不和老闆講心裡話?無非就是擔心受到不利評價、不利對待、老闆不開心了,或是可能對其他夥伴造成影響。為了能盡量降低這些疑慮,我會這樣做:你就是講你想講的,不管講得怎麼樣,都和公司對你的評價無關。不只是不利評價,做出有利評價也不行,否則會有夥伴期許自己提出非常有建設性的提案,以獲得好評價,但這並非一對一面談的目的。這一點我可以擔保,不信你可以去問公司的老員工們,他們至少都做過 4、5 次的一對一。對於第一次做一對一的夥伴,我會在開頭說:「這不是我在 review 你,而是你在 review 我和公司,所以不用緊張」。如果再一對一的過程中,夥伴表達希望知道我對他們表現的期待或評價,我都會拒絕,因為一對一過程中不評價夥伴。對於第一次進行一對一的夥伴,第一個問題「你有沒有觀察到沒有效率的部分」, 我會這樣問:「有時候我們自己在裡面慣了,所以很多陋習會看不到,這時候就需要剛進入組織、還沒習慣的人發現『大家都沒看到的坑洞』, 所以蠻需要透過你的眼睛觀察,然後告訴我的。」雖然,這樣說還不能完全免除夥伴心中的疑慮,但有一個很顯著的跡象。當我們持續這樣表達、持續這樣施行,年復一年,越資深的夥伴就越願意分享。因為他們待久了,知道我沒有騙人,這些都是真的。在我人生歷程中有幾件事讓我十分痛苦,「提起勇氣表達,卻不被理解和重視」可以排得進前幾名。因此,我不希望在一對一的過程中,讓夥伴有一樣的感受。在一對一中針對所有問題和反饋,我都必須回應,而且只有 3 種回應方式:從零食、啤酒的種類,到協作方式的改變,我都採用一樣的回覆模式,一樣正經的對待每個問題。在過去的經驗中,大概有一半的問題是屬於我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但當我誠實表達自己的考量與為難之處後,這個問題往往也就被解決了。如果說,澆熄夥伴熱情最好的方式是虛應故事和視而不見,那點燃熱情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誠的面對。大家不是笨蛋,好的夥伴可以理解那些無奈,前提是他們需要被真誠的對待。如果在一對一的過程中沒有感受到痛苦,那你可能是沒有聽到真話。每一年的一對一都是我最討厭、最低落、心情最差的一個月,那種感覺就是被人細數我一整年哪裡沒做好,然後重複 40 次。負能量的累積是一望即知的,有一陣子幾位夥伴看我一對一都愁眉苦臉的,甚至約好每次一對一結束,講冷笑話來逗我開心。為了讓自己好過點,一對一中除了問題反饋外,我還是會希望夥伴分享自己開心的事情,讓我覺得自己還是有做得不錯的地方。除此之外,也更確切認知到,一對一不是個歌功頌德、讓女神摸摸頭的流程,而是實在的發掘問題以求改善。一對一的成果將會體現在,夥伴對公司的熱情,以及超低的自願離職率,這些才是辛苦獲得的果實。雖然經歷痛苦的一個月,但我可以有自信的說,這些夥伴是真的愛著 Lawsnote 這家公司,也都希望她更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獲「Barry」授權轉載,原文:一對一面談的流程和功能
朋友說Don't poke the bear,不是叫你「別戳那隻熊」!什麼意思?
Emily 剛加入一家國際公司,還在適應新環境、學習公司的文化。在最近一次的專案討論會議中,她聽到外國老闆說:The project will bear fruit soon.Bear fruit⋯⋯熊果子?Emily 非常納悶,新公司的用語非常奇特呢。其實,bear fruit 是一個常見的片語,今天來看看 bear 這個字,在商業場合的應用。(X) 這個項目很快會長出水果。(O) 這個項目很快會有成果。Bear 這個字,大家最熟的意思是「熊」, 它也有動詞用法,當成「生物繁衍後代」。例如人生小孩,可以用 bear:She has borne five children.(她生了 5 個孩子。) 植物繁衍也可以用 bear, 例如:Our apple trees will bear well this year.(今年我們的蘋果樹會結許多果實。) Bear fruit 字面上是「結果」, 引申為「有成果、成功」。當我們說一件事 will bear fruit, 意味著它會有好結果,而這種結果經常是預期之內的。His efforts finally bore fruit and permission was granted.(他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請求也獲批准。)(X) 只是跟我一起忍受熊。(O) 請耐心等待 / 請忍耐一下。Bear 當動詞時,也有「忍受、經得起」的意思。可以是很具象的承受重量,例如:The chair, too fragile to bear her weight, collapsed.(椅子太不結實了,她一坐上去就垮了。) bear 也可以是忍受某種壓力,例如:I can't bear to see you like this.(我不忍見你這樣。) Bear with me 的 bear 是指「忍受」, 經常用在你需要一些時間來完成某件事時,請別人等一下。例如:I'm trying to find the document, just bear with me.(我正在找那份文件,請耐心等一下。)(X) 不要戳那隻熊。(O) 不要惹怒某 / 不要挑釁。Don't poke the bear 是一種警告,意思是「不要故意激怒或挑釁某人」, 特別是對方已經生氣的情況下。這樣的表達方式源於實際的意象,你可以想見,刺激一隻熊的後果。He's already upset about the delays, don't poke the bear.(他對延誤已感到生氣了,別再去惹他。) Bear 這個字有很多種用法,大家可能不太熟,補充幾個與 bear 相關的動詞片語:I looked up to see the car bearing down on me.(我一抬頭,就看見那車輛正向我衝過來。) I don't see how that information bears on this case.(我不明白那資料跟案子有何關連。) I think you will bear me out on this.(我想在這一點上你可以幫我作證。) How are you bearing up under the strain?(你在壓力下撐得住嗎?)
史丹佛教授:5個心法變身「障礙剷除者」,在老闆眼中價值連城
冗長又缺乏重點的 email、用群組訊息就能取代的會議,或是充斥著專有名詞的備忘錄 —— 你也被這些「職場障礙」弄到心很累嗎?這些障礙,用美國史丹佛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薩頓 (Robert I. Sutton) 和拉奧 (Huggy Rao) 的話來說,就是所謂的「摩擦 (friction)」, 是一股讓工作變得更難、更慢、更複雜,甚至難以完成的力量。它們不僅會讓員工喪失好奇心,也會使人才的敬業度下滑。在他們最新的一本書裡,兩位史丹佛的組織行為學家一同分享,如何成為職場上的「障礙清除師」—— 這往往是傑出的領導者所共享的特質與技能。以下是他們的叮嚀:我們經常陷入加法思維,認為增加意味著進步,例如更多會議、或開設一個很新穎的職位,但這可能帶來更多負面影響。為了對抗這種「加法偏見」, 薩頓和拉奧的建議是,定期審視過程中可以減少的項目,甚至可以採納「一半法則」, 將花在某件事上的時間減半,例如週會長度、或者某個流程的步驟。只在真正有需要的時候,才考慮加回來。障礙清除師做任何決策時,都會顧慮到別人的時間。薩頓舉例,在加州車輛管理局,他親眼看見了一位貼心的員工,走到了有 50 人排隊的人龍中,發放了表格和筆,讓人一到櫃台就能馬上進行手續,也讓其他人更快的擺脫「等待」。太複雜的專業術語會讓人困惑。最好的表達方式是,就連一個 10 歲小孩第一次就聽懂。例如,許多面對消費者的公司,都會說自己的願景是想要實現「卓越的客戶服務」。但這句話聽起來似懂非懂,甚至員工都不見得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事實上,卓越的客戶服務,換句話就是:「嘿,當你做每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試著讓客戶的臉上露出微笑。」後者是不是更直白明瞭?想避免令人費解的廢話,光捨棄專業術語還不夠,兩位學者建議,可以帶入具體的例子,最好有畫面感,讓人可以「身歷其境」體驗到句子的意義。障礙不一定總是負面的,有時候,你必須讓員工或同事按捺住衝動或本能反應。許多繁文縟節的流程或設計,很可能是為了別讓經手人太過自滿,導致於大意失荊州,也避免錯誤發生。慢,不一定不好,尤其是在追求創新的時候,一個好點子誕生前,通常得經過好幾個餿主意。他們建議,在啟動新計劃初期,不妨讓團隊先在腦海裡做一趟時光旅行,讓他們預想未來將如何成功,或推測可能在哪種情況下失敗。這些思考練習,有助人們將眼光放長遠,評估計劃的可行性。消除障礙可能是由下而上,也有可能是由上而下,每個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職位角色上做出貢獻。當每個人都把困難推託成「別人的問題」時,一位優秀的障礙清除師會自告奮用的跳下來解決問題,並鼓勵其他人加入行列。因為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有責任和力量讓事情變得更好,這些人,往往會成為傑出的領導者。資料來源:史丹佛商學院、史丹佛商學院 YouTube 頻道、麥肯錫
Costco賣金條,單季銷售破1億美元!背後真正野心?
在上一季,Costco 的電商銷售額繳出亮眼佳績,但你想不到的是,推動這股成長的卻是金條和銀幣。Costco 從 2023 年 9 月開始,在電商中販賣起由 Rand Refinery 及 PAMP Suisse 出品的金條。該金條重量約 1 盎司 (約 28.3 公克), 由 24k 金打造,每條要價 2000 美元,並且限定每位會員只能跟每個廠商購買 2 條。前陣子,Costco 甚至賣起了 25 枚一組、印有加拿大楓葉的銀幣套組,售價 675 美元,每位會員限購 5 組。正是這些全新產品撐起了 Costco 的電商成長。最近的財報會議上,財務長理查。加蘭蒂 (Richard Galanti) 表示,上一季他們光是賣金條就創造高達 1 億美元的銷售額,金條甚至在電商上架後幾個小時內就賣到缺貨。「Costco 電商在黃金、銀幣這幾個領域的表現強勁。」這次的財報會議上,加蘭蒂再次提到金條及銀幣成為電商業務的成長引擎。在金條與銀幣的推動下,截至 2024 年 2 月 18 日的第一季裡,Costco 電商業務營收成長多達 18.4%, 遠高於整體 5.6% 的成長幅度。不過這一季 584.4 億美元的營收,仍然低於分析師預期的 592 億美元,導致 Costco 股價在盤後交易時段下跌約 4%。不過 Costco 賣起金條和銀幣,並不是真的想做銀樓的生意,雖然確實帶來了大量營收,但主目的是想要強化其品牌「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Treasure hunt) 的形象,在商店中擺設大量限時商品,吸引消費者即時下手。「我們試圖營造出一種態度:只要你看到心動的商品,就應該出手購買,因為它下次可能就不在了。」Costco 創辦人詹姆斯。西尼格 (James Sinegal) 曾表示,「我們常常買進這些東西,然後又刻意完售。」某種程度來說,Costco 的作法相當類似於目前常見的「限定商品」。雖然 Costco 並未明說金條和銀幣會賣到什麼時候、是否未來將下架,從銷售額來看這些稀奇、備貨不多的新商品最終成功吸引了消費者「剁手」。在 2023 年 12 月的報導中,金條仍然處於缺貨狀態。不過,Costco 金條及銀幣賣出如此佳績,或許也有大環境的關係。《CNN》指出,投資者認為美國聯準會 (Fed) 2024 年下半年將會降息,因此轉而投資貴金屬。本週金價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每金衡盎司 2141 美元,白銀期貨也在去年上漲多達 21%。而且不只是美國,台灣也有在 Costco 買金條的熱潮。先前台灣 Costco 發布的數據揭露,民眾最愛買的產品第一名為好市多加油站的 95 無鉛汽油,再來依序是鮮奶、衛生紙和金條。包括這次推出金條及銀幣的亮麗佳績,Costco 雖然這季沒達到預期,但整體而言股價仍然維持強勁成長,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光是過去一年裡,就成長了 60% 以上。疫情期間,Costco 吸納了龐大的會員加入,根據網路資料庫 Statista 的數據,截至 2023 年,Costco 的會員總數達到 1.28 億人,與 2020 年時相比成長了 20% 以上。Costco 一直被外界認為銷售商品不是主要獲利來源,即使營收成長不如預期,靠著會員訂閱費用、利息等收入,Costco 最新一季仍繳出了接近 19% 的獲利增長,從 14.6 億美元成長至 17.4 億美元,EPS (每股盈餘) 達到 3.92 美元,高於預期的 3.63 美元。資料來源:CNN、Quartz、Business Insider *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原文標題:Costco 單季進帳上億的秘密武器:賣金條!台灣人也愛買,背後藏著巨頭哪些野心?延伸閱讀:台灣人多愛好市多?亞洲最賺店、會員密度冠軍都在這!熱銷品裡竟有「金條」?【圖解】好市多南台中店賣出全球第一,低價策略為何難複製?Costco 靠這一點贏
一場會議,看出一個人的向上或向下空間
「剛剛老師提到,有三個兩難的點,分別是......, 我們好像都還沒有找到解決方案,我想確定,我們現在的看法是什麼?」L 在會議上發言。這個會議進行近兩個小時了,多數人處於腦死或鬆懈狀態,但 L 頭腦如此清醒,還主動檢查會議進度。這個發言,讓我再度確認 L 向上發展的潛力。我在心裡為她大聲按讚。L 只是被我邀來見習的與會者,她不屬於這個部門,也沒有相關的工作,但我希望藉此培養她跨域的管理能力。我卻驚訝的發現,相較其他需要當責的與會者們,她更有意識的投入會議、貢獻自己的價值、協助提升會議效率。這不是第一次了。在不同的會議中,尤其是在她當旁觀者的時候,她從不以旁觀者自居,而總是積極主動、不卑不亢的提出她的觀點、建議。這讓我極度看好她成為優秀管理者,原因有二:一、她有極高的當責性。這種願意承擔的態度,是管理者最重要的特質,因為態度遠比能力重要。二、她的高度自主學習性。她總是把握每一個機會投入、學習、成長,連非她所屬工作範圍的機會,她也都不輕看。想想看,跨出原來的舒適圈,一天累積一點跨域能力,用更高、更全面的上位格局看事情,幾年下來,她的格局與見識會比別人高多少,跨域學習的複利效果會有多驚人。相對她,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在會議中棄權的工作者。當一個人被邀進會議,一定是此事與他相關,也是他該當責的工作,但最糟糕的工作者是,在會議中卸責;要嘛把責任卸給主持會議的主管、不然就是屁股一坐,好整以暇的看戲!他的算盤是:反正有人主持會議,天塌下來有會議主席擋,我就像新聞裡那些列席等待質詢的官員,以靜制動,看立委何時 cue 到我,我再伺機回應即可。多說多錯,少說少錯,反正,這擔子就交給主席,看他智慧。跟我一起承擔會議後果的人,多的是!要我說,當一個人參加會議,既不做筆記,也不發言、沒有主動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意見,這個人就沒有資格坐在會議桌上。更不用提那些會議中滑手機、把耳朵關起來,處理自己事情的人。這種人就不應該坐上會議桌,因為他對其他人不尊重,也不當責。當我看到有這樣的與會者,我要嘛當場糾正,進而更頻繁的詢問他意見;若有更離譜的,我會直接叫他離開會議室。開會,從來不是為了開會。開會,只有三種目的:政策佈達 & 教育訓練、解決問題、創新動腦。儘管這三種需要的互動與交流程度不同,但與會者都應該是會議的當責者,盡可能的事前準備,會議中貢獻價值,會後落實執行。所以,會議中,如果與會者沒有說出「# 我發現」、「# 我認為」、「# 我建議」、「# 我想要」, 這四種當責句型之一,那麼,我可以大膽預測,此人的向下空間遠大於向上空間。
台積電AI晶片市占將達100%!蘋果、輝達、超微混戰,韓媒:tsmc相當於壟斷
人工智慧 (AI) 熱潮延燒,蘋果、輝達、超微等大廠爭相向掌握 3 奈米製程技術的台積電下單。韓媒指出,台積電 AI 晶片生產市占率可能接近 100%。韓媒「中央日報」引述業界人士報導,台積電 3 奈米晶片 2023 年每片要價 2 萬美元,比 7 奈米價格高約 2 倍,也因此需求相對較少,只有蘋果公司 (Apple Inc.) 負擔得起。但今年受到 AI 巨浪帶動,行動設備、伺服器業者都排隊等著下單。除了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應用 3 奈米行動 AP 晶片新機的蘋果外,高通 (Qualcomm)、聯發科、英特爾 (Intel)、超微 (AMD) 都將於今年開始推出首款 3 奈米晶片,台積電也為此擴廠新增產能。在全球 AI 晶片市占超過 9 成的輝達 (NVIDIA) 同樣將代工訂單交給台積電,這讓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更坐穩冠軍寶座,三星證券研究員文俊浩 (譯音) 說,無論誰在這場 AI 晶片戰爭中勝出,台積電的 AI 晶片生產市占率都可能接近 100%, 相當於壟斷市場。在需求暴增下,甚至有消息指出,台積電大戶輝達只能退而選擇 4 奈米製程,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沈明 (Charles Shum) 表示,輝達的 AI 半導體熱潮今年可能因台積電產能問題碰壁。根據金融分析師奈斯泰德 (Dan Nystedt) 發布數據,台積電 2023 年最大客戶仍為蘋果,占整體營收 25%, 輝達則以 11% 躍居第 2, 加上聯發科、高通、博通、美滿電子科技 (Marvell Technology)、索尼和超微等 10 大客戶的占比共達 91%。另一方面,根據研調機構 TrendForce 分析,台積電與韓國半導體大廠三星電子的晶圓代工市占率差距已從去年第 3 季的 45.5% 擴大至第 4 季的 49.9%, 即使三星電子率先在 3 奈米製程採用環繞閘極 (GAA) 結構,仍未能挽回頹勢。
製藥大廠禮來推「減肥針」騙過你的腦和胃!華爾街估成史上最暢銷藥物
一種新的減肥藥,打破減重一定得靠意志力,少吃多動的邏輯,正在顛覆 760 億美元的減重產業!《華爾街日報》報導,北卡州的律師安妮克,從青春期開始就一直跟體重鬥爭,她曾在不同減肥計畫花數千美元,但成效甚微。直到她去年 11 月底開始,使用丹麥製藥公司諾和諾德 (Novo Nordisk) 研發的胰妥讚 (Ozempic), 她至今已減掉大約 13 公斤,膽固醇和血糖數值都改善。就算一天吃較少熱量,也不會感到飢餓。億萬富翁馬斯克 (Elon Musk) 去年也在推特回應粉絲留言,說他保持身材的方法,是「斷食和 Wegovy」-- 後者是諾和諾德另一款減肥藥。「它們徹底改變現況,」密西根大學內分泌學家羅斯伯格 (Amy Rothberg) 如此形容胰妥讚、Wegovy、以及另一間美國製藥公司禮來 (Eli Lilly) 未來幾個月可能被批准用於減重的藥物 Mounjaro。在測試期間,Mounjaro 在 72 週的時間裡,幫助節食但難以瘦下來的人減重 22.5%。對於服用最高劑量的典型患者,這意味著減重超過約超過 20 公斤。Wegovy 也能減重高達 17%。這打破過去減肥藥溫和卻無效、或是對身體有害的困境。這種藥物被稱為 GLP-1 藥物,是針劑型藥物,一週施打一次。原本是用來治療糖尿病,後來被研發來減重。藥劑模仿人類進食後所產生的腸胃荷爾蒙,達到抑制食慾,和減弱對食物渴望的效果。施打藥劑後,胃排空的速度會減慢,代表食物在胃停留的時間更長,因此人們會感到更飽並且吃得更少;藥物還會影響下視丘,是大腦中控制飢餓的部分;像 Mounjaro 這種更強的藥物,還能夠幫助身體分解更多脂肪。「在心理上,你變得不想吃東西,」使用 Mounjaro 減重 45 公斤的巴洛 (Matthew Barlow) 告訴美聯社,「現在我可以吃兩口甜點就感到心滿意足。」《華爾街日報》指出,2022 年減重產業規模高達 760 億美元 -- 包含減肥和醫療計劃、無糖汽水、低熱量冷凍食品、健身房會員 -- 都面臨新藥物的威脅,因為它動搖人們長期以來認為節食、運動和意志力,才是減肥唯一方法的信念。因為減肥商機極大,華爾街已經預估,禮來的 Mounjaro 如果被批准用於減重,將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藥物,也推動該公司股價飆升。《華爾街日報》報導,禮來市值 5 月初已超過 4 千億美元,過去沒有任何一間純製藥公司可以達到此里程碑。因為,Mounjaro 被預計年銷售額將超過 500 億美元,比目前最暢銷抗癌用藥物吉舒達 (Keytruda) 銷售額多 6 成。去年,Wegovy 等藥物才剛上市不久,就已經締造 100 億美元的銷售額,最終,整體 GLP-1 藥物年銷售額預計將超過 1 千億美元。《華爾街日報》還指出,就連製藥巨頭輝瑞 (Pfizer) 開發三分之一美國人都需要用的降膽固醇藥物立普妥 (Lipitor), 鼎盛時期年銷售額也不過 130 億美元。不過,難道新藥就能夠讓人完全無痛減肥嗎?事實上,這些藥物也會引發副作用,常見的反應包括腹瀉、噁心、嘔吐、便秘和胃痛。根據美國醫院妙佑醫療國際進行的一項調查,有 3% 的人因為副作用太嚴重,因此停用藥物。一個更大的缺點是,用藥的人可能需要終生依賴它們來維持體重,如果停用,體重就會反彈。根據醫學期刊《糖尿病、肥胖和新陳代謝》去年 4 月發表的研究,人們停用 2.4 毫克劑量的胰妥讚後,又增回原本減掉的三分之二體重,跟大多數傳統飲食減重法一樣。但,長期依賴藥物的副作用還未知。除此之外,藥物現在仍然非常昂貴。Wegovy 的價格約為每月 1,300 美元 (約合新台幣 3 萬 9 千元); 胰妥讚費用約為 900 美元 (約合新台幣 2 萬 7 千元); 目前用於糖尿病的 Mounjaro, 起價約為每月 1 千美元 (約合新台幣 3 萬元)。《華爾街日報》指出,肥胖是一種在低收入人群中非常普遍的症狀,價格可能會加劇醫療不平等。除此之外,這也很可能加劇身體畸形、飲食失調等社會問題,更糟糕的是因為單純想要更瘦的人需求過大,排擠到真正需要使用藥物的糖尿病患者權利。「不幸的是,這些藥物被不適當地用作虛榮心藥物,」舊金山肥胖醫學醫生帕特爾 (Nisha Patel) 說,「有些人使用它們只是為了減掉 5 磅,用來在社群媒體上發文,這不是它們的用途。」資料來源: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華爾街日報 (2)、華爾街日報 (3)、美聯社
台灣金聯平價住宅怎麼買?3/21截止申購,完整物件這裡看
台灣金聯平價住宅銷售活動準備開跑,有購屋需求的民眾,千萬不要錯過一年一度的平價購屋機會!活動何時開始?有哪些平價屋物件?想登記該注意什麼?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已連續 14 年舉辦平價住宅銷售專案活動,2024 年將釋出全台共 88 戶平價住宅。今年釋出的平價住宅有「優良區位地段」、「交通便捷」、「生活機能」、「全齡化住宅」等 4 大亮點,住宅涵蓋透天厝、樓店、電梯住宅及套房等類型。平價宅的申購方式並非仲介議價,而是民眾自行登記購買,或抽籤申購。台灣金聯今年共釋出的 88 戶平價屋,包含住宅 85 件、一般事務所及辦公室 3 件。總價 1500 萬元以下者有 60 戶,占總銷售戶數 68%。其他亮點物件包含:有 71 戶位於六都,占總銷售戶數逾 8 成。包含:雙北 1000 萬元以下的物件,共 6 戶。另有鄰近捷運站 600 公尺以內:12 戶。欲查詢 2024 年台灣金聯平價宅所有物件,可至台灣金聯官網查詢。台灣金聯指出,看屋採「線上」及「實體」同步進行。民眾可以先在台灣金聯網站搜尋欲觀賞物件,所有物件均有「360 度環景」及「數位影音導覽」賞屋。有進一步的實體賞屋需求也可先線上預約或電話預約賞屋,也可於賞屋時間內,自行至物件現場參觀;平日賞屋請依各物件服務專線洽詢。民眾若選定物件,請持身分證件及存摺封面影本,至台灣金聯台北總公司或各業務處辦理;或線上填寫申購書,列印後檢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退款銀行存摺封面影本,一同寄回台灣金聯台北總公司或各業務處。申購同時,需繳交 1000 元登記費及 3 萬元的保證金。每人不限申購戶數。同一物件若有多人登記,不需要加價競標,將於 4 月 2 日統一於台灣金聯台北總公司抽籤。未抽中者,無息退還 3 萬元保證金。向台灣金聯台北總公司或各業務處現場索取。至台灣金聯公司網站線上直接填寫申購書後列印親簽,並檢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自然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法人:公司變更登記,即法定代理人之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各乙份), 以及退款銀行存摺封面影本寄送至台北總公司。電洽台北總公司或各業務處,以郵寄或傳真索取。至台北總公司或各業務處繳交。如為支票,應以申購日為發票日之即期支票繳交,且最遲需應能在 2024 年 3 月 22 日前提示兌現、才完成登記,否則將為登記無效。
台股ETF吸金4兆!輪流成飆股、投資人越抱越短期⋯會泡沫化嗎?
台股 ETF 的資金規模、受益人數近年急遽增加,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撐盤力量。台股加權指數在 3 月 8 日一早衝破 2 萬,為台灣股市寫下歷史一頁。不過細看當天行情,台股上市櫃公司中,上漲的股票只有 312 家,下跌的卻高達 1462 家!顯然,當天台股的強漲主要仍受台積電、聯電、廣達、長榮⋯等大型權值股挹注,其餘快 8 成中小型股則綠油油一片。大者獨強的現象,讓台股 2 萬的討論風氣反而不像萬八時街頭巷尾逢人就討論該報哪支明牌熱絡。如今,指數股票型基金 ETF 反而炙手可熱。也因此有人評論「以前是散戶追高,現在則是散戶集結 ETF 來追高」。以佛系投資、拿來分散風險為名的 ETF 影響力真的變那麼大?如果 ETF 被追這麼高,再搶進難道不會泡沫化?從去年 11 月台股 ETF 資金規模破 3 兆,今年 1 月已吸金逾 4 兆,短短 3 個月內規模暴衝 1 兆,相較 2018 年疫情前,資金規模更已成長超過 10 倍!如今占了台灣整體境內基金規模的 57.6%, 和 2018 年的 15% 相比,影響力可說是迅速攀升。ETF 以其低交易門檻、低研究成本且能便宜買進一大籃股票的特性大受歡迎,也是許多投資小白「懶人投資」的第一步。直至今年 3 月 8 日,據集保結算所統計,台股 ETF 受益人數已達 652 萬,幾乎相當全台灣每 4 人就有 1 人投資 ETF, 普及程度說是全民運動也不為過。不過隨著 ETF 發展成熟,種類變得五花八門,除了槓桿型、反向型等獲利類別,金融、能源等產業,還有高股息、半導體、ESG 等不同主題。從 2018 年的 100 檔 ETF, 到 2024 年已有 227 檔。如今 ETF 和過去熟悉的長期、穩健金融商品已不同,過去拿來存股的變飆股、原欲拿來長期持有的標的大家越抱越短期的趨勢出現,ETF 的投資模式已產生改變。過去投資 ETF 的人多以長期持有為主,進場後較少頻繁買賣操作。因此從 2019~2021 年數據看,受益人數和成交金額雖然都攀升,但 ETF 受益人數增長了 3.4 倍,基金規模卻漲幅只有 2 倍,不過這個情形在近年來有了變化,2021~2024 年 1 月,受益人數成長了 1.9 倍,基金規模卻增加 2.4 倍,基金規模的增幅罕見高過受益人。可見越來越多投資人認為短期買賣 ETF 變得有利可圖,出現 ETF 越抱越短期趨勢。從 2023 年高股息 ETF 輪流成飆股的情況可看出短期操作 ETF 出現了很大套利空間。台灣人愛存股、領股息從近年高股息 ETF 規模倍數成長可見一斑,尤其沒時間在投資市場做功課的領息族喜歡靠著長期持有來賺取穩健高股息。不過 2023 年開始,先是第二季多檔高股息 ETF 的高權重成分股緯創、廣達、光寶科、技嘉、英業達⋯因為搭上 AI 題材而漲勢驚人。元大高股息 (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 (00878) 從年初到 7 月的年漲幅就達 43.5% 和 38.8%, 遠大於大盤的 21.6%。再來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 ETF (00929) 受惠半導體及其佈局廣泛的相關科技業反彈,6 月初才掛牌上市就已驚人成長速度在 150 天內破千億規模年底,航空全面復甦又適逢第 4 季貨運傳統旺季,長榮佔比 12.5% 成分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00919) 再跟著飛漲。過去只是拿來每月領取股息,如今光是賺價差就等於一次賺到好幾年股利。以 0056 和 00878 來說,2023 年漲幅都有 3、4 成,以過去 5~6% 的殖利率計算,價差相當一次賺到了 6 年股利,每個人都在動搖是不是該「獲利了結」。ETF 成民眾搶抱的「明牌」狂飆,許多人利差賺飽飽之餘也擔心是否該有泡沫化風險,但事實上不太可能。原因回溯到支撐 ETF 價值的底層資產。泡沫化是指當前市場價格在投資人過度追捧下已超過其實質價值。像全球金融海嘯時,被炒成超高價的是一堆把房貸債權打包出售的垃圾債券,最後則是錢還不出來而暴雷。但 ETF 不同,支撐 ETF 價值的底層資產是一籃子的公司股票,基本上有其實質價值在,只要公司表現好 ETF 就能分一杯羹,就算單一公司價格被炒高,或最慘某家公司下市倒閉,ETF 風險分散的特性也讓投資人受的影響仍相對小,反之若 ETF 沒人買,整支 ETF 反而才有下市風險。不過說到底,ETF 到底該怎麼投還是得回歸支撐商品價值的底層資產。ETF 為何會輪流飆還是源於成分股漲跌。AI 夯,就看 0056、00878 飆升;換半導體反彈就看 00929 賺;航空業復甦就輪到 00919 秀。不過在 ETF 指數越來越多元、類別越來越細的情況下,真要研究起來,原來的被動投資又回到盯盤操作的主動投資了。或許投資人在做投資決策前得先自問,投資 ETF 的初衷是什麼,想賺的是什麼。
職場貴人是態度吸引來的:好人品才容易被幫助
在職涯的每個階段,難免會遇到跨不過去的關卡。有時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有時覺得時運不佳,心裡不由得嘆息:「為什麼老闆都沒有看見我的努力?」「為什麼總是要不到合理的職位或報酬?」但這些「卡關」, 不見得真的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有時只是一時陷入自己給自己的困頓裡,只要有一雙手來拉一把、推一下,就能跨出泥淖。在我自己的工作經歷中,便曾遇過願意伸手的「貴人」, 記憶中最清晰的有 3 位。何處長是我在道生管理中心工作時的長官,當時我這個鋒芒外露、難以馴服的野馬,在他的軍事管理風格下就像是刺蝟,經常跟他爭辯、唱反調,有時甚至出言不遜的牴觸他的指令。但這位看似嚴肅的處長,卻始終非常有耐心的磨練我這個桀驁不遜的小兵,從組織管理的能力、上對下的溝通倫理、分工負責橫向合作的原則、組織服從的必要與報告技巧等,全都毫不吝嗇的教給我。當時的我,自認是職涯中的黑暗時期,自我意識強、善辯又好強,讓這位長官傷透了腦筋。但萬萬沒想到,他仍然願意提拔這樣的我,向大老闆舉薦,給我一個新的舞臺發揮所長,並賦予我新工作的能量,好讓我能從容站上那個位置。也因為有何處長這位推手,讓我有機會直接跟在道生集團董事長江道生的身邊學習,這個經歷也在我日後創業及管理公司時,至為關鍵。我們初出茅蘆、年輕氣盛時,通常都不了解主管的苦心操練,還經常自我感覺良好。然而在職涯中最重要的學習階段,不懂得低頭、謙虛,有時反而會失去成長的大好機會。非得經歷過一些風雨之後再回想,才會發現當時的無知與愚昧。所幸何處長及江董事長都是和善之人,不會公報私仇,反而還願意無私的給予肯定及提攜,讓我衷心感激。認識江董事長的人,一定都知道他嚴以治軍的管理風格,而我也受過很大的教訓。記得那個只有摩托羅拉 (Motorola) 黑金剛電話的時代,在道生幼稚園的教師福利中心剛剛落成初期,有一次我負責協助董事長,安排、接待很多重要的參訪外賓。那段時間也是我工作量最大的時候,不僅因為工程延誤而都待在教師福利中心加班,更一人身兼數職,忙得不可開交。就在一次忙亂中突然接到董事長的指令,要在隔週接待外賓參觀,但我因為一時忙碌,沒有即時記下筆記,之後壓根兒就忘了這個行程,於是最慘烈的狀況發生了。當天早上,當客人已經抵達了,老闆也緊接到達現場,而我還在辦公室裡,完全忘了接待行程,也沒有準備相關行政作業。這種失誤不僅讓現場無法及時因應,更讓老闆顏面盡失,想當然,我立刻就接到老闆的電話,被嚴厲斥責!參訪活動結束後,董事長坐車回總公司,一路上拿著黑金剛繼續訓斥我的粗心與不負責任,回到公司後又再把我叫進辦公室,重新教育了一番,我被訓得不禁潸然淚下,最後只好幽幽的說:「那我引咎辭職好了⋯⋯。」沒想到這下更不得了,我的請辭讓他更火大。他嚴正的告訴我,這次教訓有 2 個關鍵,一是如果老闆交代的事都記不住,那麼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會被遺忘;二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不是在犯錯後逃跑,而是應該痛定思痛,承諾改變。這次經驗之後,我再也沒有遺忘過老闆交代的事務,也學會了不在犯錯後閃躲,勇於面對過錯,修正並避免日後重複發生。這些當時的小小事件,對我的影響其實很大,在我自己當了老闆後,幫助我在公司治理上建立許多正確的觀點。這種在順境中推我一把,在逆境中拉我一把的人,我都視為貴人。他們在我人生旅途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位置,我時刻銘記在心,一再感恩。我常常跟同仁分享,資質優秀或許是很難得,但是能夠隨時把自己歸零,虛心接納別人建議,才真的難能可貴,因為有容乃大,這樣的人懂得感恩別人的給予,願意接納別人的指導,「受教」才能轉變成自己的能量,否則再好的機會到眼前也只是過眼雲煙,豈不可惜?很多人都說:貴人可遇不可求。但我不認為,我相信受教的態度會影響自己的磁場,越虛心越容易遇見正能量,人緣越好越容易讓貴人靠近。這不是能量學,我寧可說是人品學。唯有好人品、好態度,才容易引起貴人的關注。所以從今天起,請用心展現自己的受教態度,建立好人品形象,適度展現才能,貴人終將會出現並幫助你。無論是推你一把,或是拉你一把,都好。
當了主管,還是想做好人?5個技巧,讓你不必嚴厲也能帶好團隊
前陣子,一位企業的中階主管跟我分享,這陣子他一個很大的困擾 —— 就是「人很好」。他很和善,個性也好,很少生氣也不喜歡責備同仁,不喜衝突。同事都說他是一位「好人主管」, 但是他頂頭上司卻告訴他,同仁做錯,該罵就要罵。還有,不能因為害怕部屬無法勝任、造成部屬壓力,就變成自己承擔,而把自己的產能和身心都擠滿滿。頂頭上司要他,更多更多嚴格要求同仁。他卻覺得,真的要這樣嗎?難道主管一定要用嚴厲的方式管理同仁?好人不能當主管嗎?溫和友善的人就當不好主管嗎?我想講一段,之前我在台積電的經歷。我的職涯比很多人幸運,在台積電那段時間,我遇到的主管都是「好人主管」, 同時也是很優秀的主管。當年,我的主管很溫和、從沒看他生氣,但對於工作交辦,他非常謹慎細心。記得有一年,我負責一個專案,幾乎每個禮拜都要對他報告專案進度。當時這個專案進度嚴重延遲,我以為進到會議室就是招來一頓罵。結果,主管不但沒有責備我,還要我跟他一起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需要主管提供什麼資源支持?然後要求我每兩天主動向他報告專案進度。有一次,我沒有發專案進度給他,他直接跑到我位置旁,問我進度到哪了?這個舉動,讓我很不好意思,從那次開始,我更加積極主動更新進度,讓他放心。有一次,我們在探討,希望 IT 人員協助建立一個系統化生產報表。主管這時卻說:如何評估這個報表對同仁真的有幫助?誰要負責此系統?何時可以完成需求規格的設計?兩天後可以看一下雛形嗎?天啊!兩天後就要有進度。但當我利用假日進公司加班,以加速專案進行,主管也會打電話到公司,詢問進度和困難點,主管是否有可以提供協助的地方。 他雖然個性好,但於公,他對於任務的「交付品質」很嚴格,對進度緊迫盯人。於私,他會關心大家的週末生活、家庭成員、有沒有小孩或是誰負責顧孩子。有一次,我的左手得了碗隧道症候群,因為太晚發現以致左手大拇指肌肉嚴重萎縮,只好開刀。住院那三天,主管幾乎每天打電話關心,要我不要擔心工作,好好休養。這些,對當時的我,都是感動。我感受到主管的真心,我的工作就會發自內心!然後,我也當了主管,而且也自認是一位「好人主管」。從我之前在台積電工作與我自身的經驗,共歸納出 5 個技巧,提供給好人主管參考:開創團隊的新願景,讓同仁覺得 —— 跟著我就會有希望。例如:希望我們的部門,可以在 3 年內,成為全公司開發最多新客的單位。對新人,一開始主管要做 80%, 同仁做 20%, 慢慢把同仁的能力帶起來。重點是給同仁空間,不要一下子太快,循序漸進循給他們更多責任。這幾年,我學習了引導式的教練對話,也發現可以在同仁們執行部份任務或一些事情後,加減運用教練式對話的模式,讓同仁們自己對手上工作有一些反思與精進,啟發他們的自主性。例如,在任務告一段落後,引導詢問他們:若滿分是 100 分,你覺得我們部門剛共同完成的這個任務是幾分?為什麼?從這次經驗,你有學到什麼或獲得什麼啟發嗎?每天遇到同仁,不要一開始就談事情,先談人,再談事。好人主管不喜歡衝突,但是為了達成任務,可以找一位不同特質的同仁,協助好人主管達成目標。主管的任務就是要達成組織所賦予的任務,適當分工,讓出一定機會使部屬成長,因此可善用 ARCIS 法則 (由 5 個單字組成:當責、負責、諮詢、知會與支援), 能夠幫助團隊主管釐清團隊成員的角色與責任,有效提升管理力及執行力所以,只要有原則、能夠完成公司使命,能帶領組織成長,就算態度溫和謙恭有禮,只要能讓團隊成員都能人人越來越稱職,往好的方向發展,共同拿出成果,好人也一樣可以是好主管。
都想避風,誰當港?「好人主管」反而讓下屬身心更累
那天阿米看到一篇游舒帆 Gipi 臉書貼文談到「好人與好主管」的議題,裡面有段引述前老闆對 Gipi 說的話:「一個凡事面面俱到的人,通常不會是好主管。如果一個人做出的決策人人都叫好,沒有人反對,那通常不是好決策。」我因為這貼文想起朋友的職場鬼故事,以下用第一人稱敘述。當年因公司內例行輪調,我準備被調任到 A 部門任職,原團隊前輩我說:「新主管人很好喔,你多保重啊!」再用一種我不太懂的,既悲憫又看好戲眼神目送我。果然,歷經連續幾個月超時加班,我才深深體會前輩曾半開玩笑勸告:「相信我,一個主管想當好人,就注定下屬裡外不是人!」。主管需要對外發聲協調,對內分配資源,動輒需要得罪某一方、成全另一方,或為公司願景鐵腕要求大家妥協,決策力與抗壓力必不可少。然而,新單位 A 主管基於「他是好人」的職場人設,不下決斷反而使重要專案懸而未決,或在召開大小會議後,再將一缸子會議紀錄打包送給最上層老闆決策;又或是升了同事甲,也要想辦法替同事乙記功,同事丙能力很差被投訴,不嚴正示警還想著安撫。一天上班 8 小時,決策不到 5 分鐘,人情世故就佔了 7 小時 55 分。因為主管求人和,推遲決策、團隊停擺。相關單位吃定 A 主管人好,就用取巧或敷衍態度混過貨品交期,最終專案烏煙障氣。A 主管雖活出「好人」的職場人設,不過更是個「濫好人壞主管」。好人主管留給下屬 4 個陰影:職場管理標準不一,就是失控的開始。古有名諺「討好任何人,等同無人被討好 (Please everybody,please nobody.)」, 好人主管做決策,總是優先考慮如何不得罪任何人。自動衡量關係人利益平衡、如何加碼或要求一方退讓等,決策自然是左右搖擺。一個好人主管做決策,必然是進退失據,不公不正。《三十而已》有一段夫妻吵架的經典:「都想避風,誰當港?」, 原意是生氣的太太指責丈夫只想享受結婚成家的好處,而未能承擔人夫的責任。在公司裡,主管擔負傳遞與落實公司政策的責任,一旦主管將「當好人」的渴望,置於公司利益之前,小則對部門管理鬆散,大則損害公司利益、賣合作廠商人情,或替對方掩蓋不利於部門的事實等,長久將對公司整體發展造成傷害。下屬想要的「好主管」, 是能明確提供決策與資源,但好人主管能給的,就是無止境的身心失衡。像是決策困難,導致專案推遲;數不盡的加班;分工賞賜沒有規則,全憑主管一念之間。落得部門同事間計較誰得到的更多,簡直復刻職場大型宮鬥現場。於是,主管扮好人是心累,連帶影響下屬身心更累。敬告主管們:再好下去,你的團隊都要崩了。阿米看過太多伸手打落水狗的合作窗口,他們會吃定好人容易欺負,便在日常合作裡一點一點測試部門底線。如果這個專案破口是直屬主管,事態複雜程度將遠超出一個員工能處理的範圍,因為還要顧及主管的決策、公司利益及雙方合作關係,一想到有沒有覺得瑟瑟發抖呢?我曾遇過一位 EQ 極高的主管,半開玩笑對我說:主管加給就像是「挨罵加給」。當主管的不能期待天天過年,在團隊發生過失時要承擔,更不能閃避或一味扮好人,逃避自己該負的責任。欲做主管,先承其重。講了一連串的好人主管如何壞事,阿米還是得強調:善良絕對是個能幫助你職涯走的又長又遠的美德。但是,這種善良是指不刻意害人、保持正直,而不是假善良之名,合理化自身逃避黑臉職責的行為。身為主管,你還是可以當一個面惡心善的人,像是真誠地向下屬表達自己秉公辦事的為難,該做的、該罵的還是要做,當個凡事退讓的「好人」還是下班再說吧!祝好。* 本文獲《Amigo 阿米果的人生攻略 @自學派對》授權轉載
外資也瘋ETF!這檔ETF被狂掃近6萬張,比台積電還夯
台股指數 4 日續創新高,在台積電的領軍下,盤中一度上漲至 19333.39 點,終場收在 19305.31 點,上漲 369.38 點,漲幅 1.95%, 成交量 4853.84 億元,3 大法人買超 444.74 億元,外資買超 368.78 億元,其中買超榜首為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總計 57274 張。統計 3 大法人買賣超情況,外資及陸資 (不含外資自營商) 買超 368.78 億元,投信買超 74.39 億元,自營商買超 (合計) 1.56 億元,其中自營商 (自行買賣) 買超 10.97 億元,自營商 (避險) 賣超 9.4 億元。據統計,外資 4 日買超前 10 名的個股,依序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台積電、鴻海、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台灣 50、燿華、正文、國泰台灣 5G+、富邦特選高股息 30、中信關鍵半導體。外資 4 日買超冠軍為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其次是買超台積電 50093 張,買超個股第 3 大為鴻海,單日買超 26573 張。值得注意的是,買超前 10 名中高股息 ETF 佔了 3 檔,其餘買超個股燿華、正文則具低軌衛星題材。台積電 4 日以 714 元開出,股價震盪後隨即向上拉抬,終場收在最高點 725 元,漲幅 5.22%, 市場看好台積電先進製程與海外成熟製程同步接單,據了解,由於 AI 引發新一波 CIS 需求,索尼看好未來車用及消費性等商機,有意大量採用台積電 22 奈米製程生產 CIS 元件及影像訊號處理器 (ISP) 晶片。台積電熊本新廠預期最快第 4 季投片量產,以 40、28/22 奈米製程為主,提供車用、工業等客戶量產投片。據統計,外資 4 日賣超前 10 名的個股,依序是群益台灣精選高息、仁寶、中信金、大亞、新光金、中鋼、元大滬深 300 正 2、陽明、宏碁、第一金。※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延伸閱讀:台積電大漲 36 元以 725 元寫新天價 台股 19305 點創新高台股站高點後還有戲?外資買百億、法人對後市不看淡台股寫歷史新高 錢進 ETF 57 檔創新高價月月配 ETF 新選擇 00940 3 月 11 日起一萬就能入手 ' 高息猛將 00939 重磅登場 首日熱募破百億
誰說老人是過時的老頑固!時尚圈上百億美元商機,竟是來自這群人...
時尚界一向崇尚青春,時裝大秀、廣告看板上的模特兒,幾乎都是妙齡女子,但是時尚真的是年輕人的專利嗎?年紀大的人難道就不能再趕流行?史上最老的奶奶模特兒艾普菲爾 (Iris Apfel) 說了:「誰說 97 歲不能當封面女郎?」65 歲約翰遜 (Jilly Johnson) 是這場抗議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她當時說:「人們似乎認為,一但你過了 40 歲,你對服裝、化妝就不感興趣了,但事實並非如此,時裝有很高比例的熟齡消費者。忽略這群人,是時尚界的損失。」但研究發現,即使他們有消費能力,該產業的年齡歧視,仍視這群潛力無窮的消費者為「過時的老頑固」。「長期以來,老一輩的消費者也很時尚、很有型,何況他們也想『永保青春』, 但時裝和美容業一直不願正視這塊市場,令人困惑。」ILC 的受託人肯伍德 (Diane Kenwood) 告訴《衛報》。他還說,這些長輩的消費潛力相當大,卻被邊緣化了。不過肯伍德認為,最近感受到人們的態度有所轉變。《衛報》指出,過去十年,熟齡模特兒越來越常出現在時裝廣告中,但仍不是常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 舉例,2015 年法國奢侈品牌席琳 (Celine) 找來 82 歲的作家蒂蒂安 (Joan Didion) 拍攝廣告;現年 72 歲的女演員海倫米蘭 (Helen Mirren) 擔任美容品牌歐萊雅 (L'Oreal) 的品牌大使;奢侈品牌聖羅蘭 (Saint Laurent) 則是請 71 歲的歌手密契爾 (Joni Mitchell) 來走秀。去年,高齡 97 歲的「地表最潮阿嬤」艾普菲爾 (Iris Apfel) 與國際模特經紀公司 IMG 簽下合約。這些熟齡女子都不以青春、凍齡的外表見長,但深具歲月所累積的智慧與深度。科恩說:「時裝和美容品牌,多年來都忽視年長的顧客。他們只是利用年齡歧視和人們害怕變老的恐懼來推銷產品,從未試圖接觸和了解這群消費者。」《商業內幕》分析,時尚圈的注意力轉向 Z 世代,他們的品味和購物習慣都與上一代的長輩大相逕庭。Z 世代的消費者在購物時,重視消費體驗和品牌的象徵意義,為了迎合這群年輕人,品牌投注大量資源在社群媒體上,建立品牌形象、傳達品牌的核心理念,導致時尚界沒有放太多心力在吸引老年消費者的策略上。科恩告訴《衛報》, 雖然有越來越多年長模特兒或網紅出現在時尚圈,但各大品牌還是不清楚要怎麼抓住老年消費者的心。科技媒體《Quartz》指出,就算品牌年輕化的策略會吸引到年長的消費者,也無法與他們產生共鳴,因為其內容畢竟還是呈現給年輕族群看的。ILC 的研究人員狄米特雅迪斯 (Sophia Dimitriadis) 認同:「尤其在時尚圈,年紀大的女生在廣告中看到年輕妹妹時,會覺得被排擠。」《商業內幕》評論,時尚圈真正的問題,其實並不在於各家品牌該如何經營年輕人和老年人這兩個消費族群,而是根本只經營年輕人、沒真的投注資源去經營、理解銀髮族,若該產業持續忽略年齡歧視的問題,只會一併丟失這塊價值上百億美元的大餅。
台灣首份淨零排放路徑出爐,只有70分!
國發會 3 月 30 日公布了「台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規劃,首次全面揭露台灣在 2050 達到淨零的方法與目標 —— 包括:2050 年時,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高達 7 成;2040 年時,新售汽機車全面電動化。同時,政府也規劃了台灣有史以來,針對氣候、淨零最龐大的預算規模 ——9 年 9000 億規,以協助產業、各部門轉型。但,淨零路徑與新目標,對企業、產業有哪些影響?又有哪些潛在的商機?本文作者從此份報告點出給產業界的預警與商機。政府終於公布台灣首份「淨零排放路徑」計畫。這份路徑,原本預計要在去年 COP26 前公布,又延到年底,直到今年 3 月 30 日,才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但,遲交的報告,並不代表它品質夠前瞻、內容夠完整。根據過去一年我參與監督與研擬路徑過程的經驗,原本我要給這份路徑圖不及格的分數,但在公布前夕一個半月內,相關部門緊急動員,才讓路徑與策略更完整。因此,我打下 70 分的成績。70 分,是及格,但還不夠好,還有許多讓人憂心的地方。先說說及格、值得肯定的地方。第一,這是台灣首次提出涵蓋時程長達 28 年的長期願景規劃,完全打破歷屆政府只敢訂短期目標的習慣,值得肯定。第二,這份路徑規劃,重新定義了台灣的國家氣候政策。它強調淨零轉型在經濟跟國家安全意涵,而不只把氣候政策當成「盡地球村一份子」的環保宣言。例如,除了要持續佈建綠能設施,提供足夠綠電外之外,這份路徑規劃把「帶動綠能產業鏈」與「帶動本土供應鏈成長」也想進去了。未來,台灣要結合 ICT 產業優勢,提供更高效、更低碳、更智慧的製程,不只可成為產業新的成長動能,也會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又例如,能源部門轉型,被升等到國家安全的戰略思維。台灣要藉由擴大再生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占比,以翻轉高進口能源依賴風險,使進口能源依存度從 2021 年的 97.4%, 降到 2050 年 50% 以下。如此才能降低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對台灣能源安全的影響。 第三,終於終於終於,政府終於敢正面回應「具挑戰性的政策承諾」。在這份路徑公布前,台灣的能源轉型政策,只停在 2025 年而已。儘管民間團體不斷呼籲,國家能源政策要有更長期、到 2040, 甚至 2050 年的目標,但這議題始終被忽略。直到這一次,政府才提出了 2050 年時,再生能源於電力系統占比需達 60~70% 的明確目標,打破過去幾年來,行政部門認為再生能源不能超過五成的自我侷限。另一點令人可喜的是,在 2018 年選舉大敗後擱置的運具電動化時程、國際如火如荼卻獨缺台灣的「近零碳建築」目標,終於明載在這次路徑圖之中!(雖然,達成時間點與目標都有進步空間,但本於先求有再求好的精神,我們再觀察一段時間好了) 第四,是 9 年 8800 億元的「台灣首份氣候預算」規劃,規模更勝前瞻基礎建設預算。過往台灣減碳政策上,預算規劃幅度極低,如在製造業減碳上,在 2018~2020 年間,政府總投入經費僅 16.2 億元,這個規模只能用來做一點點的廠商輔導、示範計畫。儘管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等環保團體都多次倡議,政府在規劃前瞻基礎建設時,應該要納入高比例的氣候投資,但遲遲未能實現。所幸,這次 9 年 8800 億元的預算規劃,規模堪比前瞻基礎建設,且從投資項目看來,是比前瞻基礎建設更具遠見的。但,我之所以只給 70 分是因為,面對氣候危機,台灣想達到淨零目標,至少每年減碳要達到 6% 左右的幅度才行,但這次公布的路徑規劃,卻沒有看到這樣的具體時程與雄心。為什麼?檢視這回政府公布的路徑圖,仍有兩大迷思無法撇除。第一個迷思為「時間軸迷思」。相較於美、歐、日、韓等國家,在提出淨零路徑時,都會搭配著預算規模增加,提高 2030 年減量目標。但台灣卻只調高預算,沒有調整減量的額度。換言之,錢多了,但目標沒有調高啊!在淨零路徑提出前,政府原本規劃,製造業在 2021~2025 年間的減碳預算,只有 30 億、排碳量較 2005 減少 20%。但這次,政府在未來 9 年對製造業的減碳預算,高達 2000 億,較原本規模成長近 66 倍;照理說,2030 年應較 2005 年減量目標要至少提升至 40%, 才可能發揮加速減碳的效果,但是,我們卻沒看到相應的調整。第二個迷思則是「產業結構不需調整」的迷思。台灣排放量有 57% 來自於工業部門 (含整體鋼鐵業與煉油業), 本次路徑圖中雖提出製程改善、能源轉換與循環經濟等 3 大面向、11 項措施,但相較國際能源總署的淨零路徑,都會清楚說明未來各耗能產業的產量推估、不同年份創新零碳製程占比、加裝 CCSU (碳捕捉) 比例,以及行業別氫能需求量,我們的路徑圖卻缺乏階段性目標、推估數據,以至於很難發揮引導產業轉型的功能。從全球淨零路徑來看,2050 年時鋼鐵、水泥的年產量均應在 2030 年後不再增加,我曾參與的研究也指出,台灣若要邁向淨零,石化業的規模要縮減三成才行。但是,這次路徑圖與轉型策略中,卻完全忽略這些碳排大戶產業縮減產能與轉型的重要性。政府的這兩大迷思,都是因為在研擬路徑過程,讓球員兼裁判 —— 由身為排碳大戶的耗能產業決定台灣淨零路徑,少了民間其他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我很想跟相關部會喊話,後續進行關鍵策略的細部規劃時,必須採用全社會方法 (whole-of-society approach), 提早邀請多方利害關係人參與,正視每個策略的瓶頸,尋路共行。不過,這份路徑,也確實向產業界、企業界正式提出預警。如汽機車產業鏈上的從業人員,必須理解到燃油車的銷售光景僅剩下 18 年!在各車廠、消費者、充電基礎設施、燃油價格合理化等四因素的正面回饋下,更加速運具電動化的時程。產業請立即拋棄「油電平權」的舊思維,投入運具電動化的產業鏈中,看見龐大轉型商機。耗能產業們,也請正視現實。我多次耳聞,有產業代表認為「歐盟碳關稅僅會影響台少數企業」, 因此無需加速碳管制。但本次路徑圖已明確指出,耗能產業必須直球對決製程轉換的需求才行。未來 10 年,台灣耗能產業製程將進入汰換潮。因此,企業在未來 10 年間投資壽齡極長的工業製程設備時,請務必把減碳目標與碳定價因素納入。因為,現在,決定未來,你現在做的任何投資決定,都會影響你未來的競爭力!環團們已經準備好,未來會更積極遊說政府採用「效能標準」、「政府低碳原物料公共採購」等政策工具,來加大耗能產業的碳管制強度,以因應全球邁入將低碳要求納入貿易政策的新時代。這些,產業界們,請不要視為阻力,而是促進大家共同升級轉型的助力。台灣的超低電價,一直被視為能源轉型、淨零排放的阻礙之一。但在這份淨零排放路徑公布前一天,行政院與經濟部才做出 4 月電價凍漲決策。這實在讓人擔心,執政團隊是否仍會陷入「當下政治」, 著眼當月民調跟年底的地方大選。但,淨零轉型需要的是執政者與企業領導人願意看得更遠的「未來政治」。把眼光放遠,才可能引領台灣與產業走向轉型永續之路,看見龐大的綠色商機。
調查:日本女性過半不擔心老後財務!5個用錢好習慣,讓錢跟著你很久
日本人喜歡存錢、儲蓄率之高全球聞名!絕大多數已退休日本老年人並不擔心自己的老後生活,平日懂得節省節約、量入為出,為自己積累了不少錢「傍身」, 尤其善用政府發放的年金聰明過生活,活得從容有餘、不虞匱乏......, 以下為讀者整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 5 個省錢小撇步,一起來看看與你我的花錢習慣有什麼不一樣?想要老後退休生活無虞?5 個省錢小撇步學起來!據了解,日本的年金政策與台灣有點雷同,除了提供給全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國民年金」外,另有類似台灣勞保的「厚生年金」, 只要長期受雇於企業,企業就有義務幫員工投保該項保險。根據日本暢銷女性雜誌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一般領取「國民年金」的女性平均年齡為 63.1 歲,而領取「厚生年金」的女性平均年齡則為 61.8 歲,顯示女性離開職場的年齡,普遍低於一般認知的 65 歲退休年齡。事實上,在日本,有超過半數已退休女性不太擔心自己老後生活,由問卷調查提問:「是否擔心老後用錢的問題?」, 近半數的受訪女性回答:「不擔心!」相較於尚未步入退休階段的女性,似乎顯得更擔心自己的老後生活,在用錢項目最感到焦慮不安的前 3 名依序為看護費、醫療費及生活費等。為何多數日本女性對於自己的老後生活那麼「老神在在」? 關鍵就在於他們有不少省錢小撇步:時下有許多居家生活便利品,諸如:掃地機器人、電動腳踏車等都價值不斐,以日本女性的觀點看,雖然俯拾皆是且能為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卻也相對必須付出不少代價,倒不如自己動手整理家務,身體勞動到了,還能活化大腦細胞,讓人變得更精神、更有活力,一舉數得。台灣近來流行的「小確幸」這個詞彙,就是源自於日本,意指「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許多日本女性認為,只要稍稍改變一下想法,不需花大錢一樣能享受人生、也能隨處就發現小幸福;舉例來說,刻意搭乘捷運到之前從來沒有去過的車站,下站走走看看,享受與平時不一樣的「非日常」生活。每到周年慶折扣季期間,你是否有一種不買白不買的心態,往往一不小心就買太多,如果是不耐久放的物品,很容易就放到過期腐敗,不僅浪費錢,也徒增不必要的浪費。近來在日本很流行一種「白湯排毒法」, 就是將白開水煮沸後,接著喝下溫熱的白開水、促進身體排毒,一口一口地慢慢喝,不僅可以加速腸胃蠕動,還能提高新陳代謝。提醒你:別再聽信電視購物買一大堆健康食品,小心反而大失血、當了冤大頭!出去玩一定得花大錢?當然不是!日本許多已退休女性積極參與由社區舉辦的遊覽車一日遊活動,旅遊行程豐富多元,像是賞花、進香...... 等,從中能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藉以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無疑是調劑個人退休生活的良方。* 本文獲「台北富邦銀行 理財小學堂」授權轉載,原文:調查:日本女性過半不擔心老後用錢問題... 看她們有何省錢妙招?
律師認定財產這輩子花不完!何篤霖預習下半生5棟房全立好遺囑
今年 58 歲的何篤霖開始預習退休生活,甚至寫好遺囑做好財務分配。他坦言,這是一個梳理和身邊的人親密關係的過程,並驚訝從朋友口中發現,原來送別人房子,還得先替對方存一筆「稅源」,「如果我給的人沒錢繳遺產稅,房子在期限內被政府收走就沒意義了」。何篤霖說,3 年前好友羅霈穎過世,告別式上,于美人提醒大家要趁早寫遺囑,「用嘴巴講的沒用,對你好的人,沒有寫下來,你就給不了,後來疫情時全球恐慌,意識到人隨時會走,會留下多少人都不知道,所以我才正式找律師處理這件事」。何篤霖不投資、不碰股票,20 多歲開始工作後買了第一間房給媽媽,之後有了錢就存房買房,手上擁有超過 5 棟房產,律師攤開他的財務,直接告訴他「你這輩子都花不完」, 而立遺囑的過程並不容易,該怎麼給才公平成了苦惱,「5 個手指頭總有長有短,例如我給哥哥的孩子,誰努力、誰不努力,都給一樣的錢不公平,但給不一樣也是一種不公平,而且在過程中,人生回憶全湧上來。」最後他決定不管了,全部公平給一樣的,如果特別喜歡哪一個晚輩,可以在活著的時候多塞一點,「真的很難,所以新聞才會有這麼多新聞為遺產的事吵不完,我現在就用力花,最後花不完也沒辦法,遺囑目前已做好公證」。至於該如何花,他思考人生餘命,扣掉後面躺在病床、跑醫院的時間,大約算出還能好好吃喝多少年,「現在清楚剩下的人生很珍貴,房子也不留了,都正掛牌賣出」。他預習退休,是因為若沒想清楚,一旦突然退下來後,「接著大睡 3 個月,然後呢,很多人就憂鬱症了,所以退休是需要練習的」。當年出外景到美加宣慰僑胞給他很大震憾,「為何洋人能生活這麼悠閒,而亞洲人卻要一生庸庸碌碌,所以我想去不同國家去嘗試不同生活,但不需要移民,冬天我去曼谷,夏天我去加拿大,只需跟著舒服的季節去長住就好」。律師認定他這生錢花不完,但他也不會因此揮霍,何篤霖說,「我不可能每天吃米其林,它雖然好吃,但坐在哪裡等廚師花兩小時完成藝術品我受不了,我喜歡在市場裡吃陽春麵、乾麵,東西好不好吃跟米其林沒關係,我的個性,就是不會亂花錢的那種」, 他想變的,是心境,接受無常,然後接受變老。※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 3 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 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 50 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真長壽運動防癌降低死亡!專家曝每周運動「這時間」抗癌,散步、腳踏車都算有房就不怕沒錢養老?一實例看如何不讓自己落入窮得只剩房子的窘境
2024現象級ETF 00940該買嗎?為何他認為不適合投資小白?
👉台股 ETF 吸金 4 兆!輪流成飆股、投資人越抱越短期⋯會泡沫化嗎?最近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新的 ETF 00939 和 00940 這兩個話題王,還沒掛牌上市前,就已經獲得轟轟烈烈的迴響,我身旁的同事也紛紛開始問我對於 00939 和 00940 看法。會問我這個問題的人,通常都是以賺大錢為目的,而忽略了風險值。當然,賺大錢這件事很讓人趨之若鶩,散戶也會很盲目的想,要不要來追一下新潮流?現在有很多關於到底要不要買的說法,眾說紛紜,我就來分享自己的經驗吧。我先歸類一下高股息 ETF 的重點,從之前的老牌高股息 0056, 演化到 00878、00919、00929、00905、00900、00888、00894、00915 等。每一種 ETF 的選股策略都不太一樣,因為篩選的邏輯不同,成果可能在今年、去年、明年都會有差異。就我的購買經驗和我所知道的資訊,統整 ETF 成分股的篩選特色,大致如下:現在高股息 ETF 成分股的篩選邏輯越來越多,而且券商的第一個步驟就是篩選出來做回測,一定要勝過國民 ETF 0050 和 0056, 第二個則是年化殖利率 7~10%, 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投資人買他們產品。其實,高股息 ETF 還有許多內部細節,甚至還有更多細項的篩選邏輯。但以我的經驗來說,最適合小資族的,我還是推薦精準定位 (在除息旺季卡位、淡季選市值成長股) 和 00878 這類。原因很簡單,小資族最害怕的是遇到股災,所有錢會化為烏有,所以關於 ETF 的選擇原則,我建議如下 (僅供參考): 建議小資族選擇 1~3 種 ETF 就好,不要買一堆導致不好管理。以你可以定期定額的範圍來當策略。如果能投資理財的錢不夠用,就不要吃碗內看碗外,先買一種 ETF 就好,累積好部位,才繼續增加其他支 ETF。選擇的 ETF 要能穩定配息 (不要這次配 0.5 元、下次配 0.1 元的類型,這就叫不穩定配息), 我認為就算有收益平準金也沒關係,至少有收回成本。資金只能月投 3000~5000 元的小資族,我不推薦月配息的 ETF, 先採用季配息為主。因為前期配息配得少,小資族的心態通常也是為把配得少的利息再丟下去錢滾錢,這樣你就得再被扣一筆利息手續費,也不會比較賺。光是手續費扣一扣,成本過大。我覺得最保險的投資方式,還是採取定期定額。因為高股息 ETF 的崛起,很多亂象開始出現,新的 ETF 產品一定會寫高配息、高成長來吸引更多投資客。我直接總結我的看法,我認為 00939 和 00940 長期投資的效果應該不差,有很大的展望。因為 00939 是有前車之鑑的,畢竟動態調整權重這點,在這 2 年確實是有效果的;而 00940 比較像是高股息的 0050, 所以我才說這 2 檔確實能力不差。但是,它們適不適合剛入場的投資小白,又是一回事,再加上現在是萬九行情,都應該要居高思危。聲明:本文章內容僅為個人的經驗分享,讀者須自行評估所有風險並自負盈虧。* 本文獲「醫療金筆客」授權轉載,原文:投資心得 EP67 - 關於 00939.00940 的開幕典禮即將開始
事事求好,身體卻出大問題⋯她在50歲的體悟:吃好睡飽就是幸福
我曾經為了掛到一位神經內科名醫的診,某天天還沒亮,便跑到醫院排隊。我死心塌地、痴痴的等,直到中午一點多終於見到名醫本尊。沒想到,這位名醫頭也沒抬,只冷回我一句:「想要治好你的病,只有一個辦法,請你換一顆腦袋。」1 分鐘不到,名醫請我走人。此後,我只好求助中醫和傳統療法,一家家造訪親朋好友推薦的針灸、整骨、推拿、刮痧、電療⋯⋯, 從好醫生看到怪醫生,耗盡大好光陰、散盡家財,逛醫院成了日常,病因卻始終是個懸案。但高自尊、高敏感如我,在看遍名醫百態和怪醫的嘴臉之後,也磨出了厚臉皮,也懂了耍無賴。逛醫院、看名醫絕對要有的心理素質就是:被凶被罵受辱不驚,被訛被詐甘心上當。有個中醫看了我很長一段時間卻毫無起色,某天,他頭一歪,說:「怪了,已經把所有能補氣補心的藥都給你用上了,怎麼脈象還是這麼弱?」我懂,意思也就是:「愛莫能助,你可以不用來了。」另一個中醫兩眼直勾勾的逼視我:「你要不要換更好的現煎中藥,但費用比較高一點。」我懂,意思是一直用健保藥,他賺不了錢。有個無牌但江湖傳說非常厲害的針灸大師,每次都把我痛罵一頓:「跟你說不要吃雞肉,你還吃?兩隻腳的動物都被打了一堆抗生素!你不聽話就沒救!」「跟你說不要吃海鮮,你還吃?在水裡的動物都太冷!你不聽話就沒救!」「跟你說不要吃水果,太涼、太甜,你還給我吃?你不聽話就沒救!」「那香蕉呢?」我傻傻的追問。「就跟你說水果都不准碰,你還敢問香蕉?唉,我最討厭你們這種知識分子的病人,都不聽話,都沒救,我很想把你送走!」結果,是我先換掉這個無牌名師,因為,我很可能還沒看好病,就先餓死了。終於,我不得不走進身心精神科了。因為所有找不到病因的,醫生都會歸到一個很難解釋的玄奇因素:自律神經失調。我這才知道,自律神經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我因長期處在緊繃的戰鬥模式,負責踩油門的「交感神經」因而過度興奮,最終停不下來;而負責踩煞車的「副交感神經」已經習慣性失能,無法發揮平衡的功能。自律神經掌控全身許多臟器的運作,重度自律神經失調的我,像是線路錯亂,不斷亂傳錯誤訊息給各個臟器,導致全身不對勁,卻始終找不出病灶。醫生說,「更年期」是自律神經變得遲鈍的階段,這時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難以切換自如,正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好發期。也就是說,以前的我,天天踩著油門,捨不得煞車。結果,如今的我不踩油門,它照樣自衝。長久沒使用的煞車,它就生鏽失靈,最後當然自爆。這種突變,很容易發生在更年期。案情真的如此單純嗎?好吧,這一大段逛醫院之旅實在太慘烈痛苦,我甘願就此定調。多麼痛的領悟,健康,才是我的全部。愛拚就會贏?不!愛拚,真的不會贏。某天,我在等待看中醫時,和一位約莫 6、70 歲的婦人聊起天,兩人互相取暖,叫苦連天。她一聽我才五十幾歲,便鐵口直斷說:「唉呀,你這些毛病就是更年期啦!更年期有不舒服,我覺得很好欸,這樣,你才會知道健康很重要,就會開始好好保養。不像我,更年期還壯得像頭牛,每天從早做到晚,看看我現在一身病,脊椎受傷、髖骨痛、膝蓋差,連走路都難,就是因為更年期了還不知道要保養身體。」原本怨天尤人的我,此刻不禁誠心誠意的謝天謝地,原本還在怪罪生病的身體毀了我的輝煌人生,現在由衷感恩它快狠準的警報。否則,在毀掉事業前,可能先毀了性命。身體啊身體,默默承受我大半輩子的折磨,卻還是慈悲的給我補救的機會。回想起來,這幾年身體一直找機會點化我,只是我駑鈍,收不到它用心良苦的訊號。像是,前幾年,我因為常常莫名其妙流鼻血卻置之不理,最後才檢查出鼻腔深處長了鼻腔血管瘤,連續 3 年動手術;某個半夜,因老媽半夜住進加護病房我徹夜未眠,才回到家就被自己紅色的尿液驚嚇,原來憋尿憋到尿道感染;還有一次拔牙後,牙齦始料未及的大腫痛,快速發炎,一直腫脹到下巴脖子,痛到太陽穴腦門,連牙醫都嚇壞了。那幾年,我只知道鼻痛醫鼻、牙痛醫牙,只要病症一解除,我又開始猛力戰鬥,繼續掏空身體。其實身體早已處在長期發炎的狀態,免疫功能江河日下,新陳代謝也怠速,我卻毫無留意。我謝謝我的身體始終不離不棄,下了「最善意的重手」, 給我逼真的病老演習,終把我點醒:人生,是福也是禍,是禍也是福。長達 3 年多的人生黑暗期,我領悟到人生最幸福,只有簡單 4 件事:吃得下、睡得著、拉得了、笑得出來。真的很簡單嗎?我邊跳舞邊想,一點也不簡單。跳舞簡單多了!* 本文摘錄自遠見天下文化《五十歲後,我出去一下》
《半澤直樹2》給我的啟發:人到中年,如何做一個「有鋒芒」的好人?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 微信 ID:LinkedIn-ChinaLinkedIn 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 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日劇《半澤直樹》第二季終於迎來了大結局。 皆大歡喜,善惡有報。而職場生涯一直顛沛的半澤則終於有機會邁向行長 —— 那個能調配更多資源的位置,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這一季的劇情,在網路上出現了非常有趣的兩極評價。有人表示,不負多年等待,依然延續了前作的高製作水準,每一集都引起廣泛討論,大家像是集體完成了一場推理遊戲,在緊張和歡笑中一步步走向最終結局。但也有人覺得在這一季的人物塑造出現硬傷,比如反派形象變得扁平,彷彿一出場就在腦門上寫著「我是壞人」, 他們所做的一些「壞事」缺乏必要的動機,彷彿只能用「壞 + 蠢」來解釋。同時,第二季的部分人物形象略有崩塌。 比如上一季最大反派大和田,彷彿完全被行長收服,化身「忠犬」, 到處喊著「有恩必償」。雖然最後的相愛相殺橋段非常好看,大和田用激將法使半澤燃起鬥志,答應競爭行長的職務。 這是只有作為半澤一生宿敵的他才能做到的事情。 這個半澤的「最好的對手」也因此圈粉無數。但這個角色的轉變還是過於完全,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難免讓很多在這一季期待半澤與這個老對手鬥智的觀眾略有失望。但無論如何,沒有人會否認這一季劇情的精彩。日劇影史中,《半澤直樹》都是可以留下一筆的作品,當之無愧。第一季《半澤直樹》曾經創造日劇收視奇蹟,收視率接近 30%, 聲勢大漲席捲亞洲。這個奇蹟的源頭,正是來自於主角半澤直樹設定。縱觀整個東亞的職場與生活文化形態,溫良恭儉讓一直被作為美德口口相傳,也正因為這樣,我們看到的很多主角都是一種美國隊長式的「完人」形象,時間一長,總讓人覺得有些審美疲勞。這個時候,半澤直樹橫空出世。從人物設定上來看,半澤直樹依然沒有跳脫出「完美人設」的扁平人物範疇,但他完美的呈現形式與那種御用男一號完全不同。他從不寬恕、睚眥必報。他的獨特座右銘,成為日劇男主角一股獨特「清流」, 他相信人性善良,但也一定會用最激烈的方式捍衛這一信念。當年意氣風發地看著這部劇的很多大學生,如今已經成為了「社畜」大軍中的一員。 今非昔比,不勝唏噓。 中年這個詞已經開始隱隱壓在他們身上。而有趣的是,這個詞也同樣出現在了這一季的半澤身上。很多人說半澤變了,雖然還是那個說著「以牙還牙,加倍奉還」的男人,但他的銳氣也畢竟不復當年。 面對顯然的不公平對待時,半澤的反應再無激烈,他只是淡淡地說:「我覺得這個結果合情合理」。這樣的半澤,甚至令之前的同事憤怒,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半澤顯得非常中年佛系。「人到中年」也成了這部劇的關鍵詞之一。 編劇藉著上戶彩之口提到了這點:「不過,不要像年輕時那麼拼了,都已經是大叔了。」半澤咧著嘴笑了,沒人知道他心裡想什麼。但中年不代表妥協,他依然堅持著心中的正義,依然有著一團火在心底燃燒,「中年」對於半澤來說,反而意味著更加靈活的「戰鬥」方式。 從這個層面來看,半澤還是半澤,甚至這時的半澤其實是一個「殺傷力」更大的半澤,因為他用中年人的方式堅持著心中的正義。 一個略顯諷刺但是無奈的現實是:在劇中描繪的職場環境下,做好人的條件,相當苛刻。這不僅是因為那句經典的銀行職場介紹:「在銀行,下屬的功勞會被上司攫取,上司的錯誤要被下屬承擔。」更重要的是,日本失落十年對國民信念的打擊仍在,日本僱員普遍在職場上缺乏長遠的信心。做實業這種隨經濟轉好、慢慢賺錢的方式,越來越萎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想賺快錢的心理。這種心態在金融行業的體現,則是銀行放貸與收貸並非源自於對於該企業的信心,而是來自對業績的狂熱追逐。很多依靠惡意競爭的企業因此上場,而安心做實業的企業慢慢退場,銀行職員也把心思都放在這樣的資本遊戲上。半澤的可貴,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依然願意且能夠去做那個「好人」。但好人不能僅有一顆善心,一個有鋒芒的「好人」才能在詭譎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很多情況下,沒有鋒芒的善良就等於懦弱。沒想明白這點的半澤,一開始也曾失利過。他所在的中央證券是中央銀行的子公司,他們接到了一個 1500 億日元的大單,代表電腦雜技集團收購一個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科技公司 spiral。但沒想到的是,中央銀行竟私下聯繫電腦雜技集團、要求更改委託,明搶業務。半澤當然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他抓住機會,揪出子公司裡給銀行通風報信的「叛徒」, 把叛徒帶去和搶走訂單的伊佐山部長對質。沒想到伊佐山早已先一步把所有的往來郵件刪除。關鍵證據沒有了,半澤所有的辛苦竹籃打水。如果是多年前的半澤,在一擊落空後,很可能會就此萎靡一段時間。但中年沈澱下來的城府,讓半澤早已不再只有一支箭,他已能在「金融家」和「黑幫成員」遊戲邏輯間自如轉換。面對這個銀行「紅人」部長,他絲毫不怯,當眾宣戰:「以牙還牙,加倍奉還」。伊佐山勃然變色。這就是想要做好人需要的鋒芒:你可以躲得過他一箭,但他依然是你需要日夜提防,寢食難安的存在。短暫的失利後,半澤很快明白,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間不是單純的方案之爭,而是手段。半澤接下了 spiral 公司反惡意收購的委託,正式開始與這個曾捅了自己一刀的母公司對峙。他也開始「不擇手段」起來。他相信人性本善,但他也從來沒有把自己的戒備降低。 他默許手下對懷疑的對象進行調查,並且也默許前手下在銀行內部偷拍銀行的收購計劃,甚至對手下站在電腦雜技集團門口偷拍的事情不管不顧。這樣的多點開花與「不擇手段」, 讓半澤發現了電腦雜技集團背後的陰謀。整個收購,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陰謀。好人聽起來很是完美,但很多好人卻有著一個「硬傷」: 始終在雲端飄浮。 做一個好人所帶來的讚譽有時也是拖累,讓他們開始自矜名節,反而在很多事情上畏首畏尾。 正如帝國航空改造中,不食人間煙火的機長,在面對帝國航空的重建計畫時,原本事不關己。 因為對他來說,作為首席機長,他的分內事就是保障航空飛安,同時作為公司中「德高望重」的吉祥物,享受自己在員工中一呼百應的聲望。帝國航空中這種涉及裁員、得罪人的改革,原本和他並無關係。 或者說,他被自己的正義善良與不食人間煙火束縛,拒絕做那個「惡人」。但半澤說服了他,讓他直面自己的心裡真正所想。其實做到他這個位置的人,馬斯洛需求中的低端需求,早已都被滿足,所以從本心上來說,他沒必要害怕去做那個「惡人」。對幾年後就要退休的他來說,對公司現狀不管不顧、平安退休是正常態度,但是將要退休,也意味著最後為公司做點什麼的機會,畢竟這家公司真的承載了他作為職業理想的全部寄託。他希望看到公司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哪怕這種改革是刮骨療毒。他拋下了包袱,賭上「首席機長」的名譽威脅洩密者,揪出叛徒,為公司的改革像一個「莽撞」的年輕人一樣跑前跑後。 在此之前,他是一個因為自己首席機長的身份,面對旅客求助只是輕描淡寫、揮手示意空姐前來幫忙的人。他是整部劇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中年的好人要能夠把自己的包袱甩下,因為好人的包袱,並不及本心的萬分之一。中年人選擇的權力好像越來越少,再也不能像年輕人一樣直言不諱,大不了跳槽了事。 所以半澤在劇中那種「拔劍生死」的性格,對很多人來說,意味著巨大的壓力。 堅持本心真的很難,有人好奇過,為什麼在那麼糟糕的職場環境下,有人寧可卑躬屈膝也不願換一份工作。 這同樣來自於社會環境,日本社會有著一種「反跳槽」傳統,「企業文化」一詞就來源於日本,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說,在一間公司是要做一輩子的。 連飾演半澤直樹的堺雅人也曾在採訪中說,不建議觀眾在職場中按照半澤的方式行事,因為可能很早就被開除了。但正因為很難,所以這樣的品質才彌足珍貴。完全照搬劇中性格自然是愚蠢,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們依然大有可為。 20 歲的時候你的理想是什麼?在青年的時候,我們對很多事情都不得不妥協,但在中年職場中,擁有話語權的你可以選擇仗義執言。做好人有很多種方式,你可以去做那個用中年人的方式堅持正義的人。 劇中有一個令我至今念念不忘的橋段:當下屬嘗試奪回被銀行搶單的客戶,卻陷入失敗的萎靡不振時,半澤以傘為劍,突然發難進攻,下屬本能以劍道格擋,二人對峙。僅僅一個動作,就激起了下屬的鬥志。這比無數苦口婆心的安慰都有效,這就是中年人的優勢。走過長路,看過無數風景,表面上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日漸委頓。但歲月只是讓中年職場人把劍鋒藏在身體中。狹路相逢時,鹿死誰手依然尚未可知。 這是我能想到的,關於中年最熱血的畫面。※本文由 LinkedIn 原創,作者曹澤宇,獲 LinkedIn 授權轉載:原文
資深社工:這些變故都可能讓我們潰堤!新手常到職3年內就陣亡
▋作者簡介:王晨宇,畢業於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2018 年獲新北市績優身心障礙福利服務專業人員表揚、2023 年獲衛生福利部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績優社工督導表揚。誓言只要待在社工圈,就會當個認真盡責的社工,努力成為讓同事都不討厭工作的社工督導。社工界常把社工壓力到達臨界值、最後爆掉的狀態稱為「Burn Out」, 用中文來說,就是耗竭。社工耗竭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小型社福組織財源有限,可能會強迫員工薪水回捐;即便沒有回捐,也會因為募款有限,僅能提供社工「基本薪資」。這邊的基本薪資,是依照外面社工的行情 (通常僅有 3 萬餘元), 或補助案核定的薪資發給社工。乍看之下似乎是依照規定來,也沒什麼不對,不過待在一間公司多年,補助案件的薪資往往不動如山,鮮少或幾無調幅,過了好幾年還是發同樣的薪水,這樣真的留得住員工嗎?這種情形不光發生在小型社會福利機構,就連大型機構也面臨一樣的困境。畢竟員工薪資來自於民眾捐款或政府補助,民眾往往期待捐獻的善心能夠用在服務對象身上,但對於分配到人事費──也就是社工身上,可就不一定埋單。我也曾聽同事分享,他開車載家人去社會福利單位承接的加油站洗車,家人卻埋怨洗車場的身心障礙者「看起來不夠可憐」, 感覺自己這些錢好像白花了。但這其實可以解讀為這間社福機構訓練得很好,才能夠讓身心障礙員工個個都表現得專業,只是同事的家人卻完全不這麼想。民眾會希望自己的每一分捐款都不要「浪費」在給員工加薪,最好全部花在服務對象上。向政府寫標案或補助案,以從事社會福利計畫的大型組織,也會因為核定的薪資多寡,而選擇發給員工對應的薪水。畢竟,想加薪需要組織自行尋求財源,所以社工的薪資即便經過前輩多次努力,起薪稍微像樣,調薪幅度卻仍不如預期。你可能會問,當社工還在意薪水,是不是代表不適合當社工?但我認為薪水是職場的誘因之一,如果領的是萬年薪水,難道不會影響久任的意願?要是無法久任,社會工作又該如何延續?再者,多數的社會福利組織都是扁平型組織,往往一名主管下面會管理眾多社工。不像一般企業採科層式組織,不同的科別都是小部門,由眾多小主管管理各個部門。社會福利組織的一位主管,會占好幾年甚至十幾年主管缺,導致升遷不易;且主管往往以募款或申請政府補助案為主要業務,只能「管理行政」, 而無暇「管理員工」。新手社工在工作上會遭遇許多挫折,畢竟處理「人」的工作,複雜度相對高,除了與其他職場一樣會有同事間的人際問題,更多了與服務對象的磨合與衝突。這樣的情緒負荷導致他們需要有資深同事或者主管的支持,不過主管往往忙於行政,無法傾聽員工的想法。若不是同事間情感緊密,新手社工的苦楚往往無處傾訴,最後累積得越來越多,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當社工。這幾年匿名粉絲專頁當道,當然也有「靠北社工」頁面。令人意外的是,利用匿名專頁爆料的社工僅僅只是少數,匿名投稿傾訴自己不適應工作的,卻占了很大一部分。他們往往詢問網友:「我的主管或同事說我不夠外向,沒辦法跟服務對象建立關係,不適合當社工,可是我對這份工作真的很有熱情⋯⋯但既然他們這麼說,是不是我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我看了這種文章總覺得很諷刺,新手社工在初入職場遭遇到困難,竟然沒有同事、督導可以討論,需要上網向不認識的網友取暖。可見,仍有一定比例的新手社工,在職場上完全沒有同儕與主管支持。社工這份工作的體力負擔並不大,情緒負荷卻很大。主要原因是鮮少在職訓練,由於大家業務繁重,事情都忙不完,更別說提供支持。又因為是扁平型組織,一名社工主管轄下少則 5、6 名,多則 10 名社工,根本沒空傾聽。再加上服務的對象五花八門,其中更不乏三不五時就破口謾罵、索要資源的民眾,將得不到資源怪罪到社工身上。這幾年服務對象持刀攻擊社工,或者社工家訪卻被家屬攻擊的事件時有所聞。社工的人身安全一直是容易受到忽視的議題,包括去偏鄉地區被野狗追,訪視非自願性個案 (例如家暴施暴者)、藥酒癮者個案、有攻擊前科或有犯罪傾向者,或者前述索要資源被拒而懷恨在心的個案等,在在顯示社工是「情緒勞務」相當繁重,而且生命安全具有風險的工作。同樣的,社工也是低度成就感的工作。社工在服務個案之際,都帶著正向且希望服務對象改變的前提進入家庭,卻可能會因為服務對象的家庭對資源並不信任、對社工尚無法相信,或者沒有能量去使用新的資源,導致頻頻受挫。能夠順利且迅速解決服務對象問題的期程,往往短則數週、數月,長則數年,成就感取得不易,無怪乎社工容易在到職 3 年內就早早陣亡。以《我們都被貼滿了標籤》提到的故事總結來說,社工耗竭的原因有 8 點。當然,實際因素一定遠多於這 8 點,以下只是舉例說明:* 本文摘自這邊出版《我們都被貼滿了標籤》
你在職場上是「游刃有餘」的人嗎?用這5種狀況自我評量
「好想離職,怎麼辦?」準備離職前,永遠先問自己:「我在這裡學到什麼?帶走什麼?為公司留下什麼價值?公司會對我留下什麼評價?」如果都還想不出來,也許你和「離職」還有一些距離。根據統計,以下 5 種情況下最容易讓人想離開,但換個思維,或許能交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就不能細心一點嗎?怎麼老是講不聽?」有些人可能覺得只不過是小事,有必要這樣一直唸嗎?但小錯不斷或許是習慣輕忽,卻可能積累成大錯,甚至引發嚴重後果。例如:因為自己的過失,讓公司損失一筆大訂單、丟掉一個重要客戶、浪費時間、負擔多餘費用等,發生這樣情況,有些人會因為感到羞恥,選擇逃離件事,或毫不認錯、推卸責任怪罪他人。「他們都不了解我!」通常這些情況的發生只是暫時,離開反而失去解釋的機會;耐著被排擠時的孤立感,等待時間拉長,找到彼此更合宜的相處模式。像是跨部門團隊合作、融入公司文化、學習溝通等,都是職場必修課。有些人可能會想:「做不完又不好意思尋求幫助」、「問了會不會被笑」、「感覺別人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幫我」。如果遇到問題不尋求他人幫助,單單埋頭苦幹,容易造成白做工、搞錯方向,且效率變差。「覺得公司沒有前景、毫無未來?」就試著幫助公司創造新契機、成為扭轉改變的人。「工作沒有挑戰?輕輕鬆鬆就做完了。」就自己設立新目標和挑戰,或去支援其他部門同事,建立共好的環境氛圍。「老闆很固執,不願接受建議......」不妨多努力幾次,或自己試著執行到有成效後,再回報討論。除了上司交辦的工作,好像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對週而復始的工作失去熱情。不妨回到剛就任時的初心和期待,找回當時的抱負和滿腔熱情。檢視以上問題,再問問自己,真的想清楚要離職了嗎?其實任何公司少一位員工都不會怎樣,也許一開始確實會有不方便之處,但終究會有人接替工作,「離職」懲罰不了上司、老闆或同事。別用離職逃避問題,一旦學會放棄,遇到挫折就慣性選擇放棄。「離職」很容易,但老是換工作,反而付出昂貴的時間成本。* 本文獲「果子傳媒」授權轉載,原文:想離職?你得先檢視這些事
「買彩券」英文不是buy lottery!正確說法是?
Annie 剛拿下一個大案子,她開心的請大家喝咖啡。當她把咖啡端給正埋首於工作的外國同事時,老外一抬頭,說了一聲:It’s just the ticket!Ticket?Annie 看了一下咖啡,哪裡有什麼票啊?原來,這裡的 ticket 可不是「票」! 今天來看看 ticket 這個字的道地用法。(X) 要好咖啡請給一張票。(O) 我剛好就需要一杯好咖啡呢!Ticket 我們熟悉的意思是「票」, 車票、門票,貨品上的標籤也可以叫 ticket:The ticket tells you the price of this dress.(標籤有這件衣服的價錢。) 甚至警察開的罰單,也是 ticket。例如:I got a ticket for speeding.(我收到一張超速罰單。) 在口語中,ticket 有「恰好的事情;正合需要的東西或事情」, 有個東西來得正是時候時,就可以用 Just the ticket 或 That’s the ticket 表示:It's stuffy in this room. An electric fan would be just the ticket for me.(房間裡很悶熱,電風扇正是我所需要的。)(X) 那車很容易被開罰單。(O) 那車非常昂貴。Big ticket items 經常用來是指「價錢昂貴的大件物品」, 比如汽車、洗衣機和電冰箱等,big 也可以換成 high、為 high ticket, 意思一樣。有人說他們的產品主要是服務 big ticket clients, 就是指付擔得起高額費用的客戶、高檔客戶。來看用法:Now the sales have started. It's a great time to buy some big ticket items at a good price.(現在正打折,正是買高價產品的好時機。) The sales team is focused on high ticket sales, engaging in personalized consultations and tailored solutions for clients in the luxury real estate market.(銷售團隊致力於高價值銷售,在豪華房地產市場為客戶提供個性化諮詢和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再來看 2 個 ticket 的用法誤區:票是 ticket, 很多人自然以為月票是 monthly ticket, 這用法有錯。Ticket 是用了一次就會作廢的東西,像車票、入場券都是如此,只能用一次。如果說 monthly ticket, 就會變成一個月只能用一次的票,意思不對。那要怎麼說呢?把 ticket 改成 pass, 月票的概念是買一個「通行證」, 而不是一張票:(X) Monthly ticket (O) Monthly pass (X) 1-day ticket (O) 1-day passLottery 是「彩券」, 很多人說買彩券時就會直用 buy lottery, 這用法也有錯。Lottery 是指彩券這個遊戲本身,但我們買的不是彩券這個遊戲,而是遊戲其中的 ticket, 所以買彩券是 buy a lottery ticket。例如:我今天去買彩券。(X) I'm going to buy a lottery today!(O) I'm going to buy a lottery ticket today! 買彩券中獎,可以用 hit the jackpot:I bought a lottery ticket, hoping to hit the jackpot.(我買了張彩券,希望中頭獎。)
小勞勃道尼《奧本海默》奪奧斯卡最佳男配!諾蘭也曾害怕用他,從沒戲拍到偉大演員的翻身路
美國男星小勞勃道尼 (Robert Downey Jr.) 3 月 11 日 (美國時間 10 日) 以《奧本海默》(Oppenheimer) 勇奪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2024 奧斯卡完整得獎名單👉奧斯卡獎看點、必看片單這是小勞勃道尼生涯第三度入圍奧斯卡,首度獲獎。有影評直呼,這是小勞勃道尼遲來 30 年的肯定,早在他 1993 年以《卓別林與他的情人》(Chaplin) 首度入圍時就該登上影帝寶座,只可惜當年敗給《女人香》(Scent of a Woman) 的艾爾帕西諾 (Al Pacino)。小勞勃道尼 2009 年第二度問鼎小金人,以《開麥拉驚魂》(Tropic Thunder) 入圍最佳男配角獎,最後敗給《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已故影星希斯萊傑 (Heath Ledger)。小勞勃道尼這回人生第三度挑戰奧斯卡終於順利鍍金,擊敗的競爭對手包括《美國小說》(American Fiction) 的斯特林布朗 (Sterling K. Brown)、《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 的勞勃狄尼洛 (Robert De Niro)、《Barbie 芭比》(Barbie) 的雷恩葛斯林 (Ryan Gosling) 以及《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 的馬克魯法洛 (Mark Ruffalo)。以《奧本海默》勇奪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的美國男星小勞勃道尼,80、90 年代曾因吸毒問題多次進出警局,是一個沒有片商敢合作的問題人物。綜合「紐西蘭先驅報」(New Zealand Herald) 和「衛報」(The Guardian) 等外媒報導,現年 58 歲的小勞勃道尼 (Robert Downey Jr.) 5 歲開始演戲,在父親老勞勃道尼 (Robert Downey Sr.) 自編自導的電影中演出。小勞勃道尼於 1980、1990 年代時初嘗走紅滋味,1987 年的《零下的激情》(Less Than Zero)、1997 年的《肥皂拼盤》(Soapdish) 都十分成功,1992 年的《卓別林與他的情人》(Chaplin) 甚至讓他隔年入圍了奧斯卡金像獎。然而,幕前風光的他,幕後有著毒癮問題。他人生第一支大麻來自父親,父子倆時常一起抽。小勞勃道尼 1980 年代多次進出戒毒中心,並於 1996 年真正闖出大禍,因攜帶古柯鹼、海洛因和槍枝而遭警方逮捕。小勞勃道尼演技雖好,但行為越來越脫序。1997 年片《一夜情》(One Night Stand) 導演麥可費吉斯 (Mike Figgis) 曾說,他記得初次在正式會議中與小勞勃道尼會面時,對方光著腳、帶著槍,還因吸毒呈亢奮狀態。麥可費吉斯當時問小勞勃道尼「帶槍做什麼?」未料對方一臉正經回說:「我總不能把槍留在車上。」2000 年,小勞勃道尼出獄沒多久,知名電視製作人大衛 E 凱利 (David E. Kelley) 安排他在紅遍全球的電視影集《艾莉的異想世界》(Ally McBeal) 飾演與女主角「艾莉」墜入情網的「賴瑞」。這原本看似天作之合:《艾莉的異想世界》給了小勞勃道尼一個翻身的機會,而小勞勃道尼也成功讓《艾莉的異想世界》收視率再創高峰。然而,好景不常,小勞勃道尼 2001 年 4 月 24 日又因毒品罪名被捕,儘管剩下一集沒拍,製作團隊仍硬是砍掉他的戲份。他因吸毒問題一再進出法院、一再到警局報到、一再上新聞頭條,這樣的日子過了近 20 年之後,他終於在 2003 年幡然醒悟。他曾告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2003 年某一天,他把所有毒品都丟進加州洛杉磯的大海,自此再也不碰。他說:「要是我看到有人自毀人生、滿肚子牢騷、破壞家庭,我不會懂那個人。」不過,雖然洗心革面,多年的頹廢生活讓小勞勃道尼被保險業者視為風險過高,拒絕為他拍的片承保。沒有保險,他在好萊塢就沒電影可拍。這時多虧《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 系列片男星梅爾吉勃遜 (Mel Gibson) 及時出手,付了保險金,小勞勃道尼這才有了機會演出 2003 年上映的《歌舞神探》(The Singing Detective), 成了他演藝生涯東山再起的第一步。但過去的陰影讓他錯失與克里斯多福諾蘭 (Christopher Nolan) 在 2005 年片《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 合作的機會,片中重要反叛「稻草人」後來落入席尼墨菲 (Cillian Murphy) 手中。諾蘭近日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承認,他當時雖「非常仰慕」小勞勃道尼,但因「聽過各式各樣的瘋狂故事」, 也「有點怕」當時這名問題男星,所以才沒錄用他。所幸小勞勃道尼後來憑藉 2008 年上映的《鋼鐵人》(Iron Man) 再展事業高峰。時至今日,小勞勃道尼已是好萊塢票房保證,片酬從 2008 年《鋼鐵人》的 50 萬美元 (約新台幣 1580 萬元) 一路飆漲,到了 2019 年的《復仇者聯盟 4: 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據說已經來到 7500 萬美元 (約新台幣 23.7 億元) 之譜。而小勞勃道尼雖無緣在《蝙蝠俠:開戰時刻》與克里斯多福諾蘭搭檔,但在近 20 年後順利爭取到《奧本海默》(Oppenheimer) 演出機會,不但與當年的「稻草人」席尼墨菲同台,更以精湛演技拿下今天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諾蘭接受紐時採訪時談起小勞勃道尼說:「你總希望和偉大的演員合作,但也要挑時機,正好有他們生涯和職涯至今都還沒嘗試或久久沒接觸過的角色。」他還說:「我只不過是真的希望看到這位了不起的電影明星放下所有包袱、所有光環,擺脫自我的去扮演一個複雜角色。」諾蘭說:「我向來都很想跟他 (小勞勃道尼) 合作,真的。」最後他還補上一句,「等到我不再怕他的時候」。

Dataset Card for "newstw"

More Information needed

Downloads last month
2
Edit dataset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