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son
stringlengths
2
26
self_comment
stringlengths
41
131k
other_comment
stringlengths
41
60.5k
relatedIssues
list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商標註冊第01148629號及00000000號(下稱系爭商標)之商標權利人,系爭商標仍在商標專用權期間內,並指定使用於皮包等皮件商品。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商標註冊第01148629號及00000000號(下稱系爭商標)之商標權利人,系爭商標仍在商標專用權期間內,並指定使用於皮包等皮件商品。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係新式樣第D130918號「飲料容器」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8年9月21日起至109年10月29日止。原告於101年7月31日「PChome商店街(http://www.pcstore.com.tw/)」網路購物平台上以一組兩支售價530元購得被告所販售之「皇家雄獅(ROYALLION)不鏽鋼高真空彈跳保溫瓶」商品(下稱系爭產品),近似於系爭專利,原告施以通常的注意,或以普通觀察的程度,檢視系爭專利與系爭產品的外觀設計時,兩者所呈現的視覺效果幾乎完全相同,且無法區別彼此間之造型差異,遂將系爭產品送請鑑定,鑑定結果為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侵害系爭專利甚明,又丙○○為被告之法定代理人,應與被告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專利法第129條準用第84條第1項、第85條、第89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提起本件訴訟。(二)系爭專利並無應撤銷原因:1.被證5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系爭專利蓋體與瓶體間之整體外觀造型及比例皆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造型係呈修長狀,被證5則呈武短狀;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呈直線傾斜狀,被證5之接縫則係呈由水平轉變成傾斜狀;系爭專利上蓋頂部之傾斜角度及造形輪廓皆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之整體外觀造型及比例皆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側視輪廓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頂部係略呈平直之弧狀,被證5之上蓋頂部則係呈錐狀;系爭專利之按鈕係呈「8」字形之塊體,該塊體的上緣設有一扣環,且該扣環的上緣則設有一凸耳,被證5之按鈕則完全不具備前述造形特徵;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略呈平直之弧狀,被證5之接縫則係呈錐狀;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呈向兩側微傾之弧狀,被證5之接縫則係呈水平狀;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構形與被證5完全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俯視輪廓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俯視輪廓亦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仰視輪廓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仰視輪廓亦與被證5不同。綜上,由於被證5之六面視圖所呈現之各別外觀造形均與系爭專利相異,故被證5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2.被證6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系爭專利之蓋體與瓶體間之整體外觀造型及比例皆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蓋體比例較被證6小;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呈直線傾斜狀,被證6之接縫則係呈由水平轉變成傾斜狀;系爭專利之上蓋頂部之傾斜角度及造形輪廓皆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之整體外觀造型及比例皆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側視輪廓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頂部係略呈平直之弧狀,被證6之上蓋頂部則係呈錐狀;系爭專利之按鈕係呈「8」字形之塊體,該塊體的上緣設有一扣環,且該扣環的上緣則設有一凸耳,被證6之按鈕則完全不具備前述造形特徵;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略呈平直之弧狀,被證6之接縫則係呈錐狀;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呈向兩側微傾之弧狀,被證6之接縫則係呈水平狀;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構形與被證6完全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俯視輪廓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俯視輪廓亦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仰視輪廓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仰視輪廓亦與被證6不同。綜上,由於被證6之六面視圖所呈現之各別外觀造形均與系爭專利相異,故被證6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三)被告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原告自系爭專利於98年9月21日獲准後,行銷至今已長達5年,且依專利法之規定於專利物品及包裝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其間投入行銷及廣告資金甚鉅,因系爭專利產品之品質優異、形象卓越,而廣受消費者喜愛及歡迎,並因此累積為數眾多之愛用者,且受到該等消費者之高度認同,既然一般消費者均已能輕易辨識出系爭專利產品乃原告主推之重要產品,更遑論相關同業間理應對系爭專利產品之多年行銷頗為熟悉,據此,被告既自承為日常生活相關用品之專業製造廠商,在系爭專利於98年9月21日獲准起,至其自承於101年2月開始販售侵權商品之期間,豈有不知系爭專利及其產品之理。反之,被告顯然是欲藉攀附系爭專利之高知名度,而在利益薰心的情形下,委由訴外人「0000」公司製造貼標,製作系爭產品,再以低價傾銷回台,以利用系爭專利產品四年來所建立之市場形象及知名度,賺取暴利,且規避「製造」仿冒品之責任。因此,被告所言完全不知系爭專利,顯為無理之說詞,至於被告論述之「安全港條款」,為保護「著作權」所增設之免責條款,比對被告所販售之客體皆為同一類別之日常生活產品,故其主體並非「安全港條款」所保護之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且其行為所涉乃專利權侵權之情事,因此被告之侵權行為並無「安全港條款」之適用,且確實有「故意」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雖被告辯稱其不知情,然以消費者及零售商對於市面上所販售之專利產品,因無法確切說出其中所有專利為何,故可推論消費者及零售商無法得知系爭專利,其推論實乃推託之辭,被告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四)損害賠償部分:原告於相關產業中享有極高之知名度,近年來亦曾接受其它業者之委託訂製,生產印有其它業者商標之系爭專利產品,略舉大台北區瓦斯股份有限公司、賓士汽車、星巴克Starbucks、富邦產險、獨身貴族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台大EMBA、Audi汽車等等,同樣深受消費者之喜愛,既各種不同行業之業者或單位皆明瞭系爭專利係來自原告之特殊設計,且均熟知必需向原告訂製系爭專利產品,方能兼具獨特之設計與品質保障,則被告既為同業,豈有完全不知系爭專利存在之理,尤其是,訂製業者及消費者因深信原告之代工品質,皆能與系爭專利產品相同之情形下,被告此等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確實有使消費者因系爭專利所保護之外型的知名度,對原告與被告間產生聯想,誤認侵權商品為原告所產製,而損害原告於業務上之利益與信譽。原告對戮力維護系爭專利產品形象確實付出諸多努力,且付出大量人力及資金,長期透過各式廣告及行銷,使相關同業及消費者眾所周知系爭專利產品之存在,其中單就各式廣告行銷之支出金額,自西元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止,即已達1613萬餘元之情形下,被告藉攀附原告之廣告行銷成果及利用系爭專利產品形象,販售「完全相同」於系爭專利之系爭產品,且以低品質及低售價在台傾銷,已然大幅減損原告近年來透過各式廣告及行銷所建立及維護之系爭專利產品的形象,進而對原告業務上之信譽造成極大損害,因此,原告請求信譽上之損害賠償,於法有據,應予准許。(五)爰聲明:1.被告公司與被告丙○○應連帶給付原告100萬元整,及自本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2.被告公司不得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原告所有系爭專利專利權物品。3.被告公司將最後事實審確定判決之標題、當事人、案由、主文刊登在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等四大報之頭版(全十/雙版)(標題字體18點,主文字體12點)。4.第1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假執行。5.被告應將現有侵害原告中華民國系爭專利權之產品存貨在原告之見證下全數銷毀。三、被告則抗辯以:(一)系爭專利有應撤銷原因:1.被證5可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1)被證5為美國第D455611號專利,其可證明系爭專利之專利權範圍為該新式樣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易於思及,不具創作性,有違專利法第110條第4項之規定。被證5係於西元2002年4月16日公告,早於系爭專利之優先權日(西元2008年5月30日),故具有證明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不具創作性之適格。(2)系爭專利與被證5皆為一種飲料容器,係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該容器本體內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係用以盛裝液體,容器本體之上部,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環,該蓋體係蓋設在該本體上方,且該蓋體之後側遠離該容器本體的位置樞設有一翻蓋,且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並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緊密扣合,此外該蓋體的翻蓋側面看來呈傾斜的視覺效果;系爭專利之底座之外徑略小於該容器本體之外徑,唯其差異甚小,故此一特徵應為由被證5所能易於思及。整體觀之,系爭專利為由被證5所能易於思及,不具創作性,不合乎新式樣專利要件。故被證5可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2.被證6可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1)被證6為美國第D485132號專利,其可證明系爭專利之專利權範圍為該新式樣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易於思及,不具創作性,有違專利法第110條第4項之規定。被證6係於西元2004年1月13日公告,早於系爭專利之優先權日(西元2008年5月30日),故具有證明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不具創作性之適格。(2)系爭專利與被證6皆為一種飲料容器,係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該容器本體內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係用以盛裝液體,容器本體之上部,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環,該蓋體係蓋設在該本體上方,且該蓋體之後側遠離該容器本體的位置樞設有一翻蓋,且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並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緊密扣合,此外該蓋體的翻蓋側面看來呈傾斜的視覺效果;系爭專利之底座之外徑略小於該容器本體之外徑,唯其差異甚小,故此一特徵應為由被證6所能易於思及。整體觀之,系爭專利為由被證6所能易於思及,不具創作性,不合乎新式樣專利要件。(二)系爭產品並無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1.系爭專利產品外觀明顯以標線標示,系爭產品之前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右側視圖較之,即可知二者外觀明顯不同。且系爭專利產品外觀之俯視圖、仰視圖,可知該容器邊緣均標以雙實線圍繞,反觀系爭產品則明顯無此標線,亦證外觀顯有不同。再就系爭產品外觀明顯標示的是被告公司之商標,一般消費者得以明確認知產品之廠商,一目了然得以辨識,在外觀上確有明顯之差異甚明。依系爭專利產品之六面視圖(前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右側視圖、俯視圖、仰視圖)觀之,核與系爭產品較之,二者即有明顯差異,與新式樣專利係指對物品之形狀、花紋、色彩或其結合,透過視覺訴求之創作,以及新式樣專利權範圍,以圖面為準所揭示之意旨較之,顯大異其趣,非但物品之外觀明顯差異,且色彩亦全然不同,均足證非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被告並無侵權之事實。2.系爭專利圖式及創作特點可知,系爭專利之底座之外徑略小於該容器本體之外徑;但系爭產品底座之外徑相同於該容器本體之外徑。由系爭專利圖式可知,系爭專利之開關部的塊體下部有一呈「o」字型的凸出形狀;但系爭專利之開關部的塊體除了下部有一呈「o」字型的凸出形狀,其上部另有一呈「o」字型的凹陷形狀。(三)被告無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被告公司僅為一資本額500萬的小公司,並非原告公司之同業,被告公司並不具有製造保溫瓶之技術知識,被告公司僅係向第三人進貨販售之零售商,系爭產品是由被告公司向大陸的0000公司所購買,由被告公司選定0000公司產品後,再由0000公司貼上被告公司之商標並以彩盒包裝後交付給被告公司,系爭產品為中國所製造,而非由被告公司所製造。又被告公司販售產品眾多,商品項目包括清潔用具、清潔用品、玻璃保鮮盒、廚房用品、鍋、碗、保溫瓶、容器類、汽車百貨及生活用品等上百種商品,而系爭產品僅是被告公司所販賣的上百種商品的其中一項商品。被告既非系爭產品製造商,且其所販售之商品達上百種,就每一種商品所屬技術領域而言,更可能有數百種甚至千種之鉅,若謂被告於販售每一種商品時,均須知悉或查證每一種商品有無侵害某一技術領域之專利權,顯然力有未逮。被告等既非系爭產品之製造商,復非系爭專利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自不能僅以系爭專利已經公告,即認被告等就系爭商品之零售販賣有注意義務違反之過失,或要求被告等應自行將系爭商品與該203筆專利案逐一比對,或委請鑑定機關先予比對,確認確無侵害他人專利權之情形後,始得以進行販售,且原告是否真於98年9月21日獲准專利後即已標示證書號數,實屬可疑。被告等於101年9月7日接獲原告提出專利侵權訴訟後,即停止販賣系爭產品,而露天拍賣之販售網頁則與被告等並無關係,被告等並非該拍賣網頁之帳號所有人。是以,被告並無故意或過失之侵害行為可言。(四)損害賠償部分:由被告公司與大陸0000公司間之銷售合同可知,系爭產品為被告公司向大陸0000公司購買,購買數量共1200個,金額共23,400人民幣,每一個單價為19.5人民幣,約為93元。由系爭產品之銷售資料可知,系爭產品分別於「PChome」賣出46組,共92個,金額22007元;於「GoHappy」賣出19組,共52個,金額13984元。因此,系爭商品共計賣出144個,金額35991元,平均單價為250元。至於原告所舉「露天拍賣」銷售網頁並非被告等所有,被告等並未由「露天拍賣」銷售系爭商品;且被告等於「momo富邦購物網」並未賣出系爭商品。則系爭產品進貨成本約為93元,尚需計算包括中國至臺灣的運費,於「PChome」及「GoHappy」上架費用等亦應列為成本予以扣除,系爭產品成本為100元。由於系爭產品販售單價為250元,被告販賣共144個,所得利益為21,600元【計算式:144×(250-100)=21600】。被告販賣系爭產品所得利益為21,600元,故原告所得請求之損害賠償亦應以此數額為限。蓋專利侵害亦屬侵權行為之一環,而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債,係為填補權利人因侵權行為所生財產上或非財產上之損害,而非一旦發現侵權,原告即得請求超出其損害之超額利益。原告另主張共計806,500元之業務上信譽之損害賠償,但原告並未具體證明其有何業務上信譽之損害,故無理由。(五)爰聲明: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兩造不爭執下列事實(參本院卷第150頁之準備程序筆錄):(一)原告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8年9月21日起至109年10月29日止。(二)被告有販賣系爭產品之行為。五、得心證之理由:(一)系爭專利技術分析:系爭專利係一種「飲料容器」之外觀,其係一種可供容納液體用之容器。系爭專利主要特點在於其係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該底座之外徑略小於該容器本體之外徑,該容器本體內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係用以盛裝液體,容器本體之上部,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環,該蓋體係蓋設在該本體上方,且該蓋體之後側遠離該容器本體的位置,樞設有一翻蓋,且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並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緊密扣合,另該蓋體的翻蓋側面呈傾斜之視覺感;整體觀之,前述特徵呈現出系爭專利獨特視覺效果(參本院卷第86至87頁新式樣專利圖說【創作說明】)。其主要圖式如附圖1。(二)解釋系爭專利之權利範圍:1.依系爭專利圖式(附圖1)觀之,系爭專利「飲料容器」主要形狀特徵在於其乃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整體概呈圓柱狀;容器本體具有一上部,該上部設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弧凹環;容器蓋體係蓋設於本體上方,其頂部係呈現一傾斜面,且該蓋體之後側遠離該容器本體的位置,樞設有一翻蓋,且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扣合並呈現似「8」狀造形;如是呈現出之整體視覺效果。2.按新穎特徵,指申請專利之新式樣(設計)對照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客觀上使其具有新穎性、創作性等專利要件之創新內容,其必須是透過視覺訴求之視覺性設計,不得為功能性設計。又解釋設計專利權範圍時,得先以創作說明中所載之文字內容為基礎,經比對設計專利權與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後,始能客觀認定具有創新內容的新穎特徵。系爭專利於申請專利階段,專利公報上之參考文獻可作為「申請專利之設計與申請前之先前技藝」比對之依據,系爭專利經與專利公報上之參考文獻(TWD103852、USD0000000、USD538110,其等圖式如附圖4)相較,其新穎特徵包括如下之特徵:「A.整體呈圓柱狀,頂部具有可掀之上蓋,上蓋大致呈二圈狀,下段為一飾環。B.容器本體之上部設有一環繞圓周之凹入圓環。C.蓋體於翻蓋扣設處設一扣接機構,與該蓋體扣合並呈現似『8』狀造形。D.上蓋飾環設有樞接部,且係凸出於上蓋。」(三)系爭專利有無應撤銷原因之判斷:1.按當事人主張或抗辯智慧財產權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者,法院應就其主張或抗辯有無理由自為判斷,不適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商標法、專利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或其他法律有關停止訴訟程序之規定。前項情形,法院認有撤銷、廢止之原因時,智慧財產權人於該民事訴訟中不得對於他造主張權利,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定有明文。2.查原告主張系爭專利之申請日為97年10月30日,主張日本專利第D1357209號之優先權日97年5月30日,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98年9月21日審定准予專利公告,專利期間自98年9月21日起至109年10月29日止等情,有專利證書(參本院卷第85頁)及新式樣專利圖說公告本(參本院卷第86至91頁)在卷可稽,至堪認定,則系爭專利是否符合專利申請要件,應適用核准專利時所適用之92年2月6日修正之專利法(下稱92年專利法)。3.被告主張系爭專利有下列應撤銷原因:(1)被證5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2)被證6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4.被告所提之引證資料:(1)被證5:被證5係西元2002年(91年,以下西元年份逕換算以民國表示)4月16日公開之美國D455611號設計專利。其公開日早於系爭專利優先權日(97年5月30日),可作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藝。其主要圖式如附圖2。(2)被證6:被證6係93年1月13日公開之美國D485132號設計專利,其公開日早於系爭專利優先權日(97年5月30日),可作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藝。其主要圖式如附圖3。5.被證5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1)被證5之外觀形狀係呈現一圓柱狀之飲料容器,其主要係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整體概呈圓柱狀;容器本體具有一上部,該上部設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弧凹環;容器蓋體係蓋設於本體上方,其頂部呈現一傾斜面,且該蓋體之後側頂緣位置樞設有一翻蓋,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扣合並呈現似「0」字狀造形。(2)被證5與系爭專利相較,固有下列差異:①被證5圖面顯示之高度較短;②於翻蓋扣設處設計之扣接機構所呈現之形狀,系爭專利係為「8」字狀,且該扣環上緣設有一凸耳,而被證5則為「0」字狀,扣環上緣無凸耳;③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線條走向略有差異;④上蓋頂部之傾斜角度及造形輪廓略有不同;⑤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分構形有別,惟查,被證5圖面顯示之高度雖較短,但此尺寸上之規格本即常隨容器容量而有長短調整,且系爭專利的尺寸比例於整體設計並未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又上揭第③至⑤點僅為線條、構形簡單變化所造成之細微差異,且非視覺重點,未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另被證5與系爭專利最主要差異係於翻蓋扣設處所設計之扣接機構呈現之形狀不同,系爭專利係為「8」字狀,且該扣環上緣設有一凸耳,而被證5則為「0」字狀,扣環上緣無凸耳。惟核此一差別,僅為所屬技藝領域具有通常知識之人依被證5於扣接機構之輪廓線及扣環作簡單變化,應可輕易得知如系爭專利之「8」字狀變化及扣環凸耳造形,且該些微差異並未使系爭專利整體造形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故整體觀之,所屬技藝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照被證5應可輕易思及該翻蓋扣設處扣接機構及扣環之變更,被證5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6.被證6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1)被證6之外觀形狀為一圓柱狀之飲料容器,其主要係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整體概呈圓柱狀;容器本體具有一上部,該上部設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弧凹環;容器蓋體係蓋設於本體上方,其頂部呈現一傾斜面,且該蓋體之後側頂緣位置樞設有一翻蓋,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扣合並呈現似「0」字狀造形。(2)被證6與系爭專利相較,固有下列差異:①於翻蓋扣設處設計之扣接機構所呈現之形狀,系爭專利係為「8」字狀,且該扣環上緣設有一凸耳,而被證6則為「0」字狀,扣環上緣無凸耳;②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線條走向略有差異;③上蓋頂部之傾斜角度及造形輪廓略有不同;④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分構形有別,惟查,上揭第②至④點僅為線條、構形簡單變化所造成之細微差異,且非視覺重點,未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另被證6與系爭專利最主要差異係於翻蓋扣設處所設計之扣接機構呈現之形狀不同,系爭專利係為「8」字狀,且該扣環上緣設有一凸耳,而被證6則為「0」字狀,扣環上緣無凸耳。惟核此一差別,僅為所屬技藝領域具有通常知識之人依被證6於扣接機構之輪廓線及扣環作簡單變化,應可輕易得知如系爭專利之「8」字狀變化及扣環凸耳造形,且該些微差異並未使系爭專利整體造形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故整體觀之,所屬技藝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照被證6應可輕易思及該翻蓋扣設處扣接機構及扣環之變更,被證6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7.至於原告雖稱系爭專利於美國已經過實體審查並獲准專利,故被證5、6應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云云,惟被證6並未引為系爭專利於美國案之先前技藝,此觀諸該美國專利公告自明(參本院卷第270頁),該國審查結果自無從拘束本院基於前述論理所作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之判斷。(四)綜上所述,被證5或被證6均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有92年專利法第128條第1項第1款違反第110條第4項規定之應撤銷原因,則依前述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第2項規定,原告自不得對被告主張權利,是其起訴請求如其前揭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附此敘明。(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於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予一一論述,附此敘明。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7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22  日      書記官 邱于婷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6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0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8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係新式樣第D130918號「飲料容器」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8年9月21日起至109年10月29日止。原告於101年7月31日「PChome商店街(http://www.pcstore.com.tw/)」網路購物平台上以一組兩支售價530元購得被告所販售之「皇家雄獅(ROYALLION)不鏽鋼高真空彈跳保溫瓶」商品(下稱系爭產品),近似於系爭專利,原告施以通常的注意,或以普通觀察的程度,檢視系爭專利與系爭產品的外觀設計時,兩者所呈現的視覺效果幾乎完全相同,且無法區別彼此間之造型差異,遂將系爭產品送請鑑定,鑑定結果為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侵害系爭專利甚明,又丙○○為被告之法定代理人,應與被告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專利法第129條準用第84條第1項、第85條、第89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提起本件訴訟。(二)系爭專利並無應撤銷原因:1.被證5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系爭專利蓋體與瓶體間之整體外觀造型及比例皆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造型係呈修長狀,被證5則呈武短狀;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呈直線傾斜狀,被證5之接縫則係呈由水平轉變成傾斜狀;系爭專利上蓋頂部之傾斜角度及造形輪廓皆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之整體外觀造型及比例皆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側視輪廓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頂部係略呈平直之弧狀,被證5之上蓋頂部則係呈錐狀;系爭專利之按鈕係呈「8」字形之塊體,該塊體的上緣設有一扣環,且該扣環的上緣則設有一凸耳,被證5之按鈕則完全不具備前述造形特徵;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略呈平直之弧狀,被證5之接縫則係呈錐狀;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呈向兩側微傾之弧狀,被證5之接縫則係呈水平狀;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構形與被證5完全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俯視輪廓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俯視輪廓亦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仰視輪廓與被證5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仰視輪廓亦與被證5不同。綜上,由於被證5之六面視圖所呈現之各別外觀造形均與系爭專利相異,故被證5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2.被證6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系爭專利之蓋體與瓶體間之整體外觀造型及比例皆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蓋體比例較被證6小;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呈直線傾斜狀,被證6之接縫則係呈由水平轉變成傾斜狀;系爭專利之上蓋頂部之傾斜角度及造形輪廓皆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之整體外觀造型及比例皆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側視輪廓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頂部係略呈平直之弧狀,被證6之上蓋頂部則係呈錐狀;系爭專利之按鈕係呈「8」字形之塊體,該塊體的上緣設有一扣環,且該扣環的上緣則設有一凸耳,被證6之按鈕則完全不具備前述造形特徵;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略呈平直之弧狀,被證6之接縫則係呈錐狀;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構形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接縫係呈向兩側微傾之弧狀,被證6之接縫則係呈水平狀;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構形與被證6完全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俯視輪廓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俯視輪廓亦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按鈕之仰視輪廓與被證6不同;系爭專利之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位之仰視輪廓亦與被證6不同。綜上,由於被證6之六面視圖所呈現之各別外觀造形均與系爭專利相異,故被證6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三)被告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原告自系爭專利於98年9月21日獲准後,行銷至今已長達5年,且依專利法之規定於專利物品及包裝上,標示專利證書號數,其間投入行銷及廣告資金甚鉅,因系爭專利產品之品質優異、形象卓越,而廣受消費者喜愛及歡迎,並因此累積為數眾多之愛用者,且受到該等消費者之高度認同,既然一般消費者均已能輕易辨識出系爭專利產品乃原告主推之重要產品,更遑論相關同業間理應對系爭專利產品之多年行銷頗為熟悉,據此,被告既自承為日常生活相關用品之專業製造廠商,在系爭專利於98年9月21日獲准起,至其自承於101年2月開始販售侵權商品之期間,豈有不知系爭專利及其產品之理。反之,被告顯然是欲藉攀附系爭專利之高知名度,而在利益薰心的情形下,委由訴外人「0000」公司製造貼標,製作系爭產品,再以低價傾銷回台,以利用系爭專利產品四年來所建立之市場形象及知名度,賺取暴利,且規避「製造」仿冒品之責任。因此,被告所言完全不知系爭專利,顯為無理之說詞,至於被告論述之「安全港條款」,為保護「著作權」所增設之免責條款,比對被告所販售之客體皆為同一類別之日常生活產品,故其主體並非「安全港條款」所保護之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且其行為所涉乃專利權侵權之情事,因此被告之侵權行為並無「安全港條款」之適用,且確實有「故意」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雖被告辯稱其不知情,然以消費者及零售商對於市面上所販售之專利產品,因無法確切說出其中所有專利為何,故可推論消費者及零售商無法得知系爭專利,其推論實乃推託之辭,被告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四)損害賠償部分:原告於相關產業中享有極高之知名度,近年來亦曾接受其它業者之委託訂製,生產印有其它業者商標之系爭專利產品,略舉大台北區瓦斯股份有限公司、賓士汽車、星巴克Starbucks、富邦產險、獨身貴族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台大EMBA、Audi汽車等等,同樣深受消費者之喜愛,既各種不同行業之業者或單位皆明瞭系爭專利係來自原告之特殊設計,且均熟知必需向原告訂製系爭專利產品,方能兼具獨特之設計與品質保障,則被告既為同業,豈有完全不知系爭專利存在之理,尤其是,訂製業者及消費者因深信原告之代工品質,皆能與系爭專利產品相同之情形下,被告此等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確實有使消費者因系爭專利所保護之外型的知名度,對原告與被告間產生聯想,誤認侵權商品為原告所產製,而損害原告於業務上之利益與信譽。原告對戮力維護系爭專利產品形象確實付出諸多努力,且付出大量人力及資金,長期透過各式廣告及行銷,使相關同業及消費者眾所周知系爭專利產品之存在,其中單就各式廣告行銷之支出金額,自西元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止,即已達1613萬餘元之情形下,被告藉攀附原告之廣告行銷成果及利用系爭專利產品形象,販售「完全相同」於系爭專利之系爭產品,且以低品質及低售價在台傾銷,已然大幅減損原告近年來透過各式廣告及行銷所建立及維護之系爭專利產品的形象,進而對原告業務上之信譽造成極大損害,因此,原告請求信譽上之損害賠償,於法有據,應予准許。(五)爰聲明:1.被告公司與被告丙○○應連帶給付原告100萬元整,及自本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2.被告公司不得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原告所有系爭專利專利權物品。3.被告公司將最後事實審確定判決之標題、當事人、案由、主文刊登在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等四大報之頭版(全十/雙版)(標題字體18點,主文字體12點)。4.第1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假執行。5.被告應將現有侵害原告中華民國系爭專利權之產品存貨在原告之見證下全數銷毀。三、被告則抗辯以:(一)系爭專利有應撤銷原因:1.被證5可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1)被證5為美國第D455611號專利,其可證明系爭專利之專利權範圍為該新式樣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易於思及,不具創作性,有違專利法第110條第4項之規定。被證5係於西元2002年4月16日公告,早於系爭專利之優先權日(西元2008年5月30日),故具有證明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不具創作性之適格。(2)系爭專利與被證5皆為一種飲料容器,係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該容器本體內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係用以盛裝液體,容器本體之上部,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環,該蓋體係蓋設在該本體上方,且該蓋體之後側遠離該容器本體的位置樞設有一翻蓋,且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並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緊密扣合,此外該蓋體的翻蓋側面看來呈傾斜的視覺效果;系爭專利之底座之外徑略小於該容器本體之外徑,唯其差異甚小,故此一特徵應為由被證5所能易於思及。整體觀之,系爭專利為由被證5所能易於思及,不具創作性,不合乎新式樣專利要件。故被證5可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2.被證6可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1)被證6為美國第D485132號專利,其可證明系爭專利之專利權範圍為該新式樣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易於思及,不具創作性,有違專利法第110條第4項之規定。被證6係於西元2004年1月13日公告,早於系爭專利之優先權日(西元2008年5月30日),故具有證明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不具創作性之適格。(2)系爭專利與被證6皆為一種飲料容器,係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該容器本體內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係用以盛裝液體,容器本體之上部,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環,該蓋體係蓋設在該本體上方,且該蓋體之後側遠離該容器本體的位置樞設有一翻蓋,且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並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緊密扣合,此外該蓋體的翻蓋側面看來呈傾斜的視覺效果;系爭專利之底座之外徑略小於該容器本體之外徑,唯其差異甚小,故此一特徵應為由被證6所能易於思及。整體觀之,系爭專利為由被證6所能易於思及,不具創作性,不合乎新式樣專利要件。(二)系爭產品並無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1.系爭專利產品外觀明顯以標線標示,系爭產品之前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右側視圖較之,即可知二者外觀明顯不同。且系爭專利產品外觀之俯視圖、仰視圖,可知該容器邊緣均標以雙實線圍繞,反觀系爭產品則明顯無此標線,亦證外觀顯有不同。再就系爭產品外觀明顯標示的是被告公司之商標,一般消費者得以明確認知產品之廠商,一目了然得以辨識,在外觀上確有明顯之差異甚明。依系爭專利產品之六面視圖(前視圖、後視圖、左側視圖、右側視圖、俯視圖、仰視圖)觀之,核與系爭產品較之,二者即有明顯差異,與新式樣專利係指對物品之形狀、花紋、色彩或其結合,透過視覺訴求之創作,以及新式樣專利權範圍,以圖面為準所揭示之意旨較之,顯大異其趣,非但物品之外觀明顯差異,且色彩亦全然不同,均足證非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被告並無侵權之事實。2.系爭專利圖式及創作特點可知,系爭專利之底座之外徑略小於該容器本體之外徑;但系爭產品底座之外徑相同於該容器本體之外徑。由系爭專利圖式可知,系爭專利之開關部的塊體下部有一呈「o」字型的凸出形狀;但系爭專利之開關部的塊體除了下部有一呈「o」字型的凸出形狀,其上部另有一呈「o」字型的凹陷形狀。(三)被告無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被告公司僅為一資本額500萬的小公司,並非原告公司之同業,被告公司並不具有製造保溫瓶之技術知識,被告公司僅係向第三人進貨販售之零售商,系爭產品是由被告公司向大陸的0000公司所購買,由被告公司選定0000公司產品後,再由0000公司貼上被告公司之商標並以彩盒包裝後交付給被告公司,系爭產品為中國所製造,而非由被告公司所製造。又被告公司販售產品眾多,商品項目包括清潔用具、清潔用品、玻璃保鮮盒、廚房用品、鍋、碗、保溫瓶、容器類、汽車百貨及生活用品等上百種商品,而系爭產品僅是被告公司所販賣的上百種商品的其中一項商品。被告既非系爭產品製造商,且其所販售之商品達上百種,就每一種商品所屬技術領域而言,更可能有數百種甚至千種之鉅,若謂被告於販售每一種商品時,均須知悉或查證每一種商品有無侵害某一技術領域之專利權,顯然力有未逮。被告等既非系爭產品之製造商,復非系爭專利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自不能僅以系爭專利已經公告,即認被告等就系爭商品之零售販賣有注意義務違反之過失,或要求被告等應自行將系爭商品與該203筆專利案逐一比對,或委請鑑定機關先予比對,確認確無侵害他人專利權之情形後,始得以進行販售,且原告是否真於98年9月21日獲准專利後即已標示證書號數,實屬可疑。被告等於101年9月7日接獲原告提出專利侵權訴訟後,即停止販賣系爭產品,而露天拍賣之販售網頁則與被告等並無關係,被告等並非該拍賣網頁之帳號所有人。是以,被告並無故意或過失之侵害行為可言。(四)損害賠償部分:由被告公司與大陸0000公司間之銷售合同可知,系爭產品為被告公司向大陸0000公司購買,購買數量共1200個,金額共23,400人民幣,每一個單價為19.5人民幣,約為93元。由系爭產品之銷售資料可知,系爭產品分別於「PChome」賣出46組,共92個,金額22007元;於「GoHappy」賣出19組,共52個,金額13984元。因此,系爭商品共計賣出144個,金額35991元,平均單價為250元。至於原告所舉「露天拍賣」銷售網頁並非被告等所有,被告等並未由「露天拍賣」銷售系爭商品;且被告等於「momo富邦購物網」並未賣出系爭商品。則系爭產品進貨成本約為93元,尚需計算包括中國至臺灣的運費,於「PChome」及「GoHappy」上架費用等亦應列為成本予以扣除,系爭產品成本為100元。由於系爭產品販售單價為250元,被告販賣共144個,所得利益為21,600元【計算式:144×(250-100)=21600】。被告販賣系爭產品所得利益為21,600元,故原告所得請求之損害賠償亦應以此數額為限。蓋專利侵害亦屬侵權行為之一環,而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債,係為填補權利人因侵權行為所生財產上或非財產上之損害,而非一旦發現侵權,原告即得請求超出其損害之超額利益。原告另主張共計806,500元之業務上信譽之損害賠償,但原告並未具體證明其有何業務上信譽之損害,故無理由。(五)爰聲明: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兩造不爭執下列事實(參本院卷第150頁之準備程序筆錄):(一)原告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8年9月21日起至109年10月29日止。(二)被告有販賣系爭產品之行為。五、得心證之理由:(一)系爭專利技術分析:系爭專利係一種「飲料容器」之外觀,其係一種可供容納液體用之容器。系爭專利主要特點在於其係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該底座之外徑略小於該容器本體之外徑,該容器本體內設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係用以盛裝液體,容器本體之上部,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環,該蓋體係蓋設在該本體上方,且該蓋體之後側遠離該容器本體的位置,樞設有一翻蓋,且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並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緊密扣合,另該蓋體的翻蓋側面呈傾斜之視覺感;整體觀之,前述特徵呈現出系爭專利獨特視覺效果(參本院卷第86至87頁新式樣專利圖說【創作說明】)。其主要圖式如附圖1。(二)解釋系爭專利之權利範圍:1.依系爭專利圖式(附圖1)觀之,系爭專利「飲料容器」主要形狀特徵在於其乃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整體概呈圓柱狀;容器本體具有一上部,該上部設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弧凹環;容器蓋體係蓋設於本體上方,其頂部係呈現一傾斜面,且該蓋體之後側遠離該容器本體的位置,樞設有一翻蓋,且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扣合並呈現似「8」狀造形;如是呈現出之整體視覺效果。2.按新穎特徵,指申請專利之新式樣(設計)對照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客觀上使其具有新穎性、創作性等專利要件之創新內容,其必須是透過視覺訴求之視覺性設計,不得為功能性設計。又解釋設計專利權範圍時,得先以創作說明中所載之文字內容為基礎,經比對設計專利權與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後,始能客觀認定具有創新內容的新穎特徵。系爭專利於申請專利階段,專利公報上之參考文獻可作為「申請專利之設計與申請前之先前技藝」比對之依據,系爭專利經與專利公報上之參考文獻(TWD103852、USD0000000、USD538110,其等圖式如附圖4)相較,其新穎特徵包括如下之特徵:「A.整體呈圓柱狀,頂部具有可掀之上蓋,上蓋大致呈二圈狀,下段為一飾環。B.容器本體之上部設有一環繞圓周之凹入圓環。C.蓋體於翻蓋扣設處設一扣接機構,與該蓋體扣合並呈現似『8』狀造形。D.上蓋飾環設有樞接部,且係凸出於上蓋。」(三)系爭專利有無應撤銷原因之判斷:1.按當事人主張或抗辯智慧財產權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者,法院應就其主張或抗辯有無理由自為判斷,不適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商標法、專利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或其他法律有關停止訴訟程序之規定。前項情形,法院認有撤銷、廢止之原因時,智慧財產權人於該民事訴訟中不得對於他造主張權利,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定有明文。2.查原告主張系爭專利之申請日為97年10月30日,主張日本專利第D1357209號之優先權日97年5月30日,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98年9月21日審定准予專利公告,專利期間自98年9月21日起至109年10月29日止等情,有專利證書(參本院卷第85頁)及新式樣專利圖說公告本(參本院卷第86至91頁)在卷可稽,至堪認定,則系爭專利是否符合專利申請要件,應適用核准專利時所適用之92年2月6日修正之專利法(下稱92年專利法)。3.被告主張系爭專利有下列應撤銷原因:(1)被證5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2)被證6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4.被告所提之引證資料:(1)被證5:被證5係西元2002年(91年,以下西元年份逕換算以民國表示)4月16日公開之美國D455611號設計專利。其公開日早於系爭專利優先權日(97年5月30日),可作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藝。其主要圖式如附圖2。(2)被證6:被證6係93年1月13日公開之美國D485132號設計專利,其公開日早於系爭專利優先權日(97年5月30日),可作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藝。其主要圖式如附圖3。5.被證5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1)被證5之外觀形狀係呈現一圓柱狀之飲料容器,其主要係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整體概呈圓柱狀;容器本體具有一上部,該上部設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弧凹環;容器蓋體係蓋設於本體上方,其頂部呈現一傾斜面,且該蓋體之後側頂緣位置樞設有一翻蓋,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扣合並呈現似「0」字狀造形。(2)被證5與系爭專利相較,固有下列差異:①被證5圖面顯示之高度較短;②於翻蓋扣設處設計之扣接機構所呈現之形狀,系爭專利係為「8」字狀,且該扣環上緣設有一凸耳,而被證5則為「0」字狀,扣環上緣無凸耳;③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線條走向略有差異;④上蓋頂部之傾斜角度及造形輪廓略有不同;⑤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分構形有別,惟查,被證5圖面顯示之高度雖較短,但此尺寸上之規格本即常隨容器容量而有長短調整,且系爭專利的尺寸比例於整體設計並未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又上揭第③至⑤點僅為線條、構形簡單變化所造成之細微差異,且非視覺重點,未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另被證5與系爭專利最主要差異係於翻蓋扣設處所設計之扣接機構呈現之形狀不同,系爭專利係為「8」字狀,且該扣環上緣設有一凸耳,而被證5則為「0」字狀,扣環上緣無凸耳。惟核此一差別,僅為所屬技藝領域具有通常知識之人依被證5於扣接機構之輪廓線及扣環作簡單變化,應可輕易得知如系爭專利之「8」字狀變化及扣環凸耳造形,且該些微差異並未使系爭專利整體造形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故整體觀之,所屬技藝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照被證5應可輕易思及該翻蓋扣設處扣接機構及扣環之變更,被證5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6.被證6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1)被證6之外觀形狀為一圓柱狀之飲料容器,其主要係由一容器本體及一蓋體所構成,其中該容器本體的底側連接有一底座,整體概呈圓柱狀;容器本體具有一上部,該上部設有一環繞容器本體圓周之圓弧凹環;容器蓋體係蓋設於本體上方,其頂部呈現一傾斜面,且該蓋體之後側頂緣位置樞設有一翻蓋,該翻蓋於對應該樞設處之另一側設置一扣設處,蓋體於鄰近該翻蓋扣設處設計一扣接機構,以使翻蓋可與該蓋體扣合並呈現似「0」字狀造形。(2)被證6與系爭專利相較,固有下列差異:①於翻蓋扣設處設計之扣接機構所呈現之形狀,系爭專利係為「8」字狀,且該扣環上緣設有一凸耳,而被證6則為「0」字狀,扣環上緣無凸耳;②上蓋與蓋座間接縫之線條走向略有差異;③上蓋頂部之傾斜角度及造形輪廓略有不同;④上蓋與蓋座後緣間之樞接部分構形有別,惟查,上揭第②至④點僅為線條、構形簡單變化所造成之細微差異,且非視覺重點,未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另被證6與系爭專利最主要差異係於翻蓋扣設處所設計之扣接機構呈現之形狀不同,系爭專利係為「8」字狀,且該扣環上緣設有一凸耳,而被證6則為「0」字狀,扣環上緣無凸耳。惟核此一差別,僅為所屬技藝領域具有通常知識之人依被證6於扣接機構之輪廓線及扣環作簡單變化,應可輕易得知如系爭專利之「8」字狀變化及扣環凸耳造形,且該些微差異並未使系爭專利整體造形產生特異之視覺效果。故整體觀之,所屬技藝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照被證6應可輕易思及該翻蓋扣設處扣接機構及扣環之變更,被證6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7.至於原告雖稱系爭專利於美國已經過實體審查並獲准專利,故被證5、6應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云云,惟被證6並未引為系爭專利於美國案之先前技藝,此觀諸該美國專利公告自明(參本院卷第270頁),該國審查結果自無從拘束本院基於前述論理所作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之判斷。(四)綜上所述,被證5或被證6均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有92年專利法第128條第1項第1款違反第110條第4項規定之應撤銷原因,則依前述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第2項規定,原告自不得對被告主張權利,是其起訴請求如其前揭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附此敘明。(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於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予一一論述,附此敘明。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7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22  日      書記官 邱于婷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2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7",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㈠本件事實經過:原告早於97年起即於臺北市○○區○○街00號3樓以「天使美睫館」名義從事美睫、美甲、紋繡眉毛服務,並以網際網路「無名小站部落格」、「痞客邦部落格」、「Yahoo奇摩拍賣」等網站廣為宣傳,有97年11月17日之痞客邦部落格「天使美睫館-3D立體嫁接睫毛」貼文,以及原告100年1月1日於Yahoo奇摩拍賣成立「天使美睫館」拍賣商家之網頁列印資料為證(原證一)。其後原告於103年3月14日申請第01836977號「天使美睫AngelEyelash」註冊商標(下稱系爭商標,如附圖一所示),並於106年4月16日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核發之商標註冊證,於「假睫毛、假指甲、指甲亮光油、眼睫毛用化妝品、假睫毛用膠黏劑、修指甲、美容」類別,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權利期間自西元2017年4月16日至2027年4月15日止(原證二)。又原告為廣為宣傳系爭商標,除於103年1月起,於「Youtube」網站設立「天使美睫-GinaTV/霧眉接睫毛教學」教學頻道,迄今已上傳284部美睫教學影片,擁有上萬名訂閱者外(原證三),更於105年8月至106年7月間,委請網路名人洪翎逸擔任「天使美睫」品牌形象代言人,拍攝一系列宣傳影片、攝影廣告(原證四)。詎料,被告「天使美SPA美睫館」及其商號負責人,明知原告自97年起即以「天使美睫館」為商號名稱及商標(下稱被告商標,如附圖二所示)對外行銷提供美睫、美甲、紋繡眉毛服務,並明知或可得而知原告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竟於新北市○○區○○路○段000號之4-2樓以「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義提供美睫、美甲服務,並於FACEBOOK網站成立「天使美SPA美睫館」粉絲團(原證五),於痞客邦網站成立「天使美spa美容美體會館」網頁(原證六),於GOMAJI夠麻吉網站成立「天使美時尚美睫」店家(原證七),甚至於FACEBOOK粉絲團公然以「天使美睫」名義宣傳,利用原告苦心經營建立之品牌商譽,對外招攬美睫、美甲生意(原證八)。嗣因被告行徑嚴重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多有消費者誤認「天使美SPA美睫館」即為「天使美睫館」而向原告聯繫(原證九號,本院卷第93至103頁),原告始知上情。被告利用原告辛苦建立之品牌商譽,對外招攬美睫、美甲生意,蓄意攀附原告苦心經營所建立之商譽,嚴重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核屬商標法第68條所定侵害商標權之行為,亦構成公平交易法第25條以顯失公平方法從事競爭或商業交易之行為。㈡系爭商標具有識別性,且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有混淆誤認之虞:⒈系爭商標具有識別性:①系爭商標雖就「美睫」、「Eyelash」聲明不專用,然揆諸本院107年度民商上字第9號判決之說明,此僅係商標註冊行政上之一種措施,對於商標權利範圍僅具明確化之作用,並不影響商標權之權利範圍,故原告仍得系爭商標整體主張商標權利,而非僅割裂「天使」、「Angel」為原告主張商標權之範圍,故被告所陳系爭商標權主張之範圍僅有「天使」、「Angel」云云,容有誤解。②被告主張系爭商標屬於習見之宗教神祉而不具識別性,屬商標權無效之事由云云,實屬無據:⑴揆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就「天使」釋義為「1.天帝的使者…2.舊稱皇帝派遣的使臣…3.基督教稱上帝的使者為「天使」。在西方的文學藝術中,其造形多為帶翅的小孩或女子。4.比喻可愛的小孩或女子…」(原證十),足徵「天使」容非特定之神祉,且於美容、美睫服務之領域,毋寧係衍伸為「美麗、可愛」之象徵,而非指宗教神祉。⑵系爭商標係以隱含譬喻之方式暗示商品及美睫服務具有「使消費者如天使般美麗」之品質,較易為消費者所記憶,且並非競爭同業必須或通常用以說明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係屬「商標識別性審查基準」(原證十一)所稱之暗示性標識,應具有識別性無疑。⑶抑有進者,經原告查詢本院105年度民商訴字第20號判決,就與「天使」相對之「惡魔雞排及圖」商標之侵害商標權行為案件,亦未否認「惡魔雞排」具有商標識別性,並作成被告不得使用該商標之判決在案(原證十二),由此可徵「天使美睫AngelEyelash」亦有商標識別性無疑。⒉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極為近似,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標之讀音極其近似,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原告謹列舉消費者芷瑄、LindaYang、Beverly、陳素英、黃于倫等人混淆誤認被告使用之商標名稱與系爭商標相同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為證(原證十三)。㈢善意使用商標之前提須商標法上之商標使用,被告僅於102年7月23日以「天使美容美體會館」申請商業設立登記,然未舉證證明何時開始使用「天使美美睫」之商標,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⒈被告明知原告以系爭商標經營美睫服務,仍蓄意以「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相同服務,且明知已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自非善意,係基於不公平競爭之意圖使用商標:①原告經向消費者林小姐確認,伊於108年5月2日19時8分許致電被告所營「天使美時尚美睫」電話((00)0000-0000),被告服務人員接起電話後,首先林小姐詢問是否為「天使美睫」時,被告服務人員即稱自己為「天使美睫」。益有進者,被告於消費者林小姐詢問「因為我之前我朋友有在那個台北車站那邊附近有一間天使美睫有在那邊做過,他說那邊弄得不錯,阿可是你們也是叫天使美睫,是跟那間同一個嗎?同一間分店嗎?」時,被告服務人員答以「我們跟他不是噢。」、「我們家已經十年了,你可以來試試看,你就是嘗試看看就是體驗嘛。」此有消費者林小姐之電話錄音及譯文可稽(原證十四)。由上可見,被告非但於本件訴訟前即知悉原告以「天使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惟被告竟於本件庭訊時當庭誑稱「本件訴訟前不知原告有使用系爭商標」云云,顯係明知系爭商標存在而刻意隱匿自己為不正競爭之舉,實不足採。是以,被告自不符善意先使用「先使用之主觀心態須為善意,不知他人商標權存在,且無不正競爭目的」之要件,不得主張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之「善意先使用」例外至明。②又查,原告已提出原證十三證明被告使用「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業已造成許多消費者混淆誤認,被告明知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情事,竟仍持續以「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顯然該當本院101年度民商上字第3號判決所揭櫫「高度抄襲他人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或以積極欺瞞或消極隱匿重要交易資訊,而足以引人錯誤之方式,從事交易之行為」容屬公平交易法第25條以顯失公平方式從事競爭行為,要屬當然。⒉善意使用商標之前提須商標法上之商標使用,被告僅提出102年1月22日以「天使美工作室」營業登記資料,以及101年12月10日租賃契約、粉絲專頁截圖,然未舉證證明何時開始使用「天使美美睫」之商標,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①依被告所提之被證十二天使美SPA美睫館粉絲專頁之異動紀錄,固可證明該專頁之成立日期在系爭商標申請日前,然後依據被告所提被證六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函、被證九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函文,僅見被告以「天使美工作室」申請營業設立登記,然該營業登記名稱與被告嗣後使用之「天使美美睫」商標不同,僅憑該商業登記之申請,尚難證明被告於102年1月間即以「天使美美睫」作為商標使用,乃被告徒以「天使美工作室」營業設立登記,主張有於系爭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善意先使用商標云云,恐有誤解。②再者,揆諸被告所提被證十房屋租賃契約,該契約之承租人均為「劉月梅」個人,全未有任何租賃房屋係供作「天使美美睫」營業用之文字,何以證明被告於系爭商標申請日前即已使用「天使美美睫」作為商標使用?㈣綜上,原告爰依被告所經營接睫毛服務之平均單價(原證八第2頁)為計算損害賠償之基礎,依商標法第68、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請求被告賠償最低金額新臺幣(下同)100萬元,並排除侵害及除去、防止侵害並銷毀侵害商標權之物品。㈤並聲明:⒈被告天使美時尚美睫劉月梅應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⒉被告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系爭商標之文字於美睫、美甲服務,或於招牌、名片、網頁、廣告文書及其他行銷物件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系爭商標之文字,並應拆除、除去及銷毀所使用含有相同或近似於系爭商標之招牌、名片、網頁、廣告及其他行銷物件。⒊原告願以現金或等值之金融機構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⒋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三、被告抗辯:㈠被告得主張善意先使用商標權:⒈本件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並經營美容美體、美睫、SPA美容按摩至今,遠早於原告商標註冊登記之106年4月16日,故被告屬於善意先使用商標之人,原告不得請求除去或排除被告商標之使用。另依本院102年刑智上易字第53號刑事判決意旨,本件被告就其使用商標權除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而得主張善意先使用外,被告所使用之商品或服務,亦無地理區域或業務規模之限制。⒉被告僅係使用公司之名稱:被告於登記營業後,對外發放之名片(原證七)、宣傳單(原證八)等均僅有公司名稱之字樣,其皆僅係使用公司名稱之商業行為,並非使用商標之行為。⒊被告得主張公平交易法第22條第3項第3款規定而免責:被告「天使時尚美睫於102年1月22日成立,有102年1月23日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核准被告「天使時尚美睫」營業設立登記之函文(被證九),101年12月10日房屋租賃契約(被證十)、粉絲專頁透明度(被證十一、十二)可參。又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遠早於系爭商標註冊登記之106年4月16日;縱不以系爭商標註冊登記時間點為基準,原告於103年始於Youtube網站設立頻道、105年始拍攝相關廣告,皆晚於被告登記營業之102年。被告並不知悉原告以「天使美睫」名義經營美睫事業,變更登記名稱是因勞工局清查職員有無投保勞健保時始更改。至於原告所稱其於97年即開始美甲服務,雖有網站頁面,惟均未提出其商標達著名程度之證明;況網路傳播取代傳統報章雜誌成為主流媒體,僅係這兩三年才發生之社會現象,並影響台灣社會之商業、選舉,97年時期,僅係自己申請無須門檻就能架設之部落客網站而無任何報章雜誌報導完全無法作為商標已達著名程度之證明。原告所提設立Youtube網站、拍攝廣告等行為,均係於被告經營設立天使美之後所為,被告實屬善意而無任何不正當公平交易之行為,原告主張公平交易法明顯為無理由。㈡系爭商標不具有識別性、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並無混淆誤認之虞:⒈系爭商標屬於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屬商標權無效之事由:系爭商標「天使美睫AngelEyelash」不就「美睫」、「Eyelash」文字主張商標權(被證一),故本件原告主張系爭商標權之範圍僅有「天使」、「Angel」。參酌本院98年民商上字第8號判決意旨,系爭商標亦屬於一般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按現代社會文化交流之脈動,西方之信仰文化早自15世紀之大航海時代起逐漸散布至世界各地,台灣社會文化中基督、聖母、天使等均屬習見之宗教神祇,且相關圖示廣為使用,若令僅僅「天使Angel」得做為商標註冊,將致使國人習用之宗教神祇與圖示交由少數人獨占使用。並系爭商標為單邊天使翅膀造型,按天使之型態表現有百百種,根據人類之神話、歷史紀錄,不同天使亦有不同之職稱與外貌。惟若僅係天使翅膀,其所表現之涵義均為聖潔、自由、美麗等意義,自一般消費者眼光而言,縱使為不同出處之圖形,其造型皆大同小異,高度近似,自不足以使該商品或服務之相關消費者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並得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綜上所述,系爭商標本因屬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具商標權無效事由存在。原告主張被告侵害其商標權等云云,均為無理由。⒉退步言之,縱認系爭商標具足夠之識別性,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圖樣區別亦十分明顯,兩者商標構成未有使消費者混淆誤認之可能:依本院107年行商訴字第97號判決意旨(被證三)、最高行政法院103年度判字第237號判決意旨(被證四),查本件被告商標所使用之圖樣為「天使美」,並於天使美之字樣兩側添加天使翅膀展開之圖樣,翅膀圖樣屬於線條簡單圓滑之卡通風格,並整體字樣與翅膀輪廓施以桃紅色,屬於天使雙翼展開之造型,翅膀旁並有兩根墨綠色羽毛添加(被證五)。另系爭商標為「Angel天使美睫」並字樣左側為灰金色單邊天使翅膀,翅膀採用流線型藝術感之設計風格,除此之外並無羽毛添加。就原、被告雙方商標比較後,可知有明顯之不同,一般消費者施以相當之注意皆應能區別,無混淆誤認之可能,以下分述之:①系爭商標之讀音為天使美睫再加上AngelEyelash之英文讀音,反之被告商標為「天使美」三字,且僅有中文讀音而無英文之讀音。②自顏色之角度觀察外觀,被告商標為桃紅色,系爭商標為灰金色,明顯兩者有所不同。③另就雙方圖樣之外觀整體觀察,兩者差異亦十分明顯。系爭商標圖樣為單邊天使翅膀,天使字樣與翅膀之圖示分隔擺設,而被告商標圖樣為雙邊天使翅膀,雙邊翅膀夾覆住天使美字樣,使字樣與圖示合為一體。④雙方就翅膀之設計風格也相差甚大,系爭商標之單邊翅膀屬於流線型設計感,輪廓尖銳;被告商標之雙邊翅膀屬於卡通風格、線條圓滑之簡單造型。⑤另被告商標尚有於翅膀兩側添加兩根寫實風格之羽毛,系爭商標之翅膀完全無添加任何羽毛。⒊系爭商標於106年4月16日才註冊(被證一),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並以天使美之名義經營美容美體會館,提供消費者SPA按摩、美睫等服務至今,有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函及商業登記抄本為證(被證六),可證明被告使用系爭天使美圖樣為善意。⒋綜上所述,原、被告商標之圖樣於讀音、顏色至外觀皆有明顯不同,一般具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將兩者隔離觀察,施以普通之注意,均能區分原、被告商標圖樣之不同。原、被告兩者之圖樣並非相同近似之商標。至原告所提供之原證九等相關資料,僅為一般消費者確認店家服務之動作,不能僅將消費者確認店家服務之動作,即等同認為消費者混淆誤認之標準,仍應回歸混淆誤認之審查基準。㈢並聲明:⒈請求駁回原告之訴。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法官整理兩造爭執事項(本院卷第381頁):㈠被告之行為是否構成善意先使用?㈡系爭商標是否具有識別性?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是否有混淆誤認之虞?㈢原告依商標法第68條第1款、第3款、第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規定,請求被告損害賠償及排除侵害,有無理由?若有,損害賠償金額若干為適當?五、本院得心證之理由:㈠被告有使用近似系爭商標之圖案於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行為:按商標近似係指二商標予人之整體印象有其相近之處,其判斷得就二商標外觀、觀念及讀音為觀察。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相較,其中文字部分均有相同之中文「天使美」文字,僅有無英文字及商標圖樣有所不同之部分差異,其中文之外觀、觀念及讀音皆高度近似,以具有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於購買時施以普通之注意,可能會有所混淆誤認二商品、服務來自同一來源或雖不相同但有關聯之來源,應屬構成近似之商標;又被告等將被告商標使用於經營美睫服務,與系爭商標所指定使用之「假睫毛、假指甲、指甲亮光油、眼睫毛用化妝品、假睫毛用膠黏劑、修指甲、美容」等商品、服務相較,其性質、內容、提供者等因素上具有高度共同或關聯之處,存在高度之類似關係,是被告等有使用近似系爭商標之商標於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行為,固堪認定。㈡被告行為屬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善意先使用」:⒈按「在他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善意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者,但以原使用之商品或服務為限;商標權人並得要求其附加適當之區別標示,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職是,主張善意先使用抗辯者,須證明如後要件:1.其使用時間在商標權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2.先使用之主觀心態須為善意,不知他人商標權存在,且無不正競爭目的;3.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本款規範之目的在於平衡當事人利益與註冊主義之缺點,並參酌使用主義之精神,是主張善意先使用之人,必須於他人商標註冊申請前已經使用在先,並非以不正當之競爭目的,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始不受嗣後註冊之商標效力所拘束。而善意使用之認定時點,係以商標註冊申請日為判斷基準。申言之,商標法之善意先使用之規範,在於保護先使用行為所創造之事實狀態或社會關係,使善意使用人能在原有社會關係中,享有應受保護之利益。商標善意先使用者,不以行為人自行創設商標為限,亦包含行為人於他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並非以不正當競爭為目的而使用商標,均符合商標善意先使用之要件」(本院104年度民商上字第18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最高法院107年度臺上字第1139號民事裁定駁回上訴確定)。⒉原告雖主張被告於102年1月13日成立之「天使美SPA美睫館」臉書粉絲專頁,然由被證六、九僅見被告以「天使美工作室」申請營業設立登記,該營業登記名稱與被告嗣後使用之被告商標不同,無法證明被告於102年1月間即已使用被告商標,為商標使用且由原證十四可證被告早已知悉原告之系爭商標,而有不正競爭目的,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云云。惟查:①依被證十二所示系爭粉絲專頁紀錄(本院卷第439頁),顯示被告於102年1月13日初始建立之粉絲專頁名稱即為「天使美SPA美睫館」,迄今未曾變更名稱;而原告係於105年3月14日始申請註冊系爭商標,有商標公報可佐(本院卷第41頁),是被告自102年1月起開始使用之上開「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稱,顯在系爭商標申請日之前,至被證六、九顯示被告於102年1月23日申請營業設立登記名稱為「天使美工作室」,嗣於102年7月23日申請商業設立登記之名稱為「天使美容美體會館」(本院卷第219、389頁),與前述粉絲專頁名稱雖略有不同,惟就給予消費者主要寓目、唸讀印象之「天使美」三字則始終如一,參以兩造所提系爭粉絲專頁自102年間開始迄108年4月間之頁面貼文及相關行銷資料(本院卷第63至89、401至405頁),可證被告確自102年間初始成立上開粉絲專頁時,即將「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稱使用於美睫服務,於原告所提消費者與被告之電話錄音譯文亦可見被告稱:「我們家已經十年了」等語(本院卷第421頁),堪認被告自102年即開始將「「天使美」文字持續使用於美睫服務,並不因其商業設立、變更登記之名稱略有更動而影響其持續使用之事實。②原告固另執原證十四消費者與被告之電話錄音譯文,主張被告早已知悉系爭商標之存在,並非善意,而有不正競爭目的云云,惟查原證十四電話錄音譯文之通話日期為108年5月2日(本院卷第419頁),已難以此譯文反推證明被告於102年間初始使用上開名稱經營美睫業務時之主觀心態並非善意,況細究該譯文內容,被告係稱其與原告並非分店,被告營業已經十年了等語(本院卷第421頁),而表明自身已多年經營,與原告不同等情,亦無攀附原告商譽之情事,無從證明被告有何不正競爭之目的。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證據為佐,自不足為不利被告之認定。③據上,堪認被告於系爭商標105年3月14日申請註冊日前,即已開始以「天使美」等文字為商標使用,迄今未中斷,且均係使用於美睫服務,亦無主觀心態惡意或不正競爭之行為,而符合善意先使用之情明確,則被告在原有經營美睫服務而善意使用「天使美」商標之情形下,其交易關係於法律上所應受保護權益,自不受系爭商標之商標權效力所及,是被告依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規定,主張不受系爭商標之效力所拘束,且亦無違反公平交易法情事,即屬有據。六、綜上,原告依商標法第68、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等規定,請求如其聲明所示排除侵害及損害賠償,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附,不予准許。七、至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詳予論駁之必要,併此敘明。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1  月  29  日         智慧財產法院第三庭法官黃珮茹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楚君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2 3 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6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㈠本件事實經過:原告早於97年起即於臺北市○○區○○街00號3樓以「天使美睫館」名義從事美睫、美甲、紋繡眉毛服務,並以網際網路「無名小站部落格」、「痞客邦部落格」、「Yahoo奇摩拍賣」等網站廣為宣傳,有97年11月17日之痞客邦部落格「天使美睫館-3D立體嫁接睫毛」貼文,以及原告100年1月1日於Yahoo奇摩拍賣成立「天使美睫館」拍賣商家之網頁列印資料為證(原證一)。其後原告於103年3月14日申請第01836977號「天使美睫AngelEyelash」註冊商標(下稱系爭商標,如附圖一所示),並於106年4月16日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核發之商標註冊證,於「假睫毛、假指甲、指甲亮光油、眼睫毛用化妝品、假睫毛用膠黏劑、修指甲、美容」類別,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權利期間自西元2017年4月16日至2027年4月15日止(原證二)。又原告為廣為宣傳系爭商標,除於103年1月起,於「Youtube」網站設立「天使美睫-GinaTV/霧眉接睫毛教學」教學頻道,迄今已上傳284部美睫教學影片,擁有上萬名訂閱者外(原證三),更於105年8月至106年7月間,委請網路名人洪翎逸擔任「天使美睫」品牌形象代言人,拍攝一系列宣傳影片、攝影廣告(原證四)。詎料,被告「天使美SPA美睫館」及其商號負責人,明知原告自97年起即以「天使美睫館」為商號名稱及商標(下稱被告商標,如附圖二所示)對外行銷提供美睫、美甲、紋繡眉毛服務,並明知或可得而知原告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竟於新北市○○區○○路○段000號之4-2樓以「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義提供美睫、美甲服務,並於FACEBOOK網站成立「天使美SPA美睫館」粉絲團(原證五),於痞客邦網站成立「天使美spa美容美體會館」網頁(原證六),於GOMAJI夠麻吉網站成立「天使美時尚美睫」店家(原證七),甚至於FACEBOOK粉絲團公然以「天使美睫」名義宣傳,利用原告苦心經營建立之品牌商譽,對外招攬美睫、美甲生意(原證八)。嗣因被告行徑嚴重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多有消費者誤認「天使美SPA美睫館」即為「天使美睫館」而向原告聯繫(原證九號,本院卷第93至103頁),原告始知上情。被告利用原告辛苦建立之品牌商譽,對外招攬美睫、美甲生意,蓄意攀附原告苦心經營所建立之商譽,嚴重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核屬商標法第68條所定侵害商標權之行為,亦構成公平交易法第25條以顯失公平方法從事競爭或商業交易之行為。㈡系爭商標具有識別性,且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有混淆誤認之虞:⒈系爭商標具有識別性:①系爭商標雖就「美睫」、「Eyelash」聲明不專用,然揆諸本院107年度民商上字第9號判決之說明,此僅係商標註冊行政上之一種措施,對於商標權利範圍僅具明確化之作用,並不影響商標權之權利範圍,故原告仍得系爭商標整體主張商標權利,而非僅割裂「天使」、「Angel」為原告主張商標權之範圍,故被告所陳系爭商標權主張之範圍僅有「天使」、「Angel」云云,容有誤解。②被告主張系爭商標屬於習見之宗教神祉而不具識別性,屬商標權無效之事由云云,實屬無據:⑴揆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就「天使」釋義為「1.天帝的使者…2.舊稱皇帝派遣的使臣…3.基督教稱上帝的使者為「天使」。在西方的文學藝術中,其造形多為帶翅的小孩或女子。4.比喻可愛的小孩或女子…」(原證十),足徵「天使」容非特定之神祉,且於美容、美睫服務之領域,毋寧係衍伸為「美麗、可愛」之象徵,而非指宗教神祉。⑵系爭商標係以隱含譬喻之方式暗示商品及美睫服務具有「使消費者如天使般美麗」之品質,較易為消費者所記憶,且並非競爭同業必須或通常用以說明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係屬「商標識別性審查基準」(原證十一)所稱之暗示性標識,應具有識別性無疑。⑶抑有進者,經原告查詢本院105年度民商訴字第20號判決,就與「天使」相對之「惡魔雞排及圖」商標之侵害商標權行為案件,亦未否認「惡魔雞排」具有商標識別性,並作成被告不得使用該商標之判決在案(原證十二),由此可徵「天使美睫AngelEyelash」亦有商標識別性無疑。⒉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極為近似,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標之讀音極其近似,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原告謹列舉消費者芷瑄、LindaYang、Beverly、陳素英、黃于倫等人混淆誤認被告使用之商標名稱與系爭商標相同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為證(原證十三)。㈢善意使用商標之前提須商標法上之商標使用,被告僅於102年7月23日以「天使美容美體會館」申請商業設立登記,然未舉證證明何時開始使用「天使美美睫」之商標,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⒈被告明知原告以系爭商標經營美睫服務,仍蓄意以「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相同服務,且明知已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自非善意,係基於不公平競爭之意圖使用商標:①原告經向消費者林小姐確認,伊於108年5月2日19時8分許致電被告所營「天使美時尚美睫」電話((00)0000-0000),被告服務人員接起電話後,首先林小姐詢問是否為「天使美睫」時,被告服務人員即稱自己為「天使美睫」。益有進者,被告於消費者林小姐詢問「因為我之前我朋友有在那個台北車站那邊附近有一間天使美睫有在那邊做過,他說那邊弄得不錯,阿可是你們也是叫天使美睫,是跟那間同一個嗎?同一間分店嗎?」時,被告服務人員答以「我們跟他不是噢。」、「我們家已經十年了,你可以來試試看,你就是嘗試看看就是體驗嘛。」此有消費者林小姐之電話錄音及譯文可稽(原證十四)。由上可見,被告非但於本件訴訟前即知悉原告以「天使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惟被告竟於本件庭訊時當庭誑稱「本件訴訟前不知原告有使用系爭商標」云云,顯係明知系爭商標存在而刻意隱匿自己為不正競爭之舉,實不足採。是以,被告自不符善意先使用「先使用之主觀心態須為善意,不知他人商標權存在,且無不正競爭目的」之要件,不得主張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之「善意先使用」例外至明。②又查,原告已提出原證十三證明被告使用「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業已造成許多消費者混淆誤認,被告明知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情事,竟仍持續以「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顯然該當本院101年度民商上字第3號判決所揭櫫「高度抄襲他人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或以積極欺瞞或消極隱匿重要交易資訊,而足以引人錯誤之方式,從事交易之行為」容屬公平交易法第25條以顯失公平方式從事競爭行為,要屬當然。⒉善意使用商標之前提須商標法上之商標使用,被告僅提出102年1月22日以「天使美工作室」營業登記資料,以及101年12月10日租賃契約、粉絲專頁截圖,然未舉證證明何時開始使用「天使美美睫」之商標,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①依被告所提之被證十二天使美SPA美睫館粉絲專頁之異動紀錄,固可證明該專頁之成立日期在系爭商標申請日前,然後依據被告所提被證六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函、被證九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函文,僅見被告以「天使美工作室」申請營業設立登記,然該營業登記名稱與被告嗣後使用之「天使美美睫」商標不同,僅憑該商業登記之申請,尚難證明被告於102年1月間即以「天使美美睫」作為商標使用,乃被告徒以「天使美工作室」營業設立登記,主張有於系爭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善意先使用商標云云,恐有誤解。②再者,揆諸被告所提被證十房屋租賃契約,該契約之承租人均為「劉月梅」個人,全未有任何租賃房屋係供作「天使美美睫」營業用之文字,何以證明被告於系爭商標申請日前即已使用「天使美美睫」作為商標使用?㈣綜上,原告爰依被告所經營接睫毛服務之平均單價(原證八第2頁)為計算損害賠償之基礎,依商標法第68、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請求被告賠償最低金額新臺幣(下同)100萬元,並排除侵害及除去、防止侵害並銷毀侵害商標權之物品。㈤並聲明:⒈被告天使美時尚美睫劉月梅應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⒉被告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系爭商標之文字於美睫、美甲服務,或於招牌、名片、網頁、廣告文書及其他行銷物件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系爭商標之文字,並應拆除、除去及銷毀所使用含有相同或近似於系爭商標之招牌、名片、網頁、廣告及其他行銷物件。⒊原告願以現金或等值之金融機構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⒋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三、被告抗辯:㈠被告得主張善意先使用商標權:⒈本件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並經營美容美體、美睫、SPA美容按摩至今,遠早於原告商標註冊登記之106年4月16日,故被告屬於善意先使用商標之人,原告不得請求除去或排除被告商標之使用。另依本院102年刑智上易字第53號刑事判決意旨,本件被告就其使用商標權除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而得主張善意先使用外,被告所使用之商品或服務,亦無地理區域或業務規模之限制。⒉被告僅係使用公司之名稱:被告於登記營業後,對外發放之名片(原證七)、宣傳單(原證八)等均僅有公司名稱之字樣,其皆僅係使用公司名稱之商業行為,並非使用商標之行為。⒊被告得主張公平交易法第22條第3項第3款規定而免責:被告「天使時尚美睫於102年1月22日成立,有102年1月23日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核准被告「天使時尚美睫」營業設立登記之函文(被證九),101年12月10日房屋租賃契約(被證十)、粉絲專頁透明度(被證十一、十二)可參。又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遠早於系爭商標註冊登記之106年4月16日;縱不以系爭商標註冊登記時間點為基準,原告於103年始於Youtube網站設立頻道、105年始拍攝相關廣告,皆晚於被告登記營業之102年。被告並不知悉原告以「天使美睫」名義經營美睫事業,變更登記名稱是因勞工局清查職員有無投保勞健保時始更改。至於原告所稱其於97年即開始美甲服務,雖有網站頁面,惟均未提出其商標達著名程度之證明;況網路傳播取代傳統報章雜誌成為主流媒體,僅係這兩三年才發生之社會現象,並影響台灣社會之商業、選舉,97年時期,僅係自己申請無須門檻就能架設之部落客網站而無任何報章雜誌報導完全無法作為商標已達著名程度之證明。原告所提設立Youtube網站、拍攝廣告等行為,均係於被告經營設立天使美之後所為,被告實屬善意而無任何不正當公平交易之行為,原告主張公平交易法明顯為無理由。㈡系爭商標不具有識別性、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並無混淆誤認之虞:⒈系爭商標屬於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屬商標權無效之事由:系爭商標「天使美睫AngelEyelash」不就「美睫」、「Eyelash」文字主張商標權(被證一),故本件原告主張系爭商標權之範圍僅有「天使」、「Angel」。參酌本院98年民商上字第8號判決意旨,系爭商標亦屬於一般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按現代社會文化交流之脈動,西方之信仰文化早自15世紀之大航海時代起逐漸散布至世界各地,台灣社會文化中基督、聖母、天使等均屬習見之宗教神祇,且相關圖示廣為使用,若令僅僅「天使Angel」得做為商標註冊,將致使國人習用之宗教神祇與圖示交由少數人獨占使用。並系爭商標為單邊天使翅膀造型,按天使之型態表現有百百種,根據人類之神話、歷史紀錄,不同天使亦有不同之職稱與外貌。惟若僅係天使翅膀,其所表現之涵義均為聖潔、自由、美麗等意義,自一般消費者眼光而言,縱使為不同出處之圖形,其造型皆大同小異,高度近似,自不足以使該商品或服務之相關消費者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並得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綜上所述,系爭商標本因屬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具商標權無效事由存在。原告主張被告侵害其商標權等云云,均為無理由。⒉退步言之,縱認系爭商標具足夠之識別性,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圖樣區別亦十分明顯,兩者商標構成未有使消費者混淆誤認之可能:依本院107年行商訴字第97號判決意旨(被證三)、最高行政法院103年度判字第237號判決意旨(被證四),查本件被告商標所使用之圖樣為「天使美」,並於天使美之字樣兩側添加天使翅膀展開之圖樣,翅膀圖樣屬於線條簡單圓滑之卡通風格,並整體字樣與翅膀輪廓施以桃紅色,屬於天使雙翼展開之造型,翅膀旁並有兩根墨綠色羽毛添加(被證五)。另系爭商標為「Angel天使美睫」並字樣左側為灰金色單邊天使翅膀,翅膀採用流線型藝術感之設計風格,除此之外並無羽毛添加。就原、被告雙方商標比較後,可知有明顯之不同,一般消費者施以相當之注意皆應能區別,無混淆誤認之可能,以下分述之:①系爭商標之讀音為天使美睫再加上AngelEyelash之英文讀音,反之被告商標為「天使美」三字,且僅有中文讀音而無英文之讀音。②自顏色之角度觀察外觀,被告商標為桃紅色,系爭商標為灰金色,明顯兩者有所不同。③另就雙方圖樣之外觀整體觀察,兩者差異亦十分明顯。系爭商標圖樣為單邊天使翅膀,天使字樣與翅膀之圖示分隔擺設,而被告商標圖樣為雙邊天使翅膀,雙邊翅膀夾覆住天使美字樣,使字樣與圖示合為一體。④雙方就翅膀之設計風格也相差甚大,系爭商標之單邊翅膀屬於流線型設計感,輪廓尖銳;被告商標之雙邊翅膀屬於卡通風格、線條圓滑之簡單造型。⑤另被告商標尚有於翅膀兩側添加兩根寫實風格之羽毛,系爭商標之翅膀完全無添加任何羽毛。⒊系爭商標於106年4月16日才註冊(被證一),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並以天使美之名義經營美容美體會館,提供消費者SPA按摩、美睫等服務至今,有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函及商業登記抄本為證(被證六),可證明被告使用系爭天使美圖樣為善意。⒋綜上所述,原、被告商標之圖樣於讀音、顏色至外觀皆有明顯不同,一般具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將兩者隔離觀察,施以普通之注意,均能區分原、被告商標圖樣之不同。原、被告兩者之圖樣並非相同近似之商標。至原告所提供之原證九等相關資料,僅為一般消費者確認店家服務之動作,不能僅將消費者確認店家服務之動作,即等同認為消費者混淆誤認之標準,仍應回歸混淆誤認之審查基準。㈢並聲明:⒈請求駁回原告之訴。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法官整理兩造爭執事項(本院卷第381頁):㈠被告之行為是否構成善意先使用?㈡系爭商標是否具有識別性?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是否有混淆誤認之虞?㈢原告依商標法第68條第1款、第3款、第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規定,請求被告損害賠償及排除侵害,有無理由?若有,損害賠償金額若干為適當?五、本院得心證之理由:㈠被告有使用近似系爭商標之圖案於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行為:按商標近似係指二商標予人之整體印象有其相近之處,其判斷得就二商標外觀、觀念及讀音為觀察。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相較,其中文字部分均有相同之中文「天使美」文字,僅有無英文字及商標圖樣有所不同之部分差異,其中文之外觀、觀念及讀音皆高度近似,以具有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於購買時施以普通之注意,可能會有所混淆誤認二商品、服務來自同一來源或雖不相同但有關聯之來源,應屬構成近似之商標;又被告等將被告商標使用於經營美睫服務,與系爭商標所指定使用之「假睫毛、假指甲、指甲亮光油、眼睫毛用化妝品、假睫毛用膠黏劑、修指甲、美容」等商品、服務相較,其性質、內容、提供者等因素上具有高度共同或關聯之處,存在高度之類似關係,是被告等有使用近似系爭商標之商標於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行為,固堪認定。㈡被告行為屬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善意先使用」:⒈按「在他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善意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者,但以原使用之商品或服務為限;商標權人並得要求其附加適當之區別標示,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職是,主張善意先使用抗辯者,須證明如後要件:1.其使用時間在商標權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2.先使用之主觀心態須為善意,不知他人商標權存在,且無不正競爭目的;3.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本款規範之目的在於平衡當事人利益與註冊主義之缺點,並參酌使用主義之精神,是主張善意先使用之人,必須於他人商標註冊申請前已經使用在先,並非以不正當之競爭目的,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始不受嗣後註冊之商標效力所拘束。而善意使用之認定時點,係以商標註冊申請日為判斷基準。申言之,商標法之善意先使用之規範,在於保護先使用行為所創造之事實狀態或社會關係,使善意使用人能在原有社會關係中,享有應受保護之利益。商標善意先使用者,不以行為人自行創設商標為限,亦包含行為人於他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並非以不正當競爭為目的而使用商標,均符合商標善意先使用之要件」(本院104年度民商上字第18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最高法院107年度臺上字第1139號民事裁定駁回上訴確定)。⒉原告雖主張被告於102年1月13日成立之「天使美SPA美睫館」臉書粉絲專頁,然由被證六、九僅見被告以「天使美工作室」申請營業設立登記,該營業登記名稱與被告嗣後使用之被告商標不同,無法證明被告於102年1月間即已使用被告商標,為商標使用且由原證十四可證被告早已知悉原告之系爭商標,而有不正競爭目的,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云云。惟查:①依被證十二所示系爭粉絲專頁紀錄(本院卷第439頁),顯示被告於102年1月13日初始建立之粉絲專頁名稱即為「天使美SPA美睫館」,迄今未曾變更名稱;而原告係於105年3月14日始申請註冊系爭商標,有商標公報可佐(本院卷第41頁),是被告自102年1月起開始使用之上開「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稱,顯在系爭商標申請日之前,至被證六、九顯示被告於102年1月23日申請營業設立登記名稱為「天使美工作室」,嗣於102年7月23日申請商業設立登記之名稱為「天使美容美體會館」(本院卷第219、389頁),與前述粉絲專頁名稱雖略有不同,惟就給予消費者主要寓目、唸讀印象之「天使美」三字則始終如一,參以兩造所提系爭粉絲專頁自102年間開始迄108年4月間之頁面貼文及相關行銷資料(本院卷第63至89、401至405頁),可證被告確自102年間初始成立上開粉絲專頁時,即將「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稱使用於美睫服務,於原告所提消費者與被告之電話錄音譯文亦可見被告稱:「我們家已經十年了」等語(本院卷第421頁),堪認被告自102年即開始將「「天使美」文字持續使用於美睫服務,並不因其商業設立、變更登記之名稱略有更動而影響其持續使用之事實。②原告固另執原證十四消費者與被告之電話錄音譯文,主張被告早已知悉系爭商標之存在,並非善意,而有不正競爭目的云云,惟查原證十四電話錄音譯文之通話日期為108年5月2日(本院卷第419頁),已難以此譯文反推證明被告於102年間初始使用上開名稱經營美睫業務時之主觀心態並非善意,況細究該譯文內容,被告係稱其與原告並非分店,被告營業已經十年了等語(本院卷第421頁),而表明自身已多年經營,與原告不同等情,亦無攀附原告商譽之情事,無從證明被告有何不正競爭之目的。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證據為佐,自不足為不利被告之認定。③據上,堪認被告於系爭商標105年3月14日申請註冊日前,即已開始以「天使美」等文字為商標使用,迄今未中斷,且均係使用於美睫服務,亦無主觀心態惡意或不正競爭之行為,而符合善意先使用之情明確,則被告在原有經營美睫服務而善意使用「天使美」商標之情形下,其交易關係於法律上所應受保護權益,自不受系爭商標之商標權效力所及,是被告依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規定,主張不受系爭商標之效力所拘束,且亦無違反公平交易法情事,即屬有據。六、綜上,原告依商標法第68、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等規定,請求如其聲明所示排除侵害及損害賠償,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附,不予准許。七、至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詳予論駁之必要,併此敘明。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1  月  29  日         智慧財產法院第三庭法官黃珮茹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楚君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9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㈠本件事實經過:原告早於97年起即於臺北市○○區○○街00號3樓以「天使美睫館」名義從事美睫、美甲、紋繡眉毛服務,並以網際網路「無名小站部落格」、「痞客邦部落格」、「Yahoo奇摩拍賣」等網站廣為宣傳,有97年11月17日之痞客邦部落格「天使美睫館-3D立體嫁接睫毛」貼文,以及原告100年1月1日於Yahoo奇摩拍賣成立「天使美睫館」拍賣商家之網頁列印資料為證(原證一)。其後原告於103年3月14日申請第01836977號「天使美睫AngelEyelash」註冊商標(下稱系爭商標,如附圖一所示),並於106年4月16日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核發之商標註冊證,於「假睫毛、假指甲、指甲亮光油、眼睫毛用化妝品、假睫毛用膠黏劑、修指甲、美容」類別,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權利期間自西元2017年4月16日至2027年4月15日止(原證二)。又原告為廣為宣傳系爭商標,除於103年1月起,於「Youtube」網站設立「天使美睫-GinaTV/霧眉接睫毛教學」教學頻道,迄今已上傳284部美睫教學影片,擁有上萬名訂閱者外(原證三),更於105年8月至106年7月間,委請網路名人洪翎逸擔任「天使美睫」品牌形象代言人,拍攝一系列宣傳影片、攝影廣告(原證四)。詎料,被告「天使美SPA美睫館」及其商號負責人,明知原告自97年起即以「天使美睫館」為商號名稱及商標(下稱被告商標,如附圖二所示)對外行銷提供美睫、美甲、紋繡眉毛服務,並明知或可得而知原告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竟於新北市○○區○○路○段000號之4-2樓以「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義提供美睫、美甲服務,並於FACEBOOK網站成立「天使美SPA美睫館」粉絲團(原證五),於痞客邦網站成立「天使美spa美容美體會館」網頁(原證六),於GOMAJI夠麻吉網站成立「天使美時尚美睫」店家(原證七),甚至於FACEBOOK粉絲團公然以「天使美睫」名義宣傳,利用原告苦心經營建立之品牌商譽,對外招攬美睫、美甲生意(原證八)。嗣因被告行徑嚴重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多有消費者誤認「天使美SPA美睫館」即為「天使美睫館」而向原告聯繫(原證九號,本院卷第93至103頁),原告始知上情。被告利用原告辛苦建立之品牌商譽,對外招攬美睫、美甲生意,蓄意攀附原告苦心經營所建立之商譽,嚴重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核屬商標法第68條所定侵害商標權之行為,亦構成公平交易法第25條以顯失公平方法從事競爭或商業交易之行為。㈡系爭商標具有識別性,且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有混淆誤認之虞:⒈系爭商標具有識別性:①系爭商標雖就「美睫」、「Eyelash」聲明不專用,然揆諸本院107年度民商上字第9號判決之說明,此僅係商標註冊行政上之一種措施,對於商標權利範圍僅具明確化之作用,並不影響商標權之權利範圍,故原告仍得系爭商標整體主張商標權利,而非僅割裂「天使」、「Angel」為原告主張商標權之範圍,故被告所陳系爭商標權主張之範圍僅有「天使」、「Angel」云云,容有誤解。②被告主張系爭商標屬於習見之宗教神祉而不具識別性,屬商標權無效之事由云云,實屬無據:⑴揆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就「天使」釋義為「1.天帝的使者…2.舊稱皇帝派遣的使臣…3.基督教稱上帝的使者為「天使」。在西方的文學藝術中,其造形多為帶翅的小孩或女子。4.比喻可愛的小孩或女子…」(原證十),足徵「天使」容非特定之神祉,且於美容、美睫服務之領域,毋寧係衍伸為「美麗、可愛」之象徵,而非指宗教神祉。⑵系爭商標係以隱含譬喻之方式暗示商品及美睫服務具有「使消費者如天使般美麗」之品質,較易為消費者所記憶,且並非競爭同業必須或通常用以說明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係屬「商標識別性審查基準」(原證十一)所稱之暗示性標識,應具有識別性無疑。⑶抑有進者,經原告查詢本院105年度民商訴字第20號判決,就與「天使」相對之「惡魔雞排及圖」商標之侵害商標權行為案件,亦未否認「惡魔雞排」具有商標識別性,並作成被告不得使用該商標之判決在案(原證十二),由此可徵「天使美睫AngelEyelash」亦有商標識別性無疑。⒉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極為近似,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標之讀音極其近似,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原告謹列舉消費者芷瑄、LindaYang、Beverly、陳素英、黃于倫等人混淆誤認被告使用之商標名稱與系爭商標相同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為證(原證十三)。㈢善意使用商標之前提須商標法上之商標使用,被告僅於102年7月23日以「天使美容美體會館」申請商業設立登記,然未舉證證明何時開始使用「天使美美睫」之商標,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⒈被告明知原告以系爭商標經營美睫服務,仍蓄意以「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相同服務,且明知已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自非善意,係基於不公平競爭之意圖使用商標:①原告經向消費者林小姐確認,伊於108年5月2日19時8分許致電被告所營「天使美時尚美睫」電話((00)0000-0000),被告服務人員接起電話後,首先林小姐詢問是否為「天使美睫」時,被告服務人員即稱自己為「天使美睫」。益有進者,被告於消費者林小姐詢問「因為我之前我朋友有在那個台北車站那邊附近有一間天使美睫有在那邊做過,他說那邊弄得不錯,阿可是你們也是叫天使美睫,是跟那間同一個嗎?同一間分店嗎?」時,被告服務人員答以「我們跟他不是噢。」、「我們家已經十年了,你可以來試試看,你就是嘗試看看就是體驗嘛。」此有消費者林小姐之電話錄音及譯文可稽(原證十四)。由上可見,被告非但於本件訴訟前即知悉原告以「天使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惟被告竟於本件庭訊時當庭誑稱「本件訴訟前不知原告有使用系爭商標」云云,顯係明知系爭商標存在而刻意隱匿自己為不正競爭之舉,實不足採。是以,被告自不符善意先使用「先使用之主觀心態須為善意,不知他人商標權存在,且無不正競爭目的」之要件,不得主張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之「善意先使用」例外至明。②又查,原告已提出原證十三證明被告使用「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業已造成許多消費者混淆誤認,被告明知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情事,竟仍持續以「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顯然該當本院101年度民商上字第3號判決所揭櫫「高度抄襲他人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或以積極欺瞞或消極隱匿重要交易資訊,而足以引人錯誤之方式,從事交易之行為」容屬公平交易法第25條以顯失公平方式從事競爭行為,要屬當然。⒉善意使用商標之前提須商標法上之商標使用,被告僅提出102年1月22日以「天使美工作室」營業登記資料,以及101年12月10日租賃契約、粉絲專頁截圖,然未舉證證明何時開始使用「天使美美睫」之商標,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①依被告所提之被證十二天使美SPA美睫館粉絲專頁之異動紀錄,固可證明該專頁之成立日期在系爭商標申請日前,然後依據被告所提被證六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函、被證九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函文,僅見被告以「天使美工作室」申請營業設立登記,然該營業登記名稱與被告嗣後使用之「天使美美睫」商標不同,僅憑該商業登記之申請,尚難證明被告於102年1月間即以「天使美美睫」作為商標使用,乃被告徒以「天使美工作室」營業設立登記,主張有於系爭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善意先使用商標云云,恐有誤解。②再者,揆諸被告所提被證十房屋租賃契約,該契約之承租人均為「劉月梅」個人,全未有任何租賃房屋係供作「天使美美睫」營業用之文字,何以證明被告於系爭商標申請日前即已使用「天使美美睫」作為商標使用?㈣綜上,原告爰依被告所經營接睫毛服務之平均單價(原證八第2頁)為計算損害賠償之基礎,依商標法第68、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請求被告賠償最低金額新臺幣(下同)100萬元,並排除侵害及除去、防止侵害並銷毀侵害商標權之物品。㈤並聲明:⒈被告天使美時尚美睫劉月梅應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⒉被告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系爭商標之文字於美睫、美甲服務,或於招牌、名片、網頁、廣告文書及其他行銷物件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系爭商標之文字,並應拆除、除去及銷毀所使用含有相同或近似於系爭商標之招牌、名片、網頁、廣告及其他行銷物件。⒊原告願以現金或等值之金融機構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⒋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三、被告抗辯:㈠被告得主張善意先使用商標權:⒈本件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並經營美容美體、美睫、SPA美容按摩至今,遠早於原告商標註冊登記之106年4月16日,故被告屬於善意先使用商標之人,原告不得請求除去或排除被告商標之使用。另依本院102年刑智上易字第53號刑事判決意旨,本件被告就其使用商標權除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而得主張善意先使用外,被告所使用之商品或服務,亦無地理區域或業務規模之限制。⒉被告僅係使用公司之名稱:被告於登記營業後,對外發放之名片(原證七)、宣傳單(原證八)等均僅有公司名稱之字樣,其皆僅係使用公司名稱之商業行為,並非使用商標之行為。⒊被告得主張公平交易法第22條第3項第3款規定而免責:被告「天使時尚美睫於102年1月22日成立,有102年1月23日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核准被告「天使時尚美睫」營業設立登記之函文(被證九),101年12月10日房屋租賃契約(被證十)、粉絲專頁透明度(被證十一、十二)可參。又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遠早於系爭商標註冊登記之106年4月16日;縱不以系爭商標註冊登記時間點為基準,原告於103年始於Youtube網站設立頻道、105年始拍攝相關廣告,皆晚於被告登記營業之102年。被告並不知悉原告以「天使美睫」名義經營美睫事業,變更登記名稱是因勞工局清查職員有無投保勞健保時始更改。至於原告所稱其於97年即開始美甲服務,雖有網站頁面,惟均未提出其商標達著名程度之證明;況網路傳播取代傳統報章雜誌成為主流媒體,僅係這兩三年才發生之社會現象,並影響台灣社會之商業、選舉,97年時期,僅係自己申請無須門檻就能架設之部落客網站而無任何報章雜誌報導完全無法作為商標已達著名程度之證明。原告所提設立Youtube網站、拍攝廣告等行為,均係於被告經營設立天使美之後所為,被告實屬善意而無任何不正當公平交易之行為,原告主張公平交易法明顯為無理由。㈡系爭商標不具有識別性、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並無混淆誤認之虞:⒈系爭商標屬於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屬商標權無效之事由:系爭商標「天使美睫AngelEyelash」不就「美睫」、「Eyelash」文字主張商標權(被證一),故本件原告主張系爭商標權之範圍僅有「天使」、「Angel」。參酌本院98年民商上字第8號判決意旨,系爭商標亦屬於一般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按現代社會文化交流之脈動,西方之信仰文化早自15世紀之大航海時代起逐漸散布至世界各地,台灣社會文化中基督、聖母、天使等均屬習見之宗教神祇,且相關圖示廣為使用,若令僅僅「天使Angel」得做為商標註冊,將致使國人習用之宗教神祇與圖示交由少數人獨占使用。並系爭商標為單邊天使翅膀造型,按天使之型態表現有百百種,根據人類之神話、歷史紀錄,不同天使亦有不同之職稱與外貌。惟若僅係天使翅膀,其所表現之涵義均為聖潔、自由、美麗等意義,自一般消費者眼光而言,縱使為不同出處之圖形,其造型皆大同小異,高度近似,自不足以使該商品或服務之相關消費者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並得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綜上所述,系爭商標本因屬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具商標權無效事由存在。原告主張被告侵害其商標權等云云,均為無理由。⒉退步言之,縱認系爭商標具足夠之識別性,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圖樣區別亦十分明顯,兩者商標構成未有使消費者混淆誤認之可能:依本院107年行商訴字第97號判決意旨(被證三)、最高行政法院103年度判字第237號判決意旨(被證四),查本件被告商標所使用之圖樣為「天使美」,並於天使美之字樣兩側添加天使翅膀展開之圖樣,翅膀圖樣屬於線條簡單圓滑之卡通風格,並整體字樣與翅膀輪廓施以桃紅色,屬於天使雙翼展開之造型,翅膀旁並有兩根墨綠色羽毛添加(被證五)。另系爭商標為「Angel天使美睫」並字樣左側為灰金色單邊天使翅膀,翅膀採用流線型藝術感之設計風格,除此之外並無羽毛添加。就原、被告雙方商標比較後,可知有明顯之不同,一般消費者施以相當之注意皆應能區別,無混淆誤認之可能,以下分述之:①系爭商標之讀音為天使美睫再加上AngelEyelash之英文讀音,反之被告商標為「天使美」三字,且僅有中文讀音而無英文之讀音。②自顏色之角度觀察外觀,被告商標為桃紅色,系爭商標為灰金色,明顯兩者有所不同。③另就雙方圖樣之外觀整體觀察,兩者差異亦十分明顯。系爭商標圖樣為單邊天使翅膀,天使字樣與翅膀之圖示分隔擺設,而被告商標圖樣為雙邊天使翅膀,雙邊翅膀夾覆住天使美字樣,使字樣與圖示合為一體。④雙方就翅膀之設計風格也相差甚大,系爭商標之單邊翅膀屬於流線型設計感,輪廓尖銳;被告商標之雙邊翅膀屬於卡通風格、線條圓滑之簡單造型。⑤另被告商標尚有於翅膀兩側添加兩根寫實風格之羽毛,系爭商標之翅膀完全無添加任何羽毛。⒊系爭商標於106年4月16日才註冊(被證一),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並以天使美之名義經營美容美體會館,提供消費者SPA按摩、美睫等服務至今,有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函及商業登記抄本為證(被證六),可證明被告使用系爭天使美圖樣為善意。⒋綜上所述,原、被告商標之圖樣於讀音、顏色至外觀皆有明顯不同,一般具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將兩者隔離觀察,施以普通之注意,均能區分原、被告商標圖樣之不同。原、被告兩者之圖樣並非相同近似之商標。至原告所提供之原證九等相關資料,僅為一般消費者確認店家服務之動作,不能僅將消費者確認店家服務之動作,即等同認為消費者混淆誤認之標準,仍應回歸混淆誤認之審查基準。㈢並聲明:⒈請求駁回原告之訴。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法官整理兩造爭執事項(本院卷第381頁):㈠被告之行為是否構成善意先使用?㈡系爭商標是否具有識別性?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是否有混淆誤認之虞?㈢原告依商標法第68條第1款、第3款、第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規定,請求被告損害賠償及排除侵害,有無理由?若有,損害賠償金額若干為適當?五、本院得心證之理由:㈠被告有使用近似系爭商標之圖案於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行為:按商標近似係指二商標予人之整體印象有其相近之處,其判斷得就二商標外觀、觀念及讀音為觀察。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相較,其中文字部分均有相同之中文「天使美」文字,僅有無英文字及商標圖樣有所不同之部分差異,其中文之外觀、觀念及讀音皆高度近似,以具有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於購買時施以普通之注意,可能會有所混淆誤認二商品、服務來自同一來源或雖不相同但有關聯之來源,應屬構成近似之商標;又被告等將被告商標使用於經營美睫服務,與系爭商標所指定使用之「假睫毛、假指甲、指甲亮光油、眼睫毛用化妝品、假睫毛用膠黏劑、修指甲、美容」等商品、服務相較,其性質、內容、提供者等因素上具有高度共同或關聯之處,存在高度之類似關係,是被告等有使用近似系爭商標之商標於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行為,固堪認定。㈡被告行為屬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善意先使用」:⒈按「在他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善意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者,但以原使用之商品或服務為限;商標權人並得要求其附加適當之區別標示,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職是,主張善意先使用抗辯者,須證明如後要件:1.其使用時間在商標權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2.先使用之主觀心態須為善意,不知他人商標權存在,且無不正競爭目的;3.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本款規範之目的在於平衡當事人利益與註冊主義之缺點,並參酌使用主義之精神,是主張善意先使用之人,必須於他人商標註冊申請前已經使用在先,並非以不正當之競爭目的,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始不受嗣後註冊之商標效力所拘束。而善意使用之認定時點,係以商標註冊申請日為判斷基準。申言之,商標法之善意先使用之規範,在於保護先使用行為所創造之事實狀態或社會關係,使善意使用人能在原有社會關係中,享有應受保護之利益。商標善意先使用者,不以行為人自行創設商標為限,亦包含行為人於他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並非以不正當競爭為目的而使用商標,均符合商標善意先使用之要件」(本院104年度民商上字第18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最高法院107年度臺上字第1139號民事裁定駁回上訴確定)。⒉原告雖主張被告於102年1月13日成立之「天使美SPA美睫館」臉書粉絲專頁,然由被證六、九僅見被告以「天使美工作室」申請營業設立登記,該營業登記名稱與被告嗣後使用之被告商標不同,無法證明被告於102年1月間即已使用被告商標,為商標使用且由原證十四可證被告早已知悉原告之系爭商標,而有不正競爭目的,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云云。惟查:①依被證十二所示系爭粉絲專頁紀錄(本院卷第439頁),顯示被告於102年1月13日初始建立之粉絲專頁名稱即為「天使美SPA美睫館」,迄今未曾變更名稱;而原告係於105年3月14日始申請註冊系爭商標,有商標公報可佐(本院卷第41頁),是被告自102年1月起開始使用之上開「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稱,顯在系爭商標申請日之前,至被證六、九顯示被告於102年1月23日申請營業設立登記名稱為「天使美工作室」,嗣於102年7月23日申請商業設立登記之名稱為「天使美容美體會館」(本院卷第219、389頁),與前述粉絲專頁名稱雖略有不同,惟就給予消費者主要寓目、唸讀印象之「天使美」三字則始終如一,參以兩造所提系爭粉絲專頁自102年間開始迄108年4月間之頁面貼文及相關行銷資料(本院卷第63至89、401至405頁),可證被告確自102年間初始成立上開粉絲專頁時,即將「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稱使用於美睫服務,於原告所提消費者與被告之電話錄音譯文亦可見被告稱:「我們家已經十年了」等語(本院卷第421頁),堪認被告自102年即開始將「「天使美」文字持續使用於美睫服務,並不因其商業設立、變更登記之名稱略有更動而影響其持續使用之事實。②原告固另執原證十四消費者與被告之電話錄音譯文,主張被告早已知悉系爭商標之存在,並非善意,而有不正競爭目的云云,惟查原證十四電話錄音譯文之通話日期為108年5月2日(本院卷第419頁),已難以此譯文反推證明被告於102年間初始使用上開名稱經營美睫業務時之主觀心態並非善意,況細究該譯文內容,被告係稱其與原告並非分店,被告營業已經十年了等語(本院卷第421頁),而表明自身已多年經營,與原告不同等情,亦無攀附原告商譽之情事,無從證明被告有何不正競爭之目的。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證據為佐,自不足為不利被告之認定。③據上,堪認被告於系爭商標105年3月14日申請註冊日前,即已開始以「天使美」等文字為商標使用,迄今未中斷,且均係使用於美睫服務,亦無主觀心態惡意或不正競爭之行為,而符合善意先使用之情明確,則被告在原有經營美睫服務而善意使用「天使美」商標之情形下,其交易關係於法律上所應受保護權益,自不受系爭商標之商標權效力所及,是被告依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規定,主張不受系爭商標之效力所拘束,且亦無違反公平交易法情事,即屬有據。六、綜上,原告依商標法第68、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等規定,請求如其聲明所示排除侵害及損害賠償,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附,不予准許。七、至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詳予論駁之必要,併此敘明。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1  月  29  日         智慧財產法院第三庭法官黃珮茹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楚君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1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㈠本件事實經過:原告早於97年起即於臺北市○○區○○街00號3樓以「天使美睫館」名義從事美睫、美甲、紋繡眉毛服務,並以網際網路「無名小站部落格」、「痞客邦部落格」、「Yahoo奇摩拍賣」等網站廣為宣傳,有97年11月17日之痞客邦部落格「天使美睫館-3D立體嫁接睫毛」貼文,以及原告100年1月1日於Yahoo奇摩拍賣成立「天使美睫館」拍賣商家之網頁列印資料為證(原證一)。其後原告於103年3月14日申請第01836977號「天使美睫AngelEyelash」註冊商標(下稱系爭商標,如附圖一所示),並於106年4月16日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核發之商標註冊證,於「假睫毛、假指甲、指甲亮光油、眼睫毛用化妝品、假睫毛用膠黏劑、修指甲、美容」類別,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權利期間自西元2017年4月16日至2027年4月15日止(原證二)。又原告為廣為宣傳系爭商標,除於103年1月起,於「Youtube」網站設立「天使美睫-GinaTV/霧眉接睫毛教學」教學頻道,迄今已上傳284部美睫教學影片,擁有上萬名訂閱者外(原證三),更於105年8月至106年7月間,委請網路名人洪翎逸擔任「天使美睫」品牌形象代言人,拍攝一系列宣傳影片、攝影廣告(原證四)。詎料,被告「天使美SPA美睫館」及其商號負責人,明知原告自97年起即以「天使美睫館」為商號名稱及商標(下稱被告商標,如附圖二所示)對外行銷提供美睫、美甲、紋繡眉毛服務,並明知或可得而知原告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竟於新北市○○區○○路○段000號之4-2樓以「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義提供美睫、美甲服務,並於FACEBOOK網站成立「天使美SPA美睫館」粉絲團(原證五),於痞客邦網站成立「天使美spa美容美體會館」網頁(原證六),於GOMAJI夠麻吉網站成立「天使美時尚美睫」店家(原證七),甚至於FACEBOOK粉絲團公然以「天使美睫」名義宣傳,利用原告苦心經營建立之品牌商譽,對外招攬美睫、美甲生意(原證八)。嗣因被告行徑嚴重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多有消費者誤認「天使美SPA美睫館」即為「天使美睫館」而向原告聯繫(原證九號,本院卷第93至103頁),原告始知上情。被告利用原告辛苦建立之品牌商譽,對外招攬美睫、美甲生意,蓄意攀附原告苦心經營所建立之商譽,嚴重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核屬商標法第68條所定侵害商標權之行為,亦構成公平交易法第25條以顯失公平方法從事競爭或商業交易之行為。㈡系爭商標具有識別性,且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有混淆誤認之虞:⒈系爭商標具有識別性:①系爭商標雖就「美睫」、「Eyelash」聲明不專用,然揆諸本院107年度民商上字第9號判決之說明,此僅係商標註冊行政上之一種措施,對於商標權利範圍僅具明確化之作用,並不影響商標權之權利範圍,故原告仍得系爭商標整體主張商標權利,而非僅割裂「天使」、「Angel」為原告主張商標權之範圍,故被告所陳系爭商標權主張之範圍僅有「天使」、「Angel」云云,容有誤解。②被告主張系爭商標屬於習見之宗教神祉而不具識別性,屬商標權無效之事由云云,實屬無據:⑴揆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就「天使」釋義為「1.天帝的使者…2.舊稱皇帝派遣的使臣…3.基督教稱上帝的使者為「天使」。在西方的文學藝術中,其造形多為帶翅的小孩或女子。4.比喻可愛的小孩或女子…」(原證十),足徵「天使」容非特定之神祉,且於美容、美睫服務之領域,毋寧係衍伸為「美麗、可愛」之象徵,而非指宗教神祉。⑵系爭商標係以隱含譬喻之方式暗示商品及美睫服務具有「使消費者如天使般美麗」之品質,較易為消費者所記憶,且並非競爭同業必須或通常用以說明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係屬「商標識別性審查基準」(原證十一)所稱之暗示性標識,應具有識別性無疑。⑶抑有進者,經原告查詢本院105年度民商訴字第20號判決,就與「天使」相對之「惡魔雞排及圖」商標之侵害商標權行為案件,亦未否認「惡魔雞排」具有商標識別性,並作成被告不得使用該商標之判決在案(原證十二),由此可徵「天使美睫AngelEyelash」亦有商標識別性無疑。⒉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極為近似,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標之讀音極其近似,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原告謹列舉消費者芷瑄、LindaYang、Beverly、陳素英、黃于倫等人混淆誤認被告使用之商標名稱與系爭商標相同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為證(原證十三)。㈢善意使用商標之前提須商標法上之商標使用,被告僅於102年7月23日以「天使美容美體會館」申請商業設立登記,然未舉證證明何時開始使用「天使美美睫」之商標,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⒈被告明知原告以系爭商標經營美睫服務,仍蓄意以「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相同服務,且明知已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自非善意,係基於不公平競爭之意圖使用商標:①原告經向消費者林小姐確認,伊於108年5月2日19時8分許致電被告所營「天使美時尚美睫」電話((00)0000-0000),被告服務人員接起電話後,首先林小姐詢問是否為「天使美睫」時,被告服務人員即稱自己為「天使美睫」。益有進者,被告於消費者林小姐詢問「因為我之前我朋友有在那個台北車站那邊附近有一間天使美睫有在那邊做過,他說那邊弄得不錯,阿可是你們也是叫天使美睫,是跟那間同一個嗎?同一間分店嗎?」時,被告服務人員答以「我們跟他不是噢。」、「我們家已經十年了,你可以來試試看,你就是嘗試看看就是體驗嘛。」此有消費者林小姐之電話錄音及譯文可稽(原證十四)。由上可見,被告非但於本件訴訟前即知悉原告以「天使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惟被告竟於本件庭訊時當庭誑稱「本件訴訟前不知原告有使用系爭商標」云云,顯係明知系爭商標存在而刻意隱匿自己為不正競爭之舉,實不足採。是以,被告自不符善意先使用「先使用之主觀心態須為善意,不知他人商標權存在,且無不正競爭目的」之要件,不得主張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之「善意先使用」例外至明。②又查,原告已提出原證十三證明被告使用「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業已造成許多消費者混淆誤認,被告明知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情事,竟仍持續以「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顯然該當本院101年度民商上字第3號判決所揭櫫「高度抄襲他人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或以積極欺瞞或消極隱匿重要交易資訊,而足以引人錯誤之方式,從事交易之行為」容屬公平交易法第25條以顯失公平方式從事競爭行為,要屬當然。⒉善意使用商標之前提須商標法上之商標使用,被告僅提出102年1月22日以「天使美工作室」營業登記資料,以及101年12月10日租賃契約、粉絲專頁截圖,然未舉證證明何時開始使用「天使美美睫」之商標,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①依被告所提之被證十二天使美SPA美睫館粉絲專頁之異動紀錄,固可證明該專頁之成立日期在系爭商標申請日前,然後依據被告所提被證六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函、被證九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函文,僅見被告以「天使美工作室」申請營業設立登記,然該營業登記名稱與被告嗣後使用之「天使美美睫」商標不同,僅憑該商業登記之申請,尚難證明被告於102年1月間即以「天使美美睫」作為商標使用,乃被告徒以「天使美工作室」營業設立登記,主張有於系爭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善意先使用商標云云,恐有誤解。②再者,揆諸被告所提被證十房屋租賃契約,該契約之承租人均為「劉月梅」個人,全未有任何租賃房屋係供作「天使美美睫」營業用之文字,何以證明被告於系爭商標申請日前即已使用「天使美美睫」作為商標使用?㈣綜上,原告爰依被告所經營接睫毛服務之平均單價(原證八第2頁)為計算損害賠償之基礎,依商標法第68、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請求被告賠償最低金額新臺幣(下同)100萬元,並排除侵害及除去、防止侵害並銷毀侵害商標權之物品。㈤並聲明:⒈被告天使美時尚美睫劉月梅應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⒉被告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系爭商標之文字於美睫、美甲服務,或於招牌、名片、網頁、廣告文書及其他行銷物件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系爭商標之文字,並應拆除、除去及銷毀所使用含有相同或近似於系爭商標之招牌、名片、網頁、廣告及其他行銷物件。⒊原告願以現金或等值之金融機構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⒋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三、被告抗辯:㈠被告得主張善意先使用商標權:⒈本件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並經營美容美體、美睫、SPA美容按摩至今,遠早於原告商標註冊登記之106年4月16日,故被告屬於善意先使用商標之人,原告不得請求除去或排除被告商標之使用。另依本院102年刑智上易字第53號刑事判決意旨,本件被告就其使用商標權除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而得主張善意先使用外,被告所使用之商品或服務,亦無地理區域或業務規模之限制。⒉被告僅係使用公司之名稱:被告於登記營業後,對外發放之名片(原證七)、宣傳單(原證八)等均僅有公司名稱之字樣,其皆僅係使用公司名稱之商業行為,並非使用商標之行為。⒊被告得主張公平交易法第22條第3項第3款規定而免責:被告「天使時尚美睫於102年1月22日成立,有102年1月23日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核准被告「天使時尚美睫」營業設立登記之函文(被證九),101年12月10日房屋租賃契約(被證十)、粉絲專頁透明度(被證十一、十二)可參。又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遠早於系爭商標註冊登記之106年4月16日;縱不以系爭商標註冊登記時間點為基準,原告於103年始於Youtube網站設立頻道、105年始拍攝相關廣告,皆晚於被告登記營業之102年。被告並不知悉原告以「天使美睫」名義經營美睫事業,變更登記名稱是因勞工局清查職員有無投保勞健保時始更改。至於原告所稱其於97年即開始美甲服務,雖有網站頁面,惟均未提出其商標達著名程度之證明;況網路傳播取代傳統報章雜誌成為主流媒體,僅係這兩三年才發生之社會現象,並影響台灣社會之商業、選舉,97年時期,僅係自己申請無須門檻就能架設之部落客網站而無任何報章雜誌報導完全無法作為商標已達著名程度之證明。原告所提設立Youtube網站、拍攝廣告等行為,均係於被告經營設立天使美之後所為,被告實屬善意而無任何不正當公平交易之行為,原告主張公平交易法明顯為無理由。㈡系爭商標不具有識別性、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並無混淆誤認之虞:⒈系爭商標屬於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屬商標權無效之事由:系爭商標「天使美睫AngelEyelash」不就「美睫」、「Eyelash」文字主張商標權(被證一),故本件原告主張系爭商標權之範圍僅有「天使」、「Angel」。參酌本院98年民商上字第8號判決意旨,系爭商標亦屬於一般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按現代社會文化交流之脈動,西方之信仰文化早自15世紀之大航海時代起逐漸散布至世界各地,台灣社會文化中基督、聖母、天使等均屬習見之宗教神祇,且相關圖示廣為使用,若令僅僅「天使Angel」得做為商標註冊,將致使國人習用之宗教神祇與圖示交由少數人獨占使用。並系爭商標為單邊天使翅膀造型,按天使之型態表現有百百種,根據人類之神話、歷史紀錄,不同天使亦有不同之職稱與外貌。惟若僅係天使翅膀,其所表現之涵義均為聖潔、自由、美麗等意義,自一般消費者眼光而言,縱使為不同出處之圖形,其造型皆大同小異,高度近似,自不足以使該商品或服務之相關消費者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並得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綜上所述,系爭商標本因屬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具商標權無效事由存在。原告主張被告侵害其商標權等云云,均為無理由。⒉退步言之,縱認系爭商標具足夠之識別性,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圖樣區別亦十分明顯,兩者商標構成未有使消費者混淆誤認之可能:依本院107年行商訴字第97號判決意旨(被證三)、最高行政法院103年度判字第237號判決意旨(被證四),查本件被告商標所使用之圖樣為「天使美」,並於天使美之字樣兩側添加天使翅膀展開之圖樣,翅膀圖樣屬於線條簡單圓滑之卡通風格,並整體字樣與翅膀輪廓施以桃紅色,屬於天使雙翼展開之造型,翅膀旁並有兩根墨綠色羽毛添加(被證五)。另系爭商標為「Angel天使美睫」並字樣左側為灰金色單邊天使翅膀,翅膀採用流線型藝術感之設計風格,除此之外並無羽毛添加。就原、被告雙方商標比較後,可知有明顯之不同,一般消費者施以相當之注意皆應能區別,無混淆誤認之可能,以下分述之:①系爭商標之讀音為天使美睫再加上AngelEyelash之英文讀音,反之被告商標為「天使美」三字,且僅有中文讀音而無英文之讀音。②自顏色之角度觀察外觀,被告商標為桃紅色,系爭商標為灰金色,明顯兩者有所不同。③另就雙方圖樣之外觀整體觀察,兩者差異亦十分明顯。系爭商標圖樣為單邊天使翅膀,天使字樣與翅膀之圖示分隔擺設,而被告商標圖樣為雙邊天使翅膀,雙邊翅膀夾覆住天使美字樣,使字樣與圖示合為一體。④雙方就翅膀之設計風格也相差甚大,系爭商標之單邊翅膀屬於流線型設計感,輪廓尖銳;被告商標之雙邊翅膀屬於卡通風格、線條圓滑之簡單造型。⑤另被告商標尚有於翅膀兩側添加兩根寫實風格之羽毛,系爭商標之翅膀完全無添加任何羽毛。⒊系爭商標於106年4月16日才註冊(被證一),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並以天使美之名義經營美容美體會館,提供消費者SPA按摩、美睫等服務至今,有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函及商業登記抄本為證(被證六),可證明被告使用系爭天使美圖樣為善意。⒋綜上所述,原、被告商標之圖樣於讀音、顏色至外觀皆有明顯不同,一般具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將兩者隔離觀察,施以普通之注意,均能區分原、被告商標圖樣之不同。原、被告兩者之圖樣並非相同近似之商標。至原告所提供之原證九等相關資料,僅為一般消費者確認店家服務之動作,不能僅將消費者確認店家服務之動作,即等同認為消費者混淆誤認之標準,仍應回歸混淆誤認之審查基準。㈢並聲明:⒈請求駁回原告之訴。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法官整理兩造爭執事項(本院卷第381頁):㈠被告之行為是否構成善意先使用?㈡系爭商標是否具有識別性?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是否有混淆誤認之虞?㈢原告依商標法第68條第1款、第3款、第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規定,請求被告損害賠償及排除侵害,有無理由?若有,損害賠償金額若干為適當?五、本院得心證之理由:㈠被告有使用近似系爭商標之圖案於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行為:按商標近似係指二商標予人之整體印象有其相近之處,其判斷得就二商標外觀、觀念及讀音為觀察。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相較,其中文字部分均有相同之中文「天使美」文字,僅有無英文字及商標圖樣有所不同之部分差異,其中文之外觀、觀念及讀音皆高度近似,以具有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於購買時施以普通之注意,可能會有所混淆誤認二商品、服務來自同一來源或雖不相同但有關聯之來源,應屬構成近似之商標;又被告等將被告商標使用於經營美睫服務,與系爭商標所指定使用之「假睫毛、假指甲、指甲亮光油、眼睫毛用化妝品、假睫毛用膠黏劑、修指甲、美容」等商品、服務相較,其性質、內容、提供者等因素上具有高度共同或關聯之處,存在高度之類似關係,是被告等有使用近似系爭商標之商標於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行為,固堪認定。㈡被告行為屬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善意先使用」:⒈按「在他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善意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者,但以原使用之商品或服務為限;商標權人並得要求其附加適當之區別標示,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職是,主張善意先使用抗辯者,須證明如後要件:1.其使用時間在商標權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2.先使用之主觀心態須為善意,不知他人商標權存在,且無不正競爭目的;3.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本款規範之目的在於平衡當事人利益與註冊主義之缺點,並參酌使用主義之精神,是主張善意先使用之人,必須於他人商標註冊申請前已經使用在先,並非以不正當之競爭目的,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始不受嗣後註冊之商標效力所拘束。而善意使用之認定時點,係以商標註冊申請日為判斷基準。申言之,商標法之善意先使用之規範,在於保護先使用行為所創造之事實狀態或社會關係,使善意使用人能在原有社會關係中,享有應受保護之利益。商標善意先使用者,不以行為人自行創設商標為限,亦包含行為人於他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並非以不正當競爭為目的而使用商標,均符合商標善意先使用之要件」(本院104年度民商上字第18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最高法院107年度臺上字第1139號民事裁定駁回上訴確定)。⒉原告雖主張被告於102年1月13日成立之「天使美SPA美睫館」臉書粉絲專頁,然由被證六、九僅見被告以「天使美工作室」申請營業設立登記,該營業登記名稱與被告嗣後使用之被告商標不同,無法證明被告於102年1月間即已使用被告商標,為商標使用且由原證十四可證被告早已知悉原告之系爭商標,而有不正競爭目的,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云云。惟查:①依被證十二所示系爭粉絲專頁紀錄(本院卷第439頁),顯示被告於102年1月13日初始建立之粉絲專頁名稱即為「天使美SPA美睫館」,迄今未曾變更名稱;而原告係於105年3月14日始申請註冊系爭商標,有商標公報可佐(本院卷第41頁),是被告自102年1月起開始使用之上開「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稱,顯在系爭商標申請日之前,至被證六、九顯示被告於102年1月23日申請營業設立登記名稱為「天使美工作室」,嗣於102年7月23日申請商業設立登記之名稱為「天使美容美體會館」(本院卷第219、389頁),與前述粉絲專頁名稱雖略有不同,惟就給予消費者主要寓目、唸讀印象之「天使美」三字則始終如一,參以兩造所提系爭粉絲專頁自102年間開始迄108年4月間之頁面貼文及相關行銷資料(本院卷第63至89、401至405頁),可證被告確自102年間初始成立上開粉絲專頁時,即將「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稱使用於美睫服務,於原告所提消費者與被告之電話錄音譯文亦可見被告稱:「我們家已經十年了」等語(本院卷第421頁),堪認被告自102年即開始將「「天使美」文字持續使用於美睫服務,並不因其商業設立、變更登記之名稱略有更動而影響其持續使用之事實。②原告固另執原證十四消費者與被告之電話錄音譯文,主張被告早已知悉系爭商標之存在,並非善意,而有不正競爭目的云云,惟查原證十四電話錄音譯文之通話日期為108年5月2日(本院卷第419頁),已難以此譯文反推證明被告於102年間初始使用上開名稱經營美睫業務時之主觀心態並非善意,況細究該譯文內容,被告係稱其與原告並非分店,被告營業已經十年了等語(本院卷第421頁),而表明自身已多年經營,與原告不同等情,亦無攀附原告商譽之情事,無從證明被告有何不正競爭之目的。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證據為佐,自不足為不利被告之認定。③據上,堪認被告於系爭商標105年3月14日申請註冊日前,即已開始以「天使美」等文字為商標使用,迄今未中斷,且均係使用於美睫服務,亦無主觀心態惡意或不正競爭之行為,而符合善意先使用之情明確,則被告在原有經營美睫服務而善意使用「天使美」商標之情形下,其交易關係於法律上所應受保護權益,自不受系爭商標之商標權效力所及,是被告依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規定,主張不受系爭商標之效力所拘束,且亦無違反公平交易法情事,即屬有據。六、綜上,原告依商標法第68、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等規定,請求如其聲明所示排除侵害及損害賠償,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附,不予准許。七、至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詳予論駁之必要,併此敘明。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1  月  29  日         智慧財產法院第三庭法官黃珮茹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楚君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9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6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2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7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㈠本件事實經過:原告早於97年起即於臺北市○○區○○街00號3樓以「天使美睫館」名義從事美睫、美甲、紋繡眉毛服務,並以網際網路「無名小站部落格」、「痞客邦部落格」、「Yahoo奇摩拍賣」等網站廣為宣傳,有97年11月17日之痞客邦部落格「天使美睫館-3D立體嫁接睫毛」貼文,以及原告100年1月1日於Yahoo奇摩拍賣成立「天使美睫館」拍賣商家之網頁列印資料為證(原證一)。其後原告於103年3月14日申請第01836977號「天使美睫AngelEyelash」註冊商標(下稱系爭商標,如附圖一所示),並於106年4月16日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核發之商標註冊證,於「假睫毛、假指甲、指甲亮光油、眼睫毛用化妝品、假睫毛用膠黏劑、修指甲、美容」類別,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權利期間自西元2017年4月16日至2027年4月15日止(原證二)。又原告為廣為宣傳系爭商標,除於103年1月起,於「Youtube」網站設立「天使美睫-GinaTV/霧眉接睫毛教學」教學頻道,迄今已上傳284部美睫教學影片,擁有上萬名訂閱者外(原證三),更於105年8月至106年7月間,委請網路名人洪翎逸擔任「天使美睫」品牌形象代言人,拍攝一系列宣傳影片、攝影廣告(原證四)。詎料,被告「天使美SPA美睫館」及其商號負責人,明知原告自97年起即以「天使美睫館」為商號名稱及商標(下稱被告商標,如附圖二所示)對外行銷提供美睫、美甲、紋繡眉毛服務,並明知或可得而知原告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竟於新北市○○區○○路○段000號之4-2樓以「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義提供美睫、美甲服務,並於FACEBOOK網站成立「天使美SPA美睫館」粉絲團(原證五),於痞客邦網站成立「天使美spa美容美體會館」網頁(原證六),於GOMAJI夠麻吉網站成立「天使美時尚美睫」店家(原證七),甚至於FACEBOOK粉絲團公然以「天使美睫」名義宣傳,利用原告苦心經營建立之品牌商譽,對外招攬美睫、美甲生意(原證八)。嗣因被告行徑嚴重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多有消費者誤認「天使美SPA美睫館」即為「天使美睫館」而向原告聯繫(原證九號,本院卷第93至103頁),原告始知上情。被告利用原告辛苦建立之品牌商譽,對外招攬美睫、美甲生意,蓄意攀附原告苦心經營所建立之商譽,嚴重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核屬商標法第68條所定侵害商標權之行為,亦構成公平交易法第25條以顯失公平方法從事競爭或商業交易之行為。㈡系爭商標具有識別性,且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有混淆誤認之虞:⒈系爭商標具有識別性:①系爭商標雖就「美睫」、「Eyelash」聲明不專用,然揆諸本院107年度民商上字第9號判決之說明,此僅係商標註冊行政上之一種措施,對於商標權利範圍僅具明確化之作用,並不影響商標權之權利範圍,故原告仍得系爭商標整體主張商標權利,而非僅割裂「天使」、「Angel」為原告主張商標權之範圍,故被告所陳系爭商標權主張之範圍僅有「天使」、「Angel」云云,容有誤解。②被告主張系爭商標屬於習見之宗教神祉而不具識別性,屬商標權無效之事由云云,實屬無據:⑴揆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就「天使」釋義為「1.天帝的使者…2.舊稱皇帝派遣的使臣…3.基督教稱上帝的使者為「天使」。在西方的文學藝術中,其造形多為帶翅的小孩或女子。4.比喻可愛的小孩或女子…」(原證十),足徵「天使」容非特定之神祉,且於美容、美睫服務之領域,毋寧係衍伸為「美麗、可愛」之象徵,而非指宗教神祉。⑵系爭商標係以隱含譬喻之方式暗示商品及美睫服務具有「使消費者如天使般美麗」之品質,較易為消費者所記憶,且並非競爭同業必須或通常用以說明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係屬「商標識別性審查基準」(原證十一)所稱之暗示性標識,應具有識別性無疑。⑶抑有進者,經原告查詢本院105年度民商訴字第20號判決,就與「天使」相對之「惡魔雞排及圖」商標之侵害商標權行為案件,亦未否認「惡魔雞排」具有商標識別性,並作成被告不得使用該商標之判決在案(原證十二),由此可徵「天使美睫AngelEyelash」亦有商標識別性無疑。⒉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極為近似,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標之讀音極其近似,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原告謹列舉消費者芷瑄、LindaYang、Beverly、陳素英、黃于倫等人混淆誤認被告使用之商標名稱與系爭商標相同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為證(原證十三)。㈢善意使用商標之前提須商標法上之商標使用,被告僅於102年7月23日以「天使美容美體會館」申請商業設立登記,然未舉證證明何時開始使用「天使美美睫」之商標,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⒈被告明知原告以系爭商標經營美睫服務,仍蓄意以「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相同服務,且明知已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自非善意,係基於不公平競爭之意圖使用商標:①原告經向消費者林小姐確認,伊於108年5月2日19時8分許致電被告所營「天使美時尚美睫」電話((00)0000-0000),被告服務人員接起電話後,首先林小姐詢問是否為「天使美睫」時,被告服務人員即稱自己為「天使美睫」。益有進者,被告於消費者林小姐詢問「因為我之前我朋友有在那個台北車站那邊附近有一間天使美睫有在那邊做過,他說那邊弄得不錯,阿可是你們也是叫天使美睫,是跟那間同一個嗎?同一間分店嗎?」時,被告服務人員答以「我們跟他不是噢。」、「我們家已經十年了,你可以來試試看,你就是嘗試看看就是體驗嘛。」此有消費者林小姐之電話錄音及譯文可稽(原證十四)。由上可見,被告非但於本件訴訟前即知悉原告以「天使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惟被告竟於本件庭訊時當庭誑稱「本件訴訟前不知原告有使用系爭商標」云云,顯係明知系爭商標存在而刻意隱匿自己為不正競爭之舉,實不足採。是以,被告自不符善意先使用「先使用之主觀心態須為善意,不知他人商標權存在,且無不正競爭目的」之要件,不得主張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之「善意先使用」例外至明。②又查,原告已提出原證十三證明被告使用「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業已造成許多消費者混淆誤認,被告明知多有消費者混淆誤認情事,竟仍持續以「天使美美睫」名義經營美睫服務,顯然該當本院101年度民商上字第3號判決所揭櫫「高度抄襲他人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或以積極欺瞞或消極隱匿重要交易資訊,而足以引人錯誤之方式,從事交易之行為」容屬公平交易法第25條以顯失公平方式從事競爭行為,要屬當然。⒉善意使用商標之前提須商標法上之商標使用,被告僅提出102年1月22日以「天使美工作室」營業登記資料,以及101年12月10日租賃契約、粉絲專頁截圖,然未舉證證明何時開始使用「天使美美睫」之商標,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①依被告所提之被證十二天使美SPA美睫館粉絲專頁之異動紀錄,固可證明該專頁之成立日期在系爭商標申請日前,然後依據被告所提被證六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函、被證九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函文,僅見被告以「天使美工作室」申請營業設立登記,然該營業登記名稱與被告嗣後使用之「天使美美睫」商標不同,僅憑該商業登記之申請,尚難證明被告於102年1月間即以「天使美美睫」作為商標使用,乃被告徒以「天使美工作室」營業設立登記,主張有於系爭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善意先使用商標云云,恐有誤解。②再者,揆諸被告所提被證十房屋租賃契約,該契約之承租人均為「劉月梅」個人,全未有任何租賃房屋係供作「天使美美睫」營業用之文字,何以證明被告於系爭商標申請日前即已使用「天使美美睫」作為商標使用?㈣綜上,原告爰依被告所經營接睫毛服務之平均單價(原證八第2頁)為計算損害賠償之基礎,依商標法第68、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請求被告賠償最低金額新臺幣(下同)100萬元,並排除侵害及除去、防止侵害並銷毀侵害商標權之物品。㈤並聲明:⒈被告天使美時尚美睫劉月梅應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⒉被告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系爭商標之文字於美睫、美甲服務,或於招牌、名片、網頁、廣告文書及其他行銷物件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系爭商標之文字,並應拆除、除去及銷毀所使用含有相同或近似於系爭商標之招牌、名片、網頁、廣告及其他行銷物件。⒊原告願以現金或等值之金融機構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⒋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三、被告抗辯:㈠被告得主張善意先使用商標權:⒈本件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並經營美容美體、美睫、SPA美容按摩至今,遠早於原告商標註冊登記之106年4月16日,故被告屬於善意先使用商標之人,原告不得請求除去或排除被告商標之使用。另依本院102年刑智上易字第53號刑事判決意旨,本件被告就其使用商標權除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而得主張善意先使用外,被告所使用之商品或服務,亦無地理區域或業務規模之限制。⒉被告僅係使用公司之名稱:被告於登記營業後,對外發放之名片(原證七)、宣傳單(原證八)等均僅有公司名稱之字樣,其皆僅係使用公司名稱之商業行為,並非使用商標之行為。⒊被告得主張公平交易法第22條第3項第3款規定而免責:被告「天使時尚美睫於102年1月22日成立,有102年1月23日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核准被告「天使時尚美睫」營業設立登記之函文(被證九),101年12月10日房屋租賃契約(被證十)、粉絲專頁透明度(被證十一、十二)可參。又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遠早於系爭商標註冊登記之106年4月16日;縱不以系爭商標註冊登記時間點為基準,原告於103年始於Youtube網站設立頻道、105年始拍攝相關廣告,皆晚於被告登記營業之102年。被告並不知悉原告以「天使美睫」名義經營美睫事業,變更登記名稱是因勞工局清查職員有無投保勞健保時始更改。至於原告所稱其於97年即開始美甲服務,雖有網站頁面,惟均未提出其商標達著名程度之證明;況網路傳播取代傳統報章雜誌成為主流媒體,僅係這兩三年才發生之社會現象,並影響台灣社會之商業、選舉,97年時期,僅係自己申請無須門檻就能架設之部落客網站而無任何報章雜誌報導完全無法作為商標已達著名程度之證明。原告所提設立Youtube網站、拍攝廣告等行為,均係於被告經營設立天使美之後所為,被告實屬善意而無任何不正當公平交易之行為,原告主張公平交易法明顯為無理由。㈡系爭商標不具有識別性、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並無混淆誤認之虞:⒈系爭商標屬於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屬商標權無效之事由:系爭商標「天使美睫AngelEyelash」不就「美睫」、「Eyelash」文字主張商標權(被證一),故本件原告主張系爭商標權之範圍僅有「天使」、「Angel」。參酌本院98年民商上字第8號判決意旨,系爭商標亦屬於一般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按現代社會文化交流之脈動,西方之信仰文化早自15世紀之大航海時代起逐漸散布至世界各地,台灣社會文化中基督、聖母、天使等均屬習見之宗教神祇,且相關圖示廣為使用,若令僅僅「天使Angel」得做為商標註冊,將致使國人習用之宗教神祇與圖示交由少數人獨占使用。並系爭商標為單邊天使翅膀造型,按天使之型態表現有百百種,根據人類之神話、歷史紀錄,不同天使亦有不同之職稱與外貌。惟若僅係天使翅膀,其所表現之涵義均為聖潔、自由、美麗等意義,自一般消費者眼光而言,縱使為不同出處之圖形,其造型皆大同小異,高度近似,自不足以使該商品或服務之相關消費者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並得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綜上所述,系爭商標本因屬習見之宗教神祇而不具識別性,具商標權無效事由存在。原告主張被告侵害其商標權等云云,均為無理由。⒉退步言之,縱認系爭商標具足夠之識別性,被告商標與系爭商標圖樣區別亦十分明顯,兩者商標構成未有使消費者混淆誤認之可能:依本院107年行商訴字第97號判決意旨(被證三)、最高行政法院103年度判字第237號判決意旨(被證四),查本件被告商標所使用之圖樣為「天使美」,並於天使美之字樣兩側添加天使翅膀展開之圖樣,翅膀圖樣屬於線條簡單圓滑之卡通風格,並整體字樣與翅膀輪廓施以桃紅色,屬於天使雙翼展開之造型,翅膀旁並有兩根墨綠色羽毛添加(被證五)。另系爭商標為「Angel天使美睫」並字樣左側為灰金色單邊天使翅膀,翅膀採用流線型藝術感之設計風格,除此之外並無羽毛添加。就原、被告雙方商標比較後,可知有明顯之不同,一般消費者施以相當之注意皆應能區別,無混淆誤認之可能,以下分述之:①系爭商標之讀音為天使美睫再加上AngelEyelash之英文讀音,反之被告商標為「天使美」三字,且僅有中文讀音而無英文之讀音。②自顏色之角度觀察外觀,被告商標為桃紅色,系爭商標為灰金色,明顯兩者有所不同。③另就雙方圖樣之外觀整體觀察,兩者差異亦十分明顯。系爭商標圖樣為單邊天使翅膀,天使字樣與翅膀之圖示分隔擺設,而被告商標圖樣為雙邊天使翅膀,雙邊翅膀夾覆住天使美字樣,使字樣與圖示合為一體。④雙方就翅膀之設計風格也相差甚大,系爭商標之單邊翅膀屬於流線型設計感,輪廓尖銳;被告商標之雙邊翅膀屬於卡通風格、線條圓滑之簡單造型。⑤另被告商標尚有於翅膀兩側添加兩根寫實風格之羽毛,系爭商標之翅膀完全無添加任何羽毛。⒊系爭商標於106年4月16日才註冊(被證一),被告於102年7月23日即登記營業,並以天使美之名義經營美容美體會館,提供消費者SPA按摩、美睫等服務至今,有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函及商業登記抄本為證(被證六),可證明被告使用系爭天使美圖樣為善意。⒋綜上所述,原、被告商標之圖樣於讀音、顏色至外觀皆有明顯不同,一般具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將兩者隔離觀察,施以普通之注意,均能區分原、被告商標圖樣之不同。原、被告兩者之圖樣並非相同近似之商標。至原告所提供之原證九等相關資料,僅為一般消費者確認店家服務之動作,不能僅將消費者確認店家服務之動作,即等同認為消費者混淆誤認之標準,仍應回歸混淆誤認之審查基準。㈢並聲明:⒈請求駁回原告之訴。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法官整理兩造爭執事項(本院卷第381頁):㈠被告之行為是否構成善意先使用?㈡系爭商標是否具有識別性?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是否有混淆誤認之虞?㈢原告依商標法第68條第1款、第3款、第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規定,請求被告損害賠償及排除侵害,有無理由?若有,損害賠償金額若干為適當?五、本院得心證之理由:㈠被告有使用近似系爭商標之圖案於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行為:按商標近似係指二商標予人之整體印象有其相近之處,其判斷得就二商標外觀、觀念及讀音為觀察。系爭商標與被告商標相較,其中文字部分均有相同之中文「天使美」文字,僅有無英文字及商標圖樣有所不同之部分差異,其中文之外觀、觀念及讀音皆高度近似,以具有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於購買時施以普通之注意,可能會有所混淆誤認二商品、服務來自同一來源或雖不相同但有關聯之來源,應屬構成近似之商標;又被告等將被告商標使用於經營美睫服務,與系爭商標所指定使用之「假睫毛、假指甲、指甲亮光油、眼睫毛用化妝品、假睫毛用膠黏劑、修指甲、美容」等商品、服務相較,其性質、內容、提供者等因素上具有高度共同或關聯之處,存在高度之類似關係,是被告等有使用近似系爭商標之商標於類似商品或服務之行為,固堪認定。㈡被告行為屬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善意先使用」:⒈按「在他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善意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者,但以原使用之商品或服務為限;商標權人並得要求其附加適當之區別標示,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職是,主張善意先使用抗辯者,須證明如後要件:1.其使用時間在商標權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2.先使用之主觀心態須為善意,不知他人商標權存在,且無不正競爭目的;3.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本款規範之目的在於平衡當事人利益與註冊主義之缺點,並參酌使用主義之精神,是主張善意先使用之人,必須於他人商標註冊申請前已經使用在先,並非以不正當之競爭目的,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一或類似之商品或服務,始不受嗣後註冊之商標效力所拘束。而善意使用之認定時點,係以商標註冊申請日為判斷基準。申言之,商標法之善意先使用之規範,在於保護先使用行為所創造之事實狀態或社會關係,使善意使用人能在原有社會關係中,享有應受保護之利益。商標善意先使用者,不以行為人自行創設商標為限,亦包含行為人於他人商標註冊申請日前,並非以不正當競爭為目的而使用商標,均符合商標善意先使用之要件」(本院104年度民商上字第18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最高法院107年度臺上字第1139號民事裁定駁回上訴確定)。⒉原告雖主張被告於102年1月13日成立之「天使美SPA美睫館」臉書粉絲專頁,然由被證六、九僅見被告以「天使美工作室」申請營業設立登記,該營業登記名稱與被告嗣後使用之被告商標不同,無法證明被告於102年1月間即已使用被告商標,為商標使用且由原證十四可證被告早已知悉原告之系爭商標,而有不正競爭目的,自不得主張善意先使用云云。惟查:①依被證十二所示系爭粉絲專頁紀錄(本院卷第439頁),顯示被告於102年1月13日初始建立之粉絲專頁名稱即為「天使美SPA美睫館」,迄今未曾變更名稱;而原告係於105年3月14日始申請註冊系爭商標,有商標公報可佐(本院卷第41頁),是被告自102年1月起開始使用之上開「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稱,顯在系爭商標申請日之前,至被證六、九顯示被告於102年1月23日申請營業設立登記名稱為「天使美工作室」,嗣於102年7月23日申請商業設立登記之名稱為「天使美容美體會館」(本院卷第219、389頁),與前述粉絲專頁名稱雖略有不同,惟就給予消費者主要寓目、唸讀印象之「天使美」三字則始終如一,參以兩造所提系爭粉絲專頁自102年間開始迄108年4月間之頁面貼文及相關行銷資料(本院卷第63至89、401至405頁),可證被告確自102年間初始成立上開粉絲專頁時,即將「天使美SPA美睫館」名稱使用於美睫服務,於原告所提消費者與被告之電話錄音譯文亦可見被告稱:「我們家已經十年了」等語(本院卷第421頁),堪認被告自102年即開始將「「天使美」文字持續使用於美睫服務,並不因其商業設立、變更登記之名稱略有更動而影響其持續使用之事實。②原告固另執原證十四消費者與被告之電話錄音譯文,主張被告早已知悉系爭商標之存在,並非善意,而有不正競爭目的云云,惟查原證十四電話錄音譯文之通話日期為108年5月2日(本院卷第419頁),已難以此譯文反推證明被告於102年間初始使用上開名稱經營美睫業務時之主觀心態並非善意,況細究該譯文內容,被告係稱其與原告並非分店,被告營業已經十年了等語(本院卷第421頁),而表明自身已多年經營,與原告不同等情,亦無攀附原告商譽之情事,無從證明被告有何不正競爭之目的。此外,復查無其他積極證據為佐,自不足為不利被告之認定。③據上,堪認被告於系爭商標105年3月14日申請註冊日前,即已開始以「天使美」等文字為商標使用,迄今未中斷,且均係使用於美睫服務,亦無主觀心態惡意或不正競爭之行為,而符合善意先使用之情明確,則被告在原有經營美睫服務而善意使用「天使美」商標之情形下,其交易關係於法律上所應受保護權益,自不受系爭商標之商標權效力所及,是被告依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規定,主張不受系爭商標之效力所拘束,且亦無違反公平交易法情事,即屬有據。六、綜上,原告依商標法第68、69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條等規定,請求如其聲明所示排除侵害及損害賠償,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附,不予准許。七、至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詳予論駁之必要,併此敘明。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1  月  29  日         智慧財產法院第三庭法官黃珮茹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8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楚君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4 1 1", "lawName": "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 }, { "issueRef": "5", "lawName": "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原告為新型第M370548號「綁固式自行車裝置」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民國98年12月11日至108年6月9日止(下稱系爭專利)。詎被告成貫企業有限公司(下稱成貫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製造並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型號「2WHITELEDFRONTSAFETYLIGHT」之自行車車燈產品(下稱系爭產品),經原告送鑑定後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更正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屬侵權。被告侵害行為,所造成之損害於起訴時尚難以計算,原告暫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先請求賠償最低金額新台幣(下同)200,000元。被告林慶義為被告成貫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成貫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4條第1項、第85條第1項第2款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台幣200,000元,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3)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6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被告未經原告授權,擅自將灌製有歌曲名「兄妹」、「恩情」、「疼惜」、「一瞞過三冬」等音樂著作(下稱系爭著作)的伴唱機(下稱系爭伴唱機),提供不特定客人消費點唱、收益,侵害原告對系爭著作的財產權,因此提起本訴訟,請求被告給付損害賠償新臺幣(下同)44,000元。被告則抗辯其從未實際經營或管理系爭伴唱機,以及原告並未證明被告有未經授權而使不知情客人點播並公開演出的事實等情。乙、雙方的主張壹、原告方面:一、原告為系爭著作的專屬被授權人,權利期間自民國106年1月1日起至109年12月31日止。被告卻未經原告授權,就擅自將內灌製有系爭著作的系爭伴唱機,於「太平洋鹹水溫泉」店內供不特定客人消費點唱、收益,其後經原告派員查獲。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8-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9-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被告未經原告授權,擅自將灌製有歌曲名「兄妹」、「恩情」、「疼惜」、「一瞞過三冬」等音樂著作(下稱系爭著作)的伴唱機(下稱系爭伴唱機),提供不特定客人消費點唱、收益,侵害原告對系爭著作的財產權,因此提起本訴訟,請求被告給付損害賠償新臺幣(下同)44,000元。被告則抗辯其從未實際經營或管理系爭伴唱機,以及原告並未證明被告有未經授權而使不知情客人點播並公開演出的事實等情。乙、雙方的主張壹、原告方面:一、原告為系爭著作的專屬被授權人,權利期間自民國106年1月1日起至109年12月31日止。被告卻未經原告授權,就擅自將內灌製有系爭著作的系爭伴唱機,於「太平洋鹹水溫泉」店內供不特定客人消費點唱、收益,其後經原告派員查獲。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不當行使專利權所生損害賠償爭議
(一)原告美銘工業有限公司(下稱美銘公司)及錦輝水電工程有限公司(下稱錦輝公司),為國內水電配管公司,自90年起,由於業務興隆,將部分製造業務委外由被告製造,並將原告錦輝公司於86年申請註冊、88年審定公告之「三允」商標,授權被告使用。於92年起,原告美銘公司開始研發系爭3個浪管接頭(下稱系爭537號產品),同一時期,針對系爭商品之雛型(下稱208號產品)完成並進行鑄模,原告針對208號產品於92年6月19日申請了「浪管之接頭構造」新型專利,為求快速進入市場,原告於93年1月研發完成系爭537號產品版本,立刻將系爭537號產品併同208號產品,委由被告代工,雙方並於93年1月30日正式簽具合約書(下稱系爭合約),委外代工時,將208號產品模具移轉給被告,而系爭537號產品亦委由被告製造模具,並約定除另訂有委售合約外,被告不得自行銷售成品,原告擁有三允商標專用權,被告不得仿冒,原告於94年6月8日就系爭537號產品申請「易拆裝之浪管接頭構造」新型專利。被告接受原告委外代工期間,於97年3月11日取得發明第I294501號「浪管快速頭結構(一)」專利(下稱系爭專利)。被告取得系爭專利後,先是盜用原告「三允」商標、強行霸佔原告208號雛型產品模具,自行違約生產系爭537號產品,並於95年12月18日委由聯華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發函原告,自行解除其代工契約,被告明知系爭537號產品沒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情形下,逕向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下稱高雄地院)就原告所生產之系爭537號產品提起專利侵權訴訟,並對被告違約後原告另行委外製造之代工廠原告金億唐精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億唐公司)提起保全證據聲請。原告自遭證據保全時起,不僅遭受經濟上之損失,更因被告之濫訴,導致原告經營之商譽受有損害,經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38號判決駁回被告之訴確定,被告濫行利用專利訴訟侵害原告財產權及名譽之甚明,蔡子良為被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應與被告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2項、第195條第1項、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3款、第24條、第31條、第32條、第34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二)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確定判決下列認定應有爭點效:1.原告研發之系爭537號產品為原告首創委外給被告製造,並委由被告製造模具,是被告明知系爭537號產品早在系爭專利申請前已公開,有「先前技術阻卻」之適用:(1)被告辯稱原告李坤茂於業務侵占之民刑事訴訟,係主張依93年1月30日合約書所約定應交付予被告之模具僅有208號產品模具一套7組,並未曾表示有委託被告製造系爭537號產品之事實云云。惟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93年1月31日合約書,係影印自被告委由聯華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以95年12月18日95聯專字第346號函向原告美銘公司及李昆茂表示「撤銷並解除93年1月30日合約書」之附件一,原告早於96年1月12日向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對被告蔡子良所提刑事告訴狀,及高雄地院96年度智字第4號損害賠償案件所提96年1月26日起訴狀,業均一併提出聯華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95年12月18日95聯專字第346號函,而該律師函既已明確表示93年1月30日合約書之產品包括208號產品及系爭537號產品,故被告此部分所辯,殊無足取。(2)依被告委請聯華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律師致原告美銘公司及李昆茂函所載,被告自承申請第94209537號專利案之浪管接頭早於93年1月30日已為公開使用之結構,且申請第94209537號專利案之浪管接頭即為系爭537號產品,可知系爭浪管接頭早在系爭專利申請前已公開,其技術相對於系爭專利為先前技術,屬於公共財,任何人均不得據為己有。此外,系爭浪管接頭亦有「先前技術阻卻原則」之適用,被告系爭專利仍不得對系爭浪管接頭主張其專利權。2.系爭專利因「禁反言」,其均等範圍不得擴及系爭537號產品:被告於專利再審查申請書中,就先前技術引證一之矩型孔之固接卡合特徵與系爭專利之「本體3設凹環圍31,內凹環圍31並設斜壁面310,且搭配前述斜壁面310運作…」認為「若強將矩型孔解釋為與斜壁面同一,就是不當解釋矩型孔之特徵,本屬不當擴張」,而主張「一為矩型孔,一為斜壁面,兩者構造特徵亦屬不同」,進而排除固接卡合之特徵於其申請專利範圍之外。查被告在依93年1月30日合約書產製系爭537號產品期間,已清楚了解系爭537號產品係以矩型孔為卡合方式,而非以斜壁面搭配內凹環圍卡合,被告既於系爭專利之申請及審查過程中,一再強調矩型孔特徵非屬系爭專利範圍,則被告於97年3月11日取得系爭專利時即應已明確知悉系爭537號產品並未侵害系爭專利。(三)損害賠償部分:1.原告於保全證據程序進行後即未產製及銷售系爭537號產品,原告金億唐公司於95年9月份、95年10月份分別產製系爭537號商品達635,200件、838,400件,則原告主張原告金億唐公司平均每月產製系爭537號商品50萬件,自屬有據。被告亦於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案件中表示其每月可生產50萬件,益徵原告以每月50萬件為計算基礎並無違誤。而原告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之依據,系爭537號產品中「管接頭」1/2製造單價為0.74元、銷售單價為1.4元、3/4製造單價為1.07元、銷售單價為1.8元、1製造單價為1.19元、銷售單價為2.8元;「轉接頭」1/2製造單價為0.63元、銷售單價為1.4元、3/4製造單價為0.96元、1製造單價為1.11元;「盒接頭」1/2製造單價為0.75元、銷售單價為1.4元、3/4製造單價為1.07元、銷售單價為1.8元、1製造單價為1.19元、銷售單價為2.8元,故原告以平均製造單價0.9元、平均銷售單價1.9元為計算基礎,亦未逾原告實際製造、銷售之價額。系爭537號產品每件成本價0.9元、每件賣價1.9元,被告倘未濫行指控,原告金億唐公司即得繼續產製系爭537號產品、原告錦輝公司亦得繼續銷售系爭537號產品而獲取一定數額之利潤,此項利潤即屬原告可得預期之利益,參照同業利潤標準表,塑膠皮、板、管材製造之淨利率為9%,原告金億唐公司僅請求以6%計算、原告錦輝公司僅請求以7%計算之利潤,準此,原告金億唐公司自97年6月11日起至101年1月31日第三審判決時止之所失利益為1,161,000元、原告錦輝公司之所失利益為2,859,500元。2.被告公司違反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3款、第24條規定之故意,而被告公司既於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案件中主張其依系爭專利所製造之成品每件賣價2.8元、成本價0.9元,每月可生產50萬件,依上開規定,原告自得請求專依該項利益計算損害額,是原告金億唐公司請求被告公司1,161,000元、原告錦輝公司請求被告公司2,859,500元,自屬有據。又被告蔡子良係被告公司之負責人,對於亞德利公司違反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3款、第24條規定侵害原告金億唐公司、錦輝公司,致原告金億唐公司、錦輝公司受有損害,應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與被告亞德利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四)爰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錦輝公司2,859,500元,連帶給付原告金億唐公司1,161,000元,及均自民事更正訴之聲明暨追加訴訟標的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2.被告應將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38號民事判決及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標題、案號、當事人、案由及主文之內容,以4分之1版面分別登載於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全國版報頭下3日。三、被告則抗辯以:(一)被告於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判決係以原告美銘、長廣及錦輝公司有銷售侵害被告系爭專利產品暨原告金億唐公司製作銷售侵害被告系爭專利產品,而單純請求渠等就97年3月11日至同年6月11日侵害系爭專利權之行為賠償損害,並依專利法規定請求渠等停止生產銷售侵權之系爭產品。被告既未曾於前開訴訟前、中、後通知原告等不得銷售系爭產品予任何特定對象,或禁止與任何對象為系爭產品之交易,且未曾要求與原告等交易之任何相對人與自己交易,則原告追加主張被告依專利權行使侵權損害賠償暨依法請求原告停止生產銷售之行為,亦有「促使他事業對特定事業斷絕供給、購買或其他交易之行為」、「使競爭者之交易相對人與自己交易」、「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等行為,與前述被告單純對原告等所為之專利侵害損害賠償請求之事實,顯非同一事實,依一般社會生活並非可認為同一或關連,並與原告起訴請求被告濫權起訴損害賠償之訴訟及證據資料不具有同一性或一體性,而無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得為追加訴訟之適用。(二)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關於原告曾依系爭合約委由被告製造系爭537號產品模具,有「先前技術阻卻」及「禁反言」適用之認定有誤,無爭點效之適用:1.原告並未委由被告製造系爭537號產品模具:原告李昆茂於業務侵占之民刑事訴訟,主張系爭合約所約定交付予被告之模具僅為208號產品模具共一套7組,經該等民刑事訴訟法院均認定屬實,採為判決依據,判定被告違反該合約約定而有侵占模具之犯行與侵權行為。復於被告起訴原告等專利侵害訴訟中,原告李昆茂又舉系爭合約主張該合約所約定交付予被告之模具為生產208號產品及537號產品之不同模具共計2套,又經該訴訟之各級法院認定屬實,而為先前技術阻卻之適用,駁回被告之專利侵害主張。同一合約,卻在不同訴訟中,依原告李昆茂具結與未具結之不同陳述,皆為法院所採為真實之認定,實難想像。原告未曾依93年1月30日合約交付任何模具予被告,該合約所約定之模具與系爭537號產品無關。原告未曾委託被告製作系爭537號產品之模具,亦未曾委託被告代工產製系爭537號產品。原告於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為使法院駁回被告之專利侵害主張,於扣案證物經法官公開心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時,乃提出依系爭合約已交付被告包括生產208及537號產品之模具共2套之不實情節,訴訟詐欺法院,陷於錯誤,而誤認定被告已依系爭合約取得系爭537號產品模具並生產,原告侵害專利之系爭537號產品技術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2.系爭537號產品無「禁反言」之適用:被告於系爭專利再審查時並非主張「矩形孔」不同於「內凹環圍」,而係主張「矩形孔」與「斜壁面」之結構特徵不同,若將「矩形孔」解釋為與「斜壁面」同一,就是不當擴張。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判決卻將前開被告主張認定為被告係主張「矩形孔」與「具斜壁面之內凹環圍」並不相同,且「矩形孔」不得擴張至具斜壁面之內凹環圍,「矩形孔」不同於「內凹環圍」,顯與事實不符。系爭專利經智慧財產局審查後確認系爭專利「與兩引證相較,整體結構及達成功效確不相同」,而准予專利,故系爭專利之「斜壁面」與引證案「矩形孔」,確為不同之結構,功效亦不同。被告於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判決主張專利侵權,並無禁反言之事實發生。(三)損害賠償部分:1.按訴訟尚未經判決,原告等並非因被訴即應停止產製,即非因被告起訴受不正確判決而遭強制執行所致。若如原告所主張系爭537號產品已於93年1月30日公開,又如原告主張其係發明專業取得無數專利權利,其對於專利權利既甚為熟稔,自當已知已公開在系爭專利申請之前的系爭產品,絕無侵權之可能,又何須停止產銷?則原告等「自願」停止產銷,亦非被告行為所致,兩者並無因果關係。被告起訴原告,縱原告有自行停止產銷系爭產品情事,亦與被告無關。2.被告否認原告主張損害計算為成本價0.9元,銷售價1.9元,原告亦未舉證以實其說。甚且,由原告所提出之發票以觀,製造商原告金億唐公司之出售單價為0.63至0.77等不等金額,何以原告金億唐公司之成本價為0.9元?而原告美銘公司等銷售價並未有任何憑證可稽,且使用之淨利標準為工程業,而非銷售業;原告錦輝公司僅為系爭537號產品所使用商標之商標權所有人,並非銷售系爭537號產品之公司,此由卷附發票之買受人為「長廣公司」與「美銘公司」,而非「錦輝公司」。原告亦未曾舉證原告錦輝公司有向原告金億唐或其他廠商購入系爭537號產品之事實,是原告主張錦輝公司受有損害,顯與事實不合,毫無理由。3.原告既未舉證其停止產銷所致損害與被告之起訴有何相當因果關係,亦未舉證被告有禁止原告與其他同業交易或使原告原交易對象與自己交易、或其他欺罔、不公平等行為發生,又係基於自由意志之決意停止產銷系爭537號產品(實無停止產銷),與被告之專利權侵害起訴並無相當因果關係。(四)綜上所陳,被告對原告提起專利侵害訴訟,既非明知有禁反言及先前技術阻卻事由之存在,完全基於專利權利人對於仿冒產品之合法侵害排除與損害賠償請求正當行為,並無原告所稱濫訴之情,原告等亦未受有任何損害,退萬步言,縱有損害,亦與被告行為不具因果關係。(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四、兩造不爭執下列事實(參本院卷(一)第128頁之準備程序筆錄):(一)被告於94年5月18日提出系爭專利申請,於97年3月11日取得專利。(二)訴外人李明財(原告美銘公司、錦輝公司、長廣公司法定代理人李昆茂之子)係新型第M246878號「浪管之接頭構造」專利、新型第M279095號「易拆裝之浪管接頭構造」專利之專利權人,分別於92年6月19日及94年6月8日提出專利申請。(三)原告美銘公司與被告於93年1月30日簽訂系爭合約。(四)被告以原告侵害系爭專利為由,向高雄地院提起訴訟,經高雄地院97年度智字第13號、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及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38號判決駁回被告之訴確定在案。訴訟中被告曾對原告金億唐公司進行保全證據,由高雄地院以97年度審全字第36號裁定准許。五、得心證之理由:(一)按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定有明文。加害人明知原因事實無法成立,仍惡意利用司法機關有應予審理之職權,不當開啟訴訟程序,濫用訴訟制度,自符合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之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之構成要件,而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二)原告主張被告前以原告製造、販賣之系爭537號產品侵害其系爭專利為由,提起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訴訟,先後經高雄地院97年度智字第13號判決、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判決、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38號判決原告之系爭537號產品未侵害系爭專利,被告敗訴確定;其理由之一為:系爭專利申請時,智慧局曾出具審查意見函認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被告即以再審查理由書申復稱:「引證1之『矩形孔』,依據文義解釋,…即與本申請案之『…本體3設內凹環圍31,內凹環圍31並設斜壁面310,且搭配前斜壁面310運作…』所稱之斜壁面,於文義解釋並不相同,且兩者一為『矩形孔』,一為『斜壁面』,兩造之結構特徵,亦屬不同…本屬不當擴張」,可見被告已將系爭專利具斜壁面之內凹環圍排除均等於本體上設為矩形孔之浪管接頭,而系爭537號產品浪管接頭之本體設二穿過孔壁之卡掣孔即為矩形孔,故有禁反言原則之適用,系爭537號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等情,有上開本院及最高法院判決在卷可稽(高雄地院卷第78至80頁、本院卷(一)第69至95頁),且經本院調閱前案歷審全卷核閱無訛,堪信為真實。(三)查系爭專利申請時,智慧局曾出具審查意見函認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被告即以再審查理由書申復稱:「引證1之『矩形孔』,依據文義解釋,…即與本申請案之『…本體3設內凹環圍31,內凹環圍31並設斜壁面310,且搭配前斜壁面310運作…』所稱之斜壁面,於文義解釋並不相同,且兩者一為『矩形孔』,一為『斜壁面』,兩造之結構特徵,亦屬不同…本屬不當擴張」乙節,有智慧局審查意見通知函、申復理由書、智慧局專利核駁審定書、專利再審查申請書、專利再審查理由書存卷為憑(高雄地院卷第34至60頁),可見被告於專利申請過程中已主張矩形孔之卡合方式與具斜壁面之內凹環圍之卡合方式不同,矩形孔不得擴張至具斜壁面之內凹環圍。被告雖抗辯稱:其於系爭專利之再審查理由書內,係主張引證1之「矩形孔」與系爭專利之「斜壁面」非同一,並非與「內凹環圍」非同一云云,惟系爭專利係於本體設置設有斜壁面之內凹環圍,再以一具有複數彈性張、閉卡合瓣之卡合元件與前述本體結合,並利用前述卡合瓣外表所具有突緣與前述本體之內凹環圍結合(參本院卷(一)第183頁系爭專利說明書【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是系爭專利之「斜壁面」即設於「內凹環圍」上,而被告於再審查理由書中所述者即在主張以「設斜壁面之內凹環圍」卡合之方式與先前技術以「矩形孔」卡合之方式不同,故具進步性,據上,被告於本案將系爭專利「斜壁面」與「內凹環圍」拆解成兩不相干之技術特徵,而謂其在再審查理由書中僅主張「矩形孔」與系爭專利之「斜壁面」非同一,並非與「內凹環圍」非同一云云,要屬斷章取義之舉,尚非可採。從而,被告確實已在系爭專利申請過程中,明白將系爭專利具斜壁面之內凹環圍排除均等於本體上設為矩形孔之浪管接頭。(四)次查,系爭537號產品浪管接頭之本體設二穿過孔壁之卡掣孔即為矩形孔,有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判決附圖2可參(本院卷(一)第93頁)。被告既有系爭537號產品實物可資比對,自不得諉稱不知系爭537號產品實物係採取卡掣部與卡掣孔即矩形孔卡合之方式。又被告既已於系爭專利申請過程中主張系爭專利以「設斜壁面之內凹環圍」卡合之方式與先前技術以「矩形孔」卡合之方式不同,而將系爭專利具斜壁面之內凹環圍排除均等於本體上設為矩形孔之浪管接頭,自應明瞭系爭537號產品不侵害系爭專利,詎被告仍起訴主張以「矩形孔」卡合之系爭537號產品侵害系爭專利,難謂其無明知原因事實無法成立而濫用訴訟制度之惡意,揆諸前揭說明,自該當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之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之構成要件,而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至於原告美銘公司與被告於93年1月30日簽署之合約書,是否有委請被告製作系爭537號產品模具,而使系爭537號產品於系爭專利申請前即已公開使用而為先前技術之爭點,已不影響被告須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負損害賠償責任之判斷;又被告既須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負損害賠償責任,則是否亦應依原告主張之民法第184條第2項、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款、第3款、第24條、第31條、第32條負損害賠償責任,即均無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五)原告請求損害賠償部分:1.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第1項本文定有明文。而損害賠償之債,以有損害之發生及有責任原因之事實間,兩者具有相當因果關係為其成立要件。故原告所主張損害賠償之債,倘不合於此項成立要件者,即難謂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18號、48年臺上字第481號分別著有判例。所謂相當因果關係,係指加害行為於一般情形下,依據社會之通念,均能發生該等損害結果之連鎖關係。次按「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有明文規定。原告雖主張被告惡意對原告濫行提起上開專利侵權訴訟,並對原告金億唐公司進行證據保全,使原告心生畏懼,停止生產及銷售該系列商品,並致使原告之下游廠商不敢再向原告訂貨購買,自97年6月11日被告對原告金億唐公司進行證據保全時起,至101年1月31日前案判決確定時止,共計43個月,以每月製造50萬件計算,原告金億唐公司損失1,161,000元,原告錦輝公司損失2,859,500元云云,惟被告否認上情。依據舉證責任分配原則,原告應舉證被告濫行起訴之行為與原告之損害間,兩者具有相當因果關係,始得向被告請求負損害賠償之責任。2.查被告曾對原告金億唐公司向高雄地院聲請證據保全,經該院以97年度審全字第36號准許,以拍照、清點數量及就各類型商品各取樣1只之方式予以保全,有上開裁定在卷可稽(高雄地院卷第75至77頁)。查原告自述原告金億唐公司為原告美銘公司之代工廠,係依原告美銘公司指示製造系爭537號產品,則原告金億唐公司於證據保全時已製造之系爭537號產品,原告美銘公司無權拒絕受領且仍應給付貨款,從而,就原告金億唐公司於證據保全時已製造之系爭537號產品而言,難謂原告金億唐公司確實受有損害。又原告李昆茂於99年11月29日本院99年度民專上字第24號案件中陳稱:搜索時(按指證據保全),金億唐表示嚇壞了,所以它不做了,所以我用其他東西給他做,做另外一個我同樣可以賣;我們有好幾種產品給金億唐去做,我們做很多種代工,我記得只有在他申請出來以後,就是被告去抓的時候,那時候有一些,但是以前跟以後都是做別的等語(參本院卷(一)第262至263頁上開案件筆錄),足見原告金億唐公司為原告美銘公司代工之產品有多種,不僅止於系爭537號產品,於證據保全之前原告金億唐公司亦係為原告美銘公司代工他種產品而非系爭537號產品,是原告未能證明原告金億唐公司至101年1月31日止,已有計劃每月生產50萬件系爭537號產品,而屬於民法第216條第2項所定得請求損害賠償之「所失利益」,是其遽而因此為計算基礎請求被告賠償1,161,000元,即難謂有理由。3.就原告金億唐公司於證據保全時已製造之系爭537號產品而言,並無法院裁定或命令禁止原告販賣。原告固稱其因心生畏懼,停止生產及銷售該系列商品,並致使原告之下游廠商不敢再向原告訂貨購買等語,惟原告並未證明其於獲得前案一、二審勝訴判決甚至三審勝訴判決確定後,仍無法銷售該等產品而生有損害,是原告錦輝公司此部分之請求,尚屬無據。至於原告錦輝公司請求前述證據保全後至101年1月31日止因未能販賣系爭537號產品所失利益部分,原告錦輝公司同未能證明其至101年1月31日止,已有每月生產50萬件系爭537號產品之計劃,而屬於民法第216條第2項所定得請求損害賠償之「所失利益」,是其遽而因此為計算基礎請求被告賠償2,859,500元,即無理由。(六)原告請求判決書登報部分:1.原告稱被告濫行起訴主張原告侵害系爭專利,致原告商譽及信用受有損害乙節,為被告所否認,原告復未就其名譽究如何受有損害之具體內容予以陳述及舉證,僅空泛謂其商譽因被告之濫訴行為受有損害,即難遽採,是其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後段規定,請求被告將判決書登報,要難准允。2.原告另主張被告之濫訴行為同時構成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款、第3款、第24條之不公平競爭行為,而應依同法第34條負擔費用將判決書內容登載新聞紙等語。惟按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款規定之不公平競爭行為係「以損害特定事業為目的,促使他事業對該特定事業斷絕供給、購買或其他交易之行為」,且須有「限制競爭或妨礙公平競爭之虞」。原告並未舉證證明有事業因被告對原告起訴而斷絕向原告購買;至於原告李昆茂在前案中既稱:搜索時(按指證據保全),金億唐表示嚇壞了,所以它不做了,所以我用其他東西給他做,做另外一個我同樣可以賣等語(參本院卷(一)第262至263頁上開案件筆錄),足見原告金億唐公司並未因被告對原告起訴而斷絕供給,縱未再代工系爭537號產品,亦有供給其他替代產品而未必有限制競爭或妨礙公平競爭之虞。又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3款規定之不公平競爭行為係「以脅迫、利誘或其他不正當方法,使競爭者之交易相對人與自己交易之行為」,原告始終未舉證證明被告有使何交易相對人與自己交易之行為,是其主張被告有本款行為,更屬無由。另被告僅係對原告提起侵權訴訟,原告未主張被告有對原告之交易相對人或潛在交易相對人散布原告侵害專利權之訊息,是原告未能證明被告起訴行為已該當公平交易法第24條「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要件。綜上,難認被告行為同時構成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款、第3款及第24條之違反,是原告據而依同法第34條,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判決書內容登報,即失所據。(七)綜上,被告固有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之侵權行為,惟原告未證明其因此確實受有財產上及商譽上之損害,亦未證明被告有何違反公平交易法之行為,從而,其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2項、第195條、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款、第3款、第24條、第31條、第32條、第34條、公司法第23條第2款,請求被告給付如其前揭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至於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調查之聲請,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一一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中  華  民  國  102 年  6  月  14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2 年  6  月  24  日               書記官 邱于婷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1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9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9 1 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原告為發明第I315588號「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半導體發光裝置」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民國98年10月1日起至115年10月2日(下稱系爭專利)。系爭專利共計20個請求項,其中請求項1、12及17項為獨立項,其餘均為附屬項。原告就系爭專利曾提出更正,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於102年11月11日核准公告(下稱102年更正公告本),嗣原告再於103年9月1日提出更正本,並於智慧局尚未審定時,又於同年11月21日再提另一更正本(103年11月21日所提之更正本下稱103年更正本),現於智慧局審查中,103年更正本符合專利法第67條規定,顯應准許。被告華上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華上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其所製造並販售之附表1所示產品(下稱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103年更正本請求項1、3至7而侵害系爭專利權。原告曾於101年5月14日、102年10月21日及同年12月30日致函予被告公司,惟被告公司至今仍繼續製造、販賣系爭產品,顯有侵權故意,爰分別依各侵權行為時之專利法及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就被告之故意侵權行為請求損害賠償額之3倍,並暫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請求被告等連帶賠償最低金額新台幣(下同)48,000,000元,及請求命被告公司排除侵害並銷毀侵權物品。並聲明:(1)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48,0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2)被告華上公司不得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如附表1所示各型號系列之發光二極體(LED)產品及其他一切侵害中華民國證書號第I315588號發明專利之產品。(3)被告華上公司應回收並銷毀侵害上開專利權之產品。(4)訴訟費用由被告等連帶負擔。(5)就第一項及第二項之聲明,原告願以現金或同額之兆豐商業銀行安和分行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1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係中華民國證書號第M332125號新型「門檻結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民國97年5月11日起至106年11月22日止。原告於105年2月間獲悉被告竣鑽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下稱竣鑽公司)販賣之門檻(下稱系爭產品),有侵害原告系爭專利情形。而系爭產品係被告岩展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岩展公司)所製造,經原告委託專業鑑定人進行專利侵權鑑定,確認系爭產品已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內(參原證5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二)被告竣鑽公司係淋浴拉門、門檻等產品之銷售廠商、被告岩展公司係門檻之製造廠商,應屬對於系爭專利所屬技術或技藝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卻仍製造販賣侵害系爭專利之系爭產品,致生本件侵權行為,應認其至少有過失,爰依民法第185條第1項前段、專利法第120條準用同法第96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告竣鑽公司、岩展公司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又被告黃宗欽、楊展岩分別係被告竣鑽公司、岩展公司之負責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被告黃宗欽、楊展岩應分別與被告竣鑽公司、岩展公司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被告竣鑽公司、岩展公司製造銷售系爭產品,因而獲得利益,並造成原告損害,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同法第97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賠償新臺幣(下同)30萬元。此外,被告黃宗欽與竣鑽公司、被告楊展岩與岩展公司間為不真正連帶債務,任一被告向原告為給付時,其他被告於其給付範圍內,同免給付責任。又被告鑽竣公司、岩展公司製造販賣之系爭產品確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情形,已如前述,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3項規定,請求被告竣鑽公司、岩展公司銷毀其所有系爭產品之成品及半成品。(三)聲明: 1、被告竣鑽公司、黃宗欽、岩展公司、楊展岩等應連帶給付原告3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被告竣鑽公司、黃宗欽等應連帶給付原告3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3、被告岩展公司、楊展岩等應連帶給付原告3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4、前3項所命給付,如有任一被告為給付者,其餘被告於該給付金額範圍內免除給付義務。 5、被告竣鑽公司、岩展公司不得自行或委託他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以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權之行為,並應將其持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成品、半成品銷毀。6、第1項至第3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被告於107年8月至108年10月3日有使用「貝多芬乳膠墊」、「貝多芬5呎獨立筒乳膠床墊」字樣,但被告並沒有使用「貝多芬餐椅」字樣販售商品。㈡被告使用「貝多芬」是根據上游廠商凱暉家具企業有限公司(下稱凱暉公司)提供的目錄,做為產品種類區隔之用,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貝多芬」是外國音樂家的名字,並非原告所原創;系爭商標是「貝多芬BEETHOVEN」,被告使用「貝多芬」並未侵害系爭商標權。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公平交易法損害賠償等
(一)原告係加拿大商肯拿士(CANUS)公司(下稱肯拿士公司)在臺灣地區之獨家代理商,由該公司授權原告在臺灣地區銷售該公司所生產製造之山羊奶保養品系列產品(下稱系爭產品),原告因而以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另設計出原證1「CERTIFIEDDISTRIBUTORINTAIWANCANUS」之標誌(下稱系爭標誌)。又肯拿士公司之山羊奶保養品系列產品品質優良,原告將該產品引進臺灣,投下龐大之資金在各大百貨公司設立專櫃,並利用媒體刊登廣告推廣該產品給消費者,且以推廣加盟店之方式,建立銷售通路,使廣大消費者得知該產品。因原告極力推廣、介紹,使該產品在短短數年間已深受消費者喜愛,建立起相當知名度,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二)被告見系爭產品十分暢銷,深受消費者之喜愛,為牟取不法之利益,未取得原告之授權或同意,擅自在被告公司之廣告DM上使用「CERTIFIEDDISTRIBUTORINTAIWANCANUS」系爭標誌之圖案,藉以銷售系爭產品,企圖混淆消費者誤以為被告亦係合法授權或取得代理銷售之權,已涉及違反公平交易法之規定。(三)被告在97年間即因未經原告之同意或授權,將前揭標示有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意圖欺矇消費者以為被告所銷售之CANUS山羊奶亦是獨家代理商之產品或是與原告有關之企業所銷售之產品,嗣為原告發現後,即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前揭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並要求被告在報紙上刊登道歉聲明啟事,且不得再有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被告接到該律師信函後便立即向原告表示有誠意解決,並向原告保證日後不會有任何侵害原告公司權益之行為,及願意在報紙上刊登道歉啟事,表示其解決問題之誠意。原告因被告在事情發生後即主動表示出面負責之態度,因而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並沒有向被告要求賠償等追究法律上責任之動作,原告認為被告應該會信守承諾,以為事情已經告一段落,彼此可以相安無事,豈知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風聲已逐漸過去,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明知故犯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其廣告DM,從中牟取不法之利益,經原告發現,復再委託律師發函請被告於文到3日內出面解決,被告迄今置若罔聞、拒絕出面處理,顯見被告並無處理誠意。(四)按原告就系爭產品投資鉅額廣告與行銷成本始建立知名度及市場佔有率,被告卻未費吹灰之力,利用原告前揭資源坐享其成,且為遂其目的,乃對於系爭產品之內容、來源等事項,以仿製系爭標誌之積極行為,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之平行輸入商品,與臺灣地區授權經銷商、代理商有某種關係,即所謂故意「搭便車的行為」,有違商業競爭倫理,對於獲原廠獨家授權之原告市場上效能競爭即有影響,已涉及公平交易法第24條所定之「欺罔」或「顯失公平」行為,被告亦未在其販售之真品平行輸入商品及廣告文宣上清楚告知其銷售之商品屬於真品平行輸入,在售後服務之管道與代理商不同,致使消費者在系爭產品之品質價格售後服務逕自找代理商即原告理論,損害原告之權益,顯見被告明知原告為系爭產品之臺灣唯一代理商,故意以總代理自居,意在引起消費者誤認而混淆視聽,且明知故犯,已構成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欺罔」或「顯失公平」行為,亦違反民法第184條第2項之規定,爰依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民法第184條第2項、第216條、第195條、公平交易法第30、31、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將本案判決書刊登報紙。(五)對被告答辯之陳述:1、原證2廣告DM與被告辯稱之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不同,原證2之廣告DM上CANUS山羊奶潤膚乳液為1000ml,價格499元,被告舊版則為CANUS山羊奶寶貝沐浴洗髮乳476ml,價格為299元,兩者顯然並不相同。原證2廣告DM確係被告在99年間又流通在市面為證人趙喜蓮取得,姑且不論前開廣告DM係在96年底、97年1、2月間,被告既已在97年與原告達成協議,自應將侵害原告權益之廣告DM全數銷燬,被告卻不此之圖,又在事件經過後2年,仿製原來侵權之廣告DM再度使用,並利用該廣告DM沒有製作日期之弱點辯稱係和解前之廣告DM,企圖逃避其責任。2、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蓋系爭山羊奶保養產品是原告發現其品質優良,獨家引進臺灣並獲得獨家代理銷售之權利,且投資龐大費用在廣告及雜誌上不斷推廣介紹,而深獲消費者信賴,市場一片好評,被告知悉上情,認為有利可圖,才以不法之方式於其廣告DM印製系爭標誌,混淆消費者之視聽,如其不然,被告為何處心積慮一再侵害原告之系爭標誌。再者,被告聲稱其出售之商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藉以逃避其侵權行為之事實,然被告前揭作為顯係欺騙消費者,及逃避法律上之責任,蓋依消費者保護法第22條規定,被告在其廣告DM標示其為系爭產品之獨家代理商,但在銷售之產品上卻沒有系爭標誌,顯見產品與廣告DM標示不符,恐有難脫欺蒙消費者之嫌。3、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可從被告於97年間之不法行為侵害原告權益,被原告發現後,經原告原諒,被告承諾不再犯,雙方成立和解協議,惟被告二年後又明知故犯,以同樣之手法在其廣告DM上刊登系爭標誌,自已構成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行為,亦已符合民法184條第2項所謂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六)爰聲明:1、被告應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利息。2、被告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民事判決書主文欄,半版之篇幅,刊載於中國時報或聯合報或自由時報全國版第一版面一日之廣告。3、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2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1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消費者保護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一)原告係加拿大商肯拿士(CANUS)公司(下稱肯拿士公司)在臺灣地區之獨家代理商,由該公司授權原告在臺灣地區銷售該公司所生產製造之山羊奶保養品系列產品(下稱系爭產品),原告因而以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另設計出原證1「CERTIFIEDDISTRIBUTORINTAIWANCANUS」之標誌(下稱系爭標誌)。又肯拿士公司之山羊奶保養品系列產品品質優良,原告將該產品引進臺灣,投下龐大之資金在各大百貨公司設立專櫃,並利用媒體刊登廣告推廣該產品給消費者,且以推廣加盟店之方式,建立銷售通路,使廣大消費者得知該產品。因原告極力推廣、介紹,使該產品在短短數年間已深受消費者喜愛,建立起相當知名度,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二)被告見系爭產品十分暢銷,深受消費者之喜愛,為牟取不法之利益,未取得原告之授權或同意,擅自在被告公司之廣告DM上使用「CERTIFIEDDISTRIBUTORINTAIWANCANUS」系爭標誌之圖案,藉以銷售系爭產品,企圖混淆消費者誤以為被告亦係合法授權或取得代理銷售之權,已涉及違反公平交易法之規定。(三)被告在97年間即因未經原告之同意或授權,將前揭標示有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意圖欺矇消費者以為被告所銷售之CANUS山羊奶亦是獨家代理商之產品或是與原告有關之企業所銷售之產品,嗣為原告發現後,即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前揭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並要求被告在報紙上刊登道歉聲明啟事,且不得再有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被告接到該律師信函後便立即向原告表示有誠意解決,並向原告保證日後不會有任何侵害原告公司權益之行為,及願意在報紙上刊登道歉啟事,表示其解決問題之誠意。原告因被告在事情發生後即主動表示出面負責之態度,因而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並沒有向被告要求賠償等追究法律上責任之動作,原告認為被告應該會信守承諾,以為事情已經告一段落,彼此可以相安無事,豈知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風聲已逐漸過去,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明知故犯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其廣告DM,從中牟取不法之利益,經原告發現,復再委託律師發函請被告於文到3日內出面解決,被告迄今置若罔聞、拒絕出面處理,顯見被告並無處理誠意。(四)按原告就系爭產品投資鉅額廣告與行銷成本始建立知名度及市場佔有率,被告卻未費吹灰之力,利用原告前揭資源坐享其成,且為遂其目的,乃對於系爭產品之內容、來源等事項,以仿製系爭標誌之積極行為,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之平行輸入商品,與臺灣地區授權經銷商、代理商有某種關係,即所謂故意「搭便車的行為」,有違商業競爭倫理,對於獲原廠獨家授權之原告市場上效能競爭即有影響,已涉及公平交易法第24條所定之「欺罔」或「顯失公平」行為,被告亦未在其販售之真品平行輸入商品及廣告文宣上清楚告知其銷售之商品屬於真品平行輸入,在售後服務之管道與代理商不同,致使消費者在系爭產品之品質價格售後服務逕自找代理商即原告理論,損害原告之權益,顯見被告明知原告為系爭產品之臺灣唯一代理商,故意以總代理自居,意在引起消費者誤認而混淆視聽,且明知故犯,已構成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欺罔」或「顯失公平」行為,亦違反民法第184條第2項之規定,爰依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民法第184條第2項、第216條、第195條、公平交易法第30、31、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將本案判決書刊登報紙。(五)對被告答辯之陳述:1、原證2廣告DM與被告辯稱之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不同,原證2之廣告DM上CANUS山羊奶潤膚乳液為1000ml,價格499元,被告舊版則為CANUS山羊奶寶貝沐浴洗髮乳476ml,價格為299元,兩者顯然並不相同。原證2廣告DM確係被告在99年間又流通在市面為證人趙喜蓮取得,姑且不論前開廣告DM係在96年底、97年1、2月間,被告既已在97年與原告達成協議,自應將侵害原告權益之廣告DM全數銷燬,被告卻不此之圖,又在事件經過後2年,仿製原來侵權之廣告DM再度使用,並利用該廣告DM沒有製作日期之弱點辯稱係和解前之廣告DM,企圖逃避其責任。2、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蓋系爭山羊奶保養產品是原告發現其品質優良,獨家引進臺灣並獲得獨家代理銷售之權利,且投資龐大費用在廣告及雜誌上不斷推廣介紹,而深獲消費者信賴,市場一片好評,被告知悉上情,認為有利可圖,才以不法之方式於其廣告DM印製系爭標誌,混淆消費者之視聽,如其不然,被告為何處心積慮一再侵害原告之系爭標誌。再者,被告聲稱其出售之商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藉以逃避其侵權行為之事實,然被告前揭作為顯係欺騙消費者,及逃避法律上之責任,蓋依消費者保護法第22條規定,被告在其廣告DM標示其為系爭產品之獨家代理商,但在銷售之產品上卻沒有系爭標誌,顯見產品與廣告DM標示不符,恐有難脫欺蒙消費者之嫌。3、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可從被告於97年間之不法行為侵害原告權益,被原告發現後,經原告原諒,被告承諾不再犯,雙方成立和解協議,惟被告二年後又明知故犯,以同樣之手法在其廣告DM上刊登系爭標誌,自已構成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行為,亦已符合民法184條第2項所謂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六)爰聲明:1、被告應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利息。2、被告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民事判決書主文欄,半版之篇幅,刊載於中國時報或聯合報或自由時報全國版第一版面一日之廣告。3、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承傑公司負責人謝紹祖與業務代表林美玲、承傑環境公司、承源公司、承源公司前任負責人劉訓全及現任負責人曾武藏,共同製造、販賣侵害原告專利權的系爭設備三套,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原告民事起訴狀第3頁,本院卷一第16頁)。被告就此已抗辯:系爭設備是由承傑公司出售給福懋公司,與承源公司、承傑環境公司無關(被告民事答辯狀第3頁,本院卷一第151頁),且系爭設備的買賣合約書經原告聲請命福懋公司開示後,依照福懋公司所提交的系爭設備買賣合約書(含附件)確實也顯示銷售方為承傑公司,而與承傑環境公司、承源公司無關(外放107年度民秘聲字第23號,已經裁定限制原告不予准許閱覽、抄錄或攝影;其內容與被告提出的被證6、7相同,但被證6、7缺附件)。原告僅憑福懋公司函覆臺灣桃園檢察署的公文稱:與承傑公司簽約洽談系爭設備時,承傑公司負責人謝紹祖使用的名片上記載為承傑環境公司經理謝紹祖(原證4,本院卷第125-126頁),就說承傑環境公司與承傑公司有共同製造、販賣系爭設備,其舉證推論實在過於薄弱,畢竟名片多只是提供連絡資訊而已,究竟謝紹祖當時是代表什麼公司前往洽談,還是應該以後來是跟什麼公司簽約比較可以明確判斷。因此,系爭設備只能認定是由承傑公司銷售給福懋公司,承傑環境公司、承源公司以及這兩家公司的前後負責人都不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二)【21】發明專利權人對於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其專利權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發明專利權人,除專利法另有規定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實施該發明的權利;方法發明的實施指的是使用該方法;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的權利,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以上分別為專利法第96條第2項、第58條第1項、第3項第1款及民法第185條所明文規定。系爭設備在運作時,符合請求項8、9,已經認定如前,自可認為福懋公司在使用系爭設備時,使用了請求項8、9的方法,而侵害原告的發明專利權。又由於系爭設備是由承傑公司銷售給福懋公司,承傑公司對於福懋公司會使用請求項8、9的方法具有可預見性,其仍因銷售而提供系爭設備,也沒有對於福懋公司使用請求項8、9的方法,採取任何防免措施,應認為至少有過失而與福懋公司共同不法侵害原告對於請求項8、9的專利權,而應依上述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三)【22】謝紹祖為承傑公司的負責人,銷售系爭設備給福懋公司為承傑公司業務之執行,承傑公司與謝紹祖都沒有爭執,可以認定為真實,而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有明文規定,承傑公司銷售系爭設備給福懋公司而沒有防免福懋公司使用請求項8、9的方法,侵害了原告對於請求項8、9的專利權,已經認定如前,所以謝紹祖就應該依照公司法第23條第2項的規定,與承傑公司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四)【23】至於林美玲部分,雖然原告提出福懋公司函覆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的公文稱:承傑公司確有承攬製造系爭設備,其業務系由承傑公司的負責人謝紹祖與業務代表林美玲接洽(原證3,本院卷一第124頁),但僅憑此公文並不知道當時林美玲參與接洽的內容是什麼,到底是否已經包括介紹系爭設備的各項細節,尤其是將來運作時會使用到請求項8、9,也不知道林美玲是否參與了銷售前的全程接洽,難以認定林美玲必然有共同不法侵害原告專利權的行為,所以也不應該要她負損害賠償責任。五、原告損害賠償數額的請求全部可以成立(一)【24】承傑公司銷售系爭設備給福懋公司,共計有二份合約,合約金額分別為8,840萬元及4,300萬元,這無論是從被告開示的被證6、7(本院卷一第262、263頁),還是由福懋公司所提出的買賣合約書(外放我院107年度民秘聲字第23號卷),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而依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2款規定,專利權人本可請求依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計算其損害,原告也已經依此規定請求計算損害(原告準備書狀第6頁,本院卷一第248頁)。但系爭設備運作並不是全部都在使用請求項8、9,所以這裡還應該考慮專利貢獻度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全部銷售金額中,因請求項8、9對於銷售金額的貢獻有多少,這才是「因侵害(專利權)行為所得之利益」。(二)【25】不過,在本案中經我在書狀先行程序,命兩造應就損害賠償如何計算詳為表明、聲明證據(本院卷一第222-223頁),兩造都沒有因此對於專利貢獻度的問題有進一步的攻防。由於對此問題的攻防,涉及到更多的證據開示或證據調查聲請,基於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原則,應尊重兩造對於程序勞費的選擇,並不能因為當事人沒有進一步攻防,就認為沒有專利貢獻度的問題,還是應該本於全部辯論意旨來妥適認定。原告就此主張系爭設備全部銷售金額達1億3140萬元,原告請求損害賠償200萬元,僅相當於1.5%,應認為適當(原告書狀代碼10699-8書狀第4頁,本院卷二第612頁),被告只是質疑原告沒有表明損害賠償如何計算與法規依據(被告言詞辯論意旨狀第15頁,本院卷二第647頁),但並沒有具體指出以1.5%計算專利貢獻度有甚麼不當,而我認為1.5%的專利貢獻度確實不高,以請求項8、9具有預防吸附材表面凝結與結塊的功效而言,應認為確屬合理。(三)【26】據上,原告損害賠償數額的請求,全部都可以成立。肆、結論一、【27】根據上述判斷結果,本案原告之訴,於本判決主文欄第一項部分,可以支持,應該照准;其餘部分,不能認同,應予駁回。其中主文第一項一併准許的法定遲延利息,其法律依據為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利息起算日為起訴狀繕本送達隔日起算,其送達證書詳見本院卷一第144頁。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3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承傑公司負責人謝紹祖與業務代表林美玲、承傑環境公司、承源公司、承源公司前任負責人劉訓全及現任負責人曾武藏,共同製造、販賣侵害原告專利權的系爭設備三套,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原告民事起訴狀第3頁,本院卷一第16頁)。被告就此已抗辯:系爭設備是由承傑公司出售給福懋公司,與承源公司、承傑環境公司無關(被告民事答辯狀第3頁,本院卷一第151頁),且系爭設備的買賣合約書經原告聲請命福懋公司開示後,依照福懋公司所提交的系爭設備買賣合約書(含附件)確實也顯示銷售方為承傑公司,而與承傑環境公司、承源公司無關(外放107年度民秘聲字第23號,已經裁定限制原告不予准許閱覽、抄錄或攝影;其內容與被告提出的被證6、7相同,但被證6、7缺附件)。原告僅憑福懋公司函覆臺灣桃園檢察署的公文稱:與承傑公司簽約洽談系爭設備時,承傑公司負責人謝紹祖使用的名片上記載為承傑環境公司經理謝紹祖(原證4,本院卷第125-126頁),就說承傑環境公司與承傑公司有共同製造、販賣系爭設備,其舉證推論實在過於薄弱,畢竟名片多只是提供連絡資訊而已,究竟謝紹祖當時是代表什麼公司前往洽談,還是應該以後來是跟什麼公司簽約比較可以明確判斷。因此,系爭設備只能認定是由承傑公司銷售給福懋公司,承傑環境公司、承源公司以及這兩家公司的前後負責人都不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二)【21】發明專利權人對於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其專利權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發明專利權人,除專利法另有規定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實施該發明的權利;方法發明的實施指的是使用該方法;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的權利,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以上分別為專利法第96條第2項、第58條第1項、第3項第1款及民法第185條所明文規定。系爭設備在運作時,符合請求項8、9,已經認定如前,自可認為福懋公司在使用系爭設備時,使用了請求項8、9的方法,而侵害原告的發明專利權。又由於系爭設備是由承傑公司銷售給福懋公司,承傑公司對於福懋公司會使用請求項8、9的方法具有可預見性,其仍因銷售而提供系爭設備,也沒有對於福懋公司使用請求項8、9的方法,採取任何防免措施,應認為至少有過失而與福懋公司共同不法侵害原告對於請求項8、9的專利權,而應依上述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三)【22】謝紹祖為承傑公司的負責人,銷售系爭設備給福懋公司為承傑公司業務之執行,承傑公司與謝紹祖都沒有爭執,可以認定為真實,而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有明文規定,承傑公司銷售系爭設備給福懋公司而沒有防免福懋公司使用請求項8、9的方法,侵害了原告對於請求項8、9的專利權,已經認定如前,所以謝紹祖就應該依照公司法第23條第2項的規定,與承傑公司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四)【23】至於林美玲部分,雖然原告提出福懋公司函覆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的公文稱:承傑公司確有承攬製造系爭設備,其業務系由承傑公司的負責人謝紹祖與業務代表林美玲接洽(原證3,本院卷一第124頁),但僅憑此公文並不知道當時林美玲參與接洽的內容是什麼,到底是否已經包括介紹系爭設備的各項細節,尤其是將來運作時會使用到請求項8、9,也不知道林美玲是否參與了銷售前的全程接洽,難以認定林美玲必然有共同不法侵害原告專利權的行為,所以也不應該要她負損害賠償責任。五、原告損害賠償數額的請求全部可以成立(一)【24】承傑公司銷售系爭設備給福懋公司,共計有二份合約,合約金額分別為8,840萬元及4,300萬元,這無論是從被告開示的被證6、7(本院卷一第262、263頁),還是由福懋公司所提出的買賣合約書(外放我院107年度民秘聲字第23號卷),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而依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2款規定,專利權人本可請求依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計算其損害,原告也已經依此規定請求計算損害(原告準備書狀第6頁,本院卷一第248頁)。但系爭設備運作並不是全部都在使用請求項8、9,所以這裡還應該考慮專利貢獻度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全部銷售金額中,因請求項8、9對於銷售金額的貢獻有多少,這才是「因侵害(專利權)行為所得之利益」。(二)【25】不過,在本案中經我在書狀先行程序,命兩造應就損害賠償如何計算詳為表明、聲明證據(本院卷一第222-223頁),兩造都沒有因此對於專利貢獻度的問題有進一步的攻防。由於對此問題的攻防,涉及到更多的證據開示或證據調查聲請,基於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原則,應尊重兩造對於程序勞費的選擇,並不能因為當事人沒有進一步攻防,就認為沒有專利貢獻度的問題,還是應該本於全部辯論意旨來妥適認定。原告就此主張系爭設備全部銷售金額達1億3140萬元,原告請求損害賠償200萬元,僅相當於1.5%,應認為適當(原告書狀代碼10699-8書狀第4頁,本院卷二第612頁),被告只是質疑原告沒有表明損害賠償如何計算與法規依據(被告言詞辯論意旨狀第15頁,本院卷二第647頁),但並沒有具體指出以1.5%計算專利貢獻度有甚麼不當,而我認為1.5%的專利貢獻度確實不高,以請求項8、9具有預防吸附材表面凝結與結塊的功效而言,應認為確屬合理。(三)【26】據上,原告損害賠償數額的請求,全部都可以成立。肆、結論一、【27】根據上述判斷結果,本案原告之訴,於本判決主文欄第一項部分,可以支持,應該照准;其餘部分,不能認同,應予駁回。其中主文第一項一併准許的法定遲延利息,其法律依據為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利息起算日為起訴狀繕本送達隔日起算,其送達證書詳見本院卷一第144頁。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承傑公司負責人謝紹祖與業務代表林美玲、承傑環境公司、承源公司、承源公司前任負責人劉訓全及現任負責人曾武藏,共同製造、販賣侵害原告專利權的系爭設備三套,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原告民事起訴狀第3頁,本院卷一第16頁)。被告就此已抗辯:系爭設備是由承傑公司出售給福懋公司,與承源公司、承傑環境公司無關(被告民事答辯狀第3頁,本院卷一第151頁),且系爭設備的買賣合約書經原告聲請命福懋公司開示後,依照福懋公司所提交的系爭設備買賣合約書(含附件)確實也顯示銷售方為承傑公司,而與承傑環境公司、承源公司無關(外放107年度民秘聲字第23號,已經裁定限制原告不予准許閱覽、抄錄或攝影;其內容與被告提出的被證6、7相同,但被證6、7缺附件)。原告僅憑福懋公司函覆臺灣桃園檢察署的公文稱:與承傑公司簽約洽談系爭設備時,承傑公司負責人謝紹祖使用的名片上記載為承傑環境公司經理謝紹祖(原證4,本院卷第125-126頁),就說承傑環境公司與承傑公司有共同製造、販賣系爭設備,其舉證推論實在過於薄弱,畢竟名片多只是提供連絡資訊而已,究竟謝紹祖當時是代表什麼公司前往洽談,還是應該以後來是跟什麼公司簽約比較可以明確判斷。因此,系爭設備只能認定是由承傑公司銷售給福懋公司,承傑環境公司、承源公司以及這兩家公司的前後負責人都不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二)【21】發明專利權人對於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其專利權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發明專利權人,除專利法另有規定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實施該發明的權利;方法發明的實施指的是使用該方法;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的權利,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以上分別為專利法第96條第2項、第58條第1項、第3項第1款及民法第185條所明文規定。系爭設備在運作時,符合請求項8、9,已經認定如前,自可認為福懋公司在使用系爭設備時,使用了請求項8、9的方法,而侵害原告的發明專利權。又由於系爭設備是由承傑公司銷售給福懋公司,承傑公司對於福懋公司會使用請求項8、9的方法具有可預見性,其仍因銷售而提供系爭設備,也沒有對於福懋公司使用請求項8、9的方法,採取任何防免措施,應認為至少有過失而與福懋公司共同不法侵害原告對於請求項8、9的專利權,而應依上述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三)【22】謝紹祖為承傑公司的負責人,銷售系爭設備給福懋公司為承傑公司業務之執行,承傑公司與謝紹祖都沒有爭執,可以認定為真實,而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有明文規定,承傑公司銷售系爭設備給福懋公司而沒有防免福懋公司使用請求項8、9的方法,侵害了原告對於請求項8、9的專利權,已經認定如前,所以謝紹祖就應該依照公司法第23條第2項的規定,與承傑公司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四)【23】至於林美玲部分,雖然原告提出福懋公司函覆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的公文稱:承傑公司確有承攬製造系爭設備,其業務系由承傑公司的負責人謝紹祖與業務代表林美玲接洽(原證3,本院卷一第124頁),但僅憑此公文並不知道當時林美玲參與接洽的內容是什麼,到底是否已經包括介紹系爭設備的各項細節,尤其是將來運作時會使用到請求項8、9,也不知道林美玲是否參與了銷售前的全程接洽,難以認定林美玲必然有共同不法侵害原告專利權的行為,所以也不應該要她負損害賠償責任。五、原告損害賠償數額的請求全部可以成立(一)【24】承傑公司銷售系爭設備給福懋公司,共計有二份合約,合約金額分別為8,840萬元及4,300萬元,這無論是從被告開示的被證6、7(本院卷一第262、263頁),還是由福懋公司所提出的買賣合約書(外放我院107年度民秘聲字第23號卷),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而依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2款規定,專利權人本可請求依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計算其損害,原告也已經依此規定請求計算損害(原告準備書狀第6頁,本院卷一第248頁)。但系爭設備運作並不是全部都在使用請求項8、9,所以這裡還應該考慮專利貢獻度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全部銷售金額中,因請求項8、9對於銷售金額的貢獻有多少,這才是「因侵害(專利權)行為所得之利益」。(二)【25】不過,在本案中經我在書狀先行程序,命兩造應就損害賠償如何計算詳為表明、聲明證據(本院卷一第222-223頁),兩造都沒有因此對於專利貢獻度的問題有進一步的攻防。由於對此問題的攻防,涉及到更多的證據開示或證據調查聲請,基於民事訴訟當事人進行原則,應尊重兩造對於程序勞費的選擇,並不能因為當事人沒有進一步攻防,就認為沒有專利貢獻度的問題,還是應該本於全部辯論意旨來妥適認定。原告就此主張系爭設備全部銷售金額達1億3140萬元,原告請求損害賠償200萬元,僅相當於1.5%,應認為適當(原告書狀代碼10699-8書狀第4頁,本院卷二第612頁),被告只是質疑原告沒有表明損害賠償如何計算與法規依據(被告言詞辯論意旨狀第15頁,本院卷二第647頁),但並沒有具體指出以1.5%計算專利貢獻度有甚麼不當,而我認為1.5%的專利貢獻度確實不高,以請求項8、9具有預防吸附材表面凝結與結塊的功效而言,應認為確屬合理。(三)【26】據上,原告損害賠償數額的請求,全部都可以成立。肆、結論一、【27】根據上述判斷結果,本案原告之訴,於本判決主文欄第一項部分,可以支持,應該照准;其餘部分,不能認同,應予駁回。其中主文第一項一併准許的法定遲延利息,其法律依據為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利息起算日為起訴狀繕本送達隔日起算,其送達證書詳見本院卷一第144頁。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8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79",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1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7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409763號「座椅調整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一),及第M413404號「椅背調整機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二)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分別自民國100年8月21日起至110年3月23日止、及100年10月11日起至110年4月21日止。惟,被告未經原告授權,擅自製造、販售之「SingBee欣美132雙背椅」(下稱系爭產品),經原告委託臺北市機械技師公會就系爭產品進行專利侵權鑑定分析,其鑑定結論為:1、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一之申請專利範圍「實質相同」而落入其專利權範圍(參原證5);2、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二之申請專利範圍「相同」而落入其專利權範圍(參原證4)。是系爭產品顯對系爭專利權造成侵害。原告雖於105年6月21日以福興福工郵局存證號碼000020號存證信函警告被告應立即停止其專利侵權行為,惟被告卻委任律師發函予原告,聲稱被告無侵害系爭專利一、二之行為,而仍繼續製造、販售系爭產品。因被告係從事與原告同一領域業務範圍,顯對系爭專利有所認識,且系爭專利一、二亦已分別於100年8月21日、及同年10月11日公告在專利公報上,自難推諉不知系爭專利一、二之存在,況原告業以存證信函通知被告有侵害系爭專利一、二之情事,故被告顯係故意侵害系爭專利一、二甚明。據此,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2項規定,請求排除侵害及損害賠償。又原告係自82年起即為臺灣導入兒童成長座椅設計概念之先驅,取得之專利已不計其數,更屢次在國際家具設計展獲獎肯定,在臺灣家具業界享有一定知名程度。惟被告卻以低價、粗糙之系爭產品造成部分消費者對於此款兒童成長座椅之惡評及負面觀感,核被告之行為已然侵害原告之商譽,爰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為訴之聲明第2項登報道歉之請求。(二)系爭專利一請求項1不具有得撤銷之原因 1、被告抗辯系爭專利一有得撤銷原因之引證證據說明如下:(1)引證1為美國專利局西元2004年6月22日公告之第6752460號「Chair」專利案,其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一之申請日。(2)引證2為美國專利局1989年12月5日公告之第4884842號「Bodysupportingchair」專利案(被證3),其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一之申請日。(3)引證3為我國智慧局100年7月11日公告之第M406989號「座椅之座墊、靠背位移裝置結構」專利案(被證4),其申請日早於系爭專利一之申請日。2、惟引證1並沒有解決使用者仰頭會撞及支架之問題。引證2是一種可以伸縮調整高度的坐墊,顯然與系爭專利一所欲解決仰頭撞支架之問題無關。而引證3仍然沒有解決同一問題,故引證1、2、3均不影響系爭專利一之新穎性與進步性。(三)系爭專利二請求項1不具有得撤銷之原因 1、被告抗辯系爭專利二有得撤銷原因之引證4為我國智慧局99年7月11日公告之第I325764號「網狀椅背結構」專利案,其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二之申請日。2、惟引證4係在解決習知座椅結構係平直接設,無法隨坐姿變化,容易造成下背部疲勞痠痛之技術問題,其所欲解決之問題與手段以及欲達成的目的與效果皆與系爭專利二不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不能依引證4所揭示技術(上、下椅背相互牽引之之樞轉運動)完成系爭專利二之技術特徵(臂架對背墊產生一回復的彈力),是以應認系爭專利二具進步性。(四)損害賠償額:原告自103年開始銷售系爭專利產品,而被告之系爭產品自105年起均在臺灣製造,銷售地區以臺灣和中國為主,出口至中國部分則由上海欣比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欣比公司)、透過淘寶網站之店鋪行銷(原證8)。由圖表一、二(參本院卷第98頁)觀之,系爭專利產品目前尚處於銷售成長週期,特別是大陸地區之銷量不斷攀升,但顯然在被告於105年加入市場競爭後,使成長發生變化。在103至104年同期(1至8月)之系爭專利產品成長率有50%,而相對104至105年之成長率僅剩36%,已遠低於預期至少保持在50%成長率;若按104年1至8月同期銷量5173若保持有5成之成長率來計算,105年應至少有11,709(計算式:7,806×1.5=11,709)之銷量,其間之差額已超過1,052(計算式:11,709-10,657=1,052)。至於臺灣或受困於經濟環境不佳,但至少在103至104同期(1至8月)之銷量仍有成長25%(計算式:146/117-1=0.25),若按此比例計算今年同期至少應有182(計算式:146×1.25=182)之銷量,顯然短少77(計算式:182-105=77)。復從原證6展示之庫存數量598來看,被告銷售至欣比公司之數量絕對超過600台。若按被告在各通路銷售系爭產品之單價新臺幣(下同)10,600元,扣除其40%同業製造成本核算,至少獲利及造成原告損害超過3,816,000元。(五)聲明: 1、被告不得製造或使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 2、被告應銷毀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半成品及從事侵害行為之原料與器具。 3、被告應於原告勝訴判決確定後,將如附件1所示之道歉啟事內容以不小於5公分乘以10公分的版面大小,刊登在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之全國性頭版1日。 4、被告應給付原告2,973,600元整,及自本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5、第4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58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409763號「座椅調整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一),及第M413404號「椅背調整機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二)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分別自民國100年8月21日起至110年3月23日止、及100年10月11日起至110年4月21日止。惟,被告未經原告授權,擅自製造、販售之「SingBee欣美132雙背椅」(下稱系爭產品),經原告委託臺北市機械技師公會就系爭產品進行專利侵權鑑定分析,其鑑定結論為:1、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一之申請專利範圍「實質相同」而落入其專利權範圍(參原證5);2、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二之申請專利範圍「相同」而落入其專利權範圍(參原證4)。是系爭產品顯對系爭專利權造成侵害。原告雖於105年6月21日以福興福工郵局存證號碼000020號存證信函警告被告應立即停止其專利侵權行為,惟被告卻委任律師發函予原告,聲稱被告無侵害系爭專利一、二之行為,而仍繼續製造、販售系爭產品。因被告係從事與原告同一領域業務範圍,顯對系爭專利有所認識,且系爭專利一、二亦已分別於100年8月21日、及同年10月11日公告在專利公報上,自難推諉不知系爭專利一、二之存在,況原告業以存證信函通知被告有侵害系爭專利一、二之情事,故被告顯係故意侵害系爭專利一、二甚明。據此,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1、2項規定,請求排除侵害及損害賠償。又原告係自82年起即為臺灣導入兒童成長座椅設計概念之先驅,取得之專利已不計其數,更屢次在國際家具設計展獲獎肯定,在臺灣家具業界享有一定知名程度。惟被告卻以低價、粗糙之系爭產品造成部分消費者對於此款兒童成長座椅之惡評及負面觀感,核被告之行為已然侵害原告之商譽,爰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為訴之聲明第2項登報道歉之請求。(二)系爭專利一請求項1不具有得撤銷之原因 1、被告抗辯系爭專利一有得撤銷原因之引證證據說明如下:(1)引證1為美國專利局西元2004年6月22日公告之第6752460號「Chair」專利案,其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一之申請日。(2)引證2為美國專利局1989年12月5日公告之第4884842號「Bodysupportingchair」專利案(被證3),其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一之申請日。(3)引證3為我國智慧局100年7月11日公告之第M406989號「座椅之座墊、靠背位移裝置結構」專利案(被證4),其申請日早於系爭專利一之申請日。2、惟引證1並沒有解決使用者仰頭會撞及支架之問題。引證2是一種可以伸縮調整高度的坐墊,顯然與系爭專利一所欲解決仰頭撞支架之問題無關。而引證3仍然沒有解決同一問題,故引證1、2、3均不影響系爭專利一之新穎性與進步性。(三)系爭專利二請求項1不具有得撤銷之原因 1、被告抗辯系爭專利二有得撤銷原因之引證4為我國智慧局99年7月11日公告之第I325764號「網狀椅背結構」專利案,其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二之申請日。2、惟引證4係在解決習知座椅結構係平直接設,無法隨坐姿變化,容易造成下背部疲勞痠痛之技術問題,其所欲解決之問題與手段以及欲達成的目的與效果皆與系爭專利二不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不能依引證4所揭示技術(上、下椅背相互牽引之之樞轉運動)完成系爭專利二之技術特徵(臂架對背墊產生一回復的彈力),是以應認系爭專利二具進步性。(四)損害賠償額:原告自103年開始銷售系爭專利產品,而被告之系爭產品自105年起均在臺灣製造,銷售地區以臺灣和中國為主,出口至中國部分則由上海欣比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欣比公司)、透過淘寶網站之店鋪行銷(原證8)。由圖表一、二(參本院卷第98頁)觀之,系爭專利產品目前尚處於銷售成長週期,特別是大陸地區之銷量不斷攀升,但顯然在被告於105年加入市場競爭後,使成長發生變化。在103至104年同期(1至8月)之系爭專利產品成長率有50%,而相對104至105年之成長率僅剩36%,已遠低於預期至少保持在50%成長率;若按104年1至8月同期銷量5173若保持有5成之成長率來計算,105年應至少有11,709(計算式:7,806×1.5=11,709)之銷量,其間之差額已超過1,052(計算式:11,709-10,657=1,052)。至於臺灣或受困於經濟環境不佳,但至少在103至104同期(1至8月)之銷量仍有成長25%(計算式:146/117-1=0.25),若按此比例計算今年同期至少應有182(計算式:146×1.25=182)之銷量,顯然短少77(計算式:182-105=77)。復從原證6展示之庫存數量598來看,被告銷售至欣比公司之數量絕對超過600台。若按被告在各通路銷售系爭產品之單價新臺幣(下同)10,600元,扣除其40%同業製造成本核算,至少獲利及造成原告損害超過3,816,000元。(五)聲明: 1、被告不得製造或使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 2、被告應銷毀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半成品及從事侵害行為之原料與器具。 3、被告應於原告勝訴判決確定後,將如附件1所示之道歉啟事內容以不小於5公分乘以10公分的版面大小,刊登在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之全國性頭版1日。 4、被告應給付原告2,973,600元整,及自本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5、第4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1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被證2圖4為其金屬端子之圖式,該端子兩端的焊接端140均有段差情形,足見凸塊122連接於錫球槽的二個角落,此正係系爭專利所要避免之先前技術的缺失,故被證2凸塊之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顯不相同,自無從否定系爭專利之有效性云云。惟查,被證2說明書中並未揭示原告所稱被證2金屬端子之兩端的焊接端設有段差之技術特徵,且被證2之圖6亦未揭示原告於準備(三)狀所附被證2圖6之標記(本院卷第288頁),因此原告主張被證2之凸塊122已連接於錫球槽的二個角落之主張,實不足採。5.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有應撤銷原因:(1)被證1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新穎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依附於第1項,係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一步界定「其中該錫球槽之底面係連接於兩對應邊之中段,且底面中間亦為透孔,使形成一工字形透孔」,解釋其技術特徵時,應包含其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雖然被證1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惟被證1之底面結構之透孔並未將底面完全分離斷開,並未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底面中間為透孔,使形成一工字形透孔之結構,因此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與被證1之結構仍有不同,被證1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新穎性。(2)被證2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新穎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依附於第1項,係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一步界定該錫球槽之底面係連接於兩對應邊之中段,且底面中間亦為透孔,使形成一工字形透孔,解釋其技術特徵時,應包含其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經查,被證2之電連接器結構,絕緣本體12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設有一凸塊122,且該凸塊122中央設有孔洞124。該凸塊122與端子收容槽120將端子焊接端140四周包裹,且兩者之間的間隙稍大於端子焊接端140。雖然被證2之凸塊係連接於錫球槽兩對應邊之中段,且其中間亦具有一透孔,惟被證2凸塊兩側之透孔並未與中央之孔洞連結而形成一工字形透孔,被證2之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技術特徵仍有不同,是以,被證2尚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新穎性。(3)被證1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依附於第1項,係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一步界定「其中該錫球槽之底面係連接於兩對應邊之中段,且底面中間亦為透孔,使形成一工字形透孔」,解釋其技術特徵時,應包含其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又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與被證1之結構所差別在於系爭專利之錫球槽之底面係連接於兩對應邊之中段,且底面中間亦為透孔,使形成一工字形透孔,而被證1之底面係連接於兩對應邊之中段,但其中間之透孔並未將底面完全分離斷開,已如前述,惟系爭專利之功效在於「達到在射出成型時減少塑膠縮水之應力,避免錫球槽因塑膠縮水時之應力影響而產生變形」(參本院卷第15頁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3至4行),又「由於錫球槽32之底面33分成二塊僅各連接於一邊之中段,更加沒有連接到角落,故在塑膠射出成型時可大幅減少塑膠縮水之應力,避免錫球槽因塑膠縮水時之應力影響而產生變形。」(參本院卷第15頁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15至17行),可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特徵在於底面是分成兩塊,而被證1底面為一橫肋中間有透孔,且被證1底面亦沒有連接到錫球槽之角落,亦可達成避免錫球槽因塑膠縮水時之應力影響而產生變形之功效,因此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與被證1之差別僅為單純形狀之不同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整體技術特徵為製造電連接器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1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完成,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②原告雖主張:被證1底面面積大;以圍堵方式避免虹吸現象;金屬端子由端子槽組入,再翻轉塑膠座體將錫球由錫球槽組入,工序較多增加生產成本,且金屬端子於翻轉過程中易損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則底面盡量小,金屬端子接腳則透過兩側之透孔穿出時,底面、透孔與錫球槽間故意保留開闊空間而不緊密包圍接腳,採疏通方式不會產生虹吸現象;金屬端子與錫球可直接由錫球槽組入,可達成降低生產成本及提昇產品良率之功效,兩者並不相同云云。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並未有「底面盡量小,採疏通方式不會產生虹吸現象,金屬端子與錫球可直接由錫球槽組入,可達成降低生產成本及提昇產品良率之功效」等限制條件,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記載並無不明確之情事,自無依創作說明及圖式增加申請專利範圍所未記載之限制條件,因此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因上揭理由而具進步性云云,委無足採。(4)被證2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①因被證2足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與被證2之技術特徵所差別僅在於系爭專利之底面形成一工字形透孔,而被證2凸塊兩側之透孔未與其中央之孔洞相連接而形成一工字形透孔,亦如前陳,且被證2底面亦沒有連接到錫球槽之角落亦可達成避免錫球槽因塑膠縮水時之應力影響而產生變形之功效,因此系爭專利與被證2結構之差別僅為單純形狀之不同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整體技術特徵為製造電連接器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2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完成,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②原告雖主張:被證2凸塊以大面積與錫球槽連接,非中段位置,凸塊兩端相互連接、延伸至錫球槽兩對應邊,以圍堵方式避免虹吸現象,金屬端子由端子槽組入,再翻轉塑膠座體將錫球由錫球槽組入,工序較多增加生產成本,且金屬端子於翻轉過程中易損壞,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底面盡量小,設置於錫球槽兩對應邊中段位置,採疏通方式不會產生虹吸現象,金屬端子與錫球可直接由錫球槽組入,可達成降低生產成本及提昇產品良率之功效云云。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並未有「底面盡量小;採疏通方式不會產生虹吸現象,金屬端子與錫球可直接由錫球槽組入,可達成降低生產成本及提昇產品良率之功效」等限制條件,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記載並無不明確之情事,自無依創作說明及圖式增加申請專利範圍所未記載之限制條件,因此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因上揭理由而具進步性云云,委無足採。(5)被證1、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被證1即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故被證1、3之組合,自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6)被證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經查,被證2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故被證2、3之組合自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6.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有應撤銷原因:(1)被證1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新穎性: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依附於第1項,係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一步界定「其中該錫球槽之底面係連接於兩對應邊之中段而呈一橫肋」,解釋其技術特徵時,應包含其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被證1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被證1之底面係連接於兩對應邊之中段而呈一橫肋,並進一步於橫肋設有透孔,亦已揭露系爭專利之一橫肋結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全部技術特徵已為被證1所揭露,因此被證1足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新穎性。②原告雖主張:被證1底面有矩形孔洞,非連續面,底面以大面積與錫球槽連接,3個透孔呈川字型,以圍堵方式避免虹吸現象,金屬端子由端子槽組入,再翻轉塑膠座體將錫球由錫球槽組入,工序較多增加生產成本,且金屬端子於翻轉過程中易損壞,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底面為連續面,面積盡量縮小以減少塑膠縮水時之應力影響,2個透孔呈二字型,採疏通方式不會產生虹吸現象,金屬端子與錫球可直接由錫球槽組入,可達成降低生產成本及提昇產品良率之功效不同云云。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並未有「底面為連續面,盡量小,透孔須呈二字型,採疏通方式不會產生虹吸現象,金屬端子與錫球可直接由錫球槽組入,可達成降低生產成本及提昇產品良率之功效」等限制條件,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記載並無不明確之情事,自無依創作說明及圖式增加申請專利範圍所未記載之限制條件,因此原告主張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因上述理由而具新穎性云云,要無足採。(2)被證2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新穎性:①經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依附於第1項,係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一步界定該錫球槽之底面係連接於兩對應邊之中段而呈一橫肋,解釋其技術特徵時,應包含其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2之先前技術足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被證2之電連接器結構,絕緣本體12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設有一凸塊122,該凸塊122與端子收容槽120將端子焊接端140四周包裹,且兩者之間的間隙稍大於端子焊接端140。被證2之凸塊係連接於錫球槽兩對應邊之中段而呈一橫肋,因此,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技術特徵亦為被證2所揭露。是以,被證2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新穎性。②原告雖主張:被證2之凸塊中央設有圓形孔洞,非連續面;凸塊面積大,易受塑膠縮水時的應力嚴重影響;有3個透孔呈101字型且互不連通;以圍堵方式避免虹吸現象;金屬端子由端子槽組入,再翻轉塑膠座體將錫球由錫球槽組入,工序較多增加生產成本,且金屬端子於翻轉過程中易損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底面則為連續面,且底面盡量小;2個透孔呈二字型;採疏通方式不會產生虹吸現象;金屬端子與錫球可直接由錫球槽組入,可達成降低生產成本及提昇產品良率之功效,是兩者顯不相同云云。惟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並未有「底面為連續面;底面盡量小;透孔呈二字型;採疏通方式不會產生虹吸現象,金屬端子與錫球可直接由錫球槽組入,可達成降低生產成本及提昇產品良率之功效」等限制條件,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記載並無不明確之情事,自無依創作說明及圖式增加申請專利範圍所未記載之限制條件,因此,原告上開主張,亦無足採。7.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有應撤銷原因:(1)被證1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新穎性:經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依附於第1項,係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一步界定「其中該錫球槽之底面呈球面狀」,解釋其技術特徵時,應包含其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被證1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惟被證1之底面係呈與錫球形狀配合的四角錐形狀,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底面呈球面狀之形狀仍有不同,因此,由被證1之結構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新穎性。(2)被證1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經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依附於第1項,係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一步界定「其中該錫球槽之底面呈球面狀」,解釋其技術特徵時,應包含其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被證1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被證1之底面係呈與錫球形狀配合的四角錐形狀,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底面呈球面狀之形狀雖有不同,但系爭專利之球面狀係為了穩固置放錫球,而被證1之底面之四角錐形狀亦可達成系爭專利之功效,系爭專利自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利用申請時的通常知識即能予以置換,且未產生無法預期的功效,由被證1之結構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3)被證1、4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經查,被證1即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故被證1、4之組合,自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4)被證2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新穎性:①經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依附於第1項,係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一步界定該錫球槽之底面呈球面狀,解釋其技術特徵時,應包含其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2足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被證2之電連接器結構,絕緣本體12在靠近底部的位置設有一凸塊122,該凸塊122與端子收容槽120將端子焊接端140四周包裹,且兩者之間的間隙稍大於端子焊接端140,且該凸塊122中央設有孔洞124,其圓形開口142的設置,能將錫球14定位在準確之位置上,再配合被證2之圖5及圖6所揭示之凸塊形狀,其凸塊之底面亦呈球面狀。因此,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技術特徵亦為被證2所揭露。是以,被證2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新穎性。②原告雖主張:根據被證2圖5,凸塊122為一斜面結構,與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定義之球面狀顯不相同。且與被證2特徵近似之被告mPGA478連接器,其底面明顯為四斜面之矩型透孔,並非球面狀云云。惟由被證2說明書第4頁第19行並配合圖5、圖6揭露:「……圓形開口142的設置,能將錫球14定位在準確之位置上……」(本院卷第96頁反面),可見被證2於凸塊122設有圓形開口並向內凹的孔洞供定位錫球,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錫球槽之底面呈球面狀之技術特徵,原告主張要非足採。(5)被證2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經查,被證2之先前技術即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整體結構已揭露於被證2,被證2自亦可達成系爭專利之功效,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整體技術特徵自為製造電連接器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2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完成,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6)被證2、4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經查,被證2之先前技術即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故被證2、4組合之先前技術,自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8.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有應撤銷原因:(1)被證1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新穎性:經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依附於第1項,係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一步界定係設有相互蓋合之一上蓋及一底座,該端子槽及錫球槽係設於該底座,解釋其技術特徵時,應包含其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之先前技術足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技術特徵在於設有相互蓋合之一上蓋及一底座亦已見於被證1之上蓋及底座結構,是被證1之結構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整體技術特徵。是以,被證1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新穎性。(2)被證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進步性:經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依附於第1項,係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一步界定係設有相互蓋合之一上蓋及一底座,該端子槽及錫球槽係設於該底座,解釋其技術特徵時,應包含其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2足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增加之技術特徵又為CPU連接器之習用結構,亦可見揭示於被證3之第一圖及第三圖(本院卷第104頁反面、第105頁),其於插座10上方蓋有頂橫移板60,其中插座10即為系爭專利之底座,頂橫移板60即為系爭專利之上蓋。因此,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技術特徵已為被證3所揭露。而被證2及被證3與系爭專利均為CPU用之連接器,是對連接器製造之業者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應用或組合渠等引證之技術內容,並無困難,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整體技術特徵為製造電連接器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結合被證2、3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完成,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進步性。(四)綜上所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均有應撤銷之事由存在,則依前述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第2項規定,自不得對被告主張權利,是原告起訴請求如其前揭聲明所示,即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於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予一一論述,附此敘明。六、訴訟費用之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中  華  民  國  101 年  9  月  14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三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1 年  9  月  17  日      書記官 葉倩如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系爭商標係由新加坡商00000000000有限公司於西元1993年起首先使用於車用及建築用玻璃膠膜、隔熱紙等商品上之標誌,最早於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瑞士、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獲准註冊,在我國乃於85年起陸續申准註冊在案,並自86年1月起持續密集於汽車購買指南、一手車訊、超越車訊、汽車百科等專業雜誌刊登廣告,且已經智慧局於95年2月3日中台評字第H00930387號、95年8月31日中台評字第H00940131號、93年11月24日中台異字第G00930551號、94年6月7日中台評字第H00930388號、94年9月26日中台評字第H00940132號等處分書認定係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著名商標等情,業據提出智慧局商標資料檢索服務查詢、上開廣告及處分書等件為證(本院卷(一)第23至24頁、72至219頁),經核相符;被告雖抗辯智慧局上開處分書為95年間作成,不足證明系爭商標仍為著名商標云云,惟徵諸系爭商標於95年間即經智慧局認定為著名商標,其後原告或其前手仍繼續刊登前揭廣告行銷系爭商標商品,自足認系爭商標仍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著名商標。2.又系爭商標既為著名商標,無論其先天識別性如何,顯已取得高度之後天識別性,是被告抗辯系爭商標無識別性云云,自非可採。(二)被告均有使用被控侵權商標於隔熱紙商品之行為: 被告全統隔熱紙公司有使用被控侵權商標於隔熱紙商品之行為,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二)第243頁)。至於原告主張其餘被告亦有使用被控侵權商標於隔熱紙商品部分,雖為被告否認,惟查,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99",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系爭商標係由新加坡商00000000000有限公司於西元1993年起首先使用於車用及建築用玻璃膠膜、隔熱紙等商品上之標誌,最早於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瑞士、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獲准註冊,在我國乃於85年起陸續申准註冊在案,並自86年1月起持續密集於汽車購買指南、一手車訊、超越車訊、汽車百科等專業雜誌刊登廣告,且已經智慧局於95年2月3日中台評字第H00930387號、95年8月31日中台評字第H00940131號、93年11月24日中台異字第G00930551號、94年6月7日中台評字第H00930388號、94年9月26日中台評字第H00940132號等處分書認定係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著名商標等情,業據提出智慧局商標資料檢索服務查詢、上開廣告及處分書等件為證(本院卷(一)第23至24頁、72至219頁),經核相符;被告雖抗辯智慧局上開處分書為95年間作成,不足證明系爭商標仍為著名商標云云,惟徵諸系爭商標於95年間即經智慧局認定為著名商標,其後原告或其前手仍繼續刊登前揭廣告行銷系爭商標商品,自足認系爭商標仍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著名商標。2.又系爭商標既為著名商標,無論其先天識別性如何,顯已取得高度之後天識別性,是被告抗辯系爭商標無識別性云云,自非可採。(二)被告均有使用被控侵權商標於隔熱紙商品之行為: 被告全統隔熱紙公司有使用被控侵權商標於隔熱紙商品之行為,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二)第243頁)。至於原告主張其餘被告亦有使用被控侵權商標於隔熱紙商品部分,雖為被告否認,惟查,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8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16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8-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7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0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前述logo圖係原告委由他人設計等語(見本案卷第15頁),有其提出之授權聲明附卷為證(見本案卷第55頁),故應堪信為真實。而被告呂黛芬前述「○○○書店」所使用之圖片(見本案卷第57至99頁產品圖片,但本案卷第95頁所示圖片除外),多有該logo圖,故系爭圖片應為原告所有。(二)經當庭勘驗本案卷第217頁所附原證8光碟,勘驗結果:「除編號1為101KB外,其餘檔案大小均與原告民事陳報(二)狀所載(見本案卷第231至241頁)同,且照片畫面均能放大至幾近螢幕」(見本案卷第249頁)。查一般自他人網頁下載圖片,其檔案大小通常不超過20kb,且開啟檔案後,照片畫面通常不大,然原告所提上開系爭圖片檔案,最小者亦有52.9kb(見本案卷第239頁),且開啟照片檔案,畫面均能大至幾近螢幕,故應均為系爭圖片之原始檔案,而衡諸常情,僅系爭圖片之創作人或著作人,始能提出照片原始檔案。(三)綜上所述,原告應為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人。又原告雖至多僅為系爭產品之經銷商而非原廠(見本案卷第15頁之原告自承),但商標權與著作權係二事,原告就系爭產品縱無商標權,其拍攝之系爭圖片,仍得有著作權,故被告被告呂黛芬質疑原告為經銷商,何以有拍攝系爭產品之權利云云(見本案卷第135、259頁),容有誤會。三、被告呂黛芬不法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之行為:(一)被告呂黛芬前述「○○○書店」所使用之圖片(見本案卷第57至99頁產品圖片,但本案卷第95頁所示圖片除外),均有前述logo圖,已如前述,且經核均與原告所提系爭圖片之檔案內容相符。(二)被告呂黛芬並未主張並舉證其使用系爭圖片已得原告同意,故被告呂黛芬係不法侵害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四、被告呂黛芬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至少具過失:(一)被告呂黛芬迭次自承:伊的圖是從博客來網路商店抓的,伊未與博客來人員聯繫過等語(見本案卷第223、251頁),故被告呂黛芬於使用系爭圖片前,並未盡其善良管理人之合理查證義務。(二)退而言之,假設博客來網路商店確有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其亦不當然同意被告呂黛芬使用;而即使博客來網路商店僅具系爭圖片之使用權,授權人縱授權或同意博客來網路商店使用,亦不當然同意授權被告呂黛芬使用,故無論於以上何情形,被告呂黛芬在未得同意前,即擅自下載使用,均至少具過失無誤。五、被告呂黛芬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之損害賠償額度:(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第1項)。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7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7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前述logo圖係原告委由他人設計等語(見本案卷第15頁),有其提出之授權聲明附卷為證(見本案卷第55頁),故應堪信為真實。而被告呂黛芬前述「○○○書店」所使用之圖片(見本案卷第57至99頁產品圖片,但本案卷第95頁所示圖片除外),多有該logo圖,故系爭圖片應為原告所有。(二)經當庭勘驗本案卷第217頁所附原證8光碟,勘驗結果:「除編號1為101KB外,其餘檔案大小均與原告民事陳報(二)狀所載(見本案卷第231至241頁)同,且照片畫面均能放大至幾近螢幕」(見本案卷第249頁)。查一般自他人網頁下載圖片,其檔案大小通常不超過20kb,且開啟檔案後,照片畫面通常不大,然原告所提上開系爭圖片檔案,最小者亦有52.9kb(見本案卷第239頁),且開啟照片檔案,畫面均能大至幾近螢幕,故應均為系爭圖片之原始檔案,而衡諸常情,僅系爭圖片之創作人或著作人,始能提出照片原始檔案。(三)綜上所述,原告應為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人。又原告雖至多僅為系爭產品之經銷商而非原廠(見本案卷第15頁之原告自承),但商標權與著作權係二事,原告就系爭產品縱無商標權,其拍攝之系爭圖片,仍得有著作權,故被告被告呂黛芬質疑原告為經銷商,何以有拍攝系爭產品之權利云云(見本案卷第135、259頁),容有誤會。三、被告呂黛芬不法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之行為:(一)被告呂黛芬前述「○○○書店」所使用之圖片(見本案卷第57至99頁產品圖片,但本案卷第95頁所示圖片除外),均有前述logo圖,已如前述,且經核均與原告所提系爭圖片之檔案內容相符。(二)被告呂黛芬並未主張並舉證其使用系爭圖片已得原告同意,故被告呂黛芬係不法侵害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四、被告呂黛芬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至少具過失:(一)被告呂黛芬迭次自承:伊的圖是從博客來網路商店抓的,伊未與博客來人員聯繫過等語(見本案卷第223、251頁),故被告呂黛芬於使用系爭圖片前,並未盡其善良管理人之合理查證義務。(二)退而言之,假設博客來網路商店確有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其亦不當然同意被告呂黛芬使用;而即使博客來網路商店僅具系爭圖片之使用權,授權人縱授權或同意博客來網路商店使用,亦不當然同意授權被告呂黛芬使用,故無論於以上何情形,被告呂黛芬在未得同意前,即擅自下載使用,均至少具過失無誤。五、被告呂黛芬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之損害賠償額度:(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第1項)。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3 1 1 1 35",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9 1 1 1 5",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9 1 1 1 29",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 { "issueRef": "12", "lawName":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 { "issueRef": "17", "lawName":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前述logo圖係原告委由他人設計等語(見本案卷第15頁),有其提出之授權聲明附卷為證(見本案卷第55頁),故應堪信為真實。而被告呂黛芬前述「○○○書店」所使用之圖片(見本案卷第57至99頁產品圖片,但本案卷第95頁所示圖片除外),多有該logo圖,故系爭圖片應為原告所有。(二)經當庭勘驗本案卷第217頁所附原證8光碟,勘驗結果:「除編號1為101KB外,其餘檔案大小均與原告民事陳報(二)狀所載(見本案卷第231至241頁)同,且照片畫面均能放大至幾近螢幕」(見本案卷第249頁)。查一般自他人網頁下載圖片,其檔案大小通常不超過20kb,且開啟檔案後,照片畫面通常不大,然原告所提上開系爭圖片檔案,最小者亦有52.9kb(見本案卷第239頁),且開啟照片檔案,畫面均能大至幾近螢幕,故應均為系爭圖片之原始檔案,而衡諸常情,僅系爭圖片之創作人或著作人,始能提出照片原始檔案。(三)綜上所述,原告應為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人。又原告雖至多僅為系爭產品之經銷商而非原廠(見本案卷第15頁之原告自承),但商標權與著作權係二事,原告就系爭產品縱無商標權,其拍攝之系爭圖片,仍得有著作權,故被告被告呂黛芬質疑原告為經銷商,何以有拍攝系爭產品之權利云云(見本案卷第135、259頁),容有誤會。三、被告呂黛芬不法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之行為:(一)被告呂黛芬前述「○○○書店」所使用之圖片(見本案卷第57至99頁產品圖片,但本案卷第95頁所示圖片除外),均有前述logo圖,已如前述,且經核均與原告所提系爭圖片之檔案內容相符。(二)被告呂黛芬並未主張並舉證其使用系爭圖片已得原告同意,故被告呂黛芬係不法侵害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四、被告呂黛芬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至少具過失:(一)被告呂黛芬迭次自承:伊的圖是從博客來網路商店抓的,伊未與博客來人員聯繫過等語(見本案卷第223、251頁),故被告呂黛芬於使用系爭圖片前,並未盡其善良管理人之合理查證義務。(二)退而言之,假設博客來網路商店確有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其亦不當然同意被告呂黛芬使用;而即使博客來網路商店僅具系爭圖片之使用權,授權人縱授權或同意博客來網路商店使用,亦不當然同意授權被告呂黛芬使用,故無論於以上何情形,被告呂黛芬在未得同意前,即擅自下載使用,均至少具過失無誤。五、被告呂黛芬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之損害賠償額度:(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第1項)。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前述logo圖係原告委由他人設計等語(見本案卷第15頁),有其提出之授權聲明附卷為證(見本案卷第55頁),故應堪信為真實。而被告呂黛芬前述「○○○書店」所使用之圖片(見本案卷第57至99頁產品圖片,但本案卷第95頁所示圖片除外),多有該logo圖,故系爭圖片應為原告所有。(二)經當庭勘驗本案卷第217頁所附原證8光碟,勘驗結果:「除編號1為101KB外,其餘檔案大小均與原告民事陳報(二)狀所載(見本案卷第231至241頁)同,且照片畫面均能放大至幾近螢幕」(見本案卷第249頁)。查一般自他人網頁下載圖片,其檔案大小通常不超過20kb,且開啟檔案後,照片畫面通常不大,然原告所提上開系爭圖片檔案,最小者亦有52.9kb(見本案卷第239頁),且開啟照片檔案,畫面均能大至幾近螢幕,故應均為系爭圖片之原始檔案,而衡諸常情,僅系爭圖片之創作人或著作人,始能提出照片原始檔案。(三)綜上所述,原告應為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人。又原告雖至多僅為系爭產品之經銷商而非原廠(見本案卷第15頁之原告自承),但商標權與著作權係二事,原告就系爭產品縱無商標權,其拍攝之系爭圖片,仍得有著作權,故被告被告呂黛芬質疑原告為經銷商,何以有拍攝系爭產品之權利云云(見本案卷第135、259頁),容有誤會。三、被告呂黛芬不法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之行為:(一)被告呂黛芬前述「○○○書店」所使用之圖片(見本案卷第57至99頁產品圖片,但本案卷第95頁所示圖片除外),均有前述logo圖,已如前述,且經核均與原告所提系爭圖片之檔案內容相符。(二)被告呂黛芬並未主張並舉證其使用系爭圖片已得原告同意,故被告呂黛芬係不法侵害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四、被告呂黛芬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至少具過失:(一)被告呂黛芬迭次自承:伊的圖是從博客來網路商店抓的,伊未與博客來人員聯繫過等語(見本案卷第223、251頁),故被告呂黛芬於使用系爭圖片前,並未盡其善良管理人之合理查證義務。(二)退而言之,假設博客來網路商店確有系爭圖片之著作財產權,其亦不當然同意被告呂黛芬使用;而即使博客來網路商店僅具系爭圖片之使用權,授權人縱授權或同意博客來網路商店使用,亦不當然同意授權被告呂黛芬使用,故無論於以上何情形,被告呂黛芬在未得同意前,即擅自下載使用,均至少具過失無誤。五、被告呂黛芬侵害系爭圖片著作財產權之損害賠償額度:(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第1項)。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
(一)就原告主張97年度被告曾於DM上誤用有系爭標誌,經原告信函通知,被告即將該DM回收、銷毀後,雙方達成和解,被告並不爭執,惟原告主張被告於近日又再次於DM上使用貼有系爭標誌之照片並非事實:1、細鐸原證2之內容,被告之DM雖未附有印刷日期,惟由原證2第4頁之香水廣告及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DM應為和解當時(即97年初)所印製,蓋一般香水廣告,尤其是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部分,必定是刊登最新推出之香水。而原證2第4頁兩側較大版面所刊登之香水,並非近期所推出之香水,可見該原證2之DM並非近期之廣告。尤其,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有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可證,益見原證2之DM乃96年終至97年1、2月之廣告物。2、原證2乃係兩造和解前之廣告DM無誤,且依被告之印象該份DM即為原告於97年執之認為被告侵害其權益時所據以主張之DM廣告物,兩造於97年已達成和解,現原告再執當年相同DM廣告物主張權利,實無理由。(二)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先證明系爭標誌已為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且被告所出售之系爭產品上並未有系爭標誌,自未符合前開公平交易法之規定。又原告所提刊登廣告一覽表及廣告內容影本乙份,欲證明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惟細鐸前揭證物,均為CANUS商品廣告,或原告為贊助商之收據,至多表彰「CANUS」商標,與原告所主張系爭標誌為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並無任何關連。(三)又系爭標誌並未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此為原告所不爭執,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惟被告究侵害原告何權利?有無造成原告受有損害?二者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原告均未明確舉證,且由原證2觀之,原告所主張之標誌實難辯認,一般消費者不可能去注意,兩造間之銷售通路亦不相同,被告僅於其店內銷售,實無造成原告任何損害,被告所販賣之商品亦無系爭標誌,被告何以需負侵權責任。(四)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62頁)(一)中明百貨行係被告步明忠獨資經營(見本院卷第28頁商業登記資料查詢)。(二)被告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被告之銷售廣告DM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見原證3律師函影本),兩造達成和解,被告並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見原證4中國時報影本)。(三)原告於99年9月3日以臺中愛國街郵局第365號存證信函表示被告刊登道歉啟事後又在市面上銷售貼有系爭標誌之CANUS商品,要求被告出面解決,被告並於99年9月6日收受該存證信函(見原證5存證信函影本、回執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曾於97年間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將系爭標誌之字樣及圖案使用於銷售廣告上,經原告發現後,曾委託律師發函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原告權益之行為及聲明道歉,嗣後兩造雖達成和解,惟被告利用事情經過一、二年後,人們記憶逐漸淡忘,又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銷售廣告,牟取不法之利益云云,既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則本件首應審酌者乃為被告有無於99年間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爰分述如下:1、經查,原告主張原證2之廣告係99年間被告又流通在市面,經訴外人趙喜蓮取得云云,固經證人趙喜蓮到庭證稱:「第二次是我自己去拿,也是我們專櫃小姐告訴我,所以我自己跑去被告南京西路的店門口拿,有一大疊廣告,抽了2張寄去給原告。因為已經和解了,所以我很難相信第二次又發生這件事」等語(參本院100年6月29日言詞辯論筆錄),惟核諸證人趙喜蓮對於其取得前開銷售廣告之時間,前後所述為「在和解之後的好多個月之後,應該是99年或98年」、「在和解之後沒有幾個月」、「(問:證人說被告在和解之後又再犯,時間有沒有超過半年?)感覺沒有超過六個月」等語以觀,證人實無法明確證述其確切取得前開廣告之時間,且證人所述之「和解」究係指兩造達成和解之時,抑或被告於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之時點,亦非無疑,則其究係在被告刊登道歉啟事之前或之後取得上開廣告,即非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所能證明;又縱或以被告97年3月14日刊登道歉啟事作為證人所指之「和解」時點,則證人趙喜蓮取得廣告之時間至遲應在97年9月之前,亦與原告所主張被告係在99年間仿製原來之侵權廣告再度使用之情節不符,是依上所述,自難以證人趙喜蓮之前開證詞逕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2、次查,被告辯稱由原證2第1頁第1行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之產品,可了解原證2之廣告應為和解前(即96年年終至97年1、2月)所印製,蓋KOSE每年接近年終時所推出之周年慶組合,每年均不相同,而「完美尊容回饋組」係KOSE公司96年終至97年初所推出之組合等語,亦據其提出96年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南京西路店週年慶第14頁特刊中之「KOSE完美尊容回饋組」週年慶組合及KOSE96年全通路週年慶活動企劃案為證(見本院卷第81頁、第91頁),堪認被告前開所辯,亦非無據。3、是以,原告既無法證明被告於99年間再次使用原證2之廣告銷售系爭產品,則其前開主張尚非可採。(二)次按事業就其營業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不得以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他人姓名、商號或公司名稱、標章或其他表示他人營業、服務之表徵,為相同或類似之使用,致與他人營業或服務之設施或活動混淆,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上開條文所稱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係指具有相當知名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多數所周知;所謂之表徵,則指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特別顯著,足以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據以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誌,並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辨別;或文字、圖形、記號、商品容器、包裝、形狀、或其聯合式本身未特別顯著,然因相當時間之使用,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認知並將之與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聯想者。而判斷表徵是否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應綜合審酌以該表徵為訴求之廣告量及其商品或服務於市場之行銷時間、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媒體之報導等是否足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對該表徵產生印象,及參酌具有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之品質及口碑暨當事人有無就該表徵之商品或服務提供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及客觀性之市場調查資料等事項,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3、7、10條亦可資參照。查,原告主張系爭標誌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云云,固據其提出原證3之廣告資料等為證,惟為被告所否認,而觀諸前開廣告內容,除其中之1份廣告載有「買肯拿士認原廠認證標誌,有保障」之字樣外,其餘之廣告均係針對「CANUS」之產品為介紹,並非以系爭標誌作為其產品廣告之訴求,相關消費者實難透過前開廣告而知悉系爭標誌與原告提供系爭產品間之關連性,是依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尚難逕認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則原告主張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亦係該當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為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無足採。(三)再按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係不公平競爭行為之概括規定,行為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可從行為人與交易相對人之交易行為,及市場上之效能競爭是否受到侵害加以判斷。事業如有以抄襲他人著名商品之外觀或表徵,積極攀附他人著名廣告或商譽等方法,榨取其努力成果,而有妨害市場之效能競爭之情形,其行為即有違反行為時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亦即須事業以積極行為高度抄襲或故意引人誤認所銷售商品與被攀附者間有某種關係,始足認定之;倘事業之行為並無欺罔或顯失公平,亦對市場上之效能競爭無妨害,則無該法條之適用(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判字第1649號判決參照)。查,原告所提原證2之廣告文宣,尚無法證明係被告於99年間所使用,已如前述,而觀諸其上系爭產品之照片,僅能看出代表肯拿士公司之羊頭標誌,至於系爭標誌則因在照片中之位置、大小而無法清楚辨識,參以原告既無法證明系爭標誌已為相關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其就被告所販售平行輸入之系爭產品上並未張貼系爭標誌一節亦不爭執,則依上開情節尚難認被告於99年間有不當競爭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是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第31條、第34條請求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負擔費用將本案判決主文刊載於報紙,亦無理由。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於95年1月間與被告中華經貿網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經貿網公司)簽訂製作網站契約,被告經貿網公司要求原告提供產品圖片,由被告經貿網公司進行網頁排版製作,原告於95年2月、97年透過電子郵件傳送原告著作之圖片給經貿網公司製作原告委託之網站,並自95年4月20日網站製作完成後合約開始起算生效,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自行製作網站,而與被告經貿網公司陳衛銘確認不再續約,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董事兼業務即被告陳衛銘,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將原告這一兩年提供之產品圖片,直接製作成另一個網站,賣給訴外人佳禾數碼電子有限公司(下稱佳禾公司)。另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於95年5月25日簽約進行網站製作與產品網路拓展,該網站上即已使用原告圖片,侵害原告著作權。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法定代理人,明知被告經貿網公司持有原告提供之產品圖片係原告著作,共同侵害原告著作權。(二)原告於97年4月15日發現訴外人佳禾公司大量使用原告製作產品圖片,立即進行蒐證並發存證信函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撤除相關產品圖片等,惟相關網站圖片仍不移除,原告遂報警提出著作權侵害刑事告訴,並於99年5月18日、99年5月24日於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進行網頁公證,證12與證13網站上圖片與證8、證9相同。又本件於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對佳禾公司偵查後不起訴處分書中提及:佳禾公司2個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與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蔣家琳(即陳衛銘之妻,亦是經貿網公司董事)於偵查中結證稱:徐正佳沒有要求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圖片來製作網站,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已證實該侵權相關網頁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經佳禾公司提供相關資訊自95年5月25日起,以每年9萬6千元委託被告經貿網公司製作與維護網站至今,被告經貿網公司因拿原告圖片製作佳禾公司網站並公開於網路上散佈,協助佳禾公司於網路上拓展產品,影響原告業績銷售,並不法獲利達9萬6千元×4年=38萬4千元。(三)95年、97年原告將圖片傳給被告經貿網公司後(即原證10圖片,下稱系爭攝影著作),被用於製作三個網站畫面,即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目前上述3侵權網站,所有人與技術聯絡人皆為被告陳衛銘。被告經貿網公司揚言將公司及個人資產轉移,以逃避賠償責任,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理事長為陳衛銘,並將侵權網站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中文名稱改為網拓協會,企圖將資產與業務轉移至新組織,繼續進行原經貿網公司業務。(四)又原告製作拍攝圖片時,特別購買高倍數電子顯微鏡、高倍數數位相機與進口之近拍鏡頭,聘請具攝影知識員工、進行產品圖片製作,每個圖片被告使用2-4年不等並散佈於3個網站上,共157張圖片,每張圖片每年使用費以2000元計算,初估約2年×157張×2000元=62萬8千元。又原告花費兩年時間陸續製作產品圖片提供給被告經貿網公司每年9.8萬元完成之網站內容,該網站圖片內容價值超過9.8萬元×2=19.6萬元。且原告製作產品圖片157張,製作人員共有4人,前後歷時約三個月,工資花費每人每月平均薪資費用3萬元×4人×3月=36萬元。依著作權法第88條規定被害人不易證明其損害時,且屬於故意且情節重大者,得請求法院酌定100萬元以下之賠償額,被告等共同侵害原告之著作權,原告依著作權法第87條、88條、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85條、第184條、公司法第23條請求被告負連帶賠償責任。(五)對被告答辯之陳述:1、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實際經營人,負責對外推銷、販售網站製作、網站行銷、指示網站製作等:⑴原告追究訴外人佳禾公司侵害著作權,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書面聲明指出該網站圖文由被告經貿網公司銷售業務陳衛銘展示後販售給他,並收取網站架設製作相關費用。⑵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陳張月,為被告陳衛銘之母親,為名義負責人,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小型家族公司,幾乎沒有聘請他人進行相關網站作業,董事為陳衛銘本人、陳衛銘之妻蔣家琳、監察人陳衛銘之父親,且該公司所屬侵權網站域名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申請人、管理人、技術聯絡人均是陳衛銘。⑶被告陳衛銘雖辯稱為工程師,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惟整體網頁行銷規畫中仍以關鍵字及網站製作為主,關鍵字須配合網頁主題如產品名稱、產品介紹、產品圖片等,且關鍵字分布於網址、網頁標題、網頁內文、圖片中,是關鍵字之建置亦為網站製作與建置圖文之一部分,密不可分,況且網頁製作、維護、修改後上傳公開於網路上,均需要網域名稱所有人設定DNS對應之主機帳號密碼,非經網域所有人陳衛銘授權,絕無帳號密碼可以任意更改上傳,被告陳衛銘為侵害原告著作權主導人之一。又原告委託被告經貿網公司製作網站之初至結束,網頁製作、維護、修改均以電話或Email通知陳衛銘,無任何其他人員與原告接洽,亦非如被告陳衛銘所說由大陸員工與原告洽談網頁製作內容。訴外人佳禾公司聲明作證文件亦指出:陳衛銘從一開始業務推銷、聯絡、銷售、收款,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只有陳衛銘一人,陳衛銘與本件侵害著作權有直接關係。2、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第6734、第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已由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臺灣士林地檢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並由該署委託司法院認可之專業機構鑑定著作權成立與侵權鑑定,鑑定結論為該原始拍攝之照片享有著作權,並經比對原告提供之原稿檔案,與證7、證8、證9、證12、證13完全相同。3、就被告對原告所提證物否認實質內容部分,原告說明如下:⑴原證7為被告大量使用原告圖文在幫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原告使用IE瀏覽器上網瀏覽拍照畫面保存,時間點為右方視窗顯示有97年5月16日股票指數資訊、法人當日進出、融資融卷、與國際股市匯市資訊,至少證明該網頁瀏覽時間點於5月16日之後,該時間點已於合約終止日97年4月20日之後近一個月,無人可以預測未來股市詳細資訊。另證7第92頁網頁畫面可與證13附件1畫面比對無異,證7第93頁網頁畫面可與證13附件2畫面比對無異,證7第94頁網頁畫面可與證13附件4畫面比對無異,證7第98頁網頁畫面可與證13附件5畫面比對無異,證7第99頁網頁畫面可與證13附件6畫面比對無異,證7第116頁網頁畫面可與證13附件7畫面比對無異,證7第117頁網頁畫面可與證13附件8畫面比對無異,證7第121頁網頁畫面可與證13附件9畫面比對無異,證7第119頁網頁畫面可與證13附件10畫面比對無異,證7第120頁網頁畫面可與證13附件11畫面比對無異。且依證16內容,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經看過侵權網站(證物0730-04)與(證物000000000)指認該網頁內容為被告經貿網公司製作與銷售網站內容無誤,刑事偵查庭中證物0730-04與證物000000000即證7完全相同證物。⑵原證8畫面右側視窗仍開有臺灣與國際股匯市資訊,證明時間點為97年5月10日,相關畫面可由證12比對相同之畫面。原證9與公證網頁證13附件18完全相同,侵害原告著作長達2-3年。⑶原證11為網址所有人與技術聯絡人資料,侵權網址所有人為陳衛銘,該畫面與原證12中附件34、附件35、附件36相同。⑷原證14為被告經貿網公司將資產與業務完全轉移至新成立之網拓協會,企圖逃避侵權刑事責任與民事侵權賠償責任,兩單位業務性質完全相同。原證12網頁畫面即為網拓協會網站,網頁:http://www.asia-manufacturer.com,與經貿網公司網址相同,兩者實際經營人均為陳衛銘。4、被告辯稱網站侵權照片由網路上隨意下載,絕非屬實,蓋原告照片有其獨特性,包括角度、特徵及欲呈現之意念表達,其中有透過顯微鏡將該物品放大40倍後拍攝,除原告提供外,無法由其他非原告網站上取得完全相同之原始圖稿,且被告侵權圖片數量高達157張,如何由網路隨意下載157張圖片都是原告之照片,顯然非屬一般隨意下載,係故意選取原告圖片製作網站,侵害著作權意圖明確。5、被告質疑系爭攝影著作原著者是否為原告,因原告擁有該原始圖稿檔案,原始圖稿檔案比網站上圖片圖檔較大且像素較高,該原始圖稿已提交士林地檢署進行相關比對,證15鑑定報告已經比對原始圖稿,結論為原告擁有著作權。6、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侵權事實:⑴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實際負責人陳衛銘,將原告兩年來陸續提供產品圖片製成之網站共計超過124頁,97年4月原告表明要自行製作網站,於雙方合約結束後,被告將原網頁內容(含原告圖片)未做任何修改刪除,直接將該網站網頁內容轉賣給佳禾公司,並將原網站每一個網頁上著作權宣告由copyright2006WellshowTechnologyCo.,Ltd(原告英文名稱)直接修改為copyright2006ChingHoDigitalElectricCo.,Ltd.(佳禾公司英文名稱)後,上傳到網路空間供大眾瀏覽,進行公開傳輸、公開展示、公開發表等行為。被告陳衛銘明知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於市場上有商業競爭關係,竟將原告著作圖片(證10原圖稿1-156)共計156張所製作之網站超過124頁轉賣給佳禾公司。⑵被告辯稱網站修改需要一段時間云云,惟會製作網站者都知道該網頁可以關閉不公開於網路上,等新網站完全做好後再重新公開,或是修改網址DNS指向設定後,4小時內即可完全關閉該網站,最簡單之方法直接刪除網站空間上檔案也只要10分鐘即可完成,而該網站合約到期後不但沒有刪除或關閉,卻將全部網頁公司名稱修改成訴外人佳禾公司英文名稱後,才上傳到網路主機空間供大眾瀏覽,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衛銘惡意侵害原告著作權事實明確,且原告報警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才將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完全關閉。⑶被告雖辯稱因網站關鍵字排名等云云,惟原告合約到期後,被告陳衛銘為避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不願關閉網站上原告圖片,被告陳衛銘係為獲取被告經貿網公司自身利益而損害原告權益,轉移給佳禾公司使用,故意侵害原告著作權。又被告辯稱存證信函未指明侵權圖片為何,惟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整個網站全部更改版權轉給佳禾公司使用,所有網站圖片都全部侵權,無須特別指名哪些圖片侵權。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有原告辛苦製作之產品圖片,主要用來開拓產品銷售之用,原告委託經貿網公司製作網站2年期間,從該網站上持續收到國內外客戶詢問產品之Email約300餘封,確實因該產品圖片放置於前開網站上,許多有需要此產品之客戶看到圖片後詢問並採購,被告陳衛銘係經貿網公司負責人與網址所有人,知道有許多客戶透過該網站產品圖片發送Email向原告詢問購買產品,當整個網站更改版權轉給佳禾公司後,佳禾公司亦會因該網站獲得相對利益,並非如被告所述縱有損害亦微乎其微,原告自行辛苦製作產品圖片是要自行增加產品銷售,並非幫助佳禾公司增加產品業務銷售。⑸web.archieve.org網站中存留之歷史資料,可以利用侵權網站中每個網頁之完整網址搜尋出來,因archieve.org網站是每隔約1-4個月不定時到各網站收集資料,被告陳衛銘於97年4月10日左右電話通知原告續約繳費,原告不想再續約,被告陳衛銘立刻執行著作版權修改動作,上傳於網路上。被告所提被證6中於web.archieve.org網站上僅輸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是指該網站首頁,如果將該侵權網站上產品網頁檔案號碼完整打上,即可找出該網頁歷史資料。如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26-wireless-networking-solution.html可以呈現原證19之內容,顯示該網址97年4月15日與97年5月5日均有留存紀錄,且版權已更改為佳禾公司。7、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侵權事實:⑴被告經貿網公司實際負責人陳衛銘,將原告兩年來陸續提供之產品圖片挑選51張,放在被告經貿網公司自行成立之B2B(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供大眾瀏覽,並於每張照片上方標示佳禾公司之英文名稱,下方亦顯示佳禾公司英文名稱、公司聯絡電話、地址等資訊,侵害原告51張攝影著作。⑵上開網站是被告陳衛銘另外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並將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公司名稱標示改為網拓協會網站,原告於99年5月18日進行網頁公證時仍有31張原告圖片於該網站上,該網站並標示為網拓協會,原告於99年5月偵查庭中提交原證12、13公證資料給檢察官,當時檢察官,並沒有提供該網頁公證書給被告陳衛銘,陳衛銘回家1小時後可以將圖片完全移除,表示陳衛銘完全知道網站上那些圖片是原告所有,且可以立刻由網站所有人陳衛銘任意移除,卻經過2年才移除,惡意侵權事實明確。⑶被告陳衛銘辯稱該網頁內容係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惟被告陳衛銘為3個侵權網址所有權人,可以完全控制該網址之網頁mail、網站功能與發佈網站內容等,具有管控該網址之網頁是否公開刊登管理之權,該網站上侵權圖片並未以原告名稱刊登,而是以佳禾公司名稱刊登,原告從未有該網站之許可帳號密碼,且97年4月20日解約後,原告已不是被告經貿網公司客戶,何來廠商自行上傳之說?原告也不會上傳自行辛苦製作圖片而標示佳禾公司之名稱、聯絡方式增加銷售競爭,於理不合。⑷原證13附件12畫面是原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與網拓協會www.asia-manufacturer.com畫面,該網站僅提供免費會員10項產品上傳,超過10個產品,就需要收費才能刊登,原證12附件3至附件33就有31張圖片,且右方顯示DIAMONDMEMBER(鑽石會員)與證8左上方圖DIAMONDMEMBER字樣相同,FreeMEMBER(免費會員)則如原證13附件15左上方FreeMEMBER字樣,被告以附件12第2項假造畫面辯稱由免費會員自行上傳,且無法追蹤是誰上傳云云不足採信。又原證8中每一頁圖片上面顯示佳禾公司英文名稱,圖片下方包含佳禾公司英文地址、電話、傳真等,上傳帳號明確是佳禾公司,只是由被告經貿網公司陳衛銘代為製作上傳,網址所有人陳衛銘有最大權限可以上傳、修改與刪除。該產品圖片原告當初僅提供給被告經貿網公司陳衛銘製作網站,未曾在其他網站上公開或外流他人,亦不可能任意由他人自網路上取得後上傳。⑸原證20即被告網拓協會侵權之事實,蒐證日期於證物畫面右邊,Yahoo新聞日期資料為99年5月19日。被告陳衛銘將www.asia-manufacturer.com完整網站由經貿網公司改為網拓協會後,網站內容完全相同,亦侵權原告著作。8、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侵權事實:⑴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是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另外製作之網站,該網站上圖片如證9所示,上方第二列最右邊水藍色圖片是原告攝影著作,該著作未曾傳送給被告經貿網公司,該網站上圖片幾乎從GlobalsourcesB2B網站上圖片盜用複製轉貼至佳禾公司網站,而原告於95年6月至96年5月間每月花費44850元,將圖片製作完後刊登於GlobalsourceB2B網站公開展示,遭被告經貿網公司從網路上COPY盜用該圖片幫佳禾公司製作網站,自95年起至今都不願移除。證15第22頁最下方編號C200原拍攝圖,證15第163頁進行重疊比對,完全吻合。⑵被告雖辯稱由於疏忽未予注意,已經移除云云,惟刑事告訴於97年6、7月已經提出,自今已經3年半才移除,原告之前提供相關侵權資料等,被告一律以該圖片與原告不相干回應。另由原證21web.archive.org網站查詢到自95年8月即開始使用該圖片,被告否認95年起即使用該侵權圖片不可採信。9、被告經貿網公司為營利單位,其所經營之B2B網站花費相當之成本,需要收費之鑽石會員才能獲利或回收成本,所有B2B免費會員之上傳圖片與功能皆有所限制,被證17契約書中服務內容包涵B2B網站www.asia-manufacturer.com不限產品列入收費項目。10、原證20蒐證時間是99年5月19日,與原證12(3-33)網頁公證書99年5月18日僅差一天,因網頁公證書製作時,電腦畫面解析度不夠,無法完整顯示網頁畫面,僅能顯示畫面中圖片,缺少網拓協會與Logo字樣,證20蒐證方式與證7、證8相同,以IE瀏覽器上網,直接將螢幕畫面直接截取存檔。11、被告陳衛銘除了原網站製作合約外,96年5月另外向原告推銷被告經貿網公司經營之B2B網站www.asia-manufacturer.com產品圖片網路拓展推廣服務,將原告提供之圖片放置於該網站上,3個月收費6萬元(原證23)。原告於100年6年15日言詞辯論庭稱www.asis-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免費提供原告增加廣告曝光,是錯誤資訊,原告因該網站廣告推廣簽約事隔多年,經查96年份合約書確定該網站非免費提供廣告,原告有付費。12、原證24顯示97年5月16日,原告長期交易之客戶在網路上發現當時佳禾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與原告新網站內容一模一樣,以為原告涉及侵犯他人著作權,因此影響原告訂單。13、原證25顯示新客戶曾於97年3月向原告業務人員詢問產品,於97年5月15日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看到想要購買之產品,Email發送給原告詢問訂購事宜,並以佳禾公司英文名稱詢問。該客戶在網站上看到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已經更換公司名稱為佳禾公司,所以屬名向ChingHoDigitalCo.,Ltd.詢問產品,已經造成客戶可能將原訂單轉移至佳禾公司。14、被證17指出被告經貿網公司提供浩銘公司網路服務www.Asia-Manufacturer.com不限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贈送www.China-Suppliers.org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右下方合約簽立時間為2010年12月3日,另被證19又稱98年12月底轉移www.China-Suppliers.org和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給網拓協會,被證19轉移網站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又與他人簽約提供服務,時間點完全不合理。15、被證23報價單上寫明單品拍攝價格,經原告向該盈盈設計公司詢問,攝影師陳良道回覆被證24屬於多產品拍攝,攝影價格較高,4-5年前產品圖片攝影價格每張約000000000元,這也表示畫素之高低並非決定攝影價格,時空背景不同,若以現在價格評估原告前幾年攝影照片成本並不公平,被告用價格較低之單品拍攝報價單,附上高價之攝影照片,故意貶低原告著作成本,且原告非一次大量拍攝157張照片,係分階段製作後,分批提交給被告經貿網公司製作網站。16、原告詢問兩家攝影公司,每張00000000元不等,原證28拍攝一張單一商品,純色背景拍攝每張1200元,多產品拍攝每張3000元,去背、背景更換等後製費用另計。17、原告將原證10原始圖分成四類,使用顯微鏡放大拍攝者,因現在數位相機無法拍攝放大40倍以上效果,5年前之技術更不可能拍攝出該圖片,加上顯微鏡儀器設備昂貴,該攝影方式具高度創意,每一網站每張10000元計算賠償金;以特殊鏡頭拍攝後、去背、背景鋪色、影像立體對比明顯者,整體製作非常耗時,視覺上非常立體,以每張5000元計算賠償金。以多種產品擺設或堆疊,加上光線角度特殊拍攝者,因多產品組合擺設鏡頭畫面對焦比較複雜、耗時,參考4、5年前拍攝價格1500~5000元(原證27),取中間價以每張3000元計算賠償金。以近拍鏡頭加攝影燈光拍攝者,因以單品拍攝為主,參考4、5年前拍攝價格一張1500~5000元,取最低價格1500元計算賠償金。又antenna網站共侵害原告142張攝影著作,被告經貿網公司asia-manufacturer網站侵害原告41張攝影著作,網拓協會asia-manufactrer網站侵害原告31張攝影著作,network網站侵害原告1張攝影著作,4網站分別依侵害數量、攝影著作類別求償金額共應為521000元,超過原告求償金額。18、原告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之成本應包含:⑴產品材料購買、製作、準備、整理分類等前置作業,如沒有產品就無法拍攝圖片。⑵進行拍攝與後製修圖。原告拍攝產品圖片需事先構思與製作拍攝產品,證29圖141、142原告需自行焊接後,討論出使用顯微鏡拍攝才能完全表達出意念特點,再進行顯微鏡拍攝,整個過程包含焊接時間與材料成本,最後再拍攝、修圖才完成,這張圖片從構思、焊接製作產品到拍攝、修圖,需要2小時,不是證28攝影公司單純攝影費用而已。另證31圖104係150個產品堆疊後拍攝,該產品材料費1個40元,材料費就高達6000元,從製作產品再加上擺放拍攝時間與後續修圖時間也要5小時。是原告製作系爭攝影著作,須購買各種材料費、製作產品、拍攝、後製修圖,四人前後花費三個月人事成本36萬元尚屬合理,過程中沒有計入產品材料成本、儀器設備購買花費、損耗等費用。(六)爰聲明:被告應連帶賠償原告40萬元,及自追加被告網拓協會書狀(即99年6月15日準備書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8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原告熊儒賢於92年3月10日與被告胡德夫簽訂系爭契約1,由被告胡德夫專屬授權原告熊儒賢錄製與發行演唱專輯及處理相關經紀及企宣事宜,約定合約期限自92年3月10日簽約日起5年,原告熊儒賢於5年內同意為被告胡德夫錄製發行2張專輯及自專輯發行日起,被告胡德夫專屬授權原告熊儒賢依系爭契約1內容於全世界永久行使該專輯之錄音著作權,嗣原告熊儒賢依約於94年4月15日發行第1張「匆匆」專輯;又原告參拾柒度公司於95年6月19日與被告胡德夫簽訂系爭契約2,約定被告胡德方將其個人音樂有聲出版與演出部分之經紀事務交由原告參拾柒度公司全權處理並負責之,合約期限自95年6月19日起至97年6月20日止等情,業據提出合約書、「匆匆」專輯封面及曲目、合作協議書(本院卷第12至19頁)為證,且為被告不爭執,自堪信為真實,是系爭契約1、系爭契約2顯已分別於97年3月9日、97年6月20日因期限屆至而失其效力,原告熊儒賢自無從依系爭契約1之約定就被告胡德夫演唱之附表1錄音著作取得全部著作財產權之專屬授權。2.原告雖主張:系爭契約1預定之第二張專輯因被告胡德夫之故而有所拖延,被告胡德夫同意延期發行第二張專輯,雙方並口頭同意依系爭契約1之條件完成第二張專輯,是被告胡德夫方於99年8月3、4日至白金錄音室就附表1編號7至15號歌曲錄音等情,惟查:(1)原告雖稱第二張專輯無法於系爭契約1期滿前完成,係因被告胡德夫忙於演出、熱衷政治活動、因與前妻贍養費糾紛要求更換製作人、風災家園重建等可歸責於被告胡德夫之事由所致云云,惟原告所列舉之事由,僅係被告胡德夫在契約期間曾參與之活動或事件,惟就被告有何拒絕配合之情事,原告仍未舉證,參以原告自承被告胡德夫在93年6月至9月已為原告錄製29首歌曲,足夠原告為被告製作發行兩張專輯等語,則原告空言指述第二張專輯無法於系爭契約1期滿前完成乃可歸責於被告胡德夫云云,尚嫌無據。(2)原告主張被告胡德夫口頭同意依系爭契約1之條件完成第二張專輯乙節,為被告胡德夫否認,則原告自應就此有利於己之積極事實負舉證責任。原告雖謂:被告胡德夫曾於99年5月25日簽署同意書(本院卷第26頁),表示同意演唱原告參拾柒度公司製作之「胡德夫世界的聲脈」專輯,且自被告胡德夫方於99年8月3、4日至白金錄音室就附表1編號7至15號歌曲錄音之事實,亦可證明上情,惟被告胡德夫則否認上開同意書之形式真正,並抗辯:其係因93年之錄音品質至99年已有落差,基於對音樂藝術之堅持,方至錄音室錄音以取代93年之錄音,惟彼時被告胡德夫亦一再告知原告已與被告羅特公司簽約,原告應自行與被告羅特公司釐清合約、協調專輯發行事宜,故其於99年8月3日、4日至白金錄音室錄音,並非即有由原告發行專輯之合意等語。惟查,縱認被告胡德夫確曾簽署上開同意書表示同意演唱原告參拾柒度公司製作之「胡德夫世界的聲脈」專輯,且被告胡德夫的確曾於99年8月3、4日至白金錄音室就附表1編號7至15號歌曲錄音,但此至多僅能證明被告胡德夫有配合原告發行專輯之行為,尚不足證明原告與被告胡德夫有「依系爭契約1之條件」完成第二張專輯之合意;況徵諸被告胡德夫前先於92年3月10日與原告熊儒賢簽訂系爭契約1,約定原告熊儒賢於5年內同意為被告胡德夫錄製發行二張專輯,並自該專輯發行日起,被告胡德夫專屬授權原告熊儒賢於全世界永久行使該專輯之錄音著作權,嗣於95年6月19日與原告參拾柒度公司簽訂系爭契約2,則約定原告參拾柒度公司在為胡德夫出版有聲音樂著作物作品之計畫,為因應本合約簽定時參拾柒度公司尚未有明確之經費預算與時間表,故在出版有聲音樂著作物作品之合作辦法,雙方同意於預算暨時間表確定之同時,另立合約載明合作細節,有上開契約在卷可稽,先後兩契約就出版有聲音樂著作物作品之合作辦法安排即有不同,自無從以被告胡德夫有配合原告發行專輯之行為,即推論被告胡德夫已同意由原告依系爭契約1之條件發行第二張專輯。(二)原告與被告胡德夫就第二張專輯之錄製及發行契約尚未成立:1.按「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當事人對於必要之點,意思一致,而對於非必要之點,未經表示意思者,推定其契約為成立,關於該非必要之點,當事人意思不一致時,法院應依其事件之性質定之。」民法第153條定有明文。是反面解釋,倘當事人對於契約必要之點尚未達成意思合致,自無法推定契約已經成立。2.查縱認被告胡德夫確曾簽署同意書表示同意演唱原告參拾柒度公司製作之「胡德夫世界的聲脈」專輯,且被告胡德夫的確曾於99年8月3、4日至白金錄音室就附表1編號7至15號歌曲錄音,但此至多僅能證明被告胡德夫有配合原告發行專輯之行為,以當時系爭契約1、2均已因期限屆至而失效,原告復未能舉證雙方另有約定,則原告與被告胡德夫就專輯收益如何分配等錄音著作發行契約必要之點均未達成意思合致,揆諸上開法條意旨,自無從認定原告與被告胡德夫就第二張專輯之錄製及發行事宜已有契約成立,從而,原告自無任何依據請求被告將附表1編號8被告胡德夫創作之詞曲音樂著作授權原告熊儒賢附隨於附表1之錄音著作而為利用。(三)原告不得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第195條請求被告連帶賠償150萬元:1.原告就附表1之錄音著作並無專屬授權之權利,已如前述,是原告主張被告阻撓其發行該等錄音著作,侵害其專屬授權云云,請求被告連帶賠償100萬元,自屬無據。2.原告另主張:被告明知被告胡德夫有簽署同意書及授權原告發行第2張專輯,卻寄發存證信函予行政院新聞局出版處指摘原告偽造同意書,以此不實事項指摘、傳述予新聞局,侵害原告名譽、信用等情,惟上開存證信函係被告羅特公司所寄而非被告胡德夫,有該存證信函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29至131頁),該函雖附有被告胡德夫之聲明書,惟其內容在聲明被告胡德夫與原告及羅特公司之合約關係,內容並無指摘、傳述任何貶損原告名譽、信用之事;而被告羅特公司經被告胡德夫告知未曾簽署同意書後,寄發前述存證信函向行政院新聞局出版處表示「…經過向胡德夫先生求證後,胡德夫先生表示未曾簽署相關同意書…」,要難謂主觀上有指摘、傳述減損原告名譽、信用之不實事項之故意或過失,是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及第195條請求被告連帶賠償原告此部分財產上及非財產上之損害50萬元,亦屬無由。(四)綜上,原告就被告胡德夫演唱之附表1錄音著作並無專屬授權之權利,原告與被告胡德夫就第二張專輯之錄製及發行亦尚未成立契約,被告胡德夫無指摘、傳述減損原告名譽、信用之不實事項之行為,被告羅特公司主觀上則無指摘、傳述減損原告名譽、信用之不實事項之故意或過失,從而,原告請求如其前揭聲明所示,均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既受敗訴判決,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不應准許。(五)原告請求向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處函調原證8「同意書」原本並進行筆跡鑑定部分,因自本院前揭理由可知,無論原證8同意書是否確有被告胡德夫簽署,均不影響結論,核無調查之必要。至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一一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30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葉倩如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5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7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
(一)事實背景:原告以「有誠股份有限公司」為公司之登記名稱,經臺北市政府於民國77年3月24日核准設立登記在案(統一編號:00000000),迄今成立近32年,資本額新台幣(下同)225,000,000元,所營事業高達57項(原證1)。「有誠」二字各取自原告公司現任董事長林道東先生之先祖父林「有」諒先生、先父林忠「誠」先生之名中1字為特取名稱,蘊含緬懷故人與祝福綿延之深刻意涵,並以不動產開發、投資興建、租賃、買賣等相關業務為主。原告公司復於89年2月1日將「有誠」文字申請商標註冊經登記在案(原證2,下稱系爭商標,如本判決附圖所示),專用期限至119年1月31日,申請註冊當時指定使用於商品及服務分類第35類「代理進出口服務及代理國內外廠商各種產品之報價、投標、經銷、商情之提供」之商品與服務。嗣原告陸續發展成多角化經營之企業集團,更於104年1月8日於○○○士林區○○○○○○○○○○○○○市○○區○○路○段00號),致力於國內頂級旅館住宿業之經營,提供旅客住宿及餐飲之服務,多年來報章雜誌等媒體廣告爭相採訪、報導而遠近馳名,具有相當高之國際知名度,儼然成為國內外旅客拜訪故宮之住宿第一首選。(二)系爭商標已因原告使用而廣為國內外相關事業及消費者所知悉之跨領域著名商標,被告竟使用「有誠」二字作為其公司特取名稱,經臺北市政府於108年1月10日核准公司設立登記時(原證3),侵害原告之商標權:1.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①有誠商旅成立十餘年來以「有朋遠來,誠禮相待」為服務宗旨,坐落於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上精華地段,集自然、藝術、文化、人文於一身的地理優勢,係旅客休憩的歸所,深度旅行的極佳樞紐,周邊鄰近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的故宮博物院、中影文化城、雙溪公園、士林官邸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士林夜市、中山北路,造訪旅客在此享有「離塵不離城」之意境。有誠商旅之客房設計深受美國加州30年代建築設計師影響,如同官網首頁介紹:「將自然森林與人文的意象相互呼應,用高雅的木製家具打造出美式簡約風格,將枕流漱石的山林禪意融合為舒心溫暖的美式禪風,舒適潔淨的客房加上親切體貼的服務,提供每一位旅客享受回歸自然、溫暖如家的貼心感受,成就其美好旅遊的休憩時光。」(原證4),亦有商旅外觀、客房內景一隅、庭園景觀照片(原證5)、旅客中英文版DM(原證6)可參。②以系爭商標為名之有誠商旅於國際享有高知名度,成為中、英、日、韓等國內外旅客拜訪故宮之住宿第一首選,多年來國內外報章雜誌等媒體廣告均爭相採訪、報導而遠近馳名,舉例如下(原證7):(1)台灣觀光月刊日本語版AUG2016號、OCT2016號、JAN2017號以「人為薈萃、盡在有誠」、「魅力滿載」為題報導有誠商旅之美。(2)ESQUIRE君子雜誌國際中文版85週年紀念特輯AUG2018號專程至有誠商旅擇客房為景製作當期專題報導。(3)TAIWANTATLERAugust2018號報導有誠商旅之歐式家鄉料理餐廳。(4)中華民國外交部中英日韓文商務旅遊月刊June2019號、July2019號以「高雅品味、溫暖如家」為題報導有誠商旅。(5)2017年10月10日人間福報以「有誠商旅-故宮旁的夢想驛站」專題報導有誠商旅。(6)107年5月18日東吳大學校刊於專欄「『國際大師在東吳』2018露絲·史蘭倩絲卡鋼琴音樂會」中同時介紹有誠商旅。③由上可知,系爭商標業經原告註冊並長期使用於商品及服務分類第43類「提供食物及飲料之服務;臨時住宿」之商品與服務,實際從事旅館住宿業,長達多年,原告公司旗下「有誠商旅」之名聲遍及相關業者及國內外旅客,於旅館住宿業立有一席之地,有上開報章雜誌媒體報導相佐,堪認被告於108年設立登記時,原告使用系爭商標已達一般社會大眾所普遍認知之程度,系爭商標因原告長期、廣泛使用而取得著名商標地位,應無疑問。④又查,早期商標註冊審查期間約需9至12個月(現約6至7個月),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除就個案所指定使用商品或服務進行審查外,尚需進行圖樣前案註冊資料之檢索及審查有無法律規定不准註冊之事由,而目前智慧局受理申請商標註冊案件已近170萬件,故其審查需費相當時日,其他國家如日本為12個月,美國為19.6個月。申言之,原告所申請註冊之商標高達53項,目前仍有效之商標亦高達23項(原證9),系爭商標已達著名程度,誠非被告可攀附或比擬。退步言之,按商標法第19條僅規定,申請商標註冊,應備具申請書,載明申請人、商標圖樣及指定使用之商品或服務,向商標專責機關申請之,並未設有需達「著名」之要件;立法者於民國92條始新增商標法第62條(現為第72條),將「著名商標」作為擬制侵害商標權之要件。事實上,本件原告在申請系爭商標註冊之初期(77年間),既無上開修法之預見可能性,絕無可能即以當下之「著名」商標申請註冊,蓋商標得以形成「著名」商標,勢必歷經時間、市場(消費者)淘汰等因素後,方可形成。然在該商標形成「著名」商標前,第三人早已可任意仿冒或為相似之行為,且因該商標尚未註冊,仿冒者亦可捷足先登而先申請註冊該商標,故此應非立法者所樂見,亦非商標法立法之目的。若任由被告答辯以無違反商標法第70條第1項第2款規定等情置辯,則商標法保障原告之權益何在?原告何須耗費時間、金錢、物力而申請註冊商標?又何須耗費時間、金錢、物力而於展延期限前辦理商標展延?況原告提告後,兩造書狀往來至今,未曾見被告提出任何關於其公司實際經營概況之說明及事證,被告是否為空殼公司?其以系爭商標「有誠」為公司特許名稱之成立目的是否僅為攀附原告商譽?此攸關被告是否侵害原告系爭商標權且惡性重大,諸多疑義,均未見被告釋明。⑤綜上,可知系爭商標於被告辦理公司名稱之設立登記時,於國內已達著名程度,被告當可透過智慧局網站輕易查詢知悉系爭商標存在,況若以GOOGLE搜尋軟體輸入關鍵字「有誠」,即出現關於有誠商旅之官網、詳細介紹、訂房資訊、諸多好評推薦文章(原證8),被告實難推諉不知。據此,足證被告明知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其使用系爭商標之相同「有誠」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以表彰營業主體,顯為攀附其商譽,意圖藉此行銷被告公司經營之管理顧問事業甚明。2.被告以系爭商標之「有誠」文字作為公司名稱,有致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或減損系爭商標識別性之虞:①查被告明知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其以「有誠」文字作為其公司名稱,就有誠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之名稱通體觀察,可知「有誠」文字為其特取部分,得以與他管理顧問公司相區別,足以彰顯被告之營業主體地位。②又查被告明知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原告旗下「有誠商旅」致力於國內頂級旅館住宿業之經營,提供旅客住宿及餐飲之服務,成為國內外旅客拜訪故宮之住宿第一首選,多年來國內外報章雜誌爭相報導,享有高度聲譽與社會評價,則被告以系爭商標文字「有誠」作為特取名稱,並以「顧問管理」為其公司營業類型之名稱,藉以行銷「有誠顧問管理」之名稱,極有可能致相關消費者誤認二造為同一來源之服務,或存有關係企業、授權關係、加盟關係或其他類似關係,而生混淆誤認之虞。職此,被告應成立商標法第70條第2款之間接侵害商標行為。③再者,依被告之公司登記資料查詢所示(原證3),其所營事業包含「文教、樂器、育樂用品批發業;資訊軟體批發業;國際貿易業;不動產買賣業;不動產租賃業;投資顧問業;管理顧問業;景觀、室內設計業;圖書出版業;軟體出版業」等項目,所營項目甚為繁雜,其明知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仍使用系爭商標之「有誠」文字作為公司名稱,將使高度著名之系爭商標原可使消費者對其旅館經營或服務之產品或服務來源產生單一或獨特之聯想,詎因被告上開系爭商標之違法使用,削弱系爭商標於社會大眾心中之獨特印象及單一來源之聯想,足以造成相關消費者心中,就系爭著名商標與其所表彰有關旅館經營或服務來源間之關聯性,遭受淡化,自有減損系爭商標之識別性,持續迄今仍未終結;再者,被告明知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卻仍執意使用系爭商標之「有誠」文字作為公司名稱,顯係有意攀附系爭商標之商譽,造成不公平競爭,違反社會倫理規範,自有減損系爭商標之信譽之虞,職是,已然成立商標法第70條第2項之間接侵害商標權行為。(三)對被告抗辯之回應:1.被告雖主張原證7所示媒體為服務小眾市場的雜誌、報刊、甚或是校刊,且多以自撰之廣告業為主,並非國內主流雜誌報刊所爭相報導云云,惟原告提出至少6份國內外報章雜誌報導用以證明系爭商標之長期使用及著名程度,上開報章雜誌皆為全國性販售,閱讀消費者遍佈全台,否則被告豈能輕易自網路平台取得該報章雜誌之內容?又上開國內外報章雜誌發行歷史悠久,具相當權威性,原告使用系爭商標經營旗下旅館服務業,自然係由觀光或旅遊性質之報章雜誌邀約採訪,毋可能出現在日系美妝、運動、房車雜誌,此乃行業類別不同所致,試問被告將上開國內外報章雜誌評價為「服務小眾市場」之依據為何?另外,上開報導中形容有誠商旅係「故宮旁之驛站」等語,係將有誠商旅與古代驛站形象做揉合,以文字藝術技巧彰顯「有誠」之美,藉此吸引全國讀者目光,創造想像空間,自無將有誠商旅侷限於地方型商旅之意。被告逐一挑剔上開報導內容,任意竄改其所欲傳遞之訊息,意圖貶損原告系爭商標並非消費者眾所週知,實非可取。2.被告又主張系爭商標並未列於智慧局之「著名商標名錄及案件彙編」內(乙證3),亦未有曾經行政或司法機關認定為著名之情形,非一般人所已知之「著名商標」云云,惟智慧局之「著名商標名錄及案件彙編」僅係將曾歷經「商標准駁」、「商標異議」、「商標評定」或「司法訴訟」等程序之著名商標認定結論彙整以方便日後檢索,尚非特定機關允許商標權利人事先得就「是否為著名商標」申請進行評鑑之結果彙整,則原告就系爭商標前未歷經「商標准駁」、「商標異議」、「商標評定」或「司法訴訟」等程序,自毋可能編列在「著名商標名錄及案件彙編」內,故被告以上開理由辯稱系爭商標非著名商標云云,顯然本末倒置。3.被告另主張自經濟部商業司「商工登記資料查詢服務」頁面查詢「有誠」二字,全國有多家公司均以「有誠」文字為特許名稱(乙證8)云云。惟細觀該查詢頁面列表所示公司,登記現況為「廢止」、「解散」、「撤銷」者佔一半以上,該些公司已無持續經營情事;且僅有被告之登記機關及地址與原告同位處臺北市,基於同一地域關係,被告使用系爭著名商標之「有誠」文字作為公司特許名稱,相較於其他公司,更易致消費者產生混淆誤認或減損系爭商標之識別性或信譽,侵害原告系爭商標權最鉅,故原告選擇優先對被告提起排除侵害之訴,並非其他公司未侵害原告系爭商標權益,特予澄清。(四)並聲明:1.被告不得使用相同或相近於「有誠」之字樣作為其公司名稱之特取部分,並應辦理公司名稱變更登記為不含相同或近似於「有誠」字樣之名稱。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18",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8 1",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9",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9 1 1 1 43",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31",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營業秘密損害賠償等
(一)事實背景:原告以「有誠股份有限公司」為公司之登記名稱,經臺北市政府於民國77年3月24日核准設立登記在案(統一編號:00000000),迄今成立近32年,資本額新台幣(下同)225,000,000元,所營事業高達57項(原證1)。「有誠」二字各取自原告公司現任董事長林道東先生之先祖父林「有」諒先生、先父林忠「誠」先生之名中1字為特取名稱,蘊含緬懷故人與祝福綿延之深刻意涵,並以不動產開發、投資興建、租賃、買賣等相關業務為主。原告公司復於89年2月1日將「有誠」文字申請商標註冊經登記在案(原證2,下稱系爭商標,如本判決附圖所示),專用期限至119年1月31日,申請註冊當時指定使用於商品及服務分類第35類「代理進出口服務及代理國內外廠商各種產品之報價、投標、經銷、商情之提供」之商品與服務。嗣原告陸續發展成多角化經營之企業集團,更於104年1月8日於○○○士林區○○○○○○○○○○○○○市○○區○○路○段00號),致力於國內頂級旅館住宿業之經營,提供旅客住宿及餐飲之服務,多年來報章雜誌等媒體廣告爭相採訪、報導而遠近馳名,具有相當高之國際知名度,儼然成為國內外旅客拜訪故宮之住宿第一首選。(二)系爭商標已因原告使用而廣為國內外相關事業及消費者所知悉之跨領域著名商標,被告竟使用「有誠」二字作為其公司特取名稱,經臺北市政府於108年1月10日核准公司設立登記時(原證3),侵害原告之商標權:1.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①有誠商旅成立十餘年來以「有朋遠來,誠禮相待」為服務宗旨,坐落於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上精華地段,集自然、藝術、文化、人文於一身的地理優勢,係旅客休憩的歸所,深度旅行的極佳樞紐,周邊鄰近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的故宮博物院、中影文化城、雙溪公園、士林官邸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士林夜市、中山北路,造訪旅客在此享有「離塵不離城」之意境。有誠商旅之客房設計深受美國加州30年代建築設計師影響,如同官網首頁介紹:「將自然森林與人文的意象相互呼應,用高雅的木製家具打造出美式簡約風格,將枕流漱石的山林禪意融合為舒心溫暖的美式禪風,舒適潔淨的客房加上親切體貼的服務,提供每一位旅客享受回歸自然、溫暖如家的貼心感受,成就其美好旅遊的休憩時光。」(原證4),亦有商旅外觀、客房內景一隅、庭園景觀照片(原證5)、旅客中英文版DM(原證6)可參。②以系爭商標為名之有誠商旅於國際享有高知名度,成為中、英、日、韓等國內外旅客拜訪故宮之住宿第一首選,多年來國內外報章雜誌等媒體廣告均爭相採訪、報導而遠近馳名,舉例如下(原證7):(1)台灣觀光月刊日本語版AUG2016號、OCT2016號、JAN2017號以「人為薈萃、盡在有誠」、「魅力滿載」為題報導有誠商旅之美。(2)ESQUIRE君子雜誌國際中文版85週年紀念特輯AUG2018號專程至有誠商旅擇客房為景製作當期專題報導。(3)TAIWANTATLERAugust2018號報導有誠商旅之歐式家鄉料理餐廳。(4)中華民國外交部中英日韓文商務旅遊月刊June2019號、July2019號以「高雅品味、溫暖如家」為題報導有誠商旅。(5)2017年10月10日人間福報以「有誠商旅-故宮旁的夢想驛站」專題報導有誠商旅。(6)107年5月18日東吳大學校刊於專欄「『國際大師在東吳』2018露絲·史蘭倩絲卡鋼琴音樂會」中同時介紹有誠商旅。③由上可知,系爭商標業經原告註冊並長期使用於商品及服務分類第43類「提供食物及飲料之服務;臨時住宿」之商品與服務,實際從事旅館住宿業,長達多年,原告公司旗下「有誠商旅」之名聲遍及相關業者及國內外旅客,於旅館住宿業立有一席之地,有上開報章雜誌媒體報導相佐,堪認被告於108年設立登記時,原告使用系爭商標已達一般社會大眾所普遍認知之程度,系爭商標因原告長期、廣泛使用而取得著名商標地位,應無疑問。④又查,早期商標註冊審查期間約需9至12個月(現約6至7個月),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除就個案所指定使用商品或服務進行審查外,尚需進行圖樣前案註冊資料之檢索及審查有無法律規定不准註冊之事由,而目前智慧局受理申請商標註冊案件已近170萬件,故其審查需費相當時日,其他國家如日本為12個月,美國為19.6個月。申言之,原告所申請註冊之商標高達53項,目前仍有效之商標亦高達23項(原證9),系爭商標已達著名程度,誠非被告可攀附或比擬。退步言之,按商標法第19條僅規定,申請商標註冊,應備具申請書,載明申請人、商標圖樣及指定使用之商品或服務,向商標專責機關申請之,並未設有需達「著名」之要件;立法者於民國92條始新增商標法第62條(現為第72條),將「著名商標」作為擬制侵害商標權之要件。事實上,本件原告在申請系爭商標註冊之初期(77年間),既無上開修法之預見可能性,絕無可能即以當下之「著名」商標申請註冊,蓋商標得以形成「著名」商標,勢必歷經時間、市場(消費者)淘汰等因素後,方可形成。然在該商標形成「著名」商標前,第三人早已可任意仿冒或為相似之行為,且因該商標尚未註冊,仿冒者亦可捷足先登而先申請註冊該商標,故此應非立法者所樂見,亦非商標法立法之目的。若任由被告答辯以無違反商標法第70條第1項第2款規定等情置辯,則商標法保障原告之權益何在?原告何須耗費時間、金錢、物力而申請註冊商標?又何須耗費時間、金錢、物力而於展延期限前辦理商標展延?況原告提告後,兩造書狀往來至今,未曾見被告提出任何關於其公司實際經營概況之說明及事證,被告是否為空殼公司?其以系爭商標「有誠」為公司特許名稱之成立目的是否僅為攀附原告商譽?此攸關被告是否侵害原告系爭商標權且惡性重大,諸多疑義,均未見被告釋明。⑤綜上,可知系爭商標於被告辦理公司名稱之設立登記時,於國內已達著名程度,被告當可透過智慧局網站輕易查詢知悉系爭商標存在,況若以GOOGLE搜尋軟體輸入關鍵字「有誠」,即出現關於有誠商旅之官網、詳細介紹、訂房資訊、諸多好評推薦文章(原證8),被告實難推諉不知。據此,足證被告明知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其使用系爭商標之相同「有誠」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以表彰營業主體,顯為攀附其商譽,意圖藉此行銷被告公司經營之管理顧問事業甚明。2.被告以系爭商標之「有誠」文字作為公司名稱,有致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或減損系爭商標識別性之虞:①查被告明知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其以「有誠」文字作為其公司名稱,就有誠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之名稱通體觀察,可知「有誠」文字為其特取部分,得以與他管理顧問公司相區別,足以彰顯被告之營業主體地位。②又查被告明知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原告旗下「有誠商旅」致力於國內頂級旅館住宿業之經營,提供旅客住宿及餐飲之服務,成為國內外旅客拜訪故宮之住宿第一首選,多年來國內外報章雜誌爭相報導,享有高度聲譽與社會評價,則被告以系爭商標文字「有誠」作為特取名稱,並以「顧問管理」為其公司營業類型之名稱,藉以行銷「有誠顧問管理」之名稱,極有可能致相關消費者誤認二造為同一來源之服務,或存有關係企業、授權關係、加盟關係或其他類似關係,而生混淆誤認之虞。職此,被告應成立商標法第70條第2款之間接侵害商標行為。③再者,依被告之公司登記資料查詢所示(原證3),其所營事業包含「文教、樂器、育樂用品批發業;資訊軟體批發業;國際貿易業;不動產買賣業;不動產租賃業;投資顧問業;管理顧問業;景觀、室內設計業;圖書出版業;軟體出版業」等項目,所營項目甚為繁雜,其明知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仍使用系爭商標之「有誠」文字作為公司名稱,將使高度著名之系爭商標原可使消費者對其旅館經營或服務之產品或服務來源產生單一或獨特之聯想,詎因被告上開系爭商標之違法使用,削弱系爭商標於社會大眾心中之獨特印象及單一來源之聯想,足以造成相關消費者心中,就系爭著名商標與其所表彰有關旅館經營或服務來源間之關聯性,遭受淡化,自有減損系爭商標之識別性,持續迄今仍未終結;再者,被告明知系爭商標為著名商標,卻仍執意使用系爭商標之「有誠」文字作為公司名稱,顯係有意攀附系爭商標之商譽,造成不公平競爭,違反社會倫理規範,自有減損系爭商標之信譽之虞,職是,已然成立商標法第70條第2項之間接侵害商標權行為。(三)對被告抗辯之回應:1.被告雖主張原證7所示媒體為服務小眾市場的雜誌、報刊、甚或是校刊,且多以自撰之廣告業為主,並非國內主流雜誌報刊所爭相報導云云,惟原告提出至少6份國內外報章雜誌報導用以證明系爭商標之長期使用及著名程度,上開報章雜誌皆為全國性販售,閱讀消費者遍佈全台,否則被告豈能輕易自網路平台取得該報章雜誌之內容?又上開國內外報章雜誌發行歷史悠久,具相當權威性,原告使用系爭商標經營旗下旅館服務業,自然係由觀光或旅遊性質之報章雜誌邀約採訪,毋可能出現在日系美妝、運動、房車雜誌,此乃行業類別不同所致,試問被告將上開國內外報章雜誌評價為「服務小眾市場」之依據為何?另外,上開報導中形容有誠商旅係「故宮旁之驛站」等語,係將有誠商旅與古代驛站形象做揉合,以文字藝術技巧彰顯「有誠」之美,藉此吸引全國讀者目光,創造想像空間,自無將有誠商旅侷限於地方型商旅之意。被告逐一挑剔上開報導內容,任意竄改其所欲傳遞之訊息,意圖貶損原告系爭商標並非消費者眾所週知,實非可取。2.被告又主張系爭商標並未列於智慧局之「著名商標名錄及案件彙編」內(乙證3),亦未有曾經行政或司法機關認定為著名之情形,非一般人所已知之「著名商標」云云,惟智慧局之「著名商標名錄及案件彙編」僅係將曾歷經「商標准駁」、「商標異議」、「商標評定」或「司法訴訟」等程序之著名商標認定結論彙整以方便日後檢索,尚非特定機關允許商標權利人事先得就「是否為著名商標」申請進行評鑑之結果彙整,則原告就系爭商標前未歷經「商標准駁」、「商標異議」、「商標評定」或「司法訴訟」等程序,自毋可能編列在「著名商標名錄及案件彙編」內,故被告以上開理由辯稱系爭商標非著名商標云云,顯然本末倒置。3.被告另主張自經濟部商業司「商工登記資料查詢服務」頁面查詢「有誠」二字,全國有多家公司均以「有誠」文字為特許名稱(乙證8)云云。惟細觀該查詢頁面列表所示公司,登記現況為「廢止」、「解散」、「撤銷」者佔一半以上,該些公司已無持續經營情事;且僅有被告之登記機關及地址與原告同位處臺北市,基於同一地域關係,被告使用系爭著名商標之「有誠」文字作為公司特許名稱,相較於其他公司,更易致消費者產生混淆誤認或減損系爭商標之識別性或信譽,侵害原告系爭商標權最鉅,故原告選擇優先對被告提起排除侵害之訴,並非其他公司未侵害原告系爭商標權益,特予澄清。(四)並聲明:1.被告不得使用相同或相近於「有誠」之字樣作為其公司名稱之特取部分,並應辦理公司名稱變更登記為不含相同或近似於「有誠」字樣之名稱。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原告為證書號第I228060號「自鎖式螺帽的擠壓成型方法」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屬被授權人,被告睿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製造並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CLINCHNUTM8&M10ASN鋸齒式壓扣螺母產品(下稱系爭產品),系爭產品採用10B21鋼種,亦即冷鍛盤元,與原告依系爭方法專利所生產製造自鎖式螺帽屬相同冷鍛盤元材質,原告又送請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所屬民間公證人林上鈞就鋼棒、盤元及白鐵等材料,分別以傳統凸輪車修機與使用上開專利之多沖程螺帽成型機實際進行自鎖式螺帽製造,得知以盤元材料使用傳統凸輪車修機,並無法製造生產出可銷售於市場之自鎖式螺帽;而以盤元或白鐵材料,僅能使用利用專利之多沖螺帽成型機始可製造完成具市場競爭力之自鎖式螺帽,故被告公司所生產之上開自鎖式螺帽,顯係使用侵害系爭專利之螺帽成型機,利用模具於盤元卷經系爭專利申請範圍之裁切製程、修整製程、突緣預成型製程、突緣調整及齒部成型製程、沖孔製程及攻牙製程所製造而成。本件系爭方法專利第1項所製成之物品在申請前為國內外所未見,而被告公司製造生產與系爭專利相同之系爭產品,依專利法第87條第1項規定應推定系爭產品係以系爭專利所製造而屬侵權,在被告公司提出其侵權計算報告前,原告暫僅請求新台幣(下同)300萬元之損害賠償,並請求禁止被告公司實施系爭專利以排除侵害。另被告蕭雅存為被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專利法第84條第1、2項、第85條第1項第2款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睿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被告蕭雅存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3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算至清償日止按週年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禁止被告睿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及為上述目的而進口如附件一所示「自鎖式螺帽的擠壓成型方法」專利權範圍之產品,及禁止印製、委託印製、散布任何有關侵害上開專利之產品之產品簡介、廣告手冊或其他文件,並禁止為任何侵害上開專利之行為。(3)被告睿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應交付原告從事侵害附件一專利權行為之從事上開機器、模型及其他相關器械以供銷毀。(4)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5)第一項聲明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原告為證書號第I228060號「自鎖式螺帽的擠壓成型方法」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屬被授權人,被告睿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製造並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CLINCHNUTM8&M10ASN鋸齒式壓扣螺母產品(下稱系爭產品),系爭產品採用10B21鋼種,亦即冷鍛盤元,與原告依系爭方法專利所生產製造自鎖式螺帽屬相同冷鍛盤元材質,原告又送請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所屬民間公證人林上鈞就鋼棒、盤元及白鐵等材料,分別以傳統凸輪車修機與使用上開專利之多沖程螺帽成型機實際進行自鎖式螺帽製造,得知以盤元材料使用傳統凸輪車修機,並無法製造生產出可銷售於市場之自鎖式螺帽;而以盤元或白鐵材料,僅能使用利用專利之多沖螺帽成型機始可製造完成具市場競爭力之自鎖式螺帽,故被告公司所生產之上開自鎖式螺帽,顯係使用侵害系爭專利之螺帽成型機,利用模具於盤元卷經系爭專利申請範圍之裁切製程、修整製程、突緣預成型製程、突緣調整及齒部成型製程、沖孔製程及攻牙製程所製造而成。本件系爭方法專利第1項所製成之物品在申請前為國內外所未見,而被告公司製造生產與系爭專利相同之系爭產品,依專利法第87條第1項規定應推定系爭產品係以系爭專利所製造而屬侵權,在被告公司提出其侵權計算報告前,原告暫僅請求新台幣(下同)300萬元之損害賠償,並請求禁止被告公司實施系爭專利以排除侵害。另被告蕭雅存為被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專利法第84條第1、2項、第85條第1項第2款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睿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被告蕭雅存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3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算至清償日止按週年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禁止被告睿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及為上述目的而進口如附件一所示「自鎖式螺帽的擠壓成型方法」專利權範圍之產品,及禁止印製、委託印製、散布任何有關侵害上開專利之產品之產品簡介、廣告手冊或其他文件,並禁止為任何侵害上開專利之行為。(3)被告睿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應交付原告從事侵害附件一專利權行為之從事上開機器、模型及其他相關器械以供銷毀。(4)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5)第一項聲明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營業秘密排除侵害等
 (一)原告公司成立於86年,從事IC晶片設計,專注於無線通訊及數位媒體等技術領域,產銷無線通訊、高解析度電視、光儲存、DVD及藍光等相關產品,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及台灣、大陸之行動通信產業,具領導地位,被告自89年9月25日起加入原告公司,曾任研發及管理要職並執掌手機晶片部門,知悉原告公司之相關研發技術、技術藍圖及公司各項重要商業策略等營業秘密,嗣於100年12月21日以「職涯發展受限」為由向原告提出離職申請,原告人事部門於101年2月16日對被告完成離職稽核,並於同年月17日上午10時2分完成稽核處之行政會簽,被告於101年2月17日上午前已完成「離職後保密、競業禁止與智慧財產權相關規定」(下稱:離職後保密規定)及「聯發科技智權資訊保護規範提醒」之簽署,被告即不得再接觸原告公司之任何機密資訊,更不能下載或重製任何原告公司之檔案資料至其他媒體載具,且被告曾任研發、行銷、業務等工作,依離職後保密規定,被告之競業禁止期間應為2年。又大陸展訊通信有限公司(下稱:展訊公司)主要生產無線通訊晶片,為TD(中國自有3G規格)手機基頻晶片最大供應商及大陸第二大IC設計公司,是原告公司於大陸市場之最大競爭對手,相關產業評論皆指出展訊公司之低價競爭策略、高價購買技術及人才之動作,皆係針對原告公司而來,展訊公司與原告間之競爭關係極為激烈。詎原告公司於102年3月底間接得知被告已於展訊公司任職或替展訊公司提供服務後,指派員工陳○○重新查驗被告離職時之所有電腦檔案下載紀錄,發現被告於離職當日(101年2月17日)下午2時25分至2時39分之14分鐘間,利用稽核處完成稽查而電腦系統作業尚未完成之空檔,輸入其帳號而擅自下載、重製、取得大量原告之機密檔案資料(下稱:機密檔案資料),其中至少有高達206筆屬於原告公司擁有著作權及營業秘密之電磁記錄與檔案資料。(二)原告請求保護之營業秘密內容,業已具體明確,且符合營業秘密法第2條之要件:1.原告請求保護之營業秘密內容,業已具體明確:原告訴訟代理人劉元卿於104年4月20日及8月3日分別以簡報當庭詳加說明原告本件所主張之附表A-A所示之206筆A、B、C、D、E類營業秘密內容及範圍。又原告係以「例示」(附表A-A)另加上「原則性概括條款」(任職原告期間所知悉、接觸或取得而與原告關於手機晶片產品研發、技術、程式、市場分析、銷售、業務、策略發展、組織及人事等有關之營業秘密)之方式記載本案所請求之營業秘密,本屬因應營業秘密本質且得特定其範圍之記載方式。再者,原告請求保護之例示之206筆營業秘密即附表A-A所引之營業秘密例示與被告離職時(101年2月17日)下載之檔案有同一性,業經本院勘驗且被告就此亦已提出相關答辯,可證原告本件主張之營業秘密範圍確已具體明確。2.原告請求保護之營業秘密,符合營業秘密法之要件:⑴原告請求保護之營業秘密並非以附表A-A檔案所載之文字本身為限:被告所簽署之聘僱契約及離職後保密規定等文件中,已承諾:「乙方(即被告)離職後,應就甲方所有或持有之營業秘密嚴格保密,包括但不限於: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所知之一切業務、財務、技術、生產、銷售或其他方面有實際或潛在經濟價值之資訊,包括但不限於甲方員工創作、開發,或甲方委託他人或與他人合作創造或開發,或基於對價或其他事由而取得第三人之營業秘密(包括其複製品、重製品、合成物、影本、抄本、節本及譯本)。乙方於離職後,未經甲方之書面同意,不得將前項所定營業秘密予以利用、發表,或洩漏予第三人」或相類字句。又被告亦自承:「原證28-40、54為被告任職原告公司期間個人職務上接觸的工作文件檔案」,而該等檔案內容包含原告之業務、財務、技術、生產、銷售或其他方面有實際或潛在經濟價值之機密資訊。因此,原告請求保護之營業秘密並非以附表A-A檔案所載之文字本身為限,而係以附表A-A檔案例示被告於任職原告期間所知悉、接觸或取得之一切業務、財務、技術、生產、銷售或其他方面有實際或潛在經濟價值之資訊,是訴之聲明第一項請求自屬有理。⑵原告請求保護之營業秘密及例示附表A-A之營業秘密內容,均為原告所獨有,且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①A類營業秘密類型「研發產品及技術資訊」:A類係原告自行研發之「MRE」技術、晶片開發資訊、「FTO」技術等,涉及原告產品規劃、研發內容、策略討論及定位等資訊,包含原告公司產品測試結果、良率分析及設計圖說等機密資訊,為原告公司所獨有之關鍵營業秘密,且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可得知。被告雖主張高階功能手機已被智慧型手機取代,故相關營業秘密已過時而無價值云云,惟智慧型手機並未取代功能手機,功能手機在全球市場仍有一定之市佔率。無論是原告或是被告現任職之展訊公司皆仍持續經營並銷售功能手機之解決方案,顯見功能手機(尤其是得下載臉書或通訊軟體之高階功能手機),仍有相當之市場重要性。又被告抗辯MRE相關資訊為公開資訊,不具秘密性,惟附表A-A所例示之MRE資訊範圍遠大於被告稱之已公開資訊,且多為未公開之機密資訊,如A-1264檔案中,除被告指稱已公開之架構圖外,詳細記錄該架構運作之路徑及流程,非屬公開資訊,為原告研發部門就運作MRE之「最佳解決方案」之研發成果,並未對外公開,屬原告之營業秘密。②B類營業秘密類型「市場分析及銷售資訊」:B類為新興市場分析資訊、直播星市場及平台分析等,係原告投入相當資源將原告於新興市場之發展歷程作成紀錄,其中內容包含:原告公司之產品藍圖、各區市佔率、其於新興市場之利基及方案成本分析,自屬原告獨有之機密資料。被告主張相關資料為功能手機之市場分析現已無價值及市場分析資料已過時云云,惟功能性手機於全球市場仍有相當之市佔率業如前述,其相關之市場分析自具有經濟價值,且手機晶片順利進入特定市場本非一蹴即成,原告公司作為早期之市場進入者,其內部長期累積之「市場分析」資料,對同欲爭取新興市場手機晶片市佔率之展訊公司,其價值自不待言。展訊公司身為原告公司之競爭者,更可透過原告公司之市場分析瞭解原告公司之動態及情報,進而縮短與原告公司間之競爭距離。③C類營業秘密類型「業務資訊」:C類為原告公司之合作夥伴及產品授權條件等機密資訊,為原告公司所獨有,而屬原告公司之關鍵營業秘密。被告雖主張相關資料僅適用於原告與InterGrafx間的談判,不適用於其他案例云云,惟營業秘密法第2條所設之要件,本無應適用於複數案例之限制,且C-18檔案中之追蹤修訂紀錄,詳細載明了原告與InterGrafx間之談判紀錄、爭執條件及原告公司對相關條件之內部評論,該份資料顯為原告所有,非任何人可得知悉,而外部人獲取此份資料,即可知道原告公司就相關交易條件可接受之底線為何,此為任何廠商之極機密資訊,屬原告之營業秘密。④D類營業秘密類型「策略發展資訊」:D類為「董事長暨總經理室」所得接觸之相關資訊,董事長暨總經理室負責規劃原告公司未來之重要研發方向及發展策略,如健康照護晶片應用技術及「MachinetoMachine」(下稱:M2M),亦稱為「InternetofThings」(下稱IoT)技術,上開技術皆屬目前市場發展中之技術,其中更涉及原告公司未來研發計畫之實驗進度、成本效益分析及負責人員等機密資訊,自屬原告公司所有關鍵之營業秘密。被告抗辯相關資料屬於被告個人之智識及觀察,惟D類營業秘密之例示檔案中並無被告之私人文件,且幾乎皆為原告「董事長暨總經理室」之內部討論文件,其中更有多筆係原告董事長暨總經理室內部會議之詳細記錄,僅有少數人始得接觸該等資料,此觀諸其會議參與者即可知悉。又被告抗辯相關資訊僅係公開資料之蒐集整理,惟D類營業秘密中有多筆資料涉及原告之發展策略擬定,並非僅是公開資料之蒐集整理,如健康照護晶片應用技術及「M2M」技術皆屬市場發展中之技術,為IC設計產業兵家必爭之地。其中D-2136檔案中,即包含原告公司對於三類健康照護手機之商業模式分析及風險規劃,且該份文件對於未來研發之資源規劃已安排至西元2016年;D-3176檔案亦包含原告公司對於物聯網市場之發展策略決定(捨通訊網路客製化轉發展應用程式服務),且其財務預測區間最遠已至西元2017年。原告公司作為前開領域之前期開發投入者,基於詳細市場研究而作成之策略決定,是巨額研發資源投入後之成果,且影響公司未來發展良莠極鉅。再者,D類營業秘密包含多類原告公司之重要策略決定,具有極高之機密性,若使展訊公司取得,即得不花力氣即可站在原告之研發成果上選定發展方向,或避免不可行之方向而節省研發時間、資源與成本,可證本類資訊之機密性及重要程度,對於展訊公司之發展至關重要,尤以近幾年展訊公司更是與原告公司抗衡之關鍵時期,自有必要防止被告於正式任職展訊公司之後,進一步洩漏及利用原告之營業秘密。⑤E類營業秘密類型「組織及人事資訊」:E類為原告公司於進行組織改造時,各部門曾針對現有人力依其專長等進行分析,以檢視人力資源配置之良莠,對於研發人才之強弱勢分析及建議職位,自屬原告獨有之機密資料,被告曾參與原告於98年年底進行之事業部門組織改造,其下載檔案中亦包含此類相關資料,該次組織改造,有增加資源利用效率並強化原告公司營運效益之效。又E類資料非一般人得於如LinkedIn之公開網站取得之資訊,其中有多筆原告管理階層對於研發人才之強弱分析及建議職位,顯非公開資訊,且為原告公司安排各類職位,組織研發架構之重要資訊,屬原告公司之營業秘密。⑶原告請求保護之營業秘密及例示附表A-A之營業秘密內容,具有高度經濟價值:原告每年投入鉅額資金進行IC晶片之研發,始能在IC晶片研發及生產取得技術領先全球之地位,除IC晶片之研發與生產外,原告之成本策略、組織改組資訊、客戶及商業策略、長遠之技術藍圖及研發方向等營業秘密,亦為原告在IC晶片設計產業獨居全球領導地位的重要原因,具高度經濟價值,以原告請求保護之例示附表A-A營業秘密內容觀察,皆係原告耗費諸多人力、費用、成本之發展結晶及研發成果,競爭對手取得原告之營業秘密,即可複製原告之成功經驗,減少錯誤嘗試之經濟成本,縮短與原告之競爭距離,具有高度之經濟價值。⑷原告請求保護之營業秘密及例示附表A-A之營業秘密內容,皆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原告於員工之僱傭及相關契約皆約定保密條款要求      員工保護公司營業秘密,針對客戶及供應商等亦會     約定保密條款,公司更採行相關之廠房、研發控管    等具體保密措施。原告內部有關智權資訊規範之依   據為「ProprietaryInformationManagementManual-Policy(智權資訊管理手冊-政策)」及「ProprietaryInformationManagementManual-Standard(智權資訊管理手冊-規範)」,且原告公司對於機密文件之存取、傳送、刪修皆有相關權限之限制與管理,原告之員工離職時,亦會依據公司規定踐行離職稽核、交接與要求員工保密與競業禁止義務之履行,是原告對於營業秘密業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三)原告依約依法得請求禁止被告利用、發表或洩漏其於任職原告公司期間所知悉、接觸或取得而與原告公司有關之營業祕密:1.被告對於原告請求保護之營業秘密,依約依法均負有保密義務:⑴被告依約依法對於原告公司之營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且此義務無期間之限制:①依聘僱契約書第二章營業秘密第2條第5項及第10條之規定,被告對原告公司具保密義務。又被告離職前,於100年12月21日簽署「原告智權資訊保護規範提醒」,其中第1點、第2、5條皆規定,被告應遵守保密義務。再者,被告所簽署之「離職後保密規定」,亦同意其於離職後,未經原告之書面同意,不得將所定營業秘密予以利用、發表,或洩漏予第三人。因此,被告依約依法應對於原告之營業秘密負保密義務。②被告抗辯「離職後保密規定」僅為行政會簽流程 表且原告未簽署,不生契約效力云云。惟上開規定業經被告簽名同意,係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而上開規定為原告依據相關規章於員工離職時使用之公司正式文件,其上表明係原告出具,內容主要係提醒並使員工再度簽名承諾其對原告離職後之義務,不以原告簽署為必要。又被告抗辯其簽署「離職後保密規定」原告公司無人向其解釋條款之意思且無時間詳閱、審閱該文件內容,故該約定無效云云,惟契約之簽立何以須由對造當事人解釋契約條款?且被告位居原告資深主管,對於公司規章及員工離職應踐行之程序與義務知之甚詳,況被告於交回「離職後保密規定」,原告必然已有人提醒被告內容並要求其簽名,上開規定之文字淺顯篇幅不多,無須花費諸多時間進行閱讀,原告亦未催促或有任何強暴脅迫或詐欺被告簽署該文件,是詳閱後基於自由意志簽署該份文件,該份文件自屬有效。再者,被告抗辯「離職後保密規定」為提醒事項,當事人既無契約合意,即無提醒可言云云,惟被告於離職前已依原證12協議書領取部分獎勵紅利金,而原證12協議書約定之內容與「離職後保密規定」相符,是被告於離職前已知悉,並對於原告之營業祕密有保密義務。⑵被告於競業禁止期間,已任職於展訊公司或為其提供服務,而已違反競業禁止義務,有侵害原告營業秘密之高度風險:依被告離職時簽署之「離職後保密規定」,其職等為E12,且曾擔任研發、行銷、業務等工作,故被告之競業禁止期間應為2年,亦即自101年2月18日起至103年2月17日屆滿。惟原告稽核處處長劉○○經由其大陸同業友人,取得展訊公司102年4月22日之內部高階主管會議紀錄,其上記載被告為出席會議之人員。原告於知悉被告任職於展訊公司後,旋即委請調查員訪談展訊公司之保全人員及被告本人,展訊公司之保全人員及被告本人對於被告任職於展訊公司乙事,均坦承不諱。又網路、市場及媒體報導均已廣泛流傳被告前往大陸展訊公司任職之訊息。縱新聞媒體及網路報導雖屬傳聞證據,惟依前引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231號判決意旨,即便為傳聞證據,如有其他佐證可證明事實,亦不能排除其證據能力。被告於競業禁止期間內即已違反競業禁止義務,已任職展訊公司或實質為展訊公司提供服務。⑶被告已有侵害原告營業秘密或有侵害原告營業秘密之虞:①被告於原告公司任職時,其職務具有特殊性:被告任職原告公司11年有餘,身居要職,並曾多       年執掌手機晶片部門,知悉原告公司之相關手機      晶片研發技術、技術藍圖及公司各項重要商業策     略等營業秘密。被告調職至EO/CSO(即董事長暨    總經理室)部門擔任特別助理後,則是執掌原告   新興事業之策略研發與執行,知悉原告公司新興  事業之規劃、策略及發展。可證被告於原告公司 任職時,其職務確實具有特殊性。②展訊公司與原告公司間具有直接競爭關係:原告主要從事IC晶片設計,專注於無線通訊及數       位媒體等技術領域,產銷無線通訊、高解析度電      視、光儲存、DVD及藍光等相關產品,為全球唯     一提供IC解決方案橫跨電腦資訊科技、消費性電    子及無線通訊領域的IC設計公司,而被告目前所  任職之展訊公司,則是生產無線通訊相關晶片,  為TD(中國自有3G規格)手機基頻晶片最大供應 商,目前是大陸第二大IC設計公司、有「中國聯發科」之稱,為原告公司於大陸市場之最大競爭對手。③被告現為展訊公司之集團副總及研發本部總經理 ,負責展訊公司之研發內容及方向,其職務內容與任職於原告公司時之職務內容相當:被告現為展訊公司之集團副總及研發本部總經理       ,更被譽為未來展訊公司之總經理接班人,負責      主導展訊公司之研發方向。而被告任職於原告公     司時,亦係負責領導原告公司之研發單位,擔任    董事長暨總經理室特別助理,全面接觸並執掌新   興事業之業務規劃、策略與發展,故被告現於展  訊公司之職務內容與其任職原告公司時之職務內容相當。④展訊公司聘請被告之目的,在於快速縮短與原告 公司在IC晶片設計產業及行動通信產業之差距,俾與原告抗衡:展訊公司之所以聘請被告,乃係因透過被告即可取得原告公司在IC晶片設計之技術藍圖與相關技       術等營業秘密,並可取得原告公司之行銷策略(      例如公司與客戶之合作模式)、客戶代工策略、     成本藍圖等手機晶片資訊策略,並可學習原告公    司之組織改組經驗,進而提升其生產效能,縮短   與原告公司之競爭距離。就尋求研發人才方面,  展訊公司所透過原告所提供之員工資料,大量向 原告公司員工挖角,即可取得「捷徑」,進而快速縮短與原告公司在IC晶片設計產業(特別是手機晶片設計)之差距,俾與原告公司抗衡。(四)爰依營業秘密法第11條、「聘僱契約書」、「原告智權資訊保護規範提醒」及「離職後保密規定」等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五)聲明:1.禁止被告利用、發表或洩漏其於任職原告期間所知悉、接觸或取得而與原告關於手機晶片產品研發、技術、程式、市場分析、銷售、業務、策略發展、組織及人事等有關之營業秘密(如附表A-A所示),包括: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所知之一切業務、財務、技術、生產、銷售或其他方面有實際或潛在經濟價值之資訊,以及原告員工創作、開發,或原告委託他人或與他人合作創造或開發,或基於對價或其他事由而取得第三人之營業秘密。2.前項聲明,請准原告以現金或等值之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新安分行之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後,得為假執行。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47-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1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係發明第I301482號「精對苯二甲酸母液回收及觸媒純化再生系統及方法」專利權(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7年10月1日起至115年10月22日止。(二)被告參與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化公司)麥寮廠之「精對苯二甲酸母液回收系統」(標案號:4-6L0988(CMRS))建置案(下稱系爭建置案)之投標,於97年11月得標並簽約,嗣於台化公司麥寮廠建置設備完成。原告參與台化公司就加工完成「精對苯二甲酸(PTA)觸媒純化再生」工程所舉辦之競標,於98年7月間得標後與台化公司簽署委託加工合約書,合約期限自98年7月31日起至99年7月31日止。兩造為台化公司所承攬之內容均為「精對苯二甲酸(PTA)觸媒純化再生」工程,足認被告實施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觸媒純化再生技術之可能性極高。又系爭建置案係被告為台化公司所為,其作用即在實施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回收技術,顯見被告係利用台化公司實施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回收技術。又系爭建置案即係依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PTA母液回收技術內容所建置。經查參與上開競標之廠商僅本件兩造,足認本件兩造當始有能力建置「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回收系統」,即實施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PTA母液回收系統技術能力,被告於97年11月間得標,並由其建置完成,目前仍在台化公司麥寮廠正常運轉當中。綜上所述,被告顯未經原告同意,即擅自實施系爭專利第1項及第27項之技術內容,已侵害原告之專利權。(三)系爭專利所涉及之「精對苯二甲酸母液回收系統」與再生酸純化設備,原告目前有製造、販售,市售價格為美金510萬6千元,另被告亦產製、銷售由系爭專利製程回收、再生之苯二甲酸觸媒,以再生酸量計算,迄今被告已處理100噸,每噸處理費為美金1千元,僅此部份被告收益已達美金10萬元,據此,依專利法第85條第1項第2款計算,原告所受損害至少為美金520萬6千元。再查,系爭建置案被告遲至97年11月間得標,基於系爭建置案經原告揭露系爭專利內容成案,原告早於96年3月19日即已參與系爭建置案公開招標,嗣後系爭專利於97年5月1日即早期公開,並於97年10月1日核准公告在案,均早於被告得標日期等情,被告自係屬故意侵害原告專利權甚明,原告得依專利法第85條第3項請求倍數賠償。準此,原告依專利法第84條第1項、第85條第1項第2款、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金額美金510萬元,依100年6月29日臺灣銀行牌告匯率換算為新臺幣(除另標明者外下同)150,661,640元(美金5,206,000元x28.84(新臺幣/美元)=150,661,640元),原告請求6,600萬元之賠償金額。(四)爰聲明:1.被告不得使用原告所有中華民國專利證書號第I301482號發明專利之方法,及不得製造、使用、為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上開專利之系統與以上開專利之方法直接製成之物品。2.被告應給付原告6,6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3.第2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則抗辯以:(一)系爭專利有應撤銷原因:1.系爭專利未充分揭露,無法據以實施:系爭專利說明書未揭示如何「由鈷金屬製成氧化觸媒」之方法,無法使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據以實施。2.系爭專利無新穎性、進步性:(1)判斷系爭專利應撤銷之先前技術共計3篇,其公開日均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即95年10月23日),具有證據能力,簡述如下:①被證1:中華民國專利公告第442321號「在芳香羧酸之製造中對於氧化催化劑之回收方法」,公開日為90年6月23日。②被證2:美國專利第4,274,930號「以電解回收鈷之方法」,公開日為70年6月23日。③被證3:研究論文「有機物污染離子交換樹脂的復甦及應用」,載於「華北電力技術」期刊第10期,89年公開。(2)被證1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27項不具新穎性:被證1已揭露申請專利範圍第1及27項之全部技術特徵,兩者差異為一般化工知識,故為直接且無歧異得知之技術特徵,不具新穎性至明。(3)被證1、2、3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27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僅為被證1、2、3之組合,且未能產生無法預期之功效,申請專利範圍第1及27項不具進步性。(二)被控侵權對象並無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及第27項:1.台化公司之PTA母液回收系統欠缺「加熱」步驟(第1項)及「熱交換器」(第27項),自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將分離出的液體加熱,液體經過熱交換器提高5-10℃」及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一熱交換器,將分離出的液體加熱,液體經過熱交換器提高5-10℃」之文義甚明。又陽離子交換樹脂並未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飽和」,亦不符合文義。2.台化公司之PTA母液回收系統並無以「鹼」再生樹脂,此步驟「是用酸再生」,是此步驟亦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以無機鹼再生樹脂」及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無機鹼再生裝置」之文義明確不符。3.無均等論之適用:(1)台化公司之回收系統,在過濾後就直接送至「樹脂塔」進行陽離子吸附步驟,因此,在過濾之後及進入樹脂塔之前,並未添加鹼液。既然在過濾之後及進入陽離子樹脂之前並無添加鹼液,顯示「加熱」及「加鹼」並非對應之步驟,又如何能進行均等之比對?(2)系爭專利之陽離子交換樹脂係將「鈷離子吸附至飽和」,然一般化工操作(包括台化公司之回收系統),均不可能使樹脂吸附至飽和,因此,對於樹脂之「飽和」及「不飽和」操作,其手段、功能、結果不可能相同,即無所謂之均等可言。(3)系爭專利係利用無機鹼以使樹脂再生,而台化公司鄭廠長則明確表示此步驟「是用酸再生」。事實上,熟習化工技術領域之人均知,陽離子樹脂必須要以「酸」再生,不可能以「鹼」再生,系爭專利以「鹼」再生,除不可能達成再生之目的外,也與「酸」再生之手段、功能、結果,實質不同,因此亦無均等論之適用可能。(三)被告無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1.台化公司於96年3月間即提出該建置案之需求,嗣原被告雙方「各自」提出設計構想並投標,最終由被告於96年11月得標,時間上均早於系爭專利之公開日。被告既然不知系爭專利之存在,縱使被告所設計之流程與系爭專利近似(被告否認),亦無任何故意或過失可言。2.原告主張該「系統規劃書」之內容與系爭專利相同,惟既然該「系統規劃書」之提出日期96年10月12日早於系爭專利之早期公開日97年5月1日,縱使技術內容相同,顯示被告是在不知系爭專利之存在下而提出相同之規劃,亦可證明系爭專利應屬抄襲被告之「系統規劃書」,系爭專利既非原告之創新發明,其有效性顯有疑義,同時可證明被告並無任何故意或過失可言。(四)原告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原告自承被告於97年11月間標得系爭建置案,因而侵害系爭專利云云,上開標案係於96年11月即得標並簽約,原告亦明知僅有原被告兩家參與競標,惟縱以原告所宣稱之97年11月起算,迄原告於100年6月起訴止,早已逾越2年,依專利法第84條第5項前段規定,原告之請求權時效業已消滅。(五)爰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免為假執行。四、兩造不爭執之事實(參本院卷(一)第284、285頁之準備程序筆錄):(一)原告係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7年10月1日起至115年10月22日止。(二)被告參與系爭建置案之投標,於96年11月得標並簽約,嗣後於台化公司麥寮廠建置PTA母液回收系統完成。(三)原告參與台化公司就加工完成「精對苯二甲酸(PTA)觸媒純化再生」工程所舉辦之競標,於98年7月間得標後與台化公司簽署「委託加工合約書」,合約期限自98年7月31日起至99年7月31日止。五、得心證之理由:(一)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系爭專利申請日為95年10月28日,所請為「一種精對苯二甲酸(PurifyTerephthalicAcid,PTA)母液回收及觸媒純化再生系統及方法」,主要將精對苯二甲酸製程中的純化反應製程產生的精對苯二甲酸母液,以精對苯二甲酸母液回收系統予以回收製成含鈷之無機酸溶液後,再經由觸媒純化再生系統,以鈷純化再生系統電解出鈷金屬後,再經氧化觸媒生產系統製成氧化觸媒,循環至精對苯二甲酸製程中使用(參本院卷(一)第130頁反面【發明內容】)。附圖1為該回收系統之配置圖。(二)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原告主張被告侵害98年10月1日公告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及27項,該等項次內容如下:1.第1項:一種精對苯二甲酸母液回收及觸媒純化再生方法,其步驟為:a)將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過濾分離,主要將有機固形物與液體分離;b)將分離出的液體加熱,液體經過熱交換器提高5至10℃,提高有機物在水中溶解度;c)以陽離子交換樹脂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飽和;d)以無機鹼再生樹脂,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交換過程,若發生有機物附著於樹脂顆粒表面則以無機鹼再生樹脂,使表面有機物去除;e)以無機酸將樹脂所吸附的鈷離子全部置換出,形成含鈷之無機酸溶液;及f)觸媒純化再生,將含鈷之無機酸溶液轉化為鈷金屬以形成鈷純化再生,並將鈷金屬製成精對苯二甲酸(PTA)製程中的氧化觸媒;其中鈷純化再生步驟包括:i)酸溶步驟,將觸媒回收液加入無機酸(硫酸)將金屬溶解出來;ii)中和沉澱步驟,將液體之PH值調整到4以去除鐵離子,並形成萃前液;iii)樹脂步驟,先將該萃前液以樹脂去除銅、鎳及鉻離子;iv)金屬萃取步驟,再將該萃前液以有機萃取劑萃取去除鋅及鐵離子;及v)電解步驟,將萃取後的萃取液電解出鈷金屬。(本院卷第136頁反面)。2.第27項:一種精對苯二甲酸母液回收及觸媒純化再生系統,其係包括:一連接至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之過濾裝置,將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過濾分離成有機固形物與液體;一熱交換器,將分離出的液體加熱,液體經過熱交換器提高5至10℃,提高有機物在水中溶解度;陽離子交換樹脂管柱,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飽和;無機鹼再生裝置,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交換管柱中若發生有機物附著於樹脂顆粒表面,以無機鹼再生樹脂,使表面有機物去除;無機酸置換裝置,以無機酸將樹脂所吸附的鈷離子全部置換出,形成含鈷之無機酸溶液;及觸媒純化再生系統,係以一鈷純化再生系統將含鈷之無機酸製成鈷金屬,再以一氧化觸媒生產系統將鈷金屬製成氧化觸媒;其中該鈷的純化再生系統係包括:酸溶裝置,將觸媒回收液加入無機酸(硫酸)中,將金屬溶解出來;第一過濾裝置,將固液分離;中和裝置,將液體之PH值調整到4以去除鐵離子;第二過濾裝置,將液體過濾以形成萃前液;樹脂裝置,先將該萃前液以樹脂去除銅、鎳及鉻離子;萃取裝置,再將該萃前液以有機萃取劑萃取去除鋅及鐵離子;及電解裝置,將萃取後的萃取液電解出鈷金屬。(本院卷第139頁)。(三)被控侵權之技術內容:1.系爭回收裝置乃被告為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麥寮廠施作「精對苯二甲酸母液回收系統」(標案號:4-6L0988(CMRS));系爭再生裝置為被告廠區設置之「觸媒純化再生系統」(以上兩者合稱系爭裝置)。至於系爭回收方法是系爭回收裝置所執行之流程,系爭再生方法為系爭再生裝置所執行之流程(以上兩者合稱系爭方法)。2.系爭回收裝置包含一「原水儲槽」、一「過濾器」、一「樹脂塔」(內為陽離子交換樹脂)、一「回收水儲槽」及一「鹼洗循環槽」(用以清洗過濾器或樹脂塔)。該系統執行之回收流程,係用泵浦將暫存於「原水儲槽」內之PTA廢水提取至「過濾器」內,以過濾大部分為有機固體之粒狀懸浮物,但主要目的是過濾固體,再將過濾器流出之液體直接通入「樹脂塔」,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最佳結果(以試誤法得出之最佳採水週期,吸附是否為飽和狀態,則不控制),最後將濃度72%硫酸調配成24%硫酸通入樹脂塔內,以置換出被樹脂塔吸附的鈷離子,形成硫酸鈷溶液。此外,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使用一段時間後,若發生有機物附著於樹脂顆粒表面,則將「鹼洗循環槽」內之無機鹼通入樹脂塔,以去除樹脂塔表面之有機物(參本院卷第185至186頁本院101年5月25日勘驗筆錄)。(四)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請方法發明中,步驟a)至e)為「精對苯二甲酸母液回收」方法,步驟f)為「觸媒純化再生」方法,又該步驟a)至e)之技術特徵可拆解為A至E之五個要件,要件A為「a)將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過濾分離,主要將有機固形物與液體分離;」,要件B為「b)將分離出的液體加熱,液體經過熱交換器提高5至10℃,提高有機物在水中溶解度;」,要件C為「c)以陽離子交換樹脂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飽和;」,要件D為「d)以無機鹼再生樹脂,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交換過程,若發生有機物附著於樹脂顆粒表面則以無機鹼再生樹脂,使表面有機物去除;」,要件E為「e)以無機酸將樹脂所吸附的鈷離子全部置換出,形成含鈷之無機酸溶液;」。2.系爭回收方法可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要件A、C、D及E拆解為a、c、d及e四要件,要件a為「將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過濾分離,以過濾大部分為有機固體之粒狀懸浮物,但主要目的是過濾固體。」要件c為「將過濾器流出之液體通入樹脂塔(內為陽離子交換樹脂),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最佳結果(以試誤法得出之最佳採水週期,吸附是否為飽和狀態,則不控制)。」,要件d為「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使用一段時間後,若發生有機物附著於樹脂顆粒表面,則將無機鹼通入樹脂塔,以去除樹脂塔表面之有機物。」及要件e為「以濃度72%硫酸調配成24%硫酸通入樹脂塔內,以置換出被樹脂塔吸附的鈷離子,形成硫酸鈷溶液。」。3.系爭回收方法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1)要件A:系爭回收方法將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過濾分離,以過濾大部分為有機固體之粒狀懸浮物,但主要目的是過濾固體,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要件A特徵。(2)要件B:系爭回收方法於過濾步驟後並未如系爭專利再將分離出之液體加熱,是欠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要件B。(3)要件C:系爭回收方法將過濾器流出之液體通入樹脂塔(內為陽離子交換樹脂),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最佳結果,該最佳結果係以試誤法得出之最佳採水週期,吸附是否為飽和狀態,則不控制,與系爭專利以陽離子交換樹脂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飽和」不同,故從系爭方法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要件C特徵。(4)要件D:系爭回收方法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使用一段時間後,若發生有機物附著於樹脂顆粒表面,則將無機鹼通入樹脂塔,以去除樹脂塔表面之有機物,與系爭專利係以無機鹼再生樹脂,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交換過程」,若發生有機物附著於樹脂顆粒表面則以無機鹼再生樹脂,使表面有機物去除,尚有不同,故從系爭方法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要件D特徵。(5)要件E:系爭回收方法以濃度72%硫酸調配成24%硫酸通入樹脂塔內,以置換出被樹脂塔吸附的鈷離子,形成硫酸鈷溶液,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要件E特徵。(6)綜上,系爭回收方法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範圍。4.按若待鑑定對象欠缺解析後申請專利範圍之任一技術特徵,即不適用「均等論」,應判斷待鑑定對象未落入專利權範圍。查系爭回收方法於過濾步驟後並未如系爭專利再將分離出之液體加熱,而欠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要件B之技術特徵,已如前述,因而無「均等論」之適用,應判斷系爭回收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又既然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已有要件無法完全對應表現於系爭回收方法,已不符合全要件原則,因此系爭方法(含回收及再生方法)自亦未構成侵害,亦無須再論究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其他要件是否文義或均等表現於系爭方法中,併此敘明。(五)系爭裝置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請系統中,可分為「精對苯二甲酸母液回收系統」及「觸媒純化再生系統」二部分,又該「精對苯二甲酸母液回收系統」之技術特徵可拆解為F~J之五個要件,要件F為「一連接至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之過濾裝置,將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過濾分離成有機固形物與液體;」,要件G為「一熱交換器,將分離出的液體加熱,液體經過熱交換器提高5至10℃,提高有機物在水中溶解度;」,要件H為「陽離子交換樹脂管柱,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飽和;」,要件I為「無機鹼再生裝置,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交換管柱中若發生有機物附著於樹脂顆粒表面,以無機鹼再生樹脂,使表面有機物去除;」,要件J為「無機酸置換裝置,以無機酸將樹脂所吸附的鈷離子全部置換出,形成含鈷之無機酸溶液;」。2.系爭回收裝置可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要件F、H、I及J拆解為f、h、i及j四要件,要件f為「一連接至原水儲槽之過濾裝置,將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過濾,以過濾大部分為有機固體之粒狀懸浮物,但主要目的是過濾固體。」,要件h為「樹脂塔(內為陽離子交換樹脂),用以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最佳結果(以試誤法得出之最佳採水週期,吸附是否為飽和狀態,則不控制)。」,要件i為「鹼洗循環槽,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使用一段時間後,若發生有機物附著於樹脂顆粒表面,則將槽內之無機鹼通入樹脂塔,以去除樹脂塔表面之有機物。」及要件j為「將濃度72%之硫酸調配成濃度24%,再通入樹脂塔將被吸附之鈷離子置換出,形成硫酸鈷溶液。」3.系爭回收裝置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1)要件F:系爭回收裝置有一連接至原水儲槽之過濾裝置,將精對苯二甲酸(PTA)母液過濾,以過濾大部分為有機固體之粒狀懸浮物,但主要目的是過濾固體,是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要件F特徵。(2)要件G:系爭回收裝置欠缺熱交換器或相關技術之裝置,無法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要件G。(3)要件H:系爭回收裝置之樹脂塔(內為陽離子交換樹脂),用以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最佳結果,該最佳結果係以試誤法得出之最佳採水週期,吸附是否為飽和狀態,則不控制,與系爭專利陽離子交換樹脂管柱,將液體中鈷離子吸附至「飽和」不同,是無法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要件H。(4)要件I:系爭回收裝置之鹼洗循環槽,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使用一段時間後,若發生有機物附著於樹脂顆粒表面,則將槽內之無機鹼通入樹脂塔,以去除樹脂塔表面之有機物,是可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要件I。(5)要件J:系爭回收裝置將濃度72%之硫酸調配成濃度24%,再通入樹脂塔將被吸附之鈷離子置換出,形成硫酸鈷溶液,可讀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要件J。(6)綜上,系爭回收裝置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文義範圍。4.按若待鑑定對象欠缺解析後申請專利範圍之任一技術特徵,即不適用「均等論」,應判斷待鑑定對象未落入專利權範圍。查系爭回收裝置無熱交換器或相關技術之裝置,而欠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要件G之技術特徵,已如前述,因而無「均等論」之適用,應判斷系爭回收裝置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又既然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已有要件無法完全對應表現於系爭回收裝置,已不符合全要件原則,因此系爭裝置(含回收及再生裝置)自亦未構成侵害,亦無須再論究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其他要件是否文義或均等表現於系爭裝置中,併此敘明。(六)綜上所述,系爭方法及系爭裝置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7項之專利權範圍,則被告所為之專利無效抗辯,即無再予審酌之必要。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專利法第84條第1項請求被告不得使用系爭專利方法,及不得製造、使用、為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專利之系統與以系爭專利直接製成之物品,並依同法第85條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6,6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均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七)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核與本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爰不予一一論駁。另原告雖聲請命被告提出「PTA母液回收系統」之設備清單、管儀圖、配置圖(layout)等相關資料,以確知台化公司PTA母液回收系統相關設備之完整全貌及配置,惟本院已親赴台化公司麥寮廠履勘「PTA母液回收系統」,該回收系統現場兩造及本院均未發現任何熱交換器或加熱裝置,台化公司鄭世忠廠長亦明確表示「回收製程中不加熱」(參本院卷(二)第186頁勘驗筆錄),衡諸台化公司為與兩造皆有往來之第三人,殊無作偽偏袒被告之理,是本件事證已明,核無再命被告提出上開清單或圖說資料,均附此敘明。六、訴訟費用之負擔: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中  華  民  國  101 年  7  月  13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三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1 年  7  月  16  日      書記官 葉倩如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系爭專利早於99年10月16日公開,專利期間自102年11月11日至118年4日1日止。被告公司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4GLTE行動電話中內建「SmartRemote」應用程式(下稱系爭程式),於行動電話有網路環境執行系爭程式時,經網路下載請求遠端伺服器資訊,其後台運作機制均可為多媒體遙控器資訊管理方法(即系爭程式暨其後臺運作機制,下稱「系爭方法」),使手機具有查詢、遙控器等功能。被告公司亦將系爭程式,內建於其他行動電話,如SamsungGALAXYNote4等。原告於被告公司網頁下載系爭程式,發現其與系爭專利之專利方法實質相同,有103年10月8日103年度北院公源字第1032017號公證書、法創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師陳思源鑑定報告為證。系爭方法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第1、2、3、4、5項,原告於103年11月13日以律師函通知被告等撤除相關產品。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第2項、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等連帶給付新臺幣(下同)165萬元及利息,並禁止被告等繼續為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二)Peel公司在外架設管理平台、並執行暨侵害原告之系爭專利,在該管理平台上接收並更新台灣各家有線電視頻道業者之節目資訊、並產生頻道資訊,Peel公司為上開種種行為之目的,即係讓被告公司在台灣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下載該管理平台上所產生之資訊以供在台灣使用,足證Peel公司架設管理平台並執行系爭專利之侵權行為,其目的是讓侵權行為之結果發生在我國。本件Peel公司之侵權行為彰彰甚明,其藉由和被告公司間之合作讓被告公司在台灣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下載該管理平台上所產生之資訊以供在台灣使用,而系爭方法之功能效果與系爭專利相同,顯已影響原告在我國之市場利益,準此,基於個案考量本件實應承認屬地主義之境外法效,方屬適法。(三)又依專利法第99條第1項,系爭專利方法申請專利前,並未有任何經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因此使用者需要自己進行分類設定,然因系爭專利之發明,多媒體遙控器提供下載後經過分類之頻道資訊清單,而此使用者無須進一步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在系爭專利申請前,確實為國內外所未見,此亦可從原告除自我國取得專利外,亦取得日本、美國、大陸、韓國之專利權可明,系爭專利屬資訊管理方法之方法專利,而依此方法專利所製成之物(即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在原告99年申請系爭專利前,確實在國內外均前所未見,今被告製造具有相同功能之物,準此,自可推定被告所製造販售之GalaxyNote3、GalaxyS5,其內建系爭程式推定為以該專利方法所製造,應無疑義。關於被告後台運作之機制,依專利法第99條第1項之規定,已推定係由原告系爭專利方法所製作。(四)被告所販售之GalaxyNote3、GalaxyS5均有內建系爭程式。GalaxyNote3於102年9月24日正式於臺灣上市;GalaxyS5則於103年4月11日上市。惟系爭專利於99年10月16日公開、102年11月11日經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公告,故被告最早侵權行為時點應以其產品最早正式上市日,即自102年9月24日起算迄今,依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1、2款、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原告於102年6月6日推出自有產品之遙控器(每台5,990元)以來,至102年12月底全台銷售台數共計706台、103年整年全台銷售台計665台、104年5月前全台銷售台數208台,則受被告於102年11月11日以搭載系爭程式,原告產品之銷售量,從原先每半年平均約可販售706台遙控器,銳減103年每半年僅平均為332台(計算式:665/2=332)、104年前半年僅銷售出208台,則自被告產品上市以來,原告銷售量顯然大受影響,而至今為止,原告至少受有7,463,540元損失。(五)並聲明:1.被告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65萬元暨自104年4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等人皆不得自行、受託、委託他人使用原告中華民國發明第I415456號「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專利,亦不得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任何侵害原告中華民國發明第I415456號「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專利權之物品。3.原告願供現金或可轉讓銀行定存單,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等則以下列等語置辯:(一)原告未依全要件原則逐一比對被告是否確實執行系爭方法專利之每一步驟,其原證4號鑑定報告存有諸多瑕疵,無法證明被告侵害系爭專利權,因原證4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未依全要件原則逐一比對被告公司是否確實執行系爭專利之每一步驟,反以臆測之方式推定被告公司侵害其專利權,其顯係於比對過程中混淆了「物品」專利及「方法」專利之比對方式,而得出錯誤之結論。且鑑定報告通篇未證明是否有所謂「資訊管理平台」存在及其架構或執行步驟,僅以操作被告產品即SamsungGALAXYS5之系爭程式,以其呈現之畫面結果即率爾推定系爭產品已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方法,顯屬無據。又原告係以原證4號第6至13頁所揭示的圖1至圖10之SamsungGALAXYS5手機操作「SmartRemote」所顯示畫面,來進行比對分析。故原告所用來比對被告是否侵害系爭專利之基礎,並非是原告稱為「資訊管理平台」之「遠端伺服器」(即SeverEnd),而是以作為「多媒體遙控器」之「SamsungGALAXYS5手機」(即ClientEnd)所顯示之畫面進行比對,則原告進行侵害比對之對象顯然有誤。再者,原告僅是以SamsungGALAXYS5手機等物品之操作後的結果,就推定存在有「遠端伺服器」而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步驟,則原告也未提出任何證據說明該「遠端伺服器」之存在,亦未舉證說明該「遠端伺服器」的架構或執行步驟。且原告以SamsungGALAXYS5手機作為比對對象,原告也僅是以「推定」之論述方式來主張被告侵害系爭專利,並未依鑑定要點所規定,在以物為方法專利之比對對象時,必須提出證明實施方法專利之具體技術內容之證據。故原告之比對分析舉證不足,且有錯誤。(二)被告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手機僅是作為系爭程式之載體,使用者可透過系爭程式而從訴外人Peel公司來接收頻道節目資訊。被告實際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手機並非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平台」,亦不可能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由「資訊管理平台」來執行之資訊管理方法的步驟。故SamsungGALAXYS5手機所載之系爭程式並非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平台」之架構,而原告所謂被告產品之後台的運作機制(即遠端伺服器)亦與被告無關。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4GLTE、Note4)僅為供終端使用者閱覽查用之硬體裝置,與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步驟無任何關聯,被告產品僅為單純協助使用者接收由資訊管理平台所傳遞之頻道資訊,並供終端使用者閱覽查用之硬體裝置,實際上就是系爭專利於申請階段刻意排除之「單純接收資訊之遙控器」。並且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手機所接收之頻道節目訊息,係由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被告或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手機均未執行系爭專利之任何步驟。(三)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不具新穎性:1.被證4、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1)被證4、11、12分別完整揭示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全部技術特徵,故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2)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2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2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3)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3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3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4)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3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的請求項4之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4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5)系爭專利請求項4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4之請求項5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5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四)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不具進步性:1.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4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4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2.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4及被證5於國際分類上皆與系爭專利相同,即G06F「電子數位資料處理」技術領域,且被證4與被證5之公告日期分別為西元2007年8月7日與西元2005年3月8日,均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2009年4月2日,而皆得採為先前技術,是以,依據被證4與被證5的技術教示而能輕易建構出一具有執行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所有步驟的資訊管理平台。因此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故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2、3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而依附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的請求項4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依附請求項4之請求項5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係熟知本領域技藝人士見諸被證4及被證5之教示所能輕易思及而不具進步性,應予撤銷。3.被證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11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11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11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4.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12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12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5.被證11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第2項不具進步性:承前所述,被證11揭露請求項第2項所示包括多個頻道與詳細節目資訊之被手持裝置接收的頻道資訊之技術特徵。被證11與被證5係屬相同技術領域,且皆可解決高度相關問題。該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於接觸到這些先前技術文件後,將有動機或被教示去達成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方法。(五)被告所舉引證案暨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之所有要件,並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可專利性:1.依照原告在侵害論之分析邏輯,該等引證文件已揭示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2.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除已為引證文件所揭示外,亦屬相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直接無歧異得知且能輕易完成者,相關引證案亦已實質隱含系爭專利該要件,系爭專利之「統計分析、頻道分類清單」,實已為被告引證之習知技術所實質隱含,或可為技藝人士所能輕易完成。(六)系爭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21條關於「發明」之定義而有無效事由:1.系爭專利僅屬「簡單利用電腦」,非具技術性之內容,系爭專利所謂建立一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之頻道資訊對照表,以及產生一包括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頻道分類清單之頻道資訊,均僅是習知顯示頻道及節目資訊的表單資訊,並且是人類長久以來即在使用的抽象概念或商業方法,故該等表單資料並非適格之專利標的。而系爭專利所界定的資訊管理方法,僅是將過去由人工彙整的此類表單資訊,改為透過電腦等資訊管理平台之編輯作業與網路傳輸方式來彙整資訊,從而取代原本人工彙整資訊之作業流程,故僅是單純的電腦系統等資訊管理平台之應用。因此,依專利法第21條及專利審查基準等規定與鈞院之判決見解,即知系爭專利所揭露之該等內容並不足以使原先不得為專利標的之單純商業方法產生技術性,而不符合發明定義。2.系爭專利之內容除屬「簡單利用電腦」外,亦僅涉及「單純之資訊揭示」,系爭專利之專利範圍所謂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頻道分類清單等資訊,僅是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有線電視頻道及各頻道之節目等資訊的揭示和彙整,因此系爭專利實無任何技術思想可言。此外,參照系爭專利之申請歷史檔案,智慧局亦於系爭專利之核駁審定書中認定,亦可證明系爭專利所界定之頻道資訊對照表的建立並無任何技術性可言,故系爭專利並非適格之專利標的。3.原告所特別強調且用以區別習知技術與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非屬技術思想之創作,不符合發明之定義,原告並未能證明頻道資訊對照表與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間的組合,係如何地足以讓該專利在實際上比不具「專利適格性的概念本身」具有重要性地多?再者,在頻道資訊對照表加入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亦僅是增加另一個資訊欄位,而未對於系爭專利帶來可專利性。(七)系爭程式所顯示之資訊彙整於新加坡伺服器,故被告並未實施任何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亦未構成系爭專利涉訟請求項之侵害:1.原告以系爭專利根本未界定之要件來適用專利法第99條第1項之規定,顯屬有誤。被告並未提供任何資訊管理平台或遠端伺服器來彙整出頻道資訊,亦未實施系爭專利所界定資訊管理方法之各步驟,且系爭程式相關資訊之彙整步驟亦非在台灣實施,故被告更不可能構成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系爭專利為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並非製造物品之製程專利,故原告認知系爭專利為一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則原告又如何主張依據該資訊管理之方法能夠製成物品,顯見原告之主張前後矛盾。2.系爭專利所述資訊管理平台、遠端伺服器、多媒體遙控器,以及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頻道分類清單、頻道資訊等資訊,早已為系爭專利申請前之先前技藝所揭露,依被證6之智慧局審查意見通知函影本,智慧局不僅認定遙控器裝置暨其功能已為先前技藝所揭露,智慧局也認定先前技藝之電子裝置30即可對應為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平台,而該資訊管理平台則建構在遠端伺服器上。且被證4、被證11不僅揭示系爭專利所述之資訊管理平台、遠端伺服器及多媒體遙控器,更揭示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頻道分類清單等各種資訊。故系爭專利所界定各相關要件,早已為先前技藝所揭示。3.被告智慧型手機所安裝系爭程式之後台為位在新加坡之伺服器,故被告智慧型手機暨系爭程式不可能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原告必須證明系爭程式之後台伺服器位在我國境內,並執行系爭專利之管理方法。被告智慧型手機暨系爭程式既然未執行任一步驟,當不可能對系爭專利構成民法第185條第1項之共同加害行為。(八)並聲明:1.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被告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經查下列事實,有各該證據附卷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二)第8頁),自堪信為真實。(一)原告於98年4月2日向智慧局申請「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發明專利即系爭專利,經該局審查核准後,發給第I415456號專利證書,專利權期間自102年11月11日起至118年4月1日止,並已於99年10月16日公開。(二)被告等人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4GLTE」及「Note4」確實內建「SmartRemote」之應用程式(即系爭程式)。五、本件兩造所爭執之處,經協議簡化如下(本院卷(二)第8至9頁):(一)系爭程式是否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而侵害系爭專利?(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是否有下列應撤銷事由存在?1.下列證據證明其不具新穎性:(1)被證4;(2)被證11;(3)被證12;2.下列證據證明其不具進步性:(1)被證4;(2)被證4、5之組合;(3)被證11;(4)被證12;(5)被證11組合被證5是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2不具進步性?3.是否有違反專利法第21條非屬利用自然法則之創作?(三)本件損害賠償金額應如何計算?(四)原告請求排除及防止侵害是否有據?六、得心證理由:(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計6項請求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第2至6項為直接或間接依附於第1項之附屬項。原告主張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是本件僅就請求項1至5為論述,合先敘明。(二)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提供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主要係令一多媒體遙控器由一資訊管理平台下載經過分類整理的頻道資訊,該多媒體遙控器於下載後即可直接使用,無須由使用者進行分類設定,以大幅增進多媒體遙控器的操作便利。為達成前述目的採取的主要技術手段係先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由該資訊管理平台執行以下步驟: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該頻道資訊對照表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係接收各家有線電視頻道在一定期間內的節目單;產生一頻道資訊,包括一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一頻道分類清單,該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係根據接收的頻道節目單參照頻道資訊對照表所產生;接受下載請求,係與至少一多媒體遙控器建立連結後,依請求將前述頻道資訊傳送至多媒體遙控器;前述方法係由資訊管理平台先行收集並整理頻道節目相關內容,並據以產生頻道資訊供使用者直接下載至多媒體遙控器中,隨即可在多媒體遙控器上顯示經過分類整理且符合收視戶所在當地系統業者定頻規則的節目選單,使用者只須按時或即時更新頻道資訊,即可輕易地執行遙控操作。前述頻道資訊的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包括複數頻道選項,每一頻道選項具有複數播放項目,每一播放項目含有分級資訊,經下載至多媒體遙控器,可供使用者在多媒體遙控器上執行進一步的頻道管理,例如分級收視設定、增刪限制頻道等(見本院卷(一)第14頁反面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內容)。其主要示意圖如附圖1所示。2.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如下所示:(1)請求項1: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係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執行以下步驟: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該頻道資訊對照表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係接收各家有線電視頻道在一定期間內的節目單;產生一頻道資訊,包括一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一頻道分類清單,該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係根據接收的頻道節目單參照頻道資訊對照表所產生;接受下載請求,係與至少一多媒體遙控器建立連結後,依請求將前述頻道資訊傳送至多媒體遙控器。(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頻道資訊的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包括複數頻道選項,每一頻道選項具有複數播放項目,每一播放項目含有分級資訊。(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資訊管理平台可進一步接收多媒體遙控器上傳的資訊,並進一步針對上傳資訊進行統計分析。(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資訊管理平台係建構於一遠端伺服器上,並透過網路與至少一電腦連結,該多媒體遙控器係透過電腦與資訊管理平台連結。(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網路係指網際網路。(三)系爭方法技術內容:按系爭程式係指「SmartRemote」應用程式,而「SmartRemote」暨其後臺運作機制係指系爭方法,而系爭方法是否有使用系爭專利方法所示之「資訊管理平臺方法」為其待釐清之爭執事項。而被證32係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Peel公司間之關係(見本院卷(三)第156至161頁)。被證33係為部分被告公司與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見本院卷(三)第238至243頁)。以下分別就系爭程式「SmartRemote」、被證32及被證33進行說明:(1)系爭程式相關技術內容:「SmartRemote」為一應用程式(APP),使用此應用程式可將裝置(手機)用作遙控器,而連接至電視、機上盒或投影機。據以開啟或關閉電視、瀏覽頻道或調整電視的音量(參原證3第34至36頁,見本院卷(一)第38頁反面至39頁反面)。其中系爭程式「SmartRemote」於手機中之畫面,如附圖2所示,其智慧遙控,如附圖3所示,使用裝置作為遙控器,如附圖4所示。(2)被證32:被證32係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關係說明。依據被證32第2至6頁所揭露之應用程式「SmartRemote」之功能及所顯示資訊之來源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執行應用程式「SmartRemote」時,其透過特定URL(epg-asia-samsung.peel.com)連線到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的遠端伺服器,並從而取得使用者所選取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頻道和節目資訊(見本院卷(三)第157至161頁)。因URL包含有網域名稱,可依據該網域名稱查詢IP位址,進而得到所連線伺服器的所在地。故依據被證32第6頁所揭露之網域位址查詢網站http://www.tcpiputils.com/ip-geo-location,輸入網域名稱「epg-asia-samsung.peel.com」,得到其中一個浮動IP為54.254.106.214,該網站並顯示該IP位址之伺服器所在地係位於新加坡(如附圖5所示,經實際驗證與被證32所示相同(見本院卷(三)第267至268頁及287頁)。(3)被證33:被證33係部分被告公司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依據該契約所揭露之內容,其中契約所稱之「軟體」(Software)係訴外人Peel公司專有並應用於安卓系統之移動裝置,且由訴外人Peel公司修改可相容於被告公司產品並授權被告公司使用(見本院卷(三)第238頁至241頁及286頁)。參照其附件A,該「軟體」包含內容開發(Contentdiscovery)與萬用遙控應用程式(Universalremotecontrolapp)(見本院卷(三)第242頁)。該契約並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逆向工程、反組譯、修改,且不可刪除、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參照附件E,訴外人Peel公司提供該軟體之後續支援(Support),及提供包含節目資料之該軟體所顯示的內容(見本院卷(三)第243頁)。(四)被告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故無侵害系爭專利:1.原告就本件侵權之事實,負有舉證之責任: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但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原告主張被告提供之系爭程式「SmartRemote」暨其後臺運作機制落入系爭專利,自應就其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惟查原告僅依智慧型手機執行「SmartRemote」時之操作畫面推定其後臺可能之運作機制並未能直接舉證;而被告則提出被證2、被證3、被證32及被證33主張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SamsungGALAXYa5手機所接收之頻道節目訊息,係由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但亦未揭露與系爭專利對應之系爭方法的實質後臺運作機制。是因兩造均未能直接舉證,故無從判斷系爭方法是否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2.被告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故無侵害系爭專利:(1)系爭專利為一資訊管理方法,其執行主體為「資訊管理平台」:按發明專利可分為物之發明及方法發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標的名稱為「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且該請求項係界定有「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產生一頻道資訊、接受下載請求」等四個步驟,故其發明標的為方法專利,且進一步特定為一種資訊管理方法。系爭專利請求項1於其標的名稱後、步驟前更界定「係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執行以下步驟:」故前揭4個步驟係透過所提供之一資訊管理平台來執行,亦即系爭專利所揭示之資訊管理方法之步驟的執行主體皆為該「資訊管理平台」。(2)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經查被告提出被證33係部分被告公司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依據該契約所揭露之內容,其中契約所稱之「軟體」(Software)係Peel公司專有並應用於安卓系統之移動裝置,且由訴外人Peel公司修改可相容於被告公司產品並授權被告公司使用。該契約並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逆向工程、反組譯、修改,且不可刪除、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復參照該契約附件A,該「軟體」包含內容開發(Contentdiscovery)與萬用遙控應用程式(Universalremotecontrolapp);附件E,訴外人Peel公司提供該軟體之後續支援(Support),及提供包含節目資料之該軟體所顯示的內容(見本院卷(三)238至243頁)。且依原告所提原證4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第12至13頁之圖9及圖10為系爭程式「SmartRemote」操作時之畫面截圖,分別揭示「沒有網際網路連線時Peel無法下載節目表」及「Peel將透過您以及與您有相同喜好的的使用者首選的節目進行建議……」(見本院卷(一)第57頁),此載有Peel公司名稱且系爭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資訊是源自訴外人Peel公司。再對照被證33契約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可知,系爭程式「SmartRemote」即屬該契約所規範之「軟體」,故系爭程式「SmartRemote」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此亦可由被告所提被證3有關系爭程式「SmartRemote」於GooglePlay內應用程式說明影本之第2頁,顯示系爭程式「SmartRemote」之提供者係PeelTechnologies即訴外人Peel公司得到佐證(見本院卷(一)第116頁)。(3)應用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經查依被告所提出之被證32係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關係說明。依據被證32第2至6頁所揭露之應用程式「SmartRemote」之功能及所顯示資訊之來源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執行應用程式「SmartRemote」時,其透過特定URL(epg-asia-samsung.peel.com)連線到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的遠端伺服器,並從而取得使用者所選取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頻道和節目資訊。因URL包含有網域名稱,可依據該網域名稱查詢IP位址,進而得到所連線伺服器的所在地。故依據被證32第6頁所揭露之網域位址查詢網站http://www.tcpiputils.com/ip-geo-location,輸入網域名稱「epg-asia-samsung.peel.com」,得到其中一個浮動IP為54.254.106.214,該網站並顯示該IP位址之伺服器所在地係位於新加坡(如附圖5所示),經實際驗證與被證32所示相同(見本院卷(三)第287頁)。故綜合被證32及被證33可證明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且系爭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4)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按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專利權僅在獲准之國家或地區內有效,而不及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故必須在各國個別申請、接受審查後,分別取得專利權。即使針對相同發明,專利申請權人亦必須在不同國家分別申請專利,始能受到保護。是以依我國專利法所取得之專利權,其權利範圍及效力僅限於我國境內,故行為人於我國就物之發明之實施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物之行為;就方法發明之實施而使用該方法、或使用、為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方法直接製成之物,始為我國專利權效力之所及,故於我國所取得之專利權僅於我國內有排他權之效力,而不及於其他國家地區。(5)綜上所述,系爭專利請求項1係界定由「資訊管理平台」執行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產生一頻道資訊、接受下載請求等步驟之「資訊管理方法」。而依據被告所提出之被證32及被證33,已可證明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且該應用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因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專利權僅在獲准之國家或地區內有效,而不及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故被告既已證明系爭方法之執行屬訴外人Peel公司於我國境外新加坡所為,則被告確實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無侵害系爭專利。(五)原告主張被告等人之系爭產品所內建之系爭程式,有使用系爭專利之方法;被告等人所販賣之系爭產品並為使用、販賣、販賣之要約,依專利法第58條第1、3項之規定,未經原告同意而實施系爭專利,屬專利權排除效力範圍云云。經查,按發明專利權可分為物之專利權與方法專利權依專利法第58條第1項規定:「發明專利權人,除本法令有規定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實施該發明之權」,又同條第3項規定:「方法發明之實施,指下列各款行為:一、使用該方法。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3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3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9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專利權申請權歸屬
(一)原告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系爭專利早於99年10月16日公開,專利期間自102年11月11日至118年4日1日止。被告公司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4GLTE行動電話中內建「SmartRemote」應用程式(下稱系爭程式),於行動電話有網路環境執行系爭程式時,經網路下載請求遠端伺服器資訊,其後台運作機制均可為多媒體遙控器資訊管理方法(即系爭程式暨其後臺運作機制,下稱「系爭方法」),使手機具有查詢、遙控器等功能。被告公司亦將系爭程式,內建於其他行動電話,如SamsungGALAXYNote4等。原告於被告公司網頁下載系爭程式,發現其與系爭專利之專利方法實質相同,有103年10月8日103年度北院公源字第1032017號公證書、法創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師陳思源鑑定報告為證。系爭方法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第1、2、3、4、5項,原告於103年11月13日以律師函通知被告等撤除相關產品。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第2項、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等連帶給付新臺幣(下同)165萬元及利息,並禁止被告等繼續為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二)Peel公司在外架設管理平台、並執行暨侵害原告之系爭專利,在該管理平台上接收並更新台灣各家有線電視頻道業者之節目資訊、並產生頻道資訊,Peel公司為上開種種行為之目的,即係讓被告公司在台灣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下載該管理平台上所產生之資訊以供在台灣使用,足證Peel公司架設管理平台並執行系爭專利之侵權行為,其目的是讓侵權行為之結果發生在我國。本件Peel公司之侵權行為彰彰甚明,其藉由和被告公司間之合作讓被告公司在台灣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下載該管理平台上所產生之資訊以供在台灣使用,而系爭方法之功能效果與系爭專利相同,顯已影響原告在我國之市場利益,準此,基於個案考量本件實應承認屬地主義之境外法效,方屬適法。(三)又依專利法第99條第1項,系爭專利方法申請專利前,並未有任何經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因此使用者需要自己進行分類設定,然因系爭專利之發明,多媒體遙控器提供下載後經過分類之頻道資訊清單,而此使用者無須進一步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在系爭專利申請前,確實為國內外所未見,此亦可從原告除自我國取得專利外,亦取得日本、美國、大陸、韓國之專利權可明,系爭專利屬資訊管理方法之方法專利,而依此方法專利所製成之物(即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在原告99年申請系爭專利前,確實在國內外均前所未見,今被告製造具有相同功能之物,準此,自可推定被告所製造販售之GalaxyNote3、GalaxyS5,其內建系爭程式推定為以該專利方法所製造,應無疑義。關於被告後台運作之機制,依專利法第99條第1項之規定,已推定係由原告系爭專利方法所製作。(四)被告所販售之GalaxyNote3、GalaxyS5均有內建系爭程式。GalaxyNote3於102年9月24日正式於臺灣上市;GalaxyS5則於103年4月11日上市。惟系爭專利於99年10月16日公開、102年11月11日經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公告,故被告最早侵權行為時點應以其產品最早正式上市日,即自102年9月24日起算迄今,依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1、2款、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原告於102年6月6日推出自有產品之遙控器(每台5,990元)以來,至102年12月底全台銷售台數共計706台、103年整年全台銷售台計665台、104年5月前全台銷售台數208台,則受被告於102年11月11日以搭載系爭程式,原告產品之銷售量,從原先每半年平均約可販售706台遙控器,銳減103年每半年僅平均為332台(計算式:665/2=332)、104年前半年僅銷售出208台,則自被告產品上市以來,原告銷售量顯然大受影響,而至今為止,原告至少受有7,463,540元損失。(五)並聲明:1.被告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65萬元暨自104年4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等人皆不得自行、受託、委託他人使用原告中華民國發明第I415456號「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專利,亦不得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任何侵害原告中華民國發明第I415456號「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專利權之物品。3.原告願供現金或可轉讓銀行定存單,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等則以下列等語置辯:(一)原告未依全要件原則逐一比對被告是否確實執行系爭方法專利之每一步驟,其原證4號鑑定報告存有諸多瑕疵,無法證明被告侵害系爭專利權,因原證4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未依全要件原則逐一比對被告公司是否確實執行系爭專利之每一步驟,反以臆測之方式推定被告公司侵害其專利權,其顯係於比對過程中混淆了「物品」專利及「方法」專利之比對方式,而得出錯誤之結論。且鑑定報告通篇未證明是否有所謂「資訊管理平台」存在及其架構或執行步驟,僅以操作被告產品即SamsungGALAXYS5之系爭程式,以其呈現之畫面結果即率爾推定系爭產品已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方法,顯屬無據。又原告係以原證4號第6至13頁所揭示的圖1至圖10之SamsungGALAXYS5手機操作「SmartRemote」所顯示畫面,來進行比對分析。故原告所用來比對被告是否侵害系爭專利之基礎,並非是原告稱為「資訊管理平台」之「遠端伺服器」(即SeverEnd),而是以作為「多媒體遙控器」之「SamsungGALAXYS5手機」(即ClientEnd)所顯示之畫面進行比對,則原告進行侵害比對之對象顯然有誤。再者,原告僅是以SamsungGALAXYS5手機等物品之操作後的結果,就推定存在有「遠端伺服器」而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步驟,則原告也未提出任何證據說明該「遠端伺服器」之存在,亦未舉證說明該「遠端伺服器」的架構或執行步驟。且原告以SamsungGALAXYS5手機作為比對對象,原告也僅是以「推定」之論述方式來主張被告侵害系爭專利,並未依鑑定要點所規定,在以物為方法專利之比對對象時,必須提出證明實施方法專利之具體技術內容之證據。故原告之比對分析舉證不足,且有錯誤。(二)被告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手機僅是作為系爭程式之載體,使用者可透過系爭程式而從訴外人Peel公司來接收頻道節目資訊。被告實際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手機並非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平台」,亦不可能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由「資訊管理平台」來執行之資訊管理方法的步驟。故SamsungGALAXYS5手機所載之系爭程式並非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平台」之架構,而原告所謂被告產品之後台的運作機制(即遠端伺服器)亦與被告無關。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4GLTE、Note4)僅為供終端使用者閱覽查用之硬體裝置,與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步驟無任何關聯,被告產品僅為單純協助使用者接收由資訊管理平台所傳遞之頻道資訊,並供終端使用者閱覽查用之硬體裝置,實際上就是系爭專利於申請階段刻意排除之「單純接收資訊之遙控器」。並且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手機所接收之頻道節目訊息,係由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被告或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手機均未執行系爭專利之任何步驟。(三)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不具新穎性:1.被證4、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1)被證4、11、12分別完整揭示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全部技術特徵,故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2)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2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2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3)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3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3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4)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3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的請求項4之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4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5)系爭專利請求項4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4之請求項5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5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四)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不具進步性:1.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4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4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2.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4及被證5於國際分類上皆與系爭專利相同,即G06F「電子數位資料處理」技術領域,且被證4與被證5之公告日期分別為西元2007年8月7日與西元2005年3月8日,均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2009年4月2日,而皆得採為先前技術,是以,依據被證4與被證5的技術教示而能輕易建構出一具有執行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所有步驟的資訊管理平台。因此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故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2、3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而依附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的請求項4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依附請求項4之請求項5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係熟知本領域技藝人士見諸被證4及被證5之教示所能輕易思及而不具進步性,應予撤銷。3.被證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11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11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11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4.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12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12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5.被證11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第2項不具進步性:承前所述,被證11揭露請求項第2項所示包括多個頻道與詳細節目資訊之被手持裝置接收的頻道資訊之技術特徵。被證11與被證5係屬相同技術領域,且皆可解決高度相關問題。該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於接觸到這些先前技術文件後,將有動機或被教示去達成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方法。(五)被告所舉引證案暨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之所有要件,並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可專利性:1.依照原告在侵害論之分析邏輯,該等引證文件已揭示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2.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除已為引證文件所揭示外,亦屬相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直接無歧異得知且能輕易完成者,相關引證案亦已實質隱含系爭專利該要件,系爭專利之「統計分析、頻道分類清單」,實已為被告引證之習知技術所實質隱含,或可為技藝人士所能輕易完成。(六)系爭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21條關於「發明」之定義而有無效事由:1.系爭專利僅屬「簡單利用電腦」,非具技術性之內容,系爭專利所謂建立一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之頻道資訊對照表,以及產生一包括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頻道分類清單之頻道資訊,均僅是習知顯示頻道及節目資訊的表單資訊,並且是人類長久以來即在使用的抽象概念或商業方法,故該等表單資料並非適格之專利標的。而系爭專利所界定的資訊管理方法,僅是將過去由人工彙整的此類表單資訊,改為透過電腦等資訊管理平台之編輯作業與網路傳輸方式來彙整資訊,從而取代原本人工彙整資訊之作業流程,故僅是單純的電腦系統等資訊管理平台之應用。因此,依專利法第21條及專利審查基準等規定與鈞院之判決見解,即知系爭專利所揭露之該等內容並不足以使原先不得為專利標的之單純商業方法產生技術性,而不符合發明定義。2.系爭專利之內容除屬「簡單利用電腦」外,亦僅涉及「單純之資訊揭示」,系爭專利之專利範圍所謂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頻道分類清單等資訊,僅是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有線電視頻道及各頻道之節目等資訊的揭示和彙整,因此系爭專利實無任何技術思想可言。此外,參照系爭專利之申請歷史檔案,智慧局亦於系爭專利之核駁審定書中認定,亦可證明系爭專利所界定之頻道資訊對照表的建立並無任何技術性可言,故系爭專利並非適格之專利標的。3.原告所特別強調且用以區別習知技術與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非屬技術思想之創作,不符合發明之定義,原告並未能證明頻道資訊對照表與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間的組合,係如何地足以讓該專利在實際上比不具「專利適格性的概念本身」具有重要性地多?再者,在頻道資訊對照表加入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亦僅是增加另一個資訊欄位,而未對於系爭專利帶來可專利性。(七)系爭程式所顯示之資訊彙整於新加坡伺服器,故被告並未實施任何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亦未構成系爭專利涉訟請求項之侵害:1.原告以系爭專利根本未界定之要件來適用專利法第99條第1項之規定,顯屬有誤。被告並未提供任何資訊管理平台或遠端伺服器來彙整出頻道資訊,亦未實施系爭專利所界定資訊管理方法之各步驟,且系爭程式相關資訊之彙整步驟亦非在台灣實施,故被告更不可能構成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系爭專利為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並非製造物品之製程專利,故原告認知系爭專利為一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則原告又如何主張依據該資訊管理之方法能夠製成物品,顯見原告之主張前後矛盾。2.系爭專利所述資訊管理平台、遠端伺服器、多媒體遙控器,以及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頻道分類清單、頻道資訊等資訊,早已為系爭專利申請前之先前技藝所揭露,依被證6之智慧局審查意見通知函影本,智慧局不僅認定遙控器裝置暨其功能已為先前技藝所揭露,智慧局也認定先前技藝之電子裝置30即可對應為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平台,而該資訊管理平台則建構在遠端伺服器上。且被證4、被證11不僅揭示系爭專利所述之資訊管理平台、遠端伺服器及多媒體遙控器,更揭示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頻道分類清單等各種資訊。故系爭專利所界定各相關要件,早已為先前技藝所揭示。3.被告智慧型手機所安裝系爭程式之後台為位在新加坡之伺服器,故被告智慧型手機暨系爭程式不可能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原告必須證明系爭程式之後台伺服器位在我國境內,並執行系爭專利之管理方法。被告智慧型手機暨系爭程式既然未執行任一步驟,當不可能對系爭專利構成民法第185條第1項之共同加害行為。(八)並聲明:1.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被告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經查下列事實,有各該證據附卷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二)第8頁),自堪信為真實。(一)原告於98年4月2日向智慧局申請「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發明專利即系爭專利,經該局審查核准後,發給第I415456號專利證書,專利權期間自102年11月11日起至118年4月1日止,並已於99年10月16日公開。(二)被告等人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4GLTE」及「Note4」確實內建「SmartRemote」之應用程式(即系爭程式)。五、本件兩造所爭執之處,經協議簡化如下(本院卷(二)第8至9頁):(一)系爭程式是否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而侵害系爭專利?(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是否有下列應撤銷事由存在?1.下列證據證明其不具新穎性:(1)被證4;(2)被證11;(3)被證12;2.下列證據證明其不具進步性:(1)被證4;(2)被證4、5之組合;(3)被證11;(4)被證12;(5)被證11組合被證5是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2不具進步性?3.是否有違反專利法第21條非屬利用自然法則之創作?(三)本件損害賠償金額應如何計算?(四)原告請求排除及防止侵害是否有據?六、得心證理由:(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計6項請求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第2至6項為直接或間接依附於第1項之附屬項。原告主張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是本件僅就請求項1至5為論述,合先敘明。(二)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提供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主要係令一多媒體遙控器由一資訊管理平台下載經過分類整理的頻道資訊,該多媒體遙控器於下載後即可直接使用,無須由使用者進行分類設定,以大幅增進多媒體遙控器的操作便利。為達成前述目的採取的主要技術手段係先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由該資訊管理平台執行以下步驟: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該頻道資訊對照表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係接收各家有線電視頻道在一定期間內的節目單;產生一頻道資訊,包括一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一頻道分類清單,該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係根據接收的頻道節目單參照頻道資訊對照表所產生;接受下載請求,係與至少一多媒體遙控器建立連結後,依請求將前述頻道資訊傳送至多媒體遙控器;前述方法係由資訊管理平台先行收集並整理頻道節目相關內容,並據以產生頻道資訊供使用者直接下載至多媒體遙控器中,隨即可在多媒體遙控器上顯示經過分類整理且符合收視戶所在當地系統業者定頻規則的節目選單,使用者只須按時或即時更新頻道資訊,即可輕易地執行遙控操作。前述頻道資訊的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包括複數頻道選項,每一頻道選項具有複數播放項目,每一播放項目含有分級資訊,經下載至多媒體遙控器,可供使用者在多媒體遙控器上執行進一步的頻道管理,例如分級收視設定、增刪限制頻道等(見本院卷(一)第14頁反面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內容)。其主要示意圖如附圖1所示。2.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如下所示:(1)請求項1: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係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執行以下步驟: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該頻道資訊對照表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係接收各家有線電視頻道在一定期間內的節目單;產生一頻道資訊,包括一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一頻道分類清單,該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係根據接收的頻道節目單參照頻道資訊對照表所產生;接受下載請求,係與至少一多媒體遙控器建立連結後,依請求將前述頻道資訊傳送至多媒體遙控器。(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頻道資訊的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包括複數頻道選項,每一頻道選項具有複數播放項目,每一播放項目含有分級資訊。(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資訊管理平台可進一步接收多媒體遙控器上傳的資訊,並進一步針對上傳資訊進行統計分析。(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資訊管理平台係建構於一遠端伺服器上,並透過網路與至少一電腦連結,該多媒體遙控器係透過電腦與資訊管理平台連結。(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網路係指網際網路。(三)系爭方法技術內容:按系爭程式係指「SmartRemote」應用程式,而「SmartRemote」暨其後臺運作機制係指系爭方法,而系爭方法是否有使用系爭專利方法所示之「資訊管理平臺方法」為其待釐清之爭執事項。而被證32係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Peel公司間之關係(見本院卷(三)第156至161頁)。被證33係為部分被告公司與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見本院卷(三)第238至243頁)。以下分別就系爭程式「SmartRemote」、被證32及被證33進行說明:(1)系爭程式相關技術內容:「SmartRemote」為一應用程式(APP),使用此應用程式可將裝置(手機)用作遙控器,而連接至電視、機上盒或投影機。據以開啟或關閉電視、瀏覽頻道或調整電視的音量(參原證3第34至36頁,見本院卷(一)第38頁反面至39頁反面)。其中系爭程式「SmartRemote」於手機中之畫面,如附圖2所示,其智慧遙控,如附圖3所示,使用裝置作為遙控器,如附圖4所示。(2)被證32:被證32係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關係說明。依據被證32第2至6頁所揭露之應用程式「SmartRemote」之功能及所顯示資訊之來源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執行應用程式「SmartRemote」時,其透過特定URL(epg-asia-samsung.peel.com)連線到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的遠端伺服器,並從而取得使用者所選取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頻道和節目資訊(見本院卷(三)第157至161頁)。因URL包含有網域名稱,可依據該網域名稱查詢IP位址,進而得到所連線伺服器的所在地。故依據被證32第6頁所揭露之網域位址查詢網站http://www.tcpiputils.com/ip-geo-location,輸入網域名稱「epg-asia-samsung.peel.com」,得到其中一個浮動IP為54.254.106.214,該網站並顯示該IP位址之伺服器所在地係位於新加坡(如附圖5所示,經實際驗證與被證32所示相同(見本院卷(三)第267至268頁及287頁)。(3)被證33:被證33係部分被告公司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依據該契約所揭露之內容,其中契約所稱之「軟體」(Software)係訴外人Peel公司專有並應用於安卓系統之移動裝置,且由訴外人Peel公司修改可相容於被告公司產品並授權被告公司使用(見本院卷(三)第238頁至241頁及286頁)。參照其附件A,該「軟體」包含內容開發(Contentdiscovery)與萬用遙控應用程式(Universalremotecontrolapp)(見本院卷(三)第242頁)。該契約並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逆向工程、反組譯、修改,且不可刪除、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參照附件E,訴外人Peel公司提供該軟體之後續支援(Support),及提供包含節目資料之該軟體所顯示的內容(見本院卷(三)第243頁)。(四)被告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故無侵害系爭專利:1.原告就本件侵權之事實,負有舉證之責任: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但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原告主張被告提供之系爭程式「SmartRemote」暨其後臺運作機制落入系爭專利,自應就其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惟查原告僅依智慧型手機執行「SmartRemote」時之操作畫面推定其後臺可能之運作機制並未能直接舉證;而被告則提出被證2、被證3、被證32及被證33主張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SamsungGALAXYa5手機所接收之頻道節目訊息,係由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但亦未揭露與系爭專利對應之系爭方法的實質後臺運作機制。是因兩造均未能直接舉證,故無從判斷系爭方法是否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2.被告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故無侵害系爭專利:(1)系爭專利為一資訊管理方法,其執行主體為「資訊管理平台」:按發明專利可分為物之發明及方法發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標的名稱為「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且該請求項係界定有「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產生一頻道資訊、接受下載請求」等四個步驟,故其發明標的為方法專利,且進一步特定為一種資訊管理方法。系爭專利請求項1於其標的名稱後、步驟前更界定「係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執行以下步驟:」故前揭4個步驟係透過所提供之一資訊管理平台來執行,亦即系爭專利所揭示之資訊管理方法之步驟的執行主體皆為該「資訊管理平台」。(2)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經查被告提出被證33係部分被告公司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依據該契約所揭露之內容,其中契約所稱之「軟體」(Software)係Peel公司專有並應用於安卓系統之移動裝置,且由訴外人Peel公司修改可相容於被告公司產品並授權被告公司使用。該契約並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逆向工程、反組譯、修改,且不可刪除、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復參照該契約附件A,該「軟體」包含內容開發(Contentdiscovery)與萬用遙控應用程式(Universalremotecontrolapp);附件E,訴外人Peel公司提供該軟體之後續支援(Support),及提供包含節目資料之該軟體所顯示的內容(見本院卷(三)238至243頁)。且依原告所提原證4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第12至13頁之圖9及圖10為系爭程式「SmartRemote」操作時之畫面截圖,分別揭示「沒有網際網路連線時Peel無法下載節目表」及「Peel將透過您以及與您有相同喜好的的使用者首選的節目進行建議……」(見本院卷(一)第57頁),此載有Peel公司名稱且系爭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資訊是源自訴外人Peel公司。再對照被證33契約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可知,系爭程式「SmartRemote」即屬該契約所規範之「軟體」,故系爭程式「SmartRemote」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此亦可由被告所提被證3有關系爭程式「SmartRemote」於GooglePlay內應用程式說明影本之第2頁,顯示系爭程式「SmartRemote」之提供者係PeelTechnologies即訴外人Peel公司得到佐證(見本院卷(一)第116頁)。(3)應用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經查依被告所提出之被證32係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關係說明。依據被證32第2至6頁所揭露之應用程式「SmartRemote」之功能及所顯示資訊之來源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執行應用程式「SmartRemote」時,其透過特定URL(epg-asia-samsung.peel.com)連線到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的遠端伺服器,並從而取得使用者所選取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頻道和節目資訊。因URL包含有網域名稱,可依據該網域名稱查詢IP位址,進而得到所連線伺服器的所在地。故依據被證32第6頁所揭露之網域位址查詢網站http://www.tcpiputils.com/ip-geo-location,輸入網域名稱「epg-asia-samsung.peel.com」,得到其中一個浮動IP為54.254.106.214,該網站並顯示該IP位址之伺服器所在地係位於新加坡(如附圖5所示),經實際驗證與被證32所示相同(見本院卷(三)第287頁)。故綜合被證32及被證33可證明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且系爭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4)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按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專利權僅在獲准之國家或地區內有效,而不及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故必須在各國個別申請、接受審查後,分別取得專利權。即使針對相同發明,專利申請權人亦必須在不同國家分別申請專利,始能受到保護。是以依我國專利法所取得之專利權,其權利範圍及效力僅限於我國境內,故行為人於我國就物之發明之實施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物之行為;就方法發明之實施而使用該方法、或使用、為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方法直接製成之物,始為我國專利權效力之所及,故於我國所取得之專利權僅於我國內有排他權之效力,而不及於其他國家地區。(5)綜上所述,系爭專利請求項1係界定由「資訊管理平台」執行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產生一頻道資訊、接受下載請求等步驟之「資訊管理方法」。而依據被告所提出之被證32及被證33,已可證明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且該應用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因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專利權僅在獲准之國家或地區內有效,而不及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故被告既已證明系爭方法之執行屬訴外人Peel公司於我國境外新加坡所為,則被告確實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無侵害系爭專利。(五)原告主張被告等人之系爭產品所內建之系爭程式,有使用系爭專利之方法;被告等人所販賣之系爭產品並為使用、販賣、販賣之要約,依專利法第58條第1、3項之規定,未經原告同意而實施系爭專利,屬專利權排除效力範圍云云。經查,按發明專利權可分為物之專利權與方法專利權依專利法第58條第1項規定:「發明專利權人,除本法令有規定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實施該發明之權」,又同條第3項規定:「方法發明之實施,指下列各款行為:一、使用該方法。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69", "lawName": "民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系爭專利早於99年10月16日公開,專利期間自102年11月11日至118年4日1日止。被告公司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4GLTE行動電話中內建「SmartRemote」應用程式(下稱系爭程式),於行動電話有網路環境執行系爭程式時,經網路下載請求遠端伺服器資訊,其後台運作機制均可為多媒體遙控器資訊管理方法(即系爭程式暨其後臺運作機制,下稱「系爭方法」),使手機具有查詢、遙控器等功能。被告公司亦將系爭程式,內建於其他行動電話,如SamsungGALAXYNote4等。原告於被告公司網頁下載系爭程式,發現其與系爭專利之專利方法實質相同,有103年10月8日103年度北院公源字第1032017號公證書、法創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師陳思源鑑定報告為證。系爭方法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第1、2、3、4、5項,原告於103年11月13日以律師函通知被告等撤除相關產品。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第2項、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等連帶給付新臺幣(下同)165萬元及利息,並禁止被告等繼續為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二)Peel公司在外架設管理平台、並執行暨侵害原告之系爭專利,在該管理平台上接收並更新台灣各家有線電視頻道業者之節目資訊、並產生頻道資訊,Peel公司為上開種種行為之目的,即係讓被告公司在台灣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下載該管理平台上所產生之資訊以供在台灣使用,足證Peel公司架設管理平台並執行系爭專利之侵權行為,其目的是讓侵權行為之結果發生在我國。本件Peel公司之侵權行為彰彰甚明,其藉由和被告公司間之合作讓被告公司在台灣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下載該管理平台上所產生之資訊以供在台灣使用,而系爭方法之功能效果與系爭專利相同,顯已影響原告在我國之市場利益,準此,基於個案考量本件實應承認屬地主義之境外法效,方屬適法。(三)又依專利法第99條第1項,系爭專利方法申請專利前,並未有任何經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因此使用者需要自己進行分類設定,然因系爭專利之發明,多媒體遙控器提供下載後經過分類之頻道資訊清單,而此使用者無須進一步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在系爭專利申請前,確實為國內外所未見,此亦可從原告除自我國取得專利外,亦取得日本、美國、大陸、韓國之專利權可明,系爭專利屬資訊管理方法之方法專利,而依此方法專利所製成之物(即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在原告99年申請系爭專利前,確實在國內外均前所未見,今被告製造具有相同功能之物,準此,自可推定被告所製造販售之GalaxyNote3、GalaxyS5,其內建系爭程式推定為以該專利方法所製造,應無疑義。關於被告後台運作之機制,依專利法第99條第1項之規定,已推定係由原告系爭專利方法所製作。(四)被告所販售之GalaxyNote3、GalaxyS5均有內建系爭程式。GalaxyNote3於102年9月24日正式於臺灣上市;GalaxyS5則於103年4月11日上市。惟系爭專利於99年10月16日公開、102年11月11日經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公告,故被告最早侵權行為時點應以其產品最早正式上市日,即自102年9月24日起算迄今,依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1、2款、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原告於102年6月6日推出自有產品之遙控器(每台5,990元)以來,至102年12月底全台銷售台數共計706台、103年整年全台銷售台計665台、104年5月前全台銷售台數208台,則受被告於102年11月11日以搭載系爭程式,原告產品之銷售量,從原先每半年平均約可販售706台遙控器,銳減103年每半年僅平均為332台(計算式:665/2=332)、104年前半年僅銷售出208台,則自被告產品上市以來,原告銷售量顯然大受影響,而至今為止,原告至少受有7,463,540元損失。(五)並聲明:1.被告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65萬元暨自104年4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等人皆不得自行、受託、委託他人使用原告中華民國發明第I415456號「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專利,亦不得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任何侵害原告中華民國發明第I415456號「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專利權之物品。3.原告願供現金或可轉讓銀行定存單,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等則以下列等語置辯:(一)原告未依全要件原則逐一比對被告是否確實執行系爭方法專利之每一步驟,其原證4號鑑定報告存有諸多瑕疵,無法證明被告侵害系爭專利權,因原證4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未依全要件原則逐一比對被告公司是否確實執行系爭專利之每一步驟,反以臆測之方式推定被告公司侵害其專利權,其顯係於比對過程中混淆了「物品」專利及「方法」專利之比對方式,而得出錯誤之結論。且鑑定報告通篇未證明是否有所謂「資訊管理平台」存在及其架構或執行步驟,僅以操作被告產品即SamsungGALAXYS5之系爭程式,以其呈現之畫面結果即率爾推定系爭產品已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方法,顯屬無據。又原告係以原證4號第6至13頁所揭示的圖1至圖10之SamsungGALAXYS5手機操作「SmartRemote」所顯示畫面,來進行比對分析。故原告所用來比對被告是否侵害系爭專利之基礎,並非是原告稱為「資訊管理平台」之「遠端伺服器」(即SeverEnd),而是以作為「多媒體遙控器」之「SamsungGALAXYS5手機」(即ClientEnd)所顯示之畫面進行比對,則原告進行侵害比對之對象顯然有誤。再者,原告僅是以SamsungGALAXYS5手機等物品之操作後的結果,就推定存在有「遠端伺服器」而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步驟,則原告也未提出任何證據說明該「遠端伺服器」之存在,亦未舉證說明該「遠端伺服器」的架構或執行步驟。且原告以SamsungGALAXYS5手機作為比對對象,原告也僅是以「推定」之論述方式來主張被告侵害系爭專利,並未依鑑定要點所規定,在以物為方法專利之比對對象時,必須提出證明實施方法專利之具體技術內容之證據。故原告之比對分析舉證不足,且有錯誤。(二)被告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手機僅是作為系爭程式之載體,使用者可透過系爭程式而從訴外人Peel公司來接收頻道節目資訊。被告實際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手機並非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平台」,亦不可能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由「資訊管理平台」來執行之資訊管理方法的步驟。故SamsungGALAXYS5手機所載之系爭程式並非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平台」之架構,而原告所謂被告產品之後台的運作機制(即遠端伺服器)亦與被告無關。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4GLTE、Note4)僅為供終端使用者閱覽查用之硬體裝置,與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步驟無任何關聯,被告產品僅為單純協助使用者接收由資訊管理平台所傳遞之頻道資訊,並供終端使用者閱覽查用之硬體裝置,實際上就是系爭專利於申請階段刻意排除之「單純接收資訊之遙控器」。並且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手機所接收之頻道節目訊息,係由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被告或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手機均未執行系爭專利之任何步驟。(三)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不具新穎性:1.被證4、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1)被證4、11、12分別完整揭示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全部技術特徵,故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2)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2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2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3)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3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3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4)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3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的請求項4之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4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5)系爭專利請求項4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4之請求項5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5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四)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不具進步性:1.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4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4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2.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4及被證5於國際分類上皆與系爭專利相同,即G06F「電子數位資料處理」技術領域,且被證4與被證5之公告日期分別為西元2007年8月7日與西元2005年3月8日,均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2009年4月2日,而皆得採為先前技術,是以,依據被證4與被證5的技術教示而能輕易建構出一具有執行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所有步驟的資訊管理平台。因此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故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2、3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而依附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的請求項4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依附請求項4之請求項5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係熟知本領域技藝人士見諸被證4及被證5之教示所能輕易思及而不具進步性,應予撤銷。3.被證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11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11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11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4.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12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12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5.被證11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第2項不具進步性:承前所述,被證11揭露請求項第2項所示包括多個頻道與詳細節目資訊之被手持裝置接收的頻道資訊之技術特徵。被證11與被證5係屬相同技術領域,且皆可解決高度相關問題。該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於接觸到這些先前技術文件後,將有動機或被教示去達成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方法。(五)被告所舉引證案暨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之所有要件,並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可專利性:1.依照原告在侵害論之分析邏輯,該等引證文件已揭示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2.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除已為引證文件所揭示外,亦屬相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直接無歧異得知且能輕易完成者,相關引證案亦已實質隱含系爭專利該要件,系爭專利之「統計分析、頻道分類清單」,實已為被告引證之習知技術所實質隱含,或可為技藝人士所能輕易完成。(六)系爭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21條關於「發明」之定義而有無效事由:1.系爭專利僅屬「簡單利用電腦」,非具技術性之內容,系爭專利所謂建立一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之頻道資訊對照表,以及產生一包括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頻道分類清單之頻道資訊,均僅是習知顯示頻道及節目資訊的表單資訊,並且是人類長久以來即在使用的抽象概念或商業方法,故該等表單資料並非適格之專利標的。而系爭專利所界定的資訊管理方法,僅是將過去由人工彙整的此類表單資訊,改為透過電腦等資訊管理平台之編輯作業與網路傳輸方式來彙整資訊,從而取代原本人工彙整資訊之作業流程,故僅是單純的電腦系統等資訊管理平台之應用。因此,依專利法第21條及專利審查基準等規定與鈞院之判決見解,即知系爭專利所揭露之該等內容並不足以使原先不得為專利標的之單純商業方法產生技術性,而不符合發明定義。2.系爭專利之內容除屬「簡單利用電腦」外,亦僅涉及「單純之資訊揭示」,系爭專利之專利範圍所謂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頻道分類清單等資訊,僅是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有線電視頻道及各頻道之節目等資訊的揭示和彙整,因此系爭專利實無任何技術思想可言。此外,參照系爭專利之申請歷史檔案,智慧局亦於系爭專利之核駁審定書中認定,亦可證明系爭專利所界定之頻道資訊對照表的建立並無任何技術性可言,故系爭專利並非適格之專利標的。3.原告所特別強調且用以區別習知技術與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非屬技術思想之創作,不符合發明之定義,原告並未能證明頻道資訊對照表與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間的組合,係如何地足以讓該專利在實際上比不具「專利適格性的概念本身」具有重要性地多?再者,在頻道資訊對照表加入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亦僅是增加另一個資訊欄位,而未對於系爭專利帶來可專利性。(七)系爭程式所顯示之資訊彙整於新加坡伺服器,故被告並未實施任何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亦未構成系爭專利涉訟請求項之侵害:1.原告以系爭專利根本未界定之要件來適用專利法第99條第1項之規定,顯屬有誤。被告並未提供任何資訊管理平台或遠端伺服器來彙整出頻道資訊,亦未實施系爭專利所界定資訊管理方法之各步驟,且系爭程式相關資訊之彙整步驟亦非在台灣實施,故被告更不可能構成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系爭專利為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並非製造物品之製程專利,故原告認知系爭專利為一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則原告又如何主張依據該資訊管理之方法能夠製成物品,顯見原告之主張前後矛盾。2.系爭專利所述資訊管理平台、遠端伺服器、多媒體遙控器,以及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頻道分類清單、頻道資訊等資訊,早已為系爭專利申請前之先前技藝所揭露,依被證6之智慧局審查意見通知函影本,智慧局不僅認定遙控器裝置暨其功能已為先前技藝所揭露,智慧局也認定先前技藝之電子裝置30即可對應為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平台,而該資訊管理平台則建構在遠端伺服器上。且被證4、被證11不僅揭示系爭專利所述之資訊管理平台、遠端伺服器及多媒體遙控器,更揭示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頻道分類清單等各種資訊。故系爭專利所界定各相關要件,早已為先前技藝所揭示。3.被告智慧型手機所安裝系爭程式之後台為位在新加坡之伺服器,故被告智慧型手機暨系爭程式不可能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原告必須證明系爭程式之後台伺服器位在我國境內,並執行系爭專利之管理方法。被告智慧型手機暨系爭程式既然未執行任一步驟,當不可能對系爭專利構成民法第185條第1項之共同加害行為。(八)並聲明:1.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被告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經查下列事實,有各該證據附卷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二)第8頁),自堪信為真實。(一)原告於98年4月2日向智慧局申請「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發明專利即系爭專利,經該局審查核准後,發給第I415456號專利證書,專利權期間自102年11月11日起至118年4月1日止,並已於99年10月16日公開。(二)被告等人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4GLTE」及「Note4」確實內建「SmartRemote」之應用程式(即系爭程式)。五、本件兩造所爭執之處,經協議簡化如下(本院卷(二)第8至9頁):(一)系爭程式是否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而侵害系爭專利?(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是否有下列應撤銷事由存在?1.下列證據證明其不具新穎性:(1)被證4;(2)被證11;(3)被證12;2.下列證據證明其不具進步性:(1)被證4;(2)被證4、5之組合;(3)被證11;(4)被證12;(5)被證11組合被證5是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2不具進步性?3.是否有違反專利法第21條非屬利用自然法則之創作?(三)本件損害賠償金額應如何計算?(四)原告請求排除及防止侵害是否有據?六、得心證理由:(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計6項請求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第2至6項為直接或間接依附於第1項之附屬項。原告主張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是本件僅就請求項1至5為論述,合先敘明。(二)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提供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主要係令一多媒體遙控器由一資訊管理平台下載經過分類整理的頻道資訊,該多媒體遙控器於下載後即可直接使用,無須由使用者進行分類設定,以大幅增進多媒體遙控器的操作便利。為達成前述目的採取的主要技術手段係先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由該資訊管理平台執行以下步驟: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該頻道資訊對照表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係接收各家有線電視頻道在一定期間內的節目單;產生一頻道資訊,包括一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一頻道分類清單,該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係根據接收的頻道節目單參照頻道資訊對照表所產生;接受下載請求,係與至少一多媒體遙控器建立連結後,依請求將前述頻道資訊傳送至多媒體遙控器;前述方法係由資訊管理平台先行收集並整理頻道節目相關內容,並據以產生頻道資訊供使用者直接下載至多媒體遙控器中,隨即可在多媒體遙控器上顯示經過分類整理且符合收視戶所在當地系統業者定頻規則的節目選單,使用者只須按時或即時更新頻道資訊,即可輕易地執行遙控操作。前述頻道資訊的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包括複數頻道選項,每一頻道選項具有複數播放項目,每一播放項目含有分級資訊,經下載至多媒體遙控器,可供使用者在多媒體遙控器上執行進一步的頻道管理,例如分級收視設定、增刪限制頻道等(見本院卷(一)第14頁反面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內容)。其主要示意圖如附圖1所示。2.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如下所示:(1)請求項1: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係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執行以下步驟: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該頻道資訊對照表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係接收各家有線電視頻道在一定期間內的節目單;產生一頻道資訊,包括一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一頻道分類清單,該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係根據接收的頻道節目單參照頻道資訊對照表所產生;接受下載請求,係與至少一多媒體遙控器建立連結後,依請求將前述頻道資訊傳送至多媒體遙控器。(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頻道資訊的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包括複數頻道選項,每一頻道選項具有複數播放項目,每一播放項目含有分級資訊。(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資訊管理平台可進一步接收多媒體遙控器上傳的資訊,並進一步針對上傳資訊進行統計分析。(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資訊管理平台係建構於一遠端伺服器上,並透過網路與至少一電腦連結,該多媒體遙控器係透過電腦與資訊管理平台連結。(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網路係指網際網路。(三)系爭方法技術內容:按系爭程式係指「SmartRemote」應用程式,而「SmartRemote」暨其後臺運作機制係指系爭方法,而系爭方法是否有使用系爭專利方法所示之「資訊管理平臺方法」為其待釐清之爭執事項。而被證32係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Peel公司間之關係(見本院卷(三)第156至161頁)。被證33係為部分被告公司與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見本院卷(三)第238至243頁)。以下分別就系爭程式「SmartRemote」、被證32及被證33進行說明:(1)系爭程式相關技術內容:「SmartRemote」為一應用程式(APP),使用此應用程式可將裝置(手機)用作遙控器,而連接至電視、機上盒或投影機。據以開啟或關閉電視、瀏覽頻道或調整電視的音量(參原證3第34至36頁,見本院卷(一)第38頁反面至39頁反面)。其中系爭程式「SmartRemote」於手機中之畫面,如附圖2所示,其智慧遙控,如附圖3所示,使用裝置作為遙控器,如附圖4所示。(2)被證32:被證32係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關係說明。依據被證32第2至6頁所揭露之應用程式「SmartRemote」之功能及所顯示資訊之來源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執行應用程式「SmartRemote」時,其透過特定URL(epg-asia-samsung.peel.com)連線到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的遠端伺服器,並從而取得使用者所選取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頻道和節目資訊(見本院卷(三)第157至161頁)。因URL包含有網域名稱,可依據該網域名稱查詢IP位址,進而得到所連線伺服器的所在地。故依據被證32第6頁所揭露之網域位址查詢網站http://www.tcpiputils.com/ip-geo-location,輸入網域名稱「epg-asia-samsung.peel.com」,得到其中一個浮動IP為54.254.106.214,該網站並顯示該IP位址之伺服器所在地係位於新加坡(如附圖5所示,經實際驗證與被證32所示相同(見本院卷(三)第267至268頁及287頁)。(3)被證33:被證33係部分被告公司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依據該契約所揭露之內容,其中契約所稱之「軟體」(Software)係訴外人Peel公司專有並應用於安卓系統之移動裝置,且由訴外人Peel公司修改可相容於被告公司產品並授權被告公司使用(見本院卷(三)第238頁至241頁及286頁)。參照其附件A,該「軟體」包含內容開發(Contentdiscovery)與萬用遙控應用程式(Universalremotecontrolapp)(見本院卷(三)第242頁)。該契約並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逆向工程、反組譯、修改,且不可刪除、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參照附件E,訴外人Peel公司提供該軟體之後續支援(Support),及提供包含節目資料之該軟體所顯示的內容(見本院卷(三)第243頁)。(四)被告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故無侵害系爭專利:1.原告就本件侵權之事實,負有舉證之責任: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但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原告主張被告提供之系爭程式「SmartRemote」暨其後臺運作機制落入系爭專利,自應就其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惟查原告僅依智慧型手機執行「SmartRemote」時之操作畫面推定其後臺可能之運作機制並未能直接舉證;而被告則提出被證2、被證3、被證32及被證33主張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SamsungGALAXYa5手機所接收之頻道節目訊息,係由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但亦未揭露與系爭專利對應之系爭方法的實質後臺運作機制。是因兩造均未能直接舉證,故無從判斷系爭方法是否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2.被告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故無侵害系爭專利:(1)系爭專利為一資訊管理方法,其執行主體為「資訊管理平台」:按發明專利可分為物之發明及方法發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標的名稱為「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且該請求項係界定有「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產生一頻道資訊、接受下載請求」等四個步驟,故其發明標的為方法專利,且進一步特定為一種資訊管理方法。系爭專利請求項1於其標的名稱後、步驟前更界定「係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執行以下步驟:」故前揭4個步驟係透過所提供之一資訊管理平台來執行,亦即系爭專利所揭示之資訊管理方法之步驟的執行主體皆為該「資訊管理平台」。(2)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經查被告提出被證33係部分被告公司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依據該契約所揭露之內容,其中契約所稱之「軟體」(Software)係Peel公司專有並應用於安卓系統之移動裝置,且由訴外人Peel公司修改可相容於被告公司產品並授權被告公司使用。該契約並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逆向工程、反組譯、修改,且不可刪除、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復參照該契約附件A,該「軟體」包含內容開發(Contentdiscovery)與萬用遙控應用程式(Universalremotecontrolapp);附件E,訴外人Peel公司提供該軟體之後續支援(Support),及提供包含節目資料之該軟體所顯示的內容(見本院卷(三)238至243頁)。且依原告所提原證4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第12至13頁之圖9及圖10為系爭程式「SmartRemote」操作時之畫面截圖,分別揭示「沒有網際網路連線時Peel無法下載節目表」及「Peel將透過您以及與您有相同喜好的的使用者首選的節目進行建議……」(見本院卷(一)第57頁),此載有Peel公司名稱且系爭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資訊是源自訴外人Peel公司。再對照被證33契約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可知,系爭程式「SmartRemote」即屬該契約所規範之「軟體」,故系爭程式「SmartRemote」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此亦可由被告所提被證3有關系爭程式「SmartRemote」於GooglePlay內應用程式說明影本之第2頁,顯示系爭程式「SmartRemote」之提供者係PeelTechnologies即訴外人Peel公司得到佐證(見本院卷(一)第116頁)。(3)應用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經查依被告所提出之被證32係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關係說明。依據被證32第2至6頁所揭露之應用程式「SmartRemote」之功能及所顯示資訊之來源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執行應用程式「SmartRemote」時,其透過特定URL(epg-asia-samsung.peel.com)連線到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的遠端伺服器,並從而取得使用者所選取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頻道和節目資訊。因URL包含有網域名稱,可依據該網域名稱查詢IP位址,進而得到所連線伺服器的所在地。故依據被證32第6頁所揭露之網域位址查詢網站http://www.tcpiputils.com/ip-geo-location,輸入網域名稱「epg-asia-samsung.peel.com」,得到其中一個浮動IP為54.254.106.214,該網站並顯示該IP位址之伺服器所在地係位於新加坡(如附圖5所示),經實際驗證與被證32所示相同(見本院卷(三)第287頁)。故綜合被證32及被證33可證明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且系爭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4)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按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專利權僅在獲准之國家或地區內有效,而不及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故必須在各國個別申請、接受審查後,分別取得專利權。即使針對相同發明,專利申請權人亦必須在不同國家分別申請專利,始能受到保護。是以依我國專利法所取得之專利權,其權利範圍及效力僅限於我國境內,故行為人於我國就物之發明之實施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物之行為;就方法發明之實施而使用該方法、或使用、為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方法直接製成之物,始為我國專利權效力之所及,故於我國所取得之專利權僅於我國內有排他權之效力,而不及於其他國家地區。(5)綜上所述,系爭專利請求項1係界定由「資訊管理平台」執行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產生一頻道資訊、接受下載請求等步驟之「資訊管理方法」。而依據被告所提出之被證32及被證33,已可證明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且該應用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因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專利權僅在獲准之國家或地區內有效,而不及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故被告既已證明系爭方法之執行屬訴外人Peel公司於我國境外新加坡所為,則被告確實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無侵害系爭專利。(五)原告主張被告等人之系爭產品所內建之系爭程式,有使用系爭專利之方法;被告等人所販賣之系爭產品並為使用、販賣、販賣之要約,依專利法第58條第1、3項之規定,未經原告同意而實施系爭專利,屬專利權排除效力範圍云云。經查,按發明專利權可分為物之專利權與方法專利權依專利法第58條第1項規定:「發明專利權人,除本法令有規定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實施該發明之權」,又同條第3項規定:「方法發明之實施,指下列各款行為:一、使用該方法。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2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6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7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專利權申請權歸屬
(一)原告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系爭專利早於99年10月16日公開,專利期間自102年11月11日至118年4日1日止。被告公司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4GLTE行動電話中內建「SmartRemote」應用程式(下稱系爭程式),於行動電話有網路環境執行系爭程式時,經網路下載請求遠端伺服器資訊,其後台運作機制均可為多媒體遙控器資訊管理方法(即系爭程式暨其後臺運作機制,下稱「系爭方法」),使手機具有查詢、遙控器等功能。被告公司亦將系爭程式,內建於其他行動電話,如SamsungGALAXYNote4等。原告於被告公司網頁下載系爭程式,發現其與系爭專利之專利方法實質相同,有103年10月8日103年度北院公源字第1032017號公證書、法創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師陳思源鑑定報告為證。系爭方法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第1、2、3、4、5項,原告於103年11月13日以律師函通知被告等撤除相關產品。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第2項、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等連帶給付新臺幣(下同)165萬元及利息,並禁止被告等繼續為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二)Peel公司在外架設管理平台、並執行暨侵害原告之系爭專利,在該管理平台上接收並更新台灣各家有線電視頻道業者之節目資訊、並產生頻道資訊,Peel公司為上開種種行為之目的,即係讓被告公司在台灣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下載該管理平台上所產生之資訊以供在台灣使用,足證Peel公司架設管理平台並執行系爭專利之侵權行為,其目的是讓侵權行為之結果發生在我國。本件Peel公司之侵權行為彰彰甚明,其藉由和被告公司間之合作讓被告公司在台灣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下載該管理平台上所產生之資訊以供在台灣使用,而系爭方法之功能效果與系爭專利相同,顯已影響原告在我國之市場利益,準此,基於個案考量本件實應承認屬地主義之境外法效,方屬適法。(三)又依專利法第99條第1項,系爭專利方法申請專利前,並未有任何經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因此使用者需要自己進行分類設定,然因系爭專利之發明,多媒體遙控器提供下載後經過分類之頻道資訊清單,而此使用者無須進一步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在系爭專利申請前,確實為國內外所未見,此亦可從原告除自我國取得專利外,亦取得日本、美國、大陸、韓國之專利權可明,系爭專利屬資訊管理方法之方法專利,而依此方法專利所製成之物(即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在原告99年申請系爭專利前,確實在國內外均前所未見,今被告製造具有相同功能之物,準此,自可推定被告所製造販售之GalaxyNote3、GalaxyS5,其內建系爭程式推定為以該專利方法所製造,應無疑義。關於被告後台運作之機制,依專利法第99條第1項之規定,已推定係由原告系爭專利方法所製作。(四)被告所販售之GalaxyNote3、GalaxyS5均有內建系爭程式。GalaxyNote3於102年9月24日正式於臺灣上市;GalaxyS5則於103年4月11日上市。惟系爭專利於99年10月16日公開、102年11月11日經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公告,故被告最早侵權行為時點應以其產品最早正式上市日,即自102年9月24日起算迄今,依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1、2款、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原告於102年6月6日推出自有產品之遙控器(每台5,990元)以來,至102年12月底全台銷售台數共計706台、103年整年全台銷售台計665台、104年5月前全台銷售台數208台,則受被告於102年11月11日以搭載系爭程式,原告產品之銷售量,從原先每半年平均約可販售706台遙控器,銳減103年每半年僅平均為332台(計算式:665/2=332)、104年前半年僅銷售出208台,則自被告產品上市以來,原告銷售量顯然大受影響,而至今為止,原告至少受有7,463,540元損失。(五)並聲明:1.被告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65萬元暨自104年4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等人皆不得自行、受託、委託他人使用原告中華民國發明第I415456號「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專利,亦不得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任何侵害原告中華民國發明第I415456號「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專利權之物品。3.原告願供現金或可轉讓銀行定存單,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等則以下列等語置辯:(一)原告未依全要件原則逐一比對被告是否確實執行系爭方法專利之每一步驟,其原證4號鑑定報告存有諸多瑕疵,無法證明被告侵害系爭專利權,因原證4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未依全要件原則逐一比對被告公司是否確實執行系爭專利之每一步驟,反以臆測之方式推定被告公司侵害其專利權,其顯係於比對過程中混淆了「物品」專利及「方法」專利之比對方式,而得出錯誤之結論。且鑑定報告通篇未證明是否有所謂「資訊管理平台」存在及其架構或執行步驟,僅以操作被告產品即SamsungGALAXYS5之系爭程式,以其呈現之畫面結果即率爾推定系爭產品已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方法,顯屬無據。又原告係以原證4號第6至13頁所揭示的圖1至圖10之SamsungGALAXYS5手機操作「SmartRemote」所顯示畫面,來進行比對分析。故原告所用來比對被告是否侵害系爭專利之基礎,並非是原告稱為「資訊管理平台」之「遠端伺服器」(即SeverEnd),而是以作為「多媒體遙控器」之「SamsungGALAXYS5手機」(即ClientEnd)所顯示之畫面進行比對,則原告進行侵害比對之對象顯然有誤。再者,原告僅是以SamsungGALAXYS5手機等物品之操作後的結果,就推定存在有「遠端伺服器」而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步驟,則原告也未提出任何證據說明該「遠端伺服器」之存在,亦未舉證說明該「遠端伺服器」的架構或執行步驟。且原告以SamsungGALAXYS5手機作為比對對象,原告也僅是以「推定」之論述方式來主張被告侵害系爭專利,並未依鑑定要點所規定,在以物為方法專利之比對對象時,必須提出證明實施方法專利之具體技術內容之證據。故原告之比對分析舉證不足,且有錯誤。(二)被告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手機僅是作為系爭程式之載體,使用者可透過系爭程式而從訴外人Peel公司來接收頻道節目資訊。被告實際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手機並非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平台」,亦不可能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由「資訊管理平台」來執行之資訊管理方法的步驟。故SamsungGALAXYS5手機所載之系爭程式並非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平台」之架構,而原告所謂被告產品之後台的運作機制(即遠端伺服器)亦與被告無關。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4GLTE、Note4)僅為供終端使用者閱覽查用之硬體裝置,與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步驟無任何關聯,被告產品僅為單純協助使用者接收由資訊管理平台所傳遞之頻道資訊,並供終端使用者閱覽查用之硬體裝置,實際上就是系爭專利於申請階段刻意排除之「單純接收資訊之遙控器」。並且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手機所接收之頻道節目訊息,係由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被告或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手機均未執行系爭專利之任何步驟。(三)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不具新穎性:1.被證4、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1)被證4、11、12分別完整揭示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全部技術特徵,故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2)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2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2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3)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3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3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4)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3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的請求項4之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4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5)系爭專利請求項4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4之請求項5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5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四)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不具進步性:1.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4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4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2.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4及被證5於國際分類上皆與系爭專利相同,即G06F「電子數位資料處理」技術領域,且被證4與被證5之公告日期分別為西元2007年8月7日與西元2005年3月8日,均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2009年4月2日,而皆得採為先前技術,是以,依據被證4與被證5的技術教示而能輕易建構出一具有執行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所有步驟的資訊管理平台。因此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故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2、3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而依附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的請求項4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依附請求項4之請求項5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係熟知本領域技藝人士見諸被證4及被證5之教示所能輕易思及而不具進步性,應予撤銷。3.被證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11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11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11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4.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12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12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5.被證11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第2項不具進步性:承前所述,被證11揭露請求項第2項所示包括多個頻道與詳細節目資訊之被手持裝置接收的頻道資訊之技術特徵。被證11與被證5係屬相同技術領域,且皆可解決高度相關問題。該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於接觸到這些先前技術文件後,將有動機或被教示去達成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方法。(五)被告所舉引證案暨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之所有要件,並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可專利性:1.依照原告在侵害論之分析邏輯,該等引證文件已揭示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2.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除已為引證文件所揭示外,亦屬相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直接無歧異得知且能輕易完成者,相關引證案亦已實質隱含系爭專利該要件,系爭專利之「統計分析、頻道分類清單」,實已為被告引證之習知技術所實質隱含,或可為技藝人士所能輕易完成。(六)系爭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21條關於「發明」之定義而有無效事由:1.系爭專利僅屬「簡單利用電腦」,非具技術性之內容,系爭專利所謂建立一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之頻道資訊對照表,以及產生一包括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頻道分類清單之頻道資訊,均僅是習知顯示頻道及節目資訊的表單資訊,並且是人類長久以來即在使用的抽象概念或商業方法,故該等表單資料並非適格之專利標的。而系爭專利所界定的資訊管理方法,僅是將過去由人工彙整的此類表單資訊,改為透過電腦等資訊管理平台之編輯作業與網路傳輸方式來彙整資訊,從而取代原本人工彙整資訊之作業流程,故僅是單純的電腦系統等資訊管理平台之應用。因此,依專利法第21條及專利審查基準等規定與鈞院之判決見解,即知系爭專利所揭露之該等內容並不足以使原先不得為專利標的之單純商業方法產生技術性,而不符合發明定義。2.系爭專利之內容除屬「簡單利用電腦」外,亦僅涉及「單純之資訊揭示」,系爭專利之專利範圍所謂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頻道分類清單等資訊,僅是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有線電視頻道及各頻道之節目等資訊的揭示和彙整,因此系爭專利實無任何技術思想可言。此外,參照系爭專利之申請歷史檔案,智慧局亦於系爭專利之核駁審定書中認定,亦可證明系爭專利所界定之頻道資訊對照表的建立並無任何技術性可言,故系爭專利並非適格之專利標的。3.原告所特別強調且用以區別習知技術與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非屬技術思想之創作,不符合發明之定義,原告並未能證明頻道資訊對照表與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間的組合,係如何地足以讓該專利在實際上比不具「專利適格性的概念本身」具有重要性地多?再者,在頻道資訊對照表加入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亦僅是增加另一個資訊欄位,而未對於系爭專利帶來可專利性。(七)系爭程式所顯示之資訊彙整於新加坡伺服器,故被告並未實施任何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亦未構成系爭專利涉訟請求項之侵害:1.原告以系爭專利根本未界定之要件來適用專利法第99條第1項之規定,顯屬有誤。被告並未提供任何資訊管理平台或遠端伺服器來彙整出頻道資訊,亦未實施系爭專利所界定資訊管理方法之各步驟,且系爭程式相關資訊之彙整步驟亦非在台灣實施,故被告更不可能構成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系爭專利為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並非製造物品之製程專利,故原告認知系爭專利為一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則原告又如何主張依據該資訊管理之方法能夠製成物品,顯見原告之主張前後矛盾。2.系爭專利所述資訊管理平台、遠端伺服器、多媒體遙控器,以及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頻道分類清單、頻道資訊等資訊,早已為系爭專利申請前之先前技藝所揭露,依被證6之智慧局審查意見通知函影本,智慧局不僅認定遙控器裝置暨其功能已為先前技藝所揭露,智慧局也認定先前技藝之電子裝置30即可對應為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平台,而該資訊管理平台則建構在遠端伺服器上。且被證4、被證11不僅揭示系爭專利所述之資訊管理平台、遠端伺服器及多媒體遙控器,更揭示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頻道分類清單等各種資訊。故系爭專利所界定各相關要件,早已為先前技藝所揭示。3.被告智慧型手機所安裝系爭程式之後台為位在新加坡之伺服器,故被告智慧型手機暨系爭程式不可能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原告必須證明系爭程式之後台伺服器位在我國境內,並執行系爭專利之管理方法。被告智慧型手機暨系爭程式既然未執行任一步驟,當不可能對系爭專利構成民法第185條第1項之共同加害行為。(八)並聲明:1.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被告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經查下列事實,有各該證據附卷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二)第8頁),自堪信為真實。(一)原告於98年4月2日向智慧局申請「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發明專利即系爭專利,經該局審查核准後,發給第I415456號專利證書,專利權期間自102年11月11日起至118年4月1日止,並已於99年10月16日公開。(二)被告等人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4GLTE」及「Note4」確實內建「SmartRemote」之應用程式(即系爭程式)。五、本件兩造所爭執之處,經協議簡化如下(本院卷(二)第8至9頁):(一)系爭程式是否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而侵害系爭專利?(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是否有下列應撤銷事由存在?1.下列證據證明其不具新穎性:(1)被證4;(2)被證11;(3)被證12;2.下列證據證明其不具進步性:(1)被證4;(2)被證4、5之組合;(3)被證11;(4)被證12;(5)被證11組合被證5是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2不具進步性?3.是否有違反專利法第21條非屬利用自然法則之創作?(三)本件損害賠償金額應如何計算?(四)原告請求排除及防止侵害是否有據?六、得心證理由:(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計6項請求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第2至6項為直接或間接依附於第1項之附屬項。原告主張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是本件僅就請求項1至5為論述,合先敘明。(二)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提供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主要係令一多媒體遙控器由一資訊管理平台下載經過分類整理的頻道資訊,該多媒體遙控器於下載後即可直接使用,無須由使用者進行分類設定,以大幅增進多媒體遙控器的操作便利。為達成前述目的採取的主要技術手段係先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由該資訊管理平台執行以下步驟: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該頻道資訊對照表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係接收各家有線電視頻道在一定期間內的節目單;產生一頻道資訊,包括一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一頻道分類清單,該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係根據接收的頻道節目單參照頻道資訊對照表所產生;接受下載請求,係與至少一多媒體遙控器建立連結後,依請求將前述頻道資訊傳送至多媒體遙控器;前述方法係由資訊管理平台先行收集並整理頻道節目相關內容,並據以產生頻道資訊供使用者直接下載至多媒體遙控器中,隨即可在多媒體遙控器上顯示經過分類整理且符合收視戶所在當地系統業者定頻規則的節目選單,使用者只須按時或即時更新頻道資訊,即可輕易地執行遙控操作。前述頻道資訊的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包括複數頻道選項,每一頻道選項具有複數播放項目,每一播放項目含有分級資訊,經下載至多媒體遙控器,可供使用者在多媒體遙控器上執行進一步的頻道管理,例如分級收視設定、增刪限制頻道等(見本院卷(一)第14頁反面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內容)。其主要示意圖如附圖1所示。2.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如下所示:(1)請求項1: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係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執行以下步驟: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該頻道資訊對照表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係接收各家有線電視頻道在一定期間內的節目單;產生一頻道資訊,包括一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一頻道分類清單,該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係根據接收的頻道節目單參照頻道資訊對照表所產生;接受下載請求,係與至少一多媒體遙控器建立連結後,依請求將前述頻道資訊傳送至多媒體遙控器。(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頻道資訊的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包括複數頻道選項,每一頻道選項具有複數播放項目,每一播放項目含有分級資訊。(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資訊管理平台可進一步接收多媒體遙控器上傳的資訊,並進一步針對上傳資訊進行統計分析。(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資訊管理平台係建構於一遠端伺服器上,並透過網路與至少一電腦連結,該多媒體遙控器係透過電腦與資訊管理平台連結。(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網路係指網際網路。(三)系爭方法技術內容:按系爭程式係指「SmartRemote」應用程式,而「SmartRemote」暨其後臺運作機制係指系爭方法,而系爭方法是否有使用系爭專利方法所示之「資訊管理平臺方法」為其待釐清之爭執事項。而被證32係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Peel公司間之關係(見本院卷(三)第156至161頁)。被證33係為部分被告公司與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見本院卷(三)第238至243頁)。以下分別就系爭程式「SmartRemote」、被證32及被證33進行說明:(1)系爭程式相關技術內容:「SmartRemote」為一應用程式(APP),使用此應用程式可將裝置(手機)用作遙控器,而連接至電視、機上盒或投影機。據以開啟或關閉電視、瀏覽頻道或調整電視的音量(參原證3第34至36頁,見本院卷(一)第38頁反面至39頁反面)。其中系爭程式「SmartRemote」於手機中之畫面,如附圖2所示,其智慧遙控,如附圖3所示,使用裝置作為遙控器,如附圖4所示。(2)被證32:被證32係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關係說明。依據被證32第2至6頁所揭露之應用程式「SmartRemote」之功能及所顯示資訊之來源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執行應用程式「SmartRemote」時,其透過特定URL(epg-asia-samsung.peel.com)連線到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的遠端伺服器,並從而取得使用者所選取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頻道和節目資訊(見本院卷(三)第157至161頁)。因URL包含有網域名稱,可依據該網域名稱查詢IP位址,進而得到所連線伺服器的所在地。故依據被證32第6頁所揭露之網域位址查詢網站http://www.tcpiputils.com/ip-geo-location,輸入網域名稱「epg-asia-samsung.peel.com」,得到其中一個浮動IP為54.254.106.214,該網站並顯示該IP位址之伺服器所在地係位於新加坡(如附圖5所示,經實際驗證與被證32所示相同(見本院卷(三)第267至268頁及287頁)。(3)被證33:被證33係部分被告公司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依據該契約所揭露之內容,其中契約所稱之「軟體」(Software)係訴外人Peel公司專有並應用於安卓系統之移動裝置,且由訴外人Peel公司修改可相容於被告公司產品並授權被告公司使用(見本院卷(三)第238頁至241頁及286頁)。參照其附件A,該「軟體」包含內容開發(Contentdiscovery)與萬用遙控應用程式(Universalremotecontrolapp)(見本院卷(三)第242頁)。該契約並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逆向工程、反組譯、修改,且不可刪除、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參照附件E,訴外人Peel公司提供該軟體之後續支援(Support),及提供包含節目資料之該軟體所顯示的內容(見本院卷(三)第243頁)。(四)被告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故無侵害系爭專利:1.原告就本件侵權之事實,負有舉證之責任: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但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原告主張被告提供之系爭程式「SmartRemote」暨其後臺運作機制落入系爭專利,自應就其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惟查原告僅依智慧型手機執行「SmartRemote」時之操作畫面推定其後臺可能之運作機制並未能直接舉證;而被告則提出被證2、被證3、被證32及被證33主張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SamsungGALAXYa5手機所接收之頻道節目訊息,係由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但亦未揭露與系爭專利對應之系爭方法的實質後臺運作機制。是因兩造均未能直接舉證,故無從判斷系爭方法是否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2.被告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故無侵害系爭專利:(1)系爭專利為一資訊管理方法,其執行主體為「資訊管理平台」:按發明專利可分為物之發明及方法發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標的名稱為「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且該請求項係界定有「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產生一頻道資訊、接受下載請求」等四個步驟,故其發明標的為方法專利,且進一步特定為一種資訊管理方法。系爭專利請求項1於其標的名稱後、步驟前更界定「係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執行以下步驟:」故前揭4個步驟係透過所提供之一資訊管理平台來執行,亦即系爭專利所揭示之資訊管理方法之步驟的執行主體皆為該「資訊管理平台」。(2)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經查被告提出被證33係部分被告公司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依據該契約所揭露之內容,其中契約所稱之「軟體」(Software)係Peel公司專有並應用於安卓系統之移動裝置,且由訴外人Peel公司修改可相容於被告公司產品並授權被告公司使用。該契約並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逆向工程、反組譯、修改,且不可刪除、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復參照該契約附件A,該「軟體」包含內容開發(Contentdiscovery)與萬用遙控應用程式(Universalremotecontrolapp);附件E,訴外人Peel公司提供該軟體之後續支援(Support),及提供包含節目資料之該軟體所顯示的內容(見本院卷(三)238至243頁)。且依原告所提原證4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第12至13頁之圖9及圖10為系爭程式「SmartRemote」操作時之畫面截圖,分別揭示「沒有網際網路連線時Peel無法下載節目表」及「Peel將透過您以及與您有相同喜好的的使用者首選的節目進行建議……」(見本院卷(一)第57頁),此載有Peel公司名稱且系爭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資訊是源自訴外人Peel公司。再對照被證33契約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可知,系爭程式「SmartRemote」即屬該契約所規範之「軟體」,故系爭程式「SmartRemote」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此亦可由被告所提被證3有關系爭程式「SmartRemote」於GooglePlay內應用程式說明影本之第2頁,顯示系爭程式「SmartRemote」之提供者係PeelTechnologies即訴外人Peel公司得到佐證(見本院卷(一)第116頁)。(3)應用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經查依被告所提出之被證32係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關係說明。依據被證32第2至6頁所揭露之應用程式「SmartRemote」之功能及所顯示資訊之來源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執行應用程式「SmartRemote」時,其透過特定URL(epg-asia-samsung.peel.com)連線到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的遠端伺服器,並從而取得使用者所選取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頻道和節目資訊。因URL包含有網域名稱,可依據該網域名稱查詢IP位址,進而得到所連線伺服器的所在地。故依據被證32第6頁所揭露之網域位址查詢網站http://www.tcpiputils.com/ip-geo-location,輸入網域名稱「epg-asia-samsung.peel.com」,得到其中一個浮動IP為54.254.106.214,該網站並顯示該IP位址之伺服器所在地係位於新加坡(如附圖5所示),經實際驗證與被證32所示相同(見本院卷(三)第287頁)。故綜合被證32及被證33可證明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且系爭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4)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按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專利權僅在獲准之國家或地區內有效,而不及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故必須在各國個別申請、接受審查後,分別取得專利權。即使針對相同發明,專利申請權人亦必須在不同國家分別申請專利,始能受到保護。是以依我國專利法所取得之專利權,其權利範圍及效力僅限於我國境內,故行為人於我國就物之發明之實施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物之行為;就方法發明之實施而使用該方法、或使用、為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方法直接製成之物,始為我國專利權效力之所及,故於我國所取得之專利權僅於我國內有排他權之效力,而不及於其他國家地區。(5)綜上所述,系爭專利請求項1係界定由「資訊管理平台」執行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產生一頻道資訊、接受下載請求等步驟之「資訊管理方法」。而依據被告所提出之被證32及被證33,已可證明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且該應用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因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專利權僅在獲准之國家或地區內有效,而不及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故被告既已證明系爭方法之執行屬訴外人Peel公司於我國境外新加坡所為,則被告確實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無侵害系爭專利。(五)原告主張被告等人之系爭產品所內建之系爭程式,有使用系爭專利之方法;被告等人所販賣之系爭產品並為使用、販賣、販賣之要約,依專利法第58條第1、3項之規定,未經原告同意而實施系爭專利,屬專利權排除效力範圍云云。經查,按發明專利權可分為物之專利權與方法專利權依專利法第58條第1項規定:「發明專利權人,除本法令有規定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實施該發明之權」,又同條第3項規定:「方法發明之實施,指下列各款行為:一、使用該方法。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系爭專利早於99年10月16日公開,專利期間自102年11月11日至118年4日1日止。被告公司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4GLTE行動電話中內建「SmartRemote」應用程式(下稱系爭程式),於行動電話有網路環境執行系爭程式時,經網路下載請求遠端伺服器資訊,其後台運作機制均可為多媒體遙控器資訊管理方法(即系爭程式暨其後臺運作機制,下稱「系爭方法」),使手機具有查詢、遙控器等功能。被告公司亦將系爭程式,內建於其他行動電話,如SamsungGALAXYNote4等。原告於被告公司網頁下載系爭程式,發現其與系爭專利之專利方法實質相同,有103年10月8日103年度北院公源字第1032017號公證書、法創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師陳思源鑑定報告為證。系爭方法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第1、2、3、4、5項,原告於103年11月13日以律師函通知被告等撤除相關產品。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第2項、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等連帶給付新臺幣(下同)165萬元及利息,並禁止被告等繼續為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二)Peel公司在外架設管理平台、並執行暨侵害原告之系爭專利,在該管理平台上接收並更新台灣各家有線電視頻道業者之節目資訊、並產生頻道資訊,Peel公司為上開種種行為之目的,即係讓被告公司在台灣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下載該管理平台上所產生之資訊以供在台灣使用,足證Peel公司架設管理平台並執行系爭專利之侵權行為,其目的是讓侵權行為之結果發生在我國。本件Peel公司之侵權行為彰彰甚明,其藉由和被告公司間之合作讓被告公司在台灣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下載該管理平台上所產生之資訊以供在台灣使用,而系爭方法之功能效果與系爭專利相同,顯已影響原告在我國之市場利益,準此,基於個案考量本件實應承認屬地主義之境外法效,方屬適法。(三)又依專利法第99條第1項,系爭專利方法申請專利前,並未有任何經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因此使用者需要自己進行分類設定,然因系爭專利之發明,多媒體遙控器提供下載後經過分類之頻道資訊清單,而此使用者無須進一步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在系爭專利申請前,確實為國內外所未見,此亦可從原告除自我國取得專利外,亦取得日本、美國、大陸、韓國之專利權可明,系爭專利屬資訊管理方法之方法專利,而依此方法專利所製成之物(即分類整理之頻道資訊清單),在原告99年申請系爭專利前,確實在國內外均前所未見,今被告製造具有相同功能之物,準此,自可推定被告所製造販售之GalaxyNote3、GalaxyS5,其內建系爭程式推定為以該專利方法所製造,應無疑義。關於被告後台運作之機制,依專利法第99條第1項之規定,已推定係由原告系爭專利方法所製作。(四)被告所販售之GalaxyNote3、GalaxyS5均有內建系爭程式。GalaxyNote3於102年9月24日正式於臺灣上市;GalaxyS5則於103年4月11日上市。惟系爭專利於99年10月16日公開、102年11月11日經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公告,故被告最早侵權行為時點應以其產品最早正式上市日,即自102年9月24日起算迄今,依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1、2款、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原告於102年6月6日推出自有產品之遙控器(每台5,990元)以來,至102年12月底全台銷售台數共計706台、103年整年全台銷售台計665台、104年5月前全台銷售台數208台,則受被告於102年11月11日以搭載系爭程式,原告產品之銷售量,從原先每半年平均約可販售706台遙控器,銳減103年每半年僅平均為332台(計算式:665/2=332)、104年前半年僅銷售出208台,則自被告產品上市以來,原告銷售量顯然大受影響,而至今為止,原告至少受有7,463,540元損失。(五)並聲明:1.被告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65萬元暨自104年4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等人皆不得自行、受託、委託他人使用原告中華民國發明第I415456號「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專利,亦不得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任何侵害原告中華民國發明第I415456號「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專利權之物品。3.原告願供現金或可轉讓銀行定存單,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等則以下列等語置辯:(一)原告未依全要件原則逐一比對被告是否確實執行系爭方法專利之每一步驟,其原證4號鑑定報告存有諸多瑕疵,無法證明被告侵害系爭專利權,因原證4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未依全要件原則逐一比對被告公司是否確實執行系爭專利之每一步驟,反以臆測之方式推定被告公司侵害其專利權,其顯係於比對過程中混淆了「物品」專利及「方法」專利之比對方式,而得出錯誤之結論。且鑑定報告通篇未證明是否有所謂「資訊管理平台」存在及其架構或執行步驟,僅以操作被告產品即SamsungGALAXYS5之系爭程式,以其呈現之畫面結果即率爾推定系爭產品已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方法,顯屬無據。又原告係以原證4號第6至13頁所揭示的圖1至圖10之SamsungGALAXYS5手機操作「SmartRemote」所顯示畫面,來進行比對分析。故原告所用來比對被告是否侵害系爭專利之基礎,並非是原告稱為「資訊管理平台」之「遠端伺服器」(即SeverEnd),而是以作為「多媒體遙控器」之「SamsungGALAXYS5手機」(即ClientEnd)所顯示之畫面進行比對,則原告進行侵害比對之對象顯然有誤。再者,原告僅是以SamsungGALAXYS5手機等物品之操作後的結果,就推定存在有「遠端伺服器」而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步驟,則原告也未提出任何證據說明該「遠端伺服器」之存在,亦未舉證說明該「遠端伺服器」的架構或執行步驟。且原告以SamsungGALAXYS5手機作為比對對象,原告也僅是以「推定」之論述方式來主張被告侵害系爭專利,並未依鑑定要點所規定,在以物為方法專利之比對對象時,必須提出證明實施方法專利之具體技術內容之證據。故原告之比對分析舉證不足,且有錯誤。(二)被告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手機僅是作為系爭程式之載體,使用者可透過系爭程式而從訴外人Peel公司來接收頻道節目資訊。被告實際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手機並非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平台」,亦不可能執行系爭專利所界定由「資訊管理平台」來執行之資訊管理方法的步驟。故SamsungGALAXYS5手機所載之系爭程式並非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平台」之架構,而原告所謂被告產品之後台的運作機制(即遠端伺服器)亦與被告無關。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4GLTE、Note4)僅為供終端使用者閱覽查用之硬體裝置,與系爭專利所界定之步驟無任何關聯,被告產品僅為單純協助使用者接收由資訊管理平台所傳遞之頻道資訊,並供終端使用者閱覽查用之硬體裝置,實際上就是系爭專利於申請階段刻意排除之「單純接收資訊之遙控器」。並且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手機所接收之頻道節目訊息,係由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被告或被告產品SamsungGALAXYS5手機均未執行系爭專利之任何步驟。(三)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不具新穎性:1.被證4、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1)被證4、11、12分別完整揭示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全部技術特徵,故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2)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2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2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3)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3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3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4)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3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的請求項4之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4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5)系爭專利請求項4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依附請求項4之請求項5的技術特徵亦已被完全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5不具新穎性而應予撤銷。(四)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不具進步性:1.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4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4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4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2.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4及被證5於國際分類上皆與系爭專利相同,即G06F「電子數位資料處理」技術領域,且被證4與被證5之公告日期分別為西元2007年8月7日與西元2005年3月8日,均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2009年4月2日,而皆得採為先前技術,是以,依據被證4與被證5的技術教示而能輕易建構出一具有執行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所有步驟的資訊管理平台。因此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故依附請求項1之請求項2、3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而依附請求項1至3之任一項的請求項4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依附請求項4之請求項5之技術特徵亦已由被證4與被證5之組合所揭示,因此,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係熟知本領域技藝人士見諸被證4及被證5之教示所能輕易思及而不具進步性,應予撤銷。3.被證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11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11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11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11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4.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又縱使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與被證12在專有術語之使用上有些許不同之處,惟該等差異亦屬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以被證12為基礎而參酌系爭專利申請時之通常知識即能輕易思及者,故被證12號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不具進步性。5.被證11與被證5之組合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第2項不具進步性:承前所述,被證11揭露請求項第2項所示包括多個頻道與詳細節目資訊之被手持裝置接收的頻道資訊之技術特徵。被證11與被證5係屬相同技術領域,且皆可解決高度相關問題。該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於接觸到這些先前技術文件後,將有動機或被教示去達成系爭專利所界定之資訊管理方法。(五)被告所舉引證案暨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之所有要件,並可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可專利性:1.依照原告在侵害論之分析邏輯,該等引證文件已揭示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2.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除已為引證文件所揭示外,亦屬相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直接無歧異得知且能輕易完成者,相關引證案亦已實質隱含系爭專利該要件,系爭專利之「統計分析、頻道分類清單」,實已為被告引證之習知技術所實質隱含,或可為技藝人士所能輕易完成。(六)系爭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21條關於「發明」之定義而有無效事由:1.系爭專利僅屬「簡單利用電腦」,非具技術性之內容,系爭專利所謂建立一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之頻道資訊對照表,以及產生一包括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頻道分類清單之頻道資訊,均僅是習知顯示頻道及節目資訊的表單資訊,並且是人類長久以來即在使用的抽象概念或商業方法,故該等表單資料並非適格之專利標的。而系爭專利所界定的資訊管理方法,僅是將過去由人工彙整的此類表單資訊,改為透過電腦等資訊管理平台之編輯作業與網路傳輸方式來彙整資訊,從而取代原本人工彙整資訊之作業流程,故僅是單純的電腦系統等資訊管理平台之應用。因此,依專利法第21條及專利審查基準等規定與鈞院之判決見解,即知系爭專利所揭露之該等內容並不足以使原先不得為專利標的之單純商業方法產生技術性,而不符合發明定義。2.系爭專利之內容除屬「簡單利用電腦」外,亦僅涉及「單純之資訊揭示」,系爭專利之專利範圍所謂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頻道分類清單等資訊,僅是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有線電視頻道及各頻道之節目等資訊的揭示和彙整,因此系爭專利實無任何技術思想可言。此外,參照系爭專利之申請歷史檔案,智慧局亦於系爭專利之核駁審定書中認定,亦可證明系爭專利所界定之頻道資訊對照表的建立並無任何技術性可言,故系爭專利並非適格之專利標的。3.原告所特別強調且用以區別習知技術與系爭專利之頻道資訊對照表,非屬技術思想之創作,不符合發明之定義,原告並未能證明頻道資訊對照表與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間的組合,係如何地足以讓該專利在實際上比不具「專利適格性的概念本身」具有重要性地多?再者,在頻道資訊對照表加入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亦僅是增加另一個資訊欄位,而未對於系爭專利帶來可專利性。(七)系爭程式所顯示之資訊彙整於新加坡伺服器,故被告並未實施任何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亦未構成系爭專利涉訟請求項之侵害:1.原告以系爭專利根本未界定之要件來適用專利法第99條第1項之規定,顯屬有誤。被告並未提供任何資訊管理平台或遠端伺服器來彙整出頻道資訊,亦未實施系爭專利所界定資訊管理方法之各步驟,且系爭程式相關資訊之彙整步驟亦非在台灣實施,故被告更不可能構成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或過失。系爭專利為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並非製造物品之製程專利,故原告認知系爭專利為一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則原告又如何主張依據該資訊管理之方法能夠製成物品,顯見原告之主張前後矛盾。2.系爭專利所述資訊管理平台、遠端伺服器、多媒體遙控器,以及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頻道分類清單、頻道資訊等資訊,早已為系爭專利申請前之先前技藝所揭露,依被證6之智慧局審查意見通知函影本,智慧局不僅認定遙控器裝置暨其功能已為先前技藝所揭露,智慧局也認定先前技藝之電子裝置30即可對應為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平台,而該資訊管理平台則建構在遠端伺服器上。且被證4、被證11不僅揭示系爭專利所述之資訊管理平台、遠端伺服器及多媒體遙控器,更揭示頻道資訊對照表、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頻道分類清單等各種資訊。故系爭專利所界定各相關要件,早已為先前技藝所揭示。3.被告智慧型手機所安裝系爭程式之後台為位在新加坡之伺服器,故被告智慧型手機暨系爭程式不可能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原告必須證明系爭程式之後台伺服器位在我國境內,並執行系爭專利之管理方法。被告智慧型手機暨系爭程式既然未執行任一步驟,當不可能對系爭專利構成民法第185條第1項之共同加害行為。(八)並聲明:1.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被告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經查下列事實,有各該證據附卷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二)第8頁),自堪信為真實。(一)原告於98年4月2日向智慧局申請「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發明專利即系爭專利,經該局審查核准後,發給第I415456號專利證書,專利權期間自102年11月11日起至118年4月1日止,並已於99年10月16日公開。(二)被告等人所販售之「SamsungGALAXYS54GLTE」及「Note4」確實內建「SmartRemote」之應用程式(即系爭程式)。五、本件兩造所爭執之處,經協議簡化如下(本院卷(二)第8至9頁):(一)系爭程式是否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而侵害系爭專利?(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是否有下列應撤銷事由存在?1.下列證據證明其不具新穎性:(1)被證4;(2)被證11;(3)被證12;2.下列證據證明其不具進步性:(1)被證4;(2)被證4、5之組合;(3)被證11;(4)被證12;(5)被證11組合被證5是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2不具進步性?3.是否有違反專利法第21條非屬利用自然法則之創作?(三)本件損害賠償金額應如何計算?(四)原告請求排除及防止侵害是否有據?六、得心證理由:(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計6項請求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第2至6項為直接或間接依附於第1項之附屬項。原告主張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項,是本件僅就請求項1至5為論述,合先敘明。(二)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提供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主要係令一多媒體遙控器由一資訊管理平台下載經過分類整理的頻道資訊,該多媒體遙控器於下載後即可直接使用,無須由使用者進行分類設定,以大幅增進多媒體遙控器的操作便利。為達成前述目的採取的主要技術手段係先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由該資訊管理平台執行以下步驟: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該頻道資訊對照表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係接收各家有線電視頻道在一定期間內的節目單;產生一頻道資訊,包括一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一頻道分類清單,該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係根據接收的頻道節目單參照頻道資訊對照表所產生;接受下載請求,係與至少一多媒體遙控器建立連結後,依請求將前述頻道資訊傳送至多媒體遙控器;前述方法係由資訊管理平台先行收集並整理頻道節目相關內容,並據以產生頻道資訊供使用者直接下載至多媒體遙控器中,隨即可在多媒體遙控器上顯示經過分類整理且符合收視戶所在當地系統業者定頻規則的節目選單,使用者只須按時或即時更新頻道資訊,即可輕易地執行遙控操作。前述頻道資訊的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包括複數頻道選項,每一頻道選項具有複數播放項目,每一播放項目含有分級資訊,經下載至多媒體遙控器,可供使用者在多媒體遙控器上執行進一步的頻道管理,例如分級收視設定、增刪限制頻道等(見本院卷(一)第14頁反面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內容)。其主要示意圖如附圖1所示。2.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5如下所示:(1)請求項1: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係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執行以下步驟: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該頻道資訊對照表包括既有有線電視頻道、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及各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對應於各有線電視頻道的播放頻道編號;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係接收各家有線電視頻道在一定期間內的節目單;產生一頻道資訊,包括一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及一頻道分類清單,該系統業者頻道清單係根據接收的頻道節目單參照頻道資訊對照表所產生;接受下載請求,係與至少一多媒體遙控器建立連結後,依請求將前述頻道資訊傳送至多媒體遙控器。(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頻道資訊的系統業者頻道清單包括複數頻道選項,每一頻道選項具有複數播放項目,每一播放項目含有分級資訊。(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資訊管理平台可進一步接收多媒體遙控器上傳的資訊,並進一步針對上傳資訊進行統計分析。(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資訊管理平台係建構於一遠端伺服器上,並透過網路與至少一電腦連結,該多媒體遙控器係透過電腦與資訊管理平台連結。(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該網路係指網際網路。(三)系爭方法技術內容:按系爭程式係指「SmartRemote」應用程式,而「SmartRemote」暨其後臺運作機制係指系爭方法,而系爭方法是否有使用系爭專利方法所示之「資訊管理平臺方法」為其待釐清之爭執事項。而被證32係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Peel公司間之關係(見本院卷(三)第156至161頁)。被證33係為部分被告公司與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見本院卷(三)第238至243頁)。以下分別就系爭程式「SmartRemote」、被證32及被證33進行說明:(1)系爭程式相關技術內容:「SmartRemote」為一應用程式(APP),使用此應用程式可將裝置(手機)用作遙控器,而連接至電視、機上盒或投影機。據以開啟或關閉電視、瀏覽頻道或調整電視的音量(參原證3第34至36頁,見本院卷(一)第38頁反面至39頁反面)。其中系爭程式「SmartRemote」於手機中之畫面,如附圖2所示,其智慧遙控,如附圖3所示,使用裝置作為遙控器,如附圖4所示。(2)被證32:被證32係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關係說明。依據被證32第2至6頁所揭露之應用程式「SmartRemote」之功能及所顯示資訊之來源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執行應用程式「SmartRemote」時,其透過特定URL(epg-asia-samsung.peel.com)連線到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的遠端伺服器,並從而取得使用者所選取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頻道和節目資訊(見本院卷(三)第157至161頁)。因URL包含有網域名稱,可依據該網域名稱查詢IP位址,進而得到所連線伺服器的所在地。故依據被證32第6頁所揭露之網域位址查詢網站http://www.tcpiputils.com/ip-geo-location,輸入網域名稱「epg-asia-samsung.peel.com」,得到其中一個浮動IP為54.254.106.214,該網站並顯示該IP位址之伺服器所在地係位於新加坡(如附圖5所示,經實際驗證與被證32所示相同(見本院卷(三)第267至268頁及287頁)。(3)被證33:被證33係部分被告公司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依據該契約所揭露之內容,其中契約所稱之「軟體」(Software)係訴外人Peel公司專有並應用於安卓系統之移動裝置,且由訴外人Peel公司修改可相容於被告公司產品並授權被告公司使用(見本院卷(三)第238頁至241頁及286頁)。參照其附件A,該「軟體」包含內容開發(Contentdiscovery)與萬用遙控應用程式(Universalremotecontrolapp)(見本院卷(三)第242頁)。該契約並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逆向工程、反組譯、修改,且不可刪除、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參照附件E,訴外人Peel公司提供該軟體之後續支援(Support),及提供包含節目資料之該軟體所顯示的內容(見本院卷(三)第243頁)。(四)被告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故無侵害系爭專利:1.原告就本件侵權之事實,負有舉證之責任: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但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原告主張被告提供之系爭程式「SmartRemote」暨其後臺運作機制落入系爭專利,自應就其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惟查原告僅依智慧型手機執行「SmartRemote」時之操作畫面推定其後臺可能之運作機制並未能直接舉證;而被告則提出被證2、被證3、被證32及被證33主張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SamsungGALAXYa5手機所接收之頻道節目訊息,係由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但亦未揭露與系爭專利對應之系爭方法的實質後臺運作機制。是因兩造均未能直接舉證,故無從判斷系爭方法是否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2.被告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故無侵害系爭專利:(1)系爭專利為一資訊管理方法,其執行主體為「資訊管理平台」:按發明專利可分為物之發明及方法發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標的名稱為「一種多媒體遙控器之資訊管理方法」,且該請求項係界定有「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產生一頻道資訊、接受下載請求」等四個步驟,故其發明標的為方法專利,且進一步特定為一種資訊管理方法。系爭專利請求項1於其標的名稱後、步驟前更界定「係提供一資訊管理平台,並執行以下步驟:」故前揭4個步驟係透過所提供之一資訊管理平台來執行,亦即系爭專利所揭示之資訊管理方法之步驟的執行主體皆為該「資訊管理平台」。(2)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經查被告提出被證33係部分被告公司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軟體契約影本,依據該契約所揭露之內容,其中契約所稱之「軟體」(Software)係Peel公司專有並應用於安卓系統之移動裝置,且由訴外人Peel公司修改可相容於被告公司產品並授權被告公司使用。該契約並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逆向工程、反組譯、修改,且不可刪除、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復參照該契約附件A,該「軟體」包含內容開發(Contentdiscovery)與萬用遙控應用程式(Universalremotecontrolapp);附件E,訴外人Peel公司提供該軟體之後續支援(Support),及提供包含節目資料之該軟體所顯示的內容(見本院卷(三)238至243頁)。且依原告所提原證4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第12至13頁之圖9及圖10為系爭程式「SmartRemote」操作時之畫面截圖,分別揭示「沒有網際網路連線時Peel無法下載節目表」及「Peel將透過您以及與您有相同喜好的的使用者首選的節目進行建議……」(見本院卷(一)第57頁),此載有Peel公司名稱且系爭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資訊是源自訴外人Peel公司。再對照被證33契約規範禁止被告公司對該軟體進行修改、覆蓋或遮掩任何該軟體的所有權聲明或標記可知,系爭程式「SmartRemote」即屬該契約所規範之「軟體」,故系爭程式「SmartRemote」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此亦可由被告所提被證3有關系爭程式「SmartRemote」於GooglePlay內應用程式說明影本之第2頁,顯示系爭程式「SmartRemote」之提供者係PeelTechnologies即訴外人Peel公司得到佐證(見本院卷(一)第116頁)。(3)應用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經查依被告所提出之被證32係被告智慧型手機、系爭程式「SmartRemote」與訴外人Peel公司之關係說明。依據被證32第2至6頁所揭露之應用程式「SmartRemote」之功能及所顯示資訊之來源說明,被告智慧型手機執行應用程式「SmartRemote」時,其透過特定URL(epg-asia-samsung.peel.com)連線到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的遠端伺服器,並從而取得使用者所選取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頻道和節目資訊。因URL包含有網域名稱,可依據該網域名稱查詢IP位址,進而得到所連線伺服器的所在地。故依據被證32第6頁所揭露之網域位址查詢網站http://www.tcpiputils.com/ip-geo-location,輸入網域名稱「epg-asia-samsung.peel.com」,得到其中一個浮動IP為54.254.106.214,該網站並顯示該IP位址之伺服器所在地係位於新加坡(如附圖5所示),經實際驗證與被證32所示相同(見本院卷(三)第287頁)。故綜合被證32及被證33可證明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且系爭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訴外人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4)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按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專利權僅在獲准之國家或地區內有效,而不及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故必須在各國個別申請、接受審查後,分別取得專利權。即使針對相同發明,專利申請權人亦必須在不同國家分別申請專利,始能受到保護。是以依我國專利法所取得之專利權,其權利範圍及效力僅限於我國境內,故行為人於我國就物之發明之實施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物之行為;就方法發明之實施而使用該方法、或使用、為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方法直接製成之物,始為我國專利權效力之所及,故於我國所取得之專利權僅於我國內有排他權之效力,而不及於其他國家地區。(5)綜上所述,系爭專利請求項1係界定由「資訊管理平台」執行建立一頻道資訊對照表、接收並更新頻道節目資訊、產生一頻道資訊、接受下載請求等步驟之「資訊管理方法」。而依據被告所提出之被證32及被證33,已可證明系爭程式「SmartRemote」及其節目內容皆係為訴外人Peel公司所提供,且該應用程式「SmartRemote」所顯示節目和頻道資訊係源自Peel公司位於新加坡之伺服器。因專利權之保護係採屬地主義,專利權僅在獲准之國家或地區內有效,而不及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故被告既已證明系爭方法之執行屬訴外人Peel公司於我國境外新加坡所為,則被告確實未執行系爭專利之資訊管理方法,無侵害系爭專利。(五)原告主張被告等人之系爭產品所內建之系爭程式,有使用系爭專利之方法;被告等人所販賣之系爭產品並為使用、販賣、販賣之要約,依專利法第58條第1、3項之規定,未經原告同意而實施系爭專利,屬專利權排除效力範圍云云。經查,按發明專利權可分為物之專利權與方法專利權依專利法第58條第1項規定:「發明專利權人,除本法令有規定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實施該發明之權」,又同條第3項規定:「方法發明之實施,指下列各款行為:一、使用該方法。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如本判決附表一、二所示詞曲音樂著作(下稱系爭音樂著作)之著作人,被告環球音樂公司、被告環球唱片公司固不否認原告係系爭音樂著作之著作人,然被告環球音樂公司竟發函向原告宣稱伊擁有該系爭音樂著作之著作財產權歸屬人(原證1);並以著作權人自居,授權他人以重製音樂著作之方式發行唱片(原證2)、公開演唱(原證3)、及灌錄於伴唱機(原證4);另更以著作權人自居,於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將部分之系爭音樂著作登錄於該協會(原證5);甚至於以原告為名所發行之「曠世情歌全紀錄」之唱片,加註著作權係屬環球音樂所有之文字(原證6),顯已侵害原告所有系爭音樂著作之著作財產權。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14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4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在N次貼產品投入自創品牌行銷全球已超過20年,為註冊00000000號「N次貼」商標(下稱系爭商標,商標圖樣如附圖所示)之商標權人。原告於103年1月與LINE公司合作「站立式N次貼」(附件四),並於全家便利超商販賣。詎被告竟於103年3月間向訴外人宜○○有限公司(下稱宜○○公司)採購其上有系爭商標之探險活寶便利貼商品1萬個(下稱系爭產品)(採購價每個10元),並於103年4月14日銷售予訴外人○○文具有限公司(下稱○○公司,銷售單價每個29.25元),○○公司再將上開商品銷售予統一超商(零售價每個65元),統一超商於同年4月16日在全台7-11門市進行販售,原告發現後,立刻於103年4月17日以電話及存證信函通知被告,被告雖配合將系爭產品下架,惟被告擅自製造銷售使用系爭商標之產品,侵害原告之系爭商標權,造成原告之營業收入減少,商譽遭受損失,爰依商標法第69第3項、第71條第1項第3款,民法第195條第1項後段規定,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並應刊登道歉啟事,以回復原告之商譽。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6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公平交易法損害賠償等
㈠原告於108年間向訴外人大陸品牌商「汕頭市懷胎十月嬰童用品有限公司」進口供兒童使用之手寫板,並用訴外人新富翔商行之名義取得手寫板商品之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下稱標檢局)合格證書後,以個人帳號「OOOOOOOO」在蝦皮購物平台上販售Q7A、Q7B、Q6C三種款式之手寫板商品,並將商標及標檢局合格貼紙陳列供消費者參考,且以新富翔商行名義開立發票予消費者,在蝦皮購物平台實際陳列、客戶諮詢對應、開發票、收帳者皆為原告,原告自為提供商品或服務從事交易之人,為公平交易法第2條第1項第3款規範之事業。詎原告自108年8月1日起至109年3月17日止,陸續收到蝦皮購物平台以email來信通知由於2.1.2侵害專利權(案件號: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原告相關手寫板商品已經遭刪除;因商品無故被下架,原告因而去信蝦皮購物平台請求提供權利人、權利內容、範圍及具體侵害證明,經回覆得知權利人為被告陳文斌、新型專利證號為M547699號及M550892號(下合稱系爭專利)。又被告陳文斌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且為被告橘能公司之董事長,被告橘能公司在蝦皮購物平台旗艦店商品皆標示官方直營,和被告橘能公司官方網站聯繫方式一樣,並能在蝦皮購物平台搜尋到標榜系爭專利授權之店家,其中最大銷售量之賣家OOOOOOOOO即為被告陳文斌之配偶呂○○,足以證明原告和被告等為二事業處於蝦皮購物平台互相爭取交易機會之相同競爭市場。㈡再依蝦皮智慧財產權侵權通知辦法內容提到如向蝦皮購物提出侵權通知主張移除商品及第一次檢舉時,應該提供權利證明文件,並聲明願賠償蝦皮購物或其他第三人因不實通知造成的損害及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後續檢舉則要提供檢舉申訴單、必要之單次證明文件(如原始著作圖檔比對、專利鑑定報告等)即可。而原告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對於原告在蝦皮購物平台販賣之手寫板商品與系爭專利進行比對,鑑定結果認定未侵權,而被告陳文斌檢舉時,僅提出系爭專利證明文件及聲明書,並未提出侵害之具體事實或侵害證明,顯見被告橘能公司負責人即被告陳文斌於108年8月至109年3月期間,係為為事業競爭目的向蝦皮購物平台發函陳述侵害專利權之不實情事,並請求除去專利權侵害而刪除原告手寫板商品之賣場,損害他人累積商品資料之電磁紀錄及買家給予商品營業信譽之評價,自應與被告橘能公司連帶對原告負損害賠償責任。㈢被告陳文斌在未能提出原告侵害系爭專利之具體證明下,簽署保證真實聲明書向蝦皮購物平台欺罔原告侵害其專利權,原告於109年5月15日取得無侵害專利權之鑑定報告電子檔,故損害計算日計至該日,損害日數計算如附表一所示;針對蝦皮購物平台來函之銷售明細如附表二所示,可知原告之手寫板商品10.5吋共銷售44個,8.5吋共銷售26個,因蝦皮購物平台提供之銷售清單日期為108年9月2日起至109年2月23日止,共計174天,則原告平均每日銷售手寫板商品為10.5吋0.25個、8.5吋0.15個,所受損害金額計算如附表三所示,10.5吋部分銷售損害金額為306,432元、8.5吋部分銷售損害金額為114,739元,並依公平交易法第31條規定,請求3倍以內之賠償120萬元,另請求原告因為證明無侵害系爭專利之鑑定報告費用105,000元及非財產上損害賠償200萬元,共計請求被告等應連帶賠償原告3,305,000元(計算式:120萬+105,000元+200萬=3,305,000元)。㈣爰依專利法第117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31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28條及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⒈被告等連帶給付原告3,30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付之利息。⒉被告橘能公司不得用新型專利M550892還原液晶面板顯示狀態之電路對經銷商新富翔商行進口之Q7系列手寫板商品不實陳述侵害專利權。⒊被告陳文斌不得用新型專利M547699電子書寫裝置,對經銷商新富翔商行進口之Q7系列手寫板商品不實陳述侵害專利權。⒋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4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1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㈠原告於108年間向訴外人大陸品牌商「汕頭市懷胎十月嬰童用品有限公司」進口供兒童使用之手寫板,並用訴外人新富翔商行之名義取得手寫板商品之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下稱標檢局)合格證書後,以個人帳號「OOOOOOOO」在蝦皮購物平台上販售Q7A、Q7B、Q6C三種款式之手寫板商品,並將商標及標檢局合格貼紙陳列供消費者參考,且以新富翔商行名義開立發票予消費者,在蝦皮購物平台實際陳列、客戶諮詢對應、開發票、收帳者皆為原告,原告自為提供商品或服務從事交易之人,為公平交易法第2條第1項第3款規範之事業。詎原告自108年8月1日起至109年3月17日止,陸續收到蝦皮購物平台以email來信通知由於2.1.2侵害專利權(案件號: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原告相關手寫板商品已經遭刪除;因商品無故被下架,原告因而去信蝦皮購物平台請求提供權利人、權利內容、範圍及具體侵害證明,經回覆得知權利人為被告陳文斌、新型專利證號為M547699號及M550892號(下合稱系爭專利)。又被告陳文斌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且為被告橘能公司之董事長,被告橘能公司在蝦皮購物平台旗艦店商品皆標示官方直營,和被告橘能公司官方網站聯繫方式一樣,並能在蝦皮購物平台搜尋到標榜系爭專利授權之店家,其中最大銷售量之賣家OOOOOOOOO即為被告陳文斌之配偶呂○○,足以證明原告和被告等為二事業處於蝦皮購物平台互相爭取交易機會之相同競爭市場。㈡再依蝦皮智慧財產權侵權通知辦法內容提到如向蝦皮購物提出侵權通知主張移除商品及第一次檢舉時,應該提供權利證明文件,並聲明願賠償蝦皮購物或其他第三人因不實通知造成的損害及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後續檢舉則要提供檢舉申訴單、必要之單次證明文件(如原始著作圖檔比對、專利鑑定報告等)即可。而原告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對於原告在蝦皮購物平台販賣之手寫板商品與系爭專利進行比對,鑑定結果認定未侵權,而被告陳文斌檢舉時,僅提出系爭專利證明文件及聲明書,並未提出侵害之具體事實或侵害證明,顯見被告橘能公司負責人即被告陳文斌於108年8月至109年3月期間,係為為事業競爭目的向蝦皮購物平台發函陳述侵害專利權之不實情事,並請求除去專利權侵害而刪除原告手寫板商品之賣場,損害他人累積商品資料之電磁紀錄及買家給予商品營業信譽之評價,自應與被告橘能公司連帶對原告負損害賠償責任。㈢被告陳文斌在未能提出原告侵害系爭專利之具體證明下,簽署保證真實聲明書向蝦皮購物平台欺罔原告侵害其專利權,原告於109年5月15日取得無侵害專利權之鑑定報告電子檔,故損害計算日計至該日,損害日數計算如附表一所示;針對蝦皮購物平台來函之銷售明細如附表二所示,可知原告之手寫板商品10.5吋共銷售44個,8.5吋共銷售26個,因蝦皮購物平台提供之銷售清單日期為108年9月2日起至109年2月23日止,共計174天,則原告平均每日銷售手寫板商品為10.5吋0.25個、8.5吋0.15個,所受損害金額計算如附表三所示,10.5吋部分銷售損害金額為306,432元、8.5吋部分銷售損害金額為114,739元,並依公平交易法第31條規定,請求3倍以內之賠償120萬元,另請求原告因為證明無侵害系爭專利之鑑定報告費用105,000元及非財產上損害賠償200萬元,共計請求被告等應連帶賠償原告3,305,000元(計算式:120萬+105,000元+200萬=3,305,000元)。㈣爰依專利法第117條,公平交易法第25、29、30、31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28條及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⒈被告等連帶給付原告3,30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付之利息。⒉被告橘能公司不得用新型專利M550892還原液晶面板顯示狀態之電路對經銷商新富翔商行進口之Q7系列手寫板商品不實陳述侵害專利權。⒊被告陳文斌不得用新型專利M547699電子書寫裝置,對經銷商新富翔商行進口之Q7系列手寫板商品不實陳述侵害專利權。⒋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公平交易法損害賠償等
(一)被告特通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特通公司)前於民國99年8月16日以「具保護元件的連接器結構改良」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新型專利,經形式審查獲准取得新型第M396531號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並於100年8月31日申請技術報告,智慧局於101年8月21日完成報告(下稱第一份技術報告),並引證原告湧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湧德公司)於系爭專利申請前公開之新型第M328133號、M333721號、M372017號專利,以及發明第279294號專利(以下分別簡稱引證1、2、3、4),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11至12項不具進步性。嗣被告特通公司隨即於101年10月11日以系爭專利及前開技術報告對原告起訴主張原告湧德公司侵害被告特通公司之專利權(下稱前案訴訟),並於101年10月12日委託律師寄發存證信函要求原告湧德公司立即停止販售與使用原告湧德公司料號「RU9-16MA5CH3」、「RU9-16HA5CFF」、「RB1-1AMB5NNF」與「RMA-16M65NN3」之RJ連接器產品(下稱系爭產品);另於101年10月15日委託律師發函予原告湧德公司之潛在交易對象即訴外人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星公司)、精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精英公司),主張原告湧德公司所銷售料號「RU9-16HA5CFF」之RJ連接器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並要求微星公司停止販賣料號「N58-22F1581-U30」之RJ連接器產品及停止其他可能之侵權行為,及要求精英公司停止販賣料號「00-000-000000」、「00-000-000000」之RJ連接器產品及停止其他可能之侵權行為;復於101年10月17日委請律師發函予原告湧德公司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臺買賣中心(下稱櫃買中心)告知已對原告起訴一事,並請求原告湧德公司停止販售系爭產品。原告湧德公司於接獲來函後隨即提出自有新型第M343968號專利及發明公開號數第201023568號專利申請案(下稱引證6),表明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而有無效之虞,並警醒被告特通公司不得故意藉系爭專利任意提起訴訟作為擾亂競爭同業的手段,否則應負擔所有損害後果。其後,被告特通公司對原告提起之前案訴訟,業經本院於102年4月30日以101年度民專訴字第136號判決認定原告湧德公司並無侵權事實。(二)被告特通公司有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所定之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原告之行為:1、對原告濫權訴訟:   被告特通公司於提起前案訴訟後,乃於101年10月25日另  案申請「具保護元件的連接器」之新型第M452514號專利 (下稱另案專利),其技術特徵之四個元件,除以「固態半導體保護元件」取代「氣體放電管」外,其餘均與系爭專利相同。而依另案專利說明書第4頁第7段落、第5頁第9段落及第8頁第20段落之記載,可知被告特通公司已自認「氣體放電管」係「傳統」的保護元件,故以「固態半導體」的保護元件替代。據此,可以推認被告特通公司明知第一份技術報告雖未就氣體放電管之保護元件技術特徵為不具進步性之認定,但實際上該保護元件為熟悉該項技藝之人所共知之「傳統」使用技術。又另案專利雖在被告特通公司提起前案訴訟後2週所提出,惟按一般專利申請其前置作業,並非短時間即可完成,至少須費時2週以上,則被告特通公司對原告起訴專利侵害同時,顯然已著手另案專利之申請相關作業。甚且,系爭專利申請前即已有揭露系爭專利「氣體放電管保護元件」技術特徵之商品於市場上銷售,衡諸被告特通公司於起訴原告侵害專利前,已申請有將近百件之專利在案,所涉技術範疇皆為與系爭專利相同之技術領域,其對於系爭專利於「市場上已公開」之「傳統」「氣體放電管保護元件」技術特徵之相關資訊自已充份搜尋,而「明知」系爭專利未經第一份技術報告所發現不具進步性之「氣體放電管保護元件」技術特徵,實屬該技術領域之「傳統」保護元件,更正後之系爭專利仍為無效之專利。是以,可知被告特通公司於起訴專利侵害伊始即知系爭專利有不具進步性之專利無效性,對原告起訴侵權之原因事實並不存在,卻利用未發現其專利技術特徵已不具進步性之第一份技術報告,惡意利用司法機關有應予審理之職權,不當開啟訴訟程序,濫用訴訟制度。再者,被告特通公司明知原告湧德公司股票當時正申請上櫃中,一旦發生訴訟情事,必將對上櫃申請之核准造成極大困擾,原告湧德公司迫於訴訟之不利影響,則勢必與被告特通公司商議和解;且上櫃公司有將對公司營運、財務等有影響之資訊揭露予一般社會大眾之義務,以為大眾買賣原告湧德公司股票之參考依據,被告特通公司乃藉濫權起訴要求新臺幣(下同)3,000萬元鉅額賠償,使該資訊揭露予社會大眾,嚴重打擊原告湧德公司之股市行情。被告特通公司在在企圖藉濫權之訴訟程序影響原告湧德公司之業務與股價,造成原告營業與名譽等之損害,歷歷可考。2、將濫權訴訟之賠償請求及起訴事實通知與訴訟無關之第三人:   被告特通公司藉濫權起訴,將其對原告起訴並要求原告賠   償3,000萬元鉅款之訴訟資訊,於原告101年10月18日正式許可掛牌上櫃前1日(即101年10月17日),通知與侵權訴訟毫無關係之櫃買中心,損害原告湧德公司之商譽,企圖使原告湧德公司不能獲准掛牌上櫃買賣股票,核其此項行為亦屬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所定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之行為。(三)被告特通公司有違反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3、5款及第24條之行為:1、原告湧德公司之產品皆依自有之新型專利實施,此有第一份技術報告內所引證之引用文獻可考,且為被告特通公司所明知。詎被告特通公司於101年10月11日對原告起訴專利侵權訴訟後,即以警告函恫嚇原告湧德公司及原告湧德公司之交易對象,限令原告湧德公司及其交易對象不得交易競爭產品。核其所發之相關警告函,除敘明其專利權內容及受侵害之具體事實外,尚禁止受文之原告湧德公司及其交易對象為交易行為,顯有以損害原告為目的,促使原告湧德公司之交易對象斷絕與原告湧德公司之交易行為,且明知系爭專利為無效專利卻使用欺罔與顯失公平之不正當手段,企圖使原告湧德公司及原告湧德公司之交易對象因此停止與被告特通公司間之公平競爭,影響交易秩序,妨礙公平競爭,而有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3款及第24條所明定之禁止行為。是以,被告特通公司所發出之警告函已非僅單純之權利警示作用,而有公平交易法各項禁止規定之違反情事,即非權利之正當行使。 2、再者,被告特通公司以已對原告提出專利侵害之濫權訴訟  暨不實之專利侵害事實等惡害,與原告湧德公司之上游廠 商即訴外人聯想電腦公司交涉,因此使聯想電腦公司畏於專利侵害等爭端之牽涉,而應被告特通公司要求,提供被告特通公司取得原告湧德公司之產銷機密,不僅構成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5款之禁止行為,且因被告特通公司明知系爭專利並不具進步性而為無效之專利,對於原告所為之專利侵害訴訟為非誠信且濫權之不正當行為,而以該不正當行為欺罔原告之交易或潛在交易對象,亦有公平交易法第24條禁止規定之違反。 3、綜上所陳,被告特通公司有違反公平交易法之規定,亦有   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致原告受有損害之  侵權賠償責任。(四)被告特通公司之濫權起訴及違反公平交易法之行為造成原告受有損害: 1、原告所受損害:   原告湧德公司於101年10月被起訴之當月份營業額,由10   1年9月之356,337,000元下滑至290,057,000元,損失高達6,628萬元。又因101年10月份之營業額嚴重受損,而導致101年11月之股票交易價格,由101年10月份之收盤價每股62.5元下跌到收盤價每股56.4元,以原告湧德公司資本6,760萬股計算每股損失為6.1元,原告湧德公司之資本市值於101年11月份共計損失4億1,236萬元(6.1元X67,600,000股)。 2、原告之損害與被告特通公司之濫權起訴、惡意散布專利侵   害情事間有相當因果關係:   被告特通公司明知原告湧德公司並無專利侵害之情,卻於   原告湧德公司獲准上櫃暨將於101年10月中掛牌上櫃買賣   之新聞揭露,即惡意濫權於原告公司101年10月18日正式  獲准掛牌上櫃前一週即101年10月11日對原告起訴專利侵 害訴訟,並於掛牌上櫃前對外散布原告湧德公司有侵害專利之不正當行為,且令原告湧德公司因於101年10月18日正式掛牌上櫃前一日收到其起訴狀,而於101年10月18日掛牌上櫃買賣同日依法公開揭露該專利侵害訴訟之訊息於大眾,各大產經、股市新聞亦皆於同日紛紛報導該訴訟案,並為社會大眾所廣知。而原告湧德公司於101年10月被起訴之當月份營業額,由101年9月之356,337,000元異常陡降6千餘萬元而下滑至290,057,000元,損失高達6,628萬元,為原告湧德公司101年度至102年度之營業所沒有之異常現象。又因101年10月份之營業額嚴重受損,而導致101年11月之股票交易價格,由101年10月份之收盤價每股62.5元下跌到收盤價每股56.4元,損失資本市值達4億1,236萬元,是可稽被告特通公司之濫權起訴及惡意散布侵權情事,確實導致原告湧德公司之營業額與股價皆嚴重受創而受有損害,兩者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被告特通公司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及公平交易法第31條之規定,皆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原告於本件訴訟,僅先請求其中之1,000萬元損害。又被告特通公司係故意之行為,原告並請求依公平交易法第32條之規定,酌定損害額以上之賠償。(五)被告特通公司之警告函及與上游廠商之交涉行為造成原告湧德公司及法定代理人之商譽及名譽分別受到損害:按專利侵害行為乃屬商業上之不正當行為,被告特通公司以原告湧德公司及法定代理人有專利侵害之行為散布於與原告交易之產業界間,並通知原告湧德公司股票興櫃之主管機關,且以專利侵害訴訟之濫權起訴,迫使原告湧德公司必須公開揭露此項專利侵害訴訟之訊息予社會大眾,原告公司之商譽及法定代理人之名譽已嚴重受到損害,不言可喻。(六)綜上所述,被告特通公司確有濫權訴訟等及違反公平交易法之禁止規定,致原告受有損害,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2項、第195條第1項及公平交易法第31條、第32條、第34條之規定,原告自可請求被告特通公司賠償損害及回復名譽。又被告張乃千為被告特通公司之負責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特通公司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七)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0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應將本院101年度民專訴字第136號民事判決及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標題、案號、當事人、案由及主文之內容,以1/4版面分別登載於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全國版報頭下3日。3、被告應於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全國版報頭下連續登載對原告之道歉啟事3日。4、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9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9 1 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9 1 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4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0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5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5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被告特通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特通公司)前於民國99年8月16日以「具保護元件的連接器結構改良」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新型專利,經形式審查獲准取得新型第M396531號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並於100年8月31日申請技術報告,智慧局於101年8月21日完成報告(下稱第一份技術報告),並引證原告湧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湧德公司)於系爭專利申請前公開之新型第M328133號、M333721號、M372017號專利,以及發明第279294號專利(以下分別簡稱引證1、2、3、4),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11至12項不具進步性。嗣被告特通公司隨即於101年10月11日以系爭專利及前開技術報告對原告起訴主張原告湧德公司侵害被告特通公司之專利權(下稱前案訴訟),並於101年10月12日委託律師寄發存證信函要求原告湧德公司立即停止販售與使用原告湧德公司料號「RU9-16MA5CH3」、「RU9-16HA5CFF」、「RB1-1AMB5NNF」與「RMA-16M65NN3」之RJ連接器產品(下稱系爭產品);另於101年10月15日委託律師發函予原告湧德公司之潛在交易對象即訴外人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星公司)、精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精英公司),主張原告湧德公司所銷售料號「RU9-16HA5CFF」之RJ連接器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並要求微星公司停止販賣料號「N58-22F1581-U30」之RJ連接器產品及停止其他可能之侵權行為,及要求精英公司停止販賣料號「00-000-000000」、「00-000-000000」之RJ連接器產品及停止其他可能之侵權行為;復於101年10月17日委請律師發函予原告湧德公司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臺買賣中心(下稱櫃買中心)告知已對原告起訴一事,並請求原告湧德公司停止販售系爭產品。原告湧德公司於接獲來函後隨即提出自有新型第M343968號專利及發明公開號數第201023568號專利申請案(下稱引證6),表明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而有無效之虞,並警醒被告特通公司不得故意藉系爭專利任意提起訴訟作為擾亂競爭同業的手段,否則應負擔所有損害後果。其後,被告特通公司對原告提起之前案訴訟,業經本院於102年4月30日以101年度民專訴字第136號判決認定原告湧德公司並無侵權事實。(二)被告特通公司有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所定之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原告之行為:1、對原告濫權訴訟:   被告特通公司於提起前案訴訟後,乃於101年10月25日另  案申請「具保護元件的連接器」之新型第M452514號專利 (下稱另案專利),其技術特徵之四個元件,除以「固態半導體保護元件」取代「氣體放電管」外,其餘均與系爭專利相同。而依另案專利說明書第4頁第7段落、第5頁第9段落及第8頁第20段落之記載,可知被告特通公司已自認「氣體放電管」係「傳統」的保護元件,故以「固態半導體」的保護元件替代。據此,可以推認被告特通公司明知第一份技術報告雖未就氣體放電管之保護元件技術特徵為不具進步性之認定,但實際上該保護元件為熟悉該項技藝之人所共知之「傳統」使用技術。又另案專利雖在被告特通公司提起前案訴訟後2週所提出,惟按一般專利申請其前置作業,並非短時間即可完成,至少須費時2週以上,則被告特通公司對原告起訴專利侵害同時,顯然已著手另案專利之申請相關作業。甚且,系爭專利申請前即已有揭露系爭專利「氣體放電管保護元件」技術特徵之商品於市場上銷售,衡諸被告特通公司於起訴原告侵害專利前,已申請有將近百件之專利在案,所涉技術範疇皆為與系爭專利相同之技術領域,其對於系爭專利於「市場上已公開」之「傳統」「氣體放電管保護元件」技術特徵之相關資訊自已充份搜尋,而「明知」系爭專利未經第一份技術報告所發現不具進步性之「氣體放電管保護元件」技術特徵,實屬該技術領域之「傳統」保護元件,更正後之系爭專利仍為無效之專利。是以,可知被告特通公司於起訴專利侵害伊始即知系爭專利有不具進步性之專利無效性,對原告起訴侵權之原因事實並不存在,卻利用未發現其專利技術特徵已不具進步性之第一份技術報告,惡意利用司法機關有應予審理之職權,不當開啟訴訟程序,濫用訴訟制度。再者,被告特通公司明知原告湧德公司股票當時正申請上櫃中,一旦發生訴訟情事,必將對上櫃申請之核准造成極大困擾,原告湧德公司迫於訴訟之不利影響,則勢必與被告特通公司商議和解;且上櫃公司有將對公司營運、財務等有影響之資訊揭露予一般社會大眾之義務,以為大眾買賣原告湧德公司股票之參考依據,被告特通公司乃藉濫權起訴要求新臺幣(下同)3,000萬元鉅額賠償,使該資訊揭露予社會大眾,嚴重打擊原告湧德公司之股市行情。被告特通公司在在企圖藉濫權之訴訟程序影響原告湧德公司之業務與股價,造成原告營業與名譽等之損害,歷歷可考。2、將濫權訴訟之賠償請求及起訴事實通知與訴訟無關之第三人:   被告特通公司藉濫權起訴,將其對原告起訴並要求原告賠   償3,000萬元鉅款之訴訟資訊,於原告101年10月18日正式許可掛牌上櫃前1日(即101年10月17日),通知與侵權訴訟毫無關係之櫃買中心,損害原告湧德公司之商譽,企圖使原告湧德公司不能獲准掛牌上櫃買賣股票,核其此項行為亦屬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所定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之行為。(三)被告特通公司有違反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3、5款及第24條之行為:1、原告湧德公司之產品皆依自有之新型專利實施,此有第一份技術報告內所引證之引用文獻可考,且為被告特通公司所明知。詎被告特通公司於101年10月11日對原告起訴專利侵權訴訟後,即以警告函恫嚇原告湧德公司及原告湧德公司之交易對象,限令原告湧德公司及其交易對象不得交易競爭產品。核其所發之相關警告函,除敘明其專利權內容及受侵害之具體事實外,尚禁止受文之原告湧德公司及其交易對象為交易行為,顯有以損害原告為目的,促使原告湧德公司之交易對象斷絕與原告湧德公司之交易行為,且明知系爭專利為無效專利卻使用欺罔與顯失公平之不正當手段,企圖使原告湧德公司及原告湧德公司之交易對象因此停止與被告特通公司間之公平競爭,影響交易秩序,妨礙公平競爭,而有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1、3款及第24條所明定之禁止行為。是以,被告特通公司所發出之警告函已非僅單純之權利警示作用,而有公平交易法各項禁止規定之違反情事,即非權利之正當行使。 2、再者,被告特通公司以已對原告提出專利侵害之濫權訴訟  暨不實之專利侵害事實等惡害,與原告湧德公司之上游廠 商即訴外人聯想電腦公司交涉,因此使聯想電腦公司畏於專利侵害等爭端之牽涉,而應被告特通公司要求,提供被告特通公司取得原告湧德公司之產銷機密,不僅構成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5款之禁止行為,且因被告特通公司明知系爭專利並不具進步性而為無效之專利,對於原告所為之專利侵害訴訟為非誠信且濫權之不正當行為,而以該不正當行為欺罔原告之交易或潛在交易對象,亦有公平交易法第24條禁止規定之違反。 3、綜上所陳,被告特通公司有違反公平交易法之規定,亦有   民法第184條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法律致原告受有損害之  侵權賠償責任。(四)被告特通公司之濫權起訴及違反公平交易法之行為造成原告受有損害: 1、原告所受損害:   原告湧德公司於101年10月被起訴之當月份營業額,由10   1年9月之356,337,000元下滑至290,057,000元,損失高達6,628萬元。又因101年10月份之營業額嚴重受損,而導致101年11月之股票交易價格,由101年10月份之收盤價每股62.5元下跌到收盤價每股56.4元,以原告湧德公司資本6,760萬股計算每股損失為6.1元,原告湧德公司之資本市值於101年11月份共計損失4億1,236萬元(6.1元X67,600,000股)。 2、原告之損害與被告特通公司之濫權起訴、惡意散布專利侵   害情事間有相當因果關係:   被告特通公司明知原告湧德公司並無專利侵害之情,卻於   原告湧德公司獲准上櫃暨將於101年10月中掛牌上櫃買賣   之新聞揭露,即惡意濫權於原告公司101年10月18日正式  獲准掛牌上櫃前一週即101年10月11日對原告起訴專利侵 害訴訟,並於掛牌上櫃前對外散布原告湧德公司有侵害專利之不正當行為,且令原告湧德公司因於101年10月18日正式掛牌上櫃前一日收到其起訴狀,而於101年10月18日掛牌上櫃買賣同日依法公開揭露該專利侵害訴訟之訊息於大眾,各大產經、股市新聞亦皆於同日紛紛報導該訴訟案,並為社會大眾所廣知。而原告湧德公司於101年10月被起訴之當月份營業額,由101年9月之356,337,000元異常陡降6千餘萬元而下滑至290,057,000元,損失高達6,628萬元,為原告湧德公司101年度至102年度之營業所沒有之異常現象。又因101年10月份之營業額嚴重受損,而導致101年11月之股票交易價格,由101年10月份之收盤價每股62.5元下跌到收盤價每股56.4元,損失資本市值達4億1,236萬元,是可稽被告特通公司之濫權起訴及惡意散布侵權情事,確實導致原告湧德公司之營業額與股價皆嚴重受創而受有損害,兩者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被告特通公司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及公平交易法第31條之規定,皆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原告於本件訴訟,僅先請求其中之1,000萬元損害。又被告特通公司係故意之行為,原告並請求依公平交易法第32條之規定,酌定損害額以上之賠償。(五)被告特通公司之警告函及與上游廠商之交涉行為造成原告湧德公司及法定代理人之商譽及名譽分別受到損害:按專利侵害行為乃屬商業上之不正當行為,被告特通公司以原告湧德公司及法定代理人有專利侵害之行為散布於與原告交易之產業界間,並通知原告湧德公司股票興櫃之主管機關,且以專利侵害訴訟之濫權起訴,迫使原告湧德公司必須公開揭露此項專利侵害訴訟之訊息予社會大眾,原告公司之商譽及法定代理人之名譽已嚴重受到損害,不言可喻。(六)綜上所述,被告特通公司確有濫權訴訟等及違反公平交易法之禁止規定,致原告受有損害,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2項、第195條第1項及公平交易法第31條、第32條、第34條之規定,原告自可請求被告特通公司賠償損害及回復名譽。又被告張乃千為被告特通公司之負責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自應與被告特通公司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七)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0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應將本院101年度民專訴字第136號民事判決及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標題、案號、當事人、案由及主文之內容,以1/4版面分別登載於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全國版報頭下3日。3、被告應於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全國版報頭下連續登載對原告之道歉啟事3日。4、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9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0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0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3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㈠原告係DELPHI版本之「應收帳款作業系統」之著作權人,自DELPHI版本開發後,針對客戶需要陸續開發出.NET、JAVA版本(原告之「應收帳款作業系統」下稱原告軟體),並將原告軟體第一版送請中華徵信鑑價,在市場處於獨佔地位。被告叢樹人原為原告公司之員工,其在外自行設立被告仲城資訊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仲城公司),更將原告公司中多位涉及系爭著作之軟體設計工程師挖角到被告仲城公司配合此一系統之相關大陸合作廠商。民國94年12月間,被告富翊資訊公司(下稱富翊公司)標得臺灣土地銀行第二期標案「預約付款融資與預收利息融資系統設備」之承作權,經原告公司工程師確認,被告富翊公司提供之應收帳款作業系統(下稱被告軟體)之「原始碼」、「使用介面」及「操作手冊」,係抄襲自原告之「應收帳款作業系統.NET版本」,原告與被告系統操作手冊相同內容比較表如附表所示,被告侵害原告之著作權甚明,並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提出刑事告訴,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公司法第23條提起本訴訟。㈡被告軟體使用手冊之目錄與結構,均與原告軟體之使用手冊有多處雷同之處,其中高度相似或完全相同之文字即高達近20頁之多,且主要功能幾乎完全相同,至於其指令用語上或許有些微不同,即操作介面上欄數、操作方法有些許不同,然此部分僅需替換程式內參數即可完成,但並不影響原告軟體與被告軟體間具有實質相近之事實,是以,自操作手冊之比較即可明確觀之,被告軟體之「原始碼」、「使用介面」及「操作手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㈢爰聲明:⒈被告等應連帶給付新臺幣(下同)1,900萬元整,及自本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遲延利息。⒉原告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三、被告則抗辯以:㈠原告對被告提起之著作權侵害告訴,業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以98年度偵字第27824號、99年度偵字第9161號為不起訴處分在案,合先敘明。又被告富翊公司於94年間就土地銀行之系爭系統得標後,即由被告富翊公司員工000000與被告仲城公司員工0000及0000等共三人合作進行建置,然建置系統必須先了解業主需求,此部份由被告仲城公司員工即專案經理000000負責,000000定期與業主即土地銀行召開專案會議,被告軟體之操作手冊係000000基於其與業主之溝通結果,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及智巧所製作。㈡被告軟體之操作手冊有63頁,原告提出兩造操作手冊相同內容比較表僅5頁,可見原告軟體操作手冊與被告軟體之操作手冊超過92%不相似,被告軟體乃被告二公司之建置團隊獨立建置,被告軟體之操作手冊每頁均附有系統畫面說明,與原告軟體之系統畫面不同,是被告軟體之操作手冊與原告軟體之操作手冊顯非雷同或相似。㈢金融業界就應收帳款承購(Factoring)業務與系統有諸多之通用字詞,如帳款管理商、帳款受讓、預支價金、賣方還款、異常處理、商糾設定、商糾解除、額度檢查額度生效日、預支價金額度、承保迄日、承保到期日主管放行、未覆核動用、未放行動用、帳務之借貸不平、借貸檢查利息與費用之管理費匯出、利率變更等,是被告軟體之操作手冊與原告軟體之操作手冊有某些用語相同,然該等用語為金融業界之通用名詞,並非原告所原創,依著作權法第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原告所主張者顯非著作權之標的。㈣被告應收帳款作業系統與原告公司系爭著作相較,於業務功能、使用者操作畫面、額度功能、開戶作業、利息計算方式、委託扣款功能、轉催收功能、帳款受讓交易、融資處理、還款功能、日終作業、與土銀主機整合項目等,兩者功能差異極大,可證被告系爭系統絕無抄襲情事,兩個功能質、量均不同之系統,其操作手冊亦不相同。㈤爰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四、得心證之理由:㈠按著作權法所保障之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故除屬於著作權法第9條所列之著作外,凡具有原創性,能具體以文字、語言、形像或其他媒介物加以表現而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均係受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而所謂「原創性」,廣義解釋包括「原始性」及「創作性」,「原始性」係指著作人原始獨立完成之創作,而非抄襲或剽竊而來,而「創作性」,並不必達於前無古人之地步,僅依社會通念,該著作與前已存在之作品有可資區別的變化,足以表現著作人之個性為已足。次按著作權法第10條之1規定:「依本法取得之著作權,其保護僅及於該著作之表達,而不及於其所表達之思想、程序、製程、系統、操作方法、概念、原理、發現。」,明白揭示著作權法僅保護著作之客觀表達,而不及於表達所傳達之思想、程序、製程、系統、操作方法、概念、原理、發現等,以避免過度保護著作人,導致著作人壟斷思想,而妨礙思想之傳遞、阻礙文化之進步。㈡次按所謂著作「抄襲」,其侵害著作權人之權利主要以重製權、改作權為核心,原告如主張被告抄襲其著作,首須舉證其著作符合著作權法之保護要件,以及被告有為有形的或無形的重製行為;對於後者如無直接證據,原告應舉證證明被告有接觸其著作,及被告著作之表達實質類似於原告著作之表達。所謂「實質類似」,指被告著作引用原告著作中實質且重要之表達部分,且須綜合「質」與「量」兩方面之考量;而「實質類似」之判斷,須綜合考慮原告著作性質〔如原告主張被抄襲之著作內容,係取自公共領域較多之事實型著作,由於其具有不容杜撰、自由發揮空間及表達方式受限、資訊來源多有重疊等特點,故在著作抄襲之「實質類似」構成要件上,應採取更嚴格之標準,不惟字面上近似的要求須近乎同一,量的方面亦應為較高之要求,反之,若係虛構性、科幻性作品或詩文等創作性較高之著作,則字面上近似之要求較低〕、以不同表達方式展現相同思想之選擇性多寡、相似部分之性質等因素。㈢原告主張被告抄襲原告軟體部分:⒈電腦程式著作之文字部分,如目的碼、微碼、副程式(subroutine)、模組(modules)等,固均受著作法之保護,但如電腦程式內部之結構(structure)、次序(sequence)、組織(organization)、功能表之指令結構(menucommandstructure)、次級功能表或輔助描述(longprompts)、巨集指令(marcoinstruction)、使用者介面(userinterface)、外觀及感覺(lookandfeel)等非文字部分,如可認屬具原創性之「表達」,亦在保護之列,此有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530號、98年度台上字第1898號、99年度台上字第2800號等刑事判決意旨可參。⒉原告固主張被告抄襲原告軟體之原始碼云云,並聲請送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鑑定,惟被告稱原告之法定代理人任教於上開大學,原告確認後,即另陳報資訊工業策進會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為鑑定單位,但檢察官於本件著作權糾紛之刑事案件偵查程序中,曾函請上開二單位鑑定,均經婉拒,此有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100年度偵續字第465號不起訴處分書在卷可稽(本院卷㈠第138頁),且經本院調卷核閱無訛。是原告仍聲請再送該等單位鑑定,即無調查實益。從而,原告既未能舉證被告抄襲原告軟體原始碼,則其上開主張,即屬無據。⒊原告復主張:被告軟體在介面的主要功能如「授讓-憑單登錄」、「電子檔資料匯入」、「預支價金」、「賣方還款」、「買方還款」、「商糾設定」、「商糾解除」、「壞帳處理」、「匯出管理費」、「數據變更」、「利率變更」、「應收帳款暫存檔維護」、「應收帳款主檔維護」、「日終作業」、「換日作業」上,與原告軟體幾乎完全相同(本院卷㈠第139至142頁),故與原告軟體構成實質類似云云,惟查,依兩造軟體之操作手冊所載(原告者為本院卷㈠第176至239頁,被告者為同卷第240至273頁),兩造程式使用者介面之外觀及感覺並不相同,而自原告主張內容亦可知,原告所謂被告抄襲其軟體之「使用者介面」,實則內容均在主張各表單之主要功能與原告軟體相同。但查,原告上開主張兩造軟體主要功能相同部分,依前開原告軟體操作手冊揭示,「授讓-憑單登錄」功能乃「用以登錄受讓之賬款及發票明細資料」(本院卷㈠第158頁),「電子檔資料匯入」為「電子文檔資料登錄到本系統」(本院卷㈠第159頁),「預支價金」為「處理單筆或多筆融資作業」(本院卷㈠第160頁反面),「賣方還款」乃「處理單筆或多筆的賣方還款作業」(本院卷㈠第162頁),「買方還款」係「實現發票的買方還款,主要提供對發票餘額、融資餘額、各種費用和利息進行處理」(本院卷㈠第163頁),「商糾設定」用以註記有商業糾紛之帳款(本院卷㈠第164頁),「商糾解除」則用以解除商業糾紛之註記(本院卷㈠第164頁反面),「壞帳處理」係處理錯誤資料輸入(本院卷㈠第165頁反面),「匯出管理費」為「記錄對於應付合作保理商的費用進行處理的結果」(本院卷㈠第166頁),「數據變更」用以更改多筆發票的到期日等特定資料(本院卷㈠第166頁反面),「利率變更」用以預對有進行過融資的帳款進行融資利率的調整(本院卷㈠第168頁),「應收帳款暫存檔維護」為維護尚未放行之應收帳款主交易(本院卷㈠第168頁反面),「應收帳款主檔維護」則係維護經交易放行之應收帳款主檔(本院卷㈠第169頁反面),「日終作業」乃進行日終批次處理(本院卷㈠第174頁),「換日作業」則是進行換日處理,將系統日期更換為下一個營業日(本院卷㈠第175頁)。觀諸上開內容,均為銀行處理應收帳款業務所須之「功能」,核尚非屬電腦程式著作中非文字部分之「表達」,若欲建置銀行應收帳款系統,自必須具備該等功能,方能切合銀行之需要,若謂此部分為受著作權保護之「表達」,不啻謂僅原告有建置銀行應收帳款系統之權。況原告亦自承其軟體中諸如「受讓-批次轉檔」、「帳款異常」、「應收帳款交易資料放行」、「帳務維護」及相關功能等為被告軟體所無,自不得謂被告軟體有諸多功能與原告軟體相同,即謂被告有抄襲原告軟體情事。從而,原告據此主張被告有抄襲原告軟體非文字部分云云,要非可採。㈣原告主張被告抄襲其操作手冊部分:原告主張被告軟體之操作手冊(本院卷㈠第240至273頁)抄襲原告軟體操作手冊(本院卷㈠第176至239頁),兩者有如附表所示之相近之處云云。經查,附表編號1為「權利宣言」,縱使兩手冊使用之文字相近,但此部分實非軟體操作手冊中重要、精華之表達部分;而附表編號2為手冊之前言部分,兩者僅有片斷、零散之近似,且此同非軟體操作手冊中重要、精華之表達部分;至於附表編號3至18,均為該軟體各項功能之意義及操作介紹,如前所述,該等功能為銀行處理日常應收帳款業務所需,而關於該等功能意義及操作之介紹,性質上屬事實性描述,重在詳盡符實,以利使用者操作,自難以天馬行空任意發揮,必須採取較嚴格之標準認定是否構成「實質類似」,已如前論。是衡諸上情,再參以縱依原告主張,並十分寬鬆地將其主張之「一處」抄襲均以「一頁」抄襲計算,原告軟體操作手冊計122頁(內文121頁,外加「權利宣告」1頁),原告主張被抄襲者僅18頁,是綜合原告主張被告抄襲部分之「質」與「量」以觀,應認被告軟體之操作手冊與原告軟體之操作手冊,並未構成實質類似,揆諸前揭說明,難謂被告因此侵害原告之著作權。㈤綜上,原告主張被告抄襲原告軟體及其操作手冊云云,尚非可採,從而,原告主張被告侵害其著作財產權,依著作權法第88條、民法第184條、185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等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1,9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既受敗訴判決,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不應准許。至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一一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  月  25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  月  28  日      書記官 葉倩如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 1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0-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為聾啞人士,因有感於臺灣除高雄市私立啟英聾啞小學與香港、新加坡之聾啞學校所採用之中國大陸南京系手語以外,尚有臺北聾啞學校所使用沿自於日本東京之手語、臺南聾啞學校所使用沿自於日本大阪之手語,而不同系統手語因教學上之差異往往造成彼此無法溝通之憾事(原證1、2),並考量手語之表達,重視臉部表情與手勢,講究「速、簡、韻、順」,臉部缺乏表情,容易讓人對某些手語產生誤解,而聾啞人士學習各種不同之手語(包括國語口手語、口語手語、自然手語、英語指語等),亦難保不造成混淆現象(原證5),乃精選整理、編纂手語3,000多個單詞、複合詞、融合詞,註記手語語源、說明相似意義之手語歸類、表情說明、以及方言手語,並因此與訴外人褚錫雄、劉兆中合著「台灣自然手語」,而為著作權人(原證6),為早期臺灣僅有之自然手語方言(不同於聽人與聾人間用以交談之文法手語,原證7),以及首創手語歸類與手表情之研究(原證8)。嗣原告經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同意補助(原證9、10),出版「簡明臺灣自然手語典」乙書(原證11,以下簡稱系爭原告著作),基於推廣臺灣自然手語方言之目的,將該書贈送給包含被告在內之多人(原證12),於其他學術研究單位經原告基於著作權人之身分同意後使用(原證13至15)。(二)詎被告於收受原告贈與之系爭原告著作後,於擔任「台灣北中南區域的台灣手語多樣性之研究與數位典藏」計畫主持人期間(原證16),未經原告同意授權,逕自聲稱獲得原告指導,並擅自抄襲系爭原告著作之內容,而以此出版「台灣手語線上辭典」(原證17、18,以下簡稱系爭被告著作),並上傳於中華民國啟聰協會網站(原證19)。因系爭原告著作乃具原創性而為著作權法所保護之編輯著作,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擅自抄襲之,應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又系爭原告著作乃原告耗費相當時間、精力所為著作,被告未經原告同意,即擅自抄襲,並因此曾經取得公益彩券回饋金新臺幣(下同)80萬元。因有關手語之編輯著作乃國內小眾市場,原告不易證明因此實際損害額,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並參照被告參加「台灣北中南區域的台灣手語多樣性之研究與數位典藏」計畫之協同計畫主持人支出費用13萬元(參原證16、23),請求依侵害情節,酌定被告賠償原告12萬元。(三)聲明: 1、被告應給付原告12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陳衛銘僅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工程師,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與修改等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依原告所提證物亦無從證明被告陳衛銘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頁之事實,其對被告陳衛銘請求損害賠償自無理由。(二)原告既主張被告等擅自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製作網站侵害其著作權,則至少應舉證證明系爭攝影著作乃原告自己所製作,且具有原創性。惟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原告之攝影照片無攝影著作權:1、觀原告所提產品照片,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上開情事均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所是認,被告等自無原告所指稱共同侵害其著作權之事實可言。2、攝影著作有極大程度係依賴機械作用及技術之操作,惟因其製作時,需要決定主題,對被攝影之對象、構圖、角度、光量、速度等有選擇及調整,有時尚須對底片進行修改,在攝影、顯影及沖洗中有原創性,因此以著作加以保護,然而對被攝影對象忠實的拍攝,因係欠缺攝影著作之原創性,並無著作權保護。例如對美術圖案或書法的忠實拍攝,此與影印機之影印相同,就其攝影並不產生新的權利,此時僅原美術圖案或書法存有權利,攝影為該被攝影對象之複製品,參照最高法院97年臺上第6410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1年臺上字第3946號判決,亦同旨趣,因此並非使用放大鏡即可謂屬攝影著作,由原告照片無法看出任何思想、感情觀之,應不受著作權保護。(三)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之網路拓展合約期間為一年,經貿網公司為原告提供網路拓展服務之網站為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1、由原證1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書顯示簽約日為95年1月10日,然合約書註記「乙方網站完成製作並經確認,立即申請網址後起算一年」,因此合約期間自網站開通日95年4月20日往後起算一年,兩造曾續約一次,故合約存續期間共計兩年。2、嗣原告於97年4月下旬表明不再續約,當時適逢訴外人佳禾公司與被告經貿網公司商談續約之事,被告陳衛銘向佳禾公司表示雙方續約內容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為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另因原告不再續約,而佳禾公司與原告為製作同類產品之公司,因此有現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是針對RF連接器、RF線材、RFCable等產品製作關鍵字,該網站已有排名,產品關鍵字排名呈現在搜尋結果前三頁之內,故可無償提供給佳禾公司使用,並未收取費用。3、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佳禾公司產品照片係網路上之一般習見照片),因被告經貿網公司所提供之網路拓展服務內容是功能性網站,相關網站頁面並非一般網路頁面,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因此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花費許多時間,不僅是頁面之美編,尚包括程式、代碼等配合修改,因此更換照片時無法作一次性更換,此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起算日係自網站開通日起算,即可證明功能性網站之建置與修改需要耗費時日。又關鍵字排名之網站網頁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因切斷連結會造成評分低落,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且原告已承認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提出刑事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即關閉網站,足見被告經貿網公司不惜損失以杜爭議,而依據經貿網公司蔣家琳接獲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傳票時點看來,被告經貿網公司至少已於97年7月左右即將該網站關閉。(四)就原告所提證物之意見:1、證1及證4合約書、證6不起訴處分書、證12及證13公證書,被告等不爭執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惟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事實。2、證2及證3電子郵件畫面,證7、證8、證9網站網頁、證11網頁資料、證14網頁比對畫面等,為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未經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至證10之圖片是否為原告所製亦不明,被告均否認其形式及實質內容之真正。3、證5存證信函影本,被告固不爭執其形式真正,惟信函內容為原告一己之陳述,未經舉證以實其說,被告否認其實質內容之真正。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廠商締約從未曾表示將由經貿網公司提供產品照片,與佳禾續約時亦然。故原證16佳禾公司指證文件,被告不爭執其形式上之真正,然就實質證據力而言,該文件內容不實,不能證明被告等有侵害著作權行為。5、原證12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由於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⑵至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站,依據公證書內容,公證人在公證時,從該網站能夠取得與本件有關者只有附件2-1、2-2和2-3等三紙資料,該三紙資料只有2-2上有19張照片,而該19張照片均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足證被告經貿網公司並沒有在該網站上張貼任何屬於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⑶綜上,原證12之公證書附件3至33均為B2B頁,B2B會員可自行上傳資料,並非被告所製作;而34-1至36-2為Whois網站搜尋結果,均僅表示asia-manufacturer.com、china-supplier、antenna-coaxial-cable.com等網址所有權人為陳衛銘,無法作為原告主張侵權行為之佐證。6、原證13公證書,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然實質內容亦無法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⑴web.archive.org網站是非營利性質之網路圖書館,功能為紀錄所有網站之歷史頁面,目的是供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及學者查詢研究之用。⑵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因此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上開網站歷史頁面紀錄,從95年6月16日至97年4月5日才有紀錄;由於被告經貿網公司與原告合約存續期間至97年4月20日,因此archive網站紀錄顯示97年4月5日尚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之網站資料,本為事理之常,因此原證13公證書透過archive網站搜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結果,僅能顯示在97年4月有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網頁之紀錄,無法證明被告經貿網公司有侵權行為。⑶www.china-supplier.org與www.asia-manufacturer.com兩個網站均屬於B2B開放性貿易平台,所有網頁資料都是由廠商自行上傳,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且該兩個B2B網站資料,不是沒有照片,縱有照片亦非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⑷公證書附件17-1、17-2僅係在Whois網站查詢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所有權人為何人。附件18、19之照片亦與原告主張侵權之照片無關。⑸依據被告所提附件6搜尋結果,點擊任一連結均無法獲得原證13附件之網頁內容。又原證13係公證人於99年5月24日觀看archive網路圖書館之頁面進而製作公證書,因此只能證明在99年5月24日archive網站仍有公證書內顯現之頁面;公證人並非在97年4月或5月或任何其他時點直接對被告網站進行公證,因此不能證明97年4、5月間www.antenna-coasial-cable.com之情形。7、原證23之合約書第一項載明該合約書係針對「首頁廣告服務內容及合約金額」之約定,而「服務內容」欄亦明確為「www.asia-manufacturer.com首頁廣告連結為期三個月:Banner大小分別為205X73mm及120X60mm」,乃指為原告提供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首頁下方之Banner(廣告橫幅),網頁瀏覽者在該B2B首頁看到廠商之廣告Banner,一經點擊該廣告後,即連結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在本件原係連結至原先為原告提供服務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此合約服務內容與原告所指稱侵權行為之原證8、原證20等B2B網站內頁產品圖片推廣係屬二事,與本件無關,故原證23僅能證明被告收取提供B2B「首頁廣告連結」之廣告服務費用,與本件所爭執之「B2B內頁產品圖片之推廣服務」無關。8、對原證24為沃肯科技傳送給原告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與原告「攝影著作本身之價值」無關。9、對原證25為瀚榮企業有限公司詢價之電子郵件,就形式上真正不爭執,惟該電子郵件傳送日期為97年5月15日,收件人雖為ChingHoElectricCo,Ltd,電子信箱仍為原告(miho@wellshow.com.tw),被告指示大陸工程師修改網頁,因該工程師疏忽怠惰才會出現上情。被告在與原告終止契約後,便陸續將原告之照片撤下,更換為一般網路上習見之照片,故不能確知瀚榮公司於97年5月15日在網頁上所看到的是何人所有之照片。何況,兩造之合約於97年4月20日終止,既為原告所不爭執,則97年5月15日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本不再為原告提供服務,原告在契約終止後自然不應從該網站接獲訂單,本為事理之常,僅因修改疏漏,電子信箱地址仍為原告郵件地址,原告事實上亦有接獲該電子郵件,並無損害。10、對原告所提鑑定報告形式證據力不爭執,惟本件攝影照片是否具有實質證據力,仍須由司法機關調查審認。被告認為原告製作之攝影照片僅係對靜物任意擺佈而單純忠實地拍攝所得,未達最起碼之創作高度,著作權部分容有疑義。11、原證7不足以證明被告有在該時於網站上使用原告圖片之事實,因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12、原證20無法證明係99年5月19日該時所製作,亦無法證明該時網頁內容與原證20相同;更何況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五)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台,原證8之侵權網頁及照片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無關:1、該網站為B2B交易平台,並非被告陳衛銘為佳禾公司製作之網頁,且原證8只有40張照片,並非原告所稱51張。2、所謂B2B係指開放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乃企業對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交易,被告經貿網公司之B2B網站係免費會員,操作方式為只要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均可自行上傳內容,B2B內頁均為標準格式、制式化,只要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均會顯示相同格式之網頁,會員依此流程上傳相關內容即可發佈網頁。且B2B不會追蹤內容由何人上傳,因B2B平台係為吸引國際買主而存在,有如百貨公司提供展示櫃,由廠商上傳商品內容,因此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外國買主使用B2B之流量,B2B網站所有權人(被告經貿網公司亦然)只會在外國買方進入廠商之獨立網站(非B2B內頁)時才會進行觀測,觀測外國買方係何人,其餘並不會觀測賣家或上傳者係何人,且在廠商上傳時由於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寫入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3、又網站所有權人雖有移除網頁權利,惟平台所有人並不會隨時觀測B2B內頁內容,也不會知悉所使用之照片屬於何人,然而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網頁內容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便會移除網頁。原告發存證信函時並未告知侵權照片為何,且原告承認99年5月偵查庭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已經移除相關B2B內頁。4、所有業界之B2B交易平台均有發佈「免責聲明」,即該平台所有權人對於該平台會員自行上傳之訊息與資料,所有權人並不就其正確性與可靠性作任何判斷,亦不作任何擔保,而被告網拓協會之B2B網站亦有免責聲明。因此www.asia-manufacturer.com上之網頁,無法任意指係被告等有故意之侵權行為。5、原證4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合約書所載服務內容第1項係記載「China-SupplierDirectory中華經貿網30張產品圖線上推廣12個月」,China-SupplierDirectory亦屬B2B網站,故原告稱被告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上為佳禾公司產品宣傳並收費云云,顯然無據。6、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在96年建置之初期,為求豐富,故採全面開放方式,即不管鑽石會員(指有合作獨立網站之廠商)或免費會員均無上傳產品圖張數之限制,直到99年初才更改為免費會員有上傳30張產品圖之限制。7、www.asia-manufacturer.com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時間約在98年12月底,其中www.ITPAC.org即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六)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是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簽約提供服務之網站,被告經貿網公司近日已移除原告所稱之原證10第157圖。1、被告經貿網公司承認網站上使用該張照片,然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並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近日已移除該圖片,惟原告主張自95年起開始張貼,並無證據。2、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廠商提供服務時,不會表示由被告提供照片,均由廠商自行提供照片,然該張圖片是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七)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關鍵字構思,並非網頁實際製作人:1、被告陳衛銘主要工作內容為查詢、關注國際網站,構思並設定「關鍵字名詞」群組,因關鍵字排名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上同樣產品之關鍵字是什麼,為了讓國外買主容易搜尋,必須設定關鍵名詞還有建構測試關鍵字使用狀況之軟體,被告陳衛銘主要服務是為廠商「建議」關鍵字群組,使廠商能夠從中挑選7至8個關鍵字,決定後即交由工程部門與美編部門製作網頁,關鍵字網站工程代碼、程式是由工程師寫,實際製作、修改網頁則由美編人員處理。2、被告陳衛銘是與原告接洽之窗口,也是與佳禾公司接洽之窗口,然被告經貿網公司於當時尚有5位業務,因此並非原告所稱公司無其他人員。3、data.base9@msa.hinet.net是被告經貿網公司以前使用之信箱。(八)按「無損害即無賠償」為損害賠償之最基本法理,在原告未證明受有損害前,無請求被告賠償之理:1、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88條請求賠償,惟原告必須先行證明「已有損害發生」及所失利益、所受損害何在,而且有「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形時,始有適用之餘地,否則嚴重悖離「無損害即無賠償」之法理。2、系爭圖片僅係零件、耗材實物之放大照片,係無著作權之物,縱使為攝影著作,因其創作高度不高,於市場上並無經濟價值,原告根本未受損害。退萬步言之,縱受有損害亦必極其輕微。3、原告請求被告每年製作網站之費用,並非原告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而相關蒐證費用、公證費用,均非原告之損害。4、原告自承兩造簽約時,被告經貿網公司主動要求原告提供產品照片,沒有因為原告提供照片而減少服務費用,也沒有因若原告不提供照片而影響費用,足見原告主觀上並不認為其所提供之照片有何價值。5、經詢問「呈現商業攝影有限公司」之報價,該公司以電子郵件回覆:網路用照片一張250元、印刷用照片一張500元,印刷用畫素約1千6百萬畫素。而經詢問「盈盈設計影像工作室」,攝影師回覆一張規格2400萬畫素之零件照片,單價500元(一般網路用照片畫素約300萬畫素)。又目前由專業攝影師所拍攝之零件照片,網路用一張約200-250元之間;印刷用之照片因需較高畫素,專業攝影師均提供約1600萬畫素至2400萬畫素之照片,故一張約400-500元。本件原告所指侵權照片均為網路使用,而購買一張專業攝影零件照片僅在200-250元之譜,何況僅為使用照片而非買斷之情形,故於審酌損害賠償費用時,應考量下列因素:照片並非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原告使用之拍攝技巧難稱高超,亦難認屬相當意境之美術創作、系爭照片主要用途、性質係作為商品展示、產品目錄使用,原告亦非以出售照片為生財方式、原告未曾就渠所拍攝之照片收取網路授權金,顯然無人願意支付授權金使用系爭照片、被告係出於過失使用原告之照片、被告至少於97年6月底前即完全關閉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tw網站,足證被告過失使用原告照片於該網站之期間短暫,且被告將該網站提供佳禾使用並未收取費用、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被告係無償提供會員推廣產品服務。6、原告提出原證27、28,無非欲證明系爭攝影著作於95年間價值高昂並主張以每張照片1500至10000元計算損害賠償額;然損害賠償算定標的物之價格,應以原告99年6月15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原告所提附件23雖經報價「單品拍攝1張500元」,然此乃因該攝影師提供畫素較高「2400萬畫素照片」之緣故,原告主張其拍攝之照片高達一張1500元至10000元,已高於市場行情10倍。又原證28縱屬為真,亦僅該艾瓦奇多媒體有限公司之收費標準,不能以此作為原告照片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標準。7、原證29至32整理圖稿以表一表二分別計算求償金額,無非欲充實其請求40萬元損害賠償之主張合乎事理,然因網站使用原告照片已多有重複,故本件應以「攝影著作權之個數」作為計算基準,若以三個網站分別計算使用次數,勢將造成重複計算著作權個數,原告反因而不當得利,使被告負擔過鉅之不公平現象。(九)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㈡第123、124頁)(一)原告於95年1月10日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證物袋原證1合約書),由被告經貿網公司承攬原告之網路拓展業務,並約定由原告配合提供製作網站所需之相關資料而由被告經貿網公司為原告製作獨立網站,原告因而依被告經貿網公司之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傳送方式提供產品圖片(外放證物袋原證2、3)予被告經貿網公司,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4月20日完成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之網頁製作,每年續約一次。嗣自97年4月20日起,原告未再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續約,而由原告自行製作網頁。(二)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人為陳張月,被告陳衛銘為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三)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5年5月25日與訴外人佳禾公司簽訂合約書(外放袋原證4),承攬佳禾公司網路拓展業務並為佳禾公司製作網站(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四)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五)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連絡人為陳衛銘,地址及電話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地址電話(見原證11)。(六)www.asia-manufacturer.com之網站公司名稱原為被告經貿網公司,98年9月11日被告網拓協會成立後,該網站之公司名稱改為被告網拓協會(原證14)。(七)原告對佳禾公司之負責人徐正佳提起侵害著作權告訴,經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續字第540號為不起訴處分(外放證物袋原證6)。(八)原告對被告經貿網公司、陳張月、陳衛銘所提違反著作權法告訴,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為不起訴處分(本院卷原證A1)後,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由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九)被告陳衛銘於98年9月11日成立網拓協會(士林地院99年度湖簡字第840號卷第88頁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立案證書)。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參照)。所謂創作,須具「原創性」,即包含「原始性」及「創造性」,足以表現出著作者個性或獨特性(最高法院90年度臺上字第2945號刑事判決參照)。故本於自己獨立之思維、智巧、技匠而具有原創性之創作,即享有著作權。但原創性非如專利法所要求之新穎性,倘非重製或改作他人之著作,縱有雷同或相似,因屬自己獨立之創作,具有原創性,同受著作權法之保障(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2787號刑事判決參照)。又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係指著作人所創作之精神上作品,而所謂精神上作品,除須為思想或感情上之表現,且有一定表現形式等要件外,尚須具有原創性,而此所謂原創性之程度,固不如專利法中所舉之發明、新型、新式樣等專利所要求之原創性程度(即新穎性)較高,亦即不必達到完全獨創之地步。即使與他人作品酷似或雷同,如其間並無模仿或盜用之關係,且其精神作用達到相當之程度,足以表現出作者之個性及獨特性,即可認為具有原創性;惟如其精神作用的程度很低,不足以讓人認識作者的個性,則無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97年臺上字第1214號民事判決參照)。1、經查,被告辯稱系爭攝影著作是否為原告獨力完成製作,依其所提證物觀之,已非無疑,且從原創性觀之,系爭攝影著作,對於攝影對象、構圖、角度、光線進行等要素並未見有何特殊之選擇或調整,亦未有任何光影處理或藝術上之技術,就一般通常之消費者立場觀之,該等照片僅係展示產品照片及功能之通常呈現方式,未見拍攝者表現其個性、獨特性等精神作用,非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云云,固據其提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偵字第6734、9246號不起訴處分書為證,惟上開不起訴處分業經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98年度上聲議字第5252號發回續查,已如前述,而原告主張其於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8年度調偵字第276號偵查中,已將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片檔案等相關資料交由該案鑑定人即訴外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鑑定結果認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且具有原創性等情,亦據其提出該院著作權成立暨侵權鑑定研究報告書附卷可佐(見原證15),核諸上開鑑定報告,係經鑑定人派員至原告公司勘查該公司之創作環境、設備及其他應有之軟、硬體資源,並針對實物拍攝在各種不同環境、燈光、相機與輔助器材等條件下形成之不同效果,進一步驗證系爭攝影著作之創意性後,始認定原告之攝影場地確實足以作為商品特殊拍攝之環境,且有為拍攝商品之攝影輔助器材,及後製(修圖)作業所需之電腦與相關軟體,原告法定代理人亦有完成著作物之原始照片或修飾後照片之能力,復將原告攝影場地現況、攝影器材、攝影輔助器材等照片附於前開鑑定報告內可稽,是基於原告對於系爭攝影著作之創作均能提出明確且合理之緣由、過程、方法、支援等說明,並擁有創作著作物原始檔案所需之場地與軟、硬體設備,及一定之攝影與美術處理經歷之著作能力,又能夠提出著作物照片之原始照片檔案,再參諸系爭攝影著作於網路上公開,迄今並未有他人對其提出權利之主張,系爭攝影著作為原告創作完成並經後段處理程序所得,應堪認定。又鑑於系爭攝影著作係配合創作人意念之特別角度擺設、複雜物品之清晰整理、複數物件之排列等,及利用燈光之處理,使拍攝之產品照片呈現出創作人所欲表現之清晰、亮麗畫面,部分系爭攝影著作更係利用需要人力精神作用更高之顯微拍攝方式而成,此均非單純對物品之拍攝結果,原告又利用電腦與軟體,對已拍攝之原始照片進行去背或變更背景顏色、物品邊緣清晰化、銳利或光亮化、物品顏色補強等後製作業,使照片創作出更具質感之表達,亦為創作性之另一表現,非單純之按鍵結果或可由電腦替代判斷決定,因認系爭攝影著作符合創意性之條件,是系爭攝影著作無論其原始拍攝之照片或是利用電腦修圖後之照片,均符合原始性及創意性,而應具有「原創性」,得享有著作權。2、又原告既已提出系爭攝影著作之原始圖檔供前開鑑定人鑑定,被告復未就前開鑑定過程及參考資料有何不明確或不合理之處有所主張,則其聲請原告再提出原始圖檔,及聲請向智慧財產局函查專家學者名單以鑑定云云,均無必要,附此敘明。(二)關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部分:1、經查,原告主張其與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7年4月20日起不再續約後,被告經貿網公司將其為原告製作之原網站(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提供予訴外人佳禾公司使用,版權聲明人改為佳禾公司,97年5月18日該網站仍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1至142、編號第148)共計143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97年5月18日之網頁資料為證(見原證7);被告雖辯稱原證7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只要是美編人員均有能力製作原證7之文書,因此無法證明97年5月18日該網站顯示之頁面與原證7所顯示相同,也無法證明原證7是在97年5月18日製作云云,惟網頁資料縱或可經由編輯加以修改,仍不足以依此逕認原告所提原證7係經事後修改而成,且觀諸上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16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匯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再參諸原告所提被告不爭執形式真正之原證24電子郵件內容,訴外人沃肯科技人員於97年5月16日即曾因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很多產品圖片與原告公司網站相同,而詢問原告是否涉及侵權等情以觀,亦堪認原證7之內容為可採,被告復未就原證7曾經他人修改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尚無足採。2、又原告主張前開網站之網頁資料係被告經貿網公司全權製作處理一節,亦據其提出訴外人佳禾公司出具之文書(見原證16)及不起訴處分書(見原證6)為證,參諸證人蔣家琳於偵查中亦證稱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沒有要求被告經貿網公司選取原告之圖片製作網頁,相關網頁由經貿網公司全權負責製作等語以觀(見原證6不起訴處分書),均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3、被告雖辯稱被告經貿網公司與佳禾公司續約後,即陸續撤下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上由原告提供之產品照片,並更換為佳禾公司產品照片,然因該網站為功能性網站,牽涉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無法如同一般性網頁(如部落格)立即關閉,若一旦關閉再開放,該排名視同不存在,對被告經貿網公司損失極大,因此更換照片無法作一次性更換,需要耗費時日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且依被告上開所辯,亦係基於被告經貿網公司之經濟利益有無重大損失為其考量,並非刪除系爭攝影著作有何技術上之困難,是在兩造均不爭執該網站係於97年7月始完全關閉之情況下(見本院卷㈡第126頁),被告又未舉證證明該網站關閉前已陸續刪除或更換之照片,則其以前開事由辯稱未侵害原告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云云,尚難憑採。(三)關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其為訴外人佳禾公司製作之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即原證10編號第157)之事實,亦有原告所提97年5月18日該網站之網頁資料在卷可稽(見原證9),核與99年5月18日經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上開網站於99年5月18日仍張貼有前開攝影著作1張之情節相符(見原證12附件2-2),被告復自承前開網站上確有使用該攝影著作,且係於近日始移除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100年3月23日民事答辯二狀四),自堪認原告之上開主張為真實。2、被告雖辯稱由於網路太多類似之實物照片,該157圖係大陸美編人員在網路搜尋放置於網站上,來源為何已無從考證,且無特殊性,被告疏忽未予注意云云,惟為原告所否認,被告亦未就該圖片係何大陸美編人員於何網路上搜尋張貼一節另舉證以實其說,則其所辯是否可信,已非無疑,再參諸原告於99年4月9日提起本件訴訟後,被告經貿網公司遲至100年3月23日左右始移除該張攝影著作等情,亦難認被告辯稱係過失云云為可採。(四)關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部分:1、查,原告主張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張貼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2至99、編號第101、編號第103至107、編號第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至156)共計40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原證8之網頁資料為證,被告雖辯稱原證8係原告自行列印之資料,無法證明該內容是否於特定時間存在於特定網站云云,惟核諸原告所提前開網頁資料,右側視窗均顯示有97年5月9日(週五)上市加權指數、法人動態及國際股市等資訊,下方所顯示之時間秒數亦均不相同,被告復未舉證前開網頁資料有何經修改之處,則其空言否認上開網頁之內容,尚難憑採。2、被告雖又辯稱www.asia-manufacturer.com為B2B交易平臺,只要是申請加入會員之廠商上傳聯絡方式與圖片,依流程均可自行上傳內容,且在廠商上傳時無須填寫IP位址,B2B程式也無追蹤功能,故無法查出係何人上傳網頁云云,惟除為原告所否認外,被告既陳稱一旦有人爭執或抗議B2B內頁使用渠所有之圖片,被告經貿網公司即會移除相關網頁等語在卷可按(見本院卷㈡第130頁),則原告於97年5月22日以存證信函(見原證5)通知被告該網站之產品照片非法利用原告著作權產品圖片時,即應加以檢視、移除,為何卻遲至99年5月始移除,是被告前開所辯,亦無足採。3、又原告主張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於99年5月18日在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公證時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且該網站上張貼有系爭攝影著作(即原證10編號第98、103、104、105、106、107、110、112、114、115、118、120、122、124、126、128、130、133、140、142、144、145、146、147、149、150、151、152、153、154、156)共計31張之事實,亦據其提出99年5月18日基隆地方法院公證處公證人出具之公證書為證(見原證12),並經被告自承被告經貿網公司於98年11月30日與被告網拓協會簽約(見附件19),約定由被告經貿網公司協助被告網拓協會製作獨立網站,並維護上開網站及內容更新等,98年12月底起該網站已由被告網拓協會使用等語可按,被告雖辯稱該網站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亦為B2B性質網站云云,惟觀諸上開網站於移轉為被告網拓協會後,該網站所使用之上開系爭攝影著作均為移轉前已在該網站使用之圖片,是被告辯稱亦係廠商自行上傳云云,實無足採。(五)再者,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製作、維護之上開3網站,其所有人或登記者、技術聯絡人均為被告陳衛銘,已如前述,被告復不否認被告經貿網公司負責與原告或訴外人佳禾公司接洽、聯絡之窗口均為被告陳衛銘(見本院卷㈡第102頁),是被告陳衛銘於聯絡原告提供傳送系爭攝影著作時,對系爭攝影著作之內容已知之甚詳,再參諸訴外人佳禾公司負責人徐正佳出具之文件(見原證16),被告陳衛銘於推銷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時,係主動提供有相關產品圖片所製作之該網站,且包括網站製作與修改等所有接觸行為,都是被告陳衛銘與其聯絡等情以觀,被告陳衛銘亦係以上開網站內之圖片作為推銷網站簽約之輔助工具,且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被告復未說明該實際負責製作、維護、修改網頁之人為何人,則其空言辯稱被告陳衛銘僅負責關鍵字之建置,至於網頁製作、維護、修改非被告陳衛銘業務所掌云云,亦難採信。(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500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民法第216條亦有明文。次按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請求權,乃在填補被害人之實際損害,而非更予以利益,故損害賠償以受有實際損害為成立要件,若絕無損害亦即無賠償之可言(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363號民事判例參照)。而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1552號民事判決參照)。1、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於前開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固如前述,惟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利用系爭攝影著作之行為僅係作為輔助其網站推銷營業之用,難以估算被告經貿網公司或網拓協會因此所得之利益,而原告亦非以販售系爭攝影著作為業或專以授權他人使用系爭攝影著作而收取授權金者,亦難以計算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所得利益或所受損害,則原告主張有不易證明其所受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應堪認定。2、又兩造雖分別提出攝影工作室或攝影公司所拍攝產品照片之販售價格資料,作為系爭攝影著作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惟原告並非以販售攝影著作為業之公司,則以專業攝影師業務上拍攝之攝影著作販售價格計算系爭攝影著作,尚非妥適,而依原告所提攝影器材之購買證明所示(見原證26),其購買之日期分別為93年8月或94年5月,均係在95年1月原告與被告經貿網公司簽約前,則上開攝影器材是否專為系爭攝影著作所購買,亦非無疑;是以,經審酌原告並非專業攝影公司,而係自行拍攝系爭攝影著作,並斟酌被告經貿網公司於www.antenna-coaxial-cable.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多達143張、於www.network-cable-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1張、並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移轉予被告網拓協會使用前,使用系爭攝影著作40張,不計算重複使用者,上開3網站共計使用156張,其中並有使用系爭攝影著作長達1年多者,及被告網拓協會於www.asia-manufacturer.com網站使用系爭攝影著作31張,期間至少約5個月,暨考量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之無遠弗屆及侵害容易性等情狀,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每張得請求之賠償額為1,000元,是被告經貿網公司應賠償原告156,000元,被告網拓協會應賠償原告31,000元。(七)次按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公司法第23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係指公司負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最高法院97年度臺上字第364號民事判決參照)。且公司法第23條所定公司負責人對於第三人之責任,乃基於法律之特別規定,異於一般侵權行為,就其侵害第三人之權利,原不以該董事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之條件(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57號民事判決參照)。又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28條、第18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民法第184條所規定之侵權行為類型,均適用於自然人之侵權行為,上訴人為法人自無適用之餘地。民法第185條規定之共同侵權行為,亦同。至於法人侵權行為則須以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法人始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若該法人之員工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則依民法第188條之規定,該法人亦須連帶負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臺上字第338號判決可資參照)。1、查,原告依民法第185條主張被告4人應負侵權行為連帶賠償責任云云,惟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既非自然人,則依上開裁判意旨,自無民法第185條規定之適用;又被告經貿網公司與被告網拓協會係於各自之網站上使用系爭攝影著作,屬分別獨立發生侵害系爭攝影著作損害之原因,兩者並非相同之侵權事實,自非屬損害發生之共同原因,不得令渠等負連帶責任,應僅就各自侵權所致之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2、次查,被告陳張月係被告經貿網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經貿網公司之實際負責人,且係領有薪資之員工,並為該公司執行前述3個網站建置、銷售之人,其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亦應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之責,是原告請求被告經貿網公司與陳張月、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為有理由。3、另被告陳衛銘為被告網拓協會之法定代理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被告網拓協會與該行為人應連帶負賠償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網拓協會與被告陳衛銘負連帶賠償責任,亦有理由。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㈠原告於102年6月25日以外文「AQUA.X」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註冊商標,指定使用於袖套商品,於103年1月1日經核准註冊公告為第01618331號商標(下稱系爭商標),權利期間自103年1月1日起至112年12月31日止。嗣原告即委託韓國GAMSUNGTEX公司代工,使用系爭商標製成袖套商品後,再進口至我國販售。詎被告俊俊公司、夏偉俊為行銷目的,未經原告同意授權,即擅自輸入使用系爭商標之袖套(下稱系爭袖套)於我國陳列、販賣。原告發現上情,即委託律師於103年3月19日函請被告停止販售系爭袖套,惟被告收受函文後仍置之不理,而持續販賣系爭袖套。嗣原告就被告俊俊公司、夏偉俊販賣系爭袖套之行為提出刑事告訴,業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庭以103年度智易字第101號刑事判決判處被告夏偉俊拘役40日確定在案。此外,韓國GAMSUNGTEX公司於韓國境內非「AQUA.X」商標之商標權人,縱認「AQUA.X」商標於韓國境內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所有,然因系爭商標於我國係屬原告所有,故系爭袖套並非經原告同意流通於市場之商品,並無商標法第36條第2項規定權利耗盡原則之適用。㈡被告雖辯稱系爭袖套外包裝印有「GAMSUNGAQUAX」圖樣及依韓國GAMSUNGTEX公司網頁資料,足見系爭袖套為韓國GAMSUNGTEX公司所生產,原告企圖在我國搶註商標等語。惟韓國GAMSUNGTEX公司之商品僅印有「AQUASPORTWRISTLET」之字樣,意謂涼感運動袖套,作為描述該商品之品質、特性說明,不具備識別性,並非作為商標使用。且韓國GAMSUNGTEX公司申請之「AQUAX」商標,或註冊之「GAMSUNGTEXAQUAX」、「MIPANaquax」、「Sun-blockSportsGAMSUNGAQUAXCOOLWRISTLET」商標之申請日,與系爭商標之申請日(102年6月25日)相距1至2年,原告自無搶註之行為。系爭商標係原告創作後,委託韓國GAMSUNGTEX公司印製於袖套商品,並未授權韓國GAMSUNGTEX公司販售他人,故原告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並無意圖仿襲他人商標而申請註冊之情事,自無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2款規定之不得註冊事由。㈢原告爰依商標法第69條第3項、第71條第1項第3款、民法第28條、第195條第1項後段規定提起本件民事訴訟,並聲明:⒈被告俊俊公司、夏偉俊應連帶給付原告幣6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俊俊公司、夏偉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⒉被告俊俊公司、夏偉俊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民事確定判決書之案號、當事人、案由欄及主文全文,以高4.8公分乘以寬7.8公分之篇幅,登載於經濟日報全國版頭版之報頭旁1日。⒊訴訟費用由被告俊俊公司、夏偉俊連帶負擔。
㈠系爭袖套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授權被告俊俊公司在我國販賣,標籤及商品上均印有GAMSUNG字樣,以表彰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之商品,且袖套上除印有「AQUA.X」外,亦印有韓文字樣,而與系爭商標之商品有明顯區別,是系爭袖套並未侵害原告之商標權。此外,系爭袖套係由韓國GAMSUNGTEX公司進口,其標示之「GAMSUNGAQUA.X」商標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在韓國合法註冊之商標,依商標法第36條第2項規定之商標權耗盡原則,被告並未侵害原告之商標權。㈡由韓國GAMSUNGTEX公司網站資料可知,系爭袖套為該公司102年新品,其時間早於原告在我國註冊取得系爭商標之日,且其商品外包裝正面印有「GAMSUNGAQUAX」圖樣,商品外包裝背面並無訴外人世韓公司之資訊,僅有韓國GAMSUNGTEX公司之訊息與網址,足見該產品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生產,並非訴外人世韓公司委託生產,是原告主張系爭商標之袖套係其自行創作,並委託韓國廠商代工製造,顯與事實不符。原告之妻擔任負責人之世韓興業有限公司(下稱世韓公司)主要係經營韓國之代購、批發零售等業務,且與韓國GAMSUNGTEX公司早有業務往來多年,知悉韓國GAMSUNGTEX公司在102年生產系爭商標之袖套,透過地緣關係得知系爭商標在韓國與我國均尚未註冊,而使用近似於韓國廠商先使用同一商標之商標,意圖仿襲搶先在我國申請註冊,已違反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2款規定,自不得對被告主張侵害系爭商標。㈢被告俊俊公司自101年開始向韓國GAMSUNGTEX公司進口「AQUA」商標之袖套並販售。韓國GAMSUNGTEX公司所製造使用「AQUA」商標與系爭商標之袖套,在材質、尺寸、大小、顏色都相同,僅有是否具有「.X」而不同,被告俊俊公司自無捨棄「AQUA」商標商品,而改賣系爭商標商品之必要與故意。原告主張被告俊俊公司自韓國GAMSUNGTEX公司進口之6,600雙袖套商品均係使用系爭商標,顯屬無稽,原告據以請求被告等賠償66萬元,即無理由。又被告夏偉俊雖為被告俊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惟被告俊俊公司之實際負責人為係夏德順,被告夏偉俊不知被告俊俊公司有販售侵害系爭商標之商品。並聲明:⒈原告之訴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5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發明第I293926號「可編程通用胎壓感測器設置系統及方法」專利(專利期間自民國97年3月1日至115年10月19日止,下稱系爭專利一)及第I476120號「空白胎壓偵測器及其設定方法」專利(專利期間自104年3月11日至120年1月18日止,下稱系爭專利二)之專利權人。邇來,原告於美國銷售通路發現型號為「PROTPMS/433MHz」之胎壓偵測器產品(下稱系爭產品),經以系爭產品之FCC審驗合格號碼「W55TIAFM1B2」至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網站下載取得系爭產品測試報告,所載申請人及製造者為「OroTechnologyCo.,LTD」,所在地為「Taichung408,Taiwan」,與被告翔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翔鑫公司)網站所刊載之公司英文名稱相符,且經原告以被告翔鑫公司侵害系爭專利一、二為由聲請保全證據獲准,經本院於105年8月3日執行保全證據程序,被告翔鑫公司亦承認系爭產品為其所製造,並扣得相關銷售單據、發票,足證系爭產品為被告翔鑫公司所製造。又經委請財團法人中華工商研究院(下稱中華工商研究院)鑑定後,確認系爭產品業已落入系爭專利一請求項1、6及系爭專利二請求項1、5之專利權範圍。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2項、第97條規定,請求被告翔鑫公司應就其惡意侵權行為負3倍損害賠償責任。又被告楊國華為被告翔鑫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自應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與被告翔鑫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另依專利法第96條第1、3項規定,請求被告翔鑫公司不得自行或使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一、二之物品,已製造之物品及製造物品之模具、原料應交予原告銷燬。(二)損害賠償額: 1、原告以系爭專利生產汽車胎壓偵測器103、104年銷售營業收入分別為新臺幣(下同)871,059,000元、1,513,563,000元(原證13),參以103、104年度營利事業各業所得額暨同業利潤標準,其他汽車零件製造業之淨利率為13%(原證14),以此計算原告103、104年度銷售汽車胎壓偵測器之淨利各高達113,237,670元、196,763,190元,共計310,000,860元,故原告如授權第三人使用前揭專利之權利金至少為3億元,又被告翔鑫公司因故意侵權應負3倍之懲罰性賠償金額9億元,原告僅先就3億元部分為主張。2、倘本院認不得請求前揭金額,則以被告翔鑫公司自104年4月30日至105年5月18日銷售系爭產品之金額923,280元為據(被證23、原證23),依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2款、第2項規定,請求3倍之損害賠償額2,769,840元。(三)聲明: 1、被告翔鑫公司、楊國華應連帶給付原告3億元整,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被告翔鑫公司不得自行或使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一、二之物品。已製造之物品及製造物品之模具、原料應交予原告銷燬。 3、第1、2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系爭袖套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授權被告俊俊公司在我國販賣,標籤及商品上均印有GAMSUNG字樣,以表彰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之商品,且袖套上除印有「AQUA.X」外,亦印有韓文字樣,而與系爭商標之商品有明顯區別,是系爭袖套並未侵害原告之商標權。此外,系爭袖套係由韓國GAMSUNGTEX公司進口,其標示之「GAMSUNGAQUA.X」商標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在韓國合法註冊之商標,依商標法第36條第2項規定之商標權耗盡原則,被告並未侵害原告之商標權。㈡由韓國GAMSUNGTEX公司網站資料可知,系爭袖套為該公司102年新品,其時間早於原告在我國註冊取得系爭商標之日,且其商品外包裝正面印有「GAMSUNGAQUAX」圖樣,商品外包裝背面並無訴外人世韓公司之資訊,僅有韓國GAMSUNGTEX公司之訊息與網址,足見該產品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生產,並非訴外人世韓公司委託生產,是原告主張系爭商標之袖套係其自行創作,並委託韓國廠商代工製造,顯與事實不符。原告之妻擔任負責人之世韓興業有限公司(下稱世韓公司)主要係經營韓國之代購、批發零售等業務,且與韓國GAMSUNGTEX公司早有業務往來多年,知悉韓國GAMSUNGTEX公司在102年生產系爭商標之袖套,透過地緣關係得知系爭商標在韓國與我國均尚未註冊,而使用近似於韓國廠商先使用同一商標之商標,意圖仿襲搶先在我國申請註冊,已違反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2款規定,自不得對被告主張侵害系爭商標。㈢被告俊俊公司自101年開始向韓國GAMSUNGTEX公司進口「AQUA」商標之袖套並販售。韓國GAMSUNGTEX公司所製造使用「AQUA」商標與系爭商標之袖套,在材質、尺寸、大小、顏色都相同,僅有是否具有「.X」而不同,被告俊俊公司自無捨棄「AQUA」商標商品,而改賣系爭商標商品之必要與故意。原告主張被告俊俊公司自韓國GAMSUNGTEX公司進口之6,600雙袖套商品均係使用系爭商標,顯屬無稽,原告據以請求被告等賠償66萬元,即無理由。又被告夏偉俊雖為被告俊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惟被告俊俊公司之實際負責人為係夏德順,被告夏偉俊不知被告俊俊公司有販售侵害系爭商標之商品。並聲明:⒈原告之訴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8 2", "lawName": "專利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發明第I293926號「可編程通用胎壓感測器設置系統及方法」專利(專利期間自民國97年3月1日至115年10月19日止,下稱系爭專利一)及第I476120號「空白胎壓偵測器及其設定方法」專利(專利期間自104年3月11日至120年1月18日止,下稱系爭專利二)之專利權人。邇來,原告於美國銷售通路發現型號為「PROTPMS/433MHz」之胎壓偵測器產品(下稱系爭產品),經以系爭產品之FCC審驗合格號碼「W55TIAFM1B2」至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網站下載取得系爭產品測試報告,所載申請人及製造者為「OroTechnologyCo.,LTD」,所在地為「Taichung408,Taiwan」,與被告翔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翔鑫公司)網站所刊載之公司英文名稱相符,且經原告以被告翔鑫公司侵害系爭專利一、二為由聲請保全證據獲准,經本院於105年8月3日執行保全證據程序,被告翔鑫公司亦承認系爭產品為其所製造,並扣得相關銷售單據、發票,足證系爭產品為被告翔鑫公司所製造。又經委請財團法人中華工商研究院(下稱中華工商研究院)鑑定後,確認系爭產品業已落入系爭專利一請求項1、6及系爭專利二請求項1、5之專利權範圍。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2項、第97條規定,請求被告翔鑫公司應就其惡意侵權行為負3倍損害賠償責任。又被告楊國華為被告翔鑫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自應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與被告翔鑫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另依專利法第96條第1、3項規定,請求被告翔鑫公司不得自行或使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一、二之物品,已製造之物品及製造物品之模具、原料應交予原告銷燬。(二)損害賠償額: 1、原告以系爭專利生產汽車胎壓偵測器103、104年銷售營業收入分別為新臺幣(下同)871,059,000元、1,513,563,000元(原證13),參以103、104年度營利事業各業所得額暨同業利潤標準,其他汽車零件製造業之淨利率為13%(原證14),以此計算原告103、104年度銷售汽車胎壓偵測器之淨利各高達113,237,670元、196,763,190元,共計310,000,860元,故原告如授權第三人使用前揭專利之權利金至少為3億元,又被告翔鑫公司因故意侵權應負3倍之懲罰性賠償金額9億元,原告僅先就3億元部分為主張。2、倘本院認不得請求前揭金額,則以被告翔鑫公司自104年4月30日至105年5月18日銷售系爭產品之金額923,280元為據(被證23、原證23),依專利法第97條第1項第2款、第2項規定,請求3倍之損害賠償額2,769,840元。(三)聲明: 1、被告翔鑫公司、楊國華應連帶給付原告3億元整,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被告翔鑫公司不得自行或使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一、二之物品。已製造之物品及製造物品之模具、原料應交予原告銷燬。 3、第1、2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系爭袖套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授權被告俊俊公司在我國販賣,標籤及商品上均印有GAMSUNG字樣,以表彰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之商品,且袖套上除印有「AQUA.X」外,亦印有韓文字樣,而與系爭商標之商品有明顯區別,是系爭袖套並未侵害原告之商標權。此外,系爭袖套係由韓國GAMSUNGTEX公司進口,其標示之「GAMSUNGAQUA.X」商標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在韓國合法註冊之商標,依商標法第36條第2項規定之商標權耗盡原則,被告並未侵害原告之商標權。㈡由韓國GAMSUNGTEX公司網站資料可知,系爭袖套為該公司102年新品,其時間早於原告在我國註冊取得系爭商標之日,且其商品外包裝正面印有「GAMSUNGAQUAX」圖樣,商品外包裝背面並無訴外人世韓公司之資訊,僅有韓國GAMSUNGTEX公司之訊息與網址,足見該產品係韓國GAMSUNGTEX公司生產,並非訴外人世韓公司委託生產,是原告主張系爭商標之袖套係其自行創作,並委託韓國廠商代工製造,顯與事實不符。原告之妻擔任負責人之世韓興業有限公司(下稱世韓公司)主要係經營韓國之代購、批發零售等業務,且與韓國GAMSUNGTEX公司早有業務往來多年,知悉韓國GAMSUNGTEX公司在102年生產系爭商標之袖套,透過地緣關係得知系爭商標在韓國與我國均尚未註冊,而使用近似於韓國廠商先使用同一商標之商標,意圖仿襲搶先在我國申請註冊,已違反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2款規定,自不得對被告主張侵害系爭商標。㈢被告俊俊公司自101年開始向韓國GAMSUNGTEX公司進口「AQUA」商標之袖套並販售。韓國GAMSUNGTEX公司所製造使用「AQUA」商標與系爭商標之袖套,在材質、尺寸、大小、顏色都相同,僅有是否具有「.X」而不同,被告俊俊公司自無捨棄「AQUA」商標商品,而改賣系爭商標商品之必要與故意。原告主張被告俊俊公司自韓國GAMSUNGTEX公司進口之6,600雙袖套商品均係使用系爭商標,顯屬無稽,原告據以請求被告等賠償66萬元,即無理由。又被告夏偉俊雖為被告俊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惟被告俊俊公司之實際負責人為係夏德順,被告夏偉俊不知被告俊俊公司有販售侵害系爭商標之商品。並聲明:⒈原告之訴駁回。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⒊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獨立外接電源製造商,電源生產製造設計逾30年,以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電源週邊設備及其輔助為主,其所有之「可更換插頭之電源轉接器」裝置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註冊,為專利證書新型第M370868號「可更換插頭之電源轉接器」(下稱系爭專利)之新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民國98年12月11日起至108年8月16日止。而被告亞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亞源公司)製造、販賣型號「WA-20A05R」、「WA-12I12R」、「WA-13A05R」之電源供應器產品(以下合稱系爭產品),經比對分析,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技術手段、產生作用與功效,並無實質上差異,適用均等論原則,構成實質相同而落入原告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又被告鄭水竹係被告亞源公司之法定代理人,為公司法規定之負責人,原告自得依專利法第106條、第108條準用同法第84條、第85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賠償新台幣(下同)1,000萬元,並請求排除侵害與防止侵害,為此提起本件訴訟。(二)對被告抗辯之陳述: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有8項,第1項為獨立項,其餘為附屬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揭示:「一種可更換插頭之電源轉接器,其包含有:一本體,本體上形成有一容槽,容槽於本體一側邊形成有一裝設開口,容槽具有一底壁及兩側壁,於該底壁上設有自由端背向於裝設開口的一止擋彈片以及分別位於止擋彈片兩側的兩連接片,止擋彈片的自由端向上彎折而高度高於底壁,且該自由端頂緣凹設有一卡槽,於該兩側壁上係相向延伸有一擋片;一插頭,其具有設置於本體上的一座體,座體上插設有至少兩導電柱,其中兩導電柱底緣分別與本體之兩連接片相接觸,座體底面突設有延伸進入容槽內的兩固定片以及一卡固片,該兩固定片分別相鄰於本體的一擋片,固定片底緣朝向本體之側壁突設有一卡合塊位於擋片下方,而該卡固片的底緣係延伸至止擋彈片的卡槽內,另座體上形成有一解除彈片,於解除彈片自由端底面突設有一壓塊,該壓塊係位於止擋彈片自由端的上方。」系爭專利之插頭於組裝時係自裝設開口滑入容槽內,由於插頭固定片上的卡合塊位於擋片下緣,可使插頭不會自本體上方脫落,當插頭移入容槽內一定距離時,插頭卡固片底緣可置入於止擋彈片卡槽內,藉由卡固片與止擋彈片相卡合可限制插頭無法朝向裝設開口方向移動,如此即完成插頭裝設,反之欲更換插頭時,可按壓解除彈片藉由壓塊壓抵止擋彈片使其自由端向下彎折,此時卡固片底緣即脫離卡槽,插頭可朝向裝設開口移動而自本體上取下,隨後重複前述組裝流程即可更換其他規格之插頭;系爭專利構造簡單,其插頭除導電柱之外僅具一零件,因此可提升製造時的良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操作步驟極為簡易,不易於使用時發生損壞。2、系爭專利具新穎性及進步性:(1)被告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與公告第M359857號「組合式電源插頭轉接器」新型專利(下稱被證1)及公告第412094號「電源供應器多功能轉」新型專利(下稱被證2)之組合進行比對,顯違反專利審查基準之「一發明與單一先前技術單獨比對」判斷原則,且專利法第94條第4項亦無涉新穎性要件之判斷。(2)被告以被證1之圖1、圖4A及說明書第5頁提出之分析比對有誤: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其本體(A)之技術特徵包含「本體(A)上形成有一容槽(10),容槽(10)於本體(A)一側邊形成有一裝設開口(11),容槽(10)具有一底壁(12)及兩側壁(13),於該底壁(12)上設有自由端背向於裝設開口(11)的一止擋彈片(121)以及分別位於止擋彈片(121)兩側的兩連接片(123),止擋彈片(121)的自由端向上彎折而高度高於底壁(12),且該自由端頂緣凹設有一卡槽(1211),於該兩側壁上(13)係相向延伸有一擋片(131)」;而被證1座體(10)並未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本體(A)所有之技術特徵,非熟悉該項技術者所能輕易完成,難謂被證1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本體(A)。②被證1之凹陷部(11)從其空間形態觀之,其與插頭組合板(40)間進行之組合或拆解角度不同於系爭專利,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容槽(10)係透過裝設開口(11)與插頭(B)進行組合或拆解,二者構件之空間形態差異甚大,難謂被證1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容槽(10)。③被證1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並無任何關於「凸塊」相關或對應記載,被證1其插頭組合板(40)相對於凹陷部(11)之組裝或拆解的方向與操作方式,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擋片(131)設置目的完全不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說明書第6頁記載「…由於插頭(B)之固定片(21)上的卡合塊(211)係位於擋片(131)下緣,因此可使插頭(B)不會自本體(A)上方脫落」,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插頭(B)因擋片(131)之設置而無法脫落達到穩固之功能。被告主張之「凸塊」非但未記載於被證1,其主張內容亦與被證1插頭組合板(40)組合與拆解方向矛盾,非熟悉該項技術者所能輕易完成,難謂被證1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容槽(10)具有一底壁(12)及兩側壁(13)以及兩側壁(13)上的擋片(131)」之技術手段。④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卡槽(1211)為止擋彈片(121)自由端頂緣之凹設者,被證1之開口端(1121)係在指彈性卡榫(112)具有開口之端部,被證1並不具備如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卡槽(1211)之技術特徵,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構件的空間形態,並不存在於被證1,非熟悉該項技術者所能輕易完成,難謂被證1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的止擋彈片(121),以及止擋彈片(121)上彎折且高度高於底壁(12),並於頂緣凹設有一卡槽(1211)。⑤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關於兩連接片(123)技術特徵「分別位於止擋彈片(121)兩側的兩連接片(123)」,而被證1之電極片(20)除設置在彈性卡榫(112)四個角落而非兩側之外,被證1揭露的電極片(20)是設置在墊腳(113)之上,亦即被證1電極片(20)之設置方式與結構,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兩連接片(123)的設置方式與結構顯然不同,被告顯為斷章取義比對,難謂被證1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兩連接片(123)的特徵。(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相較於被證1、2之組合具有進步性:①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整體;被證1、2之組合未揭露止擋彈片之自由端背向於裝設開口的技術特徵,亦無揭露第1項所強調解除彈片與止擋彈片涉及自由端之技術特徵;故被證1、2之組合根本未揭露解除彈片自由端與止擋彈片自由端之配合使用的相關技術特徵。②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對照先前技術功效,如專利專利說明書所示其具有「可提升製造時的良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並且操作步驟極為簡易,不易於使用時損壞。」功效,系爭專利降低生產成本之功效為被證1與被證2組合所未及;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一再強調「自由端」技術手段,藉此結構設計令使用者按壓解除彈片時(25),施力於止擋彈片(121)的自由端(為止擋彈片上能產生最大力矩處)以進行推壓,可輕而易舉令卡槽(1211)偏離阻擋卡固片(23)的位置,令使用者操作起來相當輕鬆簡易。反觀被證1、2揭示之施力位置非自由端,相較於施力在自由端所產生的力矩(torque)較小,使用者須花費較大力氣才能進行解除動作;被證1、2較易發生彈性疲乏或遭無法恢復破壞的問題,被證1、2之組合無法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易於使用時損壞的功效。3、被告亞源公司製造、販賣型號「WA-12I12R」、「WA-20A05R」與「WA-13A05R」之系爭產品,經比對分析,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技術手段、產生作用與達成之功效並無實質上差異,其適用均等論原則,構成實質相同而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系爭產品業已侵害原告之系爭專利。4、專利侵害比對說明:(1)型號「WA-20A05R」之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比對:①系爭「WA-20A05R」產品係利用插頭座體底面之卡固片與本體上之止擋彈片之扣勾相互卡合之技術手段,以達使插頭定位之結果及功效,此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主張利用凸起之止擋彈片及凹設之卡槽,和插座座體底緣延伸至止擋彈片的卡槽內相互配合之卡固片,進行相互卡合之技術手段,乃屬以兩個相對應構件上設置有凹入及凸起之卡合元件進行結合定位之實質相同之技術手段,故適用均等論。②進行「技術手段-功能-效果」三部測試均等論分析可知,系爭「WA-20A05R」產品雖不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主張,向下按壓解除彈片以壓抵止擋彈片令卡固片脫離卡槽之設置元件特徵,唯系爭「WA-20A05R」產品係於止擋彈片上設壓塊,當向下按壓壓塊時,將壓抵止擋彈片向下而令卡固片脫離扣勾,插頭即可取下以便更換之功效,其利用按壓產生向下壓抵而令卡固片元件脫離之技術手段、功效及結果亦實質相同,因此系爭「WA-20A05R」產品仍為利用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實質相同「技術手段」、達成實質相同之「功效」以及產生實質相同之「結果」,故亦適用均等論。(2)系爭型號「WA-13A05R」與「WA-12I12R」產品均有與系爭型號「WA-20A05R」產品相同之「按壓產生向下壓抵而令卡固片元件脫離」技術手段,是被告製造、販賣型號「WA-12I12R」、「WA-20A05R」與「WA-13A05R」之系爭產品適用均等論原則,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而構成侵害。5、損害賠償之計算:(1)被告亞源公司係在台灣地區,利用網路、電話、傳真等方式與客戶接洽、接單,由其每月出貨對帳單可看出其客戶應支付之價款亦係匯至被告亞源公司於台灣之花旗銀行帳戶,堪認被告為販賣之要約、販賣系爭產品之行為地及結果地係在我國境內,為我國專利法效力所及。(2)被告亞源公司於收到本件起訴狀繕本後,明知侵害原告系爭專利情事仍執意繼續販售型號「WA-20A05R」、「WA-13A05R」之系爭產品,顯具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3)由訴外人東碩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碩公司)回函可知,被告亞源公司販售系爭產品所得利益為496,128元,與人民幣273,528元。由訴外人浩鑫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浩鑫公司)回函可知,被告亞源公司販售系爭產品所得利益為美金278,468.8元。如以新台幣為計算,被告亞源公司販售予東碩公司與浩鑫公司兩家所得之利益共計約已達10,108,398元(496,128+273,523X4.6+278,468.8X30=10,108,398)。被告亞源公司客戶眾多,其販售型號「WA-20A05R」、「WA-12I12R」、「WA-13A05R」之對象,應不僅只有東碩公司與浩鑫公司而已,若保守估算另有5至10家客戶亦向被告亞源公司採購系爭產品,被告亞源公司所得收益遠超過1,000萬元以上。因被告亞源公司故意侵權,依專利法第85條第3項規定應酌定損害額三倍以下賠償,故原告請求被告連帶賠償1,000萬元,並無不合。(三)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0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亞源公司不得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型號為「WA-12I12R」、「WA-20A05R」與「WA-13A05R」之「電源供應器」,以及其他任何侵害中華民國專利第M370868號「可更換插頭之電源轉接器」之商品。3、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所有限制條件俱相同存於被證1及被證2中,使熟悉該項技藝者根據被證1及被證2即能輕易完成,且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已為被證1及被證2所揭露而不具進步性:1、被證1、被證2及系爭專利均揭露抽換插頭之電源供應器設計,在系爭專利所有構件及其作用均被被證1及被證2接露之前提下,熟悉此項技藝者當可輕易結合被證1與被證2而使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2、被證1之圖1及說明書第5頁第3段「本案之組合式電源插頭轉接器,包含有座體10」中之座體(10)等同於系爭專利之本體(A)。被證2之圖2及說明書第8頁第1段「一上蓋(11)與一下蓋(12)構成一殼體來組裝內部之電氣元件」中之上蓋(11)與下蓋(12)組合等同於系爭專利之本體(A)。3、被證1之圖1及說明書第5頁第3段「座體10具有一凹陷部11」中凹陷部(11)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容槽(10)。被證2之圖2中之下蓋(12)底面與滑槽(14)構成之空間等同系爭專利本體(A)。4、被證1之圖4~圖4C為組裝作動圖,其插頭是由左方向右方移動而卡合(第一限位方向)。系爭專利之圖2之插頭組裝方式是由裝設開口(11)向止擋彈片(121)之方向移動卡合(第一限位方向),僅管被證1未接露裝設開口(11),但具有相同之實際組裝方向。被證2之圖2中之滑槽(14)開口即等同於系爭專利之裝設開口(11)。熟悉此項技藝者在被證1所揭露概念之基礎上,當可輕易結合被證2之滑槽(14)開口而得出系爭專利之裝設開口(11)。5、被證1之圖1之座體(10)之凹陷部(11)明顯具有一底面及4個側面,揭露系爭專利底壁(12)及側壁(13)。被證2之圖2之下蓋(12)底面及滑槽(14),揭露系爭專利之底壁(12)及側壁(13)。6、被證1之圖1及說明書第5頁第3段「凹陷部11的中央部位設置有一彈性卡榫112,此彈性卡榫112由凹陷部11的底面形成,並朝向卡扣件111的方向延伸而出,其具有一開口端1121」中之彈性卡榫(112)已揭露系爭專利之止擋彈片(121)概念。系爭專利圖2之插頭組裝方式是由裝設開口(11)向止擋彈片(121)之方向移動卡合(第一限位方向)。系爭專利之裝設開口(11)實質等同於被證1左方,系爭專利之背向裝設開口之自由端實質等同被證1右方。被證1之彈性卡榫(112)等同於系爭專利止擋彈片(121),而被證1彈性卡榫(112)之開口端1121對應系爭專利止擋彈片(121)之自由端。7、被證1之圖1及說明書第5頁第3、4段「彈性卡榫112的外周的凹陷部11上並設有多數個腳墊113。」「多數個電極片20,其對應設置在上述的每一個腳墊113上」中之電極片(20)揭露系爭專利之連接片(123)概念。系爭專利連接片(123)作用在於電性導通插頭與本體。被證1之電極片(20)揭露用以作為電性連接,且該電極片(20)是設於彈性卡榫(112)的外周,若以彈性卡榫(112)作為軸線,該些電極片(20)亦是分別位於彈性卡榫(112)之兩側,故被證1之電極片(20)等同於系爭專利之連接片(123)。而被證2之圖2及說明書第9頁第2段「滑槽(14)中之適當位置設有彈性導片(18)」中之電極片(20)是位於滑槽(14)中之兩側,故被證2之電極片(20)等同於系爭專利之連接片(123)。8、被證1之圖4A~4C及說明書第5頁第3、4段,彈性卡榫(112)是由凹陷部(11)的底面形成,並由圖示中明顯看出彈性卡榫(112)之開口端(1121)為向上彎折而使高度高於凹陷部(11)的底面,因此被證1之彈性卡榫(112)等同於系爭專利止擋彈片(121)。系爭專利中,止擋彈片(121)自由端與插頭卡固片(23)之作用亦為以第一限位方向進行限位,其作用已被前段敘述所揭露,而在止擋彈片(121)之自由端上開設之卡槽(1211)僅為調整干涉量,以使止擋彈片(121)可在下壓較少行程下便解除卡合狀態,此乃業界習知之調整方式,儘管被證1未明確揭露卡槽(1211)之構件,卡槽(1211)仍無法構成任何實質上之進步性理由。9、被證1之圖4A~4C及說明書第6頁第2段、第7頁第1段,卡扣件(111)作用在跟卡勾件(43)於第二限位方向上產生干涉,以使插頭組合板(40)不會以第二限位方向脫離座體(10)。被證1已揭露以第二限位方向進行限位之功能,並以卡扣件(111)與卡勾件(43)之干涉方式提示與系爭專利相近之限位方式,而簡單卡合、接合、咬合、栓合之置換都均為習知之限位方式,應被視為實質相同。被證2之圖2及說明書第9頁第2段「插頭(20)底面設有與滑槽(14)相配合之滑板(22)」中,滑槽(14)明顯具有檔片,且滑槽(14)之檔片是由下蓋(12)底面兩側所延伸,因此被證2之滑槽(14)之檔片即等同於系爭專利之擋片(131)。熟悉此項技藝者可在被證1之基礎上,輕易結合被證2而得出系爭專利之擋片(131)結構。10、被證1之圖3A~3B中,插頭組合板(40)與壓按件(50)之組合等同於系爭專利之插頭(B)座體(20)。被證2之圖2中,插頭(20)等同於系爭專利插頭(B)之座體(20)。11、被證1之圖2,3A~3B及說明書第7頁第1段「插頭組合板40底面42的電極421恰與電極片20接觸」中之電極(421)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導電柱(26)。被證2之圖2~3及說明書第9頁第2段「在凹溝(24)中設有與導電插腳(29)相配合之接點(28)」「藉彈性導片(18)與凹溝(24)中的接點(28)導通電源」中之接點(28)即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導電柱(26)。12、被證1中,方柱孔(422)之側壁(4221)作用在跟彈性卡榫(112)之開口端(1121)於第一限位方向上產生干涉。因此被證1之側壁(4221)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卡固片(23)。而系爭專利座體(20)之固定片(21)之卡合塊(211)之作用在跟擋片(131)於第二限位方向上產生干涉。被證1中,卡勾件(43)之作用在跟卡扣件(111)於第二限位方向上產生干涉,被證1已揭露以第二限位方向進行限位之功能,並以卡扣件(111)與卡勾件(43)之干涉方式提示與系爭專利相近之限位方式。在被證2中,滑板(22)之作用在跟滑槽(14)之檔片於第二限位方向上產生干涉,因此被證2之滑板(22)等同系爭專利之固定片(21)。熟悉此項技藝者當可在被證1之基礎上,輕易結合被證2得出之系爭專利固定片(21)結構。13、被證1之圖4A~4B及說明書第7頁第2段「壓按件50具有一壓鈕51及一延壓鈕軸向向下延伸之頂柱52及一嵌入該凹孔的彈性元件53」中之壓按件(50)與頂柱(52)分別等同於系爭專利之解除彈片(25)與壓塊(251)。比對被證1之彈性卡榫(112)與系爭專利之止擋彈片(121)可得出彈性卡榫(112)之自由端亦至少涵蓋干涉區域與按壓區域,故被證1之頂柱(52)是位於彈性卡榫(112)之自由端上方,因此被證1之頂柱(52)即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壓塊(251)。14、專利審查基準中關於「進步性」之判斷方式述及判斷發明是否能輕易完成時,縱系爭專利於系統上略有修飾,然並未增進任何預期外功效(即相乘效果),對於熟習該項技術者,若以被證1、被證2及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為基礎即可輕易推導出系爭專利,顯見系爭專利係運用申請前既有之技術或知識,而為熟習該項技術者所能輕易完成,故系爭專利不具有進步性。(二)型號「WA-20A05R」、「WA-13A05R」及「WA-12I12R」之系爭產品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型號「WA-20A05R」之系爭產品,其本體無「卡槽」之對應元件,其插頭無「而該卡固片的底緣係延伸至止擋彈片的卡槽內」、「另座體上形成有一解除彈片」「於解除彈片自由端底面突設有一壓塊,該壓塊係位於止擋彈片自由端的上方。」等對應之技術特徵。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記載「止擋彈片的自由端向上彎折而高度高於底璧,且該自由端頂緣凹設有一卡槽」文字來看,系爭專利之「止擋彈片」與「卡槽」為不同元件,「卡槽」並非「止擋彈片」之一部,且「卡槽」設於止擋彈片自由端頂緣。反觀型號「WA-20A05R」之系爭產品,係於扣合釋放單元(即對應「止擋彈片」之元件)設有扣合塊,扣合塊為扣合釋放單元之一部,且扣合塊顯然並非設於扣合釋放單元之頂緣。原告所謂之「扣勾」位置與設置方式與「卡槽」有明顯差異,不應認為「扣勾」為「卡槽」之對應元件。型號「WA-20A05R」之系爭產品顯然欠缺系爭專利「卡槽」元件,而不符合全要件原則。3、原告鑑定報告稱系爭產品所謂對應於系爭專利「座體上解除彈片」要件之「止檔彈片」與「壓塊」係形成於「本體」上,而「本體」與「座體」乃系爭專利技術特徵內兩個完全獨立不同元件,「座體上解除彈片」與「本體上止檔彈片、壓塊」二者顯然並非相對應元件。4、比對系爭專利之技術特徵與系爭產品之構件,系爭產品中即便認為將本體、本體上之連接件、插頭以及插頭上之連接件有對應關係,但系爭產品並未有對應插頭上解除件之技術特徵構件。原告硬將插頭上解除件之技術特徵恣意對應於系爭產品上之本體上之解除件,而認定其滿足全要件原則,藉此進行後續之文義讀取與均等論判斷,有悖經驗與論理法則。5、系爭專利之每一技術特徵非對應表現在系爭產品上,不符全要件原則,無須探究文義讀取或均等論判斷。依智慧財產法院判決及專利侵害鑑定要點之侵權判定原則,型號「WA-20A05R」之系爭產品既無「卡槽」及「座體上解除彈片」等元件,已無須論究系爭產品是否符合文義讀取或適用均等論必要,原告所提鑑定報告於型號「WA-20A05R」之系爭產品於不符全要件原則下,猶進行文義讀取或均等論判斷,其鑑定結論無足採信。(三)原告主張之損害賠償數額無理由:1、縱認為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原告主張之賠償金額亦屬無據。原告主張被告故意侵權,惟未提出任何證據資料,且依原告主張之原證9、原證10相關交易並非全部生於起訴之後,無從憑此認定原告故意侵權。2、就原告主張被告銷售予東碩公司部分:(1)東碩公司101年7月23日函覆內容有明顯誤算,依東碩公司回函附件,型號「WA13A05R」系爭產品進貨數量3,000個部份,平均單價為92.346元,核算總額應為「277,038」(3,000×92.346),然東碩公司卻誤載為「377,038」。(2)依被告提出之亞榮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照片及負責承辦與東碩集團間採購業務之劉偉愛身分證影本,及採購之INVOICE影本與東碩公司回函檢附之資料(記載劉偉愛姓名及亞榮源公司深圳地址),可證被告係向亞榮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採購產品而有採購成本支出,且被告與東碩集團間之交易(包括販賣之要約、販賣等)均發生於中國大陸,未發生於台灣境內。是原告主張被告因銷售產品予東碩集團而獲有496,128元及人民幣273,528元並無理由。(四)就原告主張被告銷售予浩鑫公司部分:依被告提出之向亞榮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採購,並販賣予浩鑫公司型號「WA-12I12R」之系爭產品明細表及採購發票,可證被告確有採購成本費用支出,且因被告曾以低於採購價格之售價將商品賣予浩鑫公司,故被告實際上並未因與浩鑫公司交易而獲得利潤等語,資為抗辯。(五)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為註冊第00169291號「誠品」商標(下稱:系爭商標1,如附圖1所示)、註冊第01585169號「誠品」商標(下稱:系爭商標2,如附圖2所示)、註冊第01595284號「誠品行旅eslitehotel及圖」商標(下稱:系爭商標3,如附圖3所示)及註冊第01790227號「誠品行旅eslitehotel」商標(下稱:系爭商標4,如附圖4所示;系爭商標1-4,以下合稱: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且系爭商標均為著名商標。原告於民國106年7月間,發現Airbnb訂房網站竟有未經原告同意所刊載之「誠品書店寓所」、「誠品生活寓所」及「東區誠品寓所」(以下合稱:誠品寓所)等住宿訂房廣告,上開「誠品寓所」住宿訂房廣告係由Airbnb訂房網站之房東會員「ModernHome」所刊載,而「誠品書店寓所」門牌地址為台北市○○區○○路0巷0號5樓之2,經原告向該建物所有權人探詢得知,該址房屋已於105年6月20日出租予被告,租期迄至108年6月19日止,則被告明知「誠品」2字為原告之重要品牌,且為著名商標,竟未經原告同意,於Airbnb訂房網站上以房東身分「ModernHome」擅自使用原告所有之「誠品」商標行銷「民宿、旅館、臨時住宿租賃、觀光客住所、預訂旅館」等服務,係不當地攀附原告長久努力經營之成果及系爭商標之商譽,享有商標侵權之不當利益,並致原告受有損害。爰依商標法第68條第1項第1款、第3款、第70條第1項第1款、第69條第3項、第71條第1項第3款,民法第179條、第177條第2項等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為一部請求。(二)聲明:1.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2,0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5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38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7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
(一)原告為註冊第00169291號「誠品」商標(下稱:系爭商標1,如附圖1所示)、註冊第01585169號「誠品」商標(下稱:系爭商標2,如附圖2所示)、註冊第01595284號「誠品行旅eslitehotel及圖」商標(下稱:系爭商標3,如附圖3所示)及註冊第01790227號「誠品行旅eslitehotel」商標(下稱:系爭商標4,如附圖4所示;系爭商標1-4,以下合稱: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且系爭商標均為著名商標。原告於民國106年7月間,發現Airbnb訂房網站竟有未經原告同意所刊載之「誠品書店寓所」、「誠品生活寓所」及「東區誠品寓所」(以下合稱:誠品寓所)等住宿訂房廣告,上開「誠品寓所」住宿訂房廣告係由Airbnb訂房網站之房東會員「ModernHome」所刊載,而「誠品書店寓所」門牌地址為台北市○○區○○路0巷0號5樓之2,經原告向該建物所有權人探詢得知,該址房屋已於105年6月20日出租予被告,租期迄至108年6月19日止,則被告明知「誠品」2字為原告之重要品牌,且為著名商標,竟未經原告同意,於Airbnb訂房網站上以房東身分「ModernHome」擅自使用原告所有之「誠品」商標行銷「民宿、旅館、臨時住宿租賃、觀光客住所、預訂旅館」等服務,係不當地攀附原告長久努力經營之成果及系爭商標之商譽,享有商標侵權之不當利益,並致原告受有損害。爰依商標法第68條第1項第1款、第3款、第70條第1項第1款、第69條第3項、第71條第1項第3款,民法第179條、第177條第2項等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為一部請求。(二)聲明:1.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2,0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一)「得麗」商標於民國74年起即指定使用於第1類「中西藥品」商品上,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簡稱智慧局)准予註冊為第278673號商標(如附件上圖所示,下稱系爭商標)在案,得麗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得麗公司)並於100年將旗下商標,包含系爭商標移轉給原告。被告公司設立登記時名為得力興業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於99年12月31日更名為現今公司名稱,被告公司前身所有之第644444號「得力」註冊商標(如附件下圖所示,下稱得力字樣)與系爭商標屬近似商標,業經評定註冊無效,於92年1月16日撤銷公告。惟被告公司仍以得力字樣作為其各種商品之商標續行使用,並於網頁宣傳上寫明「關於得力」,於實體店面販賣各式標有與系爭商標近似標示之商品,經原告委請律師發函促請說明卻置之不理。被告公司以行銷為目的,將「得力」作為商標用於官網上,而非標明企業名稱「得力興」,並將得力字樣用於商品上,足使消費者將之作為識別商品來源之商標。原告於發函後仍購得相關商品,顯見被告未得原告同意,持續故意侵權。兩造商標字樣使用於同一或類似之中西藥商品,近似程度高,被告公司之得力商標於88年遭評定時,系爭商標為據以評定商標,被告公司至遲於當時已知悉系爭商標存在而仍繼續使用,有攀附之惡意,且兩造商品均透過電台廣告,商標讀音相同,商品均於電台、藥房販售,商品價格相近,被告公司使用得力字樣顯有致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爰依商標法第68條第3款、第69條第1至3項規定請求排除、防止侵害,並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以原告購得商品金額之50倍左右計算被告連帶賠償金額。又被告公司自88年得力字樣被撤銷後仍繼續侵權行為,原告於103年1月6日、23日仍購得商品,被告公司侵權行為處於繼續狀態,被告之時效抗辯顯屬無據。(二)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3款之善意先使用屬例外規定,應從嚴解釋,被告提出之行政院衛生署藥品許可證,並非法條中規定向市場促銷或銷售其商品,亦無證明其為未中斷之繼續使用,非為商標之使用,被告所提證據並非於系爭商標申請註冊前之使用證據。被告公司初始以化工原料批發為主,藥品並非創立時即已開始使用之領域,縱申請藥品許可證,實際上市販賣與否無從得知,且豐原地區6碼升7碼作業之時為79年7月1日,被告公司廣告型錄上雖有豐原地區6碼電話號碼之記載,仍無法證明於73年9月18日前印製該目錄,更無法證明有販賣該5項商品之事實。縱認被告公司行為已屬善意先使用,所得主張亦僅限於附表所示5樣商品,且應僅限於目前之態樣與形式,不可擴及商標分類之050101人體用藥品組群之所有範圍。商品及服務分類暨相互檢索參考資料係為便於商標註冊申請人填寫類別之參考,並供行政管理及檢索之用,被告答辯顯屬無稽。(三)系爭商標行銷藥品30年,透過「微微笑廣播網」遍布全國之關係企業即旗下9個電台行銷,並於各大藥房販賣,經過廣播界名主持人○○等人強力及高頻度放送,銷售一向長紅,為相關消費者所熟悉,應優先保護系爭商標。原告於近3年確有使用系爭商標於指定商品上。例如得麗活骨膠囊有藥品許可證,藥品廣告獲相關單位核准。得麗血力旺有行政院衛生署藥品許可證,經銷商為原告授權廠商。得麗真杏膜衣錠有藥品許可證及衛生福利部許可證、藥品廣告核定函,且原告授權予得麗公司、群麗有限公司、富佳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拓展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使用系爭商標行銷,並委託合法GMP廠商製造藥品,系爭商標由被授權人使用,並授權藥商製造、申請廣告,符合商業交易習慣,屬正當之商標使用事由,再由原告提出商品包裝盒與發票等銷售資料搭配勾稽,足證系爭商標之使用。縱原告就「血力旺」、「真杏」亦有申請商標,然一商品併存二商標已屬今日商場上屢見不鮮之標示態樣,本件屬複數商標合併使用,「得麗」為一識別標示之商標,符合商場交易習慣。得麗活骨就系爭商標係整體使用,應無商標同一性之問題。且由得麗活骨膠囊、得麗真杏、得麗血力旺藥品許可證之「外盒、仿單、標籤黏貼表」及藥品廣告,足證原告有於商品外包裝上使用系爭商標。(四)聲明:如前揭壹之二所示追加、縮減聲明後確定之先位及備位聲明所示。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被告應提出製造、販賣系爭產品之統一發票、銷貨單、出貨單、訂單、傳票、商業帳簿、財務報表等資料,以核定被告因侵害行為所得利益之數額等語(見本案卷一第19頁),並主張被告應提出與卡鉗相關之原始銷售憑證,以利原告完整勾稽實際之損害賠償金額(見本案卷二第477頁)。(三)按「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從提出文書之命者,法院得審酌情形認他造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第1項)。前項情形,於裁判前應令當事人有辯論之機會(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345條定有明文。次按:「按聲明書證,係使用他造所執之文書者,應聲請法院命他造提出。法院認應證之事實重要,且舉證人之聲請正當者,應以裁定命他造提出文書。倘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從提出文書之命者,法院得審酌情形認他造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民事訴訟法第342條、第343條、第34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揆其規定乃賦予舉證當事人據以蒐集他造所持文書為證據之機會,得要求持有文書之他造開示與訴訟有關連之書證資料,以貫徹當事人間武器平等原則,保障其公平接近證據之證明權,並維持當事人在訴訟上公平公正競爭,俾促進訴訟及發現真實」(最高法院105年度臺上字第995號、103年度臺上字第916號、99年度臺上字第1361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而文書縱經法院調取或被告提出,但被告在本院已經核發秘密保持命令之情形下,仍拒絕原告影印、抄錄浩繁之資料卷宗予以核對,致影響原告之辯論權,則實與未提出者無異,仍應認原告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再按:「攻擊或防禦方法,除別有規定外,應依訴訟進行之程度,於言詞辯論終結前適當時期提出之(第1項)。當事人意圖延滯訴訟,或因重大過失,逾時始行提出攻擊或防禦方法,有礙訴訟之終結者,法院得駁回之(第2項前段)」,民事訴訟法第196條第1項、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復按:「法院就兩造爭議之待證事實真偽,應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結果,以為認定。所謂全辯論意旨,舉凡辯論主義範圍內,言詞辯論中影響法院心證之一切訴訟資料均屬之。且應綜合全部證據之價值為判斷,以形成心證,而非單獨分離各個證據評價之。又認定當事人爭執事實所憑之證據,不以直接證據為限。如能以間接證據證明間接事實,且綜合諸間接事實,得以在符合論理及經驗法則下,推認待證事實為真實者,亦無不可」(最高法院108年度臺上字第1892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經查:1、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權,已如前述。原告提出被告不爭執為生產、製造、販售之系爭產品發票影本,記載訴外人0000000000000000(下稱:「0000公司」)出售之「零件一批」含稅為00,000元(見本案卷一第49頁),被告則主張:其除出售予訴外人00000000000000000000(下稱:「0000公司」)並由0000公司販售予原告之兩組系爭產品外,並無其他出售云云(見本案卷二第9頁)。然被告公司既會將系爭產品出售予訴外人0000公司,自有可能出售予其他訴外人,況系爭產品內部結構複雜、單價不低(見本案卷二第93、95頁0000公司所提證明書及統一發票影本等),且需開模鑄造,是被告公司辯稱:其僅販售原告購得之系爭產品兩組云云,顯有違常情,並不符論理及經驗法則。2、本件於108年2月21日、108年4月23日、108年7月30日、108年9月10日言詞辯論期日,均當庭請被告提出原告主張侵權期間之製造、販賣系爭產品之統一發票、銷貨單、出貨單、訂單、傳票、商業帳簿、財務報表、所得成本資料等,並請被告斟酌有無聲請秘密保持令之必要,且均由兩造辯論該等資料提出之必要性(見本案卷一第409頁、本案卷二第7、8、271頁、第465至477頁),被告均未置理,並以被告公司僅販售前述兩組系爭產品為由,而拒絕提供前述資料。然被告公司若確僅販售前述兩組系爭產品,亦需被告提出前述資料逐一核對,且若被告前述抗辯:被告公司僅販售系爭產品兩組云云為真,則前述資料,實係支持並有利於被告之前述抗辯者,被告始終拒絕提供全部完整資料,僅提出部分內銷之統一發票影本(見本案卷三第11頁),並無外銷部分之資料,亦無內外銷之原始銷貨憑證,包括銷貨單、出貨單、訂單、傳票等,則該等原始憑證等,是否確已能證明被告公司並非僅販售系爭產品兩組而已,致被告未敢提出?已屬合理懷疑。3、被告所提前述有限之統一發票影本,依其「貨號∕品名」之代號,並無法看出實際販售之產品內容及結構為何,亦無法看出其販售對象,故無從自其販售對象追查其實際販售商品之內容及結構,是否即為侵害系爭專利之系爭產品,仍需原始銷貨憑證予以核對。依民事訴訟法第345條規定,被告既無正當理由不從提出文書之命,本件自得認原告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而認被告公司就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之利益為200萬元。4、另就卷內之財政部中區國稅局彰化分局108年2月22日中區國稅彰化銷售字第1082252107號函及所附資料、財政關務署108年6月27日臺關緝字第1081013218號函及所附資料、財政部中區國稅局彰化分局108年7月3日中區國稅彰化銷售字第1080253915號函及所附資料、被告公司107年度日記帳簿,被告聲請禁止原告為閱覽、抄錄或攝影,然經核此部分資料眾多,若不准原告為閱覽、抄錄或攝影以逐一核對,勢將影響原告之辯論權,且本件3次曉諭被告得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2條之程式聲請秘密保持命令(見本案卷一第407頁、本案卷二第57、265、267頁),被告均不願提出聲請,故本院以108年度民聲字第39號裁定准許原告訴訟代理人閱覽、抄錄或攝影,但不得為實施上開訴訟以外之目的而使用之或對第三人開示,被告對之提出抗告,經本院108年度民專抗字第20號民事裁定駁回抗告後,被告提出再抗告。雖被告有再抗告之權利,然無論再抗告之結果如何,被告非不得於再抗告裁定前,自願同意原告閱覽、抄錄或攝影此部分資料,並對原告聲請秘密保持命令以防止被告營業秘密遭洩漏(假設被告對此部分資料確有何營業秘密),卻捨此不為(見本案卷三第47頁),足認被告至少具重大過失,逾時始行提出攻擊或防禦方法,有礙訴訟之終結者,本件已於108年12月3日言詞辯論期日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8條第2項規定開示被告逾時提出攻擊防禦方法之心證(見本案卷三第41、43頁),被告迄至本件108年12月31日最後言詞辯論終結時,仍拒絕聲請秘密保持命令並同意原告訴訟代理人就此部分資料之閱覽、抄錄或攝影,故本件自得不待被告為上開聲請及同意,逕依相關法律條文及卷內其他資料進行損害賠償額度之判斷。5、另本件依被告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情形、被告公司之資本額、營利情形、所營事業、與原告之系爭專利產品具競爭關係、系爭產品之價格等一切情事,依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規定,認原告請求被告連帶損害賠償200萬元及利息為有理由。6、綜上所述,無論因被告無正當理由不從提出文書之命,本件審酌情形認原告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或依自由心證認定原告之損害額度,原告請求被告連帶損害賠償200萬元及其利息,均有理由。肆、假執行之宣告:本件兩造均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均合於法律規定,爰分別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准許之。伍、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陸、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併此敘明。柒、訴訟費用之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中  華  民  國  109 年  1  月  16  日         智慧財產法院第三庭法官伍偉華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9 年  1  月  16  日書記官吳祉瑩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767",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為國內申請許可酒類製造商,所研發製造之酒品行銷國內市場多年,深受消費者喜愛,其中代表原告公司商譽及表彰商品來源之「玉山YUHSHAN及圖」商標圖樣(註冊號數為568464號)(下稱系爭商標),業經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現改制為智慧財產局)核准註冊在案,且尚在使用期限內(專用期限自87年7月1日至101年8月15日)。被告竟為圖不法利益,販賣標示系爭商標之玉山高梁酒,嗣為臺南地檢署檢察官指揮臺南縣警察局及臺南縣調查站查獲印製有原告上開商標圖樣之玉山高梁酒(0.3公升)仿品包裝紙箱1000個(每一紙箱可裝24瓶仿品)。(二)被告於案發前從事販售仿冒菸酒品數量雖無法論計,惟得以被告製造侵害系爭商標之扣案玉山高梁酒(0.3公升)商品包裝紙箱數量推估,玉山高梁酒(0.3公升)之價值以市價每瓶150元計算,每箱仿品於市場即可售得3600元,以1000箱計,總計損失360萬元(註:係由穆首都、吳政儀與被告潘偉強共同分擔,平均每人則分擔120萬元);再者,被告以仿冒原告系爭商標等方式欺騙供售消費者,影響消費者健康至鉅,對原告所造成營收損失甚大,業已造成原告高梁酒商標及正牌經營損害等情事,被告侵害原告註冊之商標,依商標法第61條、第63條之規定自須負賠償責任。(三)為此,依據侵權行為法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支付侵害商標權賠償金120萬元。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6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71", "lawName": "民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行為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為新型第M388431號「車輛霧燈之結構」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9年9月11日起至109年4月8日止(下稱系爭專利)。詎被告福燦企業有限公司(下稱福燦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製造並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TOYOTACOROLLA'10車輛之燈座產品(下稱系爭產品),經原告送鑑定後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之均等範圍而屬侵權。爰依專利法第106條第1項、第108條準用同法第84條第1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福燦企業有限公司不得使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編號第M388431號「車輛霧燈之結構」之專利,並應停止自行或委由他人設計、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陳列「產品型號TOYOTACOROLLA'10」之車輛燈座,亦不得為任何侵害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編號M388431號「車輛霧燈之結構」專利之行為。(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3)本件判決,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二)對被告抗辯所為之陳述: 1.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之均等範圍而侵害系爭專利:(1)第1項:於嵌槽上與發光體裝載機構結合的機制上,系爭專利為一種一般性的卡合機構所可達成之固接效果,因此,當系爭產品改以另一種常見的固接方式將該卡合機構予以取代時,在手段上不足以改變霧燈結構一體性之要求,在功能上則均係用以固接物體,在效果上則均達成固接之目的而無改變一體性之實質。又系爭產品多數載板各承載單一發光體的處理模式,仍係在多發光體架構下完成載板定位於嵌槽內之裝置,而分散的板體與單一板體並未對於結構一體性產生影響,且其設置螺孔以螺絲螺鎖的方式與嵌槽形成固接之處理,均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又系爭專利罩殼之設置目的係在於藉由透光體與嵌槽之罩合密封,一則使發光體得以透過該罩殼將光線送出,另一方面則係為持前述一貫之結構一體性之目的;而系爭產品在結構設置上之處理,即使在實際之組合過程中外加之物件,並未存在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之實質差異,故落入均等範圍。(2)第2項:系爭產品之出線孔同樣設於嵌槽內,再由此出線孔將載板上多數發光體之線路穿出,與車輛電力連接,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3)第3項:系爭產品之座體後側則設置有四支嵌扣腳,且可定位勾扣於設有霧燈之保險桿上,其所可發揮的定位效果等實質手段、功能與結果上,均未產生實質差異,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4)第4項:系爭專利與系爭產品之發光體皆為發光二極體,,兩者實質相同。(5)第5項:系爭產品之座體亦使霧燈完成一總承安裝之結果,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6)第6項:系爭產品之發光體在實質上確係可藉由線路與車輛電力連接後,成為車輛之燈號顯示裝置,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7)第7項:系爭產品之載板,實質上均同樣係為電路板而無實質差異,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 2.被證1、2、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項不具進步性:被證1、2都是在一車燈的外圍設置冷陰極管光圈或燈飾的結構,與系爭專利利用該座體與設於車體保險桿桿上之霧燈外圍整合框套明顯不同,進一步在從屬部件上,系爭專利之座體係具有一框套於所述燈具外圍的穿孔及位於該穿孔外圍的嵌槽。其次,被證1的冷陰極管4是受光圈5和光圈座3夾掣後,再將其定位於主體殼;被證2係先把電路板1和聚光罩2固設,再將其嵌卡結合於燈座3上,故被證1、2並未揭露有系爭專利座體和載板之技術特徵,且組合被證1、2也無法輕易完成;進一步,就算再組合證據4,仍然無法證明系爭專利第1、2項不具進步性。3.被證1、2、3、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4項不具進步性:被證3燈座1係提供發光源2與其套裝形成一燈具,其與系爭專利之「霧燈設於保險桿上,座體係框套於霧燈燈具外圍的穿孔」明顯不同,又被證3燈座本體11之勾腳121是和車燈光源模組(a)固定於車燈(b)或車燈燈具之定位台(4)上,因此被證1、2、3、4除分屬不同使用目的和結構關係外,要將其整合重組確為困難,又被證1、2、3、4其個別並未揭露系爭專利之結構特徵,將其組合也無法呈現系爭專利之目的效能,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具進步性。4.被證1、2、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座體係為一提供霧燈總承安裝的座體,且所述的座體係具有一框套於燈具外圍的穿孔,及位於穿孔外圍的嵌槽,另第6、7項係指該載板上之發光板,載板係為電路板,這些部份特徵,均未見於被證1、2、4中,將其結合,也無法實現系爭專利之技術結構和目的效能,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6、7項具進步性。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為新型第M388431號「車輛霧燈之結構」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9年9月11日起至109年4月8日止(下稱系爭專利)。詎被告福燦企業有限公司(下稱福燦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竟製造並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TOYOTACOROLLA'10車輛之燈座產品(下稱系爭產品),經原告送鑑定後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之均等範圍而屬侵權。爰依專利法第106條第1項、第108條準用同法第84條第1項規定,提起本件請求,並聲明:(1)被告福燦企業有限公司不得使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編號第M388431號「車輛霧燈之結構」之專利,並應停止自行或委由他人設計、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陳列「產品型號TOYOTACOROLLA'10」之車輛燈座,亦不得為任何侵害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編號M388431號「車輛霧燈之結構」專利之行為。(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3)本件判決,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二)對被告抗辯所為之陳述: 1.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之均等範圍而侵害系爭專利:(1)第1項:於嵌槽上與發光體裝載機構結合的機制上,系爭專利為一種一般性的卡合機構所可達成之固接效果,因此,當系爭產品改以另一種常見的固接方式將該卡合機構予以取代時,在手段上不足以改變霧燈結構一體性之要求,在功能上則均係用以固接物體,在效果上則均達成固接之目的而無改變一體性之實質。又系爭產品多數載板各承載單一發光體的處理模式,仍係在多發光體架構下完成載板定位於嵌槽內之裝置,而分散的板體與單一板體並未對於結構一體性產生影響,且其設置螺孔以螺絲螺鎖的方式與嵌槽形成固接之處理,均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又系爭專利罩殼之設置目的係在於藉由透光體與嵌槽之罩合密封,一則使發光體得以透過該罩殼將光線送出,另一方面則係為持前述一貫之結構一體性之目的;而系爭產品在結構設置上之處理,即使在實際之組合過程中外加之物件,並未存在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之實質差異,故落入均等範圍。(2)第2項:系爭產品之出線孔同樣設於嵌槽內,再由此出線孔將載板上多數發光體之線路穿出,與車輛電力連接,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3)第3項:系爭產品之座體後側則設置有四支嵌扣腳,且可定位勾扣於設有霧燈之保險桿上,其所可發揮的定位效果等實質手段、功能與結果上,均未產生實質差異,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4)第4項:系爭專利與系爭產品之發光體皆為發光二極體,,兩者實質相同。(5)第5項:系爭產品之座體亦使霧燈完成一總承安裝之結果,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6)第6項:系爭產品之發光體在實質上確係可藉由線路與車輛電力連接後,成為車輛之燈號顯示裝置,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7)第7項:系爭產品之載板,實質上均同樣係為電路板而無實質差異,與系爭專利實質相同。 2.被證1、2、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項不具進步性:被證1、2都是在一車燈的外圍設置冷陰極管光圈或燈飾的結構,與系爭專利利用該座體與設於車體保險桿桿上之霧燈外圍整合框套明顯不同,進一步在從屬部件上,系爭專利之座體係具有一框套於所述燈具外圍的穿孔及位於該穿孔外圍的嵌槽。其次,被證1的冷陰極管4是受光圈5和光圈座3夾掣後,再將其定位於主體殼;被證2係先把電路板1和聚光罩2固設,再將其嵌卡結合於燈座3上,故被證1、2並未揭露有系爭專利座體和載板之技術特徵,且組合被證1、2也無法輕易完成;進一步,就算再組合證據4,仍然無法證明系爭專利第1、2項不具進步性。3.被證1、2、3、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4項不具進步性:被證3燈座1係提供發光源2與其套裝形成一燈具,其與系爭專利之「霧燈設於保險桿上,座體係框套於霧燈燈具外圍的穿孔」明顯不同,又被證3燈座本體11之勾腳121是和車燈光源模組(a)固定於車燈(b)或車燈燈具之定位台(4)上,因此被證1、2、3、4除分屬不同使用目的和結構關係外,要將其整合重組確為困難,又被證1、2、3、4其個別並未揭露系爭專利之結構特徵,將其組合也無法呈現系爭專利之目的效能,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具進步性。4.被證1、2、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座體係為一提供霧燈總承安裝的座體,且所述的座體係具有一框套於燈具外圍的穿孔,及位於穿孔外圍的嵌槽,另第6、7項係指該載板上之發光板,載板係為電路板,這些部份特徵,均未見於被證1、2、4中,將其結合,也無法實現系爭專利之技術結構和目的效能,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6、7項具進步性。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4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1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㈠原告為系爭第307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為102年10月1日至121年9月3日,依專利法第58條規定,原告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發明專利物品之權。原告於被告吉育公司網頁發現其所製造販賣如附表所示之產品(下稱系爭產品)有侵害上開專利之虞,乃向本院聲請保全證據,嗣經本院104年度民聲字第30號裁定准予保全證據,而取得附表編號1至5、7、8、11所示產品(見原證7)。經進行侵權比對分析後,確已侵害系爭第307專利請求項1、6、8、9。被告雖辯稱系爭產品係依被告張滿吉所有之第M440848號專利(下稱第848專利)所製造。惟專利侵權之判定仍應以被控侵權物品是否落入專利權人所主張之請求項為依據,而非以被控侵權人所申請獲准之專利與專利權人所主張之專利進行比對為依據。系爭產品並非依第848專利實施,縱系爭產品係實施第848專利,惟系爭第307專利之申請日為101年9月4日,當時第848專利尚未公告,故第848專利並非系爭第307專利之先前技術,且專利權人取得專利權後,僅專有排除他人實施其專利權,並不當然享有實施其專利權之權利。若專利權人實施其專利權會牴觸他人之專利權範圍,依然不得實施。職是,縱認系爭產品係實施其第848專利權,亦無解於系爭產品對系爭第307專利構成侵害之事實,被告等自應依民法、專利法等相關規定,對原告負相關侵權行為責任。㈡被告吉育公司與原告所營事業相同,均為車輛用手工器具之製造、銷售,特別是自被告提供給國外客戶參考之產品型錄觀之,被告所製造、銷售產品與原告產品實有高度之同質性,被告吉育公司與原告具有競爭關係。被告吉育公司在我國、美國等地已有申請多件專利之經驗,被告吉育公司對於專利權、專利制度並非毫無概念,而是有相當程度之認知。此外,以被告吉育公司之規模、資本狀況及被告所自行提出之系爭產品銷售資料,可知被告吉育公司確實具有相當之規模與資力,被告吉育公司應有相當能力持續就其產銷產品投以專利權檢索或各項專利資訊之關照,被告吉育公司在從事製造、銷售產品之際,更應也有能力就其所實施之技術作最低程度之查證。此外,原告早在102年6月至8月間多次以存證信函通知被告吉育公司侵害其專利權,被告吉育公司既已接獲侵害他人專利權之通知,且與原告為競爭同業之立場,更是應隨時維持較高之注意義務,以確認其所產銷產品有無對原告其他專利權構成侵害,豈料被告吉育公司竟依然未就原告是否有其他專利權持續進行查證或追蹤,放任其製造、銷售之產品侵害原告之專利權,足認被告吉育公司應有侵害第307專利之過失。又被告吉育公司在104年10月8日由本院前往其公司所在地進行證據保全後,應即已知悉第307專利權之存在,詎被告吉育公司竟仍持續製造、銷售系爭產品,故至少在104年10月之後,被告吉育公司係以故意方式侵害第307專利。為此,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至3項、第97條第2項、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2項及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訴請被告排除及防止侵害,並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㈢並聲明:⒈被告吉育公司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基於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第307專利權之物品及為其他侵害上開專利權之行為。⒉被告吉育公司應將其已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基於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第307專利權之物品、生產模具全數銷毀。⒊被告吉育公司、張滿吉應連帶給付原告200萬元,暨自本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⒋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⒌就上開訴之聲明第3項,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為假執行。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765",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新型第198032號「內角工具頭端防滑構造」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主要圖式如附圖一所示)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民國91年12月11日起至103年5月21日止。又被告竣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竣新公司)與原告為同業,原告於101年1、2月間發現被告竣新公司於「HandTools2012台灣手工具採購年鑑」中以其公司英文名稱「ACURITEINDUSTRIESCORP.」刊載「StrippedHexKey」之螺絲板手產品型錄,該型錄所載產品(下稱系爭產品一,實物照片如附圖二所示)之技術特徵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文義範圍,原告乃於101年2月23日以存證信函告知被告竣新公司系爭產品一侵害原告專利權之情事。詎被告竣新公司於101年2月29日回函稱其係向訴外人○○公司採購板手,且該板手與系爭專利之板手結構不同,故未侵害原告之專利權。迄102年,原告發現被告竣新公司於「HandTools2013台灣手工具採購年鑑」中再次刊載系爭產品一。經原告將上開兩型錄委請冠德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冠德事務所)進行侵害鑑定分析之結果,該型錄中之系爭產品一基於全要件原則而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之文義讀取。(二)被告亞克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亞克公司)與原告為同業,原告於101年6、7月間取得被告亞克公司之型錄,發現該公司所銷售之「蠻扭六角板手」疑似對原告之系爭專利權構成侵害。嗣原告輾轉得知中部地區之五金行連鎖商店有銷售被告亞克公司之板手產品,原告遂購得由亞克公司銷售之「蠻扭S2六角板手」乙組(下稱系爭產品二,實物照片如附圖三所示),經原告將系爭產品二委請冠德事務所進行專利侵害鑑定分析,發現被告亞克公司銷售之系爭產品二,基於全要件原則而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之文義讀取。(三)為此,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2項、92年2月6日修正公布、93年7月1日施行之專利法(下稱92年專利法)第108條準用同法第84條第1項、第3項之規定,請求被告竣新公司、亞克公司賠償原告所受之損害,並在系爭專利存續期間內,不得未經原告同意而自行或為任何第三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基於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權之物品及為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且應分別將系爭產品一、二或從事侵害行為之原料或器具銷毀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並依同法第85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請求以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計算損害賠償。再者,被告章竣源、施秀鑾分別為被告竣新公司、亞克公司之負責人,自應依民法第28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分別與被告竣新公司、亞克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四)被告峻新公司不思研發,未經原告同意,以在手工具年鑑刊載廣告之方式為販賣之要約,且在原告發出存證信函請求停止其侵害行為後,仍繼續侵害系爭專利,顯有侵害專利權之故意;又被告亞克公司亦不思研發,未經原告同意下逕行製造、使用、銷售系爭產品二,並在其產品型錄、銷售產品外包裝均打上其另行申請之新型專利字號即「台灣專利號碼:M384739」,衡諸一般在進行專利申請前,均會就前案進行搜尋,故應認被告亞克公司在其提出專利申請前已獲悉系爭專利之存在,足見被告亞克公司亦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故意。為此,爰依92年專利法第108條準用同法第85條第3項之規定,請求酌定損害額以上、損害額3倍以下之賠償。(四)聲明:1、被告峻新公司、亞克公司未經原告同意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基於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及為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2、被告應將其已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基於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生產工具全數回收並銷毀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3、被告峻新公司、章峻源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4、被告亞克公司、施秀鑾應連帶給付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5、就訴之聲明第3項、第4項,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8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3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原告法定代理人創作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及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註冊取得第I413393號發明專利權(下稱:系爭專利),專利期間自民國102年10月21日至119年1月26日止,嗣於103年12月4日讓與原告。被告向可喜於102年成立被告蓋特資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蓋特公司)後,即推出與系爭專利所揭技術相同之認證系統,並隨後提供該認證系統予訴外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銀行)及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光銀行)使用,原告獲悉中信銀行之「中信行動達人APP」及新光銀行之「新光行動保鑣」等銀行所使用由被告蓋特公司提供之「2FA鎖設備安全認證/推播互動式安全認證」系統(下稱:系爭系統),將系爭系統與系爭專利進行侵權比對分析,認定系爭系統已實施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11所界定之所有步驟。(二)系爭系統以第I465128號專利、原證13附件2至附件4為基礎進行比對,請求項1-11已構成文義讀取:1.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第1層防火牆(BankFirewall)左側為外網區,使用者可藉由手機或電腦(即相當於「一使用終端」)連線至隔離區(DemilitarizedZone,簡稱DMZ)中的WebServer(主機即為「iDGateG/WService」,功能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而WebServer與內網區之APServer(即「iDGateService」主機,功能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連接,進而和「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進行身分驗證。    (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執行一終端程式以將該使用終端之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記錄成一硬體掃描清單;」。系爭系統之「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硬體資訊組合」至少有2個以上的硬體元件識別碼,加上「每一個行動裝置之『排列組合』均為動態產生」已明顯表示會動態排列組合,其前提必然要有2個以上的硬體元件識別碼,始可進行排列組合,故產生的「devicekey」即為複數硬體元件識別碼所作成的硬體掃瞄清單。又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利用行動裝置上的硬體元件均有其各自的唯一辨識序號(即系爭專利之「硬體元件識別碼」)之特性,將多數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和硬體資訊,以動態排列組合產生「devicekey」即為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再者,被告曾至果核數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果核公司)推廣系爭系統,據果核公司營運長○○○所述,認證伺服器儲存多數硬體元件識別碼之清單,當系爭系統之使用者終端以多數硬體元件識別碼排列組合產生OTP上傳至認證伺服器進行雙向驗證,即為系爭系統所述的「綁定裝置」。是系爭系統係綁定「多數」硬體元件之識別碼作成硬體掃瞄清單。(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傳送該硬體掃描清單予該認證伺服器留存並作為使用者身分認證之依據;及」。系爭系統從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亦可知系爭系統「TrustServer」有留存「devicekey」。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述明產生OTP的方式需要「HSM上載具KEY」(「載具」英譯為「device」,故「載具KEY」即「devicekey」),進一步結合附件4第3頁之附圖及說明可知,「iDGateTrustServer」設置於內網,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其功能為「負責金鑰儲存、產製、運算及OTPSEED產生功能。」,同時「iDGateTrustServer」有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之用。是「iDGateTrustServer」必需在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始可在後續使用者裝置傳輸OTP驗證碼時,驗證後始通知網路伺服器進行交易。(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於接獲該使用終端傳來之電子資料且需確認使用者身分時,令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以確認使用者身份。」。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網銀Server連線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作雙向驗證。又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即為OnetimePassword,OTP)傳至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再者,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即說明,驗證碼係以認證Server將註冊時儲存於資料庫之「Token唯一資料(例如:序號)」和「HSM上載具KEY」(即「devicekey」,如[請求項要件1-3](b)關於HSM的部分)所運算產生。認證Server將本身產生之驗證碼與用戶傳輸之驗證碼進行比對,兩者相符即完成驗證,回覆網銀Server驗證結果(原證13號附件2第21頁第7步驟「回覆結果」)。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驗證碼」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5)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①系爭專利說明書第5頁第3段:「為了克服駭客攔 截盜取識別碼及密碼/轉帳密碼及纂改交易資料的問題,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是以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將電子資料做數位簽章,且認證伺服器傳送/接收資料經由第二通訊管道傳遞,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纂改。」;②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2段:「為了克服使用者 操作硬體身分驗證裝置不便的問題,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網路安全認證裝置,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是以終端程式自動產生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以作為使用者身分認證,且可將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製作數位簽章。」;③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4段:「為了克服使用者 需對不同網站使用不同硬體設備認證身分或對電子資料作數位簽章的問題,本發明之又一目的,是提供讓一般使用者的個人可攜式電子產品(如:手機或個人數位助理)裝上程式後可作為網路認證之個人認證方法及設備,藉此取代一般的令牌、晶片卡或隨身碟等。」是以,系爭專利以「使用終端以硬體元件唯一的硬體識別碼為基礎,排列組合作成硬體掃描清單」為技術手段,達到「比對註冊時與目前的硬體同一性」之功能,進而完成「供認證伺服器驗證使用者是否使用註冊時所綁定之裝置,以確認身份同一性」之結果。系爭系統則以「使用者裝置以硬體元件唯一的硬體識別碼為基礎,排列組合作成『devicekey』」作為技術手段,「比對註冊時與目前的硬體同一性」之功能,進而完成「供認證server驗證使用者是否使用註冊時所綁定之裝置,以確認身份同一性」之結果。兩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2.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    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1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使用終端不儲  存該硬體掃描清單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直接傳送給該認 證伺服器」。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之技術特徵,業    如前述,惟系爭系統之「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   利之「硬體掃描清單」,「devicekey」之產生方式為  裝置上的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加上硬體資訊的排列 組合,且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是以,當系爭系統註冊使用「devicekey」時,用戶直接使用終端程式掃瞄    取得即可,不需在註冊時將「devicekey」儲存於用戶   端。   3.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3:    系爭專利請求項3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2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終端程式對於  通訊網路傳送之該硬體掃描清單每次利用不同會期密鑰 進行加密處理」。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①推播喚醒APP,以動態產生A值,用以加密傳輸    資料,開始連線SERVER」及「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   簽章加密」,已述明系爭系統每次傳送資料或OTP數位簽章,均會利用A值進行加密處理,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相關資料。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進一步說明A值係「用於驗證連線時之資料加/解密及server與client交互認證之用以此類推B值用完換C值…」。從上開系爭系統傳輸資料之方式,應可知悉系爭系統以通訊網路傳送之「devicekey」均會以A值、B值或C值等方式(相當於系爭專利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3之權利範圍。4.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4:(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a)該認證伺服器發送一由該使用終端之多數硬體元件之識別碼記錄的一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予該使用終端及發送該金鑰予該網路伺服器;」。而系爭系統對應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網路伺服器及認證伺服器相關配置,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所述;「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業如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所述。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步驟「③依據初始的加密key加密個人化資料」及「④下載加密後的個人化資料」述明「認證中心」(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TrustServer」)收到使用者終端所提供之「devicekey」後,會將個人化資料加密供使用者裝置及「iDGateService」(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之間有一「Database」作為資料分享)下載。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金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金鑰」等同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金鑰」文義涵蓋「devicekey」,而構成文義讀取。(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2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一數位簽章;」。惟系爭系統之後續使用者裝置進行交易時,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⑦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進行OTP數位簽章」係指使用者終端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OTP數位簽章,相當於系爭專利之「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一數位簽章」。(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另一數位簽章;及」。而系爭系統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從何而來,茲就「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兩種可能性分述:①若另一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為「iDGateService」所產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使用者終端欲進行交易時,經由連線「iDGateG/WService」與「iDGateService」進行傳輸電子資料,「iDGateService」(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從「Database」取得「iDGateTrustServer」處理註冊流程時所儲存之「devicekey」作成另一OTP數位簽章,即構成文義讀取。②若另一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為「iDGateTrustServer」所產生:倘系爭系統係以「iDGateTrustServer」(即相當      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為主體,利用「device     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作成另一OTP數位簽章    。則文義無法讀取,惟系爭系統之「iDGateTrust   Server」除了執行數位簽章驗證之外,尚能以「devicekey」產生金鑰作為技術手段,利用金鑰將電子資料處理成另一數位簽章之功能,以達到數位簽章比對驗證之目的,與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實質相同,而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之均等範圍。(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4之技術特徵:「(d)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判斷步驟(b)的數位簽章與步驟(c)的數位簽章是否相符,若相符即確認該電子資料未被竄改」。而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至「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接著從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⑩TrustServer利用A值,於解密驗證加密資料成功後,進行OTP數位簽章進行驗證」即可知悉「iDGateTrustServer」具有判斷使用者裝置和「iDGateService」各自作成的數位簽章是否相符,以驗證電子資料是否遭到竄改。5.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5:系爭專利請求項5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終端程式對於傳送之該硬體掃描清單每次利用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①推播喚醒APP,以動態產生A值,用以加密傳輸資料,開始連線SERVER」及「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簽章加密」已述明每次傳送資料或OTP數位簽章,均會利用A值進行加密處理,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相關資料。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進一步說明A值係「用於驗證連線時之資料加/解密及server與client交互認證之用以此類推B值用完換C值…」。從上開系爭系統傳輸資料之方式,應可知悉系爭系統以通訊網路傳送之「devicekey」均會以A值、B值或C值等方式(相當於系爭專利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5之權利範圍。6.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6:系爭專利請求項6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使用終端之電子資料係一交易資料,且經過該認證伺服器/該網路伺服器確認身分後,該網路伺服器即依據該交易資料進行交易」。系爭系統由附件2之第20頁與第21頁及附件3第4頁可知,該使用終端所傳送之電子資料可為交易資料。7.系爭系統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使用,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之論述,與上開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之權利範圍論述相同。(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接收到該使用終端傳送之註冊資料後加以儲存並導入一終端程式之下載網頁;」。系爭系統其使用者於使用系爭系統前,必先與網路伺服器連線並進行註冊,而該網路伺服器於收到該使用者傳送之註冊資料後,必會儲存該註冊資料,且於成為該系統之會員後,始得被導入一相關App終端程式之下載網頁,以享有系爭系統所提供之服務。使用者從中國信託官方網頁的說明:「若您不是中國信託網路銀行客戶,請先註冊為網路銀行客戶,方可完成開通:」,進入官方網頁進行註冊為客戶後,經由網頁功能或官方網頁說明即可導引至應用程式下載頁面。(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3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自該下載網頁下載該終端程式,並於安裝後掃描硬體元件之識別碼以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傳送給認證伺服器;及」。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即說明系爭系統將「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上傳給認證伺服器。(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資料加以記錄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使該網路伺服器確認該使用者已註冊完成」。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和附件4第4頁可知,使用者裝置先以第一通訊管道與「iDGateG/WServices」連線,「iDGateG/WService」會經由「iDGateService」(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通知「iDGateTrustServer」和使用者裝置以第二通訊管道連線。待「iDGateTrustServer」完成註冊程序後,「iDGateTrustServer」會回覆「iDGateG/WService」和「iDGateService」已註冊完成。是以,系爭系統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權利範圍。8.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使用,該認證伺服器之資料庫模組建立有不同使用者之硬體掃描清單,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依前開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論述,即可知悉系爭系統具有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又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及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系統架構附圖及文字說明,「iDGateTrustServer」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和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devicekey」之用。是以,「iDGateTrustServer」在不同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於資料庫中,即相當於系爭專利「認證伺服器之資料庫模組建立有不同使用者之硬體掃描清單」。(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收到該使用終端傳來之登入資料後加以儲存並通知該認證伺服器進行身分驗證;」。系爭系統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論述,及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用戶經由WebServer連接至APServer(即「iDGateService」,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而APServer連接一資料庫(DataBase),資料庫係提供儲存「iDGate相關TOKEN序號及客戶狀態及狀態查詢作業等資料」,顯然使用者登入資料亦儲存在資料庫中。又系爭系統從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流程中,內網區之APServer進而和「iDGateTrustServer」進行身分驗證。(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3之技術特徵:「(b)該認證伺服器通知該使用終端啟用一終端程式;」。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之終端程式受驅動執行掃描硬體元件之掃描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及」。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即說明系爭系統將「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上傳給認證伺服器。(5)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4之技術特徵:「(d)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之硬體掃描清單與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若符合即確認身分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以完成登入程序」。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作雙向驗證。又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即為OnetimePassword,OTP)傳至認證Server。再者,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即說明,驗證碼係以認證Server將註冊時儲存於資料庫之「Token唯一資料(例如:序號)」和「HSM上載具KEY」(即「devicekey」,如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b)關於HSM部分所述)所運算產生。認證Server將本身產生之驗證碼與用戶傳輸之驗證碼進行比對,兩者相符即完成驗證,回覆網銀Server驗證結果(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1頁第7步驟「回覆結果」),進而完成登入程序。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驗證碼」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6)依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業如前述,則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與系爭系統之「驗證碼」二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9.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1之技術特徵:「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包括下述步驟:(a)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執行一終端程式以掃描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成一預定硬體掃描清單,且以該預定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一預定密鑰並記錄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系爭系統之「devicekey」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亦如上開一(二)1(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所述。又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iDGate安全規範」第3頁,步驟「③依據初始的加密key加密個人化資料」及「④下載加密後的個人化資料」述明「認證中心」(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TrustServer」)收到使用者終端所提供之「devicekey」後,會將個人化資料加密供使用者裝置及「iDGateService」(如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之間有「Database」)下載。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預定密鑰」等同為「硬體掃描清單」,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應能以文義涵蓋系爭系統之「devicekey」,而構成文義讀取。(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2之技術特徵:「(b)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將該預定密鑰加密後傳輸予一認證伺服器供其解密後記錄以作為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及」。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所述,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述明產生OTP的方式需要「HSM上載具KEY」(「載具」英譯為「device」,故「載具KEY」即「devicekey」),進一步結合附件4第3頁之附圖及說明可知,「iDGateTrustServer」設置於內網,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其功能為「負責金鑰儲存、產製、運算及OTPSEED產生功能」,「iDGateTrustServer」同時有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之用。是以,「iDGateTrustServer」必需在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始可在後續使用者裝置傳輸OTP驗證碼時,驗證後始通知網路伺服器進行交易。(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3之技術特徵:「(c)該手持式電子裝置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於接獲該使用終端傳來之電子資料且需確認使用者身分時,該手持式電子裝置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令該認證伺服器取得該使用終端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之密鑰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之預定密鑰比對以確認使用者身份」。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網銀Server連線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作雙向驗證。又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傳至認證Server。再者,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4)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業如上述,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與系爭系統之「驗證碼」兩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10.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0:系爭專利請求項10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其中,步驟(b)還包括子步驟(b-1)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利用該預定密鑰產生一次性密碼以傳輸予該認證伺服器供其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或子步驟(b-2)以該預定密鑰對一電子資料作一數位簽章以傳輸予該認證伺服器供其鑑定該電子資料是否被竄改」。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之「⑦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進行OTP數位簽章」、「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簽章加密」及「⑨上傳加密後的OTP數位簽+SHA256」流程可知,使用者裝置確實有利用「devicekey」取出個人化資料,並將其作成OTP數位簽章傳送含有的比對資料予認證伺服器供其驗證比對。11.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系爭專利請求項11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還包括下述步驟:(d)該手持式電子裝置於再次啟動該終端程式時,再掃描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成一新的硬體掃描清單,且以該新的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一新密鑰;及(a2)將該新密鑰比對該預定密鑰以判斷該預定密鑰是否為被竄改或該終端程式及該預定密鑰被移至另一裝置」。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重新啟動該終端程式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可以此作為判斷先前的「devicekey」是否遭到竄改或搬移。(三)被告有一專利公告第I465128號專利實施於系爭系統,且被告曾自承綁定系爭系統於行動裝置,系爭系統應有落入請求項1-11:1.被告有一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I465128號「伺服器認證方法、系統與一電腦可讀取媒體」專利(下稱:I465128專利),專利說明書有提到許多系爭系統運作細節,如:(1)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2頁第8-14行:「舉例來說,使用者使用行動通訊裝置30連線網路伺服器301,以登入伺服器為例,使用者可以透過特定軟體介面執行登入,網路伺服器301接收到相關登入資訊,會轉送到認證伺服器303,認證伺服器303中載有該使用者的註冊資訊,比如一些基本資料、行動通訊裝置30的資料(如電話號碼、國際移動設備識別碼(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IMEI)等)」已說明系爭系統會將行動裝置之硬體識別碼等作成硬體掃描清單,上傳認證伺服器。(2)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2頁倒數第5行以下:「前述由行動通訊裝置產生驗證碼的程序的前提為預先在認證伺服器註冊使用者資料,認證伺服器將根據註冊資料(如個人基本資料、驗證資料、裝置資訊等個人化資訊)產生一個日後作為產生驗證碼的種值(seed),可參閱圖4所示流程描述本發明認證系統採用種值之產生步驟實施例。」,已說明系爭系統之認證伺服器會取得裝置資訊即硬體掃描清單,並和行動裝置約定作為認證之用。(3)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3頁倒數第5行以下:「值得一提的是,此處種值的產生所引入的參數為個人化資訊,其中所使用的參數組合可以為使用者自行輸入的認證碼加上近場通訊的資訊,或是認證碼加上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或是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加上近場通訊的資訊等…」,此處則說明個人化資訊包含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等硬體掃描清單資料。(4)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7頁第8-10行和第18頁第2段:「圖7顯示之流程為本發明伺服器認證方法實施例,特別是設計於行動通訊裝置71、網路伺服模組72與認證伺服模組73之間的認證流程。….接著,行動通訊裝置71傳遞驗證碼至認證伺服模組73,如步驟704,由認證伺服模組73進行比對,也就是認證伺服模組73能夠具有如同行動通訊裝置71產生驗證碼的所需資訊,包括產生的演算方式,因此可以判斷當次驗證碼是否正確,將確認驗證碼之資訊傳送給網路伺服模組72,如步驟705,經確認驗證碼後完成對應前述存取訊息的認證程序,以確認本次存取程序為經授權的使用者進行,再由網路伺服模組72通知行動通訊裝置71允許存取(步驟706)。經認證伺服模組73對網路伺服模組72確認驗證碼後,完成對應該次存取程序的認證程序。」說明行動通訊裝置與認證伺服器之間,以硬體掃描清單為基礎,產生驗證碼作為比對,以驗證使用者身分。2.依原證21內容提及新光銀行已捨棄了簡訊OTP,而新光銀行依原證13號附件2第3-4頁可知新光銀行即為被告蓋特公司客戶,新光銀行所使用之系統即為系爭系統,被告向可喜先生於接受訪問時,提及系爭系統以和銀行約定好的手機隨機產生動態密碼傳給銀行,駭客未持有客戶的手機,即使駭客在消費者手機植入木馬程式,亦無從產生正確的動態密碼上傳給銀行,已證實系爭系統具有綁定行動裝置之功能。3.依原證8號之2014年8月4日數位時代電子媒體「[Meet創業之星]推播互動式交易認證,蓋特資訊替你安全把關」;原證9號之2015年10月8日蘋果日報電子媒體「新光行動保鏢出場 讓手機轉帳一鍵ok」;原證12號之蘋果日報2015年8月10日「中國信託網路銀行&行動達人App與蓋特資訊合作推出『鎖設備認證機制』,將非約定轉帳機制再升級!」;原證19號於2015年10月1日今周刊第980期「三隻台灣小金雞迎戰FinTech商機」可知,系爭系統具備綁定裝置之功能。4.綜上,系爭系統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1之權利範圍,而屬侵權。(四)系爭專利請求項1-11為說明書所支持,並未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1.熟習技藝人士應可清楚理解系爭專利請求項1(c)步驟的技術特徵在於「使用者終端與認證伺服器」之間係以「第二通訊管道」進行連線和傳輸硬體掃描清單,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纂改。又系爭專利請求項1使用「令」係指「讓、以致於」的意思,應不限於使用者終端和認證伺服器,在連線順序上必需由使用者終端先發動連線或上傳硬體掃描清單之情形。2.系爭專利請求項4之(d)步驟限定「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雖系爭專利說明書僅傳送「經加密之數位簽章」至認證伺服器,惟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將電子資料做數位簽章,廣義上已包含硬體掃描清單或其衍生資料,故請求項4應已為說明書所支持。3.參閱系爭專利說明書圖2之「S300驗證代號/密碼」和圖3之「S310驗證代號/密碼」,即可知悉網路伺服器能驗證使用者輸入之資訊為正確或錯誤,表示網路伺服器預先有儲存「代號/密碼」,足證網路伺服器應有儲存功能。4.系爭專利請求項8之(c)步驟:「該使用終端之終端程式受驅動執行掃描硬體元件之掃描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係說明終端程式掃描硬體元件產生硬體掃描清單後,下一步驟會再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將」表示「未來進行」的意思;則(d)步驟:「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之硬體掃描清單與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若符合即確認身分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以完成登入程序。」就進一步說明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係使用終端透過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及比對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並無「再次」上傳的實施問題。5.系爭專利請求項9之(c)步驟係手持式電子裝置加密傳輸予「認證伺服器」,而「網路伺服器」與「認證伺服器」用語係基於第三方安全認證所建構之相對概念,「網路伺服器」必要時可提供認證功能,且「認證伺服器」必要時亦可提供網路服務。若以單一主機整合「網路伺服器」與「認證伺服器」功能,則稱為「管理伺服器」。又系爭專利請求項9和請求項11亦於說明書內分別清楚說明,並未產生前後不一致之情形。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10之(b-1)步驟係指手持式電子裝置產生一次性密碼供認證伺服器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而一次性密碼為手持式電子裝置與認證伺服器雙向溝通驗證身分的流程,是需要時間去處理驗證程序而非「同步」使用,細繹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8頁第20-23行事實上可細分為三步驟:(1)在管理伺服器8方面,利用先前記錄的預定密鑰633產生一次性密碼40b(步驟S330),(2)再判斷使用者代號/一次性密碼是否正確(步驟S331)?(3)若不正確,產生錯誤訊息(步驟S332),若正確,導入服務網站(步驟S333)。」此三步驟亦有前後順序差異,應可包含在文義範圍內。    從而,系爭專利請求項1、4、7-10未違反審定時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故系爭專利請求項2-3、5-6、11亦具可專利性。(五)被告蓋特公司生產、製造、販賣、自行或使用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使用、販賣之要約、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系統之行為與被告向可喜共同侵害系爭專利,又以每用戶新台幣(下同)30元乘上用戶總數,計算損害賠償,此係依授權實施該發明專利所得收取之合理權利金。被告向可喜為被告蓋特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及民法第185條之規定,應與被告蓋特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2、3項、第97條第1、2項及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195條第1項等規定,提起本件訴訟。(六)聲明:1.被告蓋特公司不得自行或使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任何使用系爭專利之行為;亦不得自行或使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使用、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系統及其他任何依據系爭專利所直接製造之認證系統,如已製造、販賣、使用者,應即回收銷毀之。2.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台幣1千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3.被告應連帶負擔將本案判決書之標題、案號、當事人欄、案由及主文登載於自由時報與經濟日報之各第一版報頭下1日,及今周刊與商業周刊各1期之內頁廣告1頁之費用。4.上開第二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法定代理人創作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及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註冊取得第I413393號發明專利權(下稱:系爭專利),專利期間自民國102年10月21日至119年1月26日止,嗣於103年12月4日讓與原告。被告向可喜於102年成立被告蓋特資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蓋特公司)後,即推出與系爭專利所揭技術相同之認證系統,並隨後提供該認證系統予訴外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銀行)及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光銀行)使用,原告獲悉中信銀行之「中信行動達人APP」及新光銀行之「新光行動保鑣」等銀行所使用由被告蓋特公司提供之「2FA鎖設備安全認證/推播互動式安全認證」系統(下稱:系爭系統),將系爭系統與系爭專利進行侵權比對分析,認定系爭系統已實施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11所界定之所有步驟。(二)系爭系統以第I465128號專利、原證13附件2至附件4為基礎進行比對,請求項1-11已構成文義讀取:1.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第1層防火牆(BankFirewall)左側為外網區,使用者可藉由手機或電腦(即相當於「一使用終端」)連線至隔離區(DemilitarizedZone,簡稱DMZ)中的WebServer(主機即為「iDGateG/WService」,功能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而WebServer與內網區之APServer(即「iDGateService」主機,功能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連接,進而和「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進行身分驗證。    (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執行一終端程式以將該使用終端之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記錄成一硬體掃描清單;」。系爭系統之「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硬體資訊組合」至少有2個以上的硬體元件識別碼,加上「每一個行動裝置之『排列組合』均為動態產生」已明顯表示會動態排列組合,其前提必然要有2個以上的硬體元件識別碼,始可進行排列組合,故產生的「devicekey」即為複數硬體元件識別碼所作成的硬體掃瞄清單。又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利用行動裝置上的硬體元件均有其各自的唯一辨識序號(即系爭專利之「硬體元件識別碼」)之特性,將多數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和硬體資訊,以動態排列組合產生「devicekey」即為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再者,被告曾至果核數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果核公司)推廣系爭系統,據果核公司營運長○○○所述,認證伺服器儲存多數硬體元件識別碼之清單,當系爭系統之使用者終端以多數硬體元件識別碼排列組合產生OTP上傳至認證伺服器進行雙向驗證,即為系爭系統所述的「綁定裝置」。是系爭系統係綁定「多數」硬體元件之識別碼作成硬體掃瞄清單。(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傳送該硬體掃描清單予該認證伺服器留存並作為使用者身分認證之依據;及」。系爭系統從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亦可知系爭系統「TrustServer」有留存「devicekey」。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述明產生OTP的方式需要「HSM上載具KEY」(「載具」英譯為「device」,故「載具KEY」即「devicekey」),進一步結合附件4第3頁之附圖及說明可知,「iDGateTrustServer」設置於內網,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其功能為「負責金鑰儲存、產製、運算及OTPSEED產生功能。」,同時「iDGateTrustServer」有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之用。是「iDGateTrustServer」必需在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始可在後續使用者裝置傳輸OTP驗證碼時,驗證後始通知網路伺服器進行交易。(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於接獲該使用終端傳來之電子資料且需確認使用者身分時,令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以確認使用者身份。」。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網銀Server連線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作雙向驗證。又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即為OnetimePassword,OTP)傳至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再者,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即說明,驗證碼係以認證Server將註冊時儲存於資料庫之「Token唯一資料(例如:序號)」和「HSM上載具KEY」(即「devicekey」,如[請求項要件1-3](b)關於HSM的部分)所運算產生。認證Server將本身產生之驗證碼與用戶傳輸之驗證碼進行比對,兩者相符即完成驗證,回覆網銀Server驗證結果(原證13號附件2第21頁第7步驟「回覆結果」)。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驗證碼」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5)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①系爭專利說明書第5頁第3段:「為了克服駭客攔 截盜取識別碼及密碼/轉帳密碼及纂改交易資料的問題,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是以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將電子資料做數位簽章,且認證伺服器傳送/接收資料經由第二通訊管道傳遞,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纂改。」;②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2段:「為了克服使用者 操作硬體身分驗證裝置不便的問題,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網路安全認證裝置,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是以終端程式自動產生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以作為使用者身分認證,且可將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製作數位簽章。」;③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4段:「為了克服使用者 需對不同網站使用不同硬體設備認證身分或對電子資料作數位簽章的問題,本發明之又一目的,是提供讓一般使用者的個人可攜式電子產品(如:手機或個人數位助理)裝上程式後可作為網路認證之個人認證方法及設備,藉此取代一般的令牌、晶片卡或隨身碟等。」是以,系爭專利以「使用終端以硬體元件唯一的硬體識別碼為基礎,排列組合作成硬體掃描清單」為技術手段,達到「比對註冊時與目前的硬體同一性」之功能,進而完成「供認證伺服器驗證使用者是否使用註冊時所綁定之裝置,以確認身份同一性」之結果。系爭系統則以「使用者裝置以硬體元件唯一的硬體識別碼為基礎,排列組合作成『devicekey』」作為技術手段,「比對註冊時與目前的硬體同一性」之功能,進而完成「供認證server驗證使用者是否使用註冊時所綁定之裝置,以確認身份同一性」之結果。兩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2.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    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1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使用終端不儲  存該硬體掃描清單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直接傳送給該認 證伺服器」。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之技術特徵,業    如前述,惟系爭系統之「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   利之「硬體掃描清單」,「devicekey」之產生方式為  裝置上的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加上硬體資訊的排列 組合,且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是以,當系爭系統註冊使用「devicekey」時,用戶直接使用終端程式掃瞄    取得即可,不需在註冊時將「devicekey」儲存於用戶   端。   3.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3:    系爭專利請求項3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2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終端程式對於  通訊網路傳送之該硬體掃描清單每次利用不同會期密鑰 進行加密處理」。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①推播喚醒APP,以動態產生A值,用以加密傳輸    資料,開始連線SERVER」及「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   簽章加密」,已述明系爭系統每次傳送資料或OTP數位簽章,均會利用A值進行加密處理,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相關資料。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進一步說明A值係「用於驗證連線時之資料加/解密及server與client交互認證之用以此類推B值用完換C值…」。從上開系爭系統傳輸資料之方式,應可知悉系爭系統以通訊網路傳送之「devicekey」均會以A值、B值或C值等方式(相當於系爭專利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3之權利範圍。4.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4:(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a)該認證伺服器發送一由該使用終端之多數硬體元件之識別碼記錄的一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予該使用終端及發送該金鑰予該網路伺服器;」。而系爭系統對應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網路伺服器及認證伺服器相關配置,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所述;「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業如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所述。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步驟「③依據初始的加密key加密個人化資料」及「④下載加密後的個人化資料」述明「認證中心」(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TrustServer」)收到使用者終端所提供之「devicekey」後,會將個人化資料加密供使用者裝置及「iDGateService」(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之間有一「Database」作為資料分享)下載。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金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金鑰」等同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金鑰」文義涵蓋「devicekey」,而構成文義讀取。(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2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一數位簽章;」。惟系爭系統之後續使用者裝置進行交易時,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⑦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進行OTP數位簽章」係指使用者終端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OTP數位簽章,相當於系爭專利之「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一數位簽章」。(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另一數位簽章;及」。而系爭系統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從何而來,茲就「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兩種可能性分述:①若另一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為「iDGateService」所產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使用者終端欲進行交易時,經由連線「iDGateG/WService」與「iDGateService」進行傳輸電子資料,「iDGateService」(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從「Database」取得「iDGateTrustServer」處理註冊流程時所儲存之「devicekey」作成另一OTP數位簽章,即構成文義讀取。②若另一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為「iDGateTrustServer」所產生:倘系爭系統係以「iDGateTrustServer」(即相當      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為主體,利用「device     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作成另一OTP數位簽章    。則文義無法讀取,惟系爭系統之「iDGateTrust   Server」除了執行數位簽章驗證之外,尚能以「devicekey」產生金鑰作為技術手段,利用金鑰將電子資料處理成另一數位簽章之功能,以達到數位簽章比對驗證之目的,與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實質相同,而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之均等範圍。(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4之技術特徵:「(d)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判斷步驟(b)的數位簽章與步驟(c)的數位簽章是否相符,若相符即確認該電子資料未被竄改」。而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至「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接著從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⑩TrustServer利用A值,於解密驗證加密資料成功後,進行OTP數位簽章進行驗證」即可知悉「iDGateTrustServer」具有判斷使用者裝置和「iDGateService」各自作成的數位簽章是否相符,以驗證電子資料是否遭到竄改。5.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5:系爭專利請求項5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終端程式對於傳送之該硬體掃描清單每次利用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①推播喚醒APP,以動態產生A值,用以加密傳輸資料,開始連線SERVER」及「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簽章加密」已述明每次傳送資料或OTP數位簽章,均會利用A值進行加密處理,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相關資料。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進一步說明A值係「用於驗證連線時之資料加/解密及server與client交互認證之用以此類推B值用完換C值…」。從上開系爭系統傳輸資料之方式,應可知悉系爭系統以通訊網路傳送之「devicekey」均會以A值、B值或C值等方式(相當於系爭專利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5之權利範圍。6.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6:系爭專利請求項6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使用終端之電子資料係一交易資料,且經過該認證伺服器/該網路伺服器確認身分後,該網路伺服器即依據該交易資料進行交易」。系爭系統由附件2之第20頁與第21頁及附件3第4頁可知,該使用終端所傳送之電子資料可為交易資料。7.系爭系統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使用,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之論述,與上開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之權利範圍論述相同。(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接收到該使用終端傳送之註冊資料後加以儲存並導入一終端程式之下載網頁;」。系爭系統其使用者於使用系爭系統前,必先與網路伺服器連線並進行註冊,而該網路伺服器於收到該使用者傳送之註冊資料後,必會儲存該註冊資料,且於成為該系統之會員後,始得被導入一相關App終端程式之下載網頁,以享有系爭系統所提供之服務。使用者從中國信託官方網頁的說明:「若您不是中國信託網路銀行客戶,請先註冊為網路銀行客戶,方可完成開通:」,進入官方網頁進行註冊為客戶後,經由網頁功能或官方網頁說明即可導引至應用程式下載頁面。(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3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自該下載網頁下載該終端程式,並於安裝後掃描硬體元件之識別碼以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傳送給認證伺服器;及」。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即說明系爭系統將「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上傳給認證伺服器。(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資料加以記錄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使該網路伺服器確認該使用者已註冊完成」。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和附件4第4頁可知,使用者裝置先以第一通訊管道與「iDGateG/WServices」連線,「iDGateG/WService」會經由「iDGateService」(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通知「iDGateTrustServer」和使用者裝置以第二通訊管道連線。待「iDGateTrustServer」完成註冊程序後,「iDGateTrustServer」會回覆「iDGateG/WService」和「iDGateService」已註冊完成。是以,系爭系統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權利範圍。8.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使用,該認證伺服器之資料庫模組建立有不同使用者之硬體掃描清單,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依前開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論述,即可知悉系爭系統具有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又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及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系統架構附圖及文字說明,「iDGateTrustServer」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和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devicekey」之用。是以,「iDGateTrustServer」在不同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於資料庫中,即相當於系爭專利「認證伺服器之資料庫模組建立有不同使用者之硬體掃描清單」。(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收到該使用終端傳來之登入資料後加以儲存並通知該認證伺服器進行身分驗證;」。系爭系統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論述,及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用戶經由WebServer連接至APServer(即「iDGateService」,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而APServer連接一資料庫(DataBase),資料庫係提供儲存「iDGate相關TOKEN序號及客戶狀態及狀態查詢作業等資料」,顯然使用者登入資料亦儲存在資料庫中。又系爭系統從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流程中,內網區之APServer進而和「iDGateTrustServer」進行身分驗證。(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3之技術特徵:「(b)該認證伺服器通知該使用終端啟用一終端程式;」。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之終端程式受驅動執行掃描硬體元件之掃描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及」。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即說明系爭系統將「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上傳給認證伺服器。(5)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4之技術特徵:「(d)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之硬體掃描清單與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若符合即確認身分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以完成登入程序」。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作雙向驗證。又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即為OnetimePassword,OTP)傳至認證Server。再者,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即說明,驗證碼係以認證Server將註冊時儲存於資料庫之「Token唯一資料(例如:序號)」和「HSM上載具KEY」(即「devicekey」,如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b)關於HSM部分所述)所運算產生。認證Server將本身產生之驗證碼與用戶傳輸之驗證碼進行比對,兩者相符即完成驗證,回覆網銀Server驗證結果(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1頁第7步驟「回覆結果」),進而完成登入程序。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驗證碼」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6)依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業如前述,則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與系爭系統之「驗證碼」二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9.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1之技術特徵:「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包括下述步驟:(a)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執行一終端程式以掃描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成一預定硬體掃描清單,且以該預定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一預定密鑰並記錄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系爭系統之「devicekey」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亦如上開一(二)1(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所述。又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iDGate安全規範」第3頁,步驟「③依據初始的加密key加密個人化資料」及「④下載加密後的個人化資料」述明「認證中心」(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TrustServer」)收到使用者終端所提供之「devicekey」後,會將個人化資料加密供使用者裝置及「iDGateService」(如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之間有「Database」)下載。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預定密鑰」等同為「硬體掃描清單」,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應能以文義涵蓋系爭系統之「devicekey」,而構成文義讀取。(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2之技術特徵:「(b)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將該預定密鑰加密後傳輸予一認證伺服器供其解密後記錄以作為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及」。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所述,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述明產生OTP的方式需要「HSM上載具KEY」(「載具」英譯為「device」,故「載具KEY」即「devicekey」),進一步結合附件4第3頁之附圖及說明可知,「iDGateTrustServer」設置於內網,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其功能為「負責金鑰儲存、產製、運算及OTPSEED產生功能」,「iDGateTrustServer」同時有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之用。是以,「iDGateTrustServer」必需在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始可在後續使用者裝置傳輸OTP驗證碼時,驗證後始通知網路伺服器進行交易。(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3之技術特徵:「(c)該手持式電子裝置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於接獲該使用終端傳來之電子資料且需確認使用者身分時,該手持式電子裝置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令該認證伺服器取得該使用終端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之密鑰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之預定密鑰比對以確認使用者身份」。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網銀Server連線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作雙向驗證。又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傳至認證Server。再者,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4)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業如上述,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與系爭系統之「驗證碼」兩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10.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0:系爭專利請求項10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其中,步驟(b)還包括子步驟(b-1)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利用該預定密鑰產生一次性密碼以傳輸予該認證伺服器供其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或子步驟(b-2)以該預定密鑰對一電子資料作一數位簽章以傳輸予該認證伺服器供其鑑定該電子資料是否被竄改」。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之「⑦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進行OTP數位簽章」、「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簽章加密」及「⑨上傳加密後的OTP數位簽+SHA256」流程可知,使用者裝置確實有利用「devicekey」取出個人化資料,並將其作成OTP數位簽章傳送含有的比對資料予認證伺服器供其驗證比對。11.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系爭專利請求項11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還包括下述步驟:(d)該手持式電子裝置於再次啟動該終端程式時,再掃描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成一新的硬體掃描清單,且以該新的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一新密鑰;及(a2)將該新密鑰比對該預定密鑰以判斷該預定密鑰是否為被竄改或該終端程式及該預定密鑰被移至另一裝置」。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重新啟動該終端程式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可以此作為判斷先前的「devicekey」是否遭到竄改或搬移。(三)被告有一專利公告第I465128號專利實施於系爭系統,且被告曾自承綁定系爭系統於行動裝置,系爭系統應有落入請求項1-11:1.被告有一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I465128號「伺服器認證方法、系統與一電腦可讀取媒體」專利(下稱:I465128專利),專利說明書有提到許多系爭系統運作細節,如:(1)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2頁第8-14行:「舉例來說,使用者使用行動通訊裝置30連線網路伺服器301,以登入伺服器為例,使用者可以透過特定軟體介面執行登入,網路伺服器301接收到相關登入資訊,會轉送到認證伺服器303,認證伺服器303中載有該使用者的註冊資訊,比如一些基本資料、行動通訊裝置30的資料(如電話號碼、國際移動設備識別碼(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IMEI)等)」已說明系爭系統會將行動裝置之硬體識別碼等作成硬體掃描清單,上傳認證伺服器。(2)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2頁倒數第5行以下:「前述由行動通訊裝置產生驗證碼的程序的前提為預先在認證伺服器註冊使用者資料,認證伺服器將根據註冊資料(如個人基本資料、驗證資料、裝置資訊等個人化資訊)產生一個日後作為產生驗證碼的種值(seed),可參閱圖4所示流程描述本發明認證系統採用種值之產生步驟實施例。」,已說明系爭系統之認證伺服器會取得裝置資訊即硬體掃描清單,並和行動裝置約定作為認證之用。(3)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3頁倒數第5行以下:「值得一提的是,此處種值的產生所引入的參數為個人化資訊,其中所使用的參數組合可以為使用者自行輸入的認證碼加上近場通訊的資訊,或是認證碼加上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或是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加上近場通訊的資訊等…」,此處則說明個人化資訊包含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等硬體掃描清單資料。(4)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7頁第8-10行和第18頁第2段:「圖7顯示之流程為本發明伺服器認證方法實施例,特別是設計於行動通訊裝置71、網路伺服模組72與認證伺服模組73之間的認證流程。….接著,行動通訊裝置71傳遞驗證碼至認證伺服模組73,如步驟704,由認證伺服模組73進行比對,也就是認證伺服模組73能夠具有如同行動通訊裝置71產生驗證碼的所需資訊,包括產生的演算方式,因此可以判斷當次驗證碼是否正確,將確認驗證碼之資訊傳送給網路伺服模組72,如步驟705,經確認驗證碼後完成對應前述存取訊息的認證程序,以確認本次存取程序為經授權的使用者進行,再由網路伺服模組72通知行動通訊裝置71允許存取(步驟706)。經認證伺服模組73對網路伺服模組72確認驗證碼後,完成對應該次存取程序的認證程序。」說明行動通訊裝置與認證伺服器之間,以硬體掃描清單為基礎,產生驗證碼作為比對,以驗證使用者身分。2.依原證21內容提及新光銀行已捨棄了簡訊OTP,而新光銀行依原證13號附件2第3-4頁可知新光銀行即為被告蓋特公司客戶,新光銀行所使用之系統即為系爭系統,被告向可喜先生於接受訪問時,提及系爭系統以和銀行約定好的手機隨機產生動態密碼傳給銀行,駭客未持有客戶的手機,即使駭客在消費者手機植入木馬程式,亦無從產生正確的動態密碼上傳給銀行,已證實系爭系統具有綁定行動裝置之功能。3.依原證8號之2014年8月4日數位時代電子媒體「[Meet創業之星]推播互動式交易認證,蓋特資訊替你安全把關」;原證9號之2015年10月8日蘋果日報電子媒體「新光行動保鏢出場 讓手機轉帳一鍵ok」;原證12號之蘋果日報2015年8月10日「中國信託網路銀行&行動達人App與蓋特資訊合作推出『鎖設備認證機制』,將非約定轉帳機制再升級!」;原證19號於2015年10月1日今周刊第980期「三隻台灣小金雞迎戰FinTech商機」可知,系爭系統具備綁定裝置之功能。4.綜上,系爭系統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1之權利範圍,而屬侵權。(四)系爭專利請求項1-11為說明書所支持,並未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1.熟習技藝人士應可清楚理解系爭專利請求項1(c)步驟的技術特徵在於「使用者終端與認證伺服器」之間係以「第二通訊管道」進行連線和傳輸硬體掃描清單,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纂改。又系爭專利請求項1使用「令」係指「讓、以致於」的意思,應不限於使用者終端和認證伺服器,在連線順序上必需由使用者終端先發動連線或上傳硬體掃描清單之情形。2.系爭專利請求項4之(d)步驟限定「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雖系爭專利說明書僅傳送「經加密之數位簽章」至認證伺服器,惟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將電子資料做數位簽章,廣義上已包含硬體掃描清單或其衍生資料,故請求項4應已為說明書所支持。3.參閱系爭專利說明書圖2之「S300驗證代號/密碼」和圖3之「S310驗證代號/密碼」,即可知悉網路伺服器能驗證使用者輸入之資訊為正確或錯誤,表示網路伺服器預先有儲存「代號/密碼」,足證網路伺服器應有儲存功能。4.系爭專利請求項8之(c)步驟:「該使用終端之終端程式受驅動執行掃描硬體元件之掃描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係說明終端程式掃描硬體元件產生硬體掃描清單後,下一步驟會再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將」表示「未來進行」的意思;則(d)步驟:「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之硬體掃描清單與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若符合即確認身分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以完成登入程序。」就進一步說明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係使用終端透過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及比對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並無「再次」上傳的實施問題。5.系爭專利請求項9之(c)步驟係手持式電子裝置加密傳輸予「認證伺服器」,而「網路伺服器」與「認證伺服器」用語係基於第三方安全認證所建構之相對概念,「網路伺服器」必要時可提供認證功能,且「認證伺服器」必要時亦可提供網路服務。若以單一主機整合「網路伺服器」與「認證伺服器」功能,則稱為「管理伺服器」。又系爭專利請求項9和請求項11亦於說明書內分別清楚說明,並未產生前後不一致之情形。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10之(b-1)步驟係指手持式電子裝置產生一次性密碼供認證伺服器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而一次性密碼為手持式電子裝置與認證伺服器雙向溝通驗證身分的流程,是需要時間去處理驗證程序而非「同步」使用,細繹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8頁第20-23行事實上可細分為三步驟:(1)在管理伺服器8方面,利用先前記錄的預定密鑰633產生一次性密碼40b(步驟S330),(2)再判斷使用者代號/一次性密碼是否正確(步驟S331)?(3)若不正確,產生錯誤訊息(步驟S332),若正確,導入服務網站(步驟S333)。」此三步驟亦有前後順序差異,應可包含在文義範圍內。    從而,系爭專利請求項1、4、7-10未違反審定時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故系爭專利請求項2-3、5-6、11亦具可專利性。(五)被告蓋特公司生產、製造、販賣、自行或使用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使用、販賣之要約、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系統之行為與被告向可喜共同侵害系爭專利,又以每用戶新台幣(下同)30元乘上用戶總數,計算損害賠償,此係依授權實施該發明專利所得收取之合理權利金。被告向可喜為被告蓋特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及民法第185條之規定,應與被告蓋特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2、3項、第97條第1、2項及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195條第1項等規定,提起本件訴訟。(六)聲明:1.被告蓋特公司不得自行或使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任何使用系爭專利之行為;亦不得自行或使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使用、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系統及其他任何依據系爭專利所直接製造之認證系統,如已製造、販賣、使用者,應即回收銷毀之。2.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台幣1千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3.被告應連帶負擔將本案判決書之標題、案號、當事人欄、案由及主文登載於自由時報與經濟日報之各第一版報頭下1日,及今周刊與商業周刊各1期之內頁廣告1頁之費用。4.上開第二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1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0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2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法定代理人創作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及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註冊取得第I413393號發明專利權(下稱:系爭專利),專利期間自民國102年10月21日至119年1月26日止,嗣於103年12月4日讓與原告。被告向可喜於102年成立被告蓋特資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蓋特公司)後,即推出與系爭專利所揭技術相同之認證系統,並隨後提供該認證系統予訴外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銀行)及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光銀行)使用,原告獲悉中信銀行之「中信行動達人APP」及新光銀行之「新光行動保鑣」等銀行所使用由被告蓋特公司提供之「2FA鎖設備安全認證/推播互動式安全認證」系統(下稱:系爭系統),將系爭系統與系爭專利進行侵權比對分析,認定系爭系統已實施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11所界定之所有步驟。(二)系爭系統以第I465128號專利、原證13附件2至附件4為基礎進行比對,請求項1-11已構成文義讀取:1.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第1層防火牆(BankFirewall)左側為外網區,使用者可藉由手機或電腦(即相當於「一使用終端」)連線至隔離區(DemilitarizedZone,簡稱DMZ)中的WebServer(主機即為「iDGateG/WService」,功能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而WebServer與內網區之APServer(即「iDGateService」主機,功能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連接,進而和「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進行身分驗證。    (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執行一終端程式以將該使用終端之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記錄成一硬體掃描清單;」。系爭系統之「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硬體資訊組合」至少有2個以上的硬體元件識別碼,加上「每一個行動裝置之『排列組合』均為動態產生」已明顯表示會動態排列組合,其前提必然要有2個以上的硬體元件識別碼,始可進行排列組合,故產生的「devicekey」即為複數硬體元件識別碼所作成的硬體掃瞄清單。又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利用行動裝置上的硬體元件均有其各自的唯一辨識序號(即系爭專利之「硬體元件識別碼」)之特性,將多數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和硬體資訊,以動態排列組合產生「devicekey」即為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再者,被告曾至果核數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果核公司)推廣系爭系統,據果核公司營運長○○○所述,認證伺服器儲存多數硬體元件識別碼之清單,當系爭系統之使用者終端以多數硬體元件識別碼排列組合產生OTP上傳至認證伺服器進行雙向驗證,即為系爭系統所述的「綁定裝置」。是系爭系統係綁定「多數」硬體元件之識別碼作成硬體掃瞄清單。(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傳送該硬體掃描清單予該認證伺服器留存並作為使用者身分認證之依據;及」。系爭系統從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亦可知系爭系統「TrustServer」有留存「devicekey」。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述明產生OTP的方式需要「HSM上載具KEY」(「載具」英譯為「device」,故「載具KEY」即「devicekey」),進一步結合附件4第3頁之附圖及說明可知,「iDGateTrustServer」設置於內網,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其功能為「負責金鑰儲存、產製、運算及OTPSEED產生功能。」,同時「iDGateTrustServer」有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之用。是「iDGateTrustServer」必需在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始可在後續使用者裝置傳輸OTP驗證碼時,驗證後始通知網路伺服器進行交易。(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於接獲該使用終端傳來之電子資料且需確認使用者身分時,令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以確認使用者身份。」。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網銀Server連線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作雙向驗證。又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即為OnetimePassword,OTP)傳至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再者,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即說明,驗證碼係以認證Server將註冊時儲存於資料庫之「Token唯一資料(例如:序號)」和「HSM上載具KEY」(即「devicekey」,如[請求項要件1-3](b)關於HSM的部分)所運算產生。認證Server將本身產生之驗證碼與用戶傳輸之驗證碼進行比對,兩者相符即完成驗證,回覆網銀Server驗證結果(原證13號附件2第21頁第7步驟「回覆結果」)。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驗證碼」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5)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①系爭專利說明書第5頁第3段:「為了克服駭客攔 截盜取識別碼及密碼/轉帳密碼及纂改交易資料的問題,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是以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將電子資料做數位簽章,且認證伺服器傳送/接收資料經由第二通訊管道傳遞,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纂改。」;②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2段:「為了克服使用者 操作硬體身分驗證裝置不便的問題,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網路安全認證裝置,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是以終端程式自動產生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以作為使用者身分認證,且可將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製作數位簽章。」;③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4段:「為了克服使用者 需對不同網站使用不同硬體設備認證身分或對電子資料作數位簽章的問題,本發明之又一目的,是提供讓一般使用者的個人可攜式電子產品(如:手機或個人數位助理)裝上程式後可作為網路認證之個人認證方法及設備,藉此取代一般的令牌、晶片卡或隨身碟等。」是以,系爭專利以「使用終端以硬體元件唯一的硬體識別碼為基礎,排列組合作成硬體掃描清單」為技術手段,達到「比對註冊時與目前的硬體同一性」之功能,進而完成「供認證伺服器驗證使用者是否使用註冊時所綁定之裝置,以確認身份同一性」之結果。系爭系統則以「使用者裝置以硬體元件唯一的硬體識別碼為基礎,排列組合作成『devicekey』」作為技術手段,「比對註冊時與目前的硬體同一性」之功能,進而完成「供認證server驗證使用者是否使用註冊時所綁定之裝置,以確認身份同一性」之結果。兩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2.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    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1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使用終端不儲  存該硬體掃描清單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直接傳送給該認 證伺服器」。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之技術特徵,業    如前述,惟系爭系統之「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   利之「硬體掃描清單」,「devicekey」之產生方式為  裝置上的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加上硬體資訊的排列 組合,且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是以,當系爭系統註冊使用「devicekey」時,用戶直接使用終端程式掃瞄    取得即可,不需在註冊時將「devicekey」儲存於用戶   端。   3.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3:    系爭專利請求項3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2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終端程式對於  通訊網路傳送之該硬體掃描清單每次利用不同會期密鑰 進行加密處理」。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①推播喚醒APP,以動態產生A值,用以加密傳輸    資料,開始連線SERVER」及「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   簽章加密」,已述明系爭系統每次傳送資料或OTP數位簽章,均會利用A值進行加密處理,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相關資料。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進一步說明A值係「用於驗證連線時之資料加/解密及server與client交互認證之用以此類推B值用完換C值…」。從上開系爭系統傳輸資料之方式,應可知悉系爭系統以通訊網路傳送之「devicekey」均會以A值、B值或C值等方式(相當於系爭專利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3之權利範圍。4.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4:(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a)該認證伺服器發送一由該使用終端之多數硬體元件之識別碼記錄的一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予該使用終端及發送該金鑰予該網路伺服器;」。而系爭系統對應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網路伺服器及認證伺服器相關配置,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所述;「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業如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所述。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步驟「③依據初始的加密key加密個人化資料」及「④下載加密後的個人化資料」述明「認證中心」(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TrustServer」)收到使用者終端所提供之「devicekey」後,會將個人化資料加密供使用者裝置及「iDGateService」(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之間有一「Database」作為資料分享)下載。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金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金鑰」等同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金鑰」文義涵蓋「devicekey」,而構成文義讀取。(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2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一數位簽章;」。惟系爭系統之後續使用者裝置進行交易時,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⑦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進行OTP數位簽章」係指使用者終端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OTP數位簽章,相當於系爭專利之「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一數位簽章」。(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另一數位簽章;及」。而系爭系統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從何而來,茲就「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兩種可能性分述:①若另一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為「iDGateService」所產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使用者終端欲進行交易時,經由連線「iDGateG/WService」與「iDGateService」進行傳輸電子資料,「iDGateService」(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從「Database」取得「iDGateTrustServer」處理註冊流程時所儲存之「devicekey」作成另一OTP數位簽章,即構成文義讀取。②若另一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為「iDGateTrustServer」所產生:倘系爭系統係以「iDGateTrustServer」(即相當      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為主體,利用「device     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作成另一OTP數位簽章    。則文義無法讀取,惟系爭系統之「iDGateTrust   Server」除了執行數位簽章驗證之外,尚能以「devicekey」產生金鑰作為技術手段,利用金鑰將電子資料處理成另一數位簽章之功能,以達到數位簽章比對驗證之目的,與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實質相同,而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之均等範圍。(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4之技術特徵:「(d)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判斷步驟(b)的數位簽章與步驟(c)的數位簽章是否相符,若相符即確認該電子資料未被竄改」。而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至「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接著從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⑩TrustServer利用A值,於解密驗證加密資料成功後,進行OTP數位簽章進行驗證」即可知悉「iDGateTrustServer」具有判斷使用者裝置和「iDGateService」各自作成的數位簽章是否相符,以驗證電子資料是否遭到竄改。5.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5:系爭專利請求項5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終端程式對於傳送之該硬體掃描清單每次利用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①推播喚醒APP,以動態產生A值,用以加密傳輸資料,開始連線SERVER」及「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簽章加密」已述明每次傳送資料或OTP數位簽章,均會利用A值進行加密處理,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相關資料。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進一步說明A值係「用於驗證連線時之資料加/解密及server與client交互認證之用以此類推B值用完換C值…」。從上開系爭系統傳輸資料之方式,應可知悉系爭系統以通訊網路傳送之「devicekey」均會以A值、B值或C值等方式(相當於系爭專利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5之權利範圍。6.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6:系爭專利請求項6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使用終端之電子資料係一交易資料,且經過該認證伺服器/該網路伺服器確認身分後,該網路伺服器即依據該交易資料進行交易」。系爭系統由附件2之第20頁與第21頁及附件3第4頁可知,該使用終端所傳送之電子資料可為交易資料。7.系爭系統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使用,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之論述,與上開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之權利範圍論述相同。(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接收到該使用終端傳送之註冊資料後加以儲存並導入一終端程式之下載網頁;」。系爭系統其使用者於使用系爭系統前,必先與網路伺服器連線並進行註冊,而該網路伺服器於收到該使用者傳送之註冊資料後,必會儲存該註冊資料,且於成為該系統之會員後,始得被導入一相關App終端程式之下載網頁,以享有系爭系統所提供之服務。使用者從中國信託官方網頁的說明:「若您不是中國信託網路銀行客戶,請先註冊為網路銀行客戶,方可完成開通:」,進入官方網頁進行註冊為客戶後,經由網頁功能或官方網頁說明即可導引至應用程式下載頁面。(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3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自該下載網頁下載該終端程式,並於安裝後掃描硬體元件之識別碼以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傳送給認證伺服器;及」。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即說明系爭系統將「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上傳給認證伺服器。(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資料加以記錄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使該網路伺服器確認該使用者已註冊完成」。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和附件4第4頁可知,使用者裝置先以第一通訊管道與「iDGateG/WServices」連線,「iDGateG/WService」會經由「iDGateService」(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通知「iDGateTrustServer」和使用者裝置以第二通訊管道連線。待「iDGateTrustServer」完成註冊程序後,「iDGateTrustServer」會回覆「iDGateG/WService」和「iDGateService」已註冊完成。是以,系爭系統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權利範圍。8.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使用,該認證伺服器之資料庫模組建立有不同使用者之硬體掃描清單,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依前開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論述,即可知悉系爭系統具有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又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及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系統架構附圖及文字說明,「iDGateTrustServer」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和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devicekey」之用。是以,「iDGateTrustServer」在不同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於資料庫中,即相當於系爭專利「認證伺服器之資料庫模組建立有不同使用者之硬體掃描清單」。(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收到該使用終端傳來之登入資料後加以儲存並通知該認證伺服器進行身分驗證;」。系爭系統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論述,及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用戶經由WebServer連接至APServer(即「iDGateService」,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而APServer連接一資料庫(DataBase),資料庫係提供儲存「iDGate相關TOKEN序號及客戶狀態及狀態查詢作業等資料」,顯然使用者登入資料亦儲存在資料庫中。又系爭系統從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流程中,內網區之APServer進而和「iDGateTrustServer」進行身分驗證。(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3之技術特徵:「(b)該認證伺服器通知該使用終端啟用一終端程式;」。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之終端程式受驅動執行掃描硬體元件之掃描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及」。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即說明系爭系統將「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上傳給認證伺服器。(5)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4之技術特徵:「(d)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之硬體掃描清單與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若符合即確認身分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以完成登入程序」。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作雙向驗證。又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即為OnetimePassword,OTP)傳至認證Server。再者,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即說明,驗證碼係以認證Server將註冊時儲存於資料庫之「Token唯一資料(例如:序號)」和「HSM上載具KEY」(即「devicekey」,如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b)關於HSM部分所述)所運算產生。認證Server將本身產生之驗證碼與用戶傳輸之驗證碼進行比對,兩者相符即完成驗證,回覆網銀Server驗證結果(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1頁第7步驟「回覆結果」),進而完成登入程序。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驗證碼」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6)依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業如前述,則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與系爭系統之「驗證碼」二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9.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1之技術特徵:「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包括下述步驟:(a)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執行一終端程式以掃描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成一預定硬體掃描清單,且以該預定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一預定密鑰並記錄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系爭系統之「devicekey」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亦如上開一(二)1(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所述。又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iDGate安全規範」第3頁,步驟「③依據初始的加密key加密個人化資料」及「④下載加密後的個人化資料」述明「認證中心」(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TrustServer」)收到使用者終端所提供之「devicekey」後,會將個人化資料加密供使用者裝置及「iDGateService」(如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之間有「Database」)下載。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預定密鑰」等同為「硬體掃描清單」,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應能以文義涵蓋系爭系統之「devicekey」,而構成文義讀取。(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2之技術特徵:「(b)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將該預定密鑰加密後傳輸予一認證伺服器供其解密後記錄以作為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及」。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所述,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述明產生OTP的方式需要「HSM上載具KEY」(「載具」英譯為「device」,故「載具KEY」即「devicekey」),進一步結合附件4第3頁之附圖及說明可知,「iDGateTrustServer」設置於內網,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其功能為「負責金鑰儲存、產製、運算及OTPSEED產生功能」,「iDGateTrustServer」同時有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之用。是以,「iDGateTrustServer」必需在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始可在後續使用者裝置傳輸OTP驗證碼時,驗證後始通知網路伺服器進行交易。(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3之技術特徵:「(c)該手持式電子裝置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於接獲該使用終端傳來之電子資料且需確認使用者身分時,該手持式電子裝置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令該認證伺服器取得該使用終端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之密鑰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之預定密鑰比對以確認使用者身份」。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網銀Server連線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作雙向驗證。又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傳至認證Server。再者,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4)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業如上述,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與系爭系統之「驗證碼」兩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10.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0:系爭專利請求項10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其中,步驟(b)還包括子步驟(b-1)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利用該預定密鑰產生一次性密碼以傳輸予該認證伺服器供其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或子步驟(b-2)以該預定密鑰對一電子資料作一數位簽章以傳輸予該認證伺服器供其鑑定該電子資料是否被竄改」。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之「⑦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進行OTP數位簽章」、「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簽章加密」及「⑨上傳加密後的OTP數位簽+SHA256」流程可知,使用者裝置確實有利用「devicekey」取出個人化資料,並將其作成OTP數位簽章傳送含有的比對資料予認證伺服器供其驗證比對。11.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系爭專利請求項11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還包括下述步驟:(d)該手持式電子裝置於再次啟動該終端程式時,再掃描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成一新的硬體掃描清單,且以該新的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一新密鑰;及(a2)將該新密鑰比對該預定密鑰以判斷該預定密鑰是否為被竄改或該終端程式及該預定密鑰被移至另一裝置」。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重新啟動該終端程式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可以此作為判斷先前的「devicekey」是否遭到竄改或搬移。(三)被告有一專利公告第I465128號專利實施於系爭系統,且被告曾自承綁定系爭系統於行動裝置,系爭系統應有落入請求項1-11:1.被告有一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I465128號「伺服器認證方法、系統與一電腦可讀取媒體」專利(下稱:I465128專利),專利說明書有提到許多系爭系統運作細節,如:(1)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2頁第8-14行:「舉例來說,使用者使用行動通訊裝置30連線網路伺服器301,以登入伺服器為例,使用者可以透過特定軟體介面執行登入,網路伺服器301接收到相關登入資訊,會轉送到認證伺服器303,認證伺服器303中載有該使用者的註冊資訊,比如一些基本資料、行動通訊裝置30的資料(如電話號碼、國際移動設備識別碼(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IMEI)等)」已說明系爭系統會將行動裝置之硬體識別碼等作成硬體掃描清單,上傳認證伺服器。(2)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2頁倒數第5行以下:「前述由行動通訊裝置產生驗證碼的程序的前提為預先在認證伺服器註冊使用者資料,認證伺服器將根據註冊資料(如個人基本資料、驗證資料、裝置資訊等個人化資訊)產生一個日後作為產生驗證碼的種值(seed),可參閱圖4所示流程描述本發明認證系統採用種值之產生步驟實施例。」,已說明系爭系統之認證伺服器會取得裝置資訊即硬體掃描清單,並和行動裝置約定作為認證之用。(3)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3頁倒數第5行以下:「值得一提的是,此處種值的產生所引入的參數為個人化資訊,其中所使用的參數組合可以為使用者自行輸入的認證碼加上近場通訊的資訊,或是認證碼加上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或是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加上近場通訊的資訊等…」,此處則說明個人化資訊包含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等硬體掃描清單資料。(4)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7頁第8-10行和第18頁第2段:「圖7顯示之流程為本發明伺服器認證方法實施例,特別是設計於行動通訊裝置71、網路伺服模組72與認證伺服模組73之間的認證流程。….接著,行動通訊裝置71傳遞驗證碼至認證伺服模組73,如步驟704,由認證伺服模組73進行比對,也就是認證伺服模組73能夠具有如同行動通訊裝置71產生驗證碼的所需資訊,包括產生的演算方式,因此可以判斷當次驗證碼是否正確,將確認驗證碼之資訊傳送給網路伺服模組72,如步驟705,經確認驗證碼後完成對應前述存取訊息的認證程序,以確認本次存取程序為經授權的使用者進行,再由網路伺服模組72通知行動通訊裝置71允許存取(步驟706)。經認證伺服模組73對網路伺服模組72確認驗證碼後,完成對應該次存取程序的認證程序。」說明行動通訊裝置與認證伺服器之間,以硬體掃描清單為基礎,產生驗證碼作為比對,以驗證使用者身分。2.依原證21內容提及新光銀行已捨棄了簡訊OTP,而新光銀行依原證13號附件2第3-4頁可知新光銀行即為被告蓋特公司客戶,新光銀行所使用之系統即為系爭系統,被告向可喜先生於接受訪問時,提及系爭系統以和銀行約定好的手機隨機產生動態密碼傳給銀行,駭客未持有客戶的手機,即使駭客在消費者手機植入木馬程式,亦無從產生正確的動態密碼上傳給銀行,已證實系爭系統具有綁定行動裝置之功能。3.依原證8號之2014年8月4日數位時代電子媒體「[Meet創業之星]推播互動式交易認證,蓋特資訊替你安全把關」;原證9號之2015年10月8日蘋果日報電子媒體「新光行動保鏢出場 讓手機轉帳一鍵ok」;原證12號之蘋果日報2015年8月10日「中國信託網路銀行&行動達人App與蓋特資訊合作推出『鎖設備認證機制』,將非約定轉帳機制再升級!」;原證19號於2015年10月1日今周刊第980期「三隻台灣小金雞迎戰FinTech商機」可知,系爭系統具備綁定裝置之功能。4.綜上,系爭系統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1之權利範圍,而屬侵權。(四)系爭專利請求項1-11為說明書所支持,並未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1.熟習技藝人士應可清楚理解系爭專利請求項1(c)步驟的技術特徵在於「使用者終端與認證伺服器」之間係以「第二通訊管道」進行連線和傳輸硬體掃描清單,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纂改。又系爭專利請求項1使用「令」係指「讓、以致於」的意思,應不限於使用者終端和認證伺服器,在連線順序上必需由使用者終端先發動連線或上傳硬體掃描清單之情形。2.系爭專利請求項4之(d)步驟限定「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雖系爭專利說明書僅傳送「經加密之數位簽章」至認證伺服器,惟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將電子資料做數位簽章,廣義上已包含硬體掃描清單或其衍生資料,故請求項4應已為說明書所支持。3.參閱系爭專利說明書圖2之「S300驗證代號/密碼」和圖3之「S310驗證代號/密碼」,即可知悉網路伺服器能驗證使用者輸入之資訊為正確或錯誤,表示網路伺服器預先有儲存「代號/密碼」,足證網路伺服器應有儲存功能。4.系爭專利請求項8之(c)步驟:「該使用終端之終端程式受驅動執行掃描硬體元件之掃描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係說明終端程式掃描硬體元件產生硬體掃描清單後,下一步驟會再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將」表示「未來進行」的意思;則(d)步驟:「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之硬體掃描清單與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若符合即確認身分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以完成登入程序。」就進一步說明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係使用終端透過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及比對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並無「再次」上傳的實施問題。5.系爭專利請求項9之(c)步驟係手持式電子裝置加密傳輸予「認證伺服器」,而「網路伺服器」與「認證伺服器」用語係基於第三方安全認證所建構之相對概念,「網路伺服器」必要時可提供認證功能,且「認證伺服器」必要時亦可提供網路服務。若以單一主機整合「網路伺服器」與「認證伺服器」功能,則稱為「管理伺服器」。又系爭專利請求項9和請求項11亦於說明書內分別清楚說明,並未產生前後不一致之情形。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10之(b-1)步驟係指手持式電子裝置產生一次性密碼供認證伺服器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而一次性密碼為手持式電子裝置與認證伺服器雙向溝通驗證身分的流程,是需要時間去處理驗證程序而非「同步」使用,細繹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8頁第20-23行事實上可細分為三步驟:(1)在管理伺服器8方面,利用先前記錄的預定密鑰633產生一次性密碼40b(步驟S330),(2)再判斷使用者代號/一次性密碼是否正確(步驟S331)?(3)若不正確,產生錯誤訊息(步驟S332),若正確,導入服務網站(步驟S333)。」此三步驟亦有前後順序差異,應可包含在文義範圍內。    從而,系爭專利請求項1、4、7-10未違反審定時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故系爭專利請求項2-3、5-6、11亦具可專利性。(五)被告蓋特公司生產、製造、販賣、自行或使用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使用、販賣之要約、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系統之行為與被告向可喜共同侵害系爭專利,又以每用戶新台幣(下同)30元乘上用戶總數,計算損害賠償,此係依授權實施該發明專利所得收取之合理權利金。被告向可喜為被告蓋特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及民法第185條之規定,應與被告蓋特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2、3項、第97條第1、2項及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195條第1項等規定,提起本件訴訟。(六)聲明:1.被告蓋特公司不得自行或使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任何使用系爭專利之行為;亦不得自行或使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使用、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系統及其他任何依據系爭專利所直接製造之認證系統,如已製造、販賣、使用者,應即回收銷毀之。2.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台幣1千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3.被告應連帶負擔將本案判決書之標題、案號、當事人欄、案由及主文登載於自由時報與經濟日報之各第一版報頭下1日,及今周刊與商業周刊各1期之內頁廣告1頁之費用。4.上開第二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商標權移轉登記
(一)原告法定代理人創作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及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註冊取得第I413393號發明專利權(下稱:系爭專利),專利期間自民國102年10月21日至119年1月26日止,嗣於103年12月4日讓與原告。被告向可喜於102年成立被告蓋特資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蓋特公司)後,即推出與系爭專利所揭技術相同之認證系統,並隨後提供該認證系統予訴外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銀行)及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光銀行)使用,原告獲悉中信銀行之「中信行動達人APP」及新光銀行之「新光行動保鑣」等銀行所使用由被告蓋特公司提供之「2FA鎖設備安全認證/推播互動式安全認證」系統(下稱:系爭系統),將系爭系統與系爭專利進行侵權比對分析,認定系爭系統已實施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11所界定之所有步驟。(二)系爭系統以第I465128號專利、原證13附件2至附件4為基礎進行比對,請求項1-11已構成文義讀取:1.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第1層防火牆(BankFirewall)左側為外網區,使用者可藉由手機或電腦(即相當於「一使用終端」)連線至隔離區(DemilitarizedZone,簡稱DMZ)中的WebServer(主機即為「iDGateG/WService」,功能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而WebServer與內網區之APServer(即「iDGateService」主機,功能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連接,進而和「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進行身分驗證。    (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執行一終端程式以將該使用終端之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記錄成一硬體掃描清單;」。系爭系統之「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硬體資訊組合」至少有2個以上的硬體元件識別碼,加上「每一個行動裝置之『排列組合』均為動態產生」已明顯表示會動態排列組合,其前提必然要有2個以上的硬體元件識別碼,始可進行排列組合,故產生的「devicekey」即為複數硬體元件識別碼所作成的硬體掃瞄清單。又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利用行動裝置上的硬體元件均有其各自的唯一辨識序號(即系爭專利之「硬體元件識別碼」)之特性,將多數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和硬體資訊,以動態排列組合產生「devicekey」即為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再者,被告曾至果核數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果核公司)推廣系爭系統,據果核公司營運長○○○所述,認證伺服器儲存多數硬體元件識別碼之清單,當系爭系統之使用者終端以多數硬體元件識別碼排列組合產生OTP上傳至認證伺服器進行雙向驗證,即為系爭系統所述的「綁定裝置」。是系爭系統係綁定「多數」硬體元件之識別碼作成硬體掃瞄清單。(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傳送該硬體掃描清單予該認證伺服器留存並作為使用者身分認證之依據;及」。系爭系統從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亦可知系爭系統「TrustServer」有留存「devicekey」。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述明產生OTP的方式需要「HSM上載具KEY」(「載具」英譯為「device」,故「載具KEY」即「devicekey」),進一步結合附件4第3頁之附圖及說明可知,「iDGateTrustServer」設置於內網,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其功能為「負責金鑰儲存、產製、運算及OTPSEED產生功能。」,同時「iDGateTrustServer」有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之用。是「iDGateTrustServer」必需在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始可在後續使用者裝置傳輸OTP驗證碼時,驗證後始通知網路伺服器進行交易。(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於接獲該使用終端傳來之電子資料且需確認使用者身分時,令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以確認使用者身份。」。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網銀Server連線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作雙向驗證。又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即為OnetimePassword,OTP)傳至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再者,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即說明,驗證碼係以認證Server將註冊時儲存於資料庫之「Token唯一資料(例如:序號)」和「HSM上載具KEY」(即「devicekey」,如[請求項要件1-3](b)關於HSM的部分)所運算產生。認證Server將本身產生之驗證碼與用戶傳輸之驗證碼進行比對,兩者相符即完成驗證,回覆網銀Server驗證結果(原證13號附件2第21頁第7步驟「回覆結果」)。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驗證碼」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5)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①系爭專利說明書第5頁第3段:「為了克服駭客攔 截盜取識別碼及密碼/轉帳密碼及纂改交易資料的問題,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是以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將電子資料做數位簽章,且認證伺服器傳送/接收資料經由第二通訊管道傳遞,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纂改。」;②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2段:「為了克服使用者 操作硬體身分驗證裝置不便的問題,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網路安全認證裝置,所採用的技術手段是以終端程式自動產生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以作為使用者身分認證,且可將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製作數位簽章。」;③系爭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4段:「為了克服使用者 需對不同網站使用不同硬體設備認證身分或對電子資料作數位簽章的問題,本發明之又一目的,是提供讓一般使用者的個人可攜式電子產品(如:手機或個人數位助理)裝上程式後可作為網路認證之個人認證方法及設備,藉此取代一般的令牌、晶片卡或隨身碟等。」是以,系爭專利以「使用終端以硬體元件唯一的硬體識別碼為基礎,排列組合作成硬體掃描清單」為技術手段,達到「比對註冊時與目前的硬體同一性」之功能,進而完成「供認證伺服器驗證使用者是否使用註冊時所綁定之裝置,以確認身份同一性」之結果。系爭系統則以「使用者裝置以硬體元件唯一的硬體識別碼為基礎,排列組合作成『devicekey』」作為技術手段,「比對註冊時與目前的硬體同一性」之功能,進而完成「供認證server驗證使用者是否使用註冊時所綁定之裝置,以確認身份同一性」之結果。兩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2.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    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1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使用終端不儲  存該硬體掃描清單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直接傳送給該認 證伺服器」。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之技術特徵,業    如前述,惟系爭系統之「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   利之「硬體掃描清單」,「devicekey」之產生方式為  裝置上的硬體資訊之唯一辨識序號加上硬體資訊的排列 組合,且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是以,當系爭系統註冊使用「devicekey」時,用戶直接使用終端程式掃瞄    取得即可,不需在註冊時將「devicekey」儲存於用戶   端。   3.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3:    系爭專利請求項3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2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終端程式對於  通訊網路傳送之該硬體掃描清單每次利用不同會期密鑰 進行加密處理」。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①推播喚醒APP,以動態產生A值,用以加密傳輸    資料,開始連線SERVER」及「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   簽章加密」,已述明系爭系統每次傳送資料或OTP數位簽章,均會利用A值進行加密處理,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相關資料。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進一步說明A值係「用於驗證連線時之資料加/解密及server與client交互認證之用以此類推B值用完換C值…」。從上開系爭系統傳輸資料之方式,應可知悉系爭系統以通訊網路傳送之「devicekey」均會以A值、B值或C值等方式(相當於系爭專利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3之權利範圍。4.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4:(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a)該認證伺服器發送一由該使用終端之多數硬體元件之識別碼記錄的一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予該使用終端及發送該金鑰予該網路伺服器;」。而系爭系統對應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網路伺服器及認證伺服器相關配置,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所述;「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業如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所述。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步驟「③依據初始的加密key加密個人化資料」及「④下載加密後的個人化資料」述明「認證中心」(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TrustServer」)收到使用者終端所提供之「devicekey」後,會將個人化資料加密供使用者裝置及「iDGateService」(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之間有一「Database」作為資料分享)下載。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金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金鑰」等同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金鑰」文義涵蓋「devicekey」,而構成文義讀取。(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2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一數位簽章;」。惟系爭系統之後續使用者裝置進行交易時,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⑦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進行OTP數位簽章」係指使用者終端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OTP數位簽章,相當於系爭專利之「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一數位簽章」。(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利用該金鑰將該電子資料處理成另一數位簽章;及」。而系爭系統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從何而來,茲就「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兩種可能性分述:①若另一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為「iDGateService」所產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使用者終端欲進行交易時,經由連線「iDGateG/WService」與「iDGateService」進行傳輸電子資料,「iDGateService」(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從「Database」取得「iDGateTrustServer」處理註冊流程時所儲存之「devicekey」作成另一OTP數位簽章,即構成文義讀取。②若另一作為驗證使用的OTP數位簽章為「iDGateTrustServer」所產生:倘系爭系統係以「iDGateTrustServer」(即相當      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為主體,利用「device     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作成另一OTP數位簽章    。則文義無法讀取,惟系爭系統之「iDGateTrust   Server」除了執行數位簽章驗證之外,尚能以「devicekey」產生金鑰作為技術手段,利用金鑰將電子資料處理成另一數位簽章之功能,以達到數位簽章比對驗證之目的,與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實質相同,而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3之均等範圍。(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4-4之技術特徵:「(d)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判斷步驟(b)的數位簽章與步驟(c)的數位簽章是否相符,若相符即確認該電子資料未被竄改」。而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至「iDGateTrust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接著從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⑩TrustServer利用A值,於解密驗證加密資料成功後,進行OTP數位簽章進行驗證」即可知悉「iDGateTrustServer」具有判斷使用者裝置和「iDGateService」各自作成的數位簽章是否相符,以驗證電子資料是否遭到竄改。5.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5:系爭專利請求項5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終端程式對於傳送之該硬體掃描清單每次利用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①推播喚醒APP,以動態產生A值,用以加密傳輸資料,開始連線SERVER」及「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簽章加密」已述明每次傳送資料或OTP數位簽章,均會利用A值進行加密處理,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相關資料。又依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進一步說明A值係「用於驗證連線時之資料加/解密及server與client交互認證之用以此類推B值用完換C值…」。從上開系爭系統傳輸資料之方式,應可知悉系爭系統以通訊網路傳送之「devicekey」均會以A值、B值或C值等方式(相當於系爭專利不同會期密鑰)進行加密處理,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5之權利範圍。6.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6:系爭專利請求項6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網路安全認證方法,其中,該使用終端之電子資料係一交易資料,且經過該認證伺服器/該網路伺服器確認身分後,該網路伺服器即依據該交易資料進行交易」。系爭系統由附件2之第20頁與第21頁及附件3第4頁可知,該使用終端所傳送之電子資料可為交易資料。7.系爭系統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使用,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之論述,與上開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之權利範圍論述相同。(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接收到該使用終端傳送之註冊資料後加以儲存並導入一終端程式之下載網頁;」。系爭系統其使用者於使用系爭系統前,必先與網路伺服器連線並進行註冊,而該網路伺服器於收到該使用者傳送之註冊資料後,必會儲存該註冊資料,且於成為該系統之會員後,始得被導入一相關App終端程式之下載網頁,以享有系爭系統所提供之服務。使用者從中國信託官方網頁的說明:「若您不是中國信託網路銀行客戶,請先註冊為網路銀行客戶,方可完成開通:」,進入官方網頁進行註冊為客戶後,經由網頁功能或官方網頁說明即可導引至應用程式下載頁面。(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3之技術特徵:「(b)該使用終端自該下載網頁下載該終端程式,並於安裝後掃描硬體元件之識別碼以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傳送給認證伺服器;及」。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即說明系爭系統將「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上傳給認證伺服器。(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7-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資料加以記錄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使該網路伺服器確認該使用者已註冊完成」。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和附件4第4頁可知,使用者裝置先以第一通訊管道與「iDGateG/WServices」連線,「iDGateG/WService」會經由「iDGateService」(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通知「iDGateTrustServer」和使用者裝置以第二通訊管道連線。待「iDGateTrustServer」完成註冊程序後,「iDGateTrustServer」會回覆「iDGateG/WService」和「iDGateService」已註冊完成。是以,系爭系統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權利範圍。8.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8:(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1之技術特徵:「一種網路安全認證方法,配合至少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使用,該認證伺服器之資料庫模組建立有不同使用者之硬體掃描清單,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系爭系統依前開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論述,即可知悉系爭系統具有一使用終端、一網路伺服器及一認證伺服器。又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及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系統架構附圖及文字說明,「iDGateTrustServer」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和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devicekey」之用。是以,「iDGateTrustServer」在不同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於資料庫中,即相當於系爭專利「認證伺服器之資料庫模組建立有不同使用者之硬體掃描清單」。(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2之技術特徵:「(a)該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收到該使用終端傳來之登入資料後加以儲存並通知該認證伺服器進行身分驗證;」。系爭系統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1之論述,及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用戶經由WebServer連接至APServer(即「iDGateService」,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伺服器),而APServer連接一資料庫(DataBase),資料庫係提供儲存「iDGate相關TOKEN序號及客戶狀態及狀態查詢作業等資料」,顯然使用者登入資料亦儲存在資料庫中。又系爭系統從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流程中,內網區之APServer進而和「iDGateTrustServer」進行身分驗證。(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3之技術特徵:「(b)該認證伺服器通知該使用終端啟用一終端程式;」。系爭系統係以手機執行終端程式。(4)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4之技術特徵:「(c)該使用終端之終端程式受驅動執行掃描硬體元件之掃描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及」。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3頁「②加密key上傳TrustServer」,即說明系爭系統將「devicekey」(即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上傳給認證伺服器。(5)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8-4之技術特徵:「(d)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之硬體掃描清單與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若符合即確認身分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以完成登入程序」。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作雙向驗證。又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即為OnetimePassword,OTP)傳至認證Server。再者,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即說明,驗證碼係以認證Server將註冊時儲存於資料庫之「Token唯一資料(例如:序號)」和「HSM上載具KEY」(即「devicekey」,如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b)關於HSM部分所述)所運算產生。認證Server將本身產生之驗證碼與用戶傳輸之驗證碼進行比對,兩者相符即完成驗證,回覆網銀Server驗證結果(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1頁第7步驟「回覆結果」),進而完成登入程序。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驗證碼」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6)依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業如前述,則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與系爭系統之「驗證碼」二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9.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9:(1)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1之技術特徵:「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包括下述步驟:(a)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執行一終端程式以掃描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成一預定硬體掃描清單,且以該預定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一預定密鑰並記錄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系爭系統之「devicekey」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亦如上開一(二)1(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2所述。又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iDGate安全規範」第3頁,步驟「③依據初始的加密key加密個人化資料」及「④下載加密後的個人化資料」述明「認證中心」(即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TrustServer」)收到使用者終端所提供之「devicekey」後,會將個人化資料加密供使用者裝置及「iDGateService」(如原證13號附件4第3頁「iDGateService」和「iDGateTrustServer」之間有「Database」)下載。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預定密鑰」等同為「硬體掃描清單」,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應能以文義涵蓋系爭系統之「devicekey」,而構成文義讀取。(2)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2之技術特徵:「(b)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將該預定密鑰加密後傳輸予一認證伺服器供其解密後記錄以作為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及」。依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1-3所述,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43頁述明產生OTP的方式需要「HSM上載具KEY」(「載具」英譯為「device」,故「載具KEY」即「devicekey」),進一步結合附件4第3頁之附圖及說明可知,「iDGateTrustServer」設置於內網,具有一HSM硬體安控模組,其功能為「負責金鑰儲存、產製、運算及OTPSEED產生功能」,「iDGateTrustServer」同時有一「Database」作儲存管理之用。是以,「iDGateTrustServer」必需在使用者註冊時預先儲存「devicekey」,始可在後續使用者裝置傳輸OTP驗證碼時,驗證後始通知網路伺服器進行交易。(3)系爭專利請求項要件9-3之技術特徵:「(c)該手持式電子裝置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該網路伺服器於接獲該使用終端傳來之電子資料且需確認使用者身分時,該手持式電子裝置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令該認證伺服器取得該使用終端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之密鑰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之預定密鑰比對以確認使用者身份」。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用戶(即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輸入交易內容並向網銀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第一通訊管道與該網路伺服器連線」)。網銀Server執行用戶交易內容前,需先辨識使用者身分是否真實,網銀Server連線使認證Server向用戶綁定的行動裝置(即註冊系爭系統時綁定「devicekey」的手機)進行推播,用戶解開APP鎖之後會與認證Server連線(相當於系爭專利之「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作雙向驗證。又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與「認證Server」(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認證伺服器)連線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故將交易內容及個人化資料作成驗證碼傳至認證Server。再者,在文義上,系爭專利之「預定密鑰」係由「硬體掃描清單」所製備,故其比對之基礎仍為「硬體掃描清單」,應能以文義涵蓋之,而構成文義讀取。(4)系爭專利說明書提到「硬體掃描清單」具有三項目的,業如上述,系爭專利之硬體掃描清單,與系爭系統之「驗證碼」兩者構成實質相同,應有均等侵害之適用。10.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0:系爭專利請求項10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其中,步驟(b)還包括子步驟(b-1)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利用該預定密鑰產生一次性密碼以傳輸予該認證伺服器供其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或子步驟(b-2)以該預定密鑰對一電子資料作一數位簽章以傳輸予該認證伺服器供其鑑定該電子資料是否被竄改」。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3第4頁之「⑦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進行OTP數位簽章」、「⑧利用A值將OTP數位簽章加密」及「⑨上傳加密後的OTP數位簽+SHA256」流程可知,使用者裝置確實有利用「devicekey」取出個人化資料,並將其作成OTP數位簽章傳送含有的比對資料予認證伺服器供其驗證比對。11.系爭系統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系爭專利請求項11之技術特徵:「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認證方法,還包括下述步驟:(d)該手持式電子裝置於再次啟動該終端程式時,再掃描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多數個硬體元件之識別碼成一新的硬體掃描清單,且以該新的硬體掃描清單製作一新密鑰;及(a2)將該新密鑰比對該預定密鑰以判斷該預定密鑰是否為被竄改或該終端程式及該預定密鑰被移至另一裝置」。惟系爭系統依原證13號附件2第20頁可知,用戶收到認證Server傳來交易內容,同時利用「devicekey」將個人化資料取出,由於原證13號附件3第5頁可知悉「devicekey」的特性具有「每次會自動更新perso加密key的組合」,故當使用者裝置重新啟動該終端程式時,每次會自動更新加密後的「devicekey」,可以此作為判斷先前的「devicekey」是否遭到竄改或搬移。(三)被告有一專利公告第I465128號專利實施於系爭系統,且被告曾自承綁定系爭系統於行動裝置,系爭系統應有落入請求項1-11:1.被告有一中華民國專利發明第I465128號「伺服器認證方法、系統與一電腦可讀取媒體」專利(下稱:I465128專利),專利說明書有提到許多系爭系統運作細節,如:(1)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2頁第8-14行:「舉例來說,使用者使用行動通訊裝置30連線網路伺服器301,以登入伺服器為例,使用者可以透過特定軟體介面執行登入,網路伺服器301接收到相關登入資訊,會轉送到認證伺服器303,認證伺服器303中載有該使用者的註冊資訊,比如一些基本資料、行動通訊裝置30的資料(如電話號碼、國際移動設備識別碼(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IMEI)等)」已說明系爭系統會將行動裝置之硬體識別碼等作成硬體掃描清單,上傳認證伺服器。(2)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2頁倒數第5行以下:「前述由行動通訊裝置產生驗證碼的程序的前提為預先在認證伺服器註冊使用者資料,認證伺服器將根據註冊資料(如個人基本資料、驗證資料、裝置資訊等個人化資訊)產生一個日後作為產生驗證碼的種值(seed),可參閱圖4所示流程描述本發明認證系統採用種值之產生步驟實施例。」,已說明系爭系統之認證伺服器會取得裝置資訊即硬體掃描清單,並和行動裝置約定作為認證之用。(3)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3頁倒數第5行以下:「值得一提的是,此處種值的產生所引入的參數為個人化資訊,其中所使用的參數組合可以為使用者自行輸入的認證碼加上近場通訊的資訊,或是認證碼加上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或是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加上近場通訊的資訊等…」,此處則說明個人化資訊包含行動通訊裝置的硬體資訊等硬體掃描清單資料。(4)I465128專利說明書第17頁第8-10行和第18頁第2段:「圖7顯示之流程為本發明伺服器認證方法實施例,特別是設計於行動通訊裝置71、網路伺服模組72與認證伺服模組73之間的認證流程。….接著,行動通訊裝置71傳遞驗證碼至認證伺服模組73,如步驟704,由認證伺服模組73進行比對,也就是認證伺服模組73能夠具有如同行動通訊裝置71產生驗證碼的所需資訊,包括產生的演算方式,因此可以判斷當次驗證碼是否正確,將確認驗證碼之資訊傳送給網路伺服模組72,如步驟705,經確認驗證碼後完成對應前述存取訊息的認證程序,以確認本次存取程序為經授權的使用者進行,再由網路伺服模組72通知行動通訊裝置71允許存取(步驟706)。經認證伺服模組73對網路伺服模組72確認驗證碼後,完成對應該次存取程序的認證程序。」說明行動通訊裝置與認證伺服器之間,以硬體掃描清單為基礎,產生驗證碼作為比對,以驗證使用者身分。2.依原證21內容提及新光銀行已捨棄了簡訊OTP,而新光銀行依原證13號附件2第3-4頁可知新光銀行即為被告蓋特公司客戶,新光銀行所使用之系統即為系爭系統,被告向可喜先生於接受訪問時,提及系爭系統以和銀行約定好的手機隨機產生動態密碼傳給銀行,駭客未持有客戶的手機,即使駭客在消費者手機植入木馬程式,亦無從產生正確的動態密碼上傳給銀行,已證實系爭系統具有綁定行動裝置之功能。3.依原證8號之2014年8月4日數位時代電子媒體「[Meet創業之星]推播互動式交易認證,蓋特資訊替你安全把關」;原證9號之2015年10月8日蘋果日報電子媒體「新光行動保鏢出場 讓手機轉帳一鍵ok」;原證12號之蘋果日報2015年8月10日「中國信託網路銀行&行動達人App與蓋特資訊合作推出『鎖設備認證機制』,將非約定轉帳機制再升級!」;原證19號於2015年10月1日今周刊第980期「三隻台灣小金雞迎戰FinTech商機」可知,系爭系統具備綁定裝置之功能。4.綜上,系爭系統已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11之權利範圍,而屬侵權。(四)系爭專利請求項1-11為說明書所支持,並未違反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1.熟習技藝人士應可清楚理解系爭專利請求項1(c)步驟的技術特徵在於「使用者終端與認證伺服器」之間係以「第二通訊管道」進行連線和傳輸硬體掃描清單,避免駭客攔截盜取纂改。又系爭專利請求項1使用「令」係指「讓、以致於」的意思,應不限於使用者終端和認證伺服器,在連線順序上必需由使用者終端先發動連線或上傳硬體掃描清單之情形。2.系爭專利請求項4之(d)步驟限定「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雖系爭專利說明書僅傳送「經加密之數位簽章」至認證伺服器,惟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製成之金鑰將電子資料做數位簽章,廣義上已包含硬體掃描清單或其衍生資料,故請求項4應已為說明書所支持。3.參閱系爭專利說明書圖2之「S300驗證代號/密碼」和圖3之「S310驗證代號/密碼」,即可知悉網路伺服器能驗證使用者輸入之資訊為正確或錯誤,表示網路伺服器預先有儲存「代號/密碼」,足證網路伺服器應有儲存功能。4.系爭專利請求項8之(c)步驟:「該使用終端之終端程式受驅動執行掃描硬體元件之掃描產生一硬體掃描清單後,『將』該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係說明終端程式掃描硬體元件產生硬體掃描清單後,下一步驟會再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將」表示「未來進行」的意思;則(d)步驟:「該使用終端藉由一不同於該第一通訊管道的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並『令』該使用終端上傳重新掃描之硬體掃描清單給該認證伺服器用來與保存在該認證伺服器內該使用終端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該認證伺服器將收到之硬體掃描清單與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比對,若符合即確認身分並通知該網路伺服器以完成登入程序。」就進一步說明硬體掃描清單傳送給該認證伺服器係使用終端透過第二通訊管道與該認證伺服器連線及比對資料庫模組之硬體掃描清單,並無「再次」上傳的實施問題。5.系爭專利請求項9之(c)步驟係手持式電子裝置加密傳輸予「認證伺服器」,而「網路伺服器」與「認證伺服器」用語係基於第三方安全認證所建構之相對概念,「網路伺服器」必要時可提供認證功能,且「認證伺服器」必要時亦可提供網路服務。若以單一主機整合「網路伺服器」與「認證伺服器」功能,則稱為「管理伺服器」。又系爭專利請求項9和請求項11亦於說明書內分別清楚說明,並未產生前後不一致之情形。再者,系爭專利請求項10之(b-1)步驟係指手持式電子裝置產生一次性密碼供認證伺服器未來驗證使用者身分之用,而一次性密碼為手持式電子裝置與認證伺服器雙向溝通驗證身分的流程,是需要時間去處理驗證程序而非「同步」使用,細繹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8頁第20-23行事實上可細分為三步驟:(1)在管理伺服器8方面,利用先前記錄的預定密鑰633產生一次性密碼40b(步驟S330),(2)再判斷使用者代號/一次性密碼是否正確(步驟S331)?(3)若不正確,產生錯誤訊息(步驟S332),若正確,導入服務網站(步驟S333)。」此三步驟亦有前後順序差異,應可包含在文義範圍內。    從而,系爭專利請求項1、4、7-10未違反審定時專利法第26條第2項規定,故系爭專利請求項2-3、5-6、11亦具可專利性。(五)被告蓋特公司生產、製造、販賣、自行或使用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使用、販賣之要約、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系統之行為與被告向可喜共同侵害系爭專利,又以每用戶新台幣(下同)30元乘上用戶總數,計算損害賠償,此係依授權實施該發明專利所得收取之合理權利金。被告向可喜為被告蓋特公司之法定代理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及民法第185條之規定,應與被告蓋特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2、3項、第97條第1、2項及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195條第1項等規定,提起本件訴訟。(六)聲明:1.被告蓋特公司不得自行或使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任何使用系爭專利之行為;亦不得自行或使他人直接或間接為使用、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系統及其他任何依據系爭專利所直接製造之認證系統,如已製造、販賣、使用者,應即回收銷毀之。2.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台幣1千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3.被告應連帶負擔將本案判決書之標題、案號、當事人欄、案由及主文登載於自由時報與經濟日報之各第一版報頭下1日,及今周刊與商業周刊各1期之內頁廣告1頁之費用。4.上開第二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8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79",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1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4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18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一)原告為發明第I263658號「聚甲醛樹脂製接線端鈕」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民國95年10月11日起至111年12月23日止。原告係以生產各種有機和無機工業化學品、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為其主要業務,尤以生產供製造硬碟機接線端鈕(RAMP)所使用之樹脂原料聞名於世。原告日前獲悉,被告銘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銘異公司)係由被告鈦騰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鈦騰公司)供應樹脂原料,生產製造型號為DT319C之接線端紐(RAMP)產品(下稱系爭產品),供應客戶,主要係販售予美商WesternDigitalCorporation製成硬碟機產品。原告於臺灣市場上購得美商WesternDigitalCorporation之硬碟機產品(WD7500BPKT),取得內部搭載之刻有「M」字符號之系爭產品,於100年11月29日透過理律法律事務所發函警告被告銘異公司,請其停止侵害系爭專利並函詢刻有「M」字符號之系爭產品是否為該公司所生產製造,被告銘異公司於101年1月10日回函承認系爭產品為其所生產製造。經原告將系爭產品送經原告公司「基盤技術研究所」進行分析鑑定,分析結果並經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汪昆立教授進行驗證後,鑑定結果為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侵害系爭專利權利甚明,爰依專利法專利法第84條第1項、第3項、第85條第1項第2款、第2項、第3項、民法第185條提起本件訴訟。(二)系爭專利並無應撤銷原因:1.證據2無法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構成要件:(1)被告將「美國第2001/0000000號專利」即證據2說明書所揭示之「polyethylenewax」誤指為「聚乙烯」,實際上應為「聚乙烯蠟」;再者,被告等復又陳稱「polyethylenewax」(即應為「聚乙烯蠟」)即可比對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b-1)之構成要件,然而實際上,由其所揭示作為潤滑劑中一種蠟類之聚乙烯蠟(polyethylenewax)之物性(例如黏度、軟化度、針入度等)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b-1)之聚烯樹脂(polyolefinresin)之差異觀之,即可知二者明顯為不相同;再者,系爭專利說明書比較例5係以聚乙烯蠟(polyethylenewax)作為潤滑劑,而由表1至表5所示結果可知「添加有在來之聚甲醛樹脂所使用的低分子之潤滑劑者,如實施溶劑洗滌時滑動性能(摩擦係數及摩耗量)均顯著惡化」。由此可知,聚乙烯蠟在溶劑洗淨後會有顯著的滑動性低落之情形,並無法達到系爭專利所欲解決之「不會在溶劑洗淨後呈現顯著的滑動性之低落」之課題及目的;是由以上說明足徵證據2所揭示的聚乙烯蠟(polyethylenewax)並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b-1)之構成要件。(2)被告鈦騰公司主張證據2與系爭專利相較僅在於「(A)聚甲醛樹脂」以及「(B)高分子潤滑劑樹脂組成物」組份比例上「『量』之揭示差異」而已,然證據2就聚縮醛樹脂(polyacetaresin)以及聚乙烯蠟(polyethylenewax)根本未揭示二者間之組份比例,被告鈦騰公司上開主張顯屬無據。再者,證據2所欲解決之課題及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與系爭專利亦不相同,依據證據2說明書所揭櫫該專利欲達成之目的實係為解決接頭端鈕(RAMP)於滑動時所產生摩擦粉末的問題,而為達成該目的所採取之技術手段則係選擇斷裂延伸率依ASTMD638標準為30%以上之材料;相對而言,系爭專利所欲達成之目的則係為解決「接頭端鈕(RAMP)在溶劑洗淨後呈現顯著的滑動性之低落」之問題,且所採取之技術手段係選擇特定之組成成分及特定之組分比例,尤其是設定使其含有特定之高分子潤滑劑樹脂組成物之特定組份比例,由此足徵證據2所欲解決之課題及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與系爭專利根本並不相同。(4)證據2之日本對應案「日本專利特開0000-000000號」除業經原告揭露於系爭專利說明書作為「背景技術」,並說明其有因溶劑洗淨而導致滑動性惡化之問題外,系爭專利之PCT國際專利申請案於其預備審查程序中,審查委員亦曾將該「日本專利特開0000-000000號」列為先前技術文件之一,並肯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8項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由此可知證據2早於系爭專利之PCT國際專利申請案預備審過程中業經審查委員審酌並排除得作為核駁系爭專利進步性之理由,足徵證據2與系爭專利所欲達成之目的、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及功效迥然不同,從而證據2根本無從論究系爭專利之進步性。2.證據2與證據3至證據7或被證5之一之組合無法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第1項不具進步性:(1)被告鈦騰公司自承證據3至證據7非屬應於接頭端鈕(RAMP)之技術,被告銘異公司於舉發理由書中亦自承證據1即「美國第5344875號專利」非屬應於接頭端鈕(RAMP)之技術,始須將證據3至證據7、以及被證5另與應用於接頭端鈕(RAMP)之證據2相組合,因此自毋庸論及被告用以與之相組合之其餘與系爭專利技術領域差異更大之各引證文件。以證據5號為例,該發明係一「應用於塑膠-塑膠摩擦之聚甲醛組合物」,即知其與應用於「塑膠-金屬摩擦」之系爭專利明顯不同,足證被告援引之上開引證文件均與系爭專利所屬技術領域、所欲解決之「接頭端鈕(RAMP)在溶劑洗淨後呈現顯著的滑動性之低落」之問題及達成之功效迥然不同。(2)尤其,證據4號復有揭示若成分(B)之聚烯烴粉末(polyolefinpowder)在重量上低於2%時,在耐磨損力上即無法發揮預期之成效,亦即排除成分(B)之聚烯烴粉末(polyolefinpowder)在重量比上低於2%之情形,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構成要件(B)在重量比上則包含低於2%之情形(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構成要件(A)為100重量份,構成要件(B)為0.1至10重量份);此外,證據4號之實施例6、7、8所具體揭示之成分(B)超高分子量聚烯烴粉末之添加量分別為10wt%、20wt%、30wt%(即相當於11.1重量份、25重量份、42.9重量份),無論何者均超過系爭專利範圍(構成要件(B)0.1至10重量份)之上限;是證據4號內容乃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構成要件(B)所設重量上比例背道而馳之反向教示,而此比例上之差異,乃由於證據4並非「接頭端鈕(RAMP)」領域之相關發明,因此,熟習該項技術者絕無運用證據4所揭示之內容,來完成系爭專利之可能。此外,證據4號中揭示了使用聚甲醛樹脂及(B)超高分子量聚烯粉末之實施例6、7及8,而其之斷裂延伸率僅為3-4%(第21頁表1)。因此,對於熟習該項技術者而言,更無將證據4號之與以「使用斷裂延伸率30%以上之材料」為前提之證據2號結合,藉此完成系爭專利之可能。(3)綜上,證據2與證據3至證據7或被證5之一之組合,對於熟悉此項技術人士而言皆無法據以輕易完成系爭專利之發明無法證明系爭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3.被告鈦騰公司援引證據8「聚乙烯蠟是低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在500至10000之間」為據並自承聚乙烯蠟即屬低分子量聚乙烯,而被告銘異公司亦自承「聚乙烯蠟(PE-wax)即是超低分子量聚乙烯(ultra-low-molecularweightpolyethylene)」,是被告實已承認「聚乙烯蠟」即屬「低分子量聚乙烯」,且被告等並據此而謂此即可證明證據2所揭示之聚乙烯蠟成分實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b-1)聚烯樹脂之構成要件云云。實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b-1)已明白揭示(b-1)構成要件為「高分子量」之聚烯樹脂,而被告等亦不否認分子量之高低會導致物性特質上之差異,足徵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b-1)屬高分子量之「聚烯樹脂」自與屬低分子量之「聚乙烯蠟」在物性上並不相同,然而被告等卻刻意忽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b-1)所揭示者屬高分子量之聚烯樹脂,強謂證據2之聚乙烯蠟已揭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b-1)之聚烯樹脂云云,當無足採。再者,系爭專利實已另將比較例5使用之「聚乙烯蠟」予以歸類為(D)潤滑劑之成分,亦足徵其與(b-1)「聚烯樹脂」成分並不相同,且正因(D)「聚乙烯蠟」成分與(b-1)「聚烯樹脂」成分在物性上並不相同,因此系爭專利說明書於「背景技術」中提及「日本專利特開0000-000000號」(即證據2之對應案)中作為潤滑劑所記載之聚乙烯蠟會有因溶劑洗淨後導致滑動性惡化之問題,以及比較例5之實施結果亦證實「在不使用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B)高分子潤滑劑而僅添加(D)聚乙烯蠟潤滑材之情況下會導致溶劑洗滌後產生滑動性低落之情形」,以上均足證聚乙烯蠟並不該當系爭專利(b-1)聚烯樹脂之構成要件。就此,被告鈦騰公司雖主張比較例5所示聚乙烯蠟在溶劑洗淨後會有顯著滑動性低落之結果僅屬原告推斷之結果云云,然被告鈦騰公司並未提出任何證據推翻原告實際進行試驗後所獲致之數據結果,其主張已不足採,遑論被告鈦騰公司一方面既主張證據2所使用之聚乙烯蠟屬低分子量聚乙烯,同時並否認比較例5所示洗淨後滑動性低落之試驗結果,另一方面卻又自承低分子量潤滑劑確實會有導致洗劑後滑動性低落之問題,更可見其主張之矛盾。實則,由被告自承「聚乙烯蠟分子量為500至10000之間」,參照其分子量並比對系爭專利說明書就(D)潤滑劑之說明以及所揭示之比較例5,「聚乙烯蠟」自應係對應於系爭專利(D)潤滑劑而非系爭專利(b-1)聚烯樹脂。是被告等先錯誤將「聚乙烯蠟」比對為系爭專利(b-1)聚烯樹脂,並基於此錯誤之前提而謂若聚乙烯蠟如原告所述無法達成「洗淨後滑動性之功效」,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b-1)聚烯樹脂既包含聚乙烯蠟,顯然就無法達成發明之功效云云,自無足採。4.原告仍需再次強調系爭產品之特殊性,其所要求之洗淨程度「絕非」得以電子產業之一般零件產品予以類比,且所要求之洗淨後仍需維持滑動性之功效「亦非」其他電子產業之一般零件產品得以比擬,縱使如VTR(磁帶錄影機)、DVDplayer(光碟機)等精密機器內之樹脂產品亦無須經過洗淨程序,而系爭產品卻有洗淨程序之嚴格規定,由此可知系爭產品之特殊性,足徵系爭產品之洗淨要求及效果絕非其他一般零件產品可與之比擬。是被告鈦騰公司所謂「聚甲醛添加聚烯樹脂所成型零件廣泛用於電子產業,零件需經清淨乃常有程序」非但顯屬不當之類比,更遑論亦未見被告鈦騰公司提出任何客觀證據說明其他精密機器亦須經過洗淨程序,是被告鈦騰公司上開主張自無足採。(三)損害賠償部分:系爭產品屬被告銘異公司「讀寫頭防撞器」產品,自被告銘異公司100年度年報觀之,被告銘異公司至遲於99年間即已開始使用被告鈦騰公司供應之樹脂原料製造系爭產品,復以被告銘異公司100年度年報進行估算,以其至遲自99年起即開始使用被告鈦騰公司之樹脂原料製造系爭產品開始計算到102年5月底止,被告銘異公司因販售系爭產品所得之全部收入即高達新臺幣(下同)2,557,077,750元,計算方式,99年824,314,000元、100年672,512,000元,上揭二年度之平均月銷售額,計算101年1月1日至102年5月31日共計17個月的銷售收入,即(824,314,000元+672,512,000元)x17/24=1,060,251,750元,以上合計2,557,077,750元。是依專利法第85條第1項第2款後段,原告得以被告銘異公司銷售系爭產品之全部收入2,557,077,750元,扣除被告銘異公司其餘均係使用原告公司樹脂原料所製造之系爭產品所得收入之部分後,計算損害賠償額。又被告共謀由被告鈦騰公司負責供應樹脂原料、被告銘異公司負責利用上開原料製造並販賣系爭產品,共同侵害原告之系爭專利,自應依民法第185條第1項前段規定不真正連帶對於原告負損害賠償責任。(四)爰聲明:1.被告等不得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產品、系爭產品之樹脂原料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2.被告等應將已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之系爭產品、系爭產品之樹脂原料、用以製造系爭產品及其樹脂原料之器具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全數回收並銷燬。3.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3,0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等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4.前3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則抗辯以:(一)被告銘異公司部分:1.系爭專利有應撤銷原因:(1)證據2公開了硬碟記錄/讀取裝置,揭示了硬碟中的接線端扭(ramp)包含有聚縮醛樹脂,故比對為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A),揭示了為了增加接線端鈕的潤滑性,可以加入潤滑劑成分,例如包含聚乙烯(聚乙烯為聚烯樹脂polyolefin的一種,比對為申請專利範圍為第1項的(b1),且在系爭專利說明書也指出b1聚烯樹脂包含聚乙烯)。因此根據證據2所公開之內容,的確已經公開了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相同之樹脂組成,並且此樹脂成分是應用於接線端鈕。(2)被證5雖未明白公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A)與(B)之重量組成,然而證據2之摘要中,則公開了一種聚甲醛樹脂,其組成包含有(A)65-98.9%重量百分比的聚甲醛、(C)0.5-20%重量百分比的聚烯樹脂,以及(D)0.2-10%重量百分比的聚乙烯。若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相關成份換算成重量百分比,則可得到(A)90.9-99%重量百分比的聚甲醛,以及(b1)1-9.1%的聚烯樹脂,與證據2所揭露之成分範圍幾乎相同。因此,證據2之樹脂成分明確揭露了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聚甲醛樹脂成分(A)與(b1)。除此之外證據2也強調這樣的樹脂成分可以具有良好的抗磨及優越的滑動特性,可以應用在有滑動需求的元件。由於證據2公開了一種聚甲醛樹脂成分,可以提供優異的滑動特性,加上被證5公開了硬碟的接線端鈕有滑動的需求,並且也採用了和證據2相同之聚甲醛樹脂及聚乙烯潤滑劑成分,是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根據被證5及證據2內容之結合,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技術特徵,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3)原告主張證據2並未揭露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b-1)之構成要件,因證據2專利所揭露者,僅為一種聚乙烯蠟之「蠟類」,不同於聚乙烯,且系爭專利說明書比較例5使用聚乙烯蠟無法達成目的,故主張聚乙烯蠟並非(b-1)的構成要件云云,惟查,「蠟」(wax)僅係指一種於室溫下,呈現固體物質之一般性描述,並非指涉特定之化學結構。而聚乙烯蠟亦屬聚乙烯之一類。而聚乙烯有不同之分類方式,若以密度為區分標準,可分為高密度聚乙烯及低密度聚乙烯;如依分子量之大小,可分為高分子量聚乙烯及低分子量聚乙烯等,其中聚乙烯蠟(PE-wax)即是超低分子量聚乙烯,故聚乙烯蠟亦屬聚乙烯之一種。原告所引據之原證10,其表上所列之「聚乙烯」實係「低密度聚乙烯」,屬聚乙烯之其中一種。聚乙烯依其密度或分支之不同,其物性特質會有所差異,故「低密度聚乙烯」與「聚乙烯蠟」於特性上自然不盡完全相同。查聚乙烯臘就分子量(Mn)可為之000-00000,不同分子量會顯現不同之溶劑溶解特性。因此,聚乙烯臘為低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於500至10000之間,其來源有三:乙烯催化聚合,高分子量聚乙烯熱降解與聚乙烯副產品。此外,聚乙烯臘、低密度聚乙烯與高密度聚乙烯之分子結構式均為:(-CH2一CH2-)n,CASNo.均為:0000-00-0,全數歸類為聚乙烯。由此可知,聚乙烯臘的確為低分子量聚乙烯樹脂,為聚乙烯polyethylene,亦為聚烯樹脂polyolefin之一類,且為聚烯樹脂polyolefin之下位概念。退步言之,即便聚乙烯蠟不屬於低密度聚乙烯之範疇,惟仍係聚烯樹脂之其中一類,屬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b-1)聚烯樹脂之涵蓋範圍。因此,證據2確已揭露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範圍。(4)原告主張證據2所欲解決之問題,係解決接頭端鈕(RAMP)於滑動時所產生之摩擦粉末問題,與系爭專利之目的在於解決接頭端鈕於溶劑洗淨後,所呈現滑動性低落問題,兩者目的不相同云云,惟查,其意旨在於可輕易滑動,使元件得以順利移入,且於滑動時,粉末不致產生。因此,證據2與系爭專利之「增加滑動性」間,均為解決滑動問題,兩者並無不同。此外,原告雖強調「溶液洗淨後的滑動性問題」,惟於一般習知之RAMP使用層次,最終產物皆屬「溶液洗淨後」所使用,證據2雖並未特別提及溶液洗淨前後之問題,但亦可當然推知係於溶液洗淨後之情形下,為硬碟滑軌之使用。換言之,「溶液洗淨前」或「溶液洗淨後」這個功效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並非重要,這樣的功效並未產生「不可預期之效果」。此外,基於「相同的物質成分就會產生相同功效」之論述,因證據2專利已經揭露其相同成分,當然可以達成「溶液洗淨後滑動性佳」之功效。況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產品專利,「溶液洗淨前後」並非其限制特點。2.系爭產品並無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根據基盤研報告書中譯之3.結果概要所述,系爭產品添加有分子量超過1萬之高分子聚乙烯(有可能與聚苯乙烯、氟系聚合物組成之共聚物)。此鑑定結果指出系爭產品具有聚苯乙烯之成分。實際上系爭產品所添加改質聚乙烯為日本NOF公司所產之A-1100,此材料為創新型接枝共聚物,主要組成為「乙烯基苯乙烯基共聚物」,為「乙烯基」和「苯乙烯基」的共聚物,「乙烯基苯乙烯基共聚物」是由「乙烯基」和「苯乙烯基」所聚合而成,但「苯乙烯基」明顯不是屬於系爭專利中(b-1)聚烯樹脂所要求的結構。在系爭專說明書,對於(b1)聚烯樹脂的描述為,(b-1)聚烯樹脂,係一般式所示的烯烴系化合物之同元聚合物、共聚物、或其改性物。若將苯乙烯基與系爭專利比對,氫原子比對為R1,苯環則比對為R2。然而,苯環並不屬於系爭專利界定的R2內容,即苯環不屬於「氫原子或、碳數1至10之烷基、羧基、含有2至5個碳原子的烷基羧基、具有2至5個碳原子醯氧基、或乙烯基。」中的任何一種。最大的差別在於,苯環是屬於芳香族,其特徵含有苯環或其它芳香環的化合物;而系爭專利R2所界定的範圍都是屬於脂肪族,其碳原子以直鏈、支鏈或環狀排列。於有機化學之分類方式下,苯環所屬之芳香族與脂肪族為兩個完全不同族群,其化學特性也截然有異。由此可見,既然「苯乙烯基」具有苯環之結構,其餘文意上並非系爭專利R2所界定之範圍。另一方面,R2所界定之範圍為脂肪族,其化學特性和具有苯環之芳香族截然不同,無論於結構、功效、使用結果揭有所不同,並非均等論可以擴及之範圍。因此,系爭產品所使用之「乙烯基苯乙烯基共聚物」並非系爭專利(b-1)聚烯樹脂所要求之結構,系爭產品並不構成對於系爭專利之侵害。3.爰聲明:原告之訴;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二)被告鈦騰公司部分:1.系爭專利有應撤銷原因:(1)證據2:證據2為美國1994年9月6日公告之第5344875號「Wear-ResistantPolyoxymethylenenResinCompositionAndMethodForMakingSame」專利案;證據2公開了一種硬碟記錄/讀取裝置,證據2揭示了硬碟中的接線端鈕(ramp)包含有聚縮醛樹脂(polyacetal)(polyacetal即為polyoxymethylene),即可以對比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A)。在證據2中揭示了為了增加接線端鈕的潤滑性,可以加入潤滑劑成分,例如包含聚乙烯(polyethylenewax)(聚乙烯polyethyene為聚烯樹脂polyolefin的一種,且為聚烯樹脂polyolefin之下位,可比對為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b1),且在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4頁最後一段也指出(b1)聚烯樹脂包含聚乙烯)。且關於(B)部分,依據我國現行專利侵害鑑定要點,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擇一形式」之用語應限定在其所記載之選項,其意義為「選擇其中之一或其組合」,即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專利權範圍為(A)與(b1)或者是(A)與(b2)。相反的,若先前技術公開了系爭專利的專利權範圍(A)與(b1)或者是(A)與(b2)的其中一項,也會視為先前技術已公開了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內容。由證據2之揭示,公開了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相同的樹脂組成,並且此樹脂成分是應用在的接線端鈕。證據2之技術領域與系爭專利是相同的。(2)證據2與證據3至證據7或證據1之一之組合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第1項不具進步性:①證據3係公開於1997年10月21日之美國專利US0000000號專利,揭示「已經發現,一個滑動部件組成的聚縮醛樹脂組合物,通過以下方式獲得混合100份(重量)的聚縮醛樹脂,0.3-10份(重量)的烯烴共聚物組成的30-70重量%的乙烯-丙烯-二烯橡膠(B1)為30-70%(重量)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B2)與乙烯基乙酸酯含量為18至40%(重量)和1至25重量%的共聚物(B3)中的乙烯和(C41-46)烯烴1,和0.1-10份(重量)的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C)具有的官能團,具有優良的滑動特性,如不降低固有的機械性能的聚縮醛樹脂的情況下的摩擦係數和耐磨耗性,基本上防止生成的摩擦的聲音(光柵的聲音)上滑動,並也具有優良的可模塑性。系爭專利在證據2組合證據3之情況下,顯然可以獲得「聚縮醛樹脂的組成物中,100份(重量)的聚縮醛樹脂以及0.3-10份(重量)的烯烴共聚物」之教示,縱使量之配比上之略微差異,系爭專利並無產生新的性質或在數量上的顯著變化,而屬輕易完成而不具有進步性。②證據4係公開於1985年7月17日之歐盟專利EP0000000A2號專利,證據4揭示了「熱塑性樹脂組合物,該組合物(A)的70%至98%(重量)的至少一種熱塑性樹脂選自聚(酉先)胺,聚縮醛,聚酯和聚碳酸酯,和(B)30%至2%的選自包括熔體混合產物重量的超高分子量聚烯烴粉末具有的特性粘度為10dl/g以上,在135℃的萘烷中測定,並具有的平均粒徑為80微米或更小,並具有顆粒大小分佈基本上所有的粉末顆粒通過的篩具有篩目數為100,和至少20%(重量)的總的粉末顆粒通過的篩具有篩目數的350。」系爭專利在證據2組合證據4之情況下,顯然可以獲得「聚縮醛樹脂的組成物中,98%(重量)的聚縮醛樹脂以及30%至2%(重量)的烯烴共聚物」之教示,系爭專利並無產生新的性質或在數量上的顯著變化,而屬輕易完成而不具有進步性。③證據5係公開於1998年4月22日之歐盟專利EP0000000B1號專利,證據5中揭示磨損塑料,塑料的應用中使用的組合物,包括:A85%至99%(重量)聚縮醛,B0至5%(重量)聚四氟乙烯纖維,C為0.5-5%(重量)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3-30%(重量)的丙烯酸甲酯在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d)0.5-5%(重量)的至少一種潤滑劑,在正常室溫下是液體的,或者如果在正常室溫下是固體的,它必須成為流化床的溫度低比的聚縮醛組合物的熔融加工的溫度,在該溫度下,所述的總重量,組分(a),B,C,(d)只有根據重量百分數。系爭專利在證據2組合證據5之情況下,顯然可以獲得「聚縮醛樹脂的組成物中,85%至99%(重量)聚縮醛,以及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d)0.5-5%(重量)的至少一種潤滑劑」之教示,雖然該證據5之聚縮醛重量百分比99%與被舉發案100%略為差異,且證據5以及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d)0.5-5%(重量)的至少一種潤滑劑,其範圍落於被舉發案之選自(b-1)聚烯樹脂、及(b-2)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烯化氧進行聚合所得之聚合物所成群中之至少1種高分子潤滑劑0.1至10重量份的樹脂組成物,而更為下位,即使略為差異,系爭專利並無產生新的性質或在數量上的顯著變化,而屬輕易完成而不具有進步性。④證據6係公開於1989年10月10日之美國專利US0000000號專利,證據6揭示了「聚縮醛樹脂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聚縮醛,聚烯烴,和炭黑分散在一種特殊的形態,其具有優異的熱傳導性,滑動性,成型性和模塑外觀。該組合物提供了一個滑動部分,用於電氣設備,例如:齒輪、軸承、凸輪…等,其具有優異的滑動特性,使低噪聲和exhitits高耐磨損性。一種聚縮醛樹脂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包括:A從60到94份(重量)的聚縮醛,(b)從4至30份(重量)的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其密度為從0.945到0.98g/cm.sup.3的熔體流動速率為2-8的100g/10分鐘,和(c)約2至10份(重量)的炭黑選自爐法炭黑,乙炔黑,熱裂法炭黑和槽法炭黑,基於100份的各成分量重量的組分(a)的總量,(b),和(c)在該組合物的熔體流動速率的比率的poylacetal組分(a)和組分(b)的範圍從0.5到15。」系爭專利在證據2組合證據6之情況下,顯然可以獲得「聚縮醛樹脂的組成物中,60%至94%(重量)聚縮醛,以及從4至30份(重量)的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雖然該證據5之聚縮醛重量百分比94%與系爭專利100%略為差異,且證據6之4至30份(重量)的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其範圍交疊於被舉發案之選自(b-1)聚烯樹脂、及(b-2)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烯化氧進行聚合所得之聚合物所成群中之至少1種高分子潤滑劑0.1至10重量份的樹脂組成物,即使略為差異,系爭專利並無產生新的性質或在數量上的顯著變化,而屬輕易完成而不具有進步性。⑤證據7係公開於1992年12月22日之美國專利US0000000號專利,證據7中揭示了「聚縮醛樹脂模塑組合物和滑動部件形成的,它們表現出抗摩擦和抗磨損性能。聚縮醛樹脂的模塑組合物包括(A)100份(重量)的聚縮醛的基體樹脂,(B)0.5-40份(重量)的支鏈或交聯的接枝共聚物,該共聚物是接枝反應產物之間的(a)一種烯烴聚合物,和(b)一種乙烯基或醚的聚合物,(C)在0.1至20份(重量)的潤滑劑,和(D)0.5-30份(重量)的無機粉末具有的平均顆粒直徑為50之間。mu.m或更少,具有的顆粒直徑為100的顆粒的含量。mu.m或更少的至少95%。」系爭專利在證據2組合證據7之情況下,顯然可以獲得「聚縮醛樹脂的組成物中,100%(重量)聚縮醛,以及一種乙烯基或醚的聚合物,(C)在0.1至20份(重量)的潤滑劑,該證據7之聚縮醛重量百分比與系爭專利100%相同,且證據7之0.1至20份(重量)的乙烯基或醚的聚合物,其範圍交疊於被舉發案之選自(b-1)聚烯樹脂、及(b-2)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烯化氧進行聚合所得之聚合物所成群中之至少1種高分子潤滑劑0.1至10重量份的樹脂組成物,即使略為差異,系爭專利並無產生新的性質或在數量上的顯著變化,而屬輕易完成而不具有進步性。⑥證物8明顯揭示,聚乙烯臘是低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在500至10000之間,來源有三個途徑:乙烯催化聚合,高分子量聚乙烯熱降解和聚乙烯副產品。另外,聚乙烯臘,低密度聚乙烯及高密度聚乙烯的分子結構式均為:(-CH2一CH2-)n,CASNo.均為:0000-00-0,均歸類為聚乙烯。由此可見聚乙烯臘的確為低分子量聚乙烯樹脂,且為聚烯樹脂的一種。由證據2之揭示硬碟接線端鈕材質為聚甲醛(polyacetal),另外證據2之揭示,為了增加接線端鈕的滑動性,可以加入潤滑劑成分,例如包含聚乙烯臘(polyethylenewax),綜合證物8說明聚乙烯臘(polyethylenewax)為聚乙烯polyethylene,也為聚烯樹脂polyolefin的一種,且為聚烯樹脂polyolefin之下位,可比對為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b1),證據2公開了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相同的樹脂組成,並且此樹脂成分是應用在的接線端鈕。證據2之技術領域與系爭專利是屬相同。⑦聚甲醛樹脂添加不同比例聚烯樹脂,主要功能均為改善滑動性及解決耐磨耗問題,在塑膠產業已沿用多年,在市售規格種類繁多,以下規格主成分均為聚甲醛樹脂添加不同比例聚烯樹脂,以Polyplastics產品為例,參考證據10成分標示為POM(聚甲醛)+PE(聚乙烯),且產品上市銷售年份均超過系爭專利申請時間,另外polyplastics公司以聚甲醛樹脂添加聚烯樹脂配方也早在1992年申請專利(US0000000即證物7),以上足以說明系爭專利所揭露配方,一種硬碟接線端鈕,係將含有(A)聚甲醛樹脂100重量份及(B)選自(b-1)聚烯樹脂組合物不具進步性。(3)系爭專利申請時,故意未揭露對該申請案之可專利性有實質重大影響資訊,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①原告之母公司AsahiKaseiKogyoKabushikiKaisha,Osaka,Japa1993年5月1日申請被證5專利。被證5係為一「耐磨耗聚甲醛樹脂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揭示「本發明涉及耐磨耗的聚甲醛樹脂組成物,特別是具有優良的耐磨損性,適合作為製造精密機械零件的材料,辦公自動化設備和汽車滑動零組件。此外被證5之專利範圍,亦揭示聚甲醛樹脂組成物包括有「聚甲醛樹脂及聚烯樹脂」成分。然查,系爭專利於背景技術中卻僅揭示「聚甲醛樹脂,係由於具有均衡的機械性質及優異的耐摩耗性的工程用樹脂(engineeringresin),故廣泛用為各種之結構部材以及OA(辦公室自動化)設備等…」,卻未提及被證5已揭露聚甲醛樹脂組成物可作為「製造精密機械零件的材料」以及汽車滑動零組件等情。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1995年MolinsPLCv.Textron之案例,專利申請人於向專利商標局申請專利時負有正直、善意(或誠信)及誠實(candor,goodfaith,andhonesty)之義務;違反此義務,該違反可能包括對重大事實之確切錯誤陳述,失之於揭示重大資訊,或檢附不實之情事發生,伴隨著意圖欺瞞,構成了不正行為。原告隱藏對系爭專利申請案之可專利性有重大影響性之資訊,致審查委員核准其專利,實屬違反申請人於向專利商標局申請專利時,負有正直、善意(或誠信)及誠實之義務。②被證5揭示有包括「聚甲醛樹脂及聚烯樹脂」成分之「聚甲醛樹脂組成物」可作為製造精密機械零件的材料以及汽車滑動零組件等情。而硬碟接線端鈕為一精密機械零件,且其品質需具耐磨且良好的滑動性,係具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而為一般硬碟製造領域者之通常知識。因此系爭專利之技術特徵,自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利用申請時的通常知識,即能予以完成,並未產生無法預期的功效,故不具進步性,而有修正前專利法第22條第4項之應撤銷原因。(4)原告系爭專利之組成物,早在系爭專利申請前,已見於刊物:系爭專利申請前,如前所述,被證5已揭示可作為製造精密機械零件的材料以及汽車滑動零組件之聚甲醛樹脂組成物,且該聚甲醛樹脂組成物包含有「聚甲醛樹脂及聚烯樹脂」成分等情。原告亦於書狀中肯認及於系爭專利說明書中,亦揭露「…作為本發明之(B)成份所使用的(b-1)聚烯樹脂添加在聚甲醛樹脂(A)中之方式,係經記載在世界專利WO99/43751號中,而將(b-2)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烯化氧聚合所得的聚合物添加在聚甲醛樹脂(A)中之方式,係經記載在日本專利特開0000-00000號中…」。可知,原告系爭專利之組成物在申請前已見於刊物,係原告不爭之事實。(5)系爭專利於申請過程及申復過程,有關(A)聚甲醛樹脂+(b-1)聚烯樹脂,或(A)聚甲醛樹脂+(b-2)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烯化氧進行聚合所得之聚合物,上述任一的樹脂組成物,皆為已知物質。系爭專利申請案之核駁理由書認為,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技術特徵所述之組成物與已公開技術JP0-000000、JP0-000000及JP00-000000之記載雖稍有差異但其差異處非屬完成發明之技術特點且係習知技術人士所顯而易知,故該組成物係屬公共領域之已知物質,不具備可專利性。誠如系爭專利說明書所述,系爭專利發明著眼於將組成物作為硬碟用接線端鈕的應用,實質上,本案係已知物質用途發明,申請專利範圍記載應符合用途請求項之規定。原告亦自認於原證16號「申復理由書」中,已明確揭露「本發明係屬新用途發明…」。原告並於提出「申覆理由書」後,確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請求標的,業已限定為使用於「硬碟接線端鈕」之用途,而屬以「用途界定物」之發明,使得審查委員肯認系爭專利之可專利性,而核准系爭專利在案。據此,原告系爭專利之組成物確係已知物質,無庸置疑。2.爰聲明:(1)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2)如受不利益之判決,被告等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四、兩造不爭執下列事實(參本院卷(一)第314頁、315頁之準備程序筆錄):(一)原告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95年10月11日起至111年12月23日止。(二)被告銘異公司係由被告鈦騰公司供應樹脂原料,生產製造系爭產品,供應客戶。(三)原告於100年11月29日透過理律法律事務所發函警告被告銘異公司,停止侵害系爭專利,被告銘異公司於101年1月10日回覆理律法律事務所。嗣後原告又分別於100年12月14日、100年12月29日、101年2月1日、101年3月12日透過理律法律事務所發函予被告銘異公司。五、得心證之理由:(一)系爭專利技術分析:1.系爭專利技術內容:系爭專利提供一種硬碟用接線端鈕,係將含有(A)聚甲醛樹脂、及(B)選自(b-1)聚烯樹脂、及(b-2)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烯化氧進行聚合所得的聚合物而成的群中之至少1種高分子潤滑劑的樹脂組成物進行成型而得,而具有優異的滑動性、且不會有因溶劑之洗滌而引起滑動性能之低落者(參本院卷(一)第29頁專利說明書【中文發明摘要】)。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系爭專利公告申請專利範圍共計8項,原告主張受侵害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內容如下:「一種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A)聚甲醛樹脂100重量份、及(B)選自(b-1)聚烯樹脂、及(b-2)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烯化氧進行聚合所得之聚合物所成群中之至少1種高分子潤滑劑0.1至10重量份的樹脂組成物進行成型所得者。」(本院卷(一)第27頁)。(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解釋:  兩造對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聚烯樹脂」是否 包含「酸(或酸酐)改性烯烴類樹脂」有爭執。經查:1.按發明專利權範圍,以說明書所載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於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並得審酌創作說明及圖式,92年2月6日修正之專利法專利法第56條第3項定有明文。又於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原則上應以系爭專利之內部資料為優先,例如說明書、圖式,或者系爭專利申請時或於維護專利時(例如遭舉發時所為之答辯、更正時所為之主張等)所為之陳述或所提供之資料為首要,倘上開資料已臻明確,即無再援引其他非系爭專利以外之外部資料,做為解釋系爭專利之資料。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載有「...(B)選自(b-1)聚烯樹脂、及(b-2)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烯化氧進行聚合所得之聚合物所成群中之至少1種高分子潤滑劑0.1至10重量份的樹脂組成物進行成型所得者」,即界定「聚烯樹脂」為高分子潤滑劑之選項之一,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0至11頁載有「(b-1)聚烯樹脂,係一般式(1)所示的烯烴化合物之同元聚合物、共聚物、或其改性物。…作為改性物可舉:使其他乙烯基化合物之一種以上接枝的接板共聚物;α、β-不飽和羧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富馬酸、衣康酸、檸康酸、那新酸等)或以其酸酐(必要時併用過氧化物)予以改性者;烯烴系化合物與酸酐進行共聚合者」(本院卷(一)第32頁反面至33頁),足見系爭專利已明確界定「聚烯樹脂」為一上位概念,涵蓋改性之聚烯烴樹脂,自包含「酸(或酸酐)改性烯烴類樹脂」之下位概念,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烯樹脂」應包含「酸(或酸酐)改性烯烴類樹脂」。又依上開申請專利範圍解釋原則,既內部證據之系爭專利說明書已明確界定「聚烯樹脂」之文義,則無須再輔以外部證據限縮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3.被告雖提出西元2002年9月5日公開之美國第2002/0000000號專利做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辯稱:「系爭專利在整體所形成的權利範圍中,於(b-1)之主張上應排除前述的「α、β-不飽和羧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富馬酸、衣康酸、檸康酸、那新酸等)或以其酸酐(必要時併用過氧化物)予以改性者;烯烴系化合物與酸酐進行共聚者」、「在考量先前技術所揭露之內容後,可知,在系爭專利於此項定義中,…應排除所謂的『酸(也包含酸酐)改性者』…」等語(本院卷(一)第169至173頁、第198頁)。按先前技術,係指專利申請日之前(主張優先權者為優先權日)已為公開之技術,系爭專利所主張優先權者為西元2001年12月25日申請之日本專利0000-000000及西元2002年7月31日申請之日本專利0000-000000(參本院卷(一)第27頁),該等優先權案日期均早於上揭美國第2002/0000000號專利公開日,是該美國專利不足做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先予指明。查被告並未提供證據佐證上揭專利為系爭專利申請時或於維護專利時曾引用之資料,是尚無法將該證據做為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內部證據;又,依系爭專利說明書內容,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聚烯樹脂」之文義已臻明確,是無以外部證據限縮請求項文義之理已如前述,因此,被告上開抗辯,實無理由。(三)系爭專利有無應撤銷原因之判斷:1.按當事人主張或抗辯智慧財產權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者,法院應就其主張或抗辯有無理由自為判斷,不適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商標法、專利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或其他法律有關停止訴訟程序之規定。前項情形,法院認有撤銷、廢止之原因時,智慧財產權人於該民事訴訟中不得對於他造主張權利,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定有明文。2.查系爭專利之申請日為91年12月24日,主張優先權案件有二,其一為西元2001年12月25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第0000-000000號,其二為西元2002年7月31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第0000-000000號,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95年10月11日審定准予專利公告,專利期間自95年10月11日起至111年12月23日止等情,有專利公報(本院卷(一)第27頁)及專利說明書公告本(本院卷(一)第28至48頁)在卷可稽,至堪認定,則系爭專利是否符合專利申請要件,應適用核准專利時所適用之92年2月6日修正之專利法(下稱92年專利法)。3.被告所提之引證資料:(1)證據2(本院卷(二)第55至69頁):①證據2為西元2001年11月15日公開之美國第2001/0000000號「MagneticRecordiing/ReadingApparatus」專利。其公開日在系爭專利優先權日前,有證據能力。②證據2揭示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係包含「聚縮醛樹脂」,另外可添加「潤滑劑」以改善樹脂組成物之滑動性質,該「聚縮醛樹脂」包含為聚甲醛樹脂,該「潤滑劑」包含為聚乙烯蠟等物質(參本院卷(二)第66頁證據2第[0046]至[0050]段)。(2)證據3(本院卷(二)第70至76頁):①證據3為西元1997年10月21日公開之美國第5,679,743號「Polyacetalresincompositionandslidingmember」專利。其公開日在系爭專利優先權日前,有證據能力。②證據3揭示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包含(A)100重量份之聚縮醛樹脂及(B)0.3~10重量份之烯烴共聚物等,其中,該(A)聚縮醛樹脂係由聚縮醛均聚物及聚縮醛共聚物所製得之主鏈為甲醛(oxymethylene)單元之樹脂(參本院卷(二)第71、72頁證據3第2欄第42至50行、第3欄第21至25行)。(3)證據4(本院卷(二)第77至109頁):①證據4為西元1985年7月17日公開之歐洲第0148743A2號「Thermoplasticresincomposition」專利。其公開日在系爭專利優先權日前,有證據能力。②證據4揭示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包含(A)70~98%選自聚醯胺、聚縮醛、聚酯及聚碳酸酯所組成之群組,及(B)2~30%聚烯烴粉末,其中適為成分(A)之聚縮醛為聚甲醛,其可單獨存在或與其他成分混合於成分(A)中(參本院卷(二)第79、81頁證據4第2頁第17至32行、第4頁第6至14行)。(4)證據5(本院卷(二)第110至117頁):①證據5為西元1994年9月28日公開之歐洲第0617085A1號「Polyacetalcompositionsforuseinwearapplications」專利。其公開日在系爭專利優先權日前,有證據能力。②證據5揭示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包含(a)85~99重量%之聚縮醛及(c)0.5~5重量%之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該聚縮醛為選自甲醛聚合物或共聚物(參本院卷(二)第112頁證據5第3頁第37至50行)。(5)證據6(本院卷(二)第118至126頁):①證據6為西元1989年10月10日公開之美國第4,873,282號「Polyacetalresincomposition」專利。其公開日在系爭專利優先權日前,有證據能力。②證據6揭示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包含聚縮醛樹脂組成物包含(a)60~94重量份之聚縮醛及(b)4~30重量份之聚烯樹脂,該聚縮醛為選自甲醛聚合物或共聚物(參本院卷(二)第122頁證據6第2欄第3至6行,第2欄第30行至第3欄第8行)。(6)證據7(本院卷(二)第127至135頁):①證據7為西元1992年12月22日公開之美國第5,173,532號「Anti-frictionandwear-resistantpolyacetalmoldingcompositions,andmoldedslidingmembersformedthereof」專利。其公開日在系爭專利優先權日前,有證據能力。②證據7揭示之「聚甲醛樹脂模塑組成物」,包含(A) 100重量份之聚縮醛及(B)0.5~40重量份之分枝或接枝共聚物(C)0.1~20重量份之潤滑劑及(D)0.5~30重量份之無機粉末,其中,成分(A)之聚縮醛為聚甲醛單聚物或共聚物,(B)接枝共聚物為(a)聚烯樹脂、(b)乙烯及/或聚酯所形成者(參本院卷(二)第127、129頁證據7首頁摘要、第2欄第49至63行)。(7)被證5(本院卷(二)第302至310頁):①被證5為西元1994年9月6日公開之美國第5,344,875號「Wear-resistantpolyoxymethyleneresincompositionandmethodformakingsame」專利。其公開日在系爭專利優先權日前,有證據能力。②被證5揭示之「聚甲醛樹脂組成物」,包含(A)65~98.8重量%之聚甲醛樹脂,(B)0.2~5.0重量%之聚氰酸酯化合物(C)0.5~20重量份之聚烯樹脂等(參本院卷(二)第303頁被證5第2欄第9至17行)。4.被告抗辯之有效性爭點(參本院卷(二)第182、2、139頁反面):(1)證據2與證據3之組合是否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2)證據2與證據4之組合是否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3)證據2與證據5之組合是否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4)證據2與證據6之組合是否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5)證據2與證據7之組合是否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6)證據2與被證5之組合是否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5.證據2與證據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1)比較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與證據2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之組成內容,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包含之「(A)聚甲醛樹脂」相當於證據2之「聚縮醛樹脂」,惟證據2揭示之潤滑劑成分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高分子潤滑劑,又證據2未揭示各成分之組成比例,是證據2與系爭專利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實為不同組成物,二者之性質、功效自然有異。雖被告主張證據2之「聚乙烯蠟」即相當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b-1)聚烯樹脂」。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為「…及(B)選自(b-1)聚烯樹脂、及(b-2)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烯化氧進行聚合所得之聚合物所成群中之至少1種高分子潤滑劑」,參照其說明書第38頁第2段所載「本發明之特定之高分子潤滑劑之外,尚添加有低分子潤滑劑的系中,可知其滑動性能更加改善,且溶劑洗滌時之滑動性之低落亦未發生(實施例19與實施例20、21之比較、實施例22與實施例23之比較、實施例26與實施例27之比較)。」(本院卷(一)第46頁反面),並對照其說明書第23頁及第37頁實施例23之(D-3)潤滑劑為「聚乙烯蠟」(本院卷(一)第39、46頁),足見系爭專利係定義「聚乙烯蠟」屬「低分子潤滑劑」,是參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內部證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b-1)聚烯樹脂高分子潤滑劑」應不包含「聚乙烯蠟」,被告主張,要不可採。據上,證據2揭示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組成內容(成分及比例範圍)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2)比較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與證據3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之組成內容,系爭專利之「(A)聚甲醛樹脂100重量份」與「(b-1)聚烯樹脂0.1至10重量份」實已涵蓋證據3之「(A)100重量份之聚縮醛樹脂」與「0.3~10重量份之烯烴共聚物」,換言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請發明已涵蓋習知樹脂組成物,是以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僅需依照證據3揭示之內容,自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證據3單一證據足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證據2與證據3之組合當然亦足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3)原告雖主張:證據3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尚含有「矽酮」,是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按申請專利之發明與先前技術之差異,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載之整體」是否見於先前技術為斷。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為「一種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其特徵係含有…」,為一種「開放式」表述,即未排除樹脂組成物含有其他物質,既系爭專利僅界定組成內容為包含「(A)100重量份之聚縮醛樹脂」與「(B)高分子潤滑劑0.1至10重量份」,該組成內容已見於證據3「聚縮醛樹脂組成物」,縱證據3包含其他未界定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質,亦不足做為系爭專利與先前技術差異之依據,原告以「證據3之整體內容」未見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由,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不同於證據3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實為本末倒置,要不足採。6.證據2與證據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1)比較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與證據2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之組成內容,證據2揭示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組成內容(成分及比例範圍)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業如前述。(2)比較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與證據4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組成內容,雖證據4之「聚甲醛」及「聚烯烴」相當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A)聚甲醛樹脂」及「(b-1)聚烯樹脂」,惟證據4各成份之組成比例範圍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證據4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實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3)據上,證據2「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之組成內容、證據4「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組成成分比例範圍均不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縱使組合上揭證據,難謂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是證據2與證據4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7.證據2與證據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1)比較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與證據2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之組成內容,證據2揭示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組成內容(成分及比例範圍)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業如前述。(2)比較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與證據5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之組成內容,證據5之「(a)85~99重量%之聚縮醛」以100重量份計,則「(c)0.5~5重量%之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相當於0.5~5.9重量份;又依上開解釋結果,系爭專利之「聚烯樹脂」包含「酸(或酸酐)改性烯烴類樹脂」,是亦包含證據5之「(c)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據上,系爭專利之「(A)聚甲醛樹脂100重量份」與「(b-1)聚烯樹脂0.1至10重量份」實已涵蓋證據5之「(a)85~99重量%之聚縮醛」與「(c)0.5~5重量%之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換言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請發明已涵蓋習知樹脂組成物,是以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僅需依照證據5揭示之內容,自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證據5單一證據足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證據2與證據5之組合當然亦足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3)原告雖主張證據5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尚含有「矽酮」,是以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惟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並未排除樹脂組成物含有其他物質,既系爭專利僅界定包含「(A)100重量份之聚縮醛樹脂」及「(B)高分子潤滑劑0.1至10重量份」已見於證據5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縱證據5包含其他未界定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質,亦不足做為系爭專利與先前技術差異之依據,是原告理由,要不足採。8.證據2與證據6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1)比較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與證據2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之組成內容,證據2揭示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組成內容(成分及比例範圍)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業如前述。(2)比較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與證據6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之組成內容,將證據6之「(a)60~94重量份之聚縮醛」以100重量份計,則「(b)4~30重量份之聚烯樹脂」相當於0.5~4.3重量份,又證據6之「(a)聚縮醛」為選自甲醛聚合物或共聚物,是而相當於系爭專利之「(A)聚甲醛樹脂」。據上,系爭專利之「(A)聚甲醛樹脂100重量份」與「(b-1)聚烯樹脂0.1至10重量份」實已涵蓋證據6之「60~94重量份之聚縮醛」及「(b)4~30重量份之聚烯樹脂」,換言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請發明已涵蓋習知之樹脂組成物,是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依證據6揭示之內容,自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證據6單一證據足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證據2與證據6之組合當然亦足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3)原告雖主張證據6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尚含有「硫系抗氧化劑」、「碳黑」等物質,是以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惟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並未排除樹脂組成物含有其他物質,既系爭專利僅界定包含「(A)100重量份之聚縮醛樹脂」及「(B)高分子潤滑劑0.1至10重量份」,而該組成內容已見於證據6之「聚縮醛樹脂組成物」,縱證據6包含其他未界定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物質,亦不足做為系爭專利與先前技術差異之依據,是原告理由不足採。(4)原告另又主張證據3、5及6未揭示樹脂組成物為「硬碟接線端紐」之用途,是無法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等語。按「物」之發明,其技術特徵在於結構(如:組成內容),其進步性應視「物」之本身是否為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至於「以用途界定物」之申請專利範圍,仍屬「物」之發明範疇,該「用途」之界定,若無法對結構產生影響,則不起限定作用。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以「硬碟接線端鈕用」之用途界定「樹脂組成物」,形式上為「用途界定物」之申請專利範圍,仍屬「物」之發明範疇,所界定之「硬碟接線端鈕用」之用途對於「樹脂組成物」本身之結構並無影響,是而無法區隔與習知樹脂組成物之差異。既證據3、5及6已揭示相同組成內容之樹脂組成物,則僅須依照上揭證據即能直接製造(完成)該樹脂組成物,足徵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為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可輕易完成者。至原告雖主張系爭專利為「新用途發明」,惟「用途發明」實屬「方法」之發明範疇,其技術特徵在於實施之步驟或條件等,雖系爭專利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標的名稱「樹脂組成物」前增列「硬碟接線端鈕用」之用途,惟該申請專利範圍中全然無關於「方法」之技術特徵,實難認定該申請專利範圍為「用途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是原告理由,並不可採。此外,「以用途界定之物」屬「物」之發明範疇,其技術特徵在於結構(如:組成內容);「用途發明」屬「方法」之發明範疇,其技術特徵在於實現方法之步驟、條件等技術特徵結構。據上,原告稱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以用途界定之物」且為「新用途發明」,將致使同一申請專利範圍涵蓋「物」與「方法」二發明範疇而為不明確之記載方式,是原告理由不足採。(5)雖原告主張系爭專利之PCT國際申請案於預備審查過程之意見書(本院卷(二)第173頁)中,已審酌與證據3、5、6及7同樣揭示含有「聚甲醛樹脂及聚烯烴」組成成份及比例內容之樹脂組成物文獻,仍認該等內容不足核駁系爭專利。惟查,上開意見書所載之先前技術均非證據3、5及6,是無法藉以佐證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相較證據3、5及6具進步性;況該意見書僅為初步意見,並非最終核准專利之文書,無法佐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於國外對應案已獲專利。再查,系爭專利於日本、韓國、大陸地區及美國之對應案(本院卷(三)第93至139頁),所請發明均在於「硬碟用接線端鈕」本身,而「硬碟用接線端鈕」具有特定形狀、構造,實不同於系爭專利不具特定形狀、構造之「樹脂組成物」,既上揭對應案所請發明不同於系爭專利,自不足證明系爭專利於國外有相同發明已獲專利。9.證據2與證據7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1)比較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證據2、證據7,證據2揭示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組成內容(成分及比例範圍)不同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樹脂組成物,業如前述。再查,證據7揭示之「聚甲醛樹脂模塑組成物」,包含(A)100重量份之聚縮醛及(B)0.5~40重量份之分枝或接枝共聚物(C)0.1~20重量份之潤滑劑及(D)0.5~30重量份之無機粉末,其中,成分(A)之聚縮醛為聚甲醛單聚物或共聚物,(B)接枝共聚物為(a)聚烯樹脂、(b)乙烯及/或聚酯所形成者。雖證據7之「聚甲醛單聚物或共聚物」及「接枝共聚物」相當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A)聚甲醛樹脂」及「(b-1)聚烯樹脂」,惟證據7各成份之組成比例範圍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證據4之「聚甲醛樹脂模塑組成物」實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2)據上,證據2「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之組成內容、證據7「聚甲醛樹脂模塑組成物」之成分比例範圍均不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縱使組合上揭證據,難謂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是證據2與證據7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10.證據2與被證5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1)比較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證據2、被證5,證據2揭示之「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組成內容(成分及比例範圍)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業如前述。再查,被證5揭示之「聚甲醛樹脂組成物」,包含(A)65~98.8重量%之聚甲醛樹脂,(B)0.2~5.0重量%之聚氰酸酯化合物(C)0.5~20重量份之聚烯樹脂等。雖被證5之「聚甲醛樹脂」及「聚烯樹脂」相當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A)聚甲醛樹脂」及「(b-1)聚烯樹脂」,惟被證5上揭「聚甲醛樹脂」及「聚烯樹脂」成份之組成比例範圍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被證5之「聚甲醛樹脂組成物」實不同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2)據上,證據2「硬碟接線端鈕用樹脂組成物」之組成內容、被證5「聚甲醛樹脂組成物」之成分比例範圍均不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縱使組合上揭證據,難謂可輕易完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是證據2與被證5之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四)如前揭說明,系爭專利之有效性乃為本件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之前提要件,而本院認證據2與證據3之組合、證據2與證據5之組合、證據2與證據6之組合分別足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而有92年專利法第67條第1項第1款之應撤銷原因,揆諸首揭說明,原告主張被告侵害其系爭專利,進而請求判決如其前揭聲明所示,即屬無據,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願供擔保為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至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一一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中  華  民  國  102 年  6  月  28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 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2 年  7  月  5  日      書記官 邱于婷
(一)被告使用「誠品書店(簡體字)寓所」、「誠品生活(簡體字)寓所」及「東區誠品(簡體字)寓所」之文字屬於簡體字,且為6個字,與系爭商標不同。又被告以誠品寓所刊登住宿訂房廣告,該出租房屋坐落於台北市大安區敦南仁愛圓環之西南方,原告經營之誠品書店則坐落於敦南仁愛圓環東北方,二者相距約5分鐘步行距離,故被告係以誠品書店為地標,依上開「生活圈」概念,於「ModernHome」之後加註「誠品書店(簡體字)」、「誠品生活(簡體字)」及「東區誠品(簡體字)」,表示由「ModernHome」提供住宿之房屋鄰近誠品書店,故標示誠品書店相關文字,係作為地理位置之說明,應屬描述性合理使用,符合商標法第3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應不受系爭商標權之效力所拘束。再者,原告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以商品零售單價1500倍計算損害賠償,僅適用於商品類別,本件屬出租服務類別,應無適用之餘地,此外,被告出租房屋扣除人事費用等開銷後,並無所得利益,請酌減賠償金額等語,資為抗辯。(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2人於民國95年6月9日以「LED的快速變焦裝置」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申請發明專利,於96年12月16日該申請發明公開公告,公開編號為第000000000號,並於98年5月11日經智慧財產局公告,核准為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309729號(下稱系爭專利)。(二)被告未經原告授權同意,在其門市銷售侵權品,原告於99年3月20日在其門市購得侵權品「伸縮變焦手電筒」(下稱系爭產品)。又系爭產品經比對分析結果,已基於全要件原則而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文義讀取之侵權定義,復無逆均等論之阻卻與適用,已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三)原告與TRADECHANNELINTERNATIONALL.L.C公司簽訂專利授權使用協議,授權金額每年可達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以上。全臺警察局預期可採購金額達1800萬元;依經建會資料,97年臺灣自行車騎乘人口大幅成長到70萬人,自行車前燈平均以每支500元計算,採購金額預期可達3500萬元以上。被告銷售與原告專利技術相同,但較為低劣之侵權品,嚴重影響被授權廠商生產意願,擠壓原告可收取廠商技術移轉金和生產授權金之金額空間,不僅給買家造成低價傾銷與偽劣產品之錯覺,亦給市場帶來極大混亂。原告依專利法第85條第1項第1款請求被告賠償30萬元。又侵權品之整體功能不佳,導致原告產品信譽受損,原告得請求被告賠償20萬元。被告係屬故意銷售大陸黑心侵權品,其侵害情節重大,原告得依專利法第85條第3項規定,請求法院酌定被告應賠償金額之三倍即60萬元。本件原告僅就其中之30萬元部分為請求。(四)系爭專利有效性部分:1、光學成像原理並未教示如何產生光束之效果。當習知的散光(0F~1F)和聚光(1F~∞)應用在手電筒,並要將與凸透鏡等高之物體(習知是使用蠟燭)換成一般有120度視角和約僅有2.5釐米方形之LED光源時,原告選定在0F至2F小距離調整,即可產生大範圍均勻照明之無法預期之效果,是一種選擇性之發明,並非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思及、實現。2、被證2-1(即本件被證8-1)摘要之2~4列陳述在一倍焦距範圍內,光線匯聚提供均勻之光斑,而所謂「調整S到預定距離、最大距離和最遠距離」,文義解讀習知應是無窮遠,該S習知應是從0~1F焦距之間調整,亦即被證2-1教示手電筒係於0至F之調整距離。3、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據光學成像原理,只要在大於1F到無窮遠距離之間任一位置,都可以產生聚光。被證3(即本件被證9)之圖2、圖4均未有文字述說其工作區間及產生之功效,圖2僅能說明是具有一般「散光」、「聚光」之調焦結構,而圖4是在光軸上形成一點之三角形光束,其工作之光屏位置,應該是在匯聚為一點之前之正立虛像,與系爭專利沙漏形光束之聚光效果,其照明使用工作範圍是在光束之後的倒立實像,兩者間存有明顯技術上之實質不同。縱使圖4被推測光線仍會繼續前進,也只會形成交叉為一點之「交叉光束」,並不具有光學原理在超過一倍焦距時有脖子之「沙漏形光束」之技術特徵。(五)爰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0萬元,及自起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一)原告係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主張被告侵害其專利權,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規定,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依美國公開2004/0000000A1申請案(下稱被證8之1),與美國專利第0000000號(下稱被證9)之組合,已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不具進步性,應予撤銷。2、原告就系爭專利遭受侵害請求損害賠償之98年民專訴字第157號業經鈞院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不具進步性而判決駁回。3、又鈞院99年民專訴字第57號、99年民專訴字第58號兩案與本案訴求案由相同,其性質、種類與事實也明顯無異,其所引證事也足以作為佐證,系爭專利為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不具進步性。(二)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或均等範圍: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用以定義第一區間及第二區間之焦距為「凸透鏡的焦距」,原告應先說明系爭產品之凸透鏡焦距為何,才能知道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否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惟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之凸透鏡焦距為何,即逕自作成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舉證不足。2、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因此,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即遽以認定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更何況原告根本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證明被告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故意或過失:按司法院98年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提案及研討結果民事訴訟類第13號,多數見解認為「侵害專利權亦屬侵權行為之一種,以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專利權,致生損害者,始得請求損害賠償,故僅得適用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不得適用修正前或修正後之同條第2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原告既主張被告侵害其專利權而請求損害賠償,自應由原告就被告有何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其專利權先盡舉證責任。(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且原告主張依專利法第85條規定計算所受損害,惟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有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等事實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5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5",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鞋墊產品是由乳膠(天然乳膠及人造乳膠)及活性碳所構成,除了這兩個成分之外,沒有其他成分」(見本院卷二第97頁)。②系爭產品亦可拆解為2個要件,即要件編號a:「薄鞋墊」及要件編號b:「純正牛皮+活性碳除臭乳膠」。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a:「薄鞋墊」明顯可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A:「一種鞋墊的產品」,惟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b:「純正牛皮+活性碳除臭乳膠」無法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B:「應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乳膠墊體製法的產品」。③按製造方法界定物之請求項,於侵權判斷時,其製造方法特徵應為限制條件,故原告除應舉證系爭產品之組成與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產品相同外,亦應舉證系爭產品之製造過程,以作為侵權比對之依據。依前述說明,原告所提系爭產品及書面證據均無法舉證系爭產品之製造方法;且原告亦未能證明系爭產品之組成與系爭專利方法所製得之產品相同,縱使原告委託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進行「特定熱源與條件下之表面溫度」檢測法,充其量亦僅能推知待鑑定對象鞋墊具有活性碳成分,不足證明系爭產品為依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製造方法所製得之產品。是以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b無法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B,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文義範圍。   (3)原告另主張:依智慧局發布之專利侵害鑑定要點下篇壹    、第三章、第二節、
(一)原告係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主張被告侵害其專利權,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規定,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依美國公開2004/0000000A1申請案(下稱被證8之1),與美國專利第0000000號(下稱被證9)之組合,已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不具進步性,應予撤銷。2、原告就系爭專利遭受侵害請求損害賠償之98年民專訴字第157號業經鈞院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不具進步性而判決駁回。3、又鈞院99年民專訴字第57號、99年民專訴字第58號兩案與本案訴求案由相同,其性質、種類與事實也明顯無異,其所引證事也足以作為佐證,系爭專利為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不具進步性。(二)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或均等範圍: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用以定義第一區間及第二區間之焦距為「凸透鏡的焦距」,原告應先說明系爭產品之凸透鏡焦距為何,才能知道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否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惟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之凸透鏡焦距為何,即逕自作成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舉證不足。2、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因此,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即遽以認定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更何況原告根本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證明被告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故意或過失:按司法院98年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提案及研討結果民事訴訟類第13號,多數見解認為「侵害專利權亦屬侵權行為之一種,以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專利權,致生損害者,始得請求損害賠償,故僅得適用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不得適用修正前或修正後之同條第2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原告既主張被告侵害其專利權而請求損害賠償,自應由原告就被告有何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其專利權先盡舉證責任。(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且原告主張依專利法第85條規定計算所受損害,惟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有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等事實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9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鞋墊產品是由乳膠(天然乳膠及人造乳膠)及活性碳所構成,除了這兩個成分之外,沒有其他成分」(見本院卷二第97頁)。②系爭產品亦可拆解為2個要件,即要件編號a:「薄鞋墊」及要件編號b:「純正牛皮+活性碳除臭乳膠」。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a:「薄鞋墊」明顯可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A:「一種鞋墊的產品」,惟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b:「純正牛皮+活性碳除臭乳膠」無法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B:「應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乳膠墊體製法的產品」。③按製造方法界定物之請求項,於侵權判斷時,其製造方法特徵應為限制條件,故原告除應舉證系爭產品之組成與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產品相同外,亦應舉證系爭產品之製造過程,以作為侵權比對之依據。依前述說明,原告所提系爭產品及書面證據均無法舉證系爭產品之製造方法;且原告亦未能證明系爭產品之組成與系爭專利方法所製得之產品相同,縱使原告委託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進行「特定熱源與條件下之表面溫度」檢測法,充其量亦僅能推知待鑑定對象鞋墊具有活性碳成分,不足證明系爭產品為依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製造方法所製得之產品。是以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b無法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B,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文義範圍。   (3)原告另主張:依智慧局發布之專利侵害鑑定要點下篇壹    、第三章、第二節、
(一)原告係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主張被告侵害其專利權,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規定,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依美國公開2004/0000000A1申請案(下稱被證8之1),與美國專利第0000000號(下稱被證9)之組合,已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不具進步性,應予撤銷。2、原告就系爭專利遭受侵害請求損害賠償之98年民專訴字第157號業經鈞院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不具進步性而判決駁回。3、又鈞院99年民專訴字第57號、99年民專訴字第58號兩案與本案訴求案由相同,其性質、種類與事實也明顯無異,其所引證事也足以作為佐證,系爭專利為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不具進步性。(二)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或均等範圍: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用以定義第一區間及第二區間之焦距為「凸透鏡的焦距」,原告應先說明系爭產品之凸透鏡焦距為何,才能知道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否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惟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之凸透鏡焦距為何,即逕自作成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舉證不足。2、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因此,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即遽以認定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更何況原告根本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證明被告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故意或過失:按司法院98年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提案及研討結果民事訴訟類第13號,多數見解認為「侵害專利權亦屬侵權行為之一種,以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專利權,致生損害者,始得請求損害賠償,故僅得適用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不得適用修正前或修正後之同條第2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原告既主張被告侵害其專利權而請求損害賠償,自應由原告就被告有何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其專利權先盡舉證責任。(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且原告主張依專利法第85條規定計算所受損害,惟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有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等事實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鞋墊產品是由乳膠(天然乳膠及人造乳膠)及活性碳所構成,除了這兩個成分之外,沒有其他成分」(見本院卷二第97頁)。②系爭產品亦可拆解為2個要件,即要件編號a:「薄鞋墊」及要件編號b:「純正牛皮+活性碳除臭乳膠」。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a:「薄鞋墊」明顯可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A:「一種鞋墊的產品」,惟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b:「純正牛皮+活性碳除臭乳膠」無法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B:「應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乳膠墊體製法的產品」。③按製造方法界定物之請求項,於侵權判斷時,其製造方法特徵應為限制條件,故原告除應舉證系爭產品之組成與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產品相同外,亦應舉證系爭產品之製造過程,以作為侵權比對之依據。依前述說明,原告所提系爭產品及書面證據均無法舉證系爭產品之製造方法;且原告亦未能證明系爭產品之組成與系爭專利方法所製得之產品相同,縱使原告委託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進行「特定熱源與條件下之表面溫度」檢測法,充其量亦僅能推知待鑑定對象鞋墊具有活性碳成分,不足證明系爭產品為依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製造方法所製得之產品。是以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b無法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B,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文義範圍。   (3)原告另主張:依智慧局發布之專利侵害鑑定要點下篇壹    、第三章、第二節、
(一)原告係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主張被告侵害其專利權,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規定,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依美國公開2004/0000000A1申請案(下稱被證8之1),與美國專利第0000000號(下稱被證9)之組合,已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不具進步性,應予撤銷。2、原告就系爭專利遭受侵害請求損害賠償之98年民專訴字第157號業經鈞院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不具進步性而判決駁回。3、又鈞院99年民專訴字第57號、99年民專訴字第58號兩案與本案訴求案由相同,其性質、種類與事實也明顯無異,其所引證事也足以作為佐證,系爭專利為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不具進步性。(二)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或均等範圍: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用以定義第一區間及第二區間之焦距為「凸透鏡的焦距」,原告應先說明系爭產品之凸透鏡焦距為何,才能知道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否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惟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之凸透鏡焦距為何,即逕自作成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舉證不足。2、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因此,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即遽以認定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更何況原告根本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證明被告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故意或過失:按司法院98年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提案及研討結果民事訴訟類第13號,多數見解認為「侵害專利權亦屬侵權行為之一種,以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專利權,致生損害者,始得請求損害賠償,故僅得適用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不得適用修正前或修正後之同條第2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原告既主張被告侵害其專利權而請求損害賠償,自應由原告就被告有何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其專利權先盡舉證責任。(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且原告主張依專利法第85條規定計算所受損害,惟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有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等事實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確認專利權等
「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鞋墊產品是由乳膠(天然乳膠及人造乳膠)及活性碳所構成,除了這兩個成分之外,沒有其他成分」(見本院卷二第97頁)。②系爭產品亦可拆解為2個要件,即要件編號a:「薄鞋墊」及要件編號b:「純正牛皮+活性碳除臭乳膠」。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a:「薄鞋墊」明顯可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A:「一種鞋墊的產品」,惟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b:「純正牛皮+活性碳除臭乳膠」無法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B:「應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乳膠墊體製法的產品」。③按製造方法界定物之請求項,於侵權判斷時,其製造方法特徵應為限制條件,故原告除應舉證系爭產品之組成與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產品相同外,亦應舉證系爭產品之製造過程,以作為侵權比對之依據。依前述說明,原告所提系爭產品及書面證據均無法舉證系爭產品之製造方法;且原告亦未能證明系爭產品之組成與系爭專利方法所製得之產品相同,縱使原告委託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進行「特定熱源與條件下之表面溫度」檢測法,充其量亦僅能推知待鑑定對象鞋墊具有活性碳成分,不足證明系爭產品為依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製造方法所製得之產品。是以系爭產品之要件編號b無法讀取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要件編號B,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2之文義範圍。   (3)原告另主張:依智慧局發布之專利侵害鑑定要點下篇壹    、第三章、第二節、
(一)原告係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主張被告侵害其專利權,惟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具有應撤銷之原因,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規定,原告不得對於被告主張權利:1、依美國公開2004/0000000A1申請案(下稱被證8之1),與美國專利第0000000號(下稱被證9)之組合,已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及第7項不具進步性,應予撤銷。2、原告就系爭專利遭受侵害請求損害賠償之98年民專訴字第157號業經鈞院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不具進步性而判決駁回。3、又鈞院99年民專訴字第57號、99年民專訴字第58號兩案與本案訴求案由相同,其性質、種類與事實也明顯無異,其所引證事也足以作為佐證,系爭專利為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不具進步性。(二)原告並未證明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或均等範圍: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用以定義第一區間及第二區間之焦距為「凸透鏡的焦距」,原告應先說明系爭產品之凸透鏡焦距為何,才能知道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否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惟原告之比對分析完全未說明系爭產品之凸透鏡焦距為何,即逕自作成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0至1F及1F至2F區間調整之結論,顯然舉證不足。2、系爭產品之LED本身有一透鏡封裝結構,其將影響LED所射出光線之散光或聚光程度,因此,不能僅以光線為散光或聚光即遽以認定系爭產品之凸透鏡可在0至1F焦距及1F至2F焦距調整。更何況原告根本未證明系爭產品具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散光」及「聚光」效果。(三)原告應證明被告有侵害系爭專利權之故意或過失:按司法院98年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提案及研討結果民事訴訟類第13號,多數見解認為「侵害專利權亦屬侵權行為之一種,以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專利權,致生損害者,始得請求損害賠償,故僅得適用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不得適用修正前或修正後之同條第2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原告既主張被告侵害其專利權而請求損害賠償,自應由原告就被告有何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其專利權先盡舉證責任。(四)原告主張被告應賠償30萬元,惟未說明如何計算出該30萬元之賠償額,且原告主張依專利法第85條規定計算所受損害,惟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為有利於原告之事實,原告自應就此等事實提出具體證明。(五)爰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陳明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為完成將「同學會」電影故事搬上大銀幕之願望,102年11月23日以臉書(FACEBOOK)之MESSENGER簡訊軟體,詢問被告是否有意擔任「同學會」電影之監製工作,被告表示同意,並建議應於「同學會」電影故事加入愛情主線,原告遂回想起就讀國光中學時期之同學「詩豪」及「瓊如」兩人間之真實戀愛故事,並將之改編融入「同學會」電影故事中。103年3月9日原告完成「同學會」電影故事之修改並將之更名為「難忘的同學會」,翌日,被告將電影故事大網之文字稍做修飾後,以其個人之名義,經由電子郵件寄予中環股份有限公司「吳總」尋求資金挹注,卻於「難忘的同學會」電影故事大綱之首頁上記載編劇薛道聲(原告之舊名)及被告,原告基於敬老尊賢、廣結善緣,遂未予追究。2.原告依照「難忘的同學會」電影故事大綱,於103年3月22日開始撰寫電影分場大綱,並於同年以「難忘的同學會」電影故事,參加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舉辦之「華文原創故事編劇」徵選。而於徵選企劃書上列名之編劇及導演均為原告,惟因被告前曾未經原告同意逕自列名為編劇之舉,故原告仍係以敬老尊賢、廣結善緣之心態,於徵選企劃書中加註:「林清介導演將任本片共同編劇」等語。原告於103年4月21日完成「難忘的同學會」電影人物表,並同意被告將電影故事名稱改為「最難忘的同學會」,繼而進行「最難忘的同學會」電影劇本之撰寫,同年4月27日完成「最難忘的同學會」電影劇本。至此,被告雖於原告完成各階段劇本後給予意見修改,惟所修改之部分大多為枝微末節之文字上修飾,未具備「原創性之著作積極要件,且「最難忘的同學會」電影故事與原告最初「同學會」電影故事,架構並無不同,更足見該電影劇本為原告所創作。3.103年5月,被告以其擔任負責人之新龍介多媒體有限公司之名,將「最難忘的同學會」電影劇本送至行政院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申請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並於同年7月15日由原告、被告,及訴外人○○○、○○○等4人,共同出席行政院文化部103年第1梯次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評選小組會議。於該次會議上,原告將「最難忘的同學會」電影劇本之故事大綱,及拍攝成電影之企劃內容,以簡報方式呈現予現場評審委員,惟審查結果不盡人意,未能順利取得輔導金。嗣104年1月,被告表示希望買下原告關於「最難忘的同學會」電影劇本之著作權,更要求原告於同意出售著作權後,必須從此不過問修改情形。然而,「最難忘的同學會」電影劇本係原告在臉書被同學尋獲,實際接觸分離將近40年的老同學後,有感而發寫下之故事,希望由自己拍攝成電影;且因擔心拍攝方式流於主觀,重蹈上開電影票房不佳之覆轍,故尋求號稱「學生電影之父」即被告擔綱監製,自始即無出賣之想法。4.原告以「難忘的同學會」故事參加高雄「華文原創故事編劇」徵件,被告於法院怒稱這是原告自行送件,內容都是他的,而事實上,由(原證25)之1可見,被告得知此徵件訊息後,於103年3月22日0:18寄電子郵件鼓勵原告參加,原告於103年3月22日上午10:47回以「正在寫,會寄送,原則上是雙導雙編,可嗎?希望能中,好的開始」,當時原告希望能獲選,好意邀被告加入編劇及導演行列,但卻遭其拒絕,於是原告寫完故事後,於103年4月7日寄送徵選,再如(原證25)之1所示徵選辦法,提案人就是編劇本人,可知當時導演、編劇都是原告,加上(原證9)及(原證10)的資料佐證,更可確定原告就是此故事之編劇原創者。(二)原告拒絕出賣「最難忘的同學會」電影劇本之著作權後,於104年6月15日在YOUTUBE網站上看到名為「導演林清介透過《奇幻同學會》挖掘栽培新銳導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yV7VqScNZ8)、「奇幻同學會一電影花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yFij8VJBQ)等影片,始知被告未經原告同意,逕自請訴外人傅睿邨修改「最難忘的同學會」電影劇本並拍攝為「奇幻同學會」之電影,且共同列名為編劇;及分別列名為總導演、導演。「奇幻同學會」劇本(原證23)與「最難忘的同學會」劇本(原證24)比對後,可見人物表大致雷同,劇本亦有21項雷同之處(本院卷三第144至150頁)。(三)「最難忘的同學會」劇本中「幾個同學帶著智慧型手機、同學錄及過往回憶,開著車從台灣北部到南部,尋找失聯同學,只為一場事隔多年的同學會」,此一構想不應只是個想法,開車由台灣北而南,結合現代科技智慧型手機尋找同學,在台灣電影未曾有人拍過,至少對「最難忘的同學會」是個有創意的表達,原告在原證3、6、7早已具體寫出。故「最難忘的同學會」原被告共有著作財產權,原告應占有整體創意構想100%、基本故事及架構100%、劇本分場概念部分由被告所提及執筆設計構想,原告應佔比例為80%。(四)「最難忘的同學會」企劃書,製作總成本分析表為被告請其友人○○○製片根據劇本製作所需費用所寫,且當時譚製片也共同出席文化部申請輔導金說明會,公開說明此預算的情形,成本分析表裏,編劇費是80萬元,而「最難忘的同學會」劇本共有著作財產權,原告應佔的比例為80%,因此原告請求編劇費64萬元應屬合理。又被告未經原告同意將該著作授權傅睿邨改作成電影劇本「奇幻同學會」,並拍攝成電影公開上映,既然是共同著作,且「奇幻同學會」劇本確定改作自「最難忘的同學會」劇本,「奇幻同學會」未署名原告名字,明顯侵犯原告著作人格權,乃請求精神慰撫金50萬元。(五)聲明:①被告應給付原告114萬元。②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未收費用及酬勞且幫忙修改構築故事、分場大綱、電影劇本初稿。被告加了一條愛情主線,更改主角人物年紀、劇情(紅字部分)。劇情已修過9次,與原告原作不同,亦經中華編劇協會表示兩者主幹相仿、但無重製、抄襲。(二)本件業經臺北地院地檢署檢察官106年度偵字1425、1426、1427號、106年度偵續字258號不起訴處分、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106年度上聲議字第305號再議駁回處分確定。(三)電影界所謂的「監製」,是要聘請有名望有經驗的前輩來監督並指導電影呈現的風格、品質,原告當知聘請監製,應已有要拍片之「公司組織」、「製作資金」、「拍攝劇本」、「拍攝計劃」及「徵詢聘請監製的預算酬金」,這是電影行業的通例。但當被告約見原告後,才知原告既無資金,也無公司,連劇本都沒有,更沒有提到要付監製的預算酬金,只說想請被告幫忙,拍一部召開國中同學會的電影,內容是:畢業四十幾年的中油子弟同學藉開同學會,回憶他們從小學、初中、高中的有趣往事。被告因原告誠懇認為被告是拍攝學生電影的教父級前輩,才予以協助。(四)為能掌控觀影情緒,使劇情凝聚而不致鬆散,被告建議原告將「同學」加入感情線,因是非常重要的情節鋪墊,原告欣然接受建議,重寫新的故事大綱,但因原告受囿於原來國中時代同學的真人實事羈絆太深,思路施展不開,遂在被告主導下重新調整劇中人物個性,增加三角愛情線人物及另編新故事、新架構才完成全新故事,與原先的「同學會」故事已完全不同,並在被告堅持下改片名為「難忘的同學會」(這是為了避免與被告在77年拍過的「同學會」同片名,且更具吸引力)。原告的「同學會」經被告重新改造後編撰成新的「難忘的同學會」,接著再由被告主述、原告紀錄完成「分場大綱」,「分場大綱」完成後,被告交由原告試寫「分場對白劇本」初稿,但原告寫的每一個場景都是以os(畫外音或旁白)交代劇情處理,有如紀錄片,被告只好重寫了1~10場作示範,如原告實在寫不出來的,只得由被告自己打字接纘下來,這才在非常急迫的時間完成「難忘同學會」的「電影分場對白劇本」初稿,趕在文化部國產電影劇情長片的輔導金截止收件日103年4月30日前送件。(五)文化部輔導金送案失利後,原告已另有打算要退出團隊,被告覺得在此案已花很多心思成型,找演員、物色工作人員拿「參與工作同意書」非常累人,輕易放棄非被告個性,自認劇本因趕送件編寫太匆促可能不盡理想,但有重塑的空間,因此積極物色比被告更好的編劇高手重寫劇本,也請製片○○○重編制作預算,以更好的作品努力尋求企業界籌資,終尋得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研究所的台灣編劇高手傅睿邨重寫劇本,增加舉辦同學會的第三個動機,第一動機就是一般同學會要再次相聚一堂見見老同學的通例,第二個動機是由被告設計建構的一條感情線:男主角急想尋覓當年被他傷害而致分手,至今音訊全無、但仍深愛著的初戀情人,第三個動機就是要為班導師秘密舉辦罹患肺腺癌末期的「生前告別式」,讓劇情一環緊扣一環,感動破表。另外增加了一位現代叛逆青少年的同學女兒阿Sam,一路與長輩們對嗆,突呈現代青少年思想、觀念、行為有別於這些中年人回憶當年青少年時代的單純樣貌,也不忘電影的社會責任,增加阿Sam男友騎機車意外身亡的情節,使這個第九修之三的新劇本「奇幻同學會」呈現了多樣化與飽滿度,完全有別於「難忘同學會」的「電影分場對白劇本初稿,與「同學會」完全不同,更有天壤之別。(六)聲明: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3 1 1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4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40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40-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被告等原以加盟連鎖燒烤餐廳為業,惟欲自行開業脫離連鎖燒烤餐廳,因此被告蕭名強於100年7月底委請原告設計「十將燒肉町JUSOSU燒き鳥.鍋物」商標等一系列形象識別標誌和其延伸設計圖形(代表圖樣如附圖一所示,下稱系爭美術著作),包含中、外文之商號命名(十將)、輔助圖、企業商標系統指導手冊、大小包廂及前廳的圖、廣告帆布大圖〈戶外〉、徵人啟事、DM、VIP卡、名片、制服、店卡、紙巾、集點卡、快套、餐券、餐券信封及卡片、餐桌紙、點菜單、正門招牌、招牌施工模擬圖、文案等,原告以口頭報價約20至30萬元之價格,由被告蕭名強買斷系爭美術著作之權利,但被告蕭名強認為價格過高,希望原告能降價,因此原告與被告蕭名強達成協議,被告蕭名強僅取得系爭美術著作之使用權,及日後可買斷系爭美術著作,被告蕭名強欲享有全部權利,需另外支付買斷金予原告,原告與被告蕭名強分別於100年9月2日、100年12月23日及101年6月18日簽訂三份報價單,惟被告蕭名強於101年6月28日竟未經原告同意,將系爭美術著作交由被告郭素霞至智慧財產局申請商標登記(原證五),原告於101年8月下旬發現此事,除於101年8月27日當面告知被告蕭名強,被告所為已侵害原告權益,並於同日下午發送電子郵件予被告蕭名強,請求被告蕭名強依契約條文買斷設計品,並於101年9月3日前回覆(原證六),然被告蕭名強置之不理,原告又於102年3月17日寄發存證信函,請被告蕭名強賠償違約損失(原證七),被告蕭名強於102年4月上旬回覆拒絕賠償(原證八),被告所為,業已違反兩造間之契約。
(一)被告未收費用及酬勞且幫忙修改構築故事、分場大綱、電影劇本初稿。被告加了一條愛情主線,更改主角人物年紀、劇情(紅字部分)。劇情已修過9次,與原告原作不同,亦經中華編劇協會表示兩者主幹相仿、但無重製、抄襲。(二)本件業經臺北地院地檢署檢察官106年度偵字1425、1426、1427號、106年度偵續字258號不起訴處分、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106年度上聲議字第305號再議駁回處分確定。(三)電影界所謂的「監製」,是要聘請有名望有經驗的前輩來監督並指導電影呈現的風格、品質,原告當知聘請監製,應已有要拍片之「公司組織」、「製作資金」、「拍攝劇本」、「拍攝計劃」及「徵詢聘請監製的預算酬金」,這是電影行業的通例。但當被告約見原告後,才知原告既無資金,也無公司,連劇本都沒有,更沒有提到要付監製的預算酬金,只說想請被告幫忙,拍一部召開國中同學會的電影,內容是:畢業四十幾年的中油子弟同學藉開同學會,回憶他們從小學、初中、高中的有趣往事。被告因原告誠懇認為被告是拍攝學生電影的教父級前輩,才予以協助。(四)為能掌控觀影情緒,使劇情凝聚而不致鬆散,被告建議原告將「同學」加入感情線,因是非常重要的情節鋪墊,原告欣然接受建議,重寫新的故事大綱,但因原告受囿於原來國中時代同學的真人實事羈絆太深,思路施展不開,遂在被告主導下重新調整劇中人物個性,增加三角愛情線人物及另編新故事、新架構才完成全新故事,與原先的「同學會」故事已完全不同,並在被告堅持下改片名為「難忘的同學會」(這是為了避免與被告在77年拍過的「同學會」同片名,且更具吸引力)。原告的「同學會」經被告重新改造後編撰成新的「難忘的同學會」,接著再由被告主述、原告紀錄完成「分場大綱」,「分場大綱」完成後,被告交由原告試寫「分場對白劇本」初稿,但原告寫的每一個場景都是以os(畫外音或旁白)交代劇情處理,有如紀錄片,被告只好重寫了1~10場作示範,如原告實在寫不出來的,只得由被告自己打字接纘下來,這才在非常急迫的時間完成「難忘同學會」的「電影分場對白劇本」初稿,趕在文化部國產電影劇情長片的輔導金截止收件日103年4月30日前送件。(五)文化部輔導金送案失利後,原告已另有打算要退出團隊,被告覺得在此案已花很多心思成型,找演員、物色工作人員拿「參與工作同意書」非常累人,輕易放棄非被告個性,自認劇本因趕送件編寫太匆促可能不盡理想,但有重塑的空間,因此積極物色比被告更好的編劇高手重寫劇本,也請製片○○○重編制作預算,以更好的作品努力尋求企業界籌資,終尋得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研究所的台灣編劇高手傅睿邨重寫劇本,增加舉辦同學會的第三個動機,第一動機就是一般同學會要再次相聚一堂見見老同學的通例,第二個動機是由被告設計建構的一條感情線:男主角急想尋覓當年被他傷害而致分手,至今音訊全無、但仍深愛著的初戀情人,第三個動機就是要為班導師秘密舉辦罹患肺腺癌末期的「生前告別式」,讓劇情一環緊扣一環,感動破表。另外增加了一位現代叛逆青少年的同學女兒阿Sam,一路與長輩們對嗆,突呈現代青少年思想、觀念、行為有別於這些中年人回憶當年青少年時代的單純樣貌,也不忘電影的社會責任,增加阿Sam男友騎機車意外身亡的情節,使這個第九修之三的新劇本「奇幻同學會」呈現了多樣化與飽滿度,完全有別於「難忘同學會」的「電影分場對白劇本初稿,與「同學會」完全不同,更有天壤之別。(六)聲明: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6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7",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2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6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8-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7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7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被告等原以加盟連鎖燒烤餐廳為業,惟欲自行開業脫離連鎖燒烤餐廳,因此被告蕭名強於100年7月底委請原告設計「十將燒肉町JUSOSU燒き鳥.鍋物」商標等一系列形象識別標誌和其延伸設計圖形(代表圖樣如附圖一所示,下稱系爭美術著作),包含中、外文之商號命名(十將)、輔助圖、企業商標系統指導手冊、大小包廂及前廳的圖、廣告帆布大圖〈戶外〉、徵人啟事、DM、VIP卡、名片、制服、店卡、紙巾、集點卡、快套、餐券、餐券信封及卡片、餐桌紙、點菜單、正門招牌、招牌施工模擬圖、文案等,原告以口頭報價約20至30萬元之價格,由被告蕭名強買斷系爭美術著作之權利,但被告蕭名強認為價格過高,希望原告能降價,因此原告與被告蕭名強達成協議,被告蕭名強僅取得系爭美術著作之使用權,及日後可買斷系爭美術著作,被告蕭名強欲享有全部權利,需另外支付買斷金予原告,原告與被告蕭名強分別於100年9月2日、100年12月23日及101年6月18日簽訂三份報價單,惟被告蕭名強於101年6月28日竟未經原告同意,將系爭美術著作交由被告郭素霞至智慧財產局申請商標登記(原證五),原告於101年8月下旬發現此事,除於101年8月27日當面告知被告蕭名強,被告所為已侵害原告權益,並於同日下午發送電子郵件予被告蕭名強,請求被告蕭名強依契約條文買斷設計品,並於101年9月3日前回覆(原證六),然被告蕭名強置之不理,原告又於102年3月17日寄發存證信函,請被告蕭名強賠償違約損失(原證七),被告蕭名強於102年4月上旬回覆拒絕賠償(原證八),被告所為,業已違反兩造間之契約。
(一)被告未收費用及酬勞且幫忙修改構築故事、分場大綱、電影劇本初稿。被告加了一條愛情主線,更改主角人物年紀、劇情(紅字部分)。劇情已修過9次,與原告原作不同,亦經中華編劇協會表示兩者主幹相仿、但無重製、抄襲。(二)本件業經臺北地院地檢署檢察官106年度偵字1425、1426、1427號、106年度偵續字258號不起訴處分、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106年度上聲議字第305號再議駁回處分確定。(三)電影界所謂的「監製」,是要聘請有名望有經驗的前輩來監督並指導電影呈現的風格、品質,原告當知聘請監製,應已有要拍片之「公司組織」、「製作資金」、「拍攝劇本」、「拍攝計劃」及「徵詢聘請監製的預算酬金」,這是電影行業的通例。但當被告約見原告後,才知原告既無資金,也無公司,連劇本都沒有,更沒有提到要付監製的預算酬金,只說想請被告幫忙,拍一部召開國中同學會的電影,內容是:畢業四十幾年的中油子弟同學藉開同學會,回憶他們從小學、初中、高中的有趣往事。被告因原告誠懇認為被告是拍攝學生電影的教父級前輩,才予以協助。(四)為能掌控觀影情緒,使劇情凝聚而不致鬆散,被告建議原告將「同學」加入感情線,因是非常重要的情節鋪墊,原告欣然接受建議,重寫新的故事大綱,但因原告受囿於原來國中時代同學的真人實事羈絆太深,思路施展不開,遂在被告主導下重新調整劇中人物個性,增加三角愛情線人物及另編新故事、新架構才完成全新故事,與原先的「同學會」故事已完全不同,並在被告堅持下改片名為「難忘的同學會」(這是為了避免與被告在77年拍過的「同學會」同片名,且更具吸引力)。原告的「同學會」經被告重新改造後編撰成新的「難忘的同學會」,接著再由被告主述、原告紀錄完成「分場大綱」,「分場大綱」完成後,被告交由原告試寫「分場對白劇本」初稿,但原告寫的每一個場景都是以os(畫外音或旁白)交代劇情處理,有如紀錄片,被告只好重寫了1~10場作示範,如原告實在寫不出來的,只得由被告自己打字接纘下來,這才在非常急迫的時間完成「難忘同學會」的「電影分場對白劇本」初稿,趕在文化部國產電影劇情長片的輔導金截止收件日103年4月30日前送件。(五)文化部輔導金送案失利後,原告已另有打算要退出團隊,被告覺得在此案已花很多心思成型,找演員、物色工作人員拿「參與工作同意書」非常累人,輕易放棄非被告個性,自認劇本因趕送件編寫太匆促可能不盡理想,但有重塑的空間,因此積極物色比被告更好的編劇高手重寫劇本,也請製片○○○重編制作預算,以更好的作品努力尋求企業界籌資,終尋得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研究所的台灣編劇高手傅睿邨重寫劇本,增加舉辦同學會的第三個動機,第一動機就是一般同學會要再次相聚一堂見見老同學的通例,第二個動機是由被告設計建構的一條感情線:男主角急想尋覓當年被他傷害而致分手,至今音訊全無、但仍深愛著的初戀情人,第三個動機就是要為班導師秘密舉辦罹患肺腺癌末期的「生前告別式」,讓劇情一環緊扣一環,感動破表。另外增加了一位現代叛逆青少年的同學女兒阿Sam,一路與長輩們對嗆,突呈現代青少年思想、觀念、行為有別於這些中年人回憶當年青少年時代的單純樣貌,也不忘電影的社會責任,增加阿Sam男友騎機車意外身亡的情節,使這個第九修之三的新劇本「奇幻同學會」呈現了多樣化與飽滿度,完全有別於「難忘同學會」的「電影分場對白劇本初稿,與「同學會」完全不同,更有天壤之別。(六)聲明: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建築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 1 9", "lawName": "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一項各款著作內容例示"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自民國(下同)78年成立至今,主要營業項目為建築鋼筋之加工機械的製造及生產,經長期不斷地創新及研發,原告生產之建築用鋼筋彎抽機、切斷機、多功能全自動彎曲機等因此獲得國內外諸多土木、建築廠商之青睞及採購。基於多年之研發創新經驗,原告於94年9月23日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鋼筋彎折機之落料架結構」之新型專利,經審查後,於95年2月11日公告,獲得註冊並獲頒新型專利證書,證書號為第M287190號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專利期間自95年2月11日起至104年9月22日止。詎被告奕旺機械有限公司(下稱奕旺公司)所製造、生產並販賣之「YW-32型3PC2軸12米長自動彎曲成型機」(下稱系爭產品),經原告委由大直國際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進行比對分析,所為專利侵害鑑定研究報告書(參本院卷一第49至92頁,即原證6,下稱鑑定報告書)鑑定結論為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3之均等範圍,原告自得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2項之規定,對被告奕旺公司請求賠償損害。又被告陳美雪為被告奕旺公司之負責人,自應就被告奕旺公司侵害系爭專利權致原告受有損害乙事,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6條第2項及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與被告奕旺公司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二)損害賠償額: 1、被告奕旺公司先後於99年10月7日、103年8月22日,以新臺幣(下同)1,440,000元、1,550,000元分別販賣系爭產品1台予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和公司)、水生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水生公司,參本院卷二第120頁),因被告奕旺公司迄今未能提出任何系爭產品之成本及必要費用,就東和公司部分,依92年修正公布,93年7月1日施行之專利法(下稱92年專利法)第108條準用第85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以144萬元作為被告奕旺公司侵害系爭專利之所得利益;就水生公司部分,應依現行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7條第1項第2款規定,以155萬元作為被告奕旺公司侵害系爭專利之所得利益。故被告奕旺公司侵害系爭專利之所得利益合計為2,990,000元(計算式:1,440,000元+1,550,000元=2,990,000元)。2、退步言之,就水生公司部分,倘本院認不應以155萬元作為被告奕旺公司侵害系爭專利之所得利益,依財政部所頒「103年度營利事業各業所得額、同業利潤標準暨擴大書審純益率」所示,系爭產品係屬「金屬結構及建築組件製造業」之「金屬結構製造」業,以其同業利潤標準之毛利率22%(參本院卷二第338頁)計算,被告奕旺公司侵害系爭專利之所得利益為34.1萬元(計算式:1,550,000元×22%=341,000元)。故被告奕旺公司侵害系爭專利之所得利益合計為1,781,000元(計算式:1,440,000元+341,000元=1,781,000元)。爰依現行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7條第1項第2款規定,請求被告等負損害賠償責任。3、被告奕旺公司與原告同屬「鋼筋彎折機」之製造生產廠商,於市場上為商業競爭之同業關係,兩者之下游客戶群具有大幅度之重疊性,是以被告奕旺公司對於原告所擁有之系爭專利及依系爭專利所製成之鋼筋彎折機難謂毫無知悉或接觸之可能,其經由知悉、接觸進而抄襲、模仿系爭專利及依系爭專利所製成之鋼筋彎折機以製成系爭產品亦非難以想像。且被告奕旺公司係在原告掌握其出售系爭產品之相關證據後,始自認有銷售系爭產品之事實,其惡意隱瞞因侵權而獲取巨大利潤之事實,顯具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爰依專利法第120條準用第97條第2項規定,請求法院酌定損害額3倍之懲罰性損害賠償。(三)聲明: 1、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3,000,000元及自104年1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被告未收費用及酬勞且幫忙修改構築故事、分場大綱、電影劇本初稿。被告加了一條愛情主線,更改主角人物年紀、劇情(紅字部分)。劇情已修過9次,與原告原作不同,亦經中華編劇協會表示兩者主幹相仿、但無重製、抄襲。(二)本件業經臺北地院地檢署檢察官106年度偵字1425、1426、1427號、106年度偵續字258號不起訴處分、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106年度上聲議字第305號再議駁回處分確定。(三)電影界所謂的「監製」,是要聘請有名望有經驗的前輩來監督並指導電影呈現的風格、品質,原告當知聘請監製,應已有要拍片之「公司組織」、「製作資金」、「拍攝劇本」、「拍攝計劃」及「徵詢聘請監製的預算酬金」,這是電影行業的通例。但當被告約見原告後,才知原告既無資金,也無公司,連劇本都沒有,更沒有提到要付監製的預算酬金,只說想請被告幫忙,拍一部召開國中同學會的電影,內容是:畢業四十幾年的中油子弟同學藉開同學會,回憶他們從小學、初中、高中的有趣往事。被告因原告誠懇認為被告是拍攝學生電影的教父級前輩,才予以協助。(四)為能掌控觀影情緒,使劇情凝聚而不致鬆散,被告建議原告將「同學」加入感情線,因是非常重要的情節鋪墊,原告欣然接受建議,重寫新的故事大綱,但因原告受囿於原來國中時代同學的真人實事羈絆太深,思路施展不開,遂在被告主導下重新調整劇中人物個性,增加三角愛情線人物及另編新故事、新架構才完成全新故事,與原先的「同學會」故事已完全不同,並在被告堅持下改片名為「難忘的同學會」(這是為了避免與被告在77年拍過的「同學會」同片名,且更具吸引力)。原告的「同學會」經被告重新改造後編撰成新的「難忘的同學會」,接著再由被告主述、原告紀錄完成「分場大綱」,「分場大綱」完成後,被告交由原告試寫「分場對白劇本」初稿,但原告寫的每一個場景都是以os(畫外音或旁白)交代劇情處理,有如紀錄片,被告只好重寫了1~10場作示範,如原告實在寫不出來的,只得由被告自己打字接纘下來,這才在非常急迫的時間完成「難忘同學會」的「電影分場對白劇本」初稿,趕在文化部國產電影劇情長片的輔導金截止收件日103年4月30日前送件。(五)文化部輔導金送案失利後,原告已另有打算要退出團隊,被告覺得在此案已花很多心思成型,找演員、物色工作人員拿「參與工作同意書」非常累人,輕易放棄非被告個性,自認劇本因趕送件編寫太匆促可能不盡理想,但有重塑的空間,因此積極物色比被告更好的編劇高手重寫劇本,也請製片○○○重編制作預算,以更好的作品努力尋求企業界籌資,終尋得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研究所的台灣編劇高手傅睿邨重寫劇本,增加舉辦同學會的第三個動機,第一動機就是一般同學會要再次相聚一堂見見老同學的通例,第二個動機是由被告設計建構的一條感情線:男主角急想尋覓當年被他傷害而致分手,至今音訊全無、但仍深愛著的初戀情人,第三個動機就是要為班導師秘密舉辦罹患肺腺癌末期的「生前告別式」,讓劇情一環緊扣一環,感動破表。另外增加了一位現代叛逆青少年的同學女兒阿Sam,一路與長輩們對嗆,突呈現代青少年思想、觀念、行為有別於這些中年人回憶當年青少年時代的單純樣貌,也不忘電影的社會責任,增加阿Sam男友騎機車意外身亡的情節,使這個第九修之三的新劇本「奇幻同學會」呈現了多樣化與飽滿度,完全有別於「難忘同學會」的「電影分場對白劇本初稿,與「同學會」完全不同,更有天壤之別。(六)聲明: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係附件1、2、3所示「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圖形著作(以下合稱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原告前為協助被告長泓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泓公司)順利開發與製造鋰鐵電池產品,雙方分別於民國98年11月2日及99年12月22日簽署保密協議及專利技術授權契約書,原告除將附件2所示圖形出示被告陳明德及邱耀民、提供被告附件3所示系爭著作模型,並提供包含系爭著作之相關技術文件予被告長泓公司。詎被告長泓公司及被告長泓公司受雇人裴修祥及邱耀民,明知系爭著作為原告享有著作權之著作,竟於100年8月22日未經原告同意及授權即重製系爭著作,並執以作為申請中華民國第M420107號「儲電裝置」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用,被告重製系爭著作並繪製成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如附件4所示),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與原告之系爭著作實質近似,被告行為實已侵害原告之著作權。而被告陳明德擔任被告長泓公司法定代理人,為公司法規定之負責人,其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已不法侵害原告著作權,致原告受有損害,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應與被告長泓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因被告長泓公司、其法定代理人陳明德及系爭專利發明人裴修祥及邱耀民重製原告系爭著作並繪製成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共同侵害系爭著作,原告自得依著作權法第85條、第88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95條、公司法第8條、第23條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新台幣(下同)166萬元,並刊登如附表所示之道歉啟事,為此提起本件訴訟。(二)對被告抗辯之陳述:1、原告為系爭著作之著作人:(1)系爭著作為原告受雇人○○○於97年間創作,○○○自89年起任職於原告,且以電訊、電子、陶瓷材料等領域為專長。依原告與○○○間之員工任職承諾書第四(四)條約定,○○○於任職原告期間所完成或構思之任何智慧財產(包括著作權),歸屬於原告所有。(2)原告與被告長泓公司間之「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8條約定,原告授權予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相關專利權、著作權及應歸屬於原告。由該結構設計為原告交付予被告長泓公司之「鋰鐵動力電池製造技術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轉內容驗收清冊」(下稱系爭驗收清冊)內容可知系爭著作屬原告授權予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而被告長泓公司、陳明德及邱耀民亦於100年1月3日於驗收單簽名確認上開事實,故系爭著作之著作權歸屬原告。且證人○○○及○○○於101年9月5日言詞辯論之證詞,亦可證明原告確為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3)系爭著作並非○○○所繪製:①系爭著作圖示明載於系爭驗收清冊,屬於原告所有且授權於被告長泓公司之標的,其性質自屬被授權之標的,亦即由原告授權予被告使用之財產權。②縱原證1號「鋰鐵電池結構設計」為被告所繪製(原告仍否認之),充其量其亦係原告手足延伸,蓋其係依原告提供之系爭著作及模型所繪製,被告完全無創作空間可言,原告始為原證1號「鋰鐵電池結構設計」之著作人。原告自86年設立以來即斥資投入鋰鐵電池研發,自97年至100年,原告研發費用達數千萬元,且更針對鋰鐵電池取得我國、美國、香港等地多項鋰鐵電池相關專利,原告具創作系爭著作之能力。反觀98年10月底始成立之被告長泓公司,其鋰鐵電池產品之相關技術幾由原告挹注及教導,無鋰鐵電池相關經驗及研發能力,遑論有創作鋰鐵電池結構之能力。況證人○○○之證詞亦證明被告鋰鐵電池產品之相關技術幾乎皆由原告挹注及教導。③形式上(99年12月22日簽署專利技術授權合約及100年1月3日簽署驗收單)已確認所有包含系爭著作在內之鋰鐵動力電池製造技術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轉內容相關文件之所有權利(含所有權、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皆屬原告所有;實質上(無創作能力、鋰鐵電池技術由原告所挹注等)亦可認定原告始為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2、系爭著作具原創性,屬著作權法保護之「圖形著作」:(1)系爭著作之創作理念源自傳統電池結構電極係將對外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設置於蓋板上,該結構內部電池至蓋板外電極結構設計上皆係以貫穿蓋板方式處理,然此種貫穿蓋板方式易產生漏液現象且因有效導電面積小(即螺栓與對外的接觸電極點截面積小)易造成高溫過熱等缺點,為改善傳統電池結構缺失,原告設計電池極片以多層堆疊且非貫穿方式處理,並形成左右兩彎折部,一彎折部(即極耳)延伸與內電池之正極(或負極)電性連接;另一彎折部延伸用以對外導電,極耳與電池間以鉚接方式處理。原告受雇人○○○於97年間乃將上開結構繪製成系爭著作。(2)惟被告提出所謂之習知電池結構,如同傳統電池,係將對外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設置於蓋板上,該結構內部電池至蓋板外電極結構設計上皆係以貫穿蓋板方式處理,與系爭著作設計電池極片以多層堆疊且非貫穿方式處理,並形成左右兩彎折部(一彎折部(即極耳)延伸與內電池之正極(或負極)電性連接;另一彎折部延伸用以對外導電),系爭著作顯與習知之電池結構不同。(3)被告所稱之習知圖3實為超聲波金屬焊接器應用案例,即中國大陸廠商超聲波金屬焊接器產品可焊接之應用案例,不僅被證16號及被證28號圖3對象物不明、與系爭著作之鋰鐵電池結構、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關連性不明,被告皆未舉證以實其說,被證16號及被證28號圖3無實質證據力。(4)系爭著作揭示之每一結構、尺寸、比例皆有其技術設計目的及所欲達成之功效,系爭著作具原創性,並可表達原告創作目的及精神意念,此亦係被告長泓公司願支出高達新台幣1億8千萬元取得相關技術移轉及授權之目的。3、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抄襲系爭著作,且與系爭著作實質近似:(1)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與系爭著作至少有四處實質近似:一為極耳上之3個洞,二為極耳突出部,三為極耳與電池本體之連接方式,四為電池極片堆疊部。上開四部分乃系爭著作之重要部分,而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則涵蓋上開四部分,故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確與系爭著作於至少於上開四部分之整體觀念與感覺上,構成實質近似。(2)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11條約定:「甲方(即原告)將技術文件資料及原型產品交付並完成技術移轉後,乙方(即被告長泓公司)如利用授權標的而完成新技術或改良技術時,其專利、營業秘密權、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利,均歸屬於乙方,甲方得要求乙方無償之非專屬授權實施,甲方僅得自行實施。」該授權契約第11條關於「新技術之權利歸屬」約定之要件有二:一為技術移轉已完成;二為被告長泓公司利用授權標的完成者應為新技術或改良技術。被告長泓公司所擁有者,應係「新技術」或「改良技術」之權利;而既有原告之技術授權標的,依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8條之約定仍應屬原告所有。(3)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12條約定,原告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及相關技術資料、文件等機密資訊,被告長泓公司於該契約存續期間及終止後均負有保密義務。據保密協議第4條約定,原告揭露予被告長泓公司之技術,其智慧財產權均歸原告所有,被告長泓公司不得以任何行為將相關技術據為己有或申請相關智慧財產權。原告既於上開契約中明文限制被告長泓公司不得將技術授權標的公開或申請相關智慧財產權,今被告未取得原告同意即擅將系爭著作公開,甚至重製據以申請專利,被告無法律依據主張其可合理使用。4、被告主張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之行為為合理使用,並不可採:(1)被告行為非著作權法第52條所稱之「報導」、「評論」、「教學」、「研究」目的之引用行為,其非法公開系爭著作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非該條所稱之「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目的,況系爭著作亦非該條所稱「已公開發表之著作」。(2)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為被告重製原告尚未公開之技術及著作,其非專利法施行細則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款之先前技術,況被告迄未提出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所本之「先前技術」來源、出處。5、被告抗辯其未侵害原告之著作人格權,並不可採: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非專利法施行細則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款之先前技術,且其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行為亦非合理使用。被告試圖以其行為該當著作權法第條16條第4項規定辯稱其得省略原告名稱,並無理由。被告擅自重製系爭著作,並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已侵害原告之公開發表權,其非法重製系爭著作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行為,除違反著作權法第88條侵害著作財產權規定外,亦違反著作權法第15條及第85條侵害著作人格權規定。6、損害賠償之計算:(1)就原告著作財產權被侵害之部分,被告明知系爭著作為原告享有著作權之機密資料,被告不得重製,亦不得利用原告技術以己名義申請專利權,詎被告故意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已屬昭然。其利用系爭著作製造銷售之鋰鐵電池產品營收或可作為計算本件原告著作財產權受侵害損害賠償之依據,然因被告為非公開發行公司,原告難以取得相關資訊確認原告因被告違約、違法揭示及利用系爭著作著作財產權行為之實際損害額,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審酌被告惡意違約及侵權之情酌定賠償額。(2)就原告著作人格權被侵害之部分,系爭著作為原告與被告長泓公司間技術移轉內容之一,相關技術移轉及授權之授權金為新台幣1億8千萬元,參以被告資本總額高達新台幣30億餘元,請求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被告故意侵權之賠償額。(3)不論考量被告之惡意侵權,或被告長泓公司高達30億餘元之資本總額抑或原告取得被告長泓公司新台幣1億8千萬元之權利金,本件原告僅請求166萬元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刊登道歉啟事,應屬合理適當。(三)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6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應在蘋果日報、工商時報及經濟日報財經版第1頁刊登如附表所示之道歉啟事。3、就第一項聲明,原告願以現金或同額之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8",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7 1 2", "lawName": "專利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7 1 3", "lawName": "專利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係附件1、2、3所示「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圖形著作(以下合稱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原告前為協助被告長泓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泓公司)順利開發與製造鋰鐵電池產品,雙方分別於民國98年11月2日及99年12月22日簽署保密協議及專利技術授權契約書,原告除將附件2所示圖形出示被告陳明德及邱耀民、提供被告附件3所示系爭著作模型,並提供包含系爭著作之相關技術文件予被告長泓公司。詎被告長泓公司及被告長泓公司受雇人裴修祥及邱耀民,明知系爭著作為原告享有著作權之著作,竟於100年8月22日未經原告同意及授權即重製系爭著作,並執以作為申請中華民國第M420107號「儲電裝置」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用,被告重製系爭著作並繪製成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如附件4所示),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與原告之系爭著作實質近似,被告行為實已侵害原告之著作權。而被告陳明德擔任被告長泓公司法定代理人,為公司法規定之負責人,其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已不法侵害原告著作權,致原告受有損害,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應與被告長泓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因被告長泓公司、其法定代理人陳明德及系爭專利發明人裴修祥及邱耀民重製原告系爭著作並繪製成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共同侵害系爭著作,原告自得依著作權法第85條、第88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95條、公司法第8條、第23條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新台幣(下同)166萬元,並刊登如附表所示之道歉啟事,為此提起本件訴訟。(二)對被告抗辯之陳述:1、原告為系爭著作之著作人:(1)系爭著作為原告受雇人○○○於97年間創作,○○○自89年起任職於原告,且以電訊、電子、陶瓷材料等領域為專長。依原告與○○○間之員工任職承諾書第四(四)條約定,○○○於任職原告期間所完成或構思之任何智慧財產(包括著作權),歸屬於原告所有。(2)原告與被告長泓公司間之「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8條約定,原告授權予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相關專利權、著作權及應歸屬於原告。由該結構設計為原告交付予被告長泓公司之「鋰鐵動力電池製造技術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轉內容驗收清冊」(下稱系爭驗收清冊)內容可知系爭著作屬原告授權予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而被告長泓公司、陳明德及邱耀民亦於100年1月3日於驗收單簽名確認上開事實,故系爭著作之著作權歸屬原告。且證人○○○及○○○於101年9月5日言詞辯論之證詞,亦可證明原告確為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3)系爭著作並非○○○所繪製:①系爭著作圖示明載於系爭驗收清冊,屬於原告所有且授權於被告長泓公司之標的,其性質自屬被授權之標的,亦即由原告授權予被告使用之財產權。②縱原證1號「鋰鐵電池結構設計」為被告所繪製(原告仍否認之),充其量其亦係原告手足延伸,蓋其係依原告提供之系爭著作及模型所繪製,被告完全無創作空間可言,原告始為原證1號「鋰鐵電池結構設計」之著作人。原告自86年設立以來即斥資投入鋰鐵電池研發,自97年至100年,原告研發費用達數千萬元,且更針對鋰鐵電池取得我國、美國、香港等地多項鋰鐵電池相關專利,原告具創作系爭著作之能力。反觀98年10月底始成立之被告長泓公司,其鋰鐵電池產品之相關技術幾由原告挹注及教導,無鋰鐵電池相關經驗及研發能力,遑論有創作鋰鐵電池結構之能力。況證人○○○之證詞亦證明被告鋰鐵電池產品之相關技術幾乎皆由原告挹注及教導。③形式上(99年12月22日簽署專利技術授權合約及100年1月3日簽署驗收單)已確認所有包含系爭著作在內之鋰鐵動力電池製造技術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轉內容相關文件之所有權利(含所有權、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皆屬原告所有;實質上(無創作能力、鋰鐵電池技術由原告所挹注等)亦可認定原告始為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2、系爭著作具原創性,屬著作權法保護之「圖形著作」:(1)系爭著作之創作理念源自傳統電池結構電極係將對外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設置於蓋板上,該結構內部電池至蓋板外電極結構設計上皆係以貫穿蓋板方式處理,然此種貫穿蓋板方式易產生漏液現象且因有效導電面積小(即螺栓與對外的接觸電極點截面積小)易造成高溫過熱等缺點,為改善傳統電池結構缺失,原告設計電池極片以多層堆疊且非貫穿方式處理,並形成左右兩彎折部,一彎折部(即極耳)延伸與內電池之正極(或負極)電性連接;另一彎折部延伸用以對外導電,極耳與電池間以鉚接方式處理。原告受雇人○○○於97年間乃將上開結構繪製成系爭著作。(2)惟被告提出所謂之習知電池結構,如同傳統電池,係將對外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設置於蓋板上,該結構內部電池至蓋板外電極結構設計上皆係以貫穿蓋板方式處理,與系爭著作設計電池極片以多層堆疊且非貫穿方式處理,並形成左右兩彎折部(一彎折部(即極耳)延伸與內電池之正極(或負極)電性連接;另一彎折部延伸用以對外導電),系爭著作顯與習知之電池結構不同。(3)被告所稱之習知圖3實為超聲波金屬焊接器應用案例,即中國大陸廠商超聲波金屬焊接器產品可焊接之應用案例,不僅被證16號及被證28號圖3對象物不明、與系爭著作之鋰鐵電池結構、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關連性不明,被告皆未舉證以實其說,被證16號及被證28號圖3無實質證據力。(4)系爭著作揭示之每一結構、尺寸、比例皆有其技術設計目的及所欲達成之功效,系爭著作具原創性,並可表達原告創作目的及精神意念,此亦係被告長泓公司願支出高達新台幣1億8千萬元取得相關技術移轉及授權之目的。3、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抄襲系爭著作,且與系爭著作實質近似:(1)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與系爭著作至少有四處實質近似:一為極耳上之3個洞,二為極耳突出部,三為極耳與電池本體之連接方式,四為電池極片堆疊部。上開四部分乃系爭著作之重要部分,而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則涵蓋上開四部分,故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確與系爭著作於至少於上開四部分之整體觀念與感覺上,構成實質近似。(2)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11條約定:「甲方(即原告)將技術文件資料及原型產品交付並完成技術移轉後,乙方(即被告長泓公司)如利用授權標的而完成新技術或改良技術時,其專利、營業秘密權、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利,均歸屬於乙方,甲方得要求乙方無償之非專屬授權實施,甲方僅得自行實施。」該授權契約第11條關於「新技術之權利歸屬」約定之要件有二:一為技術移轉已完成;二為被告長泓公司利用授權標的完成者應為新技術或改良技術。被告長泓公司所擁有者,應係「新技術」或「改良技術」之權利;而既有原告之技術授權標的,依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8條之約定仍應屬原告所有。(3)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12條約定,原告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及相關技術資料、文件等機密資訊,被告長泓公司於該契約存續期間及終止後均負有保密義務。據保密協議第4條約定,原告揭露予被告長泓公司之技術,其智慧財產權均歸原告所有,被告長泓公司不得以任何行為將相關技術據為己有或申請相關智慧財產權。原告既於上開契約中明文限制被告長泓公司不得將技術授權標的公開或申請相關智慧財產權,今被告未取得原告同意即擅將系爭著作公開,甚至重製據以申請專利,被告無法律依據主張其可合理使用。4、被告主張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之行為為合理使用,並不可採:(1)被告行為非著作權法第52條所稱之「報導」、「評論」、「教學」、「研究」目的之引用行為,其非法公開系爭著作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非該條所稱之「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目的,況系爭著作亦非該條所稱「已公開發表之著作」。(2)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為被告重製原告尚未公開之技術及著作,其非專利法施行細則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款之先前技術,況被告迄未提出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所本之「先前技術」來源、出處。5、被告抗辯其未侵害原告之著作人格權,並不可採: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非專利法施行細則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款之先前技術,且其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行為亦非合理使用。被告試圖以其行為該當著作權法第條16條第4項規定辯稱其得省略原告名稱,並無理由。被告擅自重製系爭著作,並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已侵害原告之公開發表權,其非法重製系爭著作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行為,除違反著作權法第88條侵害著作財產權規定外,亦違反著作權法第15條及第85條侵害著作人格權規定。6、損害賠償之計算:(1)就原告著作財產權被侵害之部分,被告明知系爭著作為原告享有著作權之機密資料,被告不得重製,亦不得利用原告技術以己名義申請專利權,詎被告故意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已屬昭然。其利用系爭著作製造銷售之鋰鐵電池產品營收或可作為計算本件原告著作財產權受侵害損害賠償之依據,然因被告為非公開發行公司,原告難以取得相關資訊確認原告因被告違約、違法揭示及利用系爭著作著作財產權行為之實際損害額,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審酌被告惡意違約及侵權之情酌定賠償額。(2)就原告著作人格權被侵害之部分,系爭著作為原告與被告長泓公司間技術移轉內容之一,相關技術移轉及授權之授權金為新台幣1億8千萬元,參以被告資本總額高達新台幣30億餘元,請求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被告故意侵權之賠償額。(3)不論考量被告之惡意侵權,或被告長泓公司高達30億餘元之資本總額抑或原告取得被告長泓公司新台幣1億8千萬元之權利金,本件原告僅請求166萬元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刊登道歉啟事,應屬合理適當。(三)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6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應在蘋果日報、工商時報及經濟日報財經版第1頁刊登如附表所示之道歉啟事。3、就第一項聲明,原告願以現金或同額之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5",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
(一)原告係附件1、2、3所示「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圖形著作(以下合稱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原告前為協助被告長泓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泓公司)順利開發與製造鋰鐵電池產品,雙方分別於民國98年11月2日及99年12月22日簽署保密協議及專利技術授權契約書,原告除將附件2所示圖形出示被告陳明德及邱耀民、提供被告附件3所示系爭著作模型,並提供包含系爭著作之相關技術文件予被告長泓公司。詎被告長泓公司及被告長泓公司受雇人裴修祥及邱耀民,明知系爭著作為原告享有著作權之著作,竟於100年8月22日未經原告同意及授權即重製系爭著作,並執以作為申請中華民國第M420107號「儲電裝置」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用,被告重製系爭著作並繪製成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如附件4所示),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與原告之系爭著作實質近似,被告行為實已侵害原告之著作權。而被告陳明德擔任被告長泓公司法定代理人,為公司法規定之負責人,其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已不法侵害原告著作權,致原告受有損害,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應與被告長泓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因被告長泓公司、其法定代理人陳明德及系爭專利發明人裴修祥及邱耀民重製原告系爭著作並繪製成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共同侵害系爭著作,原告自得依著作權法第85條、第88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95條、公司法第8條、第23條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新台幣(下同)166萬元,並刊登如附表所示之道歉啟事,為此提起本件訴訟。(二)對被告抗辯之陳述:1、原告為系爭著作之著作人:(1)系爭著作為原告受雇人○○○於97年間創作,○○○自89年起任職於原告,且以電訊、電子、陶瓷材料等領域為專長。依原告與○○○間之員工任職承諾書第四(四)條約定,○○○於任職原告期間所完成或構思之任何智慧財產(包括著作權),歸屬於原告所有。(2)原告與被告長泓公司間之「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8條約定,原告授權予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相關專利權、著作權及應歸屬於原告。由該結構設計為原告交付予被告長泓公司之「鋰鐵動力電池製造技術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轉內容驗收清冊」(下稱系爭驗收清冊)內容可知系爭著作屬原告授權予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而被告長泓公司、陳明德及邱耀民亦於100年1月3日於驗收單簽名確認上開事實,故系爭著作之著作權歸屬原告。且證人○○○及○○○於101年9月5日言詞辯論之證詞,亦可證明原告確為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3)系爭著作並非○○○所繪製:①系爭著作圖示明載於系爭驗收清冊,屬於原告所有且授權於被告長泓公司之標的,其性質自屬被授權之標的,亦即由原告授權予被告使用之財產權。②縱原證1號「鋰鐵電池結構設計」為被告所繪製(原告仍否認之),充其量其亦係原告手足延伸,蓋其係依原告提供之系爭著作及模型所繪製,被告完全無創作空間可言,原告始為原證1號「鋰鐵電池結構設計」之著作人。原告自86年設立以來即斥資投入鋰鐵電池研發,自97年至100年,原告研發費用達數千萬元,且更針對鋰鐵電池取得我國、美國、香港等地多項鋰鐵電池相關專利,原告具創作系爭著作之能力。反觀98年10月底始成立之被告長泓公司,其鋰鐵電池產品之相關技術幾由原告挹注及教導,無鋰鐵電池相關經驗及研發能力,遑論有創作鋰鐵電池結構之能力。況證人○○○之證詞亦證明被告鋰鐵電池產品之相關技術幾乎皆由原告挹注及教導。③形式上(99年12月22日簽署專利技術授權合約及100年1月3日簽署驗收單)已確認所有包含系爭著作在內之鋰鐵動力電池製造技術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轉內容相關文件之所有權利(含所有權、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皆屬原告所有;實質上(無創作能力、鋰鐵電池技術由原告所挹注等)亦可認定原告始為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2、系爭著作具原創性,屬著作權法保護之「圖形著作」:(1)系爭著作之創作理念源自傳統電池結構電極係將對外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設置於蓋板上,該結構內部電池至蓋板外電極結構設計上皆係以貫穿蓋板方式處理,然此種貫穿蓋板方式易產生漏液現象且因有效導電面積小(即螺栓與對外的接觸電極點截面積小)易造成高溫過熱等缺點,為改善傳統電池結構缺失,原告設計電池極片以多層堆疊且非貫穿方式處理,並形成左右兩彎折部,一彎折部(即極耳)延伸與內電池之正極(或負極)電性連接;另一彎折部延伸用以對外導電,極耳與電池間以鉚接方式處理。原告受雇人○○○於97年間乃將上開結構繪製成系爭著作。(2)惟被告提出所謂之習知電池結構,如同傳統電池,係將對外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設置於蓋板上,該結構內部電池至蓋板外電極結構設計上皆係以貫穿蓋板方式處理,與系爭著作設計電池極片以多層堆疊且非貫穿方式處理,並形成左右兩彎折部(一彎折部(即極耳)延伸與內電池之正極(或負極)電性連接;另一彎折部延伸用以對外導電),系爭著作顯與習知之電池結構不同。(3)被告所稱之習知圖3實為超聲波金屬焊接器應用案例,即中國大陸廠商超聲波金屬焊接器產品可焊接之應用案例,不僅被證16號及被證28號圖3對象物不明、與系爭著作之鋰鐵電池結構、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關連性不明,被告皆未舉證以實其說,被證16號及被證28號圖3無實質證據力。(4)系爭著作揭示之每一結構、尺寸、比例皆有其技術設計目的及所欲達成之功效,系爭著作具原創性,並可表達原告創作目的及精神意念,此亦係被告長泓公司願支出高達新台幣1億8千萬元取得相關技術移轉及授權之目的。3、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抄襲系爭著作,且與系爭著作實質近似:(1)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與系爭著作至少有四處實質近似:一為極耳上之3個洞,二為極耳突出部,三為極耳與電池本體之連接方式,四為電池極片堆疊部。上開四部分乃系爭著作之重要部分,而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則涵蓋上開四部分,故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確與系爭著作於至少於上開四部分之整體觀念與感覺上,構成實質近似。(2)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11條約定:「甲方(即原告)將技術文件資料及原型產品交付並完成技術移轉後,乙方(即被告長泓公司)如利用授權標的而完成新技術或改良技術時,其專利、營業秘密權、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利,均歸屬於乙方,甲方得要求乙方無償之非專屬授權實施,甲方僅得自行實施。」該授權契約第11條關於「新技術之權利歸屬」約定之要件有二:一為技術移轉已完成;二為被告長泓公司利用授權標的完成者應為新技術或改良技術。被告長泓公司所擁有者,應係「新技術」或「改良技術」之權利;而既有原告之技術授權標的,依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8條之約定仍應屬原告所有。(3)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12條約定,原告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及相關技術資料、文件等機密資訊,被告長泓公司於該契約存續期間及終止後均負有保密義務。據保密協議第4條約定,原告揭露予被告長泓公司之技術,其智慧財產權均歸原告所有,被告長泓公司不得以任何行為將相關技術據為己有或申請相關智慧財產權。原告既於上開契約中明文限制被告長泓公司不得將技術授權標的公開或申請相關智慧財產權,今被告未取得原告同意即擅將系爭著作公開,甚至重製據以申請專利,被告無法律依據主張其可合理使用。4、被告主張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之行為為合理使用,並不可採:(1)被告行為非著作權法第52條所稱之「報導」、「評論」、「教學」、「研究」目的之引用行為,其非法公開系爭著作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非該條所稱之「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目的,況系爭著作亦非該條所稱「已公開發表之著作」。(2)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為被告重製原告尚未公開之技術及著作,其非專利法施行細則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款之先前技術,況被告迄未提出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所本之「先前技術」來源、出處。5、被告抗辯其未侵害原告之著作人格權,並不可採: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非專利法施行細則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款之先前技術,且其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行為亦非合理使用。被告試圖以其行為該當著作權法第條16條第4項規定辯稱其得省略原告名稱,並無理由。被告擅自重製系爭著作,並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已侵害原告之公開發表權,其非法重製系爭著作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行為,除違反著作權法第88條侵害著作財產權規定外,亦違反著作權法第15條及第85條侵害著作人格權規定。6、損害賠償之計算:(1)就原告著作財產權被侵害之部分,被告明知系爭著作為原告享有著作權之機密資料,被告不得重製,亦不得利用原告技術以己名義申請專利權,詎被告故意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已屬昭然。其利用系爭著作製造銷售之鋰鐵電池產品營收或可作為計算本件原告著作財產權受侵害損害賠償之依據,然因被告為非公開發行公司,原告難以取得相關資訊確認原告因被告違約、違法揭示及利用系爭著作著作財產權行為之實際損害額,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審酌被告惡意違約及侵權之情酌定賠償額。(2)就原告著作人格權被侵害之部分,系爭著作為原告與被告長泓公司間技術移轉內容之一,相關技術移轉及授權之授權金為新台幣1億8千萬元,參以被告資本總額高達新台幣30億餘元,請求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被告故意侵權之賠償額。(3)不論考量被告之惡意侵權,或被告長泓公司高達30億餘元之資本總額抑或原告取得被告長泓公司新台幣1億8千萬元之權利金,本件原告僅請求166萬元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刊登道歉啟事,應屬合理適當。(三)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6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應在蘋果日報、工商時報及經濟日報財經版第1頁刊登如附表所示之道歉啟事。3、就第一項聲明,原告願以現金或同額之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8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係附件1、2、3所示「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圖形著作(以下合稱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原告前為協助被告長泓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泓公司)順利開發與製造鋰鐵電池產品,雙方分別於民國98年11月2日及99年12月22日簽署保密協議及專利技術授權契約書,原告除將附件2所示圖形出示被告陳明德及邱耀民、提供被告附件3所示系爭著作模型,並提供包含系爭著作之相關技術文件予被告長泓公司。詎被告長泓公司及被告長泓公司受雇人裴修祥及邱耀民,明知系爭著作為原告享有著作權之著作,竟於100年8月22日未經原告同意及授權即重製系爭著作,並執以作為申請中華民國第M420107號「儲電裝置」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用,被告重製系爭著作並繪製成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如附件4所示),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與原告之系爭著作實質近似,被告行為實已侵害原告之著作權。而被告陳明德擔任被告長泓公司法定代理人,為公司法規定之負責人,其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已不法侵害原告著作權,致原告受有損害,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應與被告長泓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因被告長泓公司、其法定代理人陳明德及系爭專利發明人裴修祥及邱耀民重製原告系爭著作並繪製成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共同侵害系爭著作,原告自得依著作權法第85條、第88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95條、公司法第8條、第23條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新台幣(下同)166萬元,並刊登如附表所示之道歉啟事,為此提起本件訴訟。(二)對被告抗辯之陳述:1、原告為系爭著作之著作人:(1)系爭著作為原告受雇人○○○於97年間創作,○○○自89年起任職於原告,且以電訊、電子、陶瓷材料等領域為專長。依原告與○○○間之員工任職承諾書第四(四)條約定,○○○於任職原告期間所完成或構思之任何智慧財產(包括著作權),歸屬於原告所有。(2)原告與被告長泓公司間之「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8條約定,原告授權予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相關專利權、著作權及應歸屬於原告。由該結構設計為原告交付予被告長泓公司之「鋰鐵動力電池製造技術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轉內容驗收清冊」(下稱系爭驗收清冊)內容可知系爭著作屬原告授權予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而被告長泓公司、陳明德及邱耀民亦於100年1月3日於驗收單簽名確認上開事實,故系爭著作之著作權歸屬原告。且證人○○○及○○○於101年9月5日言詞辯論之證詞,亦可證明原告確為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3)系爭著作並非○○○所繪製:①系爭著作圖示明載於系爭驗收清冊,屬於原告所有且授權於被告長泓公司之標的,其性質自屬被授權之標的,亦即由原告授權予被告使用之財產權。②縱原證1號「鋰鐵電池結構設計」為被告所繪製(原告仍否認之),充其量其亦係原告手足延伸,蓋其係依原告提供之系爭著作及模型所繪製,被告完全無創作空間可言,原告始為原證1號「鋰鐵電池結構設計」之著作人。原告自86年設立以來即斥資投入鋰鐵電池研發,自97年至100年,原告研發費用達數千萬元,且更針對鋰鐵電池取得我國、美國、香港等地多項鋰鐵電池相關專利,原告具創作系爭著作之能力。反觀98年10月底始成立之被告長泓公司,其鋰鐵電池產品之相關技術幾由原告挹注及教導,無鋰鐵電池相關經驗及研發能力,遑論有創作鋰鐵電池結構之能力。況證人○○○之證詞亦證明被告鋰鐵電池產品之相關技術幾乎皆由原告挹注及教導。③形式上(99年12月22日簽署專利技術授權合約及100年1月3日簽署驗收單)已確認所有包含系爭著作在內之鋰鐵動力電池製造技術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轉內容相關文件之所有權利(含所有權、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皆屬原告所有;實質上(無創作能力、鋰鐵電池技術由原告所挹注等)亦可認定原告始為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2、系爭著作具原創性,屬著作權法保護之「圖形著作」:(1)系爭著作之創作理念源自傳統電池結構電極係將對外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設置於蓋板上,該結構內部電池至蓋板外電極結構設計上皆係以貫穿蓋板方式處理,然此種貫穿蓋板方式易產生漏液現象且因有效導電面積小(即螺栓與對外的接觸電極點截面積小)易造成高溫過熱等缺點,為改善傳統電池結構缺失,原告設計電池極片以多層堆疊且非貫穿方式處理,並形成左右兩彎折部,一彎折部(即極耳)延伸與內電池之正極(或負極)電性連接;另一彎折部延伸用以對外導電,極耳與電池間以鉚接方式處理。原告受雇人○○○於97年間乃將上開結構繪製成系爭著作。(2)惟被告提出所謂之習知電池結構,如同傳統電池,係將對外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設置於蓋板上,該結構內部電池至蓋板外電極結構設計上皆係以貫穿蓋板方式處理,與系爭著作設計電池極片以多層堆疊且非貫穿方式處理,並形成左右兩彎折部(一彎折部(即極耳)延伸與內電池之正極(或負極)電性連接;另一彎折部延伸用以對外導電),系爭著作顯與習知之電池結構不同。(3)被告所稱之習知圖3實為超聲波金屬焊接器應用案例,即中國大陸廠商超聲波金屬焊接器產品可焊接之應用案例,不僅被證16號及被證28號圖3對象物不明、與系爭著作之鋰鐵電池結構、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關連性不明,被告皆未舉證以實其說,被證16號及被證28號圖3無實質證據力。(4)系爭著作揭示之每一結構、尺寸、比例皆有其技術設計目的及所欲達成之功效,系爭著作具原創性,並可表達原告創作目的及精神意念,此亦係被告長泓公司願支出高達新台幣1億8千萬元取得相關技術移轉及授權之目的。3、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抄襲系爭著作,且與系爭著作實質近似:(1)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與系爭著作至少有四處實質近似:一為極耳上之3個洞,二為極耳突出部,三為極耳與電池本體之連接方式,四為電池極片堆疊部。上開四部分乃系爭著作之重要部分,而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則涵蓋上開四部分,故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確與系爭著作於至少於上開四部分之整體觀念與感覺上,構成實質近似。(2)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11條約定:「甲方(即原告)將技術文件資料及原型產品交付並完成技術移轉後,乙方(即被告長泓公司)如利用授權標的而完成新技術或改良技術時,其專利、營業秘密權、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利,均歸屬於乙方,甲方得要求乙方無償之非專屬授權實施,甲方僅得自行實施。」該授權契約第11條關於「新技術之權利歸屬」約定之要件有二:一為技術移轉已完成;二為被告長泓公司利用授權標的完成者應為新技術或改良技術。被告長泓公司所擁有者,應係「新技術」或「改良技術」之權利;而既有原告之技術授權標的,依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8條之約定仍應屬原告所有。(3)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第12條約定,原告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之標的及相關技術資料、文件等機密資訊,被告長泓公司於該契約存續期間及終止後均負有保密義務。據保密協議第4條約定,原告揭露予被告長泓公司之技術,其智慧財產權均歸原告所有,被告長泓公司不得以任何行為將相關技術據為己有或申請相關智慧財產權。原告既於上開契約中明文限制被告長泓公司不得將技術授權標的公開或申請相關智慧財產權,今被告未取得原告同意即擅將系爭著作公開,甚至重製據以申請專利,被告無法律依據主張其可合理使用。4、被告主張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之行為為合理使用,並不可採:(1)被告行為非著作權法第52條所稱之「報導」、「評論」、「教學」、「研究」目的之引用行為,其非法公開系爭著作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非該條所稱之「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目的,況系爭著作亦非該條所稱「已公開發表之著作」。(2)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為被告重製原告尚未公開之技術及著作,其非專利法施行細則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款之先前技術,況被告迄未提出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所本之「先前技術」來源、出處。5、被告抗辯其未侵害原告之著作人格權,並不可採: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非專利法施行細則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款之先前技術,且其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行為亦非合理使用。被告試圖以其行為該當著作權法第條16條第4項規定辯稱其得省略原告名稱,並無理由。被告擅自重製系爭著作,並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已侵害原告之公開發表權,其非法重製系爭著作繪製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圖行為,除違反著作權法第88條侵害著作財產權規定外,亦違反著作權法第15條及第85條侵害著作人格權規定。6、損害賠償之計算:(1)就原告著作財產權被侵害之部分,被告明知系爭著作為原告享有著作權之機密資料,被告不得重製,亦不得利用原告技術以己名義申請專利權,詎被告故意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已屬昭然。其利用系爭著作製造銷售之鋰鐵電池產品營收或可作為計算本件原告著作財產權受侵害損害賠償之依據,然因被告為非公開發行公司,原告難以取得相關資訊確認原告因被告違約、違法揭示及利用系爭著作著作財產權行為之實際損害額,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審酌被告惡意違約及侵權之情酌定賠償額。(2)就原告著作人格權被侵害之部分,系爭著作為原告與被告長泓公司間技術移轉內容之一,相關技術移轉及授權之授權金為新台幣1億8千萬元,參以被告資本總額高達新台幣30億餘元,請求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酌定被告故意侵權之賠償額。(3)不論考量被告之惡意侵權,或被告長泓公司高達30億餘元之資本總額抑或原告取得被告長泓公司新台幣1億8千萬元之權利金,本件原告僅請求166萬元損害賠償及請求被告刊登道歉啟事,應屬合理適當。(三)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6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被告應在蘋果日報、工商時報及經濟日報財經版第1頁刊登如附表所示之道歉啟事。3、就第一項聲明,原告願以現金或同額之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37",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 1 1", "lawName": "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 }, { "issueRef": "5", "lawName": "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一)被告史考特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史考特公司)違反商標法第68條第3款之規定:原告於民國102年6月16日以「Hater文字及倒三角形圖樣」取得中華民國註冊第01584068號商標,指定使用於第25類「冠帽、禦寒用耳罩」商品,商標權期間至112年6月15日止(下稱系爭商標,圖樣如附圖一所示)。詎被告史考特公司未經原告之同意或授權,自102年4月起即陸續發表載具上開倒三角形圖案(下稱系爭侵權圖樣,圖樣如附圖二所示)之帽款(下稱系爭商品),廣泛銷售於臺灣各實體及網路直營店、經銷門市,被告史考特公司所使用之圖案僅係將原告所經營之Hater品牌名稱字樣更改為被告史考特公司所經營之品牌Squad名稱字樣,其餘形狀與外觀與系爭商標大致相同,且與系爭商標使用於相同之商品類別,足以使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違反商標法第68條第3款之規定,因而侵害原告之商標權。嗣經原告委請仲和國際法律事務所以102年仲字第1020830001號律師函通知被告史考特公司停止侵害原告商標權之行為,然被告史考特公司竟來函否認其有任何侵權情事,且持續販售系爭商品,對原告之請求置之不理。為此,爰依商標法第69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被告史考特公司排除並防止侵害,並依同法第69條第3項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二)被告史考特公司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系爭商標經原告與香港商愛稻草公司(下稱愛稻草公司)之努力經營與行銷,先於香港及網路銷售,後於臺灣設立直營店,並邀請眾多藝人剪綵造勢,加之廣告宣傳,已廣為相關消費者所熟悉,依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20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系爭商標確為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所規定之消費者普遍認知之表徵無疑。又被告史考特公司所使用之圖樣近似於系爭商標,且用於相同之帽類商品,使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於交易時縱施以普通注意猶有混淆誤認之虞。況且,被告史考特公司之行為足以使相關消費者引起誤認來源同一之可能性,或使消費者誤認兩造間存有關係企業、授權關係、加盟關係、贊助關係或其他類似之經濟上或法律上關係,已構成前開處理原則第六點所稱之「混淆」。是以,被告史考特公司之行為確已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原告自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之規定請求被告史考特公司排除並防止侵害,並依同法第31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三)被告史考特公司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 系爭商標及其所屬之Hater品牌乃經原告與愛稻草公司共同努力經營,投注龐大的心力及資金,始逐漸於相關消費者群中建立品牌形象及商譽,並使相關消費者對於系爭商標及其所屬之Hater品牌存有強烈之印象及連結關係,被告史考特公司卻逕將系爭商標圖樣移植至渠等商品之上,僅將文字改為Squad,即用以行銷、營利之用,顯係高度抄襲系爭商標,已致使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並使原告商品銷售量下滑,是被告史考特公司之行為實已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原告自得依公平交易法第30條之規定請求被告史考特公司排除並防止侵害,並依同法第31條之規定請求損害賠償。(四)損害賠償額之計算:被告史考特公司使用近似於系爭商標之圖樣於系爭商品上,使原告之銷售量下滑,而系爭商品共有19款,各銷售約200項(被告史考特公司之網路及實體店面銷售總數量),以每項平均售價新臺幣(下同)1,200元計算,被告史考特公司應負之損害賠償額為456萬元(計算式:19×200×1,200=4,560,000),爰依商標法第71條第1項第1款及公平交易法第31條之規定請求被告史考特公司賠償上開金額。又被告賴格緯為被告史考特公司之負責人,自應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與被告史考特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五)被告史考特公司之行為不僅使得系爭商標之識別性受到淡化,亦足以使一般消費者對標誌正版系爭商標之帽款是否為仿冒品加以質疑,弱化原告正版Hater帽款之品牌辨識度,將負載正版Hater倒三角形及圖之帽款淪為氾濫之商品,原告所經營之品牌「Hater」因此受到名譽損害,故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及公平交易法第34條之規定請求被告登報道歉,以回復原告所經營之品牌形象。(六)聲明:1、被告未經原告同意,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如附圖一所示註冊商標之圖樣於帽子之商品暨相關包裝容器或與提供該等商品有關之物品,或持有、陳列、販賣、輸出或輸入前述之商品;亦不得以任何商業文書或廣告,或以數位影音、電子媒體、網路或其他媒介物方式使用相同或近似如附圖一所示註冊商標之圖樣於上開商品。2、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456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被告應負擔費用將本判決之法院名稱、案號、當事人欄、案由欄及主文欄,以二分之一版面即寬35.5公分、高26公分之篇幅,並以14號細明體字體,刊登於自由時報、蘋果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全國版第一版1日。4、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原告為第I496099號「以物件價格波動為顯示基礎的物件租售方法」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1)及第I501182號「物件顯示方法及其系統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2)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分別自104年8月11日起至122年5月14日止及104年9月21日起至122年6月25日止。原告於106年間發現被告所製作、使用及提供不特定多數人使用之「成交行情地圖」、「好屋資訊帶著走」、「社區達人報」應用程式(下稱:系爭產品1、2、3)分別與系爭專利1、2之技術內容十分相似,經進行專利侵權之分析比對,系爭產品1已落入系爭專利1請求項1之權利範圍,系爭產品2、3,亦分別落入系爭專利2請求項1、6之權利範圍。又系爭專利1、2並無得撤銷之事由,而系爭產品1、2、3目前仍存在於被告公司網站上提供不特定多數人使用,已損及原告於系爭專利1、2之權益。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第2項、第97條第1項第2款,民法第195條第1項等規定,提起本件訴訟。求為判決:(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元,及自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二)被告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直接或間接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產品1、2、3,亦不得為其他一切侵害原告系爭專利1、2之行為。被告已使用或已製造或已流通至市面之上開產品,並應全部予以下架及回收。(三)被告應於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經濟日報及工商時報頭版2分之1版面,刊登如107年11月5日陳報狀附件之道歉啟事(見本院卷5第47頁)3日。(四)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2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㈠本件事實經過:原告帝凱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帝凱公司)為我國發明第I326208號「拖把頭、該拖把頭之製造方法以及該拖把頭之製造設備」專利(原證一,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民國99年6月21日起至116年5月27日止。原告以系爭專利製成商品「好神拖」問世後,一舉獲得台灣精品、德國紅點設計獎等諸多榮耀,甚受市場好評,惟不肖業者爭相仿冒,原告亦時常接獲客戶反映市面上有諸多之贗品。原告爰投入人力於市面上、網路上搜尋此等侵權商品(起訴狀附表一、二),嗣後原告之職員即於網路販售平台PChome上,見到被告洋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公司)所陳列販售之「妙煮婦真神拖」拖把組(下稱系爭產品),原告職員並於106年9月19日透過PChome向被告公司訂購如原證二之商品,拆封後並有被告公司之商品說明乙紙(原證三),其中拖把頭及布盤(如原證四之標示,下稱系爭產品1)部分,經原告之職員初步檢視,認為有侵害系爭專利之虞,遂將系爭產品委託由亞美法律智權事務所進行專利侵害鑑定,鑑定結果判斷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專利權範圍,對系爭專利請求項1構成文義及均等侵害(原證五)。另查,因被告公司之「妙煮婦真神拖」商標因侵害原告所有之「好神拖」商標(原證六),原告爰於106年11月16日向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對被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即被告江孝宏提起侵害商標權告訴,該案現由上開地檢署問股偵辦中(107偵續字第374號)。被告公司因此將系爭產品1更名為「妙煮婦真神脫」(下稱系爭產品2),惟經原告指示員工於107年11月2日在momo網路購物(即富邦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邦公司)購入系爭產品2並開箱檢視後,發現系爭產品2與系爭產品1結構設計均為相同(原證七),僅係外包裝所使用之商標字樣不同而已。亦即被告公司係將系爭產品1陳列於網路購物平台販售,原告於如起訴狀附表一所示之網路購物平台,均發現有系爭產品1陳列販售之情形,並已於106年9月20日委由亞美法律智權事務所向民間公證人○○○,請求將被告公司販售系爭產品1之網頁瀏覽列印後,製成公證書(原證十),嗣被告公司更改系爭產品1之商標後,原告亦於如附表二所示之網路購物平台,發現有系爭產品2陳列販售之情形,原告遂再委由亞美法律智權事務所向民間公證人○○○,請求將上情製成公證書(原證十一)。經查,被告公司在未經原告合法授權之情況下,其所設計、製造、販售之系爭產品,經判斷分析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專利權範圍,且被告公司製造銷售生活用品自91年迄今業已10餘年(原證八),而原告於96年起取得系爭專利,被告公司自無可能就原告產品毫無認識,又專利登記係公開資訊,被告公司若稍加注意即可知悉系爭專利之存在,顯屬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依前開本院判決意旨,堪認被告公司製造銷售系爭產品而侵害系爭專利乙節,至少有過失存在,而被告江孝宏為被告公司之負責人(原證九),依法自應與被告公司就本件損害賠償部分負連帶賠償責任。準此,原告爰依前開專利法暨民事訴訟法規定,先請求最低賠償金額新臺幣(下同)200萬元,並請求排除侵害。㈡解釋請求項部分:⒈「穿孔的內徑」:穿孔係指貫穿「拖把頭框」上、下表面之孔洞。「穿孔」之限制條件應為,由「大內徑」與「小內徑」兩個部分所構成。原告同意「穿孔的內徑」其文義解釋為:穿孔的內部尺寸。⒉「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解釋:①「實質垂直設立」係指「清潔部件」自小內徑穿入而塞入至大內徑之方向「垂直於拖把頭框」,因此孔之側壁是否傾斜,皆為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②原告不同意「內徑實質垂直設立」解釋為:穿孔的孔壁與穿孔的水平截面相垂直。理由如下:⑴「內徑」既解釋為「內部尺寸」,顯為兩點間之距離,是「內徑」並非為「面」,自無由解釋為「孔壁」。⑵被告將「內徑」解釋為「內部尺寸」以及「孔壁」,顯屬相互矛盾。查被告於解釋「穿孔的內徑」時,係引用本國專利技術名詞中英對照詞庫查詢「內徑」之結果為「內部的直徑」;復於解釋「內徑實質垂直設立」時,將「大內徑」與「小內徑」定義為「圓形穿孔之孔壁」,則被告一面主張內徑為直徑,一面又主張內徑為孔壁,兩概念實難想像有相容之餘地。⑶原告不同意「內徑實質垂直設立」解釋為「圍繞穿孔的孔壁與穿孔的水平截面相垂直」。「內徑實質垂直設立」應解釋為:「穿孔之設立方向為實質垂直於拖把頭框」,此參系爭專利請求項1「該拖把頭框具有多數個穿孔以使清潔部件穿過,每個穿孔的內徑係由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大內徑以及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小內徑構成,以使清潔部件自小內徑穿入而塞入至大內徑,以固定清潔部件。」等語,可知「實質垂直設立」是在限制「穿孔」供「清潔部件」穿入之方向,職故,「實質垂直設立」係指「清潔部件」自小內徑穿入而塞入至大內徑之方向「垂直於拖把頭框」是。被告辯稱原告之主張有違反禁反言原則、系爭產品不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均等範圍云云,應非可採。⑷且查,系爭專利申請時,於98年9月25日所提出之申復說明書中即載明:「本案藉由穿孔一詞之定義,界定具有多數個穿孔而貫穿過該拖把頭框之厚度。而引證2並不具有穿孔之構造」、「引證2所揭示之通道至多應僅具有上寬下窄的內徑特徵,而無所謂貫穿該拖把頭框之厚度的穿孔特徵。」等語,且系爭專利提出申復說明時亦有申請面詢,經該案審查委員於同年10月19日進行面詢,並於面詢紀錄上記載「審查委員對申請人所申復有關本案說明書之內容已充分了解」等語。足徵系爭專利之申請歷程,從未有「內徑」解釋為「孔內側壁」之主張。被告主張原告亦肯認內徑即為孔內側壁等語,純屬臆測,應無足採。㈢專利侵權部分:⒈被告於民事答辯狀主張系爭產品「孔之側壁呈傾斜」未實現「實質垂直設立」技術特徵,實不可採,蓋:①原告主張,系爭專利之「實質垂直設立」係指「清潔部件」自小內徑穿入而塞入至大內徑之方向「垂直於拖把頭框」,因此孔之側壁是否傾斜,皆為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②被告所繪製之系爭產品剖面圖(108年3月15日民事答辯狀第7頁),其傾斜程度過為誇張,與系爭產品孔之側壁具有過大差異,實則若以系爭產品直接觀察,根本無法看出側壁呈傾斜狀。是以,系爭產品係以塑膠射出成形所製,於塑膠射出之製程中,為使塑膠成形品得以輕易從模具中取出,必須給予若干之脫模角度(DraftAngle),以減少成形品從模具中取出時之摩擦力。一般而言,標準脫模角度約呈1/30-1/60(約1度-2度),而在加工紋路形成死角部位(undercut),脫模角度要求高達到3度-5度。準此,縱系爭產品孔之側壁呈現約略之傾斜,亦屬為便利脫模而形成之角度,被告於系爭產品孔之側壁設計上,仍為垂直設計無訛。職是,被告主張系爭產品「孔之側壁呈傾斜」,故而不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範圍云云,應難憑採。③被告對系爭產品之孔壁所為測量,均非就實體進行測量,亦非以模具圖或工程圖進行之測量,實存有剖視圖繪製與系爭產品是否一致,或系爭產品剖面照拍攝角度不同之問題存在,故被告所稱系爭產品之孔壁角度為29-31度或18-20度云云,應難憑採。⒉系爭專利請求項1所載之「實質垂直設立」,其相關部分全文為:「…每個穿孔的內徑係由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大內徑以及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小內徑構成,以使清潔部件自小內徑穿入而塞入至大內徑,以固定清潔部件,…」。所謂「實質垂直設立」係指穿孔之內徑為實質垂直於拖把頭框設立,反面言之,穿孔之內徑並非為實質水平設立,至於穿孔形狀是否為圓形或不規則孔,抑或其側壁是否為凹凸不平、傾斜、呈螺旋狀、偏移……等等,均非系爭專利請求項1所明文記載之限定事項,且屬於簡易加工之小變動,然此種小變動並未脫離系爭專利範圍限定之特徵,準此,系爭產品之小內徑縱存有約12度之傾斜角,亦無論該傾斜角是否為脫模所設計,系爭產品均落入系爭專利且符合文義讀取,屬於相同構造,彰彰明甚。又被告固主張所謂內徑係指圓孔或橢圓孔內之「側壁」云云(本院卷一第409頁),惟無論依技術常識或一般社會通念,實難想像所謂「內徑」係指「側壁」而言,蓋依技術常識或一般社會通念,「內徑」所指之意涵應為物體內緣最長之線段,係相對於「外徑」之觀念,與所謂「側壁」要屬二事。職此,縱令系爭產品之穿孔為不規則或如被告所稱略雙十字,仍有內徑存在,且依原證5鑑定報告第20頁右上圖示,A12之內徑顯然小於A11之內徑,系爭產品明顯存在大內徑與小內徑無訛。⒊進言之,垂直孔係指孔之頂面內徑、每一內徑水平截面(剖切面)及至最底部之底面內徑,每一內徑截面之圓心所連貫而成之中心線,為呈垂直線者是。穿孔之內徑實質垂直設立,即為穿孔每一內徑之中心所連貫而成之中心線為呈垂直設立者是。而被告之系爭產品,縱其側壁呈傾斜狀,惟其孔之頂面內徑、每一內徑水平截面(剖切面)及至最底部之底面內徑,每一內徑截面之圓心所連貫而成之中心線,仍呈垂直設立並非水平設立,自與系爭專利「實質垂直設立」之文義讀取吻合。⒋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請求項之技術特徵,係以實質相同之方式,執行實質相同之功能,且得到實質相同之結果,應判斷被控侵權對象之對應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請求項之技術特徵為無實質差異,二者為均等。而被告主張穿孔之傾斜側壁,既非系爭專利之請求項所限定項目,且無論側壁是否傾斜或不規則呈現,其中心線仍為實質垂直於拖把頭框,自屬專利範圍所限定之垂直孔,僅係側壁為簡易修改,其差異明顯為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輕易完成或顯而易知者,二者當屬「實質相同」。是而被告系爭產品應有實質侵權行為。㈣專利有效性部分:⒈被證3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①被證3、4與系爭專利技術領域不同,導致解決問題之手段亦不同:⑴被告引證之被證3、4為牙刷植入毛束5、2之構造與技術,乍看之下,與系爭專利之可用為拆裝之拖把頭技術領域相似,實則被證3、4之毛束5、2為硬挺直立、不吸水之塑膠材質,其具有密度高,不容易形變之特性,故使用「內撐外縮」之技術將其定位;反之,系爭專利之清潔部件12為鬆軟吸水布料材質,其具有密度低,容易形變、較高恢復係數之特性,兩者在技術領域上之差異甚大。⑵進言之,被證3、4之毛束5、2之內撐外縮固定方式主要係利用中間壓置入之平線6、14,使兩側U形之毛束5、2被撐張於外徑相對縮小之縮徑部7或植毛穴之下端部14。反之,系爭專利之清潔部件12為鬆軟吸水布料,係容易形變之材質,倘若在清潔部件12中間強壓置入如同被證3、4之平線6、14,則須使用極厚之平線,才能使被壓至極扁之清潔部件12固定,且會造成外露之清潔部件12呈兩側分散不集中狀態,而無系爭專利呈現整束與平均之布置效果。而若被證3、4使用系爭專利技術,則因毛束5、2具有高恢復係數,很容易即會脫離穿孔,完全無法適用。⑶從而,上述兩案之發明背景係在不同軟硬、密度、形變性、高低恢復係數與吸水特性相反之被固定件材質上所研發者,技術領域不同,導致解決問題之手段截然不同。被告據此主張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實有誤解。②被證3、4與系爭專利具有下列結構與技術上差異:⑴系爭專利之穿孔11為貫穿孔,被證3、4之植毛孔4、植毛穴3為盲孔,被告於民事答辯狀將植毛孔4中譯為穿孔,與事實不符,對孔之認識有誤。⑵系爭專利之穿孔11為具有大內徑111及小穿孔112(亦即請求項1所述穿孔之內徑係由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大內徑以及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小內徑構成),以清潔部件12置入方向而言,清潔部件12係先自小內徑穿入而塞入至大內徑,以固定清潔部件。而被證3、4之植毛孔4、植毛穴3依照毛束5、2之置入方向,毛束5、2係先穿過較大徑的植毛保持部4a或植毛穴開口部3a再進入較小內徑之縮徑部7或植毛穴之下端部14。細譯兩者間之差異,系爭專利孔徑係先小後大,被證3、11孔徑則為先大後小,技術完全不同。至於被證3圖4所示之植毛孔4具有三階式分成三個植毛保持部4a部位,與系爭專利之兩階式穿孔11不同,且其中間植毛保持部4a部位,同時標註為縮徑部7,為供配合平線6將毛束5固定之用,與系爭專利清潔部件12由小穿孔112進入,再於大內徑111自然擴張不同。⑶綜上,被證3、4是利用內撐外縮技術將毛束5、2固定,亦即於U形毛束5、2中間置入有撐張用平線6、14,再配合相對於平線6外部之縮徑部7或植毛穴之下端部14,使U形毛束5、2底部位置或中間一環段被內徑縮小的縮徑部7或植毛穴之下端部14所壓住。而系爭專利顯然無被證3、4之平線6、14,故未使用被證3、4之內撐技術,且無被證3、4相對於平線6、14外部之縮徑部7或植毛穴之下端部14,故未使用被證3、4的外縮技術。要言之,系爭專利係利用外力將清潔部件12壓縮進入小穿孔112,再於大內徑111多擠入一小段清潔部件12,利用大內徑111容納及清潔部件12之材質在較大空間自然擴張固定技術,兩者技術明顯不同。⑷系爭專利之清潔部件12係因多擠入一小段而呈現大根徑狀之大頭形狀,被證3之毛束5大部分圖示係成U字形,其圖4實施例同於被證4,毛束5、2會被縮徑部7或植毛穴之下端部14壓入內凹,此顯為不同技術與結構條件下,所產生之不同結果。③系爭專利具有明顯「突出的技術特徵」與「顯然的進步」:⑴系爭專利在「突出的技術特徵」部分,則可謂系爭專利之發明,對熟習該項技術者而言,並不能以先前膠合熔接或內撐外縮技術為基礎,簡易自邏輯分析、推理或試驗而得。後見之明或許容易,實則系爭專利所解決者為存在已久之問題,且先前技術對此種鬆軟材質可謂束手無策有年,自屬長久未能解決之技術問題。⑵顯然系爭專利充分利用材質本身特性,應用獨創技術與構造,達成容易製造生產,工序簡化,免用平線內撐,能呈現整束與平均之布置效果,且清潔部件12於使用沾水之後,其多擠入一小段而呈根徑狀之大頭部會更加膨脹,增強固定效果,完全無脫落之虞,是以此種容易製造與效果明顯之特性,乃產業上真正實用之發明,當充分具有顯然的進步。至於被告主張本系爭專利免用平線內撐,為省略技術特徵之發明,在使用不同技術與結構之前提下,此部分應不適用其引據之審查基準。何況系爭專利已利用材質自然擴張於加大空間與遇水物理膨脹原理,完全無需使用平線作內撐,也因材質差異而無適用性,被告所謂省略技術特徵以致功效省略云云,顯屬誤解。⒉被證5、11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被證5並未揭露系爭專利「每個穿孔的內徑係由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大內徑以及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小內徑構成」之技術特徵,蓋被證5僅為多個穿孔13設置,穿孔13內並無大內徑與小內徑之設置。再者,被證5之穿孔13並不具有定位功效,尚須填膠8進行固定。⒊被證5、6、11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被證6並未揭露系爭專利「每個穿孔的內徑係由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大內徑以及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小內徑構成」之技術特徵,蓋被證6僅為多個穿孔9設置,穿孔13內並無大內徑與小內徑之設置。再者,被證6之穿孔9並不具有定位功效,尚須填膠16進行固定。⒋被證6、7、11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被證7並未揭露系爭專利「每個穿孔的內徑係由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大內徑以及內徑實質垂直設立之小內徑構成」之技術特徵,蓋被證7係利用穿孔工具5壓入輥子(2、3)中形成穿孔9,由於輥子(2、3)為泡棉材料所製成,且表面與內部密度不同,實際其穿孔9並未有任何固定效果,且刷毛4必須通過固定元件10固定。⒌被證10、被證11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被證10與被證11之組合,無法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有進步性,蓋被證10係利用兩側壁之彈性回復力來夾持清潔部件位置,故被告對被證10所定義之穿孔,並非實質相同於系爭專利之穿孔,兩者之技術截然不同。準此,縱被告將被證10之技術特徵稱為穿孔,然而被證10之穿孔實與系爭專利所稱之穿孔具有不同之技術與構造,自無從將被證10之穿孔技術認定為習有技術。⒍被證6、10、11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被證6、10、11之組合,無法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有進步性,蓋被證6之穿孔並不具有定位功效,其清潔部件置入於穿孔後,需再予以上膠接合,與系爭專利係利用利用大內徑容納,以及清潔部件之材質在較大空間自然擴張之固定技術,兩者技術明顯不同。是被證6所接露之將清潔部件由小內徑穿入大內徑技術,縱以文字描述時可能產生與系爭專利雷同之感覺,惟細究兩者固定清潔部件之技術,實以完全不同之手段實施,可謂似是而非。職此,被證6、10均難謂為系爭專利之習有技術,自不足以藉由以上證據之組合否定系爭專利之進步性。㈤並聲明:⒈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⒉被告公司不得自行或委託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且應予回收並銷毀。⒊就聲明第1項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⒋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43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49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第I512210號「來令片散熱裝置」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民國104年12月11日起至123年5月12日止。被告安益利工業有限公司(下稱:安益利公司)製造、販賣原證4所示之「散熱來令片/煞車片」產品(下稱:系爭產品),並持續於其公司網頁刊載系爭產品之販賣資訊,甚至與韓國「COOLRUNBIKE」公司合作販賣系爭產品,並聯名出具產品型錄。又系爭專利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於109年4月24日准予更正,經侵權比對分析,系爭產品已落入系爭專利更正後請求項1、2、5-7之文義範圍及請求項8之均等範圍,而系爭專利並無得撤銷之事由。從而,被告安益利公司不思自行研發,以製造、販賣系爭產品方式侵害系爭專利,係以故意方式侵害系爭專利,另被告張梅碧為被告安益利公司之負責人,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自應負連帶賠償責任。爰依專利法第96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97條第1項第2款,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2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等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先為新臺幣(下同)200萬元之最低損害賠償金額請求。(二)聲明:1.被告不得自行或使第三人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基於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權之物品之行為。2.被告應將其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基於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權之物品全數回收並銷毀。3.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4.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為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6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一)原告所屬之「香奈兒集團」係世界知名之香水、化粧品、服飾、鞋類、皮件、首飾等商品之產銷公司,自西元1912年起,開始以「CHANEL」作為商標使用,指定使用在其所出產之香水、化粧品、服飾、手錶等各式商品,在我國自49年起,陸續取得如附表所示之「CHANEL」及「香奈兒」等商標(即系爭商標)權,商標權迄今仍然有效。(二)豈料,被告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明知系爭商標均為原告所有之著名註冊商標,為攀附原告之商譽,以牟取不法利益,竟自91年8間起合夥於臺中市○區○○路○段○號經營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下稱系爭商號,104年1月15日變更登記為香馜兒有限公司,負責人變更為紀國潘,見本院卷第270至271頁),未經原告之同意,即基於行銷之目的,在香奈兒休閒旅館之招牌及廣告傳單,使用相同「香奈兒」字樣及近似「CHANEL」字樣;並以近似於系爭商標之「CHANEL」字樣作為網域名稱之特取部分(網址:http://www.channelmotel.com.tw),且於網站使用相同於系爭商標之「香奈兒」字樣及近似於系爭商標之「CHANNEL」字樣行銷其休閒旅館,且該「香奈兒休閒旅館」為行銷目的贈送予消費者而載有其電話、地址、網站之面紙盒、原子筆,以及提供予消費者使用之毛巾、浴巾、床單、枕套等,亦均有使用相同於系爭商標之「香奈兒」字樣及近似於系爭商標之「CHANNEL」字樣,使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亦已減損原告所有系爭商標之識別性及信譽。被告紀炎福為被告紀林秀容之配偶,並於台灣臺中地檢署103偵字第29991號案中承認其為香奈兒休閒旅館實際負責人。(三)爰依修正前商標法第61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62條、第63條第3項、第64條、現行商標法第68條第1款、第69條第1項、第2項、第70條第1款、第2款、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第24條、第30條規定,請求禁止被告等使用系爭商標、銷毀產品、變更登記、註銷網域名稱、連帶給付新台幣(下同)400萬元及利息、刊登判決於新聞紙。(四)並聲明:1.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於附表編號第1、3、4號所示「香奈兒」及附表編號第2、5、6、7號所示「CHANEL」之字樣作為其商業名稱之特取部分,並應向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辦理「香奈兒休閒旅館」商業名稱變更登記為不含相同或近似於「香奈兒」或「CHANEL」字樣之名稱及辦理註銷「http://www.channelmotel.com.tw」網域名稱之登記。2.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不得使用含有相同或近似於附表編號第1、3、4號所示「香奈兒」及附表編號第2、5、6、7號所示「CHANEL」字樣之招牌、廣告傳單、網頁或其他行銷物件,或從事其他為行銷之目的而使用相同或近似於前述「CHANEL」或「香奈兒」字樣之行為。3.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應連帶給付原告瑞士商香奈兒股份有限公司及法商香奈兒股份有限公司新台幣四百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4.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案號、當事人、案由欄及主文之全文,以新細明體20號字體刊載於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全國版第一版各一日。5.第3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抗辯:(一)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係經台中市政府於91年8月2日核准設立登記之合法業者,經營業務均如登記之營業項目,並未違反相關行政法規。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雖有於名片、用品及招牌上使用香奈兒之文字,係表明為休閒旅館業務,僅為香奈兒休閒旅館所營事業之名稱標示,非以行銷「香奈兒」產品為目的,招牌與名片均非屬商標之使用。亦未以香奈兒之名義對外進行任何產品之銷售,僅有向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登記公司名稱,現已更名為「香馥兒」,而被告等雖以「香奈兒」作為自己商號名稱,然系爭商號係經營旅館業,提供住宿及休憩之用,並無任何銷售行為,故不可能導致相關消費者誤認系爭商標其為原告香奈兒之商標,易言之被告等確無直接侵害系爭商標之行為。1.況原告公司係以精品、衣著、服飾品、珠寶、靴鞋、皮包等零售服務為其主要商業活動,眾所皆知,而被告經營係以提供住宿及休憩為目的,與系爭商標並無直接關聯性,斷.無使相關消費者有誤認之虞。2.蓋事實上原告公司於台灣並無經營旅館業,二者商品及服務來源全不相同,其所經營之事業有明顯差異,參諸社會通念及市場交易區隔,並不致使相關消費者對香奈兒公司等之系爭商標所表彰之商品或服務間之關連性遭淡化,且原告公司亦未證明被告等使用「香奈兒」作為旅館商號名稱之行為,實際上有何減損原告公司之系爭商標識別性之結果,故被告白無侵害原告公司商標權之行為。3.且系爭商標縱有強烈之識別性,被告公司僅使用「香奈兒」作為自己公司域商號名稱,並未銷售有任何物品,而致消費者有誤認被告公司與原告有同一性之虞。兩造之相關消費者有明顯市場之區隔性及差異性,故施以通常之辨別及注意,當不致誤認被告所經營之旅館業務,與原告公司具有同一性,或誤認二者問存在關係企業、授權關係、加盟關絲或其他類似之關係,自未構成修正前商標法第62條規定。(二)再者,被告雖使用「香奈兒」作為商號名稱、招牌名稱、名片抬頭、使用「Channelmotel」作為網域名稱對外彰營業主體,然與原告公司等提供商品或服務,因相消費者有明顯之區隔性,對於兩造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來源,不致發生混淆之情事,難謂有不公平之競爭,故非屬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禁止事項。又被告使用「香奈兒」名稱或商號之行為,並無欺騙或隱瞞重要事實,相關消費者與被告公司交易目的在於提供住宿及休憩之場所,不致使原告公司所屬相關消費族群減少而喪失交易機會或有失公平。且「Channelmotel」之名稱,其中「motel」為汽車旅館之英譯,Channel與原告公司商標之「CHANEL」英譯亦不相同,原告於臺灣並無經營旅館業,被告無阻礙表徵「CHANEL」之進入網際網路市場爭取交易機會,自無違反競爭效能,影響交易秩序而顯失公平可言,亦無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三)被告公司係以經營汽車旅館為業,營業收入係因客戶之住宿或休息費用,並無提供任何商品販賣而取得對價,與商號名稱無關,明顯與原告公司係以販售商品獲得利益之商業形態不同,兩者問無因果關係,不能混為一談。原告亦未舉證其受有損害,係因被告使用近似或相同之商標而獲取財產上不法利益,遽而請求被告公司賠償四百萬元財產上損害,自屬無理。且原告公司並未舉證其信譽因被告公司使用「香奈兒」作為商號、公司名稱致信譽受有損害,且在社會評價上受有貶抑或低落之事實,更未證明主張侵害前後業務上信譽之實際差額,亦難認有據。(四)原告請求將判決內容刊登新聞紙部分,被告公司現已更名為「香馥」,其侵害系爭商標權之疑義,已不存在,縱要求被告公司於報紙刊登本件判決主文亦無助益,實無必要。縱認被告公司等應刊登判決於報紙,因被告公司係屬台中地區性事業體,屬中小型之經營規模,要求其應將本件判決刊登於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全國版第一版各一日,實屬過當。(五)被告公司業已更名為「香馜兒有限公司」,並將相關營業讓渡,現已無使用「香奈兒」休閒旅館之名稱,原告仍主張被告有侵害及使用系爭商標情事,自應由原告舉證,被告現已提出登記資料,惟因有部分股東變更,竟遭原告惡意刁難,實難令人甘服。被告已無再使用有原告商標之商品。檢附相關旅館之招牌、廣告傳單、面紙盒、原子筆、毛巾、浴巾、床單及枕頭套等照片,可證被告已無繼續使用原告之商標。(六)並聲明:1.駁回原告之訴。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3.原告第3項聲明部分,被告若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宣告假執行。四、得心證理由:本件原告主張其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系爭商標經原告在臺灣投入鉅額資金及人力推廣,在服飾品、化粧品、鐘錶、首飾、香水等精品業界,已成為我國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著名商標,並經智慧局審定書及本院判決所肯認等情,業據其提出智慧局系爭商標資料檢索服務資料、本院100年度民商上第10號判決影本、智慧局商標審定書、著名商標名錄及案例評析等件為證(參本院卷第17至23、第40至52頁及第170至218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自堪信為真實。至原告主張被告侵害系爭商標權及違反公平法之事實,即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揭情詞置辯。茲就兩造爭執,分述如下:(一)請求排除及防止侵害部分:1.按「未得商標權人同意,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侵害商標權:……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20 1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4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所屬之「香奈兒集團」係世界知名之香水、化粧品、服飾、鞋類、皮件、首飾等商品之產銷公司,自西元1912年起,開始以「CHANEL」作為商標使用,指定使用在其所出產之香水、化粧品、服飾、手錶等各式商品,在我國自49年起,陸續取得如附表所示之「CHANEL」及「香奈兒」等商標(即系爭商標)權,商標權迄今仍然有效。(二)豈料,被告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明知系爭商標均為原告所有之著名註冊商標,為攀附原告之商譽,以牟取不法利益,竟自91年8間起合夥於臺中市○區○○路○段○號經營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下稱系爭商號,104年1月15日變更登記為香馜兒有限公司,負責人變更為紀國潘,見本院卷第270至271頁),未經原告之同意,即基於行銷之目的,在香奈兒休閒旅館之招牌及廣告傳單,使用相同「香奈兒」字樣及近似「CHANEL」字樣;並以近似於系爭商標之「CHANEL」字樣作為網域名稱之特取部分(網址:http://www.channelmotel.com.tw),且於網站使用相同於系爭商標之「香奈兒」字樣及近似於系爭商標之「CHANNEL」字樣行銷其休閒旅館,且該「香奈兒休閒旅館」為行銷目的贈送予消費者而載有其電話、地址、網站之面紙盒、原子筆,以及提供予消費者使用之毛巾、浴巾、床單、枕套等,亦均有使用相同於系爭商標之「香奈兒」字樣及近似於系爭商標之「CHANNEL」字樣,使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亦已減損原告所有系爭商標之識別性及信譽。被告紀炎福為被告紀林秀容之配偶,並於台灣臺中地檢署103偵字第29991號案中承認其為香奈兒休閒旅館實際負責人。(三)爰依修正前商標法第61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62條、第63條第3項、第64條、現行商標法第68條第1款、第69條第1項、第2項、第70條第1款、第2款、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第24條、第30條規定,請求禁止被告等使用系爭商標、銷毀產品、變更登記、註銷網域名稱、連帶給付新台幣(下同)400萬元及利息、刊登判決於新聞紙。(四)並聲明:1.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於附表編號第1、3、4號所示「香奈兒」及附表編號第2、5、6、7號所示「CHANEL」之字樣作為其商業名稱之特取部分,並應向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辦理「香奈兒休閒旅館」商業名稱變更登記為不含相同或近似於「香奈兒」或「CHANEL」字樣之名稱及辦理註銷「http://www.channelmotel.com.tw」網域名稱之登記。2.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不得使用含有相同或近似於附表編號第1、3、4號所示「香奈兒」及附表編號第2、5、6、7號所示「CHANEL」字樣之招牌、廣告傳單、網頁或其他行銷物件,或從事其他為行銷之目的而使用相同或近似於前述「CHANEL」或「香奈兒」字樣之行為。3.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應連帶給付原告瑞士商香奈兒股份有限公司及法商香奈兒股份有限公司新台幣四百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4.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案號、當事人、案由欄及主文之全文,以新細明體20號字體刊載於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全國版第一版各一日。5.第3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抗辯:(一)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係經台中市政府於91年8月2日核准設立登記之合法業者,經營業務均如登記之營業項目,並未違反相關行政法規。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雖有於名片、用品及招牌上使用香奈兒之文字,係表明為休閒旅館業務,僅為香奈兒休閒旅館所營事業之名稱標示,非以行銷「香奈兒」產品為目的,招牌與名片均非屬商標之使用。亦未以香奈兒之名義對外進行任何產品之銷售,僅有向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登記公司名稱,現已更名為「香馥兒」,而被告等雖以「香奈兒」作為自己商號名稱,然系爭商號係經營旅館業,提供住宿及休憩之用,並無任何銷售行為,故不可能導致相關消費者誤認系爭商標其為原告香奈兒之商標,易言之被告等確無直接侵害系爭商標之行為。1.況原告公司係以精品、衣著、服飾品、珠寶、靴鞋、皮包等零售服務為其主要商業活動,眾所皆知,而被告經營係以提供住宿及休憩為目的,與系爭商標並無直接關聯性,斷.無使相關消費者有誤認之虞。2.蓋事實上原告公司於台灣並無經營旅館業,二者商品及服務來源全不相同,其所經營之事業有明顯差異,參諸社會通念及市場交易區隔,並不致使相關消費者對香奈兒公司等之系爭商標所表彰之商品或服務間之關連性遭淡化,且原告公司亦未證明被告等使用「香奈兒」作為旅館商號名稱之行為,實際上有何減損原告公司之系爭商標識別性之結果,故被告白無侵害原告公司商標權之行為。3.且系爭商標縱有強烈之識別性,被告公司僅使用「香奈兒」作為自己公司域商號名稱,並未銷售有任何物品,而致消費者有誤認被告公司與原告有同一性之虞。兩造之相關消費者有明顯市場之區隔性及差異性,故施以通常之辨別及注意,當不致誤認被告所經營之旅館業務,與原告公司具有同一性,或誤認二者問存在關係企業、授權關係、加盟關絲或其他類似之關係,自未構成修正前商標法第62條規定。(二)再者,被告雖使用「香奈兒」作為商號名稱、招牌名稱、名片抬頭、使用「Channelmotel」作為網域名稱對外彰營業主體,然與原告公司等提供商品或服務,因相消費者有明顯之區隔性,對於兩造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來源,不致發生混淆之情事,難謂有不公平之競爭,故非屬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禁止事項。又被告使用「香奈兒」名稱或商號之行為,並無欺騙或隱瞞重要事實,相關消費者與被告公司交易目的在於提供住宿及休憩之場所,不致使原告公司所屬相關消費族群減少而喪失交易機會或有失公平。且「Channelmotel」之名稱,其中「motel」為汽車旅館之英譯,Channel與原告公司商標之「CHANEL」英譯亦不相同,原告於臺灣並無經營旅館業,被告無阻礙表徵「CHANEL」之進入網際網路市場爭取交易機會,自無違反競爭效能,影響交易秩序而顯失公平可言,亦無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三)被告公司係以經營汽車旅館為業,營業收入係因客戶之住宿或休息費用,並無提供任何商品販賣而取得對價,與商號名稱無關,明顯與原告公司係以販售商品獲得利益之商業形態不同,兩者問無因果關係,不能混為一談。原告亦未舉證其受有損害,係因被告使用近似或相同之商標而獲取財產上不法利益,遽而請求被告公司賠償四百萬元財產上損害,自屬無理。且原告公司並未舉證其信譽因被告公司使用「香奈兒」作為商號、公司名稱致信譽受有損害,且在社會評價上受有貶抑或低落之事實,更未證明主張侵害前後業務上信譽之實際差額,亦難認有據。(四)原告請求將判決內容刊登新聞紙部分,被告公司現已更名為「香馥」,其侵害系爭商標權之疑義,已不存在,縱要求被告公司於報紙刊登本件判決主文亦無助益,實無必要。縱認被告公司等應刊登判決於報紙,因被告公司係屬台中地區性事業體,屬中小型之經營規模,要求其應將本件判決刊登於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全國版第一版各一日,實屬過當。(五)被告公司業已更名為「香馜兒有限公司」,並將相關營業讓渡,現已無使用「香奈兒」休閒旅館之名稱,原告仍主張被告有侵害及使用系爭商標情事,自應由原告舉證,被告現已提出登記資料,惟因有部分股東變更,竟遭原告惡意刁難,實難令人甘服。被告已無再使用有原告商標之商品。檢附相關旅館之招牌、廣告傳單、面紙盒、原子筆、毛巾、浴巾、床單及枕頭套等照片,可證被告已無繼續使用原告之商標。(六)並聲明:1.駁回原告之訴。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3.原告第3項聲明部分,被告若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宣告假執行。四、得心證理由:本件原告主張其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系爭商標經原告在臺灣投入鉅額資金及人力推廣,在服飾品、化粧品、鐘錶、首飾、香水等精品業界,已成為我國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著名商標,並經智慧局審定書及本院判決所肯認等情,業據其提出智慧局系爭商標資料檢索服務資料、本院100年度民商上第10號判決影本、智慧局商標審定書、著名商標名錄及案例評析等件為證(參本院卷第17至23、第40至52頁及第170至218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自堪信為真實。至原告主張被告侵害系爭商標權及違反公平法之事實,即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揭情詞置辯。茲就兩造爭執,分述如下:(一)請求排除及防止侵害部分:1.按「未得商標權人同意,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侵害商標權:……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不當行使著作權所生損害賠償爭議
(一)原告所屬之「香奈兒集團」係世界知名之香水、化粧品、服飾、鞋類、皮件、首飾等商品之產銷公司,自西元1912年起,開始以「CHANEL」作為商標使用,指定使用在其所出產之香水、化粧品、服飾、手錶等各式商品,在我國自49年起,陸續取得如附表所示之「CHANEL」及「香奈兒」等商標(即系爭商標)權,商標權迄今仍然有效。(二)豈料,被告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明知系爭商標均為原告所有之著名註冊商標,為攀附原告之商譽,以牟取不法利益,竟自91年8間起合夥於臺中市○區○○路○段○號經營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下稱系爭商號,104年1月15日變更登記為香馜兒有限公司,負責人變更為紀國潘,見本院卷第270至271頁),未經原告之同意,即基於行銷之目的,在香奈兒休閒旅館之招牌及廣告傳單,使用相同「香奈兒」字樣及近似「CHANEL」字樣;並以近似於系爭商標之「CHANEL」字樣作為網域名稱之特取部分(網址:http://www.channelmotel.com.tw),且於網站使用相同於系爭商標之「香奈兒」字樣及近似於系爭商標之「CHANNEL」字樣行銷其休閒旅館,且該「香奈兒休閒旅館」為行銷目的贈送予消費者而載有其電話、地址、網站之面紙盒、原子筆,以及提供予消費者使用之毛巾、浴巾、床單、枕套等,亦均有使用相同於系爭商標之「香奈兒」字樣及近似於系爭商標之「CHANNEL」字樣,使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亦已減損原告所有系爭商標之識別性及信譽。被告紀炎福為被告紀林秀容之配偶,並於台灣臺中地檢署103偵字第29991號案中承認其為香奈兒休閒旅館實際負責人。(三)爰依修正前商標法第61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62條、第63條第3項、第64條、現行商標法第68條第1款、第69條第1項、第2項、第70條第1款、第2款、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第24條、第30條規定,請求禁止被告等使用系爭商標、銷毀產品、變更登記、註銷網域名稱、連帶給付新台幣(下同)400萬元及利息、刊登判決於新聞紙。(四)並聲明:1.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於附表編號第1、3、4號所示「香奈兒」及附表編號第2、5、6、7號所示「CHANEL」之字樣作為其商業名稱之特取部分,並應向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辦理「香奈兒休閒旅館」商業名稱變更登記為不含相同或近似於「香奈兒」或「CHANEL」字樣之名稱及辦理註銷「http://www.channelmotel.com.tw」網域名稱之登記。2.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不得使用含有相同或近似於附表編號第1、3、4號所示「香奈兒」及附表編號第2、5、6、7號所示「CHANEL」字樣之招牌、廣告傳單、網頁或其他行銷物件,或從事其他為行銷之目的而使用相同或近似於前述「CHANEL」或「香奈兒」字樣之行為。3.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應連帶給付原告瑞士商香奈兒股份有限公司及法商香奈兒股份有限公司新台幣四百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4.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紀炎福、紀林秀容、卓逸程、陳呈宏(原名陳世傳)、李義雄、黃明民、李村榮、陳旭偉、陳德勳、吳宗橙(原名吳奇毅)、吳奇鴻、白秀爽、莊秀琴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案號、當事人、案由欄及主文之全文,以新細明體20號字體刊載於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全國版第一版各一日。5.第3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三、被告抗辯:(一)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係經台中市政府於91年8月2日核准設立登記之合法業者,經營業務均如登記之營業項目,並未違反相關行政法規。被告香奈兒休閒旅館雖有於名片、用品及招牌上使用香奈兒之文字,係表明為休閒旅館業務,僅為香奈兒休閒旅館所營事業之名稱標示,非以行銷「香奈兒」產品為目的,招牌與名片均非屬商標之使用。亦未以香奈兒之名義對外進行任何產品之銷售,僅有向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登記公司名稱,現已更名為「香馥兒」,而被告等雖以「香奈兒」作為自己商號名稱,然系爭商號係經營旅館業,提供住宿及休憩之用,並無任何銷售行為,故不可能導致相關消費者誤認系爭商標其為原告香奈兒之商標,易言之被告等確無直接侵害系爭商標之行為。1.況原告公司係以精品、衣著、服飾品、珠寶、靴鞋、皮包等零售服務為其主要商業活動,眾所皆知,而被告經營係以提供住宿及休憩為目的,與系爭商標並無直接關聯性,斷.無使相關消費者有誤認之虞。2.蓋事實上原告公司於台灣並無經營旅館業,二者商品及服務來源全不相同,其所經營之事業有明顯差異,參諸社會通念及市場交易區隔,並不致使相關消費者對香奈兒公司等之系爭商標所表彰之商品或服務間之關連性遭淡化,且原告公司亦未證明被告等使用「香奈兒」作為旅館商號名稱之行為,實際上有何減損原告公司之系爭商標識別性之結果,故被告白無侵害原告公司商標權之行為。3.且系爭商標縱有強烈之識別性,被告公司僅使用「香奈兒」作為自己公司域商號名稱,並未銷售有任何物品,而致消費者有誤認被告公司與原告有同一性之虞。兩造之相關消費者有明顯市場之區隔性及差異性,故施以通常之辨別及注意,當不致誤認被告所經營之旅館業務,與原告公司具有同一性,或誤認二者問存在關係企業、授權關係、加盟關絲或其他類似之關係,自未構成修正前商標法第62條規定。(二)再者,被告雖使用「香奈兒」作為商號名稱、招牌名稱、名片抬頭、使用「Channelmotel」作為網域名稱對外彰營業主體,然與原告公司等提供商品或服務,因相消費者有明顯之區隔性,對於兩造提供之商品或服務來源,不致發生混淆之情事,難謂有不公平之競爭,故非屬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之禁止事項。又被告使用「香奈兒」名稱或商號之行為,並無欺騙或隱瞞重要事實,相關消費者與被告公司交易目的在於提供住宿及休憩之場所,不致使原告公司所屬相關消費族群減少而喪失交易機會或有失公平。且「Channelmotel」之名稱,其中「motel」為汽車旅館之英譯,Channel與原告公司商標之「CHANEL」英譯亦不相同,原告於臺灣並無經營旅館業,被告無阻礙表徵「CHANEL」之進入網際網路市場爭取交易機會,自無違反競爭效能,影響交易秩序而顯失公平可言,亦無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規定。(三)被告公司係以經營汽車旅館為業,營業收入係因客戶之住宿或休息費用,並無提供任何商品販賣而取得對價,與商號名稱無關,明顯與原告公司係以販售商品獲得利益之商業形態不同,兩者問無因果關係,不能混為一談。原告亦未舉證其受有損害,係因被告使用近似或相同之商標而獲取財產上不法利益,遽而請求被告公司賠償四百萬元財產上損害,自屬無理。且原告公司並未舉證其信譽因被告公司使用「香奈兒」作為商號、公司名稱致信譽受有損害,且在社會評價上受有貶抑或低落之事實,更未證明主張侵害前後業務上信譽之實際差額,亦難認有據。(四)原告請求將判決內容刊登新聞紙部分,被告公司現已更名為「香馥」,其侵害系爭商標權之疑義,已不存在,縱要求被告公司於報紙刊登本件判決主文亦無助益,實無必要。縱認被告公司等應刊登判決於報紙,因被告公司係屬台中地區性事業體,屬中小型之經營規模,要求其應將本件判決刊登於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全國版第一版各一日,實屬過當。(五)被告公司業已更名為「香馜兒有限公司」,並將相關營業讓渡,現已無使用「香奈兒」休閒旅館之名稱,原告仍主張被告有侵害及使用系爭商標情事,自應由原告舉證,被告現已提出登記資料,惟因有部分股東變更,竟遭原告惡意刁難,實難令人甘服。被告已無再使用有原告商標之商品。檢附相關旅館之招牌、廣告傳單、面紙盒、原子筆、毛巾、浴巾、床單及枕頭套等照片,可證被告已無繼續使用原告之商標。(六)並聲明:1.駁回原告之訴。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3.原告第3項聲明部分,被告若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宣告假執行。四、得心證理由:本件原告主張其為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系爭商標經原告在臺灣投入鉅額資金及人力推廣,在服飾品、化粧品、鐘錶、首飾、香水等精品業界,已成為我國一般消費者所普遍認知之著名商標,並經智慧局審定書及本院判決所肯認等情,業據其提出智慧局系爭商標資料檢索服務資料、本院100年度民商上第10號判決影本、智慧局商標審定書、著名商標名錄及案例評析等件為證(參本院卷第17至23、第40至52頁及第170至218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自堪信為真實。至原告主張被告侵害系爭商標權及違反公平法之事實,即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揭情詞置辯。茲就兩造爭執,分述如下:(一)請求排除及防止侵害部分:1.按「未得商標權人同意,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侵害商標權:……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30",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4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係製造販賣捕蚊相關產品之業者,於民國(下同)101年3月27日以「捕蚊達人」文字提出商標之申請,指定使用於第21類「蟑螂捕捉器;蒼蠅拍;蚊香器;捕蠅器;捕蟲器;電蚊香器;電驅蟲器;超音波蟑螂驅除器;驅蟲燈;電子驅蚊器;滅蚊燈;電子滅蚊器;電殺蟲器;電蟑螂捕殺器;電蚊拍;誘殺昆蟲電力裝置」商品,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以第00000000商標准以註冊,並於104年9月16日註冊並公告(下稱:「系爭商標」),專用期限至114年9月15日止。(二)被告公司明知系爭商標乃原告所享有,未經原告之同意或授權,不得為行銷目的而於同一商品使用相同於系爭商標之商標,竟基於行銷被告公司所製造之型號TCY-6003、TCY-6023、TCY-6103、TCY-6203電蚊拍商品(合稱:「系爭產品」),於其上使用相同於系爭商標之字樣,侵害原告系爭商標專用權,屬違反商標法第68條第1款之侵害行為。(三)系爭產品確係侵害原告所有之系爭商標,業據本院105年度民商訴字第22號(下稱:「前案一審」)及106年度民商上字第1號(下稱:「前案二審」)判決及其確定證明書認定屬實。(四)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商標法第69條第3款、第71條第1項第3款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求為判決:1、被告等2人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584,000元整,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75", "lawName": "民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原告透過合法商業管道購買Marrfrotto、Benro等品牌商品後,即於各大電子商務通路販售上開商品(原證一)。為利於商品銷售,原告除委託攝影師(原證二)依其專業拍攝相關商品(原證三)外,在公司內部並設有專業美工團隊(原證四),自行合法繪製與上開商品銷售相關的圖樣與設計,結合前揭攝影著作,形成具有原創性之美術、編輯著作(原證一)。詎被告未得原告同意或授權下,竟仍基於意圖銷售而以重製、公開傳輸及散佈之方法而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故意或過失,於105年1至2月間利用網路設備連結上網,刊登於網路平台的YAHOO拍賣及YAHOO超級商城銷售販售予不特定人。利用原告之系爭攝影著作(同原證三)及系爭美術、編輯著作(同原證一),做為被告亮通公司之商品廣告文宣,顯已侵害原告之重製權、公開傳輸權暨散布權甚明。被告明知原告於網路平台所刊登使用之系爭攝影著作及系爭美術、編輯著作均係由原告享有著作財產權,猶為前揭不法行為,致原告受有60萬元損害,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3項之規定提起本件損害賠償訴訟。(二)損害賠償額:被告侵害原告之重製權、公開傳輸權、散布權,並使原告因此受有損害,被告自應就原告所受損害負連帶賠償責任。又原告並無授權他人重製系爭著作情事,故無相關授權金足供參酌,而尚難證明實際損害額,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前段規定請求酌定賠償額。(三)聲明: 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60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1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確認商標權存在
(一)原告透過合法商業管道購買Marrfrotto、Benro等品牌商品後,即於各大電子商務通路販售上開商品(原證一)。為利於商品銷售,原告除委託攝影師(原證二)依其專業拍攝相關商品(原證三)外,在公司內部並設有專業美工團隊(原證四),自行合法繪製與上開商品銷售相關的圖樣與設計,結合前揭攝影著作,形成具有原創性之美術、編輯著作(原證一)。詎被告未得原告同意或授權下,竟仍基於意圖銷售而以重製、公開傳輸及散佈之方法而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故意或過失,於105年1至2月間利用網路設備連結上網,刊登於網路平台的YAHOO拍賣及YAHOO超級商城銷售販售予不特定人。利用原告之系爭攝影著作(同原證三)及系爭美術、編輯著作(同原證一),做為被告亮通公司之商品廣告文宣,顯已侵害原告之重製權、公開傳輸權暨散布權甚明。被告明知原告於網路平台所刊登使用之系爭攝影著作及系爭美術、編輯著作均係由原告享有著作財產權,猶為前揭不法行為,致原告受有60萬元損害,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3項之規定提起本件損害賠償訴訟。(二)損害賠償額:被告侵害原告之重製權、公開傳輸權、散布權,並使原告因此受有損害,被告自應就原告所受損害負連帶賠償責任。又原告並無授權他人重製系爭著作情事,故無相關授權金足供參酌,而尚難證明實際損害額,爰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前段規定請求酌定賠償額。(三)聲明: 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60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2、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66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66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699",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中華民國第D126534號「工具握把」新式樣專利(現行法將「新式樣專利」改稱「設計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97年12月21日起至107年6月6日止。被告泉耀公司自103年4月21日起,向訴外人傑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傑貿公司)購買「KOBALT26pcPLAMRATCHETSET」工具組中棘輪起子之工具握把(下稱系爭產品),並交付予訴外人總淼公司包裝後,再交回被告泉耀公司販賣。系爭產品已落入系爭專利之範圍,且被告泉耀公司迄今仍在販售系爭產品,被告泉耀公司係相關工具及相關零組件之貿易商,先前因其他產品侵害系爭專利而曾收受原告之律師函,被告泉耀公司顯具有侵權故意。縱認被告泉耀公司不具有故意,惟被告泉耀公司與原告均為棘輪起子工具組之國內同業廠商,對於系爭產品可能涉及到他人專利權範圍之事項即有相當之注意義務,竟仍怠於注意、疏未查證,進而為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難謂無過失。為此爰依專利法第142條準用同法第96條第1至3項、民法第184條、公司法第23條規定,請求被告泉耀公司與其法定代理人即被告許志祥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二)被證1或被證1、2組合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1.被證1(即美國專利第5830215號專利)之握把整體係呈向下凸之T字狀設計,與系爭專利之扁圓造型迥異。被證1之握把上半部呈現平直之橫切面,兩側具有稜角,視覺效果較為生硬,與系爭專利呈現之圓滑效果不同。被證1之凸齒凹陷處係呈現平直之切面,與系爭專利凸齒凹陷處呈橢圓形之設計不同。被證1之中央雖有一圓形區塊,但該圓形區塊尚有一直線條橫亙其中,明顯破壞圓融、柔合之視覺效果,與系爭專利不同,故被證1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有創作性。2.被證2(即美國專利第D101826號專利)之凸齒面積較小、齒面部分較為尖銳,於整體視覺效果上,類似於星星狀或是光芒狀,系爭專利之凸齒面積較大,比例安排得宜,且呈流線型,整體視覺效果類似於齒輪狀或是波浪狀,兩者具有明顯不同之整體輪廓線。被證2左右較窄、上下較寬,整體呈笨重、呆板之視覺效果,下方更延伸有一「頸部」設計,與系爭專利之輕薄、扁圓之流線設計不同。被證1、被證2均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整體扁圓造型」、「凸齒凹陷處呈橢圓形設計」等特徵,亦未教示系爭專利之「齒輪或波浪形狀」外觀特徵,是被證1與被證2之組合,無法得知系爭專利之視覺特徵。系爭專利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被證1與被證2之組合尚難思及系爭專利之整體造形,故被證1、2之組合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創作性。(三)並聲明:1.被告泉耀公司應給付原告250萬元,暨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被告許志祥就上開本息應予被告泉耀公司負連帶給付之責。2.被告泉耀公司不得自行或委託他人為製造、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以及其他侵害前揭專利權之物品,以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3.被告泉耀公司應將侵害原告所有系爭專利之商品、半成品之存貨全部銷毀。4.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5.第1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3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一)訴之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及為以供擔保為條件之假執行宣告。(二)原告係美商二十世紀福斯影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斯公司)、美商派拉蒙影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派拉蒙公司)、博偉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偉公司)、美商米高梅公司、美商夢工廠電影公司、美商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美商環球電影公司等美商八大公司以及中藝國際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藝公司)、英國廣播公司等知名製片商之代理商,並與上開公司簽訂合約,專屬授權原告在臺灣地區發行、銷售、出租影音光碟。(三)原告與福斯、米高梅、派拉蒙、夢工廠、博偉、華納、環球、中藝公司等間所簽訂之合約,約定於合約期間內由上開公司分別專屬授權原告為產品銷售之權利,詎被告乙○○未經原告及上開公司之同意或授權,將原告享有著作財產權之視聽著作,擅自重製於光碟並為銷售之行為,業已侵害原告被專屬授權之合法權利,原告依著作權法第37條第4項規定,自得以自己名義提起本件訴訟。(四)被告乙○○明知如附表所示之「變形金剛」等視聽著作,係原告所享有著作財產權之視聽著作之光碟重製物;詎被告竟基於意圖銷售而以移轉所有權之方式散布上開非法重製著作之光碟重製物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於0000縣0000市○○路0000觀光夜市設攤公開陳列販賣,嗣於98年9月4日晚間8時30分許為警在上址當場查獲,並扣得盜版光碟。(五)被告乙○○為民國(下同)00年0月0日生,侵害原告享有之著作財產權時尚未滿20歲,為限制行為能力人,按民法第187條第1項之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依同法第1086條第1項規定,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之法定代理人,據此,被告乙○○之法定代理人(父母)依法應負連帶賠償責任。又被告乙○○由警方查獲時,原告與上開公司均有專屬授權合約存在,原告本可藉由影音光碟  取得相當之利益,全因被告林明智不法重製及散布之行為而受有損害,此損害與被告乙○○之行為間應有相當因果關係,被告乙○○等三人自應對原告所受之損害負連帶賠償之責。(六)本件影音光碟製作及產銷,必須集合影片之編導、演員演出、拍攝、發行宣傳等過程,無不耗費鉅資及心血,原告亦花費數億元金額向各大電影公司取得臺灣地區影音產品出租及銷售之專屬授權。又因科技之進步,盜版影音光碟之重製技術精進,成本亦日趨下降,盜版業者挾其低價之優勢,對於正版業者已有劣幣驅逐良幣之態勢,正版業者所投入之製作心力,每每在盜版業者一次非法重製、散布之行為下,隨即化為烏有。審酌上情及其經被告售出而未查獲之數量更難以估算,是被告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程度不可謂不鉅,依前揭規定以原告被侵害之著作財產權物每部影片2萬元計算損害額,而原告受被告侵害之專屬授權影片共13部,故以26萬元為請求被告乙○○及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賠償之金額,以資填補等語。三、被告等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聲明及陳述。四、經查被告乙○○明知如附表所示光碟重製物內容,為附表所示之著作財產權人享有著作財產權,非經各該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授權,不得擅自重製或以移轉所有權之方法散布重製物,且其明知真實姓名年籍不詳綽號「小頭」之成年男子交付之附表所示之影音光碟片,由「小頭」擅自重製,為侵害各該著作權人著作財產權之盜版光碟,與「小頭」基於散布盜版光碟重製物之犯意聯絡,於98年9月4日下午5時30分許,以每日500元代價,受僱於「小頭」,在0000縣0000市0000路0000觀光夜市,設攤公開陳列,並以每片盜版音樂光碟50元、每片盜版影音光碟100元之代價,在攤位上設置塑膠筒充當投幣筒,待不特定客人前來選購,即自行投錢於該筒內,被告乙○○與「小頭」即以此販賣方式共同散布著作重製物光碟,嗣於同日晚間8時30分許,在0000縣0000市○○路北埔觀光夜市內,為警查獲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乙○○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8年度桃簡字第3751號刑事案件審理中,坦承不諱,並有該案扣得如附表所示之盜版影音光碟片共22套(共計45片)、販賣前開光碟片之所得款項650元及投幣筒1個等件為證,有該案刑事簡易判決書附卷可按(見本院卷第6-11頁)。原告並提出附表所示影音光碟著作權專屬授權書為證,另被告林明智等三人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是原告主張被告乙○○侵害其著作財產權之事實,堪信為真實。五、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 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新臺幣1萬元以上1百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新臺幣5百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定有明文。本件被告乙○○未經原告意或授權,重製上開盜版光碟販賣予不特定人,侵害原告之著作財產權,已如前述,則原告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乙○○賠償,即屬有據。關於賠償金額部分,原告以被告乙○○售出盜版光碟而未查獲之數量難以估算,而侵害原告著作財產權之程度甚鉅,以每部影片2萬元計算損害額,13部影片計26萬元等情,經本院審酌被告乙○○係以每日500元之價格受僱於綽號「小頭」,並以每片50元出售,而被告乙○○為未成年人,智慮未深,其因前揭犯罪事實,為犯共同明知係侵害著作財產權之重製光碟而散布罪,經桃園地院判處有期刑6月,得易科罰金以1千元折算1日,參酌其侵害行為、所受利益及兩造資力等情事,認原告請求之損害賠償額以法定最低額1萬元,合計13萬元為適當,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不應准許。原告雖參考本院99年度附民字第5號以該案行為人陳列販售燒錄後盜版光碟片按每片2萬元計算,而主張本件亦以2萬元計算,惟該案行為人係成年人,於共同被告取得母片燒錄後,僱用該成年人出售,與本件被告乙○○係以每日500元價格受僱之情形不全然相同,而本件僱用人「小頭」之姓名年籍不詳,該案僱用人則為共同被告,是以本件難以要求未成年人乙○○負全部之賠償責任,故不採每片按2萬元計算之原告主張,併此敘明。六、次按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18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所謂識別能  力,係指對於自己行為,為不法侵害他人權利或利益行為, 有正常認識能力,及行為人能認識其侵權行為,為社會一般  觀念上認為不容許之行為有所認識而言。查被告乙○○係00年0月0日出生,被告丙○○、丁○○為其父母,有戶籍謄本可稽(見本院卷第64頁),於98年9月4日在0000市設攤陳列販售如附表之光碟片,甫滿18歲之限制行為能力人,對於受僱「小頭」販售盜版光碟片而獲益,實難諉稱為不知,其竟為之,依前揭規定,自應與其法定代理人即被告丙○○、丁○○負連帶賠償責任。七、綜上所述,原告本於著作權法第88條第1項前段、第3項、民法第18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應連帶給付13萬元,及自言詞辯論期日通知送達被告翌日即102年3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屬無據,應予駁回。又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經核原告勝訴部分,所命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職權宣告假執行,至於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八、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於判決結果無影響,毋庸一一論列,附此敘明。九、據上論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第389條第1項第5款,判決如主文。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5  日智慧財產法院第一庭法 官李維心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22  日      書記官 周其祥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18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086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7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被告自民國80年8月24日即登記營業在案,並於102年7月15日委託第三人可愛影音工作室請求訂定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之使用報酬率,顯見被告係長期使用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原告管理之音樂著作,自應依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9款、同法第26條第1項、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第23條、第24條規定,給付使用報酬予原告,惟原告於102年7月26日、同年9月2日去函通知被告應辦理合法授權並繳付使用報酬,惟被告均置之不理,爰依法請求被告給付使用報酬及行政處理費共27,573元,並聲明:(1)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7,573元整及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3 1 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3", "lawName": "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 }, { "issueRef": "24", "lawName": "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被告自民國80年8月24日即登記營業在案,並於102年7月15日委託第三人可愛影音工作室請求訂定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之使用報酬率,顯見被告係長期使用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原告管理之音樂著作,自應依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9款、同法第26條第1項、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第23條、第24條規定,給付使用報酬予原告,惟原告於102年7月26日、同年9月2日去函通知被告應辦理合法授權並繳付使用報酬,惟被告均置之不理,爰依法請求被告給付使用報酬及行政處理費共27,573元,並聲明:(1)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7,573元整及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被告自民國80年8月24日即登記營業在案,並於102年7月15日委託第三人可愛影音工作室請求訂定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之使用報酬率,顯見被告係長期使用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原告管理之音樂著作,自應依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9款、同法第26條第1項、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第23條、第24條規定,給付使用報酬予原告,惟原告於102年7月26日、同年9月2日去函通知被告應辦理合法授權並繳付使用報酬,惟被告均置之不理,爰依法請求被告給付使用報酬及行政處理費共27,573元,並聲明:(1)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7,573元整及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一)原告為發明第99352號「一種強化液晶顯示驅動器之方法及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其專利權期間自87年12月1日起至105年2月4日止。系爭專利於申請與再審查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均認定系爭專利具新穎性與進步性,且與被告提出之先前技術間,有明顯差異,非屬業界習知或常用之方法,係有效專利。原告為國內專業微控制器IC設計領導廠商,從事微控制器IC及其周邊元件之設計、研發與銷售,具有業界尖端研發與製造之能力。因原告發現依系爭專利所製造之型號為HT1621液晶顯示驅動器(下稱系爭專利產品)邇來銷售數量銳減,經查證認被告勁揚公司未經原告之授權,竟擅自於97年間委託訴外人元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元隆公司)代工製造RT7324液晶顯示驅動器之晶圓片(下稱系爭產品)。被告勁揚公司經由被告慧機公司由大陸地區之深圳市超通和龍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超通和龍公司)為代理商,並在大陸地區之深圳市福田區賽格電子市場之南輝電子經營部,銷售系爭產品至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二)系爭產品經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合設工業研究中心(下稱嚴慶齡工業研究中心)鑑定,認定落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第6項之文義讀取範圍。是被告勁揚公司未經原告之授權,擅自製造系爭產品,已侵害系爭專利權,其於製造系爭產品時,怠為專利之檢索,顯有過失。而被告慧機公司為被告勁揚公司之銷售商,其未經原告之授權,竟於其公司網頁宣傳、介紹系爭產品,為販賣之要約,並販售,亦已侵害原告之系爭專利。被告慧機公司經銷產品時,怠為請求製造商出具不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之證明,係有過失。甚者,原告起訴之後,被告慧機公司已明知侵害原告之專利,竟繼續販售系爭產品,並在網路上為販賣之要約,其有故意甚明。準此,原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專利法第84條第1項,請求被告勁揚公司、慧機公司賠償原告之損害,並排除、防止侵害系爭專利。因被告楊修銘、陳恭統分別為被告勁揚公司、慧機公司之負責人,對公司業務之執行,均因違反專利法之規定,致原告受有損害,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應分別與被告勁揚公司、慧機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三)依專利法第85條第1項規定,原告所受損害之計算,得以原告實施系爭專利通常可獲得之利益,或被告銷售該項侵權物品之全部收入為計算依據。故原告受有專利授權金之損害、99年因被告侵害系爭專利致收益減少逾320萬元。被告就其所製造、銷售系爭產品之數量有所隱瞞與掩飾,倘不能就其成本或必要費用舉證,原告得以被告銷售之總銷售金額,作為計算損害賠償之數額。依元隆公司回覆本院有關被告勁揚公司之訂購單、委託加工單可知,被告勁揚公司委託元隆公司製造之晶圓片已達12片,而被告勁揚公司向元隆公司下單者為6吋晶圓片,每片晶圓片面積約182.415平方公分,每片晶圓片約應可切割出5,365顆之系爭產品。縱使依被告勁揚公司提出之被證8所示,被告勁揚公司向元隆公司採購6片晶圓片,至少可切割出32,190顆之系爭產品。因原告所販售之系爭專利產品,其外部大紙箱與內部小紙箱,均有專利證書號數之標示。且被告與原告同為電子元件產品之廠商,而原告資訊均公開透明。顯見被告勁揚公司、慧機公司有故意侵權行為,依專利法第85條第3項規定,原告得請求3倍之懲罰性賠償金。因原告已分別與被告勁揚公司、被告慧機公司各達成90萬元與50萬元之和解,故聲明求為判決如主文第1項至第3項所示,並聲請願供擔保而准予宣告假執行。
(一)系爭著作之設計圖即「堆疊及新極片技術設計圖」(原證23第6頁、被證7第5、6頁)為蘇炎燈所繪製:1、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非○○○所畫,業經其結證在卷。且原告將鋰鐵電池製造技術授權被告長泓公司實施後,並未提供任何圖形給被告。於雙方正式簽訂契約書前,原告即以口頭告知被告相關技術內容,被告長泓公司內部即積極準備技術移轉驗收之相關事宜,此見於被告長泓公司當時總經理黃逢徵(LeoHuang)、被告邱耀民(YaominChiu)副總經理及資深經理陳俊安(JesseChen)間於99年12月9日及12月15日之電子郵件,其中被告邱耀民於99年12月15日發給黃逢徵總經理電子郵件第5、6頁即有「全新電池之結構設計」圖,即原告主張系爭著作。嗣原告與被告公司於99年12月30日簽訂「鋰鐵電池製造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合約技術移轉內容驗收清冊」,其中第6頁及第7頁「全新電池結構設計」圖,即係引用上開電子郵件之設計圖,是系爭著作之設計圖並非原告所繪製。2、證人蘇炎燈證稱系爭著作之設計圖「都是我畫的。第一個版本是在99年10月15日畫的,從那之後有不同的版本陸續更新」,「我在畫出之後的99年10月19日我就把它寄給我的同事」,「因為製程上我們尺寸需要知道,故我們需要把圖畫出來,給在生產與製程的人知道」「總共有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排除侵害商標專用權行為
(一)原告享有中華民國第01036280號「金酒」註冊商標,權利期間至民國102年3月15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5類「藥用酒」商品、第01034445號「金酒」商標,權利期間至109年11月30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2類「啤酒、礦泉水、汽水、果汁」等商品、第00918474號「金酒」商標,權利期間至109年11月30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3類「高粱酒、大麴酒、藥味酒、蒸餾酒、水果酒、清酒、威士忌、白蘭地」等商品、第00128765號「金酒」商標,權利期間至109年9月15日,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5類「代理進出口服務、各種產品之報價、投標、經銷及商情之提供之服務,各類酒類商品零售之服務」等商品及第01180021號「金酒典藏珍品」商標,權利期間至104年10月31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3類「高粱酒、大麴酒、藥味酒、蒸餾酒、紹興酒、清酒、威士忌酒、白蘭地酒、葡萄酒、汽泡酒、伏特加酒、茶酒、五加皮酒、茅台酒、蘭姆酒、紅酒、米酒、烈酒、人蔘酒、含酒精飲料(啤酒除外)」等商品。(二)原告設立於41年間,營業迄今已有50餘年,並向以領先之技術及優良之原料所產製之精良酒品聞名全臺,且為消費者所稱道,實為業界翹楚,尤以原告所生產之「金門高粱酒」最為著名,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4年訴字第1482號判決指出:「…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金門高粱酒』,早已名聞遐邇,遠近馳名…」,故其知名度可見一斑。(三)原告長久為國人以「金酒」二字稱呼,原告並積極使用於網站、廣告宣傳品及商品上,系爭「金酒」商標應已廣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普遍認知,而屬著名商標,此自原告近日招募人才,即為各大、小媒體以「搶當金酒人」、「金酒考筆試縣府政風員進駐」、「金酒徵才2千人搶52職缺」、「金酒招人搶破頭」、「金酒包裝員錄取率不到2%」,以市場行銷之報導亦多以「金酒」稱之,益見「金酒」之著名。(四)被告為圖不法獲利,未經原告同意,逕將「金酒」商標作為其公司名稱之特取部分,並將「金酒」作為產品標識,使用於類似之商品「金酒一條根茶」、「金酒一條根貼布」、「金酒一條根精油外用液」、「金酒一條根百草霜」,被告襲用原告著名之系爭商標,即有減損系爭商標識別性及信譽,使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被告復使用系爭商標於其所生產銷售之商品,該等商品更易使消費者誤為原告所揀選、或為原告所認可之商品,二者皆有使消費者有混淆誤認之虞,依商標法第62條第1款、第2款之規定,視為侵害商標權。(五)又被告以「金酒」為其公司名稱並作為其製造、銷售之一條根茶之產品標識,使消費者就商品之來源、贊助及關聯上產生混淆誤認,同時該當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1、2款之要件行為,原告前已發函請求被告停止該等侵權行為,惟被告置若罔聞,原告即有以訴訟請求除去之必要,爰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公平交易法第30條起訴請求。(六)爰聲明:被告應停止使用「金酒」商標名稱及作為其公司名稱。
(一)被告於98年4月15日經經濟部核准設立,使用「金酒」作為公司名稱多年,原告都沒有表示不行,且被告營業內容係從事生技商品,營業項目為一條根,並未做其他產品類別,與原告之酒類並非相同。(二)被告係使用金門酒廠之簡稱,且因公司名稱是金酒,所以在產品上用金酒,並非被告自己設計之商標等語資為抗辯。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92、93頁)(一)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1036280號「金酒」註冊商標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92年3月16日至102年3月15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5類「藥用酒」商品(見原證1商標註冊證影本)。(二)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1034445號「金酒」註冊商標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92年2月16日至109年11月30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2類「啤酒、礦泉水、汽水、果汁」商品(見原證2商標註冊證影本、附件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影本)。(三)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0918474號「金酒」註冊商標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89年12月1日至109年11月30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3類「高粱酒、大麴酒、藥味酒、蒸餾酒、水果酒、清酒、威士忌、白蘭地」商品(見原證3商標註冊證影本、附件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影本)。(四)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0128765號「金酒」註冊商標(原服務標章)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89年9月16日至109年9月15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5類「代理進出口服務、各種產品之報價、投標、經銷及商情之提供之服務,各類酒類商品零售之服務」等服務(見原證4服務標章註冊證影本、附件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影本)。(五)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1180021號「金酒典藏珍品」註冊商標之商標權人,權利期間自94年11月1日至104年10月31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3類「高粱酒、大麴酒、藥味酒、蒸餾酒、紹興酒、清酒、威士忌酒、白蘭地酒、葡萄酒、汽泡酒、伏特加酒、茶酒、五加皮酒、茅台酒、蘭姆酒、紅酒、米酒、烈酒、人蔘酒、含酒精飲料(啤酒除外)」商品(見原證5商標註冊證影本)。(六)被告於98年4月15日核准設立(本院卷第41頁公司基本資料查詢。)(七)被告於其販售之商品上「金酒一條根茶」、「金酒一條根貼布」、「金酒一條根精油外用液」、「金酒一條根百草霜」使用「金酒」作為商品標識(見原證9、10、11、12)。(八)原告於99年5月10日以律師函要求被告停止使用「金酒」二字作為商品或營業之表徵(見原證13法律事務所函文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未得商標權人同意,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侵害商標權:一明知為他人著名之註冊商標而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或以該著名商標中之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商號名稱、網域名稱或其他表彰營業主體或來源之標識,致減損著名商標之識別性或信譽者。二明知為他人之註冊商標,而以該商標中之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商號名稱、網域名稱或其他表彰營業主體或來源之標識,致商品或服務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者,商標法第62條定有明文。又商標法第62條第1款所稱之「公司名稱」者,係指公司法第18條暨經濟部訂頒公司名稱及業務預查審核準則第5條所稱之公司中文名稱而言,如以之作為其「表彰營業主體或來源之標識」之名稱,致減損該著名註冊商標之識別性或信譽者,亦應視其為侵害商標權,此參照92年5月28日修正本條款以擬制方式規範侵害商標權態樣之立法理由自明。次按商標權人對於侵害其商標權者,得請求損害賠償,並得請求排除其侵害;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商標法第61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1、經查,原告主張其公司係於87年1月22日即設立,國人長久以「金酒」作為原告公司之簡稱,而原告公司申請註冊之第01036280號、第01034445號、第00918474號、第00128765號「金酒」等商標(下稱系爭商標),亦經原告積極使用於網站、廣告宣傳品及商品上,已廣為相關事業、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屬著名商標之事實,有原告公司之公司登記資料查詢影本(見本院卷第40頁)及原告所提新聞資料(見原證6)在卷可稽,且為被告所不爭執,而被告公司係於98年4月15日始核准設立一節,亦有原告所提公司登記資料查詢影本(原證8)附卷可佐,則被告公司設立時,實難諉為不知系爭商標之存在,卻仍以該「金酒」商標之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及商品之標識。2、被告雖辯稱其公司名稱係經經濟部核准設立云云,惟查,依前開原告公司登記資料所載,原告之營業項目,包括「一般廣告服務業、中藥製造業、食品什貨、飲料零售業、菸酒零售業、農產品零售業、國際貿易業、展覽服務業、製酒業、酒類輸入業、倉儲業、生物技術服務業、菸酒批發業、化粧品批發業、飲料批發業、塑膠膜、袋批發業、酒精批發業、酒精零售業、化粧品零售業」等,而被告公司名稱為「金酒生技有限公司」,且其所營事業中之「酒類半成品製造業、飲料批發業、菸酒批發業、食品什貨批發業、化妝品批發業、國際貿易業、一般廣告服務業、食品什貨、飲料零售業、菸酒零售業、農產品零售業、生物技術服務業、塑膠膜、袋批發業」等營業項目亦與原告所經營者有所重疊,則被告將「金酒」作為其公司之名稱,並於其公司生產之一條根茶、一條根貼布、一條根百草霜、一條根精油外用液等使用「金酒」作為商品之標識,自足以減損該商標之識別性,應視為侵害商標權,原告自得依商標法第61條請求排除侵害。(二)從而,原告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第62條請求被告禁止使用「金酒」作為其公司名稱及商標,為有理由,應予准許。(三)另按所謂客觀選擇訴之合併,係指原告於同一訴訟程序,以單一聲明主張有數項訴訟標的,請求法院擇一訴訟標的而為其勝訴之判決而言,原告依其中之一訴訟標的可獲致全部勝訴判決時,法院固得僅依該項訴訟標的為判決,對於其他訴訟標的無庸審酌;惟如各訴訟標的對於原告判決之結果不同,法院自應選擇對於原告最為有利之訴訟標的而為裁判,最高法院99年度臺上字第1888號判決可資參照。查,原告起訴請求被告停止使用「金酒」作為商標及公司名稱之單一聲明,所主張之訴訟標的有商標法第61條第1項及公平交易法第30條,而為客觀選擇訴之合併,原告既得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請求排除侵害,已如前述,本院自無庸再行審酌原告主張之其他訴訟標的,併此敘明。
[ { "issueRef": "5", "lawName": "公司名稱及業務預查審核準則" }, { "issueRef": "18",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0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1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6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3 1 1 1 5",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3 1 1 1 32",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3 1 1 1 33",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3 1 1 1 35",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一)旺旺集團所屬宜蘭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民國51年,而同屬旺旺集團之原告則成立於77年。「旺旺集團」首創以中文「旺旺」使用於米果等商品上,多年來更透過報章雜誌及電視等媒體廣告長期行銷其米果商品;此外,「旺旺集團」並陸續以「旺旺」文字申請商標註冊,在台灣及大陸均取得大量商標註冊。「旺旺集團」除食品產銷之外,並涉及醫療、餐飲、飯店、產物保險、媒體…等領域,早已成為多角化經營之企業集團,「旺旺」商標並於西元2008年經中國大陸認定為中國大陸之馳名商標,2009年起每年更入選我國經濟部工業局主導推動之「品牌台灣發展計畫」具體品牌價值之「台灣國際品牌(BrandingTaiwan)價值調查」(https://www.branding-taiwan.tw/brand_survey/brand2)台灣十大國際品牌,有獲獎證書、品牌台灣發展計畫第二期網站資料,及諸多新聞報導等為憑。另「旺旺」商標商品也透過全聯福利中心、愛買、頂好超市、美聯社、松青超市、家樂福等多家賣場長期販售,其銷售據點遍及全台各地,廣受消費者喜愛,堪認「旺旺」商標於99年12月9日被告公司設立登記時,已廣為海峽兩岸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所知悉之跨領域著名商標,此參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審定書及法院判決書即明。遑論原告分別於94年1月7日及99年11月16日以「旺旺」商標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並指定使用於商品及服務分類第39類之「安排旅遊、代辦出入國手續」、「乘客運輸、旅客運輸、安排旅遊、安排航海旅遊、代售旅遊券、代辦出入國手續、代售國內外運輸事業之客票、提供旅遊資訊、提供運輸資訊、交通資訊」等商品與服務,經核准列為註冊第01174816、01520673號商標(下稱系爭商標),與被告公司之旅行業務為相同或類似之服務。(二)被告使用「旺旺」二字作為其旅行業之公司名稱,侵害原告「旺旺」商標權,原告爰依修正前92年商標法第29條第2項第1款、第61條第1項、第2項、第62條第1款、現行商標法第68條第1款、第69條第1項、第70條第1、2款、修正前公平交易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第24條、第30條規定、現行公平交易法第22條第1項第2款、第25條及第29條規定,請求排除或防止侵害;並依修正前商標法第64條、民法第28條、第195條第1項、公平交易法第33條及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請求被告連帶將本判決內容刊登報紙。(三)聲明:①被告旺旺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旺旺」之字樣作為公司名稱之一部分,並應向臺北市商業處變更公司名稱為不含相同或近似「旺旺」字樣之名稱;且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旺旺」之招牌、名片、廣告、網頁或其他行銷物品,或其他為行銷目的而使用相同或近似於「旺旺」商標之行為。②被告等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判決書之案號、當事人、案由及主文之全文,以半版規格刊載於聯合報、經濟日報、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第一版下半版壹日。
(一)被告於98年4月15日經經濟部核准設立,使用「金酒」作為公司名稱多年,原告都沒有表示不行,且被告營業內容係從事生技商品,營業項目為一條根,並未做其他產品類別,與原告之酒類並非相同。(二)被告係使用金門酒廠之簡稱,且因公司名稱是金酒,所以在產品上用金酒,並非被告自己設計之商標等語資為抗辯。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92、93頁)(一)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1036280號「金酒」註冊商標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92年3月16日至102年3月15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5類「藥用酒」商品(見原證1商標註冊證影本)。(二)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1034445號「金酒」註冊商標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92年2月16日至109年11月30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2類「啤酒、礦泉水、汽水、果汁」商品(見原證2商標註冊證影本、附件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影本)。(三)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0918474號「金酒」註冊商標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89年12月1日至109年11月30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3類「高粱酒、大麴酒、藥味酒、蒸餾酒、水果酒、清酒、威士忌、白蘭地」商品(見原證3商標註冊證影本、附件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影本)。(四)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0128765號「金酒」註冊商標(原服務標章)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89年9月16日至109年9月15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5類「代理進出口服務、各種產品之報價、投標、經銷及商情之提供之服務,各類酒類商品零售之服務」等服務(見原證4服務標章註冊證影本、附件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影本)。(五)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1180021號「金酒典藏珍品」註冊商標之商標權人,權利期間自94年11月1日至104年10月31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3類「高粱酒、大麴酒、藥味酒、蒸餾酒、紹興酒、清酒、威士忌酒、白蘭地酒、葡萄酒、汽泡酒、伏特加酒、茶酒、五加皮酒、茅台酒、蘭姆酒、紅酒、米酒、烈酒、人蔘酒、含酒精飲料(啤酒除外)」商品(見原證5商標註冊證影本)。(六)被告於98年4月15日核准設立(本院卷第41頁公司基本資料查詢。)(七)被告於其販售之商品上「金酒一條根茶」、「金酒一條根貼布」、「金酒一條根精油外用液」、「金酒一條根百草霜」使用「金酒」作為商品標識(見原證9、10、11、12)。(八)原告於99年5月10日以律師函要求被告停止使用「金酒」二字作為商品或營業之表徵(見原證13法律事務所函文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未得商標權人同意,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侵害商標權:一明知為他人著名之註冊商標而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或以該著名商標中之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商號名稱、網域名稱或其他表彰營業主體或來源之標識,致減損著名商標之識別性或信譽者。二明知為他人之註冊商標,而以該商標中之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商號名稱、網域名稱或其他表彰營業主體或來源之標識,致商品或服務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者,商標法第62條定有明文。又商標法第62條第1款所稱之「公司名稱」者,係指公司法第18條暨經濟部訂頒公司名稱及業務預查審核準則第5條所稱之公司中文名稱而言,如以之作為其「表彰營業主體或來源之標識」之名稱,致減損該著名註冊商標之識別性或信譽者,亦應視其為侵害商標權,此參照92年5月28日修正本條款以擬制方式規範侵害商標權態樣之立法理由自明。次按商標權人對於侵害其商標權者,得請求損害賠償,並得請求排除其侵害;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商標法第61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1、經查,原告主張其公司係於87年1月22日即設立,國人長久以「金酒」作為原告公司之簡稱,而原告公司申請註冊之第01036280號、第01034445號、第00918474號、第00128765號「金酒」等商標(下稱系爭商標),亦經原告積極使用於網站、廣告宣傳品及商品上,已廣為相關事業、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屬著名商標之事實,有原告公司之公司登記資料查詢影本(見本院卷第40頁)及原告所提新聞資料(見原證6)在卷可稽,且為被告所不爭執,而被告公司係於98年4月15日始核准設立一節,亦有原告所提公司登記資料查詢影本(原證8)附卷可佐,則被告公司設立時,實難諉為不知系爭商標之存在,卻仍以該「金酒」商標之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及商品之標識。2、被告雖辯稱其公司名稱係經經濟部核准設立云云,惟查,依前開原告公司登記資料所載,原告之營業項目,包括「一般廣告服務業、中藥製造業、食品什貨、飲料零售業、菸酒零售業、農產品零售業、國際貿易業、展覽服務業、製酒業、酒類輸入業、倉儲業、生物技術服務業、菸酒批發業、化粧品批發業、飲料批發業、塑膠膜、袋批發業、酒精批發業、酒精零售業、化粧品零售業」等,而被告公司名稱為「金酒生技有限公司」,且其所營事業中之「酒類半成品製造業、飲料批發業、菸酒批發業、食品什貨批發業、化妝品批發業、國際貿易業、一般廣告服務業、食品什貨、飲料零售業、菸酒零售業、農產品零售業、生物技術服務業、塑膠膜、袋批發業」等營業項目亦與原告所經營者有所重疊,則被告將「金酒」作為其公司之名稱,並於其公司生產之一條根茶、一條根貼布、一條根百草霜、一條根精油外用液等使用「金酒」作為商品之標識,自足以減損該商標之識別性,應視為侵害商標權,原告自得依商標法第61條請求排除侵害。(二)從而,原告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第62條請求被告禁止使用「金酒」作為其公司名稱及商標,為有理由,應予准許。(三)另按所謂客觀選擇訴之合併,係指原告於同一訴訟程序,以單一聲明主張有數項訴訟標的,請求法院擇一訴訟標的而為其勝訴之判決而言,原告依其中之一訴訟標的可獲致全部勝訴判決時,法院固得僅依該項訴訟標的為判決,對於其他訴訟標的無庸審酌;惟如各訴訟標的對於原告判決之結果不同,法院自應選擇對於原告最為有利之訴訟標的而為裁判,最高法院99年度臺上字第1888號判決可資參照。查,原告起訴請求被告停止使用「金酒」作為商標及公司名稱之單一聲明,所主張之訴訟標的有商標法第61條第1項及公平交易法第30條,而為客觀選擇訴之合併,原告既得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請求排除侵害,已如前述,本院自無庸再行審酌原告主張之其他訴訟標的,併此敘明。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0 1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1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2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確認專利權等
㈠事實背景:原告公司係我國人民在中國大陸福建省漳浦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註冊成立之大陸公司,主要營業項目為各類日常用品生產製造、塑膠成品射出、運動器材設計開發製造等,登記董事長為顧麗珍(原證1)。被告於103年3月間起至107年3月31日止擔任原告公司總經理,被告任職期間,原告公司之受僱研發人員,陸續依客戶需求,研發創作拉力及踩踏訓練健身器材,依專利法第7條規定,受雇人於職務上所完成之發明、新型或設計,其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屬於雇用人亦即原告所有,但被告竟以其個人名義在我國申請取得中華民國證書號M512426「兼具拉力訓練功能之腳踏健身車」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亦在中國、歐盟、美國、韓國、日本申請取得專利權(原證2至7)。被告離職後,原告多次要求被告將系爭專利變更登記為原告所有,被告均置之不理,原告因此提起本件訴訟。㈡原告有確認利益:系爭專利係原告公司之受僱研發人員,依客戶需求研發創作,其申請時間為104年至105年間,並係以原告公司費用申請專利,屬原告受雇人職務上完成之發明,專利申請權人及專利權人均應屬原告所有,業如前述,惟被告竟以其名義申請系爭專利並經核准,嗣更授權予第三人璽督國際有限公司(下稱璽督公司)實施,致璽督公司已發存證信函向原告主張原告所販售之健身車產品侵害其就系爭專利之權利,是兩造就系爭專利之申請權及專利權究歸屬何人有所爭執,而該等不明確之情形,攸關原告得否享有系爭專利之權利義務,致原告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的狀態存在,且這種不安的狀態得以確認判決加以除去,原告因此依專利法第5條第2項、第7條第1項規定請求確認系爭專利申請權與專利權為原告所有。㈢對被告抗辯之回應:被告抗辯系爭專利係屬被告所有,並請求調閱台灣南投地方檢察署(下稱南投地檢)108年度偵字第237號偵查卷宗云云(本院卷第99至100頁)。經查: ⒈依南投地檢108年度偵字第237號不起訴處分書(下稱系爭不起訴處分書),可證系爭專利申請時,被告確實任職於原告公司擔任總經理,被告係原告之受雇人,相關專利費用均係由原告公司支付等情甚明。則系爭專利不論係原告公司之其他研發人員所創作或被告所創作,均屬原告之受僱人職務上所完成之發明、新型或設計,依專利法第7條第1項前段規定,其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均屬於雇用人即原告。⒉原告否認有與被告間約定受僱人職務上完成之發明、新型或設計之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歸被告所有,此部分有利於被告之事實,應由被告負舉證責任。另刑法背信罪之要件與被告是否有本案侵權行為之要件不同,且刑事及民事舉證責任分配亦有不同,系爭不起訴處分書及相關卷證資料,並不足以證明原告與被告間有特別約定受僱人職務上完成之發明、新型或設計之專利申請權及專利權歸被告所有。㈣並聲明:⒈請求確認系爭專利之專利申請權與專利權均為原告所有。⒉被告應將前項專利變更登記為原告所有。⒊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一)被告於98年4月15日經經濟部核准設立,使用「金酒」作為公司名稱多年,原告都沒有表示不行,且被告營業內容係從事生技商品,營業項目為一條根,並未做其他產品類別,與原告之酒類並非相同。(二)被告係使用金門酒廠之簡稱,且因公司名稱是金酒,所以在產品上用金酒,並非被告自己設計之商標等語資為抗辯。參、本院之判斷一、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92、93頁)(一)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1036280號「金酒」註冊商標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92年3月16日至102年3月15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5類「藥用酒」商品(見原證1商標註冊證影本)。(二)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1034445號「金酒」註冊商標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92年2月16日至109年11月30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2類「啤酒、礦泉水、汽水、果汁」商品(見原證2商標註冊證影本、附件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影本)。(三)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0918474號「金酒」註冊商標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89年12月1日至109年11月30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3類「高粱酒、大麴酒、藥味酒、蒸餾酒、水果酒、清酒、威士忌、白蘭地」商品(見原證3商標註冊證影本、附件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影本)。(四)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0128765號「金酒」註冊商標(原服務標章)之專用權人,權利期間自89年9月16日至109年9月15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5類「代理進出口服務、各種產品之報價、投標、經銷及商情之提供之服務,各類酒類商品零售之服務」等服務(見原證4服務標章註冊證影本、附件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影本)。(五)原告為中華民國第01180021號「金酒典藏珍品」註冊商標之商標權人,權利期間自94年11月1日至104年10月31日止,指定使用於商標法施行細則第13條第33類「高粱酒、大麴酒、藥味酒、蒸餾酒、紹興酒、清酒、威士忌酒、白蘭地酒、葡萄酒、汽泡酒、伏特加酒、茶酒、五加皮酒、茅台酒、蘭姆酒、紅酒、米酒、烈酒、人蔘酒、含酒精飲料(啤酒除外)」商品(見原證5商標註冊證影本)。(六)被告於98年4月15日核准設立(本院卷第41頁公司基本資料查詢。)(七)被告於其販售之商品上「金酒一條根茶」、「金酒一條根貼布」、「金酒一條根精油外用液」、「金酒一條根百草霜」使用「金酒」作為商品標識(見原證9、10、11、12)。(八)原告於99年5月10日以律師函要求被告停止使用「金酒」二字作為商品或營業之表徵(見原證13法律事務所函文影本)二、得心證之理由:(一)按未得商標權人同意,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侵害商標權:一明知為他人著名之註冊商標而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或以該著名商標中之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商號名稱、網域名稱或其他表彰營業主體或來源之標識,致減損著名商標之識別性或信譽者。二明知為他人之註冊商標,而以該商標中之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商號名稱、網域名稱或其他表彰營業主體或來源之標識,致商品或服務相關消費者混淆誤認者,商標法第62條定有明文。又商標法第62條第1款所稱之「公司名稱」者,係指公司法第18條暨經濟部訂頒公司名稱及業務預查審核準則第5條所稱之公司中文名稱而言,如以之作為其「表彰營業主體或來源之標識」之名稱,致減損該著名註冊商標之識別性或信譽者,亦應視其為侵害商標權,此參照92年5月28日修正本條款以擬制方式規範侵害商標權態樣之立法理由自明。次按商標權人對於侵害其商標權者,得請求損害賠償,並得請求排除其侵害;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商標法第61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1、經查,原告主張其公司係於87年1月22日即設立,國人長久以「金酒」作為原告公司之簡稱,而原告公司申請註冊之第01036280號、第01034445號、第00918474號、第00128765號「金酒」等商標(下稱系爭商標),亦經原告積極使用於網站、廣告宣傳品及商品上,已廣為相關事業、消費者所普遍認知,屬著名商標之事實,有原告公司之公司登記資料查詢影本(見本院卷第40頁)及原告所提新聞資料(見原證6)在卷可稽,且為被告所不爭執,而被告公司係於98年4月15日始核准設立一節,亦有原告所提公司登記資料查詢影本(原證8)附卷可佐,則被告公司設立時,實難諉為不知系爭商標之存在,卻仍以該「金酒」商標之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及商品之標識。2、被告雖辯稱其公司名稱係經經濟部核准設立云云,惟查,依前開原告公司登記資料所載,原告之營業項目,包括「一般廣告服務業、中藥製造業、食品什貨、飲料零售業、菸酒零售業、農產品零售業、國際貿易業、展覽服務業、製酒業、酒類輸入業、倉儲業、生物技術服務業、菸酒批發業、化粧品批發業、飲料批發業、塑膠膜、袋批發業、酒精批發業、酒精零售業、化粧品零售業」等,而被告公司名稱為「金酒生技有限公司」,且其所營事業中之「酒類半成品製造業、飲料批發業、菸酒批發業、食品什貨批發業、化妝品批發業、國際貿易業、一般廣告服務業、食品什貨、飲料零售業、菸酒零售業、農產品零售業、生物技術服務業、塑膠膜、袋批發業」等營業項目亦與原告所經營者有所重疊,則被告將「金酒」作為其公司之名稱,並於其公司生產之一條根茶、一條根貼布、一條根百草霜、一條根精油外用液等使用「金酒」作為商品之標識,自足以減損該商標之識別性,應視為侵害商標權,原告自得依商標法第61條請求排除侵害。(二)從而,原告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第62條請求被告禁止使用「金酒」作為其公司名稱及商標,為有理由,應予准許。(三)另按所謂客觀選擇訴之合併,係指原告於同一訴訟程序,以單一聲明主張有數項訴訟標的,請求法院擇一訴訟標的而為其勝訴之判決而言,原告依其中之一訴訟標的可獲致全部勝訴判決時,法院固得僅依該項訴訟標的為判決,對於其他訴訟標的無庸審酌;惟如各訴訟標的對於原告判決之結果不同,法院自應選擇對於原告最為有利之訴訟標的而為裁判,最高法院99年度臺上字第1888號判決可資參照。查,原告起訴請求被告停止使用「金酒」作為商標及公司名稱之單一聲明,所主張之訴訟標的有商標法第61條第1項及公平交易法第30條,而為客觀選擇訴之合併,原告既得依商標法第61條第1項請求排除侵害,已如前述,本院自無庸再行審酌原告主張之其他訴訟標的,併此敘明。
[ { "issueRef": "5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