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son
stringlengths
2
26
self_comment
stringlengths
41
131k
other_comment
stringlengths
41
60.5k
relatedIssues
list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被告吳文長未經原告授權,擅自將內載有歌曲名「後山姑娘」、「一瞞過三冬」、「兄妹」、「秋分」、「恩情」、「疼惜」等音樂著作(下稱系爭著作)的伴唱機(下稱系爭伴唱機),提供不特定客人消費點唱、收益,侵害原告對系爭著作的財產權,因此提起本訴訟,請求被告給付損害賠償新臺幣(下同)330,000元。被告都沒有提出任何抗辯。乙、程序方面言詞辯論期日,當事人其中一方如果沒有到場,又沒有民事訴訟法第386條規定不得一造辯論判決的事由,這時法院可以根據到場當事人的聲請,直接由到場當事人單方辯論而為判決,這是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的明文規定。本件被告吳文長受合法通知(本院卷第119頁送達證書參看),而沒有在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本院卷第127頁),又沒有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因此依原告的聲請(本院卷第129頁),由原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丙、雙方的主張壹、原告方面一、原告為系爭著作的專屬被授權人,權利期間自民國106年1月1日起至109年12月31日止。被告卻未經原告授權,就擅自將內載有系爭著作的系爭伴唱機,放置於臺中市○○區○○○道○○號000-0001的小貨車上,供不特定過路人以每首歌曲投幣20元之消費方式點唱營利,其後經原告於106年10月間派員查獲有侵權事實,並向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提出刑事告訴,有臺灣高等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107年度上聲議字第210號處分書可稽(原證一)。原告並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前段、著作權法第37條第1項及第4項,向被告請求損害賠償。
(一)民國98年6月8日以前,月馨卡拉OK是訴外人陳湘文和被告兩人合夥經營,嗣因陳湘文不想再經營,被告亦無力獨資經營,乃於98年6月8日盤讓予杜信億。而實際負責人杜信億因與被告熟識,即與被告商量,以3萬元薪資僱請被告照料店內,當時稅捐稽徵所未來店裡查娛樂稅,故未辨理之實。(二)被告所提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授權證書申請暨切結書二份,申請日期為98年10月27日及99年11月10日,及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公開演出授權證書98年度、99年度即載明為杜信憶,均可證明月馨小吃部持證或負責人為杜信憶之事實。(三)98年8月間屏東稅捐稽徵所以娛樂稅屬地方政府稅收必須申報,且無限制必須實際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才交代被告辦理申報繳稅,原告漠視現實證據,僅憑查詢財政部公示資料網站就可將杜信億投資金額歸為別人所有嗎?且原告非屬集團管理團體,何來公開演出授權證之授權呢?
[ { "issueRef": "5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被告吳文長未經原告授權,擅自將內載有歌曲名「後山姑娘」、「一瞞過三冬」、「兄妹」、「秋分」、「恩情」、「疼惜」等音樂著作(下稱系爭著作)的伴唱機(下稱系爭伴唱機),提供不特定客人消費點唱、收益,侵害原告對系爭著作的財產權,因此提起本訴訟,請求被告給付損害賠償新臺幣(下同)330,000元。被告都沒有提出任何抗辯。乙、程序方面言詞辯論期日,當事人其中一方如果沒有到場,又沒有民事訴訟法第386條規定不得一造辯論判決的事由,這時法院可以根據到場當事人的聲請,直接由到場當事人單方辯論而為判決,這是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的明文規定。本件被告吳文長受合法通知(本院卷第119頁送達證書參看),而沒有在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本院卷第127頁),又沒有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因此依原告的聲請(本院卷第129頁),由原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丙、雙方的主張壹、原告方面一、原告為系爭著作的專屬被授權人,權利期間自民國106年1月1日起至109年12月31日止。被告卻未經原告授權,就擅自將內載有系爭著作的系爭伴唱機,放置於臺中市○○區○○○道○○號000-0001的小貨車上,供不特定過路人以每首歌曲投幣20元之消費方式點唱營利,其後經原告於106年10月間派員查獲有侵權事實,並向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提出刑事告訴,有臺灣高等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107年度上聲議字第210號處分書可稽(原證一)。原告並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前段、著作權法第37條第1項及第4項,向被告請求損害賠償。
(一)民國98年6月8日以前,月馨卡拉OK是訴外人陳湘文和被告兩人合夥經營,嗣因陳湘文不想再經營,被告亦無力獨資經營,乃於98年6月8日盤讓予杜信億。而實際負責人杜信億因與被告熟識,即與被告商量,以3萬元薪資僱請被告照料店內,當時稅捐稽徵所未來店裡查娛樂稅,故未辨理之實。(二)被告所提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授權證書申請暨切結書二份,申請日期為98年10月27日及99年11月10日,及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公開演出授權證書98年度、99年度即載明為杜信憶,均可證明月馨小吃部持證或負責人為杜信憶之事實。(三)98年8月間屏東稅捐稽徵所以娛樂稅屬地方政府稅收必須申報,且無限制必須實際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才交代被告辦理申報繳稅,原告漠視現實證據,僅憑查詢財政部公示資料網站就可將杜信億投資金額歸為別人所有嗎?且原告非屬集團管理團體,何來公開演出授權證之授權呢?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0-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原告投入研發管理電子發票方法已有多年,於財政部積極推動電子發票實施之前,原告即創新提出透過行動載具管理電子發票之方法,並經申請專利後核准為中華民國第I554956號「電子發票訊息傳送方法」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專利權有效期間自民國105年10月21日起至121年5月7日止。詎原告於AppStore及GooglePlay等線上平台,發現由被告睿點行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睿點公司)提供之「發票存摺」應用程式(下稱系爭產品)背後用以與系爭產品相連結之伺服器內所使用之方法(下稱系爭方法),功能顯然包括透過行動載具管理電子發票,涉嫌使用原告所有之系爭專利技術,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原告曾於108年8月30日發函被告睿點公司表示似有專利侵權之虞,被告睿點公司一概否認,且自述所使用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並不相同,而專利公報為公眾可查閱之資訊,被告睿點公司為從事同一電子發票管理技術之產業者應相當熟悉相關技術,卻未查閱相關專利,且在經函知系爭專利存在及系爭方法侵害專利範圍後,迄今仍於上開線上平台展示系爭產品,並持續於系爭產品使用侵害系爭專利之系爭方法,顯係以故意或過失侵害原告之系爭專利,自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而被告陳振榮為被告睿點公司之負責人,自應與被告睿點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又系爭產品截至108年10月18日下載數量已達300萬次,而依原告進行每則推播廣告會向廠商收取新臺幣(下同)1元費用,即向有下載APP之手機用戶推播一則廣告則收取1元對價,再考量被告睿點公司迄今仍持續使用系爭方法、每位用戶可收取多則推播廣告、系爭產品下載量仍在增加中、原告發函至今已逾12個月等事實,可認被告睿點公司因使用系爭方法所得利益至少為300萬元(計算式:300萬次×1元=300萬元),原告請求被告等連帶賠償80萬元,當屬合理。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2項、第97條第1項第1款、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8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民國98年6月8日以前,月馨卡拉OK是訴外人陳湘文和被告兩人合夥經營,嗣因陳湘文不想再經營,被告亦無力獨資經營,乃於98年6月8日盤讓予杜信億。而實際負責人杜信億因與被告熟識,即與被告商量,以3萬元薪資僱請被告照料店內,當時稅捐稽徵所未來店裡查娛樂稅,故未辨理之實。(二)被告所提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授權證書申請暨切結書二份,申請日期為98年10月27日及99年11月10日,及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公開演出授權證書98年度、99年度即載明為杜信憶,均可證明月馨小吃部持證或負責人為杜信憶之事實。(三)98年8月間屏東稅捐稽徵所以娛樂稅屬地方政府稅收必須申報,且無限制必須實際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才交代被告辦理申報繳稅,原告漠視現實證據,僅憑查詢財政部公示資料網站就可將杜信億投資金額歸為別人所有嗎?且原告非屬集團管理團體,何來公開演出授權證之授權呢?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3", "lawName": "統一發票使用辦法" }, { "issueRef": "8 1", "lawName": "統一發票使用辦法" }, { "issueRef": "2 1", "lawName": "電子發票實施作業要點"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權利期間自民國97年7月1日起至107年6月30日止,原告就系爭商標自96年10月起至103年間,即已使用於策劃各種聯誼活動,頗受好評,累積相當高之知名度,而系爭商標註冊已由主管機關公告,任何人不得諉為不知,惟被告天享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即被告黃銘豪未經原告之同意或授權,籌劃被告天享公司預定於103年10月25日舉辦類似原告所舉辦之派對聯誼活動中,竟將系爭商標「萬獸派對」文字(下稱:系爭商標文字)之廣告文案,交由出租活動場地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公司),由○○公司於103年8月25日在其台中高鐵烏日站外大型LED廣告看板上刊登系爭商標文字,且該系爭商標文字右下方,亦故意抄襲原告於系爭商標一併使用之「Godskitchenhallo-weenmassive」英文字樣,又原告於103年10月25日在五股工商展覽中心舉辦變妝派對,並以系爭商標作為宣傳海報,被告天享公司又於其facebook網站上,使用系爭商標文字作為聯誼活動之宣傳海報標題,並貼文使用上述在台中高鐵烏日站外大型LED廣告看板上刊登系爭商標文字之內容,此經原告於103年9月3日請求公證人公證在案,堪認被告天享公司故意抄襲系爭商標,而被告黃銘豪為被告天享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及民法第28條規定,自應與被告天享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二)被告天享公司於103年10月25日舉辦之派對聯誼活動,該活動門票之售票金額為新台幣(下同)800元,以該售票金額800元之1,500倍計算賠償額為120萬元,爰依商標法第68條第1款、第69條第3項、第71條第1項第3款、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民法第28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三)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2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民國98年6月8日以前,月馨卡拉OK是訴外人陳湘文和被告兩人合夥經營,嗣因陳湘文不想再經營,被告亦無力獨資經營,乃於98年6月8日盤讓予杜信億。而實際負責人杜信億因與被告熟識,即與被告商量,以3萬元薪資僱請被告照料店內,當時稅捐稽徵所未來店裡查娛樂稅,故未辨理之實。(二)被告所提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授權證書申請暨切結書二份,申請日期為98年10月27日及99年11月10日,及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公開演出授權證書98年度、99年度即載明為杜信憶,均可證明月馨小吃部持證或負責人為杜信憶之事實。(三)98年8月間屏東稅捐稽徵所以娛樂稅屬地方政府稅收必須申報,且無限制必須實際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才交代被告辦理申報繳稅,原告漠視現實證據,僅憑查詢財政部公示資料網站就可將杜信億投資金額歸為別人所有嗎?且原告非屬集團管理團體,何來公開演出授權證之授權呢?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9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95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係從事各種皮包、手錶、成衣、皮帶、鞋類及產品之製造、買賣及進出口貿易業務,且為圖樣英文「IAM」,如本判決附件所示註冊第955578號、第958508號、第950427號商標(下稱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被告富航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富航公司)與原告前於民國91年間就系爭商標之商品簽訂代理經銷合約(下稱系爭合約),而以被告富赫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富赫公司)名義向原告下單洽購「IAM」系列商品,並向高雄夢時代廣場承租櫃位。依系爭合約第4.2條之規定,被告富航公司依據此經銷合約,有義務使「IAM」商標維持專業品牌流行指標形象。惟被告於各大百貨公司「IAM」之櫃位中多次將「PARTAKE」、「EMINENT」等其他品牌商品夾雜在系爭商標之商品中陳列販賣,並於廣告文宣中將系爭商標與其他品牌共同陳列,其對系爭商標商品之經銷方式,已使消費者對系爭商標有所混淆,減損對系爭商標之識別性,且被告在原告致函要求改正後仍未改善,原告為維持商譽,確保系爭商標識別功能,前於99年5月31日發函予被告富航公司、富赫公司,表示停止供貨,並要求被告不得再對外公開使用系爭商標。(二)被告在原告發文通知後,仍於各大百貨公司專櫃將其他品牌與系爭商標商品混雜陳列,更因他牌產品之瑕疵,致消費者誤認為系爭商標商品之瑕疵而向原告投訴,依相關消費者之反應,顯見被告確實致系爭商標與其他品牌產生混淆誤認。原告於99年12月底再度至被告經營之櫃位走訪,發現被告公司之臺北京站、美麗華、臺南德安百貨、臺南新光三越西門店及高雄夢時代廣場櫃位均仍放置「IAM」招牌,並混雜陳列他牌之商品、文宣或特價廣告。原告並於100年3月間在Facebook網站上,發現被告於100年2月間在臺北美麗華之「IAM」專櫃上張貼「I'AM新品上市」廣告,陳列販售仿冒系爭商標99年於歐洲上市之Race系列包款之「Sylvain」品牌包件。原告於100年3月12日至臺北美麗華櫃位購買,被告公司店員更向原告表示上開包款為法國「Sylvain」品牌,其為系爭商標之副品牌。原告嗣於100年9月17日再度前往被告之臺南新光三越中山店櫃位,仍發現被告在其所經營之櫃位上陳列、銷售系爭商標之商品,並於包件旁放置「PARTAKE精選商品特價1,390元」之廣告文宣。被告之行銷手法,已嚴重侵害系爭商標之識別性,損害系爭商標之商譽與品牌形象。被告使用系爭商標為專櫃名稱對外經營,並故意陳列、銷售「PARTAKE」、「EMINENT」及「Sylvain」等商標之商品,其與一般零售業者將多個商標同時標示於招牌上,表示銷售多種商標商品之商業慣例,顯然不同。被告並無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款「指示性合理使用」之適用。(三)綜上所陳,被告所為已違反商標法第62條第2款規定,原告自得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並依商標法第63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原證27所示之商品零售單價新臺幣(下同)1,872元之900倍計算損害。且被告故意攀附他人商譽或不當仿襲他人商品外觀之不正當競爭行為,並足以影響公平交易之正常秩序,已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第24條規定,亦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1條、第32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額3倍以下之賠償。而被告富赫公司與富航公司為共同侵權行為,依民法第185條規定,應負連帶賠償責任。被告紀仲容為被告富航公司、富赫公司之負責人,實際為業務經營,依民法第28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原告並以本件之起訴正式為終止經銷合約之意思表示。準此,原告聲明求為判決,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684,800元,暨自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暨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民國98年6月8日以前,月馨卡拉OK是訴外人陳湘文和被告兩人合夥經營,嗣因陳湘文不想再經營,被告亦無力獨資經營,乃於98年6月8日盤讓予杜信億。而實際負責人杜信億因與被告熟識,即與被告商量,以3萬元薪資僱請被告照料店內,當時稅捐稽徵所未來店裡查娛樂稅,故未辨理之實。(二)被告所提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授權證書申請暨切結書二份,申請日期為98年10月27日及99年11月10日,及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公開演出授權證書98年度、99年度即載明為杜信憶,均可證明月馨小吃部持證或負責人為杜信憶之事實。(三)98年8月間屏東稅捐稽徵所以娛樂稅屬地方政府稅收必須申報,且無限制必須實際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才交代被告辦理申報繳稅,原告漠視現實證據,僅憑查詢財政部公示資料網站就可將杜信億投資金額歸為別人所有嗎?且原告非屬集團管理團體,何來公開演出授權證之授權呢?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8",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2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係從事各種皮包、手錶、成衣、皮帶、鞋類及產品之製造、買賣及進出口貿易業務,且為圖樣英文「IAM」,如本判決附件所示註冊第955578號、第958508號、第950427號商標(下稱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被告富航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富航公司)與原告前於民國91年間就系爭商標之商品簽訂代理經銷合約(下稱系爭合約),而以被告富赫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富赫公司)名義向原告下單洽購「IAM」系列商品,並向高雄夢時代廣場承租櫃位。依系爭合約第4.2條之規定,被告富航公司依據此經銷合約,有義務使「IAM」商標維持專業品牌流行指標形象。惟被告於各大百貨公司「IAM」之櫃位中多次將「PARTAKE」、「EMINENT」等其他品牌商品夾雜在系爭商標之商品中陳列販賣,並於廣告文宣中將系爭商標與其他品牌共同陳列,其對系爭商標商品之經銷方式,已使消費者對系爭商標有所混淆,減損對系爭商標之識別性,且被告在原告致函要求改正後仍未改善,原告為維持商譽,確保系爭商標識別功能,前於99年5月31日發函予被告富航公司、富赫公司,表示停止供貨,並要求被告不得再對外公開使用系爭商標。(二)被告在原告發文通知後,仍於各大百貨公司專櫃將其他品牌與系爭商標商品混雜陳列,更因他牌產品之瑕疵,致消費者誤認為系爭商標商品之瑕疵而向原告投訴,依相關消費者之反應,顯見被告確實致系爭商標與其他品牌產生混淆誤認。原告於99年12月底再度至被告經營之櫃位走訪,發現被告公司之臺北京站、美麗華、臺南德安百貨、臺南新光三越西門店及高雄夢時代廣場櫃位均仍放置「IAM」招牌,並混雜陳列他牌之商品、文宣或特價廣告。原告並於100年3月間在Facebook網站上,發現被告於100年2月間在臺北美麗華之「IAM」專櫃上張貼「I'AM新品上市」廣告,陳列販售仿冒系爭商標99年於歐洲上市之Race系列包款之「Sylvain」品牌包件。原告於100年3月12日至臺北美麗華櫃位購買,被告公司店員更向原告表示上開包款為法國「Sylvain」品牌,其為系爭商標之副品牌。原告嗣於100年9月17日再度前往被告之臺南新光三越中山店櫃位,仍發現被告在其所經營之櫃位上陳列、銷售系爭商標之商品,並於包件旁放置「PARTAKE精選商品特價1,390元」之廣告文宣。被告之行銷手法,已嚴重侵害系爭商標之識別性,損害系爭商標之商譽與品牌形象。被告使用系爭商標為專櫃名稱對外經營,並故意陳列、銷售「PARTAKE」、「EMINENT」及「Sylvain」等商標之商品,其與一般零售業者將多個商標同時標示於招牌上,表示銷售多種商標商品之商業慣例,顯然不同。被告並無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款「指示性合理使用」之適用。(三)綜上所陳,被告所為已違反商標法第62條第2款規定,原告自得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並依商標法第63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原證27所示之商品零售單價新臺幣(下同)1,872元之900倍計算損害。且被告故意攀附他人商譽或不當仿襲他人商品外觀之不正當競爭行為,並足以影響公平交易之正常秩序,已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第24條規定,亦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1條、第32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額3倍以下之賠償。而被告富赫公司與富航公司為共同侵權行為,依民法第185條規定,應負連帶賠償責任。被告紀仲容為被告富航公司、富赫公司之負責人,實際為業務經營,依民法第28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原告並以本件之起訴正式為終止經銷合約之意思表示。準此,原告聲明求為判決,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684,800元,暨自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暨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民國98年6月8日以前,月馨卡拉OK是訴外人陳湘文和被告兩人合夥經營,嗣因陳湘文不想再經營,被告亦無力獨資經營,乃於98年6月8日盤讓予杜信億。而實際負責人杜信億因與被告熟識,即與被告商量,以3萬元薪資僱請被告照料店內,當時稅捐稽徵所未來店裡查娛樂稅,故未辨理之實。(二)被告所提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授權證書申請暨切結書二份,申請日期為98年10月27日及99年11月10日,及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公開演出授權證書98年度、99年度即載明為杜信憶,均可證明月馨小吃部持證或負責人為杜信憶之事實。(三)98年8月間屏東稅捐稽徵所以娛樂稅屬地方政府稅收必須申報,且無限制必須實際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才交代被告辦理申報繳稅,原告漠視現實證據,僅憑查詢財政部公示資料網站就可將杜信億投資金額歸為別人所有嗎?且原告非屬集團管理團體,何來公開演出授權證之授權呢?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3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專利權回復名譽等
(一)原告係從事各種皮包、手錶、成衣、皮帶、鞋類及產品之製造、買賣及進出口貿易業務,且為圖樣英文「IAM」,如本判決附件所示註冊第955578號、第958508號、第950427號商標(下稱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被告富航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富航公司)與原告前於民國91年間就系爭商標之商品簽訂代理經銷合約(下稱系爭合約),而以被告富赫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富赫公司)名義向原告下單洽購「IAM」系列商品,並向高雄夢時代廣場承租櫃位。依系爭合約第4.2條之規定,被告富航公司依據此經銷合約,有義務使「IAM」商標維持專業品牌流行指標形象。惟被告於各大百貨公司「IAM」之櫃位中多次將「PARTAKE」、「EMINENT」等其他品牌商品夾雜在系爭商標之商品中陳列販賣,並於廣告文宣中將系爭商標與其他品牌共同陳列,其對系爭商標商品之經銷方式,已使消費者對系爭商標有所混淆,減損對系爭商標之識別性,且被告在原告致函要求改正後仍未改善,原告為維持商譽,確保系爭商標識別功能,前於99年5月31日發函予被告富航公司、富赫公司,表示停止供貨,並要求被告不得再對外公開使用系爭商標。(二)被告在原告發文通知後,仍於各大百貨公司專櫃將其他品牌與系爭商標商品混雜陳列,更因他牌產品之瑕疵,致消費者誤認為系爭商標商品之瑕疵而向原告投訴,依相關消費者之反應,顯見被告確實致系爭商標與其他品牌產生混淆誤認。原告於99年12月底再度至被告經營之櫃位走訪,發現被告公司之臺北京站、美麗華、臺南德安百貨、臺南新光三越西門店及高雄夢時代廣場櫃位均仍放置「IAM」招牌,並混雜陳列他牌之商品、文宣或特價廣告。原告並於100年3月間在Facebook網站上,發現被告於100年2月間在臺北美麗華之「IAM」專櫃上張貼「I'AM新品上市」廣告,陳列販售仿冒系爭商標99年於歐洲上市之Race系列包款之「Sylvain」品牌包件。原告於100年3月12日至臺北美麗華櫃位購買,被告公司店員更向原告表示上開包款為法國「Sylvain」品牌,其為系爭商標之副品牌。原告嗣於100年9月17日再度前往被告之臺南新光三越中山店櫃位,仍發現被告在其所經營之櫃位上陳列、銷售系爭商標之商品,並於包件旁放置「PARTAKE精選商品特價1,390元」之廣告文宣。被告之行銷手法,已嚴重侵害系爭商標之識別性,損害系爭商標之商譽與品牌形象。被告使用系爭商標為專櫃名稱對外經營,並故意陳列、銷售「PARTAKE」、「EMINENT」及「Sylvain」等商標之商品,其與一般零售業者將多個商標同時標示於招牌上,表示銷售多種商標商品之商業慣例,顯然不同。被告並無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款「指示性合理使用」之適用。(三)綜上所陳,被告所為已違反商標法第62條第2款規定,原告自得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並依商標法第63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原證27所示之商品零售單價新臺幣(下同)1,872元之900倍計算損害。且被告故意攀附他人商譽或不當仿襲他人商品外觀之不正當競爭行為,並足以影響公平交易之正常秩序,已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第24條規定,亦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1條、第32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額3倍以下之賠償。而被告富赫公司與富航公司為共同侵權行為,依民法第185條規定,應負連帶賠償責任。被告紀仲容為被告富航公司、富赫公司之負責人,實際為業務經營,依民法第28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原告並以本件之起訴正式為終止經銷合約之意思表示。準此,原告聲明求為判決,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684,800元,暨自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暨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民國98年6月8日以前,月馨卡拉OK是訴外人陳湘文和被告兩人合夥經營,嗣因陳湘文不想再經營,被告亦無力獨資經營,乃於98年6月8日盤讓予杜信億。而實際負責人杜信億因與被告熟識,即與被告商量,以3萬元薪資僱請被告照料店內,當時稅捐稽徵所未來店裡查娛樂稅,故未辨理之實。(二)被告所提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授權證書申請暨切結書二份,申請日期為98年10月27日及99年11月10日,及社團法人臺灣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公開演出授權證書98年度、99年度即載明為杜信憶,均可證明月馨小吃部持證或負責人為杜信憶之事實。(三)98年8月間屏東稅捐稽徵所以娛樂稅屬地方政府稅收必須申報,且無限制必須實際負責人或現場負責人,才交代被告辦理申報繳稅,原告漠視現實證據,僅憑查詢財政部公示資料網站就可將杜信億投資金額歸為別人所有嗎?且原告非屬集團管理團體,何來公開演出授權證之授權呢?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公平交易法損害賠償等
原告從事安全帽製造、代工及零售業務,於民國104年間研發「MARS」復古全罩式安全帽(下稱系爭產品),以「BLADERIDER」商標銷售安全帽,因訴外人顏○○即○○○企業社(下稱顏○○),至原告公司洽談代工事宜時,見原告貨架陳列之系爭產品,認有銷售商機且未有專利等智慧財產權限制,始委請原告代工貼牌生產「火箭人」安全帽對外銷售,嗣於108年9月顏○○即停止委請原告代工生產。原告之後以自有「海鳥牌安全帽」商標生產系爭產品,並於108年12月間以「海鳥牌安全帽」在官方網站公開發表系爭產品。詎被告為顏○○「火箭人」安全帽之經銷商,為達商品競爭目的,未查上情擅自擷取原告官方網站系爭產品照片後,張貼於被告所經營之「堅持二輪所」臉書粉絲專頁,並撰文主張原告公司生產之「海鳥牌安全帽」為仿冒品(下稱系爭貼文),令不知情消費者誤信原告製造銷售之「海鳥牌安全帽」為仿襲他人之品質低劣商品,致生損害於原告。又兩造均從事安全帽零售業,為競爭關係廠商,被告為達競爭目的,利用臉書粉絲專頁表示上開不實資訊,企圖影響顧客對原告出售商品或服務之正常選擇,誘使顧客與之交易。且原告之「海鳥牌安全帽」之經銷商,均以系爭產品有惡意仿襲「BLADERIDER火箭人安全帽」為由拒絕購買銷售系爭產品,造成原告損害。爰依公平交易法第24條、第31條、第32條第1項、第34條及民法第195條第1項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1萬3,77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民事最後事實審判決書案號、當事人、案由及主文欄,以長25公分、寬19公分之篇幅,登載於蘋果日報全國版頭版1日。㈢、上第一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伊是顏○○的經銷商,販售其所生產的安全帽,之前顏○○有上架一款火箭人安全帽,因顏○○表示有仿冒的安全帽出現在市面上,所以要求伊說明,伊就按照顏○○的告知後為系爭貼文,之後因為收到原告寄發的存證信函就下架系爭貼文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2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公平交易法損害賠償
原告從事安全帽製造、代工及零售業務,於民國104年間研發「MARS」復古全罩式安全帽(下稱系爭產品),以「BLADERIDER」商標銷售安全帽,因訴外人顏○○即○○○企業社(下稱顏○○),至原告公司洽談代工事宜時,見原告貨架陳列之系爭產品,認有銷售商機且未有專利等智慧財產權限制,始委請原告代工貼牌生產「火箭人」安全帽對外銷售,嗣於108年9月顏○○即停止委請原告代工生產。原告之後以自有「海鳥牌安全帽」商標生產系爭產品,並於108年12月間以「海鳥牌安全帽」在官方網站公開發表系爭產品。詎被告為顏○○「火箭人」安全帽之經銷商,為達商品競爭目的,未查上情擅自擷取原告官方網站系爭產品照片後,張貼於被告所經營之「堅持二輪所」臉書粉絲專頁,並撰文主張原告公司生產之「海鳥牌安全帽」為仿冒品(下稱系爭貼文),令不知情消費者誤信原告製造銷售之「海鳥牌安全帽」為仿襲他人之品質低劣商品,致生損害於原告。又兩造均從事安全帽零售業,為競爭關係廠商,被告為達競爭目的,利用臉書粉絲專頁表示上開不實資訊,企圖影響顧客對原告出售商品或服務之正常選擇,誘使顧客與之交易。且原告之「海鳥牌安全帽」之經銷商,均以系爭產品有惡意仿襲「BLADERIDER火箭人安全帽」為由拒絕購買銷售系爭產品,造成原告損害。爰依公平交易法第24條、第31條、第32條第1項、第34條及民法第195條第1項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1萬3,77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民事最後事實審判決書案號、當事人、案由及主文欄,以長25公分、寬19公分之篇幅,登載於蘋果日報全國版頭版1日。㈢、上第一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伊是顏○○的經銷商,販售其所生產的安全帽,之前顏○○有上架一款火箭人安全帽,因顏○○表示有仿冒的安全帽出現在市面上,所以要求伊說明,伊就按照顏○○的告知後為系爭貼文,之後因為收到原告寄發的存證信函就下架系爭貼文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50 1 5", "lawName": "政府採購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依據本院卷1第310、311、312頁勘驗照片所示,系爭產品之立管下段係一中空管體,其底端保持中空狀未予封閉之開口處即為該流體出口,且該流體出口設於立管下段下端與氣動鑽頭連結處,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一流體出口,其設於立管下段下端與氣動鑽頭連結處」係一上位概念,流體出口位置包括立管下端與氣動鑽頭連結空隙處,以及經由氣動鑽頭之出排氣孔排出,氣動鑽頭是否設有出排氣孔,只是氣體經由「上該流體出口」排出之後,後續之排出管道之區別而已云云(見本院卷2第58頁背面、第59頁、本院卷3第130頁背面、第131頁,本院卷4第13頁、第13頁背面)。惟查:系爭產品之氣動鎚(氣動鑽頭)係包括直立鑽頭管及底部放射狀鑽頭等元件,該中空立管下段與氣動槌連接處係以插梢固定,以避免氣動槌脫落,系爭產品之立管下段與氣動槌連接處並未見有任何流體出口之孔洞或管口之技術特徵,此有卷附本院勘驗照片可稽(見本院卷1第299-303頁),且被告亦陳稱:「流體出口就是在氣動鑽頭最下端的孔洞處」等語明確(見本院卷3第103頁),故系爭產品之流體出口設於立管下段下端之氣動鑽頭端面,明顯與系爭專利之流體出口設於立管下段下端與氣動鑽頭連結處不同,系爭產品無法為系爭專利要件1G所文義讀取。又原告雖主張系爭專利之流體出口位置,包括立管下端與氣動鑽頭連結空隙處及氣動鑽頭端面之出排氣孔云云,惟查,系爭專利僅界定流體出口設於立管下段下端與氣動鑽頭連結處,並未於氣動鑽頭之端面界定出排氣孔,且系爭專利之發明目的,主要藉由流體導入單元將流體導入立管下段內部,再由流體出口噴出以將遭氣動鑽頭打碎之石頭粉粒排出所鑽得之穴孔外部,該排出作用具有防止石頭粉粒卡死氣動鑽頭之優點,倘如原告所稱系爭產品將流體出口設於立管下段下端與氣動鑽頭連結處,其流體出口之氣流噴出,將無法使底部放射狀鑽頭所鑽掘之石頭粉粒經氣流吹送排出,即無法達到系爭專利所稱防止石頭粉粒卡死氣動鑽頭之優點,且系爭產品若於立管下段下端與氣動鑽頭連結處存有空隙,亦將造成氣動鑽頭因上端空隙洩氣而壓力不足,導致氣動鑽頭無法如期作動。準此,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分屬不同流體出口態樣,原告前開主張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一流體出口設於立管下段下端與氣動鑽頭連結處」係為系爭產品之上位概念云云,尚無可採。⑵被告抗辯:系爭產品未見套管環孔、匯流室及穿孔不符系爭專利請求項1要件1D「一流體導入單元,包含一流體導管、一套管環及一匯流室,該流體導管一端連結流體產生裝置、另端連結套管環,該套管環套組於立管上段之外部,該匯流室設於立管上段下端,並與流體導管導通;」之特徵;系爭產品之氣動鑽頭連接組設在馬達下方的轉軸,並未連接在立管下段,不符合系爭專利請求項1要件F「一氣動鑽頭,其與立管下段下端連結;」之特徵,不符合文義讀取云云(見本院卷3第156頁、第156頁背面)。惟查:系爭產品具有筒狀之流體導入單元,該外部導入部分包含一流體導管及圓筒狀之套管環,經由現場人員拆解內部照片可以發現,該流體導入單元之內部具有3個穿孔及圓柱狀匯流室,該穿孔設置於套管環筒狀內部之範圍內,該匯流室與穿孔及外接流體導管相導通,且該套管環筒狀外部具有一連接管孔以連接流體導管,該外部流體導管一端連結流體產生裝置,另一端連結套管環,系爭產品要件1d已明確揭示套管環孔、匯流室及穿孔等構件,此有本院勘驗現場拆解照片可稽(見本院卷1第307-309、313-325頁)。又依本院勘驗照片所示(見本院卷1第294-296、298、299、309-312頁),系爭產品之動力單元馬達轉軸下端連接流體導入單元,該流體導入單元下端接續中空立管,並於中空立管下端與氣動槌(氣動鑽頭)連接處係以插梢固定,以避免氣動槌脫落,系爭產品之氣動鑽頭仍經由馬達之旋轉動力間接傳遞,該馬達旋轉動力經由轉軸及流體導入單元向下傳遞致中空立管,最終傳導連接至下端之氣動鑽頭,且系爭產品之氣動鑽頭係直接連接中空立管之下端,是被告上開所辯,尚有誤會。   3.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5-9及更正後請求項3之文義範圍: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技術特徵為文義比對,系爭產品因無從對應於要件1G之全部技術內容,而未為要件1G之文義所讀取,基於全要件原則,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已如前述,又系爭專利請求項2、5-9及更正後請求項3均係直接或間接依附於請求項1之附屬項,解釋上應包含所依附請求項(獨立項1)之所有技術特徵,而屬就被依附之請求項(獨立項1)所載的技術手段作進一步限定之請求項,則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自亦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5-9及更正後請求項3之文義範圍。(六)綜上,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2、5-9及更正後請求項3之文義範圍,是被告使用系爭產品,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至於被告另抗辯其他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2、5-9及更正後請求項3無效等前揭爭點,即無再予審究之必要,併此敘明。六、綜上所述,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2、5-9及更正後請求項3之文義範圍。從而,原告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97條第1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等規定,訴請判決如聲明所示,即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其依據,應併予駁回。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據,經本院審酌後認對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附此敘明。八、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中  華  民  國  107 年  6  月  29  日         智慧財產法院第三庭法官張銘晃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7 年  6  月  29  日書記官葉倩如
伊是顏○○的經銷商,販售其所生產的安全帽,之前顏○○有上架一款火箭人安全帽,因顏○○表示有仿冒的安全帽出現在市面上,所以要求伊說明,伊就按照顏○○的告知後為系爭貼文,之後因為收到原告寄發的存證信函就下架系爭貼文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係註冊第01201795號「WELLSHIN」商標(下稱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商標專用期間為95年4月1日起至105年3月31日止,原告亦為系爭商標在美國之權利人。原告公司成立二十餘年來,戮力開發包括電源線及電源接頭在內之電子產品,所生產之商品除行銷臺灣外並外銷多國,原告並就電線組合及電源線(CordSetsandPower-supplyCords)相關產品取得美國權威機構UnderwriterLaboratoriesInc.之產品安全認證(下稱UL認證),認證碼為E115330。被告銳璽公司曾於95年至97年間向原告公司採購標有系爭商標及經UL認證之電源線產品再為轉售,惟被告銳璽公司自98年起即未再向原告進貨,原告竟於美國購物網站,發現印有系爭商標及印有原告EL115530號UL認證碼之「ULTRAACExtensionCable」及「UltraPowerCordSplitter」商品(下稱系爭產品),被告吳恬君利用其在臺灣經營之被告銳璽公司,在未經原告授權之情形下,將系爭產品販賣至美國,原告為維護權利,曾於101年4月19日委請律師發函予被告通知侵權事宜,惟被告銳璽公司已搬離,該律師函遭退回,復為保全將來執行,依法於101年5月聲請假扣押並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01年度全字第1099號裁定准許假扣押,詎被告吳恬君於知悉原告之假扣押聲請後,竟於101年6月8日惡意解散被告銳璽公司,以逃避商標侵權之民事賠償責任,而被告郭智雄與郭智偉分別擔任被告公司之採購主管與外銷主管,亦與被告銳璽公司及被告吳恬君共同侵害系爭商標,爰依修正前商標法第61條、第63條第1項第2款、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31條、民法第28條、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85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提起本件訴訟。(二)爰聲明:1.被告等應連帶應給付原告新臺幣(除另標明者外,下同)200萬元,及自101年6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則抗辯以:(一)被告等並無侵害系爭商標之故意或過失:1.被告銳璽公司為一為國際貿易公司,從事五金批發、電器批發、化妝品批發、汽、機車零件配備批發、電子材料批發等事業,所營項目繁多,系爭產品為被告公司眾多販售項目之一,販售數量不多,被告公司非專門販售電源線產品為業。又被告公司為美國ULTRA公司之臺灣採購代理,倘ULTRA公司有某項產品需求,被告公司即於臺灣、大陸等地找尋製造相關產品之廠商,再由被告公司向廠商採購該產品,出口至ULTRA公司,合先敘明。2.被告銳璽公司曾於95年至97年間,依照ULTRA公司訂單所需品項、數量,向原告公司購買「一對二」(為一個公插頭、二個母插頭、線材、連接器之結合產品)及「一對四」(為一個公插頭、四個母插頭、線材、連接器之結合產品)電源線產品。因原告公司時常無法配合交期,被告公司遂於97年9月間,轉向永力實業有限公司之大陸工廠(下稱永力公司,於大陸地區稱東莞永力電業有限公司),購買「一對二」及「一對四」電源線產品,被告公司向永力公司採購出貨予美國ULTRA公司之電源線,其插頭上係放置永力公司自己之商標,並無原告系爭商標及UL認證碼。嗣於98年間,因永力公司認為被告公司採購數量不大,配合度不高,又因ULTRA公司需求之電源線(含插頭)並無專利,被告公司遂轉向現有合作之供應商開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開逸公司)購買「一對一」(為一個公插頭、一個母插頭及線材之結合產品)及「一對四」電源線產品,再出貨予美國ULTRA公司。而被告銳璽公司未指示開逸公司應如何製造電源線、使用何廠牌的插頭,且被告銳璽公司向開逸公司採購系爭產品後,逕由大陸直接出口至美國,被告銳璽公司並不知道插頭上面有英文或數字,被告銳璽公司之大陸辦公室人員驗貨時,對於開逸公司產品從未發現插頭上有何商標字樣,亦未向公司反應過任何問題,被告銳璽公司自當信賴開逸公司生產之電源線係合法之商品,因被告銳璽公司從未向原告公司採購過一對一電源線,故被告公司向開逸公司採購一對一電源線產品時,根本不可能提供原告產品予開逸公司,亦無指示開逸公司放置系爭商標於電源線產品上,且開逸公司非被告公司之履行輔助人,開逸公司生產之系爭產品誤置系爭商標,被告誠屬無法預料。是故ULTRA公司銷毀印製原告商標之系爭產品後,開逸公司於99年5月間,自費重新製造沒有放置任何字樣之電源線商品,並透過被告公司出貨予ULTRA公司。原告公司也已因本案和ULTRA公司達成和解協議,並已收訖和解金。3.被告銳璽公司係採分工方式經營,被告郭智偉係負責國外業務部門,接洽、聯繫國外客戶業務往來事宜,並不經手供應商之決定,亦未負責管理出貨事宜,故被告郭智偉對於供應商之決定、供應商生產過程、及後續出貨予客戶事宜等,並不負責管理及監督,國外業務雖由被告郭智偉聯絡接洽,然被告郭智偉非被告公司之外銷主管,實無從以原證17之文件認定本件係由被告郭智偉將系爭電源線外銷至ULTRA公司,原告藉此主張被告郭智偉侵害系爭商標自無理由。又被告郭智雄係負責被告公司國內及大陸採購部門,依國外客戶訂單之需求,再於國內及大陸地區尋找可製造客戶所需功能、數量商品之供應商,並再向該供應商採購,98年2月間被告郭智雄及採購部門人員吳翔銘,均無提供任何樣品予開逸公司,被告郭智雄既未自行或指示他人提供任何一對一電源線樣品予開逸公司,開逸公司竟生產出母插頭上有放置系爭商標之系爭產品,顯然係開逸公司製造電源線時誤置,而與被告郭智雄無關。又出售予ULTRA公司之電源線外包裝上,均有印製明顯之ULTRA公司自有商標,外包裝上均無放置任何原告系爭商標,被告郭智雄、郭智偉均係至99年4月間,ULTRA公司收到原告公司律師函,經ULTRA公司告知後,始知悉開逸公司製造系爭產品有放置一個原告系爭商標,該電源線插頭上的字樣極不明顯,連擁有自有品牌的ULTRA公司亦不知情,ULTRA公司收受律師函後,悉數銷毀爭議電源線產品,由此觀之,郭智雄、郭智偉等被告均無侵害原告公司商標之故意或過失甚明。而原告提起之違反商標法刑事告訴(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101年度偵字第20455號),被告郭智雄並未指述其曾指示吳翔銘提供標有原告商標之產品樣版給開逸公司,亦未表示其有指示開逸公司製作系爭產品,此外,吳翔銘亦未證稱其有將原告公司產品交予開逸公司,原告竟以被告郭智雄及吳翔銘於偵查案件之陳述,主張被告郭智雄有共同侵害系爭商標權之行為云云,顯有謬誤。(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並依公平交易法第31條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云云,惟原告對其系爭商標及認證碼E115330是否符合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構成要件,並未為任何舉證,亦未舉證其為著名商標,況且,以原告之商品在市場上廣告促銷程度、市場銷售狀況及消費者大眾之印象,均不足以證明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系爭商標及認證碼E115330具有相當知名度,自無從認定被告公司有何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之情事,原告請求被告公司應依公平交易法第31條負損害賠償責任,顯然無據。(三)被告吳恬君不應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被告吳恬君負責行政及會計,被告郭智雄負責國內及大陸採購部門,被告郭智偉負責國外業務部門,故被告公司向何廠商採購電源線、ULTRA公司需求之品項、數量為何,並非由被告吳恬君聯繫接洽,亦不需經由被告吳恬君決策,此部分均係由被告銳璽公司採購及業務部門負責。是以,被告吳恬君確實未與開逸公司接洽有關採購、業務事宜,更未指示開逸公司應如何製造電源線產品,實難認被告吳恬君有侵害原告公司商標之故意或過失。(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兩造不爭執下列事實(參本院卷第191、192頁之準備程序筆錄):(一)原告係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商標專用期間為95年4月1日起至105年3月31日止,原告亦為系爭商標在美國之權利人。(二)原告取得美國UnderwriterLaboratoriesInc.之產品安全認證,認證碼為E115330。(三)原告於美國購物網站,發現印有原告系爭商標及印有原告EL115530號UL認證碼之系爭產品。(四)被告銳璽公司曾於95年至97年間,為ULTRA公司向原告公司採購電源線產品,再出貨予ULTRA公司。(五)被告銳璽公司97年或之後曾向永力公司之大陸工廠,購買電源線產品,再出貨予美國ULTRA公司。(六)被告公司97年或之後曾向開逸公司購買電源線產品,再出貨予美國ULTRA公司。(七)原告已因美國WELLSHIN商標侵權和ULTRA公司和解並收訖ULTRA公司給付之和解金。(八)被告銳璽公司及吳恬君遭台北地方法院101年度司執全字第510號假扣押財產後,被告吳恬君為供反擔保聲請撤銷假扣押,於101年6月22日依台北地方法院101年度全字第1099號裁定,以面額200萬元之台支提存。(九)原告於101年4月19日委請律師發函予被告通知侵權事宜,惟被告銳璽公司已搬離,該律師函遭退回。(十)被告銳璽公司於101年6月8日為解散登記,並已向法院呈報清算完結。五、得心證之理由:(一)商標法雖於100年6月29日修正公布、101年7月1日施行,惟原告主張被告侵害系爭商標權之時間為新修正商標法施行前,是系爭商標權是否受到侵害,應以當時有效之92年5月28日修正公布之商標法(下稱修正前商標法)為法規依據,合先敘明。(二)查原告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指定使用於開關、電源供應器、插座、插頭、延長線等商品,專用期間自95年4月1日至105年3月31日止;被告銳璽公司曾於95年至97年間向原告購買標有系爭商標及UL認證碼之產品轉售ULTRA公司,嗣後則先後改向永力公司之大陸工廠、開逸公司購買電源線產品轉售ULTRA公司;又原告於美國購物網站,發現印有系爭商標及UL認證碼之系爭產品,原告因此發律師函給ULTRA公司,開逸公司表示願意賠償補貨給ULTRA公司,故被告銳璽公司重新向開逸公司下訂單,開逸公司未收取費用即重新製造沒有字樣的電源線補貨給ULTRA公司等節,有商標資料檢索結果、銳璽公司訂購單、原告購買系爭產品證明、銳璽公司出具給美國買主之侵權產品銷售證明暨中譯文、系爭產品照片、訂購單等件為證(本院卷第13、16至28、30、82至85頁),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是被告銳璽公司為ULTRA公司向開逸公司採購系爭產品後出貨予ULTRA公司,而系爭產品上未經原告同意標示有系爭商標乙情,堪可認定。(三)被告雖抗辯稱:被告銳璽公司係為ULTRA公司採購系爭產品,並未指示開逸公司應如何製造電源線、使用何廠牌之插頭,且被告銳璽公司向開逸公司採購電源線後,係逕由大陸直接出口至美國,加上系爭商標標示極不明顯,故被告銳璽公司並不知道插頭上有系爭商標,而信賴開逸公司生產之電源線為合法商品;又ULTRA公司擁有自有品牌,實無利用系爭商標混淆消費者之意云云,並提出驗貨單為憑(本院卷第70至81頁),惟查,被告銳璽公司為ULTRA公司向開逸公司採購之系爭產品既未經原告同意而標示有系爭商標,且被告銳璽公司於系爭產品出貨時亦曾驗貨,自不得就系爭產品未經同意標示系爭商標之事實謂無注意義務及注意能力,從而,被告銳璽公司自屬因過失而侵害原告之系爭商標權,應依修正前商標法第61條第1項前段,對原告負損害賠償責任。(四)又按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該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65年台上字第3031號判例可資參照。查被告吳恬君為被告銳璽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乃公司負責人,而銷售系爭產品予ULTRA公司既為被告銳璽公司業務之一,自屬被告吳恬君應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範圍,而該業務之執行既侵害被上訴人之專利權,被告吳恬君自應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與被告銳璽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被告吳恬君雖辯稱:其僅負責公司行政及會計,並未參與被告銳璽公司與開逸公司採購過程,是其並未因執行職務致他人受損害,毋庸與被告銳璽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云云,並提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101年度偵字第20455號不起訴處分書為佐(本院卷第195至197頁),惟其既為被告銳璽公司之負責人,自應就各項業務之執行善盡其督導之責,縱其實際上另委由第三人負責,亦僅為其等內部分工問題,且該第三人亦不啻為被告吳恬君手足之延伸,自仍應就公司之侵權行為負損害賠償責任,至於刑事責任與民事侵權責任之理論基礎本極殊異,是縱使檢察官認定被告吳恬君無刑事責任,亦與其有無民事侵權責任之認定無涉,是被告吳恬君前揭所辯,尚非可採。(五)原告復稱:被告郭智雄為被告銳璽公司之採購主管,負責對外採購事宜,曾替被告銳璽公司向開逸公司採購系爭產品,且在偵查程序中自承曾經指示銳璽公司之採購人員吳翔銘提供標有系爭商標之產品樣版給開逸公司;至被告郭智偉則為被告銳璽公司之外銷業務主管,負責將系爭產品外銷至美國ULTRA公司,是被告郭智雄與郭智偉亦共同侵害原告系爭商標權云云。惟查,原告主張被告郭智雄在偵查程序中自承曾經指示銳璽公司之採購人員吳翔銘提供標有系爭商標之產品樣版給開逸公司乙節,為被告否認,原告亦未舉證以實其說,尚難遽信;況縱認被告郭智雄確有指示吳翔銘提供標有系爭商標之產品作為樣品給開逸公司,衡諸國際貿易實務,採購商提供樣品之主要目的,在與供應商確認產品之規格與需求,尚難認所提供之樣品上有他人商標,即為有指示供應商仿冒他人商標之意,職是,自不能據以推論被告郭智雄主觀上有侵害系爭商標之故意或過失。再查,被告銳璽公司為美國ULTRA公司向大陸開逸公司採購系爭產品後,貨物係直接自大陸地區出口至美國,被告郭智雄既為被告銳璽公司之採購主管,綜理該公司國內外採購業務,系爭產品之採購僅為其負責之其中一筆,原告復未證明係由被告郭智雄至大陸檢驗系爭產品,從而,要難以被告郭智雄主管系爭產品採購業務,即謂其有侵害系爭商標權之故意或過失;同理,亦不得僅以被告郭智偉主管系爭產品外銷業務,即認其應就系爭商標權被侵害之結果負故意或過失責任。綜上,原告主張被告郭智雄、郭智偉共同侵害系爭商標權,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云云,尚屬牽強。(六)原告另主張被告有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之行為,應依同法第31條負損害賠償責任云云,惟原告對系爭商標及UL認證碼是否具備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要件,僅以:原告公司成立20餘年來,已為上市公司,致力經營系爭商標於電線、插座等產品數年等語為論據,尚有不足,原告復未舉證以實其說,是其上開主張,顯然無據。(七)綜上,被告銳璽公司因過失不法侵害原告之系爭商標權,應依修正前商標法第61條第1項前段負損害賠償責任,被告吳恬君為被告銳璽公司負責人,應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與被告銳璽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按修正前商標法第63條第1項第1款、第2款規定:「商標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時,得就下列各款擇一計算其損害:一、依民法第216條規定。但不能提供證據方法以證明其損害時,商標權人得就其使用註冊商標通常所可獲得之利益,減除受侵害後使用同一商標所得之利益,以其差額為所受損害。
伊是顏○○的經銷商,販售其所生產的安全帽,之前顏○○有上架一款火箭人安全帽,因顏○○表示有仿冒的安全帽出現在市面上,所以要求伊說明,伊就按照顏○○的告知後為系爭貼文,之後因為收到原告寄發的存證信函就下架系爭貼文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79",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1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0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6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62",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63",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註冊第01316081號「幸福空間」商標之所有權人(下稱系爭商標,註冊號碼、商標圖樣、名稱、權利期間、商品或服務名稱等如附件所示),上開商標仍在商標權期間內。詎被告美商科高國際有限公司(GoogleInternationalLLC,下稱科高公司)竟於搜尋引擎上將原告之系爭商標出售予訴外人禾林室內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下稱禾林公司)作為關鍵字廣告,企圖誤導搜尋原告公司特取名稱及商標「幸福空間」之消費者連結到禾林公司之網站。原告遂於100年10月31日、100年11月21日寄發存證信函予被告應速予移除前開關鍵字及相關廣告連結,惟被告均不予理會,遲至100年12月23日被告仍保留上開系爭廣告;甚者,被告於接獲前開原告函文後,又另將系爭商標作為關鍵字廣告銷售予訴外人水相設計有限公司(下稱水相公司)、基倍設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基倍公司)、台灣肯美有限公司(下稱肯美公司,即AllLife生活館室內設計)等3家公司以賺取廣告費用(訴外人禾林公司、水相公司、基倍公司、肯美公司之廣告,以下統稱為系爭廣告)。(二)被告基於行銷之目的販賣關鍵字廣告,受託設定原告註冊有案之系爭商標作為關鍵字,造成一般消費者於被告搜尋網頁鍵入原告系爭商標後,竟出現其他公司、商號或個人之廣告,實已足令消費者混淆或誤認其他公司、商號或個人與原告系爭商標有特定連結之印象,誤認委託被告之廠商與原告間有一定之合作關係,自屬違反修正前商標法第29條第2項第2款規定。系爭商標「幸福空間」乃原告已註冊之著名商標,禾林公司等其他室內設計業者,利用向被告購買關鍵字廣告,以便利其網站資訊為搜尋引擎所尋得,並導引原告之潛在客戶進入其網站,顯係攀附原告長久以來努力經營之商譽,而遂其獲利之行為,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被告經原告通知後仍不撤除該關鍵字搜尋連結,不啻明知並容許其他相類似服務之業者無償「搭便車」享受原告經營註冊商標之行為,並從中牟利,侵害原告商標之完整性及原告商業利益,自屬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之侵權行為。又被告違反商標法第29條第2項第2款、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亦應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負損害賠償責任。(三)系爭廣告雖由廣告主與訴外人亞普達國際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亞普達公司)簽約,然本件出售關鍵字廣告所造成侵害系爭商標權、商業利益之效果,均呈現於被告公司網頁上,行為人之行為外觀顯係執行被告公司之職務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且由被告與訴外人亞普達公司之合約可知其等有代理關係,因此訴外人亞普達公司確實為被告之代理人,而屬民法第188條之受僱人甚明。(四)爰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公平交易法第30、31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美商科高國際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應禁止販售「幸福空間」作為關鍵字廣告。(2)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100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4)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伊是顏○○的經銷商,販售其所生產的安全帽,之前顏○○有上架一款火箭人安全帽,因顏○○表示有仿冒的安全帽出現在市面上,所以要求伊說明,伊就按照顏○○的告知後為系爭貼文,之後因為收到原告寄發的存證信函就下架系爭貼文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6",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2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8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註冊第01316081號「幸福空間」商標之所有權人(下稱系爭商標,註冊號碼、商標圖樣、名稱、權利期間、商品或服務名稱等如附件所示),上開商標仍在商標權期間內。詎被告美商科高國際有限公司(GoogleInternationalLLC,下稱科高公司)竟於搜尋引擎上將原告之系爭商標出售予訴外人禾林室內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下稱禾林公司)作為關鍵字廣告,企圖誤導搜尋原告公司特取名稱及商標「幸福空間」之消費者連結到禾林公司之網站。原告遂於100年10月31日、100年11月21日寄發存證信函予被告應速予移除前開關鍵字及相關廣告連結,惟被告均不予理會,遲至100年12月23日被告仍保留上開系爭廣告;甚者,被告於接獲前開原告函文後,又另將系爭商標作為關鍵字廣告銷售予訴外人水相設計有限公司(下稱水相公司)、基倍設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基倍公司)、台灣肯美有限公司(下稱肯美公司,即AllLife生活館室內設計)等3家公司以賺取廣告費用(訴外人禾林公司、水相公司、基倍公司、肯美公司之廣告,以下統稱為系爭廣告)。(二)被告基於行銷之目的販賣關鍵字廣告,受託設定原告註冊有案之系爭商標作為關鍵字,造成一般消費者於被告搜尋網頁鍵入原告系爭商標後,竟出現其他公司、商號或個人之廣告,實已足令消費者混淆或誤認其他公司、商號或個人與原告系爭商標有特定連結之印象,誤認委託被告之廠商與原告間有一定之合作關係,自屬違反修正前商標法第29條第2項第2款規定。系爭商標「幸福空間」乃原告已註冊之著名商標,禾林公司等其他室內設計業者,利用向被告購買關鍵字廣告,以便利其網站資訊為搜尋引擎所尋得,並導引原告之潛在客戶進入其網站,顯係攀附原告長久以來努力經營之商譽,而遂其獲利之行為,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被告經原告通知後仍不撤除該關鍵字搜尋連結,不啻明知並容許其他相類似服務之業者無償「搭便車」享受原告經營註冊商標之行為,並從中牟利,侵害原告商標之完整性及原告商業利益,自屬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之侵權行為。又被告違反商標法第29條第2項第2款、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亦應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負損害賠償責任。(三)系爭廣告雖由廣告主與訴外人亞普達國際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亞普達公司)簽約,然本件出售關鍵字廣告所造成侵害系爭商標權、商業利益之效果,均呈現於被告公司網頁上,行為人之行為外觀顯係執行被告公司之職務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且由被告與訴外人亞普達公司之合約可知其等有代理關係,因此訴外人亞普達公司確實為被告之代理人,而屬民法第188條之受僱人甚明。(四)爰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公平交易法第30、31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美商科高國際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應禁止販售「幸福空間」作為關鍵字廣告。(2)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100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4)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伊是顏○○的經銷商,販售其所生產的安全帽,之前顏○○有上架一款火箭人安全帽,因顏○○表示有仿冒的安全帽出現在市面上,所以要求伊說明,伊就按照顏○○的告知後為系爭貼文,之後因為收到原告寄發的存證信函就下架系爭貼文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許文昌為註冊第01288211號「TUNGFAN設計圖」(下稱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權利期間自96年11月16日至106年11月15日止(商標圖樣、指定提供之商品或服務如附件一所示)。緣原告許文昌於91年間即設計系爭商標圖樣並交付訴外人林烈章做成電子圖檔,並分別於91年2月起、94年9月起將系爭商標授權原告東發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東發公司)及東躍發企業有限公司(下稱東躍發公司)使用。92年間原告委託被告羅賜萬代工製鞋,並請其開設模具將上開圖樣使用於鞋底,被告羅賜萬即使用附件二圖樣於所製造之鞋子中(下稱系爭產品),並交付予原告,詎被告羅賜萬未經原告之同意或授權,竟製造販售系爭產品予他人,且長達數年之久,嗣原告許文昌於96年註冊系爭商標後,隨即告知被告羅賜萬不得再有仿冒行為,惟原告仍於註冊後查獲被告將仿冒商品販賣予他人。(二)系爭商標圖樣既屬原告許文昌所有,且東躍發公司、東發公司與被告間是承攬(代工)之關係,是被告羅賜萬是為專履行承攬(代工)契約才製作附件二所示圖樣模具並加以使用,則在未經原告同意下,被告羅賜萬自不得擅自使用附件二所示圖樣,意即被告不得主張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3款之善意先行使商標。(三)被告羅吳樹子於92年即知悉系爭商標圖樣為許文昌所有,而由錄音譯文可知被告羅家慧、王裕民於99年9月回製鞋廠幫忙時,即知系爭商標圖樣非被告羅賜萬所有,卻仍與被告羅賜萬共同製鞋販售予他人,自應與被告羅賜萬負共同侵權責任。(四)被告羅賜萬所生產之系爭產品至少有亮皮小皮鞋,售價350元,迷彩皮鞋,售價650元,因數量龐大,原告難以計算其損害,故原告以上開二項產品之單價總和1,000元乘以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請求被告連帶給付150萬元之賠償。又被告羅賜萬受原告東發公司、東躍發公司委託生產系爭商標圖樣鞋子,卻違反約定將之售與第三人,亦應對原告東發公司、東躍發公司負債務不履行賠償責任。爰依商標法第61條第1、2項、第63條第1項第3款、民法第227條規定,請求被告等連帶賠償原告150萬元。並聲明:(1)被告四人應連帶給付原告三人新臺幣1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最後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3)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伊是顏○○的經銷商,販售其所生產的安全帽,之前顏○○有上架一款火箭人安全帽,因顏○○表示有仿冒的安全帽出現在市面上,所以要求伊說明,伊就按照顏○○的告知後為系爭貼文,之後因為收到原告寄發的存證信函就下架系爭貼文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9 2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2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27",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㈠本件事實經過:⒈原告劉陽為註冊第01755477號「哇系愛文啦!愛芒怪獸imango及圖」之商標權人(甲證1,下稱系爭商標1),另原告林江鴻為註冊第01808050號「怪獸果乾MONSTERDRIEDFRUIT」商標之商標權人(甲證2,下稱系爭商標2,與上開系爭商標1以下合稱系爭諸商標)。原告劉陽擔任負責人之葡吉園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下稱葡吉園公司)自民國103年間,即開始於我國市場以上開包裝對外公開銷售愛文果乾、蔓越莓果及情人果乾(甲證3、4),迄曾任職葡吉園公司之被告王瑞麟於105年11月間向原告提起違反著作權法之告訴,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地檢署)做成不起訴處分(甲證5、6)。⒉被告王瑞麟於離開原任職之葡吉園公司後,與被告崴創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崴創公司,甲證7)未經原告劉陽及林江鴻之同意,私自逕行使用原已由葡吉園公司使用及公開銷售之用於包裝水果乾之三種「愛芒怪獸imango」、「蔓蔓公主Ma-nMa-n」及「情場高手Ace」商品之包裝(其上均有「怪獸果乾MONSTERDRIEDFRUIT」之商標),裝填入果乾後,在包裝背面右下角葡吉園公司之產品保險、製造廠商、地址、服務專線、產地、QR-CORD、EAN-13商品條碼之欄位,貼上標籤後,將製造廠商、地址及服務專線修改為被告崴創公司、0000市○○區○○路00巷00號2樓、00-0000-0000,並修改QR-CORD後,在包裝正面左上角黏貼「怪獸果乾MONSTERDRIEDFRUIT」商標貼紙,透過實體及網路通路,於市場公開行銷販售(被告所販售上開修改後之「愛芒怪獸imango」、「蔓蔓公主Ma-nMa-n」及「情場高手Ace」商品下稱系爭商品),而EAN-13商品條碼(愛芒怪獸imango:0000000000000;蔓蔓公主Ma-nMa-n:0000000000000;情場高手Ace:0000000000000)則偽造並使用葡吉園公司所付費申請取得之商標條碼。⒊原告於106年1月19日發函通知被告王瑞麟及被告崴創公司之行為,已違反著作權法及商標法相關規定,並限期於文到三日內自市場通路回收相關商品、銷毀並停止使用,並經被告於106年1月23日收受(甲證8),然被告迄106年2月17日仍對外販售印有原告劉陽及林江鴻所註冊商標之商品(甲證9),被告王瑞麟之犯行並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起訴(甲證10)。⒋原告爰依商標法第68條第1款、第69條第3項、第71條第1項第3款、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28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請求被告等負損害賠償責任:①被告王瑞麟及被告崴創公司就「商品名稱/內容物」使用商標、及該商品售價情況如下:⑴蔓蔓公主/蔓越莓果乾:包裝正面左上角貼有原告林江鴻之系爭商標2,售價新臺幣(下同)130元/包。⑵愛芒怪獸/芒果果乾:包裝正面左上角貼有原告林江鴻之系爭商標2,及於包裝正面使用原告劉陽之系爭商標1,售價130元/包。⑶情場高手/情人果果乾:包裝正面左上角貼有原告林江鴻之系爭商標2,售價130元/包。②據上,被告王瑞麟及被告崴創公司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對原告劉陽連帶賠償195,000元(計算式:130×1,500=195,000),另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對原告林江鴻連帶賠償585,000元(計算式:130×1,500×3=585,000)。㈡對被告陳述之抗辯: 被告所提出之本案過程(含雙方認識經過及愛芒怪獸及怪獸果乾均係由其一人發想設計)並非事實,原告劉陽與被告王瑞麟認識及二商標發想之經過如下所述:①愛芒怪獸:⑴於103年12月新北市政府耶誕節當時,葡吉園公司於新北市政府參展販售商品,參展第二天下午被告王瑞麟來到原告攤位,當時生意不錯,被告王瑞麟利用空檔與原告劉陽聊天,被告王瑞麟表示當時剛退伍不久,在一間名字叫上合整合行銷公司(下稱上合公司)擔任職員,對葡吉園公司的商品有興趣可以幫忙整合,雙方留下聯絡方式。過了沒幾天被告王瑞麟就帶著上合公司的老闆到葡吉園公司拜訪談合作議題,後來因為上合公司收取費用太高沒有合作。惟不久後被告王瑞麟自己私下來找原告劉陽,向原告劉陽表示表示對葡吉園公司所販售之杏福包果(堅果類)和天然果乾(水果果乾)很有興趣,說想要來葡吉園公司上班。原告劉陽當時問被告王瑞麟,他剛從部隊回來而且在上合公司任職,行業別也與葡吉園公司不同,為何想要來葡吉園公司上班,被告王瑞麟表示葡吉園公司研發的食品,特別是天然果乾有時尚潮流品牌形象的商機,被告王瑞麟願意前來學習。約2個月後,被告王瑞麟辭去之前的工作來到葡吉園公司上班,葡吉園公司以接近成本價提供商品給被告王瑞麟銷售,被告王瑞麟賺取接近成本價與銷售價之差額,獲取工作所得,此部分有葡吉園公司留存之三聯式送貨單(甲證12)及被告王瑞麟與原告劉陽LINE記事本之進貨記錄(甲證13)可憑。⑵當時原告劉陽與被告王瑞麟分享以人物形象行銷原告現有之果乾商品,包括怪獸果乾、愛芒怪獸芒果乾、蔓蔓公主蔓越莓、情場高手情人果乾、黃金右角黃金柚子乾等等。被告於原告公司之職稱為行銷總監(甲證14)。⑶原告於104年3月起即找設計師○○○負責葡吉園公司相關產品圖像及文字創作,系爭商標1約於104年4月至5月間著手進行設計,原告、○○○一同討論設計修改,被告王瑞麟亦有參與,即完成系爭商品上使用之愛芒怪獸之圖樣,原告有付費給○○○(甲證15),○○○亦有將愛芒怪獸之圖樣著作讓與原告(甲證16),並於104年6月間委由泰春彩藝有限公司印製包裝(甲證3)。原告並以該圖樣申請取得註冊爭商標1。葡吉園公司曾委由被告王瑞麟負責葡吉園公司之網路行銷事宜,此有被告王瑞麟104年10月12日FB文章(甲證17),證明被告王瑞麟以葡吉園公司之名義,於葡吉園網路購物平台銷售葡吉園公司商品,其中亦有銷售使用系爭商標1之芒果乾商品。②怪獸果乾(系爭商標2)名稱為原告劉陽與林江鴻所討論發想,此部分為單純之商標名稱,未有何等圖形著作之問題,並由原告林江鴻申請商標而由葡吉園公司使用。㈢被告有侵害原告商標權之故意、過失:如上所述,原告曾發函通知被告等上開侵權事實,然被告王瑞麟迄106年2月17日仍對外販售印有系爭諸商標,顯證其主觀上有故意。被告王瑞麟於108年4月12日上午11點半進行調解,惟當庭被告王瑞麟起初表示不願賠償原告二人任何金額亦未就侵害商標權之犯行對原告二人表示任何歉意並稱系爭商標日後均由原告二人使用,被告王瑞麟不再爭議也不再對系爭諸商標主張任何權利(例如提出商標評定程序),經調解委員當庭勸諭後,被告王瑞麟僅願交付侵害商標權之未使用庫存產品外包裝袋交由原告二人自行處理,被告王瑞麟犯後態度惡劣,於經刑事起訴後仍毫無悔改之意,迄今仍未將使用原告二人之商標產品圖下架(甲證18),足徵原告二人所提出之賠償金額根本不足以令被告對於侵害他人商標權一事有所警惕,1,500倍之賠償金額並無過高之虞。㈣並聲明:⒈被告崴創公司及被告王瑞麟應連帶給付原告劉陽19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⒉被告崴創公司及被告王瑞麟應連帶給付原告林江鴻58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⒊上開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⒋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伊是顏○○的經銷商,販售其所生產的安全帽,之前顏○○有上架一款火箭人安全帽,因顏○○表示有仿冒的安全帽出現在市面上,所以要求伊說明,伊就按照顏○○的告知後為系爭貼文,之後因為收到原告寄發的存證信函就下架系爭貼文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㈠原告為我國發明專利第I226833號「抑制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至民國107年10月12日止。系爭專利係關於一種醫藥組合物,其主要活性成分(ActivePharmaceuticalIngredient,「API」)為亞倫多酸(AlendronicAcid),或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或上述之混合物。此主要活性成分為一種雙膦酸化物,用以抑制人類及其它哺乳類動物之骨骼吸除作用。此骨骼吸除作用之主要病症之一為骨質疏鬆症,常發生於停經之婦女。系爭專利發現,以低投藥頻率、相對高單位劑量之亞倫多酸鹽進行投藥流程治療,不僅能抑制此骨骼吸除作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等病症,並能減低因服用此種醫藥組合物而發生之潛在性腸胃副作用至最低程度。㈡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解釋部分: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係「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其中該組合物係呈單位劑量形式。」。其技術特徵為「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第一技術特徵)、「該醫藥組合物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第二技術特徵)、「該醫藥組合物包含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第三技術特徵)、「該醫藥組合物係呈單位劑量形式」(第四技術特徵)。有關第二技術特徵「該醫藥組合物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已載明70毫克係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而非亞倫多酸鹽類或酯類(Alendronate)之重量,足見此處所指之70毫克係指70毫克亞倫多酸活性成份,而非亞倫多酸鹽類或酯類之重量。況依系爭專利說明書可知,無論選擇何種雙膦酸鹽化合物,其投藥之劑量係依據亞倫多酸之重量計算為70毫克,而非依據所選取之雙膦酸鹽化合物之重量計算。被告主張70毫克係雙磷酸化物(如亞倫多酸鹽)之含量及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解釋係指該醫藥組合物係以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為其活性成分,顯無理由。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係「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醫藥組合物,其係呈錠劑形式。」,故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附屬項,並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該組合物係呈單位劑量形式」技術特徵,限定為「該組合物係呈錠劑形式」。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係「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醫藥組合物可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亦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附屬項。㈢有關系爭專利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部分:⒈系爭專利說明書第37頁實施例7係配製「大約35毫克之亞倫多酸鹽單鈉三水合物(以亞倫多酸的活性為準)」之錠劑,使用45.68毫克之「亞倫多酸鹽單鈉三水合物」,而亞倫多酸單鈉三水合物分子量為325,換算成亞倫多酸(分子量為249),即等於35毫克亞倫多酸,欲使錠劑中包含約35毫克之活性成分亞倫多酸,須使用45.68毫克之亞倫多酸鹽單鈉三水合物。系爭專利說明書第38頁實施例8係配製「大約70毫克之亞倫多酸鹽單鈉三水合物(以亞倫多酸的活性為準)」之溶液,使用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鹽單鈉三水合物」,而亞倫多酸單鈉三水合物分子量為325,換算成亞倫多酸(分子量為249),即等於70毫克亞倫多酸,欲使錠劑中包含約70毫克之活性成分亞倫多酸,須使用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鹽單鈉三水合物。⒉系爭專利說明書之內容明確、清楚、前後一致,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充分瞭解並可據以實施,已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是被告以系爭專利說明書實施例7表格中之45.68毫克與約35毫克不同,且實施例8表格中之91.35毫克與約70毫克不同為由,主張系爭專利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顯係錯誤解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其主張自不足採。㈣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第36項應屬有效部分:⒈原告申請系爭專利前,先前技藝存在藥品服用困難、胃腸副作用(尤其是關於食道方面)等缺失,且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通常知識係病患服用亞倫多酸藥物所生之副作用,隨亞倫多酸劑量增加而增加。由系爭專利說明書可知,系爭專利發明目在解決先前技藝之缺失,即在不影響療效情形,減少服用困難、胃腸副作用(尤其是關於食道方面)等,更經動物及人體實驗而發現,以相對高單位劑量、惟間隔每週一次服用亞倫多酸藥品,不僅療效未因每週僅服用一次而減少,並可減少服用困難、胃腸副作用,而未發生對胃腸產生副作用的程度係隨劑量增加而增加之結果。⒉被告提出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1分別為LunarNewsJuly1996,LunarNewsApril1997及LunarNewsApril1996。依美國德拉瓦州聯邦地方法院關於系爭專利美國對應案即原證23之US.PatentNo.5,994,329之判決(下稱美國地院判決)可知,渠等作者為Dr.Mazess,且其大學及博士學位都是人類學系,並未受過醫學或藥學相關訓練,上開證詞既非系爭專利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撰擬,應非適格證據。又紐西蘭高等法院認為被證7及被證11,並非為適格之先前技術,而加拿大法院亦以作者Dr.Mazess應非系爭專利所屬技術領域之人為由,否定LunarNews文章之證據能力。況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1之內容不僅與當時系爭專利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知識相反,且為臆測之詞,依當時系爭專利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並無法採信。被告縱主張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1之作者Dr.Mazess領導美國某大學骨質密度實驗室並將骨質密度建立為診斷工具,然此亦無礙於Dr.Mazess並非為系爭專利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⒊被告提出被證36、被證37及被證38為證時,已逾越99年10月27日之期限,依民事訴訟法第196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自生失權效果。倘被告認為上開證據之內容已揭示於被證13及被證19,則被告應引用被證13與被證19之相關內容,而非另提出新證據。況由被證36可知其藥物試驗中讓病患所服用之劑量僅為對照組/5毫克/10毫克/20毫克,並無40毫克以上之高劑量,且未揭露降低投藥頻率。另由被證37可知其藥物試驗中讓病患所服用之劑量分為二階段,其中前二年僅為每天5毫克,第三年追加至每天10毫克,並以之與安慰劑對照組做比較,其並無揭露40毫克以上之高劑量,亦未揭露降低投藥頻率。至由被證38可知其雖然有揭露40毫克及80毫克之劑量,但係針對潘吉得氏症之治療,且投藥頻率為每天一次,並未揭露降低投藥頻率。足見被證36至被證38均未揭露降低投藥頻率及提高投藥劑量即可減少服用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⒋被證12僅揭示亞倫多酸藥錠停留於食道時間越長,造成食道黏膜損害越嚴重,惟此並無法否認造成食道黏膜損害係亞倫多酸所致,遑論被證12亦無從否定亞倫多酸劑量越高,對食道黏膜損害程度越高,且被證12僅涉及食道炎部分,並未探究腸胃道部分。又系爭專利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審酌被證6與TheAmericanJournalofMedicine,vol.99,pp.144-152,(August1995)後,應可認定由被證6並不足推論亞倫多酸每次服用劑量可能可達180毫克劑量,且對病患不會造成傷害之結果。⒌被告以被證6及被證7為引證案,主張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惟被證6及被證7欠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揭示之「該醫藥組合物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技術特徵。又被證6僅係揭示1毫克至500毫克之亞倫多酸鹽之上位概念,並未揭露系爭專利所示「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下位概念技術特徵,況依審查原則,被證6所載1毫克至500毫克之亞倫多酸鹽之上位概念數值範圍,並未揭示系爭專利「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下位概念。另被證6及被證7均欠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揭示「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酯類」及「亞倫多酸、其醫療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之二項技術特徵,足見被證6及被證7不影響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新穎性。至系爭專利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將被證7所揭露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簡單地置換成系爭專利之70毫克劑量。是被證6及被證7並未揭露亞倫多酸醫藥上可接受酯類,更未揭露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等技術特徵,自無從否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新穎性。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均為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附屬項,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既具有新穎性,其附屬項第22項及第36項亦具有新穎性。⒍被告以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1或其組合否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進步性,並以被證6及被證7否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進步性,復以被證7、被證10、被證11及被證12或其組合否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進步性。惟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1至少均欠缺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該醫藥組合物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技術特徵,及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技術特徵,且被證7、被證10、被證11及被證12是否於系爭專利申請前業已公開,應由被告負舉證責任。姑不論被證6、被證7、被證10、被證11或被證12是否具證據能力,然其均並無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若干技術特徵。⒎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判決對於Dr.ArthurC.Santora之證詞斷章取義,且其專利權範圍之解釋與系爭專利不同。且該判決之內容亦與Dr.ArthurC.Santora實際證詞,顯有出入。復以上開判決廢棄地方法院判決主要原因在於其對於專利申請範圍之解讀,忽視字典編撰者原則,而將「about70mg」解釋為「approximately70mg」(詳參JudgeRader不同意見書),因此產生「大約70毫克與80毫克」劑量有無實質差異之問題。然系爭專利係針對70毫克之特定劑量,與CAFC判決專利申請範圍之解釋不同,實則,並無任何前案揭露70毫克之特定劑量,該判決之推論自不足採。㈤被告之系爭產品「善骨實"山德士"膜衣錠70毫克(AlendronateSandoz70mgTablets)」(下稱系爭產品),符合  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第一技術特徵至第四技術特徵,且依「專利侵害鑑定要點」可知,系爭產品已落入原告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構成文義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又系爭產品之劑型係「膜衣錠」,  亦為一種錠劑,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限定技 術特徵,已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文義,構成文義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復以系爭產品係一種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之醫藥組合物,且一星期一次投藥,故而,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限定技術特徵,已落入原告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文義,構成文義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原告援依專利法第85條第1項規定,請求賠償損害新臺幣伍佰萬元,並請求排除被告之侵害原告系爭專利權。並聲明:⒈被告不得自行或委請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善骨實山德士膜衣錠70毫克」(AlendronateSandoz70mgTablets)(衛署藥輸字第025104號)藥品,並不得為侵害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226833號之行為。⒉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伍佰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⒊前二項請求,原告願以現金或等值之花旗銀行銀行本票或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或保證書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⒋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㈠系爭專利有違反核准時(即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並自93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同法條第4項規定之要件,依專利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撤銷,故原告不得基於應撤銷之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係揭示「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可知系爭專利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70毫克」為依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算後之結果,該解釋符合請求項文義及說明書內容。另由鈞院之技術審查官於100年2月22日庭詢之陳述,可知系爭專利說明書內容所提及之重量僅寫亞倫多酸鹽,無法得知係以活性成份計,亦足證被告解釋符合該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對於請求項文義之正確理解。且縱認系爭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應依原告主張解釋,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文字及說明書內多處與原告主張解釋方法顯有未合且均支持被告解釋,系爭專利之用語顯模糊不清,有誤導並不當擴張其申請專利範圍之嫌,說明書亦未明確且充分揭露,致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其內容並據以實施,是系爭專利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㈡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新穎性部分: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主要發明在於服用相對高劑量(即70毫克)之雙膦酸化物但降低投藥頻率之方式,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惟系爭專利申請前,被證6(即WO95/30421A1)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1毫克至500毫克之劑量投藥,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另被證7(即LUNAR?NEWS,July1996)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每週投藥1次,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足見系爭專利之發明與前述先前技術之差異僅在於劑量之些微差異,而該等差異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依系爭專利核准時之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三章2.4.4.規定,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不具新穎性。⒉原告主張被證6並未揭露「亞倫多酸醫藥上可接受酯類」及「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故無從否定系爭專利之新穎性。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是「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係屬「擇一」而非「必須同時存在」之關係,僅須其中任何一項被先前技術揭露,系爭專利即喪失新穎性。至有關劑量部分,無論依原告解釋或被告解釋之申請專利範圍,因系爭專利「70毫克」之劑量或以70毫克亞倫多酸計算出「70/76.2/82.4/91.4毫克之雙膦酸化物,均為被證6限縮之劑量範圍所涵蓋,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6不具新穎性。⒊被證7揭露每週投予一次亞倫多酸鹽80毫克(或0.75至180毫克範圍內之劑量)可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症,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及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且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ArthurC.Santora博士在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作證時自承「在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中,每週一次4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5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效果相當,每週一次8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10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亦然。」,而美國CAFC判決審酌後肯認「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自每週一次40或80毫克之治療Paget氏症病患之藥丸至每週一次35或70毫克藥丸間並無明顯差異。」。又系爭專利與被證7之差異僅在於70毫克與80毫克之些微差異,此等差異顯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7並不具新穎性。復以各國主管機關及法院(僅除紐西蘭法院外)均肯認被證7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原告主張加拿大法院否定被證7之證據能力,顯非事實。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與36項因屬第18項之附屬項,非屬第18項涵蓋之技術內容,相較於被證6及被證7亦不具新穎性。⒋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時之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之副作用程度隨亞倫多酸劑量增加而增加」,且被證36、被證37及被證38因失權而不具證據能力。惟被告於法院諭知之99年10月27日期限內,提出有關系爭專利申請時通常知識之相關證據即被證36至被證38之原文,乃為反駁原告於99年12月15日提出有關當時通常知識之陳述,本屬被告攻防之權利,自無任何失權可言。況被證36至被證38等期刊論文係藉由原告或其關係企業之經費資助而完成,且被證36及被證37之多位作者(包括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亦服務於原告之關係企業,原告自無不知及質疑此通常知識之理。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鹽可被良好地耐受且發生副作用之比例相較於安慰劑對照組並無差異」、「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是原告主張被證36至被證38並無法否定當時通常知識為「病患服用亞倫多酸藥物所生之副作用,隨亞倫多酸鹽劑量增加而增加」,即屬無據。㈢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相較於其申請前已公開之先前技術不具進步性,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2條第4項規定部分:⒈被證7已揭露「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投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之技術內容,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發明整體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7之先前技術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⒉被證6及被證7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進步性。⒊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⒋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所請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系爭產品每錠係含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鈉,其用途係治療停經婦女或男性之骨質疏鬆症。對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及系爭產品可知,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均為第18項之附屬項,而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依同理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之文義範圍。㈤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然基於「貢獻原則」,除「70毫克」之劑量外,其他任何位於「大約8.75毫克至大約140毫克」劑量範圍內之亞倫多酸鹽(例如系爭產品使用之91.35毫克亞倫多酸鈉)皆已貢獻給社會大眾,而不得適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仍適用阻卻「均等論」之「貢獻原則」,而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均等範圍。又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除「約70毫克」或「70毫克」之範圍外,原告已明白拋棄原請求之「約8.75毫克至140毫克」之亞倫多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之劑量範圍,是依「禁反言」原則已不得再行主張該劑量範圍仍為其專利權效力所及。復以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惟系爭產品所使用之技術手段與被證7雖不完全相同,但顯為該先前技術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基於被證7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即可獲致系爭產品之所有技術特徵,則系爭產品係使用被證7之先前技術,適用「先前技術阻卻」。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確有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及同條第4項規定之應予撤銷之事由,是原告不得基於系爭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且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原告自不得向被告請求任何損害賠償。並答辯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5",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系爭專利之「凸體」應解釋為指任何高起或隆起之物體,其形狀不限。「斜槽」應解釋為指任何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被告未針對「凸體」與「斜 槽」作明確之字義解釋,惟認為凸體與斜槽應包含螺紋結構。2.系爭專利請求項1界定之「凸體」的文字意義,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記載「本創作係有關一種拖把之伸縮桿旋轉鎖定結構,尤指一種以外部轉動迫使內部套筒夾緊或鬆開,以達使伸縮桿鎖定或呈可伸縮狀態之結構。」(第3頁第3至5行)、「一旋筒(30b),係套置在該束套(30a)外周,其內緣面相對於該束套(30a)之斜槽(32)設有可於斜槽(32)上升降之凸體(33)」(第6頁第1至3行)「藉由旋轉該旋筒(30b),使該旋筒(30b)可於該束套(30a)外周上升或下降,且因該剖溝(31)之作用,使該旋筒(30b)之第二錐面(35)相對於該束套(30a)之第一錐面(36),呈現如第四、五圖所示之旋筒(30b)上升緊鎖狀態,將該內桿體(10)及外桿體(20)呈定位以利於拖地使用,或如第六、七圖所示,呈現旋筒(30b)下降鬆弛狀態,使該內桿體(10)呈可轉動狀態,以利該拖把毛(41)之脫水」(第6頁第6至12行)。另參考第2圖,系爭專利之凸體係可於斜槽上升降,使旋筒可於束套外周上升或下降而呈現緊鎖或鬆弛狀態,是以「凸體」文義應指高起或隆起之物體,而可於斜槽上升降。3.系爭專利請求項1界定之「斜槽」的文字意義,參酌前述說明及系爭專利說明書載「一束套(30a)..另其上段部外周緣設有斜槽(32)」(第5頁第20至22行),並參照第2圖,可得知斜槽(32)係位於束套上段部外周緣,其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是以「斜槽」文義應指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由於系爭專利說明書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記載之「凸體」或「斜槽」並無特別之定義,又按說明書之實施例或圖式僅係新型之實施態樣 之一,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不應將其視為限制條件而讀入申請專利範圍。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及斜槽依通常習慣總括之意義應涵蓋可藉二者相對應凹凸搭配而使凸體可沿斜槽相對升降的結構。又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證據包括內部證據與外部證據,其內部證據係包括請   求項之文字、發明(或新型)說明、圖式及申請歷史之檔  案資料,所謂申請歷史檔案,係指自申請專利至維護專利 過程中,申請時原說明書以外之文件檔案。例如,申請、舉發或行政救濟階段之補充、修正文件、更正文件、申復書、答辯書、理由書或其他相關文件(參100年度民專上更(一)字第6號民事判決)。4.原告曾於98210041N01舉發答辯理由書第3頁第4行至第11行記載「系爭專利尚特別設計出讓束套與旋筒之間得以快速相對升降之斜槽與凸體,進而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此乃證據2、3所揭露使用螺紋結構之組接結構所無法達到之功效;是以,系爭專利由束套與旋筒所構成之鎖定結構相對於證據2、3所揭露之組接結構,使用型態不同且可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並非根據證據2、3即可輕易完成」,由此可知,原告已自承斜槽與凸體具有快速相對升降作用而不包含螺紋結構,是以斜槽與凸體之技術特徵應排除螺紋結構。此觀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於第98210041N01號舉發審定書第8頁第8行記載「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及經濟部訴願決定書第10頁第11行記載「承前所述系爭專利之斜槽與凸體有別於證據2螺紋結構」而明。由此可知,智慧局及訴願會均認定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並以此理由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另參酌系 爭專利之行政訴訟,即本院102年度行專訴字第20號(第98210041N01號舉發案)行政判決,本院亦認定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判決書第31頁第6點後段及第32頁第7點前段),並以此理由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  5.依上所述,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及斜槽依通常習慣總  括之意義雖涵蓋可藉二者相對應凹凸搭配而使凸體可沿斜 槽相對升降的結構,而包含螺紋結構。惟由原告於舉發答辯過程中為維護系爭專利之有效性,所為系爭專利斜槽與凸體可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有別於舉發證據螺紋結構之陳述,且經智慧局、訴願會及本院102行專訴字第20號行政判決(確定在案)均認定系爭專利斜槽與凸體有別於螺紋結構。是以,原告為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之上開舉發答辯理由應予採用,並視為內部證據,輔以解釋申請專利範圍。綜合考量前開理由後,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應指高起或隆起之物體,而可於斜槽上升降;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斜槽」應解釋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且「凸體」與「斜槽」應特別排除螺紋結構。  6.
㈠系爭專利有違反核准時(即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並自93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同法條第4項規定之要件,依專利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撤銷,故原告不得基於應撤銷之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係揭示「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可知系爭專利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70毫克」為依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算後之結果,該解釋符合請求項文義及說明書內容。另由鈞院之技術審查官於100年2月22日庭詢之陳述,可知系爭專利說明書內容所提及之重量僅寫亞倫多酸鹽,無法得知係以活性成份計,亦足證被告解釋符合該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對於請求項文義之正確理解。且縱認系爭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應依原告主張解釋,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文字及說明書內多處與原告主張解釋方法顯有未合且均支持被告解釋,系爭專利之用語顯模糊不清,有誤導並不當擴張其申請專利範圍之嫌,說明書亦未明確且充分揭露,致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其內容並據以實施,是系爭專利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㈡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新穎性部分: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主要發明在於服用相對高劑量(即70毫克)之雙膦酸化物但降低投藥頻率之方式,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惟系爭專利申請前,被證6(即WO95/30421A1)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1毫克至500毫克之劑量投藥,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另被證7(即LUNAR?NEWS,July1996)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每週投藥1次,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足見系爭專利之發明與前述先前技術之差異僅在於劑量之些微差異,而該等差異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依系爭專利核准時之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三章2.4.4.規定,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不具新穎性。⒉原告主張被證6並未揭露「亞倫多酸醫藥上可接受酯類」及「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故無從否定系爭專利之新穎性。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是「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係屬「擇一」而非「必須同時存在」之關係,僅須其中任何一項被先前技術揭露,系爭專利即喪失新穎性。至有關劑量部分,無論依原告解釋或被告解釋之申請專利範圍,因系爭專利「70毫克」之劑量或以70毫克亞倫多酸計算出「70/76.2/82.4/91.4毫克之雙膦酸化物,均為被證6限縮之劑量範圍所涵蓋,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6不具新穎性。⒊被證7揭露每週投予一次亞倫多酸鹽80毫克(或0.75至180毫克範圍內之劑量)可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症,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及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且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ArthurC.Santora博士在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作證時自承「在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中,每週一次4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5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效果相當,每週一次8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10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亦然。」,而美國CAFC判決審酌後肯認「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自每週一次40或80毫克之治療Paget氏症病患之藥丸至每週一次35或70毫克藥丸間並無明顯差異。」。又系爭專利與被證7之差異僅在於70毫克與80毫克之些微差異,此等差異顯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7並不具新穎性。復以各國主管機關及法院(僅除紐西蘭法院外)均肯認被證7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原告主張加拿大法院否定被證7之證據能力,顯非事實。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與36項因屬第18項之附屬項,非屬第18項涵蓋之技術內容,相較於被證6及被證7亦不具新穎性。⒋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時之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之副作用程度隨亞倫多酸劑量增加而增加」,且被證36、被證37及被證38因失權而不具證據能力。惟被告於法院諭知之99年10月27日期限內,提出有關系爭專利申請時通常知識之相關證據即被證36至被證38之原文,乃為反駁原告於99年12月15日提出有關當時通常知識之陳述,本屬被告攻防之權利,自無任何失權可言。況被證36至被證38等期刊論文係藉由原告或其關係企業之經費資助而完成,且被證36及被證37之多位作者(包括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亦服務於原告之關係企業,原告自無不知及質疑此通常知識之理。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鹽可被良好地耐受且發生副作用之比例相較於安慰劑對照組並無差異」、「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是原告主張被證36至被證38並無法否定當時通常知識為「病患服用亞倫多酸藥物所生之副作用,隨亞倫多酸鹽劑量增加而增加」,即屬無據。㈢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相較於其申請前已公開之先前技術不具進步性,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2條第4項規定部分:⒈被證7已揭露「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投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之技術內容,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發明整體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7之先前技術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⒉被證6及被證7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進步性。⒊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⒋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所請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系爭產品每錠係含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鈉,其用途係治療停經婦女或男性之骨質疏鬆症。對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及系爭產品可知,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均為第18項之附屬項,而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依同理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之文義範圍。㈤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然基於「貢獻原則」,除「70毫克」之劑量外,其他任何位於「大約8.75毫克至大約140毫克」劑量範圍內之亞倫多酸鹽(例如系爭產品使用之91.35毫克亞倫多酸鈉)皆已貢獻給社會大眾,而不得適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仍適用阻卻「均等論」之「貢獻原則」,而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均等範圍。又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除「約70毫克」或「70毫克」之範圍外,原告已明白拋棄原請求之「約8.75毫克至140毫克」之亞倫多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之劑量範圍,是依「禁反言」原則已不得再行主張該劑量範圍仍為其專利權效力所及。復以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惟系爭產品所使用之技術手段與被證7雖不完全相同,但顯為該先前技術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基於被證7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即可獲致系爭產品之所有技術特徵,則系爭產品係使用被證7之先前技術,適用「先前技術阻卻」。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確有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及同條第4項規定之應予撤銷之事由,是原告不得基於系爭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且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原告自不得向被告請求任何損害賠償。並答辯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防止侵害專利權行為等
系爭專利之「凸體」應解釋為指任何高起或隆起之物體,其形狀不限。「斜槽」應解釋為指任何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被告未針對「凸體」與「斜 槽」作明確之字義解釋,惟認為凸體與斜槽應包含螺紋結構。2.系爭專利請求項1界定之「凸體」的文字意義,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記載「本創作係有關一種拖把之伸縮桿旋轉鎖定結構,尤指一種以外部轉動迫使內部套筒夾緊或鬆開,以達使伸縮桿鎖定或呈可伸縮狀態之結構。」(第3頁第3至5行)、「一旋筒(30b),係套置在該束套(30a)外周,其內緣面相對於該束套(30a)之斜槽(32)設有可於斜槽(32)上升降之凸體(33)」(第6頁第1至3行)「藉由旋轉該旋筒(30b),使該旋筒(30b)可於該束套(30a)外周上升或下降,且因該剖溝(31)之作用,使該旋筒(30b)之第二錐面(35)相對於該束套(30a)之第一錐面(36),呈現如第四、五圖所示之旋筒(30b)上升緊鎖狀態,將該內桿體(10)及外桿體(20)呈定位以利於拖地使用,或如第六、七圖所示,呈現旋筒(30b)下降鬆弛狀態,使該內桿體(10)呈可轉動狀態,以利該拖把毛(41)之脫水」(第6頁第6至12行)。另參考第2圖,系爭專利之凸體係可於斜槽上升降,使旋筒可於束套外周上升或下降而呈現緊鎖或鬆弛狀態,是以「凸體」文義應指高起或隆起之物體,而可於斜槽上升降。3.系爭專利請求項1界定之「斜槽」的文字意義,參酌前述說明及系爭專利說明書載「一束套(30a)..另其上段部外周緣設有斜槽(32)」(第5頁第20至22行),並參照第2圖,可得知斜槽(32)係位於束套上段部外周緣,其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是以「斜槽」文義應指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由於系爭專利說明書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記載之「凸體」或「斜槽」並無特別之定義,又按說明書之實施例或圖式僅係新型之實施態樣 之一,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不應將其視為限制條件而讀入申請專利範圍。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及斜槽依通常習慣總括之意義應涵蓋可藉二者相對應凹凸搭配而使凸體可沿斜槽相對升降的結構。又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證據包括內部證據與外部證據,其內部證據係包括請   求項之文字、發明(或新型)說明、圖式及申請歷史之檔  案資料,所謂申請歷史檔案,係指自申請專利至維護專利 過程中,申請時原說明書以外之文件檔案。例如,申請、舉發或行政救濟階段之補充、修正文件、更正文件、申復書、答辯書、理由書或其他相關文件(參100年度民專上更(一)字第6號民事判決)。4.原告曾於98210041N01舉發答辯理由書第3頁第4行至第11行記載「系爭專利尚特別設計出讓束套與旋筒之間得以快速相對升降之斜槽與凸體,進而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此乃證據2、3所揭露使用螺紋結構之組接結構所無法達到之功效;是以,系爭專利由束套與旋筒所構成之鎖定結構相對於證據2、3所揭露之組接結構,使用型態不同且可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並非根據證據2、3即可輕易完成」,由此可知,原告已自承斜槽與凸體具有快速相對升降作用而不包含螺紋結構,是以斜槽與凸體之技術特徵應排除螺紋結構。此觀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於第98210041N01號舉發審定書第8頁第8行記載「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及經濟部訴願決定書第10頁第11行記載「承前所述系爭專利之斜槽與凸體有別於證據2螺紋結構」而明。由此可知,智慧局及訴願會均認定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並以此理由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另參酌系 爭專利之行政訴訟,即本院102年度行專訴字第20號(第98210041N01號舉發案)行政判決,本院亦認定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判決書第31頁第6點後段及第32頁第7點前段),並以此理由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  5.依上所述,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及斜槽依通常習慣總  括之意義雖涵蓋可藉二者相對應凹凸搭配而使凸體可沿斜 槽相對升降的結構,而包含螺紋結構。惟由原告於舉發答辯過程中為維護系爭專利之有效性,所為系爭專利斜槽與凸體可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有別於舉發證據螺紋結構之陳述,且經智慧局、訴願會及本院102行專訴字第20號行政判決(確定在案)均認定系爭專利斜槽與凸體有別於螺紋結構。是以,原告為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之上開舉發答辯理由應予採用,並視為內部證據,輔以解釋申請專利範圍。綜合考量前開理由後,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應指高起或隆起之物體,而可於斜槽上升降;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斜槽」應解釋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且「凸體」與「斜槽」應特別排除螺紋結構。  6.
㈠系爭專利有違反核准時(即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並自93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同法條第4項規定之要件,依專利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撤銷,故原告不得基於應撤銷之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係揭示「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可知系爭專利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70毫克」為依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算後之結果,該解釋符合請求項文義及說明書內容。另由鈞院之技術審查官於100年2月22日庭詢之陳述,可知系爭專利說明書內容所提及之重量僅寫亞倫多酸鹽,無法得知係以活性成份計,亦足證被告解釋符合該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對於請求項文義之正確理解。且縱認系爭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應依原告主張解釋,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文字及說明書內多處與原告主張解釋方法顯有未合且均支持被告解釋,系爭專利之用語顯模糊不清,有誤導並不當擴張其申請專利範圍之嫌,說明書亦未明確且充分揭露,致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其內容並據以實施,是系爭專利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㈡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新穎性部分: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主要發明在於服用相對高劑量(即70毫克)之雙膦酸化物但降低投藥頻率之方式,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惟系爭專利申請前,被證6(即WO95/30421A1)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1毫克至500毫克之劑量投藥,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另被證7(即LUNAR?NEWS,July1996)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每週投藥1次,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足見系爭專利之發明與前述先前技術之差異僅在於劑量之些微差異,而該等差異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依系爭專利核准時之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三章2.4.4.規定,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不具新穎性。⒉原告主張被證6並未揭露「亞倫多酸醫藥上可接受酯類」及「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故無從否定系爭專利之新穎性。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是「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係屬「擇一」而非「必須同時存在」之關係,僅須其中任何一項被先前技術揭露,系爭專利即喪失新穎性。至有關劑量部分,無論依原告解釋或被告解釋之申請專利範圍,因系爭專利「70毫克」之劑量或以70毫克亞倫多酸計算出「70/76.2/82.4/91.4毫克之雙膦酸化物,均為被證6限縮之劑量範圍所涵蓋,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6不具新穎性。⒊被證7揭露每週投予一次亞倫多酸鹽80毫克(或0.75至180毫克範圍內之劑量)可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症,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及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且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ArthurC.Santora博士在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作證時自承「在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中,每週一次4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5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效果相當,每週一次8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10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亦然。」,而美國CAFC判決審酌後肯認「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自每週一次40或80毫克之治療Paget氏症病患之藥丸至每週一次35或70毫克藥丸間並無明顯差異。」。又系爭專利與被證7之差異僅在於70毫克與80毫克之些微差異,此等差異顯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7並不具新穎性。復以各國主管機關及法院(僅除紐西蘭法院外)均肯認被證7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原告主張加拿大法院否定被證7之證據能力,顯非事實。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與36項因屬第18項之附屬項,非屬第18項涵蓋之技術內容,相較於被證6及被證7亦不具新穎性。⒋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時之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之副作用程度隨亞倫多酸劑量增加而增加」,且被證36、被證37及被證38因失權而不具證據能力。惟被告於法院諭知之99年10月27日期限內,提出有關系爭專利申請時通常知識之相關證據即被證36至被證38之原文,乃為反駁原告於99年12月15日提出有關當時通常知識之陳述,本屬被告攻防之權利,自無任何失權可言。況被證36至被證38等期刊論文係藉由原告或其關係企業之經費資助而完成,且被證36及被證37之多位作者(包括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亦服務於原告之關係企業,原告自無不知及質疑此通常知識之理。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鹽可被良好地耐受且發生副作用之比例相較於安慰劑對照組並無差異」、「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是原告主張被證36至被證38並無法否定當時通常知識為「病患服用亞倫多酸藥物所生之副作用,隨亞倫多酸鹽劑量增加而增加」,即屬無據。㈢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相較於其申請前已公開之先前技術不具進步性,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2條第4項規定部分:⒈被證7已揭露「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投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之技術內容,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發明整體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7之先前技術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⒉被證6及被證7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進步性。⒊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⒋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所請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系爭產品每錠係含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鈉,其用途係治療停經婦女或男性之骨質疏鬆症。對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及系爭產品可知,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均為第18項之附屬項,而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依同理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之文義範圍。㈤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然基於「貢獻原則」,除「70毫克」之劑量外,其他任何位於「大約8.75毫克至大約140毫克」劑量範圍內之亞倫多酸鹽(例如系爭產品使用之91.35毫克亞倫多酸鈉)皆已貢獻給社會大眾,而不得適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仍適用阻卻「均等論」之「貢獻原則」,而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均等範圍。又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除「約70毫克」或「70毫克」之範圍外,原告已明白拋棄原請求之「約8.75毫克至140毫克」之亞倫多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之劑量範圍,是依「禁反言」原則已不得再行主張該劑量範圍仍為其專利權效力所及。復以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惟系爭產品所使用之技術手段與被證7雖不完全相同,但顯為該先前技術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基於被證7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即可獲致系爭產品之所有技術特徵,則系爭產品係使用被證7之先前技術,適用「先前技術阻卻」。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確有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及同條第4項規定之應予撤銷之事由,是原告不得基於系爭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且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原告自不得向被告請求任何損害賠償。並答辯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系爭專利之「凸體」應解釋為指任何高起或隆起之物體,其形狀不限。「斜槽」應解釋為指任何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被告未針對「凸體」與「斜 槽」作明確之字義解釋,惟認為凸體與斜槽應包含螺紋結構。2.系爭專利請求項1界定之「凸體」的文字意義,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記載「本創作係有關一種拖把之伸縮桿旋轉鎖定結構,尤指一種以外部轉動迫使內部套筒夾緊或鬆開,以達使伸縮桿鎖定或呈可伸縮狀態之結構。」(第3頁第3至5行)、「一旋筒(30b),係套置在該束套(30a)外周,其內緣面相對於該束套(30a)之斜槽(32)設有可於斜槽(32)上升降之凸體(33)」(第6頁第1至3行)「藉由旋轉該旋筒(30b),使該旋筒(30b)可於該束套(30a)外周上升或下降,且因該剖溝(31)之作用,使該旋筒(30b)之第二錐面(35)相對於該束套(30a)之第一錐面(36),呈現如第四、五圖所示之旋筒(30b)上升緊鎖狀態,將該內桿體(10)及外桿體(20)呈定位以利於拖地使用,或如第六、七圖所示,呈現旋筒(30b)下降鬆弛狀態,使該內桿體(10)呈可轉動狀態,以利該拖把毛(41)之脫水」(第6頁第6至12行)。另參考第2圖,系爭專利之凸體係可於斜槽上升降,使旋筒可於束套外周上升或下降而呈現緊鎖或鬆弛狀態,是以「凸體」文義應指高起或隆起之物體,而可於斜槽上升降。3.系爭專利請求項1界定之「斜槽」的文字意義,參酌前述說明及系爭專利說明書載「一束套(30a)..另其上段部外周緣設有斜槽(32)」(第5頁第20至22行),並參照第2圖,可得知斜槽(32)係位於束套上段部外周緣,其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是以「斜槽」文義應指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由於系爭專利說明書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記載之「凸體」或「斜槽」並無特別之定義,又按說明書之實施例或圖式僅係新型之實施態樣 之一,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不應將其視為限制條件而讀入申請專利範圍。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及斜槽依通常習慣總括之意義應涵蓋可藉二者相對應凹凸搭配而使凸體可沿斜槽相對升降的結構。又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證據包括內部證據與外部證據,其內部證據係包括請   求項之文字、發明(或新型)說明、圖式及申請歷史之檔  案資料,所謂申請歷史檔案,係指自申請專利至維護專利 過程中,申請時原說明書以外之文件檔案。例如,申請、舉發或行政救濟階段之補充、修正文件、更正文件、申復書、答辯書、理由書或其他相關文件(參100年度民專上更(一)字第6號民事判決)。4.原告曾於98210041N01舉發答辯理由書第3頁第4行至第11行記載「系爭專利尚特別設計出讓束套與旋筒之間得以快速相對升降之斜槽與凸體,進而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此乃證據2、3所揭露使用螺紋結構之組接結構所無法達到之功效;是以,系爭專利由束套與旋筒所構成之鎖定結構相對於證據2、3所揭露之組接結構,使用型態不同且可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並非根據證據2、3即可輕易完成」,由此可知,原告已自承斜槽與凸體具有快速相對升降作用而不包含螺紋結構,是以斜槽與凸體之技術特徵應排除螺紋結構。此觀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於第98210041N01號舉發審定書第8頁第8行記載「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及經濟部訴願決定書第10頁第11行記載「承前所述系爭專利之斜槽與凸體有別於證據2螺紋結構」而明。由此可知,智慧局及訴願會均認定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並以此理由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另參酌系 爭專利之行政訴訟,即本院102年度行專訴字第20號(第98210041N01號舉發案)行政判決,本院亦認定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判決書第31頁第6點後段及第32頁第7點前段),並以此理由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  5.依上所述,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及斜槽依通常習慣總  括之意義雖涵蓋可藉二者相對應凹凸搭配而使凸體可沿斜 槽相對升降的結構,而包含螺紋結構。惟由原告於舉發答辯過程中為維護系爭專利之有效性,所為系爭專利斜槽與凸體可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有別於舉發證據螺紋結構之陳述,且經智慧局、訴願會及本院102行專訴字第20號行政判決(確定在案)均認定系爭專利斜槽與凸體有別於螺紋結構。是以,原告為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之上開舉發答辯理由應予採用,並視為內部證據,輔以解釋申請專利範圍。綜合考量前開理由後,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應指高起或隆起之物體,而可於斜槽上升降;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斜槽」應解釋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且「凸體」與「斜槽」應特別排除螺紋結構。  6.
㈠系爭專利有違反核准時(即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並自93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同法條第4項規定之要件,依專利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撤銷,故原告不得基於應撤銷之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係揭示「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可知系爭專利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70毫克」為依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算後之結果,該解釋符合請求項文義及說明書內容。另由鈞院之技術審查官於100年2月22日庭詢之陳述,可知系爭專利說明書內容所提及之重量僅寫亞倫多酸鹽,無法得知係以活性成份計,亦足證被告解釋符合該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對於請求項文義之正確理解。且縱認系爭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應依原告主張解釋,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文字及說明書內多處與原告主張解釋方法顯有未合且均支持被告解釋,系爭專利之用語顯模糊不清,有誤導並不當擴張其申請專利範圍之嫌,說明書亦未明確且充分揭露,致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其內容並據以實施,是系爭專利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㈡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新穎性部分: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主要發明在於服用相對高劑量(即70毫克)之雙膦酸化物但降低投藥頻率之方式,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惟系爭專利申請前,被證6(即WO95/30421A1)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1毫克至500毫克之劑量投藥,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另被證7(即LUNAR?NEWS,July1996)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每週投藥1次,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足見系爭專利之發明與前述先前技術之差異僅在於劑量之些微差異,而該等差異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依系爭專利核准時之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三章2.4.4.規定,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不具新穎性。⒉原告主張被證6並未揭露「亞倫多酸醫藥上可接受酯類」及「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故無從否定系爭專利之新穎性。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是「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係屬「擇一」而非「必須同時存在」之關係,僅須其中任何一項被先前技術揭露,系爭專利即喪失新穎性。至有關劑量部分,無論依原告解釋或被告解釋之申請專利範圍,因系爭專利「70毫克」之劑量或以70毫克亞倫多酸計算出「70/76.2/82.4/91.4毫克之雙膦酸化物,均為被證6限縮之劑量範圍所涵蓋,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6不具新穎性。⒊被證7揭露每週投予一次亞倫多酸鹽80毫克(或0.75至180毫克範圍內之劑量)可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症,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及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且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ArthurC.Santora博士在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作證時自承「在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中,每週一次4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5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效果相當,每週一次8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10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亦然。」,而美國CAFC判決審酌後肯認「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自每週一次40或80毫克之治療Paget氏症病患之藥丸至每週一次35或70毫克藥丸間並無明顯差異。」。又系爭專利與被證7之差異僅在於70毫克與80毫克之些微差異,此等差異顯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7並不具新穎性。復以各國主管機關及法院(僅除紐西蘭法院外)均肯認被證7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原告主張加拿大法院否定被證7之證據能力,顯非事實。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與36項因屬第18項之附屬項,非屬第18項涵蓋之技術內容,相較於被證6及被證7亦不具新穎性。⒋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時之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之副作用程度隨亞倫多酸劑量增加而增加」,且被證36、被證37及被證38因失權而不具證據能力。惟被告於法院諭知之99年10月27日期限內,提出有關系爭專利申請時通常知識之相關證據即被證36至被證38之原文,乃為反駁原告於99年12月15日提出有關當時通常知識之陳述,本屬被告攻防之權利,自無任何失權可言。況被證36至被證38等期刊論文係藉由原告或其關係企業之經費資助而完成,且被證36及被證37之多位作者(包括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亦服務於原告之關係企業,原告自無不知及質疑此通常知識之理。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鹽可被良好地耐受且發生副作用之比例相較於安慰劑對照組並無差異」、「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是原告主張被證36至被證38並無法否定當時通常知識為「病患服用亞倫多酸藥物所生之副作用,隨亞倫多酸鹽劑量增加而增加」,即屬無據。㈢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相較於其申請前已公開之先前技術不具進步性,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2條第4項規定部分:⒈被證7已揭露「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投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之技術內容,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發明整體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7之先前技術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⒉被證6及被證7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進步性。⒊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⒋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所請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系爭產品每錠係含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鈉,其用途係治療停經婦女或男性之骨質疏鬆症。對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及系爭產品可知,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均為第18項之附屬項,而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依同理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之文義範圍。㈤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然基於「貢獻原則」,除「70毫克」之劑量外,其他任何位於「大約8.75毫克至大約140毫克」劑量範圍內之亞倫多酸鹽(例如系爭產品使用之91.35毫克亞倫多酸鈉)皆已貢獻給社會大眾,而不得適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仍適用阻卻「均等論」之「貢獻原則」,而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均等範圍。又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除「約70毫克」或「70毫克」之範圍外,原告已明白拋棄原請求之「約8.75毫克至140毫克」之亞倫多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之劑量範圍,是依「禁反言」原則已不得再行主張該劑量範圍仍為其專利權效力所及。復以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惟系爭產品所使用之技術手段與被證7雖不完全相同,但顯為該先前技術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基於被證7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即可獲致系爭產品之所有技術特徵,則系爭產品係使用被證7之先前技術,適用「先前技術阻卻」。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確有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及同條第4項規定之應予撤銷之事由,是原告不得基於系爭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且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原告自不得向被告請求任何損害賠償。並答辯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9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公平交易法損害賠償
系爭專利之「凸體」應解釋為指任何高起或隆起之物體,其形狀不限。「斜槽」應解釋為指任何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被告未針對「凸體」與「斜 槽」作明確之字義解釋,惟認為凸體與斜槽應包含螺紋結構。2.系爭專利請求項1界定之「凸體」的文字意義,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記載「本創作係有關一種拖把之伸縮桿旋轉鎖定結構,尤指一種以外部轉動迫使內部套筒夾緊或鬆開,以達使伸縮桿鎖定或呈可伸縮狀態之結構。」(第3頁第3至5行)、「一旋筒(30b),係套置在該束套(30a)外周,其內緣面相對於該束套(30a)之斜槽(32)設有可於斜槽(32)上升降之凸體(33)」(第6頁第1至3行)「藉由旋轉該旋筒(30b),使該旋筒(30b)可於該束套(30a)外周上升或下降,且因該剖溝(31)之作用,使該旋筒(30b)之第二錐面(35)相對於該束套(30a)之第一錐面(36),呈現如第四、五圖所示之旋筒(30b)上升緊鎖狀態,將該內桿體(10)及外桿體(20)呈定位以利於拖地使用,或如第六、七圖所示,呈現旋筒(30b)下降鬆弛狀態,使該內桿體(10)呈可轉動狀態,以利該拖把毛(41)之脫水」(第6頁第6至12行)。另參考第2圖,系爭專利之凸體係可於斜槽上升降,使旋筒可於束套外周上升或下降而呈現緊鎖或鬆弛狀態,是以「凸體」文義應指高起或隆起之物體,而可於斜槽上升降。3.系爭專利請求項1界定之「斜槽」的文字意義,參酌前述說明及系爭專利說明書載「一束套(30a)..另其上段部外周緣設有斜槽(32)」(第5頁第20至22行),並參照第2圖,可得知斜槽(32)係位於束套上段部外周緣,其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是以「斜槽」文義應指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由於系爭專利說明書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記載之「凸體」或「斜槽」並無特別之定義,又按說明書之實施例或圖式僅係新型之實施態樣 之一,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不應將其視為限制條件而讀入申請專利範圍。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及斜槽依通常習慣總括之意義應涵蓋可藉二者相對應凹凸搭配而使凸體可沿斜槽相對升降的結構。又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證據包括內部證據與外部證據,其內部證據係包括請   求項之文字、發明(或新型)說明、圖式及申請歷史之檔  案資料,所謂申請歷史檔案,係指自申請專利至維護專利 過程中,申請時原說明書以外之文件檔案。例如,申請、舉發或行政救濟階段之補充、修正文件、更正文件、申復書、答辯書、理由書或其他相關文件(參100年度民專上更(一)字第6號民事判決)。4.原告曾於98210041N01舉發答辯理由書第3頁第4行至第11行記載「系爭專利尚特別設計出讓束套與旋筒之間得以快速相對升降之斜槽與凸體,進而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此乃證據2、3所揭露使用螺紋結構之組接結構所無法達到之功效;是以,系爭專利由束套與旋筒所構成之鎖定結構相對於證據2、3所揭露之組接結構,使用型態不同且可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並非根據證據2、3即可輕易完成」,由此可知,原告已自承斜槽與凸體具有快速相對升降作用而不包含螺紋結構,是以斜槽與凸體之技術特徵應排除螺紋結構。此觀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於第98210041N01號舉發審定書第8頁第8行記載「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及經濟部訴願決定書第10頁第11行記載「承前所述系爭專利之斜槽與凸體有別於證據2螺紋結構」而明。由此可知,智慧局及訴願會均認定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並以此理由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另參酌系 爭專利之行政訴訟,即本院102年度行專訴字第20號(第98210041N01號舉發案)行政判決,本院亦認定斜槽與凸體仍有別於螺紋結構(判決書第31頁第6點後段及第32頁第7點前段),並以此理由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  5.依上所述,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及斜槽依通常習慣總  括之意義雖涵蓋可藉二者相對應凹凸搭配而使凸體可沿斜 槽相對升降的結構,而包含螺紋結構。惟由原告於舉發答辯過程中為維護系爭專利之有效性,所為系爭專利斜槽與凸體可讓兩桿體於鎖定態樣與非鎖定態樣快速轉換,有別於舉發證據螺紋結構之陳述,且經智慧局、訴願會及本院102行專訴字第20號行政判決(確定在案)均認定系爭專利斜槽與凸體有別於螺紋結構。是以,原告為維護系爭專利有效性之上開舉發答辯理由應予採用,並視為內部證據,輔以解釋申請專利範圍。綜合考量前開理由後,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凸體」應指高起或隆起之物體,而可於斜槽上升降;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斜槽」應解釋為可與凸體相耦合之非水平凹陷空間,且「凸體」與「斜槽」應特別排除螺紋結構。  6.
㈠系爭專利有違反核准時(即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並自93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同法條第4項規定之要件,依專利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撤銷,故原告不得基於應撤銷之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係揭示「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可知系爭專利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70毫克」為依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算後之結果,該解釋符合請求項文義及說明書內容。另由鈞院之技術審查官於100年2月22日庭詢之陳述,可知系爭專利說明書內容所提及之重量僅寫亞倫多酸鹽,無法得知係以活性成份計,亦足證被告解釋符合該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對於請求項文義之正確理解。且縱認系爭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應依原告主張解釋,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文字及說明書內多處與原告主張解釋方法顯有未合且均支持被告解釋,系爭專利之用語顯模糊不清,有誤導並不當擴張其申請專利範圍之嫌,說明書亦未明確且充分揭露,致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其內容並據以實施,是系爭專利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㈡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新穎性部分: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主要發明在於服用相對高劑量(即70毫克)之雙膦酸化物但降低投藥頻率之方式,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惟系爭專利申請前,被證6(即WO95/30421A1)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1毫克至500毫克之劑量投藥,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另被證7(即LUNAR?NEWS,July1996)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每週投藥1次,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足見系爭專利之發明與前述先前技術之差異僅在於劑量之些微差異,而該等差異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依系爭專利核准時之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三章2.4.4.規定,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不具新穎性。⒉原告主張被證6並未揭露「亞倫多酸醫藥上可接受酯類」及「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故無從否定系爭專利之新穎性。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是「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係屬「擇一」而非「必須同時存在」之關係,僅須其中任何一項被先前技術揭露,系爭專利即喪失新穎性。至有關劑量部分,無論依原告解釋或被告解釋之申請專利範圍,因系爭專利「70毫克」之劑量或以70毫克亞倫多酸計算出「70/76.2/82.4/91.4毫克之雙膦酸化物,均為被證6限縮之劑量範圍所涵蓋,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6不具新穎性。⒊被證7揭露每週投予一次亞倫多酸鹽80毫克(或0.75至180毫克範圍內之劑量)可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症,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及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且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ArthurC.Santora博士在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作證時自承「在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中,每週一次4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5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效果相當,每週一次8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10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亦然。」,而美國CAFC判決審酌後肯認「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自每週一次40或80毫克之治療Paget氏症病患之藥丸至每週一次35或70毫克藥丸間並無明顯差異。」。又系爭專利與被證7之差異僅在於70毫克與80毫克之些微差異,此等差異顯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7並不具新穎性。復以各國主管機關及法院(僅除紐西蘭法院外)均肯認被證7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原告主張加拿大法院否定被證7之證據能力,顯非事實。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與36項因屬第18項之附屬項,非屬第18項涵蓋之技術內容,相較於被證6及被證7亦不具新穎性。⒋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時之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之副作用程度隨亞倫多酸劑量增加而增加」,且被證36、被證37及被證38因失權而不具證據能力。惟被告於法院諭知之99年10月27日期限內,提出有關系爭專利申請時通常知識之相關證據即被證36至被證38之原文,乃為反駁原告於99年12月15日提出有關當時通常知識之陳述,本屬被告攻防之權利,自無任何失權可言。況被證36至被證38等期刊論文係藉由原告或其關係企業之經費資助而完成,且被證36及被證37之多位作者(包括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亦服務於原告之關係企業,原告自無不知及質疑此通常知識之理。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鹽可被良好地耐受且發生副作用之比例相較於安慰劑對照組並無差異」、「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是原告主張被證36至被證38並無法否定當時通常知識為「病患服用亞倫多酸藥物所生之副作用,隨亞倫多酸鹽劑量增加而增加」,即屬無據。㈢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相較於其申請前已公開之先前技術不具進步性,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2條第4項規定部分:⒈被證7已揭露「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投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之技術內容,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發明整體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7之先前技術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⒉被證6及被證7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進步性。⒊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⒋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所請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系爭產品每錠係含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鈉,其用途係治療停經婦女或男性之骨質疏鬆症。對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及系爭產品可知,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均為第18項之附屬項,而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依同理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之文義範圍。㈤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然基於「貢獻原則」,除「70毫克」之劑量外,其他任何位於「大約8.75毫克至大約140毫克」劑量範圍內之亞倫多酸鹽(例如系爭產品使用之91.35毫克亞倫多酸鈉)皆已貢獻給社會大眾,而不得適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仍適用阻卻「均等論」之「貢獻原則」,而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均等範圍。又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除「約70毫克」或「70毫克」之範圍外,原告已明白拋棄原請求之「約8.75毫克至140毫克」之亞倫多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之劑量範圍,是依「禁反言」原則已不得再行主張該劑量範圍仍為其專利權效力所及。復以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惟系爭產品所使用之技術手段與被證7雖不完全相同,但顯為該先前技術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基於被證7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即可獲致系爭產品之所有技術特徵,則系爭產品係使用被證7之先前技術,適用「先前技術阻卻」。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確有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及同條第4項規定之應予撤銷之事由,是原告不得基於系爭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且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原告自不得向被告請求任何損害賠償。並答辯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45-1 1 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兩造原同係任職於「崇偉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崇偉公司)」之員工,被告擔任司機工作。原告於105年8月6日在臉書上貼文書寫小說片段,嗣被告竟擅自截圖重製原告享有著作財產權之自創小說原件內容,整篇引用在被告之刑事告訴狀上,而據以向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地檢署)提出公然侮辱之告訴。此結果造成雇主未經法定程序亦未讓原告辯白說明之情況下,以原告公然侮辱同仁為由,於105年8月19日無預告資遣原告,造成原告業務獎金與每月新臺幣(下同)53,000元薪資之損失,事發至今2年2個月,總計共1,388,000元之損害。爰依民事侵權行為之規定,為本件損害賠償請求。(二)聲明: 1、被告應給付原告1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系爭專利有違反核准時(即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並自93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同法條第4項規定之要件,依專利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撤銷,故原告不得基於應撤銷之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係揭示「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可知系爭專利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70毫克」為依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算後之結果,該解釋符合請求項文義及說明書內容。另由鈞院之技術審查官於100年2月22日庭詢之陳述,可知系爭專利說明書內容所提及之重量僅寫亞倫多酸鹽,無法得知係以活性成份計,亦足證被告解釋符合該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對於請求項文義之正確理解。且縱認系爭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應依原告主張解釋,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文字及說明書內多處與原告主張解釋方法顯有未合且均支持被告解釋,系爭專利之用語顯模糊不清,有誤導並不當擴張其申請專利範圍之嫌,說明書亦未明確且充分揭露,致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其內容並據以實施,是系爭專利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㈡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新穎性部分: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主要發明在於服用相對高劑量(即70毫克)之雙膦酸化物但降低投藥頻率之方式,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惟系爭專利申請前,被證6(即WO95/30421A1)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1毫克至500毫克之劑量投藥,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另被證7(即LUNAR?NEWS,July1996)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每週投藥1次,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足見系爭專利之發明與前述先前技術之差異僅在於劑量之些微差異,而該等差異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依系爭專利核准時之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三章2.4.4.規定,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不具新穎性。⒉原告主張被證6並未揭露「亞倫多酸醫藥上可接受酯類」及「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故無從否定系爭專利之新穎性。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是「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係屬「擇一」而非「必須同時存在」之關係,僅須其中任何一項被先前技術揭露,系爭專利即喪失新穎性。至有關劑量部分,無論依原告解釋或被告解釋之申請專利範圍,因系爭專利「70毫克」之劑量或以70毫克亞倫多酸計算出「70/76.2/82.4/91.4毫克之雙膦酸化物,均為被證6限縮之劑量範圍所涵蓋,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6不具新穎性。⒊被證7揭露每週投予一次亞倫多酸鹽80毫克(或0.75至180毫克範圍內之劑量)可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症,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及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且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ArthurC.Santora博士在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作證時自承「在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中,每週一次4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5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效果相當,每週一次8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10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亦然。」,而美國CAFC判決審酌後肯認「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自每週一次40或80毫克之治療Paget氏症病患之藥丸至每週一次35或70毫克藥丸間並無明顯差異。」。又系爭專利與被證7之差異僅在於70毫克與80毫克之些微差異,此等差異顯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7並不具新穎性。復以各國主管機關及法院(僅除紐西蘭法院外)均肯認被證7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原告主張加拿大法院否定被證7之證據能力,顯非事實。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與36項因屬第18項之附屬項,非屬第18項涵蓋之技術內容,相較於被證6及被證7亦不具新穎性。⒋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時之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之副作用程度隨亞倫多酸劑量增加而增加」,且被證36、被證37及被證38因失權而不具證據能力。惟被告於法院諭知之99年10月27日期限內,提出有關系爭專利申請時通常知識之相關證據即被證36至被證38之原文,乃為反駁原告於99年12月15日提出有關當時通常知識之陳述,本屬被告攻防之權利,自無任何失權可言。況被證36至被證38等期刊論文係藉由原告或其關係企業之經費資助而完成,且被證36及被證37之多位作者(包括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亦服務於原告之關係企業,原告自無不知及質疑此通常知識之理。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鹽可被良好地耐受且發生副作用之比例相較於安慰劑對照組並無差異」、「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是原告主張被證36至被證38並無法否定當時通常知識為「病患服用亞倫多酸藥物所生之副作用,隨亞倫多酸鹽劑量增加而增加」,即屬無據。㈢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相較於其申請前已公開之先前技術不具進步性,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2條第4項規定部分:⒈被證7已揭露「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投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之技術內容,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發明整體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7之先前技術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⒉被證6及被證7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進步性。⒊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⒋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所請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系爭產品每錠係含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鈉,其用途係治療停經婦女或男性之骨質疏鬆症。對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及系爭產品可知,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均為第18項之附屬項,而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依同理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之文義範圍。㈤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然基於「貢獻原則」,除「70毫克」之劑量外,其他任何位於「大約8.75毫克至大約140毫克」劑量範圍內之亞倫多酸鹽(例如系爭產品使用之91.35毫克亞倫多酸鈉)皆已貢獻給社會大眾,而不得適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仍適用阻卻「均等論」之「貢獻原則」,而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均等範圍。又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除「約70毫克」或「70毫克」之範圍外,原告已明白拋棄原請求之「約8.75毫克至140毫克」之亞倫多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之劑量範圍,是依「禁反言」原則已不得再行主張該劑量範圍仍為其專利權效力所及。復以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惟系爭產品所使用之技術手段與被證7雖不完全相同,但顯為該先前技術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基於被證7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即可獲致系爭產品之所有技術特徵,則系爭產品係使用被證7之先前技術,適用「先前技術阻卻」。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確有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及同條第4項規定之應予撤銷之事由,是原告不得基於系爭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且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原告自不得向被告請求任何損害賠償。並答辯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4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4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營業秘密損害賠償(勞動)
被告劉益成、李進益離職前於原告之IPGuard複製與移動之檔案資料,均符合員工承諾書第3條定義下之工商機密,其中,被告劉益成擅自攝影、描繪與影印其內容如原證25編號B-8、B-9等檔案,被告李進益大量複製、竊取原證25所示編號C-1、C-2、C-3等檔案,且於被告智亮公司辦公地點搜扣之檔案,均來自於或標記為增你強公司,被告2人均違反承諾書第5條規定之「洩漏、交付他人」,且違反第8條不得將業務之紀錄攜帶出公司之承諾。爰依員工承諾書第12條規定,請求被告劉益成、李進益應分別賠償其離職前6個月所獲得之報酬新臺幣(下同)870,000、898,896元。
㈠系爭專利有違反核准時(即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並自93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同法條第4項規定之要件,依專利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撤銷,故原告不得基於應撤銷之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係揭示「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可知系爭專利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70毫克」為依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算後之結果,該解釋符合請求項文義及說明書內容。另由鈞院之技術審查官於100年2月22日庭詢之陳述,可知系爭專利說明書內容所提及之重量僅寫亞倫多酸鹽,無法得知係以活性成份計,亦足證被告解釋符合該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對於請求項文義之正確理解。且縱認系爭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應依原告主張解釋,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文字及說明書內多處與原告主張解釋方法顯有未合且均支持被告解釋,系爭專利之用語顯模糊不清,有誤導並不當擴張其申請專利範圍之嫌,說明書亦未明確且充分揭露,致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其內容並據以實施,是系爭專利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㈡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新穎性部分: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主要發明在於服用相對高劑量(即70毫克)之雙膦酸化物但降低投藥頻率之方式,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惟系爭專利申請前,被證6(即WO95/30421A1)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1毫克至500毫克之劑量投藥,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另被證7(即LUNAR?NEWS,July1996)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每週投藥1次,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足見系爭專利之發明與前述先前技術之差異僅在於劑量之些微差異,而該等差異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依系爭專利核准時之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三章2.4.4.規定,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不具新穎性。⒉原告主張被證6並未揭露「亞倫多酸醫藥上可接受酯類」及「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故無從否定系爭專利之新穎性。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是「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係屬「擇一」而非「必須同時存在」之關係,僅須其中任何一項被先前技術揭露,系爭專利即喪失新穎性。至有關劑量部分,無論依原告解釋或被告解釋之申請專利範圍,因系爭專利「70毫克」之劑量或以70毫克亞倫多酸計算出「70/76.2/82.4/91.4毫克之雙膦酸化物,均為被證6限縮之劑量範圍所涵蓋,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6不具新穎性。⒊被證7揭露每週投予一次亞倫多酸鹽80毫克(或0.75至180毫克範圍內之劑量)可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症,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及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且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ArthurC.Santora博士在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作證時自承「在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中,每週一次4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5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效果相當,每週一次8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10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亦然。」,而美國CAFC判決審酌後肯認「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自每週一次40或80毫克之治療Paget氏症病患之藥丸至每週一次35或70毫克藥丸間並無明顯差異。」。又系爭專利與被證7之差異僅在於70毫克與80毫克之些微差異,此等差異顯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7並不具新穎性。復以各國主管機關及法院(僅除紐西蘭法院外)均肯認被證7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原告主張加拿大法院否定被證7之證據能力,顯非事實。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與36項因屬第18項之附屬項,非屬第18項涵蓋之技術內容,相較於被證6及被證7亦不具新穎性。⒋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時之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之副作用程度隨亞倫多酸劑量增加而增加」,且被證36、被證37及被證38因失權而不具證據能力。惟被告於法院諭知之99年10月27日期限內,提出有關系爭專利申請時通常知識之相關證據即被證36至被證38之原文,乃為反駁原告於99年12月15日提出有關當時通常知識之陳述,本屬被告攻防之權利,自無任何失權可言。況被證36至被證38等期刊論文係藉由原告或其關係企業之經費資助而完成,且被證36及被證37之多位作者(包括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亦服務於原告之關係企業,原告自無不知及質疑此通常知識之理。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鹽可被良好地耐受且發生副作用之比例相較於安慰劑對照組並無差異」、「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是原告主張被證36至被證38並無法否定當時通常知識為「病患服用亞倫多酸藥物所生之副作用,隨亞倫多酸鹽劑量增加而增加」,即屬無據。㈢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相較於其申請前已公開之先前技術不具進步性,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2條第4項規定部分:⒈被證7已揭露「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投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之技術內容,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發明整體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7之先前技術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⒉被證6及被證7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進步性。⒊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⒋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所請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系爭產品每錠係含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鈉,其用途係治療停經婦女或男性之骨質疏鬆症。對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及系爭產品可知,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均為第18項之附屬項,而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依同理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之文義範圍。㈤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然基於「貢獻原則」,除「70毫克」之劑量外,其他任何位於「大約8.75毫克至大約140毫克」劑量範圍內之亞倫多酸鹽(例如系爭產品使用之91.35毫克亞倫多酸鈉)皆已貢獻給社會大眾,而不得適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仍適用阻卻「均等論」之「貢獻原則」,而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均等範圍。又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除「約70毫克」或「70毫克」之範圍外,原告已明白拋棄原請求之「約8.75毫克至140毫克」之亞倫多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之劑量範圍,是依「禁反言」原則已不得再行主張該劑量範圍仍為其專利權效力所及。復以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惟系爭產品所使用之技術手段與被證7雖不完全相同,但顯為該先前技術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基於被證7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即可獲致系爭產品之所有技術特徵,則系爭產品係使用被證7之先前技術,適用「先前技術阻卻」。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確有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及同條第4項規定之應予撤銷之事由,是原告不得基於系爭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且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原告自不得向被告請求任何損害賠償。並答辯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2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原告請求依被告台大數位公司不法使用「台大」文字作為其公司特取名稱所得之全部營業收入計算所受損害;被告歷年累積營業收入淨額高達135,165,404元,遠逾原告起訴請求的賠償額,原告所受損害數額難以估計,原告僅請求按300萬元計算損害賠償恐有低估被告不法利益之虞,應認原告全部請求為有理由等語(見本院卷2第315-316頁)。然查,損害賠償之債,旨在填補損害,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2款固有將成本及必要費用之舉證責任倒置之規定,惟仍應以該營業收入與行為人侵害商標間有相當因果關係為前提,原告上開主張顯係將被告台大數位公司所有營運收入都當作是「侵害商標權」所得利益,然被告台大數位公司以系爭商標作為公司、網域名稱,經營補教業務,固有使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減損系爭商標識別性或信譽之虞,而對原告造成相當程度之損害,雖原告對此種著名商標「侵害之虞」的損害額,客觀上亦難提出相關證明舉證,然被告台大數位公司係經營補習班業務,包含提供線上課程,並銷售雲端課程、考試用書、講義題庫教材等教育服務或商品等,消費者是否締約購買亦繫於師資與教材本身,實難認系爭商標對被告台大數位公司營業收入之貢獻度為百分之百,是以,原告單以被告台大數位公司歷來營業收入當作是其侵害商標權所得利益,尚非妥適。3.本院認為原告於本件商標權侵害事件已證明受有損害,但現實上實無法證明其損害額,是本院自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規定酌定其賠償額。爰審酌被告台大數位公司本件以系爭商標作為公司、網域名稱之侵權行為態樣,以表彰其與原告具有關聯性之營業主體,將可能導致消費者因混淆誤認,而增加向被告台大數位公司接洽購買課程之機會,且被告台大數位公司以營利為目的攀附系爭商標使用於經營補教業務之營利事業,將使消費者對系爭商標產生經營補教業務之營利事業聯想,自有減損系爭商標之識別性或信譽之虞。復參酌被告台大數位公司歷年營業淨利分別為-77,408、-93,839、90,037、82,725、69,072、957,907、300,079、68,485、247,263、220,194元,此有卷附98年-107年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影本1份可按(見本院卷2第319-328頁),並衡酌被告台大數位公司報稅資料所顯示之各項營收、成本及費用等盈虧、營業規模、侵權時間、侵害態樣,及系爭商標於本件損害賠償額之貢獻等,經綜合上開因素考量後,本院認被告台大數位公司侵害原告商標權之損害賠償金額,以100萬元為適當,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4.
㈠系爭專利有違反核准時(即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並自93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同法條第4項規定之要件,依專利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撤銷,故原告不得基於應撤銷之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係揭示「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可知系爭專利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70毫克」為依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算後之結果,該解釋符合請求項文義及說明書內容。另由鈞院之技術審查官於100年2月22日庭詢之陳述,可知系爭專利說明書內容所提及之重量僅寫亞倫多酸鹽,無法得知係以活性成份計,亦足證被告解釋符合該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對於請求項文義之正確理解。且縱認系爭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應依原告主張解釋,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文字及說明書內多處與原告主張解釋方法顯有未合且均支持被告解釋,系爭專利之用語顯模糊不清,有誤導並不當擴張其申請專利範圍之嫌,說明書亦未明確且充分揭露,致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其內容並據以實施,是系爭專利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㈡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新穎性部分: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主要發明在於服用相對高劑量(即70毫克)之雙膦酸化物但降低投藥頻率之方式,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惟系爭專利申請前,被證6(即WO95/30421A1)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1毫克至500毫克之劑量投藥,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另被證7(即LUNAR?NEWS,July1996)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每週投藥1次,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足見系爭專利之發明與前述先前技術之差異僅在於劑量之些微差異,而該等差異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依系爭專利核准時之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三章2.4.4.規定,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不具新穎性。⒉原告主張被證6並未揭露「亞倫多酸醫藥上可接受酯類」及「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故無從否定系爭專利之新穎性。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是「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係屬「擇一」而非「必須同時存在」之關係,僅須其中任何一項被先前技術揭露,系爭專利即喪失新穎性。至有關劑量部分,無論依原告解釋或被告解釋之申請專利範圍,因系爭專利「70毫克」之劑量或以70毫克亞倫多酸計算出「70/76.2/82.4/91.4毫克之雙膦酸化物,均為被證6限縮之劑量範圍所涵蓋,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6不具新穎性。⒊被證7揭露每週投予一次亞倫多酸鹽80毫克(或0.75至180毫克範圍內之劑量)可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症,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及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且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ArthurC.Santora博士在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作證時自承「在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中,每週一次4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5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效果相當,每週一次8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10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亦然。」,而美國CAFC判決審酌後肯認「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自每週一次40或80毫克之治療Paget氏症病患之藥丸至每週一次35或70毫克藥丸間並無明顯差異。」。又系爭專利與被證7之差異僅在於70毫克與80毫克之些微差異,此等差異顯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7並不具新穎性。復以各國主管機關及法院(僅除紐西蘭法院外)均肯認被證7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原告主張加拿大法院否定被證7之證據能力,顯非事實。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與36項因屬第18項之附屬項,非屬第18項涵蓋之技術內容,相較於被證6及被證7亦不具新穎性。⒋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時之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之副作用程度隨亞倫多酸劑量增加而增加」,且被證36、被證37及被證38因失權而不具證據能力。惟被告於法院諭知之99年10月27日期限內,提出有關系爭專利申請時通常知識之相關證據即被證36至被證38之原文,乃為反駁原告於99年12月15日提出有關當時通常知識之陳述,本屬被告攻防之權利,自無任何失權可言。況被證36至被證38等期刊論文係藉由原告或其關係企業之經費資助而完成,且被證36及被證37之多位作者(包括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亦服務於原告之關係企業,原告自無不知及質疑此通常知識之理。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鹽可被良好地耐受且發生副作用之比例相較於安慰劑對照組並無差異」、「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是原告主張被證36至被證38並無法否定當時通常知識為「病患服用亞倫多酸藥物所生之副作用,隨亞倫多酸鹽劑量增加而增加」,即屬無據。㈢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相較於其申請前已公開之先前技術不具進步性,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2條第4項規定部分:⒈被證7已揭露「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投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之技術內容,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發明整體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7之先前技術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⒉被證6及被證7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進步性。⒊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⒋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所請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系爭產品每錠係含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鈉,其用途係治療停經婦女或男性之骨質疏鬆症。對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及系爭產品可知,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均為第18項之附屬項,而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依同理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之文義範圍。㈤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然基於「貢獻原則」,除「70毫克」之劑量外,其他任何位於「大約8.75毫克至大約140毫克」劑量範圍內之亞倫多酸鹽(例如系爭產品使用之91.35毫克亞倫多酸鈉)皆已貢獻給社會大眾,而不得適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仍適用阻卻「均等論」之「貢獻原則」,而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均等範圍。又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除「約70毫克」或「70毫克」之範圍外,原告已明白拋棄原請求之「約8.75毫克至140毫克」之亞倫多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之劑量範圍,是依「禁反言」原則已不得再行主張該劑量範圍仍為其專利權效力所及。復以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惟系爭產品所使用之技術手段與被證7雖不完全相同,但顯為該先前技術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基於被證7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即可獲致系爭產品之所有技術特徵,則系爭產品係使用被證7之先前技術,適用「先前技術阻卻」。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確有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及同條第4項規定之應予撤銷之事由,是原告不得基於系爭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且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原告自不得向被告請求任何損害賠償。並答辯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6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30 1", "lawName": "強制執行法" }, { "issueRef": "83 1", "lawName": "所得稅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營業秘密損害賠償等
一、訴之聲明:㈠被告等不得自行或委託第三人取得、使用、洩漏、修改、改良如本院中間判決書附表二編號1至7之原告營業秘密及技術內容,亦不得自行或委託第三人以任何方式刺探或取得原告上開營業秘密及技術內容。㈡確認中華民國第M438320號「點膠針頭結構」新型專利、中國第CN202533642U號「點膠針頭結構」實用新型專利、美國第US2013/0000000A1號「Glue-drippingneedlestructure」專利、中華民國第M438469號「遮光片送料機構」新型專利、中國第CN202704622U號「遮光片送料機構」實用新型專利之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均為原告所有。㈢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伍億貳仟貳佰肆拾柒萬陸佰參拾玖元,及起訴狀送達被告等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㈣如獲勝訴判決,原告願以現金或等值之兆豐商業銀行寶成分行之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為被告等提供擔保,請求准予宣告假執行。㈤訴訟費用由被告等連帶負擔。
㈠系爭專利有違反核准時(即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並自93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同法條第4項規定之要件,依專利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撤銷,故原告不得基於應撤銷之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係揭示「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可知系爭專利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70毫克」為依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算後之結果,該解釋符合請求項文義及說明書內容。另由鈞院之技術審查官於100年2月22日庭詢之陳述,可知系爭專利說明書內容所提及之重量僅寫亞倫多酸鹽,無法得知係以活性成份計,亦足證被告解釋符合該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對於請求項文義之正確理解。且縱認系爭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應依原告主張解釋,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文字及說明書內多處與原告主張解釋方法顯有未合且均支持被告解釋,系爭專利之用語顯模糊不清,有誤導並不當擴張其申請專利範圍之嫌,說明書亦未明確且充分揭露,致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其內容並據以實施,是系爭專利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㈡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新穎性部分: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主要發明在於服用相對高劑量(即70毫克)之雙膦酸化物但降低投藥頻率之方式,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惟系爭專利申請前,被證6(即WO95/30421A1)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1毫克至500毫克之劑量投藥,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另被證7(即LUNAR?NEWS,July1996)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每週投藥1次,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足見系爭專利之發明與前述先前技術之差異僅在於劑量之些微差異,而該等差異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依系爭專利核准時之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三章2.4.4.規定,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不具新穎性。⒉原告主張被證6並未揭露「亞倫多酸醫藥上可接受酯類」及「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故無從否定系爭專利之新穎性。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是「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係屬「擇一」而非「必須同時存在」之關係,僅須其中任何一項被先前技術揭露,系爭專利即喪失新穎性。至有關劑量部分,無論依原告解釋或被告解釋之申請專利範圍,因系爭專利「70毫克」之劑量或以70毫克亞倫多酸計算出「70/76.2/82.4/91.4毫克之雙膦酸化物,均為被證6限縮之劑量範圍所涵蓋,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6不具新穎性。⒊被證7揭露每週投予一次亞倫多酸鹽80毫克(或0.75至180毫克範圍內之劑量)可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症,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及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且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ArthurC.Santora博士在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作證時自承「在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中,每週一次4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5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效果相當,每週一次8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10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亦然。」,而美國CAFC判決審酌後肯認「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自每週一次40或80毫克之治療Paget氏症病患之藥丸至每週一次35或70毫克藥丸間並無明顯差異。」。又系爭專利與被證7之差異僅在於70毫克與80毫克之些微差異,此等差異顯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7並不具新穎性。復以各國主管機關及法院(僅除紐西蘭法院外)均肯認被證7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原告主張加拿大法院否定被證7之證據能力,顯非事實。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與36項因屬第18項之附屬項,非屬第18項涵蓋之技術內容,相較於被證6及被證7亦不具新穎性。⒋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時之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之副作用程度隨亞倫多酸劑量增加而增加」,且被證36、被證37及被證38因失權而不具證據能力。惟被告於法院諭知之99年10月27日期限內,提出有關系爭專利申請時通常知識之相關證據即被證36至被證38之原文,乃為反駁原告於99年12月15日提出有關當時通常知識之陳述,本屬被告攻防之權利,自無任何失權可言。況被證36至被證38等期刊論文係藉由原告或其關係企業之經費資助而完成,且被證36及被證37之多位作者(包括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亦服務於原告之關係企業,原告自無不知及質疑此通常知識之理。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鹽可被良好地耐受且發生副作用之比例相較於安慰劑對照組並無差異」、「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是原告主張被證36至被證38並無法否定當時通常知識為「病患服用亞倫多酸藥物所生之副作用,隨亞倫多酸鹽劑量增加而增加」,即屬無據。㈢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相較於其申請前已公開之先前技術不具進步性,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2條第4項規定部分:⒈被證7已揭露「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投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之技術內容,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發明整體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7之先前技術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⒉被證6及被證7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進步性。⒊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⒋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所請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系爭產品每錠係含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鈉,其用途係治療停經婦女或男性之骨質疏鬆症。對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及系爭產品可知,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均為第18項之附屬項,而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依同理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之文義範圍。㈤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然基於「貢獻原則」,除「70毫克」之劑量外,其他任何位於「大約8.75毫克至大約140毫克」劑量範圍內之亞倫多酸鹽(例如系爭產品使用之91.35毫克亞倫多酸鈉)皆已貢獻給社會大眾,而不得適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仍適用阻卻「均等論」之「貢獻原則」,而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均等範圍。又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除「約70毫克」或「70毫克」之範圍外,原告已明白拋棄原請求之「約8.75毫克至140毫克」之亞倫多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之劑量範圍,是依「禁反言」原則已不得再行主張該劑量範圍仍為其專利權效力所及。復以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惟系爭產品所使用之技術手段與被證7雖不完全相同,但顯為該先前技術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基於被證7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即可獲致系爭產品之所有技術特徵,則系爭產品係使用被證7之先前技術,適用「先前技術阻卻」。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確有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及同條第4項規定之應予撤銷之事由,是原告不得基於系爭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且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原告自不得向被告請求任何損害賠償。並答辯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32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7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0 1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1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2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1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1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3",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33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公平交易法除去侵害等
一、訴之聲明:㈠被告等不得自行或委託第三人取得、使用、洩漏、修改、改良如本院中間判決書附表二編號1至7之原告營業秘密及技術內容,亦不得自行或委託第三人以任何方式刺探或取得原告上開營業秘密及技術內容。㈡確認中華民國第M438320號「點膠針頭結構」新型專利、中國第CN202533642U號「點膠針頭結構」實用新型專利、美國第US2013/0000000A1號「Glue-drippingneedlestructure」專利、中華民國第M438469號「遮光片送料機構」新型專利、中國第CN202704622U號「遮光片送料機構」實用新型專利之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均為原告所有。㈢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伍億貳仟貳佰肆拾柒萬陸佰參拾玖元,及起訴狀送達被告等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㈣如獲勝訴判決,原告願以現金或等值之兆豐商業銀行寶成分行之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為被告等提供擔保,請求准予宣告假執行。㈤訴訟費用由被告等連帶負擔。
㈠系爭專利有違反核准時(即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並自93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同法條第4項規定之要件,依專利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應予撤銷,故原告不得基於應撤銷之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係揭示「一種用於抑制人類骨質吸除作用之醫藥組合物,其包含以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可知系爭專利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70毫克」為依亞倫多酸活性成份重量計算後之結果,該解釋符合請求項文義及說明書內容。另由鈞院之技術審查官於100年2月22日庭詢之陳述,可知系爭專利說明書內容所提及之重量僅寫亞倫多酸鹽,無法得知係以活性成份計,亦足證被告解釋符合該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對於請求項文義之正確理解。且縱認系爭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應依原告主張解釋,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文字及說明書內多處與原告主張解釋方法顯有未合且均支持被告解釋,系爭專利之用語顯模糊不清,有誤導並不當擴張其申請專利範圍之嫌,說明書亦未明確且充分揭露,致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法瞭解其內容並據以實施,是系爭專利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㈡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新穎性部分: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主要發明在於服用相對高劑量(即70毫克)之雙膦酸化物但降低投藥頻率之方式,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惟系爭專利申請前,被證6(即WO95/30421A1)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1毫克至500毫克之劑量投藥,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另被證7(即LUNAR?NEWS,July1996)已公開「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每週投藥1次,以抑制人類之骨質吸除作用」之技術內容,足見系爭專利之發明與前述先前技術之差異僅在於劑量之些微差異,而該等差異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依系爭專利核准時之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及專利審查基準第二篇第三章2.4.4.規定,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不具新穎性。⒉原告主張被證6並未揭露「亞倫多酸醫藥上可接受酯類」及「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之混合物」,故無從否定系爭專利之新穎性。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是「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係屬「擇一」而非「必須同時存在」之關係,僅須其中任何一項被先前技術揭露,系爭專利即喪失新穎性。至有關劑量部分,無論依原告解釋或被告解釋之申請專利範圍,因系爭專利「70毫克」之劑量或以70毫克亞倫多酸計算出「70/76.2/82.4/91.4毫克之雙膦酸化物,均為被證6限縮之劑量範圍所涵蓋,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6不具新穎性。⒊被證7揭露每週投予一次亞倫多酸鹽80毫克(或0.75至180毫克範圍內之劑量)可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症,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及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且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ArthurC.Santora博士在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作證時自承「在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中,每週一次4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5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效果相當,每週一次80毫克之劑量與每天10毫克投予七天之劑量亦然。」,而美國CAFC判決審酌後肯認「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自每週一次40或80毫克之治療Paget氏症病患之藥丸至每週一次35或70毫克藥丸間並無明顯差異。」。又系爭專利與被證7之差異僅在於70毫克與80毫克之些微差異,此等差異顯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引證文件即能直接置換者,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相較於被證7並不具新穎性。復以各國主管機關及法院(僅除紐西蘭法院外)均肯認被證7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原告主張加拿大法院否定被證7之證據能力,顯非事實。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與36項因屬第18項之附屬項,非屬第18項涵蓋之技術內容,相較於被證6及被證7亦不具新穎性。⒋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時之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之副作用程度隨亞倫多酸劑量增加而增加」,且被證36、被證37及被證38因失權而不具證據能力。惟被告於法院諭知之99年10月27日期限內,提出有關系爭專利申請時通常知識之相關證據即被證36至被證38之原文,乃為反駁原告於99年12月15日提出有關當時通常知識之陳述,本屬被告攻防之權利,自無任何失權可言。況被證36至被證38等期刊論文係藉由原告或其關係企業之經費資助而完成,且被證36及被證37之多位作者(包括系爭專利發明人之一)亦服務於原告之關係企業,原告自無不知及質疑此通常知識之理。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為「服用亞倫多酸鹽可被良好地耐受且發生副作用之比例相較於安慰劑對照組並無差異」、「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是原告主張被證36至被證38並無法否定當時通常知識為「病患服用亞倫多酸藥物所生之副作用,隨亞倫多酸鹽劑量增加而增加」,即屬無據。㈢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相較於其申請前已公開之先前技術不具進步性,顯已違反專利法第22條第4項規定部分:⒈被證7已揭露「以亞倫多酸鹽40毫克或80毫克之劑量投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及「一星期一次投藥」之技術內容,而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已為系爭專利申請當時之通常知識。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發明整體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7之先前技術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⒉被證6及被證7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生物可利用性僅為約0.8%、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不具進步性。⒊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及被證10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⒋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之組合,輔以系爭專利申請前之通常知識(口服亞倫多酸鹽之副作用與其投藥劑量無關、降低亞倫多酸鹽之投藥頻率可減低其副作用、及錠劑之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發明之整體顯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6、被證7、被證10及被證12先前技術之組合即可輕易完成,故不具進步性。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所請之醫藥組合物,係含「70毫克之選自由亞倫多酸、其醫藥上可接受鹽類或酯類及上述之混合物所構成群組之雙膦酸化物」。而系爭產品每錠係含91.35毫克之亞倫多酸鈉,其用途係治療停經婦女或男性之骨質疏鬆症。對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及系爭產品可知,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均為第18項之附屬項,而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文義範圍,依同理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及第36項之文義範圍。㈤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然基於「貢獻原則」,除「70毫克」之劑量外,其他任何位於「大約8.75毫克至大約140毫克」劑量範圍內之亞倫多酸鹽(例如系爭產品使用之91.35毫克亞倫多酸鈉)皆已貢獻給社會大眾,而不得適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仍適用阻卻「均等論」之「貢獻原則」,而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均等範圍。又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除「約70毫克」或「70毫克」之範圍外,原告已明白拋棄原請求之「約8.75毫克至140毫克」之亞倫多酸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類之劑量範圍,是依「禁反言」原則已不得再行主張該劑量範圍仍為其專利權效力所及。復以縱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之均等範圍,惟系爭產品所使用之技術手段與被證7雖不完全相同,但顯為該先前技術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基於被證7與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之簡單組合即可獲致系爭產品之所有技術特徵,則系爭產品係使用被證7之先前技術,適用「先前技術阻卻」。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第22項及第36項確有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第22條第1項及同條第4項規定之應予撤銷之事由,是原告不得基於系爭專利對被告主張權利,且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原告自不得向被告請求任何損害賠償。並答辯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訴外人程詩為新型第M276613號「交叉式導水過濾器」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民國94年10月1日至104年4月5日止(下稱系爭專利),並專屬授權原告實施專利權。詎被告昕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昕晟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製造、販賣外觀、過濾材質(活性碳、KDF、亞硫酸鈣、潛能活化石)及專利範圍與系爭專利相同之產品(下稱系爭產品),有奇摩網站之介紹型錄及銷售廣告等為證。以被告單日之網站販賣數量為999組,每組售價新臺幣(下同)1,280元計算,被告銷售後至少獲利127萬8,720元(1,280×999=1,278,720),而被告係故意侵權,自得酌定3倍之賠償。爰依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4條、第85條第1項第2款、第3項,暫先請求被告賠償侵害專利權之損害新臺幣(下同)400萬元,並聲明:(1)被告不得自己或使第三人製造、販賣原告取得新型第M276613號「交叉式導水過濾器」專利權之產品,並不得自己或使第三人以任何方法利用該專利技術製造、販賣其他任何相關產品。(2)被告應給付原告4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3)第二項聲明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系爭產品之數隔層體係成層疊狀設於本體中,本體沒有設置系爭專利之嵌槽,亦無設置如系爭專利呈斜向收束之組裝室。系爭產品隔層體設有數導孔,可使水流成渦流狀,與系爭專利每一導水層之隔板實體開設有不同孔距之導流孔不同。故系爭產品之技術特徵並未落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原告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為無理由。並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原告為氣動工具專業廠商,於101年5月15日合法受讓中華民國M369195號「迴力噴鎗結構」新型專利權(下稱系爭專利),系爭專利之專利權期間係自98年11月21日108年1月4日。被告玄亨興業有限公司(下稱玄亨公司)與被告鵬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鵬澤公司)明知系爭專利為原告所有,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由鵬澤公司生產製造、玄亨公司銷售「空氣清潔槍」系列產品(型號AirCleaningGunCG-2000、CG-2000A、CG-2000AR、CG-2000C、CG-2000CR,以下分別依序簡稱系爭產品1至5)落入系爭專利之專利權範圍,被告鵬澤公司辯稱系爭產品亦申請中華民國M442886號新型專利權,然依據專利法第58條規定意旨,若專利權人實施其專利權會抵觸他人之專利權範圍,則不得實施,玄亨公司以其錯誤之認知,仍持續於公司企業網站刊載系爭產品,依網頁上所載系爭產品規格完全相同,僅在噴射管及儲水容器之外型上有所不同,依照一般商業習慣,具有相同功能或結構之產品會以相同之編號輔以適當標註加以分類,故被告係就相同之產品,任意變更其編號或型號後再予製造銷售,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第1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專利法第120條、第96條第1至3項、第97條第2項規定請求如聲明所示。(二)系爭專利係於98年1月5日由訴外人雙廷工業有限公司(下稱雙廷公司)提出申請,98年7月23日由雙廷公司將專利申請權讓與一加一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加一公司),101年4月19日由一加一公司將專利權讓與原告,均經核准登記在案,雙廷公司於98年7月23日起即已無權處分系爭專利,訴外人○○○、參加人銓揚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參加人)並非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被告提出之私文書均未經專利專責機關登記,依專利法第62條第1項規定,不發生對抗第三人效力。原告合法受讓系爭專利,並無同意被告製造生產系爭產品,被告所提出投資合作合約書晚於一加一公司合法受讓及登記之時間,對系爭專利不生任何法律上之效力,自無專利法第120條準用同法第59條第1項第6款之適用。被告為氣動工具製造或銷售廠商,並與參加人簽署合約書,熟稔系爭產品於氣動工具市場上存在相關專利權,而系爭專利經過合法讓與登記,被告自應負有查證責任,被告於簽約時進行查證當可知悉○○○或參加人皆非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且系爭產品高達2年新臺幣(下同)3千萬元以上之產值,屬企業重大合約,被告應施予相當高度之注意程度,而非以系爭專利與第M369196號新型專利之關係複雜為卸責規避其應負之注意義務,被告未進行查證之注意致生本件侵權行為,應認有未盡注意義務之過失,且原告專函通知停止侵權行為後,僅向交易之對造進行查證,有違一般商業交易習慣,更於企業網站增加系爭產品項目,擴大侵權行為,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而依生產合約書被告所獲取之利益約為6千萬元,原告先請求150萬元,自屬有據。(三)依兩造提出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皆同意系爭專利包含要件A、B、C、D4個部分,系爭產品包括要件a、b、c、d,經分析比對,系爭產品要件a、b、d落入系爭專利專利權範圍要件A、B、D之文義範圍。又原告主張系爭產品要件c落入系爭專利專利權範圍要件C之均等範圍,就旋轉運動而言,二者彎折管皆以輸送管為旋轉軸進行旋轉,系爭產品套管是固接於輸送管的一端,而系爭專利係套管在輸送管上進行旋轉,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輕易得知,透過軸承之配置關係可以使套管固定或是旋轉,都可以使彎折管以輸送管為旋轉軸進行旋轉運動,均是利用軸承使彎折管可受到通過輸送管之高壓氣體帶動進行旋轉為實質相同之技術手段。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均產生迴旋態樣高壓氣體之功能而實質相同,且被告對於二者所執行之功能實質相同並不爭執。系爭專利專利權範圍並無界定旋轉速度,系爭專利所欲達成之結果係避免彎折管與噴射管之內壁面產生摩擦,而系爭產品亦可避免彎折管與噴射管之內壁面產生摩擦,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之結果實質相同。系爭產品係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表達之技術思想實質相同之技術手段,執行實質相同之功能,且產生實質相同之結果,即落入系爭專利之均等範圍。(四)被告以系爭產品之新型專利與美國專利抗辯系爭產品具有進步性而不落入系爭專利之均等範圍云云,混淆專利侵害鑑定與專利要件判斷,實不可採。參加人提出系爭專利有得撤銷事由,其所憑藉者為系爭專利發明人剽竊日人○○○○之發明,經參加人對系爭專利提出民事確認之訴,且為本院102年度民專訴字第92號判決及103年度民專上字第11號判決駁回參加人所提確認之訴。而被告等並無提出系爭專利具有得撤銷事由之證據,故系爭專利自始有效存在,自得對外行使權利。(五)並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50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2.被告就系爭產品及其他一切侵害原告所有系爭專利之產品應予銷毀,被告玄亨公司應移除企業網站(網址詳卷)中系爭產品型號空氣清潔槍之產品網頁。3.被告不得未經原告同意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產品之行為。4.就第1項請求,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系爭產品之數隔層體係成層疊狀設於本體中,本體沒有設置系爭專利之嵌槽,亦無設置如系爭專利呈斜向收束之組裝室。系爭產品隔層體設有數導孔,可使水流成渦流狀,與系爭專利每一導水層之隔板實體開設有不同孔距之導流孔不同。故系爭產品之技術特徵並未落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原告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為無理由。並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9 1 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年代新聞台電視頻道節目「年代向錢看」、「新聞面對面」、「新聞追追追」(下合稱系爭節目),均為原告自製自播之視聽著作,然被告臺北0000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下稱0000大飯店)、百年國際0000有限公司(下稱百年公司)、海山豐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山豐公司)明知其等未經授權,竟先由被告0000大飯店委託被告百年公司非法取得「年代新聞台」電視頻道訊號,再由被告百年公司委託被告海山豐公司非法取得「年代新聞台」系爭節目訊號,並透過被告百年公司選定之網路途徑傳送至主伺服器,而後再由主伺服器分送至被告0000大飯店客房。被告0000大飯店於101年3月15日前,均有合法取得原告授權,然自101年3月16日起,被告0000大飯店即未再取得原告之授權,侵害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甚明。又被告廖伯熙係被告0000大飯店之法定代理人、被告莊秀石係被告百年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被告洪麟鋊係被告海山豐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渠等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不法侵害原告之著作財產權,致原告受有損害,應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著作權法第24條第1項、第26條、第26條之1第1項、第84條、第88條第1項、第89條、民法第28條、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第1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提起本件訴訟。(二)系爭節目具有原創性而為受著作權法保護之視聽著作:1.凡具有原創性,能具體以文字、語言、形像或其他媒介物加以表現而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人類精神力參與的創作,均係受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所謂原創性,係指著作人原始獨立完成之創作,非單純模仿、抄襲或剽竊他人作品而來;創作性則係依一般社會通念,足以表現著作人之個性或獨特性之程度,亦即創作須具備最低程度之創作或個性表現,始得受到保護。系爭節目為原告自製自播之著作,為原告獨立設計、創作,且不論於節目流程安排、畫面編排、來賓談話及標題內容,均為原告嘔心瀝血之想法、創作,依一般社會通念,應已具備最低程度之創作或個性表現,符合一定之創作高度,而具有原創性。至被告雖主張系爭節目係由節目主持人及來賓針對時事主題為口頭論述,現場實況轉播予電視觀眾收視,節目主持人、來賓發言內容是否具有原創性,已頗有疑問云云。然原告所創作之系爭節目已符合一定之創作高度,自具有原創性。2.次按著作權法第5條第1項各款著作內容例示第2項第7款之規定,可知藉由錄影、其他機械設備表現之影像,而能附著於任何媒介物上之著作,均屬於視聽著作。查原告於創作系爭節目時,均使用攝影機將系爭節目之流程、來賓談話等所有節目內容,以全程錄影方式記錄下來,並經由電腦將標題、字幕與節目內容結合,是以,系爭節目確已附著於攝影機、電腦等媒介物上,而屬著作權法所規定之視聽著作自明。3.被告雖辯稱系爭節目為現場直接播出節目,依著作權法第56條第2項,錄製之錄製物,應於錄影後6個月內銷燬云云。然依著作權法第56條之規定,乃係廣播、電視電台於公開播送「他人著作」時,始有適用。而系爭節目乃原告自製自播,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著作人,已如前述,是原告係公開播送「自己著作」,與著作權法第56條毫不相干,被告所辯顯有誤會,不足為採。(三)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人:依原告於101年6月14日、11月28日至被告0000大飯店客房進行側錄系爭節目之畫面,可知原告於公開播送系爭節目時,均於畫面右上角標註「年代新聞」,年代新聞台為原告所有,經由年代新聞台每天強力播送節目下,一般社會大眾早已認定「年代」即代表原告,亦即「年代」係為原告眾所周知之別名,且參照著作權法第13條第1項之規定,原告既於公開發表著作時,已明白將原告之別名表示於系爭節目畫面中,原告自屬系爭節目之著作人無疑,是以原告就系爭節目有著作財產權一事自明,況系爭節目雖由主持人及來賓就時事進行討論,然原告公司均有取得與會來賓授權而取得著作財產權。故原告依著作權法第13條第1項規定,既於公開發表著作時,已明白將原告之別名表示於系爭節目畫面中,原告自屬系爭節目之著作人,而為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人。(四)被告等藉不法分工行為公開傳輸、公開演出及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行為: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著作人,已如前述,故原告依法自有公開播送、公開演出及公開傳輸之權利。而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海山豐公司明知渠等均無人取得原告之授權,竟共謀侵害原告公司享有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即被告0000大飯店與被告百年公司簽約約定,由被告百年公司提供系爭節目訊號;另被告百年公司復與被告海山豐公司簽約約定由被告海山豐公司於被告0000大飯店機房內架設線路及機房供客房播送系爭節目,使被告0000大飯店客房不特定人投宿時,均能收視觀看系爭節目。從而,被告等上開不法分工行為,實已侵害原告享有系爭節目之公開播送、公開演出及公開傳輸之權利,原告自得請求被告等不得再以公開播送、公開演出及公開傳輸等方法侵害原告享有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五)訴外人00000000股份有限公司(下稱0000公司)為原告所有之年代新聞台電視頻道系爭節目之代理商,而0000公司於取得原告播送授權後,曾與被告0000大飯店於96年1月1日簽署頻道授權契約書(下稱系爭授權契約)並約定相關授權費用,又0000公司於係依每位客戶之不同需求,提供其自行選購產品,再依不同商業條件贈送某些頻道,此乃0000公司之商業手法,絕非直接贈送單一頻道,可知被告0000大飯店先前乃係因有償給付始取得系爭節目之公開播送權,非如被告所辯系爭節目為原告提供其無償使用而來。0000公司依每位客戶不同需求,而提供不同組合之電視頻道,已如前述。而倘有客戶僅欲購買單一頻道之授權使用時,0000公司亦已對每個頻道定出售價。由該報價單觀之,可知年代新聞台(eranews)之頻道單價為每房間每日新臺幣(下同)3元,是原告遂依該報價單之頻道單價作為請求被告0000大飯店等公司之損害賠償基準,據原告101年3月15日與被告0000大飯店解約時,被告0000大飯店之客房數為606間。是以,如被告等在有取得授權的狀態下,一日所需支付的授權費用為1,818元(計算方式:3元×606間1,818元),自101年3月16日起至102年3月31日止,已經歷380天,故原告公司所失利益至少達69萬840元(計算方式:1,818元×380天為69萬840元),被告等未經原告授權公開傳輸、公開演出及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權利,竟以不法方法侵害原告之著作財產權,當應連帶賠償690,840元。(六)原告為大眾媒體,係以經營電視台、媒體為業,是原告所有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係屬公司重要資產,任何人欲收看、觀賞原告所屬節目,均需經由原告授權始得為之,倘未經原告授權而自行以非法方式收看原告節目,將造成原告無法經營,蒙受極大損失。而被告0000大飯店等,亦為國內知名公司、飯店,竟仍以不法行為侵害原告之著作財產權,是原告請求被告等將本件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全部內容,以5號字體刊載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等4報頭版壹日,始得填補原告之損害,自有其必要性。(七)爰聲明:1.被告等不得以公開傳輸、公開演出、公開播送方法侵害年代新聞台之系爭節目視聽著作。2.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690,84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3.被告等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全部內容,以5號字體刊載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等4報頭版1日。三、被告則抗辯以:(一)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部分:1.否認原告擁有系爭節目內容之著作權:(1)系爭節目係由節目主持人及來賓針對時事主題為口頭論述,現場實況轉播予電視觀眾收視之節目。節目主持人、來賓發言內容是否具有原創性,已頗有疑問,原告對於節目內容,並未投入任何創作性,不能認為係該系爭節目之創作人,更無法單純因為系爭節目於年代公司頻道播送,即認為原告為該系爭節目之著作人及著作權人。次按著作權法第5條第1項各款著作內容例示第2項第7款之規定,單純之電視訊號,並非視聽著作。依視聽著作之定義,必以「附著於任何媒介物」為要件,系爭節目,似均為現場直接播出之節目,而依著作權法第56條第2項規定,即使錄製之錄製物,應於錄影後6個月內銷燬之,原告主張系爭節目播送之時間,迄今已逾6個月,則原告是否仍能提出「附著媒介物」,以符合視聽著作之定義,亦應予以釐清。(2)原告陳報之原證9「同意書」,雖然原告主張為「著作權讓與同意書」,但是自同意書的內容可知僅為立書人授權原告利用其著作之同意書,足見各位立書人皆未將著作權轉讓給原告,原告如何能依這份同意書主張已擁有系爭節目著作權,且原告僅提出「新聞追追追」系爭節目之同意書,缺其他節目之同意書,其舉證顯然不足。原告雖主張政論的內容只是視聽著作一小部分,包含攝影、編輯、美術、腳本及人員鋪陳和舞台設計等等都是具有原創性的,依照智慧局的解釋,其中一部分著作財產權人也可以有告訴權。但政論節目中,攝影、編輯、美術、腳本及人員鋪陳和舞台設計等所佔比例甚微,欠缺最小原創性,原告若僅剩攝影、編輯、美術、腳本及人員鋪陳和舞台設計等部分,應認為不具原創性。2.依衛星廣播電視法第32條、有線電視法第58條第1項法律規範之目的,即在保障民眾收視之權益,避免業者將公共資源之頻道,據以作為箝制下游業者之工具。被告0000大飯店於101年2月1日即曾經透過中華民國000000000000同業公會成立之被告百年公司發函予原告,希望取得相關授權,但原告未同意授權,以及本案原告訴訟中未透過訴訟代理人,卻委託訴外人與被告協議和解等情,均可知0000公司已事實上取得原告系爭節目之專屬授權,致原告無法直接與被告0000大飯店進行任何形式之訴訟上或訴訟外之授權。原告對於被告0000大飯店授權之要求,「無正當理由」拒絕給予授權,卻授權予中間商0000公司,0000公司再加價後要求被告0000大飯店等公共場所之業者付費,賺取中間價差,此等行為實已嚴重背離衛星廣播電視法第32條、有線電視法第58條第1項之意旨,0000公司再藉由原告名義對於類似被告0000大飯店此種營業場所,以維權名義提起訴訟,甚至要求登報道歉,是非標準顯有錯亂。依衛星廣播電視法、有線電視法規定之精神,電視台或有線電視系統,無正當理由是不得對其他業者或民眾有差別待遇或拒絕收視,原告卻僅將權利授權予0000公司,拒絕授權予被告公司,顯屬差別待遇。國際觀光飯店業者,為對抗此種長期以來不公平之情形,由三十幾家國際觀光飯店,含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等連鎖飯店及其他獨立飯店投資成立被告百年公司。成立之目的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希望擺脫以往國際觀光飯店因電視頻道、音樂等受制於人之情形下,動輒遭他人以法律行動請求之困境,被告等並無侵害原告著作權之故意,係原告「無正當理由」拒絕給予授權。3.原告主張被告0000大飯店自101年3月16日起至102年3月31日止,均侵害原告系爭節目之著作權,被告否認,原告需舉證證明除101年6月14日、11月28日外,其餘日期均有房客於飯店房間內收看系爭節目。否則,即使飯店房間中電視有年代新聞台之頻道,若無人開電視點選系爭節目,亦不會有公開演出或公開播送之可能。4.依著作權法第26條第1項規定,公開演出權僅限於「語文、音樂或戲劇、舞蹈」等著作擁有,視聽著作並無公開演出權。設若原告擁有系爭節目之「視聽著作」著作權(假設語氣,被告等仍否認之),亦不得向被告等主張「公開演出權」。原告又主張被告等侵害其「公開傳輸權」,惟查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0款規定,原告並未具體主張被告等以何種方式侵害其公開傳輸權,此部分原告之主張自無理由。5.原告蒐證人員101年6月14日、11月28日共二日於飯店單一房間中自行播放原告頻道,構成侵害原告公開播送權(假設語氣,被告等仍否認之),其情節亦甚為輕微,由於原告已將原告頻道交由0000公司「推廣」,應已獲得相對之收入,前開行為對原告幾乎無任何損害可言。且參依臺灣宜蘭地方法院95年度重訴字第21號判決意旨,原告不得以「他人」簽約授與公開播送權之收取費用標準,作為證據方法,仍應就其具體之損害為舉證,然原告主張被告等侵害其著作權,計算損害賠償之方式係以一個房間一日3元計算損害賠償,惟此顯非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計算方式。6.本件原告請求損害賠償之金額僅690,840元,但其請求判決書全部內容刊登於四大報頭版之登報費用,合計已遠超過原告請求損害賠償之金額,依鈞院100年民著上字第9號判決前開判決意旨,顯難認為相當。且本件係原告「無正當理由」拒絕給予授權,被告等並無侵權故意,已詳如前述,故不論原告請求金錢賠償之部分是否成立,請求判決書登報,均無必要,不應准許。7.爰聲明:原告之訴均駁回;若受不利之判決,被告等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二)被告海山豐公司部分:1.被告海山豐公司不同意原告的損害賠償計算方式,原告一天3元的報價並不明確,以0000公司的報價單作計算標準認為沒有證據能力。被告海山豐公司和被告百年公司有合約,被告海山豐公司只是負責線路和機房部分,系爭節目內容取得授權是由被告百年公司取得授權。且原告主張的行為當時被告海山豐公司法定代理人並非洪麟鋊。2.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四、兩造不爭執下列事實(參本院卷第112頁之準備程序筆錄):(一)被告廖伯熙為被告0000大飯店之法定代理人;被告莊秀石為被告百年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被告洪麟鋊現在係被告海山豐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侵權行為當時法定代理人為000000。(二)被告0000公司未經原告授權於其客房內播放原告公司年代新聞台電視頻道之系爭節目,供不特定房客觀賞,原告於101年6月14日、11月28日至被告0000公司客房側錄到系爭節目。五、得心證之理由:(一)系爭節目有原創性,為受著作權法保護之視聽著作:1.按著作權法第5條第1項第7款所謂之視聽著作,包括電影、錄影、碟影、電腦螢幕上顯示之影像及其他藉機械或設備表現系列影像,不論有無附隨聲音而能附著任何媒介物上之著作。可知藉由錄影、其他機械設備表現之影像,而能附著於任何媒介物上之著作,均屬視聽著作。查原告於創作系爭節目時,係使用攝影機將系爭節目之流程、來賓談話等所有節目內容,以全程錄影方式紀錄下來,並經由電腦將標題、字幕與節目內容結合,有其提出之系爭節目母帶光碟4片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38頁),是系爭節目確已附著於攝影機、電腦等媒介,而為著作權法上所謂之視聽著作。被告雖稱:系爭節目為現場直播,依著作權法第56條第2項規定,錄製物應於錄影後6個月內銷燬之,原告主張系爭節目播送之時間,迄今已逾6個月,系爭節目是否附著於媒介物而符合視聽著作之定義,尚有疑義云云,惟著作權法第56條第2項係列於第3章第4款「著作財產權之限制」,為法定得未經同意或授權而利用他人著作之例外情形,是上開條文乃廣播或電視電台於公開播送「他人著作」時始有適用,系爭節目既係原告自製自播,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人(理由詳下述),則自無錄製物應於錄影後6個月內銷燬規定之適用,被告以此抗辯系爭節目非視聽著作云云,要屬無由。2.次按著作權法所保障之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故除屬於著作權法第9條所列之著作外,凡具有原創性,能具體以文字、語言、形像或其他媒介物加以表現而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均係受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而所謂「原創性」,廣義解釋包括「原始性」及「創作性」,「原始性」係指著作人原始獨立完成之創作,而非抄襲或剽竊而來,而「創作性」,並不必達於前無古人之地步,僅依社會通念,該著作與前已存在之作品有可資區別的變化(distingquishablevariation),足以表現著作人之個性為已足。原告主張系爭節目為其自製自播,為被告不爭執,而系爭節目係由節目主持人及來賓針對時事主題為口頭論述,現場實況轉播予電視觀眾收視之節目,被告未提出系爭節目流程安排、畫面編排、來賓談話及標題內容與其他著作內容無足徵著作人個性之變化之證據以實其說,而依一般社會通念,應認系爭節目已具備最低程度之創作或個性表現,有原創性,得受著作權法之保護。(二)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人,且未專屬授權於他人,得以自己名義提起本件訴訟:1.按在著作之原件或其已發行之重製物上,或將著作公開發表時,以通常之方法表示著作權人之本名或眾所周知之別名者,推定為該著作之著作人,並準用於著作財產權人之推定,著作權法第13條第1項、第2項有明文規定。查原告主張系爭節目為其自製自播,其於公開播送系爭節目時,均於畫面右上角標註「年代新聞」乙節,業據提出系爭節目側錄翻拍照片為佐(本院卷第15、17、18頁),且為被告不爭執(本院卷第146頁),而「年代」為原告眾所周知之別名,是依上開法文,系爭節目之著作人及著作財產權人推定為原告,被告復未舉證推翻上開推定,是其抗辯原告非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人云云,即非可採。2.被告雖又稱原告必須證明主持人、來賓已將著作財產權讓與原告等語,惟查,系爭節目乃由節目主持人及來賓針對時事主題為口頭論述,是固可認主持人及來賓就系爭節目之創作有所貢獻而為著作人,且原告提出之同意書(本院卷第139至143頁)並未約定來賓將其就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讓與原告;但原告就節目流程安排、畫面編排等之創作性亦有所貢獻,且被推定為著作人及著作財產權人,已如前述,是縱原告未受讓主持人、來賓之著作財產權,亦享有其因創作系爭節目而生之著作財產權,為共同著作人,依著作權法第90條第1項規定,共同著作之各著作權人,對於侵害其著作權者,得各請求救濟,並得按其應有部分,請求損害賠償,是被告上開抗辯,無礙於原告仍得以著作財產權人身分提起本件訴訟。3.至被告再爭執懷疑原告已將著作財產權專屬授權予0000公司,不得以自己名義提起本件訴訟云云,惟卷存並無證據證明上情,是被告此一抗辯,即乏所據。(三)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自101年6月14日起至102年3月31日止有未經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授權而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侵害行為:1.依著作權法第3條所定之定義,「公開播送」指「指基於公眾直接收聽或收視為目的,以有線電、無線電或其他器材之廣播系統傳送訊息之方法,藉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著作內容。由原播送人以外之人,以有線電、無線電或其他器材之廣播系統傳送訊息之方法,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者,亦屬之。」、「公開演出」指「以演技、舞蹈、歌唱、彈奏樂器或其他方法向現場之公眾傳達著作內容。以擴音器或其他器材,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者,亦屬之。」、「公開傳輸」指「以有線電、無線電之網路或其他通訊方法,藉聲音或影像向公眾提供或傳達著作內容,包括使公眾得於其各自選定之時間或地點,以上述方法接收著作內容。」2.查原告主張被告0000大飯店與百年公司簽約,約定由被告百年公司提供系爭節目訊號,另被告百年公司復與被告海山豐公司簽約,約定由被告海山豐公司於被告0000大飯店機房內架設線路,用IPTV網路傳輸系統在被告0000大飯店客房內播送系爭節目等情,為被告所不爭執,且有前述系爭節目側錄畫面及百年公司官網網頁(本院卷第185頁)為憑,自堪信為真實。核諸原告陳述系爭節目乃於特定時段播放,並非由房客得於其選定之時間收看系爭節目,故不合於「公開傳輸」之要件;又「公開演出」之「以擴音器或其他器材,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與「公開播送」之「以有線電、無線電或其他器材之廣播系統傳送訊息之方法,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主要差異在於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之方法,衡諸被告以IPTV網路傳輸系統在被告0000大飯店所屬客房內播送系爭節目之情形,應認係屬「以有線電、無線電或其他器材之廣播系統傳送訊息」,而為「公開播送」,原告抗辯應屬「公開演出」云云,尚不可採。3.至於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期間,查原告分別於101年6月14日、同年11月28日於被告0000大飯店所屬客房側錄得系爭節目,有原告提出之側錄光碟及翻拍照片存卷為憑(本院卷第15至20頁),而被告百年公司迄今在官網上將原告之「年代新聞台」列於其提供之頻道列表中,有其官網網頁附卷可稽(本院卷第185頁),且均為被告不爭執,衡情已足推斷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自101年6月14日起至102年3月31日(原告於本件請求損害賠償之終日)止均有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行為,至於實際有無房客收視,與被告有無公開播送無涉,無礙上開事實之認定,被告稱原告須舉證證明其餘日期均有房客於飯店房間內收看系爭節目,方能認定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於其餘日期均有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行為云云,誠非可採。但原告主張被告自101年3月16日起至101年6月13日止,亦有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行為部分,則缺乏證據支持,自難遽為如此認定。4.被告末雖稱:原告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第32條「節目供應者無正當理由,不得對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包括有線電視節目播送系統)或服務經營者給予差別待遇。」及有線電視法第58條第1項「系統經營者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該地區民眾請求付費視、聽有線廣播電視。」之規定云云,惟被告並非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或服務經營者,原告亦非系爭經營者,自無上開規定之適用,是被告此一抗辯,要屬無由。(四)原告請求排除侵害部分:按著作人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專有公開播送其著作之權利;又著作權人對於侵害其權利者,得請求排除之,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著作權法第24條第1項、第84條分別定有明文。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既有以公開播送之方法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行為,已如前述,則原告請求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不得以公開播送方法侵害原告就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自應准許,惟因被告無以公開傳輸、公開演出之方法侵害原告之著作財產權,且被告廖伯熙、莊秀石、洪麟鋊並非公開播送行為主體,是原告就此部分亦請求排除侵害,則失所據。(五)原告請求損害賠償部分:1.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第2項有明文規定。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有共同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行為,已如前述;又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就原告主張其等有侵權之故意乙節並未爭執;至於被告海山豐公司雖抗辯:我們只是負責線路和機房部分,節目內容取得授權是由百年公司負責等語,然原告主張其早於99年4月30日即偕同其他電視公司登報表示從未將電視頻道節目之公開播送權授予被告海山豐公司乙節,有報告聲明1份在卷可佐(本院卷第186頁),復衡諸被告海山豐公司同在業界,應知悉被告百年公司係由諸多家國際觀光飯店為對抗原公播權授權不明等問題而投資成立之公司(參本院卷第185頁被告百年公司官網網頁),而原告之「年代新聞台」頻道向交由0000公司代理,被告百年公司應未向原告或0000公司取得授權之情事,是應認被告海山豐公司明知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卻仍負責架設線路、機房等公開播送之設備以供被告0000大飯店於其客房公開播送系爭節目,難謂其無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故意,是被告海山豐公司此一抗辯,要無足取。綜上,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應連帶賠償原告著作財產權受侵害之損害。2.次按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查被告廖伯熙、莊秀石分別為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公司負責人,因執行公司業務,致原告受有損害,揆諸前揭法條,被告廖伯熙應與被告0000大飯店、被告莊秀石應與被告百年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至於被告洪麟鋊於原告主張被告海山豐公司侵權之期間並非該公司之負責人,此有公司基本資料查詢明細在卷足參(本院卷第28頁),且為原告不爭執(本院卷112頁),是原告自無從請求被告洪麟鋊與被告海山豐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3.承上,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被告廖伯熙則與被告0000大飯店、被告莊秀石則與被告百年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至於其他被告相互間,並無法律規定或契約約定應連帶負責之情形,是原告不得請求被告0000大飯店、廖伯熙、百年公司、莊秀石、海山豐公司一同負連帶責任,惟因上開三組被告係基於不同的法律規定,就同一內容的給付,各自獨立地對原告負全部賠償責任,故成立不真正連帶,併此敘明。4.末按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新臺幣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有明文規定。查系爭節目僅為原告「年代新聞台」中部分節目,市場上無僅系爭節目部分之授權金額,又系爭節目為視聽著作,參與創作者眾,原告僅為著作財產權人之一,已如前述,尚難判斷及應有部分若干,是原告主張其有不易證明實際損害額情事,請求法院依上開條文酌定賠償額,應堪信實。被告雖抗辯:原告已將頻道交由0000公司代理,應已獲得授權金收入,並無損害云云,然原告主張其與0000公司間之授權金,係將0000公司收取的授權金予以拆帳分配,並非固定金額等情,業據提出收款報告書、會計管理系統傳票資料為憑(本院卷第197至200頁),是應認原告就被告三家公司公開播送系爭節目部分,並未獲取相對之授權金收入,自難謂原告未受有損害,故被告上開抗辯,並不可信。爰審酌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製播者、系爭節目所在之「年代新聞台」單一頻道單價為每房間每日3元(參本院卷第107頁0000公司衛星頻道公播授權報價單)、被告不爭執原告0000大飯店所屬客房數為606間、被告侵權期間自101年6月14日至102年3月31日等情狀,酌定賠償額為50萬元。(六)原告請求登報部分:按「被害人得請求由侵害人負擔費用,將判決書內容全部或一部登載新聞紙、雜誌。」著作權法第89條定有明文。查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侵害原告就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已如前述,是原告依著作權法第89條規定,請求侵害人即被告三家公司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民事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內容以5號字體刊載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即屬有據。惟關於刊登之篇幅、版面,原告雖請求登載本件民事最後事實審判決書全部於上開四報頭版,惟衡諸被告三家公司之侵害情節,及原告陳報之登報費用達2,651,650元,原告所請求之篇幅顯然過大,且無須登載於第1版,僅須將本件民事最後事實審判決主文登載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全國版(A版)任一版面為適當。原告逾此範圍之請求,即非有據。另關於登載判決書費用之負擔,核其性質應屬損害賠償,是應由侵害人即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連帶負擔,併此敘明。(七)綜上,原告請求:1.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不得以公開播送方法侵害原告系爭節目;2.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50萬元,及被告百年公司自102年5月14日起、其餘被告自102年5月12日起(本院卷第38至40頁送達證書參照)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被告0000大飯店、廖伯熙應連帶給付原告50萬元,及自102年5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被告百年公司、莊秀石應連帶給付原告50萬元,及自102年5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以上任一被告已履行給付,其他被告於給付範圍內免給付之義務;3.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民事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主文,以5號字體刊載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全國版(A版)任一版面1日,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至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一一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2  月  27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葉倩如
系爭產品之數隔層體係成層疊狀設於本體中,本體沒有設置系爭專利之嵌槽,亦無設置如系爭專利呈斜向收束之組裝室。系爭產品隔層體設有數導孔,可使水流成渦流狀,與系爭專利每一導水層之隔板實體開設有不同孔距之導流孔不同。故系爭產品之技術特徵並未落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原告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為無理由。並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有線廣播電視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4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6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0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2", "lawName": "衛星廣播電視法" } ]
專利權移轉登記(勞動)
(一)原告年代新聞台電視頻道節目「年代向錢看」、「新聞面對面」、「新聞追追追」(下合稱系爭節目),均為原告自製自播之視聽著作,然被告臺北0000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下稱0000大飯店)、百年國際0000有限公司(下稱百年公司)、海山豐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山豐公司)明知其等未經授權,竟先由被告0000大飯店委託被告百年公司非法取得「年代新聞台」電視頻道訊號,再由被告百年公司委託被告海山豐公司非法取得「年代新聞台」系爭節目訊號,並透過被告百年公司選定之網路途徑傳送至主伺服器,而後再由主伺服器分送至被告0000大飯店客房。被告0000大飯店於101年3月15日前,均有合法取得原告授權,然自101年3月16日起,被告0000大飯店即未再取得原告之授權,侵害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甚明。又被告廖伯熙係被告0000大飯店之法定代理人、被告莊秀石係被告百年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被告洪麟鋊係被告海山豐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渠等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不法侵害原告之著作財產權,致原告受有損害,應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著作權法第24條第1項、第26條、第26條之1第1項、第84條、第88條第1項、第89條、民法第28條、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第1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提起本件訴訟。(二)系爭節目具有原創性而為受著作權法保護之視聽著作:1.凡具有原創性,能具體以文字、語言、形像或其他媒介物加以表現而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人類精神力參與的創作,均係受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所謂原創性,係指著作人原始獨立完成之創作,非單純模仿、抄襲或剽竊他人作品而來;創作性則係依一般社會通念,足以表現著作人之個性或獨特性之程度,亦即創作須具備最低程度之創作或個性表現,始得受到保護。系爭節目為原告自製自播之著作,為原告獨立設計、創作,且不論於節目流程安排、畫面編排、來賓談話及標題內容,均為原告嘔心瀝血之想法、創作,依一般社會通念,應已具備最低程度之創作或個性表現,符合一定之創作高度,而具有原創性。至被告雖主張系爭節目係由節目主持人及來賓針對時事主題為口頭論述,現場實況轉播予電視觀眾收視,節目主持人、來賓發言內容是否具有原創性,已頗有疑問云云。然原告所創作之系爭節目已符合一定之創作高度,自具有原創性。2.次按著作權法第5條第1項各款著作內容例示第2項第7款之規定,可知藉由錄影、其他機械設備表現之影像,而能附著於任何媒介物上之著作,均屬於視聽著作。查原告於創作系爭節目時,均使用攝影機將系爭節目之流程、來賓談話等所有節目內容,以全程錄影方式記錄下來,並經由電腦將標題、字幕與節目內容結合,是以,系爭節目確已附著於攝影機、電腦等媒介物上,而屬著作權法所規定之視聽著作自明。3.被告雖辯稱系爭節目為現場直接播出節目,依著作權法第56條第2項,錄製之錄製物,應於錄影後6個月內銷燬云云。然依著作權法第56條之規定,乃係廣播、電視電台於公開播送「他人著作」時,始有適用。而系爭節目乃原告自製自播,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著作人,已如前述,是原告係公開播送「自己著作」,與著作權法第56條毫不相干,被告所辯顯有誤會,不足為採。(三)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人:依原告於101年6月14日、11月28日至被告0000大飯店客房進行側錄系爭節目之畫面,可知原告於公開播送系爭節目時,均於畫面右上角標註「年代新聞」,年代新聞台為原告所有,經由年代新聞台每天強力播送節目下,一般社會大眾早已認定「年代」即代表原告,亦即「年代」係為原告眾所周知之別名,且參照著作權法第13條第1項之規定,原告既於公開發表著作時,已明白將原告之別名表示於系爭節目畫面中,原告自屬系爭節目之著作人無疑,是以原告就系爭節目有著作財產權一事自明,況系爭節目雖由主持人及來賓就時事進行討論,然原告公司均有取得與會來賓授權而取得著作財產權。故原告依著作權法第13條第1項規定,既於公開發表著作時,已明白將原告之別名表示於系爭節目畫面中,原告自屬系爭節目之著作人,而為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人。(四)被告等藉不法分工行為公開傳輸、公開演出及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行為: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著作人,已如前述,故原告依法自有公開播送、公開演出及公開傳輸之權利。而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海山豐公司明知渠等均無人取得原告之授權,竟共謀侵害原告公司享有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即被告0000大飯店與被告百年公司簽約約定,由被告百年公司提供系爭節目訊號;另被告百年公司復與被告海山豐公司簽約約定由被告海山豐公司於被告0000大飯店機房內架設線路及機房供客房播送系爭節目,使被告0000大飯店客房不特定人投宿時,均能收視觀看系爭節目。從而,被告等上開不法分工行為,實已侵害原告享有系爭節目之公開播送、公開演出及公開傳輸之權利,原告自得請求被告等不得再以公開播送、公開演出及公開傳輸等方法侵害原告享有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五)訴外人00000000股份有限公司(下稱0000公司)為原告所有之年代新聞台電視頻道系爭節目之代理商,而0000公司於取得原告播送授權後,曾與被告0000大飯店於96年1月1日簽署頻道授權契約書(下稱系爭授權契約)並約定相關授權費用,又0000公司於係依每位客戶之不同需求,提供其自行選購產品,再依不同商業條件贈送某些頻道,此乃0000公司之商業手法,絕非直接贈送單一頻道,可知被告0000大飯店先前乃係因有償給付始取得系爭節目之公開播送權,非如被告所辯系爭節目為原告提供其無償使用而來。0000公司依每位客戶不同需求,而提供不同組合之電視頻道,已如前述。而倘有客戶僅欲購買單一頻道之授權使用時,0000公司亦已對每個頻道定出售價。由該報價單觀之,可知年代新聞台(eranews)之頻道單價為每房間每日新臺幣(下同)3元,是原告遂依該報價單之頻道單價作為請求被告0000大飯店等公司之損害賠償基準,據原告101年3月15日與被告0000大飯店解約時,被告0000大飯店之客房數為606間。是以,如被告等在有取得授權的狀態下,一日所需支付的授權費用為1,818元(計算方式:3元×606間1,818元),自101年3月16日起至102年3月31日止,已經歷380天,故原告公司所失利益至少達69萬840元(計算方式:1,818元×380天為69萬840元),被告等未經原告授權公開傳輸、公開演出及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權利,竟以不法方法侵害原告之著作財產權,當應連帶賠償690,840元。(六)原告為大眾媒體,係以經營電視台、媒體為業,是原告所有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係屬公司重要資產,任何人欲收看、觀賞原告所屬節目,均需經由原告授權始得為之,倘未經原告授權而自行以非法方式收看原告節目,將造成原告無法經營,蒙受極大損失。而被告0000大飯店等,亦為國內知名公司、飯店,竟仍以不法行為侵害原告之著作財產權,是原告請求被告等將本件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全部內容,以5號字體刊載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等4報頭版壹日,始得填補原告之損害,自有其必要性。(七)爰聲明:1.被告等不得以公開傳輸、公開演出、公開播送方法侵害年代新聞台之系爭節目視聽著作。2.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690,84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3.被告等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全部內容,以5號字體刊載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等4報頭版1日。三、被告則抗辯以:(一)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部分:1.否認原告擁有系爭節目內容之著作權:(1)系爭節目係由節目主持人及來賓針對時事主題為口頭論述,現場實況轉播予電視觀眾收視之節目。節目主持人、來賓發言內容是否具有原創性,已頗有疑問,原告對於節目內容,並未投入任何創作性,不能認為係該系爭節目之創作人,更無法單純因為系爭節目於年代公司頻道播送,即認為原告為該系爭節目之著作人及著作權人。次按著作權法第5條第1項各款著作內容例示第2項第7款之規定,單純之電視訊號,並非視聽著作。依視聽著作之定義,必以「附著於任何媒介物」為要件,系爭節目,似均為現場直接播出之節目,而依著作權法第56條第2項規定,即使錄製之錄製物,應於錄影後6個月內銷燬之,原告主張系爭節目播送之時間,迄今已逾6個月,則原告是否仍能提出「附著媒介物」,以符合視聽著作之定義,亦應予以釐清。(2)原告陳報之原證9「同意書」,雖然原告主張為「著作權讓與同意書」,但是自同意書的內容可知僅為立書人授權原告利用其著作之同意書,足見各位立書人皆未將著作權轉讓給原告,原告如何能依這份同意書主張已擁有系爭節目著作權,且原告僅提出「新聞追追追」系爭節目之同意書,缺其他節目之同意書,其舉證顯然不足。原告雖主張政論的內容只是視聽著作一小部分,包含攝影、編輯、美術、腳本及人員鋪陳和舞台設計等等都是具有原創性的,依照智慧局的解釋,其中一部分著作財產權人也可以有告訴權。但政論節目中,攝影、編輯、美術、腳本及人員鋪陳和舞台設計等所佔比例甚微,欠缺最小原創性,原告若僅剩攝影、編輯、美術、腳本及人員鋪陳和舞台設計等部分,應認為不具原創性。2.依衛星廣播電視法第32條、有線電視法第58條第1項法律規範之目的,即在保障民眾收視之權益,避免業者將公共資源之頻道,據以作為箝制下游業者之工具。被告0000大飯店於101年2月1日即曾經透過中華民國000000000000同業公會成立之被告百年公司發函予原告,希望取得相關授權,但原告未同意授權,以及本案原告訴訟中未透過訴訟代理人,卻委託訴外人與被告協議和解等情,均可知0000公司已事實上取得原告系爭節目之專屬授權,致原告無法直接與被告0000大飯店進行任何形式之訴訟上或訴訟外之授權。原告對於被告0000大飯店授權之要求,「無正當理由」拒絕給予授權,卻授權予中間商0000公司,0000公司再加價後要求被告0000大飯店等公共場所之業者付費,賺取中間價差,此等行為實已嚴重背離衛星廣播電視法第32條、有線電視法第58條第1項之意旨,0000公司再藉由原告名義對於類似被告0000大飯店此種營業場所,以維權名義提起訴訟,甚至要求登報道歉,是非標準顯有錯亂。依衛星廣播電視法、有線電視法規定之精神,電視台或有線電視系統,無正當理由是不得對其他業者或民眾有差別待遇或拒絕收視,原告卻僅將權利授權予0000公司,拒絕授權予被告公司,顯屬差別待遇。國際觀光飯店業者,為對抗此種長期以來不公平之情形,由三十幾家國際觀光飯店,含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等連鎖飯店及其他獨立飯店投資成立被告百年公司。成立之目的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希望擺脫以往國際觀光飯店因電視頻道、音樂等受制於人之情形下,動輒遭他人以法律行動請求之困境,被告等並無侵害原告著作權之故意,係原告「無正當理由」拒絕給予授權。3.原告主張被告0000大飯店自101年3月16日起至102年3月31日止,均侵害原告系爭節目之著作權,被告否認,原告需舉證證明除101年6月14日、11月28日外,其餘日期均有房客於飯店房間內收看系爭節目。否則,即使飯店房間中電視有年代新聞台之頻道,若無人開電視點選系爭節目,亦不會有公開演出或公開播送之可能。4.依著作權法第26條第1項規定,公開演出權僅限於「語文、音樂或戲劇、舞蹈」等著作擁有,視聽著作並無公開演出權。設若原告擁有系爭節目之「視聽著作」著作權(假設語氣,被告等仍否認之),亦不得向被告等主張「公開演出權」。原告又主張被告等侵害其「公開傳輸權」,惟查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0款規定,原告並未具體主張被告等以何種方式侵害其公開傳輸權,此部分原告之主張自無理由。5.原告蒐證人員101年6月14日、11月28日共二日於飯店單一房間中自行播放原告頻道,構成侵害原告公開播送權(假設語氣,被告等仍否認之),其情節亦甚為輕微,由於原告已將原告頻道交由0000公司「推廣」,應已獲得相對之收入,前開行為對原告幾乎無任何損害可言。且參依臺灣宜蘭地方法院95年度重訴字第21號判決意旨,原告不得以「他人」簽約授與公開播送權之收取費用標準,作為證據方法,仍應就其具體之損害為舉證,然原告主張被告等侵害其著作權,計算損害賠償之方式係以一個房間一日3元計算損害賠償,惟此顯非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計算方式。6.本件原告請求損害賠償之金額僅690,840元,但其請求判決書全部內容刊登於四大報頭版之登報費用,合計已遠超過原告請求損害賠償之金額,依鈞院100年民著上字第9號判決前開判決意旨,顯難認為相當。且本件係原告「無正當理由」拒絕給予授權,被告等並無侵權故意,已詳如前述,故不論原告請求金錢賠償之部分是否成立,請求判決書登報,均無必要,不應准許。7.爰聲明:原告之訴均駁回;若受不利之判決,被告等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二)被告海山豐公司部分:1.被告海山豐公司不同意原告的損害賠償計算方式,原告一天3元的報價並不明確,以0000公司的報價單作計算標準認為沒有證據能力。被告海山豐公司和被告百年公司有合約,被告海山豐公司只是負責線路和機房部分,系爭節目內容取得授權是由被告百年公司取得授權。且原告主張的行為當時被告海山豐公司法定代理人並非洪麟鋊。2.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四、兩造不爭執下列事實(參本院卷第112頁之準備程序筆錄):(一)被告廖伯熙為被告0000大飯店之法定代理人;被告莊秀石為被告百年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被告洪麟鋊現在係被告海山豐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侵權行為當時法定代理人為000000。(二)被告0000公司未經原告授權於其客房內播放原告公司年代新聞台電視頻道之系爭節目,供不特定房客觀賞,原告於101年6月14日、11月28日至被告0000公司客房側錄到系爭節目。五、得心證之理由:(一)系爭節目有原創性,為受著作權法保護之視聽著作:1.按著作權法第5條第1項第7款所謂之視聽著作,包括電影、錄影、碟影、電腦螢幕上顯示之影像及其他藉機械或設備表現系列影像,不論有無附隨聲音而能附著任何媒介物上之著作。可知藉由錄影、其他機械設備表現之影像,而能附著於任何媒介物上之著作,均屬視聽著作。查原告於創作系爭節目時,係使用攝影機將系爭節目之流程、來賓談話等所有節目內容,以全程錄影方式紀錄下來,並經由電腦將標題、字幕與節目內容結合,有其提出之系爭節目母帶光碟4片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38頁),是系爭節目確已附著於攝影機、電腦等媒介,而為著作權法上所謂之視聽著作。被告雖稱:系爭節目為現場直播,依著作權法第56條第2項規定,錄製物應於錄影後6個月內銷燬之,原告主張系爭節目播送之時間,迄今已逾6個月,系爭節目是否附著於媒介物而符合視聽著作之定義,尚有疑義云云,惟著作權法第56條第2項係列於第3章第4款「著作財產權之限制」,為法定得未經同意或授權而利用他人著作之例外情形,是上開條文乃廣播或電視電台於公開播送「他人著作」時始有適用,系爭節目既係原告自製自播,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人(理由詳下述),則自無錄製物應於錄影後6個月內銷燬規定之適用,被告以此抗辯系爭節目非視聽著作云云,要屬無由。2.次按著作權法所保障之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故除屬於著作權法第9條所列之著作外,凡具有原創性,能具體以文字、語言、形像或其他媒介物加以表現而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均係受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而所謂「原創性」,廣義解釋包括「原始性」及「創作性」,「原始性」係指著作人原始獨立完成之創作,而非抄襲或剽竊而來,而「創作性」,並不必達於前無古人之地步,僅依社會通念,該著作與前已存在之作品有可資區別的變化(distingquishablevariation),足以表現著作人之個性為已足。原告主張系爭節目為其自製自播,為被告不爭執,而系爭節目係由節目主持人及來賓針對時事主題為口頭論述,現場實況轉播予電視觀眾收視之節目,被告未提出系爭節目流程安排、畫面編排、來賓談話及標題內容與其他著作內容無足徵著作人個性之變化之證據以實其說,而依一般社會通念,應認系爭節目已具備最低程度之創作或個性表現,有原創性,得受著作權法之保護。(二)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人,且未專屬授權於他人,得以自己名義提起本件訴訟:1.按在著作之原件或其已發行之重製物上,或將著作公開發表時,以通常之方法表示著作權人之本名或眾所周知之別名者,推定為該著作之著作人,並準用於著作財產權人之推定,著作權法第13條第1項、第2項有明文規定。查原告主張系爭節目為其自製自播,其於公開播送系爭節目時,均於畫面右上角標註「年代新聞」乙節,業據提出系爭節目側錄翻拍照片為佐(本院卷第15、17、18頁),且為被告不爭執(本院卷第146頁),而「年代」為原告眾所周知之別名,是依上開法文,系爭節目之著作人及著作財產權人推定為原告,被告復未舉證推翻上開推定,是其抗辯原告非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人云云,即非可採。2.被告雖又稱原告必須證明主持人、來賓已將著作財產權讓與原告等語,惟查,系爭節目乃由節目主持人及來賓針對時事主題為口頭論述,是固可認主持人及來賓就系爭節目之創作有所貢獻而為著作人,且原告提出之同意書(本院卷第139至143頁)並未約定來賓將其就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讓與原告;但原告就節目流程安排、畫面編排等之創作性亦有所貢獻,且被推定為著作人及著作財產權人,已如前述,是縱原告未受讓主持人、來賓之著作財產權,亦享有其因創作系爭節目而生之著作財產權,為共同著作人,依著作權法第90條第1項規定,共同著作之各著作權人,對於侵害其著作權者,得各請求救濟,並得按其應有部分,請求損害賠償,是被告上開抗辯,無礙於原告仍得以著作財產權人身分提起本件訴訟。3.至被告再爭執懷疑原告已將著作財產權專屬授權予0000公司,不得以自己名義提起本件訴訟云云,惟卷存並無證據證明上情,是被告此一抗辯,即乏所據。(三)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自101年6月14日起至102年3月31日止有未經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授權而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侵害行為:1.依著作權法第3條所定之定義,「公開播送」指「指基於公眾直接收聽或收視為目的,以有線電、無線電或其他器材之廣播系統傳送訊息之方法,藉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著作內容。由原播送人以外之人,以有線電、無線電或其他器材之廣播系統傳送訊息之方法,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者,亦屬之。」、「公開演出」指「以演技、舞蹈、歌唱、彈奏樂器或其他方法向現場之公眾傳達著作內容。以擴音器或其他器材,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者,亦屬之。」、「公開傳輸」指「以有線電、無線電之網路或其他通訊方法,藉聲音或影像向公眾提供或傳達著作內容,包括使公眾得於其各自選定之時間或地點,以上述方法接收著作內容。」2.查原告主張被告0000大飯店與百年公司簽約,約定由被告百年公司提供系爭節目訊號,另被告百年公司復與被告海山豐公司簽約,約定由被告海山豐公司於被告0000大飯店機房內架設線路,用IPTV網路傳輸系統在被告0000大飯店客房內播送系爭節目等情,為被告所不爭執,且有前述系爭節目側錄畫面及百年公司官網網頁(本院卷第185頁)為憑,自堪信為真實。核諸原告陳述系爭節目乃於特定時段播放,並非由房客得於其選定之時間收看系爭節目,故不合於「公開傳輸」之要件;又「公開演出」之「以擴音器或其他器材,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與「公開播送」之「以有線電、無線電或其他器材之廣播系統傳送訊息之方法,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主要差異在於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之方法,衡諸被告以IPTV網路傳輸系統在被告0000大飯店所屬客房內播送系爭節目之情形,應認係屬「以有線電、無線電或其他器材之廣播系統傳送訊息」,而為「公開播送」,原告抗辯應屬「公開演出」云云,尚不可採。3.至於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期間,查原告分別於101年6月14日、同年11月28日於被告0000大飯店所屬客房側錄得系爭節目,有原告提出之側錄光碟及翻拍照片存卷為憑(本院卷第15至20頁),而被告百年公司迄今在官網上將原告之「年代新聞台」列於其提供之頻道列表中,有其官網網頁附卷可稽(本院卷第185頁),且均為被告不爭執,衡情已足推斷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自101年6月14日起至102年3月31日(原告於本件請求損害賠償之終日)止均有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行為,至於實際有無房客收視,與被告有無公開播送無涉,無礙上開事實之認定,被告稱原告須舉證證明其餘日期均有房客於飯店房間內收看系爭節目,方能認定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於其餘日期均有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行為云云,誠非可採。但原告主張被告自101年3月16日起至101年6月13日止,亦有公開播送系爭節目之行為部分,則缺乏證據支持,自難遽為如此認定。4.被告末雖稱:原告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第32條「節目供應者無正當理由,不得對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包括有線電視節目播送系統)或服務經營者給予差別待遇。」及有線電視法第58條第1項「系統經營者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該地區民眾請求付費視、聽有線廣播電視。」之規定云云,惟被告並非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或服務經營者,原告亦非系爭經營者,自無上開規定之適用,是被告此一抗辯,要屬無由。(四)原告請求排除侵害部分:按著作人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專有公開播送其著作之權利;又著作權人對於侵害其權利者,得請求排除之,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著作權法第24條第1項、第84條分別定有明文。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既有以公開播送之方法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行為,已如前述,則原告請求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不得以公開播送方法侵害原告就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自應准許,惟因被告無以公開傳輸、公開演出之方法侵害原告之著作財產權,且被告廖伯熙、莊秀石、洪麟鋊並非公開播送行為主體,是原告就此部分亦請求排除侵害,則失所據。(五)原告請求損害賠償部分:1.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第2項有明文規定。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有共同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行為,已如前述;又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就原告主張其等有侵權之故意乙節並未爭執;至於被告海山豐公司雖抗辯:我們只是負責線路和機房部分,節目內容取得授權是由百年公司負責等語,然原告主張其早於99年4月30日即偕同其他電視公司登報表示從未將電視頻道節目之公開播送權授予被告海山豐公司乙節,有報告聲明1份在卷可佐(本院卷第186頁),復衡諸被告海山豐公司同在業界,應知悉被告百年公司係由諸多家國際觀光飯店為對抗原公播權授權不明等問題而投資成立之公司(參本院卷第185頁被告百年公司官網網頁),而原告之「年代新聞台」頻道向交由0000公司代理,被告百年公司應未向原告或0000公司取得授權之情事,是應認被告海山豐公司明知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卻仍負責架設線路、機房等公開播送之設備以供被告0000大飯店於其客房公開播送系爭節目,難謂其無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故意,是被告海山豐公司此一抗辯,要無足取。綜上,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應連帶賠償原告著作財產權受侵害之損害。2.次按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查被告廖伯熙、莊秀石分別為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公司負責人,因執行公司業務,致原告受有損害,揆諸前揭法條,被告廖伯熙應與被告0000大飯店、被告莊秀石應與被告百年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至於被告洪麟鋊於原告主張被告海山豐公司侵權之期間並非該公司之負責人,此有公司基本資料查詢明細在卷足參(本院卷第28頁),且為原告不爭執(本院卷112頁),是原告自無從請求被告洪麟鋊與被告海山豐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3.承上,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被告廖伯熙則與被告0000大飯店、被告莊秀石則與被告百年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至於其他被告相互間,並無法律規定或契約約定應連帶負責之情形,是原告不得請求被告0000大飯店、廖伯熙、百年公司、莊秀石、海山豐公司一同負連帶責任,惟因上開三組被告係基於不同的法律規定,就同一內容的給付,各自獨立地對原告負全部賠償責任,故成立不真正連帶,併此敘明。4.末按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新臺幣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有明文規定。查系爭節目僅為原告「年代新聞台」中部分節目,市場上無僅系爭節目部分之授權金額,又系爭節目為視聽著作,參與創作者眾,原告僅為著作財產權人之一,已如前述,尚難判斷及應有部分若干,是原告主張其有不易證明實際損害額情事,請求法院依上開條文酌定賠償額,應堪信實。被告雖抗辯:原告已將頻道交由0000公司代理,應已獲得授權金收入,並無損害云云,然原告主張其與0000公司間之授權金,係將0000公司收取的授權金予以拆帳分配,並非固定金額等情,業據提出收款報告書、會計管理系統傳票資料為憑(本院卷第197至200頁),是應認原告就被告三家公司公開播送系爭節目部分,並未獲取相對之授權金收入,自難謂原告未受有損害,故被告上開抗辯,並不可信。爰審酌原告為系爭節目之製播者、系爭節目所在之「年代新聞台」單一頻道單價為每房間每日3元(參本院卷第107頁0000公司衛星頻道公播授權報價單)、被告不爭執原告0000大飯店所屬客房數為606間、被告侵權期間自101年6月14日至102年3月31日等情狀,酌定賠償額為50萬元。(六)原告請求登報部分:按「被害人得請求由侵害人負擔費用,將判決書內容全部或一部登載新聞紙、雜誌。」著作權法第89條定有明文。查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侵害原告就系爭節目之著作財產權,已如前述,是原告依著作權法第89條規定,請求侵害人即被告三家公司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民事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內容以5號字體刊載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即屬有據。惟關於刊登之篇幅、版面,原告雖請求登載本件民事最後事實審判決書全部於上開四報頭版,惟衡諸被告三家公司之侵害情節,及原告陳報之登報費用達2,651,650元,原告所請求之篇幅顯然過大,且無須登載於第1版,僅須將本件民事最後事實審判決主文登載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全國版(A版)任一版面為適當。原告逾此範圍之請求,即非有據。另關於登載判決書費用之負擔,核其性質應屬損害賠償,是應由侵害人即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連帶負擔,併此敘明。(七)綜上,原告請求:1.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不得以公開播送方法侵害原告系爭節目;2.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50萬元,及被告百年公司自102年5月14日起、其餘被告自102年5月12日起(本院卷第38至40頁送達證書參照)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被告0000大飯店、廖伯熙應連帶給付原告50萬元,及自102年5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被告百年公司、莊秀石應連帶給付原告50萬元,及自102年5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以上任一被告已履行給付,其他被告於給付範圍內免給付之義務;3.被告0000大飯店、百年公司及海山豐公司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民事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主文,以5號字體刊載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全國版(A版)任一版面1日,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至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一一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2  月  27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葉倩如
㈠系爭專利乃被告所發明,並於105年7月14日申請專利,與被告先前在原告公司負責業務推廣之職務無關,被告亦無利用原告公司之資源完成系爭專利,是包括系爭專利之專利申請權、專利權、姓名表示權,均屬被告所有。況且,原告公司自承最早申請專利的模具費、第一次至第三次專利年費係由原告公司支付,此適足以證明原告公司明知系爭專利之發明人及權利人俱為被告,尤其系爭專利年費繳費單上一再表明權利人即為被告,原告公司當時或嗣後皆未提出任何反對的表示,則依專利權法第8條第3項規定,原告公司不得再主張系爭專利係被告職務上所完成之專利。況且,原告公司自105年11月起,就實施系爭專利之HJ-16330馬達,基於雙方約定,被告同意原告公司使用系爭專利於原告公司製造生產之馬達上,原告公司每銷售一只馬達支付被告權利金新臺幣(下同)120元,更可證原告公司明知被告申請註冊系爭專利,不但當時無任何反對之表示,且係取得被告同意授權之系爭專利,故原告公司之請求顯為無理由。㈡原告早於109年9月11日委請律師發函主張其為系爭專利權利人,該函通篇未曾提及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契約關係,顯見原告公司應為臨訟虛偽主張。倘如原告公司所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則原告公司何以按照每一件產品的售價提撥一定比例之系爭專利權利金予被告?甚至於被告離職後,除原告公司繼續支付被告權利金外,並由被告支付系爭專利年費?是以,原告公司聲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顯與事實不符。㈢系爭專利因業經智慧局核准公告,致使專利申請權已不存在;再依系爭專利證書所載,系爭專利權屬於被告,易言之,原告公司並非系爭專利申請權及系爭專利權之所有權人,自不得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被告亦不同意原告公司變更以民法第767條第2項為請求權基礎。㈣原告公司主張終止兩造間借名登記關係後,被告即無法律上原因享有專利申請權人或專利權人之利益,遂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云云。然而,專利權人應以智慧局核發之專利證書所載內容為準,而兩造間並不存在借名登記關係,且智慧局核發之系爭專利證書,業已明確記載專利權人為被告,則被告自非無法律上原因受有利益,原告公司上述主張,為無理由。㈤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541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76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767 2", "lawName": "民法" } ]
停止侵害專利權行為等
(一)原告係新型第M362114號「色帶補墨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97年8月1日至108年1月13日止。被告參與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FUTEKF80+F90/F90/F95郵儲終端及投遞系統印表機色帶」標案(標案案號:000-0-000)用來投標使用之色帶補墨裝置(下稱系爭產品),竟與原告用來投標之產品近似,原告遂委請台一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進行鑑定,鑑定結果為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權利甚明,爰依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3項、第85條第1項第2款提起本件訴訟。(二)系爭專利不具應撤銷之原因:1.被告所提出之引證2確實為本案申請時之先前技術,然原告為解決引證2與系爭專利所載先前技術中色帶匣「墨輪與夾輪的寬度為同一尺寸,會導致無法使色帶完整沾附墨水,以致列表機之撞針或打字頭因打印到沒有沾附墨水的部位而造成字體或圖樣不完整」之缺失與問題,從而針對主動齒輪組上墨輪與夾輪之尺寸進行改良,設計出使該墨輪寬度大於夾輪寬度之構造特徵,藉此可達到當棉棒將墨水沾附於墨輪上,使得墨盒色帶經過主動齒輪組與被動齒輪組之夾合處,而使墨輪上之墨水沾附於該色帶上時,便可使色帶之其中一半大部分沾附到墨水,是當整條色帶在齒輪組之拉引下均陸續經過墨輪之後,便可使該色帶大部分沾附到墨水,故即使色帶位置偏移,列表機之撞針或打字頭也不會因打印到沒有沾附到墨水部位而印出不完整之文字或圖樣之優點及功效。縱觀引證2之說明書或圖式,並未提出或寓含而教導、啟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之人顯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同於引證2之「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的寬度大於夾輪的寬度」之技術特徵,引證2所公開之內容明顯不足以否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係依附第1項,第2、3項所依附之獨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相較於系爭專利所記載之先前技術或引證2確實已具進步性及新穎性,從而第2、3項具進步性及新穎性自不待言。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係依附於第3項,第3項既已具進步性及新穎性,故第6項亦具進步性及新穎性。4.觀諸被告所舉引證案之組合,迄今仍未能說明有何教示、建議或動機等記載,僅是純屬機械性之組合。因此,被告既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其抗辯自無可取。況引證6墨輪、夾輪寬度相同,但系爭專利之技術特徵在於墨輪寬度大於夾輪,可見原告有所改良甚明。系爭專利確實能有效解決「色帶多次使用」後「墨水不均」之技術問題,確係先前技術有待解決之技術問題,並困擾業界已久。其進步性表現在「提升墨輪尺寸」,經過色帶時「沾附到較習知結構更多之墨水」,亦即擴大「沾墨面積」等情,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自非顯而易見,應已符合新型專利進步性程度之要求。(三)專利權既採登記及公告制度,侵權行為人即不得諉稱不知專利權之存在,復以現代企業應對此負更高之注意義務、應先進行專利權查證。被告辯稱渠侵害系爭專利權時,並不知系爭專利權之存在,遽謂無過失云云,參諸司法院98年6月22日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決議,被告所辯要難憑採。倘行為人皆諉稱不知專利權之存在,專利權登記及公告制度即失其意義,至為灼然。(四)爰聲明:1.被告應停止自行或委請他人製造、販賣、使用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2.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3,425,6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3.被告應將所有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及生產器具銷燬。4.請准予提供擔保就第2項聲明宣告假執行。三、被告則抗辯以:(一)系爭專利有應撤銷原因:1.引證1和引證3之組合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不具進步性:(1)引證1為系爭專利專利說明書,揭露關於色帶匣盒之先前技術,係為該引證案之發明人所承認之習知技術。(2)引證3為EPSONLQ-2090/2090C料號:SO15541色帶匣,係於97年10月27日已公開銷售之色帶匣;其匣盒內部揭露一種色帶輸送結構。(3)引證1所揭示之色帶結構,其除主動齒輪組係以兩寬度均等之齒輪組成之外,其餘部分的結構皆與系爭專利相同;引證3所揭示之主動齒輪組,其主動齒輪組係以上排齒輪大於下排齒輪寬度(厚度)所組成,此部分與系爭專利所述之主動齒輪相同特徵;將引證1之色帶結構內之主動齒輪組更換為引證3之主動齒輪組,即為系爭專利範圍,可知引證1和引證3之組合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又第1項不具進步性,其附屬於第1項之第3、6項亦不具進步性,故引證1和引證3之組合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不具進步性。2.引證1組合引證5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不具進步性:(1)引證1內容如前所述;引證5為EPSONERC-32色帶匣,係於98年1月13日已公開銷售之色帶匣;其匣盒內部揭露一種色帶輸送結構。(2)引證1所揭示之色帶結構,其除主動齒輪組係以兩寬度均等齒輪組成之外,其餘部分的結構皆與系爭專利相同;引證5揭示之主動齒輪組,其主動齒輪組係以上排齒輪大於下排齒輪寬度(厚度)所組成,此部分與系爭專利所述之主動齒輪相同特徵。又將引證1之色帶結構內之主動齒輪組更換為引證5之主動齒輪組,即為系爭專利,可知引證1組合引證5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又第1項不具進步性,其附屬於第1項之第3、6項亦不具進步性,故引證1組合引證5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不具進步性。3.引證2組合引證3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不具進步性:(1)引證2為專利說明書,於84年12月5日經美國專利局(USPTO)核准之美國專利第5472286號案公告說明書,其中相關圖式Fig1,2,5,6,7,揭露一種與被侵權案相同特徵的色帶匣;引證3則同前所述。(2)引證2所揭示之色帶結構,除主動齒輪組並未說明其寬度外,其餘部分的結構皆與系爭專利相同;引證3所揭示之主動齒輪組,其主動齒輪組係以上排齒輪大於下排齒輪寬度(厚度)所組成,此部分與系爭專利之主動齒輪相同特徵。又將引證2之色帶結構內之主動齒輪組更換為引證3之主動齒輪組,即為系爭專利之範圍,可知引證2組合引證3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又第1項不具進步性,附屬於第1項之第3、6項亦不具有進步性,故引證2組合引證3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不具進步性。4.引證2組合引證5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不具進步性:引證2所揭示之色帶結構,除主動齒輪組並未說明其寬度外,其餘部分的結構皆與系爭專利相同;引證5揭示之主動齒輪組,其主動齒輪組係以上排齒輪大於下排齒輪寬度(厚度)所組成,此部分與系爭專利所述之主動齒輪相同特徵。將引證2之色帶結構內之主動齒輪組更換為引證5之主動齒輪組,即為系爭專利範圍。可知引證2組合引證5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又第1項不具進步性,附屬於第1項之第3、6項亦不具有進步性,故引證2組合引證5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不具進步性。(二)系爭產品並無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1.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文義讀取部分: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B至1D所述之墨盒結構及其連接關係係以吸附有墨水之海綿搭配一棉棒,並由棉棒向墨輪供墨,而形成色帶供墨結構;系爭產品要件編號1b至1d所述之供墨海綿及其連接關係係單以一供墨海綿向墨輪供墨,而形成色帶供墨結構;是系爭產品之供墨海綿與系爭專利之墨盒所述之供墨結構完全不同。系爭產品並無系爭專利之夾輪,系爭產品於其主動齒輪組上僅有受供墨海綿供墨之兩墨輪。系爭產品無墨盒、棉棒及夾輪。以文義讀取而言,因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結構不同,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2)均等論部分:系爭產品要件編號1b至1d、1f不符合文義讀取,應進行均等論之分析。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B至1D所述之墨盒結構系以吸附有墨水之海綿搭配一棉棒,並由棉棒向墨輪供墨,而形成色帶供墨結構;該海綿係用以儲存墨水,該棉棒用以傳導墨水,因此該墨盒係運用兩元件達到墨水的儲存及傳導。系爭產品要件編號1b至1d係單以一供墨海綿向墨輪供墨,而形成色帶供墨結構;因該供墨海綿之孔隙需挑選適當,使得供墨海綿僅運用一元件同時兼具墨水的儲存及傳導,此一技術的使用與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B至1D所述之墨盒有所不同。且系爭產品之供墨海綿是直接將墨傳遞於墨輪,而系爭專利之墨盒是以綿棒間接將吸附有墨水的海綿體內的墨水傳遞予墨輪,由上看出作用順序也不同。因此,雖系爭專利墨盒與系爭產品之供墨海綿在作用上皆為供墨使用,但其在技術上及結構上均不相等。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F之主動齒輪組之夾輪僅定義:「該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的寬度大於主動齒輪組之夾輪的寬度。」並未交待是否有其他功能,參酌說明書圖式後僅得知其具有夾合之功能,並未提及具有供墨功能或與棉棒接觸之情形。而系爭產品要件編號1f之主動齒輪組之兩墨輪,皆為夾合色帶與供墨使用,其功能上有異於系爭專利之主動齒輪組之夾輪。由上分析,系爭產品之供墨海綿不均等於系爭專利之墨盒;系爭產品之主動齒輪組之一墨輪不均等於系爭專利之主動齒輪組之夾輪。因系爭產品之結構與系爭專利結構不同且不均等,故系爭產品並無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2.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1)文義讀取部分:根據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A至1F與系爭產品要件編號1a至1f的比對結果,系爭產品本身結構即與系爭專利有所不同。即便於要件編號1G、1g有部分敘述相同,但在整體的結構上還是存在系爭產品無墨盒、棉棒及夾輪之事實。就文義讀取而言,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2)均等論部分:根據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B至1D、1F與其對應的系爭產品要件編號1b至1d、1f,系爭產品本身結構即不等同且不均等系爭專利。即便於要件編號1G、1g有部分敘述相同,但在整體的結構上還是存在系爭產品對於墨盒、棉棒及夾輪不均等之事實。以均等論分析而言,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3.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1)文義讀取部分:根據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A至1F與系爭產品要件編號1a至1f的比對結果,系爭產品本身結構即與系爭專利有所不同。要件編號G、g有部分敘述相同,但在整體的結構上還是存在系爭產品無墨盒、棉棒及夾輪之事實。就文義讀取而言,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2)均等論部分:根據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B至1D、1F與其對應的系爭產品要件編號1b至1d、1f,系爭產品本身結構即不等同且不均等系爭專利。雖系爭專利於要件編號1H進一步揭露該主動齒輪組之夾輪位置,但系爭產品並無夾輪之設計。因此,整體的結構上還是存在系爭產品對於墨盒、棉棒及夾輪不均等之事實。以均等論分析,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4.先前技術阻卻分析部分:被告所製造及販賣之系爭產品,係為引證6之結構並加以變換位置而成,至於主動齒輪上齒輪寬度係參酌引證3及引證5之一的主動齒輪結構而組合而成。引證6係於75年1月18日申請,並於77年5月31日經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核准專利之美國發明第4747713號案。引證3、5及6皆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公開使用或為公眾所皆知,已淪為公共財之先前技術,且將引證6之主動齒輪更換為引證3或5之主動齒輪是一種可以輕易思及的動作及構想。故系爭產品並無侵害系爭專利。(三)原告於101年8月23日以宇達字第10108231號函向被告請求停止侵權及損害賠償,惟原告並未提出專利技術報告,亦未提出系爭專利說明書,實無從期待被告熟悉現有已公告之系爭專利內容,況判斷其所銷售之色帶有無侵害專利可能,此專利公告制度至多僅在便利被告查證系爭專利之內容,亦難認為被告所為因而具有故意或過失。(四)原告若欲以競爭標案之標的為計算基礎,應扣除其成本或必要費用之餘額計算,被告所售予中華郵政之色帶匣,每個平均單價為17元不到,會競標純粹係因零組件庫存過多,擔心滯銷,而競標金額扣除人力、其他零組件等成本並無利潤,被告並無利潤,實係為維持在臺灣工廠運作,不因停工過久而資遺員工,被告所為係虧本之生意,這也是原告並未生產系爭專利之原因。再者,原告系爭專利產品並未在市場上販賣,被告之行為根本不可能造成原告之損失,是故原告之請求無理由。(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若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兩造不爭執下列事實(參本院卷(一)第234頁之準備程序筆錄):(一)原告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98年8月1日起至108年1月13日止。(二)被告公司曾以系爭產品參與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FUTEKF80+F90/F90/F95郵儲終端及投遞系統印表機色帶」標案(標案案號:000-0-000)之投標。五、得心證之理由:(一)系爭專利技術特徵分析:1.系爭專利技術內容:系爭專利係一種色帶補墨裝置,其設於具有連續環設之色帶的一匣盒內部,包含有一墨盒、一主動齒輪組及一被動齒輪組,該墨盒內設有吸附墨水的海綿體,並設有一傳導墨水的棉棒,該主、被動齒輪組分別於一轉軸上設有相對且相互抵靠的一墨輪及一夾輪,前述色帶夾合於該墨輪與夾輪之間,該墨輪與墨盒之棉棒相抵靠而沾附墨水,再將墨水沾附於色帶上,其中,該主動齒輪組墨輪之寬度大於其夾輪之寬度,因此可使色帶上大部份沾附墨水,即使色帶位置偏移,列表機之撞針或打字頭也不會因打印到沒有沾附到墨水的部位而印出不完整的文字或圖樣(參本院卷(一)第54頁反面說明書【中文新型摘要】)。其主要圖式如附圖1。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分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6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餘為附屬項。原告主張受侵害之申請專利範圍包括:(1)第1項:一種色帶補墨裝置,其設置於一色帶匣之一匣盒內部,該匣盒內連續環設有一色帶,該色帶補墨裝置包含有一墨盒、一主動齒輪組及一被動齒輪組,其中,該墨盒內部設有吸附有墨水的海綿體,並以一棉棒的一端與該海綿體相接觸,棉棒的另一端突伸至墨盒外部,該主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墨盒旁側,其於一轉軸上設有一墨輪,該轉軸突伸出匣盒外部,該墨輪與墨盒之棉棒相對且相互抵靠,該被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墨盒旁側,其係於一轉軸上間隔設有至少一夾輪,該夾輪與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相對且相互抵靠,並將前述色帶夾合於主動齒輪組之墨輪與被動齒輪組之夾輪之間,其特徵在於:該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的寬度大於主動齒輪組之夾輪的寬度。(2)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色帶補墨裝置,其中,該主動齒輪組之墨輪以及該被動齒輪組之夾輪分別成型為齒輪狀且相互囓合。(3)第6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色帶補墨裝置,其中,該主動齒輪組之墨輪下方進一步間隔設有至少一夾輪,該夾輪成型為齒輪狀且與被動齒輪組之其中一夾輪相互囓合。(二)系爭產品技術內容分析:1.系爭產品:原告主張系爭產品為被告向中華郵政公司投標所製作之色帶補墨裝置,經本院函請中華郵政公司提供上述樣品,其照片如附圖2。2.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一種色帶補墨裝置,其設置於一色帶匣之一匣盒內部,該匣盒內連續環設有一色帶,該色帶補墨裝置包含有一海綿體、一主動齒輪組及一被動齒輪組,其中,該吸附有墨水的海綿體的一平面與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相接觸,該主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海綿體旁側,其於一轉軸上方設有一墨輪、下方設有一夾輪,該轉軸突伸出匣盒外部,該被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主動齒輪組旁側,其於一轉軸上間隔設有一夾輪,該夾輪與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相對且相互抵靠,並將前述色帶夾合於主動齒輪組之墨輪與被動齒輪組之夾輪之間,又,該主動齒輪組之上方墨輪的寬度大於主動齒輪組下方之夾輪的寬度。(三)申請專利範圍的解釋:因「主動齒輪組夾輪」元作未記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前言部分,故原告同意「主動齒輪組夾輪」之技術特徵由說明書內容與圖式界定,如於技術分析時有疑義,應依說明書內容與圖式予以合理之解釋(參本院卷(二)第152至153頁)。另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齒輪之寬度係指齒輪之厚度,不包含齒輪之直徑大小,被告並未爭執(參本院卷(二)第151頁)。(四)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要件可拆解如下:(1)1A:一種色帶補墨裝置,其設置於一色帶匣之一匣盒內部;(2)1B:匣盒內連續環設有一色帶,該色帶補墨裝置包含有一墨盒、一主動齒輪組及一被動齒輪組;(3)1C:墨盒內部設有吸附有墨水的海綿體,並以一棉棒的一端與該海綿體相接觸,棉棒的另一端突伸至墨盒外部;(4)1D:主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墨盒旁側,其於一轉軸上設有一墨輪,該轉軸突伸出匣盒外部,該墨輪與墨盒之棉棒相對且相互抵靠;(5)1E:被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墨盒旁側,其係於一轉軸上間隔設有至少一夾輪,該夾輪與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相對且相互抵靠,並將前述色帶夾合於主動齒輪組之墨輪與被動齒輪組之夾輪之間;(6)1F: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的寬度大於主動齒輪組之夾輪的寬度。2.系爭產品相對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可解析為6個要件:(1)1a:一種色帶補墨裝置,其設置於一色帶匣之一匣盒內部;(2)1b:匣盒內連續環設有一色帶,該色帶補墨裝置包含有一海綿體、一主動齒輪組及一被動齒輪組;(3)1c:吸附有墨水的海綿體的一平面與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相接觸;(4)1d:主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海綿體旁側,其於一轉軸上方設有一墨輪、下方設有一夾輪,該轉軸突伸出匣盒外部;(5)1e:被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主動齒輪組旁側,其於一轉軸上間隔設有一夾輪,該夾輪與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相對且相互抵靠,並將前述色帶夾合於主動齒輪組之墨輪與被動齒輪組之夾輪之間;(6)1f:主動齒輪組之上方墨輪的寬度大於主動齒輪組下方之夾輪的寬度。3.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1)系爭產品為一種色帶補墨裝置,其設置於一色帶匣之一匣盒內部,可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1A「一種色帶補墨裝置,其設置於一色帶匣之一匣盒內部;」之文義。(2)系爭產品並未具有「墨盒」之技術特徵,是由系爭產品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1B「匣盒內連續環設有一色帶,該色帶補墨裝置包含有一墨盒、一主動齒輪組及一被動齒輪組;」之文義。原告雖以系爭產品於匣盒上之隔板結構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C要件之墨盒元件,惟系爭產品部分僅為匣盒上一隔板結構,並無盒狀構造,其技術特徵明顯異於系爭專利之墨盒,是原告主張系爭產品亦有「墨盒」之元件,尚非可採。(3)系爭產品並未具有「墨盒、棉棒」之技術特徵,是由系爭產品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1C「墨盒內部設有吸附有墨水的海綿體,並以一棉棒的一端與該海綿體相接觸,棉棒的另一端突伸至墨盒外部;」之文義。(4)系爭產品並未具有「墨盒、棉棒」之技術特徵,是由系爭產品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1D「主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墨盒旁側,其於一轉軸上設有一墨輪,該轉軸突伸出匣盒外部,該墨輪與墨盒之棉棒相對且相互抵靠;」之文義。(5)系爭產品並未具有「墨盒」之技術特徵,是由系爭產品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1E「被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墨盒旁側,其係於一轉軸上間隔設有至少一夾輪,該夾輪與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相對且相互抵靠,並將前述色帶夾合於主動齒輪組之墨輪與被動齒輪組之夾輪之間;」之文義。(6)系爭產品主動齒輪組之上方墨輪的寬度大於主動齒輪組下方之夾輪的寬度,可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1F「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的寬度大於主動齒輪組之夾輪的寬度」之文義。(7)綜上,系爭產品因未能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1B、1C、1D、1E之文義,故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範圍。4.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分析說明:(1)系爭產品要件1b中「匣盒內連續環設有一色帶,該色帶補墨裝置包含有一海綿體、一主動齒輪組及一被動齒輪組」,系爭產品匣盒內係採組合一海綿體、一主動齒輪組及一被動齒輪組之技術手段(way),藉由該些元件組合達成供墨給一色帶之功能(function),形成方便並均勻補墨、傳送至色帶之結果(result);而系爭專利1B要件中,雖組成元件之補墨裝置為一墨盒,但就組合數元件而成一補墨裝置之技術手段(way)而言,墨盒元件應可對應海綿體元件,且該些元件組合亦是達成供墨給一色帶之功能(function),形成方便並均勻補墨、傳送至色帶之結果(result),故經由上述技術手段(way)、功能(function)及形成之結果(result)等三步測試法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1B及系爭產品要件1b後,應認系爭產品要件1b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1B乃「以實質相同的技術手段,達成實質相同的功能與結果」。(2)系爭產品1c要件中「吸附有墨水的海綿體的一平面與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相接觸」,與系爭專利之1C要件「墨盒內部設有吸附有墨水的海綿體,並以一棉棒的一端與該海綿體相接觸,棉棒的另一端突伸至墨盒外部」相較,供墨、儲墨之海綿體與墨盒之結構明顯不同;系爭產品1c要件中僅有一海綿體,系爭專利之1C要件中,墨盒係由盒、盒內海綿體以及一棉棒組成,故兩者技術特徵迥異;而系爭產品1c要件係由該一吸附有墨水的海綿體作儲墨結構,以直接接觸墨輪供墨為技術手段(way);系爭專利1C要件係由一內部具有海綿體之墨盒作為儲墨結構,並以一棉棒一端與海綿體相接觸,另端突伸至墨盒外部,與墨盒相互抵靠,故該棉棒形成一導墨之結構體,並利用毛細現象供墨,故與系爭產品1c要件具不同之結構體,系爭專利1C要件所採技術手段(way)明顯有別於系爭產品1c。又系爭產品1c要件海綿體係與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直接相接觸而達成沾墨於齒輪上之功能(function),其形成一儲墨量低、供墨時效短但結構簡單之結果(result);系爭專利1C要件中,藉由墨盒、棉棒之整體結構亦達成沾墨於齒輪上之功能(function),形成一儲墨量大、供墨時效長,但結構較複雜之結果(result);整體觀之,系爭產品1c要件與系爭專利1C要件相較,兩者係以實質不相同之技術手段(way),雖達成實質相同之功能(function),惟形成實質並不相同之結果(result),故系爭產品1c要件並不適用均等論。原告雖稱:系爭產品形成在海綿體外側的沾墨部雖是一體形成在海綿體外側的構造,但其構造特徵仍是以接觸海綿體內側的其他部分為手段,以毛細作用傳導功能,達到將海綿體的墨水引接至露出墨盒位置而可接觸墨輪之結果,由此,可判斷系爭產品「沾墨部」在手段、功能及結果的比對上都與系爭專利之「棉棒」實質相同,應適用均等論云云,惟原告自承「系爭產品海綿體外側形成一沾墨部,沾墨部露出於墨盒的外部」,故系爭產品之海綿體與墨輪係直接接觸,並未另以一元件利用毛細現象,間接引接墨盒內之墨水至墨輪之技術手段,其技術手段難認實質相同,故原告上述主張,並不可採。(3)系爭產品1d要件中「主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海綿體旁側,其於一轉軸上方設有一墨輪、下方設有一夾輪,該轉軸突伸出匣盒外部」,該要件僅主動齒輪組樞設位置所緊鄰之元件不同,因系爭產品並不具有系爭專利之「墨盒」之技術特徵,故其緊鄰於海綿體旁與系爭專利之緊鄰於「墨盒」旁實質技術手段並未有太大之差異,兩者達成設置墨輪、夾輪,並使墨輪、夾輪與「海綿體」或「墨盒」相互抵靠之功能與形成以上元件排列之結果皆應實質相同,故系爭產品1d要件應有均等論之適用。(4)系爭產品1e要件中「被動齒輪組樞設於匣盒中且位於主動齒輪組旁側,其於一轉軸上間隔設有一夾輪,該夾輪與主動齒輪組之墨輪相對且相互抵靠,並將前述色帶夾合於主動齒輪組之墨輪與被動齒輪組之夾輪之間」,該要件僅被動齒輪組樞設位置所緊鄰之元件不同,因系爭產品並不具有系爭專利之「墨盒」之技術特徵,故其緊鄰於主動齒輪組旁與系爭專利之緊鄰於「墨盒」旁實質技術手段並未有太大之差異,故系爭產品1e要件應有均等論之適用。(5)綜上所述,因系爭產品1c要件經三步測試法比對後,並不適用均等論,故系爭產品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五)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為直接依附第1項之附屬項,解釋第3項應包含第1項之所有技術特徵,並包含第3項中所載之附屬技術特徵,因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均等範圍,已如前述,故即使系爭產品具有與第3項之附屬技術特徵相同之技術特徵,也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文義及均等範圍。(六)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為直接依附第3項、間接依附於第1項之附屬項,解釋第6項應包含第1項及第3項所有技術特徵,並包含第6項中所載之附屬技術特徵,因系爭產品既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3項之文義、均等範圍,已如前述,故即使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附屬技術特徵相同,也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文義及均等範圍。(七)綜上所述,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之專利權範圍,則被告所為之專利無效抗辯,即無再予審酌之必要。從而,原告主張其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6項受侵害,請求如前揭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八)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核與本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爰不予一一論駁,附此敘明。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0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書記官 邱于婷
㈠系爭專利乃被告所發明,並於105年7月14日申請專利,與被告先前在原告公司負責業務推廣之職務無關,被告亦無利用原告公司之資源完成系爭專利,是包括系爭專利之專利申請權、專利權、姓名表示權,均屬被告所有。況且,原告公司自承最早申請專利的模具費、第一次至第三次專利年費係由原告公司支付,此適足以證明原告公司明知系爭專利之發明人及權利人俱為被告,尤其系爭專利年費繳費單上一再表明權利人即為被告,原告公司當時或嗣後皆未提出任何反對的表示,則依專利權法第8條第3項規定,原告公司不得再主張系爭專利係被告職務上所完成之專利。況且,原告公司自105年11月起,就實施系爭專利之HJ-16330馬達,基於雙方約定,被告同意原告公司使用系爭專利於原告公司製造生產之馬達上,原告公司每銷售一只馬達支付被告權利金新臺幣(下同)120元,更可證原告公司明知被告申請註冊系爭專利,不但當時無任何反對之表示,且係取得被告同意授權之系爭專利,故原告公司之請求顯為無理由。㈡原告早於109年9月11日委請律師發函主張其為系爭專利權利人,該函通篇未曾提及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契約關係,顯見原告公司應為臨訟虛偽主張。倘如原告公司所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則原告公司何以按照每一件產品的售價提撥一定比例之系爭專利權利金予被告?甚至於被告離職後,除原告公司繼續支付被告權利金外,並由被告支付系爭專利年費?是以,原告公司聲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顯與事實不符。㈢系爭專利因業經智慧局核准公告,致使專利申請權已不存在;再依系爭專利證書所載,系爭專利權屬於被告,易言之,原告公司並非系爭專利申請權及系爭專利權之所有權人,自不得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被告亦不同意原告公司變更以民法第767條第2項為請求權基礎。㈣原告公司主張終止兩造間借名登記關係後,被告即無法律上原因享有專利申請權人或專利權人之利益,遂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云云。然而,專利權人應以智慧局核發之專利證書所載內容為準,而兩造間並不存在借名登記關係,且智慧局核發之系爭專利證書,業已明確記載專利權人為被告,則被告自非無法律上原因受有利益,原告公司上述主張,為無理由。㈤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原告為新型第M389931號「卡匣結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權利人,於民國106年間,由第三人處得知出現於業界的卡匣(下稱系爭產品)為被告利達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公司,其法定代理人為被告吳政穎)所生產、販賣,經分析、比對後確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4之權利範圍,而系爭產品未於申請前已在國內實施且已完成必須之準備。又系爭專利請求項1、4並未違反審定時專利法(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第26條第3項規定,且具進步性。為此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2項、第97條、民法第179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及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請求法院判決如下:㈠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0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公司應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直接或間接為一切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權之行為。㈢被告公司應將侵害系爭專利之成品、半成品、模具等生產工具設備全數回收並銷毀。㈣就第㈠項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系爭專利乃被告所發明,並於105年7月14日申請專利,與被告先前在原告公司負責業務推廣之職務無關,被告亦無利用原告公司之資源完成系爭專利,是包括系爭專利之專利申請權、專利權、姓名表示權,均屬被告所有。況且,原告公司自承最早申請專利的模具費、第一次至第三次專利年費係由原告公司支付,此適足以證明原告公司明知系爭專利之發明人及權利人俱為被告,尤其系爭專利年費繳費單上一再表明權利人即為被告,原告公司當時或嗣後皆未提出任何反對的表示,則依專利權法第8條第3項規定,原告公司不得再主張系爭專利係被告職務上所完成之專利。況且,原告公司自105年11月起,就實施系爭專利之HJ-16330馬達,基於雙方約定,被告同意原告公司使用系爭專利於原告公司製造生產之馬達上,原告公司每銷售一只馬達支付被告權利金新臺幣(下同)120元,更可證原告公司明知被告申請註冊系爭專利,不但當時無任何反對之表示,且係取得被告同意授權之系爭專利,故原告公司之請求顯為無理由。㈡原告早於109年9月11日委請律師發函主張其為系爭專利權利人,該函通篇未曾提及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契約關係,顯見原告公司應為臨訟虛偽主張。倘如原告公司所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則原告公司何以按照每一件產品的售價提撥一定比例之系爭專利權利金予被告?甚至於被告離職後,除原告公司繼續支付被告權利金外,並由被告支付系爭專利年費?是以,原告公司聲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顯與事實不符。㈢系爭專利因業經智慧局核准公告,致使專利申請權已不存在;再依系爭專利證書所載,系爭專利權屬於被告,易言之,原告公司並非系爭專利申請權及系爭專利權之所有權人,自不得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被告亦不同意原告公司變更以民法第767條第2項為請求權基礎。㈣原告公司主張終止兩造間借名登記關係後,被告即無法律上原因享有專利申請權人或專利權人之利益,遂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云云。然而,專利權人應以智慧局核發之專利證書所載內容為準,而兩造間並不存在借名登記關係,且智慧局核發之系爭專利證書,業已明確記載專利權人為被告,則被告自非無法律上原因受有利益,原告公司上述主張,為無理由。㈤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9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營業秘密損害賠償等
原告為新型第M389931號「卡匣結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權利人,於民國106年間,由第三人處得知出現於業界的卡匣(下稱系爭產品)為被告利達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公司,其法定代理人為被告吳政穎)所生產、販賣,經分析、比對後確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4之權利範圍,而系爭產品未於申請前已在國內實施且已完成必須之準備。又系爭專利請求項1、4並未違反審定時專利法(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第26條第3項規定,且具進步性。為此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2項、第97條、民法第179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及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請求法院判決如下:㈠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0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公司應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直接或間接為一切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權之行為。㈢被告公司應將侵害系爭專利之成品、半成品、模具等生產工具設備全數回收並銷毀。㈣就第㈠項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系爭專利乃被告所發明,並於105年7月14日申請專利,與被告先前在原告公司負責業務推廣之職務無關,被告亦無利用原告公司之資源完成系爭專利,是包括系爭專利之專利申請權、專利權、姓名表示權,均屬被告所有。況且,原告公司自承最早申請專利的模具費、第一次至第三次專利年費係由原告公司支付,此適足以證明原告公司明知系爭專利之發明人及權利人俱為被告,尤其系爭專利年費繳費單上一再表明權利人即為被告,原告公司當時或嗣後皆未提出任何反對的表示,則依專利權法第8條第3項規定,原告公司不得再主張系爭專利係被告職務上所完成之專利。況且,原告公司自105年11月起,就實施系爭專利之HJ-16330馬達,基於雙方約定,被告同意原告公司使用系爭專利於原告公司製造生產之馬達上,原告公司每銷售一只馬達支付被告權利金新臺幣(下同)120元,更可證原告公司明知被告申請註冊系爭專利,不但當時無任何反對之表示,且係取得被告同意授權之系爭專利,故原告公司之請求顯為無理由。㈡原告早於109年9月11日委請律師發函主張其為系爭專利權利人,該函通篇未曾提及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契約關係,顯見原告公司應為臨訟虛偽主張。倘如原告公司所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則原告公司何以按照每一件產品的售價提撥一定比例之系爭專利權利金予被告?甚至於被告離職後,除原告公司繼續支付被告權利金外,並由被告支付系爭專利年費?是以,原告公司聲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顯與事實不符。㈢系爭專利因業經智慧局核准公告,致使專利申請權已不存在;再依系爭專利證書所載,系爭專利權屬於被告,易言之,原告公司並非系爭專利申請權及系爭專利權之所有權人,自不得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被告亦不同意原告公司變更以民法第767條第2項為請求權基礎。㈣原告公司主張終止兩造間借名登記關係後,被告即無法律上原因享有專利申請權人或專利權人之利益,遂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云云。然而,專利權人應以智慧局核發之專利證書所載內容為準,而兩造間並不存在借名登記關係,且智慧局核發之系爭專利證書,業已明確記載專利權人為被告,則被告自非無法律上原因受有利益,原告公司上述主張,為無理由。㈤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原告為新型第M389931號「卡匣結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權利人,於民國106年間,由第三人處得知出現於業界的卡匣(下稱系爭產品)為被告利達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公司,其法定代理人為被告吳政穎)所生產、販賣,經分析、比對後確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4之權利範圍,而系爭產品未於申請前已在國內實施且已完成必須之準備。又系爭專利請求項1、4並未違反審定時專利法(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第26條第3項規定,且具進步性。為此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2項、第97條、民法第179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及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請求法院判決如下:㈠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0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公司應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直接或間接為一切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權之行為。㈢被告公司應將侵害系爭專利之成品、半成品、模具等生產工具設備全數回收並銷毀。㈣就第㈠項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系爭專利乃被告所發明,並於105年7月14日申請專利,與被告先前在原告公司負責業務推廣之職務無關,被告亦無利用原告公司之資源完成系爭專利,是包括系爭專利之專利申請權、專利權、姓名表示權,均屬被告所有。況且,原告公司自承最早申請專利的模具費、第一次至第三次專利年費係由原告公司支付,此適足以證明原告公司明知系爭專利之發明人及權利人俱為被告,尤其系爭專利年費繳費單上一再表明權利人即為被告,原告公司當時或嗣後皆未提出任何反對的表示,則依專利權法第8條第3項規定,原告公司不得再主張系爭專利係被告職務上所完成之專利。況且,原告公司自105年11月起,就實施系爭專利之HJ-16330馬達,基於雙方約定,被告同意原告公司使用系爭專利於原告公司製造生產之馬達上,原告公司每銷售一只馬達支付被告權利金新臺幣(下同)120元,更可證原告公司明知被告申請註冊系爭專利,不但當時無任何反對之表示,且係取得被告同意授權之系爭專利,故原告公司之請求顯為無理由。㈡原告早於109年9月11日委請律師發函主張其為系爭專利權利人,該函通篇未曾提及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契約關係,顯見原告公司應為臨訟虛偽主張。倘如原告公司所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則原告公司何以按照每一件產品的售價提撥一定比例之系爭專利權利金予被告?甚至於被告離職後,除原告公司繼續支付被告權利金外,並由被告支付系爭專利年費?是以,原告公司聲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顯與事實不符。㈢系爭專利因業經智慧局核准公告,致使專利申請權已不存在;再依系爭專利證書所載,系爭專利權屬於被告,易言之,原告公司並非系爭專利申請權及系爭專利權之所有權人,自不得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被告亦不同意原告公司變更以民法第767條第2項為請求權基礎。㈣原告公司主張終止兩造間借名登記關係後,被告即無法律上原因享有專利申請權人或專利權人之利益,遂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云云。然而,專利權人應以智慧局核發之專利證書所載內容為準,而兩造間並不存在借名登記關係,且智慧局核發之系爭專利證書,業已明確記載專利權人為被告,則被告自非無法律上原因受有利益,原告公司上述主張,為無理由。㈤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357914號「升降調整結構」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8年6月1日起至107年12月25日止(下稱系爭專利)。又原告曾發現設於○○市○○區○○○街○○○巷○○號之「凡加利家具五金材料行」【實際經營者為訴外人凡加利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凡加利公司)】所製作之型錄上,陳列與系爭專利相仿、型號為「B4119」之產品,經原告委請第三人鑑定後,確認兩者在結構上、功能上均屬相同,已落入原告擁有之系爭專利之保護範圍內。嗣原告於99年6月24日曾委由訴外人通恆企業有限公司(下稱通恆公司)向訴外人萬方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萬方公司)購買1組沙發(下稱系爭沙發),並以系爭沙發之供應者即訴外人○○○即揚基傢俱行為被告,向本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即本院99年度民專訴字第208號、100年度民專上字第46號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事件,下稱系爭前案)。而○○○在系爭前案供稱系爭沙發係購自於負責人為被告胡銀童之訴外人吾炵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吾炵公司),而系爭前案業經本院判決認定系爭沙發內之升降調整五金結構(下稱系爭產品一)確有侵害系爭專利權確定,足見吾炵公司及被告胡銀童確實侵害原告系爭專利權無訛。而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至3項之規定,原告自得請求吾炵公司、被告胡銀童排除及防止侵害,復依民法第28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被告胡銀童負連帶賠償責任。(二)原告於系爭前案獲得勝訴判決後,又發現凡加利公司之100年及101年版型錄仍繼續刊載型號為「B4119」、「H1015」之產品(下稱系爭產品二),而系爭產品二所揭露之技術特徵,已落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詎被告胡銀童為脫免其所經營之凡加利公司及吾炵公司之法律責任以繼續販賣系爭產品二,遂將該兩公司解散,另以被告「和加達有限公司」(下稱和加達公司)名義在相同地址及工廠、使用相同電話號碼繼續經營,並以其子即被告胡銘淵為被告和加達公司名義上負責人,惟實際上仍由被告胡銀童所負責經營。再者,原告曾於101年6月29日發函警告被告和加達公司停止其侵權行為,惟未獲回應,且被告和加達公司仍繼續銷售系爭產品二,足見被告和加達公司顯有侵害原告系爭專利權之故意。另被告胡銘淵為被告和加達公司之負責人,銷售系爭產品二屬被告和加達公司業務之執行,故被告胡銘淵自應與被告和加達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而被告胡銀童則為被告和加達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亦應與被告和加達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此外,被告和加達公司、胡銘淵、胡銀童亦應負共同侵權責任。為此,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至3項之規定,請求被告停止其侵害行為、銷毀侵權產品及從事侵害行為所用之原料、器具,並依同法第96條第2項、民法第185條第1項共同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三)系爭專利五金零件每個單價約新臺幣(下同)300至400元,毛利率接近五成,每組沙發依照型態不同,約需要至少8至12個系爭專利五金零件,以被告和加達公司之前手即凡加利公司之規模而言,每月賣出數千至數萬個不成問題,且被告並無研發及授權金等成本,實際獲利應該更高,是被告所獲得之利潤應遠超過100萬元。惟原告實難證明實際之損害額為若干,爰請法院依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之規定酌定之。(四)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於系爭專利期間內,不得為製造、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相同或近似原告前開專利物品,或為其他侵害原告專利之行為。3、被告應銷燬侵害專利權之物品或從事侵害行為之原料或器具,已出賣者應全部回收並銷燬之。4、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系爭專利乃被告所發明,並於105年7月14日申請專利,與被告先前在原告公司負責業務推廣之職務無關,被告亦無利用原告公司之資源完成系爭專利,是包括系爭專利之專利申請權、專利權、姓名表示權,均屬被告所有。況且,原告公司自承最早申請專利的模具費、第一次至第三次專利年費係由原告公司支付,此適足以證明原告公司明知系爭專利之發明人及權利人俱為被告,尤其系爭專利年費繳費單上一再表明權利人即為被告,原告公司當時或嗣後皆未提出任何反對的表示,則依專利權法第8條第3項規定,原告公司不得再主張系爭專利係被告職務上所完成之專利。況且,原告公司自105年11月起,就實施系爭專利之HJ-16330馬達,基於雙方約定,被告同意原告公司使用系爭專利於原告公司製造生產之馬達上,原告公司每銷售一只馬達支付被告權利金新臺幣(下同)120元,更可證原告公司明知被告申請註冊系爭專利,不但當時無任何反對之表示,且係取得被告同意授權之系爭專利,故原告公司之請求顯為無理由。㈡原告早於109年9月11日委請律師發函主張其為系爭專利權利人,該函通篇未曾提及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契約關係,顯見原告公司應為臨訟虛偽主張。倘如原告公司所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則原告公司何以按照每一件產品的售價提撥一定比例之系爭專利權利金予被告?甚至於被告離職後,除原告公司繼續支付被告權利金外,並由被告支付系爭專利年費?是以,原告公司聲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顯與事實不符。㈢系爭專利因業經智慧局核准公告,致使專利申請權已不存在;再依系爭專利證書所載,系爭專利權屬於被告,易言之,原告公司並非系爭專利申請權及系爭專利權之所有權人,自不得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被告亦不同意原告公司變更以民法第767條第2項為請求權基礎。㈣原告公司主張終止兩造間借名登記關係後,被告即無法律上原因享有專利申請權人或專利權人之利益,遂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云云。然而,專利權人應以智慧局核發之專利證書所載內容為準,而兩造間並不存在借名登記關係,且智慧局核發之系爭專利證書,業已明確記載專利權人為被告,則被告自非無法律上原因受有利益,原告公司上述主張,為無理由。㈤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2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357914號「升降調整結構」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8年6月1日起至107年12月25日止(下稱系爭專利)。又原告曾發現設於○○市○○區○○○街○○○巷○○號之「凡加利家具五金材料行」【實際經營者為訴外人凡加利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凡加利公司)】所製作之型錄上,陳列與系爭專利相仿、型號為「B4119」之產品,經原告委請第三人鑑定後,確認兩者在結構上、功能上均屬相同,已落入原告擁有之系爭專利之保護範圍內。嗣原告於99年6月24日曾委由訴外人通恆企業有限公司(下稱通恆公司)向訴外人萬方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萬方公司)購買1組沙發(下稱系爭沙發),並以系爭沙發之供應者即訴外人○○○即揚基傢俱行為被告,向本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即本院99年度民專訴字第208號、100年度民專上字第46號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事件,下稱系爭前案)。而○○○在系爭前案供稱系爭沙發係購自於負責人為被告胡銀童之訴外人吾炵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吾炵公司),而系爭前案業經本院判決認定系爭沙發內之升降調整五金結構(下稱系爭產品一)確有侵害系爭專利權確定,足見吾炵公司及被告胡銀童確實侵害原告系爭專利權無訛。而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至3項之規定,原告自得請求吾炵公司、被告胡銀童排除及防止侵害,復依民法第28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被告胡銀童負連帶賠償責任。(二)原告於系爭前案獲得勝訴判決後,又發現凡加利公司之100年及101年版型錄仍繼續刊載型號為「B4119」、「H1015」之產品(下稱系爭產品二),而系爭產品二所揭露之技術特徵,已落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詎被告胡銀童為脫免其所經營之凡加利公司及吾炵公司之法律責任以繼續販賣系爭產品二,遂將該兩公司解散,另以被告「和加達有限公司」(下稱和加達公司)名義在相同地址及工廠、使用相同電話號碼繼續經營,並以其子即被告胡銘淵為被告和加達公司名義上負責人,惟實際上仍由被告胡銀童所負責經營。再者,原告曾於101年6月29日發函警告被告和加達公司停止其侵權行為,惟未獲回應,且被告和加達公司仍繼續銷售系爭產品二,足見被告和加達公司顯有侵害原告系爭專利權之故意。另被告胡銘淵為被告和加達公司之負責人,銷售系爭產品二屬被告和加達公司業務之執行,故被告胡銘淵自應與被告和加達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而被告胡銀童則為被告和加達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亦應與被告和加達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此外,被告和加達公司、胡銘淵、胡銀童亦應負共同侵權責任。為此,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至3項之規定,請求被告停止其侵害行為、銷毀侵權產品及從事侵害行為所用之原料、器具,並依同法第96條第2項、民法第185條第1項共同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三)系爭專利五金零件每個單價約新臺幣(下同)300至400元,毛利率接近五成,每組沙發依照型態不同,約需要至少8至12個系爭專利五金零件,以被告和加達公司之前手即凡加利公司之規模而言,每月賣出數千至數萬個不成問題,且被告並無研發及授權金等成本,實際獲利應該更高,是被告所獲得之利潤應遠超過100萬元。惟原告實難證明實際之損害額為若干,爰請法院依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之規定酌定之。(四)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於系爭專利期間內,不得為製造、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相同或近似原告前開專利物品,或為其他侵害原告專利之行為。3、被告應銷燬侵害專利權之物品或從事侵害行為之原料或器具,已出賣者應全部回收並銷燬之。4、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系爭專利乃被告所發明,並於105年7月14日申請專利,與被告先前在原告公司負責業務推廣之職務無關,被告亦無利用原告公司之資源完成系爭專利,是包括系爭專利之專利申請權、專利權、姓名表示權,均屬被告所有。況且,原告公司自承最早申請專利的模具費、第一次至第三次專利年費係由原告公司支付,此適足以證明原告公司明知系爭專利之發明人及權利人俱為被告,尤其系爭專利年費繳費單上一再表明權利人即為被告,原告公司當時或嗣後皆未提出任何反對的表示,則依專利權法第8條第3項規定,原告公司不得再主張系爭專利係被告職務上所完成之專利。況且,原告公司自105年11月起,就實施系爭專利之HJ-16330馬達,基於雙方約定,被告同意原告公司使用系爭專利於原告公司製造生產之馬達上,原告公司每銷售一只馬達支付被告權利金新臺幣(下同)120元,更可證原告公司明知被告申請註冊系爭專利,不但當時無任何反對之表示,且係取得被告同意授權之系爭專利,故原告公司之請求顯為無理由。㈡原告早於109年9月11日委請律師發函主張其為系爭專利權利人,該函通篇未曾提及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契約關係,顯見原告公司應為臨訟虛偽主張。倘如原告公司所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則原告公司何以按照每一件產品的售價提撥一定比例之系爭專利權利金予被告?甚至於被告離職後,除原告公司繼續支付被告權利金外,並由被告支付系爭專利年費?是以,原告公司聲稱兩造間具有借名登記關係,顯與事實不符。㈢系爭專利因業經智慧局核准公告,致使專利申請權已不存在;再依系爭專利證書所載,系爭專利權屬於被告,易言之,原告公司並非系爭專利申請權及系爭專利權之所有權人,自不得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被告亦不同意原告公司變更以民法第767條第2項為請求權基礎。㈣原告公司主張終止兩造間借名登記關係後,被告即無法律上原因享有專利申請權人或專利權人之利益,遂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移轉系爭專利權云云。然而,專利權人應以智慧局核發之專利證書所載內容為準,而兩造間並不存在借名登記關係,且智慧局核發之系爭專利證書,業已明確記載專利權人為被告,則被告自非無法律上原因受有利益,原告公司上述主張,為無理由。㈤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4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3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1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9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有線廣播電視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有線廣播電視法" }, { "issueRef": "26 1", "lawName": "有線廣播電視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2人於民國95年6月9日以「LED的快速變焦裝置」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申請發明專利,於96年12月16日該申請發明公開公告,公開編號為第000000000號,並於98年5月11日經智慧財產局公告,核准為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309729號(下稱系爭專利)。(二)被告未經原告授權同意,在其門市銷售侵權品,原告於99年3月20日在其門市購得侵權品「變焦手電筒」(下稱系爭產品)。又系爭產品經比對分析結果,已基於全要件原則而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文義讀取之侵權定義,復無逆均等論之阻卻與適用,已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範圍內。(三)原告與TRADECHANNELINTERNATIONALL.L.C公司簽訂專利授權使用協議,授權金額每年可達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以上。全臺警察局預期可採購金額達1800萬元;依經建會資料,97年臺灣自行車騎乘人口大幅成長到70萬人,自行車前燈平均以每支500元計算,採購金額預期可達3500萬元以上。被告銷售與原告專利技術相同,但較為低劣之侵權品,嚴重影響被授權廠商生產意願,擠壓原告可收取廠商技術移轉金和生產授權金之金額空間,不僅給買家造成低價傾銷與偽劣產品之錯覺,亦給市場帶來極大混亂。原告依專利法第85條第1項第1款請求被告賠償30萬元。又侵權品之整體功能不佳,導致原告產品信譽受損,原告得請求被告賠償20萬元。被告係屬故意銷售大陸黑心侵權品,其侵害情節重大,原告得依專利法第85條第3項規定,請求法院酌定被告應賠償金額之三倍即60萬元。本件原告僅就其中之30萬元部分為請求。(四)系爭專利有效性部分:1、被證Chapman摘要第2句陳述在一倍焦距範圍內,光線匯聚提供均勻之光斑,而所謂「調整S到預定距離、最大距離和最遠距離」,通常知識者毫無疑義推知是在一倍焦距內之工作區間。2、被證Hunter之圖2僅說明是具有調焦功能,而圖4對本領域通常知識者毫無疑義認為,所有光路都會經過光軸匯聚為一點,就是焦點,故當然沒有超過一倍焦距之可能性。縱使推測將光束延伸,也只會產生交叉為一點之「交叉光束」,因不具有超過一倍焦距時有脖子之「沙漏形光束」之技術特徵,故應該是在一倍焦距內之調焦。3、系爭專利明確選擇在0F~2F,當超過一倍焦距產生之倒立實像,是有脖子之沙漏形光束,並達到無法預期之遠距離照明效果。(五)爰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0萬元,及自起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被證8之1(93年9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2004/0000000A1號「Flashlight」專利)、被證9(12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號「Flashlight」專利)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之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8-1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種LED的快速變焦裝置」、「一本體,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一LED,該LED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固定在該本體的前端內部」、「一凸透鏡,該凸透鏡位在該LED之前方的光路徑上」等技術特徵,惟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調整光束聚集之效果(thefocusofthebeam),而未教示凸透鏡(14)與LED(50)之調整距離。(2)被證9之圖2揭露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之效果(以實線表示),而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聚光的效果(以虛線表示),亦即因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不同,可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被證9之圖4揭露該手電筒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被證9之圖5揭露該手電筒之凸透鏡(12)位於傳統位置時產生散光效果之示意圖。因此,可藉由滑動(slidinglyrotate)該滑套(6)用以改變凸透鏡(12)與燈泡(11)之相對距離,使該手電筒所產生之光束呈現散光或聚光之效果。是以被證9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滑套,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上」、「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等技術特徵,惟被證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差異在於光源(被證9為燈泡;系爭專利為LED),且被證9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第一區間」(0F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1F至2F焦距)之技術特徵。(3)然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內容及原告書狀所載之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光源與凸透鏡之距離在0F至1F之間可產生散光效果,1F至2F之間則可產生聚光效果。而被證8-1、被證9與系爭專利同屬手電筒之領域,因此,被證9之圖2、4、5業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中因凸透鏡(12)與光源(燈泡(11))之距離不同,即可產生聚光(圖4)及散光(圖5)之效果。則手電筒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8-1所教示之以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該前殼體部(16)來改變凸透鏡(14)與LED(50)之相對距離S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及被證9圖2、4、5所教示之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凸透鏡(12)與光源(11)之距離而使光源(11)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12)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參酌前述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即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ED(21)與凸透鏡(5)之0F至2F距離調變而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且該散光之光束角度大於該聚光之光束角度,而被證8-1、被證9之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又相較於被證8-1、被證9,系爭專利採用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本體以改變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已見於被證8-1,且系爭專利藉由調整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已見於被證9,均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第7項無效之引證亦為被證8-1及被證9,其組合及答辯理由引用鈞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157號判決。(二)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凸透鏡之焦距為何,逕自作成系爭產品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不足。又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遽認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況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就其於系爭專利之專利物品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或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之事實,提出證明,否則無權請求被告任何賠償。(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被告無從答辯。且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5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5",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2人於民國95年6月9日以「LED的快速變焦裝置」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申請發明專利,於96年12月16日該申請發明公開公告,公開編號為第000000000號,並於98年5月11日經智慧財產局公告,核准為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309729號(下稱系爭專利)。(二)被告未經原告授權同意,在其門市銷售侵權品,原告於99年3月20日在其門市購得侵權品「變焦手電筒」(下稱系爭產品)。又系爭產品經比對分析結果,已基於全要件原則而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文義讀取之侵權定義,復無逆均等論之阻卻與適用,已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範圍內。(三)原告與TRADECHANNELINTERNATIONALL.L.C公司簽訂專利授權使用協議,授權金額每年可達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以上。全臺警察局預期可採購金額達1800萬元;依經建會資料,97年臺灣自行車騎乘人口大幅成長到70萬人,自行車前燈平均以每支500元計算,採購金額預期可達3500萬元以上。被告銷售與原告專利技術相同,但較為低劣之侵權品,嚴重影響被授權廠商生產意願,擠壓原告可收取廠商技術移轉金和生產授權金之金額空間,不僅給買家造成低價傾銷與偽劣產品之錯覺,亦給市場帶來極大混亂。原告依專利法第85條第1項第1款請求被告賠償30萬元。又侵權品之整體功能不佳,導致原告產品信譽受損,原告得請求被告賠償20萬元。被告係屬故意銷售大陸黑心侵權品,其侵害情節重大,原告得依專利法第85條第3項規定,請求法院酌定被告應賠償金額之三倍即60萬元。本件原告僅就其中之30萬元部分為請求。(四)系爭專利有效性部分:1、被證Chapman摘要第2句陳述在一倍焦距範圍內,光線匯聚提供均勻之光斑,而所謂「調整S到預定距離、最大距離和最遠距離」,通常知識者毫無疑義推知是在一倍焦距內之工作區間。2、被證Hunter之圖2僅說明是具有調焦功能,而圖4對本領域通常知識者毫無疑義認為,所有光路都會經過光軸匯聚為一點,就是焦點,故當然沒有超過一倍焦距之可能性。縱使推測將光束延伸,也只會產生交叉為一點之「交叉光束」,因不具有超過一倍焦距時有脖子之「沙漏形光束」之技術特徵,故應該是在一倍焦距內之調焦。3、系爭專利明確選擇在0F~2F,當超過一倍焦距產生之倒立實像,是有脖子之沙漏形光束,並達到無法預期之遠距離照明效果。(五)爰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0萬元,及自起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被證8之1(93年9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2004/0000000A1號「Flashlight」專利)、被證9(12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號「Flashlight」專利)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之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8-1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種LED的快速變焦裝置」、「一本體,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一LED,該LED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固定在該本體的前端內部」、「一凸透鏡,該凸透鏡位在該LED之前方的光路徑上」等技術特徵,惟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調整光束聚集之效果(thefocusofthebeam),而未教示凸透鏡(14)與LED(50)之調整距離。(2)被證9之圖2揭露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之效果(以實線表示),而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聚光的效果(以虛線表示),亦即因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不同,可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被證9之圖4揭露該手電筒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被證9之圖5揭露該手電筒之凸透鏡(12)位於傳統位置時產生散光效果之示意圖。因此,可藉由滑動(slidinglyrotate)該滑套(6)用以改變凸透鏡(12)與燈泡(11)之相對距離,使該手電筒所產生之光束呈現散光或聚光之效果。是以被證9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滑套,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上」、「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等技術特徵,惟被證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差異在於光源(被證9為燈泡;系爭專利為LED),且被證9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第一區間」(0F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1F至2F焦距)之技術特徵。(3)然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內容及原告書狀所載之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光源與凸透鏡之距離在0F至1F之間可產生散光效果,1F至2F之間則可產生聚光效果。而被證8-1、被證9與系爭專利同屬手電筒之領域,因此,被證9之圖2、4、5業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中因凸透鏡(12)與光源(燈泡(11))之距離不同,即可產生聚光(圖4)及散光(圖5)之效果。則手電筒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8-1所教示之以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該前殼體部(16)來改變凸透鏡(14)與LED(50)之相對距離S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及被證9圖2、4、5所教示之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凸透鏡(12)與光源(11)之距離而使光源(11)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12)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參酌前述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即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ED(21)與凸透鏡(5)之0F至2F距離調變而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且該散光之光束角度大於該聚光之光束角度,而被證8-1、被證9之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又相較於被證8-1、被證9,系爭專利採用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本體以改變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已見於被證8-1,且系爭專利藉由調整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已見於被證9,均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第7項無效之引證亦為被證8-1及被證9,其組合及答辯理由引用鈞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157號判決。(二)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凸透鏡之焦距為何,逕自作成系爭產品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不足。又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遽認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況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就其於系爭專利之專利物品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或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之事實,提出證明,否則無權請求被告任何賠償。(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被告無從答辯。且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2人於民國95年6月9日以「LED的快速變焦裝置」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申請發明專利,於96年12月16日該申請發明公開公告,公開編號為第000000000號,並於98年5月11日經智慧財產局公告,核准為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309729號(下稱系爭專利)。(二)被告未經原告授權同意,在其門市銷售侵權品,原告於99年3月20日在其門市購得侵權品「變焦手電筒」(下稱系爭產品)。又系爭產品經比對分析結果,已基於全要件原則而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文義讀取之侵權定義,復無逆均等論之阻卻與適用,已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範圍內。(三)原告與TRADECHANNELINTERNATIONALL.L.C公司簽訂專利授權使用協議,授權金額每年可達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以上。全臺警察局預期可採購金額達1800萬元;依經建會資料,97年臺灣自行車騎乘人口大幅成長到70萬人,自行車前燈平均以每支500元計算,採購金額預期可達3500萬元以上。被告銷售與原告專利技術相同,但較為低劣之侵權品,嚴重影響被授權廠商生產意願,擠壓原告可收取廠商技術移轉金和生產授權金之金額空間,不僅給買家造成低價傾銷與偽劣產品之錯覺,亦給市場帶來極大混亂。原告依專利法第85條第1項第1款請求被告賠償30萬元。又侵權品之整體功能不佳,導致原告產品信譽受損,原告得請求被告賠償20萬元。被告係屬故意銷售大陸黑心侵權品,其侵害情節重大,原告得依專利法第85條第3項規定,請求法院酌定被告應賠償金額之三倍即60萬元。本件原告僅就其中之30萬元部分為請求。(四)系爭專利有效性部分:1、被證Chapman摘要第2句陳述在一倍焦距範圍內,光線匯聚提供均勻之光斑,而所謂「調整S到預定距離、最大距離和最遠距離」,通常知識者毫無疑義推知是在一倍焦距內之工作區間。2、被證Hunter之圖2僅說明是具有調焦功能,而圖4對本領域通常知識者毫無疑義認為,所有光路都會經過光軸匯聚為一點,就是焦點,故當然沒有超過一倍焦距之可能性。縱使推測將光束延伸,也只會產生交叉為一點之「交叉光束」,因不具有超過一倍焦距時有脖子之「沙漏形光束」之技術特徵,故應該是在一倍焦距內之調焦。3、系爭專利明確選擇在0F~2F,當超過一倍焦距產生之倒立實像,是有脖子之沙漏形光束,並達到無法預期之遠距離照明效果。(五)爰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0萬元,及自起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被證8之1(93年9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2004/0000000A1號「Flashlight」專利)、被證9(12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號「Flashlight」專利)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之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8-1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種LED的快速變焦裝置」、「一本體,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一LED,該LED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固定在該本體的前端內部」、「一凸透鏡,該凸透鏡位在該LED之前方的光路徑上」等技術特徵,惟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調整光束聚集之效果(thefocusofthebeam),而未教示凸透鏡(14)與LED(50)之調整距離。(2)被證9之圖2揭露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之效果(以實線表示),而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聚光的效果(以虛線表示),亦即因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不同,可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被證9之圖4揭露該手電筒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被證9之圖5揭露該手電筒之凸透鏡(12)位於傳統位置時產生散光效果之示意圖。因此,可藉由滑動(slidinglyrotate)該滑套(6)用以改變凸透鏡(12)與燈泡(11)之相對距離,使該手電筒所產生之光束呈現散光或聚光之效果。是以被證9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滑套,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上」、「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等技術特徵,惟被證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差異在於光源(被證9為燈泡;系爭專利為LED),且被證9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第一區間」(0F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1F至2F焦距)之技術特徵。(3)然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內容及原告書狀所載之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光源與凸透鏡之距離在0F至1F之間可產生散光效果,1F至2F之間則可產生聚光效果。而被證8-1、被證9與系爭專利同屬手電筒之領域,因此,被證9之圖2、4、5業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中因凸透鏡(12)與光源(燈泡(11))之距離不同,即可產生聚光(圖4)及散光(圖5)之效果。則手電筒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8-1所教示之以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該前殼體部(16)來改變凸透鏡(14)與LED(50)之相對距離S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及被證9圖2、4、5所教示之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凸透鏡(12)與光源(11)之距離而使光源(11)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12)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參酌前述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即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ED(21)與凸透鏡(5)之0F至2F距離調變而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且該散光之光束角度大於該聚光之光束角度,而被證8-1、被證9之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又相較於被證8-1、被證9,系爭專利採用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本體以改變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已見於被證8-1,且系爭專利藉由調整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已見於被證9,均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第7項無效之引證亦為被證8-1及被證9,其組合及答辯理由引用鈞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157號判決。(二)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凸透鏡之焦距為何,逕自作成系爭產品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不足。又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遽認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況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就其於系爭專利之專利物品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或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之事實,提出證明,否則無權請求被告任何賠償。(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被告無從答辯。且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確認專利權等
(一)原告2人於民國95年6月9日以「LED的快速變焦裝置」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申請發明專利,於96年12月16日該申請發明公開公告,公開編號為第000000000號,並於98年5月11日經智慧財產局公告,核准為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309729號(下稱系爭專利)。(二)被告未經原告授權同意,在其門市銷售侵權品,原告於99年3月20日在其門市購得侵權品「變焦手電筒」(下稱系爭產品)。又系爭產品經比對分析結果,已基於全要件原則而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文義讀取之侵權定義,復無逆均等論之阻卻與適用,已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範圍內。(三)原告與TRADECHANNELINTERNATIONALL.L.C公司簽訂專利授權使用協議,授權金額每年可達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以上。全臺警察局預期可採購金額達1800萬元;依經建會資料,97年臺灣自行車騎乘人口大幅成長到70萬人,自行車前燈平均以每支500元計算,採購金額預期可達3500萬元以上。被告銷售與原告專利技術相同,但較為低劣之侵權品,嚴重影響被授權廠商生產意願,擠壓原告可收取廠商技術移轉金和生產授權金之金額空間,不僅給買家造成低價傾銷與偽劣產品之錯覺,亦給市場帶來極大混亂。原告依專利法第85條第1項第1款請求被告賠償30萬元。又侵權品之整體功能不佳,導致原告產品信譽受損,原告得請求被告賠償20萬元。被告係屬故意銷售大陸黑心侵權品,其侵害情節重大,原告得依專利法第85條第3項規定,請求法院酌定被告應賠償金額之三倍即60萬元。本件原告僅就其中之30萬元部分為請求。(四)系爭專利有效性部分:1、被證Chapman摘要第2句陳述在一倍焦距範圍內,光線匯聚提供均勻之光斑,而所謂「調整S到預定距離、最大距離和最遠距離」,通常知識者毫無疑義推知是在一倍焦距內之工作區間。2、被證Hunter之圖2僅說明是具有調焦功能,而圖4對本領域通常知識者毫無疑義認為,所有光路都會經過光軸匯聚為一點,就是焦點,故當然沒有超過一倍焦距之可能性。縱使推測將光束延伸,也只會產生交叉為一點之「交叉光束」,因不具有超過一倍焦距時有脖子之「沙漏形光束」之技術特徵,故應該是在一倍焦距內之調焦。3、系爭專利明確選擇在0F~2F,當超過一倍焦距產生之倒立實像,是有脖子之沙漏形光束,並達到無法預期之遠距離照明效果。(五)爰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0萬元,及自起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被證8之1(93年9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2004/0000000A1號「Flashlight」專利)、被證9(12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號「Flashlight」專利)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之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8-1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種LED的快速變焦裝置」、「一本體,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一LED,該LED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固定在該本體的前端內部」、「一凸透鏡,該凸透鏡位在該LED之前方的光路徑上」等技術特徵,惟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調整光束聚集之效果(thefocusofthebeam),而未教示凸透鏡(14)與LED(50)之調整距離。(2)被證9之圖2揭露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之效果(以實線表示),而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聚光的效果(以虛線表示),亦即因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不同,可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被證9之圖4揭露該手電筒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被證9之圖5揭露該手電筒之凸透鏡(12)位於傳統位置時產生散光效果之示意圖。因此,可藉由滑動(slidinglyrotate)該滑套(6)用以改變凸透鏡(12)與燈泡(11)之相對距離,使該手電筒所產生之光束呈現散光或聚光之效果。是以被證9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滑套,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上」、「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等技術特徵,惟被證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差異在於光源(被證9為燈泡;系爭專利為LED),且被證9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第一區間」(0F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1F至2F焦距)之技術特徵。(3)然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內容及原告書狀所載之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光源與凸透鏡之距離在0F至1F之間可產生散光效果,1F至2F之間則可產生聚光效果。而被證8-1、被證9與系爭專利同屬手電筒之領域,因此,被證9之圖2、4、5業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中因凸透鏡(12)與光源(燈泡(11))之距離不同,即可產生聚光(圖4)及散光(圖5)之效果。則手電筒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8-1所教示之以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該前殼體部(16)來改變凸透鏡(14)與LED(50)之相對距離S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及被證9圖2、4、5所教示之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凸透鏡(12)與光源(11)之距離而使光源(11)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12)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參酌前述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即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ED(21)與凸透鏡(5)之0F至2F距離調變而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且該散光之光束角度大於該聚光之光束角度,而被證8-1、被證9之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又相較於被證8-1、被證9,系爭專利採用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本體以改變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已見於被證8-1,且系爭專利藉由調整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已見於被證9,均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第7項無效之引證亦為被證8-1及被證9,其組合及答辯理由引用鈞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157號判決。(二)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凸透鏡之焦距為何,逕自作成系爭產品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不足。又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遽認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況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就其於系爭專利之專利物品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或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之事實,提出證明,否則無權請求被告任何賠償。(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被告無從答辯。且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2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10",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2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1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被告晶鑽公司(址設桃園市○○區○○里○○路000號2樓)係由被告周成華(實際負責人)、李泰瑩(名義負責人)共同經營,自不詳之日起,在上址內以電腦伴唱機設備,向不特定消費者播放原告經音樂著作財產權人專屬授權或經海外協會授權、管理之「你最珍貴」、「秋雨彼一暝」、「絕口不提愛你」、「心花開」、「你怎麼捨得我難過」、「選擇」、「夢中的情話」、「你到底愛誰」等音樂著作共8首(下稱系爭音樂著作),有匿名檢舉人於104年9月1日至現場蒐證之檢舉光碟(下稱系爭光碟)為證。被告等以此方式長期侵害原告管理之著作財產權,經原告分別於104年7月16日、104年10月2日以存證信函通知應向原告取得合法之音樂著作權公開演出授權,惟被告等仍未辦理授權,顯有侵權之故意,爰以每首音樂著作最低市價新臺幣(下同)30,000元計算,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前段、民法第28條規定,請求被告等連帶給付使用報酬及損害賠償共240,000元,而經原告聲請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核發106年度司促字第18010號支付命令,被告周成華於法定期間內聲明異議而視為起訴。並聲明:⒈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240,000元整,及自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6年度司促字第18010號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⒉訴訟費用由被告等連帶負擔。⒊如獲勝訴判決,請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被證8之1(93年9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2004/0000000A1號「Flashlight」專利)、被證9(12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號「Flashlight」專利)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之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8-1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種LED的快速變焦裝置」、「一本體,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一LED,該LED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固定在該本體的前端內部」、「一凸透鏡,該凸透鏡位在該LED之前方的光路徑上」等技術特徵,惟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調整光束聚集之效果(thefocusofthebeam),而未教示凸透鏡(14)與LED(50)之調整距離。(2)被證9之圖2揭露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之效果(以實線表示),而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聚光的效果(以虛線表示),亦即因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不同,可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被證9之圖4揭露該手電筒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被證9之圖5揭露該手電筒之凸透鏡(12)位於傳統位置時產生散光效果之示意圖。因此,可藉由滑動(slidinglyrotate)該滑套(6)用以改變凸透鏡(12)與燈泡(11)之相對距離,使該手電筒所產生之光束呈現散光或聚光之效果。是以被證9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滑套,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上」、「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等技術特徵,惟被證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差異在於光源(被證9為燈泡;系爭專利為LED),且被證9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第一區間」(0F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1F至2F焦距)之技術特徵。(3)然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內容及原告書狀所載之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光源與凸透鏡之距離在0F至1F之間可產生散光效果,1F至2F之間則可產生聚光效果。而被證8-1、被證9與系爭專利同屬手電筒之領域,因此,被證9之圖2、4、5業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中因凸透鏡(12)與光源(燈泡(11))之距離不同,即可產生聚光(圖4)及散光(圖5)之效果。則手電筒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8-1所教示之以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該前殼體部(16)來改變凸透鏡(14)與LED(50)之相對距離S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及被證9圖2、4、5所教示之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凸透鏡(12)與光源(11)之距離而使光源(11)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12)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參酌前述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即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ED(21)與凸透鏡(5)之0F至2F距離調變而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且該散光之光束角度大於該聚光之光束角度,而被證8-1、被證9之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又相較於被證8-1、被證9,系爭專利採用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本體以改變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已見於被證8-1,且系爭專利藉由調整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已見於被證9,均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第7項無效之引證亦為被證8-1及被證9,其組合及答辯理由引用鈞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157號判決。(二)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凸透鏡之焦距為何,逕自作成系爭產品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不足。又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遽認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況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就其於系爭專利之專利物品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或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之事實,提出證明,否則無權請求被告任何賠償。(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被告無從答辯。且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7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7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7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77",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7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文鼎字型(下稱系爭字型)及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又兩者併稱時合稱為系爭著作)分別為原告文鼎公司享有著作財產權之美術著作及電腦程式著作,原告文鼎公司於102年1月31日及102年4月1日與被告健豪公司簽訂軟體授權合約(下稱系爭授權合約)及其補充協議,由原告文鼎公司將40套系爭文鼎字型及軟體非專屬授權予被告健豪公司,授權期間自102年2月1日起至107年1月31日止,授權金為新臺幣(下同)17萬元,依系爭授權合約第2條約定,原告文鼎公司僅授權被告健豪公司於健豪網站進行製作及編輯之行為,且限制被告健豪公司不得再轉授權予他人使用。又memobook雲端寫真本網站(網址為www.memobook.com.tw)、mydesign網站(網址www.mydesign.com.tw)、印視界網站(網址為www.wowin.com.tw)及mylifebooks網站(網址為www.lifebooks.com.tw)係分別由訴外人網迅雲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網迅公司)、震華彩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震華公司)、宏圓印刷設計有限公司(下稱宏圓公司)及建明美術印刷有限公司(下稱建明公司,以上4公司合稱時簡稱為網迅等公司)所分別經營之網站。消費者於該等網站註冊成為會員時,係直接與網迅等公司成立契約關係,成為網迅等公司之客戶,而非被告健豪公司之客戶。豈料,被告健豪公司竟允許網訊等公司之客戶,透過網迅等公司所經營之網站使用系爭文鼎字型及軟體,顯已違反本授權合約第2條之約定,原告文鼎公司於103年4月1日發函被告健豪公司,以其違反系爭授權合約第2條授權範圍為由,依系爭授權合約第10條第(三)項規定催告被告健豪公司於5日內停止違約行為,逾期將終止系爭授權合約。嗣因被告健豪公司未於期限內改善,原告文鼎公司復於103年4月14日委請律師發函被告健豪公司,要求被告健豪公司應於5日內改善,逾期即以該函終止系爭授權合約,該函於同年月15日送達被告健豪公司,因被告健豪公司始終未改善違約情事,是系爭授權合約已於103年4月15日合法終止。(二)被告健豪公司於系爭授權合約終止後,不僅仍繼續於其所經營之健豪數位網使用系爭文鼎字型及軟體,且依然開放網訊等公司之網站會員得透過該等網站使用系爭文鼎字型及軟體製作、編輯印刷品,顯已侵害原告文鼎公司之著作財產權,又依公證書可證明103年4月30日及5月27日被告健豪公司及網迅等公司仍有侵害原告文鼎公司著作權之行為,而原告訴訟代理人於103年7月24日起至7月28日間陸續收到宏圓印刷、網迅雲端、及建明美術等三家公司之回覆,說明被告健豪公司已自線上製作編輯系統伺服器中撤換移除文鼎公司之字型,可證明被告健豪公司及網迅等公司應係於103年7月下旬始陸續停止使用系爭文鼎字型。(三)損害賠償之計算: 1、依系爭授權合約第10條第(三)項,原告文鼎公司有權請求因涉訟所生之律師費用,至103年9月30日止原告文鼎公司因本案涉訟已支付之律師費210,453元,爰請求賠償之。再者,若法院認為原告文鼎公司須返還系爭授權合約終止後之授權金,原告文鼎公司顯然受有因被告健豪公司違約而致應返還部分授權金之損害,爰依系爭授權合約第10條第(三)項規定請求賠償該部分損害。2、因被告違約及侵害著作權對原告造成之損害:(1)被告健豪公司於系爭授權合約終止前之違約行為,以及系爭授權合約終止後之侵害著作權行為,均為原告文鼎公司請求損害賠償之範圍,然因被告健豪公司之違約行為及侵權行為,實際上為相同之持續性行為,顯難劃分那一部分之損害屬於違約之損害,那一部分屬於侵害著作權之損害。(2)被告健豪公司將系爭著作提供予至少4家廠商使用,顯然至少將原有授權範圍擴張了4倍,其對原告文鼎公司所造成之損害為至少4倍授權金之損失,依本件系爭授權合約所約定之授權金17萬元計算,被告健豪公司至少應負擔68萬元之損害賠償(計算式:17萬元×4)。然而,17萬元之授權金乃係基於一般合法授權模式下之授權金額,且本件授權金額實屬特別優惠,因此,於計算違約損害賠償時,顯難再依相同之標準計算損害賠償,而應加重計罰。依此,若以原告其他授權案例之授權金為基礎,計算40套字型5年授權金之平均值為5,184,600元,則原告違約將授權範圍擴大4倍應負擔之損害賠償高達20,738,400元(計算式:5,184,600×4=20,738,400)。(3)綜上,原告所受損害已超過150萬元,原告僅請求150萬元之損害賠償,並無不當。倘有疑義,原告則民事訴訟法第222條及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請求酌定150萬元之賠償額。(四)爰依系爭授權合約第10條第(三)項,著作權法第84、88、89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150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2)被告健豪公司應立即移除其伺服器中如附表所示之40套文鼎TrueType字型,且不得提供任何網址或第三人連結至其伺服器使用如附表所示之40套文鼎TrueType字型,亦不得重製或提供第三人重製如附表所示之40套文鼎TrueType字型印製任何印刷品。(3)被告健豪公司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最終審法院民事判決書之標題、案號、當事人欄、案由欄、主文欄,以電腦13級大小之細明體字體、高7.3公分及寬32公分之版面規格,登載於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全國版任1版面1日。(4)訴訟費用由被告等連帶負擔。(5)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被證8之1(93年9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2004/0000000A1號「Flashlight」專利)、被證9(12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號「Flashlight」專利)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之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8-1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種LED的快速變焦裝置」、「一本體,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一LED,該LED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固定在該本體的前端內部」、「一凸透鏡,該凸透鏡位在該LED之前方的光路徑上」等技術特徵,惟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調整光束聚集之效果(thefocusofthebeam),而未教示凸透鏡(14)與LED(50)之調整距離。(2)被證9之圖2揭露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之效果(以實線表示),而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聚光的效果(以虛線表示),亦即因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不同,可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被證9之圖4揭露該手電筒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被證9之圖5揭露該手電筒之凸透鏡(12)位於傳統位置時產生散光效果之示意圖。因此,可藉由滑動(slidinglyrotate)該滑套(6)用以改變凸透鏡(12)與燈泡(11)之相對距離,使該手電筒所產生之光束呈現散光或聚光之效果。是以被證9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滑套,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上」、「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等技術特徵,惟被證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差異在於光源(被證9為燈泡;系爭專利為LED),且被證9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第一區間」(0F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1F至2F焦距)之技術特徵。(3)然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內容及原告書狀所載之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光源與凸透鏡之距離在0F至1F之間可產生散光效果,1F至2F之間則可產生聚光效果。而被證8-1、被證9與系爭專利同屬手電筒之領域,因此,被證9之圖2、4、5業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中因凸透鏡(12)與光源(燈泡(11))之距離不同,即可產生聚光(圖4)及散光(圖5)之效果。則手電筒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8-1所教示之以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該前殼體部(16)來改變凸透鏡(14)與LED(50)之相對距離S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及被證9圖2、4、5所教示之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凸透鏡(12)與光源(11)之距離而使光源(11)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12)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參酌前述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即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ED(21)與凸透鏡(5)之0F至2F距離調變而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且該散光之光束角度大於該聚光之光束角度,而被證8-1、被證9之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又相較於被證8-1、被證9,系爭專利採用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本體以改變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已見於被證8-1,且系爭專利藉由調整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已見於被證9,均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第7項無效之引證亦為被證8-1及被證9,其組合及答辯理由引用鈞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157號判決。(二)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凸透鏡之焦距為何,逕自作成系爭產品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不足。又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遽認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況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就其於系爭專利之專利物品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或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之事實,提出證明,否則無權請求被告任何賠償。(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被告無從答辯。且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2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60",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6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7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發明第I374238號「發熱源之散熱裝置」專利(專利權期間自民國101年10月11日起至119年8月11日止,下稱系爭發明專利),及中華民國新型第M390543號「降低LED零件受溫度影響之裝置」專利(專利權期間自99年10月11日起至108年12月6日止,下稱系爭新型專利)之專利權人,原告並授權訴外人明杰光電有限公司(下稱明杰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即訴外人蔡炳煌實施上開系爭2專利之專利權,用於製造、銷售LED燈管裝飾等產品。又蔡炳煌為推廣系爭2專利權之利用,除向被告俊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俊舜公司)說明系爭2專利權之功效與實績外,亦販售實施系爭2專利權之LED電路板產品予被告俊舜公司。詎原告發現被告俊舜公司取得明杰公司所銷售之上開產品後,即開始仿製上開產品,並裝置於被告俊舜公司所銷售之LED燈管內。嗣原告委由蔡炳煌於101年12月5日以和美郵局第222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俊舜公司系爭2專利權存在之事實及尋求合作方案,被告俊舜公司於同年月7日以汐止保長坑郵局第110號存證信函回覆其公司因仍有先前所購庫存故無須購買等語。原告見被告俊舜公司執意侵害系爭2專利,遂委託訴外人可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可翔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得其所生產之LED燈管,並委託訴外人智律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代理人萬添春依專利侵害鑑定要點進行鑑定比對分析結果,認定被告俊舜公司製造販售之型號JST-4F20W-NC2EOCH3、JST-4F18W-65G(以下合稱系爭4呎燈管)、以及JST-2F10W-NC2EOCH3(下稱系爭2呎燈管)之產品均文義侵害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系爭2呎燈管另亦文義侵害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再者,縱系爭2呎或4呎燈管並未文義侵害原告前揭專利權,惟系爭2呎燈管係藉由「加設絕緣板背面導電層及中央銲墊導通部,使絕緣板正面導電層與背面導電層直接連結,再使背面導電層與具有散熱延伸變形部21之導性貼片直接貼合」之手段,以達到「導引並吸附該發熱源連接電源所產生的熱」之目的,形成「增加散熱面積與功效」之功能,自屬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均等範圍內,殆無疑義。另系爭2呎及4呎燈管就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編號I「由該導通部直接導通銲墊與散熱層」對應元件實施之手段,係由電路板1上設導通部16(同樣於電路板1背面設一具高熱傳導、高散熱效率之片體3,形成散熱層);導通部16可使中央銲墊14直接導通於導性貼片13即散熱層。該手段與系爭新型專利技術特徵實施之手段其實並無不同。縱有不同,該二者之差異亦為該專利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又系爭2呎及4呎燈管實施要件編號I對應元件之目的,同樣是為增加發光二極體之散熱面積;所欲達成之功能,亦是欲達到降低發光二極體受溫度影響。是以,系爭2呎及4呎燈管之對應元件、結合關係與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技術特徵,皆係以實質相同之技術手段,達成實質相同之功能,而產生實質相同之結果,自屬落入均等,無庸置疑。為此,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2項關於發明專利之規定、第120條新型專利準用發明專利相關規定,請求被告俊舜公司負損害賠償責任。又被告巫靈仙為被告俊舜公司之負責人,自應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與被告俊舜公司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並請求依同法第97條第1項第2款及第120條準用第97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計算損害賠償數額。而因被告俊舜公司製造販售系爭4呎燈管及系爭2呎燈管之數量尚無法確定,故先請求新臺幣(下同)60萬元。且從訴外人高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爾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買之金額1,500元及可翔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買之金額1,407元等情觀之,被告至少應依上開金額,按故意行為酌定3倍之損害額。(二)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6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被證8之1(93年9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2004/0000000A1號「Flashlight」專利)、被證9(12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號「Flashlight」專利)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之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8-1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種LED的快速變焦裝置」、「一本體,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一LED,該LED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固定在該本體的前端內部」、「一凸透鏡,該凸透鏡位在該LED之前方的光路徑上」等技術特徵,惟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調整光束聚集之效果(thefocusofthebeam),而未教示凸透鏡(14)與LED(50)之調整距離。(2)被證9之圖2揭露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之效果(以實線表示),而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聚光的效果(以虛線表示),亦即因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不同,可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被證9之圖4揭露該手電筒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被證9之圖5揭露該手電筒之凸透鏡(12)位於傳統位置時產生散光效果之示意圖。因此,可藉由滑動(slidinglyrotate)該滑套(6)用以改變凸透鏡(12)與燈泡(11)之相對距離,使該手電筒所產生之光束呈現散光或聚光之效果。是以被證9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滑套,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上」、「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等技術特徵,惟被證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差異在於光源(被證9為燈泡;系爭專利為LED),且被證9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第一區間」(0F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1F至2F焦距)之技術特徵。(3)然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內容及原告書狀所載之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光源與凸透鏡之距離在0F至1F之間可產生散光效果,1F至2F之間則可產生聚光效果。而被證8-1、被證9與系爭專利同屬手電筒之領域,因此,被證9之圖2、4、5業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中因凸透鏡(12)與光源(燈泡(11))之距離不同,即可產生聚光(圖4)及散光(圖5)之效果。則手電筒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8-1所教示之以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該前殼體部(16)來改變凸透鏡(14)與LED(50)之相對距離S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及被證9圖2、4、5所教示之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凸透鏡(12)與光源(11)之距離而使光源(11)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12)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參酌前述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即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ED(21)與凸透鏡(5)之0F至2F距離調變而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且該散光之光束角度大於該聚光之光束角度,而被證8-1、被證9之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又相較於被證8-1、被證9,系爭專利採用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本體以改變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已見於被證8-1,且系爭專利藉由調整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已見於被證9,均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第7項無效之引證亦為被證8-1及被證9,其組合及答辯理由引用鈞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157號判決。(二)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凸透鏡之焦距為何,逕自作成系爭產品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不足。又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遽認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況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就其於系爭專利之專利物品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或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之事實,提出證明,否則無權請求被告任何賠償。(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被告無從答辯。且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營業秘密排除侵害等(勞動)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發明第I374238號「發熱源之散熱裝置」專利(專利權期間自民國101年10月11日起至119年8月11日止,下稱系爭發明專利),及中華民國新型第M390543號「降低LED零件受溫度影響之裝置」專利(專利權期間自99年10月11日起至108年12月6日止,下稱系爭新型專利)之專利權人,原告並授權訴外人明杰光電有限公司(下稱明杰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即訴外人蔡炳煌實施上開系爭2專利之專利權,用於製造、銷售LED燈管裝飾等產品。又蔡炳煌為推廣系爭2專利權之利用,除向被告俊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俊舜公司)說明系爭2專利權之功效與實績外,亦販售實施系爭2專利權之LED電路板產品予被告俊舜公司。詎原告發現被告俊舜公司取得明杰公司所銷售之上開產品後,即開始仿製上開產品,並裝置於被告俊舜公司所銷售之LED燈管內。嗣原告委由蔡炳煌於101年12月5日以和美郵局第222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俊舜公司系爭2專利權存在之事實及尋求合作方案,被告俊舜公司於同年月7日以汐止保長坑郵局第110號存證信函回覆其公司因仍有先前所購庫存故無須購買等語。原告見被告俊舜公司執意侵害系爭2專利,遂委託訴外人可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可翔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得其所生產之LED燈管,並委託訴外人智律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代理人萬添春依專利侵害鑑定要點進行鑑定比對分析結果,認定被告俊舜公司製造販售之型號JST-4F20W-NC2EOCH3、JST-4F18W-65G(以下合稱系爭4呎燈管)、以及JST-2F10W-NC2EOCH3(下稱系爭2呎燈管)之產品均文義侵害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系爭2呎燈管另亦文義侵害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再者,縱系爭2呎或4呎燈管並未文義侵害原告前揭專利權,惟系爭2呎燈管係藉由「加設絕緣板背面導電層及中央銲墊導通部,使絕緣板正面導電層與背面導電層直接連結,再使背面導電層與具有散熱延伸變形部21之導性貼片直接貼合」之手段,以達到「導引並吸附該發熱源連接電源所產生的熱」之目的,形成「增加散熱面積與功效」之功能,自屬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均等範圍內,殆無疑義。另系爭2呎及4呎燈管就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編號I「由該導通部直接導通銲墊與散熱層」對應元件實施之手段,係由電路板1上設導通部16(同樣於電路板1背面設一具高熱傳導、高散熱效率之片體3,形成散熱層);導通部16可使中央銲墊14直接導通於導性貼片13即散熱層。該手段與系爭新型專利技術特徵實施之手段其實並無不同。縱有不同,該二者之差異亦為該專利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又系爭2呎及4呎燈管實施要件編號I對應元件之目的,同樣是為增加發光二極體之散熱面積;所欲達成之功能,亦是欲達到降低發光二極體受溫度影響。是以,系爭2呎及4呎燈管之對應元件、結合關係與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技術特徵,皆係以實質相同之技術手段,達成實質相同之功能,而產生實質相同之結果,自屬落入均等,無庸置疑。為此,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2項關於發明專利之規定、第120條新型專利準用發明專利相關規定,請求被告俊舜公司負損害賠償責任。又被告巫靈仙為被告俊舜公司之負責人,自應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與被告俊舜公司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並請求依同法第97條第1項第2款及第120條準用第97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計算損害賠償數額。而因被告俊舜公司製造販售系爭4呎燈管及系爭2呎燈管之數量尚無法確定,故先請求新臺幣(下同)60萬元。且從訴外人高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爾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買之金額1,500元及可翔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買之金額1,407元等情觀之,被告至少應依上開金額,按故意行為酌定3倍之損害額。(二)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6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被證8之1(93年9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2004/0000000A1號「Flashlight」專利)、被證9(12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號「Flashlight」專利)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之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8-1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種LED的快速變焦裝置」、「一本體,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一LED,該LED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固定在該本體的前端內部」、「一凸透鏡,該凸透鏡位在該LED之前方的光路徑上」等技術特徵,惟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調整光束聚集之效果(thefocusofthebeam),而未教示凸透鏡(14)與LED(50)之調整距離。(2)被證9之圖2揭露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之效果(以實線表示),而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聚光的效果(以虛線表示),亦即因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不同,可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被證9之圖4揭露該手電筒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被證9之圖5揭露該手電筒之凸透鏡(12)位於傳統位置時產生散光效果之示意圖。因此,可藉由滑動(slidinglyrotate)該滑套(6)用以改變凸透鏡(12)與燈泡(11)之相對距離,使該手電筒所產生之光束呈現散光或聚光之效果。是以被證9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滑套,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上」、「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等技術特徵,惟被證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差異在於光源(被證9為燈泡;系爭專利為LED),且被證9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第一區間」(0F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1F至2F焦距)之技術特徵。(3)然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內容及原告書狀所載之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光源與凸透鏡之距離在0F至1F之間可產生散光效果,1F至2F之間則可產生聚光效果。而被證8-1、被證9與系爭專利同屬手電筒之領域,因此,被證9之圖2、4、5業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中因凸透鏡(12)與光源(燈泡(11))之距離不同,即可產生聚光(圖4)及散光(圖5)之效果。則手電筒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8-1所教示之以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該前殼體部(16)來改變凸透鏡(14)與LED(50)之相對距離S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及被證9圖2、4、5所教示之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凸透鏡(12)與光源(11)之距離而使光源(11)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12)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參酌前述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即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ED(21)與凸透鏡(5)之0F至2F距離調變而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且該散光之光束角度大於該聚光之光束角度,而被證8-1、被證9之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又相較於被證8-1、被證9,系爭專利採用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本體以改變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已見於被證8-1,且系爭專利藉由調整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已見於被證9,均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第7項無效之引證亦為被證8-1及被證9,其組合及答辯理由引用鈞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157號判決。(二)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凸透鏡之焦距為何,逕自作成系爭產品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不足。又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遽認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況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就其於系爭專利之專利物品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或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之事實,提出證明,否則無權請求被告任何賠償。(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被告無從答辯。且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發明第I374238號「發熱源之散熱裝置」專利(專利權期間自民國101年10月11日起至119年8月11日止,下稱系爭發明專利),及中華民國新型第M390543號「降低LED零件受溫度影響之裝置」專利(專利權期間自99年10月11日起至108年12月6日止,下稱系爭新型專利)之專利權人,原告並授權訴外人明杰光電有限公司(下稱明杰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即訴外人蔡炳煌實施上開系爭2專利之專利權,用於製造、銷售LED燈管裝飾等產品。又蔡炳煌為推廣系爭2專利權之利用,除向被告俊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俊舜公司)說明系爭2專利權之功效與實績外,亦販售實施系爭2專利權之LED電路板產品予被告俊舜公司。詎原告發現被告俊舜公司取得明杰公司所銷售之上開產品後,即開始仿製上開產品,並裝置於被告俊舜公司所銷售之LED燈管內。嗣原告委由蔡炳煌於101年12月5日以和美郵局第222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俊舜公司系爭2專利權存在之事實及尋求合作方案,被告俊舜公司於同年月7日以汐止保長坑郵局第110號存證信函回覆其公司因仍有先前所購庫存故無須購買等語。原告見被告俊舜公司執意侵害系爭2專利,遂委託訴外人可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可翔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得其所生產之LED燈管,並委託訴外人智律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代理人萬添春依專利侵害鑑定要點進行鑑定比對分析結果,認定被告俊舜公司製造販售之型號JST-4F20W-NC2EOCH3、JST-4F18W-65G(以下合稱系爭4呎燈管)、以及JST-2F10W-NC2EOCH3(下稱系爭2呎燈管)之產品均文義侵害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系爭2呎燈管另亦文義侵害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再者,縱系爭2呎或4呎燈管並未文義侵害原告前揭專利權,惟系爭2呎燈管係藉由「加設絕緣板背面導電層及中央銲墊導通部,使絕緣板正面導電層與背面導電層直接連結,再使背面導電層與具有散熱延伸變形部21之導性貼片直接貼合」之手段,以達到「導引並吸附該發熱源連接電源所產生的熱」之目的,形成「增加散熱面積與功效」之功能,自屬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均等範圍內,殆無疑義。另系爭2呎及4呎燈管就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編號I「由該導通部直接導通銲墊與散熱層」對應元件實施之手段,係由電路板1上設導通部16(同樣於電路板1背面設一具高熱傳導、高散熱效率之片體3,形成散熱層);導通部16可使中央銲墊14直接導通於導性貼片13即散熱層。該手段與系爭新型專利技術特徵實施之手段其實並無不同。縱有不同,該二者之差異亦為該專利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又系爭2呎及4呎燈管實施要件編號I對應元件之目的,同樣是為增加發光二極體之散熱面積;所欲達成之功能,亦是欲達到降低發光二極體受溫度影響。是以,系爭2呎及4呎燈管之對應元件、結合關係與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技術特徵,皆係以實質相同之技術手段,達成實質相同之功能,而產生實質相同之結果,自屬落入均等,無庸置疑。為此,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2項關於發明專利之規定、第120條新型專利準用發明專利相關規定,請求被告俊舜公司負損害賠償責任。又被告巫靈仙為被告俊舜公司之負責人,自應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與被告俊舜公司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並請求依同法第97條第1項第2款及第120條準用第97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計算損害賠償數額。而因被告俊舜公司製造販售系爭4呎燈管及系爭2呎燈管之數量尚無法確定,故先請求新臺幣(下同)60萬元。且從訴外人高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爾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買之金額1,500元及可翔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買之金額1,407元等情觀之,被告至少應依上開金額,按故意行為酌定3倍之損害額。(二)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6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被證8之1(93年9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2004/0000000A1號「Flashlight」專利)、被證9(12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號「Flashlight」專利)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之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8-1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種LED的快速變焦裝置」、「一本體,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一LED,該LED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固定在該本體的前端內部」、「一凸透鏡,該凸透鏡位在該LED之前方的光路徑上」等技術特徵,惟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調整光束聚集之效果(thefocusofthebeam),而未教示凸透鏡(14)與LED(50)之調整距離。(2)被證9之圖2揭露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之效果(以實線表示),而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聚光的效果(以虛線表示),亦即因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不同,可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被證9之圖4揭露該手電筒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被證9之圖5揭露該手電筒之凸透鏡(12)位於傳統位置時產生散光效果之示意圖。因此,可藉由滑動(slidinglyrotate)該滑套(6)用以改變凸透鏡(12)與燈泡(11)之相對距離,使該手電筒所產生之光束呈現散光或聚光之效果。是以被證9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滑套,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上」、「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等技術特徵,惟被證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差異在於光源(被證9為燈泡;系爭專利為LED),且被證9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第一區間」(0F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1F至2F焦距)之技術特徵。(3)然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內容及原告書狀所載之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光源與凸透鏡之距離在0F至1F之間可產生散光效果,1F至2F之間則可產生聚光效果。而被證8-1、被證9與系爭專利同屬手電筒之領域,因此,被證9之圖2、4、5業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中因凸透鏡(12)與光源(燈泡(11))之距離不同,即可產生聚光(圖4)及散光(圖5)之效果。則手電筒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8-1所教示之以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該前殼體部(16)來改變凸透鏡(14)與LED(50)之相對距離S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及被證9圖2、4、5所教示之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凸透鏡(12)與光源(11)之距離而使光源(11)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12)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參酌前述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即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ED(21)與凸透鏡(5)之0F至2F距離調變而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且該散光之光束角度大於該聚光之光束角度,而被證8-1、被證9之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又相較於被證8-1、被證9,系爭專利採用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本體以改變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已見於被證8-1,且系爭專利藉由調整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已見於被證9,均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第7項無效之引證亦為被證8-1及被證9,其組合及答辯理由引用鈞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157號判決。(二)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凸透鏡之焦距為何,逕自作成系爭產品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不足。又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遽認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況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就其於系爭專利之專利物品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或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之事實,提出證明,否則無權請求被告任何賠償。(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被告無從答辯。且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發明第I374238號「發熱源之散熱裝置」專利(專利權期間自民國101年10月11日起至119年8月11日止,下稱系爭發明專利),及中華民國新型第M390543號「降低LED零件受溫度影響之裝置」專利(專利權期間自99年10月11日起至108年12月6日止,下稱系爭新型專利)之專利權人,原告並授權訴外人明杰光電有限公司(下稱明杰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即訴外人蔡炳煌實施上開系爭2專利之專利權,用於製造、銷售LED燈管裝飾等產品。又蔡炳煌為推廣系爭2專利權之利用,除向被告俊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俊舜公司)說明系爭2專利權之功效與實績外,亦販售實施系爭2專利權之LED電路板產品予被告俊舜公司。詎原告發現被告俊舜公司取得明杰公司所銷售之上開產品後,即開始仿製上開產品,並裝置於被告俊舜公司所銷售之LED燈管內。嗣原告委由蔡炳煌於101年12月5日以和美郵局第222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俊舜公司系爭2專利權存在之事實及尋求合作方案,被告俊舜公司於同年月7日以汐止保長坑郵局第110號存證信函回覆其公司因仍有先前所購庫存故無須購買等語。原告見被告俊舜公司執意侵害系爭2專利,遂委託訴外人可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可翔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得其所生產之LED燈管,並委託訴外人智律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代理人萬添春依專利侵害鑑定要點進行鑑定比對分析結果,認定被告俊舜公司製造販售之型號JST-4F20W-NC2EOCH3、JST-4F18W-65G(以下合稱系爭4呎燈管)、以及JST-2F10W-NC2EOCH3(下稱系爭2呎燈管)之產品均文義侵害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系爭2呎燈管另亦文義侵害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再者,縱系爭2呎或4呎燈管並未文義侵害原告前揭專利權,惟系爭2呎燈管係藉由「加設絕緣板背面導電層及中央銲墊導通部,使絕緣板正面導電層與背面導電層直接連結,再使背面導電層與具有散熱延伸變形部21之導性貼片直接貼合」之手段,以達到「導引並吸附該發熱源連接電源所產生的熱」之目的,形成「增加散熱面積與功效」之功能,自屬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均等範圍內,殆無疑義。另系爭2呎及4呎燈管就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編號I「由該導通部直接導通銲墊與散熱層」對應元件實施之手段,係由電路板1上設導通部16(同樣於電路板1背面設一具高熱傳導、高散熱效率之片體3,形成散熱層);導通部16可使中央銲墊14直接導通於導性貼片13即散熱層。該手段與系爭新型專利技術特徵實施之手段其實並無不同。縱有不同,該二者之差異亦為該專利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又系爭2呎及4呎燈管實施要件編號I對應元件之目的,同樣是為增加發光二極體之散熱面積;所欲達成之功能,亦是欲達到降低發光二極體受溫度影響。是以,系爭2呎及4呎燈管之對應元件、結合關係與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技術特徵,皆係以實質相同之技術手段,達成實質相同之功能,而產生實質相同之結果,自屬落入均等,無庸置疑。為此,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2項關於發明專利之規定、第120條新型專利準用發明專利相關規定,請求被告俊舜公司負損害賠償責任。又被告巫靈仙為被告俊舜公司之負責人,自應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與被告俊舜公司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並請求依同法第97條第1項第2款及第120條準用第97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計算損害賠償數額。而因被告俊舜公司製造販售系爭4呎燈管及系爭2呎燈管之數量尚無法確定,故先請求新臺幣(下同)60萬元。且從訴外人高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爾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買之金額1,500元及可翔公司向被告俊舜公司購買之金額1,407元等情觀之,被告至少應依上開金額,按故意行為酌定3倍之損害額。(二)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6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被證8之1(93年9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2004/0000000A1號「Flashlight」專利)、被證9(12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號「Flashlight」專利)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之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8-1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種LED的快速變焦裝置」、「一本體,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一LED,該LED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固定在該本體的前端內部」、「一凸透鏡,該凸透鏡位在該LED之前方的光路徑上」等技術特徵,惟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調整光束聚集之效果(thefocusofthebeam),而未教示凸透鏡(14)與LED(50)之調整距離。(2)被證9之圖2揭露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之效果(以實線表示),而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聚光的效果(以虛線表示),亦即因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不同,可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被證9之圖4揭露該手電筒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被證9之圖5揭露該手電筒之凸透鏡(12)位於傳統位置時產生散光效果之示意圖。因此,可藉由滑動(slidinglyrotate)該滑套(6)用以改變凸透鏡(12)與燈泡(11)之相對距離,使該手電筒所產生之光束呈現散光或聚光之效果。是以被證9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滑套,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上」、「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等技術特徵,惟被證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差異在於光源(被證9為燈泡;系爭專利為LED),且被證9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第一區間」(0F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1F至2F焦距)之技術特徵。(3)然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內容及原告書狀所載之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光源與凸透鏡之距離在0F至1F之間可產生散光效果,1F至2F之間則可產生聚光效果。而被證8-1、被證9與系爭專利同屬手電筒之領域,因此,被證9之圖2、4、5業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中因凸透鏡(12)與光源(燈泡(11))之距離不同,即可產生聚光(圖4)及散光(圖5)之效果。則手電筒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8-1所教示之以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該前殼體部(16)來改變凸透鏡(14)與LED(50)之相對距離S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及被證9圖2、4、5所教示之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凸透鏡(12)與光源(11)之距離而使光源(11)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12)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參酌前述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即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ED(21)與凸透鏡(5)之0F至2F距離調變而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且該散光之光束角度大於該聚光之光束角度,而被證8-1、被證9之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又相較於被證8-1、被證9,系爭專利採用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本體以改變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已見於被證8-1,且系爭專利藉由調整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已見於被證9,均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第7項無效之引證亦為被證8-1及被證9,其組合及答辯理由引用鈞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157號判決。(二)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凸透鏡之焦距為何,逕自作成系爭產品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不足。又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遽認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況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就其於系爭專利之專利物品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或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之事實,提出證明,否則無權請求被告任何賠償。(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被告無從答辯。且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2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訴外人美國Millipore公司(下稱密理博公司)設立於西元1954年,主要生產實驗室純水、過濾系統、幫浦、廢水淨化處理器等商品,其過濾系統為世界上第一台純水系統,商品深受消費者信賴與喜愛,2009年密理博公司營業額已達17億美元,在全球30多國約有6千多名員工。又密理博公司早於79年即已向我國申請「Millipore」商標註冊,經獲准註冊為第517866、508824、49286號商標(以下分別簡稱第517866號、第508824號、第49286號商標,並合稱系爭商標,註冊號碼、商標圖樣、權利期間、商品或服務名稱等如附圖一、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被證8之1(93年9月30日公開之美國第2004/0000000A1號「Flashlight」專利)、被證9(12年12月18日公告之美國第1478282號「Flashlight」專利)與系爭專利均為手電筒之相同領域,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之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8-1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種LED的快速變焦裝置」、「一本體,該本體之內部裝設有一電源裝置;一LED,該LED連接該電源裝置,使該LED固定在該本體的前端內部」、「一凸透鏡,該凸透鏡位在該LED之前方的光路徑上」等技術特徵,惟僅揭示該手電筒係具有調整光束聚集之效果(thefocusofthebeam),而未教示凸透鏡(14)與LED(50)之調整距離。(2)被證9之圖2揭露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一距離時,可產生散光之效果(以實線表示),而當凸透鏡(12)與燈泡(11)在第二距離時可產生聚光的效果(以虛線表示),亦即因透鏡與光源之距離不同,可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被證9之圖4揭露該手電筒產生聚光效果之示意圖;被證9之圖5揭露該手電筒之凸透鏡(12)位於傳統位置時產生散光效果之示意圖。因此,可藉由滑動(slidinglyrotate)該滑套(6)用以改變凸透鏡(12)與燈泡(11)之相對距離,使該手電筒所產生之光束呈現散光或聚光之效果。是以被證9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一滑套,該滑套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本體上;以及一凸透鏡,該凸透鏡設於該滑套上」、「該凸透鏡具有一焦距,該凸透鏡可選擇地位於一第一區間或一第二區間中,該第一區間定義為該LED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一位置之間,該第二區間定義為該第一位置至該LED前方的一第二位置之間」等技術特徵,惟被證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差異在於光源(被證9為燈泡;系爭專利為LED),且被證9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第一區間」(0F至1F焦距)及「第二區間」(1F至2F焦距)之技術特徵。(3)然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內容及原告書狀所載之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光源與凸透鏡之距離在0F至1F之間可產生散光效果,1F至2F之間則可產生聚光效果。而被證8-1、被證9與系爭專利同屬手電筒之領域,因此,被證9之圖2、4、5業已教示於手電筒裝置中因凸透鏡(12)與光源(燈泡(11))之距離不同,即可產生聚光(圖4)及散光(圖5)之效果。則手電筒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8-1所教示之以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該前殼體部(16)來改變凸透鏡(14)與LED(50)之相對距離S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及被證9圖2、4、5所教示之於手電筒裝置中藉由調整凸透鏡(12)與光源(11)之距離而使光源(11)發出之光線在經過透鏡(12)後因距離之不同而產生聚光與散光之效果的技術內容,參酌前述凸透鏡光學成像原理,即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LED(21)與凸透鏡(5)之0F至2F距離調變而分別產生散光及聚光之效果,且該散光之光束角度大於該聚光之光束角度,而被證8-1、被證9之組合對於該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為明顯。又相較於被證8-1、被證9,系爭專利採用LED為手電筒光源、藉由轉動本體以改變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改變光束聚集之效果已見於被證8-1,且系爭專利藉由調整凸透鏡與LED之距離而產生聚光及散光之效果已見於被證9,均未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8-1、被證9之組合所能輕易完成,而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第7項無效之引證亦為被證8-1及被證9,其組合及答辯理由引用鈞院98年度民專訴字第157號判決。(二)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凸透鏡之焦距為何,逕自作成系爭產品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不足。又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之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遽認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凸透鏡的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況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就其於系爭專利之專利物品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或被告明知或有事實足證其可得而知為專利物品之事實,提出證明,否則無權請求被告任何賠償。(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被告無從答辯。且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24",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25",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48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8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8 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99",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新型專利證書號第159063號「桶燒爐結構」(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係屬原告所有,專利權期間自89年5月21日起至100年5月12日止。詎被告南美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擅自販賣與系爭專利權技術相同之產品(下稱系爭產品),原告以3,280元訂購取得被告販賣之系爭產品,並經比對後,認為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構成實質相同,已侵害原告之專利權。(二)被告德憶公司及法定代理人係製造商,其製造之系爭產品亦有申請專利,當可得知於製成產品時,應為專利之檢索,以確定未落入他人之專利權範圍,惟被告德憶公司怠為專利檢索,實已構成過失;而被告南美公司,於經銷產品時,未請求製造商出具不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之證明,亦有過失。又被告等並非相同之侵權行為,各屬一獨立之侵權行為,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三)損害賠償計算方法之依據: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5條第1項第2款規定。系爭產品係透過一般通路銷售予不特定消費大眾,因詳細數額難以取得,致詳細損害賠償額無法確定,則以被告之銷項發票加以比對後,自能得知其因販售侵害系爭專利權之系爭產品所得利益;又惟恐被告未如實出具相關資料,以免高額賠償,其所提出之銷項發票是否實際,則以被告等向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所提報之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書(401)相比對後自明。(四)對被告答辯之陳述:1、系爭專利之創作人及原申請人確均為訴外人劉嘉派,惟原專利權人劉嘉派已於93年3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訴外人魏民隆,訴外人魏民隆再於98年7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原告,故原告現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2、被告德憶公司原享有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權,及被告南美公司係以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權製作實施系爭產品,原告均不爭執,惟第三人就前開新型第M361886專利所提舉發案,智慧財產局理由僅認系爭專利無法證明系爭產品不具進步性,並非系爭專利無法證明系爭產品不具進步性則理所當然得認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認定系爭產品是否侵害系爭專利權仍應以專利侵害鑑定要點所教示之原則,逐一加以比對分析,被告以前揭舉發審定理由無法證明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權之實施物即系爭產品不具進步性,而認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權之主張,尚有未洽,實不足採。3、依原告所出具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第14頁至第15頁所述之比對結果,系爭產品比對項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要件所區分出之4個比對項,經文義讀取原則比對,系爭產品乃不符合文義讀取,惟依均等論比對分析,已實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且被告就是否構成均等之判斷,完全未提出不侵權比對分析報告,被告徒以前揭舉發審定理由無法證明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權之實施物即系爭產品不具進步性,而認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權,然無法證明系爭產品所憑專利不具進步性,並不意謂系爭產品即不落入系爭專利權,此實屬二事。(五)爰聲明:1、被告南美公司以及法定代理人黃淑誼應連帶賠償原告15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被告中如任一人為給付,其他人於其給付金額之範圍內,免給付義務。2、被告德憶公司及法定代理人楊寶義應連帶賠償原告150,000元,及自追加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被告中如任一人為給付,其他人於其給付金額之範圍內,免給付義務。3、第1、2項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南美公司部分:1、99年初桶燒爐之製造商(即被告德憶公司)向被告推銷系爭產品,被告有要求製造商出示專利證書及其他證明,看到證明後才敢購買而對外銷售。且系爭產品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獲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第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案旋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99)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處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而由該判定結果第(五),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足徵原告主張侵害系爭專利不應採信。2、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二)被告德憶公司部分:1、系爭產品確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乃兩造不爭之事實,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結果固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惟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此觀該審定書第9點第(三)所載「舉發證據:證據1為系爭專利說明書;證據2為89年5月21日公告之第88207617號桶燒爐結構專利案;證據3為95年1月21日公告之第94212588號組裝式烤爐構造專利案;證據4為93年9月11日公告之第92213170號多層鍋具結構(二)專利案。舉發理由:係據前揭證據,主張系爭專利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不具進步性云云」等語即可自明。2、該判定結果於第(五)更明顯指出:「按舉發理由係主張系爭專利已被證據2或3所揭露,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云云。1.經查證據2揭示外爐體1、內鍋2、鍋蓋3,查其中外爐體1為一中空容體結構,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12而呈一收束狀開口13;內鍋2在該環部21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22;可藉由外爐體1(開口13之通氣孔12)及內鍋2(環部21之透氣孔22)之配合,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經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證據2、3,系爭專利之鍋具20係懸空放置在爐具10中,爐具下方為燃燒室,爐具10與鍋具20之間留有可供熱氣流通的烘烤空間,鍋蓋30係蓋在鍋具上(就系爭專利案第1項前言之爐具10、鍋具20、鍋蓋30構件,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內鍋2、鍋蓋3)。而系爭專利其特徵在於:爐具10上方開口處朝內設有內翼片15,內翼片15設有若干個通氣孔16(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頂面收束狀開口13環設之複數通氣孔12)…旋轉鍋具20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15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烘烤空間的熱氣即可以從通氣孔16與間隙排出,作為烘烤之用,烘轉鍋具20使突體23封閉住通氣孔16,烘烤空間的熱氣即無法從通氣孔排出,作為燜燒之用。然查系爭專利其中:「鍋具20上方開口處朝外設有外翼片22,外翼片22底面對應於通氣孔處設有等數個突體23,突體23的外徑與通氣孔的內徑相當之突體23」的結構,並未被證據2所揭露,證據2尚無法達成系爭專利於旋轉鍋具時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的功效;因此,就系爭專利此突體23結構,尚非證據2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推知完成者,證據2尚難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有違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等語,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3、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173頁)(一)新型專利第159063號「桶燒爐結構」(即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原為訴外人劉嘉派,其於93年3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訴外人魏民隆,魏民隆再於98年7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原告;專利期間自89年5月21日至100年5月12日(見本院卷第9頁新型專利說明書影本、本院卷第93頁專利證書影本、本院卷第160頁公告資料)。(二)被告南美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黃淑誼(見本院卷第51頁公司變更登記表影本)。被告德憶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楊寶義(見本院卷第102頁公司登記資料查詢)(三)原告於99年6月22日向被告南美公司以3,280元價格購得桶仔雞烤桶一個(即系爭產品)(見本院卷第20頁估價單影本)。(四)系爭產品係被告南美公司向被告德憶公司以2,450元單價購入(見本院卷第63頁統一發票影本、估價單影本)。(五)系爭產品係被告德憶公司於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獲核准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下稱被告德憶公司專利)之實施物。而前開被告德憶公司之專利權於98年10月16日經訴外人張振棋提出舉發,已經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作成「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之舉發審定書,其中之舉發證據2即為系爭專利。(見本院卷第99頁舉發審定書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系爭專利係一種桶燒爐結構,其核心之技術特徵尤指該桶燒爐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頂面周圍環設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頂端外圍則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而開設透氣孔結構,俾而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相對位置轉動而調整空氣流通量。惟原告主張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云云,已為被告所否認,是本件首應審酌者為系爭產品是否確有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情事,爰分述如下:1、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依89年5月21日公告本,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1項請求項,即:「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藉由上述之構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圖式如附圖一所示)。(2)其技術特徵可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1-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④編號1-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2、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1)系爭產品係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照片如附圖二所示)。(2)系爭產品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各要件解析其技術內容,可對應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④編號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3、文義讀取:(1)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之文義。(2)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之文義。(3)惟因系爭產品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不同,故從系爭產品無法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文義。(4)又因系爭產品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不同,故從系爭產品亦不能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之文義。4、就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均等分析: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其技術手段為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其功能為外爐體通氣孔只有全開或全關兩段通氣調節,其結果為只提供兩段式控制火力大或小;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技術手段為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與透氣孔之相對開合程度,功能為可無段式調節外爐體通氣流量,結果為提供無段式控制火力大小;兩者之「技術手段實質不相同,達成實質不相同之功能,產生實質不相同之結果」,故非為均等物。5、是綜上所述,基於全要件原則分析,系爭產品未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權利範圍。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新型專利證書號第159063號「桶燒爐結構」(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係屬原告所有,專利權期間自89年5月21日起至100年5月12日止。詎被告南美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擅自販賣與系爭專利權技術相同之產品(下稱系爭產品),原告以3,280元訂購取得被告販賣之系爭產品,並經比對後,認為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構成實質相同,已侵害原告之專利權。(二)被告德憶公司及法定代理人係製造商,其製造之系爭產品亦有申請專利,當可得知於製成產品時,應為專利之檢索,以確定未落入他人之專利權範圍,惟被告德憶公司怠為專利檢索,實已構成過失;而被告南美公司,於經銷產品時,未請求製造商出具不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之證明,亦有過失。又被告等並非相同之侵權行為,各屬一獨立之侵權行為,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三)損害賠償計算方法之依據: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5條第1項第2款規定。系爭產品係透過一般通路銷售予不特定消費大眾,因詳細數額難以取得,致詳細損害賠償額無法確定,則以被告之銷項發票加以比對後,自能得知其因販售侵害系爭專利權之系爭產品所得利益;又惟恐被告未如實出具相關資料,以免高額賠償,其所提出之銷項發票是否實際,則以被告等向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所提報之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書(401)相比對後自明。(四)對被告答辯之陳述:1、系爭專利之創作人及原申請人確均為訴外人劉嘉派,惟原專利權人劉嘉派已於93年3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訴外人魏民隆,訴外人魏民隆再於98年7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原告,故原告現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2、被告德憶公司原享有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權,及被告南美公司係以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權製作實施系爭產品,原告均不爭執,惟第三人就前開新型第M361886專利所提舉發案,智慧財產局理由僅認系爭專利無法證明系爭產品不具進步性,並非系爭專利無法證明系爭產品不具進步性則理所當然得認系爭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權,認定系爭產品是否侵害系爭專利權仍應以專利侵害鑑定要點所教示之原則,逐一加以比對分析,被告以前揭舉發審定理由無法證明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權之實施物即系爭產品不具進步性,而認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權之主張,尚有未洽,實不足採。3、依原告所出具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第14頁至第15頁所述之比對結果,系爭產品比對項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要件所區分出之4個比對項,經文義讀取原則比對,系爭產品乃不符合文義讀取,惟依均等論比對分析,已實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且被告就是否構成均等之判斷,完全未提出不侵權比對分析報告,被告徒以前揭舉發審定理由無法證明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權之實施物即系爭產品不具進步性,而認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權,然無法證明系爭產品所憑專利不具進步性,並不意謂系爭產品即不落入系爭專利權,此實屬二事。(五)爰聲明:1、被告南美公司以及法定代理人黃淑誼應連帶賠償原告15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被告中如任一人為給付,其他人於其給付金額之範圍內,免給付義務。2、被告德憶公司及法定代理人楊寶義應連帶賠償原告150,000元,及自追加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被告中如任一人為給付,其他人於其給付金額之範圍內,免給付義務。3、第1、2項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南美公司部分:1、99年初桶燒爐之製造商(即被告德憶公司)向被告推銷系爭產品,被告有要求製造商出示專利證書及其他證明,看到證明後才敢購買而對外銷售。且系爭產品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獲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第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案旋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99)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處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而由該判定結果第(五),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足徵原告主張侵害系爭專利不應採信。2、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二)被告德憶公司部分:1、系爭產品確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乃兩造不爭之事實,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結果固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惟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此觀該審定書第9點第(三)所載「舉發證據:證據1為系爭專利說明書;證據2為89年5月21日公告之第88207617號桶燒爐結構專利案;證據3為95年1月21日公告之第94212588號組裝式烤爐構造專利案;證據4為93年9月11日公告之第92213170號多層鍋具結構(二)專利案。舉發理由:係據前揭證據,主張系爭專利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不具進步性云云」等語即可自明。2、該判定結果於第(五)更明顯指出:「按舉發理由係主張系爭專利已被證據2或3所揭露,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云云。1.經查證據2揭示外爐體1、內鍋2、鍋蓋3,查其中外爐體1為一中空容體結構,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12而呈一收束狀開口13;內鍋2在該環部21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22;可藉由外爐體1(開口13之通氣孔12)及內鍋2(環部21之透氣孔22)之配合,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經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證據2、3,系爭專利之鍋具20係懸空放置在爐具10中,爐具下方為燃燒室,爐具10與鍋具20之間留有可供熱氣流通的烘烤空間,鍋蓋30係蓋在鍋具上(就系爭專利案第1項前言之爐具10、鍋具20、鍋蓋30構件,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內鍋2、鍋蓋3)。而系爭專利其特徵在於:爐具10上方開口處朝內設有內翼片15,內翼片15設有若干個通氣孔16(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頂面收束狀開口13環設之複數通氣孔12)…旋轉鍋具20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15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烘烤空間的熱氣即可以從通氣孔16與間隙排出,作為烘烤之用,烘轉鍋具20使突體23封閉住通氣孔16,烘烤空間的熱氣即無法從通氣孔排出,作為燜燒之用。然查系爭專利其中:「鍋具20上方開口處朝外設有外翼片22,外翼片22底面對應於通氣孔處設有等數個突體23,突體23的外徑與通氣孔的內徑相當之突體23」的結構,並未被證據2所揭露,證據2尚無法達成系爭專利於旋轉鍋具時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的功效;因此,就系爭專利此突體23結構,尚非證據2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推知完成者,證據2尚難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有違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等語,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3、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173頁)(一)新型專利第159063號「桶燒爐結構」(即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原為訴外人劉嘉派,其於93年3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訴外人魏民隆,魏民隆再於98年7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原告;專利期間自89年5月21日至100年5月12日(見本院卷第9頁新型專利說明書影本、本院卷第93頁專利證書影本、本院卷第160頁公告資料)。(二)被告南美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黃淑誼(見本院卷第51頁公司變更登記表影本)。被告德憶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楊寶義(見本院卷第102頁公司登記資料查詢)(三)原告於99年6月22日向被告南美公司以3,280元價格購得桶仔雞烤桶一個(即系爭產品)(見本院卷第20頁估價單影本)。(四)系爭產品係被告南美公司向被告德憶公司以2,450元單價購入(見本院卷第63頁統一發票影本、估價單影本)。(五)系爭產品係被告德憶公司於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獲核准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下稱被告德憶公司專利)之實施物。而前開被告德憶公司之專利權於98年10月16日經訴外人張振棋提出舉發,已經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作成「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之舉發審定書,其中之舉發證據2即為系爭專利。(見本院卷第99頁舉發審定書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系爭專利係一種桶燒爐結構,其核心之技術特徵尤指該桶燒爐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頂面周圍環設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頂端外圍則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而開設透氣孔結構,俾而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相對位置轉動而調整空氣流通量。惟原告主張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云云,已為被告所否認,是本件首應審酌者為系爭產品是否確有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情事,爰分述如下:1、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依89年5月21日公告本,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1項請求項,即:「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藉由上述之構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圖式如附圖一所示)。(2)其技術特徵可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1-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④編號1-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2、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1)系爭產品係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照片如附圖二所示)。(2)系爭產品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各要件解析其技術內容,可對應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④編號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3、文義讀取:(1)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之文義。(2)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之文義。(3)惟因系爭產品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不同,故從系爭產品無法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文義。(4)又因系爭產品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不同,故從系爭產品亦不能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之文義。4、就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均等分析: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其技術手段為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其功能為外爐體通氣孔只有全開或全關兩段通氣調節,其結果為只提供兩段式控制火力大或小;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技術手段為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與透氣孔之相對開合程度,功能為可無段式調節外爐體通氣流量,結果為提供無段式控制火力大小;兩者之「技術手段實質不相同,達成實質不相同之功能,產生實質不相同之結果」,故非為均等物。5、是綜上所述,基於全要件原則分析,系爭產品未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權利範圍。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原告為新型第204635號「跑道護緣之結構改良」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2年5月11日起至103年4月30日止(下稱系爭專利)。詎被告先酆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先酆公司)與被告秋合企業有限公司(下稱秋合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製造、販賣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之跑道護緣產品,亦即南港國小跑道護緣、內湖運動公園跑道護緣,係由被告秋合公司販售予他人所施作;福和國中跑道護緣,係由被告秋合公司售予被告先酆公司,再由被告先酆公司出售予他人所施作(以上三跑道護緣技術特徵均相同,下稱為系爭產品)。被告楊麗美為原告公司離職員工,對原告專利產品甚為了解,被告秋合公司楊麗美相互勾結,以侵權產品低價傾銷於市場,其等有侵害原告專利權之故意甚明。至被告所提證據2政治大學工程發包圖上所示之跑道護緣及內圈界石,其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截然不同,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進步性。原告系爭專利產品每公尺出售330元,福和國中部分係被告先酆公司向被告秋合公司購買施作,使用系爭產品198公尺,依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5條第3項,以三倍賠償為196,020元;又原告委託雲林科技大學為上開鑑定,計花費75,600元;亦以三倍計算賠償是為226,800元;故被告先酆公司、被告楊麗美或被告秋合公司、被告林秋雄應連帶賠償原告422,820元(計算式:196,020+226,800=422,820)。另南港國小及內湖運動公園部分,合計使用系爭產品1,200公尺(計算式:198+1002),再以三倍計算賠償,則原告損害額為1,188,000元(計算式:1,200公尺×330元×3=1,188,000元);此部份系爭產品因均由被告秋合公司販售,故由被告秋合公司與被告林秋雄連帶賠償。爰依專利法第108條準用同法第84條、第85條第1項第1款、民法第28條、第185條第1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提出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先酆實業有限公司與被告秋合企業有限公司不得自行或委託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侵害原告專利證書新型第204635號(公告號532404)「跑道護緣之改良結構」新型專利之物品。(2)被告先酆實業有限公司與被告秋合企業有限公司應銷燬侵害原告專利證書新型第204635號(公告號532404)「跑道護緣之改良結構」新型專利之物品。(3)被告先酆實業有限公司、楊麗美應連帶給付原告42萬2,82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或被告秋合企業有限公司、林秋雄應連帶給付原告42萬2,82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前開其中一被告已為給付,其餘被告於給付範圍內免給付義務。(4)被告秋合企業有限公司、被告林秋雄應連帶給付原告新台幣118萬8,000元整,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5)訴訟費用由共同被告等連帶負擔。(6)第三、四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南美公司部分:1、99年初桶燒爐之製造商(即被告德憶公司)向被告推銷系爭產品,被告有要求製造商出示專利證書及其他證明,看到證明後才敢購買而對外銷售。且系爭產品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獲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第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案旋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99)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處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而由該判定結果第(五),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足徵原告主張侵害系爭專利不應採信。2、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二)被告德憶公司部分:1、系爭產品確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乃兩造不爭之事實,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結果固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惟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此觀該審定書第9點第(三)所載「舉發證據:證據1為系爭專利說明書;證據2為89年5月21日公告之第88207617號桶燒爐結構專利案;證據3為95年1月21日公告之第94212588號組裝式烤爐構造專利案;證據4為93年9月11日公告之第92213170號多層鍋具結構(二)專利案。舉發理由:係據前揭證據,主張系爭專利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不具進步性云云」等語即可自明。2、該判定結果於第(五)更明顯指出:「按舉發理由係主張系爭專利已被證據2或3所揭露,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云云。1.經查證據2揭示外爐體1、內鍋2、鍋蓋3,查其中外爐體1為一中空容體結構,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12而呈一收束狀開口13;內鍋2在該環部21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22;可藉由外爐體1(開口13之通氣孔12)及內鍋2(環部21之透氣孔22)之配合,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經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證據2、3,系爭專利之鍋具20係懸空放置在爐具10中,爐具下方為燃燒室,爐具10與鍋具20之間留有可供熱氣流通的烘烤空間,鍋蓋30係蓋在鍋具上(就系爭專利案第1項前言之爐具10、鍋具20、鍋蓋30構件,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內鍋2、鍋蓋3)。而系爭專利其特徵在於:爐具10上方開口處朝內設有內翼片15,內翼片15設有若干個通氣孔16(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頂面收束狀開口13環設之複數通氣孔12)…旋轉鍋具20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15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烘烤空間的熱氣即可以從通氣孔16與間隙排出,作為烘烤之用,烘轉鍋具20使突體23封閉住通氣孔16,烘烤空間的熱氣即無法從通氣孔排出,作為燜燒之用。然查系爭專利其中:「鍋具20上方開口處朝外設有外翼片22,外翼片22底面對應於通氣孔處設有等數個突體23,突體23的外徑與通氣孔的內徑相當之突體23」的結構,並未被證據2所揭露,證據2尚無法達成系爭專利於旋轉鍋具時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的功效;因此,就系爭專利此突體23結構,尚非證據2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推知完成者,證據2尚難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有違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等語,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3、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173頁)(一)新型專利第159063號「桶燒爐結構」(即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原為訴外人劉嘉派,其於93年3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訴外人魏民隆,魏民隆再於98年7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原告;專利期間自89年5月21日至100年5月12日(見本院卷第9頁新型專利說明書影本、本院卷第93頁專利證書影本、本院卷第160頁公告資料)。(二)被告南美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黃淑誼(見本院卷第51頁公司變更登記表影本)。被告德憶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楊寶義(見本院卷第102頁公司登記資料查詢)(三)原告於99年6月22日向被告南美公司以3,280元價格購得桶仔雞烤桶一個(即系爭產品)(見本院卷第20頁估價單影本)。(四)系爭產品係被告南美公司向被告德憶公司以2,450元單價購入(見本院卷第63頁統一發票影本、估價單影本)。(五)系爭產品係被告德憶公司於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獲核准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下稱被告德憶公司專利)之實施物。而前開被告德憶公司之專利權於98年10月16日經訴外人張振棋提出舉發,已經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作成「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之舉發審定書,其中之舉發證據2即為系爭專利。(見本院卷第99頁舉發審定書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系爭專利係一種桶燒爐結構,其核心之技術特徵尤指該桶燒爐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頂面周圍環設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頂端外圍則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而開設透氣孔結構,俾而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相對位置轉動而調整空氣流通量。惟原告主張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云云,已為被告所否認,是本件首應審酌者為系爭產品是否確有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情事,爰分述如下:1、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依89年5月21日公告本,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1項請求項,即:「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藉由上述之構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圖式如附圖一所示)。(2)其技術特徵可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1-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④編號1-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2、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1)系爭產品係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照片如附圖二所示)。(2)系爭產品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各要件解析其技術內容,可對應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④編號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3、文義讀取:(1)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之文義。(2)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之文義。(3)惟因系爭產品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不同,故從系爭產品無法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文義。(4)又因系爭產品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不同,故從系爭產品亦不能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之文義。4、就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均等分析: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其技術手段為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其功能為外爐體通氣孔只有全開或全關兩段通氣調節,其結果為只提供兩段式控制火力大或小;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技術手段為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與透氣孔之相對開合程度,功能為可無段式調節外爐體通氣流量,結果為提供無段式控制火力大小;兩者之「技術手段實質不相同,達成實質不相同之功能,產生實質不相同之結果」,故非為均等物。5、是綜上所述,基於全要件原則分析,系爭產品未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權利範圍。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1", "lawName": "民法" } ]
營業秘密損害賠償等
原告為新型第204635號「跑道護緣之結構改良」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2年5月11日起至103年4月30日止(下稱系爭專利)。詎被告先酆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先酆公司)與被告秋合企業有限公司(下稱秋合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製造、販賣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之跑道護緣產品,亦即南港國小跑道護緣、內湖運動公園跑道護緣,係由被告秋合公司販售予他人所施作;福和國中跑道護緣,係由被告秋合公司售予被告先酆公司,再由被告先酆公司出售予他人所施作(以上三跑道護緣技術特徵均相同,下稱為系爭產品)。被告楊麗美為原告公司離職員工,對原告專利產品甚為了解,被告秋合公司楊麗美相互勾結,以侵權產品低價傾銷於市場,其等有侵害原告專利權之故意甚明。至被告所提證據2政治大學工程發包圖上所示之跑道護緣及內圈界石,其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截然不同,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進步性。原告系爭專利產品每公尺出售330元,福和國中部分係被告先酆公司向被告秋合公司購買施作,使用系爭產品198公尺,依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5條第3項,以三倍賠償為196,020元;又原告委託雲林科技大學為上開鑑定,計花費75,600元;亦以三倍計算賠償是為226,800元;故被告先酆公司、被告楊麗美或被告秋合公司、被告林秋雄應連帶賠償原告422,820元(計算式:196,020+226,800=422,820)。另南港國小及內湖運動公園部分,合計使用系爭產品1,200公尺(計算式:198+1002),再以三倍計算賠償,則原告損害額為1,188,000元(計算式:1,200公尺×330元×3=1,188,000元);此部份系爭產品因均由被告秋合公司販售,故由被告秋合公司與被告林秋雄連帶賠償。爰依專利法第108條準用同法第84條、第85條第1項第1款、民法第28條、第185條第1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提出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先酆實業有限公司與被告秋合企業有限公司不得自行或委託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侵害原告專利證書新型第204635號(公告號532404)「跑道護緣之改良結構」新型專利之物品。(2)被告先酆實業有限公司與被告秋合企業有限公司應銷燬侵害原告專利證書新型第204635號(公告號532404)「跑道護緣之改良結構」新型專利之物品。(3)被告先酆實業有限公司、楊麗美應連帶給付原告42萬2,82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或被告秋合企業有限公司、林秋雄應連帶給付原告42萬2,82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前開其中一被告已為給付,其餘被告於給付範圍內免給付義務。(4)被告秋合企業有限公司、被告林秋雄應連帶給付原告新台幣118萬8,000元整,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5)訴訟費用由共同被告等連帶負擔。(6)第三、四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南美公司部分:1、99年初桶燒爐之製造商(即被告德憶公司)向被告推銷系爭產品,被告有要求製造商出示專利證書及其他證明,看到證明後才敢購買而對外銷售。且系爭產品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獲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第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案旋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99)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處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而由該判定結果第(五),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足徵原告主張侵害系爭專利不應採信。2、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二)被告德憶公司部分:1、系爭產品確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乃兩造不爭之事實,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結果固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惟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此觀該審定書第9點第(三)所載「舉發證據:證據1為系爭專利說明書;證據2為89年5月21日公告之第88207617號桶燒爐結構專利案;證據3為95年1月21日公告之第94212588號組裝式烤爐構造專利案;證據4為93年9月11日公告之第92213170號多層鍋具結構(二)專利案。舉發理由:係據前揭證據,主張系爭專利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不具進步性云云」等語即可自明。2、該判定結果於第(五)更明顯指出:「按舉發理由係主張系爭專利已被證據2或3所揭露,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云云。1.經查證據2揭示外爐體1、內鍋2、鍋蓋3,查其中外爐體1為一中空容體結構,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12而呈一收束狀開口13;內鍋2在該環部21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22;可藉由外爐體1(開口13之通氣孔12)及內鍋2(環部21之透氣孔22)之配合,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經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證據2、3,系爭專利之鍋具20係懸空放置在爐具10中,爐具下方為燃燒室,爐具10與鍋具20之間留有可供熱氣流通的烘烤空間,鍋蓋30係蓋在鍋具上(就系爭專利案第1項前言之爐具10、鍋具20、鍋蓋30構件,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內鍋2、鍋蓋3)。而系爭專利其特徵在於:爐具10上方開口處朝內設有內翼片15,內翼片15設有若干個通氣孔16(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頂面收束狀開口13環設之複數通氣孔12)…旋轉鍋具20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15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烘烤空間的熱氣即可以從通氣孔16與間隙排出,作為烘烤之用,烘轉鍋具20使突體23封閉住通氣孔16,烘烤空間的熱氣即無法從通氣孔排出,作為燜燒之用。然查系爭專利其中:「鍋具20上方開口處朝外設有外翼片22,外翼片22底面對應於通氣孔處設有等數個突體23,突體23的外徑與通氣孔的內徑相當之突體23」的結構,並未被證據2所揭露,證據2尚無法達成系爭專利於旋轉鍋具時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的功效;因此,就系爭專利此突體23結構,尚非證據2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推知完成者,證據2尚難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有違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等語,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3、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173頁)(一)新型專利第159063號「桶燒爐結構」(即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原為訴外人劉嘉派,其於93年3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訴外人魏民隆,魏民隆再於98年7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原告;專利期間自89年5月21日至100年5月12日(見本院卷第9頁新型專利說明書影本、本院卷第93頁專利證書影本、本院卷第160頁公告資料)。(二)被告南美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黃淑誼(見本院卷第51頁公司變更登記表影本)。被告德憶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楊寶義(見本院卷第102頁公司登記資料查詢)(三)原告於99年6月22日向被告南美公司以3,280元價格購得桶仔雞烤桶一個(即系爭產品)(見本院卷第20頁估價單影本)。(四)系爭產品係被告南美公司向被告德憶公司以2,450元單價購入(見本院卷第63頁統一發票影本、估價單影本)。(五)系爭產品係被告德憶公司於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獲核准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下稱被告德憶公司專利)之實施物。而前開被告德憶公司之專利權於98年10月16日經訴外人張振棋提出舉發,已經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作成「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之舉發審定書,其中之舉發證據2即為系爭專利。(見本院卷第99頁舉發審定書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系爭專利係一種桶燒爐結構,其核心之技術特徵尤指該桶燒爐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頂面周圍環設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頂端外圍則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而開設透氣孔結構,俾而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相對位置轉動而調整空氣流通量。惟原告主張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云云,已為被告所否認,是本件首應審酌者為系爭產品是否確有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情事,爰分述如下:1、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依89年5月21日公告本,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1項請求項,即:「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藉由上述之構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圖式如附圖一所示)。(2)其技術特徵可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1-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④編號1-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2、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1)系爭產品係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照片如附圖二所示)。(2)系爭產品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各要件解析其技術內容,可對應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④編號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3、文義讀取:(1)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之文義。(2)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之文義。(3)惟因系爭產品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不同,故從系爭產品無法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文義。(4)又因系爭產品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不同,故從系爭產品亦不能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之文義。4、就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均等分析: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其技術手段為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其功能為外爐體通氣孔只有全開或全關兩段通氣調節,其結果為只提供兩段式控制火力大或小;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技術手段為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與透氣孔之相對開合程度,功能為可無段式調節外爐體通氣流量,結果為提供無段式控制火力大小;兩者之「技術手段實質不相同,達成實質不相同之功能,產生實質不相同之結果」,故非為均等物。5、是綜上所述,基於全要件原則分析,系爭產品未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權利範圍。
[ { "issueRef": "4", "lawName": "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第M470619號「隨行杯與果汁機二合一結構」新型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民國103年1月21日起至112年7月21日止(下稱:系爭專利)。詎104年間,原告發現被告泓翔國際實業有限公司(下稱:被告泓翔公司)進口,被告富士電通國際實業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富士公司)販賣之型號「FT-JE005」之日系隨行杯果汁機(下稱:系爭產品),經與系爭專利比對,二者特徵實質相同,而落入系爭專利之文義範圍,原告即委託律師以律師函通知被告富士公司表明其已侵害原告之專利權,應立刻停止製造、輸入、販售系爭產品,並就其侵權行為向原告負損害賠償之責任未果,被告富士公司仍持續販售系爭產品,可證被告富士公司、被告泓翔公司均有侵害原告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同法第96條第1、2項、第97條第1項,並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僅就損害賠償金額先為一部請求,並保留擴張聲明之權利。(二)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1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利息。2.被告富士公司不得為販賣之要約、販賣或自行、委託、授權他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產品。3.被告泓翔公司不得自行或委託、授權他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產品。4.被告應將自行或委託、授權他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基於上述目的而進口之系爭產品全數回收並銷毀。5.原告願以現金或銀行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南美公司部分:1、99年初桶燒爐之製造商(即被告德憶公司)向被告推銷系爭產品,被告有要求製造商出示專利證書及其他證明,看到證明後才敢購買而對外銷售。且系爭產品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獲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第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案旋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99)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處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而由該判定結果第(五),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足徵原告主張侵害系爭專利不應採信。2、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二)被告德憶公司部分:1、系爭產品確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乃兩造不爭之事實,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結果固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惟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此觀該審定書第9點第(三)所載「舉發證據:證據1為系爭專利說明書;證據2為89年5月21日公告之第88207617號桶燒爐結構專利案;證據3為95年1月21日公告之第94212588號組裝式烤爐構造專利案;證據4為93年9月11日公告之第92213170號多層鍋具結構(二)專利案。舉發理由:係據前揭證據,主張系爭專利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不具進步性云云」等語即可自明。2、該判定結果於第(五)更明顯指出:「按舉發理由係主張系爭專利已被證據2或3所揭露,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云云。1.經查證據2揭示外爐體1、內鍋2、鍋蓋3,查其中外爐體1為一中空容體結構,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12而呈一收束狀開口13;內鍋2在該環部21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22;可藉由外爐體1(開口13之通氣孔12)及內鍋2(環部21之透氣孔22)之配合,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經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證據2、3,系爭專利之鍋具20係懸空放置在爐具10中,爐具下方為燃燒室,爐具10與鍋具20之間留有可供熱氣流通的烘烤空間,鍋蓋30係蓋在鍋具上(就系爭專利案第1項前言之爐具10、鍋具20、鍋蓋30構件,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內鍋2、鍋蓋3)。而系爭專利其特徵在於:爐具10上方開口處朝內設有內翼片15,內翼片15設有若干個通氣孔16(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頂面收束狀開口13環設之複數通氣孔12)…旋轉鍋具20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15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烘烤空間的熱氣即可以從通氣孔16與間隙排出,作為烘烤之用,烘轉鍋具20使突體23封閉住通氣孔16,烘烤空間的熱氣即無法從通氣孔排出,作為燜燒之用。然查系爭專利其中:「鍋具20上方開口處朝外設有外翼片22,外翼片22底面對應於通氣孔處設有等數個突體23,突體23的外徑與通氣孔的內徑相當之突體23」的結構,並未被證據2所揭露,證據2尚無法達成系爭專利於旋轉鍋具時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的功效;因此,就系爭專利此突體23結構,尚非證據2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推知完成者,證據2尚難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有違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等語,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3、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173頁)(一)新型專利第159063號「桶燒爐結構」(即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原為訴外人劉嘉派,其於93年3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訴外人魏民隆,魏民隆再於98年7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原告;專利期間自89年5月21日至100年5月12日(見本院卷第9頁新型專利說明書影本、本院卷第93頁專利證書影本、本院卷第160頁公告資料)。(二)被告南美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黃淑誼(見本院卷第51頁公司變更登記表影本)。被告德憶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楊寶義(見本院卷第102頁公司登記資料查詢)(三)原告於99年6月22日向被告南美公司以3,280元價格購得桶仔雞烤桶一個(即系爭產品)(見本院卷第20頁估價單影本)。(四)系爭產品係被告南美公司向被告德憶公司以2,450元單價購入(見本院卷第63頁統一發票影本、估價單影本)。(五)系爭產品係被告德憶公司於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獲核准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下稱被告德憶公司專利)之實施物。而前開被告德憶公司之專利權於98年10月16日經訴外人張振棋提出舉發,已經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作成「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之舉發審定書,其中之舉發證據2即為系爭專利。(見本院卷第99頁舉發審定書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系爭專利係一種桶燒爐結構,其核心之技術特徵尤指該桶燒爐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頂面周圍環設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頂端外圍則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而開設透氣孔結構,俾而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相對位置轉動而調整空氣流通量。惟原告主張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云云,已為被告所否認,是本件首應審酌者為系爭產品是否確有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情事,爰分述如下:1、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依89年5月21日公告本,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1項請求項,即:「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藉由上述之構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圖式如附圖一所示)。(2)其技術特徵可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1-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④編號1-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2、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1)系爭產品係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照片如附圖二所示)。(2)系爭產品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各要件解析其技術內容,可對應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④編號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3、文義讀取:(1)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之文義。(2)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之文義。(3)惟因系爭產品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不同,故從系爭產品無法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文義。(4)又因系爭產品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不同,故從系爭產品亦不能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之文義。4、就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均等分析: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其技術手段為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其功能為外爐體通氣孔只有全開或全關兩段通氣調節,其結果為只提供兩段式控制火力大或小;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技術手段為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與透氣孔之相對開合程度,功能為可無段式調節外爐體通氣流量,結果為提供無段式控制火力大小;兩者之「技術手段實質不相同,達成實質不相同之功能,產生實質不相同之結果」,故非為均等物。5、是綜上所述,基於全要件原則分析,系爭產品未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權利範圍。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專利權權利歸屬等
一、被告普鉅有限公司(下稱普鉅公司)前於民國(下同)99年間委請原告研究開發「iController」產品,被告普鉅公司並於99年12月13日簽發「開案聲明書」(下稱系爭開案聲明書)予原告,依系爭開案聲明書第7條載明:「因本專案開發而產生之著作權、商標權及專利權等相關智慧財產權歸本公司(即原告)所有」,原告並同意授予被告公司「產品專賣權利」(見系爭開案聲明書第7條、第4條)。因此,原告與被告普鉅公司間因該「iController」產品專案開發而產生之專利權等相關智慧財產權,自應歸屬於原告所有。詎被告普鉅公司竟於99年12月29日私自將原應歸屬於原告所有之前揭專案研發成果,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並取得中華民國公告第M406889號「設於個人隨身觸控通信設備之遙控發射器」新型專利權,系爭專利純係被告普鉅公司不當使用應歸屬於原告之營業秘密及相關智慧財產權,而不法提出申請繼而取得系爭專利權,原告自得依修正前專利法第7條第3項、民法第227條第1項、第179條前段、第184條、第189條、第227條第2項及營業秘密法第4條、第10條、第12條、第13條,請求被告將系爭專利移轉權登記為原告所有。
(一)被告南美公司部分:1、99年初桶燒爐之製造商(即被告德憶公司)向被告推銷系爭產品,被告有要求製造商出示專利證書及其他證明,看到證明後才敢購買而對外銷售。且系爭產品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獲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第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案旋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99)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處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而由該判定結果第(五),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足徵原告主張侵害系爭專利不應採信。2、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二)被告德憶公司部分:1、系爭產品確為被告德憶公司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核准公告證書號數M361886號新型專利之實施物,乃兩造不爭之事實,嗣該M361886號新型專利遭第三人張振棋提出舉發,該舉發結果固遭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智專三(一)05017號作成審定處分以「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惟查該舉發之證據當時即包括系爭專利在內,此觀該審定書第9點第(三)所載「舉發證據:證據1為系爭專利說明書;證據2為89年5月21日公告之第88207617號桶燒爐結構專利案;證據3為95年1月21日公告之第94212588號組裝式烤爐構造專利案;證據4為93年9月11日公告之第92213170號多層鍋具結構(二)專利案。舉發理由:係據前揭證據,主張系爭專利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不具進步性云云」等語即可自明。2、該判定結果於第(五)更明顯指出:「按舉發理由係主張系爭專利已被證據2或3所揭露,違反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云云。1.經查證據2揭示外爐體1、內鍋2、鍋蓋3,查其中外爐體1為一中空容體結構,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12而呈一收束狀開口13;內鍋2在該環部21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22;可藉由外爐體1(開口13之通氣孔12)及內鍋2(環部21之透氣孔22)之配合,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經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證據2、3,系爭專利之鍋具20係懸空放置在爐具10中,爐具下方為燃燒室,爐具10與鍋具20之間留有可供熱氣流通的烘烤空間,鍋蓋30係蓋在鍋具上(就系爭專利案第1項前言之爐具10、鍋具20、鍋蓋30構件,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內鍋2、鍋蓋3)。而系爭專利其特徵在於:爐具10上方開口處朝內設有內翼片15,內翼片15設有若干個通氣孔16(即相當於證據2之外爐體1頂面收束狀開口13環設之複數通氣孔12)…旋轉鍋具20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15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烘烤空間的熱氣即可以從通氣孔16與間隙排出,作為烘烤之用,烘轉鍋具20使突體23封閉住通氣孔16,烘烤空間的熱氣即無法從通氣孔排出,作為燜燒之用。然查系爭專利其中:「鍋具20上方開口處朝外設有外翼片22,外翼片22底面對應於通氣孔處設有等數個突體23,突體23的外徑與通氣孔的內徑相當之突體23」的結構,並未被證據2所揭露,證據2尚無法達成系爭專利於旋轉鍋具時使突體23站立在內翼片上,讓內、外翼片之間形成間隙…的功效;因此,就系爭專利此突體23結構,尚非證據2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推知完成者,證據2尚難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有違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規定」等語,可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相較顯具進步性,而非本於系爭專利即得輕易推知完成。3、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173頁)(一)新型專利第159063號「桶燒爐結構」(即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原為訴外人劉嘉派,其於93年3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訴外人魏民隆,魏民隆再於98年7月21日將系爭專利權讓與原告;專利期間自89年5月21日至100年5月12日(見本院卷第9頁新型專利說明書影本、本院卷第93頁專利證書影本、本院卷第160頁公告資料)。(二)被告南美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黃淑誼(見本院卷第51頁公司變更登記表影本)。被告德憶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楊寶義(見本院卷第102頁公司登記資料查詢)(三)原告於99年6月22日向被告南美公司以3,280元價格購得桶仔雞烤桶一個(即系爭產品)(見本院卷第20頁估價單影本)。(四)系爭產品係被告南美公司向被告德憶公司以2,450元單價購入(見本院卷第63頁統一發票影本、估價單影本)。(五)系爭產品係被告德憶公司於98年4月10日申請,並於98年8月1日獲核准新型第M361886號專利(下稱被告德憶公司專利)之實施物。而前開被告德憶公司之專利權於98年10月16日經訴外人張振棋提出舉發,已經智慧財產局於99年11月4日作成「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之舉發審定書,其中之舉發證據2即為系爭專利。(見本院卷第99頁舉發審定書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系爭專利係一種桶燒爐結構,其核心之技術特徵尤指該桶燒爐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頂面周圍環設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頂端外圍則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而開設透氣孔結構,俾而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相對位置轉動而調整空氣流通量。惟原告主張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云云,已為被告所否認,是本件首應審酌者為系爭產品是否確有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情事,爰分述如下:1、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依89年5月21日公告本,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1項請求項,即:「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藉由上述之構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圖式如附圖一所示)。(2)其技術特徵可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1-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④編號1-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以供熱源加熱,復而再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即可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2、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1)系爭產品係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其中: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其相關照片如附圖二所示)。(2)系爭產品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各要件解析其技術內容,可對應解析為4個要件,分別為:①編號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②編號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4個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③編號c要件:「內鍋:係頂端具有對應跨設於收束狀開口上之環部結構的容體,在該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④編號d要件:「該內鍋底部係直接由外爐體上方的收束狀開口予以容置入,促使內鍋的環部係跨設在外爐體之收束狀開口上,而內鍋之外圍、底端得以與外爐體內緣、底端間具有一差距空間可以提供熱源加熱,可將鍋蓋蓋設於內鍋上,並可由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3、文義讀取:(1)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A要件「一種桶燒爐結構,主要係由外爐體、內鍋及鍋蓋所組成」之文義。(2)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B要件「外爐體:為一中空容體結構,於其近底端設置有一門體,而在容體頂面周圍環設有複數通氣孔而呈一收束狀開口」之文義。(3)惟因系爭產品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不同,故從系爭產品無法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要件之文義。(4)又因系爭產品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達到通氣孔全開或全關兩種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由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透氣孔之開合程度以控制火力者不同,故從系爭產品亦不能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D要件之文義。4、就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均等分析:系爭產品編號c、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下方對應外爐體4個通氣孔之處設有4個球狀圓柱」,其技術手段為內鍋之球狀圓柱與外爐體之通氣孔可以結合或分離,其功能為外爐體通氣孔只有全開或全關兩段通氣調節,其結果為只提供兩段式控制火力大或小;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編號1-C、1-D要件之「內鍋在環部上佈設有複數之透氣孔」,技術手段為外爐體與內鍋之位置轉動而調節通氣孔與透氣孔之相對開合程度,功能為可無段式調節外爐體通氣流量,結果為提供無段式控制火力大小;兩者之「技術手段實質不相同,達成實質不相同之功能,產生實質不相同之結果」,故非為均等物。5、是綜上所述,基於全要件原則分析,系爭產品未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權利範圍。
[ { "issueRef": "7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7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4",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0",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著作權授權契約事件
(一)兩造於民國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下稱系爭合約),依系爭合約第2條規定,被告應按照使用原告所有之軟體著作,以燒錄MCU晶片數量計價(每顆新臺幣〈下同〉30元),每月月底結算報告原告使用數量,於次月16日依該計算結果給付權利金與原告,故被告依約有計算報告及給付權利金與原告之義務,並負通知原告每月燒錄原告所有軟體著作數量之義務,惟被告迄今仍未履行此義務,即違反系爭合約之計算報告義務。又依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民事判決之認定,原告得請求之授權金為463,350元,被告亦未依約定給付權利金與原告。(二)原告屢次催告被告依系爭合約支付價金(原證3),並經原告依法提起訴訟在案(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下稱前案),被告仍拒不履行義務。原告再次以存證信函(原證4)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履行系爭合約,否則原告將終止系爭合約,然屆期被告仍不履行,且未與原告有任何協商,原告遂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存證信函00145號去函終止系爭合約,並通知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後將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原告之相關著作,原告將於98年11月30日至被告位於臺南縣仁德廠址處取回原告之軟體著作及圖形著作(含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8CHANNEL型:HT-338/8PADS;中頻8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11AN/12PADS、HT-311BN/12PADS、HT-311A/12PADS、HT-31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8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等42種機型電療機),原告依約定時間至其廠址欲取回軟體著作及圖形著作,然當日無法取回所有之程式(即軟體)、電路圖及相關生產電療機所必須之資料。(三)系爭合約為繼續性合約,而繼續性合約之當事人一方,因他方之契約不履行而行使終止權,使繼續性之契約關係向將來消滅之意思表示,是為契約之終止。因被告主張繼續性之雙務契約不得片面終止而陷於不明確,被告在完全不履行合約之義務下,仍繼續使用原告所有之著作,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而此侵害得以確認系爭合約書終止判決除去,原告具有確認利益。而原告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無約定保留解除權,原告依民法第254條之規定,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被告未於催告期間內履行合約,原告自得依民法第254條、第263條準用第258條之規定,向被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最高法院57年臺上字第3211號、64年臺再字第2394號、64年臺上字第2294號民事判例意旨參照),是系爭合約因原告終止之意思表示到達被告後而終止。(四)被告未依契約約定給付原告權利金:1、系爭合約書第2條明文表示,係以被告每燒錄一顆MCU,即應給付30元與原告,被告稱權利金之給付係依原告人開發之困難度及該型之售價之高低而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給付權利金或獎金,與事實不相同。(1)被告僅提出其給付標準為開發之困難度,惟未說明為何某類機型有開發困難度,依技術之觀點,每種新機型開發均具有相當之困難度,且又需配合客戶之需求修改功能、功率、使用介面,均非容易。若如被告所稱依開發困難度來評價原告之權利金,則每機型之權利金均應給付不止30元,否則智慧產業不會是政府扶植之重點。(2)依原告自市面上取得之HT-311、HT-338、HT-66等機型,其售價為1千多元、8千多元、1萬多元,惟其成本HT-311之成本約為50元左右、HT-338約為4百多元、HT-66約為5百多元。被告所獲取得之利益係為暴利,若以各機型之售價與成本比皆為20:1,原告僅取得每顆MCU或是每使用原告著作一次30元,並非無理由。(3)原告並無同意被告所稱依困難度、貢獻度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給付權利金或獎金,被告未提出相關證明,僅空言指稱權利金之給付,依所謂困難度、貢獻度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給付權利金或獎金,實難令人信服。2、被告於契約終止後,企圖利用提存之方式,誘使原告去提領被告所提存之金額,意圖主張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另被告持續利用原告曾向被告借款,以該借款抵銷權利金之方式,證明被告有履行合約。3、權利金之產生,係自雙方所簽訂之系爭合約而來,抵銷之金額係由原告向被告消費借貸之合約而來,兩者之法律關係並不相同。況且被告主張抵銷權利金,須先有權利金之產生後,才得以行為,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規定,被告必須先通知當月使用原告著作之數量後,於次月15日前以支票支付原告前,被告始可主張權利金之抵銷。若原告終止系爭合約時,仍對被告有借款,被告仍可依消費借貸關係請求原告清償債務,故被告主張抵銷與否,與系爭合約終止與否並無關聯,且系爭合約於98年11月26日起即已終止,與被告主張抵銷並無關聯。(五)被告辯稱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機型並無生產,違反「禁反言原則」及「誠信原則」。且原告依起訴前後(97至98年間)被告網頁資料判斷列入42種屬於原告著作權範圍之機型,凡不具LCD,有軟體功能,使用MICROCHIPMCU,或無軟體功能使用CD4069IC者皆屬系爭合約範圍,前案於一審判決後,99年10月間原告發現被告網頁呈現大幅度改版現象,改版後內容與起訴前後(97至98年間)差異甚大。由此可知被告極可能早已將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電療機之內部基板,改做自HT311低頻無軟體之電路基板。(六)被告辯稱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未使用原告之軟體,惟被告確有使用原告所研發之硬體,仍應給付權利金與原告:1、被告指稱CD4069為「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惟於電子工程中,並無所謂之「標準零件」,若有,被告應將所謂電療機之「標準零件表」提出,否則,被告所辯並無可信。2、被告指稱教科書上有介紹,且市面上早有該產品應用可查,係與事實不符,原告就上開三種機型,於技術上有特別「KNOW-HOW」,原告可說明與市面上機型之不同處。3、前開HT311、HT312、HT311N此3種機型,確實為原告之原創著作,至於被告所提被證15中之電路標題,明示為「自動左移右移廣告燈」,與本件之主題「電療機」乃不相干,僅使用CD4069作為驅動IC而已,其主要基本原理亦完全不同,無法相提並論。原告所研發之HT311系列電路中,因具有原告所獨創之「節能機制」及「輸出強化機制」,因此僅使用一顆CD4069IC及3個電晶體,共4個主要零件就可完成功能完整,輸出強勁又節能之低頻電療機,是HT311系列成為被告最暢銷之產品,年銷數量相當龐大。被證15中「早期坊間硬體電路電療機實例」則使用2顆IC(CD4069及LM393),因輸出較弱,還另加7顆電晶體(增加耗電)才能完成設計,最後零件過多,還不得不使用較昂貴之SMD零件,配合較貴之雙面電路板,始能裝入外殼,兩相比較差異不可謂不大。可知原告所研發出之HT311系列產品遠遠優於其他市場上相類似產品,擁有絕對優勢。被告竟謊稱經營困難,騙取原告之同情,迫使接受其「1元」之權利金預付款,且保證「將來賺錢後」,必會補足差額,87年後又以經營無盈餘為由,完全拒絕支付權利金。(七)被告辯稱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6種機型與本案無關,並提出相關機型之PC板照片,惟查,被告公司自成立以來從未設有正式研發部門,被告公司總經理梁金生甚至不懂電晶體基本原理,因此不具電子電路研發能力,所有軟硬體皆委外設計,且原告之著作物約佔80%。又機型名稱乃被告自行創設,依被告機型命名通則,凡首位數字皆表電療機之頻率範圍。即「6」與「7」表示該型機為以中頻功能為主之電療機,「2」,「3」及「5」則表示該型機為低頻機,依以上通則,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6種機型應屬具軟體且屬於原告著作權範圍之機型。而電療機之領域中,中頻之功能必須藉助於軟體才能產生,純硬體無軟體之電療機無法產生中頻之功能,只能產生低頻之功能。HT328/8PADS屬HT3XX型,源自HT331系列。HT662/8PADS、HT662/16PADS、HT66B/24PADS屬HT6XX型,源自HT66系列,HT77A/8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屬HT7XX型,源自HT77系列。(八)系爭契約應無5年短期時效之適用:1、原告之授權金非單純使用而順次發生之對價,須待被告出售後計算實際銷售數量方為發生之債權債務關係,應無民法第126條5年短期時效之適用。被告迄今均未告知原告實際之銷售數量,原告之請求權處於無法確定之狀態,即請求權之條件尚未完足,原告之請求權時效應無從進行。2、被告與原告簽約時,因被告對原告所研發之軟體尚有疑慮,未確定原告所研發之軟體能讓使用者或購買者滿意,故雙方約定以被告燒錄原告之軟體著作於MCU(即微處理器)並出售後,被告始支付權利金與原告,故原告之授權並非概括之方式授權,而係以個別接單、生產、出售後之數量為授權,即被告確定獲利時,按實際出售之數量,計算應支付原告權利金之金額。3、按實務上我國國際貿易交易習慣,被告係以接獲國外訂單後開始生產之方式,以實際出售之數量,為原告軟體授權數量之依據。即每次被告接單生產之行為,係為每一獨立之商業行為,為一獨立之債權,此獨立之債權係為原告之授權金請求權基礎,非如被告所主張基於同一事由而順次發生之債權。原告之請求權基礎,其每次發生之請求權是基於不同之事實(訂單、型號、數量、被告銷售對象均不相同),與利息等係基於同一基本債權而產生之情形,顯有不同,自無類推適用民法第126條5年短期時效規定之餘地,而仍應類推適用民法第125條一般消滅時效15年之規定(最高行政法院94年判字第982號裁判要旨參照)。4、原告對被告債權之發生非基於同一關係、非定期、亦非定額,故原告所請求係為著作權授權契約授權金之給付,與民法第126條規定之「定期給付」不同,被告與原告約定以月為單位結算,僅為特別約定其給付方法為以月為單位分期給付而已(最高法院81年臺上字第3004號裁判參照)。原告之權利金給付請求權,應適用民法第125條之一般消滅時效15年。又其約定之性質,亦非屬民法上之有名契約,應依民法第347條之規定,適用關於有償契約之相關規定,故其時效應有一般消滅時效民法第125條之適用。(九)爰聲明:確認原告與被告間83年4月28日簽訂之「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自98年11月26日起授權關係不存在;並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2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25-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2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6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3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47",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超美特殊包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超美公司)於民國(下同)91年12月20日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申請「塑膠容器模內成型標籤」新型專利,經審查核准後發給新型第216234號專利證書(下稱系爭新型專利),專利期間自92年12月21日起至103年12月19日止。又原告超美公司及原告黃勝昌於94年12月30日向智慧財產局申請「模內成型標籤結構」發明專利,經審查核准後發給發明第I288701號專利證書(下稱系爭發明專利),專利期間自96年10月21日起至114年12月29日止。詎被告登財美術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登財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製造、販賣與原告系爭新型專利、系爭發明專利相同之炫閃杯(下稱系爭產品)予被告優合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優合公司),再由被告優合公司販賣予被告英屬維京群島商太古可口可樂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下稱可口可樂公司)、威秀影城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秀公司)。爰依專利法第85條、第108條準用第85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及民法第28條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等應連帶賠償原告新臺幣(下同)155萬元整,並自訴狀送達次日起按年息百分之5給付利息。(2)若獲有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3)訴訟費用由被告等連帶負擔。(二)雲林科技大學鑑定報告認為系爭產品包含「原料層、硬化層,並於硬化層表面存在雷射刻花紋路,且於金屬層外側設塗膠層,再於塗膠層表面設印刷層」,依上開結構,應認為系爭產品之「金屬硬化層」、「金屬硬化層表面塗佈塗膠層並印刷有圖案或文字」、「金屬硬化層之內側設塑膠層」分別相當於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金屬質製成之內飾層」、「金屬質製成之內飾層並印刷有圖案或文字」、「內飾層內側設貼合膜」,故系爭產品確實侵害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雲林科技大學鑑定結論認為系爭產品未落入文義讀取、亦未構成均等論讀取之結論,並不可採。(三)依雲林科技大學之鑑定結論,認為系爭產品落入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其結論應屬正確。(四)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並無得撤銷原因存在:1.組合被證3及被證7部分:將被證3與系爭新型專利比較,被證3之「基材層2與印刷層3」、「熱熔性黏著劑樹脂4」相當於系爭新型專利之「印刷有圖案之紙質或金屬內飾層1」、「結合膜2」,惟被證3並無系爭新型專利之保護膜3。又被證7係於共擠壓,熱拉伸原料進行印染或在印染壓床被修飾,且又必須藉由加熱、紫外光放射或類似方法烘乾,則被證7所稱之印染或印染修飾亦不等於系爭新型專利於內飾層之表面印刷有圖案或文字之特徵。另系爭新型專利所稱之保護膜為一種直接貼合於內飾層之外側或內側或內外側之薄膜,且保護膜與內飾層之間係以貼合方式為之,與被證7之保護漆為液態狀,並以塗佈方式塗佈於共擠壓,熱拉伸原料一側不同,由此顯見被證7之保護漆與系爭新型專利之保護膜並非同一技術特徵。因此,組合被證3及7並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及4項欠缺進步性。2.組合被證3及被證8部分:被證8為一種塑膠地磚,其保護膜係由透明塗料塗佈於印刷層表面,與系爭新型專利之保護膜為一種直接貼合於內飾層之外側或內側或內外側之薄膜不同。又系爭新型專利之保護膜與內飾層之間係以貼合方式為之,與被證8之保護膜為液態狀,並以塗佈方式塗佈於印刷層表面之技術特徵並不相同。因此組合被證3及8亦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欠缺進步性。(五)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並無得撤銷原因存在: 1.就被證3部分:被證3並未於基材層2一側設有系爭發明專利之「硬化層」,亦未揭示「…硬化層側再利用雷射壓花技術以於硬化層產生壓花層」及「…硬化層側再利用電鍍技術以於硬化層產生電鍍層」之技術特徵,故被證3並無法證明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欠缺進步性。 2.就被證11部分:被證11專利說明書並未記載立體光彩卡片如何被運用於「塑膠製品模內成型標籤」中。且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於硬化層所形成之壓花層設塗膠層,以為印刷圖案或文字形成印刷層」,第5項為「於硬化層所形成之電鍍層設塗膠層,以為印刷圖案或文字形成印刷層」,但被證11是由「第一夾制層3、鋁膜4、紋路成型層5、第二夾制層6、內凹壓紋7,再於第二夾制層6印刷圖案,使之形成印刷層8」,欠缺「硬化層」、「雷射壓花層」、「電鍍層」之技術特徵,故被證11無法證明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欠缺進步性。 3.就被證3組合被證11部分:  如前述被證3與被證11均欠缺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及5項之技術特徵,縱使組合被證3及被證11,仍無法證明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及5項欠缺進步性。(六)被告登財公司與被告優合公司共同出資開發模具,係屬共同侵權行為人,當然應負故意、過失之責任。又系爭新型與發明專利分別於92年12月21日、96年10月21日公告,且系爭專利權申請後,原告並對外大量販售,系爭專利權之相關資訊實可輕易取得,因此,被告可口可樂公司與被告威秀公司等當負推定過失責任。(七)損害賠償額之計算: 1.被告優合公司接受被告可口可樂公司與被告威秀公司之訂購單,並向被告登財公司一次訂購共500萬個,如依被告威秀公司單價為114元,被告等應賠償損害額為57,000,000元(計算式11.4元/個×5,000,000個),原告僅先為一部請求。又被告登財公司於97年利用原告為其完成樣品試驗,並於98年2月向其報價之後,即轉向他人購買侵害系爭專利之系爭產品,顯係故意侵害,原告請求酌定損害額三倍之賠償金。被告登財公司稱其製作系爭產品成本為1個10.5419元,成本部分顯然高估,系爭產品的實際成本應為1個9.276元(計算式:1.376元塑料費+6元標籤費+1.25元加工費+0.15元模具攤提費+0.5元包裝、運輸、損耗=9.276元)。 2.再由被告可口可樂公司與被告威秀公司之「CocaCola威秀影城」目錄,足見系爭產品有12種版本,每個末端售價為114元。縱使真如被告登財公司所稱者僅售出103,200個(此僅為2種版本於2個月內的銷售數量,惟共有12種版本,且已繼續侵害達2年以上),被告可口可樂公司與被告威秀公司,亦已獲利10,526,400元【計算式:103,200個×(114元-12元)=10,526,400元】。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原告為發明第I293152號「可調整一輸入裝置所對應之字元設定之字元輸入系統及其方法」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7年2月1日起至114年6月19日止(下稱系爭專利)。詎被告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新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製造並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網路銀行操作介面(下稱系爭產品),系爭專利並未限定以硬體或軟體形式實施,是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8、10、15、16、19項而侵害系爭專利,且系爭專利並無應撤銷事由存在,被告自應對原告負損害賠償之責。原告曾先後於101年2月23日、101年3月23日對被告台新銀行寄出存證信函,被告等明確知悉該侵害系爭專利權之事實,仍持續為侵權行為,可知被告行為顯屬故意。自98年至101年7月止,原告損害至少有新台幣208,234,125元,並且自101年2月24日被告台新銀行收受原告存證信函之日起至其101年7月12日修改系爭產品止,被告行為屬故意應酌定懲罰性賠償金,原告僅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暫先請求其中1,650,000元。被告吳東亮為被告台新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台新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專利法第84條第1項、第85條第1項第2款、第3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165萬元整及自本訴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3)訴訟費用由被告等連帶負擔。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訴外人NUNAINTERNATIONALB.V.(下稱:NUNA公司)為我國第I461168號「座椅結構及其組接和拆卸方法」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1,如附圖1所示)及第I350741號「搖椅」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2,如附圖2所示;系爭專利1及系爭專利2,以下合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NUNA公司於108年10月23日將系爭專利專屬授權予原告,系爭專利1之授權期間自108年10月23日至120年11月24日止;系爭專利2之授權期間自108年10月23日至117年9月11日止。被告曾崇閔為獨資商號「韓都衣舍」之負責人,並於網路購物平台MOMO摩天商城「心情驛站」銷售「C型底座」產品(下稱:系爭產品1,如附圖3所示)、「D型底座」產品(下稱:系爭產品2,如附圖4所示)。被告林珈鋒為獨資商號「匯衣城貿易商行」之負責人並於YAHOO奇摩商城「完美第衣家」銷售相同於系爭產品2之「D型底座」產品(下稱:系爭產品3,如附圖4所示;前述系爭產品1、2、3,以下合稱:系爭產品)。又原告透過被告曾崇閔於MOMO摩天商城經營之「心情驛站」、被告林珈鋒於YAHOO奇摩商城經營之「完美第衣家」購入系爭產品,經分析比對後,系爭產品已落入系爭專利1請求項1-13之文義範圍及系爭專利2請求項1-3、7-12之文義範圍,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第3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二)聲明:1.被告不得直接或間接、自行或委請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進口系爭產品及其他侵害原告所有之系爭專利權之產品。2.前項聲明之侵權產品,應予回收並銷毀。3.第1項之聲明,原告願以現金或同額之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專利權移轉登記
(一)訴外人NUNAINTERNATIONALB.V.(下稱:NUNA公司)為我國第I461168號「座椅結構及其組接和拆卸方法」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1,如附圖1所示)及第I350741號「搖椅」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2,如附圖2所示;系爭專利1及系爭專利2,以下合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NUNA公司於108年10月23日將系爭專利專屬授權予原告,系爭專利1之授權期間自108年10月23日至120年11月24日止;系爭專利2之授權期間自108年10月23日至117年9月11日止。被告曾崇閔為獨資商號「韓都衣舍」之負責人,並於網路購物平台MOMO摩天商城「心情驛站」銷售「C型底座」產品(下稱:系爭產品1,如附圖3所示)、「D型底座」產品(下稱:系爭產品2,如附圖4所示)。被告林珈鋒為獨資商號「匯衣城貿易商行」之負責人並於YAHOO奇摩商城「完美第衣家」銷售相同於系爭產品2之「D型底座」產品(下稱:系爭產品3,如附圖4所示;前述系爭產品1、2、3,以下合稱:系爭產品)。又原告透過被告曾崇閔於MOMO摩天商城經營之「心情驛站」、被告林珈鋒於YAHOO奇摩商城經營之「完美第衣家」購入系爭產品,經分析比對後,系爭產品已落入系爭專利1請求項1-13之文義範圍及系爭專利2請求項1-3、7-12之文義範圍,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第3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二)聲明:1.被告不得直接或間接、自行或委請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進口系爭產品及其他侵害原告所有之系爭專利權之產品。2.前項聲明之侵權產品,應予回收並銷毀。3.第1項之聲明,原告願以現金或同額之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7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9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6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20",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20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20 2",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20 3",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42 2",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於民國90年間創作「腳踏按摩板」,嗣經原告改良後組合按摩桶,並取得我國第M447232號「水足運動腳踏按摩桶」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專利期間自102年2月21日起至111年7月3日止。原告發現訴外人重碩有限公司(下稱:重碩公司)於網路廣告販售之遠紅外線按摩腳踏板,委由友人以1,200元購買該遠紅外線按摩腳踏板,經原告另案對重碩公司提告,重碩公司於102年8月16日供稱該產品係由被告虹欣企業社生產製作,嗣於103年1月21日發現被告劉一成於被告虹欣企業社網頁廣告販售「遠紅外線腳踏墊」(下稱: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而屬侵權。 (二)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3:    系爭專利適合人體作腳壓腳底按摩與腳踏有氧運動之作   用,腳踏按摩板上層面小山形型狀突粒圓形(又稱:凸  粒)之構造,作腳踏有氧運動以腳壓力道作腳底反射區 按摩,使腳部下氣上升,帶動全身輕鬆,氣能更順暢舒服之功效目的,與被告虹欣企業社網頁廣告所載系爭產品係運用遠紅外線俱深透力的特性及腳踏本身表面凸出的構造,可深度刺激腳底穴道,促進新陳代謝,調整體質,增強體力,精神旺盛,事實上相同。 (三)系爭專利具有效性: 1.系爭專利為「腳踏按摩板」改良後組合按摩桶,兩件 新組合要件構成,重新申請取得新型專利並取得專利技術報告。被告主張系爭產品將證據1(我國第I248926號「一種可抑菌陶瓷製法」發明專利)運用於腳踏按摩板,已兼顧衛生及便利性、輕巧性云云,惟證據1與系爭專利之製法不同,且與本案無涉。 2.被告主張腳踏按摩板之設計係仿一般坊間公園之按摩 步道突粒及大小,以及按摩桶係仿足療按摩店之四方桶進行設計,並無新穎性及進步性,惟系爭專利與一般坊間公園、足療按摩店、各式球鞋或拖鞋或一般穿   著之鞋子殊為不同,與本案無涉,系爭專利並無撤銷原因。 (四)原告從未在網路廣告銷售系爭專利產品,而係以專業指   導傳授學友客戶(指導運用學習含購組合器皿價5萬元  起跳),以預購方式販售,當學友客戶發現被告網頁後 ,原有客戶預定之按摩桶組合器皿全部取消,已報名客戶全取消,損失無法估計。被告劉一成為虹欣企業社之    前負責人,被告陳淑容現為虹欣企業社之負責人,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2項及第97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 (五)聲明: 1.被告劉一成應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2.被告陳淑容即虹欣企業社應給付原告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3.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於民國90年間創作「腳踏按摩板」,嗣經原告改良後組合按摩桶,並取得我國第M447232號「水足運動腳踏按摩桶」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專利期間自102年2月21日起至111年7月3日止。原告發現訴外人重碩有限公司(下稱:重碩公司)於網路廣告販售之遠紅外線按摩腳踏板,委由友人以1,200元購買該遠紅外線按摩腳踏板,經原告另案對重碩公司提告,重碩公司於102年8月16日供稱該產品係由被告虹欣企業社生產製作,嗣於103年1月21日發現被告劉一成於被告虹欣企業社網頁廣告販售「遠紅外線腳踏墊」(下稱: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而屬侵權。 (二)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3:    系爭專利適合人體作腳壓腳底按摩與腳踏有氧運動之作   用,腳踏按摩板上層面小山形型狀突粒圓形(又稱:凸  粒)之構造,作腳踏有氧運動以腳壓力道作腳底反射區 按摩,使腳部下氣上升,帶動全身輕鬆,氣能更順暢舒服之功效目的,與被告虹欣企業社網頁廣告所載系爭產品係運用遠紅外線俱深透力的特性及腳踏本身表面凸出的構造,可深度刺激腳底穴道,促進新陳代謝,調整體質,增強體力,精神旺盛,事實上相同。 (三)系爭專利具有效性: 1.系爭專利為「腳踏按摩板」改良後組合按摩桶,兩件 新組合要件構成,重新申請取得新型專利並取得專利技術報告。被告主張系爭產品將證據1(我國第I248926號「一種可抑菌陶瓷製法」發明專利)運用於腳踏按摩板,已兼顧衛生及便利性、輕巧性云云,惟證據1與系爭專利之製法不同,且與本案無涉。 2.被告主張腳踏按摩板之設計係仿一般坊間公園之按摩 步道突粒及大小,以及按摩桶係仿足療按摩店之四方桶進行設計,並無新穎性及進步性,惟系爭專利與一般坊間公園、足療按摩店、各式球鞋或拖鞋或一般穿   著之鞋子殊為不同,與本案無涉,系爭專利並無撤銷原因。 (四)原告從未在網路廣告銷售系爭專利產品,而係以專業指   導傳授學友客戶(指導運用學習含購組合器皿價5萬元  起跳),以預購方式販售,當學友客戶發現被告網頁後 ,原有客戶預定之按摩桶組合器皿全部取消,已報名客戶全取消,損失無法估計。被告劉一成為虹欣企業社之    前負責人,被告陳淑容現為虹欣企業社之負責人,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2項及第97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 (五)聲明: 1.被告劉一成應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2.被告陳淑容即虹欣企業社應給付原告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3.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55 1 3", "lawName": "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 }, { "issueRef": "55 1 5", "lawName": "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 }, { "issueRef": "241", "lawName": "土地法" }, { "issueRef": "40", "lawName": "土地法施行法"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地方制度法" }, { "issueRef": "129 1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29 1 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29 2 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30",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0",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行政執行法" }, { "issueRef": "11", "lawName": "行政執行法" }, { "issueRef": "11 1", "lawName": "行政執行法" }, { "issueRef": "11 1 1", "lawName": "行政執行法" }, { "issueRef": "11 1 2", "lawName": "行政執行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2 1 1", "lawName": "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2 1 2", "lawName": "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2 1 4", "lawName": "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8", "lawName": "行政程序法" }, { "issueRef": "117", "lawName": "行政程序法" }, { "issueRef": "127", "lawName": "行政程序法" }, { "issueRef": "127 1", "lawName": "行政程序法" }, { "issueRef": "127 2", "lawName": "行政程序法" }, { "issueRef": "131", "lawName": "行政程序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訴願法" }, { "issueRef": "17 2", "lawName": "訴願法" }, { "issueRef": "80 1", "lawName": "訴願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被告侵害原告之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著作權: 1、原告法定代理人陳齊祥曾從事藝人工作,並同時具有電視製片以及藝人經紀之經驗,被告簡成翔則開立被告覺享公司從事活動公關業(原證1),雙方於104年7月間約定出資新臺幣(下同)50萬元,由陳齊祥出資30萬元佔60%,被告簡成翔出資20萬元佔40%成立原告,並由陳齊祥擔任原告唯一董事及負責人(原證2),被告簡成翔則以股東身分監督陳齊祥,並給予業務上之協助。原告成立後隨即由陳齊祥招攬藝人加入,嗣後分別有吳○○、陳○○、董○○、楊○○、廖○○、張○○等6位藝人先後加入原告並分別簽訂有6份藝人經紀約,其中陳○○、董○○、楊○○3人合組「伊梓帆」團體。2、嗣於106年3月間,被告簡成翔竟未經原告及陳齊祥同意,擅自蓋用原告大小章與上開6位藝人簽署解約書,無條件解除與上開6位藝人間之經紀合約,致使原告成立以來歷經千辛萬苦所招募到的藝人,同時也是公司唯一的資產,全部在一瞬間土崩瓦解。隨後又發現被告簡成翔竟將解約後之藝人大部分挖腳至被告覺享公司,並簽約及派遣旗下藝人團體「伊梓帆」參與由桃園市觀光局舉辦、商騰公司協辦之桃園大溪豆干節之公開活動賺取收入,活動日期為106年3月19日,當天下午2時至2時30分、5時至6時,兩個時段由團體「伊梓帆」以公開演出的方式,2次非法使用原告所出資錄製之歌曲「搖滾吧,微笑!」(下稱系爭歌曲)之錄音著作,隨後並公開傳輸於網站上。此有桃園觀光局及商騰公司回函(原證3、4)可稽,被告覺享公司有回文(原證5)承認此事。3、按系爭歌曲之原詞、原曲為美國歌曲「SmileRock」,原告為了錄製該單曲,乃自費向原詞、原曲人所屬之版權公司取得授權後(原證6、7),委託錄音室康堯有限公司專案負責改作,聘請專人尤○○重新填中文詞、由陳○○、蕭○○編曲,最後再請當時仍為原告旗下藝人之伊梓帆進錄音室錄製中文版本以及未來公開演出需使用之伴唱版本,因此該中文歌曲的填詞、編曲音樂著作以及伊梓帆所演唱之人聲版錄音著作以及伴唱版錄音著作,4個獨立的改作著作權均屬於原告(原證8),與原曲的填詞、編曲、錄音著作顯屬不同的著作物,而原告根本沒有將本曲的編曲、人聲版錄音著作、伴唱版錄音著作放在著作權協會,是以被告簡成翔根本不可能取得授權,至於填詞部分,雖著作財產權歸屬於原告,但當時填詞作者尤○○將填好的詞授權給著作權協會,此事原告並不知悉,將藉由本訴訟釐清與尤○○之著作權歸屬問題。4、依現場蒐證影片,該舞台現場並無任何演奏者,故可知是放錄音CD作為背景音樂,而該背景音樂之編曲方式與俗稱的key,係使用原告重新編曲後的「搖滾吧,微笑!」。又伊梓帆是唱中文而非英文,可見其是演唱系爭歌曲,而非「SmileRock」原曲,且現場伊梓帆係開半麥對嘴唱(亦即錄音CD以及現場演唱者的聲音各半)。準此,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民法第185條規定,訴請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二)損害賠償額: 1、先位聲明部分:本案係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兩個著作權受侵害,對每一著作權之侵害以較高之5萬元計算,一次現場演唱同時侵害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以10萬元計算,被告讓藝人伊梓帆在桃園大溪豆干節中,分別於上、下午公開演出系爭著作由藝人對嘴演唱2次,分別構成2次侵權,故請求20萬元。其後下午之表演經被告覺享公司授權主辦單位放上臉書官網公開供人傳輸下載(原證11),侵害原告之公開傳輸權,亦以10萬元計算。綜上所述,30萬元乘以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在本案中之侵權責任比例80%,應為24萬元。因被告係故意侵權,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本院酌定損害賠償額。2、備位聲明部分:倘本院認原告所受損害為可受估計而得以實際計算其損害金額,不得適用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時,改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2項第2款規定,以商騰公司給予被告覺享公司之演出報酬3萬元(被證8)為被告因侵權行為之所得利益求償。(三)聲明: 1、先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24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備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3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6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被告侵害原告之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著作權: 1、原告法定代理人陳齊祥曾從事藝人工作,並同時具有電視製片以及藝人經紀之經驗,被告簡成翔則開立被告覺享公司從事活動公關業(原證1),雙方於104年7月間約定出資新臺幣(下同)50萬元,由陳齊祥出資30萬元佔60%,被告簡成翔出資20萬元佔40%成立原告,並由陳齊祥擔任原告唯一董事及負責人(原證2),被告簡成翔則以股東身分監督陳齊祥,並給予業務上之協助。原告成立後隨即由陳齊祥招攬藝人加入,嗣後分別有吳○○、陳○○、董○○、楊○○、廖○○、張○○等6位藝人先後加入原告並分別簽訂有6份藝人經紀約,其中陳○○、董○○、楊○○3人合組「伊梓帆」團體。2、嗣於106年3月間,被告簡成翔竟未經原告及陳齊祥同意,擅自蓋用原告大小章與上開6位藝人簽署解約書,無條件解除與上開6位藝人間之經紀合約,致使原告成立以來歷經千辛萬苦所招募到的藝人,同時也是公司唯一的資產,全部在一瞬間土崩瓦解。隨後又發現被告簡成翔竟將解約後之藝人大部分挖腳至被告覺享公司,並簽約及派遣旗下藝人團體「伊梓帆」參與由桃園市觀光局舉辦、商騰公司協辦之桃園大溪豆干節之公開活動賺取收入,活動日期為106年3月19日,當天下午2時至2時30分、5時至6時,兩個時段由團體「伊梓帆」以公開演出的方式,2次非法使用原告所出資錄製之歌曲「搖滾吧,微笑!」(下稱系爭歌曲)之錄音著作,隨後並公開傳輸於網站上。此有桃園觀光局及商騰公司回函(原證3、4)可稽,被告覺享公司有回文(原證5)承認此事。3、按系爭歌曲之原詞、原曲為美國歌曲「SmileRock」,原告為了錄製該單曲,乃自費向原詞、原曲人所屬之版權公司取得授權後(原證6、7),委託錄音室康堯有限公司專案負責改作,聘請專人尤○○重新填中文詞、由陳○○、蕭○○編曲,最後再請當時仍為原告旗下藝人之伊梓帆進錄音室錄製中文版本以及未來公開演出需使用之伴唱版本,因此該中文歌曲的填詞、編曲音樂著作以及伊梓帆所演唱之人聲版錄音著作以及伴唱版錄音著作,4個獨立的改作著作權均屬於原告(原證8),與原曲的填詞、編曲、錄音著作顯屬不同的著作物,而原告根本沒有將本曲的編曲、人聲版錄音著作、伴唱版錄音著作放在著作權協會,是以被告簡成翔根本不可能取得授權,至於填詞部分,雖著作財產權歸屬於原告,但當時填詞作者尤○○將填好的詞授權給著作權協會,此事原告並不知悉,將藉由本訴訟釐清與尤○○之著作權歸屬問題。4、依現場蒐證影片,該舞台現場並無任何演奏者,故可知是放錄音CD作為背景音樂,而該背景音樂之編曲方式與俗稱的key,係使用原告重新編曲後的「搖滾吧,微笑!」。又伊梓帆是唱中文而非英文,可見其是演唱系爭歌曲,而非「SmileRock」原曲,且現場伊梓帆係開半麥對嘴唱(亦即錄音CD以及現場演唱者的聲音各半)。準此,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民法第185條規定,訴請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二)損害賠償額: 1、先位聲明部分:本案係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兩個著作權受侵害,對每一著作權之侵害以較高之5萬元計算,一次現場演唱同時侵害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以10萬元計算,被告讓藝人伊梓帆在桃園大溪豆干節中,分別於上、下午公開演出系爭著作由藝人對嘴演唱2次,分別構成2次侵權,故請求20萬元。其後下午之表演經被告覺享公司授權主辦單位放上臉書官網公開供人傳輸下載(原證11),侵害原告之公開傳輸權,亦以10萬元計算。綜上所述,30萬元乘以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在本案中之侵權責任比例80%,應為24萬元。因被告係故意侵權,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本院酌定損害賠償額。2、備位聲明部分:倘本院認原告所受損害為可受估計而得以實際計算其損害金額,不得適用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時,改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2項第2款規定,以商騰公司給予被告覺享公司之演出報酬3萬元(被證8)為被告因侵權行為之所得利益求償。(三)聲明: 1、先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24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備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3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9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被告侵害原告之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著作權: 1、原告法定代理人陳齊祥曾從事藝人工作,並同時具有電視製片以及藝人經紀之經驗,被告簡成翔則開立被告覺享公司從事活動公關業(原證1),雙方於104年7月間約定出資新臺幣(下同)50萬元,由陳齊祥出資30萬元佔60%,被告簡成翔出資20萬元佔40%成立原告,並由陳齊祥擔任原告唯一董事及負責人(原證2),被告簡成翔則以股東身分監督陳齊祥,並給予業務上之協助。原告成立後隨即由陳齊祥招攬藝人加入,嗣後分別有吳○○、陳○○、董○○、楊○○、廖○○、張○○等6位藝人先後加入原告並分別簽訂有6份藝人經紀約,其中陳○○、董○○、楊○○3人合組「伊梓帆」團體。2、嗣於106年3月間,被告簡成翔竟未經原告及陳齊祥同意,擅自蓋用原告大小章與上開6位藝人簽署解約書,無條件解除與上開6位藝人間之經紀合約,致使原告成立以來歷經千辛萬苦所招募到的藝人,同時也是公司唯一的資產,全部在一瞬間土崩瓦解。隨後又發現被告簡成翔竟將解約後之藝人大部分挖腳至被告覺享公司,並簽約及派遣旗下藝人團體「伊梓帆」參與由桃園市觀光局舉辦、商騰公司協辦之桃園大溪豆干節之公開活動賺取收入,活動日期為106年3月19日,當天下午2時至2時30分、5時至6時,兩個時段由團體「伊梓帆」以公開演出的方式,2次非法使用原告所出資錄製之歌曲「搖滾吧,微笑!」(下稱系爭歌曲)之錄音著作,隨後並公開傳輸於網站上。此有桃園觀光局及商騰公司回函(原證3、4)可稽,被告覺享公司有回文(原證5)承認此事。3、按系爭歌曲之原詞、原曲為美國歌曲「SmileRock」,原告為了錄製該單曲,乃自費向原詞、原曲人所屬之版權公司取得授權後(原證6、7),委託錄音室康堯有限公司專案負責改作,聘請專人尤○○重新填中文詞、由陳○○、蕭○○編曲,最後再請當時仍為原告旗下藝人之伊梓帆進錄音室錄製中文版本以及未來公開演出需使用之伴唱版本,因此該中文歌曲的填詞、編曲音樂著作以及伊梓帆所演唱之人聲版錄音著作以及伴唱版錄音著作,4個獨立的改作著作權均屬於原告(原證8),與原曲的填詞、編曲、錄音著作顯屬不同的著作物,而原告根本沒有將本曲的編曲、人聲版錄音著作、伴唱版錄音著作放在著作權協會,是以被告簡成翔根本不可能取得授權,至於填詞部分,雖著作財產權歸屬於原告,但當時填詞作者尤○○將填好的詞授權給著作權協會,此事原告並不知悉,將藉由本訴訟釐清與尤○○之著作權歸屬問題。4、依現場蒐證影片,該舞台現場並無任何演奏者,故可知是放錄音CD作為背景音樂,而該背景音樂之編曲方式與俗稱的key,係使用原告重新編曲後的「搖滾吧,微笑!」。又伊梓帆是唱中文而非英文,可見其是演唱系爭歌曲,而非「SmileRock」原曲,且現場伊梓帆係開半麥對嘴唱(亦即錄音CD以及現場演唱者的聲音各半)。準此,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民法第185條規定,訴請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二)損害賠償額: 1、先位聲明部分:本案係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兩個著作權受侵害,對每一著作權之侵害以較高之5萬元計算,一次現場演唱同時侵害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以10萬元計算,被告讓藝人伊梓帆在桃園大溪豆干節中,分別於上、下午公開演出系爭著作由藝人對嘴演唱2次,分別構成2次侵權,故請求20萬元。其後下午之表演經被告覺享公司授權主辦單位放上臉書官網公開供人傳輸下載(原證11),侵害原告之公開傳輸權,亦以10萬元計算。綜上所述,30萬元乘以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在本案中之侵權責任比例80%,應為24萬元。因被告係故意侵權,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本院酌定損害賠償額。2、備位聲明部分:倘本院認原告所受損害為可受估計而得以實際計算其損害金額,不得適用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時,改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2項第2款規定,以商騰公司給予被告覺享公司之演出報酬3萬元(被證8)為被告因侵權行為之所得利益求償。(三)聲明: 1、先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24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備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3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營業秘密排除侵害等
(一)被告侵害原告之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著作權: 1、原告法定代理人陳齊祥曾從事藝人工作,並同時具有電視製片以及藝人經紀之經驗,被告簡成翔則開立被告覺享公司從事活動公關業(原證1),雙方於104年7月間約定出資新臺幣(下同)50萬元,由陳齊祥出資30萬元佔60%,被告簡成翔出資20萬元佔40%成立原告,並由陳齊祥擔任原告唯一董事及負責人(原證2),被告簡成翔則以股東身分監督陳齊祥,並給予業務上之協助。原告成立後隨即由陳齊祥招攬藝人加入,嗣後分別有吳○○、陳○○、董○○、楊○○、廖○○、張○○等6位藝人先後加入原告並分別簽訂有6份藝人經紀約,其中陳○○、董○○、楊○○3人合組「伊梓帆」團體。2、嗣於106年3月間,被告簡成翔竟未經原告及陳齊祥同意,擅自蓋用原告大小章與上開6位藝人簽署解約書,無條件解除與上開6位藝人間之經紀合約,致使原告成立以來歷經千辛萬苦所招募到的藝人,同時也是公司唯一的資產,全部在一瞬間土崩瓦解。隨後又發現被告簡成翔竟將解約後之藝人大部分挖腳至被告覺享公司,並簽約及派遣旗下藝人團體「伊梓帆」參與由桃園市觀光局舉辦、商騰公司協辦之桃園大溪豆干節之公開活動賺取收入,活動日期為106年3月19日,當天下午2時至2時30分、5時至6時,兩個時段由團體「伊梓帆」以公開演出的方式,2次非法使用原告所出資錄製之歌曲「搖滾吧,微笑!」(下稱系爭歌曲)之錄音著作,隨後並公開傳輸於網站上。此有桃園觀光局及商騰公司回函(原證3、4)可稽,被告覺享公司有回文(原證5)承認此事。3、按系爭歌曲之原詞、原曲為美國歌曲「SmileRock」,原告為了錄製該單曲,乃自費向原詞、原曲人所屬之版權公司取得授權後(原證6、7),委託錄音室康堯有限公司專案負責改作,聘請專人尤○○重新填中文詞、由陳○○、蕭○○編曲,最後再請當時仍為原告旗下藝人之伊梓帆進錄音室錄製中文版本以及未來公開演出需使用之伴唱版本,因此該中文歌曲的填詞、編曲音樂著作以及伊梓帆所演唱之人聲版錄音著作以及伴唱版錄音著作,4個獨立的改作著作權均屬於原告(原證8),與原曲的填詞、編曲、錄音著作顯屬不同的著作物,而原告根本沒有將本曲的編曲、人聲版錄音著作、伴唱版錄音著作放在著作權協會,是以被告簡成翔根本不可能取得授權,至於填詞部分,雖著作財產權歸屬於原告,但當時填詞作者尤○○將填好的詞授權給著作權協會,此事原告並不知悉,將藉由本訴訟釐清與尤○○之著作權歸屬問題。4、依現場蒐證影片,該舞台現場並無任何演奏者,故可知是放錄音CD作為背景音樂,而該背景音樂之編曲方式與俗稱的key,係使用原告重新編曲後的「搖滾吧,微笑!」。又伊梓帆是唱中文而非英文,可見其是演唱系爭歌曲,而非「SmileRock」原曲,且現場伊梓帆係開半麥對嘴唱(亦即錄音CD以及現場演唱者的聲音各半)。準此,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民法第185條規定,訴請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二)損害賠償額: 1、先位聲明部分:本案係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兩個著作權受侵害,對每一著作權之侵害以較高之5萬元計算,一次現場演唱同時侵害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以10萬元計算,被告讓藝人伊梓帆在桃園大溪豆干節中,分別於上、下午公開演出系爭著作由藝人對嘴演唱2次,分別構成2次侵權,故請求20萬元。其後下午之表演經被告覺享公司授權主辦單位放上臉書官網公開供人傳輸下載(原證11),侵害原告之公開傳輸權,亦以10萬元計算。綜上所述,30萬元乘以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在本案中之侵權責任比例80%,應為24萬元。因被告係故意侵權,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本院酌定損害賠償額。2、備位聲明部分:倘本院認原告所受損害為可受估計而得以實際計算其損害金額,不得適用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時,改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2項第2款規定,以商騰公司給予被告覺享公司之演出報酬3萬元(被證8)為被告因侵權行為之所得利益求償。(三)聲明: 1、先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24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備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3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被告侵害原告之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著作權: 1、原告法定代理人陳齊祥曾從事藝人工作,並同時具有電視製片以及藝人經紀之經驗,被告簡成翔則開立被告覺享公司從事活動公關業(原證1),雙方於104年7月間約定出資新臺幣(下同)50萬元,由陳齊祥出資30萬元佔60%,被告簡成翔出資20萬元佔40%成立原告,並由陳齊祥擔任原告唯一董事及負責人(原證2),被告簡成翔則以股東身分監督陳齊祥,並給予業務上之協助。原告成立後隨即由陳齊祥招攬藝人加入,嗣後分別有吳○○、陳○○、董○○、楊○○、廖○○、張○○等6位藝人先後加入原告並分別簽訂有6份藝人經紀約,其中陳○○、董○○、楊○○3人合組「伊梓帆」團體。2、嗣於106年3月間,被告簡成翔竟未經原告及陳齊祥同意,擅自蓋用原告大小章與上開6位藝人簽署解約書,無條件解除與上開6位藝人間之經紀合約,致使原告成立以來歷經千辛萬苦所招募到的藝人,同時也是公司唯一的資產,全部在一瞬間土崩瓦解。隨後又發現被告簡成翔竟將解約後之藝人大部分挖腳至被告覺享公司,並簽約及派遣旗下藝人團體「伊梓帆」參與由桃園市觀光局舉辦、商騰公司協辦之桃園大溪豆干節之公開活動賺取收入,活動日期為106年3月19日,當天下午2時至2時30分、5時至6時,兩個時段由團體「伊梓帆」以公開演出的方式,2次非法使用原告所出資錄製之歌曲「搖滾吧,微笑!」(下稱系爭歌曲)之錄音著作,隨後並公開傳輸於網站上。此有桃園觀光局及商騰公司回函(原證3、4)可稽,被告覺享公司有回文(原證5)承認此事。3、按系爭歌曲之原詞、原曲為美國歌曲「SmileRock」,原告為了錄製該單曲,乃自費向原詞、原曲人所屬之版權公司取得授權後(原證6、7),委託錄音室康堯有限公司專案負責改作,聘請專人尤○○重新填中文詞、由陳○○、蕭○○編曲,最後再請當時仍為原告旗下藝人之伊梓帆進錄音室錄製中文版本以及未來公開演出需使用之伴唱版本,因此該中文歌曲的填詞、編曲音樂著作以及伊梓帆所演唱之人聲版錄音著作以及伴唱版錄音著作,4個獨立的改作著作權均屬於原告(原證8),與原曲的填詞、編曲、錄音著作顯屬不同的著作物,而原告根本沒有將本曲的編曲、人聲版錄音著作、伴唱版錄音著作放在著作權協會,是以被告簡成翔根本不可能取得授權,至於填詞部分,雖著作財產權歸屬於原告,但當時填詞作者尤○○將填好的詞授權給著作權協會,此事原告並不知悉,將藉由本訴訟釐清與尤○○之著作權歸屬問題。4、依現場蒐證影片,該舞台現場並無任何演奏者,故可知是放錄音CD作為背景音樂,而該背景音樂之編曲方式與俗稱的key,係使用原告重新編曲後的「搖滾吧,微笑!」。又伊梓帆是唱中文而非英文,可見其是演唱系爭歌曲,而非「SmileRock」原曲,且現場伊梓帆係開半麥對嘴唱(亦即錄音CD以及現場演唱者的聲音各半)。準此,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民法第185條規定,訴請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二)損害賠償額: 1、先位聲明部分:本案係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兩個著作權受侵害,對每一著作權之侵害以較高之5萬元計算,一次現場演唱同時侵害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以10萬元計算,被告讓藝人伊梓帆在桃園大溪豆干節中,分別於上、下午公開演出系爭著作由藝人對嘴演唱2次,分別構成2次侵權,故請求20萬元。其後下午之表演經被告覺享公司授權主辦單位放上臉書官網公開供人傳輸下載(原證11),侵害原告之公開傳輸權,亦以10萬元計算。綜上所述,30萬元乘以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在本案中之侵權責任比例80%,應為24萬元。因被告係故意侵權,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本院酌定損害賠償額。2、備位聲明部分:倘本院認原告所受損害為可受估計而得以實際計算其損害金額,不得適用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時,改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2項第2款規定,以商騰公司給予被告覺享公司之演出報酬3萬元(被證8)為被告因侵權行為之所得利益求償。(三)聲明: 1、先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24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備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3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排除侵害專利權
(一)被告侵害原告之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著作權: 1、原告法定代理人陳齊祥曾從事藝人工作,並同時具有電視製片以及藝人經紀之經驗,被告簡成翔則開立被告覺享公司從事活動公關業(原證1),雙方於104年7月間約定出資新臺幣(下同)50萬元,由陳齊祥出資30萬元佔60%,被告簡成翔出資20萬元佔40%成立原告,並由陳齊祥擔任原告唯一董事及負責人(原證2),被告簡成翔則以股東身分監督陳齊祥,並給予業務上之協助。原告成立後隨即由陳齊祥招攬藝人加入,嗣後分別有吳○○、陳○○、董○○、楊○○、廖○○、張○○等6位藝人先後加入原告並分別簽訂有6份藝人經紀約,其中陳○○、董○○、楊○○3人合組「伊梓帆」團體。2、嗣於106年3月間,被告簡成翔竟未經原告及陳齊祥同意,擅自蓋用原告大小章與上開6位藝人簽署解約書,無條件解除與上開6位藝人間之經紀合約,致使原告成立以來歷經千辛萬苦所招募到的藝人,同時也是公司唯一的資產,全部在一瞬間土崩瓦解。隨後又發現被告簡成翔竟將解約後之藝人大部分挖腳至被告覺享公司,並簽約及派遣旗下藝人團體「伊梓帆」參與由桃園市觀光局舉辦、商騰公司協辦之桃園大溪豆干節之公開活動賺取收入,活動日期為106年3月19日,當天下午2時至2時30分、5時至6時,兩個時段由團體「伊梓帆」以公開演出的方式,2次非法使用原告所出資錄製之歌曲「搖滾吧,微笑!」(下稱系爭歌曲)之錄音著作,隨後並公開傳輸於網站上。此有桃園觀光局及商騰公司回函(原證3、4)可稽,被告覺享公司有回文(原證5)承認此事。3、按系爭歌曲之原詞、原曲為美國歌曲「SmileRock」,原告為了錄製該單曲,乃自費向原詞、原曲人所屬之版權公司取得授權後(原證6、7),委託錄音室康堯有限公司專案負責改作,聘請專人尤○○重新填中文詞、由陳○○、蕭○○編曲,最後再請當時仍為原告旗下藝人之伊梓帆進錄音室錄製中文版本以及未來公開演出需使用之伴唱版本,因此該中文歌曲的填詞、編曲音樂著作以及伊梓帆所演唱之人聲版錄音著作以及伴唱版錄音著作,4個獨立的改作著作權均屬於原告(原證8),與原曲的填詞、編曲、錄音著作顯屬不同的著作物,而原告根本沒有將本曲的編曲、人聲版錄音著作、伴唱版錄音著作放在著作權協會,是以被告簡成翔根本不可能取得授權,至於填詞部分,雖著作財產權歸屬於原告,但當時填詞作者尤○○將填好的詞授權給著作權協會,此事原告並不知悉,將藉由本訴訟釐清與尤○○之著作權歸屬問題。4、依現場蒐證影片,該舞台現場並無任何演奏者,故可知是放錄音CD作為背景音樂,而該背景音樂之編曲方式與俗稱的key,係使用原告重新編曲後的「搖滾吧,微笑!」。又伊梓帆是唱中文而非英文,可見其是演唱系爭歌曲,而非「SmileRock」原曲,且現場伊梓帆係開半麥對嘴唱(亦即錄音CD以及現場演唱者的聲音各半)。準此,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民法第185條規定,訴請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二)損害賠償額: 1、先位聲明部分:本案係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兩個著作權受侵害,對每一著作權之侵害以較高之5萬元計算,一次現場演唱同時侵害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以10萬元計算,被告讓藝人伊梓帆在桃園大溪豆干節中,分別於上、下午公開演出系爭著作由藝人對嘴演唱2次,分別構成2次侵權,故請求20萬元。其後下午之表演經被告覺享公司授權主辦單位放上臉書官網公開供人傳輸下載(原證11),侵害原告之公開傳輸權,亦以10萬元計算。綜上所述,30萬元乘以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在本案中之侵權責任比例80%,應為24萬元。因被告係故意侵權,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本院酌定損害賠償額。2、備位聲明部分:倘本院認原告所受損害為可受估計而得以實際計算其損害金額,不得適用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時,改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2項第2款規定,以商騰公司給予被告覺享公司之演出報酬3萬元(被證8)為被告因侵權行為之所得利益求償。(三)聲明: 1、先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24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備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3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7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被告侵害原告之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著作權: 1、原告法定代理人陳齊祥曾從事藝人工作,並同時具有電視製片以及藝人經紀之經驗,被告簡成翔則開立被告覺享公司從事活動公關業(原證1),雙方於104年7月間約定出資新臺幣(下同)50萬元,由陳齊祥出資30萬元佔60%,被告簡成翔出資20萬元佔40%成立原告,並由陳齊祥擔任原告唯一董事及負責人(原證2),被告簡成翔則以股東身分監督陳齊祥,並給予業務上之協助。原告成立後隨即由陳齊祥招攬藝人加入,嗣後分別有吳○○、陳○○、董○○、楊○○、廖○○、張○○等6位藝人先後加入原告並分別簽訂有6份藝人經紀約,其中陳○○、董○○、楊○○3人合組「伊梓帆」團體。2、嗣於106年3月間,被告簡成翔竟未經原告及陳齊祥同意,擅自蓋用原告大小章與上開6位藝人簽署解約書,無條件解除與上開6位藝人間之經紀合約,致使原告成立以來歷經千辛萬苦所招募到的藝人,同時也是公司唯一的資產,全部在一瞬間土崩瓦解。隨後又發現被告簡成翔竟將解約後之藝人大部分挖腳至被告覺享公司,並簽約及派遣旗下藝人團體「伊梓帆」參與由桃園市觀光局舉辦、商騰公司協辦之桃園大溪豆干節之公開活動賺取收入,活動日期為106年3月19日,當天下午2時至2時30分、5時至6時,兩個時段由團體「伊梓帆」以公開演出的方式,2次非法使用原告所出資錄製之歌曲「搖滾吧,微笑!」(下稱系爭歌曲)之錄音著作,隨後並公開傳輸於網站上。此有桃園觀光局及商騰公司回函(原證3、4)可稽,被告覺享公司有回文(原證5)承認此事。3、按系爭歌曲之原詞、原曲為美國歌曲「SmileRock」,原告為了錄製該單曲,乃自費向原詞、原曲人所屬之版權公司取得授權後(原證6、7),委託錄音室康堯有限公司專案負責改作,聘請專人尤○○重新填中文詞、由陳○○、蕭○○編曲,最後再請當時仍為原告旗下藝人之伊梓帆進錄音室錄製中文版本以及未來公開演出需使用之伴唱版本,因此該中文歌曲的填詞、編曲音樂著作以及伊梓帆所演唱之人聲版錄音著作以及伴唱版錄音著作,4個獨立的改作著作權均屬於原告(原證8),與原曲的填詞、編曲、錄音著作顯屬不同的著作物,而原告根本沒有將本曲的編曲、人聲版錄音著作、伴唱版錄音著作放在著作權協會,是以被告簡成翔根本不可能取得授權,至於填詞部分,雖著作財產權歸屬於原告,但當時填詞作者尤○○將填好的詞授權給著作權協會,此事原告並不知悉,將藉由本訴訟釐清與尤○○之著作權歸屬問題。4、依現場蒐證影片,該舞台現場並無任何演奏者,故可知是放錄音CD作為背景音樂,而該背景音樂之編曲方式與俗稱的key,係使用原告重新編曲後的「搖滾吧,微笑!」。又伊梓帆是唱中文而非英文,可見其是演唱系爭歌曲,而非「SmileRock」原曲,且現場伊梓帆係開半麥對嘴唱(亦即錄音CD以及現場演唱者的聲音各半)。準此,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民法第185條規定,訴請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二)損害賠償額: 1、先位聲明部分:本案係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兩個著作權受侵害,對每一著作權之侵害以較高之5萬元計算,一次現場演唱同時侵害編曲音樂著作及錄音著作,以10萬元計算,被告讓藝人伊梓帆在桃園大溪豆干節中,分別於上、下午公開演出系爭著作由藝人對嘴演唱2次,分別構成2次侵權,故請求20萬元。其後下午之表演經被告覺享公司授權主辦單位放上臉書官網公開供人傳輸下載(原證11),侵害原告之公開傳輸權,亦以10萬元計算。綜上所述,30萬元乘以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在本案中之侵權責任比例80%,應為24萬元。因被告係故意侵權,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本院酌定損害賠償額。2、備位聲明部分:倘本院認原告所受損害為可受估計而得以實際計算其損害金額,不得適用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時,改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2項第2款規定,以商騰公司給予被告覺享公司之演出報酬3萬元(被證8)為被告因侵權行為之所得利益求償。(三)聲明: 1、先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24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備位聲明:被告覺享公司、簡成翔應連帶給付原告3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確認著作財產權共有關係存在等
被告東西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西公司)於民國97年7月11日與訴外人玄璣企業有限公司(下稱玄璣公司)及被告語言公司簽訂著作財產權轉讓合約書(下稱系爭契約一),將其當時所有包括附件一所示著作(下稱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及被告語言公司,是玄璣公司與被告語言公司共同取得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嗣原告與玄璣公司於102年8月27日簽訂著作財產權應有部分讓與契約(下稱系爭契約二),由玄璣公司將其自東西公司受讓之著作財產權讓與原告。詎被告語言公司無正當理由竟拒絕同意玄璣公司將上開著作財產權之應有部分讓與原告,且被告東西公司竟於101年7月間再將上開著作財產權轉讓與訴外人劉婉珊,足見被告東西公司顯然否認系爭契約一已發生著作財產權讓與之效力。惟被告東西公司既已將上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及被告語言公司,是渠等間之讓與關係確屬存在,而玄璣公司復將該著作財產權之應有部分讓與原告,且被告語言公司復無拒絕同意之理由,是原告請求確認被告東西公司於97年7月11日將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與被告語言公司之著作權讓與關係存在,並命被告語言公司為同意之意思表示,應屬有據。再者,被告語言公司既應為同意之意思表示,則原告自得請求確認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為原告與被告語言公司所共有等語。並聲明:(一)確認被告東西公司於97年7月11日將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與被告語言公司之著作權讓與關係存在。(二)被告語言公司應為同意玄璣公司將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應有部分讓與原告之意思表示。(三)確認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為原告與被告語言公司所共有。(四)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36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40-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被告東西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西公司)於民國97年7月11日與訴外人玄璣企業有限公司(下稱玄璣公司)及被告語言公司簽訂著作財產權轉讓合約書(下稱系爭契約一),將其當時所有包括附件一所示著作(下稱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及被告語言公司,是玄璣公司與被告語言公司共同取得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嗣原告與玄璣公司於102年8月27日簽訂著作財產權應有部分讓與契約(下稱系爭契約二),由玄璣公司將其自東西公司受讓之著作財產權讓與原告。詎被告語言公司無正當理由竟拒絕同意玄璣公司將上開著作財產權之應有部分讓與原告,且被告東西公司竟於101年7月間再將上開著作財產權轉讓與訴外人劉婉珊,足見被告東西公司顯然否認系爭契約一已發生著作財產權讓與之效力。惟被告東西公司既已將上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及被告語言公司,是渠等間之讓與關係確屬存在,而玄璣公司復將該著作財產權之應有部分讓與原告,且被告語言公司復無拒絕同意之理由,是原告請求確認被告東西公司於97年7月11日將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與被告語言公司之著作權讓與關係存在,並命被告語言公司為同意之意思表示,應屬有據。再者,被告語言公司既應為同意之意思表示,則原告自得請求確認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為原告與被告語言公司所共有等語。並聲明:(一)確認被告東西公司於97年7月11日將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與被告語言公司之著作權讓與關係存在。(二)被告語言公司應為同意玄璣公司將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應有部分讓與原告之意思表示。(三)確認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為原告與被告語言公司所共有。(四)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不當行使智慧財產權爭議事項(勞動)
被告東西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西公司)於民國97年7月11日與訴外人玄璣企業有限公司(下稱玄璣公司)及被告語言公司簽訂著作財產權轉讓合約書(下稱系爭契約一),將其當時所有包括附件一所示著作(下稱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及被告語言公司,是玄璣公司與被告語言公司共同取得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嗣原告與玄璣公司於102年8月27日簽訂著作財產權應有部分讓與契約(下稱系爭契約二),由玄璣公司將其自東西公司受讓之著作財產權讓與原告。詎被告語言公司無正當理由竟拒絕同意玄璣公司將上開著作財產權之應有部分讓與原告,且被告東西公司竟於101年7月間再將上開著作財產權轉讓與訴外人劉婉珊,足見被告東西公司顯然否認系爭契約一已發生著作財產權讓與之效力。惟被告東西公司既已將上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及被告語言公司,是渠等間之讓與關係確屬存在,而玄璣公司復將該著作財產權之應有部分讓與原告,且被告語言公司復無拒絕同意之理由,是原告請求確認被告東西公司於97年7月11日將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與被告語言公司之著作權讓與關係存在,並命被告語言公司為同意之意思表示,應屬有據。再者,被告語言公司既應為同意之意思表示,則原告自得請求確認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為原告與被告語言公司所共有等語。並聲明:(一)確認被告東西公司於97年7月11日將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讓與玄璣公司與被告語言公司之著作權讓與關係存在。(二)被告語言公司應為同意玄璣公司將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應有部分讓與原告之意思表示。(三)確認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為原告與被告語言公司所共有。(四)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4 4", "lawName": "勞動事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勞動事件法" }, { "issueRef": "3 1", "lawName": "勞動事件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9-1", "lawName": "勞動基準法" }, { "issueRef": "9-1 1 4", "lawName": "勞動基準法" }, { "issueRef": "9-1 4", "lawName": "勞動基準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7 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487",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係第222066號「手動、氣動兩用之唧油裝置之改良」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期間自91年12月11日起至103年5月2日止。系爭專利於93年7月1日專利法修正施行前之91年5月3日申請,經主管機關實質審查,無需提出新型技術報告。詎被告政相公司未經原告之同意或授權,即擅自製造與系爭專利之專利範圍相同之氣動與手動兩用唧油筒產品(JS-702手動氣抽油器產品,下稱系爭產品),並經由被告銓崴公司於國內外代理銷售,其於系爭產品上及包裝外箱均有被告政相公司與銓崴公司註冊之「JSAP」與「JTC」商標字樣,被告政相公司有製造系爭產品,並交由被告銓崴公司銷售之事實甚明。原告將所購得之系爭產品與相關文件資料,檢送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進行專利侵害之鑑定。經鑑定結果,認系爭產品內之活動塊結構依全要件原則與系爭專利所揭露之專利要件,雖不符合文義讀取,惟以「均等論」進行分析比對,系爭產品雖無系爭專利所揭露之圓柱狀之頂桿,然其活動塊延伸部凸點,具有頂桿之功效,且系爭產品之活動塊延伸部橢圓段,其最大之外徑尺寸為4mm,小於座體穿孔內徑之5mm,可使活動塊上端之凸點,經由座體穿孔頂抵於塞體,當活動塊下端之球受油液浮力往上推頂時,塞體會一併產生上下位移之效果,而符合被告提出之「元件比對分析報告」中L「該活動塊鄰近該座體之一端面對應該座體之孔具有一頂桿」、M「該頂桿之外徑係小於該穿孔之內徑,以供空氣流通」及N「當活動塊之凸柱被浮板向上頂推,而使防漏墊圈封閉該穿孔,能由該頂桿頂開該塞體」等項目之特徵及效能,故具置換可能性或置換容易性,系爭產品已侵害系爭專利第1、2、4、5項之專利範圍。系爭專利之技術特徵為具有可頂高塞體之頂桿,當塞體掉落時,塞體底部會被頂桿頂高,使塞體不會完全阻塞於凹部,藉此使防漏墊圈內之空間,可與吸氣道保持連通,以解除原先負壓狀態,俾於油液被洩放後,凸柱與活動塊可隨重力掉落,有重複使用之可能。因系爭產品於吸油後可再重複使用,其具有系爭專利之專利特徵,故被告辯稱係凸點或毛邊等修邊作業未盡完全所致云云,顯為卸責之詞。(二)原告取得系爭專利後,即授權訴外人川景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川景公司)生產唧油筒於國內外販售,川景公司在產品型錄上,標示產品擁有臺灣、美國、日本及英國等國之專利。被告公司與川景公司同屬唧油筒之製造商及銷售商,對同一產業內之相關產品資訊,具有一定程度之暸解,縱使原告未於專利物品或其包裝上標示系爭專利之證書號數,惟被告顯早已知悉系爭專利及專利物品之存在,依專利法第108條、第79條但書規定,被告無法免除其損害賠償責任。況被告莊嘉琼所申請之第M392116新型專利所揭示之「先前技術」,其為系爭專利,是被告莊嘉琼於申請上開新型專利前,即已知悉系爭專利之存在。被告莊嘉琼另一第M388566號新型專利之專利檢索資料中,亦明載其係針對原告之第168239新型專利之缺失進行改良,僅需對資料中之申請人「曾添財」進行點選,即可連結與原告有關之各項專利資訊,而系爭專利亦列於檢索資料中。故被告至遲於第M388566新型專利之申請日98年11月26日前,已知悉或可得而知系爭專利。再者,被告銓崴公司於99年4月間於「臺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覽會」參展時仍擺設系爭產品,原告曾當場向參展人員反應系爭產品有涉侵權之嫌,希其能停止銷售之侵權行為,被告銓崴公司自知悉系爭專利之存在。原告嗣於99年9月7日委託建業法律事務所以建中錚字第10090701號律師函(下稱建業法律事務所函),雖告知及請求被告政相公司、銓崴公司應儘速與原告協商解決本案之侵權事宜。惟被告政相公司僅以99年9月10日之臺中黎明郵局第401號存證信函,回應其無侵權而不願出面與原告協商解決。(三)被告政相公司與銓崴公司侵害原告系爭專利,原告依民法第185條第1項前段、專利法第108條準用同法第84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政相公司與銓崴公司賠償損害、排除及防止其侵害。暨依專利法第108條準用同法第85條第1項第2款以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為其損害賠償之金額。惟上開損害賠償額應取得被告之營業銷售資料,始得認定,故原告暫以聲明之金額為損害賠償請求之最低金額。而被告政相公司與銓崴公司於接獲原告之律師函時,即已知悉其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情事,被告迄今仍持續為銷售行為,係故意侵害系爭專利,應酌定損害賠償額之3倍金額以為懲罰。因被告莊嘉琼、林小靖分別為被告政相公司、銓崴公司之負責人,其負責公司之生產或銷售行為,故為執行公司業務而違反法令致原告受有損害,應與被告政相公司、銓崴公司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負連帶賠償之責任。準此,原告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政相公司與莊嘉琼應連帶給付原告1百萬元,暨自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2.被告銓崴公司與林小靖應連帶給付原告1百萬元,暨自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3.被告政相公司、銓崴公司均不得自行或委託、授權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任何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4.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1",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7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7 1 1", "lawName": "專利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註冊第759903、778666號商標(下稱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其標識與指定使用商品如本判決附件所示,並授權訴外人即臺灣區代理商騎拿國際有限公司(下稱騎拿公司)販賣RITCHEY品牌之商品。惟被告詹豐璟,未經原告之同意或授權,將載有系爭商標之「RitcheyWCSCar-bon」坐管仿品(下稱系爭商品)公開陳列,並販售予不特定之消費者。騎拿公司前於98年9月間以電話告知被告詹豐璟所販賣者為仿品,詎被告詹豐璟未予理會,竟繼續公開陳列並販賣予不特定之消費者。原告並於98年10月12日至被告經營之CS自行車坊,以新臺幣(下同)3,900元之代價購得系爭商品1個,經騎拿公司鑑定後,確定被告詹豐璟所販賣者實為仿品。嗣於99年8月1日於網路上仍可見被告詹豐璟繼續販賣系爭商品。(二)系爭商標之真品出貨時,均具有外包裝、吊卡及序號,而系爭商品則無。該序號係作為保險理賠之用,任何自行車大廠之真品均有其序號存在,以保護客戶之權益。被告詹豐璟為專業之自行車零件商,應知悉該序號之存在及作用,並具備辨別真品與仿品之能力,其明知系爭商品為仿品,仍予以販售甚明。被告詹豐璟雖抗辯稱其係向訴外人英友達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下稱英友達公司)購買系爭商品,惟英友達公司為EASTON、MARECHAL、MOWA、FIREETE、DIRTYDOG及KCNC之代理商,非RITCHEY品牌之代理商,其販賣RITCHEY品牌商品,其價格較市價低廉,顯見其販賣之系爭商品來源已有疑義,被告詹豐璟仍向英友達公司購入系爭商品,亦未請英友達公司出具證明書或切結書,自與一般商業交易習慣不符。依騎拿公司所出具之報價單可知,系爭商品同款之真品價格為6,340元,其與被告提供之報價單價格有所差距,該報價單是否真實顯有疑義。縱其報價單為真,其上載建議售價為4,300元,被告以2,300元相當於建議售價50%之價格購入,其價格偏低而與市價顯不相當。是被告詹豐璟實明知真品價格為6,340元,竟以2,300元之不相當之低價購入,顯已知悉其所購入者為仿品,被告詹豐璟將仿品公開陳列販賣,自有過失。(三)被告林孟儒以網路賣家hata518之帳號販賣疑似系爭商品,經原告知悉後,即向其訂購系爭商品,嗣於99年1月27日收悉被告林孟儒自臺北市○○○路○段212-3號10樓寄出之系爭商品,經騎拿公司鑑定後,系爭商品確屬仿品無訛。被告林孟儒固辯稱其販賣之仿品係向被告詹豐璟所購買,惟被告林孟儒於購買時,未要求被告詹豐璟提出切結書證明其所販賣之坐管已經原告授權或確為真品,且被告林孟儒曾於98年11月26日以電子郵件請求騎拿公司提供原告之產品目錄與報價,騎拿公司已告知被告林孟儒現已有仿品流入市場,仿品價格與真品差距甚大。是被告林孟儒知悉系爭商標為原告所有與真品之價格,而其所販賣之系爭商品為仿品。詎被告林孟儒為牟取利益,竟於網路上販賣與真品價格顯有差異之仿品,供不特定之消費者標購。嗣騎拿公司曾於99年1月在「單車身活」雜誌第28期刊載留意仿品之聲明,被告林孟儒被查獲仿品之日,該雜誌業已發行,被告林孟儒為專業之自行車代理商,應有留意市場狀況訂購雜誌之習慣,應知悉此聲明,故被告林孟儒主觀上實具有侵害原告商標權之故意或過失。(四)依商標法第61條第2項、第29條第2項第1款規定,被告未經原告同意下,在系爭商品上使用系爭商標,侵害原告商標權。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規定,原告對於侵害其商標權者,得請求損害賠償。爰依商標法第63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以被告詹豐璟販售之系爭商品零售單價3,900元之500倍即195萬元(計算式:3,900元x500倍),作為本件原告所受之損害。被告所販售之系爭商品經原告鑑定後,可知品質較真品差,被告於仿品上載有系爭商標,並銷售予不知情之相關消費者,致相關消費者誤認原告所製造之真品品質如同仿品般差劣,使相關消費者對真品與仿品間產生混淆,實已令原告之商譽蒙受損害,使商標權人業務上信譽因被告之侵害行為而有所減損,被告自應依商標法第63條第3項規定賠償原告業務上信譽減損之損害55萬元。原告併依商標法第64條規定請求被告應負擔費用,將侵害商標權情事之判決書內容一部登載於新聞紙。被告為共同侵權行為人,應依民法第185條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並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250萬元及自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被告中如任1人為給付,其他人於其給付金額之範圍內,免給付義務。暨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被告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院判決主文、案號及當事人欄,以仿宋5號字體,15×10公分之版面刊登於中國時報A3版1日。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6",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2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王少華係「煜華興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煜華公司)業務經理,明知「麒麟圖」之商標字樣及圖樣均屬原告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核准註冊登記之商標,指定使用於帆布、棉布、棉織布及針織布商品,且現仍在商標權期間內,詎被告竟未得原告同意,於民國(下同)97年12月間,接受外國客戶LaCasaDeLosVetidos的訂單,由該客戶提供近似上開商標之圖樣,再由被告煜華公司委託不知情之台光染整廠將上開圖樣使用於煜華公司所生產之布料上,而侵害原告商標權,爰依民法第188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第63條第1項第3款規定,並聲明:被告等應連帶給付新台幣2,887,41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53", "lawName": "中華民國刑法" }, { "issueRef": "254", "lawName": "中華民國刑法" }, { "issueRef": "255", "lawName": "中華民國刑法" }, { "issueRef": "317", "lawName": "中華民國刑法" }, { "issueRef": "318", "lawName": "中華民國刑法" }, { "issueRef": "35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7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8", "lawName": "民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一專精於靜脈曲張治療之專業醫師,於88年間成立李相台診所,至96年間靜脈曲張已治療超過萬例,在此領域享有相當優良之聲譽。原告由於長期關注在靜脈曲張治療及預防,於93年3月間架設「李相台診所Dr.Lee'sClinic」網站(網址:http://www.drlee.com.tw/index.asp,下稱原告網站),將原告所撰寫有關靜脈曲張之相關治療、預防等一系列文章,以深入淺出之方式詳為介紹說明,並放置於原告網站上。原告於網站上張貼「靜脈曲張自我檢查」及「形成靜脈曲張的原因」之資訊(下稱系爭著作),其中「靜脈曲張自我檢查」係原告以其專業及多年累積之醫療經驗,構思以淺顯易懂的表達方法,予以歸納、彙整,係經施以相當之精神作用力撰寫創作而成,於93年間收錄於原告公開發行之「靜脈曲張」手冊內;而「形成靜脈曲張的原因」著作,則係原告自85年執業專門治療靜脈曲張以來,透過問卷之設計,就其病人所做之調查,在回收問卷後,經分析統計之結論,為原告依其個人專業及臨床經驗分析統計而來之數據,與其他醫學報告數據之觀察有所不同,是以系爭著作皆具有其獨特性及創意存在其中,為受著作權法所保障的語文著作。詎原告於99年6月間,在奇摩雅虎部落格中「新竹麗池診所院長李柏宏」之網頁,發現該部落格上刊登之「靜脈曲張自我檢查」、「形成靜脈曲張的原因」二文(下稱被控抄襲著作),與系爭著作內容幾近完全相同,顯係抄襲原告之系爭著作而來,而侵害原告之著作權。(二)被告不法侵害原告著作權情事,經原告向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提起告訴,並列為100年度偵字第5608號在案。嗣該案雖經不起訴處分,惟被告在該案之偵查中,承認部落格為麗池診所所經營,被告周艾妮稱該文章是伊貼上去的,轉貼自羅丹公司說明手冊及該公司網頁之資料,沒有獲得羅丹公司授權或同意;被告李柏宏於偵查中亦陳稱伊知悉原告這位醫生,且陳述原告為臺灣靜脈治療的前輩,也聽過原告的演講很多次,被告李柏宏對於此類文章應係出自其他醫師之手,有相當之概念,然被告等竟率予重製及公開傳輸,應至少具有未必故意,或至少具有相當之過失無疑,故二名被告均屬共同侵權行為人。(三)損害賠償數額:1.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民法第185條、第188條,被告等身為專業之醫護人員,與原告間存有業務競爭關係,不思自行創作,且未經查證即率予使用於其診所之部落格上,而依上開不起訴書之認定,被告周艾妮為實際從事非法重製及公開傳輸之行為人,被告二人為夫妻,且被告周艾妮為被告李柏宏「麗池診所」之護士,故被告間亦存在實質的僱傭關係,被告等重製及公開傳輸系爭著作之行為,必為被告中的一人實施複製、貼上的行為,且此二人間,必有侵權故意之連絡,或「行為關聯之共同」,二名被告屬共同侵權行為人,依民法第185條及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後段,應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遂以新臺幣(下同)60萬元作為本件請求損害賠償之數額。2.依著作權法第85條第1項後段、第2項,被告等擅自使用原告之著作,且被告之部落格上並未明示文章之出處及作者之姓名,被告顯係剽竊他人之心血成果當作是自己之創作,並在網路上任大眾瀏覽,不僅讓社會大眾誤認為是被告等之創作,並將文章累積作者名譽聲望之成果,錯植在非屬著作人身上,原告為靜脈曲張的專業醫師專門鑽研於靜脈曲張的研究與治療,遭被告等之不法利用,業已造成原告精神上的痛苦,故爰依上揭之規定,請求40萬元之精神損害賠償併請求登報道歉以回復原告名譽之處分為必要。(四)爰聲明:1.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100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2.被告等應連帶負擔費用,將附件1所載之道歉啟事,以16號字體為內容、28號字體為標題、24號字體為道歉人名稱及姓名、行高為1.25倍及長25公分、寬16公分之篇幅(版型如附件1),登載於聯合報、蘋果日報全國版第一版下半頁1日。3.原告願供擔保就第1項聲明准予宣告假執行。三、被告則抗辯以:(一)系爭著作內容並無著作權:系爭著作對於以靜脈曲張為專長之專業醫生而言,係屬基本知識,原告僅作分點分項之論述張貼於網站,實難見有最低程度之創意,該資料屬醫生及各大醫院所援用之保健資料,並無作者個性或獨特性,尚難認屬「著作」。除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100年度偵字第5608號不起訴處分書認系爭著作係屬衛教資訊,非著作權法保護之範疇外,尚可由下列舉之各網頁:行政院衛生署臺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網頁及衛教資訊網頁、財團法人臺灣省私立臺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網頁、臺中慈濟醫院衛教保健網頁、財團法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網頁、長庚紀念醫院下肢靜脈曲張症衛教資料網頁、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網頁、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網頁、振興醫院、柳營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秋陽撰寫之文章、UNIVERSITYOFMARYLANDMedicialCenter英文網頁、臺灣健康檢驗網等資料可佐。(二)麗池診所網站係由被告周艾妮處理,被告自97年起向羅丹企業之楊曉如訂購醫療級彈性襪,被告周艾妮張貼關於靜脈曲張文章係參考羅丹公司之資料,並非來自於原告網站,被告周艾妮既無接觸原告網站,且文章內容部分與原告之網站亦不同,實難認被告周艾妮有不法重製行為,又被告李柏宏非張貼文章之人,並無重製行為,故被告等並無違反著作權法第85條及88條之規定。(三)被告周艾妮雖然管理網站,僅係單純夫妻間幫忙,非僱傭關係,關於民法第188條執行職務範圍之認定,指與僱用人所委辦職務具合理關聯之行為,對此僱用人可為預見、事先防範,並計算其可能之損害,內化於經營成本並予以分散。被告周艾妮若係被告李柏宏診所之護士,其管理網站之行為非屬僱用人之命令、非委託職務本身、亦非執行職務必要之行為,被告周艾妮主動幫忙丈夫李柏宏管理網站,與護士職務無合理關聯,不符合民法第188條第1項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之要件。(四)綜上,系爭著作並非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又被告之網頁非不法重製原告網頁且無造成原告之損害,而原告主張之請求權基礎事實亦不明確,主觀上故意與過失係無法同時存在,原告未具體表明其主張究係故意侵權行為亦或是過失侵權行為,故原告之請求無所依據。(五)爰聲明:1.原告之訴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兩造不爭執下列事實(參本院卷第171頁筆錄):(一)原告為「李相台診所」醫師,被告李柏宏為「新竹麗池診所」之醫師院長,被告周艾妮為被告李柏宏之妻,於「新竹麗池診所」擔任護士。(二)原告於其診所網頁上張貼如原證2螢光筆標註區域所示之系爭著作(本院卷第18至19頁)。(三)「新竹麗池診所」網站上有張貼如原證5所示之被控侵權著作(本院卷第27至28頁)。五、得心證之理由:(一)原告為系爭著作之著作人:按「在著作之原件或其已發行之重製物上,或將著作公開發表時,以通常之方法表示著作人之本名或眾所周知之別名者,推定為該著作之著作人」,著作權法第13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原告主張其為系爭著作之著作人乙節,業據提出「李相台診所」網頁資料(本院卷第18至20頁)、標示「李相台醫師著」之靜脈曲張小冊(本院卷第21頁)為證,揆諸上揭法條,應推定原告為系爭著作之著作人無訛,被告復未爭執及舉反證證明系爭著作之著作人非原告,是原告為系爭著作之著作人,應堪認定。(二)系爭著作有原創性:1.按著作權法所保障之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故除屬於著作權法第9條所列之著作外,凡具有原創性,能具體以文字、語言、形像或其他媒介物加以表現而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均係受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而所謂「原創性」,廣義解釋包括「原始性」及「創作性」,「原始性」係指著作人原始獨立完成之創作,而非抄襲或剽竊而來,而「創作性」,並不必達於前無古人之地步,僅依社會通念,該著作與前已存在之作品有可資區別的變化(distingquishablevariation),足以表現著作人之個性為已足。查系爭著作中「形成靜脈曲張的原因」內容為:「‧因為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很少改變,因缺乏肌力運動,血液較無法借力使力的回流至心臟,日積月累的情況下靜脈壓過高,造成靜脈曲張。‧男女比率1:4‧年齡層由20~75歲,好發於35歲。‧現今年齡層普遍下降趨勢」另「靜脈曲張自我檢查」內容為:「1、腿部產生「脹、硬、酸、麻、腫、痛」等六大症狀。2、無法久站久坐或是無法維持同一姿勢超過二十分鐘。3、察覺右左腿大小差異大,有蘿蔔腿,腿部壓下去有腫腫的現象。4、腿部已經出現青紫色、蜘蛛絲或樹枝狀血管。5、腿部異常容易感到疲倦。6、腿部容易有抽筋現象。7、腿部有不自然的疼痛感。8、生產前中後有鼠蹊部脹痛或腿部不適的情況。9、腿部易有疲勞,且症狀不易消失。」以上有系爭著作附卷可稽(本院卷第18至20頁),雖系爭著作乃關於靜脈曲張形成之原因、可用以自我檢查之症狀,均為醫學上既定之知識,無從任意杜撰,而為事實型著作,其著作內容之表達受到既存事實相當大之限制,著作人自由創作之空間有限,故創作性不高,但仍難謂非無足以表達著作人個性之創作性存在,本件無證據顯示系爭著作僅由顯而易見、一般的表達型式所構成,從而,仍應認系爭著作為得受著作權法保護之著作。2.被告雖提出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週邊血管中心部落格、該院心臟血管外科部落格、該院官方網站、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台中慈濟醫院、聖馬爾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長庚紀念醫院下肢靜脈曲張症衛教資料、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嘉義基督教醫院、振興醫院、柳營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秋陽撰寫之文章、UniversityofMarylandMedicalCenter、台灣健康檢驗網等醫療院所網頁資料,欲證明系爭著作不具原創性,惟查,原告主張其於93年11月9日即已將系爭著作上傳至其診所網站乙節,業據提出中華電信提供之ftplog檔節本(本院卷第153至156頁)為證,觀諸該檔第18、19頁(本院卷第155、156頁)螢光筆所示之檔名「varicos_vein1.asp」、「varicos_vein51.asp」,與原告診所網站發佈系爭著作之網頁(本院卷第18、19頁)左下方之檔名相同,應認原告關於系爭著作早在西元2004年即93年11月9日即已上傳完成之主張為真實。而觀諸被告提出之上開資料,行 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週邊血管中心部落格網頁(本院卷第188至189頁)發佈日期記載為西元2006年6月1日、該院心臟血管外科部落格網頁(本院卷第190頁)發佈日期記載為西元2006年12月12日,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網頁(本院卷第195至196頁)發佈日期為西元2011年6月10日,柳營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秋陽撰寫之文章(本院卷第206至207頁)刊登日期為94年8月25日,台灣健康檢驗網網頁(本院卷第210頁)發佈日期為西元2005年4月18日,至於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官方網站網頁(本院卷第191至194頁)、台中慈濟醫院網頁(本院卷第197頁)、聖馬爾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網頁(本院卷第198至199頁)、長庚紀念醫院下肢靜脈曲張症衛教資料網頁(本院卷第200至201頁)、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網頁(本院卷第202頁)、嘉義基督教醫院網頁(本院卷第203頁)、振興醫院網頁(本院卷第204至205頁)、UniversityofMarylandMedicalCenter網頁(本院卷第208至209頁)則發佈日期均不明,是被告所提上開資料,或公開發表日期晚於系爭著作,或完成及公開發表日期不明,均無法證明乃早於系爭著作前完成,自不足以證明系爭著作不具原始性及創作性,是被告以此抗辯,尚非可採。(三)原告未能證明被告有抄襲系爭著作之侵害著作權行為:1.按所謂著作「抄襲」,其侵害著作權人之著作財產權主要以重製權、改作權為核心,原告必須證明被告有為有形的或無形的重製行為;對於後者如無直接證據,原告應舉證證明被告有接觸(access)其著作,及被告著作之表達實質類似(substantialsimilarity)於原告著作之表達。若被告著作與原告著作極度類似(strikingsimilarity)到難以想像被告未接觸原告著作時,則可推定被告曾接觸原告著作。2.被告抗辯被控抄襲著作係被告周艾妮張貼於被告診所網頁上,是轉貼自販賣醫療級彈性襪予被告診所之羅丹企業社楊曉如所提供之手冊資料,並未接觸原告網站資訊等語。3.查被告網頁上被控抄襲著作如下(本院卷第27、28頁):「靜脈曲張自我檢查(若有以下其中一項症狀即建議穿戴醫療級彈性襪並就診治療)*腿部產生『脹、硬、酸、麻、腫、痛』等六種症狀*無法久站久坐或是無法維持同一姿勢超過二十分鐘*腿部容易感到異常疲勞*腿部已經出現青紫色蜘蛛絲或樹枝狀血管*察覺左右腿大小差異大,有蘿蔔腿、腿部壓下去有腫脹的現象*生產前後有鼠蹊部脹痛或腿部不適的情況*腿部易有疲勞且症狀不易消失*腿部容易有抽筋現象形成靜脈曲張的原因由於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很少改變,因缺乏肌力運動,血液無法回流至心臟,日積月累的情況下靜脈壓過高,造成靜脈曲張。男女比率1:4,年齡層由20~75歲,好發於35歲。靜脈曲張現今有年齡層下降趨勢。」4.又證人楊曉如所製作之羅丹企業社專業醫療級彈性襪說明書內容如下,業經本院調取上開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偵查卷宗核閱無訛(附於該署100年度他字第374號卷第11頁):「形成靜脈曲張的原因?由於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很少改變,因缺乏肌力運動,血液無法回流至心臟,日積月累的情況下靜脈壓過高,造成靜脈曲張。男女比率1:4,年齡層由20歲~75歲,好發於35歲。靜脈曲張現今有年齡層普遍下降趨勢」「靜脈曲張自我檢查若有以下其中一項症狀,即建議應穿戴醫療彈性襪並就診治療。□腿部產生「脹、硬、酸、麻、腫、痛」等六種症狀。□無法久站久坐或是無法維持同一姿勢超過二十分鐘。□腿部容易感到異常疲勞。□腿部已經出現青紫色、蜘蛛絲或樹枝狀血管。□察覺左右腿大小差異大,有蘿蔔腿,腿部壓下去有腫脹的現象□生產前後有鼠蹊部脹痛或腿部不適的情況。□腿部易有疲勞,且症狀不易消失。□腿部容易有抽筋現象。」5.將前述系爭著作、被控抄襲著作及羅丹企業社專業醫療級彈性襪說明書之文字相互比對可知,被控抄襲著作之文字與羅丹企業社專業醫療級彈性襪說明書上之文字,除文字前的標誌不同外,用字排版完全相同,反而與系爭著作之文字及排列順序有些許差異,從而,被告辯稱其診所網頁上之文章係出自於羅丹企業社專業醫療級彈性襪說明書等語應屬實在,原告復未能舉證證明被告確有接觸其系爭著作之情事,是尚不足以認定被告有抄襲系爭著作之侵害著作權行為。6.原告雖謂:被控抄襲著作係於97年7月8日張貼於被告診所網頁,而證人楊曉如在偵查中證稱上開羅丹企業社專業醫療級彈性襪說明書是其於98年初的時候上網去搜集資料的,足見被控抄襲著作不可能係轉貼自羅丹企業社專業醫療級彈性襪說明書云云,然證人楊曉如於100年10月17日在偵查中亦曾證稱:該說明書來源我是從台中醫院週邊血管中心部落格、奇摩知識、奇摩SOPHIA醫療彈性襪部落格所得知的,因為我「3年前」(即97年)是在網路上搜尋等語(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100年度偵續字第137號卷第36頁),是證人楊曉如就何時上網搜集資料製作前開說明書之陳述略有出入,尚難遽認羅丹企業社專業醫療級彈性襪說明書之完成日期晚於被控侵權著作,更無從認為原告已舉證證明被告有接觸原告系爭著作之事實。(四)原告未能證明被告有侵害著作權之故意或過失:被控侵權著作係被告周艾妮轉引自羅丹企業社專業醫療級彈性襪說明書,已如前述,又被告抗辯其所開設之麗池診所自97年間起,即陸續向證人楊曉如之羅丹企業社訂購醫療級彈性襪等語,已提出出貨單為據(本院卷第211至231頁),是被告本於長期之商業合作關係,善意信賴專業醫療級彈性襪廠商即證人楊曉如提供之資料而將之轉張貼於網頁上,尚難認有何侵害、重製系爭著作之故意。又系爭著作固具原創性,但程度不高,已如前述,由於係將關於「形成靜脈曲張的原因」及「靜脈曲張的症狀」之事實條列或簡易敘述,客觀上極易使人以為乃公共領域內之著作,參以著作權並無公示制度,被告不易查證系爭著作是否受著作權保護及著作權之歸屬,是被告在不知系爭著作受著作權保護及原告為著作人之情形下,將其合作廠商提供之說明書部分內容張貼於網站上以為衛教資訊,亦難認有侵害著作權之過失。從而,原告主張被告有侵害系爭著作著作權之故意或過失云云,尚難憑採。(五)綜上所述,原告未能證明被告有抄襲系爭著作之侵害著作權行為,復未能證明被告主觀上有侵權之故意或過失,是其依民法第185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第2項、第85條第1項、第2項等規定,請求本院判決如其上揭聲明所示,尚難允准,應予駁回。原告既受敗訴判決,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不應准許。至於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一一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六、訴訟費用之負擔: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1  月  9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三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1  月  12  日               書記官 葉倩如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8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於民國(下同)100年3月21日取得中華民國新式樣D139575號「鞋幫(三)」專利(下稱系爭專利),專利期間自100年3月21日起至111年8月3日止。惟原告發現被告在國內所製造及販賣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並陳列在○○公司嘉義分公司營業處所(嘉義市○○路○段○○○號)之涼鞋(下稱系爭產品),侵害原告系爭專利權,經原告在上開營業處所購得系爭產品(證物二),委請財團法人中華工商研究院進行專利權侵害之鑑定分析,確認系爭產品落入原告之專利權範圍,侵害原告系爭專利權(證物三),原告遂以102年5月30日嘉義中山路郵局第219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公司及○○公司應於三日內全面回收並下架系爭產品等排除侵害行為(證物四),卻遭被告否認有抄襲侵權情事,並拒絕回收及下架(證物五)。嗣原告發現被告仍在○○公司公然陳列販售系爭產品(見證物八),顯見被告松星公司仍持續侵害原告之專利權。被告丁○○為被告松星公司負責人,被告松星公司既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行為,且其製造、為販賣之要約及販賣侵害系爭專利權之系爭產品事項,均屬公司負責人執行業務之範圍,被告丁○○自應與被告松星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此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142條,民法第28條、第184條第1項前段及第2項、第185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提起請求排除、防止被告所為侵害系爭專利權之行為,回收並銷燬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及從事侵害行為之原料與器具,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並請求被告損害賠償,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暫以新臺幣(下同)200萬元為最低請求金額。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0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3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證據4與系爭專利的專利權人相同,因「本人」並非「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因此沒有核准時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之情事云云(見本案卷第355、357頁)。惟查:1、按「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personwhohastheordinaryskillintheart,PHOSITA)乃一虛擬之角色,並非具體存在,其技術能力如何、主觀創作能力如何,必須藉由外部證據資料將其能力具體化,在專利訴訟實務中,爭議之專利其所歸類之技術分類、以及該類技術於爭議之專利申請當時所呈現之技術水平,均足作為具體化此一虛擬角色能力之參考資料,當此一虛擬角色之技術能力經由兩造攻擊防禦過程中漸次浮現時,有關爭議專利之創作是否與已經存在之技術間有顯著之不同、相較於既有或已知之技術而言是否產生顯著之功效,即應透過論理法則與經驗法則,在不違自然法則之前提下加以客觀檢視,而非任由爭議當事人以主觀意見恣意左右。法院就專利之進步性論證過程,某種程度上即係將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之技術能力具體化,倘其論證內容不違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或自然法則,即尚難謂法院未就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之知識水平加以說明」(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裁字第597號裁定意旨參照)。準此,核准時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中「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係指該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係一虛擬之人,指具有申請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知識及普通技能之人,且能理解、利用申請時之先前技術,亦即申請專利時之先前技術與該申請之專利是否為同一人無涉。就本案而言,即使證據4與系爭專利的專利申請人(或專利權人)相同,由於證據4屬於系爭專利申請時之先前技術,故證據4仍然可做為判斷系爭專利是否不具進步性的證據。2、另原告雖引用核准時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78條第1項之規定「再發明,指利用他人發明或新型之主要技術內容所完成之發明」云云(見本案卷第357頁)。惟查:該條文規定主要在規範再發明的定義,以及該再發明與原發明人間有關專利權實施之相關規定,並不是據以判斷一申請之專利是否不具進步性的關係。按照核准時同法第94條第4項規定,並無規定先前技術與申請之專利之間不能同一人。因此原告所辯尚不足採。(五)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9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排除侵害著作權行為等
(一)原告為其於91年創作,經美國著作權局登記第VA0-000-000、VA0-000-000號,如附表一所示獸爪痕圖樣及「MONSTERENERGY」設計之美術著作(下稱據爭著作)之著作權人。自91年起至103年止,原告之「MONSTERENERGY」能量飲料已於全世界銷售超過100億罐,目前每年可穩定銷售超過20億罐,原告已為世界第二大能量飲料銷售商。據爭著作藉由原告贊助各項世界知名之賽車及體育(極限)運動,已於全世界達到著名程度。被告炫彩公司之負責人即被告蘇弘格,未經原告之合法授權,擅自於101年12月27日將據爭著作重製、改作製成「MONSTERENERGY及圖」商標圖樣,並於103年3月1日獲准註冊為第1629840號商標(參本院卷第31頁,如附表二,下稱系爭商標)。又被告等於雅虎奇摩拍賣網頁、露天拍賣網頁、其他網路管道及實體雜誌上,將據爭著作及系爭商標重製成貼紙或其行銷物件(機車)上,並為散布,顯已侵害原告就據爭著作之重製權、改作權、散布權。又系爭商標除文字與圖形相對位置不同之外,無論是並列比對或加以疊合觀察,思想智巧、意念表達均是完全重合的同一圖形,顯為重製據爭著作之全盤抄襲,構成實質近似,甚或相同無疑,被告等將系爭商標使用於改裝機車上,並搶註商標,已構成公平交易法第25條足以影響交易秩序及顯失公平之行為。為此,爰依著作權法第84條、第88-1條、公平交易法第29條規定,請求排除侵害,並依同法第88條第1、3項、公平交易法第30條規定,請求損害賠償。因被告蘇弘格為被告炫彩公司之負責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應與被告炫彩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另依著作權法第89條、公平交易法第33條規定,請求被告等將本件判決書內容登載新聞紙。(二)損害賠償額:(參本院卷第18頁)因被告違法改作、重製及散布原告美術著作,對原告造成之損害或被告侵害所得之利益不易證明,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法院酌定賠償數額為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又被告高度抄襲他人商品表徵,而不當榨取他人努力成果,致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5條之行為,因原告所受損害證明不易,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請求法院酌定賠償數額為100萬元。(三)聲明: 1、被告二人不得擅自重製、改作及散布如附表一所示之美術著作,並應回收、銷燬或移除侵害原告著作權之商品。 2、被告蘇弘格應拋棄如附表二所示之系爭商標權。 3、被告二人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判決書之當事人、案由及主文之內容,於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蘋果日報全國版第1版報頭下刊載2單位(面積14x4.9公分)之聲明啟事各1日。 4、被告二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00萬元整,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5、訴訟費用由被告二人負擔。6、就第4項請求,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4 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本件事實經過:1.本件原告於97年1月17日設立登記,以經營資訊軟體、處理、一般廣告服務、產品設計等為業(原證一),於業界享有信譽。原告分別於105年7月12日、106年2月9日,與被告簽訂「網路行銷合約書」二份(原證四,以下分別稱系爭合約1、2,合稱系爭合約),合約期間分別於106年2月28日及106年8月31日到期,合約第5條第1項並約定:「甲乙雙方因本合約所提出或提供之設計、……等一切智慧財產權及所有權均自始由甲方(即原告)享有並以甲方為著作人……」等語;而如原證二所示照片、圖片等著作及原證三所示照片、圖片、文字及編輯等著作(原證二著作及原證三著作以下合稱系爭著作,如附表一所示)乃由原告進行主導拍照、編輯、修圖、文案撰寫,故依系爭合約第5條第1項約定,應由原告取得一切著作權,且依據系爭合約第5條第1項、第3項等約定,被告僅能於系爭合約期間內,依系爭合約約定方式使用。2.兩造於106年8月31日系爭合約期間到期後未再續約,詎料被告明知系爭著作均為原告所有,且為系爭合約所約定之範圍,竟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擅自重製、改作原證二著作後公開傳輸至被告自行架設之網頁(網址:①PartyNails創始人靜宜老師-台中紋繡-https://goo.gl/qvyhmB;②PartyQueen仿妝紋繡達人-https://www.facebook.com/tattooqueenamber/)(原證五編號5-1),並盜用(包含重製、改作等侵害行為)原證三著作後公開傳輸至被告自行架設之網頁[網址:PartyQueen仿妝紋繡達人-https://www.facebook.com/tattooqueenamber/(與上開②相同);③http://isabella1207.pixnet.net/blog/post/000000000;④http://oliviason6.pixnet.net/blog/post/000000000;⑤http://chloe4whg.pixnet.net/blog/post/000000000;⑥http://chloe98kiewilson.pixnet.net/blog/post/000000000](原證六編號6-1、6-2、6-3、6-4)等共四篇文章,各對應原證三編號3-1、3-2、3-3、3-4等四篇文章,供不特定人瀏覽,藉由上開網頁刊登而散布、公開展示予公眾及不特定人以達宣傳被告個人及新創品牌「PartyQueen」之目的。嗣原告於107年2月8日以台中民權路郵局存證第231號函通知被告停止侵害原告之著作權(原證七),惟被告收受函文後,非僅置之不理,仍持續使用前開系爭著作,甚至上傳新的侵害著作(原證五編號5-2部分),對外營業、招攬生意(上開原證五、六如附表二所示)。(二)被告抗辯其行為屬合理使用云云,不足採信:1.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895號、107年度台上字第553號民事判決及本院105年度民著訴字第41號民事判決意旨,被告縱得依著作權法第12條第3項規定而利用系爭著作,仍須受其與原告間系爭合約之締約目的,及第5條第1、3項所訂使用期限、方式及範圍之限制,倘若逾系爭合約有效期間仍使用,或使用時未遵守系爭合約第5條第1項各款約定,仍屬不法使用並侵害原告之著作權,要無適用著作權法第12條第3項規定而得排除不法性之餘地。否則,如認即便出資者與受聘者已明定著作人為受聘者,出資者仍可引用著作權法第12條第3項規定而隨意、毫無限制、以任何方式使用著作物,豈不等同出資者只要付一次錢,即可使用一輩子、甚至提供予所有人使用於宣傳任何品牌?如此約定著作人為何人之目的何在?或者鼓勵出資者選擇最便宜的方案,即可將著作物使用於任何媒介(不論報章雜誌或網路平台等)?如何保障創作者?2.再按本院104年度刑智上易字第95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92年度上更(二)字第563號刑事判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90年度自字第276號刑事判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89年度易字第1351號刑事判決之見解,亦說明出資人依著作權法第12條第3項規定而得利用其出資聘他人完成之著作並非毫無限制,以出資或出資人與受聘者間契約之目的、約定使用之態樣或契約內容為限。3.本件被告前述侵權行為,已逾系爭合約之使用目的、期限、方式及範圍,說明如下:①系爭著作係原告依據系爭合約所製作,前已敘明。而依系爭合約之乙方欄位分別記載:「Partynail」、「PartyNails派對時尚美甲」,可知系爭合約之締約目的係為宣傳、行銷「PartyNails」品牌,但從原證五、原證六之事證,可知被告卻是將之用於宣傳「被告本人」及「PartyQueen」品牌,顯逾越系爭合約之締約目的。②原告製作之系爭著作如何運用於行銷「PartyNails」品牌,於系爭合約最末「網路行銷執行細項說明(附件)」亦有詳載。其中第四點雖是「FB廣告操作的行銷方案」,但從後段記載:「此部份執行費用建議每月為1.2萬元/貼四篇,費用另計不包含在行銷合約內容內」等語,顯見「將原證二著作公開展示於FACEBOOK」,並不包含在被告所支付系爭網路行銷合約費用內,如需使用於FACEBOOK,被告須額外付費,且從第四點記載:「每月將由我們負責執行從第三方粉絲團下FB廣告宣傳,而不是由本身的粉絲團去下廣告……」等語,縱被告額外付費,亦非直接使用於被告品牌之粉絲頁,而是透過第三方粉絲頁加以宣傳、行銷,並須由告訴人操作。是本案被告既未支付將原證二著作使用於FACEBOOK上之費用,本不得將原證二著作揭露於FACEBOOK。況系爭合約最末「網路行銷執行細項說明(附件)」第四點明文排除被告將原證二著作上傳至FACEBOOK之權,則被告逕自將原證二著作上傳至其自行架設之網站(原證五),更是逾越系爭網路行銷合約範圍而使用。③觀諸系爭合約第5條第1、3項等約定,可知原告除與被告明定原證二著作之著作人為原告外,並就被告使用系爭著作之目的、範圍與方式約定下列限制:(1)被告僅能在系爭網路行銷合約有效期間內使用原證二著作、(2)被告使用原證二著作時須標注「本著作係麥斯網路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之意旨、(3)被告使用系爭著作時應將使用或引用情形以書面或電子郵件告知原告、(4)被告使用系爭著作時不得損及告訴人權利、(5)被告使用系爭著作時不得再授權予第三人使用(不論有無對價關係),亦不得自稱為權利人、(6)被告使用系爭著作時不得有任何模仿、增、刪、修改、調整或重製之行為。惟從原證五、六觀之,被告非僅逾系爭合約有效期間而使用系爭著作,使用時更未標注「本著作係麥斯網路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之意旨、未將使用或引用情形以書面或電子郵件告知原告,且自詡為權利人,更是嚴重損及原告對於系爭著作之著作權,明顯違反系爭網路行銷合約約定之系爭著作使用方式與範圍,除見被告違約之故意外,難認無不法性可言。④承前,足徵被告以原證五、六方式使用系爭著作,明顯違反其與原告間系爭合約之締約目的,及第5條第1、3項所訂使用期限、方式及範圍之限制,非屬著作權法第12條第3項規定而得利用系爭著作之範疇,仍屬不法侵害原告之著作權。⑤退萬步言,縱認被告所使用之系爭著作符合系爭合約範圍及目的,惟查,本件合約期間於106年8月31日兩造即未再續約而終止(原證四),被告即不得再享有著作權法第12條第3項之利用權,被告卻在合約終止後仍持續有利用原告著作物之行為,顯然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行為:參照本院106年度民著上易字第6號民事判決意旨,因此,本案在系爭網路行銷合約期滿終止後,被告即不得再享有法定利用權,而繼續使用原告系爭著作,乃屬當然。依原證5網頁截圖記載日期為:「2018年1月29日(按即107年1月29日)」,可知被告在系爭合約終止後仍持續有違反合約利用行為,顯然已侵害原告之著作權。(三)損害賠償及排除、防止侵害部分:1.訴之聲明第1項:①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款、第3項及第85條第1項等規定,請求被告賠償損害新臺幣(下同)1,964,000元:(1)本件原告係因兩造分別於105年7月12日、106年2月9日簽訂系爭合約,始創作原證二著作,已如前述,而依兩造於105年7月12日簽訂之系爭合約1第1條:「合約期間自民國105年9月1日起至106年12月28日止」、第3條第1項:「本合約之報酬總計226,800元,……」等語;及106年2月9日簽訂之系爭合約2第1條:「合約期間自106年3月1日起至106年8月31日止」、第3條第1項:「本合約之報酬總計289,800元,……」等語(原證四),可知被告於系爭合約期間內使用原證二著作,須支付相當對價。又兩造於系爭合約約定之報酬,為當時原告給予被告之特別優惠價,否則以合約期間6個月計,原告一般向客戶收取之報酬至少44.1萬元起,此有原告與案外間網路行銷合約書節本可佐(原證八)。基此,本件被告於兩造間系爭合約期滿後,自106年12月間起至今逾1年,未給付任何對價,卻持續使用原證二著作,並在未經原告同意下盜用原告所有原證三著作,均足認使原告受有無法向被告收取對價之損害,且此損害應以原告通常可取得之報酬計算之。(2)而截至目前為止,被告仍未撤下原證五、六之臉書名稱「PartyQueen仿妝紋繡達人」FACEBOOK網頁及痞客邦網頁上侵害系爭著作部分(原證十),被告持續侵害行為已逾24個月(106年12月份至108年11月份),以合約期間6個月計,原告一般向客戶收取之報酬至少為44.1萬元(原證8),是以原告得請求之著作財產權損害賠償額應為:1,764,000元【計算式:44.1萬÷6×24個月(106年12月份至108年11月份)=1,764,000元】。②就被告侵害原告系爭著作之著作人格權部分,請求被告賠償20萬元:查本件被告重製、改作系爭著作並公開傳輸至被告自行架設之網頁時,並未標示原告為著作人等情,有原證五、六可佐,堪認被告應有侵害原告姓名表示權之著作人格權。是原告就此部分請求被告賠償20萬元。③被告雖辯稱被告縱有侵權,原告請求著作財產權損害過高云云。倘認原告所提事證尚不足證明原告所受損害請斟酌原告為創作系爭著作付出勞力與時間,被告卻抱持投機取巧之心、基於營利之目的,明知其無權使用,為節省發想、設計與出資聘原告創作之時間、金錢與勞費,竟仍非法盜用系爭著作,以重製及公開傳輸之方式,多次、反覆侵害原告系爭著作權,數量多達176張照片、4篇文章,期間長達2年,堪認其行為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並導致原告喪失此部分收益,及被告自事發迄今,非僅未曾主動向原告表示歉意,於偵查時更斷然拒絕賠償原告所受損害,並且對於系爭著作目前皆未自網路上撤下,足徵被告絲毫不知悔過,無視創作者的努力及法令對智慧財產權之保護,若未嚴加懲治,實不足生警惕效用等情,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於不低於176萬4千元酌定被告賠償額。又按實務上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著作財產權損害賠償額時,每張照片以1萬元、12,000元計算所在多有,而參以本件被告上開侵權情節,足徵原告僅請求176萬4千元,實無過高之情,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2號判決意旨、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5年度智附民字第25號判決意旨、本院107年度附民上字第6號判決意旨可參。④綜上,被告所為,除已違反系爭合約第5條第1項、第3項等約定外,並有不完全給付之情事,故原告得依民法第227條第1項適用第226條第1項、第227條第2項及系爭合約第7條第2項等約定,請求被告賠償原告所受損害1,764,000元;另就被告未遵守系爭合約第5條第1項、第3項等約定致侵害原告著作人格權部分,依民法第227條之1規定請求被告賠償20萬元,是總計被告應賠償原告1,964,000元【計算式:1,764,000+200,000=1,964,000】。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款、第3項、第85條第1項、民法第227條第1項適用第226條第1項、第227條第2項、第227條之1及系爭合約第7條第2項等規定為請求權基礎,請擇一為原告有利判決。2.訴之聲明第2項:本案經原告另案提起刑事告訴,於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1804號偵查中(該案卷下稱偵卷,其相關案件下稱刑案),檢察官曾多次勸諭請被告先撤除系爭著作,惟經原告檢視,被告非僅置若罔聞,甚至繼續上傳。參以網路世界之廣大,非原告所能完全掌握,著作權法第84條亦明定著作權人對於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為避免被告除原告所提出之原證五、六網頁外尚有其它侵害行為,或此後復有其它侵害舉措,應有依著作權法第84條排除、防止原告所有系爭著作遭被告侵害之必要。3.訴之聲明第3項: 被告所為並有侵害原告之姓名表示權,是原告依著作權法第85條第2項及第89條規定,主張被告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之判決書主文欄,依首揭方式登載於新聞紙及FACEBOOK名稱「PartyQueen仿妝紋繡達人」網頁,俾兼有恢復原告名譽之意,自屬合理有據。(四)並聲明:1.被告應給付原告1,964,000元整,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不得未經原告同意,以重製、改作、公開傳輸、散布或意圖散布而公開陳列之方式侵害原告所有系爭著作;被告應將如原證五、六所示之臉書名稱「PartyQueen仿妝紋繡達人」FACEBOOK網頁及痞客幫部落格網頁上侵害系爭著作部分撤除。3.被告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案號、當事人、案由及主文欄,以長22.99公分、寬25.87公分之篇幅,登載於蘋果日報全國版任一版面壹日,及登載於FACEBOOK名稱「PartyQueen仿妝紋繡達人」網頁置頂3個月。4.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5.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lawName": "中華民國憲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6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7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7-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7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2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6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藍鯨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鯨公司)為新式樣第D142508號「門板」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100年9月1日起至111年12月7日止(下稱系爭專利),又系爭專利於取得專利權之前,屬於原告之營業秘密。詎被告永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於興建○○市○○○路○○○巷○○號皇御大廈時,製造並使用侵害系爭專利之門板產品(下稱系爭產品)於該大廈中,經原告比對後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而屬侵權。又被告公司經理曾於100年4月間至原告公司詢問系爭專利門板售價,顯然知悉該營業秘密之存在,竟以不正方法使用該營業秘密製造系爭產品,侵害原告營業秘密。原告曾於102年7月17日寄發存證信函予被告公司,請其停止侵害系爭專利權之行為,未獲被告理會,是被告顯具侵權故意。系爭產品單價為新台幣(下同)291,000元,原告暫先請求賠償最低金額6,377,000元。被告葉建廷為被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修正前專利法第123條第1項、第129條準用第84條第1項、第85條、營業秘密法第11至13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請求先就侵害專利權部分為審理,若無理由再請求就侵害營業秘密部分為審理。(二)被告公司侵害原告專利權:1、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權範圍:系爭產品於門板上結合相互交叉之波浪紋,整體呈現波浪起伏狀,與系爭專利之創作特點相同,自落入系爭專利之專利權範圍。2、系爭專利具新穎性、創作性:(1)被證2、3之門板是否於系爭專利申請前即已施作完成,顯有疑問,且被證2究與系爭專利有何相同或近似,被告僅稱木質鋼門板之形狀、鎖頭位置、門板表面之花紋圖案之部分已全然揭露云云,已非可採。況系爭專利係門板上相互交叉之波浪紋設計,被告竟以木質鋼門板之形狀、鎖頭位置等非原告系爭專利新穎特徵之部分置辯,已屬無據。(2)被告以被證3門板辯稱原告系爭不具創作性云云,並未就原告系爭專利究竟如何未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或為該技藝領域中通常知識者可輕易觸及,具體說明或舉證以實其說,難謂有理。3、被告又以凱旋門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凱旋門公司)所開立之證明書,辯稱安裝於皇御大廈之系爭門板完成時間為100年6月30日。惟該證明書並未載被告公司所訂購玄關門之型號及使用建案,縱形式及實質均真正,亦無法證明被告公司安裝於皇御大廈之門板完成時間為100年6月30日。(三)被告公司侵害原告營業秘密:1、系爭專利於公告前顯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者所已知,否則應早有申請專利在案。且系爭專利曾經訴外人○○○於100年10月17日提出舉發,經獲舉發不成立之處分,益徵系爭專利公告前,該門板設計並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者所已知。且因該項設計之秘密性,原告除得避免仿製而生產、販售,並得申請取得專利,顯因而具有經濟價值。另相關圖樣均非公開,原告公司內部須有一定權限之人始可接觸、使用,應屬合理之保密措施。是依營業秘密法第2條規定,系爭專利於取得專利前應屬營業秘密法之保護客體。2、被告公司前向原告詢問系爭專利門板之報價及相關資訊,業如前述,是被告公司對於該門板之設計屬原告之營業秘密,無由諉稱不知。詎被告嗣竟自行或委託製造系爭產品,依營業秘密法第10條第1項第4款規定,被告公司所為已侵害原告前開營業秘密。(四)被告公司既曾於100年4月間向原告詢問湖波智慧門之報價及相關資訊,惟系爭門板卻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顯見被告公司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被告辯稱無侵權之故意過失云云,並不足採。(五)並聲明:(1)被告永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不得自行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我國新式樣第D142508號之專利物品。(2)被告永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應拆除座落於○○市○○○路○○○巷○○號○○內所有侵害原告所有新式樣專利第D142508號之門板。(3)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新台幣6,377,000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迄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4)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5)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4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9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0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0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0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3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3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3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0 1 4",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藍鯨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鯨公司)為新式樣第D142508號「門板」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100年9月1日起至111年12月7日止(下稱系爭專利),又系爭專利於取得專利權之前,屬於原告之營業秘密。詎被告永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於興建○○市○○○路○○○巷○○號皇御大廈時,製造並使用侵害系爭專利之門板產品(下稱系爭產品)於該大廈中,經原告比對後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而屬侵權。又被告公司經理曾於100年4月間至原告公司詢問系爭專利門板售價,顯然知悉該營業秘密之存在,竟以不正方法使用該營業秘密製造系爭產品,侵害原告營業秘密。原告曾於102年7月17日寄發存證信函予被告公司,請其停止侵害系爭專利權之行為,未獲被告理會,是被告顯具侵權故意。系爭產品單價為新台幣(下同)291,000元,原告暫先請求賠償最低金額6,377,000元。被告葉建廷為被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修正前專利法第123條第1項、第129條準用第84條第1項、第85條、營業秘密法第11至13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請求先就侵害專利權部分為審理,若無理由再請求就侵害營業秘密部分為審理。(二)被告公司侵害原告專利權:1、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權範圍:系爭產品於門板上結合相互交叉之波浪紋,整體呈現波浪起伏狀,與系爭專利之創作特點相同,自落入系爭專利之專利權範圍。2、系爭專利具新穎性、創作性:(1)被證2、3之門板是否於系爭專利申請前即已施作完成,顯有疑問,且被證2究與系爭專利有何相同或近似,被告僅稱木質鋼門板之形狀、鎖頭位置、門板表面之花紋圖案之部分已全然揭露云云,已非可採。況系爭專利係門板上相互交叉之波浪紋設計,被告竟以木質鋼門板之形狀、鎖頭位置等非原告系爭專利新穎特徵之部分置辯,已屬無據。(2)被告以被證3門板辯稱原告系爭不具創作性云云,並未就原告系爭專利究竟如何未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或為該技藝領域中通常知識者可輕易觸及,具體說明或舉證以實其說,難謂有理。3、被告又以凱旋門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凱旋門公司)所開立之證明書,辯稱安裝於皇御大廈之系爭門板完成時間為100年6月30日。惟該證明書並未載被告公司所訂購玄關門之型號及使用建案,縱形式及實質均真正,亦無法證明被告公司安裝於皇御大廈之門板完成時間為100年6月30日。(三)被告公司侵害原告營業秘密:1、系爭專利於公告前顯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者所已知,否則應早有申請專利在案。且系爭專利曾經訴外人○○○於100年10月17日提出舉發,經獲舉發不成立之處分,益徵系爭專利公告前,該門板設計並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者所已知。且因該項設計之秘密性,原告除得避免仿製而生產、販售,並得申請取得專利,顯因而具有經濟價值。另相關圖樣均非公開,原告公司內部須有一定權限之人始可接觸、使用,應屬合理之保密措施。是依營業秘密法第2條規定,系爭專利於取得專利前應屬營業秘密法之保護客體。2、被告公司前向原告詢問系爭專利門板之報價及相關資訊,業如前述,是被告公司對於該門板之設計屬原告之營業秘密,無由諉稱不知。詎被告嗣竟自行或委託製造系爭產品,依營業秘密法第10條第1項第4款規定,被告公司所為已侵害原告前開營業秘密。(四)被告公司既曾於100年4月間向原告詢問湖波智慧門之報價及相關資訊,惟系爭門板卻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顯見被告公司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被告辯稱無侵權之故意過失云云,並不足採。(五)並聲明:(1)被告永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不得自行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我國新式樣第D142508號之專利物品。(2)被告永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應拆除座落於○○市○○○路○○○巷○○號○○內所有侵害原告所有新式樣專利第D142508號之門板。(3)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新台幣6,377,000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迄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4)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5)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原告起訴主張:訴外人哈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哈尼克斯公司)於90年7月17日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財局)申請「無線電識別標籤之設置構造及無線電識別標籤之設置方法以及無線電識別標籤之通信方法」發明專利,經該局審查核准後,發給第168962號專利證書(下稱系爭962號專利),專利期間自91年12月21日起至110年7月16日止。嗣原告於100年2月10日自訴外人哈尼克斯公司獲得系爭962號專利之專屬授權,並向智財局辦理專利權授權之登記在案。另原告公司法定代理人黃廷彰於95年8月14日向智財局申請「無線射頻詢答器」發明專利,經該局審查核准後,發給第I324749號專利證書(下稱系爭749號專利),專利期間自99年5月11日至115年8月13日止;嗣原告亦於99年5月11日自黃廷彰獲得系爭749號專利之專屬授權,並向智財局辦理專利權授權之登記在案。詎被告弘有富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製造、販賣與原告系爭962號專利、系爭749號專利相同之印有「TauRIS900」字樣之電子腳環產品(下稱系爭產品),經原告將系爭產品委由財團法人中華工商研究院(下稱中華工商研究院)鑑定,結果為上開產品已落入系爭962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系爭749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而屬侵權,有中華工商研究院出具之專利權侵害鑑定研究報告書(下稱侵害鑑定研究報告書)為證。被告鄭明聯為被告弘有富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及實際負責人,依法應與被告弘有富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又原告曾於99年8月23日及100年4月18日函達被告,促其停止侵害行為,惟被告仍置之不理,繼續於市場上販賣系爭產品,足見被告具有故意或過失。爰依專利法第84條第1項、第2項及第3項、第85條第1項第2款、公司法第23條2項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等不得自行或使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TauRIS德利士電子腳環」及任何侵害證書號第168962號「無線電識別標籤之設置構造及無線電識別標籤之設置方法以及無線電識別標籤之通信方法」發明專利、證書號第I324749號「無線射頻詢答器」發明專利之物品,如已製造、販賣、使用者,應即回收銷燬之。(2)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165萬元整,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訴訟費用由被告等連帶負擔。(4)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二)對被告抗辯所為之陳述:1.系爭產品確已落入系爭962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系爭產品具有「無線電識別標籤其軸向平行於上述導電性構件之設置面並略接觸於該設置面予以設置」之特徵: 被告雖抗辯系爭產品之無線電識別標籤其軸向未與導電性構件之設置面呈平行接觸云云,惟經拆除系爭產品封裝體後可知,由天線線圈及控制部所構成之無線電識別標籤,其軸向確與一板體之設置面呈平行接觸,而該板體經檢測後亦證實其具有導電性,而與系爭962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電性構件相符。另由被告提出之系爭產品無線電識別標籤說明書可知,系爭產品之無線電識別標籤確實是與具導電性之金屬導電框架互相接觸連接,而與系爭962號專利所描述之無線電識別標籤與導電性構件間接觸方式相同,是系爭產品確實有系爭962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無線電識別標籤其軸向平行於上述導電性構件之設置面並略接觸於該設置面予以設置」之特徵。(2)系爭產品具有「無線電識別標籤整體被形成為棒狀」之特徵:系爭產品無線電識別標籤之外觀確實形成一棒狀,而與系爭962號專利所界定之形狀並無差異。退萬步言,縱系爭產品之無線電識別標籤並非呈現棒狀之外觀,惟系爭產品與系爭962號專利之技術手段均是以天線線圈及控制部構成一無線電識別標籤,而達成無線通訊之功能及結果,至於整體造型究係為梯形或棒狀,與其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均無涉,故仍應落入系爭962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均等範圍內。2.系爭749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具進步性:(1)證據2未揭露系爭749號專利之「識別晶片」、「天線單元」、「載體」三者之相對應設置結構:比較系爭749號專利與證據2,可知證據2未揭露「載體20」(此點亦為被告等所承認),也未揭露系爭749號專利「識別晶片」、「天線單元」、「載體」三者之相對應設置結構,即「識別晶片設置於載體的頂面,天線單元是疊置於識別晶片上,線圈是藉由電路接點與該識別晶片電連接」之技術特徵。(2)證據2與證據3的技術特徵先天不相容而無法互相組合:證據3所揭露之「詢答器」屬於電子卡片詢答器,該詢答器為符合卡片輕薄之構造,其所使用之天線為平面狀的環形結構,與證據2之天線單元呈棒形構造體並不相同,無法如被告所稱將證據3適用於環形天線之卡片組合於證據2之棒形天線單元,證據2與證據3所揭露之必要技術特徵先天即不相容,則其技術內容的組合並非明顯。(3)系爭749號專利之載體設置顯然具備新穎性及進步性:不論是證據2或習知立體詢答器(例如系爭749號專利說明書所描述之先前技術),均未揭露於棒形天線上疊置載體之技術特徵,蓋因習知立體詢答器係利用棒形天線之一端插入套環以達到天線與識別晶片連接及固定之作用。而系爭749號專利則藉由識別晶片、天線單元與載體三者呈「面接觸」連結,增加彼此結合牢固效果及組裝之便利,顯然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4)綜上,證據2之棒形天線與證據3適用於環形天線之卡片顯然無法相容而難以組合。且系爭749號專利藉由識別晶片、天線單元與載體三者呈「面接觸」連結,增加彼此結合牢固效果及組裝便利之技術特徵,未被先前技術所揭露,故證據2與證據3之組合無法證明系爭749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進步性。3.系爭產品未於系爭749號專利申請前公開使用:  (1)德商RES公司文件僅為訴外人之片面陳述,未揭露任何產品之特徵及結構,亦未有發票或銷售資料證明該產品實際之販售日期,且被告並未提出其他補強證據證實該私人書信內容之可信性,故被告抗辯其有專利法第57條第1項第2款之情事,洵無足採。(2)被告一再強調系爭產品係於90年間開始販售,故本案兩件系爭專利之效力應不及於申請前已公開使用之「TauRIS900」電子腳環;且被告只有進口一種型號即「TauRIS900」之電子腳環云云。惟原告曾在數年前於市面上尋獲被告所販賣之「TauRIS600」電子腳環,顯見被告上開辯稱,並非實在。再者,被告前所提證據5進口報單內所載貨物名稱「R900-B-LELECTRONICRINGBLACK」及「R900-C-LELECTRONICRING」等字樣,與證據4之「TauRIS900」電子腳環,型號並不相同。據此,證據5並無法與證據4即系爭749號專利侵害鑑定研究報告書互相勾稽,以證明「TauRIS900」電子腳環之出貨日期。故被告稱系爭產品「TauRIS900」電子腳環已於本案系爭二專利申請前公開使用云云,顯非事實。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ZL200620015250.3號「女性生殖道監測、採檢、投藥、灌洗、刺激興奮的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為原告所有。原告遭被告施用詐術,因而陷於錯誤同意讓售系爭專利予被告,並於簽約時交付其所有專利權之文件予被告供被告移轉登記專利權使用,惟被告遲不辦理移轉登記且未繳納規費,致系爭專利遭終止,爰依專利法第97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額。(二)聲明: 1、被告應賠償原告1億5000萬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前項判決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一)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惟因被告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1、原告與被告係於83年4月28日簽立系爭合約,由系爭合約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2、原告於84年3月起任職於被告公司開發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於每臺電子針灸按摩器銷售後,被告依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按下列方式給付每臺權利金或獎金:(1)3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66、HT-633、HT-77、HT-662(2CH)、HT-77A(2CH)、HT-339、HT-66B、HT-850、HT-66A。(2)2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331A、HT-331AN。(3)10元權利金使用軟體機型: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6、TK302、HT-330、HT-331B、HT-331BN、HT-338、HT-338N、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4)1元獎金機型(參考坊間硬體非屬創作機型):HT-311、HT-312、HT-311N。3、被告於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依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明細如下:86年6、7月:給付現金23,010元。86年11月7日:給付16,023元(票號NB0000000)。86年12月6日:給付16,302元(票號NB0000000)。87年2月16日:給付6,730元(票號NB0000000)。87年3月16日:給付8,340元(票號NB0000000)。87年4月1日:給付1,880元(票號NB0000000)。87年6月1日:給付8,003元(票號NB0000000)。87年7月16日:給付6,394元(票號NB0000000)。87年10月1日:給付4,012元(票號NB0000000)。87年11月1日:給付5,25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31日:給付4,570元(票號PB0000000)。87年12月及88年1、2月:給付現金6,620元。小計:107,134元。4、上開107,134元權利金,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案件中並不爭執有收受之事實。5、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則由預支權利金扣除,故原告並無權利金支付之爭議存在:(1)原告於92年5月3日起至93年5月,再次回任被告公司,倘若原告在上揭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有權利金支付之爭議,為何在原告92年至93年任職一年期間均未向被告請求?故可證之,在上揭期間內並無爭議存在。(2)原告如主張在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期間有支付權利金之爭議,依最高法院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舉證責任之原則,原告應就上開有利於己之事由負舉證責任,否則應認其主張為無理由。6、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明細:(1)92年8月至93年9月軟體權利金(含內外銷)為159,450元。(2)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內銷部分)為50,730元。(3)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臺北關稅局外銷部分)為19,450元。(4)93年10月至97年8月7日止軟體權利金(高雄關稅局外銷部分)為26,340元。(5)上開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5,970元。7、原告並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因此雙方同意由被告應付原告之權利金予以扣抵,上開權利金382,500元之預支,原告於鈞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履行契約事件98年10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亦已自認在案,故就此部分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仍尚未抵銷完畢。8、97年8月7日至99年6月30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書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132,550元,被告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向被告領取上揭權利金,故被告於99年7月15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9、99年7月1日至99年8月31日原告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共計2,090元,被告於99年10月13日以桃園十二支郵局第1535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但原告並未領取,故被告於99年10月26日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提存在案。10、被告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83年4月28日至103年4月28日)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並無任何違約情事,原告不得單方面終止該合約。原告主張其於98年11月25日終止與被告間之系爭合約,並不合法,則系爭合約仍有效存在,而被告依現仍有效存在之系爭合約,合法使用系爭合約所載原告授權使用之36種電子針灸按摩器機型之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圖),何來契約具有終止之事由存在。(二)依據系爭合約書第2條可知,被告支付原告權利金係以出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30元權利金為計算基準,且原告不否認收受86年6月至88年2月間之銷售電子針灸按摩器每臺給付原告權利金及獎金共計107,134元,而上開權利金之計算均係以「臺數」計算,且另以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給付每臺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之權利金或獎金,是上開權利金、獎金之計算方式原告早已知悉,絕非原告主張權利金計算係以燒錄微處理器之數量為計算基準。(三)系爭合約適用之機型範圍應係HT-66等36種機型,而非原告主張之42種機型:1、原告所主張系爭合約授權範圍之42種機型內,其中之「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等5種機型,被告並未生產製造。2、被告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機型為HT-66、HT-633、HT-77、HT-662/4PADS、HT-77A/4PADS、HT-339、HT-66B、HT-850、HT-66A、HT-55、HT-33A、HT-335、HT-321A、HT-337、HT-332A、HT-312A/4PADS、HT-336、TK302、HT-330、HT-331A、HT-331AN、HT-331B、HT-331BN、HT-338/4PADS、HT-338/8PADS、HT-338/12PADS、HT-338/16PADS、HT-338N/4CH、HT-338N/8CH、HT-33、HT-321、HT-327、HT-326、HT-322、HT-332、HT-55A等36種之電療機機型。3、原告主張應付權利金除上開36種外之其餘9種機型,其中HT-311、HT-312、HT-311N三種機型,並未使用軟體,屬硬體機型,上述3種機型共用一片機板,所使用之積體電路IC4069為一早期標準化之電子元件,早期之教科書就有介紹以及市面上早有該應用產品可查,當時以獎金1元給付,但離職後則不再發放獎金,因此沒有把上述機型臺數列入統計表中。另有6型硬體機型(未使用軟體)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與本案無關,上開6種機型皆為原告離職後才由被告自行發展出來。4、原告另主張為何統計表上之機型未包含全部機型,其原因在於除上述與本案無關之機型外,另有部分機型於當初發展至今並未賣出任何一臺(如HT332A、HT312A等),因此統計表所列出之機型皆為全部實際有銷售之紀錄。(四)前案判決計算權利金之方式,係以每燒錄1個MCU軟體30元計算權利金,而與兩造實際間依據原告貢獻度之不同,依不同之機型而分別給付30元、20元、10元、1元之權利金或獎金之計算基礎不符,茲就實際機型、數量、原告重複計算扣除、原告漏列增補暨權利金、獎金之計算說明如下(未扣除「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1、內銷發票部分: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60,930元。93年度:110,926元。94年度:15,177元,95年度:11,333元。96年度:7,410元。97年度:6,440元。小計:212,216元。臺北關部分:11,321元。中正機場部分:10,171元。高雄關部分:27,566元。以上合計:261,274元。2、「HT-311、HT-312、HT-311N、HT328/8PADS、HT662/8PADS、HT662/16PADS、HT77A/8PADS、HT77A/16PADS、HT66B/24PADS」等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而前案判決誤列之權利金及獎金應扣除5,064元:(1)內銷發票部分:1,796元。92年度(92年8月9日以後):0元。93年度:1,226元。94年度:357元。95年度:193元。96年度:20元。97年度:0元。小計:1,796元。(2)臺北關部分:1,831元。(3)中正機場部分:211元。(4)高雄關部分:1,226元。(5)以上合計:5,064元。3、系爭合約書適用之36種機型權利金及獎金共計為261,274元,應扣除9種未使用軟體機型部分5,064元,故本件權利金及獎金應為256,210元,而前案判決卻認定為845,850元,故上開判決之認事用法及計算基礎係有違誤。4、原告不爭執陸續向被告借款共計382,500元,92年8月8日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依系爭合約書得請求之權利金為256,210元,被告主張依民法第334條之規定向原告主張抵銷,經抵銷後被告仍有126,290元尚未抵銷完畢。(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61、262頁)(一)兩造於83年4月28日簽訂「電子針灸按摩器軟體開發使用權合約書(即系爭合約)」(原證1)。(二)被告所生產之低頻單CHANNEL型:HT-337、HT-23A、HT-336、HT-321A、HT-312A、HT-302;低頻2CHANNEL型:HT311N/4PADS、HT-311/4PADS、HT-312/4PADS;低頻+中頻2CHANNEL型:HT-66、HT-633、HT-77、HT-55、HT-33A、HT-335/4PADS、HT-337、HT-332A、HT-336、HT-321A、HT-312A/4PADS;中頻2CHANNEL型:HT338/4PADS、HT662/4PADS、HT-77A/4PADS:低頻4CHANNEL型:HT330/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38/8PADS;中低頻4CHANNEL型:HT-328/8PADS、HT-339/8PADS、HT66B/8PADS、HT662/8PADS、HT-77/8PADS、HT338N/4CH;中低頻6CHANNEL:HT-338/6CH;低頻6CHANNEL:HT-331AN/12PADS、HT-331BN/12PADS、HT-331A/12PADS、HT-331B/12PADS;中頻+低頻6CHANNEL:HT850/12PADS;中低頻8CHANNEL:HT-388/16PADS;低頻8CHANNEL:HT662/16PADS、HT-77A/16PADS、HT-338N/8CH;中頻12CHANNEL:HT-66B/12CHANNEL共42機型電療機之軟體(下稱系爭軟體)及電路係由原告開發一節,已經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判決認定。(三)本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認定系爭電療機內部套件(軟體及電路)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所有(原證2)。(四)原告曾寄發98年1月21日中壢第九支局郵局第0000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書第2條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被告於98年1月22日收受),原告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存證信函第001823號催告被告於98年11月25日前與原告洽談和解相關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17日收受),原告再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00145號存證信函通知被告終止系爭契約等(被告於98年11月26日收受)(原證3、4、5)。(五)被告曾於99年7月5日以桃園十三支郵局第930號存證信函催告原告領取權利金132,550元(被證9),並於99年7月15日提存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存所(被證10)。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該條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31號判例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未依約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而經原告為終止合約之意思表示,系爭合約授權關係已終止等情,既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是否存在即有不明確,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依上所述,原告有請求確認之法律上利益,其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於法即無不合,核先敘明。(二)次按契約除當事人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外,須經債務人繼續之履行始能實現者,屬繼續性供給契約,而該契約倘於中途發生當事人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時,民法雖無明文得為終止契約之規定,但為使過去之給付保持效力,避免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判決參照)。次按民法債編第二章「各種之債」各節所規定之契約,固可謂為有名契約,但並不能因而涵蓋所有類型之契約,本於契約自由之原則,倘當事人因自由訂定而不能歸類之其他無名契約,自仍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又繼續性供給契約,乃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向他方繼續供給定量或不定量之一定種類、品質之物,而由他方按一定之標準支付價金之契約。是無名之不定期繼續性供給契約,亦應同可類推適用民法相關之規定(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1860號判決參照)。1、經查,依兩造簽訂之系爭合約第1條約定:「軟體完成後乙方(即原告)擁有此套軟體之所有權,甲方(即被告)擁有此套軟體之使用權…」、第2條約定:「甲方於拷貝此套軟體使用並出售時,甲方需付乙方30元之權利金(每臺機器使用一顆微處理器)但不良品除外,每月月結一次,並於次月十六日支付乙方月結二個月之支票以為權利金(如:五月份甲方共使用兩千顆於機器上,則甲方須於六月十六日支付乙方七月三十一日到期金額為六萬元之權利金」、第3條約定:「此套軟體使用合約期間為20年,合約期滿如經雙方同意得繼續訂新約」、第4條約定:「為確保雙方之權益,乙方有義務視市場需求(由甲方提供資訊)為此套軟體無償增補新功能,以利市場競爭,而不致因功能老舊遭淘汰」等語以觀(見本院卷第12頁),兩造基於上開合約之約定,於原告完成系爭軟體後,在前開合約期間將系爭軟體繼續供給被告不定量拷貝使用於機器出售,再由被告按一定標準支付金額,作為使用系爭軟體之代價,應屬具有繼續性供給契約特性之無名契約,則揆諸首揭說明,倘於契約中途發生契約當事人給付遲延時,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至第256條之規定,許其終止將來之契約關係,並依同法第263條準用第258條規定,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2、次查,原告主張其自88年間收到被告給付之3萬餘元權利金之支票後,即未再收到任何權利金之給付,乃於97年8月8日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對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請求被告給付自83年4月28日起至97年8月8日止之權利金(嗣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移轉本院管轄,即本院前案98年度民著訴字第10號)等情,有原告所提前開民事判決影本在卷可稽,被告雖辯稱其於系爭合約有效期間均依約給付權利金云云,惟查,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之權利金部分,被告既辯稱係由原告預支之權利金中扣除等語(參本院卷第43頁被告民事答辯狀),並於本院100年3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次陳稱被告最後一次給付權利金之時間為88年1、2月間,之後係用扣抵等語在卷可稽(參本院卷第262頁),則被告嗣後於100年6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再改口辯稱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係以現金給付原告云云,與其前所述已有不符,且其就前開期間(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權利金之計算方式、依據及現金給付之明細等又陳明無法提出相關資料佐證,復為原告所否認,則被告嗣後所辯,尚難憑採。又被告辯稱原告向其預支之權利金382,500元,係自83年9月30日至86年間借支一節,有被告所提借支明細表影本在卷可稽(見被證7),則被告辯稱用以扣抵前開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原告權利金之借支,即應為上開借支明細表所載之382,500元,而被告既無法說明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應給付之權利金金額及計算明細,則前開預付之權利金是否尚未扣抵完畢,已非無疑,被告卻將該筆借支之全部金額再作為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原告應取得之權利金元中扣抵之金額,亦無可採。3、再者,被告所提權利金之計算方式及金額,僅以36種機型計算,且部分機型係以每臺20元、10元、1元之金額計算權利金,惟查,被告就原告於前案主張系爭合約書授權範圍有42種機型一節,既經被告於前案所不爭執(見原證2前案民事判決書影本第6頁),則其嗣後再辯稱僅有36種機型,即無可採。且依系爭合約第2條之約定,被告於拷貝系爭軟體使用時,係以每出售1臺(每臺機器使用1顆微處理器)給付30元之授權金計算,並無依原告開發之困難度及該機型售價之高低而區分30元、20元、10元、1元不等權利金之約定,被告片面以契約未約定之方式計算權利金,亦非可採。是被告縱自99年7月5日以後以其片面計算之權利金辦理提存,亦難謂已依系爭合約履行義務。4、綜上所述,原告自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依系爭合約應取得之權利金,縱依被告單方之計算方式亦至少有255,970元尚未給付,而原告前於84年至86年間借支之382,500元,既已用於扣抵88年3月至92年8月7日被告應給付之權利金,被告復未提出前開期間權利金計算之明細及依據,則其再以全部之借支金額382,500元扣抵92年8月8日起至97年8月7日止應給付原告之權利金,為不可採,已如前述,堪認被告於97年8月7日前已有未依系爭合約計算權利金及給付原告權利金之情事,而原告除於97年8月8日於前案起訴請求被告給付97年8月8日前積欠之權利金外,又於98年1月21日以中壢第九支局第2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又於98年11月16日以桃園府前(21支)郵局第1823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與原告洽談和解事宜,否則將終止契約,亦如前述,被告既未於原告催告期間內履行系爭合約給付權利金之義務,則原告於98年11月25日以平鎮高雙郵局第145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合約授權關係之意思表示,於被告收受送達時(98年11月26日)即生終止之效力。(三)從而,原告請求確認系爭合約之授權關係自98年11月26日起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四)又本件為確認訴訟,性質不宜宣告假執行,原告假執行之聲請應予駁回。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4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其於雅虎拍賣網站上使用「monkeyshop」從事服飾販售多年,於大台北地區具相當知名度,為表彰原告特色乃使用「monkeyshop」名稱於原告之拍賣網站上以為表徵,並於民國97年8月8日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商標註冊,於同年月16日取得商標註冊號第01374919號「MonkeyFashionShop小猴子的賣場」之商標圖樣(下稱系爭商標)。然被告在網路拍賣上之賣場抬頭及賣場陳列展示均使用「S-Monkeyshop」,造成消費大眾誤認混淆,已侵害原告所有之系爭商標及姓名權,經過原告多次告知不得再使用「monkeyshop」之名,均未予置理,為此依民法第19條、商標法第29條第2項第2款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二)聲明求為判決:1、命被告撤換產品上所使用之「monkeyshop」名稱。2、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下同)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一)被告使用「S-Monkeyshop」並無侵害原告之姓名權:原告之姓名為「孫鵬翔」,並無「Monkeyshop」等字,被告使用「S-Monkeyshop」並未侵害原告之姓名。又原告於網路賣場之註冊名稱為「小猴子的賣場」,亦無「Monkeyshop」等字樣,況該「小猴子的賣場」亦非法人,自無所謂姓名權遭侵害之事。(二)被告之「S-Monkeyshop」並無侵害原告之商標權:1、被告之網路賣場名稱為「S-Monkeyshop」,賣場使用「S-Monkeyshop日、韓風格服飾,時尚男裝」,使用之語文為英文,且其中「S-M」文字為紅色。又被告之網路賣場名稱與原告之註冊商標「MonkeyFashionShop小猴子的賣場」(英文字母為「MonkeyFashionShop」,其中Monkey為黃色),兩者無論在英文字母大小編排,以及文字、顏色均有所不同,顯非近似之商標。2、兩造經營均為網路賣場,所出售者均為由他處批貨來之商品,原告並未將系爭商標印於所出售之商品上,被告亦未將「S-Monkeyshop」印於所出售之商品上,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原告網路賣場之搜尋名稱為「小猴子賣場」,被告使用網路賣場之搜尋名稱則為「S-Monkeyshop」。另兩造之消費者,均係利用網路搜尋兩造之賣場名稱,再以網路向兩造購買商品,顯見相關網路消費者係以「賣場名稱」作為區別兩造之表徵。如以「Monkey」為關鍵字搜尋網路賣場名稱,僅出現被告之「S-Monkeyshop」賣場,並無出現原告之「小猴子的賣場」。又以「小猴子的賣場」為關鍵字搜尋網路賣場名稱,亦不會出現被告之「S-Monkeyshop」賣場。相關網路消費者,如打上「Monkey」字樣,並無法找尋到原告經營之「小猴子的賣場」。而欲至原告經營之「小猴子的賣場」購買商品之消費者,亦不可能藉由「Monkeyshop」為字樣搜尋。堪認被告使用「S-Monkeyshop」為賣場名稱,不可能使原告「小猴子的賣場」之消費者有所謂誤認兩者為相同店家之可能。再者,網路賣場中「關於我」之指稱,並無侵害原告之商標權,因被告使用之標示為「S-Monkeyshop日、韓風格服飾、時尚男裝」,原告使用標示為「MonkeyShop」,兩者無論在文字底色、英文字母大小及排列、英文字母顏色,以及是否有加註中文等外觀,均有顯著不同。(三)縱被告有所謂侵害原告權利之行為,然原告並未具體指明實際是否受有損害,及所受損害之金額為何,空言要求被告賠償50萬元,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四)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9",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2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被告林義勝係被告勝品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勝品公司)負責人,明知「雙龍設計圖」之商標(下稱系爭商標,如附圖一所示)係原告於90年10月19日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商標註冊,經審定後,於91年9月16日註冊,專用期間限至111年9月15日,現仍在專用期間內(原證1),非經原告之同意或授權,不得於同一或類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於前揭商標之圖樣。詎被告等竟於102年8月開始,使用近似系爭商標之商標圖樣於被告公司所出產42度寶島賓宴酒、58度寶島賓宴酒(下稱系爭產品),智慧財產局智商00348字第10380413100號函、第10380604070號函、第10380536720號函及第10380604070號函均可證明兩者構成近似,有致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且被告林義勝亦經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03年度智簡字第25號刑事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個月在案(原證2)。原告爰依商標法第69條第3項、第71條第1項第3款,民法第195條第1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二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一)被告使用「S-Monkeyshop」並無侵害原告之姓名權:原告之姓名為「孫鵬翔」,並無「Monkeyshop」等字,被告使用「S-Monkeyshop」並未侵害原告之姓名。又原告於網路賣場之註冊名稱為「小猴子的賣場」,亦無「Monkeyshop」等字樣,況該「小猴子的賣場」亦非法人,自無所謂姓名權遭侵害之事。(二)被告之「S-Monkeyshop」並無侵害原告之商標權:1、被告之網路賣場名稱為「S-Monkeyshop」,賣場使用「S-Monkeyshop日、韓風格服飾,時尚男裝」,使用之語文為英文,且其中「S-M」文字為紅色。又被告之網路賣場名稱與原告之註冊商標「MonkeyFashionShop小猴子的賣場」(英文字母為「MonkeyFashionShop」,其中Monkey為黃色),兩者無論在英文字母大小編排,以及文字、顏色均有所不同,顯非近似之商標。2、兩造經營均為網路賣場,所出售者均為由他處批貨來之商品,原告並未將系爭商標印於所出售之商品上,被告亦未將「S-Monkeyshop」印於所出售之商品上,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原告網路賣場之搜尋名稱為「小猴子賣場」,被告使用網路賣場之搜尋名稱則為「S-Monkeyshop」。另兩造之消費者,均係利用網路搜尋兩造之賣場名稱,再以網路向兩造購買商品,顯見相關網路消費者係以「賣場名稱」作為區別兩造之表徵。如以「Monkey」為關鍵字搜尋網路賣場名稱,僅出現被告之「S-Monkeyshop」賣場,並無出現原告之「小猴子的賣場」。又以「小猴子的賣場」為關鍵字搜尋網路賣場名稱,亦不會出現被告之「S-Monkeyshop」賣場。相關網路消費者,如打上「Monkey」字樣,並無法找尋到原告經營之「小猴子的賣場」。而欲至原告經營之「小猴子的賣場」購買商品之消費者,亦不可能藉由「Monkeyshop」為字樣搜尋。堪認被告使用「S-Monkeyshop」為賣場名稱,不可能使原告「小猴子的賣場」之消費者有所謂誤認兩者為相同店家之可能。再者,網路賣場中「關於我」之指稱,並無侵害原告之商標權,因被告使用之標示為「S-Monkeyshop日、韓風格服飾、時尚男裝」,原告使用標示為「MonkeyShop」,兩者無論在文字底色、英文字母大小及排列、英文字母顏色,以及是否有加註中文等外觀,均有顯著不同。(三)縱被告有所謂侵害原告權利之行為,然原告並未具體指明實際是否受有損害,及所受損害之金額為何,空言要求被告賠償50萬元,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四)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營業秘密損害賠償(勞動)
㈠原告長期致力於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之研發、設計、製造與銷售,擁有逾3,700件專利(原證6)。原告更為全球第四大DRAM廠,其銷售之DRAM產品全球市占率約為3%(原證7)。原告自民國84年公司成立以來,從0.20微米製程技術為起始,發展至90、70奈米製程技術等,並據以設計、製造DRAM產品(原證8)。直至97年,原告基於市場評估與需求,與訴外人美光晶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美光公司)簽訂技術授權合約,以取得68及50奈米製程之技術授權,雙方又簽訂共同開發合約,約定共同投入研發費用以開發50奈米以下製程技術產品。原告於99年第四季轉入42奈米製程,並自100年下半年度至105年下半年度長遠五年期間完成30奈米製程產品之內部驗證、客戶認證與導入量產(原證8),其間原告投入鉅額之研發費用(自100年至105年共計新台幣(下同)219億6,141萬9,000元;而美光公司亦於技術合作下就30奈米技術投入450億元(原證5),相關DRAM產品之研發費用均有明載於原告公司之財報及年報(原證7、8、9)。㈡被告林于弼於95年6月21日起至106年5月12日任職原告公司,並與原告簽訂員工聘僱承諾書(原證2)。被告嗣於106年4月20日以個人生涯規劃為由口頭請辭,並於同年5月12日離職(原證3)。被告於離職前之106年5月4日,自原告公司下載多筆電腦檔案(下稱系爭電腦檔案),其間密集將電腦連接USB裝置及私人手機,並於離職後之10日(即106年5月22日)赴中國合肥睿力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下稱睿力公司)擔任產品工程部工程師,負責產品分析及測試。系爭電腦檔案係原告與美光公司共同開發DRAM之30奈米製程產品之設計與技術,與產品分析及測試相關,為前述研發費用所及,經原告依照「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機密文件管理辦法」核定為機密等級,非經原告同意不得任意取得及使用,而被告依據其95年6月21簽訂之「員工聘僱承諾書」第4條亦應負保密義務。被告雖否認有前述不法取得系爭電腦檔案之行為,惟調查過程中(發現被告將系爭電腦檔案中之「tmCompress.pdf」檔案存放於其手機(經鑑識發現被告下載之檔案之MID5及SHA1碼與其存在之ASUS手機中之檔案相同,而可證為同一檔案),而此一檔案即DRAM產品之測試模式,此為被告所自承(原證4第13頁),足證被告確實有不法取得原告設計及測試30奈米製程之DRAM產品之營業秘密,此營業秘密為原告開發高階產品(30奈米製程及20奈米製程)之重要基石。況且,被告現所任職之睿力公司及其百分之百控股之母公司合肥長鑫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原證10),確實於短短二年間即迅速擁有設計、製造、測試、量產DRAM產品之能力,且威脅原告之市場與競爭地位(原證11)。被告依其所簽立之「員工聘僱承諾書」之規定,應嚴守保密義務,且於終止與原告之聘僱關係時,應將所持有之任何資料交還原告,然被告明知30奈米製程技術之設計及分析係原告重要之營業秘密,竟為取得新東家之信任以及獲取年薪三倍報酬(原證4第5頁)之不法利益,而違反其保密義務,將原告之營業秘密存在於私人手機,致使原告之營業秘密資料喪失秘密性,被告顯然已具備對其行為不法之故意,亦就可能之損害有所認識,依營業秘密法第12條第1項之規定,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爰依營業秘密法第12條第1項前段、第13條、民事訴訟法第222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㈢並聲明:⒈被告應賠償原告2億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⒉請准宣告原告供擔後,得為假執行。⒊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一)被告使用「S-Monkeyshop」並無侵害原告之姓名權:原告之姓名為「孫鵬翔」,並無「Monkeyshop」等字,被告使用「S-Monkeyshop」並未侵害原告之姓名。又原告於網路賣場之註冊名稱為「小猴子的賣場」,亦無「Monkeyshop」等字樣,況該「小猴子的賣場」亦非法人,自無所謂姓名權遭侵害之事。(二)被告之「S-Monkeyshop」並無侵害原告之商標權:1、被告之網路賣場名稱為「S-Monkeyshop」,賣場使用「S-Monkeyshop日、韓風格服飾,時尚男裝」,使用之語文為英文,且其中「S-M」文字為紅色。又被告之網路賣場名稱與原告之註冊商標「MonkeyFashionShop小猴子的賣場」(英文字母為「MonkeyFashionShop」,其中Monkey為黃色),兩者無論在英文字母大小編排,以及文字、顏色均有所不同,顯非近似之商標。2、兩造經營均為網路賣場,所出售者均為由他處批貨來之商品,原告並未將系爭商標印於所出售之商品上,被告亦未將「S-Monkeyshop」印於所出售之商品上,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原告網路賣場之搜尋名稱為「小猴子賣場」,被告使用網路賣場之搜尋名稱則為「S-Monkeyshop」。另兩造之消費者,均係利用網路搜尋兩造之賣場名稱,再以網路向兩造購買商品,顯見相關網路消費者係以「賣場名稱」作為區別兩造之表徵。如以「Monkey」為關鍵字搜尋網路賣場名稱,僅出現被告之「S-Monkeyshop」賣場,並無出現原告之「小猴子的賣場」。又以「小猴子的賣場」為關鍵字搜尋網路賣場名稱,亦不會出現被告之「S-Monkeyshop」賣場。相關網路消費者,如打上「Monkey」字樣,並無法找尋到原告經營之「小猴子的賣場」。而欲至原告經營之「小猴子的賣場」購買商品之消費者,亦不可能藉由「Monkeyshop」為字樣搜尋。堪認被告使用「S-Monkeyshop」為賣場名稱,不可能使原告「小猴子的賣場」之消費者有所謂誤認兩者為相同店家之可能。再者,網路賣場中「關於我」之指稱,並無侵害原告之商標權,因被告使用之標示為「S-Monkeyshop日、韓風格服飾、時尚男裝」,原告使用標示為「MonkeyShop」,兩者無論在文字底色、英文字母大小及排列、英文字母顏色,以及是否有加註中文等外觀,均有顯著不同。(三)縱被告有所謂侵害原告權利之行為,然原告並未具體指明實際是否受有損害,及所受損害之金額為何,空言要求被告賠償50萬元,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四)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53", "lawName": "中華民國刑法" }, { "issueRef": "254", "lawName": "中華民國刑法" }, { "issueRef": "255", "lawName": "中華民國刑法" }, { "issueRef": "317", "lawName": "中華民國刑法" }, { "issueRef": "318", "lawName": "中華民國刑法" }, { "issueRef": "2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7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5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2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第I282382號「具有活性碳之布層結構及其製法」發明專利之專利權人,期間自民國96年6月11日起至103年10月21日止。(二)被告安帆士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安帆士公司)前曾於98年間指示製造商恆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恆儀公司)使用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製成具有活性碳布層結構之布料,再將具有侵權之布料另行指示訴外人纖福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纖福公司)加工製成成衣而販售。(三)原告曾於99年7月6日寄發存證信函予被告等,被告安帆士公司針對原告回函陳稱:「……且查本公司販售之產品,蓋係來自本公司之供應商,而經該供應商告知,其使用之技術,應無侵害他人專利之情事…」;恆儀公司回函:「……且查本公司代工製造相關產品使用之技術,蓋係來自本公司之客戶(即安帆士公司)之國外客戶所研發及授權技術…」等抗辯,足見被告等確已承認有販賣及製造系爭專利產品之事實。(四)經原告以所有專利產品與被告製作之產品委請國泰智慧產權事務所進行相關專利侵權鑑定後,證明被告製成布料產品技術確已落入原告所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五)系爭發明專利雖經智慧財產局為「舉發成立,應撤銷專利權」之審定主文,惟原告業已依法提出訴願,舉發案尚未終結確定。(六)原告雖擔任訴外人纖福公司法定代理人,但公司內部業務向屬分層負責,就訴外人纖福公司受被告指示進行成衣代工當時,原告並非知悉;縱使知悉,亦不得逕以第三人纖福公司曾為被告等代工製作成衣,即推論原告同意被告可繼續使用系爭發明專利權之技術。(七)原告於99年7月間得知被告安帆士公司仍向恆儀公司指示生產侵害系爭發明專利含碳布料,乃發函制止,且被告安帆士公司等於回函時亦不否認販售及製造有涉嫌侵害系爭發明專利之含碳布料。顯見被告等於指示纖福公司加工後,仍持續販賣、製造涉嫌侵害系爭發明專利權之含碳布料產品,並無被告所謂請求權時效消滅之情事。(八)綜上所述,被告安帆士公司及恆儀公司分別以販賣及代工製造之態樣侵害原告專利權,為共同侵權行為人,原告自得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第1項、專利法第84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被告安帆士公司與被告恆儀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又被告陳正人、林睿駿分別擔任安帆士公司、恆儀公司負責人,依民法第28條、公司法第23條及上開規定自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九)為此,依據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1)被告安帆士公司及恆儀公司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000萬元,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2)被告安帆士公司與陳正人連帶給付原告1000萬元,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3)被告恆儀公司與林睿駿連帶給付原告1000萬元,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4)前三項給付,如任一被告為給付者,其他被告於其給付範圍內,即免給付義務。(5)被告安帆士公司、恆儀公司、陳正人及林睿駿不得未經原告同意而使用我國公告第I282382號專利及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其他任何與原告上開專利權範圍相同之產品。並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使用「S-Monkeyshop」並無侵害原告之姓名權:原告之姓名為「孫鵬翔」,並無「Monkeyshop」等字,被告使用「S-Monkeyshop」並未侵害原告之姓名。又原告於網路賣場之註冊名稱為「小猴子的賣場」,亦無「Monkeyshop」等字樣,況該「小猴子的賣場」亦非法人,自無所謂姓名權遭侵害之事。(二)被告之「S-Monkeyshop」並無侵害原告之商標權:1、被告之網路賣場名稱為「S-Monkeyshop」,賣場使用「S-Monkeyshop日、韓風格服飾,時尚男裝」,使用之語文為英文,且其中「S-M」文字為紅色。又被告之網路賣場名稱與原告之註冊商標「MonkeyFashionShop小猴子的賣場」(英文字母為「MonkeyFashionShop」,其中Monkey為黃色),兩者無論在英文字母大小編排,以及文字、顏色均有所不同,顯非近似之商標。2、兩造經營均為網路賣場,所出售者均為由他處批貨來之商品,原告並未將系爭商標印於所出售之商品上,被告亦未將「S-Monkeyshop」印於所出售之商品上,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原告網路賣場之搜尋名稱為「小猴子賣場」,被告使用網路賣場之搜尋名稱則為「S-Monkeyshop」。另兩造之消費者,均係利用網路搜尋兩造之賣場名稱,再以網路向兩造購買商品,顯見相關網路消費者係以「賣場名稱」作為區別兩造之表徵。如以「Monkey」為關鍵字搜尋網路賣場名稱,僅出現被告之「S-Monkeyshop」賣場,並無出現原告之「小猴子的賣場」。又以「小猴子的賣場」為關鍵字搜尋網路賣場名稱,亦不會出現被告之「S-Monkeyshop」賣場。相關網路消費者,如打上「Monkey」字樣,並無法找尋到原告經營之「小猴子的賣場」。而欲至原告經營之「小猴子的賣場」購買商品之消費者,亦不可能藉由「Monkeyshop」為字樣搜尋。堪認被告使用「S-Monkeyshop」為賣場名稱,不可能使原告「小猴子的賣場」之消費者有所謂誤認兩者為相同店家之可能。再者,網路賣場中「關於我」之指稱,並無侵害原告之商標權,因被告使用之標示為「S-Monkeyshop日、韓風格服飾、時尚男裝」,原告使用標示為「MonkeyShop」,兩者無論在文字底色、英文字母大小及排列、英文字母顏色,以及是否有加註中文等外觀,均有顯著不同。(三)縱被告有所謂侵害原告權利之行為,然原告並未具體指明實際是否受有損害,及所受損害之金額為何,空言要求被告賠償50萬元,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四)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被告於民國98年3月31日在露天拍賣網站上,使用會員帳號kenshin123,刊登以新臺幣(下同)150元販售「聖戰家園」盜版光碟,原告用陳思妤名義上網標購,以150元購得後,98年4月2日匯款至被告指定之玉山銀行帳號,同年4月9日收到被告寄出之光碟片壹片。被告業經桃園地方法院98年度桃簡字第2645號、99年度簡上字第14號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二)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為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第3項前段所明定,被告之侵權情節重大,爰請求被告賠償10萬元。(三)損害賠償額之計算:1、依訴外人五泰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五泰公司)於100年1月11日退貨「聖戰家園」光碟商品2600套例舉,市價299元x2600套=777400元,盤價150元x2600套=390000元。2、原告取得臺灣獨家代理發行權不易,惟盜版光碟商品及大陸光碟商品銷售猖獗,造成原告正版光碟滯銷,被告低價販售侵權光碟商品,犯後態度不佳,確也造成原告銷售正版光碟商品市場販售價格滑落,原告降低市價及盤價之價格以因應市場需求,其價差損失及原告正版光碟商品銷售營運壽命減短,其營損難以估計。(四)爰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利息。並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聖戰家園」是訴外人中藝公司買斷美商的版權後,再授權予原告,授權期間自98年4月30日至101年3月29日,在4月30日之前原告尚未被授權,而被告販售時間是在98年3月31日,係侵害訴外人中藝公司之權利,非侵害原告之權利,因而原告沒有權利向被告請求等語置辯。爰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7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7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被告於民國98年3月31日在露天拍賣網站上,使用會員帳號kenshin123,刊登以新臺幣(下同)150元販售「聖戰家園」盜版光碟,原告用陳思妤名義上網標購,以150元購得後,98年4月2日匯款至被告指定之玉山銀行帳號,同年4月9日收到被告寄出之光碟片壹片。被告業經桃園地方法院98年度桃簡字第2645號、99年度簡上字第14號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二)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為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第3項前段所明定,被告之侵權情節重大,爰請求被告賠償10萬元。(三)損害賠償額之計算:1、依訴外人五泰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五泰公司)於100年1月11日退貨「聖戰家園」光碟商品2600套例舉,市價299元x2600套=777400元,盤價150元x2600套=390000元。2、原告取得臺灣獨家代理發行權不易,惟盜版光碟商品及大陸光碟商品銷售猖獗,造成原告正版光碟滯銷,被告低價販售侵權光碟商品,犯後態度不佳,確也造成原告銷售正版光碟商品市場販售價格滑落,原告降低市價及盤價之價格以因應市場需求,其價差損失及原告正版光碟商品銷售營運壽命減短,其營損難以估計。(四)爰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利息。並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聖戰家園」是訴外人中藝公司買斷美商的版權後,再授權予原告,授權期間自98年4月30日至101年3月29日,在4月30日之前原告尚未被授權,而被告販售時間是在98年3月31日,係侵害訴外人中藝公司之權利,非侵害原告之權利,因而原告沒有權利向被告請求等語置辯。爰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被告於民國98年3月31日在露天拍賣網站上,使用會員帳號kenshin123,刊登以新臺幣(下同)150元販售「聖戰家園」盜版光碟,原告用陳思妤名義上網標購,以150元購得後,98年4月2日匯款至被告指定之玉山銀行帳號,同年4月9日收到被告寄出之光碟片壹片。被告業經桃園地方法院98年度桃簡字第2645號、99年度簡上字第14號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二)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為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第3項前段所明定,被告之侵權情節重大,爰請求被告賠償10萬元。(三)損害賠償額之計算:1、依訴外人五泰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五泰公司)於100年1月11日退貨「聖戰家園」光碟商品2600套例舉,市價299元x2600套=777400元,盤價150元x2600套=390000元。2、原告取得臺灣獨家代理發行權不易,惟盜版光碟商品及大陸光碟商品銷售猖獗,造成原告正版光碟滯銷,被告低價販售侵權光碟商品,犯後態度不佳,確也造成原告銷售正版光碟商品市場販售價格滑落,原告降低市價及盤價之價格以因應市場需求,其價差損失及原告正版光碟商品銷售營運壽命減短,其營損難以估計。(四)爰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利息。並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聖戰家園」是訴外人中藝公司買斷美商的版權後,再授權予原告,授權期間自98年4月30日至101年3月29日,在4月30日之前原告尚未被授權,而被告販售時間是在98年3月31日,係侵害訴外人中藝公司之權利,非侵害原告之權利,因而原告沒有權利向被告請求等語置辯。爰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被告丹尼利公司於前述本院行政判決後,明知其TALIKA商標業經撤銷,仍使用該商標圖樣,惡意侵害原告之系爭TALIYA商標權,爰請求損害賠償等情。2.按商標權人對於侵害其商標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商標權人對於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其商標權者,得請求損害賠償,商標法第69條第1、3項定有明文。次按未經商標權人同意,為行銷目的而有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使用近似於註冊商標之商標,有致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者,為侵害商標權,商標法第68條第3款亦設有規定。又按「所謂侵害商標權,指第三人無正當權源,妨害商標專用權之圓滿行使,商標專用權人無忍受之義務;所謂有侵害商標專用權之虞,係侵害雖未發生,就既存之危險現狀判斷,商標專用權有被侵害之   可能,而有事先加以防範之必要謂之。此須就具體事實,   依一般社會觀念決之,如客觀上有不法實施侵害之準備等  情,自可請求防止。」(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521號 民事判決參照)。3.經查: (1)原告主張被告丹尼利公司侵害系爭商標,係以原證3之 民間公證人在Yahoo網站奇摩首頁,輸入「TALIKA」字母後,顯示「TALIKAPARIS」「塔莉卡臺灣區官方線上購物網站」,其上載「TALIKA顛覆你對法式美學的想像-TALIKA的緣起」「TALIKA是名人最愛的超級明星產品」「Beauty全省專櫃..台北統一阪急百貨BeautyLab..台中中友百貨..高雄太平洋SOGO百貨高雄店BeautyLab..」等語及各化粧品與現場照片(見本院卷第16頁)。(2)原告另以原證4其委請律師於102年6月11日發函被告丹尼利公司、專櫃販賣商即盧亞有限公司及網路販賣商即遠貫國際有限公司,請3家公司尊重原告之系爭商標權益並限期出面釋明等語(見本院卷第19至22頁)。(3)原告又以:被告丹尼利公司收受前開律師函後,回覆表示於法院判決後即已不再使用「TALIKA」商標之商品行銷,原告於102年7月30日再次發律師函並提出侵權證據,證實被告丹尼利公司仍持續有在販賣侵權產品,被告丹尼利公司不再否認販賣事實等語(見本院卷第7頁),並提出原證5、原證6為證。然原證5係原告通知被告丹尼利公司代理曾怡敏律師,其內容載「..早在101年11月22日智慧財產局(應為智慧財產法院)101年行商訴字第74號即已作出明確判決『TALIKA』與『TALIYA』屬於高度近似,而本公司卻在102年5月卻發現貴公司(指被告丹尼利公司)與盧亞有限公司仍繼續在販賣侵權『TALIKA』仿冒品,此有附件證物可證,產品與發票代號皆為33101400..故來函所述,尚為不實」等語,而其所附發票為102年5月16日20時20分在太平洋SOGO百貨購買「TALIKAeyeDeTOXCONTOURGeL」產品,原證6亦同(見本院卷第23至25頁)。(4)原告另提出原證7再請民間公證人,以「TALIKA」字母在Yahoo奇摩首頁輸入後,出現「TALIKA塔莉卡、歐美品牌、專櫃保養、美妝、保健..」等語之網頁(見本院卷第26至32頁),而該網頁顯示TALIKA各類化粧品,包括其嫵媚濃濃眉毛液、滋養霜、指甲精華液等,惟無被告丹尼利公司名稱署名等。原告提出原證8之TALIKAPARIS之嫵媚長長睫毛液,載製造商DanielleROCHES、進口商婕立公司及製造日期為2010年10月之商品外包裝照片為證(見本院卷第33頁)。(5)原告於被告答辯後,另提出原證10之載2014年9月12日之原告公司網頁(見本院卷第196頁),並提出原證11由原告製造銷售之睫毛液及乳霜液產品容器照片(見本院卷第198至199頁),並提出原證12由原告於99年1月30日TALIYA型號2013EYESHADOW眼影產品之出口報關單及102年1月26日未載買受人之台灣販賣發票影本等為證(見本院卷第200至204頁)。(6)被告丹尼利公司就其TALIKA商品自1948年已在市場上銷售,至今其在50多國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歐盟取得商標註冊,而其所製造被證10(附於本院卷外)之嫵媚長長睫毛液等商在功能或用途及包裝或瓶身等與原證11之原告產品照片。另其亦提出使用於我國智慧局第01574547號「LIPOCILS」商標之註冊資料,該「LIPOCILS」商標為原證7網頁顯示之「TALIKA嫵媚長長睫毛液」商品上亦載有之商標。(7)被告丹尼利公司被證6提出以Google引擎搜尋「TALIYA」商品,無相關資料顯示(見本院卷第239頁)。(8)被告婕立公司提出TALIKA品牌故事網頁資訊、TALIKA品牌正式網頁資料及盧亞公司網頁介紹資料等(見本院卷第65至69、78頁)4.綜觀上開事證,原告提出之原證3、7經公證之網頁,雖顯示「TALIKA塔莉卡」商品,但未證明該網站係由被告丹尼利公司所設立,且原告於起訴時僅以TALIKA商標圖樣與系爭TALIYA近似,但被告丹尼利公司之何項產品與原告所生產商品近似,並未提出證據。嗣於被告答辯後,原告始提出原證11睫毛液與潤膚(胸)滋養乳液之產品照片,但該產品顯示製造日期為2014年5月15日,與原告稱於102年5月間發現被告丹尼利公司日期相差2年,且原證11之照片與被告丹尼利公司提出之被證10之商品實物,亦不相同;而被告丹尼利公司之TALIKA商標已在其他國家取得註冊商標,並於1948年即生產製造睫毛生長液相關商品,此於前揭本院行政判決皆有述及,僅因原告之系爭商標在台灣已先註冊並生產商品,該TALIKA商標圖樣自不能再繼續使用,然其在其他國家仍可使用TALIKA商標,自會有其他化粧品經銷商引進,而有原證3、7之網頁各百貨公司設櫃資料,但此無法證明係被告丹尼利公司在台灣於本院行政判決認定智慧局撤銷TALIKA商標註冊之處分,其仍有繼續使用並使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5.原告婕立公司辯稱其於101年12月間係向訴外人盧亞公司買入TALIKA之嫵媚長長睫毛液、極動感波波精華產品等情,未提出買入之進貨單或發票等證據,但依原證8顯示之製造日期為101年10月,後者日期與本院上述行政判決日期分別為101年10月25日、11月11日、11月22日相較,日期並無明顯差異,況本院當時之行政判決並未確定,被告丹尼利公司TALIKA商標並未撤銷,則以原證8顯示製造日期並不足證被告婕立公司所販賣之TALIKA商品有侵害系爭商標之故意或過失,況原告以原證4於102年6月11日委請律師發函僅通知被告丹尼利公司等3人,並無被告婕立公司,原告亦未提出其於事前告知已TALIKA已不能在台灣繼續使用之事實,是亦難認被告婕立公司有侵害系爭商標。6.原告雖以本院前開行政判決認定被告丹尼利公司之TALIKA商標圖樣與系爭TALIYA商標近似,雙方所銷售商品類似,而有致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故可證明被告丹尼利公司侵害系爭商標等情。惟行政訴訟係基於公法上法律關係而設之救濟,而民事訴訟乃為保護私權而設,兩者性質既各有別,其審判管轄,亦有不同。本院前述行政判決係針對TALIKA商標於客觀上有無與註冊在前之系爭TALIYA商標是否近似等,就智慧局撤銷TALIKA商標註冊之處分是否違法予審理,至被告丹利公司是否在臺灣繼續使用TALIKA商標、被告丹尼利公司主觀上有無侵害系爭商標,非前開行政判決審理內容,如其有侵害系爭商標之事實,亦係在本件就原告所提證據審酌,尚不得以前開行政判決認定兩商標近似與商品類似等,即可認被告丹尼利公司涉有侵害系爭商標之行為。(三)原告請求被告等賠償侵害商標權損害及將本判決書登報,並無理由: 依上所述,原告未舉證證明被告丹尼利公司、婕立公司侵害系爭商標或有侵害之虞之事實,則其請求其二人賠償商標侵權之損害及將本判決書登報,並非有據。七、綜上所述,原告雖提出證據以證明被告丹尼利公司、婕立公司侵害系爭商標,然該等證據均不足證明該二公司有侵害或侵害系爭商標之虞之行為。從而,原告依商標法第69條第1項、第3項、第185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請求被告賠償4,722,000元及法定遲延利息與將判決書登報等,均無理由,不應准許。八、本件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詳予論述之必要,均附此敘明。九、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第78條,判決如主文。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8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李維心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2  月  11  日      書記官 丘若瑤
「聖戰家園」是訴外人中藝公司買斷美商的版權後,再授權予原告,授權期間自98年4月30日至101年3月29日,在4月30日之前原告尚未被授權,而被告販售時間是在98年3月31日,係侵害訴外人中藝公司之權利,非侵害原告之權利,因而原告沒有權利向被告請求等語置辯。爰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 { "issueRef": "30 1 1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確認商標權等
被告丹尼利公司於前述本院行政判決後,明知其TALIKA商標業經撤銷,仍使用該商標圖樣,惡意侵害原告之系爭TALIYA商標權,爰請求損害賠償等情。2.按商標權人對於侵害其商標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商標權人對於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其商標權者,得請求損害賠償,商標法第69條第1、3項定有明文。次按未經商標權人同意,為行銷目的而有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使用近似於註冊商標之商標,有致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者,為侵害商標權,商標法第68條第3款亦設有規定。又按「所謂侵害商標權,指第三人無正當權源,妨害商標專用權之圓滿行使,商標專用權人無忍受之義務;所謂有侵害商標專用權之虞,係侵害雖未發生,就既存之危險現狀判斷,商標專用權有被侵害之   可能,而有事先加以防範之必要謂之。此須就具體事實,   依一般社會觀念決之,如客觀上有不法實施侵害之準備等  情,自可請求防止。」(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521號 民事判決參照)。3.經查: (1)原告主張被告丹尼利公司侵害系爭商標,係以原證3之 民間公證人在Yahoo網站奇摩首頁,輸入「TALIKA」字母後,顯示「TALIKAPARIS」「塔莉卡臺灣區官方線上購物網站」,其上載「TALIKA顛覆你對法式美學的想像-TALIKA的緣起」「TALIKA是名人最愛的超級明星產品」「Beauty全省專櫃..台北統一阪急百貨BeautyLab..台中中友百貨..高雄太平洋SOGO百貨高雄店BeautyLab..」等語及各化粧品與現場照片(見本院卷第16頁)。(2)原告另以原證4其委請律師於102年6月11日發函被告丹尼利公司、專櫃販賣商即盧亞有限公司及網路販賣商即遠貫國際有限公司,請3家公司尊重原告之系爭商標權益並限期出面釋明等語(見本院卷第19至22頁)。(3)原告又以:被告丹尼利公司收受前開律師函後,回覆表示於法院判決後即已不再使用「TALIKA」商標之商品行銷,原告於102年7月30日再次發律師函並提出侵權證據,證實被告丹尼利公司仍持續有在販賣侵權產品,被告丹尼利公司不再否認販賣事實等語(見本院卷第7頁),並提出原證5、原證6為證。然原證5係原告通知被告丹尼利公司代理曾怡敏律師,其內容載「..早在101年11月22日智慧財產局(應為智慧財產法院)101年行商訴字第74號即已作出明確判決『TALIKA』與『TALIYA』屬於高度近似,而本公司卻在102年5月卻發現貴公司(指被告丹尼利公司)與盧亞有限公司仍繼續在販賣侵權『TALIKA』仿冒品,此有附件證物可證,產品與發票代號皆為33101400..故來函所述,尚為不實」等語,而其所附發票為102年5月16日20時20分在太平洋SOGO百貨購買「TALIKAeyeDeTOXCONTOURGeL」產品,原證6亦同(見本院卷第23至25頁)。(4)原告另提出原證7再請民間公證人,以「TALIKA」字母在Yahoo奇摩首頁輸入後,出現「TALIKA塔莉卡、歐美品牌、專櫃保養、美妝、保健..」等語之網頁(見本院卷第26至32頁),而該網頁顯示TALIKA各類化粧品,包括其嫵媚濃濃眉毛液、滋養霜、指甲精華液等,惟無被告丹尼利公司名稱署名等。原告提出原證8之TALIKAPARIS之嫵媚長長睫毛液,載製造商DanielleROCHES、進口商婕立公司及製造日期為2010年10月之商品外包裝照片為證(見本院卷第33頁)。(5)原告於被告答辯後,另提出原證10之載2014年9月12日之原告公司網頁(見本院卷第196頁),並提出原證11由原告製造銷售之睫毛液及乳霜液產品容器照片(見本院卷第198至199頁),並提出原證12由原告於99年1月30日TALIYA型號2013EYESHADOW眼影產品之出口報關單及102年1月26日未載買受人之台灣販賣發票影本等為證(見本院卷第200至204頁)。(6)被告丹尼利公司就其TALIKA商品自1948年已在市場上銷售,至今其在50多國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歐盟取得商標註冊,而其所製造被證10(附於本院卷外)之嫵媚長長睫毛液等商在功能或用途及包裝或瓶身等與原證11之原告產品照片。另其亦提出使用於我國智慧局第01574547號「LIPOCILS」商標之註冊資料,該「LIPOCILS」商標為原證7網頁顯示之「TALIKA嫵媚長長睫毛液」商品上亦載有之商標。(7)被告丹尼利公司被證6提出以Google引擎搜尋「TALIYA」商品,無相關資料顯示(見本院卷第239頁)。(8)被告婕立公司提出TALIKA品牌故事網頁資訊、TALIKA品牌正式網頁資料及盧亞公司網頁介紹資料等(見本院卷第65至69、78頁)4.綜觀上開事證,原告提出之原證3、7經公證之網頁,雖顯示「TALIKA塔莉卡」商品,但未證明該網站係由被告丹尼利公司所設立,且原告於起訴時僅以TALIKA商標圖樣與系爭TALIYA近似,但被告丹尼利公司之何項產品與原告所生產商品近似,並未提出證據。嗣於被告答辯後,原告始提出原證11睫毛液與潤膚(胸)滋養乳液之產品照片,但該產品顯示製造日期為2014年5月15日,與原告稱於102年5月間發現被告丹尼利公司日期相差2年,且原證11之照片與被告丹尼利公司提出之被證10之商品實物,亦不相同;而被告丹尼利公司之TALIKA商標已在其他國家取得註冊商標,並於1948年即生產製造睫毛生長液相關商品,此於前揭本院行政判決皆有述及,僅因原告之系爭商標在台灣已先註冊並生產商品,該TALIKA商標圖樣自不能再繼續使用,然其在其他國家仍可使用TALIKA商標,自會有其他化粧品經銷商引進,而有原證3、7之網頁各百貨公司設櫃資料,但此無法證明係被告丹尼利公司在台灣於本院行政判決認定智慧局撤銷TALIKA商標註冊之處分,其仍有繼續使用並使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5.原告婕立公司辯稱其於101年12月間係向訴外人盧亞公司買入TALIKA之嫵媚長長睫毛液、極動感波波精華產品等情,未提出買入之進貨單或發票等證據,但依原證8顯示之製造日期為101年10月,後者日期與本院上述行政判決日期分別為101年10月25日、11月11日、11月22日相較,日期並無明顯差異,況本院當時之行政判決並未確定,被告丹尼利公司TALIKA商標並未撤銷,則以原證8顯示製造日期並不足證被告婕立公司所販賣之TALIKA商品有侵害系爭商標之故意或過失,況原告以原證4於102年6月11日委請律師發函僅通知被告丹尼利公司等3人,並無被告婕立公司,原告亦未提出其於事前告知已TALIKA已不能在台灣繼續使用之事實,是亦難認被告婕立公司有侵害系爭商標。6.原告雖以本院前開行政判決認定被告丹尼利公司之TALIKA商標圖樣與系爭TALIYA商標近似,雙方所銷售商品類似,而有致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故可證明被告丹尼利公司侵害系爭商標等情。惟行政訴訟係基於公法上法律關係而設之救濟,而民事訴訟乃為保護私權而設,兩者性質既各有別,其審判管轄,亦有不同。本院前述行政判決係針對TALIKA商標於客觀上有無與註冊在前之系爭TALIYA商標是否近似等,就智慧局撤銷TALIKA商標註冊之處分是否違法予審理,至被告丹利公司是否在臺灣繼續使用TALIKA商標、被告丹尼利公司主觀上有無侵害系爭商標,非前開行政判決審理內容,如其有侵害系爭商標之事實,亦係在本件就原告所提證據審酌,尚不得以前開行政判決認定兩商標近似與商品類似等,即可認被告丹尼利公司涉有侵害系爭商標之行為。(三)原告請求被告等賠償侵害商標權損害及將本判決書登報,並無理由: 依上所述,原告未舉證證明被告丹尼利公司、婕立公司侵害系爭商標或有侵害之虞之事實,則其請求其二人賠償商標侵權之損害及將本判決書登報,並非有據。七、綜上所述,原告雖提出證據以證明被告丹尼利公司、婕立公司侵害系爭商標,然該等證據均不足證明該二公司有侵害或侵害系爭商標之虞之行為。從而,原告依商標法第69條第1項、第3項、第185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請求被告賠償4,722,000元及法定遲延利息與將判決書登報等,均無理由,不應准許。八、本件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詳予論述之必要,均附此敘明。九、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第78條,判決如主文。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8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李維心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2  月  11  日      書記官 丘若瑤
「聖戰家園」是訴外人中藝公司買斷美商的版權後,再授權予原告,授權期間自98年4月30日至101年3月29日,在4月30日之前原告尚未被授權,而被告販售時間是在98年3月31日,係侵害訴外人中藝公司之權利,非侵害原告之權利,因而原告沒有權利向被告請求等語置辯。爰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76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2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28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新式樣第D150892號「寵物飾品」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民國101年12月11日至113年3月22日止(下稱系爭專利)。詎被告黃冠梅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於102年7月30日在臉書網頁開設「塌Mei樂」寵物賣場,製造並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狗狗胸背帶產品(如附圖二所示編號1至17產品,下稱系爭編號1至17產品),經檢視後發現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而侵害原告系爭專利權。原告曾委請律師發函通知被告上情,然被告均無回應且繼續販售,顯有侵權故意。再者,原告之「千萬客來」、「招財貓」、「浴衣」、「蘇格蘭」寵物胸背帶,係原告享有著作權之美術著作(下稱系爭美術著作),惟被告竟抄襲原告系爭美術著作製作相同之寵物胸背帶(如附圖三所示),顯然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至第3項、第97條、第142條第1項、著作權法第88條,提起本件請求。(二)編號1至17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 1、系爭專利範圍參酌系爭專利圖面及創作說明,可知原告所設計之寵物胸背帶主要是由一織帶、複數個扣環、複數個金屬扣環所組成,其中由前視圖和後視圖中可看到犬圖,而犬圖上方設有三條平行線反光條,並在反光條之兩端加上鉚釘,此外,在犬圖下方之兩側更設有兩個金屬扣,構成整體視覺觀感。按寵物胸背帶之新式樣技藝領域中,原告之設計專利應係針對胸背帶該整體外觀之形狀、花紋、色彩或其組合透過視覺訴求之創作部分(即所謂視覺性設計部分),從而,系爭專利範圍之解釋,涉及視覺性設計之創作部分應包括:前方胸背帶上有一犬圖及上方設有三條平行線反光條,並在反光條之兩端加上鉚釘,及犬圖下方兩側兩個金屬扣,所構成之整體視覺觀感,此為系爭專利之新穎特徵。2、編號1產品,除與系爭專利外型相同外,由前方觀之,均有一圖樣且亦設有三條平行線反光條,並加裝金屬扣,除了圖形、未加裝鉚釘外,其餘均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依整體視覺觀點,應可稱被告產品近似原告系爭專利之部位,包含系爭專利之新穎特徵,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3、編號2產品,除與系爭專利外型相同外,由前方觀之,均有一圖樣且亦設有二條平行線反光條,並加裝金屬扣,除了圖形、反光條數量、未加裝鉚釘外,其餘均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依整體視覺觀點,應可稱被告產品近似原告系爭專利之部位,包含系爭專利之新穎特徵,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4、系爭編號3、4、5、6、8、9、10、11產品,除與系爭專利外型相同外,由前方觀之,均有一圖樣且設有二條平行線反光條,除了圖形、反光條數量、金屬扣及未加裝鉚釘外,其餘均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依整體視覺觀點,應可稱被告產品近似原告系爭專利之部位,包含系爭專利之新穎特徵,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5、系爭編號7產品,除與系爭專利外型相同外,由前方觀之,均有一圖樣且設有四條平行線反光條,並加裝金屬扣,除了圖形及反光條數量外,其餘均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依整體視覺觀點,應可稱被告產品近似原告系爭專利之部位,包含系爭專利之新穎特徵,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6、系爭編號12產品,除與系爭專利外型相同外,由前方觀之,均有一圖樣且有二條黑線並於黑線兩端加裝鉚釘,除圖形、反光條及未加裝金屬扣外,其餘均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依整體視覺觀點,應可稱被告產品近似原告系爭專利之部位,包含系爭專利之新穎特徵,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7、系爭編號13、16、17產品,除與系爭專利外型相同外,由前方觀之,均有一圖樣且設有三條平行線反光條,除了圖形、金屬扣及未加裝鉚釘外,其餘均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依整體視覺觀點,應可稱被告產品近似原告系爭專利之部位,包含系爭專利之新穎特徵,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8、系爭編號14產品,除與系爭專利外型相同外,由前方觀之,均有一圖樣且設有二條平行線反光條,並於反光條之兩端加裝鉚釘,除圖形、反光條數量及未加裝金屬扣外,其餘均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依整體視覺觀點,應可稱被告產品近似原告系爭專利之部位,包含系爭專利之新穎特徵,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9、系爭編號15產品,除與系爭專利外型相同外,由前方觀之,均有一圖樣且設有四條平行線反光條,除圖形、反光條數量、金屬扣及未加裝鉚釘外,其餘均與原告系爭專利相同,依整體視覺觀點,應可稱被告產品近似原告系爭專利之部位,包含系爭專利之新穎特徵,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10、由上可知,編號1至17產品,依消費者之觀點整體觀之,其視覺性設計實與系爭專利近似,然被告卻以缺少金屬扣、反光條數量或是否加裝鉚釘等細節缺少,稱其並無侵權,與法自有未合。(三)系爭專利具創作性、新穎性:1、系爭專利乃透過活動背帶、胸背帶上提供一種反光犬圖、反光線及鉚釘之設計,綜合整體形成特殊之視覺感觀。2、被告雖列舉被證1、被證2及其他賣場所販售之寵物胸背帶,惟經比對,被告所列舉之前揭胸背帶僅係單純之胸背帶,與系爭專利所示之內容完全不同。被告另稱反光犬圖、反光條及鉚釘造型相當普遍,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易於思及,此亦屬無憑。姑且不論反光犬圖是否為常見之寵物飾品、反光條及鉚釘是否為常見衣物配件,然系爭專利係將各種不同元素經過創作成全新之設計,所彰顯之內容已不再是單獨的反光犬圖、線條及鉚釘所代表之意義,而屬一嶄新視覺觀感,且於夜間反光犬圖、三條平行線反光條與鉚釘可產生折射反光醒目功能,除可增加寵物外出安全外,亦更可使旁人對原告之系爭寵物胸背帶之整體視覺設計感更覺特殊。另查遍過去之設計,確無同系爭專利將上該內容加以形塑成全新設計之產品。3、被證3為原告經營之部落格,原告需時常更新、調整該網頁之內容,被證3網頁所載時間雖為100年4月14日,然原告更新部落格內容時,文章日期仍停留在100年4月14日,此由原告所提之網頁資料即可得知,是被證3所示之照片仍無法證明原告於系爭專利申請日前之100年4月14日即公開販售。4、被證4左上角吉谷麻小圖為大頭貼照片,其與右方的網頁資料所示日期無法勾稽,該大頭貼照片公開日並非右方網頁資料上所載日期,無法據以認定其公開日在系爭專利申請日前。5、新式樣專利應以申請專利之新式樣整體設計為對象,而非將各別元素拆解後逐一論斷,是被告稱原告於申請專利前,他人已於臉書頁面上公開原告之專利創作云云,並不足採。(四)被告顯有就原告之系爭專利產品為製造、販賣之要約:1、102年7月30日前,被告曾託友人代購原告所製作之寵物胸背帶,此後被告便於臉書粉絲專頁陳列仿製原告系爭專利之多項產品,並供不特定人士下單訂購,但經原告之數名朋友向被告反應有侵權之嫌,被告即刪除先前之粉絲專頁,可見被告自知其製作之寵物胸背帶實有侵害原告系爭專利。2、原告為蒐集證據,便請他人嘗試向被告訂製近似系爭專利之寵物胸背帶,惟就加裝鉚釘部分,被告回應「有些專利問題」而不便加裝,實可證被告係知悉原告之系爭專利產品。再者,觀諸原告所提供之照片,可知被告製作該等寵物胸背帶係為販賣使用,其所言並非真實。3、綜上,雖被告未曾提供各種近似原告系爭專利之成品直接供客戶挑選,惟依其所陳列之照片、訂購單及過往被告所製作之商品,顯涵蓋原告系爭專利範圍,而有侵權之嫌,是實難謂被告無販賣之要約、製作而侵害原告之系爭專利。(五)被告侵害原告系爭美術著作:1、原告製作之「千萬客來」等寵物背帶,其樣式雖常見於市面衣物,而其手工縫製上的布料亦屬市面上購買之布料,惟於寵物胸背帶市場中,除未曾見有任何商品近似於原告製作之系爭產品外,原告就布料圖樣之挑選、如何排列、布料上之圖樣大小選擇皆經過自己構思、創作而來,是原告所製作之各式寵物胸背帶顯具有其原創性。此外,原告依犬隻特性及個人美感設計,更喜於胸背帶上加上鉚釘及金屬鍊,此即與市面上及一般他人設計之胸背帶可資區別,而具有一定之變化性,是原告所製作之胸背帶自達足以表現原告之個性或獨特性之程度,顯屬受著作權法所保護之美術著作。2、被告曾向原告購買系爭美術著作之胸背帶,是被告曾接觸原告著作。而就被告與原告之產品比較上,其中「千萬客來」款式,原告係以日式風格布料縫製於寵物胸背帶後,再將「千萬客來」縫製於胸前,刻意凸顯重點,富有招財迎客之效,而被告係將有「千萬客來」字樣之布料,縫製於胸背帶上,意圖營造與原告所製作之胸背帶相同之感,顯有抄襲行為;「招財貓」款式,原告係以充滿「招財貓」之布料縫製於胸背帶後,刻意以一條花布縫製於下方,作為其作品視覺之邊界,可給予一般人可愛、日式風格之感受,而被告使用圖案較小的「招財貓」布料,並亦縫製一較深色之布料,作為其作品視覺邊界,兩者由外觀觀察,相似程度甚高;「浴衣」款式,原告設計喜好日式風格,以布條縫製一個「y」於寵物胸背帶上,再加上一橫條布料(像腰帶),刻意使穿著胸背帶之犬隻坐下時似有穿著日本文化之浴衣,此為原告精心設計,頗受消費者歡迎,被告亦製成一件設計樣式相同之胸背帶,而僅花色不同,誠難謂純屬巧合,應屬有抄襲之嫌;「蘇格蘭布」款式原告除將購買之蘇格蘭布縫製於寵物胸背帶上外,並亦將原告認為帶有些許野性風格之鉚釘、金屬鍊加裝於胸背帶,除具有傳統英式品味外,亦使犬隻帶有英勇、帥氣的感覺,而被告之「蘇格蘭布」款產品可看出除一般可見之蘇格蘭布外,亦加裝許多鉚釘及金屬鍊,是被告所製作之胸背帶實高度相近於原告之產品,而確有抄襲原告系爭著作之情形。(六)原告102年1月至7月平均每月銷售額扣除成本為新臺幣22,723元,而自被告開放系爭產品以來,原告之業績頓失近7成,8月至10月損失之獲利推估即達46,377元,而原告販售專利款產品銷量與其他款式約是2:1之比例,加以被告係故意侵害原告專利權及著作權,應賠償3倍懲罰性賠償金,是原告請求102年8月至10月損害賠償之金額為108,213元(計算式:46,377元×2/3×3倍+46,377元×1/3)。(七)並聲明:(1)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08,213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不得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侵害原告所有中華民國新式樣專利第D150892號寵物飾品專利權物品。(3)被告應將侵害原告所有中華民國新式樣第D150892號寵物飾品專利權物品全數銷燬。(4)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聖戰家園」是訴外人中藝公司買斷美商的版權後,再授權予原告,授權期間自98年4月30日至101年3月29日,在4月30日之前原告尚未被授權,而被告販售時間是在98年3月31日,係侵害訴外人中藝公司之權利,非侵害原告之權利,因而原告沒有權利向被告請求等語置辯。爰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被證3之導光板與發光元件是固定在基板上,而非對應到系爭專利之載板上,被證3沒有揭露發光模組設置在載板之技術特徵云云(見本院卷2第57頁)。惟查,系爭專利請求項1並未界定「發光模組設置在載板」技術特徵,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一發光模組」係包含「載板及一設於該載板之發光部」之技術特徵,又被證3圖1A、1B揭示設置於承載平面112a(相當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載板)的發光元件124(相當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發光部),且被證3說明書第6頁第1至3行記載:「其中導光板122與發光元件124可以是利用膠黏或螺絲鎖固的方式固定在承載平面112a上,但不限於上述固定方式。」(見本院卷1第375頁),故被證3已經揭露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一設於該載板之發光部」技術特徵。原告上開主張,尚無可取。(8)
「聖戰家園」是訴外人中藝公司買斷美商的版權後,再授權予原告,授權期間自98年4月30日至101年3月29日,在4月30日之前原告尚未被授權,而被告販售時間是在98年3月31日,係侵害訴外人中藝公司之權利,非侵害原告之權利,因而原告沒有權利向被告請求等語置辯。爰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78 1", "lawName": "海商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49 1 1", "lawName": "非訟事件法" }, { "issueRef": "38", "lawName": "香港澳門關係條例"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原告暨原告之關係企業即GD西爾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西爾公司),為全球知名之國際性大藥廠,著重藥品研發。西爾公司為中華民國198737號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原告則為系爭專利之專屬被授權人。系爭專利之保護期間自民國93年3月11日起至109年1月24日止(原證1),專屬授權期間則自106年1月1日至系爭專利權期間屆滿為止(原證2、2-1)。未料被告台灣諾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華公司,原證4)明知系爭專利之存在,竟未經原告同意而為販賣之要約、販賣『賽樂治「山德士」膠囊200毫克』藥品(下稱系爭藥品」),業經被告申請衛生署核發衛署藥輸字第025684號之藥品許可證(原證5),損害原告因自行實施或授權他人實施系爭專利可得之利益。原告前於103年8月27日致函被告諾華公司(原證6),要求被告諾華公司務必確實尊重系爭專利,不得有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等語,詎被告諾華公司於收受該函後竟無正面回應,仍持續在台灣各地藥局販售系爭藥品,顯見其主觀上確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原告為求慎重,特透過嘉鏵生技醫藥有限公司購買被告諾華公司所販賣之系爭藥品(原證7),與系爭專利進行比對(原證8),檢測報告顯示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公告請求項1及8的文義範圍,亦落入系爭專利公告請求項9的均等範圍,顯已構成對系爭專利之侵害。(二)原告得依專利法第96條第1至4項規定請求被告排除侵害及損害賠償:1.原告與西爾公司間之專屬授權聲明書中已明確記載:「hasexclusiverightsinTaiwanundertheinventionofthepatent(s)identifiedbelow,includingtherightstoimport,offerforsale,selland/orotherwisedisposeproductusingand/orinvolvingsuchpatent/係以下所列發明專利於台灣之專屬被授權人,授權範圍包括就使用及/或涉有該專利之產品,得為進口、為販賣之要約、販賣及/或處置」(原證2、2-1),已清楚指名原告具專屬被授權人之地位,且該等行為態樣僅是「例示」列舉專屬授權範圍,並未特別排除「製造」之態樣,故原告自可請求製造之排除侵害。退步言之,縱使原告被專屬授權的範圍不包含「製造」,依據專利法第62條第3項之規定,原告於其被專屬授權之範圍內仍得排除第三人實施系爭專利,自得依專利法第96條第1至4項之規定,排除他人未經原告同意而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專利物品之權利,並得向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專利權者,請求損害賠償。2.被告雖爭執原告應提出專利授權登記,惟依本院101年度民專上字第41號判決意旨,專利之侵權人並非專利法第62條所謂不得對抗之第三人,且授權之登記只是對抗要件,並非生效要件;又專利授權範圍應以專利授權合約為準,至於取得授權後是否再取得許可證,係屬二事,故不得以許可證核准的項目反推是否有取得製造之授權;系爭專利之專屬授權既經專利權人與被授權人即原告意思表示合致(原證2、2-1),已生效力,原告自得依專屬被授權人地位向被告主張相關權利,被告上開爭執自無可採。(三)申請專利範圍解釋部分:1.系爭專利請求項1「多種個別的固體口服投藥劑量單位」中「多種」之定義: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第22頁第22行至第23頁第8行(原證3)之說明,系爭專利所指劑型可為多種不同的劑量單位,是以所述「多種」之解釋並無疑義,被告空言系爭專利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對於「劑量單位」一詞用法混淆不清,顯無理由。復依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第35條規定:「一、同一品名有二種以上劑型者,應分別申請查驗登記;同一劑型,其製劑之濃度或單位含量不同者,亦應分別申請」之意旨可知,「同一劑型」原本即可包含「多種」劑量單位。是以依內部證據或申請時的通常知識可證,所謂多種劑量單位實為領域中技術人員所習知,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據申請時的技術知識,應無疑義可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內容而予以實施。2.系爭專利請求項1「各單位包含呈10毫克至1000毫克之含量且與一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形成緊密混合的微粒狀西里柯斯比(Celecoxib)」,其中「緊密混合」之界定;測定「緊密混合」或「非緊密混合」之方式:查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8至12行記載西里柯斯比具有特殊的物理與化學特性,而導致習用產品之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等缺點。特別是該黏聚性,使西里柯斯比容易與劑型中的其他物質(如賦形劑)分離而彼此附聚,外觀上會形成團聚的大顆粒,很難具有所需摻合均質性。因此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說明書揭露內容可知所謂「緊密混合」係相對於前揭摻合均質性不佳之特性而論,而可從該藥劑中粉末的粒子之D90粒徑及外觀觀察而知,毫無疑義。被告雖辯稱系爭專利說明書對於「緊密結合」之定義隻字未提,然申請專利之發明的揭露範圍並不僅限於文字所明確記載的內容,尚包含文字雖未明確記載,但實質上已隱含的內容。如前揭所引說明書之段落可知,領域中的技術人員當可無歧異理解何謂「緊密結合」,不生疑義。3.系爭專利請求項1「其中該藥學劑型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具有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其中「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之界定:查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9頁第8至13行已明確說明「生物可利用性」係指「在所投予的活性成分劑量中,被吸收進入血流中的比例」;或更特定指一「口服投予的組合物的AUC(0-∞)」。另參系爭專利說明書第79頁第18B表中所示數據。該實驗中,系爭專利之200毫克劑量膠囊實例與200毫克口服型細微溶液之比較例的AUC(0-∞)幾乎沒有差異(7830.3±2488.4vs.8001.2±2535.2)。系爭專利之200毫克劑量膠囊的生物可利用性是相同劑量之西里柯斯比口服溶液的生物可利用性的98%(計算式:(7830.3÷8001.2)×100%)。被告雖引用系爭專利說明書表17B及17C的數據說明生物可利用性的變數,但生物可利用性的比較本來就是在可類比之條件下進行,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對此不可能有任何疑問。此外,最直接影響藥物動力學數值的參數為藥物劑量。系爭專利請求項已明確限定所述50%相對生物可利用性是以相同劑量為基礎,定義相當明確。被告另指稱系爭專利第18B表所示相對生物可利用性範圍可自50.7%至高達188.8%,而有變異度太大的問題云云。然而,此實驗結果恰好可證系爭專利所限定的50%相對生物可利用性確實是總括自系爭專利說明書中具體記載的實施例,因此所請發明確可為說明書揭露內容所支持,當無疑問。4.系爭專利請求項8「該劑量單位係呈擇自於下列形式...糖錠」定義已明確:所謂「該劑量單位係呈擇自於下列之形式」僅是「該劑量單位係以選擇自下列形式種類之形式呈現」的簡潔記載,蓋藥品的詳細描述涉及劑量、劑量單位、劑型等複雜的專有名詞,惟只要是醫藥所屬領域中的技藝人員皆當不會對前揭敘述有任何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5.系爭專利請求項8「其等呈單位劑量膠囊或藥片形式...潤滑劑」定義已明確:所謂「其等呈單位劑量膠囊或藥片形式」僅是「該等以膠囊或藥片形式呈現之劑量單位」的簡潔記載,蓋藥品的詳細描述涉及劑量、劑量單位、劑型等複雜的專有名詞,惟只要是醫藥所屬領域中的技藝人員皆當不會對前揭敘述有任何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四)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並無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說明書或圖式不載明實施必要之事項,或記載不必要之事項,使實施為不可能或困難者」之規定:查系爭專利經多次舉發及訴願程序,其中亦針對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進行攻防,專利主管機關仍維持系爭請求項8及9之有效性(原證9),足證被告所辯系爭專利說明書或圖式不載明實施必要之事項,或記載不必要之事項,使實施為不可能或困難者均無理由。此外,關於被告旨揭所辯各項申請專利範圍解釋,均無定義不明確之情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於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說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當可無歧異理解旨揭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之內容,不生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等情,已詳如前述,故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確無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五)被證1至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進步性:1.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曾經舉發及訴願程序認定維持其有效性。又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係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諸如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以及該等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於臨床應用上產生之低生物可利用性的缺點(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8至12行)。是以本件進步性爭點之判斷應視被告所引先前技術是否提及或暗示任何足以相關於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的內容,且該些內容是否充分至足以使領域中的技術人員輕易完成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請發明,合先敘明。2.被告引用之被證1至4先前技術,皆與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毫無關連:①被證1雖揭露一種西里柯斯比的藥學組成物,但根本未敘及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缺點。詳言之,被證1實際上揭露了多達262個化合物,而被告摘錄所謂揭露系爭專利賦形劑的段落僅有空泛的記載「fortherapeuticpurposes,thecompoundsofthisinventionareordinarilycombinedwithoneormoreadjuvants…」,不僅無關特定技術問題,甚至未能具體指出所指賦形劑是針對該等262個化合物中的哪一個。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輕易理解不同化合物須搭配不同賦形劑,因此自不可能從被證1如此空泛的記載中獲得任何技術上的教示與暗示。況且,被證1專利案最早申請年份為西元1993年,惟測試以西里柯斯比為活性成分之藥物的療效的臨床試驗最早係於約西元1996年間開始。由於西里柯斯比之特殊物化特性所帶來之低生物可利用性的缺點乃臨床上的技術障礙,客觀來看,被證1於發表之時顯然尚未認知或至少尚未著手處理此技術問題,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又如何可能從被證1得到任何指引?據此,被證1僅僅是基於領域中對於賦形劑的一般性常識示例可供選用之佐劑,並非以解決特定技術問題為出發點,領域中的技術人員無法從其揭露的內容中取得任何突破系爭專利之技術問題的指引。②被證2雖揭露縮小粒子尺寸有助於解決因低溶解度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性的問題,然而該篇文獻僅係說明粒子尺寸於增進生物可利用性的基本理論,並未具體談論到西里柯斯比,也未能說明縮小粒子尺寸是否可以解決多重原因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的狀況。詳言之,西里柯斯比於臨床上表現出來的低生物可利用性是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考被證2的內容並無法當然確定縮小粒子尺寸對於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性一樣有幫助。換言之,粒子尺寸與生物可利用性之關係,在實際應用上仍須視個別化合物的性質而定。具體來說,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等缺點中,低溶解度僅是其中之一。縱使欲藉由降低粒子尺寸增進西里柯斯比的生物可利用性,在實際操作時,仍會受到西里柯斯比之其他性質(如黏聚性)的限制,並非如被告所述如此想當然爾。③被證3亦揭露一種西里柯斯比的藥學組成物,但同樣未涉及系爭專利欲解決之技術問題(即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缺點),也與賦形劑種類及含量的選擇毫無關係。是以就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進步性而論,被證3所揭露的內容實質上不多於被證1所提供者。被證1既已不足,被證3亦若如是。④被證4雖然說明乳糖、羧甲基醚纖維素化鈉、聚乙烯吡咯酮、月桂基硫酸鈉及硬脂酸鎂可作為賦形劑的角色,但被證4僅為製藥領域中的一般教科書,如同被證1,並未涉及任何特定技術問題。詳言之,當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欲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低生物可利用性時,被證4中對於賦形劑的教示完全無法提供任何指引。更遑論被證4多達800頁的內容要如何與被證1教示的262個化合物配對組合?縱使僅針對被證1列舉的數十種賦形劑,也可能產生無法計數的賦形劑組合。既然所有被告列出的前案都與系爭專利欲解決的技術問題無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要從中挑選,顯非易事。3.由前可證,被證1至4與系爭專利間所欲解決問題、功能及作用等皆無明顯之關連性,在未有充分指引下,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於面臨系爭專利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時,根本無從自該等先前技術中組合出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的特定技術方案。被告之主張不過是後見之明:①基於被證1及被證4所示種類及含量可組合出無以計數的賦形劑組合,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請發明不過涵蓋其中的一小部分,顯非「輕易」。②更何況,被告雖於被證1所列數十種賦形劑中以粗體「特定地」標示出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用賦形劑,並自被證4多達數百頁的內容中「特定地」複印出該等賦形劑的內容,惟被告從未具體證明,何以技術領域者得以從上述眾多知識中,輕易思及並「特定挑選」出與系爭專利所特定之技術內容?並進而達成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問題及產生之功效?③事實上,被告即是基於系爭專利之揭露內容方得以標示出該些內容。倘若以系爭專利所面臨的技術問題為出發點,任何領域中的技術人員都不可能在缺乏指引下,毫無根據地在被證1及被證4的內容中選擇。可見被告的進步性組合無異於先射箭才畫靶,全屬後見之明,是進步性論述中最不被接受的說詞,亦有諸多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以此為由而廢棄原判決。④更遑論,縱認被證1至4之技術領域有關連性,惟被告從未具體證明被證1至4各引證所欲解決之問題分別為何?其功能及作用分別為何?渠等具有如何之共通性?有如何之教示及建議事項?自難認定被證1至4有合理之組合動機。⑤被告主張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限定之個別賦形劑的重量百分濃度恰恰為被證4建議的使用濃度。惟無論係偶然發現之發明或經苦心研究、試驗而完成之發明,均不影響其進步性之認定。縱使被證4建議使用濃度恰與系爭專利限定者雷同,關鍵仍在於該等先前技術是否指引出特定賦形劑與其含量得以解決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既該等先前技術於此毫無著墨,則難謂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得以輕易思及。⑥再者,縱使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在毫無指引下欲嘗試組合被證1及4所揭露的特定賦形劑種類,誠如原證10號封面內頁「讀者指引/Notice被證1僅不過揭露廣義之賦形劑toReaders」中所述:製劑者應進行適當的實驗性研究,以使其自身及法規單位確知該配方於使用上是有效且安全的(中譯文)。在藥學領域中,劑型之開發是非常艱深的學問。被證1及證4中雖列出已知的所有賦形劑種類,但提醒讀者仍須因應不同條件及狀況予以研究,方能取得適當之組合。顯示單憑一本教科書便認定所有賦形劑的選擇都是輕而易舉的嘗試,實過於武斷且不足採。⑦更甚之,被證3所揭露的內容恰好說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具備不可預期之功效,支持其進步性。蓋被證3中所用口服膠囊劑型的劑量為300毫克,對比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6B表的劑量則為200毫克,縱使退萬步言將被證3中所示Tmax、T1/2、及AUC(0-48)等藥物動力學試驗之數據視為其口服膠囊試驗所得結果(按:被證3的記載太過簡要而無從判斷,因此上訴人仍否認之),系爭專利僅以被證3劑量的三分之二便足以達到與其相似程度的生物可利用性,足見系爭專利技術上的突破與不可預期性。4.原告委請元培醫學科技大學生物科技暨製藥技術系講座教授○○○博士針對賦形劑的技術內涵提供專家意見(原證13),○○○指出西里柯斯比除了溶解度低之外,更有疏水特性所具高黏聚性(Cohesiveness)的缺點,並指出這類藥物「當粒子尺寸越小,粒子越會聚集而造成藥物粒子靜電增加及流動性變差,導致無法均勻混合,致使口服劑型中藥物含量不均,如此將會造成藥效的差異」(原證13號第1頁倒數第3行起)。○○○不同意被證1中對於賦形劑的教示對於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有任何指引,○○○認為「專利文獻也是科學文獻的一種,在科學文獻中,實驗的目的、假設、和實驗設計很重要,因為這是解讀其實驗成果的根本。這篇文獻(亦即被證1)的內容根本與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研究人員自然不會認為在第182至183頁中提到賦形劑可以提高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的生物可利用性」(原證13號第3頁第6行起)。總結來說,就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問題而選擇賦形劑而論,○○○認為「這四份文獻的組合(按:即被證1至4之組合)頂多是研究人員在設計實驗的參考,甚至連形成具體的假設都還差得遠」(原證13號第4頁倒數第2行起),是依○○○博士專家意見之見解,亦肯認被證1至4均與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且縱使參酌被證1至4,對於藥物開發中賦形劑之選擇及組合,亦無法輕易完成,故被證1至4之組合確實無法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可專利性。5.依本院103年度民專訴字第14號判決意旨可知,申請專利之發明的揭露程度「非以說明書應就實施發明之技術手段的理論、依據或就實施方式等逐一詳實記載或表列為要」(原告所提附件14),何況,系爭專利說明書實施例5至16已提出大量具體實例,且第16B表及第18B表皆可證所請組合物確實達到請求項中所稱「該藥學劑型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具有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之效果,故被告辯稱系爭專利說明書缺乏實施例佐證云云,委無可採。至於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2表係檢視潤濕效應與均質性的關係,該實驗的主要變因乃西里柯斯比的含量,並非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的特徵,被告執此驟論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不可預期之功效云云,顯有邏輯上之謬誤。6.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判字第647號判決(原告所提附件17),是針對引證案可否組合之議題,再次重申複數引證縱使具有關聯性,亦不得直接認定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該複數引證,仍須進一步考量複數引證的技術內容是否與系爭專利包含實質相同所欲解決的問題,故本件被告引用的被證1至4皆與系爭專利所欲解決的技術問題毫無關連,自不得任意組合被證1至4。又原告委請元培醫學科技大學製藥技術專家○○○博士針對賦形劑的技術內涵所提出的專家意見,○○○亦認為被證1至4的組合頂多是研究人員在設計實驗的參考,甚至連形成具體的假設都還差得很遠,且認為被證1至4均與西里柯斯比(CELECOXIB)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以及賦形劑的組合及選用是艱難的問題,故縱使參酌被證1至4亦無法輕易完成系爭專利請求項8、9。7.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8、9目前仍推定有效,故舉證責任應由被告具體證明何謂系爭專利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以及此人的技術水平為何,惟被告就此從未有具體的舉證。而原告提出的專家意見書,確可證明具有通常知識者縱參酌被證1至4仍無法輕易完成系爭專利,且本件更新審理後才第二次開庭,故並無遲延提出的問題。8.綜上所述,系爭專利並無被告所指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情事。此外,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亦非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1、2、3、及4之空泛記載所能輕易思及者,當具進步性。故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確屬有效。(六)系爭藥品確實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均等範圍:1.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均等範圍:①除了崩解劑的含量以外,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的所有特徵的文義範圍。「緊密結合」及「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屬功能性用語,無庸比對,有本院105年度民專上字第31號民事判決可參(原告所提附件2)。②系爭藥品含有10.5重量百分濃度的微晶纖維素及至多約0.4重量百分濃度的矽溶膠(原證8之證據5),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於藥物劑型中皆可作為崩解劑使用(原證10第129、185至188頁),從而讀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限定之崩解劑特徵的文義。③系爭藥品中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含量之總和為至多約10.9重量百分濃度,與系爭專利請求項8限定之崩解劑含量僅有0.9重量百分濃度的細微差異。又如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述,習用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有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影響生物可利用性之缺點,是以比較系爭藥品與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應可佐證該0.9重量百分濃度的差異不具實質上的區別。④查系爭藥品仿單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Cmax、Tmax、及T1/2分別為705、2.8、及11.2(原證8之證據4);相較於系爭專利第16B表中所載Cmax、Tmax、及T1/2分別為801.19、2.46、及12.22。兩者非常接近,足證該0.9重量百分濃度的差異的確不具實質上的區別。因此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的均等範圍。2.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均等範圍:①除了崩解劑的種類與含量及膠黏劑的種類以外,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的所有特徵的文義範圍。而崩解劑的含量部分,如前述段落中所證,系爭藥品所用崩解劑含量與系爭專利請求項限定者並無實質差異。②針對崩解劑的種類而論,系爭專利請求項9限定為交聯性羧甲醚纖維素化鈉,而系爭藥品使用之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確實都可提供崩解劑的功能(原證10第129、185至188頁,)。③針對膠黏劑的種類而論,系爭專利請求項9限定為聚乙烯吡咯酮,而系爭藥品使用卡拉膠及單水乳糖。單水乳糖雖常作為稀釋劑使用,但亦提供膠黏劑的功能(原證10第364頁、原證12)。另卡拉膠已知可作為增稠劑使用,即是利用其產生之黏稠狀型態,而具有一定之黏性,可視為提供膠黏劑的功能。④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9所請發明乃一賦形劑組合,並透過此技術方案解決習用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有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而影響生物可利用性之缺點。是以比較系爭藥品與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應可佐證前揭崩解劑及膠黏劑種類上差異是否具有實質上區別。如前所述,依系爭藥品仿單與系爭專利第16B表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之比較可知,系爭藥品雖使用不同的崩解劑及膠黏劑種類,但其實不具實質上差異,而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的均等範圍。(七)原告得請求排除、防止侵害及損害賠償:系爭藥品確實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均等範圍,已詳如上述,又根據原告自寰宇藥品資料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之資訊(原證11),系爭藥品自104年起便有銷售紀錄,累計至106年底共計有新臺幣(下同)24,130,418元的營業額,原告僅先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一部請求165萬元之損害賠償金額。又被告尹旭東為被告諾華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諾華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第96條第1至4項、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八)並聲明:1.被告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直接或間接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衛署藥輸字第025684號「賽樂治「山德士」膠囊200毫克(CelecoxibSandozCapsule200mg)」藥品或為其他侵害中華民國第198737證書號發明專利之行為;被告並應將已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之上述產品全數回收並銷毀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2.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65萬元,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前二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聖戰家園」是訴外人中藝公司買斷美商的版權後,再授權予原告,授權期間自98年4月30日至101年3月29日,在4月30日之前原告尚未被授權,而被告販售時間是在98年3月31日,係侵害訴外人中藝公司之權利,非侵害原告之權利,因而原告沒有權利向被告請求等語置辯。爰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4",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0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2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40-2 1", "lawName": "藥事法" }, { "issueRef": "35", "lawName": "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 } ]
排除侵害專利權
(一)原告暨原告之關係企業即GD西爾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西爾公司),為全球知名之國際性大藥廠,著重藥品研發。西爾公司為中華民國198737號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原告則為系爭專利之專屬被授權人。系爭專利之保護期間自民國93年3月11日起至109年1月24日止(原證1),專屬授權期間則自106年1月1日至系爭專利權期間屆滿為止(原證2、2-1)。未料被告台灣諾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華公司,原證4)明知系爭專利之存在,竟未經原告同意而為販賣之要約、販賣『賽樂治「山德士」膠囊200毫克』藥品(下稱系爭藥品」),業經被告申請衛生署核發衛署藥輸字第025684號之藥品許可證(原證5),損害原告因自行實施或授權他人實施系爭專利可得之利益。原告前於103年8月27日致函被告諾華公司(原證6),要求被告諾華公司務必確實尊重系爭專利,不得有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等語,詎被告諾華公司於收受該函後竟無正面回應,仍持續在台灣各地藥局販售系爭藥品,顯見其主觀上確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原告為求慎重,特透過嘉鏵生技醫藥有限公司購買被告諾華公司所販賣之系爭藥品(原證7),與系爭專利進行比對(原證8),檢測報告顯示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公告請求項1及8的文義範圍,亦落入系爭專利公告請求項9的均等範圍,顯已構成對系爭專利之侵害。(二)原告得依專利法第96條第1至4項規定請求被告排除侵害及損害賠償:1.原告與西爾公司間之專屬授權聲明書中已明確記載:「hasexclusiverightsinTaiwanundertheinventionofthepatent(s)identifiedbelow,includingtherightstoimport,offerforsale,selland/orotherwisedisposeproductusingand/orinvolvingsuchpatent/係以下所列發明專利於台灣之專屬被授權人,授權範圍包括就使用及/或涉有該專利之產品,得為進口、為販賣之要約、販賣及/或處置」(原證2、2-1),已清楚指名原告具專屬被授權人之地位,且該等行為態樣僅是「例示」列舉專屬授權範圍,並未特別排除「製造」之態樣,故原告自可請求製造之排除侵害。退步言之,縱使原告被專屬授權的範圍不包含「製造」,依據專利法第62條第3項之規定,原告於其被專屬授權之範圍內仍得排除第三人實施系爭專利,自得依專利法第96條第1至4項之規定,排除他人未經原告同意而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專利物品之權利,並得向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專利權者,請求損害賠償。2.被告雖爭執原告應提出專利授權登記,惟依本院101年度民專上字第41號判決意旨,專利之侵權人並非專利法第62條所謂不得對抗之第三人,且授權之登記只是對抗要件,並非生效要件;又專利授權範圍應以專利授權合約為準,至於取得授權後是否再取得許可證,係屬二事,故不得以許可證核准的項目反推是否有取得製造之授權;系爭專利之專屬授權既經專利權人與被授權人即原告意思表示合致(原證2、2-1),已生效力,原告自得依專屬被授權人地位向被告主張相關權利,被告上開爭執自無可採。(三)申請專利範圍解釋部分:1.系爭專利請求項1「多種個別的固體口服投藥劑量單位」中「多種」之定義: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第22頁第22行至第23頁第8行(原證3)之說明,系爭專利所指劑型可為多種不同的劑量單位,是以所述「多種」之解釋並無疑義,被告空言系爭專利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對於「劑量單位」一詞用法混淆不清,顯無理由。復依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第35條規定:「一、同一品名有二種以上劑型者,應分別申請查驗登記;同一劑型,其製劑之濃度或單位含量不同者,亦應分別申請」之意旨可知,「同一劑型」原本即可包含「多種」劑量單位。是以依內部證據或申請時的通常知識可證,所謂多種劑量單位實為領域中技術人員所習知,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據申請時的技術知識,應無疑義可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內容而予以實施。2.系爭專利請求項1「各單位包含呈10毫克至1000毫克之含量且與一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形成緊密混合的微粒狀西里柯斯比(Celecoxib)」,其中「緊密混合」之界定;測定「緊密混合」或「非緊密混合」之方式:查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8至12行記載西里柯斯比具有特殊的物理與化學特性,而導致習用產品之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等缺點。特別是該黏聚性,使西里柯斯比容易與劑型中的其他物質(如賦形劑)分離而彼此附聚,外觀上會形成團聚的大顆粒,很難具有所需摻合均質性。因此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說明書揭露內容可知所謂「緊密混合」係相對於前揭摻合均質性不佳之特性而論,而可從該藥劑中粉末的粒子之D90粒徑及外觀觀察而知,毫無疑義。被告雖辯稱系爭專利說明書對於「緊密結合」之定義隻字未提,然申請專利之發明的揭露範圍並不僅限於文字所明確記載的內容,尚包含文字雖未明確記載,但實質上已隱含的內容。如前揭所引說明書之段落可知,領域中的技術人員當可無歧異理解何謂「緊密結合」,不生疑義。3.系爭專利請求項1「其中該藥學劑型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具有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其中「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之界定:查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9頁第8至13行已明確說明「生物可利用性」係指「在所投予的活性成分劑量中,被吸收進入血流中的比例」;或更特定指一「口服投予的組合物的AUC(0-∞)」。另參系爭專利說明書第79頁第18B表中所示數據。該實驗中,系爭專利之200毫克劑量膠囊實例與200毫克口服型細微溶液之比較例的AUC(0-∞)幾乎沒有差異(7830.3±2488.4vs.8001.2±2535.2)。系爭專利之200毫克劑量膠囊的生物可利用性是相同劑量之西里柯斯比口服溶液的生物可利用性的98%(計算式:(7830.3÷8001.2)×100%)。被告雖引用系爭專利說明書表17B及17C的數據說明生物可利用性的變數,但生物可利用性的比較本來就是在可類比之條件下進行,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對此不可能有任何疑問。此外,最直接影響藥物動力學數值的參數為藥物劑量。系爭專利請求項已明確限定所述50%相對生物可利用性是以相同劑量為基礎,定義相當明確。被告另指稱系爭專利第18B表所示相對生物可利用性範圍可自50.7%至高達188.8%,而有變異度太大的問題云云。然而,此實驗結果恰好可證系爭專利所限定的50%相對生物可利用性確實是總括自系爭專利說明書中具體記載的實施例,因此所請發明確可為說明書揭露內容所支持,當無疑問。4.系爭專利請求項8「該劑量單位係呈擇自於下列形式...糖錠」定義已明確:所謂「該劑量單位係呈擇自於下列之形式」僅是「該劑量單位係以選擇自下列形式種類之形式呈現」的簡潔記載,蓋藥品的詳細描述涉及劑量、劑量單位、劑型等複雜的專有名詞,惟只要是醫藥所屬領域中的技藝人員皆當不會對前揭敘述有任何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5.系爭專利請求項8「其等呈單位劑量膠囊或藥片形式...潤滑劑」定義已明確:所謂「其等呈單位劑量膠囊或藥片形式」僅是「該等以膠囊或藥片形式呈現之劑量單位」的簡潔記載,蓋藥品的詳細描述涉及劑量、劑量單位、劑型等複雜的專有名詞,惟只要是醫藥所屬領域中的技藝人員皆當不會對前揭敘述有任何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四)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並無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說明書或圖式不載明實施必要之事項,或記載不必要之事項,使實施為不可能或困難者」之規定:查系爭專利經多次舉發及訴願程序,其中亦針對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進行攻防,專利主管機關仍維持系爭請求項8及9之有效性(原證9),足證被告所辯系爭專利說明書或圖式不載明實施必要之事項,或記載不必要之事項,使實施為不可能或困難者均無理由。此外,關於被告旨揭所辯各項申請專利範圍解釋,均無定義不明確之情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於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說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當可無歧異理解旨揭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之內容,不生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等情,已詳如前述,故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確無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五)被證1至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進步性:1.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曾經舉發及訴願程序認定維持其有效性。又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係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諸如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以及該等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於臨床應用上產生之低生物可利用性的缺點(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8至12行)。是以本件進步性爭點之判斷應視被告所引先前技術是否提及或暗示任何足以相關於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的內容,且該些內容是否充分至足以使領域中的技術人員輕易完成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請發明,合先敘明。2.被告引用之被證1至4先前技術,皆與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毫無關連:①被證1雖揭露一種西里柯斯比的藥學組成物,但根本未敘及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缺點。詳言之,被證1實際上揭露了多達262個化合物,而被告摘錄所謂揭露系爭專利賦形劑的段落僅有空泛的記載「fortherapeuticpurposes,thecompoundsofthisinventionareordinarilycombinedwithoneormoreadjuvants…」,不僅無關特定技術問題,甚至未能具體指出所指賦形劑是針對該等262個化合物中的哪一個。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輕易理解不同化合物須搭配不同賦形劑,因此自不可能從被證1如此空泛的記載中獲得任何技術上的教示與暗示。況且,被證1專利案最早申請年份為西元1993年,惟測試以西里柯斯比為活性成分之藥物的療效的臨床試驗最早係於約西元1996年間開始。由於西里柯斯比之特殊物化特性所帶來之低生物可利用性的缺點乃臨床上的技術障礙,客觀來看,被證1於發表之時顯然尚未認知或至少尚未著手處理此技術問題,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又如何可能從被證1得到任何指引?據此,被證1僅僅是基於領域中對於賦形劑的一般性常識示例可供選用之佐劑,並非以解決特定技術問題為出發點,領域中的技術人員無法從其揭露的內容中取得任何突破系爭專利之技術問題的指引。②被證2雖揭露縮小粒子尺寸有助於解決因低溶解度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性的問題,然而該篇文獻僅係說明粒子尺寸於增進生物可利用性的基本理論,並未具體談論到西里柯斯比,也未能說明縮小粒子尺寸是否可以解決多重原因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的狀況。詳言之,西里柯斯比於臨床上表現出來的低生物可利用性是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考被證2的內容並無法當然確定縮小粒子尺寸對於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性一樣有幫助。換言之,粒子尺寸與生物可利用性之關係,在實際應用上仍須視個別化合物的性質而定。具體來說,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等缺點中,低溶解度僅是其中之一。縱使欲藉由降低粒子尺寸增進西里柯斯比的生物可利用性,在實際操作時,仍會受到西里柯斯比之其他性質(如黏聚性)的限制,並非如被告所述如此想當然爾。③被證3亦揭露一種西里柯斯比的藥學組成物,但同樣未涉及系爭專利欲解決之技術問題(即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缺點),也與賦形劑種類及含量的選擇毫無關係。是以就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進步性而論,被證3所揭露的內容實質上不多於被證1所提供者。被證1既已不足,被證3亦若如是。④被證4雖然說明乳糖、羧甲基醚纖維素化鈉、聚乙烯吡咯酮、月桂基硫酸鈉及硬脂酸鎂可作為賦形劑的角色,但被證4僅為製藥領域中的一般教科書,如同被證1,並未涉及任何特定技術問題。詳言之,當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欲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低生物可利用性時,被證4中對於賦形劑的教示完全無法提供任何指引。更遑論被證4多達800頁的內容要如何與被證1教示的262個化合物配對組合?縱使僅針對被證1列舉的數十種賦形劑,也可能產生無法計數的賦形劑組合。既然所有被告列出的前案都與系爭專利欲解決的技術問題無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要從中挑選,顯非易事。3.由前可證,被證1至4與系爭專利間所欲解決問題、功能及作用等皆無明顯之關連性,在未有充分指引下,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於面臨系爭專利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時,根本無從自該等先前技術中組合出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的特定技術方案。被告之主張不過是後見之明:①基於被證1及被證4所示種類及含量可組合出無以計數的賦形劑組合,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請發明不過涵蓋其中的一小部分,顯非「輕易」。②更何況,被告雖於被證1所列數十種賦形劑中以粗體「特定地」標示出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用賦形劑,並自被證4多達數百頁的內容中「特定地」複印出該等賦形劑的內容,惟被告從未具體證明,何以技術領域者得以從上述眾多知識中,輕易思及並「特定挑選」出與系爭專利所特定之技術內容?並進而達成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問題及產生之功效?③事實上,被告即是基於系爭專利之揭露內容方得以標示出該些內容。倘若以系爭專利所面臨的技術問題為出發點,任何領域中的技術人員都不可能在缺乏指引下,毫無根據地在被證1及被證4的內容中選擇。可見被告的進步性組合無異於先射箭才畫靶,全屬後見之明,是進步性論述中最不被接受的說詞,亦有諸多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以此為由而廢棄原判決。④更遑論,縱認被證1至4之技術領域有關連性,惟被告從未具體證明被證1至4各引證所欲解決之問題分別為何?其功能及作用分別為何?渠等具有如何之共通性?有如何之教示及建議事項?自難認定被證1至4有合理之組合動機。⑤被告主張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限定之個別賦形劑的重量百分濃度恰恰為被證4建議的使用濃度。惟無論係偶然發現之發明或經苦心研究、試驗而完成之發明,均不影響其進步性之認定。縱使被證4建議使用濃度恰與系爭專利限定者雷同,關鍵仍在於該等先前技術是否指引出特定賦形劑與其含量得以解決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既該等先前技術於此毫無著墨,則難謂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得以輕易思及。⑥再者,縱使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在毫無指引下欲嘗試組合被證1及4所揭露的特定賦形劑種類,誠如原證10號封面內頁「讀者指引/Notice被證1僅不過揭露廣義之賦形劑toReaders」中所述:製劑者應進行適當的實驗性研究,以使其自身及法規單位確知該配方於使用上是有效且安全的(中譯文)。在藥學領域中,劑型之開發是非常艱深的學問。被證1及證4中雖列出已知的所有賦形劑種類,但提醒讀者仍須因應不同條件及狀況予以研究,方能取得適當之組合。顯示單憑一本教科書便認定所有賦形劑的選擇都是輕而易舉的嘗試,實過於武斷且不足採。⑦更甚之,被證3所揭露的內容恰好說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具備不可預期之功效,支持其進步性。蓋被證3中所用口服膠囊劑型的劑量為300毫克,對比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6B表的劑量則為200毫克,縱使退萬步言將被證3中所示Tmax、T1/2、及AUC(0-48)等藥物動力學試驗之數據視為其口服膠囊試驗所得結果(按:被證3的記載太過簡要而無從判斷,因此上訴人仍否認之),系爭專利僅以被證3劑量的三分之二便足以達到與其相似程度的生物可利用性,足見系爭專利技術上的突破與不可預期性。4.原告委請元培醫學科技大學生物科技暨製藥技術系講座教授○○○博士針對賦形劑的技術內涵提供專家意見(原證13),○○○指出西里柯斯比除了溶解度低之外,更有疏水特性所具高黏聚性(Cohesiveness)的缺點,並指出這類藥物「當粒子尺寸越小,粒子越會聚集而造成藥物粒子靜電增加及流動性變差,導致無法均勻混合,致使口服劑型中藥物含量不均,如此將會造成藥效的差異」(原證13號第1頁倒數第3行起)。○○○不同意被證1中對於賦形劑的教示對於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有任何指引,○○○認為「專利文獻也是科學文獻的一種,在科學文獻中,實驗的目的、假設、和實驗設計很重要,因為這是解讀其實驗成果的根本。這篇文獻(亦即被證1)的內容根本與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研究人員自然不會認為在第182至183頁中提到賦形劑可以提高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的生物可利用性」(原證13號第3頁第6行起)。總結來說,就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問題而選擇賦形劑而論,○○○認為「這四份文獻的組合(按:即被證1至4之組合)頂多是研究人員在設計實驗的參考,甚至連形成具體的假設都還差得遠」(原證13號第4頁倒數第2行起),是依○○○博士專家意見之見解,亦肯認被證1至4均與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且縱使參酌被證1至4,對於藥物開發中賦形劑之選擇及組合,亦無法輕易完成,故被證1至4之組合確實無法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可專利性。5.依本院103年度民專訴字第14號判決意旨可知,申請專利之發明的揭露程度「非以說明書應就實施發明之技術手段的理論、依據或就實施方式等逐一詳實記載或表列為要」(原告所提附件14),何況,系爭專利說明書實施例5至16已提出大量具體實例,且第16B表及第18B表皆可證所請組合物確實達到請求項中所稱「該藥學劑型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具有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之效果,故被告辯稱系爭專利說明書缺乏實施例佐證云云,委無可採。至於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2表係檢視潤濕效應與均質性的關係,該實驗的主要變因乃西里柯斯比的含量,並非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的特徵,被告執此驟論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不可預期之功效云云,顯有邏輯上之謬誤。6.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判字第647號判決(原告所提附件17),是針對引證案可否組合之議題,再次重申複數引證縱使具有關聯性,亦不得直接認定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該複數引證,仍須進一步考量複數引證的技術內容是否與系爭專利包含實質相同所欲解決的問題,故本件被告引用的被證1至4皆與系爭專利所欲解決的技術問題毫無關連,自不得任意組合被證1至4。又原告委請元培醫學科技大學製藥技術專家○○○博士針對賦形劑的技術內涵所提出的專家意見,○○○亦認為被證1至4的組合頂多是研究人員在設計實驗的參考,甚至連形成具體的假設都還差得很遠,且認為被證1至4均與西里柯斯比(CELECOXIB)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以及賦形劑的組合及選用是艱難的問題,故縱使參酌被證1至4亦無法輕易完成系爭專利請求項8、9。7.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8、9目前仍推定有效,故舉證責任應由被告具體證明何謂系爭專利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以及此人的技術水平為何,惟被告就此從未有具體的舉證。而原告提出的專家意見書,確可證明具有通常知識者縱參酌被證1至4仍無法輕易完成系爭專利,且本件更新審理後才第二次開庭,故並無遲延提出的問題。8.綜上所述,系爭專利並無被告所指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情事。此外,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亦非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1、2、3、及4之空泛記載所能輕易思及者,當具進步性。故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確屬有效。(六)系爭藥品確實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均等範圍:1.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均等範圍:①除了崩解劑的含量以外,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的所有特徵的文義範圍。「緊密結合」及「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屬功能性用語,無庸比對,有本院105年度民專上字第31號民事判決可參(原告所提附件2)。②系爭藥品含有10.5重量百分濃度的微晶纖維素及至多約0.4重量百分濃度的矽溶膠(原證8之證據5),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於藥物劑型中皆可作為崩解劑使用(原證10第129、185至188頁),從而讀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限定之崩解劑特徵的文義。③系爭藥品中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含量之總和為至多約10.9重量百分濃度,與系爭專利請求項8限定之崩解劑含量僅有0.9重量百分濃度的細微差異。又如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述,習用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有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影響生物可利用性之缺點,是以比較系爭藥品與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應可佐證該0.9重量百分濃度的差異不具實質上的區別。④查系爭藥品仿單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Cmax、Tmax、及T1/2分別為705、2.8、及11.2(原證8之證據4);相較於系爭專利第16B表中所載Cmax、Tmax、及T1/2分別為801.19、2.46、及12.22。兩者非常接近,足證該0.9重量百分濃度的差異的確不具實質上的區別。因此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的均等範圍。2.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均等範圍:①除了崩解劑的種類與含量及膠黏劑的種類以外,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的所有特徵的文義範圍。而崩解劑的含量部分,如前述段落中所證,系爭藥品所用崩解劑含量與系爭專利請求項限定者並無實質差異。②針對崩解劑的種類而論,系爭專利請求項9限定為交聯性羧甲醚纖維素化鈉,而系爭藥品使用之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確實都可提供崩解劑的功能(原證10第129、185至188頁,)。③針對膠黏劑的種類而論,系爭專利請求項9限定為聚乙烯吡咯酮,而系爭藥品使用卡拉膠及單水乳糖。單水乳糖雖常作為稀釋劑使用,但亦提供膠黏劑的功能(原證10第364頁、原證12)。另卡拉膠已知可作為增稠劑使用,即是利用其產生之黏稠狀型態,而具有一定之黏性,可視為提供膠黏劑的功能。④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9所請發明乃一賦形劑組合,並透過此技術方案解決習用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有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而影響生物可利用性之缺點。是以比較系爭藥品與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應可佐證前揭崩解劑及膠黏劑種類上差異是否具有實質上區別。如前所述,依系爭藥品仿單與系爭專利第16B表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之比較可知,系爭藥品雖使用不同的崩解劑及膠黏劑種類,但其實不具實質上差異,而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的均等範圍。(七)原告得請求排除、防止侵害及損害賠償:系爭藥品確實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均等範圍,已詳如上述,又根據原告自寰宇藥品資料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之資訊(原證11),系爭藥品自104年起便有銷售紀錄,累計至106年底共計有新臺幣(下同)24,130,418元的營業額,原告僅先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一部請求165萬元之損害賠償金額。又被告尹旭東為被告諾華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諾華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第96條第1至4項、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八)並聲明:1.被告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直接或間接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衛署藥輸字第025684號「賽樂治「山德士」膠囊200毫克(CelecoxibSandozCapsule200mg)」藥品或為其他侵害中華民國第198737證書號發明專利之行為;被告並應將已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之上述產品全數回收並銷毀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2.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65萬元,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前二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聖戰家園」是訴外人中藝公司買斷美商的版權後,再授權予原告,授權期間自98年4月30日至101年3月29日,在4月30日之前原告尚未被授權,而被告販售時間是在98年3月31日,係侵害訴外人中藝公司之權利,非侵害原告之權利,因而原告沒有權利向被告請求等語置辯。爰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暨原告之關係企業即GD西爾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西爾公司),為全球知名之國際性大藥廠,著重藥品研發。西爾公司為中華民國198737號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原告則為系爭專利之專屬被授權人。系爭專利之保護期間自民國93年3月11日起至109年1月24日止(原證1),專屬授權期間則自106年1月1日至系爭專利權期間屆滿為止(原證2、2-1)。未料被告台灣諾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華公司,原證4)明知系爭專利之存在,竟未經原告同意而為販賣之要約、販賣『賽樂治「山德士」膠囊200毫克』藥品(下稱系爭藥品」),業經被告申請衛生署核發衛署藥輸字第025684號之藥品許可證(原證5),損害原告因自行實施或授權他人實施系爭專利可得之利益。原告前於103年8月27日致函被告諾華公司(原證6),要求被告諾華公司務必確實尊重系爭專利,不得有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等語,詎被告諾華公司於收受該函後竟無正面回應,仍持續在台灣各地藥局販售系爭藥品,顯見其主觀上確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原告為求慎重,特透過嘉鏵生技醫藥有限公司購買被告諾華公司所販賣之系爭藥品(原證7),與系爭專利進行比對(原證8),檢測報告顯示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公告請求項1及8的文義範圍,亦落入系爭專利公告請求項9的均等範圍,顯已構成對系爭專利之侵害。(二)原告得依專利法第96條第1至4項規定請求被告排除侵害及損害賠償:1.原告與西爾公司間之專屬授權聲明書中已明確記載:「hasexclusiverightsinTaiwanundertheinventionofthepatent(s)identifiedbelow,includingtherightstoimport,offerforsale,selland/orotherwisedisposeproductusingand/orinvolvingsuchpatent/係以下所列發明專利於台灣之專屬被授權人,授權範圍包括就使用及/或涉有該專利之產品,得為進口、為販賣之要約、販賣及/或處置」(原證2、2-1),已清楚指名原告具專屬被授權人之地位,且該等行為態樣僅是「例示」列舉專屬授權範圍,並未特別排除「製造」之態樣,故原告自可請求製造之排除侵害。退步言之,縱使原告被專屬授權的範圍不包含「製造」,依據專利法第62條第3項之規定,原告於其被專屬授權之範圍內仍得排除第三人實施系爭專利,自得依專利法第96條第1至4項之規定,排除他人未經原告同意而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專利物品之權利,並得向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專利權者,請求損害賠償。2.被告雖爭執原告應提出專利授權登記,惟依本院101年度民專上字第41號判決意旨,專利之侵權人並非專利法第62條所謂不得對抗之第三人,且授權之登記只是對抗要件,並非生效要件;又專利授權範圍應以專利授權合約為準,至於取得授權後是否再取得許可證,係屬二事,故不得以許可證核准的項目反推是否有取得製造之授權;系爭專利之專屬授權既經專利權人與被授權人即原告意思表示合致(原證2、2-1),已生效力,原告自得依專屬被授權人地位向被告主張相關權利,被告上開爭執自無可採。(三)申請專利範圍解釋部分:1.系爭專利請求項1「多種個別的固體口服投藥劑量單位」中「多種」之定義: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第22頁第22行至第23頁第8行(原證3)之說明,系爭專利所指劑型可為多種不同的劑量單位,是以所述「多種」之解釋並無疑義,被告空言系爭專利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對於「劑量單位」一詞用法混淆不清,顯無理由。復依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第35條規定:「一、同一品名有二種以上劑型者,應分別申請查驗登記;同一劑型,其製劑之濃度或單位含量不同者,亦應分別申請」之意旨可知,「同一劑型」原本即可包含「多種」劑量單位。是以依內部證據或申請時的通常知識可證,所謂多種劑量單位實為領域中技術人員所習知,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據申請時的技術知識,應無疑義可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內容而予以實施。2.系爭專利請求項1「各單位包含呈10毫克至1000毫克之含量且與一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形成緊密混合的微粒狀西里柯斯比(Celecoxib)」,其中「緊密混合」之界定;測定「緊密混合」或「非緊密混合」之方式:查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8至12行記載西里柯斯比具有特殊的物理與化學特性,而導致習用產品之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等缺點。特別是該黏聚性,使西里柯斯比容易與劑型中的其他物質(如賦形劑)分離而彼此附聚,外觀上會形成團聚的大顆粒,很難具有所需摻合均質性。因此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說明書揭露內容可知所謂「緊密混合」係相對於前揭摻合均質性不佳之特性而論,而可從該藥劑中粉末的粒子之D90粒徑及外觀觀察而知,毫無疑義。被告雖辯稱系爭專利說明書對於「緊密結合」之定義隻字未提,然申請專利之發明的揭露範圍並不僅限於文字所明確記載的內容,尚包含文字雖未明確記載,但實質上已隱含的內容。如前揭所引說明書之段落可知,領域中的技術人員當可無歧異理解何謂「緊密結合」,不生疑義。3.系爭專利請求項1「其中該藥學劑型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具有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其中「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之界定:查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9頁第8至13行已明確說明「生物可利用性」係指「在所投予的活性成分劑量中,被吸收進入血流中的比例」;或更特定指一「口服投予的組合物的AUC(0-∞)」。另參系爭專利說明書第79頁第18B表中所示數據。該實驗中,系爭專利之200毫克劑量膠囊實例與200毫克口服型細微溶液之比較例的AUC(0-∞)幾乎沒有差異(7830.3±2488.4vs.8001.2±2535.2)。系爭專利之200毫克劑量膠囊的生物可利用性是相同劑量之西里柯斯比口服溶液的生物可利用性的98%(計算式:(7830.3÷8001.2)×100%)。被告雖引用系爭專利說明書表17B及17C的數據說明生物可利用性的變數,但生物可利用性的比較本來就是在可類比之條件下進行,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對此不可能有任何疑問。此外,最直接影響藥物動力學數值的參數為藥物劑量。系爭專利請求項已明確限定所述50%相對生物可利用性是以相同劑量為基礎,定義相當明確。被告另指稱系爭專利第18B表所示相對生物可利用性範圍可自50.7%至高達188.8%,而有變異度太大的問題云云。然而,此實驗結果恰好可證系爭專利所限定的50%相對生物可利用性確實是總括自系爭專利說明書中具體記載的實施例,因此所請發明確可為說明書揭露內容所支持,當無疑問。4.系爭專利請求項8「該劑量單位係呈擇自於下列形式...糖錠」定義已明確:所謂「該劑量單位係呈擇自於下列之形式」僅是「該劑量單位係以選擇自下列形式種類之形式呈現」的簡潔記載,蓋藥品的詳細描述涉及劑量、劑量單位、劑型等複雜的專有名詞,惟只要是醫藥所屬領域中的技藝人員皆當不會對前揭敘述有任何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5.系爭專利請求項8「其等呈單位劑量膠囊或藥片形式...潤滑劑」定義已明確:所謂「其等呈單位劑量膠囊或藥片形式」僅是「該等以膠囊或藥片形式呈現之劑量單位」的簡潔記載,蓋藥品的詳細描述涉及劑量、劑量單位、劑型等複雜的專有名詞,惟只要是醫藥所屬領域中的技藝人員皆當不會對前揭敘述有任何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四)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並無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說明書或圖式不載明實施必要之事項,或記載不必要之事項,使實施為不可能或困難者」之規定:查系爭專利經多次舉發及訴願程序,其中亦針對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進行攻防,專利主管機關仍維持系爭請求項8及9之有效性(原證9),足證被告所辯系爭專利說明書或圖式不載明實施必要之事項,或記載不必要之事項,使實施為不可能或困難者均無理由。此外,關於被告旨揭所辯各項申請專利範圍解釋,均無定義不明確之情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於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說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當可無歧異理解旨揭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之內容,不生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等情,已詳如前述,故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確無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五)被證1至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進步性:1.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曾經舉發及訴願程序認定維持其有效性。又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係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諸如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以及該等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於臨床應用上產生之低生物可利用性的缺點(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8至12行)。是以本件進步性爭點之判斷應視被告所引先前技術是否提及或暗示任何足以相關於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的內容,且該些內容是否充分至足以使領域中的技術人員輕易完成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請發明,合先敘明。2.被告引用之被證1至4先前技術,皆與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毫無關連:①被證1雖揭露一種西里柯斯比的藥學組成物,但根本未敘及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缺點。詳言之,被證1實際上揭露了多達262個化合物,而被告摘錄所謂揭露系爭專利賦形劑的段落僅有空泛的記載「fortherapeuticpurposes,thecompoundsofthisinventionareordinarilycombinedwithoneormoreadjuvants…」,不僅無關特定技術問題,甚至未能具體指出所指賦形劑是針對該等262個化合物中的哪一個。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輕易理解不同化合物須搭配不同賦形劑,因此自不可能從被證1如此空泛的記載中獲得任何技術上的教示與暗示。況且,被證1專利案最早申請年份為西元1993年,惟測試以西里柯斯比為活性成分之藥物的療效的臨床試驗最早係於約西元1996年間開始。由於西里柯斯比之特殊物化特性所帶來之低生物可利用性的缺點乃臨床上的技術障礙,客觀來看,被證1於發表之時顯然尚未認知或至少尚未著手處理此技術問題,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又如何可能從被證1得到任何指引?據此,被證1僅僅是基於領域中對於賦形劑的一般性常識示例可供選用之佐劑,並非以解決特定技術問題為出發點,領域中的技術人員無法從其揭露的內容中取得任何突破系爭專利之技術問題的指引。②被證2雖揭露縮小粒子尺寸有助於解決因低溶解度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性的問題,然而該篇文獻僅係說明粒子尺寸於增進生物可利用性的基本理論,並未具體談論到西里柯斯比,也未能說明縮小粒子尺寸是否可以解決多重原因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的狀況。詳言之,西里柯斯比於臨床上表現出來的低生物可利用性是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考被證2的內容並無法當然確定縮小粒子尺寸對於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性一樣有幫助。換言之,粒子尺寸與生物可利用性之關係,在實際應用上仍須視個別化合物的性質而定。具體來說,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等缺點中,低溶解度僅是其中之一。縱使欲藉由降低粒子尺寸增進西里柯斯比的生物可利用性,在實際操作時,仍會受到西里柯斯比之其他性質(如黏聚性)的限制,並非如被告所述如此想當然爾。③被證3亦揭露一種西里柯斯比的藥學組成物,但同樣未涉及系爭專利欲解決之技術問題(即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缺點),也與賦形劑種類及含量的選擇毫無關係。是以就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進步性而論,被證3所揭露的內容實質上不多於被證1所提供者。被證1既已不足,被證3亦若如是。④被證4雖然說明乳糖、羧甲基醚纖維素化鈉、聚乙烯吡咯酮、月桂基硫酸鈉及硬脂酸鎂可作為賦形劑的角色,但被證4僅為製藥領域中的一般教科書,如同被證1,並未涉及任何特定技術問題。詳言之,當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欲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低生物可利用性時,被證4中對於賦形劑的教示完全無法提供任何指引。更遑論被證4多達800頁的內容要如何與被證1教示的262個化合物配對組合?縱使僅針對被證1列舉的數十種賦形劑,也可能產生無法計數的賦形劑組合。既然所有被告列出的前案都與系爭專利欲解決的技術問題無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要從中挑選,顯非易事。3.由前可證,被證1至4與系爭專利間所欲解決問題、功能及作用等皆無明顯之關連性,在未有充分指引下,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於面臨系爭專利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時,根本無從自該等先前技術中組合出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的特定技術方案。被告之主張不過是後見之明:①基於被證1及被證4所示種類及含量可組合出無以計數的賦形劑組合,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請發明不過涵蓋其中的一小部分,顯非「輕易」。②更何況,被告雖於被證1所列數十種賦形劑中以粗體「特定地」標示出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用賦形劑,並自被證4多達數百頁的內容中「特定地」複印出該等賦形劑的內容,惟被告從未具體證明,何以技術領域者得以從上述眾多知識中,輕易思及並「特定挑選」出與系爭專利所特定之技術內容?並進而達成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問題及產生之功效?③事實上,被告即是基於系爭專利之揭露內容方得以標示出該些內容。倘若以系爭專利所面臨的技術問題為出發點,任何領域中的技術人員都不可能在缺乏指引下,毫無根據地在被證1及被證4的內容中選擇。可見被告的進步性組合無異於先射箭才畫靶,全屬後見之明,是進步性論述中最不被接受的說詞,亦有諸多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以此為由而廢棄原判決。④更遑論,縱認被證1至4之技術領域有關連性,惟被告從未具體證明被證1至4各引證所欲解決之問題分別為何?其功能及作用分別為何?渠等具有如何之共通性?有如何之教示及建議事項?自難認定被證1至4有合理之組合動機。⑤被告主張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限定之個別賦形劑的重量百分濃度恰恰為被證4建議的使用濃度。惟無論係偶然發現之發明或經苦心研究、試驗而完成之發明,均不影響其進步性之認定。縱使被證4建議使用濃度恰與系爭專利限定者雷同,關鍵仍在於該等先前技術是否指引出特定賦形劑與其含量得以解決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既該等先前技術於此毫無著墨,則難謂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得以輕易思及。⑥再者,縱使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在毫無指引下欲嘗試組合被證1及4所揭露的特定賦形劑種類,誠如原證10號封面內頁「讀者指引/Notice被證1僅不過揭露廣義之賦形劑toReaders」中所述:製劑者應進行適當的實驗性研究,以使其自身及法規單位確知該配方於使用上是有效且安全的(中譯文)。在藥學領域中,劑型之開發是非常艱深的學問。被證1及證4中雖列出已知的所有賦形劑種類,但提醒讀者仍須因應不同條件及狀況予以研究,方能取得適當之組合。顯示單憑一本教科書便認定所有賦形劑的選擇都是輕而易舉的嘗試,實過於武斷且不足採。⑦更甚之,被證3所揭露的內容恰好說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具備不可預期之功效,支持其進步性。蓋被證3中所用口服膠囊劑型的劑量為300毫克,對比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6B表的劑量則為200毫克,縱使退萬步言將被證3中所示Tmax、T1/2、及AUC(0-48)等藥物動力學試驗之數據視為其口服膠囊試驗所得結果(按:被證3的記載太過簡要而無從判斷,因此上訴人仍否認之),系爭專利僅以被證3劑量的三分之二便足以達到與其相似程度的生物可利用性,足見系爭專利技術上的突破與不可預期性。4.原告委請元培醫學科技大學生物科技暨製藥技術系講座教授○○○博士針對賦形劑的技術內涵提供專家意見(原證13),○○○指出西里柯斯比除了溶解度低之外,更有疏水特性所具高黏聚性(Cohesiveness)的缺點,並指出這類藥物「當粒子尺寸越小,粒子越會聚集而造成藥物粒子靜電增加及流動性變差,導致無法均勻混合,致使口服劑型中藥物含量不均,如此將會造成藥效的差異」(原證13號第1頁倒數第3行起)。○○○不同意被證1中對於賦形劑的教示對於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有任何指引,○○○認為「專利文獻也是科學文獻的一種,在科學文獻中,實驗的目的、假設、和實驗設計很重要,因為這是解讀其實驗成果的根本。這篇文獻(亦即被證1)的內容根本與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研究人員自然不會認為在第182至183頁中提到賦形劑可以提高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的生物可利用性」(原證13號第3頁第6行起)。總結來說,就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問題而選擇賦形劑而論,○○○認為「這四份文獻的組合(按:即被證1至4之組合)頂多是研究人員在設計實驗的參考,甚至連形成具體的假設都還差得遠」(原證13號第4頁倒數第2行起),是依○○○博士專家意見之見解,亦肯認被證1至4均與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且縱使參酌被證1至4,對於藥物開發中賦形劑之選擇及組合,亦無法輕易完成,故被證1至4之組合確實無法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可專利性。5.依本院103年度民專訴字第14號判決意旨可知,申請專利之發明的揭露程度「非以說明書應就實施發明之技術手段的理論、依據或就實施方式等逐一詳實記載或表列為要」(原告所提附件14),何況,系爭專利說明書實施例5至16已提出大量具體實例,且第16B表及第18B表皆可證所請組合物確實達到請求項中所稱「該藥學劑型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具有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之效果,故被告辯稱系爭專利說明書缺乏實施例佐證云云,委無可採。至於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2表係檢視潤濕效應與均質性的關係,該實驗的主要變因乃西里柯斯比的含量,並非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的特徵,被告執此驟論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不可預期之功效云云,顯有邏輯上之謬誤。6.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判字第647號判決(原告所提附件17),是針對引證案可否組合之議題,再次重申複數引證縱使具有關聯性,亦不得直接認定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該複數引證,仍須進一步考量複數引證的技術內容是否與系爭專利包含實質相同所欲解決的問題,故本件被告引用的被證1至4皆與系爭專利所欲解決的技術問題毫無關連,自不得任意組合被證1至4。又原告委請元培醫學科技大學製藥技術專家○○○博士針對賦形劑的技術內涵所提出的專家意見,○○○亦認為被證1至4的組合頂多是研究人員在設計實驗的參考,甚至連形成具體的假設都還差得很遠,且認為被證1至4均與西里柯斯比(CELECOXIB)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以及賦形劑的組合及選用是艱難的問題,故縱使參酌被證1至4亦無法輕易完成系爭專利請求項8、9。7.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8、9目前仍推定有效,故舉證責任應由被告具體證明何謂系爭專利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以及此人的技術水平為何,惟被告就此從未有具體的舉證。而原告提出的專家意見書,確可證明具有通常知識者縱參酌被證1至4仍無法輕易完成系爭專利,且本件更新審理後才第二次開庭,故並無遲延提出的問題。8.綜上所述,系爭專利並無被告所指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情事。此外,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亦非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1、2、3、及4之空泛記載所能輕易思及者,當具進步性。故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確屬有效。(六)系爭藥品確實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均等範圍:1.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均等範圍:①除了崩解劑的含量以外,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的所有特徵的文義範圍。「緊密結合」及「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屬功能性用語,無庸比對,有本院105年度民專上字第31號民事判決可參(原告所提附件2)。②系爭藥品含有10.5重量百分濃度的微晶纖維素及至多約0.4重量百分濃度的矽溶膠(原證8之證據5),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於藥物劑型中皆可作為崩解劑使用(原證10第129、185至188頁),從而讀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限定之崩解劑特徵的文義。③系爭藥品中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含量之總和為至多約10.9重量百分濃度,與系爭專利請求項8限定之崩解劑含量僅有0.9重量百分濃度的細微差異。又如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述,習用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有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影響生物可利用性之缺點,是以比較系爭藥品與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應可佐證該0.9重量百分濃度的差異不具實質上的區別。④查系爭藥品仿單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Cmax、Tmax、及T1/2分別為705、2.8、及11.2(原證8之證據4);相較於系爭專利第16B表中所載Cmax、Tmax、及T1/2分別為801.19、2.46、及12.22。兩者非常接近,足證該0.9重量百分濃度的差異的確不具實質上的區別。因此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的均等範圍。2.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均等範圍:①除了崩解劑的種類與含量及膠黏劑的種類以外,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的所有特徵的文義範圍。而崩解劑的含量部分,如前述段落中所證,系爭藥品所用崩解劑含量與系爭專利請求項限定者並無實質差異。②針對崩解劑的種類而論,系爭專利請求項9限定為交聯性羧甲醚纖維素化鈉,而系爭藥品使用之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確實都可提供崩解劑的功能(原證10第129、185至188頁,)。③針對膠黏劑的種類而論,系爭專利請求項9限定為聚乙烯吡咯酮,而系爭藥品使用卡拉膠及單水乳糖。單水乳糖雖常作為稀釋劑使用,但亦提供膠黏劑的功能(原證10第364頁、原證12)。另卡拉膠已知可作為增稠劑使用,即是利用其產生之黏稠狀型態,而具有一定之黏性,可視為提供膠黏劑的功能。④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9所請發明乃一賦形劑組合,並透過此技術方案解決習用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有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而影響生物可利用性之缺點。是以比較系爭藥品與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應可佐證前揭崩解劑及膠黏劑種類上差異是否具有實質上區別。如前所述,依系爭藥品仿單與系爭專利第16B表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之比較可知,系爭藥品雖使用不同的崩解劑及膠黏劑種類,但其實不具實質上差異,而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的均等範圍。(七)原告得請求排除、防止侵害及損害賠償:系爭藥品確實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均等範圍,已詳如上述,又根據原告自寰宇藥品資料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之資訊(原證11),系爭藥品自104年起便有銷售紀錄,累計至106年底共計有新臺幣(下同)24,130,418元的營業額,原告僅先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一部請求165萬元之損害賠償金額。又被告尹旭東為被告諾華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諾華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第96條第1至4項、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八)並聲明:1.被告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直接或間接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衛署藥輸字第025684號「賽樂治「山德士」膠囊200毫克(CelecoxibSandozCapsule200mg)」藥品或為其他侵害中華民國第198737證書號發明專利之行為;被告並應將已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之上述產品全數回收並銷毀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2.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65萬元,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前二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聖戰家園」是訴外人中藝公司買斷美商的版權後,再授權予原告,授權期間自98年4月30日至101年3月29日,在4月30日之前原告尚未被授權,而被告販售時間是在98年3月31日,係侵害訴外人中藝公司之權利,非侵害原告之權利,因而原告沒有權利向被告請求等語置辯。爰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7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7 1 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7 1 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7 1 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7 1 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7 1 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原告暨原告之關係企業即GD西爾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西爾公司),為全球知名之國際性大藥廠,著重藥品研發。西爾公司為中華民國198737號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原告則為系爭專利之專屬被授權人。系爭專利之保護期間自民國93年3月11日起至109年1月24日止(原證1),專屬授權期間則自106年1月1日至系爭專利權期間屆滿為止(原證2、2-1)。未料被告台灣諾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華公司,原證4)明知系爭專利之存在,竟未經原告同意而為販賣之要約、販賣『賽樂治「山德士」膠囊200毫克』藥品(下稱系爭藥品」),業經被告申請衛生署核發衛署藥輸字第025684號之藥品許可證(原證5),損害原告因自行實施或授權他人實施系爭專利可得之利益。原告前於103年8月27日致函被告諾華公司(原證6),要求被告諾華公司務必確實尊重系爭專利,不得有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等語,詎被告諾華公司於收受該函後竟無正面回應,仍持續在台灣各地藥局販售系爭藥品,顯見其主觀上確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原告為求慎重,特透過嘉鏵生技醫藥有限公司購買被告諾華公司所販賣之系爭藥品(原證7),與系爭專利進行比對(原證8),檢測報告顯示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公告請求項1及8的文義範圍,亦落入系爭專利公告請求項9的均等範圍,顯已構成對系爭專利之侵害。(二)原告得依專利法第96條第1至4項規定請求被告排除侵害及損害賠償:1.原告與西爾公司間之專屬授權聲明書中已明確記載:「hasexclusiverightsinTaiwanundertheinventionofthepatent(s)identifiedbelow,includingtherightstoimport,offerforsale,selland/orotherwisedisposeproductusingand/orinvolvingsuchpatent/係以下所列發明專利於台灣之專屬被授權人,授權範圍包括就使用及/或涉有該專利之產品,得為進口、為販賣之要約、販賣及/或處置」(原證2、2-1),已清楚指名原告具專屬被授權人之地位,且該等行為態樣僅是「例示」列舉專屬授權範圍,並未特別排除「製造」之態樣,故原告自可請求製造之排除侵害。退步言之,縱使原告被專屬授權的範圍不包含「製造」,依據專利法第62條第3項之規定,原告於其被專屬授權之範圍內仍得排除第三人實施系爭專利,自得依專利法第96條第1至4項之規定,排除他人未經原告同意而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專利物品之權利,並得向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專利權者,請求損害賠償。2.被告雖爭執原告應提出專利授權登記,惟依本院101年度民專上字第41號判決意旨,專利之侵權人並非專利法第62條所謂不得對抗之第三人,且授權之登記只是對抗要件,並非生效要件;又專利授權範圍應以專利授權合約為準,至於取得授權後是否再取得許可證,係屬二事,故不得以許可證核准的項目反推是否有取得製造之授權;系爭專利之專屬授權既經專利權人與被授權人即原告意思表示合致(原證2、2-1),已生效力,原告自得依專屬被授權人地位向被告主張相關權利,被告上開爭執自無可採。(三)申請專利範圍解釋部分:1.系爭專利請求項1「多種個別的固體口服投藥劑量單位」中「多種」之定義: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第22頁第22行至第23頁第8行(原證3)之說明,系爭專利所指劑型可為多種不同的劑量單位,是以所述「多種」之解釋並無疑義,被告空言系爭專利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對於「劑量單位」一詞用法混淆不清,顯無理由。復依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第35條規定:「一、同一品名有二種以上劑型者,應分別申請查驗登記;同一劑型,其製劑之濃度或單位含量不同者,亦應分別申請」之意旨可知,「同一劑型」原本即可包含「多種」劑量單位。是以依內部證據或申請時的通常知識可證,所謂多種劑量單位實為領域中技術人員所習知,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據申請時的技術知識,應無疑義可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內容而予以實施。2.系爭專利請求項1「各單位包含呈10毫克至1000毫克之含量且與一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形成緊密混合的微粒狀西里柯斯比(Celecoxib)」,其中「緊密混合」之界定;測定「緊密混合」或「非緊密混合」之方式:查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8至12行記載西里柯斯比具有特殊的物理與化學特性,而導致習用產品之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等缺點。特別是該黏聚性,使西里柯斯比容易與劑型中的其他物質(如賦形劑)分離而彼此附聚,外觀上會形成團聚的大顆粒,很難具有所需摻合均質性。因此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參酌說明書揭露內容可知所謂「緊密混合」係相對於前揭摻合均質性不佳之特性而論,而可從該藥劑中粉末的粒子之D90粒徑及外觀觀察而知,毫無疑義。被告雖辯稱系爭專利說明書對於「緊密結合」之定義隻字未提,然申請專利之發明的揭露範圍並不僅限於文字所明確記載的內容,尚包含文字雖未明確記載,但實質上已隱含的內容。如前揭所引說明書之段落可知,領域中的技術人員當可無歧異理解何謂「緊密結合」,不生疑義。3.系爭專利請求項1「其中該藥學劑型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具有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其中「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之界定:查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9頁第8至13行已明確說明「生物可利用性」係指「在所投予的活性成分劑量中,被吸收進入血流中的比例」;或更特定指一「口服投予的組合物的AUC(0-∞)」。另參系爭專利說明書第79頁第18B表中所示數據。該實驗中,系爭專利之200毫克劑量膠囊實例與200毫克口服型細微溶液之比較例的AUC(0-∞)幾乎沒有差異(7830.3±2488.4vs.8001.2±2535.2)。系爭專利之200毫克劑量膠囊的生物可利用性是相同劑量之西里柯斯比口服溶液的生物可利用性的98%(計算式:(7830.3÷8001.2)×100%)。被告雖引用系爭專利說明書表17B及17C的數據說明生物可利用性的變數,但生物可利用性的比較本來就是在可類比之條件下進行,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對此不可能有任何疑問。此外,最直接影響藥物動力學數值的參數為藥物劑量。系爭專利請求項已明確限定所述50%相對生物可利用性是以相同劑量為基礎,定義相當明確。被告另指稱系爭專利第18B表所示相對生物可利用性範圍可自50.7%至高達188.8%,而有變異度太大的問題云云。然而,此實驗結果恰好可證系爭專利所限定的50%相對生物可利用性確實是總括自系爭專利說明書中具體記載的實施例,因此所請發明確可為說明書揭露內容所支持,當無疑問。4.系爭專利請求項8「該劑量單位係呈擇自於下列形式...糖錠」定義已明確:所謂「該劑量單位係呈擇自於下列之形式」僅是「該劑量單位係以選擇自下列形式種類之形式呈現」的簡潔記載,蓋藥品的詳細描述涉及劑量、劑量單位、劑型等複雜的專有名詞,惟只要是醫藥所屬領域中的技藝人員皆當不會對前揭敘述有任何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5.系爭專利請求項8「其等呈單位劑量膠囊或藥片形式...潤滑劑」定義已明確:所謂「其等呈單位劑量膠囊或藥片形式」僅是「該等以膠囊或藥片形式呈現之劑量單位」的簡潔記載,蓋藥品的詳細描述涉及劑量、劑量單位、劑型等複雜的專有名詞,惟只要是醫藥所屬領域中的技藝人員皆當不會對前揭敘述有任何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四)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並無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說明書或圖式不載明實施必要之事項,或記載不必要之事項,使實施為不可能或困難者」之規定:查系爭專利經多次舉發及訴願程序,其中亦針對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進行攻防,專利主管機關仍維持系爭請求項8及9之有效性(原證9),足證被告所辯系爭專利說明書或圖式不載明實施必要之事項,或記載不必要之事項,使實施為不可能或困難者均無理由。此外,關於被告旨揭所辯各項申請專利範圍解釋,均無定義不明確之情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於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說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當可無歧異理解旨揭各項申請專利範圍之內容,不生疑義,自也不會有無法據以實施的困難等情,已詳如前述,故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確無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五)被證1至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進步性:1.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曾經舉發及訴願程序認定維持其有效性。又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係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諸如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以及該等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於臨床應用上產生之低生物可利用性的缺點(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8至12行)。是以本件進步性爭點之判斷應視被告所引先前技術是否提及或暗示任何足以相關於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的內容,且該些內容是否充分至足以使領域中的技術人員輕易完成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請發明,合先敘明。2.被告引用之被證1至4先前技術,皆與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毫無關連:①被證1雖揭露一種西里柯斯比的藥學組成物,但根本未敘及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缺點。詳言之,被證1實際上揭露了多達262個化合物,而被告摘錄所謂揭露系爭專利賦形劑的段落僅有空泛的記載「fortherapeuticpurposes,thecompoundsofthisinventionareordinarilycombinedwithoneormoreadjuvants…」,不僅無關特定技術問題,甚至未能具體指出所指賦形劑是針對該等262個化合物中的哪一個。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輕易理解不同化合物須搭配不同賦形劑,因此自不可能從被證1如此空泛的記載中獲得任何技術上的教示與暗示。況且,被證1專利案最早申請年份為西元1993年,惟測試以西里柯斯比為活性成分之藥物的療效的臨床試驗最早係於約西元1996年間開始。由於西里柯斯比之特殊物化特性所帶來之低生物可利用性的缺點乃臨床上的技術障礙,客觀來看,被證1於發表之時顯然尚未認知或至少尚未著手處理此技術問題,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又如何可能從被證1得到任何指引?據此,被證1僅僅是基於領域中對於賦形劑的一般性常識示例可供選用之佐劑,並非以解決特定技術問題為出發點,領域中的技術人員無法從其揭露的內容中取得任何突破系爭專利之技術問題的指引。②被證2雖揭露縮小粒子尺寸有助於解決因低溶解度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性的問題,然而該篇文獻僅係說明粒子尺寸於增進生物可利用性的基本理論,並未具體談論到西里柯斯比,也未能說明縮小粒子尺寸是否可以解決多重原因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的狀況。詳言之,西里柯斯比於臨床上表現出來的低生物可利用性是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參考被證2的內容並無法當然確定縮小粒子尺寸對於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的低生物可利用性一樣有幫助。換言之,粒子尺寸與生物可利用性之關係,在實際應用上仍須視個別化合物的性質而定。具體來說,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等缺點中,低溶解度僅是其中之一。縱使欲藉由降低粒子尺寸增進西里柯斯比的生物可利用性,在實際操作時,仍會受到西里柯斯比之其他性質(如黏聚性)的限制,並非如被告所述如此想當然爾。③被證3亦揭露一種西里柯斯比的藥學組成物,但同樣未涉及系爭專利欲解決之技術問題(即西里柯斯比特殊物理與化學特性所導致的缺點),也與賦形劑種類及含量的選擇毫無關係。是以就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進步性而論,被證3所揭露的內容實質上不多於被證1所提供者。被證1既已不足,被證3亦若如是。④被證4雖然說明乳糖、羧甲基醚纖維素化鈉、聚乙烯吡咯酮、月桂基硫酸鈉及硬脂酸鎂可作為賦形劑的角色,但被證4僅為製藥領域中的一般教科書,如同被證1,並未涉及任何特定技術問題。詳言之,當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欲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溶解度、高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所造成低生物可利用性時,被證4中對於賦形劑的教示完全無法提供任何指引。更遑論被證4多達800頁的內容要如何與被證1教示的262個化合物配對組合?縱使僅針對被證1列舉的數十種賦形劑,也可能產生無法計數的賦形劑組合。既然所有被告列出的前案都與系爭專利欲解決的技術問題無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要從中挑選,顯非易事。3.由前可證,被證1至4與系爭專利間所欲解決問題、功能及作用等皆無明顯之關連性,在未有充分指引下,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於面臨系爭專利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時,根本無從自該等先前技術中組合出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的特定技術方案。被告之主張不過是後見之明:①基於被證1及被證4所示種類及含量可組合出無以計數的賦形劑組合,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請發明不過涵蓋其中的一小部分,顯非「輕易」。②更何況,被告雖於被證1所列數十種賦形劑中以粗體「特定地」標示出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所用賦形劑,並自被證4多達數百頁的內容中「特定地」複印出該等賦形劑的內容,惟被告從未具體證明,何以技術領域者得以從上述眾多知識中,輕易思及並「特定挑選」出與系爭專利所特定之技術內容?並進而達成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問題及產生之功效?③事實上,被告即是基於系爭專利之揭露內容方得以標示出該些內容。倘若以系爭專利所面臨的技術問題為出發點,任何領域中的技術人員都不可能在缺乏指引下,毫無根據地在被證1及被證4的內容中選擇。可見被告的進步性組合無異於先射箭才畫靶,全屬後見之明,是進步性論述中最不被接受的說詞,亦有諸多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以此為由而廢棄原判決。④更遑論,縱認被證1至4之技術領域有關連性,惟被告從未具體證明被證1至4各引證所欲解決之問題分別為何?其功能及作用分別為何?渠等具有如何之共通性?有如何之教示及建議事項?自難認定被證1至4有合理之組合動機。⑤被告主張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限定之個別賦形劑的重量百分濃度恰恰為被證4建議的使用濃度。惟無論係偶然發現之發明或經苦心研究、試驗而完成之發明,均不影響其進步性之認定。縱使被證4建議使用濃度恰與系爭專利限定者雷同,關鍵仍在於該等先前技術是否指引出特定賦形劑與其含量得以解決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既該等先前技術於此毫無著墨,則難謂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得以輕易思及。⑥再者,縱使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在毫無指引下欲嘗試組合被證1及4所揭露的特定賦形劑種類,誠如原證10號封面內頁「讀者指引/Notice被證1僅不過揭露廣義之賦形劑toReaders」中所述:製劑者應進行適當的實驗性研究,以使其自身及法規單位確知該配方於使用上是有效且安全的(中譯文)。在藥學領域中,劑型之開發是非常艱深的學問。被證1及證4中雖列出已知的所有賦形劑種類,但提醒讀者仍須因應不同條件及狀況予以研究,方能取得適當之組合。顯示單憑一本教科書便認定所有賦形劑的選擇都是輕而易舉的嘗試,實過於武斷且不足採。⑦更甚之,被證3所揭露的內容恰好說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具備不可預期之功效,支持其進步性。蓋被證3中所用口服膠囊劑型的劑量為300毫克,對比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6B表的劑量則為200毫克,縱使退萬步言將被證3中所示Tmax、T1/2、及AUC(0-48)等藥物動力學試驗之數據視為其口服膠囊試驗所得結果(按:被證3的記載太過簡要而無從判斷,因此上訴人仍否認之),系爭專利僅以被證3劑量的三分之二便足以達到與其相似程度的生物可利用性,足見系爭專利技術上的突破與不可預期性。4.原告委請元培醫學科技大學生物科技暨製藥技術系講座教授○○○博士針對賦形劑的技術內涵提供專家意見(原證13),○○○指出西里柯斯比除了溶解度低之外,更有疏水特性所具高黏聚性(Cohesiveness)的缺點,並指出這類藥物「當粒子尺寸越小,粒子越會聚集而造成藥物粒子靜電增加及流動性變差,導致無法均勻混合,致使口服劑型中藥物含量不均,如此將會造成藥效的差異」(原證13號第1頁倒數第3行起)。○○○不同意被證1中對於賦形劑的教示對於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有任何指引,○○○認為「專利文獻也是科學文獻的一種,在科學文獻中,實驗的目的、假設、和實驗設計很重要,因為這是解讀其實驗成果的根本。這篇文獻(亦即被證1)的內容根本與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研究人員自然不會認為在第182至183頁中提到賦形劑可以提高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的生物可利用性」(原證13號第3頁第6行起)。總結來說,就解決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問題而選擇賦形劑而論,○○○認為「這四份文獻的組合(按:即被證1至4之組合)頂多是研究人員在設計實驗的參考,甚至連形成具體的假設都還差得遠」(原證13號第4頁倒數第2行起),是依○○○博士專家意見之見解,亦肯認被證1至4均與西里柯斯比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且縱使參酌被證1至4,對於藥物開發中賦形劑之選擇及組合,亦無法輕易完成,故被證1至4之組合確實無法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可專利性。5.依本院103年度民專訴字第14號判決意旨可知,申請專利之發明的揭露程度「非以說明書應就實施發明之技術手段的理論、依據或就實施方式等逐一詳實記載或表列為要」(原告所提附件14),何況,系爭專利說明書實施例5至16已提出大量具體實例,且第16B表及第18B表皆可證所請組合物確實達到請求項中所稱「該藥學劑型相較於含有相同劑量西里柯斯比的口服投藥溶液,具有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之效果,故被告辯稱系爭專利說明書缺乏實施例佐證云云,委無可採。至於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2表係檢視潤濕效應與均質性的關係,該實驗的主要變因乃西里柯斯比的含量,並非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的特徵,被告執此驟論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不具不可預期之功效云云,顯有邏輯上之謬誤。6.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判字第647號判決(原告所提附件17),是針對引證案可否組合之議題,再次重申複數引證縱使具有關聯性,亦不得直接認定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該複數引證,仍須進一步考量複數引證的技術內容是否與系爭專利包含實質相同所欲解決的問題,故本件被告引用的被證1至4皆與系爭專利所欲解決的技術問題毫無關連,自不得任意組合被證1至4。又原告委請元培醫學科技大學製藥技術專家○○○博士針對賦形劑的技術內涵所提出的專家意見,○○○亦認為被證1至4的組合頂多是研究人員在設計實驗的參考,甚至連形成具體的假設都還差得很遠,且認為被證1至4均與西里柯斯比(CELECOXIB)的低生物可利用性問題無關,以及賦形劑的組合及選用是艱難的問題,故縱使參酌被證1至4亦無法輕易完成系爭專利請求項8、9。7.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8、9目前仍推定有效,故舉證責任應由被告具體證明何謂系爭專利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以及此人的技術水平為何,惟被告就此從未有具體的舉證。而原告提出的專家意見書,確可證明具有通常知識者縱參酌被證1至4仍無法輕易完成系爭專利,且本件更新審理後才第二次開庭,故並無遲延提出的問題。8.綜上所述,系爭專利並無被告所指違反90年專利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情事。此外,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亦非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1、2、3、及4之空泛記載所能輕易思及者,當具進步性。故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確屬有效。(六)系爭藥品確實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均等範圍:1.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均等範圍:①除了崩解劑的含量以外,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的所有特徵的文義範圍。「緊密結合」及「不低於約50%之西里柯斯比的相對生物可利用性」屬功能性用語,無庸比對,有本院105年度民專上字第31號民事判決可參(原告所提附件2)。②系爭藥品含有10.5重量百分濃度的微晶纖維素及至多約0.4重量百分濃度的矽溶膠(原證8之證據5),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於藥物劑型中皆可作為崩解劑使用(原證10第129、185至188頁),從而讀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限定之崩解劑特徵的文義。③系爭藥品中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含量之總和為至多約10.9重量百分濃度,與系爭專利請求項8限定之崩解劑含量僅有0.9重量百分濃度的細微差異。又如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述,習用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有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影響生物可利用性之缺點,是以比較系爭藥品與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應可佐證該0.9重量百分濃度的差異不具實質上的區別。④查系爭藥品仿單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Cmax、Tmax、及T1/2分別為705、2.8、及11.2(原證8之證據4);相較於系爭專利第16B表中所載Cmax、Tmax、及T1/2分別為801.19、2.46、及12.22。兩者非常接近,足證該0.9重量百分濃度的差異的確不具實質上的區別。因此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的均等範圍。2.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均等範圍:①除了崩解劑的種類與含量及膠黏劑的種類以外,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的所有特徵的文義範圍。而崩解劑的含量部分,如前述段落中所證,系爭藥品所用崩解劑含量與系爭專利請求項限定者並無實質差異。②針對崩解劑的種類而論,系爭專利請求項9限定為交聯性羧甲醚纖維素化鈉,而系爭藥品使用之微晶纖維素及矽溶膠確實都可提供崩解劑的功能(原證10第129、185至188頁,)。③針對膠黏劑的種類而論,系爭專利請求項9限定為聚乙烯吡咯酮,而系爭藥品使用卡拉膠及單水乳糖。單水乳糖雖常作為稀釋劑使用,但亦提供膠黏劑的功能(原證10第364頁、原證12)。另卡拉膠已知可作為增稠劑使用,即是利用其產生之黏稠狀型態,而具有一定之黏性,可視為提供膠黏劑的功能。④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9所請發明乃一賦形劑組合,並透過此技術方案解決習用西里柯斯比口服劑型有低溶解度、黏聚性、低容積密度與低可壓縮性而影響生物可利用性之缺點。是以比較系爭藥品與系爭專利說明書中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應可佐證前揭崩解劑及膠黏劑種類上差異是否具有實質上區別。如前所述,依系爭藥品仿單與系爭專利第16B表所載藥物動力學數據之比較可知,系爭藥品雖使用不同的崩解劑及膠黏劑種類,但其實不具實質上差異,而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的均等範圍。(七)原告得請求排除、防止侵害及損害賠償:系爭藥品確實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8及9之均等範圍,已詳如上述,又根據原告自寰宇藥品資料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之資訊(原證11),系爭藥品自104年起便有銷售紀錄,累計至106年底共計有新臺幣(下同)24,130,418元的營業額,原告僅先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一部請求165萬元之損害賠償金額。又被告尹旭東為被告諾華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諾華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第96條第1至4項、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八)並聲明:1.被告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直接或間接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衛署藥輸字第025684號「賽樂治「山德士」膠囊200毫克(CelecoxibSandozCapsule200mg)」藥品或為其他侵害中華民國第198737證書號發明專利之行為;被告並應將已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之上述產品全數回收並銷毀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2.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65萬元,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前二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聖戰家園」是訴外人中藝公司買斷美商的版權後,再授權予原告,授權期間自98年4月30日至101年3月29日,在4月30日之前原告尚未被授權,而被告販售時間是在98年3月31日,係侵害訴外人中藝公司之權利,非侵害原告之權利,因而原告沒有權利向被告請求等語置辯。爰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原告法定代理人林志全(下稱林志全)於民國88年以技術入股,與被告法定代理人倪仲傑(下稱倪仲傑)合夥共同成立被告尼奧科技有限公司,林志全於93年獨力完成「視訊麻將王」程式碼,交由被告公司營運。林志全於98年將「視訊麻將王」改版為「尼奧麻將王」(下稱舊版「尼奧麻將王」),負責其中開發、改版程式碼部分,而音樂、語音等相關部分由林志全委外完成。林志全於101年3月間自被告公司離職,後於同年11月創立原告公司(原名為雲貫系統開發科技有限公司),被告公司因未持有舊版「尼奧麻將王」程式碼,無開發、維護軟體能力,遂由林志全繼續負責舊版「尼奧麻將王」之維護及改版事宜。103年底被告公司因舊版「尼奧麻將王」軟體無法運行而向林志全求援,惟林志全存放舊版「尼奧麻將王」軟體原始碼備份檔案之硬碟已損毀無法讀取,經兩造議定交由原告公司重新開發新版「尼奧麻將王」,由原告公司負責設計研發新軟體程式碼(下稱系爭著作),被告給付開發費用、授權使用費新臺幣(下同)10萬元,此有同年12月31日由原告公司開立「軟體維修費」予被告公司之發票可證,雙方分別於103年11月6日、104年12月23日簽立「系統維護合約書」(下稱103年系統維護合約書、104年系統維護合約書),契約期間分別為103年12月1日至104年11月30日;104年12月1日至105年12月31日,並約定被告公司第一年每月支付原告公司維護費2萬元,第二年則為每月支付原告公司維護費3萬元。106年兩造雖未繼續簽訂書面合約,仍繼續沿用之前即104年12月23日簽訂之系統維護合約書,被告公司亦有支付106年1月份之費用,後因被告公司106年2月及3月未支付費用,林志全於同年3月24日以通訊軟體LINE通知倪仲傑於同年3月底終止兩造間之合作契約。詎被告於同年9月間未經原告同意及授權,擅將系爭著作之遊戲重新安裝、上線,供不特定消費者使用並收費營利,而屬故意侵害系爭著作,被告自同年9月至109年3月,每月因新版尼奧麻將王所受利益為10萬元,共計受有310萬元之不當得利(計算式:10萬元X31個月=310萬元),爰依著作權法88條第1項、民法第197條第2項準用同法第179條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31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當時曾經口頭討論由林志全提供技術作為股東,但實際運作情形,林志全並未盡到技術股東之義務,亦即林志全雖有提供技術,但非股東,由被告公司提供薪水,林志全受雇期間參與遊戲軟體研發。被告公司於94年間集合程式、企劃、美術等多人之力共同開發完成並上線之遊戲軟體,初期因為包含視訊功能,名稱訂為「視訊麻將王」,嗣後移除視訊功能,於98年改名稱為「尼奧麻將王」(即舊版尼奧麻將王)。林志全於101年3月離職時承諾願協助處理系統維護,被告公司乃同意林志全持有舊版尼奧麻將王之原始碼。被告公司雖於103年5月解散研發團隊,但仍持續營運舊版尼奧麻將王。自同年11月起,陸續發生異常,被告公司委請林志全處理異常問題,林志全以其已開設原告公司,須對股東交代為由,要求被告公司支付維護費用,兩造遂於同年11月簽立系統維護合約書,由被告公司支付10萬元「軟體維修費」,依系統維護合約書第二條(2)之約定,被告公司為舊版尼奧麻將王之所有權人,所支付之費用為「維修」而非「開發」。又依著作權法第11條第1、2項之規定,林志全為被告公司之受雇人,被告公司未與林志全約定著作財產權歸屬時,著作財產權依法即應歸雇用人即被告公司所有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原告法定代理人林志全(下稱林志全)於民國88年以技術入股,與被告法定代理人倪仲傑(下稱倪仲傑)合夥共同成立被告尼奧科技有限公司,林志全於93年獨力完成「視訊麻將王」程式碼,交由被告公司營運。林志全於98年將「視訊麻將王」改版為「尼奧麻將王」(下稱舊版「尼奧麻將王」),負責其中開發、改版程式碼部分,而音樂、語音等相關部分由林志全委外完成。林志全於101年3月間自被告公司離職,後於同年11月創立原告公司(原名為雲貫系統開發科技有限公司),被告公司因未持有舊版「尼奧麻將王」程式碼,無開發、維護軟體能力,遂由林志全繼續負責舊版「尼奧麻將王」之維護及改版事宜。103年底被告公司因舊版「尼奧麻將王」軟體無法運行而向林志全求援,惟林志全存放舊版「尼奧麻將王」軟體原始碼備份檔案之硬碟已損毀無法讀取,經兩造議定交由原告公司重新開發新版「尼奧麻將王」,由原告公司負責設計研發新軟體程式碼(下稱系爭著作),被告給付開發費用、授權使用費新臺幣(下同)10萬元,此有同年12月31日由原告公司開立「軟體維修費」予被告公司之發票可證,雙方分別於103年11月6日、104年12月23日簽立「系統維護合約書」(下稱103年系統維護合約書、104年系統維護合約書),契約期間分別為103年12月1日至104年11月30日;104年12月1日至105年12月31日,並約定被告公司第一年每月支付原告公司維護費2萬元,第二年則為每月支付原告公司維護費3萬元。106年兩造雖未繼續簽訂書面合約,仍繼續沿用之前即104年12月23日簽訂之系統維護合約書,被告公司亦有支付106年1月份之費用,後因被告公司106年2月及3月未支付費用,林志全於同年3月24日以通訊軟體LINE通知倪仲傑於同年3月底終止兩造間之合作契約。詎被告於同年9月間未經原告同意及授權,擅將系爭著作之遊戲重新安裝、上線,供不特定消費者使用並收費營利,而屬故意侵害系爭著作,被告自同年9月至109年3月,每月因新版尼奧麻將王所受利益為10萬元,共計受有310萬元之不當得利(計算式:10萬元X31個月=310萬元),爰依著作權法88條第1項、民法第197條第2項準用同法第179條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31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當時曾經口頭討論由林志全提供技術作為股東,但實際運作情形,林志全並未盡到技術股東之義務,亦即林志全雖有提供技術,但非股東,由被告公司提供薪水,林志全受雇期間參與遊戲軟體研發。被告公司於94年間集合程式、企劃、美術等多人之力共同開發完成並上線之遊戲軟體,初期因為包含視訊功能,名稱訂為「視訊麻將王」,嗣後移除視訊功能,於98年改名稱為「尼奧麻將王」(即舊版尼奧麻將王)。林志全於101年3月離職時承諾願協助處理系統維護,被告公司乃同意林志全持有舊版尼奧麻將王之原始碼。被告公司雖於103年5月解散研發團隊,但仍持續營運舊版尼奧麻將王。自同年11月起,陸續發生異常,被告公司委請林志全處理異常問題,林志全以其已開設原告公司,須對股東交代為由,要求被告公司支付維護費用,兩造遂於同年11月簽立系統維護合約書,由被告公司支付10萬元「軟體維修費」,依系統維護合約書第二條(2)之約定,被告公司為舊版尼奧麻將王之所有權人,所支付之費用為「維修」而非「開發」。又依著作權法第11條第1、2項之規定,林志全為被告公司之受雇人,被告公司未與林志全約定著作財產權歸屬時,著作財產權依法即應歸雇用人即被告公司所有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原告係「贖罪」、「痴心」、「一瞞過三冬」等3首音樂著作(下合稱系爭音樂著作)之專屬被授權人。被告係址設桃園市○○區○○○00○00號「古早味冰店」之經營者,其明知系爭音樂著作係原告享有著作財產權之音樂著作,且尚在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內,竟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民國107年3月7日前某時許起,在上址店內,由被告提供金嗓牌伴唱機2臺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綽號「小鄭」之人灌錄系爭音樂著作,以此方法侵害原告對系爭音樂著作之重製權。原告如以授權伴唱機使用系爭音樂著作,授權費用為每月以新臺幣(下同)3,500元至4,000元包裹式出租,總共是7千多首,但因被告實際侵權時間無法確認,因此請求法院酌定損害賠償額為15萬元。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第3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應賠償原告15萬元,及自起訴書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原告願供擔保,聲請准許宣告假執行。
當時曾經口頭討論由林志全提供技術作為股東,但實際運作情形,林志全並未盡到技術股東之義務,亦即林志全雖有提供技術,但非股東,由被告公司提供薪水,林志全受雇期間參與遊戲軟體研發。被告公司於94年間集合程式、企劃、美術等多人之力共同開發完成並上線之遊戲軟體,初期因為包含視訊功能,名稱訂為「視訊麻將王」,嗣後移除視訊功能,於98年改名稱為「尼奧麻將王」(即舊版尼奧麻將王)。林志全於101年3月離職時承諾願協助處理系統維護,被告公司乃同意林志全持有舊版尼奧麻將王之原始碼。被告公司雖於103年5月解散研發團隊,但仍持續營運舊版尼奧麻將王。自同年11月起,陸續發生異常,被告公司委請林志全處理異常問題,林志全以其已開設原告公司,須對股東交代為由,要求被告公司支付維護費用,兩造遂於同年11月簽立系統維護合約書,由被告公司支付10萬元「軟體維修費」,依系統維護合約書第二條(2)之約定,被告公司為舊版尼奧麻將王之所有權人,所支付之費用為「維修」而非「開發」。又依著作權法第11條第1、2項之規定,林志全為被告公司之受雇人,被告公司未與林志全約定著作財產權歸屬時,著作財產權依法即應歸雇用人即被告公司所有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原告係「贖罪」、「痴心」、「一瞞過三冬」等3首音樂著作(下合稱系爭音樂著作)之專屬被授權人。被告係址設桃園市○○區○○○00○00號「古早味冰店」之經營者,其明知系爭音樂著作係原告享有著作財產權之音樂著作,且尚在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內,竟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民國107年3月7日前某時許起,在上址店內,由被告提供金嗓牌伴唱機2臺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綽號「小鄭」之人灌錄系爭音樂著作,以此方法侵害原告對系爭音樂著作之重製權。原告如以授權伴唱機使用系爭音樂著作,授權費用為每月以新臺幣(下同)3,500元至4,000元包裹式出租,總共是7千多首,但因被告實際侵權時間無法確認,因此請求法院酌定損害賠償額為15萬元。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第3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應賠償原告15萬元,及自起訴書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原告願供擔保,聲請准許宣告假執行。
當時曾經口頭討論由林志全提供技術作為股東,但實際運作情形,林志全並未盡到技術股東之義務,亦即林志全雖有提供技術,但非股東,由被告公司提供薪水,林志全受雇期間參與遊戲軟體研發。被告公司於94年間集合程式、企劃、美術等多人之力共同開發完成並上線之遊戲軟體,初期因為包含視訊功能,名稱訂為「視訊麻將王」,嗣後移除視訊功能,於98年改名稱為「尼奧麻將王」(即舊版尼奧麻將王)。林志全於101年3月離職時承諾願協助處理系統維護,被告公司乃同意林志全持有舊版尼奧麻將王之原始碼。被告公司雖於103年5月解散研發團隊,但仍持續營運舊版尼奧麻將王。自同年11月起,陸續發生異常,被告公司委請林志全處理異常問題,林志全以其已開設原告公司,須對股東交代為由,要求被告公司支付維護費用,兩造遂於同年11月簽立系統維護合約書,由被告公司支付10萬元「軟體維修費」,依系統維護合約書第二條(2)之約定,被告公司為舊版尼奧麻將王之所有權人,所支付之費用為「維修」而非「開發」。又依著作權法第11條第1、2項之規定,林志全為被告公司之受雇人,被告公司未與林志全約定著作財產權歸屬時,著作財產權依法即應歸雇用人即被告公司所有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