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stringlengths
1
6
Medicine_Name
stringlengths
2
54
Alias
stringlengths
2
203
English_Name
stringlengths
2
90
Medicinal_Part
stringlengths
9
251
Source
stringlengths
9
292
Morphology
stringlengths
8
666
Distribution
stringlengths
7
174
Processing
stringlengths
6
328
Properties
stringlengths
8
390
Type
stringlengths
1
42
Effect
stringlengths
8
223
Usage
stringlengths
12
243
Constituent
stringlengths
5
467
Formula
stringlengths
19
240
Pharmacology
stringlengths
3
576
Taboo
stringlengths
2
243
酢浆草
酢浆草 cujiangcao
酸箕、三叶酸草、醋母草、酸迷迷草、铺地莲。
Herba Oxalidis Corniculatae。
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L.的全草。
null
多年生草本。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长达50厘米,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叶互生,掌状复叶,叶柄长2.5~5厘米;托叶与叶柄连生,形小;小叶3枚,倒心脏形,长5~10毫米,无柄。花1至数朵呈腋生的伞状花序,花序柄与叶柄等长;苞片线形;萼片5,花瓣5,黄色,倒卵形;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蒴果近圆柱形,长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时裂开将种子弹出。种子小,扁卵形,褐色。花期5~7月。
生于路旁、田园、住宅及沟边较湿润处。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长14~25厘米,被疏毛,茎匍匐或斜升,分枝多,茎叶多卷曲或皱缩。小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心形,长5~10毫米,质薄而脆。秋季采收者可见残留的花,黄色花瓣多已部分脱落,有时可见近圆柱形、外被柔毛的蒴果。气微,味酸。以身干、体轻、色绿、茎叶多者为佳。
性寒,味酸。归肝经、肺经、膀胱经。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用量10~30克;或研末;或鲜品绞汁饮。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捣汁涂或煎水漱口。用治湿热泄泻、痢疾、热淋、血淋、小便不利;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乳毒、齿龈腐烂、口舌生疮;烫火灼伤、蛇咬伤;脚癣、湿疹。
含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丙酮酸、乙醛酸。体壁细胞含铁蛋白。另含牡荆素、异牡荆素、2-庚烯醛等成分。
①治咳嗽:酢浆草(蜜炙)9克,桑白皮(蜜炙)3克。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醉鱼草
醉鱼草 zuì yú cǎo
鱼尾草、醉鱼儿草、樚木、闹鱼花、痒见消、四方麻、阳包树、鱼鳞子、药杆子、驴尾草、羊尾巴、防痛树、鸡公尾、毒鱼藤、鲤鱼花草、药鳗老醋、野巴豆、老阳花、萝卜树子、药鱼子、土蒙花、花玉成、四棱麻、羊饱药、羊白婆、金鸡尾、洞庭草、白皮消、铁帚尾、红鱼波、红鱼皂、铁线尾、四季青、白袍花、糖茶、水泡木、雉尾花、楼梅草、鱼泡草、鱼藤草、洋波、鱼背子花、一串花、狗头鹰、红鱼鲄、鱼白子花、野刚子、鱼尾子、鱼花草、毒鱼草。
null
马钱科植物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 Fort.的茎叶。
null
落叶灌木,高1~3米,树皮茶褐色。小枝具四棱而略带翼状,幼时密被黄色星状毛及鳞片。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5~3厘米,纸质,先端尖,基部楔形或钝圆,全缘或有疏锯齿,幼时背面密被黄绿色星状毛及鳞片。花序穗状,直立,长7~20厘米;花萼、花冠4裂,均有鳞片;花冠紫色,稍弯曲,冠筒内面白紫色,具细柔毛;雄蕊4,花丝极短,着生于花冠筒下部;子房上位,2室。蒴果矩圆形,被鳞片。种子无翅。花期4~8月,果期10~11月。
生于山坡、溪边的灌丛中,亦有栽培以供观赏。分布于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
全年可采全株或叶,晒干。
小枝呈四棱柱形,表面茶褐色。幼枝具密被黄色星状毛及鳞片。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表面浅黄棕色,先端尖,基部楔形或钝圆,全缘或有疏锯齿,质脆易碎。花序穗状,长7~20厘米,花冠4裂,呈暗棕色。气微,味微苦。
性温,味苦、辛。有小毒。
止咳定喘,活血祛瘀,驱虫。
用量10~30克,水煎服。鲜草量可酌情加大。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以及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还可治疗钩虫病。
本品全株含醉鱼草苷、醉鱼草糖苷及多种黄酮类成分。
null
作用醉鱼草有某些杀昆虫和抑菌作用。
本种花叶有毒,如服用过量会引起头晕、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和震颤。
走马胎
走马胎 zoumatai
走马风、走马藤、大发药。
Radix Ardisiae Gigantifoliae。
null
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的根茎。
常绿小灌木。根茎呈念珠状,膨大,粗壮。叶通常集于枝端,纸质,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一短柄,边缘有细锯齿,下面红色。圆锥花序顶生;花淡紫色,萼片5裂片近三角形,花冠5深裂,裂片卵形至广卵圆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子房上位,花柱线形,浆果圆形,熟时红色,具细长的果柄。花期4~7月,果期10~12月。
生于林下、山谷或溪旁等潮湿处。分布于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沙,洗净,晒干。
圆柱形,常膨大呈念珠状,直径1.5~4厘米,表面灰褐色至暗褐色,有明显的细密或粗大纵向皱纹,习称“蛤蟆皮”。皮部易剥离,厚约2毫米,用刀刮开皮层可见密布紫红色小窝点,习称“血窝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紫红色,木部发达,白色带微红,有明显的放射纹,中央有淡红紫色髓部。气微,味微苦。
性温,味辛。归肝经、脾经。
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用量9~15克,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用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产后血瘀、痈疽溃疡。
我国广东、广西部分地区以茶茱萸科植物甜果藤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根及根茎作走马胎药用,商品称“黄马胎”。其表面淡灰黄色,无“蛤蟆皮”与“血窝点”。断面皮部较厚而疏松,木部浅黄白色,射线粗。气微香,味微苦、涩。应注意加以区别。
null
null
尚不明确。
棕榈
棕榈 zonglv
棕毛、棕榈皮、拼榈木皮、棕皮。
Trachycarpi Petiolus。
棕榈科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f.)H. Wendl.的叶鞘纤维。
null
常绿乔木。干圆柱形,不分枝。叶簇生于干顶;叶片圆扇形,开展时掌状,深裂至叶片的中部以上;叶柄质坚硬,两侧边缘具刺,柄基部有抱茎的叶鞘,分裂为棕褐色纤维状毛(即棕衣)。肉穗状花序,自叶丛中抽出,下部有多数大形鞘状苞;花小,多数,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核果球形或近肾形,具短柄,常有宿存的花被片;种子1。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生于山林疏林。主产于华东、华南、西南各地。
采收时割取叶鞘,除去纤维状棕毛,晒干。
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一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脆,不易折断。气臭,味淡。
性平,味苦、涩。归肺经、肝经、大肠经。
收敛止血、止痢止带。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收敛止血药。
用量3~9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敷。一般炮制后使用。用治各种出血症,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尤多用于崩漏。
本品主要含葡萄糖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甲基原棕榈皂苷B、对羟基苯甲酸、右旋儿茶素、原儿茶酸、没食子酸等成分。
①治妇人经血不止:棕榈皮(烧灰)、柏叶(焙)各30克。上二味捣罗为散,酒调下6克。(《圣济总录》棕榈皮散)
可缩短凝血时间,具有止血作用。
出血诸证瘀滞未尽者不宜独用。
自然铜
自然铜 zirantong
石髓铅、方块铜。
Pyritum
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Pyrite的矿石。
null
null
主产于四川、陕西、云南、辽宁、河北、湖南、广东等地。
全年可采,采挖后选取方块状、黄色光亮者,除去杂石、沙土及黑锈。
多呈方块状,大小不一,边长0.2~2.5厘米。表面亮黄色,有金属光泽,有的表面棕褐色,无金属光泽,具棕黑色或墨绿色细条纹及砂眼。立方体相邻晶面上 条纹相互垂直。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体重,质坚硬或稍脆,易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或棕褐色,可见银白色亮星。无臭,无味。
性平,味辛。归肝经。
散瘀、接骨、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用量3~9克,多入丸、散,若煎服,宜先煎;外用适量。用治跌扑肿痛,筋骨折伤。
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亦有铜、镍、钡等多种金属混入。
①治打扑伤:自然铜(研极细,水飞过)同当归、没药各1.5克。以酒调频服,仍以干摩痛处。(《本草衍义》)
口服含有自然铜的接骨丹,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地区的井水中加入自然铜,可起到预防作用。自然铜在试管中对多种病原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
阴虚火旺,血虚无瘀者忌服。
紫珠叶
紫珠叶 zizhuye
止血草、老蟹眼、白毛柴、紫珠草、紫荆、紫珠。
Callicarpae Formosanae Folium。
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的叶。
null
落叶灌木。小枝被黄褐色星状毛。叶对生,叶片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基部钝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有细小粗毛,下面有黄褐色星毛,侧脉8~12对,边缘有齿牙及细锯齿;叶柄密被黄褐色星毛。复聚伞花序腋生;萼钟形,4裂,裂片钝三角形,萼和柄均被星毛;花冠短筒状,4裂,紫色,无毛;雄蕊4,长于花冠两倍;雌蕊1,子房4室,花柱细长,高于雄蕊,柱头单一。小核果紫红色。花期夏、秋间。
生于林中或灌木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夏、秋季采摘,晒干。生用或鲜用。
多皱卷,有时破碎。展平后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长6~14厘米,宽2.5~7厘米,顶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灰绿色或棕绿色,粗糙,下面淡绿色或淡棕绿色,被棕黄色腺点;叶柄长0.5~2.5厘米。无臭,味微苦涩。
性凉,味苦、涩。归肝经、肺经、胃经。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属止血药收敛止血药
用量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用治血热所致各种出血症,尤以消化道、呼吸道出血效果较好;外治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热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
含缩合鞣质、黄酮类、中性树脂、糖类、羟基化合物及镁、钙和微量铁盐、3,5,7,4'-四甲氧基黄酮、5-羟基-3,4,7,3'-四甲氧基黄酮、熊果酸等成分。
①治咯血:干紫珠叶末1.5~2克。调鸡蛋清,每4小时服1次;继用干紫珠叶末6克,水煎,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对纤溶系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增加血小板,缩短出血、凝血酶原、血块收缩时间,使蛙肠系膜血管收缩;对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本品性凉,虚寒性出血患者慎服。
紫苑
紫苑 ziyuan
紫菀、青菀、辫紫苑、软紫苑、返魂草根。
Tatarian Aster Root。
null
菊科植物紫苑Aster tataricus L.f.的根及根茎。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茎短,密生多数细根,根皮紫红色。茎直立,上部疏生短毛。基生叶丛生,长椭圆形,长20~50厘米,宽6~12厘米,基部渐狭呈翼状柄,边缘具锯齿,两面疏生糙毛,叶柄长,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8~35厘米,宽5~10厘米,渐上无柄。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有长梗,密被短毛;总苞片球形,总苞片3层,边缘紫红色;舌状花蓝紫色,筒状花黄色。瘦果扁平,一侧弯凸,一侧平直,有短毛,冠毛灰白色或带红色,较瘦果长3~4倍。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草地、河边。河北、安徽等地有大量栽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春、秋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厘米,直径0.1~0.3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性温,味辛、苦。归肺经。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用量5~9克,水煎服;润肺宜蜜炙用。用治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含紫苑酮、槲皮素、无羁萜、表无羁萜和挥发油。挥发油中含毛叶醇、毛叶醇乙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酸等,并分得琥珀酸。另含紫菀氯环五肽、芦丁、紫菀苷A、紫菀苷B、紫菀苷C,表无羁萜醇、毛叶醇等成分。
①治久嗽不瘥:紫苑(去芦头)、款冬花各30克,百部15克。三物捣罗为散。每服9克,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现代药理试验证实,有祛痰镇咳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皆有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亦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抗病毒、抗癌、溶血及利尿等作用。
有实热者慎服。
紫玉簪
紫玉簪 ziyuzan
玉泡花、紫萼。
Flower Of Blue Plantainlily。
null
百合科植物紫萼Hosta ventricosa( Salisb.) Steamn的全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叶基生,卵形,长8~16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侧脉约7对,明显;叶柄长20~30厘米。花茎高45~6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通常有叶状苞片;花淡紫色,长3.5~5厘米,花丝基部与花被管分离;蒴果三棱状圆柱形,长约3厘米。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全国各地有栽培。分布于河北、山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地。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根全年可采,多鲜用。
全草呈淡黄色至黄棕色,叶卵形,先端有锐尖,基部楔形,侧脉明显,多7对,叶柄细长。花多皱缩成条状,完整者长3.5~5厘米,呈漏斗状,表面紫褐色或棕褐色,花丝6,花丝基部与花被管分离;质软,易破碎。蒴果三棱状圆柱形,长约3厘米。
性平,味甘,有毒。归肺经、肾经。
拔脓解毒,生肌。
用量9~15克,水煎服。将鲜草捣汁外敷,主治乳痈、疮痈肿毒;鲜草捣汁滴耳治中耳炎;将叶浸入菜油中数天,敷贴患外,每日换药1次,治小腿慢性溃疡。
根含皂苷。其疗效与玉簪类似,民间常相互混用。玉簪花含挥发油,亦供药用。夏季花苞待放时采收,每0.5千克花蕾浸泡于2千克麻油中,2个月后,取油外涂,治烧伤。
null
null
尚不明确。
紫苏子
紫苏子 zisuzi
苏子、黑苏子、铁苏子、任子。
Perillae Fructus。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
null
一年生草本。株高达90厘米。茎直立,具槽,绿色或带紫色,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短尖或突尖,叶缘在基部以上具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侧脉7~8对。轮伞花序2花,组成偏向一侧的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花萼钟形,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为披针形。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2~2.5毫米,2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雄蕊4,几不外伸,前对雄蕊较长,花柱先端具相等的2裂。小坚果,球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性温,味辛。归肺经。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用量3~10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紫苏种子含蛋白质17%、油51.7%,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56.8%,亚油酸17.6%、甘油三亚油酸酯、α-亚麻酸、甘油三棕榈酸酯、左旋紫苏醛等成分。
①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喘:紫苏子3克,杏仁30克(去皮、尖),老年人加白蜜6克。共为末,大人每服9克,小儿每服3克,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抗癌。
肺虚咳喘,脾虚便溏者禁服。
紫苏叶
紫苏叶 zisuye
苏叶、紫菜、苏。
Perillae Folium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null
一年生草本,高30~200厘米。具有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厘米,紫红色或绿色,被长节毛;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13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渐尖或突尖,有时呈短尾状,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下两面均疏生柔毛,沿叶脉处较密,叶下面有细油腺点;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全缘,具缘毛,外面有腺点,边缘膜质;花梗长1~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毫米,10脉,外面下部密被长柔毛和有黄色腺点,顶端5齿,2唇,上唇宽大,有3齿,下唇有2齿,结果时增大,基部呈囊状;花冠唇形,长3~4毫米,白色或紫红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几不伸出花冠外,花药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裂;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径1~1.3毫米,有网纹,果萼长约10毫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叶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圆形,长6~14厘米,宽3~11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均为暗绿色,被疏柔毛;叶柄长2.5~8厘米,密被白色毛茸。质脆,气清香,味微辛。
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内服:煎汤,5~10克。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掺或煎汤洗。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本品含紫苏醛、紫苏酮,白苏酮、薄荷醇、高山黄芩苷、新西兰牡荆苷Ⅱ、鹭樱苷等成分。
①治伤风发热:紫苏叶、防风、川芎各4.5克,陈皮3克,甘草1.8克。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具有镇静及较弱的解热作用;可使兴奋性膜产生抑制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对呼吸系统,可产生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对血液系统,具有 止血和抗凝血双重作用;升高血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诱变能力;抗微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腺苷酸环化酶有轻度抑制作用,有很强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有显著抗氧化作用;尚有抗炎作用。
阴虚、气虚及温病者慎服。
紫苏梗
紫苏梗 zisugeng
紫苏茎、苏梗、紫苏杆、苏茎、紫苏草、紫苏枝茎。
Perillae Caulis。
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茎。
null
一年生草本。高0.3~1.5米。茎直立,绿色或紫色,密被长柔毛。单叶对生;叶片卵形至宽卵形;叶柄长3~7厘米。轮伞花序,具2花,排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花萼钟状,长约3毫米,结果时增长至12毫米,萼齿5,上唇3齿,下唇2齿;花冠白色至紫红色,喉部斜钟形,冠檐二唇形,上唇先端微凹,下唇3裂;雄蕊4枚,2强,药室2,花丝扁平;子房全4裂,花柱基底着生,先端2浅裂,花盘前方膨大呈指状。小坚果近球形,直径1.5~2毫米,表面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棕色网状花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紫苏为栽培品,我国广泛种植。
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毫米,常呈斜长方形,木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
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
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属理气药。
用量5~9克,煎汤内服。用治胸膈痞闷、胃脘疼痛、暖气呕吐、胎动不安。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紫苏醛、1-柠檬烯、α-蒎烯及β-蒎烯、β-丁香烯、α-香柑油烯及芳樟醇等。还含紫苏酮、异白苏烯酮、白苏烯酮、紫苏烯、精氨酸、枯酸、紫苏苷及亚麻酸等。
①治伤寒及温病瘥后,起早及饮食多,致劳复:紫苏茎叶(锉)一两,生姜(切)半两,豉一二合。上三味,用水二盏半,煎至一大盏,去滓。食前温服,日二服。(《普济方》紫苏饮)
药理实验表明,具孕激素样作用,与孕酮一样能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增长。
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紫石英
紫石英 zishiying
赤石英、氟石、荧石。
Fluoritum。
来源于氟化物类矿物荧石族荧石Fluorite的矿石。
null
等轴晶系。晶体呈立方体、八面体,少有菱形十二面体的单形及其聚形。在立方体晶面上有时出现镶嵌式花纹,尚可见由两个立方体相互穿插而成的双晶。集合体呈致密粒状或块状。色杂,以绿色、紫色为多,也有黄、浅蓝、红灰、黑白色等。当加热时其色可褪,受X线照射后又恢复原色。半透明至透明,有玻璃光泽,硬度4,性脆,相对密度3.18,在阴极射线下发荧光。溶于硫酸放出氟化氢,与硝酸及盐酸作用极弱。加热易崩解,并发出美丽的天蓝色、浅紫色。。
紫石英多形成于热液矿床中,或伟晶气液作用形成的矿脉中。有时也大量出现于铅锌硫化物矿床中。产于浙江、江苏、广东、辽宁、黑龙江、甘肃、湖北、湖南等地。
全年均采挖。挖取后,除净杂石,拣选紫色的矿石入药。
不规则的多角形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紫色、淡紫色或浅绿色。色泽深浅不匀,常有裂纹,具玻璃样光泽,半透明。质坚硬而脆,易砸碎,多从棱角处裂破,断面棱角锋利。气微,味淡。
性温,味甘。归肾经、心经、肺经。
镇静安神、温肺、暖官。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用量9~15克,打碎,先煎。用治失眠多梦、心悸易惊、肺虚咳嗽、宫寒不孕。
主含氟化钙,纯品中钙约占51.2%、氟占48.8%,但常夹杂有微量的氧化铁,并夹有镉、铬、铜、锰、镍、铅、锌、钇、铈等微量元素。
①治虚劳,止惊悸,令能食:紫石英五两,打碎如米豆大,水淘一遍。上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渣澄清。细细温服,或煮粥羹食亦得,服尽更煎之。(《圣惠方》紫石英汤)
紫石英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卵巢分泌功能的作用。人体摄入氟过多时,会对牙齿、骨骼、神经系统、肾脏、心血管及甲状腺有损害作用。
不宜久服,妇女绝孕由于阴虚火旺不能摄受精气者忌用。
紫梢花
紫梢花 zi shao hua
紫霄花、花子。
Freshwater Sponge 。
简骨海绵科针海绵属动物脆针海绵Spongilla fragilis (Leidy)的干燥群体。
null
脆针海绵体呈棒状,表面凹凸不平,灰褐色,具许多出水孔。体内有纵横交错的海绵质纤维。体骨针状,表面光滑无刺。全体各层均有芽球,椭圆形或钝三角形球状体;芽球有单个者,有2~4个芽球组成的群体,各被一共同细胞层所包围。每个芽球表面有分散存在的芽骨,并各有1长而弯曲的孔管,从细胞层内向外突出而开口。芽骨较体骨小很多,呈针状,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刺。
生活于清流或湖沼中,常附生在石块、树枝或水草等物体上。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主产江苏、河南等地。
9~11月采收,多在水落后的河边、湖沼边拾取,也可在水中捞取,去掉两端植物枯杆及杂质,晒干。
紫梢花呈不规则的块状或棒状,形似蒲棒,大小不一,长3~10厘米,直径1~2.5厘米,中央常附有水草或树枝。表面灰绿色、灰白色或灰黄色。体轻,质松泡,有多数小孔,呈海绵状;断面呈放射网状,网眼内有灰黄色类圆形小颗粒(芽球),振摇易脱落。气无,味淡。
性温,味甘。归肾经。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阳药。
内服:研末,用量1.5~4.5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汤温洗局部。主治阳痿,遗精,白浊,虚寒带下,小便失禁,阴囊湿痒。
1.脆针海绵群体主要含海绵硬蛋白,海绵异硬蛋白,磷酸盐,碳酸盐等。2.湖针海绵群体含胆甾醇,叶黄素-5-6环氧化合物约占61.9%,胡萝卜素蛋白质复合体,胡萝卜素蛋白质复合体由虾青素和16种氨基酸莆成,主要为天冬酰胺和少数组氨酸,未检出半胱氨酸)。
①治子宫久冷,赤白带下:牡蛎(煅)、黄狗头骨(煅)、紫梢花、韶脑、母丁香、蛇床子、破故纸、桂心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临事用一粒。(《妇人良方》搐鼻香)
紫梢花水煎剂有抑菌作用。
凡阴虚内热者忌用。
紫花前胡
紫花前胡 zihuaqianhu
null
Peucedani Decursivi Radix。
null
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sivum(Miq.)Maxim.的干燥根。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粗大,圆锥形,有分枝。茎直立,圆柱形,具浅纵沟纹,光滑,紫色,上部分枝,被柔毛。基生叶有长柄,柄长13~36厘米,基部有宽阔叶鞘,叶片坚纸质,三角状宽卵形,三出式一至二回羽状分裂,下部第一回羽片有柄,末回裂片椭圆形或长卵形,基部下延,顶端裂片基部下延呈翅状与侧裂片相汇合,上面深绿色,下面绿白色,边缘锯齿较密,茎上部叶逐渐退化,至顶部成为仅有3裂,甚至不裂的细小叶片,紫色叶鞘膨大成兜状。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伞幅10~20,长2~4厘米,紫色,有柔毛,总苞片1~2,卵圆形,呈宽阔鞘状,长1~2厘米,小总苞片数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花瓣卵圆形,深紫色。果实椭圆形,长6毫米,宽约4毫米,背部扁平,背棱和中棱线形突起,侧棱扩展成狭翅,棱槽内油管1~3,合生面油管4~6,胚乳腹面脑溢血凹入。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林缘或灌丛、草地。分布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等省区。
秋、冬二季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多呈不规则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主根较细,有少数支根,长3~15厘米,直径0.8~1.7厘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根头部偶有残留茎基和膜状叶鞘残基,有浅直细纵皱纹,可见灰白色横向皮孔样突起和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类白色,皮部较窄,散有少数黄色油点。气芳香,味微苦、辛。
性寒,味苦、辛。归肺经。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用量3~9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根含香豆精类化合物,香豆精糖甙类化合物。
null
null
尚不明确。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zihuadiding
地丁、金剪刀、紫地丁、箭头草、兔耳草、地丁草。
Violae Herba。
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全草。
null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根状茎短,节密生。主根粗,有数条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片下部通常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先端圆钝,基部截形或宽楔形,稀微心形,边缘具浅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果期叶片增大;托叶膜质,苍白或淡绿色,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花两侧对称,具长梗;花瓣淡紫色或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淡并带紫色条纹;萼片5,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附属物矩形或半圆形,顶端圆或截形;花瓣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雄蕊5,子房卵形,无毛,花柱棍棒形,柱头三角形。种子卵球形,淡黄色。花期3~4月,果期5~9月。
生于路边、林缘、灌木丛、荒地、田埂阴湿处及水沟边。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
春、秋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多皱缩成团。主根圆锥形,直径1~3毫米。叶丛生,灰绿色,湿润展开后,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6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基部截形或呈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长2~6厘米,上部有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花紫色或淡棕色,矩形管状,蒴果通常三角状裂开,内有多数淡黄色种子。气微,味微苦而带黏性。
性寒,味苦、辛。归心经、肝经。
清热解毒、凉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用量15~30克;单味大量可用至30~6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用治热毒痈结所致之疔疮痈肿、乳痈、肠痈、丹毒等症;及肝热目赤肿痛、毒蛇咬伤等。
含有苷类、黄酮类、黏液质、棕榈酸等。另含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桂皮酸、山柰酚-3-0-鼠李糖苷等成分。
①治淋巴结核:紫花地丁15克,夏枯草12克,元参9克,大贝母9克,牡蛎15克。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近从全草中分离出一种在体外试验中具有高活性抗I型艾滋病毒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为10000~15000的磺化多聚糖。本品具有抑菌、利胆、利尿和轻泻等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阴疽漫肿无头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紫河车
紫河车 ziheche
胞衣、胎衣、混沌衣、仙人衣。
Hominis Placenta。
null
人科健康人Homo sapiens Linnaeus的干燥胎盘。
null
null
在各地医院产科收集健康产妇足月新鲜胎盘,放人清水中漂洗,剔除筋膜并挑破脐带周围的血管,挤出血液,反复漂洗数次,并轻轻揉洗至洁净为止,然后用细铁丝圈在里面绷紧,四周用线缝住,放入开水锅中煮至胎盘浮起时取出,剪去边上的羊膜,再置无烟的煤火上烘至起泡,质酥松即成。
圆形或碟状椭圆形,直径9~15厘米,厚薄不一。黄色或黄棕色,一面凹凸不平,有不规则沟纹;另一面较平滑,常附有残余的脐带,其四周散布细血管。质硬脆,有腥气。
性温,味甘、咸。归心经、肺经、肾经。
温肾补精、养血益气。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用量2~3克,研末吞服,或入丸剂。用治虚劳赢瘦、骨蒸盗汗、咳嗽气喘、食少气短、阳痿遗精、不孕少乳。
紫河车含蛋白质、多肽、磷脂等。还含有多种由胎盘合成的激素:促性腺激素A、促性腺激素B、催乳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催产素样物质,多种甾体激素和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孕甾酮、四氢皮质甾酮、皮质醇、皮质酮、雄甾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及胎盘乳原、多种氨基酸、酶类、含氮多糖体等。
①治劳瘵虚损,骨蒸等症:紫河车(洗净,杵烂)一具,白茯苓15克,人参30克,干山药60克。上为末,面糊和入紫河车,加三味,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饮下。嗽甚,五味子汤下。(《妇人良方》河车丸)
紫河车有雌激素和孕激素样作用、抗感染,还可增强抵抗力、促进凝血。其煎液灌胃,可提高小鼠T淋巴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数量及胸腺指数,使胸腺髓质区域扩大,导致胸腺退化;还能对抗强的松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
脾虚湿困食少者慎服,表邪未解及内有实邪者禁服。
紫草茸
紫草茸 zicaorong
赤胶、紫矿、紫梗、紫胶、虫胶。
Lacca。
为胶蚧科紫胶虫属动物紫胶虫Laccifer lacca kerr在树枝上所分泌的干燥胶质。
null
雌虫体紫色,呈不规则圆球状。表面有3个突起;其1为肛门;另2个为中胸气门,周围环绕有丝状蜡质。肛门周围有肛门环和肛门棘包围。雄虫体小,分有翅和无翅两型。有翅型体长1毫米,宽0.4毫米,紫红色。翅膜质。腹部8节,腹端着生一角质化的阴茎鞘,两侧各具一根白蜡丝。无翅型体长2~3毫米。触角1对,细长,向前伸。足3对,细弱,呈浅黄色。吸取树液,并分泌胶质覆盖体外。雄虫分泌胶量很少,主要依靠雌虫泌胶。
寄生于钝叶黄檀、秧青、三叶豆、泡火绳、酸香、大叶榕、小叶榕等树上。分布于广东、四川、云南、台湾等地。
用刀将紫胶剥下,除去杂质,平摊放在阴凉通风地方,厚度不超过15厘米。要经常翻动,使之干燥不结块。除去枝梗及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成小块。
紫草茸呈半圆柱状,长短宽狭不一,长3~10厘米,宽1~1.5厘米。紫褐色或紫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有皱纹及小虫眼孔隙,附着于树枝处呈凹沟状,边缘钝圆。质硬而脆,可折断。断面有平行排列的长圆形或圆形虫窝,内有长卵形或圆形虫尸,褐色或暗红色。气微臭,味淡。遇热则软化而发黏。
性平,味甘、咸。归肝经、脾经。
清热,凉血,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内服:煎汤,3~10克;研末,1.5~3克。外用:研末撒或熬膏涂敷。主治麻疹、斑疹不透,月经过多,崩漏,疮疡,湿疹。
棒状虫胶含树脂70%~80%,蜡6%~7%,色素4%~8%。虫胶树脂可分硬、软两种,硬树脂占70%,其中纯虫胶树脂占l0%。由于虫胶树脂易聚合,故每分子虫胶树脂主要由4分子萜烯酸,即由3分子紫草茸醇酸或表虫胶酸和1分子紫草茸酸或表紫草茸虫胶酸和4分子油桐酸所组成的多酯,也有含3分子或5分子萜烯酸的。软树脂分离得4种纯的萜烯酸酯,即紫草茸酸酯Ⅰ,紫草茸醇酸酯Ⅰ,紫草茸酸酯Ⅱ和紫草茸醇酸酯Ⅱ。后两者为供生产硬树脂的原料。色素主要含虫胶红酸A1、A2(熔点>3000)、B、C、D及虫胶红素。蜡为二十五醇、三十二醇与二十酸、三十二酸所组成的酯。
①疮痘出不快及变陷者:紫草茸一分,陈皮半分。上粗末,新汲水煎服。(《直指小儿方》)
紫草茸提取中得到的虫胶红酸常用作食品天然红色色素。虫胶红酸虽然在鼠伤寒沙门菌/微粒体突变等试验中无致突变作用,但会抑制中国仓鼠V79细胞的代谢协同作用,可能有潜在的诱发肿瘤作用。
孕妇慎服。
紫草
紫草 zicao
紫草根、软紫草、紫根、紫丹、地血。
Arnebiae Radix。
null
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 (Royle) Johnst.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的根。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全株被粗硬毛。根直生,略呈圆锥形,含有紫色物质,根头部常与支根扭在一起,外皮暗红紫色,多栓皮。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基生叶披针形或条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全缘,无柄;茎生叶较短小。蝎尾状聚伞花序密集茎顶,苞片叶状,具硬毛;花萼5裂;裂片狭条形;花冠紫色或淡紫色,筒状,5裂,筒与萼近等长,基部无毛环,喉部无附属物;雄蕊5枚,生于花冠筒的喉部(短柱花),或生于筒中部(长柱花);子房上位,4裂,花柱顶端2裂。小坚果卵形,有疣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高山多石砾山坡及草坡。分布于新疆、西藏、内蒙古。
春、秋季挖根,除去泥土、残茎,晒干。
不规则长圆柱形,多扭曲,长7~20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10余层重叠,易剥落。顶端有的可见分歧的茎残基。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气特异,味微苦、涩。
性寒,味甘、咸。归心经、肝经。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用量5~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擦。用治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含紫草素、乙酰紫草素以及多糖类成分。另含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洋翻白草酸等成分。
①治五疸热黄:紫草9克,茵陈草30克。水煎服。(《本草切要》)
具有抗炎、解热、镇静、镇痛、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生育、兴奋平滑等作用。目前认为,紫草素及乙酰紫草素是抗炎症的主要成分。此外,抗促性腺激素GLH、FSH)的作用至少部分是紫草酸的作用,这种成分含量占紫草干重的20%~3%。
胃肠虚寒便溏者禁服,忌用水洗。
紫贝齿
紫贝齿 zibeichi
紫贝、紫贝子、贝齿、文贝。
Concha Mauritiae。
宝贝科动物阿文绶贝Mauritia arabica (Linnaeus)、虎斑宝贝等的贝壳。
null
贝壳长卵圆形,壳质坚固。壳塔螺旋部几乎全被珐琅质遮盖。背部膨圆,两侧下部略向内收缩,边缘稍厚。壳表面光滑细腻,褐色或灰褐色,布满纵横交错、不甚规则的棕褐色断续条纹和若干星状圆斑,背部隐约可见褐色或灰蓝色彩带,两侧缘灰褐色,上面具有紫褐色斑点,斑点一直延伸至基部。背线明显,不具斑纹。壳口狭长,前端稍宽,前、后端水管沟陷入很深,内外两唇的齿各为32枚,红褐色。
生活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有珊瑚礁或岩石的海底。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及西沙和南沙群岛。
5~7月捕取,去肉,洗净,晒干。
紫贝齿呈卵圆形,长3~7厘米,宽2~4厘米,高1.5~2厘米。背部隆起,腹部扁平,中间有沟,沟缘向内卷,并有多数细齿,两端均凹入呈圆口状,前端较宽。壳面平滑,紫色、棕色或褐色,具多数暗紫棕色与白色交错的斑纹或圆点,光泽美丽。内面蓝白色。质坚硬。气无,味淡。
性平,味咸。归肝经。
镇惊安神、平肝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用量10~15克,煎服,先煎外用适量,水飞点眼。用治小儿高热抽搐、头晕目眩、惊悸心烦、失眠多梦、目赤肿痛、热毒目翳。
紫贝主含碳酸钙90%以上,另含镁、铁、硅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及有机质。
①治痈疽:以紫贝壳烧煅为灰,敷之。(《普济方》)
有镇静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脾胃虚寒者慎服。
梓实
梓实 zishi
null
Fruit of Ovate Catalpa
null
紫葳科植物梓Catalpa ovataG.Don的果实。
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冠扩张,嫩枝无毛或具长直毛。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广卵形或近圆形,先端突尖或长尖,基部心形至近圆形,全缘有波齿或3~5浅裂。上面有灰白色柔毛,叶脉尤多,下面疏生柔毛。初夏开淡黄色花,花多数成顶生圆锥花序;花冠钟形,长约2厘米,内有橘黄色条纹及紫色斑点;发育雄蕊2枚,内藏;子房2室。蒴果细长,深褐色,幼时疏生长白毛。种子扁平长椭圆形,两端各有一束白色丝光长毛。
湿润地区均可生长,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
秋、冬季摘取成熟果实,晒干或阴干。
蒴果呈狭线形,新鲜时,有强黏着性,熟时渐次消失。长20~30厘米,粗5~9毫米,稍弯转,暗棕色乃至黑棕色,有细纵皱并有光泽细点,粗糙而脆。基部有果柄。先端常破裂,露出种子。种子淡褐色,菲薄,长5毫米,宽2~3毫米,上下两端有长l厘米许白色光泽茸毛;中央内面有暗色脐点。种皮除去后即为胚,有子叶2片。几无味,微有收敛性。
性平,味甘;无毒。归肾经、膀胱经。
利尿、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用于治疗浮肿、慢性肾炎、膀胱炎、肝硬化腹水等。
果实含梓苷、梓实次苷(即梓醇)、对一羟基苯甲酸、枸橼酸、蜡。种子含对一羟基苯甲酸、谷甾醇和脂肪酸。梓实水溶性提取物及果皮、种子提取物对小白鼠、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并使电解质的排出增加。
null
null
暂缺。
苎麻根
苎麻根 zhumagen
苎根、野苎根、苎麻茹。
Rhizoma Et Radix Boehmeriae
null
荨麻科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的根和根茎。
多年生半灌木,高1~2米。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长毛。叶互生,托叶2,分离,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形,先端渐尖或近尾状,基部宽楔形或截形,边缘密生齿牙,上面绿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圆锥状,腋生,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无花梗,黄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绿色,簇球形,直径约2毫米,花被管状,宿存,花柱1。瘦果小,椭圆形,密生短毛,为宿存花被包裹,内有种子l颗。花期9月,果期10月。
在我国河南、山东及陕西以南各地广为栽培,也有野生。
冬、春季采挖,除去地上茎和泥土,晒干。一般选择食指粗细的根,太粗者不易切片,药效亦不佳。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稍弯曲,长4~30厘米,直径0.4~5厘米,表面灰棕色,有纵纹及多数皮孔,并有多数疣状突起及残留须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皮部棕鱼,木部淡棕色,有的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中央有髓或中空,根略呈纺锤形,长约10厘米,直径1~1.3厘米,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支孔,断面粉性。气微,味淡,有黏性。
性寒,味甘。归肝经、心经、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内服:煎汤,用量5~3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主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血淋、便血、崩漏、紫癜,胎动不安,胎漏下立,小便淋沥,痈疮肿毒,虫蛇咬伤。
主要含绿原酸、咖啡酸、齐墩果酸、19a-羟基乌苏酸等成分。
①治咯血:苎麻根3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具有止血等作用。有毒。
无实热者慎服。
竹叶椒
竹叶椒 zhuyejiao
山椒、狗花椒、花胡椒、鸡椒。
Capsici Fructus。
null
null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米。枝直出而扩展,有弯曲而基部扁平的皮刺,老枝上的皮刺基部木栓化,茎干上的刺其基部为扁圆形垫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无毛,具宽翼和皮刺;小叶无柄;小叶片3~5,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小圆齿,两面无毛而疏生透明腺点,主脉上具针刺,侧脉不明显,纸质。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长2~6厘米;花被片6~8,药隔项部有腺点一颗;雌花心皮2~4,通常1~2个发育。蓇葖果1~2瓣,稀3瓣,红色,表面有突起的腺点。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生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山坡疏林、灌丛中及路旁。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6~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皮晒干,除去种子备用。
球形小分果1~2,直径4~5毫米,顶端具细小喙尖,基部无未发育离生心皮,距基部约0.7毫米处小果柄顶部具节,稍膨大。外表面红棕色至褐红色,稀疏散布明显凸出成瘤状的油腺点。内果皮光滑,淡黄色,薄革质。果柄被疏短毛。种子圆珠形,直径约3毫米,表面深黑色,光亮,密布小疣点,种脐圆形,种脊明显。果实成熟时珠柄与内果皮基部相连,果皮质较脆。气香,味麻而凉。
性温,味辛、微苦。归胃经、脾经。
温中燥湿,散寒止痛,驱虫止痒。属温里药。
内服:煎汤,6~9克;研末,1~3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漱;或酒精浸泡外搽;或研粉塞入龋齿洞中,或鲜品捣敷。主治脘腹冷痛,寒湿吐泻,蛔厥腹痛,龋齿牙痛,湿疹,疥癣痒疮。
本品主要含挥发油、木兰花碱、竹叶椒碱等化学成分。
①治胃痛、牙痛:竹叶椒果3~6克,山姜根9克,研末。温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的干燥成熟果实。
尚不明确。
竹茹
竹茹 zhuru
竹皮、青竹茹、淡竹茹、竹二青、青子竹。
Bambusae Caulis In Taenias
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茎秆Bambusa tuldoides Munro的间层。
null
青秆竹:常绿乔木状。秆丛生,顶端稍下弯,幼时被白粉。秆环、箨环均被毡毛,秆箨长,短于节间,脱落性,箨鞘背面无毛。箨耳显著。箨叶呈狭三角形。枝簇生,主枝较粗长。小枝具3~4叶,叶片狭披针形,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短柔毛。花枝每节有单生或簇生的假小穗,近圆柱形而微压扁,先端尖,淡绿色,小穗有小花5~8朵。 大头典竹:常绿乔木状。节与节间微作“之”字形折屈,顶端下垂。节上密被棕黑色毡毛;箨鞘大,幼时近革质,背面具深棕色刺毛,老时硬纸质;箨耳极小。箨舌边缘齿裂。箨叶小,卵状披针形。枝簇生,主枝粗长,小枝具7~10叶;叶片矩形兼披针形,上面有小刺毛。花枝每节有单生或簇生之假小穗,呈矩形兼披针形,黄绿色,干后呈枯草色。含花6~10朵。
多生于平地或丘陵,为常见栽培竹类。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
全年均可采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
卷曲成团,不规则丝条状或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或黄绿色。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昧淡。
微寒性,味甘。归胃经、胆经、脾经。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用量4.5~9克,煎服或熬膏服。用治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含多糖、氨基酸、酚性物质、树脂类、黄酮类成分、对苯二甲酸-2' -羟乙基甲基酯、松柏醛、2,5-二甲氧基一对苯醌、对羟基苯甲醛、丁香醛、对香豆酸、阿魏酸、香荚兰酸。
①治肺热痰咳:竹茹、枇杷叶、杏仁各9克,黄芩4.5克,桑白皮12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抗菌。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竹沥
竹沥 zhuli
竹汁、淡竹沥、竹油。
Succus Bambusae
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nigra (lockl.Ex Lindl.) Munro var.henonis (Mitf.) Stapl et Rendle等的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
null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米,直径5~7厘米,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燧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褶,基部收缩;小枝具叶1~5片,叶鞘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厘米,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1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毫米,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针形,长约3毫米;花药长7~10毫米;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毫米,柱头3枚,各长约5毫米,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通常栽植于庭园。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取鲜竹竿,截成30~50厘米长段,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间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本品为青黄色或黄棕色的透明液体。具竹香气,味微甜。
性寒,味甘、苦。归心经、肝经、肺经。
清热降火,滑痰利窍。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内服:冲服,30~60克;或入丸剂,或熬膏。外用:适量,调敷或点眼。主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破伤风。
含天冬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还含水杨酸、微量元素等成分。
①治肺痈:竹沥60克,分3次,温开水冲服。(《安徽中草药》)
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寒饮湿痰及脾虚便溏者禁服。
竹节参
竹节参 zhujieshen
竹节三七、竹节人参、萝卜七、蜈蚣七、甜七、土参、明七、土精、血参、野田七、罗汉三七、竹节七。
Panacis Japonici Rhizoma。
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er的根茎。
null
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根茎竹鞭状,横生,肥厚,白色,节间短,每节有一深凹状茎痕(凹眼)。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掌状复叶3~5片轮生茎端,叶柄细柔;小叶通常5,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长尖,边缘有细锯齿或呈重锯齿状,无毛或沿脉上疏生灰白色细柔毛。伞形花序从茎顶中央抽出,长15厘米,花小,多数;萼齿5;花瓣5,黄绿色;雄蕊5枚;子房下位,2室。果肾形,鲜红色,种子2粒。花期5~6月。
生于高山灌丛阴湿地或岩石沟涧旁。分布于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秋季挖取根茎,分去肉质根,除去根茎外皮,晒干。
竹鞭状,扁圆柱形,稍弯曲,长5~22厘米,直径0.8~2.5厘米,节密集,节间长0.8~2厘米,每节上方有一圆形深陷的茎痕。表面灰棕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和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淡黄色维管束点痕,排列成环。气微香,味苦、微甜。
性温,味甘、微苦。归肝经、脾经、肺经。
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用量3~10克,水煎服。用治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支气管炎;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
竹节参含粗皂苷23.6%,此外,含挥发油0.016%,其中有β-檀香烯、β-金合欢烯等。
①治全身筋骨痛:竹节人参30克,细辛3克。水煎,酌加酒冲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抗炎、延缓衰老、降血糖作用,还有拟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无虚无瘀者和孕妇忌服。
猪牙皂
猪牙皂 zhuyazao
猪牙皂角、牙皂、乌犀、小皂、眉皂、小皂荚。
Gleditsiae Fructus Abnormalis。
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i Lam.的干燥不育果实。
null
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干棘刺劲直,常分枝。羽状复叶,小叶3~9对,小叶柄短,被短柔毛,小叶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8厘米,宽1~4厘米,先端有短尖,基部圆楔形,稍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脉稍被毛。网脉两面凸起。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雄花花萼4,三角状披针形,两面被柔毛,花瓣4,黄的色,长圆形,被柔毛,雄蕊8(6),退化雌蕊短,两性花花梗长2.5毫米,萼片、花瓣均长于雄花的萼片及花瓣,雄蕊8,子房 缝线上及基部被毛,柱头2浅裂。荚果带状,红棕色或暗棕色,劲直或稍弯曲。种子长圆形或椭圆形。花期3~5月。果期5~10月。
生于海拔200~2500米的山坡林中、山谷。主产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
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呈圆柱形,略扁而弯曲,长5~11厘米,宽0.7~1.5厘米。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蜡质粉霜,擦去后有光泽,并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和线状或网状的裂纹。顶端有鸟喙状花柱残基,基部具果梗残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中间疏松,有淡绿色或淡棕黄色的丝状物,偶有发育不全的种子。气微,有刺激性,味先甜而后辣。
性温,味辛、咸。有小毒。归肺经、大肠经。
开窍祛痰、散结消肿。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用量1~1.5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用治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荚果含三萜皂式:皂荚甙,甙甙元为皂荚甙元,皂荚皂甙。尚含蜡酸、二十九烷、正二十七烷、豆固醇、谷固醇、豆甾醇、谷甾醇、鞣质等。
①治急慢惊风,昏迷不醒:猪牙皂3克,生半夏3克,北细辛0.9克,共碾细末。用灯心蘸药入鼻孔,得嚏为验,不则难疗。用姜汤调少许服之,亦效。(《婴童类萃》通关散)
祛痰,抗菌,可杀死丝虫幼虫和溶血。
体弱者、孕妇及咯血、吐血患者禁用。
猪苓
猪苓 zhuling
野猪粪、猪屎苓、枫苓、地乌桃、野猪食、猪茯苓。
Polyporus。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菌核。
null
菌核埋生于地下,为不规则块状,表面呈凹凸不平的瘤状,皱缩,黑褐色,有漆样光泽,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子实体多数由菌核上生长,伸出地面,有柄,柄多次分支,每枝顶端有一菌盖;菌盖肉质,干后硬而脆,圆形,中部脐状,近白色至浅褐色,无环纹,边缘薄而锐,常内卷,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肉同色。
野生于凉爽和朝阳的山坡,以枫、桦、柞、榆、槭、柳及山毛榉等树的根际为多。主产于陕西、云南、河南等地。
夏、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厘米,直径2~6厘米,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嚼之绵软不易碎。
性平,味甘,淡。归肾经、膀胱经。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用量6~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含麦角甾醇、生物素、蛋白质、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及2-羟基-α-羟基-二十四碳酸、多孔菌甾酮A、多孔菌甾酮B、多孔菌甾酮C、多孔菌甾酮D、多孔菌甾酮E、多孔菌甾酮F、多孔菌甾酮G、猪苓葡聚糖I、25-去氧-24 (28) -去氢罗汉松甾酮、25-去氧罗汉松甾酮等成分。微量元素有钙、锰、铁、镍、铜、锌、铬、铝。
①治妊娠自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150克,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录》)
有利尿、抑菌、抗癌、提高免疫机能、保肝、降低肝细胞HbsAg、增加肝糖原积累、抗放射线等作用,并具有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毒性试验,小鼠无异常反应和中毒现象。
有湿症而肾虚者忌。无水湿者禁用,以免伤阴。
猪胆粉
猪胆粉 zhudanfen
猪胆汁
Suis Fellis Pulvis。
null
猪科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胆汁的干燥品。
躯体肥胖,头大。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眼小。耳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悬蹄。颈粗,项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丛。毛有纯黑色、纯白色,或黑白色混杂等。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饲养。
宰杀后,剖取胆囊,取胆汁,滤过,干燥、粉碎即得。
黄色、灰黄色粉末。气微腥,味苦,易吸潮。
性寒,味苦。归肝经、胆经、肺经、大肠经。
清热、润燥、解毒、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用量0.3~0.6克,冲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或水调涂敷患处。用治热病燥渴、目赤、喉痹、黄疸、百日咳、哮喘、泄泻、痢疾、便秘、痈疮肿毒。
含胆汁酸(如鹅去氧胆酸)、胆色素(如胆红素)、卵磷脂、脂肪酸、蛋白质、胆碱、胆固醇、还原糖,另含氯、钠、镁、钾、钙、铁等无机成分。猪胆汁、猪胆粉、猪胆汁酸及其盐类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本品对热水烫伤所致炎症有抑制作用;猪胆汁提取物对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有抑制作用;5%猪胆汁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阴道毛滴虫有显著裂解作用;猪胆汁及其提取物能杀灭精子;小鼠灌服猪胆粉有明显镇静作用;猪胆酸及其盐类有明显抗惊厥作用;猪胆酸及其盐类和胆红素均有一定解热作用。此外,猪胆粉及其提取物还具有调血脂、抗氧化、利胆溶石、抗癌和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null
null
尚不明确。
珠子参
珠子参 zhuzishen
珠参、扣子七、珠儿参、钮子七、竹鞭三七、疙瘩七、土三七、盘七、野三七。
Panacis Majoris Rhizoma。
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C.A.Mey.var.major (Burk)C.Y.Wu et K.M.Feng.或羽叶三七Panax japonicus C.A.Mey.var.bipinnatifidus(Seem.)C.Y.Wu et K.M.Feng的干燥根茎。的根茎。
null
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弯曲横卧,节膨大成珠状或纺锤状,形似纽扣,节间通常细长如绳或极短。有时部分结节密生呈竹鞭状,其上生有须根。茎直立无毛。掌状复叶3~5轮生茎顶,叶柄长约9厘米;小叶通常6,两侧的较小,小叶柄长5~15毫米,中央小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密锯齿或呈重锯齿状,边缘及两面散生刺毛。伞形花序单一,有时其下生1至多个小伞形花序;花萼5齿,先端尖;花瓣5,卵状三角形,先端状;雄蕊5枚;子房下位,花柱通常2,分离。核果浆果状,圆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竹林或杂木林中阴湿处。主产于云南、甘肃、陕西、四川、湖北等地。
秋季采挖,除去粗皮及须根,晒干或蒸(煮)透后,晒干。
根茎节膨大部分呈类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菱角形,直径1~2.5厘米,有的一侧或两侧残存细的节间。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中部有略呈环状的疣状突起及细根痕,有的可见略凹陷的茎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粉性,有黄色分泌道斑点。蒸煮品淡红棕色,半透明,角质。气微,味苦微甜。
性寒,味苦、甘。归肝经、肺经、胃经。
清肺、养阴、散瘀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化瘀止血药。
用量3~9克,水煎服,研末入丸散或泡酒。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烦渴、咽痛、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痈疖肿毒。
含多种皂苷,如以竹节人参皂苷等为代表的齐墩果烷型的皂苷;以人参皂苷等为代表的达玛烷型皂苷以珠子参苷为代表的奥寇梯木型皂苷等。又含琥珀酸,糖蛋白ZP-2,系由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木糖,半乳糖,鼠李糖和糖醛酸所组成。
①治吐血,鼻出血,便血,子宫出血:大叶三七研末,每服1.5克,每日2次。(《宁夏常用中草药》)
对珠子参单体皂甙药理研究较少,根据云南产珠子参根茎总甙对小鼠的作用表明:珠子参总甙有与人参皂甙类型的免疫作用,能提高小鼠血中碳廓清率和激活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并且毒性低,刺激性及溶血作用均很弱。动物实验表明,珠子参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还有镇痛、镇静、抗脂质过氧化、抗溃疡等作用。
孕妇禁服。胃虚者不宜多服。
朱砂根
朱砂根 zhushagen
凤凰肠、平地木、散血丹、紫金牛。
Ardisiae Crenatae Radix
null
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的根。
灌木,高1~2米,全株无毛。根粗壮,肉质,多分枝,外皮微红色。茎直立,有数个分枝。单叶互生,硬纸质,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圆波状齿,背卷,背面稍带紫红色;叶柄长约1厘米。伞形花序生于侧枝的顶端和叶腋;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花冠裂片、雄蕊背部均有腺点;核果球形,直径6~7毫米,熟时红色,有黑色腺点。萼片、花柱宿存。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灌木林下。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根茎略膨大。根丛生,支根呈圆柱形,稍弯曲,长短不一,直径2~10毫米;表面暗棕色或暗褐色,具纵皱及横向断裂痕;质硬而脆,断面皮层易与木质部区分,皮部厚,占横面的1/2~ 2/3,类白色或粉红色,有散在的“朱砂点”,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辛。
性凉,味苦、辛。归肺经、肝经。
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用量10~15克。用治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含紫金牛醌、无羁萜、p-谷甾醇、岩白菜素、无机元素、朱砂根苷、朱砂根新苷A、朱砂根新苷B、百两金皂苷A、百两金皂苷B、11-O-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11-O-香草酰基岩白菜素、11-O-丁香酰基岩白菜素、仙客来亭A、环缩酚肽。
①治咽喉肿痛:a.朱砂根9~15克,水煎服。b.朱砂根全草6克、射干3克、甘草3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有抗生育、止咳平喘、驱虫和杀虫、抑菌作用,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压。
孕妇、虚弱者慎用。
朱砂
朱砂 zhusha
丹砂、丹粟赤丹、汞砂、辰砂。
Cinnabaris。
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Cinnabar的矿石。
null
null
主产于湖南新晃、凤凰,贵州铜仁,四川酉阳等地。此外云南、广西、湖北等地亦产。
将采集到的辰砂矿石劈开,放在直径约30厘米的淘洗器内,于中托盘旋转,使朱砂与岩石分开(因比重不同,故朱砂沉于底,岩石则在上)。分出后再将大的朱砂劈成片、块状,并用磁铁吸去含铁的杂质。
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的带有铅灰的青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触之不染手。体重,片状者质脆,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光泽。气微,味无。
性微寒,味甘,有毒。归心经。
清心镇惊、安神解毒。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0.1~0.5克,多入丸、散,不宜人煎剂,外用适量。用治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朱砂主含硫化汞,并含钙、钡、硅、铅、锌、铜、砷等多种无机元素。
①治痔瘘疽疮:朱砂(制研)、麝香、当门子(别研)、蛇皮(五月五日熬)。上三味等分研,先以盐汤洗拭干,于疮上敷少许蜜,以散敷之。(《外台》引《广济方》)
朱砂混悬液小鼠灌胃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雌鼠口服朱砂后可抑制生育,且胎儿汞含量高于对照组,故妊娠期应禁服朱砂。
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入药忌用火煅。
重楼
重楼 chonglou
重楼一枝箭、蚤休、白甘遂、草河车、独脚莲、重台根。
Paridis Rhizoma。
null
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t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 Hand.-Mazz.或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Franch.)Hara的根茎。(本文以云南重楼为例,右图亦为云南重楼)
多年生草本。根茎较粗壮,结节明显。叶6~10片轮生,叶片厚纸质,披针形、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外轮花被片披针形或长卵形,绿色;内轮花被片线形而略带披针形,黄色,长为外轮的1/2左右至近等长;雄蕊8~10枚,花丝比花药短。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林下或路旁草丛的阴湿处。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12厘米,直径1~4.5厘米。表面黄棕色皮脱落处呈白色;密具层状凸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结节上具椭圆形凹陷茎痕,另一面呈疣状须根痕。顶端具鳞叶与茎残基。质坚实,断面平坦,白色至浅棕色,粉性或角质。无臭,味微苦、麻。
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归肝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用量3~9克,煎汤服;研末,每次1~3g;外用:适量,磨汁涂布、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用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含重楼皂苷A、重楼皂苷B、重楼皂苷C、重楼皂苷D、重楼皂苷E、重楼皂苷F、重楼皂苷G、重楼皂苷H,苷元为薯蓣皂苷。此外,尚含多种氨基酸、3-蜕皮素、蚤休皂苷及甾酮等成分。
①治乳痈乳岩:重楼9克,生姜3克。水煎兑白酒少许为引服,另用芹菜适量捣烂敷患处。(《农村常用草药手册》)
动物实验表明,水煎剂有抑菌止咳作用;皂苷部分有抗癌作用,并有镇痛和镇静作用。还有抗菌、杀精子、止血、加强子宫收缩等作用。有毒。
虚寒证、阴性疮疡及孕妇禁服。
肿节风
肿节风 zhongjiefeng
草珊瑚、接骨木、九节茶、接骨金粟兰、竹节茶。
Sarcandrae Herba。
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的全株。
null
常绿亚灌木。节明显膨大。单叶对生,革质,椭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尖,边缘有锐利的粗锯齿,齿的尖端有一球状小腺体,两面无毛,略有光泽;基部合生;托叶小,钻形。夏季开花;花两性,黄绿色,顶生,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苞片三角形;雄蕊1枚,棒状,花丝粗厚,药隔肥大,每边有1药室;子房近球形,几无花柱,柱头头状。核果,红色、球形。
常生于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或沟谷边。分布于广东、浙江、福建、台湾、广西、海南等地。
夏季采收,晒干。
主根粗短。茎圆柱形,暗褐色,节膨大,节上有明显的叶鞘痕,质脆,易折断或从节部脱离,断面中空,边缘纤维状。叶对生,基部合生抱茎,棕褐色或暗褐色,多皱缩,易破碎,近革质。完整叶片为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有疏锯齿,对光透视,齿尖可见一黑褐色腺体,茎顶有时可见穗状花序,黄绿色,气微香,味微苦、微辛。
性平,味苦、辛。归心经、肝经。
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用量9~30克,煎服。用治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流行性感冒、小儿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等。
含左旋类没药素甲、异秦皮定等,也含挥发油。另含有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延胡索酸、左旋类没药素甲、琥珀酸等成分。
①治风湿关节痛:草珊瑚根、钩藤根、野鸦椿根各30克。煎汤取汁,加入黄酒酌量,同猪脚1只炖服。(《福建药物志》)
具抗菌、抗肿瘤、促进骨折愈合及抗病毒作用;浸膏及其总黄酮对动物的细胞吞噬作用有促进作用;对非特异性炎症,特别是胃溃疡有明显的促进胃细胞黏膜保护层修复的作用;促进食欲。
阴虚火旺及孕妇禁服。宜先煎或久煎。
钟乳石
钟乳石 zhongrushi
石钟乳、滴乳石、芦石、黄石砂、卢布。
Stalactitum
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Stalactitum的矿石。
null
null
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常生于山岩洞穴中。
全年可采,从岩洞中将其敲下,除去杂石,洗净,晒干。
石钟乳状集合体,略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白色、灰白色或棕黄色,粗糙,凹凸不平,有瘤状突起,土灰色、灰白色或棕黄色。体重,质坚硬,易砸碎,断面较平整,白色至浅灰白色,对光观察具闪星状的亮光,近中心常有一圆孔,圆孑L周围具多数浅橙黄色同心环层。无臭,味微咸。
性温,味甘。归肺经、肾经、胃经。
温肺、助阳、平喘、制酸、通乳。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用量3~9克,煎服。用治寒痰咳喘、阳虚冷喘、腰酸冷痛、胃痛泛酸、产后乳汁不通。
钟乳石主含碳酸钙。尚含铁、铜、钾、锌、锰等微量元素。
①治肺气虚,久嗽,皮毛枯槁,唾血腥臭,或喘不已:钟乳粉(煅炼熟)、桑白皮(蜜炙)、麦门冬(去心)、紫苏各1.5克。姜三片,枣一枚。水一钟,煎六分,食后服。(《外科理例》钟乳粉散)
钟乳石在胃中能中和过多的胃酸,至肠道吸收后能增加血中的钙离子,对交感神经有兴奋作用。
阴虚火旺肺热咳嗽者忌服。
炙黄芪
炙黄芪 zhihuangqi
无。
Astmgali Radix Praeparatacum Melle
黄芪的炮制加工品。
null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 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 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取黄芪片,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
本品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直径0.8~3.5厘米,厚0.1~0.4厘米。外表皮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略有光泽,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具蜜香气,味甜,略带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性温,味甘。归肺经、脾经。
益气补中。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用量9~30克。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炙黄芪的70%乙醇提取物分别含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4-醇-7-O-β-D-葡萄糖苷、芳香膜菊素-7-O-β-D-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大豆皂苷Ⅰ甲酯、毛蕊异黄酮、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苷、黄芪皂苷Ⅰ、异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黄芪皂苷Ⅲ、异黄芪皂苷Ⅱ
①治小儿小便不通:绵黄芪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炙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都可使血压下降,且效用快速,持续时间短暂,降压效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增强有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效用,能显著延伸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潜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
尚不明确。
炙甘草
炙甘草 zhigancao
炙草。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Praeparata Cum Melle
生药材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null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及根茎粗壮,皮红棕色。茎直立,带木质,有的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奇数羽状复叶长8~20cm;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长2~5cm,宽l~3cnl,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两面均被短毛和腺体;托叶阔披针形,被白色纤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外面有短毛和刺毛状腺体;花冠蓝紫色,长1.4~2.5cm,无毛,旗瓣大,卵圆形,有爪,龙骨瓣直,较翼瓣短,均有长爪;雄蕊二体,(9+1)。荚果条形,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被刺毛状腺体。种子4~8,肾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全国大范围有,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四川一带。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蜜炙法: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蜜炙时,用炼蜜。除另有规定外,每100千克炮炙品用炼蜜25千克。)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性。具焦香气,味甜。
性温,味甘。归心经、肺经、胃经、脾经。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用量2~10克,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动,脉结代。
主要含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甜素、子丁香烯氧化物、甘草萜醇、18-羟基甘草次酸、异甘草次酸、甘草香豆精、刺芒柄花素、新甘草查耳酮D、光果甘草苷元、异甘草黄酮醇等成分。
null
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率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副等多种病症。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枳实
枳实 zhishi
炒枳实、鹅眼枳实。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
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的幼果。
null
常绿小乔木,有长刺。单叶互生,革质,叶柄有狭长形或倒心脏形的翼;叶片长椭圆形,有半透明油点。花排列成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裂;花瓣5,白色,长椭圆形。柑果圆形而稍扁,成熟时橙黄色。花期4~5月,果期6~11月。
多栽培。主产于浙江、江西和四川、福建等地。
5~6月采集,晒干;略大者横切成两半,晒干。
半球形或圆球形,直径1~3厘米。外表面绿黑色或褐棕色,较粗糙,散有众多小油点(油室),中央有圆盘状果柄痕或微凸起的花柱基痕。横剖面中果皮黄白色或淡棕色,微向上凸起,厚5~8毫米,边缘有1~2列黑棕色凹陷小点(油室)。瓤囊9~11瓣,棕褐色,中轴宽3~5毫米。气香,味苦,微酸。
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经、胃经。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属理气药。
用量3~9克,水煎内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炒热熨。用治饮食积滞所致的脘腹痞满胀痛、热结便秘、腹痞胀痛、湿热泻痢、里急后重、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含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本品含枳属苷、橙皮苷、川陈皮素-3-0-β-葡萄糖苷、松柏苷、柚皮素-7-芸香糖苷、福橘素、甜橙素、新橙皮苷、欧前胡内酯、独活内酯、亚油酸等成分。
①治风疹:枳实,以醋渍令湿,火炙令热,适寒温用,熨上即消。(《医心方》引自《延年方》)
对胃肠道运动及子宫平滑肌有抑制和兴奋双重作用;有强心、增加心输血量和收缩血管作用;抗炎;抗菌、抗病毒;抗变态反应;抗氧化;镇痛;中枢抑制;解热;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出血性紫癜。
孕妇慎用。
枳壳
枳壳 zhiqiao
炒枳实、只壳、商壳。
Fructus Aurantii。
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接近成熟的果实。
null
常绿小乔木,分枝多。枝具棱和短刺。单身复叶,互生;叶片宽椭圆形或宽卵形,长7~12cm,宽4~7cm,先端窄而锐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柄翅倒卵形,宽1~1.5cm,有时较窄或宽,叶柄短。花白色,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萼杯状,5浅裂。花瓣5,长圆形,具芳香,有脉纹。雄蕊约25.花丝基部结合。果近球形,直径5~8cm,橙黄色,果皮粗糙。瓤囊10~12瓣,果肉酸带苦味。种子约20.,卵形。子味乳白色,单胚。花期5~7月,果期11~12月。
多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地区,主产于江西、湖南、四川。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者低温干燥。
半球形,直径3~5厘米。外果皮褐色,有颗粒状突起,有明显的花柱残基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边缘1~2列油室。质坚硬,不易折断。瓤囊7~12瓣,内藏种子。气清香,味苦、微酸。
性温,味苦、辛、酸。归脾经、胃经。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属理气药。
用量3~9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炒热熨。用治胸胁气滞、胀满产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本品含挥发油、橙皮苷、枳属苷、松柏苷、柚皮素-7-芸香糖苷、福橘素、甜橙素、新橙皮苷、异欧前胡内酯、茴芹香豆精、柑属环肽Ⅱ、柑属环肽Ⅲ、柑属环肽Ⅳ、忍冬苷、生物碱等成分。
①治气滞、食饮痰火停结:枳壳30克,厚朴24克,俱用小麦麸皮拌炒。每用枳壳6克,厚朴4.8克。水煎服。(《本草汇言》)
升高血压;抑尿;抗休克;抑制胃肠运动;对子宫有兴奋或抑制双重作用。
孕妇慎用。
枳椇子
枳椇子 zhijuzi
拐枣、枳枣、棘枸、鸡爪梨、树蜜、鸡爪果、木蜜、蜜屈律、还阳藤。
Fructus Noveniae。
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的成熟种子。
null
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皮深灰色,多深纵裂,小枝红褐色。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广卵形,叶柄具锈色细毛。复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6厘米,花杂性,淡黄绿色;萼片5,近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平截,中微凹,两侧卷起;雄花有雄蕊5枚,花丝细,有退化子房;两性花有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生于花盘中,3室,每室1胚珠,花柱3裂。果近圆形或广椭圆形,直径6~8毫米,灰褐色,3室,各具1粒种子。花序轴于果实成熟时肥厚,直径3~5毫米,红褐色。种子扁圆形,直径3~5毫米,厚1~1.5毫米,红褐色。具光泽,背面稍隆起,腹面平坦。花期5~6月,果期10月。
生于沟边、路边或山谷中。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西南等地。
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带有肉质花序轴的果实,晒干,取出种子。
扁平圆形,背面稍隆起,腹面较平,直径3~5毫米,厚约2毫米。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平滑光泽,基部有椭圆形点状的种脐,顶端有微凸的合点,腹面有一条纵行而隆起的种脊。种皮坚硬,厚约1毫米,胚乳乳白色,油质,其内包围有2片肥厚的子叶,呈淡黄色至草绿色,亦油质。气微弱,味苦而涩。
性平,味甘。归胃经。
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用量4.5~9克,内服煎汤;或泡酒服。用治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
主要含黑麦草碱、β-咔啉、枳椇苷C、枳椇苷D、枳椇苷G、枳椇苷G’、枳椇苷H、欧鼠李碱、枳椇碱A、枳椇酸、葡萄糖、苹果酸钙等成分。
①治醉酒:枳椇子30克,煎水冷服。或枳椇子12克(杵碎),葛花9克,煎水冷服。(《安徽中草药》)
抑制中枢;降压;抗脂质过氧化;增强综合体能。药理实验表明,对家兔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且无任何副作用。
脾胃虚寒者忌用。
蜘蛛香
蜘蛛香 zhizhuxiang
马蹄香、九转香、连香草、大救驾、鬼见愁、老龙须、养血莲、磨脚花。
Valerianae Jatamansi Rhizoma Et Radix。
来源于败酱科植物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的干燥根茎和根。
null
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柔毛。根茎横走,肥厚,粗大,节间紧密,黄褐色,月特异气味。叶基生,具长柄,被密毛,叶片卵状心形,长2~8厘米,宽1.5~6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形或略呈耳形,边缘具疏锯或略呈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微带紫红色,主脉掌状,5~7条。花葶高15~70厘米,有叶1~2片,茎生叶与基生叶近似而具短柄,叶状总苞2片,对生,宽卵形或三出复叶状。圆锥聚伞花序顶生,常成伞房状,花小,花萼花时内卷,不明显,开花后展开成毛状,花冠管状,基部常有微突,先端5裂,白色或带紫色,雄蕊3个,子房下位,有纵棱槽。瘦果长柱状,顶端有多条羽毛状宿萼。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溪边、疏林或灌木林较潮湿处。主产于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根茎呈圆柱形,略扁,稍弯曲,少分枝,长1.5~8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有紧密隆起的环节和突起的点状根痕,有的顶端略膨大, 具茎、叶残基,质坚实,不易折断,折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或灰棕色,可见筋脉点(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根细长,稍弯曲,长3~15厘米,直径约 0.2厘米,有浅纵皱纹,质脆。气特异,味微苦、辛。
性温,味微苦、辛。归心经、脾经、胃经。
理气止痛,消食止泻,祛风除湿,镇惊安神。属理气药。
煎汤内服,用量3~6克,外用适量,磨汁涂。用治脘腹胀痛,食积不化,腹泻痢疾,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失眠。
根和根茎含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蒎烯,柠檬烯,1,8-桉叶素,对-聚伞花素,乙酸龙脑酯,龙脑,橙花叔醇,橄榄醇,4-甲氢基-8-戊基-1-萘酸,二十烷酸甲酯,乙酰缬草三酯,二氢异缬草三醌,缬草三酯,异戊酰氧基羟基二氢异缬草三酯。缬草苦甙,蒙花甙及其异戊酸酯。另印度产蜘蛛香含乙酰氧基缬草三酯,巴基斯坦产含5,6-二氢缬草三酯。此外,本品尚绿原酸和咖啡酸。
①治脘腹胀痛:蜘蛛香、珠宝香各等分。研末,每次0.9~1.5克,吞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1.中枢抑制作用:蜘蛛香水提取物或其中的总缬草素灌服或腹腔注射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增加入睡小鼠数,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水提取物还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弱吗啡引起的小鼠竖尾反应;延长印防己毒素诱发的小鼠惊厥发作的潜伏时间,对抗硫代氨基脲诱发的小鼠惊厥。2.抗肿瘤作用:蜘蛛香中的化合物体外对肝细胞瘤有细胞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
阳虚气弱及孕妇慎用。
栀子
栀子 zhizi
黄栀子、山栀子、大红栀、越桃。
Fructus Gardeniae。
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
null
常绿灌木。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全缘;托叶鞘状,膜质。花单生于枝顶;萼管倒圆锥形;花瓣呈旋转形排列,花开时呈高脚杯状或碟状;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子房1室。蒴果肉质,卵形,黄色,有翅状纵棱5~8条;种子多数。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杂林中。主产于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9~11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晒干或烘干。亦可将果实放人沸水中烫,或置于蒸笼内蒸半小时,取出晒干。
长卵形或椭圆形,长2~4.5厘米,直径0.8~2厘米。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具有5~8条纵棱。顶端残留萼片,另一端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呈鲜黄色,有光泽,有2~3条隆起的侧膜及假隔膜,内有多数种子,粘结成团。种子扁长圆形,红棕色,密具细小点状突起。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性寒,味苦。归心经、肺经、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泻火药。
用量6~10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用治温病热郁心胸,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睡眠不安;肝胆湿热郁结、黄疸、发热、小便短赤;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跌打损伤、烫伤、烧伤等。
本品含栀子苷、都桷子苷、栀子酮苷、山栀苷、芸香苷、槲皮素、异槲皮苷等成分。
①治血淋涩痛:生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下。(《经验良方》)
保护消化系统;泻下;降温;增加细胞中DNA和蛋白质合成;抗菌;抗炎;能增强胆汁的分泌而具有利胆、抑制血中胆红素形成的作用;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具镇静、降压、抗惊厥、镇痛的作用;体外实验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本品苦寒,不宜久服,凡脾胃虚寒便汤者慎服。
知母
知母 zhimu
羊胡子根、蒜辫子草、昌支、地参、淮知母。
Anemarrhenae Rhizoma。
null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根茎。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茎肥厚,横走,残留许多黄褐色纤维状的旧叶残基,下部生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线形,长20~70厘米,宽3~7毫米,基部常扩大成鞘状,上面淡绿色,下面深绿色,质稍硬。花葶直立,不分枝,高50~100厘米或更长,其上疏生鳞片状小苞片;花2~6朵成一簇,散生在花序轴上,排列成长穗状;花黄白色或淡紫色,具短梗,多夜间开放,有香气;花被片6,2轮,长圆形,长6~8毫米,宽1~1.5毫米,外轮具紫色脉纹,内轮淡黄色;雄蕊3枚,着生于内轮花被片中央,花药黄色;子房长卵形,3室。蒴果长圆形,具6条纵棱,3室,每室含种子1~2。种子黑色,长三棱形,两侧有翼。花期5~8月,果期8~9月。
生于向阳山坡、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地。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惯称“毛知母”;鲜时剥去或刮去外皮晒干者习称“知母肉”(光知母)。
毛知母: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厘米,直径0.8~1.5厘米,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知母肉:外皮大部分已除去,表面黄白色;有的残留少数毛须状叶基及凹点状根痕。
性寒,味苦、甘。归肺经、胃经、肾经。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用量6~12克,水煎服。用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本品含芒果苷、知母皂苷A-Ⅰ、知母皂苷A-Ⅱ、知母皂苷A-Ⅲ、知母皂苷A-Ⅳ、知母皂苷B-Ⅰ、知母皂苷B-Ⅱ,知母多糖A、知母多糖B、知母多糖C、知母多糖D、扁柏树脂酚、β-谷固醇、知母双糖等。尚含胆碱、烟酸、泛酸以及芒果苷。
①治伤寒胃中有热,心觉懊恼,六脉洪数,或大便下血:知母6克,黄芩6克,甘草3克。水煎热服。(《扁鹊心书》知母黄芩汤)
药理研究认为,有解热、镇痛、消炎和利尿作用;抑制Na+-K+-ATP酶的活性;调节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系统;能延缓肝细胞对皮质醇的分解代谢;降低血糖;可抗血小板聚集;抗病原微生物;能延长环己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时间;具有利胆、免疫抑制等作用。
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珍珠母
珍珠母 zhenzhumu
珠母、真珠母、明珠母。
Margaritifera Concha。
null
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等双壳类动物的贝壳。
闭合呈斜四方形,后耳大,前耳小,背缘平直,腹缘圆,生长线极细密,成片状。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具一凸起的长形主齿。
栖息于风浪较平静的海湾中,以足丝附着于岩礁或石块上。主产于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
全年可采。捞取贝壳后,除去肉质、泥土,洗净,干燥。
斜四方形。壳质薄而脆。两侧有耳,前耳小,后耳大。两壳不等,右壳前较平,左壳稍凸,右壳前耳下方有1明显的足丝凹。壳面同心生长纹细密,呈片状。壳面淡黄褐色,常有数条黑褐色放射线。壳内面珍珠层发达,具极强的珍珠光泽,边缘淡黄色。闭壳肌痕大,位于壳中央稍近后方,长圆形,具1凸起的长主齿。
性寒,味咸。归肝经、心经。
平肝潜阳、定惊明目。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用量10~25克,先煎,或入丸、散。用治头痛眩晕、烦躁失眠、肝热目赤、肝虚目昏。
主含碳酸钙92%以上,内层角壳蛋白水解后得甘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等17种氨基酸。尚含铝、铜、铁、镁等多种无机元素。实验表明,其珍珠层粉具有抗溃疡作用,能显著促进大鼠醋酸性胃溃疡的愈合。珍珠层粉水解物能显著延迟实验大鼠白内障的形成,对初期白内障亦有明显疗效。珍珠层粉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冠心病患者连续服用1个月后,可使血清过氧化脂质明显降低。中老年人服用珍珠层粉2个月后,记忆力和运动能力有所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提高。
null
null
脾胃虚寒者慎服。
珍珠
珍珠
真珠、蚌珠、真朱、珠子。
Margaritifera。
null
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贝壳呈斜四方形。壳质薄而脆。壳长与高近相等。壳顶位于前方,两侧有耳,前耳小,后耳大。两壳不等,右壳前较平,左壳稍凸,右壳前耳下方有l明显的足丝 凹。壳面同心生长纹细密,呈片状,薄而脆,极易脱落。壳面淡黄褐色,常有数条黑褐色放射线。壳内面珍珠层发达,具极强的珍珠光泽,边缘淡黄色。闭壳肌痕 大,位于壳中央稍近后方,长圆形,前端稍尖。
栖息于风浪较平静的海湾中,以足丝附着于岩礁或石块上。在泥沙、岩礁或砂砾较多、潮水通畅、水质较肥的海区生长较好。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尤以北部湾较为常见。现多为人工养殖。
天然珍珠全年可采,捞取珠蚌,剖取珍珠,洗净。人工养殖珠蚌经2~3年培植,珍珠生长良好,珠光美丽,即可采收。
类圆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状,直径1.5~8毫米。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气微,无味。
性寒,味甘、咸。归心经、肝经。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重镇安神药。
用量0.1~0.3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点眼。用治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生云翳、疮疡不敛。
主含碳酸钙,并含20余种氨基酸和钠、镁、钾、锶等无机元素。实验表明,珍珠水解液具有延缓衰老作用,可明显减少老龄大鼠SOD活性,减少LPO生成,降低脂褐质的含量;其提取物PF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自由基反应,清除体内超氧阴
null
null
孕妇慎服。
浙贝母
浙贝母 zhebeimu
象贝、大贝、珠贝。
Bulb of Thunberg Fritillary。
null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g.的鳞茎。
多年生草本。鳞茎半球形,有2~3片肉质的鳞片。茎单一,直立,圆柱形。叶无柄;茎下部的叶对生,狭披针形至线形;中上部的叶常3~5片轮生,少互生,叶片较短,先端卷须状。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钟形,俯垂;花被6片,2轮排列,长椭圆形,先端短尖或钝,淡黄色或黄绿色,具细微平行脉,内面并有淡紫色方格状斑纹。基部具腺体;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外向;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柱头3歧。蒴果卵圆形,有6条较宽的纵翅,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扁平,近半圆形,边缘具翅。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于山坡草丛,林下较阴处。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两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珠贝:完整的鳞茎,扁球形,直径1~2.5厘米,高1~1.5厘米。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略呈肾形,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个及干缩的残基。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弱,味苦。大贝(元宝贝):单瓣的肥厚鳞茎,略呈新月形,长2~4厘米,高1~2.5厘米,厚0.6~1.5厘米,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有淡棕色斑痕,内表面类似白色至淡黄白色。
性寒,味苦。归肺经、心经。
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用量4.5~9克,内服,或1.5克研末服。用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等。反乌头、草乌。
含甾醇类生物碱贝母素甲,即浙贝母碱、贝母素乙、浙贝宁、浙贝酮、贝母辛、异浙贝母碱、浙贝母碱苷、浙贝宁苷、浙贝丙、胆碱、鄂贝乙素素等,并含多种二萜类化合物。
①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9克,紫苏6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本品有镇咳、镇静、平喘、扩瞳、调节血压、镇痛、升高血糖、祛痰等作用。可扩张气管平滑肌,对加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可减慢心率;瞳孔扩张,抑制唾液分泌;可升高血糖等。
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弱者慎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赭石
赭石 zheshi
代赭石、铁朱、钉头赭石、赤赭石
Haematitum
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Haematite。
null
null
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亦产。
采挖后,除去杂石。
为豆状、肾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的扁平块状。暗棕红色或灰黑色,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有的有金属光泽。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体重,质硬,砸碎后断面显层叠状。气微,味淡。
性寒,味苦。归肝经、心经、肺经、胃经。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内服:煎汤,用量15~30克,打碎,先煎;研末,每次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一般生用,止血煅用。用于眩晕耳鸣、呕吐、噫气、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
①治五痫:代赭石30克,明矾60克。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下。(《古今医统》)
赭石可升高白细胞数,对肺及肝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肺线粒体蛋白质含量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增加,线粒体呈肿胀状态。
虚寒证及孕妇慎用。有毒性,不可久服。
掌叶半夏
掌叶半夏 zhangyebanxia
虎掌南星、虎掌、禹南星。
Pedate Pinellia Rhizome
null
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Pe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块茎。
多年生草本。块茎直径2~4厘米,周围生小块茎。叶1~3片或更多,趾状分裂,裂片5~11,披针形或长圆形。佛焰苞闭合,绿色,檐部稍内曲,花序轴顶端附属器线形,黄绿色;雄花在上,密集;雌花在下,与佛焰苞贴生,单侧着花;子房卵圆形。浆果卵圆形,花黄白色,藏于佛焰苞内。花期6~7月,果期9~11月。
生于林下、山谷或荒草丛中。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及长江以南各地。
秋季采挖,除去叶及须根,刮外皮,个大者切片,晒干或烘干。常晒至半干用硫黄熏,白天晒,晚上熏,直至全干。
扁平球形,扁平而不规则,由主块茎及多个附着的小块茎组成,类如虎类脚掌(故名虎掌),高1~1.2厘米,直径1.5~5厘米。表面淡黄色至淡棕色,每一块茎中心均有一茎痕,周围有麻点状须根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辛,味麻舌刺喉。
性温,味苦、辛。有毒。归肺经、肝经、脾经。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一般炮制后用,用量3~9克,煎汤内服。用治顽痰咳嗽、风痰眩量、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用治痈肿、蛇虫咬作伤。
含胡卢巴碱及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动物试验表明,水浸剂腹腔注射可对抗士的宁及咖啡因引起的惊厥,对破伤风所致的惊厥可推迟死亡时间。水煎液有祛痰作用,对大鼠有镇静作用,对小鼠有镇痛作用。二酮哌嗪类生物碱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null
null
尚不明确。
长春花
长春花 changchunhua
日日新、四时花、五色梅。
Madagascar Periwinkle Herb
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Catharathus roseus (L.) G.Don的干燥全草。
null
半灌木或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茎近方形,有条纹;节间长1~3.5厘米。叶对生,膜质,倒卵状长圆形,长3~4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浑圆,有短尖头,基部广楔形渐狭而成叶柄。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有花2~3朵,花5数;花萼萼片披针形或钻状渐尖,长约3毫米;花冠红色,高脚碟状,花冠筒圆筒状长2~6毫米,喉部紧缩,花冠裂片宽倒卵形,长、宽约1.5厘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上半部,但花药隐藏于花喉之内,与柱头离生;花盘由2片舌状腺体所组成,与心皮互生而较长,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柱丝状,柱头头状。蓇葖果2个,直立,平行或略叉开,长2~5厘米,直径约3毫米,外果皮厚纸质。种子黑色,长圆筒形,两端截形,具有颗粒状小瘤凸起。花期、果期几乎全年。
我国华东、中南、西南有栽培。
当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先切除植株茎部木质化硬茎,再切成长6厘米的小段,晒干。
全草长30~50厘米。主根圆锥形,略弯曲。茎枝绿色或红褐色,类圆柱形,有棱,折断面纤维性,髓部中空。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呈倒卵形或长圆形,长3~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圆,具短尖,基部楔形,深绿色或绿褐色,羽状脉明显;叶柄甚短。枝端或叶腋有花,花冠高脚碟形,长约3厘米,淡红色或紫红色。气微,味微甘、苦。以叶片多、带花者为佳。
性寒,味苦。无归经。
解毒抗癌,清热平肝。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内服:煎汤,5~10克;或将提取物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主治多种癌症,高血压,痈肿疮毒,烫伤。
本品含长春碱、长春新碱、环氧长春碱、长春花胺、长春尼宁、四氢鸭脚木碱等成分。
①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春花15克。水煎服。(《抗癌本草》)
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临床应用导致耐药瘤细胞的发生,从而使其化疗效果受到限制;降血压与扩血管;降血糖和降血脂;可使性成熟小鼠平均生育率降低,产下死鼠数明显增加,对于性未成熟小鼠生育时间明显推迟,具有较强的利尿作作用。
长春花用于癌症时,最好用其提取物静脉注射。
樟脑
樟脑 zhangnao
韶脑、潮脑、树脑。
Camphor。
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
null
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枝和叶均有樟脑味。叶互生,革质;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无毛,幼叶淡红色;脉在基部以上三出,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花被6裂,椭圆形,内面密生细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子房卵形,光滑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熟时紫黑色,基部为宿存、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花期4~6月,果期8~11月。
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主产于台湾、贵州、广西、福建等地。
一般在9~12月砍伐老树,取其树根、树干、树枝,锯劈成碎片(树叶亦可用),置蒸馏器中进行蒸馏,樟木中含有的樟脑及挥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却后,即得粗制樟脑。粗制樟脑再经升华精制,即得精制樟脑粉。将此樟脑粉入模型中压榨,则成透明的樟脑块。
纯品为雪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或无色透明的硬块。粗制品略带黄色,有光亮。在常温下容易挥发,点火能发出多烟而有光的火焰,气芳香浓裂刺鼻,味初辛酸,后稍凉。
性热,味辛,有毒。归心经、脾经。
开窍辟秽、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属开窍药。
每次0.1~0.2克,入散剂或酒溶化服;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用治痧胀腹痛、暑湿之邪所致腹痛闷乱、寒热、吐泻、疥癣湿疮、瘙痒溃烂。
为纯粹的右旋樟脑(d-Camphora),是莰类化合物。
①治一切风眼热痛:樟脑6克,冰片3克,薄荷9克,防风3克,将樟脑、冰片入碗内,薄荷、防风摊其上,将碗盖纸糊封口,文武火升之碗上,刮下用。(《心医集》仙子丹)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于高级中枢尤为显著;对循环性虚脱或急性心功能衰竭有强心作用;其水溶性代谢产物有明显的强心、升压和兴奋呼吸的作用;对皮肤有温和的刺激及防腐作用;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小剂量使胃感到温暖及舒适,大量则能产生恶心呕吐;并有轻微的祛痰作用。
内服不宜过量,气虚者及孕妇忌服。皮肤过敏者慎用。忌见火。
樟木
樟木 zhangmu
樟材、香樟木、吹风散。
Lignum Cinnamomi Camphorae
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的干燥木材。
null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灰黄褐色,纵裂。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枝无毛。叶互生;叶柄细,长2~3厘米,无毛;叶片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有时边缘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微有白粉,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圆锥花序腋生,长3.5~7厘米,花两性,长约3毫米,绿白色或黄绿色;花梗长1~2毫米;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内面密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长约2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箭头形,位于最内轮;子房球形,直径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果实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径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毫米,先端平截,直径达4毫米,花期4~5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或沟谷,常栽培于低山平原。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
种植5~6年成材后,通常于冬季砍收树干,锯断,劈成小块,晒干。
本品为形状不规则的段或小块。外表红棕色至暗棕色,纹理顺直。横断面可见年轮。质重而硬。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味辛有清凉感。以块大、香气浓郁者为佳。
性温,味辛。归脾经、肝经。
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通络。属温里药。
内服:煎汤,10~20克;或研末,3~6克。外用:适量,煎水洗。主治风寒感冒,胃寒胀痛,寒湿吐泻,风湿痹痛,脚气,跌打伤痛,疥癣风痒。
主要含d-樟脑、桉油精、黄樟油醚,尚含樟脑醇、樟脑酮等成分。
①治胃寒胀痛:樟木15克,煎水两碗服。(《香港中草药》)
抑菌试验证明,叶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皮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具有防虫防蛀作用;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产生显著的平喘作用,同时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
孕妇禁服。
樟柳头
樟柳头 zhāng liǔ t&oacute;u
广东商陆、观音姜、毛姜。
Costus speciosus (Koen.) Smith.
null
姜科植物闭鞘姜的根茎。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3米。根茎块状,横生。茎基部近木质。单叶,螺旋状排列,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钝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全缘,平行羽状脉由中央斜出,叶背密被绢毛;叶鞘闭合。穗状花序椭圆形,顶生;苞片覆瓦状排列,卵形,红色,具厚而锐利的短尖头,每苞片内有花1朵。花冠管短而大,裂片近等长,白色或微带红色,唇瓣宽倒卵形,顶端具裂齿,呈皱波状;雄蕊花瓣状,上面密被短柔毛,白色,基部橙红色。蒴果稍木质,鲜红色。种子黑色,光亮。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阴湿林缘、灌木丛中、山沟林下。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
9~10月采挖,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
多为纵切、斜切或横切薄片,边缘弯曲不平,长3~6厘米,直径1~2.5厘米,厚0.2~0.4厘米。外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可见稀疏环节及须根痕。切断面灰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纤维束及维管束呈点状散在。体轻,质松而韧,不易折断。气微,味微苦。
辛,寒。有小毒。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实验表明,根茎液汁对离体子宫有引起痉挛作用;挥发油具有抑菌作用;醇水提物能抑制病毒;所含皂苷元对大鼠有抗炎作用。
用量3~6克,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用治水肿鼓胀、淋证、白浊、痈肿恶疮。
根茎和种子含皂苷、酚性成分、有机酸及糖,另含去氢闭鞘姜内酯、&beta;-谷甾醇葡萄糖苷。
null
null
null
泽泻
泽泻 zexie
水泽、如意菜、水白菜、水泻、芒芋、泽芝、天鹅蛋。
oriental waterplantain rhizome。
null
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var. orientalis(Sam.) Juzep.的块茎。
多年生沼泽植物。地下有块茎,球形,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基生,叶片椭圆形至卵形,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花茎由叶丛中生出,总花梗,轮生,集成大型的轮生状圆锥花序;小花梗长短不等,伞状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尖锐;萼片3,绿色,广卵形;花瓣3,白色,倒卵形,较萼短;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侧扁,花柱侧生。瘦果多数,扁平,倒卵形,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浅沼泽地或水稻田中,喜温暖气候,多栽培于潮湿而富含腐殖质的黏质土壤中。
冬季采挖块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摘去须根及粗皮。
类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7厘米,直径3~5厘米。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显淡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凹陷,并散有众多凸起的须根痕,于块茎底部尤密。质坚实,破折面黄白色,颗粒性,可见多数细孔,并可见纵横散生的棕色维管束。气微香.味微苦。
性寒,味甘、淡。归肾经、膀胱经。
利小便、清湿热。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用量6~13克。用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等。
含有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包括泽泻醇A、泽泻醇B、泽泻醇C、23-乙酰泽泻醇B、泽泻薁醇、泽泻奠醇氧化物、泽泻二萜醇及泽泻醇A酸酯、泽泻醇B酸酯、泽泻醇C酸酯等。并含胆碱、卵磷脂和一种磷脂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泽泻醇A24-醋酸酯、泽泻醇B23-醋酸酯的含量。
①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15克。上为细末,煎服9克,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保命集》白术散)
有利尿、调节血脂、抗肾结石形成、降血压、抗脂肪肝、抗动脉粥样化、抗肾炎活性等药理作用。在大白鼠的利尿试验中,发现冬季产的泽泻利尿效力大,生泽泻、酒炙、麸炒泽泻均有利尿作用,而盐泽泻无利尿作用。
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泽漆
泽漆 zeqi
五朵云、五盏灯、一把伞、五风草、九头狮子草、倒毒伞。
Herba Euphorbiae Helioscopiae。
大戟科植物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L.的全草。
null
一或二年生草本。全株含白色乳汁。茎丛生,基部斜升,紫红色,上部淡绿色。叶互生;无柄或因突然狭窄而具短柄;叶片倒卵形或匙形,先端钝圆,有缺刻或细锯齿,基部楔形,两面深绿色或绿色,被疏长毛,下部也小,开花后脱落。杯状聚伞花序顶生,伞梗5,伞梗基部具5片轮生叶状苞片,与下部叶同形而大;总苞杯状,先端4浅裂,裂片钝,腺体4,盾形,黄绿色;雄花10余朵;雄蕊1,下有短柄,花药歧出,球形;雌花1,位于花序中央,子房3室,有长柄,伸出花序外,花柱3,柱头2裂,蒴果球形,光滑。种子褐色,卵形,有明显凸起网纹,具白色半圆形种阜。花期4~5月,果期5~8月。
生于山沟、路旁、荒野及湿地。我国除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
4~5月开花时采地上部分,晒干。
长约30厘米。茎光滑无毛,多分枝,表面黄绿色,基部紫红色,具纵纹。叶互生,无柄,倒卵形或匙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或突然狭窄,边缘在中部以上具细锯齿;茎顶部有5片轮生叶状苞片,与下部叶相似。多歧聚伞花序顶生,有伞梗;杯状花序钟形,黄绿色。蒴果无毛。种子卵形,有凸起网纹。气酸而特异,味淡。
性微寒,味辛、苦。有毒。归大肠经、小肠、脾经。
利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杀虫。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用量3~9克,煎服,或熬膏,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或研末敷。用治水气肿满、痰饮咳嗽、疟疾、菌痢、瘰疬、结核性瘘管、骨髓炎。
含槲皮素-5,3.二-D-半乳糖苷、槲皮素、槲皮素-3-双半乳糖苷、金丝桃苷等黄酮类。还含菜豆凝血素、泽漆醇、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另含泽漆双环氧萜A、泽漆双环氧萜B、泽漆双环氧萜C、泽漆双环氧萜D、泽漆双环氧萜E及泽漆萜等萜类。
①治心下有物大如杯,不得食者:葶苈(熬)60克,大黄60克,泽漆120克。捣筛,蜜丸,和捣干杵。服如梧桐子大二丸,日三服,稍加。(《补缺肘后方》)
有镇咳和祛痰、抗癌作用,在临床上对结核病有一定的疗效,对皮肤、黏膜有很强的刺激性作用。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泽漆所含槲皮素-3-双半乳糖苷和金丝桃苷均有镇咳作用,其祛痰作用可能与抑制酸性粘多糖有关。泽漆对小鼠S180、小鼠S37、小鼠白血病L160。等瘤株均有抑制作用。
气血虚者和脾胃虚者慎用。
泽兰
泽兰 zelan
地瓜儿苗、地笋、提娄、虎兰、蛇王草。
Lycopi Herba
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的地上部分。
null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余。根茎横走,呈圆柱形,浅黄白色。茎直立,四棱形,不分枝,沿及节上有白色细软毛。叶交互对生,具极短柄或近于无柄;叶片披针形,先端长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锐齿,并有缘毛,上面密被细刚毛状硬毛,下面具凹陷的腺点,在肋及脉上被刚毛状硬毛。轮伞花序腋生,无梗,多花密集;花萼钟形,先端5齿裂,具刺尖头,边缘有毛;花冠钟形,白色,稍露出于花萼,外面在冠檐上具腺点,内面在喉部具白色短柔毛,冠檐不明显二唇形,上唇近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子房长圆形,4深裂,花柱伸出于花冠外,柱头2裂。小坚果倒卵圆状三棱形,暗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分于沼泽地、山野低洼地沟边潮湿处、溪流沿岸的灌木丛或高大草丛中;亦有少量栽培。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于夏、秋季茎叶生长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去净泥沙,晒干(以阴干为好)。或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喷水稍润,切段晒干。
茎呈方柱形,少分枝,四面均有浅纵沟,长50~100厘米,直径2~5毫米;表面黄绿色或稍带紫色,节处紫色明显,有白色茸毛;质脆,易折断,髓部中空。叶对生,多皱缩,展开后呈披针形或长圆形,边缘有锯齿,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下表面有棕色腺点,两面均有短毛。花簇生于叶腋成轮状,花冠多脱落,苞片及花萼宿存。气无,味淡。以质嫩、叶多、色绿者为佳。
性微温,味苦。归肝经、脾经。
行血利尿、散郁舒肝。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有增强子宫收缩、抗凝血、改善血瘀症等主要药理作用。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疼、身面浮肿、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煎汤内服。用量4.5~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
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鞣质,经气质联用鉴定46种成分;还含三萜化合物、熊果酸、葡萄糖、泽兰糖、虫漆蜡、白桦脂酸等成分。
①治经闭腹痛:泽兰、铁刺菱各9克、马鞭草、益母草各15克,土牛膝3克。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有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血液凝固、强心作用。
血虚无瘀者慎服,孕妇禁服。
皂角刺
皂角刺 zaojiaoci
天钉、皂针、皂荚刺、天丁明、皂角针。
Gleditsiae Spina
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
null
乔木。高达15米,刺粗壮,圆锥形,常分枝。羽状复叶簇生,小叶6~14,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3厘米,边缘有细齿。总状花序腋生,花杂性,花萼4,花瓣4,黄白色,雄蕊6~8枚,子房沿缝线有毛。荚果扁平长条形刀鞘状,熟时紫棕色,有时外被白色蜡粉。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边、沟旁、村舍旁的向阳处,多栽培。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全年均可采收,直接干燥,或趁鲜切片后干燥。
药材商品包括主刺及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3~15厘米或更长,直径0.3~1厘米;分枝刺长1~6厘米,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厘米,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性温,味辛。归肝经、胃经。
消肿托毒、排脓、杀虫。属杀虫止痒药。
用量3~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醋蒸取汁涂患处。用治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痈疽肿毒,脓未成者常与穿山甲同用。痈肿初起常加配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类的中药,如金银花、甘草、乳香、没药等;若体虚脓成难溃者,配黄芪、当归托毒排脓,促其溃破。或单用与老母鸡同煮食。另治产妇乳汁停滞,配柴胡、白芷、漏芦、王不留行以通乳消肿。加米醋熬浓汁可外涂治顽癣。
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槲皮素、非瑟素、黄颜木素、无色花青素、棕榈酸等成分。
①治乳痈:皂角刺(半烧带生)15克,真蚌粉9克。上药研细。每服3克,酒调下。(《仁斋直指方》)
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肉瘤-180的抑制率为32.8%。
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皂角
皂角 zaojiao
大皂角、皂荚、大皂荚、悬刀、鸡栖子。
Gleditsiae Sinensis Fructus。
null
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成熟果实。
落叶乔木。树干及枝有单生或分枝的刺,刺粗壮,红褐色。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8对;小叶片近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杂性;花萼钟状,裂片4;花冠左右对称,淡黄色,花瓣4,卵形或椭圆形;雄蕊6~8枚;子房条形,胚珠多数。荚果长条形,扁平,表面红棕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被白色蜡质粉霜。种子多数,长椭圆形,扁平,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林丛。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于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去净杂质,干燥。
长条形而扁,或稍弯曲。表面不平,红褐色或紫红色,被灰白色粉霜,擦去后有光泽,两端略尖,质坚硬。剖开后呈浅黄色,内含多数种子。种子扁椭圆形,外皮黄棕色而光滑,质坚。气味辛辣。
性温,味辛、咸。有小毒。归肺经、大肠经。
开窍祛痰、散结消肿、润燥通便。属涌吐药。
用量1~1.5克,多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熬膏贴患处。用治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含多种皂苷,种子含脂肪油。另含非瑟素、黄颜木素、白桦脂酸、白桦醇、木栓酮等成分。
①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角240克(刮去皮,用酥炙)末之,蜜丸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皂荚丸)
抗菌。毒性:有溶血作用及其他组织细胞毒作用,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实验表明,皂苷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产生祛痰作用;尚刺激胃肠黏膜产生腹泻,腐蚀胃黏膜产生吸收中毒;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体虚、孕妇及咯血、吐血患者忌服。
芸薹子
芸薹子 nantianzhuye
油菜籽、芸苔子、芸薹籽。
Semen Brassicae Campestris
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rt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null
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无毛,微带粉霜。茎直立,粗壮。基生叶长10~20厘米,大头羽状分裂,顶生裂片圆形或卵形,侧生裂片5对,卵形;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均有硬毛,有缘毛,上部茎生叶提琴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两侧有垂耳,全缘或有波状细齿。总状花序生枝顶,花期伞房状,萼片4,黄带绿色;花瓣4,鲜黄色,倒卵形或圆形,长3~5毫米,基部具短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8~9毫米,短雄蕊6~7毫米,花丝细线形,子房圆柱形,长10~11毫米,上部渐细,花柱明显,柱头膨大成头状。长角果条形,长3~8厘米,宽2~3毫米,先端有9~24毫米的喙,果梗长5~1 5毫米。种子球形,直径约1.5毫米,红褐或黑色,近球形。花期3~5月,果期4~6月。
为栽培植物,喜肥沃、湿润的土地。主产区是长江流域和西北。
4~6月间,种子成熟时,将地上部分割下,晒干,打落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种子近球形,直径1.5~2毫米。表面红褐色或棕黑色,放大镜下观察其有网状纹理,一端具黑色圆点状种脐。破开种皮内有子叶2片,肥厚,乳黄色,富油质,沿中脉相对摺,胚根位于2纵摺的子叶之间。气微,味淡。以籽粒饱满,色泽光亮者为佳。
性平,味辛、甘。归肝经、大肠经。
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润肠通便。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内服:煎汤,用量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主治产后恶露不尽,瘀血腹痛,痛经,肠风下血,血痢,风湿关节肿痛,痈肿丹毒,乳痈,便秘,粘连性肠梗阻。
主要含葡萄糖芜菁芥素、葡萄糖异硫氰酸戊-4-烯-酯、前告伊春,又含脂肪油、蛋白质、芸香苷、菜子固醇、22-去氢菜油固醇及多种氨基酸。
①治痔漏肠风:用芸薹子120克为末,用好酒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酒送下,日进一服。(《普济方》)
有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另本品含植物油量多,有润肠通便功效。
阴血虚,大便溏者禁服。
云南草蔻
云南草蔻 y&uacute;n n&aacute;n cǎo k&ograve;u
滇草蔻、小草蔻、野砂仁。
Alpinia blepharocalyx K.Schum.
null
姜科植物云南草蔻的种子团。
直立草本,高达3米。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具短尖头,基本渐狭而对称,叶面深绿色,无毛,叶背淡绿色,密被长柔毛。叶舌全缘,先端具睫毛。总状花序顶生,小苞片脆壳质,内包1朵花,花时脱落;花稀疏;花冠管上部淡红色,下部微黄绿色,喉部被短柔毛,裂片近等长,白色;唇瓣除顶部黄色具红色条纹外,其余均红色。蒴果椭圆形,熟时黄绿色,幼时被棕黄色粗柔毛。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于沟谷、河边、林缘阴湿处或草丛中。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
7~8月果将熟时采收,晒至7~8成干,剥去果皮,晒至足干。
圆球形或略扁,直径1.5~2厘米。表面灰黄棕色,每瓣种子9~16枚,密集成团。种子呈锥状四面体,外侧背面稍隆起,长5~6毫米,直径3~4毫米。质硬,断面灰白色,油性。气香,昧辛、微苦。
辛,温。
燥湿,驱寒,暖胃,健脾。
用量3~6克,煎服。用治寒湿阴滞脾胃、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等。
含挥发油1.2%~2%。从种子中分离出云南草蔻素B、表云南草蔻素B、云南草蔻素C、表云南草蔻素C、云南草蔻素D及表云南草蔻素D等6个新化合物。
null
null
null
粤丝瓜络
粤丝瓜络 yuesigualuo
天丝瓜、蛮瓜、瓜络、广东丝瓜络、粤砌瓜。
Luffa acutangula Roxb.
葫芦科植物棱角丝瓜Luffa Acutangula (Linn.) Roxh.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null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细长,柔弱,有角棱,粗糙或棱上有粗毛,卷须稍被2~4分叉的毛。叶互生,叶柄多角形,具柔毛;叶片轮廓三角形或近圆形;掌状3~7裂,裂片三角形,基部心形,顶端渐尖或锐尖,边缘具细齿,主脉3~5,幼时有细毛,老时粗糙而无毛。花单生,雌雄同株;雄花聚成总状花序,先开放;雌花单生;花萼绿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外面被细柔毛;花冠黄色、淡黄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阔倒卵形,边缘波状;雄花雄蕊5枚,花药2室,多回折曲状,花丝分离;雌花子房下位,长圆柱状,柱头3,膨大。瓠果长圆柱状,常下垂,幼时肉质,绿而带粉白色,有纵向浅花沟或条纹,成熟后黄绿色,内有坚韧的网状丝络。种子长卵形,扁压,黑色,边缘有狭翅。花期5~7月,果期6~9月。
原产于印度。广东及海南、广西等省区均有栽培,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常有种植。
秋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搓去外皮及果肉。或浸泡于水中,待果皮及果肉腐烂后取出,洗净,剪去两端,拍打去种子,晒干。
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多呈长棱状长圆筒形,略弯曲。表面淡黄白色。体轻,质韧,有弹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呈空洞状。气微,味淡。
性平,味甘。归肺经、胃经、肝经。
除湿火,通脉络。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用量4.5~9克,煎服。用于湿火伤筋络之胸胁胀痛、筋络疫痛、关节不利,妇女血脉壅滞之乳汁不通。
含木聚糖、甘露聚糖及半乳聚糖等。
治肛门酒痔:砌瓜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本草纲目》)
主要具有抗炎、抗菌作用。能显著降低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故有抗炎作用。
尚不明确。
月季花
月季花 yuejihua
月月红、四香春、月贵花。
Rosae Chinensis Flos
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的花。
null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茎枝有钩状皮刺或近无刺。小叶3~5,少数7,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无毛;叶柄、叶轴散生皮刺和短腺毛;托叶大部和叶柄合生,边缘有睫毛状腺毛。花常数朵聚生或单生;萼裂片卵形,羽状分裂,边缘有腺毛;花瓣5或重瓣,红色或粉红色,很少白色;雄蕊多数,着生于花托边缘的花盘上;雌蕊多数,有毛,包于花托内。蔷薇果卵形或梨形,黄红色,内有多数瘦果,萼宿存。花期5~9月,果期8~11月。
野生于山坡、路旁。全国各地大多有栽培,主产于江苏、山东、山西、湖北等地。
夏、秋季节择晴日清晨露水干后采摘花蕾或半开放的花,及时摊开,阴干或低温干燥。
花蕾多呈卵圆形或类球形,花朵多呈圆球形,直径1~1.5厘米,有的杂有散碎花瓣。花托倒圆锥形或倒卵形,长5~7毫米,直径3~5毫米,棕紫色,基部较尖,常常带有一花梗。萼片5枚,先端尾尖,大多向下反折,短于或等于花冠,背面黄绿色或橙黄色,有疏毛,内面被白色绵毛。花瓣5片或重瓣,覆瓦状排列,长2~2.5厘米,宽1~2.5厘米,紫红或淡红色,脉纹明显。雄蕊多数,黄棕色,卷曲,着生于花萼筒上。雌蕊多数,有毛,花柱伸出花托口。体轻,质脆,易碎。气清香,味微苦涩。
性温,味甘。归肝经。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用量1.5~4.5克,煎服或外用。用治肝气郁结而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胸腹胀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痈疽肿毒及瘰疬等。不宜久煎;用量不宜过大,过量可引起腹痛,多服久服可引起便溏腹泻。孕妇亦当慎用;
主要含挥发油,大部分为萜醇类化合物。另含橙花醇、牻牛儿醇、香茅醇、没食子酸等成分。
①治月经不调:鲜月季花15~21克,开水泡服。(《泉州本草》)
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已分离出其抗真菌的有效成分是没食子酸。
不宜久服,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远志
远志 yuanzhi
细叶远志、小草、葽绕、棘葾、苦远志、小鸡眼。
Polygalae Radix。
null
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的根。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圆柱形而长。叶互生,线形或狭线形,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淡蓝紫色;萼片5,外轮3片小,内轮2片花瓣状;花瓣3,一片较大,先端有丝状附属物;雄蕊8枚,花丝基部合生成鞘。蒴果扁平,倒圆心形,无睫毛,边缘有狭翅。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干燥沙质草地。主产于山西、陕西、吉林、河南等地。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圆柱形,略弯曲,长3~15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性温,味苦、辛。归心经、肾经、肺经。
安神益智、祛痰、消肿。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用量3~9克,水煎服。用治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含多种三萜类皂苷,主要有远志皂苷A、B、C、D、E、F、G,由细叶远志皂苷元等与不同的糖结合而成,皂苷以皮部含量最多。另含细叶远志皂苷、细叶远志素、远志咕吨酮I、远志咕吨酮Ⅱ,1,6-二羟基.3,7-二甲氧基咕吨酮、α-菠固醇、豆固醇、远志皂苷、西伯利亚远志糖、细叶远志定碱、细叶远志素等。
①治阑尾炎:黄柏30克,远志20克。煎汤(先煎远志10分),温服。(《吉林中医药》1987,(2):16)
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因含皂苷,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性的支气管分泌物增加而有祛痰作用。提取物给动物狗口服,可促进气管分泌。此外,尚有降压和抑菌、中枢镇静与抗惊厥作用;祛痰;降压;溶血;收缩子宫;抑菌;抗突变等作用。
阴虚火旺、脾胃虚弱者慎服。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芫荽子
芫荽子 yuansuizi
胡荽、香菜、香荽、胡荽子。
Fructus Coriandri。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L.)的种子。
null
一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有强烈香气,根细长纺锤形,多须根。茎直立,有棱纹。叶互生,基生叶1~2回羽状分裂,裂片广卵形,扇形半裂,基部楔形,茎生叶2~3回羽状细裂,小裂片线形。复伞形花序,顶生或叶对生,伞幅2~8,无总苞,小总苞片数枚,线形,小伞梗4~10,花白色或淡红色,花萼先端5齿裂,花瓣5,在伞形花序外缘的花瓣呈辐射状。双悬果圆形,光滑,熟时不分开。花期4~7月,果期7~9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全年可采,切段晒干。夏季采果实,去杂质,晒干。
类圆球形,直径2~4毫米。表面浅黄棕色至黄棕色,有不甚明显而呈波浪形弯曲的初生棱脊10条及较为明显的纵直的次生棱脊10条,两者相间排列,顶端残存极短的柱头及萼齿5片;基部有时可见短果柄或果柄痕。质较坚硬。气香,味微辣。
性平,味辛。归肺经、胃经。
发表透疹、健胃。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用量10~15克,煎汤;鲜用30~60克。用治麻疹不透、感冒无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叶含香柑内酯、欧前胡内酯、东莨菪碱、伞形花内酯、花椒毒粉。地上部分含芫荽异香豆精、二氢芫荽异香豆精、芫荽异香豆酮。全草含芸香苷、异槲皮素、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酐、维生素C。还含有挥发油。
①治巴达干、赫依性胃肠用鸣,消化不良:芫荽子15克,土木香,木香各9克。制成煮散剂。每次1.5~3克,每日2次,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三味芫荽子汤)
芫荽子可降低小鼠链脲霉素性糖尿病的高血糖水平,降低体重消失率,它不影响血浆用胰岛素的降低,能阻止小鼠链脲霉素性糖尿病的发展。
有火热者禁服。
芫花
芫花 yuanhua
芫、赤芫、芫条花、败花、头痛花、野丁香花。
Genkwa Flos。
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
null
落叶灌木,高达0.3~1米。枝条稍带黄绿或紫褐色,幼时有绢状柔毛。叶对生、近对生或偶互生,叶柄短,长约2毫米,有灰色短柔毛。叶卵圆形、椭圆形、长椭轴流或卵状披针形,长3~4(~6)厘米,宽(0.5~)1~2厘米,纸顷,下面有绢状柔毛,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先端尖,侧脉5~7对。花先叶开放,以侧生为多,常具3~7(~15)花,花序梗短,花无味,花梗短,被灰黄色柔毛。花萼淡紫色,筒状,先端4裂,裂片卵形或长圆形,雄蕊8,生于花被筒内面,上下2轮,下面一轮生于萼筒中部,上面一轮生于萼筒喉部,花丝短,子房倒卵形,外密生黄色柔毛,花柱极短或无花柱,柱头头状。核果白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
生于海拔300~1000米的山坡灌木丛中、路旁或疏林下,也有栽培于庭园中。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及贵州、四川等地区。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常3~7朵簇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呈棒槌状,多弯曲,长1~1.7厘米,直径约1.5毫米,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气微,味甘、微辛。
性温,味苦、辛。归肺经、脾经、肾经。
泻水逐饮,外用杀虫疗疮。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峻下逐水药。
用量1.5~3克。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克,一日1次。外用适量。用治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痈肿,冻疮。
花与花蕾含二萜原酸酯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中含大量脂肪酸,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约占总油量的60%。另含芫花酯、芫花醇、芫花素、瑞香素、落叶松脂素等成分。
①治卒得咳嗽: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枣十四枚,煎令汁尽。一日一食之,三日讫。(《肘后方》)
具有终止妊娠、收缩子宫张力、抗肿瘤、利尿、增加肠蠕动、镇咳、祛痰、扩张乳腺血管、抗菌等作用。
体质虚弱,或有严重心脏病、溃疡病、消化道出血及孕妇禁服;用量宜轻,逐渐增加,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不宜与甘草同用。
元宝草
元宝草 yu&aacute;n bǎo cǎo
对月草、合掌草、穿心草、叶抱枝。
null
null
藤黄科植物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的全草。
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茎圆柱形,基部木质化。叶对生,基部连合为一体,茎贯穿其中,叶两端略向上斜呈元宝状,长椭圆状披针形,两叶长6~13厘米,宽1.5~2.5厘米,两面散有黑色斑点及透明油点。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线形;萼片5,散有油点及黑色斑点;花瓣5,黄色;雄蕊多数,基部合成3束;花柱3。蒴果卵圆形,3室,具囊状黄褐色腺点。种子具显著纵棱及细密横皱纹。花果期全年。
生于山坡草丛、旷野、路旁。分布于河南、江苏、安徽等长江流域省区。
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全株光滑无毛,长30~80厘米。根细圆形,稍弯曲,长5~15厘米,淡棕色。茎圆柱形,直径2~5毫米,表面光滑,棕红色或黄棕色,质坚硬,断面中空。单叶对生,两叶基部连合为一体,茎贯穿其中;叶多皱缩破碎,薄纸质,展平后呈长椭圆形,上面灰绿色或灰棕色,下面灰白色,有多数黑色腺点。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蒴果卵圆形,红棕色。种子小,多数。气微,味淡。
性寒,味辛、苦。
止血,通经活络,解毒。
用量9~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孕妇忌服。临床上配墨旱莲、虎杖,水煎服用治吐血、咯血和衄血。配益母草、金锦香根等,水煎,黄酒为引,月经前每日l剂,连服5剂,治疗月经不调。全草加水和酒各半煎服,渣外敷,治疗跌打损伤、腰腿冷痛。鲜草捣烂外敷可治痈疮疔毒,毒蛇咬伤。
含金丝桃素。全草在湖北、湖南作刘寄奴用。
null
null
暂缺。
预知子
预知子 yuzhizi
八月札、八月炸、八月瓜、燕覆子、八月楂、压惊子、拉拉果。
Akebiae Fructus。
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或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lmb.)Koidz.var.austalis(Diels)Rehd.的近成熟果实。(本文以木通为例,右图亦为木通)
null
落叶木质藤本,茎、枝均无毛。掌状复叶,通常3~5叶簇生于枝端,或互生,小叶5,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顶端钝圆、微凹或具短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雄花生于上部,雄蕊6枚;雌花花被片紫红色,具6个退化雄蕊,心皮分离,3~12。果实肉质,长卵形,成熟后沿腹缝线开裂;种子多数,卵形,黑色。花期4~5月,果实成熟期8月。
野生于山坡或山谷疏林间。分布于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夏、秋季果实将变黄时摘下,原个或剖开两半,晒干。
卵圆柱形,稍弯曲,长3~8厘米,直径2.5~3.5厘米。顶端钝,基部具果柄痕。表面浅黄棕色或土棕色,皱缩,成熟者皱纹较粗而疏,未成熟者皱纹细密。果皮厚,粗糙,显颗粒性。剥开内有种子多数,密集于絮状果瓤中,种子圆形、长圆形或卵形,略扁平,红棕色或黑棕色,有光泽,具细密皱纹。气微清香,味淡而涩。
性寒,味苦。归肝经、胆经、胃经、膀胱经。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用量5~30克,煎服;大剂量可用30~60克;或浸酒。用治肝胃气痛、胃热不思食、腰痛、胁痛、疝气、痛经、子宫下垂、烦渴、输尿管结石。临床与尿珠子同用,治疗输尿管结石有较好疗效。
含糖类、齐墩果酸、木通皂苷stc等成分。
①治中寒腹痛、疝痛:预知子30克、小茴香12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癌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乳腺癌及消化系统癌症。
凡脾虚作泄泻者勿用,孕妇慎服。
郁李仁
郁李仁 yuliren
乌拉奈仁、小李仁。
Pruni Semen
蔷薇科植物欧李Prunus humilis Bge.的种子。
null
落叶灌木,直立。树皮灰褐色,多分枝,小枝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短,长约2毫米,托叶2,线形,呈篦状分裂,早落;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少有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无毛或在脉间被微毛。花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或2朵并生,具花柄,无毛;花萼钟状,萼片5,边缘具浅乳突状锯齿;花瓣5,白色或近粉红色;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蕊1枚,子房1室。核果近球形,鲜红色,核近球形或倒卵形,顶端微尖,表面有1&mdash;3沟。种子卵形。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于荒山坡或固定的沙丘边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破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长卵圆形或卵圆形,长5~8毫米,直径3~5毫米。表面浅棕色或黄棕色。顶端尖,基部圆,尖端一侧有一线形种脐,基部合点圆形,直径约0.7毫米,在此点散出多数棕色维管束纹理。种皮薄,内面贴有白色半透明的残余胚乳,子叶2片,乳白色,富有油质。气微,味微苦。
性平,味辛、苦、甘。归脾经、大肠经、小肠经。
缓泻、利尿。属泻下药分类的润下药。
用于治疗大便秘结、水肿、尿少等症。用量3~9克。
本品主要含苦杏仁苷、郁李仁苷A、郁李仁苷B、山柰苷、野蔷薇苷A、野蔷薇苷IR-A、野蔷薇苷IR-B、熊果酸。
①治水气,四肢浮肿,上气喘急,大小便不通:郁李仁、杏仁(炮,去皮、尖)、薏苡仁各30克。为末,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时,米饮下。(《卫生易简方》)
薄层色谱法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均具鉴定意义;郁李仁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皂苷类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提取的蛋白质成分IR-AI和IR-B静脉注射有抗炎镇痛作用。
脾虚泄泻者禁服,孕妇慎服。
郁金
郁金 yujin
莪芩、桂郁金、毛莪术、黄丝郁金、绿丝郁金。
Curcumae Radix
null
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rcenyujin Y.H.Chenet C.Ling、姜黄Curcuma longaL.、广西莪术Curcui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 pha eocaulis Val.的块根。(右图为药材温郁金)
郁金:植株高0.8~1.6米,根茎切面浅黄色.外皮浅白色。肥厚,卵圆形。根端具纺锤形块根。叶柄长约30厘米,叶片绿色,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5厘米,宽14~22厘米,两面无毛,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先端渐尖戒短尾状。穗状花序于根茎处先叶抽出,长20~30厘米,冠部苞片淡红色.长圆彤,长5~8厘米,先端急尖,中下部苞片绿色,卵形,长3~5厘米,花萼白色,长1~1.2厘米。花冠白,花冠管长约28厘米,喉部有白柔毛,花冠裂片长约1.5厘米,宽约1.2厘米,侧生雄蕊黄色,花瓣状,长圆形,长约1.7厘米,唇瓣反折,黄色,中间棕黄色,倒卵圆形,长约2 2厘米,先端微凹。花丝短,花药基部有2距,子房密被毛。花期5~6月。
分布于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厘米,直径1.2~2.5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性寒,味辛、苦。归肝经、心经、肺经。
活血止痛、行气化疥、清心解郁、利胆退黄。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用量3~9克,煎服,用治经闭痛经、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胸腹胀痛、刺痛。
有挥发油,主要含芳樟醇、樟脑、丁香烯、莪术二酮、胡萝卜苷等。
①治妇人胁肋胀满,因气逆者:郁金、木香、莪术,牡丹皮。白汤磨服。(《本草汇言》引《女科方要》)
增强免疫功能,具有中枢神经抑制效应,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抗肝损伤,抗孕作用,提高脾脏cAMP含量;水溶性部分对小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其水浸剂(1:3)在试管中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禁服,孕妇慎服。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玉竹
玉竹 yuzhu
玉术、玉竹参、连州竹、玉竹面。
Polygonati Odorati Rhizoma。
null
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的根茎。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圆柱形略扁,肉质,淡黄白色,有结节,密生多数须根。茎单一,向一边倾斜。叶互生,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叶背有白粉,平滑或脉上有乳突;叶柄短或几无柄。花1~4朵腋生,于一侧下垂;花被管状,黄绿色至白色,顶端6裂;雄蕊6枚,花丝丝状,近平滑至具乳头状突起;子房上位,3室。浆果球形,成熟时蓝黑色,具种子7~9粒。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于山野林下阴湿处。分布于广东、湖南、江苏、安徽等地及我国东北地区。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及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粘。
性微寒,味甘。归肺经、胃经。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用量6~12克,煎服、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熬膏涂。用治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主含甾体皂苷,多为甾体螺旋皂苷和五环甾醇的糖苷。并含多糖、黄酮及其糖苷以及多种蒽醌类化合物。甾体皂苷有黄精螺甾醇、黄精螺甾醇苷、黄精呋甾醇苷等;多糖为玉竹多糖;黄酮及其糖苷有槲皮苷、山柰酚及其葡萄糖苷等;此外,尚含氨基酸、牡荆素、α-荜澄茄油烯、异丙基肉豆蔻酸酯和多种微量元素。
①治肺热咳嗽:玉竹12克,杏仁9克,石膏9克,麦冬9克,甘草6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煎剂或酊剂,小剂量使离体蛙心收缩增强,大剂量使心跳减弱甚至停跳。煎剂(20%)使蛙后肢血管灌流的血管收缩。给大鼠灌服浸剂,对肾上腺素、葡萄糖及四 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均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中水溶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对链脲霉素高血糖小鼠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
痰湿气滞者禁服,脾虚便溏者慎服。
玉叶金花
玉叶金花 Yuyejinhua
凉口茶、仙甘藤,蝴蝶藤,蜻蜓翅,生肌藤,大凉藤,白叶子,土甘草,山甘草,白纸扇。
Caulis Et Radix Mussaendae Pubescentis。
为茜草科植物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Ait. f.的根、枝、叶或全株。
null
攀援灌木。小枝被平伏的短柔毛。叶对生,有时近轮生,膜质或薄纸质,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近无毛或被疏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叶柄长2~8毫米,被粗柔毛。托叶三角形。花序顶生,稠密,聚伞花序,总花梗长8~11毫米,有时极短。苞片条形,被长柔毛。花梗极度短,萼管陀螺形,长3~4毫米,外面被柔毛,萼檐裂片线形,比萼管长2倍以上。基部被毛稍密,渐向上稀疏,花瓣状裂片广椭圆形,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收狭,具柄,两面被柔毛,有纵脉5~7条;雄蕊5,长于花冠管喉部,花丝短,子房下位,2室。浆果近球形,肉质,长8~10毫米,宽6~7.5毫米,被疏柔毛,聚集成团,干后黑色。花期春夏季,果期秋冬季。
生于较阴的山坡、灌木丛、河谷、林旁或路边。长江以南各省区有分布。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泥上、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茎圆柱形,直径3~7毫米,表面棕色,具细纵纹、点状皮孔及叶痕。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或淡黄绿色,髓部明显,白色,气微,味淡。
性凉,味甘、微苦。归肝经、脾经。
清热疏风,凉血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主治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肾炎。
玉叶金花茎中含海恩西阿苷元,玉叶金花苷A、B、C、M。还含β-谷甾醇、豆甾醇,咖啡酸,阿魏酸,山栀苷甲酯以及阿江榄仁酸。叶中古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豆甾醇,高级脂肪酸,以及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和山栀苷甲酯等。
①感冒发热:玉叶金花30克,马兰30克,水煎服。(《贵州民间草药》)
1.玉叶金花的枝叶,福建民间有用其煎剂作为避孕药或堕胎药。抗早孕实验证明,本品中所含咖啡酸、阿魏酸对小白鼠有不同程度的抗甲孕作用,并发现五叶金花的水煎液和81%乙醇沉淀物为抗早孕活性部分。2.降血脂作用用小鸡实验,豆甾醇具有明显的降血清胆固醇作用,对心脏和肝脏无明显影响。
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玉米须
玉米须 yumixu
包米须、玉麦须、玉蜀黍蕊。
Stigma Maydis
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
null
一年生高大草本,高1.5~4米。秆粗壮,直立,常不分枝,节间较长,有髓,基部各节处常有气生根,入土后,成支柱根。叶互生,叶片宽大,扁平,剑形或长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波状皱褶,具强壮的中脉,叶鞘包秆,叶舌紧贴茎。雄花聚成开展的圆锥花序,顶生,长达40厘米,雄花序的分枝呈三棱状,每节有雄小穗2,每1雄小穗含2小花,两颖几等长,膜质,顶端尖,具纤毛,外稃均为膜质,透明;雌花序圆柱形,生于叶腋,外面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阔,顶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子房具极长而细弱的花柱,顶端分叉,露出苞外。颖果略呈球形,成熟后超出颖片和稃片之外。花期6~8月,果期7~9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性耐寒,喜向阳土质肥沃处。
于玉米成熟时采收,摘取花柱,晒干。
雌蕊穗腋生,为多数鞘状苞片所包。雌小穗孪生,成8~18行排列于粗壮的海绵状穗轴上。雌蕊具长丝状的花柱,长15~25厘米,直径0.2~0.3厘米,鲜时黄绿色、淡绿色至黄褐色,干后黄白色或浅棕色。气微,味淡。
性平,味甘。归肾经、胃经、肝经、胆经。
利尿、消肿、降压。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用量15~30克,大剂量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烧烟吸入。用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
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3、维生素E醌和苦味苷类、皂苷、挥发油、树脂、维生素C及泛酸、肌醇等成分。另含谷甾醇、豆甾醇、生物碱类物质、脂肪油、多聚戊糖、黄酮、色素、鞣质及尿囊素等。
①治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玉米须30~60克,冬瓜子15克,赤豆30克。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食物中药与便方》)
药理实验证实,有利尿、降压、利胆、降血糖、止血等作用。
尚不明确。
禹州漏芦
禹州漏芦 yuzhouloulu
龙葱根、火绒球花、毛头。
Echinopsis Radix。
null
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的根。
蓝刺头: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圆柱形,直径0,5~1.5厘米,淡红色。茎单一,直立,下部疏生蜘丝状毛,上部密生白绵毛。叶互生,2回羽状分裂或深裂,基生叶具长柄,长圆状倒卵形;上部叶渐小,长椭圆形至卵形,先端锐尖,基部抱茎,边缘具尖刺,上面被蜘丝状毛,下面密被白绵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由许多小头状花序组成;外总苞刚毛状,内总苞片外层为匙形,边缘具睫毛,内层为菱形至长圆形,中部以上被睫毛;花冠筒状,先端5裂;雄蕊5枚,花药聚合。瘦果圆柱形,密生黄褐色柔毛,冠毛长约1毫米。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草丛中或山野的向阳处,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生于山坡草丛中,分布于辽宁、山东等地。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类圆柱形,稍扭曲,长10~25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顶端有纤维状棕色硬毛。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褐色,木部呈黄黑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昧微涩。
性寒,味苦。归胃经。
清热解毒、排脓止血、消痈下乳。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用量4.5~9克,水煎服。孕妇慎用。用治诸疮痈肿、乳痈肿痛、乳汁不通、瘰疠疮毒。
含挥发油约0.1%。还分得牛蒡子醛、牛蒡子酸、棕榈酸、&beta;-谷甾醇和硬脂酸乙酯。对四氯化碳诱发的肝功能损伤和肝细胞坏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null
null
孕妇慎用。
禹余粮
禹余粮 yuyuliang
禹粮石、太一余粮、石中黄、余粮石、禹粮土。
Limonitum。
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Limonite的矿石。
null
null
主产于河南、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亦产。
全年均可采挖,挖取后除去泥沙杂质。遇有卵状体时不要打碎,以防其内部褐铁矿粉末散失或被污染。
不规则的斜方块状,常呈中空或结实的结核状、钟乳状。表面红棕色、灰棕色或橙黄色,多凹凸不平或附有黄色粉末。有刀削痕。质重而坚硬,不易打碎,断面粗糙,有深棕色与淡棕色相间的层纹。具土气,味淡,嚼之无砂粒感。
性微寒,味甘、涩。归胃经、大肠经。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用量10~15克,煎服;外用适量,研末撒于患处或调敷。用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妇女崩漏带下。有实邪者不宜用。
主含碱式氧化铁及含水的三氧化二铁。有时含铜、铅、锌、钴、镍、金等元素。
①治冷劳,大肠转泄不止。禹余粮120克(火烧令赤,于米醋内淬,如此七遍后,捣研如面),乌头30克(冷水浸一宿,去皮、脐,焙干,捣罗为末)。上药相和,用醋煮面糊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食前,以温水下五丸。(《圣济总录》神效太乙丹)
生品有明显缩短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作用,而煅品则出现延长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生品、煅品、醋淬品水煎液均能抑制胃肠蠕动。
暴病实邪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鱼腥草
鱼腥草 yuxingcao
臭荞麦、蕺儿根、狗耳菜、菹菜、臭腥草、折耳根。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或地上部分。
null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腥臭味,茎下部伏地。节上生根,上部直立,茎叶常带紫红色。单生互生,托叶膜质,叶片心形或宽卵形,全缘,下面常为紫红色,有多腺点,叶脉5~7条,脉上稍被柔毛,下部叶常与叶柄合生成鞘,具缘毛,基部扩大而抱茎。穗状花序生于茎梢,与叶对生,总苞4,长圆状或倒卵形,花瓣状;花小而密,无花被,仅有极小的1小苞片;雄蕊3枚,长于子房;雌蕊由3个下部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l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花柱3,柱头侧生。蒴果卵形,顶端开裂。种子多数,卵形,具条纹。花期5~7月,果期7~9月。
常生于溪沟边、田边和林下阴湿处。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各地;东起台湾,西南至云南、西藏,北达陕西、甘肃。
夏、秋季采收。拔取全株,除去泥土,晒干。
茎扁圆柱形,扭曲;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味,味微涩。
性微寒,味辛。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用量15~25克,煎服,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用治肺脓疡、痰热咳嗽、肺炎、水肿、脚气、尿路感染、白带过多、痈肿疮毒、热痢、热淋。
主含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脂肪酸、生物碱、木脂素等。另含金丝桃苷、阿福豆苷、异斛皮苷、芸香苷、乙酸龙脑酯、α-蒎烯、β-谷固醇等成分。
①治痢疾:鱼腥草18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有抗菌、抗病毒、免疫增强及利尿作用。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甩水煎剂在体外可明显促进人体周血蛋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此外,尚具有抗肿瘤及利尿作用。
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余甘子
余甘子 yuganzi
余甘、庵摩勒、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望果、油甘子、牛甘子。
Phmllanthi Fructus。
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成熟果实(藏族习用药材)。
null
落叶灌术或小乔木,高1~8米。老枝灰褐色,多分枝,小枝披锈色短柔毛。单叶瓦生,无柄。托叶线状披针形,红棕色,叶密集为两列,极似复叶,叶片长圆形,长1~2厘米,宽3~6毫米,先端钝,基部圆或偏斜,全缘,两面黄绿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细小,常3~6朵簇生于叶腋呈团伞花序,通常有数朵雄花和1朵雌花,花萼6,黄色,倒卵状长圆形,长不及2毫米。无花瓣,雄花有短柄,雄蕊3~5,花丝合生,花盘腺体6,三角形,与萼片互啦,雌花近无柄,花盘杯状,边缘撕裂状,包围子房达一半以上,子房3室。蒴果球形或扁圆形,有6棱。成熟时淡黄色或带紫红色,干后开裂成6瓣。种子6,外种皮坚硬,褐色,稍带三棱形,有3个突起。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灌丛中或路旁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厘米。表面棕褐色或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长约1毫米。外果皮厚1~4毫米,质硬而脆。内果皮黄白色,硬核样,表面略具6棱,背缝线的偏上部有数条筋脉纹,干后可裂成6瓣,种子6,近三棱形,棕色。气微,味酸涩,回甜。
性凉,味甘、酸、涩。归肺经、胃经。
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属消食药。
用量3~9克,煎汤服。用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果实含鞣质,其中有葡萄糖没食子鞣甙,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鞣料云实精,原诃子酸,羽扇豆醇,诃黎勒酸,诃子酸,诃子次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干果含粘酸4%~9%。果皮含没食子酸,油柑酸,余甘子酚。种子含固定油约26%,油中含亚麻酸 8.8%,亚油酸44%,油酸28.4%,硬脂酸2.2%,棕榈酸3.0%,肉豆蔻酸1%等。
①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口干烦渴,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每用(余甘子)鲜果10~30个,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抑菌;降血脂。
脾胃虚寒者慎服。
油松节
油松节 yousongjie
松节、黄松木节、油松节、松郎头。
Pini Lignum Nodi
松科植物油松Pinus tabulac formis Carr.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干燥瘤状节或分枝节。
null
常绿乔木,株高25米。一生年枝淡褐色或淡灰黄色,无毛。冬芽红褐色,有树脂。叶2针一束,粗硬,长10~15厘米。树脂道5~8或更多。叶鞘初为淡褐色,后变成黑褐色,宿存,球果卵球形,长4~9厘米,熟后开裂,可在树上宿存数年不落。种鳞的鳞盾肥厚,呈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明显,鳞脊凸起,有短尖头。种子卵形或长卵形,连翅长1.5~1.8厘米。花期4~5月,球果次年9~10月成熟。
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分布于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各省以及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全年均可采收,锯取后阴干。
呈扁圆节段状或不规则的块状,长短粗细不一。外表面黄棕色、灰棕色或红棕色,有时带有棕色至黑棕色油斑,或有残存的栓皮。质坚硬。横截面木部淡棕色,心材色稍深,可见明显的年轮环纹,显油性;髓部小,淡黄棕色。纵断面具纵直或扭曲纹理。有松节油香气,味微苦辛。
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肾经。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用量9~15克,煎汤内服,或浸酒、醋等,外用适量,浸酒涂擦。用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跌打伤痛。
油松、马尾松的松节主要含纤维素,木质素,少量挥发油(松节油)和树脂。挥发油含α-和β-蒎烯)约90%以上。另含少量的樟烯、二戊烯等,还含油脂。油松的松节还含熊果酸,异海松酸。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松节18克,桑枝30克,木瓜9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可增加胃肠血流量,具有抗癌作用。体外有抗单纯性疱疹病毒的活性。对银环蛇毒中毒有保护作用。
阴虚血燥者慎用。
迎春花
迎春花 yingchunhua
金腰带、清明花、金梅花。
Flos Camelliae Japonicae
木犀科植物迎春花Jasminum nudiforum Lindl.的干燥花。
null
落叶灌木,直立或匍匐,高0.3~5米。小枝四棱形,棱上多少具狭翼。叶对生,三出复叶,小枝基部常具单叶;叶轴具狭翼,叶柄长3~10毫米;小叶片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狭椭圆性,稀倒卵形,先端锐尖或钝,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叶缘反卷;顶生小叶片较大,长1~3厘米,宽0.2~1.1厘米,无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侧生小叶片,长0.6~2.3厘米,宽0.2~1.1厘米,无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单叶为卵形或椭圆形,有时近圆形。花单生于去年生小枝的叶腋,稀生于小枝顶端;苞片小叶状,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花梗长2~3毫米;花萼绿色,裂片5~6枚,窄披针形,先端锐尖;花冠黄色,径2~2.5厘米,花冠管长0.8~2厘米,宽3~6毫米,向上渐扩大,裂片5~6枚,长圆形或椭圆形,长0.8~1.3厘米,宽3~6毫米,先端锐尖或圆钝;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内;子房2室。花期4~5月。
生于山坡灌丛。产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各地有栽培。
4~5月开花时采收,鲜用或晾干。
花皱缩成团,展开后,可见狭窄的黄绿色叶状苞片;萼片5~6枚,条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与萼筒等长或较长;花冠棕黄色,直径约2厘米。花冠筒长1~1.5厘米,裂片通常6枚,倒卵形或椭圆形,约为冠筒长的1/2。气清香,味微涩。
性平,味苦、微辛。归肾经、膀胱经。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内服:煎汤,10~15克;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调麻油搽。主治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小便热痛,恶疮肿毒,跌打损伤。
主要含裂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迎春花黄色素、挥发油、脂肪酸等化学成分。
①治发热头痛:迎春花15克。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降压、降血糖、抗肝毒、抗菌消炎等作用。
血虚目疾慎服,忌用铁器煎药。
鹰不泊
鹰不泊 yingbubo
筋榄根、土花椒根、鸟不宿。
Radix Zanthoxyli Avicennae。
null
芸香科植物簕欓(勒党)Zanthoxylum avicenn,ae (Lam.) DC.的根。
常绿乔木或大灌木。茎干上有粗厚的三角形红褐色皮刺,枝上的刺较小。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叶轴上有狭翅,上面具纵槽,无刺;小叶对生,厚纸质至薄革质,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近菱形,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尖头钝或微凹,基部楔尖,两侧常明显不对称,边缘有小齿;中脉上面凹人,下面隆起。夏季开淡绿色花;花小,单性,排成顶生的伞房状聚伞花序;萼片5,卵形;花瓣5片,椭圆形;雄蕊伸出,药隔凸尖,无腺体;雌花无退化雄蕊。瞢荚果紫红色,顶有一小喙状尖头。种子卵形,黑色而有光泽。
生于山坡、丘陵、平地、路旁的疏林中或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福建、台湾、海南等地。
全年均可采收。挖取根部,洗净,趁鲜切片,晒干。
不规则斜切片块状。栓皮深黄色,粗糙,具纵裂纹,质松,易脱落。除去栓皮后呈黄棕色,皮部薄,可与木部剥离,内表面黑褐色,质韧,纵撕呈纤维状。木部浅黄白色,质坚实,断面形成层明显。气香,根皮嚼之味辛辣而苦。
性微温,味苦、辛。归肺经、胃经。
祛风消肿、行气止痛,利湿退黄。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用量9~15克,煎服。用治风湿骨痛、胃气痛、跌打瘀痛、湿性水肿。
根皮含筋榄碱、二氢筋榄碱、白屈菜红碱、两面针碱、木兰碱、坎狄辛、藤泊它任碱、橙皮苷、地澳明、鹰不泊内酯醇。
null
null
孕妇慎用。
樱桃核
樱桃核 yingtaohe
樱桃米。
Nux Pseudocerasi
蔷薇科植物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 G.Don的干燥成熟果核。
null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3~8米,树皮灰白色,有明显皮孔;幼枝无毛或被疏柔毛。叶互生;叶柄长0.7~1.5厘米,被疏柔毛。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边有尖锐重锯齿,齿端有小腺体,上面暗绿色,近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或脉间有稀疏柔毛。花两性,花序伞房状或近伞形;有花3~6朵,先叶开放;花梗长8~19毫米,被疏柔毛;萼筒钟状,外被疏柔毛;萼片5,三角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钝;花瓣5,白色,卵圆形,先端下凹或二裂;雄蕊30~35,栽培者可达50枚;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无毛;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近球形,红色,直径9~13毫米,种子1颗,包围于黄白色木质内果皮中。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于海拔300~600米的山坡向阳处或沟边。分布于华东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广西、四川等地。
夏季取成熟果实置于缸中,用器具揉搓,使果肉与核分离,取出核,洗净晒干。
果核呈卵圆形或长圆形,长8~10毫米,直径约5毫米。光端略尖,微偏斜,基部钝圆而凹陷,一边稍薄,近基部呈翅状。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网状纹理,两侧各有一条明显棱线。质坚硬,不易破碎。敲开果核(内果皮)有种子1枚。种皮黄棕色或黄白色,常皱缩,子叶淡黄色。气无,味微苦。
性温,味辛。归肺经。
发表透疹,消瘤去瘢,行气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内服:煎汤,5~15克;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煎水熏洗。主治痘疹初期透发不畅、皮肤瘢痕,瘿瘤、疝气疼痛。
本品主要含氰苷,加水分解可得氰氢酸。
①治麻疹透发不畅:樱桃核12~15克。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忌食糖、葱、大蒜及饮酒。(《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种仁捣烂取汁可治蛇咬伤。
(痘症)阳证忌服。樱桃核用于升发麻斑,力能助火,大非所宜,在春夏尤为切忌。
罂粟壳
罂粟壳 yingsuke
罂子粟壳、御米壳、米壳、米皮、粟壳。
Papaveris Pericarpium。
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成熟果壳。
null
一年生草本。株高80~120厘米,无毛或微被毛,灰绿色。叶片长圆形或长卵形,长10~25厘米,宽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缺刻或粗锯齿或微羽状浅裂,基生叶具短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花单生茎顶,大而美丽,直径8~10厘米。萼片2,卵状长圆形,长1.5~2厘米,无毛。花瓣4,有时重瓣,白色,粉红色、红色或紫色。雄蕊多数,雌蕊心皮7~15,全生,子房1室,球形。花瓣4,无花柱,柱头盘状,7~15星状裂。蒴果,球果,球形,光滑无毛,直径4~6厘米,顶孔开裂。种子多数,细小,肾形,灰褐色。花期5~8月。
由国家指定农场进行栽培,严格管理。
秋季将成熟果实或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和枝梗,干燥。
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状,直径1.5~5厘米,长3~7厘米。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无割痕或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顶端6~14条放射状排列呈圆盘状的残留柱头;基部有短柄。内表面淡黄色,微有光泽,有纵向排列的假隔膜,棕黄色,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点。体轻,质脆,气微清香,味微苦。
性平,味酸、涩。归肺经、大肠经、肾经。
敛肺,涩肠,止痛。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内服:1~2g。外用:适量。用治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
罂粟壳含少量吗啡,可卡因,蒂巴因、异紫堇杷明碱、罂粟碱、原阿片碱和罂粟壳碱等成分。由愈合组织中得到:血根碱,二氢血根碱,胆碱,隐品碱以及原鸦片碱。
①治劳喘嗽不己,自汗者:罂粟壳不拘多少,炒为末,每服6克,入乌梅同煎水一盏,温服,食后有汗,加小麦三十粒,同煎温服。(《宣明沦方》小百劳散)
镇痛,催眠,呼吸抑制与镇咳;抑制肠蠕动;缩瞳;松弛平滑肌。
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孕妇及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
README.md exists but content is empty. Use the Edit dataset card button to edit it.
Downloads last month
0
Edit dataset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