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1
5.37M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一
  周易浅述易类
  提要
  臣等谨案、周易浅述八卷、国朝陈梦雷撰。梦雷字省斋、闽县人。康熙庚戌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缘事谪戍。后蒙恩召还、校正铜板。复缘事谪戍。卒於戍所。是编成於康熙甲戌、乃其初赴尚阳堡时所作。大旨以朱子本义为主、而叅以王弼注孔颖达疏苏轼传胡广大全来知德注。诸家所未及、及所见与本义互异者、则别抒己意以明之。盖行箧乏书、故所据止此。
  其凡例称解易数千家、未能广览、道其实也。然其说、谓易之义蕴不出理数象占。顾数不可显、理不可穷、故但寄之於象。知象则理数在其中、而占亦可即象而玩、故所解以明象为主。持论多切於人事、无一切言心言天支离幻冥之习。其诠理虽多尊朱子、而不取其卦变之说。取象虽兼采来氏、而不取其错综之论。亦颇能扫除轇轕。惟卷末所附三十图、乃其友杨道声所作。穿凿烦碎、实与梦雷书不相比附。以原本所载、且说易原有此一家、姑仍其旧存之、置诸不论不议可矣。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篡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周易浅述凡例
  一、易之为书、义蕴虽多、大抵理数象占四者尽之。有是理乃有是数、有是数即有是理。六经皆言理、独易兼言数。顾数不可显、理不可穷、故但寄之於象。夫子谓立象以尽意、而全彖六爻之传皆称象曰、则理数之备于彖可知。故今所注释、多即其取象之由释之。盖知象则理数在其中。且可随类旁通、不拘于一隅之见。不独先儒精义可融洽、即时解所称君臣政教、亦不妨借为设象之观矣。
  一、有象即有占。本义分龙马日月之辞为象、吉凶悔吝之辞为占。然占即在象中。盖龙马日月之辞、象也、即占也。吉凶悔吝之辞、占也、亦卦爻中有此象也。系辞传谓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然必平日审于象、既筮乃明于占。盖观象贵能变通、临筮乃以我所问之事合之所占。自能分其义类、以定可否矣。
  一、是书虽参注疏大全及苏氏来氏之解、而要以本义为主。亦有本义所云、大全中朱子又存疑义者。则本义尚有朱子未定之解、自宜叅之他家、以求其归也。间有注疏大全所无、妄附臆见者、必明言与本义異同之故。
  非敢立異、正以心有未安、又不敢以己见托之先儒、故明言附一知半解、以待高明指摘耳。
  一、解易数千余家、未能广览。来氏独于取象最详。然一卦之中内卦、外卦、二互卦、六爻变卦、变卦中互卦、取象已博。若再错综卦取象、亦太泛矣。愚意谓互变犹本卦也、错综则已属意求之。如震为龙、乾亦言龙、正不必过拘也。
  一、易之有图、原列于经首、盖卦画在未有经之先也。今所附杨子道声图说、则有先后天配合、及方圆卦分合之图、多后人之论矣。不知图者、固不得经之原。然不读全经、亦未能究图之蕴。故附图说于后、使人先从诵读、求其文义、然后探其本原也。
  一、是书义蕴本之先儒、图说本之杨子、间皆附以臆见。独于卦变有疑。凡彖传言卦变者、程传本义多異同、朱子亦多存疑。三覆再三、究未得其不易之解。今凡彖传言卦变者、俱照来氏综卦言之、于理甚顺。故阙卦变之图、以待異日。
  一、易之为书、虽理数象占所包者广、大旨无非扶阳而抑阴、随时而守正。教人迁善改过、忧勤惕厉、以终其身。学易者苟不悟此、则诠理虽精、探数虽微、观象虽审、决占虽神、总于身心无当。故所解多于前后总论一卦大意、及逐爻象传之下、发明圣人言外示人大意。虽未敢谓神明默成之道尽是、然借一二言自儆身心、庶克道听途说之咎云。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浅述卷一
  翰林院编修陈梦雷撰
  昔者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见天下万有不齐之变、不外由太极而生阴阳。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而两仪具。
  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增二画、而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之四象成。叠之为三而三才既备、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八卦列。谓之卦者、言悬卦物象以示于人也。八卦既成、则八卦皆可为太极。复生两仪而十六、四象而三十二、八卦而六十四、而万物之变尽于斯矣。伏羲虽有六十四卦之画、而未有文义。至文王始作彖辞、以断一卦之吉凶。如乾之元亨利贞是也。周公始作爻辞、以占所动之爻之吉凶。如乾初九之潛龙勿用、九二之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者是也。伏羲六十四卦、夏商相承用之、皆有其书。
  夏曰连山首艮、商曰归藏首坤、至文王周公则首乾。连山归藏不传。今经则文王周公所作、故曰周易也。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之为义有二。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曰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易分上下两经。上经首乾坤而终坎离、下经首咸恒而终既济未济。
  意义所该者广、图说亦发明其略、非以简帙重大而分也。孔子始作十翼。
  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繫五下繫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周易上下二篇合孔子十翼凡十二篇。后人以彖传象传文言分入诸卦、而上下繫传及说卦序卦杂卦附于下经之后。故曰易为四圣之书者、此也。
  乾有天地而后万物生焉。万物莫尊乎天、周易所以首乾也。其象为天、其卦纯阳。健而不息、故其象为天。统言其象占、则有大亨之道而利于正固。就其理析言之、则四德具焉。此全彖之大旨也。卦既纯阳、变化不测、故六爻皆取象于龙。具龙德而在上、则居天位以应天、天子之事也。具龙德而在下、则尽天理以顺天、学者之事也。生而知之、安而行之、潛见惕跃飞亢各随其时者、圣人也。观象玩辞、观变玩占、固守其潛、积学待见、当惕而惕、当蹊而跃、飞则应时、亢不至悔者、君子也。此六爻之大旨也。
  乾。元亨利贞。
  三画皆阳、其卦为乾、其象为天。乾者、健而不息之谓。天体纯阳、健而无息。以形体言为天、以主宰言为帝、以性情言谓之乾。下三画内卦也、上三画外卦也。六画皆阳、内外皆乾、乾之纯、健之至也。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词、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
  利、宜也。贞、正而固也。六奇纯阳、有元气浑沦无所不包、而发生畅茂、各得其宜、皆归于至正之象。学易者筮得此卦而六爻不变、则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以保其终也。按、大全谓诸家解元亨利贞皆作四德、独本义作占辞、然惟理如是、则数亦如是、见于象占亦如是。经言四德、就其理析言之也、本义则就其象断其占、为体易者言之。其意亦並行不悖也。
  初九。潛龙勿用。
  凡画卦自下而上、故下爻为初。按、本义大全凡揲筮得三奇、则所余三十六策、合四九之数为老阳。得二偶一奇、则所余二十八策、合四七之数为少阳。老变而少不变、故阳爻称九。按、来注引繫辞参天两地而倚数。
  谓参天者、天之三位、天一天三天五也。两地者、地之二位、地二地四也。
  倚者、依也。天一依天三、天三依天五而为九。所以阳皆言九。地二依地四而为六、所以阴皆言六。取生数不取成数、此说亦可参用。龙八十一鳞、九九之数。变化不测、纯阳之物。故诸爻皆取象于龙。初阳在下、故有潛龙之象。此时未可有为、故有勿用之象。勿用虽戒占者之辞、实卦爻中有此象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二、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后仿此。出潛离隐、故有见龙之象。泽能及物、犹田之得雨、耕获有功、故有在田之象。虽非君位、而在下卦之中、有君之德、故有大人象。泽能及物、故有物所利见之象。占者得此、则利见此人。若占者有见龙之德、则可以得君行道、利见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阳爻。三、阳位。在下卦之上、重刚而不中、乃危地也。六爻取象三才、则三为人位。故不取象于龙、而称君子。处危地而以学问自修、君子之事、非可言龙也。三、下乾终而上乾继、故其性体刚键、有朝乾乾自惕之象。若者、拟议之辞。三居下卦之终、故言终日。夕亦日之终也。
  终日乾乾、自始至终、无日不戒惧也。夕又惕若、自昼至夜、无时不戒惧也。重刚不中、所处危地、有厉象。虽处危地、而刚健得正、自修不息、有虽危无咎之象。凡言无咎者、本皆可致咎、善处之、故咎可无也。程传拟舜之玄德升闻、时解作相臣忧勤任重。不必泥。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阳四阴、在上卦之下、或者、疑而未定之辞。进退之际、无适无莫、无可不可。人不能测、故以或言之。渊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测。龙之所棲也。渊虽卑于田、然田非龙所居。在田则下于地、渊正龙所从变化之处。
  跃则已离于地而将向于天矣。九、阳动、故有跃象。四、阴虚、故有渊象。
  以阳居阴、居上之下。又变巽为进退为不果。有进退未定、可上可下、能随时进退、则可无咎之象。乾至健知险、六爻皆不言吉。而险莫如三四、故善处之、仅可无咎而已。程传拟舜之历试诸艰、胡氏拟之储贰。皆存而不可泥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易卦皆以五为君位、以其居上卦之中也。上虽尊而过乎中、则拟之宾师矣。卦体纯阳、刚健也。以阳居中、中正也。纯阳居上之中而得正、有飞龙在天之象。居上之中、人所共仰、有利见大人之象。二与五皆刚健中正、而五居尊位。以圣人之德居天子之位、故万人乐得而见之。即文言所谓圣人作而万物覩也。然使有德位者占此、则所利见者九二在下之大人、如尧之得舜可也。
  上九。亢龙有悔。
  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者、过于上而不能下。龙由潛而见而跃而飞、至秋分又蛰于渊、知进退者也。过此不蛰则亢矣。五者、位之极。中正者、得时之极。过此则为亢矣。阳极于上、有龙之过亢而动必有悔之象。唯圣人知进退存亡、乃可免也。凡言有者、非必然之辞。曰有悔、亦自有无悔之道可知。
  用九。见群龙无道。吉。
  九变而七不变。凡筮得阳爻皆用九、而独乾称用九。盖他卦不纯阳、独乾之六爻皆变、则纯阳为阴、所用皆九矣。人为势位所移、为才气所使、是为九所用、非能用九者。因时变化、无适无莫、故独称用九。坤之用六仿此。六爻皆动、有群龙象。阳皆变阴、不以刚为物。先刚而能柔、有群龙无首象。龙未尝无首而首不可见、善藏其用者、吉之道也。六爻皆不言吉、独此言吉、圣人不恃刚也如此。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彖即文王所系元亨利贞之辞。彖曰以下谓之彖传、孔子所以释彖辞也。
  彖、兽名、豕形而有六牙。卦有六爻、彖则总六爻之义、故以为名焉。彖传以天道明乾义、又析元亨利贞四德而言圣人之法天。此一节首释元义也。
  卦以阳为大、阴为小。六爻纯阳、故曰大哉、赞叹之也。元字兼大始二义。
  大者、无所不包、物莫有外者。始者、无所不达、物莫有先者。元之为德不可见也。可见者、物之资始而已。天以生物为心、而物之生必有所始、乾元实能资之。既资以始、即资以终。自始而终、终而复始、皆一元生意贯彻其间、是能统乎天也。资始者、无物不有。统天者、无时不然。此乾元之所以大也。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释乾之亨也。既资其始、自然亨通。元气薰蒸、油然云行。淋漓布获、沛然雨施。资始之初、浑沦未辨、故曰万物。此则形质可别、故曰品物。流者、川流不息。形者、明白不紊。所谓亨也。经未言亨字。然云行雨施气之亨、品物流形物之亨也。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此言圣人体天之元亨也。始即元、终即贞。不贞无以为元、不终无以为始。故曰终始。来注以终为上爻、始为初爻、引繫辞原始要终。亦可兼用、盖六爻即有元贞之义也。大明之者、深知其所以然之故也。六位即六爻潛见惕跃飞亢之位。位随其时、皆有一定而不可易、故曰时成。成者、位自成。垂者、圣人垂之。既曰六位、又言六龙者。位有一定、因时变化、与之咸宜者、圣人也、故曰时垂六龙。不曰行天道、而曰御天者。与时偕宜、造化在我、犹控御之也。言圣人大明乾道之终始、见卦之六位各以时成、而能因时变化以合乎天、则圣人即天矣。六位已兼利贞、而谓圣人之元亨者。言其功业作用、未及其究竟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此释利贞之义也。乾道即乾元之道。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
  万物由变而化也。各正者、不相混淆、无偏也。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保者、存而不失。合者、聚而不散。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
  各正者、得于有生之初、万物各具一元也。保合者、全于有生之后、万物统会一元也。乾道由变而化、万物华者向实、生理各足无偏、此利也。太和元气、保全凝合、又含将来生意、此贞也。各正性命言理、而气在其中。
  保合太和言气、而理在其中。然皆元之所为、此元之所以统天也。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此言圣人体天之利贞也。首出庶物、聪明睿智出乎庶物之上。以君临天下、犹乾道之变化也。乃恭已无为、而四海各遂其生、各复其性、犹万物之各正性命而保合太和也。此圣人功业成就究竟、故谓之利贞。又按、古本大明终始节在利贞之下、首出庶物之前。则圣人体天之元亨、与体天之利贞、不必分属、尤为浑融。大抵彖传以乾备四德、而要以元气流行无间、发生万物。圣人备四德、亦体元出治、以致太平。此圣人得天位、行天道、致太平之占。而占者得之、亦随其所处时位论之、不必拘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意。卦之上下两象、伏羲所取。
  六爻之象、周公所繫也。此节谓之大象、孔子作传、以释伏羲所取之象也。
  潛龙以下、谓之小象、孔子作传、以释周公所取之象也。上下卦有重义、天则一而已。但言天之行、则今日一周、明日又一周、至健之象也。以、用也。君子体易而用之、常存天理。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不息。
  若间以一念之私则息矣。凡大象之传、皆夫子所自取、故与卦爻不相属。
  行健者、在天之乾。不息者、在我之乾。上句以卦言、下句以人事言。他卦仿此。
  潛龙勿用、阳在下也。
  自此至用九、夫子小象之传、以释周公取象之意也。阳谓九。初爻在下、阳气在下。君子处微、未可以有为也。圣人于乾之初、忧其在下。于坤之初、虑其始凝。已有扶阳抑阴之意。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德即刚健中正之德。二虽未得位、而德化足以及物、所施普矣。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反复、往来进退动止必合乎道也。下乾已尽、上乾复来。乾而复乾、无他途辙。犹云反反复复、只在这条路也。二德及于人。三惟道修于己、以所处危地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量可而进、适其时则无咎。增一进字、以断其疑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作也。圣人兴起、在天子位也。此释飞龙在天。至同声相应节、乃言利见大人。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乾之上九、阳之盈也。盈则必消不可久、致悔之由。人知其不可久、防于未亢之先、则有悔者无悔矣。防其亢者、复返于潛而已。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天德即乾道。阳刚天德、不可为物先。群龙无首、用九之象。不可为首、为人之用九者言也。然惟其不可为首、所以能首出庶物。盖乾本为万物之所资始、已具首出之德。而物极必变、善体乾者、刚而能柔、谦卑逊顺、不为天下先、故曰不可为首。非于乾有所不足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他卦彖象、作传而已。独乾坤为诸卦之父母、故夫子更设文言、以画二卦之蕴。依文以言其理、故曰文言、又为有文之言词也。此乃释元亨利贞为四德者字也。字、夫子悠然有会于其妙而赞叹之、非诠解之词。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浑涵于此。於时为春、於人为仁。四时之运、皆此元气周流。义礼智之善、皆从此生生、恻怛之心发端、故曰善之长也。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於时为夏、於人为礼。万物至夏发生畅茂。一物如此、万物无不如此。众美之物无不会聚、故曰嘉之会也。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於时为秋、秋於人为义。秋气严肃、义也。然无此气、不能各遂其生。人人亲其亲长其长、义也。即此便和、所以为利。若不亲其亲而亲他人之亲、至於不和、又安有利。不於利上求利、义之和处便是利。盖处置得宜、不逆于物、利莫大焉者也。贞者、生物之成。实理具备、随在各足。於时为冬、於人为智。万物至冬收敛完固、实理充足。故贞下起元、来岁复能发生。人之有知、见理既明。知而弗去、灵明内涵、万变由我。犹木之有干、枝叶从此以生也。此节发明乾之四德、天理之自然也。下节乃言君子体乾之学、人事之当然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体。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体仁、以身法天地生物之心。所存所发无不在是。全体皆仁、无一物不在所爱。有君长之道、故足以长人。嘉会、本义曰嘉其所会。谓众美毕集、动容周旋、无不尽善。不失之过、不失之不及、故曰合礼。义、体严而用和。君子使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得所利。情既相安、分乃不凟、故义无不和。贞固者、真知理之正而固守之。凡事从此立矣、故曰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天行健而四德备。君子亦体天之健以行四德。君子之乾也。四德、人所同具。唯君子能自强不息以法乎乾、乃能行之。故言元亨利贞、必先以乾也。自元者善之长至此、皆以申明彖传之意。然下文申明彖传皆繫以子曰、此则否者。疑古人已有其辞、故左传穆姜尝称引之、夫子亦有取焉者也。
  初九曰、潛龙勿用、何谓也。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潛龙也。
  自此至乃见天则、夫子申言彖传之意。而此节六爻设为问答之辞。龙德、圣人之德也。圣人神明不测、故曰龙德。初九阳在下、圣人之在侧陋也。不易乎世、谓自守其道、不因世而变易。不成乎名、谓自晦其迹、不求其名之成。行与世违、遯世矣。而道足自乐、故无闷。已不求名、不见是于人矣。而心可自信、故无闷。时当可乐、则不私其有、以同乎人。时当可忧、则不失吾已、违而去之。忧与闷不同。为一身起见为闷、为天下起见为忧。此六句皆言龙德确乎其不可拔、隐也。然确乃的确之确、非坚确之确、盖非意专于退也。忧乐一随乎时、行违一准乎道、非一己之私。
  所谓用舍无与于已、行藏安于所遇。富贵不淫、贫贱不移。所见真确者也。
  六爻皆以圣人言之、有隐显而无浅深。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正中、正当下卦之中也。盖上下卦以二五为中也。德而曰龙、似神奇不可测矣、不知圣人只修其庸言庸行而已。庸常之言亦信、庸常之行亦谨。
  则无不信与谨、盛德之至矣。犹且闲邪存诚、犹诗所谓无斁亦保、虽无厌斁而常自保守也。邪自外入、故言闲。诚本我有、故言存。邪闲则诚自存。
  盖妄去则真全、非别求所谓诚者而存之也。乾二画实、故言诚。坤二画虚、故言敬。诚敬者、圣学之源。见于乾卦坤卦、实天地自然之理也。去其不谨信之邪、存其谨信之诚。由是上可格君、下可善俗。则善不徒在一身、而及于一世矣。不见为己之善、而见为世人之善、何伐之有乎。善被于一世、德之博也。已既不伐、人亦不知其所以然。正己而物正、化也。自诚之纯粹言之曰善、自其及人者言之曰德。二非五、未居之君之位、而正中已有君之德、故称大人也。

Dataset Card for "daizhige"

More Information needed

Downloads last month
0
Edit dataset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