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
source
string
年第期 总第期〕现代教育科学 三 司 在农村实施多教结合与 两教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考 袁桂林 〔摘要〕 〔关健词〕 〔作者简介〕文章认为, 我国各地农村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 育相结合的典型经验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应倡导包括高等教 育在内的“ 多教” 结合, 突出义务教育重点。 发展农村教育要借鉴 国际经验, 用历史的错位的比较方法, 研究外国经验。 农村教育三教结合多教结合农村大学城 衷桂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 奴研究基地 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近年来, 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一些基础教 育、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相结合即“ 三教结 合”的典型经验。 各地的做法可以从国家的许 多文献中找到依据。 年月日, 中共中 央、 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 在农村“ 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 大力加 强基础教育, 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 育和高等教育, 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培养初、 中级人才摆到突出的位置。” 其实, 这里指的是 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和高等教 育“ 四教”, 并且,“ 四教” 是独立存在、 相互依 存、 协调发展的关系。 现在有些农村初中实施 的“ 三教结合”, 是农村基础教育初中阶段办学 模式的改革实验。 但这决不意味着一个农村初 中可以承担“ 三教结合” 的重任, 除此之外, 不 需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了。 我们认 为, 三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是截然不同的, 任何一种教育都不能被另一种教育越姐代疤。 如 果借农村基础教育初中阶段办学模式的改革 实验, 将农村原来比较脆弱的职业技术教育和 成人教育机构取消, 必然会加重农村初中的负 担, 不仅影响了基础教育的质量, 而且影响了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质量。 忽略在农村 办高等教育更是严重的失误。 我们认为, 在农村, 实施义务教育、 基础教 育、 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 社区 教育等“ 多教” 结合, 其中, 义务教育和高等教 育“ 两教” 优先战略, 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明 智选择, 也是大势所趋。 教育的宏观结构, 由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各级别与普通教育、 职业 技术教育、 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各类别构成。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 发展战略重点不同, 所以, 世界各国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也是各不相同 的。 仅从初等、 中等、 高等教育的级别层面考DOI:10.13980/j.cnki.xdjykx.gjyj.2002.02.001
2农村教育发展战略-2002在农村实施多教结合与两教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考_袁桂林.pdf
虑, 教育优先发展就可有多种排列组合模式。 如果加上教育类别的因素, 发展模式就更多 了。 总之, 一个国家和地区, 必须根据自己的政 治、 经济和文化实际, 做出不同的优先发展某 一级别或一类别教育的选择, 并经一定的教育 结构配比, 来达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 步的目的。 教育结构配比优先顺序的抉择, 是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前提。 在教育优先发展战 略的保障机制上, 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粗放 式, 二是集约式。 前者是通过增加教育投人保 障教育优先发展, 是增量式的发展模式 后者 是通过积极的政策调整和战略布局保障教育 优先发展, 是增质或挖潜式的发展模式。 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 中的一个子系统, 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统 筹安排非常重要。 年开始, 农业部、 国家科 委、 教育部相继制定的“ 丰收计划”、“ 星火计 划” 就是落实“ 农科教统筹” 精神的具体措施。 在教育系统内部, 在农村地区, 多种教育怎样 有机结合, 同时又突出重点, 优先发展, 这是为 使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具有可操作性所必须首 先弄清的问题。 从国际比较教育的角度看问题, 我国目前 的发展阶段可以与美国、 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 进行历史的错位比较。 因此, 义务教育和高等 教育应该是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重点。 世界上许多国家, 都是在抓义务教育的同时开 始抓高等教育的。 美国年在马萨诸塞州 率先出现了第一个初等义务教育法, 此后仅过 年, 年, 美国国会在“ 南北战争” 期间就 通过了一个旨在发展农业科技高等院校的《毛 雷尔法案》, 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农业现代化的 进程。 年明治元年, 日本在没有任何基础 的情况下开始筹办大学, 年办起了第一个 大学, 比年颁布《学制令》宣布实施初等 义务教育的时间还早两年。 他们高等教育的起 步全部依靠、 利用、 引进国外力量。 他们相信 “ 开民智在小学, 养伟器在大学”, 初等和高等 教育应该同时发展, 这是一个国家、 民族生死 存亡的大问题。 将义务教育, 特别是初等义务教育放在首位是明智的选择。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国家, 初等教育的收益率无沦是个人收益率还 是社会收益率在各级教育中都是最高的。 儿童 接受四年的教育程度是教育显示其社会效益 的临界点。 在此基础上, 平均受教育程度每增 加一年, 可使国内生产总值提高。 我 国目前正处在由劳动、 资源密集型经济向技术 密集型经济的转化时期。 因此, 从世纪末到 世纪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 优先发展九年 制义务教育并确保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到年, 初等教育的人学率虽已达 , 但巩固率和合格率却分别只达到和 左右, 因而当时我国的文盲和半文盲竟达 近荞〕以万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们党 坚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 而教育 的这种落后现象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 求很不适应。 为此, 党中央和国务院于年 做出了《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 年党的十二大又充分肯定了这个《决定》。 同时强调指出 普及教育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重要前提教育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的战略重点之一。 年月通过的新宪法 第十九条规定“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年, 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 出了我国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年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 从此我国义务教育正式启动。 在农村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我们可以参照 某些国家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 日本明治时期鼓励设置三年制简易小学。 这些小学主要学习读、 写、 算, 每日只学小时 或小时以下。 这种简易小学在当时曾有很大 的发展, 竟达全国小学的三分之二左右。 当时 有人讥讽这种小学, 但文部大臣森有礼却给予 这种简易小学以很高的评价。 他认为, 日本是 由大批受过简易小学教育的人组成的。 简易小 学已经成了整个日本盛衰枚关的事业。 美国普及教育学校小学和中学的学制, 也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 美国中小学的修业年 限为年。 但分段灵活, 因地制宜, 有六三三 制、 八四制、 五四三制、 六六制、 四四四制等。 在 这些学校里, 只是分段不同, 相应年级的教学
2农村教育发展战略-2002在农村实施多教结合与两教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考_袁桂林.pdf
内容却是大体一样的。 因此, 不同分段学校相 应年级的学生可以自由转制。 这既有利于教育 的普及, 又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要求, 比只有 一种分段的学制更有适应性。 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时, 还应考虑普通教育 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 在我国现阶段, 应积 极发展初中后的职业技术教育, 农村地区初中 教育就应渗透职业技术教育, 以增加适应性, 避免口径过窄、 基础薄弱造成的教育浪费。 从 历史和比较的角度分析, 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 教育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也是按一定顺序发 展的 最初是普及小学的普通教育而后在小 学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初中程度的职业技术教 育再使初中程度的职业教育改为普通教育, 而后在高中阶段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在城 市高中教育走向普通化, 在高中的普通教育基 础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等等。 当然, 这个发展 顺序是被现代生产由低到高的有顺序的发展 来制约的, 也是被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对 年轻一代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从低到高要求 的顺序来决定的。 在保证义务教育普及的同时, 下大力气发 展高中教育十分必要。 辽宁省提出到年 全省普通高校同龄人口毛人学率达到的 目标, 如果没有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为普通高校 源源不断地输送生源, 光靠城市高中教育根本 不可能实现。 高中教育有了长足发展, 还会起 到遏止目前“ 新的读书无用论” 造成的初中大 量辍学问题①。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 观点, 在世纪年代已被人们普遍认同, 许多国家都走了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的路子。 在 我国, 由于就业观的问题, 一方面在城市里有 高学历待业现象, 另一方面在乡镇却又存在低 学历高用的问题。 专门人才表现为一种“ 选择 性过剩”, 但总体上却比较匾乏的状态。 尤其在 农村, 农业科技人才几乎是凤毛麟角, 农村劳 动力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仅占左右。 农 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 农业科技人员极其短 缺, 致使绝大部分适合于农村应用的科学技术 成果在农村无法推广, 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属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所以在 农村也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特别应大力发展 农业科学技术类高等教育, 以适应农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农业部在农村实施的“ 绿色证书” 制度, 鼓励农民成为科研型、 技术型新农民, 仅 仅靠初、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不行的。 传统的、 需要长期经验积累的、 在实践中造就出来的技 术型农民往往年龄偏大, 而新型的技术农民, 应该是从农业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年轻人, 这 些人才能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农 村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从而真正消解城乡“ 二元结构” 的对立, 逐步缩 小城乡差距。 在我国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之际, 在发展中小城市的过程中, 有计划地发 展一批大学城, 将会使农村教育真正跃上一个 新台阶。 目前,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为 , 最高的达, 中等收入国家为。 而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 有人做了个估计, 认为可 达。 尽管这一估计过高, 但仍然低于低收 人国家的平均水平, 仅与印度、 印尼等国相近。 由此可见,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与中国的经济 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最近几年, 国家开始实施 发展中小城市的战略, 以适应大批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 解决农村人口过多和农业生产所需 人口减少的矛盾。 在发展中小城市过程中, 应 破除历来仅仅从经济、 商业、 物贸、 交通等因素 考虑确定城市数量、 规模、 位置与功能的做法, 应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一批大学城, 即以办农业 类高等院校为主体, 兼顾服务行业发展和城乡 信息。 物资集散功能俱备的中小城市, 发挥现 有大城市优势, 扶持农村大学城兴建。 在农村兴建大学城, 将有利于城市结构调 整。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集中表现在城市结构 不协调 一是城市规模过大, 大城市过多, 中小城 市发展不够。 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在万以 上人口城市中的比重为。 而日、 中、 美国在 城市化处于的水平时, 百万人口以上特大 城市占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比重仅为
2农村教育发展战略-2002在农村实施多教结合与两教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考_袁桂林.pdf
中国万一万人口的小城市在万人口 以上总人口中的城市比重是的, 而英国、 法国都在以上。 这一特点说明, 将其建成 以文化教育事业为主的大学城, 对解决城市结 构问题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具有双重意 义。 二是地域分布很不均衡。 大中型城市主要 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西部地区城市发展严重 滞后。 因此, 大学城的兴建要重点考虑西北地 区, 使大学城成为“ 教育特区” 的一种形式, 在 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作用。 正如弗莱雷在《被压 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指出, 大学办在农村才利 于“ 农民与农业学家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促 进和对话。”“ 对农民的生活世界不熟悉的农业 教育学家, 不可能改变农民的生活态度。 因此, 他们不能把自己的工作仅限于提供技术的支 持。” 三是城市产业结构失衡。 城市产业大多属 于第二产业 —工业, 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 后, 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和市政基础设施发展不 够。 大学城的兴建可以带动以学校后勤服务为 中心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从而有力缓解产 业结构失衡问题、 最终解决中国城乡二元结构 的问题。 在农村兴建大学城, 将有利于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转移。 在解决人口压力方面, 现任 政府以及一些能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的专家 不可谓不努力。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针对中国 庞大的剩余劳动力的主体 农村人口, 政府和 理论界方面提出的对策, 主要是依靠城市的现 代经济部门和乡镇企业来消化农村的剩余劳 动力。 这就是绵延了多年、 席卷全国的“ 民 工潮”。 但是, 在中国目前这种经济结构下, 城 市现有的经济部门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非常 有限, 乡镇企业在这方面已尽了最大努力。 从 下列数字可以窥视到这方面工作的艰巨性 我 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亿, 预计每年新增劳动 力达万如果按年的基数计算, 到 年预计会达到万, 这不包括那些 漏统部分, 即生活在城市边缘、 数量庞大的“ 超 生游击队” 每年出生的人口。 大量剩余劳动力 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其人数并不因经 济的扩张而有所减少。 有数字为证 从年代改革之初到现在,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亿 增至现在的 亿, 生产能力的扩张远远赶不 上人口规模的扩张。 有人提出世纪是迎接 农民进城的世纪。 兴建大学城, 将使农村大量 的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 既能解决新城镇建 设的人力技术资源问题, 又能有效缓解大城市 的就业压力。 在农村兴建大学城, 将有利于农村终生教 育体系的形成。 城市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 的任务主要是由高等教育来承担的。 但农村由 于高等教育的空缺, 使本来就与城市存在很大 差距的初中承担起了职教、 成教的重任, 这是 与初中以义务教育为主要责任的现实不相符 的。 只有在农村社区建立起高等教育体系, 农 村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才能找到真正的载 体, 农村的终生教育也才有了真正的依托。 在农村兴建大学城, 还将极大地促进农村 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农村社会经 济、 文化的协调发展, 使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 提高变为现实。 总之, 在多种意义上讲, 在今天中国农村, 发展高等教育是与农村义务教育同等重要的 艰巨任务, 切不可把农村高等教育忽略。 注 ①据我们实地调查山东省农村两所初中, 甲校级, 入学人, 初中三年级入学人数 人, 辍学率 甲校级, 入学 人, 初中三年级入学人数人, 辍学率 乙校级, 入学人, 初中三年级入学人数 人, 辍学率。 新华社记者在对辽宁省灯 塔市王家、 柳河子、 鸡冠山等个乡的中学进 行调查时发现, 在三年前入学、 今年毕业的初 中生中, 三年累计辍学率高达, 其中最严 重的两所学校达到和, 较轻的两所学 校也达到和, 另外两个乡中学分别为 和。 ②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英文版纽 约, 旧年版一页。 ③同上。 贵任编辑王晶
2农村教育发展战略-2002在农村实施多教结合与两教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考_袁桂林.pdf
README.md exists but content is empty. Use the Edit dataset card button to edit it.
Downloads last month
0
Edit dataset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