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son
stringlengths
2
26
self_comment
stringlengths
41
131k
other_comment
stringlengths
41
60.5k
relatedIssues
list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原告為新型第M366039號「染整定型烘乾所排放廢熱氣回收供給鍋爐再利用之裝置」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8年10月1日起至107年11月13日止(下稱系爭專利)。詎被告捷能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101年3月16日所製造、販賣予訴外人柏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柏凱公司)之「定型機熱風回收鍋爐空污處理系統修改工程」裝置(下稱系爭產品),經原告比對後認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而侵害系爭專利權。被告出售系爭產品與訴外人柏凱公司之售價為1台新台幣(下同)2,175,000元,被告共售出2台,合計共獲利4,350,000元,原告於上開範圍內請求賠償3,500,000元,爰依修正前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4條第1項前段、第85條第1項第2款、民法第184條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應清償原告新台幣3,5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原告依無因管理請求登報及登載個人臉書道歉無理由,原告稱名譽遭到損害,與本件車禍並無因果關係,另原告應就其有受損之事實及損害額提出證據證明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排除侵害著作權行為等
原告為新型第M366039號「染整定型烘乾所排放廢熱氣回收供給鍋爐再利用之裝置」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8年10月1日起至107年11月13日止(下稱系爭專利)。詎被告捷能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101年3月16日所製造、販賣予訴外人柏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柏凱公司)之「定型機熱風回收鍋爐空污處理系統修改工程」裝置(下稱系爭產品),經原告比對後認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而侵害系爭專利權。被告出售系爭產品與訴外人柏凱公司之售價為1台新台幣(下同)2,175,000元,被告共售出2台,合計共獲利4,350,000元,原告於上開範圍內請求賠償3,500,000元,爰依修正前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4條第1項前段、第85條第1項第2款、民法第184條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應清償原告新台幣3,5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原告依無因管理請求登報及登載個人臉書道歉無理由,原告稱名譽遭到損害,與本件車禍並無因果關係,另原告應就其有受損之事實及損害額提出證據證明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公平交易法損害賠償等
一、原告中華全球城市選拔協會為內政部合法成立之人民團體(原證3),自民國(下同)2006年開始舉辦「全球城市小姐選拔大賽」(MissGlobalcityPageant)之選美活動(原證2)。「全球城市小姐選拔大賽」是目前擁有超過70個國家150個以上全球城市組織,加入這個新興選拔組織,2009年進入第四屆賽事,並已經發展成為全球五大選拔品牌(原證1),迄今2015年已邁入第10屆。「全球城市小姐」選美活動名稱自2006年至2015年長達十年來為原告所使用,為華人世界及全球城市選美知名之重大選美活動賽事,故為公平交易法第22條之著名之事業姓名或服務之表徵。被告王文欽為訴外人龍騰瑞士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訴外人龍騰公司)及被告八馬國際事業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八馬公司)之負責人,被告王文欽於2014年企圖於香港使用原告之「全球城市小姐選拔大賽」名稱辦理選美活動,遭原告發覺後警告通知阻止,被告王文欽自知理虧才於2014年2月25日與原告簽署授權合作備忘錄,由原告授權訴外人龍騰公司於香港地區舉辦「2014年全球城市小姐兩岸四地選拔大賽—香港分賽區前五強總決賽選拔」選美業務,並將相關全球城市小姐選拔之資料庫、LOGO、肖像權等等授權龍騰公司於香港地區使用(原證5),惟被告王文欽在最後香港區總決賽,居然直接改名為「2014年第九屆全球城市小姐暨全球城市天使香港區總決賽」(原證20),於「全球城市小姐」後接上「暨全球城市天使」,顯然是魚目混珠,故意仿冒原告知名選美活動名稱。當時原告選美主席張如君小姐知悉後也親自通知抗議,但因被告擅自更改名稱已於媒體曝光,為避免名稱爭議模糊選美焦點及影響選美公信力及時程,且被告王文欽當時保證不會再使用或於台灣使用該選舉名稱,故原告乃擱下爭議並未提告,但原告2014年之選美主席張如君小姐,即未出席香港區總決賽以表抗議。
一、原告原起訴主張被告冒用其選美活動名稱,後增列被告抄襲其著作,為訴之事實擴張,顯為訴之追加。且本件起訴迄今已1年餘,原告方為訴之追加,甚至於證人張如君到庭作證後始行提出,事實及攻防方法均非同一,有礙被告防禦且遲延訴訟之意圖明顯,原告所為訴之追加顯非適法。二、原告並非公平交易法所定之事業,與被告間亦不存有競爭關係,顯無適用公平交易法第22條第1項第2款之餘地:(一)原告並非公平交易法所定之事業:原告僅係經內政部准予設立之人民團體(原證3),並非法人或工商行號,亦非提供商品服務從事交易之團體,更非同業公會或促進成員利益之團體,舉辦之選美活動亦自稱非以營利為目的(原證1),自非公平交易法第2條所定之事業。且原證1維基百科資料,經查詢可知該網頁全文實另包括「中立性有爭議。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自2009年7月起標示本模板。」(被證1),故原告自稱為著名之事業姓名或服務之表徵云云,難認屬實。(二)兩造並不存有競爭關係:依原告提出之維基百科資料(原證1)可知其舉辦之「全球城市小姐選拔大賽」選拔活動之主要目的在於選拔全球城市小姐,代言各項慈善關懷活動,非以營利為目的。而被告舉辦「全球城市天使選拔大賽」,性質上亦屬公益關懷之活動,並非商業營利行為。兩者均為公益目的,如何有競爭關係?證人張如君乃原告舉辦選美活動之創始人,且係原告之前任理事長,與原告利害一致,其證言形式上難謂可信,其雖就兩造之選美活動有競爭關係言之鑿鑿,然於證述當下卻無法即行舉例如何有混淆之虞,足見全為其自身主觀臆測之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1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9 1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0-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係中華民國第M544103號「電路板自動投料設備」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保護期間自民國106年6月21日至116年3月22日止(原證1)。被告捷惠自動機械有限公司(下稱捷惠公司)、孫德銘所製造、販賣之「JH-9922、JH-9923X-RAY預定位送板機」產品(以下合稱系爭產品),實施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全部技術特徵,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權利範圍,已侵害系爭專利。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2項及第97條第1項第2款、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97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並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3項請求如訴之聲明第2、3項規定,請求排除侵害。(二)損害賠償額:被告捷惠公司為系爭產品之專業廠商,被告孫德銘則為系爭產品領域之專業經營者,對於系爭專利之存在及其利用系爭專利產銷系爭產品等事實,無不知之理,且原告曾寄發律師函明確告知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之事實(原證7)。然被告等未經授權而竟執意持續製造販賣具有系爭專利技術特徵之系爭產品,顯屬故意侵害系爭專利。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7條第2項規定,酌定被告故意侵害系爭專利之損害賠償額為新臺幣(下同)500萬元。(三)聲明: 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500萬元整,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被告不得直接或間接、自行或委請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進口系爭產品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 3、系爭產品應予回收並銷毀。 4、就第1、2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原起訴主張被告冒用其選美活動名稱,後增列被告抄襲其著作,為訴之事實擴張,顯為訴之追加。且本件起訴迄今已1年餘,原告方為訴之追加,甚至於證人張如君到庭作證後始行提出,事實及攻防方法均非同一,有礙被告防禦且遲延訴訟之意圖明顯,原告所為訴之追加顯非適法。二、原告並非公平交易法所定之事業,與被告間亦不存有競爭關係,顯無適用公平交易法第22條第1項第2款之餘地:(一)原告並非公平交易法所定之事業:原告僅係經內政部准予設立之人民團體(原證3),並非法人或工商行號,亦非提供商品服務從事交易之團體,更非同業公會或促進成員利益之團體,舉辦之選美活動亦自稱非以營利為目的(原證1),自非公平交易法第2條所定之事業。且原證1維基百科資料,經查詢可知該網頁全文實另包括「中立性有爭議。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自2009年7月起標示本模板。」(被證1),故原告自稱為著名之事業姓名或服務之表徵云云,難認屬實。(二)兩造並不存有競爭關係:依原告提出之維基百科資料(原證1)可知其舉辦之「全球城市小姐選拔大賽」選拔活動之主要目的在於選拔全球城市小姐,代言各項慈善關懷活動,非以營利為目的。而被告舉辦「全球城市天使選拔大賽」,性質上亦屬公益關懷之活動,並非商業營利行為。兩者均為公益目的,如何有競爭關係?證人張如君乃原告舉辦選美活動之創始人,且係原告之前任理事長,與原告利害一致,其證言形式上難謂可信,其雖就兩造之選美活動有競爭關係言之鑿鑿,然於證述當下卻無法即行舉例如何有混淆之虞,足見全為其自身主觀臆測之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原告自民國85年間即委託他人製作古式軟身媽祖椅,嗣原告轉由委託被告接手製作古式軟身媽祖椅,其間原告有拿椅子之尺寸及相片資料給被告製作,迄至101年間雙方才終止合作。惟被告於兩造終止合作後,竟仍持續製作、販賣原告上開古式軟身媽祖椅(下稱系爭產品),原告為保障自身權益因而申請取得中華民國證書號第D201956號「古式媽祖椅之部分」設計專利(下稱系爭專利1)及第D186729號「古式軟身媽祖椅」設計專利(下稱系爭專利2,系爭專利1、2合稱系爭專利)。又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均係設置在廟宇處,以提昇廟宇之整體美觀及藝術感,故用途為相同,且系爭產品外觀上與系爭專利1內容一致,而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2不同者僅在系爭專利2正面花肚具有雙鳳及一牡丹之雕飾,且其兩側面雕有卷草之花紋,然兩者整體外觀就直接觀察之視覺印象無實質差異,普通消費者在以肉眼直接觀察比對,並對商品施以一般注意力,會將系爭產品誤認為系爭專利2而產生混淆之視覺印象,兩者外觀近似,因此,系爭產品業已侵害原告之專利權。再原告取得系爭專利後,已寄發存證信函通知被告停止侵權,詎被告至今仍對外製造、販賣系爭產品,並在五湖四海宴公開要約販賣系爭產品,可證被告係故意侵害原告之專利權。另系爭產品係純手工製作,只在購入木頭成本,無其他成本,但因被告未成立公司、行號,實無從取得其出售系爭產品之相關訂購單、送貨單、帳冊供參,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規定,以被告侵權行為期間起訖時點為106年11月21日至109年3月底(共29個月),大約每個月可賣出一座系爭產品,其毛利約為8成,並以系爭產品單價新臺幣(下同)45,000元計算,酌定損害賠償額為1,044,000元(計算式:45,000元×0.8×29個月=1044,000元),並因被告惡意重大,酌處損害額一倍即2,088,000元。為此,爰依專利法第142條第1項準用同法第96條第2項、第97條第1項第2款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2,088,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原告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
系爭產品為被告於99年間參考北港鎮朝天宮媽祖正殿老祖之神椅之改良創作,神椅形式為清朝即有工藝,為公共財產,並非兩造之原始創作。原告於100年間曾經委託被告製作系爭產品,被告製作圖說,並製作系爭產品交付予原告,且被告曾於105年間參加慶中秋五湖四海宴展覽其所製作之「聖母軟身雕刻椅」,惟原告竟將被告製作之系爭產品據以申請系爭專利,取得系爭專利並非合法,且不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又原告所提出損害計算並非實在,被告近8年來在朝天宮第三代祖媽轎,並無為他人製作系爭產品,亦無出售或是接受訴外人鄭○○或陳○○訂作系爭產品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
(一)原告臺灣奈米科技應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奈米公司)係我國第183864號「抗震承載平臺結構」新型專利(之專利權人(下稱系爭專利)。系爭專利物品可吸收機臺運作時所產生之震動能量,並消除由外界傳導至機臺之震動能量。故要求產品精密度甚高之半導體廠或面板廠,即有使用系爭專利物品之需求,目前國內從事晶圓代工之主要公司均使用系爭專利物品。依受告知人久福金屬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久福公司)公開之公司簡介所示,久福公司曾為被告華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亞公司)之廠區施作黃光微影設備CD-SEN、INSPECTIONSEN、IN-LINESCANNER(DUV)等三種機器,其包括承載平臺在內之整廠工程。而原告前因給付授權金事件,對久福公司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提起95年度他調字第530號訴訟,久福公司於民國96年1月24日提出之民事答辯狀所附之被證6之95律字第110808號函,得知被告廠區內所使用之黃光微影設備承載平臺(下稱系爭平臺),係依久福公司第M252852號「掃描機專用之基座」新型專利(下稱第M252852號專利)之技術所施作。而第M252852號專利與系爭專利申請範圍完全相同,原告曾對第M252852號專利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提出舉發。經審定結果,認第M252852號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與系爭專利技術內容,僅有文字記載之形式不同,實質技術特徵並無差異,故智慧財產局以第M252852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內容已見於刊物為由,判定舉發成立而撤銷第M252852號專利。職是,被告於廠區內所使用之系爭平臺,乃使用原告之系爭專利施作。原告於98年7月間接獲上開專利舉發審定書後,曾經過多方管道傳達希望解決被告侵害系爭專利之紛爭,詎被告均未回應,且在原告委請律師發函通知後,亦置之不理。(二)被告以系爭專利與第I240783號「高剛性抗震承載平臺之動能吸收方法」發明專利(下稱第I240783號專利)技術特徵相同為由,辯稱系爭專利具有應撤銷事由云云。惟發明方法專利與新型結構專利本屬不同之專利申請標的與範圍內容,不能等同視之。且舉發審定書中所載之證據1(即被證10)、證據2(即被證11)及證據3(即被證12),均屬私文書,不具證據能力與證據證明力:被證10中部分設計圖之「機臺編號」欄位中字樣已遭塗改,原為「scanner」被改成較符合訂購單上機臺編號之「S202A」、「EX-14」改成「S202A」;部分設計圖之「機臺編號」欄位中直接記載「EX-14」而非「FAB4PHOTONSR-S202A」字樣;「混凝土試體抗壓試驗報告」所登載工程名稱為「華邦電子SCANNER」,無法證明其所指即為「FAB4P-HOTONSR-S202A機臺強固基座」;且被證10中之實物照片,均無法自照片中確知,即為「FAB4PHOTONSR-S202A機臺強固基座」,亦無法獲知其具有與系爭專利相同之基礎結構。被證11之工程施工「完成日期」與所施作機臺之「設計製圖」完成日期難以聯結。以「機臺編號DSCA-11」為例,其工程施工之完成日期為88年12月20日,而其設計製圖完成日期則為89年7月18日,先有施作再有設計,顯與一般工程之流程不同,「機臺編號DSCA-12-17」亦有此情事。被證11之工程施工過程記錄中之「機臺編號DSCA-1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2月14日,機臺編號ISTW-1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2月12日,「機臺編號ISCA-13~14」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3月30日及「機臺編號ISTP-9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1月14日,縱上開實物照片之拍攝日期為真,因對於待證事實並不具證明價值,且從實物照片亦無法獲知其具有與系爭專利相同之基礎結構。被證12之訂購單上雖可見89年1月21日之時間文字,但其PARTID(料號)「HOOKUP35KFOUNDATION」之工程進度表當中之「機臺名稱」、「機臺編號」,均與所附工程圖之相對記載字樣有差異。工程進度表之「機臺名稱」為「X-RAY」,對應「機臺編號」為「DB04-08」,在工程圖中所見「機臺名稱」為「X-RAY」,其對應「機臺編號」竟為「DB-04」。依業界之慣例,改款後物品之編碼方式,通常會依循改款前物品之編碼,並在既有編碼之後增加其他數字或字樣以示區別。是「DB04-08」不等同「DB-04」,故被證12之資料無法串聯而不具證據能力。縱使記載日期為真,亦僅係各零件之平面示意圖,無從得知完整之成品。(三)系爭專利提供之抗震承載平臺結構設計中,藉由阻尼結構體之特殊設計及搭配鋼結構體,而構成具有高阻尼耐壓吸震結構材及良好抗彎鋼結構體之結合體,可有效吸收機臺運作時所產生之震動能量,亦可消除由地面傳導至機臺之震動能量,以確保機臺免受震動之影響。抗震承載平臺結構包括有一鋼結構體,固定在一混凝土基礎或其它結構體上,其包括有複數之外側鋼構、工字型鋼組構成一抗彎鋼結構體;一阻尼結構體,其係定位在鋼結構體上,阻尼結構體包括有一底材、一基材、一中材及面材,用以承載機臺。在被證10至被證12中,並未有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底材」與「中材」之必要技術特徵,此為系爭專利與先前技術之差異。被證11之工程名稱「ScannerS204」、圖號「99-04-6」之工程圖,暨被證12之機臺名稱「SCANNERES2」、機臺編號「PA10-25」之工程圖中,所揭露之鋼架直接與系爭專利「底材」置換之結果,並無法獲得黏固金屬物與混凝土之目的。職是,系爭專利案之阻尼結構體之「底材」並非鋼材之類似材質,亦非被證11、被證12之鋼架可輕易完成,因鋼架不具有對金屬物與混凝土黏固之效,更無法以轉用技術達成目的。系爭專利因有「中材」之加入,而使得阻尼結構體更能充分發揮其效用。被證10至被證12之內容,並未發現有明確或實質隱含類似技術之建議或教示,「底材」與「中材」並非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可自被證10至被證12之部分技術內容中輕易組合而得,故系爭專利為有效專利。(四)系爭專利技術係提供予12吋機臺所使用,而久福公司之技術僅能提供予8吋機臺,並不足以提供此高承載之能力,故久福公司與原告簽訂專利授權契約。依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874號民事判決可知,訴訟標的內容係就專利授權契約內容之爭議為判斷。依前開訴訟內容,足以證明原告技術優於久福公司,而前開判決原告敗訴之理由,在於久福公司並無利用原告技術,非系爭專利不具有效性或進步性,故系爭專利技術為目前最進步之技術,不為先前技術內容為涵蓋。準此,原告爰依專利法第84條第1項、第3項及第108條等規定,聲明求為判決被告應將其坐落桃園縣龜山鄉華亞○○○區○○○路667號之12吋晶圓廠房內,就所有其上置有「CD-SEN」、「INSEECTION」、「IN-LINESCANNER(DUV)」機器設備之承載平臺予以銷毀。
系爭產品為被告於99年間參考北港鎮朝天宮媽祖正殿老祖之神椅之改良創作,神椅形式為清朝即有工藝,為公共財產,並非兩造之原始創作。原告於100年間曾經委託被告製作系爭產品,被告製作圖說,並製作系爭產品交付予原告,且被告曾於105年間參加慶中秋五湖四海宴展覽其所製作之「聖母軟身雕刻椅」,惟原告竟將被告製作之系爭產品據以申請系爭專利,取得系爭專利並非合法,且不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又原告所提出損害計算並非實在,被告近8年來在朝天宮第三代祖媽轎,並無為他人製作系爭產品,亦無出售或是接受訴外人鄭○○或陳○○訂作系爭產品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臺灣奈米科技應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奈米公司)係我國第183864號「抗震承載平臺結構」新型專利(之專利權人(下稱系爭專利)。系爭專利物品可吸收機臺運作時所產生之震動能量,並消除由外界傳導至機臺之震動能量。故要求產品精密度甚高之半導體廠或面板廠,即有使用系爭專利物品之需求,目前國內從事晶圓代工之主要公司均使用系爭專利物品。依受告知人久福金屬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久福公司)公開之公司簡介所示,久福公司曾為被告華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亞公司)之廠區施作黃光微影設備CD-SEN、INSPECTIONSEN、IN-LINESCANNER(DUV)等三種機器,其包括承載平臺在內之整廠工程。而原告前因給付授權金事件,對久福公司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提起95年度他調字第530號訴訟,久福公司於民國96年1月24日提出之民事答辯狀所附之被證6之95律字第110808號函,得知被告廠區內所使用之黃光微影設備承載平臺(下稱系爭平臺),係依久福公司第M252852號「掃描機專用之基座」新型專利(下稱第M252852號專利)之技術所施作。而第M252852號專利與系爭專利申請範圍完全相同,原告曾對第M252852號專利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提出舉發。經審定結果,認第M252852號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與系爭專利技術內容,僅有文字記載之形式不同,實質技術特徵並無差異,故智慧財產局以第M252852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內容已見於刊物為由,判定舉發成立而撤銷第M252852號專利。職是,被告於廠區內所使用之系爭平臺,乃使用原告之系爭專利施作。原告於98年7月間接獲上開專利舉發審定書後,曾經過多方管道傳達希望解決被告侵害系爭專利之紛爭,詎被告均未回應,且在原告委請律師發函通知後,亦置之不理。(二)被告以系爭專利與第I240783號「高剛性抗震承載平臺之動能吸收方法」發明專利(下稱第I240783號專利)技術特徵相同為由,辯稱系爭專利具有應撤銷事由云云。惟發明方法專利與新型結構專利本屬不同之專利申請標的與範圍內容,不能等同視之。且舉發審定書中所載之證據1(即被證10)、證據2(即被證11)及證據3(即被證12),均屬私文書,不具證據能力與證據證明力:被證10中部分設計圖之「機臺編號」欄位中字樣已遭塗改,原為「scanner」被改成較符合訂購單上機臺編號之「S202A」、「EX-14」改成「S202A」;部分設計圖之「機臺編號」欄位中直接記載「EX-14」而非「FAB4PHOTONSR-S202A」字樣;「混凝土試體抗壓試驗報告」所登載工程名稱為「華邦電子SCANNER」,無法證明其所指即為「FAB4P-HOTONSR-S202A機臺強固基座」;且被證10中之實物照片,均無法自照片中確知,即為「FAB4PHOTONSR-S202A機臺強固基座」,亦無法獲知其具有與系爭專利相同之基礎結構。被證11之工程施工「完成日期」與所施作機臺之「設計製圖」完成日期難以聯結。以「機臺編號DSCA-11」為例,其工程施工之完成日期為88年12月20日,而其設計製圖完成日期則為89年7月18日,先有施作再有設計,顯與一般工程之流程不同,「機臺編號DSCA-12-17」亦有此情事。被證11之工程施工過程記錄中之「機臺編號DSCA-1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2月14日,機臺編號ISTW-1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2月12日,「機臺編號ISCA-13~14」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3月30日及「機臺編號ISTP-9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1月14日,縱上開實物照片之拍攝日期為真,因對於待證事實並不具證明價值,且從實物照片亦無法獲知其具有與系爭專利相同之基礎結構。被證12之訂購單上雖可見89年1月21日之時間文字,但其PARTID(料號)「HOOKUP35KFOUNDATION」之工程進度表當中之「機臺名稱」、「機臺編號」,均與所附工程圖之相對記載字樣有差異。工程進度表之「機臺名稱」為「X-RAY」,對應「機臺編號」為「DB04-08」,在工程圖中所見「機臺名稱」為「X-RAY」,其對應「機臺編號」竟為「DB-04」。依業界之慣例,改款後物品之編碼方式,通常會依循改款前物品之編碼,並在既有編碼之後增加其他數字或字樣以示區別。是「DB04-08」不等同「DB-04」,故被證12之資料無法串聯而不具證據能力。縱使記載日期為真,亦僅係各零件之平面示意圖,無從得知完整之成品。(三)系爭專利提供之抗震承載平臺結構設計中,藉由阻尼結構體之特殊設計及搭配鋼結構體,而構成具有高阻尼耐壓吸震結構材及良好抗彎鋼結構體之結合體,可有效吸收機臺運作時所產生之震動能量,亦可消除由地面傳導至機臺之震動能量,以確保機臺免受震動之影響。抗震承載平臺結構包括有一鋼結構體,固定在一混凝土基礎或其它結構體上,其包括有複數之外側鋼構、工字型鋼組構成一抗彎鋼結構體;一阻尼結構體,其係定位在鋼結構體上,阻尼結構體包括有一底材、一基材、一中材及面材,用以承載機臺。在被證10至被證12中,並未有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底材」與「中材」之必要技術特徵,此為系爭專利與先前技術之差異。被證11之工程名稱「ScannerS204」、圖號「99-04-6」之工程圖,暨被證12之機臺名稱「SCANNERES2」、機臺編號「PA10-25」之工程圖中,所揭露之鋼架直接與系爭專利「底材」置換之結果,並無法獲得黏固金屬物與混凝土之目的。職是,系爭專利案之阻尼結構體之「底材」並非鋼材之類似材質,亦非被證11、被證12之鋼架可輕易完成,因鋼架不具有對金屬物與混凝土黏固之效,更無法以轉用技術達成目的。系爭專利因有「中材」之加入,而使得阻尼結構體更能充分發揮其效用。被證10至被證12之內容,並未發現有明確或實質隱含類似技術之建議或教示,「底材」與「中材」並非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可自被證10至被證12之部分技術內容中輕易組合而得,故系爭專利為有效專利。(四)系爭專利技術係提供予12吋機臺所使用,而久福公司之技術僅能提供予8吋機臺,並不足以提供此高承載之能力,故久福公司與原告簽訂專利授權契約。依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874號民事判決可知,訴訟標的內容係就專利授權契約內容之爭議為判斷。依前開訴訟內容,足以證明原告技術優於久福公司,而前開判決原告敗訴之理由,在於久福公司並無利用原告技術,非系爭專利不具有效性或進步性,故系爭專利技術為目前最進步之技術,不為先前技術內容為涵蓋。準此,原告爰依專利法第84條第1項、第3項及第108條等規定,聲明求為判決被告應將其坐落桃園縣龜山鄉華亞○○○區○○○路667號之12吋晶圓廠房內,就所有其上置有「CD-SEN」、「INSEECTION」、「IN-LINESCANNER(DUV)」機器設備之承載平臺予以銷毀。
系爭產品為被告於99年間參考北港鎮朝天宮媽祖正殿老祖之神椅之改良創作,神椅形式為清朝即有工藝,為公共財產,並非兩造之原始創作。原告於100年間曾經委託被告製作系爭產品,被告製作圖說,並製作系爭產品交付予原告,且被告曾於105年間參加慶中秋五湖四海宴展覽其所製作之「聖母軟身雕刻椅」,惟原告竟將被告製作之系爭產品據以申請系爭專利,取得系爭專利並非合法,且不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又原告所提出損害計算並非實在,被告近8年來在朝天宮第三代祖媽轎,並無為他人製作系爭產品,亦無出售或是接受訴外人鄭○○或陳○○訂作系爭產品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臺灣奈米科技應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奈米公司)係我國第183864號「抗震承載平臺結構」新型專利(之專利權人(下稱系爭專利)。系爭專利物品可吸收機臺運作時所產生之震動能量,並消除由外界傳導至機臺之震動能量。故要求產品精密度甚高之半導體廠或面板廠,即有使用系爭專利物品之需求,目前國內從事晶圓代工之主要公司均使用系爭專利物品。依受告知人久福金屬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久福公司)公開之公司簡介所示,久福公司曾為被告華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亞公司)之廠區施作黃光微影設備CD-SEN、INSPECTIONSEN、IN-LINESCANNER(DUV)等三種機器,其包括承載平臺在內之整廠工程。而原告前因給付授權金事件,對久福公司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提起95年度他調字第530號訴訟,久福公司於民國96年1月24日提出之民事答辯狀所附之被證6之95律字第110808號函,得知被告廠區內所使用之黃光微影設備承載平臺(下稱系爭平臺),係依久福公司第M252852號「掃描機專用之基座」新型專利(下稱第M252852號專利)之技術所施作。而第M252852號專利與系爭專利申請範圍完全相同,原告曾對第M252852號專利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提出舉發。經審定結果,認第M252852號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與系爭專利技術內容,僅有文字記載之形式不同,實質技術特徵並無差異,故智慧財產局以第M252852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內容已見於刊物為由,判定舉發成立而撤銷第M252852號專利。職是,被告於廠區內所使用之系爭平臺,乃使用原告之系爭專利施作。原告於98年7月間接獲上開專利舉發審定書後,曾經過多方管道傳達希望解決被告侵害系爭專利之紛爭,詎被告均未回應,且在原告委請律師發函通知後,亦置之不理。(二)被告以系爭專利與第I240783號「高剛性抗震承載平臺之動能吸收方法」發明專利(下稱第I240783號專利)技術特徵相同為由,辯稱系爭專利具有應撤銷事由云云。惟發明方法專利與新型結構專利本屬不同之專利申請標的與範圍內容,不能等同視之。且舉發審定書中所載之證據1(即被證10)、證據2(即被證11)及證據3(即被證12),均屬私文書,不具證據能力與證據證明力:被證10中部分設計圖之「機臺編號」欄位中字樣已遭塗改,原為「scanner」被改成較符合訂購單上機臺編號之「S202A」、「EX-14」改成「S202A」;部分設計圖之「機臺編號」欄位中直接記載「EX-14」而非「FAB4PHOTONSR-S202A」字樣;「混凝土試體抗壓試驗報告」所登載工程名稱為「華邦電子SCANNER」,無法證明其所指即為「FAB4P-HOTONSR-S202A機臺強固基座」;且被證10中之實物照片,均無法自照片中確知,即為「FAB4PHOTONSR-S202A機臺強固基座」,亦無法獲知其具有與系爭專利相同之基礎結構。被證11之工程施工「完成日期」與所施作機臺之「設計製圖」完成日期難以聯結。以「機臺編號DSCA-11」為例,其工程施工之完成日期為88年12月20日,而其設計製圖完成日期則為89年7月18日,先有施作再有設計,顯與一般工程之流程不同,「機臺編號DSCA-12-17」亦有此情事。被證11之工程施工過程記錄中之「機臺編號DSCA-1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2月14日,機臺編號ISTW-1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2月12日,「機臺編號ISCA-13~14」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3月30日及「機臺編號ISTP-9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1月14日,縱上開實物照片之拍攝日期為真,因對於待證事實並不具證明價值,且從實物照片亦無法獲知其具有與系爭專利相同之基礎結構。被證12之訂購單上雖可見89年1月21日之時間文字,但其PARTID(料號)「HOOKUP35KFOUNDATION」之工程進度表當中之「機臺名稱」、「機臺編號」,均與所附工程圖之相對記載字樣有差異。工程進度表之「機臺名稱」為「X-RAY」,對應「機臺編號」為「DB04-08」,在工程圖中所見「機臺名稱」為「X-RAY」,其對應「機臺編號」竟為「DB-04」。依業界之慣例,改款後物品之編碼方式,通常會依循改款前物品之編碼,並在既有編碼之後增加其他數字或字樣以示區別。是「DB04-08」不等同「DB-04」,故被證12之資料無法串聯而不具證據能力。縱使記載日期為真,亦僅係各零件之平面示意圖,無從得知完整之成品。(三)系爭專利提供之抗震承載平臺結構設計中,藉由阻尼結構體之特殊設計及搭配鋼結構體,而構成具有高阻尼耐壓吸震結構材及良好抗彎鋼結構體之結合體,可有效吸收機臺運作時所產生之震動能量,亦可消除由地面傳導至機臺之震動能量,以確保機臺免受震動之影響。抗震承載平臺結構包括有一鋼結構體,固定在一混凝土基礎或其它結構體上,其包括有複數之外側鋼構、工字型鋼組構成一抗彎鋼結構體;一阻尼結構體,其係定位在鋼結構體上,阻尼結構體包括有一底材、一基材、一中材及面材,用以承載機臺。在被證10至被證12中,並未有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底材」與「中材」之必要技術特徵,此為系爭專利與先前技術之差異。被證11之工程名稱「ScannerS204」、圖號「99-04-6」之工程圖,暨被證12之機臺名稱「SCANNERES2」、機臺編號「PA10-25」之工程圖中,所揭露之鋼架直接與系爭專利「底材」置換之結果,並無法獲得黏固金屬物與混凝土之目的。職是,系爭專利案之阻尼結構體之「底材」並非鋼材之類似材質,亦非被證11、被證12之鋼架可輕易完成,因鋼架不具有對金屬物與混凝土黏固之效,更無法以轉用技術達成目的。系爭專利因有「中材」之加入,而使得阻尼結構體更能充分發揮其效用。被證10至被證12之內容,並未發現有明確或實質隱含類似技術之建議或教示,「底材」與「中材」並非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可自被證10至被證12之部分技術內容中輕易組合而得,故系爭專利為有效專利。(四)系爭專利技術係提供予12吋機臺所使用,而久福公司之技術僅能提供予8吋機臺,並不足以提供此高承載之能力,故久福公司與原告簽訂專利授權契約。依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874號民事判決可知,訴訟標的內容係就專利授權契約內容之爭議為判斷。依前開訴訟內容,足以證明原告技術優於久福公司,而前開判決原告敗訴之理由,在於久福公司並無利用原告技術,非系爭專利不具有效性或進步性,故系爭專利技術為目前最進步之技術,不為先前技術內容為涵蓋。準此,原告爰依專利法第84條第1項、第3項及第108條等規定,聲明求為判決被告應將其坐落桃園縣龜山鄉華亞○○○區○○○路667號之12吋晶圓廠房內,就所有其上置有「CD-SEN」、「INSEECTION」、「IN-LINESCANNER(DUV)」機器設備之承載平臺予以銷毀。
系爭產品為被告於99年間參考北港鎮朝天宮媽祖正殿老祖之神椅之改良創作,神椅形式為清朝即有工藝,為公共財產,並非兩造之原始創作。原告於100年間曾經委託被告製作系爭產品,被告製作圖說,並製作系爭產品交付予原告,且被告曾於105年間參加慶中秋五湖四海宴展覽其所製作之「聖母軟身雕刻椅」,惟原告竟將被告製作之系爭產品據以申請系爭專利,取得系爭專利並非合法,且不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又原告所提出損害計算並非實在,被告近8年來在朝天宮第三代祖媽轎,並無為他人製作系爭產品,亦無出售或是接受訴外人鄭○○或陳○○訂作系爭產品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
(一)原告臺灣奈米科技應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奈米公司)係我國第183864號「抗震承載平臺結構」新型專利(之專利權人(下稱系爭專利)。系爭專利物品可吸收機臺運作時所產生之震動能量,並消除由外界傳導至機臺之震動能量。故要求產品精密度甚高之半導體廠或面板廠,即有使用系爭專利物品之需求,目前國內從事晶圓代工之主要公司均使用系爭專利物品。依受告知人久福金屬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久福公司)公開之公司簡介所示,久福公司曾為被告華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亞公司)之廠區施作黃光微影設備CD-SEN、INSPECTIONSEN、IN-LINESCANNER(DUV)等三種機器,其包括承載平臺在內之整廠工程。而原告前因給付授權金事件,對久福公司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提起95年度他調字第530號訴訟,久福公司於民國96年1月24日提出之民事答辯狀所附之被證6之95律字第110808號函,得知被告廠區內所使用之黃光微影設備承載平臺(下稱系爭平臺),係依久福公司第M252852號「掃描機專用之基座」新型專利(下稱第M252852號專利)之技術所施作。而第M252852號專利與系爭專利申請範圍完全相同,原告曾對第M252852號專利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提出舉發。經審定結果,認第M252852號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與系爭專利技術內容,僅有文字記載之形式不同,實質技術特徵並無差異,故智慧財產局以第M252852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內容已見於刊物為由,判定舉發成立而撤銷第M252852號專利。職是,被告於廠區內所使用之系爭平臺,乃使用原告之系爭專利施作。原告於98年7月間接獲上開專利舉發審定書後,曾經過多方管道傳達希望解決被告侵害系爭專利之紛爭,詎被告均未回應,且在原告委請律師發函通知後,亦置之不理。(二)被告以系爭專利與第I240783號「高剛性抗震承載平臺之動能吸收方法」發明專利(下稱第I240783號專利)技術特徵相同為由,辯稱系爭專利具有應撤銷事由云云。惟發明方法專利與新型結構專利本屬不同之專利申請標的與範圍內容,不能等同視之。且舉發審定書中所載之證據1(即被證10)、證據2(即被證11)及證據3(即被證12),均屬私文書,不具證據能力與證據證明力:被證10中部分設計圖之「機臺編號」欄位中字樣已遭塗改,原為「scanner」被改成較符合訂購單上機臺編號之「S202A」、「EX-14」改成「S202A」;部分設計圖之「機臺編號」欄位中直接記載「EX-14」而非「FAB4PHOTONSR-S202A」字樣;「混凝土試體抗壓試驗報告」所登載工程名稱為「華邦電子SCANNER」,無法證明其所指即為「FAB4P-HOTONSR-S202A機臺強固基座」;且被證10中之實物照片,均無法自照片中確知,即為「FAB4PHOTONSR-S202A機臺強固基座」,亦無法獲知其具有與系爭專利相同之基礎結構。被證11之工程施工「完成日期」與所施作機臺之「設計製圖」完成日期難以聯結。以「機臺編號DSCA-11」為例,其工程施工之完成日期為88年12月20日,而其設計製圖完成日期則為89年7月18日,先有施作再有設計,顯與一般工程之流程不同,「機臺編號DSCA-12-17」亦有此情事。被證11之工程施工過程記錄中之「機臺編號DSCA-1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2月14日,機臺編號ISTW-1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2月12日,「機臺編號ISCA-13~14」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3月30日及「機臺編號ISTP-92」實物照片拍攝日期為94年1月14日,縱上開實物照片之拍攝日期為真,因對於待證事實並不具證明價值,且從實物照片亦無法獲知其具有與系爭專利相同之基礎結構。被證12之訂購單上雖可見89年1月21日之時間文字,但其PARTID(料號)「HOOKUP35KFOUNDATION」之工程進度表當中之「機臺名稱」、「機臺編號」,均與所附工程圖之相對記載字樣有差異。工程進度表之「機臺名稱」為「X-RAY」,對應「機臺編號」為「DB04-08」,在工程圖中所見「機臺名稱」為「X-RAY」,其對應「機臺編號」竟為「DB-04」。依業界之慣例,改款後物品之編碼方式,通常會依循改款前物品之編碼,並在既有編碼之後增加其他數字或字樣以示區別。是「DB04-08」不等同「DB-04」,故被證12之資料無法串聯而不具證據能力。縱使記載日期為真,亦僅係各零件之平面示意圖,無從得知完整之成品。(三)系爭專利提供之抗震承載平臺結構設計中,藉由阻尼結構體之特殊設計及搭配鋼結構體,而構成具有高阻尼耐壓吸震結構材及良好抗彎鋼結構體之結合體,可有效吸收機臺運作時所產生之震動能量,亦可消除由地面傳導至機臺之震動能量,以確保機臺免受震動之影響。抗震承載平臺結構包括有一鋼結構體,固定在一混凝土基礎或其它結構體上,其包括有複數之外側鋼構、工字型鋼組構成一抗彎鋼結構體;一阻尼結構體,其係定位在鋼結構體上,阻尼結構體包括有一底材、一基材、一中材及面材,用以承載機臺。在被證10至被證12中,並未有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底材」與「中材」之必要技術特徵,此為系爭專利與先前技術之差異。被證11之工程名稱「ScannerS204」、圖號「99-04-6」之工程圖,暨被證12之機臺名稱「SCANNERES2」、機臺編號「PA10-25」之工程圖中,所揭露之鋼架直接與系爭專利「底材」置換之結果,並無法獲得黏固金屬物與混凝土之目的。職是,系爭專利案之阻尼結構體之「底材」並非鋼材之類似材質,亦非被證11、被證12之鋼架可輕易完成,因鋼架不具有對金屬物與混凝土黏固之效,更無法以轉用技術達成目的。系爭專利因有「中材」之加入,而使得阻尼結構體更能充分發揮其效用。被證10至被證12之內容,並未發現有明確或實質隱含類似技術之建議或教示,「底材」與「中材」並非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可自被證10至被證12之部分技術內容中輕易組合而得,故系爭專利為有效專利。(四)系爭專利技術係提供予12吋機臺所使用,而久福公司之技術僅能提供予8吋機臺,並不足以提供此高承載之能力,故久福公司與原告簽訂專利授權契約。依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874號民事判決可知,訴訟標的內容係就專利授權契約內容之爭議為判斷。依前開訴訟內容,足以證明原告技術優於久福公司,而前開判決原告敗訴之理由,在於久福公司並無利用原告技術,非系爭專利不具有效性或進步性,故系爭專利技術為目前最進步之技術,不為先前技術內容為涵蓋。準此,原告爰依專利法第84條第1項、第3項及第108條等規定,聲明求為判決被告應將其坐落桃園縣龜山鄉華亞○○○區○○○路667號之12吋晶圓廠房內,就所有其上置有「CD-SEN」、「INSEECTION」、「IN-LINESCANNER(DUV)」機器設備之承載平臺予以銷毀。
系爭產品為被告於99年間參考北港鎮朝天宮媽祖正殿老祖之神椅之改良創作,神椅形式為清朝即有工藝,為公共財產,並非兩造之原始創作。原告於100年間曾經委託被告製作系爭產品,被告製作圖說,並製作系爭產品交付予原告,且被告曾於105年間參加慶中秋五湖四海宴展覽其所製作之「聖母軟身雕刻椅」,惟原告竟將被告製作之系爭產品據以申請系爭專利,取得系爭專利並非合法,且不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又原告所提出損害計算並非實在,被告近8年來在朝天宮第三代祖媽轎,並無為他人製作系爭產品,亦無出售或是接受訴外人鄭○○或陳○○訂作系爭產品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3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5 2",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9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9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9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18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6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醫療法" }, { "issueRef": "5 2", "lawName": "醫療法" }, { "issueRef": "18 1", "lawName": "醫療法" }, { "issueRef": "31 1", "lawName": "醫療法" }, { "issueRef": "33 1", "lawName": "醫療法" }, { "issueRef": "42", "lawName": "醫療法" } ]
公平交易法除去侵害等
(一)原告公司成立於民國57年間,為個人生活用品之製造與銷售商。原告成立40餘年來,以舒妃(SOFEI)、蕊米(Lememe)、貝康(PetWell)、蕾舒法克(LaFocus)等品牌系列產品行銷國內外。原告經長時間研發與改良,並於97年10月間於市面上推出「ADD+喀什米爾冠軍羊保濕舒壓潤膚乳液」、「ADD+喀什米爾冠軍羊潤膚淨化沐浴乳液」等系列商品(下稱ADD商品),「ADD+」並經原告於89年間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為第953821號商標。ADD商品成分富含羊奶、羊毛脂等多種天然溫和成分,其品質優良,而按壓瓶容器美觀、大方及包裝別緻,自上市迄今廣受相關消費者愛用與肯定。原告於「PCHOME」、「Yahoo!奇摩」、「GOHAPPY線上快樂購」、「PayEasy」等購物網站,均有刊登商品照片及銷售訊息,以進行商品銷售,並在東森電視購物頻道之不同時段,進行商品之推介與銷售,並於國內各大藥局、藥粧生活用品商店、屈臣氏藥粧複合商店等實體通路銷售。(二)原告在坊間實體通路發現,由被告詠璿國際有限公司(下稱詠璿公司)所製造、販賣之「艾柔保濕舒壓潤膚乳液」、「艾柔橙花美白潤膚乳液」等商品(下稱系爭商品),竟使用與ADD商品完全相同之按壓瓶容器、山羊頭同心圓圈標識。且同心圓圈間之英文:「CASHMEREGOAT'SMILK」、品名文字敘述「MoisturizingRelaxBodyLotion」、英文說明文字「ThisproductisfromchampionCash-meregoat'smilkandlanolin.Thegoatshavesecr-etionthemilkbothnutritionandpurethatbecau-seithaspurewaterandnotanynucleonpollutio-n」、「SKINCARE」標示、瓶蓋封條貼紙之英文文字「THEGOATISCOMESFROMCHAMPIONVARIETYOFTHECASH-MERE」、瓶蓋圓形標籤之「SKIN」、「APPROVAL」等文字(下稱系爭英文文字)之內容、編排方式、商品標籤及瓶蓋封條貼紙之配色等識別商品來源之重要特徵,均與ADD商品之外包裝完全相同。足認系爭商品之按壓瓶容器與外包裝標籤,係襲自原告自行設計,並使用於ADD商品之按壓瓶容器與外包裝標籤設計。(三)被告上開抄襲事實,原告前於98年12月16日委請律師以泰禹律字第20091216-1號律師函通知被告,並要求被告於函達之日起10日內,將系爭商品下架與停止販賣,並與原告協商相關和解事宜,詎被告置之不理,並持續販賣系爭商品。原告為此向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下稱公平會)提出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第24條規定之檢舉。經公平會調查結果,雖認ADD商品不合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規定之要件,惟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並作成公處字第099104號處分(下稱系爭公平會處分),命被告應停止其違法行為,並科處被告新臺幣(下同)20萬元罰鍰。(四)綜上所述,被告不自行構思與創作,意圖利用原告及其商品在市場上之知名度與形象,以ADD商品為抄襲對象,企圖使相關消費者產生相同品質功效、來源或關連性之聯想,以增進系爭商品之銷貨數量,係不公平之搭便車行為,企圖致相關消費者對原告與被告之商品陷於混淆誤認,已侵害原告之權益。被告之行為係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原告自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規定,訴請本院命被告除去其侵害。且被告有持續侵害之虞,原告並請求防止之。爰依公平交易法第31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等規定,請求被告詠璿公司對原告負損害賠償責任。因被告劉詠麟為被告詠璿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未盡其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原告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1條、民法第184條、第28條及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訴請被告對原告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五)被告在接獲原告律師函與公平會處分書後,依然持續為侵害原告之行為,原告先於99年10月間,發現系爭商品在全省小北百貨進行促銷廣告,嗣於99年12月間於臺南市○○路之小北百貨購得系爭商品。被告以故意方式持續侵害原告權益,原告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2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額3倍以下之賠償,即請求被告賠償150萬元(計算式:50萬元×3倍)。原告為被告違法行為之被害人,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4條規定請求判命被告負擔費用,將判決書內容登載新聞紙。並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不得使用與附件所示之ADD商品外包裝標籤(包括瓶身標籤與封口標籤)相同或近似之外包裝標籤於其製造、販賣之商品或於網路網頁或其他傳播媒體為廣告、推介之行為。2.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50萬元,暨自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暨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3.被告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民事判決書當事人欄及主文內容以14號字體刊登於自由時報、蘋果日報或中國時報之其中一報全國版下半頁1日。
系爭產品為被告於99年間參考北港鎮朝天宮媽祖正殿老祖之神椅之改良創作,神椅形式為清朝即有工藝,為公共財產,並非兩造之原始創作。原告於100年間曾經委託被告製作系爭產品,被告製作圖說,並製作系爭產品交付予原告,且被告曾於105年間參加慶中秋五湖四海宴展覽其所製作之「聖母軟身雕刻椅」,惟原告竟將被告製作之系爭產品據以申請系爭專利,取得系爭專利並非合法,且不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又原告所提出損害計算並非實在,被告近8年來在朝天宮第三代祖媽轎,並無為他人製作系爭產品,亦無出售或是接受訴外人鄭○○或陳○○訂作系爭產品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2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 1 1", "lawName":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 }, { "issueRef": "63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著作權報酬爭議
(一)原告公司成立於民國57年間,為個人生活用品之製造與銷售商。原告成立40餘年來,以舒妃(SOFEI)、蕊米(Lememe)、貝康(PetWell)、蕾舒法克(LaFocus)等品牌系列產品行銷國內外。原告經長時間研發與改良,並於97年10月間於市面上推出「ADD+喀什米爾冠軍羊保濕舒壓潤膚乳液」、「ADD+喀什米爾冠軍羊潤膚淨化沐浴乳液」等系列商品(下稱ADD商品),「ADD+」並經原告於89年間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為第953821號商標。ADD商品成分富含羊奶、羊毛脂等多種天然溫和成分,其品質優良,而按壓瓶容器美觀、大方及包裝別緻,自上市迄今廣受相關消費者愛用與肯定。原告於「PCHOME」、「Yahoo!奇摩」、「GOHAPPY線上快樂購」、「PayEasy」等購物網站,均有刊登商品照片及銷售訊息,以進行商品銷售,並在東森電視購物頻道之不同時段,進行商品之推介與銷售,並於國內各大藥局、藥粧生活用品商店、屈臣氏藥粧複合商店等實體通路銷售。(二)原告在坊間實體通路發現,由被告詠璿國際有限公司(下稱詠璿公司)所製造、販賣之「艾柔保濕舒壓潤膚乳液」、「艾柔橙花美白潤膚乳液」等商品(下稱系爭商品),竟使用與ADD商品完全相同之按壓瓶容器、山羊頭同心圓圈標識。且同心圓圈間之英文:「CASHMEREGOAT'SMILK」、品名文字敘述「MoisturizingRelaxBodyLotion」、英文說明文字「ThisproductisfromchampionCash-meregoat'smilkandlanolin.Thegoatshavesecr-etionthemilkbothnutritionandpurethatbecau-seithaspurewaterandnotanynucleonpollutio-n」、「SKINCARE」標示、瓶蓋封條貼紙之英文文字「THEGOATISCOMESFROMCHAMPIONVARIETYOFTHECASH-MERE」、瓶蓋圓形標籤之「SKIN」、「APPROVAL」等文字(下稱系爭英文文字)之內容、編排方式、商品標籤及瓶蓋封條貼紙之配色等識別商品來源之重要特徵,均與ADD商品之外包裝完全相同。足認系爭商品之按壓瓶容器與外包裝標籤,係襲自原告自行設計,並使用於ADD商品之按壓瓶容器與外包裝標籤設計。(三)被告上開抄襲事實,原告前於98年12月16日委請律師以泰禹律字第20091216-1號律師函通知被告,並要求被告於函達之日起10日內,將系爭商品下架與停止販賣,並與原告協商相關和解事宜,詎被告置之不理,並持續販賣系爭商品。原告為此向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下稱公平會)提出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第24條規定之檢舉。經公平會調查結果,雖認ADD商品不合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規定之要件,惟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並作成公處字第099104號處分(下稱系爭公平會處分),命被告應停止其違法行為,並科處被告新臺幣(下同)20萬元罰鍰。(四)綜上所述,被告不自行構思與創作,意圖利用原告及其商品在市場上之知名度與形象,以ADD商品為抄襲對象,企圖使相關消費者產生相同品質功效、來源或關連性之聯想,以增進系爭商品之銷貨數量,係不公平之搭便車行為,企圖致相關消費者對原告與被告之商品陷於混淆誤認,已侵害原告之權益。被告之行為係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原告自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規定,訴請本院命被告除去其侵害。且被告有持續侵害之虞,原告並請求防止之。爰依公平交易法第31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等規定,請求被告詠璿公司對原告負損害賠償責任。因被告劉詠麟為被告詠璿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未盡其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原告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1條、民法第184條、第28條及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訴請被告對原告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五)被告在接獲原告律師函與公平會處分書後,依然持續為侵害原告之行為,原告先於99年10月間,發現系爭商品在全省小北百貨進行促銷廣告,嗣於99年12月間於臺南市○○路之小北百貨購得系爭商品。被告以故意方式持續侵害原告權益,原告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2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額3倍以下之賠償,即請求被告賠償150萬元(計算式:50萬元×3倍)。原告為被告違法行為之被害人,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4條規定請求判命被告負擔費用,將判決書內容登載新聞紙。並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不得使用與附件所示之ADD商品外包裝標籤(包括瓶身標籤與封口標籤)相同或近似之外包裝標籤於其製造、販賣之商品或於網路網頁或其他傳播媒體為廣告、推介之行為。2.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50萬元,暨自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暨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3.被告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民事判決書當事人欄及主文內容以14號字體刊登於自由時報、蘋果日報或中國時報之其中一報全國版下半頁1日。
系爭產品為被告於99年間參考北港鎮朝天宮媽祖正殿老祖之神椅之改良創作,神椅形式為清朝即有工藝,為公共財產,並非兩造之原始創作。原告於100年間曾經委託被告製作系爭產品,被告製作圖說,並製作系爭產品交付予原告,且被告曾於105年間參加慶中秋五湖四海宴展覽其所製作之「聖母軟身雕刻椅」,惟原告竟將被告製作之系爭產品據以申請系爭專利,取得系爭專利並非合法,且不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又原告所提出損害計算並非實在,被告近8年來在朝天宮第三代祖媽轎,並無為他人製作系爭產品,亦無出售或是接受訴外人鄭○○或陳○○訂作系爭產品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7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被告何星嶽知其所持有之「相棒season7(TV版+劇場版+前傳)」光碟1套(含4片光碟),其中「相棒-西洋棋殺人事件」視聽著作之著作財產權為原告所有,竟仍意圖散布,於民國100年3月2日,在其新北市○○區○○路○○巷13號3樓住處,以帳號「starmoonp」登入露天拍賣網站後,刊登販賣上開未經授權即製作之「相棒-西洋棋殺人事件」影片光碟片之商品訊息,供不特定人競標而公開陳列之。嗣經原告發現下標購得該套光碟片,確認係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重製物後,報警處理,被告涉有違反著作權法第91條之1第2、3項明知係侵害著作財產權之光碟重製物,意圖散布而公開陳列之罪嫌,雖經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然仍係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為此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第3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二)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所提訴訟,另案刑事部分業經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原告不服聲請再議,亦經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駁回再議確定,本件原告主張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二)答辯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1-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1-1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被告何星嶽知其所持有之「相棒season7(TV版+劇場版+前傳)」光碟1套(含4片光碟),其中「相棒-西洋棋殺人事件」視聽著作之著作財產權為原告所有,竟仍意圖散布,於民國100年3月2日,在其新北市○○區○○路○○巷13號3樓住處,以帳號「starmoonp」登入露天拍賣網站後,刊登販賣上開未經授權即製作之「相棒-西洋棋殺人事件」影片光碟片之商品訊息,供不特定人競標而公開陳列之。嗣經原告發現下標購得該套光碟片,確認係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重製物後,報警處理,被告涉有違反著作權法第91條之1第2、3項明知係侵害著作財產權之光碟重製物,意圖散布而公開陳列之罪嫌,雖經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然仍係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為此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第3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二)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所提訴訟,另案刑事部分業經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原告不服聲請再議,亦經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駁回再議確定,本件原告主張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二)答辯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確認專利權等
(一)被告何星嶽知其所持有之「相棒season7(TV版+劇場版+前傳)」光碟1套(含4片光碟),其中「相棒-西洋棋殺人事件」視聽著作之著作財產權為原告所有,竟仍意圖散布,於民國100年3月2日,在其新北市○○區○○路○○巷13號3樓住處,以帳號「starmoonp」登入露天拍賣網站後,刊登販賣上開未經授權即製作之「相棒-西洋棋殺人事件」影片光碟片之商品訊息,供不特定人競標而公開陳列之。嗣經原告發現下標購得該套光碟片,確認係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重製物後,報警處理,被告涉有違反著作權法第91條之1第2、3項明知係侵害著作財產權之光碟重製物,意圖散布而公開陳列之罪嫌,雖經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然仍係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為此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第3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二)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所提訴訟,另案刑事部分業經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原告不服聲請再議,亦經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駁回再議確定,本件原告主張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二)答辯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係新型第M292331號「沙發床椅構造改良」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5年6月21日至104年11月13日止。被告蔡啟新經營之被告公司先於97年7月31日向原告購買系爭專利商品後,竟以「KIKY驚奇居家生活館」名義於「YAHOO!奇摩拍賣網站」上銷售與系爭專利構造、功能均相同之「甜心戀曲大尺寸扶手沙發床」(下稱系爭產品),原告於101年2月8日向被告購得系爭產品,經送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鑑定,鑑定結論為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顯已侵害系爭專利權,而被告蔡啟新為被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被告蔡啟新對於被告公司侵權行為負連帶責任,爰依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4條第1項、第85條、第106條第1項、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28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提起本件訴訟。(二)系爭專利不具應撤銷之原因:1.被證2無法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主要特徵在於沙發床椅,於該背靠側之左右兩側適處車縫有公拉鏈,而其兩手靠側之與背靠側相臨之一側適處亦設有公拉鏈;方型抱枕,於其中兩側適處各設有一母拉鏈;令該方型抱枕置於該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並令其兩側母拉鏈分別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則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使用者。然被證2係由數個墊體(A)、(B)、(C)組成,於其中墊體(A)適處設有U型拉鏈(A1)、(A2),墊體(B)適處設有U型拉鏈(B1)、(B2),墊體(C)適處設有U型拉鏈(C1)、(C2),令墊體(A)、(B)、(C)相互靠置,並藉其所設U型拉鏈(A1)、(A2)、(B1)、(B2)、(C1)、(C2)相互配合而使墊體(A)、(B)、(C)結合成單人沙發,或藉多組墊體(A)、(B)、(C)結合成雙人或三人沙發者,固本件系爭專利產品與被證2都有車縫公、母拉鏈,然其不僅拉鏈車縫之位置及形狀與系爭專利不同,且就被證2整體結構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整體結構詳加分析比較後,系爭專利產品組成後之整體構造為方型床墊,而被證2組成後之整體構造則為沙發,兩者整體結構顯然不同,且系爭專利產品所欲達成之目的係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與被證2係可隨意組合出扶手椅、雙人沙發及三人沙發之目的相去甚遠,故系爭專利具有新穎性。從而系爭專利產品與被證2除兩者均設有拉鍊,使構件可藉拉鏈之配合而結合之部分技術相同之外,其組成構件、整體構造、組成之目的及功效均不同,故被證2無法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2.被證2與被證3之組合無法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技術特徵在沙發床椅,於該背靠側之左右兩側適處車縫有公拉鏈,而其兩手靠側之與背靠側相臨之一側適處亦設有公拉鏈;方型抱枕,於其中兩側適處各設有一母拉鏈;令該方型抱枕置於該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張開平放時產生之方型缺口,並令其兩側母拉鏈分別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使用者;其中利用拉鏈相配合使沙發床椅與方型抱枕組合之結合方式雖與被證2所揭露之藉拉鏈組合之方式相同,惟系爭專利係藉拉鏈組合之方式有效解決傳統沙發床椅長久以來存在之張開成床墊使用時會產生缺口之問題,故系爭專利在該技術發展空間之領域中,實具有顯然之進步性,且所能達成之新功效,亦非被證2所能達成。又系爭專利產品外型雖係一般市面常見之普遍造型,然仍不能以系爭專利產品與被證3同為類似造型之沙發床椅,逕認本件系爭專利係由被證2、3組合而來。且被告主張系爭專利產品與被證3之沙發相同,而認本件系爭專利產品係將被證2、3直接相加,僅於位置作簡易修改變化而來,惟因本件系爭專利產品與被證2完全不同已如前述,被告主張被證2與被證3之組合可否認系爭專利之進步性,要不足採。故被證2與被證3之組合無法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三)原告於95年6月21日取得系爭專利後即在網路平台上銷售系爭專利產品,於販售系爭專利產品時均會在網頁上刊登專利證書並於產品寄送時附上專利說明之夾記,被告曾於97年7月31日向原告購買系爭專利商品,被告即可得知系爭專利產品之專利權人為原告及系爭專利之相關資訊,其他同業受專利權限制不敢製造侵害系爭專利權之商品,被告僅可自原告處購得系爭專利產品,被告為一傢俱販售之專業廠商,應可知悉系爭產品為一有專利產品,豈能於嗣後為掩飾自身之侵權行為而飾詞狡辯對於系爭產品已侵害原告之專利權諉為不知,故被告有侵害原告系爭專利權之故意甚明。退步言,倘鈞院認被告無侵害系爭專利故意,惟按專利權係採登記及公告制度,處於任何人均可得知悉之狀態,故該發明或創作所屬技術或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不得諉稱不知專利權之存在,抗辯其無過失。被告係從事傢俱、寢具、廚房器具、裝設品批發業、零售業既屬販賣傢俱之同業,又與原告有市場競爭關係,被告於販售其產品前,就其產品之形狀、構造或裝置等各項要件,必先進行「專利檢索」等程序,惟被告卻未於販售前,就其銷售系爭產品善盡查證之注意義務與疏於掌控侵權風險,致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情事,其屬應注意而不注意或怠於交易上所必要之注意,自有過失。(四)損害賠償部分:原告同意以被告提出之陳報中所述銷售金額作為損害賠償計算依據,期間主張從99年到101年總共3年。另外,被告在起訴後的6月左右到11月27日為止,仍有販賣系爭專利產品,這段期間被告顯有故意,請求依被告所提陳報之損害賠償金額,以3倍計算故意侵權的損害賠償。(五)爰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2.被告公司不得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侵害系爭專利權之物品及其他侵害前開專利權之行為。3.第一項請求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則抗辯以:(一)系爭專利有應撤銷原因:1.被證2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被證2為2012年8月22日「天天家具網」網站介紹軟體積木Oblong模塊系列沙發資料,其第2頁中段指出Oblong模塊系列沙發由英國設計師JasperMorrison於2004年為義大利Cappellini公司設計,模塊系列沙發之公開日係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94年(即2005)年11月14日,在系爭專利案申請前,被證2屬既有之公開技術,而其所揭示之內容與系爭專利強調特徵完全一致,被證2之A、B、C三個墊體中,各設有與其他墊體相對應之拉鏈(即公、母拉鏈),則以拉鏈結合相對應墊體之方式,已揭露系爭專利以公、母拉鏈結合相對應物品之技術特徵。雖被證2未見兩方型抱枕,但其仍無法抹滅墊體周緣適處車縫有相配合之拉鍊,透過拉鍊的相配合,以結合成一傢俱座椅、床墊者,顯見系爭專利所保護之技術特徵早已為被證2所揭露。故被證2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以拉鏈結合相對應之物品,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術所能輕易完成。2.被證2與被證3之組合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被證2技術內容同前所述。依被證3所示,系爭專利所主張的沙發床椅係由2000年德國設計師PascalMourue設計,並在2001年榮獲IF設計大獎,系爭專利僅係將二位國際知名設計師的作品直接相加,於結構上作簡易修改變化,為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完成,而被證3之沙發有背靠側、手靠側及抱枕,已揭露系爭專利之結構。被證3結合被證2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3.被證2與被證3與被證4之組合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被證2、被證3之技術內容同前所述。被證4係利用模塊沙發為關鍵字搜尋到之複數網路資料,可知系爭專利所主張的特徵早已被公開揭露,被證4之圖式利用相對應墊體或模組,以拉鏈結合相對應之物品組合成一沙發床椅,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主要技術特徵。綜上,被證2結合被證3及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二)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技術內容比對,系爭產品必要結構即沙發床椅、方型抱枕及背靠側、手靠側、抱枕適處設有二個公母拉鍊等與系爭專利不同,不符合文義讀取;而系爭產品係以一個拉鍊方式結合與系爭專利以二個拉鍊結合之手段方式不同,功能上系爭產品省時進行一個作動與系爭專利尚需進行二個以上之作動,故功能上亦不相同,無均等論之適用,故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三)被告係於98年11月17日設立登記,從事網路行銷,登錄在奇摩拍賣,網站為KIKY,販賣生活百貨、家居用品,並非製造商,所販售之商品係向0000國際有限公司所購買,系爭產品進價每個1980元,售價每個為2699元,差額719元,自2012年1月28日起至2012年11月15日止,共計銷售80個,所得毛利為57,520元。原告稱被告曾於97年7月31日以「驚奇傢俱」名義向原告購買系爭專利商品,實與事實不符,蓋所購買並非系爭專利商品,而當時原告於產品本身或包裝、廣告文宣、目錄亦均未標示有專利證書號數,或表明專利產品,有被證5被告於101年9月購得原告系爭產品可稽,直至於訴訟中經被告提出質疑,事後原告才於網頁補上專利證書,欲蓋彌彰之情,溢於言表。(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宣告免為假執行。四、兩造不爭執下列事實(參本院卷第221頁之準備程序筆錄):(一)原告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5年6月21日至104年11月13日止。(二)被告以「KIKY驚奇居家生活館」名義於「YAHOO!奇摩拍賣網站」上銷售「甜心戀曲大尺寸扶手沙發床」。五、得心證之理由:(一)原告主張其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被告販賣之系爭產品侵害其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等情,被告則提出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及系爭產品未落入申請專利範圍之抗辯。是以下本院之判斷僅須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論述,合先敘明。(二)系爭專利技術分析:1.系爭專利技術內容: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沙發床椅構造改良,其主要乃係於沙發床椅背靠側之左右兩側各設一公拉鏈,而手靠側之與背靠側相臨之一側亦設公拉鏈,而於兩方型抱枕之其中兩側適處則各設一母拉鏈;當該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均張開平放當床使用時,令方型抱枕兩側所設之母拉鏈分別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使該方型抱枕與該沙發床椅結合成一完整之方型床,令使用者於使用時更感舒適者(參本院卷第70頁說明書【中文新型摘要】)。其主要圖面如附圖1。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分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計2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第2項為直接依附於第1項之附屬項。原告主張受侵害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一種沙發床椅構造改良,其主要包括有一沙發床椅及兩方型抱枕,其中:沙發床椅,於該背靠側之左右兩側適處車縫有公拉鏈,而其兩手靠側之與背靠側相臨之一側適處亦設有公拉鏈;方型抱枕,於其中兩側適處各設有一母拉鏈;令該方型抱枕置於該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並令其兩側母拉鏈分別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則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使用者。」(本院卷第11頁)。(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解釋:被告稱公母拉鏈應解釋為相對應的拉鏈作為結合或組合的功能等語(本院卷第221頁)。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公拉鏈」及「母拉鏈」之文字意義以及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第5頁第4行至第5行記載「背靠側(30)及手靠側(31)均張開平放,將兩方型抱枕(4)置於該沙發床椅(3)之背靠側(30)與手靠側(31)張開平放後所產生之方型缺口(32),並令背靠側(30)及手靠側(31)所設之公拉鏈(301)、(311)與方型抱枕(4)兩側所設之母拉鏈(40)相配合」(本院卷第73頁),應認該「公拉鏈」之文義應指公的齒狀鈕鍊形物,「母拉鏈」之文義應指母的齒狀鈕鍊形物,兩者可相密合一起。(四)系爭專利有無應撤銷原因之判斷:1.按當事人主張或抗辯智慧財產權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者,法院應就其主張或抗辯有無理由自為判斷,不適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商標法、專利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或其他法律有關停止訴訟程序之規定。前項情形,法院認有撤銷、廢止之原因時,智慧財產權人於該民事訴訟中不得對於他造主張權利,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定有明文。2.查原告主張系爭專利之申請日為94年11月14日,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95年6月21日審定准予專利公告,專利期間自95年6月21日起至104年11月13日止等情,有專利證書(本院卷第10頁)及專利說明書公告本(本院卷(一)第69至79頁)在卷可稽,至堪認定,則系爭專利是否符合專利申請要件,應適用核准專利時所適用之92年2月6日修正之專利法(下稱92年專利法)。3.被告所提之引證資料:(1)被證2(本院卷第99至103頁):係天天家具網站上介紹英國設計師JasperMorrison於2004年設計Oblong模塊系列沙發。該沙發由眾多邊緣帶有U形拉鍊的長方體模塊組成,通過拉鏈可將Oblong模塊隨意組合出扶手椅、雙人沙發及三人沙發。其圖面如附圖2所示。(2)被證3(本院卷第104頁):係網站上販售2000年出品SMALA沙發組。其圖面如附圖3所示。(3)被證4(本院卷第105至117頁):係被告利用模塊沙發為關鍵字搜尋到複數網路資料,包括bonluxat網站資料6頁、themagazine.info網站資料2頁、築龍網網站資料3頁及雅虎家居網站資料2頁。4.被證2不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1)被證2第2頁雖記載「Oblong模塊系列沙發由英國設計師JasperMorrison於2004年為義大利Cappellini公司設計」,惟至多僅可得知英國設計師JasperMorrison於2004年設計Oblong模塊系列沙發,惟並無從確認被證2中所揭露之沙發即為上開2004年設計之Oblong模塊系列沙發,又被告尚無其他佐證足資證明被證2之公開日期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2005年11月14日,是以被證2尚不具證據能力。(2)縱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2相較,系爭專利之沙發床椅,於該背靠側之左右兩側適處車縫有公拉鏈,而其兩手靠側之與背靠側相臨之一側適處亦設有公拉鏈技術特徵,為被證2第1頁第2圖揭露之沙發椅背靠之左右兩側設有拉鍊及手靠側臨近背靠設有拉鍊技術特徵所揭露,惟被證2並無揭露系爭專利之各設有母拉鏈之兩方型抱枕及方型抱枕置於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兩側母拉鏈分別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則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之技術特徵,且被證2揭露係為沙發椅,是以不具有系爭專利之發床椅背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2兩者技術特徵係有差異,尚難稱被證2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5.被證2、被證3之組合不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2之差異,已如前述。又被證3係為網站上販售2000年出品SMALA沙發組,揭露一沙發椅及一抱枕,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3相較,被證3僅揭露系爭專利之抱枕,惟系爭專利之方型抱枕兩側適處各設有一母拉鏈技術特徵並未為被證3所揭露。縱或將被證2、被證3組合,仍無揭露系爭專利之各設有母拉鏈之兩方型抱枕及方型抱枕置於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兩側母拉鏈分別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則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之技術特徵,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被證2及被證3皆未揭露系爭專利之設有母拉鏈之兩方型抱枕及方型抱枕置於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兩側母拉鏈分別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則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之技術特徵下,尚難依被證2及被證3揭露之先前技術,而顯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是以被證2、被證3之組合亦不具有方型抱枕與沙發床椅利用拉鍊相配合,填滿沙發床椅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功效,故被證2、被證3之組合尚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6.被證2、被證3、被證4之組合不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 被證4係被告利用模塊沙發為關鍵字搜尋到複數網路資料,包括bonluxat網站資料6頁、themagazine.info網站資料2頁、築龍網網站資料3頁及雅虎家居網站資料2頁。惟上開網站所呈現之日期僅為被告列印網站日期2012年8月22日(晚於系爭專利申請日),網站上未揭露沙發公開時間點,故無法確定是否於系爭專利申請前已為公眾得知之資訊,尚難稱被證4具有證據能力;況查被證4所揭示之沙發不論是bonluxat網站或themagazine.info網站之JasperMorrison設計師之產品、築龍網網站mobiliacollection製造商設計沙發或雅虎家居網站創意模塊沙發等,皆無揭露系爭專利之設有母拉鏈之兩方型抱枕及方型抱枕置於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兩側母拉鏈分別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則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之技術特徵;被證2、被證3之組合無法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業同前陳,故被證2、被證3、被證4之組合亦不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五)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要件可拆解如下:(1)1A:一種沙發床椅構造改良,(2)1B:其主要包括有一沙發床椅及兩方型抱枕,(3)1C:沙發床椅,於該背靠側之左右兩側適處車縫有公拉鏈,而其兩手靠側之與背靠側相臨之一側適處亦設有公拉鏈;(4)1D:方型抱枕,於其中兩側適處各設有一母拉鏈;(5)1E:令該方型抱枕置於該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並令其兩側母拉鏈分別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則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使用者。2.系爭產品經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各要件解析其技術內容,可對應解析為5個要件:(1)1a:一種沙發床椅構造,(2)1b:包括有一沙發床椅及兩方型抱枕,(3)1c:沙發床椅,於背靠側之左右兩側延背靠側至相臨之手靠側設有一公拉鏈;(4)1d:方型抱枕,於相連兩側設有一母拉鏈;(5)1e:令方型抱枕置於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並令兩側之母拉鏈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則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使用者。3.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1)系爭產品編號1a要件「一種沙發床椅構造,」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A要件「一種沙發床椅構造改良,」文義所讀入。(2)系爭產品編號1b要件「主要包括有一沙發床椅及兩方型抱枕,」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B要件「其主要包括有一沙發床椅及兩方型抱枕,」文義所讀入。(3)系爭產品編號1c要件之沙發床椅僅設有一公拉鏈,而系爭專利係於沙發床椅之手靠側與背靠側各設有一公拉鏈,是系爭產品編號1c要件「沙發床椅,於背靠側之左右兩側延背靠側至相臨之手靠側設有一公拉鏈;」不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沙發床椅,於該背靠側之左右兩側適處車縫有公拉鏈,而其兩手靠側之與背靠側相臨之一側適處亦設有公拉鏈;」文義所讀入。(4)系爭產品之方型抱枕僅設有一母拉鏈,而系爭專利之方型抱枕設有二母拉鏈,是系爭產品編號1d要件「方型抱枕,於相連兩側設有一母拉鏈;」不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方型抱枕,其中兩側適當處各設有一母拉鏈;」文義所讀入。(5)系爭產品方型抱枕兩側之一母拉鏈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一公拉鏈相配合,而系爭專利之方型抱枕兩側之母拉鏈分別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是系爭產品編號1e要件「令方型抱枕置於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並令兩側之母拉鏈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則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使用者。」不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E要件「令該方型抱枕置於該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張開平放時所產生之方型缺口,並令其兩側母拉鏈分別與沙發床椅之背靠側及手靠側之公拉鏈相配合,則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使用者。」文義所讀入。(6)綜上,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範圍。4.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編號1C、1D、1E之均等比對分析說明:(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編號1C、1D、1E分別為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設公拉鏈與方型抱枕設母拉鏈結構特徵,其間涉有兩構件相配合關係,是以要件編號1C、要件編號1D、要件編號1E之技術特徵之均等分析應一併考量,合先敘明。(2)系爭產品要件編號1c、1d、1e與系爭專利要件標號1C、1D、1E差別僅在於系爭產品沙發床椅自背靠側至手靠側設有一公拉鏈,方型抱枕相連兩側設有一母拉鏈,而系爭專利沙發床椅背靠側及手靠側各設有一公拉鏈,方型抱枕兩側各設有一母拉鏈。依均等論之「手段(way),功能(function),效果(result)」判斷,系爭產品係利用「沙發床椅自背靠側至手靠側之一公拉鏈與方型抱枕之一母拉鏈配合」,而系爭專利係利用「沙發床椅背靠側公拉鏈與方型抱枕一側之母拉鏈及手靠側公拉鏈與方型抱枕另一側之母拉鏈配合」,兩者皆利用公拉鏈與母拉鏈相配合之技術手段,差別僅在於拉鏈數量,就所屬系爭專利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知識者,在相同位置,將系爭專利之兩公拉鏈及兩母拉鏈改變為一公拉鏈及一母拉鏈係屬顯能輕易完成,故兩者技術手段為實質相同。系爭產品產生「沙發床椅之公拉鏈與兩方型抱枕母拉鏈相配合而結合」功能,而系爭專利產生「沙發床椅之公拉鏈與兩方型抱枕母拉鏈相配合而結合」功能,兩者功能係實質相同。系爭產品產生「方型抱枕與該沙發床椅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結果,與系爭專利產生「方型抱枕與該沙發床椅結合成一完整無缺口之方型床墊」結果,兩者結果實質相同。(3)綜上,系爭產品要件編號1c、1d、1e與系爭專利要件標號1C、1D、1E均等論之判斷,兩者之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均實質相同,故系爭產品要件標號1c、1d、1e為系爭專利要件標號1C、1D、1E之均等物,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六)原告依修正前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4條第1項前段、第85條第1項第2款、第3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請求被告連帶賠償500,000元部分:1.查專利法雖於100年12月21日修正公布、102年1月1日施行,惟原告主張被告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時間為新修正專利法施行前,是以系爭專利是否受到侵害,應以當時有效之99年8月25日修正公布之專利法(下稱修正前專利法)為法規依據,合先敘明。2.按「發明專利權受侵害時,專利權人得請求賠償損害」,修正前專利法第8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並經由同法第108條準用於新型專利。次按侵害專利權之損害賠償與一般侵權行為同採過失責任主義,亦即行為人主觀上須具備故意或過失,始得令其負侵害專利權之損害賠償責任。又修正前專利法第79條規定,發明專利權人應在專利物品或其包裝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其未附加標示者,不得請求損害賠償。但侵權人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者,不在此限。3.查原告自承其未於專利物品或其包裝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亦未曾寄發侵權通知予被告,是除非原告得依修正前專利法第79條但書規定證明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否則即難認被告有侵害專利權之故意或過失而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原告雖稱:其在各大網路平台販賣系爭專利商品時,已將專利證書刊登於網頁上,嗣於產品寄送時亦會在商品包裝內附有簡易專利說明之夾記,而被告曾於97年7月31日向原告購買系爭專利商品,自不得諉為不知系爭專利存在云云,惟查,自原告提出之網頁(本院卷第171至200頁)上所載拍賣時間觀之,均為本件起訴後所出現之網頁,自不足以作為認定被告於本件起訴前可由該等網頁得知系爭專利產品之依據。又原告所稱產品寄送時會在商品包裝內附有簡易專利說明之夾記乙節,僅據提出該夾記1紙(本院卷第201頁),實不足以證明其確於寄送產品時有附加該夾記。另原告稱被告曾於97年7月31日向原告購買系爭專利商品乙節,固據提出銷貨單1紙為憑(本院卷第16頁),惟觀其品名「巧克力夾心沙發椅」,仍無從得知是否為系爭專利產品,原告雖稱可自其產品編號「114-519」之「114」得知上情,惟自其提出之產品摘要表(本院卷第270頁)觀之,以「114」為產品編號頭碼的產品,包括「沙發椅」、「椅子類」等產品大類,難認其上開所述確實有據,從而,無從認定被告確曾向原告購買系爭專利產品,原告主張被告於起訴前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故意云云,尚難遽信。4.至原告雖又稱:專利權係採登記及公告制度,處於任何人均可得知悉之狀態,行為人「應注意而不注意」或「怠於交易上所必要之注意」時,自應負過失責任。是事業從事生產或銷售行為之際,自應就其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是否有侵害專利作最低限度之專利權查證,倘未查證者,即難謂無過失云云。惟查,所謂過失係指能預見或避免損害之發生而未注意,致使損害發生;至所謂能預見或避免之程度,即行為人之注意義務,則因具體事件之不同而有高低之別,通常係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程度為衡酌基準,在專利侵權事件,法律雖無明文規定,惟製造商或競爭同業與單純之零售商、偶然之販賣人等,對能否預見或避免損害發生之注意程度,必不相同,應於個案事實,視兩造個別之營業項目、營業規模包括資本額之多寡及營收狀況、營業組織如有無研發單位之設立、侵害行為之實際內容等情形判斷行為人有無注意義務之違反。查被告公司係於98年11月17日設立,資本總額500萬元,於拍賣網站販賣生活百貨、家居用品,非製造商,系爭產品係向他人購買等情,有被告提出之公司基本資料查詢、統一發票、進項明細等件為憑(本院卷274至276頁),且為原告所不爭執,自堪信為真實。本院審酌被告公司為中小型公司,從事網路販賣家居用品之營業,非製造商,依其拍賣網頁所示(本院卷第18頁),於101年3月間之拍賣商品多達1,744項,屬位於產品供給鏈較末端之百貨零售商,難以要求其就所有商品均須進行專利查證後始得販賣,以及前述原告未為專利標示及未曾通知侵權等一切情況,認實難僅憑系爭專利已經登記、公示,即謂有事實足證被告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而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過失。從而,原告主張被告於起訴前即有侵害系爭專利之過失云云,亦難憑採。5.惟查,被告於101年7月5日收受本件原告起訴狀繕本,此有本院送達證書1紙在卷可稽(本院卷第37頁),而依被告自行提出之系爭產品販賣明細(本院卷第277至278頁),被告公司於收受起訴狀繕本後仍有繼續販賣系爭產品之行為。是被告收受起訴狀繕本後,已知系爭專利存在及系爭產品有侵權之疑慮,卻仍繼續販賣系爭產品,自難謂無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故意,從而,被告公司自應就其於收受起訴狀繕本後之販賣系爭產品行為,負損害賠償責任。次按修正前專利法第85條第1項第2款規定:專利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時,得依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計算其損害;於侵害人不能就其成本或必要費用舉證時,以銷售該項物品全部收入為所得利益。即明定於侵害人得證明其成本與必要費用時,得主張自所得利益中扣除成本或必要費用。查被告公司於收受起訴狀繕本後共販賣35組系爭產品,每組售價均為2,699元,每組進價為1980元,有被告提出之統一發票、進項明細、販賣明細為憑(本院卷第275至278頁),且為原告所不爭執,是被告公司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為25,165元【計算式:(2,699-1,980)×35=25,165】。再按修正前專利法第85條第3項規定,侵害行為如屬故意,法院得依侵害情節,酌定損害額以上之賠償。但不得超過損害額之3倍。查被告乃故意侵害系爭專利,業如前述,徵諸被告於收受起訴狀繕本後,已知系爭專利存在及系爭產品被控侵權,詎仍繼續販售系爭產品至101年11月15日等一切情狀,本院爰依上開條文酌定損害額2倍之賠償,即50,330元【計算式:25,165×2=50,330】。6.末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查被告蔡啟新係被告公司之負責人,有公司登記資料查詢在卷可稽(本院卷第45頁),被告蔡啟新於從事公司之販賣系爭產品業務時,係違反專利法之規定侵害原告之系爭專利,致原告受有損害,自應依前揭規定與被告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7.綜上,原告得依修正前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4條第1項前段、第85條第1項第2款、第3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請求被告連帶賠償50,330元。(七)原告依修正前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4條第1項請求被告排除及防止侵害部分:按發明專利權受侵害時,專利權人得請求賠償損害,並得請求排除其侵害,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修正前專利法第84條第1項定有明文,並經由同法第108條準用於新型專利。因專利權有排他性之性質,其係準物權,具有所有權之物上請求權,專利權人於專利權受侵害時,除得請求賠償損害外,並賦予排他妨害之禁止請求權。其具有事先迅速制止侵害行為及防範侵害行為於未然之功能,對於專利權人之保護較為周密,可減免其損害之發生或擴大,是排除侵害及防止侵害請求權,僅要有侵害或侵害之虞等事實發生,即可主張之。本院審酌被告公司雖僅販賣系爭產品至101年11月15日,惟既曾販賣侵害系爭專利權之系爭產品,且被告現仍營業中,其所營事業項目包括家具等批發、零售業(參本院卷第32頁公司基本資料查詢),是本院認被告公司仍有侵害系爭專利之虞,故原告請求令被告公司不得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權之行為,洵屬有據。(八)結論:綜上所述,被告販賣之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且被告於收受起訴狀繕本後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是原告請求被告連帶賠償50,33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01年7月6日(參本院卷第37頁送達證書)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並請求被告公司不得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權之行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至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一一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六、假執行之宣告:本判決所命給付之金額及價額未逾5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至原告就敗訴部分所為假執行之聲請,因訴之駁回而失所依據,不予准許。另被告就原告勝訴部分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免為假執行,合於法律規定,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之。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中  華  民  國  102 年  3  月  1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2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葉倩如
(一)原告所提訴訟,另案刑事部分業經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原告不服聲請再議,亦經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駁回再議確定,本件原告主張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二)答辯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7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被告陳家能為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佳盟公司)之實際負責人(名義負責人為陳冠銘),自民國90年起,被告陳家能即以佳盟公司需要週轉金為由,多次以本人或公司名義向原告借貸。原告因收受貨款多以現金交易,故每次皆以現金交付被告陳家能所借之金額,並要求被告陳家能開立面額與所借金額相同之本票供擔保及借貸憑據。若上次借貸金額未清償完畢,被告陳家能又有借貸需求,則原告皆要求開立面額與累計欠款金額相同之本票供擔保及借貸憑據,舊的本票則返還被告陳家能。嗣97年間佳盟公司經營不善,結束營業,被告陳家能及該公司已積欠原告債務約新臺幣(下同)千萬元,被告陳家能表示願以佳盟公司之商標「佳盟JIAMERNG及圖、註冊號:00000000」(下稱系爭商標)及資產(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等)轉讓予原告,以抵償其積欠之債務,經原告自行估價認系爭標的價值約750萬元,遂同意之。因所涉金額甚鉅,為免口說無憑,雙方同意至許富元律師事務所簽訂和解契約書(下稱系爭和解契約書)。原告依系爭和解契約書取得上開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後,為堆置該些機具、物品,另承租臺南市○○路○段486之1號房屋,將所有物品放置該處,並以欣富士有限公司名義對外營業。惟被告陳家能竟利用原告未正式成立欣富士有限公司之空檔,將上開物品侵占據為己用,另成立名稱與欣富士有限公司相近之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藉由混淆客戶之方式搶奪生意,並將系爭商標之商標權轉讓給新公司,對外販售之商品亦皆使用系爭商標,顯為可歸責於被告之債務不履行,爰依系爭和解契約書及民法第226條對被告陳家能、陳冠銘、吳炎松、陳家祝請求賠償損害。又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陳冠銘與原告簽訂系爭和解契約書,有依約轉讓系爭商標並交付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之義務,被告陳家能為該公司實際負責人,對此合約書知之甚詳,卻逕將系爭商標移轉登記至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名下,而被告楊佳興於系爭商標移轉前已知悉系爭和解契約書存在,卻仍故意趁原告籌備公司之空檔,把應移轉予原告之商標先行移轉予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均係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侵害原告之利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第1項請求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連帶賠償損害,並以系爭和解契約書之物品對價總金額750萬元中之200萬元為請求。(二)對被告答辯之陳述:1、欣富士有限公司確為原告獨資,由該公司會計所作自97年12月起迄98年4月止之收支帳目可知,被告陳家能、陳家祝及吳炎松係受雇於欣富士有限公司,每月領有薪資。反觀原告因其負責人身分,其負責之業務範圍內所收取貨款皆歸為公司收入,且未領取薪資,僅得自由運用公司盈餘。2、被告雖辯稱欣富士有限公司為4人合夥經營,於93年3月結束營業後盤點公司剩餘產品總價約10,545,584元,各人各依其持股比例取回相當價值之產品云云,惟由原證9欣富士有限公司帳目,要難得出被告所稱「該公司尚餘產品達10,545,584元」等情,且由附表可知該公司迄98年4月止之盈餘亦僅301,447元;另被告所提被證3有關原告報酬請領單部分,其上所載金額亦與原證9各月收支帳目不符,被告所辯顯與事實不符。又被證1第1頁所列公司帳目、盈虧與原證9會計製作帳目金額不符,且被證1第2頁所示日期為98年5月1日,非如被告所言係98年4月間退還原告約260萬元之貨品,被告所言亦有矛盾。3、98年4月底經原告詢問會計師設立公司應備之文件,發現伊命陳家祝承租之臺南市○○區○○路486之1號1樓之房屋屬違章建築,無法取得建物使用執照、房屋稅單、建物權狀等公司設立所需文件,原告隨於前址附近承租臺南市○○區○○路○段○○○巷70號1樓之房屋,並支付押租金2萬元予屋主曾俊榮。98年4月底、5月初原告忙著盤點位於安通路之商品、機械、辦公用品等,準備搬遷至長溪路新址營運並設立公司,故有被證據1第2頁所示盤點物品及各箱商品金額之紀錄。4、98年5月1日原佳盟公司之員工因實際負責人陳家能、名義負責人陳冠銘積欠員工薪資等債務遲未處理,遂向頂下佳盟公司之原告抗議、要求原告出面處理,原告對該等員工表示伊等之債務人是佳盟公司、陳家能,與伊無關,伊係依照系爭和解契約書向佳盟公司買斷公司商品、機械、辦公用品及商標而已。適時被告陳家能正好來安通路店址表示除原告和解契約中750萬元債權外,原告積欠佳盟公司貨款仍未清償,希望原告可以現場物品抵貨款,經原告核算後表示:現場物品有半成品、成品、機械及辦公用品等多種,非全部物品皆適合抵貨款,不如以占店址中物品25%之可現場交付之成品為限,相當於1,454,085元之成品與所積欠之貨款抵銷。被告陳家能亦同意,二人遂簽立被告100年2月23日庭呈之債務清償協議書。又前開債務清償協議書是指原告積欠佳盟公司(或陳家能本人)1,454,085元貨款,按常理,倘被告陳家能確為欣富士有限公司股東或合夥人,伊當時既為佳盟公司積欠地下錢莊債務所苦,應無金錢得以支付出資額,伊在合夥之初或出資額分配時,理當主張原告應將積欠伊之145萬元債務交付,作為被告陳家能於欣富士有限公司出資額一部分,無庸待拆夥時始主張原告應以分得之貨品抵債務。5、被告陳家能及佳盟公司積欠之借款,除系爭和解契約書上所載750萬元外,尚有一筆300萬元之借款未清償,並簽發同面額之本票為擔保,此本票業經原告向臺南地方法院聲請本票裁定(100年司票字第208號),亦足證原告與被告陳家能、佳盟公司間有消費借貸關係存在。6、爰聲明:被告陳家能、陳冠銘、楊佳興、吳炎松、陳家祝應連帶賠償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商標及機械設備、辦公用品、產品(下稱和解契約標的)未曾移轉予原告,原告並非所有權人,故無侵占其所有權之事實存在,亦無侵權行為存在:1、兩造皆無移轉所有權之意思,未達成所有權移轉之合意,契約並未成立。2、原告僅主張其依合約取得前開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惟未能舉證陳家能有交付該動產,其主張顯無理由。佳盟公司及其負責人並未將和解契約標的交付原告,故未生物權移轉之效力,原告未取得所有權。被告陳家能既未將系爭商標轉讓予原告,之後移轉予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即無侵權行為存在。3、原商標權之轉讓係載於750萬元之假債權契約裡,經地檢署偵查後亦認該部分債權無法證明其為真實,故該商標經移轉登記於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之過程完全合法有效。(二)欣富士有限公司並非原告所有:1、欣富士有限公司係四位股東陳家能、陳家祝、蔡慶旌、吳炎松等四人合資共同經營,惟未為公司登記,且在各合夥人合意下已於98年3月間結束營業,並於同年4月清算合夥財產,結束合夥關係,退還原告約260萬元價值之貨物。在清算完畢後原合夥人間即無任何關係,雖在合夥關係結束後,陳家祝、吳炎松、楊佳興三人另再集資成立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並以楊佳興為公司負責人,惟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與欣富士有限公司及原告完全沒有關係,是原告主張被告等人將和解契約標的據為己用無理由。2、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為欣富士有限公司(未設立)之各合夥人協議拆夥分配後方成立,縱有原部分合夥人以所分配物品售予或出資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與原告間仍不成立任何債權債務關係。3、原告主張欣富士有限公司營運之廠址(臺南市○○路○段486-1號),為其承租作為和解契約標的營業之用,惟實際上承租人為陳家祝,原告非該址之承租人,足見該物並未於其管領支配之下,原告並非所有權人,自無侵權事實存在。4、原告當時為欣富士有限公司之南區業務員,負責招攬客戶,並以其負責業務部分抽佣15%,有被證4報酬請領單可證。若欣富士有限公司為原告獨資,則其豈會向自己獨資之公司收取佣金,顯不符常理。(三)系爭和解契約書不成立亦不具效力:1、當時佳盟公司向地下錢莊借款,害怕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情急之下始簽和解書,以避免資產為地下錢莊所奪。和解契約成立時已告知原告該契約並無效力,且經原告同意此書狀僅為對抗地下錢莊而簽立,並非欲將資產交付原告,故兩人實無交付公司資產之合意,依民法第87條第1項,原告及佳盟公司負責人皆知雙方係虛偽為意思表示,該契約無效。且該和解契約書正本已於雙方合意下撕毀,原告提出不具效力之和解契約書影本,不能證明其有請求權基礎,原告表示正本被竊卻未報案,亦不符常理。2、被告陳家能與原告間不存在借貸關係:(1)原告主張陳家能及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非事實,原告無法提出陳家能及佳盟公司積欠原告之證明(如:交易紀錄、匯款明細、借據等);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於98年度偵字第16409號不起訴處分書亦認為該債權並非真實,若原告主張有借貸關係存在,應提出曾交付款項予陳家能之證明。(2)原告於89年至97年間為佳盟漁具行及佳盟公司之業務員,以招攬業務抽佣等方式計酬,又於工作前向公司借貸30萬元,足見以原告薪資狀況及財力,無此資力可以借貸陳家能及佳盟公司高達750萬元款項。況原告於佳盟公司離職時,尚有約140多萬至其他釣具行所收之貨款尚未返還公司。(3)現金交易非漁具公司與漁具行交易之常態,漁具公司多以支票給付貨款,若被告陳家能欲向原告借貸,應無直接支付現金之理,理論上應以匯款支付或交換支票客票,原告所述不合常理。(4)原告所提本票只有公司大小章,係原告擔任佳盟公司業務經理可能取得的,票據上亦無陳冠銘之簽名,不符合票據法第5條之規定,票據不具效力。且該本票與系爭和解契約書是否為通謀虛偽間無因果關係。(5)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續字第21號不起訴處分書中,敘明許律師未先過目債權債務資料,無法替原告證明債權存在,檢察官亦質疑高達750萬元之債務,原告竟不留存正本,而認被告陳家能積欠原告750萬元債務之說法不可信。(四)爰聲明: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126、127頁)(一)註冊第00646386號「佳盟JIAMERNG及圖」之商標權(下稱系爭商標)係訴外人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佳盟公司)於95年9月16日自訴外人佳盟漁具行受讓並公告,專用期限自83年6月16日起延展至103年6月15日,嗣於98年7月16日公告佳盟公司將系爭商標移轉予訴外人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見原證4註冊簿資料查詢影本)。(二)訴外人佳盟公司(法定代理人為陳冠銘,見本院卷第109頁設立登記表)於97年12月17日與原告簽立和解契約書(下稱系爭和解契約書,見原證1),該契約第一、二、三、四條記載:1、第一條:乙方(佳盟公司)向甲方(原告)借款750萬元,甲方持有乙方簽發之本票1紙(96年11月15日簽發,面額750萬元)。2、第二條:乙方(佳盟公司)同意以其自營之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之商標權(即系爭商標)及公司之資產(包括機械、辦公用品及製造產品…)讓渡予甲方(原告),抵銷第1項750萬元之票款債務…。3、第三條:乙方(佳盟公司)於本契約簽訂時,將公司鑰匙交付甲方(原告),同意甲方(原告)隨時前往臺南市○○街352號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之工廠搬取第二項所列物品。4、第四條:甲方(原告)於本契約簽訂時,應將第一項所列本票交還乙方(佳盟公司),並於搬取第二項所列物品後將鑰匙交還乙方(佳盟公司)。(三)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於98年4月24日設立登記,公司所在地為臺南市○○路130號1樓,法定代理人為楊佳興(見原證2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設立登記表)。(四)欣富士有限公司未為公司登記。(五)臺南市○○路○段486之1號房屋之承租人為被告陳家祝。(被證2租賃契約影本,本院卷第23至25頁、第35頁)(六)98年度偵字第16409號對被告陳家能、陳冠銘、楊佳興為不起訴處分後(被證3,本院卷第26頁),經告訴人蔡慶旌聲請再議,已由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檢察署發回續行調查(本院卷第112頁)。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債權係債權人與債務人間所發生之法律關係,特定債權人僅得向特定債務人請求給付,而不能向債務人以外之人請求給付,此即所謂之債權相對性,與物權所具得對抗一般不特定人之絕對性不同。1、經查,訴外人佳盟公司曾與原告簽訂系爭和解契約書一節,固為兩造所不爭執,惟被告辯稱系爭和解契約書係通謀虛偽意思表示所為,雙方並無契約書所載債權債務關係存在,且契約書原本已於雙方合意下撕毀等語,亦經原告陳稱該和解契約書之原本在欣富士有限公司辦公室被偷走等語在卷可按(參本院100年1月19日言詞辯論筆錄),堪認原告並未持有系爭和解契約書之原本,其既未提出報案相關資料,復未提出前開和解契約書所載訴外人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之借款證明,則其主張系爭和解契約書係因被告陳家能及訴外人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而簽立云云,是否可採,已非無疑。2、次查,原告主張被告陳冠銘為訴外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被告陳家能為實際負責人之事實,固為被告所不爭執,並有訴外人佳盟公司之設立登記事項表在卷可稽,姑不論兩造就系爭和解契約書是否因通謀虛偽意思表示而無效一節尚有爭執,縱或該和解契約書為有效,惟觀諸該和解契約書既係訴外人佳盟公司與原告所簽訂,則依該和解契約書所生之債權債務關係,即應僅存在於和解契約當事人之間,亦即僅存在於原告與訴外人佳盟公司間,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及其餘被告,均非該和解契約之當事人,則依債權相對性原則,原告自不得依該和解契約書對契約當事人以外之人有所主張。是以,原告依系爭和解契約書及民法第226條以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請求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連帶負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為無理由,不應准許。(二)次按侵權行為,即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所謂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雖亦屬侵權行為,但法律另有關於債務不履行之規定,故關於侵權行為之規定,於債務不履行不適用之。原審既認兩造間之傳銷契約關係仍然存在,則縱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傳銷獎金而未給付,亦僅應負債務不履行之責任。乃原審竟認上訴人應負侵權行為責任,命其給付被上訴人相當於傳銷獎金之損害,已有未合(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674號判決參照)。查,原告另以被告陳冠銘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與原告簽訂系爭和解契約書,有依約轉讓系爭商標並交付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之義務,被告陳家能為該公司實際負責人,對此合約書知之甚詳,卻逕將系爭商標移轉登記至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名下,而被告楊佳興於系爭商標移轉前已知悉系爭和解契約書存在,卻仍故意趁原告籌備公司之空檔,把應移轉予原告之系爭商標先行移轉予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均係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侵害原告之利益云云,惟原告既主張系爭和解契約書係有效存在,則縱或訴外人佳盟公司未依約將系爭商標移轉予原告,亦係訴外人佳盟公司是否應負債務不履行責任之另一法律問題,不適用侵權行為之規定;且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均非前開和解契約之債務人,亦難逕認渠等係以債務不履行之方式加損害於原告。是以,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第1項請求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連帶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亦無理由。(三)末查,原告主張陳家祝、吳炎松、楊佳興為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之實際股東,陳冠銘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陳家能為佳盟公司之實際負責人,為最初盤讓系爭商標及貨物予原告之人,上開5人不僅有親屬關係且有犯意聯絡,共同以不法手段侵害原告之所有權及經營權,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責云云,已為被告所否認,而被告辯稱原告對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所提侵占告訴,業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一節,亦經其提出該署99年度偵續字第21號不起訴處分書影本在卷可稽(本院卷第262至266頁),參以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楊佳興均非系爭和解契約之當事人,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不負有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亦難認係故意以債務不履行之方式加損害於原告,已如前述,原告復未就被告共同以何不法手段侵害原告所有權及經營權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主張被告5人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連帶責任云云,亦無可採。(四)從而,原告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8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票據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被告陳家能為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佳盟公司)之實際負責人(名義負責人為陳冠銘),自民國90年起,被告陳家能即以佳盟公司需要週轉金為由,多次以本人或公司名義向原告借貸。原告因收受貨款多以現金交易,故每次皆以現金交付被告陳家能所借之金額,並要求被告陳家能開立面額與所借金額相同之本票供擔保及借貸憑據。若上次借貸金額未清償完畢,被告陳家能又有借貸需求,則原告皆要求開立面額與累計欠款金額相同之本票供擔保及借貸憑據,舊的本票則返還被告陳家能。嗣97年間佳盟公司經營不善,結束營業,被告陳家能及該公司已積欠原告債務約新臺幣(下同)千萬元,被告陳家能表示願以佳盟公司之商標「佳盟JIAMERNG及圖、註冊號:00000000」(下稱系爭商標)及資產(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等)轉讓予原告,以抵償其積欠之債務,經原告自行估價認系爭標的價值約750萬元,遂同意之。因所涉金額甚鉅,為免口說無憑,雙方同意至許富元律師事務所簽訂和解契約書(下稱系爭和解契約書)。原告依系爭和解契約書取得上開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後,為堆置該些機具、物品,另承租臺南市○○路○段486之1號房屋,將所有物品放置該處,並以欣富士有限公司名義對外營業。惟被告陳家能竟利用原告未正式成立欣富士有限公司之空檔,將上開物品侵占據為己用,另成立名稱與欣富士有限公司相近之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藉由混淆客戶之方式搶奪生意,並將系爭商標之商標權轉讓給新公司,對外販售之商品亦皆使用系爭商標,顯為可歸責於被告之債務不履行,爰依系爭和解契約書及民法第226條對被告陳家能、陳冠銘、吳炎松、陳家祝請求賠償損害。又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陳冠銘與原告簽訂系爭和解契約書,有依約轉讓系爭商標並交付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之義務,被告陳家能為該公司實際負責人,對此合約書知之甚詳,卻逕將系爭商標移轉登記至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名下,而被告楊佳興於系爭商標移轉前已知悉系爭和解契約書存在,卻仍故意趁原告籌備公司之空檔,把應移轉予原告之商標先行移轉予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均係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侵害原告之利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第1項請求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連帶賠償損害,並以系爭和解契約書之物品對價總金額750萬元中之200萬元為請求。(二)對被告答辯之陳述:1、欣富士有限公司確為原告獨資,由該公司會計所作自97年12月起迄98年4月止之收支帳目可知,被告陳家能、陳家祝及吳炎松係受雇於欣富士有限公司,每月領有薪資。反觀原告因其負責人身分,其負責之業務範圍內所收取貨款皆歸為公司收入,且未領取薪資,僅得自由運用公司盈餘。2、被告雖辯稱欣富士有限公司為4人合夥經營,於93年3月結束營業後盤點公司剩餘產品總價約10,545,584元,各人各依其持股比例取回相當價值之產品云云,惟由原證9欣富士有限公司帳目,要難得出被告所稱「該公司尚餘產品達10,545,584元」等情,且由附表可知該公司迄98年4月止之盈餘亦僅301,447元;另被告所提被證3有關原告報酬請領單部分,其上所載金額亦與原證9各月收支帳目不符,被告所辯顯與事實不符。又被證1第1頁所列公司帳目、盈虧與原證9會計製作帳目金額不符,且被證1第2頁所示日期為98年5月1日,非如被告所言係98年4月間退還原告約260萬元之貨品,被告所言亦有矛盾。3、98年4月底經原告詢問會計師設立公司應備之文件,發現伊命陳家祝承租之臺南市○○區○○路486之1號1樓之房屋屬違章建築,無法取得建物使用執照、房屋稅單、建物權狀等公司設立所需文件,原告隨於前址附近承租臺南市○○區○○路○段○○○巷70號1樓之房屋,並支付押租金2萬元予屋主曾俊榮。98年4月底、5月初原告忙著盤點位於安通路之商品、機械、辦公用品等,準備搬遷至長溪路新址營運並設立公司,故有被證據1第2頁所示盤點物品及各箱商品金額之紀錄。4、98年5月1日原佳盟公司之員工因實際負責人陳家能、名義負責人陳冠銘積欠員工薪資等債務遲未處理,遂向頂下佳盟公司之原告抗議、要求原告出面處理,原告對該等員工表示伊等之債務人是佳盟公司、陳家能,與伊無關,伊係依照系爭和解契約書向佳盟公司買斷公司商品、機械、辦公用品及商標而已。適時被告陳家能正好來安通路店址表示除原告和解契約中750萬元債權外,原告積欠佳盟公司貨款仍未清償,希望原告可以現場物品抵貨款,經原告核算後表示:現場物品有半成品、成品、機械及辦公用品等多種,非全部物品皆適合抵貨款,不如以占店址中物品25%之可現場交付之成品為限,相當於1,454,085元之成品與所積欠之貨款抵銷。被告陳家能亦同意,二人遂簽立被告100年2月23日庭呈之債務清償協議書。又前開債務清償協議書是指原告積欠佳盟公司(或陳家能本人)1,454,085元貨款,按常理,倘被告陳家能確為欣富士有限公司股東或合夥人,伊當時既為佳盟公司積欠地下錢莊債務所苦,應無金錢得以支付出資額,伊在合夥之初或出資額分配時,理當主張原告應將積欠伊之145萬元債務交付,作為被告陳家能於欣富士有限公司出資額一部分,無庸待拆夥時始主張原告應以分得之貨品抵債務。5、被告陳家能及佳盟公司積欠之借款,除系爭和解契約書上所載750萬元外,尚有一筆300萬元之借款未清償,並簽發同面額之本票為擔保,此本票業經原告向臺南地方法院聲請本票裁定(100年司票字第208號),亦足證原告與被告陳家能、佳盟公司間有消費借貸關係存在。6、爰聲明:被告陳家能、陳冠銘、楊佳興、吳炎松、陳家祝應連帶賠償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商標及機械設備、辦公用品、產品(下稱和解契約標的)未曾移轉予原告,原告並非所有權人,故無侵占其所有權之事實存在,亦無侵權行為存在:1、兩造皆無移轉所有權之意思,未達成所有權移轉之合意,契約並未成立。2、原告僅主張其依合約取得前開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惟未能舉證陳家能有交付該動產,其主張顯無理由。佳盟公司及其負責人並未將和解契約標的交付原告,故未生物權移轉之效力,原告未取得所有權。被告陳家能既未將系爭商標轉讓予原告,之後移轉予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即無侵權行為存在。3、原商標權之轉讓係載於750萬元之假債權契約裡,經地檢署偵查後亦認該部分債權無法證明其為真實,故該商標經移轉登記於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之過程完全合法有效。(二)欣富士有限公司並非原告所有:1、欣富士有限公司係四位股東陳家能、陳家祝、蔡慶旌、吳炎松等四人合資共同經營,惟未為公司登記,且在各合夥人合意下已於98年3月間結束營業,並於同年4月清算合夥財產,結束合夥關係,退還原告約260萬元價值之貨物。在清算完畢後原合夥人間即無任何關係,雖在合夥關係結束後,陳家祝、吳炎松、楊佳興三人另再集資成立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並以楊佳興為公司負責人,惟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與欣富士有限公司及原告完全沒有關係,是原告主張被告等人將和解契約標的據為己用無理由。2、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為欣富士有限公司(未設立)之各合夥人協議拆夥分配後方成立,縱有原部分合夥人以所分配物品售予或出資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與原告間仍不成立任何債權債務關係。3、原告主張欣富士有限公司營運之廠址(臺南市○○路○段486-1號),為其承租作為和解契約標的營業之用,惟實際上承租人為陳家祝,原告非該址之承租人,足見該物並未於其管領支配之下,原告並非所有權人,自無侵權事實存在。4、原告當時為欣富士有限公司之南區業務員,負責招攬客戶,並以其負責業務部分抽佣15%,有被證4報酬請領單可證。若欣富士有限公司為原告獨資,則其豈會向自己獨資之公司收取佣金,顯不符常理。(三)系爭和解契約書不成立亦不具效力:1、當時佳盟公司向地下錢莊借款,害怕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情急之下始簽和解書,以避免資產為地下錢莊所奪。和解契約成立時已告知原告該契約並無效力,且經原告同意此書狀僅為對抗地下錢莊而簽立,並非欲將資產交付原告,故兩人實無交付公司資產之合意,依民法第87條第1項,原告及佳盟公司負責人皆知雙方係虛偽為意思表示,該契約無效。且該和解契約書正本已於雙方合意下撕毀,原告提出不具效力之和解契約書影本,不能證明其有請求權基礎,原告表示正本被竊卻未報案,亦不符常理。2、被告陳家能與原告間不存在借貸關係:(1)原告主張陳家能及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非事實,原告無法提出陳家能及佳盟公司積欠原告之證明(如:交易紀錄、匯款明細、借據等);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於98年度偵字第16409號不起訴處分書亦認為該債權並非真實,若原告主張有借貸關係存在,應提出曾交付款項予陳家能之證明。(2)原告於89年至97年間為佳盟漁具行及佳盟公司之業務員,以招攬業務抽佣等方式計酬,又於工作前向公司借貸30萬元,足見以原告薪資狀況及財力,無此資力可以借貸陳家能及佳盟公司高達750萬元款項。況原告於佳盟公司離職時,尚有約140多萬至其他釣具行所收之貨款尚未返還公司。(3)現金交易非漁具公司與漁具行交易之常態,漁具公司多以支票給付貨款,若被告陳家能欲向原告借貸,應無直接支付現金之理,理論上應以匯款支付或交換支票客票,原告所述不合常理。(4)原告所提本票只有公司大小章,係原告擔任佳盟公司業務經理可能取得的,票據上亦無陳冠銘之簽名,不符合票據法第5條之規定,票據不具效力。且該本票與系爭和解契約書是否為通謀虛偽間無因果關係。(5)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續字第21號不起訴處分書中,敘明許律師未先過目債權債務資料,無法替原告證明債權存在,檢察官亦質疑高達750萬元之債務,原告竟不留存正本,而認被告陳家能積欠原告750萬元債務之說法不可信。(四)爰聲明: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126、127頁)(一)註冊第00646386號「佳盟JIAMERNG及圖」之商標權(下稱系爭商標)係訴外人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佳盟公司)於95年9月16日自訴外人佳盟漁具行受讓並公告,專用期限自83年6月16日起延展至103年6月15日,嗣於98年7月16日公告佳盟公司將系爭商標移轉予訴外人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見原證4註冊簿資料查詢影本)。(二)訴外人佳盟公司(法定代理人為陳冠銘,見本院卷第109頁設立登記表)於97年12月17日與原告簽立和解契約書(下稱系爭和解契約書,見原證1),該契約第一、二、三、四條記載:1、第一條:乙方(佳盟公司)向甲方(原告)借款750萬元,甲方持有乙方簽發之本票1紙(96年11月15日簽發,面額750萬元)。2、第二條:乙方(佳盟公司)同意以其自營之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之商標權(即系爭商標)及公司之資產(包括機械、辦公用品及製造產品…)讓渡予甲方(原告),抵銷第1項750萬元之票款債務…。3、第三條:乙方(佳盟公司)於本契約簽訂時,將公司鑰匙交付甲方(原告),同意甲方(原告)隨時前往臺南市○○街352號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之工廠搬取第二項所列物品。4、第四條:甲方(原告)於本契約簽訂時,應將第一項所列本票交還乙方(佳盟公司),並於搬取第二項所列物品後將鑰匙交還乙方(佳盟公司)。(三)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於98年4月24日設立登記,公司所在地為臺南市○○路130號1樓,法定代理人為楊佳興(見原證2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設立登記表)。(四)欣富士有限公司未為公司登記。(五)臺南市○○路○段486之1號房屋之承租人為被告陳家祝。(被證2租賃契約影本,本院卷第23至25頁、第35頁)(六)98年度偵字第16409號對被告陳家能、陳冠銘、楊佳興為不起訴處分後(被證3,本院卷第26頁),經告訴人蔡慶旌聲請再議,已由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檢察署發回續行調查(本院卷第112頁)。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債權係債權人與債務人間所發生之法律關係,特定債權人僅得向特定債務人請求給付,而不能向債務人以外之人請求給付,此即所謂之債權相對性,與物權所具得對抗一般不特定人之絕對性不同。1、經查,訴外人佳盟公司曾與原告簽訂系爭和解契約書一節,固為兩造所不爭執,惟被告辯稱系爭和解契約書係通謀虛偽意思表示所為,雙方並無契約書所載債權債務關係存在,且契約書原本已於雙方合意下撕毀等語,亦經原告陳稱該和解契約書之原本在欣富士有限公司辦公室被偷走等語在卷可按(參本院100年1月19日言詞辯論筆錄),堪認原告並未持有系爭和解契約書之原本,其既未提出報案相關資料,復未提出前開和解契約書所載訴外人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之借款證明,則其主張系爭和解契約書係因被告陳家能及訴外人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而簽立云云,是否可採,已非無疑。2、次查,原告主張被告陳冠銘為訴外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被告陳家能為實際負責人之事實,固為被告所不爭執,並有訴外人佳盟公司之設立登記事項表在卷可稽,姑不論兩造就系爭和解契約書是否因通謀虛偽意思表示而無效一節尚有爭執,縱或該和解契約書為有效,惟觀諸該和解契約書既係訴外人佳盟公司與原告所簽訂,則依該和解契約書所生之債權債務關係,即應僅存在於和解契約當事人之間,亦即僅存在於原告與訴外人佳盟公司間,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及其餘被告,均非該和解契約之當事人,則依債權相對性原則,原告自不得依該和解契約書對契約當事人以外之人有所主張。是以,原告依系爭和解契約書及民法第226條以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請求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連帶負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為無理由,不應准許。(二)次按侵權行為,即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所謂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雖亦屬侵權行為,但法律另有關於債務不履行之規定,故關於侵權行為之規定,於債務不履行不適用之。原審既認兩造間之傳銷契約關係仍然存在,則縱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傳銷獎金而未給付,亦僅應負債務不履行之責任。乃原審竟認上訴人應負侵權行為責任,命其給付被上訴人相當於傳銷獎金之損害,已有未合(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674號判決參照)。查,原告另以被告陳冠銘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與原告簽訂系爭和解契約書,有依約轉讓系爭商標並交付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之義務,被告陳家能為該公司實際負責人,對此合約書知之甚詳,卻逕將系爭商標移轉登記至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名下,而被告楊佳興於系爭商標移轉前已知悉系爭和解契約書存在,卻仍故意趁原告籌備公司之空檔,把應移轉予原告之系爭商標先行移轉予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均係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侵害原告之利益云云,惟原告既主張系爭和解契約書係有效存在,則縱或訴外人佳盟公司未依約將系爭商標移轉予原告,亦係訴外人佳盟公司是否應負債務不履行責任之另一法律問題,不適用侵權行為之規定;且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均非前開和解契約之債務人,亦難逕認渠等係以債務不履行之方式加損害於原告。是以,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第1項請求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連帶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亦無理由。(三)末查,原告主張陳家祝、吳炎松、楊佳興為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之實際股東,陳冠銘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陳家能為佳盟公司之實際負責人,為最初盤讓系爭商標及貨物予原告之人,上開5人不僅有親屬關係且有犯意聯絡,共同以不法手段侵害原告之所有權及經營權,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責云云,已為被告所否認,而被告辯稱原告對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所提侵占告訴,業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一節,亦經其提出該署99年度偵續字第21號不起訴處分書影本在卷可稽(本院卷第262至266頁),參以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楊佳興均非系爭和解契約之當事人,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不負有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亦難認係故意以債務不履行之方式加損害於原告,已如前述,原告復未就被告共同以何不法手段侵害原告所有權及經營權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主張被告5人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連帶責任云云,亦無可採。(四)從而,原告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被告陳家能為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佳盟公司)之實際負責人(名義負責人為陳冠銘),自民國90年起,被告陳家能即以佳盟公司需要週轉金為由,多次以本人或公司名義向原告借貸。原告因收受貨款多以現金交易,故每次皆以現金交付被告陳家能所借之金額,並要求被告陳家能開立面額與所借金額相同之本票供擔保及借貸憑據。若上次借貸金額未清償完畢,被告陳家能又有借貸需求,則原告皆要求開立面額與累計欠款金額相同之本票供擔保及借貸憑據,舊的本票則返還被告陳家能。嗣97年間佳盟公司經營不善,結束營業,被告陳家能及該公司已積欠原告債務約新臺幣(下同)千萬元,被告陳家能表示願以佳盟公司之商標「佳盟JIAMERNG及圖、註冊號:00000000」(下稱系爭商標)及資產(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等)轉讓予原告,以抵償其積欠之債務,經原告自行估價認系爭標的價值約750萬元,遂同意之。因所涉金額甚鉅,為免口說無憑,雙方同意至許富元律師事務所簽訂和解契約書(下稱系爭和解契約書)。原告依系爭和解契約書取得上開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後,為堆置該些機具、物品,另承租臺南市○○路○段486之1號房屋,將所有物品放置該處,並以欣富士有限公司名義對外營業。惟被告陳家能竟利用原告未正式成立欣富士有限公司之空檔,將上開物品侵占據為己用,另成立名稱與欣富士有限公司相近之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藉由混淆客戶之方式搶奪生意,並將系爭商標之商標權轉讓給新公司,對外販售之商品亦皆使用系爭商標,顯為可歸責於被告之債務不履行,爰依系爭和解契約書及民法第226條對被告陳家能、陳冠銘、吳炎松、陳家祝請求賠償損害。又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陳冠銘與原告簽訂系爭和解契約書,有依約轉讓系爭商標並交付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之義務,被告陳家能為該公司實際負責人,對此合約書知之甚詳,卻逕將系爭商標移轉登記至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名下,而被告楊佳興於系爭商標移轉前已知悉系爭和解契約書存在,卻仍故意趁原告籌備公司之空檔,把應移轉予原告之商標先行移轉予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均係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侵害原告之利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第1項請求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連帶賠償損害,並以系爭和解契約書之物品對價總金額750萬元中之200萬元為請求。(二)對被告答辯之陳述:1、欣富士有限公司確為原告獨資,由該公司會計所作自97年12月起迄98年4月止之收支帳目可知,被告陳家能、陳家祝及吳炎松係受雇於欣富士有限公司,每月領有薪資。反觀原告因其負責人身分,其負責之業務範圍內所收取貨款皆歸為公司收入,且未領取薪資,僅得自由運用公司盈餘。2、被告雖辯稱欣富士有限公司為4人合夥經營,於93年3月結束營業後盤點公司剩餘產品總價約10,545,584元,各人各依其持股比例取回相當價值之產品云云,惟由原證9欣富士有限公司帳目,要難得出被告所稱「該公司尚餘產品達10,545,584元」等情,且由附表可知該公司迄98年4月止之盈餘亦僅301,447元;另被告所提被證3有關原告報酬請領單部分,其上所載金額亦與原證9各月收支帳目不符,被告所辯顯與事實不符。又被證1第1頁所列公司帳目、盈虧與原證9會計製作帳目金額不符,且被證1第2頁所示日期為98年5月1日,非如被告所言係98年4月間退還原告約260萬元之貨品,被告所言亦有矛盾。3、98年4月底經原告詢問會計師設立公司應備之文件,發現伊命陳家祝承租之臺南市○○區○○路486之1號1樓之房屋屬違章建築,無法取得建物使用執照、房屋稅單、建物權狀等公司設立所需文件,原告隨於前址附近承租臺南市○○區○○路○段○○○巷70號1樓之房屋,並支付押租金2萬元予屋主曾俊榮。98年4月底、5月初原告忙著盤點位於安通路之商品、機械、辦公用品等,準備搬遷至長溪路新址營運並設立公司,故有被證據1第2頁所示盤點物品及各箱商品金額之紀錄。4、98年5月1日原佳盟公司之員工因實際負責人陳家能、名義負責人陳冠銘積欠員工薪資等債務遲未處理,遂向頂下佳盟公司之原告抗議、要求原告出面處理,原告對該等員工表示伊等之債務人是佳盟公司、陳家能,與伊無關,伊係依照系爭和解契約書向佳盟公司買斷公司商品、機械、辦公用品及商標而已。適時被告陳家能正好來安通路店址表示除原告和解契約中750萬元債權外,原告積欠佳盟公司貨款仍未清償,希望原告可以現場物品抵貨款,經原告核算後表示:現場物品有半成品、成品、機械及辦公用品等多種,非全部物品皆適合抵貨款,不如以占店址中物品25%之可現場交付之成品為限,相當於1,454,085元之成品與所積欠之貨款抵銷。被告陳家能亦同意,二人遂簽立被告100年2月23日庭呈之債務清償協議書。又前開債務清償協議書是指原告積欠佳盟公司(或陳家能本人)1,454,085元貨款,按常理,倘被告陳家能確為欣富士有限公司股東或合夥人,伊當時既為佳盟公司積欠地下錢莊債務所苦,應無金錢得以支付出資額,伊在合夥之初或出資額分配時,理當主張原告應將積欠伊之145萬元債務交付,作為被告陳家能於欣富士有限公司出資額一部分,無庸待拆夥時始主張原告應以分得之貨品抵債務。5、被告陳家能及佳盟公司積欠之借款,除系爭和解契約書上所載750萬元外,尚有一筆300萬元之借款未清償,並簽發同面額之本票為擔保,此本票業經原告向臺南地方法院聲請本票裁定(100年司票字第208號),亦足證原告與被告陳家能、佳盟公司間有消費借貸關係存在。6、爰聲明:被告陳家能、陳冠銘、楊佳興、吳炎松、陳家祝應連帶賠償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商標及機械設備、辦公用品、產品(下稱和解契約標的)未曾移轉予原告,原告並非所有權人,故無侵占其所有權之事實存在,亦無侵權行為存在:1、兩造皆無移轉所有權之意思,未達成所有權移轉之合意,契約並未成立。2、原告僅主張其依合約取得前開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惟未能舉證陳家能有交付該動產,其主張顯無理由。佳盟公司及其負責人並未將和解契約標的交付原告,故未生物權移轉之效力,原告未取得所有權。被告陳家能既未將系爭商標轉讓予原告,之後移轉予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即無侵權行為存在。3、原商標權之轉讓係載於750萬元之假債權契約裡,經地檢署偵查後亦認該部分債權無法證明其為真實,故該商標經移轉登記於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之過程完全合法有效。(二)欣富士有限公司並非原告所有:1、欣富士有限公司係四位股東陳家能、陳家祝、蔡慶旌、吳炎松等四人合資共同經營,惟未為公司登記,且在各合夥人合意下已於98年3月間結束營業,並於同年4月清算合夥財產,結束合夥關係,退還原告約260萬元價值之貨物。在清算完畢後原合夥人間即無任何關係,雖在合夥關係結束後,陳家祝、吳炎松、楊佳興三人另再集資成立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並以楊佳興為公司負責人,惟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與欣富士有限公司及原告完全沒有關係,是原告主張被告等人將和解契約標的據為己用無理由。2、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為欣富士有限公司(未設立)之各合夥人協議拆夥分配後方成立,縱有原部分合夥人以所分配物品售予或出資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與原告間仍不成立任何債權債務關係。3、原告主張欣富士有限公司營運之廠址(臺南市○○路○段486-1號),為其承租作為和解契約標的營業之用,惟實際上承租人為陳家祝,原告非該址之承租人,足見該物並未於其管領支配之下,原告並非所有權人,自無侵權事實存在。4、原告當時為欣富士有限公司之南區業務員,負責招攬客戶,並以其負責業務部分抽佣15%,有被證4報酬請領單可證。若欣富士有限公司為原告獨資,則其豈會向自己獨資之公司收取佣金,顯不符常理。(三)系爭和解契約書不成立亦不具效力:1、當時佳盟公司向地下錢莊借款,害怕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情急之下始簽和解書,以避免資產為地下錢莊所奪。和解契約成立時已告知原告該契約並無效力,且經原告同意此書狀僅為對抗地下錢莊而簽立,並非欲將資產交付原告,故兩人實無交付公司資產之合意,依民法第87條第1項,原告及佳盟公司負責人皆知雙方係虛偽為意思表示,該契約無效。且該和解契約書正本已於雙方合意下撕毀,原告提出不具效力之和解契約書影本,不能證明其有請求權基礎,原告表示正本被竊卻未報案,亦不符常理。2、被告陳家能與原告間不存在借貸關係:(1)原告主張陳家能及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非事實,原告無法提出陳家能及佳盟公司積欠原告之證明(如:交易紀錄、匯款明細、借據等);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於98年度偵字第16409號不起訴處分書亦認為該債權並非真實,若原告主張有借貸關係存在,應提出曾交付款項予陳家能之證明。(2)原告於89年至97年間為佳盟漁具行及佳盟公司之業務員,以招攬業務抽佣等方式計酬,又於工作前向公司借貸30萬元,足見以原告薪資狀況及財力,無此資力可以借貸陳家能及佳盟公司高達750萬元款項。況原告於佳盟公司離職時,尚有約140多萬至其他釣具行所收之貨款尚未返還公司。(3)現金交易非漁具公司與漁具行交易之常態,漁具公司多以支票給付貨款,若被告陳家能欲向原告借貸,應無直接支付現金之理,理論上應以匯款支付或交換支票客票,原告所述不合常理。(4)原告所提本票只有公司大小章,係原告擔任佳盟公司業務經理可能取得的,票據上亦無陳冠銘之簽名,不符合票據法第5條之規定,票據不具效力。且該本票與系爭和解契約書是否為通謀虛偽間無因果關係。(5)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續字第21號不起訴處分書中,敘明許律師未先過目債權債務資料,無法替原告證明債權存在,檢察官亦質疑高達750萬元之債務,原告竟不留存正本,而認被告陳家能積欠原告750萬元債務之說法不可信。(四)爰聲明: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126、127頁)(一)註冊第00646386號「佳盟JIAMERNG及圖」之商標權(下稱系爭商標)係訴外人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佳盟公司)於95年9月16日自訴外人佳盟漁具行受讓並公告,專用期限自83年6月16日起延展至103年6月15日,嗣於98年7月16日公告佳盟公司將系爭商標移轉予訴外人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見原證4註冊簿資料查詢影本)。(二)訴外人佳盟公司(法定代理人為陳冠銘,見本院卷第109頁設立登記表)於97年12月17日與原告簽立和解契約書(下稱系爭和解契約書,見原證1),該契約第一、二、三、四條記載:1、第一條:乙方(佳盟公司)向甲方(原告)借款750萬元,甲方持有乙方簽發之本票1紙(96年11月15日簽發,面額750萬元)。2、第二條:乙方(佳盟公司)同意以其自營之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之商標權(即系爭商標)及公司之資產(包括機械、辦公用品及製造產品…)讓渡予甲方(原告),抵銷第1項750萬元之票款債務…。3、第三條:乙方(佳盟公司)於本契約簽訂時,將公司鑰匙交付甲方(原告),同意甲方(原告)隨時前往臺南市○○街352號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之工廠搬取第二項所列物品。4、第四條:甲方(原告)於本契約簽訂時,應將第一項所列本票交還乙方(佳盟公司),並於搬取第二項所列物品後將鑰匙交還乙方(佳盟公司)。(三)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於98年4月24日設立登記,公司所在地為臺南市○○路130號1樓,法定代理人為楊佳興(見原證2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設立登記表)。(四)欣富士有限公司未為公司登記。(五)臺南市○○路○段486之1號房屋之承租人為被告陳家祝。(被證2租賃契約影本,本院卷第23至25頁、第35頁)(六)98年度偵字第16409號對被告陳家能、陳冠銘、楊佳興為不起訴處分後(被證3,本院卷第26頁),經告訴人蔡慶旌聲請再議,已由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檢察署發回續行調查(本院卷第112頁)。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債權係債權人與債務人間所發生之法律關係,特定債權人僅得向特定債務人請求給付,而不能向債務人以外之人請求給付,此即所謂之債權相對性,與物權所具得對抗一般不特定人之絕對性不同。1、經查,訴外人佳盟公司曾與原告簽訂系爭和解契約書一節,固為兩造所不爭執,惟被告辯稱系爭和解契約書係通謀虛偽意思表示所為,雙方並無契約書所載債權債務關係存在,且契約書原本已於雙方合意下撕毀等語,亦經原告陳稱該和解契約書之原本在欣富士有限公司辦公室被偷走等語在卷可按(參本院100年1月19日言詞辯論筆錄),堪認原告並未持有系爭和解契約書之原本,其既未提出報案相關資料,復未提出前開和解契約書所載訴外人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之借款證明,則其主張系爭和解契約書係因被告陳家能及訴外人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而簽立云云,是否可採,已非無疑。2、次查,原告主張被告陳冠銘為訴外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被告陳家能為實際負責人之事實,固為被告所不爭執,並有訴外人佳盟公司之設立登記事項表在卷可稽,姑不論兩造就系爭和解契約書是否因通謀虛偽意思表示而無效一節尚有爭執,縱或該和解契約書為有效,惟觀諸該和解契約書既係訴外人佳盟公司與原告所簽訂,則依該和解契約書所生之債權債務關係,即應僅存在於和解契約當事人之間,亦即僅存在於原告與訴外人佳盟公司間,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及其餘被告,均非該和解契約之當事人,則依債權相對性原則,原告自不得依該和解契約書對契約當事人以外之人有所主張。是以,原告依系爭和解契約書及民法第226條以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請求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連帶負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為無理由,不應准許。(二)次按侵權行為,即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所謂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雖亦屬侵權行為,但法律另有關於債務不履行之規定,故關於侵權行為之規定,於債務不履行不適用之。原審既認兩造間之傳銷契約關係仍然存在,則縱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傳銷獎金而未給付,亦僅應負債務不履行之責任。乃原審竟認上訴人應負侵權行為責任,命其給付被上訴人相當於傳銷獎金之損害,已有未合(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674號判決參照)。查,原告另以被告陳冠銘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與原告簽訂系爭和解契約書,有依約轉讓系爭商標並交付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之義務,被告陳家能為該公司實際負責人,對此合約書知之甚詳,卻逕將系爭商標移轉登記至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名下,而被告楊佳興於系爭商標移轉前已知悉系爭和解契約書存在,卻仍故意趁原告籌備公司之空檔,把應移轉予原告之系爭商標先行移轉予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均係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侵害原告之利益云云,惟原告既主張系爭和解契約書係有效存在,則縱或訴外人佳盟公司未依約將系爭商標移轉予原告,亦係訴外人佳盟公司是否應負債務不履行責任之另一法律問題,不適用侵權行為之規定;且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均非前開和解契約之債務人,亦難逕認渠等係以債務不履行之方式加損害於原告。是以,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第1項請求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連帶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亦無理由。(三)末查,原告主張陳家祝、吳炎松、楊佳興為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之實際股東,陳冠銘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陳家能為佳盟公司之實際負責人,為最初盤讓系爭商標及貨物予原告之人,上開5人不僅有親屬關係且有犯意聯絡,共同以不法手段侵害原告之所有權及經營權,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責云云,已為被告所否認,而被告辯稱原告對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所提侵占告訴,業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一節,亦經其提出該署99年度偵續字第21號不起訴處分書影本在卷可稽(本院卷第262至266頁),參以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楊佳興均非系爭和解契約之當事人,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不負有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亦難認係故意以債務不履行之方式加損害於原告,已如前述,原告復未就被告共同以何不法手段侵害原告所有權及經營權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主張被告5人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連帶責任云云,亦無可採。(四)從而,原告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㈠原告係「電話謀殺案DialMForMurder」(下稱系爭電影)藍光片封面(下稱系爭封面)之著作權人。被告等未經原告同意,竟自原告公司網站(ttp://www.bitwel.com/)重製含有系爭封面之網頁作為律師函之附件,於102年11月14日以(102)聖法外字第S20130618號函寄發予原告,侵害原告著作權甚明,爰依著作權法第85條、第88條第1項、第3項、第89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原告請求權基礎參本院卷第190頁筆錄),提起本件訴訟。㈡系爭封面之圖案設計,排版去背調色上字透明與不透明圖層的設計,於封面上下與側邊的設計則與原告過去的相關產品維持一致性的風格。尤其將各個主要角色以小視窗顯示再標以3D的敘述,再加上微微的背景底圖角色隱涵來表示電影中的重要場景,封面正面的人物鏡像設計有別於影片中的人物取景角度再搭配產品片名的擺放位置,下方再以HITCHCOCKMASTERPIECE來詮釋,排版搭配均勻,正面上方破題標示此為2D+3D功能的藍光,原告投入莫大的心血創作,展現了高度的原創性。㈢被告必須先證實確係受○○○○○影業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指示而發出律師函,被告身為律師於搜求證據時不應侵犯他人著作權,被告等重製系爭封面於律師函中,並非「報導、評論、教學、研究」系爭封面,故無著作權法第52條之適用。㈣爰聲明:⒈被告應就侵害著作權做賠償,被告應給付原告6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⒉被告應於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蘋果日報之全國版頭版以二分之一版面刊登判決全文7天,採用標楷體第12號字體。三、被告則抗辯以:㈠原告並未擁有系爭封面之著作權:⒈原告雖提出節目審查證明書,主張其擁有系爭封面之著作權。惟節目審查證明書僅係依廣播電視法第25條、第29條之1、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第38條至第42條、廣播電視節目供應事業管理規則第15條之規定,以及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02年5月7日局視(業)字第10230027152號令,所登記在案之錄影審查行政文件,與著作權之權利歸屬或證明全然無涉。實則,如任何影帶發行公司有製作、銷售系爭電影DVD光碟,均須先經文化部或其委託辦理錄影節目審查業務之民間團體為審查,此觀於文化部錄影節目影片資料庫查詢中,非僅有原告一家公司受核准發行系爭電影即可明瞭。基上,原告所提出節目審查證明書僅係一我國政府部門依法就錄影節目列管之行政檔案文件,無以證明其擁有系爭封面之著作權。⒉系爭電影為○○○○電影公司早年所發行之電影,依據著作權法第10條及第13條第1項,系爭電影視聽著作以及相關著作如海報之著作人,應均歸屬於○○○○電影公司或其另行約定之人,彼等自擁有該系爭電影視聽著作之著作權,自不待言。原告所主張之系爭封面,實係由○○○○電影公司所發行系爭電影或其海報所擷取之影像,系爭封面之著作權亦應歸屬於○○○○電影公司或其另行約定之人。再者,原告將擷取之影像結合「DialMforMurder」等電影名稱字樣,呈現於DVD之封面處,並未表達任何個人獨特之情感或個性,允無任何「原創性」可言。㈡被告等接受客戶○○○○○影業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委任,以律師名義為發函敬告原告,揆諸一般律師函或存證信函之發函情形,如係主張受函者侵權而應停止侵權等相類訴求,本即會援用、檢附相關受函者疑似侵權之證據,以作為發函人評論該等行為是否屬侵權之依據,並期受函者得理解權利人之主張所在為何,而得以回應來函者之請求,庶免紛爭再起。本案中,被告等既受指示代表上開客戶發函予原告,當需說明何以認定原告之行為已屬侵害被告等客戶之著作權。而原告之公司網站內容均屬公開資訊,且該疑似侵害被告等客戶之產品係位於原告公司網站中「經典電影片單」之第2頁處,為使該網頁第1頁處之「標題」得以清楚顯現,且顧及該網站列印之「經典電影片單」表格本無以割裂,被告等引用該等證據之時,本會列印完整之網頁內容,以期慎重。是此,縱使原告擁有系爭封面之著作權,惟被告等將系爭封面一併列印且附於律師函之行為,實屬該當於著作權法第52條所謂為評論之所需,對於公開發表著作之合理引用,構成著作權法之合理使用,無庸置疑。㈢況被告等於律師函中引用原告含有系爭封面之網頁作為證據,非但未有任何商業目的之考量於內,且網頁上所示僅是系爭封面之縮影圖矣,其使用之質量甚微,甚者,被告等引用系爭封面於律師函中,對系爭封面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顯無任何影響,是以,衡諸前引著作權法第65條之規定,當可確認被告等之行為係屬合理使用至明。㈣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四、得心證之理由:㈠原告未證明其為系爭封面之著作權人:⒈按我國著作權法採創作主義,是著作權法第10條規定,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即享有著作權。然著作權人所享著作權,仍屬私權,與其他一般私權之權利人相同,對其著作權利之存在,自應負舉證之責任。此外著作權法為便利著作人或著作財產權人之舉證,特於第13條明定,在著作之原件或其已發行之重製物上,或將著作公開發表時,以通常之方法表示著作人、著作財產權人之本名或眾所週知之別名者,推定為該著作之著作人或著作權人。惟此必須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上表示著作人、著作財產權人本名或眾所週知別名之方法,足使客觀第三人得以認知該名稱所指涉之主體應即為該著作之著作人或著作權人,始得受此推定,並非謂所有出現在該著作原件或重製物上之人均當然推定為著作人或著作權人。⒉原告主張其為系爭封面之著作人,無非以:系爭封面有原告公司「BitWel」商標,且被告係重製自原告官方網站為論據,另提出錄影節目審查合格證明書(本院卷第8頁)為憑。惟查:⑴上開節目審查合格證明書僅係依廣播電視法第25條、第29條之1,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第38條至第42條、廣播電視節目供應事業管理規則第15條之規定,以及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02年5月7日局視(業)字第10230027152號令,所登記在案之錄影審查行政文件,與著作權之權利歸屬或證明全然無涉,並無法證明原告確為系爭封面之著作人。⑵次查,系爭封面(參本院卷第99頁)上並未表示原告公司名稱,至「BitWel」原告自承為其所有之商標,並非原告之本名或眾所週知之別名,況系爭封面上「BitWel」乃與其他諸如「BluerayDisc」、「Blueray3D」、「dts-HD」等標誌並列,客觀第三人難因單純閱覽系爭封面即將「BitWel」與系爭封面之著作人進行連結,自無從依著作權法第13條推定原告為系爭封面之著作人。又系爭封面雖亦有刊載於原告公司官方網站「www.bitwel.com」上,此有網頁在卷可稽(本院卷第29頁),惟自其刊載方式以觀,原告係將系爭封面置放於其發行之影片列表中,是客觀第三人閱覽該網頁後,固得理解系爭封面為原告發行影片之包裝封面,但尚難認該表示方法已足使第三人聯想原告應為系爭封面之著作權人,從而,自亦不得據而依著作權法第13條推定原告為系爭封面之著作權人。⒊綜上,原告未能證明其為系爭封面之著作人,亦無從依著作權法第13條受著作人之推定,難認其就系爭封面享有著作財產權及著作人格權。㈡被告等重製原告公司網站中含有系爭封面之網頁作為寄予原告律師函之附件,為著作權法第52條及第65條之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⒈按「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著作之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著作之利用是否合於第44條至第63條規定或其他合理使用之情形,應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以為判斷之基準:一、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
(一)系爭商標及機械設備、辦公用品、產品(下稱和解契約標的)未曾移轉予原告,原告並非所有權人,故無侵占其所有權之事實存在,亦無侵權行為存在:1、兩造皆無移轉所有權之意思,未達成所有權移轉之合意,契約並未成立。2、原告僅主張其依合約取得前開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惟未能舉證陳家能有交付該動產,其主張顯無理由。佳盟公司及其負責人並未將和解契約標的交付原告,故未生物權移轉之效力,原告未取得所有權。被告陳家能既未將系爭商標轉讓予原告,之後移轉予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即無侵權行為存在。3、原商標權之轉讓係載於750萬元之假債權契約裡,經地檢署偵查後亦認該部分債權無法證明其為真實,故該商標經移轉登記於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之過程完全合法有效。(二)欣富士有限公司並非原告所有:1、欣富士有限公司係四位股東陳家能、陳家祝、蔡慶旌、吳炎松等四人合資共同經營,惟未為公司登記,且在各合夥人合意下已於98年3月間結束營業,並於同年4月清算合夥財產,結束合夥關係,退還原告約260萬元價值之貨物。在清算完畢後原合夥人間即無任何關係,雖在合夥關係結束後,陳家祝、吳炎松、楊佳興三人另再集資成立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並以楊佳興為公司負責人,惟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與欣富士有限公司及原告完全沒有關係,是原告主張被告等人將和解契約標的據為己用無理由。2、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為欣富士有限公司(未設立)之各合夥人協議拆夥分配後方成立,縱有原部分合夥人以所分配物品售予或出資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與原告間仍不成立任何債權債務關係。3、原告主張欣富士有限公司營運之廠址(臺南市○○路○段486-1號),為其承租作為和解契約標的營業之用,惟實際上承租人為陳家祝,原告非該址之承租人,足見該物並未於其管領支配之下,原告並非所有權人,自無侵權事實存在。4、原告當時為欣富士有限公司之南區業務員,負責招攬客戶,並以其負責業務部分抽佣15%,有被證4報酬請領單可證。若欣富士有限公司為原告獨資,則其豈會向自己獨資之公司收取佣金,顯不符常理。(三)系爭和解契約書不成立亦不具效力:1、當時佳盟公司向地下錢莊借款,害怕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情急之下始簽和解書,以避免資產為地下錢莊所奪。和解契約成立時已告知原告該契約並無效力,且經原告同意此書狀僅為對抗地下錢莊而簽立,並非欲將資產交付原告,故兩人實無交付公司資產之合意,依民法第87條第1項,原告及佳盟公司負責人皆知雙方係虛偽為意思表示,該契約無效。且該和解契約書正本已於雙方合意下撕毀,原告提出不具效力之和解契約書影本,不能證明其有請求權基礎,原告表示正本被竊卻未報案,亦不符常理。2、被告陳家能與原告間不存在借貸關係:(1)原告主張陳家能及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非事實,原告無法提出陳家能及佳盟公司積欠原告之證明(如:交易紀錄、匯款明細、借據等);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於98年度偵字第16409號不起訴處分書亦認為該債權並非真實,若原告主張有借貸關係存在,應提出曾交付款項予陳家能之證明。(2)原告於89年至97年間為佳盟漁具行及佳盟公司之業務員,以招攬業務抽佣等方式計酬,又於工作前向公司借貸30萬元,足見以原告薪資狀況及財力,無此資力可以借貸陳家能及佳盟公司高達750萬元款項。況原告於佳盟公司離職時,尚有約140多萬至其他釣具行所收之貨款尚未返還公司。(3)現金交易非漁具公司與漁具行交易之常態,漁具公司多以支票給付貨款,若被告陳家能欲向原告借貸,應無直接支付現金之理,理論上應以匯款支付或交換支票客票,原告所述不合常理。(4)原告所提本票只有公司大小章,係原告擔任佳盟公司業務經理可能取得的,票據上亦無陳冠銘之簽名,不符合票據法第5條之規定,票據不具效力。且該本票與系爭和解契約書是否為通謀虛偽間無因果關係。(5)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續字第21號不起訴處分書中,敘明許律師未先過目債權債務資料,無法替原告證明債權存在,檢察官亦質疑高達750萬元之債務,原告竟不留存正本,而認被告陳家能積欠原告750萬元債務之說法不可信。(四)爰聲明: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126、127頁)(一)註冊第00646386號「佳盟JIAMERNG及圖」之商標權(下稱系爭商標)係訴外人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佳盟公司)於95年9月16日自訴外人佳盟漁具行受讓並公告,專用期限自83年6月16日起延展至103年6月15日,嗣於98年7月16日公告佳盟公司將系爭商標移轉予訴外人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見原證4註冊簿資料查詢影本)。(二)訴外人佳盟公司(法定代理人為陳冠銘,見本院卷第109頁設立登記表)於97年12月17日與原告簽立和解契約書(下稱系爭和解契約書,見原證1),該契約第一、二、三、四條記載:1、第一條:乙方(佳盟公司)向甲方(原告)借款750萬元,甲方持有乙方簽發之本票1紙(96年11月15日簽發,面額750萬元)。2、第二條:乙方(佳盟公司)同意以其自營之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之商標權(即系爭商標)及公司之資產(包括機械、辦公用品及製造產品…)讓渡予甲方(原告),抵銷第1項750萬元之票款債務…。3、第三條:乙方(佳盟公司)於本契約簽訂時,將公司鑰匙交付甲方(原告),同意甲方(原告)隨時前往臺南市○○街352號佳盟開發科技有限公司之工廠搬取第二項所列物品。4、第四條:甲方(原告)於本契約簽訂時,應將第一項所列本票交還乙方(佳盟公司),並於搬取第二項所列物品後將鑰匙交還乙方(佳盟公司)。(三)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於98年4月24日設立登記,公司所在地為臺南市○○路130號1樓,法定代理人為楊佳興(見原證2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設立登記表)。(四)欣富士有限公司未為公司登記。(五)臺南市○○路○段486之1號房屋之承租人為被告陳家祝。(被證2租賃契約影本,本院卷第23至25頁、第35頁)(六)98年度偵字第16409號對被告陳家能、陳冠銘、楊佳興為不起訴處分後(被證3,本院卷第26頁),經告訴人蔡慶旌聲請再議,已由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檢察署發回續行調查(本院卷第112頁)。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債權係債權人與債務人間所發生之法律關係,特定債權人僅得向特定債務人請求給付,而不能向債務人以外之人請求給付,此即所謂之債權相對性,與物權所具得對抗一般不特定人之絕對性不同。1、經查,訴外人佳盟公司曾與原告簽訂系爭和解契約書一節,固為兩造所不爭執,惟被告辯稱系爭和解契約書係通謀虛偽意思表示所為,雙方並無契約書所載債權債務關係存在,且契約書原本已於雙方合意下撕毀等語,亦經原告陳稱該和解契約書之原本在欣富士有限公司辦公室被偷走等語在卷可按(參本院100年1月19日言詞辯論筆錄),堪認原告並未持有系爭和解契約書之原本,其既未提出報案相關資料,復未提出前開和解契約書所載訴外人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之借款證明,則其主張系爭和解契約書係因被告陳家能及訴外人佳盟公司積欠原告債務而簽立云云,是否可採,已非無疑。2、次查,原告主張被告陳冠銘為訴外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被告陳家能為實際負責人之事實,固為被告所不爭執,並有訴外人佳盟公司之設立登記事項表在卷可稽,姑不論兩造就系爭和解契約書是否因通謀虛偽意思表示而無效一節尚有爭執,縱或該和解契約書為有效,惟觀諸該和解契約書既係訴外人佳盟公司與原告所簽訂,則依該和解契約書所生之債權債務關係,即應僅存在於和解契約當事人之間,亦即僅存在於原告與訴外人佳盟公司間,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及其餘被告,均非該和解契約之當事人,則依債權相對性原則,原告自不得依該和解契約書對契約當事人以外之人有所主張。是以,原告依系爭和解契約書及民法第226條以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請求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連帶負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為無理由,不應准許。(二)次按侵權行為,即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所謂違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雖亦屬侵權行為,但法律另有關於債務不履行之規定,故關於侵權行為之規定,於債務不履行不適用之。原審既認兩造間之傳銷契約關係仍然存在,則縱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傳銷獎金而未給付,亦僅應負債務不履行之責任。乃原審竟認上訴人應負侵權行為責任,命其給付被上訴人相當於傳銷獎金之損害,已有未合(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674號判決參照)。查,原告另以被告陳冠銘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與原告簽訂系爭和解契約書,有依約轉讓系爭商標並交付機械設備、辦公用品及產品貨物之義務,被告陳家能為該公司實際負責人,對此合約書知之甚詳,卻逕將系爭商標移轉登記至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名下,而被告楊佳興於系爭商標移轉前已知悉系爭和解契約書存在,卻仍故意趁原告籌備公司之空檔,把應移轉予原告之系爭商標先行移轉予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均係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侵害原告之利益云云,惟原告既主張系爭和解契約書係有效存在,則縱或訴外人佳盟公司未依約將系爭商標移轉予原告,亦係訴外人佳盟公司是否應負債務不履行責任之另一法律問題,不適用侵權行為之規定;且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均非前開和解契約之債務人,亦難逕認渠等係以債務不履行之方式加損害於原告。是以,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第1項請求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連帶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亦無理由。(三)末查,原告主張陳家祝、吳炎松、楊佳興為欣富士漁具興業有限公司之實際股東,陳冠銘為佳盟公司之名義負責人,陳家能為佳盟公司之實際負責人,為最初盤讓系爭商標及貨物予原告之人,上開5人不僅有親屬關係且有犯意聯絡,共同以不法手段侵害原告之所有權及經營權,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責云云,已為被告所否認,而被告辯稱原告對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所提侵占告訴,業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一節,亦經其提出該署99年度偵續字第21號不起訴處分書影本在卷可稽(本院卷第262至266頁),參以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楊佳興均非系爭和解契約之當事人,被告陳冠銘、陳家能、吳炎松、陳家祝不負有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被告陳冠銘、陳家能、楊佳興亦難認係故意以債務不履行之方式加損害於原告,已如前述,原告復未就被告共同以何不法手段侵害原告所有權及經營權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主張被告5人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連帶責任云云,亦無可採。(四)從而,原告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5", "lawName": "廣播電視法" }, { "issueRef": "29-1", "lawName": "廣播電視法" }, { "issueRef": "38", "lawName": "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42", "lawName": "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5", "lawName": "廣播電視節目供應事業管理規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Dataset Card for "source"

More Information needed

Downloads last month
8
Edit dataset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