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stringlengths
21
141
url
stringlengths
41
175
title
stringlengths
4
46
summary
stringlengths
0
465
text
stringlengths
26
21.8k
zhongwen_simp.120104_rolling_ie6_chrom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1/120104_rolling_ie6_chrome
微软庆祝IE6网络浏览器终结
微软公司做蛋糕庆祝该公司的IE6网络浏览器终止使用。
软件巨头微软公司的IE6网络浏览器在美国的用户不到美国互联网用户的1%,该公司为此举行了一个随意的庆祝仪式。 微软公司急于终止使用老一代的网络搜索器,鼓励用户升级使用IE8或9网络浏览器。 与此同时,微软公司的对手谷歌被迫减少在网络宣传他们自己的Chrome网络搜索器。
zhongwen_simp.world-44225694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4225694
没有性生活的日子到底有多凄凉
两周前,我们发表了“约瑟夫”(Joseph,化名)的故事。60岁的他写下了 自己直到37之前都未尝男女之欢从而深感懊恼 的经历。
之后很多读者都来邮说,约瑟夫的故事引起了他们的深深共鸣:他们对约瑟夫的经历感同身受的一点是,社会不公平地将这些寂寞处男描述成“怪咖”或者弱者,间接令事情变得更糟。 这里,我们挑选了其中一些邮件,与大家分享。 罗伯特(Robert): 我61岁了,还在等着那一天。而现在才开始大概已经什么都晚了。我一直都过份担心被嘲笑奚落,而在30多岁时被一个妓女拒绝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永远不会有了。 我特别讨厌的一些说法是:“那事都被高估了,你并没有错过多少”;“你既然没有过,就不可能那么惦记”;“没和女人那个过!你是个基佬吗?”就算我还敢想这事有可能,我也不知道怎么去找到一个女人,找到了也不知道怎么去搭讪。我仍然想要“破处”,而我最惦记的部分就是肉体上的恋慕。 乔伊(Joy): 这篇故事看得我五味杂陈。我从中看到了自己,因为从很多方面来说,它说的就是我。只不过,我是个35岁的女性。我甚至从来没有吻过男人,也没约会过。我想说的是,像我这样的人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罕见。流行文化会让你觉得,每个人都有爱情生活,而这根本不是事实。另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人会去告诉其他人说:“嘿,我30多岁了,还不知道接吻是什么感觉。”另一方面,那些有男/女朋友,或者在积极约会的人,通常都挺爱说出来的。这更给人一种印象,觉得所有人都在约会。这个故事当中我能找到强烈共鸣的部分是,那种深深的羞耻感。我曾害怕别人发现,我没有约会的经验。我感觉我是活在一个深深的、阴暗的秘密当中。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不再在乎别人怎么想了。 阿莱克丝(Alex): 我是在47岁的时候,由一个妓女为我“破处”的(我认为,其实女生才有“破处”一说——而男人只有第一次插入式性行为,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我能够明白约瑟夫所说的第一次性经验的感受:既不笨拙,也没有不满意,事实上还非常好。 我这辈子一直,而且现在都是,因为对爱情羞于面对而苦不堪言。它完完全全破坏了任何我可能拥有亲密、满意家庭生活以及为人父亲的机会。我毫不怀疑,对爱感到害羞是一种真实的病,而不是单纯的社交恐惧症的一种。我在很多社交场合里面都能比较勇敢,而如果有一个我喜欢的人,我就会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来让事情更进一步。那就好像是有某种力量侵占了你的大脑,支配了你的欲望,想要令你留在原地:保持单身,继续孤寂。 我很为约瑟夫高兴,他克服了自己的怯懦,至少在他人生的某个阶段享受过一段关系。很多人是做不到这点的。 约瑟夫的故事 我到差不多四十岁时,仍是处男。我当时仍然不知道这是一件有多奇怪的事,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件羞耻的事,同时我也感受到其他人的奇异目光。当时,我是一个十分害羞和欠缺安全感的人。我身边有许多朋友,因此我并不感到寂寞,我只不过从没有把这些友谊进一步把它们变成亲密关系。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身旁有许多女性,其他人大概都会觉得与她们约会都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我没有这样做。我上大学的时候,这个没有跟其他人约会的情况渐渐变成常态…… “37岁前我从没有过性生活”:中年处男的自白 故事所引起的反响鼓励了约瑟夫,决心改变自己的人生。在妻子去世、自己独处了三年之后,他决定要重新找女朋友了,并且已经加入了一些约会网站。 伊恩(Ian): 我是35岁的白人男性。在31岁、接近32的时候“破处”。我绝少说起这件事,现在也仍然少提。有时有女性朋友撩我,我就会非常慌张,让自己和她们离得远远的,生怕别人发现我的羞愧。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一直试图向我靠近,为了保持距离,知道她对花生过敏的我就开始拿着一条士力架(Snickers)巧克力棒,大张旗鼓地吃。我开始把自己视为无性恋人。 那个选择和我一起的女人,我没有跟她说过我的性爱史,或者说没提过我没有性爱史这件事,直到我们有过几次性行为之后,我才说。那番对话是那么奇怪。我现在仍然在这些经验当中感到孤单,感到无力、没有吸引力、不被爱慕、不被需要,也不知道我能给任何一段关系带来什么。 K: 看这篇文章真的给了我当头一击。我是32岁的处女。这个男人的故事当中有很多都和我自身很相似。不过,大部分时候,我对自己的单身生活感觉没有不妥。我多数时候希望自己有性生活,只不过是想要“正常”,想要把这件事了了。于是,现在它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我越是等得久,它就变得越是那么回事。我真心不知道我会不会破处。我必须承认,这一点是挺令人沮丧,于是我就停止再想了……这就是为什么我通常都试着不去想它。 “不快乐的灵魂(Unhappy Soul)”:我倒宁愿能在37岁的时候破处。现在57岁了,但仍然在等待着一些我知道永远不会来的东西。10年前,记得和朋友一起喝酒,聊起了“破处”这个话题,而轮到我的时候,我直接逃到房间外面。有一个人出来找我,他们设想可能是我有过一些很不愉快的经历。他们没有想到,我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我人生当中所想要的,就是做一个丈夫和父亲。 伦纳特(Lennart):我现在60多岁,退休了。我从来没有吻过一个女孩,肯定也没有过性经验。这些年来,我曾经对一些女孩/女人产生过兴趣,也做过一些失败的尝试。我也曾经在发现一个女人显出我认为是对我有兴趣的时候退却过。我采取的反应就像你的手被火烫到的时候一样——但是其实我内心所想要的是刚刚相反。我一直、每天都想要的,是我这辈子都在成功躲避的东西。而我肯定不会去埋怨女人。 最可能和喜欢的女性发生性关系的时候,可能是在30年前。她大概比我小10岁,而我们已经作为朋友交往了一段时间。我们坐在我家的沙发上聊天,我把手臂搭在她的肩膀上,而她并没有抗拒。我当时想,这是在做梦。这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她对我并不是那方面的兴趣,于是我们就一直做朋友。 克里斯(Chris):我42岁了,仍然是处男。旁人常告诉我,完全可以去花钱搞定(然后这经常会演变成一个玩笑),把事情了结了。但对我来说,那样做会缺少爱慕,没有情感上的亲近,甚至连最基本的在乎都没有——而我希望至少能有这些。我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被排挤,经常被不知道什么人嘲笑。说狠一点,有时候这真的令我觉得,我必须当个坏人。我工作,也做义工,去上课,上兴趣班,但是要遇见能接受我的人,甚至找个人聊天,从来都做不到。我感觉极度孤单,而且我感觉,被这个世界遗忘了。 大卫(David):我45岁了,仍然是处男。我通常不会对此大肆宣传,所以并不是很多人知道。我感觉大家的设想是,到这个点上,你肯定已经不是处男了。我仍然记得当电影《40岁老处男》(The 40-Year-Old-Virgin)出来的时候,当时30多岁的我就已经感到非常羞愧。电影(我没有看过)的广告和宣传令这事显得无比大——就好像主人公是个什么生人勿近的怪物一样。 与对约瑟夫有15-20年没有被碰过的经历产生深刻的同理心。我所得到的触碰仅限于握手以及非常偶然的朋友间的拥抱。我住的地方离最近的亲戚都有500公里,所以家人之间的触碰一年只有一两次。到这个点,我感觉有相当数量的女人(可能是大多数!)会设想,如果我到45岁还没有结婚,那我肯定是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自己都会这样怀疑。 伊克拉姆(Ikram):这个故事我能懂。我35岁了,和女生说话仍然很困难。我仍然是个处男,但区别在于,我最近已经尝试突破这些障碍,试着和一些女子攀谈,但是我总是被狠狠地拒绝。我不知道为什么。而这又令我陷入另一个“没有人喜欢我”的循环,然后我会说:“我很好……我不需要任何人。”当其他都说不通的时候,我就将此归因于我的种族,我的宗教,我的体重和我的这张脸。没有人喜欢的感觉,并不好受。 大卫(David):我58岁了,仍然没有交过女朋友。只有过一两段不固定的柏拉图式友谊,从来没有进展到牵手的阶段,更不用说别的。在我十几岁、20几岁和30几岁的时候,这令我彻头彻尾地感到自己可怜兮兮,孤单得不可思议,因为这看起来不像是什么过分的渴求,但是却像中六合彩一样不可能。这种事所需要的技巧看来是应该在青春期学会的,而如果你因为某些原因没学会,那谈恋爱这一大块就变成了一个不属于你的世界。我有时候会觉得,看待这件事就像是在看金鱼缸一样。 讽刺的是,我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一个由女性占据的行业环境当中度过。我喜欢和女性一起工作,并且对她们常常强于我的能力有极大的尊重,也和几乎所有人都相处良好。尽管如此,却好像没有一个愿意或者能够靠近。我对自己的状况颇为坦然,并且提起来的时候人们会惊讶。有那么一两次,我有怀疑一些女士会因此而却步,一点点的兴趣因此而被扑灭。随着年纪增长,我怀疑谈恋爱的难度就会增加。本质上,我仍然是一个70年代的少年,而任何潜在的对象都比我多40多年的经验。 寻求帮助(英文): 英国红十字会:协助孤独者 与孤独共存 结束孤独 埃里克(Eric):快40岁了,六个月前我才找到人生中的第一个女朋友。在网络上,那些近乎没有成功把过妹的男人所受到的对待,我认为非常令人不悦。那么多的嘲笑和蔑视,还有普遍共识都认为,在这方面的失败肯定是由于这个人在某方面极其差劲。为什么人们会这么乐于对那些没有任何性生活,没有爱或者亲密关系,本来已经很可怜的人被落井下石?我真的搞不懂。 像“约瑟夫”所说的,这个问题没得到重视,也没有被非常认真地对待,而我希望,它在未来会得到更认真的看待。关于如何约会,我肯定是没有得到过任何指引或者教导,而很多时候,一个男人在这方面寻求帮助的场所给出的建议都非常有毒并且仇视女性。 马特(Matt):我最近刚满26岁,大一结课。我的外形属于不过不失,并且相对聪明,但是我对于和异性的亲密关系也是零经验。我从没有牵过女生的手,也没吻过女生,没有性经验。随着“Me Too(我也是)”和“Incel(非自愿独身)”等运动的兴起,我甚至变得更加害怕去尝试找一个伴侣,怕自己会被看作是在侵犯别人的个人空间。后者让我觉得 ,假如我向任何新认识的人承认自己作为没有谈恋爱的处男身份,就会被看作是愤怒的定时炸弹,因为自己的孤独而找机会向其他人报复。我知道自己有一些问题,但我不知道确切是什么,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一点一点地更加觉得无助和无望。 有很多人,都在承受着深切的痛苦,并且相信社会将他们看作是变态的笑话。我亲身经历过这种羞耻,而且在这个人群当中没有人会来团结大家。大部分人都因为太羞愧和尴尬,而不会说出自己的故事,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另一极端是,以“非自愿独身”运动为代表,又要想其他人去体验他们的痛苦。新闻报道的焦点都在暴力和愤怒上面,因为这些东西能轻易地变得耸人听闻,但是那样只会让人们对这个群体有反面看法。或许他们应该分享更多正面的故事,看有些人是怎么克服这种缺少亲密关系的痛苦,这对于这种人性体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给人们力量,要么帮助他们寻求帮助,要么令自己变得更好。 不喜欢性爱吗? 有1-3%的比例属于无性恋(asexual),指的是他们不会从任何人身上感觉到性吸引力。长年以来,史黛西(Stacey)都感到迷惑,为什么她从不会与任何人发生性关系,甚至连自己的丈夫都不想。最后是她的医生告诉了她真相。 阅读:为什么我不喜欢和我爱的男人做?(英文)
zhongwen_simp.160109_viewpoint_hongkong_booksellers_chin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indepth/2016/01/160109_viewpoint_hongkong_booksellers_china
观点:香港失踪案背后的政治
香港铜锣湾书店股东李波失踪。2016年1月1日,李波妻子报案,香港警方以“失踪人口”立案调查。3日,书店收到李波神秘传真称“我因急需处理有关问题,不能让外界知道,已采取了自己的方式返回了内地,配合有关方面调查,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李波妻子向警方申请撤销案件,但是根据相关规定,销案需要本人现身才能获准。
5日,大陆《环球时报》高调发文称“‘越境执法’和‘绑架’说都已不攻自破”,指责铜锣湾书店“长期出版、销售针对内地的政治书籍,大量编造虚假内容,恶毒攻击国家政治制度,造成了恶劣影响。”,并且证实该事件系“港人前往内地配合调查”。 越抹越黑!《环球时报》颠倒黑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无耻至极! 假如李波自主地 “配合调查”,真心“不让外界知道”,他完全能够以合法途径低调到达内地。没有理由玩失踪,搞出那么大动静。但是李波回乡证留在家中,而且香港警方也没有查到李波近日出境记录,也就是说李波通过非法途径从香港到达内地。有报道称李波失踪之前去给客户送货。从情节看,李波失踪高度疑似被绑架。 问题的根源 这个事件的根源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于中央政府没有约束力。 “一国两制”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许多香港人对此忧心忡忡。香港回归之前,港人十分恐惧,纷纷外逃。直到邓小平先生承诺香港高度自治、“港人治港”,香港人心才稳定下来,保持了繁荣。 但是近年来,中央政府一直在“一国”上做文章,淡化“两制”,从“23条”到特区首长提名,中央政府不断把权力之手伸进香港,引起香港人极大不安。7.1大游行、占领中环都是对中央政府插手香港事务的抗议。 《环球时报》的言论不打自招地暴露了中央政府的心态:“在‘两制’的同时,香港与内地还首先同属‘一国’,香港不能是敌对势力从事颠覆国家政治制度活动的特殊基地。” 又回到23条上了!这一点很有意思,值得细说。 其实呢,“颠覆国家政治制度”本身不构成犯罪。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史就是颠覆政治制度的历史。奴隶制度在全世界被颠覆了,封建王朝制度在中国被颠覆了。至于政权的颠覆那更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被内部武力颠覆了,萨达姆政权被外部武力颠覆了。反对政府是公民的权利。民主国家的反对党天天在颠覆政府。政府必须向人民证明自己是正当合法的,否则就该被颠覆! 民主政府就是能够被合法颠覆的政府。而专制独裁政府就是不能被“合法”颠覆的政府。于是,在专制独裁制度下,反对政府的人们就成了“匪”。无怪乎共产党人被国民政府称为“共匪”。 说句题外话,专制独裁向民主的过渡有三条路径:1)由上至下实行政治改革(台湾);2)政变之后实行民主,还政于民(俄罗斯);3)暴力革命(罗马尼亚)。不知道中国的政治改革将走哪条途径。 “港人治港”试金石 香港长期实行民主制度,人民幸福,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这一点有目共睹。中共高级干部的子女很多生活在香港,是香港永久居民,例如叶剑英元帅的后代。领导嘛,站得高看得远手里又有资本,他们的后代定居海外资本主义国家或者香港这个事实有力地驳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说法。 大陆呢,中国人民共和国尚且不是民主法治的国家,还在建设民主法治,还在摸石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民主制度,据说是因为“中国特色”。民主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都实行得很顺利,究竟是哪些“特色”阻碍中国大陆实行民主呢、或者说只能实行党的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我始终弄不清楚。 香港人民珍惜他们享有的民主法治和自由。《环球时报》说港人享有“港式言论自由”,什么意思我不明白。港式言论自由是不是打了折扣的言论自由?但是香港人迄今一直能够妄议香港政府、能够妄议中央政府,这一点委实让我羡慕。正是由于这样的妄议,香港才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地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香港人告诉我,香港是个好地方,千万不要沦为内地统治下的地区。香港人高度评价邓小平先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港人治港”的政治设计。 据香港媒体消息,李波是铜锣湾书店及其母公司巨流传媒相关人士中第五名失踪的,有关人士从去年10月开始,在泰国、香港、内地陆续失踪,有家人朋友报警,但至今这些人都没有再露面。这次的失踪倒是有了消息:在大陆“配合调查”。调查什么呢?开政治书店显然是符合香港法律的,否则香港警方早就会着手调查。那么大陆方面针对香港的书店展开调查的确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所说“违反了基本法”。 香港从来没有试图独立,“一国”从未受到挑战。倒是“两制”不断受到挑战。此次失踪事件将检验“港人治港”原则能否坚持。 我猜测李波被绑架(或者至少被胁迫)至大陆“协助调查”。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这次“有关部门”的行动是擅自采取的还是高层授意的? 1984年年台湾当局派出竹联帮分子特工赴美国暗杀作家江南(刘宜良),美国警方查出幕后黑手是台湾情报机关。江南写了《蒋经国传》,对蒋总统的完美形象颇为不利。台湾情报机关雇用华人黑帮,自作主张为主解难。蒋经国得知真相后大发雷霆,抓捕相关情报机构领导人、改组情报机构并且对台湾黑帮展开著名的“一清行动”。 这次的行动实在过于愚蠢,太缺乏政治智慧。真心希望是“有关部门”自作主张。 现在,最有可能的情形是李波在大陆有关部门手中。《环球时报》也间接地证实了这一点。那么大陆方面该怎么办呢? 公开!公开才能公平公正。这个事情迟早要有结果,越晚公布越被动。 邓小平先生谈香港问题时说过一句极其重要的的话:“50年不变,50年之后没必要变。”香港不变,那么哪一边变呢? 一国两制终归要过渡到“一国良制”。 不要骚扰香港了。自己的政治改革任重道远呢! 注:本文不代表BBC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读者反馈 这事巳经是白纸黑字,人既已被绑架,那里有可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可悲的“一国两制”。 谣明, 北京 1. 香港有民主的說法似乎不是事實。不過,九七前的香港有基本的人權、自由和法治,且大多不反對西方文明。在中國的門口實現民主制度?英國人明白不可為而中國也不允許。 2. 鄧小平的五十年不變也許是權宜之計,而事實上,天下哪有什麼不變的?另一方面,港人企望的與其說不變反而更期待中國真正實現經濟和政治的改變、改革。現實是一切失望了。 一本書,只是描述領導人舊情舊愛的事,竟然大動肝火,奇怪了。 香江, Canada 在華人圈中,最喜歡由製造混亂中獲得政治利益!即使在政治上也是。華人祗注意自己的自由,妨礙了別人,是別人的錯,臺灣的太陽花就是一例。我不相信這種失跡是中國做的。太不可思議了,我寧願相信是自導自演,獲得注意,然後出名。年輕人不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你強硬就是你對,政治是管理衆人之事,很多時候是眾人中的妥協,不是搞失蹤,贏得關注,就是贏。 Johnny Lee, Taiwan, R O C 香港書店五人失蹤案若真的是被中國政府私下帶走這事情若屬實將非常嚴重!!這代表香港人民將隨時可能被失蹤而香港警察完全無法保障在香港的安全,也就是表示香港將成為不安全的地方!! Will, Taiwan
zhongwen_simp.120805_rolling_nkore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05_rolling_nkorea
“金正恩夫人曾随团到日本表演”
日本媒体报道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夫人李雪主于10年前曾到日本福冈市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儿童艺术节”演出。
《共同网》引述非政府组织“拯救朝鲜民众紧急行动网” 代表李英和说,当时12岁的李雪主是总共19人的朝鲜少年艺术团成员之一,她在2002年该艺术节期间表演了歌剧及器乐。 报道并称,李雪主在当时名单上的姓名为“李雪珠”,生日为1989年9月28日,是平壤金星第二中学的学生。 据报道,该艺术节是朝鲜少年艺术团15年来首次到访日本。
ukchina_simp.vert-tra-49930264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9930264
发现希腊古城泰涅亚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坐在一辆汽车里,穿过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Peloponnese)上引人注目的山丘和茂密的植被。“看看这整座平原,”开车的科尔卡(Eleni Korka)指着窗外说。在我们的左边是一大片平坦的区域,被橄榄树和灌木丛覆盖着。平地的尽头是森林覆盖的山脉。
去年10月,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发现了传说中的泰涅亚城遗址。 “泰涅亚城(Tenea)就埋在这底下,”她告诉我。那时的古城建筑高于海平面,有凉爽的微风,所以度夏的行宫很可能建在这里。她指了指一家坐落在独特的、几乎是方形山脚下的传统餐厅。“这个餐厅的位置当时就是个水磨,”她说。 科尔卡是希腊裔美国人,也是顶尖的考古学家。她最近公布了她40年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发现。泰涅亚这座失落之城,在许多希腊神话和历史文献中被提到,比如俄狄浦斯(Oedipus)的古老传说。传说中这位底比斯(Thebes)国王无意中杀死了他的父亲,娶了他的母亲。如今这座古城遗址在去年十月被科尔卡团队发现,就在我们开车经过的这片土地之下。 根据传说,这座城市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由特洛伊战俘建造。选择在这个地方建城,是因为它在连接科林斯(Corinth)和迈锡尼(Mycenae)这两座古代城池的公路上。据说俄狄浦斯是在婴儿时期被带离家乡后,在这里长大的。它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古科林西亚地区(Corinthia)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然而,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它在哪里——或者它为什么消失了。 搜寻泰涅亚的工作始于1984年。那时科尔卡刚刚工作五年。她接到当地村民打来的电话,说开挖水道时碰到一具古老的石棺,把它砸成了两半。科尔卡去看了看,“当我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就明白它的独特,”她说。“有时候,某人有一个发现,几乎是天意。棺材呈花瓶状,内部绘有精美的狮子图案,里面有一具骨架和祭品”。她解释说:“我们此前未曾见过这样的图案”,“我们也不知道古代绘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没有其它来自古代的样本”。 但科尔卡根据古代历史学家的记载,知道泰涅亚就在这个地区,它位于科林斯和迈锡尼之间。但由于她年轻,缺乏经验,又缺乏进一步的证据,她不可能获得许可继续挖掘。她说:“我没有信心和能力去解释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那就是一种直觉吧。” 然而,文物贩子多年前就知道了这个地方,他们经常花钱向当地农民收购古代花瓶和硬币。2010年,科尔卡与警方通过线人,截获了附近被盗卖的两尊雕像。她说:“这些雕像证明泰涅亚曾是一座名城,艺术水平很高。”她最终获得了在该地区考古挖掘的许可,并于2013年开始挖掘。 图右为希腊裔美国考古学家科尔卡发现的泰涅亚遗址。 我们在附近的契里奥莫迪(Chiliomodi)村停下来喝咖啡,吃点心。这里最古老的房子有大约200年历史。科尔卡解释说,其中许多房子使用的古老岩石,很可能来自于旁边的泰涅亚遗址。当地教堂的墙上镶嵌着古希腊酿酒和戏剧之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雕像。“我们认为这是古老剧院的一部分,我们仍在研究,”她说。 契里奥莫迪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受到旅游业的影响。附近发现古城,给社区带来了活力。在面包房里,我注意到几瓶当地产的橄榄油,名字就叫泰涅亚(Tenea),附近还有一家以此命名的商店即将开业。 科尔卡和她的同事拉各斯(Konstantinos Lagos)以及科索(Antonio Corso)跟我们同一辆车,他们告诉我,这个项目并没有按照计划完全展开。“我们的团队很小,资金也很少,”他们说。 对泰涅亚的勘查始于1984年,当时科尔卡刚刚工作五年。 第三方利用科技仪器对该地区进行了地球物理探查。但当他们开始挖掘时,却什么也没发现。探查仪器中看到的有形状的物体实际石灰岩土壤。“所以我们回到发现第一个石棺的地方,”她说,“在附近我们还发现了大约40只石棺,一个接一个从地下冒出来。就像阿里巴巴的故事里描述的一样。” 接下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古老的道路的一部分。沿着这条道路,团队发现了大约公元前100年的一座罗马陵墓,那里埋葬了一个家族的几代人。团队还挖掘出一个蓄水池,可能是用于仪式和献祭:“我们知道这是在城市以外,所以我们决定在北部继续挖掘。去年10月,团队开挖出一些房屋,意识到终于找到了这座城市”。拉各斯说:“大部分地表遗迹已经被抢劫者拿走了”,“但城市的大部分被埋在地下2米至3米处。” 如何参观特尼厄 在9月和10月进行挖掘的同时,科尔卡团队组织了导赏和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脸书”账号“Tenea Prjct”与他们交流。 我们在契里奥莫迪的一所房子前停了下来,这所房子被改建成了保护中心。该团队在9月和10月进行挖掘,接下来就是分析文物和研究历史文献。拉各斯告诉我,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硬币,证明泰涅亚曾经非常富有。他说:“我们发现了大约200枚硬币,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多年的考古挖掘之后才能获得这么多。”他给我看了一些叶子形状的金币,这些金币和死者一起埋入地下,作为给阴间接引者的礼物。他说:“(当时)大多数人下葬时都有硬币陪葬”,“但在特尼厄他们使用金子”。 其它发现还包括精美的彩绘花瓶、雕刻的灯和运动员使用的金属工具(用来刮去他们用来清洁身体的油),这让团队相信他们还有一座体育场尚未找到。 科尔卡说:“在泰涅亚,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支持了研究小组从历史文献中了解到的关于这个社会的情况:“这里的人是不同的——他们是特洛伊人,有自己的文化特征。”特洛伊城位于现今的土耳其境内,距此约600公里。除了来自不同的地方,目前的发现还包括——与住在附近的科林斯和迈锡尼的居民不同,特洛伊人使用不同风格的陶瓷;特洛伊人有不同的葬礼传统,比如把硬币放在胸部而不是嘴里,后者是古希腊很常见的丧葬习俗。 科尔卡团队在泰涅亚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硬币、花瓶、灯和工具。 关于泰涅亚最大的谜团是它为什么会消失。大多数其它的主要古希腊城市,如斯巴达、雅典和科林斯,至今仍有人定居。像泰涅亚这样有大约10万居民的大城市,被完全废弃是很不寻常的,而且没有任何历史文献可以提供线索,解释原因。 我们回到车上,朝山上开去,此时拉各斯开始解释他们团队的理论,“我们知道西哥特人(Visigoths)的国王阿拉里克(Alaric)在公元397年对希腊发动了突然袭击”。历史学家认为,他摧毁城市的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得财富,但也为了传播基督教。“我们发现了一枚阿拉里克的族人发行的硬币。我们还发现了一所房子,大约在那一年被炮弹摧毁。” 科尔卡团队认为,当斯拉夫人入侵该地区时,居民们逃到了山上。 然而,这并不是泰涅亚故事的结局。“我们已经发现了在这场袭击发生之后200年有人在那里居住的证据,但看起来泰涅亚已经失去了很多财富,” 拉各斯继续说,对那一时期的考古发现并不像最辉煌时期那么宏伟或有价值。“但在那一时期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汽车沿着一条蜿蜒的道路爬升,我们看到了山脉和平原,景色壮丽,它们的下面就掩埋着泰涅亚古城。我们在一座美丽却摇摇欲坠的拜占庭时代的修道院停了下来。“我们知道斯拉夫人(Slavs)大约在那个时代入侵了这里。我们相信泰涅亚人抛弃了城市,逃到这附近的山上,”拉各斯指着周边对我们说。就我们所知,斯拉夫部落袭击了这个地区,并与当地人发生暴力战争,所以泰涅亚的居民认为山区更安全。泰涅亚城周围有很多河流,没有人治理,于是淤泥冲进城市,变成泥土,最终淹没了城市。 泰涅亚的发现已经解开了许多谜团,比如这座城市位于何处,以及为何被遗弃。但对科尔卡团队来说,最兴奋的莫过于古城还留下了什么。他们希望在未来几年能找到更多的房屋、寺庙、剧院和古希腊语称之为“阿果拉”(agora)的城市广场。“这就像一座冰山,我们刚刚触碰到一角,”拉各斯说,“在未来的100年里,关于古城将继续会有有趣的发现”。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0720_rolling_china_nkorea_trad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7/120720_rolling_china_nkorea_trade
中朝贸易率上半年增加逾两成
韩国开发研究院周五(20日)发表数据显示,中国与朝鲜在今年前5个月的贸易额达到约25亿,同比增加28%。
据报道,朝鲜去年的整体贸易中,中国的占比达到89.1%,而朝鲜贸易对中国的依赖度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朝鲜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为原油等燃料、机械、车辆和零件及电器等。 而无烟煤成为了朝鲜的首要出口商品,朝鲜在今年前5个月向中国输出的无烟煤同比增加了58.2%。
ukchina_simp.121118_football_weekly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sport/football_weekly/2012/11/121118_football_weekly
从榜首到降级区 下课压力谁最大?
英超12轮的比赛结束之后,热刺2-5不敌德比冤家阿森纳;切尔西连续四场联赛不胜,皇家园林流浪者1-3输给同在降级区内的南安普顿,继续自赛季开始就没有赢过的趋势,维拉以0-5输给曼城,已经进入降级区。多家俱乐部的教练面临压力,然而让人们谈论最多的压力大的主帅又是谁呢?
BBC英伦网 林杉 在整个英超中,下课压力最大的是皇家园林流浪者队的教练休斯。 休斯的窘境 在皇家园林输给同在降级区的南安普顿之后,多家博彩公司都把休斯列到了最有可能被炒鱿鱼的教练。博彩公司Coral的赔率高达4/9,而另一家威廉·希尔公司则把休斯会在11月底前下课的赔率定为4/6。 说实话,皇家园林在今年夏季引入的球员并不少,可是却在本赛季毫无作为。球队的老板费尔南德斯虽然已经多次声明会支持休斯,但是相信他也开始越来越失去耐心。 球迷在比赛中已经打出了“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标语。皇家园林目前在降级区的最末端仅积四分,而比刚刚击败该队的南安普顿低了四分。 在这种情况下费尔南德斯的言辞也更加低调,他在推特上说,“我与其他股东们尽上了全身心,尽了我们最大的所能来支持球员和教练队伍。我只能向皇家园林的球迷们道歉。我们会继续战斗”。 说实话,相对于南安普顿来说,皇家园林在周六的比赛中没有斗志,在场上表现差强人意。中场组织性不强,防守散漫。 在比赛之后,休斯用了老一套地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放弃,但是这些听起来有些空洞无力。休斯现在要做的是让皇家园林保级,其实这就意味着保住他自己的帅位。 如果按照球迷所愿,炒掉休斯,雇佣雷德纳普很昂贵,但是降级带来的损失也非常大。 因此费尔南德斯面临的选择非常艰难。 瓜帅的阴影 迪马特奥在四场联赛不胜之后面临压力。 之前决定退出足坛一年进行休养的前巴塞罗那主帅瓜迪奥拉在过去几个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似乎曼城和切尔西都有意引入这位曾经有过显赫成绩的少帅。 早些时候,曼奇尼由于在欧洲赛场始终不能有所表现,就有报道称瓜帅有可能会接替意大利人。曼奇尼也多次表示自己不会离开曼城。 在本轮比赛之后,曼奇尼因为球队登上榜首而让压力减少。但是切尔西已经在四场联赛中没有取胜,现在教练迪马特奥也再次陷入了瓜帅的阴影之下。 蓝军上个赛季在输给西布罗姆之后的24小时之内,当时的教练博阿斯被炒,迪马特奥暂时执教蓝军,并最终获得了欧洲冠军杯的比赛。很多报道说,蓝军老板阿布拉莫维奇没有马上把意大利人扶正就是因为考虑希望让瓜帅加盟。 而就在一年多一点之前,任西布罗姆主帅的迪马特奥遭到解雇。周六的比赛是自那之后他首次返回山楂树球场。 之前迪马特奥曾经表示,他不会受到流言蜚语的影响,然而现在四场联赛不胜,让切尔西的积分从第一降到了第三,也难怪现在人们再次考虑到了迪马特奥可能被瓜迪奥拉而取代的可能性。 博阿斯执教热刺后的成绩参差不齐。 博阿斯的尴尬 热刺与阿森纳的本伦敦德比之战见证了2-5的比分,让葡萄牙籍的教练博阿斯再次面临压力。 博阿斯在遭蓝军解雇之后执教热刺,应该说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好机会。然而本赛季开始的这12轮比赛,他的成绩可谓是起伏不定。 前三轮无胜局,之后的四场比赛都大获全胜。然而现在博阿斯目睹了球队输给了维冈、曼城还有这场的阿森纳。 而在此期间,博阿斯做出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用人决定。比如迪福在欧罗巴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却在几天后与曼城的比赛中无机会上场。结果是阿德巴约作为单前锋迎战自己的前队友们。 本周六,阿德巴约再次获得首肯上场,这次是与迪福一道。阿德巴约也攻入了一球。从那之后,热刺本应该就控制了场上的局面,然而博阿斯千算万算,可能却没有算到阿德巴约头脑一热,对卡佐拉严重犯规,直接见到红牌。 这位曾经带领波尔图有过佳绩的少帅深知与阿森纳比赛结果对于争夺四强的重要性。可是结果却让热刺目前只能居第八位。 要知道俱乐部主席利维辞掉雷德纳普,雇佣博阿斯的原因是希望他能确保热刺获得下个赛季的欧洲冠军杯资格,若结果不是如此,博阿斯在这支俱乐部的未来能有定数吗?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话题
ukchina_simp.47989858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47989858
抑郁、疯狂与变态-历届美国总统精神分析
美国总统被认为是位于世界政坛巅峰的人,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得拥有什么样的心智和意志来承受这个总统宝座带给他们的磨难和考验呢?
专家说,特朗普的不少前任都曾患有郁躁狂,双相型狂躁,甚至精神病。 特朗普可不是第一个被他的政敌和医学人士称之为“精神错乱”的美国总统。专家说,他的不少前任都曾患有郁躁狂,双相型狂躁,甚至精神病。 1776年的夏天,在美国抗英的独立战争期间,战事的艰难曾将反抗力量总指挥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逼到企图自杀的边缘。 据传记作者罗恩·切尔诺(Ron Chernow)说,当他的军队在曼哈顿的基普湾(Kip's Bay)狼狈溃败时,时年44岁的总指挥华盛顿紧张到几乎精神失常。 当数十名英军士兵越过玉米地向他逼近时,他坐在马背上一动不动茫然看向远方。他的护卫们抓住马缰,才费力地将这位美国未来的开国总统拉到安全之地。 他的一位将军纳撒尼尔·格林(Nathanael Greene)后来说,华盛顿当时“对他的军队溃败之状懊丧到极点,甚至想一死了之”。 由此可见,甚至胸怀壮阔的乱世英雄在巨大压力下也难免有脆弱的时刻。 让我们快进200多年,来看看第45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精神状况。自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对他的心理健康就有各种说法和评论。 一些有关出版物冠以这类标题:《特朗普的危险病例:27位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对总统的评估》(The Dangerous Case of Donald Trump: 27 Psychiatrists and Mental Health Experts Assess a President),《火箭人:原子狂人与特朗普心理》(Rocket Man: Nuclear Madness and the Mind of Donald Trump),《美国心智的暮光:一位精神病专家分析特朗普时代》(Twilight of American Sanity: A Psychiatrist Analyzes the Age of Trump)。 而自认为心理健康良好的特朗普绝不是唯一一位被人视为“疯子”的美国总统。 特朗普不是第一位美国总统被质疑心理是否健康。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被他的政敌杰弗逊形容为“有时他根本就是疯子”。 而另一位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则被一份当代美国精神病学月刊形容为“他将会因最扭曲心理的心理学案例之一被载入史册”。 美国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Henry Adams)说,罗斯福在1912年争取总统连任的竞选中“他的心智完全破碎了……,他几乎面临精神错乱,或疯狂”。 2006年发表的一份有关美国历届总统的精神分析研究说,大约49%的美国总统在他们一生中的某阶段,都曾有过某种程度的精神疾患(研究人员说,这一比率与美国国民比率相似)。 这份由北卡罗来纳的杜克大学医学中心(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做的研究显示,27%的美国总统在任职期间曾患有过精神疾患。四分之一的总统有抑郁症症状,包括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这份报告还认为,泰迪·罗斯福(Teddy Roosevelt)和约翰·亚当斯总统都有双相型狂躁症状,而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和尤利西斯·格兰特(Ulysses Grant)为自己的社交焦虑症所困扰。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乔纳森·戴维森(Jonathan Davidson)教授说:“总统这份工作压力巨大,没人拥有无限的承受力坚持下去。” 威尔逊总统中风后,第一夫人伊迪丝·威尔逊成了总统不可或缺的助手。 1919年,威尔逊总统在竭力试图让《凡尔赛条约》通过时不幸中风。这导致他在余下的两年总统任期内不得不忍受抑郁症和多疑与偏执的折磨。 当时的第一夫人伊迪丝·威尔逊(Edith Wilson)成了总统不可或缺的助手,不少人认为她才是椭圆办公室的实际主人。 当威尔逊离开总统职位时,一位记者曾这样形容,他变成了一个胆怯的人,“那个曾经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男人已不复存在”。 丧失亲人的打击 根据戴维森教授的研究,有两位美国总统因丧失亲人直接被击垮。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和富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皆因儿子的不幸去世而陷入巨大悲哀,无法正常履行总统职责。 第14任美国总统皮尔斯在1853年就职之前遭遇严重火车脱轨事故,他11岁的儿子本杰明在事故中惨死,而他曾是皮尔斯三个儿子中仅存的一个。 这位民主党人总统在这场悲剧之后给自己的秘书写信说,“我如何才能重振旗鼓、竭尽力量来面对即将到来的总统职责,我茫然无措。” 戴维森教授说,当时美国正滑向内战的边缘,而皮尔斯的丧子之痛使他根本无法正常履行领导国家的总统职责。 他成为唯一一个在随后大选中被自己的党抛弃的美国总统。丧子悲伤与美国面临的内战最终使皮尔斯陷入长期的酗酒深渊。据他的传记作者麦克·F·霍特(Michael F Holt)说,皮尔斯最后死于肝脏疾病。 皮尔斯总统在丧子之后陷于悲痛中难以自拔。 柯立芝当选总统时是一位充满热情、精力充沛的领导人。但在1924年夏天,他16岁的儿子小卡尔文在白宫网球场打球,鞋里没穿袜子,脚趾磨破,感染后竟死于败血症。 据他的传记作者阿米提·沙尔斯(Amity Shales)说,柯立芝为儿子的死一直责怪自己。 “每当我望向窗外,"柯立芝说,"我总能看到我的儿子在那里打网球。” 他的举止变得越来越古怪,他会突然就向任何人发火,包括他的夫人、助手和来客。 这位美国第30任总统在自传中写道:“当我的儿子死去,总统的权力和荣耀似乎也随之而去。我不知道为什么入主白宫我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美国总统都因亲人去世而一蹶不振。 亚布拉罕·林肯总统(Abraham Lincoln)的传记作者戴维·赫伯特·唐纳德(David Herbert Donald)说,这位著名美国总统的一生都充满了忧郁。 1862年2月正值美国内战时期,林肯总统的11岁儿子威利不幸病故,白宫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担心总统是否能度过难关。唐纳德在林肯传记里写道,同一年,林肯在遭受了又一次军事惨败后,他对自己的内阁说,他几乎准备好要上吊自杀了。 不过,这第16任美国总统最终战胜了丧子悲哀,不仅他自己重新站了起来,也使国家再次浴火重生。 心理变态的总统 美国佐治亚州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们在2012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有些总统出现过心理变态症状,其中包括克林顿总统。 而其中症状最显著的总统是林登·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和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 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确认这种心理变态症状的表现是:表面充满魅力、自我中心、虚伪、麻木不仁、敢冒风险、自制力差和无所畏惧。 这项研究包括了除奥巴马总统和现任总统之外的美国历届总统。 约翰逊总统被很多人认为专横跋扈。 研究团队负责人斯科特·利连菲尔德(Scott Lilienfeld)教授说:“我觉得这种症状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会毁了一个人。的确,这种症状短期内可能会有助于一个人很快登上领袖位置,但是否会有助于此人的整体领导表现,特别是长期来看,我感到怀疑。” 以约翰逊总统为例。根据传记作者罗伯特·卡罗(Robert Caro),约翰逊不仅在1948年以不光彩手段赢得德克萨斯州参议员竞选,事后还大言不惭地将其当作笑话来讲。在公共场合,他不顾及自己的夫人坐在身旁,竟将手伸进另一位女士的裙子里。他毫不尊重下属,时常一边解手一边向助手口述听写指令。 很多人还怀疑,1964年约翰逊为了使越战升级而捏造了东京湾海军冲突事件来蒙骗美国人民。 说到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正是他签署了种族清洗的《印第安人迁移法案》(Indian Removal Act)。虽然他是唯一一位在职期间还清美国国债的总统,但在美国人心里,他永远是一位残酷无情的总统。 而克林顿总统呢,不用说,他因那件性骚扰案件名誉扫地。 克林顿总统因那件性骚扰案件名誉扫地。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主人们应付压力的能力参差不齐。 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甚至在当副总统时就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和安眠药 —— 用酒来吞服。 酒精成了这位因水门事件而下台的美国总统的伴侣。他的政坛高级助手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中东危机时期曾说,尼克松有一次没法接英国首相的电话,因为他喝醉了。 前往白宫为尼克松治疗的心理医生阿诺德·哈池奈克尔(Arnold Hutschnecker)说,尼克松“有一系列神经疾患症状”。 那么,特朗普总统是否有心理疾患呢? 戴维森教授认为,他没有。戴维森援引国际间心理学家的讨论,自恋 - 一个常常与特朗普相关的词汇 - 是否属于心理疾病,亦或只是无伤大雅的性格失调。 而另一位心理学家纳西尔·加梅(Nassir Ghaemi)教授则认为,特朗普患有“典型的狂躁症状”。 这位美国塔弗茨大学医学院(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心理学教授说:“他睡觉很少,精力极其旺盛,消费和性生活都是冲动性的,他不能集中精力。他的这些症状在总统竞选期间对他极为有利,充满创意。跟那些思维正常、心理稳健的人比起来,例如希拉里·克林顿,他能抓住不同寻常的时机和事物。” 人们常常认为,特朗普这位总统,完全打破了历史上美国总统的正统形象。 但回顾了美国历届总统那些鲜为人知的古怪经历和磨难,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是正常的总统?
ukchina_simp.160510_vert_tra_the-pot-of-tea-that-costs-10000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tra/2016/05/160510_vert_tra_the-pot-of-tea-that-costs-10000
比金子价值还贵重的茶叶
2002 年,一名富豪买家用 18 万元人民币(几乎 2.8 万美元)购买了仅仅 20 克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大红袍茶叶。即使在 1,500 年来视喝茶为艺术的中国社会(还有一套完整的茶叶分类体系,连法国红酒也相形见绌),这个价格也高得令人咋舌。
在中国,喝茶被视为一种艺术(图片来源:Kevin Zen/Getty) 真正的大红袍茶叶不仅重量以金子论价,实际上要比金子还贵出 30 倍:一克几乎价值 1,400 美元,或者说,一小罐茶叶就能远远超出 10,000 美元。这可是世界上最贵的一种茶叶了。 武夷山茶商肖慧(音译)表示,“它有乞丐的外表,却有皇帝的身价,菩萨的心肠”。她给我看自家武夷山茶园里采摘的、未经加工的大红袍茶叶,看起来是乱糟糟的、黑黑的一团。肖慧和家人是世代相传的茶农,每年春天,他们都会进山去拜茶神——陆羽,请求他保佑茶园兴旺。 武夷山有着惊人的喀斯特景观,几百年来因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雨季,雨水浇灌着这里的石灰岩峡谷和喀斯特地貌的小山,山间溪流奔腾,瀑布翻滚,富含矿物质的水质给这里的茶叶带来独特的味道。今天,武夷山家家店铺都有成套茶具,用于品鉴功夫茶——一种与日本茶道极为接近的中国茶道,架子上则是琳琅满目的各色茶叶。 来到武夷山后,我才意外发现,许多大红袍茶叶并不是那么贵。尽管历史悠久的茶树或者说古董茶树的茶叶可以卖出极高的价格,但在武夷山,以大约 100 美元/克的价格就能买到质量不错的大红袍茶叶。但真正的大红袍茶叶都出自独一无二的茶树母株的插条。正是这些茶树母株才会产出珍贵而广受欢迎的、真正的大红袍茶叶。 当地茶艺师吴向宁(音译)表示,“真正的大红袍茶叶之所以价格高昂,原因在于真正的大红袍茶树已经所剩无几了古,董茶树出产的茶叶非常珍贵,几乎是无价之宝。”实际上,由于这种茶叶的独有性,专业茶叶经纪人只会在中国超级富豪茶叶收藏家的圈子里游走,为买方和卖方牵线搭桥。 福建省各地有各种茶叶品种可供采摘,但只有大红袍茶叶才是最令人梦寐以求的品种。(图片来源:Kevin Zen/Getty) 并非只有中国人才看重大红袍茶叶。1849 年,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肩负一项秘密使命来到武夷山区——殖民地东印度公司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这样的产业间谍。 当时的英国人与现在一样,痴迷于茶叶和中国,除了茶叶,英国还要从中国购买丝绸和瓷器,当时这些物品也只能在中国才买得到。但英国几乎不出产什么中国需要的东西,这就造成巨大的贸易逆差。解决贸易失衡问题的明显办法就是东印度公司曾对其他珍贵植物所采取的手段:窃取种子(或者,窃取插条会更好),然后在其他地方种植。如果英国人能在印度自己种植茶叶,那么,英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就会大大降低。 但英国人却没能做到。从广东得到的珍贵品种的茶树种子根本无法种植,印度本地茶树与中国茶树种类不同,茶叶味道就是不对。 我们来了解一下福琼。他的目的是找到中国最好的茶叶——大红袍,再学习怎样种植这种茶树。当时,鉴于几乎所有接近外国人的中国人都会以死论处,所以乔装打扮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福琼雇了名仆人,把自己的头发剪短,装上一根买来的假辫子,然后奔赴武夷山寻找大红袍茶叶。 与今天一样,茶园绕山攀缘而上,深入狭窄的山谷,栖身于陡峭的山坡。同样和今天一样,在高而陡峭的石灰岩表面上,有砖砌的梯台,上面种着少量珍贵的茶树,其上还刻有三个红色的中国字:大红袍。大红袍这个名称是指大红色的毯子,它是很早以前,一位神秘的皇帝为了感谢一次奇迹般的大病痊愈而捐献的。 福琼在大红袍茶树下面的天心永乐禅寺住了下来,一边悠闲地谈论着是靠猴子还是处女采摘茶树嫩枝才能制作出上好的茶叶,一边达到了此行的目的——他得到了茶树种子、籽苗以及茶树种植的秘密。在这些种子被运抵印度后,与印度本土的印度茶树混在一起种植,这也许就是今天年产值数十亿美元的茶叶产业的开端。 “它有乞丐的外表,却有皇帝的身价”(图片来源:Kevin Zen/Getty) 或者,像天心永乐禅寺住持释泽道告诉我的那样。“19 世纪,有个植物标本采集者取走了种子。但他却不知道怎样制作茶叶,于是需要有师傅教他。” 天心永乐禅寺创立于公元 827 年。1958 年,在毛泽东时代,禅寺和尚们遭到驱逐,也带走了制茶之道。1990 年,释泽道从古城苏州来到此地,当时,禅寺只剩下很少一部分,有几个农民居住。 释泽道说,“那时这里只有我自己。现在我有很多徒弟,五六年前,我们开始制茶。” 真正的大红袍茶树位于禅寺的地盘上,但释泽道将茶树的管理权上交当地政府。茶叶生产受到严格控制,每年一棵茶树只出产几百克茶叶,都会上交国家。直到最近,茶树还有武装卫兵在值守。 我走过禅寺的菜园,沿着着狭窄、蜿蜒的山路向上而行,来到真正的大红袍茶树下。 这些茶树呈现出沧桑与脆弱。人们对其树龄的估计大相径庭,但根据福琼的说法,应该有 350 年了。很难想象,这些七零八落的灌木还会发出新枝。 似乎它们再也不会生出新枝了。五月一日,在采茶季节开始后不久,这里将会铺上红色地毯,模仿当年皇帝的礼物。身穿传统服装的女性会沿着长满青苔的台阶拾级而上,举行茶叶采摘仪式。 但这里却并不会收获什么茶叶。这些珍贵的古代茶树最后一次采摘还是在 2005 年,而且似乎再也不会被用来制茶了。这意味着,每年零星摘取、烘干,用以鉴赏的茶叶将成为稀世珍品,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弥足珍贵。假以时日,也许它们将和钻石一样贵重。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友义)
zhongwen_simp.120904_rolling_wangda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04_rolling_wangdan
王丹绝食24小时声援香港反国教
民运人士王丹表示在星期二(9月4日)会绝食24小时,以声援香港反国民教育努力。
目前在台湾的王丹在当地时间零点八分发表声明宣布绝食行动。 声明说:“响应网友呼吁,自现在开始,绝食24小时,以声援香港反洗脑教育运动。” “不需监督,我心自鉴。但愿我爱的香港,能有光明未来。”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30130_japan_chin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3/01/130130_japan_china
日媒报美国派特使斡旋中日改善关系
日本官方电视台NHK周三(1月30日)晚间9点的“新闻观察9”时段播出了详述美国对中日关系恶化的立场报道特辑,其中介绍了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去年派遣4名特使访问中日两国、斡旋改善关系的经过,4名特使中的前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前助理国务卿约瑟夫·奈也接受NHK的专访,说明当时斡旋的情况。
童倩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 中日就钓鱼岛(日美都称尖阁诸岛)主权产生纠纷。 阿米蒂奇介绍说,美国4名特使访华时,中国副总理李克强与他们会谈时,中方曾表示感谢美国以中立的立场来斡旋,不过美方马上否定说:“不,不,不,美国不是中立,日美关系是同盟关系”,令会谈气氛紧张,约瑟夫·奈也证实说:“那对中国不是一次愉快的会谈”。 微妙时期 特辑中,NHK“新闻观察9”的主持人大越健介还采访了美国驻日大使鲁斯,鲁斯对中日围绕钓鱼岛(日美都称尖阁诸岛)主权的纠纷说,毫无疑问日本持有尖阁诸岛的管辖权,尖阁诸岛也在日美安保条约覆盖的范围内,但是他也对美国在中日纠纷中的立场说,奥巴马政权把中美关系视为战略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关系,中日关系恶化不仅影响亚洲,而且影响世界。 随着上周中日两国高层开始出现改善关系意愿的动向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月份将要访美,不仅中日两国高层和政府的态度正在微妙变化,而且NHK此时详述美国的立场也似乎含义深奥。 另一方面,NHK周三也少有地引述中国驻日使馆发言人杨宇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说,改善中日关系需要日方承认存在领土纠纷并坐到谈判桌前。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BBC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BBC概不负责
zhongwen_simp.120424_rolling_china_japan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4/120424_rolling_china_japan1
习近平对日本购岛问题流露不满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周二(24日)会见了由日本前众院议长河野洋平带队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代表团一行。
共同社报道,习近平在会谈中表示,两国应妥善处理对方的核心问题及重要问题。 此番言论可能是表达了对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布购买冲绳县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计划的不满。 习近平指出,只要以友好的态度就能解决,不应使事态失去控制。
zhongwen_simp.111214_rolling_suv_dut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1/12/111214_rolling_suv_duty
中国对美制大型轿车和越野车征收惩罚关税
中国商务部周三表示,中国将对从美国进口的大型轿车和越野车征收高达22%的惩罚性关税。这是中美两国一系列贸易争端当中最近的一例。
新关税针对今年价值接近40亿美元的车辆出口,针对的车型包括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凯迪拉克的凯雷德,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生产的大型切诺基越野车,戴姆勒股份公司生产的梅塞德斯越野车以及宝马的越野车。 中国在中美关系处于微妙时期作出上述决定。中国的货币和贸易政策在美国总统候选人竞选中成为批评焦点,中国增强的外交和军事影响也引起地区和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ukchina_simp.vert-fut-38968567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38968567
如何让人们克服偏见?
人们大脑所耍的一个花招是突出那些能够证实我们业已相信事情的证据。如果我们听到关于对手的谣言,我们倾向于这么想:"我就知道他这个人不怎么样";如果听到关于我们好朋友同样的传言,我们更可能说:"这不过是谣言罢了"。如果你不相信政府,那么政策的变化就成了他们软弱的证明;如果你相信他们,同样的政策变化就成了其内在的合理性的明证。
人们很容易产生偏见 一旦你了解了这种心理习惯——这称为确认偏见(confirmation bias)——你就到处都能找到它。 当我们想要做出更佳的决策时,这种习惯就事关重大。当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确认偏见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错了,而且当我们注意到决定性证据时往往为时已晚。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决策不受确认偏见的影响,这取决于我们的心理为何会产生确认偏见。大体上有两种可能的原因,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个经典实验,让两者相互对立,在这个过程中揭示了一种克服偏见的方法。 确认偏见的第一个理论是最常见的。就是你可以在"你只是相信你想要相信"或者"他会这么说的,不是吗?"这样的话语里发现 ,或者某人受到指责是由于自己的身份、职业或者交际圈而以某种方式看待事物。让我们称其为确认偏见的动机理论。 纠正这种偏见有一个明确的药方:就是改变人们的动机,他们就会消除偏见。 在2017年1月21日华盛顿举行的妇女游行(Women's March)中一位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支持者和一位反对者在争论。 确认偏见的另一种理论更为微妙。偏见并非由于我们只相信我们想要相信而存在,而是我们无法就新的信息和我们自己的信念提出正确的问题。这是一个不那么简洁的理论,因为可能会有一百种原因导致我们进行错误的推断——从记忆的局限到内在的逻辑错误,任何情况都有可能。有一种可能性是,仅仅是我们的想象力存在盲点,让我们无法获知世界与我们最初的设想有所差异的具体方式。因为这个原因,纠正确认偏见的方法是给人调整他们思维的方法。我们假设人们都有动机去找出真相,他们只需要一个更好的方法。 让我们称之为确认偏见的认知理论。 三十年前,查尔斯.洛德(Charles Lord)和他的同事们发表了一个让这两种方法相互对立的经典实验。他们的研究使用了说服实验,之前这种实验展示了一种他们称为"偏见同化"(biased assimilation)的确认偏见。 实验招募了对死刑有着强烈的赞成或反对观点的参与者,并向这些人出示了似乎能够支持继续或废除死刑的证据。显然取决于你的已有观念,证据要么能够支持你的观念,要么是不支持。他们最初的发现表明证据的性质并不像人们的初始信念那样重要。正如你所期望的那样,支持性证据加强了人们的观念,但是非支持性的证据也是如此。 这没错,反对死刑的人在被出示了支持死刑的证据时变得更加反死刑(反之亦然)。这是偏见式推理的一个明确例证。 仅向某人提供事实可能达到相反的效果。 在后续研究中,洛德和同事重新进行了偏见同化的实验,但是为了让人理解死刑作为威慑凶手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测试了两种类型的指示。动机指示告诉参与者"尽可能客观和公正",把自己当作"被要求以公正和不偏不倚的方式权衡所有证据的法官或陪审员"。 另一方面,认知指示则对参与者思考的期望结果不做要求,而仅仅关注思考的方式:"在每一步都询问自己,如果同一项研究导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你是否还会给予同样高或低评价。因此,参与者被出示某项研究表明死刑能够降低谋杀率,则参与者被要求分析该项研究所用的方法,并且想象一下研究结果指向相反的结论会怎样。 他们称其为"考虑对立面"的策略,而结果是惊人的。 被要求公正和不偏不倚权衡证据的参与者,与第一项实验中在权衡证据时表现出一模一样的偏见。 支持死刑的参与者认为证据支持死刑。 反对死刑的参与者认为这项证据支持废除死刑。这一实验表明,仅仅希望做出无偏见的决定是不够的。 但另一方面,"考虑对立面"的实验参与者完全克服了偏见式理解效应——他们并没有因为那些与他们想法一致的研究比与他们自己看法有差距的研究要好,他们也没有因此变得更加极端,无论他们被给与的是什么样的证据。 这个发现对人性来说是个好消息。我们并非不想发现真相,至少在实验所测试的这个小范围内而言。人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帮助克服人类天生短视,以发现其它可能性的方法。 做出更好决策的道理很清楚:仅仅希望公平和客观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实际方法以纠正我们受到局限的思维——而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想象力,导致我们无法看到事物其它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是幸运的,别人会给我们指出其它可能,但如果只依靠我们自己,我们仍然可以利用诸如"考虑对立面"策略这类小帮手来克服偏见。 请访问BBC Future阅读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0814_rolling_china_ccp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14_rolling_china_ccp
中共公布2270名十八大代表名单
中共中央组织部表示,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完成,共产生2270名代表。
这些代表由全国40多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当选的2270名十八大党代表中,改革开放后加入共产党的占大多数。 当选十八大党代表平均年龄52岁,近六成人在55岁以下。 部分已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将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十八大会议。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506811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5068117
香港《施政报告》:建制派赞 “正本清源”,民主派称缺乏愧疚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周三(11月25日)发表的《施政报告》中,在初段提及香港过去一年的示威浪潮,强调外国政府介入和香港本地组织挑战北京和香港政府的管治,情况严重得令北京政府必须介入,又指香港政府将加强对当地市民对国家安全概念和守法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她又提到过去数个月有关香港是否奉行“三权分立”、特首宪制地位、司法独立等争议,重申《基本法》相关条文显示政府是以行政机关为主导。她指出这无损香港的司法独立,而且特首的职责也包括“维护受《基本法》保障的独立司法权”。 她又形容香港《国安法》自7月生效以来为恢复香港稳定带来“显著效果”,指鼓吹“香港独立”的行为和与“外部势力”勾结的情况逐步减退。她又重申,《国安法》不会影响香港市民“依法享有言论、新闻、集会、示威、游行等自由”。 她同时提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前通过有关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指政府将会在今年内建议修订法例,处理议员宣誓就职后从事“违反誓言的行为而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和相关的法定程序”。 她又多次提到中国大陆政府对香港在改善当地经济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支持,提出多项让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措施,包括加强香港和深圳金融市场的连接、落实香港市民使用大湾区银行等金融机构、简化香港汽车过境进入大湾区的措施等。 民主派议员早前发起总辞,周三并没有出席立法会。 “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林郑月娥在宣读《施政报告》时,先略述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措施,之后花约30分钟讲述香港过去对政制的争议。 她强调中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的决定有“最高法律效力”。她提到过去有关“三权分立”的争议,指香港奉行行政机关主导,又重申《基本法》给特首“双首长”的职能:同时是香港政府的首长、也是香港的首长。 她认为过去对这些“基本的政治体制”有争议,除了是因为公众对中国宪法和《基本法》认识不深,也是因为“别有用心的人受外部势力”影响,刻意误导。她又说,政府未来急切需要对宪制秩序和政治体制“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港府撤销议员资格,民主派斥北京“放弃‘一国两制’”。 中国全国人大早前颁布决定,撤消被认为宣扬或支持香港独立、或被认为拒绝承认北京政府对香港拥有主权的立法会议员的资格。林郑月娥透露,香港政府将会建议修改法例,落实相关的规定。 林郑月娥之后提到去年示威浪潮的后续处理,指律政部门将会推出活动,培养香港青年人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她又指在示威浪潮中被检控约2300人中,未成年的被捕人士如果没有涉及严重罪行而有悔意,警方会考虑以较宽松的方式处理。 香港学校中的通识科过去多次成为争议焦点,批评者认为这个科目成为在学校内传播“失实、偏颇歪理”的渠道。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指出,必须纠正这个科目过去被“异化”的问题,让它成为学习有关中国发展、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等事物的平台。 通识科被指是鼓动许多香港学生参加去年示威浪潮的其中一个原因。 没有民主派的《施政报告》 多个建制派政党都对林郑月娥的《施政报告》看法正面,其中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形容,报告内容在政治方面有助“正本清源”,经济措施方面正确,但改善民生方面有待加强。她认为,报告对如何提高香港政府、官员的施政效率,以及加强与政党和市民沟通方面也着墨不多。 另一个建制派政党经民联就表示,《施政报告》中有关中国大陆当局重振香港经济的措施,显示对香港的“关顾和支持”。 这是大多泛民主派议员发起总辞后,林郑月娥宣读的首份施政报告。部份议员的辞职至今未生效,仍然是立法会议员,按理可以出席会议,但他们大多没有出席。 BBC中文对往年香港《施政报告》的相关报道 一些民主党议员和前议员在林郑月娥宣读完毕后,在立法会大楼外举行记者会,其中主席胡志伟形容这“不是给香港人的《施政报告》”,批评她身为去年《逃犯条例》修订建议示威浪潮的始作俑者,却完全没有对自己的“恶行”有悔疚之心。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说,他认为《施政报告》中提到要重振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巩固香港创新科技、更重视青年的发展等,但在许多香港人和长期观察当地局势的人眼中,香港政府做的很多事情都在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法治系统,林郑月娥却提出这些措施,与香港现实环境“基本上完全脱节”。 他接受BBC中文访问时又说,《施政报告》前半部份有关“一国两制”、中国大陆当局对香港的支持、香港《国安法》必要性等,基本上“完全是说给北京听”。他形容自己对这份报告“谈不上失望,因为本身期望不太高”。 改革通识科、大湾区和双循环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后半部与往年一样,提到政府未来社会福利、教育、房屋等问题上的政策。其中在香港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和发展经济的部份,多次提及中国大陆给香港的便利政策,包括加强对香港供应防疫物资、协助香港进行大规模病毒检测等。 她说中国大陆早前提出以“双循环”发展经济的策略,指香港有“一国两制”的优势,让它可以强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循环之间“中介人”的角色,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切入点,更好地融入中国发展大局。 另外,她又提到十分具争议的“明日大屿”计划,指当中的填海造地“有多方面好处”,财务而言也是切实可行,表示政府不会放弃这个计划。 林郑月娥在2018年首次提出这个大规模填海计划,解决香港房屋短缺问题,但当时估计计划需耗资约5000亿港元(约638亿美元),被质疑将会耗尽香港的财政储备。 "明日大屿"计划建议建造多个人工岛(图中粉红色范围),并用多个新的道路和铁路网络(紫色和蓝色线所示)把它与香港其他地方连接起来。 林郑月娥原定上月发表施政报告,但之后以需要与中国大陆部门商讨更多与香港相关政策为由,押后至周三才宣读。 她之后在11月初在北京与多名官员会面,包括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对方肯定了她在防控疫情和落实香港《国安法》上的成效,并称,中央政府将坚定支持林郑月娥以及特区政府“依法施政”。
zhongwen_simp.120824_japan_china_us_diplomac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2/08/120824_japan_china_us_diplomacy
日美军事针对中国举措接二连三
日本多个传媒周五(8月23日)关注着正在美国访问的自卫队统合幕僚长(相当于自卫队总司令)岩崎茂几小时前在五角大楼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丁·登普西会谈中,达成研究在日本南部增设海基X波段雷达针对中国的部署协议。
童倩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 岩崎茂与马丁·登普西在美国五角大楼会晤后举行了记者会。 官方电视台NHK说:“海基X波段雷达已在日本东北的青森县部署,这次如在日本南部增设,就不只是针对朝鲜,而是谋求加快获得中国大量持有的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发射时的情报,今后可能引起中国反弹”。 共同社说:“日美其实已开始协调了,一旦达成协议,几个月内就可能设置,由于冲绳县强烈反对加强美军基地机能,日美正研究在冲绳以外的地点设置”。 岩崎与登普西会谈时,讨论了中国和朝鲜最近的军事动向,除了增设海基X波段雷达外,还讨论了美军在日部署“鱼鹰”的问题,美方保证“鱼鹰”在日本飞行就算人口密集地带也能安全,并确认了双方加强自卫队与美军离岛防卫的方式等,以针对中国为确保东亚海洋权权益的活跃行动。 岩崎会谈后说:“双方同意努力加强超越现在水准的合作行动,特别重要的是加强警戒监视和侦察活动”。 在日本的联合军演 这个月内,日本自卫队和美军已先后展开两场联合军演,一个是8月19日开始在日本大分县日出生台演习场,日本陆上自卫队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投入战车、直升机等举行共约600人的“机能训练”,预定到8月30日结束前,还包括“指挥机关训练”、“统合训练”等。 这次联合军演被视为防备中国、加强日本西南各岛态势的目标,不过日方指挥这次训练的尉官冈本良贵否认,而美方指挥官巴斯丁鲍则对说:“这不是我能答复的”。 在关岛的联合军演 另一个日美联合军演是从8月21日开始在太平洋关岛一带实施内容更为保密的夺岛训练,这个预定到9月26日结束的长达37天军演,是日本防卫大臣森本敏8月初访美、与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会谈时才决定的。 与防卫省关系密切的《产经新闻》是至今日本唯一披露消息的主要传媒,报道说,日本陆上自卫队40人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陆战远征军(3MEF)几百人首次在美属关岛举行夺岛训练。虽然日本防卫省曾公开说“并没特定国作假想敌”,但《产经新闻》引用防卫省官员私下承认“是以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受中国攻击的假设而实施的”。 日美2010年初起就在日本国内周边实施过多次以西南防卫为目标、具体假设包括钓鱼岛在内东海各岛被夺的情况下,日美夺还岛屿的联合军演。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vert-tra-48354900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8354900
波涛汹涌:世界上海況最惡劣的航道
小时候,我的祖父唐斯(Alfred Downes)经常说起他1949年在帕米尔号(Pamir)上度过的128天的航程。这艘著名的四桅帆船是一艘德国Flying-P-Line货运船,满载着6万袋产自澳大利亚的谷物,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伊丽莎白港(Port Elizabeth)驶往英格兰康沃尔郡的法尔茅斯(Falmouth)。这是这艘船最后一次穿越波涛汹涌的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也是商用帆船最后一次驶过智利南端的合恩角(Cape Horn)。
作家克拉克在麦哲伦海峡航线被发现近500年后穿越了这条航道(Credit: James Clark) 为了纪念祖父航海70周年,以及即将到来的麦哲伦海峡(Strait of Magellan)航路发现500周年,我在智利的港口城市蓬塔阿里纳斯(Punta Arenas)登上了澳大利亚“南方探险号”(Ventus Australis)探测船。麦哲伦海峡是南美洲最南端与智利火地岛群岛(Tierra del Fuego)之间的海道。我一直都很想亲眼看看祖父经常谈到的风景,虽然不可能复制他长达四个月的艰苦历程,但四天的短途旅行也足以让我追随他的冒险精神,穿过狭窄的峡湾,然后一直南下直至旅程中最重要的一站,即波涛翻滚危机四伏的合恩角。对这个南美最南端海角的回忆一直伴随着祖父的余生。 我的祖父20岁时离开了澳大利亚,到帕米尔号上当水手,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由于和他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他一直梦想着离开澳大利亚。他的父亲想让他娶一个家乡阿德莱德郊区的女孩,然后留在家里的农场工作。可是祖父却想在英国开始新的生活。虽然对英国知之甚少,但当他还是个小学生时就对英国历史十分着迷。 一位家族的朋友邀请我的祖父加入帕米尔号,我的祖父欣然接受,三天后与其他33名船员一同登上了这艘船。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白天打扫甲板、拖地,在厨房帮忙,清理厕所。他非常讨厌这份工作,以至于抵达英国后,当其他船员报名参加为期128天的返航回澳大利亚时,他下了船就直奔诺福克郡的怀蒙德姆(Wymondham),因为他听说在这个丘陵起伏的乡野农民有很多机会。祖父在那里生活了54年,直到2003年去世。 对这段航海生涯,祖父唯一怀念的就是眺望将麦哲伦海峡与大海隔开的火地岛群岛,怀念深深呼吸的南极空气,及吹拂脸庞的冰冷微风。“地球上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地方,这和我在父亲干燥贫瘠的农场上的生活相差得实在太远。”我10岁的时候,祖父这样告诉我,他眼神里充满了惊奇。他说:“没有任何一件事能让我想家。虽然感到迷茫害怕,但又自由自在。” 1949年,作者的祖父登上帕米尔号,开始了从澳大利亚到英国长达26000公里的航行(Credit: Getty) 70年后,我来到了蓬塔阿里纳斯,漫步在这座城市的中央广场阿玛斯广场(Plaza de Armas)。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的铜像耸立在一门大炮上。1520年,麦哲伦是第一个在环球航行中穿越这片海峡的欧洲人,这片海峡也因此以他命名。这位葡萄牙航海家当时航行经过了智利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地区最南端的这座城市。他的青铜靴子已经被人摸得掉色,因为人们认为,在追随麦哲伦的脚步穿越海峡之前,摸他的脚趾头能带来好运。 近400年期间,麦哲伦海峡一直是往来大西洋和太平洋船只的主要航线。尽管这条长达600公里狭窄海道穿过了一片密集的群岛和峡湾,但人们仍然认为这条线路比向南绕过合恩角进入波涛汹涌的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更快和更安全。合恩角隔着德雷克海峡和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相望。 1914年巴拿马运河完工后,通过麦哲伦海峡的海上交通明显减少,但与蒸汽船不同的是,从澳大利亚来的帆船很难进入运河的西部入口,因为此处位于“恶名远扬”的赤道无风带。但是由于这艘名为“帕米尔号”的巨大钢壳帆船实在太大(长114米,宽14米),亦无法通过蜿蜒曲折的麦哲伦海峡。因此,我的祖父别无选择,只能沿着海峡和火地岛的边缘南行,绕过合恩角。他为此感到很自豪,因为他和他的船员是最后一批为了运货而这样做的水手,他说:“最后一次这样做的人才能被载入史册,多好啊。” 作家克拉克站在合恩角纪念碑脚下,纪念那些在“绕过合恩角”的海路上丧命的水手们(Credit: Ben Sayer) 当船员在蓬塔阿里纳斯港起锚时,我抿了一口皮斯科白兰地。我并没有忘记祖父的经历和我的经历之间的不同之处。对于一名水手来说,如果说穿过波涛汹涌风暴交加地球上最为险恶的海域,航行2.6万公里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那么我的航行就是爬上夏尔巴人的肩膀,让他们把我带到山顶。 当我们进入像迷宫一样的麦哲伦海峡时,蓬塔阿里纳斯的灯光渐渐暗淡下去。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我能感觉到的只有船在随着波浪颠簸。祖父曾提到过海上这种漫长孤独的黑夜。离开母亲和姐妹们对他来说很困难,但他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生活的决定。 第二天一早,我乘着一艘小型充气橡皮艇,驶向安斯沃思湾(Ainsworth Bay)的岩石海岸。这条长长的峡湾环绕着亚极地区的森林,森林之上是马里内利冰川(Marinelli Glacier)高耸的白色山峰。当橡皮艇向冰盖靠近时,景色美得令我目瞪口呆。此时,阳光在冰川上闪闪发光,海水清澈透明,一时之间竟误以为这是可以饮用的清冽淡水。 我花了两个小时在冰川湖边的山坡上徒步行走,沿路经过了绿松石色的小溪和瀑布。这个地方寂静得出奇。我的祖父经常回忆起那个地区的寂静,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巴塔哥尼亚时刻”。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很难理解,长大后,我爱上了这种感觉。每当祖父希望我安静下来的时候,他都会严厉地看着我说:“你是时候该体验一下巴塔哥尼亚时刻了。安静一点。”安斯沃思湾让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完全的寂静,我忍不住想起了祖父。 安斯沃思湾位于麦哲伦海峡,是一条长长的峡湾,周围环绕着一片亚极地森林。 那天下午晚些时候,我们回到了橡皮艇,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来到塔克斯岛(Tuckers Islets)上看麦哲伦企鹅。我祖父喜欢回忆他在帕米尔号甲板上看到岩石嶙峋的巴塔哥尼亚岛满是企鹅。他说这些鸟“臭烘烘的、看起来很滑稽”,经常开玩笑说要吃它们。今天,当天空转为深灰色,开始下起倾盆大雨时,住在岛上的4000只企鹅显得心满意足。看着这些玩耍的企鹅,我暗自发笑,心想它们是不是我祖父70年前见过的那些企鹅的远亲呢?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去皮亚冰川(Pia Glacier)的航程看到了一处称之为“冰川通道”(Glacier Alley),壮观无比的景貌。我想起祖父曾兴奋说起火地岛群岛有一片十分壮观的水域,布满了冰原,山与山之间全是大冰块。直到晚年,他才知道这些构造有一个学名叫冰川。每当帕米尔号经过这些“冰块”时,他回忆说,船员们会停下手中的工作,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深深吸引。对他们来说,这一定是超脱尘世的感觉。 “这是最令人惊讶的地方!”在某年圣诞节的早晨,祖父从我卧室的窗户望出去,看到了一根悬垂的冰柱,对当时只有八岁的我说道,“我以前从来没见过冰川。阿德莱德没有这种东西。” 作者的祖父在帕米尔号上每天工作18个小时,但总会停下来观赏巴塔哥尼亚附近的企鹅和冰川(Credit: Getty) 位于比格尔海峡(Beagle Channel)西北角的皮亚冰川曾经是一块面积达14平方公里的大冰块,现在面积已经缩小到只有7平方公里左右。当我信步朝着冰川走去,攀登达尔文山脉(Darwin Mountain Range)时,冰川崩裂坠海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那天下午,我坐在暖和的船上,看着一个又一个巨大冰川,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祖父经常说起他会坐在甲板上,一手拿着热饮取暖,一手拿着香烟,一边吸着冰冷的空气。当我们的船在漂浮的冰块周围航行时,我看到一群海豚在身边游动。后来,我还看到了一条鲸鱼,离船只有20米,它像一个炸裂的喷泉一样向空中喷水,水柱有1米高。 我们在冰川通道的尽头转向东南方向,朝着祖父和我的旅途中最精彩的地方合恩角驶去。帕米尔号必须勇敢地穿过德雷克海峡,才能靠近这片岩石遍布的岬角。德雷克海峡此起彼伏的大风和10层楼高的巨浪曾摧毁了数百艘船只。达尔文(Charles Darwin)、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和凡尔纳(Jules Verne)都曾描写过这片狂暴的海域。 位于比格尔海峡西北角的皮亚冰川曾经是一块面积达14平方公里的大冰块,现在已经缩小到只有7平方公里左右(Credit: James Clark) 凌晨4点30分,我从梦中醒来,船开始随着巨浪翻滚,我知道快到德雷克海峡了。即使是一艘现代游轮,德雷克海峡周围的海域仍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海上航道。当船倾斜的时候,我步履不稳挣扎着走进淋浴间,强劲的花洒水流冲洗着我的脊背,把我彻底唤醒了。 由于这片海域天气反复无常,许多游轮无法在合恩角下锚停泊。1949年帕米尔号驶近合恩角时,我的祖父和其他船员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才把甲板上的雪铲掉。最后当我们乘着橡皮艇在风平浪静中安全抵达时,我能感觉到祖父在朝我微笑。 我们在合恩角泊岸时,夹着冰雹的风雨猛烈地拍打着我的脸。我爬上岩石,朝着灯塔、小教堂和巨大的雕塑走去。这座雕塑是为了纪念数千名试图“绕过好望角”时而葬身大海的水手。 麦哲伦海峡中漂浮的冰原环绕着皮亚冰川(Credit: James Clark) 帕米尔号并没有在合恩角下锚泊岸,但是我的祖父从来没有忘记岛上的一块“看起来很邪恶”的岩石。他曾告诉我:“在我之前,有太多的人死在那里,他们和我做的事一模一样。我只想尽快离开合恩角,再也不回来。” 然而,此时此刻,我正直直地盯着那片起起伏伏的风景,正是这片大海激励着我的祖父继续航行,继续生活,永不回头。我在想,祖父会怎么看待我试图追随他的脚步这件事呢?然后我回到了橡皮艇上,让风推动我前进。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150925_vert_tra_vietnams-prison-island-paradise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tra/2015/09/150925_vert_tra_vietnams-prison-island-paradise
美若天堂的越南监狱岛
早晨5点和下午6点,政府的喇叭都会准时闯入越南人的生活。在电视机和收音机走进千家万户前,这套公共广播系统是人们获取新闻时事、政治宣传和天气预报的主要渠道。然而,对于如今已然被现代社会的喧嚣笼罩的越南来说,这个旧时代的遗存所发出的声音却很少能被人们听到:整个越南都混杂着摩托车的马达声、卡车的喇叭声和建筑工地的隆隆声。
Nhat海滩的蓝色天堂(图片来源:Tom Westbrook) 但在昆山岛(Con Son)上,喇叭里传出的新闻广播却异常响亮,异常清晰。这个弹丸之地只有5,000名居民、两组红绿灯和一条滨海大道。昆岛群岛由南中国海上的16个风景如画的小岛组成,昆山岛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漫步在这座小岛上,仿佛时光倒流了一般。 虽然从胡志明市到这里只需乘坐45分钟的飞机,但美若天堂的昆山岛却仿佛与那个游人如织的越南隔了一个世界。这就像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复古之地,与芽庄(Nha Trang)那样的大陆度假小镇和富国岛(PhuQuoc)那样的欢腾海滩形成了鲜明对比,完全没有遭到过度开发。这里没有商贩,只有空荡宁静的海滩。即便是在旅游旺季,也只有十几名西方游客到此游览。 然而,这份静谧无法永久延续下去。作为岛上的第一个度假村,超豪华的六善酒店已于2010年在昆山岛东海岸的达特多克湾(Dat Doc Bay)开业,南部还在建设一座大型度假村。当地还考虑建设一座意大利人支持的灵修所。甚至有传言称,昆山岛的机场也将扩建,以便起降更大的飞机。 早市上的莲花(图片来源:Tom Westbrook) 但现在,多数游客都是来这里缅怀这座小岛黑暗历史的越南本国人。昆山岛被称作东南亚的“恶魔岛”,法国殖民者曾在这里设立监狱,对罪犯施加酷刑。后来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人也在此处设立监狱。有914人为了给法国殖民者修建码头而劳累致死。美国人则将罪犯关在臭名昭著的“老虎笼”里,他们用镣铐把俘虏(包括真的共产党员和疑似的共产党员)束缚在满是水泥沟槽的地面上,屋顶用钢筋封锁。监狱的主墙仍是这座小镇无法磨灭的记忆,监牢和墓地如今则变身为烈士陵园,用于缅怀在1862至1975年间在这座小岛上受难或死去的成千上万的越南人。 不过,尽管这段苦难记忆异常沉痛,但这座小岛如今的生活却充满了懒散和休闲的氛围。昆山岛上林木茂密,四周被碧绿的海水包围,海里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凤凰木和三角梅给丛林点缀了鲜活的色彩,赤素馨和木兰花绽放在宽阔安静的林荫大道两侧。一条主干道大约包围了半个岛;骑在摩托车上沿着海岸线游览,可以欣赏到各种美景,有开满莲花的池塘,有橙红色的壮丽悬崖,还有一个又一个空空荡荡的白色沙滩。这里的海平静而又清澈,一年四季都很适合游泳。 熙熙攘攘的集市到了午睡时间就会空无一人(图片来源:Tom Westbrook) 岛上每天的生活都从熙熙攘攘的集市开始,鱿鱼、螃蟹、蛤蜊、毛丹、大蕉、芒果、火龙果、莲花成堆地摆放在外面等待出售。而在里面,身着墨绿色军装的年轻士兵坐在大排档旁低矮的塑料椅上,狼吞虎咽地吃着bun rieu(螃蟹汤面)或thitnuong(炭烤猪肉米线),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门口。上午9点,食物都被销售一空。等到中午,整个市场便会被众人遗弃。 随后,市场里将会是一片寂静。直到下午2点,新的摊贩才会陆续前来出售烤猪肉三明治、甘蔗汁和米纸卷。在这2个小时内,主妇们打道回府,市场空空如也,整个小岛都在午睡,阳光直刺蔚蓝的海面。此时无事可做,只能选一片美丽的海滩去游泳:无论你选择哪个海滩,都可以尽情享受那份静谧。 倘若是在大陆,你肯定会在港口上看到频繁举办的游艇酒会。如果你想看看昆岛群岛,那就赶在傍晚时分打听一下,或许能够搭上一艘第二天一早出海的渔船。伴着马达的噗噗声和海浪的轻轻摇曳,你可以乘坐蓝桔相间的汽船驶出港口。渔民可能会把你带到外围小岛的海湾和礁石上。这里拥有越南最好的潜水环境,戴上一套潜水镜和通气管可以帮助你一睹海龟的优雅身姿。 当高温逐步退去,许多旅行者都会骑着摩托车畅游小岛。 在距离昆山镇以南1公里的安海湾(An Hai bay),采珠人和渔民都把船停泊在海面上,把小圆舟放在岸边当做救生艇——这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圆形小船,用椰子树脂做防水处理,用划桨提供动力。接下来的6公里路程,需要沿着海湾的道路前行,一直到达小岛最南端。在那里,每个方向的景色都美不胜收。昆岛群岛在东边错落散开,昆山镇的小港坐落于北面,岛上崎岖不平的地势向西面延伸。 在悬崖上,小路沿着陡峭而清澈的海湾修建,一直通往昆山岛的明珠——宽阔的Nhat海滩。在这里,山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辽阔的白色沙滩,落潮时的宽度可以达到数百米。径直向海中走去,还要再走上几百米才能到达齐腰的位置。在海滩上呆呆地守望着远方,等到黄昏时分,就会看到地平线上闪烁着微弱的灯光,一艘艘的集装箱船正在缓缓穿越繁忙的南中国海。 白天的热浪在Nhat海滩慢慢落下(图片来源:Tom Westbrook) 傍晚时分,滨海大道摇身一变成了昆山镇的社交中心。天空变成了粉色,烤肉摊现场烘烤着玉米、鸡肉和猪肉。白天的热浪令很多人对海滩敬而远之,到了傍晚,喜欢游泳的人纷纷涌向这里,享受黄昏带来的清凉。海滩上到处人头攒动。 在滨海大道上,殖民地时期的法式别墅都已经年久失修,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它们的丛林花园也慢慢挪作他用。法国作曲家卡米尔·圣-桑(Camille Saint-Saens)曾经在其中的一栋别墅里居住过,并于1895年在那里完成了他的歌剧《布隆希尔达》(Brunhilda)。如今,他当初住过的那栋别墅已经成了一间热闹的咖啡厅,但只提供最基本的饮品,包括啤酒、冰淇淋和越南咖啡。 落日的余晖洒在昆山岛的滨海大道上(图片来源:Tom Westbrook) 夜幕降临,往东走两个街区就来到了Tran Huy Lieu,那里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半条街都被椅子和金属折叠桌占据;路边摊上摆满了啤酒,还有烤好的贝类、鱿鱼以及当天捕捞的各种海鲜。在这条美食街上结束一天的生活实在是美妙至极——此时此刻,你肯定已经乐不思蜀,开始抱怨返程的飞机来得太早。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友义)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564265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5642658
美国取消其驻联合国大使访台等外交出访计划,以确保“政权交接平稳”
美国国务院于美东时间12日宣布,为确保“政权交接平稳”,将取消国务院在接下来8天内所有原本的访问计划,包括原定今日(13日)下午访台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的行程。 被取消的还有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的欧洲之行。
原定13日下午访台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的行程取消。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欧塔加斯(Morgan Ortagus)表示,所有出访取消的原因在协助“顺利而有序的交接过程”。 当选总统拜登(Joe Biden)预计于1月20日执掌白宫。 这也是特朗普政府官员近来第二次取消访台。2020年11月,美国环保署署长惠勒(Andrew Wheeler)原计于该年底访台,但出发前,《纽约时报》发文抨击其“来台包机花费过高,及出访时机不恰当”,惠勒因此决定“延后”访台计划。 2016年特朗普与蔡英文电话交谈打破了1979年华盛顿与台北断交、与北京建交以来的常规 台湾反应 克拉夫特原定在今日下午抵达台湾访问三天,如果成行,这将是美台断交40多年首个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访台。她原计划行程包括讨论有关如何促进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并在台湾外交部外交学院发表演说。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张惇涵今日上午表示,对于美国国务院发布交接期取消所有访问一事,“我们尊重美国国务院取消包括国务卿蓬佩奥等所有官员出访计划的决定,对于克拉夫特大使因而无法如期访台也感到惋惜。但我们仍欢迎克拉芙特大使未来能有适当时机来访。” 针这一变故,台外交部与总统府口径一致,表示“理解并尊重国务院的决定,但感到婉惜,欢迎克拉夫特未来于适当时机来访。” 台湾外交部及舆论原本对其访台曾十分期待,讨论激烈。位于华盛顿的智库“全球台湾研究中心”执行长萧良其(Russell Hsaio)向BBC中文分析,在北京不断压缩香港政治空间的当下,克拉夫特此次拜访的意义与港台关系有关,“众所皆知,香港是北京处理台湾的垫脚石。”他强调。 不过,台湾在野党国民党许多人士对其访台也有批评。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便称,克拉夫特访台“没有用”,不会帮助台湾加入联合国。该党立法委员马文君也曾发文质疑,抨击克拉夫特离职前夕来台的意义何在。她说:“克拉芙特被特朗普任命出任驻加拿大大使之前,几乎全无外交经验,是位煤炭业的老板娘,兼特朗普大金主之一。” 面对党内人士不断抨击克拉夫特及美国国务院,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不得不出面缓颊。 他向台媒回应称:“国民党一贯的立场,我们亲美和陆(中国)的立场没有改变,希望克拉夫特这次来台真正能够延续台美双方关系,实质永续跟关系的提升。” 国务院在接下来8天内所有原本的访问计划,其中包括国务卿庞皮欧的欧洲访问。 美台中三角关系 事实上,克拉夫特在去年九月与台湾“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李光章在曼哈顿餐叙,这也是首次台湾外交部高层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在美国首次的非正式会面,引起台湾许多舆论讨论。当时外界评论,两人在餐厅的室外用餐区午餐,让美媒轻易的拍到画面,餐叙曝光“应非意外”。 该次会面被曝光后,克拉夫特办公室立即向《美联社》确认并称“我按照总统(特朗普)的意思做正确的事情,我觉得他在寻求加强并深化与台湾的双边关系,而我希望能代表政府继续这样做。” 根据美国之音报导,一位华府官员透露,此次访问取消不会影响美台关系。 蓬佩奥在上周六(1月9日)意外发出一份声明宣布立即解除国务院对美台外交官员之间的沟通制订的复杂限制及内规。 美宣布解除禁令之后,本周一(1月11日)美国驻荷兰大使胡克斯特拉(Pete Hoekstra)邀请台驻荷兰代表陈欣新前往美驻荷兰大使馆会面。 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一(11日)表示,美国要停止任何提升美台关系、加强与台军事联系的言行。“我们奉劝蓬佩奥之流认清历史潮流,停止操弄涉台议题,停止倒行逆施,不要在错误和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必将遭到历史严厉惩罚,”他说。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双方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前提。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
ukchina_simp.140311_life_overseas_explorworld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uk_life/contributions/2014/03/140311_life_overseas_explorworld
海外生存之惑:世界大不同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伦敦某大学和英国当地媒体组织共同举办的关于“现代媒体对非洲”的影响的讨论会,讨论会一开始,大家各抒己见,情绪还算平和。可到了最后观众问答的部分,观众和发言者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最后变成了非洲裔的观众开始质疑为何英国慈善机构“利用”非洲小孩的贫苦形象进行政治游说,而发言者则认为,如果这样的形象宣传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为在非洲的小孩筹集了资金,帮助他们完成了基础教育,这也可以被看成是一桩好事。
这场媒体讨论会,最后还是在非洲裔观众和英国慈善机构负责人的争执中“不欢而散”。带着疑惑的心情,回到家里的电脑前,开始搜集关于这些慈善组织的资料,发现他们的确把关注点过于集中在在非洲小孩的身上。或许一般大众的观点认为:一提到“贫困”,“饥饿”,“战争”,我们就会联想到非洲小孩,他们的童年似乎和“快乐”,“健康”等字眼划不上等号,当然,我们也明白,这显然并不是全部的事实。 所以,这讨论无疾而终几乎是一开始就可以预料到的,而我也没有那么天真的就以为,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可以短时间内消除偏见。恰恰相反,正因为我抱着看一场争论的心态去参加的讨论会,所以,我反而乐在分享那些千奇百怪的观点。因为有语言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所以造成不同文化背景成长下的人有着对立的观点和想法,这本无可厚非,但,“差异”真的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吗? 这取决于你对另一些和你不同的人,事,物的好奇心有多大, 如果你足够对另外一种语言或者文化好奇,你当然也就会主动跨过这个鸿沟。小时候,我很喜欢看英国文学作品,还有英国电视剧。所以,几乎我的整个中学时代都在幻想有一天可以装腔作势捧本英文书来读的样子。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恐怕只是出于好奇心和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感,但越到后来越疑惑,我也不禁问自己,对新鲜事物和文化的好奇心虽然很容易被满足,但我真的有必要去学外语,了解别的文化,或者甚至为了知道世界上别的人如何生活,就可以收拾好行囊,然后离家“出走”三五年吗?了解和自己不同的文化,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也常常会听到许多朋友说到,初来英国的时候,质疑自己的事情常会发生,面对外界强大的竞争压力,从前建立起的一点点自信心可以瞬间崩塌。 可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潜能在哪儿,跌倒了谷底以为自己就快放弃的时候,却竟然拥有比自己想象中更强大的毅力。原本我认为,出去旅行,读书看电影,听别人讲故事,这些方式都是我们在主动了解外部世界的新奇和各种可能。但说到底,那些我从前说不清楚的那些空泛不实际的探寻,实际上,它们不过都是让我在更了解和接受自己的过程而已。或者,至少可以是,让我更有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例如前面提到的讨论会,虽然横在不同文化和语言前的鸿沟和差异,短时间内不会消失,也或者暂时还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式。但至少,有一个让双方在平等的空间里对话的机会,则是了解彼此的前提。 是的,我们需要了解别人,但我们也需要被别人了解。尤其,当你想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文字,舞蹈,影像传递自己的所看,所想和所见时,你担心的只恐怕是自己走的还不够远,经历还太少这件事,所以,为了探究一块小石头,爬山涉水而且还为此学习另一门语言,听起来也并不是一件很疯狂的事情。 (责编: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ukchina_simp.160519_vert_fut_the-spitfires-that-nearly-broke-the-sound-barrier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05/160519_vert_fut_the-spitfires-that-nearly-broke-the-sound-barrier
接近音速飞行的喷火式战斗机
1947 年10月14日,美国试飞员查克·叶格(Chuck Yeager)完成当时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壮举。叶格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得比音速还要快的人,他是被绑在 Bell X1 喷气式飞机的座位上完成这项壮举的,但他却是忍着痛苦完成的——此前几天,在一次骑马事故中,他摔断了两根肋骨。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虽然叶格青史留名,但在他创下此次壮举之前,还有其他飞行员也曾非常、非常地接近他的记录,此前几年,他们也曾挑战这个空气动力学障碍。有些人甚至活下来讲述其经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用的飞机实际上无法以音速飞行。即使接近音速飞行,也会导致飞机解体。 几次喷火式战斗机(一种单座战斗机,曾帮助英国赢得不列颠战役)的飞行,为科学家理解飞机受力情况帮了大忙,克服了这些受力,飞机才能飞得比声速还快。 喷火式战斗机刚好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实现上天,它是设计师霍金纳德·米切尔(RJ Mitchell)的作品。 之后的喷火式战斗机机型在水平飞行中速度可以远远超过 400 英里/小时,这要归功于劳斯莱斯·梅林发动机和四叶螺旋桨,是它们帮助增加了使飞机前进的推力。喷火式空中照相侦察机飞得要更快,因为它们不用搭载机关枪或弹药,减轻了飞机承重。 在飞机高速俯冲中收集到的信息帮助查克·叶格在 Bell X1 喷气式飞机上完成了创纪录的飞行。(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这种飞机的卓越性能也自然使其成为试飞对象,尤其是用于高速飞行研究。正是这些飞行,让一些喷火式战斗机飞行员驾驶飞机进入前所未知的领域,他们要克服接近声速飞行时所发生的陌生的空气动力学问题。 据著名试飞员“小河螺”埃里克·布朗(Eric ‘Winkle’ Brown)在《Wings on My Sleeve》一书中所述,高速试飞始于 1943 年后期。在此试飞计划中,英国皇家空军中队长 J·R·托宾(J R Tobin)驾驶一架 Mark XI 喷火式战斗机以 45 度角俯冲,最大速度达到 606 英里/小时(975 公里/小时),或者马赫数达到 0.89(马赫数 1 为声速的技术术语)。这是喷火式战斗机曾达到的最大速度,至少是活下来讲述这个经历的试飞员所达到的最快速度。但很快就有了更加激动人心的飞行。 1944 年 4 月,英国皇家空军中队长安东尼·F·马丁代尔(Anthony F Martindale)驾驶完全一样的 Mark XI 喷火式战斗机俯冲飞行。这次试飞中,减速装置的设计避免了飞机的失速。飞机猛冲向地面时,飞机螺旋桨脱落,俯冲速度超过 620 英里/小时(1,000 公里/小时),马赫数达到 0.92。 简单的物理学原理救了马丁代尔的命。沉重的螺旋桨脱离后,飞机尾部变重,这种重心变化迫使俯冲中的飞机高速爬升。马丁代尔在爬升中的压力作用下失去知觉,苏醒时他发现飞机正在 40,000 英尺(13 公里)高空飞行。他最终设法让飞机完好无损地飞回基地。飞机俯冲产生的压力弄弯了机翼,使其略带扫掠面的形状,这种形状最终将帮助其他飞机实现超音速飞行。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空气动力小组主席罗德·欧文(Rod Irvine)解释说,飞机在提速时,机翼上的气流导致机翼产生这种翘曲变形。他表示,“马赫数接近 0.85 或 0.95 时,机翼上就会产生这种亚音速气流,因此飞机开始加速,达到超音速。气流到处轻击飞机,就好像飞机自身开始摇动一样,因为在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就能观察到这种根本变化。”欧文表示,这个问题今天依然存在,空中客车 A380 这样的大型客机飞行速度再快,也不会导致机翼上的气流达到超音速,因为这会导致飞机振动和冲击。 像喷火式战斗机这样的飞机还存在另一个大问题——螺旋桨本身。老飞机都有一个螺旋桨与发动机直接相连——动力越大,螺旋桨旋转得也就越快。即使飞行速度低于 300 英里/小时(480公里/小时),在这些飞速旋转的叶片上穿过的气流速度也可超过声速。在螺旋桨叶片上飞速穿过的气流会形成冲击波,继而导致阻力、振动和噪声增加。 美国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航空航天博物馆馆长杰里米·金尼(Jeremy Kinney)表示,喷火式战斗机的设计师 RJ ·米切尔早在 1920 年代初设计高速飞机时就深知螺旋桨存在的问题。 美制 P-51 野马式战斗机也被用于高速飞行,为实现超音速飞行铺平道路(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金尼表示,“如果你站在 1923 年怀特岛考兹一次飞行比赛中用过的一架飞机下,当飞机在上空掠过时,你会听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这是螺旋桨达到超音速的信号。”米切尔及其同时代的人认识到,简单连接螺旋桨,让它转速不断增加,并不能帮助飞机速度不断增加。变距螺旋桨效率会更高,它能自动匹配发动机的转速,从而能帮助喷火式战斗机这样的飞机飞得更快。 金尼表示,但它也只能飞得这么快。他表示,“活塞发动机和螺旋桨的组合是速度不断增加遇到的典型限制,这也造就了涡轮喷气式飞机这场里程碑式的革命。活塞式发送机每分钟的转数只能达到那么高。” 金尼表示,“一直存在这样的思维范式,至少对 20 世纪前半叶而言如此,那就是飞机必须要飞得更高、更快和更远。但要制造能达到超音速的螺旋桨,需要投入的努力实在是太大了。忽然之间,喷气式发动机就能具备这种能力,你还有什么理由再尝试其他呢。” 能高速俯冲喷火式战斗机,还有美制 P-51 野马式战斗机、P-47 雷霆式战斗机这样的盟军战斗机,都帮助研究人员见识了超音速飞行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它带来不同飞机形状的开发,新的飞机形状解决了超音速飞行中遇到的冲击波问题。尖头、较小的机翼和光滑的机身都限制了冲击波所产生的影响。这些特点与叶格驾驶的 Bell X1 喷气式飞机非常之像。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友义)
zhongwen_simp.130117_hongkong_leung_addres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3/01/130117_hongkong_leung_address
梁振英施政报告满意度较前两任低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周四(17日)发表民调结果显示,香港市民对特首梁振英刚发表的施政报告满意度低于前两任特首董建华和曾荫权的首份施政报告。
施政报告对香港特首梁振英的民望有正面影响。 调查共访问了约1000名市民,只有36%受访市民对施政报告内容感到满意。 当中,年岁介乎18至29岁的人士对施政报告的满意程度、对报告及梁振英的评分明显比较低。 这个年龄层的受访人士同时最反对梁振英出任特首,也属于最少数因为报告而增加对香港前途的信心。 民研计划总监锺庭耀表示,相信市民对施政报告的满意度低是与梁振英现时民望低迷有关。 然而,锺庭耀说,梁振英的民望支持度在施政报告发表后上升了3.3分,显示报告对特首民望有正面影响。 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民众对报告给予的平均分为56.4分,100分为满分。 锺庭耀指出,梁振英的首份施政报告取得正面评价是“稳打稳扎”,能否迎难而上则仍然有待观察。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50115_female_leaders_world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01/150115_female_leaders_world
女性国家领导人:一个小型俱乐部
克罗地亚反对党领袖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诺维奇(Kolinda Grabar-Kitarovic)在上周日(1月11日)以最轻微的优势当选,成为该国第一位女总统。女性在选举中获胜或许算不上非常稀奇,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由女性领导人领导的国家政府仅占10%。以下这个地图可以告诉您这些国家在哪里。
1. 波西娅‧辛普森-米勒 ,牙买加总理 波西娅‧辛普森‧米勒(Portia Simpson-Miller)在2006年成为牙买加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但仅任职了一年,后来又在2011年大选中轻松当选,重新执政。她在金斯敦一个贫民区里长大。她主张从英联邦脱离,并且声称牙买加是时候有自己的总统了。 牙买加总理波西娅‧辛普森-米勒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言。 2. 卡姆拉·珀塞德-比塞萨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 在2010年一场一面倒的选举胜利之后,卡姆拉·珀塞德-比塞萨尔(Kamla Persad-Bissessar)成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第一位女性总理。2011年,这位前首席检察官揭发了一场被指针对她和内阁官员的暗杀阴谋,进而宣布政府进入紧急状态,开始一场打击贩毒集团暴力犯罪的行动。 2013年6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珀塞德-比塞萨尔在新加坡准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3. 迪尔玛·罗塞夫, 巴西总统 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是一个保加利亚律师和创业家的女儿。她在2010年当选成为巴西第一位女性总统,后来在2014年成功连任。她被外界称作“铁娘子”,曾经在加入反对巴西军政府的左翼地下运动之后,在1970年被监禁三年并受到虐待。 迪尔玛·罗塞夫是巴西第一位女性总统。 4. 米歇尔·巴切莱特,智利总统 米歇尔·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曾是一名受训的儿科医生,在2013年以明显优势再次当选智利总统。这是她继2006-2010年任总统之后第二个总统任期。这位离异的女性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个公开的不可知论者。在她的两次总统任期之间,她曾领导联合国女性权能署(UN Women),一个推动女性平等权利的新机构。 米歇尔·巴切莱特在2013年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当选。 5. 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阿根廷总统 属于左翼政党“胜利阵线”(Front for Victory)的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是阿根廷第一位在选举中当选的女性总统。1974-1976年间,伊莎贝尔·庇隆(Isabel Peron)也曾在其丈夫于任内去世后担任总统。而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的丈夫也是她的前任总统。他曾在2003至2007年间担任总统,直至死于心脏病。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在2013年庆祝阿根廷回归民主30周年活动上向公众挥手致意。 6. 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利比里亚总统 埃伦·约翰逊·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是又一位被称为“铁娘子”的女性领导人。76岁的她,在2005年利比里亚结束长达14年的内战时成为非洲第一位民选的女性国家元首。2011年,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并再次当选总统。瑟利夫夫人在20世纪80年代曾因批评军政统治而被监禁;而在1997年总统大选中被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击败后,她曾以叛国罪名被流放。 利比里亚总统约翰逊-瑟里夫在布鲁塞尔接受路透社采访。 7. 凯瑟琳·桑巴-潘扎,中非共和国临时总统 凯瑟琳·桑巴-潘扎(Catherine Samba-Panza)在2013年被委任为班吉市长 ,之后不久当选中非共和国临时总统,成为第一个担任这一职位的女性。这位成为的商人和企业律师被认为属于政治中立,在她的选举胜利演说中,她曾敦促结束宗教主义的暴力。 2014年2月,桑巴-潘扎在一次采访中呼吁法国履行对前殖民地的承诺。 8. 埃尔娜·索尔伯格,挪威首相 保守党领袖埃尔娜·索尔伯格(Erna Solberg)在2013年成为挪威第二位女性首相,领导一个与右翼少数派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她的内阁官员中有一半是女性。她作为 地方 政府部门首长时期在避难和地区发展等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令她有了“钢铁埃尔娜(Iron Erna)”的绰号。 2013年10月,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伯格在奥斯陆皇宫外向公众挥手。 9. 尼古拉·斯特金,苏格兰首席部长 尼古拉·斯特金(Nicola Sturgeon)在2014年11月接任苏格兰首席部长职位。虽然苏格兰属于英国的一部分,但是在包括卫生、教育及司法等本土事务上有自治权。斯特金将领导她的苏格兰民族党直至2016年苏格兰大选之后,并在苏格兰全民公投否决独立之后,继续为苏格兰争取更大权利。 尼古拉·斯特金在一次会议中呼吁各方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更多倾听她所属党派的意见。 10. 赫勒·托宁-施密特,丹麦首相 赫勒·托宁-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在2005年成为丹麦 社会民主党党魁,后在2011年成为该国第一位女性首相。在竞选过程中,她时尚的着装令她有“古驰赫勒(Gucci Helle)”的外号。在尼尔逊·曼德拉的纪念会上,她曾因和大卫·卡梅伦和贝拉克·奥巴马自拍合照而 引起争议。 赫勒·托宁-施密特因着装时尚而有“Gucci Helle”的外号。 11. 安格拉·默克尔,德国总理 曾是科学研究员的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2005年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性总理。默克尔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4年世界最有权利女性。她的外号“德国妈咪”原本是她在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的党内反对派用来羞辱她的手段,但却变成了她的一个强有力的竞选宣传武器。 2013年11月,默克尔在柏林即将会见挪威首相之前。 12. 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诺维奇,克罗地亚总统 1月11日的大选,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诺维奇以最微弱的优势胜出。她是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HDZ)当中的政治保守成员。该政党推动了克罗地亚在1991年脱离前南斯拉夫独立。46岁的基塔诺维奇过去曾担任外交部长,也曾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秘书长助理。 格拉巴尔-基塔诺维奇在萨格勒布听到克罗地亚大选第一批选票结果之后。 13. 玛丽- 路易斯‧科勒略‧普雷卡,马耳他总统 玛丽- 路易斯‧科勒略‧普雷卡(Marie Louise Coleiro Preca)接替乔治·阿贝拉(George Abela),成为马耳他第九任总统,也是该国第二位女性总统。她在去年上任时年龄为55岁,是马耳他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2014年12月,玛丽-路易斯·科勒略-普雷卡在马耳他共和国日检阅马耳他空军。 14. 埃娃·科帕奇,波兰总理 埃娃·科帕奇(Ewa Kopacz)曾是国会唯一的女性议长,在前总理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被委任为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主席之后,她被钦点接任。这位前儿科和全科医生在2014年9月上任,成为该国第二位担任总理 的女性。 埃娃·科帕奇在法国《查理周刊》袭击事件遇害者的吊唁册上签字。 15. 阿蒂费特·亚希亚加,科索沃总统 阿蒂费特·亚希亚加(Atifete Jahjaga)是科索沃国会选出的第一位女性总统,也是当代巴尔干半岛诸国的第一位女性政府首脑。39岁的亚希亚加曾是科索沃警察局副局长,也是最年轻的总统。虽然科索沃尚未在联合国当中有一席位,但已经在193年成员国当中获得108个国家承认。 2013年,阿蒂费特·亚希亚加在奥地利出席记者会。 16. 达利娅·格里包斯凯特,立陶宛总统 立陶宛的第一位女总统在2009年以明显优势胜出,在2014年再次成功当选,成为立陶宛第一位成功连任的总统。格里包斯凯特并不是唯一有“铁娘子”称号的女性领导人,但她是唯一有空手道黑带的一个。 2013年12月,格里包斯凯特在希腊雅典出席一次联合记者会。 17. 莱姆多塔·斯特劳尤马,拉脱维亚总理 莱姆多塔·斯特劳尤马(Laimdota Straujuma)的中间偏右联盟在2014年当选,成为拉脱维亚的第一位女总理。斯特劳尤马是受训经济学家,曾经承诺继续推动她前任主张的紧缩经济政策。该政策是为了争取将政府从破产中解救出来,并为2014年加入欧元区作准备。 2014年12月,斯特劳尤马出席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出席记者会。 18. 谢赫·阿西娜·瓦伊德,孟加拉国总理 2014年,谢赫·阿西娜·瓦伊德(Sheikh Hasina Wajed)宣誓开始她的第三个总理任期。她是孟加拉国国父兼第一任总统谢赫·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ijibur Rahman)的女儿。她父亲在1975年政变中被杀害之后,她被迫流亡,但后来在1996年的赢得大选,成为总理。她还曾成功逃过一次暗杀。 2013年11月,谢赫·阿西娜与其他国家元首一起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19. 朴槿惠,韩国总统 2013年,朴槿惠宣誓就任,成为东南亚现代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政府首脑。她在22岁时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夫人。她母亲在1974年被刺杀,当时是被企图暗杀时任总统、朴谨惠的父亲朴正熙的子弹打中致死。之后朴谨惠接过了母亲的第一夫人职责。朴正熙后来也被暗杀身亡。 朴槿惠是东南亚现代史上第一位女性政府首脑。 (编译:列尔 责编:萧尔)
ukchina_simp.vert-fut-43323799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3323799
微波炉预制餐难吃的真正原因
包装标签上只是简单地标着"超值蔬菜意式千层面"(Value Vegetable Lasagne),但从盒子上的图片看,这家食品企业实在是太低调谦虚了。这道美食搭配着令人赏心悦目的丰富酱料,有好几层奶酪面饼、淡奶油盖料和可口的酥脆奶酪皮。
我仔细地拆掉纸盒包装,把塑料薄膜戳破,然后放进微波炉。两分钟之后,我把它移进我的盘子。不过现在它和包装图片毫无相似之处:奶酪融化成了一层油腻的浮油,奶油盖料凝固了,面饼就像煮过头的鱿鱼一样根本嚼不动。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难以下咽的微波炉速食食品。它们虽然在两三分钟就能做好,但却要去模仿要经过复杂工序才能制备的美食,这显然需要大量高科技才能做到。微波炉速食食品包罗万象,高级的有米其林星级餐厅里的复杂料理,普通的只不过是各种基本营养物质的机械组合。 要想知道背后原因,就必须了解"化学反应之王"——美拉德(Maillard)反应。美拉德反应最早由法国化学家路易-卡米拉·美拉德(Louis-Camille Maillard)于1912年发现,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学反应。尽管美拉德反应每天都会在千家万户的厨房里发生,但却很少有人听说过它。 美拉德反应指的是当你把氨基酸和某些种类的糖分混合并加热后,就会形成美味的反应产物。化学反应会形成新的化合物,将原料变为褐色并使之美味可口。 上述美拉德反应副产物就是咖啡略带土腥的甜味、啤酒的麦芽清香、以及烘焙面包、薯片、炸洋葱圈、烤肉、饼干、烤棉花糖以及我们无法抗拒的种种美食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香味的原因。出于同样原因,香辛料在使用前要油炸或烘烤,煮土豆的味道远不如烤土豆香味扑鼻。它们都是高温烹调的产物,而人类是唯一一种吃熟食的生物(尽管2015年有科学报告称,某些黑猩猩也吃熟食),因此品鉴美食的天赋可能为人类所独有。 "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反应,"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食品化学家史蒂夫·埃尔默(Steve Elmore)说。根据参与反应的蛋白质和糖类不同,美拉德反应会产生成千上万种反应副产物。含氮量较高的氨基酸会发出坚果气味,而据埃尔默说,含硫的高烈性物质则会释放洋葱气味。 问题在于,如果食物原料含水量高,就不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你要是把鲜番茄放进烤箱,只会把烤箱中的空气湿度增加到80%,"埃尔默表示。食物中的水分一旦达到沸点就会蒸发,使食物表面干燥。"只有含水量低于5%的食物才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你才能得到口感美味、颜色焦黄的成品。"这就是烤土豆为什么外皮发黄,而内部却呈现白色的原因。 微波炉的原理则与之不同。它不是先加热食物周围的空气,而是用高能微波加热食物内部的分子。在这种较为均匀的加热方式下,食物表面无法达到发生美拉德反应的高温和干燥。在这种条件下,土豆泥肉馅饼或意式千层面不再有酥脆的外皮,从而失去了特有的风味。 由此,速食食品的口味一般都寡淡无奇。一项早期研究发现,与采用传统烹调方式相比,在微波炉中煮熟的牛肉中,决定牛肉口感的芳香化学物质含量只有传统烹调方式的三分之一。其他研究则发现,采用微波炉烹调的牛排味道令人作呕。 为了改善外观和口味,某些食品企业会在速食食物中预先加入盐、糖和味精以增加食物的鲜度。这种做法在中餐外卖中很普遍。2015年,《电讯报》(Telegraph)和市场营销企业Action on Sugar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某些英国超市食品含有的糖分比一罐可口可乐多一倍,多达13茶勺(比成年男性每天建议食糖量多4茶勺)。 传统烤炉会把食物表面的水分蒸发掉,从而形成酥脆的口感(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这并非唯一的解决方案。随着新鲜天然食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食品企业开始采取更为复杂的技术。首先是选择适当的配料。"并非所有配料都适合用微波炉烹制,"高档速食食品企业Eat First公司首席厨师本·霍吉斯(Benn Hodges)说。他曾经在多家世界顶级餐厅工作,其中包括获得米其林星级的Roka餐厅英国伦敦分店。 以三文鱼为例。三文鱼片上的纹路是三文鱼用来游泳的肌肉依次排列而成。这些肌肉由胶原蛋白粘在一起,而在高温烹调时,胶原蛋白会融化并转化为明胶物质,这就是三文鱼块在高温下会碎掉的原因。与此同时,肌肉中的蛋白质开始变性并结块,从而使三文鱼失去原本鲜亮透明的质感。 所有厨师都知道,做三文鱼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它会碎掉,同时肌肉纤维在收缩后会挤出水分,从而把原本多汁的鱼肉变成一团干巴巴的肉。防止上述两种现象出现的方法在于:用高温快速烹制三文鱼肉。这种情况下,微波炉正好能大显神威。 大多数微波炉都使用频率2.45G赫兹的微波。这个频率的微波很容易被水、脂肪和糖所吸收。食物分子中包含的水、脂肪和糖越多,就会在微波炉中熟得越快。高含脂量、高含水量的鱼排就非常适合微波炉烹制。另外,在微波炉中,水分要到105℃才会沸腾,因此不管你怎么烹调,都会保留住水分。最后,微波炉还能够保存使三文鱼呈现粉橙色的天然色素及其特有的芳香气味。 "在我的厨师生涯里,我从来没想到过用微波炉做菜,但它真的很有用,"霍吉斯说。 霍吉斯尤其喜欢的一道速食菜肴是Roka烧烤三文鱼。这道菜原本是在日本烧烤餐厅的炭火炉上烤制而成。为了确保三文鱼片像在烧烤店里那样获得美拉德反应产物,需要先用300℃的烤炉预先烤制。"三文鱼片上已经覆盖了一层酱汁,烤炉赋予它漂亮的光泽,就像在日本烧烤店里的炭火炉上一样,"他说。 为了防止烤过头,鱼肉终归还要在微波炉里做熟,金黄色的鱼肉在烤制一分钟之后就被撤出烤炉迅速冷却。"必须迅速停止加热,"霍吉斯说。"我们有市场上最好的大型冷却机,在不到5分钟时间里就能把鱼肉温度由100℃降至0度以下。" 由于微波炉内空气含水量大,食物水分没法迅速蒸发,微波炉烹制的披萨饼因此会过于潮湿(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这种做法在行业内非常普遍,事实上,这往往是满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唯一手段,同时,还能防止有害细菌在食品温度下降后的舒适条件下滋生。 现在我们来到了下一个问题。大多数微波炉速食食品都属于半成品,因此它们必须经受与剩饭菜一样的严酷条件而不至腐败。最大的敌人就是可怕的"再加热味道",一种先做熟,再冷藏的肉类散发出的腐败气味,很多人把它描述成硬纸板和湿狗毛的混合气味。这种气味是氧气与肉类中的脂肪发生反应后出现的。 大多数食品企业通过添加抗氧化剂,防止氧气与脂肪发生反应来解决这个问题。常见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甲苯(E321),还可使用香草(尤其是迷迭香)、香辛料、维生素甚至柠檬汁。讽刺的是,速食食品中不存在的美拉德物质却都是强抗氧化剂。 其他食品企业则选择让消费者在食品腐败前将其吃掉。"市场上食品的保质期最长是两个月,我感觉这很可怕。我们曾经发现有一家公司生产的冷藏儿童食品保质期居然有3个月,他们居然认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食品还能保持健康卫生,"霍吉斯表示。 另一个问题是食物潮湿现象。微波炉内的空气温度很低,水蒸汽很快就会冷凝成为液体水,这样食物不会出现酥脆的表面,并且含水量大的食品会更湿,这样,面包不会有脆皮,披萨饼也很潮湿。 在这里,科技再一次发挥出神奇的力量。一种名为"自加热包装"的创新技术能够帮你在微波炉里烤出酥脆的面包。这种技术采用的硬纸板有一层塑料衬层,上面覆盖有金属箔。一般人会认为,在微波炉中,金属会迅速升温,然后微波炉发生爆炸毁掉你的家。但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如果想烤制表皮酥脆的肉类食品,使用微波炉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这取决于形状。平坦的金属箔会迅速升温,而棱状金属箔,例如包裹住一条鱼的金属箔,在持续加热下,最终会产生极高温度。电荷会在尖角处聚集,于是"自加热包装"能够得到足够热量烤干食物的外皮,但却并不会在微波炉内引发火灾。另外,这一温度足以支持美拉德反应,从而保障了食物的色香味。 微波炉最大的缺陷可能在于速食食品的口味过于寡淡。其原因之一在于缺乏褐变过程,还在于微波炉内温度过低。传统烤炉能够烤干食物表面,食物表面烤出的一层硬皮形成了一层无法穿透的屏障,从而防止芳香物质蒸发逃逸。用微波炉烹制时,柔软胶状的酱料和奶酪在芳香物质逃逸后会变得索然无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霍吉斯在菜肴中加入了腌制蔬菜。"这能增加新鲜口味和酸度,让菜肴口味不再千篇一律,"他说。 1945年,一位工程师不小心把自己的点心在微波下融化,从而阴差阳错地发明了微波炉。自那时起,微波炉就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烹调方式。超市里的意式千层面可能从来没有如同烤炉烤制出的那样具有酥脆的表皮和盖料,但是科技的进步正在日益改善着它们的口味。否则,你就只能用烤炉做速食食品了。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41226_jp_uninhabited_island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12/141226_jp_uninhabited_islands
日本政府年度内将修改保管离岛方针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周五(12月26日)在首相官邸主持了他的第三次政权成立以来的首个综合海洋政策本部会议。安倍针对中国官民在东海积极活动的形势,要求出席会议的海洋政策、领土问题负责大臣山谷惠里子等政府成员和其他民间成员在明年3月底以前的2014财政年度内完成修订保全和管理离岛的政府基本方针。
东海钓鱼岛(台湾称钓鱼台列屿、日本称尖阁诸岛)(资料照片) 安倍说,“日本作为海洋国家,为了管理海洋,要把保全和管理离岛做目标,确保领海和经济海域的管辖权,能为国民生活和经济活动发展做很大贡献”。安倍以今年内修改海洋政策基本方针为目标,指示山谷为中心的政府各部合作,对加强领海和经济海域管理采取彻底地应对态势。 会议后,山谷表示“政府策定的基本方针已约经过5年,日本领海周边各国的海洋活动趋于活跃化,离岛环境正发生很大变化。修订基本方针能提升了解离岛及周边海域的状况、促进向国民普及认识和启发,依据管辖权适当地管理离岛等三项目标,政府准备加强巡逻和推进把没有岛主的离岛纳入国有财产登记册等作业”。 民意与政府立场有距离 以首相兼任部长的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2009年制定了有关保全和管理离岛的基本方针,不过随着近年中国政府加强对东海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巡逻活动和今年中国渔船涌现日本经济海域涉嫌非法捕捞红珊瑚等状况,日本提升了管理危机意识,同时传媒、舆论也积极反映离岛居民、渔民等批评政府应对不足、不力的声音,促成了这次修改基本方针的政府意向。 虽然日本传媒、舆论众口一辞地批评政府对意图在日本领海或经济海域非法捕捞红珊瑚的中国渔船应对太松、太轻,不过日本内阁府周四发表的有关钓鱼岛的舆论调查结果说明,在钓鱼岛中日纠纷问题上,日本的民意未必都同意政府立场。 该调查结果说明,虽然表示“关心尖阁诸岛问题”的被访者有74.5%,比去年7月73.7%的调查结果还高,而且表示“知道尖阁诸岛问题”的被访者也比去年调查时高出1.2%,达到92.3%的高水准,但对政府主张的“不存在围绕尖阁诸岛的领土问题”,被访者同意“尖阁诸岛不存在主权问题”的只有48.2%。日本内阁官房领土、主权对策企划调整室承认“希望努力让政府立场进一步渗透,获得正确理解”。 (责编:尚清) 如果您对这篇报道有任何意见或感想,欢迎使用下表给我们发来您的意见:
zhongwen_simp.science-49126795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49126795
心血管疾病对人类“情有独钟” 原来是我们祖先“搞丢了”一条基因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在演化过程中,在大约200万年到300万年前时“丢失”了一个单一基因。这可能是导致人类成为唯一受心脏病困扰的哺乳类动物的关键原因。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研究说,由于几百万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使人体中一种叫CMAH的基因“失活”,而这一特点被代代相传下来,使人类比其他动物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头号杀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心血管疾病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每年,全球约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到2030年,预期这一数字将会上升到2300万。 人类罹患心脏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粥样斑块沉积在血管壁并造成动脉狭窄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严重时视其影响的动脉所在,可能造成冠状动脉疾病、中风 、周边动脉疾病以及肾功能衰竭等。一般来说,人类在进入中年以后会出现动脉硬化的相关症状。 虽然这种情况在人类中很常见,但在其他哺乳动物中“几乎不存在”,不论是人类陆地上的“近亲”黑猩猩还是海洋哺乳动物鲸和海豚等。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的头号死因。 基因缺失只限人类? 此前有关研究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似乎只影响人类,其他动物好像没有这一情况。 10年前,美国研究人员作了一个实验,观察了包括人工驯养的黑猩猩在内的一些哺乳类动物,看看他们是否也容易犯心脏病? 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黑猩猩具有与人相似的一些高风险因素,例如久座不动、高胆固醇饮食以及高血压等。但是,试验结果发现黑猩猩几乎不受什么影响。 心脏病在黑猩猩中极其罕见。即使有,也与人类不同,黑猩猩的心脏病是由一种无法解释的心肌疤痕造成的。 参加过10年前那次试验的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瓦尔基(Ajit Varki)也是本次新研究的联合作者之一。 他和他的团队对老鼠进行基因修改。他们把老鼠中的CMAH基因“关掉”,然后和正常老鼠进行对比。 两组老鼠吃同样的食物,受同样的待遇。但转基因老鼠血管中的脂肪沉淀物至少是对照组老鼠的两倍。 转基因老鼠因为没有了CMAH基因,明显增加了它们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倾向。 该试验表明,人类演化过程中丢失的CMAH基因很可能是导致人类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心脏病在黑猩猩中并不常见。 红肉与心脏病 当然,除基因外,一些高风险因素也是导致心脏病的原因之一。 除以上所说的缺乏运动、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年龄等外,吃太多红肉与心脏病之间也有关联。 然而有趣的的是,大约有15%首次发作心脏病的患者,他们根本没有以上任何高风险因素。 换句话说,他们很健康。这可能解释了基因可能是一些健康的素食者,同样患心脏病的原因。 研究人员说,由于丢失了 CMAH基因让人类更容易患心脏病。 如果研究结果成立,那么,人类面临基因和生活方式的双重影响。而且,这对那些喜欢吃红肉的人肯定不是好消息。 CMAH 基因 CMAH 基因可以产生一种叫Neu5Gc的唾液酸,在我们吃红肉时会派上用场。没有了CMAH 基因,人类就缺少了Neu5Gc唾液酸。 而红肉中富含Neu5Gc。 因此,我们在吃红肉时会反复接触到Neu5Gc。研究人员表示,这会引发免疫反应和一种叫“异种心肌炎”的慢性炎症。 所以研究人员说,炎症会增加心脏病和癌症风险。那些基因改良老鼠在吃了富含Neu5Gc的食物后,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2.4倍。 研究人员称,红肉与某些癌症之间有联系,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人员说,究竟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让人类丢失了CMAH 基因仍然是一个谜。 但是,科学家们知道,没有CMAH 基因让人类祖先智人(Homo sapiens)具备了长距离奔跑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的生育能力下降。这些可能都是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但坏消息是,可能增加了心脏病风险。 瓦尔基说,这一新发现将为未来治疗心血管疾病打开新的大门。
zhongwen_simp.120929_rolling_pasin_bank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29_rolling_pasin_banks
西班牙需申请400亿欧元专款救助
西班牙政府预计,西班牙银行业需要向欧盟申请大约400亿欧元的银行专款救助资金,填补资本金缺口。
根据早前对西班牙银行作出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西班牙银行业在目前经济和金融形势下需要额外500多亿欧元的补充资金。 对该国银行进行压力测试是为了帮助西班牙政府决定需要从欧元集团救助资金中申请多少援助资金。 BBC驻马德里记者说,对最糟糕情形的估计与此前的预计相符。今年6月,欧元集团表示可以优惠条件向西班牙提供高达1000亿欧元的救助资金。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vert-tra-47559272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7559272
牛肉罐头:改变世界饮食方式的乌拉圭食品厂
“除了牛叫的声音不能用以外,牛身上的每一部分都能用”,斯瑞拉(Diana Cerilla)带我进入她所谓的“屠宰室”的时候这样说道。在1930年代,每天多达1600头奶牛,以及数以千计的羊、猪、鸡和其他动物在这家屠宰场宰杀,然后加工、包装并出口到世界各地。我扫视着一排排可怕的钩子、滑轮、轮子、链条、传送带和秤,全部静止不动,但透着令人不安的气氛,我不禁开始颤抖起来。
从表面上看,乌拉圭乡野这个寂静城镇边缘一个废弃已久的肉类加工厂,无论如何都都不像是最常见的旅游目的地,更不用说世界文化遗产了。但是,这个名为弗赖本托斯工业园区(Fray Bentos Industrial Landscape)的历史遗迹曾对世界饮食方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个废弃的肉类加工厂创造了20世纪英国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改变了乌拉圭的经济,并帮助将全球粮食生产带入了工业时代。 此外,这个遗迹还以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展示了曾经站在世界尖端,现在却正在慢慢锈蚀废弃的英国爱德华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技术。在特定的灯光下,这座废弃工厂甚至还有一种怪诞的美,至少对于那些热爱工业考古的人来说是如此。 乌拉圭的弗赖本托斯工业景观曾对全球饮食文化有深远影响(Credit:Shafic Meghji) 这个肉类加工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3年,当时利比格肉类公司(Liebig Extract of Meat Company)在乌拉圭河(Uruguay River)岸上建立了一个工厂,并开始使用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创举性的专利技术大量生产牛肉提取物。得益于乌拉圭蓬勃发展的养牛场,这里到处可以买到廉价的牛肉塊,这些肉块被浓缩成一种营养丰富的高汤,最初是为了帮助病人康复。这个过程随后被精炼,液体凝固,形成了奥克索湯塊(Oxo)小块易碎的原料湯塊。 随着工人们从乌拉圭和其他60多个国家涌入这里,一个由德国人经营、英国资助的工厂旁边的小镇慢慢成长起来。这个小镇最初叫做独立庄园,后来以一位17世纪的乌拉圭隐修士的名字重新命名,这位隐士名叫弗赖本托斯(英语里叫做本尼迪克特修士),据说他住在附近的一个山洞里。 很快,李比希又开始用下脚料的肉生产另一种颇受欢迎的产品:罐装咸牛肉。奥克索湯塊和罐裝咸牛肉成为欧洲工薪阶层的主食,对他们来说,吃肉本来是很奢侈的事。這兩種加工食品还为布尔战争(Boer War)期间的英国士兵、一战期间的英国和德国部队,以及像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和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这样的极地探险家提供便宜、耐用和便于携带的口粮。 1924年,这个公司被英国维蒂斯集团(Vestey Group)收购,并更名为乌拉圭盎格鲁冻食公司(Frigorífico Anglo del Uruguay),并且利用快速发展的冷藏技术,开始向全世界出口冷冻肉,同时出口的还有牛肉湯塊、罐頭咸牛肉,以及从皮革到肥皂、香肠到果酱等200多种其它产品。仅1943年一年,就有1600万听罐头腌牛肉从弗赖本托斯运出,其中绝大多数用于支持盟军的战争。 英国查尔斯王子1999年访问乌拉圭时对记者说:“我记得我一直吃罐头牛肉,吃得咸牛肉味道从我的耳朵里冒出来。” 最初叫做独立庄园小镇,后来重新命名为弗赖本托斯 今天这家工厂向公众开放。办公大楼已经翻新,现在有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工厂鼎盛时期的展品,包括老式打字机、经典海报、初期的消防设备和摇摇晃晃的运货卡车。另一部分已经被当地的一所大学接管,保留了工厂的技术传统。但是大部分的厂区还是保持原样,在这些巨大、宁静、光线暗淡的建筑中漫步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经历。 引擎室看起来就像是蒸汽朋克漫画中的一个场景,生锈的柴油发电机、巨大的涡轮机和蒸汽压缩机上装饰着杠杆、阀门和轮子,连接着许多弯曲的管道和烟囱。 隔壁的墙上是大理石镶嵌的面板,上面覆盖着控制电厂发电的刻度盘和开关。1883年,这里成为乌拉圭第一个发电的地方。 博物馆经理斯瑞拉带我参观时说,“这家工厂让我想起了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的电影《摩登时代》(Modern Times)。” 外面,一座高耸的水塔耸立于一片由砖、混凝土、玻璃和波纹铁制的建筑物之上。 出于安全原因,许多地方都禁止进入,包括曾经存放多达1.8万吨冷冻肉的独立冷藏库。不过,你也可以去经理的房子格兰德之家(Casa Grande)逛逛,那是一座华丽的大厦,有着彩色玻璃窗、两架钢琴、硬木地板和一只通知就餐时间到了的锣。 导游克雷梅拉(Nicolás Cremella)说,“这就是乌拉圭的工业革命。弗赖本托斯对乌拉圭非常重要,它才是乌拉圭的真正首都,而不是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这是当时唯一的工业加工肉类公司,并在全国各地提供就业机会。” 不过,尽管该公司可能在本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利润却流向了海外。 六十多个国家的工人蜂拥来到乌拉圭,他们是被弗赖本托斯提供的工作机会吸引而来(Credit:Shafic Meghji) 弗赖本托斯的产品在战后的欧洲仍然很受欢迎,但随着食品技术的发展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而逐渐失宠。1960年代末,这家英国工厂移交给了乌拉圭政府,最终于1979年关闭。 斯瑞拉的父亲和祖父都在这家工厂工作。她说:“这是一个企业造镇,最终关闭时,对人们来说太可怕了。很多人被迫离开,也有很多人移民国外。” 尽管最初情况不乐观,弗赖本托斯镇还是恢复了元气。今天,镇上有一个繁荣的纸浆工业,并在2015年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盎格鲁工厂世界历史遗产的地位。(弗赖本托斯这一商标品牌,顺便说一句,现在归英国巴克斯特(Baxters)所有,用于一系列罐头馅饼,布丁和肉丸) 仅1943年一年,就有1,600万个牛肉罐头从弗赖本托斯运出,大量供给二战盟军做食粮(Credt: David Foster/ Alamy) 午后,我经过盎格鲁社区回到了镇上,这个郊区大约有300户人家,是为公司的高级职员建造的。当我漫步经过一片片瓦楞铁皮屋顶和豪华花园的简朴平房时,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坪、树花和烤肉的香味。 附近有高尔夫球、网球、足球和赛艇俱乐部,这些曾经是外国人生活的重心。 上世纪30年代,该工厂的英国经理约翰逊(S W Johnson)对这一时期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在安德鲁-约尔(Andrew-yooll)的《乌拉圭:旅行和文学伴侣》(Uruguay: a Travel and Literary Companion)一书中如此写道,“我们有‘盎格鲁社交体育俱乐部’,里面有跳舞的大厅,一个斯诺克/台球室,桥牌室,只有英文书籍和杂志的图书馆……还有一个酒吧(乌拉圭服务员还接受了当时非法的羽毛球或数字游戏的赌注)……因为那时我们没有受到电视的祝福或诅咒,收音机主要是用来收听BBC带来的‘老家’的新闻,所以我们过着非常活跃的生活。” 当我到达镇中心的时候,已接近傍晚时分,当地人从午睡中醒来,生活正在恢复。 一群孩子在宪法广场(该镇的主广场)上玩捉迷藏。他们躲在铸铁的演奏台上。这个演奏台是该公司1902年捐赠给小镇的,是一座曾经矗立在伦敦水晶宫(Crystal Palace)的演奏台的复制品。 父母们聚集在长椅上喝玛黛茶,这是南美洲一种富含咖啡因的草药茶,而僧鹦鹉则在许多棕榈树、柳树和帕罗拉乔树上啼叫。 弗赖本托斯工业园区在2015年成为世界历史遗产(Credit: MIGUEL ROJO/Getty Images) 在这里吃晚餐,品尝罐头牛肉似乎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正是这种食品让这个小镇名闻遐迩。乌拉圭人吃的牛肉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多,每人每年大约56公斤,养牛业是乌拉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弗赖本托斯仍然是罐头咸牛肉的代名词,但今天很少有当地人吃。克雷梅拉告诉我,“我们不喜欢吃罐头肉,我们喜欢新鲜的肉。在弗赖本托斯的人们可能在家里有罐装咸牛肉,或许是作为纪念品摆在货架上,但不是用来吃的。” 果然,我去过的餐馆菜单上都没有罐头咸牛肉,我去过的前三家超市也没有。最终,当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家小商店,里面有几个罐头在出售。商标上写着:“乌拉圭品牌 - 巴西制造”。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30614_brief_liu_xia_open_letter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3/06/130614_brief_liu_xia_open_letter
简讯:刘晓波妻子致习近平公开信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一封公开信,表示期待中国梦不要成为“中国噩梦”。
这一公开信写于端午节(6月12日),周四(6月14日)在推特微博上发布和转帖。 刘霞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致信习近平,谈及她从2010年起失去人身自由,质问“作为刘晓波的妻子,莫非也是一种‘罪行’”。 公开信还对其弟弟刘晖9日被判重刑表达不满,质疑“整个公权力系统是否在正当行使权力”。 刘霞说,中国梦是“要通过每一个公民来实现的”,“我期待中国梦不会让我们这些个体变成‘中国噩梦’。” (撰稿:高毅 责编:李莉)
zhongwen_simp.140228_tiananmen_mother_letter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02/140228_tiananmen_mother_letter
天安门母亲:中共反腐更须平反六四冤案
中国全国人大和政协年度大会召开前夕,“六四”惨案死难者亲属天安门母亲发表公开信,要求把“六四”问题提到大会讨论,正视历史真相。
丁子霖说,天安门母亲从失望到绝望,但仍不能选择沉默。(2009年照片) 这封题为《你们不提“六四”,你们流失了什么?流失了道义,流失了良知》的公开信说:“今年正好遇上‘六四’大屠杀二十五周年”, 天安门母亲“将打起精神,拭目以待,看看这一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有何作为,能否弥补以往的错失。” 公开信说:“在二十年前,江泽民不说‘六四’,好像‘六四’不存在;十年前,胡锦涛不说‘六四’,好像‘六四’也不存在;今天,新的领导人上台了,也不说‘六四’,好像‘六四’越走越远,已经望不到影儿了。” 悲愤和善意 天安门母亲发起人丁子霖对BBC中文网说:“我们想提醒两会代表,将‘六四’问题继续拖延下去的严重性,罔顾‘六四’大屠杀这么严重的事件,他们将失去道义。” 天安门母亲从1995年起,每年两会前夕都会发出公开信。丁子霖说,他们特意选择2月28日这天,当年台湾“二·二八”事件让国民党政府拖了40多年才正视,“共产党是否也要学国民党?现在已经拖了25年,世界在往前走,不能允许这种野蛮的方式来解决血案。” 丁子霖说,天安门母亲是怀着悲愤地心情写这封公开信的。她说,去年又有四名难友亲属相继去世,让生者从“失望到绝望”。 “我们提出对话、逐步解决、先易后难,我们的诚意表现到了极致,但在当政者和权贵的眼里,我们似乎是可以随便蹂躏和欺压的民众。” 反腐和冤案 丁子霖表示,习近平上台后,他们也曾期望当局能在六四问题上出现松动,但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 丁子霖说,“六四”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死伤者的数字很大,里面有很多黑幕。目前所说的202名死者只是冰山的一角,全部档案官方都有,只是我们不知道。”习近平推进的反腐运动让包括薄熙来等多名高官倒台,诸多腐败案件也折射出高层的黑幕,但中共对“六四”的回避,似乎说明这是比中共核心阶层腐败更为敏感的问题。 丁子霖说:“习近平的反腐让民心得到鼓励,但是,人们也不禁要问,25年前,天安门广场上最早爆发的不就是反腐、反官倒吗?这个大方向跟今天习近平的要求是一致的。” 丁子霖说,倘若说25年前,中共的腐败还是毒瘤的话,现在则随着权贵和利益集团的膨胀“病入膏肓”。 “如果是真正彻底地反腐,就需要一只手反腐,另一只手举起自信的旗帜,顺着这条路往前走,是与25年前广场上学生和市民的要求是殊途同归的。” 丁子霖说,明智的领导人应该双管齐下,既要反腐,更要平反六四冤案。 六四25周年日渐临近,一些海外民运人士发起包括“天下围城”的活动以示纪念。丁子霖表示,天安门母亲也会尽最大努力, 抓紧时间准备纪念活动,但眼下不方便透露。 (撰稿:高毅 责编:顾垠) 网友如有评论,请用下表: 读者反馈 邓小平屠杀6.4集会的学生是为了维护它个人的统治地位…吓退:胡耀邦和赵紫阳在共产党内部的改革派…以及跟随毛泽东的老将军们…才屠杀人民的。邓小平犯了反人类罪和战争罪!6.4根本不是共产党内部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胡耀邦和赵紫阳可以称为冤假错案。很多人天天说平反6.4……6.4是冤假错案吗?!死难者是共产党的干部吗?邓小平指挥军队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是反人类罪是战争罪!只有分清楚犯罪与冤假错案的本质区别,天安门母亲才能够发布正确的文章。祝福你生活快乐!陈文翰 陈文翰, 韩国 作为一个六四前后出生,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的人来讲,刚开始游历世界的时候总觉得共产党是十恶不赦的,但是随着经验的增多,越来越讨厌所谓的民主斗士。丁子霖,作为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我同情她,但是仅此而已。在六四这件事中,究竟谁才是真正值得纪念的?不是你们!无耻之徒!是那些已经逝去,毫无背景的学生,他们被你们当成枪一样驱使,你们一有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在国外境外吃着人血馒头。我想说的是,如果他们泉下有知,也会找你买索命! 平反六四?R U Kidding?, 评论好多五毛党~~~未署名 BBC多采访一下普通民众对64的态度吧,亲身经历过的人有的是,偏偏非要抓住几个参与闹事的言辞来探求真相,你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信吧 Alex, 中国 89年我16岁每天上学看到的集会不少,也听过学生们的演讲,看过他们的传单,大体内容还是很多人赞同的,演讲时也有人主动给递水,递面包。后来有些人,开始拦在工厂,大学,高中门前,不让上班上学,商店不让开市,这也是事实。当时中国正在经济发展的起步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必要的,这是95%以上中国人的想法。对学生们的想法能理解,遭遇也同情,不过,就算是正确的想法主张,也是发生在了错误的时间,地点引起的问题。无论哪个国家,建立政权也好,民主发展也好,经济发展也好,都要有牺牲,都要有代价,有些代价被记得,有些代价从不被人提起。我相信,六四的学生是中国的代价,会被记得不记得,有无价值,无人清楚,留待后人评说。 mycountrymylove, Japan 《你們不提「六四」,你們流失了什麼?流失了道義,流失了良知》 78岁的丁老太太还是太天真啊!专制集权根本没有什么道义与良知,也就无所谓什么流失。25年来,年年在两会前与虎谋皮式的上书,体现的是特色式的可怜与无助。随着自然的死亡,这种声音也就慢慢消失了。高墙很难被这样的理性抗争所推到。许志永就是就好的例子! 无为, 悉尼 澳洲 我在高中第一次知道89的时候,痛哭不已。现在知道的多了,就恨当年解放军为什么杀的太少。 打不还口骂不还手,到最后被抢武器,点天灯,难道解放军战士不是人家家人养的。幸亏镇压了,就算你无辜,但是这个事件不无辜 张嘴就说89的,无非想跟民进党一样,把这个渲染成228,对了,228也是最先杀外省人 冯鑫, 我只想知道,那些被烧成木炭一样、被吊在天桥栏杆上的士兵的母亲,叫什么母亲? 天安门事件应经真相大白于天下了,还在这上面不弃地挖掘,自能是白费力气了。只有最愚蠢的人才会相信谣言的力量可以打击到敌人,这不是立场问题,这是纯智商问题。 就像汤圆、粽子与月饼一样,每到一个季节就被拿出来消费一次,“天安门母亲”也不过如此,成为一种政治消费品,这对母亲二字而言,是一种严重的亵渎。 冷暴力与秩序的对抗,没什么正义而言,靠冷暴力夺取了政权,等于给自己挖了一个陷阱,等于给社会的动荡发放了一张通行证。今天天安门母亲被抬得很高,明天就会有无数个天安门母亲。 田一人, 大陆 什么时候当我们不再用“大屠杀”,而是用“事件”或者“惨案”来定义这件事情; 当我们不再用“平反”,而是用“调查”或者“披露”来还原这件事情; 当我们不只听到“天安门母亲”,也能听到“军人母亲”的声音来讲述这件事情; 也许才有可能得到真相。 Blackface Sheep, Paris 我认为,但凡搞游行示威,无论主办方如何强调自己怎么”和平“,”善良“,都是掩饰之词。六四也好,乌克兰和泰国和土耳其的示威也好,占中也好,最后都要死人,双方要打起来,那可不是你发起人或者是政府能控制得住的,更不是发起人或者政府用一句话就能免责的。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和欧洲(包括BBC)的媒体根本就想不清楚,偏向支持示威者,刊登的文章往往都是站在示威者角度把政府骂个狗血喷头,为什么就不去在意那些示威者对别人生存环境的破坏?示威者难道个个都是好人?尤其是在泰国,管你是红的还是黄的搞示威,媒体上来先批评政府,而不管街头发生的犯罪,更没注意到一个道理:民主的本质是妥协,若连妥协都做不到,一人一票是犯罪。 windlegend6906, HK 历史上的抗议,很多像六四一样,让抗议者、政府和无辜的人流血。其中一些演变成革命,改写历史。很难简单地说这些事件是"对"还是"错"。 但是,对于六四这个重大的事件,禁止公开讨论,让下一代根本不知道这个事件----这样的处理方法,肯定是有问题的。可惜党在当时选择了"禁止讨论"这个方法,现在进退两难。 Anony, BBC每次谈六四必谈平反,我倒想问问有何可平反?BBC采访天安门事件的参与人、流亡者,可曾问过普通人的想法。 作为在六四事件之后出生的一名普通中国人,对我来说,六四并无太多可平反之处。 人民的意愿需要表达,但绝不该是暴力的形式。六四事件中,共产党对内部的镇压是犯罪,但是暴民们打砸抢、攻击军人就不是犯罪吗?如同今日的乌克兰一样,当双方都选择了暴力的形式,正义和民主就消失了,留下的唯有强权二字: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胜利者。从人民变为暴民的角度来说,六四参与者与红卫兵并无不同。 这样一场闹剧想要什么平反?今日平反六四,明日难道平反文革吗? DI, 有什么需要平反的?看看乌克兰的清场,一样死伤众多,为什么没有人要求平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学生们只是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是为了国家好,为了自己好,但是他们和乌克兰广场上的暴徒没有区别,围攻军车,杀死军警。 Hao Yan, UK 64惨案需要平反,并且我们现在每一天的结束都是在接近那一天,我们相信很快会到来,在这之前,最重要的是,宽恕!原谅那些最黑心的屠夫们,如果那一天到来,不要清算,不要记仇,只要到了平反的那一天,胜利就已经属于了我们。至于他们的过错,追究也不在重要。加油吧,苦难的中国人和中国。 你已从良,我一直很善良,我们一直很善良。 王之憬, 中国深圳 没什么好平反的。被学生杀死的那些军人,谁给他们平反?一群暴徒,不管是不是学生,都是该死。BBC少在那逢共就反。。。什么时候去问问普通老百姓是怎么想的.未署名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3056892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3056892
夫妻过年去哪儿?家族之间的矛盾与妥协
春节是华人最重要的节日,代表一家团圆、和乐融融。不过一对男女结婚后,不再只是两个人,也成就了两个家族的结合。要去男家还是女家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在哪边过?要如何庆祝农历新年?甚么时候妻子才能回去娘家?春节虽然是喜庆的日子,但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引信,一不小心可能会引爆家族矛盾。
新婚表哥想要跟老婆回家过年,结果被揍了一顿 结了婚后,过年回男方家还是女方家?这个问题在现代人看来可能不算什么,尤其是住在城里的年轻人,但在农村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我母亲的祖籍在中原地区的农村。很多以前的观念和习俗都保留着,它们不见得对,但深刻地影响着村里人的生活。几年前,过年回男方家还是女方家的问题,在我们的大家庭里引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那年春节前,我的表哥刚刚结婚。表嫂来自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对于农村出身的表哥而言,算是“高攀”。或许是向新媳妇的爸妈示好,或许是结婚时因一些琐事与自己父母产生嫌隙,总之,表哥决定过年不回家了,而是在县城的岳父岳母家过年。 在农村,过春节是头等大事(示意图,非当事人) 当我二舅(表哥的二叔)和我爸(表哥的姑父)回家后看到这一状况,勃然大怒。在老家的观念中,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要在男方家过,大年初二则回女方家。如果儿子过年不回家,等于向外界宣称自己“入赘”到岳父岳母家了。对于男方家而言,这是“奇耻大辱”。但是大舅(表哥的爸爸)亲自出面把人拉回来太没面子。于是,我爸和二舅出面处理。 二舅和我爸开着车到县城,坐下与表哥岳父寒暄后,说了一句,“过年回不回家,你要想好了。”然后扭头就走。车开回大舅家,不到一顿饭的功夫,表哥就搭车赶了回来。一进院子,二舅爆喝一声,“跪下! ”表哥膝盖一软,跪在院中央。随后,我爸和二舅上去就拳打脚踢,顿时尘土飞扬。表哥比我爸和二舅都要壮实得多,但别说还手,连被揍倒了也不敢躺在地上,而是赶紧爬起来跪好,样子很狼狈。全家亲戚都在场,但没人敢劝,因为知道表哥触犯了传统道德观念中极严重的部分——“不孝”。 表哥挨了打,低头向长辈们认错。晚上没有让他在家里住,而是让他“爱去哪儿去哪儿”。第二天是大年三十,表哥带着表嫂回了家,勤勤恳恳帮着家里人张罗过年的东西。 此后很多年,家里的长辈逢年过节都会提起这件事,用于教导我们这些晚辈,要“引以为戒”。──陈岩 婆婆千方百計阻止我春節回娘家 在台湾,媳妇常是过年期间负责采买和家务的人,家中的男性则可以纯粹享受与亲朋相聚的时光(示意图,非当事人) 淑惠(化名) 50多岁 来自台湾 我在25岁时结婚,从此变成“夫家的人”,我和陆续嫁进来的两个嫂嫂共三个媳妇,从来没有人在除夕和初一回过娘家。 婆婆要求我在除夕前三天回到夫家帮忙,使唤去做各式各样的事──买菜、打扫、早上九点做午餐、下午三点煮晚餐──而且婆婆希望能让来访的客人都看到她有媳妇、有孙儿孙女,所以连大年初二都不太愿意让我回娘家。 嫁进夫家的头几年,婆婆要求初二娘家要有兄弟来接,我才能回去,婆婆说这是习俗,而且女儿在初一回娘家是大忌──会让娘家变穷。因此年初二时,弟弟会带礼盒来婆婆家,和亲家母寒暄,“客气地”说:“我来接姐姐回娘家。”婆婆才会放行。 到嫂嫂们陆续嫁进来后并且“不遵守规定”后,我才提出抗议,婆婆也才放弃这样的规定。婆婆至今仍会找很多理由千方百计阻止我回娘家,常常都拖到初二傍晚才能启程。 有一年,我用自己的钱订了一桌团年菜给一家十几口人享用,但婆婆认为外订年菜是我不想做饭,因此拒绝上餐桌吃饭,后来终于开吃之后脸色也一直很难看。到了初二近傍晚,婆婆站在我的车子后面拖住行李箱,质问我:“你真的有需要回娘家吗?”我那天是哭着回去的,婆婆太过分、太自私了! 尽管年年都不愉快,我仍坚持初二回娘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弟弟们初二也会陪太太回娘家,所以我父母家等于是空城,所以我是不是应该带着我的孩子,至少回去吃个饭问个安?新年嘛,家里有人,热闹欢喜一下。我想,因为台湾是遵循传统的父系社会,所以这可能是台湾人一直想生儿子的一个原因。 过年对我来说一直都很痛苦,但我的“小幸运”是婆婆没有生女儿,所以不需要初二还留在夫家“伺候”回娘家的小姑,因为不少同龄朋友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还不少。 我老公受到母亲的影响,也是传统的人,他认为过年一定要在家过,出国旅游?各回各家?这是不可能发生在我家的,连提都不用提,一定没用。我自己有一个儿子,但他成家后,以后小夫妻商量好要在如何过年,任何形式我都可以接受。 我们领证了,各自回家过年也没甚么 舒小姐 26岁 来自西安 我们今年刚登记,还没有办婚礼,加上两家离得很近,所以各回各家过年。除夕就在自己家过,然后初一早上我去他家帮忙做做饭吃吃饭,然后初一下午他来我家吃饭,以后也打算就这么过了。 一般人都想回自己家过年吧。因为平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多,所以过年的时候更想陪平时见不到的家人。可能对我们来说,家庭的含义比起我们的小家庭还是各自的大家庭更有存在感吧。其实我爸妈倒是无所谓总是见,但是我姥姥姥爷一年就盼我过年回去了。感觉很多年轻开放的家庭都不是很在意去谁家过年这个问题了,当然只是一部分。 不过我也有同事,为了过年可以既去男方家又回自己家,专门找了跟自己家离得很近的老公,我先生的室友为了过年可以一起回家,找女朋友的时候希望找老家一样并且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的女生。我还有同事,每年都两家都回,反正坐飞机也就一两个小时,每家待三天。我周围同事很多新婚的,但都没有因为这个在发愁的人。──王凡 新年风尘仆仆,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蔡国淦、赵颖怡夫妇 30多岁 来自香港 我们结婚多年,农历新年有既定的时间表:大年初一上午会先到我祖母家拜年,下午就会到我妈妈家,留下跟他们一起吃晚饭;初二会到太太祖母家;初三会先到岳父岳母家,再一起出发参加太太外婆的团拜聚餐。 香港地方小而集中,有它的好处。就算一天要赶去几个地点,驾车也是半小时以内的事情。 年夜饭会复杂一点。香港人工作忙碌,要大家齐齐整整吃年夜饭,只能挑周末。但周末也只有这么几天,所以我们采取“先到先得”的模式──那家先定好日子,我们就先答应那天出席年夜饭。我们今年二月初已经吃了第一顿年夜饭,也是没办法的事。 幸运的是,我们这个行程表运行得挺顺利,也不想作出甚么改变。我们身边也有朋友觉得在香港过新年很麻烦,会选择去旅行避年,但是我们家从来没有在春节期间离港。家中老人年纪大了,不跟他们度岁的话,他们心中可能会胡思乱想。毕竟亲人相聚时间一年也只有这几天,我们觉得很值得。 ──蔡晓颖
zhongwen_simp.130801_brief_thai_king_leave_hospital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8/130801_brief_thai_king_leave_hospital
简讯:泰国国王普密蓬准备出院回皇宫
泰国国王普密蓬住院4年后现在准备离开医院。他将在王后诗丽吉陪同下前往海边小镇华欣的皇宫。
85岁的普密蓬4年前因肺部感染住院,但是不清楚他为何留在医院这么久。 数千人已经沿途聚集,准备夹道欢迎国王到来。 诗丽吉王后一年前住院后一直没有公开露面。医生说,诗丽吉脑部供血不足。 BBC在曼谷的记者说,虽然普密蓬只有有限的宪政权力,但是他在泰国政坛上的崇高地位使他在过去的数次政治危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编译/责编:董乐)
zhongwen_simp.140326_china_watch_tymoshenko_song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_watch/2014/03/140326_china_watch_tymoshenko_song
透视中国:季莫申科、宋美龄和电子监听
根据被泄露的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的电话通话,她主张用武力消灭俄罗斯人。有人找出宋美龄赞成大规模杀戮的讲话,将她们相提并论。在美国国安局大规模监听受到指责的时候,季莫申科的谈话被曝光说明了电子监听的另外一面。
同季莫申科通话的另一方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的前副秘书长Nestor Shufrych 被泄露的电话谈话发生在3月18日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条约在克里姆林宫签署数小时以后。同季莫申科通话的另一方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的前副秘书长Nestor Shufrych。他们之间的电话交谈录音周一被上传到社交网站youtube上。 计划竞选乌克兰总统的季莫申科在交谈中说她会找到杀掉俄罗斯人的办法。季莫申科后来在推特上承认发生过有关电话对话,但说她并没有说要用核武器屠杀留在乌克兰的800万俄罗斯人,并指那部分是经过编辑的内容。 她说自己说乌克兰的俄罗斯人也是乌克兰人。她还暗示电话交谈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监听。 “离间”? 季莫申科作为2004年乌克兰发生亲欧盟的橙色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开始掌握政治权力,她在2007-2010年期间担任乌克兰总理。 李敖说台湾前总统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曾请求美国政府官员用原子弹轰炸大陆 她在雅努克维奇担任乌克兰总统期间被判罪入狱服刑,因为她越权同俄罗斯签署了天然气协议。据说她的协议令乌克兰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损失了约1.7亿美元。 上月另外一段被泄露的录音谈话显示美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纽兰同美国驻乌克兰大使讨论乌克兰未来政府组成的时候爆粗口说“滚他妈的欧盟”,因为纽兰认为欧盟在处理乌克兰政治危机方面不卖力。 录音被曝光后,有媒体报道暗示有俄国人捣鬼,试图挑拨美欧关系。尽管如此,德国总理默克尔仍然通过发 言人声明说纽兰的言论“完全令人无法接受”。 宋美龄 乌克兰前女总理表示用核武器杀俄罗斯人的电话录音被报道后,中文网络开始流传台湾评论家李敖关于台湾前总统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曾多次请求美国政府官员用原子弹轰炸大陆的评论。 或许因为半个世纪前电话使用频率不像现在这样频繁,或者电话监听技术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因此宋美龄的有关谈话是在几十年以后等其他亲历者出版回忆录后被曝光。 上述电子监听和事隔多年的回忆录揭露的一般都是政客不会在公开场合表达的内容,有些甚至是极端、甚至危险的想法。从公众监督的意义上讲,这也许是说明电子监听仍然有利于公益的例子,也就是说监督政客和握有权力者是必要的。 但对公众实行大规模电话和网络监听就是浪费公共资源,而且有侵犯人权之虞。 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要求国会结束国家安全局大规模搜集公共电话记录的做法。今年一月奥巴马发表演说表示,美国有继续搜集大量数据的需要,但是也必须要尊重公民权利。
ukchina_simp.vert-fut-40084772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0084772
果农们如何长时间储存和保鲜苹果的?
苹果在秋天成熟。每到秋天,果农的运果车就会飘荡着苹果的清香,馅饼烘焙师和苹果酒酿造师也会忙碌起来。但是,苹果在一年所有季节都有上市。现在,你几乎随时都能在市场上买到苹果:甘甜、清脆、一点不像已经储存了好几个月之久。
有些国家会在非上市季节从国外进口苹果-英国市售苹果的70%来自海外-但是有的国家仍然高度依赖本国苹果种植产业。例如,美国农业部2016年发表的一篇报告称,美国市售苹果中仅有不到10%来自海外。那么,果农们在收获苹果后是怎样储存的?其中秘诀就是一种有趣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能够减缓苹果成熟的速度。 苹果从树上摘下后仍然具有生命力-他们依然像在树上一样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吸入氧气、产生能量、不断接近成熟。使苹果成熟的化学反应都是由一种激素-乙烯所催化。乙烯能够改变水果内部大量基因的表达。对乙烯起反应的水果-不仅有苹果,还有香蕉、芒果、番木瓜、某些桃子等等-在接近成熟时,对乙烯的敏感程度会不断增长。 一只正在成熟的苹果散发出的乙烯会向周围的苹果发出尽快成熟的信号。 较高温度下,成熟反应的速度会更高。因此,如果把水果放在地窖或洞穴等温度较低的地方就会延长保存时间,位于华盛顿州韦纳奇(Wenatchee, Washington)的美国农业部ARS树生水果研究实验室(USDA ARS Tree Fruit Research Laboratory)的科研主任詹姆斯·马西斯(James Mattheis)解释道。由于氧气是水果成熟反应必不可少的反应物质,因此把水果放在密闭容器里切断氧气供应也会减缓其成熟速度。果农们千百年来一直在采用这些策略。 到了20世纪中叶,研究人员开始试验采用更为先进的储存技术:直接改变水果储存室内空气的成分比例。他们发现,如果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很低,乙烯对水果的催熟效应就会减弱,同时水果的自然呼吸作用也开始减缓。在我们每天呼吸的大气中,氧气含量大约为21%。而在一个现代化大气受控储存室中,氧气含量仅有0.5-3%。 "这种氧气含量极低,并且温度湿度也都受到控制的水果储存设施的规模非常巨大。"在我所在的华盛顿州,本州生产的50%-75%水果都储存在上述设施里,"马西斯说。这意味着将近90-135万吨水果的储存能力。他接着说,"储存空间非常巨大,其中一间存储室就能同时容纳3-4个全尺寸篮球场。" 有人进入上述苹果储存设施时,为了图方便就试图短时间屏住呼吸,从而闹出新闻。2013年,来自英国罕布什尔郡布莱克摩尔庄园(Blackmoor Estate in Hampshire)塞尔伯恩伯爵(Earl of Selbourne)苹果园的两名工人被发现死在受控大气储存室里面。2015年,没发呼吸设备就让他们进入储存室的那位经理被判过失杀人。"在使用受控大气储存室的地区都出现过死亡案例,"马西斯说。"在缺氧环境下,苹果能保持生命力,但人不行。" 苹果过去储存在农场工棚里,但是这种简陋的储存条件仅能保证收获季节的市场供应。 降低氧气含量能够把苹果的生命周期延长数月。20年前,人们开始使用一种称为1-甲基环丙烯的物质来保存苹果。这种于1997年获得生产专利的物质能够非常精确地覆盖住水果的乙烯受体,就像电器插座的塑料保护罩堵住插座插孔一样堵住乙烯进入水果的路径。这样,周围大气中有多少乙烯就不再重要了-苹果能够长期处在当前的成熟状态下。如果同时使用缺氧环境和1-甲基环丙烯两种储存技术,就能够在超过6个月的时间里使苹果处于稳定状态。 那么,当打算让苹果上市时,果农们是否能取消上述储存手段,重启苹果的成熟过程?马西斯说,重启成熟过程并不像当初停止那么简单和可行。 "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喜欢没有完全成熟的苹果,"他说。从储存库出库的苹果和它们当初从树上摘下时基本上毫无二致,只是不会再散发苹果树特有的味道-成熟果实的清香而已。但是,消费者看不出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与果皮皱巴巴、已经乙烯发生了长时间化学反应的成熟苹果比起来,消费者更喜欢半熟的苹果。你在超市选苹果时不妨想想:在激素、氧气和其他物质的共同作用下,你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能享用到香甜的苹果,虽然这些苹果和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不完全一样。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vert-cul-46860514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46860514
好莱坞魔怪片《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似乎没完没了”
JK罗琳(JK Rowling)的书已经卖出了天文数字,电影赚得更多,因此读完她的剧本然后说“能不能砍掉50页”是很需要勇气的。对她最新的“魔法世界”作品,《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Fantastic Beasts: The Crimes of Grindelwald),有人能这么建议就更好了。
这部电影是2016年《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的续集——或者取决于你怎么看,它也是《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的前传,影片充满了想象力与奇特魔法。尖端的数码特效让每一个道具都能动,而且可以像跳芭蕾舞一样优雅地变形。克雷格(Stuart Craig)的美术设计一如既往地大量使用了各种历史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影片服装精美绝伦,把精灵和龙都比得黯然失色。要是有图片册和手稿集这类的周边产品一定值得珍藏。影片由《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御用导演叶茨(David Yates)执导,在许多方面都很成功。但没有重点,让人没什么感觉,而且似乎拖拖拉拉的没完没了。 更糟糕的是,《神奇动物》和华纳兄弟公司其他特许授权的动作大片,DC漫画公司的超级英雄电影一样,影片情绪都是黑暗暴躁的。充斥着阴冷的死亡、破坏和绝望,色调都是由灰到黑。影片一开始就定下了不欢快的基调,邪恶的格林德沃(Grindelwald,德普(Johnny Depp)饰),一位伏地魔式的人物,希望由女巫和巫师来统治非魔法界的生物。1927年,也就是第一部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后不久,格林德沃被关进了位于纽约的美国魔法部。牢房的安全级别很高,但要把他转移到另一个小镇上。任何看过恐怖片或警匪片的人都知道,他100%会半路逃跑。也确实如此。在一个激动人心、令人目眩的俯拍镜头里,伴随着轰鸣的雷声和隆隆的管弦乐,格林德沃杀死了他的警卫,在夜空中飞走了——这里真的更像是一部恐怕片而不是儿童电影。 影片的副标题叫《格林沃德之罪》,有些奇怪,但的确是讲的这个——如果格林沃德算是犯罪。德普扮演的格林沃德面如死灰,留着朋克歌手罗顿(Johnny Rotten)的发型,像吸血鬼一般令人毛骨悚然。但除了嘀咕几句巫师和非魔法界生物之间可能发生的战争,他也没做什么。由于这场战争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从未提及,我们确信它不会发生。 不过,他从纽约逃到巴黎已经足以吸引其他角色纷纷来到法国。当中以斯卡曼德(Newt Scamander,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饰)为首,他是个十分害羞的男人,躲在福尔摩斯式的外套下,说起话来总是低着头小声咕哝。上部电影中斯卡曼德在纽约大闹一番,这次回到了伦敦,跑到了英国魔法部,他的兄弟提修斯(Theseus ,特纳(Callum Turner)饰)是那里的一名傲罗(Auror,巫师侦探)。斯卡曼德被派往巴黎寻找威力巨大的危险分子拜尔本(Credence Barebone,米勒(Ezra Miller)饰),斯卡曼德很像《星球大战》(Star Wars)最新一部电影里伦(Kylo Ren)这个角色,在原力(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光明与黑暗之间难以抉择。 斯卡曼德选择不接受这个任务,宁愿去照顾自己那群有魔力的花花草草——他的宝贝豆芽,既是植物也是动物,像是《银河护卫队》里的小树人格鲁特(Groot)。但后来又有人要他去巴黎——具体而言是他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最喜欢的老师邓布利多(Albus Dumbledore,裘德•洛(Jude Law)饰)。整部影片的基调就像是亚马逊森林砍伐的纪录片一样沉闷,裘德•洛饰演的邓布利多是一个让人喜欢的亮点:他和善的微笑,慈祥的态度是一剂补药。影片的整个色调都是哥特式的阴沉灰暗,而他在霍格沃茨教学时,学校周围的绿草地则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邓布利多还是电影中一个最大的疑问:他是什么时候从20世纪20年代一个衣冠楚楚穿三件套西服的绅士,变成了一个身着拖地长袍的嬉皮士,成了演员哈里斯(Richard Harris)和甘本(Michael Gambon)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里所扮演的邓布利多形象。如果有天早上他对着镜子说,“没关系,我是校长,想穿着睡衣睡帽去上班,谁能拦着我呢”,那他说这话的时候该是多大岁数? 再说回斯卡曼德。罗琳总是把每个故事元素都复杂化,譬如斯卡曼德拒绝了邓布利多让他去巴黎的请求,就跟拒绝了魔法部一样。但当他遇到了上一部电影中的老朋友,雅各布(Jacob,可爱的福勒,Dan Fogler饰演)和奎尼(Queenie,萨尔多,Alison Sudol饰,造型模仿了玛丽莲•梦露),就突然有了个好点子:他要去巴黎。 他不是独自一人。瞬间穿越英吉利海峡的还有他的旧情人、美国的巫师侦探蒂娜(Tina,沃森,Katherine Waterston饰)、总和他对着干的同学莱斯特兰奇(Leta Lestrange ,克拉维茨,Zoe Kravitz饰)、一个可以变成蛇的女人(金秀贤,Claudia Kim饰),以及许多许多人。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人物了,但影片又加入了一堆新角色,然后又回到这些角色之前的生活。这部电影有15条次要故事线,但都没什么情节。电影走向来来回回,从巴黎到霍格沃茨,又从现在到过去,讲了10分钟关于配角的故事,当再回到主角身上的时候,你已经忘了最后一次看到他们是在哪里(通常是站在屋顶上)。全篇都没有高潮。晚上的时候,斯卡曼德的鸭嘴鼹鼠(反正就是那个东西)搞了点小手段,但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精巧妙计和英雄之举了。大家都在跑腾(跑腾算是与哈利波特的“波特”二字谐音),但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毕竟,这个系列还有三部电影要拍——罗琳的创造力如此肆意,也许之后还会诞生另一个五部电影系列。 哈利波特的忠实粉丝会非常喜欢罗琳在《神奇动物》和《哈利波特》原著故事之间建立的细小联系。如果你想要寻找这种关联,《神奇动物》参照了许多《哈利波特》中为人熟知的人物和朝代。但如果你不是一个哈利波特迷,没有很喜欢读书中的注解,就会知道为什么这部关于巫师家庭的电影大片并不那么令人满意。 访问BBC Culture阅读英文原文。
README.md exists but content is empty. Use the Edit dataset card button to edit it.
Downloads last month
3
Edit dataset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