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6
5.17k
instruction
stringlengths
5
27
input
stringlengths
17
7.44k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仔细看了描述,感受到了你的困扰,其实,当我们对自我还没有清晰的认识的时候,会有边界不清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我的,也就很难区分什么是你的。所以,我们可以先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在关系中去明确自己的具体需求是什么,在沟通的时候,也需要倾听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在关系中既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求,通过不断地交流达成平衡,这样,关系就会进一步发展。和孩子的相处也是一样,分清楚什么是我们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什么是他的,我们要将他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听听他的表达,而不是让他完全听我们的,在他成长的路上,做他的陪伴者、观察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控制者,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给你的建议是:1.提升自我稳定性,清晰自我认知,是建立边界的前提。当我们自我的边界是模糊的,我们想要去扩张自我的边界,就会把自己的需要认为也是别人需要的,因为我们的自我不够稳定,所以我们想把外面的这些意识更多地纳入进来,支持自己,或者把自我融入到他人的意识里头去。这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在没有力量。因此,在我们的内在,我们认为说别人更重要,别人更权威,别人的判断更加对,别人的观点权重要高。我们自己的内在不够有力量,我们害怕否定别人,同时我们害怕被别人所否定,我们没有办法承受对方的失望和失落、难受。我们需要去建立一个强大的界限,不仅可以自我保护,也可以避免伤害别人。那么,什么是界限?就是我明白什么是你,什么是我。你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态度非常的正常。而要明白什么是你,什么是我,首先,我们需要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具体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自己的情绪是什么等等。同时,我们需要对自我的这一部分负起责任,比如分清楚自己的情绪是什么,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把这部分责任交给别人来承担;分清楚别人的情绪是什么,不把这部分责任承担在自己的肩上,而是还给对方,让他自己负责。一个人要提升自我的稳定性,就是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并全然地接纳这个真实的自己,给到自己稳定的支持,正如董宇辉说的:“当所有人都在夸我的时候,我知道我其实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当所有人都在骂我的时候,我也知道,其实我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差。”2.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边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一是刚才在第一点说的,要清晰什么是你自己的情绪、感受、需求,什么是别人的情绪、感受、需求,这其实很难靠我们的主观去判断,而是需要在具体的事件中去沟通。而沟通,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我们以和孩子的沟通为例。比如,孩子写作业的事情,我们就需要知道,写作业是孩子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是由他来承担的,所以,我们不能代替他写作业,而你在他写作业的时候,因为他的字写得不好看而生气,你要看到,这个愤怒,这个气是你的情绪,是你的感受,这背后有你的需求,因为你对他的期待是他的字可以写得更好,而当他写得不好的时候,他没有满足你的期待,所以,你就会生气。可是,孩子的字现在就是这样的水平,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其实是因为不接纳这个客观事实而生气,并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本身而生气,当你能够调整期待,能够接纳他目前就是这样的水平,你自然就不会生气了。而这个生气的背后,也会有你的需求,你可以进一步探索,其实你期待他的字可以写得更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或许你会觉得他被批评了,就是在说你没教好,说你不好,是对你的不认可,所以,其实,这背后就是你自己被认可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如果你对自己有足够的认可,也就不会因为别人对孩子的字的不认可而感受到受挫了,因为当我们的内在不缺乏认可,自然就不会渴求外界的给予了。当然,我们可以在和孩子的关系中去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以及对他的期待,是的,我们要使用”我“讯息,也就是落到我们自己的感受、需求和具体期待,而不是使用“你”讯息,说他应该怎么样。比如,你可以对他说:“孩子,看到你写的字,妈妈其实是有些失落的,有些不舒服,妈妈需要你的理解和尊重,也希望你可以在写字的时候更仔细一些,动作慢一些,可以把字写得更规范,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越写越好的。”然后,我们也需要听听孩子的感受、需求和对你的具体期待,比如,孩子会说:“妈妈,其实每次我写字的时候,你站在旁边看,我就写不好,我会紧张,我希望你可以在我写字的时候让我自己一个人,我会放松一些,也能写得更好一些,可以吗?”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尊重他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去解释自己为什么站在他身边,还执意以后要继续站在他身边,那样的话,就相当于是无效沟通了,因为我们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他的表达也被忽视了,对不对?或许,你也发现了,其实或许我们的感受和需求会不一样,但并不代表我们的目标会不同,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健康成长,既是你的需求,也是他的需求,遵循心理发展的规律,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有良好的沟通,就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学习一些儿童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学习有关人际沟通,人际边界的课程,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有时得罪人我不知道,如何提升界限感
【超越原生家庭】对于人际关系,我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划定界限感。无界限,很多时候得罪了人,我都不知道。有时热情过度,让别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尴尬。自认为我是在帮别人,可是,我压根不知道他需要什么,就凭着一腔热情去做,人家可能根本不想让我这样,可能都不好意思说。亲近之人或直接、或间接提醒过我几次以后,我这才意识到,否则还是一意孤行呢。有时越俎代庖,不是太清楚知道什么属于我,什么属于对方。这一点,我是在孩子身上感触比较明显。我对于应该让孩子做,和我应该陪伴孩子一起做,或者是让家长来做,这几点界限非常模糊,常常不知所措,感觉很缺乏智慧。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从题主的文字里感受到题主的难过,请允许我给题主个抱抱。人是社会性动物,有链接的需要,题主想要获得来自周围人的互动其实很正常,尝试接纳自己的情绪或许会让题主好受一些。阿德勒说一切烦恼源于人际关系。当我们比较在乎我们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时就会因为担心别人的负面评价或者冷淡对待而感觉难过。不知道题主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呢?有没有经常活在父母冷暴力里而感觉很恐慌害怕呢?童年的创伤确实会对长大后的我们有一些影响,看到自己的孤单无助并抱抱自己,或许会让题主感受好一些。题主有好好的觉察过内心的创伤吗?有问过自己真的被抛弃,孤立和伤害自己的应对措施吗?有时候可能的想象会让我们在等待可能的结果里焦躁不安(有点像你在等待高考成绩的感觉),或许可以尝试做好最坏的打算,让自己更放松。你在乎别人的孤立别人的孤立就会影响你,我曾经上学也被孤立过,但是因为我独来独往,对社交要求不高,在被孤立一学期后,那个孤立我的人又找我和好,题主或许可以试着对别人的态度冷处理,当别人发现孤立对你无效时,或许就觉得无趣而放弃了。我们特别在乎自己出现时别人的反应,或许是因为“与我有关”的心理影响在起作用,特别是负面相关影响,题主或许可以尝试钝感一些,减少对别人态度的关注,或许会让题主感受好一些。题主的朋友只有自己说的几个吗?不喜欢自己的人可能怎么讨好也很难形成亲密链接,或许还会因为讨好而让对方觉得自己柔弱可欺,题主或许可以尝试有自己的棱角,告诉自己,我又不是人民币,不需要所有人喜欢,与喜欢自己的人链接,或许会让题主更快乐。大学确实会有自己的小团体,但是这个小团体再长也不过四年,题主或许可以从更长远的规划看现在,或许会让题主减少对人际关系的困惑,更专注如何让自己更优秀,未来更有潜力,这样想会不会让题主更有侧重点呢?允许自己有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当情绪来临时,或者是提醒题主需要关注自己的感受,让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情绪需要被宣泄,允许自己有情绪,并尝试正确的释放情绪,比如情绪日记,找人倾诉,或许有助于题主减少对自己的内耗,让自己更放松。试着告诉自己,我值得被爱,有个人说过当你红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都是好人,当你不红的时候则反之,题主或许可以尝试修炼内功,减少对他人反应的关注,或许会让自己更自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或许可以尝试找喜欢的圈子融入,或许并不需要自己和对方在一个团体就必须亲密,同寝室没有说得来的,那可不可以同班级,同学校呢?换个角度,你都不好好爱自己,又怎么能指望别人好好爱你呢?或许可以试着把精力从关注别人转为关注自己,或许会让自己更快乐。告诉自己:创伤不是我的错,但复原是我的责任。看过两个看问题的视角:一个是尝试~失败~放弃;另外一个是:尝试~失败~再尝试,题主希望自己是哪一种呢?是不是后者会让题主更有力量和掌控感呢?推荐阅读《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接纳不完美》,《过好自己说了不算的一生》,《被讨厌的勇气》。祝好!
心里有创伤总是容易难过该怎么办?
我经常容易难受,或许是环境的原因加上自己的因素吧,我有时候会因为难受+焦虑,然后胃就不舒服。(我在读大学)今天一个女生她有故意不想跟我说话(没有很明显的原因),三个人去食堂吃饭,然后就她们两个人聊天,把我冷在旁边,我感觉那个女生不太想跟我交流,然后另一个女生或许感觉到了,她就很配合,也没有跟我讲话,因为平时我们都会有眼神的交流,这次没有。后来上课,那个女生也不怎么主动跟我交流。我有时候去看她们,在她们视线范围内如果她们不看我我也会受伤,然后我说话了没有被回复我也会,甚至有时候她们说出了她们难过的地方,我去安慰她们,她们也会有不回复的时候,诸如此类。然后我自己心里有创伤,我高中从高二开始的每一天都非常的压抑难受,那个时候我想过结束,想过买票逃离,然后到高三那段时间,家里发生了变故,我和父亲的关系非常恶劣,跟高中室友关系也不太好,被孤立了。然后现在我经常容易因为一些事情就感觉有那么点极端味道的难受,我不知道我怎么了,明明这些事情应该也不是大的事情,我就是会难过到学习不进去。我自己分析自己,或许在愤怒难受的背后,还有害怕被抛弃害怕以后被孤立的恐惧吧。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到现在这个寝室之后经常会这样难过,我又是需要靠学习上升的时候,我不想让这些事情妨碍到我的学习,可是事实上它们妨碍到了。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建议什么的,先谢谢大家!
题主你好首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真的很心疼你,希望这个抱抱能让你感受到温暖和爱。因为自己的风格不被社会主流认可,而造成家人的不理解和不接纳,乃至让你怀疑父母对你的爱。非常理解你这种渴望爱又不被接纳、渴望被理解又无法沟通的无助与无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首先,我想告诉你的是,父母不接受你的风格,不代表他们不爱你。只是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的认知局限,让他们无法认可和接纳你。比如:重男轻女、认为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认为女孩儿就应该留长发穿裙子、长大之后就要嫁人生子、认为给到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是爱孩子等等,这些观念是刻在他们的DNA中的,想要短时间让他们做出改变,真的非常难,所以,这一点你需要理解,也需要做好他们难以改变的心理准备。那面对这样的局面,你怎么做才好呢?首先,暂缓正面沟通。父母不好沟通,回避沟通,就先不要正面跟父母沟通。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在彼此轻松的环境下,可以有意无意提一些类似的事情、类似的人,让父母知道有人跟你是一样的,这个社会也是接纳的,他们眼中的“异类”其实是正常的。慢慢的家人的观念也许就会有所改变。其次,争取外援,曲线救国。如果家族或亲戚朋友中,有影响力较大也更加开明的人,你可以跟他们聊一聊你的观念和希望,让他们帮忙做一做家人的工作。第三,察觉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真实需求。你可以找个空闲的时间,独自一个人冷静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特立独行的背后,是否是潜意识中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比如:父母重男轻女,又没有男孩,你有没有在潜意识中把自己打扮成男生来迎合父母的需求,以此赢得父母的爱呢?或者,把你自己装扮的跟别人不一样,是不是希望用自己的特立独行证明自己的价值,继而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爱呢?也许看到自己潜意识中的需求后,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当然我只是根据你的描述提供的一些思路,至于具体是什么,或者你就单纯的喜欢这种风格,都没有关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坚定的认可自己的价值。无论别人说什么,无论父母是否接纳,你都不需要因为别人的指指点点、父母的不认可,就否认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个社会也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宽容,所以,如果你喜欢现在这样的风格,这样的状态真的让你感觉舒服,也不必为了迎合别人、迎合父母去改变,自己开心就好。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希望能帮到你。我是倾听是若愚,世界和我爱着你!
感觉家人爱我,好像又不爱我?怎么办?
本人喜欢无性别装扮的寸头女父母们并不接受他们认为所有的女生必须留长发嫁人生子为此我试图沟通可他们只沉默回避这些甚至突然发怒吼叫动手等(尝试了上百遍沟通却都无果)例如在校门口有同学说我像个男的一样家人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谈起家人认为别人说的对家人说“你倒是留起长发啊,穿上女生的装扮,这样才对!谁让你和个男的一样,你就是异类”(这是原话)我问为什么家人和那些人一样反而家人说自己没有这么说并反过来责怪我挑刺例(1)从小校园欺凌幼儿园被孤立开始一直到高中现在他们一次都没管过他们说是我的不合群实际上我只是内向他们觉得他们是上辈子造孽太多才没能有男孩还认为内向是整个家庭的异类例(2)家人认为家长揍小孩正常而小孩没有话语权并且在每一次揍到我出血后都会买补尝再道歉说下一次再也不打我但下一次还是会循环他们除了这些好像很爱我平时会把好吃的留给我如果我留起长发扎起穿上长?并且表明性取向为男他们应该会高兴吧?可我并不想那样束缚自己想慢慢改变家人没有什么用我起初以为家人的沉默是在后悔想改变后来我错了根本就不是他们只是在回避我太容易心软了看着父母们工作辛苦忍不住原谅不知道怎么办总想改变他们让他们醒悟我应该怎么做可能是我太渴望来自家人的爱了感谢解答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影响花钱态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未来的发展规划,家庭压力,经济环境,就业难度,原生家庭影响等,题主或许可以试着觉察下原因。越存钱,越会觉得赚钱不易,自己存的每一分钱都是经历了辛苦与汗水的,学会让自己觉得钱要花在刀刃上,题主舍不得花钱,或许并不奇怪。小时候越没有依靠,越被教育要经济独立的人,可能越不敢花钱,越容易没有安全感,我本人也是一个安全感不够充盈的人,所以工作多年从来不敢裸辞,抗拒负债,这或许有原生家庭影响的因素。不知道题主的经济压力大不大呢?父母会向题主灌输要攒钱的认知吗?当我们有了压力之后,会考虑的更多,比如孩子教育,父母赡养等,从而让自己减少花钱欲望。近两年市场下行,就业压力也开始增大,经常感觉工作难找,也有企业倒闭,会让我们更求稳也更愿意储蓄,题主会不敢花钱,或许是受危机意识的影响。尝试觉察影响自己消费的因素,或许有助于题主调整分配金钱的方式。~告诉自己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不是为了赚钱,如果让自己成为一个只会赚钱的工具,是不是对自己太苛刻了呢?生活太无趣了呢?学会讨好自己,或许会让题主更快乐。~尝试设置每月消费预算,或许会让题主在花钱上负担更少,比如我每个月给自己设置消费预算,没超月底就奖励自己一顿好吃的,超了就停止一切消费。~尝试给自己每个月固定省下来的消费(除固定储蓄之外的结余)做一次储蓄,比如告诉自己到了多少钱就奖励自己什么,或许会让题主在存钱里收获快乐。~告诉自己,我值得,我值得自己对自己好一点,我值得花钱让自己快乐,当我们觉得花钱是为了让自己更幸福时,或许会让自己更愿意花钱。~告诉自己,赚钱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幸福,让自己实现目标,减少花钱的负罪感,会让题主更放松。~问问自己比起钱给别人花是不是给自己花让自己幸福感更强呢?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到,允许自己讨好当下的自己,会让自己觉得更幸福。推荐阅读《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拥抱内在的小孩》,《一念之转》。祝好!
越存钱越不敢花钱,是为什么?
我现在存的钱足够让我处理紧急情况,但还是很没有安全感,不舍得花钱,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题主你好呀,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你的问题看到了,通过文字的描述,能感受到题主当下的困惑,题主可以了解下白熊效应,希望以下可以参考给到你启示:白熊效应(WhiteBearEffect),也称为白象效应或反弹效应,是一个心理学现象,它说明了人们在被告知不要想某件事情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去想那件事情。这个效应是由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DanielWegner)首次提出的,他通过一系列实验来研究这种心理现象。在魏格纳的经典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然而,实验结果显示,当人们被告知不要想象某件事情时,他们的思维往往会出现反弹,反而更加频繁地去想象被禁止的内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思维抑制”(thoughtsuppression)的失败。1、当我们试图不去想某些伤心的事情时,可能会发现这些回忆更加频繁地出现。所以接受这些情绪和回忆的存在,而不是强迫自己忘记它们,反而是更健康的应对方式。2、可以多去参与一些积极的活动,拓展自己的圈子,如运动、阅读或与朋友相聚,可以帮助我们将注意力从不愉快的回忆上转移开。与他人交流你的感受,或者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情感,这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和理解这些情绪,更好的觉察自己。练习正念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学会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而不是被它们所控制。3、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这些情绪,或者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是可以通过正规的医院或者心理咨询机构来帮助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学习如何以更积极的方式来解释和理解我们的经历,这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最后也给题主推荐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希望以上可以对你有所启发和收获,期待遇见更好的你,世界和我们一起爱着你~
感觉好委屈,脑子里一直回忆起伤心的事情怎么办?
脑子里一直回忆起伤心的事情怎么办,跟放电影一样,好难受?
题主你好,祛魅就是你不要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课题抱有幻想,这种幻想在心理学上叫做理想化。理想化是一种防御机制,而理想化别人的那一部分通常就是你自己缺失的那部分。越是缺乏什么就越对什么感到自卑,比如普通学历就对高学历有滤镜,朝九晚五的工作就羡慕自由职业者,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就更崇拜高颜值的人,情绪暴躁就觉得情绪稳定的人厉害。这里的魅就是我们内心缺失部分对于外界的投射,于是给对方加上魅力的光环,甚至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去仰视。我理解的祛魅就是揭开客体的外衣,看到它的真相,消解崇拜恐惧和自卑的过程。那为什么要祛魅,当你给一件事或者一个人赋予魅力的时候,你会看不清他的真相和本质,做出错误的判断,也容易让自己处于一个低位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是在弱化自己的独特性和某些权力。那怎么祛魅,首先我们要明白,魅力产生是因为理想化没有破除,得不到的东西自己没有办法给到自己,就会产生一种无力感,然后投射到客体身上,希望客体满足自己,这个时候就会给你向往的特质加上滤镜。比如你看到事业有成的领导就容易忽略他或许说话油腻,或许对下属刻薄。又比如你看到羡慕的网红光鲜亮丽,你就没办法脑补他背后的琐碎。你其实没把对方当成“人”,你把他当成满足自己匮乏需求的想象。当你破除了理想化,真正深入的去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大多光鲜背后同样坚难心酸,他们身上那些光辉的存在,不是为了证明人和人之间有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是为了向你展示人有无限高的潜能。你的缺失会让你美化没有得到的部分,幻想自己得到后会有多幸福,所以最有效的祛魅方法就是正视你的需求,让你的理想化客体去滋养你的内在小孩,去学习并且鼓励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当你真正成为和拥有,你就会发现“魅”就消失了。然后就是给自己赋魅,细数你所有美好的特质,比如你温和大度,大家很愿意跟你相处,说明你性格很好。比如总是按时完成学习完成工作,说明你可靠稳妥。如果你心思细腻,说明你比别人更富有洞察力。不要害怕夸自己,了解你的人格优势,可以让你对内建立自信,对外投放魅力。祛魅不是自大,它会让我们面对关系的时候不卑不亢,也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有一颗平常心。学会给客体祛魅,给自己赋魅,更多的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和独特性,以后就不会再看到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黯淡了。
如何能真正做到对他人祛魅?
经常能刷到说要对别人祛魅,就是这个人的某个特质一般是自己很渴望的,所以就有滤镜。但是要怎么做才能祛魅呢。是不是也要追溯到缺爱,按弥补缺爱的方式去做。
你好拍拍肩~你的问题非常现实,又关乎未来,所以当下已经意识到,缺乏自主决断力,首先是非常好的现象,接下来就是通过改变自己,提高自主决定能力。大部分的人,也都不是一开始就有决策力,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的自我锻炼中,获取的决策能力,以及执行力和自信力。正如你所说,在你衣食无忧,在父母安排好一切的安稳度过的过程中,其他人可能渐渐脱离了父母,一般是在13岁至25岁,他们通过自我的生活经验与不断的任务挑战,都发展出了比较可行的决策力。所以当下的你,想要发展出独立的决断力,也无可避免的,需要从现实的经验中获取经验,通过真实自我的投入,逐渐培养独立的决策力。首推的方法就是PDCA复盘方法。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置因为决策,通常伴随着风险,而我们想要达成一个目标,生活中遇到挑战,都涉及到未能料到的信息,所以,我们想要让自己的决策能力得到提高,就首先要提高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这里的PDCA方法就是为了更好地检查目标,以及目标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决策力。如,我想去异地参加考试,但之前我从未去过。那么在毫无经验和没有形成可靠想法的前提下,就可能产生耗费了大量精力,才能到达考试现场的结果。用PDCA,则是设定一个目标,也就是计划plan,接下来实施do之前,中间会插入一个【chek检查计划的过程,考虑可行性】,就会综合各种信息,给到可行的方案,对结果的执行有了一个基础的保障。如,坐什么去?何时去?花多长时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关于出现意外情况,有没有其他选择(备用方案)。任何一个计划都有C(check)介入。那么在Action执行阶段,就能好更好的控制与执行计划。PDCA四个阶段是可以反复循环,因此也叫复盘。所以利用好PDCA,就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更好地感受由于一个小目标达成的成就感,从而提高自我独立决策能力。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认识和接纳自己。培养独立能力,需要实践和时间的积累,但是如果我们无法正确地认知自己,认知外界事物,那么决策力,有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容易被他人的想法和认知所左右,引发与外界的冲突。因此,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自我成长,是走向独立,不断提高决策能力的前提。以上,希望回答可以帮助到你~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父母过度保护,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咋办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我关怀备至,几乎帮我解决了所有问题,从学习到生活琐事,他们总是习惯性地为我安排好一切。这种做法虽然让我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但同时也让我逐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独立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每当遇到问题时,我总是习惯性地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自己尝试去解决。这种依赖性不仅让我在学业和工作中难以脱颖而出,也让我在人际关系中显得不够成熟。我深感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不足已经成为了我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我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方法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我尝试过一些方法,比如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任务,但往往因为缺乏经验和自信而半途而废。我的困惑是:我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我需要一种系统的方法,让我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逐渐摆脱对父母的过度依赖,成为一个更加独立和自信的人。
你好!你可以觉察自己,还没有开始就感到害怕,想要迈出那一步却一直卡在那里,你担心什么呢?我想,你是不是担心迈出那一步后做不好,会被外界指责、怪罪?或者在意别人怎么看你,评价你?你也会因此觉得自己很无能、很没用,让自己更加自卑,是吗?我不知道你在原生家庭经历了什么,但至少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是来源于过去的成长环境,你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儿,所以,你应该明白的是,你的各种担心都是源自于你过去的成长经历,并不是真实的,和当下没有关系。可能童年时的你经常被指责、被否定,觉得自己很不好、很糟糕,所以,你既渴望被认可,又害怕不被认可,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你无法跨越自己的自卑感,对吗?但是,你如果不跨越出去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你真的愿意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吗?外面没有别人,有的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因为你没有自信,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好,所以,你会觉得所有人都会这么看待你,不是吗?即便你跨越出那一步,做的不是很好,或者没有成功,那又怎么样呢?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一定是建立在多次失败累积的基础上,你听说过有谁一步到位的成功吗?你认为有谁能一口吃成胖子吗?我们都是普通人,都很平庸,经历过失败,也经历过挫折,只有经历了这些,你才知道“我在这一项缺少什么,需要改进什么;或者我在那方面擅长什么,我要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然后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觉得自己废了,这是你觉得,是你对自己下了这样的定义,捆住你的是你内在的限制性信念,不是别人。挣脱过去的束缚确实需要时间和勇气,虽然要迈出那一步对你来说很困难,但是,也只有迈出那一步,你才能真正开始自己的人生。推荐书籍《活出自己》作者许宜铭。
自卑,唯唯诺诺,还没开始就害怕,感觉自己废了?
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自卑,一直伴随着我度过漫长的岁月,从未改变过,导致我干啥都不自信懦弱,心里唯唯诺诺的还没开始就害怕,但是也想得到肯定却迈不出那一步,所以这种心理有时候被自己藏进了心底最深处的地方埋了起来,如果触碰埋藏的懦弱自己是很脆弱的,很害怕,自卑情绪一涌而上,自己就慌了手脚,不知道干啥了,我感觉自己废了
题主好我是Kelly水【常常对自己样貌感到可惜怎么办?】看完题主的文字,脑海里还是出现一个漂亮的女孩,只是目前还没完全接纳自己。【关于完美主义】题主的眉眼和脸型都非常好看,遗传了绝世美人的妈,🈶️漂亮的妈妈是女儿的幸福,同时也会让我们陷入自我比较当中。还记得王菲吗?作为一代天后的妈妈,二个女儿,她的孩子们也不免总是被人比较。也因为我们的文化习惯这样的比较,而忽略了每个人的独特性。同时我也经历过这样的困惑,我有个漂亮的姐姐,也因为我不漂亮,没有姐姐那么文静,精致的五官,让我自卑了很多年。在我高中的时候开始住校,那时候离开的家,没有姐姐的比较,我经常被同学表扬,肯定我的外貌,气质,我从开始的困惑到后面的接纳,慢慢地去再次和自己相遇。我开始发现自己的额头好看,我的眼睛很很漂亮,虽然脸很瘦,总被人说没有福气,但是我常会想,是她们的审美太差?模特难道都是有福气的脸吗?那些立体而有个性的五官,自信的样子浮现在我脑海,我开始意识到这也是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文化,对人的评价体系不同。重点是我再次看镜子里的自己,虽然谈不上完美,但是属于自己的样子,全世界唯一的自己才是最珍贵的。我的自我认可,自我欣赏,自我接纳,从开始期待的完美到后面的欣赏,自我肯定,接纳他人的赞许,越来越喜欢自己了。一个人会因为自信而完美,因为独特而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找到自己。同时你也有坦诚的地方,自黑的能力,这是我非常喜欢和欣赏你的地方,所以我也愿意在这里和你聊聊哦。爱美丽是人的天性,追求美,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很重要,相比之下你可以如此坦诚的个性更加吸引人。【自我接纳】我们在生活里都会看到美人迟暮之年,无论是谁都无法避免。也有很多人对美丽的标准也不再那么单一,对立,就像欧美也许欣赏独特性,并不在意独立与观察看一个人的鼻子和嘴,而欣赏一个人整体的状态,内在的精神。如果你把自己当作朋友,今天你看到了她,你会对这个朋友说些什么呢?你会说她的鼻子和嘴巴影响了她的整体颜值?还是会去观察她的优点,她可爱的样子,幽默搞笑的谈吐?也许目前你还没有完全可以释怀,允许自己去慢慢释怀。我们从她人的眼里,嘴巴里看到的自己,和有一天我们完全和诚实客观的去看待自己,是需要时间的。也许是岁月,不断地成长,会让你有一天去超越现在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梦想,发光的样子。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感谢生命的遗憾,接纳真实的自己。世界和我爱着你推荐书籍《成为我自己》《爱的艺术》
常常对自己样貌感到可惜怎么办?
我的眉眼和脸型都非常好看,遗传了我那绝世美人一样的妈,我觉得随便搭个普通的鼻子和嘴我都是那种百里挑一大美女,但奈何遗传了我爸这我活了那么多年都没见过那么丑的鼻子和凸嘴,拉低了我的整体颜值,这是我没法释怀的地方。
其实,就目前而言,你心理并没有充满能量,所以情绪在也很正常。这一点不太容易接受。我们暂时放下理智判断,先听我把话说完。“心理有了能量,情绪依然还在,怎么坚定创业的决心?”这个问题,包含两个假设:①心理有了能量,情绪就不会存在。②心理有了能量,没了情绪,就会坚定创业的决心。这两个假设,都不成立。①心理有了能量,情绪也会在,只是我们会更好的应对情绪,处理事情。②心理有能量,没情绪,和创业的决心,没有关系。创业,只和一件事有关:我选择做这件事,尽管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我相信自己能做成。从你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你是被动选择创业,而且不喜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就是在折磨自己。你为什么会去创业呢?“深圳又是我空荡荡的一个人,由此萌发了去上海的想法。”为了不让自己是空荡荡的一个人,去上海找可以获得温暖和爱的人。“后来妹妹邀请我和表弟一起来上海创业,我一开始不想答应,但是表妹态度坚决,我不忍心拒绝她,也就同意了。”妹妹有妹妹的课题,我们只看你这一部分。不忍心拒绝妹妹,一方面是认为如果自己拒绝了妹妹,对方会伤心,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的言行,会对对方造成绝对的影响;另一方面,和妹妹在一起,你会获得温暖和爱,这是你想要的,而且答应去创业,也是取悦妹妹的一个方式,为的是更多的爱和温暖。所以,专业是心理咨询,工作经历也是社区工作,却接受了每天打电话拉客户的工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没有情绪。所以,即使调整了三个月,“今天早上打一天电话的时候,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情感裹携着我,我没办法安心工作。”而且,付出这么多了,和妹妹相处的也不开心。“好像总是不能取悦她,不能让她开心,总是惹她生气,被她嫌弃。”你专业是心理咨询,你可以了解一下,萨提亚雕塑技术,其中一个雕塑是讨好。讨好类似于,在说一句话,“求求你爱我,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即使不要自己也可以。”“去年表妹父亲病重,我去了趟江苏陪老妹和她父亲看病,而后老妹带着父亲来深圳,也是我陪同着全程的治疗。甚至没有去上班。”你说这段话的时候,是有情绪的,“我都对你那么好了,你还不对我好,还不关心我,还不爱我?”不知道你成长中经历了什么,让你有了疏离感、被抛弃感。一定很难吧,抱抱你。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可以选择自己爱自己,不再求别人爱你,也可以给自己更好的生活?。而一个人爱自己了,心理才真正有能量。在你的描述中,我们还看到很多个不喜欢。①对城市的不喜欢。“我并不喜欢上海,比不喜欢深圳还不喜欢上海,不开心在上海的日子。”深圳,上海,两个工作的城市,都不喜欢。②对工作的不喜欢。“我不喜欢网格员这种工作,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工作比网格员的工作性价比高呢?”“我要做的工作是每天打好多电话拉客户。但是我心烦意乱,很难集中精神去把这件事情做好。”“我其实是想一边做网格员一边学习心理咨询,哪怕这份网格员的工作实在干不下去了,我去训犬,可能更开心一点。”网格员,代账公司打电话拉客户,不喜欢。心理咨询,不清楚喜不喜欢。训犬,比较了网格员、代账公司打电话拉客户之后,你觉得可能更开心一点。你究竟喜欢什么呢?可以用一段时间问问自己,慢慢体会,不要着急。找到自己喜欢什么了,尝试投入去做。一个人在投入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不会有疏离感和被抛弃感的,相应的会增加现实感,对人生的掌控感。祝好运,成长路上,你从不孤单!
心理有了能量,情绪依然还在,怎么坚定创业的决心?
我和我表妹,表弟在上海创业,开代理记账公司,我要做的工作是每天打好多电话拉客户。但是我心烦意乱,很难集中精神去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会想很多事情,我会觉得辞职来创业是非常愚蠢的决定,离开深圳来上海太冲动了,我并不喜欢上海,比不喜欢深圳还不喜欢上海,不开心在上海的日子。我以前在深圳的社区做网格员,其实干的也不开心,因为我不喜欢网格员这种工作,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工作比网格员的工作性价比高呢?我和我表妹,表弟关系挺好的,像亲兄妹,去年表妹父亲病重,我去了趟江苏陪老妹和她父亲看病,而后老妹带着父亲来深圳,也是我陪同着全程的治疗。甚至没有去上班。我其实是想一边做网格员一边学习心理咨询,哪怕这份网格员的工作实在干不下去了,我去训犬,可能更开心一点。后来我老妹回去了上海,深圳又是我空荡荡的一个人,由此萌发了去上海的想法。后来妹妹邀请我和表弟一起来上海创业,我一开始不想答应,但是表妹态度坚决,我不忍心拒绝她,也就同意了。我记得三个月前,我刚来上海,那种陌生感,疏离感,被抛弃感真的很重,后来我以为我和妹妹会相处的很开心,但是我好像总是不能取悦她,不能让她开心,总是惹她生气,被她嫌弃,再加之我的专业是心理咨询,我的工作经历也是社区工作,和代理记账不搭噶,我也没有多少信心。所以我说了我想离开,想去训犬,一来二而,我不开心,妹妹也不开心,说我辜负了她的信任,让她情绪内耗,既不想放弃创业,也不想放弃我。总之,都不开心。我躺在上海的出租屋里,一个人静静的躺在沙发上,表弟在隔壁卧室睡觉,我觉得这和我在深圳的生活没有区别,甚至还要糟糕,我修养了三个月,内心调整了过来,心理有了能量,但是情绪依然还在,我在决定今天早上打一天电话的时候,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情感裹携着我,我没办法安心工作,我该怎么办呢?
题主,你好!我是六月来风。你所描述的这种情绪是多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特别理解你此刻的心情。首先,认知偏差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您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使得您对男性在家庭角色中的认知较为局限和片面,仅通过父亲这一个样本就对全体男性做出了一般性的判断,这可能导致您产生了不公平感和嫉妒情绪。其次,社会比较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您看到父亲在家庭中的表现,将自己和母亲的付出与父亲的轻松进行对比,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和羡慕嫉妒。再者,家庭环境中的角色示范对您的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您母亲作为全职太太承担了大部分家务,父亲的不作为让您感到不满和愤怒,这种早期的家庭互动模式在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你所描述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混合体,包括了羡慕、嫉妒、厌恶以及内心的冲突。这种情感状态可以从多个心理学理论框架中得到解释。首先,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观点弗洛伊德可能会从潜意识的角度分析你的情感。他认为个体的内心冲突往往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在你的案例中,父亲的角色和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配可能对你的潜意识产生了影响。你对父亲不做家务的不满和对男性特权的羡慕,可能是你内心深处对性别角色的认同和反抗的表现。其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观点阿德勒强调个体的社会兴趣和追求优越感的动机。你可能因为观察到家庭中的不平等现象而感到自卑,同时又渴望获得像父亲那样的“优越感”,即不需要承担家务和育儿责任的自由。这种矛盾导致了你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状态的追求。再次,卡尔·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观点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潜能的内在驱动力。你可能正在经历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试图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你的内心冲突反映了你对自我认同的探索,以及对更加公平和平衡的家庭角色的追求。最后,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你的情感和行为受到了你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你在家庭中观察到的性别角色模式,以及你与父亲和其他男性的互动,塑造了你对男性角色的认知和期望。要化解这种情绪,建议:首先,自我反思,深入了解自己的感受和动机。其次,逐步拓宽对男性的认知,过与更多不同类型的男性接触和交流,建立健康的男性形象。尝试扩大对男性的认识,包括那些积极参与家务和育儿的男性,了解他们在家庭和职业中的多样性表现,纠正片面的看法,以打破刻板印象。再次,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避免过度进行不公平的比较,认识到每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都是复杂多样的,不能一概而论。然后,关注自己的成长。专注于自己的发展和成长,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你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另外,如果你对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感到关注,可以通过参与相关的活动和组织来推动变革。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能让你感到自己在为更公平的社会做出贡献。最后,可以尝试通过自我反思和心理暗示,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这种消极的情绪模式,鼓励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家庭和职业生活。总之,相信你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和心态改变来实现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建立健康、平等的人际关系。世界和我爱着你!祝你幸福!
大四女,羡慕嫉妒又有点讨厌男生,该怎样化解情绪?
可能会有老师刷到或者解答过我之前关于一个人在宿舍胡思乱想的问题,其中关于全职太太吐槽和双职工家庭娃该由谁带是同一天刷到的,当时我出现了一个情绪就是羡慕嫉妒恨男生。羡慕男生就不用管职业和家庭的平衡,羡慕他们就不需要担心周围社会施加的带娃压力,羡慕他们不用操心家务的问题。嫉妒原因有:家里面我妈妈是下岗职工,半道上做了全职太太,我爸爸回到家什么家务也不用做,妹妹上小学五年级,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功课,家务基本上是我放假我帮着妈妈分担家务,而我上学走了之后所有家务都是妈妈一个人干,我真的就对家务深深的厌恶起来,尤其是看到我和妈妈忙碌,而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啥也不干,还要在饭菜上和家务上对妈妈挑三拣四,可能我妈妈对这方面感触不深,但我就非常的讨厌,我对不做家务的男生嫉妒的讨厌。但是讨厌的同时又非常的羡慕和嫉妒他们,羡慕他们不用考虑将来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不用考虑娃该由谁带之类的问题。虽然知道我爸这种生活是我所讨厌的,但又是我最向往的,不用做家务,不用带孩子,只需要上个班就行,我又向往着这种生活,但其实我会做家务,我会做饭,连我妹妹婴幼儿时期的照顾我都参与过。我害怕我会变成我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其实我也知道社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我要接纳这些,在接纳中慢慢参与和改变这些。我也知道我对男性的接触只有父亲,我也没有谈过恋爱,朋友里面基本上全是女性,我对男性的看法有些片面不客观,但是我心理还会有些羡慕嫉妒恨。可能当局者迷,我想听一下其ta老师的见解,我想知道该怎样化解这种情绪,也给无意中被我中伤的男生们道个歉。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羯傲不寻🍀🌸认真看了你在平台描述的问题和困惑,你侄子现在肯定心里很难受,跟初恋分手了,现在又失去了工作,双重打击下心理压力肯定很大,他现在一个人在外地不回家,把他爸妈的微信也删了,你们都很担心吧!想帮也不知道怎么帮。🌸你自己还有侄子的联系方式吗?尝试着联系上,不管是微信还是电话,至少确保他本人是安全的,然后找机会慢慢的陪伴他、开导他,不管他以前怎么叛逆,受到这样的打击都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慢慢的走出来,你们尽量不要指责和批评,而是给予他安慰和理解,多给他一点时间。👇帮你分析梳理一下:1、确认对方的真实状况🍀别太着急了,先确认一下你侄子现在的真实情况,看看他是否安全,想办法联系上他,这才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千万不要自乱阵脚,不要慌,首先要让他感到自己在被关心和和理解,这也是他现在最想从朋友或家人那里得到的东西。2、表达理解和尊重🍀他刚刚失去工作又失恋,可想而知现在有多么无助和迷茫,最想听到的是表达理解和安慰的话,联系上之后你要尽量避免提太多建议,应该试着让他振作起来,或者让他看到事情好的一面,丢掉的只是这份工作而已,还会有下一份更好的,爱情也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表达你对他的担心和安慰,默默陪伴着就好。3、耐心的倾听对方🍀等平复好了心情,鼓励他出去走走,处在失业期的人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想跟任何人接触,你需要走进他的内心,给予他绝对的支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不要作出任何判断,多给他一点时间,慢慢的走出来,保持与他人正常的交往联系,问问他想不想一起去户外走一走,看一看,和他一起共进午餐,与亲朋好友一起参加活动,共度时光,能帮助他更好的认同自己,跳出暂时的困境。4、适当的提供建议🍀你也可以主动提供支持,把你认识的人介绍给他,或者有不错的工作机会也可以推荐一下,有机会陪他参加社交活动或招聘会,他向你征求建议时再给他一些合理的建议,告诉他你们对他有信心,说这些话时要让他听起来心里觉得舒服,挫折谁都会遇到,不要太过于灰心,重新开始就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如需进一步沟通,题主可关注我(点击个人主页),选择心探服务,和我一对一交流,世界和我爱着你🌹🤝
侄子受初恋失恋和丢工作的双重打击,走不出来,怎么办
我侄子受初恋失恋和丢工作双重打击,现在一个人在外地不回来,把爸妈微信全部删了,联系不上。从小就跟爸妈不对付,有点叛逆,今年24岁,这个初恋是15岁就谈了。现在分了,之前一个好工作也丢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感受到了你的担忧、害怕、纠结以及对自己的不接纳和不理解,抱抱你,希望你可以感受到一些些温暖和支持。其实,这种怨气,虽然似乎每次都是来自环境的不顺,实际上是我们内在的不通畅,因为我们常常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所以积累了很多的“怨气”,这些怨气需要被表达和疏通出来,否则会越积越多,让我们的怨气更重。当面对新环境和新事物时,我们担忧、害怕,长时间不能适应,选择回避,不敢面对,或许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太高,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成长,我们不敢面对的其实是那个不够优秀和出色的自己,当你能够接纳自己的成长的路上,在适应新环境的路上就是会有回避,就是会有一些害怕,你愿意允许自己慢一些,也愿意给到自己多一些的信心和鼓励,相信,以后就会越来越好的。我们需要去具体化自己矛盾的内容,才能明白自己为什么如此矛盾,最好在自己矛盾的时候,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一一列出来,你会清晰地看见自己所担忧的具体是什么,而这些担忧的部分,恰恰都可以成为你成长的资源。给你的建议是:看见自己的“怨气”,理解自己的“怨气”,用合理的方式去疏导出自己的“怨气”。我曾经也是一个怨气很多的人,就是因为我在很多关系中都是去压抑自己的需求,不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总是去照顾别人,而自己受了委屈却总是吞了下去,以为这样可以息事宁人,可以获得好的关系,可以得到公平,后来,才发现,这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委屈,越来越有“怨气”,因为你的需求总是没有得到满足,你的情绪总是被压抑,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压不住,就会以“怨气”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我们需要用合理的方式去疏导出自己的“怨气”,在关系中,也要学会去进行真诚一致的表达,照顾好自己的需求,守护好自己的边界。比如,你可以去找合适的人倾诉,那些能够给到你支持和理解的人就是合适的人,或者找专业的心理倾听师或心理咨询师倾诉都是不错的选择;你也可以养成每天写情绪日记的习惯,表达性书写也是一种很好地疏导方式,写的时候,不用顾忌字迹的工整和内容的逻辑性,就尽情地去书写就好;你还可以在自己觉得特别愤怒的时候,去捶打一些柔软的物体,比如家里的枕头,或者沙袋,或者不倒翁……当然,当你在关系中觉得不舒服了,你是可以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的,你觉得上班时间太晚了,也是可以去和领导沟通的,你的需求只有被表达出来了,才能被对方看见,对吧?2.调整对自己的期待,当进入一个新环境和接触新事物时,不用急着去严格要求自己,而是要保持对自己的理解、包容和接纳,并给到自己信任和鼓励,才能让你更好地适应。从你的描述来看,感受到你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不知道是不是爱追求完美呢?其实,当我们选择回避,不敢面对的时候,也是因为我们想要去回避那个糟糕的自己,不敢去面对那个不理想、不完美的自己。但是,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接触新事物的时候,都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而那些能够适应得比较快的人,反而是那些更愿意去接纳自己,包容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会敢于去尝试,失败了就失败了,他们会接纳自己的失败,不会因此就觉得自己不够好了,他们还会再次去尝试,就这样,就算失败了,就算有很多错误,可是,在这些错误和失败中,他们积累了经验,于是,他们逐渐成长起来了。告诉自己,谁在第一次和前几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不会做得那么好,看到自己努力的部分,调整对自己的期待,保持对自己的理解、包容和接纳,并给到自己信任和鼓励,相信你一定会以更积极的姿态去迎接生活中的新挑战的。3.对于自己所矛盾的内容,可以进行具体的探索,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列出来,你会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所担心和害怕的是什么,这也是你成长的方向和资源。你只是说你矛盾,但是,并不知道你矛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下次,当你又陷入了这样的纠结之后,你可以拿出一张A4纸,写出自己当时的具体想法,一一列出来,比如,有可能是:我觉得这样真的显得我很差劲;我觉得我真的就是很笨;我觉得我做不好;我觉得我真的是不值得被爱的……这些想法,大多都是不合理的信念,是消极的想法,正是这些想法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悄悄运作,让我们变得痛苦无助。但你知道吗?这些想法只是想法,它们并不是事实,因为每一个想法都经不起推敲,都可以被驳倒,你自己就可以找到很多具体的事实去推翻,所以,不必去认同它们,而是要拿回我们的主导权,我们自己才是自己想法的主人,去选择积极的思想,选择让你可以轻松愉快地生活的想法,选择可以给自己带来力量的想法。比如,虽然我这件事情没做好,但并不代表我就是不够好的,我只是这件事情没有做好而已;虽然我暂时适应不了,但并不代表我会一直适应不了,我一定可以不断成长,最终胜任我的工作;我相信我能行……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想法看到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你会发现,这些评价大部分都会是消极的,这也告诉了我们,我们需要改写对自己的评价,看到自己内在缺乏什么样的心理营养,我们以后就需要多给自己补充这部分的养料,比如,如果评价集中在对自己的不认可,那么,就需要学会多认可自己,这就是我们成长的方向。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内心的怨气总是很重,如何摆脱情绪困扰?
最近我发现了自己一直存在的心理问题,在遇到事情时,内心总是怨气很重,常常抱怨工作上的不公平,自己做的多,下班也很晚,工资却都是一样,我很想得到机会,去一个较好的环境中继续发展,但是在面对新环境和要去接触新事物时,我又担忧和害怕,长时间地不能适应,心里也难受,堵得慌,做事的积极性严重下降,我不明白自己为何如此矛盾,自己一直都在选择回避,为什么就不敢面对,内心出现太多不好的心理变化。我常感到孤独,我却不习惯在人群里展现自己,我是矛盾的人,我真不想一直都这样痛苦无助的活下去,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子?
你好,处在抑郁中是挺难受的。进食体验是一种吸收外界物质的躯体表达,因为需要吃而吃,因为其他原因而吃,但无法感觉到进食的主体感和良好的体验感。这似乎在隐喻你对你目前人生的感觉,那就是因为要做而去做,因为不得不做而去做,因为不做生活就会崩溃?但这却并不是自己主体性想要的、有良好感受的,似乎你正在经历的生活,让你感觉非常的压抑和抗拒,但却因为某种被迫而无法拒绝、推开、改变?对饮食的毫无兴趣,是进食感的麻木,似乎隐喻着自己感受上的麻木,似乎目前的人生让你感受上太痛苦了,而麻木是一种镇痛的方式,是我们处在痛苦环境中,身体帮助我们的一种方式。情绪抑郁了,却还想自己撑住,想要自助,而不是寻求专业帮助(无论是精神科的或者心理咨询师),似乎你习惯了独自面对困境,这是否就是你一直以来的感觉呢?没有人可以帮到你,你只能靠自己。你已经在很努力的去对待你的人生了,但是可能你真的遇到了困难,自己困住了,想想在你的现实人际关系中,有谁你是可以去聊一聊的?也许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某些缓解或抚慰,甚至可以帮你更好来面对目前的困难?这个时候也可以考虑向外去寻找专业支持,无论是精神科医生还是心理咨询师,主动的寻求专业支持来帮助自己、照顾自己。这本质上也是一种自助的方式。
觉得自己抑郁,想自救,该如何自救?
现在我应该陷入了抑郁,我的味蕾淡化,并且丝毫没有兴趣。但我吃的一点都不少。有时甚至吃很多。我吃东西的理由很奇怪,怕欠人情而去吃、怕浪费去吃、因为需要吃而去吃…没有饱腹感、没有快乐、觉得自己完全就是一台机器,因为要运转、因为怕抛锚所以到点了就需要给点饲料、需要加些油。我清醒意识到对饮食豪无兴趣,就意味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包括人生,也没有乐趣。如何自救?
题主,你好,我是书山文泉,读了你的文字,看到了你对婆媳关系的疑惑,也感受到了你对和睦家庭关系的向往。首先,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其实不只是在你的家庭中,如果放眼望去,你会发现在很多人的家庭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我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有类似的情况。我爷爷奶奶和我父母之间的争吵打我记事起就没停过,当然也有和睦的时候,但让我感受更深的是争吵和闹矛盾。几年前,我奶奶去世了,大家庭好像争吵的气息弱化了很多,但并未因此而有团结友爱的氛围,只是少一点争吵而已。而且,在事实层面,爷爷和我们家的矛盾也未能很好的化解。其次,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成为被迫的“吵架目睹人”,非常不愿意面对,但当时又没有办法逃离。所以,只要有机会,就会像你所说的“远离”。虽然在物理层面,我们已经从童年的“纷争”中走出来了,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对这些感觉是十分敏感的。从完型的层面讲,我们一直在寻找解释,一直渴望能够圆满,补足内心的缺憾。因此,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我们因此而逃离,因此而责怪某人,那么,说明我们还在受他们的影响之中,我们还对它怀着一颗“抗拒的”“难以理解的”“想要改变的”心。如果我们用着这样一颗心来面对当下的生活,很难表现出真实的自己的感受。正如你所说,你讨厌母亲和奶奶之间紧张的婆媳关系,你以为和睦的家庭是没有争吵的家庭,你希望通过压抑自己来达成这样的目标(避免争吵)。这个时候,你已经在受“紧张关系”的影响了,在这种状态下,你很难真正与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的、真诚的和睦的关系。所以,你感觉到“不对劲”。在父母来到你们家时,你的这种害怕争吵,想要逃避争吵的心理会更加明显,因此,你仿佛体验到了夫妻关系的紧张,制造了“冷战”的状态。这些说明,我们尚处于对以往经历“恐惧”和“逃避”的阴影之中,未能放下心来,全然的做自己。那么,如何真正从这种关系中走出来,建立理想的家庭关系呢?我想第一步就是接纳吧。如实的接纳,母亲和奶奶的关系不好这一事实,且不要想着找原因去挽救,把他们的课题交给他们,让自己从中间走出来。其次是真诚表达,特别是面对冲突的时候,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压抑或假装没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和睦的本质是和而不同,和合共生,而不是“一样”。表明的一样是假的、是缺乏生命力的,是不可能长久的。内在的真实流动,联结,看见,才能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形成经得起考验的家庭关系。最后,当然是能够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多付出,多理解,多沟通,多交流,这些都是家庭和睦的必需品。婆媳之所以难以和睦相处,是因为他们都等着另外一个人去关心自己,却从不主动去了解对方。所以,只要我们在关系中将心比心,很多矛盾自然化解,人与人之间也就形成了互惠的关系。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一起努力吧。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长期婆媳大战的家让人窒息,让人逃离
根据我妈的诉说,以及我出生以后所观察到的情况,我妈和奶奶的婆媳大战持续到一直奶奶去年去世,横跨时间超过半个世纪。我想逃离,大学就报考了省外的学校,但是我并不知道和睦家庭是什么样子,我以为和睦家庭就是没有争吵的家庭,于是婚姻中一直压抑自己,后来发现这也不对劲。于是中年的我重新思考,为什么在原生家庭当中一直充满了争吵,而父亲成为质疑的对象,他没有能力处理这个关系,或者他没有做出一个隔离墙来分离婆媳,我对他很是质疑,不敢认同。在现在的亲密关系当中,我不再和父母住在一起,也就能做到一个隔离,同时我意识到压抑自己并不能使关系和谐,尝试更多的表达。但是我发现每一次父母来我家做客的时候,我们夫妻的关系还是非常紧张,经常陷入冷战的状态,难道婆媳真的是天敌?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这可能是我们无意识认同了这样的相处模式,但是看见了,觉察到了,就是改变的开始,或许,在摆脱之前,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先理解和接纳,然后再去看看可以如何改变和成长,如何建立起健康的家庭关系。给你的建议是:先接纳和理解自己,理解和接纳是改变的前提。看到自己现在和老公处着处着就成了和父母相处的那个模式,似乎陷入了他们的循环中,实际上,这是很正常的。而且,客观来说,就算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就算是非常著名的人物,他们在关系中也不可能完全不吵架,比如毕淑敏老师就曾经在直播的时候说过,她现在也还会和自己的先生有矛盾和冲突,重要的不是没有冲突和争吵,而是需要学会如何去正确沟通。所以,我们不必因此而责备自己,或者觉得没有希望,而是要告诉自己,这很正常,其实很多人也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自己也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方式去突破这个循环,学会在关系中更好地去沟通、表达、倾听,促进关系的发展和自我的成长。2.去看到自己在关系中的需求是什么,也试着去了解老公在关系中的需求是什么,只有当你们在关系中的核心需求可以被满足,你们的关系就会走向更和谐和稳定的状态。一般来说,谁也看不起谁,谁也不理谁,是因为会觉得对方就是给不到自己想要的,对方也会觉得你给不到他所需要的,所以就干脆不理了,这和我们的沟通关系有关,也和我们表达的内容有关。当我们只是在表面的立场上去吵架,甚至每次沟通都是在指责对方,一般来说,效果都不会太好,而且还会非常伤害关系。真正好的关系,是我们能够看见彼此的需求,并且能够满足彼此的核心需求,但实际上,我们现在可能连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而对方也从未表达过他的真实需求,对不对?这都是你们需要去探索的部分。你可以去觉察,当你在关系中觉得很难受的时候,是自己的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是被看见?还是被理解?还是被接纳?还是被支持?还是被认可?还是被尊重?……你也可以去总结一下,是不是你每次生气和难过都是因为同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那么这个需求就是你的核心需求,假设这个需求是被认可,那么,你就会发现,每次当他表现出对你的不认可的时候,你就会特别难过,那么,我们就需要告诉对方,你特别需要对方的认可,并且,告诉他,当他怎么做怎么说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不被认可,而那个时候你需要他可以具体怎么做,这样的交流才会是有效的交流;同样地,我们也要在不评判、不指责的前提下,耐心地去听听他的情绪背后的需求,每当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就会觉得很难受,那么,也去看看他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而他需要你在那个时候可以如何具体做,才能让他感受到需求的满足。如此,你们就可以在更深层次链接,建立起深度的信任关系,当你们在关系中都能够看见彼此的需求,并且能够彼此满足对方的需求,就会形成一种互相支持的健康的关系模式,这是亲密关系长久、稳定的基础。3.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课程,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者做婚姻家庭咨询,重建家庭互动模式,建立起健康的家庭关系。其实,关于如何去经营亲密关系,如何在关系中进行积极沟通,咱们平台有很多课程,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学习,你也会收获很多启发,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婚姻关系中。而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多,比如《亲密关系管理》《亲密关系》《原来懂比爱更重要》等等,都可以参考阅读,助力自己的成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当我们觉察到婚姻不是那么顺畅,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导致问题的原因,但因为我们自己身在其中,往往很难看清楚,这个时候,寻求婚姻家庭咨询的帮助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我们通过咨询,看到原因,才会知道如何去修复情感,如何再度携手一起走好后面的路,如何去应对以后还会出现的冲突……这些,都是婚姻咨询的内容。婚姻咨询可以给夫妻双方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让彼此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或者学会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双方的关系,同时,了解一些亲密关系的经营方法和相处之道,最终,让彼此可以在真实的生活中变得亲密和幸福,从而真正建立起健康的家庭关系。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怎么摆脱父母吵架的代际遗传?
现在都已经55岁的我,和老公相处,总觉得彼此心里都有隔阂,谁也看不起谁,谁也不理谁的那种,记得在我上学的年龄时,总是在学校里,回家的时候就特别的犯愁,因为父母总是吵架,什么事也谈不到一起,并且我的母亲还总是对我父亲说,要不是因为俩孩子才不和你过呢,尽管我们感受到父母都是深深的爱我的,就这样,我也觉得一个家呆的太烦了,所以找对象总想摆脱父母的模式,想找个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那种,还真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天不遂人愿,有缘无份,有份无缘,我今天和老公处着处着,又成了和父母相处的那个模式,有陷入他们的循环中,想想这些就觉得很苦恼,怎么破呢?
你好拍拍肩~看到这个问题,觉得还是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刚毕业刚工作不久的时候,存钱是很困难的,因为从各个角度,我们的能力都无法达到经济宽裕的目标。可是如果,已经是工作了好几年,特别是由于自己无法理性消费而带来的存不住钱的境况,那就要引起重视了~首先,这里涉及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目前的消费是否是合理的?也就是收入与支出是否是平衡的,当我想要做一个存钱的计划,我是否可以成功达成?如果不能达成,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就能够首先将自身无法存钱的主要原因先概括起来,比如总是无法做到合理支出,将钱花在了很多不必要的事情上。如不需要的东西总是买回到家,或者看见一件东西就抑制不住欲望,想要买回家时候发现用不到或者不需要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能,先比较粗略的看到,无法存钱的真实的原因,将一些不好的习惯记录下来,积极改善或修正,那么等到下一次,我们就能够很好地避免掉这个问题,更理性的去消费,让更多的良好的习惯成为自己的主要习惯,存钱的可能性概率就能提高。第二是,如果明明是发现到问题,却无法改善的问题。这里就有一个阻碍的力量,这个力量一般是来自于我的内在——如匮乏感。比如花钱代表是有需要,但如果怎么购买都无法填充内在的空洞感,总是感觉到不够、总是感觉到没有安全感,这就是一种内在的匮乏感。无法停止的买买买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而真正感觉到内心是充盈的人是,不会去过多的购买物质,而是只购买必要的物质。所以他们的生活就更加的稳定,有序的发展,鲜少受到情绪的波动影响。所以就第二个问题就是更加深入的问题,也是比较快速处理的问题,因为匮乏是内在的并不是肉眼可见的,我们有时候会无意识地姐有一种匮乏的状态里,因此改善的目标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是需要增强我们的情绪觉察力。如当下感觉到困难的时候,我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是那些物质吗?还是是那些外界的标签与认可吗?那些所谓的必要的支出是真的必要的吗?想到这里我们就得自己的意识就有一定的觉察力,本身就能够控制一些自己的行为,看到自我的客观情况,更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我对自己的掌控感就会提升,自控力就会上升🔝。那么,金钱作为购买物质需要产生的交易行为,基本就能够得到控制,准确来讲,应该是理性的对财务得到了管理,那么无论是挣得多还是挣得少,我对自己的需要都能够做到客观的照顾。也就不会因为受到外界影响而打乱了自己的内在节奏与内心的安全感,从而更能感觉到内心的平静与自在。以上,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工作多年存不住钱,如何不再有匮乏感
工作很多年也存不住钱,钱到了我的手上,很快就会有各种理由出去了,银行卡里永远只有很少一点钱,疫情过后更是负债累累,总是觉得手头很紧,即使收入很多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有钱。怎么样才能觉得我是丰盛的?
题主你好!让我看到你面对目前老公的相处无奈和困惑,以及来至于原生家庭习惯的影响的复杂情感,同时也看见你的不容易、勇于言表、真诚的想改变的态度。恭喜题主你已走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反手拥抱一下自己给与温暖和感恩自己!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一下,或许不同的视角带你一起启发,更希望能帮助到您。一,了解一下“家庭代际遗传”。孩子已长大,离开原生家庭独立生活很久,也很少再与父母祖辈见面;但某些时刻,尤其是遇到负面情绪或者负面事件时,似乎感到无法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好像自动化地复制了父母的行为模式,甚至在继续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这或许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家庭代际遗传”;严重者形式创伤并深受其害,无法自拔成为“家庭代际创伤”。明显的表现:代际人的重复轮回的行为习惯。可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段经历,其主要以「行为结果或躯体症状」的方式进行传递,也是现实生活中以“相似”/“相反”的方式看似重复的命运轮回--形成代际遗传的罗盘效应。总归不管行为结果如何,需要澄清一点,就是当下自我身份的辨析,正确的审视彼此的人际关系。二,正确看待与识别,勇敢面对,切记盲目。人的习惯形成不是一天而成,是经过多年的累积和经历而来,有一定难度,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事情的2面性,积极的面对,想办法解决,都是会有所变化的,仅是变大的幅度大小不同。尤其是“代际遗传”,或许在承载传递着身份、与自我认同感。积极面--需要耐心和努力的过程。“代际遗传”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后天的自我成长、文化修养、环境以及个人努力都可以帮助你改变这种影响。消极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面对的同时切记盲目“自乱方阵”。对于“遗传幸存者”的后代而言,先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并不容易,或许内心可能过度认同父母的受害者角色,并对父母的丧失过度补偿。这样的孩子也难以发展独立的自我并离开父母、去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三,摆脱父母吵架的“代际遗传”,如下方法尝试。1)自我探索,找到根源,情感归属。先从自己做起,自我察觉、了解自己的情感根源、正确看待目前的婚姻状况如何?哪些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对方是怎么理解和看待的?这是关键的第一步。尝试回忆并理解周边的父母和人,哪些才是自己与伴侣关系所要的,筛选抉择,更有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下一步再去制定改变的行进规划。这里,也别忘记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妨选择恰当的时机,坐下来与他们一起畅谈,让他们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做,并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和支持你的选择。同时,也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即使你不能完全接受,也要表示出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2)心态平和,有效沟通,制定规划。任何事情的基础都是真诚、平和的心态、才是沟通的关键,达到有效参与互动的。如:找个恰当的时间,或特意安排的时间段,怀揣“尊重、接纳、善意、不抵触”的心态,尝试共同探索、互动商议、求同存异、达成一致的结果(不一致放在哪里,暂时缓缓,后期在提出重新纳入规划的哦!)。再如:每当这种感受到“情绪变化”时,可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真诚的言表与当事人;或待情绪缓和后在去言表,传递出自己的情感与心理的接收程度;也可在分享快乐的同时,传递上次的某时某事的自己感受,借此缓解彼此的排斥防御。所谓的“家里无对错,嬉戏见风轻”之理。同时,也要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通过共同参与、有效沟通、达成一致规划,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共同商讨,寻求资源、相互支持。除了“主动积极、有效沟通”外,并非一蹴而就的!如果与对方的沟通仍有困难,也可考虑寻求亲朋好友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探索或建议。毕竟局外人或专业人士会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缓解和解决这个问题呢。如:社区活动、婚姻畅谈、考虑寻求专业的婚姻咨询或家庭治疗师的帮助,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你们改善关系。再如:尝试建立新的、健康的互动模式,以打破原生家庭中的不良循环。例如,约定在争吵时保持冷静,通过提问对话互动模式解决问题;或尝试定期举行家庭会议,共同讨论家庭中的问题和计划。总的来说,理解和沟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4)自我成长与提升,影响家庭参与认识到家庭是多人的小团体,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空间和可能。在婚姻生活中,通过学习新的沟通技巧、情感交流方法等,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情商和应对能力。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变化,去影响家庭成员的观点,在自我增强的变化中,相信自己和伴侣有能力克服困难,共同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让你更好地摆脱现状。祝福和相信你,你可以的。【推荐书籍】《成长的边界》《你要好好的》共读共勉!我是壹心理的蓓玟。世界和我爱着你!
【超越原生家庭】怎么摆脱父母吵架的代际遗传?
现在都已经55岁的我,和老公相处,总觉得彼此心里都有隔阂,谁也看不起谁,谁也不理谁的那种,记得在我上学的年龄时,总是在学校里,回家的时候就特别的犯愁,因为父母总是吵架,什么事也谈不到一起,并且我的母亲还总是对我父亲说,要不是因为俩孩子才不和你过呢,尽管我们感受到父母都是深深的爱我的,就这样,我也觉得一个家呆的太烦了,所以找对象总想摆脱父母的模式,想找个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那种,还真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天不遂人愿,有缘无份,有份无缘,我今天和老公处着处着,又成了和父母相处的那个模式,有陷入他们的循环中,想想这些就觉得很苦恼,怎么破呢?
您好,题主看了你的问题,理解你此刻内心的纠结和困惑,这种在人际关系中反复出现的冲突和情绪波动,着实会让你感到心力交瘁和迷茫无措。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怀着一颗渴望融入团队、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心,特别是对于这位在团队中颇受欢迎的大哥。然而,每次的相处却总是事与愿违,频繁产生的冲突让你深陷自我怀疑的漩涡,不断地进行内耗,你提到自己难以遏制想要与人交往的冲动,即便清楚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情绪上的扰动,这绝不是“贱”的表现,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本能地渴望社交、渴望被接纳、被关注,期待在群体中获得快乐和温暖,你的这些需求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只是在与他人交流的模式上,或许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和改进,你因为不好意思正面表达内心的不满,所以选择以玩笑的方式予以攻击,却未曾料到这会引发冲突的不断升级,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每个人对于玩笑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角度存在差异,对于这位大哥,不可否认他或许在性格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某些不太恰当之处,但在这样的情境下,您不妨尝试更为清晰、直接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不要总是让情绪和想法隐藏在玩笑或者隐晦的言辞背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同时,千万不要过分地自我苛责,改变和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心理咨询给你提出了远离那些会给你带来较大情绪扰动的人的建议,如果当下你暂时无法完全做到,也不必因此就认定自己是失败的,你可以在每一次的交往经历过后,静下心来认真总结和反思,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逐步学会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更妥善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另外,关于你内心深处对于孤独的抗拒和对合群的强烈渴望,建议你可以先从寻找那些更容易相处、更能够理解和包容您的人开始,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自信心和舒适度,让自己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人际交往的情况。最后,这是一段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自我成长和学习之旅,请坚信,只要你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地尝试和努力,终有一天你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既能充分满足内心的社交需求,又能始终守护住内心的那份宁静与快乐。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自己失望,忍不住想要靠近人,怎么才能自律起来?
我来了句你嘴不欠的时候人还挺好的他又怼我我跟他讲,你不要再怼我了。我就是出来散心的。我这样情绪很不稳定。他来了一句看出来了,我真的又被他气得半死其实他人挺好的,后面还问我喝不喝水,还送我东西,但是我真的想跟他怼我很内耗,一方面我又担心别人会对我有意见,讨厌我影响到别人,另一方面我心里真的挺生气的,我也知道我跟别人不一样会容易生气愤怒。很难以释怀的感觉。临走时,我发现多怼他几句他还是还怼我,觉得我的气撒不出去了,然后我就一直跟着他们,其实他们俩才是师徒,他的徒弟是女的,我说我要跟姐姐走,我厌男。他给我强调,我厌女。重点是这女的还一直跟着我,我觉得就好像是在说我死乞白赖。在追着他一样的感觉,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觉。我很想跟这个大哥好好的相处,好好的跟他学球,因为这个大哥在我们团队很受欢迎。我也想融入这个团队。我也不想让别人察觉到我跟别人的不一样。但是我没办法跟他在一起,我老是起冲突,我觉得我身上也有问题吧,他身上也有问题,我觉得可能我们俩就不是一路人。他既然借给我球拍了。他既然给我东西了,我就不要再说了,但是我忍不住。就这东西给我的滋养远远小于他给我带来的是心理上的波动,而且可能我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喜欢被讨好。被捧着。我现在的问题就是我明明知道我更适合独处骑行看书之类的,但我还是忍不住去找别人,尽管我知道我的情绪可能会被扰动,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我觉得我自己是不是有些贱呀?然后就对自己很失望,刚做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说让我远离扰动对我大的人。但是我难以做到,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我觉得我化的妆没有被人夸,没有被人看到。我觉得我一个人有些孤独孤单。我觉得虽然说大部分时间都是不好的,但也有好的时候令我感到滋养的时候。我觉得我很渴望,别人跟我开玩笑说说笑笑的,但是这个玩笑的程度我又能接受。可能我就是太孤单了,太渴望合群了。我不好意思正面表达我的不爽,我只能以玩笑的方式攻击过去,谁知道越卷越深。因为我没想到他说打我还是绰绰有余的,我如果跟他讲我不喜欢这句话,就真的显得太死板了。太不合群了,太不符合群的氛围了。我怼他,他在怼我,我觉得我不断的被冒犯被挑衅,我就把它当成假想敌,然后我的敌对性就很强。其实我后面也没有看出来颜色,我影响他教他徒弟了,我真的很想再多说几句,要拉一下情绪,其实他教徒弟也是教着玩,并没有收钱。
你好,有幸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到你我们能够及时的觉察自己的状态是非常不错的,有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变化或者心理变化是很微小的,如果不及时的自我觉察,可能等到我们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了所以我们在初期就能够意识到自己有了一些变化,我们就可以更早的去进行自我调整,或者是寻找专业人员的辅助对于我们的现状来说,我们的食量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食欲确实产生了变化,那么这种状态我们确实要去留意,要先去了解我们是不是生病了,比如说一些胃部疾病,或者说消化系统的疾病都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味蕾出现一些问题,甚至是我们的味觉系统本身就出现了问题,也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一些食欲变化,对于这一部分更偏向于医学领域的专业,所以以防万一,我们可以先去做相关的体检,了解一下我们的身体方面有没有一些嗯疾病的情况除此以外就是当我们排除了身体功能出现了问题,就是去进行心理层面的检测,比如说我们自我觉察自我感受是有一些偏抑郁的情况,那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去做相关检查,用科学的视角去了解我们身体现状以及我们要改变我们的现在的情况,偏向于建议可以寻找心理咨询的帮助,这一部分并不是建立在我们已经生病的基础上,而是当我们发觉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去寻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既可以梳理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有了这样的变化,以及如何进行调整,都可以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进行希望通过各方专业人员的辅助以及自我觉察和梳理,可以让你更好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不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世界与我爱着你!!!
觉得自己抑郁,想自救,该如何自救?
现在我应该陷入了抑郁,我的味蕾淡化,并且丝毫没有兴趣。但我吃的一点都不少。有时甚至吃很多。我吃东西的理由很奇怪,怕欠人情而去吃、怕浪费去吃、因为需要吃而去吃…没有饱腹感、没有快乐、觉得自己完全就是一台机器,因为要运转、因为怕抛锚所以到点了就需要给点饲料、需要加些油。我清醒意识到对饮食豪无兴趣,就意味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包括人生,也没有乐趣。如何自救?
你好,有幸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到你对于目前的学习状态来说,其实我们有非常清晰的自我认知,比如说我们觉得自己空努力,比如说觉得我们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提高不了成绩,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们目前的学习方式不适合现在的高中学习了我们要知道,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们的学习都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而因为侧重点不同,所以就导致我们的学习方法不一定就适用了比如说我们回忆一下小学,初中,高中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吗,其实它的内涵已经不同了,是质的变化,他不是说单纯的靠死记硬背或者是不断的刷题就能够有所提升的,他可能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方法,甚至要调整自己的以往的学习方式,去不断的适应目前的学习难度对于目前来说,我们有很好的一个外界环境,我们的家人不会给我们一些太大的压力,而我们现在目前所拥有的压力都是自身给予的,那我们在心态上在个人的状态上也需要有所调整经历过小升初和中考的我们来说,应该能够感受到,其实在考试当中,在学习当中,心态也是尤其重要的,用一个比较和缓的心境以及充满自信的去面对学习和考试,我们能够得到的回报也会更多更大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及时的调节情绪状态以及学习状态,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去分析和梳理我们目前的成绩,找到一个适合我们的复习以及学习的方式可以适当的寻找学校里的心理咨询的辅助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状态,也可以寻找任课老师的帮助去更好的更专业的分析我们的学习现状,以及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寻找身边家长或者同学的辅助,集思广益摸索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模式希望通过各方的帮助,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找到新的学习技巧,帮助自己有所提升世界与我爱着你!!!
高考考差了,想死,很无助,老天为什么这样对我?
高中很耻辱般的高开低走感觉自己好失败为什么家人要安慰我他们骂骂我我还会好受一些真的对不起家人们对不起那个努力学的自己老天呐,为何你这样对我现在想想自己的努力没用,玩没别人玩的开心学也没别人学的好,只是虚假努力感动自己了吧高中三年一事无成空留给我的是满是伤病的身体和一遍遍祈祷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有幸看到你的求助,愿我的分享能够给你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也为你对自己很难与他人有深层的情感链接(尤其是自己的家人)而产生的遗憾有这样地觉察并能选择前来求助而点赞。其实,从你的描述可以看出,你与他人之间不能够建立深入的情感链接,尤其是家人,并没有影响到你正常的生活,工作,你更愿意与自己待着,具备与自己独处的能力,而且在与自己的独处时间里能够更好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而不是自我消耗,那么你就不需要刻意让自己与家人或者他人保持更深的情感链接。你说呢?之所以会特别纠结,在意这一部分,更多是源于你成长中的匮乏,缺失。成长中父母陪伴的缺失,让你感受到的更多被抛弃,被嫌弃,不被爱。而且作为孩子,你还会把父母不能够给予自己更多陪伴解读为是自己不够好,自己不够优秀。所以,你只能通过加倍的努力让自己更优秀来缓解自己内在被抛弃,不被爱的孤独。你说呢?尝试去觉察,当父母或朋友主动“频繁”联系你时,你不愿倾听,感觉烦的那一刻还有什么感受,比如,委屈,愤怒,担心一旦自己在情感上信任,依赖他们可能会被抛弃,被冷落,被忽视。你在通过主动拒绝他们来回避被冷落,被忽视,被抛弃的恐惧,不安,也是对曾经忽视,冷落,抛弃自己的父母的惩罚,你说呢?所以,今天的你虽已成年,而且具备了独立照顾自己,陪伴自己的能力,但早年因为缺少父母陪伴所产生的那一部分被抛弃,被冷落,被忽视,不被爱的委屈,愤怒,遗憾,缺失和匮乏在你的身体是有记忆的。那就是你要努力补偿自己曾经的缺失和匮乏。当然,这一部分是无意识的,没有被你觉察的。对于成长中的缺失和匮乏,你能做的就是接纳。尤其是当你对这一部分有了觉察,而且有意愿做出改变,那么就可以尝试在这份觉察力地引导下主动与家人增进感情,比如,把一个月一次的联系增加为两次,在节假日的时候主动给予家人问候,准备一些精心,精致的礼物……以你渴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你的家人,朋友,前提是在选择这样做时让你感觉愉悦,美好,有被滋养,而不是被强迫,被消耗。如果用言语表达成长中父母因为缺少陪伴对你造成的伤害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可以尝试通过给父母写封信的方式来表达他们曾经因为工作或者其他的原因对你陪伴的缺少,让你感受到了不被爱,被抛弃,被冷落,被忽视的委屈,愤怒,恐惧,害怕,自卑,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这不仅能使你因为缺少父母陪伴所产生的痛苦的情绪情感能够被很好地看见,表达和释放,也有助于你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情绪情感,探索自己这一部分情绪感受背后的需求,比如,渴望被重视,被在意,被关心,被爱。写这封信不仅对你来说是一种疗愈,而且也能让父母明确意识到他们曾经的不得已在无意识中对你造成的伤害,然后尝试弥补对你的那些亏欠。你说呢?
【超越原生家庭】缺乏父母陪伴导致情感凉薄怎么改善?
小时候父母工作需要在外,自小学二年级开始和妹妹独自在家留守,自行上学、做饭及照顾妹妹。高中和大学住校。小学和初中的寒暑假或会跟父母居住一个月左右,高中和大学寒暑假基本不回家。应该是生活中缺乏长期跟家人交流和相处的经验,导致比较习惯且适应孤独,行事独立但能量水平比较低,无法向外做长时间的开放。现35岁,女,因多年从事与人沟通的服务工作性质,面上的社交及交流良好,然而涉及深度关系的友情和亲情关系基本没有,自觉情感凉薄。非工作时间宅,静止,自认的典型内向人充电(工作基本上外向表现)。好友基本没有,经常聊天的只有一个,见面最好别太频繁,一个月见两回有点多,聊天可以。有时候能量太低的时候也不会回复这位好朋友,纯粹靠该女性朋友的主动连结。对于父母,也多以金钱表示,偶尔有情感的沟通,通常是母亲两个月主动打电话。如果母亲电话过于频繁比如一周一次,会觉得频次太高会不愿意接听,一个月一次可以接受。这种情感凉薄怎么可以改善?另外,比较明显的是感觉和女性的长期相处似乎有障碍,大学毕业时我和上述女性朋友合租约一两个月因生活细节差异停止合租,后来就没有跟女性长期居住经历。现因先生的母亲因故搬来与我们同住,相处起来也摩擦不断,不知是否也受此影响。
你好!你现在对于与朋友的关系似乎陷入了困惑之中。你们之间的友谊一直都很深厚,相处起来也十分融洽,然而,当这份友谊涉及到你与外界的互动时,事情似乎就变得复杂起来。当你与其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时,她似乎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似乎对你的社交活动充满了好奇和猜疑。她似乎想要窥探你与他人是如何相处的,这让你感到有些不自在。更让你感到困扰的是,她有时会生闷气,情绪起伏不定,让你难以捉摸她的真实想法。这种不确定性让你感到憋闷和束缚,你甚至开始担心自己的社交行为是否会引起她的不满,从而伤害到你们之间的友谊。她的这种态度已经对你与其他人的正常交往产生了负面影响,你不得不时刻留意自己的行为,避免与她产生激烈的矛盾,甚至担心这会导致你们的关系破裂。然而,你并不想因此放弃这段友谊,你希望能够在维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也不让自己的社交生活受到过多的限制。我从你的描述中看到了你的善良和温暖,尽管朋友的行为已经对你造成了困扰,但你仍然在为她考虑,希望找到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困扰,并且正在积极寻找解决之道。我相信,凭借你的智慧和努力,你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这段友谊继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她这种对他人(尤其是你)的互动产生不安和吃醋的行为,背后可能有着许多复杂的心理活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依赖与占有欲:她可能对你有很强的情感依赖,这种依赖可能源于她对友情的珍视,或者她认为你对她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她也可能对你产生了占有欲,希望在你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不愿与他人分享你的关注和友谊。恐惧失去:她可能非常害怕失去你这位朋友,担心你的注意力和精力被其他人分散,从而减少了对她的投入。这种恐惧可能源于她对自己在你心中地位的不安全感,或者她可能觉得你们的友谊不够稳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信任感:她可能对你与其他人的互动持有不信任的态度,担心你们之间会发展出更亲密的关系,从而威胁到她的地位。这种不信任可能源于她过去的经历,或者她对人性、友情的看法较为悲观。自卑感: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到自卑,担心自己在你心中的地位不如其他人。因此,她试图通过控制你的行为和社交活动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感。这种自卑感可能源于她对自己的评价过于负面,或者她对自己的能力和魅力缺乏信心。控制欲:她可能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希望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主导角色,决定你的行为和选择。这种控制欲可能源于她对自我价值的过度追求,或者她希望通过控制你来获得一种安全感。嫉妒心理:她可能对你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感到嫉妒,尤其是当你对其他人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热情时。这种嫉妒心理可能源于她对你的高度期待和依赖,或者她认为你应该只对她一个人好。我相信,每个人和朋友的相处模式都是独一无二的。上述描述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你与朋友的具体情况。然而,你可以尝试在日常的相处中更加深入地去理解你朋友的内心世界,尝试从她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她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在我看来,人们之所以会出现强烈的依赖、占有欲、恐惧失去和嫉妒等心理,往往源于他们过往的复杂经历。这些经历可能源自早期的家庭环境,比如缺乏足够关爱和安全感,或者在成长过程中目睹了父母之间紧张或不稳定的亲密关系,这些都可能塑造个体对亲密关系的过度渴望和依赖。在恋爱或友情中,曾经的被背叛、欺骗或抛弃的经历可能让个体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担心再次受到伤害,从而表现出对伴侣或朋友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同时,当个体感到自己与其他人相比处于不利地位时,或者担心对方与他人发展出更亲密的关系,嫉妒心理便会油然而生。此外,个体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也起着重要作用。自卑感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可能使个体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获得自我肯定和价值感。过度依赖他人来满足情感需求也是这种心理的一个表现,当依赖关系受到威胁时,他们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来维护这种关系。最后,文化和社会环境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在一些文化中,亲密关系的排他性和重要性被过分强调,这可能导致个体在关系中表现出更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同时,社交媒体等现代通讯工具让人们更容易进行比较,从而加剧了对关系稳定性的担忧和不安。在处理与她这种带有强烈情感波动和依赖性的关系时,我们需要特别小心和敏感。首先,我们要尽量理解她背后的心理动力,认识到她可能存在的依赖、占有欲、恐惧失去、不信任感、自卑感、控制欲和嫉妒心理。这样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加宽容和耐心地与她相处。其次,建立坦诚的沟通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分享我们自己的感受。通过开放的对话,我们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减少误解和猜疑。同时,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界限和期望。在与她相处时,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被她的情绪波动所左右。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疏远她,而是要让她明白,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独立空间和自由。为了促进友谊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尝试寻找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参与一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还可以帮助她拓展社交圈子,减少对单一关系的依赖。最后,如果她的问题持续存在且影响到我们的友谊,我们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我们处理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最后,我想告诉你,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的。尽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只要你用心去理解,用心去沟通,你们的关系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我衷心祝福你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让友谊之花常开不败。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风雨,都能携手共进,相互扶持,共同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有一个喜欢吃醋的朋友该怎么办?
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平常我们两个单独在一起关系都很好,但是她看到我给别人送礼物或者别人给我送礼物这种和别人的互动,就会有些不开心。有时候她会问我两句,打探我们说的每一句话,有时候就只是生闷气,对我也不说什么。每次这种时候就感觉很难受很低气压。。。甚至在要送别人礼物,和别人正常的单独聊天我都会小心翼翼的,还会时不时注意她的状态,脑海中甚至会一直反复幻想我们两个人吵架,发生争执。感觉很难受,该怎么处理呢?
题主你好👋!我是江61。首先,感谢你的信任,把自己的困惑告诉我们,以获得解答。你的问题:“遗传了不良的沟通模式,该如何改变?”看了你的介绍,了解了你的状况,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吧。一、介绍1️⃣、妈妈你说:“我的妈妈是一个脾气暴躁,喜欢讲脏话,一言不合就暴怒的人。每当妈妈情绪失控的时候就会说特别绝情特别难听的话。”妈妈的性格是我行我素、脾气暴躁、喜欢说脏话、易激惹、情绪不受控、没有同情心的人。我看到了妈妈情绪易激动、和情绪发泄的方式以及内心压抑的情绪。2️⃣、讨好你说:“我小时候很害怕妈妈发脾气,妈妈一生气我就赶紧认错讨好她。大了之后我就变的也跟她一样脾气暴躁,日常生活中与老公沟通交流时要么很容易急躁不耐烦,要么就是冷暴力拒绝沟通…🇺🇳讨好回到题主身上,小时候是讨好型的人,不敢硬抗,在妈妈发脾气的时候,赶紧承认错误、挺好妈妈,避免妈妈乱说乱讲,情绪失控。🇺🇳不会沟通受妈妈生活习惯的影响,题主也不会与人沟通。在自己的婚姻中,不自觉地变成脾气暴躁、没耐心或者冷暴力、拒绝与先生沟通等沟通方式。3️⃣、问题你说:“不懂自己为什么在知道自身问题和原因的情况下,还是无法做出改变?为什么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始终做不到?”题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却感觉改变不了,题主不明原因。另外,知道应该怎么做,却做不到。题主想知道为什么。二、无法改变的原因1️⃣、情绪脑🇺🇳情绪脑情绪脑是脑的边缘系统,负责情绪处理、记忆存储、保护家庭等。情绪脑对我们的生命活动赋予感觉,包含大量的情绪,如恐惧、悲伤、兴奋、愉悦、激情等等。🇺🇳情绪脑在工作题主不理解为什么自己道理都明白,就是在出现问题时,不能理性地对待。我猜题主指的是不能理性地与产生进行沟通的问题。这是因为,当题主知道自己的问题时,是理性脑在工作,而当题主生气时,已经触发了情绪脑,情绪脑开始工作,指挥你做出当时的情绪反映就是要么暴跳如雷,发作一通,要么,冷暴力。这种情绪感受,当时不受理性控制和改变。2️⃣、创伤后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创伤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经历或者是目睹或者经历了一些重大的生活应激事件时,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的反应。🇺🇳应激反应题主经历了很多次父母对待你的态度动辄就情绪爆发,你不能宣泄出来,情绪累计,一旦相同的场景出现,唤起你不好的感受,当时未发出的情绪开始爆发,你会不受控制地宣泄。这是一种创伤后的应激反应造成。3️⃣、代际传递🇺🇳代际传递代际传递是指的是父母一代传递给子女的各种特征,不仅包括身心特征,还包括各种社会特征。🇺🇳影响题主发现与先生发生矛盾时,采用的应对方式与母亲对你的方式有相似之处,这就是代际传递的结果。即我们的各种行为和父母有一定的相关性,母亲不仅传递给我们他们的优质的和一些不良的身心特征和社会特征。这也是原生家庭的生活状态给我们造成的影响。三、怎么办1️⃣、学会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察觉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并识别他人的情绪,依据某个目标来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的能力和技巧。做好情绪管理是我们处理好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人际关系都非常重要的一课。🇺🇳学会情绪管理方法🌼察觉情绪这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当有情绪时,察觉情绪是什么情绪,比如焦虑、愤怒、忧伤......等。🌼接纳情绪健康情绪是表现出的情绪应该与事情本身所一致。当你的情绪体验符合客观事件时,第一时间暗示自己:我现在的情绪是正常的,这就是接纳情绪。这样暗示,情绪张力就会下降,内心自然恢复平静。🌼表达情绪情绪表达,表达的是自己的情绪,主语是“我”常常使用“我.......,我的感受......”。🌼陶冶情绪情绪管理也需要培养和练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练习。1)有规律地生活,情绪也会稳定;2)培养业余爱好,让积极的情绪带动你,爱自己、爱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3)关心和照顾他人,让爱住在心里,助人是最大的快乐,助人自助;4)接触大自然,吸取天地精华,内心开阔,情绪也会舒缓,稳定;5)结交执行朋友,和情绪稳定的人在一起,减少情绪的干扰和波动。我们学会情绪管理,就能看到自己情绪来源、识别它、接纳它、表达情绪,我们的情绪脑就会及时停止,从不好的情绪状态跳出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先生或者他人友好地沟通。2️⃣、提升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也称为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的集合。它涉及到对自己存在和身份的认知和理解,包括对自己的感受、思想、欲望和行为的觉察和反思。🇺🇳提升自我意识题主提升自我意识,我们对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控制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感知。尤其是自我体验部分,对自己情感体验,可以分清是积极或消极的情感,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控,我们的情绪状态就会稳定,就不受他人的影响。3️⃣、学会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沟通即信息交流,指把某一信息传递给沟通对象,以期沟通对象做出预期中回应的整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得以实现,即完成了有效沟通。沟通包括语言和非言语的信息,非言语部分通常比语言部分更重要。在处理家庭关系、亲密关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有效沟通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学会有效沟通有效沟通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表达感受,而不是情绪;第二步:表达你要的,而不是不要的。表达自己是愤怒的,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第三步:表达你的需求,而不是抱怨;不要让对方猜测,我想要什么。第四步:表达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抱怨你所在的位置;看最终结果,而不是陷在事件之中。我们学会有效沟通,就可以在沟通时,用理性脑、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想要的、需求和期待的方向与先生或者他人交流,此时我们的情绪是稳定的,传递的信息是准确的,先生就能接收到你确切的信息,给予你想要的反馈。我们的矛盾在和谐的气氛中得到解决。题主,原生家庭的生活状态或许会给我们造成了很多创伤及影响,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我们就有改变的希望。我们寻找到情绪管理、提升自我意识和有效沟通等好的改善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的方法,我们就能摆脱影响,开创自己的新生家庭的想要的幸福生活。最后,祝题主愉快!
【超越原生家庭】遗传了不良的沟通模式,该如何改变?
我的妈妈是一个脾气暴躁,喜欢讲脏话,一言不合就暴怒的人。每当妈妈情绪失控的时候就会说特别绝情特别难听的话。我小时候很害怕妈妈发脾气,妈妈一生气我就赶紧认错讨好她。大了之后我就变的也跟她一样脾气暴躁,日常生活中与老公沟通交流时要么很容易急躁不耐烦,要么就是冷暴力拒绝沟通…不懂自己为什么在知道自身问题和原因的情况下,还是无法做出改变?为什么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始终做不到?
题主你好,我是答主李迪,感谢遇见。看到你的描述,工作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自己也想要有好的发展,可是又担忧害怕自己不行,很矛盾,很内耗的感觉,这样的你应该很痛苦,给你一个拥抱,所以你采用回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可是心里也清楚自己这样矛盾下去会更加无助和痛苦。看了你的描述,特别是前边的干的多回报少,想有好的又很困难的这一部分,我也深有感触,好像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经历,很努力,但又跨越不了自己这种回避,矛盾的状态。或许当我们特别无助的时候,可以先慢下来,思考一下我做了这么多工作,但是回报少的时候,我是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了其他的有价值的,如果没有那我就可以想一想我是否可以只做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让自己那么累,当我们很累的时候,我们的心理层面就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尝试从爱自己,照顾自己的感受开始。另一方面,当我想有好的发展环境的时候,我可否先把自己的优劣势捋一遍,多多的肯定自己,并且觉察自己是真的不行还是在担心或者害怕什么阻止了我们继续前行呢?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也经常会否认自己,总是想要逃避,对自己没有信心,可是因为一次工作要求,我被派驻基层开展工作,跳出了舒适圈,从一点点的学习到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周围人也很肯定的时候,我才发现,在我们面对工作害怕担忧和痛苦的同时,也是在成长。所以我想当你也跨越这个过程后,你也会越来越优秀。面对当下你提到的一些问题,我想与你从心理层面上进行一些探讨,你所描述的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实际上揭示了一些深层的心理需求。例如,你对工作的不满反映了你对于成就、认可和公正待遇的基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些属于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包括尊重和自我实现。你渴望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发展,这表明你有强烈的愿望去实现个人潜能和职业上的成长。然而,同时你也表达了对于改变的担忧,这体现了对安全感的需求,这是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基础层次。你的担忧和害怕可能源自于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失败后果的预期。这种感觉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在面临重大决策时。你的内心可能在告诉你,你需要更多的准备和自信才能迎接新的挑战。这种矛盾可能源于你的内心深处对于稳定性和成长的双重需求——你既需要稳定的基础,也需要成长的机会。孤独感可能是因为你感觉到与周围的人缺乏深层次的联系和理解。这可能是由于你在社交方面有所保留,或者是因为你觉得他人难以理解你的处境和情感。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需要建立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这不仅能够帮助你减轻孤独感,也能给你提供面对困难时的支持。你的内心斗争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试图在保持现状和追求更好未来之间找到平衡。你的回避行为可能是一种避免潜在伤害的方式,但同时也阻碍了你向前迈进的步伐。这种矛盾的行为模式通常是对潜在威胁的一种自然反应,是大脑试图保护你免受不确定性和潜在失败的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摆脱情绪困扰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先进行以下尝试。首先告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合理的,不需要为此感到内疚或羞愧。接纳自己的矛盾和恐惧,它们是你人性的一部分。思考你真正的愿望是什么,你希望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写下你的长期和短期目标,这有助于你更清晰地看到未来的方向。同时可以设定可实现的小目标,逐步克服对新事物的恐惧。每完成一小步,都是向更大目标迈进的鼓励。尝试与信任的朋友或家人交流你的感受,或者考虑找一位心理咨询师。他们也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并给予你勇气和力量。学着每天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话,增强自信心。记住你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工作或他人的看法,而是你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价值。与他人交往时,尝试从他人的角度理解情况,这有助于你建立更深层次的人际连接,并可能减少孤独感。请记住,改变需要时间,而且每个人的速度都不一样。对自己的感受和步伐保持耐心,相信自己有能力逐步克服困难。每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有不同的声音和冲突,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这些声音,并找到前进的道路。请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去改善现状。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相信自己可以逐步走出困境。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你值得拥有美好的一切!🤗
内心的怨气总是很重,如何摆脱情绪困扰?
最近我发现了自己一直存在的心理问题,在遇到事情时,内心总是怨气很重,常常抱怨工作上的不公平,自己做的多,下班也很晚,工资却都是一样,我很想得到机会,去一个较好的环境中继续发展,但是在面对新环境和要去接触新事物时,我又担忧和害怕,长时间地不能适应,心里也难受,堵得慌,做事的积极性严重下降,我不明白自己为何如此矛盾,自己一直都在选择回避,为什么就不敢面对,内心出现太多不好的心理变化。我常感到孤独,我却不习惯在人群里展现自己,我是矛盾的人,我真不想一直都这样痛苦无助的活下去,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子?
谢邀,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万事如易,我读到你内心关于自己关于他人关于世界各种细致入微的觉察,我想跟你聊聊。我看到你在很努力得在探索自己,探索跟自己跟他人和世界的关系,你试图跟他人和周围环境保持连接,你希望跟他人有互动交流沟通,你在意他人感受,也希望自己能够融入周围人的环境,希望满足自己的自尊、他尊、爱与归属感的需要。我看到当你有建立关系的需求时,你会有一些顾虑和担忧情绪,你会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对他人造成困扰,是否会被他人接受,是否你这样做就一定能够达到你想要的效果……题主是否感到表达的氛围不够安全,需要比较确定的情况下能让你安心的去做某种行为呢?表达之前是否你预设了一些可以让自己感到满足的结果,比如我的行为不能被反感,不能被拒绝,我要求我做的达到一定的目的,我们的关系要好到我可以提出这件事而不会被拒绝……题主的担心似乎来自于对未来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似乎你对于应对跟预设结果不同的结果时候,会有担心,担心是否来自于觉得自己无力应对跟预设不同的结果带来的不快乐情绪呢?为什么会有担忧,可能因为跟预设不同的结果会让你产生困扰你的情绪,甚至会让你感到痛苦……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跟预设结果不同的情绪,你能够像接纳快乐一样接纳自己的悲伤愤怒失望等情绪吗,你可以做到在这些让你感受会不太好的情绪中待一会吗?题主内心热情被浇灭,那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好像你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些情绪是什么,在你的身体哪里出现了,你的身体有怎样的变化,你还没来得及看清楚自己的情绪从哪里来,停留在哪里,将可以去哪里,就很快告诉自己:发生这样的结果虽然不是自己想要的,但这很正常,别人有理由不怎样,你不应该怎样……这看起来是一种合理化理智化的防御方法(当然防御本身并无好坏,只是一种为了自我保护趋利避害的应对策略),看起来题主似乎用合理化理智化的方法让自己避免体验失望痛苦的情绪感受,但这些情绪依然还留在你的心里没有出来,情绪不会消失,只是被你压抑住了,所以题主才会感受到体内某个恐怖的生物住在那里,也许那个恐怖生物就是你未完成的情绪的集合体化身。在你的好意(多余食物分享他人)未被你分享的人接纳时候,你内心的情绪似乎被你忽略掉了,你平静的处理掉多余食物的时候,你可以用一些情绪词汇描述你内心的感受吗?比如愤怒,失望,失落,悲伤,尴尬……或者其他可以直达你内心感受的词汇。好意被拒绝,我们是会有一些情绪的,题主可以试着体会自己的期待落空是怎样的情绪感受,试着用情绪词汇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在日常有各种情绪出现的情景中可以做练习,找出当下你的情绪感受。情绪需要走完,这对你很重要,从学习识别情绪开始,描述出来你的情绪,觉察自己的不好的感受个想法,他们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不要总是压抑住他们,他们也是你自身力量的一部分,期待被你看见和接纳。从觉察情绪到接纳情绪,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也不那么愉快,甚至会感受到很多痛苦,会让你想起很多不快的往事,但这也是成长自我的必经之路。我看到勇敢的你,有力量的你正走在探索自我的路上,慢慢来,不着急,成长自我是我们一生要做的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加油,走在探索自我整合自我的路上,祝你好运。🌹
对内心状态的觉察,以意识流的形式记录下来
做心理测试的时候总要想“自己应该是如何的状态”,不如在内心有所波澜的时候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内容相当杂乱,如果不喜欢可以关掉,假如某人可以提点一二,我会非常感激。以下是内容。看似平和的状态、语气下可能做出极端的行为。好像自己内心深处长期压制了某个恐怖的生物,某些特定时刻会突然爆发,其速度之快,目前无法被自己的内心捕捉到并采取手段克制之。正念的目的就是提高对内心的觉察能力,显然我的这一能力还不够强大。假如我有一份多余的食物,问了周围的人没有一个需要,我会表现得很自然、平静地,直接把它扔掉。并且以后如果再有类似的情况,会直接很自然、平静地扔掉。对自己的心理有敏感的觉察感觉自己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常常对自己的心理做出解释、分析背后的动机,但也有解读不出来的时候。感觉自己很想将自己的苦闷、矛盾、困惑和别人讲述,但感觉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让我这么做的人,哪怕是同个宿舍的同学,哪怕是和父母。不过确实有这么一个可以聊天的对象(异性),开口倾诉之前总会顾虑:别人听这些会不会烦?会不会给别人带来压力?真的能够解决我的问题吗?我们的关系达到说这些的程度了吗?于是选择不说。别人不回消息(大多数时候还是上面那位异性。另,我是男生)。会优先考虑是不是别人觉得自己烦,觉得我说的话不合时宜(我觉得和对方的关系是怎样的,但实际上对方不这么觉得)。于是内心的热情瞬间熄灭,告诉自己这很正常,别人完全没有必要回复我,我不应该抱有期待,并希望从此能够保持一颗永远冷静理性的心。但往往热情又重燃,又冷静,反反复复走不出来。对于别人对自己的感谢或者称赞,内心会表示同样的感激,但我感觉自己的动作、表情却是无动于衷的,或许感觉自己做的一切都非常平凡。好像慢慢地别人也开始疏离我,于是我会告诉自己这没关系,他也没必要感谢我,或者对我热情,让自己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对于陌生人可能会表现得看上去更加礼貌友善热情。感觉没有真正的朋友。不希望身边的同学知道自己过生日。目前是这么多。感谢您看到这里。
题主,您好。看到你的描述好想要抱抱你呀,虽然字数不多,但描述中充满了委屈和无助,我想你也很心疼小时候的自己吧,如同经历了那么多场情绪风暴的内心,一定有着对丰茂的渴望吧。我欣喜地看到你说,“明明知道该怎么做……”,这其实是你内心的水草地呀,它在不久必将孕育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因为回想起我的过去,我也曾痛苦地想要得到改变,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在心理学的海洋中不断地向前游,不断地寻找属于我的小岛。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选择原生家庭,没有办法改变他人,而一个人改变的发生,一定是从自己的内在觉醒开始的。在你的原生家庭中,是你先发现并觉醒的。先来说说原生家庭中共同生活的父母,如果我们痛苦的来源很多时候都来自于他们任意的情绪施暴、情感忽视等,这说明他们的内在有着诸多的无法自我消解的冲突和大量的负面信念,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无法顾及到身边的人,从本性上来说,也许他们是想给出爱和善意,但也许他们的心理功能是孱弱的,是有限的,他们无法给予,这时候,作为已经成年的子女,就可以试着去外界,试着去信任他人,去学习新的人际互动,去向外界汲取力量。我在那个时候就是去向外发出试探的触角,在学习心理学的道路上,我遇到了一位能量比我高得多的贵人,她不吝啬给我指导和开导,并帮我走上了一条稳定的学习之路。所以,只要你向外发出呼喊,就会得到回应。你说也你意识到了自己在和老公沟通的时候会不耐烦,会冷暴力,其实,这是你对母亲的认同,虽然有了自己的家庭,但你仍“宣誓效忠于母亲”。每一个新的人际关系其实会给你带来新的经验,但你可能还没有用新的人际互动方式去打开自已,也许你沉下来去细想,也许你的老公在生活?在学习?在耐心?等等方面,会不会给你新的不同于母亲的好的体验呢?如果有,那就让自己用打开一些的心态去拥抱变化,否则,即使,你是在你自己可以创造新的生活的家庭中,你依然频频回望母亲给你创造的旧的原生家庭。最后,我想说,我们做子女的,总会抱着一种天然的忠诚,不愿放开依然深陷无法改变的泥潭中的父母,尤其是母亲,所以,也不会放过自己,也不会让自己过得哪怕好一点儿,似乎那样会意味着“背叛”,但是,只有自己向前,取得新的、好的体验,你才有可能让母亲也过得好一点,这种新的经验和好的体验,只有在新的人际互动中才有可能创造,呵护好你心中的希望之河,就让它自由流淌吧!
【超越原生家庭】遗传了不良的沟通模式,该如何改变?
我的妈妈是一个脾气暴躁,喜欢讲脏话,一言不合就暴怒的人。每当妈妈情绪失控的时候就会说特别绝情特别难听的话。我小时候很害怕妈妈发脾气,妈妈一生气我就赶紧认错讨好她。大了之后我就变的也跟她一样脾气暴躁,日常生活中与老公沟通交流时要么很容易急躁不耐烦,要么就是冷暴力拒绝沟通…不懂自己为什么在知道自身问题和原因的情况下,还是无法做出改变?为什么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始终做不到?
你好!你对最近与室友之间关于复习的事情感到深深的困扰。你觉得自己未能给予室友学习上的帮助,这让你产生了强烈的愧疚感。这种愧疚感不断折磨着你,让你开始质疑自己,是否自己真的很差劲,是否对不起父母对你的教育和期望。然而,在这份困扰和自责中,你也觉察到了一丝不对劲的地方。你开始怀疑这种愧疚感是否过于沉重,是否真正反映了实际情况。你希望找到问题的根源,理解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并寻求一种更合理、更健康的处理方式。从中我看到,你具有许多优秀品质。你非常独立,对自己的学习认真负责,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律和专注。同时,你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总是愿意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这种善良和热心让人感到温暖。你具有敏锐的觉察力,能够捕捉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变化,以及事情发展的微妙动向。你愿意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遇到问题,你不逃避,而是积极面对和解决。我相信,你的这些优秀品质将会引领你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你的独立性和自律精神将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独当一面,实现自己的目标。你的乐于助人和善良品质将会让你成为身边人的支持和依靠,建立起深厚的人际关系。你的敏锐觉察力和深入思考的习惯将让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成为团队中的智囊团。而你的勇气和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将让你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我,实现更大的成就。未来,无论你走向何方,你的这些优秀品质都将成为你宝贵的财富,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自信。在我看来,你选择了自己复习并拒绝室友的请求,这可能是因为你担心自己复习得不够好,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也担心这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对你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这个决定反映了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学习效果的关注。你的室友在考试结束后选择在你面前表达对别人帮助的感谢,这可能确实对你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她的这个行为可能源于几种心理动机:一是她可能真的感激那些帮助她的人,并希望与你分享这种感激之情;二是她可能试图以这种方式来凸显你的“不乐于助人”,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对你进行道德上的评判或施加压力;三是她可能无意识地想要通过示弱来激发你的同情心和愧疚感,从而在未来得到你的帮助。在中国文化中,乐于助人和帮助弱势群体往往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当室友表达对别人帮助的感谢时,你可能会感到一种道德上的压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帮助他人的责任。这种愧疚感可能进一步引发你对自己价值的怀疑,甚至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的教育。然而,你需要明白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你有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准备考试。同时,帮助他人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不应该被视为一种义务或责任,也就是俗话说的“帮你是情份,不帮是本份”。你的室友也有权选择她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应对考试。以下建议供你参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首先,接纳自己的情绪。愧疚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它源于你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自己的评判。但请记住,这种感受并不代表你做得不对或者不够好,它更像是一个提醒,让你反思自己的行为,正如你现在所做的这样。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过于复杂的原因,或者个人对自己有过于严苛的要求,而陷入过度的愧疚之中。这可能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过于负面,忽视了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允许自己感受到这些情绪,并尝试逐渐接受它们。不要过于自责或压抑,而是尝试去理解和接纳这种情绪的存在。通过接纳自己的情绪,你能够更好地处理它们,让它们成为你成长的动力,而不是束缚你的枷锁。其次,你可以尝试与室友进行坦诚的沟通,表达你的感受和担忧。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坐下来与室友交流。告诉她你拒绝帮助的原因,以及你对于她感谢别人的行为所感到的困惑和不适。通过开放而诚实的对话,你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第三,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不要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他人的感激或评判并不能定义你的价值。你拥有独特的才华和潜力,你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帮助他人。请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我坚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你的才华和努力将会在未来闪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请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我衷心祝福你,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保持内心的坚定和自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愿你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喜悦,愿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拒绝室友带她复习课本要求后,感到愧疚,我是自私吗?
最近期末周了,我们都在紧张复习。但室友有一些自己的事情,所以复习的不是很好。昨晚她说想要我带她复习一遍课本。但我觉得自己复习的也不太好,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带她复习课本就是浪费时间,不如各自沉下心多看一点。结果回宿舍后发现她叫来了另一个人带她复习课本。而且今天她又叫了另一个人给她提问知识点。今天考试结束后还对我说说多亏了有人带她,帮她提问。搞得我很愧疚,没有带着她。我想知道我这样的行为是很自私吗?我现在都有点感觉自己这么差劲对不起爸爸妈妈。。
你好,我是壹心理倾听师万鹏。从很小的时候,妈妈骂你走路走的慢,扫地不干净,明明你已经帮助她分担了家务,可是一旦她情绪不好,她就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各种否定你,这让你感到被否定,卑微,羞耻,对吗?有句话叫,谎言重复1000次,就成了真理。如果一个人反复的否定你,反复的骂你,那你听多了,就内化了这种声音,感觉自己就是他说的那样。你静下来,深呼吸三口气,然后静静的听一听那个声音,是不是又在否定你,说你不好,没用,没出息?你要仔仔细分辨一下,这是谁说的话,有时候,你可能有自动化的反应,认为这就是自己说的话,其实不是!那么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否定你,打击你呢?小孩子只要肯做事就不错,不可能做的像大人一样好,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小孩子是不公平的。母亲的感受,认为自身没有价值,让她太难过,无法承受,所以她把这种感受分裂,想传递给你,让你来承受!所以,在这你的心理上要画出一个边界,这种低价值的感受,那些是你自己的?那些是来自母亲的?把这两者要区分清楚。我想说,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替你妈妈承受很久了,今天你可以把这个部分分离出来,扔掉!然后,你可能区分,赞扬就是赞扬,否定就是否定,你可能把它很好的区分开。另外,在现在的生活工作当中,可以每天记录三件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事,哪怕是再小的事也值得记忆下来,久而久之,你的价值感就会得到增强,从而你对自己有越来越多的认同。
【超越原生家庭】如何走出从小被灌输的“低价值感”?
从有记忆开始,母亲就经常对我辱骂,不是骂我走路走得慢,就是说我扫地没扫干净。总而言之,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是她的情绪垃圾桶,她就是对我一通的数落。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说我没用,说我以后没出息。我为了分担她的家务活,不但自觉好好学习,还主动帮忙各种力所能及的事。别的同龄人都在家等吃饭的时候,我已经一个背着一个大箩筐去割草喂草,可母亲依旧会骂我,骂我割得少,骂我割的草质量不好。这导致我出来社会之后,不管去那个单位,当被批评,或者没有被认同、被赞许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当别人指出我不足的地方,即使对方瞎说,我也会认为自己是没能力。这种低价值感的信念经常让我很内耗,也让我放弃了很多好工作,很多赚钱的机会我要怎么样才能走出这样的低价值感?
题主你好,我是刘年,读了你的文字,感受到你的心事是敏感而沉重的,有时候会有一种跟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问题吗?这种感觉正常吗?我的回答是——这是一种正常的感觉。人的活动以及社会关系的交互,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这种情境有我们喜欢的、放松的,也有让我们紧张的、抗拒的。例如在阳光下安静的躺着,听着风吹过树叶,还带着阵阵花香,我们心旷神怡。例如突然被人拉到舞台中央,“临危受命”要将讲两句,这时候是局促不安不知所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场景,有人学霸平时社交很局促,但是一到了考场就下笔有神,相反,有人平时在各种社交场所游刃有余,但是在考场就恨不得马上逃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突然生出一种对当前情境的逃离感,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陌生感激发了我们自动防御机制。简单来说,这个情境我们并不熟悉,例如跟陌生人的聚会,玩一个你完全不了解的游戏,在一个完全陌生甚至有点阴暗的地方,这些都会激发你的恐慌,企图瞬间逃离来确保自己的安全。显然从你的描述中,你的逃离感不仅出现在陌生人之间,有时候也会出现在熟人、亲人之间,那么你的这种情绪就不简单是因为陌生环境引发的。第二种是你不擅长处理的社交氛围。例如一群人讲着故事,突然让你讲两句,可能听故事的时候很自然轻松,但是轮到你讲故事的时候,由于你不擅长给大家讲故事,或者在社交场合,你习惯了听,而不习惯表达,所以导致轮到你表达的时候,你无所适从,想逃离出去。三是突然某个话题引起了你的应急反应。例如突然聊到的话题想到了你小时候被父母的某次斥责,或者让你想到了某次考试失利,特定话题和特定情境刺激到了你,或者是内心对特定人或事物的抵触,引发了你的不适,导致你想逃离现场。第四是你身上可能存在一种孤独感,很多时候你看似融入到了大家的气氛中一起从事集体活动,但是实则你的内心跟大家还是保持着距离,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孤独感。有可能你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也有可能跟你个人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关。第五可能是因为你的社交期待与实际内容不符。正如你说的,你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他们在聊这个话题”,其实你是对这个话题有一些不适应或者抵触情绪,你的社交期待与当前聊的话题并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反感甚至恶心的感觉。当然,也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如果题主经常在欢乐的集体气氛中突然感到不适应、孤独或者消极悲伤的情绪,那么可能跟生理反应有关,可能有必要寻求专业医生进行情绪和生理检查,是否有抑郁倾向。认识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它。那么回到题主提出的问题,你该怎么办呢。我也曾经多次回避社交场所,遇到那种不太舒服的社交情境,我的建议是:一,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勇敢地离开这一场所。因为情绪是身体和心理的信号,如果你感受到想逃离了,那么可以听从内心的安排,及时回避一下,等这种想法褪去后,再反思一下之前的情绪由来到底是什么。二,如果暂时觉得没有必要或者不想逃离的话,可以试着进行深呼吸来放松身体和缓解紧张情绪。尝试将注意力从让你不适的话题或情境上转移开,例如通过参与其他活动或讨论其他话题,可以试着主动把话题引到别的事情上去。为了避免这种情绪经常发生,题主可以经常总结自己的情感触发点,以便在类似情境出现时提前做好准备。回顾一下之前发生过的情境中,具体是什么内容直接导致了你的负面情绪产生,下次再出现的话,也可以时候详细记录分析一下。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以便在交流中更加自如和舒适。总的来说,社交也是一种能力,社交焦虑很多时候是因为社交经验不够导致社交能力不足以应付当前社交情境,长此以来缺乏自信力了。因此,可以有意去学习社交技巧和沟通技巧,让自己能够好的应对不同的状况。当然,如果这种情况仍然长时间影响了题主你的情绪,那么我还是建议你去咨询专门的心理医生,甚至进行专业的情绪和生理检查,以获取更加专业准确的指导和支持。题主,感谢你的分享,也感谢你的阅读,我是刘年,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哪怕一丁点。
经常莫名其妙出现想逃离的情绪怎么办?
比较多的是多人聚餐的中途,也许是突然出现的一个话题,也许是很专心吃完一道菜之后听大家说话的间隔,我会突然感觉像被抽离一样,出现“为什么会有这个话题?”的想法,难受恶心,控制不住地很想马上跑开。跟亲人一起也有,跟不那么熟悉的叔叔阿姨也有。最近的一次好像只是在跟家里人说话,都忘记说到什么了我突然又感觉难受很想走开。还有一次记得比较清楚的是走在学校的楼梯上跟一个同学讨论什么,我好像说了米其林餐厅什么的,米其林这三个字一出来我就感觉恶心难受的感觉又来了,感觉我不应该跟她谈这些,然后跟那个同学说话都很勉强。
你好拍拍肩~感谢邀请与信任!『老公的前女友很多,我却没有谈过恋爱,觉得不公平?』28岁,没谈过恋爱,人也比较冷淡,觉得不正常,这些老公的说法吗?可是我觉得你很正常,只是没有按老公的期望的方式,经营婚姻或对待他罢了。因为按照传统的婚姻,男性通常希望,女性都是能够提供帮助的(也就是“有用“的),或者希望妻子的角色,能够给他们一种心理安慰,让他感觉到自我的价值。但这只是传统的婚姻,现代的婚姻里女性有了更多的自我的认同与价值。也就是她们不再需要以【牺牲自我感受】、必须【证明自我价值】来获取,婚姻里的认同与安全感。不太会表达温柔,对人际关系也比较冷淡,这不是问题,但是老公需要我表达温柔,需要我对他取悦,更好的迎合他的需求,这是他的问题,因此也就成为了亲密关系发展问题。他认为题主应该满足他,给到他婚姻里所有的需求期望的满足,这本身就是婚姻里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关系。所以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当初先生结婚的目的是出于什么呢?是爱吗?如果是爱的话,为什么不能够接纳对方的优缺点呢?而题主的情感经历比较淡薄,可这并不是什么可羞愧的事情,反过来,也可以说先生有过恋爱的经历,这也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双方都是平等的,你们的之间关系,只有在结婚之后才真正产生,结婚之前的事情与你们无关。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题主就可以释然,而他总是提过往的经历,一是可能因为没有在婚姻里得到期待的满足,变相提出不满与抗议,二是他并不爱妻子,因此不顾妻子的感受,贬低和忽视对方在婚姻里的价值。因此,也才会有当你提出因为感觉婚姻的不幸,想要离婚时,他给他的一句话是“你害我“。(他觉得婚姻这笔投资,他损耗严重)描述的最后,题主说自己喜欢的其实是爱思考,包容和自己不同意见的人,这说明题中本身也是喜欢思考,也有一定能力去包容他人的人——如此看来,题主喜欢的人也并不是他(现在的先生,关于你的描述截然相反)。所以想清楚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想要过的生活是什么?对题主而言,是否离婚都是可以的选择。只是不要委屈自己、忽视自己感情的前提下,去维系婚姻,与一个不爱的人生活已经够痛苦了,还要否定自己的感受,那就是更痛苦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题主也喜欢现在的先生,但是并不知道,如何经营感情和经营婚姻,那么,在与自己截然不同喜好、不同个性的人,如何经营感情和维系亲密关系,就需要题主更多的主动学习和了解婚姻知识,在婚姻里成长自己,并逐步了解到对方的真实需求与期望,学习相互沟通,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等,具体的方式方法来,重新梳理婚姻里的问题与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婚姻模式,从而寻找到自己的真切幸福~。以上,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祝好!。
老公的前女友很多,我却没有谈过恋爱,觉得不公平?
最近老公跟我炫耀以前很多女的喜欢他,老公的前女友很多我却没有谈过恋爱,觉得很不公平。而且一想起来他跟很多女生接过吻(据他自己说没上床)我就觉得跟他接吻很脏。而且他追过的女孩里面有我挺看不上的女生,最后他还被别人甩了,让我感觉我就是个接盘的,很亏。而且我老公对我脾气还大,要求多。我比较马虎,容易忘事,但也都是小事。他受不了就骂我。我又是一个怕冲突的性格,经常忍着。他还觉得xing生活对我不满,也因此经常发火。但我确实对他不热情。我们两的性格是,他比较热情开朗,也喜欢表达自己,这样就容易吸引人注意,招人喜欢。我性格内敛高冷,对人没什么热情,他说喜欢我温柔,我心想我不是温柔,只是对人冷淡,情绪稳定罢了。长到28岁都没谈过恋爱,一部分原因也是我对男的就比较仇视和鄙视。喜欢我但我看不上的,我很厌恶他们靠近,我喜欢的人我也不知道怎么接近,当他们有自己的女朋友以后,我也会讨厌他们。现在对我老公的态度就是。离也离不掉,我一提这方面,他就说我害他,离婚以后他就不好找了之类的。我面子上还能陪他演演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散了。我知道我在男女关系方面心理不太健康,但对自己也无能为力,也许我不应该这么快走进婚姻,也许我就应该一直单身。但28岁在父母多方的催促下,还有对恋爱的好奇,被爱的期待共同作用下,我就选择了结婚。唉。我理想中的伴侣应该是爱学习,爱思考,能够包容和自己不同意见的,但我老公不爱学习和上进,还不许我在事业上探索发展,我当然不会听他的,可也觉得精神上得不到满足。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从你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你的父母会认为是因为你交朋友阻碍了你的亲密关系的发展,这才是你们冲突的核心,如果你交朋友这件事情没有影响到你相亲,或者你的亲密关系,相信他们也并不会反对你交朋友,所以,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反对你交朋友,而是期待你可以更重视相亲这件事,这也反馈出他们对于你亲密关系的重视。给你的建议是:1.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够促进你们的深度链接,增进你们对彼此的理解和了解。从你的描述来看,你们的沟通之所以不是很顺畅,首先沟通的基调就是指责,这就很容易让你们在表面上进行争吵,所以,你也并没有去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需求,而是在做解释,这其实也是一种防御和保护,是为了应对他们的指责产生的自动化的一种回应模式。但这种沟通,往往只是在立场层面,站在你们每个人各自的立场都是有道理的,所以,谁都不服谁,谁都觉得对方应该听自己的。这反而会加重矛盾,就像你说的,甚至觉得是无法沟通的。其实,我们可以去调整一下沟通的方式,包括选择沟通的时机,如何进行具体的表达,遵循不评判、不指责的前提。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不要在任何一方有情绪的时候去沟通,因为,当我们处在情绪之中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脑占主导,理性脑下线,我们会说出很多伤人的,不理智的话,事后又会后悔,而且,那个时候本身就是不理智的,也很难进行有效的交流,基本上就是在吵架了。而不评判、不指责的前提也是为了让我们的整个沟通过程保持在一种比较平和的状态,因为人一旦被批判、被指责,就容易被激发“战斗——逃跑”模式,情绪脑又会上线,进而进入之前说的那种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状态。在做到这两点之后,就可以去进行表达了,表达的时候,也是有方法的,先陈述客观事实,再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然后再提出自己对他们的具体请求。也要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他们对你的具体请求。比如,关于相亲对象的那件事情,通过这样的交流,你就会发现,其实,你们的需求或许都是一致的,你希望他们可以理解你,他们也希望你能够理解他们,你们都是希望你可以过得开心和幸福,但是你们却对什么对你来说是更幸福的有一些认知上的差异,通过这样的沟通,不断地去表达和澄清,就可以让他们越来越了解你,越来越理解你,你也会越来越了解和理解他们,你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2.你的幸福你做主,你的幸福你负责。其实,你当然知道对你来说什么更重要,你当然可以选择你想选择的,但我们却不能去掌控父母会怎么想,因为他们会有自己的角度和立场,也会有他们自己的需求和局限,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那固然很好,但如果他们始终很难给到你理解和支持,或许,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对他们的期待,因为那或许就是他们的局限,是他们做不到的部分。而你选择什么,就需要承担起自己选择的所有后果,这个后果包括父母的不理解和不接纳。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择,也没有完美的人,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现在所面对的这种现实情况,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承担起自己选择的所有后果,这就是独立。我们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的,在这个过程中,和他们产生冲突也是非常正常的,接纳会有冲突,敢于面对现实,为自己的幸福做主,也为自己的幸福负责,你就会走向独立和自由。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总是被家人指责和干涉自己的交友方式
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到大交往的朋友都视若珍宝,也喜欢交朋友,能够一直交往的朋友也非常珍惜。上学的时候跟同学一起,家人干涉的并不多,最多也就关心一下同学们的成绩如何,所以也没有感受到被限制的。但是毕业工作,踏入社会之后,家人就开始了限制,比如不准跟他们玩的太晚回家,每次跟朋友聚会,他们都要问清楚都是谁,几个人,都干什么的。如果有异性朋友还会打听更多隐私问题。让我感到很反感。特别是在家里介绍相亲对象的时候,如果跟朋友约好一起聚会而没与相亲对象约会的时候,他们就会指责我们朋友们,甚至恶言相向,还总会说我交往一些没用的朋友们。让我感觉非常不舒服。我尝试过跟他们解释,也表达过自己的交友原则,也说过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但是他们都不认同,甚至还觉得我不分主次,在他们眼里相亲对象要排首要位置,朋友什么的都是次要的、也是不重要的。观念的不同,让我们发生不少冲突,也使我非常难过,不开心,也会觉得有压力。很想解决和改善,但就是无法沟通一直。很无奈。
亲爱的,先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一路走来,你真是太不容易了。你承担了太多,原本属于父母自己的责任,他们把这些扔给了你,让你做了他们婚姻的拯救者。你也习惯了承担,期待孩子能像当初的你为父母做的一样,给你一些支持,可是你也知道“孩子没有能力给到我这一部分”。你辛苦了。稍微平复一下心情,我们来看看,可以怎么办?1、谁的责任,谁承担。把父母的责任,还给父母。①父母婚姻幸不幸福,是他们的事情,只有他们有权力和义务去处理和解决。作为女儿,你背负错了责任。②父母会争吵,是他们之间的相处出了问题,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事。你用让自己变得乖巧的方式,避免他们争吵。不让自己哭闹,不让自己捣乱,不让自己添麻烦。你给自己下了命令,“我要乖乖的,这样爸妈就不会吵架,妈妈也不会委屈抱怨,我们还会是一家人。”可是,无论你做多少努力,他们的关系也不会有根本变化。2、缺爱的人,还被不断要求付出,会产生被掏空的委屈。小时候,爸妈忙着吵架,你忙着做避免他们吵架的事,可有谁照顾你的感受啊!那么小的孩子,没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没时间去交朋友,也没机会从朋友那里看到自己家庭之外的相处方式,更没有路径去学会爱自己。在你和自己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你把不多的爱给出去了,内心空了,才会特别需要支持和理解。3、从小到大,你都是一个大人。你知道吗,只有大人才会憋屈自己,在社会的压力下,忍着不哭、不怒、不胡闹。可那个时候,你只是一个孩子呀。“成长中,我不仅几乎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孩子”,因为你一直被父母教育、自我教育成一个成年人。那么多的“我应该”,把那么多的“我要”暂时压下去了。可是,那些情绪依然会在,影响你的身心健康。2、3的部分,你可以去听一些“疗愈内在小孩”的课程,对你会有一些帮助。或者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去做这部分课题的咨询。4、孩子是无法支持父母的。从家庭序位角度,父母永远是大的,孩子永远是小的。相应的,也不存在父母婚姻的拯救者,因为你是孩子,你是小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觉得比父母厉害的这种自大,会影响你和领导的相处,会影响你的财运,会影响你的健康,更会影响你的幸福。5、重新养育自己一次吧。
【超越原生家庭】情绪低落,总有一种被掏空的委屈咋办
成长中,我不仅几乎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孩子,而更多是父母不幸婚姻的拯救者,我努力成为母亲的支持,尽可能地多做一份,希望母亲的疲惫,劳累,怨恨少一份。因为面对父母争吵,我特别害怕,如果我能做什么来避免他们争吵我一定努力。所以,自从我记事起,我的生活中只有家务,我不会玩,比如,跳绳,踢毽子,抓石子……属于我那个年龄段女孩玩的我很少会,而且玩得很不好,也不愿主动加入他们的队伍。今天在一个人养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时长能感受到明显的被掏空感,特别渴望被支持,被理解,而孩子没有能力给到我这一部分,虽然我也在努力补偿自己,但总觉得还不够。
亲爱的提问者,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可能感到困惑和沮丧,因为现实与你曾经的期望似乎并不相符。你曾经渴望的自由职业,本应是充满激情和动力的,但现在却让你感到疲惫和无趣。这种落差感和内心的空虚感,可能让你感到自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你可能在想,为什么自己会这样?为什么自由职业没有带来预期的快乐?你可能在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感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每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时,都可能会经历一段适应期。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有一个理想化的愿景,比如追求自由职业,以为这样就能摆脱束缚,找到真正的快乐。然而,当这个愿景成为现实时,我们可能会发现,自由职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自由,还有责任、压力和不确定性。这种落差可能会让人感到迷茫和疲惫。你已经迈出了追求自由职业的勇敢一步,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可以被理解为“目标实现后的失落感”。当我们长期追求一个目标时,这个目标会成为我们生活的动力源泉。一旦目标实现,我们可能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从而感到空虚和无趣。此外,自由职业的收入不稳定可能会让你感到焦虑,但这种焦虑并没有转化为行动的动力,反而可能让你感到更加疲惫。在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你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这表明你内心深处有着追求改变和成长的愿望。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探索如何重新点燃你的激情和动力。首先,自由是一种内在的追求,它不仅仅是外在的束缚的解除,更是心灵的解放。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无法完全摆脱工作的压力,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你可以思考一下,除了工作,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是你想要追求自由的?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培养兴趣爱好,通过阅读、写作、绘画等方式,让心灵得到滋养和成长。设定目标是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目标不必过于宏大,但必须具体可行。试着学习一项新技能,不仅能够提升个人能力,还能带来成就感。每周完成一个小型项目,可以锻炼我们的规划和执行能力,同时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建立支持系统是保持动力和激情的关键。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可以让我们获得新的视角和灵感。加入社群,与同行者分享经验,可以让我们在相互支持中共同成长。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鼓励,更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适当的放松和减压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冥想、瑜伽、散步等活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还能让我们在宁静中找到内心的平和。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享受片刻的宁静,是对自己的最好照顾。改变需要时间,我们不必急于求成。每一步小小的进步,都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在追求自由和成长的道路上,让我们保持耐心,不断前行。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我们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心中的梦想。
【超越原生家庭】自由职业,为何感觉对生活失去动力?
感觉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以前天天上班的时候,很希望能够实现职业自由,想上班就上班,不想上班就翘班。现在是自由职业了,反而却提不起兴趣了,现在自由职业,收入不稳定,却也没有多少恐慌,也没有多少冲的劲头,反而每天觉得死气沉沉,比上班还要累,这到底是为什么?
题主你好,心疼的抱抱你~🌺我和你一样,曾经也是一个十足的讨好者。曾经在我的生活之中,我的父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贬低我、打击我,他们一旦看不到好的结果,就会陷入恐慌,给我施加压力。于是我跟他们相处的时候,只能戴上面具,以他们期待的样子来生活,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反抗,如果我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不高兴、愤怒、对我进行谩骂和攻击。时间长了,我觉得自己仿佛深陷泥潭,与他们相处时唯唯诺诺,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敢发表任何不同于他们的意见。仿佛如果我不优秀、不完美、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我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能被他们羞辱。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而是一个工具,一个必须满足他们所有的自恋幻想的工具。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算是孩子没有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优秀的样子,他们依然会爱孩子。我的父母本身就缺乏爱的能力,他们没有办法给我真正的爱,只能给我虚假的爱,事实就是如此,有时候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父母怎么可能不爱我们呢?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我们必须接受真相。看见了真相,我们可以余生不再讨好,只做真实的自己。🌟(1)看见自己的脆弱在家里我总是忍不住讨好父母,在单位我总是忍不住讨好领导,当自己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时,我总会觉得羞愧难当,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我相信有许多人跟我一样,我们对自己这么苛刻,一定活得很幸苦,很累吧!🍂我们其实已经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去完成父母、领导或者是其他人的期待和要求,可我们还是无法让他们满意,我们在心里对自己很失望,我们小心翼翼地活着,我们很害怕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希望我们都可以看见自己的脆弱,我们不是满足他人需要的工具,也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做不到呢?我们做不到就会死掉吗?为什么我们要一直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呢?当我们还是毫无生存能力的小婴儿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讨好我们的父母,不然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得到食物和水,我们就得死掉。但是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通过许许多多的方法来赚钱而生存下来,我们不需要再完全依赖于父母,但是我们还是会下意识地把恐惧放大。🌾我们总觉得自己还是弱小的,是无能为力的,而对方是强大的,难以动摇的,我们不敢有自己的一丁点儿想法,任由对方主宰我们的生活,我们十分恐惧,总是不由自主地认为如果我们不讨好父母、不讨好领导,我们就会得到可怕的惩罚和报复,我们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我们就会死掉。💦只要我们能够讨好他们让他们高兴,我们的恐惧就可以减弱一些。但是他们总有不高兴的时候,有时候他们脸色一变,或者是叹一口气,我们都要小心翼翼,害怕他们马上就要爆发,在惊恐和害怕之中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变脸,因为他们的不高兴或脾气是毫无征兆的,所以我们每天都要紧绷着一根弦,长此以往,我们会感觉自己陷入了情绪内耗的黑洞里,一直被消耗,越来越脆弱。🍂🌟(2)学会课题分离,建立边界如果我没有满足领导的要求,他就会发脾气谩骂我,并且觉得我个人能力不行,对我产生不好的印象,这是领导的人生课题。🍂如果我没有满足父母的需求,他们会嘲讽我、贬低我、打压我,觉得我不配做他们的孩子,他们因此而不喜欢我、讨厌我,这是我父母的人生课题。🐳我们没有办法改变领导和父母对我们的评判,这是他们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评判,就算是父母和领导再怎么评判我,这也不代表我这个人真的不好,如果是我自己的原因,我愿意改进并尽力做好。🥰但如果是因为他们人格有问题而越过了我的边界,我并不会因为他们的指责而怀疑自己,这就守护了我自己的边界。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自己怎么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3)不再为别人而活,学会做真实的自己,为自己而活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讨好他人,依附于他人,像一个无根的浮萍一样浮浮沉沉,我们需要找到自我的根基慢慢扎根于土壤之中,汲取养分慢慢长大。🌱我们要听从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感觉变得重要,不再因为他人的意见而怀疑自己,不再讨好他人,优先满足自己的需要,听从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时间久了,我们便会渐渐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变得珍贵起来。🌟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勇气放下外界的评判,找回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余生不再讨好,只做真实的自己。💞祝好哦!🍓
【超越原生家庭】为了少挨打而养成的讨好型人格很难改
童年的记忆中就只有父母的打骂,我的胆子很小,所以总是一害怕就哭,童年的我就像个小哭包一样,父母打骂我的理由也千奇百怪,连不小心掉了一把勺子都能被打,被骂一个星期,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妈妈那么讨厌我,我开始努力去讨好她,做她喜欢的事情,成为乖巧听话的孩子,可是似乎再怎么努力我都做不到让她满意,我才发现,她的要求是无止境的,你如果能好一点,她就希望你能更好一点,你更好一点了,她又希望你再好一点,每一次都会因为她内心为我新订的目标我没达到而不停打骂和指责我的无能。长期被贬低的后果就是极度没有自信,极度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不配,觉得自己很差。直到我成年后开始摆脱母亲的掌控,开始尝试过自己向往的生活,我才觉得我的人生开始了。但是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太害怕得罪别人,对待任何人我都有点过于小心翼翼,甚至会不自觉地做出讨好的行为,说一些违心的话,就算不喜欢也不会当面表达出来,我觉得自己过得一点也不洒脱。我总是会被和我完全不一样的人吸引,喜欢那些可以肆无忌惮说话,不顾他人死活的人,在我眼里这样的人生是我向往却又做不到的,我的小心翼翼就像是捆在身上的枷锁,我过了将近40年的讨好型人生,当意识到自己不愿意再这样下去的时候,确实也有一点点转变,但并不多。不知道我这辈子能不能真的变成我自己内心里那样洒脱的人,克服每一次的害怕和自责其实真的很难,但我希望我可以慢慢去尝试,祝我成功吧。
题主你好👋!我是江61。首先,感谢你的信任,把自己的困惑告诉我们,以获得解答。你的问题:“总是被家人指责和干涉自己的交友方式”下面是我们的讨论。一、介绍1️⃣、交友你说:“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到大交往的朋友都视若珍宝,也喜欢交朋友,能够一直交往的朋友也非常珍惜。“题主是独女,个性是非常重视朋友的情谊,也很喜欢交朋友。一旦成为题主的朋友,就非常重视和珍惜。2️⃣、干涉🇺🇳上学你说:“上学的时候跟同学一起,家人干涉的并不多,最多也就关心一下同学们的成绩如何,所以也没有感受到被限制的。“上学期间,父母不怎么干涉题主对朋友的选择。也不限制题主交什么样的朋友,最多关心的是同学的成绩。🇺🇳工作你说:“但是毕业工作,踏入社会之后,家人就开始了限制,比如不准跟他们玩的太晚回家,每次跟朋友聚会,他们都要问清楚都是谁,几个人,都干什么的。如果有异性朋友还会打听更多隐私问题。让我感到很反感。“工作之后,父母开始关注和限制题主交朋友。与朋友聚会后会问清楚是谁、男女、几个人、干什么的等等。这些问题令题主方案。我同时感到父母和题主的心态都在转变。感到父母的焦虑,题主想摆脱家庭束缚。🇺🇳干涉你说:“特别是在家里介绍相亲对象的时候,如果跟朋友约好一起聚会而没与相亲对象约会的时候,他们就会指责我们朋友们,甚至恶言相向,还总会说我交往一些没用的朋友们。让我感觉非常不舒服。“父母干涉和评价你的社交活动,指责你交一些没用的朋友。这里不清楚是在你面前恶语相向,还是当着你的朋友面出言不逊。我猜你指的是你和父母交流时出现的场景。父母的做法,让你心里感到不舒服。🇺🇳交流你说:“我尝试过跟他们解释,也表达过自己的交友原则,也说过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但是他们都不认同,甚至还觉得我不分主次,在他们眼里相亲对象要排首要位置,朋友什么的都是次要的、也是不重要的。“为此,你与父母交流,表明自己交友的原则、为人处事方式。父母并不认同,还认为你主次不分。强调相亲要排首要位置。3️⃣、冲突你说:“观念的不同,让我们发生不少冲突,也使我非常难过,不开心,也会觉得有压力。”“很想解决和改善,但就是无法沟通一直。”🇺🇳冲突可以看得出来,你是很孝顺和心地善良的人,你不想让父母因交友等问题发生争执和冲突,而不愉快。🇺🇳困惑但是为了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和利益,你不得不与父母发生了争执,这让你不开心、难过,同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你不想看到这种局面出现,想改善关系,却被困在无法沟通的境地,不知如何是好。二、困惑的原因1️⃣、边界不清🇺🇳边界感边界感是指一个人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包括心理和物理两个层面。这种感念在心理学中尤为重要,它涉及到个人如何设定和保护自己的心理空间,以及如何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具有明确边界感的人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的,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隐私。🇺🇳边界不清题主已经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行为权利、社交活动、选择朋友的权利。在父母的意识里,还是把题主当作小孩一样,需要听从家长的意见,既不认可题主思想见解,也不接受题主的做法,对题主的交友问题横加指责、干涉过多,超越了题主自主的权利范围。这就是父母的边界不清导致的结果。2️⃣、传统意识🇺🇳传统意识传统意识是指依据以往的经验或知识而形成的一种观念,它涵盖了世代相传的、旧有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这些元素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着无形的影响、制约和控制作用。🇺🇳影响题主的父母对题主的交友问题横加干涉,其内在的意识是家长制作风。即我是你的父母,你就要听我的,我说了算。是受传统意识影响的结果,所以,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听题主的解释,让题主犯难。3️⃣、性格决定感觉题主父母是强势的说一不二的指责型激进型人格的人。🇺🇳指责型人格的人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内心是孤单失败,所以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题主的父母就是习惯指责别人,不会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激进型人格的人激进型人格具有:特点:意志坚强、注重行动、精力充沛、追求成就;优点:勇敢果断、坚持到底、不畏艰难、自律性强;缺点:暴躁易怒、缺乏同情、太过固执、自大自满。可以看得出来,激进型人格的人,固执己见、缺乏同理心,非常自我,强调自己的意见,听不进去他人的意见。三、怎么办1️⃣、一致性沟通🇺🇳一致性沟通一致性沟通就是与对方沟通的时候,你传递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与内在的感受也是一致的。在一致性沟通中,自我、他人、情境全部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尊重。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一致性沟通方法一致性沟通常用以下的句式练习、表达,时间久了之后,就可以真正做到一致性沟通。具体的句式如下:🌼当......的时候不带指责、不带情绪地对客观情况进行描述。🌼我的感受是......明确表达当下的感受与情绪。🌼我希望......明确地表达想要对方做什么,具体提出自己的需求,需要是一个可量化、可执行、看得见的期待。🌼我相信......描述对美好的期望。题主尝试用一致性沟通的方法,将自己的想法、感受,行为、语言表达做到一致,父母可能接收到的信息与你的感受是一致的,会接受题主的想法,也可能还会坚持己见,拒绝接受题主的意见。没有关系,一次沟通不行,就进行两次,二次沟通不行就进行三次。题主可以利用希望和相信给父母期待他们能够理解你。2️⃣、倾听与共情🇺🇳倾听倾听是一种通过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倾听不仅仅是简单地用耳朵听,它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感受对方说话的内容,包括理解对方说话过程中的所有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倾听与共情我们需要达到自己一致性沟通的目的,首先学会倾听,充分理解父母为什么反对我们交朋友的初衷,共情父母的情感诉求,以便我们根据父母的担忧,找到他们担心的点,解决双方的分歧,达成一致意见。3️⃣、界限清晰🇺🇳界限清晰在心理学和人际关系中,界限清晰则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明确自己的界限,知道自己在何种情况下愿意参与互动,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保持距离。这种清晰的个人边界有助于维持个体的独立性和个人身份,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维护自己权益我们在理解父母反对我们交朋友的初衷后,首先是通过我们的语言和行动消除他们的担忧;第二,通过一致性沟通把我们需要独立和交朋友是自己的事情,希望能为自己做主与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的夙愿告诉父母,请他们给你机会和支持,不再过多地地介入你的生活和决定,界限清晰,帮助你实现你的夙愿。以题主的性格要说服父母,按照题主的方式生活,是有有些难度。但是为了自己能真正的独立,为了突破父母的束缚,可以大胆尝试改变自己与父母互动状态,继续尝试用一致性沟通方式,在理解父母、共情父母的基础上,达到我们的目的。事在人为,父母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也有柔软的一面,相信爱会让他们改变。最后,祝题主愉快!
【超越原生家庭】总是被家人指责和干涉自己的交友方式
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到大交往的朋友都视若珍宝,也喜欢交朋友,能够一直交往的朋友也非常珍惜。上学的时候跟同学一起,家人干涉的并不多,最多也就关心一下同学们的成绩如何,所以也没有感受到被限制的。但是毕业工作,踏入社会之后,家人就开始了限制,比如不准跟他们玩的太晚回家,每次跟朋友聚会,他们都要问清楚都是谁,几个人,都干什么的。如果有异性朋友还会打听更多隐私问题。让我感到很反感。特别是在家里介绍相亲对象的时候,如果跟朋友约好一起聚会而没与相亲对象约会的时候,他们就会指责我们朋友们,甚至恶言相向,还总会说我交往一些没用的朋友们。让我感觉非常不舒服。我尝试过跟他们解释,也表达过自己的交友原则,也说过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但是他们都不认同,甚至还觉得我不分主次,在他们眼里相亲对象要排首要位置,朋友什么的都是次要的、也是不重要的。观念的不同,让我们发生不少冲突,也使我非常难过,不开心,也会觉得有压力。很想解决和改善,但就是无法沟通一直。很无奈。
你好!我觉得你的行为不属于自私,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果你自己都不能很好的把功课复习好,又如何能带好别人呢?所以,我觉得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如果自己的精力旺盛,复习的不错,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然可以去帮助对方。但是,如果你自己的状态不好,复习的也不怎么样,却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勉强自己带她复习,结果可能是你自己也没有复习好,也没有很好的帮助到对方,不是吗?我想通过这件事情,你需要去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对于拒绝同学的求助而产生愧疚感?你在和父母的互动中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吗?就是说当你不能满足父母的期待时,你是否经常产生愧疚感呢?就如你最后说的,你觉得自己很差劲,觉得对不起父母。我疑问的点是,你拒绝了同学,这和父母有什么关系呢?好像你拒绝同学就很自私、就不好、就差劲,就违背了父母对你的期待,是这样吗?这说明你一直在围绕着父母的感受和意志生活,然后又继续把这种方式沿用到你和同学的互动中,过度在意同学的想法和需求,可能你就是通过同学的那句多亏有人带她,让你觉得她是在告诉你什么信息,对吗?同学的要求没有错,你的拒绝也没有错,即便你就是不想带她复习,即便你就是觉得麻烦和浪费时间,即便就是觉得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让自己多些时间复习,又怎么样呢?人无完人,偶尔自私一下也无妨,只要不违背底线,不触犯法律,毕竟是人都难免有自私的时候。学会理解自己,原谅自己!不能和父母从心理层面分离,就无法真正的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决定,即便一时尊重了自己的想法又会去后悔和自责。所以,试着在心理层面拒绝父母的期待和要求,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建立自己的心理界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并没有错,精神上和父母逐渐分离,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希望帮助到你!
拒绝室友带她复习课本要求后,感到愧疚,我是自私吗?
最近期末周了,我们都在紧张复习。但室友有一些自己的事情,所以复习的不是很好。昨晚她说想要我带她复习一遍课本。但我觉得自己复习的也不太好,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带她复习课本就是浪费时间,不如各自沉下心多看一点。结果回宿舍后发现她叫来了另一个人带她复习课本。而且今天她又叫了另一个人给她提问知识点。今天考试结束后还对我说说多亏了有人带她,帮她提问。搞得我很愧疚,没有带着她。我想知道我这样的行为是很自私吗?我现在都有点感觉自己这么差劲对不起爸爸妈妈。。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可以感受到,母亲曾经对你贴的很多标签,那些负面的评价有很多已经被你自己内化了,我们需要将这些评价还给母亲,那不是属于你的,只是她的评价而已。另外,我们需要提升自我价值,从我自己的个人经验来看,这需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接纳自己,二是肯定自己的价值和优势,不断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三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去练习肯定自己,积累价值感和成就感。1.建立个人边界,把母亲的评价还给她。你可以做一下这个练习,这个练习的名字叫“棋盘上的交还”,反复去做,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我的边界和内在的秩序。所以,需要经常练习哦:首先,你需要确定的是你要交还的是什么,是一些别人对你的评价、观点和批评等。比如,你选择你需要交还的评价是你妈妈曾经对你的一个评价:你真没用。然后,让自己进入到体验这个评价中,感觉到有人对你有这个评价时的感受(这一点其实你已经做了,而且体验很深,但我们更需要做接下来的步骤)。接着,去感受下这个观点是什么形状、什么质地的东西,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比如是一个尖锐的臭臭的硬硬的石头,在心脏位置)。接下来,做个深呼吸,后退两步,进入观察性自我的角色,看到你的潜意识里有个棋盘,刚才那个评价的东西落在了棋盘的某个位置。你看到这个棋盘是你自己的,还有一个棋盘是其他人的,我们把这一坨评价,来自于对方棋盘的东西,交还出去。你说:谢谢你的评价,妈妈,不过这只是你的观点,属于你的背景,这不属于我。接着,你把东西交还到对方的棋盘上。深呼吸,对你自己说,我不需要让这些成为我的一部分,我不需要让这些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我选择从我的潜意识里去除掉这些,因为这些对我没有好处,我不需要加载这些,谢谢这个经历让我更强大。2.建立自我认同,提升价值感。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真的非常懂事,你为妈妈分担了很多,却从来得不到她的认可,是的,她给不到你她自己也没有的东西,你可以去观察一下你的外婆和你妈妈的互动模式,看看是不是妈妈也无法从外婆那里获得认可,也总是被否定呢?我们需要被认可,这是很正常的需要,但是我们需要找对的人要,只有对的人才能够给到我们,而很显然,妈妈并不是那个对的人,因为她没有。谁才是对的人呢?那些本身就对你支持和理解的人;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你在咨访关系中,会给你提供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或者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支持性的小组,通过团体疗愈的形式,获得小组成员的认可和理解。而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提升自我价值感,建立自我认同。第一步,我们需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这个真实的、客观的、全面的自己。放下曾经在妈妈那里内化的那些对自己的否定,接纳自己就是有时候走路慢,接纳自己有时候会失误,接纳自己有时候会被批评……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是不够好的。经常对自己说:“虽然我不完美,但是我依然无条件地接纳我自己,爱我自己!”并且,还可以在具体一些,比如:“虽然我做事情慢,但是我依然接纳这个真实的我自己。”当你能够不断地提升接纳自己的程度,在面对别人的批评的时候,你就会变得越坦然,因为,你之前害怕被批评,就是因为你自己对自己的不够接纳,所以你总是渴望别人能够接纳你,而当别人不接纳你,批评你的时候,你自己会很难过,而当你自己就先接纳自己了,那么,他们的批评就不会对你有那么大的影响了,因为你的内在有了对自己的接纳,就不需要向外去索取他人的接纳了。第二步,学会认可自己,看见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坚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当我们总是去看自己的缺点的时候,我们就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没有价值感,但当我们能够多去看自己的优点,发挥出自己的价值,经常进行对自己的认可和肯定,那么,我们就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价值感。你可以坚持每天去写出自己的一个优点,也可以每天坚持做镜子练习,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赞同我自己。”,你还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和价值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每次都去用心地感受自己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之后的那种油然而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而不要觉得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第三步:在具体的事件中去练习肯定自己,积累价值感和成就感。你可以每天坚持写成就感日记,就是每天睡觉前,花3-5分钟时间,回顾一下自己今天做成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因为有你的存在才能够顺利完成和推进,用心去回忆,用心记录,长期坚持,你会有效地提升你的自我价值感,并积累成就感,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欣赏自己。加油哦,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如何走出从小被灌输的“低价值感”?
从有记忆开始,母亲就经常对我辱骂,不是骂我走路走得慢,就是说我扫地没扫干净。总而言之,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是她的情绪垃圾桶,她就是对我一通的数落。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说我没用,说我以后没出息。我为了分担她的家务活,不但自觉好好学习,还主动帮忙各种力所能及的事。别的同龄人都在家等吃饭的时候,我已经一个背着一个大箩筐去割草喂草,可母亲依旧会骂我,骂我割得少,骂我割的草质量不好。这导致我出来社会之后,不管去那个单位,当被批评,或者没有被认同、被赞许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当别人指出我不足的地方,即使对方瞎说,我也会认为自己是没能力。这种低价值感的信念经常让我很内耗,也让我放弃了很多好工作,很多赚钱的机会我要怎么样才能走出这样的低价值感?
题主您好,看到你问题中提到的经常被妈妈挑剔辱骂,以及各种数落等现象,让我心疼不已。我也有着类似的成长经历。用力的抱抱你,这一路走来你真的很不容易,身心都承受了太多委屈。在回答问题之前,先由衷的向你表达我对你的钦佩之情。因为看到你一边分担家务,主动承担力所能及之事的同时,还能够自觉好好学习。真的忍不住赞叹你是如此的坚韧和努力!在觉察到自身问题时能够勇敢的求助,坦然表达自己的痛苦和困惑,这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真的是一个很有能量的人!关于怎样走出低价值感这个问题,我想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为您提供参考意见。1.【建立与原生家庭的边界】👇幼年时的我们全身心的依赖父母,我们不得不依照父母建立的家庭规则生存。如果父母说我们是笨拙的、没价值的、差劲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相信父母所说的。只有这样,幼小脆弱的我们才能“适应”家庭的生存环境。如今的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我们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只有依靠父母才能存活于世的孩童了。我们是有能力去做出改变的。其次试着去觉察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受的委屈和痛苦情绪,通过那些负性感受去思考自己在和妈妈的关系互动中不能够容忍的是什么,帮助你去定义自己的心理边界。心理边界指的是我们有独立于他人的情绪和思想,以及不依附于他人的权利和价值。2.【重新认识自己】👇儿时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将父母传递的那些负面评价的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内化现象”,即我们相信了父母口中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并且把这些负面评价在内心转化为对自己的信念。那些自我认知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以及人际交往的方式。于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区分哪些自我评价是适用于现状的,哪些是不适用的。哪些自我看法是客观真实的,哪些只是我们内化了父母的观点。比如驯兽师把一头刚出生的小象拴在一个小木桩上,以小象当时的能力来看确实是无法挣脱那个小木桩,它的力气不够。在日复一日的尝试下都没成功,它便再也没有了想要挣脱的想法,因为它已经认为它就是没有能力挣脱。可随着年龄体重的增长,长大后的大象真的还挣脱不了那个小木桩吗?当小象变成大象之后还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挣脱木桩的想法,只是观点,并非客观事实。今天的我们就是长大后的小象,需要重新去探索和建立更全面、客观、健康的自我认知。重新养育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给自己足够多的爱和包容。不断的告诉自己“我真的已经足够好了!”疗愈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仿佛把打碎的自己重新拼凑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勇敢的面对过往的那些伤痛,探索感知真正的自我。勇气、耐心和爱自己,是我们在自我疗愈的这条路上最好的陪伴。
【超越原生家庭】如何走出从小被灌输的“低价值感”?
从有记忆开始,母亲就经常对我辱骂,不是骂我走路走得慢,就是说我扫地没扫干净。总而言之,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是她的情绪垃圾桶,她就是对我一通的数落。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说我没用,说我以后没出息。我为了分担她的家务活,不但自觉好好学习,还主动帮忙各种力所能及的事。别的同龄人都在家等吃饭的时候,我已经一个背着一个大箩筐去割草喂草,可母亲依旧会骂我,骂我割得少,骂我割的草质量不好。这导致我出来社会之后,不管去那个单位,当被批评,或者没有被认同、被赞许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当别人指出我不足的地方,即使对方瞎说,我也会认为自己是没能力。这种低价值感的信念经常让我很内耗,也让我放弃了很多好工作,很多赚钱的机会我要怎么样才能走出这样的低价值感?
你好拍拍肩~感谢邀请与信任!【辞职后又回到原公司,想要辞职,再次没有勇气?】不知道是不是,每次工作离职,都是因为外部环境有关?如果是这样,那么问题公司固然有责任,但是题主内心真正渴望的工作是什么?才是主要的问题。首先,不给缴纳保险是公司的问题和责任。工作了四年,虽然是老员工(可能之前达成协议不用交),但现在的劳动环境变了,公司有责任给每个员工缴纳保险,公司不给员工缴纳保险,无非是不想增加额外的负担减少利润支出。所以公司其实是侵害到员工的利益的。所以,关于这部分正式的提出要求缴纳保险,即使之前没有取得同意,提出缴纳保险,这是员工的权利,无可置疑。(对此不必感觉到羞愧,如果不给予缴纳可以直接投诉。公司有时时拿准了员工不敢投诉,公司不会有任何损害,所以敢拒绝。)其次,题主对自我的价值感到质疑,产生精神内耗。简单来说就是被公司PUA了,公司需要你,但不给你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反而告诉你,你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这就是变相的歪曲事实与推脱责任。但由于题主长期在公司里工作,没有了其它公司工作体验的对比价值,对【自身的员工价值】感觉到怀疑,也就无能力提出权利和合理维护自我权益,因此这部分的冲突就变成了自己的压力。所以,这可能就是题主再次想离职的原因,但是离职带来的损失如何弥补?或者说自己真正想要寻找的工作是怎样的?却并未想清楚。因此,对未来的焦虑又加深了自己的内在冲突,对当下的困境感觉到更大的困惑。因此,对这部分的建议是如果在该公司没有得到合理的报酬与合理的对待员工属于是客观事实,那么依然,建议是离开,但是在离开之前需要先做好自己的下一步的职业选择方向计划,而后再离职,才会是保护自我利益的选择。(公司不优待员工,但离职要理智,保护好自我权益。)最后,是对自我能力的客观评估。这部分的评估,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以及更好的客观定义自己,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寻求工作,就是寻求自我价值,因此如果无法清晰的定位,人们就会很容易产生身份焦虑,而在没有客观评估自我能力下,寻找工作,过程中,可能上还是会上述公司PUA情况依然存在。因而还是找不到自己的自信,找不到归属感,身心就无法找到平静。如果自己能力是很难把握事情的方向,建议寻找朋友或家人获得支持,一起协商,更好的把握问题能力的前提下,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会更妥善解决问题。以上,希望回答可以帮助到你。祝好!
辞职后又回到原公司,想要辞职,再次没有勇气?
已经干四年的工作,去年12月辞职了,原因是工资低没有五险,今年四月老板请我回去工作,我的要求是加每月加二百,想要老板给上保险,老板又不给我上,我当时就心软也想工作了就回到公司了,发现新来的有保险,只有一个男生有,我和主任是老员工,主任告诉我她也没有保险,我真的好无语,老板竟然这么器重新人,我又想辞职了,可是这次我却不知道如何开口,一开始辞职我说的理由是累了加上结婚的事情多,最重要的理由是老板老找茬,所以走了。这次我对老板真的十分失望,我又想辞职,可是我纠结了,感觉自己成为了大冤种,我恨自己的无能和懦弱,我也没有勇气辞职了,怎么让老板给我上保险,而我能留下来呢?
您好,题主,见字如面,在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你内心的纠结和无措,对于日常的拒绝,你内心产生了痛苦和难受。抱抱你首先呢,你提到过,你对于室友的求助,你的选择是自己做自己的,不去浪费时间。而后对于室友另外找人寻求复习这件事情,你对此感受到愧疚,你从而延伸到自己过度自私而愧对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权利选择拒绝一些事情,拒绝这个能力仅代表着你能够做一些事情保护好自己。如果不拒绝,事事顺他人意,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适当的拒绝,能够跟他人形成边界。这并不代表你很自私。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你室友因为你的拒绝,而选择去问另外两个人,你的行为可能让她感到受挫,但是她选择考完之后,以开玩笑的方式告诉你:还好有人帮我忙。这是告诉你,你不帮她,其他人也会帮她。如果你仍然感受到愧疚,你也可以选择以一种你能接受的方式,去跟这个室友沟通,选择代替性的补偿这个室友。考试复习不带着室友,可以选择用其他帮忙去补偿这个室友其次,你在末尾,写到自己这种行为很愧对父母。是否是因为你的父母要求你要宽容大方,对他人友好有善意呢?是否你的父母对你过度严格,要求你在人际交往方面不能出错呢?为什么你会得出结论:你拒绝帮助他人,便是自私,便是对不起父母呢?这件事情,你容易扩大化,严重化,或者是你的父母对你过于严厉导致的呢?似乎你对于自私这词是反感的,是厌恶的,可现实是,适当的自私可以帮助自己少掉很多麻烦。《自私的基因》里提到,只要是人或者动物,骨子里是刻着自私的基因,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祝好!世界和我爱着你🌹🌹🌹
拒绝室友带她复习课本要求后,感到愧疚,我是自私吗?
最近期末周了,我们都在紧张复习。但室友有一些自己的事情,所以复习的不是很好。昨晚她说想要我带她复习一遍课本。但我觉得自己复习的也不太好,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带她复习课本就是浪费时间,不如各自沉下心多看一点。结果回宿舍后发现她叫来了另一个人带她复习课本。而且今天她又叫了另一个人给她提问知识点。今天考试结束后还对我说说多亏了有人带她,帮她提问。搞得我很愧疚,没有带着她。我想知道我这样的行为是很自私吗?我现在都有点感觉自己这么差劲对不起爸爸妈妈。。
你好,题主:我是答主姚老师,一名精神分析动力取向入驻平台的咨询师。如果可以,想先给你一个拥抱,慰藉你疲惫不堪,创伤累累的心!我想任何一个女人经历两次婚姻的打击都需要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和痛苦。看得出来你是一个觉察力和内省力蛮强的女人,很清晰的意识到原生家庭带个你的创伤严重影响到了你的两次婚姻,影响到了你的幸福,这一点非常的难得,更为重要的是你可以勇敢的走出来,说明你的内在是非常的有力量的。我想站在精神分析动力学的视角帮助你分析一下,发生了什么让你遭遇如此的婚姻?第一,如果在你的原生家庭中父亲经常属于缺位的状态,那么你的母亲孤苦伶仃,非常的可怜,而你又是替代父亲的拯救者,很自然这种感受传递到你的身上,在潜意识为了终于你的母亲,你会把自己的“老公”推开,选择单身。第二,如果在原生家庭中,你感受到父母的婚姻生活的不幸福,那么很自然在潜意识,你对幸福和谐的婚姻是排斥和恐惧的,因为一旦你的婚姻生活非常的幸福,就会在潜意识感受到羞耻感。第三,在原生家庭中,如果你对父亲有着很深的怨恨,那么你会通过自己的婚姻把这种怨恨在潜意识传递到自己的老公身上,这种想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移情。所以这两段婚姻把老公推开来,都可能是你潜意识来表达对父亲的怨恨?当然涉及到资料的局限性,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追问,我依然会不辞余力的帮助你。加油,在这里顶你一下!
【超越原生家庭】原生家庭被亏欠,四十岁了还未疗愈?
原生家庭父母经常争吵,父亲基本处于缺席的状态,没有得到过父母的保护,鼓励,肯定和支持,更多的是被嫌弃,被苛责。母亲承担了很多,情感上心疼母亲,怨恨父亲。第一段婚姻是为了摆脱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争吵,希望通过自己的婚姻能拯救自己的原生家庭。在选择谁是出发点只要母亲满意,结果第一段婚姻遇到的是玩失踪,毫无家庭责任感的渣男,孩子满一岁时在家人的帮助下果断选择离婚。三年后进入第二段婚姻,一是为了摆脱不在娘家待,二是不让母亲在操心,可以为母亲分担些。找了一个与第一任完全不同的类型,顾家,实诚,老好人,但不适合我,我们没有共同的语言,而且他不断地贬低,打压我,维系了仅仅两年,我果断选择了离婚。25-35岁,经历了两次婚姻,很艰辛,但走出来了。只是当下觉得疗愈原生家庭的创伤已让我精疲力尽,不相信自己的人生是否还能突破,但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止于此。我好累!
题主,你好。我是Evan,一名精分流派的咨询师。从题主的描述中,能感觉到题主总是容易进入到焦虑的状态中。这种焦虑的状态,好像有一种对未来的思考与应对的习惯。这些题主焦虑的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它们是题主无法独立面对的问题,当需要去依靠他人一起面对某些问题的时候,题主就会陷入到焦虑的情绪当中。题主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过度担忧”或“预支烦恼”,即在当前并未面临的情况下,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过度的想象和担忧。题主的感受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面临毕业、就业和未来规划等重要人生节点时,许多人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题主所描述的担忧,如职业发展、家庭与个人生活的平衡、育儿问题等,都是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当一件事题主自己无法独自面对,需要外力,或者不能确定结果的时候,题主会陷入到这种焦虑的情绪当中。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很多人都和题主一样有类似的担忧。但对未来的过度考虑,产生的焦虑,会让题主被焦虑情绪影响。由于题主是在平台上提出的问题,我们不能就题主的焦虑情绪展开深入的探讨,只能在这里简单的给题主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题主缓解这种焦虑情绪:1.意识到并接纳焦虑:题主要先认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的是一种过度担忧的行为,是大脑对未来的一种过度预演。这种意识本身就是一种解药,提醒自己这些担忧多数是基于假设而非现实。焦虑是面对不确定性的正常反应。题主要认识到这一点,并接受自己的情绪,是处理焦虑的第一步。2.活在当下:题主可以练习正念冥想,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于此时此刻,而非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尽管规划未来很重要,但专注于当前可以控制的事情更有助于减少焦虑。例如,专注于你的学业、实习或找工作等。通过呼吸练习、瑜伽或简单的散步来感受当下,减少对未来的无谓猜测。3.限制信息摄入:如果题主发现某些社交媒体或新闻信息源经常触发你的焦虑,可以尝试减少浏览这些内容的时间,或者选择更积极、建设性的信息源。比如社交媒体上关于中年危机、家庭矛盾等内容。不要让自己处在那个引发自己焦虑情绪的环境中,这有助于题主平复自己的心情。4.情绪释放与放松:找一个安全的方式释放这些情绪,比如写日记、与信任的朋友或家人交谈,运动能够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能让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题主还可以练习冥想、深呼吸或瑜伽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题主在感到焦虑时快速平静下来。5.积极规划:虽然题主已经对一些问题有了初步的应对策略,不妨进一步细化这些计划,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当题主感到焦虑时,可以回顾这些计划,提醒自己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将长远目标分解为短期可实现的步骤,这样可以帮助题主更清晰地看到进步,减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6.培养兴趣爱好:题主可以投入一些兴趣爱好中,无论是阅读、运动、画画还是任何你喜欢的活动,这些都能有效转移题主的注意力,减少过度担忧的时间。同时题主还可以加入一些有相同兴趣的团体,这样题主会这里面得到更多伙伴的支持。7.专业帮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忧,关键是如何管理和应对这些情绪。如果焦虑感影响到了题主的日常生活,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技巧来帮助题主管理焦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担忧未来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但过度担忧并不会改变未来,反而会影响你现在的生活质量。通过上述方法,逐步学会与自己的担忧情绪共处,并逐步减少它们对题主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路径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必过分担心别人的经历会在你身上重演。题主有能力也有资源去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题主。相关书籍推荐《如何停止担忧和开始生活》(HowtoStopWorryingandStartLiving)-戴尔·卡耐基(DaleCarnegie)这本书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和技巧来帮助人们减少担忧,并更有效地生活。《当下的力量》(ThePowerofNow)-埃克哈特·托勒(EckhartTolle)托勒在这本书中讲述了如何活在当下,以及如何通过意识到当下的力量来减少焦虑和痛苦。《自控力》(TheWillpowerInstinct)-凯利·麦格尼格尔(KellyMcGonigal)本书基于科学研究,探讨了自控力的本质,并提供了提高自控力的策略。《焦虑的自救:认知行为治疗实践指南》(TheAnxietyandPhobiaWorkbook)-埃德蒙·J·伯恩(EdmundJ.Bourne)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练习和技巧,帮助读者理解和克服焦虑和恐惧。《情绪勇气》(EmotionalAgility)-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蒂芬妮·博尔特(StephanieBulte)本书介绍了一种新的情绪处理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减少焦虑。《全神贯注的奇迹》(TheMiracleofMindfulness)-一行禅师(ThichNhatHanh)这本书教导读者如何通过正念练习来减少焦虑,提高生活的质量。《不焦虑的智慧》(TheWisdomofInsecurity)-艾伦·瓦茨(AlanW.Watts)瓦茨在这本书中探讨了如何接受不确定性和变化,以及如何在不稳定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大四,女生,一个人在宿舍总是胡思乱想找焦虑?
这几天放假宿舍里就我一个人,白天的时候还好,但是一到晚上就特别喜欢胡思乱想然后内耗,比如:1.我翻手机看到有人提出35岁中年危机失业,我就会疯狂的焦虑我35岁以后怎么办,会不会饿死。2.刷到婆婆带娃,我自己联想到为啥考虑带娃的都是女性,那没有父母带娃,我自己又开始翻各种托育早教机构一个月多少钱,找不着我想要的我就会开始焦虑,又在想没有经济实力的女生该怎么办。还有那些带娃被迫辞掉工作的女性,我就很难受。3.我妈的忘年交(三十岁)避孕失败怀了个二胎,我又脑子开始莫名其妙有了避孕焦虑,避孕失败该咋整。但实际上我一个男朋友都没有过,就莫名其妙的开始想。4.刷到全职太太吐槽自家先生不干家务,不带娃,啥活都是自己干,结果我脑子里又开始突然想到自己将来丧偶式养娃。(我现在自己本身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厌童情绪,不喜欢带孩子和多做一一个人的家务)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为啥会想出这些来,就可能是看书看手机等渠道无意间看到一些字,就开始想东想西开始焦虑,其实我自己对上面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应对方法。比如:带娃方面,我父母尤其是我爸爸他们表示将来会替我带娃,能让我安心上班。家务方面我将来可以找一个能共同和我分担家务喜欢小孩的另一半,大不了我就单身一辈子也无所谓。其实这些问题我都有自己的应对解决方法,但是我就是忍不住会替别人找解决办法,替别人去焦虑这件事,我也不知道我这是啥情况,想知道有啥解决办法,字数有点多,麻烦各位老师了。
题主你好呀,看到了你的困惑呢:如何走出从小被灌输的“低价值感”?你说深受原生家庭母亲的影响,从你有记忆开始母亲就辱骂你,数落你,不认可你,无论你怎么去做,她都能“鸡蛋里挑骨头”,导致长大工作的你遇到此类(不被认可,被批评时候)你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或者“低价值,”你不仅会陷入内涵,还会因此放弃好的工作和赚钱的机会。你不知道怎么才能走出这种被母亲深深影响的“低价值”。首先呢,问答君给了很好的思路,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和自我认同。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其次,我们要了解个人边界的大概含义:一个人在心理情感或者身体等方面设定的个人的界限,除此之外可以区分自我和他人,明确自己可以接受的和不能接受的。比如说从小你就是母亲的情绪垃圾桶,她各种数落你就是明显地侵犯了你心理的个人边界,那我们了解到这以后就可以针对这个学会说“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如果长大后的你还是会被母亲这样对待,就可以尝试告诉母亲自己的真实感受,让母亲了解你的边界。然后我们也需要建立自我认同感。即使母亲否定你,批评你,你也要肯定自己,比如你不但可以自觉好好学习,而且学习之余还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多么牛啊!而且你靠自己可以🈶好的工作和赚钱的机会(这也挺难能可贵的),你需要看到自己的这个部分。别人对你的批评和否定也许只是建议呢(因为你被母亲否定惯了所以会不自觉代入)。最后呢,你要认可自己,重新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认可自己的价值,你不需要别人来定义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相信以你的优秀,很快就可以走出“低价值感”,加油!以上就是我想到的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在壹心理,世界和我爱着你❤️❤️❤️加油!你很棒的!
【超越原生家庭】如何走出从小被灌输的“低价值感”?
从有记忆开始,母亲就经常对我辱骂,不是骂我走路走得慢,就是说我扫地没扫干净。总而言之,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是她的情绪垃圾桶,她就是对我一通的数落。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说我没用,说我以后没出息。我为了分担她的家务活,不但自觉好好学习,还主动帮忙各种力所能及的事。别的同龄人都在家等吃饭的时候,我已经一个背着一个大箩筐去割草喂草,可母亲依旧会骂我,骂我割得少,骂我割的草质量不好。这导致我出来社会之后,不管去那个单位,当被批评,或者没有被认同、被赞许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当别人指出我不足的地方,即使对方瞎说,我也会认为自己是没能力。这种低价值感的信念经常让我很内耗,也让我放弃了很多好工作,很多赚钱的机会我要怎么样才能走出这样的低价值感?
题主,您好!看完您的描述,你已经觉察到了自己"低价值感"这一点非常非常的棒,给你点一个温暖的赞。现在我们已经长大成人,邀请自己做自己的父母。即便我们在幼小的童年留下的原生家庭的创伤,我们现在有力量做自己的父母,重新把自己内心的小孩疗愈回来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建立边界但父母对我们不正确的评价,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心平气和地与父母交流告诉自己的妈妈说这是你们对我的看法,这是真的吗?我努力的学习尽心尽责地帮助家庭完成能做的力所能及的功课,我已经很努力了,我想成为你们眼中的好孩子,可你们对我是怎样的呢?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不起,我把你们对我的评价交还给你们。谢谢你们带我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也非常感激你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我也会尊重你们的选择,沟通完以后想父母深深的敬意,龚表示自己真心的感谢。谢谢你,亲爱的妈妈,感恩我爱你,感恩我爱我!这样我们做一个全然的自我接纳,包括我们的父母和自己还有自己成长的环境。#提升自我价值1.自我认知与接纳当我们第一时间认识到低价质感并非真实的自我,而是获取环境和他人影响的结果及我们最亲近的父母。拿出笔跟纸写出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成就,提醒自己的价值所在,学者全然的自我接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2.和谐关系与支持自己,鼓励自己的小伙伴建立联系,避免与总是贬低自己的人沟通交流。积极参予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圈子,增加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设定挑战性的目标,通过这些实现目标来增强我们的自我价值感,让我们完成每一次的目标是一定要给予自己第一时间的奖励,告诉自己哇塞,我太棒了,我太值得的了,我是可以的。我是倾听师嗯嗯,祝好!世界和我爱着你!
【超越原生家庭】如何走出从小被灌输的“低价值感”?
从有记忆开始,母亲就经常对我辱骂,不是骂我走路走得慢,就是说我扫地没扫干净。总而言之,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是她的情绪垃圾桶,她就是对我一通的数落。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说我没用,说我以后没出息。我为了分担她的家务活,不但自觉好好学习,还主动帮忙各种力所能及的事。别的同龄人都在家等吃饭的时候,我已经一个背着一个大箩筐去割草喂草,可母亲依旧会骂我,骂我割得少,骂我割的草质量不好。这导致我出来社会之后,不管去那个单位,当被批评,或者没有被认同、被赞许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当别人指出我不足的地方,即使对方瞎说,我也会认为自己是没能力。这种低价值感的信念经常让我很内耗,也让我放弃了很多好工作,很多赚钱的机会我要怎么样才能走出这样的低价值感?
亲,感谢邀答。接到你的邀请后,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回复你。在这么简短的问题描述里,回复关于人生重要的课题,对于我稍显困难。不过从你的问题描述里,我也看到你给出了几个关键信息和自己的答案。其一:你认为自己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不被重视,常被打击与否定,所以你不自信。从这条信息中可以看见,你认为得到他人,特别是父母的肯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重要他人的肯定,可以树立你的自信。其二:你认为曾经的生活经历影响了你现在的生活。你常在生活中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不自信。你想改变现状。从这条信息中,我推测你处在与人比较的观念中,比别人好,那我们感觉就好,比别人差,那我们就会产生失落、失望等一些不好的感受。我猜在你的信念中有一条“我不好”的理念。总结来说就是:因为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你童年的生活中,无论你怎么努力,也没有被肯定,就只受到打压和否定,让你形成了“我不好”的观念。你长大后仍然生活在这个循环里,你仍在与人比较,然后找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己否定自己,告诉自己“我不好”。亲,你每天这样催眠自己,一遍遍重复童年的经历,这样的感觉一定很痛,很受伤,你让自己一遍一遍去感受不被爱的感觉,让自己一遍遍受伤,你多希望在哪一次循环中,这个循环能被中断,有人能够肯定的告诉你,“你很好,你很优秀,你努力,我们为你骄傲。”抱抱你。既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经历了失望,那我们现在就从这打断。我来告诉你,你很努力地在救自己,从黑暗的深渊里,发出微光,照亮自己。你很勇敢,你尝试用合适的途径信任他人,你相信这个世界有温暖的人,温暖的光。你很敏锐,你能察觉到自己出问题了,你能清晰的找到问题的根源。……接下来,请你也参与找一找,自己的优点,和自己对话。打断这个循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相信在曾经的生活里并非没有人肯定过你,但你也许也习惯性的否认了,“我怎么可能那么好。”你要学会相信那些你喜欢的话,让你听着开心的话。不要怀疑他,否定他。你要知道与你自己产生共鸣的话才是你心底的声音,而那些让你自卑、痛苦、难受的话,不过是我们习惯接收的话,感觉这样才安全。从今天抛开这个,你需要做好准备,回到过去把泥潭里的自己拉出来。分享几个方法:一是对自己有耐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你需要知道这个过程会不断起伏,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要知道,这是你在前进,给自己时间,耐心对待自己。接受好的感受和不好的感受。二是挑战自己“我不好”的观念。每当自己感觉不好,看看是不是心底又陷入了这个循环之中,去和这个观念聊一聊,听听那是谁的声音。你可以告诉他“我的父母曾经觉得我不好,什么都做不好,我曾经相信他们的话,但是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可以拒绝那些说法。在这件事情我已经努力做了……,我现在只需要再在……地方进行改进就可以了。”用成长的眼光看待自己,永远保有自己成长的可能性。三是建立平等、复杂的观念。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人和事情都是复杂的形成和存在,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奇迹,也许有些事情和能力我们确实不如别人,但是在人的层面,我们不比别人更好也不比别人更差。我们是变化的、复杂的、多样的……四是行动。写成长日记或者成功日记。每天不用多,写3-5件你肯定自己的事情,不要怕小,哪怕再小,也是前进。也可以找到你愿意成长的地方,尝试着去学习突破,挑战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做成一件事。找到那种内心的安定与喜悦。五是,寻求身边的帮助。找到你信任的人,当你又陷在那个“我不好”的恶性循环,自己出不来的时候,找他聊一聊,听听别人怎么肯定你,欣赏你的。不过为了不出现再次对自己的伤害,一定记得要找到可靠的人,同时,要在一开始就告诉他,“我今天心情不好,寻求安慰,请你肯定一下我吧!”六是如果你还是没办法依然陷在这个循环里,那么可能你需要专业的帮助,去带你回到曾经受伤的那些时刻,去帮助自己,疗愈自己。总之,对自己有耐心,有爱就对了。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很多人都在这条路上,我也是其中之一,相信自己只要方向正确,你会从泥沼中出来的。祝福你,希望你拥有一个自己想要的人生。
【超越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家庭,常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我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喜欢贬低打压我,从来没有表扬肯定过我,我现在经常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不自信,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
题主,你好!感谢你的敞开和信任,愿意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分享出来。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挑战。你,一个大四的女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面临着未来的选择、职业与家庭的平衡,以及对自我身份和角色的思考。你的情绪——羡慕、嫉妒、甚至有些讨厌男生——其实并不难以理解。这些感受源于你对家庭和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也反映出你对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的深入思考。首先,我要说的是,你的感受是真实的,也是值得被尊重和理解的。羡慕男生不用在家庭和职业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这种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你看到的社会现象和你自己的家庭经历。在你的家庭中,父亲似乎享受着更多的自由和轻松,而母亲则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这种不平衡可能让你觉得,作为女性,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同时,你也表达了对男生的嫉妒。这种嫉妒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因为你看到了他们所拥有的某些“特权”——比如不必过多考虑家务和育儿的问题。这种嫉妒情绪其实是你对性别平等的一种渴望,你希望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能在家庭和职业上得到平等的对待和机会。然而,讨厌男生的情绪也悄然滋生。这种讨厌可能源于你对某些男性行为的失望和不满,比如你父亲在家务方面的缺席和对母亲的挑剔。这种情绪是复杂的,它包含了你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对家庭责任的看法以及对社会期望的反抗。在这里,我要与你心灵相通,深深体会你的感受。你的感受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你的经历、观察和思考紧密相连。在这个社会中,性别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我们看到了性别之间的不平等,也看到了女性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这些挑战可能让我们感到无助、愤怒甚至绝望。但请相信,你的感受并不孤单。有无数的女性也在经历着同样的思考和挣扎。我们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试图在家庭、职业和社会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也会收获成长和力量。你的情绪是真实的、合理的,也是值得被倾听和理解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我们更需要相互理解和体谅,而非一味地批评与判断。你的感受是你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它们构成了你独特的自我。请不要因为它们而感到羞愧或不安,相反,要勇敢地面对和接受它们。同时,也要记住,性别并不应该成为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我们应该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个人。最后,我想说的是,你的感受并不是你的束缚。你可以通过思考和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世界。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请相信,你并不孤单。有无数的人正在和你一起努力,一起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分析你的情绪,我们可以看到你对性别平等的渴望、对家庭责任的思考以及对自我身份的探寻。这些情绪并不是简单的喜怒哀乐,而是你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对世界的深刻反思和认知。请珍惜这些感受,它们将成为你人生旅程中宝贵的财富。同时,也要学会接纳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因为它们是构成你独特自我的重要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所在,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下面我想尝试换一种方式深入你的内心,用更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你可能的内心世界,希望可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和一定的安慰。在一个奇妙的夜晚,我仿佛踏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梦境。在这个梦中,我变成了一缕轻烟,轻轻飘进了你的心灵世界。我穿梭在你的情感海洋中,感受着那波澜壮阔的情感潮汐。这里,每一个情感都像是一种颜色,共同绘制出一幅五彩斑斓的心灵画卷。我首先被一片深蓝色的海域吸引,那是你的羡慕之情。它深邃而广阔,像是无边无际的夜空,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在这片海域中,我看到了你对男生自由生活的渴望,那种不必在家庭与职业间做选择的轻松,让你心生羡慕。接着,我飘向了一片炙热的红色区域,那是你的嫉妒之火在燃烧。它热烈而刺眼,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照出你对不公的社会现象的愤怒与不甘。在这片火焰中,我看到了你对男生某些“特权”的嫉妒,那种对平等与公正的渴望,让你心生不平。然而,当我继续探索时,一片阴暗的灰色地带映入眼帘,那是你的讨厌之情。它沉重而压抑,像是一片荒芜的废墟,充满了失望与不满。在这片废墟中,我看到了你对某些男生行为的厌恶,那种对不负责任、不尊重他人的反感,让你心生抵触。在这个情感之旅中,我仿佛变成了一位调色师,用你的情感色彩调制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心灵画作。每一种情感都是一种独特的颜色,它们相互交织、碰撞,共同构成了你复杂而多彩的内心世界。我感受到了你的每一种情感,仿佛它们也变成了我的一部分。我与你一同欢笑、一同哭泣、一同愤怒、一同渴望。在这个情感之旅中,我们不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共同体。最后,当这场奇妙的情感之旅即将结束时,我仿佛看到了一片金色的光芒从你的心灵深处升起。那是你的勇气与希望,它们照亮了你的内心世界,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知道,无论未来会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携手共进、相互支持,就一定能够走出心灵的迷雾,迎接属于我们的光明未来。在这个奇妙的情感之旅中,我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是你情感的共鸣者。我深入你的内心世界,感受着那些情感的交织与碰撞,仿佛置身于一场心灵的交响乐中。在你的心灵深处,各种情感如同不同的乐器,各自独奏,又相互和鸣。羡慕如同优雅的小提琴,轻轻拉动着心弦,它的旋律悠扬而深远,透露出你对男生自由与轻松的向往。这种情感细腻而温柔,它让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嫉妒则像是一把激烈的电吉他,它的音符尖锐而有力,刺破了心灵的平静。这种情感充满了力量与热情,它反映出你对不公的社会现象的愤怒与反抗。在嫉妒的火焰中,我看到了你的勇气与坚定,你不愿屈服于现状,渴望追求真正的平等与公正。而讨厌则如同低沉的大提琴,它的音色沉重而缓慢,透露出你内心的失望与不满。这种情感让你对某些男生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它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将你与他们隔绝开来。然而,在讨厌的阴影中,我也看到了你的坚韧与不屈,你不愿妥协于那些不负责任、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这些情感在你的内心世界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复杂而动人的交响乐。它们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你独特的个性与价值观。在这个情感之旅中,我感受到了这首交响乐的每一个音符,仿佛它们也融入了我的血液中,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与你一同感受着这首心灵的交响乐,体验着你的喜怒哀乐。在这个心灵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情感相连的共同体。你的情感影响着我,我的理解也反过来影响着你。我们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在心灵的交响乐中找到了彼此的共鸣。最后,当这首交响乐逐渐平息时,我仿佛看到了一道光芒从你的心灵深处升起。那是你的希望与未来,它们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在这个情感之旅中,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彼此的情感世界,更找到了共同前行的力量与勇气。
大四女,羡慕嫉妒又有点讨厌男生,该怎样化解情绪?
可能会有老师刷到或者解答过我之前关于一个人在宿舍胡思乱想的问题,其中关于全职太太吐槽和双职工家庭娃该由谁带是同一天刷到的,当时我出现了一个情绪就是羡慕嫉妒恨男生。羡慕男生就不用管职业和家庭的平衡,羡慕他们就不需要担心周围社会施加的带娃压力,羡慕他们不用操心家务的问题。嫉妒原因有:家里面我妈妈是下岗职工,半道上做了全职太太,我爸爸回到家什么家务也不用做,妹妹上小学五年级,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功课,家务基本上是我放假我帮着妈妈分担家务,而我上学走了之后所有家务都是妈妈一个人干,我真的就对家务深深的厌恶起来,尤其是看到我和妈妈忙碌,而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啥也不干,还要在饭菜上和家务上对妈妈挑三拣四,可能我妈妈对这方面感触不深,但我就非常的讨厌,我对不做家务的男生嫉妒的讨厌。但是讨厌的同时又非常的羡慕和嫉妒他们,羡慕他们不用考虑将来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不用考虑娃该由谁带之类的问题。虽然知道我爸这种生活是我所讨厌的,但又是我最向往的,不用做家务,不用带孩子,只需要上个班就行,我又向往着这种生活,但其实我会做家务,我会做饭,连我妹妹婴幼儿时期的照顾我都参与过。我害怕我会变成我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其实我也知道社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我要接纳这些,在接纳中慢慢参与和改变这些。我也知道我对男性的接触只有父亲,我也没有谈过恋爱,朋友里面基本上全是女性,我对男性的看法有些片面不客观,但是我心理还会有些羡慕嫉妒恨。可能当局者迷,我想听一下其ta老师的见解,我想知道该怎样化解这种情绪,也给无意中被我中伤的男生们道个歉。
题主好!十分理解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别人不及时回复信息我就很难受,很不安”的一些困惑。为此,谈点看法,供你参考:根据题主描述的“当他今天没有在昨天差不多的时间点和我说早安,我就会很不安,很焦虑”“别人能轻易扰乱我的内心”“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这么低”等一些情况。多少反应出题主敏感、焦虑和不自信的一些性格特征。这些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或创伤形成的,并且深藏于潜意识中一些消极印记之中。这些消极印记经常不断提醒、暗示和强化自己,去感受这些不安全感,造成了你目前的负面情绪体验和感受。这种不安全感局限了你积极的思维意识、限制了正常心理认知。在遇到人际交往诸如“别人不及时回复信息”等不确定事情后,负面情绪体验就会得到再次强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人的安全感首先是一种主观感觉。所以如果你主观足够自信,就不会害怕缺少持续稳定的安全感。正如自己强烈的“我也不想这样的”“改掉这种不好的心理状态”的愿望一样,要相信自己的自信、能力能够战胜曾经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创伤。你要积极暗示自己,相信作为人际关系任何一方独特的存在价值,相信自己曾经的创伤会在人际关系中得到补偿。只有这样,在面对人际关系的具体事情时,才能相信自己的觉察和判断,相信能让自己感觉和生活过得更好。要从目前这种消极情绪中进一步走出去,除了这位男生以外,建议你还可以多与其它人建立正常广泛的关系和联结,让自己有足够多的良性社会关系和互动。那样你就会变得越来越从容安心。这是因为你不局限在与一个人交往关系给自己预设的小圈子里,你的世界就会变大了,当然也就感到安全了。其实当下此时此刻,你能够清晰觉察、敢于直面问题、积极在平台寻找支持和帮助,这本身就是良性互动、凝聚自信、积极应对的过程,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也相信你能在人际关系中找回自己,主动开启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一点帮助。
为什么别人不及时回复信息我就很难受,很不安?
我很难受。最近新加了一个男生,他是我以前同学。他对我很热情,经常发信息给我,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会解释。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安,当他今天没有像昨天那样经常发信息给我,当他今天没有在昨天差不多的时间点和我说早安,我就会很不安,很焦虑。我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啊,我也不想这样的,为什么别人能轻易扰乱我的内心,为什么我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这么低?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要怎么做,才能改掉这种不好的心理状态?
孩子,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学习的时候总会想起以前的老师,是因为学习的内容和他们有关吗?要不就是想起别人讨厌你你很受伤很受打击,是不是因为学习的内容对你来说,本身你并不是很感兴趣,于是很容易走神,逃避自己投入到那种专注的学习状态呢?其实,脑子里会出现一些杂乱的想法很正常,这个时候,我们不必去责备自己,而是要接纳这些想法的出现,允许它们流动起来,不去跟随,也不去压制,不纠缠,就让它们自由地流动,这样,它们才不会吸引你过多的注意力,然后,你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来,回到你正在进行的学习上,然后,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就不会因此而困扰了。给你的建议是:对于这些杂乱的想法,保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态度。不仅仅是你,我们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一天当中就是会产生很多杂乱的想法,这是大脑的正常机制,对于这些杂乱的想法,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跟随,也不是去纠缠,更不用去压制,而是保持允许的态度,让它自然地出现,允许它们流动,过不了几分钟,它们自然就会消失了,但是如果我们陷入其中,甚至和它们去辩论,去纠缠,反而会强化这些想法,影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这就是“顺其自然”。其实,你的这些想法都和过往的经历有关,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这些想法上,我们就跟随这些想法去到了过去,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是我们没有办法掌控的,我们也不是活在过去的,我们只是活在当下,当下才是生活的实相,我们也只能活在当下,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通过专注呼吸,让自己回来,回到当下,因为呼吸是在当下的。当我们回来了,就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做真实不虚的事情,该看书看书,该写字写字,该背诵背诵,也就是“为所当为”。2.觉察一下,是不是自己对于学习本身有抗拒,可以用一些方法提升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动力和兴趣,让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更专注。很难投入到学习中,可能本身对学习就是抗拒的,而对学习有抗拒,或许是因为我们在学习上积累了很多的失落感,那么,我们就需要帮助自己建立起更多的在学习上的积极体验。比如,你可以为自己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不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也不要把目标定得太低,而是要制定符合自己的能力水平的目标,那种你“踮起脚尖够得着”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才最能够激发你的内在动力,让你想要去完成,也有能力去完成,完成后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个小目标之后,不要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要发自内心地肯定自己,给到自己积极反馈,让学习和自己的积极体验逐渐建立起连接,你会越来越喜欢学习。当然,你还可以通过番茄钟学习法,限定学习的时间,提升学习的效率,做到松紧结合,张弛有度;还可以加入一些学习小组,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时候,会受到团体氛围的感染,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里,保持更积极的学习状态。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学习时脑子里会忍不住不停地想,我是不是很奇怪?
学习的时候总会想起以前的老师,还觉得他们对我有好感,要不就是想起别人讨厌我我很受伤很受打击。脑子里会忍不住不停想,我受不了自己了???
题主,你好!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面对丈夫的背叛,你的内心一定充满了痛苦和纠结。这种感受是如此的沉重,它像一块石头压在你的心上,让你无法轻松呼吸。但请相信,无论现在的困境多么艰难,都有办法去应对和化解。首先,我要说的是,你并不孤单。你的感受是真实的,你的困扰是值得被理解和尊重的。每一个人在面对这样的挑战时,都需要时间去消化、去反思,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从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一个努力维护家庭、深爱着孩子的女性形象。你的丈夫的行为确实让你失望和痛心,但也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他的行为也许是他内心某种需求的体现,也许是他对你们关系的一种错误解读。但无论如何,他现在已经表达出了愿意改变的意愿,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当然,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努力。你可以尝试与他进行深入的沟通,让他明白你的感受和期望。同时,你也可以设立一些具体的、可衡量的改变目标,比如每周参与家庭活动的时间、每月为家庭付出的金钱等。这样不仅可以让他更清楚地了解你的需求,也可以帮助他更具体地实现改变。此外,我建议你寻求专业的帮助。一位经验丰富的婚姻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帮助你们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方法,帮助你们更好地处理冲突和矛盾。除了关注与丈夫的关系外,也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幸福。你可以尝试加入一些社交团体或兴趣小组,结交一些新朋友,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未来的生活。离婚并不是失败,而是一种选择。如果你选择原谅他并给他一个机会,那么请相信自己的决定,并坚定地走下去。如果你选择离婚,那么也请相信自己的勇气和力量,相信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在这个过程中,请记住,你并不孤单。你有家人、朋友和许多关心你的人在你身边支持你、陪伴你。请相信,无论未来怎样,你都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祝福你,愿你早日走出困境,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老公pc,该不该原谅?担心未来的生活一地鸡毛
从谈恋爱以来,老公就一直不给我看手机。以前被我偷着看手机,每次都发现有出格的事,比如微信加了几个卖yin女(他说地上捡到小卡片,出于好奇加的)、比如手机安装了se情直播app、比如背着我和其他女方私下约见面(最后被我发现没有见成),无一例外我每次都跟他大吵大闹。这次发现他手机里加了好几个卖yin女的微信,并且和其中一个发生了x关系。我们目前有个八个月大的小孩,周末夫妻,从怀孕开始到生完一年半时间没有正常x生活。他pc的时间也是在我生完小孩六个月后。我老公是一个很自私孤僻冷漠小气的人。之前他的钱都是他在管,他一直不愿意把钱给我管。这件事发生后,他说要把钱给我管,并且把外地工作辞掉回来工作。但是我觉得老公认错的态度并不深刻,我也确信如果这件事没有被我抓到,后面还会出现。我老公唯一的优点是上进心强、多赚钱感兴趣,但对家里基本不闻不问,宝宝生下来基本也没带过。但他说心里是有我和宝宝的。我现在纠结要不要离婚。如果离婚,我希望争取更多的家产。但是协议离婚我老公不愿意,起诉离婚就要撕逼了,我肯定要把他pc的证据都交给法院,很难看。而且我想争取宝宝抚养权,我原生家庭比较差,没办法帮到我什么,而且我怕后面不能遇到幸福。如果不离婚,我又担心老公不是真心悔过,会担心未来的生活仍然一地鸡毛,担心我老公还会出去偷吃。
题主你好!因为妈妈经常上夜班,你觉得妈妈上完夜班很累,需要好好休息,而楼下有小朋友玩耍的声音有点大,你觉得会影响到妈妈的睡眠,所以想通过物业反馈来解决这个问题。妈妈会经常接到一些电话,有的电话还标记有骚扰电话,你觉得打这些电话的人大多都是骗子,所以你觉得妈妈应该不用接,直接挂断就好了。可妈妈不但接了还很客气礼貌地回应了对方,你感到很愤怒,认为打电话的人是骗子,他们是来骚扰你们或骗你们的钱,于是就拿起电话表达了你的愤怒喊了一声“滚”。通过这两件事可以发现,发生一件事之后都是你觉得会怎么样,也就是小朋友发出很大声音时可能会影响到妈妈的睡眠,那么这是否应该由妈妈来判断,因为她是否会受影响只有她自己知道,就像妈妈如果一顿不吃饭,你觉得她会很饿,可她饿不饿只有她自己知道,如果她胃不舒服很胀,那她就不会觉得饿。同样这件事妈妈也觉得小孩子爱玩,那么妈妈如果喜欢听着小朋友的声音入睡的话,那就没有任何问题,就像有些人喜欢听着爸爸的鼾声入睡一样。那么具体妈妈怎么想的只有她自己知道,如何对待这件事也该由妈妈来决定。同理,看到了被标记骚扰电话是否要接,也是妈妈自己的事,她有权来决定自己是否要接,有权决定自己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如果你觉得妈妈可能会被骗,那么这是你自己的事。具体一点就是,妈妈可能被骗是妈妈的事,你对妈妈可能被骗感到愤怒是你的事,这是两码事。所以你要解决的是你愤怒的事,就是你想通过阻止妈妈接电话,来使自己不再愤怒。就像你想让妈妈不要理睬家里来的某个客人,这个客人可能曾经让你感到愤怒。那么答案出来了,是你对被标记骚扰电话感到愤怒,所以拒绝接,然后你也不让妈妈接,可问题是被标记有骚扰电话的电话未必让妈妈感到愤怒。如果就像妈妈觉得小孩玩没有影响到她睡眠一样,她也觉得被标记有骚扰电话的电话没有影响到自己呢?就像前面提到的这是妈妈的事,应该由她来做判断来决定。如果觉得妈妈可能被骗,那么可以和妈妈心平气和的和妈妈普及一些防骗知识,至于她接不接那些电话,接了之后如何聊,是妈妈的权力,我们无权干涉。对妈妈我们可以力所能及的帮忙,但不可越权行事,不可替妈妈做决定。最后对于骚扰电话我想说的是,被标记骚扰电话不一定就是骗子,因为骚扰电话的标记每个人都可以标记,也就是你可以把我的电话标记为骚扰,不管我是不是广告是不是骗子,我也可以给你标记。那么相当一部分只是正常推销手机,电脑等产品的电话都被标记为骚扰电话,而他们都是正规公司的电话。所以骗子只是标记骚扰电话的一小部分,而不能全盘否定,就像公司中有两个人偷了东西就不能认定其他的几百个人都是小偷吧。分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也需要一个过程,分清哪些是真正的骗子,而哪些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是他们用电话来卖他们的产品,这都需要慢慢来,请给成长留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事情起源于一通小小的电话,我真的做错了吗?
老师好,事情起源于一通小小的电话,让我特别不理解。我妈妈本来是那种经常需要上夜班的,然后每次上完夜班很累都需要休息,每次楼下有小孩大吵大闹本来可以找物业反馈,她也从不计较说小孩子就是爱玩。然后就因为她这种宽容待人宁愿自己多受委屈的个性使每次她睡得正香一个骚扰电话打过来硬生生响了一分钟把她吵醒,她还要耐着性子礼貌地喂您好,然后即便是每次都重复毫无意义的产品内容她也礼貌地道谢,却已经睡不着了。我感到非常气氛,对别人来说只是他们例常冷冰冰不断骚扰他人的工作,说难听点产品之所以无人购买内容还带有欺骗,有些老年人说不定就会上当,损人损己的诈骗,不举报他们就算不错的了。有一次本来我们两个人吃饭吃得好好地,其乐融融,突然又打来一个该死的电话,我看着号码心想肯定是诈骗让她不要接,上面都已经有诈骗传销标记了,结果她还要接甚至不惜要打我让我停下阻止她的行为。接通之后果不其然又是一个无意义的垃圾电话,还没等妈妈说话对面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完全不顾我们心情。我气极了,本来聊得正开心一家人好好地团圆时光,却要听这个毫不相干的骚扰电话浪费时间。于是我就拿过手机对对面大吼了一声滚。我觉得我的行为没有一点问题,凭什么对谁都要客客气气?温柔礼貌是好没错,但如果不分场合谁都得寸进尺。如果对这种自甘堕落以骗取他人钱财为生的烂人都要这么礼貌,那平常偶尔对对我们无微不至呵护的父母发怒的我们是不是罪该万死呢?我本来想继续话题,努力把这种烂事不放在心上,结果妈妈却开始教育我对我一顿说教,然后紧接着电话又打过来了,还是刚才那个号码。我就知道他们就是那种报复心强做错事情还不知道悔改的社会蛀虫,心里的最后一丝同情也没有了。我本来想报警处理。妈妈却又拦住我叫我不要惹他们,能少一事就少一事。然后第二天她下班一脸憔悴,她让我以后再也不要那样干,结果原因是她告诉我今天被那个畜生一直辱骂打电话骚扰,一天工作都恍恍惚惚的,我想要报警她坚决不让原因是怕遭到报复。我感到非常气愤,平常我们都是遵纪守法的正常公民,也从来没有故意的去伤害他人。这种滚和他的辱骂都好像是谩骂一类,但若不是他不顾别人一昧地骚扰我又怎么会那么生气呢?而且不管怎么样我也是绝对不会像他那种连带家人、不管不顾事实的侮辱报复性谩骂。我真的很不理解,难道就因为我说了一句滚,所有的一切伤害就要被全盘否定??今后遇到这种骚扰电话还要好声好气??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羯傲不寻🍀🌸看到了你在平台的倾诉和烦恼,你最近失恋了吗?你说被失恋折磨着,整晚睡不着,失眠很难受,不知道要怎么办?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走出来,真的很痛苦。🌸失恋当然难受了,要跟曾经那么爱的人分开,光是“戒断期”就很难熬了,感情上和心理上都一时难以适应,睡不着也是正常的,你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慢慢的劝自己走出来,淡忘那些过去。👇帮你分析梳理一下:1、如实接受和面对现实🍀失恋当然痛苦了,第一步就是需要承认自己现在已经分手,并试着去接受得面对这个事实,不要试图逃避或掩盖,更不要刻意压抑,因为这样做,只会让你自己更加痛苦,接受现实,是走出失恋痛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当你真正接受现实时,你才能够开始疗愈自己受伤的心灵。2、及时转移注意力🍀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而你的未来还在等待着你,失恋后,你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情绪波动,包括伤心、愤怒、失落和难过,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你一直沉浸其中,它们会持续影响你的心情,让你越来越难受,因此要学会及时转移注意力,让自己每一天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你可以尝试新的爱好或者兴趣,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听歌、看书、追剧,也可以走出门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志愿者工作,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你放松身心,还可以让你结交新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你也不会一直想着失恋的事情了。3、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失恋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全是你的问题,不要怀疑自己,以后你可以尝试建立新的社交圈子,结交新的朋友,多参加有意义的社团活动,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做可以让你摆脱失恋的痛苦回忆,还可以让你认识更多的人,积极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后会有更多的人陪伴你,支持你。4、积极的调整心态🍀如果要想快速走出失恋的痛苦,那就一定要积极的面对生活,需要你自己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尽管失恋会让你感到痛苦和失落,但是它并不意味着生活就此结束,生活是你自己的,你可以选择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也可以选择悲伤度日,但积极向上的态度可以让你从中寻找机会和成长的动力,学会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之处,让自己更加自信和乐观,加油!你可以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如需进一步沟通,题主可关注我(点击个人主页),选择心探服务,和我一对一交流,世界和我爱着你🌹🤝
被失恋折磨,晚上睡不着,失眠,该怎么办?
被失恋折磨,晚上睡不着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古道西风瘦驴。看完题主的描述让我想起了一个9.3万人点赞的热梗:看了那么多次医生,吃了那么多药,结果还是辞职对身体健康最有效。但其实更重要的,是离开那个你不适应、不适合你的环境。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确实会让人心情沉重想抗拒,如果题主没有经济压力,或许换一份让自己更喜欢的工作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不知道题主厌班的情绪持续了多久呢?还是做这份工作开始就产生厌恶情绪了呢?尝试了解自己情绪的来源,比如是因为讨厌工作,还是工作职能发生了调整不适应,还是换了领导或者同事让自己不适应,所以厌倦呢?尝试了解评情绪的诱因,或许有助于题主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确实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并不好找,我们在职场里总会有一段时光是消极不愿意工作的,允许自己有情绪,或许会让题主更放松。如果题主还愿意尝试调整,或许试着攻克在这份上遇到的卡点,曾看过一句话:如果当下遇到这个问题选择逃避,未来可能遇到同类问题依旧会卡住,实在调整也没有办法解决,或许离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哦!题主或许可以问问自己,当下的工作值不值得自己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如看在工资的份上愿意坚持一下,比如看在需要生存的份上坚持一下,比如看在还没找到下一份工作的份上再磨合一下,当题主有取舍时,或许会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尝试转念,看到这份工作的积极意义,或许会让题主减少不安和焦虑。给题主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也非常不适应工作,但是想到没有备选工作,于是不得不咬牙坚持,直到一年后依旧不能适应,提出离职,但是因为这个岗位不好招人,每次都是入职的新人比我跑的还快,然后不得不被动坚持下来,直到两年后,感觉自己打通了任督二脉,工作开始顺畅起来。题主或许也可以尝试问问自己,自己有擅长吗?如果没有,是否愿意遵守一万小时定律,通过刻意练习,增加自己的业务熟悉度和能力呢?或许会让题主更愿意投入工作。尝试看到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做不好没关系,并增加自己的逆商,允许自己犯错,增加对自己的容错力,或许会让题主减少焦虑,更专注工作本身和如何从工作中提升自己。推荐阅读《一念之转》,《逆商》。祝好!
厌班情绪影响健康,是不是应该尽快离职?
之前好像没有这么明显的感受到焦虑是上班引起的。这次端午节放假,前两天晚上入睡挺容易的,九点多十点就睡着了,早上也能睡到七点多,中间不会醒过来,这两天要上班,晚上喉咙又堵总是想吞口水想吐,肚子又不舒服半夜拉肚子,这是有方法能调整的吗?每次感觉自己的躯体化症状有缓解了,上几天班好像就容易打回原形,是不是应该尽快离职,这会导致因为没有工作焦虑吗??
你好拍拍肩~【为什么会一直纠结,凭什么?为什么?心里不平衡不舒服】不知道题主现在的年龄是多少岁?但是你要知道,当下的这种状态不会一直存在,这样想是否能让题主,获得短暂的呼吸空间?感受一下这个平静时刻,哪怕是一分钟,你也会重新感受到平静的力量。为什么情绪会摇摆不定,总是被淹没,感到痛不欲生,大部分的时刻,正是失去了保持平静的力量,而不是原本就不存在平静的能量,我们的焦虑、烦躁、愤怒也是如此,它们并不是总是存在,而是被我们抓取着不放,而被强化。所以,当你试着放开它们,试着洞察这些念头,这些念头自然的就会消失,那个真实宁静的你,就重新回到了主位,就像一面镜子,不断的擦拭过后,就会显现干净、真实的自我。那么,我又该怎么去接纳这些情绪和冲突呢?就像洞察念头一样,我们的情绪也有许许多多冗余的部分,【一部分的情绪需要我们认真觉察后接纳,另一部分情绪则需要洞察之后过滤掉】,就像沉渣过滤,内心的容量有限,我们也需要定期清理心理情绪垃圾。这也是情绪书写的意义。可是,这样又可能有新的问题,怎么观察自己情绪,怎么了解情绪?如,提到的每次书写,笔墨乱飞,随机情绪也四下飞散,感觉难以聚拢,这其实也是因为想要控制感受与思维,带来的负面情绪,我们需要看到这样的念头和想法,顺应内心,如实的写,而不用去【带着否定】与【评判】。这样写下来,你就能客观的接纳自我的优点和缺点,因为你心中没有了评判,怎样都能接受,也就是练习客观的的观察自我的思维与认知,从而更好的看到这样的思维和认知下带来的感受情绪,就能够找到问题的源头,发现情绪,了解情绪,最终更好的认识自己和接纳自我。(配合一下,心理书籍读物,可能更好的帮助自己练习洞察力。)例如:凭什么:凭什么你可以随意的拿捏我,是因为我比你贱,没有独立人格吗?(只是去观察,感受情绪:存在的可能的愤怒与委屈,感觉到的无力、沮丧,渴望认同感等等)为什么:则是再问,你为什么欺负我,是看我好欺负吗?(我感觉到了受伤,因而感觉到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关怀——发现需求,认可需求)这里的提示是:并不是一开始,这样的“要领”迅速捕获,现实情况一开始只是感觉到情绪有了宣泄通道,才是真实的,但是随着坚持书写,你会发展出自己的洞察力,看到自己的感受来自哪里,受到哪类影响?我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我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是什么影响到了自己的判断力?等等。从题主的描述中,很多的批评与否定,以及题主认为的可能伤害到了自己感受与自尊的事情,大多都是外界的声音,但是少了自我内在肯定的声音,为什么自己会缺乏自我的肯定呢?(可以将原因写下来,找不到还可以慢慢思索。)这些根本影响到自我的自信与自尊感的声音,会很容易影响到我们真实的关系中的感受与自我评价。例如,朋友的“出尔反尔”,真的是我的责任吗?如果不是我的责任,我是否还可以很肯定的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动摇?如果答案是肯定,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有了自我的【边界意识】,下一次可能出现朋友的“伤害”举动,你的自我价值感和感受就不容易受到影响。最后,不要着急,你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部分,我们看到了你的努力,也看到了你的真实感受与想法,接下来你要发展的就是自我也可以肯定自己价值与努力的力量,但不需要转变为苛刻的想法,要求自己一定是需要变成怎样的,要顺应自然,健康的心智就是要收放自如,累了喊疼,开心就释怀一笑,这样的内心才是有力量的,不会轻易被影响和干扰的存在。也就是学习接纳自我,学习一个情绪的管理仿佛,学习与自己和谐相处,因而更能够与他人设定健康的边界,友好相处~以上,希望回答可以帮助到你~祝好!
为什么会一直纠结,凭什么?为什么?心里不平衡不舒服
遇到事情的时候,我总是很心慌,即使只是在书写,在十分安全的环境下,只是想想就开启战斗模式,或者逃跑模式,拉满肾上腺素,长久不能平静。有时则是不甘心,所以我总是问,凭什么:凭什么你可以随意的拿捏我,是因为我比你贱,没有独立人格吗?为什么:则是再问,你为什么欺负我,是看我好欺负吗?不论是哪种,都无法使我平静,然后一直纠结。只要是和事情有关的因素,都可能触发我的心态。还有为什么我周边的人总是在夸夸其谈自己的付出,那我的呢?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无论怎么写,怎么说,都没有梳理的效果,一切还是混沌的,不明了的,是我不能理解的。怎么让自己甘心呢?可我觉得我可能一直都不会心甘情愿。不论我今天是寻求帮助想要逃离这样的心态,是因为不甘心影响了我的心理状态与生活状态,希望要改变。可我真的看不清自己,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1)我一直以来有个无伤大雅的行为,就是利益受损时,不敢直面单挑,只会在骂人周围小声咒骂或大声立马逃离,不论那种都会不甘心,然后自我厌恶。(2)无法接受他人的背叛,特别是亲近之人的。比如,好朋友刚跟我说完她不喜欢那个人麻烦不顾她的意愿,喜欢我和我相处起来轻松,但但转头就和对方玩到一起,还美其名曰告诉我失去不得已。这让我怎么相信?还有与我割席,暗讽我别人对我的恶意评价是合理的,是真的。这绝对是背叛。有时我也会去问她,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是,她甚至还责怪我不够理解她,我无理取闹。(3)每当我以为我们是以独立人格相处的时候,现实的结果总会告诉我,你以为你是什么?你不会真的觉得用谄媚得来关系,可以长久吧?没想到吧,你在别人那里一文不值,还是个累赘!你怎么配我虽然会很伤心,但我同时很气愤憋着一股气。就是凭什么?!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和世界更温和的相处,因为没有谁希望内心包裹着着一堆怨恨活着。
看到你在这样的经历中的确不容易,躯体疾病里有着不同的情绪痛苦,而且现在形成的躯体疾病产生的痛苦却又一次给到你更多的痛苦。你辛苦了!如果疼经只是一种病症状,也许吃一点药就可以康复,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容易,毕竟从心理学对躯体疾病产生的痛苦,离不开一种情绪形成的想法而产生躯体疾病的存在,疼经里让我看到一个孩子在需要被照顾而又无法给到的包容支持,与关心,匮乏感同样会形成疼经产生的几率比较高,疼痛给到你的感觉是一种需要被看见的需求,却被冷冰冰的漠视回应,当然痛苦里产生的需求想法,离不开童年成长形成的认知经验而形成反应。口腔溃疡,忧郁症状的一种表达的躯体反应,溃疡里有着需要被爱与照顾,但是现实中体验的却是一种分离丧失感与匮乏感,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痛苦里,有着需要被看见与照顾的认同感,也许童年成长体验不到养育者或者父母给到你更多的认同,你却只能靠着关系被冷漠形成的空虚感给到身体攻击的表达,表达里会说既然都没有人理我与关心我,同样也学会讨厌自己而产生更多压抑心中需求,而转给自己来承受这样的痛苦。从心理学对口欲期分成两个阶段,前口欲期是养育者或者父母,给到孩子满足,幸福的回应,而产生的人格最基础的认同感,当然这里也象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所说的共生期,毕竟前口欲是零岁到两岁半,前口欲得不到父母或者养育者喂养给到爱护与照顾,长大形成的忧郁症几率比较大,在你的口腔溃疡里也有着曾经成长体验这个时期形成的痛苦一部分,你在用着躯体症状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匮乏感需要的是从来没有看到自己是值得被爱与认同,你一直都活在别人的嘴里,你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对你的评判,还有怀疑与人际关系影响,一种孤独而又迷茫的痛苦。每一次你习惯用着压抑来处理自己与人际关系,甚至是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来扛,包括你的消化系统,反应的匮乏感如同童年成长体验的,别人可以敢于表达自己需求而得到别人的照顾与肯定,你却感受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支持感,你对自己的价值感看的非常低,毕竟你是在一个冷漠没有人懂得照顾成长大的人,这低价值与内心产生的空虚,还有躯体反应都是对你一种回向。在你的描述里,让我看到一个孩子需要被养育者或者父母照顾里,却无法得到回应,矛盾被动依恋只能是你成长唯一的依靠,一个用着顺从,无助,讨好,压抑的行为来处理自己需要未必满足感,只能靠着反相的表达自己内在需要被照顾,被爱护,被认同的需求的宁外一种表达。压抑来自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低自尊的认同感。可以说你的情况,也许可以试试找一个咨询师或者倾听师陪伴你,去探索一下躯体疾病症状里背后的故事,也许可以在你发现故事后懂得爱自己,接纳自己,同时也懂得选择痛苦的需求,也许躯体疾病症状反应出来,你可以在想法里识别自己症状原因与对峙的方法,还有懂得找到给你治疗的合适的医生与医院。祝你一切吉祥如意!
突然心情很差,恐病焦虑怎么办?
感觉自己每个月都在痛经☞脾胃差☞口腔溃疡☞长痘之间反反复复,胸口的痘抹药针清半年了都好不了,感觉脾胃从小就很差长大了更是隔三差五不舒服,痛经也检查不出毛病……总之就是觉得自己身体不健壮,而这些小病反反复复就导致自己恐病焦虑,害怕真有什么毛病,继而心情不好,明知道心情不好会导致身体机能更不好,但还是陷入这个循环,不知道该怎么疏解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仔细看了你的描述,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内在对自己是不确定的,是没有安全感的,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地寻求另一个人的确定,并且想从他的回应和行为中得到确定,才会觉得安全。可是,咱们站在一个客观的视角,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是很难给到另一个人完全准确、及时的回应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在意你,或者不喜欢你,对吧?给你的建议是:1.看看在他没有给到你及时回应的时候,你的具体想法是什么,你会找到让你不安的原因。当他没有给到你及时回应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可以将这些想法一一列举出来,你愿意的话,可以写在纸上。去看看都是些什么想法,比如,有可能是:他不联系我,说明我很差劲;他没有及时回复我,说明我不够好,不值得被人喜欢;他不回复我,说明我…去看看这些想法都是真实的吗?是不是并不合理?我们需要看到,就是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在影响我们的状态,而调整自己的想法,也就可以调整自己的状态。比如,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调整为:他现在没联系我,只是因为他暂时很忙,没有看到,并不是因为我不值得他在意…你是自己想法的主人,选择积极的想法,就选择了积极的心态。2.学会给到自己安全感,增强自己内在的稳定性,内在稳了,就不会总因为外界而不安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自己的内在没有足够的安全感,自己对自己不够确定,所以需要增强内在的安全感和确定感,具体来说,就是需要练习自我关怀和自我肯定。推荐你学习一些提升安全感,有关自我关怀,提升自我认同感的课程、书籍,比如《自我关怀的力量》《静观自我关怀》《自我肯定的奇迹》等,在关系中,更多地去感受对方给到的肯定和回应,而不是聚焦于不回应和不确定,积极沟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为什么别人不及时回复信息我就很难受,很不安?
我很难受。最近新加了一个男生,他是我以前同学。他对我很热情,经常发信息给我,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会解释。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安,当他今天没有像昨天那样经常发信息给我,当他今天没有在昨天差不多的时间点和我说早安,我就会很不安,很焦虑。我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啊,我也不想这样的,为什么别人能轻易扰乱我的内心,为什么我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这么低?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要怎么做,才能改掉这种不好的心理状态?
题主你好!十点钟的面试五点钟就起来准备甚至连饭都没吃,可见对这场面试非常重视,付出了很多,非常想在面试中有所收获。可事与愿违,在那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见面试官,然后他们说要到十一点面试,这时感觉他们没有诚意,随随便便就改了时间,也没有事先通知,也没有向你道歉,于是感觉不被尊重,很生气。而当你吃完饭回来十一点又过了五六分钟,面试还是不能开始。于是感觉更生气了,于是给人事打了电话,人事虽然给你道歉解释,但当时情绪太过激动,人事的道歉也没什么用。为面试准备了这么多,付出了这么多,不但没有收获,甚至连和面试官都没见上一面,心里很不甘心,于是就去各个教室去找面试官希望有个说法。可就算你找到了面试官恐怕结果还是一样,这件事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达到你想要的结果,这也许就是你自责的原因,既然去各个教室找人看起来并不理智,这样的努力没有用还可能给他们留下自己不好的印象,本来是他们理亏,现在自己也不理智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是啥也没得,还摔了一个跟头,想想是有点生气,还有点自责的。可仔细想想把瓜或豆种到沙漠里能结出果实吗?当然不能,不管准备的瓜或豆的种子有多好,种下之后多么勤劳的浇水施肥,都不能存活下来,因为环境压根就不适合生长。同样你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为面试做准备,希望你有一个好的结果,可当下的环境不适合面试,因为面试官不在,就像把种子种在沙漠里一样,你再努力也没有发芽生长的机会。自己单独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准备更多付出更多可能收获就更多,但需要合作的事并不是这样,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会有好的结果,只有单方面的努力,不管再多也没啥用。因为这是你们双方要共同完成的事。而且合作是双方自愿的,强求的合作就像强扭的瓜一样--不甜。我们无法决定对方什么时候合作愿不愿意合作,但可以决定的是我们愿不愿意和他们合作,如果我们坚定的退出这次合作,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即使对方最后高薪聘请我们,那也有不去的权力,同样的我们再优秀,他们也可以不合作,这是他们的权力。当然在约定时间内,他们没有准时赴约,我们有权力去询问原因,但无权去决定他们什么时候来面试。如果非要他们来面试的话,那就是他们来不来面试是自己说了算,他们不来的话就好像自己的权力被剥夺了,其实不是的,他们来不来面试什么时候来是他们的权力。当时自己的愤怒是觉得他人剥夺了自己的权力,可他们来不来面试实际本来就不是自己的权力,自责是发现去各个教室找人,是在干预他人的权力,所以划清边界分清自己和他人的权力,不干预他人的权力,也保有自己的权力,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人事10点约的,却11点面试,生气愤怒却又后悔自责
今天面试,昨天情绪很不好,一直在哭,5点多就醒了,起来之后大概准备了一下面试内容试讲,还有妆容。10点准时到达的,饭都没有吃。一直等等等等啊,等到10:35。我就问他领导什么时候有空,他告诉我说得11点上来就火大,10点约的,却11点面试。我在跟前台表达我饭都没有吃,早知道11点来的话告诉我11点来嘛,我这等了一个多小时。他告诉我说了,也不一定领导啥时候能忙完啊,这东西只能估摸,不能说个具体,我看他一点歉意都没有,我说我饭都吃没吃,那你去吃饭啊。我就心里很不爽的去吃饭了,结果回来之后领导还没有忙完,说好的11点,现在又超过了五六分钟了,然后我就打电话给联系我的人事。他说给领导打电话说。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忙完,要我再等会儿,他在检查学生背诵。给我道歉,我还是火大。因为我对前台的态度也挺生气的,我是不是情绪转移了呢?前台的意思是跟他说这么多也没什么意义。我瞬间火大,我就想着tmd等了一个多小时,连领导面都没见着,怎么也要跟他说两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吧。然后我就挨个教室的找领导,前台就拦着我说不要打扰他们。然后在前台那边,我就跟前台说我觉得很不受尊重,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他也一直跟我强调领导说的10点,但是他10点不一定能忙完。他说让我约下次,下次再来,说我现在的情绪也不适合试讲了。她妈的这种破地方,我怎么可能再来了我的时间不是时间吗?一大早精心准备什么事儿都没干,就是只做了这个结果面都没见着,你多大的架子啊?他并没有给我道歉,他只是在给我解决事情,我觉得情绪没有被解决,然后其他人在我走后也笑,很想跟他们大闹,笑什么笑。但是担心说了之后没有找到工作再去试讲尽管他觉得我也不合适,我觉得他也不合适了。但是我有点后悔,因为他也告诉我说不止我一个人在等着,有一个人比我来的还早,一直等到了现在。我也很想在这里能得到成长,但是我真的很生气,我本身就是肝郁化火。其实我在占塔罗的时候也告诉我说这里不怎么样。但是还是有些自责,自责自己。怎么化解我愤怒是应该的吗?
题主好,看了你的描述,孩子经常表现出想亲近你、却跑到离你很远的地方,而且情绪不稳、容易急躁,从三种依恋模式(安全型、逃避型、焦虑型)来看有焦虑型依恋的特点。人的依恋模式形成既受先天的基因影响,也受后天环境影响,一般依恋模式都会在婴幼儿时期形成,在一生的成长特别是青年时期的情感关系中表现出来。后天环境主要是婴幼儿时期照护者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需求满足程度和方式相关,受到恰当的养育和回应的孩子更容易是安全性依恋,关爱不够、不回应或强行打断孩子需求容易形成逃避或焦虑型依恋,比如:经常饿了时候没有喂食,尿床后不舒服没有及时处理,吮吸手指会被强行制止等等。同时,她经常非要有人把她牵回来、抱抱拍拍背,不然就会一直哭;这种现象与养育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她某次的需求不被满足时,通过这种表现,后来养护者就会妥协、满足她的需求了,她就会记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还会选择同样的方式,家长每一次的妥协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习惯都是正强化,逐渐她就会养成这样的习惯。题主说“事事都要顺她,已经有一点谁都不许说她,一说她就生气的性子”,这个确实有些娇惯、宠爱了,宠爱和爱确实有重叠交叉,是一个程度的把握。无条件、无原则的爱更偏向于宠爱,建立在是非对错和一定规则基础上的爱相对正确;过度照顾和保护,事事替孩子去做,让她丧失了在做事中独立成长、积累经验的机会,更偏向于宠爱,让孩子独立自主去做一些符合年龄阶段的事情,在她犯错误时不批评恐吓、有耐心,是相对正确的爱。孩子的家庭教育,告诉她是非对错、在此基础上制定和不断丰富各种规则很重要,教育孩子分清对错、做对的事情,会给予表扬、鼓励或奖励,不遵守规则会按照约定的方式惩罚,逐渐让孩子明白,满足需求要用符合规则的正确的方式,否则是得不到的。逐渐地就会让她养成好的习惯。父爱的缺失对孩子身心成长一定有影响,不过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更有赖于照护者的日常相处模式。我们要尽量避免归因于“父爱缺失”而忽略自我行为的倾向。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祝好!
女孩3岁多,总感觉孩子内心冲突与别扭,根源是什么?
家有女孩,3岁多,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和他爸爸离婚了,大部分时间都我和奶奶在抚养,她爸爸一直在忙于工作,并且在离婚没多久就开始了新的恋情,对女儿的照顾日渐减少。有时候,我总是感觉她内心会很别扭,比如,她不开心了,看得出来明明很想你抱她,她确要跑到离你很远的地方,哭,怎么都不行,非让你亲自牵回来,抱抱拍拍背,比如,今晚,半夜醒来尿尿,没有把她小马桶拿进来,我就抱她在卫生间大马桶上拉,看出来,我抱她大马桶上她不开心了,但因为好困,为了方便,就希望她将就一下,没有理会她的不开心,拉完,她也不穿裤子,我就帮她穿上,但她又嫌弃,我就说那不舒服就自己穿,她又不动,站在床沿边,就是不上去,我就说,来上去,妈妈好困,我们睡觉了,她还是不开心,不动,我知道她是想我哄哄她,把她抱上去,摸摸背,可是,她不说,只是在那僵持,我看了就有点烦,没有哄,而是简单粗暴地把她弄上床,她就大哭,我就关了灯,轻拍她后背以安慰,一分钟左右,她哭声平息,但又跟自己的裤子过意不去,急躁地哼哼,然后蹬床,搅得我睡意全无,因此我也暴躁的吼了她一句,她终于大哭,情绪大宣泄,她奶奶听到,马上过来哄,带往她房间,孩子情绪得以平息。我反思我不及时哄她是因为第一,大半夜的,困死了,明天还得上班,等一套哄的流程下来,我就会睡意毫无,第二,我觉得这样迁就她,会不会太过娇宠,事事都要顺她,已经有一点谁都不许说她,一说她就生气的性子。生活中,这类的事情比比皆是,因为自己是这样离异家庭,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自己看不清楚,我也怕把我的童年创伤无形之中遗传给她,我想知道她为啥会这么别扭,我应该怎么去调试自己,宠溺与爱的界限在哪?他父亲的不作为是否也是因素之一?
题主你好感觉到你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感到委屈,面对背叛,面对利益受损的时候,自己在忍耐,却换不来真诚的相待,这让你很郁闷,很愤怒。🍅因为不敢直面冲突,表现自己的攻击性,那么攻击就指向了自己,变得厌恶自己。那么为什么不敢表现出攻击性呢?其实你希望的经验让你养成了一种对待他人的范式,就是讨好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你以为这样就能交到朋友,获得好人缘。你害怕表现出攻击性,别人就不理你,不再和你做朋友。当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是不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的。你的愤怒也不敢表达。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是否被允许接纳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哪怕表达了负面情绪,你也是被接纳的。你被喜欢并不是因为你表现的乖,而是因为那就是你。🍅如果感到怨恨,感到不公平,一方面是自己真的受到了不公平对待,而默默忍受,另一方面,是自己总是看到了对自己不利的一面。我们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件事,并不一定完全是坏事,也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曾经有个人因为堵车没有赶上飞机,结果那架飞机突发意外,机组所有人都死了,朋友联系上他,才知道他根本不在飞机上。所以看似不公平,不好的事,也许过段时间再看,正是那段经历,磨砺了自己,或者帮助到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感到不舒服,你有权利选择离开,就像那个你觉得背叛了你还来说你不理解她,还怪你,这样的人真的是朋友吗?只关注她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你的感受。你可以勇敢拒绝。如果一段关系让你感到消耗就不值得留在里面。好的关系让你感到滋养的,会鼓励你去做你做不到的事,激发你的成长潜能。加油!
为什么会一直纠结,凭什么?为什么?心里不平衡不舒服
遇到事情的时候,我总是很心慌,即使只是在书写,在十分安全的环境下,只是想想就开启战斗模式,或者逃跑模式,拉满肾上腺素,长久不能平静。有时则是不甘心,所以我总是问,凭什么:凭什么你可以随意的拿捏我,是因为我比你贱,没有独立人格吗?为什么:则是再问,你为什么欺负我,是看我好欺负吗?不论是哪种,都无法使我平静,然后一直纠结。只要是和事情有关的因素,都可能触发我的心态。还有为什么我周边的人总是在夸夸其谈自己的付出,那我的呢?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无论怎么写,怎么说,都没有梳理的效果,一切还是混沌的,不明了的,是我不能理解的。怎么让自己甘心呢?可我觉得我可能一直都不会心甘情愿。不论我今天是寻求帮助想要逃离这样的心态,是因为不甘心影响了我的心理状态与生活状态,希望要改变。可我真的看不清自己,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1)我一直以来有个无伤大雅的行为,就是利益受损时,不敢直面单挑,只会在骂人周围小声咒骂或大声立马逃离,不论那种都会不甘心,然后自我厌恶。(2)无法接受他人的背叛,特别是亲近之人的。比如,好朋友刚跟我说完她不喜欢那个人麻烦不顾她的意愿,喜欢我和我相处起来轻松,但但转头就和对方玩到一起,还美其名曰告诉我失去不得已。这让我怎么相信?还有与我割席,暗讽我别人对我的恶意评价是合理的,是真的。这绝对是背叛。有时我也会去问她,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是,她甚至还责怪我不够理解她,我无理取闹。(3)每当我以为我们是以独立人格相处的时候,现实的结果总会告诉我,你以为你是什么?你不会真的觉得用谄媚得来关系,可以长久吧?没想到吧,你在别人那里一文不值,还是个累赘!你怎么配我虽然会很伤心,但我同时很气愤憋着一股气。就是凭什么?!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和世界更温和的相处,因为没有谁希望内心包裹着着一堆怨恨活着。
我的原生家庭放任型➕一致型。比率可能是60:40。从小父母工作,把我放在爷爷奶奶家生活,爷爷奶奶也很少交流,上学后回到父母身边,没有启蒙教育,生活常识只有爷爷家学会捡桌子,扫地,人际交流0,没有小伙伴一起玩甚至只待在我爷爷家院子,时常看外面的马路,听后院山上的乌鸦在黄昏时,穿过后山清晰的叫声,那时的感受我不懂,现在体会的是凄凉和廉颇老矣的悲壮感,以至于后来我一直有一种英雄主义,只不过带着一种孤独和凄凉,以及不得志的高傲感。生活也是如此,我上学后回到家和父母团聚,第一天爸喝酒应酬回来,我们很陌生,害怕不敢言语,爸就过来拉着我让我叫爸,我被吓哭,妈在旁解救我,我那时找妈,只认妈。妈溺爱,爸不管不问,但妈的溺爱是放纵,爸和我说最多话就是在喝酒后回来上人生大课。我没有感受到家庭的凝聚力,我不爱说话,在学校很自闭,怕老师,怕回答问题,这些都不是我父母关心的,唯一的关心就是妈对我吃的绝对控制,一旦吃饭少,没吃完,就追着我喂饭,以至于我现在对吃没有什么欲望。我跟父亲交流甚少,除了刚才说的喝酒后,其他就是我妈惯着我,他说一句惯子如杀子,然后我就开始对我妈叛逆,觉得她再害我。除了过度的庇护,我的家庭没有爱和交流。如今,我仍然人际关系有很多问题,能交流,沟通也可以,但不愿意社交,曾经有过一个发小朋友,现在20多年了,几乎也淡了。很难长期维持一段关系,几乎日子活的好好的就突然情绪来了找点事让这段关系出点情况,然后博取对方的关注,这样心理才舒坦,可能原生家庭被忽略太久。我拥有一段爱情长达4年之久,是一路吵架过来的,现在也知道了吵架后反思进行有效沟通,相对情绪稳定了许多。我父母关系疏离,导致我一度不想结婚,觉得单身挺好,实则害怕被抛弃,到现在不这样想了。母亲的溺爱加上父亲的抗议,让我既想要独立同时依赖性强,工作中,我有能力胜任我也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别人意见胜过自己,又有嫉妒心理。追求完美,做差一点自责但不能让外人说,我会反击,自尊心强。
你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互动模式,又是如何影响你的?
原生家庭是我们学习建立和发展关系的第一个场所。在原生家庭中,我们学会了和人怎样相处,学会了在关系中怎样互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家庭互动模式通常有“多元型”、“一致型”、“保护型”、“放任型”四种。当然,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信念、观点和哲学,只有少数家庭才能精确匹配某一类家庭沟通模式,多数家庭里的情况都只是偏向某一类。那么,你的原生家庭有着怎样的互动模式?这样的互动模式对你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怎样的影响?
首先感谢话题君的问题,让我又多了一次很好觉察自己的机会。一、我的原生家庭互动模式我觉得我的原生家庭主要偏向于“保护型”和“一致型”两种类型。1、保护型在我的家庭中,确实存在着一种遵守家规、听从家长的气氛。小时候,经常被教导要尊敬长辈,遵循家庭的传统和规矩。这种氛围使我学会了尊重权威和遵守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在社会生活中融入并适应不同的环境。然而,它也可能限制了我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我是一个特别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一定要走人行横道,哪怕此刻路上没有车辆,一定要等绿灯亮了再走,即使变了绿灯,也要确认车停好了再走。所以经常和我一起走的小伙伴,特别是过红绿灯的时候,我经常是那个被甩丢的人,大家都过去了,而我可能还在马路对面确认是否安全。正常遵守交通规则是正确的,但这种在某些社交场合可能就会导致我与其他人的节奏不同步。再确认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观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的。2.一致型我的家庭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一致。父母希望我们能够遵循他们的价值观和期望,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的世界观和行为准则。这种一致性使我更容易与家人沟通和理解彼此的观点。然而,当我的观点与家人的观点相悖时,我可能会感受到压力,倾向于迎合他们的期望而非坚持自己的立场。就像毕业后我选专业一样,一开始全是老师帮我选的专业,最后因为妈妈的话,又改了她想让我学的专业。二、这样的互动模式对我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影响?这两种模式共同塑造了我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一方面,我学会了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和追求和谐;另一方面,我在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追求个人目标方面可能显得较为保守。其实这种模式在生活中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比如在和同学、同事、包括家庭关系的相处中,我更多的是以和为贵的思想,追求所谓表面的和谐,我认为是不应该存在争吵的,也害怕争吵。即使是自己对的,为了所谓的和谐,宁可让自己委屈,也会选择遵从对方。不会拒绝别人,即使感觉自己已经很累了,但因为答应了,无论任何困难都要遵守规则,信守承诺。为了平衡这些影响,我也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学习心理知识,努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努力学会在尊重他人的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努力做一个阳光自信且有力量的人。
你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互动模式,又是如何影响你的?
原生家庭是我们学习建立和发展关系的第一个场所。在原生家庭中,我们学会了和人怎样相处,学会了在关系中怎样互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家庭互动模式通常有“多元型”、“一致型”、“保护型”、“放任型”四种。当然,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信念、观点和哲学,只有少数家庭才能精确匹配某一类家庭沟通模式,多数家庭里的情况都只是偏向某一类。那么,你的原生家庭有着怎样的互动模式?这样的互动模式对你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怎样的影响?
如题对照了一下,我对我的原生家庭在婚前婚后有不一样的认知。所以我还没对上号,不知道自己的原生家庭互动模式到底属于哪一种?像保护型又像是放任型。结婚之前我没有觉察到原生家庭的问题,会对我以后的小家庭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也不觉得原生家庭有什么问题,总之在我的心中爸爸妈妈总是很不容易的,她们那个年代都是多子女家庭,爷爷奶奶务农,所以也没有工资供爸爸上学,妈妈是家中的老小,但是因为外婆去世的早,所以嫁给爸爸,作为一个家族的长嫂,承担了好多责任,也受了好多的委屈,🥺总之妈妈的底色是辛苦而倔强的。包括现在,其实他们可以过的很开心很轻松,三个孩子都大学毕业,也很有孝心,但是依然看起来过得非常的辛苦,非常辛苦的把我们养大,所以我的潜意识里就住着一个坚强的基因,凡事得靠自己。记忆中爸爸妈妈因为长时间的异地,他们之间沟通是不太顺畅的,也不是很多的,妈妈总是对爸爸会有很多的要求,但是爸爸又无法达成她的要求,所以妈妈的话语中总是有许多挑剔和不满。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但是现在自己有了家庭之后,我会觉得,妈妈对自己太苛责了,没有自己,所以对孩子是很好,但也很多批判,所以我是感觉到她的辛苦,压力和不幸福的。这样的环境长大的我在我结婚的初期,是无意识的,所以刚开始也过得非常的跟妈妈一样,辛苦不被理解委屈怨恨,所有的努力一切为了家庭,想要强因为不甘心,对老公经常会看不上,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等我明白过来,天啦,我延续爸妈的婚姻模式时,是孩子刚出生的前两年,我想挣脱这样的模式。我开始花了很多的钱做心理咨询,开始向外寻找,去外面上课,自己买了好多书📚看书,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也渐渐喜欢上了心理学。这大概也是这次来参加超越原生家庭书写营的原因吧,希望通过这次书写可以疗愈自己,看见自己,可以真正的超越原生家庭的困惑。不管怎样,感谢原生家庭的成全。感谢父母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允许。
你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互动模式,又是如何影响你的?
原生家庭是我们学习建立和发展关系的第一个场所。在原生家庭中,我们学会了和人怎样相处,学会了在关系中怎样互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家庭互动模式通常有“多元型”、“一致型”、“保护型”、“放任型”四种。当然,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信念、观点和哲学,只有少数家庭才能精确匹配某一类家庭沟通模式,多数家庭里的情况都只是偏向某一类。那么,你的原生家庭有着怎样的互动模式?这样的互动模式对你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怎样的影响?
原生家庭影响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和在家庭的幸福感,为了有一个更幸福的家庭生活,为了在人际交往中能更游刃有余,我要对自己进行家庭成员互动模式及其影响的探索我妈妈和我交流更多的是对我的批评和督促,而我更多的是以一种讲道理的方式去反驳她(第一次发现,现在会有一种羞耻感),有时也会不理她,这都是一种回避。我妈妈和我爸爸交流更多的是对他做的不足之处进行指责,我爹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回避,在之前做家庭咨询时发现了这种回避是爸爸的原生家庭,我爷爷奶奶天天打架,爸爸不喜欢,就经常跑出去,形成了在家庭中回避的习惯。一种是间接的回避,就是不耐烦的说好了,别说了,知道了。爸爸平常和我的交流不多,更多的是和我联手瞒妈妈,比如他去钓鱼🎣,我喝点酒😋。偶尔则会向我表示:我相信你。我相信这肯定给我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只是我目前还没觉察到。和爸爸的相处模式让我在遇到事情时习惯自己承受,不愿和父母分享,而受妈妈的影响,我在遇到大事时会和他们去讨论。还是不错的哈😊(我还没形成自己的小家所以还不清楚对小家的影响)这样的总是充满小冲突的家庭带给了我太多的不安全感,让我在人际交往中不断的去讨好别人,害怕别人对我不满,而又因害怕他人的伤害而回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遇到问题,我在家无法向父母求助,在外也不敢和朋友诉说,太多的压力积攒于心底。最近我开始试着通过先和倾听师诉说或者写日记的方式舒缓自己,相信一段时间的练习和觉察可以帮助我更好的处理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
你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互动模式,又是如何影响你的?
原生家庭是我们学习建立和发展关系的第一个场所。在原生家庭中,我们学会了和人怎样相处,学会了在关系中怎样互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家庭互动模式通常有“多元型”、“一致型”、“保护型”、“放任型”四种。当然,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信念、观点和哲学,只有少数家庭才能精确匹配某一类家庭沟通模式,多数家庭里的情况都只是偏向某一类。那么,你的原生家庭有着怎样的互动模式?这样的互动模式对你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怎样的影响?
题主,你好!我是六月来风。离异爸爸带5岁女儿确实可能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当孩子敏感内向、心思细腻时。处理儿童对于家庭变化的理解和适应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过程。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父母的离异可能会带来不确定感和情感上的困惑。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通常还不能完全理解离婚的概念,但他们能感受到家庭氛围的变化和父母情绪的影响。因此,引导孩子如何理解和谈论父母的离婚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不建议刻意引导孩子在同学面前谈论父母离婚的事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尚不成熟,对于离婚这种复杂的家庭变化可能还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其次,在面临幼儿园活动这种情况时,可以提前和孩子进行温馨、平和的沟通。告诉她,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有爸爸妈妈一起,有的家庭只有爸爸或者只有妈妈,这都是正常的。让她知道爸爸和奶奶会一直爱她、照顾她。另外,强调家庭的爱并不会因为形式的改变而减少,比如可以说“虽然妈妈这次不能来,但是爸爸和奶奶会陪你玩得特别开心,我们的爱一直都在你身边。”活动过程中,如果有同学好奇询问,鼓励孩子用简单、自然的方式回答,比如“妈妈这次有事不能来。”而不是深入地去解释离婚的事情。如何帮助你在女儿面前正确引导她关于父母离婚的事,并让她更坦然地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这样做:首先,理解孩子的感受:-认识到孩子可能对于父母离婚这一变化感到不安、恐惧或困惑。-敏感内向的孩子可能更加难以表达这些情感,因此作为父亲,需要更加细心地观察和理解她的情绪变化。其次,准备合适的解释:-与孩子一起讨论父母离婚的原因,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负面的词汇。-强调离婚是父母之间的决定,与孩子无关,她并没有错。诚实而简单的解释,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解释离婚是什么。比如可以说:“爸爸妈妈因为某些原因决定不再住在一起,但我们仍然爱你和关心你。”让孩子知道,尽管父母分开生活,但对她的爱不会改变。这有助于减轻孩子的担忧和恐惧。再次,鼓励孩子表达:-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她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让她感到被理解和接纳,不要贬低或忽视她的情绪。然后,积极应对外部场合:-在幼儿园统一活动中,可以事先与孩子沟通,解释妈妈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加,但奶奶会陪伴她。-如果孩子愿意,可以鼓励她向同学简单介绍父母的情况,但不必强迫她详细解释或回答别人的问题。另外,提供正面榜样:-作为父亲,要展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离婚并不代表家庭的失败或不幸。-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培养她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最后,建立支持系统:-与孩子的母亲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寻求亲友、邻居或社区的支持,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共同帮助孩子度过这一难关。总之,离异爸爸带敏感内向的女儿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注,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耐心和支持,帮助她以自己的节奏理解和接受家庭的新状况,减少心理负担,促进她的健康成长。世界和我爱着你!祝你幸福!
父母离异,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外人的询问?
离异爸爸带5岁女儿,该怎么引导她在外人面前说父母离婚的事?她是想回避,但马上幼儿园要统一出去活动,一般都是父母带孩子,而我是和我妈一起带孩子。我们可以说是妈妈工作忙的理由,但也想借此机会在她同学面前不回避这件事,让孩子能更坦然面对,而不是成为心理负担,每次遇到这种场景都要掩饰和不自在。女儿属于敏感内向型的,心思比较细腻。
题主你好,我是刘年。阅读了你的问题,我完全能感同身受,因为大部分人身边都会有几个“斤斤计较”的朋友,比如在大学宿舍,在职场中,有些人不仅不允许别人碰一下自己的东西,甚至连公共物品也有一些占有欲。就像你问题中关于你朋友的描述的一样,护食,或者借一下笔和文具都不愿意。那么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这是什么愿意造成的。往好的方面说,这可能是一种边界感的体现。边界感关乎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界限的认知和尊重,这种行为可能源于她对“我的”和“他人的”界限划分得较为严格,尤其是在涉及她认为有价值或稀缺的资源时。她可能觉得,既然是自己付钱的食物(尤其是在AA制下),那么她就有更大的权利去支配这些食物,甚至可能将这种控制权视为自己边界的一部分。她的护食行为也可能是在通过行动来宣示自己对特定食物的“所有权”,以此来维护和强化自己的个人边界。当她看到你吃得较多时,可能感觉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从而通过挑拣食物、甩脸色等方式来表达不满和捍卫自己的边界。然后从另一个视角理解,你朋友的护食行为可能源于一种深层的对资源的控制欲或是占有欲。这种欲望可能与其过去的经历有关,例如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过资源匮乏的情况,导致其对物质资源有强烈的保护意识。当面对好吃且贵的食物时,这种保护意识被激发,表现为不愿意让他人多吃。其次,这种行为也可能是一种被动攻击的方式,即通过行为上的控制来表达对某种情况的不满或是焦虑。例如,她可能对你的某些行为或言语有所不满,但并未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护食的行为来间接传达这种情绪。另外,这种护食行为还可能与其自我价值感有关。她可能通过控制食物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或是地位,以此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以上是我对你朋友行为的理解,我们试着去分析她行为的原因,就是为了试着去理解她,基于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去处理和她之间的关系。那么遇到着这种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其实两个人相处,除了理智地划分边界之后“各司其职”之外,还有感情的交互,而感情的交互并不往往对等。所以我的意思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取决与你如何看待这段友谊。显然,你是不太能接受你朋友的行文的,一定是她的表现让你觉得不开心了,这种不开心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过或者觉得她过于自私。如果我们用上述理由去理解你朋友的行为,是会会让你的不开心淡化一点点,让你的情绪平复一点点呢。如果你理解,但是还是很生气,那就要想,你是否还珍惜这段友谊。如果你觉得你跟你朋友价值观不同,友谊基础也并不牢固,那么这段关系可能会渐渐疏离。如果你珍惜这段感情,今后必然还会有很多的接触和共同时间,那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和善意,让她感受到你是可以跟她共享的,也可以共享属于她的某些东西。当感情基础大于对资源的控制欲时,她自然而然会表现得跟你更加亲近。写到这里,感谢题主耐心阅读。与人相处中,对于他人让自己感到不适的行为,我们试着换位去理解,有时候确实可以让自己更加平和,但是理解并不代表接受,希望你面对不同的人际关系,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成年人一起吃饭,朋友特别护食是什么问题?
和朋友一起吃饭,aa制,发现比较护食,遇见好吃贵的就特别护食,不愿意我多吃,会挑挑拣拣,感觉多吃一口都不行,会甩脸色,我怕她不高兴就赶紧再买一份。我感觉很奇怪,这是什么心理问题?
🌟今日话题:【原生家庭是怎样互动模式,又是如何影响你的?】鲸厂话题君的提问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对内探索。🌈【我的原生家庭是怎样互动的模式?】这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自我探索机会,重温了多元型、一致型、保护型、放任型四种家庭互动模式的特点。你的家庭是属于哪一种呢?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家庭也不一定只偏向某一种。经过思考和回顾,我发现我的家庭互动模式还是只偏向某一类,那就是保护型,而且表现形式是非常典型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明确的家规比如,外出需要向大人申请,如果不批准就不能外出;回家的时间有明确的规定;违反规定会受到责罚。2.小孩一定要听大人的大人的要求一定要听从,比如一餐必须吃两碗饭,不吃完不能离开;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不能够提出来,那就是属于小孩顶嘴的范畴。3.家庭比较传统家庭的模式比较传统,长幼有序,谦卑有礼。在生活方面会有很多的规矩必须遵守。4.较少深层次的交流家人之间谦卑有礼,较少精神层面的交流,一般都是在事务层面上的商量。5.容易回避冲突这样的家庭模式也造成家人之间害怕冲突。如果感受到冲突即将发生的时候,就会采取回避的应对模式来进行防御。🌈【家庭互动模式对我与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我们,深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们灌输给我们的观点、信念,对我们的人生是有很长远的影响。1.尊重长辈权威家庭中很注重长幼有序,我也很尊重长辈的意见。一般长辈坚持的意见,我很少提出不同的看法都尽量去配合他们。会优先考虑他们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需要,甚至觉得自己的意见是不重要的。在人生大事中都会充分的征求他们的意见。2.容易回避冲突由于是权威式的家庭,家长说了算,不允许小孩顶嘴。因为担心发生冲突受到惩罚,在冲突面前我也很容易形成回避型的防御机制,甚至会察言观色,讨好大人,获得自保。3.关系不够亲密保护型家庭互动关系,会使家人之间尊重有余,但亲密不足。印象中我很少向父母撒娇,或者是提出自己的要求,或者表达内心的感受。会担心提出的需求被拒绝,表达的感受被忽略或评判。🌈【互动模式对我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在原生家庭的互动模式是我们生存学习的范本,它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社会交往的能力。从原生家庭中我习得了生存之道,学会了与人相处当中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陷入了一些误区。1.与人关系融洽由于从小就会观察大人的情绪,和忍受大人的控制。所以,人际交往中关系都相处得很融洽。因为我几乎不会制造冲突,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会选择回避,甚至是妥协的方式。很少出现关系紧张的情况,看似和每个人都能够相处的来,即便是大多数人公认很难相处的人,我都能够和对方保持较好的互动。2.形成讨好模式但是这样的互动模式,是以我牺牲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为前提条件。并不是一个健康良性的互动模式。之前一直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委屈,却苦于没有答案。学习心理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应对模式是属于不良的应对模式,是从原生家庭和家庭成员互动中习得的。3.多是浅层交流一味的忍耐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友谊。因为害怕受伤,所以对人会有不信任感,不敢与人有深层次的交流,都是面上的相敬如宾,却很难抵达心灵的深处。🌈【写在最后】很多人看到这里,也感受到和我有类似的经历吧。中国的传统文化下,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为了博取父母的爱,我们学会了顺从和讨好。萨提亚家庭治疗中提到,健康的应对(沟通)模式应该是一致性表达。即在压力的情况下,既能考虑到沟通的情境,先共情对方的感受,也能够看到并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习心理学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首先受益的还是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在学习的路上不但有理论知识的收获,更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分享出来还可以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希望大家都在这次活动中有探索、有分享、有收获!🌹🌹
你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互动模式,又是如何影响你的?
原生家庭是我们学习建立和发展关系的第一个场所。在原生家庭中,我们学会了和人怎样相处,学会了在关系中怎样互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家庭互动模式通常有“多元型”、“一致型”、“保护型”、“放任型”四种。当然,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信念、观点和哲学,只有少数家庭才能精确匹配某一类家庭沟通模式,多数家庭里的情况都只是偏向某一类。那么,你的原生家庭有着怎样的互动模式?这样的互动模式对你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怎样的影响?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其实,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亲密关系会有影响,这是很正常的,而且,从你的描述来看,这种影响似乎是正向的。因为父母经常吵架,所以你渴望和睦的夫妻关系,反而向往美好婚姻,这其实是一种补偿。而且,你的父母是不是虽然争吵,但其实感情也还是稳定的,这是不是也让你明白了,他们吵架并不是你的错,而只是他们自己的课题,是他们自己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让你没有了之前的负担感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1.或许这世界上不存在不吵架的夫妻,尤其是在我们父母的那个年代。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真的不存在不吵架的夫妻,因为夫妻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在关系中就是会有很多摩擦,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各自的需求、立场和角度,而且,男女思维本身就存在差异,女生渴望被理解、被倾听,而男生喜欢讲道理、摆事实,往往就容易将矛盾激化。但现实却是,大部分夫妻吵归吵,但基本都是“床头吵架床尾和”,因为从本质上讲他们是和谐的,是都不想分开的,是彼此相爱的。这种可以感受到的稳定,比表面上的争吵更重要,或许你也是感受到了父母虽然表面上争吵,实际上还是彼此相爱的,关系是稳定的,因为吵完后的他们并没有分开,对吧?2.如果吵架真的可以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偶尔吵吵也无妨。一般吵架的时候,我们才会去表达出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用比较激烈的方式让对方看见我们内心深处的需求,这其实就达到了有效沟通的效果。如果你们觉得这样的节奏和方式没什么问题,那吵吵也无妨,不必太纠结。3.如果感兴趣,也可以试试“非暴力沟通”这种更温和的沟通方式。当然,如果不通过吵架这么激烈的方式就能够了解到彼此在关系中的真实感受、需求,以及对对方的具体期待,那么,你们的关系将更加亲密、和谐、稳定、幸福。推荐你看《非暴力沟通》《亲密关系管理》,学习如何在关系中进行真诚一致的表达,做到既温和且坚定,收获属于你们的稳稳的幸福😊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我的亲密关系有影响怎么办
父母吵架,对孩童时期的我影响很大,那时只觉得作为孩子的自己对父母而言是负担,是累赘,也产生过要是自己从世界上消失就好了的想法。但父母吵架并未影响我对美好婚姻的憧憬和向往,反倒是让我觉察到夫妻关系的和睦程度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之大。如今自己在婚姻生活中也难免和丈夫吵架,但我认为适当而有效的吵架,常常会给夫妻关系带来正面的影响,因为吵架其实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不知这样的想法大家怎么看?
题主你好👋!我是江61。首先,感谢你的信任,愿意把自己的困惑告诉我们,以获得解答。你的困惑“母单男,需用恋爱失败证明他们的失败”看了你的经历,挺心疼你的,抱抱你。也有了一些想法,与你一起探讨一下。一、介绍1️⃣、家庭结构你说:“我是一名29岁的母胎单身男生,或许是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使我对于恋爱是持有即回避又渴望拥有的矛盾的心理。”你的家庭结构是单亲家庭的男士,目前身份是29岁的单身。你对恋爱的态度是回避又渴望的,有很矛盾的心理。看了你后面的叙述,理解了你的心情。2️⃣、影响🇺🇳父母你说:“在我的记忆中家里面充斥着争吵与指责的声音,我的爸爸是权威型家长,而我的妈妈则是专治型家长,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有着很强的自卑心理。”记忆中的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争吵、相互指责不断。可以看得出来,两个人都是个性非常强、爸爸权威型家长,妈妈专治型家长。他们坚持己见、互不想让的人。你则是回避型的人。在他们的吵闹声中长大,形成了很深的自卑感。🇺🇳影响你说:“直到现在我依旧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也还觉得现在的自己没有能力去发展一段亲密关系,因为我不想重演父母的模式,同样也不想因此被束缚被控制,可能我现在保持单身的原因是对于原生家庭是对我父母的一种报复,我需要用恋爱的失败去证明他们的失败。”🐯阴影和很多父母争吵、离散的家庭子女一样,他们的生活状态给你留下了阴影。你不想重复父母的吵吵闹闹的婚姻状态,也不愿意像被父母束缚一样被另一半控制和束缚。所以,不愿意,也没有勇气发展一段亲密关系。🐯证明你想用恋爱失败证明他们的婚姻失败对你是有影响的。我想了解一下,你是想以单身的状态告诉你不敢走进婚姻是他们造成的,以此报复父母对你的伤害吗?3️⃣、疑问你说:“现在我们真的想要去改变现状,但我不知道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可以看得出来,你现在这种既想建立亲密关系,又担心受到伤害的状态,自己也难受,想改变,想知道该怎么做。借助平台解决心理疑问。二、疑问的原因1️⃣、相应推断理论🇺🇳相应推断理论相应推断理论即当人们观察到某种行为或条件时,会倾向于根据该行为或条件做出推断。这种理论在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并有助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推断行为。🇺🇳推断题主长期生活在父母的争吵环境中,在题主的潜意识里,认为父母发生过的事情,在自己身上也会发生,由推断变为担心,进而变为焦虑,最终不敢尝试进入亲密关系状态。2️⃣、课题分离🇺🇳课题分离课题分离是一种心理概念,旨在区分什么是自己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课题。这个概念强调每个人的人生课题是独立的,我们只能对自己的课题负责,而不能控制或过度干涉他人的课题。🇺🇳课题没有分离从题主的叙述中,我们明显感到题主的主体和客体没有完全分离,所以会把父母需要解决的课题问题,当作自己的课题,来惩罚自己。出现了明显的主客体的课题分离不清的问题。这里题主忽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能改变一切的,是可以不受客体的课题影响的。3️⃣、原生家庭影响🇺🇳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影响的确如题主意识到的那样,原生家庭的生活环境对题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导致题主害怕婚姻中的亲密关系变成控制关系、被束缚。三、怎么办1️⃣、主客体课题分离🇺🇳主客体分离主客观分离是指在日常行为中,个体能够将主观意识与客观事实相分离,以达到自洽和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方式。🇺🇳与父母课题分离题主通过主客观课题分离,知道父母的课题未必就一定能成为自己的课题,我们可以通过主观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导向,父母的行为再现。2️⃣、情绪管理我们可以通过情绪管理,沟通和交流保持稳定和理性,避免不合理的情绪出现,改变亲密关系状态。🇺🇳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通过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情绪管理方法🌼察觉情绪这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当有情绪时,察觉情绪是什么情绪,比如焦虑、愤怒、忧伤......等。🌼接纳情绪健康情绪是表现出的情绪应该与事情本身所一致。当你的情绪体验符合客观事件时,第一时间暗示自己:我现在的情绪是正常的,这就是接纳情绪。这样暗示,情绪张力就会下降,内心自然恢复平静。🌼表达情绪情绪表达,表达的是自己的情绪,主语是“我”常常使用“我.......,我的感受......”。🌼陶冶情绪情绪管理也需要培养和练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练习。1)有规律地生活,情绪也会稳定;2)培养业余爱好,让积极的情绪带动你,爱自己、爱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3)关心和照顾他人,让爱住在心里,助人是最大的快乐,助人自助;4)接触大自然,吸取天地精华,内心开阔,情绪也会舒缓,稳定;5)结交执行朋友,和情绪稳定的人在一起,减少情绪的干扰和波动。仔细观察父母争吵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做好各自的情绪管理,强调个人意愿超越他人,所以,出现争吵不休。我们学会情绪管理,既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管理好他人的情绪,你说你们还会争吵吗?3️⃣、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沟通即信息交流,指把某一信息传递给沟通对象,以期沟通对象做出预期中回应的整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得以实现,即完成了有效沟通。沟通包括语言和非言语的信息,非言语部分通常比语言部分更重要。在处理校园的人际关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有效沟通显示出重要的意义。​🇺🇳有效沟通步骤有效沟通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表达感受,而不是情绪;第二步:表达你要的,而不是不要的。表达自己是愤怒的,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第三步:表达你的需求,而不是抱怨;不要让对方猜测,我想要什么。第四步:表达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抱怨你所在的位置;看最终结果,而不是陷在事件之中。在沟通中我们既会倾听,又能共情,还会把自己的想法、情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对方清晰了解自己的想法,你们就避免出现像父母一样的争吵了。如果感动自己被控制、心里不舒服的感觉时,及时让对方了解你的情绪状态,你的课题就解决了,你们的关系也会得到改善。题主,在亲密关系中,沟通、倾听、共情非常重要,它是我们改变关系重要的方面,父母没有做好,不代表我们也做不好。给自己信心,学会情绪管理、倾听、共情、沟通,就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开始属于你的一段亲密关系。最后,祝题主愉快!
【超越原生家庭】母单男,需用恋爱失败证明他们的失败
我是一名29岁的母胎单身男生,或许是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使我对于恋爱是持有即回避又渴望拥有的矛盾的心理。在我的记忆中家里面充斥着争吵与指责的声音,我的爸爸是权威型家长而我的妈妈则是专治型家长,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有着很强的自卑心理。直到现在我依旧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也还觉得现在的自己没有能力去发展一段亲密关系,因为我不想重演父母的模式同样也不想因此被束缚被控制,可能我现在保持单身的原因是对于原生家庭是对我父母的一种报复,我需要用恋爱的失败去证明他们的失败。现在我们真的想要去改变现状,但我不知道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羯傲不寻🍀🌸认真看了你在平台描述的问题和困惑,你是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吧!你提出的问题:“经常提出负面评论的人,是不是在索要别人的认可?”如果对一件事情、一个活动,经历一场遭遇,总是会提出负面的评价,找出里面的问题,不发表肯定积极的言论,这样的人是在通过鸡蛋里面找骨头,向周围人索要认可和肯定吗?你一直很困惑,也想知道这是怎样一种心理?🌸很想知道,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因为从小被肯定得太少造成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正面积极的言论和想法,几乎都是负面评价,这样下去真的好吗?又要怎么改变呢?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改变自己?👇帮你分析梳理一下:1、建立正确良好的认知🍀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你应该是内心很困惑,你好奇这样的是什么样的心理?如果一个人非常喜欢负面评价别人,看不得别人比他好,这说明这个人的嫉妒心理非常强,或者是看不到他人的好,如果是这样,还需要建立正确良好的认知,自己不能够做好看到别人做得比自己好,试着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就好,没必要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评价别人,何必这样呢?2、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有的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成功的时候受到的打击比较多,所以就非常喜欢去负面评价别人,不太会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别人,也不会用肯定的语言去评价别人,你如果想知道这是什么心理,不如先探索一下这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是原生家庭导致?又或者是心灵深处有过较多的心理阴影?所以才不能正确的态度评价别人,看不得别人的闪光点,这也算是一种心理缺陷吧!3、尽量保持冷静理智🍀与人相处时,还是要学会冷静下来,哪怕心里再不舒服,不要立即做出反应,如果在面对一些负面评价的时候,会感受到很多的恶意,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做出一些难以收场的冲动行为,还是要尽量保持冷静理智,在面对矛盾冲突的时候越情绪化,就越不容易好好的沟通交流,先要慢慢平复情绪。4、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容易有负能量的这种人的心理特点,就是一种自负的表现,也容易活在他人的看法和评价中,喜欢负面评价别人的是心理是不太健康的,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疏导,要想克服这种心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自己努力的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赞美别人,顾励他人,多跟阳光温暖的人相处,这样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慢慢来,不要急。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如需进一步沟通,题主可关注我(点击个人主页),选择心探服务,和我一对一交流,世界和我爱着你🌹🤝
经常提出负面评论的人,是不是在索要别人的认可?
大多数时候,对一件事情,一个活动,经历一场遭遇,总是会提出负面的评价,找出里面的骨头,总是不发表肯定积极的言论。这样的人,是在通过鸡蛋里面找骨头,向周围人索要认可和肯定吗?是不是因为从小被肯定得太少造成的?
题主你好!时隔多年的朋友联系上了,本来想着能友谊天长地久,结果就聊了没几句,他就再也不回消息了,令人疑惑不解。对于这种情况,你想知道他不回的原因,简单分析一下,一种是他的原因,他选择不回对他更有利,一种是你的原因,他选择不回对你更有利,一种是你俩的原因,他选择不回对你们都有利。你愿意相信哪一个?那看你相信他是什么样的人了。其实哪种原因已然不重要了,真的确定了原因也可能也不能挽回你们的关系了。而你真的想找原因吗?恐怕也不是。是他不回消息让你感到很不舒服,如果能够解决不舒服的感觉他回不回都不重要了。为何会感觉不舒服呢?是关系的结束也就是分离。想一下,你们关系结束了,当然会有不舍和难过,而且这种结束也不符合你的期待,你原来没想过会这样结束,你可能想着你们还可以相处很长一段时间,可突然之间关系就结束了。这种期待落空和关系结束带来的双重打击让你难以承受,于是你想问为什么。当人感觉到痛苦的时候,特别是这种不得不分离的情况,大哭一场或许就会减少很多痛苦,但好像哭似乎很多时候被禁止,所以这种痛苦就会被压抑。那么内部消化不了的痛苦就会向外找原因,想着只要找到外部的原因就能解决内在的痛苦。这恐怕就像感冒了就去把空调温度调高一些,感冒就能好了吗,当然不可能。说的简单一些,这就是情绪问题,解决情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快乐的时候就开怀大笑,悲伤的时候就放声去哭,愤怒的时候就去做剧烈运动,恐惧的时候就让身体保持一段时间颤抖,这样体内的激素水平重新达到平衡,痛苦也就基本消失了。可是很多人呢对待情绪的方式并不是健康的释放,而是选择压抑,忽视等其他方式,这样就出现了各种问题,就像你和朋友的分离,悲伤是肯定的,哭出来就会好很多,而你恐怕也不太能接受自己的哭。可你想一下,任何一段关系都会分离,这是早晚的事,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关系建立的时候就注定会有分离的一天。你决定不了一个人来,也决定不了一个人的离开。既然来去都决定不了,那就做好关系中随时来去的准备,来的时候珍惜每一段关系,好好相处,走的时候也大方的放手让他离开,紧抓关系不放显得我们小气了。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如何对待每一段关系,而非决定关系中人的来去。做好自己能做到的,放下我们不能决定的事。就像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谁来都欢迎,谁走都不惦记。
也不删好友,但永远也不回消息,是什么心理?
多年不见的朋友一开始发消息回后来发什么都不回了,账号在线。也没删除好友,这可能是啥原因
题主你好,看到你的描述,能够感受到你内心的纠结,痛苦和困惑。看得出你对父母的爱持怀疑态度,你觉得他们言行不一,你没有从他们那里感受到爱。你有两方面的困惑,一方面,你怀疑父母是不是真的爱你,另一方面,你觉得父母对待你的方式影响了你的人际关系,这让你很痛苦。你想知道,如何摆脱这种影响,从而开展一段健康正常的人际关系,是这样吗?以下是我个人的一折建议,希望对你有些帮助。➡️爱需要全心投入、用心感受因为对父母的爱持怀疑态度,导致你对外界的关系也感到不安全,总是怀疑对方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无法感觉被爱。事实上,当我们用先入为主的认知去开启一段关系,那么我们就对关系做了一个定义。当我们不相信有人会真的爱你,别人是带着动机来接近你,你就会无意识的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证实这件事上,去自证预言。我们也会用自己的行为去验证和证明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感觉永远在猜测,在怀疑,永远也不相信,所以永远也感受不到爱。爱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用心去体会,你的心才会感觉到,所以,只有尝试放下自己对爱的预判,尝试去打开自己,用心去感受,你才有可能收获一份真正的感情。➡️尝试去理解和接纳父母给我们的爱我知道,虽然你并没有从父母那里感觉到爱,但是,你是愿意相信父母是爱你的,你只是怀疑,父母的动机。那么,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呢?我也相信你的父母是爱你的,或许只是父母并没有用我们想要的方式给我们爱。作为父母,他们有他们的局限,相信他们能给到我们的是他们认为对的并且是最好的。他们并没有我们的智慧去怀疑和探索,怎样才是真正的爱,那么你会原谅和接受这样的父母嘛。➡️放下对父母的期待,重新养育自己你已经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尝试去探索如何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影响,这真的很了不起,你已经迈出了自我的第一步。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是否可以尝试靠自己获得。像个成年人一样,如果你遇到童年的你,你想要怎样的去爱她,那么就去爱她吧,尝试用你想要的方式重新养育自己一遍。你会一点点感受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用心去感受,它会带你找到那份稳定和踏实是感觉。从而让你真正强大起来了,重新开始属于自己的新生活。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要怎么摆脱父母的影响,跟朋友相处?
父母对我的言行不一,让我一直处在纠结中,一方面我愿意相信他们是爱我的,一方面他们对我的忽视,让我怀疑,他们是真的爱我,还是因为我是他们的女儿,他们不得不履行当父母的责任。一直很难跟人维持持久的关系,总会怀疑每一件事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动机,感受不到被爱,就会担心自己的付出是一厢情愿,很痛苦,很孤独我已经不期待知道真正的原因,毕竟我已经是成年人,不再依赖他们而生存,可是怎么才能拜托他们对我的影响,维持一段正常的人际关系呢
首先,我要为你的自我觉察、反思而点赞。你愿意在文字中梳理的,可能是你人生中最痛苦而敏感的经历,这是多么的不容易。面对一个浩瀚无边的网络世界,这样的抒写是充满勇气的,还是要为你点赞。你提的问题很好。很显然,住院治疗可以救急,可以为身、心提供一个的短暂的庇护之所,可以帮你从躁狂发作的巅峰慢慢降落、着陆、重启。但出院后的复原(rehabilitation)之路,才是更加漫长的,也需要更多的自省和反思。我不知道你愿不愿意随着我——作为一个咨询师——的视角(也许并不准确),把抑郁、躁狂这两种状态,看作是一个巨大波浪的“峰”,和“谷”。这仿佛是一个随心境而摆荡的波浪,存在于你的身体里。当躁狂之“峰”来临时,你会对身边的活动、环境中的兴奋点愈加投入,仿佛有源源不绝的能量和热情。你像是被裹挟着,被推着走,走向一个高峰,越来越高,直到你身边的人开始为你担惊受怕。在抑郁的“谷”来临时,你又仿佛沉入深深的海底,不愿意触碰海水以外的世界。好像只需要有一个手机,就足以维系你和世界的联结,只要不过于无聊、空虚,就足够了。不过,从辨证行为疗法(DBT)的哲学观点来看,也许在峰和谷来临之时,要从那些不断循环往复的“局”中破局,需要你对情绪、认知有更清晰的自我觉察,需要你做出和惯性动作恰恰相反的行动(OppositeAction),逆势而为。我知道,写出如你所写的文字,问出如你所问的问题,这意味着你已经在康复之路上前进了很久。我想邀请屏幕前的你,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尽管如此,从你的问题中,我看到的是更强烈的成长动力,对人格更深刻的反思,和想要对生命有更多掌控的愿望。也许,你需要的是走入一段心理咨询的旅程,帮助你把身体的感觉、情绪、思维和行动,在“峰”和“谷”来临之时,和在走出“峰”和“谷的复原之路上,更好地整合到自我之中,让生命力喷薄而出,也获得更多的平和。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人际交往状态受病情影响该怎么调整
今年29岁(男),得双相情感障碍十年多了。我情绪高的时候,人很亢奋。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就是会“社牛”,过于主动跟陌生人交流,很想找朋友说话和出去玩,在家里闲不住,给我好朋友的印象就是喜欢到处乱跑。相反情绪低的时候,会宅在家里不出门,在手机上面日均使用时间十来小时。拒绝社交,对朋友亲人的关心很冷淡,除了必要的回话家人,感觉就成了哑巴一样,一天就说几个词。而这种循环往复的状态从青春期开始就伴随我了,一直没下决心彻底“改造”。说句题外话,我基本两年左右就住一次院,都是躁狂发作,镇静不了的时候,家人和亲人送我进医院的,最开始一两个月出院,后来都是三个月。然而抑郁期,我就是在家里自我“封闭”度过的,因为没造成什么“破坏”和影响,家人也就随我了。所以我接受的治疗和方案是不是影响到了我的性格和成长,进而影响了我的人际交往?
题主好,看了描述,对于职场小白来说,身边有能力强的人是一种资源,如果自己也希望提升能力确实要搞好关系。下面聊一下看法。1、进公司一年,“干都是打杂的话没技术含量”,对于企业来说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希望投入产出最大化,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公司能把你招聘进去,是对过往履历的基本认可,给你安排的岗位原则上是公司判断了岗位要求、你的适岗度、岗位工薪等因素后做的决策。2、进入公司后的自身发展,首先与你的目标诉求相关,比如说:赚钱养活自己、学习工作技能、积累人脉关系、提升个人某方面能力、到自己喜欢的岗位工作、在公司内不断升职加薪等等,有了目标诉求就要自己寻找机会、规划路径、自身努力去达成目标。如果没有目标,那怎么做就无所谓对错了。3、如你描述,公司需要一些会计算机的员工,属于有技术含量的岗位;你说有兴趣表明你希望往计算机方向发展;公司专门安排前辈带你们小白,公司投入了资源,说明公司是认真的。如果你真的想往这个方向发展,这个确实是公司提供的机会了,就看自己如何把握。4、你跟前辈打招呼、开玩笑,建立融洽的关系挺好的,但你们之间首先是工作关系,前辈担负了为公司培养人才的工作职责,学习者可以向他请教相关问题,只要是有利于他的工作职责的他应该是乐于回复和帮助的;同时,前辈也会根据学习者的表现有自己的判断,哪些人是有积极性的、有意愿的、有能力或潜力的,他一定希望在积极性高、意愿强、按时交作业并且作业质量好的人身上投入精力,否则他不希望浪费时间和精力。5、你说“我拖延症学的慢又懒,好几个月题都没交上去”,这里没有看到你的积极性和意愿,所以首先态度上前辈一定认为是不好的,没有交上去作业也根本无法评价能力和潜力。遇到既没有态度、也无法衡量能力的学员,前辈至少会减少精力投入吧,至于打招呼的回复可以理解为基于同事关系、个人素养的原因吧。6、题主自己是否对这个机会真的看重,自己有没有职业目标和规划,这才是重点。你因为与前辈沟通上的落差感而焦虑,其实还没有触达本质,如果一段时间后这个培训项目结束了、你没有被选上,那你跟前辈只是有一段直接接触的工作关系,你再向他请教计算机方面的问题,他没有工作上的义务回复你,只能看他的个人意愿;如果你被选上了,可能就会跟前辈一起在计算机方面工作,以后通过工作上的学习机会很多。但是如果想被选上,那就需要自己改变,又懒又慢可能不是能力问题,只能说明你不重视、不是真的想要这个机会。最后想说,你跟前辈是工作关系,讨不讨好他可能他不看重,你没有焦虑到正确的点上;你更应该考虑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祝好!
职场小白,进公司一年,如何向能力强的人搞关系?
我是职场小白进公司已经一年了,干都是打杂的话没技术含量,后来公司需要一些会计算机的问我有没有兴趣我说有,就安排个计算机的前辈带带我们,起初他态度还可以打招呼也回我,也会开开玩笑,因为我拖延症学的慢又懒,好几个月题都没交上去,我怕他不喜欢我,就有时候有意无意讨好他,越讨好反而他对我态度冷淡了,打招呼还是回复我的,就是跟之前相比有了落差感了,我现在很焦虑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请教他一些学习问题,怕他不理我,不知道还需不需要讨好他。
您好,题主看了你的问题,看到你说从小到大,在渴望被理解、被支持、被爱的道路上,似乎总是充满了坎坷与孤独。如何寻找这样的朋友?其实你的极度敏感和强大的共情能力本应是珍贵的特质,却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诸多误解和不公平的对待,上学时被欺负、被取不恰当的外号,长大后又被身边的人贴上不符合传统男性形象的标签,这无疑给你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在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却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就连最亲近的父母也未能真正倾听您内心的声音,在人群中被无视,让您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透明人,价值和存在被无情地忽视。回到老家的这几年,小县城的氛围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周围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生活方式与你格格不入,进一步加深了您的孤独感和无归属感,年龄的增长、单身的状态,以及与周围人的缺乏共同话题,让你愈发感到与这个环境的疏离,曾经的兴趣爱好也失去了吸引力,内心的能量逐渐低落。然而,你内心深处渴望改变的声音是如此强烈,你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社交,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只是,寻找志同道合、同样敏感细腻的人的道路似乎充满了迷茫,或许你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比如读书俱乐部、绘画班、音乐社团等,这些基于共同兴趣的群体往往更容易遇到能够理解和欣赏您的人。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加入一些关于情感交流、心理成长的线上社群,在虚拟的世界中与有着相似经历和感受的人分享交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者志愿者服务也是不错的选择,在为他人付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自我价值感,还可能结识到富有爱心和同理心的朋友。如果条件允许,参加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成长课程,那里会聚集很多关注内心世界、渴望自我成长的人。还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小型的主题聚会,比如关于电影、旅行、哲学等的讨论聚会,通过深入的话题交流,发现与自己契合的灵魂。不要因为过去的不如意而灰心丧气,你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也许在你即将迈出的下一步,就会遇见那个能与你心灵相通的人,即使此刻还未找到,也要好好爱自己,因为你值得拥有所有的美好,不要害怕迈出第一步,每一次的尝试都可能是改变的开始,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能够找到那些能够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和生活的热情。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心渴望被爱,理解和支持,如何寻找这样的朋友?
自从离职回家后,慢慢的发现自己的被爱被理解被支持的需求似乎从来都没有被满足过,从小到大几乎都是单打独斗。因为我的性格属于极度敏感,共情能力非常强,而且能提供情绪价值,但是因为是男生,所以上学的时候总被欺负,被人叫大妈。而长大后,身边的人也认为我太敏感,事多,没有男人气概,女生嫌弃,男生不愿接触我,除非有事需要我帮忙,如果我哪天需要他们提供一些情绪上的支持,他们也只会无关痛痒的让我出去玩会,喝点酒,抽点烟,从来没有人正面和我讨论过我所担心的事,就连亲生父母都一样,我内心的想法似乎从来就没有人真正倾听过,在人群中,同事间,我说话也经常被无视。慢慢的,我就开始封闭自己了,而且离职回了老家这几年,在一个小县城里,人们更乐忠于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有背后嚼舌根,让我更加没有归属感了,虽然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总也喜欢不起来。人们似乎就是按照既定的路线,结婚,教育孩子,进事业单位,而我今年35岁了,单身,也没啥共同话题。现在,越发感觉需求不能被满足,能量也变低,之前的兴趣爱好也提不起兴趣了,或许现在急需情绪,情感上的支持,我的内心在督促我社交,督促我去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此之前似乎每天都没法彻底放松。但是苦于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地方能遇到同样敏感细腻的人,需要一些具体的建议该如何开始,有什么切实可行的途径。
你好看到你的描述,你所经历的这一系列事情确实令人感到难过和痛苦,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你的前夫在婚姻中多次出现不忠和欺骗的行为,导致了婚姻的破裂。尽管离婚后他声称是为了不连累你母女而设计离婚,但他后续的种种表现却让人难以相信这一说法,他在离婚后很快有了新女友,却一直对你隐瞒,还在与你的拉扯中两次说要回归,却又一次次违背承诺,这无疑给你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失望,你出于关心和旧情借给他钱,没有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满心期待他能回心转意,可他却从未有过真正回归的行动。如今他再次向你求助,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你不帮忙,他就无法与现女友分开,无法回归,这种行为实在是自私且不负责任,而他对你充满怨气,将自己的不成功和与现女友的关系问题都归咎于你,这更是毫无道理和极度不公平的。也许他无法正视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所以选择将责任推卸给你,以此来逃避内心的自责和愧疚,又或者他在新的感情中也遇到了问题,为了给自己的不如意找一个宣泄口,便把矛头指向了你。但无论如何,你不应该为他的错误和无理指责买单,你在这段关系中已经付出了很多,也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朋友亲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逐渐走出阴霾,让生活变得明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你应该坚定地相信,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不必为他的怨气和指责而感到困惑或自责。他的行为和态度反映的是他自身的问题,而非你的过错,男人是现实的动物,在你这里他得到了孩子与金钱,在情人那里得到了新鲜和刺激,俩边他都是不想放弃的,所以会以各种理由让你心软,因为你已经漏出底牌希望他回归家庭,而他的条件只会愈加欲壑难填,现在你不再帮他其实他有一些恼羞成怒,将不顺心的事情都怪罪于你,所以希望你认清楚现实,男人比女人更加注重现实。希望你能够继续保持坚强和乐观,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如果自身感到难过痛苦而无法排解,可以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外界会给你一些支持和力量,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加稳定,更加优秀,也可以遇见更好的人。祝你快乐
前夫对我怨气很大,可明明他做出了很多伤害我的行为
和前夫离婚近2年,从离婚原因说起吧,因为发现他兜里有避孕套,他解释说本来动了开房的心思,但喝的太醉了,取消了,属于未遂,因为之前也发现过跟别人暧昧,后来冲动离婚,离婚后告诉我说是因为做生意欠了很多钱不想连累我们母女,设计的离婚。一直叫我等他,给他3年.离婚不离家,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没处理好,离婚5个月后,我让他搬出去了,搬出去不到一个月,他有了女朋友,并带给了同事看,但一直瞒着我,期间拉扯不断,两次说回归,可后面还是偷偷在一起被我发现还不承认。去年12月分,叫我帮他资金过桥,我家人说让他回归再借给他,但我觉得我不想用这种方式逼他,就算回来也不幸福,他让我去贷20万,我没同意,但也担心他,就跟朋友借了十万,也没提什么要求,借给他了,除了叫他及时还从来也不提这件事,也跟他表达了家里人希望他回归,他说等他,他们只是互相利用,为了赚钱还债,结果发现他们都以老公老婆相称了,过年也去了女方家,我借钱给,虽然没对他提任何要求,但我察觉我内心是希望他能发自内心做出回归的选择,但他没有,我绝望了,但我还是坦然接受,尊重他的选择,今年开始,就几乎断了往来,整个过程中我是有很多的痛苦都是自己消化,但还好,一路走来,有朋友亲人的鼓励和自我的学习成长,以及来自心理咨询师的解惑,明白了专注自己,生活也逐渐明朗一些,最近他又找我去贷款,借钱给他周转,说本来他现在已经引导女友做其他的事情,在事业上经济上分开,为分手作准备,如果我不帮他,他就得找他女友帮忙,到时跟女友亲人借钱,他们的关系就复杂了,不能分了,我不帮他,就不要等他了,他不会回来了。我拒绝了,觉得之前帮他他也不曾感谢,也没有任何回归的举动,现在又跟我讲这些,他说我的态度是他努力的方向,是我不让他回家,之后他的举动让我感觉到他与我断绝联系的决心,父亲节,他跟孩子说要回来吃饭,期间问起打疫苗的情况,他责怪我,孩子都满了3岁那么久了,还不去打疫苗,永远都是拖拖拉拉,这段时间,我感到他对我的怨气很重,因为奶奶在我这带孩子,我的钥匙忘记带回来,奶奶钥匙锁家里了,他手上有一个钥匙,奶奶打电话叫他送,结果他路上摔了一跤,也怪我,都是因为我没带钥匙,他才摔跤,很多时候我感觉感觉他对我怨气很大,他的不成功是我,他跟现在的女朋友在一起,是我把他赶出去了,才搞得他回不了家,我很不明白,明明他做了那么多伤害我的事情,不觉得有愧,反而对我充满怨气,到底是为什么
亲爱的,我能理解你对幸福的渴望。时间流逝,找不到合适伴侣的紧迫感。对妈妈不关心你而感到失望。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事件:离婚9年一直没找到合适对象,妈妈说这样带着女儿生活挺好的。妈妈自己找过老伴,离婚收场。感受:妈妈一点都不关心我的情感问题。不理解妈妈的想法,感觉妈妈不希望我幸福。她觉得我应该受苦?【真的是这样吗?】目前情感生活状况确实有令人困惑和苦恼的情况。对于情感问题,找不到合适的伴侣真的是妈妈乐意看到的吗?不管妈妈什么看法,选择合适的人,最有发言权是你自己,所以选择权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大部分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幸福,只是她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也许你妈妈觉得你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她不想给你压力,也不想让你觉得她在干涉你的生活。【妈妈经历对她观念的影响】也许妈妈的想法并非是不希望你幸福,而是基于她自身的经历产生了一些特殊的观念和担忧。她在经历了自己寻找伴侣不如意的情况后,可能对婚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了怀疑,担心再次进入婚姻生活会如同她一样,以伤心收场,这是基于她的经验带来的消极的想法。也有可能她觉得你带着女儿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模式,担心新的感情会打破这种平衡,给你和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当然,这都不能成为她不积极支持你追求幸福的充分理由。但无论如何,你的感受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至关重要的。【和妈妈深入沟通】或许可以找个合适的时机,和母亲心平气和地深入交流,倾听她内心真实的想法,也向她表达对于幸福的渴望和期待,坦诚地告诉她,也倾听一下她真实的顾虑,也许这样能解开彼此的心结。您觉得呢?比如告诉她,你希望她能多关心你的个人问题,给你一些支持和鼓励。重要的是以平和、尊重的态度与妈妈开启深入的对话。一起参与一些能增进感情和交流的活动,比如做饭、散步、看老照片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容易打开心扉。让妈妈讲述她过去的经历,尤其是与感情相关的部分,这能帮助您理解她为何会有现在的想法。留意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也许能从中发现一些线索。如果有与妈妈关系亲近、信任的亲友,您可以向他们请教,了解妈妈可能未曾对您表达的想法。角色互换,尝试站在妈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想如果您是她,经历了她所经历的,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您和妈妈的方式去尝试。【自己的幸福是由谁决定的?】如果把情感上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一个合适的伴侣的陪伴,妈妈的关注。或许会收获失望。别人不一定能如你所愿的去满足你的需求。如果别人不能满足我们,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幸福呢?幸福的秘密是什么?也许可以试试做一个爱自己的,经济独立的,精神独立的女性。拥有爱自己的能力。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自己去满足自己的需求,相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精神独立,日子能不能过好,把日子过成什么样子,你可以做选择,同样的时间,是要生活在怨恨里,生活在平淡里,还是生活在幸福里?相信自己有能力创造幸福的生活。
【超越原生家庭】离异9年,妈妈希望我单身?
不知道我妈是怎么想的,我36岁离婚,今年已经45岁了,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伴侣。对于我的个人问题,我妈一点都不关心,她甚至说让我就这样带着女儿生活吧!她自己60多岁了,在我爸去世后,还找过老伴,只不过没遇到良人,以离婚收场。我不理解她的想法,别人的妈妈都是希望女儿幸福的,我妈好像不这样想。难道她觉得我就应该受苦?
孩子,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年龄应该不大,在经济方面以及生活方面可能都还需要依赖你的妈妈,但你很想为自己做主,可是却同时很在意别人的话,当别人的需求和你的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你会选择忍耐,选择舍弃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喜欢,来顺从他们的决定,你并不是没有情绪,只是你把所有的情绪都掩藏了起来,最后变成了指向自己的攻击,所以,才会这么痛苦。给你的建议是:采用一些合理的方式疏导内在积压的情绪,会让你的内在更加放松。情绪不是靠压抑的,当我们觉得不舒服了,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或许我们会觉得自己装作若无其事就好了,但实际上,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从来都没有消失,要么向外攻击,遇到一些合适的时机就会爆发出来;要么就会向内攻击,让我们变得很痛苦,很压抑。所以,我们需要养成及时疏导情绪的方式,用一些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会伤害到自己的方式,将内在积压的情绪疏导和转化出来。比如,你可以养成写情绪日记的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将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全部都写出来,坚持书写,你的内在会感觉越来越放松,越来越自在;你还可以找合适的人倾诉,找那些本身就能够给到你理解和支持的人去倾诉,如果你觉得现实生活中没有,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倾听师倾诉;去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在运动中可以释放压抑,还能够增强力量感;当自己特别愤怒的时候,可以通过捶打沙袋、枕头、不倒翁等柔软的物体的方式,将内在的怒气释放出来……2.在关系中试着去进行真诚一致的表达,或许她们会给你做决定,是因为我们没有去表达过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你说,你小时候买衣服明明自己喜欢但不说,而现在你也是很喜欢一件衣服,但因为妈妈不喜欢,姐姐也不喜欢,你最终也没有去说明你自己为什么喜欢,没有去向她们表达你的需求和感受,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沟通模式,让她们觉得你是需要她们为你做决定的,如果你愿意试着去表达一下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或许结果会有变化。建议你下次可以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试着在关系中去进行真诚一致的表达,告诉妈妈你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以及你对她的具体期待,这样,她才能够接受到你的真实信息,否则,她所感受到的就会是你需要她为你做决定。试试看,你会发现结果或许并不会那么糟糕,甚至能够得到妈妈的认同和支持呢~3.积攒内在力量,保护好自己的边界,试着为自己做决定,并承担起自己决定后的所有结果。总的来说,从你的描述来看,你似乎从小都是在否定中长大的,但实际上,难道长辈们从来没有给到过你任何肯定吗?我想,应该不一定,只是我们更在意他们对我们的否定,我们只记住了他们对我们的否定。可以去回忆一下,你的奶奶有没有表扬过你,你能想起几次,你的妈妈是不是也有给到过你认可和支持,这些,或许我们之前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自然就忽略了,但实际上,这些认可和表扬也是有的。而我们之所以在自己的需求与妈妈、姐姐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不敢去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因为自己的内在没有力量,我们害怕自己表达了之后,他们会不喜欢自己了,而当他们不喜欢自己,就说明自己不够好了,我们担心的是自己不被认可,但你知道吗?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认可自己,那么,她是很难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的,也是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否定的,所以,在关系中就会变得很被动,总是为了让别人满意而牺牲自己的需求,这其实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否定。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自己认可自己,才能够不断地积攒内在的力量,才能够真正有勇气去保护好自己的边界,因为当你自己足够认可自己之后,你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是否认可你了,那个别人也包括你的妈妈。是的,你的内在是有这个认可自己的力量的,也只有当这部分力量被激发出来,不断提升自我认可的程度,你在关系中才会变得更有勇气去表达,也才能够实现那种“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也不渴求被他人认可”的境界。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内在缺乏什么,我们就会向外去寻找什么,而当你的内在有了足够的自我认可,你的内在不缺了,自然就不会那么渴求外界的给予了,那个时候,他们认可你,那很好,是锦上添花,不认可,也没关系,因为你本自具足。当你的内在有了力量,你可以试着为自己做决定,比如那条裙子你很喜欢,你可以选择听妈妈的,退掉,那就需要承担所有的结果,比如妈妈的满意,你自己对于自己需求的割舍等等;你也可以选择买下来,不退,那就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结果,比如妈妈的唠叨和指责,姐姐的不同意见,同学的不同观点,还有你自己的满意等等;你还可以选择去向她们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和她们沟通,告诉她们你的想法,以及对她们的期待,那就需要你去花时间、花精力去交流,去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最终获得她们的理解和支持……总之,选择什么,就需要去看到这后面你需要承担的结果是什么,然后,去做出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就好,这样,你就会越来越独立。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从小胆子就很小,自己老是跟自己过不去,怎么办?
自己从小胆子就很小,经常性被周围的人否定就连自己的爷爷奶奶也会嫌弃我一个女孩子不如堂弟白净,说我不洗澡。内心一直挺自卑的,不敢于表达自己,小时候买衣服明明自己喜欢但不说,总觉得自己这样懂事,事实上就是大人会觉得这个娃娃是闷葫芦,长个嘴不说话嘴一点也不舔,不会讨人喜欢,自己也在不断都后悔为啥没买到自己想要的。再者,我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地区,也没咋出去过交通不便,火车地铁都不会坐,一出去旅游,逛商场买衣服,不敢试,总觉得自己这么丑穿啥都不好看,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其实自己特别想要去景区穿汉服拍照?,但我一拍照紧张笑的也不好看,只会一个劲暗自掐自己。明明想,现在连和妈妈说的勇气都没了,自己一个人不断内耗,后悔,偷偷哭。什么时候自己变成这样的人了。疫情内会儿出行得要有二维码,我的手机是六年前的(妈妈不给买),扫码扫半天不行,别人只会一边嫌我烦一边劝我找妈妈换手机。诸如此类,总是内耗自己影响心情,觉得自己永远与这个世界或者别人差距很大。我不自信,我内耗,我连说话和哭的表达都不属于我。前段时间买衣服,我自己网购了一套,妈妈觉得我想夜店的否定我,姐姐觉得裤子丑,朋友觉得短,明明自己喜欢最后还是退了。总在意别人的话,活的很痛苦明明是出来旅游散心的,现在是痛苦。
你好拍拍肩~【控制欲氛围长大的我,如何建立边界感?】在批评多于鼓励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很难在关系中肯定自己,发展出较高的自尊感,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家庭的成长背景,会影响到个体自我的内在价值,这就是个体自我成长经历形成的认知偏差带来的自我限制。例如,在职场环境中,因为任务目标聚集的人群,一定会存在各自能力差别,正视差别,同时也能够看到自我的价值,这是健康的心智模式,但是在不被肯定,长期被否定、被过多批评成长的人,不那么容易看到差别,因为他们自己感受不到自我稳定的价值,因此更依赖于外界的认同和评价。听起来比较悲伤,但是这确实是真实的情况,所以题主遇到,晋升机会,也不敢正面迎对,这里的原因,一是不够信任自己,其次是害怕再次被体验到否定。那么,心智健康,能够清楚的认识自我价值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呢?他们将自己的关注力,更多的放在解决问题上,也就是挑战新的任务,为了解决任务,他们会积极的寻求资源,这就减少了自我精神内耗的情绪,在感受上是自由、轻盈的,即使失败,也会不气馁,而是自然的接受一个结果,但不会因此完全否定自己价值。所以,要改变这样的一种非良性的认知信念,首先要,清楚的了解认识自我价值,认识到自我价值是来自于内在,并不是外界决定的,虽然也存在不足,但这不是否定自己的理由,而是需要学习成长自己和接纳自己。其次,对于任务的挑战,学习客观的思考,实践中得到真实的自我反馈,逐步的完善,如此我们的自信心就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而不是延用父母的盲目批评式教育方法,指责和用不断否定的方式,去完成任务和评价自己。最后,关于晋升机会,这可能需要更长远的计划与发展自我中,不断的累积经验,提高竞争力才能来实现,因为晋升它不是盲目争取的结果,而是实力为基础的竞争,因此我的努力是一方面,但也要看到其他人的优势,找到自己的擅长点,针对性的发展争取,其次,对于不敢轻易做出挑战的机会,有时也可以给到自己一些鼓励,尝试挑战一下,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有时倒向式的鼓励,也会激发自我的潜能,发现意外的竞争力。课程通常具有引导作用,但是个体的发展是独特的,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可能需要的是我们自己不断的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发展自己,此时,我的能力与情绪的平衡能力,会更好的得到发展哦~以上,希望回答可以帮助到你~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控制欲氛围长大的我,如何建立边界感
【超越原生家庭】在控制欲强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如何建立健康的界限感和个人决策能力?作为一个28岁的职场男性,在一个经常批评多于鼓励的原生家庭中长大,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即使取得成绩也难以感到满足,总是过度自我批判,害怕犯错。这导致我错过了很多晋升机会,因为我总是犹豫不决,不敢主动争取。我深知这种心态不利于个人发展,但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自我限制的行为模式,建立起自信,并在职场上更加果敢地展现自己?在尝试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参加自我提升课程后,我依然觉得改善有限,是否还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或心理建设技巧可以帮助我克服这个问题?
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有幸看到你的求助,愿我的分享能够给你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原生家庭中父母不幸的婚姻创伤使你无意识中选择了以交枉过正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婚姻,那就是走向了与父母婚姻模式不同的另一个极端,这种方式不仅没有让你避免父母婚姻模式带给自己的伤害,而且还使你自己的婚姻陷入了危机。你说呢?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当今天的你已经对自己婚姻中的模式有了觉察,而且有意愿做出改变,那么就可以尝试在这份觉察力地引导下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成长来改善自己的婚姻状态。因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中一方的改变一定会影响和带动整个家庭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把你当下与老公冷战后内心真实的感受和需求告诉你的老公,并把你对你们这段婚姻关系的预期告诉他,以及你需要得到他更多地理解,接纳和支持。同时,也因为原生家庭中的创伤可能在经营自己婚姻中一些无意识的行为举止给老公造成的伤害向他真诚地道歉,并真诚地告诉他,你对他的在意,对你们这段婚姻关系的珍惜,你想要通过自己的成长更好的改变你们的婚姻状态,但你需要他地支持,你希望他能够真诚地告诉你他希望你改变的地方,也就是你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做的不够的和欠缺的地方在哪里。当你把家庭的沟通仅仅只限于语言时,你就会觉得很困难,甚至对改变丧失信心。你说呢?而真相是家庭的互动沟通模式不仅仅只有语言,你们一起选择做一件事情就是一种更好的沟通互动的方式。或者给对方写信。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超越原生家庭】不想成为原生家庭那样,我变得冷暴力
小的时候经常看见父母吵闹,妈妈歇斯底里,爸爸拳脚相加。所以找对象进入婚姻,我发誓不能像妈妈那样过日子变成怨妇,也不要让我的家变成他们那样吵吵闹闹。所以遇到事情时回避争吵,有些时候特别生气,吼到一半的时候,想起来不能这样,暂停下来,立马跑到房间里冷静。现在的家庭变得越来越冷,为了回避争吵,暂时的逃离,好像变成了冷暴力。家好像变成了一个冰冷的,没有温度的地方。我选择了一个和原生家庭完全不同的模式,但是这并没有让我觉得舒服一些,在小家庭里我觉得非常孤独。那些被搁置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但是沟通渠道好像已经不在了,该怎么解决?
题主,你好!我是六月来风。你所描述的情况这可能是一种控制行为,但也有可能是他的个人喜好和审美观念在作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喜好,但是如果一个人试图通过控制另一个人的穿着来改变他们的形象,这可能是一种控制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让你感到不舒服和不自由,因为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穿着应该由自己来决定,而不是由别人来决定。你提到你因为焦虑症做了一段时间心理咨询,而你的男朋友认为是你的心理医生有问题,这可能是他对你的控制行为的一种反应。他可能试图通过否定你的心理医生来否定你的感受和需求,从而让你更加依赖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男朋友对你的穿衣打扮提出频繁的建议可能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心理动态:首先,自我投射。他可能在无意识中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价值标准投射到你身上,希望你能按照他的喜好来装扮自己,这可能是他对理想伴侣形象的一种期望。其次,控制欲。频繁地对你的穿着提出建议,可能反映了他想要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你的行为和选择,这种控制欲可能是出于对关系的保护,也可能是个人权力欲望的表现。再次,完美主义倾向。如果他对细节有着极高的要求,可能表明他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不仅对自己的生活有高标准,也希望伴侣能符合他的高期望。然后,沟通与边界问题。他的行为可能源于不懂得如何尊重你的个人边界,或者不了解如何有效地沟通他的想法而不侵犯你的自主权。最后,焦虑传递。他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感到焦虑,通过对你提出要求来缓解自己的不安,但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焦虑转移到了你身上。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调整你们的关系:首先,设定边界。明确表达你对个人边界的重视。让他知道你有权决定自己的穿着风格,并且他应该尊重你的选择。建立健康的边界是维护关系中尊重和平衡的重要一步。清楚地告诉他,虽然你欣赏他的意见,但你也需要保持个人的穿衣自由和自我表达的权利。其次,开放沟通。与他进行深入的对话,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倾听他的担忧和意图,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再次,寻求妥协。如果男朋友的建议是出于关心或他有一些合理的观点,可以尝试寻求妥协。例如,你可以同意在某些场合听取他的建议,但也要保留自己选择的权利。然后,自我肯定和自信。培养自我肯定和自信的态度。相信自己的审美和选择,不要过分依赖他人的意见。关注自己的内在品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外表。最后,关注自己的感受。不要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如果与男朋友的沟通没有改善,或者他继续对你的穿着进行过度控制,你需要考虑自己的幸福和心理健康。有时候,保持一定的距离或重新评估关系的健康程度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决定自己的穿着和外表,这是个人自由的一部分。一个健康的伴侣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单方面的控制和改变。世界和我爱着你!祝你快乐!
男朋友总是对我的穿衣打扮提出建议,属于是一种控制吗
男朋友对我穿衣有很多自己的建议,会说让我不要穿黄色的因为不适合,让我多穿黑白……还会对我的体态提出很多提高要求,这让我觉得很难受,特别是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一见面就会扫视我的衣着,然后说我不适合穿这样那样的衣服……之前我因为焦虑症,做了一段时间心理咨询,我说你不能这样,会让我有压力,但是他说是我的心理医生有问题,让我的思维变得奇怪,他提要求不是嫌弃,是为了让我更好,现在我都不太想见他了,不知道该怎么调整关系
题主,你好!看到你的困扰,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和迷茫。首先,我想说的是,你的感受和选择都是完全合理的,你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装扮和性别表达方式,这是你的自由,也是你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对于你提到的家人似乎爱你,但又似乎不理解你的装扮选择,这确实是个让人困惑的处境。我想,我们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反应。或许,他们并不是不爱你,只是他们的价值观和成长背景与你不同,导致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你的选择。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爱你,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和你期待的不同。我记得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年轻人选择了一条与家庭期望完全不同的道路。他的家人一开始也是不理解,甚至反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看到了年轻人的坚持和努力,最终他们开始理解和支持他的选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改变需要时间和耐心,而理解和接纳更是需要双方的努力。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行为和我们所持有的信念或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不适或困惑。我想,你的家人可能正在经历这样的认知失调。他们爱你,但他们可能无法接受你的装扮选择,这种矛盾让他们感到困惑和不安。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想说的是,改变他人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当我们试图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和信念时。所以,我们不必过于强求家人的理解和接纳。相反,我们可以尝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理解并接纳自己的选择。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们的装扮选择是我们真实自我的一部分,我们不需要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改变自己。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与家人进行更深入的沟通。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感受和困惑。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我们的装扮选择并不代表我们不爱他们,只是我们希望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的言辞和行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寻求外部的支持和帮助。比如,我们可以加入一些相关的社群或组织,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经验和心得。我们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更具体和专业的建议和支持。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你的家人是否能够理解和接纳你的选择,你都要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信念和选择。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记得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调整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衡。亲爱的朋友,愿你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加油!
感觉家人爱我,好像又不爱我?怎么办?
本人喜欢无性别装扮的寸头女父母们并不接受他们认为所有的女生必须留长发嫁人生子为此我试图沟通可他们只沉默回避这些甚至突然发怒吼叫动手等(尝试了上百遍沟通却都无果)例如在校门口有同学说我像个男的一样家人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谈起家人认为别人说的对家人说“你倒是留起长发啊,穿上女生的装扮,这样才对!谁让你和个男的一样,你就是异类”(这是原话)我问为什么家人和那些人一样反而家人说自己没有这么说并反过来责怪我挑刺例(1)从小校园欺凌幼儿园被孤立开始一直到高中现在他们一次都没管过他们说是我的不合群实际上我只是内向他们觉得他们是上辈子造孽太多才没能有男孩还认为内向是整个家庭的异类例(2)家人认为家长揍小孩正常而小孩没有话语权并且在每一次揍到我出血后都会买补尝再道歉说下一次再也不打我但下一次还是会循环他们除了这些好像很爱我平时会把好吃的留给我如果我留起长发扎起穿上长?并且表明性取向为男他们应该会高兴吧?可我并不想那样束缚自己想慢慢改变家人没有什么用我起初以为家人的沉默是在后悔想改变后来我错了根本就不是他们只是在回避我太容易心软了看着父母们工作辛苦忍不住原谅不知道怎么办总想改变他们让他们醒悟我应该怎么做可能是我太渴望来自家人的爱了感谢解答
你好。你在这里述说了你老公和你相识、恋爱和现在的婚姻生活。我读了很多遍,不知道怎么的,我感觉到好像你喜欢的仍是高中时的他,温润如玉、聪明稳重。而现实婚姻中的他,你难以忍受。你的责任心很强,你很善良,是个好人。你觉得既然是你提出来要和他谈恋爱,你就应该把恋爱进行到底。虽然你看到眼前两倍大的汽油桶时惊呆了,但是你选择认命,觉得自己就应该受着。用受着这个词,我猜,你内心的天平是不平衡的,因为他至少外型上配不上你。那个曾经你非常欣赏的男人,与你恋爱的几年间,冷飕飕的怼你时,你想过分手。但你不会提出来,你受着。你们结了婚,有了孩子,他是一个尽责的父亲。你们也会吵架、打架、有分歧。他讲话很不好听,你觉得很压抑。你不想天天和他吵架,你会觉得心累。你希望自己慢慢的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所以你到外面打拼,寻找机会。可是他不喜欢改变,讲话还总是讽刺你,看不上你的能力。所以你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好多次你说“你要觉得我们不合适,你可以直接说,我会离开。”你说不出口,想要离开,你想他提出来。你们的婚姻就这样僵持着,可这婚姻让你窒息,让你痛苦。你受着。为什么你不结束这痛苦的婚姻呢?我想一个原因,就是你们的婚姻还有可取之处。老公聪明优秀,洁身自好,让你有充分的安全感。因为他的一些优点,婚姻还能继续。他对孩子很负责任,家庭和孩子的事情你可以依赖他。我想另一个原因,是你过强的自我约束的道德感。你给自己的人设是好人,你无法主动提出离婚。你在婚姻中有太多的委屈和痛苦。你想缓和关系,想主动聊,但却总是以话不投机半句多,或者以自己的个人说教为结束。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我们被一个人的优点吸引,与他结婚。在婚姻里如果相互能包容大多数缺点,才能把婚姻坚持下去。好像,你的这段婚姻忍受多于爱,责任大于情感。我们改变不了他人,只能改变自己。你不可能把你老公打造成,你内心期望的完美的样子,因为他本身就是现在的样子。无论你当初是欣赏,还是觉得他配不上你,那些事情都已经过去。重点的是现在,你们的夫妻关系,还能不能让你觉得要继续下去。或许你真的需要向内看,看到你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心理学的观点是,谁痛苦谁改变。如果需要,可以找擅长家庭婚姻关系的心理咨询师,让咨询师陪同你一起去探索,婚姻状况里的夫妻关系问题,看清自己内在真实的需求。不要让责任把你钉死在婚姻的十字架上,让自己窒息。现在是时候开始自我成长和改变了。世界和我爱着你,你也要好好爱自己。
老公是我非常欣赏的男人,但相处太窒息,想离婚怎么办
高中时和老公当了同桌,他温润如玉,我心里慢慢喜欢上他。老公唯一的缺点就是长得不好看,个子矮。他看起来不招人恨。他很聪明,性格稳重,坐在他旁边心里就非常有安全感。后来为了静心学习,我和老师申请换了座位,离他远远的,之后文理分班,去了不同班级,就避而不见了。从喜欢到离开都是我自己的事,他也许知道我对他与众不同,但是也没有任何表示。很多年后大学毕业,我想找对象,就找高中同学问到他的联系方式,问他有没有对象,他说「没有」,我们就重新聊了起来。约定见面时,我看到眼前两倍大的“汽油桶”都惊呆了,当时就想拔腿跑,后来还是坚定的认命了。自己找的对象,自己受着。相处的几年里,曾因为他冷飕飕的怼我想过分手,后来还是走入婚姻。他会在不高兴的时候掐我的肉,不太痛,也会和我打架。我也会锤他胳膊,不太痛,和他打架。然后到该生孩子的时间做了父母。他很有父亲的样子,是个尽责的父亲。我们在职场工作,需要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会有分歧,容易争吵。他讲话不好听,我觉得很压抑。后来,我想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想和他天天在家里吵架,很心累。他不喜欢改变,他就在家送孩子上学。我到外面打拼,寻找共同的机会。我不知道他是看不上我的能力,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讲话很刺耳,每次对话到最后都索然无味。好多次我说「你要觉得我们不合适,你可以直接说,我会离开」他说不出口让我离开的话。我想离开这段令人窒息的婚姻,但如果他还需要我,我会一直在。很痛苦的婚姻,想一起前行,但彼此却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主动聊,想缓和,但每次收场都仿佛变成我个人的说教课。这个男人聪明优秀,洁身自好,但我是真的想离开,婚姻相处太压抑和窒息。
你好呀!先隔空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有幸看到你的求助,愿我的分享能够给你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从你的描述能够感受到父亲情感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对你所造成的伤害,让你没有自信和勇气在与父亲同龄的异性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不能够真实地做自己而倍感困惑,无助,痛苦。也就是你把成长中父亲极度严厉,情绪化的状态投射,泛化到了与父亲同龄的异性身上,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异性可能大多都和父亲一样,脾气暴躁,不能够以温和的态度交流互动。而你的这一部分担心,不安,防御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那就是担心自己主动与这个年龄段的异性接触可能不会友好地对待。当你能够看到自己当下与父亲同龄的异性相处时的这一部分担心不安防御背后的需求时,你就会对自己的状态多一份接纳,理解然后尝试一边怕一边去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因为你所面对的并不是你的父亲。可以通过渐进式放松练习以及系统脱敏的方式来缓解自己内在极度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先通过做深呼吸,让自己的身心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然后想象那些与父亲同年龄的异性在与你交流互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情绪化,失控的状态这个情绪的程度可以由弱到强逐渐呈现,直到你不再因此而恐惧不安为止。也可以尝试通过想象直面并质疑和父亲同龄异性与自己交流互动时极度糟糕的情境,那个当下你能以什么样的方式更好的做出回应,以及这种糟糕的情景出现的频率有多高,也就是对令自己感觉焦虑,恐慌,不安的情境进行真实性检验,这时你可能就会发现这一部分更多是你成长中的创伤,他在你当下真实的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今天的你已有能力和资源来更好地保护自己。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超越原生家庭】父亲的沉默寡言,影响了我,怎么办?
父亲一般不说话,但只要一说话就脾气很暴躁,和人的沟通非常差,只有心情非常好的时候才会说明白,但这种情况非常少。所以很多时候和人沟通都带着情绪。看着这样的父亲,我很多时候也是沉默的人,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会非常难受,见到和父亲年龄相当的人会非常紧张,不敢打招呼。虽然告诉自己,这些人不过也是普通人,但会联想到父亲的暴躁。如何避免父亲带给的影响,从内心深处不惧怕和领导的接触呢?
题主,当下好!感恩遇见。看完你的描述,能感受你内在的愤怒,委屈,绝望和痛苦。抱抱你!我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1.看见自己的情绪一直被母亲指责和打压,哪怕在自己生死之际也没有唤醒母亲理解和懂你,那一刻对母亲很绝望吧。母亲总是指责你,打压你,看不到你的努力和付出,看不到你的优点,不断苛求你完美,哪怕到了自己也56岁,自己两次服药自杀那是多么绝望,母亲依然在指责你,你没有看到一丝疼惜,“我反而去心疼父母,过度付出,现在给母亲关爱和养老,”感觉这样的关系不对等。母亲对你的指责,对你的误解,对你的苛求,对你的付出和收获“看不见”,对你的绝望不理解,对你的关爱和养老也没有感谢和看见。母亲在你记忆中只有指责,一点也不懂你,甚至误解你,这让你感觉很委屈。在你最需要母亲给你最后一丝温暖的时候,母亲依然指责你,这让你的期待落空,很失望,很愤怒。母亲如此对你,你依然付出去关爱和赡养母亲,这让你觉得不公平,委屈,愤怒。心里压了很多情绪,向母亲发泄,母亲不会接受,大概率会一如既往指责你,而你头脑也会认为这样做不孝,不能这样做,可是这些情绪真真实实地存在你的身体中,你压抑着,自己很难受,很憋屈,无处安放,不知道怎么消化,是吗?抱抱你,你委屈了。看到这些情绪,可以写下来,梳理出来,看到这些情绪背后的念头,你就知道心里的难受怎么来的,该怎么做。2.理解母亲让你理解母亲,不是认同母亲的行为,而是让你自己内在放下期待,让你自己心里舒服一些。母亲一辈子指责你,这个行为已经成为她的一个习惯,一旦她内在感到焦虑,害怕或者不安全感出现,她的指责行为这个动作就自动化出来了,这是她保护她脆弱内在的一种方式。我们要跳出她的行为去看她,而不是只看到她这个行为。她这个行为,指责时说的那些话,都带着情绪,带着她的偏见,所以很多话语不是真实的。所以你不是真的如她所说的那么差劲,那么不好。那也许是她成长过程中,她父母对她说的话,这些话语内化于她的潜意识。一旦遇到类似的场景,开关就被打开,这些话语和行为就自动化出现。你仔细观察,甚至会发现母亲指责你时有很多相同的手势,动作,甚至一模一样的话语,有着一样的语音语调。这时候她是无意识的,被情绪带着走,自己没有觉察,也不是觉醒的。她会对你用指责的方式,说明她内在对自己也不接纳和理解,内在有很多焦虑和害怕,所以她会用这样的方式对你。她内在匮乏的东西,她自然不能给你。她认为这些方式是爱你的方式,一如她成长过程中她的父母用这样的方式“爱”她。这是她所有的,所以她也用这样的方式对你。比如你说“在我生死之时,不爱我的母亲还是在指责我”,她内在也有着急,害怕,不知所措,她的内在小孩被唤醒,她的行为回到内在小孩当时的年龄,所以她指责的方式自动化出来。不是她不爱你,是她不会正确表达爱,如你所期待地那样对你表达爱。也许她也没被温柔以待过,没有被理解和接纳过。你可以在平时的互动交流中做个旁观者去观察母亲的行为,聊聊她的成长过程中被对待的方式,也许你就能理解母亲的行为,放下内在对她的期待了。3.重新养育自己母亲的内在小孩也许比你的内在小孩小多了,她曾经经历过什么,我们没有体验过,她的内在匮乏什么,这些也是我们不能完全知晓的。如果你想要跟委屈和愤怒和解,你需要放下对母亲的期待,自己做自己的精神父母,重新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在母亲又指责你的时候,你可以向母亲一致性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不带任何期待,只是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不是情绪化地表达,让母亲知道你的情绪感受。也许能让母亲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觉察,这样的表达能让你的情绪流动,不积压在你身体里。同时在母亲的指责和你之间有一定的界限,你作为旁观者去看待母亲的行为,不接住母亲的指责,只是看她的这种情绪行为。这样你的情绪就不会被影响,而是稳稳地看着她,慢慢看到她指责背后的心理需求,也许她需要被抱抱给她安全感,需要你给她稳定的回复让她安心,需要你告诉她有些事不会发生,她不用担心和害怕。你知道她指责的行为和话语都是她内在的投射,与你无关。你也不是如她所说的那样,那只是她情绪的发泄而已。另外,做自己的精神父母,在自己感觉委屈和愤怒时,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念头和心理需求,你希望你的完美母亲如何做,如何说,如何对待你,你就这样对待自己。爱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自己肯定自己,欣赏和认可自己,自己接纳和理解自己。这样你的内在力量就能一点点成长,你就能越来越靠近你想成为的自己,你的情绪也会越来越平和,稳定和慈悲。你的这些经历会成为你的一个资源和宝藏,让你更能懂他人,内在更柔软和接纳,更有力量。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福你越来越好!
【超越原生家庭】56岁,母亲还在指责我,委屈愤怒?
我今年56岁,抑郁焦虑从初中开始,高中各种躯体症状都有,两次服药自杀经历,现在我明白主要原因是和父母关系和习得母亲打压自己苛求完美。我现在的一点困惑是在我生死之时,不爱我的母亲还是在指责我,我反而去心疼父母,过度付出,现在给母亲关爱和养老,我觉醒后的委屈和愤怒无处安放
您好,题主看了你的问题,你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原生家庭环境中成长,确实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困惑,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在你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家庭中女强男弱的模式本就让您对父亲的形象有着矛盾的认知,他既乐观又懒惰、脾气暴躁,在经济上对家庭的贡献不如母亲,还讨好母亲。这种家庭角色的不平衡可能已经让您感到困惑和不满,高中时父母感情的破裂,尤其是妈妈外遇后爸爸的家暴行为,给你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妈妈身上的伤痕和半夜的哭声,深深地刺痛了您的心,让你对爸爸的痛恨达到了顶点,只希望能保护妈妈,让她不再受到伤害。如今你已经成家生子,但童年的阴影依然影响着你,虽然能够在物质上尽孝道,但内心深处对父亲的爱却难以唤起,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您在面对自己的婚姻时,也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会在内心与老公比较对家庭的贡献,产生不必要的争论。要处理和父亲的关系并非易事,这需要时间和勇气,或许你可以试着先从理解父亲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入手,也许他的性格和行为也是受到了他自身原生家庭的影响,这样的影响我们是不能参与的,也是不能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为他过去的错误行为开脱,而是帮助你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他,看待他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也可以反思和总结自己现在作为父母如何去做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也可以试着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和父亲坦诚地交流你内心的感受和痛苦,让他知道他的行为对你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当然,如果直接面对父亲让你感到过于困难,你也可以先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同时,尝试不断提醒自己,现在的家庭和过去的原生家庭是不同的,不要让过去的阴影过度影响现在的婚姻生活,你可以和你的丈夫一起努力,建立一个健康、平等、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对于怎样正确看待老公的角色,针对上述描述的内容,要避免将父亲的形象和行为直接投射到丈夫身上。虽然原生家庭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的丈夫也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不要仅仅从外在的物质或事业成就来衡量丈夫在家庭中的角色,而要综合考虑他在情感支持、家庭责任分担、关系协调等多个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视角去看待他的价值。无论最终题主能否与父亲达成真正的和解,都要记得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给自己足够的爱和宽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的。祝你幸福
【超越原生家庭】女强男弱,如何正确看待老公的角色?
我的原生家庭一直在女强男弱的声音下长大,爸爸性格急躁要强又懦弱,妈妈强势又善解人意,勤快,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妈妈,所以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是乐观的但是懒惰的脾气暴躁的,他是讨好妈妈的,而妈妈非常的优秀。这样的状态持续到高中。高中父母感情破裂,是因为妈妈有外遇了,所以爸爸会吵架,家暴妈妈,好几次半夜我会被妈妈的哭声弄醒,妈妈把胳膊和身上的伤痕给我看,说爸爸对她不好。这让我无比的痛恨我的爸爸,祈祷他们快点离婚,只为了得到一个平安的妈妈。截止到现在我已经成家有了孩子,我可以给钱尽爸爸孝道,但是我无法做到去爱他。以至于我现在偶尔对我老公,也是鄙视的,不感的,在内心博弈谁对家庭的贡献更多,更大的争论。我处理不了和父亲的关系
在你的描述里让我看到一个孩子在不停的选择合适自己的身份,用着不同的工作来处理自己曾经成长未被满足的需求,也可以说换工作让你即兴奋,又非常的不满意。每一个工作里看到的关系过度现实,却无法识别自己在关系里存在的价值感,你却只能靠着自己的一个虚假的自我,去认识关系的部分利益,心理学里你看到自己存在关系,只有金钱利益产生的需求关系,镜眏需求,你把自己需要的关注那部分,看成只有客人需要被关注。没有关注自己需求,也许你的童年成长体验不到被支持,被肯定,被鼓励,甚至还有被贬低,冷漠回应,没有包容的体验。你只能靠着自己处理关系的支持,关系的需求几乎都是没有包容支持的回应,你形成冷漠依恋,当然也包含着你不敢表达自己需求,只能一个人孤独的思考每一个人都有着利益产生的关系,同时你体验不到关系里也有着被支持,包容,欣赏你的部分,你的价值感非常低,换工作其实就是认同不被照顾的痛苦压抑的需求。在每一个人的工作,同样要看到自己的需求与肯定存在感,工作里看不到真实的意义,没有意思就是你唯一认同的痛苦感觉。同样对于你的念爱里看到的是她们都希望在你的身上索取的需求。你如同童年成长体验到父母或者养育者给到你更多要求,却从来没有想过你的需求与感受,你知道靠父母或者养育者的照顾是不可能的想法,呈现在你的亲密关系里也看不到关系需求产生的价值与意义。关系里需要的是你看见对方,对方同时也看到自己,但是你只能看到对方而形成更多对别人的不满,其实这感受与想法都离不开你对自己更多的否定,孤单的人看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因为你没有给过机会你在关系里认识自己与别人。也许你可以试试在平台找一个咨询师或者倾听师,陪伴你去认识更多的自己。
我好像特别喜欢换,是什么原因?
最近来到美容美发做身体和弄头发,发现自己很喜欢换人,发现自己是一个特别喜欢换人和换工作和换什么的一个人,之前那个美容师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好,但是换了一个新的,也不能说换,就是之前她推荐一个新的美容师给我做,我体验了觉得还不错,就跟新的美容师约了,不过新的美容师也不见得有多热情,老的美容师看见我好像也有点躲着似的,不过这种人际关系本来就不太会成为什么朋友关系,都是客户与服务的关系罢了,我对我自己充满了困惑,医院也是,喜欢换,护工也是,不满意就喜欢换,但有时候频繁换不是好事情,我对我自己充满好奇
您好,题主看了你的问题,看到这个男孩的一些行为,可能是在青春期阶段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受到一些环境和其他人的影响而发生,当然也有可能这个男孩对你产生了一些兴趣是在暗中观察你的,想对你有一些se情行为。问题一:这个十来岁男孩的行为可能出于多种心理因素。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对性充满好奇,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认知,从而出现这种异常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心理发展上的偏差,例如过度的好奇心、控制欲或者某些心理障碍。至于他是否会再犯,很难确切判断。如果他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改正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那么再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如果家长能够重视这个问题,给予他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他也有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问题二:除了更换角度更广更高清的摄像头,您还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强家门口的安全措施,例如安装门锁或门闩,确保家门在无人时能够安全关闭,或者安装只要有人在门口就提示的摄像头,可以确保安全性能;避免在门口放置可能引起他人不当兴趣的物品;与邻居保持良好的关系,互相照应,提高家门口区域的安全性;可以在门口张贴一些警示标语,例如“此处有监控,请注意行为举止”;定期检查家门口的安全状况,确保没有异常,如果可能的话,加强楼道的照明,使公共区域更加明亮,这样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青少年这种情况其实很多,可能我们还没有孩子,但是也一定要及时重视起来,一方面对自己以后教育孩子有一个警示的作用,对于孩子需要重视他的心理健康,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及时干预也是可以挽救的,对于自己,以后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避免受到伤害,积极关心孩子的成长情况。另一方面保护我们的物品和隐私不会受到侵害,还要注意物品和个人隐私,及时的观察和制止一些行为的产生,若发现一些不良或者不适行为,及时报警也是可以的。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你。
12岁男孩鬼鬼祟祟徘徊的“变态”行为,是因何而起?
家门口的监控拍到了恐怖恶心的一幕,一个十来岁的男孩鬼鬼祟祟徘徊在我家门口的监控盲区,后面走到门口与消防通道走廊中间,我放鞋柜的地方,拿起我运动鞋右脚那只,走到消防通道口的监控区内,不停的闻鞋,还把鞋垫拿出来tian,tian完后走进视线盲区大约1分多钟(家里的男人说是躲在角落里da飞机),走出来后又用力闻了几口后放到鞋柜上,又拿起左脚那只鞋放在了消防通道的楼梯口。做完这些事后,贴着墙走到另一侧的消防通道,从那里下了楼。我把整个视频发给了物业,物业很快就查到了是哪家的小孩,那个小孩的妈妈加了我微信,说跟我解释一下,他孩子好奇在看鞋子的牌子。我没有回复。我跟物业说,因为涉及到未成年所以这次不会公开事情,如果还有下次会直接报警。物业可能告知了孩子妈妈我的态度,于是当妈的带着小孩登门,12岁上初一,一脸稚气未脱人畜无害豪不羞愧,他妈妈一直还在以看牌子掩饰,只字未提道歉二字,而是在我面前演戏要当面教子,我让她回家教育告诉她我没空看,就关上了房门。又发了信息给我问要不要重新买一双鞋给我,我拒绝并告诉她视频我删了,她说会教育好自己的小孩,最后一条我没有回复直接删了她微信。鞋子也扔了。问题一:这s小孩的变态行为出于什么心理,会不会再犯?问题二:我把原来的摄像头又换了一个角度更广更高清的,除此外还需要做什么样的防范?
题主,你好!看到你这些年的经历,我能够感受到你内心那份沉重的压抑和无法言说的委屈。你曾经经历过生死边缘的挣扎,而那时母亲的态度更是让你心痛不已。我知道,这份委屈和愤怒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化解的,但请相信,你有力量去面对和处理这些情绪。首先,我想说的是,你的感受是真实且重要的。母亲对你的指责和苛求,无疑给你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创伤。而这种创伤,尤其是在你生死关头时仍未能得到母亲的关爱和理解,更是让这份委屈和愤怒愈发难以平复。然而,你依然选择去心疼父母,去给予他们关爱和养老,这份孝心让人动容。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母亲对你的打压和苛求,可能让你形成了过度付出的习惯。你试图通过过度付出来换取母亲的认可和关爱,但往往得到的却是更多的指责和不满。这种恶性循环,让你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我想分享一个关于自我成长的小故事。曾经有一个人,他也经历了类似的家庭环境,但他并没有选择沉溺于过去的痛苦,而是决定走出自己的路。他通过学习和成长,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当他再次面对家庭中的冲突和指责时,他已经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再被过去的情绪所左右。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我成长的力量。当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学会为自己的感受负责时,我们就能够逐渐摆脱过去的阴影,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接下来,我想给你科普一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习得性无助”。它指的是个体在经历了一系列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后,产生的一种无助感。这种无助感会让个体在面对困难时缺乏自信和勇气,甚至放弃努力。然而,通过学习和成长,我们可以逐渐克服这种无助感,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和勇气。针对你目前的情况,我建议你首先尝试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试图压抑或否认自己的委屈和愤怒,而是要学会与它们共处。你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唱歌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同时,我建议你与母亲进行一次坦诚的对话。在对话中,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告诉母亲你希望她能够理解和支持你。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艰难,但请记住,你有权利为自己的感受发声。此外,你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通过心理咨询,你可以逐渐学会如何处理与母亲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最后,我想说的是,你有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虽然过去的经历给你带来了很多痛苦和困扰,但请相信,你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请记住哦,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在这里支持你、陪伴你。愿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需求,活出自己的精彩和价值。
【超越原生家庭】56岁,母亲还在指责我,委屈愤怒?
我今年56岁,抑郁焦虑从初中开始,高中各种躯体症状都有,两次服药自杀经历,现在我明白主要原因是和父母关系和习得母亲打压自己苛求完美。我现在的一点困惑是在我生死之时,不爱我的母亲还是在指责我,我反而去心疼父母,过度付出,现在给母亲关爱和养老,我觉醒后的委屈和愤怒无处安放
题主好我是Kelly水【在结婚选择上被影响,错过最合适的人】看完题主的提问,也感受到你对自己有很多的觉察,在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关于选择】我们的文化,教育,确实在很多家庭孩子的生活有一部分会被爸爸妈妈影响,并且会影响很远。同时在这个过程也会思考,集体无意识不知不觉都“操控”着我们的生活。在结婚的时候我猜想我们一定也是成年了,那时候也许自己也并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帮助自己,去选择合适的人,也有人在结婚的时候对父母也会有依赖,还有认同父母的说法。在你结婚选择上被妈妈影响了,可以试着去梳理,哪些地方哪些认知影响了你呢?如果再一次选择,你会遵循自己的想法去努力争取吗?如果你现在愿意,在婚姻中去看到自己被影响的地方,包括情绪,是否也会发生很多的改变?选择会让我们自由,同时也意味着为自己负责和承担。记得有个身边的故事:女生嫁了一个没有房子的男友,父母婚前告知,也许会很辛苦,女友坚信自己可以过好,婚后和先生没有房子,他们租了五年的房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这样的生活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不会选择的,女友通过自己和先生的努力,在工作上互相鼓励,各自成长,当父母看到她有能力开心的过好每一天,后来也开始祝福她。女友的故事告诉我,就是为自己负责的态度,坚定的信念,还有她并不会在乎外界的评价。这些都是需要力量,还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了解,信任自己和先生,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关于当下】我们的一生也许都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在关系中成长,并且接纳自己,接纳一些过往,安在当下。如果自我探索多去成长自己,了解自己的潜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得到释放。如果你愿意和妈妈聊聊生活,也是很好的,也可以和妈妈说说你的感受。如果你觉得时间还不够成熟,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咨询师聊聊,探索自己内在还有哪些遗憾,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只有去看到自己的内在情绪,看到一个“孩子”在酝酿自己的美好,同时还要考虑家人的感受,她也有很多的不容易,并且也许也有一些委屈。同时也要信任自己,现在的自己是有能力去帮助过去的自己,去分析,去复盘那些自己在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的情绪很多时候都很诚实,当你现在有力量写出这些话,也许也是帮助自己的最好时机。当下的生活,想法,包括自己,你已经独立和拥有全新的生活了~任何时候开始都来得及~也很欣赏你愿意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我爱着你推荐书籍《成为我自己》《创伤30讲》《我母亲,我自己》
【超越原生家庭】在结婚选择上被影响,错过最合适的人
《如何超越原生家庭》感觉人生被爸爸妈妈影响着,在结婚选择上被妈妈影响了,错过了最合适的人?并且无法沟通
题主你好!看到你说新的美容师不见得有多热情,也就是你希望新的美容师对你热情一些,而老的美容师看见你好像也躲着似的,也就是你觉得老的美容师没有热情待你,你也希望老的美容师对你热情。或许你对他人对你的热情程度并未达到你的期待所以不停的换人。你还提到这样的人际关系不太会成为好朋友,换句话是不是你希望他们可以成为好朋友,而实际上你又觉得不太可能。那么就有些矛盾了,你既希望他们成为好朋友又觉得希望渺茫有点失望的感觉。如果一个人对你既希望又失望会有什么感受?当然是开始看到希望时比较热情,可你感觉到她的失望(也就是这种客户关系怎么可能成为好朋友)还会热情吗?会不会像你的老的美容师一样躲着你,因为她可能感觉到了你的失望而觉得自己做的哪里不够好。你还提到不满意就喜欢换,也就是在人际关系中如果相处的不满意的时候,你觉得是他人做的什么地方没有达到要求。也就是说你需要换人来满足自己未满足的需要。而这未被满足的需要是什么呢?表面上你需要他人对你热情,实际上你提到希望能够结交好朋友。也就是说刚开始你的需要是结交好朋友,但相处了一段时间觉得这样客户关系不可能,于是就放弃了,换下一个然后相处一段时间再放弃,再换下一个......因为好朋友能够满足你的需要而只是客户关系的美容师恐怕不能做到,于是你先试探她够不够热情,看能不能满足像好朋友那样待你,如果不能,然后就觉得果然客户关系很难成为朋友关系。其实反过来了,你本来就觉得不可能成为好朋友的目的,而在寻找不能成为好朋友的证据比如新的美容师不够热情,老的美容师也躲着我。就像你感觉某个人是坏人,他抽个烟,你会觉得看看坏人才抽烟。可所有的坏人都抽烟吗,或者抽烟和坏人之间有必然联系吗?当然不是。同理热不热情和成为好朋友之间有必然联系吗?内向腼腆的人成为好朋友的话,那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热情,那也不影响成为好朋友吧。你觉得别人不会热情待你,那你对自己热情吗?也不热情。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热情对待,于是在外界寻找看似不热情的证据来使内在平衡。不被热情对待也就是不被重视的感觉,不被重视也就是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自己内在自我价值感低,想要通过他人的热情对待来提升内在的价值感,这是南辕北辙吧,就算他人真的非常热情了,你就觉得自己价值感很高了吗?如果是的话,那么这就身不由己了,别人热情我就有价值,别人不热情我就没什么价值。这样的任然摆布的人生你愿意过吗?所以首先承认自己曾以为自己的价值是由他人的态度决定的,也就是看见真实的自己,这是提升自我价值的第一步,然后可以再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或咨询等方式慢慢提升自我价值。
我好像特别喜欢换,是什么原因?
最近来到美容美发做身体和弄头发,发现自己很喜欢换人,发现自己是一个特别喜欢换人和换工作和换什么的一个人,之前那个美容师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好,但是换了一个新的,也不能说换,就是之前她推荐一个新的美容师给我做,我体验了觉得还不错,就跟新的美容师约了,不过新的美容师也不见得有多热情,老的美容师看见我好像也有点躲着似的,不过这种人际关系本来就不太会成为什么朋友关系,都是客户与服务的关系罢了,我对我自己充满了困惑,医院也是,喜欢换,护工也是,不满意就喜欢换,但有时候频繁换不是好事情,我对我自己充满好奇
题主你好👋!我是江61。首先,感谢你的信任,愿意把自己的困惑告诉我们,以获得解答。你的困惑“我为何一个人独处不自在,想要跟外界社交沟通?”看了你的介绍,有了一些想法,与你一起探讨一下。一、介绍1️⃣、身份你说:“我结束了8年的恋爱关系,单身了大半年了,一直在接触不同的人女孩,好像只要是个女孩,我都有种想跟她谈恋爱的冲动,但我知道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适合,”🇺🇳身份你现在的身份是单身男士,与一个相恋8年的人分手了。现在已经单身半年,接触了不同的女孩。🇺🇳冲动与女孩接触后,虽然你感到可能有很多女孩不适合你,但是仍然有一种想与对方建立恋爱关系的冲动。不知道当时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了这种冲动,感到会与你8年的恋爱有关,似乎是在填补感情上的空缺。2️⃣、性格你说:“我是E人,为何我那么害怕孤独,无法一个人真正内心平静的自我相处,想要一直有网络社交。”🇺🇳E人你提到自己的性格是E人,按照你的想法,E人不应该会害怕孤独,你困惑你害怕孤独。你不能与自己独处。🇺🇳迷恋网络社交你迷恋网络社交,有一点可以肯定,你需要有情感的链接。与恋爱中断或许有关,也与性格有关。E人更是如此,害怕寂寞。二、害怕孤独的原因1️⃣、性格原因🇺🇳乐天型人格的人乐天型的人具有:特点:兴趣广泛、喜欢交谈、温暖热情、享受人生;优点:乐观活泼、把握现在、同情心强、善交朋友;缺点:冲动浮躁、半途而废、肤浅脆弱、容易懊悔。🇺🇳不甘寂寞不是E人就不怕寂寞,能够自娱自乐。乐天型人格的人就喜欢交谈、享受人生。他们活波好动、把握现在、善交朋友。所以,题主恢复单身后,还是会找感觉不错的朋友,不管是在网上还是现实中,断不了朋友交往。2️⃣、恋爱中断🇺🇳恋爱恋爱是两个人互相爱慕、情感互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恋爱是两个人基于一定条件和共同恋爱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恋爱中断恋爱中断意味着情感链接中断,对于一个已经有着8年的情感交流的人,不是说断就能让感情和互动模式一下子断开,会有一些相似的方式补充情感的空缺。这就是题主想要谈恋爱的原因。3️⃣、心理需求🇺🇳心理需求心理需求是指人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和要求,它是基于人的某种动机,既可能实现也可能无法实现,取决于外部环境及个人自身的争取。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是人特有的心理活动,不仅包括对基本生存条件的满足,如食物、水分、睡眠等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对爱、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等内心需求的追求。🇺🇳需求所致题主奇怪,“我为何一个人独处不自在,想要跟外界社交沟通?”这就是人的各个阶段不同需求引起的,现阶段,题主既要有爱的追求,需要与人有情感的链接,又有归属感的需求,希望自己能被一个群体容纳,有情感的寄托。还有尊重的需求,此时更需要有人可以认可题主。所以,题主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现实的异性交往中,都需要与外界有交流,通过被满足感、价值感来获得自己的存在感。这些都是正常的。三、怎么办1️⃣、正确的恋爱观🇺🇳恋爱观恋爱观是人们对于恋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人生观在恋爱问题上的体现。正确的恋爱观可以使一段感情走得长远且甜蜜,而错误的恋爱观则可能导致关系破裂或个人成长受阻。🇺🇳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过程中,我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于个人的情感健康和人际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恋爱是正常的事情,只要我们目的明确,尊重彼此、信任对方、保持相对独立、双方是平等付出和有责任感、真诚对待感情和付出、情趣想投、志同道合、态度是严肃认真和感情专一,我们就不用犹豫,大胆地谈一段恋爱。2️⃣、相信感觉🇺🇳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心理学中最基本的认识活动,它是个体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认识活动基础,也是个体心理现象的基础。🇺🇳相信感觉感觉既然是我们感官的反映,又是思维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不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的无谓的付出。好好谈一场属于真真正正自己的恋爱。3️⃣、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沟通即信息交流,指把某一信息传递给沟通对象,以期沟通对象做出预期中回应的整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得以实现,即完成了有效沟通。沟通包括语言和非言语的信息,非言语部分通常比语言部分更重要。在处理亲密关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有效沟通显示出重要的意义。​🇺🇳有效沟通步骤有效沟通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表达感受,而不是情绪;第二步:表达你要的,而不是不要的。表达自己是愤怒的,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第三步:表达你的需求,而不是抱怨;不要让对方猜测,我想要什么。第四步:表达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抱怨你所在的位置;看最终结果,而不是陷在事件之中。恋爱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能做到有效沟通,很多争执、分歧就会迎刃而解。把握好沟通方法,恋爱也会顺利进行。题主,恋爱和社交一样都是正常的人的需求,不用有太多的怀疑。方法对,事半功倍,方法错,半途而废,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道理。大胆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最后,祝题主愉快!
我为何一个人独处不自在,想要跟外界社交沟通?
我结束了8年的恋爱关系,单身了大半年了,一直在接触不同的人女孩,好像只要是个女孩,我都有种想跟她谈恋爱的冲动,但我知道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适合,我是E人,为何我那么害怕孤独,无法一个人真正内心平静的自我相处,想要一直有网络社交。
题主你好!看到提问,作为妈妈,你需要孩子和你沟通,你渴望孩子和你亲密无间,然而儿子并没有满足你的期待,这让你非常挫败,能感觉到你心理的委屈和难过,抱抱你。其实,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会有自己的秘密,他们有不想父母看到的东西,比如我自己长大后就不想让父母了解曾经经历过的糟糕事情。虽然知道父母很关心,但这些事情还是不希望父母知道。这可能就是长大后孩子的独立的意识吧。作为妈妈,关心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想法,或许母亲本身就没有放手孩子,内心潜意识还认为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需要父母帮他做一些决定,这样才会觉得安全和掌控。只是孩子长大后,更希望脱离父母的怀抱,成为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独立的个体,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而委屈自己。建议是,接受孩子的成长。孩子已经长大,他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这说明他成为了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大人,父母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而妈妈放手孩子后内心产生的失落感,自己也会非常不适应这种感觉。可以多尝试将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心自己。你已经培养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时候和孩子做出交接,让他去成长和面对他自己的生活。虽然心理还是牵挂着孩子,但你还是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关心和安慰,给予他支持去面对未来的风雨。希望对你有用,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与成年孩子顺利沟通,有什么技巧吗?
我五十多岁是一个成年儿子的妈妈,与儿子沟通有障碍,隔绝与我沟通,得不到孩子重视和关心感觉很挫败,持续了好几年。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孩子乐意与我沟通。
亲爱的,你好:你马上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去读大学了,面对新的环境和未知,你感到有些忐忑、没有信心、还有无助。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我们面对未知的自然反应。我们的一生会不断感受到内心脆弱的这部分。世界如此之大,人生充满种种的未知和挑战,个人的经验总是非常有限的,会感到忐忑、没有信心、无助,是自然且必然的一部分。就像孩子第一次进幼儿园,上小学,第一次见到老师,等等。害怕和担忧是必不可少的人生体验。同时,你也很敏锐地察觉到,你的忐忑和无助,似乎还包含着一些很深的层次,来自原生家庭的限制。这部分,也是组成你的生命体验很重要的一环,确实会在很多时候影响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回应。你说父母没有上过高中大学,平时做事没有长久的规划,尽管你上了高中,即将读大学,你也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多规划,但你有种信念:爸爸妈妈都没能做到,自己怎么可能做到,于是陷入了一种无助的状态。这里的“做到“,具体代表什么呢?是不是代表了一种人生的景象?通过知识和规划,过上理想的生活?父母都没能过上他们理想的人生,你怎么可能做到?展开去体会这种感受之下的细节,也许能让你更加清晰这个困住你的信念,有着怎样的具体内容和含义。不知道你所规划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人生达到的状态,具体是怎么样的呢?我想,你的规划,一定是闪闪发亮的,是和父母的生活很不一样的人生,是超越父母困境的人生。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把更多的思考和重点,放在了超越父母的困境?如果是这样,你所渴望的人生,也许带有很多父母所渴望的部分。你自己的真实渴望,也许就被压抑了。还有一种可能,你的规划和父母的人生如此不同,你希望过上这样的人生,但你不敢或者不忍心。好像如果你真的那样做了,就把父母远远抛在了后头;超越了父母,也“背叛”和“抛弃”了父母。过得比父母强大、有力,也许是让你恐惧和不忍心的事情。一定程度上,你的弱小和无助,似乎更能安抚父母。这是作为孩子的我们,内心很微妙的对父母的一种忠诚和爱。另外,你可能从父母平时的生活状态,直观感受到他们内在的不够自信的、无助的状态。这种无助感,也许常常被你的父母归结为没有上过高中大学,做事没有规划所导致的。于是无助感和规划就建立了某种关联。好像只要学好文化,做事有规划,就不必如此无助地生活了。也许,这也是你心气很高,对事情有很多规划的一个原因。你不希望体验父母内在的无助感,好像通过自我高要求,做好规划,就可以克服无助感。但是,过多的自我要求和规划,会无形中制造很多压力和做不到的感受,反而会加剧你的无助感。越无助,越想逃,带来更多的自我要求和规划,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陷入无助中出不来。爸爸妈妈的无助有更深的渊源,读了高中大学,人生有所规划,并不代表超越了无助感。作为孩子,你不需要承受爸爸妈妈的人生。爸爸妈妈未能超越的部分,不代表你需要代替爸爸妈妈去超越。你有你自己的人生,需要面对新的世界和挑战,安心探索自己的人生就好。真正的超越原生家庭,大概是看到自己如何深深认同原生家庭带给你的信念,看到自己如何不愿意放下这些牵连和牵挂,轻轻地和这些历史说声再见,放下破旧的行李,开启新的探险。这样的重启是让人恐惧的、同时也让人振奋。一边害怕,一边激动,慢慢地去体验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倾听师徐艳莲,欢迎来聊。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没有家庭成员做榜样,我感到我也不行
我现在19岁,刚刚读完高中,父母是最普通的人,没读过高中、大学,父母平时在家做事也都没有长久的规划,我马上就要出去读大学了,感到没有一点底气,我试着说服自己,现在网络很发达,你可以靠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但我依旧非常忐忑,可能是第一次没人陪着我一起走或没有亲近的人做我的榜样了。我是一个心气很高对自己要求也比较高的人,但我第一次感到这样的无助,我现在对自己很没有信心。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我想做很多事,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安排,但好像有一种思维困住了我,连我的爸爸妈妈都没能做到,你又怎么能做到呢?我知道这是一个谬论,可是这句话还是困住了我?现在这样一个无助的状态里真的很痛苦,我在试着去做出改变,老师们有什么经验吗?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先来说说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组成,每一种情绪都可能是我们的内心诉求未得到满足。当我们错过晋升提薪的机会,我们会难过;失去珍藏多年的宝贝,我们会愤怒。就如题主所写,很焦虑害怕弟弟是不是干了什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当我看到弟弟朋友发的信息,自己是什么想法?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当我看到弟弟浏览不健康的信息,自己是什么想法?给我带来怎样的情绪和感受?我们也可问问自己,焦虑,是自己的内心什么需求?害怕,又是自己内心的什么需求?所有的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我们觉察到这些负面情绪时,可以试着对自己说:“我在担心什么?这让我又联想到了什么?”当我们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并让情绪流动起来,就不会轻易发生由于情绪压抑导致的行为扭曲。我们也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再来说说投射,相信很多人对这个词好熟悉,是的,投射就是拿别人当“替罪羊”的说法。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一种认知:就是那些不良品德和不佳行为都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这样的想法能够使得我们减轻不安和焦虑,心理状态达到一种平衡。你觉得别人是怎样的,你可能就是怎样的;我们如何评价别人,就会如何评价自己。所以说,别人就是我们看见真实自己的一面镜子。就如题主所写,我本来就有恐艾症和强迫症。可能就是把自身具备的归因在别人身上的一种方式,以此来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其实,把自己所认为的投射在别人身上,这很难意识到,或者很多人不愿意承认,题主能够觉察到这一点很好,不过要做好确实会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我们可以再试着观察自己投射的内容并做一些记录,比如说,弟弟日常的哪些行为是我觉得不健康?弟弟的朋友圈中有哪些是我觉得有不积极的?这能使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自己,帮助你更好认识自己。我们可以寻找合适的机会和弟弟做一次沟通,其实是做一回认真的倾听者,听听弟弟讲讲学校的学习情况,也听听弟弟聊聊和同学之间的休闲玩乐,还能听听弟弟说说对于青春期是否有过一些迷茫和困惑,我们无需做出评价和判断,只为更好的了解弟弟的日常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以便能更好的帮助弟弟健康成长。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要肯定自己,给自己赋能,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去丰盈自己的内在,当我们内核强大,你会自信的面对生活。推荐书籍:《自卑与超越》
很焦虑害怕弟弟是不是干了什么,我该怎么办?
弟弟上初中,他之前就浏览过不健康的信息,然后很久之前吧,看见他朋友给他发类似于你把我弄的很痛这这种话(就这一句话,然后聊天记录现在找不到了),现在我突然想起来,就很焦虑害怕他是不是干了什么,然后我本来就有恐艾症、强迫症。我不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办,是我想太多了还是什么。我要直接去问他吗?
能够理解题主内心的压抑不安冲突纠结,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模式给题主的内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影响到了题主对婚姻的认知和期望。间接的影响到了题主现在的婚姻状态,以及对老公的看法和态度。要走出当前的困扰,就要把这些困扰理清楚,搞清楚心里的情绪感受想法都是和谁有关的,比如题主夫妻,父母双方。把这些都理清楚了,属于题主夫妻的就在题主夫妻之间交流沟通解决,属于父母那边的就还给他们,这是父母的责任,是他们自己需要面对的事情,不是题主需要面对承担解决的责任问题。就像之前题主的妈妈出轨被爸爸家暴一样,妈妈出轨了爸爸才会很生气而家暴妈妈,这是前后因果关系,假如妈妈不出轨,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被爸爸家暴。这么说并不是说妈妈出轨被家暴活该,无论是出轨还是家暴都是不可取的相处交流方式,他们完全可以选择通过合理合适的交流方式坐下来心平气和的慢慢把话说清楚。但他们没有这么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这样的选择是他们个人的意愿想法和行为,就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题主想要妈妈平安,这个想法没什么问题,不过题主是以什么样的身份角色去管这个事情保护妈妈平安呢,是女儿,还是妈妈。假如题主可以保护妈妈平安,那谁来保护爸爸的婚姻不受到侵犯伤害呢?所以,个人觉得父母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去面对处理,他们想要过成什么样自己选择决定,子女既无权干涉也干涉不了,毕竟父母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需求。既然父母的事情子女无法干涉,那么子女能够做的就是接纳,接纳父母是这样的人,接纳他们之间那样相处,接纳他们之间发生的一切事情。对于爸爸家暴妈妈,题主可以以女儿的身份和爸爸聊聊,把自己心里的情绪感受想法和爸爸说说,问问爸爸为什么要那么做,听听爸爸心里的想法,然后鼓励他把心里的情绪感受想法和妈妈聊聊。反过来,题主也可以和妈妈聊聊,把自己心里的情绪感受想法和妈妈说说,问问妈妈为什么要那么做,听听妈妈心里的情绪感受和想法,鼓励妈妈和爸爸交流她心里的这些情绪感受和想法。这样既可以解开题主内心的疑惑困扰,也帮助爸妈促进夫妻交流缓和关系。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题主参考。
【超越原生家庭】女强男弱,如何正确看待老公的角色?
我的原生家庭一直在女强男弱的声音下长大,爸爸性格急躁要强又懦弱,妈妈强势又善解人意,勤快,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妈妈,所以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是乐观的但是懒惰的脾气暴躁的,他是讨好妈妈的,而妈妈非常的优秀。这样的状态持续到高中。高中父母感情破裂,是因为妈妈有外遇了,所以爸爸会吵架,家暴妈妈,好几次半夜我会被妈妈的哭声弄醒,妈妈把胳膊和身上的伤痕给我看,说爸爸对她不好。这让我无比的痛恨我的爸爸,祈祷他们快点离婚,只为了得到一个平安的妈妈。截止到现在我已经成家有了孩子,我可以给钱尽爸爸孝道,但是我无法做到去爱他。以至于我现在偶尔对我老公,也是鄙视的,不感的,在内心博弈谁对家庭的贡献更多,更大的争论。我处理不了和父亲的关系
你好呀看了上述内容,这种在即将出行时产生不想出去的想法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一方面,对家庭的过度牵挂和担忧是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产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家庭的重要支撑或保障,一旦离开,就会有一种不安感,害怕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家里出现问题而无人妥善处理。这种担忧反映出你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对未知旅途的恐惧和不确定性也会引发这样的想法。旅行意味着要面对新的环境、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突发状况,比如交通延误、迷路、语言不通、住宿不如意等等。这种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退缩的情绪。要应对这种情况,可以试着先和家人深入交流,确保他们在您离开期间能够照顾好自己,并且留下紧急联系方式和应对预案,以减轻对家庭的担忧。对于旅途中的可能困难,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详细规划行程,了解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包括交通、住宿、当地风俗习惯等。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明白旅行中遇到一些小挫折是正常的,也是旅行经历的一部分,它们往往会成为日后珍贵的回忆和成长的机会。还可以试着回想当初决定旅行的初衷,是为了放松身心、开阔眼界还是体验不同的文化,强化这些积极的动机,能够帮助您克服当前的犹豫,也可以和有旅行经验的朋友交流,听听他们的经历和应对方法,从中获取信心和启发,相信自己有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去享受旅行带来的美好和收获。祝好
即将出门时为什么会产生想放弃的念头?
要出去旅游,行李都收拾了,但是却产生了不想出去的想法,担心自己一走家里就会出什么事情,又害怕旅途中遇到苦难……这是为什么才会控制不住这样想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成长,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候会反复,有时甚至会倒退,这都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更加需要坚定信念,要相信是可以改变的。其实,我身边已经有无数的案例都证实了这一点,包括我自己,就是在不断地觉察、练习和成长中,逐渐挣脱了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和束缚,最终真的超越了原生家庭,活出了自己的自在和自由,而当我们真的能够到达这个层面的时候,不是意味着我们和原生家庭失联或断联,而是我们反而会和父母的关系更融洽,我们理解了他们的局限,接纳了他们就是这样的存在,我们也接纳了自己过往的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并对自己的人生负起完全的责任,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活出自己的精彩。童年的经历的确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可以说几乎决定了我们上半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状态,但是当我们有能力为自己做主的时候,我们可以去选择成长,去挣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去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更新我们的生活状态。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1,理解自己,接纳过去的经历,看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是一种必然。心理学家Ainsworth从陌生情境实验中发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依恋模式,每个模式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母婴在家庭里互动的模式,这是她对依恋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她的研究表明了:我们小时候怎样被养育,怎么被照顾,就会影响到成年后我们与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处模式。而你的依恋策略,是你的亲密关系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为什么你会被特定的人吸引?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些都和你的依恋类型有关。当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得不到父母在生理和心理上及时的照料,甚至被虐待、忽视,那么,就会形成不安全依恋的类型,就会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重复小时候的依恋模式,对亲密关系不够信任,没有安全感。我们当然都渴望能够被很好地照顾,渴望小时候就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遗憾的是:小时候的伤害是躲不掉的。童年时期的我们特别容易受到创伤,也是因为我们在那个时候,不得不依赖我们的父母,这种生存的本能,让小时候的我们很难逃避来自父母的伤害。我们生存的本能决定了,在我们的能力还没发展好之前,我们会十分依赖重要抚养者,自然也就无法躲开来自重要抚养者的伤害,这是人类的共性。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以更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伤害。2.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也不必一直沉浸在过去的伤痛里。尽管我们必然要受到一些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但这些伤害是有限的,更是可以弥补的。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最早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原生家庭”确实是对一个人影响巨大的子系统,但并不是唯一的,除了原生家庭,还有学校、社会等等。而且,不管哪个子系统,对一个人的影响都不是决定性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也并非无法弥补。影响人成长的因素实在太多了,除了原生家庭这个子系统外,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还会接触到学校、朋友、同事等等其他圈子,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比如我们在壹心理学习、成长,这里就是一个有疗愈功能的圈子,而最重要的呢,我们的内心还拥有很大的心理复原力,这是属于我们自身的力量,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自我修复和成长。因此,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只要你后期不断去成长,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完善自己,你一定可以冲破束缚。正如阿德勒所说:虽然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过去的态度。3.不断成长,循序渐进,坚定信心,一定会越来越好。从我自己的体验来看,当我们很难去冲破原生家庭的束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在本身是没有那么多的力量,没有那么多的安全感的。而安全感来自内在,来自于自己有没有在成长。因此,坚持持续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在做全职妈妈的那几年,在外人看来,我是非常幸福的,只要在家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其他时间就可以刷剧,逛街,旅行……好像无忧无虑,没有压力,老公也的确把我保护得很好,不让我操心任何事情,也不让我去工作,就包括我要去考个驾照,他都觉得没必要,说会有人为我开车…但是,我的内心是抑郁的,是没有力量的,是自卑敏感的,因为没有成长,就很没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是外在的财富和物质,而是内在对自己是否有信心,而我那段时间,只是觉得自己除了带孩子,做家务,什么都不会……但是,我的确有一颗求知的心,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我坚持去考驾照,考心理咨询师,老公也支持我了,当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驾照,拿到了二级咨询师的证书,还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我渐渐地找回了自信,找回了那个充满安全感的自己,因为,我一直在成长,我的内在一直有力量。所以,我现在不惧怕挑战,我会一直坚持成长,因为只有不断成长,才会让我的内心感到安全,感到有力量,而生活也更加丰富充实,有活力!因此,不管是原生家庭也好,还是其他的外在环境,都不是约束的障碍,能够束缚你的,从来只有你自己!加油哦,祝好,我们一起,共勉~
【超越原生家庭】道理很明白,真的能超越原生家庭吗?
看了很多书,道理很明白,知道自己的很多行为和思考都受着原生家庭的影响和束缚,理智上也学习了一些方法,但是做起来感觉到那么无力那么无奈。求指导,谢谢。
题主你好!抱抱你!我非常理解你的困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心理学中,这种情绪可能与“比较心理”和“自我价值感”有关。当我们在某些方面与他人比较时,如果感觉自己的价值被忽视或低估,就可能产生负面情绪。首先,关于如何适当展示自己,我认为关键在于真诚和自信。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但同时也要保持谦逊和尊重他人。在社交场合中,可以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或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可以让他人看到你的价值,同时也不会显得过于张扬。举个例子,如果你在跳舞课上发现自己被挡住了,你可以主动找到老师或者组织者,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组织者,我觉得我也有一些不错的舞蹈动作想展示给大家看,是否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呢?”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展现了你的自信,又体现了你的尊重和礼貌。其次,关于如何平静看待别人“过度展现”自己,我认为这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展示方式和节奏,我们不应该去评判别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尝试从他人的展示中学习和借鉴,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感。最后,关于如何妥当处理别人没有看到你的优点的情况,我认为这需要我们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看到我们的优点和成就,但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的价值,并且继续努力提升自己。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主动沟通和交流,让他人更好地了解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你可以主动找到你的上司或者同事,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我在这个项目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认可和支持。”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展现了你的自信和努力,也体现了你的尊重和沟通意愿。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价值,我们要相信自己,并且保持一种平和、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相信你一定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穿越目前的困境的加油世界和我爱着你!
我没被看到时,如何解决这类内耗,如何适当展示自己?
我是一个平时不怎么内耗的entj,大多数时候也是很积极乐观主动的,但是有一种情况我非常容易产生情绪并陷进去,就是:当一个跟我差不多或者比我差的人受到了关注或认可,但我却没有被看到。举几个听起来很小但是我真的有很大情绪波动的例子:1.小时候妈妈夸奖别的小朋友某个方面做得好,让我向ta学习,但其实我自认为做的比ta更好。我很伤心我妈妈居然这么不了解我。2.去上跳舞课,别的同学很爱表现,挤到第一排,她们明明跳的一般但是被老师认可了,我站在后面就总是被挡住。3.大家一起出去玩,我朋友穿得露肤度比较高,就有很多人夸她白。其实我比我朋友白很多,但我穿的普通短袖,不是很显眼。我朋友被夸我肯定替她开心,但我不知道如何回应那些夸她的人,总觉得很想翻他们白眼。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脑子里有一个声音说:你不服气那你也多宣传宣传自己啊,让大家知道你的优秀。但是又有一个念头特别清高:我已经全力以赴在提升自己了,还要花时间宣传,多累啊。有的人过度展示自己才是不对的。于是就陷入了纠结内耗……我觉得我有点过度审视和逃避“展示自己”这个行为。即便我也认为适当展示自己是有必要的(工作学习中我都很努力地展示自己),但在日常社交中,我不知道怎么样叫做“适当”。所以我想问一问,如何适当展示自己呢?如何平静看待别人“过度展现”自己?如何妥当处理别人没有看到我的优点的情况?可能有点啰里八嗦,希望我表达清楚了,如有不小心冒犯请多多包涵。谢谢?
题主,你好,我是书山文泉,尝试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希望给你一点帮助。1.从你写的这段话中,感受到你对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不容易。一方面,从小到大,在别人看来你是过得很幸福的。这种幸福可能是父母对你很好,在物质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的满足等等。另一方面,作为关系中的自己,你觉得与父母的“相处不好”——总是一言不合就开扛。也许是内心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自己的想法没能很好的被听见等等。这种内外不一,某种程度上给你带来“有苦难言”的现实境况。2.从你的自我觉察来看,你认为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矛盾来自“都想要改变对方”,却总是“两败俱伤”。亲子之间的相处有不同的模式,作为父母,大多数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认为这是对TA好。因此,总是会想各种办法去说服,希望孩子能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前行。以为这才是最安全的,最合适的。但作为孩子,他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视野和想法。来自父母的“预设”在某种程度上会剥夺他的自主性,让自己觉得只是为了父母在学习、在工作、在生活。如果父母比孩子的力量要强大的多,那么很可能孩子就会屈从父母,做一些顺父母心违自己心的事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反弹的时候。不想再按照他人的“意志”去生活,这是生命内在的需求。如果孩子的力量与父母相当,那么,两者就容易发生较量。可能是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双方都说得有一定道理”,说都不想听谁的理,导致“两败俱伤”。其实,从“爱”的角度,好像又都没有错,父母那样做是为了“孩子”,孩子那样做也是为了“自己”。但为何就难以凑到一起呢,如何才能更好的相处?3.管好各自的课题,做好自己的责任人。不求改变父母,但求改变自己。我们的烦恼一部分来自父母对我们的“干涉”,这部分其实我们很难改变。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总是会想着“管”我们。但随着我们自己力量的增强,我们可以看见他们的“管”,但并不被他们管。这部分是他们自己的课题,需要他们自己学会放手,我们无法通过强迫的方式让他们改变。因此先接纳他们可能的状态。我们可以去沟通,但不要期待一个“不要管的父母”出现。因为,这个真的很难。但如何面对父母的“管束”,这是我们可以去面对和决定的。我们可以通过澄清,而不是反驳去跟他们相处。比如,可以跟他们说清楚,现在的自己有哪些事情是自己有能力去决定和改变的。对于他们的建议,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我们选择接受什么,选择不接受什么。这样做可能带来什么结果。这个结果有多少事自己是愿意负责认的。总之,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需要学会,看见来自父母对我们的“改变”,并把它放在那里;同时,我们也放下想要改变父母的想法。让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各自安好的距离。祝好!
【超越原生家庭】和父母相处觉得很压抑,应该怎么办?
我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女生,从小到大,旁人看我好像过得很幸福。事实上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始终处理不好,总是一言不合就开杠。其实双方都说得有一定道理,但交流过程中却总是想改变对方,最终结局就是弄得两败俱伤。我应该怎么办?这样的关系还能修复吗?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说说我的看法,我觉得任何一段关系都不是靠忍耐来维系的,虽然我知道你在原生家庭中经历的伤痛。小的时候因为成绩不好,就被妈妈抛弃在半路;当父母心情不好或者在你做错事的时候,都会被无情的打骂,这些经验都会让你对关系产生排斥,无法真正的融入。正如你所说,你不打算结婚,说明你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但是你又选择了婚姻,也说明你内在对于爱的渴望,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父母的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从小经历这样的场景让你对争吵产生了恐惧和压力,所以,在面对现在的亲密关系时,你宁可忍受自己的不舒服,也不愿意和对方发生争执,不愿意面对争吵的婚姻(也担心对方会离开你)。但是,情绪不是靠压制的,你越压抑自己的情绪,你自己越痛苦,甚至终有一天你可能无法再压抑自己,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而突然爆发,你说呢?如果你一直忍受委屈,无形中就会产生很多愤怒和抱怨,你压抑着这些情绪就无法连接到对方的感受;当对方不理解你情绪背后的原因时,他也会对你产生排斥,这时的你们其实都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无法真正的融入这段关系。其实,不是只有通过争吵才能表达自己的委屈和不满。如实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和需求,让对方真正的了解你,明白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才是维系关系的核心所在。只有双方都能坦诚的面对彼此,愿意用感受去了解对方、同理对方,而不是用自己的期待要求对方,关系才不会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你要相信,你们13年的关系不会那么轻易的破碎掉,你的担心是源自于你内在恐慌的一种想象,所以,试着去和对方沟通交流,表达你的真实想法,让你们彼此的感受都呈现在关系中,只有双方都了解彼此的感受和想法,你们的关系才会更加紧密、稳固。真实可以让关系敞开,让爱流动!
【超越原生家庭】父母非常严厉,带着伤痕能拥有幸福吗
我的父母从小就对我非常严厉,甚至可以说没给过什么好脸色,一不开心就一顿打骂,有一次成绩考得不好,妈妈就直接把我丢在了半路,哭了很久才自己摸索着找到回家的路,天都已经黑了,这些不快乐的童年甚至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捡来的孩子。我一开始是不打算结婚的,准备做个不婚族,因为苛刻的母亲眼里没有一个人是符合她的标准的。她和爸爸直接也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没有间断过,我不想经历一段无休止吵闹的婚姻。但是我最终还是结婚了,欺瞒了母亲对方真实的家庭穷困度,靠借钱结了婚。婚后母亲一直嫌弃我丈夫家里穷,所以也总是不给他好脸色,我和丈夫之间很少吵架,主要是我不愿意吵架,有委屈也会自己忍下。唯一几次大的吵架都是因为和我父母的矛盾。不知不觉已经结婚十三年了,我和丈夫的感情很好,我也觉得自己的小家庭很幸福,但是内心总是有一种无形的忐忑。我们家不吵架是因为我是个特别会忍耐的人,如果有一天我不愿意忍耐了,那是不是我的家庭也会面临破碎?这样的担忧总是会时不时出现在脑海,成为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一个伤痕累累的环境下长大,我的安全感很低,虽然现在拥有的一切我都非常珍惜,但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因为太过小心谨慎而活得有点累,我该如何在出现担心害怕的时候调节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