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91
article
stringlengths
0
2.3M
輔助性T細胞
輔助性T細胞(,簡稱輔助T細胞)又稱助手型T細胞,是一種T細胞(白血球的一種),它的表面有抗原受體,可以辨識抗原提呈細胞的MHC-II類分子呈獻的抗原片段。 一旦受到抗原刺激,Th細胞就會增殖和分化成作用性Th細胞(effector Th)和記憶Th細胞(memory Th)。 * 活化Th細胞分泌細胞因子、蛋白質或縮氨酸用來調控其它的免疫細胞;最通常是白介素(Interleukin),這可以使得B細胞分化成漿細胞。 * 記憶Th細胞對第一次接觸的抗原進行特化,這可以在被稱為“二次免疫應答”中起作用。 很多Th細胞在細胞表面表達CD4蛋白質。這種親和力使得Th細胞和靶細胞可以在抗原特化反應中緊密地貼在一起。帶有CD4分子的Th細胞稱為CD4+ T細胞。輔助T細胞主要可區分為Th1、Th2、Th17及Thαβ等四種。 ==TH1輔助細胞== TH1輔助細胞主要作用為對抗細胞內細菌及原蟲的免疫反應,其主要為白介素12(IL-12)所驅動誘發,其主要的執行的細胞因子是伽馬幹擾素(IFNγ),其最重要的執行細胞為巨噬細胞(Macrophage),另外還有殺手CD8-T細胞、產生IgG的B細胞以及分泌IFNγ的CD4-T細胞等、其主要的轉錄因子為STAT4,另外還有T-bet等等 。CD4-T細胞分泌的IFNγ會活化巨噬細胞,使其能夠吞噬並消化掉細胞內細菌及原蟲,另外IFNγ也會活化iNOS而放出等自由基而直接殺死細胞內細菌及原蟲。TH1免疫反應對應的是「第四型過敏反應」(Type 4 hypersensitivity)又稱「遲發型超敏反應」(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也就是過度的TH1表現將會導致巨噬細胞自體免疫疾病,比如麻風病或結核菌素過度反應以及第一型糖尿病等都屬此類。 ==TH2輔助細胞== TH2輔助細胞主要作用為對抗細胞外多細胞寄生蟲的免疫反應,主要為白介素4(IL-4)所驅動誘發,而主要作用的細胞因子是IL-4、IL-5和IL-13;其最重要的執行細胞為肥大細胞(Mast cell)、嗜酸細胞(Eosinophil)及嗜鹼細胞(Basophil);另外還有產生IgE的B細胞以及分泌IL-4/IL-5的CD4-T細胞等;其主要的轉錄因子為STAT6和GATA。CD4-T細胞分泌的IL-5會活化嗜酸細胞,使其能夠攻擊細胞外寄生蟲;另外IL-4和IgE會活化肥大細胞而放出組織胺(histamine)、血清素(serotonin)等,造成氣管收縮、腹瀉及腸蠕動而排出寄生蟲。TH2免疫反應對應的是「第一型過敏反應-IgE調節性反應和一般過敏」(Type1 IgE 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 allergy),也就是過分的TH2啟用將會導致肥大細胞及嗜酸細胞過敏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等都屬此類。 ==TH17輔助細胞== TH17輔助細胞主要作用為對抗細胞外細菌及黴菌的免疫反應,其主要為白介素6(IL-6)及TGFβ所驅動誘發,其主要的執行的細胞因子是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以及TNFα,其最重要的執行細胞為中性球(Neutrophil),另外還有產生IgG/IgA/IgM的B細胞以及分泌IL-17的CD4-T細胞等,其主要的轉錄因子為STAT3,另外還有RORγ等等。CD4-T細胞分泌的IL-17和TNFα會活化中性球,使其能夠吞噬並消化掉細胞外細菌及黴菌,另外IL6等也會活化補體反應而直接殺死細胞外細菌及黴菌。TH17免疫反應對應的是「第三型過敏反應-免疫複合體及補體性反應」(Type3 Immune complex & complement hypersensitivity),也就是過分的TH17啟用將會導致中性球自體免疫疾病,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或超敏反應(Arthus reaction)等都屬此類。 ==THαβ輔助細胞== THαβ輔助細胞主要作用為對抗細胞內病毒的免疫反應,其主要為阿爾發或貝他幹擾素(IFNα/β)所驅動誘發,其主要的執行的細胞因子是白介素10(IL-10),其最重要的執行細胞為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另外還有殺手CD8-T細胞、產生IgG的B細胞以及分泌IL10的CD4-T細胞等,其主要的轉錄因子為STAT1和STAT3,另外還有IRF等。CD4-T細胞分泌的IL10會活化自然殺手細胞,使其能夠啟動ADCC作用殺死受病毒感染之細胞,使其發生凋亡而將細胞內病毒的DNA分解掉,另外IFNα/β也會抑制細胞轉譯和轉錄活化以防止病毒繼續感染。THαβ免疫反應對應的是「第二型過敏反應-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反應」(Type2 antibody dependent cytotoxic hypersensitivity),也就是過分 的THαβ啟用將會導致自然殺手細胞自體免疫疾病,比如重症肌無力等屬此類。 == 參見 == * T細胞 * 細胞毒性T細胞 * 白細胞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 參考文獻 == Category:T細胞
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縮寫為),中文簡稱為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為世界最大的政府間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們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集團中的一員,其前身為隸屬國際聯盟的衛生組織()。 === 世界衛生大會和執委會 === 世界衛生大會是世衛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每年5月在日內瓦總部召開。主要任務是審議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的工作報告、規劃預算、接納新會員國和討論其他重要議題。 執行委員會是世界衛生大會的執行機構,負責執行大會的決議、政策和委託的任務,它由32位有資格的衛生領域的技術專家組成,每位成員均由其所在的成員國選派,由世界衛生大會批准,任期三年,每年改選三分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君子協定,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是必然的執委成員國,但席位第三年後輪空一年。 常設機構秘書處,下設非洲、美洲、歐洲、東地中海、東南亞、西太平洋6個地區辦事處。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一個跨政府機構。 世衛組織於2015年8月啟動了“國際應急醫療隊”(Emergency Medical Teams, 簡稱EMT)的註冊工作,這是其突發事件衛生應急管理改革的舉措之一。國際應急醫療隊參加國際醫療救援任務,為災民提供公平均等的醫療服務。前稱外國醫療隊,轉用“緊急醫療隊”以反映對建立國家隊和在鄰國建立團隊之間的聯絡的重視。截至2022年WHO轄下有兩支最高等級國際應急醫療隊,一支由以色列軍方成立,另一支為中國四川大學成立,平時接受擁有國與WHO雙重領導,type3級醫療隊必須隨時能空運至災難現場利用帳篷或當地建築成立醫學中心等級醫院,且獨立運作至少一個月每天能完成數百臺手術,屬於機動醫院的最高水準。 === 區域辦事處 === 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按地域設有六個區域辦事處,分別如下: 世界衛生組織區域辦事處 區域 總部 備註 網站 非洲區域 剛果共和國(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 非洲區域包括了非洲大部份國家,除了被編入東地中海區域的埃及、蘇丹、突尼西亞、利比亞、吉布提、摩洛哥和索馬利亞。區域主任是波札那國民麗貝卡·莫蒂()博士(於2015年2月1日當選)。 AFRO 歐洲區域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歐洲區域包括所有歐洲國家(列支敦斯登除外)、獨聯體國家、以及部分西亞國家。區域主任是匈牙利國民蘇珊娜·賈克伯()博士(於2010年1月19日當選)。 EURO 東南亞區域 印度首都新德里 北韓被編入本區,與南韓不同。區域主任是泰國國民薩姆利()博士。 SEARO 東地中海區域 埃及首都開羅 東地中海地區包括了中東地區所有國家及未被包括在非洲地區的非洲國家。巴基斯坦屬於本區。 EMRO 西太平洋區域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西太平洋區包括亞洲所有在東南亞區及東地中海區以外的所有國家,以及大洋洲所有國家。與北韓不同的是,南韓屬於本區,而非東南亞區。在東南亞國家中,越南、寮國、柬埔寨和馬來西亞編入本區,但印尼、泰國和緬甸則編入東南亞區。香港和澳門在此區域委員會中有獨立的席位,可獨立發言及參與各種事務和活動,但沒有選舉和財政預算方面的投票權。西太平洋區現任區域主任為日本籍的葛西健博士。 WPRO 美洲區域 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 美洲區域更為人所知的名字為泛美衛生組織。由於泛美衛生組織早於世界衛生組織成立,所以美洲區域是世衛六個區域中自主權最高的一個。 AMRO === 資金來源和合作伙伴 === 世衛組織主要有兩個資金來源:會員國繳納評定會費(國家會費)和會員國及其他夥伴自願捐款。 評定會費按一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該百分比由聯合國大會商定)計算。會員國每兩年在世界衛生大會上批准一次。它們在總預算中所佔的比例不到20%。 世衛組織資金的其餘部分以自願捐款的形式籌集,主要來自會員國以及其他聯合國組織、政府間組織、慈善基金會、私營部門和其他來源。 世衛組織2020/2021雙年度的20個最大捐款方 捐款方 收到資金(單位:百萬美元) 德國 1268 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751 美利堅合眾國 693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487 歐盟委員會 466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   432 日本 218 加拿大 212 國際扶輪 174 COVID-19團結應對基金 171 中國 168 挪威 165 沙烏地阿拉伯 158 聯合國中央應急基金 152 法國 141 世界銀行 132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103 澳大利亞 98 瑞典 96 荷蘭 93 1999年世衛組織與環球小姐組織簽訂慈善聯盟,從此歷屆環球小姐出任世衛組織艾滋病防預官方發言人,為世衛組織進行普及防艾滋病知識,募集善款,對話國家官員為艾滋病防預工作撥款等實際工作。 === 會員國 === 截至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共有194個會員國。除了列支敦斯登外,其他192個聯合國會員國都加入了世界衛生組織,此外紐埃及庫克群島也是世衛組織成員國。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國會派代表團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所有聯合國的成員都有資格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只要批准世界衛生組織憲法條約即為有完整權利的會員國,依世界衛生組織的章程:「其他國家只要提出申請,在世界衛生大會中過半數透過,即可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國。」。 2020年5月30日,唐納德·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7月6日,美國正式通知聯合國,將於一年後退出世衛組織。2021年1月20日,喬·拜登簽署命令終止了退出計劃。 ==== 副會員 ==== 是指不具備主權和外交權的殖民地可以由負責其外交事務的會員國申請,成為它的副會員。二個副會員,分別是波多黎各及托克勞群島。 ==== 觀察員 ==== 指一個政治實體提出會籍申請以後,在這個申請沒有經過世界衛生組織的組織法、程式接納之前,由世界衛生組織的總幹事考慮工作實際需要,可以邀請這些提出申請的政治實體,作為世界衛生大會的觀察員參加會議。世界衛生組織中的觀察員資格包括主權國家、準主權國家及非政府組織,沒有投票權及人事分配權,每年僅可參與一週的世界衛生大會,無法取得關於世衛的重要檔案。 許多其他的政治實體以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的身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如巴勒斯坦就以阿拉伯國家聯盟認可的「民族解放運動」身份,依《聯合國大會第3118號決議》成為觀察員,梵諦岡和馬爾他騎士團也是觀察員 ,根據《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及《世界衛生大會第25.1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中國”在世衛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民國代表相應退出世衛組織。2009年至2016年間,中華民國曾以「中華臺北」()名義受邀成為觀察員。然而自蔡英文政府上任後的第二年(2017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指其不接受九二共識為由反對中華臺北參與,導致中華民國皆未獲邀請Laura Kelly, WHO says it cannot invite Taiwan to upcoming global health meeting . The Hill. 2020-05-11。 聯合國的觀察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及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也和世界衛生組織有官方關係,為觀察員。在世界衛生大會中,其座位和其他非營利組織在一起。 === 歷任總幹事 === 世界衛生組織首長的官方中文名稱為「-{zh-hans:總幹事;zh-hant:總幹事}-」(英語:),漢語圈依各地用語的非世衛官方翻譯有「-{zh-hans:秘書長;zh-hant:秘書長}-」或「-{zh-hans:幹事長;zh-hant:幹事長}-」(臺灣官方譯稱)。 屆 姓名 來自國家/地區 任期 1 布羅克·奇澤姆 1948年-1953年 2 1953年-1973年 3 1973年-1988年 4 中島宏 1988年-1998年 5 布倫特蘭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 1998年-2003年 6 李鍾鬱 2003年1月28日-(任內病逝) 代理 安德斯·努德斯特倫 2006年5月22日-2007年1月4日 7 陳馮富珍 2007年1月5日-2017年6月30日 8 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2017年7月1日- ==發展== === 目標與成效 === 為響應聯合國的千年發展目標,世界衛生組織將致力執行以下事項: #消滅極端貧窮和飢餓 #降低兒童死亡率 #改善孕婦健康 #與愛滋病毒/愛滋病、瘧疾和其他疾病做對抗 #確保環境的可持續能力 #建立有助於促進發展的全球夥伴關係 在2015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釋出了目前達成情形: * 在全球,五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從1990年的1270萬減少到2013年的630萬。 * 在發展中國家,五歲以下兒童體重過輕的比率從1990年的28%下降到2013年的17%。 * 在2001年至2013年期間,全球艾滋病毒感染新病例減少了38%。 * 現有結核病例數以及艾滋病毒陰性結核病例死亡人數均在下降。 * 2010年,全世界已經實現了用獲得經過改良的飲用水源這一替代指標進行衡量的關於獲得安全飲水用問題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具體目標,但還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以實現環境衛生方面的具體目標。 === 傳染病防治領域貢獻 === 經過數年的與天花的戰鬥,世界衛生組織在1979年宣佈這種病毒已經絕跡了。針對瘧疾和血吸蟲病的疫苗的開發也接近成功。現在它正在致力於在今後的幾年內根除小兒麻痺症。 2003年SARS肆虐,世界衛生組織給予中國很大的支援,並且領導督促各國政府防治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避免其再度爆發。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5月宣佈脊髓灰質炎的傳播為全球性的衛生突發事件,在亞洲、非洲及中東的擴散情形是特殊的。2016年統計,脊髓灰質炎病例已經剩37例,相較於1988年的35萬例,減少了99%。 * 在2000年到2016年期間,愛滋病的新感染下降了39%,因愛滋病造成的相關死亡減少了1/3。同時間所使用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治療使約1310萬人得救。 世界衛生組織規劃,預計在2018年完成對脊髓灰質炎的最後戰略計畫,在地球消滅這項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規劃將於2030年消滅肝炎、狂犬病、結核病以及愛滋病。並計畫2030年大幅減少瘧疾的發病數、致死數。 ===事件===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爭議== === 和國際原子能總署的關係 === 世界衛生組織在1959年和國際原子能總署簽署了WHA 12-40協議。協議中提到世界衛生組織認知到國際原子能總署在推動和平核能使用的責任,不會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在促進衛生的角色。不過後面的詞句中提到「若任何一方建議發起計劃或活動,其主題是(可能)對另一組織有重大相關的,建議的組織需諮詢另一方,達成共同協議。」。由於此協議的本質,一些壓力團體(包括)認為世界衛生組織在研究核能造成的急性輻射綜合症或是研究像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及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等核能事故的後續影響時會受到此協議的限制。他們認為世界衛生組織必須設法恢復在類似議題上「獨立」的地位。 ===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關係=== WHO將臺灣列入中國一部分,如全球COVID-19的疫情計算就將臺灣資料列入中國 WHO統計疫情將臺灣歸為中國 外交部強烈抗議 2021.1.27 聯合 。 === 2013-2016年伊波拉病毒疫情爆發和改革努力 === 2014年,伊波拉病毒在西非大量散播、在全球造成4500人死亡(截至2016年約有1萬人死亡)。美聯社取得的報告認為,指西非人員的能力、資訊、認識不足,加上官僚主義作祟,使日內瓦總部無法在第一時間全盤掌握西非狀況,反應過慢,錯失控制疫情的先機。 世衛組織關於伊波拉疫情的內部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衛生系統的資金不足和缺乏“核心能力”是現有系統的主要弱點。 在2015年度的世界衛生大會上,總幹事陳馮富珍宣佈設立$1億美元的應急基金,以快速應對未來的緊急情況 ,到2016年4月已收到2,690萬美元(用於2017年撥款)。 世衛組織已在其2016-17年緊急衛生計劃中追加了4.94億美元的預算,到2016年4月已收到1.4億美元。 該計劃旨在重建世衛組織採取直接行動的能力,批評者說,由於過去10年的預算削減,該組織已經喪失了採取直接行動的能力,僅剩下有諮詢作用,使該組織只能依靠會員國開展實地活動。 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在2013-2016年伊波拉疫情和2015-16年度寨卡疫情流行(Zika epidemic)上已花費了數十億美元。 2017年5月22日,總幹事陳馮富珍在WHO告別演說時也承認犯錯,不過也指出後來世界衛生組織快速控制疫情、研發出世界第一支伊波拉疫苗。 === 出差費用遠遠超過公共衛生專案費用 === 美聯社在2017年5月報道,自從陳馮富珍於2006年11月起出任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世衛的出差費用便大增,每年平均出差費用超過2億美元,但世衛用於主要公共衞生專案的費用,如在2016年用於控制愛滋病和肝炎的開支僅有7,100萬美元,瘧疾專案只有6,100萬美元,肺結核專案也只得5,900萬美元,顯示世衛的出差費用遠遠超過公共衛生專案費用。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6年舉行的大會上,陳馮富珍稱世衛組織正面對資金短缺,用於愛滋病工作的資金在去年便要減少50%,更稱若沒有進一步的捐款,部份計劃會因資金不足而得不到充份實施。然而,陳馮富珍在2017年5月就伊波拉疫情訪問幾內亞,她入住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五星級酒店的最大型總統套房,每晚房租1,008美元;而在西非發生伊波拉疫情期間,陳馮富珍在一年間的出差費用便要37萬美元,她乘飛機要坐頭等艙,而其下屬布魯斯·艾爾沃德在同期更花費40萬美元,他往來當地診所不坐吉普車,而是選乘直升機。相較之下,其他國際組織如無國界醫生,都有明確禁止職員出差乘坐商務客位,即使是主席出差也只能乘坐經濟客位。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9月的一次內部會議中,世衛組織財務主管傑福瑞茲(Nick Jeffreys)說:「只要跟出差有關,我不太相信大家能做出正確的決定。」,甚至有正當理由出差。總幹事辦公室主任史密斯(Ian Smith)也表示,世衛組織審計委員會的主席曾說過,組織對於遏止不當行為,作為不多。史密斯稱「雖然我們作為一個組織運作,但規定總是被打破,例外則變得像規定一樣常態。」世衛7000多名職員在2018年的出差費用達1.8億美元,比購置醫療用品及裝備的費用超出一倍。 === 2019-2022年COVID-19大流行 === == 組織總部 == 該組織的所在地為瑞士日內瓦。它由瑞士建築師()設計,於1966年落成。2017年,該組織發起了一場國際競賽,以重新設計和擴建其總部。 ===早期檢視=== File:Stairwell_in_World_Health_Organization_headquarters,_Geneva,_1969.jpg|樓梯井,1969年 File:Patio_of_World_Health_Organization_headquarters_building,_1969.jpg|內部庭院,1969年 File:Reflecting_pool_and_women_walking_at_World_Health_Organization,_Geneva,_1969.jpg|倒影池,1969年 File:Women sunning selves at Geneva headquarters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69.jpg|建築表面,1969年 ===2013年檢視=== File:WHO HQ main building, Geneva from Southwest.JPG|西南方向 File:The entrance hall WHO HQ, Geneva.JPG|門廳 Fil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xecutive Board Room.JPG|主會場 == 參見 == * 傳染病 * 病人安全 * 健康促進 * 國際勞工組織 * 公共衛生 * 可持續發展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 * * * * 世界衛生組織 Category:公共衛生 Category:健康政策 Category:在日內瓦的聯合國組織機構 Category:1948年建立的組織 Category:聯合國發展集團 Category: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 Category:聯合國專門機構 Category:藥物管制條約 Category:全球衛生 Category: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相關組織 Category:瑞士醫療與健康組織
Microsoft Office
Microsoft Office是由微軟公司開發的辦公軟體套裝,有Microsoft Windows、Mac系列、iOS和Android等不同系統的版本。與其他辦公室應用程式一樣,它包括聯合的伺服器和基於網際網路的服務。從2007版的Office被稱為“Office System”而不叫“Office Suite”,反映出它們包括伺服器的事實。 Office最初是一個推廣名稱,出現於1990年代早期,指一些以前曾單獨發售的軟體的合集。當時主要的推廣重點是:購買合集比單獨購買要省很多錢。最初的Office版本包含Word、Excel和PowerPoint。「專業版」包含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Outlook 當時不存在。隨著時間的改變,Office應用程式逐漸整合,共享特性,例如:拼寫和語法檢查、OLE資料整合和VBA指令碼語言。微軟目前將Office延伸作為一個開發平臺,可以藉由專用商店下載第三方軟體搭配使用。 Office常是製作檔案檔案的標準,而且有一些其他產品不存在的特性,但是其他產品也有Office缺少的特性。自從Microsoft 2007 Office System開始,Office採用了被稱為Ribbon的新介面風格,並沿用至今。 2022年,微軟表示,後續Office將更名為Microsoft 365並更改網頁、標誌,不過Office 2013/2016/2019/2021不會改變名稱,Windows 10/11、Android、iOS/iPadOS 版將更名為Microsoft 365。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體會保留。 == 版本歷史 == Microsoft Office最初的版本在1989年所推出,最初的運作是在蘋果電腦的Macintosh平臺之上。Microsoft Office自從推出文書處理、試算表以及簡報製作的軟體後,直至近年一直居於領導地位。從 Microsoft Office 2013 (Office 15) 起,Office 更多的功能提供跨平臺支援,並提供了供移動作業系統 Android 和 iOS 版本的程式,功能主要可用於 Desktop 版本。自 Microsoft Office 2016 版本發行起,各平臺相同版本號的更新內容大致相等。 === Windows版的歷史 === *Microsoft Office 3.0:是首次針對Microsoft Windows平臺所發行的Office,光碟版包括:Word 2.0c、Excel 4.0a、PowerPoint 3.0、Mail,發行於1993年8月30日。 *Microsoft Office 4.0:包含Word 6.0、Excel 5.0、PowerPoint 4.0、Mail和Access。Word在此時被稱為Word 6.0,而非2.0,是為了和Mac OS版本的版號相同,發行於1994年1月17日。 *Microsoft Office 4.2:用於Windows NT,(Word 6.0[32位,i386,Alpha]、Excel 5.0[32位,i386,Alpha]、PowerPoint 4.0[16位]、“Microsoft Office Manager”),發行於1994年7月3日。 *Microsoft Office 4.3:是16位元的末代版本,同時也是支援Windows 3.x、Windows NT 3.1和Windows NT 3.5的末代版本,包含Word 6.0、Excel 5.0、PowerPoint 4.0。在專業版中還有Access 2.0,發行於1994年6月2日。 *Microsoft Office 95:為符合Windows 95,為全32位元的版本。具有標準版和專業版兩個版本;前者包含Word、Excel、PowerPoint和Schedule+,後者則再加Access。假如購買的是CD型態的專業版,則另外包含Bookshelf,發行於1995年8月30日。 *Microsoft Office 97: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這一版中包含許多的新功能和改進。其同時也引入命令欄(Command Bars)的功能以及-{zh-hant:文法檢查; zh-hans:拼寫檢查;}-的功能。是支援Windows NT 3.51的末代版本,發行於1996年12月30日(既發行於光碟又發行於一套45張的3.5英寸軟盤)。 *Microsoft Office 2000:加入自適應功能表(adaptive menus),較少使用的選項將會被隱藏起來。他同時也加入許多新的安全功能。包含加入數位簽章的功能,減少巨集病毒的威脅。是支援Windows 95的末代版本;同時也是末代無包含產品啟動這個功能的版本,發行於1999年1月27日。 *Microsoft Office XP:是為了配合Windows XP而推出。Office XP引入安全模式(Safe Mode)的功能。它允許像是Outlook這類的應用程式無法正常啟動時自動以適當的狀態執行。Microsoft Office XP包含完整的語音辨識系統及手寫辨識系統。另外,引進新的功能“產品啟動”,使用者需要用序號來啟動Office XP,而這個同能也同時被引入Windows XP及其之後的Windows和Office各版中。是支援Windows 98、ME和NT 4.0的末代版本。Outlook 2002(XP)有個嚴重的問題:在Vista之下無法記住電子信箱帳戶和密碼,發行於2001年5月31日。 *Microsoft Office 2003:在2003年時發行。有兩個新的程式加入其中:Microsoft InfoPath和OneNote。Office 2003是第一個使用Windows XP風格圖示的版本。另外,Outlook 2003在許多地方做出了改進,包含Kerberos驗證、遠端程式呼叫(Remote Procedure Call,RPC),以及快取交換模式(Cached Exchange Mode)。Outlook在這一版中加入垃圾郵件篩選器,協助解決垃圾郵件的問題。是支援Windows 2000的末代版本,發行於2003年11月17日。 *Microsoft Office 2007:是為了配合Windows Vista而推出。包含許多新功能,最引人注目的是Ribbon新介面,它取代舊有的功能表及工具列,使其更易使用。Office 2007須在Windows XP+Service Pack 2起、Windows Server 2003+Service Pack 1起、或Windows Vista之上的版本中安裝。Microsoft Office 2007推出Service Pack 3,修正不少漏洞,發行於2006年11月30日。 *Microsoft Office 2010:此版本是配合Windows 7在2009年1月,微軟開始Office 2010的內測(TP),包括:Access 2010, Excel 2010, Groove 2010, InfoPath Designer 2010, InfoPath Filler 2010, InterConnect 2010, Lync 2010, OneNote 2010, Outlook 2010, PowerPoint 2010, Project 2010, Publisher 2010, SharePoint Designer 2010, Visio 2010, Word 2010 全系列產品。Office 2010 Beta在2009年5月份開始進行研發,最終版本於2010年4月15日釋出。Microsoft Office 2010有32位元和64位元版本,微軟稱32位元更為穩定,建議64位元的電腦安裝32位元的Office。由Office 2010起,大量授權版也和一般版一樣需要產品啟動。Microsoft Office 2010已有Service Pack 1,版本為14.0.6029.1000。Office 2010是支援Windows XP(須Service Pack 3)、Windows Vista(Service Pack 1起)、Windows Server 2003(須Service Pack 2)和Windows Server 2008的末代版本,於2010年6月發行正式版。 *Microsoft Office 2013:是為了配合Windows 8 2012年10月11日正式版釋出,在2013年1月26日開賣。具有32位和64位兩個版本。此Office正式開始整合Microsoft帳戶,雲端儲存使用者的修改、設定並且預設存放檔案的路徑設為OneDrive。該版本對Excel、OneNote以及Outlook做了許多明顯的改進,具有Office Apps,是一種應用程式擴充。這種擴充可以在office.com和Office軟體中的專用商店下載並安裝,在文件中提供動態的、可互動的網路資訊相關內容。Office 2013須在Windows Server 2008 R2或Windows 7以上的版本中安裝,於2013年1月發行正式版。 *Microsoft Office 2016:此版本是配合Windows 10所推出。介面對2013版本進行中等程度修改,加入更整合化的商店。由於盛傳Windows 10附贈內建Office,因此引起關注。最後微軟官方出面澄清只會附贈預覽功能。2015年9月23日正式上市。 *Microsoft Office 2019:2018年9月24日,微軟宣佈正式釋出Windows版和Mac版的Office 2019。此Windows 版本僅支援Windows 10與Windows 11 *Microsoft Office 2021:2021年2月18日,微軟宣佈Microsoft Office 2021正在開發中。此版本僅支援Windows 10與Windows 11至2026年,並於2021年10月5日釋出。 *Microsoft 365:2020年3月31日,微軟宣佈將會把Office 365名稱改為Microsoft 365,並推出新的訂閱方案,4月21日,微軟正式將Office 365改名為Microsoft 365。 *Microsoft Office 2024:預計2024年推出。 === Mac版的歷史 === *Microsoft Office for Mac:在1989年時在Mac平臺上推出,這一版的Office中包含了Word 4.0、Excel 2.20和PowerPoint 2.01。此版本比運作在Windows平臺上的Office更早被推出。 *Microsoft Office 1.5 for Mac:在1991年時推出,其中Excel升級為Excel 3.0。是首套支援蘋果電腦System 7 作業系統的Office。 *Microsoft Office 2.9 for Mac:在1992年時推出,其中Excel 4.0是首套支援新AppleScript的軟體。 *Microsoft Office 4.0 for Mac:於1993年時發行。他是第一套支援Power Macintosh的Office套裝軟體,最後一版針對Mac釋出的Office是:Office 4.2.1。 *Microsoft Office 98 Macintosh Edition:在1998年6月6日的MacWorld Expo/San Francisco首次露面。它加入了Internet Explorer 4.0 browser和Outlook Express。首版支援QuickTime的Office套裝軟體,發行於1998年3月15日。 *Microsoft Office 2001:在2000年10月11日開始發售。其所需的環境為Mac OS 8.1(建議使用8.5或更高版本)。Office 2001中加入了Entourage這套郵件軟體。 *Microsoft Office v. X:在2001年時為了新的Mac OS X平臺而推出,發行於2001年9月3日。 *Microsoft Office 2004 for Mac:在2004年5月11日推出。 *Microsoft Office 2008 for Mac:於2008年1月15日發售。它是首款使用通用二進位(universal binary)的Office套裝軟體。這意味著它可以原生支援Intel和Power PC兩者之上的Macs。 *Microsoft Office 2011 for Mac:於2010年9月26日發售,改用Ribbon介面,並改以Outlook for Mac取代Entourage。Microsoft Office 2011 for Mac已推出Service Pack 3更新,版本為14.5.2。 *Microsoft Office 2016 for Mac:發行於2015年9月,與 Windows 版本統稱為 Microsoft Office 2016。 *Microsoft Office 2019 for Mac:2018年9月24日,微軟宣佈正式釋出 Windows 版和 Mac 版的 Office 2019。Microsoft Office 365 訂閱附帶的 Office for Mac,於2018年9月的16.17發行版開始提供 Office 2019 for Mac,可從零售商店或透過批次許可協議進行一次性購買。 === Android 版的歷史 === * Microsoft Office Mobile (Office 15): 是Microsoft為行動裝置提供的Office版本。主要功能是讓Office 365訂閱使用者能夠在行動裝置上使用他們的Office訂閱。此版本一直為人詬病,因為該程式只提供給付費訂閱使用者使用,對非訂閱使用者功能有限(只能閱讀檔案內容,不能作出修改),不能夠正確顯示檔案格式,而且不能將Office檔案存於裝置當中。現時該程式仍在Google Play上架,但僅支援執行Android 4.4版本或以下的裝置。 *Microsoft Office 2016: 2015年4月15日,Microsoft在Google Play發行4個Office程式,其中包括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Powerpoint, Microsoft OneNote和Microsoft Outlook,當時此版本只供平板電腦使用,但現在已經開放給Android 4.4以上的所有裝置,使用者需要獨立下載和更新各應用程式。螢幕尺寸小於10.1吋的Android裝置無需訂閱都能夠正常使用大部份功能。 === 線上版的歷史 === * 2010年6月:Microsoft Office釋出線上版套件,其中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和Outlook。與下載版不同的是,線上版開放給所有使用者免費適用。只不過功能相對比桌面版簡單。 * 2013年2月:開始支援直接編輯OneDrive中的文件。 * 2013年7月:線上版Word開始支援開啟PDF格式文件或將PDF文件轉換成Word格式。 * 2013年11月:更新自動儲存功能。 == 元件 == === 桌面產品 === 這些程式包括在Microsoft Office 2010的所有版本中,除了Microsoft Office Starter 2010。Microsoft Office Starter 2010並非公開銷售的產品,它是購買品牌電腦時隨機安裝的,只包括簡易版Word及Excel,而且在版面的右方有著無法移除的微軟廣告。 Windows 10/11也可安裝Office Mobile,10.1吋以下可編輯 ==== Word ==== Microsoft Word是文書處理軟體,被認為是Office的主要程式,在文書處理軟體市場上擁有統治份額,其私有的DOC格式被尊為一個行業的標準,雖然由Word 2007年已經轉用DOCX格式。Word也適宜某些版本的Microsoft Works。它適宜Windows和Macintosh平臺。它的主要競爭者是LibreOffice、Corel WordPerfect和Apple Pages。 ==== Excel ==== Microsoft Excel是電子試算表程式(進行數字和預算運算的軟體程式),與Microsoft Word一樣,它在市場擁有統治份額。它最初對佔優勢的Lotus 1-2-3是個競爭者,但最後它賣得比它多、快,於是它成為了實際標準。它適宜Windows和Macintosh平臺。它的主要競爭者是OpenOffice.org Calc、Apple Numbers和Corel Quattro Pro。 ==== Outlook ==== Microsoft Outlook是個人資訊管理程式和電子郵件通訊軟體。在Office 97版接任Microsoft Mail。它包括一個電子郵件客戶端,日曆,任務管理者和地址本。它的電子郵件程式的主要競爭者是Mozilla Thunderbird和Eudora,它的個人資訊管理程式主要競爭者是蘋果公司的Mail和Lotus Organizer。它的一個版本也被包括在大多數Pocket PC掌上電腦裡。 * Microsoft Mail——郵件客戶端(包含在Office的老版本中,後來由Microsoft Outlook替代)。 *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郵件客戶端(包含在Office 98 Macintosh版中,後來由Microsoft Entourage替代)。 * Microsoft Entourage——郵件客戶端(包含在Office 2008及之前版本中,後來由Microsoft Outlook for Mac替代)。 ==== PowerPoint ==== Microsoft PowerPoint是一個在Windows和Macintosh下流行的介紹程式。它可以建立由文字組合,圖片,電影以及其它事物組成的幻燈片。幻燈片可以在螢幕上顯示,並且可以透過闡述者操控,幻燈片也可以使用反映機或投影儀投射到螢幕上。Windows Mobile 2005(Magneto)將使用本程式在市場上擁有統治地位。它的主要競爭者是OpenOffice.org Impress,Corel Word Perfect和Apple Keynote。 ==== Access ==== Microsoft Access是由微軟釋出的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它可以用於製作處理資料的桌面系統。它也常被用來開發簡單的網頁應用程式。只提供Windows版本,且在套裝Office中只有專業版、企業版(Premium或Enterprise,非小型企業版)以上才提供。 === 附帶的程式 === * Microsoft Office Picture Manager——基本的相片管理軟體(與一個基本版的Google的Picasa或Adobe的Photoshop Elements相似)。 === 高階版本包含的其它程式 === * Microsoft FrontPage——網站設計軟體(並且需要它自己的伺服器程式)。對於2003版,它包含在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al Edition 2003和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al Enterprise Edition之中。它並不包含在Microsoft Office System 2007中,取而代之的是另外發布的Microsoft Expression產品線。 * Microsoft Visio——作圖程式(單獨購買)。 * Microsoft Publisher——桌面出版軟體。對於2016版,它包含在Microsoft Office Small Business Edition 2007、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al (Plus) Edition 2007、Microsoft Office Enterprise Edition 2007和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al (Plus) Edition 2010裡面。 * Microsoft Project——計劃管理器(單獨購買)。 * Microsoft OneNote——筆記軟體,適和於使用平板電腦和一般個人計算機。它包含在Microsoft Office System 2016裡面。 * Microsoft SharePoint Designer——WYSIWYG(所見即所得)HTML編輯器暨Microsoft通用網頁設計程式,用於替代Microsoft Office FrontPage. * Microsoft InfoPath——使使用者設計rich XML-based的形式的應用。包含在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al Plus Edition 2016、Microsoft Office Enterprise Edition 2007和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al Plus Edition 2010之中。 * Live Communication Server——實時通訊軟體。 === 其他程式 === * Microsoft Binder——把多個檔案合併為一個檔案。 ** Binder對微軟來說是一個大規模的失敗,並且普及程度很低。因此Office的新版本經常沒有這個軟體。 * Microsoft Entourage——僅用於Macintosh的個人資訊管理程式和電子郵件軟體。(與Outlook類似)。 * Microsoft MapPoint——繪圖和旅行計劃軟體。(自2016版開始作為Excel的元件附贈) * Microsoft Office Communicator 2005 - * Developer Tools——開發工具(只包含於開發版) === 外掛 === ==== Office外掛 ==== * 2007 Microsoft Office載入項:將Microsoft檔案儲存成PDF或XPS:運用該載入項在八種2007 Microsoft Office程式中匯出檔案,並存為PDF和XPS格式,而無須藉助第三方軟體。 ==== 第三方外掛程式支援 ==== Office應用程式的一個主要特性是使用者和第三方業者可以編寫以COM為基礎的Office套件,來擴充應用程式的功能,以及新增自訂的命令和介面。 === 以網路為基礎的服務 === * Microsoft Office Website——網站。包含在Microsoft Office 2007、Microsoft Office 2010的所有版本。 - * Microsoft Office Update——網站。Office2000、XP、2003和2007版、2010版的補丁查詢和安裝服務。 - * Microsoft AutoUpdate - 供Mac 版本使用者更新 Office 至最新版本的安裝器 從1997年版本開始,Microsoft Agent(在9.0/2000版起)和一個相似的演員技術(在8.0/97版)開始提供Office助手,一個互動式幫助工具。“助手”的綽號經常是“Clippy”或“Clippit”。因為它預設對應CLIPPIT.ACS。 從Macintosh Office 98起,Office的Macintosh和Windows版本分享同樣的檔案格式。結果,任意一個安裝Office 98起之Macintosh均能讀取Windows平臺的97(8.0)版起之檔案,而且反之亦然。 === 彩蛋 === 部分版本中,藏有開發人員設計的一些彩蛋。 == 其他資訊 == 基於某些原因,大多數Microsoft Office版本(包含97起,可能也包含4.3)使用獨有的介面庫,沒有使用作業系統的介面庫。 儘管Windows使用“服務包”,但是Office習慣於釋出可以單獨安裝的升級版。但是,在Office 2000 Service Release 1之後,Office現在只發布服務包。 == 支援的生命週期 == 每一個版本的Office的支援期都有5年或新版本Office釋出後的2年,視乎哪個時間較遲。 === Windows版本 === Office版本(版號) Windows作業系統版本最舊需求 主流支援結束日期 延伸支援結束日期 支援狀態 97(8) Windows NT 3.51(SP5)/95 2001年8月31日 2002年2月28日 已停止支援 2000(9) Windows 95/Windows NT 4.0(SP3) 2004年6月30日 2009年7月14日 已停止支援 XP(10) Windows NT 4.0(SP6)/98 2006年7月11日 2011年7月12日 已停止支援 2003(11) Windows 2000(SP3起) 2009年4月14日 2014年4月8日 已停止支援 2007(12) Windows XP(SP2起)/Server 2003(SP1起) 2012年4月10日 2017年10月10日 已停止支援 2010(14) Windows XP(SP3)/Server 2003(SP2)/Vista(SP1起) 2015年10月13日 2020年10月13日 已停止支援 2013(15) Windows 7/Server 2008 R2 2018年4月10日 2023年4月11日 已停止支援 2016(16) Windows 7/Server 2008 R2(皆需SP1) 2020年10月13日 2025年10月14日 延伸支援持續中 2019(16) Windows 10/Server 2019 2023年10月10日 2025年10月14日 延伸支援持續中 2021(16) Windows 10/Server 2019 2026年10月13日 主流、延伸支援持續中 === Mac版本 === Macintosh版本 最後版本 (68K) System 7.0-Mac OS 8.3 Office 4.2.1 (PPC) System 7.1.2 Office 4.2.1 (PPC) System 7.5-Mac OS 8.0 Office 98 (PPC) Mac OS 8.1-9.2.2 Office 2001 Mac OS X 10.1-10.5 Office v. X Mac OS X 10.2-10.5 Office 2004 Mac OS X 10.4-10.7 Office 2011 OS X 10.10-10.11 /macOS 10.12+ Office 2016 macOS 10.12+ Office 2019 macOS 10.15+ Office 2021 === Android版本 === Android 作業系統版本 最後版本 Android 4.0 - Android 4.4 Office Mobile (Office 15) Android 4.4+ Microsoft 365 == 參見 == * Sway *WPS Office * LibreOffice,開放的辦公室套件軟體。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Microsoft Office 官方培訓、支援和幫助頁面 *Microsoft Office 2016 for Mac *MSDN Office Developer Center *Microsoft Office二進位制檔案格式 Category:辦公室自動化軟體 Category:Microsoft Office Category:Mac OS軟體 Category:MacOS軟體 Category:微軟
反美
反美是指對美國政府、人民或者其生活方式或美國的政策的抱持強烈反感甚至作出武力報復。僅僅對美國的政策或者上述任何單一的一個原因並不能稱為反美主義,只是一種反美情緒。只有當個人或團體將這些因素看成是普遍到已經影響其本身的價值觀時才稱為反美主義,而作出武力報復的更多演變成反美戰爭。 反美主義包含了很多內容,例如政治(反帝國主義),經濟(反資本主義),宗教(反基督教或反世俗主義),文化(反好萊塢電影文化霸權)或者道德(反西方的價值觀)。不論是美國人還是非美國人都有可能有反美主義傾向。 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反美主義大多數是對大美國主義、美國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不滿。 2021年Morning Consult針對各國民眾對美國影響力的態度調查 國別 正面 負面 中立 正負面差 -59 -7 -1 +2 +8 +9 +9 +17 +20 +33 +33 +50 +61 +63 +69 ==詞源== 在牛津詞典中,“反美主義”一詞被定義為“對美國利益的敵意”。 在《韋伯斯特美國英語詞典》第一版(1828)中,“反美”一詞被定義為“反對美國,或美國的真正利益或政府,反對美國的革命”。 在法國,名詞antiamericanisme 的使用從1948年開始就被編入目錄,在20世紀50年代進入普通政治語言。 ==原因== 美國軍事學院前教授布拉德利·鮑曼認為,美國海外軍事設施和駐紮部隊是“反美主義的主要催化劑”。其他研究發現美國軍事基地的存在與基地組織招募人員之間存在聯絡。這些軍事基地經常被專制政府的反對者用來煽動針對統治階級和美國的憤怒、抗議和民族主義熱情。喬安·奇里科表示,這反過來又引起了華盛頓的擔憂,即民主過渡可能導致基地關閉,這往往會鼓勵美國擴大對獨裁獨裁政府的支援。這項研究表明,結果可能是美國支援的抗議和鎮壓的加劇迴圈。1958年,艾森豪威爾與幕僚討論了他所說的阿拉伯世界“針對我們的仇恨運動”,“不是政府發起的,而是人民發起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得出的結論是,這是因為人們認為美國支援腐敗和殘暴的政府,反對政治和經濟發展“以保護其在近東石油的利益”。《華爾街日報》在調查9月11日襲擊事件後富人和西方穆斯林的看法後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有鑑於此,外交關係委員會恐怖主義專案負責人認為,美國對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專制政權的支援無疑是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緒的一個主要因素。 ==解釋== BBC世界臺2017年對19個國家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其中4個國家對美國的影響力給予正面評價,14個國家給予負面評價,還有一個國家存在分歧。 2010年代末,加拿大、拉丁美洲、中東和歐盟的反美情緒有所抬頭,部分原因是唐納德·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在全球範圍內極不受歡迎,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反美情緒並不高。2020年喬·拜登當選新總統後,全球對美國的總體看法再次恢復積極。 對反美主義的解讀常常兩極分化。匈牙利出生的美國社會學家保羅·霍蘭德將反美主義描述為“對美國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傳統和價值觀的不懈批判衝動”。 德國報紙出版商和政治學家約瑟夫·喬夫提出了這一現象的五個經典方面:將美國人貶低為刻板印象,認為美國具有無可救藥的邪惡本性,將美國當權者歸咎於一個旨在完全統治全球的巨大陰謀力量,掌握著美國的權力。美國應對世界上的所有罪惡負責,並尋求透過摧毀美國或透過切斷自己和社會與其汙染產品和做法的聯絡來限制美國的影響力。其他擁護該術語重要性的人認為,反美主義代表了一種連貫而危險的意識形態潮流,與反猶太主義相類似。反美主義也被描述為試圖將美國外交政策的後果作為美國道德失敗的證據,而不是複雜外交政策可能導致的失敗。 然而,布倫登·奧康納指出,對該主題的研究“不完整且印象主義”,並且經常片面攻擊反美主義作為一種非理性立場。美國學者諾姆·喬姆斯基是美國及其政策的批評者,他斷言,該術語在美國的使用與極權國家或軍事獨裁國家所使用的方法相似。他將該詞與“反蘇聯主義”進行比較,例如,克里姆林宮用來壓制持不同政見者或批評思想的標籤。 有人試圖承認這兩種立場。法國學者皮埃爾·嬌蘭認為,這個詞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傾向:“一種是系統主義或本質主義,這是針對所有美國人的一種偏見。另一種是指對美國的批評被貼上‘反美’標籤的方式。” 美國政策的支持者在意識形態上試圖抹黑他們的對手”。嬌蘭認為,這兩種“理想型別”的反美主義有時會融合在一起,從而使對這一現象的討論變得特別困難。其他學者認為,針對特定國家和時期的多種反美主義比任何廣泛的概括更能準確地描述這一現象。廣泛使用的“反美情緒”不太明確地暗示了一種意識形態或信仰體系。 在全球範圍內,反美態度的增加可能與特定的政策或行動有關,例如越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出於這個原因,批評者有時認為這個標籤是一個宣傳術語,用來駁斥對美國的任何非理性譴責。美國歷史學家馬克斯·保羅·弗裡德曼寫道,縱觀美國曆史,反美一詞一直被濫用,用來壓制國內異議並使任何外國批評合法化。根據德國歷史學家達流斯·哈沃特的分析,該術語如今主要用於透過試圖抹黑反對美國政策的觀點來壓制辯論。 ==歷史== ===18世紀和19世紀=== ====簡併論==== 18世紀中後期,一些歐洲知識分子中出現了一種理論,認為新世界的陸地本質上不如歐洲。所謂“退化論”的支持者認為,美國的極端氣候、溼度和其他大氣條件削弱了人類和動物的體質。美國作家詹姆斯·W·凱瑟和法國作家菲利普·羅傑將這一理論解釋為“一種反美主義的史前史”,並且(用菲利普·羅傑的話說)自18世紀以來一直是歷史的“常數”,或者又是一個無休止重複的“語義”。其他人,如弗朗索瓦·雷維爾,研究了這種“時尚”意識形態背後隱藏的內容。據稱支援這一觀點的證據包括美洲動物群的規模較小、停止吠叫的狗和有毒植物;提出的一種理論是,新世界從聖經洪水中出現的時間晚於舊世界。美洲原住民也被認為是軟弱、矮小、缺乏熱情。 該理論最初由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伯爵在他的《自然史》(1766)中提出。法國作家伏爾泰與布馮等人一起提出了這一論點。普魯士腓特烈二世的宮廷哲學家荷蘭人科尼利厄斯·德·鮑成為其主要支持者。布馮關注的是美國的生物環境,而德鮑則攻擊了美洲大陸的原住民。詹姆斯·凱澤指出,譴責美國不如歐洲的部分原因是德國政府擔心大規模移民。德堡被要求讓德國人相信新世界是低等的。眾所周知,德保羅也以類似的方向影響了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 德堡說,新世界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它“受到自然的不青睞,它所包含的一切要麼是墮落的,要麼是可怕的”。他斷言,“地球充滿了腐爛,充滿了蜥蜴、蛇、蛇、爬行動物和昆蟲”。從長遠來看,他宣佈他“確信征服新世界……是降臨到人類身上的最大的不幸。” 該理論使其支持者更容易辯稱,美國的自然環境將阻止其產生真正的文化。法國百科全書作家阿貝·雷納爾在1770年寫道,“美國尚未產生一位優秀的詩人、一位能幹的數學家、一位在單一藝術或單一科學領域的天才”,與德鮑的觀點相呼應。該理論遭到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托馬斯·傑斐遜等早期美國思想家的爭論和拒絕。傑斐遜在他的《弗吉尼亞州筆記》(1781)中,從科學的角度對德布馮進行了詳細的反駁。漢密爾頓也在《聯邦黨人文集》第11號(1787年)中強烈譴責了這一想法。 一位批評家引用雷納爾的想法,認為它特別擴充套件到後來成為美國的十三個殖民地。 羅傑認為,退化的概念提出了一個象徵性的、科學的美​​國,它的發展將超越最初的論點。 他認為,布馮的思想構成了“負面話語分層”的根源,這種分層在兩國關係的歷史中反覆出現(並且與美國持續存在的仇視法語相匹配)。 ====文化==== 布倫丹·奧康納表示,一些歐洲人批評美國人缺乏“品味、優雅和文明”,而且性格厚顏無恥、傲慢。英國作家弗朗西斯·特羅洛普在1832年出版的《美國人的家庭禮儀》一書中指出,英國人和美國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缺乏文雅”,並解釋說:“那種文雅消除了我們本性中越來越粗魯的部分.在美國是未知的和做夢也想不到的”。據一位訊息人士稱,她的敘述“比之前或之後外國觀察家寫的任何一本書都更成功地激怒了美國人”。英國作家瑪麗亞特船長在《美國日記及其制度評論》(1839)中的批評性敘述也引起了爭議,特別是在底特律,作者的肖像和他的書被燒燬。其他批評美國文化和禮儀的作家包括法國主教塔列朗和英國查爾斯·狄更斯。狄更斯的小說《馬丁·查茲勒維特》對美國生活的猛烈諷刺。 1848年革命和隨後的歐洲階級鬥爭之後,美國人的怨恨根源顯而易見。1869年,瑞典移民漢斯·馬特森在訪問他的出生國後觀察到: 在美國呆了7年後,瑞典人、隆德大學畢業生恩斯特·斯卡斯泰特於1885年返回瑞典。他抱怨說,在上流社會圈子裡,如果他“講述一些關於美國的事情,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他被告知這不可能是這樣,或者這個問題在瑞典得到了更好的理解。”1886年自由女神像的落成鞏固了“新巨人”作為“擁擠的群眾”的燈塔的地位,他們拒絕舊世界的“傳奇盛況”。 西蒙·沙馬在2003年觀察到:“到19世紀末,醜陋的美國人的刻板印象——貪婪、愛說教、唯利是圖、誇誇其談的沙文主義——在歐洲根深蒂固。”奧康納認為,這種偏見植根於歐洲優雅的理想化形象,而歐洲高雅文化與美國粗俗相對立的觀念並沒有消失。 ====政治與意識形態==== 美國還面臨政治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批評。凱瑟認為,歐洲思想和文學的浪漫主義傾向敵視啟蒙運動的理性觀,痴迷於歷史和民族性格,蔑視理性主義的美國計劃。德國詩人尼古拉斯·萊瑙評論道:“用Bodenlosigkeit(缺乏基礎)這個表達,我想我能夠表明所有美國機構的一般特徵;我們所說的祖國在這裡只是一個財產保險計劃”。凱瑟在他的文章中指出,此類評論經常重新利用墮落語言,而偏見只集中在美國,而不是加拿大或墨西哥。萊瑙於1833年移民到美國,發現這個國家沒有實現他的理想,於是他於次年返回德國。他在美國的經歷是德國同胞費迪南德·庫恩伯格所著小說《美國疲憊》(1855) 的主題。 美國民主的本質也受到質疑。根據朱迪·魯賓的說法,人們的情緒是,這個國家缺乏“君主、貴族、強大的傳統、官方宗教或嚴格的階級制度”,而其民主制度在19世紀初被一些歐洲人攻擊為墮落的、是一種嘲諷,以及失敗。許多歐洲保守派所厭惡的法國大革命也牽涉到美國以及根據抽象和普遍原則制定憲法的想法。鑑於該國是在奴隸制奴隸制下建立的,因此該國旨在成為自由堡壘的說法也被視為具有欺騙性。“我們怎麼會聽到黑人司機呼喊自由的最響亮的聲音?” 塞繆爾·約翰遜於1775年問道。他有句名言:“我願意愛全人類,除了美國人”。 ===20世紀=== ====知識分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具有強烈的反美情緒。歷史學家彼得·蓋伊說,弗洛伊德“不分青紅皂白地、充滿想象力地猛烈地攻擊美國人,是在宣洩一些內心的需要”。蓋伊認為弗洛伊德的反美主義根本不是關於美國。 許多作者繼續發起攻擊。法國作家路易斯-費迪南德·席琳譴責美國。德國詩人賴納·瑪麗·里爾克寫道,“我不再愛巴黎,部分原因是它正在毀容並美國化自己”。 ====共產主義批評==== 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蘇聯和其他共產主義國家都強調資本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大敵,並將美國視為資本主義的領導者。他們支持者和同情者煽動反美主義。羅素·伯曼指出,在19世紀中葉,“馬克思本人在很大程度上欽佩美國資本主義和民主的活力,並沒有參與成為20世紀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標誌的反美主義”。奧康納認為,“共產主義代表了最鮮明的反美主義——一種挑戰自由市場、私有財產、有限政府和個人主義的連貫世界觀”。美國過去和現在都受到當代社會主義國家和帝國主義運動的嚴厲批評,特別是作為對美國參與政權更迭的反應。以朝鮮為例,反美主義不僅來自意識形態上對美國及其行動的反對,而且還源於朝鮮戰爭中的生物戰和轟炸朝鮮的指控。 貝爾託·布萊希特和讓·保羅·薩特等西方作家批評了美國,並吸引了大量讀者,尤其是左派人士。法國作家讓·弗朗索瓦·雷維爾在其《反美主義》(2003)中指出,反美主義主要源於反資本主義,而這種批評也來自於非共產主義、極權主義政權。 美國在俄國內戰期間受到米爾賽德·蘇丹·加利耶夫等共產黨人的批評和譴責,理由是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加利耶夫特別強調了美國本土的種族滅絕和奴隸制。美國對待土著和非裔美國人等少數群體的方式將在整個20世紀持續成為美國反對和批評的焦點。 東德政權強加了官方的反美意識形態,這反映在其所有媒體和所有學校中。任何表示支援西方的人都會受到史塔西的調查。官方路線遵循列寧的帝國主義理論,即資本主義的最高和最後階段,以及季米特洛夫的法西斯主義理論,即最反動分子的獨裁統治:金融資本主義。黨的官方路線稱,反希特勒聯盟的解體是美國造成的。它現在是全世界反動勢力的堡壘,嚴重依賴好戰來為“華爾街殺人犯組成的恐怖國際”謀取利益。東德人被告知,他們可以在對抗美國人的前線發揮英雄作用。然而,自由歐洲電臺等西方媒體和西德媒體的反美情緒可能有限。中共官方媒體嘲笑美國文化的現代主義和世界主義,詆譭美國生活方式的特徵,特別是爵士樂和搖滾樂。 ====法西斯主義批評==== 歐洲法西斯分子借鑑阿瑟·德·戈比諾思想,譴責移民對美國人口種族結構的所謂退化影響。 納粹哲學家阿爾弗雷德·羅森伯格認為,美國的種族混合使其不如種族純正的國家。 反猶太主義是這些批評的另一個因素。在二戰之前和二戰期間法西斯統治的國家中,普遍認為美國是透過猶太遊說團被猶太人陰謀控制的。猶太人被認為是美國統治世界計劃背後的主人,也被視為計劃利用爵士樂來消除種族差異。阿道夫·希特勒駁斥了美國作為德國敵人的威脅,認為其種族混合不連貫;將美國人視為“雜種”、“半猶太化”和“半黑人化”。 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在國會大廈發表講話,向美國宣戰,並痛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 1944年,隨著戰爭基本走向失敗,黨衛軍在《黑軍團》週刊上發表了一篇惡毒的文章,題為“美國主義的危險”,批評並描述了美國娛樂業,因為它被認為是由猶太人擁有的:“美國主義是這是一種絕妙的去政治化方法。猶太人利用爵士樂和電影、雜誌和色情內容、黑幫行為和自由戀愛以及一切不正當的慾望,讓美國人民心煩意亂,以至於不關心自己的命運”。 1944年納粹向荷蘭觀眾分發的“解放者”海報展示了納粹宣揚的反美態度的多種元素。標題“解放者”指的是盟軍攻擊德國的常見理由,海報將這種“解放”描述為對歐洲城市的破壞。 這位藝術家是挪威人哈拉爾德·達姆斯萊斯,他曾在被佔領的挪威為納粹德國工作。 這張海報中包含的主題包括: *選美比賽的頹廢(衣著暴露的“美國小姐”和“勝利小姐”、“世界上最美麗的腿”)——或者更一般地說,是美國女性公認的性放縱。 大西洋城的“美國小姐”選美比賽在戰爭期間擴大了規模,並被用來出售戰爭債券。 *黑幫行為和槍支暴力(一名逃犯的手臂拿著衝鋒槍)。黑幫主義已成為20世紀30年代反美主義的主題。 *反黑人暴力(私刑絞索、三K黨兜帽)。到1890年代,對黑人的私刑已引起歐洲的譴責。 *美國社會的普遍暴力,除了上述之外,美國邊境的暴力主題在19世紀眾所周知。 *美國人將其視為印第安人的野蠻人,並嘲笑美國對原住民的種族滅絕以及土地盜竊,因為它是這裡用作時尚飾品的酋長象徵。(“美國小姐”戴著樸素的印度頭飾)。 *美國的資本主義、純粹的唯物主義和商業主義,損害了任何精神或靈魂(帶有“$”符號的錢袋)。美國的物質主義與歐洲高雅文化的精神深度形成對比是一個常見的比喻,尤其是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反猶太主義出現在大多數納粹製作的美國形象中。錢的背後是一位猶太銀行家。 *黑人在美國的存在等於其“雜種化”,為美國流行文化增添了不受歡迎的“原始”元素,並對白人構成了潛在的危險(一對被刻板諷刺的黑人夫婦在鳥籠裡跳著“吉特巴——文明的勝利”) ,這被描述為一種退化的動物儀式)。文化的退化,特別是透過異族通婚,引起了歐洲人的焦慮,尤其是在德國。 *美國流行文化的頹廢及其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有害影響(吉特巴舞,手持留聲機唱片,前景較低的歐洲易受騙的“全耳”騙子的形象)。 美國音樂和舞蹈在年輕人中日益流行,引發了保守的歐洲人的“道德恐慌”。 *美國不分青紅皂白的軍事暴力(腳部、金屬腿、軍用飛機機翼上的血腥炸彈)威脅著右下角的歐洲文化地標。 *因此,美國聲稱自己是“解放者”(解放者也是美國轟炸機的名稱),這被認為是虛假的。 *納粹譴責美國的沙文主義和戰爭熱情(一隻穿著西裝的手臂實際上是在“敲擊”軍國主義的鼓,“勝利小姐”和她的鼓隊長帽子和靴子)。 *美國共濟會(共濟會圍裙從鼓上下來)的惡意影響是保守天主教徒的一個主題,像在西班牙一樣。 *對美國國家象徵的妖魔化(“勝利小姐”揮舞著48星美國國旗的反面,以及二戰時期陸軍航空隊的圓形標誌——大藍盤上的白星內有小紅的翅膀)。 ===21世紀=== ====911襲擊==== 布倫登·奧康納和馬丁·格里菲斯2006年出版的一本名為《反美主義的崛起》的書中表示,9月11日的襲擊是“典型的反美行為,滿足了反美主義的定義”。他們問道:“如果9/11事件可以被視為反美主義的典範,那麼暗示所有反美人士都與恐怖主義同謀是否有意義?”但阿富汗在內的伊斯蘭國家的大多數領導人都譴責襲擊事件。薩達姆·侯賽因領導的伊拉克復興黨是一個明顯的例外,其立即發表官方宣告稱“美國正在收穫反人類罪的果實”。 9/11襲擊事件後,歐洲對美國表示高度同情。 北約首次援引條約第五條,一致支援美國,將對美國的攻擊視為對所有國家的攻擊。北約和美國軍隊入侵阿富汗。2003年,當美國決定入侵併推翻伊拉克政權時,它贏得了歐洲的一些支援,特別是英國政府的支援,但也遭到了以德國和法國政府為首的強烈反對。康拉德·雅勞什認為,在支援民主和人權等基本問題上存在基本共識,但美國的“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市場觀與歐洲更集權、集體主義、福利心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美國計算機技術==== 反美主義日益增長的原因之一是對美國網際網路技術普及的恐懼。這可以追溯到英國或德國的第一臺計算機,美國都已將所有的創新商業化。 自2008年以來,美國化透過廣泛的高速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技術取得了進步,並且很大一部分新應用程式和硬體是在美國設計的。在歐洲,人們越來越擔心谷歌、Facebook、Twitter、蘋果和優步以及許多其他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過度美國化。歐洲各國政府越來越多地表達了對美國新巨頭的隱私問題以及反壟斷和稅收問題的擔憂。人們擔心他們嚴重逃稅,併發布可能違反歐洲隱私法的資訊。《華爾街日報》2015年報道“歐洲最高政策圈子對美國科技公司的實力深感擔憂。” ====緩和反美主義==== 某些事件也有助於消除反美主義。2015年,美國司法部對國際足聯進行了反腐敗行動,逮捕了多名長期涉嫌賄賂和腐敗的世界頂級足球領導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自我定位的“世界警察”角色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援。 ==地區反美主義== ===歐洲=== 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伊拉克戰爭後以及美國近年來的政策導致歐洲的反美情緒有所增加。在歐盟國家之間進行的歐洲晴雨表調查顯示,歐洲人認為美國對全球和平的風險高於伊朗和朝鮮。 ====東歐==== 俄羅斯 俄羅斯有著悠久的反美主義歷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布林什維克革命。早在1919年,蘇俄領導人弗拉基米爾·列寧就曾向紅軍士兵發表講話,聲稱“英國、法國和美國的資本家對俄羅斯發動了戰爭”。布林什維克還利用山姆大叔的形象將白俄軍隊描繪成外國支援的軍隊。 2013年,30%的俄羅斯人對美國人持“非常不利”或“有些不利”的看法,40%的人對美國持“非常不利”或“有些不利”的看法,高於2012年的34%。列瓦達中心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71%的俄羅斯人對美國至少持某種負面態度,高於2013年的38%。這是自蘇聯解體以來最高的數字。2015年,列瓦達中心的一項新民意調查顯示,81%的俄羅斯人現在對美國持負面看法,可能由於美國和西方因俄烏戰爭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結果。據報道,俄羅斯的反美情緒達到冷戰結束以來的最高水平。芝加哥議會及其俄羅斯合作伙伴列瓦達中心2017年12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8%的“接受調查的俄羅斯人表示美國對俄羅斯政治進行了‘大量’或‘相當程度’的干預”,只有24%的俄羅斯人表示他們對美國持積極看法,81%的“俄羅斯人表示他們認為美國正在世界舞臺上削弱俄羅斯。” 列瓦達中心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8年8月,隨著俄美關係的發展,俄羅斯人對美國的看法越來越積極。2018年7月在赫爾辛基舉行的峰會。《莫斯科時報》報道稱,“自2014年以來首次,表示對美國抱有“積極”情緒的俄羅斯人數量 (42%) 超過了表示對美國抱有“消極”情緒的俄羅斯人數量 (40%)。”2020年2月,46%的受訪俄羅斯人表示他們對美國持負面看法。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資料,“18至29歲的俄羅斯人中有57%對美國有好感,而50歲及以上的俄羅斯人中只有15%。”2019年,只有20%的俄羅斯人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有好感,14%的俄羅斯人表示完全贊同唐納德·特朗普的政策。 ====西歐==== 在2003年的一篇文章中,歷史學家大衛·埃爾伍德指出了他所謂的反美主義的三大根源: *表徵、影象和刻板印象(從共和國誕生起) *經濟實力的挑戰和美國現代化模式(主要從1910年代和1920年代開始) *美國政治、戰略和意識形態力量的有組織的投射(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他接著說,過去60年這一現象的表現包含了這些元素不斷變化的組合,其結構取決於群體或社會內部的內部危機,就像美國社會各種形式所做的任何事情一樣。 2004年,塞爾吉奧·法布里尼寫道,2003年美國領導的入侵伊拉克所帶來的9/11事件後的單邊主義情緒助長了歐洲根深蒂固的反美情緒,並使其浮出水面。他強調了歐洲人對歐洲經濟、文化和政治程序美國化的擔憂。法布里尼在2011年指出了反美主義的一個週期:2003年至2008年間反美主義溫和,2003年至2008年爆發性增長,然後在2008年之後反美輿論下降。因此,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單邊政策程序和政策制定者的傲慢,而不是具體的政策決定。 在小布什執政期間,大多數歐洲國家對美國的民意下降。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態度專案民意調查顯示2000年至2006年間,對美國的“好感度”從英國的83%下降到56%,法國從62%下降到39%,德國從78%下降到37%,西班牙為50% 至23%。在西班牙,對美國人的負面看法從2005年的30%上升到2006年的51%,對美國人的正面看法從2005年的56%下降到2006年的37%。 2002年,在雅典、蘇黎世、第比利斯、莫斯科和其他地方都發生了針對美國公司的破壞事件。在威尼斯,8至10名自稱反全球化主義者的蒙面人襲擊了一家麥當勞餐廳。在雅典,紀念11月17日起義的示威活動中,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參加向美國大使館遊行,以強調美國對1967年至1974年希臘軍政府的支援。 奧格斯堡大學博士生露絲·哈特拉帕和密歇根大學政治學教授安德烈·S·馬科維茨將奧巴馬總統的形象描述為歐洲的天使或搖滾明星。與布什在那裡的邪惡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但他們也認為“奧巴馬狂熱”掩蓋了對美國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蔑視。 ===== 法國 ===== 在法國,“盎格魯-撒克遜”一詞經常用於表達反美主義或反英情緒。法國作家還在討論法國衰落時用更細緻的方式使用它,特別是作為法國應該追求的替代模式,法國應該如何適應其兩個最突出的全球競爭對手,以及應該如何應對社會和經濟現代化。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和1956年的蘇伊士危機引起了法國右翼的沮喪,法國右翼因1954年奠邊府戰役期間缺乏美國支援而感到憤怒。對於法國左翼的社會主義者和共產黨人來說,越南戰爭和美帝國主義是怨恨的根源。很久以後,所謂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事件進一步玷汙了美國此前的良好形象。2008年,85%的法國人認為美國政府和銀行對2007-2010年的金融危機負有最大責任。 2006年,索菲·莫尼耶在彼得·卡岑斯坦和羅伯特·基歐漢編輯的影響深遠的著作《世界政治中的反美主義》中撰文,論述了法國的反美主義。她認為,儘管它有著悠久的歷史,並且是歐洲最容易識別的反美主義,但它可能並沒有對美國產生真正的政策後果,因此可能比更有害的破壞性更小。以及其他國家無形的反美主義。 2013年,36%的法國人對美國持“非常不利”或“有些不利”的看法。 美國學者理查德·奎塞爾探討了法國如何部分接受美國的消費主義,同時拒絕美國的大部分權力和價值觀。他在2013年寫道: 2016年10月,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表示:“當(歐盟)委員會追究谷歌或數字巨頭未繳納歐洲應繳稅款時,美國會感到憤怒。然而,他們卻無恥地向法國巴黎銀行或法國巴黎銀行索要80億美元。” 德意志銀行提供50億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於2014年因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而被罰款。 ===== 德國 ===== 1890-1910年間的德國海軍規劃者譴責門羅主義是一種自我誇大的合法藉口,旨在統治西半球。他們更關心美國可能在巴拿馬修建的運河,因為這將導致美國在加勒比地區的全面霸權。1903年海軍提出的德國戰爭目標中列出了賭注:“在西印度群島的穩固地位”、“在南美洲的自由行動”以及正式的“廢除門羅主義”將提供堅實的基礎。 “我們與西印度群島、中美洲和南美洲貿易”的基礎。 冷戰期間,反美主義是東德政府的官方政策,持不同政見者會受到懲罰。在西德,反美主義是左翼的普遍立場,但大多數人稱讚美國是反對共產主義的保護者和重建國家的重要盟友。 德國拒絕支援美國領導的2003年入侵伊拉克常常被視為反美主義的表現。自1945年以來,右翼的反美主義一直處於沉默狀態,但在21世紀重新出現,特別是在德國另類選擇黨 (AfD) 中,該黨一開始反對歐盟,現已變得反美和反移民 。2013年,美國對包括總理默克爾在內的德國高階官員進行間諜活動的曝光加劇了人們對美國人的煩惱或不信任。 在圍繞《明鏡週刊》記者克拉斯·雷洛修斯的事件中,美國駐德國大使理查德·格雷內爾寫信給該雜誌抱怨反美製度偏見,並要求進行獨立調查。格倫內爾寫道,“這些假新聞報道主要關注美國政策和美國人民的某些部分。” 德國歷史學家達流斯·哈沃特指出,從1980年起,該術語在德國政治中的使用有所增加,例如用來抹黑那些希望關閉美國在德國軍事基地的人。 ===== 希臘 ===== 儘管希臘人總體上對美國抱有好感,而且至今仍然如此,2013年有56.5%的人持好感,2021年有63%的人持好感。但唐納德·特朗普在希臘非常不受歡迎,73%的人不喜歡他,缺乏他在世界事務中做正確事情的信心。然而,喬·拜登在希臘公眾中很受歡迎,67%的人對美國總統有信心。 ===== 荷蘭 ===== 儘管荷蘭人總體上對美國抱有好感,但二戰後出現了一些消極的潮流,荷蘭人指責美國的政策是其東南亞殖民地能夠獲得獨立的原因。他們將1944-1945年從納粹手中解救出來的功勞歸功於加拿大軍隊。戰後的態度延續了反美主義長期以來的模糊性:愛恨交織的關係,或者願意採用美國文化模式,同時對它們提出批評。20世紀60年代,反美主義的復興主要是針對越南戰爭。它的主要早期倡導者是無黨派、左翼學生、記者和知識分子。荷蘭民意調查(1975-83)表明對美國的態度穩定;只有10%的人強烈反美。最尖銳的言論來自荷蘭政界的左翼,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荷蘭加入北約的後果。 ===== 英國 ===== 根據皮尤全球態度專案的民意調查,在喬治·W·布什執政期間,2000年至2006年間,英國對美國的“好感度”從83%下降到了56%。 新聞文章和部落格討論了生活在英國的美國人的負面經歷。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之後,英國的反美情緒變得更加普遍。 ===== 愛爾蘭 ===== 對美國遊客的負面情緒在2012年和2014年左右有所上升。 ===== 西班牙 ===== 反美情緒被認為在西班牙社會中根深蒂固,針對該主題進行的多項調查也支援這一說法。西班牙是歐洲反美情緒最高的國家之一。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一項研究顯示,西班牙人對美國的好感度是歐洲最差的,僅次於土耳其。這種情緒不僅在歷史上是左翼現象,而且西班牙的右翼派系也對美國持非常負面的看法。 ===亞洲=== 由於美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國的制裁和軍事介入,導致中東和亞洲部分地區的反美情緒大幅上升。然而,菲律賓、韓國和印度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仍然是最親美的國家。 ====東亞==== ===== 中國 ===== 中國有反美主義的歷史,始於19世紀初對外國人的普遍蔑視,最終導致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美國軍事鎮壓了這場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向蔣介石政府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抵禦日本侵略。“中國通”埃德加·斯諾(以瞭解中國而聞名的美國外交官)也試圖與毛澤東的共產黨政權建立外交聯絡,以促進國共兩黨之間的團結。然而,隨著共產黨在中國內戰中取得勝利、蔣介石政府遷往臺灣、冷戰開始和麥卡錫主義在美國政壇崛起,兩國關係惡化。1950-53 年,共產主義中國和美國在朝鮮爆發了一場未宣戰的重大戰爭,因此,哈里·S·杜魯門總統開始倡導遏制圍堵政策,並派遣美國第七艦隊阻止共產主義入侵臺灣。美國與臺灣簽署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該條約一直持續到1979年,在此期間,北京政府沒有得到美國的外交承認。到1950年,幾乎所有美國外交人員都離開了中國大陸。毛澤東的政治目標是查明並消滅中國境內可能有利於資本主義的派別。 毛澤東最初嘲笑美國是臺灣的“紙老虎”佔領者、“世界人民的敵人並日益孤立自己”和“壟斷資本主義集團”,並且毛澤東認為美國從來沒有打算與臺灣建立友好關係。然而,由於中蘇交惡,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向共產主義中國發出外交和解訊號,並於1972年開始正式訪問。兩國最終於1979年恢復外交關係。毛澤東去世後,鄧小平開始進行經濟改革,敵意急劇減少,大規模的貿易和投資以及文化交流成為主要因素,1989年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之後,美國對中國實施了經濟和軍事制裁,但官方外交關係仍在繼續。 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53%的中國受訪者對美國持“非常不利”或“有些不利”的看法。2016年奧巴馬任期臨近結束時,中美關係略有改善,44%的中國受訪者對美國表示負面看法,而只有50%的受訪者表示正面看法。 自從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中國媒體播放朝鮮戰爭電影以來,反美情緒顯著增加。2019年5月,《環球時報》稱“此刻與美國的貿易戰讓中國人想起了朝鮮戰爭期間中美之間的軍事鬥爭。” ===== 日本 ===== 在日本,對駐日美軍的行為和存在的反對有時被報道為反美主義,例如1995年的沖繩性侵事件。截至2008年,美國在沖繩的軍事存在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雖然抗議活動是因特定事件而引發的,但它們往往反映了更深層次的歷史怨恨。威爾遜中心亞洲專案主任羅伯特·海瑟薇表示:“日本和韓國反美情緒的增長不能簡單地視為對美國政策和行動的反應,而是反映了更深層次的國內趨勢和發展。在日本,戰後時期的反美主義有多種線索,包括左翼和平主義、右翼民族主義以及對美國影響日本經濟生活的機會主義擔憂。 ===== 韓國 ===== 凱瑟琳·穆恩在威爾遜中心發表講話時指出,雖然大多數韓國人支援與美國聯盟,但“反美主義也代表著對數十年來積累的不滿情緒的集體發洩”。20世紀90年代,學者、政策制定者和媒體指出,反美主義的動機是拒絕威權主義和復興的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的反美主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危機等一系列事件的推動下持續到2000年代。20世紀90年代初,西方公主、美國大兵的妓女成為反美民族主義的象徵。 《親愛的美國人》是鳥叔演唱的一首反美歌曲。《Fucking USA》是一首反美抗議歌曲,由韓國歌手兼活動家尹敏淑創作。這首歌創作於2002年,當時正值奧運會爭議和發生的兩名韓國中學生被美軍車輛撞死的事件之後,反美情緒蔓延至外交政策和然而,到2009年,據報道大多數韓國人對美國持好感。2014年,58%的韓國人對美國有好感,使韓國成為世界上最親美的國家之一。 ===== 朝鮮 ===== 自朝鮮戰爭以來,朝鮮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一直處於敵對狀態,朝鮮發展核武器和遠端導彈進一步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美國目前在韓國保持軍事存在,喬治·W·布什總統此前曾將朝鮮描述為“邪惡軸心”的一部分。 在朝鮮,七月是“聯合反美鬥爭月”,舉行慶祝活動譴責美國。 ====東南亞==== 菲律賓 菲律賓一直存在反美情緒,這主要是由於100多年前的美菲戰爭以及1898年至1946年美國殖民統治時期。《Nuestra patria》(我們的祖國)是菲律賓最著名的愛國讚美詩之一,它寫於菲美戰爭期間,提到了“盎格魯-撒克遜人...... 以卑鄙的叛國罪征服了祖國”。Mojarro在2020年寫道,在美國佔領期間,“菲律賓知識分子和愛國者完全拒絕美國對菲律賓政治和經濟的指導,並補充說,“當時西班牙語被理解為文化和政治抵抗的工具。”曼努埃爾·L·奎松本人拒絕學習英語。 政治家、國際知名西班牙裔作家克拉羅·梅奧·雷克託曾敢於反對美國在菲律賓的國家安全利益,例如他反對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1957年總統競選期間,中央情報局(CIA)進行了黑色宣傳行動以確保他落敗,包括分發有洞的安全套,並在標籤上標有“克拉羅·M·雷克託提供”。不到三年後,中央情報局也涉嫌參與了他因心臟病死亡的事件。雷克託沒有已知的心臟病,他在去世前遇到了兩名穿著西裝的神秘“白人”。美國政府檔案後來顯示,中央情報局站長拉爾夫·洛維特和美國大使雷蒙德·斯普魯恩斯上將在幾年前就曾討論過用一瓶毒藥謀殺雷克託的計劃。 2012年10月,美國船隻被發現向蘇比克灣傾倒有毒廢物,激起了反美情緒,並引發多次集會。2014年4月中下旬,美國總統奧巴馬出訪亞洲,訪問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和菲律賓時,數百名菲律賓人在馬尼拉示威,高呼反奧巴馬口號,有些人甚至焚燒假美國國旗。 有爭議的《訪問部隊協議》進一步加劇了反美情緒,尤其是菲律賓穆斯林的反美情緒。美國軍事人員也因在菲律賓領土上強姦和謀殺平民而受到審判並被定罪,但這些軍人後來要麼被司法系統釋放,要麼獲得總統赦免。 然而,儘管發生了這些事件,英國廣播公司(BBC)2011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90%的菲律賓人對美國有好感,高於任何其他國家對美國的看法。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釋出的民意調查顯示,92%的菲律賓人對美國持好感,使菲律賓成為世界上最親美的國家。2016年羅德里戈·杜特爾特的當選菲律賓總統,並且保持持續的高支援率。然而,這也預示著一個以新民族主義和基於當時長期無人關注的歷史恩怨為基礎的反美主義復興為標誌的新時代。 ====南亞==== 阿富汗 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以及無人機襲擊導致阿富汗反美情緒日益高漲。 巴基斯坦 由喬治·W·布什發起並由巴拉克·奧巴馬繼續對巴基斯坦進行無人機襲擊,巴基斯坦對美國的負面態度有所上升。在一項調查對美國看法的民意調查中,巴基斯坦與塞爾維亞一起被評為對美國看法最負面的國家。 ====中東====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十四點中提出的民主、自由和自決受到人們的欽佩,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西洋憲章》的崇高理想也受到了好評。根據塔米姆·安薩里在《命運被打亂:伊斯蘭眼中的世界歷史》(2009) 中的說法,中東和穆斯林世界對美國的早期看法大多是積極的。 與其他地區一樣,中東反美情緒的激增與美國政府採取的政策有關,特別是在佔領巴勒斯坦和伊拉克戰爭中對以色列的支援。關於9/11事件,蓋洛普民意調查指出,雖然大多數接受調查的穆斯林 (93%) 反對這些襲擊,但也有“激進分子”(7%) 支援這一事件,他們的理由不是宗教觀點,而是對美國政策的厭惡。事實上,當針對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在該地區的資產時,包括基地組織在內的中東激進武裝團體都會引用美國政策並指控反人類罪來為其襲擊辯護。例如,胡拜爾塔爆炸事件(其中19名美國飛行員被殺),本拉登本拉登雖然被證明沒有實施襲擊,但在針對穆斯林的襲擊事件中指出了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援,例如薩布拉和沙蒂拉大屠殺和卡納大屠殺,作為襲擊的原因。 基地組織還以美國對伊拉克的制裁以及對伊拉克禁飛區的轟炸(1991-2003年)作為殺害美國人的理由,這些事件造成了阿拉伯國家大量平民傷亡。 儘管右翼學者(例如保羅·霍蘭德)強調了宗教信仰、文化和落後在煽動該地區反美主義方面所起的作用,但也有民意調查指出,阿拉伯人或穆斯林的激進主義與貧困、落後或貧窮無關。事實上,激進分子比“溫和派”受過更好的教育,也更富有。 然而,中東宗教和保守團體中的反美主義也有文化層面的影響。它可能起源於賽義德·庫特布。庫特布是埃及人,穆斯林兄弟會的主要知識分子,1948年至1950年在科羅拉多州格里利學習,並根據自己的印象寫了一本書《我所看到的美國》(1951年)。在其中,他譴責了美國的一切,從個人自由和音樂品味到教會社交和髮型。庫特布寫道:“他們隨著留聲機的曲調起舞,舞池裡充滿了打拍子的腳、誘人的腿、手臂摟著腰、嘴唇貼著嘴唇、胸部貼著胸部。氣氛充滿了慾望。” 他提供了一份扭曲的美國歷史年表,並對其性解放的女性感到不安:“美國女孩非常熟悉自己身體的誘惑能力。她知道它存在於臉上、富有表現力的眼睛和口渴中。” 她知道性感在於圓潤的乳房、豐滿的臀部、勻稱的大腿、光滑的雙腿——她將這一切展現出來,並不隱藏。”他對爵士樂尤其感到不安,他稱之為美國人最喜歡的音樂,“是黑人創造的,為了滿足他們對噪音的熱愛並激發他們的性慾……”庫特布的著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激進分子和激進分子。中東人認為美國是一個文化誘惑者,一心想要顛覆傳統習俗和道德,特別是在兩性關係方面。 庫特布的思想影響了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反美極端分子奧薩馬·本·拉登,他是聖戰組織基地組織的創始人。本·拉登與其他幾位伊斯蘭武裝領導人聯合釋出了兩份宣告(1996年和1998年),要求穆斯林殺害美國軍事人員和平民,直到美國政府從伊斯蘭國家撤軍並撤回對伊斯蘭國家和以色列的支援。 1996年,題為“對佔領兩聖地的美國人宣戰”的追殺令釋出後,本·拉登被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根據美國內戰法規立案。他還因涉嫌參與1998年坦尚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和肯亞內羅畢美國大使館爆炸案而在美國聯邦法院被起訴,並被列入聯邦調查局十大通緝逃犯名單。2009年1月14日,本·拉登發誓要代表伊斯蘭世界繼續戰鬥並開闢針對美國的新戰線。 2002年和2004年,佐格比國際調查了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約旦、黎巴嫩、摩洛哥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對美國的評價。在佐格比2002年的調查中,76%的埃及人對美國持負面態度,而2004年這一比例為98%。在摩洛哥,2002年有61%的人對美國持負面態度,但兩年後,這一數字躍升至88%。 在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回答從2002年的87%上升到2004年的94%。黎巴嫩的態度幾乎沒有變化,但在阿聯酋略有改善,從2002年的87% 表示不喜歡美國到2004年的73%。然而,這些國家中的大多數主要反對他們認為不公平的外交政策。 伊朗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就一直在使用“美國去死”的口號,以及其他經常被視為反美的短語。1953年中央情報局發動的伊朗政變被認為是一種不滿。國家資助的反美壁畫遍佈德黑蘭的街道。但有人認為,在阿亞圖拉·霍梅尼的領導下,反美主義只不過是區分國內支持者和反對者的一種方式,甚至以前與反美主義聯絡在一起的“大撒旦”一詞現在似乎也意味著美國和英國政府。 1979年至1981年發生的伊朗人質危機,52名美國人在德黑蘭被扣為人質444天,也是反美主義的表現,惡化了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係。 約旦 約旦的反美情緒非常強烈,至少自2003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儘管約旦是美國在中東最親密的盟友之一,而且約旦政府是親美和親西方的,但約旦人的反美情緒是世界上最強烈的之一。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反美情緒急劇上升,當時美國領導的聯軍入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侯賽因的政權。根據皮尤研究中心自2003年以來進行的多項態度民意調查,99%的約旦人對美國持負面態度,82%的約旦人對美國人民持負面態度。儘管2017年的資料顯示,對美國和美國民眾的負面態度分別下降至82%和61%,但約旦的反美率仍然位居世界前列。 巴勒斯坦 2013年7月,耶路撒冷解放黨領導人、巴勒斯坦神職人員伊斯馬特·哈穆裡呼籲摧毀美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以征服和消滅“伊斯蘭民族”的敵人。他警告說:“美國啊,我們警告你:把你的手從穆斯林身上拿開。你在敘利亞敘利亞造成了嚴重破壞,之前在阿富汗、伊拉克,現在又在埃及。美國,你以為我們是誰?我們 是伊斯蘭教的國家——一個巨大而強大的國家,從東到西延伸。不久,我們將教你們政治和軍事課程,真主願意。真主阿克巴。一切榮耀歸真主”。哈穆裡還警告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一個統一的穆斯林帝國即將崛起,它將向其所有臣民灌輸宗教法。 沙烏地阿拉伯 在沙烏地阿拉伯,反美情緒被描述為“強烈”和“空前高漲”。 根據沙特情報部門在9/11襲擊後不久對“25歲至41歲之間受過教育的沙特人”進行的調查,“得出結論,95%”的受訪者支援本·拉登的事業。(據報道,2006年,對本·拉登的支援有所減弱,到那時,在與基地組織有聯絡的團體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發動襲擊之後,沙特民眾變得更加親美。)國防政策委員會提出的“採取沙特行動”的提議 “走出阿拉伯”作為美國對該王國的秘密計劃而傳播。 土耳其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土耳其期間,反美抗議者舉著標語說:“奧巴馬,美帝國主義的新總​​統,是世界人民的敵人,你的手也沾滿了血。滾出我們的國家。” 抗議者還高喊“洋基回家”和“奧巴馬回家”等短語。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7%的土耳其受訪者對美國人持負面看法,82%不贊成美國思想和習俗在土耳其傳播;這兩個百分比在所有接受調查的國家中都是最高的。 土耳其的反美情緒自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來就一直存在。然而,反美主義主要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蔓延,因為人們認為美國已經開始主宰土耳其並將其文化影響力傳播到中產階級。 土耳其工人黨主席的穆罕默德·阿里·艾巴爾等左派人士反對與美國和土耳其合作,理由是美國的經濟援助早會將土耳其變成“盎格魯撒克遜的衛星國”。土耳其革命家和毛主義者易卜拉欣·凱帕卡亞認為土耳其是美國的半殖民地。然而,土耳其右翼的反美情緒也日益高漲。《Büyük Doğu》和《Kuvvet》等保守派報紙也認為美國未來將干涉土耳其內政。當土耳其透過一項法律,僅授權美國官員對發生犯罪行為的美國人員行使刑事管轄權時,反美情緒在更多公眾中蔓延。雖然這本身並沒有導致反美情緒蔓延,但這確實意味著美國人員的行為引發的任何事件都會對民眾對美國的看法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20世紀60年代,土耳其的反美情緒因約翰遜信函而顯著上升,該信函表示美國反對入侵塞普勒斯,並表示如果土耳其入侵塞普勒斯,美國不會援助土耳其。許多土耳其人認為這封信等於美國對土耳其事務的徹底否決權。 ===美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所有國家(包括加拿大、美國和拉丁美洲國家)在英語圈中通常被稱為“美洲”。在美國和拉丁美洲以外的大多數國家,“美國”和“美國人”一詞通常分別僅指美利堅合眾國及其公民。1890年代,古巴作家何塞·馬蒂在一篇文章《我們的美國》中暗示了他對這種用法的反對。 ====拉丁美洲==== thumb|美西戰爭前夕,曼努埃爾·莫利內在《La Campana de Gràcia》(1896 年)上發表了一幅西班牙諷刺畫,批評美國對古巴的行為。上面的文字(用古加泰羅尼亞語)寫著:“山姆大叔的渴望”,下面的文字是:“為了保護這座島,讓它不會迷路。” thumb|描繪西奧多·羅斯福大棒干預主義的漫畫 拉丁美洲的反美主義根深蒂固,是拉丁美洲身份概念的關鍵要素,“反對美國擴張主義和天主教反新教主義。”1828年美國全權公使威廉·亨利·哈里森對哥倫比亞總統西蒙·玻利瓦爾斥責說“……最強大的政府就是最自由的政府”,並呼籲玻利瓦爾鼓勵民主的發展。作為回應,玻利瓦爾寫道:“美國......似乎註定要以自由的名義折磨美洲”,這句話在拉丁美洲聲名鵲起。 1898年的美西戰爭使古巴從西班牙獨立的戰爭獨立,使美國成為世界強國,並透過古巴憲法普拉特修正案使古巴成為美國的事實上的附屬國。美國的行動符合西奧多·羅斯福的門羅主義推論所擁護的大棒意識形態,導致對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多次干預,也激起了美洲其他地區對美國的仇恨。烏拉圭記者何塞·恩裡克·羅多的文章《愛麗兒》是1898年戰爭引發的拉丁美洲反美主義的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表述,其中南美愛麗兒的精神價值觀與野蠻的大眾文化形成鮮明對比。這篇文章在1910年代和1920年代對整個西屬美洲產生了巨大影響,並促使人們抵制所謂的美國文化帝國主義。北方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教徒對拉丁美洲人民的種族主義態度也引起了不滿。 1918年阿根廷科爾多瓦大學開始的學生改革,在整個拉丁美洲推動了反帝國主義的思想,併為這一概念的產生髮揮了基礎性作用,並在幾代人的時間內發展起來。早在1920年,阿根廷大學聯合會就發表了一份題為《譴責帝國主義》的宣言。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美國與阿根廷的關係一直緊張,美國擔心庇隆將軍政權與納粹德國關係過於密切。1954年,美國支援1954年瓜地馬拉針對民選總統雅各布·阿本斯·古茲曼的政變,助長了該地區的反美主義。由中央情報局支援的政變促使該國前總統胡安·何塞·阿雷瓦洛寫了一篇題為《鯊魚和沙丁魚》(1961)的寓言,其中一隻掠食性鯊魚(代表美國)嚇壞了拉丁美洲的沙丁魚。 1958年,美國副總統理查德·尼克松的南美洲之行引發了一場壯觀的反美主義爆發。這次旅行成為暴力抗議活動的焦點,暴力抗議活動在委內瑞拉加拉加斯達到高潮,尼克松的車隊從機場開往市區時,差點被憤怒的暴徒殺害。作為回應,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總統在關塔那摩灣集結了部隊,並在加勒比海集結了一支戰列艦艦隊,以便在必要時進行干預以營救尼克松。 古巴已故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試圖透過軍事和宣傳手段來協調拉丁美洲長期存在的對美國的不滿情緒。1961年美國政府針對其政權策劃並實施的古巴豬灣入侵行動失敗,為他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幫助。這場災難損害了美國在美洲的信譽,並加劇了全世界的批評。根據魯賓和魯賓的說法,卡斯特羅1962年2月的第二次哈瓦那宣言“構成了對美國的宣戰” 並奉行一種新的反美主義理論”。卡斯特羅稱美國是“一隻禿鷲……以人類為食”。美國對古巴的貿易禁運引起不滿,卡斯特羅的同事、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在越南戰爭期間表達了他希望在拉丁美洲地區“建立第二個或第三個越南”的願望,反對他認為的美帝國主義圖謀。 隨後美國對該地區國家(包括民主國家)的許多幹預以及對軍事獨裁政權的支援加深了拉丁美洲的反美主義。其中包括1964年巴西政變,1965年入侵多明尼加共和國、美國參與禿鷹行動、1973年智利政變和1976年阿根廷政變、薩爾瓦多內戰中對反對派的支援、訓練以及拒絕引渡被定罪的恐怖分子。美國對智利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尼加拉瓜阿納斯塔西奧·索摩查·德拜勒、海地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巴西埃米利奧·加拉斯塔祖·梅迪奇、巴拉圭人等獨裁者的支援和1989年之前的巴拿馬人曼紐埃爾·安東尼奧·諾列加。 許多拉美人認為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是失敗的,並加劇了對華盛頓的反對。這導致了對反美主義的支援、對該地區民眾運動的支援、關鍵產業的國有化和政府集權的復興。美國1996年和2004年加強對古巴的經濟封鎖也引起了拉丁美洲領導人的不滿,促使他們利用里約集團和馬德里伊比利亞美洲峰會作為會議場所,而不是美國主導的美洲國家組織。這一趨勢因南美聯盟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等一系列區域政治機構的成立以及2005年第四次會議上對華盛頓發起的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強烈反對而得到強化。 thumb|2016年3月24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真相與正義紀念日,紀念阿根廷骯髒戰爭的受害者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006年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阿根廷公眾對美國在世界上的角色持相當負面的態度。2007年,26%的阿根廷人對美國人民持正面看法,57%的人持負面看法。在奧巴馬執政期間,阿根廷公眾對美國和美國政策的看法有所改善,截至2010年,贊成或反對的人數比例大致相等(42%比41%)。到2013年,這一比例保持穩定,38%的阿根廷人持贊成態度,40%持反對態度。 此外,美國在厄瓜多曼塔軍事基地的特許權的延長遭到了這種擴張的支持者的大量批評、嘲笑,甚至懷疑。厄瓜多一名高階軍官表示,2008年安第斯外交危機引發的近乎戰爭的事件是在美國的主持下進行的。該官員表示,“很大一部分高階軍官”都“堅信美國是這次襲擊的同謀”(這次襲擊是哥倫比亞軍方對厄瓜多靠近哥倫比亞邊境的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營地發動的)。厄瓜多軍方進行報復,表示該基地的10年租約已於2009年11月到期,不會續簽,並且預計美國軍事存在將在到期日前三個月開始縮減。 墨西哥 在1836年的得克薩斯革命中,得克薩斯省從墨西哥分裂出去。九年後,在門羅主義和昭昭天命的鼓勵下,美國在其要求下吞併了得克薩斯共和國,但遭到了墨西哥的強烈反對,拒絕承認德克薩斯州的獨立並開始向北美西部擴張。1846年-1848年墨西哥-美國戰爭導致墨西哥的反美情緒進一步激化,墨西哥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一半以上的領土。 智利作家弗朗西斯科·畢爾巴鄂在《危險的美國》(1856) 中預言,德克薩斯州和墨西哥北部被“鷹爪”奪走只是美國爭奪世界統治地位的預兆。在拉丁美洲的概念中,畢爾巴鄂將巴西和巴拉圭以及墨西哥排除在外,因為“墨西哥缺乏真正的共和意識,正是因為它與美國的複雜關係。”美國的干預促使後來的拉丁美洲 墨西哥統治者波菲里奧·迪亞茲感嘆道:“可憐的墨西哥,離上帝那麼遠,離美國那麼近”。墨西哥國家干預博物館於1981年開放,表達了墨西哥獨立意識對美國的不滿。 在自由主義的波菲里奧·迪亞斯統治時期,墨西哥的政策有利於外國投資,尤其是美國人,他們在農業、牧場、採礦、工業和鐵路等基礎設施領域尋求利潤。他們在農業中的主導地位以及以犧牲墨西哥小農和土著社群為代價獲得大片土地是墨西哥革命時期農民動員的一個原因。墨西哥自由黨的綱領(1906年)明確呼籲採取政策反對墨西哥的外國所有權,口號是“墨西哥人的墨西哥”。革命後時期墨西哥的土地改革對這些美國土地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許多土地被徵用。 委內瑞拉 自烏戈·查韋斯政府上臺以來,委內瑞拉與美國的關係明顯惡化,查韋斯對美國外交政策美國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嚴厲批評。查韋斯以其反美言論而聞名。他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時表示,布什提倡“精英的虛假民主”和“炸彈民主”。查韋斯反對2003年美國領導的入侵伊拉克,並譴責北約領導的對利比亞的軍事幹預,稱這是西方和美國控制利比亞石油的企圖。 2015年,奧巴馬政府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對七名委內瑞拉官員實施有針對性的制裁,白宮認為這些官員在侵犯人權、迫害政治對手和嚴重公共腐敗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表示該國構成了“不尋常和非凡的威脅” 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尼古拉斯·馬杜羅以多種方式回應制裁。2015年3月,他在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整版廣告中寫了一封公開信,稱委內瑞拉人是“美國人民的朋友”,並稱奧巴馬總統對涉嫌侵犯人權者實施定向制裁的行動是“單邊和侵略性的”。美國對馬杜羅政府侵犯人權的指控包括在委內瑞拉立法選舉之前謀殺政治活動家路易斯·曼努埃爾·迪亞斯。 馬杜羅威脅要就奧巴馬政府釋出的一項宣佈委內瑞拉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的行政命令起訴美國。他還計劃提供1000萬個簽名,譴責美國宣佈委內瑞拉局勢“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法令。並命令全國所有學校舉行反美“反帝日”,活動包括“收集學生、教學、行政、維修和烹飪人員的簽名”。馬杜羅進一步命令國家工作人員簽名抗議,一些工作人員報告說,由於拒絕簽署抗議“奧巴馬法令”的行政命令,許多國家工作人員被解僱。還有報道稱,委內瑞拉武裝部隊成員及其家人被迫命令簽署反對美國的法令。 ====北美洲==== 加拿大 加拿大的反美主義有著獨特的歷史根源。1774年召開大陸會議時,美國向魁北克省和新斯科舍省發出了邀請。然而加拿大人對加入興趣不大,次年大陸軍入侵加拿大,但在魁北克戰役中被擊敗。儘管美國《邦聯條例》後來預先批准加拿大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但公眾輿論卻反對它們。很快,40,000名效忠派難民從美國抵達,其中包括2,000名黑人效忠派,其中許多人曾為王權而與美國革命者作戰。對他們來說,他們留下的共和國是暴力和無政府主義的;加拿大帝國主義者一再警告美國式的共和主義和民主只不過是暴民統治。1812年戰爭期間,美國陸軍在上加拿大發生的數次越界行為導致衝突後殖民地中出現了“對美國的深深偏見”。 20世紀初,加拿大教科書對美國的描述是負面的。主題是美國拋棄了大英帝國,美國變得無序、貪婪和自私的個人主義。到了1930年代,人們對​​美國的關注減少了,而更多地關注了加拿大的和平社會以及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文明所做的努力。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兩國的密切合作開始宣傳美國的正面形象。1945-1965年時期,強調友好和平的邊界。教科書強調美國作為國際強國和自由捍衛者的作用,而加拿大是其有影響力的合作伙伴。 1945-65年,加拿大在外交和國防政策上達成了廣泛共識。博思韋爾、德拉蒙德和英格利希指出: 然而,共識並沒有持續下去。1957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已使加拿大與英國和法國疏遠。政客不信任美國的領導力,商人質疑美國的金融投資;知識分子嘲笑所有加拿大人觀看的美國電視和好萊塢電影的價值觀。“公眾對加拿大外交政策大事的支援陷入困境。外交政策從自由黨的一個獲勝問題,很快變成了一個失敗問題。”除了欽佩蘇聯的極左派之外,反美主義也是如此,首先被一些主要歷史學家採用。 1947年之後,隨著冷戰愈演愈烈,哈羅德·英尼斯對美國的敵意也越來越大。他一再警告說,加拿大正在成為其更強大的南方鄰國的屈從殖民地。“我們確實是在為自己的生命而戰,”他警告說,特別指出“美國廣告的有害影響……我們只有在戰略要點上採取持續行動,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所有誘人幌子,才能生存。”他的反美主義影響了一些年輕學者,包括唐納德·克賴頓。 2008年一份被洩露的美國外交電報強調了加拿大電視節目中的反美情緒。雖然該電報指出,加拿大節目中的反美情緒並非“公共外交危機”,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表明了這種危機”。我們在加拿大越來越多地面臨陰險的負面流行成見”。 唐納德·特朗普的總統任期與加拿大民眾反美態度的抬頭有關。2017年,皮尤研究中心調查發現,30%的加拿大人對美國人持負面看法,58%的加拿大人反對美國思想和習俗的傳播。 2018年,貿易戰和特朗普的煽動性言論在加拿大國內引發了強烈反彈。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年度調查發現,加拿大人對美國的不滿情緒歷史性地高漲,56%的受訪加拿大人對美國持負面看法,39%的加拿大人持積極看法。媒體廣泛報道了針對美國商品和旅遊業的有組織的抵制活動。2018年9月Abacus Data調查發現,加拿大人最不喜歡唐納德·特朗普的程度超過任何加拿大主要政治領導人,全國範圍內只有9%的支援率和80%的反對率。 2020年1月,伊朗擊落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752號航班,造成57名加拿大人死亡,加拿大普遍認為這是伊朗與美國關係惡化期間不必要的附帶損害,總理賈斯汀·特魯多也贊同這一觀點。EKOS Research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29%的加拿大人認為美國對此次煽動襲擊負有全部責任,48%的人表示美國與伊朗共同承擔責任,只有19%的人單獨指責伊朗。 由於COVID-19大流行,加拿大於2020年3月21日關閉了與美國的邊境,過境僅限於必要的旅行。然而,如果美國旅客聲稱要駕車前往美國阿拉斯加州,則可能會越過邊境。到6月,有多起報道稱美國人以此為虛假借口進入加拿大並留下來度假。這導致了對持有美國車牌的司機進行言語和身體攻擊的事件。物理攻擊通常包括損壞帶有這些車牌的汽車,有時還留下威脅性的字條。其中一些襲擊發生在安大略省馬斯科卡湖等度假勝地;其市長表示,這些事件源於“加拿大人因美國的局勢而擔心從美國人那裡感染COVID-19”。2020年8月,一項民意調查發現,80%的加拿大人希望邊境在今年剩餘時間內保持關閉。加拿大研究協會進行的另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只有34%的受訪者表示信任美國人,而相反的比例為72.5%。此外,66%的加拿大人表示他們擔心病例從美國傳播,而19%的美國人則擔心加拿大病例向南傳播。 加拿大政治言論 反美主義作為一種政治策略,有時被保守黨用來攻擊所謂的自由黨對美國的親和力,就像1911年的選舉一樣。加拿大首任總理約翰·A·麥克唐納認為美國政客貪婪且具有剝削性。他堅決反對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在他的1891年選舉宣言中稱其為“隱蔽的叛國”,這次選舉發生在與美國存在貿易分歧期間。 因此,反美主義仍然是加拿大黨派政治中的一個固定因素,正如20世紀50年代總理約翰·G·迪芬貝克等領導人所採用的那樣。他的攻擊得到了著名歷史學家唐納德·克賴頓的幫助,後者還寫了一本關於美國接管的小說《接管》(1978)。 20世紀上半葉撰寫有關美國的加拿大知識分子將美國視為世界現代化中心,並對此表示遺憾。帝國主義者解釋說,加拿大人因拒絕傳統、崇拜“進步”和技術以及大眾文化而險些被美國征服。他們解釋說,加拿大要好得多,因為它致力於政府有序和社會和諧。南方有一些國家的熱心捍衛者,特別是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知識分子。 布倫登·奧康納和馬丁·格里菲斯在他們的《反美主義》一書中指出,乍一看,他們認為加拿大人似乎和其他人一樣有可能接受反美特徵。 奧康納和格里菲斯包括批評美國人作為一個民族或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反美行為,經常妖魔化、誹謗和訴諸成見。他們還寫道,加拿大的反美主義具有獨特的品質:沒有其他地方像加拿大那樣根深蒂固,也沒有在政治文化中如此重要。歷史學家金·理查德·諾薩爾認為,低水平的減弱形式的反美主義滲透到了加拿大的政治文化中,儘管“主要是為了區分加拿大人和美國人”。儘管傑克·格拉納斯坦認為反美主義在加拿大已經消亡,但約翰·赫德·湯普森和斯蒂芬·J·蘭德爾在他們的《加拿大與美國》(2002)一書中指出,有軼事證據表明反美主義仍然蓬勃發展,並且繼續滋養 加拿大人的認同感。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著名作家。在她的反烏托邦小說《使女的故事》(1986)中,所有可怕的事態發展都發生在波士頓附近的美國,而加拿大被描繪成逃脫的唯一希望。這反映了她作為“1960年代和1970年代加拿大反美主義先鋒”的地位。批評者將吉利德(美國)視為專制政權,將受虐待的使女視為加拿大。在1987年關於加拿大和美國之間自由貿易協定的辯論中,阿特伍德公開反對該協定,並撰寫了一篇反對該協定的文章。 加拿大自由派總理克雷蒂安反對伊拉克戰爭,並拒絕允許加拿大參與伊拉克戰爭。2003年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71%的加拿大人支援這一決定,27%的人反對。保守黨總理斯蒂芬·哈珀在2006年當選時最初支援伊拉克戰爭,但到2008年,他改變了主意,並表示戰爭是“一個錯誤”。 據《亞利桑那每日太陽報》報道,大多數加拿大人“非常不喜歡”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2004年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在2004年總統選舉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加拿大人支援民主黨人約翰·克里,而不是布什,其中布什在加拿大支援率最低的是魁北克省,那裡只有11%的人支援他。加拿大公眾對巴拉克·奧巴馬的看法更為積極。2012年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如果可以的話”,65%的加拿大人會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投票支援奧巴馬,而只有9%的加拿大人會投票支援他的共和黨對手米特·羅姆尼。同一項研究發現,61%的加拿大人認為奧巴馬政府對美國“有利”,而只有12%的人認為它“不好”。研究還發現,加拿大三大政黨的大多數成員都支援奧巴馬,奧巴馬2012年在加拿大的支援率比2008年略高。《環球郵報》的約翰·伊比森在2012年表示,加拿大人普遍認為,支援民主黨總統而不是共和黨候選人,理由是理查德·尼克松總統在加拿大“從來不受歡迎”,而且加拿大人普遍不贊成布萊恩·馬爾羅尼總理與羅納德·里根總統的友誼。 COVID-19大流行期間,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曾短暫阻止向加拿大出口N-95口罩。這引發了許多省級政界人士的報復性言論。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將其比作讓一名家庭成員捱餓而另一名家庭成員卻大飽口福。艾伯塔省省長賈森·肯尼將口罩出口禁令與美國在二戰中不願加入反法西斯主義的鬥爭進行了比較。 ===大洋洲===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反基地運動聯盟在20世紀60年代於美國在澳大利亞建立基地以來多年來發展起來的遊說和抗議的基礎上成立的。它是由核裁軍人民組織的新南威爾士州分部創立的。1974年,數百人從澳大利亞各地前往西北角抗議並佔領該基地。據稱,澳大利亞學校教師中存在反美主義,這遭到了財長彼得·科斯特洛等保守派政客的譴責,他批評了澳大利亞學校的教學歷史。 據《月刊》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稱,澳大利亞人一邊喝著啤酒,一邊嘀咕著喬治·W·布什的故事,對咖啡店裡的新保守主義感到絕望,感嘆所謂“醜陋的美國”活動。根據同一篇文章,二十多年前放棄澳大利亞公民身份的美國人魯珀特·默多克在2006年11月訪問澳大利亞期間表示,“他擔心‘令人遺憾的’反美情緒美國雜誌《讀者文摘》對1000名澳大利亞人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15%的澳大利亞人稱自己是“反美”。另外67%的人對美國持中立看法,17%的人表示他們“親美”。調查中,71%的澳大利亞人表示他們不想住在美國。2012年的另一項民意調查顯示,30%的澳大利亞受訪者對美國遊客持負面看法。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還顯示,69%的澳大利亞受訪者將美國人與傲慢聯絡在一起,68%將美國人與暴力聯絡在一起,這一比例略高於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國家。 == 外交 == 如今的反美主義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可能是美國的外交政策。 在美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之前或之後,美國曾多次干涉或反對過一些政府和國家,有時候還會因其需要而改變對某一國家或政府的立場,特別是冷戰時期支援一些反民主的右翼軍政權。這種作為世界的拯救者的思想一直可以追溯到美國的門羅主義。美國經常支援一個“比較不專制獨裁”的獨裁政權對付另一個“更專制獨裁”的獨裁政權,以維持自身利益。 === 冷戰前 === 抗日戰爭時期,汪精衛政權成立中華民族反英美協會,組織反美活動。 === 冷戰時期 === 冷戰時期,美國在拉丁美洲過去大力支援右翼獨裁政權、軍事政變以及暴力政變的行為,推翻的物件包括了一部分民主國家在內(美國否定其民主性),如支援智利、巴西和阿根廷的右翼軍政權,甚至還多次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而干涉這些拉美國家政治,為的是阻止共產主義在美洲的蔓延,禁止毒品交易或者美國自身的利益。比如支援伊拉克對抗伊朗、支援阿富汗對抗蘇聯、支援南越對抗北越、支援韓國對抗朝鮮、支援智利皮諾切特政變推翻實行社會主義的前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支援中華民國(臺灣)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等等,這些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73年為智利皮諾切特的軍事政變(推翻實行社會主義的前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提供過很多的協助。由於皮諾切特的一些官員是中情局的線民,所以在反對皮諾切特的左翼及民主派分子中引起了反美情緒,惟皮諾切特下臺後的文人政府仍維持親美的外交。 美國曾經支援過尼加拉瓜的一個試圖推翻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左翼獨裁政府的遊擊組織康特拉。這次事件激起了部分尼加拉瓜人的不滿情緒。美國官方以及很多美國人的觀點是,美國對拉丁美洲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措施來阻止共產主義的蔓延。其他美國人,特別是部分自由派人士,則會辯稱美國的主要利益是在經濟上的,因此推論說美國會採取任何手段去幫助被推翻的虛假的民選政府,全部是間接選舉或在“沒有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情況下進行的選舉”的政府來派出死亡小組進行大規模謀殺行動,來確保美國企業在這些地區的利益。 1989年,英國約克郡電視臺製作了紀錄片《美萊村的四小時》,採訪當年越南和美國的目擊者,揭露了美萊村屠殺的新證據。 === 冷戰後 === 冷戰後的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對外國政府的干預引起很多民眾對美國的反感情緒。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美國曾經在兩伊戰爭期間支援過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蘇聯支援伊朗)。而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在反恐戰爭中曾使用的詞“crusade”(十字軍東征)也激起很多穆斯林的不滿。 美國對以色列的堅定支援是反美主義情緒的根源,特別是在穆斯林世界。在美國國內,猶太人具有各方面的影響力,也連帶影響美國的中東政策,因此美國在阿以衝突中的角色往往被看成是不公平並且偏袒以色列。例如,美國對巴勒斯坦哈馬斯恐怖分子襲擊以色列平民的事件很快便作出反應,但卻常常對以色列軍隊攻擊巴勒斯坦平民的事件視而不見,並拒絕譴責以色列。這個問題在穆斯林世界中引起了極大憤慨以及對美國的反感情緒,因為他們認為美國人是在協助“霸道”的以色列人欺壓穆斯林。在阿拉伯世界也有人認為美國之所以幫助以色列是因為美國人根深蒂固的歧視阿拉伯人的想法。此外,美國大力支援一些在中東並不受歡迎,並在國內推行高壓統治的親美獨裁政權,例如埃及、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這與美國支援民主自由的價值背道而馳。2012年9月11日,批評伊斯蘭教的電影《穆斯林的無知》播出後,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遭到來自原利比亞反對派的武裝團伙襲擊,美國大使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及其他三名使館人員死亡。這是美國外交機構近三十年來遭到的最嚴重的破壞。 2017年英國BBC針對各國民眾對美國影響力的態度調查 國別 正面 負面 中立 正負面差 16% 61% 23% -45% 21% 55% 24% -34% 33% 61% 6% -28% 36% 47% 17% -11% 29% 39% 32% -10% 35% 41% 24% -6% 39% 44% 17% -5% 36% 36% 28% 0% 46% 44% 10% 2% 52% 43% 5% 9% 51% 41% 8% 10% 52% 42% 6% 10% 42% 29% 29% 13% 51% 38% 11% 13% 48% 29% 23% 19% 37% 8% 55% 29% 58% 28% 14% 30% 59% 29% 12% 30% 55% 24% 21% 31% 57% 21% 22% 36% 71% 25% 4% 46% 60% 15% 25% 45% 69% 19% 12% 50% 指出, 一些國家,例如法國,也因美國冷戰後在聯合國安理會使用了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的否決權,卻將其他國家使用否決權視為對自己的冒犯的行為而感到不滿。他們對外宣稱,作為美國的盟友並不意味著盲目地支援任何美國所提出的建議。 在美國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的同時,卻對古巴繼續實行禁運至2015年,這在有些人看來是十分偽善的且極具復仇意味。1996年的《赫爾姆斯-伯頓法》(Helms-Burton Act,又稱《古巴自由與民主聲援法》)允許美國公民以及企業控告任何與古巴進行貿易往來的外國人士,以此達到強迫所有國家都對古巴進行禁運的目的。美國的自由派人士將該法視為是對他國主權的踐踏以及對世界貿易組織規章的破壞。雖然克林頓總統否決了法案的中心內容,小布什總統卻繼續執行遭否決部分的條款,該法案的存在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滿。 美國政府每年都會評估他國是否在對抗毒品的戰爭中合作,那些不合作的國家就會在經濟上或外交上遭制裁。這項制裁被一些不配合的國家,特別是墨西哥視為冒犯。 很多較小及較貧窮的並且不擁有核武的國家將美國試圖禁止核武器擴散的行為視為是保持其軍事優勢的手段。美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則認為,防止核武的擴散對很多衝突地區而言是十分有益的,而忽視了核武可能保障常規軍力較弱的國家(如重判把美國核武技術資料帶給以色列的美國國內猶太人)。 美國五角大樓在2003年5月宣佈在防止恐怖活動的同時,宣佈將保障美國公民的民權自由。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臺灣問題視作內政問題,故對美國給予臺灣軍事協助感到不滿。而且,美國對中華民國的軍售以及其在西藏問題和新疆問題上的立場常激怒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狀況的指責常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強烈不滿。在另一方面,臺灣及日本卻認為美國太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美國也違背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一個中國”的協定。 1993年-2001年,由於連續發生了銀河號事件、臺海危機、五八事件(網路上謂之“三大恨”)和中美撞機事件,中國大陸民眾反美情緒高漲,以至於911事件發生後,中國民間普遍視之為“報應”。 1998年2月3日,一架載著4名美國軍人的美軍戰機從義大利東北部阿維亞諾空軍基地起飛,執行一項飛行訓練任務。此機在進入多洛米蒂山脈,穿過費恩梅山谷時,飛行員故意從距地面高度不足80米的切爾米斯山纜車道的纜繩下穿行,造成纜繩被拉斷,導致20名滑雪遊客死亡。此事及之後的一審無罪判決在義大利境內引發了反美遊行抗議。此前,美軍飛機經常無視法規進行超低空飛行,引發當地百姓的反感。 1995年9月4日,三名駐日本沖繩美軍士兵輪姦了一名12歲的日本女學生,此事在日本掀起軒然大波,各種群眾抗議集會和遊行接連不斷,並從沖繩發展到全國。2001年-2012年間,沖繩又相繼發生數起美軍士兵強姦當地婦女案,並多次引發當地民眾抗議,要求美軍撤出沖繩並嚴懲罪犯。 2010年4月25日,近10萬人在日本沖繩島南部集會,要求普天間基地撤出沖繩島。 2012年12月,樸載相在赴美演出《江南style》之前,被美國媒體曝出過去的反美歷史,2002年6月13日,駐韓美軍裝甲車在公路上碾死了兩名女學生,這場事故在韓國國內造成大規模的反美浪潮。韓國歌星樸載相當年也參加了一次大型反美演出,並在舞臺上砸毀了一件美軍坦克模型。2004年,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曝光,引發各國政府、新聞媒體和各地人權組織的譴責。樸載相又參加了一次反美演出,並演唱了一首名為《親愛的美國人》的反美軍歌曲。在禁入境威脅下,他祇得於12月7日發表宣告,為之前的兩次反美行為表示歉意。 2010年至2013年,維基解密洩露了大量美國機密檔案,還公佈了由美軍跨性別士兵切爾西·曼寧提供的美軍2007年4月12日在伊拉克巴格達、2009年5月4日在阿富汗法拉省格拉奈村屠殺平民的錄影,這些資料在全球掀起了反美輿論風暴。 2013年,前中情局僱員愛德華·斯諾登逃出美國後,向全世界曝光了絕密的稜鏡計劃,使得全球民眾和政要對美國政府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2014年3月,中國昆明發生暴力恐怖事件後,美國駐華大使館因外交辭令不當,引起中國大陸網友的批評與爭議。 習近平成為中國領導人後,在處理國際關係上採取更加進取的手段,視美國為中國的頭號敵人,甚至發起「戰狼外交」,中美關係演變成新冷戰,中國反西方情緒也不斷升溫,美國成為中國官方和民間主要的批評物件。2018年,中國和美國之間發生中美貿易戰和因制裁華為而導致的“科技冷戰”,讓中美關係急速惡化。而當香港於2019年6月爆發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後,美國強烈指責香港警察向示威者使用過份武力並讚揚示威者的抗爭運動,使中國政府、中國大陸民間、香港建制派以及其支持者對美國的不滿情緒上升。而在2020年1月21日,美國開始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後,美國因防疫失敗而導致的疫情失控,出現了很多針對於亞裔美國人和海外華人的種族歧視事件,致使中美關係徹底降到“冰點”。2020年2月3日,《華爾街日報》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發表言論“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認為是種族歧視言論。而3月18日川普在Twitter上美國指控中國散播疫情,還把COVID-19稱之為“中國病毒”的言論已經引起中國政府和民間的多番不滿。到了2020年5月23日,中國因應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而設立《港區國安法》,引起美國等多個與美國為盟友的國家不滿。。 2021年1月26日,美國新任總統喬·拜登簽署了關於種族平等的備忘錄,內容主要是圍繞種族平等的一系列行政措施。主要針對打擊美國國內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和仇外心理,特別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亞太裔遭遇的偏見和不平等待遇。其中包括禁用“中國病毒”、“功夫流感”等帶有種族歧視性的詞彙。 2023年5月13日,伊朗最高領袖代表穆斯塔法·馬哈米稱塔利班是華盛頓的傀儡集團,伊朗必須對塔利班使用所有壓力工具來實現其目標。 == 對非正規軍的資金支援 == 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結果各國民眾對美國影響力的態度調查(現有資料並非包括所有國家) 國別 正面 負面 </small>中立 與2014年相比 92% 7% 1% 92% 89% 6% 5% 77% 84% 14% 2% 82% 84% 10% 6% 80% 83% 15% 2% 82% 83% 14% 3% 78% 81% 18% 1% 84% 81% 6% 13% 無資料 80% 8% 12% 74% 79% 7% 14% 無資料 78% 13% 9% 76% 78% 10 12% 75% 76% 15% 9% 62% 76% 12% 12% 69% 74% 16% 10% 74% 74% 14% 12% 73% 73% 27% 0% 75% 73% 23% 4% 65% 70% 18% 12% 65% 38% 40% 22% 55% 69% 22% 9% 68% 68% 29% 3% 66% 68% 27% 5% 72% 68% 26% 6% 無資料 66% 29% 5% 63% 65% 24% 11% 66% 65% 27% 8% 60% 63% 28% 9% 無資料 62% 26% 12% 59% 54% 41% 5% 51% 51% 41% 8% 62% 50% 45% 5% 51% 49% 40% 5% 50% 43% 43% 14% 36% 39% 60% 1% 41% 29% 58% 13% 19% 26% 70% 4% 30% 22% 62% 16% 14% 15% 81% 4% 23% 14% 83% 3% 12% 美國一直以來就有資金支援非正規軍的歷史。贊助者以及他們的盟友們將這些非正規軍稱為自由戰士,但是受害者以及他們的盟友則將這群人稱為恐怖份子。這種資金的支援可能來自美國政府,個人或者兩者兼有之。 長久以來有傳言說美國向哥倫比亞的右翼武裝份子販賣武器以及提供訓練的訊息。哥倫比亞的左翼份子控制了該國的部分地區,並被美國指稱侵犯人權。 甚至連美國的盟友英國也成為類似行動的目標: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支援愛爾蘭統一的臨時共和軍以及正規的愛爾蘭共和軍。這些組織的資金一般來自愛爾蘭裔美國人,他們一直對北愛爾蘭問題採取一種愛國主義的態度。 == 參見 == * 反蘇 * 親美 * 美國人權 * 大美國主義 * 今夜美國人 * 美國社會問題 ==參考文獻== * 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 How the U.S. Uses Globalization to Cheat Poor Countries Out of Trillions Category:對美情緒
數量級 (時間)
時間的數量級(order of magnitude of time)通常是一個十進位制字首或十進位制數量級的量,再加上一個時間的基本單位;前者如“微秒”(microsecond)或後者如“百萬年”(million years)。在某些情況下,數量級可能是隱含的(通常是1),如“秒”或“年”;在其他情況下,量的名稱暗示其基本單位,如“世紀”;在大多數情況下,基本單位是“秒”或“年”。 本頁按時間長短從小到大列出一些例子,以幫助理解不同時間長度的概念,比較時間單位的數量級。 ==普朗克時間:約 5.39×10-44秒== *普朗克時間是光波在真空裡傳播一個普朗克長度的距離所需的時間。它的數值大約為 5.39×10-44秒。理論而言,它是最小的可測時間間隔。按照當今學術界所瞭解的物理定律,在這短暫時間間隔裡所發生的任何變化無法經測量或探測求得。 ==攸秒(ys):10-24秒== 1攸秒(yoctosecond)約是1.86×1019普朗克時間。 * 0.3攸秒 -- W和Z玻色子平均壽命 * 156攸秒 -- 希格斯玻色子壽命 ==介秒(zs):10-21秒== 1介秒(zeptosecond)即1000攸秒。 * 1介秒 -- 放射性原子核衰變釋放伽馬射線的典型週期時間(這裡為激發光子能量是2 MeV) ==阿秒(as):10-18秒== 阿秒(attosecond)是目前實驗上能測量的最小時間尺度,等於10-18秒,又稱原秒 * 150阿秒 -- 當氫原子核外電子處於基態的時候,電子繞原子核運動一週需要約150阿秒。 ==飛秒(fs):10-15秒== 飛秒(femtosecond)是一種時間的國際單位,為千萬億分之一秒,10-15秒或0.001皮秒。 * 1飛秒 -- 光在真空中傳播0.3微米的時間。 * 1.30到2.57飛秒 -- 可見光的振蕩週期。 ==皮秒(ps):10-12秒== 1皮秒(picosecond)即1000飛秒。 ==奈秒(ns):10-9秒== 1奈秒(nanosecond)即1000皮秒;也叫納-{秒}-、奈-{秒}-、諾秒、纖秒、那諾秒、毫微秒。 * 1奈秒-- 1GHz的CPU的時鐘週期,該週期的無線電波波長0.3米。 * 3.3奈秒 -- 光傳播一米所使用的時間。 * 10.9納秒 -- 銫 133 原子基態的超精細能級躍遷週期的大致長度。這個週期被用來定義秒的長度。 * 10奈秒 -- 該週期的無線電波波長3米。(VHF、FM波段) * 12奈秒 -- K介子的半衰期。 * 100奈秒 -- 短波週期。 *300奈秒 -- 鍅-233的半衰期 ==微秒(µs):10-6秒== 1微秒(microsecond)即1000納秒。 * 1微秒 -- 商業高速頻閃觀測器的閃動時間。 * 22.7微秒 -- CD音樂的取樣間隔(44.1KHz) * 50微秒 -- 人能夠聽到的最高頻率的聲音的週期(20KHz)。 * 125微秒 -- 電話聲音的取樣間隔。(8KHz) ==毫秒(ms):10-3秒== 1毫秒(millisecond)即1000微秒。 * 1毫秒 -- 大部分電腦計算時間的基本單位。許多程式計算延遲的基本單位。 * 2.4毫秒 -- 鎶元素的半衰期。 * 3毫秒 -- 蒼蠅 搧一次翅膀的時間。 * 5毫秒 -- 蜜蜂 搧一次翅膀的時間。 == 秒(s)==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本頁面的單位基準。1秒即1000毫秒。 一般很少使用比秒更大的字頭單位(如千秒等),而用小時、日、年 等。 * 60秒 -- 1分鐘的長度。 == 千秒(ks):103秒== 1千秒(kilosecond)即1000秒,相當於16分鐘40秒,或16又2/3分鐘。 *3.6千秒 -- 即3600秒,1小時的長度。 *86.4千秒 -- 即86400秒,1日的長度。 == 百萬秒(Ms):106秒== 1百萬秒(megasecond)即1000千秒,相當於約11.57天,或277小時46分鐘40秒。 2.592百萬秒 -- 30天的長度;這相當於格里曆的1個小月。 == 吉秒(Gs):109秒 == 吉秒(gigasecond),1吉秒等於1,000,000,000秒,大概等於31.7年。 ==太秒(Ts)1012秒== ==1013秒== 相當於32萬年。 *34萬年 - 元素鋦-248的半衰期 *約60萬年前 - 人類語言發音成型 *約70萬年前 - 地球磁場對上一次順逆轉 *100萬年 - 藍超巨星的生命週期 *153萬年 - 元素鋯-93的半衰期 *258.8萬年 - 地球的第三紀終結,第四紀開始的紀元距今時間 *260萬年 - 元素鎝-97的半衰期 ==1014秒:相當於317萬年== *374萬年 - 元素錳-53的半衰期 *400萬年 - 物種的估計生命週期 *400萬年 - 最後一個冰河時期開始的距今時間 *420萬年 - 元素鎝-98的半衰期 *500萬年 - 中新世終結,上新世開始的紀元距今時間 *650萬年 - 元素鈀-107的半衰期 *1560萬年 - 元素鋦-247的半衰期 *2000萬年 - 原始草在地球出現的距今時間 *2342萬年 - 元素鈾-236的半衰期 *2400萬年 - 漸新世終結,中新世開始的紀元距今時間 ==1015秒(拍秒,Ps):相當於3200萬年== *3,470萬年 - 元素鈮-92的半衰期 *3,600萬年 - 始新世終結,漸新世開始的紀元距今時間 *4,000萬年 - 預計在未來,大洋洲大陸撞及亞洲大陸的所需時間 *6,500萬年 - 地球對上一次出現生物大滅絕的距今時間 *1.35億年 - 侏羅紀終結,白堊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1.95億年 - 三疊紀終結,侏羅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2.25億年 - 二疊紀終結,三疊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2.26億年 - 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週的所需時間 *2.80億年 - 石炭紀終結,二疊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1016秒:相當於3.2億年== *3.40億年 - 泥盆紀終結,石炭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4.00億年 - 志留紀終結,泥盆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4.20億年 - 首隻動物呼吸空氣的距今時間 *4.35億年 - 奧陶紀終結,志留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5.00億年 - 寒武紀終結,奧陶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5.40億年 - 前寒武紀終結,寒武紀開始的距今時間 *5.80億年 - 雪球地球冰河時代終結的距今時間 *6.00億年 - 第一代多細胞生命出現的距今時間 *7.038億年 - 元素鈾-235的半衰期 *7.50億年 - 雪球地球冰河時代開始的距今時間 *12.77億年 - 元素鉀-40的半衰期 *23.00億年 - 首個已知冰河時代的距今時間 ==1017秒:相當於32億年== *35億年 - 原核生物出現的距今時間 *37-39億年 - 月球表面雨海的年齡 *44.68億年 - 元素鈾-238的半衰期 *45億年 - 地球的年齡 *100億年 - 類似太陽主序星(G2型)的平均壽命 *137.99 ± 0.21億年 -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的估計年齡 ==1018秒(Es):相當於320億年== *1000億年 - 宇宙的壽命(假設宇宙是封閉的) *2922(億)7702(萬)6596年12月4日15時30分08秒 - 64位系統下,UNIX時間最多可以表示到的時間點 ==1019秒以上:相當於3,200億年以上的時間== *注:此處"兆"為"萬億";"京"為"億億" *5845億5405萬3193年又10個月7天7小時零16秒 - 64位系統下,UNIX紀年總共可覆蓋的時間之總長度 *311兆年 - 印度教梵天的壽命 *7700兆年 - 元素鎘-113的半衰期 *8000兆年 -(M型)型紅矮星的壽命 *14京年 - 元素釩-50的半衰期 *>18京年 - 元素鉻-50的半衰期 *>60京年 - 元素鈣-48的半衰期 *>93京年 - 元素鎘-114的半衰期 *190 ±20京年 - 元素鉍-209發生阿爾法衰變的半衰期 *(): 質子半衰期的最小可能值 *(): 質子半衰期的最大可能值A Dying Universe: the Long-term Fate and Evolution of Astrophysical Objects, Adams, Fred C. and Laughlin, Gregory,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69, #2 (April 1997), pp. 337–372. . . *{10}^{{10}^{{10}^{{10}^{{10}^{1.1}}}}} Qs({10}^{{10}^{{10}^{3,883,775,501,690}}} 年): 假設由俄裔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安德烈·林德()所提出的混沌暴脹理論的混沌暴脹模型是有一個具有質量為普朗克質量的暴脹子,那麼一個包含具有黑洞的假想盒子的量子狀態的估計達到龐加萊復現時間的規模,其質量估計具有為整個宇宙的質量,無論是否可以觀測到,都是如此。 ==古籍中的時間長度== 佛教梵典《摩訶僧祇律》這本書中記載著: 根據這段文字所推算出的具體時間: 因為一晝夜=86400秒,因此把每個單位換算成秒數,可以得到: * 一「須臾」 = 2880秒(48分鐘) * 一「羅預」 = 144秒(2.4分鐘) * 一「彈指」 = 7.2秒 * 一「瞬間」 = 0.36秒 * 一「剎那」 = 一“念”之間=0.018秒 == 參考資料 == 1S S Category:數量級
生物
生物()又稱生物體(living organism)https://www.termonline.cn/search?searchText=living+organism、有機體、機體,是指任何以“單一實體”運作的有機生命系統 ,或在自然界中具有生命能表現生命現象(代謝、生長、發育、感應、運動、生殖)的個體。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陸地上,220萬種則生活在水中。 生物區別於無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兩點,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兩個是完全相反的兩個生理反應過程),並且可以將遺傳物質複製,透過自我分裂生殖(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滅絕,這是類生命現象的基礎。 雖然知道生物源自演化,但生命的起源和確切演化史仍有許多待解決的細節。生物學分類在近代受到分子生物學的挑戰。一般而言,我們將生物分為三個域:細菌、古菌、以及真核生物。類似麻煩的還有病毒與內共生細菌等的分類。 真核生物的特徵是有細胞核以及其他膜狀細胞器(例如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粒線體也可以說是植物動物體的發電廠,因為他可以釋放出很多的能量,以及植物及藻類中的葉綠素),一種假說是葉綠體和線粒體是由內共生細菌(endosymbiotic bacteria)演化而來T.Cavalier-Smith (1987) The origineukaryote and archaebacterial cell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503, 17–54。多細胞生物 則指包含多於一個細胞的生物,在地質學上直到五億年前才出現大爆發。 == 共同特徵 == 代謝和遺傳是最大兩點,但在複雜生命中需要更多屬性來定義,只是這些屬性並非普遍存在,詳見下。例如病毒就是相當特殊的生命表現形式。 生物的共有屬性主要有四個,一般我們會包含: #新陳代謝(化學物質的生成與分解) #生長發育(收集、儲存資源) #繁殖(遺傳物質的傳遞,但很多生物的個體無法進行繁殖——儘管它們所屬的物種可以繁殖) #適應(外部物理環境變化不至於影響體內的化學變化) 較不明顯的有其他三個 #應激性(但有些生物無法直接對刺激產生反應,如植物沒有神經) #運動(許多生物無法獨立移動) #組織性(生物間如雌雄的互動、護幼、共生、社會組織等等) ==化學== 生物體是複雜的化學系統,其作用在維持生物體的生存及發展,以及繁衍後代。生物化學主要研究生物體內的化學現象。整個生物體的現象可以決定生物是否可以適合其環境,也決定了其中DNA內的基因是否可以繼續存續。 生物體的代謝及其他許多內部機能都和化學反應有關,特別那些有關大型有機分子的化學。生物體是化學物質形成的複雜系統,藉由和環境的互動,有各式各樣的角色。 生物體是半封閉的化學系統,雖然生物體是生命的單位,但生物體和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生物體會吸收及釋放能量,自養生物利用陽光或其他無機物質來產生可用的能量(一般會以有機物質的形式出現),異營生物則是利用環境中的有機物質中的能量。 有機物質中主要的化學元素是碳,碳原子的特點是有很強的親合力可以和小原子鍵結,也可以和其他的碳原子鍵結,而且因為其體積小,可以同時和多個原子鍵結,因此是有機生物體的基礎。碳可以形成三個原子的簡單分子(二氧化碳),也可以形成有數千個原子,可以儲存資料的長鏈(核酸)。 ===高分子=== 組成生物的分子可以分為高分子(也稱為生物大分子)及其他較小的分子。這些高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質、醣和脂質等。核酸(特別是去氧核糖核酸,DNA)用核苷酸的序列來儲存資訊。四種核苷酸(腺嘌呤、鳥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組成的特殊序列決定了生物體的許多特徵。核苷酸的序列可以拆成許多由三個核苷酸組成的遺傳密碼,對應一種特殊的胺基酸。因此DNA的序列對應某一種特殊的蛋白質,而且由於其成份胺基酸的化學性質,蛋白質會依特殊的方式摺疊,而且會執行一特定的機能。 以下是已知蛋白質的機能: # 酵素,作為代謝反應的催化劑。 # 結構蛋白質,像微管蛋白或膠原蛋白。 # 調節蛋白質,轉錄因子或是調節細胞週期的週期素。 # 作為資訊分子或資訊分子的受體,像某些激素及其受體。 # 防禦蛋白質,包括免疫系統中的抗體,或是毒素(例如),或是包括像刀豆氨酸等特殊胺基酸的蛋白質。 雙層的磷脂組成了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主要結構,包覆在細胞的外面,防止化學物質自由的進出細胞。由於磷脂雙分子層的選擇性滲透,只有特定分子才能透過細胞膜。在一些多細胞的生物中,這可以是儲存能量及在細胞間傳播資料的方法。相較於脂質及蛋白質,醣更容易分解,也更容易轉換為能量,在所有生物體中,醣是最常使用的有機分子能量來源。 == 分類 == 所有的生物可依生物分類學,分類為分類單元或是支序分類。 分類單元是生物分類階層中的一個群體,從最廣泛的域到最細的物種,其分類階層如下: # 域 # 界 # 門 # 綱 # 目 # 科 # 屬 # 種 例如Homo sapiens是現代人類(智人)的拉丁二名法學名,所有人屬的生物理論上可以繁殖產生後代,不過若是不同物種的生物,所生下的生物沒有繁殖能力。人屬的生物現在只剩下人類,其他像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等人屬的生物已經在上千年前就絕種了。最後,會依生物的基因及結構特徵,放在三個域中適合的界中(以此例,為動物界)。 所有科學上已知的生物都可依此係統分類,因此同一科的生物在基因上會比同一綱的生物更加接近。 因為病毒不屬於生物,病毒的分類相當有挑戰性。最早病毒會依其宿主分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及噬菌體,後來會依產生的疾病分類,例如呼吸道病毒。現在病毒是依其核酸、衣殼的對稱性及是否有包膜來分類。 == 病毒 == 病毒由於不能獨立進行繁殖和新陳代謝而通常不被認為是生物 。然而,依據美國法典(United States Code)的生物武器和非法使用相關內容中病毒被歸為微生物範疇。由於許多寄生動物和內共生體(endosymbionts)也缺乏獨立生存能力,所以病毒是否算作生物仍然存在爭議。儘管病毒有酶和其他生物特有的分子,它們在寄主細胞外卻無法生存,並且病毒新陳代謝的過程需要寄主遺傳機制的參與。這種寄生現象的起源還不清楚,但有可能產生於寄主。 == 壽命 == 壽命是生物的基本引數之一。有的生物只能生存一天,有的生物例如一些植物能生存幾千年。燈塔水母是已知的其中一種目前沒有壽命限制的生物。 細胞衰老在決定生物體、細菌、病毒甚至是朊毒體的壽命時很重要。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存在於細胞染色體末端的一段特殊的DNA序列——端粒與細胞的壽命有著很大的關係 。通常情況下,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變短一些。隨著端粒逐漸縮短,最後造成了位於染色體DNA中間段的對細胞生命活動有意義的DNA序列的缺失。由於此時無法繼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細胞便會進行一種由自身控制的程式性死亡——細胞凋亡。 此外,腫瘤細胞中的端粒結構通常沒有縮短,這也是腫瘤細胞能夠進行無限制分裂的原因之一。 == 演化 == 在生物學上,共同起源的理論提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祖先或祖先的基因庫,可以在所有生物體之間共同的特徵找到共同的祖先的證據。在達爾文的時代,證據完全是基於共同的特性可見的形態相似,例如所有的鳥有翅膀。 == 參見 == * 生物學 * 生物基本主題列表 * 分類學 * 微生物 * 傳說生物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BBCNews: 27 September 2000, When slime is not so thick Citat: "It means that some of the lowliest creatures in the plant and animal kingdoms, such as slime and amoeba, may not be as primitive as once thought" ** SpaceRef.com, July 29, 1997: Scientists Discover Methane Ice Worms On Gulf Of Mexico Sea Floor *** The Eberly College of Science: Methane Ice Worms discovered on Gulf of Mexico Sea Floor download Publication quality photos ** Artikel, 2000: Methane Ice Worms: Hesiocaeca methanicola. Colonizing Fossil Fuel Reserves ** SpaceRef.com, May 04, 2001: Redefining "Life as We Know it" Hesiocaeca methanicola In 1997, Charles Fisher, professor of biology at Penn State, discovered this remarkable creature living on mounds of methane ice under half a mile of ocean on the floor of the Gulf of Mexico. * BBCNews, 18 December 2002, 'Space bugs' grown in lab Citat: "Bacillus simplex and Staphylococcus pasteuri...Engyodontium album The strains cultured by Dr Wainwright seemed to be resistant to the effects of UV - one quality required for survival in space" * BBCNews, 19 June 2003, Ancient organism challenges cell evolution Citat: "It appears that this organelle has been conserved in evolution from prokaryotes to eukaryotes, since it is present in both" * Leben, Kennzeichen des Lebens * Interactive Syllabus for General Biology - BI 04, Saint Anselm College, Summer 2003 * Merkmale von Tieren und Lebewesen * Die Entstehung des Lebens * Jacob Feldman: Stramenopila * NCBI Taxonomy entry: root (rich) * Saint Anselm College: Survey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major Kingdoms Citat: "Number of kingdoms has not been resolved...Bacteria present a problem with their diversity...Protista present a problem with their diversity...", * What is life? - Erwin Schrödinger * Species 2000 Indexing the world's known species . Species 2000 has the objective of enumerating all known species of plants, animals, fungi and microbes on Earth as the baseline dataset for studies of global biodiversity. It will also provide a simple access point enabling users to link from here to other data systems for all groups of organisms, using direct species-links. * The largest organism in the world may be a fungus carpeting nearly 10 square kilometers of an Oregon forest, and may be as old as 10500 years. * The Tree of Life . * Frequent questions from kids about life and their answers Category:生物圈組成層次 Category:生物分類學 Category:自然史
杜審言
杜審言(),字必簡,唐朝詩人、官員。杜審言是詩人杜甫的祖父。在詩歌創作上,擅長五言律詩。在初唐時期的詩歌發展史上,一般認為排在初唐四傑之後,與沈佺期、宋之問齊名。 ==生年== 杜審言生年已無法確定。其卒年已知,但史書只記載他“年六十餘卒”,據此推算只能知道他出生在648年或之前幾年。不少文學著作多根據聞一多《唐詩大系》的646年為生年。 == 生平 == 家族出於京兆杜氏,晉朝時杜遜遷居襄陽。其父杜依藝終於洛州鞏縣令後,其家定居於鞏縣。杜審言很有才華,但恃才傲世。少年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合稱“文章四友”。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擢進士第,為隰城尉。在隰城縣任上,其詩作《經行嵐州》有“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之句,被楊萬里評為佳句。 永昌元年(689年)前後,或在江陰縣任縣丞、縣尉一類的官職。後轉洛陽丞。武周聖曆元年(698年),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作詩送行者有陳子昂、宋之問等四十五人。 杜審言在吉州任上得罪員外司戶郭若訥、司馬周季重,兩人合謀誣陷杜審言,定了死罪。杜審言十六歲的兒子杜並為父報仇,潛入刺殺了周季重,杜並也被侍衛當場殺死《新唐書·文藝傳》上。此事震驚朝野,皆稱杜並為孝子。武則天聞知此事,召杜審言入京師,又因欣賞其詩文,授著作佐郎,再遷膳部員外郎。 神龍革命後,因結交張易之兄弟,與大批文人一起被貶,杜審言被流放到峰州。在途中,與一起被貶的沈佺期、宋之問等人互有唱酬的詩,但杜審言的詩今已不存。不久,召回任國子監主簿。 景龍二年(708年)五月,任修文館直學士,當年冬天病逝。宋之問作祭文,武平一作表。葬於河南郡偃師縣首陽之東原《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唐故范陽太君盧氏墓誌》:五代祖柔,隋吏部尚書容城侯。大父元懿,是渭南尉。父元哲,是廬州慎縣丞。維天寶三載五月五日,故修文館學士著作郎京兆杜府君諱某之繼室范陽縣太君盧氏卒於陳留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九。嗚呼!以其載八月旬有一日,發引歸葬於河南之偃師。以是月三十日庚申,將入著作之大塋,在縣首陽之東原,我太君用甲之穴,禮也。墳南去大道百二十步,奇三尺,北去首陽山二里。凡塗車芻靈設熬置銘之名物,加庶人一等,蓋遵儉素之遺意,塋內西北去府君墓二十四步,則壬甲可知矣。遣奠之祭畢,一二家相進曰:“斯至止,將欲啟府君之墓門,安靈櫬於其右,豈鍤撾淳擼時不練歟?前夫人薛氏之合葬也,初太君令之,諸子受之,流俗難之。太君易之,今茲順壬取甲,又遺意焉。嗚呼孝哉!孤子登,號如嬰兒,視無人色。且左右僕妾,洎廝役之賤,皆蓬首灰心,嗚呼流涕,寧或一哀所感,片善不忘而已哉?實惟太君積德以常,臨下以恕,如地之厚,縱天之和,運陰教之名數,秉女儀之標格。嗚呼!得非太公之後,必齊之姜乎? 恭氏所生子,適曰某,故朝議大夫兗州司馬。次曰升,幼卒,報復父讎,國史有傳,次曰專。歷開封尉,先是不祿。息女長適鉅鹿魏上瑜,蜀縣丞。次適河東裴榮期,濟王府錄事。次適范陽盧正均,平陽郡司倉參軍。嗚呼!三家之女,又皆前卒。而某等夙遭內艱,有長自太君之手者,至於婚姻之禮,則盡是太君主之。慈恩穆如,人或不知者,鹹以為盧氏之腹生也。然則某等亦不無平津孝謹之名於當世矣。登即太君所生,前任武康尉。二女:曰適京兆王佑,任硤石尉;曰適會稽賀醯卒常熟主簿。其往也,既哭成位,有若冢婦同郡盧氏、介婦滎陽鄭氏,鉅鹿魏氏京兆王氏,女通諸孫子三十人,內宗外宗,寢以疏闊者,或元玉帛,自他日互有所至。若以為杜氏之葬,近於禮而可觀,而家人亦不敢以時繼年。式志之金石,銘曰: 太君之子,朝儀所尊。貴因長子,澤就私門。亳邑之都,終天之地。享年不永,歿而猶視。</ref>,追贈著作郎。 ==文學評價== 杜審言的詩多為寫景、唱和及應制之作,以渾厚見長,杜甫雲:“吾祖詩冠古。”工於五律,對近體詩之形成與發展,頗有貢獻。被後人評論為中國五言律詩的奠基人。他的五律《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被明朝的胡應麟讚許為初唐五律第一。他的五言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長達四十韻,為初唐近體詩中第一長篇。 當時人對杜審言的詩歌評價就很高。陳子昂稱之為“徐陳應劉不得劘其壘,何王沈謝適足靡其旗”陳子昂.送吉州杜司戶審言序.陳子昂集.卷七。宋朝時不少人認為杜甫的詩作受到杜審言的不少影響。 ==軼聞== 《新唐書》本傳記載,杜審言對宋之問等人非常傲慢,但杜審言死後宋之問作祭文對他相當推崇,後人多認為是史書記載不實。 新舊唐書還記載杜審言選官蘇味道天官侍郎之事,該事最初見於《太平廣記》所引五代時人所寫的小說《譚賓錄》。但蘇味道任天官侍郎時,杜審言只是洛陽丞,並無選官資格。 == 著作 == *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杜審言集》10卷,已佚。 * 《直齋書錄題解》著錄《杜必簡集》一卷,有詩無文,詩共四十二首。 * 《全唐詩》卷六十二收杜審言詩 ==家庭== ===夫人=== *薛氏 *范陽盧氏,隋朝吏部尚書、容城侯盧柔五代孫女,渭南尉盧元懿的孫女,廬州慎縣縣丞盧元哲之女 === 子女 === * 長子 杜閒,朝議大夫、兗州司馬,杜甫之父 * 次子 杜並 * 三子 杜專,開封縣尉 * 四子 杜登,母盧氏,武康縣尉 * 杜氏,嫁蜀縣丞鉅鹿魏上瑜 * 杜氏,嫁濟王府錄事河東裴榮期,封萬年縣君《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碑(杜甫) * 杜氏,嫁平陽郡司倉參軍范陽盧正均 * 杜氏,母盧氏,嫁硤石尉京兆王佑 * 杜氏,母盧氏,嫁常熟主簿會稽賀醯 === 子孫 === * 杜甫,詩聖、杜拾遺,長子杜閒之子 ==參看== *杜易簡:從祖弟,唐朝詩人 *襄陽杜氏 ==注釋==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 古詩庫:杜審言全集 * 杜審言詩集 - 亦凡公益圖書館 Category:咸亨元年庚午科進士 Category:唐朝縣尉 Category:唐朝縣丞 Category:武周參軍 Category:武周著作佐郎 Category:武周員外郎 Category:唐朝國子監主簿 Category:唐朝直學士 Category:唐朝追贈著作郎 Category:唐朝詩人 Category:襄陽杜氏 Category:640年代出生
江澤民
江澤民,江蘇揚州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及電機工程師,194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其曾於1989至2005年間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國家中央軍委主席等職務。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 江澤民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今揚州市),1943年自家鄉考入國立(南京)中央大學電機系,後轉學至上海交通大學同系,於1947年畢業。在大學期間,其加入中國共產黨,並開始參與其領導的地下工作和學生運動。 大學畢業後,江澤民進入上海當地的糧服工廠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陸續在食品、制皂、電器行業的工廠任職科長、副廠長等職務。1954年,北上長春參與第一汽車製造廠的籌建工作,並赴蘇聯實習一年,回國後陸續獲得提升,並展現了一定的組織領導能力。1960年代起,陸續在第一機械工業部(一機部)在上海、武漢等地下屬的研究所擔任主要領導職務。“文化大革命”期間,其遭到衝擊。1970年,其被調入一機部機關,並於不久後外派羅馬尼亞,領導中國政府在當地的援建專案。回國後,在一機部外事局工作多年,期間曾前往世界多國考察、參會或學習。 改革開放後,江澤民首次離開專業技術部門,進入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從事制定政策、籌辦經濟特區等工作。自1982年起,陸續出任電子工業部副部長、部長,並在此間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自1985年起,先後擔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及市委書記。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大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 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取代趙紫陽,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確立了領導核心的地位。同年11月,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次年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接替鄧小平出掌軍隊。1993年,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上述職務在其後均獲得連任。2002年11月,其卸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其餘職務至2005年3月全數卸任。 2022年11月30日,因患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6歲。12月1日,其遺體被運送至北京。12月5日,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併火葬。12月6日,在人民大會堂為其舉行了追悼大會。12月11日,遵照其生前遺願及親屬意願,將骨灰在上海長江入海口撒入江海。 江澤民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至第十五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至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其主要理論著作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江澤民文選》等。 == 生平 == === 早年 === 江澤民的祖上從寧國府旌德縣(今屬安徽)或徽州府婺源縣(今屬江西)遷居江蘇江都縣。祖父江石溪任大達內河輪船公司駐揚州協理,家境頗豐。本以行醫為生,1915年棄醫從商。江石溪育有子女七人,江石溪的嫡長子江世俊乃江澤民的生父。江澤民的生母是吳月卿。 1926年8月17日,江澤民出生於中華民國江蘇省淮揚道江都縣城內田家巷(今揚州)。江世俊與吳月清共育有子女五人,江澤民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有大哥江澤君、二姐江澤芬、妹妹江澤南(蘭)和弟弟江澤寬。幼年的江澤民與家人一同居住在揚州田家巷的一座宅院內,田家巷位於當時富裕的地區——東關區內,毗鄰京杭運河。江家的住宅是一座中間帶有天井的傳統中式大院,有雕刻和書籍放在坐堂,江澤民的祖父對年幼的江澤民影響很大。 7歲時,其祖父去世,同年江澤民進入了當地江都縣立實驗小學學習。江澤民在小學期間延續了背誦古詩詞的習慣並練習繁體字書法,在其擔任領導職務後,依舊較為喜歡使用傳統的繁體字。 === 求學生涯 === 1937年夏,江澤民入讀揚州中學。1937年12月14日,日本中支那方面軍在南京保衛戰後佔領揚州,此後他在日佔區繼續學業至1945年,度過了12—20歲的青少年時期。他常去梅花嶺明代將領史可法墓憑弔,吟誦史公祠的楹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1939年8月29日,江澤民叔父、中共皖東北特委委員江上青遭地方武裝殺害。據記載,江澤民的六叔江上青1929年加入中共,1939年身亡時年僅28歲。據BBC報導,有關江澤民過繼給江上青做養子的歷史,中國官方並沒有對外公開,但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人民網”曾於2009年發表江上青女兒江澤慧文章,提到江上青與夫人王者蘭僅有兩個女兒江澤玲、江澤慧,因此在江上青去世後,其兄江世俊就把自己的兒子江澤民過繼與江上青為養子,按傳統習俗戴孝祭奠,江澤民因此成為烈士之後。2011年清明節,江澤民手書《滿江紅·江上青百年誕辰祭》:「自古英雄,憑蒼宇,江山點索,酬壯志、鐵窗寒徹,泮池磅礴」,在《人民日報》發表,悼念江上青一百週年誕辰。江上青和張愛萍、汪道涵是密友。 1943年,江澤民從揚州中學高中二年級畢業後,來到處於日佔區的南京,「直接考入」汪精衛國民政府在南京復辦的中央大學,在電機系接受高等教育國立中央大學當時已西遷重慶,汪精衛政權在南京金陵大學(當時已西遷成都)校園另設中央大學。,是同級入學的最年幼的學生之一。江積極參加各種社團和文藝活動,組織清毒運動抵制煙館。 1945年日本投降後,南京國民政府接收日佔區,9月26日釋出《淪陷區大學學生重考程式》政令,不承認在汪精衛國民政府所屬大學的成績,所修學分無效,學生必須重新考試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江澤民因此首次參與到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學生示威活動中,最終迫使教育部恢復了淪陷區學生的學分。1946年,江澤民轉入上海臨時大學就讀。4月,在同學王嘉猷的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轉入國立交通大學(現分屬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期間多次參加中共領導的抗議南京國民政府的示威。1947年夏,江澤民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現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 === 畢業後,江澤民在上海海寧洋行(即後來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廠)找到一份電力供應工程師的工作。海寧洋行是一家生產冰激凌和果味冰棒的企業,擁有大型的冷藏裝置。江澤民和大學好友童宗海進入電力供應部工程科,從事裝置維修和保養。由於中華民國國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戰事不利,為平衡資源,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收購了海寧洋行,先後改名為上海糧服實驗工廠、上海第一糧秣廠。江澤民隱瞞了中共黨員的身份,繼續留下擔任動力科技術工程師。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江澤民與工廠工人合力保護財產免遭中國國民黨破壞。上海解放後,工廠改名為新華蛋品廠,隸屬於上海益民食品公司。江澤民的中共黨員身份公開,獲任命為工廠黨代表,併兼任副工程師、工務科科長兼動力車間主任。由於汪道涵夫人戴錫可為上海益民食品公司總經理,江澤民結識了負責主管上海工業的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汪道涵。汪又提拔他升任廠黨支部書記、第一副廠長,為全廠的業務領導。工廠在他的管理下不斷拓寬業務,並形成了日後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廠。期間江澤民負責研製和創立“光明牌”食品品牌。二六轟炸期間,轟炸造成上海大面積停電,江澤民動手搶修電路,並和大家一起改裝發電機,把兩臺發電機並聯發電。 1951年1月6日,江澤民同王冶坪結婚。1951年、1954年,他們的長子江綿恆、次子江綿康相繼出生了。 1952年7月,汪道涵將25歲的江澤民調至剛剛轉交給上海市人民政府的中國肥皂公司任副廠長,將之國有化改造。1953年,隨著汪道涵擔任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機械工業部(1954年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江澤民也隨之調入第一機械工業部,擔任上海第二設計分局電器專業科長。 === 長春一汽時期 === 1954年11月,江澤民調往新成立的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因為工作需要精通控制全廠供電系統,江與其他700餘名技術人員派往蘇聯莫斯科接受培訓。1955年4月,江赴莫斯科斯大林汽車廠實習。1956年春回國,擔任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動力處科長,管理下屬兩間實驗室和百餘名員工。同年7月15日,該廠生產的第一輛汽車「解放牌卡車」駛出裝配線;與此同時,江澤民升任動力處副處長兼動力處黨支部書記。 然而1956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發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運動,打亂了長春一汽的生產節奏,並直接導致1957年的反右運動,各級政府和部門、單位均奉中央之命設定了劃「右派分子」的數量指標。儘管江澤民最初對該政策採取抵制措施,但仍迫於形勢壓力參與其中,並在1959年反右傾運動中繼續保持消極態度。1958年,毛澤東視察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當時工廠領導為取悅毛澤東,承諾卡車的年產量超過兩倍達到四萬輛,並將成本減半。同年,為實現目標,製造廠設立動力分廠,由江澤民擔任廠長。生產壓力過大、產品質量殘次不齊,產能始終無法達到要求。不久,中共中央提出三面紅旗(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隨後是三年困難時期,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的工人也被徵召幫助農民生產。1958年底至1959年初,受中蘇交惡影響,長春一汽開始重組,七個處被合併成新的動力分廠,由江澤民擔任廠長,負責所有分廠的動力需求。 1960年,中蘇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命令撤走所有在中國大陸的蘇聯專家和顧問;長春一汽也面臨缺乏鋼材、動力、燃料和食物問題。當時中共中央決定改造中國主要大型企業的動力,使用原油燃料,將接近黑龍江省大慶油田的長春選為改造工程的革新試點。1961年,煤炭供應緊張,江澤民任動力鍋爐改燒原油的大型工程總指揮,工程成功。江澤民成功制定出了改造規劃,建造儲油罐並反覆試用動力技術。為此江澤民積勞成疾,最終成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改造任務,一汽成功用原油提供動力,而十萬長春市民也順利過冬。很多年後江澤民回憶起這事,將改造工程視為其人生的重大成就之一。他當時的業務和領導能力給周建南留下了深刻印象。 === 文化大革命前後 === 1962年,江澤民調任第一機械工業部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負責該所科研領導工作,主持完成了當時國家急需的JO2小型非同步電機系列的設計任務。1964年和1965年,江澤民先後作為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參加在日本、法國舉行的國際電工委員會年會,並考察國外電氣科學技術發展情況。江澤民因此獲得大量出國訪問的機會,國際視野開始形成。 1966年5月,江澤民調任武漢熱工機械研究所所長、代理黨委書記,9月任黨委書記,組織原子能發電裝置的設計工作。但他的家人無法同行,儘管每月都有假期可以團聚,江澤民夫妻仍被迫保持了長達二十年的分居生活;然而這職務卻也幫助江澤民遠離了上海、北京等城市的政治漩渦。1967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席捲武漢,江澤民受到衝擊。由於江澤民贊成百萬雄師,其檔案被造反派查了個底朝天。他被拉下所長位置,被迫接受批鬥和檢討。停職兩年後送往五七幹校勞動。 1970年底,江澤民離開幹校返回北京,成為第一機械工業部外事局副局長。當時恰逢冷戰時期中蘇交惡,羅馬尼亞是少數繼續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出於共同擺脫蘇聯影響的願望,中國同意幫助羅馬尼亞建立十五所機械製造廠。1971年,江澤民率領專家組出訪羅馬尼亞,研究建設工廠的可行性;此行也給江澤民帶來了強烈的衝擊。1972年,江澤民在羅馬尼亞完成任務。1973年回國,再度出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外事局副局長;並推動1973年3月中羅兩國最終敲定關於援建十五座工廠的協議。1973年、1974年間,江澤民先後任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團長,參加在當時的聯邦德國和羅馬尼亞舉行的國際電工委員會年會。 1976年10月6日,就在毛澤東去世後不久,華國鋒、汪東興、葉劍英等迅速採取行動逮捕四人幫,並佔領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人民日報社,史稱「粉碎四人幫」。然而四人幫的大本營上海仍然屯有三萬兵力及八萬件武器,並意圖與中央政府對抗。此時,中共中央派出工作組到上海恢復秩序,成員中包括50歲的江澤民。儘管壓力巨大,但是上海工作組依舊大獲成功。同年,江澤民率團前往巴基斯坦,考察中國援建工廠建設情況。一年後返回北京,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外事局局長。 1978年,江澤民任中國機械工業代表團秘書長,訪問歐洲六國,深入思考了中國機械工業技術水平、產品更新換代、成套技術裝備能力與機械產品出口等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 進入中央 === 1979年4月,鄧小平提議建立經濟特區,鼓勵外國投資者在特區內設廠;最初的經濟特區位於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以及福建省的廈門。國務院專門設立進出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家進出口委)和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以貫徹對外開放政策,並由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兼任兩個委員會的主任。 1980年,江澤民擔任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黨組成員,晉升副部級,並參與制定擴大對外貿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裝置、吸收利用外資等方面的政策,同時分管國家對廣東、福建兩省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具體貫徹工作,並參加籌建經濟特區。汪道涵向谷牧舉薦了江澤民。江澤民帶領有關人員研究制定出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草案。8月,他代表國務院向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作了關於廣東、福建兩省設定經濟特區和《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的說明,該條例草案獲得會議批准,以國家法律形式宣告了經濟特區正式誕生。 1980年,江澤民先後率團到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香港、墨西哥、愛爾蘭等國家和地區考察,瞭解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邊境經濟區的情況。同年秋,應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邀請,國家進出口委組團考察了12個國家進出口中心和自由貿易區,江澤民任考察團團長。考察團回國後在江澤民主持下,在呈送中央領導的報告中列出了大膽建議,包括允許地方政府授權減免稅收、轉讓土地和保留外匯,建議允許外資企業自願僱傭和解聘工人。部分建議後來獲採納,江澤民的分析能力和膽略也獲得更廣泛關注和讚許。 1982年3月,國務院進一步實行機構改革,將兩個委員會與其他幾個部委合併成立對外經濟貿易部。1982年5月,江澤民任電子工業部第一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83年任部長、黨組書記。 他深入生產第一線調查研究,提出電子工業“打基礎、上水平、抓質量、求效益、翻三番、超十年”的發展方針,組織領導電子工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加強積體電路、計算機、通訊以及系統工程等重點專案的科研開發和生產工作,使電子工業更好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1982年9月,江澤民在中共十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1983年6月,江澤民升任電子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成為正部級官員。任內提出了電子工業發展計劃,並獲得國務院批准。該計劃旨在建立工業基地,到2000年爭取年產值比1980年增長八倍,並削減收音機和黑白電視機的產量,擴大電話和彩色電視機生產;並採取國際通行標準以取代過時的蘇聯標準。其中江澤民認為計算機和積體電路是優先發展的專案;1984年4月,長征三號火箭成功發射,將東方紅二號通訊衛星送入太空,中國因此成為第五個能夠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國家。 === 主政上海 === 當時上海作為中國商業中心,自文化大革命後始終未能繁榮起來;1980年至1983年期間,上海的發展速度僅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1985年,汪道涵任滿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當時上海有輿論認為汪道涵年邁缺乏領導活力,或者埋怨上海缺少中央政府的支援。中共中央尋求接班人時,時任副總理的萬里向汪道涵徵求意見,汪道涵再次舉薦了江澤民。1985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芮杏文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任市委副書記。1985年7月,江澤民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成為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員。 江澤民上任之初即打破常規,召開了一次記者招待會,宣佈上海城市發展將以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外資與擴大出口、及加強科技與培訓三者為支柱。他首先增加糧食儲備並與其他省市談判糧食供給(後由菜籃子工程取代);其次改善交通運輸,新建上海火車站、擴建國際機場並修建客運碼頭,這些行動為以後的浦東新區奠定了基礎。 不久,他推出了《上海總體規劃》,聚焦於三片地區:黃浦江以東的廣大浦東地區在內的市中心區域;上海附近七座衛星城,以及其他眾多城鎮村落。市中心將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與外圍地區相互連通;同時由環形公路將衛星城鎮連線。市中心地區的工業逐步向外遷移,各縣鎮著手自身企業,並以蔬菜蛋禽加工廠為主。為建立如此龐大的措施,江澤民向海外投資者尋求投資合作,並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32億美元,其中14億美元分別用於地鐵、橋樑和基礎建設;此外他發行公債以募集資本。1986年11月,國務院批准了這一規劃,並宣佈將上海建設成為亞洲最大的工業和貿易中心。 1986年,江澤民以市長身份接待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作為中國經濟中心的市長,江澤民主持過數百次接待工作,此事也幫助他成為謀求建立密切關係的高手。此外,鄧小平每年都在上海過春節,也使鄧小平更深入瞭解江澤民的能力和風格。 1985年9月,北京的大學生開始舉行抗議活動,各地也爆發了一些群眾運動。1986年12月,抗議活動開始蔓延至全國,史稱「八六學潮」,廣大學生紛紛就改革開放的速度過慢表示抗議,並提出了民主法治和經濟自由等要求。學潮在上海達到高潮,十幾所上海高校的學生都走上大街遊行示威,人數最多的一星期裡,每日遊行學生達數萬人,早在1980年代初就已禁止的大字報(在毛澤東支援下流行於文革時期)也開始重現。大陸文獻認為這些抗議者過於激進、盲目、無知,但也承認這是「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之一」、「時代轉化的標誌」。對此,鄧小平認為這是少數人煽動的結果,因此責任在於「別有用心者」而非學生;江澤民和中共上海市委同僚在上海體育館召開了大會,要求所有黨員行動起來去將抗議活動壓制住,八千名黨組織書記參與了本活動。江澤民親自到上海交通大學發表講話安撫學生,並用英文背誦葛底斯堡演說。年底時,上海的學潮被平息。學潮平息後不久,「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正式開始,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受到黨內保守派施壓,被迫在1987年1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主動請辭。 1987年11月2日,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晉升副國級,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的上級,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芮杏文也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江澤民隨後接替進入中央的芮杏文出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 1988年4月朱鎔基接替他上海市長一職,兩人性格迥異、卻相處融洽,這一密切關係一直持續到兩人執政整個國家。朱鎔基的強勢魄力和高效工作能力,使得江澤民從日常事務中擺脫出來,能夠更加專注於政治事務。1988年1月,他率領上海市代表團到廣東省考察,這一謙虛的求教使上海更迅速吸取廣東成功發展的經驗,在上海工業部門迅速推行結構轉變、權力下放,並嘗試股份制改革。 在處理上海經濟的同時,江澤民已年近63歲。儘管傳統上退休的高階領導人可以選擇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或全國政協副主席,但他更願意擔任上海交通大學的教授。他與好友沈永言聯絡出版《機械製造廠電能的合理使用》,並於1989年3月24日受聘為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做了題為《能源發展趨勢及主要節能措施》的學術報告,而正當江澤民忙於為離開政界的生活而規劃時,發生在北京的八九學運把他再次推進政治漩渦中心。 === 六四事件時期 ===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病逝;次日北京大學的學生開始衝入天安門廣場,打出條幅旗幟要求結束腐敗、加強民主和新聞自由。很快,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也開始遊行示威,上海市政府立即警告並控制運動防止失控。與此同時,上海由欽本立主編的《世界經濟導報》開始報道遊行示威,並計劃刊出專版批評「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違背民意。江澤民指示負責宣傳的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曾慶紅和市委宣傳部長陳至立調查此事,並邀請導報名譽主編汪道涵說服欽本立刪減內容。然而導報仍將未經修改的期刊面世,結果引起江澤民震怒。中共上海市委解除了欽本立職位、並停刊導報,果斷行動贏得黨內元老正面評價。 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對胡耀邦的悼念逐漸演變為全國示威,4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四二六社論,將學生運動定為「極少數人發起的反革命動亂」,江澤民召開萬名黨員大會,要求學習四二六社論。四二六社論發表三天內,北京方面接收到各方的三十六份報告,普遍認為定性過高。5月2日,上海學生為抗議《世界經濟導報》受到當局整肅而遊行,5月7日,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成員王丹召開民主沙龍,號召繼續罷課,聲援準備到中國記協對整肅《世界經濟導報》一事舉行抗議的記者。此後一週,學生圍繞四二六社論的「動亂」定性問題與政府陷入僵持,隨後出現絕食運動。與此同時,剛從朝鮮返回國內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對上海市委的行動表示不滿;而5月3日,數千名上海市民和學生參加遊行示威,要求中共上海市委罷免江澤民的書記職位,並恢復導報。在中共黨內,矛盾也逐漸升級。在連續時間的發酵下,上海市的示威群眾達到了10萬餘,而在上海市政府臺階上絕食的學生一度超過450名。 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從朝鮮回國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部分與會人員對江澤民提出批評,認為江澤民的做法使事態擴大。5月10日,江澤民向趙紫陽談緩解矛盾的想法並取得了趙紫陽的認同。但為免外界認為上海是在中央的壓力下才這樣做,趙表示由上海自己解決,中央不做干預。趙紫陽的秘書鮑彤說「解鈴還需繫鈴人」,於是江澤民返回上海解決導報問題。5月16日下午,江澤民召開上海部分知識分子座談會,江澤民在座談會上甚至對自己開罵。同日,趙紫陽在會見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時,向其透露鄧小平是真正的掌舵人後,鄧小平與趙紫陽之間產生嫌隙。 1989年5月20日上午,鄧小平在住地同陳雲、李先念、彭真、楊尚昆、王震、李鵬、喬石、姚依林、宋平等開會,提議江澤民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5月23日,江澤民接到中共中央書記處的緊急通知,要求立即乘坐專機趕往北京。抵達北京南苑機場後由專人帶往鄧小平的西山別墅;鄧小平當面提出由江澤民出任新的總書記,令江澤民倍感壓力,他在很多年後回憶此時為“高處不勝寒”,因為當時他懷疑自己很難在北京立足。會後,國家主席楊尚昆要求江澤民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留在上海,以使戒嚴令無法扭轉。鄧小平後來也提出了類似的要求並讚揚了他的處理。江澤民隨後在機場接應了萬里並立即遞過“鄧的親筆信”。江澤民交底,如萬里不答應就將萬里留在上海。於是,5月27日萬里公開宣告同意中央頒佈的戒嚴令。5月29日,江澤民再次緊急調入北京。5月31日,鄧小平對李鵬、姚依林做了政治交代: 六四事件中,北京以暴力手段和平民的傷亡收場,而上海的處理結果相對更溫和、鮮有使用武力,同時對《世界經濟導報》的處理也很果斷。江澤民的政治能力、外交經驗和專業技術為他能夠勝任總書記一職加分,他沒有“小團體”的特點也成為中共元老們看重的優勢,這些因素使江澤民得以進入中央。中共元老們(鄧小平、陳雲、李先念、楊尚昆、薄一波)對江澤民很讚賞,並表決以江澤民取代趙紫陽,擔任新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經李先念提名,陳雲推薦,得到鄧小平同意,江澤民成為新的接班人。這一安排也被外界認為是鄧小平陣線和陳雲陣線的一種妥協。趙紫陽則因招致鄧小平、陳雲、李先念等元老的不滿,遭免去黨內外一切職務,最終在軟禁中度過了生命中最後15年,於2005年逝世。趙紫陽下臺後在回憶錄《改革歷程》中聲稱江澤民對他「上海自己解決,中央不干預」這一處理方法並不滿意,並把此事作為趙支援學潮的罪狀之一。。 === 升任總書記 === 就像江澤民本人所說的「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其在中共「面臨空前巨大的困難和壓力」的背景下臨危受命,當選總書記,成為中共領導人。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6月23日至24日,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審議並透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國務院總理李鵬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關於趙紫陽同志在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動亂中所犯錯誤的報告》。全會決定,撤銷趙紫陽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會委員和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一副主席的職務,並繼續審查他。同時,全會不可避免地調整了中央領導機構的部分成員,其中包括增選江澤民、李瑞環、宋平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江澤民在會上講到,要堅持改革開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和基本政策沒有變,必須繼續貫徹執行。在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上,我要十分明確地講兩句話:一句是堅定不移,毫不動搖;一句是全面執行,一以貫之。”由此,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以總書記江澤民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集體執政。1989年7月,已擔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卸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職務,隨後由副書記兼市長朱鎔基接任。 然而這一任命對江澤民家人而言卻並非是輕鬆快樂的事;主流西方媒體並不看好江澤民的繼任,並列舉毛澤東、鄧小平的歷任接班人結局均不佳(劉少奇、林彪、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他們甚至認為這可能是臨時繼任政府。江澤民還需面臨六四事件後停滯的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混合所有制經濟再度打亂,外國投資幾近乾涸。而個人方面,他的家人和朋友仍在上海,周圍的同僚在中央政府的經驗均比他豐富;在軍隊和政府高層沒有支援他的關係網,對下也沒有個人的班底。在回憶起這段往事時,江澤民評價道,「我感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989年8月,江澤民前往上海視察,由同事朱鎔基、吳邦國、陳至立陪同(後來均調入中央),期間任命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曾慶紅(曾山之子)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不久後他的秘書賈廷安擔任總書記辦公室主任。江澤民的領導努力也得到了鄧小平的肯定與讚賞。鄧小平說:「以江澤民同志為首的領導核心,現已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9月4日,鄧小平提出辭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同年11月,時年85歲的鄧小平退休,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決定江澤民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90年3月,在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江澤民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不過鄧小平仍是中國的領導中樞,他安排楊尚昆、楊白冰兄弟分別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軍委秘書長兼總政治部主任。 在外部環境上,隨著東歐劇變的推進,新的中國領導人仍然面臨著社會主義陣營的多米諾骨牌式崩潰。1989年的東歐劇變也對社會主義制度產生了巨大影響。1990年3月,江澤民選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作為首次以總書記身份出國訪問的物件;與此同時,他保持著和學術界、新聞界的聯絡;這些措施逐漸形成江澤民在任初期「穩定壓倒一切」的策略。1990年9月1日,江澤民在新疆考察工作時表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由50多個民族構成的。在我們祖國的大家庭裡,各個民族的關係是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誰也離不開誰。」這句話後來概括為「三個離不開」。1991年初,江澤民率團訪問蘇聯,但未能達成出售飛機和軍事技術的協議。8月,蘇聯發生政變(八一九事件),蘇共中央總書記兼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遭囚禁,隨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平息了政變,但蘇聯已無回生之機。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在當時深深震撼著中國領導人;江澤民將蘇聯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蘇聯沒有處理好複雜的多民族之間關係,並認為蘇聯將重心過於放置在政治改革而非經濟上。因此中共中央認為,只有經濟繁榮才能保住中共的執政地位。 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並重申改革開放的重要性,以對抗在中共黨內升溫的保守主義,並促使中共中央及各級政府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快經濟改革與發展中。鄧小平在南巡期間曾經在珠海召開了高階軍事會議,出席會議的有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劉華清和軍委秘書長楊白冰,繞過軍委主席江澤民。會上鄧小平重申:「誰不改革,誰就下臺……我們的領導看上去像是在做事,但他們沒做任何有用的事。」出席會議的軍隊領導人的強大陣容表明,如有必要,軍隊高層願意擁護新領導人。2月24日《人民日報》做出響應報導,迫使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和國務院總理李鵬公開支援已無任何黨職和公職的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而中共中央政治局當年3月初釋出相關的正式決定,使中共再次確立改革開放方向。學者趙穗生於同儕評審期刊發表中的文章分析,鄧小平南巡在初期被江澤民主導的國家媒體所忽略,《解放日報》發表了數篇由“皇甫平”署名的文章,支援並宣揚“鄧小平南巡”的重要性及意義,才再次確認改革開放的路線,並證明當時鄧小平仍擁有絕對影響力。見同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到12.8%,遠高於此前估計的6%;而從1992年起,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始終高居世界首位。中共中央政治局1992年3月9日至3月10日在北京召開全體會議,由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主持,討論中國改革和發展,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執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會議認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為此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政治局全體會議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勇於創新,敢於試驗,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判斷姓「社」姓「資」,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月,江澤民在中央黨校對省部級幹部進修班講話,深刻領會和全面落實鄧小平重要談話精神,表明「左」的表現主要是停留在過去對馬克思主義某些原則、某些本本教條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過去對社會主義一些不科學認識上,或者停留在改革開放前那些不正確思想和政策上,而不是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客觀實際,因此不容易接受改革開放,甚至認為搞改革開放就會走向資本主義道路,仍用過去那種「階級鬥爭為綱」思想來影響以至衝擊經濟建設為中心;表現右主要是懷疑和否定四項基本原則,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甚至製造政治動亂,企圖改變社會主義制度和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歷史上「左」錯誤泛濫時間長、影響深,帶著一些革命色彩,容易迷惑人,需要提醒領導幹部要特別注意防止「左」幹擾,是妨礙生產力發展原有模式和做法主要阻力。9月21日,江澤民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正式批准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 連任兩屆總書記 === 1992年10月12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作報告《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提出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確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十四大確定「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並明確指出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黨必須把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江澤民還提出在2000年之前經濟每年增長8—9%;而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火炬計劃也得以加速。在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上,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全會決定江澤民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十四屆一中全會也形成了更年輕的、具有改革頭腦的政治局常委會,包括了新晉的副總理朱鎔基和書記處書記胡錦濤;並且不再設立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標誌著以陳雲為首的中共元老全部退休;這些措施都加強了江澤民的決定權和領導靈活性。江澤民也在所有方面加強他的權力,他成為黨內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和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由此他可以直接負責決策。此外,他以前的同事、上海市委書記吳邦國,以及外交部長錢其琛進入了政治局;丁關根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曾慶紅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 1993年3月,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江澤民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江澤民以支援2,909票接替楊尚昆當選國家主席;同年3月提升曾慶紅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成為總書記的首席幕僚;7月,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獲全國人大任命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負責當時嚴重的通貨膨脹。而此前海峽兩岸政府分別授權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汪道涵任會長)、海峽交流基金會(辜振甫任會長)展開了基於九二香港會談的汪辜會談並達成九二共識,促成海峽兩岸溝通交流,這主張也長期影響著海峽兩岸政治關係,臺灣問題也是江澤民時期中美關係的最大症結。6月15日,江澤民在中南海會見到訪的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時指出,海外一些輿論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是高估了中國的經濟實力。11月17日,江澤民訪問美國,與新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會談,儘管雙方的首次見面非常拘謹且無多少成效,但也客觀上促使了雙方的互通。1994年9月,他訪問俄羅斯、烏克蘭、法國,確定中國與俄羅斯建立「建設性合作伙伴關係」,並在軍事合作和邊界劃界問題上籤署了一系列協議。 1995年,隨著北京市副市長王寶森自殺案爆發,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也因受賄案遭撤職;江澤民也藉此案清查政務系統的貪腐案件。同年,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訪問美國,江澤民領導的中共中央表現出強硬姿態,推進軍事演習,並導致第三次臺灣海峽危機。經過短暫的關係緩和期及第二次汪辜會談後,1999年李登輝又提出兩國論並再度引發兩岸關係緊張。 1997年2月,隨著鄧小平去世,江澤民對中國大陸黨和國家的政治有了更好的控制和領導力,鄧小平去世後不久,江澤民於5月29日在中共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的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有條不紊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並直白批判「左」的危害,陳述了堅持與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性,之後中國大陸掀起了一場批「左」和深化市場經濟的思潮。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作報告《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闡述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1997年9月12日,江澤民在大會上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重審三個有利於的理論,並強調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會正式將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從此,中國的各派勢力都很難再從根本上挑戰「堅持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這一政策。在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上,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全會決定江澤民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在具體改革中,他強調要將中國國有企業重組為股份制公司,並重視資本與現代金融市場手段;而在黨內政治改革中,首次在中共中央委員選舉中採取無記名投票。 1998年3月,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江澤民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江以2882票贊成、4票反對、3票棄權,得票率97.79%的情況連任國家主席,按照1997年秋的中共十五大決定,朱鎔基擔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而年輕的政治局常委胡錦濤出任國家副主席。新一屆政府和中央政治局使得江澤民的改革措施有更新更強的變革,朱鎔基主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精簡機構、改善職能,裁撤11個部委以及近50萬地方公務員,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中國水災。1998年5月4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100週年校慶上提出了建設世界先進水平一流大學的985工程。1998年7月22日,江澤民在解放軍四總部在北京聯合召開的反走私大會上宣佈,「中央決定,軍隊和武警部隊對所屬單位辦的各種經營性公司要認真進行清理,今後一律不再從事經商活動。中央同時決定,地方各政法部門對所屬單位辦的各種經營性公司也要認真進行清理,今後也一律不再從事經商活動。」1998年12月15日,軍隊和武警部隊所辦的經營性企業全數完成脫鉤,軍隊和武警部隊正式退出商業領域。與此同時,兩院三部(法院、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家安全部)所辦企業脫鉤工作也進入最後階段。 1999年4月25日,過萬名法輪功學員突然聚集在北京中南海外的府右街和西安門大街上訪,要求結束中國公安機關對法輪功學員正在增強的騷擾,並釋放天津被捕的學員。此事令江澤民感到震怒,並懷疑有外部勢力暗中施加影響。儘管事情很快得到緩解,法輪功迅速取締。但另兩件事情爆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科索沃戰爭中轟炸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首都貝爾格萊德的中國大使館(五八事件),以及美國國會指控中國政府竊取美國核機密(李文和案)。五八事件引起了中國反美示威活動,民眾指責江澤民對美國過於軟弱。然而在中美雙方領導人的主動溝通下,中國和美國仍然加速了中國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程序。1999年9月22日,胡錦濤當選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成為江澤民最強有力的候選接班人。同年11月,神舟一號發射成功,標誌著江澤民於1992年批准的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獲得成功。同年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開始大規模的治理腐敗活動,包括涉及數百名官員的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以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鬍長清案,胡長清也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因貪腐罪名而被法院判處死刑的副省級高官。 2000年2月25日,江澤民在廣東高州視察期間發表講話,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年江澤民開始將中國改革的重點放在中國的中西部,並因此產生了西部大開發決策,產生了西電東送、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和青藏鐵路四大專案,以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同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克傑被判處死刑,他成為迄今為止因貪腐罪名而被法院判處死刑的最高階別官員。 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提出允許民營企業家入黨。2001年7月13日,中國成功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並於同年12月11日順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主義襲擊,江澤民主動向美國總統小布什致電慰問,由於中國的主動示好和美國在此後發動的「反恐戰爭」,在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後陷入低谷的中美關係得以回升。 === 留任軍委主席 === 2002年11月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作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闡述全面貫徹“三個代表”的根本要求。11月15日,在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上,76歲的江澤民卸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由胡錦濤接任,但江澤民留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他在黨內長期討論的三個代表理論,也在中共十六大上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 2003年3月,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江澤民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同時,胡錦濤接任國家主席。2004年3月14日,三個代表理論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正式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退出政壇及晚年 === 2004年9月1日,78歲的江澤民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請求辭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9月19日,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同意了江澤民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一職,決定由胡錦濤接任。2005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透過關於接受江澤民辭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的請求的決定。3月8日,江澤民退休,隨後由胡錦濤接任。此後直至2007年,江澤民仍然擔任了若干屆全國人大主席團成員和中共十七大主席團主要成員,參與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會議。 退休後的江澤民大部分時間住在上海,其公寓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附近。每年4月清明節期間,江澤民都要回鄉祭祖。2009年4月23日,江澤民回到杭州他曾工作過的中國聯合工程公司(原機械工業部第二設計研究院)視察,在和該單位幹部職工座談時,對自己擔任中央領導期間的工作作了很簡單的總結:「到了北京我幹了這十幾年也沒有什麼別的,大概三件事。一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二個,把鄧小平理論列入黨章。第三個,就是『三個代表』。如果說還有一點成績,就是軍隊一律不得經商,這個對軍隊的命運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我後來又幹了一年零八個月,等於我在部隊幹了15年軍委主席。還有98年的抗洪也是很大的。但是這些都是次要的,我主要的就是三件事情。」他還曾去瘦西湖、泰山、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科技大學等地視察。 退休後的江澤民在學術方面也有所成就。2006年8月10日,《江澤民文選》出版。江澤民親自主持編輯和逐篇審定《江澤民文選》(一至三卷),主要收入江澤民從198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代表和獨創的主要著作,為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供教材。2008年3月,江澤民在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第3期《上海交通大學學報》上發表學術論文《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同年10月,又在同一刊物2008年第10期上發表了題為《新時期我國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的論文。 退休以後,在重大集會場合,江澤民與其它領導人仍然同時出現,官方播報的排序僅次於中共中央總書記。2013年1月,江澤民向中共中央請求更改禮賓次序,將自己與退休老同志排在一起。江澤民出席過的場合包括:汶川大地震追悼、2008年北京奧運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大會、玉樹地震追悼、辛亥革命100週年紀念大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週年音樂會及招待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張震送別儀式、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李鵬送別儀式等。2014年5月20日,已經退休十餘年的江澤民在上海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自2019年2月14日起,江澤民超過鄧小平成為最長壽的中國最高領導人。 2019年10月1日,江澤民出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這是他最後一次在公眾場合露面,此時江澤民走路已經需要人攙扶。此後江澤民雖未有再公開露面過,但屢次以致贈花圈等形式向逝世的官員或名人表達哀悼。在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江澤民並沒有出現。2022年,江澤民受邀成為中共二十大主席團常務委員會成員,但同樣未出席會議。期間社交媒體上開始流傳其在2022年8月17日的壽照。 據不具名的接近江澤民家庭的人士透露,江澤民的健康狀況多年來一向良好,並稱他喜歡游泳和戲水,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有前往北戴河區的習慣。該名人士同時表示江澤民退休後「不干預政治了」。 === 逝世 === 2022年11月30日中午12時13分,江澤民因患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在2022年12月1日的《新聞聯播》裡提及 ,終年96歲。下午16時34分新華社發布《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公佈江澤民逝世的訊息。按照慣例,江澤民治喪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任。 2022年12月1日中午12時10分,江澤民的起靈儀式在華東醫院告別室舉行,其後靈柩被運送至上海虹橋機場。下午15時55分,江澤民的靈柩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等人的護送下運抵北京西郊機場,習近平等前往迎靈。 2022年12月5日上午10時,江澤民的遺體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告別室移送至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前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以及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皆前往送別。上午11時,江澤民的遺體被火化。 2022年12月6日上午10時,江澤民的追悼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舉行,追悼大會由蔡奇主持,習近平致悼詞。習近平於悼詞中讚揚江澤民在中共十六大籌備期間“主動提出不再擔任中央領導職務,以利促進黨和國家高層新老交替”,2004年又主動辭去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 2022年12月11日中午12時35分,遵照江澤民本人生前遺願及其親屬意願,江澤民的骨灰由揚州艦護送至長江入海口撒入長江大海。 == 施政決策與理念 == === 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 === 在世界政治經濟穩定的大背景下,江澤民堅持並豐富了市場經濟體制。加之其任用的精通經濟的朱鎔基總理的努力,江澤民執政時期中國基本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政治穩定和國家開放,中國民眾的生活水準也有所提高,在此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期實現了香港和澳門的主權交接,並獲得了2008年在北京的夏季奧運會、2010年在上海的世界博覽會主辦權。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使中國吸引大量外資進入,保證了中國經濟的繁榮及高速發展;而成為世界工廠後的中國,卻不可避免造成了貧富差距擴大和環境汙染等問題。 === 外交政策 === 江澤民時期的中國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中美關係及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 ==== 中美外交關係 ==== 中美關係的核心點集中在臺灣問題、兩國人權問題、霸權主義與多極國際格局主張。隨著9·11恐怖襲擊及小布什政權建立,反恐行動也成為中美外交的核心之一。 1993年7月23日起,美國聲稱握有確鑿證據,指責「銀河號」貨輪載有可以製造化學武器的硫二甘醇和亞硫醯氯運往伊朗的阿巴斯港。美國8月3日在與中國外交部的又一次交涉中,要求中國政府命令「銀河」輪返回出發地;或由美國人登船檢查貨物;或者索性停留在某地點聽候發落。美國還向該貨輪計劃停靠的港口所在國要求阻止該貨輪按計劃進港卸貨。期間美國派出軍艦、飛機對銀河號跟蹤監視,並要求銀河號返航。「銀河號」在印度洋的國際公海海域上被美軍軍艦截停並扣留長達三週之久。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態度軟化並最終讓步,同意在第三方參與下檢查船隻。8月28日,沙特和美國的聯合調查人員檢查停靠在達曼港附近朱科勒海軍基地的銀河號。9月4日,「銀河號」貨輪上第628個,也是最後一個貨箱檢查完畢,沒有發現任何化學武器,三方簽訂檢查報告。「銀河號」被迫中止正常航運長達33天。 1996年3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華民國第一次總統直選前夕舉行軍事演習,被解讀為試圖干預該場總統選舉。選舉期間美國出動了兩組航空母艦艦群到臺灣海峽美軍航空母艦訪港時機引揣測 ,〈TVBS〉臺海軍事衝突時美國幹預之可能性分析 ,《國家政策論壇》。臺海危機解除後,兩國關係也逐漸好轉,高層交流增加,雙邊會談取得進展,雙方在人權、核不擴散以及貿易領域舉行雙邊談判。1997年江澤民訪問美國,該次訪問中,雙方簽署了關於貫徹1985年和平利用核能源合作有關協議等多份協議。1998年6月克林頓總統回訪中國。 1999年美軍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使館事件,引發1999年中國反美示威,中美關係一度受挫。2001年4月中國軍機在海南島對開監視美國偵察機引致中美撞機事件。經過磋商後美國總統小布什寫信慰問江澤民,即「兩封表示遺憾的信件」。美方人員在被拘留11天后返國;兩國關係也隨著此次事件的降溫以及此後一系列事件而重新恢復。 9·11恐怖襲擊後中美關係的本質有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開強烈支援打擊恐怖主義的戰爭。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支援安理會第1373號決議,支援美國等聯軍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並在塔利班政權垮臺後向阿富汗提供了1.5億美元的人道救助。9·11之後中美開展了反恐方面的雙邊對話。之後美國不再將中國看作是最大的潛在威脅,轉而注重中東局勢以及恐怖主義威脅,美國認識到東亞局勢必須保持穩定。 ==== 中俄及周邊國家關係 ==== 1991年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分別與蘇聯共產黨中央總書記兼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中蘇國界東段的協定》及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中俄兩國政府間在彼此削減邊界地區武裝力量和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問題上的相互諒解備忘錄》。1999年12月葉利欽訪中時與江澤民簽署《關於中俄國界線東西兩段的敘述議定書》。2001年7月江澤民再訪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簽定《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條約形式肯定兩國國界線。中國和俄羅斯之間98%的有爭議邊界,均是在江澤民在任時簽訂。2004年中俄兩國重新勘定國界,將黑瞎子島一分為二,其中西部迴歸中國。 與此同時,1990年後,中越關係回復正常,長達十一年的邊境衝突得以結束,兩國陸地邊界最終劃定,雙方在北部灣劃定中間線。2000年12月25日,江澤民代表中國與越方簽署《北部灣劃界協定》,將浮水洲島(即越方稱的白龍尾島)正式劃給越南,同時還簽訂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的《漁業協議》。北部灣劃界後,僅廣東省就減少傳統作業漁場3.2萬平方公里,佔傳統作業漁場的50%,近海資源狀況堪憂。環球時報稱「中方一貫重視和珍惜兩國友好,中越在北部灣海上劃界時,中國將歷史上本來屬於中方的白龍尾島讓給越方」。 2004年9月30日,程翔在明報以「江澤民要向中國人交待的一件事」為題發文稱1999年12月9日江澤民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訂「關於中俄國界線東西兩段的敘述議定書」,單方面放棄對被蘇聯侵佔領土提出要求,以新的『平等條約』來合法化舊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喪失約344萬平方公里土地(不算外蒙古)』。對於這些土地,蘇聯領導人列寧曾三次(1919年至1923年)發表政府宣告要歸還中國。程翔故認為江澤民在此問題上不如共產黨其他領導人,而且江澤民放棄那麼多領土從談判到最後簽署條約的過程從未公開。程翔認為江澤民欠中國人民一個交代,有義務和責任向人民詳細交代出賣中國領土的理由。2005年8月,北京國家安全域性以間諜罪抓捕了程翔,稱其是臺灣國家安全域性發展的情報人員。 2017年5月19日,莫斯科「歐亞每日新聞」網報道,俄文媒體紛紛轉載題為「中方向塔吉克提出領土要求」的文章。2016年底,多位中國學者向政府要求重新勘探塔吉克部份領土,研究其是否自古以來屬於中國。俄羅斯漢學家、歷史學博士、阿列克謝·馬斯洛夫教授日評論:「現在中國的官方及媒體上沒有任何對俄羅斯歸還被強佔領土的正式要求,但是整個社會都沒有忘了那些被佔領土,整個民族對歷史的記憶非常強烈。」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提及一些中文媒體公佈江澤民時期「賣國」的歷史資料,顯示江在沒有任何外界壓力之下,籤協議向鄰國「出賣」了大量領土,江同塔吉克在2002年簽訂協議,割讓鄰近帕米爾地區約2萬7000平方公里,使塔方獲96.5%的有爭議領土,不過在簽訂條約前,所有爭議領土均為塔方宣稱主權並實際控制,簽訂條約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增加至少1,000平方公里的實際控制土地。 === 海峽兩岸關係 === 1990年6月11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開幕式上就中國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的演說發表了看法,重申:只要雙方坐下來,真正本著「一箇中國」的原則,而不是搞「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一國兩府」,一切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討論、商量。此時,兩岸關係趨於緩和,也對後來達成的九二共識和汪辜會談的舉行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1990年11月21日,臺灣方面成立了得到臺灣官方授權的與大陸聯絡與協商的民間中介機構——海峽交流基金會,出面處理官方不便與不能出面的兩岸事務。隨後大陸方面的對等機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也於1991年12月16日成立,並授權以堅持一中原則作為兩會交往和事務商談的基礎。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兩會在香港初步商談,最終在11月16日達成「九二共識」。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了「辜汪會談」。這對推動兩岸事務商談、加速兩岸經貿合作和各項交流,產生了深遠影響。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提出「和平統一程序的八點主張」(簡稱「江八點」)。 然而江澤民執政時期的臺灣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美關係、臺美關係所影響。1995年李登輝康乃爾大學之行中,李在康乃爾大學歐林講座發表題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公開演說,被中國大陸方面認為鼓吹兩國論,而使此前友善的海峽兩岸關係急轉直下、漸行漸遠,並直接導致第三次臺灣海峽危機。之後於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李登輝再次當選。 2002年11月,即將卸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為統一中國的「三個可以談」主張。 === 軍事及國防建設 === 江澤民在接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後,面臨了數次危機,軍方高層楊尚昆、楊白冰兄弟曾一度架空江澤民,後透過爭取鄧小平支援後,逐漸獲得軍權(即楊家將事件)。在1995年—1996年臺灣海峽導彈危機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遭遇了巨大的威脅,兩艘美國航空母艦開進海峽附近巡航。這件事令江澤民痛定思痛,開始大規模建設國防、購買俄羅斯海軍及空軍武器,扭轉了鄧小平時代的軍隊經商、士氣低落、軍工接近崩潰的局面。1997年,江澤民在《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發展的戰略目標》中提出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與國家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相一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也可以分“三步走”,人民網,2012-10-26,中國的軍費也從1999年起開始快速增加。 江在任內曾下令嚴厲查處中國人民解放軍遭到間諜洩密的問題,先後查處了數起重大間諜洩密案,其中以劉廣智和劉連昆案最著名,其中劉廣智案稱為「建國以來最大的間諜案」,洩露的解放軍機密在會影響到兩岸在臺海上空的制空爭奪,會對解放軍戰力造成不良後果,而劉連昆案則直接牽涉到洩露了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臺灣海峽導彈危機中解放軍軍事演習的情況。2004年5月,江澤民在會見空軍第十次黨代表大會代表時強調:「要團結廣大官兵積極投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偉大實踐,為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人民空軍,為維護國家空防安全和祖國統一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科技教育 === 江澤民的理工技術出身,促使他在執政時期注重科教發展。1989年12月,江澤民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指出科技進步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影響,並堅持將科學技術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1992年10月,他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確立科學和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並在1996年形成科教興國戰略。之後數年,國務院分別啟動知識創新工程、技術創新工程、211工程、985工程等。 1992年9月21日,江澤民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正式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天工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工程的實施過程中,他曾多次前往北京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地視察並接見鼓勵參與研製的科技人員,還曾現場觀看神舟三號載人試驗飛船的發射。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在2003年成為繼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獨立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 === 三個代表 === 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之前僅有毛澤東與鄧小平享有此殊榮。有人認為三個代表是推動中國共產黨轉型的主要理論基礎。2000年,江澤民首次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可以看作是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黨員的要求,並在2002年與2004年相繼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著作 == ===代表作===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1992年10月12日在中共十四大上的報告 *《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係》1995年9月28日在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上講話,論十二大關係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1999年9月12日在中共十五大上的報告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好地做到“三個代表”》2000年2月25日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講話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在中共十六大上的報告 ===選編=== *《論三個代表》,2001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共收入文稿12篇 *《論黨的建設》,2001年中央文獻出版社,收入黨的建設的文稿54篇 *《論科學技術》,2001年2月中央文獻出版社,收錄自1989年12月至2000年10月間科學技術方面的講話、文章、書信、批示等共49篇 *《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006年4月中央文獻出版社,收入1992年6月至2002年11月論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文稿79篇 ===文集=== *《江澤民文選》全三卷,2006年人民出版社。收入1980年8月至2004年9月的著作,共有報告、講話、談話、文章、信件、批示、命令、題詞等203篇 **第一卷,從1980年8月21日到1997年8月5日,共81篇。(中共十五大以前) **第二卷,從1997年9月12日到2000年2月1日,共59篇。(中共十五大到“三個代表”提出前) **第三卷,從2000年2月25日到2004年9月20日,共63篇。(提出“三個代表”以後) ===專著=== *《中國能源問題研究》,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包括《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等論文。 *《論中國資訊科技產業發展》,2009年中央文獻出版社 ===譯著=== *《機械製造廠電能的合理使用》(蘇聯 特萊霍夫著),1990年上海翻譯出版公司 ===其他=== *《江主席語錄》,2017年由與膜蛤文化有密切聯絡的中國江學會出版。本書分為《江學三篇》及《江主席發言選》兩部分,共收錄江澤民在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三日至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的重要著作,共有講話、談話、文章、信件、題詞等十五篇。2022年第二版增補了一篇《在交通大學一百週年校慶大會上的錄音講話》。 *《江主席詩詞》,2019年深圳江學會出版。收江澤民在一九八六年夏至二〇一一年四月五日作的詩詞共十五篇。 == 家庭 == 江澤民的生父江世俊把自己的兒子江澤民過繼與六弟江上青為嗣子,承嗣香火。江澤民有一妹江澤慧,曾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2007年1月退休。 江澤民1951年1月6日與王冶坪結婚。王冶坪作風低調,文靜和善、含蓄謙遜,不幹政。據傳,王冶坪當年獲悉丈夫進京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曾經非常擔心。王冶坪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其祖父在上海是成功商人。二人繾綣情深,育有二子: * 長子江綿恆(1951年4月8日—),畢業於美國費城的德雷克塞爾大學研究生院,獲電機工程學博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任上海分院院長,也曾擔任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中國網路通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等多項職務。曾任神舟五號副總指揮、嫦娥工程副總指揮及神舟七號副總指揮。後擔任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長孫江志成(1986年1月22日—),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曾供職於美國高盛的直接投資部門,後加入了私募股權基金博裕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 次子江綿康(1954年9月3日—),畢業於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後去德國進修。曾任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巡視員。後任上海城市地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軼事 == === 才藝 === 2002年,俄羅斯總統普京曾指江多才多藝,在各國元首中傳為佳話,又指江澤民俄語嫻熟,能用英語和義大利語唱歌,自己「遠遠不如」。 江澤民以掌握多種語言著稱,以俄語、英語、吳語上海話、江淮官話揚州話為最佳。江澤民懂得英文、普通話、俄文、羅馬尼亞文,還粗略會德語和日語。還會模仿西南官話、粵語。江澤民曾向美國聽眾背誦林肯的演講,也曾公開背誦《哈姆雷特》片段和《西風頌》詩句。 2011年,《領導幹部外事用語叢書》首發,江澤民還為該書作序——《領導幹部一定要努力學習外語》。 此外,江澤民在笛子、書法等領域也頗具才藝。據新華社報道,江一生鍾愛西方古典音樂。每年參加節慶聯歡活動或友好聚會,常登臺「露一手」,或引吭高歌,用義大利語唱我的太陽或拉二胡,唱京劇。 === 流行文化 === 自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推選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膜蛤文化」開始在中國網際網路上流行起來,部分網民趨向於懷唸對言論管制相對寬鬆的江澤民,模仿江澤民的言行方式,並衍生出了各種流行文化。 == 評價 == 中共第二代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1989年11月對訪華的時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日成介紹江澤民情況時說:「江澤民同志這四個多月的中央工作很紮實,而且這個人比較民主。」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其所撰寫的書籍:《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中記述其自認為江澤民在基層工作經驗、地方工作經驗和性情涵養這三方面優於自己。然而,前中共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卻認為他是政治騙子、投機分子。 有評論認為江澤民的「三個代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幾代領導人中的思想是最開放的。比起毛澤東和鄧小平的政治思想在國家發展的「路徑」的探索上,確有許多先進性可言;但也有部分作者認為,江澤民的「三個代表」在理論上是「空的」、「吹大的」、「假的」,他本人被批為「假、大、空」。 另一方面,相對於江澤民退休後中國經濟和社會所出現的各種混亂局面,江澤民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迅速而有序,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江澤民提拔了許多官員,外界將這部分官員稱為「江澤民派系」。其中部分人(如黃菊、陳良宇、韓正、孟建柱等)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正面社會認可,而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等因貪腐問題落馬,則屬於批評居多。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為對外宣傳需要,與曾在中國經商的美國銀行家庫恩謀劃以非官方名義寫作並推出《江澤民傳》。庫恩並非文史類作家,他也不懂漢語,不識中文;中共專門找到資深的中國作家配合此任務,秘密從事「零零一號工程」(即《江澤民傳》)的寫作。庫恩在其撰寫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稱江澤民主政中國期間,中國經濟得到頗大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較大的提高,貧困和文盲的比例在其任內也大幅降低,且在國際事務中,中國也受到尊重,中國人在國際上的自信心也得到提高。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程序取得很大突破,與美國達成中國入世的雙邊貿易協定,該項協定可認為是江澤民「大國戰略」的成功。 2011年出版的書籍《江澤民在上海1985—1989》中概括:「江澤民任上海主要領導的四年在上海改革開放歷史程序中具有轉折意義。在此期間,上海的困境得到一定突破,上海的建設取得實質發展,浦東開發開放處於籌備階段,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建設等也取得了進步。」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曾在其回憶錄裡感慨江澤民很有趣:「與他相處越久就越喜歡他」。 部分中國學者和知識分子認為:相比胡錦濤和習近平,江澤民更放寬媒體和言論自由。旅美學者何清漣認為,在意識形態及公共領域控制方面,江澤民執政時期比鄧小平時代更為嚴厲。與此同時,江澤民當局不斷加強對網際網路的監控管理,投入鉅額資金建立「世界上最巨大的防火牆」——防火長城,遮蔽掉國際上大批「不宜」網站。 1999年江澤民下令取締法輪功,使其得罪法輪功組織及其成員,成為他們的宿敵。海外的法輪功成員在多次遊行中呼籲法辦江澤民,並在美國多座城市以及其他國家遞交訴狀,起訴江澤民。然而其行動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學者傅泰林在其專著中宣稱,蘇聯解體後中國軍事和外交資源佔優,存在理想的機會要回領土,但九十年代所訂立的六項條約及2002年補訂的一項條約,均是在爭議領土上尋求與中亞國家妥協。明鏡新聞網認為江澤民此舉違反憲法,涉嫌危害國家安全。 2021年11月11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在透過的《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評價道:「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國內外形勢十分複雜(指六四事件、南方談話、銀河號事件、1996年臺海危機、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等事件)、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指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 2022年11月3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發表的文章《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中評價道:「江澤民同志是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傑出領導者,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創立者。」 == 榮譽 == === 國外勳章 === 授予國家 勳章 授勳日期 地點 授予者 參考資料 大項鍊級 2001年4月17日 -{zh-hans:加拉加斯; zh-hant:卡拉卡斯;}-特雷薩劇院 -{zh-hans:查韋斯; zh-hk:查韋斯; zh-tw:查維茲;}-總統 2000年11月17日 汶萊王宮 蘇丹博爾基亞 雅典金質榮譽勳章 2000年4月22日 雅典市政廳 阿夫拉莫普洛斯市長 大十字級救世主勳章 2000年4月21日 希臘總統府 斯特凡諾普洛斯總統 土耳其共和國國家勳章 2000年4月19日 土耳其總統府 德米雷爾總統 伯利恆2000年勳章 2000年4月15日 巴勒斯坦總統府 阿拉法特總統 大十字級剛果功勳勳章 2000年3月20日 北京人民大會堂 薩蘇總統 大十字級好望角勳章 1999年5月5日 北京人民大會堂 曼德拉總統 金鷹勳章 1999年11月23日 北京人民大會堂 納扎爾巴耶夫總統 一級 1998年8月18日 北京人民大會堂 古萊德總統 大十字級 1996年5月17日 馬裡友誼飯店 科納雷總統 大項鍊級 1993年11月23日 巴西總統府二層東方廳 佛朗哥總統 何塞·馬蒂勳章 1993年11月21日 哈瓦那革命宮 卡斯特羅主席 === 獎章與紀念章 === 授予方 勳獎名稱 日期 地點 授予者 參考資料 普希金獎章 2007年10月31日 克里姆林宮 普京總統 == 相關書籍 == *《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庫恩著,於海江、談崢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ISBN 7-5327-3655-5 *《江澤民傳》,杜林著,楊鳴鏑譯。明鏡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ISBN 1-896745-97-0 *《與江澤民一席談:一個老共產黨人的世紀思索》,鍾沛璋著。香港高文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ISBN 962-86699-1-5 *《告別江澤民》,凌鋒著。聯經出版,2003年出版。ISBN 1-891208-07-1 *《名人的汙點》,子平主編。環球實業(香港)公司2004年3月出版。ISBN 988-97634-1-9 *《百年禍國——從毛澤東到江澤民》,孫文廣著。夏菲爾國際出版公司2004年7月出版。ISBN 988-97377-7-9 *《江澤民和他的15年》,任不寐著。博大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ISBN 1-932674-18-7 *《為了世界更美好:江澤民出訪紀實》,鍾之成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7月1日出版。ISBN 978-7-5012-2889-8 *《日出江花——青年江澤民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ISBN 7-2080-8166-2 *《江澤民在上海(1985-1989)》,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28日出版。ISBN 7-2081-0003-9 == 相關條目 == * 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 *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 江澤民文選 * 江澤民派系 * 江澤民之死 * 膜蛤文化 * 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領導核心 * 江八點、三個可以談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央視網: * CCTV-新聞頻道-領導人活動集 人民網: * 沉痛悼念江澤民同志--專題報道 中國政府網: * 江澤民簡歷 * 江澤民偉大光輝的一生 * 江澤民同志生平照片(一) * 江澤民同志生平照片(二) |- |- |- |- |- |- |- Category:江石溪家族 Zemin Category:揚州人 Category:江蘇省揚州中學校友 Category:國立中央大學校友 (汪精衛政權) Category:國立交通大學校友 (上海) Category:中國共產黨黨員 (1946年入黨) Category: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Category: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Category:六四人物 膜蛤文化 Category: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Category: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Category: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Category: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Category: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工業部部長 Category: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 Category: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 Category:中共上海市委書記 Category:中國第一汽車集團人物 Category:救世主勳章獲得者 Category:解放者勳章獲得者 Category:南十字勳章獲得者 Category:何塞·馬蒂勳章獲得者 Category:剛果功勳勳章獲得者 Category:土耳其共和國國家勳章獲得者 Category:中國罹患白血病逝世者 Category:死於多重器官衰竭的人 Category:上海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Category:20世紀男性政治人物 Category:21世紀男性政治人物 Category:男性全國人大代表 Category:漢族全國人大代表 Category:智者雅羅斯拉夫王公勳章獲得者 Category:馬裡國家大十字勛章獲得者 Category:普希金獎章獲得者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Category:中國電機工程師 Category:海葬者 Category:在上海身亡者
左傳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左氏》等,是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古中國春秋時期中原各國的歷史,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68年,共255年的春秋時代歷史,分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 傳統認為其作者為春秋時期魯國左丘明,年代與孔子相當,寫作目的是為《春秋》做註解,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 寫作年代 ==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馬遷首先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曰:“自孔子論史記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傳,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自劉向、裴駰《史記·裴駰集解序》司馬貞《索隱》說:“仲尼作《春秋經》,魯史左丘明作傳,合三十篇,故曰《左氏傳》。”、劉歆劉歆《移太常博士書》:「……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桓譚、班固《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左氏傳》三十卷”。班固自注-{雲}-:“左丘明,魯太史”。劉歆亦謂:“《春秋左氏》,邱明所修”。皆以《左傳》出於左丘明錢穆《諸子繫年吳起傳左氏春秋考》。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亦稱:“左傳家者,其先出於左丘明。”清朝的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仍然認為是左丘明所著。 唐朝的趙匡首先懷疑《左傳》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後,有許多學者也持懷疑態度。很多人都認為寫《左傳》的左氏並非左丘明。葉夢得認為作者為戰國時人《春秋考》卷三:“殆戰國周秦之之間人無疑也。”;鄭樵《六經奧論》認為是戰國時的楚國人鄭樵《六經奧論》卷四;朱熹認為是楚左史倚相之後朱熹《朱子語錄卷八十三》;項安世認為是魏國人所作;程端學認為是偽書。明朝的郝敬認為是晉國人。劉逢祿《左氏春秋考證》認為是西漢末劉歆所作,並說《左氏春秋》是與《晏子春秋》等類似的史書。康有為亦認為是劉歆所作《新學偽經考·漢書藝文志辨偽》。錢穆在《劉向歆父子年表》中指出不可能是劉歆的作品錢穆《劉向歆父子年表》:“劉向卒在成帝綏和元年,劉歆復領五經在二年,爭立古文經博士在哀帝建平元年,去向卒不逾二年,去歆領校五經才數月。謂歆遍偽群經,在向未死之前乎?將向既卒之後乎?向未死之前,歆已遍偽諸經,向何弗知?不可通一也。”。錢穆與章太炎認為《左傳》的成書與衛國左氏人吳起有關,甚至就是吳起所著,今人童書業亦認為是吳起所作,郭沫若也主張《左傳》成書於吳起《青銅時代·述吳起》中認為:“吳起去魏奔楚而任要職,必已早通其國史;既為儒者而曾仕於魯,當亦讀魯之《春秋》;為衛人而久仕於魏,則晉之《乘》亦當為所嫻習;然則所謂《左氏春秋》或《左氏國語》者,可能是吳起就各國史乘加以纂集而成。”。趙光賢認為是戰國時魯國人左氏所作。衛聚賢認為《左傳》作者是子夏衛聚賢在《<左傳>的研究》:“子夏居西河,為魏文侯師。時晉都在魏所轄,子夏得晉國史稿而著《左傳》,故《左傳》記晉事特多。”。現在一般認為《左傳》非一時一人所作顧炎武在《日知錄﹣卷四》中說:“《左氏》之書,成之者非一人,錄之者非一世,可謂富矣。而夫子當時未必見也,史之所不書,則雖聖人所不知焉者。……《左氏傳》採列國之史而作者也。故所書晉事,自文公主夏盟,政交於中國,則以列國之史參之,而一從周正;自惠公以前,則間用夏正。其不出於一人,是矣。”姚鼐《左傳補註序》又說:“左氏之書非出一人所成。自左丘明作傳以授曾申,申傳吳起,起傳其子期,期傳楚人鐸椒,椒傳趙人虞卿,虞卿傳荀卿。蓋後人屢有附益。其為丘明說經之舊及為後人所益者,今不知孰為多寡矣。”錢穆《諸子繫年吳起傳左氏春秋考》:“姚鼐則以為左氏書非出一人,累有附益,而由吳起之徒為之者蓋多。……韓非書中‘吳起,衛左氏中人也’。”,成書時間大約在前375年至前351年(戰國中期),是由戰國時的一些學者編撰而成王應麟《困學記聞·六》曰:“王介甫疑左氏春秋為六國十人者十一事。”,崔述主張“上距定、哀未遠,亦不得以為戰國後人也”《洙泗考信錄·餘錄》。浙江大學收藏的《左傳》公佈後,並沒有解決《左傳》的成書年代,反而在浙江大學收藏的竹簡真偽問題上引發了多方筆戰。再論浙大簡的真偽——答邢文先生 宋人林慄說:“《左傳》凡言君子曰是劉歆之辭。”《朱子語類》:“林黃中謂《左傳》‘君子曰’是劉歆之辭。”劉師培則論證「君子曰」以下之文,並非劉歆增益,並指戰國諸子、史記作者皆讀過左傳。 日本學者平勢隆郎根據《左傳》中提及的木星記錄,對應到公元前353年至前271年的星象,認為左傳寫作日期應在這個期間,偽託為左丘明所作,其立場反對齊國,對《公羊傳》多所批評,作者可能來自鄭國,寫作年代應晚於《公羊傳》,早於《穀梁傳》平勢隆郎著,李彥樺譯,《從城市國家到中華》,臺灣商務印書館,2018年。 ==春秋與左傳的關係== 《左傳》以《春秋》為本,並採用《周志》、《晉乘》、《鄭書》、《楚檮杌》等列國資料,透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桓譚《新論》進一步認為:“《左氏》經之與傳,猶衣之表裡,相持而成,經而無傳,使聖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楊伯峻在《左傳》一文中歸結《左傳》傳《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種:即“說明《春秋》書法、用事實補充《春秋》、訂正《春秋》的錯誤和增加無經的傳文。”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史書,和《春秋》沒有直接的聯絡,西漢的今文經博士即“謂《左氏》為不傳《春秋》”《漢書·楚元王傳》。西晉人王接說:“接常謂《左氏》辭義贍富,自是一家書,不主為經發;《公羊》附經立傳,經所不書,傳不妄發,於文為儉,通經為長。”《晉書·王接傳》陳商說:“孔聖修經,褒貶善惡,類例分明,法家流也;左丘明為魯史,載述時政,惜忠賢之泯滅,恐善惡之失墜,以日繫月,修其職官,本非扶助聖言,緣飾經旨,蓋太史氏之流也。舉其《春秋》,則明白而有實;合之《左氏》,則叢雜而無徵。杜元凱曾不思夫子所以為經,當與《詩》、《書》、《周易》等列;丘明所以為史,當與司馬遷、班固等列,取二義乖剌不侔之語,參而貫之,故微旨有所未周,琬章有所未一。”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 清人劉逢祿、皮錫瑞均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史書,皮錫瑞在《經學通論·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說,並且引用莊公二十六年《傳》:“秋,虢人侵晉。冬,虢人又侵晉。”杜預《集解》雲:“此年《經》、《傳》各自言其事者,或《經》是直文,或策書雖存而簡牘散落,不究其本末,故《傳》不復申解,但言傳事而已。”。《左傳》有不少解經的內容,例如“君子曰”、“五十凡”杜預《春秋釋例》統計《左傳》對《春秋》凡例的說明共有50條,即所謂“五十凡”。等,但很明顯是加工的痕跡,多數都沒有與傳文融為一體。《春秋》的一些經文沒有相應的《左傳》傳文,例如《春秋·隱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杜預注:“無傳。”《左傳》的傳文沒有相應的《春秋》經文,例如《左傳·襄公十五年》:“(冬)鄭公孫夏如晉奔喪,子蟜送葬。”此條無相應的《春秋》經文。亦有“《經》、《傳》不盡同”“《經》後之《傳》”者。 == 史學地位 == 晉人王接說:“《左氏》辭義贍富,自是一家書,不主為經發。”《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賀循將其評價為“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雲月,高深若山海”《北堂書鈔·卷第九十五·藝文部一·春秋五》:賀子云,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雲月,高深若山海。,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於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 《左傳》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係、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曆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左傳》好講預測,一些預測的事情都很靈驗,例如莊公二十二年記載,陳國大夫懿氏占卜嫁女給陳國公子陳完很吉利,“八世之後,莫之與京”,陳完的子孫在齊國果然日益強大,直至田氏代齊。《左傳》又能斷言鄭國先亡《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範甯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韓愈說:“《春秋》謹嚴,《左氏》浮誇”。 《左傳》在西漢時期已有流傳,王莽本人即好《左傳》,並立於學官《漢書・儒林傳》:“漢興,北平侯張蒼及梁太傅賈誼、京兆尹張敞、太中大夫劉公子皆修《春秋左氏傳》。誼為《左氏傳》訓故,授趙人貫公,為河間獻王博士,子長卿為蕩陰令,授清河張禹長子。禹與蕭望之同時為御史,數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書數以稱說。後望之為太子太傅,薦禹於宣帝,徵禹待詔,未及問,會疾死。授尹更始,更始傳子鹹及翟方進、胡常。常授黎陽賈護季君,哀帝時待詔為郎,授蒼梧陳欽子佚,以《左傳》授王莽,至將軍。”,著名的學者有陳元、鄭眾、賈逵、馬融、延篤、彭仲博等人杜預《春秋左氏傳﹣序》孔穎達疏。晉朝杜預自稱有“左傳癖”。《晉書·杜預傳》所言:“(杜)預嘗稱(王)濟有馬癖,(和)嶠有錢癖。武帝聞之,謂預曰:‘卿有何癖?’對曰:‘臣有《左傳》癖。’”司馬光自幼愛《左傳》,“自幼至老,嗜之不厭”,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鑑》,亦是承接《左傳》“因丘明編年之體,仿荀悅簡要之文”。《通鑑外記》卷十章炳麟說:“《通鑑》於可以發議論者,著以臣光之論斷,此蓋仿《左傳》君子曰之例”。 ==文學風格== 《左傳》長於敘事,富於情節和故事性和戲劇性,善於描寫細節,如寫晉公子重耳出亡及返國經過,選材佈局均屬恰當。《左傳》亦善於刻劃人物性格,如子產的善於辭令,敢作敢為;華元的庸懦無能,待人寬厚;子玉的驕橫;鄭莊公的兇殘偽善等,描敘生動逼真。 《左傳》特別善於描寫戰爭,如秦晉的韓原之戰、晉楚城濮之戰、秦晉殽之戰、晉楚邲之戰、齊晉鞍之戰、柏舉之戰等。梁啟超說:「其記事文對於極複雜之事項,一如五大戰役等,綱領提絜得極嚴謹而分明,情節敘述得委曲而簡潔,可謂極技術之事。」梁啟超《要籍解讀及其讀法》。 《左傳》文辭精煉,能用委婉曲折的文筆,表達當日巧妙的詞令,如呂相絕秦,燭之武退秦師,臧孫諫君納鼎,臧僖伯諫君觀漁,季札觀樂、王孫滿論鼎。梁啟超說:「其記言文淵懿美茂生氣勃勃,後此亦殆未有其比。」梁啟超《要籍解讀及其讀法》 《左傳》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歷來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記》並稱,尊為歷史散文之祖,“文之有左、馬猶書之有羲、獻”劉熙載《藝概·文概》,《荀子》一書對《左傳》的引用頗多劉師培:《群經大義相通論》。《左傳》尤長於記述戰爭,故有人稱之為“相砍書”(相斫書)“《三國志·魏書》卷十三注引魚豢《魏略》:“豢又常從(隗禧)問《左氏傳》,禧答曰:‘……《左氏》直相斫書耳,不足精意也。’”,又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 == -{註疏}- == *《春秋左傳註疏》:西晉杜預註《春秋經傳集解》;唐孔穎達疏《春秋正義》六十卷。五經正義、十三經註疏之一。 == 評價 == * 東漢《公羊》學者李育以為《左氏》“雖有文采而不得聖人深意攻之,以為前世陳元、範升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圖讖,不據理體,於是作《難左氏義》四十一事”。《後漢書》卷六十九 *賀循:“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雲月,高深若山海。” *範甯:“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 *劉知幾:“尋左氏載諸大夫詞令,行人應答,其文典而美,其語博而奧;述遠古則委曲如存,徵近代則迴圈可覆。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淺。諒非經營草創,出自一時;琢磨潤色,獨成一手。斯蓋當時國史,已有成文,丘明但編而次之,配經稱傳而行也。”《史通·申左篇》 *劉知幾:“左氏之敘事也,述行師則簿領盈視,聒沸騰;論備火則區分在目,修飾峻整;言勝捷則收穫都盡,記奔敗則披靡橫前,申盟誓則慷慨有餘,稱譎詐則欺誣可見,談恩惠則煦如春日,紀嚴切則凜若秋霜,敘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淒涼可憫。或腴辭潤簡牘,或美句入詠歌。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將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聞,古今卓絕。劉知幾《史通·雜說上》 *《太平御覽》六百十引桓譚《新論》曰:“左氏經之與傳,猶衣之表裡,相待而成,有經而無傳,使聖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之也。” *朱熹認為《左傳》、《史記》只是二、三等著作。又說“左氏之病是以成敗論是非而不本於義理之正”《朱子語類》卷八十三。 *《左繡》:“左氏敘事、述言、論斷,色色精絕,固不待言,乃其妙尤在無字句處。凡聲情意態,緩者緩之,急者急之,喜怒曲直莫不逼肖,筆有化工。若只向字句臨摹,便都不見得。”《讀〈左〉卮言》 *劉熙載:“左氏敘事,紛者整之,孤者輔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運化之方,斯為大備。”《藝概·文概》 *梁啟超:“《左傳》文章優美,其記事文對於極複雜之事項──如五大戰役等,綱領提挈得極嚴謹而分明,情節敘述得極委曲而簡潔,可謂極技術之能事。其記言文淵懿美茂,而生氣勃勃,後此亦殆未有其比。又其文雖時代甚古,然無佶屈聱牙之病,頗易誦習。故專以學文為目的,《左傳》亦應在精讀之列也。”《中國歷史要籍解題及其讀法·讀左傳法之二》 == 體例 == 按照魯國十二公的順序,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總計255年,記錄了當時各諸侯國的歷史。全書約18萬字。 # 魯隱公:11年(前722年-前712年) # 魯桓公:18年(前711年-前694年) # 魯莊公:32年(前693年-前662年) # 魯閔公:2年(前661年-前660年) # 魯僖公:33年(前659年-前627年) # 魯文公:18年(前626年-前609年) # 魯宣公:18年(前608年-前591年) # 魯成公:18年(前590年-前573年) # 魯襄公:31年(前572年-前542年) # 魯昭公:32年(前541年-前510年) # 魯定公:15年(前509年-前495年) # 魯哀公:27年(前494年-前468年) #書末附魯悼公年間智伯滅亡一事 ==參看== *左丘明 *四庫全書 *國語 *《春秋三傳》:《左傳》、《穀梁傳》、《公羊傳》 == 注釋 == 第14條引文 ^ 王應麟《困學記聞·六》曰:“王介甫疑左氏春秋為六國(十)【時】人者十一事。” 四部叢刊景元本以及明萬曆刻本中俱為“六國時人”,而非“十人”此處有誤。 == 研究參考書目 == 下列為歷代研究《左傳》的書目: * 晉朝杜預《春秋經傳集解》,現存最早的《左傳》註解。 ** 《四部叢刊》30卷本(附《年表》1卷) ** 《四部備要》稱《春秋左氏傳杜氏集解》30卷(附《年號歸一圖》和《年表》) ** 上海人民出版社《四部叢刊》宋刻本影印本,名《春秋左傳集解》1977年 ** 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訂再版上海人民出版社《春秋左傳集解》,名《春秋經傳集解》,1989年ISBN 7-80569-058-8 * 唐朝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註疏本,60卷。ISBN 7-301-04724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 唐朝陸德明《經典釋文》左傳卷 * 宋朝王安石《春秋解》1卷,已佚。 * 清朝洪亮吉《春秋左傳詁》ISBN 7-5325-1733-0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 清朝王引之著《經義述聞》左傳卷,ISBN:780643173X,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 清朝劉文淇等《春秋左氏傳舊註疏證》 * 清朝劉文淇《左傳舊疏考證》8卷 * 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 趙光賢《春秋與左傳》 * 徐仁甫《左傳疏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 何樂士《左傳虛詞研究》,商務印書館,1989年 ISBN 7-100-00057-2 * 沈玉成、劉寧《春秋左傳學史稿》,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ISBN 7-80519-380-0 * 孫綠怡《左傳與中國古典小說》,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ISBN 7-301-01739-1 * 伍媽喜《春秋左氏傳古注輯考》,學海出版社,1982年 * 程南洲《春秋左傳賈奎注與杜預注之比較研究》,臺灣文津出版社,1982年 * 張端穗《左傳思想探微》,學海出版社,1987年 * 曾勤良《左傳引詩賦詩之詩教研究》,文津出版社,1993年 ISBN 957-668-079-4 * 傅隸樸《春秋三傳比義》,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4年 * 顧頡剛《春秋三傳及國語之綜合研究》,巴蜀書社,1988年 ISBN 7-80523-146-X * 謝秀文《春秋三傳考異》,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 浦衛忠《春秋三傳綜合研究》,文津出版社,1995年 ISBN 957-668-283-5 *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81年,ISBN 7101002625(2000) *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90年,ISBN:9787101002621(1990)(該版對80年代版有重大修正,堪稱左傳註疏的第二次里程碑式的著作——第一次是晉杜預的《春秋經傳集解》) * 王伯祥《左傳讀本》,開明書店,1940年 * 朱東潤《左傳選》,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年 * 徐中舒《左傳選》 * 沈玉成《左傳譯文》,中華書局,1981年 * 瞿蛻園《左傳選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 林新樵《左傳選》,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 * 李宗侗《春秋左傳今注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 王守謙《左傳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 ISBN 7-221-01571-6 * 王靖宇:《左傳與傳統小說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 瑞典高本漢《左傳真偽考》、《左傳註釋》 * 日本安井衡《左傳輯釋》 * 日本竹添光鴻《左傳會箋》 == 延伸閱讀 == == 外部連結 ==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30 / 杜預 集解 ; 陸徳明 音義 ; 秦鼎 校本 ; 近藤元粋 増註 分類:春秋戰國 Category:中國古典典籍 Category:經部春秋類 Category:十三經 Category:編年體 Category:史部編年類 Category:先秦典籍 Category:前4世紀書籍
Forth
Forth是1960年代末期,由查理斯·摩爾發展出來在天文臺使用的電腦自動控制系統及程式設計語言,允許使用者很容易組合系統已有的簡單指令,定義成為功能較複雜的高階指令。由於其結構精簡、執行快速、操作方便,廣為當代天文學界使用NASA applications of Forth (original NASA server no longer running, copy from archive.org)。八十年代以後,有愛用者成立Forth Interest Group在世界各地推廣,並陸續在各類計算機上建立Forth系統及標準的語言。 ==簡介== Forth以可延伸的詞典為核心,採用以堆疊為基礎的高度模組化結構,是一種將解譯器和編譯器合併運用的雙態系統。使用FORTH,可在編譯過程中檢測差錯,並且逐步擴充編譯程式程式碼。利用標準Forth所寫的程式幾乎不必大修改,就能在各類計算機運作;甚至在特別設計的電腦上可以完全放棄組合語言,直接由Forth轉化成機器語言,就好像現代的Java虛擬機器。同時,使用者也可以把自己定義的運算功能加入編譯器中,使Forth語言更有彈性。 Forth是一種可擴充套件的,互動式的語言。最初為小型的嵌入式電腦設計的,現在它幾乎可以在任何主流的晶片上解譯和編譯,甚至已有多種可直接執行Forth指令的晶片。在電子-{表格}-,專家系統,多使用者資料庫,和分散式實時控制系統中有廣泛的應用。表面來看,Forth是一種基於堆疊的概念機。例如要計算(3+4)*5,程式就是:3 4 + 5 *。首先把3和4入堆疊,然後呼叫+子程式,把堆疊的最頂上兩個元素取出(也就是3和4)進行加法運算,然後把結果入堆疊,然後把5入堆疊,然後呼叫*子程式,把最頂的2個元素,也就是7和5取出,並進行乘法運算,然後把結果入堆疊,最後的。把結果從堆疊中取出列印。事實上這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概念機。當然Forth遠遠不止這些。 最常用在內建程式,以及系統與過程控制,它也用在微電腦上。主要運用在資料蒐集與處理、圖形處理、專家系統,以及實時流程控制等。 == 樣例程式 == 下面是一個在標準輸出裝置上輸出Hello World的簡單程式,這種程式通常作為開始學習程式語言時的第一個程式: : run-hello \定義一個單詞,名字叫run-hello ." Hello, world!" CR ; run-hello 只有在編譯模式,也就是在定義一個單詞的中使用."指令,才能輸出字串。 == 從程式設計師的角度看Forth == 用Forth的“追隨者”的話來說,Forth是一種“人機一體”的語言。在程式設計師的意識中必須要有一臺邏輯上的機器(可能是實際的晶片,也可能是虛擬機器)。這臺機器擁有兩個堆疊(資料堆疊和返回堆疊),一個詞典(在Forth中的詞(word)對應於高階語言的函式或者子程式,若干的詞構成詞典。)一個內部直譯器和一個外部直譯器。 和Forth語言一樣,也是基於堆疊的程式設計語言還有PostScript。基於堆疊的工具還有linux下的計算器dc,在其內部是透過堆疊實現的。 使用Forth開發應用程式與使用其他語言開發應用程式的感受有很大的不同。Forth的一切都是透明的,使用者可以看到每一個功能的實現原理和過程,正是由於這一點,Forth可以作為學習作業系統及程式設計的非常好的工具。關於Forth程式設計的特點有一個較為貼切的描述:"如果C語言給你的感覺是:它是最好的程式設計語言,那麼使用Forth給你的感覺則是:自己是最好的程式設計師。” == 實現== 在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下,一個很好的Forth系統是Win32Forth。詳見win32forth 。 GNU/Linux系列作業系統下,GForth是GNU對ANS Forth的一個實現,可在gnu網站下載(另有HTTP連結HTTP連結,GNU軟體一般推薦透過映象站點映象站點下載)。下載後,使用通常的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指令即可編譯安裝。GForth還可以內建在著名的文字編輯器Emacs中使用。若出現問題,請閱讀BUILD-FROM-SCRATCH檔案。 GForth同時適用於其他系統,例如OS X等UNIX類系統。 ==引用== == 外部連結 == *FIG,Forth興趣小組,是致力於教育和推廣Forth程式語言的一個全球性的非盈利組織。 *Forth公司主頁,上面有很多經典的Forth學習資料,歷史和教程。 *中國Forth程式設計師,Forth程式設計師社群和資料站。 *Starting Forth,Leo Brodie寫的Forth語言的入門教材,該書的特色是使用大量生動的圖片來說明程式執行的流程。 Category:程式設計語言 Category:面向堆疊程式語言 Category:1970年建立的程式語言
聯合國會員國列表
聯合國會員國是聯合國大會的正式成員,在聯合國大會中擁有平等的代表權。截至2021年,聯合國一共有193個會員國。 原則上,只有主權國家可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今日聯合國的193個成員國皆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過,在聯合國初創時,菲律賓、印度這2個創始會員國尚未從他們的殖民母國獨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為蘇聯加盟共和國。而美國在聯合國成立之初也爭取到了與蘇聯對等的增加兩個席位的權利,卻因無法在當時的48個州中選出兩個州而擱置此事。如今,美國國務院網站在介紹聯合國的建立過程時,依然聲稱“美國至今仍保留在適當時候增加兩個聯合國代表席位的權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則當時仍被視為大英帝國的一部分,仍未完全從英國獨立。 由於所有欲申請成為會員的國家必需透過安全理事會和大會的批准,部份依照《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可視為主權國家的政治實體,因為聯合國不承認他們的主權、缺乏國際普遍承認、或是遭受特定成員國的反對,導致這些國家沒有辦法成為聯合國的會員。 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那些主權地位沒有明確定義的政治實體,只能成為聯合國大會觀察員。觀察員可以在大會上發言,但是不能參與投票。 == 現任會員國 == 聯合國共有51個創始會員國,在1945年加入成為會員,其中49個國家或其後繼者至今仍然是成員國,另外兩個國家是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這兩個國家皆已解體,並且沒有國家接替他們的席位。以下列出了直至最新一個成員國——南蘇丹共和國在2011年7月14日加入後,全部193個聯合國成員國。並以國名之英文字母首字為序排列,其中創始會員國以天藍背景色襯托、粗體標示。 成員國 席位名稱 加入日期 備註 阿富汗 現在在聯合國代表阿富汗的是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政權,而非塔利班領導的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儘管如此,聯合國卻也不把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的政府首腦收錄入其各國政府首腦名單。 1955年12月14日 1962年10月8日 1993年7月28日 1976年12月1日 1981年11月11日 1945年10月24日 1992年3月2日 前成員國:注1 1945年11月1日 1955年12月14日 1992年3月2日 前成員國:注1 1973年9月18日 1971年9月21日 1974年9月17日 1966年12月9日 1945年10月24日 前成員國:注1 1945年12月27日 1981年9月25日 貝南()最初使用「達荷美」()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1975年12月1日改用今名。 1960年9月20日 1971年9月21日 玻利維亞使用全名“多民族玻利維亞國”()作為席位名稱。最初使用通稱玻利維亞()作為席位名稱申請加入聯合國,2009年2月7日改用今名。 1945年11月14日 波黑使用全名“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作為席位名稱。 1992年5月22日 前成員國:注3 1966年10月17日 1945年10月24日 汶萊使用全名「汶萊達魯薩蘭國」()作為席位名稱。 1984年9月21日 1955年12月14日 布吉納法索()原初使用「」()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1984年8月6日改用今名。 1960年9月20日 1962年9月18日 維德角(“”),原初使用意譯國名維德角(“”)作為席位名稱申請加入聯合國,2013年10月24日申請改用葡萄牙文原名。 1975年9月16日 柬埔寨最初使用通稱柬埔寨()申請加入聯合國。1970年10月7日改為高棉共和國()。1975年4月30日恢復原名柬埔寨()。1976年4月6日更名民主柬埔寨()。1990年2月3日改用今名。 1955年12月14日 喀麥隆()1961年與英屬喀麥隆合併前使用法語國名「」申請加入聯合國。1974年1月4日改為喀麥隆聯合共和國()。1984年2月4日改用今名。 1960年9月20日 1945年11月9日 中非()在讓-貝德爾·博卡薩統治後期,於1976年12月20日聯合國席位更名為“中非帝國”(),1979年9月20日恢復原名。 1960年9月20日 1960年9月20日 1945年10月24日 1945年10月24日1971年10月25日註2 1945年-1971年由代表“中國”註2。 1945年11月5日 1975年11月12日 剛果共和國使用通稱剛果()作為席位名稱。最初以「剛果(布拉柴維爾)」()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1971年11月15日改用今名。 1960年9月20日 1945年11月2日 -{象牙海岸}-(“”),原初使用意譯國名象牙-{}-海岸(「」)作為席位名稱申請加入聯合國,(詳見象牙海岸國名),1985年11月6日申請改為今名,1986年1月1日正式起效。 1960年9月20日 1992年5月22日 前成員國:注3 1945年10月24日 前成員國: 1960年9月20日 1993年1月19日 前成員國:在1945年10月24日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席位名稱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1992年12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通知聯合國秘書長,該國在1992年12月31日以後將會不復存在,分裂後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兩國將會各自獨立申請會籍。之後,兩國在1993年1月19日分別加入聯合國。 朝鮮使用全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 1991年9月17日 民主剛果使用全稱剛果民主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最初以「剛果(利奧波德維爾)」()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後在1964年改名「剛果民主共和國」(),又於1971年10月27日改為「」(),最後在1997年5月17日改回現在的名稱。 1960年9月20日 1945年10月24日 1977年9月20日 1978年12月18日 1945年10月24日 1945年12月21日 埃及和敘利亞同時在1945年10月24日加入聯合國,皆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兩國於1958年2月21日的公民投票後,決定合併成為 ,在聯合國的席位也合二為一。直到1961年10月13日,敘利亞決定恢復國號為「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也一分為二。其後,埃及繼續在聯合國使用「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這個名稱,直至1971年9月2日改回現在的名稱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1945年10月24日 1945年10月24日 1968年11月12日 1993年5月28日 1991年9月17日 前成員國:注1 史瓦帝尼史瓦帝尼,英語名稱:“”,最初使用英語名稱“”作為席位名稱,2018年4月19日改用今名。 1968年9月24日 1945年11月13日 1970年10月13日 1955年12月14日 1945年10月24日 1960年9月20日 甘比亞,英語席位名稱:「」,原初使用英語名稱“”作為席位名稱申請加入聯合國。 1965年9月21日 1992年7月31日 前成員國:注1 1973年9月18日 前成員國:、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兩國曾經在1973年9月18日分別申請加入聯合國,並且都被接納為會員。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此後就以一個「德國」席位代表這一個國家。 1957年3月8日 1945年10月25日 1974年9月17日 1945年11月21日 1958年12月12日 1974年9月17日 1966年9月20日 1945年10月24日 1945年12月17日 1955年12月14日 1946年11月19日 1945年10月30日 1950年9月28日 退出聯合國(1965年-1966年)印度尼西亞為了抗議馬來西亞獲選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曾經於1965年1月20日短暫退出聯合國。1966年9月19日,印度尼西亞宣佈恢復與聯合國的所有合作並參與其活動的意願,並於1966年9月28日重新獲邀加入聯合國。 伊朗使用全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 1945年10月24日 1945年12月21日 1955年12月14日 1949年5月11日 1955年12月14日 1962年9月18日 1956年12月18日 1955年12月14日 哈薩克,英語名稱:“”,最初使用英語名稱“”作為席位名稱,1997年6月20日改用今名。 1992年3月2日 前成員國:注1 1963年12月16日 1999年9月14日 韓國使用全名“大韓民國”()作為席位名稱。 1991年9月17日 1963年5月14日 1992年3月2日 前成員國:注1 寮國使用全名「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最初使用通稱“寮國”()申請加入聯合國,1975年12月2日改用今名。 1955年12月14日 1991年9月17日 前成員國:注1 1945年10月24日 1966年10月17日 1945年11月2日 利比亞1969年最初使用“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申請加入聯合國。於1977年4月21日至2011年9月16日間使用「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作為席位名稱,2011年9月16日聯合國大國把利比亞席位交予全國過渡委員會後使用通稱「利比亞」()作為席位名稱。 1955年12月14日 1990年9月18日 1991年9月17日 前成員國:注1 1945年10月24日 馬達加斯加最初使用全稱“馬爾加什共和國”()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1960年9月20日 1964年12月1日 馬來西亞最初以「馬來亞聯合邦」()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改名為「馬來西亞」,為一個包含沙巴、沙撈越、新加坡的新聯邦國家。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並於1965年9月21日申請加入聯合國。 1957年9月17日 馬爾地夫()最初使用“馬爾地夫群島”()作為席位名稱。 1965年9月21日 1960年9月28日 1964年12月1日 1991年9月17日 1961年10月27日 1968年4月24日 1945年11月7日 1991年9月17日 摩爾多瓦使用全名“摩爾多瓦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原初使用通稱“摩爾多瓦”作為席位名稱申請加入聯合國。 1992年3月2日 前成員國:注1 1993年5月28日 1961年10月27日 1992年2月12日前國名為 2006年6月28日 前成員國:、注3 1956年11月12日 1975年9月16日 緬甸,英語席位名稱:「」,在1989年改名前使用英語名稱「」申請加入聯合國。 1948年4月19日 現在位於聯合國代表緬甸的是民族團結政府,而非實際執政的國家管理委員會。 1990年4月23日 1999年9月14日 1955年12月14日 荷蘭 1945年12月10日 1945年10月24日 1945年10月24日 1960年9月20日 1960年10月7日 北馬其頓因原馬其頓共和國獨立後與希臘在國號名稱上發生爭議,1993年4月8日至2019年2月14日曾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作為該國聯合國席位名稱。 1993年4月8日 注3 1945年11月27日 1971年10月7日 1947年9月30日 1994年12月15日 1945年11月13日 1975年10月10日 1945年10月24日 1945年10月31日 菲律賓()在1946年獨立前使用「菲律賓自由邦」()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1945年10月24日 1945年10月24日 1955年12月14日 1971年9月21日 1955年12月14日 俄羅斯使用全名“俄羅斯聯邦”()作為席位名稱。 1945年10月24日 前成員國:注1 1962年9月18日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最初使用“-{zh-cn:聖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zh-hk:聖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zh-tw: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作為席位名稱,1986年11月26日改用今名。 1983年9月23日 1979年9月18日 1980年9月16日 薩摩亞()在1997年改名前使用「西薩摩亞」()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1976年12月15日 1992年3月2日 注意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使用無附加符號的英語席位名稱:“”,並非有附加符號的“”或葡萄牙語名稱“”。 1975年9月16日 1945年10月24日 1960年9月28日 2000年11月1日 前成員國:、注1 1976年9月21日 1961年9月27日 1965年9月21日 1993年1月19日 1992年5月22日 注3 1978年9月19日 1960年9月20日 1945年11月7日 南非()在1961年5月31日成為共和國前使用「南非聯邦」()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2011年7月14日 1955年12月14日 斯里蘭卡()在1972年5月22日改名前使用「錫蘭」()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1955年12月14日 1956年11月12日 蘇利南,英語名稱:“”,最初使用英語名稱“”作為席位名稱,1978年1月23日改用今名。 1975年12月4日 1946年11月19日 2002年9月10日 敘利亞使用全名“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 1945年10月24日 1992年3月2日 前成員國:注1 坦尚尼亞使用全名“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 1961年12月14日 最早在1961年12月14日申請加入聯合國, 則在1963年12月16日申請加入聯合國。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聯合協定透過後,合併成為一個會員國,並且在1964年10月29日改名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1946年12月16日 泰國在1949年12月22日改名前使用「暹羅」()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 東帝汶的英文席位名稱使用葡萄牙文原文“”而非英文名稱“”。 2002年9月27日 1960年9月20日 1999年9月14日 1962年9月18日 1956年11月12日 土耳其在2022年6月2日將外文名“Turkey”改為“Türkiye”的要求獲聯合國批准。 1945年10月24日 1992年3月2日 前成員國:注1 2000年9月5日 1962年10月25日 1945年10月24日 前成員國:注1 阿聯酋使用全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作為席位名稱。 1971年12月9日 英國使用全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作為席位名稱。 1945年10月24日 美國使用全名「美利堅合眾國」作為席位名稱。 1945年10月24日 1945年12月18日 1992年3月2日 前成員國:注1 1981年9月15日 委內瑞拉使用全名「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作為席位名稱。原初使用通稱委內瑞拉()申請加入聯合國,1999年12月15日改用今名。 1945年11月15日 越南的英文席位名稱按照官方標準為“”而非英文慣用的“”。 1977年9月20日 阿拉伯葉門()最早在1947年9月30日申請加入聯合國,代表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和取代它的阿拉伯葉門共和國。 民主葉門()則在1967年12月14日以「葉門南部」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代表南葉門人民共和國和改名後的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兩國在1990年5月22日合併成葉門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亦合併為「葉門」,自此就以一個「葉門」席位為代表。 1947年9月30日 現在在聯合國代表葉門的是由原葉門政府和南方過渡委員會組成的葉門聯合政府代表,而非控制首都薩那的胡塞武裝。 1964年12月1日 1980年8月25日 == 觀察員和非會員 == === 觀察員 === 聯合國還設有聯合國大會觀察員制度,邀請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政治實體參與聯合國事務。觀察員在聯合國大會上可以發言,但沒有參與會議投票的權利。聯合國大會共有65個觀察員。當中包含2個觀察員國、5個觀察員實體、和58個觀察員組織。觀察員國被視為擁有主權的政治實體,隨時可以依照自由決斷遞交請願書申請成為聯合國的正式會員國,例如:瑞士聯邦在2002年9月10日成為正式會員國之前的1948年至2002年間,亦是聯合國的常任觀察員國;梵蒂岡城國自1964年4月6日起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1974年11月22日根據聯合國大會的3237號決議得到觀察員席位。在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宣稱擁有巴勒斯坦地區的主權之後,1988年12月15日大會依照A/RES/43/177號決議將其名稱改為「巴勒斯坦國」。2012年11月29日,根據聯合國大會67/19號決議成為觀察員國。許多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諸如歐洲聯盟、馬耳他騎士團等主權地位沒有明確定義的政治實體,皆被聯合國大會邀請成為觀察員。 === 非會員情況 === ==== ==== 西撒哈拉的主權在摩洛哥王國和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之間爭持不下,摩洛哥實際上統治大部分西撒哈拉地區,剩下的少部份地區則由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控制。波利薩裡奧陣線所代表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是非洲聯盟的正式會員國,但既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也不具聯合國觀察員身分。 ==== ==== 索馬利亞蘭共和國是位於索馬利亞東北部一個未被普遍承認的政治實體。自索馬利亞內戰之後,索馬利亞政權組織四分五裂,被索馬利亞聯邦政府及索馬利亞蘭共和國、邦特蘭、西南索馬利亞等政權割據統治。其中,西南索馬利亞和邦特蘭等已名義上有重新加入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的意願並落實,而索馬利亞蘭共和國事實上獨立於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並不受索馬利亞聯邦政府管控。索馬利亞蘭共和國目前未得到任何聯合國會員國承認,政治較為穩定,與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和歐盟有較多經貿往來。 ==== 、 ==== 作為紐西蘭王國的聯絡邦國,庫克群島和紐埃擁有完整的自治權力,但是其國防、外交事務由紐西蘭負責,兩國都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兩國均已表達加入聯合國的意願,但受到紐西蘭反對。紐西蘭提出兩國入聯的前提條件是在憲制上真正獨立,包括放棄讓其國民自動獲得紐西蘭公民身份。 ==== ==== 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原先由中華民國代表,但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透過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現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義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會員。基於以「中華民國」名義推動「返聯」的效果有限,臺灣獨立運動推動者與支持者根據臺灣主權未定論,推動以「臺灣」的名義取代「中華民國」加入聯合國(入聯),與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的「一個中國」代表權之爭作出區別,並主張臺灣早已是獨立於中國內政之外的政治實體。主張方式有以下幾種方式: # 爭取在總務委員會進行中華民國(臺灣)加入聯合國之辯論; # 爭取友邦在大會發言幫助中華民國(臺灣)發聲; # 爭取友邦聯名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表達友邦支援中華民國(臺灣)加入聯合國。 ==== ==== 聯合國不認可科索沃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根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244號決議和關於科索沃政治地位的正在進行的對話,科索沃共和國雖然與半數聯合國會員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但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奧委會的成員,曾在2015年申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但以微弱差距被拒絕。 == 會員國席位變遷 == 會員國席位變遷情況 年份 截至該年結束會員國數量 該年變遷情況 1945年 51 1945年10月24日,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中華民國、阿根廷、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巴西、智利、古巴共和國、丹麥、多明尼加、埃及、薩爾瓦多、海地、伊朗、黎巴嫩、盧森堡、紐西蘭、尼加拉瓜、巴拉圭、菲律賓、波蘭、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土耳其、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共27個國家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0月25日,希臘作為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0月30日,印度作為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0月31日,秘魯作為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1月1日,澳大利亞作為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1月2日,哥斯大黎加、賴比瑞亞共2個國家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1月5日,哥倫比亞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1月7日,墨西哥、南非共2個國家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1月9日,加拿大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1月13日,衣索比亞、巴拿馬共2個國家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1月14日,玻利維亞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1月15日,委內瑞拉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1月21日,瓜地馬拉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1月27日,挪威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2月10日,荷蘭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2月17日,宏都拉斯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2月18日,烏拉圭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2月21日,厄瓜多、伊拉克共共2個國家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5年12月27日,比利時作為創始會員國加入。 1946年 55 1946年11月19日,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冰島、瑞典共3個國家加入。 1946年12月16日,泰國加入 1947年 57 1947年9月30日,巴基斯坦、葉門共2個國家加入。 1948年 58 1948年4月19日,緬甸加入。 1949年 59 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加入。 1950年 60 1950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亞加入。 1955年 76 1955年12月14日,阿爾巴尼亞、奧地利、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柬埔寨、芬蘭、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愛爾蘭、義大利、約旦、寮國、利比亞、尼泊爾、葡萄牙、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西班牙、斯里蘭卡共16個國家加入。 1956年 80 1956年11月12日,摩洛哥、蘇丹、突尼西亞共3個國家加入。 1956年12月18日,日本加入。 1957年 82 1957年3月8日,迦納加入。 1957年9月17日,馬來西亞加入。 1958年 83 1958年12月12日,幾內亞加入。 1960年 100 1960年9月20日,貝南、布吉納法索、喀麥隆、中非、查德、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塞普勒斯、加彭、馬達加斯加、尼日、索馬利亞、多哥共14個國家加入。 1960年9月28日,馬裡、塞內加爾共2個國家加入。 1960年10月7日,奈及利亞加入。 1961年 104 1961年9月27日,獅子山加入。 1961年10月27日,茅利塔尼亞、蒙古人民共和國共2個國家加入。 1961年12月14日,坦尚尼亞加入。 1962年 111 1962年9月18日,蒲隆地、牙買加、盧安達、千里達及托巴哥共4個國家加入。 1962年10月8日,阿爾及利亞加入。 1962年10月25日,烏干達加入。 1963年 113 1963年5月14日,科威特加入。 1963年12月16日,肯亞加入。 1964年 116 1964年12月1日,馬拉維、馬耳他、尚比亞共3個國家加入。 1965年 118 1965年9月21日,甘比亞、馬爾地夫、新加坡共3個國家加入。 1965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亞退出。 1966年 123 1966年9月20日,蓋亞那加入。 1966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亞再次加入。 1966年10月17日,波札那、賴索托共2個國家加入。 1966年12月9日,巴貝多加入。 1968年 126 1968年4月24日,模里西斯加入。 1968年9月24日,史瓦濟蘭加入。 1968年11月12日,赤道幾內亞加入。 1970年 127 1970年10月13日,斐濟加入。 === 中國席位 === 由中華民國代表的「中國」,是聯合國5個創辦國之一,並於1945年10月24日成為會員,為創始會員國。因中國國民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失利,中華民國政府被迫在1949年自南京市遷至臺北市。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10月1日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建立中央人民政府。但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多數國家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依然維持中國席位,儘管相較於統治中國大部分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民國政府的實際管轄範圍已僅限於臺澎金馬。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被迫提前宣佈退出聯合國,隨後聯合國大會透過2758號決議,不再視中華民國政府為中國的合法代表,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自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席位。因此目前中華民國所統治的臺澎金馬地區,實際上被排除在聯合國以及聯合國系統機構之外。自1990年代起,中華民國多次嘗試申請加入聯合國,中華民國政府在申請書中表示在聯合國中將只代表臺灣地區的人民,而非全中國,並以「中華民國(臺灣)」、或僅「臺灣」等各種名義提出申請;但因聯合國遵守一個中國政策,所有申請要求皆被拒絕。除了會員外,中華民國同樣也被聯合國拒絕給予「觀察員國」資格(如梵蒂岡、巴勒斯坦國),或「觀察員實體」資格(如馬耳他騎士團)。目前,有12個聯合國成員國和梵蒂岡與中華民國之間有大使級外交關係詳細請參考中華民國外交條目。 === 前南斯拉夫相關 === 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於1945年6月26日簽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憲章》,在下列國家成立並隨後加入聯合國後解體: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與2003年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而黑山共和國則於2006年獨立,從此塞爾維亞共和國繼承塞爾維亞和黑山在聯合國的席位和權利。目前存在領土爭議的科索沃共和國未被聯合國承認,聯合國認定其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由大會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北馬其頓共和國由大會1993年4月8日A/RES/47/225號決議決定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在該國國名引起的爭端解決之前,國號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2019年2月席位名改稱“北馬其頓”(North Macedonia)。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由大會2000年11月1日A/RES/55/12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會員國。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透過並實行了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憲法,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正式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議會透過了獨立宣言。根據塞爾維亞和黑山憲法憲章第60條規定,塞爾維亞共和國承續塞爾維亞和黑山在聯合國、包括聯合國系統內所有機構和組織的成員資格。 **黑山由聯合國大會2006年6月28日第60/264號決議接納為聯合國第192個會員國。 === 前蘇聯相關 === *蘇聯是聯合國5個創辦國之一,其在1945年10月24日成為創始會員國。1991年12月24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葉利欽於蘇聯解體前夕通知聯合國秘書長,在獨立國家聯合體的11個會員國支援下,俄羅斯聯邦將會繼承蘇聯在聯合國大會和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目前存在爭議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被聯合國認定為是烏克蘭的一部分,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為喬治亞的一部分,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為摩爾多瓦的一部分;而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由於事實脫離烏克蘭後直接併入俄羅斯聯邦並未獨立,所以其在聯合國沒有席位問題;但聯合國不承認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為俄羅斯聯邦政府領土,也不承認俄羅斯聯邦吞併克里米亞,依舊認定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為烏克蘭的一部分。 其他前蘇聯成員國目前全部皆是聯合國成員國: * 白俄羅斯共和國和烏克蘭都在1945年10月24日加入聯合國,皆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1991年兩國獨立後分別繼承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聯合國席位。 *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在1991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烏茲別克、摩爾多瓦在1992年3月2日加入聯合國。 * 喬治亞在1992年7月31日加入聯合國。 == 參見 == * 聯合國大會 ** 聯合國大會觀察員列表 ** 聯合國區域集團 *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理事國列表 * 國際聯盟會員國列表 * 世界政區索引 ==註釋== == 參考文獻 == Category:聯合國相關列表 Category:國家列表 Category:國際法院案例
代謝
代謝( ,來自 / metabolē “改變”),亦稱新陳代謝,是生物體維持生命的化學反應總稱。這些反應使得生物體能夠生長、繁殖、保持它們的結構以及對環境作出反應。代謝通常被分為兩類:分解代謝可以對大的分子進行分解以獲得能量(如細胞呼吸);合成代謝則可以利用能量來合成細胞中的各個組成分子,如蛋白質和核酸等。代謝是生物體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過程,一旦物質和能量交換停止,則生物體的生命就會結束。 代謝中的化學反應可以歸納為代謝途徑,透過酶的作用將一種化學物質轉化成另一種化學物質。酶可以透過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來驅動另一個難以進行的反應,使其變得可行;如利用ATP的水解所產生的能量來驅動其他化學反應。一個生物體的代謝機制決定了哪些物質對於此生物體是有營養的,而哪些是有毒的。如部分原核生物利用硫化氫作為營養物質,但這種氣體對於部分生物來說卻是致命的。代謝速度,亦稱代謝率也影響了一個生物體對於食物的需求量。 代謝有一個特點:無論是任何大小的物種,基本代謝途徑都是相似的。例如羧酸作為檸檬酸迴圈(又稱為“三羧酸迴圈”)中的最為人們所知的中間產物存在於所有的生物體,無論是單細胞細菌還是多細胞生物。代謝中所存在的這樣的相似性很可能是由於相關代謝途徑的高效率以及這些途徑在演化史早期就出現而形成的結果。 == 關鍵的生化物質 == 動植物和微生物大部分組成結構是氨基酸、糖類和脂類(亦稱脂肪)。由於這些分子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代謝既製造這些分子用於構建細胞和組織,又在攝入食物後將食物中的這些分子消化降解以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許多重要的生化物質可以聚合在一起形成多聚體,如DNA和蛋白質。這些生物大分子對於所有的生物體都是必要的組分。下表中列出了一些最常見的生物大分子。 分子型別 單體形式的名稱 多聚體形式的名稱 多聚體形式的例子 氨基酸 氨基酸 蛋白質(或多肽) 纖維蛋白和球蛋白 糖類 單糖 多糖 澱粉、糖原和纖維素 核酸 核苷酸 DNA和RNA === 氨基酸和蛋白質 === 蛋白質是由線性排列的氨基酸組成,氨基酸之間以肽鍵相互連線。酶是最常見的蛋白質,它們用於催化代謝中的各類化學反應。一些蛋白質具有結構或機械功能,如一同參與形成細胞骨架以維持細胞形態。也有許多蛋白質在細胞訊號傳導、免疫反應、和細胞週期調控中扮演重要角色。 === 脂類 === 脂類是類別最多的生物分子。它們主要的結構用途是形成生物膜,如細胞壁;此外,它們也可以成為機體能量來源。脂類通常被定義為疏水性或兩親生物分子,可溶於苯或氯仿等有機溶劑中。脂肪是由脂肪酸基團和甘油基團所組成的一大類脂類化合物;其結構為一個甘油分子以酯鍵連線三個脂肪酸分子形成甘油三酯。在此基本結構基礎上,還存在有多種變型,包括不同大小長度的疏水骨架(如鞘脂中的鞘氨醇基團)和不同型別的親水性基團(如磷脂中的磷酸鹽基團)。類固醇(如膽固醇)是另一類由細胞合成的主要的脂類分子。 === 糖類 === 糖類為多羥基的醛或酮,可以以直鏈或環的形式存在。糖類是含量最為豐富的生物分子,具有多種功能,如儲存和運輸能量(例如澱粉、糖原)以及作為結構性組分(植物中的纖維素和動物中的幾丁質)。糖類的基本組成單位為單糖,包括半乳糖、果糖以及十分重要的葡萄糖。單糖可以透過糖苷鍵連線在一起形成雙糖,而連線的方式更多樣就變成多糖。 === 核苷酸和核酸 === thumbnail|200px|left|DNA雙螺旋結構 DNA和RNA是主要的兩類核酸,它們都是由核苷酸連線形成的直鏈分子。核酸分子對於遺傳資訊的儲存和利用是必不可少的,透過轉錄和翻譯來完成從遺傳資訊到蛋白質的過程。這些遺傳資訊由DNA修復機制來進行保護,並透過DNA複製來進行擴增。一些病毒(如HIV)含有RNA基因組,它們可以利用逆轉錄來從病毒RNA合成DNA模板。核酶(如剪接體和核糖體)中的RNA還具有類似酶的特性,可以催化化學反應。單個核苷酸是由一個核糖分子連線上一個鹼基來形成。其中,鹼基是含氮的雜環,可以被分為兩類:嘌呤和嘧啶。核苷酸也可以作為輔酶參與代謝基團的轉移反應。 === 輔酶 === 代謝中包含了種類廣泛的化學反應,但其中大多數反應都屬於幾類基本的含有功能性基團的轉移的反應型別。這些反應中,細胞利用一系列小分子代謝中間物來在不同的反應之間攜帶化學基團。這些基團轉移的中間物被稱為輔酶。每一類基團轉移反應都由一個特定的輔酶來執行,輔酶同時是合成它和消耗它的一系列酶的底物。這些輔酶不斷地被生成、消耗、再被回收利用。 三磷酸腺苷(ATP)是生命體中最重要的輔酶之一,它是細胞中能量流通的普遍形式。ATP被用於在不同的化學反應之間進行化學能的傳遞。雖然細胞中只有少量的ATP存在,但它被不斷地合成,人體一天所消耗的ATP的量積累起來可以達到自身的體重。ATP是連線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的橋樑:分解代謝反應生成ATP,而合成代謝反應消耗ATP。它也可以作為磷酸基團的攜帶者參與磷酸化反應。 維生素是一類生命所需的微量有機化合物,但細胞自身無法合成。在人類營養中,大多數的維生素可以在被修飾後發揮輔酶的功能;例如,細胞所利用的所有的水溶性維生素都是被磷酸化或偶聯到核苷酸上的。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還原形式為NADH)是維生素B3(俗稱煙酸)的一種衍生物,它也是一種重要的輔酶,可以作為氫受體。數百種不同型別的脫氫酶可以從它們的底物上移去電子,同時將NAD+還原為NADH。而後,這種還原形式便可以作為任何一個的輔酶,用於為酶底物的還原提供電子。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細胞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形式:NADH和NADPH。NAD+/NADH多在分解代謝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而NADP+/NADPH則多用於合成代謝反應中。 === 礦物質和輔因子 === 無機元素在代謝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在機體內含量豐富(如鈉和鉀),而另一些則為微量元素。大約99%的哺乳動物的質量為碳、氮、鈣、鈉、氯、鉀、氫、磷、氧和硫元素。絕大多數的碳和氮存在於有機物(如蛋白質、脂類和糖類)中,而氫和氧則主要存在於空氣。 含量豐富的無機元素都是作為電解質的離子。體內最重要的離子有鈉、鉀、鈣、鎂等金屬離子和氯離子、磷酸根離子以及碳酸氫根離子。在細胞膜的內外維持準確的離子梯度,可以保持滲透壓和pH值的穩定。離子對於神經和肌肉組織也同樣不可缺少,這是因為這些組織中的動作電位(可以引起神經訊號和肌肉收縮)是由細胞外液和細胞原生質之間的電解質交換來產生的。電解質進入和離開細胞是透過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蛋白來完成的。例如,肌肉收縮依賴於位於細胞膜和橫小管(T-tubule)上的離子通道對於鈣離子、鉀離子和鈉離子的流動的控制。 過渡金屬在生物體體內通常是作為微量元素存在的,其中鋅和鐵的含量最為豐富。這些金屬元素被一些蛋白質用作輔因子或者對於酶活性的發揮具有關鍵作用,例如攜氧的血紅蛋白和過氧化氫酶。這些輔因子可以與特定蛋白質緊密結合;酶的輔因子會在催化過程中被轉化,這些輔因子總是能夠在催化完成後回到起始狀態。 == 分解代謝 == 分解代謝(又稱為異化作用)是一系列裂解大分子的反應過程的總稱,包括裂解和氧化食物分子。分解代謝反應的目的是為合成代謝反應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反應物。分解代謝的機制在生物體中不盡相同,如有機營養菌分解有機分子來獲得能量,而無機營養菌利用無機物作為能量來源,光能利用菌則能夠吸收陽光並轉化為可利用的化學能。然而,所有這些代謝形式都需要氧化還原反應的參與,反應主要是將電子從還原性的供體分子(如有機分子、水、氨、硫化氫、亞鐵離子等)轉移到受體分子(如氧氣、硝酸鹽、硫酸鹽等)。在動物中,這些反應還包括將複雜的有機分子分解為簡單分子(如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合生物(如植物和藍藻)中,這些電子轉移反應並不釋放能量,而是用作儲存所吸收光能的一種方式。 動物中最普遍的分解代謝反應可以被分為三個主要步驟:首先,大分子有機化合物,如蛋白質、多糖或脂類被消化分解為小分子組分;然後,這些小分子被細胞攝入並被轉化為更小的分子,通常為乙醯輔酶A,此過程中會釋放出部分能量;最後,輔酶A上的乙醯基團透過檸檬酸迴圈和電子傳遞鏈被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並釋放出能量,這些能量可以透過將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還原為NADH而以化學能的形式被儲存起來。 === 消化 === 澱粉、蛋白質和纖維素等大分子多聚體不能很快被細胞所吸收,需要先被分解為小分子單體然後才能被用於細胞代謝。有多種消化性酶能夠降解這些多聚體,如蛋白酶可以將但蛋白質降解為多肽片斷或氨基酸,糖苷水解酶可以將多糖分解為單糖。 微生物只是簡單地分泌消化性酶到周圍環境中,而動物則只能由其消化系統中的特定細胞來分泌這些酶。由這些位於細胞外的酶分解獲得的氨基酸或單糖接著透過血液將蛋白被運送到細胞內。 === 來自有機物的能量 === 糖類的分解代謝即是將糖鏈分解為更小的單位。通常一旦糖鏈被分解為單糖後就可以被細胞所吸收。進入細胞內的糖,如葡萄糖和果糖,就會透過糖酵解途徑被轉化為丙酮酸鹽併產生部分的ATP。丙酮酸鹽是多個代謝途徑的中間物,但其大部分會被轉化為乙醯輔酶A並進入檸檬酸迴圈。雖然檸檬酸迴圈能夠產生ATP,但其最重要的產物是NADH——由乙醯輔酶A被氧化來提供電子並由NAD生成,同時釋放出無用的二氧化碳。在無氧條件下,糖酵解過程會生成乳酸鹽,即由乳酸脫氫酶將丙酮酸鹽轉化為乳酸鹽,同時將NADH又氧化為NAD+,使得NAD可以被迴圈利用於糖酵解中。另一中降解葡萄糖的途徑是磷酸戊糖途徑,該途徑可以將輔酶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還原為NADPH,並生成戊糖,如核糖(合成核苷酸的重要組分)。 脂肪是透過水解作用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甘油可以進入糖酵解途徑,透過β-氧化被分解並釋放出乙醯輔酶A,而乙醯輔酶A如上所述進入檸檬酸迴圈。脂肪酸同樣透過氧化被分解;在氧化過程中脂肪酸可以釋放出比糖類更多的能量,這是因為糖類結構的含氧比例較低。 氨基酸既可以被用於合成蛋白質或其他生物分子,又可以被氧化為尿素和二氧化碳以提供能量。氧化的第一步是由轉氨酶將氨基酸上的氨基除去,氨基隨後被送入尿素迴圈,而留下的脫去氨基的碳骨架以酮酸的形式存在。有多種酮酸(如α-酮戊二酸,由脫去氨基的穀氨酸所形成)是檸檬酸迴圈的中間物。此外,生糖氨基酸能夠透過糖異生作用被轉化為葡萄糖(具體內容見下文)。 == 能量轉換 == === 氧化磷酸化 === 氧化磷酸化中,透過如檸檬酸迴圈等代謝途徑,電子從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分子上轉移到氧氣上,並將產生的能量以ATP的方式儲存起來。在真核生物中,這一過程是由位於線粒體膜上的一系列膜蛋白來完成的,被稱為電子傳遞鏈。而在原核生物中,對應的蛋白質則位於細胞內膜上。這些蛋白質利用從電子還原性分子(如NADH)傳遞到氧氣的反應所產生的能量將質子進行跨膜運輸。將質子泵出線粒體的結果就會線上粒體膜的兩邊產生質子的濃度差,從而在膜的兩邊形成一個電化學梯度。透過電化學梯度所產生的驅動力使得質子透過線粒體膜上的三磷酸腺苷合酶重新進入線粒體。這樣的一個質子流會促使ATP合酶的stalk亞基發生轉動,並進一步帶動合酶結構域上的活性位點發生形變並將腺苷二磷酸(ADP)磷酸化,最終產生ATP。 === 來自無機物的能量 === 化能無機營養是一種發現於一些原核生物中的代謝型別,這些原核生物透過氧化無機物來獲得能量。它們能夠利用氫氣,還原性的含硫化合物(如硫化物、硫化氫和硫代硫酸鹽),二價鐵化合物或氨作為還原能的來源;這些還原性物質氧化過程的電子受體常常為氧氣或亞硝酸鹽。這些程序對於整體的生物地質化學迴圈,如乙酸生成作用(acetogenesis)以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都很重要,並且對土壤的肥沃十分關鍵。 === 來自光的能量 === 太陽光中的能量可以被植物、藍藻、紫細菌、綠菌和一些原生生物所捕獲。這一獲取光能的程序常常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即“碳固定”)相偶聯,成為光合作用的一部分。光能獲取和碳固定系統在原核生物中卻能夠分開執行的,因為紫細菌和綠菌無論在碳固定或是在有機物酵解之時,都可以利用陽光作為能量來源。 捕獲太陽能的過程與氧化磷酸化在本質上是相似的,因為兩者都包括了能量以質子濃度梯度形式存在以及這種濃度差所驅動的ATP的合成。用於驅動電子傳遞鏈的電子是來自於被稱為光合反應中心的蛋白質。根據所含的光合色素型別的不同,可以將反應中心體分為兩類:去鎂葉綠素-醌型和鐵-硫型;大多數的光合細菌只含有一類反應中心體,而植物和藍藻則含有兩類。 此外,光系統是在光合作用中發揮主要作用的蛋白質複合物,包括光系統I和II。在植物中,光系統II可以利用光能從水中獲得電子,並釋放出氧氣。電子隨後流入細胞色素b6f複合物,該複合物用能量將質子泵出類囊體(位於葉綠體中)膜。被泵出的質子又透過膜回到類囊體內,從而驅動ATP的合成(類似於氧化磷酸化中的ATP的合成)。當電子繼續流過光系統I時,它們可以被用於還原輔酶NADP+、用於卡爾文迴圈或回收後用於合成更多的ATP。 == 合成代謝 == 合成代謝(又稱為同化作用)是一系列合成型代謝程序(即利用分解代謝所釋放的能量來合成複雜分子)的總稱。一般而言,用於組成細胞結構的複雜分子都是從小且簡單的前體一步一步地構建而來。合成代謝包括三個基本階段:首先生成前體分子,如氨基酸、單糖、類異戊二烯和核苷酸;其次,利用ATP水解所提供的能量,這些分子被啟用而形成活性形式;最後,它們被組裝成複雜的分子,如蛋白質、多糖、脂類和核酸。 不同的生物體所需要合成的各類複雜分子也互不相同。自養生物,如植物,可以在細胞中利用簡單的小分子,如二氧化碳和水,來合成複雜的有機分子如多糖和蛋白質。異養生物則需要更復雜的物質來源,如單糖和氨基酸,來生產對應的複雜分子。生物體還可以根據它們所獲得的能量來源的不同而被細分為:獲取光能的光能自養生物和光能異養生物,以及從無機物氧化過程或的能量的化能自養生物和化能異養生物。 === 碳固定 === 光合作用是利用陽光、二氧化碳(CO2)和水來合成糖類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這一過程利用光合反應中心所產生的ATP和NADPH將CO2轉化為3-磷酸甘油酸,並繼續將3-磷酸甘油酸轉化為生物體所需的葡萄糖,因此該過程被稱為碳固定。碳固定反應作為卡爾文-本森迴圈的一部分,由RuBisCO酶來進行催化。發生在植物中的光合作用分為三種:C3碳固定、C4碳固定和CAM光合作用。這些光合作用種類之間的差異在於當二氧化碳進入卡爾文迴圈的途徑不同:C3型植物可以直接對CO2進行固定;而C4和CAM型則先將CO2合併到其他化合物上,這是對強光照和乾旱環境的一種適應。 在光合型原核生物中,碳固定的機制只見差異性更大。例如,二氧化碳可以經由卡爾文-本森迴圈(一種)或者乙醯輔酶A的羧化作用而被固定。此外,原核的化能自養菌也可以透過卡爾文-本森迴圈來固定CO2,但卻使用來自無機化合物的能量來驅動反應。 === 糖類和聚糖 === 糖類的合成代謝中,簡單的有機酸可以被轉化為單糖(如葡萄糖),然後單糖再聚合在一起形成多糖(如澱粉)。從包括丙酮酸鹽、乳酸鹽、甘油、3-磷酸甘油酸和氨基酸在內的化合物來生成葡萄糖的過程被稱為糖異生。糖異生將丙酮酸鹽透過一系列的中間物轉化為葡萄糖-6-磷酸,其中的許多中間物可以與糖酵解過程共享。然而,糖異生過程不是簡單的糖酵解過程的逆反應,其中多個步驟是由不在糖酵解中發揮作用的酶來催化的。這樣就使得葡萄糖的合成和分解可以被分別調控,以防止這兩個途徑進入。 雖然脂肪是通用的儲存能量的方式,但在脊椎動物,如人類中,儲存的脂肪酸不能透過糖異生作用而被轉化為葡萄糖,因為這些生物體無法將乙醯輔酶A轉變為丙酮酸鹽(植物具有必要的酶,而動物則沒有)。因此,在長期飢餓後,脊椎動物需要從脂肪酸來製造酮體來代替組織中的葡萄糖,因為像腦這樣的組織不能夠代謝脂肪酸。在其它生物體,如植物和細菌中,由於存在乙醛酸迴圈,可以跳過檸檬酸迴圈中的脫羧反應,使得乙醯輔酶A可以被轉化為草醯乙酸鹽,而草醯乙酸鹽可以被用於葡萄糖的生產,因此解決了脊椎動物中存在的這一代謝問題。 多糖和聚糖是透過逐步加入單糖來合成的,加入單糖的過程是由糖基轉移酶將糖基從一個活化的糖-磷酸供體(如尿苷二磷酸葡萄糖)上轉移到作為受體的羥基(位於延長中的多糖鏈)上。由於糖環上的任一羥基都可以作為受體,因此多糖鏈可以是直鏈結構,也可以含有多個支鏈。這些生成的多糖自身可以具有結構或代謝功能,或者可以在寡糖鏈轉移酶的作用下被轉接到脂類和蛋白質上(即糖基化作用)。 === 脂肪酸、萜類化合物和類固醇 === 脂肪酸合成是一個將乙醯輔酶A多聚化並還原的過程。脂肪酸上的乙醯基鏈是透過一個反應迴圈來延伸的,包括加入乙醯基、將其還原為乙醇和繼續還原為烷烴的過程。在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發揮作用的酶可以被分為兩類:動物和真菌中,所有的脂肪酸合成反應由一個單一的多功能酶,I型脂肪酸合酶來完成;而在植物質體和細菌中,有多個不同的酶分別催化每一個反應,這些酶統稱為I型脂肪酸合酶。 萜烯和異戊二烯類化合物(包括類胡蘿蔔素在內)是脂類中的一個大家族,它們組成了植物天然化合物中的最大的一類。這些化合物是以異戊二烯為單位,聚合和修飾而成的;其中,異戊二烯是由具反應活性的前體,異戊烯焦磷酸和二甲烯丙基焦磷酸提供的。這兩個前體可以在不同的途徑中被合成。動物和古菌利用甲瓦龍酸途徑來從乙醯輔酶A生產這兩個化合物;而植物和細菌則透過非甲瓦龍酸途徑利用丙酮酸和甘油醛-3-磷酸作為底物來生產它們。另一個利用這些活化的異戊二烯供體的重要反應是類固醇的生物合成。其中,異戊二烯單位連線在一起聚成角鯊烯,然後摺疊起來,經過一個質子引發的連續成環反應得到羊毛脂甾醇。而羊毛脂甾醇能夠被繼續轉化為其他類固醇,如膽固醇和麥角甾醇。 === 蛋白質 === 生物體之間合成20種基本氨基酸的能力各不相同。大多數的細菌和植物可以合成所有這20種氨基酸,而哺乳動物只能合成10種非必需氨基酸。因此對於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獲取必需氨基酸的途徑只能是攝入富含這些氨基酸的食物。所有氨基酸都可以從糖酵解、檸檬酸迴圈或磷酸戊糖迴圈中的中間產物生成。其中,合成過程所需的氮由穀氨酸和谷氨醯胺來提供。氨基酸合成需要先有適當的α-酮酸形成,然後透過轉氨作用形成氨基酸。 氨基酸是透過肽鍵連線在一起並進一步形成蛋白質。每種不同的蛋白質都對應著自己獨特的氨基酸序列(又被稱為一級結構)。如同20多個字母就能排列組合成數以萬計的單詞一般,不同的氨基酸連線在一起能夠形成數量龐大的蛋白質種類。氨基酸透過連線到對應轉運RNA(tRNA)分子上形成氨醯tRNA而被啟用,然後才可以被連線在一起。這種氨醯tRNA前體是透過一個ATP依賴的反應(將tRNA與正確的氨基酸相連線)來合成,該反應由氨醯tRNA合成酶進行催化。然後,以信使RNA中的序列資訊為指導,帶有正確氨基酸的氨醯tRNA分子就可以結合到核糖體的對應位置,在核糖體的作用下將氨基酸連線到正在延長的蛋白質鏈上。 === 核苷酸 === 核苷酸是由氨基酸、二氧化碳以及甲酸來合成的。 由於其合成途徑需要消耗大量的代謝能量,大多數的生物體內都有有效的系統來進行核苷酸補救。嘌呤是以核苷(即鹼基連線上核糖)為基礎合成的。腺嘌呤和鳥嘌呤是由前體核苷分子肌苷單磷酸(即次黃苷酸)衍生而來,而次黃苷酸則是由來自甘氨酸、谷氨醯胺和谷氨醯胺的原子以及從輔酶四氫葉酸鹽上轉移來的甲酸基來合成的。嘧啶是由鹼基乳清酸鹽合成的,乳清酸鹽則由谷氨醯胺和谷氨醯胺轉化而來。 == 異型生物質代謝和氧化還原代謝 == 所有的生物體如果持續攝入非食物類物質而沒有相應的代謝途徑,這些物質就會在細胞中積累並造成危害。這些存在於機體內可能造成損害的物質被稱為。異型生物質包括合成藥物、天然毒藥和抗生素,所幸的是它們可以在一系列異型生物質代謝酶的作用下被去毒化。在人體中,細胞色素P450氧化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轉移酶(UDP-glucuronosyl transferases)和谷胱甘肽S-轉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都屬於這類酶。這一酶系統的功能發揮有三個階段:首先氧化異型生物質,然後在該物質分子上連線一個水溶性基團,最後修飾過的含水溶性基團的異型生物質被運出細胞(在多細胞生物體中,還可以被進一步代謝並被排出體外)。在生態學中,這些反應對於汙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汙染土壤(特別是石油汙染)的生物修復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許多這樣的微生物反應在多細胞生物體中也同樣存在,但由於微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使得它們能夠代謝的物質比多細胞生物體要廣泛的多,它們甚至可以降解包括有機氯在內的永續性有機汙染物。 在需氧生物中還存在氧化應激的問題。其中,需要對包括氧化磷酸化和蛋白質摺疊中二硫鍵形成所產生的活性氧(如過氧化氫)進行處理。這些能夠損害機體的氧化活性物質由抗氧化代謝物(如谷胱甘肽)和相關酶(如過氧化氫酶和辣根過氧化物酶)來清除。 == 生物體的熱力學 == 生物體也必須遵守熱力學定律(描述功和熱之間的轉移關係)。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在任何封閉系統中,熵值總是趨向於增加。雖然生物體的高度複雜性看起來似乎與這一定律相反,但生物體實際上是開放系統,能夠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因此,生命系統不是處於平衡之中,而是表現為耗散結構來維持它們的高度複雜性,同時增加周圍環境的熵值。細胞中的代謝則是透過將分解代謝的自發過程和合成代謝的非自發過程偶聯來達到保持複雜性的目的。用熱力學來解釋,代謝實際上就是透過製造無序來保持有序。 == 調控機制 == 由於生物體的外界環境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因此代謝反應必須能夠被精確的調控,以保持細胞內各組分的穩定,即體內平衡。代謝調控也使得生物體能夠對外界訊號產生反饋並能夠與其周圍環境進行互動。其中,兩個緊密聯絡的概念對於瞭解代謝途徑的調控機制非常重要:第一,酶在代謝途徑中的調節,就相當於其活性是如何根據訊號來升高或降低的;第二,由該酶所施加的控制,即其活性的變化對於代謝途徑整體速率(途徑的通量)的影響。例如,一個酶可以在活性上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被高度調控),但如果這些變化對於其所在的代謝途徑的通量基本沒有影響,那麼這個酶就不能夠對於這一途徑發揮控制作用。 代謝調控可分為多個層次。在自身調節中,代謝途徑可以自調節以對底物或產物水平的變化做出反應;例如,產物量降低可以引起途徑通量的增加,從而使產物量得到補償。這種型別的調節包含對於途徑中多個酶的活性的變構調節。多細胞生物中,細胞在接收到來自其他細胞的訊號後作出反應來改變它的代謝情況,而這就屬於外部調控。這些訊號通常是透過可溶性分子(“信使”)來傳遞的,如激素和生長因子,它們能夠特異性地與細胞表面特定的受體分子結合。在與受體結合之後,訊號就會透過第二信使系統被傳遞到細胞內部,此過程中通常含有蛋白質的磷酸化。 由胰島素調節的葡萄糖代謝是一個研究得比較透徹的外部調控的例子。機體合成胰島素是用於對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做出反應。胰島素與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結合,然後啟用一系列蛋白激酶級聯反應,使細胞能夠攝入葡萄糖並將其轉化為能量儲存分子,如脂肪酸和糖原。糖原的代謝是由磷酸化酶和糖原合酶來控制的,前者可以降解糖原,而後者可以合成糖原。這些酶是相互調控的:磷酸化作用可以抑制糖原合酶的活性,卻啟用磷酸化酶的活性。胰島素透過啟用蛋白磷酸酶而降低酶的磷酸化,從而使糖原得以合成。 == 進化 == 如前所述,代謝的中心途徑,如糖酵解和三羧酸迴圈,存在於三域中的所有生物體中,也曾存在於“最後的共同祖先”中。共同祖先細胞是原核生物,並且很可能是一種具有廣泛的氨基酸、糖類和脂類代謝的產甲烷菌。這些古老的代謝途徑之所以沒有進一步進化,其原因可能是途徑中的反應對於特定的代謝問題已經是一個最佳化的解決辦法,可以以很少的步驟達而到很高的效率。第一個基於酶的代謝途徑(現在可能已經成為嘌呤核苷酸代謝中的一部分)和之前的代謝途徑是原始的RNA世界的組成部分。 研究者們提出了多種模型來描述新的代謝途徑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如新增新的酶到一個較短的原始途徑,或是複製而後分化整個途徑,並將已存在的酶和它們的複合體帶入新的反應途徑中。這些進化機制中,哪一種更為重要目前還不清楚,但基因組研究顯示在同一個途徑中的酶可能具有一個共同“祖先”,這就提示許多途徑是透過一步接一步的演化方式利用已存在的反應步驟來獲得新的功能。另一種較為合理的模型來自於對代謝網路中蛋白質結構的演化研究,其結果提示酶具有普適性,同樣的酶能夠在不同的代謝途徑中被利用併發揮相似的作用。這些利用的程序就導致進化,酶在途徑中以類似於馬賽克排列的方式進行拼接。第三種可能性是代謝中的一些部分可以以“模組”的方式存在,而模組可以被用於不同的途徑並對不同的分子執行相似的功能。 在進化出新的代謝途徑的同時,進化也可能造成代謝功能的降低或喪失。例如,一些寄生物失去了對於生存非關鍵的代謝程序,代之以直接從宿主體內獲取氨基酸、核苷酸和糖類。類似的代謝能力退化的現象在一些內共生生物體中也被觀察到。 == 相關的研究分析 == 代謝的經典研究方法是還原法,即對單個代謝途徑進行研究。放射性示蹤劑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研究手段,它透過定位放射性標記的中間物和產物來追蹤代謝過程,從而可以在整個生物體、組織或細胞等不同水平上對代謝進行研究。隨後,對催化這些化學反應的酶進行純化,並鑑定它們的動力學性質和對應的抑制劑。另一種研究方法是在一個細胞或組織中鑑定代謝相關的小分子,其中所有的這些小分子被稱為一個組織細胞的代謝物組(Metabolome)。綜上,這些研究給出了單個代謝途徑的組成結構和功能;但這些方法卻無法有效應用於更為複雜的系統,如一個完整細胞中的所有代謝。 細胞中代謝網路(含有數千種不同的酶)的複雜性由右圖(圖中僅僅只含有43個蛋白質和40個代謝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知是極高的。但現在,利用基因組資料來構建完整的代謝化學反應網路並生成更整體化的數學模型來解釋和預測各種代謝行為已經成為可能。特別是將從經典研究方法中所獲得的代謝途徑和代謝物的資料以及從蛋白質組學和DNA微陣列研究中獲得的資料整合到這些數學模型中,則可以極大地完善這些模型。利用所有這些技術,一個人體代謝模型已經被提出,這一模型將對未來的藥物和生物化學研究提供指導。 代謝資訊的一項主要的技術應用是代謝工程。在代謝工程中,諸如酵母、植物和細菌等生物體被遺傳工程改造為生物技術中的高效工具,用於包括抗生素在內的藥物或工業用化學品(如1,3-丙二醇和莽草酸)的生產。 這些改造通常有助於降低產物合成中的能量消耗,增加產量和減少廢物的產生。 == 歷史 == 對於代謝的科學研究已經跨越了數個世紀,從早期對於動物整體代謝的研究一直到現代生物化學中對於單個代謝反應機制的探索。代謝的概念的出現可以追溯到13世紀,阿拉伯醫學家提出“身體和它的各個部分是處於一個分解和接受營養的連續狀態,因此它們不可避免地一直髮生著變化”。Dr. Abu Shadi Al-Roubi(1982), "Ibn Al-Nafis as a philosopher", Symposium on Ibn al Nafis,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slamic Medicine: Islamic Medical Organization, Kuwait).第一個關於人體代謝的實驗由義大利人於1614年完成並發表在他的著作《醫學統計方法》(Ars de statica medecina)中。在書中,他描述了他如何在進食、睡覺、工作、性生活、齋戒、飲酒以及排洩等各項活動前後對自己的體重進行秤量;他發現大多數他所攝入的食物最終都透過他所稱的“無知覺排汗”被消耗掉了。 在這些早期研究中,代謝程序的機制還沒有被揭示,人們普遍認為存在一種“活力”可以活化器官。Williams, H. S. (1904) A History of Science: in Five Volumes. Volume IV: Modern Development of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Harper and Brothers (New York) 2008年6月29日查閱到了19世紀,在對糖被酵母酵解為酒精的研究中,法國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總結出酵解過程是由酵母細胞內他稱為“酵素”的物質來催化的。他寫道:“酒精酵解是一種與生命以及酵母細胞的組織相關的,而與細胞的死亡和腐化無關的一種行為。”這一發現與弗里德里希·維勒在1828年發表的關於尿素的化學合成證明了細胞中發現的化學反應和有機物與其他化學無異,都遵循化學的基本原則。 20世紀初,酶首次被愛德華·比希納所發現,這一發現使得對代謝中化學反應的研究從對細胞的生物學研究中獨立出來,同時這也標誌著生物化學研究的開始。愛德華·比希納在1907年諾貝爾頒獎典禮上的演講 ,2008年6月29日查閱從20世紀初開始,人們對於生物化學的瞭解迅速增加。在現代生物化學家中,漢斯·克雷布斯是研究代謝多次的研究者之一,他對代謝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發現了尿素迴圈,隨後又與合作發現了三羧酸迴圈和乙醛酸迴圈。Krebs H A, Henseleit K (1932) "Untersuchungen über die Harnstoffbildung im tierkorper." Z. Physiol. Chem. 210, 33 – 66. 現代生物化學研究受益於大量新技術的應用,諸如色譜分析、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電子顯微學、同位素標記、質譜分析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等。這些技術使得研究者可以發現並具體分析細胞中與代謝途徑相關的分子。 == 參見 == * 基礎代謝率 * 抗代謝物 * 量熱法 * 遺傳性代謝缺陷 * 鐵硫世界理論,一種關於生命起源的理論。 * 呼吸運動計量法 * * == 參考文獻 == == 延伸閱讀 == ;入門級 * and , The Chemistry of Life. (Penguin Press Science, 1999), ISBN 978-0-14-027273-4 * and , Into the Cool: Energy Flow, Thermodynamics, and Lif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5), ISBN 978-0-226-73936-6 * , Oxygen: The Molecule that Made the Wor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4), ISBN 978-0-19-860783-0 ;進階級 * * and , Fundamentals of Enzymology: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Catalytic Protei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19-850229-6 * and , Biochemistr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002), ISBN 978-0-7167-4955-4 * and ,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ISBN 978-0-7167-4339-2 * and , 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Benjamin Cummings, 2002), ISBN 978-0-13-066271-2 * and , The Biological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The Inorganic Chemistry of Life. (Clarendon Press, 1991), ISBN 978-0-19-855598-8 * and , Bioenergetics. (Academic Press Inc., 2002), ISBN 978-0-12-518121-1 == 外部連結 == ;一般性介紹 * 代謝、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 能量獲得與轉換,現代生命科學導論 * 代謝中的生物化學 * 高階動物代謝計算器/互動式學習工具 * 微生物代謝 * 生物化學中的代謝途徑 * 生物學家的化學 * Sparknotes SAT生物化學 * MIT生物線上書籍 * Encyclopœdia Britannica上關於代謝的文章 ;詞彙表和詞典 * 生化詞彙表 * 另一生化詞彙表 * 線上生物詞典 ;人體代謝 * 醫學生物化學中的話題 * 醫學生物化學 ;資料庫 * BioCyc Collection上的基因組和通路資料庫 * 代謝途徑流程圖 * KEGG通路資料庫 * IUBMB-Nicholson代謝通路圖 * Reactome生物程序資料庫 ;代謝途徑 * Interactive主要代謝通路的流程圖 * 糖酵解 * 光合作用 * 什麼是光合作用 * 糖、脂、氨基酸代謝途徑間的相互聯絡 Category:生物化學 Category:細胞過程 Category:內分泌系統
網際網路頂級域列表
本列表收錄已加入的頂級域名,正式列表請以IANA為準,截止2019年官方列表擁有1530個頂級域名,其中部分已棄用。 == 型別 == 根據IANA定義: * 基礎設施頂級域(ARPA) * 通用頂級域(gTLD) * 通用受限制頂級域(grTLD) * 贊助類頂級域(sTLD) * 國家和地區頂級域(ccTLD) * 測試頂級域(tTLD) == 原始頂級域名 == 7個通用頂級域早在網際網路早期發展階段就已建立,這早於成立ICANN的1998年。 * 名稱:DNS名稱 * 實體:預計用途 * 註釋:一般註解 * IDN:是否支援國際化域名 * DNSSEC:是否存在域名系統安全擴充套件的DS記錄 名稱 實體 管理者 註釋 IDN DNSSEC SLD IPv6 .com 商業 Verisign 這是一個開放頂級域;任何個人或實體都可以註冊。儘管原本用途是營利性商業實體,但因為很多原因他成為用於域名的“主要”頂級域,目前用於所有實體,包括非營利、學校和私人機構。如果持有人不能給出外部關係證明保留域名以阻止搶注,域名註冊可受到挑戰。在ICANN成立以前曾由美國國防部管理。 .org 組織 這是一個開放頂級域;任何個人或實體都可以註冊。原本用於非營利組織,且仍舊由這類組織主要使用。 .net 網路 Verisign 這是一個開放頂級域;任何個人或實體都可以註冊。原本用於指向計算機分發網路的域名,或是扮演小型網站集合門戶的“雨傘”網站。 .int 國際組織 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 .int頂級域受嚴格限制,只能用於兩個或更多國家間透過條約確立的組織、辦公室和專案。然而早些年有些註冊域名不符合這些標準。 .edu 教育 (透過Verisign) .edu頂級域僅限特定高等教育機構,包括但不限於中專院校、大學等。在美國於2001年確定限於二級及以上教育機構,並且必須透過的認證,因此該等域名往往屬於美國大學院校。但仍有一些例如等不符合當前標準的機構在早些年註冊過該域名。 .gov 美國國家和各州政府機構 聯邦總務署(透過Verisign) .gov頂級域僅限美國的政府實體和機構,以及具有資格的美國州、縣、市政府機構使用。 .mil 美軍 美國國防部 .mil頂級域僅限美國國防部的部門、服務和機構使用。 == 基礎設施頂級域名 == 基礎設施 實體 註釋 IDN DNSSEC .arpa “地址和路由引數區域” 原本在網際網路早期發展階段分配給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現在則專用於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頂級域。 == 國家或地區頂級域 == 截止2017年5月20日,本列表擁有255個國家或地區頂級域(同時聯合國成員國則有193個)。 圖例 名稱 2字母國家程式碼頂級域的DNS名稱。它們遵循ISO 3166-1兩字母程式碼,除了個別一些例外:“.ac”用於阿森松島、“.eu”用於歐盟或英國選用“.uk”而非“.gb”。 實體 國家、屬國或地區 詞源 僅在程式碼來自非英語詞彙時予以說明,否則留空(例如德國.de來自德語名Deutschland)。 註釋 一般註解 註冊局 域名註冊局,或稱網路資訊中心 IDN 是否支援國際化域名 DNSSEC 是否存在域名系統安全擴充套件的DS記錄 SLD 是否允許註冊二級域名(可能存在限制) IPv6 註冊局是否支援IPv6訪問 名稱 實體 詞源 註釋 註冊局 IDN DNSSEC SLD IPv6 .ac (英國) 經常用於學術性網站,例如大學。但.ac與多國的學術性二級域名無關,例如英國的.ac.uk、印度的.ac.in或印尼的.ac.id。也可用於會計、商務諮詢及航空裝置製造商。 阿森松島網際網路資訊中心(運營) .ad 要求本地商標、商用名或國籍 Nic.ad .ae .af .ag 也被德國企業非官方使用(AG為德語Aktiengesellschaft的縮寫)。 .ai (英國) 也被人工智慧技術的公司非官方使用。 .al 不再要求國籍。 .am 也被中波廣播電臺、播客或相關企業非官方使用。 .ao .aq 根據南極條約規定,用於任何南緯60度線(60°S)以南的事物。AQ域名可用於南極條約簽署國的政府組織,及在南極實際存在的其他序號產生器構。 .ar (2009年11月17日)根據法律規定 ,允許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字母(á、â、ã、à、é、ê、í、ó、ô、õ、ú、ü、ñ、ç) .as (美國) 在部分國家(例如挪威和丹麥),AS經常指代股份公司或有限公司(,),故這類公司經常使用as域名。另外也被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自治區非官方使用。 .at 大多數拉丁字母(à á â ã ä å æ ç è é ê ë ì í î ï ð ñ ò ó ô õ ö ø ù ú û ü ý þ ÿ œ š ž),參見IDN Zeichentabelle ?(PDF)。 .au 註冊受限制。一般而言註冊者必須有澳大利亞國籍,並且一次可以註冊1~5年。包含阿什莫爾和卡捷群島及珊瑚海群島。 .aw (荷蘭王國) (阿魯巴,荷屬西印度) 僅限在阿魯巴的註冊公司、組織和個人 .ax (芬蘭) 已分配.al、.an、.ad .az .ba .bb .bd .be 也被瑞士伯恩州非官方使用 .bf .bg 參見.бг(西裡爾字母版) .bh .bi .bj .bm (英國) 要求本地法人註冊 .bn .bo .br 受限。註冊可按多種型別完成(如.edu.br用於高等院校、.gov.br用於政府機構)。 (2005年5月9日)用於巴西葡萄牙語名稱:參見Anúncio 04/05/2005 目前不允許,但某些高校早期曾註冊過。 .bs .bt .bw .by 也被德國非官方用於指代巴伐利亞人 .bz 也被義大利博爾扎諾自治省非官方使用(參見.st) .ca 需符合加拿大存在實體要求。也被非官方用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網站。 .cc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領地:與關島的科科斯島無關。目前作為全球域名出售,允許世界各地註冊,不需要本地存在實體;目前域名由VeriSign旗下公司eNIC運營。 .cd FIFA國家名:Congo, Democratic Republic 也被CD相關域名非官方使用。 .cf 也作為免費域名服務向公眾開放。 .cg .ch Confoederatio Helvetica 從2004年3月起,詳見此處 .ci 法語:Côte d'Ivoire .ck .cl .cm 需要喀麥隆本地實體/公司以註冊域名。 .cn 需要中國大陸的註冊公司註冊域名,或對於個人註冊需要有效的身份證。參見ICP備案瞭解更多註冊相關資訊。香港和澳門有自己的頂級域名,但有時也接受註冊.cn域名。但美國卡通頻道有時也非官方使用這類域名。 .co 作為全球域名出售,並獲谷歌認可。任何人均可註冊。 .cr .cu .cv 也被履歷性域名非官方使用。 .cw (荷蘭王國) (庫拉索,荷屬西印度) .cx Christmas Xmas .cy .cz .de 需要用於管理方聯絡的德國郵政地址。允許代理註冊。 DENIC 93個非ASCII字元,詳見此處 .dj 也被唱片騎師非官方使用。 .dk (2004年1月1日,æ、ø、å、ö、ä、ü及é):詳見此處 .dm .do .dz El Djazair .ec 在日本,EC被用作電子商務的簡稱,因此該頂級域經常也被提供線上商店的網站使用,例如BASE擁有base.in和official.ec。 .ee 從2011年6月13日起接受愛沙尼亞語變音符號文字域名 .eg .er .es .et .eu 僅限歐盟成員國內的法人和自然人。此前也被非官方用於巴斯克語網站,但現在基本改用.eus。 支援的字母(拉丁、希臘、西里爾):詳見此處 .fi 允許全世界各地註冊,不需要本地存在。 (2005年9月)支援的字母(拉丁):詳見此處 .fj .fk (英國) .fm 也被調頻廣播電臺、播客或相關企業非官方使用。 .fo (丹麥王國) .fr 僅限歐盟、瑞士、挪威、冰島和列支敦斯登國家的個人和公司。 .ga 也作為免費域名服務向公眾開放。 .gd .ge 接受喬治亞公民(實際不限),或由外國公司經任何本地法人代理註冊,每個人只可註冊一個域名。GE域名註冊規則和條件 第1.9條(喬治亞語最新版有不涉及本列表的一些更新) .gf (法國) 法語:Guyane Française .gg (英國) Guernsey / Guernesey 也被電子遊戲相關網站非官方使用。 .gh .gi (英國) .gl (丹麥王國) 此前也被西班牙加利西亞自治區非官方使用,但現在已批准用於這種用途,並於2014年中期開始調整 .gm 域名應匹配域名所有人姓名或商標。禁止以常用名詞註冊。 .gn 需要本地聯絡人 .gp (法國) 仍然用於聖巴泰勒米和法屬聖馬丁 .gq 法語:Guinée équatoriale 也作為免費域名服務向公眾開放。 .gr 自2005年7月起支援希臘字母,詳見此處 .gs (英國) .gt .gu (美國) 自2017年起註冊局關閉。 .gw Guinea, West Africa(西非幾內亞) .gy .hk .hm 不用於預期目的(該群島無人居住,且政府亦使用.aq域名);註冊局向公眾開放。 .hn .hr .ht .hu 根據歐盟領土法律,僅限歐盟公民或實體 .id 僅限印尼公司(co.id)、組織(or.id)、教育機構(ac.id和sch.id)及公民(biz.id、my.id和web.id)。自2014年8月17日起二級域名開放註冊。 .ie 註冊範圍於2002年擴大到與愛爾蘭島(包括北愛爾蘭)有真實且穩定關係的個人或企業。 .il .im (英國) .in 自2005年4月起受INRegistry管理(除了gov.in、nic.in、mil.in、ac.in、edu.in、res.in)。 .io (英國) 非官方用於科技企業、程式啟動頁面和網路應用程式,因為IO是輸入/輸出(input/output)的簡稱,常受域名駭客歡迎 NIC.IO(由運營) .iq 根域中的授權簽字人記錄尚未釋出。 .ir .is 經常被非官方用於域名駭客領域,並以此出售(例如it.is、that.is等)。 .it 僅限歐盟境內的公司和個人。 .je (英國) .jm .jo .jp 僅限在日本擁有實體地址(不一定是住址)的個人和公司。 .ke .kg .kh Khmer .ki .km Komori .kn .kp FIFA國家名:Korea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僅限朝鮮境內的公司、組織或政府實體。由於朝鮮網際網路審查原因,實際僅註冊了少數域名。 .kr FIFA國家名:Korea Republic .kw .ky (英國) .kz .la 目前作為洛杉磯的非官方域名出售 .lb 僅限在黎巴嫩的公司註冊 .lc .li 也被非官方用於紐約長島,或姓李的個人。俄語也作為動詞過去時複數結尾廣泛用於域名 .lk Lanka .lr .ls .lt .lu .lv .ly .ma Maroc .mc 只有在摩納哥註冊商標的公司可以註冊 .md 僅限摩爾多瓦境內有實體地址的個人或公司註冊。 .me 經常被非官方用於域名駭客領域,並以此出售(例如love.me、meet.me等)。 .mg .mh .mk Makedonija 僅限北馬其頓境內的公司註冊 .ml 也作為免費域名服務向公眾開放。 .mm .mn 二級域名.gov.mn、.org.mn和.edu.mn限用於特定用途。詳見.mn條目。 .mo 特別行政區。註冊者必須屬於在澳門註冊的企業,企業名必須與計劃註冊的域名相同。 .mp (美國) Marianas Pacific .mq (法國) .mr 也被非官方用於與Mr.相關域名。 .ms (英國) 也被非官方用於與微軟相關域名。 .mt .mu .mv .mw .mx .my 僅限馬來西亞境內的個人或公司註冊 .mz .na .nc (法國)   僅限擁有新喀里多尼亞商業註冊證書的公司,或居住於新喀里多尼亞至少6個月的個人註冊。 .ne 在立陶宛語中經常被非官方用於域名駭客領域,並以此出售(例如o.ne、kaip.ne等) .nf .ng .ni .nl 首個官方國家頂級域。 SIDN: Ons verhaal,官網 .no 企業和專家必須在註冊為受信任組織型別。個人申請必須年滿18歲,並在。任何申請必須包含挪威郵政地址。也被非官方用於域名駭客領域,並以此出售(例如oh.no、what.no等)。 .np 所有.np域名均為個人及註冊組織免費註冊。外國註冊人必須證明其在尼泊爾本地存在利益關係。 .nr 曾以co.nr作為免費用於服務面向公眾。 .nu 經常用於丹麥語、荷蘭語和瑞典語網站,因為在這些語言中“nu”意思是現在。 參考 .nz .om 註冊人必須在阿曼擁有公司或商標,以及本地管理聯絡方式。 .pa .pe (2007年12月8日)詳見此處 .pf (法國) Polynésie française 包含克利珀頓島 .pg .ph .pk 自1992年起由運營 .pl .pm (法國) 僅限歐盟、瑞士、挪威、冰島和列支敦斯登境內的個人和公司。(2011年12月6日) 在限制為相應法國領土居民之前。 .pn (英國) 作為營銷活動的一部分,獅門娛樂在一些與飢餓遊戲相關商品的網站使用了該頂級域(現已廢棄),將其作為虛擬國家Panem的“官方”國家程式碼,知名網站例如thecapitol.pn和revolution.pn。 .pr (美國) .ps 約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帶。 .pt .pw 帛琉語:Pelew .py .qa .re (法國) 僅限歐盟、瑞士、挪威、冰島和列支敦斯登境內的個人和公司。 .ro .rs 塞爾維亞語拉丁文:Republika Srbija .ru 參見仍在使用的.su,以及用於IDN的.рф。 .rw .sa 申請者必須在沙烏地阿拉伯有註冊商標匹配待註冊域名,或提供沙特公司的註冊檔案,又或對於個人需要有效身份證影印件。申請者所在組織的信件中,官方信箋頭需要提及向SaudiNIC請求域名註冊。需要本地管理聯絡方式。2011年推出二級域名註冊。 .sb Solomon Islands, British(英國屬地時期名) 也被非官方用作海綿寶寶相關域名。 .sc 也被非官方用作Snapchat相關域名。 .sd .se 無論瑞典語名稱Sverige還是英語名稱Sweden,均只同時出現S/E (2003年10月)用於瑞典語字母,2007年夏季起接受芬蘭語、梅安語、羅馬涅語、薩米語和意第緒語:詳見此處 .sg .sh (英國) NIC.SH(由運營) .si 從2010年10月起,詳見此處 .sk 僅限斯洛伐克公司、組織和公民註冊。 .sl .sm 域名必須與公司名或商標名相同。 .sn 僅公司可以註冊,個人目前不允許註冊。 .so 2010年11月1日重新發布。 .sr .ss 於2019年2月加入DNS根域,但暫不開放註冊。 .st 也在博爾扎諾-南蒂羅爾自治省(或博爾扎諾)非官方使用,參見.bz。 .su 仍在使用。 ()詳見此處 .sv .sx (荷蘭王國) .si、.sm和.ms已被分配。 .sy .sz 英語舊名:Swaziland 僅限具有史瓦濟蘭營業執照的史瓦濟蘭組織註冊。 .tc (英國) 也在土耳其銷售使用,因為土耳其共和國官方名稱“”簡稱TC。 .td 法語:Tchad 僅限與查德有聯絡的實體註冊。 .tf 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çaises 鮮有使用。僅限歐盟、瑞士、挪威、冰島和列支敦斯登境內的個人和公司。域名必須至少2個字元。絕地要塞2的遊戲社群同樣採用該頂級域。 .tg .th .tj .tk 也作為免費域名服務向公眾開放。 .tl 舊頂級域.tp於2015年停用。 .tm .tn .to 經常非官方用於BitTorrent、都靈()、多倫多、東京都或託坎廷斯州也是斯拉夫語族的域名駭客(to意為它)。 .tr .nc.tr用於北塞普勒斯 (2006年11月14日)詳見此處 (2015年7月21日)詳見此處 .tt .tv 用於電視的縮寫,域名目前由VeriSign旗下公司dotTV運營;吐瓦魯政府擁有該公司20%股權。 .tw 接受世界各地註冊,無需本地居留。為與ISO 3166-1保持一致,IANA之官方立場:「TW被指定用於代表臺灣」。 正體中文:詳見此處 .tz 必須在坦尚尼亞有住所 .ua Ukraina 需要烏克蘭語商標 .ug 也被非官方用於天才阿公相關域名。 .uk 英國的ISO 3166-12字母程式碼是GB,而UK則是特別保留程式碼。然而.uk頂級域的創立早於制定ISO 3166-1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列表,並且作為英國的主要國家頂級域。 .us 註冊者必須是美國公民、居民或組織,或是在美國有固定住所的外國實體。以往常用於美國各州和本地政府,參見.gov。 .uy 2012年7月10日開始接受註冊二級域名。 .uz .va 僅用於聖座官方網站(包括梵蒂岡城在內)。 .vc .ve 註冊僅限三級域名。 .vg (英國) .vi (美國) .vn .vu .wf 僅限歐盟、瑞士、挪威、冰島和列支敦斯登境內的個人和公司。 .ws Western Samoa(西薩摩亞) 出售用於一般網站 .ye .yt 僅限歐盟、瑞士、挪威、冰島和列支敦斯登境內的個人和公司。也被非官方用於YouTube相關域名。 .za Zuid-Afrika .zm 僅限ISP和其他未定義實體。參見.zm .zw == 國際化國家或地區頂級域 == DNS名稱 IDN ccTLD 國家或地區 語言 文字 轉寫 註釋 其他頂級域 DNSSEC xn--lgbbat1ad8j .الجزائر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al-Jazā'ir .dz xn--y9a3aq 亞美尼亞語 亞美尼亞文 hay .am xn--mgbcpq6gpa1a .البحرين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al-Bahrain 暫未使用 .bh xn--54b7fta0cc .বাংলা 孟加拉語 孟加拉文 Bangla .bd xn--90ais 白俄羅斯語 西里爾字母 bel .by xn--90ae .бг 保加利亞語 西里爾字母 bg .bg xn--fiqs8s -{.中國}- 漢語 簡體中文 Zhōngguó .cn xn--fiqz9s -{.中國}- 漢語 繁體中文 Zhōngguó .cn xn--wgbh1c .مصر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Miṣr / Maṣr .eg xn--e1a4c .ею 保加利亞語 西里爾字母 eyu .eu xn--qxa6a .ευ 希臘語 希臘文 ey 暫未使用 .eu xn--node .გე 喬治亞語 喬治亞文 GE .ge xn--qxam 希臘語 希臘文 el 2018年7月起使用 .gr xn--j6w193g .香港 漢語 簡繁通用 Hoeng1 gong2 .hk xn--h2brj9c .भारत 印地語 天成文 Bhārat 2014年8月27日啟用 .in xn--mgbbh1a71e .بھارت 烏爾都語 阿拉伯文 Bhārat 2017年啟用 .in xn--fpcrj9c3d .భారత్ 泰盧固語 泰盧固文 Bhārata 2017年啟用 .in xn--gecrj9c .ભારત 古吉拉特語 古吉拉特文 Bhārat 2017年啟用 .in xn--s9brj9c .ਭਾਰਤ 旁遮普語 古木基文 Bhārat 2017年啟用 .in xn--xkc2dl3a5ee0h .இந்தியா 泰米爾語 泰米爾文 Intiyā 2015年啟用 .in xn--45brj9c .ভারত 孟加拉語 孟加拉文 Bharôt 2017年啟用 .in xn--2scrj9c .ಭಾರತ 卡納達語 卡納達文 Bhārat 暫未使用 .in xn--rvc1e0am3e .ഭാരതം 馬拉雅拉姆語 馬拉雅拉姆文 Bhāratam 暫未使用 .in xn--45br5cyl .ভাৰত 阿薩姆語 孟加拉文 Bharatam 暫未使用 .in xn--3hcrj9c .ଭାରତ 奧裡亞語 奧裡亞文 Bhārat 暫未使用 .in xn--mgbbh1a .بارت 克什米爾語 阿拉伯文 Bārat 暫未使用 .in xn--h2breg3eve .भारतम् 梵語 天成文 Bhāratam 暫未使用 .in xn--h2brj9c8c .भारोत 桑塔利語 天成文 Bharot 暫未使用 .in xn--mgbgu82a .ڀارت 信德語 阿拉伯文 Bhārat 暫未使用 .in xn--mgba3a4f16a .ایران 波斯語 阿拉伯文 Īrān .ir xn--mgbtx2b .عراق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ʿIrāq 暫未使用 .iq xn--mgbayh7gpa .الاردن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al-Urdun .jo xn--80ao21a .қаз 哈薩克語 西里爾字母 qaz .kz xn--q7ce6a .ລາວ 寮國語 寮國文 Lao 暫未使用 .la xn--mix082f -{.澳門}- 漢語 簡體中文 Ou3 mun4Àomén 暫未使用 .mo xn--mix891f -{.澳門}- 漢語 繁體中文 Ou3 mun4Àomén 暫未使用 .mo xn--mgbx4cd0ab .مليسيا 馬來語 阿拉伯文 Malaysīyā .my xn--mgbah1a3hjkrd .موريتانيا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Mūrītāniyā .mr xn--l1acc .мон 蒙古語 西里爾字母 mon .mn xn--mgbc0a9azcg .المغرب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al-Maġrib .ma xn--d1alf .мкд 馬其頓語 西里爾字母 mkd .mk xn--mgb9awbf .عمان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ʿUmān .om xn--mgbai9azgqp6j .پاکستان 烏爾都語 阿拉伯文 Pākistān .pk xn--ygbi2ammx .فلسطين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Filasṭīn .ps xn--wgbl6a .قطر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Qaṭar .qa xn--p1ai .рф 俄語 西里爾字母 rf .ru xn--mgberp4a5d4ar .السعودية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as-Suʿūdīya .sa xn--90a3ac .срб 塞爾維亞語 西里爾字母 srb .rs xn--yfro4i67o .新加坡 漢語 簡繁通用 Xīnjiāpō .sg xn--clchc0ea0b2g2a9gcd .சிங்கப்பூர் 淡米爾語 淡米爾文 Cinkappūr .sg xn--3e0b707e .한국 韓語 諺文 Han-guk .kr xn--fzc2c9e2c .ලංකා 僧伽羅語 僧伽羅文 Lanka .lk xn--xkc2al3hye2a .இலங்கை 坦米爾語 坦米爾文 Ilaṅkai .lk xn--mgbpl2fh .سودان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Sūdān .sd xn--ogbpf8fl .سورية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Sūriyya .sy xn--kprw13d -{.臺灣}- 漢語 簡體中文 ㄊㄞˊ ㄨㄢ .tw xn--kpry57d -{.臺灣}- 漢語 繁體中文 ㄊㄞˊ ㄨㄢ .tw xn--o3cw4h .ไทย 泰語 泰文 Thai .th xn--pgbs0dh .تونس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Tūnis .tn xn--j1amh .укр 烏克蘭語 西里爾字母 ukr .ua xn--mgbaam7a8h .امارات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Imārāt .ae xn--mgb2ddes .اليمن 阿拉伯語 阿拉伯文 al-Yaman 未授權 .ye 來源: == ICANN側通用頂級域 == * 名稱:DNS名稱 * 目標市場:預計用途 * 限制:主要是誰可以註冊,及如何使用域名的限制 * 運營者:負責處理註冊的實體 * IDN:是否支援國際化域名 * DNSSEC:是否存在域名系統安全擴充套件的DS記錄 === 英文 === ==== A ==== 名稱 目標市場 限制 運營者/註冊局 IDN DNSSEC .academy 學術機構 — 多納斯作為Half Oaks, LLC運營 .accountant 會計及金融事務所 — .accountants 會計及金融事務所 — 多納斯作為Knob Town, LLC運營 .active 通用 — .actor 演員 — Rightside集團域名註冊由United TLD Holdco Ltd運營。由Rightside集團旗下Rightside Registry處理。 .ads Charleston Road Registry Inc.(谷歌) .adult 成人娛樂(色情) 提供露骨內容的網站,例如色情內容。 .aero 航空運輸工業 必須驗證註冊有效性;只有與空中旅行相關的各類實體可以註冊。 SITA .africa — .agency 商業協會 — 多納斯作為Steel Falls, LLC運營 .airforce 防衛承包商 — Rightside集團 .amazon 亞馬遜公司 .analytics Campus IP LLC .apartments 公寓 — 多納斯 .app 手機應用 — 谷歌 .archi 建築師及建築事務所 僅限可以證明參與建築實體的個人和組織註冊。 STARTING DOT LIMITED .army 防衛承包商 — Rightside集團 .art 藝術家、博物館、畫廊、經銷商、服務提供方和承包商 — UK Creative Ideas .associates 商業協會 — 多納斯作為Baxter Hill, LLC運營 .attorney 律師和法律組織 — Rightside集團 .auction — Rightside集團 .audible 亞馬遜註冊服務 .audio 立體聲/音訊系統、音樂 — .author 亞馬遜註冊服務 .auto Cars Registry Limited .autos — DERAutos .aws 亞馬遜註冊服務 ==== B ==== 名稱 目標市場 限制 運營者/註冊局 IDN DNSSEC .baby 強生公司 .band — Rightside集團 .bank 銀行 僅限銀行和儲蓄協會註冊 fTLD Registry Services, LLC .bar 酒吧及相關行業 — Punto 2012 .barefoot Gallo Vineyards, Inc. .bargains 禮品券及網上銷售 — 多納斯作為Half Hallow, LLC運營 .baseball MLB .basketball FIBA .beauty 萊雅 .beer 啤酒釀酒廠及愛好者 — Minds + MachinesA subsidiary of Minds + Machines Group (formerly Top Level Domain Holdings.) .berlin 與德國首都柏林相關的任何公司、品牌、個人和其他事物 dotBERLIN GmbH & Co. KG 是 .best — BestTLD Pty Ltd .bestbuy 百思買 .bet .bible 基於“聖經”、“上帝正如聖經所言”和“東正基督教” 美國聖經公會 .bid 拍賣 — .bike 腳踏車 — 多納斯作為Grand Hollow, LLC運營 .bingo 美式賓果 — 多納斯 .bio 有機農業 開放頂級域;任何人或實體都可以註冊;然而“生產、分銷及零售人員,或涉及其他農業、食品和畜牧業領域者”必須遵循有機農業原則。 .biz 商業 開放頂級域;任何人或實體都可以註冊;然而註冊者如果不屬於與域名章程相一致的商業實體,那麼日後註冊資訊可受到挑戰。此頂級域用以減輕.com的註冊壓力,因為很多.com都已被註冊。 .black 任何喜歡黑髮色的人 — .blackfriday 黑色星期五、零售業 — .blockbuster Dish DBS集團 .blog 部落格 — Automattic .blue 任何喜歡藍髮色的人 — .boo — — 谷歌由谷歌旗下子公司Charleston Road Registry, Inc運營參見 . .book 亞馬遜註冊服務 .boats .boots THE BOOTS COMPANY PLC .bot 亞馬遜註冊服務 .boutique 專業業務 — 多納斯作為Over Galley, LLC運營 .box 個人和企業,以便推廣個人雲端儲存 — NS1 Limited .broadway Celebrate Broadway, Inc. .broker DOTBROKER REGISTRY LTD .build 建築業 開放頂級域—— Plan Bee LLC .builders 建築工人 — 多納斯作為Atomic Madison, LLC運營 .business 商業 — 多納斯作為Spring Cross, LLC運營 .buy 亞馬遜註冊服務 .buzz 銷售和社交網路 — DOTSTRATEGY ==== C ==== 名稱 目標市場 限制 運營者/註冊局 IDN DNSSEC .cab 計程車公司 — 多納斯作為Half Sunset, LLC運營 .cafe 咖啡產業 — 多納斯 .call 亞馬遜註冊服務 .cam 娛樂 — Acwebconnecting—— .camera 與照相機相關的企業 — 多納斯作為Atomic Maple, LLC運營 .camp 露營 — 多納斯作為Delta Dynamite, LLC運營 .cancerresearch 對透過研究抗擊癌症感興趣的組織、研究機構和個人 — .capital 金融公司 — 多納斯作為Delta Mill, LLC運營 .car Cars Registry Limited .cards 通用 — 多納斯作為Foggy Hollow, LLC運營 .care 醫療保健人員 — 多納斯作為Goose Cross, LLC運營 .career — dotCareer LLC .careers 職業僱傭 — 多納斯作為Wild Corner, LLC運營 .cars 汽車業 — .case .cash 金融 — 多納斯作為Delta Lake, LLC運營 .casino 賭場 — 多納斯 .catering 食品服務 — 多納斯作為New Falls, LLC運營 .catholic .center 通用 — 多納斯作為Tin Mill, LLC運營 .cern CERN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ceo 執行長 — CEOTLD Pty Ltd .cfd DOTCFD REGISTRY LTD .channel — 谷歌 .chat 線上聊天 — 多納斯 .cheap 銷售商 — 多納斯作為Sand Cover, LLC運營 .christmas 聖誕節 — .church 教堂 — 多納斯作為Holly Fields, LLC運營 .cipriani 奇普里亞尼酒店 .circle 亞馬遜註冊服務 .city 通用 — 多納斯作為Snow Sky, LLC運營 .claims 零售、拍賣 — 多納斯作為Black Corner, LLC運營 .cleaning 保潔服務 — 多納斯作為Fox Shadow, LLC運營 .click — .clinic 診所 — 多納斯作為Goose Park, LLC運營 .clothing Apparel — 多納斯作為Steel Lake, LLC運營 .cloud — .club 集團、組織、集會、社群、通用 — .CLUB DOMAINS .coach 旅遊(航班和客車) — 多納斯 .codes 電腦和加密程式碼愛好者 — 多納斯作為Puff Willow, LLC運營 .coffee 咖啡館和咖啡愛好者 — 多納斯作為Trixy Cover, LLC運營 .college 教育 — XYZ.com .community 社交群組、鄰居 — 多納斯作為Fox Orchard, LLC運營 .company 商業協會 — 多納斯作為Silver Avenue, LLC運營 .compare .computer 技術 — 多納斯作為Pine Mill, LLC運營 .condos 不動產 — 多納斯作為Pine House, LLC運營 .construction 建築業 — 多納斯作為Fox Dynamite, LLC運營 .consulting 聘用顧問 — Rightside集團 .contact Top Level Spectrum, Inc. .contractors 改建和個體經營 — 多納斯作為Magic Woods, LLC運營 .cooking 共享食譜 — Minds + Machines .cool 公眾利益 — 多納斯作為Koko Lake, LLC運營 .coop 合作社 根據羅虛戴爾原則定義,.coop頂級域僅限合作社註冊。 .country 通用 — Minds + Machines .coupon 亞馬遜註冊服務 .coupons 兌換券 — 多納斯 .courses .credit 金融機構 — 多納斯作為Snow Shadow, LLC運營 .creditcard 金融機構 — 多納斯作為Binky Frostbite, LLC運營 .cruise .cricket 板球 — .cruises 郵輪公司和旅遊 — 多納斯作為Spring Way, LLC運營 ==== D ==== 名稱 目標市場 限制 運營者/註冊局 IDN DNSSEC .dad 家庭 — 谷歌 .dance 舞蹈工作室和公司 — Rightside集團 .data Dish DBS Corporation .date 線上約會 — .dating 線上約會 — 多納斯作為Pine Fest, LLC運營 .day 通用 — 谷歌 .deal 亞馬遜註冊服務 .deals 線上購物和票券兌換 — 多納斯作為Sand Sunset, LLC運營 .degree 通用 — Rightside集團 .delivery 通用 — 多納斯作為Steel Station, LLC運營 .democrat 民主黨政客 — Rightside集團 .dental 牙醫 — 多納斯作為Tin Birch, LLC運營 .dentist 牙醫 — Rightside集團 .design 圖形藝術和時尚 — .dev 開發 - 谷歌 .diamonds 鑽石和珠寶工業 — 多納斯作為John Edge, LLC運營 .diet — .digital 通用 — 多納斯作為Dash Park, LLC運營 .direct 通用 — 多納斯作為Half Trail, LLC運營 .directory 通用目錄 — 多納斯作為Extra Madison, LLC運營 .discount 通用 — 多納斯作為Holly Hill, LLC運營 .diy Lifestyle Domain Holdings, Inc. .docs Charleston Road Registry Inc. (Google) .doctor Brice Trail, LLC .dog 狗商店及主人 — 多納斯 .domains 域名註冊者 — 多納斯作為Sugar Cross, LLC運營 .dot Dish DBS Corporation .download 技術 — .drive Charleston Road Registry Inc. (Google) .duck Johnson Shareholdings, Inc. ==== E ==== 名稱 目標市場 限制 運營者/註冊局 IDN DNSSEC .earth .eat 餐館和 — 谷歌 .eco 專注於可持續性的公司、非營利實體和專家。Who is .eco for? .eco Registry. 2017年6月26日檢索 開放給任何做出承諾,保證可持續性操作的人。About the .eco System .eco Registry. 2017年6月26日檢索 Big Room Inc.[ Big Room Inc.] 2017年6月26日檢索 .education 教育機構 — 多納斯作為Brice Way, LLC運營 .email 電子郵件 — 多納斯作為Spring Madison, LLC運營 .energy 能源工業和銷售 — 多納斯作為Binky Birch, LLC運營 .engineer 工程師和工程公司 — Rightside集團 .engineering 工程公司 — 多納斯作為Romeo Canyon.運營 .edeka 埃德卡超市 — EDEKA Verband kaufmännischer Genossenschaften e.V. .enterprises 商業協會 — 多納斯作為Snow Oaks, LLC運營 .equipment 裝置相關商業 — 多納斯作為Corn Station, LLC運營 .esq 律師、法律事務所、法律專家 將會限制於受認證的律師和法律代理人 谷歌 .estate 真實存在商業 — 多納斯作為Trixy Park, LLC運營 .events 事件 — 多納斯作為Pioneer Maple, LLC運營 .exchange 普通貿易 — 多納斯作為Spring Falls, LLC運營 .expert 通用專家意見 — 多納斯作為Magic Pass, LLC運營 .exposed 通用興趣 — 多納斯作為Victor Beach, LLC運營 .express 貨運 — 多納斯 ==== F ==== 名稱 目標市場 限制 運營者/註冊局 IDN DNSSEC .fail 通用 — 多納斯作為Atomic Pipe, LLC運營 .faith 宗教和教堂 — .family 家庭 — .fan Asiamix Digital Ltd .fans 通用 — .farm 農場和農業 — 多納斯作為Just Maple, LLC運營 .fashion 服裝工業 — Minds + Machines .fast 亞馬遜註冊服務 .feedback — Top Level Spectrum .film Motion Picture Domain Registry Pty Ltd .final (NIC.br) .finance 金融 — 多納斯作為Cotton Cypress, LLC運營 .financial 金融 — 多納斯作為Just Cover, LLC運營 .fire 亞馬遜註冊服務 .fish 漁業公司、體育和愛好者 — 多納斯作為Fox Woods, LLC運營 .fishing 漁業公司、體育和愛好者 — Minds + Machines .fit 健身鍛鍊 — Minds + Machines .fitness 健身鍛鍊 — 多納斯作為Brice Orchard, LLC運營 .flights 航空公司和旅行 — 多納斯作為Fox Station, LLC運營 .florist 花匠 — 多納斯作為Half Cypress, LLC運營 .flowers 花匠和花園 — .fly 旅行 將限制於受認證的航空公司、旅行社和旅行團體§18.b.iv, application for .FLY , ICANN. 2014年11月21日訪問 谷歌 .foo 網際網路開發 — 谷歌 .food Lifestyle Domain Holdings, Inc. .foodnetwork Lifestyle Domain Holdings, Inc. .football 英式和美式足球 — 多納斯 .forsale 網際網路零售 — Rightside集團 .forum Fegistry, LLC .foundation 慈善機構 — 多納斯作為John Dale, LLC運營 .free 亞馬遜註冊服務 .frontdoor Lifestyle Domain Holdings, Inc. .fun — Radix Registry .fund 金融 — 多納斯作為John Castle, LLC運營 .furniture 傢俱企業 — 多納斯作為Lone Fields, LLC運營 .futbol — .fyi 僅供參考 — 多納斯 ==== G ==== 名稱 目標市場 限制 運營者/註冊局 IDN DNSSEC .gallery 照片和藝術畫廊 — 多納斯作為Sugar House, LLC運營 .game 集團 .games United TLD Holdco Ltd. .garden 園藝 — Minds + Machines .gay gay — Top Level Design Operating as Top Level Design .gdn none, anyone — GDN Registry .gift gift-giving — Uniregistry .gifts gift-giving — DonutsOperating as Goose Sky, LLC .gives charities and gift-giving — Rightside Group .glass window sales and repairs — DonutsOperating as Black Cover, LLC .global general — Dot GLOBAL .gold gold and luxury — Donuts .golf golf — Donuts .google Google 用於Google相關網站,如. Alphabet Inc. .gop Republican Party politics — Republican State Leadership Committee .graphics graphics — DonutsOperating as Over Madison, LLC .green the environmentally-focused "As a Registrant you may not ... use a .green name or its content in a way that negatively affects the mission, purpose of the .green TLD, or its brand."Acceptable use and anti-abuse policy , nic.green, accessed on line 24 November 2014. Afilias .gripe opinion sites — DonutsOperating as Corn Sunset, LLC .grocery Wal-Mart Stores, Inc. .group Romeo Town, LLC .guide help sites — DonutsOperating as Snow Moon, LLC .guitars Guitars — Uniregistry .guru generic expertise — DonutsOperating as Pioneer Cypress, LLC == 國家或地區頂級域列表(漢語拼音) == Aㄚㄞㄠㄢㄤ - Bㄅ - Cㄘㄔ - Dㄉ - Eㄜㄝㄟㄣㄥㄦ - Fㄈ - Gㄍ - Hㄏ - I - Jㄐ - Kㄎ - Lㄌ - Mㄇ - Nㄋ - Oㄛㄡ - Pㄆ - Q -ㄑ Rㄖ - Sㄙㄕ - Tㄊ - U - V - Wㄨ - Xㄒ - Yㄧㄩ - Zㄗㄓ === A === * 阿爾巴尼亞 .al * 阿爾及利亞 .dz * 阿富汗 .af * 阿根廷 .ar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ae * 阿魯巴 .aw * 阿曼 .om * 亞塞拜然 .az * 埃及 .eg * 衣索比亞 .et * 愛爾蘭 .ie * 愛沙尼亞 .ee * 安道爾 .ad * 安哥拉 .ao * 安圭拉 .ai * 安地卡及巴布達 .ag * 奧地利 .at * 澳大利亞 .au * 澳門 .mo === B === * 巴貝多 .bb * 巴布亞紐幾內亞 .pg * 巴哈馬 .bs * 巴基斯坦 .pk * 巴拉圭 .py * 巴勒斯坦 .ps * 巴林 .bh * 巴拿馬 .pa * 巴西 .br * 白俄羅斯 .by * 百慕大 .bm * 保加利亞 .bg * 北馬里亞納群島 .mp * 貝南 .bj * 比利時 .be * 冰島 .is * 波多黎各 .pr *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ba * 波蘭 .pl * 玻利維亞 .bo * 貝里斯 .bz * 波札那 .bw * 不丹 .bt * 布吉納法索 .bf * 蒲隆地 .bi * 布韋島 .bv === C === * 朝鮮 .kp * 赤道幾內亞 .gq === D === * 丹麥 .dk * 德國 .de * 東帝汶 .tl (新域名); .tp (舊域名,尚未停用) * 多哥 .tg * 多米尼克 .dm * 多明尼加共和國 .do === E === * 俄羅斯 .ru * 厄瓜多 .ec * 厄利垂亞 .er === F === * 法國 .fr * 法羅群島 .fo * 法屬波利尼西亞 .pf * 法屬蓋亞那 .gf * 法屬南部領土 .tf * 梵蒂岡 .va * 菲律賓 .ph * 斐濟 .fj * 芬蘭 .fi * 維德角 .cv * 福克蘭群島 .fk === G === * 甘比亞 .gm * 剛果共和國 .cg * 剛果民主共和國 .cd * 哥倫比亞 .co * 哥斯大黎加 .cr * 格恩西島 .gg * 格瑞那達 .gd * 格陵蘭 .gl * 喬治亞 .ge * 古巴 .cu * 瓜德羅普 .gp * 關島 .gu * 蓋亞那 .gy * 貴州 .gz === H === * 哈薩克 .kz * 海地 .ht * 韓國 .kr * 荷蘭 .nl * 荷屬安地列斯群島 .an * 赫德和麥克唐納群島 .hm * 黑山 .me * 宏都拉斯 .hn * 香港 .hk === J === * 吉里巴斯 .ki * 吉布提 .dj * 吉爾吉斯斯坦 .kg * 幾內亞 .gn * 幾內亞比索 .gw * 加拿大 .ca * 迦納 .gh * 加彭 .ga * 柬埔寨 .kh * 捷克共和國 .cz * 辛巴威 .zw === K === * 喀麥隆 .cm * 卡達 .qa * 開曼群島 .ky * 葛摩 .km * 象牙海岸 .ci * 科威特 .kw * 可可群島 .cc * 克羅埃西亞 .hr * 肯亞 .ke * 庫克群島 .ck === L === * 拉脫維亞 .lv * 賴索托 .ls * 寮國 .la * 黎巴嫩 .lb * 立陶宛 .lt * 賴比瑞亞 .lr * 利比亞 .ly * 列支敦斯登 .li * 留尼汪 .re * 盧森堡 .lu * 盧安達 .rw * 羅馬尼亞 .ro === M === * 馬達加斯加 .mg * 馬恩島 .im * 馬爾地夫 .mv * 馬耳他 .mt * 馬拉維 .mw * 馬來西亞 .my * 馬裡 .ml * 馬其頓 .mk * 馬紹爾群島 .mh * 馬提尼克島 .mq * 馬約特島 .yt * 模里西斯 .mu * 茅利塔尼亞 .mr * 美國 .us * 美國本土外小島嶼 .um * 美屬薩摩亞 .as * 美屬維爾京群島 .vi * 蒙古 .mn * 蒙特塞拉特島 .ms * 孟加拉國 .bd * 秘魯 .pe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fm * 緬甸 .mm * 摩爾多瓦 .md * 摩洛哥 .ma * 摩納哥 .mc * 莫三比克 .mz * 墨西哥 .mx * 澳門 .mo === N === * 諾魯 .nr * 尼泊爾 .np * 尼加拉瓜 .ni * 尼日 .ne * 奈及利亞 .ng * 紐埃島 .nu * 挪威 .no * 諾福克島 .nf * 奈米比亞 .na * 南非 .za * 南極洲 .aq *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德韋奇島 .gs * 南蘇丹(預計) .ss === O === * 歐洲聯盟 .eu === P === * 帛琉 .pw * 皮特凱恩群島 .pn * 葡萄牙 .pt === R === * 日本 .jp * 瑞典 .se * 瑞士 .ch === S === * 薩爾瓦多 .sv * 薩摩亞 .ws * 塞爾維亞和黑山 .yu * 獅子山 .sl * 塞內加爾 .sn * 塞普勒斯 .cy * 塞席爾 .sc * 沙烏地阿拉伯 .sa * 聖誕島 .cx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st * 聖赫勒拿島 .sh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kn * 聖露西亞 .lc * 聖馬利諾 .sm *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 .pm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vc * 斯里蘭卡 .lk * 斯洛伐克 .sk * 斯洛維尼亞 .si * 斯瓦爾巴島和揚馬延島 .sj * 史瓦濟蘭 .sz * 蘇丹 .sd * 蘇利南 .sr * 索羅門群島 .sb * 索馬利亞 .so === T === * 塔吉克 .tj * 臺灣 .tw * 泰國 .th * 坦尚尼亞 .tz * 湯加 .to *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tc * 千里達及托巴哥 .tt * 突尼西亞 .tn * 吐瓦魯 .tv * 土耳其 .tr * 土庫曼 .tm * 托克勞 .tk === W === * 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wf * 萬那杜 .vu * 瓜地馬拉 .gt * 委內瑞拉 .ve * 汶萊 .bn * 烏干達 .ug * 烏克蘭 .ua * 烏拉圭 .uy * 烏茲別克 .uz === X === * 西班牙 .es * 西撒哈拉 .eh * 希臘 .gr * 香港 .hk * 新加坡 .sg * 新喀里多尼亞 .nc * 紐西蘭 .nz * 匈牙利 .hu * 敘利亞 .sy === Y === * 牙買加 .jm * 亞美尼亞 .am * 阿森松島 .ac * 葉門 .ye * 伊拉克 .iq * 伊朗 .ir * 以色列 .il * 義大利 .it * 印度 .in * 印度尼西亞 .id * 英國 .uk * 英屬維爾京群島 .vg * 英屬印度洋地區 .io * 約旦 .jo * 越南 .vn === Z === * 尚比亞 .zm * 澤西島 .je * 查德 .td * 直布羅陀 .gi * 智利 .cl * 中非共和國 .cf * 中國 .cn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Category:國家程式碼 Category:國際電信 Category:頂級域 Top-level domains
中國移動
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行動通訊集團、中國移動集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家從事通訊業的特大型中央企業。中國移動在中國內地所有三十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提供全業務通訊服務,業務主要涵蓋移動話音和資料、有線寬頻,以及其他通訊資訊服務。 截至2023年8月,中國移動使用者總數為9.86億戶,是中國內地最大的通訊服務供應商,亦是全球網路和客戶規模最大、盈利能力領先、市值排名位居前列的世界級電信運營商。 == 歷史 == 縮圖|中國移動廣州分公司應急訊號發射車 === 中國內地行動通訊網路早期發展 === 1987年11月18日,中國內地第一個模擬行動電話通訊網在廣東省廣州市開通。1993年9月19日,中國內地第一個數字行動電話通訊網在浙江省嘉興市開通。 1994年3月26日,郵電部設郵電部行動通訊局和郵電部資料通訊局。在地方郵電局內設立行動通訊局,以省為單位建立行動網路。1994年10月,中國內地第一個省級數字行動通訊網在廣東省開通。同年中國聯通成立,同樣使用GSM網路。 1995年4月,經中央批准,實行郵電政企分開和郵電分營。撤銷郵電部電信總局,組建中國郵電電信總局。作為國務院管理的相當於正部級的特大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進行企業法人登記。同年,郵電部行動通訊局牽頭,在中國內地建立139號段的GSM網路,網路服務定名為“全球通”。 1996年1月1日“全球通”網路開始在15省聯網漫遊試執行,至同年9月實現中國內地各省區間聯網漫遊與部分國家的聯網漫遊。全球通網路發展速度很快,1997年即突破1,000萬使用者,1998年則有2,000萬使用者。 1997年10月, 中國電信將廣東、浙江兩省行動通訊資產注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並在香港聯交所,紐約證交所上市,1998年至1999年,中國電信在江蘇,河南,福建,海南的行動通訊資產也注入中國電信(香港)。(詳見中國移動有限公司條目) === 集團誕生 === 1999年4月底,根據國務院批覆的《中國電信重組方案》,行動通訊分營工作啟動。隨後成立“中國行動通訊集團籌備組”。2000年4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以中國電信集團行動通訊呼叫中心(前身為郵電部行動通訊局)、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主要資產為廣東,浙江等六省行動通訊網)為基礎,組建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特大型企業集團。由此,原先歸屬於中國電信品牌下的“全球通”也被移交給中國行動通訊作為高階使用者品牌。 === 後續發展 === 2007年1月22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宣佈收購米雷康姆(Millicom)公司控股的巴基斯坦巴科泰爾(Paktel)公司,並於2007年5月16日正式完成對該公司的全額收購;該公司於2007年5月4日改名為CMPak有限公司(中文名稱:“辛姆巴科公司”)。 2007年6月18日,從1996年起設立的中國行動通訊服務熱線1860/1861在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升位,變更為10086。 2008年5月23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釋出通報,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併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2009年1月7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正式向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頒發基於TD-SCDMA規格的第三代行動通訊(3G)營業執照。 2010年7月14日,中國移動入口網站自2010年7月15日起正式啟用 www.10086.cn 作為新域名,原 www.chinamobile.com 域名仍然有效。 2013年11月7日中國移動北京分公司在網站上公佈,從11月7日起正式開售支援TD-LTE網路的4G手機。這使中國移動成為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中首家開始公開售賣4G手機的電信公司。2013年12月4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向中國移動頒發了基於TD-LTE制式的第四代行動通訊(4G)營業執照。 2014年7月18日,經國務院同意、國資委批准,中國移動集團、中國聯通集團和中國電信集團等三家電信企業聯合出資100億元,組建成立了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集團、中國聯通集團和中國電信集團分別持有40.0%、30.1%和29.9%的股權。 2017年12月25日,中國移動集團釋出訊息稱,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企業型別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企業名稱由“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變更為“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原有業務、資產、資質、債權債務均由改制後的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承繼。 2018年4月3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向中國移動頒發了基於FDD-LTE制式的第四代行動通訊(4G)經營許可證。 2018年12月10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向中國移動頒發了5G系統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中國移動獲得2600MHz和4900MHz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2019年6月6日,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向中國移動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移動率先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5個城市開展5G試點。 2019年11月14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行動通訊集團簽署《打造5G領先網路賦能廣東數字經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促資訊產業發展和智慧廣東建設。 2019年12月30日, 中移動正在實施5G+計劃,推動5G融入百業、服務大眾,利用科學部署5G競品網路,將在50個以上城市正式提供5G商用服務,累計開通超過5萬個5G基站,為全國所有地級市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據中國移動公佈的2020年7月份運營資料,截至2020年7月末,其5G套餐客戶數累計達8,405.7萬戶。 ===美國制裁=== 2020年11月,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發布行政命令,禁止任何美國公司或個人持有美國國防部列為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聯絡的公司的股份,其中包括中國移動。 2020年12月3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佈將於2021年1月7日至11日暫停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交易並啟動退市,導致股價下跌。 1月4日,退市決定突然被撤銷;兩天后,紐交所表示將繼續進行退市。1月1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把中國移動的美國預託證券(前紐交所上市編號:CHL)除牌。據該公司官方微博稱,退市後,該公司宣佈決定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至多88億美元。 2022年3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將中國移動美國子公司中國移動國際美國公司認定為國家安全威脅。 == 機構設定 == 根據有關規定,中國移動集團設定(控股)下列機構(企業): === 內設機構 === === 直屬(控股)企業 === === 分支機構 === == 業務 == 中國行動通訊的業務範圍包括基於GSM/GPRS/EDGE(2G)、LTE(TD-LTE、LTE-FDD)/LTE-A(4G)、NR(5G)規格的行動通訊業務以及其旗下子公司中移鐵通經營的固話及寬頻業務。在中國大陸地區由中國行動通訊提供服務的行動電話號碼以134(0-8)、135、136、137、138、139、147、150、151、152、157、158、159、178、182、183、184、187、188、198開頭,LTE/LTE-A(4G)、5G資料卡接入為147號段。另外還有用以支援虛擬運營商的170(3、5、6)號段。 目前中國移動集團的經營範圍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巴基斯坦、英國等地。中國移動集團提供下列服務: * LTE/LTE-A(4G)、NR(5G): ** CMNET:主要是為PC、膝上型電腦、PDA等利用資料上網服務。範圍覆蓋達全中國各地區。 ** CMWAP:範圍覆蓋達全中國各地區。與CMNET最大的區別在於CMWAP僅能透過 HTTP 代理伺服器 10.0.0.172:80 提供有限的網際網路服務(僅包括 HTTP 等)。 * WLAN ** CMCC:主要面向手機客戶提供WLAN自動認證上網服務; ** CMCC-WEB:主要面向為電腦、PAD等終端提供WLAN上網服務 ** CMCC-EDU:主要面向校園WLAN === 無線電頻帶 === 中國移動行動電話服務無線電頻帶 網路型別 制式 服務頻段 (MHz) 所屬工作頻段 (MHz) 所屬工作頻段號 所屬頻段通用名稱 當前狀態 簡介 2G GSM 899–904944–949 876–915921–960 0–124 E-GSM-900 退網中 GSM主要頻段 用於基礎通訊 2G GSM 1730–17351825–1830 1710.2–1784.81805.2–1879.8 512–885 DCS 退網中 GSM輔助頻段,原用於高話務密度區覆蓋 4G LTE-FDD 1710–1730 1805–1825 1710.2–1784.81805.2–1879.8 Band 3 DCS 服務中 LTE-FDD主力頻段 4G LTE-FDD 889–899934–944 880–915925–960 Band 8 P-GSM-900 服務中 LTE-FDD輔助頻段 4G LTE-TDD 2010-2025 2010-2025 Band 34 IMT 改置中 TD-LTE輔助部署頻段 原TD-SCDMA利舊,即將改置用於5G NTN天地直連頻段稱呼Band A 4G LTE-TDD 1885–1915 1880–1920 Band 39 DCS-IMT gap 服務中 TD-LTE主力覆蓋頻段頻段稱呼Band F 4G LTE-TDD 2320–2370 2300–2400 Band 40 WCS 升級中 僅用於室內覆蓋待定改置 也叫Band E 4G LTE-TDD 2615–2675 2496–2690 Band 41 IMT-E 服務中 4G/5G頻譜共享 TD-LTE主力頻段 稱呼Band D 5G NR 703–733758–788 703–743758–798 Band n28 APT 服務中 農村地區部署,與中國廣電共建共享 5G NR 2515–2615 2496–2690 Band n41 BRS/EBS 服務中 主力頻段 4G/5G頻譜共享 5G NR 4800-4900 4400-5000 Band n79 C band 服務中 輔助頻段 熱點部署 === 品牌口號 === * 公司口號:“溝通從心開始”,“移動資訊專家”,“正德厚生 臻於至善”,“移動改變生活” * 全球通:“我能!” * 動感地帶:“我的地盤聽我的!”,“我的地盤,3G生活聽我的!” * 神州行:“輕鬆由我,神州行!”,“神州行,我看行!” * G3:“G3,引領3G生活” * 動力100:“釋放資訊的力量” * and!和:“快人一步”,“和4G,心互聯”,“4G+,和更佳” * 5G⁺⁺:“未來無限可能” ==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 ==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移動、中移動或移動,是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企業。中國移動於1997年9月3日成立,前身是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註冊資本為518億元人民幣,截至2016年12月31日,資產規模15,210億元人民幣,負債總額5,389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35.4%。 中國移動擁有全球第一的行動通訊網路規模和客戶規模,截至2018年底,中國移動擁有9.2億移動客戶及1.5億有綫寬頻客戶,在中國的行動通訊市場佔有率達到了60%以上Operation Data - Customer Numbers China Mobile Official Site。中國移動連續多年入選《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2013年排名為第71位,曾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伙伴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全球合作伙伴。 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透過其全資擁有的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持有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前稱中國電訊)的72.72%股權。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在中國境內的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主要經營移動語音、資料、IP電話和多媒體業務,擁有“全球通”、“And!和”和“5G⁺⁺”等品牌,並具有網際網路國際聯網單位經營權和國際出入口局業務經營權,還提供傳真、資料IP電話等增值業務。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紐約上市(),目前是中國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根據福布斯的資料顯示,中國移動有限公司是在香港註冊的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一間。 2018年6月20日,中國移動在紐約股市市值達到1820億美元,成為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電信運營商。2008年5月23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通報,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併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隨著中國移動對中國鐵通的兼併重組,中國通訊業界史上最大規模的重新整合也隨之展開。在2015年12月31日中國移動對中國鐵通的資產核查完成之前,中國鐵通曾保持相對獨立運營。 === 歷史 === 1997年9月3日,以廣東行動通訊有限責任公司和浙江行動通訊有限責任公司為基礎成立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註冊地為香港。1997年10月22日和23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1998年1月27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股票成為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1998年6月4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對江蘇行動通訊有限責任公司的收購。1999年11月12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對福建、河南、海南等三省行動通訊網路資產的收購。 2000年4月20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成立,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為其全資擁有的子公司。 2000年6月28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 2000年11月13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對北京、上海、天津、河北、遼寧、山東、廣西等七省(自治區、直轄市)行動通訊網路資產的收購。2002年7月1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對安徽、江西、重慶、四川、湖北、湖南、陝西、山西等八省(直轄市)行動通訊網路資產的收購。2004年7月1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對內蒙古、吉林、黑龍江、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十省(自治區、直轄市)行動通訊網路資產的收購,以及對中國行動通訊有限公司、京移通訊設計院有限公司的全額收購,從而成為第一家在中國內地所有三十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電信業務的海外上市中國電信企業。 2000年Vodafone斥資25億美元購入2.5%權益,成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策略股東,每股平均作價48元。2002年7月斥資7.5億美元增持,每股平均作價 24.72元。 2005年11月10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宣佈全額收購香港移動電訊商PEOPLES(華潤萬眾電話有限公司),該項收購及該公司的私有化於2006年3月28日正式完成,該公司後改名為中國移動萬眾電話有限公司,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子公司。 2006年5月29日,經香港公司註冊處批准,中國移動上市公司名稱由“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改為“中國移動有限公司”。 2009年4月30日,將以每股40元新臺幣認購遠傳私募新股4.44億股入股臺灣遠傳電信,持股比例12%。斥資177.7億元新臺幣。2010年3月10日中國移動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移動已於浦發銀行簽訂股份認購協議,以每股18.03元人民幣,398億元人民幣(約452.55億港元)現金,認購浦發行發行約22.1億股A股新股。交易完成後,中國移動將透過全資附屬公司廣東移動持有浦發銀行 20%股權,並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 2010年9月8日 Vodafone以每股79.2港元,出售持有3.2%或6.42億股中國移動股份,股權套現517億元。 2011年2月22日,與新華通訊社合作推出“盤古搜尋”,定位是“國家級搜尋引擎”,這是繼“人民搜尋”後第二個由官方媒體控制的搜尋引擎。2011年8月24日 中國移動與深圳上市的安徽科大訊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股份認購協議及戰略合作協議,當中以13.63億元人民幣認購科大訊飛約15%權益7027.39萬股每股發行價19.4元股份有三年禁售期。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語音、智慧語音雲服務、智慧語音技術和創新產品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 2012年9月7日在香港成立中國行動通訊集團金融投資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處註冊號:1797630)。 2014年10月9日,中國移動成立新媒體集團「咪咕文化科技集團公司」,分拆成音樂、影片、閱讀、遊戲、動漫5間子公司,中移動將分三年向新媒體集團注資104億元(人民幣,下同),冀望在2015年1月正式投入運營。 2014年12月9日,香港通訊辦公佈中移動香港以近9.74億元價錢投得合共19.6MHz的3G頻譜,新頻譜使用權會在 2016年10月生效,為期15年。 2015年10月14日,中國移動將會向中國鐵塔出售其擁有的鐵塔、機房、配套裝置、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及工程物資、應付賬款、長期待攤費用及流動資產等。其評估值及賬面值分別為1163.66億元(人民幣.下同)及969.15億元,而中國鐵塔將會向中移動出售511.11億股,約38%股份,每股面值1元,餘額約625.55億元預期會在2017年底前以現金支付。 2021年1月1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把中國移動的美國預託證券(前紐交所上市編號:CHL)除牌。2022年1月5日,中國移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籌資487億元人民幣,是中國十年來規模最大的IPO。證券程式碼為“600941”。 2021年12月28日,中國移動(加拿大)宣佈將於2022年1月5日停止運營。 === 下屬企業 === * 中國行動通訊有限公司 * 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 * 中國移動國際有限公司 * ASPIRE控股有限公司 == 參見 == * 對中國移動的爭議 * 中國內地移動終端通訊號段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話區號 * 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務院國資委 * 中國聯通、中國電信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中國移動官網 * 中移鐵通官網 * 中國移動香港 * Zong(中國移動在巴基斯坦的分公司) * 中國移動英國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業中央企業 Category:總部位於北京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企業 Category:中國內地行動通訊運營商 Category:香港交易所上市牛熊證 Category:香港上市電訊業公司 Category:香港交易所上市認股證 Category:1997年成立的公司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 Category:流動電話運營商 Category:香港交易所上市界內證 Category:紐約證券交易所已除牌公司 Category:被美國政府制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 Category:財富500強公司 Category:西城區公司 Category:北京上市公司
原生質
原生質(protoplasm)是一古老而含糊的術語,最廣為接受的定義是:「組成活細胞而被原生質膜包圍的全部物質」;其為小分子與大分子的混合物,前者如離子,單糖,氨基酸,後者如蛋白質,多糖,脂質等。但最早在1846年,Hugo von Mohl 首次使用此名稱時,是同義於後來的術語細胞質。隨著科技的進步,對細胞結構愈來愈瞭解,此術語已很少使用Sharp, L. W. (1921). Introduction To Cytology. New York: McGraw Hill, p. 25.,目前均使用細胞質、核質,甚或色素質來精確指稱。 原生質並非單一的某種或某些化合物,而是由多種化合物所組成的複雜的膠體,這種膠體具有不斷自我更新能力,成為一種生命物質的體系。原生質包括細胞質與細胞核,是被原生質膜包圍而具生命的細胞部分,細胞壁則不屬於原生質。 原生質構成了原生質體;在植物中,原生質體就是除去細胞壁後被細胞膜包圍的“裸露細胞”。 == 歷史 == 1839年,捷克生理學家浦金野把填滿細胞的膠狀液體定名為“protoplasma”(生命的原始物質)。直到19世紀中葉以後,德國植物學家雨果·馮·莫爾用“protoplasm”概括細胞中的所有內含物(包括細胞質和細胞核)。德國解剖學家舒爾策(M.Schltze)強調指出,原生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並證明在所有的細胞裡,不論是動物或植物,也不論它們的結構是多麼複雜還是非常簡單,它們的原生質基本上都是相似的。 十九世紀末生物學家托馬斯·亨利·赫胥黎給原生質下了一個定義:原生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 == 亞原生質體 == 在分離原生質體的過程中,有時會因為分離不完整,只能得到部分的原生質,這種情況下稱為亞原生質體(subprotoplast)。 == 組成 == 透過各種生物原生質的研究,發現化學成分上雖有區別,但從組成的的化學元素來分析,基本的構成是相似的。其中有6種元素在數量上較多,分別為:碳、氫、氧、氮、磷、硫(佔了總量的95%)。 == 原生質層 == 原生質層由細胞膜、液泡膜和它們之間的細胞質所構成,其作用相當於半透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 參考 == Category:細胞生物學
天花 (消歧義)
「天花」主要指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 天花也可以指: *天花板,屋頂底部 *天花 (建築構件) *猴天花,又稱猴痘,病徵類似天花病毒 *玉米的雄蕊,因為長在植株的頂部,故稱之為“天花” *天花湖水庫,臺灣規劃中的水庫 *假天花,用來容納線路
1960年
== 大事記 == * 世界人口到達30億。 * 在這一年非洲一共有17國宣佈獨立,因而本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而中國大陸正處於三年困難時期。 * 中國大陸第一臺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7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 1960年元旦,中國大陸自行研製的第一套1000門縱橫自動電話交換機在上海吳淞電話局開通使用。該機定名為SAA型。 === 1月 === * 1月1日——喀麥隆脫離法國獨立。 * 1月11日——查德宣佈脫離法國獨立。 * 1月14日——美國總統艾森豪讚賞臺灣軍經成就,並認為臺灣有維持大規模常備部隊必要。 * 1月19日——日本首相岸信介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在美國白宮簽署美日安保條約。 * 1月23日——人類首次駕駛的裡雅斯特號深海潛艇下潛至挑戰者深淵,並停留了20分鐘,測得深度為10,916米。 * 1月25日——蘇聯正式結束勞改營系統。 === 2月 === * 2月9日——中國大陸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探空火箭,在上海南匯簡易發射場首次發射成功,飛行高度8千米,也為中國國產航天運載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 2月13日——法國測試本國的第一枚原子彈,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 2月18日——第18屆冬季奧運會在美國斯闊谷開幕。 * 2月21日——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把古巴所有的商業國有化。 === 3月 === * 3月6日——越南戰爭:美國宣佈將派3,500美軍士兵前往越南。 * 3月20日——天津電視臺開播。 * 3月21日——南非軍警在沙佩維爾向正在進行「反種族隔離政策」示威遊行的五千名示威者射擊,慘案共導致了69人死亡,180人受傷。 === 4月 === * 4月1日——美國發射第一顆氣象衛星TIROS-1。 * 4月21日——巴西將首都由裡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 * 4月27日——多哥脫離法國獨立。 === 5月 === * 5月1日: **泰航成立並同日首航由曼谷飛往香港航班。 **美蘇關係降到冷戰以來的低點:一架美國洛克希德U-2偵察機在蘇聯領空遭擊落,機師法蘭西斯·加里·鮑爾斯被俘。 * 5月9日: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世界第一顆避孕丸上市。 **臺灣三大橫貫公路之一中橫公路正式通車。 * 5月15日——發射進入地球軌道,驗證生命保障系統。 * 5月21日——智利發生強烈地震後,地震時停時止延續一個多月,14萬人死亡,方圓6百公里變成廢墟。 === 6月 === * 6月18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訪問中華民國。 * 6月20日——馬裡和塞內加爾獨立。 * 6月24日——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布加勒斯特會議召開。 * 6月30日——比屬剛果成立獨立的共和國,約瑟夫·卡薩武布布任總統,帕特里斯·盧蒙巴任總理,首都利奧波德維爾(今金沙薩),今稱剛果(金)。 === 7月 === * 7月6日——首屆歐洲足球錦標賽在法國揭幕。 * 7月10日——首屆歐洲足球錦標賽由蘇聯奪得,決賽階段以二比一擊敗南斯拉夫。 * 7月14日——日本首相岸信介遇刺。 * 7月26日——中國湖南籍女工劉桂陽為反映三年困難時期民眾的困苦,在國務院北門外請願、張貼標語,被定性為現行反革命案件。 === 8月 === * 8月7日——象牙海岸獨立。 * 8月16日——塞普勒斯獨立。 * 8月19日——蘇聯太空犬Belka和Strelka乘史潑尼克5號開始環繞地球。 * 8月25日——第1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義大利羅馬開幕。 === 9月 === * 9月4日——臺灣《自由中國》雜誌社社長雷震等人因涉嫌叛亂,遭警備總部逮捕。 * 9月10日——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等第三世界產油國,為維護本國石油利益,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開會,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 * 9月24日——美國海軍及世界第一艘核子動力企業號航空母艦 (CVN-65)完工下水。 * 9月26日——美國第一次舉行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 === 10月 === * 10月1日——奈及利亞脫離英國獨立。 * 10月1日——1960年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召開。 * 10月2日——奈及利亞舉行獨立後首次國會。 === 11月 === * 11月5日——中國大陸仿製的東風一號,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 * 11月8日——美國總統競選;共和黨理查德·尼克松輸給了民主黨約翰·肯尼迪。 * 11月18日——切·格瓦拉第一次訪問中國,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的接見。(1965.2.3-9第二次訪問中國,鄧小平、彭真親自到機場接送。) === 12月 === * 12月1日——運載有動物、昆蟲和植物的蘇聯衛星進入地球軌道。 == 出生 == * 1月2日——浦澤直樹,日本漫畫家。 * 1月16日——旺凱利爾,馬來西亞霹靂州江沙國會議員。(2016年逝世) * 1月18日——依斯邁沙比裡,馬來西亞前首相。 * 1月21日——永野護,日本漫畫家。 * 2月2日——惠英紅,香港演員。 * 2月8日——阿基諾三世,菲律賓總統。(2021年逝世) * 2月16日——遠山光,日本漫畫家。 * 2月16日——鍾楚紅,香港演員。 * 2月23日——德仁,日本天皇。 * 3月13日——唐凱琳,英國外交官。 * 3月21日——艾爾頓·冼拿,巴西賽車手。(1994年逝世) * 4月15日——菲利普,比利時國王。 * 4月20日——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古巴共和國主席。 * 4月28日——邱騰華,香港政府官員。 * 5月7日——廖偉強,馬來西亞居鑾中華中學校長。 * 5月24日——克里斯汀·斯科特·託馬斯,英國女演員。 * 6月4日——葛平,中國動畫片配音演員。 * 6月7日——荒木飛呂彥,日本漫畫家。 * 7月28日——高橋陽一,日本漫畫家。 * 8月4日——梁潔華,前香港藝人。(2020年逝世) *8月27日——端依布拉欣·端曼,馬來西亞環境及水務部長。 * 9月5日——黃子華,香港藝人、演員。 * 9月9日——休·格蘭特,英國演員。 * 9月17日——戴蒙·希爾,英國賽車手。 * 10月7日——王日昇,臺灣歌手。 * 10月16日——伊日·魯斯諾克,捷克政治家和經濟學者。 * 10月30日——馬拉多納,阿根廷足球明星。(2020年逝世) * 11月5日——毛舜筠,香港女演員。 * 11月18日——梁美芬,香港政治人物。 * 11月28日——蔡楓華,香港男歌手。 * 12月12日——吳廷燁,香港演員。 * 12月14日——易卜拉欣·萊希,伊朗總統。 * 12月18日——尹錫悅,韓國總統。 * 12月18日——植草一秀,日本經濟學家。 * 12月23日——宮部美幸,日本作家。 == 逝世 == == 諾貝爾獎 == * 物理:唐納德·A·格拉澤 * 化學:威拉得·利比 * 生理和醫學:彼得·梅達沃,弗蘭克·麥克法蘭·伯內特 * 文學:聖瓊·佩斯 * 和平:艾伯特·約翰·盧圖利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33屆,1961年頒發)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桃色公寓》(The Apartment)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比利·懷爾德(Billy Wilder)《桃色公寓》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伯特·蘭卡斯特(Burt Lancaster)《埃爾默·甘特里》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巴特菲爾德第八》 *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彼得·烏斯蒂諾夫(Peter Ustinov)《斯巴達克斯》 *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雪莉·瓊斯(Shirley Jones)《埃爾默·甘特里》 (其他獎項參見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 == 參考文獻 == * 0年 6
天花
天花()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起之人類傳染病。患者一般在染病後的12天內,出現包括發燒、肌肉疼痛、頭痛等近似普通感冒的症狀。幾天後,口咽部分的粘膜會長出紅點,身體多處地方亦會長出皮疹(以臉部居多)。天花病毒共有兩類:主天花病毒及次天花病毒。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由前者引發之天花又被劃分為四種形式:典型、惡性、出血型、緩和型。其中,多數未曾接種疫苗者均會出現典型天花的症狀。次天花病毒引起之病變程度比上述四種都要溫和,但卻非常罕見。 天花主要透過空氣傳播。患者的呼吸道與皮膚皰疹分泌物均載有病毒,故避免與其近距離接觸可減低患病的風險。多種痘病毒疾病的病癥均與天花的如出一轍。專家需利用進行病毒培植以確定天花病毒的存在,聚合酶鏈式反應及限制性片段長度多型性測試可提供更多病毒的細節。接種天花疫苗為預防此病的最佳方法。目前並沒有認可的抗天花藥物。一旦出現確診病例,醫護人員會為病人注射疫苗提升免疫保護,有時亦會配以舒緩性療法加大療效。天花病毒不會造成慢性或復發性感染,但會導致各類併發症或後遺症(如失明)。不同型別的天花所引發的病死率不一;最為常見的典型天花約奪取了三成病患者的性命。 古埃及或許為天花的起源地。已死去逾三千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是史上已知最早的天花病人,專家在其木乃伊身上找到了明顯的膿皰痕跡。早期的印度及中國文獻亦有記載這種疾病。在隨後的漫長歲月裡,天花於世界多個地方展開大流行,並奪取了無數人類的性命(尤其是兒童)。歷史上,有不少國家的君王及著名人物均染上過天花。19至20世紀期間,多番的防疫行動減低了此病對群眾的威脅。最終,世界衛生組織在1980年5月8日正式宣佈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於世上絕跡的人類傳染病。 ==臨床分類== 天花主要有兩種臨床表現形式。常見的主天花病毒()會引發較為嚴重的病癥:病人身體各部位均會長出皮疹,發燒的程度亦較為嚴重。反之,由次天花病毒()所引起的症狀則較為溫和但罕見。某些曾接種疫苗的患者只發燒而不長出皮疹,此乃另一種臨床表現形式,被稱之為“無疹天花()”。鑑定這種天花的方法有:抗體法和病毒分離法,但是後者罕為使用。除此,無症狀的天花感染者同樣只屬個別例子。 ==病癥與症狀== 天花的潛伏期大約為12天。一旦進入呼吸道,病毒會首先襲擊口咽或呼吸系統表面的粘膜,然後入侵淋巴結並進行增生。在起始階段,病人的細胞看似沒有受到破壞,但大約在受感染後的第12天,這些細胞會破裂以致血液內的病毒數量驟升(此稱之為病毒血症),而第二波的病毒增生也會在脾臟、骨髓及淋巴結內發生。與此同時,病人會出現與一般感冒相似的:發燒(往往高達甚至超越 )、肌肉疼痛、頭痛等。由於消化系統也受到影響,故噁心及嘔吐也是常見症狀之一。到了第15天,首個表面徵象出現:病人的口腔、舌頭、顎部及喉嚨上的粘膜會出現微紅色的小點。與此同時,他們的體溫會下降至正常標準。這些紅點其後迅速增大並破裂,釋放大量病毒於唾液中。 天花病毒主要侵襲皮膚細胞,故病人通常都會在紅點出現後的1至2天內進入皮膚病變的階段。前額首當其衝出現皮疹。皮疹後會擴散至整個臉部、四肢的近端位置及軀幹,最後是四肢的遠端部位。整個過程持續不超過36小時。這時,主天花病毒患者的病情發展有四種可能,他們其後會出現典型、緩和型、惡性或出血型四類天花中其中一種的症狀。 ===典型=== 逾九成不曾接種疫苗的天花患者均為典型天花病人。他們的皮疹在第二天變為丘疹。一至兩天後,這些丘疹會充滿乳白色的液體,成為水泡。液體會在48小時內變得渾濁,使之看似膿皰(但裡面充斥的是組織物而非膿液)。到了第六至第七天,所有的皮疹均蛻變成這些圓形膿皰,並在三天內增長至最大體積。裡面的液體會漸漸外流至所有膿皰都消退、乾化及結痂為止,這通常為時兩週。兩至四天後,這些佈滿全身的痂開始脫落,留下會造成色素脫失的疤痕。 典型天花又可分為三大類:不連續病變型、半融合型及融合型。約有六成的患者屬於第一類別,他們身上的皮疹以至於之後長出的膿皰都是離散及不相連的,皮疹密度最高的地方是臉,其次為四肢(又以近端位置較多)及軀幹,而掌心及腳心亦會受到影響。少數患者身上的水泡會出現融合的狀況,成為紮根深至皮下肌肉的片狀物。半融合型病人只有臉部會長出融合性皮疹,但融合型病人的臉部和前臂都會出現這些融合性疹子,他們的發燒期也較長,部分病人的病毒血症在膿皰結痂後仍無法結束。這些融合型天花患者的病情較一般狀態的嚴重。 ===緩和型=== 緩和型天花主要出現於曾接種疫苗的患者身上。這個形式的天花同樣會導致早期症狀及皮膚病變,但嚴重的程度較低。緩和型天花病人的皮疹數量較低且分佈不均,蛻變與康復的速度較快,死亡的機會也較低。人們常把這種天花與水痘混淆。 ===惡型=== 大約有5-10%的天花患者出現惡性天花的症狀,當中又以兒童居多(佔了72%)。目前尚未清楚出現這種天花的原因。惡性天花導致的早期症狀非常嚴重,病人會出現血毒症並持續發燒;他們的舌頭及顎部廣泛被紅點覆蓋,皮疹蛻變的速度緩慢。惡性天花引起的水泡只含少量液體,而且非常柔軟及敏感,有時還會滲血。它們在七至八天後變平(故又被稱作“扁平型天花”),看似藏到了皮下。惡性天花往往致命。 ===出血型=== 出血型天花患者的人數比惡性天花的少,只佔了整體的2%,並以成年人居多。早期的症狀為突發性。病人在發病後的2至3天內會出現出血的現象,故其眼白會變紅,皮膚會出現暗淡的紅斑、瘀點,後呈焦黑色,故稱之黑天花(、)。脾臟、腎臟及也是常見的出血處(肝臟、睪丸、卵巢或膀胱在極少情況下也受到影響)。與此同時,患者體內的數量隨著凝血因子的下降而上升。病人會在極少病癥的預示下,於病發後的5-7天內突然死亡。那些在8-10天後仍然存活的病人則會出現後期症狀,他們會有血小板持續下降及抗凝血酶持續上升的狀況。出血型天花同樣往往致命。 ==病源== ===病毒概論=== 天花是由隸屬痘病毒科的天花病毒引起,與猴痘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在自然情況下,其只能感染人類。 關於這種病毒的起源,至今尚未有一個結論。專家利用不同的化石證據,以分子時鐘法推算出不同的結果。其有可能是在68,000至16,000年前,由囓齒動物病毒演化而來;也可能是在三至四千年前,從沙鼠痘病毒中分離而來(此正好與首名天花患者的生活時期吻合)。不過,後者的前設是這類病毒的突變率與皰疹病毒科的成員相若;若去掉這個假設,天花病毒最早的分離時間會推前至五萬年前。由於現存的考古學證據仍為支離破碎,故沒有人能給予一個清晰的答案。 天花病毒是一種大型、呈磚狀、具單線雙螺旋去氧核糖核酸基因組的病毒。它們的大小介乎於302-350乘以244-270奈米之間。其基因組則具備186,000個鹼基對,兩端皆有莖環。病毒包膜是由已改良、含病毒性多肽(如:血球凝集素)的高爾基膜所組成。天花病毒共有兩類:主天花病毒()及次天花病毒()。這兩類病毒均能在宿主身上引發同時可以對抗另一者的免疫反應。 不同的痘病毒具有不同的生命週期及致病機理。與其他的去氧核糖核酸病毒不同,它們是在宿主的細胞質而非細胞核內進行自我複製及製造獨特的核糖核酸聚合酶。 ===傳播途徑=== 天花是一種具高度傳染性的疾病,其主要透過。患者的口、鼻、咽之分泌物均載有病毒,而長時期的面對面近距離接觸(1.8米範圍之內)是人傳人的主因。直接觸碰病人的體液或近期受汙染的醫療用品也具有一定的風險。不過,甚少有人因吸入了封閉空間(如:車廂、房間)裡載有病毒的空氣而染病,因為病毒無法長時間於空氣中存活。病毒能穿透胎盤,但只有極少數的人罹患先天性天花。出現皮膚病變不逾一週的病人最具傳染性;隨著病情發展,病毒的數量會逐步減少。話雖如此,直到最後一顆皰疹退落前,天花患者還是有可能散播病毒。天花並非人畜共患病,目前亦沒有發現天花的自然帶原者。在溫帶地區,天花傳播的高峰期在春、冬兩季;熱帶地區則沒有明顯的傳播季節。 ==預防方法== 最早出現的天花預防法為接種(又被稱之為“人痘接種術”以便與後來出現的天花疫苗加以區分)。根據為數甚少的梵語文獻記載,古印度早於公元前1,000年採用了這個方法。接種者吸入已被磨成粉末的皮痂,或使用沾有這些皮痂的利器刮破皮膚。中國則最早於公元10世紀(北宋時期)開始採用接種法;到了16世紀(明朝)已是深入人心。成功接種的人可建立持久的免疫力,因患上天花而死的機會亦會降低;若失敗,接種者會染上天花,並可能散播病毒。 這種預防天花的方法後來被加以改善。到訪鄂圖曼帝國後,對接種法深感興趣。她在信中記下了詳細的操作步驟,並於1718年在英格蘭大肆宣揚。科頓·馬瑟及其團隊在波士頓給上百人進行了接種,但因而引起了社會爭議。後來,居住在格洛斯特郡柏克萊(英格蘭郊區)的愛德華·詹納醫生發現了牛痘(一種對人類較為溫和的痘病毒)能用以預防天花。他將此物質命名為“疫苗”(英文為“”,取自拉丁文中意指“牛”的“”一字)。疫苗比人痘接種術要安全,因為使用者沒有患上天花的風險。這個訊息流通了全世界。後來疫苗中的牛痘病毒換成了更有效的(與牛痘及天花隸屬同一病毒科)。至於痘苗病毒是如何取代了牛痘則沒有詳細的記載。 現今採用的天花疫苗內含活痘苗病毒。它們透過雙頭針被植入皮膚(通常是上臂)。針會在數秒內刺入皮膚數次。若疫苗被成功植入,傷口會在3-4天裡出現又紅又癢的腫塊,一週後變為充滿膿液的水泡,兩週後乾涸結痂,第三週皮痂脫落成疤。由痘苗病毒激發的免疫力能有效抵抗諸如猴痘、牛痘、天花等的其他痘病毒的感染。首次接種疫苗的人會在第10天出現抗病毒體,而再接種者則只需七天。過往案例顯示,疫苗的有效率為95%;對首次接種者的有效期為3-5年。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進行了一項旨在研究天花死亡率與疫苗接種期關係的調查。結果發現:曾在10年內接種疫苗的人士因患上天花而死的機會為1.3%;11-20年的為7%;20年以上的為11%;不曾接種的則為53%。 不過,由痘苗病毒製成的天花疫苗有一定的副作用。首次接受注射的人士有千分之一的機會出現不危及生命的不良生理反應,如過敏()及中毒;所有接種人士有兩千分之一的機會出現可能威脅生命的副作用;而疫苗所致的死亡率則僅為0.000198%(每一百萬人中的1-2名),死因多數為腦炎及針頭刺入處壞死。考慮到上述風險及天花病例的逐步減少,美國及歐洲分別於1972年及1970年代停止兒童疫苗接種。除此,美方亦分別於1976及1990年停止向醫護人員及新兵進行常規注射(被派遣中東及韓國的部隊除外)。到了1986年,所有國家均停止了常規天花免疫接種。現在,只有在高風險實驗室內工作的人員需接受常規注射。 ==診斷方式== 天花的臨床定義為“一種(在沒有其他明確因素下)先後引起 ≥高燒及獨特、深入皮層之皰疹的急性疾病”。醫護人員會按照此定義找出疑似天花病例,後會替他們安排接受實驗室測試。 痘病毒會在宿主細胞質裡分泌獨特的蛋白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痘病毒包涵體(這也是它們進行自我複製的平臺)。專家可以輕易地在皮膚活檢中,辨認出已被蘇木精及伊紅染色的痘病毒包涵體。可是,就算沒有找到痘病毒包涵體,也不表示病人一定沒有罹患天花。實驗室人員也可以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從患者身上取得的膿皰或皮痂樣本,這可以協助他們確定患者不是受到形態相異的皰疹病毒的侵襲。不過,由於所有痘病毒的形態相若,此方法仍無法完全鎖定天花病毒。 病毒培植法為針對性診斷方式。此乃雞隻胚胎的一部分。專家需在特定溫度下培植病毒,透過觀察最後的痘疤病變,專家可以確定樣本中的病毒是否天花病毒。聚合酶鏈式反應及限制性片段長度多型性測試則能進一步鑑定天花的病毒株。除此,針對天花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和抗原的血清測試及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也起到一定的輔助功效。 以往,人們常把水痘誤視作天花。兩者有兩個明顯的分別:一是水痘不像天花般會長在病人的手心及腳心;二是水痘引發之膿皰大小不像天花般一致。除此,一些實驗室診斷方式也可以區分天花及水痘。 ==治療方案== 治療天花的主要方法為疫苗注射。病人在感染病毒後的三天內接種疫苗,可有效減少甚至避免由天花引起的症狀;七天內注射也能提供一定的保護及改善患者的病情。除了疫苗,傷口看護、感染控制、體液補充、人工呼吸器協助等舒緩性治療能提升療效。惡性或出血型天花患者所需要的舒緩性療法與中風病人的一樣,而出現融合性皰疹的天花病人則需要處理燒傷的治療方案來舒緩病情。 目前沒有認可的治療天花藥物。不過,自上次大型天花疫症發生後,某些抗病毒藥物的功效已被大大改善。另有研究指出,有潛力成為針對性的天花藥物,惟不足之處是此藥需靜脈注射且可導致腎臟中毒。 ==預後== 病原體 型別 死亡率 次天花病毒 -- ≤1% 主天花病毒 緩和型 ≤10% 主天花病毒 典型 :綜合:≈30% :不連續病變型:≤10% :半融合型:25-50% :融合型:50-75% 主天花病毒 惡性 ≥95% 主天花病毒 出血型 ≥95% 不同形式的天花所造成的臨床死亡率有所參差:次天花病毒感染與緩和型天花甚少致命;最常見的典型天花之整體致死率約為30%;而惡性或出血型天花卻殺死了逾九成的患者。在典型天花死亡病例中,患者多於病發後的10-16天內死亡,死因可能為不正常的、失控的免疫反應或嚴重的病毒血症。在發燒後5-7天內死亡的出血型天花病人,死因通常為心衰竭(有時也包括肺水腫);那些在8-10天後逝世的後期死亡病人,則多因持續性病毒血症、血小板嚴重流失及免疫力過於虛弱而死。惡性天花的致命原因如同嚴重皮膚燒傷,病人臨死前都會出現體液、蛋白質與電解質的過度流失,以及突發性敗血癥。 天花病毒不會造成慢性或復發性感染,但會導致併發症或後遺症。這包括了從輕度支氣管炎到致命肺炎的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出現在臉部的永久疤痕。若天花引起的膿皰波及眼部,就有機會導致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炎、和視神經萎縮;出血型天花還會導致結膜及視網膜出血。其中,有大約35-40%出現角膜炎及角膜潰瘍的人士永久失明。除此,2-5%罹患天花的兒童出現骨髓炎。肘部、脛骨及腓骨是最常受到影響的地方。這會造成骨骺骨膜分離。腫脹的關節會影響行動力;關節炎也會導致畸形肢體、狀關節、畸形骨骼、連枷狀關節和手指過度粗短。腦炎並不常發生(發病率僅為0.002%),有也多出現於成年人身上。其有機會導致短期的行動障礙。 ==歷史== ===命名過程=== 在漢語中,天花最早被命名為虜瘡,因其是由東漢時南征越南帶回的俘虜傳回中國,此後其又有豌豆瘡、痘瘡、痘疹、百歲瘡、聖瘡、天行發斑瘡、天痘、天瘡、天花等名稱。「豌豆瘡」描繪其形狀,「百歲瘡」強調人生百年終難免染疫,「聖瘡」側重其變幻莫測,而「天行發斑瘡」、「天痘」、「天花」等名稱則認為其是天行時疫。另外,「天花」的「花」是指病人發病時的紅點和皮疹色紅似花。 天花的拉丁名稱為“”,源自意指“圓點”的“”或“疙瘩”的“”一字。英文世界一直稱其為“痘病”()或“赤瘟疫”(),直到15世紀英國人首度使用“”一字為止(此稱呼旨在將之與時稱“大痘病”()的梅毒加以區分。 ===源流=== 古印度及古埃及或為天花的起源地。公元前1,500年的一份印度醫學文獻記載了一種疑似天花的疾病;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生活於公元前1,145年)的木乃伊上亦有天花的痕跡。據猜測,前往印度的埃及商人在公元前1,000年時將天花傳入了印度,至此之後,天花便成為了困擾當地逾兩千年的本土病。公元第1世紀,印度把天花帶入了古中國的西南部,可能在304年或317年前爆發。疾病更在五百年後蔓延至日本。文獻記載,735–737年日本一次天花大流行奪取了當地近三分之一人口的性命。這古老的傳染病同時影響了至少七種東方宗教的發展,例如:中的“索破那神”()就被認為是“天花之神”。 目前沒有歷史文獻能清楚地告知天花入侵歐洲及亞洲西南部的時間。無論是新、舊約聖經還是古希臘及古羅馬的文獻,均沒有提及天花或疑似天花的疾病。有指源於埃及與衣索比亞的“雅典瘟疫”或中止了迦太基之的那場瘟疫可能是天花。可是,某些專家質疑,若如此嚴重的傳染病真曾入侵地中海區域則不可能不被希波克拉底記錄在案。除此,曾於165至180年橫掃整個羅馬帝國的“安東尼瘟疫”有可能是天花。四百年後,都爾的額我略在描述發生於法國及義大利的瘟疫時,首度採用了“”(天花病毒)一稱。某些學者認為,阿拉伯軍隊是將天花病毒在第7至第8個世紀從非洲帶入西南歐的元兇。第9世紀,波斯醫生拉齊對天花下了詳細的定義。他也是第一個將天花與水痘及麻疹加以區分的人。中世紀期間,天花定期地出現於歐洲,但並沒有在當地紮根,直到歐洲人口膨脹及人流大增的十字軍東徵時期。天花疫症於16世紀廣泛出現於歐洲。有學者認為,後來的歐洲殖民行動使得天花遍佈世界各地。 在歐洲人西征之前,美洲的記錄裡並沒有提及疑似天花的疾病。天花先於1509年傳入伊斯帕尼奧拉島的加勒比島,後在1520年透過進入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入侵美洲大陸。疾病重創了當地的原住民,成為了西班牙成功征服阿茲特克及印加帝國的主因之一。這情況同樣促使了1633年麻省普利茅斯的登陸行動。可是,天花不但在原住民間流行,同時也感染了不少當地的歐洲殖民者。天花在美洲原住民間造成的死亡率高達八至九成。 澳洲最早於1789年出現天花,疾病於1829年死灰復燃。雖然天花在這段時期裡為當地原住民的最主要死因,但它從沒有成為當地的本土病。 到了18世紀中期,天花已成為了全球(除了澳洲)主要的流行病之一。在18世紀的歐洲,天花是奪取最多性命的疾病,每年約有400,000人因其而死。瑞典有10%的嬰兒死於天花,俄羅斯的比例或更高。英國、英屬北美殖民地及中國等廣泛採用人工種痘術的地區,疫情比其他國家輕,當地的富人甚至能免受疾病的影響。19世紀末,隨著天花疫苗面世,情況才真正得到全面的改善。與此同時,次天花病毒於美國及南非首度亮相。這個型別的天花病毒殺傷力比傳統的主天花病毒低,因為患者只會出現輕微的症狀;它亦會激發體內的免疫系統,使之產生能同樣對付主天花病毒的免疫力。由於被次天花病毒感染的人仍有相當的步行能力,故病毒被廣泛散播。到了20世紀中期,這兩個型別天花病毒同時出現於多個地區,間接地降低了天花的整體致死率。 ===撲滅過程=== thumb|1910年加州天花隔離政策告示海報。 自從1796年英格蘭醫生愛德華·詹納證實了牛痘有效預防天花後,各地區均嘗試以此根除這種困擾人類文明甚久的疾病。1800年,詹納兒時的朋友兼同事——約翰·克林奇醫生將疫苗送到了,展開了新世界的防疫工作。1803年,西班牙國王下令展開“包密斯遠徵”計劃,力求將疫苗運送到其在菲律賓及美洲的殖民地以便進行有效的防疫工作。美國國會透過的《1813年疫苗法案》保證了當地的普羅大眾擁有接種疫苗的權利。四年後,荷屬東印度地區建立了非常嚴格的防疫方針。英屬印度也展開了疫苗接種計劃:他們希望在歐洲人員的監管下,讓印度醫護人員為大眾注射疫苗。不過,英國在印度與緬甸的防疫工作成效不彰。雖然有相關的法律及教育工作,但仍有很多民眾寧可相信傳統的人工種痘術。1832年,美國聯邦政府建立了美洲原住民疫苗接種計劃。十年後,英國政府全面禁止人工種痘術及開始推行強制接種疫苗方案,並於1853年透過了有關的議會法案。1843至1855年期間,美國各州分(以麻省為首)要求政府提供足夠的天花疫苗。雖遇到一部分人的反對,但防疫工作還是能順利進行。天花漸漸在富有國家消失:1897年,美國解除了天花的威脅;到了1900年,多個北歐國家亦宣佈撲滅天花;1914年,所有工業國的天花病發率已降至低水準;1936年蘇聯撲滅境內天花。1972年,歐洲最後一次的天花疫症在南斯拉夫發生。不過,為保該病不會死灰復燃,有關地區未曾停止疫苗接種計劃,一直到1979年世衛宣佈撲滅天花為止。澳洲及紐西蘭是兩個特別的例子:由於沒有受到廣泛的影響,他們沒有推行全民疫苗注射計劃,而是靠嚴格的隔離政策應付區內的病例。中國大陸最後一起天花案例是在1961年,臺灣的最後一起天花病例則是在1955年。 為了撲滅天花,人們加大了防疫力度。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推行了覆蓋整個南半球的天花撲滅行動,為(除了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及厄瓜多外)所有美洲國家解除了天花的威脅。1958年,蘇聯衛生部副部長在1958年世界衛生大會上呼籲全球在世衛組織領導下協調一致展開撲滅天花行動,該項建議 (Resolution WHA11.54) 於1959年獲得透過。在這期間,全球每年仍有約兩百萬人(主要集中在貧困國)因天花而步向死亡。可惜,該計劃成果令人失望:非洲及印度次大陸的疫情毫無起色。1966年,國際天花撲滅單位正式成立,並由美國醫學家領導。一年後,世界衛生組織加大資金援助額至每年二百四十萬美元,並採用由捷克流行病學家提倡的新機制。 上世紀五十年代上半葉,每年約有五千萬名天花患者。要降低疫症的嚴重性,所有新確診患者均需被隔離,而曾與其有緊密接觸的人士亦均需接種疫苗(此被稱之為“圈內接種”)。計劃執行初期,社群病例監測不足是世衛面對的一大問題。因為有很多新增天花個案並沒有被上報,病人因而無法得到適當的治療。有見及此,世衛設立了國際醫療顧問團隊,專門負責協助各國政府進行健康監控及遏制政策。在1973年之前,所有疫苗均由蘇聯及美國提供,但後來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都有能力自製疫苗。 到了1975年,只有非洲之角仍持續受到天花的侵擾。其中,衣索比亞及索馬利亞的防疫任務艱鉅。兩國缺少交通道路,而內戰、飢荒與難民則進一步拖慢了計劃的進展。最終,在澳洲微生物學家的指導下,兩地分別於1977年早及中期設立了嚴密的監測機制及執行了疫苗接種計劃。 最後一位自然感染主天花病毒的病人是拉希馬·巴努(一名孟加拉國的兩歲女童),她於1975年10月被確診受到感染;而最後一位自然感染次天花病毒的病人則是(一位索馬利亞的駐院廚師),他於1977年10月26日被確診。最後一次的天花爆發發生於1978年的英國伯明翰。是次事件共有兩宗病例,其中一人死亡。死者為從事醫學攝影師的。她是在感染了天花病毒,並於同年的9月11日病逝。該醫學院負責天花研究專案的教授亨利·貝德森其後自殺。這次爆發過後,全球所有實驗室裡的病毒樣本庫存均被銷毀,或轉移至具第四級生物安全防護水準的世衛實驗室、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及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科利佐沃的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經多番的實地考察後,數名曾到訪多國的科學家於1979年12月9日證實天花已經絕跡。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大會正式透過了此決議,決議案的首兩句寫道:“考慮了世衛於1958年啟動、1967年強化的撲滅天花行動的發展與成效後......我們在此宣佈:人類已經擺脫了天花的纏繞——一種自文明初啟便導致數以萬計人死亡、失明、毀容的疾病;一種在10年前仍肆虐亞非與南美的疫症。”(世界衛生組織決議案) ===撲滅後事記=== 1986年,世衛首次提議銷毀剩存的病毒樣本,後引起科學界的熱烈討論。原本的銷毀期限為1993年12月30日,後推後至1999年6月30日。不過,由於美國與俄羅斯堅持反對全部銷毀,故2002年的世界衛生大會同意暫存一小部分的病毒樣本作科研用途。部分科學家不贊同銷毀全部樣本的提議,他們覺得樣本非常具有科研價值且可以幫助人類開發更佳的抗病毒藥物及疫苗,防範將來可能發生的疫症。反之,2010年一個由世衛委任之公共衛生專家組成的團隊反對此說法,他們認為全部銷毀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而且即使美俄兩國繼續儲存病毒樣本也對改善全球公共衛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整體而言,科學界(包括前世衛撲滅天花計劃的執行人員)傾向於後者的觀點。 2004年3月,人們在聖菲的一本有關美國內戰醫療議題的書籍內,發現了一個內含天花皮痂的信封。皮痂的主人是一位曾接種疫苗的患者。這給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一次機會去研究美國的天花疫苗接種史。 2014年7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位於馬裡蘭州一處實驗室的紙箱裡發現了幾小瓶被遺忘的天花病毒樣本。 ==社會文化議題== ===生物武器=== 不少國家曾考慮在戰爭中使用天花作為生物武器。1754-1763年的皮特堡圍攻戰期間,英國人曾考慮利用天花對抗法國及其美洲原住民盟友。根據威廉·特倫特(一位當地的商人)於1763年6月24日寫下的日記,曾派遣兩位酋長要求英人停戰,臨走時英方代表給了他們取自天花醫院的兩條毯子與一個手帕。至於這是不是一次官方下令的生物戰行動則不得而知,但多數歷史學家並不認為此舉能有效地散播病毒。除此,有指英國也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派遣已具免疫力的天花患者去感染美國軍隊。《澳洲研究雜誌》上一篇由獨立研究者撰寫的論文表示,英海軍曾於1789年嘗試使用天花病毒對付新南威爾斯的土著部落,《醫學歷史公報》也有提及這個議題。不過,由於當時的人常將輕度天花與水痘混淆,故此生物戰是否真出現則具爭議性。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日三國的科學家都曾嘗試研發天花武器,但因考慮到疫苗的廣泛度而從沒有大規模地使用。1947年,蘇聯在距離莫斯科東北75公里的謝爾吉耶夫鎮設立了天花武器開發廠。二十四年後,於鹹海一座小島上進行的生物測試不幸發生意外,導致了天花爆發。在國際輿論壓力下,蘇方允許美英科學團隊視察其生物製品部門的四個主要設施,雖說有關團隊最終被當地的科學家拒絕入門。1992年,蘇聯生物武器專家堅稱蘇方已儲存了20噸抗疫苗性的天花武器製品,亦準備了彈頭將之散播,但此說法從沒有獲得第三方的驗證。1997年,俄國政府宣佈將所有剩存的天花病毒樣本移至國家病毒與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隨著蘇聯的解體及無數前蘇聯生物武器專家失業,美國政府擔心天花武器的研究資料可能已落入恐怖分子手中。除此,也有人擔憂可使用基因組的電子存檔結合任何現存之痘病毒使天花病毒重新面世。因此,要求加強法律監管私藏天花病毒樣本及徹底消除所有天花病毒資料的意見此起彼落。 ===著名病例=== 歷史上有不少名人感染天花。除了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之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俄羅斯皇帝彼得二世及彼得三世均為天花患者。雖然彼得二世最後不敵病魔,但彼得三世與其妻子卻能康復。不過,基於擔心王位繼承者保羅一世的安危,彼得三世的妻子邀請了一位蘇格蘭醫生為她及保羅進行人工接種術,並將之推廣至民間。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安德魯·傑克遜及亞伯拉罕·林肯也都患上過天花:華盛頓是在到訪巴貝多時染病;傑克遜是在獨立戰爭時的英軍監獄中發病;而林肯則應該是從他兒子處沾染了病毒。匈牙利詩人克爾切伊·費倫茨及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是曾感染天花的文藝人。 在亞洲地區,中國清代蒙古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順治皇帝和同治皇帝(有傳死於梅毒)也是因染天花而死,而康熙皇帝幼年曾感染天花後痊癒 (亦是其中一個令其被選為皇位繼承人的原因)。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伊達政宗因幼年感染天花導致右眼失明。 ===宗教信仰=== “痘疹娘娘”為古代中國民間信仰中,施展天花咒語的神靈,人們避之則吉。除夕夜,兒童在臨睡時需配戴面具遮掩容貌,避免在夜裡引起娘娘的注意。若有人罹患了天花,人們會在病人的家裡放置聖壇,祈求疾病能盡快消失。若病人成功康復,他們會用紙製的椅子或船把聖壇運走,將之焚燒;若病人不幸死去,他們會對其施咒,趕走娘娘。明末崇禎年間,江西名醫喻昌(1585-1664)在其著作《寓意草》記載顧諟明的次子感染天花,“其痘苗淡紅磊落,中含水色,明潤可愛,且顆粒稀疎,如晨星之麗天。”有醫生說是「狀元痘」,乃是明清痘醫看痘文化的一種說法。喻昌:《寓意草》卷4 古印度同樣有這樣的天花之神,即深受人們敬畏的“”。畫像顯示,她右手執有能散播天花病毒的掃帚,左手同時拿著可舒緩病情的聖水瓶。印度人不論健康與否都會到聖壇拜祭,祈求自己能遠離病魔。有些人為了避免天花之神入屋,會在自己的房頂擺放食物及食水,用以供奉及打發祂走。 日本、非洲等地沒有這類受人們拜祭的天花之神,取而代之的是深受人們厭惡的皰瘡神。當地人相信紅色能驅趕皰瘡神,故病患者都會用紅色物件佈置家裡。此習俗在12世紀傳到了歐洲,曾獲-{zh:法皇查理五世; zh-hans:法王查理五世; zh-tw:法王查理五世;zh-hk:法皇查理五世;}-及-{zh:英皇伊利沙伯一世; zh-hans:英王伊麗莎白一世; zh-tw:英王伊莉莎白一世;zh-hk:英皇伊利沙伯一世;}-採用。 == 參考文獻 == == 參考書目 == * * * * * * * *熊秉真:〈且趨且避——傳統中國因應痘疹間的曖昧與神奇〉。 *張嘉鳳:〈清初的避痘與查痘制度〉。 Category:病毒性疾病 Category:瘟疫 天花 Category:生物武器
2002年
== 大事記 == === 1月 === * 1月1日——歐盟引進歐元紙鈔和硬幣。 === 2月 === * 2月8日至2月24日——第十九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鹽湖城舉行。 === 3月 === *3月29日——巴以衝突升級導致千餘人死。 === 4月 === * 4月15日——中國國際航空129號班機在韓國釜山撞山墜毀,造成128人死亡。 * 4月17日——美國兩部F-16戰機在阿富汗擊斃了四名加拿大步兵。 === 5月 === * 5月7日——中國北方航空公司6136航班麥道-82失火墜落大連灣。機上103乘客、9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 5月8日——發生北韓逃亡者闖入日本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瀋陽總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事件。 * 5月12日——位於哈薩克,用以存放暴風雪號1.01軌道載具以及能源號火箭推進器的實物模型(有可能是1988年那次任務的實物)的飛機庫,因日久失修而倒塌,把暴風雪號砸毀。八名工人亦同時因為身處建築物上蓋而喪生。 * 5月17日——德國國會成功透過了補充法案“”,意味著撤銷第175條納粹德國時代對同性戀者及德意志國防軍逃兵的判罪。 * 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成立。 * 5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在莫斯科簽署《俄美關於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和《俄美新戰略關係聯合宣言》。 * 5月25日——中華航空611號班機,一架由中華航空營運的波音747型客機因多年前的維修疏忽導致這架從臺灣中正機場(現名為桃園機場)到香港機場的定期航班在澎湖外海解體,機上225人全部罹難。 * 5月31日——第一次由兩國共同舉辦的世界盃,2002韓日世界盃在韓國漢城(今首爾)開幕。 === 6月 === * 6月13日——駐韓美軍第2步兵師的工兵裝甲車碾死兩名韓國女學生,事後的發展引發韓國輿論不滿。 * 6月22日——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宣佈他將會辭去首相職,許多支持者湧往臺上淚流滿面地試圖挽留他。 * 6月30日——巴西足球隊獲第十七屆世界盃賽冠軍,是巴西隊第五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 7月 === * 7月1日——烏伯林根空難,TCAS系統設計不良,TCAS指示DHL下降航機,而俄國機組員聽從航管也跟著下降,兩者互相衝突,令最終導致兩機相撞。 * 7月9日——非洲聯盟經過一年的過渡期後正式成立,替代了歷時39年的非洲統一組織。 * 7月27日——2002年烏克蘭航展事故:一架蘇-27戰鬥機在觀看人群中墜毀造成歷史上傷亡最嚴重的航展事故,共有85人死亡,超過100人受傷。 === 8月 === * 8月3日——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公開表示臺灣與中國的關係是「一邊一國」。 * 8月18日——地鐵(今港鐵)將軍澳綫七個站通車。 === 9月 === * 9月6日——加拿大魁北克省判決要求聯邦政府在未來兩年內實現加拿大同性婚姻。 * 9月10日——瑞士邦聯公民投票透過加入聯合國決議,成為聯合國第191個會員國。 === 10月 === * 10月2日——伊拉克問題:美國國會一致透過一個協議,明確地批准了總統在他覺得必要和適當的時候對軍隊的使用權。 * 10月23日-10月26日——俄羅斯莫斯科發生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事件造成百餘人死亡。 * 10月2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8屆締約方會議召開。 * 10月24日——中文維基百科,維基百科協作計劃的中文版本正式成立、上線。 * 10月28日——埃特納火山大規模噴發。 === 11月 === * 11月5日——受到多方批評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辭職。 * 11月5日——美國中期選舉中,共和黨獲得對參眾兩院的控制權。 * 11月8日——伊拉克問題:聯合國觀察員抵達伊拉克。 * 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 * 11月14日——中共十六大透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三個代表”被載入中共綱領。 * 11月15日——胡錦濤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 11月16日——全球首例非典(SARS)出現在廣東佛山,不久後將形成流行態勢。 * 11月21日——北約19國首腦在布拉格決定,邀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7箇中東歐國家加入北約(2004年正式成為北約成員)。 === 12月 === * 12月2日——委內瑞拉爆發石油行業大罷工,要求查韋斯總統下臺。 * 12月3日——上海贏得2010年世博會主辦權。 * 12月7日——伊拉克否認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總統薩達姆向科威特人民道歉。 * 12月9日——於臺灣越冬的黑臉琵鷺群因肉毒桿菌C型毒素中毒,造成共73隻黑麵琵鷺死亡(約全球數量10%)。 * 12月11日——聯合國大會57/129號決議透過每年5月29日為“聯合國維持和平人員國際日”。 * 12月29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神舟四號飛船,進行-無人狀態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飛行試驗。 == 出生 == === 1月 === * 1月4日——利彥婷,香港女子跳水運動員 * 1月6日——林墨,國際男子團體INTO1成員 * 1月14日——卡琳娜·科瓦列娃,白俄羅斯女子模特兒 * 1月14日——林於馨——女子偶像團體AKB48 Team TP成員 * 1月16日——那須雄登,日本男子團體美 少年成員 * 1月17日——金塞繆爾,韓國男歌手 * 1月23日—— **王冠閎,臺灣男子游泳運動員 **李彩英,韓國女子團體STAYC成員 * 1月25日——謝恩靈,2020年香港小姐十強佳麗 * 1月28日——柳善皓,韓國男歌手 * 1月30日—— **清原果耶,日本女演員 **崔顯旭,韓國男演員 **左林傑,中國男子團體S.K.Y成員 === 2月 === * 2月3日——劉予承,臺灣棒球運動員 * 2月4日—— **Rio,日本女子團體NiziU成員 **林吳晉瑋,臺灣棒球運動員 * 2月5日—— **安洗瑩,韓國女子羽球運動員 **樸志晟,韓國男子團體NCT成員 **姜太顯,韓國男子團體TXT成員 * 2月14日——遊艾喆,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 2月18日——金東玧,韓國男子團體DRIPPIN成員 * 2月19日——黃明昊,中國男子團體NINE PERCENT、樂華七子成員 * 2月20日——劉俊豪,臺灣棒球運動員 * 2月21日——全暏炎,韓國男子團體1THE9成員 * 2月24日——丁程鑫,中國男子團體時代少年團成員 * 2月27日——浮所飛貴,日本男子團體美 少年成員 === 3月 === *3月2日——元彬,韓國男子團體RIIZE成員 *3月10日——林家鋐,臺灣棒球運動員 *3月13日——樸彩麟,韓國女子團體Cherry Bullet成員 *3月16日——王怡然,2023年香港小姐亞軍。 *3月20日——Ruka,韓國女子團體BABYMONSTER成員 *3月29日——林子豪,臺灣棒球運動員 *3月30日——丁真成,韓國男子團體1THE9成員 === 4月 === * 4月2日—— **愛瑪·梅耶斯,美國女演員 **孫相淵,韓國男演員 * 4月8日—— **絲凱·傑克森,美國女演員 **Maya,日本女子團體NiziU成員 * 4月11日——莊子璇,2023年香港小姐冠軍。 * 4月14日——馬鋼,臺灣棒球運動員 * 4月15日——克拉拉·加列,西班牙女演員 * 4月17日——Lena,韓國女子團體公園少女成員 * 4月20日——樸綜星,韓國男子團體ENHYPEN成員 * 4月23日—— **車雄基,韓國男子團體TOO成員 * 4月24日——紀慶然,臺灣棒球運動員 === 5月 === * 5月1日——霍姆格倫,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5月5日——陽冠瑜,臺灣作曲家 * 5月7日——房藝潭,韓國男子團體TREASURE前成員 * 5月9日——林信寬,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 5月13日——金敏緒,韓國男子團體DRIPPIN成員 * 5月15日——馬傑森,臺灣棒球運動員 * 5月17日—— **周柯宇,國際男子團體INTO1成員 **萊昂·馬爾尚,法國男子游泳運動員 *5月20日—— **樸政昇,韓國男子團體D-CRUNCH成員 **佐佐木大光,日本男子團體7 MEN 侍成員 * 5月27日——蝶香,臺灣歌手,臺灣女子團體G.O.F團員 * 5月28日——石馬修,韓國限定男團ZEROBASEONE成員 * 5月30日——NATTY,韓國女歌手 === 6月 === * 6月3日——姜寒星,韓國童星、演員 * 6月4日——許軼,香港女歌手、香港女子組合COLLAR成員 * 6月8日——阿辛·穆,美國女子田徑運動員 * 6月11日——王陳怡嫻,中國女演員 * 6月13日——南多凜,韓國男演員 * 6月23日——邱煌禕,香港男子籃球員 === 7月 === * 7月9日—— ** 珮含,臺灣女子團體PINK FUN成員 ** 車俊昊,韓國男子團體DRIPPIN成員 ** 蔡佳諺,臺灣棒球運動員 * 7月14日——金泰來,韓國限定男團ZEROBASEONE成員 * 7月19日——藤井聰太,日本八冠王將棋棋士 * 7月21日——紀平梨花,日本女子花滑運動員 * 7月23日——班傑明·弗洛雷斯,美國男演員 * 7月25日——道枝駿佑,日本男子團體浪花男子成員 * 7月26日——樸延宰,韓國男子團體D-CRUNCH成員 * 7月28日——李承隆,臺灣男子團體FEniX成員 === 8月 === * 8月4日——廖婉棋,香港女子跳水運動員 * 8月8日——李康成,韓國男子團體GHOST9成員 * 8月9日——高橋宏鬥,日本棒球運動員 * 8月11日——郭震,中國男子團體S.K.Y成員 * 8月15日——長尾謙杜,日本男子團體浪花男子成員 * 8月14日—— **宋晟睿,臺灣棒球運動員 **休寧凱,韓國男子團體TXT成員 * 8月23日——巖崎大昇,日本男子團體美 少年成員 * 8月23日——千寶根,韓國男童星 * 8月25日——金煥熙,韓國女演員 * 8月31日——Lucy,韓國女子團體Weki Meki成員 === 9月 === *9月1日——羅密歐·詹姆斯·貝克漢,大衛·貝克漢的次子 * 9月4日——尹相雅,韓國女子團體LIGHTSUM成員 * 9月6日——艾許·安傑,美國男演員 * 9月7日——小坂菜緒,日本女子團體日向坂46成員 * 9月9日——孫東杓,韓國男子團體X1成員 * 9月10日——金村美玖,日本女子團體日向坂46成員 * 9月16日——韓初媛,韓國女子團體LIGHTSUM成員 * 9月17日——姜敏熙,韓國男子團體CRAVITY成員 * 9月19日——潘文輝,臺灣棒球運動員 * 9月20日——豬狩蒼彌,日本男子團體HiHi Jets成員 * 9月24日——Gaeul,韓國女子團體IVE成員 * 9月27日——珍娜·奧特嘉,美國女演員 * 9月29日—— **趙今麥,中國女演員 **崔俊聖,韓國男子團體GHOST9成員 * 9月30日——作間龍鬥,日本男子團體HiHi Jets成員 === 10月 === *10月3日——範巧宣,臺灣女演員 *10月11日—— ** 以芯,臺灣女子偶像團體PINK FUN成員 ** 丁華恬,臺灣女子競技體操運動員 *10月16日——陳將雙,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10月23日—— **申銀秀,韓國女演員 **NingNing,韓國女子團體aespa中國籍成員 *10月26日—— **李垠尚,韓國男子團體YOUNITE成員 **Riku,日本女子團體NiziU成員 === 11月 === * 11月10日——邱駿威,臺灣棒球運動員 * 11月11日——林汝真,韓國女子團體本月少女成員 * 11月15日——沈載倫,韓國男子團體ENHYPEN成員 * 11月25日——趙敏兒,韓國女演員 * 11月29日——潮州土狗,臺灣男歌手、饒舌歌手 * 11月30日—— **宋亨俊,韓國男子團體CRAVITY成員 **金娜英,韓國女子團體LIGHTSUM成員 === 12月 === * 12月7日——柴蔚,中國童星、女演員 * 12月8日——樸成訓,韓國男子團體ENHYPEN成員 * 12月11日——林毓桐,臺灣男演員 * 12月12日——馬嘉祺,中國男子團體時代少年團成員 * 12月17日—— **馬修·理查茲,英國男子游泳運動員 **佐藤龍我,日本男子團體美 少年成員 *12月21日——藍愛子, 大小姐成員 * 12月23日—— **芬恩·沃夫哈德,加拿大男演員 **王若嵐,香港童星 * 12月24日——楊子萱,臺灣職業圍棋棋士 * 12月25日——敖子逸,中國歌手及演員 == 逝世 == == 科技文藝 == === 諾貝爾獎 === * 物理: ** 美國物理學家雷蒙德·戴維斯、日本物理學家小柴昌俊和美國物理學家裡卡爾多·賈科尼。 *** “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其中包括在“探測宇宙中微子”和“發現宇宙X射線源”方面的成就。” * 化學: ** 美國化學家約翰·芬恩、日本化學家田中耕一和瑞士化學家庫爾特·維特里希。 *** “表彰他們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識別和結構分析的方法。” * 生理學和醫學: ** 英國醫學家悉尼·布倫納、約翰·蘇爾斯頓和美國醫學家羅伯特·霍維茨。 *** “表彰他們在器官發育及細胞程式化死亡的基因調節方面做出的貢獻。” * 文學: ** 匈牙利文學家凱爾泰斯·伊姆雷。 *** “表彰他對脆弱的個人在對抗強大的野蠻強權時痛苦經歷的深刻刻劃以及他獨特的自傳體文學風格。” * 和平: **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 *** “表彰他幾十年來不知疲倦地投身於尋求和平解決國際衝突、推進民主與人權、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事業中。” * 經濟: ** 美國及以色列雙重國籍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和美國經濟學家弗農·史密斯。 *** “表彰他們在心理和實證經濟學研究方面所做的開拓性工作。”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75屆,2003年頒發)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芝加哥》(Chicago)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zh:羅曼·波蘭斯基; zh-hans:羅曼·波蘭斯基; zh-hant: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zh-hans:鋼琴家; zh-hk:鋼琴戰曲; zh-tw:戰地琴人;}-》)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zh-cn:阿德里安·布羅迪; zh-tw:安德林·布洛迪; zh-hk:艾哲倫·保迪;}-(Adrien Brody,《-{zh-hans:鋼琴師; zh-hant:鋼琴戰曲;}-》)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zh:妮可·基德曼; zh-hans:妮可·基德曼; zh-hant:妮歌·潔曼;}-(Nicole Kidman,《-{zh:時時刻刻; zh-hans:時時刻刻; zh-hant:此時此刻;}-》) *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zh-hans:克里斯·庫柏; zh-hant:基斯·谷巴;}-(Chris Cooper,《-{zh-hans:改編劇本; zh-hant:何必偏偏玩謝我;}-》) *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zh-hans:凱瑟琳·澤塔·瓊斯; zh-hant:嘉芙蓮·薛達·鍾斯;}-(Catherine Zeta-Jones,《芝加哥》) == 世界足球先生 == 排名 球員 得分 所在球隊 1 羅納爾多 384 國際米蘭 2 奧利弗·卡恩 171 拜仁慕尼黑 3 齊內丁·齊達內 148 皇家馬德里 == 參考資料 == * 2年 0
沈佺期
沈佺期(),字雲卿,相州內黃(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人。唐朝著名詩人。 == 世系 == 曾祖沈纂,隋秘書正字。祖沈德,唐潞州長子縣令。父沈貞松,唐泗州下邳縣令。貞松生沈佺期、沈全交、沈全宇。沈全交(664年-724年),有墓誌出土。 沈佺期生沈子昌、沈之象、沈東美、沈惟清。沈東美,給事中、夏州都督。 沈佺期長子《大唐故上津縣令沈子昌墓誌》1997年在洛陽東邊毗鄰的偃師市首陽山出土。 == 生平 == 上元二年(675年)進士。武后時,官協律郎累遷考功員外郎。曾因受賄入獄。出獄後復職,遷給事中。唐中宗時,因勾結張昌宗兄弟,被流放到驩州(今屬越南)。神龍三年(707年),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常侍宮中。後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 沈佺期工於五言律詩,與宋之問同為當時著名的宮廷詩人,文學史上並稱“沈宋”。他們所作多為歌舞昇平的應制詩,風格綺靡,不脫梁,陳宮體詩風。可是沈、宋倆人總結了六朝以來新體詩創作的經驗,對律詩的成熟與定型,貢獻頗大,是唐代五言律詩的奠基人。 *查洪德編有《沈佺期年譜》 ==著作== 原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  == 生卒 == 關於沈佺期的生卒年,歷來有幾種看法: *吳海林、李延沛《中國歷史人物生卒年表》,生於高宗顯慶元年(656年),卒於開元二年(714年) *聞一多《唐詩大系》,約生於顯慶元年(656年),卒於開元四年(716年)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約生於公元650年(高宗永徽元年),卒於公元714年(開元二年) *劉開揚《談沈佺期、宋之問、李嶠、杜審言等人的詩》,約生於公元656年(高宗顯慶元年),卒於713年(玄宗開元元年) ==外部連結== * 沈佺期、宋之問研究 * 古詩庫:沈佺期詩全集 S沈 S沈 Category:唐朝詩人 Category:唐朝進士 Category:唐朝協律郎 Category:唐朝吏部員外郎 Category:唐朝給事中 Category:唐朝起居郎 Category:唐朝學士 Category:唐朝中書舍人 Category:唐朝太子少詹事 Category:河南詩人 S沈 Category:沈姓
邙山
邙山,山名,又名氓山,古名郟山,又稱北邙,俗稱邙嶺。位於河南西部,是秦嶺山脈的北支,距離太行山四五百公里,靠近黃河邊上,與崤山互為犄角,古有天險之稱。 == 自然地理 == 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餘脈,崤山支脈。廣義的邙山起自洛陽市北,沿黃河南岸綿延至鄭州市北的廣武山,長度100多公里。狹義的邙山僅指洛陽市以北的黃河與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嶺。 == 人文古蹟 == 邙山海拔300米左右。邙山為黃土丘陵地,是洛陽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最高峰為翠雲峰,在今市區正北,上有唐玄元皇帝廟。 由於邙山山川絢麗,風光宜人,山雖不高,但土厚水低,宜於殯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比較有名的有東周皇陵、東漢皇陵,曹魏、西晉和北魏時期的皇陵。不誇張的說,邙山自東漢以來就是洛陽人的墓地。《後漢書》卷十下《桓帝鄧皇后紀》: “詔廢后,送暴室,以憂死。立七年,葬於北邙。”《西京雜記》載: “何武葬北邙山薄龍坂,王嘉冢東北一里。”貞觀元年,李勣愛女卒,葬北邙。故有謂:“生在蘇杭,葬在北邙”。朱介凡:《中華諺語志》卷9歷代更無數詩詠邙山。晉代詩人張載《七哀詩》-{雲}-:“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雲}-漢世主。”陶淵明《擬古詩》-{雲}-: “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白居易詩感慨道:“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沈佺期《邙山》-{雲}-: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張籍有詩-{雲}-:“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簞。”王建《北邙行》-{雲}-:“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清末建造隴海鐵路,在洛陽邙山毀損部分的唐代墓葬,發現大量的唐三彩陶器。古董商將其運至北京,引起學者王國維、羅振玉等的高度重視。《孟津縣誌》:“在1920年前後南石山村有7位高姓民間藝人,以修復損壞的出土唐三彩為生,後來陶塑藝人高良田在自己多年修復古唐三彩的技藝上,首次複製唐三彩獲得成功,成為高姓的家傳秘技,當時用小窯燒製唐三彩也僅流傳於高姓家族之間。”現存有秦相呂不韋、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西晉司馬氏、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等歷代名人之墓。現在建有中國第一座古墓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 === 歷史傳說 === 相傳老子曾在邙山煉丹,山上建有上清觀以奉祀老子。康駢《劇談錄》記載: “東都北邙山有玄元觀,南有老君廟,臺殿高敞,下瞰伊洛。神仙泥塑之像,皆開元中楊惠之所制,奇巧精嚴,見者增敬。壁有吳道子畫五聖真容及老子廟胡經事。丹青絕妙,古今無比。”張道陵亦在北邙山隱煉修道,所以此山被視為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漢天師世家》卷二謂:永平二年,張道陵“以直言極諫科中之,拜江州令,謝官歸洛陽北邙山,修煉三年,有白虎銜符座隅。”附近還有道教寺觀呂祖庵、武則天避暑行宮、中清宮、下清宮等古建築。唐朝詩人張籍詩-{雲}-:“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遊。”“邙山晚眺”被譽為“洛陽八景”之一。唐、宋以降,每逢重陽佳節,上邙山遊覽者絡繹不絕。崇禎二年,重陽節,王鐸與“同鄉裡友人登覽邙山,並遊鄏山之陰龍洞”,有《南山登高同友苗家村夜歸漫興》之作。(張升:《王鐸年譜》) 邙山的西端有仰韶文化遺址,這是新石器時期黃河中游地區人類文明的一個標誌。 == 武俠小說中的邙山 == 邙山流傳最廣的傳說,當數現代武俠小說中的邙山派,其中又以梁羽生小說為佼佼者,位於河南邙山玄女觀。 == 相關條目 == * 邙山之戰 * :分類:葬在北邙 == 注釋 == == 外部連結 == * 典故 邙山 * 洛陽邙山陵墓群 == 延伸閱讀 == Category:崤山 Category:河南山峰 Category:洛陽地理 Category:洛陽八大景
絕句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詩歌體裁,屬於近體詩唐詩的形式。 ==概述== 絕句一詞最早在南朝的齊、梁時代就已出現。陳代徐陵的《玉臺新詠》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詩,不知作者名字,題為“古絕句”。此時的絕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韻的小詩,並不要求平仄和諧。絕的意思是“斷絕”,古人用四句一絕的四句詩來完成一個思想概念。 董文煥《聲調四譜圖說》認為絕句分為三種:律絕、古絕、拗絕。王力先生認為,所謂拗絕,實際就是失粘失對的律絕和失粘失對的古絕,所以實際上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兩類。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 絕句根據字數主要分成以五言絕句與七言絕句。 ===絕句規範=== #一首四句,每句字數五或七。 #第一句可押韻或不押韻,第二、第四句要押韻,第三句不可押韻。 #對仗(平仄): ::*第一、二句同樣位置的字,平仄相反(稱之為對) ::*第二、三句同樣位置的字,平仄相同(稱之為黏) ::*第三、四句同樣位置的字,平仄相反(稱之為對) 其中,第一、三、五個字不受限,第二、四、六個字則必須遵守。 ===句式=== *近體五言詩第二字必仄起、七言詩第二字必平起即稱為「正格」;近體五言詩第二字平起、七言詩第二字仄起的稱為「偏格」。 五言絕句,平起式,正格: 五言絕句,仄起式,正格: 五言絕句,仄起式,偏格: 五言絕句,平起式,偏格: 七言絕句,仄起式,正格: 七言絕句,平起式,正格: 七言絕句,仄起式,偏格: 七言絕句,平起式,偏格: === 例外 === 例外之一為拗。定義之為:若相鄰兩字之平仄對調即可符合絕句對仗的要求,則視為有符合,是個在絕句以及律詩中常見的手法。 ==絕句分類== #依照第一句押不押韻分為首句入韻、首句不入韻 #依照字數分為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 #依照第一句的第二個字的平仄分為平起詩或仄起詩 ==範例== 《唐詩別裁》引王漁洋之言:“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 其庶幾乎!而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者矣。”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是公認的七言絕句的壓卷之作: ==參考== * 詩歌理論:絕句 ==外部連結== * 詩詞總彙:絕句 Category:近體詩 Category:詩體
太史
太史,是中國古代官名。 == 沿革 == 太史在西周、春秋時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後漢書·光武紀》注:“史官之長也。”後來職位漸低,在秦朝屬奉常,漢朝屬太常,掌天文曆法,首長稱為太史令,秩六百石《太平御覽 》:“應劭曰:太史令,秩六百石,掌天時星歷。。;魏晉以後修史的職務劃歸著作郎,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周朝時其官署名為太史寮,東漢稱太史寺《風俗通義》:「國家畏天之威,思求譴告,故於上西門城上候望,近太史寺,令丞躬親。靈臺位國之陽,又安別在宮中,懼有得失,故參之也。」,北齊稱太史署,隋朝稱太史曹,後改作太史局,後又改為太史監,唐朝名為太史局或太史監,唐肅宗時又改為司天臺。宋代稱為太史局或司天監,另設翰林天文院。元代設太史院。至明清兩朝,天文曆法由司天監、欽天監掌管,修史之事則交由翰林院負責,因此又稱翰林為太史。 清朝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雍正元年(1723年)、乾隆元年(1736年)曾開立非常設的國史館。乾隆三十年(1765年),國史館成為常設機構。 司馬遷官職即為太史,在《史記》中的作者評述多以“太史公曰”的句子起始,所以太史一詞有時也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如:唐朝的柳宗元《柳河東集》:“參之太史。”後代作者則模仿司馬遷自稱“太史氏”。 ==參考文獻== Category:史官
瞽矇
瞽矇,又稱瞽史,即盲史官。 春秋以前,中國有兩種史官:太史和瞽矇。當時人們傳述歷史大致以瞽矇傳誦為主,而以太史的記錄幫助記憶,《國語·楚語上》記載:“史不失書,矇不失誦。”因此,一般認為《左傳》的作者左丘明就是一位瞽矇。而《國語》亦為當時各國瞽矇所傳誦歷史的彙編。 == 參見 == *太史 *左丘明 *《左傳》 Category:史官 分類:禮樂官
左丘明
-{H|zh-hans:恥;zh-hant:恥;}- 左丘明(),相傳為中國春秋末期魯國的盲人史學家,為《左傳》和《國語》的作者。《左傳》為解釋另一歷史著作《春秋》的作品,戰國時期成為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一。 ==姓名爭議== 對左丘明的姓名有很多觀點。一說複姓左丘,名明清代朱彝尊《經義考》,一說單姓左,名丘明。還有觀點認為他姓丘名明,因其世代為左史,所以人們尊其為左丘明清代俞正燮《癸已類稿·左邱明子孫姓氏論》。 ==生平== 左丘明的記載最早見於《論語·公冶長》。據傳左丘明是春秋時期的盲人史官,與孔子同時代或在其前《史記·太史公自序》:「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孔子家語·觀周篇》:“孔子將修《春秋》﹐與左丘明乘﹐如周﹐觀書於周史﹐歸而修《春秋》之經﹐丘明為之傳﹐共為表裡。”。司馬遷《史記》稱其為“魯君子”,又說他失明或無目,因此許多人認為他是一位瞽矇。 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zh-hans:恥;zh-hant: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據傳,山東省肥城是左丘明的食邑。《宋祥符二年平陰縣令範諷重修左傳精舍記》載:「二年春,餘承命來蒞茲邑。知縣之東古肥子國地即左子故里,古廟猶存。」左丘明死後葬於肥城。《魏書·地形志》載:「富城有左丘明墓。」富城即今肥城一帶。 ==後世== 1725年(清雍正三年)為避孔子名諱,奉旨“丘”旁加“阝”改為邱氏,故左丘明之後改丘氏為邱氏,今肥城市石橫東衡魚村邱氏皆為左丘明之後人。 == 注釋 == == 參看 == *《國語》 *《左傳》 *瞽矇 Category:春秋戰國歷史學家 Category:肥城人 Qiu丘明 Ming明 Z左 Category:視覺障礙作家 Category:魯國官員
活性炭
活性炭(),亦稱活性碳()、活化炭(;)或活化碳(),是黑色粉末狀或顆粒狀的碳物質。活性炭在結構上由於微晶碳是不規則排列,在交叉連線之間有細孔,在活化時會產生碳組織缺陷,因此它是一種多孔碳,堆積密度低,比表面積大,也是做一個過濾器的主要成分。 == 歷史 == 在20世紀初活性炭作為專利被髮明之前,歷史上有文獻記載與許多提法的更多的是關於木炭應用的歷史。 公元前3750年,已知最早使用木炭的是埃及人和蘇美爾人。 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有的記載。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59)及古羅馬科學家老普林尼均有記載用木炭治療癲癇和炭疽病的療法。 公元前450年的腓尼基商船,淡水被儲存在燒焦的木桶裡以抑制細菌滋生及變質,此法一直被沿用至18世紀。於同一時期的孔雀帝國,印度教的宗教檔案中提到利用沙子和木炭過濾和淨化恆河河水以作飲用。 157年,克勞迪烏斯醫療論文中提到了蔬菜和動物來源製備的木炭,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中國明代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所編著的本草綱目中提及木炭用於治療疾病。 1773年,卡爾·威廉·舍勒透過大量實驗發現木炭的吸附能力並且可以吸附各種氣體。 1777年,報道了木炭熱效應與吸附氣體的能力,導致後來的“冷凝吸附理論” 的提出。 1785年,舍勒研究了木炭吸附氣體,其吸附能力從蒸氣到一系列的有機化學物質以及各種水溶液中使用木炭脫色,特別是生產酒石酸的商業應用。這似乎是第一次系統地考慮到在液相上木炭的吸附。在這個時候,製糖行業一直在尋找一種有效的糖漿脫色的方法。但是,木材木炭在這個時候並沒有特別有效的發揮這一作用,大概是因為孔隙度開發的程度尚未達到糖漿脫色所用木炭的程度的要求。 1794年,英國一家糖廠成功的生產出使用木炭脫色的糖漿。 1805年,法國利用木炭脫色第一次大規模生產使用甜菜製備的糖漿。 1805年至1808年,Delessert在甜菜釀酒中成功的使用木炭脫色。 1815年,大部分製糖行業已轉用顆粒狀骨炭作為脫色劑。 1822年,Bussy表明,影響活性炭脫色效能的除了固有的原始材料,還取決於熱加工和顆粒大小的成品。他表明,炭化過高溫度或過長,降低了吸附效能和孔隙度,雖然他沒有辦法衡量這一因素。 這是第一次記錄活性炭生產的熱和化學過程。 1841年,斯加登在加熱再生的骨碳之前系統化的使用鹽酸酸洗。這有效地消除了礦物鹽吸附的碳。他還介紹了在德國的第一個連續立窯生產以及再生骨碳的過程。 1854年,豪斯介紹了成功應用於倫敦下水道系統過濾器中去除蒸氣和氣體中的雜質的碳。 1862年,Lipscombe製備出了使用碳淨化的飲用水。 1865年,獵人發現了使用椰子殼為原料的炭具有很好的氣體吸附效能。1881年,凱澤爾首次使用'吸附'這個詞來形容吸收氣體的碳。 1901年,Raphael von Ostrejko發明以金屬氯化物炭化植物源原料或用二氧化碳或水蒸氣與炭化材料反應制造活性炭,並先後取得英國和德國專利。 1911年,奧地利的一家工廠生產出活性炭,商標名稱為Eponit。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有毒氣體進入戰場,顆粒活性炭作為吸附劑得到規模化大量生產用於軍事用途的防毒面具。 一戰以後,戰時發展大規模的活性炭生產導致戰後活性炭商業化生產及應用。在歐洲製造活性炭的新原料取得了很大進展。加入椰子、杏仁殼及氯化鋅生產出的活性炭具有較高的機械性和吸附氣體和蒸氣的能力。 1935-1940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透過木屑及氯化鋅作活化劑生產活性炭,用於清除、回收意外洩漏的揮發性溶劑和煤氣等有害氣體。 == 種類 == 由於原料來源、製造方法、外觀形狀和應用場合不同,活性炭的種類很多,到目前為止尚無精確的統計材料,大約有上千個品種。 活性炭的孔隙半徑大小可分為: * 大孔:半徑 > 20,000nm * 過渡孔:半徑150 ~ 20,000nm * 微孔:半徑 < 150nm === 按原料來源分 === * 木質活性炭 * 獸骨、血炭 * 礦物質原料活性炭 * 其它原料的活性炭 * 再生活性炭 === 按活化方法分 === * 化學法活性炭(化學炭) * 物理法活性炭 * 化學-物理法活性炭 * 物理-化學法活性炭 === 按外觀形狀分 === * 粉狀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 顆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 成形活性碳(Extruded activated carbon, EAC ) ** 圓柱形活性炭 ** 球形活性炭(Bead activated carbon, BAC) * 活性炭纖維 * 蜂窩活性炭 * 其它形狀的活性炭 == 活化方法 == 主要活化方法: # 木炭、果殼炭、煤等原料經造粒後,在1000℃下用水蒸氣、二氧化碳、進行活化的氣體活化法。 # 乾燥後的原料用氯化鋅溶液浸漬,混合,在500~700℃下加熱,進行碳化或活化,稱為藥劑活化法。 活性炭的吸附性減弱後,可以再生。把活性炭置於容器裡,通入一定壓力的水蒸氣,然後在一定量氧氣存在下,加熱到400 ℃,以除掉表面上的吸附物質。 == 用途 == thumb|right|200px|以活性碳去除染料 活性炭是疏水性的吸附劑,具有對非極性物質有選擇性吸附的特性,還具有由碳表面的官能團產生的催化作用和碳本身作為反應物質的性質。關於它的反應機理現在還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 活性炭的用途很多。廣泛應用於幾乎所有的國民經濟部門和日常生活。粉末炭可用於液相脫色,脫臭精製,上下水淨化。粒狀炭應用於氣相吸附,溶劑回收,空氣淨化,香菸濾嘴,此外還可用於氯乙烯、醋酸乙烯合成催化劑,貴金屬催化劑的載體。 ;氣體淨化 # 空氣淨化 # 口罩 # # 化工品儲存排氣淨化 # 汽車尾氣淨化 # PTA氧化裝置淨化氣體 # 汙水處理場排氣吸附 ;水處理 # 飲料水處理 # 電廠水預處理 # 廢水回收前處理 # 生物法汙水處理 # 有毒廢水處理 ;工業製程 # 化學催化劑載體 # # 石化無鹼脫硫醇 # 溶劑回收 # 製糖、酒類、味精醫藥、食品精製、脫色 # 乙烯脫鹽水填料 ;醫學 # 可用來吸附口服毒物和 ==參見== * 生物炭 * 木炭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History of Carbon, University of Kentucky Category:炭 Category:過濾器 Category:毒理學治療 Category:賦形劑 Category: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
古典元素
古典元素(),在古典哲學中,是一種構成世界上所有物質的最基本實體。在歷史上,許多不同的民族,都曾經建構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元素思想,最著名的代表有古希臘的四元素說、或五元素說,印度佛教的地、水、火、風、空。 == 源起 == 元素思想的起源很早,古巴比倫人和古埃及人曾經把水,後來又把風和土,看成是世界的主要組成元素,形成了三元素說。古印度人有四大種學說。 古希臘自然哲學提出了著名四元素說。這不是希臘哲學家創造的,四元素說在古希臘傳統的民間信仰中即存在,但不具有(相對上來說)堅實的理論體系支援。古希臘的哲學家是「借用」了這些元素的概念來當作本質。 === 前蘇格拉底哲學 === 米利都派哲學家泰利斯主張的萬物的本質是水,而且也唯有水才是本質,土和氣這兩種元素則是水的凝聚或稀薄。阿那克西曼德則將本質改為一種原始物質(稱為「無限」或稱「無定者」),同時又加上第四元素火。四大元素由這種原始物質形成之後,就以土、水、風、火的次序分為四層。火使水蒸發,產生陸地,水氣上升把火圍在雲霧的圓管裡。人們眼中看見象是天體的東西,就是這些管子的洞眼,使我們能從洞眼中望見裡面的火。形成了四元素的最早雛形。 另一個米利都派哲學家阿那克西米尼則把風或者空氣看作是原始物質,並把其他元素說成是由風組成。空氣變得稀薄後就成了火。他的論證是,空氣從嘴裡撥出來是熱的,而在壓力下噴出來時則感到是冷的。同樣,透過凝聚的過程,風先是變成水,然後變成土。這些元素之間的差異只是量變的結果,元素只是凝聚或稀薄到不同程度的空氣。 早期以米利督學派為首的哲學家,多以單一元素作為本質,直到恩培多克勒()才首次建立四元素並存的哲學體系,亦有人主張這是首次嘗試以科學的方法解釋傳統的四元素說,但是從恩培多克勒所留下來的殘缺文獻來看,這種說法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援。恩培多克勒在大約公元前450年於其著作《論自然》中,使用了“根”(希臘文:)一詞。現在認為恩培多克勒是系統提出四元素學說的第一個人。他認為萬物由四種物質元素土、風、水、火組成,這種元素是永恆存在的,由另外兩種抽象元素愛和恨使他們連結或分離。 === 四元素與五元素 === “元素”(希臘文:,拉丁文:)一詞在公元前360年被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首先使用,在他的語錄《蒂邁歐篇》()中,討論了一些有機和無機的物質,這可算是最早期的化學著作。柏拉圖假設了一些細微的物質有一些特別的幾何結構:正四面體(火),正八面體(風),正二十面體(水),及正六面體(地)。他隨後不明確的提及了第五種立體謝文鬱譯《蒂邁歐篇》:「還有第五個立體,造物者用它來作為整體的模型,即作為動物體的原型。」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第三卷·蒂邁歐篇》:「此外還有第五種複合而成的立體,被神用來界定宇宙的輪廓,同時使用的還有生物的形狀。」,在更早的《斐多篇》中提到過正十二面體王曉朝譯《柏拉圖全集·第一卷·斐多篇》110B:「真正的世界,從上往下看,就像一個用十二塊皮革製成的皮球,有各種不同的顏色。」。 正四面體(火) 正八面體(風) 正二十面體(水) 正六面體(地) 正十二面體 柏拉圖使用正多面體來定義四元素的內涵見於《蒂邁歐篇》蒂邁歐篇/[古希臘]柏拉圖著;謝文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ISBN 7-208-05546-7. : 而現在廣為人知的四元素說則是後來亞裡士多德提出的,他的理論中不包含恩培多克勒學說中的愛和恨這兩種抽象元素,而是認為這四種元素具有可被人感覺的兩兩對立的性質。進而推論世界上的萬物的本原乃是四種原始性質:冷、熱、乾、溼,而元素則由這些原始性質依不同比例組合而成。亞里斯多德在《論天》等著作中構想出五元素說,在柏拉圖的四種元素中再加上乙太(精質,永恆)。亞裡士多德認為“沒有和物質分離的虛空”、“沒有物體裡的虛空”。 亞裡士多德對“元素”的正式定義見於《形而上學》形而上學/[古希臘]亞裡士多德著;苗力田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ISBN 7-300-05116-2.: 在古印度,有四大種之說,與古希臘四元素說的地、水、火、風完全一致。四大種說也認為它們是構成世界和身體的四種基本元素。印度教和佛教文獻中經常提到四大。 ===中國陰陽五行政治學說===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陰陽家提出的一種政治學說,五星分別對應五種道德,是一種政治理論,而非元素論,也並非對事物本質的解釋。 五行之間相生相剋關係: * 五行相剋: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 *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需要注意的是,五行並不是元素論,其描述的是施政者的道德品質和政令,是對政治關係的解釋,而不是對事物本質的解釋,雖然在近現代被人刻意曲解為元素論,但本質上五行並不是元素論,也沒有描述事物的本質。 ==化學元素== 元素的研究其實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已經開始,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著名哲學家亦有研究。建基於古希臘元素理論,在公元790年,阿拉伯化學家賈比爾假設出金屬由兩種元素組成:硫,作為"火石",用以解釋其可燃性,和水銀,用以解釋理想中的金屬性質Strathern, Paul. (2000). Mendeleyev’s Dream – the Quest for the Elements. New York: Berkley Books.。總括而言,這逐步形成了三個原理:硫使金屬有可燃性,水銀使金屬有揮發性和穩定性,而鹽使金屬有固體性。 在中世紀,四元素說曾經作為了鍊金術的理論依據。鍊金術士們認為只要改變物質中這四種原始性質的比例,即可使普通金屬變為黃金。 === 科學發現 === 1661年,愛爾蘭自然哲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發現不止以往古人認為只有四個古典元素。1789年出現了第一個現代化的化學元素列表,其中包含33個元素,並有元素的基本資料。1818年,已發現元素增加至四十多種。門捷列夫於1869年發表的元素週期表中,有66種元素。 直到20世紀初,元素被定義為不能被分解成更簡單的物質。換句話說,一種化學元素不能轉化成其他化學元素。1913年,亨利·莫塞萊發現原子中的核電荷是原子的原子序,介定了目前原子的基礎定義。1919年,有72個已知的元素。1955年,為了紀念門捷列夫,於是把第101種發現的元素命名為鍆,在同一年的4月18日愛因斯坦過世為了紀念愛因斯坦在過世後的第4個月把第99個元素命名為鑀。現今,共發現了118種元素,參見元素週期表。 == 參看 == * 化學元素 * 原子論 == 參考文獻 == Category:自然哲學 Category:占星術史 Category:占星術技術因素 Category:中國哲學概念 Category:印度哲學 Category:佛教宇宙論 Category:道教宇宙論
甲基叔丁基醚
甲基三級丁基醚(英語:methyl tert-butyl ether,縮寫為MTBE),是一種無色透明、粘度低的可揮發性液體,有特殊氣味,含氧量為18.2%的醚。它的蒸汽比空氣重,可沿地面擴散,與強氧化劑共存時可燃燒。 甲基叔丁基醚的主要用途是有機溶劑,也可以作為汽油新增劑,使其更抗爆。 == 毒性 == MTBE有一定的毒性。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究其毒性。研究發現,它易於與水融合,可滲入土壤,破壞地下水質,認為它是可能的汙染物。 MTBE主要經呼吸道吸收,也可以經皮膚和消化道吸收,動物在高濃度MTBE中可致癌。對小鼠的麻醉濃度為1.0mM,致死濃度為1.6mM。對人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刺激上呼吸道、眼睛粘膜,長期接觸可使皮膚乾燥。 美國EPA推薦飲用水中MTBE的質量濃度為5.2~10.3μg/L。 == 合成 == MTBE一般是以甲醇和異丁烯為原料,藉助酸性催化劑合成,其中催化劑在工業上用得最多的是樹脂催化劑。其中異丁烯的來源不同而形成不同合成路線。 異丁烯來源: * 裂解制乙烯副產的C4餾分 * 煉油廠催化裂化裝置副產的C4餾分 * 以正丁烷為原料經異構化和脫氫製得 合成MTBE的催化劑: * 氫氟酸 * 硫酸 * 苯乙烯系陽離子交換樹脂 * 固體酸 * 分子篩 ** ZSM-5 ** Zsm-11 ** Y分子篩 ** 絲光沸石 * 雜多酸 === 反應方程式 === MTBE的反應是選擇性加成反應,烯烴中的叔碳原子在酸性催化劑的存在下形成正碳離子,再與醇結合形成醚。反應是可逆放熱反應。 主反應: :CH₃OH+(CH₃)₂=CH₂ \overset{H^+}\rightarrow CH₃OC(CH₃)₃ 副反應: :2(CH_3)_2C=CH_2 \ \rightarrow \ (CH_3)_3CCH_2C(CH_3)=CH_2 :(CH_3)_2C=CH_2 \ \rightarrow \ (CH_3)_3COH :2CH_3OH \ \rightarrow \ (CH_3)_2O + H_2O === 合成工藝 === * 固定床 * 膨脹床 * 催化蒸餾 * 混相床 * 異丁烯二聚聯產MTBE == 物理性質 == * 20℃密度:740.6kg·m⁻³ * 臨界溫度:223.9℃ * 比熱容:2.135℃ * 蒸發熱:30.10J·g⁻¹·K⁻¹ * 燃燒熱:38.21kJ·g⁻¹ * 雷德蒸汽壓:0.55bar * 臨界壓力(KPC):223.9 * 折光指數(20℃):1.3689 * 著火點:480℃ * 空氣中爆炸極限(體積百分比):上限1.65;下限8.4 * 研究法辛烷值:117 * 馬達法辛烷值:101 * 水的MTBE溶度(20℃,g/100g):1.5 * MTBE的水溶度(20℃,g/100g):4.3 == 用途 == === 汽油新增劑 === 20世紀70年代開始注意到MTBE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而且化學性質穩定。新增MTBE的汽油還能改善汽車的行車效能,降低排氣中一氧化碳含量。而且燃燒效率高,可以抑制臭氧的生成。它可以替代四乙基鉛作為抗爆劑,生產無鉛汽油。現在約有95%的MTBE用作辛烷值提高劑和汽油中含氧劑。 MTBE也是製取聚合級異丁烯的重要原料。還用於生產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 1973年義大利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套MTBE工業裝置。1990年美國製定的空氣清潔法修正案(CAA-1990)要求新配方汽油新增含氧化合物(如MTBE),以減少汽車汙染。中國從二十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開始研究MTBE技術。1983年齊魯石化公司橡膠廠建成了中國第一套MTBE工業試驗裝置,1986年吉化公司建成了中國第一套萬噸級MTBE工業裝置。1999年,中國啟動了“全國空氣淨化工程——清潔汽車行動”,開始鼓勵使用含有MTBE的汽油。 由於發現了MTBE對人體的影響,1996年美國Santa Monica市部分地區由於飲用水中MTBE含量抬高,使得這些地區50%的供水系統關閉,這是首次引起公眾關注的MTBE汙染事件。199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空氣資源委員會規定從2002年12月31日起,禁止加州新配方汽油中使用MTBE。現已推遲一年到2003年12月31日。紐約州也簽署法案,規定從2004年1月起禁止使用MTBE,2010年全面禁用MTBE。 禁用MTBE後,許多廠家開始研究乙醇汽油、烷基化油、改產異辛烷、聚異丁烯新增劑等替代產品。 但是迄今為止,歐洲和亞洲尚無禁用MTBE的意向,在一定時期內,MTBE仍將繼續成為清潔汽油的主要組分。 === 有機溶劑 === 叔丁基能防止生成易爆的過氧化醚,MTBE在工業用作二乙醚的安全替代品;在實驗室也用作有機溶劑。MTBE是弱路易斯鹼,無法用於製備格氏試劑;而且在強酸中不穩定;MTBE會與溴劇烈反應。 MTBE能與水(52.6℃;96.5% MTBE)Zeon Corporation 和甲醇(51.3℃;68.6% MTBE)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90th edition共沸。 == 相關連結 == * 錢伯章:汽油禁用MTBE的預測分析 * 化工產品最新實用資料:MTBE * 美國MTBE生產廠家產能情況 * http://www.guidechem.com/dictionary/1634-04-4.html == 參考文獻 == Category:二烷基醚 Category:醚類溶劑 Category:空氣汙染物 Category:缺少物質圖片的化學品條目 Category:叔丁基化合物 Category:甲氧基化合物
約翰·洛克
約翰·洛克(,,),著名英國哲學家,最具影響力的啟蒙哲學家之一,並被廣泛形容為自由主義之父Hirschmann, Nancy J. 2009. Gender, Class, and Freedom in Modern Political Theor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79.Sharma, Urmila, and S. K. Sharma. 2006.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Washington: Atlantic Publishers. p. 440.Korab-Karpowicz, W. Julian. 2010. A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From Thucydides to Locke. New York: Global Scholarly Publications. p. 291.。在知識論上,洛克與喬治·貝克萊、大衛·休謨三人被列為英國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同時洛克也在社會契約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他發展出了一套與托馬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不同的理論,主張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並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時,其統治才有正當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時,社會契約才會成立,如果缺乏了這種同意,那麼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權利。約翰·洛克將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對外權,並主張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分立,行政權與對外權的統一;立法權是國家最高權力。 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並且被廣泛視為是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他的著作也大為影響了伏爾泰和盧梭,以及許多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勳。《美國獨立宣言》亦受到他的觀念和自由主義觀念影響。 洛克的精神哲學理論通常被視為是現代主義中「本體」以及自我理論的奠基者,也影響了後來大衛·休謨、讓·雅各·盧梭、與伊曼努爾·康德等人的著作。洛克是第一個以連續的「意識」來定義自我概念的哲學家,他也提出了心靈是一塊“白板”的假設。與笛卡爾或基督教哲學不同的是,洛克認為人生下來是不帶有任何記憶和思想的。 == 生平 == 1632年8月29日,洛克生於薩默塞特郡的威靈頓村,一個距離布里斯托大約12英里的地方。他在同一天被受洗。洛克的父親也叫做約翰·洛克,是一名在薩默塞特郡擔任地方法官書記的律師,曾經在英國內戰時擔任議會派部隊的軍官。洛克的母親艾妮絲·金恩是一名製革匠的女兒,據傳長的相當漂亮。洛克的雙親都是清教徒。洛克出生後不久,他家搬到了布里斯托以南7英里的鎮,洛克在那裡的一個農村長大。 1647年,在父親的友人、也是議會議員的的資助下,洛克被送至倫敦就讀西敏(威斯敏斯特)中學(Westminster School)。在從西敏中學畢業後,洛克接著前往就讀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雖然洛克的成績相當傑出,他卻對大學安排的課程感到相當乏味和不滿,他發現一些當時的哲學家例如笛卡爾等人的著作都要比大學裡教授的古典教材還要有趣。透過在西敏中學認識的同學理查·洛爾的介紹下,洛克開始將興趣轉向一些實驗哲學和醫學的研究,並且成為了皇家學會院士。 1656年,洛克獲得學士學位,接著在1658年獲得碩士學位Uzgalis, William. [2001] 2018. "John Locke ."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dited by E. N. Zalta.。由於在牛津期間廣泛學習醫學、並且曾與許多知名的科學家如羅伯特·波義耳、羅伯特·胡克共事,1664年,洛克獲得了醫學學士的學位。在1666年,洛克認識了沙夫堡伯裡伯爵,伯爵當時正為肝臟感染疾病所苦,在接受洛克的悉心治療後相當感激,於是說服洛克成為他的助手。 找到新工作的洛克於是在1667年搬進了沙夫堡伯裡伯爵於倫敦的住所,兼任他的個人醫師。在倫敦,洛克在知名醫師的指導下繼續研讀醫學,西德萊姆對於洛克在自然哲學上的概念產生極大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在後來洛克所著的《人類理解論》一書裡發現。 隨著沙夫堡伯裡伯爵的肝臟病情逐漸惡化,洛克所學習到的醫學知識也備受考驗。洛克負責協調其他幾名醫師一同參與治療,並且說服沙夫堡伯裡伯爵接受一次開刀手術(開刀在當時本身就是可能致命的)以移除肝臟內的囊腫。手術進行得相當成功,疾病也逐漸復原了,伯爵感激的稱讚是洛克救了他一命。 在擔任沙夫堡伯裡伯爵醫師的時期,洛克開始撰寫一些在後來被出版為《人類理解論》一書的草稿,其中有兩份草稿依然儲存至今。也是在這個時期洛克擔任了伯爵所建立的貿易與種植園事務委員會的秘書,提供伯爵有關國際貿易和經濟上的意見。 沙夫堡伯裡伯爵身為輝格黨的創立者之一,對於洛克的政治思想有極大影響。伯爵於1672年被指派為英國大法官,洛克也隨之參與各種政治活動。1675年,在伯爵於政壇失勢後,洛克前往法國旅行。在1679年當伯爵的政治情勢稍微好轉時,洛克又回到了英格蘭。也是在這個時期,很可能是出於伯爵的鼓勵,洛克開始撰寫知名的《政府論》一書。本書一度被認為是洛克替後來1688年的光榮革命進行辯護,但後來的學者們卻發現在光榮革命之前本書既已成稿。書中洛克批評了託馬斯·霍布斯等人的獨裁主義政治哲學。雖然洛克是與較具權勢的輝格黨共事,他所提出的自然權利以及政府理論在當時可說是相當激進而革命性的。 然而到了1683年,由於被懷疑涉嫌一件刺殺查理二世國王的陰謀(雖然根本沒多少證據能證明他直接參與了謀刺案),洛克逃亡至荷蘭。在荷蘭,洛克終於有時間繼續開始撰寫許多著作,花了許多時間重新校對他的《人類理解論》以及《論寬容》的草稿,直到光榮革命結束為止洛克都一直待在荷蘭。在1688年洛克跟隨奧蘭治親王的妻子一同返回英格蘭。在抵達英國後不久洛克開始將大量的草稿出版成書,包括了《人類理解論》、《政府論》、以及《論寬容》都在這段時期接連出版。 洛克的密友邀請洛克前往她在艾塞克斯郡的鄉下住所定居。雖然當時洛克的身體狀況已經因為哮喘病發作而飽受折磨,他仍成為了輝格黨的英雄人物。在這段期間洛克也經常與艾薩克·牛頓等人討論各種議題。 從1691年開始洛克一直住在瑪莎姆女士的家中。在此期間,洛克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最終於1704年10月28日去世,並被埋在艾賽克斯郡東部的小鎮的一個教堂墓區Britannica Online, s.v. John Lokce。洛克終身未婚,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女。 雖然洛克一生中經歷了王政復闢、倫敦大火、倫敦大瘟疫等許多歷史事件,他仍沒來得及在有生之年看到他的理念被實踐。君主立憲制和議會民主制的發展在洛克的時代都還處於早期階段。 == 著作 == 洛克的著作中反映出了他的清教徒背景以及身為輝格黨員的一些政治立場。雖然洛克經常被視為是現代政治自由概念的奠基者,他在書中提出的一些觀點也難免與現代的主流觀點有些差別。 洛克的第一本主要著作是《論寬容》。洛克對研究當時英國的於宗教寬容程度相當感興趣,他在死前寫下了許多主張宗教寬容的論文。非國教徒的新教徒背景長大的洛克對於不同的神學觀點相當敏感。不過後來洛克改變了立場,因為他對許多非國教徒的教派的行徑感到反感,轉而成為了英國國教會的堅定支持者。洛克採取了較為寬容的宗教立場,但仍認為擁有一個國教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 而洛克最知名的兩本著作則分別是《人類理解論》和《政府論》。《人類理解論》早在1671年便開始撰寫,有如洛克描述的,在接下來18年裡斷斷續續撰寫才完成了整本書,最後於1689年出版。雖然洛克開始撰寫《政府論》的時間仍有待爭議,很明顯的是書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1679-1682年期間撰寫的。因此《政府論》一書最初不太可能是為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才撰寫的,雖然在光榮革命之後洛克的確曾大幅修訂全書以替革命辯護。 === 《論宗教寬容》 === 洛克最初是以不具名的方式在阿姆斯特丹發表了拉丁文的《論宗教寬容》一書,雖然這本書很快便被翻譯為英文出版。洛克區分了一個教會與民間政府的差異,包括兩者在目標上的差異、以及在實踐的手段上的差異。政府是為了維持和平才存在的,並且必須保有武力才能達成這個目標;而教會則是自願構成的群體,為了提供靈魂救贖才存在的,而且必須使用說服的手段傳教。個人並不能被從他們自己的靈魂上分開,也因此政府並沒有提供他們救贖的責任,武力也不可能達成救贖的目標,即使能夠達成,以這種壓迫方法傳教的宗教也並不一定是真正良善的宗教。因此,即使當政府傾向於支援某個特定的教會時,政府不能為此而幹擾民間的和平。 不過,政府可以出自政治上的目標而管制宗教,例如禁止在公共場合宰殺動物以維持環境的衛生,即使是當這些政策妨礙了某些宗教傳統時亦然。而那些不願接受洛克提出的寬容原則的宗教教派必然會企圖改變政府,也因此政府有權以維持和平為由加以鎮壓。由於沒有了對上帝的恐懼便沒有了信守承諾的理由,而社會的和平也需要人們願意保持承諾,因此政府可以在這種情況下主動推廣一部份的宗教發展。 === 《人類理解論》 === 在《人類理解論》一書中,洛克批評了宣稱人生下來便帶有內在思想的哲學理論,他主張人所經歷過的感覺和經驗才是形塑思想的主要來源。由於他在這方面的理論,洛克可以被歸類為經驗主義者,而非他的批評者萊布尼茨等人所信奉的理性主義。《人類理解論》的第二卷提出了洛克對於思想的理論,他區分出了被動取得的'“簡單思想”—例如「紅色」、「甜美」、「圓形」等等,與主動架構起來的“複雜思想”—例如數字、因果關係、抽象、實體觀念、本體、以及差異性概念。洛克也區分了物體既有的“主要特質”—例如形狀、動作、和長寬高,以及“次要特質”—亦即「在我們體內產生不同感覺的能力」(II.viii.10),例如讓我們感覺到「紅色」或「甜美」的能力。洛克主張次要特質是取決於主要特質的。在第二卷中洛克也討論到了人的本體以及人的思想,他在這裡所提出的理論直到今天都還有所爭議。第三卷主要討論語言,第四卷則討論知識,包括了直覺知識、數學、道德哲學、自然哲學(「科學」)、以及信仰和輿論。 === 《政府論》=== 1689年到1690年寫成的《政府二論》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論文。《政府論》的第一篇是對羅伯特·菲爾默的《》(或先祖論即論國王之自然權)的反駁。洛克極力並有效地駁斥了費尼默的君權神授的主張。洛克主張政府的權威只能建立在被統治者擁有的基礎之上,並且支援社會契約論。不過他也強調社會契約論是可以廢除的。在《政府論》的第二篇中,洛克則試圖替光榮革命辯護(但根據拉斯萊特的考證,政府論發表之時,光榮革命尚未發生,因此這部著作是在呼喚一場革命而不是為已經發生的革命辯護),提出了一套正當政府的理論,並且主張當政府違反這個理論時,人們就有權推翻其政權。洛克還巧妙的暗示讀者當時英國的詹姆斯二世已經違反了這個理論。 洛克提出了一套與託馬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不同的理論,他主張每個人都擁有自然權利,而他們的責任則是保護他們自己的權利、並且尊重其他人的同等權利。透過洛克稱為「理性」的自然法的概念,人們就能理解為何他們必須尊重其他人的權利,包括了尊重他人經過勞動而獲得的財產的權利。由於在實踐上自然法經常被忽略,因此政府的保護是必要的,然而政府的統治也必須經過被統治者的同意,這樣的統治也只有在一個全體的法律體制下才能表現出來。因此所有的政府都只是人民所委託的代理人,當代理人背叛了人民時,政府就應該被解散。當立定的法律被違反、或是代理人濫用權力時,一個政府便是背叛了其人民。當政府被宣告解散後,人民便有權再建立一個新的政府,以對抗舊政府的不正當權威,這種情況又可以稱為「革命」。 == 影響 == 洛克對於哲學和政治哲學界產生極大影響,尤其是自由主義的發展。現代的自由意志主義者也將洛克視為其理論的奠基者之一。他主張生命、自由、財產是人類不可剝奪的天賦人權。洛克對於伏爾泰有極大影響,而他在自由和社會契約上的理論也影響了後來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詹姆斯·麥迪遜、託瑪斯·傑佛遜、以及其他許多的美國開國元勳。洛克的理論激勵了後來的美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洛克在知識論上也有極大貢獻,他提出了「主觀性」——或稱之為「自我」的定義,查爾斯·泰勒等歷史學家認為洛克的《人類理解論》一書是現代哲學中有關自我的概念的奠基者Seigel, Jerrold. The Idea of the Self: Thought and Experience in Western Europe since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and Charles Taylor, Sources of the Self: The Making of Modern Identit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 財產理論 === 在《政府論》中洛克主張公民社會是為了對財產權利提供保護才產生的。洛克所謂的財產是以拉丁文的“proprius”一詞為基礎,代表了一個人所擁有的東西—包括了擁有他自己。也因此,洛克所謂的「財產」包括了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權利。政治社會創立的目標便是為了提供財產權利更好的保護,因為財產能夠代表其成員私人的(非政治性的)利益,但卻無法代表一些只有與共同體裡其他人結合才能實現的利益。 從這個理論延伸,每個人必然都在社會以外(例如在自然狀態下)擁有一些財產,因此政府並不是財產權利的唯一來源,也不能夠隨意挪用個人的財產。如果政府存在的目標是為了保護財產權利,財產必然是先於政府存在並且完全獨立的。洛克的對手羅伯特·費爾默爵士主張如果自然狀態真的存在(他否認其存在),那麼所有東西必然是屬於公共所有的,私人財產不可能存在。託馬斯·霍布斯對此也抱持類似的看法。洛克因此提出了一套解釋財產如何在沒有政府的情況下存在的解釋: 首先,洛克主張每個個人都「擁有」他自己,所以每個人在自然狀態下都是同樣自由而平等的。因此,每個人也必然擁有他勞動所得的產品,要否認這點便等同於將他視為奴隸。也因此每個人都有權在自然賦予的資源上混合他自己的勞動:一顆長在樹上的蘋果對所有人都沒有用處,只有當某個人將其採收後它才有可能被食用,而蘋果便成為了那個採收的人的財產。洛克同時提出另一種論點,他主張我們必須允許蘋果被採收為私人財產,否則無論世界上的資源有多麼豐富,所有人類都只有餓死一途。一個人也必須被允許進食,因此他有權利食用經過他勞動所得的果實(同時他也有權拒絕其他人食用他的果實)。當蘋果被他吃下的,他也必然是這顆蘋果的所有人,無論是在他咀嚼時、當他啃咬時、當他將蘋果送至嘴邊時,只要他在這棵蘋果上混合了他的勞動(透過採收它的動作)。 不過這還沒有說明為何一個個人應該被允許在自然賦予的資源上混合勞動。由於人必須進食,採收蘋果也是必要的,但這還不足以解釋為何人們必須尊重其他人的財產。因此洛克假設在自然狀態下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只要其他人還有機會取得「同樣多」和「同樣好」的資源,一個人便有權利拿走一部分的自然資源,而由於自然資源是相當豐富的,一個人可以在拿走所有他自己會用到的資源的同時,也不會侵犯到其他人的資源。除此之外,一個人不可以拿走超過他能使用到的數量,以免資源被糟蹋。洛克也因此提出了兩個取得財產的但書:「同樣多和同樣好」的條件、以及避免「浪費糟蹋」的條件。 透過這一連串理論,洛克主張一個完整的經濟體制的確可以在沒有政府的自然狀態下存在。私人財產因此是先於政府而存在的,社會也是為了保護私人財產才形成的。 ==== 累積的限制 ==== 勞動創造財產,但財產的累積也有其限制。依據洛克的說法,沒有被使用的財產是一種浪費,也是對於自然的侵犯。不過,隨著「長久產品」的引進,人便可以賣出他們手上過多的會腐爛的產品以交換長久產品,如此一來便不會違反自然法了。由於黃金、銀塊、和其他各種貴金屬及寶石並不會腐爛,除了美觀價值以外,它們對於人的生存是沒有用處的。也因此一個人可以自由的累積它們,或者以它們進行貿易換取食物。透過人與人之間的自願同意,它們便成為了貨幣(一個人可以用黃金換取蘋果、而另一個人則可以用黃金換取小麥)。透過貨幣的買賣,一個人便能夠避免對於資源的浪費,例如在果實腐爛之前便將它們變賣以讓他人食用。但是貨幣機制的使用也使得對物品的過多佔有。洛克最終對於採用貨幣機制採取了一種至少在表面上看來不太連貫的態度。 === 政治理論 === 與託馬斯·霍布斯不同的是,洛克相信人的本質是帶有理性和寬容的。但與霍布斯相同的是,洛克認為自私是人性的本質,這也是他在貨幣理論上的基礎。洛克認為在自然狀態下所有人都是平等而獨立的,沒有人有權利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洛克也主張應該對政府權力實行監督與制衡,並且認為當政府背叛了人民時,革命不但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這些理論對於美國憲法及其獨立宣言都有極大影響。 ==== 卡羅來納憲法 ==== 洛克經常被視為是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國革命的先驅。不過,學者批評洛克曾透過一間英國公司投資了在新大陸的奴隸交易,也批評他在擔任沙夫茨伯裡伯爵秘書期間曾參與了的起草,那份憲法在新大陸的卡羅來納州建立了一套封建的貴族制度、並且給了奴隸主對奴隸的絕對控制權。一些人認為洛克提出的圈地財產的理論正當化了對於美洲原住民的土地侵佔。學者舉出洛克在著作裡的反貴族和反奴隸理論,質疑他言行不一。 === 自我理論 === 洛克是不列顛經驗主義的開創者,雖然他本人並沒有完全貫徹這種哲學思想。洛克認為人類所有的思想和觀念都來自或反映了人類的感官經驗。洛克將「自我」定義為「會以意識思考的東西(無論其本體,無論其是由何種精神、物質所單獨構成或混合而成,皆是如此),這種東西是可以進行感覺的,會感覺到快樂或痛苦、幸福或不幸,而其意識延伸的程度,便是其自我所關心的程度。」Locke, John.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Ed. Roger Woolhouse.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7), 307.但洛克並沒有忽略「本體」的重要性,他寫道:「肉體是構成人的一部分。」Locke, Essay, 306.因此洛克認為「自我」是一種在體內的自我察覺、以及自我意識的反射。在《人類理解論》中洛克解釋了這種意識靈魂的發展過程,他批評了聖奧古斯丁派所提出的人生下來皆帶有原罪的理論,也批評了笛卡爾提出的人生下來皆帶有基本邏輯知識的理論。洛克認為人的心靈開始時就像一塊“白板”,而向它提供精神內容的是經驗(即他所謂的觀念)。觀念分為兩種:感覺的觀念和反思(reflection)的觀念美國國際百科全書第9冊,紐約J.J. Little 公司,1954年,。感覺來源於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則來自於心靈觀察本身。與理性主義者不同的是,洛克強調這兩種觀念是知識的唯一來源。洛克還將觀念劃分為簡單觀念和複雜觀念,不過並沒有提供合適的區分標準。我們唯一能感知的是簡單觀念,而我們自己從許多簡單觀念中能夠形成一個複雜觀念。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就是他對於如何教育這種空白心靈的大綱;他相信教育才是構成人最重要的部分,或者更根本的說,心靈開始時都只是一個「空櫥櫃」,他還說:「我想我會說在我們所遇到的人之中,其中有九成的人的好壞或是能力高低,都是取決於他們所受到的教育。」洛克:《教育漫話》,10. 洛克也主張「在我們嬰兒時期所受到的任何瑣碎印象,都會對我們以後有相當重大而持久的影響。」他主張在一個人年輕時所形成的聯想(觀念的聯合)比那些後來才形成的更為重要,因為它們是自我的根源—它們是第一波留在“白板”上的印象。在《人類理解論》中,洛克引入了這些概念,還提出了一個例子:例如我們不應該讓一個「愚蠢的女僕」告訴小孩在晚上時會有「小妖精和鬼怪」出沒,否則「夜晚便會永遠和這些可怕的念頭結合在一起,他從此再也擺脫不掉這些想法了。」Locke, Essay, 357.洛克的聯想理論大大影響了後來的聯想心理學,對18世紀的思想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教育理論。幾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會警告父母不該讓小孩們發展出負面的聯想。這也推動大衛·哈特利在《人之觀察》(Observations on Man,1749年)一書中嘗試去發現聯想理論的生物學機制,從而導致了心理學和其他新學科的發展。 == 主要著作 == * (1689) 《論寬容》—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 ** (1690) 《論寬容第二篇》—A Second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 ** (1692) 《論寬容第三篇》—A Third Letter for Toleration * (1689) 《政府論》—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 (1690) 《人類理解論》—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 (1693) 《教育漫話》—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 * (1695) 《聖經中體現出來的基督教的合理性》—The Reasonableness of Christianity, as Delivered in the Scriptures ** (1695) 《為基督教合理性辯護》—A Vindication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Christianity === 未發表的著作 === *(1660)First Tract of Government(或the English Tract) *(c.1662)Second Tract of Government(或the Latin Tract) *(1664)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Law of Nature(拉丁文寫成,後被翻譯為英文) *(1667)Essay Concerning Toleration *(1706)Of the Conduct of the Understanding *(1707)A Paraphrase and Notes on the Epistles of St. Paul == 洛克的墓誌銘 == (從拉丁文翻譯而來) 「停下你的腳步阿,路人!躺在這裡的就是約翰·洛克。如果你想問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會說他是一個以自己的小財產過著滿足生活的人。身為一個學者,他以追求真相為他學習的唯一目標,你可以在他的著作裡發現這點,任何有關他的事物都寫在他的著作裡了,也都比本墓誌銘對他的讚美還要真實。確實,他的美德,並不足以讓他自己提出來炫耀、也不足以拿來給你做為典範。讓他犯下的邪惡隨著塵土掩埋吧。如果你要尋求作人的典範,去從聖經裡找尋吧;如果你要尋找邪惡的典範,希望你不會找到它;如果你要尋找死人(如果這能夠幫助你的話),你在這裡就可以找到一個、也可以在任何其他地方找到啊。」 == 參見 == * 自由主義 * 古典自由主義 * 自由意志主義 * 洛克條件 == 參考文獻 == == 延伸讀物 == * Ashcraft, Richard, 1986. Revolutionary Pollitics & Locke's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ke's philosophy and his political activities.) * Bailyn, Bernard, 1992 (1967).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Harvard Uni. Pres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Locke and other thinkers upo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nd on subsequent American political thought.) * G. A. Cohen, 1995. 'Marx and Locke on Land and Labour', in his Self-Ownership, Freedom and Equa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ox, Richard, Locke on War and Pea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A discussion of Locke's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Chappell, Vere, ed., 19n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Locke. Cambridge Uni. Press. * Dunn, John, 1984. Locke. Oxford Uni. Press. (A succinct introduction.) * ------, 1969.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John Locke: An Historical Account of the Argument of the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Cambridge Uni. Press. (Introduced the interpretation which emphasises the theological element in Locke's political thought.) * Macpherson. C. B.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Hobbes to Lock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Establishes the deep affinity from Hobbes to Harrington, the Levellers, and Locke through to nineteenth-century utilitarianism). * Pangle, Thomas, The Spirit of Modern Republicanism: The Moral Vision of the American Founders and the Philosophy of Lock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paperback ed., 1990), 334 pages. (Challenges Dunn's, Tully's, Yolton's, and other conventional readings.) * Strauss, Leo,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chap. 5B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Argues from a non-Marxist point of view for a deep affinity between Hobbes and Locke.) * Strauss, Leo, "Locke's Doctrine of Natural law,"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52 (1958) 490-501. (A critique of W. von Leyden's edition of Locke's unpublished writings on natural law.) * Tully, James, 1980. "A Discourse on Property : John Locke and his Adversaries" Cambridge Uni. Press * Yolton, J. W., ed., 1969. John Locke: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Cambridge Uni. Press. * Zuckert, Michael, Launching Liberalism: On Lockean Political Philosophy. Lawrence, K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 Locke Studies, appearing annually, publishes scholarly work on John Locke. * * * 黃偉合:《英國近代自由主義研究——從洛克、邊沁到密爾》(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 外部連結 == * 著作的全文 * * 史丹佛哲學百科的傳記 * 傳記 * 洛克的手稿收藏 * The Digital Locke Project * 江宜樺:〈洛克的自由主義思想〉 (2008年) * 江宜樺:〈西方自由主義之父洛克〉 (2010年) Category:埃平森林區人 Category:靈頓人 Category:英國哲學家 Category:英格蘭政治哲學家 Category:自由主義 Category:英國法學家 Category: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Category: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校友 Category:啟蒙運動哲學家 Category:17世紀哲學家 Category:形而上學學者 Category:英國政治理論家 Category:無神論批評者 Category:經驗主義者 Category:英國古典自由主義者 Category:在荷蘭共和國的英國人 Category:17世紀英格蘭作家
20世紀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20世紀。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戰爭與軍事對峙(兩次世界大戰、冷戰);此外,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影響人們深遠,並卻促使後者在經濟與社會上多重的修正與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該世紀的殖民主義也曾發展到極致,卻在1960年代後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以及因奧匈帝國吞併波士尼亞地區後引發的塞拉耶佛事件,及各帝國的領土爭端,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英國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令很多極權主義崛起,如共產主義,從而令俄羅斯帝國在一戰後建立了蘇聯。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日本帝國及其東歐盟友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日本首先侵華,德國向整個歐洲侵略,義大利企圖重建羅馬帝國並入侵巴爾幹半島及英法殖民地,東歐的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亞洲的泰國向德意日靠攏,並與英美蘇為首的盟軍對抗,二戰的爆發,令歐亞非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該世紀廣佈歐洲的民族主義風潮傳到亞洲、非洲與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冷戰,並因此各國從戰爭崛起引發多場危機和戰爭如韓戰、越戰、匈牙利革命、古巴導彈危機、等等,直至世紀末蘇聯解體及東歐共產國家倒臺,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識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則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識,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並質疑與檢討各學科的發展和研究與更好的生活品質,部分華人遷到北美與東南亞、澳洲,許多土耳其與北非地區人民移居西歐,歐洲則透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過合法或非法的方式進入美國。這些人口的流動打破過去以種族劃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卻也造成許多工業國家內部的社會問題。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義在全球盛行,尤其透過網路等資訊媒體,造成美國與小數其他西方國家的恐慌,並使下個世紀初蒙上恐懼的陰影。 == 重要事件、發展與成就 == === 科學技術 === 參看20世紀的科學成就、20世紀的科學演變年表 *汽車工業以及其他工業開始使用流水裝配線。這種大規模的生產使商品價格降低,產出更多。汽車也因此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 *機動飛機在1903年面世後,國與國之間的距離拉近;隨著航空科技不斷進步,帶給人類不少方便,但也引發很多汙染問題、石油危機等,及航空科技應用於軍事上,於二十世紀的兩次全球性戰爭中帶來不少大規模破壞。 *航天器的發明讓世界變小了。太空船則帶領人們向宇宙邁進,對宇宙進行的探索讓我們更瞭解地球以外的世界。 *電臺、電視及電影等大眾傳媒的普及為人類帶來巨大影響,它們娛樂大眾,同樣可以傳播各種政治資訊。 *殺蟲劑、化學肥料的發明大大提高了農業產值,也帶來的新的環境汙染。 *在基礎物理學領域內的重大發現,例如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學為人類帶來了核武器、核動力及鐳射的發明。 *電腦的出現並且進入社會各個領域,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的日常面貌。 *宇宙學取得巨大進展,“大爆炸”理論被創立,人類開始研究宇宙的起源。 *洗衣機、空調、冰箱、電視等電器的發明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90年代網際網路的興起,極大幅度的影響了人類的生活。 === 戰爭與政治 === ;戰爭 * 1904-1905年日本與俄國爆發日俄戰爭,日本獲得最終勝利,也是近代史上非歐洲國家首次戰勝歐洲強國。 *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法國、英國、美國、俄國等幾乎所有重要的西方工業化國家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戰勝,同盟國戰敗。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鄂圖曼帝國及奧匈帝國瓦解。 * 1930年代德國、義大利、日本極權主義崛起,對外擴張,如1938-1939年德國吞併奧地利及捷克、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1936年義大利吞併衣索比亞、1937年淞滬會戰,國民革命軍對抗日軍入侵,八年抗戰開打。 *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同盟國戰勝,軸心國戰敗。 thumb|雅爾達會議 * 1945-1991年冷戰出現,世界出現冷戰格局。 ** 1945年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成為政治、軍事上的強國。共產主義思潮也向全球其他地區蔓延:中國、東歐、古巴和中南半島地區相繼成為社會主義國家,與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相衝突,冷戰爆發。 ** 冷戰期間,由美國領導的資本陣營與由蘇聯領導的共產陣營對峙,美蘇兩強不斷在世界各地尋求盟邦,因而引發了許多的「間接戰爭」。 *:#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 *:#1948-1961年的柏林危機。 *:#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 *:#1955-1975年的越南戰爭,最後北越的越南共產黨政權統一全國,越南正式成為一黨制的社會主義國家。 ** 20世紀90年代初共產主義陣營的瓦解使美國成為僅存的超級大國。冷戰導致蘇聯、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 ** 1990年代發生南斯拉夫內戰,為歐洲本土在20世紀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塞爾維亞政府主張大塞爾維亞主義,推行一系列針對非塞爾維亞人的種族清洗政策,引起多場戰爭,逼得聯合國介入衝突。塞爾維亞不敵,被迫容許南斯拉夫其他加盟國脫離,令南斯拉夫解體。其後部分成員國加入歐盟及北約。 * 1948年散居各地二千年的猶太人在祖先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以色列。他們與阿拉伯人的衝突至今未能解決,並有不斷擴大的趨勢,造成多場以阿戰爭,由於中東擁有石油等豐富天然資源,中東衝突導致世界局勢持續緊張。 ;政治 * 1901-1911年滿清政府計劃立憲,推行憲政計劃,史稱晚清改革,但成效不彰。 * 1902年英日同盟。 * 1904年英國、法國簽訂英法摯誠協定。 * 1907年英國、俄國簽訂英俄協定,三國協約組成。 * 1911-1912年中國辛亥革命,推翻滿清,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成立。 * 1917年2月,俄羅斯帝國人民自發革命,革命黨人嚮應,推翻帝俄政權,成立西式的臨時政府,但為期短暫。國內對腐朽政權不滿導致了社會主義在俄國的興起,社會民主勞工黨在同年11月7日(俄曆10月25日)發動十月革命,推翻臨時政府,成立世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 * 一次大戰後,民主成為1920年代的潮流。日本出現大正民主、德國成立威瑪共和,但為期短暫,不久先後走上法西斯軍國主義道路。 *1933年: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第三帝國成立。 *1945年:聯合國成立。 * 非殖民地化,在非洲和亞洲建立了許多個獨立的新國家。這些國家在冷戰中往往與美國或蘇聯結盟,以求軍事及經濟援助。 * 歐洲一體化:歐盟的成立以及歐元的使用,使歐洲國家日漸統合,但各國之間的不信任依舊存在。 * 1949年中國內戰結束,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並於中國大陸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民黨撤退臺灣,仍保持中華民國國號。 * 1949-1976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發動多起群眾運動,如:土地改革運動、鎮壓反革命運動、肅反運動、反右運動、大躍進、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等其它運動,造成數千萬中國人非正常死亡。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1969年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發生嚴重的種族衝突,政府頒佈緊急狀態。1970年獨立週年前夕,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於9月21日被逼宣佈辭職下臺,由阿都拉薩繼任為首相。 *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經濟恢復發展。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病歿(昭和64年),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元平成;立陶宛脫離蘇聯,恢復獨立。 thumb|柏林圍牆倒塌 *1990年:兩德統一;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脫離蘇聯,恢復獨立。 * 1991年南非黑人進行多年奮鬥後,從白人政府中取得政治平等權利,並於1994年首次不分種族的自由選舉中,選出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拉;12月25日,蘇聯解體 *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 * 英國和葡萄牙政府根據和中國政府的協定,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把香港和澳門移交中國。 === 文化娛樂 === * 電影、音樂和媒體對時尚潮流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重大影響。很多電影、音樂等娛樂產品都來自美國,尤其是好萊塢的電影在世界各地廣為傳播,因此美國文化得以在全球發展。 * 最早在美國和歐洲開始的女權運動愈演愈烈,女性取得更高地位。 * 現代藝術更多樣化,抽象派、印象派、立體主義、行為藝術等越來越受到傳統主流藝術界的重視。 * 汽車大大提升了運輸能力,很多城市的規劃中,汽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車(尤其是私人汽車)的普及程度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標誌。 * 體育不再是富人的享樂,而越來越成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收看體育賽事、參與體育活動已經成為普通人的重要娛樂專案之一。 *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使用簡化字取代繁體字。 === 社會與經濟 === ;社會 * 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爆發。 * 中國群眾運動:1976年四五運動、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 * 1991年南非黑人進行多年奮鬥後,從白人政府中取得政治權利,選出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拉。 ;經濟 * 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 * 1973年石油危機。 === 疾病與醫學 === * 人類在本世紀依然面對很多無法治癒的疾病。1918年-1919年在西班牙爆發的流行性感冒導致了2500萬人的死亡。而愛滋病依然無法治癒,在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造成無數人的死亡。 * 醫學的進步,如抗生素的發明,使人類免受更多疾病的困擾。避孕措施的廣泛使用有效降低了人口增長,器官移植則挽救了許許多多病人的生命。DNA的發現使克隆(生物體複製)和基因工程的發展成為可能。 === 環境與自然資源 === * 石油作為運輸工具的燃料和塑膠的原材料,在工業中廣泛使用,石油成為寶貴的資源。中東,這個石油儲量最多的地區,在20世紀後50年成為軍事和外交的角力場。 * 天然能源的過度使用導致了嚴重的環境破壞,而空氣汙染則是全球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的元兇。森林的濫砍濫伐還使生物物種數量大幅度減少。隨著開採科技的發展,人類在20世紀最後幾年所能開採的天然資源要比20世紀初多出許多。 === 宗教與哲學 === *雷爾運動出現。 * 佛洛伊德發表《夢的解析》。 == 天災人禍 == ===1900年代=== * 1903年美國芝加哥易洛魁劇院大火 * 1906年美國舊金山大地震 * 1906年香港丙午風災 * 1908年義大利墨西拿地震 * 1910年至1911年中國東北鼠疫 ===1910年代=== * 1912年英國鐵達尼號海難 *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 1915年至1917年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 * 1916年德克薩斯私刑事件 * 1918年至1920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 *1920年中國海原大地震文匯報,2007年1月18日,《海原地震遺址:不滅的災難烙印 》 *1920年至1921年中國華北大旱災 ===1920年代=== *1921年中國湖南饑荒 *1921年中國江淮大水 *1922年中國汕頭颱風 *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 *1927年中國古浪大地震 *1928年至1930年中國陝西饑荒 * 1928年中國濟南慘案 * 1929年至1933年全球經濟大蕭條 ===1930年代=== *1931年中國江淮水災 *1932年中國昌馬地震 * 1932年至1933年蘇聯烏克蘭大飢荒 *1935年中國長江洪水 * 1935年臺灣新竹臺中地震 * 1937年中國南京大屠殺 *1938年中國花園口決堤 *1938年中國長沙文夕大火 * 1938年至1944年中國重慶大轟炸 *1939年中國天津水災 * 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代=== * 二戰納粹德國猶太人種族淨化大屠殺 *1941年至1943年中國河南饑荒 *1942年滿洲國本溪湖煤礦爆炸 * 1942年中國南石頭大屠殺 * 1942年新加坡肅清大屠殺 * 1943年中國廠窖慘案 * 1945年威廉·古斯特洛夫號郵輪船難 * 1945年德國德勒斯登轟炸 * 1945年菲律賓馬尼拉大屠殺 * 1945年日本東京大轟炸 * 1945年日本沖繩島戰役中的集體自殺 * 1945年日本廣島市長崎市原子彈爆炸 * 1947年臺灣二二八事件 * 1947年至1949年中國國共內戰 ===1950年代=== * 1950年至1953年朝鮮戰爭 * 1950年至1953年中國土地改革運動 * 1950年至1951年中國鎮壓反革命運動中共「鎮反」運動按比例殺人內幕 ,新唐人電視臺,2018/07/31 *1951年至1952年中國三反五反運動 *1954年中國長江洪水. 該文摘於 *1955年至1956年中國肅反運動 * 1955年至1975年越南戰爭 *1956年匈牙利革命 *1956年至1966年日本水俁病 *1957年中國反右運動 *1957年至1958年亞洲流感 * 1958年至1960年中國大躍進運動 * 1958年中國黃河洪水 *1959年至1961年中國三年大饑荒時期 *1959年中國藏區騷亂 *1959年伊勢灣颱風 ===1960年代=== *1963年至1965年中國四清運動 *1965年至1966年印尼反共大屠殺 *1966年中國邢臺大地震 * 1966年至197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 *1968年至1969年香港流感 *1969年馬來西亞五一三事件 *1969年馬來西亞居鑾水災 *1970年波拉氣旋 ===1970年代=== * 1975年至1979年紅色高棉大屠殺 *1975年中國河南“75·8”潰壩事件 * 1976年中國唐山大地震 * 1975年至1999年東帝汶大屠殺 * 1977年特內裡費空難 * 1977年中國伊犁農墾局六十一團場禮堂火災 * 1979年至198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 1980年至1988年兩伊戰爭 ===1980年代=== * 1981年至今愛滋病 * 1983年大韓航空007號班機空難 * 1984年印度博帕爾事件 * 1985年墨西哥墨西哥城大地震 * 1985年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 * 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事故 * 1989年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 * 1990年至1991年波斯灣戰爭 * 1990年沙烏地阿拉伯麥加朝覲踩踏事故 ===1990年代=== *1991年中國華東水災 *1991年至1995年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 *1992年至1995年波士尼亞戰爭 *1994年至1999年朝鮮苦難的行軍 *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 *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 * 1995年韓國三豐百貨店倒塌事故 * 1996年至1999年科索沃戰爭 * 1996年恰爾基達德里撞機事件 * 1998年黑色五月暴動 * 1998年中國洪水 * 1999年臺灣九二一大地震 ==參考文獻== Category:2千紀 +20 Category:後期現代 |}
黑暗時代
黑暗時代在歷史學中可指: * 希臘黑暗時代,約西元前1200年至西元前800年 * 歐洲黑暗時代,約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14世紀文藝復興開始 * -{zh-cn:數字黑暗時代; zh-tw:數位黑暗時代;}-,指歷史上儲存的-{zh-cn:數字資訊; zh-tw:數位資訊;}-在未來可能難以讀取,甚至無法讀取的情況 * 宇宙黑暗時代,大爆炸後約38萬年至10億年之間
風車
風車可以有以下意思: * 風車 (動力機):一種利用風力驅動的機械裝置。 * 風車 (玩具):一種玩具。 * 風車 (農具):用來給稻穀脫殼的農具。 * 風車 (廟宇設施):置於部份廟宇內,由善信人力轉動。 * 風車 (大陸電視劇):宋佳、李晨、霍思燕主演。
風車 (動力機)
thumb|丹麥西海岸法諾島上的荷蘭型風車 風車是一種把風能轉變為機械能的動力機;用可調節葉片或梯級橫木輪子收集風能。 簡單的風車由帶有風蓬的風輪、支架及傳動裝置等構成;風輪的轉速和功率,可以根據風力的大小,適當改變風蓬的數目或受風面積來調整;在風向改變時,必須搬動前支架使風輪面向風;完備的風車帶有自動調速和迎風裝置等。 具備發電用途的風車又稱為風力發電機。 == 歷史 == 第一架風車大約是出現古希臘。 在中國,使用風車的歷史很早。在遼陽三道壕東漢晚期的漢墓壁畫上,就畫有風車的圖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宋代宋劉一止《苫溪集》卷三:「老龍下飲骨節瘦,引水抗訴聲呷呀。初疑蹙踏動地軸,風輪共轉相鉤加。……殘年我亦冀一飽,謂此鼓吹勝聞蛙。」開始應用立帆式風車來驅動龍骨水車以灌溉農田。童冀 《尚綱齋集》〈水車行〉:「零陵水車風作輪,緣江夜響盤空雲。輪盤團團徑三丈,水聲卻在風輪上。大江日夜東北流,高岸低坼開深溝。輪盤引水入溝去,分送高田種禾黍。盤盤自轉不用人,年年祇用修車輪。」 西元1180年諾曼底的一個風車,這種風車有一個臥式的主動軸和垂直的帆翼,所以許多人認為這很可能和十世紀有垂直主動軸的東方風車無關,而是歐洲人自己發明的。到十九世紀,風車的使用達到全盛時期。據記載,當時僅荷蘭就有一萬多架風車,美國農村更有一百多萬架風車。 到二十世紀初,丹麥還保留有十多萬架風車。在英國、希臘等島嶼國家的鄉村中,都廣泛地使用風車。在一些動力資源缺乏和交通不便的草原牧區、沿海島嶼,仍然用它來進行一些工作。 == 分類 == === 水平軸風車 === * 螺旋槳型 * 多翼型 * 荷蘭型 * 帆翼型(克里特式) thumb|世界上最大的垂直軸風車 === 垂直軸風車 === * 旋轉輪型 * Q錐型 * 雙翼型 * 劃槳翼型 == 圖片 == File:Goingarijp. (actm) 02.jpg|美國製風車 File:Windmill in Zaanse Schans.jpg|荷蘭型風車 檔案:Windpump near Winburg.jpg|多翼型風車 檔案:Darrieus-windmill.jpg|Q錐型風車 File:Windmill 01.JPG|風力發電用風車 ==參考資料== category:風車 Category:建築物 Category:風力發電 Category: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es:Molino#Molinos de viento
風車 (玩具)
thumb|240px|時下流行的風車款式 風車以秸稈作支架,紙條作圓形車輪,下面用泥和紙作鼓。風車有一輪、二輪、十幾輪、幾十輪之分。當風吹動輪子時,輪子帶動小鼓發出響聲。 古中國用秸稈、紙條製成。現在也用紙或塑膠製作葉片。 風車也是象徵吉祥的物品,象徵「貨如輪轉」。過年時許多民眾喜歡買個風車,討個好意頭,希望轉來好運。 ==相關== *風鈴 Category:傳統玩具
煤煙
煤煙(Soot,又稱-{煙灰}-)是一種因碳氫化合物燃燒不完全而產生之成分不純的碳粒子,泛指包括煤、石油焦等燃料在燃燒之後所殘餘的物質。 煤煙被認為是全球暖化的第二主要成因。* * ==參考資料== ==參見== *黑碳 *炭黑 Category:碳的同素異形體 Category:色素
劉希夷
劉希夷(),字延芝,一說名庭芝,汝州梁縣(今河南汝州)人。唐朝詩人。 == 生平 == 劉希夷少時很有文采,行事落魄不拘常格。喜歡飲酒,又愛好音樂,善彈琵琶。幼年喪父,隨母在外祖父家居住至20歲。《唐才子傳》上說劉希夷是上元二年(675年)進士,是宋之問的外甥,二人年齡相差不多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卷《劉希夷》認為無法確定宋之問是不是希夷的舅舅。。不喜為官,獨自一人入巴蜀、遊三峽、下揚州遊賞。 死時不到三十歲。死後葬於風穴寺南,現稱夷園。 劉希夷善作從軍閨情詩,詞藻婉麗,意旨悲苦,當時不為人重。後來孫昱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才為大家所稱賞。 == 傳說 == 傳說劉希夷作《代悲白頭翁》詩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句,宋之問得知,非常喜歡這一句,聽說此詩別人還不知道,就要劉希夷把這句詩給他用,劉希夷當時答應了,後來又反悔,被別人知道了。宋之問非常生氣,唆使僕人用土袋壓死劉希夷劉希夷被宋之問害死之事首見於《大唐新語》及《劉賓客嘉話錄》。劉肅的《大唐新語》記載:“……詩成未周,為奸所殺。-{或雲}-宋之問窒之。”韋絢的《賓客嘉話錄》記載:“劉希夷詩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問苦愛此兩句,知其未示人,懇乞,許而不與。之問怒,以土袋壓殺之。”魏泰《臨漢隱居詩話》雲:“韋絢集劉禹錫之言為《嘉話錄》,載劉希夷詩云:‘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希夷之舅宋之問愛此句,欲奪之,希夷不與。之問怒,以土囊壓殺希夷。世謂之問末節貶死,乃劉生之報也。吾觀之問集中,盡有好處,而希夷之句,殊無可採。不知何至壓殺而奪之,真枉死也。”辛文房的《唐才子傳》記載:“舅宋之問苦愛一聯,知其未傳與人,懇求之,許而竟不與,之問怒其誑己,使奴以土囊壓殺於別舍,時未及三十。人悉憐之。”張岱《夜航船·愛殺詩人》雲:“唐宋之問愛劉希夷詩,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句,懇乞不與,之問怒以土囊壓殺之。”由於求詩不得而殺人之說近乎荒謬,不信者大有人在,王若虛《滹南詩話·捲上》即稱“此殆妄耳”,但至今仍無直接證據足以否定其真實性。。 ==名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代悲白頭翁》 ==著作== 《全唐詩》存詩1卷,共35首。代表作有《從軍行》、《採桑》、《春日行歌》、《代悲白頭翁》等。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劉希夷詩集 * 代悲白頭翁 * 代悲白頭翁詳註 X Category:汝州人 Category:上元二年乙亥科進士 Category:唐朝詩人
子產
子產(),姬姓,國氏,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以字行,諡成《國語·晉語八》:鄭簡公使公孫成子來聘,平公有疾,韓宣子贊授客館。客問君疾,對曰:“寡君之疾久矣,上下神祇無不遍諭,而無除。今夢黃熊入於寢門,不知人殺乎,抑厲鬼邪!”子產曰:“以君之明,子為大政,其何厲之有?僑聞之,昔者鯀違帝命,殛之於羽山,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實為夏郊,三代舉之。夫鬼神之所及,非其族類,則紹其同位,是故天子祀上帝,公侯祀百辟,自卿以下不過其族。今周室少卑,晉實繼之,其或者未舉夏郊邪?”宣子以告,祀夏郊,董伯為屍,五日,公見子產,賜之莒鼎。,又稱公孫僑、公孫成子、東-{裡}-子產、國子、國僑、鄭喬、鄭子產,是春秋末期鄭國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 子產執政期間,改革內政,慎修外交,捍衛鄭國利益,極受鄭國百姓愛戴,後世對其評價甚高,將他視為中國歷史宰相的典範,清朝的王源更推許他為春秋第一人。 == 身世姓氏 == 按照《史記·鄭世家》的說法,子產是鄭成公的小兒子《史記·鄭世家》:子產者,鄭成公少子也。,但這種說法多被人質疑。蕭繹 《金樓子·卷六雜記篇十三上》:太史公書有時而謬。《鄭世家》雲:“子產鄭成公子”,而實子國之子也。楊緒敏 《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子產》:《史記·鄭世家》雲“子產者,鄭成公少子也”,系司馬遷之誤。 而按杜預注,子產是鄭穆公之孫,公子發之子。《春秋經傳集解·成公五年》:子國,鄭穆公子。《春秋經傳集解·襄公五年》:發,子產父。這種說法為大多數人所採信。 鄭國的始封祖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兒子,子產作為鄭國的公族,為姬姓。子產之父被稱作公子發,而公子之子為公孫,因此子產也被稱為公孫僑(僑一作喬,兩字通假;“喬”的意思是高,高大的樹木稱之為喬木,有生長的意思,且高大的樹木被認為是美材,所以別字子美)。公子發字子國,子產以父親的表字為氏,為國氏。世代居住在鄭國的東里,因此又稱之為東里子產,產的意思是生,與名字的意思相合。鄭克堂 《子產評傳》 鄭穆公有十三個兒子,兩個兒子先後成為鄭國國君,其他的十一個兒子中,三家被滅,一家不為卿,人們就將為卿執政的七家統稱為“七穆”。子產所屬的國氏便是執政的七穆之一。《春秋經傳集解·襄公二十六年》:鄭穆公十一子,子然、二子孔三族已亡,子羽不為卿,故唯言七穆。《春秋左傳正義·襄公二十六年》:鄭七穆,謂子展公孫舍之,罕氏也;子西公孫夏,駟氏也;子產公孫僑,國氏也;伯有良霄,良氏也;子大叔遊吉,遊氏也;子石公孫段,豐氏也;伯石印段,印氏也。穆公十一子,謂子良,公子去疾也;子罕,公子喜也;子駟,公子駢也;國,公子發也;子孔,公子嘉也;子游,公子偃也;子豐也;子印也;子羽也;子然也;士子孔也。子然、二子孔已亡,子羽不為卿,故止七也。 == 生平 == === 料兵禍 === 前565年四月二十二日,公子發和公孫輒入侵蔡國,俘虜了蔡國司馬公子燮,鄭國人都很高興,只有子產不隨聲附和,子產說:“小國沒有文治卻有了武功,沒有比這更大的禍患了。楚國人前來討伐,我們能不順從他們嗎?順從了楚國,晉國的軍隊就一定會前來了。晉楚兩國進攻鄭國,從今往後,鄭國至少四五年不得安寧。”公子發憤怒的對他說:“你知道什麼?國家有出兵的重大命令,而且有執政的卿在那裡,小孩子說這些話,是會被殺的。”《左傳·襄公八年》:庚寅,鄭子國、子耳侵蔡,獲蔡司馬公子燮。鄭人皆喜,唯子產不順,曰:“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禍莫大焉。楚人來討,能勿從乎?從之,晉師必至。晉、楚伐鄭,自今鄭國不四五年,弗得寧矣。”子國怒之曰:“爾何知?國有大命,而有正卿。童子言焉,將為戮矣。” 這年冬季,楚國的令尹公子貞進攻鄭國,討伐鄭國入侵蔡國。公子騑、公子發、公孫輒要順從楚國,公子嘉、公孫蠆、公孫舍之要等待晉國援救,最後聽從了公子騑的意見,與楚國講和。《左傳·襄公八年》:冬,楚子囊伐鄭,討其侵蔡也。子駟、子國、子耳欲從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晉。子駟曰:“……請從楚,騑也受其咎。”乃及楚平。 前564年,晉國進攻鄭國,鄭國人害怕,就派人求和。鄭國的六卿公子騑、公子發、公子嘉、公孫輒、公孫蠆、公孫舍之以及他們的大夫、卿的嫡子,都跟隨鄭簡公參與結盟。《左傳·襄公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鄭人恐,乃行成。……將盟,鄭六卿公子騑、公子發、公子嘉、公孫輒、公孫蠆、公孫舍之及其大夫、門子皆從鄭伯。 因為鄭國在結盟過程中表現的不順從,晉人帶領諸侯再次進攻鄭國。《左傳·襄公九年》:晉人不得志於鄭,以諸侯復伐之。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於陰阪,侵鄭。 不久,楚共王進攻鄭國,鄭國不得不再次與楚國講和。《左傳·襄公九年》:楚子伐鄭,子駟將及楚平。……乃及楚平。公子罷戎入盟,同盟於中分。 === 平叛 === 前563年冬季十月十四日,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僕率領叛亂分子進入鄭國首都,當日早晨在西宮的朝廷上殺死了公子騑、公子發、公孫輒,將鄭簡公劫持到了北宮。公子嘉事先知道這件事,所以沒被殺。《春秋•襄公十年》:冬,盜殺鄭公子騑、公子發、公孫輒。《左傳·襄公十年》: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僕帥賊以入,晨攻執政於西宮之朝,殺子駟、子國、子耳,劫鄭伯以如北宮。子孔知之,故不死。書曰“盜”,言無大夫焉。 公孫夏聽說有叛亂,不設警戒就出來了,收了他父親公子騑的屍骨就去追趕叛亂者。叛亂者進入北宮,公孫夏就回去召集甲兵,但是家臣和妾婢多數已經逃走,大多數器物也已經丟失。子產聽說有叛亂,設定守門的警衛,配齊所有的官員,關閉檔案庫,慎重收藏,在完成防守準備後讓士兵排成行列再出動,收拾了公子發的屍骨後進攻北宮的叛亂者,公孫蠆率領國人援助他,殺了尉止和子師僕,叛亂者全部殺死,侯晉逃亡到晉國,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逃亡到宋國。《左傳·襄公十年》:子西聞盜,不儆而出,屍而追盜,盜入於北宮,乃歸授甲。臣妾多逃,器用多喪。子產聞盜,為門者,庀群司,閉府庫,慎閉藏,完守備,成列而後出,兵車十七乘,屍而攻盜於北宮。子蟜帥國人助之,殺尉止,子師僕,盜眾盡死。侯晉奔晉。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奔宋。 === 焚載書 === 叛亂平定後,公子嘉當國,打算專權獨攬,便製作盟書,規定官員各守其位,聽取執政法令,不得參與朝政。大夫、官員們、卿的嫡子不肯順從,公子嘉準備誅殺他們。子產勸阻他,請求燒掉盟書。公子嘉不同意,說:“作盟書用來安定國家,眾人發怒就燒了它,這是眾人掌政,國家不也很為難了嗎?”子產說:“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專權的意願難以成功。把兩件難辦的事合在一起來安定國家,是危險的辦法。不如燒掉盟書來安定眾人,您得到了所需要的東西,眾人也能安定,不也是可以的嗎?專權的慾望不能成功,觸犯眾人會發生禍亂,您一定要聽我的話。”於是在倉門的外邊燒掉了盟書,眾人這才安定了。《左傳·襄公十年》:子孔當國,為載書,以位序,聽政闢。大夫、諸司、門子弗順,將誅之。子產止之,請為之焚書。子孔不可,曰:“為書以定國,眾怒而焚之,是眾為政也,國不亦難乎?”子產曰:“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不如焚書以安眾,子得所欲,眾亦得安,不亦可乎?專欲無成,犯眾興禍,子必從之。”乃焚書於倉門之外,眾而後定。 === 父仇得報 === 前558年,鄭國尉氏、司氏叛亂的殘餘分子待在宋國。鄭國人由於公孫夏、伯有、子產的緣故,用一百六十匹馬和師茷、師慧兩位樂師作為財禮送給宋國,又以公孫黑為人質。宋國正卿樂喜把堵女父、尉翩、司齊交給了鄭國,把認為有才能的司臣放走了。鄭國人把這三人剁成了肉醬。《左傳·襄公十五年》:鄭尉氏、司氏之亂,其餘盜在宋。鄭人以子西、伯有、子產之故,納賄於宋,以馬四十乘與師伐、師慧。三月,公孫黑為質焉。司城子罕以堵女父、尉翩、司齊與之。良司臣而逸之,託諸季武子,武子置諸卞。鄭人醢之,三人也。 === 為卿 === 前554年,公子嘉執政獨斷專行,國人很憂慮這件事,就追究西宮那次禍難和純門那次戰役的罪責,公子嘉應該抵罪,他便帶領自己的甲士和然丹、子良家的甲士保衛自己。八月十一日,公孫舍之、公孫夏率領國人進攻,殺了公子嘉並瓜分他的家財和采邑。鄭國人讓公孫舍之當國,公孫夏聽政,立子產做卿。《左傳·襄公十九年》:鄭子孔之為政也專。國人患之,乃討西宮之難,與純門之師。子孔當罪,以其甲及子革、子良氏之甲守。甲辰,子展、子西率國人伐之,殺子孔而分其室。……鄭人使子展當國,子西聽政,立子產為卿。 === 朝晉 === 前551年夏天,晉人讓鄭人去朝見,鄭人派少正子產回答說:“在晉國先君悼公九年,我國國君鄭簡公在這一年即位。即位八個月,我國先大夫公子騑隨從國君來朝見執事,而執事對我國國君不加禮遇。我國國君恐懼。由於這一趟,我國二年六月就朝見了楚國,晉國因此討伐,遂有了戲地之盟。楚國人還很強大,但對我國表明了禮儀。我國想要跟從執事,而又怕犯下大過錯,說:‘晉國恐怕會認為我們不尊敬有禮儀的國家’,因此不敢對楚國有叛離之心。我國四年三月,先大夫公孫蠆又隨從我國國君到楚國觀察他們有沒有空子可鑽,晉國這時有了蕭魚之盟。我們認為我國靠近晉國,晉國譬如草木,我們不過是草木發出的氣味,怎麼敢不一致?楚國逐漸衰弱,我國國君拿出土地上的全部出產,加上宗廟的禮器,來接受盟約。於是就率領群臣到晉國,隨從執事參加年終的會見。我國二心於楚的,只有子侯、石盂,回去以後就把他們討伐了。湨梁會盟的第二年,公孫蠆已經告老了,公孫夏跟從我國國君朝見晉君,在嘗祭的時候拜見了貴國君主,參與了祭祀。隔了二年,聽說君主要安定東方,四月又向君主朝見聽取盟會的日期。在沒有朝見的時候,沒有一年不聘問,沒有一次戰爭和會盟不跟從。由於大國的政令沒有定準,國和家都很睏乏,意外的憂患屢屢發生,沒有一天不戒惕,怎敢忘掉自己的職責?大國如果安定我國,大概朝夕都會到晉國的朝上朝見,哪裡用得著命令呢?如果不體恤我國的憂患,反而把它作為藉口,那隻怕不能接受大國的命令,而被大國丟棄成為仇敵了,我國害怕這樣的後果,豈敢忘掉君主的命令?一切委託給執事,執事應該深思一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夏,晉人徵朝於鄭。鄭人使少正公孫僑對曰:“在晉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於是即位。即位八月,而我先大夫子駟從寡君以朝於執事。執事不禮於寡君。寡君懼,因是行也,我二年六月朝於楚,晉是以有戲之役。楚人猶競,而申禮於敝邑。敝邑欲從執事而懼為大尤,曰晉其謂我不共有禮,是以不敢攜貳於楚。我四年三月,先大夫子蟜又從寡君以觀釁於楚,晉於是乎有蕭魚之役。謂我敝邑,邇在晉國,譬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楚亦不競,寡君盡其土實,重之以宗器,以受齊盟。遂帥群臣隨於執事以會歲終。貳於楚者,子侯、石盂,歸而討之。湨梁之明年,子蟜老矣,公孫夏從寡君以朝於君,見於嘗酎,與執燔焉。間二年,聞君將靖東夏,四月又朝,以聽事期。不朝之間,無歲不聘,無役不從。以大國政令之無常,國家罷病,不虞薦至,無日不惕,豈敢忘職?大國若安定之,其朝夕在庭,何辱命焉?若不恤其患,而以為口實,其無乃不堪任命,而翦為仇讎,敝邑是懼。其敢忘君命?委諸執事,執事實重圖之。” === 告範宣子輕幣 === 前549年,擔任晉國中軍將的範宣子主持政事,諸侯朝見晉國的貢品很重,鄭國人對這件事感到憂慮。這年二月,鄭簡公去晉國。子產讓公孫夏帶信給範宣子:“您治理晉國,四鄰的諸侯聽不到美德,只聽到沉重的貢品,我對此感到遺憾,我聽說君子治理國和家,不是擔心沒有財貨,而是害怕沒有好名聲。諸侯的財貨聚集在晉國公室,諸侯內部就不一致。如果您把這個作為利己之物,晉國內部就會不和。諸侯內部不和,晉國就會受到損害,晉國的內部不和,您的家就會受到損害。為什麼那樣糊塗呢!還哪裡用得著財貨?好名聲,是裝載德行的車子。德行,是國家和家族的基礎。有基礎才不至於損壞,您不也應該這麼做嗎?有了德行就快樂,快樂了就能長久。《詩經》說:‘君子之所以歡樂,是因為他是國家和家族的柱石。’這就是有美德吧!‘天帝在你的上面,你不要有二心。’這就是有好名聲吧!用寬恕來發揚德行,那麼好的名聲就自然傳佈天下,因此遠方人會仰慕而來,近處的人也會獲得安寧。您寧可讓人對您說:‘您確實養活了我’,還是說‘您剝削了我,來養活自己’?大象有了象牙而毀了自己,是因為象牙值錢的緣故。”範宣子聽了子產這番道理後很高興,就減輕了貢品。 這一趟,鄭簡公朝見晉國是為了貢品太重的緣故,並且請求攻打陳國,鄭簡公行叩首禮,範宣子辭謝不敢當,公孫夏做相禮說:“由於陳國仗恃大國來欺凌侵害我國,我國的君主因此請求向陳國問罪,豈敢不叩首。”《左傳·襄公二十四年》: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雲:‘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濬我以生’乎?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宣子說,乃輕幣。是行也,鄭伯朝晉,為重幣故,且請伐陳也。鄭伯稽首,宣子辭。子西相,曰:“以陳國之介恃大國而陵虐於敝邑,寡君是以請罪焉。敢不稽首。” === 攻陳 === 前549年冬季,陳哀公會合楚王攻打鄭國《春秋·襄公二十四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伐鄭。,在陳軍經過的路上,水井被填塞,樹木被砍伐,鄭國人怨恨他們。前548年六月,公孫舍之和子產率領七百輛戰車攻打陳國,夜間突然襲擊,於是攻進了城。公孫舍之命令軍隊不要進入陳哀公的宮室,和子產親自監守著宮門。陳哀公派司馬桓子把宗廟的祭器贈送給他們,然後自己穿上喪服,抱著土地神的神主,讓他手下男男女女分開排列捆綁著,在朝廷上等待。公孫舍之手拿馬僵繩進見陳哀公,再拜叩頭,捧著酒杯進獻。子產進來,數點俘虜的人數就出去了。鄭國人向土地神祝告除災去邪,司徒歸還民眾,司馬歸還兵符,司空歸還土地,隨後就撤兵回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初,陳侯會楚子伐鄭,當陳隧者,井堙木刊。鄭人怨之,六月,鄭子展、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子展命師無入公宮,與子產親御諸門。陳侯使司馬桓子賂以宗器。陳侯免,擁社。使其眾,男女別而累,以待於朝。子展執縶而見,再拜稽首,承飲而進獻。子美入,數俘而出。祝祓社,司徒致民,司馬致節,司空致地,乃還。 === 獻捷於晉 === 不久,子產向晉國奉獻戰利品,穿著軍服主持事務。晉國計程車莊伯質問陳國的罪過,子產回答說:“從前虞閼父做周朝的陶正,服事我們先王。我們先王嘉獎他能製作器物,於人有利,並且是虞舜的後代,周武王就把長女太姬許配給陳胡公,封他在陳地,作為周朝的三恪。所以陳國是我周朝的後代,到今天還依靠著周朝。陳桓公死後發生動亂,蔡國人想要立蔡女所生的公子為君,我們先君鄭莊公奉事陳佗並立了他為君,蔡國人殺死了陳佗。我們又和蔡國人奉事陳厲公,至於陳莊公、陳宣公,都是我們所立的。夏氏發動禍亂殺死了陳靈公,陳成公流離失所,又是我們讓他回國的,這是君王知道的。現在陳國忘記了周朝在的大德,丟棄我們的大恩,拋棄我們這個親戚,倚仗楚國人多,以進逼我國,但是並不能滿足,我國因此而有去年請求攻打陳國的報告。沒有得到貴國的命令,反卻有了陳國進攻我國東門那次戰役。在陳軍經過的路上,水井被填塞,樹木被砍伐。我國非常害怕敵兵壓境,給太姬帶來羞恥,上天誘導我們的心,啟發了我國攻打陳國的念頭。陳國知道自己的罪過,在我們這裡得到懲罰。因此我們敢於奉獻俘虜。”士莊伯說:“為什麼侵犯小國?”子產回答說:“先王的命令,只要是罪過所在,就要分別給刑罰。而且從前天子的土地方圓一千里,諸侯的土地方圓一百里,以此遞減。現在大國的土地多到方圓幾千裡,如果沒有侵佔小國,怎麼能到這地步呢?”士莊伯說:“為什麼穿上軍服?”子產回答說:“我們先君鄭武公、鄭莊公做周平王、周桓王的卿士。城濮之戰後,晉文公釋出命令,說:‘各人恢復原來的職務。’命令我國先君鄭文公穿軍服輔佐天子,以接受楚國俘虜獻給天子,現在我穿著軍服,這是由於不敢廢棄天子命令的緣故。”士莊伯已經不能再質問,向正卿中軍將趙武回覆。趙武說:“他的言辭順理成章,違背了情理不吉利。”於是就接受鄭國奉獻的戰利品。《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鄭子產獻捷於晉,戎服將事。晉人問陳之罪,對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後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則我周之自出,至於今是賴。桓公之亂,蔡人慾立其出。我先君莊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殺之。我又與蔡人奉戴厲公,至於莊、宣,皆我之自立。夏氏之亂,成公播蕩,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棄我姻親,介恃楚眾,以憑陵我敝邑,不可億逞。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獲成命,則有我東門之役。當陳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懼不竟,而恥大姬。天誘其衷,啟敝邑之心。陳知其罪,授手於我。用敢獻功!”晉人曰:“何故侵小?”對曰:“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闢。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國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國多數圻矣!若無侵小,何以至焉?”晉人曰:“何故戎服?”對曰:“我先君武、莊,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佈命,曰:‘各復舊職!’命我文公戎服輔王,以授楚捷,不敢廢王命故也。”士莊伯不能詰,復於趙文子。文子曰:“其辭順,犯順不祥。”乃受之。 孔子說:“古書上說:‘言語用來完成意願,文采用來完成言語。’不說話,誰知道他的意願是什麼?說話沒有文采,不能到達遠方。晉國成為霸主,鄭國進入陳國,不是善於辭令就不能成功。要謹慎地使用辭令。”《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也!” === 政事問答 === 前548年,前一年被然明預言將要死去的晉國下軍佐程鄭去世,子產才開始瞭解然明。子產向然明詢問有關施政的方針,然明回答說:“把百姓看成像兒子一樣。見到不仁的人,就誅戮他,好像老鷹追趕鳥雀。”子產很高興,把這些話告訴子太叔,而且說:“以前我見到的只是然明的面貌,現在我瞭解到他內心甚有見識。”子太叔向子產詢問政事,子產說:“政事好像農活,白天黑夜想著它,要想著它的開始又想著要取得好結果。早晨晚上都照想著的去做,所做的不超過所想的,好像農田裡有田埂一樣,過錯就會少一些。”《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子產始知然明,問為政焉。對曰:“視民如子。見不仁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子產喜,以語子大叔,且曰:“他日吾見蔑之面而已,今吾見其心矣。”子大叔問政於子產。子產曰:“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 === 辭邑 === 前547年三月初一,鄭簡公賞賜攻入陳國有功勞的人,設享禮招待公孫舍之,賜給他先路和三命車服,然後再賜給他八個城邑;賜給子產次路和再命車服,然後再賜給他六個城邑。子產辭去城邑,說:“從上而下,禮數以二的數目遞降,這是規定。下臣的地位在眾卿中排第四,而且這是公孫舍之的功勞,下臣不敢受到賞賜的禮儀,請求辭去城邑。”鄭簡公堅決要給子產,他就接受了三個城邑。公孫揮說:“子產恐怕將要主持政事了。他謙讓而不失禮儀。”《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鄭伯賞入陳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賜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賜子產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產辭邑,曰:“自上以下,隆殺以兩,禮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及賞禮,請辭邑。”公固予之,乃受三邑。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讓不失禮。” ===釋俘=== 前547年,楚康王和秦國人聯兵進攻吳國,因聽說吳國有了準備,就退而入侵鄭國。五月,到達城虞。鄭國的皇頡出城和楚軍作戰,戰敗被俘。《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遂侵鄭。五月,至於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敗。印堇父和皇頡一起留守在城麇,楚國人囚禁了印堇父,把他獻給秦國。鄭國人在印氏那裡拿了財貨向秦國請求贖回印堇父,子太叔正做令正,為他們提出請求贖回的話。子產說:“這樣是不能得到印堇父的。秦國接受了楚國奉獻的俘虜,卻在鄭國拿財物,不能說合於國家的體統,秦國不會這樣做的。如果說‘拜謝君主幫助鄭國。如果沒有君王的恩惠,楚軍恐怕還在我國城下’,這才可以。”子太叔不聽,就動身了。秦國人不肯釋放印堇父,子太叔把財物改為其他禮品,按照子產的話去說,然後才讓印堇父獲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印堇父與皇頡戍城麇,楚人囚之,以獻於秦。鄭人取曠於印氏以請之,子大叔為令正,以為請。子產曰:“不獲。受楚之功而取曠於鄭,不可謂國。秦不其然。若曰:‘拜君之勤鄭國。微君之惠,楚師其猶在敝邑之城下。’其可。”弗從,遂行。秦人不予。更幣,從子產,而後獲之。 === 不禦敵 === 前547年,許靈公前去楚國,請求進攻鄭國,說:“不發兵,我就不回去了!”這年八月,許靈公死在楚國。楚康王說:“不攻打鄭國,怎麼能求得諸侯?”冬季的十月,楚康王攻打鄭國,鄭國人準備抵禦。子產說:“晉國將要和楚國講和了,諸侯將要和睦,楚康王因此才冒昧來這一趟。不如讓他稱心回去,就容易講和了。小人的本性,一有空子就憑血氣之勇,在禍亂中有所貪圖,以滿足他的本性而追求虛名,這不符合國家的利益,怎麼可以聽從?”公孫舍之高興了,就不抵禦敵人,十二月初五,楚軍進入南里,拆毀城牆。接著從樂氏渡過洧水,進攻師之梁的城門。放下內城的閘門,俘虜了九個不能進城的鄭國人。最後,楚國人渡過汜水回國,安葬了許靈公。《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許靈公如楚,請伐鄭,曰:“師不興,孤不歸矣!”八月,卒於楚。楚子曰:“不伐鄭,何以求諸侯?”冬十月,楚子伐鄭。鄭人將御之,子產曰:“晉、楚將平,諸侯將和,楚王是故昧於一來。不如使逞而歸,乃易成也。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國家之利也。若何從之?”子展說,不禦寇。十二月乙酉,入南里,墮其城。涉於樂氏,門於師之梁。縣門發,獲九人焉。涉入氾而歸,而後葬許靈公。 === 享禮賦詩 === 前546年,鄭簡公在垂隴設享禮招待趙武,公孫舍之、伯有、公孫夏、子產、子太叔、公孫段、印段跟從鄭簡公參與享禮。趙武說:“這七位跟從著君主,這是賜給我以光榮。請求諸位都賦詩以完成君主的恩賜,我也可以從這裡看到七位的志向。”子產賦《隰桑》這首詩,趙武說:“我請求接受它的最後一章。”享禮結束,趙武告訴叔向說:“伯有將要被殺了!其餘的人都是可以傳下幾世的大夫。公孫舍之也許是最後滅亡的,因為處在上位而不忘記降抑自己。印氏是倒數第二家滅亡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鄭伯享趙孟於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產、子大叔、二子石從。趙孟曰:“七子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以卒君貺,武亦以觀七子之志。”……子產賦《隰桑》,趙孟曰:“武請受其卒章。”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將為戮矣!詩以言志,志誣其上,而公怨之,以為賓榮,其能久乎?幸而後亡。”叔向曰:“然。已侈!所謂不及五稔者,夫子之謂矣。”文子曰:“其餘皆數世之主也。印氏其次也。 === 料蔡侯有禍 === 前545年,蔡景侯從晉國回國,路過鄭國。鄭簡公設享禮招待他,蔡景侯表現得不恭敬。子產說:“蔡景侯恐怕不能免於禍難吧!以前經過這裡的時候,國君派公孫舍之去到東門外邊慰勞他,但是他很驕傲,我本以為他還是會改變的。現在他回來,接受享禮而顯得怠惰,這就只能說是他本性如此了。作為小國的國君,事奉大國,反而把怠惰驕傲作為本性,將來能有好死嗎?如果蔡景侯遇到於禍難,一定是他兒子造成的結果。他做國君,淫亂而不像做父親的樣子。我聽說,像這樣的人,經常會遇到兒子來作亂。”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蔡侯歸自晉,入於鄭。鄭伯享之,不敬。子產曰:“蔡侯其不免乎?日其過此也,君使子展廷勞於東門之外,而傲。吾曰:‘猶將更之。’今還,受享而惰,乃其心也。君小國事大國,而惰傲以為己心,將得死乎?若不免,必由其子。其為君也,淫而不父。僑聞之,如是者,恆有子禍。” 前543年,蔡景侯為太子般在楚國娶妻,又和兒媳婦私通。太子殺死了蔡景侯。《左傳·襄公三十年》:蔡景侯為大子般娶於楚,通焉。大子弒景侯。 === 入楚國不為壇 === 前545年九月,鄭國的子太叔前去晉國,報告說按照在宋國的盟誓將要去楚國朝見。子產輔助鄭簡公去了楚國,搭了帳篷而不築壇。外僕說:“從前先大夫輔助先君到四方各國,從沒有不築壇的。從那個時候到今天也都沒有改變。現在您不除草就搭起帳篷,恐怕不可以吧!”子產說:“大國君臣去到小國,就築壇;小國去到大國,隨便搭個帳篷就行了,哪裡用得著築壇?我聽說過:大國君臣去到小國有五種好處:赦免它的罪過,原諒它的失誤,救助它的災難,讚賞它的德行和刑法。教導它所想不到的地方,小國不睏乏,想念和順服大國,好像回家一樣,因此築壇來表揚它的功德,公開告訴後代的人,不要怠情於修德業。小國去到大國有五種壞處:向小國掩飾它的罪過,請求得到它所缺乏的東西,要求小國奉行它的命令,供給它貢品,服從它的隨時發出的命令。不這樣,就得加重小國的財禮,用來祝賀它的喜事和弔唁它的禍事,這都是小國的禍患,哪裡用得著築壇招來它的禍患?把這些告訴子孫,不要招來禍患就可以了。”《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九月,鄭遊吉如晉,告將朝於楚,以從宋之盟。子產相鄭伯以如楚,舍不為 壇。外僕言曰:“昔先大夫相先君,適四國,未嘗不為壇。自是至今,亦皆循之。今子草舍,無乃不可乎?”子產曰:“大適小,則為壇。小適大,苟舍而已,焉用壇?僑聞之,大適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過失,救其災患,賞其德刑,教其不及。小國不困,懷服如歸。是故作壇以昭其功,宣告後人,無怠於德。小適大有五惡:說其罪戾,請其不足,行其政事,共某職貢,從其時命。不然,則重其幣帛,以賀其福而吊其兇,皆小國之禍也。焉用作壇以昭其禍?所以告子孫,無昭禍焉可也。” === 友季札 === 前544年,吳國的公子季札到鄭國聘問,與子產一見如故。季札送給子產白絹大帶,子產給季札獻上麻布衣服,季札對子產說:“鄭國的執政者很奢侈,禍難將要來臨了,政權必然落到您手中。您執政,要用禮來謹慎地處事。否則,鄭國將會敗亡。”《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紵衣焉。謂子產曰:“鄭之執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之以禮。不然,鄭國將敗。”《史記·鄭世家》:二十二年,吳使延陵季子於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政者侈,難將至,政將及子。子為政,必以禮;不然,鄭將敗。”子產厚遇季子。 === 裨諶屬望子產 === 前544年,伯有派公孫黑去楚國,公孫黑不肯去,說:“楚國和鄭國現在的關係不好,互相憎恨,派我去楚國,這等於是要我死。”伯有說:“你家世世代代都是辦外交的。”公孫黑說:“可以去就去,有困難就不去,什麼世世代代辦外交的?”伯有要強迫他去。公孫黑發怒,準備攻打伯有氏,大夫們為他們調和。十二月初七,鄭國的大夫們在伯有家裡結盟。裨諶說:“這次結盟,它能管多久呢?《詩經》說:‘君子多次結盟,動亂因此滋長。’現在這樣是滋長動亂的做法,禍亂並沒有停止,一定要三年然後才能解除。”然明說:“政權將會落到哪一家手中?”裨諶說:“好人代替壞人,這是天命,政權哪能避開子產?如果不是越級提拔別人,那麼按班次也應該子產執政了。選擇賢人而提拔他,這是大家所尊重的。上天又為子產清除障礙,使伯有喪失了精神,公孫夏又去世了,子產怎麼可以逃避責任?上天降禍於鄭國很久了,一定要讓子產來平息災禍,國家才可以安定。不這樣,鄭國就將會滅亡了。”《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鄭伯有使公孫黑如楚,辭曰:“楚、鄭方惡,而使餘往,是殺餘也。”伯有曰:“世行也。”子晳曰:“可則往,難則已,何世之有?”伯有將強使之。子晳怒,將伐伯有氏,大夫和之。十二月己巳,鄭大夫盟於伯有氏。裨諶曰:“是盟也,其與幾何?《詩》曰:‘君子屢盟,亂是用長。’今是長亂之道也。禍未歇也,必三年而後能紓。”然明曰:“政將焉往?”裨諶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闢子產?舉不逾等,則位班也。擇善而舉,則世隆也。天又除之,奪伯有魄,子西即世,將焉闢之?天禍鄭久矣,其必使子產息之,乃猶可以戾。不然,將亡矣。” === 論駟良之爭 === 前543年,子產輔助鄭簡公而去晉國,叔向問起鄭國的政事。子產回答說:“我能不能見到,就在這一年了。駟氏、良氏正在爭鬥,不知道怎麼調和。如果能調和,我能夠見到,這就可以知道了。”叔向說:“他們不是已經和好了嗎?”子產回答說:“伯有奢侈倔強而又固執,公孫黑喜歡居於別人之上,兩人互不相讓,雖然已經和好,還是結下了仇怨,不久就會爆發。”《左傳·襄公三十年》:子產相鄭伯以如晉,叔向問鄭國之政焉。對曰:“吾得見與否,在此歲也。駟、良方爭,未知所成。若有所成,吾得見,乃可知也。”叔向曰:“不既和矣乎?”對曰:“伯有侈而愎,子晳好在人上,莫能相下也。雖其和也,猶相積惡也,惡至無日矣。” === 料陳將亡 === 前543年六月,子產去陳國參加結盟,回來覆命,告訴大夫們說:“陳國,是要滅亡的國家,不能結好。他們積聚糧食,修理城郭,仗著這兩條而不安撫百姓,他們的國君根基不鞏固,太子地位卑微,其他公子卻很奢侈,大夫們驕傲放縱,政事各行其是,誰也作不了主,在這種情況下處於大國之間,能夠不滅亡嗎?十年之內陳國就會滅亡。”《左傳·襄公三十年》:六月,鄭子產如陳蒞盟。歸,覆命。告大夫曰:“陳,亡國也,不可與也。聚禾粟,繕城郭,恃此二者,而不撫其民。其君弱植,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門,以介於大國,能無亡乎?不過十年矣。” 前534年三月十六日,陳哀公弟弟公子招和公子過殺掉太子偃師,立了陳哀公的次子公子留為國君,陳哀公上吊自殺。陳哀公三子公子勝向楚國控訴,楚國人抓住陳國報信的使者幹徵師,公子留逃亡到鄭國。《左傳·昭公八年》:陳哀公元妃鄭姬,生悼大子偃師,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勝。二妃嬖,留有寵,屬諸徒招與公子過。哀公有廢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過殺悼大子偃師,而立公子留。夏四月辛亥,哀公縊。幹徵師赴於楚,且告有立君。公子勝愬之於楚,楚人執而殺之。公子留奔鄭。九月,楚國的公子棄疾帶兵奉事太子偃師之子公孫吳包圍陳國,宋國的戴惡領兵會合。冬季的十月十八日,陳國被滅。《左傳·昭公八年》:陳公子招歸罪於公子過而殺之。九月,楚公子棄疾帥師奉孫吳圍陳,宋戴惡會之。冬十一月壬午,滅陳。 === 葬伯有 === 伯有喜歡喝酒,便造了地下室,並經常在夜裡喝酒,奏樂。朝見的人來見他,他還沒有喝完酒,朝見的人說:“主人在哪裡?”伯有的手下人說:“我們的主人在地下室。”朝見的人只好都分路回去。不久伯有去朝見鄭簡公,又要派公孫黑去楚國,回家以後伯有又去喝酒了。前543年七月十一日,公孫黑帶者駟氏的甲士攻打併且放火燒了伯有的家,伯有逃亡到雍梁,酒醒以後才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又逃亡到許國。大夫們聚在一起商量,罕虎說:“《仲虺之志》說:‘動亂的就攻取它,滅亡的就欺侮它。’摧毀滅亡的而鞏固存在的,這是國家的利益。罕氏、駟氏、豐氏三家的祖先本來是同母兄弟,伯有驕傲奢侈,所以不免於禍難。”有人對子產說:“要靠攏正直的幫助強大的。”子產說:“他們難道是我的同夥?國家的禍難,誰知道如何平定?如果有主持國政的人強大而且正直,禍難就不會發生。姑且保住我的地位吧。”七月十二日,子產收了伯有氏死者的屍體而加以殯葬,來不及和大夫們商量就出走了,印段跟從他。罕虎不讓子產走,大家說:“別人不順從我們,為什麼不讓他走?”罕虎說:“這個人對死去的人有禮,何況對活著的人呢?”於是就親自勸阻子產。七月十三日,子產進入國都;七月十四日,印段進入國都,兩個人都在公孫黑家裡接受了盟約。七月十六日,鄭簡公和他的大夫們在太廟結盟,又與國內的人們在鄭國城門外結盟。《左傳·襄公三十年》:鄭伯有耆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而罷。既而朝,則又將使子晳如楚,歸而飲酒。庚子,子晳以駟氏之甲伐而焚之。伯有奔雍梁,醒而後知之,遂奔許。大夫聚謀,子皮曰:“《仲虺之志》雲:‘亂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國之利也。’罕、駟、豐同生。伯有汰侈,故不免。”人謂子產:“就直助強!”子產曰:“豈為我徒?國之禍難,誰知所儆?或主強直,難乃不生。姑成吾所。”辛丑,子產斂伯有氏之死者而殯之,不及謀而遂行。印段從之。子皮止之,眾曰:“人不我順,何止焉?”子皮曰:“夫人禮於死者,況生者乎?”遂自止之。壬寅,子產入。癸卯,子石入。皆受盟於子晳氏。乙巳,鄭伯及其大夫盟於大宮。盟國人於師之梁之外。 伯有聽到鄭國人為他結盟,很生氣;聽到罕虎的甲士沒有參加攻打他,很高興,說:“罕虎幫助我了。”二十四日,伯有從墓門的排水洞進入,靠著羽頡用襄庫的兵甲裝備士兵,帶著他們攻打舊北門,駟帶率領國內的人們攻打伯有。兩家都召請子產,子產說:“兄弟之間鬧到這個地步,我服從上天所要幫助的一家。”伯有死在買賣羊的街市上,子產給伯有的屍體穿上衣服,頭枕在屍體的大腿上而為他號哭,為他收屍並把棺材停放在街市旁邊伯有家臣的家裡,不久又將他葬在斗城。駟氏想要攻打子產,罕虎憤怒的說:“禮儀,是國家的支柱。殺死有禮的人,沒有比這再大的禍患了。”駟氏這才中止了計劃。《左傳·襄公三十年》:伯有聞鄭人之盟己也,怒。聞子皮之甲不與攻己也,喜。曰:“子皮與我矣。”癸丑,晨,自墓門之瀆入,因馬師頡介於襄庫,以伐舊北門。駟帶率國人以伐之。皆召子產。子產曰:“兄弟而及此,吾從天所與。”伯有死於羊肆,子產襚之,枕之股而哭之,斂而殯諸伯有之臣在市側者。既而葬諸斗城。子駟氏欲攻子產,子皮怒之曰:“禮,國之幹也,殺有禮,禍莫大焉。”乃止。 === 為政 === 伯有之亂後,罕虎把政事交託子產,子產辭謝說:“我國國小而逼近大國,國中家族龐大而受寵的人又多,我不能治理好國家。”罕虎說:“我率領他們聽從,誰敢觸犯您?您好好地輔助國政吧。國家不在於小,小國能事奉大國,國家就可以不受逼迫了。”《左傳·襄公三十年》:鄭子皮授子產政,辭曰:“國小而逼,族大寵多,不可為也。”子皮曰:“虎帥以聽,誰敢犯子?子善相之,國無小,小能事大,國乃寬。” ==== 賄伯石 ==== 子產治理政事,有事情要公孫段去辦,就贈送給他城邑,子太叔說:“國家是大家的國家,為什麼單獨給他送東西?”子產說:“要沒有慾望確實是很難。滿足了他的慾望,讓他去辦事情而取得成功。這不是我的成功,難道是別人的成功嗎?對城邑有什麼愛惜的,它又跑的到哪裡去?”子太叔說:“四方鄰國將怎麼看待我們?”子產說:“這樣做不是為了互相違背,而是為了互相順從,四方的鄰國對我們有什麼可責備的?《鄭書》有這樣的話:‘安定國家,一定要優先照顧大家族。’姑且先照顧大家族,再看它歸向何處。”不久,公孫段恐懼而把封邑歸還,最終子產還是把城邑給了他。伯有死了以後,鄭簡公讓太史去冊命公孫段做卿,公孫段辭謝。太史退出,公孫段又請求太史重新發布命令,命令下來了再次辭謝。像這樣一連三次,這才接受策書入朝拜謝。子產因此討厭公孫段的為人,但擔心他作亂,就讓他居於比自己低一級的地位。《左傳·襄公三十年》:子產為政,有事伯石,賂與之邑。子大叔曰:“國,皆其國也。奚獨賂焉?”子產曰:“無慾實難。皆得其欲,以從其事,而要其成,非我有成,其在人乎?何愛於邑?邑將焉往?”子大叔曰:“若四國何?”子產曰:“非相違也,而相從也,四國何尤焉?《鄭書》有之曰:‘安定國家,必大焉先。’姑先安大,以待其所歸。”既,伯石懼而歸邑,卒與之。伯有既死,使大史命伯石為卿,辭。大史退,則請命焉。覆命之,又辭。如是三,乃受策入拜。子產是以惡其為人也,使次己位。 ==== 施政 ==== 子產讓城市和鄉村有所區別,上下尊卑各有職責,田土四界有水溝,廬舍和耕地能互相適應,徵收財產稅和土地稅。對卿大夫中忠誠儉樸的,聽從他,親近他;驕傲奢侈的,推翻他。《左傳·襄公三十年》: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泰侈者,因而斃之。 ==== 復豐卷 ==== 豐卷準備祭祀,請求打獵獲得祭品。子產不答應,說:“只有國君祭祀才用新獵取的野獸,一般人只要大致足夠就可以了。”豐卷很生氣,退出以後就召集士兵準備攻打子產。子產打算逃亡到晉國,罕虎阻止了他而驅逐了豐卷,豐捲逃亡到晉國。子產請求不要沒收豐卷的田地住宅,三年以後讓豐捲回國復位,把他的田地住宅和一切收入都退還給他。《左傳·襄公三十年》:豐卷將祭,請田焉。弗許,曰:“唯君用鮮,眾給而已。”子張怒,退而徵役。子產奔晉,子皮止之而逐豐卷。豐卷奔晉。子產請其田裡,三年而復之,反其田裡及其入焉。 ==== 輿人之誦 ==== 子產參與政事一年,輿人歌唱道:“計算我的家產而收財物稅,丈量我的耕地而徵收田稅。誰殺死子產,我就幫助他。”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產教誨他們;我有土田,子產使之增產。萬一子產逝世,誰來接替他呢?”《左傳·襄公三十年》: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 壞晉館垣 === 前542年,魯襄公死去的那一個月,子產陪同鄭簡公到晉國去,晉平公由於兄弟國家魯國有喪事,沒有接見他們。子產派人將晉國賓館的圍牆全部拆毀而安放自己的車馬。士文伯責備他,說:“我國由於政事和刑罰不夠完善,到處都是盜賊,無奈諸侯的屬官來向我國的君主朝聘,因此派官吏修繕賓客所住的館舍,加高大門,圍牆增厚,以不讓賓客使者擔憂。現在您拆毀了它,雖然您的隨從能夠自己戒備,讓別國的賓客又怎麼辦呢?由於我國是盟主,修繕圍牆,為接待賓客。如果都拆毀了,那麼將怎麼供應賓客的需要呢?我國的君主派我前來請問拆牆的意圖。”子產回答說:“由於我國地方狹小,夾在大國之間,而大國需索貢品又沒有一定的時候,因此不敢安居,儘量搜尋我國的財富,以便隨時來朝會。碰上執事沒有空閒,而沒有能夠見到;又得不到命令,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接見。我們不敢獻上財幣,也不敢讓它日曬夜露。如果奉獻,那麼它就是君主府庫中的財物,不經過在庭院裡陳列的儀式,就不敢奉獻。如果讓它日曬夜露,就又害怕時而乾燥時而潮溼因而腐朽壞,以加重我國的罪過。我聽說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宮室矮小,沒有可供觀望的臺榭,而把接待諸侯的賓館修得又高又大,賓館好像現在君主的寢宮一樣。對賓館內的庫房、馬廄都加以修繕,司空及時整修道路,泥瓦工按時粉刷牆壁,諸侯的賓客來了,甸人點起火把,僕人巡邏宮館。車馬有一定的處所,賓客的隨從有人替代服役,管理車子的管理員為車軸加油,打掃的人、牧羊人、養馬的人各人做自己分內的事情。各部官吏各自陳列他的禮品。晉文公不讓賓客耽擱,也沒有因為這樣而荒廢賓主的公事。和賓客憂樂相同,有事就加以安撫,對賓客所不知道的加以教導,不周到的加以體諒。賓客來到晉國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還有什麼災患?不怕搶劫偷盜,也不擔心乾燥潮溼。現在銅鞮山的宮室綿延幾里,而諸侯住在像奴隸住的屋子裡,門口進不去車子,而又不能翻牆而入。盜賊公開行動,而傳染病又不能防止。賓客進見諸侯沒有一定的時候,君主接見的命令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釋出。如果還不拆毀圍牆,這就沒有地方收藏財禮,反而要加重罪過了。”謹敢問執事,對我們將有什麼指示?雖然君主有魯國的喪事,但這同樣也是我國的憂慮。如果能夠奉上財禮,我們願把圍牆修好了再走。這是君主的恩惠,豈敢害怕修牆的辛勤勞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閈閎,厚其牆垣,以無憂客使。今吾子壞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以敝邑之為盟主,繕完葺牆,以待賓客,若皆毀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請命。”對曰:“以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逢執事之不間,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其輸之,則君之府實也,非薦陳之,不敢輸也。其暴露之,則恐燥溼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臺榭,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寢,庫廄繕修,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宮室。諸侯賓至,甸設庭燎,僕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巾車脂轄,隸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溼。今銅鞮之宮數里,而諸侯舍於隸人。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盜賊公行,而天厲不戒。賓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敢請執事,將何以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 士文伯回到朝廷彙報。趙武說:“說得對。我們實在是不好,用容納奴隸的房屋去接待諸侯,這是我們的罪過啊。”就派士文伯去表示歉意並說自己無能。晉平公接見鄭簡公,禮儀有加,舉行極隆重的宴會,贈禮更加豐厚,然後讓他回去。晉國重新建造接待諸侯的賓館。叔向說:“這就是為什麼辭令不能廢棄吧!子產善於辭令,諸侯因他而得利,為什麼要放棄辭令呢?《詩經》說:‘辭令和諧,百姓團結,辭令動聽,百姓安定。’他已經懂得這個道理了。”《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文伯覆命,趙文子曰:“信!我實不德,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謝不敏焉。晉侯見鄭伯,有加禮,厚其宴好而歸之。乃築諸侯之館。叔向曰:“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產有辭,諸侯賴之,若之何其釋辭也?《詩》曰:‘辭之輯矣,民之協矣。辭之繹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 擇能而使 === 前542年十二月,衛國的北宮文子陪同衛襄公前去楚國,經過鄭國,印段到棐林去慰勞他們,依照聘問的禮儀,而使用慰勞的辭令。北宮文子進入鄭國國都聘問,公孫揮做行人,馮簡子和子太叔迎接客人。事情完畢以後北宮文子出來對衛襄公說:“鄭國講究禮儀,這是幾代的福氣,恐怕不會有大國去討伐他吧!《詩》說:‘誰能耐熱,不去洗澡。’禮儀對於政事,好像天熱得要洗澡一樣。洗澡用來消除炎熱,有什麼可擔心的?”《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十二月,北宮文子相衛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過鄭,印段迋勞於棐林,如聘禮而以勞辭。文子入聘。子羽為行人,馮簡子與子大叔逆客。事畢而出,言於衛侯曰:“鄭有禮,其數世之福也,其無大國之討乎!《詩》曰:‘誰能執熱,逝不以濯。’禮之於政,如熱之有濯也。濯以救熱,何患之有?” 子產參與政事,選擇賢能而使用他們。馮簡子能決斷大事;子太叔外貌秀美而內有文采;公孫揮能瞭解四方諸侯的政令而且瞭解他們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職爵位、地位貴賤、才能高低,又善於辭令;裨諶能出謀劃策,在野外策劃就正確,在城裡策劃就不得當。鄭國將要有外交上的事情,子產就向公孫揮詢問四方諸侯的政令,並且讓他寫一些有關的外交辭令稿;和裨諶一起坐車到野外去,讓他策劃是否可行;把結果告訴馮簡子,讓他決定。計劃完成,就交給子太叔執行,交往諸侯應對賓客,所以很少有把事情辦壞的時候。這就是北宮文子所說的講究禮節。《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馮簡子能斷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而又善為辭令,裨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乃問四國之為於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而告馮簡子,使斷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應對賓客。是以鮮有敗事。北宮文子所謂有禮也。 === 不毀鄉校 === 鄭國人在鄉校裡遊玩聚會,議論國家政事。然明對子產說:“毀了鄉校怎麼樣?”子產說:“為什麼?人們早晚事情完了到那裡遊玩,來議論政事的好壞。他們認為好的,我就推行它;他們所討厭的,我就改掉它。這是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我聽說用忠於為善,能減少怨恨,沒有聽說用擺出權威能防止怨恨。靠權威難道不能很快制止議論?但是就像防止河水一樣:大水來了,傷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把水稍稍放掉一點加以疏通,不如讓我聽到這些話而作為藥石。”然明說:“我從今以後知道您確實是可以成就大事的。小人實在沒有才能。如果終於這樣做下去,哪裡只會對二三位大臣有利?這確實有利於鄭國。”孔子聽到這些話,說:“從這件事來看,別人說子產不仁,我不相信。”《左傳·襄公三十年》:鄭人遊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馬英九常常引用此故事指出言論自由首先源於中國(made in China),而不是西方民主。 === 論尹何為邑 === 罕虎想要讓尹何來治理自己的封邑。子產說:“尹何年輕,不知道能不能勝任。”罕虎說:“這個人謹慎善良,我喜歡他,他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去學習一下,他也就更加知道該怎麼辦事情了。”子產說:“不行。人家喜歡一個人,總是希望對這個人有利。現在您喜歡一個人卻把政事交給他,這好像一個人不會用刀而讓他去割東西,多半是要損傷他自己的。您喜歡他,不過是傷害他罷了,有誰還敢在您這裡求得喜歡?您對於鄭國來說是國家的棟樑。棟樑折斷,椽子就會崩塌,我也會被壓在底下,我哪敢不把話全部說出來?您有了漂亮的絲綢,是不會讓別人用它來學習裁製的。大的官職和大的封邑,是庇護自身的,反而讓學習的人去裁製,這比起漂亮的絲綢來價值不就多得多嗎?我聽說學習以後才能從政,沒有聽說用從政來學習的。如果真是這麼辦,一定有所傷害。譬如打獵,熟悉射箭駕車的,就能獲得獵物,如果從沒有登車射過箭駕過車,那麼只擔心翻車被壓,哪裡有閒心想獲得獵物?”罕虎說:“好啊!我實在是不夠明智。我聽說君子懂得大的遠的,小人只懂得小的近的。我,是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而且慎重對待它,大的官職和大的封邑是用來庇護自身的,我卻疏遠而且輕視它。要沒有您的話,我是不知道的。從前我曾說過,您治理鄭國,我治理我的家族以庇護我自己,這就可以了。從今以後才知道這樣不行。從現在起我請求,即便是我家族的事情,也聽從您的意見去處理。”子產說:“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好像他的面孔,我難道敢說您的面孔像我的面孔嗎?不過心裡覺得這樣做是危險的,就把它告訴您了。”罕虎認為子產忠誠,所以把政事全交付給他,子產因此能夠執掌鄭國大權。《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為鄭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後知不足。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子產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謂危,亦以告也。”子皮以為忠,故委政焉。子產是以能為鄭國。 === 卻楚逆女以兵 === 前541年春季,楚國的公子圍到鄭國去聘問,同時娶公孫段的女兒為妻,伍舉擔任副使,將要進入賓館。鄭國人討厭伍舉,派公孫揮婉辭拒絕,於是楚國人就住在城外。聘禮完成後,公子圍將要帶領很多士兵去迎娶妻子。子產擔心這件事,派公孫揮辭謝,希望他們在城外完婚。公子圍命令太宰伯州犁回覆,表示不能接受。公孫揮直言擔心楚國趁著婚禮進攻,伍舉知道鄭國有了防備,請求倒轉弓袋子進入鄭國國都,鄭國才同意了。《左傳·昭公元年》:元年春,楚公子圍聘於鄭,且娶於公孫段氏,伍舉為介。將入館,鄭人惡之,使行人子羽與之言,乃館於外。既聘,將以眾逆。子產患之,使子羽辭,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請墠聽命!”令尹命大宰伯州犁對曰:“君辱貺寡大夫圍,謂圍:‘將使豐氏撫有而室。圍布几筵,告於莊、共之廟而來。若野賜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將不得為寡君老,其蔑以復矣。唯大夫圖之!”子羽曰:“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憾者,距違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不然,敝邑,館人之屬也,其敢愛豐氏之祧?”伍舉知其有備也,請垂橐而入。許之。 === 享禮趙孟 === 前541年夏季四月,趙武、叔孫穆叔、曹國的大夫進入鄭國,鄭簡公同時設享禮招待他們。罕虎通知趙武享禮的時間,通知的禮儀結束,趙武賦了《瓠葉》這首詩。罕虎通知叔孫穆叔,同時告訴他趙武賦詩的情況。叔孫穆叔知道趙武想要一獻之宴,勸罕虎答應,罕虎說自己不敢這麼做。叔孫穆叔告訴罕虎,既然是趙武的意思,沒什麼不敢的。等到舉行享禮,鄭國人在東房準備了五獻的用具。趙武辭謝,私下對子產說:“我已經向冢宰請求過了。”於是就使用了一獻。《左傳·昭公元年》:夏四月,趙孟、叔孫豹、曹大夫入於鄭,鄭伯兼享之。子皮戒趙孟,禮終,趙孟賦《瓠葉》。子皮遂戒穆叔,且告之。穆叔曰:“趙孟欲一獻,子其從之!”子皮曰:“敢乎?”穆叔曰:“夫人之所欲也,又何不敢?”及享,具五獻之籩豆於幕下。趙孟辭,私於子產曰:“武請於冢宰矣。”乃用一獻。 === 逐子南 === 鄭國徐吾犯的妹妹很漂亮,公孫楚已經和她訂了婚,公孫黑又硬派人送去聘禮。徐吾犯害怕,把這事告訴子產。子產說:“這是國家政事混亂,不是您的憂患。她願意嫁給誰就嫁給誰。”徐吾犯請求這二位,讓女子自己選擇,他們都答應了。公孫黑打扮得非常華麗進來,陳設財禮然後出去了。公孫楚穿著軍服進來,左右開弓,一躍登車而去。女子在房間內觀看他們,說:“公孫黑確實是很美,不過公孫楚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丈夫要像丈夫,妻子要像妻子,這就是所謂順。”徐女便嫁給了公孫楚。公孫黑髮怒,不久以後就把皮甲穿在外衣裡而去見公孫楚,想要殺死他而佔取他的妻子。公孫楚知道他的企圖,拿了戈追趕他,到達交叉路口,用戈敲擊他。公孫黑受傷回去,告訴大夫說:“我很友好地去見他,不知道他有別的想法,所以受了傷。”《左傳·昭公元年》: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聘之矣,公孫黑又使強委禽焉。犯懼,告子產。子產曰:“是國無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與。”犯請於二子,請使女擇焉。皆許之,子晳盛飾入,布幣而出。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觀之,曰:“子晳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夫夫婦婦,所謂順也。”適子南氏。子晳怒,既而櫜甲以見子南,欲殺之而取其妻。子南知之,執戈逐之。及衝,擊之以戈。子晳傷而歸,告大夫曰:“我好見之,不知其有異志也,故傷。” 大夫們都議論這件事。子產說:“各有理由,年幼地位低的有罪,罪在於公孫楚。”於是就抓住公孫楚而列舉他的罪狀,說:“國家的大節有五條,你都觸犯了。懼怕國君的威嚴,聽從他的政令,尊重貴人,事奉長者,奉養親屬,這五條是用來治理國家的。現在國君在國都裡,你動用武器,這是不懼怕威嚴。觸犯國家的法紀,這是不聽從政令。公孫黑是上大夫,你是下大夫,而又不肯在他下面,這是不尊重貴人。年紀小而不恭敬,這是不事奉長者。用武器對付堂兄,這是不奉養親屬。國君說:‘我不忍殺你,赦免你讓你到遠方。’盡你的力量,快走吧,不要加重你的罪行!”《左傳·昭公元年》:大夫皆謀之。子產曰:“直鈞,幼賤有罪。罪在楚也。”乃執子南而數之,曰:“國之大節有五,女皆奸之:畏君之威,聽其政,尊其貴,事其長,養其親。五者所以為國也。今君在國,女用兵焉,不畏威也。奸國之紀,不聽政也。子晳,上大夫,女,嬖大夫,而弗下之,不尊貴也。幼而不忌,不事長也。兵其從兄,不養親也。君曰:‘餘不女忍殺,宥女以遠。’勉,速行乎,無重而罪!” 前541年五月初二,鄭國放逐公孫楚到吳國。準備讓公孫楚起程的時候,子產徵求遊氏宗主子太叔的意見。子太叔說:“我不能保護自身,哪裡能保護一族?他的事情屬於國家政治,不是私家的危難。您為鄭國打算,有利國家就去辦,又有什麼疑惑呢?周公殺死管叔,放逐了蔡叔,難道不愛他們?這是為鞏固王室。我如果犯罪,您也要執行懲罰,何必顧慮遊氏諸人?”《左傳·昭公元年》:五月庚辰,鄭放遊楚於吳,將行子南,子產諮於大叔。大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彼,國政也,非私難也。子圖鄭國,利則行之,又何疑焉?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夫豈不愛?王室故也。吉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遊?” === 薰隧之盟 === 前541年六月初九,由於公孫楚作亂的緣故,鄭簡公和鄭國的大夫們在公孫段家裡結盟。罕虎、子產、公孫段、印段、子太叔、駟帶在閨門外邊私下結盟,盟地就在薰隧。公孫黑硬要參加結盟,讓太史寫下他的名字,而且稱為“七子”。子產並不加討伐。《左傳·昭公元年》:鄭為遊楚亂故,六月丁巳,鄭伯及其大夫盟於公孫段氏,罕虎、公孫僑、公孫段、印段、遊吉、駟帶私盟於閨門之外,實薰隧。公孫黑強與於盟,使大史書其名,且曰七子。子產弗討。 === 論晉侯疾 === 前541年,晉平公生了病,鄭簡公派子產去到晉國聘問,同時探視病情。叔向詢問子產說:“我國國君的疾病,卜人說‘是實沈、臺駘在作怪’,太史不知道他們,謹敢請問這是什麼神靈?”子產說:“從前高辛氏有兩個兒子,大的叫閼伯,小的叫實沈,住在大樹林裡,不能相容,每天使用武器互相攻打。帝堯認為他們不好,把閼伯遷移到商丘,用大火星來定時節,商朝人沿襲下來,所以大火星成了商星;把實沈遷移到大夏,用參星來定時節,唐國人沿襲下來,以歸服事奉夏朝、商朝。唐國的末期國君叫做唐叔虞。正當周武王的邑姜懷著太叔的時候,夢見天帝對自己說:“我為你的兒子起名為虞,準備將唐國給他,屬於參星,而繁衍養育他的子孫。”等到孩子生下來,有紋路在他掌心像虞字,就名為虞。等到周成王滅了唐國,就封給了太叔,所以參星是晉國的星宿。從這裡看來,那麼實沈就是參星之神了。從前金天氏有後代叫做昧,做水官,生了允格、臺駘。臺駘能世代為官,疏通汾水、洮水,堵住大澤,帶領人們就住在廣闊的高平的地區。顓頊因此嘉獎他,把他封在汾川,沈、姒、蓐、黃四國世代守著他的祭祀。現在晉國主宰了汾水一帶而滅掉了這四個國家。從這裡看來,那麼臺駘就是汾水之神了。然而這兩位神靈與晉君之病無關。山川的神靈,遇到水旱瘟疫這些災禍就向他們祭祀禳災。日月星辰的神靈,遇到雪霜風雨不合時令,就向他們祭祀禳災。至於疾病在您身上,也就是由於勞逸、飲食、哀樂不適度的緣故。山川、星辰的神靈又哪能降病給您呢?我聽說,君子有四段時間,早晨用來聽取政事,白天用來調查詢問,晚上用來確定政令,夜裡用來安歇身體。在這時就可以有節制地散發體氣,別讓它有所壅塞以使身體衰弱。心裡不明白這些,就會使百事昏亂。現在恐怕是體氣用在一處,就生病了。我又聽說,國君不能有同姓的妻妾,因為子孫不能昌盛。美人都佔盡了,那麼就會得病,君子因此討厭這個。所以《志》說:“買姬妾侍女不知道她的姓,就占卜一下。”違反這兩條,古代是很慎重的。男女要辨別姓氏,這是禮儀的大事。現在君主的宮裡有四個姬姓侍妾,那恐怕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吧!如果是由於這兩條,病就不能治了。去掉這四個姬姓女子還可以,否則就必然得病了。”叔向說:“好啊,我沒有聽說過這些呢,所說的都是對的啊。”《左傳·昭公元年》: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叔向問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沈、臺駘為祟。’史莫之知,敢問此何神也?”子產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餘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其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大原。帝用嘉之,封諸汾川。沈、姒、蓐、黃,實守其祀。今晉主汾而滅之矣。由是觀之,則臺駘,汾神也。抑此二者,不及君身。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若君身,則亦出入飲食哀樂之事也,山川星辰之神,又何為焉”?僑聞之,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節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茲心不爽,而昏亂百度。今無乃壹之,則生疾矣。僑又聞之,內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盡矣,則相生疾,君子是以惡之。故《志》曰:‘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違此二者,古之所慎也。男女辨姓,禮之大司也。今君內實有四姬焉,其無乃是也乎?若由是二者,弗可為也已。四姬有省猶可,無則必生疾矣。”叔向曰:“善哉!肸未之聞也。此皆然矣。” 晉平公聽說了子產的話,說:“他是知識淵博的君子啊。”便送給子產很厚重的財物。《左傳·昭公元年》:晉侯聞子產之言,曰:“博物君子也。”重賄之。 === 料楚公子將王及盟會 === 前541年,楚國的令尹公子圍派公子黑肱、伯州犁在犫、櫟、郟地築城,鄭國人害怕。子產說:“沒有妨害。這是公子圍準備篡位而先除掉公子黑肱和伯州犁。禍患不會到達鄭國,擔心什麼?”《左傳·昭公元年》:楚公子圍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讎、櫟、郟,鄭人懼。子產曰:“不害。令尹將行大事,而先除二子也。禍不及鄭,何患焉?” 這年冬季,公子圍趁著楚王生病,殺死了楚王和他的兩個兒子,公子黑肱逃到鄭國,太宰伯州犁被絞死在郟地。《左傳·昭公元年》:冬,楚公子圍將聘於鄭,伍舉為介。未出竟,聞王有疾而還。伍舉遂聘。十一月己酉,公子圍至,入問王疾,縊而弒之。遂殺其二子幕及平夏。右尹子幹出奔晉。宮廄尹子晳出奔鄭。殺大宰伯州犁於郟。 子太叔到楚國參加郟敖的葬禮,同時為新國君的即位進行聘問。子太叔回國後對子產說:“準備行裝吧。楚王驕傲奢侈而自我欣賞他的所作所為,必然要會合諸侯,我沒有幾天就要前去開會了。”子產說:“沒有幾年,盟會是開不成的。”鄭遊吉如楚,葬郟敖,且聘立君。歸,謂子產曰:“具行器矣!楚王汰侈而自說其事,必合諸侯。吾往無日矣。”子產曰:“不數年,未能也。” === 殺子晳 === 前540年秋季,鄭國的公孫黑準備發動叛亂,想要除掉遊氏而取代遊氏的卿位,由於舊傷發作,而沒有實現,駟氏和大夫們想要殺死公孫黑。子產正在鄭國邊境,聽說了這件事,害怕趕不到,乘坐了傳車到達,讓官吏歷數他的罪狀,說:“伯有那次動亂,由於當時正致力於事奉大國,因而沒有討伐你。你有禍亂之心不能滿足,國家已經對你不能容忍了。專權而攻打伯有,這是你罪狀的第一條。兄弟爭奪妻子,這是你罪狀的第二條。薰隧的盟會,你假託君位,這是你罪狀的第三條。有了死罪三條,怎麼能夠容忍?你不快點去死,死刑就會到你的頭上。”公孫黑再拜叩頭,推託說:“我早晚就死,不要幫著上天來虐待我。”子產說:“哪個人可以不死?兇惡的人不得善終,這是天命。做了兇惡的事情,就是兇惡的人。不幫著上天,難道幫著兇惡的人?”公孫黑請求讓自己的兒子印擔任褚師的官職。子產說:“印如果有才能,國君將會任命他。如果沒有才能,早晚和你一樣的下場。你對自己的罪過不擔心,而又請求什麼?你不快點死去,司寇就要來了。”七月初一,公孫黑上吊死了,被暴屍在周氏地方的要道上,寫著罪狀的木頭放在他的屍體上。《左傳·昭公二年》:秋,鄭公孫黑將作亂,欲去遊氏而代其位,傷疾作而不果。駟氏與諸大夫欲殺之。子產在鄙,聞之,懼弗及,乘遽而至。使吏數之,曰:“伯有之亂,以大國之事,而未爾討也。爾有亂心,無厭,國不女堪。專伐伯有,而罪一也。昆弟爭室,而罪二也。薰隧之盟,女矯君位,而罪三也。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將至。”再拜稽首,辭曰:“死在朝夕,無助天為虐。”子產曰:“人誰不死?兇人不終,命也。作凶事,為兇人。不助天,其助兇人乎?”請以印為褚師。子產曰:“印也若才,君將任之。不才,將朝夕從女。女罪之不恤,而又何請焉?不速死,司寇將至。”七月壬寅,縊。屍諸周氏之衢,加木焉。 === 入楚盟於申 === 前539年十月,鄭簡公前去楚國,子產作為相禮者。楚靈王設享禮招待鄭簡公,賦《吉日》這首詩。享禮結束,子產就準備了打獵用具,楚靈王和鄭簡公便在江南的雲夢打獵。《左傳·昭公三年》:十月,鄭伯如楚,子產相。楚子享之,賦《吉日》。既享,子產乃具田備,王以田江南之夢。 前538年,楚靈王向子產詢問說:“晉國會允許諸侯歸服我國嗎?”子產說:“會允許君王的。晉平公貪圖小的安逸,志向不在於諸侯。他的大夫們多所需求,不能幫助國君。在宋國的盟約又說兩國友好如同一國。如果不允許君王,哪裡用得著在宋國的盟約?”楚靈王說:“諸侯會來嗎?”子產說:“一定來。服從在宋國的盟約,取得君王的歡心,不害怕晉國,為什麼不來?不來的國家,大約是魯、衛、曹、邾幾個國家吧!曹國害怕宋國,邾國害怕魯國,魯國、衛國為齊國所逼迫而親近晉國,因此不來。其餘的國家,是君王的威力所能達到的,誰敢不來?”楚靈王說:“那麼我所要求的沒有不行的了?”子產回答說:“在別人那裡求取快意,不行。和別人願望相同,都能成功。”《左傳·昭公四年》:楚子問於子產曰:“晉其許我諸侯乎?”對曰:“許君。晉君少安,不在諸侯。其大夫多求,莫匡其君。在宋之盟,又曰如一,若不許君,將焉用之?”王曰:“諸侯其來乎?”對曰:“必來。従宋之盟,承君之歡,不畏大國,何故不來?不來者,其魯、衛、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魯,魯、衛逼於齊而親於晉,唯是不來。其餘,君之所及也,誰敢不至?”王曰:“然則吾所求者,無不可乎?”對曰:“求逞於人,不可;與人同欲,盡濟。” 夏季,諸侯前去楚國,魯國、衛國、曹國、邾國不參加會見。曹國、邾國用國內不安定來推辭,魯昭公用祭祖來推辭,衛襄公用生病來推辭。鄭簡公先在申地等待。六月十六日,楚靈王在申地會合諸侯。椒舉對楚靈王說:“下臣聽說,諸侯不歸服於別的,只歸服於有禮。現在君王開始得到諸侯,對禮儀要謹慎啊。霸業的成功與否,都在這次會見了。夏啟有鈞臺的宴享,商湯有景亳的命令,周武王有孟津的盟誓,周成王有岐陽的田獵,周康王有鄷宮的朝覲,周穆王有塗山的會見,齊桓公有召陵的會師,晉文公有踐土之盟。君王打算採用哪一種?宋國的向戌、鄭國的子產在這裡,他們是諸侯大夫中的能幹人物,君王可以加以挑選。”楚靈王說:“我採用齊桓公的方式。”楚靈王派人向向戌和子產詢問禮儀。向戌說:“小國學習禮儀,大國使用禮儀,豈敢不進獻所聽到的?”便獻上公侯會合諸侯的禮儀六項。子產說:“小國以事奉大國作為職責,豈敢不進獻所該做的?”便獻上伯爵、子爵、男爵會見公爵的禮儀六項。君子認為向戌善於保持前代的札儀,子產善於輔佐小國。《左傳·昭公四年》:夏,諸侯如楚,魯、衛、曹、邾不會。曹、邾辭以難,公辭以時祭,衛侯辭以疾。鄭伯先待於申。六月丙午,楚子合諸侯於申。椒舉言於楚子曰:“臣聞諸侯無歸,禮以為歸。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霸之濟否,在此會也。夏啟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陽之搜,康有酆宮之朝,穆有塗山之會,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君其何用?宋向戌、鄭公孫僑在,諸侯之良也,君其選焉。”王曰:“吾用齊桓。”王使問禮於左師與子產。左師曰:“小國習之,大國用之,敢不薦聞?”獻公合諸侯之禮六。子產曰:“小國共職,敢不薦守?”獻伯、子、男會公之禮六。君子謂合左師善守先代,子產善相小國。 楚靈王向諸侯表現出驕縱,伍舉向他勸諫,楚靈王不聽。《左傳·昭公四年》:楚子示諸侯侈,椒舉曰:“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諸侯禮也,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為仍之會,有緍叛之。商紂為黎之蒐,東夷叛之。周幽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皆所以示諸侯汰也,諸侯所由棄命也。今君以汰,無乃不濟乎?”王弗聽。子產見到向戌說:“我不擔心楚國了。楚王驕縱又不聽勸諫,他在位不會超過十年。”向戌說:“對。不是十年的驕縱,他的邪惡不會遠播。邪惡遠播然後被拋棄。善也像惡一樣,德行遠播然後興盛。”《左傳·昭公四年》子產見左師曰:“吾不患楚矣,汰而愎諫,不過十年。”左師曰:“然。不十年侈,其惡不遠,遠惡而後棄。善亦如之,德遠而後興。” 前529年,楚國發生內亂,楚靈王被迫上吊自殺。《左傳·昭公十三年》:夏五月癸亥,王縊於芋尹申亥氏。 === 作丘賦 === 前538年,子產製訂丘賦的制度,國內的人們指責他,說:“他的父親死在路上,他自己做蠍子的尾巴,還在國內釋出命令,國家將要怎麼辦?”渾罕把話告訴子產。子產說:“有什麼妨害?如果有利於國家,生死都不計較。而且我聽說做好事的不改變他的法制,所以能夠有所成功。百姓不能放縱,法制不能更改。《詩經》說:‘在禮義上沒有過錯,為什麼怕別人說的話。’我不改變了。”渾罕說:“國氏恐怕要先滅亡吧!君子在不厚道的基礎上制訂法令,它的後果尚且是貪婪。在貪婪的基礎上制定法令,後果將會怎麼樣?姬姓的國家,蔡國和曹國、滕國大約是要先滅亡的吧!因為它們逼近大國而沒有禮儀。鄭國在衛國之前滅亡,因為它逼近大國而沒有法度。政策不遵循法度,而由自己的意志來決定。百姓各人有各人的意志,哪裡能夠尊敬上面的人?”《左傳·昭公四年》:鄭子產作丘賦。國人謗之,曰:“其父死於路,己為蠆尾。以令於國,國將若之何?”子寬以告。子產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聞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濟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詩》曰:‘禮義不愆,何恤於人言。’吾不遷矣。渾罕曰:“國氏其先亡乎!君子作法於涼,其敝猶貪。作法於貪,敝將若之何?姬在列者,蔡及曹、滕其先亡乎!逼而無禮。鄭先衛亡,逼而無法。政不率法,而制於心。民各有心,何上之有?” === 佐鄭伯會邢丘 === 前537年,楚靈王派令尹蒍罷和莫敖屈生到晉國迎娶晉女,經過鄭國,鄭簡公在汜地慰勞蒍罷,在菟氏慰勞屈生。晉平公送女兒到邢丘,子產輔佐鄭簡公在邢丘會見晉平公。《左傳·昭公五年》:楚子以屈申為貳於吳,乃殺之。以屈生為莫敖,使與令尹子蕩如晉逆女。過鄭,鄭伯勞子蕩於汜,勞屈生於菟氏。晉侯送女於邢丘。子產相鄭伯,會晉侯於邢丘。 === 鑄刑書 === 前536年三月,鄭國把刑法鑄在鼎上,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叔向派人送給子產一封信,說:“開始我對您寄予希望,現在完了。從前先王衡量事情的輕重來斷定罪行,不制定刑法,這是害怕百姓有爭奪之心。還是不能防止犯罪,因此用道義來防範,用政令來約束,用禮儀來奉行,用信用來保持,用仁愛來奉養。制定祿位,以勉勵服從的人,嚴厲地判罪,以威脅放縱的人。還恐怕不能收效,所以用忠誠來教誨他們,根據行為來獎勵他們,用專業知識技藝教導他們,用和悅的態度使用他們,用嚴肅認真對待他們,用威嚴監臨他們,用堅決的態度判斷他們的罪行。還要訪求聰明賢能的卿相、明白事理的官員、忠誠守信的鄉長、慈祥和藹的老師,百姓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使用,而不致於發生禍亂。百姓知道有法律,就對上面不恭敬。大家都有爭奪之心,用刑法作為根據,而且僥倖得到成功,就不能治理了。夏朝有違犯政令的人,就制定禹刑。商朝有觸犯政令的人,就制定湯刑。周朝有觸犯政令的人,就制定九刑。三種法律的產生,都處於末世了。現在您輔佐鄭國,劃定田界水溝,設定毀謗政事的條例,制定三種法規,把刑法鑄在鼎上,準備用這樣的辦法安定百姓,不也是很難的嗎?《詩經》說:‘效法文王的德行,每天撫定四方。’又說:‘效法文王,萬邦信賴。’像這樣,何必要有法律?百姓知道了爭奪的依據,將會丟棄禮儀而徵用刑書。刑書的一字一句,都要爭個明白。觸犯法律的案件更加繁多,賄賂到處使用。在您活著的時候,鄭國恐怕要衰敗吧!我聽說,“國家將要滅亡,必然多訂法律”,恐怕說的就是這個吧!”《左傳·昭公六年》:三月,鄭人鑄刑書。叔向使詒子產書,曰:“始吾有虞於子,今則已矣。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爭心也。猶不可禁御,是故閒之以義,糾之以政,行之以禮,守之以信,奉之以仁,製為祿位以勸其従,嚴斷刑罰以威其淫。懼其未也,故誨之以忠,聳之以行,教之以務,使之以和,臨之以敬,蒞之以強,斷之以剛。猶求聖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長,慈惠之師,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禍亂。民知有闢,則不忌於上,並有爭心,以徵於書,而徼倖以成之,弗可為矣。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興,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鄭國,作封洫,立謗政,制參闢,鑄刑書,將以靖民,不亦難乎?《詩》曰:‘儀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又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如是,何闢之有?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亂獄滋豐,賄賂並行,終子之世,鄭其敗乎!肸聞之,國將亡,必多制,其此之謂乎!” 子產覆信說:“就如同您所說的這樣,我沒有才能,不能考慮到子孫,我是用來挽救當前的世界。既然不能接受您的命令,又豈敢忘了您的恩惠?”《左傳·昭公六年》:復書曰:“若吾子之言,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 士文伯說:“大火星出現,鄭國恐怕會發生大火災吧!大火星還沒有出現,而使用火來鑄造刑器,包藏著引起爭論的法律。大火星如果象徵這個,不引起火災還能表示什麼?”《左傳·昭公六年》:士文伯曰:“火見,鄭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鑄刑器,藏爭闢焉。火如象之,不火何為?” === 勞楚公子 === 前536年,楚國的公子棄疾前往晉國,經過鄭國,鄭國的罕虎、子產、子太叔跟從鄭簡公在柤地慰勞他。公子棄疾辭謝不敢見面。鄭簡公堅決請求,這才肯見面。公子棄疾見鄭簡公好像進見楚王,用駕車的馬八匹作為私人進見的禮物,進見罕虎好像進見楚國的上卿,用馬六匹;進見子產,用馬四匹;進見子太叔,用馬兩匹。公子棄疾又下令禁止割草放牧採摘砍柴,不進入農田,不砍樹木,不摘菜果,不拆房屋,不強行討取。公子棄疾發誓說:“有觸犯命令的,君子撤職,小人降等。”楚國人寄住的時期不作暴行,主人不用擔心客人。一往一來都像這樣,鄭國的三個卿都知道公子棄疾將要做楚王了。《左傳·昭公六年》:楚公子棄疾如晉,報韓子也。過鄭,鄭罕虎、公孫僑、遊吉従鄭伯以勞諸柤。辭不敢見,固請見之,見,如見王,以其乘馬八匹私面。見子皮如上卿,以馬六匹。見子產,以馬四匹。見子大叔,以馬二匹。禁芻牧採樵,不入田,不樵樹,不採刈,不抽屋,不強丐。誓曰:“有犯命者,君子廢,小人降。”舍不為暴,主不慁賓。往來如是。鄭三卿皆知其將為王也。 === 釋夢 === 前535年,鄭簡公派子產到晉國進行聘問。晉平公有病,由韓宣子迎接客人,子產問起平公的病,韓宣子私下說:“國君臥病,到現在三個月了,所應該祭祀的山川都祈禱過了,但是病情只有增加而沒有見好。現在國君夢見黃熊進入他的臥室,不知道是主殺人呢,還是惡鬼在作祟?”子產回答說:“以你們國君的英明,又有您做正卿,哪裡會有惡鬼?從前堯在羽山殺死了鯀,鯀的神靈變成黃熊,鑽進羽淵裡,成為夏朝郊祭的神靈,夏商周三代都祭祀他。鬼神兇吉所涉及的,不是他的同族,就是繼承他的同樣地位的人,所以天子祭祀天帝,公侯祭祀諸侯身份的神靈,從卿以下不過祭祀他的親族。現在周王室逐漸衰落,晉國實際上繼承了霸主的地位,恐怕是因為沒有祭祀夏郊吧?”韓宣子把子產的話報告了晉平公,於是便舉行祭祀夏郊的儀式,由夏禹的後代董伯作為祭祀的屍主,五天以後,晉平公病癒接見了子產,把莒國的兩個方鼎賞賜給了他。《左傳·昭公七年》:鄭子產聘於晉。晉侯疾,韓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寢疾,於今三月矣,並走群望,有加而無瘳。今夢黃熊入於寢門,其何厲鬼也?”對曰:“以君之明,子為大政,其何厲之有?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實為夏郊,三代祀之。晉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也乎?”韓子祀夏郊,晉侯有間,賜子產莒之二方鼎。 === 歸晉州田 === 前535年,子產為豐施把州地的土田歸還給韓宣子,說:“過去君王認為那個公孫段能夠承擔大事,因而賜給他州地的土田。現在他不幸早死,不能長久地享有君王的賜予。他的兒子不敢佔有,也不敢告訴君王,所以私下送給您。”韓宣子辭謝。子產說:“古人有話說:‘他父親劈的柴,他的兒子不能承受。’豐施將會懼怕不能承受他先人的俸祿,更何況擔當大國的恩賜?即使您執政而可以使他免於罪戾,後來的人如果碰巧有關於邊界的閒話,我國獲罪,豐氏就會受到大的討伐。您取得州地,這是使我國免於罪過,又等於建立扶持豐氏。謹敢以此作為請求。”韓宣子接受了,把情況報告晉平公。晉平公把州地給了韓宣子。韓宣子由於當初的話,佔有州地感到慚愧,用州地跟樂大心交換了原縣。《左傳·昭公七年》:子產為豐施歸州田於韓宣子,曰:“日君以夫公孫段為能任其事,而賜之州田,今無祿早世,不獲久享君德。其子弗敢有,不敢以聞於君,私致諸子。”宣子辭。子產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施將懼不能任其先人之祿,其況能任大國之賜?縱吾子為政而可,後之人若屬有疆場之言,敝邑獲戾,而豐氏受其大討。吾子取州,是免敝邑於戾,而建置豐氏也。敢以為請。”宣子受之,以告晉侯。晉侯以與宣子。宣子為初言,病有之,以易原縣於樂大心。 === 息鬼 === 前536年二月,有人夢見伯有披甲而行,說:“三月初二,我將要殺死駟帶。明年正月二十七日,我又將要殺死公孫段。”到三月初二那一天,駟帶死了,國內的人們十分害怕。前535年,鄭國有人因為伯有而互相驚擾,說:“伯有來了!”大家四散逃開,不知跑到哪裡去才好。這年的正月二十七日,公孫段死了,國內的人們就越來越恐懼了。下一月,子產立了公子嘉的兒子公孫洩和伯有的兒子良止做大夫,來安撫伯有的鬼魂,事情才停了下來。子太叔問這樣做的原因,子產說:“鬼有所歸宿,這才不做惡鬼,我是為他尋找歸宿啊。”子太叔又問:“立公孫洩幹什麼?”子產答道:“為了使他們高興,立身沒有道義而希圖高興,執政的人違反禮儀,這是用來取得百姓歡心。不取得百姓歡心,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百姓是不會服從的。”《左傳·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鑄刑書之歲二月,或夢伯有介而行,曰:“壬子,餘將殺帶也。明年壬寅,餘又將殺段也。”及壬子,駟帶卒,國人益懼。齊、燕平之月壬寅,公孫段卒。國人愈懼。其明月,子產立公孫洩及良止以撫之,乃止。子大叔問其故,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吾為之歸也。”大叔曰:“公孫洩何為?”子產曰:“說也。為身無義而圖說,従政有所反之,以取媚也。不媚,不信。不信,民不從也。” 等到子產去晉國,趙景子問他,說:“伯有還能做鬼嗎?”子產說:“能。人剛剛死去叫做魄,已經變成魄,陽氣叫做魂。生時衣食精美豐富魂魄就強有力,因此有現形的能力,一直達到神化。普通的男人和女人不能善終,他們的魂魄還能附在別人身上,以大肆惑亂暴虐,何況伯有是我們先君鄭穆公的後代,公子去疾的孫子,公孫輒的兒子,我國的卿,執政已經三代了。鄭國雖然不強大,或者就像俗話所說的是‘小小的國家’,可是三代執掌政權,他使用東西很多,他在其中汲取精華也很多,他的家族又大,所憑藉的勢力雄厚,可又不得善終,能夠做鬼,不也是應該的嗎?”《左傳·昭公七年》及子產適晉,趙景子問焉,曰:“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產曰:“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馮依於人,以為淫厲,況良霄,我先君穆公之胄,子良之孫,子耳之子,敝邑之卿,従政三世矣。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馮厚矣。而強死,能為鬼,不亦宜乎?” === 答韓宣子 === 子皮的族人飲酒沒有節制,所以罕朔和子皮氏的關係很壞。前535年二月,罕朔殺了罕魋後逃亡到晉國,韓起向子產詢問為罕朔安排什麼官職。子產說:“君主的寄居之臣,如果能容他逃避死罪,還敢選擇什麼官職?卿離開本國,隨大夫的班位。有罪的人根據他的罪行降等,這是古代的制度。罕朔在我國的班位,是亞大夫。他的官職,是馬師。得罪逃亡,就隨您安排了。能夠免他一死,所施的恩惠就很大了,又豈敢要求官職?”韓起認為子產答覆恰當,讓罕朔隨下大夫的班位。《左傳·昭公七年》:子皮之族飲酒無度,故馬師氏與子皮氏有惡。齊師還自燕之月,罕朔殺罕魋。罕朔奔晉。韓宣子問其位於子產。子產曰:“君之羈臣,苟得容以逃死,何位之敢擇?卿違,従大夫之位,罪人以其罪降,古之制也。朔於敝邑,亞大夫也,其官,馬師也。獲戾而逃,唯執政所置之。得免其死,為惠大矣,又敢求位?”宣子為子產之敏也,使從嬖大夫。 === 問裨灶 === 前533年夏季四月,陳地發生火災。鄭國的裨灶說:“過五年陳國將會復國,復國五十二年後被滅亡。”子產問這樣說的緣故,裨灶回答說:“陳國,是水的隸屬;火,是水的配偶,而是楚國所主治。現在大火星出現而陳國發生火災,這是驅逐楚國而建立陳國。陰陽五行用五來相配,所以說五年。歲星過五年到達鶉火,然後陳國終於滅亡,楚國戰勝而佔有它,這是上天之道,所以說是五十二年。”《左傳·昭公九年》:夏四月,陳災。鄭裨灶曰:“五年,陳將復封。封五十二年而遂亡。”子產問其故,對曰:“陳,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今火出而火陳,逐楚而建陳也。妃以五成,故曰五年。歲五及鶉火,而後陳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故曰五十二年。” === 裨灶言星 === 前532年春季,周王朝曆法的正月,有一顆星出現在婺女宿。裨灶對子產說:“七月初三日,晉國國君將要死去。現在歲星在玄枵,姜氏、任氏保守著這裡的土地,婺女宿正當玄枵的首位,而有了妖星在這裡出現,這是預告災禍將要歸於邑姜。邑姜,是晉侯的先妣。上天用七來記數,七月初三日,是逢公的死日,妖星就在這時候出現了,我是用它占卜而知道的。”《左傳·昭公十年》:十年春,王正月,有星出於婺女。鄭裨灶言於子產曰:“七月戊子,晉君將死。今茲歲在顓頊之虛,姜氏、任氏實守其地。居其維首,而有妖星焉,告邑姜也。邑姜,晉之妣也。天以七紀。戊子,逢公以登,星斯於是乎出。吾是以譏之。” === 論喪 === 前532年七月初三,晉平公死了,九月,罕虎準備帶著財禮前去參加晉平公的葬禮,子產說:“弔喪哪裡要用財禮,用財禮一定要一百輛車拉,一定要一千人。一千人到那裡,一時不會回來。不回來,財物一定會用光。幾千人的禮物出去幾次,國家還有不滅亡的?”罕虎堅決請求帶著財禮出去,最後用光了他帶去的財禮。罕虎回國後,對公孫揮說:“並不是難於懂得道理,難在實行。子產他老人家懂得道理,我對道理還懂得不夠。《書》說‘慾望敗壞法度,放縱敗壞禮儀’,這就是說我啊。他老人家懂得法度和禮儀了,我確實是放縱慾望,又不能自我剋制。”《左傳·昭公十年》:戊子,晉平公卒。鄭伯如晉,及河,晉人辭之。遊吉遂如晉。九月,叔孫婼、齊國弱、宋華定、衛北宮喜、鄭罕虎、許人、曹人、莒人、邾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如晉,葬平公也。鄭子皮將以幣行。子產曰:“喪焉用幣?用幣必百兩,百兩必千人,千人至,將不行。不行,必盡用之。幾千人而國不亡?”子皮固請以行。既葬,諸侯之大夫欲因見新君。叔孫昭子曰:“非禮也。”弗聽。叔向辭之,曰:“大夫之事畢矣。而又命孤,孤斬焉在衰絰之中。其以嘉服見,則喪禮未畢。其以喪服見,是重受吊也。大夫將若之何?”皆無辭以見。子皮盡用其幣,歸,謂子羽曰:“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夫子知之矣,我則不足。《書》曰:‘欲敗度,縱敗禮。’我之謂矣。夫子知度與禮矣,我實縱慾而不能自克也。” === 料蔡與楚王 === 前531年秋季,為了商量救援蔡國,季平子和韓宣子、齊國國弱、宋國華亥、衛國的北宮文子、鄭國的罕虎、曹國人、杞國人商定在厥憖會見。罕虎出行前,子產說:“走不遠的,已經不能救援蔡國了。蔡國小而不順服,楚國大而不施仁德,上天將要拋棄蔡國來使楚國積累邪惡,惡貫滿盈然後懲罰它,蔡國一定滅亡了。而且喪失了國君而能夠守住國家的也是很少的。到了三年,楚王大概有災難吧!美和惡的歲星繞行一週的時候必然會有報應,楚靈王的邪惡已經要到歲星繞行一週的時候了。”《左傳·昭公十一年》:秋,會於厥憖,謀救蔡也。鄭子皮將行,子產曰:“行不遠。不能救蔡也。蔡小而不順,楚大而不德,天將棄蔡以壅楚,盈而罰之。蔡必亡矣,且喪君而能守者,鮮矣。三年,王其有咎乎!美惡周必復,王惡周矣。” === 葬鄭伯 === 前530年三月,鄭簡公去世了。鄭國人將要為安葬國君而清除道路上的障礙,到達遊氏的祖廟,準備拆毀它。子太叔讓他手下清道的人拿著工具站著,暫時不要去拆,說:“子產經過你們這裡,如果問你們為什麼不拆,就說:‘不忍毀掉祖廟啊。對,準備拆了。’”這樣一番以後,子產就讓清道的人避開遊氏的祖廟。管理墳墓之人的房屋,有位於當路的。拆了它,就可以在早晨下葬,不拆,就要到中午才能下葬。子太叔請求拆了它,說:“如果不拆,各國的賓客怎麼辦?”子產說:“各國的賓客能夠前來參加我國的喪禮,難道會擔心遲到中午?對賓客沒有損害,只要百姓不遭危害,為什麼不做?”於是就不拆,到中午安葬鄭簡公。君子認為:“子產在這件事情上懂得禮。禮,沒有毀壞別人而成全了自己的事。”《左傳·昭公十二年》:三月,鄭簡公卒,將為葬除。及遊氏之廟,將毀焉。子大叔使其除徒執用以立,而無庸毀,曰:“子產過女,而問何故不毀,乃曰:‘不忍廟也!諾,將毀矣!’”既如是,子產乃使闢之。司墓之室有當道者,毀之,則朝而塴;弗毀,則日中而塴。子大叔請毀之,曰:“無若諸侯之賓何!”子產曰:“諸侯之賓,能來會吾喪,豈憚日中?無損於賓,而民不害,何故不為?”遂弗毀,日中而葬。君子謂:“子產於是乎知禮。禮,無毀人以自成也。” === 佐鄭伯辭享 === 前530年,齊景公、衛靈公、鄭定公到晉國去,朝見新即位的晉昭公。晉昭公設享禮招待諸侯,子產為鄭定公相禮,請求不參加享禮,請求喪服期滿然後聽取命令。晉國人答應了,這是合於禮的。《左傳·昭公十二年》:齊侯、衛侯、鄭伯如晉,朝嗣君也。……晉侯享諸侯,子產相鄭伯,辭於享,請免喪而後聽命。晉人許之,禮也。 === 平丘之會 === 前529年,晉國召集全體諸侯會見。《左傳·昭公十三年》:晉成虒祁,諸侯朝而歸者皆有貳心。為取郠故,晉將以諸侯來討。叔向曰:“諸侯不可以不示威。”乃並徵會。七月二十九日,晉國在邾國南部檢閱軍隊,發動了裝載甲士的四千輛戰車,就在平丘會合諸侯。子產、子太叔輔助鄭定公參加會見,子產帶了帷布、幕布各九張出發,子太叔帶了各四十張,不久又後悔,每住宿一次,就減少一些帷幕。等到達會見的地方,也和子產的一樣了。《左傳·昭公十三年》:七月丙寅,治兵於邾南,甲車四千乘,羊舌鮒攝司馬,遂合諸侯於平丘。子產、子大叔相鄭伯以會。子產以幄幕九張行。子大叔以四十,既而悔之,每舍,損焉。及會,亦如之。 八月初六朝見完畢,晉國命令諸侯在第二天中午到達會盟地,子產命令外僕趕緊在盟會的地方搭起帳篷,子太叔阻攔僕人,讓他們等第二天再搭。到晚上,子產聽說他們還沒有搭起帳篷,就派他們趕緊去,到那裡已經沒有地方可以搭帳篷了。《左傳·昭公十三年》:甲戌,同盟於平丘,齊服也。令諸侯日中造於除。癸酉,退朝。子產命外僕速張於除,子大叔止之,使待明日。及夕,子產聞其未張也,使速往,乃無所張矣。 等到結盟的時候,子產爭論進貢物品的輕重次序,說:“從前天子確定進貢物品的次序,輕重是根據地位排列的。地位尊貴,貢賦就重,這是周朝的制度,地位低下而貢賦重的,這是距天子附近的小國。鄭伯,是男服。讓我們按照公侯的貢賦標準,恐怕不能足數供應的,謹敢以此作為請求。諸侯之間應當休息甲兵,從事於友好。使者催問貢稅的命令,沒有一個月不來到。貢賦沒有個限度,小國不能滿足要求而有所缺少,這就是得罪的原因。諸侯重溫舊盟,這是為了使小國得以生存。貢賦沒有個限制,滅亡的日子將會馬上到來。決定存亡的規定,就在今天了。”從中午開始爭論,一直到晚上,晉國人才同意了。結盟以後,子太叔責備子產說:“諸侯如果來討伐,我們難道可以輕易地對待嗎?”子產說:“晉國的政事出於很多家族,他們不能一心一意,苟且偷安還來不及,哪裡來得及討伐別人?國家不和別國競爭,也就會遭到欺凌,還成個什麼國家?”《左傳·昭公十三年》:及盟,子產爭承,曰:“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卑而貢重者,甸服也。鄭伯,男也,而使従公侯之貢,懼弗給也,敢以為請。諸侯靖兵,好以為事。行理之命,無月不至,貢之無藝,小國有闕,所以得罪也。諸侯修盟,存小國也。貢獻無及,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將在今矣。”自日中以爭,至於昏,晉人許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諸侯若討,其可瀆乎?”子產曰:“晉政多門,貳偷之不暇,何暇討?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 回國的路上,子產聽說罕虎死了,號哭著說:“我完了!沒有人幫我做好事了,只有他老人家瞭解我。”《左傳·昭公十三年》:子產歸,未至,聞子皮卒,哭,且曰:“吾已,無為為善矣,唯夫子知我。” 孔子認為:“子產在這次盟會中,足以成為國家的柱石了。《詩經》說:‘君子之所以歡樂,是因為他是國家和家族的柱石。’子產是君子中追求歡樂的人。”又說:“會合諸侯,制定貢賦的限度,這就是禮。”《左傳·昭公十三年》:仲尼謂:“子產於是行也,足以為國基矣。《詩》曰:‘樂只君子,邦家之基。’子產,君子之求樂者也。”且曰:“合諸侯,藝貢事,禮也。” === 韓宣子來聘 === ==== 怒富子諫 ==== 前526年三月,晉國的韓宣子到鄭國聘問,鄭定公設享禮招待他。子產告誡大家說:“如果在朝廷的享禮上有一個席位,就不要發生不恭敬的事!”孔張後到,站在客人中間,主管典禮的人擋住他,去到客人後邊,主管典禮的人又擋住他,他只好到懸掛樂器的間隙中待著。客人因此而笑他。享禮結束後,鄭國大夫富子勸諫說:“對待大國的客人,是不可以不慎重的。難道說被他們笑話了,而他們會不欺負我們?我們樣樣都能做到有禮,那些人還會看不起我們。國家沒有禮儀,憑什麼求得光榮?孔張沒有站到應該站的位置上,這是您的恥辱。”子產發怒說:“釋出命令不恰當,命令發出後沒有信用,刑罰偏頗不平,訴訟放任混亂,朝會有時失去禮儀,命令沒有人聽從,招致大國的欺負,使百姓疲憊而沒有功勞,罪過來到還不知道,這是我的恥辱。孔張,是鄭襄公哥哥的孫子,公子嘉的後代,執政卿的繼承人,做了嗣大夫,他接受命令而出使,遍及諸侯各國,為國內的人們所尊敬,為諸侯所熟悉。他在朝中有官職,在家裡有祖廟,接受國家的爵祿,分擔戰爭所需的軍賦,喪事、祭祀有一定的職責,接受和歸還祭肉,輔助國君在宗廟裡祭祀,已經有了固定的地位。他家在位已經幾代,世世代代保守自己的家業,現在忘記了他應該處的地位,我哪裡能為他感到恥辱?不正派的人把一切都歸罪於我這個執政的人,等於說先王沒有刑罰。你最好用別的事來糾正我。”《左傳·昭公十六年》:二月,晉韓起聘於鄭,鄭伯享之。子產戒曰:“苟有位於朝,無有不共恪。”孔張後至,立於客間。執政御之,適客後。又御之,適縣間。客従而笑之。事畢,富子諫曰:“夫大國之人,不可不慎也,幾為之笑而不陵我?我皆有禮,夫猶鄙我。國而無禮,何以求榮?孔張失位,吾子之恥也。”子產怒曰:“發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頗類,獄之放紛,會朝之不敬,使命之不聽,取陵於大國,罷民而無功,罪及而弗知,僑之恥也。孔張,君之昆孫子孔之後也,執政之嗣也,為嗣大夫,承命以使,周於諸侯,國人所尊,諸侯所知。立於朝而祀於家,有祿於國,有賦于軍,喪祭有職,受脤、歸脤,其祭在廟,已有著位,在位數世,世守其業,而忘其所,僑焉得恥之?辟邪之人而皆及執政,是先王無刑罰也。子寧以他規我。” ==== 不與玉環 ==== 韓宣子有一副玉環,其中一個在鄭國的商人手裡。韓宣子向鄭定公請求得到那隻玉環,子產不給,說:“這不是公家府庫中保管的器物,我國國君不知道。”子太叔、公孫揮對子產說:“韓宣子也沒有太多的要求,對晉國也不能懷有二心。晉國和韓宣子都是不能輕視的。如果正好有壞人在兩國中間挑撥,如果鬼神再幫著壞人,以激起他們的兇心怒氣,後悔哪裡來得及?您為什麼愛惜一個玉環而以此使大國來討厭呢?為什麼不去找來給他?”子產說:“我不是輕慢晉國而有二心,而是要始終事奉他們,所以才不給他,這是為了忠實和守信用的緣故。我聽說君子不是怕沒有財物,而是擔心沒有美好的名聲。我又聽說治理國家不是怕不能事奉大國、撫養小國,而是怕沒有禮儀來安定他的地位。大國命令小國,如果一切要求都得到滿足,將要用什麼來不斷地供給他們?一次給了,一次不給,所得的罪過更大。大國的要求,如果不合乎禮就駁斥,他們哪裡會有滿足的時候?我們如果將成為他們的邊境城市,那就失去了作為一個國家的地位了。如果韓宣子奉命出使而求取玉環,他的貪婪邪惡就太過分了,難道不是罪過嗎?拿出一隻玉環而引起兩種罪過,我們又失去了國家的地位,韓宣子成為貪婪的人,哪裡用得著這樣?而且我們因為玉環招來罪過,不也是太不值得了吧?”《左傳·昭公十六年》:宣子有環,有一在鄭商。宣子謁諸鄭伯,子產弗與,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謂子產曰:“韓子亦無幾求,晉國亦未可以貳。晉國、韓子,不可偷也。若屬有讒人交鬥其間,鬼神而助之,以興其兇怒,悔之何及?吾子何愛於一環,其以取憎於大國也,盍求而與之?”子產曰:“吾非偷晉而有二心,將終事之,是以弗與,忠信故也。僑聞君子非無賄之難,立而無令名之患。僑聞為國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無禮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國之人,令於小國,而皆獲其求,將何以給之?一共一否,為罪滋大。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何饜之有?吾且為鄙邑,則失位矣。若韓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貪淫甚矣,獨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韓子成貪,將焉用之?且吾以玉賈罪,不亦銳乎?” 韓宣子向商人購買玉環,已經成交了。商人說:“一定要告訴君大夫!”韓宣子向子產請求說:“前些時候我請求得到這隻玉環,執政認為不合於道義,所以不敢再次請求。現在在商人那裡買到了,商人說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報告,謹敢以此作為請求。”子產回答說:“從前我們先君鄭桓公和商人們都是從周朝遷居出來的,共同合作清理這塊土地,砍去野草雜木,一起居住在這裡,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互相信賴。誓辭說:‘你不要背叛我,我不要強買你的東西,不要乞求、不要掠奪。你有賺錢的買賣和寶貴的貨物,我也不加過問。’仗著這個有信用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援直到今天。現在你帶著友好的情誼光臨我國,而告訴我們去強奪商人的東西,這是教導我國背叛盟誓,恐怕不行吧!如果得到玉環而失去諸侯,那您一定是不幹的。如果大國有命令,要我們沒原則地供應,那就是把鄭國當成了邊境裡的城市,我們也是不幹的。我如果獻上玉環,真不知道有什麼道理和好處。謹敢私下向您陳述。”韓宣子就把玉環退了回去,說:“我韓起雖然不夠聰明,豈敢求取玉環以求得兩項罪過?謹請把玉環退還。”《左傳·昭公十六年》:韓子買諸賈人,既成賈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韓子請諸子產曰:“日起請夫環,執政弗義,弗敢復也。今買諸商人,商人曰,必以聞,敢以為請。”子產對曰:“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藿,而共處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毋或丐奪。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恃此質誓,故能相保,以至於今。今吾子以好來辱,而謂敝邑強奪商人,是教弊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諸侯,必不為也。若大國令,而共無藝,鄭,鄙邑也,亦弗為也。僑若獻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韓子辭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辭之。” ==== 送韓子 ==== 夏季四月,鄭國的六卿為韓宣子在郊外餞行。韓宣子說:“請幾位都賦詩一首,我也可以瞭解鄭國的意圖。”子產賦了鄭國的《羔裘》。韓宣子說:“我是不敢當的。”賦詩結束後,韓宣子很高興,說:“鄭國差不多要強盛了吧!幾位大臣用國君的名義賞賜我,所賦的《詩》不出鄭國之外,都是表示友好的。幾位都是傳了幾世的大夫,可以不再有所畏懼了。”韓宣子為六卿都奉送了馬匹,而且賦了《我將》這首詩。子產拜謝,又讓其他五個卿也都拜謝,說:“您安定動亂,豈敢不拜謝恩德!”韓宣子用玉和馬作為禮物私下拜見子產,說:“您命令我捨棄那個玉環,這是賜給了我金玉良言而免我一死,豈敢不借此薄禮表示拜謝!”《左傳·昭公十六年》:夏四月,鄭六卿餞宣子於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子齹賦《野有蔓草》。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子產賦《鄭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子大叔賦《褰裳》。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於他人乎?”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終乎?”子游賦《風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蘀兮》。宣子喜曰:“鄭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貺起,賦不出鄭志,皆暱燕好也。二三君子數世之主也,可以無懼矣。”宣子皆獻馬焉,而賦《我將》。子產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亂,敢不拜德?”宣子私覲於子產以玉與馬,曰:“子命起舍夫玉,是賜我玉而免吾死也,敢不藉手以拜?” === 愛護山林 === 前526年九月,鄭國大旱,派屠擊、祝款、豎柎祭祀桑山。他們砍去了山上的樹木,還是不下雨。子產說:“祭祀山神,應當培育和保護山林,現在反而砍去山上的樹木,他們的罪過就很大了。”於是就剝奪了他們的官爵和封邑。《左傳·昭公十六年》:九月,大雩,旱也。鄭大旱,使屠擊、祝款、豎柎有事於桑山。斬其木,不雨。子產曰:“有事于山,蓺山林也,而斬其木,其罪大矣。”奪之官邑。 === 火災 === 前525年冬季,彗星在大火星旁邊出現,光芒西達銀河。魯國大夫申須預言諸侯各國將會有火災。梓慎則認為宋國、衛國、陳國、鄭國這四個國家將發大火。鄭國的裨灶對子產說:“宋、衛、陳、鄭四國將要在同一天發生火災。如果我們用瓘斝玉瓚祭神,鄭國一定不發生火災。”子產不肯給。《左傳·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於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佈新也。天事恆象,今除於火,火出必布焉。諸侯其有火災乎?”梓慎曰:“往年吾見之,是其徵也,火出而見。今茲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與不然乎?火出,於夏為三月,於商為四月,於周為五月。夏數得天。若火作,其四國當之,在宋、衛、陳、鄭乎?宋,大辰之虛也;陳,大皞之虛也;鄭,祝融之虛也,皆火房也。星孛天漢,漢,水祥也。衛,顓頊之虛也,故為帝丘,其星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過其見之月。”鄭裨灶言於子產曰:“宋、衛、陳、鄭將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瓚,鄭必不火。”子產弗與。 前524年夏季五月十四日,宋國、衛國、陳國、鄭國都發生火災。裨灶說:“不採納我的意見,鄭國還要發生火災。”鄭國人請求採納裨灶的意見,子產不同意。子太叔說:“寶物是用來保護百姓的。如果有了火災,國家差不多會滅亡。可以挽救滅亡,您愛惜它幹什麼?”子產說:“天道悠遠,人道切近,兩不相關。如何由天道而知人道?裨灶哪裡懂得天道?這個人的話多了,難道不會偶爾也說中的?”於是就不給。後來也沒有再發生火災。《左傳·昭公十七年》:夏五月,火始昏見。……壬午,大甚。宋、衛、陳、鄭皆火。……裨灶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鄭人請用之,子產不可。子大叔曰:“寶,以保民也。若有火,國幾亡。可以救亡,子何愛焉?”子產曰:“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遂不與,亦不復火。 鄭國還沒有發生火災以前,裡析告訴子產說:“將要發生大的變異,百姓震動、國家差不多會滅亡。那時我自己已經死了,趕不上了。遷都,可以嗎?”子產說:“即使可以,我一個人不能決定遷都的事。”等到發生火災,裡析已經死了,還沒有下葬,子產派三十個人搬走了他的棺材。火災發生以後,子產在東門辭退了晉國的公子、公孫,派司寇把新來的客人送出去,禁止早已來的客人走出賓館的大門。派渾罕、子上巡察許多祭祀處所以至大宮。派公孫登遷走大龜,派祝史遷走宗廟裡安放神主的石匣到周廟,向先君報告。派府人、庫人各自戒備自己的管理範圍以防火。派商成公命令司宮戒備,遷出先公的宮女,安置在火燒不到的地方。司馬、司寇排列在火道上,到處救火。城下的人列隊登城。第二天,派野司寇各自約束他們所徵發的徒役不散開,郊區的人幫助祝史在國都北面清除地面修築祭壇,向水神、火神祈禱,又在四城祈禱。登記被燒的房屋,減免他們的賦稅,發給他們建築材料。號哭三天,停止開放國都中的市場。派行人向諸侯報告。《左傳·昭公十七年》:鄭之未災也,裡析告子產曰:“將有大祥,民震動,國幾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國遷其可乎?”子產曰:“雖可,吾不足以定遷矣。”及火,裡析死矣,未葬,子產使輿三十人,遷其柩。火作,子產辭晉公子、公孫於東門。使司寇出新客,禁舊客勿出於宮。使子寬、子上巡群屏攝,至於大宮。使公孫登徙大龜。使祝史徙主祏於周廟,告於先君。使府人、庫人各儆其事。商成公儆司宮,出舊宮人,置諸火所不及。司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焮。城下之人,伍列登城。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徵。郊人助祝史除於國北,禳火於玄冥、回祿,祈於四鄘。書焚室而寬其徵,與之材。三日哭,國不市。使行人告於諸侯。 七月,子產因為火災的緣故,大築土地神廟,祭祀四方之神解除災患,救治火災的損失,這是合於禮的。於是精選士兵舉行蒐禮閱兵,將要進行清除場地。子太叔的家廟在路的南邊,住房在路的北邊,廟寢庭院不大。超過期限三天,他讓清除場地的小工排列在路南廟北,說:“子產經過你們這裡,下命令趕快清除,就向你們面對的方向動手拆除。”子產上朝,經過這裡而發怒,清除的人就往南毀廟。子產走到十字路口,讓跟隨的人制止他們,說:“向北方拆除居室,不要拆廟。”《左傳·昭公十七年》:七月,鄭子產為火故,大為社祓禳於四方,振除火災,禮也。乃簡兵大蒐,將為蒐除。子大叔之廟在道南,其寢在道北,其庭小。過期三日,使除徒陳於道南廟北,曰:“子產過女而命速除,乃毀於而鄉。”子產朝,過而怒之,除者南毀。子產及衝,使従者止之曰:“毀於北方。” 火災發生的時候,子產登上城牆的矮牆頒發武器。子太叔說:“晉國恐怕要來討伐吧?”子產說:“我聽說,小國忘記防禦就會危險,何況有火災呢?國家之所以不會被輕視,就是因為有防備。”不久,晉國的邊防官吏責備鄭國說:“鄭國有了火災,晉國的國君、大夫不敢安居,占卜占筮、奔走四處,遍祭名山大川,不敢愛惜犧牲玉帛。鄭國有火災,是我國國君的憂慮。現在執事狠狠地頒發武器登上城牆,將要拿誰來治罪?邊境上的人害怕,不敢不報告。”子產回答說:“像您所說的那樣,我國的火災,是君主的憂慮。我國的政事不順,上天降下火災,又害怕邪惡的人乘機打我國的主意,以引誘貪婪的人,再次增加我國的不利,以加重君主的憂慮。幸虧沒有滅亡,還可以解釋。如果不幸而被滅亡,君主雖然為我國憂慮,恐怕也是來不及了。鄭國如果遭到別國的攻擊,只有希望和投奔晉國,已經事奉晉國了,哪裡敢有二心?”《左傳·昭公十七年》:火之作也,子產授兵登陴。子大叔曰:“晉無乃討乎?”子產曰:“吾聞之,小國忘守則危,況有災乎?國之不可小,有備故也。”既,晉之邊吏讓鄭曰:“鄭國有災,晉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愛牲玉。鄭之有災,寡君之憂也。今執事扌間然授兵登陴,將以誰罪?邊人恐懼不敢不告。子產對曰:“若吾子之言,敝邑之災,君之憂也。敝邑失政,天降之災,又懼讒慝之間謀之,以啟貪人,薦為弊邑不利,以重君之憂。幸而不亡,猶可說也。不幸而亡,君雖憂之,亦無及也。鄭有他竟,望走在晉。既事晉矣,其敢有二心?” === 辭晉使者 === 前523年,鄭國的駟偃死了。駟偃在晉國的大夫那裡娶妻,生了絲,此時很年幼,駟偃的父輩兄輩便立了駟偃的叔叔駟乞做駟氏的繼承人。子產討厭駟乞的為人,而且認為不合繼承法規,不答應,也不制止,駟氏感到恐慌。過了幾天,絲把情況告訴了他的舅舅。冬季,晉國的大夫派人帶了財禮來到鄭國,詢問立駟乞的緣故。駟氏害怕,駟乞想要逃走,不讓走;又請求用龜甲占卜,也不給。大夫們商量如何回答晉國,子產不等他們商量好就回答客人說:“鄭國不能得到上天保佑,我國君主的幾個臣下不幸夭折病死。現在又喪失了我們的先大夫駟偃。他的兒子年幼,他的幾位父兄害怕斷絕宗主,和族人商量立了年長的親子。我國的君主和他的幾位大夫說:‘或許上天確實攪亂了這種繼承法,我能知道什麼呢?’俗話說,‘不要走過動亂人家的門口’,百姓動武作亂,尚且害怕經過那裡,而何況敢知道上天所降的動亂?現在大夫將要詢問它的原因,我國的君主確實不敢知道,還有誰知道?平丘的會盟,君王重溫過去的盟約說:‘不要有人失職。’如果我國君主的幾個臣下,其中有去世的,晉國的大夫卻要專斷地干涉他們的繼承人,這是晉國把我們當作邊境的縣城了,鄭國還成什麼國家?”便辭謝客人的財禮而回報他的使者,晉國人對這件事就不再過問了。《左傳·昭公十九年》是歲也,鄭駟偃卒。子游娶於晉大夫,生絲,弱。其父兄立子瑕。子產憎其為人也,且以為不順,弗許,亦弗止。駟氏聳。他日,絲以告其舅。冬,晉人使以幣如鄭,問駟乞之立故。駟氏懼,駟乞欲逃。子產弗遣。請龜以卜,亦弗予。大夫謀對,子產不待而對客曰:“鄭國不天,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今又喪我先大夫偃。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懼隊宗主,私族於謀而立長親。寡君與其二三老曰:‘抑天實剝亂是,吾何知焉?’諺曰:‘無過亂門。’民有兵亂,猶憚過之,而況敢知天之所亂?今大夫將問其故,抑寡君實不敢知,其誰實知之?平丘之會,君尋舊盟曰:‘無或失職。’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晉大夫而專制其位,是晉之縣鄙也,何國之為?”辭客幣而報其使。晉人舍之。 === 龍鬥弗祭 === 前523年,鄭國發生大水災,有龍在時門外邊的洧淵爭鬥,國內的人們請求舉行禳災求福的祭祀。子產不答應,說:“我們爭鬥,龍不看,龍爭鬥,我們為什麼偏要去看呢?那洧淵本來是龍居住的地方,向它們祭祀祈禱,怎麼能使它們離開呢?我們對龍沒有要求,龍對我們也沒有要求。”於是就中止了祭祀的打算。《左傳·昭公十九年》:鄭大水,龍鬥於時門之外洧淵。國人請為禜焉,子產弗許,曰:“我鬥,龍不我覿也。龍鬥,我獨何覿焉?禳之,則彼其室也。吾無求於龍,龍亦無求於我。”乃止也。 === 辭世 === 前522年,子產生了病,對子太叔說:“我死以後,您必定擔任為政。只有有德行的人能夠用寬大來使百姓服從,其次就莫如嚴厲。火勢猛烈,百姓看著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於火。水性懦弱,百姓輕視並玩弄它,很多人就死在水中。所以寬大不容易。”子產病了幾個月就死去了。子太叔執政,不忍心嚴厲卻奉行寬大政策。鄭國盜賊很多,聚集在蘆葦塘裡。子太叔後悔了,說:“我早點聽從子產他老人家的話,就不至於到這一步。”於是發動徒兵攻打藏在蘆葦叢生的湖澤裡的盜賊,將他們全部殺死,其餘盜賊稍稍收斂了一些。《左傳·昭公二十年》: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孔子說:“好啊!政事寬大,百姓就怠慢,怠饅就用嚴厲來糾正。政事嚴厲,百姓就受到傷害,傷害就實施寬大。用寬大調節嚴厲,用嚴厲調節寬大,因此政事調和。《詩經》說,‘百姓已經很辛勞,差不多可以稍稍安康。賜恩給中原各國,用以安定四方’,這是實施寬大。‘不要放縱隨聲附和的人,以約束不良之人。應當制止侵奪殘暴的人,他們從來不怕法度’,這是用嚴厲來糾正。‘安撫邊遠,柔服近邦,用來安定我的君王’,這是用和平來安定國家。又說,‘不爭強不急躁,不剛猛不柔弱。施政平和寬裕,各種福祿都聚集’,這是和協的頂點。”子產去世後,孔子聽到這訊息,流著眼淚說:“他的仁愛,是古人流傳下來的遺風啊。”《左傳·昭公二十年》: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詩》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寬也。‘毋從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糾之以猛也。‘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佈政優優,百祿是遒。’和之至也。”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史記·鄭世家》:孔子嘗過鄭,與子產如兄弟雲。及聞子產死,孔子為泣曰:“古之遺愛也!” === 身後 === 子產執政一年,浪蕩子不再輕浮嬉戲,老年人不必手提負重,兒童也不用下田耕種。第二年,市場上買賣公平,不預定高價了。三年過去,人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四年後,農民收工不必把農具帶回家,五年後,男子無需服兵役,遇有喪事則自覺敬執喪葬之禮。子產去世後,鄭國的青壯年痛哭失聲,老人像孩童一樣哭泣,說:“子產離開我們死去了啊,老百姓將來依靠誰!”《史記·循吏列傳》:為相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四年,田器不歸。五年,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曰:“子產去我死乎!民將安歸?” 另據記載,子產死後,鄭國的男子捨棄玉佩,婦女捨棄綴珠的耳飾,在民巷中聚哭了三個月,娛樂的樂器都停了下來。《孔叢子·雜訓第六》:縣子問子思曰:“吾聞同聲者相好,子之先君見子產時,則兄事之。而世謂子產仁愛,稱夫子聖人。是謂聖道事仁愛乎?吾未諭其人之孰先後也,故質於子。”子思曰:“然,子之問也。昔季孫問子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產之仁愛,譬夫子其猶浸水之與膏雨乎!”康子曰:“子產死,鄭人丈夫舍玦佩,婦女舍珠瑱,巷哭三月,竽瑟不作。” 前517年夏季,魯國的叔詣和晉國趙鞅、宋國樂大心、衛國北宮貞子、鄭國子太叔、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在黃父會見。子太叔進見趙鞅,趙鞅向他詢問揖讓、周旋的禮節。子太叔回答說:“這是儀,不是禮。”趙鞅說:“謹敢請問什麼叫禮?”子太叔回答說:“我曾經聽到先大夫子產說:‘禮,是上天的規範,大地的準則,百姓行動的依據。’天地的規範,百姓就加以效法,效法上天的英明,依據大地的本性,產生了上天的六氣,使用大地的五行。氣是五種味道,表現為五種顏色,顯示為五種聲音,過了頭就昏亂,百姓就失掉本性,因此製作了禮用來使它有所遵循:制定了六畜、五牲、三犧,以使五味有所遵循。制定九文、六採、五章,以使五色有所遵循。制定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使五聲有所遵循。制定君臣上下的關係,以效法大地的準則。制定夫婦內外的關係,以規範兩種事物。制定父子、兄弟、姑姊、甥舅、翁婿、連襟的關係,以象徵上天的英明。制定政策政令、農工管理、行動措施,以隨順四時。制定刑罰、牢獄讓百姓害怕,以模仿雷電的殺傷。制定溫和慈祥的措施,以效法上天的生長萬物。百姓有好惡、喜怒、哀樂,它們以六氣派生,所以要審慎地效法,適當地模仿,以制約六志。哀痛有哭泣,歡樂有歌舞,高興有施捨,憤怒有戰鬥。高興從愛好而來,憤怒從討厭而來。所以要使行動審慎、使命令有信用,用禍福賞罰,來制約死生。生,是人們喜好的事情。死,是人們討厭的事物。喜好的事物,是歡樂。討厭的事物,是哀傷。歡樂不失於禮,就能協調天地的本性,因此能夠長久。’”趙鞅說:“禮的偉大達到極點!”子太叔回答說:“禮,是上下的綱紀,天地的準則,百姓所生存的依據,因此先王尊崇它,所以人們能夠從不同的天性經過自我修養改造或者直接達到禮的,就叫做完美無缺的人。它的偉大,不也是適宜的嗎?”趙鞅說:“我趙鞅請求一輩子遵循這些話。”《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夏,會於黃父,謀王室也。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子大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是故為禮以奉之:為六畜、五牲、三犠,以奉五味;為九文、六採、五章,以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為君臣、上下,以則地義;為夫婦、外內,以經二物;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亞,以象天明,為政事、庸力、行務,以從四時;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以類其震曜殺戮;為溫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長育。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於六氣。是故審則宜類,以制六志。哀有哭泣,樂有歌舞,喜有施捨,怒有戰鬥;喜生於好,怒生於惡。是故審行信令,禍福賞罰,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惡物也;好物,樂也;惡物,哀也。哀樂不失,乃能協於天地之性,是以長久。”簡子曰:“甚哉,禮之大也!”對曰:“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曲直以赴禮者,謂之成人。大,不亦宜乎?”簡子曰:“鞅也請終身守此言也。” == 評價 == * 孔子:“《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也!” * 孔子:“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 孔子:“子產於是行也,足以為國基矣。《詩》曰:‘樂只君子,邦家之基。’子產,君子之求樂者也。” * 孔子:“合諸侯,藝貢事,禮也。” * 孔子:“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詩》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寬也。‘毋從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糾之以猛也。‘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佈政優優,百祿是遒。’和之至也。” * 孔子:“古之遺愛也。” * 孔子:“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論語·公冶長第五》 * 孔子:“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論語·憲問第十四》 * 孔子:“惠人也。” * 孔子:“子產猶眾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禮記·仲尼燕居》 * 《孔子家語》:“子貢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於子產晏子,可謂至矣,敢問二大夫之所謂目,夫子之所以與之者’。孔子曰:‘夫子產於民為惠主,於學為博物。 晏子於民為忠臣,於行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愛敬’。”《孔子家語·辨政第十四》 * 鄭國公子:“子產仁人,鄭所以存者子產也,勿殺!”《史記·鄭世家》 * 叔向:“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產有辭,諸侯賴之,若之何其釋辭也? * 晉平公:“博物君子也。” * 伍舉:“宋向戌、鄭公孫僑在,諸侯之良也。” * 晏嬰:“善人”《左傳·昭公五年》 * 子貢:“獨不聞子產之相鄭乎?推賢舉能,抑惡揚善;有大略者不問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給人足囹圄空虛。子產卒,國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聞竽琴之音。其生也見愛,死也可悲。”《後漢書·陳寵傳注》 * 孟子:“惠而不知為政。”《孟子·離婁下》 * 《荀子》:子謂子家駒續然大夫,不如晏子;晏子,功用之臣也,不如子產;子產,惠人也,不如管仲。《荀子·大略》 * 《呂氏春秋》:子產孔子為能《呂氏春秋·下賢》 * 韓非子:老子曰:“以智治國,國之賊也。”其子產之謂矣。《韓非子·難三》 * 孔謙:“古之善為政者,其初不能無謗。子產相鄭,三年而後謗止。”《資治通鑑·卷005》 * 司馬遷:“子產病死,鄭民號哭。”《史記·循吏列傳》 * 司馬遷:“子產之仁,紹世稱賢。”《史記·太史公自序》 * 《史記·滑稽列傳》: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辨治者當能別之。 * 焦延壽:“公孫之政,惠而不煩,喬子相鄭,終身無患。”《易林·井之大壯》 * 《鹽鐵論》:子產刑二人,殺一人,道不拾遺,而民無誣心。《鹽鐵論·卷十·周秦》 * 劉向:“人臣輔其君者,若鄭之子產,晉之叔向,齊之晏嬰,挾君輔政,以並立於中國,猶以義相支援,歌說以相感,聘覲以相交,期會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猶有所行;會享之國,猶有所恥。小國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故孔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戰國策·序》 * 《漢書·古今人表》:中仁人 * 《漢書·五行志》:子產任政,內惠於民,外善辭令,以交三國,鄭卒亡患,能以德消變之效也。 * 王充:“子產,智人也,知物審矣。”《論衡·死偽篇第六十三》 * 范曄:“國子流遺愛之涕”《後漢書·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 陳寵:“美鄭喬之仁政”《後漢書·卷四十六·郭陳列傳第三十六》 * 元澄:“子產道合當時,聲流竹素。臣既庸近,何敢庶幾?愚謂子產以四海為家,宣文德以懷天下,但江外尚阻,車書未一,季世之民,易以威伏,難以禮治。愚謂子產之法,猶應暫用,大同之後,便以道化之。”《魏書·卷十九·景穆十二王》 * 元澄:“鄭國寡弱,攝於強鄰,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鑄刑書以示威。雖乖古式,合今權道。”《北史·列傳第六景穆十二王下》 * 劉勰:“國僑以修辭捍鄭”《文心雕龍·才略》 * 王儉:“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此之謂不朽。所以子產雲亡,宣尼泣其遺愛”《昭明文選·卷五十八·褚淵碑文》 * 徐彥伯:“存其家邦,國僑之言也”《舊唐書·列傳第四十四·徐彥伯傳》 * 司馬貞:“其國僑羊舌肸;古之賢大夫。”《史記索隱》 * 盧懷慎:“子產,賢者也”《舊唐書·列傳第四十八·盧懷慎傳》 * 韓愈:“我思古人,伊鄭之僑。以禮相國,人未安其教;遊於鄉之校,眾口囂囂。或謂子產:‘毀鄉校則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豈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善維否,我於此視。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既鄉校不毀,而鄭國以理。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成敗之跡,昭哉可觀。維是子產,執政之式。維其不遇,化止一國。誠率此道,相天下君;交暢旁達,施及無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無臣。誰其嗣之?我思古人!”《昌黎先生集·卷十三·子產不毀鄉校頌》 * 王安石:“子產之政使人不能欺,夫君子可欺以其方,故使畜魚而校人烹之;然則察之使人不能欺豈可獨任也哉?”《臨川先生文集·三不欺》 * 蘇軾:“子產為鄭作封恤,立謗政,鑄刑書,其死也教太叔以猛,其用法深,其為政嚴,有及人之近利,而無經國之遠猷。故子罕、叔向皆譏之,而孔子以為惠人,不以為仁,蓋小之也。孟子曰:子產以乘輿濟人於溱洧,惠而不知為政。蓋因孔子之言而失之也。子產之於政,整齊其民賦,完治其城郭道路,而以時修其橋樑,則有餘矣。豈有乘輿濟人者哉?《禮》曰:‘子產,人之母也,能食之而不能教。’此又因孟子之言而失之也。”《蘇軾文集》 * 蘇轍:“子產為鄭,不以禮法假人,凜凜乎不可犯之。將死,戒子太叔曰:‘我死,子必為政,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火烈,人望而畏之,則鮮死;水弱,人狎而玩之,則多死。故寬難。’子太叔為政,不忍猛,鄭國多盜,然後悔之。由此言之,子產為政,豈徒寬惠者哉?然孔子之稱子產曰惠人,又以為古之遺愛。儒者由此意之,故孟子言子產以乘輿濟人於溱洧,以為惠而不知為政。甚者,又曰:子產猶眾人之母,能食之而不能教也。此皆非子產之實。蓋惠而愛人,無禮法以將之,則有所不行。若子產則以禮法行惠者也,孔子之說云爾。”《古史子產傳評》 * 王當:“子產以區區之鄭,當強橫之晉楚,從容酬酢,會不少屈,惟其正而矣,觀其為國經田野,伍井廬,服有章,禮有教,食其人民,而教其子弟,擇賢任能,補敝救患,號令嚴明,賞罰不差,雖不足以語先王之政,亦彷彿其意矣。惜乎國小寡民,無可行之君,不得已肆其志也。”《春秋臣傳·子產評傳》 * 張栻:“鄭所以能自保者,亦以辭命之善,而其辭命之善,則有眾賢之力耳。聖人稱之,以見為命猶當假眾賢之力,則夫子有大於是者,又可見矣。”《南軒論語解》 * 胡寅:“鄭小國也,介乎晉楚,罷汰侈,崇恭儉,作封洫,鑄刑書,惜弊爭承,皆以豐財足國,禁奸保民,其用法雖深,為政雖嚴,而卒歸於愛,故夫子以惠人蔽之。及其卒也,聞之出涕,而曰古之遺愛也。然孟子以為惠而不知政,《禮記》以為食民而不能教者,蓋先王之政之教,子產誠有所未及也。”《四書大全》 * 吳棫:“數其事而稱之者,猶有所未及也,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是也。”《四書集註》 * 真德秀:“子產從容迴斡,皆有次第,其於內也,務息諸大夫之爭,而去其不可令者,然根之難拔者,不輕動以激其變;惡之既稔者,不緩治以失其譏;有勸懲之功,而無忿疾之過。故自子南逐,子晳死,豪宗大姓,彌然聽順,無復有梗其政者。其與外也,事大國以禮,而不苟徇其求,故終其身免於諸侯之討,而鄭能以弱為強。考其所為,惟作丘甲,鑄刑書,見譏當世,自餘鮮不合於禮法者。然大人格心之業,則未之聞焉,至於用人,各以所長,蓋得聖人所謂器使之道,春秋卿大夫,未有能及之者。”《讀書乙記》 * 金履祥:“子產治國之才,非當世所可及,然則夫子稱之,亦聖人待衰世之意。”《論語集註考證》 * 徐儆弦:“鄭以一小國,介乎晉楚,兵力不足以御悔,財賦不足以事大,所恃者區區辭令之善,足以無召釁,故夫子稱之。”《四書本義匯參》 * 孫執升:“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泰侈者因而斃之;此即商鞅法行自貴近始之意。鞅本之以刻薄,而子產行之以忠恕,故鄭以久存,而秦竟不祀。”《讀左補義》 * 唐錫周:“後半左傳,全賴此人生色。”《左傳管窺》 * 張居正:“子產鑄刑書,制田裡,政尚猛,孔子稱之為惠人。”《張江陵集》 * 王源:“子產當國,內則制服強宗,外則接應大國,二者乃其治國大端,……子產為春秋第一人,左氏摹寫之工,亦為第一人。”《文章練要》 * 馬驌:“生令民愛,死令民泣,如子產者所稱古良臣哉!”《左傳事緯》 * 高士奇:“而多聞博物,又足以傾動四國之諸侯,而照耀乎壇坫,是以外捍邊圉,內庇民社,而遺愛所被,既沒而悲之,如亡親戚也,子產不誠賢相矣哉?”《左傳紀事本末》 * 馮李華:“子產為春秋後半部第一流人物,……種種出人意表,所謂救時之相也。”《春秋左繡》 * 姜炳璋:“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下半部,得一子產:都是救時之相。管仲之功闊大,澤在天下,然其過多。子產之才精實,功在一國,然其過少。管仲死而齊亂,以賢才不用,而小人得志也。子產死而鄭治,以猶用子太叔也。” * 魏源:“子產武侯之謂也。”《古微堂內集》 * 胡適:“管仲子產申不害商君,都是實行的政治家,不是法理學家。”《中國哲學史大綱》 * 王振先:“吾國曆史數千年間,其足以稱大政治家者,未有不具法治之精神也……古來崇法者,於春秋得二人焉,曰管仲,曰鄭子產……之數子者,皆身當危局,排眾議,出明斷,持之以剛健之精神,納民於公正之規物,卒能易弱為強,易貧為富,措以國為泰山之安,果操此道以致此乎?曰惟真知法治故。”《中國古代法理學》 == 逸事 == === 與兀者同師伯昏無人 === 申徒嘉是個被砍掉了一隻腳的人,與子產同拜伯昏無人為師。子產對申徒嘉說:“我先出去那麼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麼我就留下。”到了第二天,子產和申徒嘉同在一個屋子裡、同在一條席子上坐著。子產又對申徒嘉說:“我先出去那麼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麼我就留下。現在我將出去,你可以留下嗎,抑或是不留下呢?你見了我這執掌政務的大官卻不知道迴避,你把自己看得跟我執政的大臣一樣嗎?” 申徒嘉說:“伯昏無人先生的門下,哪有執政大臣拜師從學的呢?你津津樂道執政大臣的地位把別人都不放在眼裡嗎?我聽說這樣的話:‘鏡子明亮塵垢就沒有停留在上面,塵垢落在上面鏡子也就不會明亮。長久地跟賢人相處便會沒有過錯’。你拜師從學追求廣博精深的見識,正是先生所倡導的大道。而你竟說出這樣的話,不是完全錯了嗎!” 子產說:“你已經如此形殘體缺,還要跟唐堯爭比善心,你估量你的德行,受過斷足之刑還不足以使你有所反省嗎?”申徒嘉說:“自個兒陳述或辯解自己的過錯,認為自己不應當形殘體缺的人很多;不陳述或辯解自己的過錯,認為自己不應當形整體全的人很少。懂得事物之無可奈何,安於自己的境遇並視如命運安排的那樣,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一個人來到世上就象來到善射的后羿張弓搭箭的射程之內,中央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中靶的地方,然而卻沒有射中,這就是命。用完整的雙腳笑話我殘缺不全的人很多,我常常臉色陡變怒氣填胸;可是隻要來到伯昏無人先生的寓所,我便怒氣消失回到正常的神態。真不知道先生用什麼善道來洗刷我的怒氣呢?我跟隨先生十九年了,可是先生從不曾感到我是個斷了腳的人。如今你跟我心靈相通、以德相交,而你卻用外在的形體來要求我,這不又完全錯了嗎?”子產聽了申徒嘉一席話深感慚愧,臉色頓改而恭敬地說:“你不要再說下去了!”《莊子·德充符第五》: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於伯昏無人。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說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聞之曰:‘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   子產曰:“子既若是矣,猶與堯爭善,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知不可柰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與夫子遊十九年矣,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遊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   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 默察姦情 === 子產早晨外出,經過東匠巷的大門時,聽見有個女人在哭,就按住他車伕的手讓車停下仔細聽那哭聲。過了一會兒,就派差役把這女人抓來審問,原來是個親手勒死丈夫的人。後來有一天,子產的車伕問他說:“先生是怎樣知道的?”子產說:“她的哭聲裡有恐懼。大凡人對於自己親愛的人,剛生病時是擔憂,快死的時候是恐懼,已經死了就悲哀。如今她哭已經死了的丈夫,不哀傷而恐懼,我因此知道這裡面有姦情。”《韓非子·難三》:鄭子產晨出,過東匠之閭,聞婦人之哭,撫其御之手而聽之。有間,遣吏執而問之,則手絞其夫者也。異日,其御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子產曰:“其聲懼。凡人於其親愛也,始病而憂,臨死而懼,已死而哀。今哭已死不哀而懼,是以知其有奸也。”《論衡·非韓》:鄭子產晨出,過東匠之宮,聞婦人之哭也,撫其僕之手而聽之。有間,使吏執而問之;手殺其夫者也。翼日,其僕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子產曰:“其聲不慟。凡人於其所親愛也,知病而憂,臨死而懼,已死而哀。今哭夫已死,不哀而懼,是以知其有奸也。” === 兄荒酒弟耽色 === 子產任鄭國的宰相,掌握了國家的政權。三年之後,好人服從他的教化,壞人害怕他的禁令,鄭國得到了治理,各國諸侯都害怕鄭國。子產有個哥哥叫公孫朝,有個弟弟叫公孫穆。公孫朝嗜好飲酒,公孫穆嗜好女色。公孫朝的家裡,收藏的酒達一千壇,積蓄的酒麴堆成山,離他家大門還有一百步遠,酒糟的氣味便撲鼻而來。在他被酒菜荒廢的日子裡,不知道時局的安危,人理的悔恨,家業的有無,親族的遠近,生死的哀樂,即使是水火兵刃一齊到他面前,他也不知道。公孫穆的後院並列著幾十個房間,裡面都放著挑選來的年輕美貌的女子。在他沉湎於女色的日子裡,排除一切親戚,斷絕所有的朋友,躲到了後院裡,日以繼夜,三個月才出來一次,還覺得不愜意。發現鄉間有美貌的處女,一定要用錢財把她弄來,託人做媒並引誘她,必須到了手才罷休。子產日夜為他倆憂愁,悄悄地到鄧析那裡討論辦法,說:“我聽說修養好自身然後推及家庭,治理好家庭然後推及國家,這是說從近處開始,然後推廣到遠處。我治理鄭國已經成功了,而家庭卻混亂了。是我的方法錯了嗎?有什麼辦法挽救我這兩個兄弟呢?請你告訴我。”鄧析說:“我已經奇怪很久了,沒敢先說出來,你為何不在他們清醒的時候,用性命的重要去曉喻他們,用禮義的尊貴去誘導他們呢?”子產採用了鄧析的話,找了個機會去見他的兩位兄弟,告訴他們說:“人比禽獸尊貴的地方,在於人有智慧思慮。智慧思慮所依據的是禮義。成就了禮義,那麼名譽和地位也就來了。你們放縱情慾去做事,沉溺於嗜慾,那麼性命就危險了。你們聽我的話,早上悔改,晚上就會得到俸祿了。”公孫朝和公孫穆說:“我懂得這些已經很久了,做這樣的選擇也已經很久了,難道要等你講了以後我們才懂得嗎?生存難得碰上,死亡卻容易到來。以難得的生存去等待容易到來的死亡,還有什麼可考慮的呢?你想尊重禮義以便向人誇耀,抑制本性以招來名譽,我以為這還不如死了好。為了要享盡一生的歡娛,受盡人生的樂趣,只怕肚子破了不能放肆地去喝酒,精力疲憊了不能放肆地去淫樂,沒有工夫去擔憂名聲的醜惡和性命的危險。而且你以治理國家的才能向我們誇耀,想用漂亮的詞句來擾亂我們的心念,用榮華富貴來引誘我們改變意志,不也鄙陋而可憐嗎?我們又要和你辨別一下。善於治理身外之物的,外物未必能治好,而自身卻有許多辛苦;善於治理身內心性的,外物未必混亂,而本性卻十分安逸。以你對身外之物的治理,那些方法可以暫時在一個國家實行,但並不符合人的本心;以我們對身內心性的治理,這些方法可以推廣到天下,君臣之道也就用不著了。我們經常想用這種辦法去開導你,你卻反而要用你那辦法來教育我們嗎?”子產茫然無話可說。過了些天,他把這事告訴了鄧析。鄧析說:“你同真人住在一起卻不知道他們,誰說你是聰明人啊?鄭國的治理不過是偶然的,並不是你的功勞。”《列子·卷第七·楊朱篇》:子產相鄭,專國之政;三年,善者服其化,惡者畏其禁,鄭國以治。諸侯憚之。而有兄曰公孫朝,有弟曰公孫穆。朝好酒,穆好色。朝之室也聚酒千鍾,積曲成封,望門百步,糟漿之氣逆於人鼻。方其荒於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室內之有亡,九族之親疏,存亡之哀樂也。雖水火兵刃交於前,弗知也。穆之後庭比房數十,皆擇稚齒婑嫷者以盈之。方其耽於色也,屏親暱,絕交遊,逃於後庭,以晝足夜;三月一出,意猶未愜。鄉有處子之娥姣者,必賄而招之,媒而挑之,弗獲而後已。子產日夜以為戚,密造鄧析而謀之,曰:“僑聞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國,此言自於近至於遠也。僑為國則治矣,而家則亂矣。其道逆邪?將奚方以救二子?子其詔之!”鄧析曰:“吾怪之久矣,未敢先言。子奚不時其治也,喻以性命之重,誘以禮義之尊乎?”子產用鄧析之言,因間以謁其兄弟,而告之曰:“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智慮。智慮之所將者,禮義。禮義成,則名位至矣。若觸情而動,耽於嗜慾,則性命危矣。子納僑之言,則朝自悔而夕食祿矣。”朝穆曰:“吾知之久矣,擇之亦久矣,豈待若言而後識之哉?凡生之難遇而死之易及。以難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而欲尊禮義以夸人,矯情性以招名,吾以此為弗若死矣。為欲盡一生之歡,窮當年之樂。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飲,力憊而不得肆情於色;不遑憂名聲之醜,性命之危也。且若以治國之能誇物,欲以說辭亂我之心,榮祿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憐哉?我又欲與若別之。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內者,物未必亂,而性交逸。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暫行於一國,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君臣之道息矣。吾常欲以此術而喻之,若反以彼術而教我哉?”子產忙然無以應之。他日以告鄧析。鄧析曰:“子與真人居而不知也,孰謂子智者乎?鄭國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 鄧析骩法 === 鄭國很多人把新法令懸掛起來,子產命令不要懸掛法令,鄧析就對新法加以修飾。子產命令不要修飾新法,鄧析就把新法弄得很偏頗。子產的命令無窮無盡,鄧析對付的辦法也就無窮無盡。這樣一來,可以的與不可以的就無法辨別了。可以的與不可以的無法辨別,卻用以施加賞罰,那麼賞罰越厲害,混亂就會越厲害。這是治理國家的禁忌。所以,如果善辯但卻不符合事理就會奸巧,如果聰明但卻不符合事理就會狡詐。狡詐奸巧的人,是先王所懲處的人。事理,是判斷是非的根本啊。《呂氏春秋·離謂》:鄭國多相縣以書者,子產令無縣書,鄧析致之。子產令無致書,鄧析倚之。令無窮,則鄧析應之亦無窮矣。是可不可無辯也。可不可無辯,而以賞罰,其罰愈疾,其亂愈疾。此為國之禁也。故辯而不當理則偽,知而不當理則詐。詐偽之民,先王之所誅也。理也者,是非之宗也。 子產治理鄭國,鄧析極力刁難他,跟有獄訟的人約定:學習大的獄訟要送上一伴上衣,學習小的張訟要耍送上短衣下衣。獻上上衣短衣下衣以便學習獄訟的人不可勝數。把錯的當成對的,把對的當成錯的,對的錯的沒有標準,可以的與不可以的每天都在改變。想讓人訴訟勝了就能讓人訴訟勝了,想讓人獲罪就能讓人獲罪。鄭國大亂,人民吵吵嚷嚷。子產對此感到憂慮,於是就殺死了鄧析並且陳屍示眾,民心才順服了,是非才確定了,法律才實行了。如今世上的人,大都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可是卻不殺掉鄧析之類的人,這就是想把國家冶理好而國家卻更加混亂的原因啊。《呂氏春秋·離謂》:子產治鄭,鄧析務難之,與民之有獄者約:大獄一衣,小獄襦袴。民之獻衣襦袴而學訟者,不可勝數。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是非無度,而可與不可日變。所欲勝因勝,所欲罪因罪。鄭國大亂,民口喧譁。子產患之,於是殺鄧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今世之人,多欲治其國,而莫之誅鄧析之類,此所以欲治而愈亂也。 鄧析持模稜兩可的論題,創設沒有結果的詭辯,在子產執政的時候,作了一部寫在竹簡上的法律《竹刑》。鄭國使用它,多次使子產的政事發生困難,子產只能屈服。於是子產便把鄧析抓了起來,並當眾羞辱他,不久就殺了他。可見子產並不是能夠使用《竹刑》,而是不得不用它;鄧析並不是能夠使子產屈服,而是不得不使他屈服;子產並不是能夠誅殺鄧析,而是不得不誅殺他。《列子·卷第六·力命篇》:鄧析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當子產執政,作竹刑。鄭國用之,數難子產之治。子產屈之。子產執而戮之,俄而誅之。然則子產非能用竹刑,不得不用;鄧析非能屈子產,不得不屈;子產非能誅鄧析,不得不誅也。 === 見壺丘子林 === 子產在鄭國擔任宰相,去見壺丘子林,跟他的學生們坐在一起,一定按年齡就座。這是把宰相的尊貴放在一邊而不憑它去居上座.身為大國的宰相,而能丟掉宰相的架子,談論思想,議論品行,真心實意地與人探索,大概只有子產能這樣吧。他在鄭國做了十八年相,僅處罰三個人,殺死兩個人。桃李下垂到路上,也沒有誰去摘,小刀丟在道上,也沒有誰去拾。《呂氏春秋·下賢》:子產相鄭,往見壺丘子林,與其弟子坐必以年,是倚其相於門也。夫相萬乘 之國而能遺之,謀志論行而以心與人相索,其唯子產乎!故相鄭十八年,刑三人, 殺二人。桃李之垂於行者,莫之援也;錐刀之遺於道者,莫之舉也。 === 賦詩卻敵 === 晉人想進攻鄭國,派叔向到鄭國聘問,藉以察看鄭國有沒有賢人。子產對叔向誦詩說:“如果你心裡思念我,就請提起衣服涉過洧河,如果你不再把我思念,難道我沒有其他伴侶可選?”叔向回到晉國,說:“鄭國有賢人子產在,不能進攻。鄭國與秦國、楚國臨近,子產賦的詩又流露出二心,不可以進攻他們。”晉國於是停止攻鄭的計劃。孔子說:“《詩經》上說:‘國家強大完全在於有賢人’,子產只是誦詩一首,鄭國就免遭災難。”《呂氏春秋·求人》:晉人慾攻鄭,令叔向聘焉,視其有人與無人。子產為之詩曰:“子惠思我,蹇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叔向歸曰:“鄭有人,子產在焉,不可攻也。秦、荊近,其詩有異心,不可攻也。”晉人乃輟攻鄭。孔子曰:“《詩》雲:‘無競惟人。’子產一稱而鄭國免。” === 君臣交儆 === 鄭簡公告訴子產說:“鄭國很小,又夾在楚、晉兩國之間。如今內城外城都不完整,兵器鎧甲也不齊備,不可以用來對付意外事變。”子產說:“長久以來,我嚴密地封鎖了鄭國的外圍邊境,而防守鄭國的內部也已經很鞏固了,雖然鄭國很小,但還是沒有危險的。您別擔憂。”因此鄭簡公終身沒有禍患。《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簡公謂子產曰:“國小,迫於荊、晉之間。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備,不可以待不虞。”子產曰:“臣閉其外也已遠矣,而守其內也已固矣,雖國小,猶不危之也。君其勿憂。”是以沒簡公身無患。 子產做鄭國的相國,鄭簡公告訴子產說:“我飲酒也不快樂啊。祭祀規模不大,鐘鼓竽瑟經常不響,我的事也不能專一,國家不安定,百姓得不到治理,耕耘和作戰的事不和睦,也是你的罪過。你有你的職責,我也有我的職責,我們各守其職吧。”子產退下來不再管祭祀之事而專門掌管政事,五年後,國內沒有了盜賊,路不拾遺,桃樹棗樹栽到大街上也沒有人攀援,錐刀遺失在路上三天仍可以找得回來。這樣的情況三年都沒有改變,民眾沒有忍飢挨餓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子產相鄭,簡公謂子產曰:“飲酒不樂也。俎豆不大,鐘鼓竽瑟不鳴,寡人之事不一,國家不定,百姓不治,耕戰不輯睦,亦子之罪。子有職,寡人亦有職,各守其職。”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桃棗蔭於街者莫有援也,錐刀遺道三日可反。三年不變,民無飢也。 鄭簡公對子產說:“喝酒不能盡興,鐘鼓不能鳴響,這是我的責任;國家不得安寧,朝廷得不到治理,對諸侯的外交打不成目的,這是你的責任。你別干涉我尋歡作樂,我也不干涉你治理國政。”從此之後,子產專心治理鄭國,城門不需要關閉,國內沒有盜賊,路旁沒有捱餓的人。孔子說:“像鄭簡公這種喜好,就算抱著樂鐘上朝都沒問題。”《屍子·君治》:鄭簡公謂子產曰:“飲酒之不樂,鐘鼓之不鳴,寡人之任也;國家之不乂,朝廷之不治,與諸侯交之不得志,子之任也。子無入寡人之樂,寡人無入子之朝。”自是以來,子產治鄭,城門不閉,國無盜賊,道無餓人。孔子曰:“若鄭簡公之好樂,雖抱鍾而朝可也。” === 以乘與濟人 === 子產主持鄭國的政務,用自己的座車在溱水、洧水邊載他人過渡。孟子說,“子產只知道佈施恩惠,但卻不懂得用道德治理國政。十一月搭好路人的便橋,十二月搭好行車的梁橋,民眾渡河就不會為難了。君子以仁德整治好自己的政務,外出使行人避道都沒有關係,怎麼能一個個人去滿足呢?因此,治理國政的人去使每個人感到愉悅和滿意,那連時間也不夠了。”《孟子·離婁下》: 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歲十一月徒槓成,十二月輿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闢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濟之?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 欺於校人 === 從前有人向鄭國子產贈送活魚,子產命校人養在池中,校人把魚煮熟了,回來說:“剛開始那些魚看起來很疲累的樣子,過了一會就懶洋洋的,很自如地就死去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 校人出來就說:“誰說子產智慧?我既然已經把魚煮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所以對君子可以用恰當有道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卻很難用不道的方法來迷惑他。《孟子·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悠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 === 父責 === 子產是子國的兒子,子產忠於鄭國國君,子國怒責他說:“孤傲地離異臣子,獨獨去忠於君主。君主賢明,能聽從你;君主不賢明,就不會聽從你。聽或不聽,還不能確知,你卻已經脫離群臣了。脫離群臣,就一定會危及自身了。不只是危及自身,又將危及父親。”《韓非子·外儲》:子產者,子國之子也。子產忠於鄭君,子國譙怒之曰:“夫介異於人臣,而獨忠於主。主賢明,能聽汝;不明,將不汝聽。聽與不聽,未可必知,而汝已離於群臣;離於群臣,則必危汝身矣。非徒危己也,又且危父也。” == 樣貌 == 據傳子產的額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狀如日,《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管子》:“子產日角”他的肩膀與孔子的很相似。《史記·孔子世家》: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家語·在厄第二十》:或人謂子貢曰:“東門外有一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其頭似堯,其頸似皋繇,其肩似子產,然自腰已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然如喪家之狗。” == 後裔 == 子產有一子國參《春秋經傳集解·昭公三十二年》:國參,子產之子。,繼承了子產的卿位。《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冬,仲孫何忌會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另據《姓氏辯證書》,國參的兒子國珍,字子玉,國珍的兒子國卑,字子樂。 == 墓祠 == 子產墓位於河南新鄭市西南陘山的山頂,旁邊有祭仲墓,墓東建有祠廟。子產墓和廟都朝向東北新鄭,杜預稱之為“不忘本”。墓的隧道只堵塞後面而前面敞開,且不填土,以示其中沒有珍寶。墓的修建沒有使用山上美麗的石頭,僅僅收集洧水自然形成的卵石砌成。墓廟前有一枯死的柏樹,樹根和死株之上,生長了許多新的柏樹,甚至成為一片樹林。如今廟樹均廢,只有牆基輪廓尚存。墓高約5米,底周長約100米,1987年3月1日,被列為鄭州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有新鄭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立“子產墓”碑。《史記集解·循吏列傳》:集解皇覽曰:“子產冢在河南新鄭,城外大冢是也。《史記正義·鄭世家》:正義括地誌雲:“子產墓在新鄭縣西南三十五里。酈元注水經雲‘子產墓在潩水上,累石為方墳,墳東北向鄭城,杜預雲言不忘本’。”《晉書·卷三十四·杜預傳》:吾往為臺郎,嘗以公事使過密縣之邢山。山上有冢,問耕父,雲是鄭大夫祭仲,或雲子產之冢也,遂率從者祭而觀焉。其造冢居山之頂,四望周達,連山體南北之正而邪東北,向新鄭城,意不忘本也。其隧道唯塞其後而空其前,不填之,示藏無珍寶,不取於重深也。山多美石不用,必集洧水自然之石以為冢藏,貴不勞工巧,而此石不入世用也。 《水經注疏·卷二十二》:山上有鄭祭仲冢。冢西有子產墓,(守敬按:《晉書·杜預傳》載預《遺令》曰,山上有冢,問耕夫,雲是鄭大夫祭仲,或雲子產之冢。則惟一冢,預以目驗,說自可信。此言有祭仲、子產二冢,豈後人傅會為之耶?抑傳聞失實耶?然觀《金樓子》二,杜元凱求葬於祭仲冢邊,知久傳二冢相近矣。《史記·循吏傳·集解》引《皇覽》,子產冢在河南新鄭,城外大冢是。《地形志》,密縣有子產墓。《括地誌》,在新鄭縣西南三十五里。)累石為方墳,(守敬按:此即預《遺令》所云,集洧水自然之石以為冢藏者也。)墳東有廟,(守敬按:《晉書·李矩傳》,劉聰遣從弟暢討矩,矩令郭誦禱子產祠。《地形志》,苑陵有子產祠,康城有子產廟,蓋在二縣之界。今在長葛縣西陘山上。)並東北向鄭城。杜元凱言不忘本。(守敬按:此預《遺令》文,《傳》鄭上有新字,《續漢志》注引同。)際廟舊有一枯柏樹,其塵根故株之上,多生稚柏,(戴柏下增成林二字,守敬按:塵根故株之上,乃成林耶?戴增大謬。《御覽》九百五十四引,亦無此二字,可證。)列秀青青,望之,其奇可嘉矣。鄭韓陵墓 後人為紀念子產,曾在新鄭市城內修建過許多祠,這些祠久已不存,只剩一座殘碑——瓜皮碑,相傳是楊彝在子產祠遊玩,見到一通尚未刻字的石碑,詩興頓發,就在地上撿起一塊帶泥的瓜皮,在碑上題了一首詩,該碑現存於新鄭市文化館。《河南名聲古蹟》 楊彝《子產祠》溱洧河邊子產祠,鄭侯城下黍離離。惠人懿範應難見,君子高風何處追。塵世幾更山色在,英雄如夢鳥聲悲。行人馬上空回首,落日荒郊不盡思。 == 標杆 == * 陳壽認為百姓緬懷諸葛亮的遺澤,就連召公和子產都比不上。《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至今梁、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 * 裴松之認為諸葛亮的功業接近子產。《三國志注·諸葛亮傳》: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 * 苻堅稱王猛為管仲、子產一類的人物。《晉書·載記第十四·王猛傳》:堅謂群臣曰:“王景略固是夷吾、子產之儔也。” * 張華被認為是西晉子產。 《晉書·列傳第六/張華》: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帝甚異之,時人比之子產。 * 北魏孝文帝元宏稱任城王元澄為北魏的子產。《北史·列傳第六景穆十二王下》:孝文詔澄曰:“昔鄭子產鑄刑書而晉叔向非之。此二人皆賢士,得失竟誰?”對曰:“鄭國寡弱,攝於強鄰,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鑄刑書以示威。雖乖古式,合今權道。”帝方革變,深善其對,笑曰:“任城當欲為魏子產也。朕方創改朝制,當與任城共萬世之功。” * 房玄齡被譽為唐朝的子產。《舊唐書·列傳第十六 房玄齡傳》:若以往哲方之,房則管仲、子產,杜則鮑叔、罕虎矣。 * 宋璟認為魏知古兼子產和叔向的遺風。《新唐書·魏知古傳》:宋璟聞而嘆曰:“叔向古遺直,子產古遺愛,兼之者其魏公乎!”《舊唐書·列傳第四十八·魏知古傳》:御史大夫宋璟聞而嘆曰:“叔向古之遺直,子產古之遺愛,能兼之者,其在魏公。” == 紀念 == 杜預經過邢山時,曾率領部下祭祀子產墓。 657年十月,唐高宗派遣使者祭祀子產墓。《舊唐書·高宗本紀》:冬十月戊戌,親講武於許、鄭之郊,曲赦鄭州。遣使祭鄭大夫國僑、漢太丘長陳實墓。 748年,唐玄宗下令為子產等十六位忠臣置祠,春秋兩季選擇日期祭祀。《大學衍義補·卷六十二》:唐玄宗天寶七載,詔歷代忠臣、義士、孝婦、烈女、史籍所載德行彌高者,所在宜置祠宇,量事致祭。臣按:後世祭忠臣、義士、孝婦、烈女始於此。所謂忠臣者十有六人,商傅說、箕子、微子、比干、齊管夷吾、晏嬰、晉羊舌叔向、魯季孫行父、鄭東里子產、燕樂毅、趙藺相如、楚屈原、漢霍光、蕭望之、丙吉、諸葛亮也。 1857年,咸豐帝下詔將子產從祀孔廟,稱“先賢公孫子僑”,位列孔廟東廡第一位。《孔廟諸神考 孔廟塑像資料編》 == 後世詩讚 == * 薛道衡十三歲讀了《左傳》中的子產事蹟後,作《國僑贊》稱讚子產。《北史·卷三十六·薛道衡傳》:年十歲,講《左傳》,見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隋書·卷五十七·薛道衡傳》:道衡六歲而孤,專精好學。年十三,講《左氏傳》,見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 * 黃庭堅《子產廟》:“區區小鄭多君子,誰若公孫用意深。監督執節誅腹誹,不除鄉校獨何心?” * 包裕《公孫大夫廟》:“當時豪傑事縱橫,獨有先賢治尚平。四善見稱君子道,一寬無愧惠人名。” * 佟鳳彩《鄶國訪子產祠不得》:“攜朋日暮訪賢祠,滿眼荊榛臥斷碑。子弟教行調上下,田疇恩渥普公私。承風未遇心如醉,對景空嗟世已移。試望梅山青漸老,荒雲幾處鳥聲悲。” * 周曇《子產》:“為政何門是化源,寬仁高下保安全。如嫌水德人多狎,拯溺宜將猛濟寬。” * 黃本誠《謁公孫大夫祠》:“皇華長此往來頻,慨想當年事兩鄰。獨以艱難支小國,偏於凋敝惠斯民。田間遺澤歌猶昔,身後尼山涕尚新。每過祠堂一低首,洧流渙渙正迷津。” * 袁枚《子產不毀遊氏廟頌》 == 其他 == 漢武帝曾問東方朔自己是怎麼樣的君主,東方朔說「以前堯、舜、周成王、周康王的盛世都不能用來比喻現在,漢武帝的功德已經超越三皇五帝,當朝的丞相就有如周公、召公,御史大夫有如孔丘,將軍有如姜太公,郡守有如子產一樣」等等的話。漢武帝聽後開心大笑。《漢書·東方朔傳》:上以朔口諧辭給,好作問之。嘗問朔曰:“先生視朕何如主也?”朔對曰:“自唐、虞之隆,成、康之際,未足以諭當世。臣伏觀陛下功德,陳五帝之上,在三王之右。非若此而已,誠得天下賢士,公卿在位鹹得其人矣。譬若以周、邵為丞相,孔丘為御史大夫,太公為將軍,畢公高拾遺於後,弁嚴子為衛尉,皋陶為大理,后稷為司農,伊尹為少府,子贛使外國,顏、閔為博士,子夏為太常,益為右扶風,季路為執金吾,契為鴻臚,龍逢為宗正,伯夷為京兆,管仲為馮翊,魯般為將作,仲山甫為光祿,申伯為太僕,延陵季子為水衡,百里奚為典屬國,柳下惠為大長秋,史魚為司直,蘧伯玉為太傅,孔父為詹事,孫叔敖為諸侯相,子產為郡守,王慶忌為期門,夏育為鼎官,羿為旄頭,宋萬為式道侯。”上乃大笑。 趙岐生前預築了墳墓,繪製季札、子產、晏嬰、叔向四像居賓位,又畫自己的像居主位,都作讚詞。《後漢書·卷六十四·趙岐傳》:先自為壽藏,圖季札、子產、晏嬰、叔向四像居賓位,又自畫其像居主位,皆為讚頌。 李矩被劉聰堂弟劉暢以優勢兵力進逼,李矩準備趁夜偷襲他們,但部下認為對方士兵眾多,都很害怕,李矩就派外甥郭誦祭祀子產祠,說:“您昔日做鄭國的丞相,兇惡的鳥兒都不敢叫。兇暴的胡人和惡臭的羯人怎麼能從廳堂經過?”又讓巫師到處傳言:“子產有指教,將派神兵相助。”將士們士氣大振,趁夜進攻,斬獲數千人,只有劉暢逃脫了性命。《晉書·卷六十三·李矩傳》:矩令郭誦禱鄭子產祠曰:“君昔相鄭,惡鳥不鳴。兇胡臭羯,何得過庭!”使巫揚言:“東里有教,當遣神兵相助。”將士聞之,皆踴躍爭進。乃使誦及督選楊璋等選勇敢千人,夜掩暢營,獲鎧馬甚多,斬首數千級,暢僅以身免。 == 註釋 == == 延伸閱讀 ==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子產:政治與思想之間的張力 * 鄭國子產的改革 * 子產支援輿論監督 * 國史上的“大事因緣”解謎 ——從重建秦墨史實入手 Category:春秋戰國儒家人物 Category:法家人物 Category:春秋人 Category:鄭國君主家族 Category:鄭卿 Category:孔廟先賢先儒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大臣和外戚,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唐太宗長孫皇后之兄,唐高宗的舅父。 唐太宗、唐高宗時的宰相:貞觀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為尚書右僕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為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顯慶四年(659年)四月,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家族== 祖父長孫兕,北周開府儀同三司,平原縣侯。父長孫晟,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氏先世是鮮卑拔拔氏,北魏帝室十姓之一,孝文帝漢化時改為長孫氏,世為魏室重臣。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長孫氏是李淵家族奪取天下的重要支持者。 長孫無忌是唐太宗一朝長孫皇后的兄長,以及前太子李承乾、李泰及唐高宗李治的親舅。 ==經歷== 長孫無忌博學多才,又有謀略,少年時即與李世民交好。隋朝義寧元年(617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在長春宮進見,授任渭北行軍典籤,自此輔佐李世民徵討。 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發動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貞觀元年,遷吏部尚書,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歷任太子左庶子、左武候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僕射、司空,功勳卓著,又是外戚,是太宗最信賴倚重的大臣。雖然位極人臣,招致議論,但唐太宗多次表示對長孫無忌的信任,屢加恩寵。貞觀十一年(637年)奉命與房玄齡等修《貞觀律》。 貞觀十七年,圖功臣二十四人於凌煙閣,長孫無忌名列第一。貞觀十六年(642年),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唐太宗欲立晉王李治,召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密議,長孫無忌表示支援,次年李治被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危,遺命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輔政。 唐高宗繼位,拜無忌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揚州都督,主持朝政。永徽四年(653年),房遺愛與高陽公主謀反事洩,無忌為穩固高宗帝位,以謀反案誣陷吳王李恪,李恪與房遺愛、高陽公主等一同被殺。永徽六年(655年),高宗欲立武昭儀為皇后,無忌堅決反對,招致武后仇恨(另一說為長孫無忌權力太大令高宗忌憚)。許敬宗於是告狀說長孫無忌謀反,高宗削無忌爵,流黔州(今重慶彭水鬱山鎮)。659年被逼自縊死,天下哀之。雖然不久後他的子孫就被召回仕官襲爵,但長孫一族由此衰敗。唐高宗上元年間,下詔追復無忌官爵。無忌有詩三首留於後世。 ==子== *長孫衝,秘書監,娶唐太宗嫡長女長樂公主,拜駙馬都尉 *長孫渙,鴻臚少卿,封上黨郡公。 *長孫濬,常州刺史,封安康縣伯。 *長孫淹,長水縣令,封安城縣公。 *長孫溫,尚衣直長。 *長孫澹,太子洗馬。 *長孫淨,尚衣奉御。 *長孫漵,成州刺史。 *長孫湛,襄州刺史。 *長孫津,尚衣奉御。 *長孫澤,左千牛衛長史。 *長孫潤,太常少卿,封金城縣子。 ==相關條目== *玄武門之變 *貞觀之治 *唐太宗征討高句麗 ==參考資料== *《新唐書》卷105 長孫無忌傳 *《舊唐書》卷65 長孫無忌傳 Category:唐朝宰相 Category:唐朝刑部郎中 Category:唐朝太子左庶子 Category:唐朝大將軍 Category:唐朝吏部尚書 Category:唐朝尚書右僕射 Category:唐朝司空 Category:唐朝侍中 Category:唐朝司徒 Category:唐朝太尉 檢校 Category:同中書門下三品 Category:唐朝揚州都督 Category:唐朝國公 Category:唐朝外戚 Category:唐朝自殺人物 Category:唐朝配享太廟 Category:河南長孫氏 W Category:洛陽人 Category: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Category:7世紀歷史學家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或三峽大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專案。分佈在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干流上,大壩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並和其下游38公里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排程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水壩。 三峽水電站的機組佈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臺70萬瓩(700MW)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臺、右岸12臺、右岸地下6臺,另外還有2臺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千瓦·時,相當於計熱電發電效率後燃燒標煤0.319億噸的發電量,年直接減排二氧化碳0.858億噸。2020年全年累計發電量1,118億千瓦時,超過南美洲伊泰普水電站於2016年的1,030.98億千瓦時,創造了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的世界紀錄。2020年全年累計生產清潔電能1118億千瓦時 三峽電站創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1-01-01 07:05 三峽水電站在發電、防洪及航運方面帶來了巨大社會效益,但也連帶引起諸多移民、環境等問題。 See also: See also: and and == 歷史 == ===1940年代中美合作測量=== 在長江三峽建造大壩的設想最早可追溯至孫中山《建國方略》(1919年發表)一書中《實業計畫》認為長江「自宜昌以上,入峽行」的這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利」(第二計劃第四部庚)。按此設想,1944年4月,生產局顧問潘綏向重慶國民政府提交《利用美貸籌建中國水力發電廠與清償貸款方法》報告,建議由美國貸款9億美元並提供裝置,在三峽修建一座裝機容量為1,000萬千瓦的水電廠和年產500萬噸化肥的化肥廠,用向美國出口化肥的辦法還債。 1944年5月,曾主持胡佛大壩、總工程師約翰·L·薩凡奇應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邀請到長江三峽考察三峽工程可行性,期間資源委員會派陸欽侃全程陪同(陸欽侃後來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規劃局副總工程師,1980年代三峽反方意見的其中一位代表人物)。1944年8月18日,美國總統小羅斯福簽署成立美國戰時生產局駐華使團(),派遣使團團長兼生產局局長駐中華民國陪都重慶,協助民國政府評估戰後經濟形勢。 1944年約翰·L·薩凡奇三度實地考察長江三峽後,寫成《Yangtze Gorge and Tributary Project》(通稱“薩凡奇計劃”,Savage Plan),其中提到建議在南津關至石牌之間選定壩址、修建電站。該電站設計壩高225米,總裝機容量1,056萬千瓦,兼有防洪、航運、灌溉作用。1945年,重慶國民政府原則同意薩凡奇的三峽計劃。資源委員會邀集全國水利委員會、揚子江水利委員會和國家交通、農業、地質、科研等部門組成三峽水力發電計劃技術研究委員會,1945年5月在四川長壽縣(今重慶一區)設立“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在宜昌設立三峽勘測處,負責壩區的測量鑽探工作。 1946年,資源委員會副委員長孫越崎(後來1983年第六屆全國政協經濟建設組組長,在任內對三峽工程提出反方意見的代表人)主持下,約翰·L·薩凡奇再度來華,與揚子江水利委員會組隊入峽進行地形測量和經濟調查。資源委員會分別與美國馬力森公司、墾務局就壩區地質鑽探、工程設計等事項簽約。根據合約,46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赴美參與設計。鑽探、航空測量等各項工作也逐漸展開。蔣介石在一次宴會向美國友人介紹三峽時,提到「你回美後請向總統(小羅斯福)報告,大壩告成,將取名為羅斯福水壩」(此根據資源委員會委員長錢昌照的回憶). 轉引自. 1947年5月,三峽測量夭折。一個說法是,因為行政院長宋子文受貪汙醜聞而1947年3月下臺,主持三峽測量的行政院資源委員會委員長錢昌照1947年4月亦辭職,直接導致三峽測量被叫停。 後重刊於中國大陸政治期刊《傳承》,2010年2期.另一說法是,第二次國共內戰令工程募資艱難。8月,設計工作全部停止,除極少數人員留美外,大部分人員分批返回中國。提前回國的留美工程技術人員,回國悉數被迫改行。約翰·L·薩凡奇兩年間的測繪考察前功盡棄,資源委員會委員長錢昌照回憶約翰·L·薩凡奇離開中國時「難過得快要哭了」。 ===1950-1970年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次年,為確保長江中游(荊江)的江漢平原和武漢等城市的安全,即批准修建荊江分洪工程。三峽工程亦被重提。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1953年初視察三峽時曾說:“三峽水利樞紐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後下決心確定修建及何時開始修建,要待各個重要方面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之後,才能作出決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水調歌頭·游泳》)的詞句表示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並指定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督辦。在周恩來的主持下,開始了三峽工程的勘探、設計、論證工作,並邀請了蘇聯的水利專家參與。當時水利領域內支援工程上馬的林一山等人,和反對方黃萬里、李銳等人,爭論得非常激烈。林一山等人認為要防治洪水得建大壩。李銳等人則認為三峽工程太複雜,除了技術上的困難、這麼大的工程會排擠掉其他計劃外,因為淤泥等問題,建大壩也不一定就能一勞永逸。此外,尚有移民、水位劇升等問題,因此應該考慮其他替代的可行方法。對歷史負責到底:回憶三峽工程上馬過程的始末 「當代中國研究」一九九九年第三期(總第66期)李銳:前水電部副部長、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原中顧委委員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國力、技術和國內國際形勢等其他因素,毛澤東最終決定暫緩實施三峽工程,“積極準備,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壩水電站,作為三峽水電站的實驗工程。 葛洲壩水電站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區,1971年開工,「邊設計、邊準備、邊施工」,但不久後就因為施工品質實在不合格而停工。在多次修改設計和施工方案後,於1974年復工,1981年實現長江截流,1988年全部建成。電站為無調節能力的徑流式水電站,共安裝19臺12.5萬千瓦和2臺17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一度是中國最大的發電廠。 ===前期內部論證、論爭===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政府重新將重點放到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方向上來,並決心興建一批骨幹工程以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三峽工程於是被再次提上議事日程。1983年水利電力部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著手進行前期準備。1984年國務院批准了這份可行性研究報告。1985年的第六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上,以周培源院士(兼國家科協主席、前北京大學校長)、李銳等為首的許多全國政協委員表示了強烈反對。全國政協經濟建設組於是組織了以孫越崎為組長的調查組。調查組做出的《三峽工程問題調查報告》,以投資、防洪、泥沙淤積、航運、發電、移民、安全七個方面的原因,反對興建大壩,並得出“三峽工程近期不能上,至少‘七五、八五’期間不該上”的結論。1986年到1988年,國務院又召集張光-{鬥}-、陸佑楣等412位專業人士,分十四個專題對三峽工程進行全面重新論證。結論認為技術方面可行、經濟方面合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為有利”。四川省政協考察組1986年的文章中,歸類的支援和反對者:一、主張三峽工程快上,水利電力部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湖北省水利部門和少數工程技術人員;二、主張三峽工程緩上,全國政協經濟建設組調查組,四川、湖北的“絕大多數專家、學者、科技界人士”。孫越崎做為態度激烈的反對者之一,他在1986年12月28日水利電力部三峽工程論證會的發言,以“急建三峽好大喜功,怕將貽害子孫萬代”的題目發表。 第6屆全國政協8名委員在1987年8月聯名文章《三峽工程害多利少,不容欺上壓下,禍國殃民》,提出要論證潰壩風險,並提及不要重蹈1975年8月文革期間河南“75·8”水庫潰壩24萬人死亡的前事之師。該文章是最重量級的反方意見,八名第6屆全國政協包括:孫越崎(1946年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副委員長,任內主持美國水壩工程師約翰·L·薩凡奇來華測繪三峽工程)、林華(後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千家駒(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興讓、雷天覺(中國科學院院士)、徐馳(前冶金工業部副部長)、陸欽侃(1944年約翰·L·薩凡奇來華考察三峽工程的中方隨員,前水利電力部規劃局副總工程師)及喬培新(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第6屆全國政協在1987年8月的重量級文章引起一股潮流,不少學者專家,將反對建設的意見彙集出版。第一本是《論三峽工程的宏觀決策》(1987年11月),由田方(原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勳前秘書)與該所研究員林發棠合撰,並由周培源院士(兼國家科協榮譽主席、前北京大學校長)作序,該書受打壓。盧躍剛(1992)《長江三峽:中國的史詩》,獲《中國作家》1990-1992優秀報告文學頭獎。此作屢獲其他書收錄,包括:影響力最大的是1989年3月的《長江 長江——三峽工程論爭》,由葉劍英養女、記者戴晴著作。 1992年3月,總理李鵬等國務院領導將工程議案提交給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繼1955年三門峽水電站之後第二件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工程建設議案。1992年4月3日,該議案獲得透過,標誌著三峽工程正式進入建設期。 === 動工 === 在全國人大透過興建議案後,1993年設立了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為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由國務院總理兼任委員會主任,第一任主任為李鵬。此後,工程專案法人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立,實行國家計劃單列,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直接管理。1994年12月14日,各方在三峽壩址舉行了開工典禮,宣告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三峽工程的總體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需17年,目前已經全部建成。 一期工程從1993年初開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島,圍護住其右側後河,築起土石圍堰深挖基坑,並修建導流明渠。在此期間,大江繼續過流,同時在左側岸邊修建臨時船閘。1997年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實現大江截流,標誌著一期工程達到預定目標。 二期工程從大江截流後的1998年開始,在大江河段澆築土石圍堰,開工建設洩洪壩段、左岸大壩、左岸電廠和永久船閘。在這一階段,水流透過導流明渠下洩,船舶可從導流明渠或者臨時船閘透過。到2002年中,左岸大壩上下游的圍堰先後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2002年11月6日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標誌著三峽全線截流,江水只能透過洩洪壩段下洩。2003年6月1日起,三峽大壩開始下閘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閘開始通航。7月10日,第一臺機組併網發電,到當年11月,首批4臺機組全部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二期工程結束。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導流明渠截流後就開始了,首先是搶修加高一期時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圍堰,並在其保護下修建右岸大壩、右岸電站和地下電站、電源電站,同時繼續安裝左岸電站,將臨時船閘改建為洩沙通道。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部分完工。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三峽工程提前一年竣工已成定局 。 === 建設 === 三峽工程在建設中全面實行專案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建設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以確保工程質量。為了實現競爭,還把主要建設專案拆成單項進行招標。三峽工程的業主是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設計單位和主要監理單位都是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要施工單位有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部隊)、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聯營體)、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聯營體)、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聯營體)等,這些企業曾經承擔了包括葛洲壩水電站、二灘水電站、引灤入津工程在內的許多大型水利工程建設。 三峽工程預測的靜態總投資為900億元人民幣(1993年5月末價格),其中工程投資500億元,移民安置400億元。預測動態總投資將可能達到2039億元,估計實際總投資約1800億元左右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官網說明 。建設資金主要來自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及電費附加費。國務院1992年規定,全國人民每使用1千瓦時電能便需附加上交0.003元以投入三峽工程,此後這一數字又被多次調升,有的省份甚至達到0.0124元。1994年起,葛洲壩水電站的利潤也被直接轉為三峽建設資金。到2002年,以葛洲壩電廠為主體的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掌管葛洲壩和三峽的所有發電資產。該公司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其募集的資金和此後獲得的發電利潤也成為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此外,三峽總公司還發行了數期國內債券募集資金。 === 大事記 === *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以1767票贊成、177票反對、664票棄權、25人未按表決器透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標誌著建設三峽工程已獲得法律上的許可。 * 1993年1月3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李鵬出任委員會主任。 * 1993年8月19日,國務院頒佈《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業主單位。 * 1994年3月18日,葛洲壩水電站劃歸三峽總公司,其利潤成為三峽建設資金。 *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 1996年8月10日,西陵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該橋位於三峽大壩下游4.5公里處。 *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透過恢復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該市在1952年重慶直轄市的建制下併入了屬於三峽庫區的地級萬縣市和涪陵市,承擔了整個三峽工程85%的移民人數。 * 1997年6月24日,左岸電廠14臺機組開標。 * 1997年10月6日,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大江截流前的工程準備已完成。 *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標誌著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工程開始。 * 1998年5月1日,三峽臨時船閘開始通航。 * 2000年7月17日,重慶雲陽縣150戶居民集體搬遷至上海崇明縣,這是三峽庫區首批外遷的移民。 * 2001年1月15日,國務院頒佈了修訂後的《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 2002年5月1日,左岸上游圍堰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 * 2002年10月21日,洩洪壩段全線澆築至185米高程,宣告建成。 * 2002年10月26日,左岸大壩全線澆築至185米高程。 * 2002年11月4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 2002年11月6日,導流明渠截流,至此三峽工程全線截流。 * 2003年5月5日,三峽至華東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執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江蘇常州。 * 2003年6月1日,三峽水電站開始下閘蓄水。 * 2003年6月10日,水庫蓄水至壩前水位135米,具備發電條件。 * 2003年6月16日,永久船閘開始通航。 * 2003年7月10日,左岸2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第一臺發電的機組,同時是三峽水電站左岸電廠第一臺發電的機組。 * 2003年10月15日,右岸電廠12臺機組開標。 * 2003年11月18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其募集資金用於收購三峽機組。 * 2003年11月22日,左岸1號機組投產發電,至此首批機組全部投產,標誌著三峽水電站二期工程的目標全部實現。 * 2003年12月2日,三峽至南方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執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廣東惠州。 * 2003年12月29日,三峽電源電站開工。 * 2005年1月18日,三峽地下電站和電源電站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勒令停工,在補辦完各項環保手續後,於三個月後復工。 * 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工程全面竣工。 * 2006年6月6日,三峽大壩右岸上游圍堰爆破工程在下午引爆,其爆破規模被稱為「天下第一爆」。 * 2006年9月20日,三峽工程開始156米水位蓄水。 * 2006年10月27日,三峽水庫壩上水位達到156米高程。 * 2007年6月11日,右岸22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第一臺發電的機組。標誌著三峽水電站三期工程開始發揮效益。 * 2008年10月29日,右岸15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最後一臺發電的機組。至此,三峽水電站26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 2009年8月29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三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同意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驗收透過。此為長江三峽三期樞紐工程最後一次驗收。 * 2009年9月15日,利用秋汛漲水過程,2009年9月15日零點實驗性蓄水啟動,計劃首次蓄至175米最終水位。此後,工程防洪、發電、補水、航運等綜合效應將全面發揮。三峽工程建設程序 * 2010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水庫試驗性蓄水首次達到175米最終水位。 * 2011年5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透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和《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會議認為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建設任務如期完成,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開始全面發揮。同時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指出這些問題有的在論證設計中已經預見但需要在執行後加以解決,有的在工程建設期已經認識到但受當時條件限制難以有效解決,有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出現的。 * 2012年7月4日,三峽電站最後一臺機組正式交付併網發電,正式全面建成投產。 *2014年2月27日,三峽集團重大腐敗問題遭到媒體曝光。 *2020年11月1日,發改委宣佈,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式,標誌著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部完成。 == 設計 == === 大壩結構 === 三峽大壩的選址最初有南津關、太平溪、三-{鬥}-坪等多個候選壩址。最終選定的三-{鬥}-坪壩址,位於葛洲壩水電站上游38公里處,地勢開闊,地質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巖(黃陵背斜前寒武紀花崗巖區域),地震烈度小三峽建設委員會網頁-壩址選擇 。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島,將長江一分為二,左側為寬約900米的大江和江岸邊的小山罈子嶺,右側為寬約300米的後河,可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關於大壩的壩高,在籌劃中曾有低壩、中壩、高壩三種方案。1950年代,在蘇聯專家的影響下,各方多支援高壩方案。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佔了主流,因而低壩方案非常流行。但是,出於為重慶改善航運條件的考慮,各方最終同意建設中壩。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它壩長2335米,底部寬115米,頂部寬40米,壩頂高程為海拔185米,最大澆築壩高181米,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大壩下游的水位約海拔66米,壩下通航最低水位海拔62米,通航船閘上下游設計最大落差113米。工程主體建築物的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約2794萬立方米,耗用鋼材59.3萬噸。其中金屬結構安裝佔25.65萬噸,鋼筋製作安裝46.30萬噸。水庫全長600餘公里,壩軸線全長2309.47米,水面平均寬度1.1公里,總面積1084平方公里,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調洪庫容約221.5億立方米,調節能力為季調節型。 縮圖|300px|三峽大壩模型圖片顯示,從右至左:永久船閘、升船機、洩沙通道(臨時船閘)、左岸大壩及電站、洩洪壩段、右岸大壩及電站 三峽大壩設計成由多個功能模組組成,從左至右(面向下游)依次為永久船閘、升船機、洩沙通道(臨時船閘)、左岸大壩及電站、洩洪壩段、右岸大壩及電站、山體地下電站等。 ===船閘=== 大壩的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船閘,建於罈子嶺背對長江的一側,業主單位為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簡稱“三峽局”)三峽船閘處。年透過能力5000萬噸。船閘雙線日均閘次數從初期的23.5閘次提高到31閘次但仍未達到設計指標,過閘船舶平均噸位由初期的1040噸提高到4036噸,平均每閘次過閘運量從3940噸提高到10000多噸,閘船舶的吃水控制標準由初期3.3米提高到4.3米,船閘通航天數也由原設計的335天提高到350多天;2010年後三峽船閘透過量已連續5年超過億噸。2016年,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三峽辦和交通運輸部正在組織開展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前期工作,籌備三峽大壩左岸新建第二船閘,長度約10多公里,成本預估400多億元,建設週期十年左右。 三峽升船機整體設施由上游引航道、上閘首、承船廂、下閘首和下游引航道組成,業主單位為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簡稱“三峽局”)三峽升船機管理處。武船集團製造的承船廂可載3000噸級船舶,最大爬升噸位高達1.55萬噸(其中帶水9000立米),最大爬升高度113米,採用德國引進的齒輪齒條爬升式,過壩時間40-60分鐘,承船廂長132米、寬23.4米、高10米。三峽升船機主體工程土建與裝置安裝工程,由葛洲壩集團三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自2009年4月開工以來,歷時6年半建成,船廂室段塔柱建築高度146米。2015年12月21日下午1時40分,1000噸級旅遊船“長江電力”號從上游進入升船機,成功完成實船試驗。 === 防洪和抗洪能力 === 經過長江水文工作者50餘年的實地勘察、史料研讀、歷史水文調查,定義了三峽工程壩址的代表性水文站宜昌站不同頻率的洪水流量:“十年一遇”洪水流量為56,700立方米/秒,二十年一遇洪水流量為72,30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水流量為83,70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洪水流量為98,800立方米/秒,萬年一遇洪水流量為113,000立方米/秒,可能最大洪水的洪水流量為120,000~127,000立方米/秒。 三峽工程的設計標準可正常應對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可抵禦萬年一遇洪水再加10%。行洪防洪能力方面,在百年一遇的洪水面前,還可以保護下游河段的安全。 其中,設計標準指遭遇千年一遇洪水,即98,800立方米/秒的洪水來臨時,大壩本身仍能正常執行,大壩可以“正常運用”洩洪,大壩各項執行指標都不會受到影響。 校核標準指遭遇萬年一遇再加10%,即110,000立方米/秒再加10%的特大洪水情況下,大壩主體建築物包括水閘、涵洞可承受衝擊,水庫大壩可以“非常運用”洩洪。大壩主體不會受到破壞,更不會出現潰壩,但其它方面可能會受到影響,如炸開“非常洩洪道”。 三峽大壩對下游的荊江河道的行洪防洪能力為“十年一遇”標準(即56,700立方米/秒),即利用庫區容積和錯峰運用,削減洪峰及持續下洩流量,當大壩上游出現“百年一遇”洪水(即流量峰值達83,700立方米/秒)時,在大壩蓄水攔截作用下,下游荊江河道流量保證控制在不超過56,700立方米/秒,沙市水位不超過44.5米,可以保證荊江河道國堤不平槽、不漫堤,荊江沿岸分蓄洪區不破堤運用。 歷史上,1860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宜昌斷面流量為92,500立方米/秒,介於百年一遇與千年一遇之間。僅僅相隔10年,1870年,長江又發生非常特大洪水,宜昌斷面流量為105,000立方米/秒,介於千年一遇與萬年一遇之間。由此三峽水庫的洩洪閘最大洩洪流量是按照1870年長江大洪水為設計依據,洩洪流量可達每秒10.25萬立方米,是世界上洩洪能力最大的洩洪閘。三峽庫區洪水調節能力強大,可以消減洪峰流量高達2.7至3.3萬立方米每秒。該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控制長江上游洪水,受其保護的長江中下游的地區,其人口大約為1500萬,土地約為2300萬畝。此外,透過調節洪水到達前的壩前水位以及洩洪閘流量,可實現不同的防洪目標,甚至可以削減上游千年一遇的洪峰,透過庫區錯峰調節避免下游受到洪峰衝擊。 然而長江中下游有多條支流如湘江、資江、澧水和沅江經洞庭湖,漢江於武漢,贛江經鄱陽湖,淮河於三江營等匯入;長江干流各水文站年徑流量,宜昌站4510億立方米,漢口站7380億立方米、大通站8940億立方米,長江出海口9620億立方米;宜昌至上海崇明出海口總落差不足50米,其間各支流匯入長江的年徑流量卻達5110億立方米,超出長江出海口年總徑流量的一半。因此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任務,並不能僅僅依靠三峽工程的防洪調節能力。 由於語境的不同,對於千年一遇、萬年一遇等不同說法,實際上通常分別指的是壩體設計標準和防洪調節情況。在不同的調節情況下,經常會有防洪能力完全不同的新聞出現。產生不少爭議。 === 三峽電廠 === 三峽電廠不是獨立法人,它是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單位。三峽樞紐除通航建築以外的所有裝置設施均由三峽電廠管理,包括左岸電站、右岸電站、地下電站、電源電站、洩洪設施、大壩水工建築等。 三峽水電站的機組佈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14臺,右岸12臺,地下6臺,另外還有2臺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度,遠遠超過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機組裝置主要由德國福伊特(VOITH)公司、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德國西門子(SIEMENS)公司組成的VGS聯營體和法國阿爾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組成的ALSTOM聯營體提供。它們在簽訂供貨協議時,都已承諾將相關技術無償轉讓給中國國內的電機制造企業。三峽水電站的輸變電系統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負責建設和管理,預計共安裝15回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連線至各區域電網。 三峽水輪機額定出力710MW,轉輪直徑10m。黃源芳,李文學,三峽電站水輪機效能和結構特點評析 三峽左岸電站全部14臺機組均已在2003年至2005年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了980萬千瓦。而三峽右岸電站全部12臺機組已在2007年至2008年投產,總裝機容量達到了840萬千瓦。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已在2008年10月29日完成最後一臺機組(右岸15號)安裝後,達到了1851萬千瓦。 左岸電站機組投產情況 <noinclude> * 左岸1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11月22日投產發電。 * 左岸2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7月10日投產發電。 * 左岸3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8月18日投產發電。 * 左岸4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10月28日投產發電。 * 左岸5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7月16日投產發電。 * 左岸6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3年8月31日投產發電。 * 左岸7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4年4月20日投產發電。 * 左岸8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4年8月24日投產發電。 * 左岸9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5年9月7日投產發電。 * 左岸10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4年4月7日投產發電。 * 左岸11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4年7月26日投產發電。 * 左岸12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4年11月22日投產發電。 * 左岸13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5年4月24日投產發電。 * 左岸14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5年7月21日投產發電。 右岸電站機組投產情況 <noinclude> * 右岸15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8年10月29日投產發電。葛洲壩集團安裝的三峽右岸最後一臺機組投產發電,中國葛洲壩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 右岸16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8年7月2日投產發電。 * 右岸17號機組裝機容量77.78萬千瓦,2007年12月27日投產發電。 至此,三峽工程創造了一年內投產機組超過500萬千瓦的世界最高紀錄。 * 右岸18號機組裝機容量77.78萬千瓦,2007年10月17日投產發電,這是中國第二臺國產化70萬千瓦水電機組。 * 右岸19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8年6月30日投產發電。 * 右岸20號機組裝機容量77.78萬千瓦,2007年12月18日投產發電,至此,三峽工程總裝機容量為1410萬千瓦,超過依泰普水電站,居世界第一位。 * 右岸21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7年8月20日投產發電,它由阿爾斯通公司製造。 * 右岸22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7年6月11日投產發電。熊金超,魏夢佳,李志暉,三峽右岸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新華網 * 右岸23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8年8月22日投產發電。三峽工程23號機組正式投產 ,《人民日報》(2008年8月23日 02版) * 右岸24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8年4月25日投產發電。 * 右岸25號機組裝機容量77.78萬千瓦,2007年11月6日投產發電。 * 右岸26號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2007年7月10日投產發電。這是中國首臺國產化70萬千瓦水電機組。江時強,李志暉,中國首臺國產特大機組在三峽右岸電站投產發電 ,新華網 三峽大壩電廠年設計發電量882億千瓦時,2018年已超過1000億千瓦時,超過12座1千兆瓦(電功率)級核反應堆的年發電量,相當於中國核電年發電量的1/2,法國核能年發電量的1/4,佔中國總年發電量的約2%。節省了至少6座年產500萬噸級特大型煤礦的產出(每座日產出和輸送煤炭約1.5萬噸),和相應的3座內蒙古托克托電廠(世界第一大火力發電廠,日二氧化碳排放量逾7萬噸)級別的燃煤電廠。 ===其他設施=== 三峽大壩及工程相關的的行政設施及員工生活區為三峽壩區,位於樂天溪鎮、三鬥坪鎮、太平溪鎮和秭歸縣茅坪鎮之間,設有19個小區、醫院、學校遊客中心、等設施。三峽壩區採取三級別的封閉管理:“一級封閉“範圍15.28平方公里,外圍全部用圍牆和鐵絲網圍住,僅在部分進出口開有設有武警守衛的通道;“二級封閉”是對車輛和行人實行控制,進出三峽壩區有專門的運輸公司負責,和施工相關的車輛、人員由三峽總公司保衛處發給出入證件;“三級封閉”是指施工單位在各自的施工部位進行封閉管理。 壩區透過三峽工程專用公路連線宜昌市中心,全長28.64公里。 == 優勢與效益 == 1992年3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提交的,三峽工程相關議案說明指出,三峽工程四大效益——防洪、水資源排程、發電和航運。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防洪=== 歷史上,長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條支流頻繁發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時,宜昌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荊江)都要採取分洪措施,淹沒鄉村和農田,以保障武漢的安全。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其巨大庫容所提供的調蓄能力將能使下游荊江地區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於洞庭湖的治理和荊江堤防的全面修補。三峽工程設計壩頂高程185米,設計正常執行水位175米,相應庫容393億立方米;設計防洪限制水位145米,相應庫容171.5億立方米。這意味著三峽水庫汛期的防洪庫容共有221.5億立方米。2010年7月19日,三峽大壩迎來了一次峰值在65,000立方米/秒左右的洪水。堪比1998年長江三峽河段的最高峰值,這也將是三峽水庫建成以來所面臨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洪水挑戰。2012年7月24日,三峽歷史最大洪峰入庫流量71,200立方米/秒,此資料已經超過98年最高峰值,經過三峽大壩的調蓄,下游並未有異樣,體現了良好的防洪效益。三峽工程控制了川江洪水,大大提升了長江中下游防洪能力。 初步估算,僅2008—2012年,三峽工程累計產生的防洪經濟效益即達770億元。 2016年,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自1998年以來最嚴重洪澇災害,7月1日長江1號洪峰(洪峰流量50000m3/s)過境三峽,三峽水庫透過攔蓄,最大削減洪峰38%,避免了與長江中下游形成的“2號洪峰”疊加遭遇,大大緩解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壓力;1號洪峰過後,主動多次適時減小出庫流量,有效降低了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 2019年7月9日起長江中下游湘江流域、贛江流域大雨,在三峽大壩下方引發長江2019年第1號洪水(7月13日至7月25日)。三峽水庫接到報告後於7月12日21時開始攔蓄上游來水,逐步減小出庫流量至17,000立方米/秒,比入庫流量減少了近4,600立方米/秒。至7月15日6時,三峽水庫已攔蓄上游來水量超11億立方米,庫水位從145.06米爬升至147.3米。7月19日,出庫流量20,000立方米/秒,比入庫流量減少14,000立方米/秒。7月25日8時,出庫流量29,900立方米/秒,比入庫流量減少12,000立方米/秒,水位到達153.54米。緩解了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至7月25日後,長江中下游南方降雨量減少,三峽出庫流量才開始加大,為氣象預報將於8月初長江上游出現的強降雨騰出庫容。 2020年6月,長江上下游同時暴雨,三峽大壩再次發揮防洪作用;6月28日10時,長江干流宜昌市實際水位47.2米(設防水位52米,警戒水位53米,宜昌市海拔58米),宜昌站流量26500立方米/秒;下游200公里的武漢漢口的長江水位保持在24.2米(設防水位25米,警戒水位27.3米,江堤高度29.3米,武漢市海拔37米),仍低於設防水位0.8米;因宜昌至武漢暴雨,漢口站流量41200立方米/秒,高出宜昌站流量55%。 受上游四川盆地超強降雨影響,2020年7月2日,三峽庫區入庫流量超過50,000立方米/秒,形成2020年長江第一號洪水,至8月17日2020年長江第五號洪水形成,三峽大壩在一個半月內經受了五次上游洪水的衝擊,壩前水位在160米(超出三峽大壩“145米防洪限制水位”15米)上下往復,庫區累計動用防洪容量數百億立方米,普遍消減洪峰1/3至1/2。其中最後也是最大的長江第5號洪水於8月17日形成,洪峰於8月20日抵達三峽大壩,最大入庫流量達75,000立方米/秒,遠超1998年洪水洪峰流量,為三峽工程建設以來的最大入庫流量;大壩開啟了11個洩洪孔,出庫流量最高49,400立方米/秒,消減洪峰1/3以上;8月22日8時,三峽大壩出現最高調洪水位167.65米(超出三峽大壩“145米防洪限制水位”22.65米);至8月23日8時,三峽庫區入庫流量降至35,000立方米/秒,本輪洪水結束,其間三峽樞紐工程再次攔蓄洪水76.6億立方米,保證了下游宜昌市和荊江河段的安全。 ===水資源排程=== 三峽工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庫,長江汛期到來之前,水位要消落至145米,騰出足夠防洪庫容迎汛。汛後再蓄水至175米,用於發電和為枯水期中下游河道補水,三峽水庫有221.5億立方米的可用防洪庫容,可以有效促進洪水資源化利用,供水補水效益巨大。2010年,三峽蓄水至175米,形成了庫容近400億立方米的巨型水庫,成為中國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地,三峽工程的生態補水抗旱功能得到更充分發揮和體現,有效緩解了長江中下游用水緊張局面。 2011年,長江中下游發生50年一遇大旱,三峽工程啟動應急補水排程,將2010年攔蓄的水釋放至下游乾旱地區,有效抬高了河道水位,保障了沿線地區人畜飲水安全。 在洪水期間的水力資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來發電。在2009年長江汛期的防洪排程中,三峽電站增發5億多千瓦時電量。2010年,長江來水偏豐,汛期遭遇幾輪洪峰,最大峰值過7萬立方米/秒。透過科學進行防洪排程,三峽電站2010年增發63億多千瓦時電量。即便是在來水偏少的2011年,透過多次對汛期中小洪水進行攔蓄,三峽電站當年也增發電量28億千瓦時。 ===發電=== 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它是中國的巨型電源點,非常靠近華東、華南等電力負荷中心,所發的電力將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重慶市所轄區,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電網的廣東省。三峽的上網電價按照各受電省份的電廠平均上網電價確定,在扣除相應的電網輸電費用後,約為0.25元每度。由於三峽電站是水電機組,它的成本主要是折舊和貸款的財務費用,因此利潤非常高。截至2008年10月29日,三峽電廠累計發電量達到2,700多億度,已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按每度電0.3元人民幣計,已經收回成本810億元。至2013年11月30日,三峽電廠累計發電7045億千瓦時,售電收入達1,831億元人民幣,三峽工程已經收回投資成本。26臺機組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847億度,相當於計熱電發電效率後年消耗2700萬噸標準煤的發電量,因煤炭運輸能耗,實際每年可減少煤耗4000-5000萬噸,少排放二氧化硫200萬噸、一氧化碳約1億噸和大量工業廢水,並收回成本250億元。 在三峽建設的早期,曾經有人認為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其強大的發電能力將會造成電力供大於求。但現在看來,即使三峽水電站全部建成,其裝機容量也僅及到那時中國總裝機容量的2%稍強,並不會對整個國家的電力供需形勢產生多大影響。而且自2003年起,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煤炭價格飆升,三峽機組適逢其時開始發電,在它執行的頭兩年裡,發電量均超過了預定計劃,卻仍然供不應求。 三峽水電站歷年發電量統計(單位:吉瓦時)2003年-2008年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三峽 8,607 39,159 49,090 49,249 61,603 80,812 2009年-2020年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三峽 79,853 84,370 78,293 98,107 82,827 98,819 87,007 93,533 97,605 101,615 96,880 111,800 103,649 78,790 80,271 ===航運=== 自古以來,長江三峽段下行湍急,素有長江天險之稱,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但同時,船隻向上遊航行的難度也非常大,並且宜昌至重慶之間僅可通行三千噸級的船舶,所以三峽的水運一直以單向為主。到三峽工程建成後,該段長江將成為湖泊,水勢平緩。枯水季節,5000噸級船舶、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港。而在豐水季節,萬噸級郵輪可在武漢、重慶兩地航行。而且透過水庫的放水,還可改善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枯水季節的航運條件。 建壩前三峽的天然航道水勢落差大水流急,滿載的貨船上行困難,因此主要以下行貨運為主,上行貨輪空載或輕載。且航道曲折狹窄,最窄處約100m,部分航段船舶需輪流單向行駛。最大可行駛的內河船排水量約3000噸。年貨運能力約1千3百萬噸。當時向川中的貨運,實際由5000噸級海輪或長江平底駁船由最遠上海起運至宜昌,然後在宜昌市鐵路壩解除安裝,隨即轉載鐵路貨運列車,再沿川漢鐵路入川,而不是透過船運。 建壩後,庫區水流速度減慢,上行貨輪貨流量接近、有的年份甚至超過下行。航道變寬,可雙向行駛並減少了事故率。庫區和船閘最大可允許排水量12000噸的內河船行駛。年貨運量多年超過1億噸,近年達到1.4億噸。 三峽河道、船閘可通行萬噸級船舶指配合設計的內河船,吃水較淺上層建築較矮,非指排水量萬噸級的海輪,後者因長江中下游天然航道水深不足,因此早在設計武漢長江大橋及南京長江大橋時即已放棄,當時的設計標準上限為航道深度6.5米,橋下淨高24米。因歧義近年改稱5000噸級海輪,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而武漢揚子江遊船有限公司的12000噸級“總統系列”遊輪則可由宜昌經三峽大壩船閘抵達重慶。三峽庫區和船閘的年通航率已達95.9%,且不再如天然航道受枯水季影響。 因為三峽建成後川江航運的發展,本來預計到2030年才會飽和的三峽船閘,在2011年提前19年飽和,達到設計透過能力。三峽船閘自2003年通航以來,其透過量保持年均15%的增速,2011年超過1億噸後,2013年第二次過億噸。截止2013年12月7日8時,三峽船閘已執行10211閘次,透過貨船40848艘次,客船2461艘次(總艘次43309),貨物9165萬噸,客船折算841萬噸。全年日均執行31閘次,30萬噸。2011年,透過三峽船閘的貨運量達到1.003億噸,提前19年達到了設計透過能力,今年預計將達到1.1億噸左右。這個資料說明,長江航運發展的速度之快,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三峽船閘已經處於飽和執行狀態。長江航務管理局稱,截至2013年底,三峽船閘全年處於超設計天數飽和執行、滿負荷高效率運轉,但每天仍有大量船舶集結在壩區水域排隊等待過閘,待閘已成常態。面對三峽船閘透過能力不足,應對的兩套方案——“建第二船閘”以及“翻壩”(下船走快速陸地通道),正在引發相關人士的討論。目前三峽大壩船閘已近飽和,正在計劃第二船閘或乾式翻壩設施,待完成後庫區年貨運能力將大幅超出1億噸。 == 工程獲獎 == 2011年9月28日召開的"大壩技術及長效效能國際研討會"上,三峽工程被中國大壩協會評為"混凝土壩國際里程碑工程"。 2015年,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榮獲世界工程領域最高獎,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工程成就獎,這是中國大陸工程師首次獲獎。 2016年,三峽工程獲FIDIC百年重大土木工程專案獎。 2017年,三峽工程設計總負責人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鄭守仁獲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 2019年,長江三峽樞紐工程專案提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 影響與爭議 == 從三峽工程籌建的那一刻起,它就與各種爭議相伴。早期的不同意見多偏重於經濟和技術因素,普遍認為經濟上無法支撐,技術上也無法也難以實現預定目標,並且移民的難度極大。爭議還包括:三峽工程對當地地質的影響,對氣候的影響等。 到了198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中國國內關於三峽工程的爭論更加廣泛,涵蓋了政治、經濟、移民、環境、生態、文物、旅遊等各個方面。 === 政治爭議 === 三峽工程的支持者們相信該工程將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並能拉動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而反對者們則認為該工程勞民傷財,是政府領導人好大喜功、打算青史留名的表現。 1992年國務院向全國人大提交三峽工程建設議案的舉動,便被廣泛質疑是江澤民、李鵬等人刻意要把三峽工程辦成「鐵案」。當時有人認為人大代表多非專業人士,由他們來決定工程的命運並不合適。而即使在審議過程中,人大代表們也普遍反映國務院提交議案中的可行與不可行理由嚴重不對稱,甚至還抱怨官方用種種手段干擾和影響人大代表的決策。1992年4月7日該議案終於進入表決程式,共有2,633名人大代表參與表決,結果是贊成1,767票,反對177票,棄權664票,未按表決器的有25人。表決雖然獲得透過,但贊成票只佔出席代表總票數的三分之二左右(67.1%),是迄今為止中國全國人大所透過的得票率最低的議案(61.1%)。 === 移民問題與區域經濟 === 三峽地區轄區面積8萬餘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08萬畝,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08畝。1760萬人口中農業人口高達1583萬人,城市化嚴重不足,1984年的GDP僅為89.82億元人民幣,人均511元,遠遠低於當時中國的平均線高調上馬的“三峽省”為何突然夭折? 。川東地區流傳一句話,“養兒不用教,萬涪黔走一遭”,來形容當地的貧窮。 作為三峽庫區於1997年合併入重慶的15個區縣因移民造成嚴重失業,進一步加劇了貧困問題,而由於這些城市併入相對發達的重慶,更造成重慶市城鄉極為懸殊的經濟差距(2009年達到了500%)。2011年的報導稱,三峽工程上馬導致庫區2,000多家企業被關閉,失業者大增。庫區經濟以“吃財政飯”為主,稅收持續下降。2010年BBC中文網報導稱,屬於三峽庫區的萬州當地城鎮失業率8.1%,21.9%的城鎮移民靠低保生活。三峽庫區的涪陵及其以下8個區縣,當地城鎮失業率8.95%,人均GDP是重慶主城9區的20%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50%。很多移民和搬遷安置款項沒有到位,造成了重慶主城區與三峽庫區居民嚴重的對立情緒和衝突。 由於三峽移民的巨大規模,政府認為有必要把整個移民的川東地區統一管理。1997年3月14日,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審議透過了將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合併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同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重新掛牌。 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便佔到了45%。當三峽蓄水完成後,淹沒了興山縣等129座城鎮,其中包括大型城市萬州、中等城市涪陵和十多座小城市,預計移民數量將大大超過工程初期計劃的數量,涉及移民超過120萬人,涉及湖北、重慶的20個縣、區(市),安置地遍及全國10餘個省(直轄市),歷時長達20餘年,為世界之最。移民的安置主要透過就地後靠或者就近搬遷來解決,但後來發現,水庫淹沒了大量耕地,從而導致整個庫區人多地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於是對農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種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舉家外遷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經有大約14萬名庫區移民遷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庫區外)、湖南、廣東、重慶(庫區外)、四川等省市生活。2007年起,由於生態環境問題(包括三峽水庫蓄水後引起的大量滑坡和巖崩),三峽大壩附近地區還將有400萬居民在未來10—15年移居別處。 1997年重慶直轄市成立以後,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居第22至24位。從1997年至2008年的12年間,有4年GDP年增長率低於10%,8年高於10%。GDP總量的發展,2003年突破2千億元,2008年突破5千億元。人均GDP的發展,1998年突破5千元(全國1995年突破5千元),2005年突破1萬元(全國2003年突破1萬元)。2012年重慶人均GDP達39083元,超過38449元的全國人均GDP水平。 === 泥沙淤積和水位問題 === 由於有三門峽水電站的前車之鑑,因此泥沙問題始終是三峽工程技術討論的重中之重。據測算,長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透過壩址的沙量在5億噸以上。在三峽工程未建前,這些泥沙大量淤積在曲折的荊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並威脅到整個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全。 當三峽水庫形成後,受水勢變緩和庫尾地區回水影響,泥沙必然會在水庫內尤其是大壩和庫尾(回水的影響)淤積。不過樂觀者認為,長江的含沙量有季節性差異,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大,因此三峽水電站可以採用“蓄清排渾”的方法來應對,即在汛期時加大排水量使渾水出庫,在枯水季節大量蓄積清水,便可以減少泥沙在水庫內的淤積,這種方式與目前水電站的一般執行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不用過於擔心三峽的泥沙淤積問題。他們認為在三峽蓄水的初期,排沙比例只有30%至40%,將發生輕度淤積,但主要是填充死庫容,影響不大,隨著水庫執行時間的增長,排沙比例會逐漸提高,在80至100年後,將基本達到平衡,不再出現新的淤積,舊有淤積也可以透過由臨時船閘改建的洩沙通道和加強疏浚等方法清理。那時水庫將依然保持90%左右的庫容,不會對發電、航運以及沿岸城鎮尤其是重慶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而且隨著長江上游植樹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進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將緩慢下降。 但是工程的反對者如黃萬里等認為,長江上游河流所攜帶的除了泥沙,還有顆粒較大的鵝卵石,在三峽大壩築起後將極難排出,會造成堵塞,並向上遊延伸,進而影響重慶。此後在2002年10月,國務院批准由三峽總公司承建長江上游幹流金沙江上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等四座巨型水電站,其建設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分擔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減緩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速度,這也再度引起人們對三峽泥沙問題的擔憂。 與泥沙淤積問題同樣極具爭議的,還有水位問題。在三峽蓄水至135米後,有人發現從大壩到庫尾之間的水位落差多達34.7米,遠遠超過了工程論證報告認為的0.4米,因此擔憂重慶可能會在三峽完全蓄水後被淹沒。不過三峽驗收組副組長潘家錚對此解釋,論證報告中計算的是滿蓄水後的情況,而現在的庫尾水位其實是天然水位,它和大壩水位目前存在著巨大落差並不令人意外。 三峽大壩可行性論證中關於水庫水力坡度的論證被質疑存在錯誤,因此會造成更多淹沒地區和移民數量,甚至稱之為“高峽出斜湖”。2010年10月26日,三峽大壩蓄水至175米時,重慶寸灘港的水位為175.91米,相差不足1米。 === 生態環境問題 === 三峽工程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中國工程院的評估報告認為,認為長江三峽大壩會改變當地氣候,不過至今為止該現象尚且有爭議。 庫區人們對三峽工程影響環境的最大擔憂來自於水庫的汙染。目前三峽兩岸城鎮和遊客的排放的汙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在蓄水後,由於水流靜態化,汙染物不能及時下洩而蓄積在水庫中,因此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並可能引發傳染病,部分城鎮已在其他水源採集生活用水。同時大批移民開墾荒地,也加劇了水體汙染,併產生水土流失的現象。對此,當地政府正在大力興建汙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以期解決汙染問題,如果發現汙染過於嚴重,也可能會採取大壩增加下洩流量來實現換水。蓄水後,庫灣及支流回水區多次出現水華現象,主要是由於回水區水流減緩,嚴重的只有1.2釐米/秒,幾乎不再流動,引起擴散能力減弱,使庫周圍近岸水域及庫灣水體納汙能力下降三峽蓄水後庫區水華、微震活動頻度明顯增加 .楚天都市報,2007年4月16日.。 重慶三峽庫區汙染問題有七成是農業生產以及農民生活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已經大大超過了工業汙染水平。 根據葛洲壩水電站的執行經驗,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嚴重的衝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透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佈,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現三峽庫區森林覆蓋率已相比50年代的20%降到了10%。Qing, Dai, 9. The River Dragon Has Come!: The Three Gorges Dam and the Fate of China's Yangtze River and Its People (East Gate Book). Armonk, New York: M.E. Sharpe, 1997. 研究報告顯示,三峽工程水庫的執行,導致了庫區富營養化程序加快和支流、庫灣藻類水華頻發。大壩清水下洩引起長江干流河道劇烈沖刷,使得壩下河道水文情勢變化,進而造成中游通江湖泊江湖關係改變,使得湖泊水情與溼地生態明顯調整。長江特有魚類繁育和四大家魚魚類產卵場以及珍稀水生動物生存等受到嚴重影響。 三峽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升,因此會造成附近地區日夜溫差縮小,改變庫區的氣候環境。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三峽還可能改變下-{遊}-河段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甚至可能會對東海產生一些影響,並進而改變全球的環境。但是考慮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長江在三峽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還有湘江、漢江、贛江等多條重要支流的水量匯入,因此估計不會對全球海洋和氣候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而且環境的變化是由多種可變因素交織形成的,極其複雜,所以也無法確定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的確切程度。 三峽工程會對環境產生有益的作用。水能是一種清潔能源,三峽水電站的建設,將會代替大批火電機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減少5000萬噸,並減少二氧化硫等汙染物和引起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間接實現了環保。 三峽工程可行性研究生態環境組的報告曾論證大壩建成後庫區氣候會趨於“冬暖夏涼”,才可能在庫區大規模發展柑桔園,才“可以在當地安置農村移民”。三峽工程進行可行性生態與環境組Ⅱ組組長方子云說:三峽水庫形成後,“極端最高氣溫可下降約4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增高3攝氏度左右。”在2006年夏,四川省和重慶市遭受中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和高溫,重慶市綦江出現了歷史最高氣溫44.5度攝氏度。但在2007年夏天,四川盆地遭受了自1998年洪水以來最大的降雨,證明了三峽大壩並不直接導致旱災,最多間接導致旱災。 2011年3月之後,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乾旱,降水達到50年來最低水平,三峽工程再次被公眾推到浪尖上。然而這次乾旱的主因是當年上半年度長江中下游地區尤其是兩湖地區總體降水嚴重減少所致,與三峽工程並無直接太大聯絡。而且三峽工程在這次大旱中發揮出巨大作用,由於及時向下遊放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旱情。 === 地質災害問題 === 三峽大壩蓄水容量(庫容)為100億立方米以上,由於壩底壓力巨大,滲流要比蓄水前高很多,不僅影響地下水水位,還會對周圍地質條件產生影響。根據統計資料,庫容小於0.1億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其發震機率小於萬分之一;0.1億至1.0億立方米的中型水庫,發震機率小於千分之一;1.0億至10億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庫,發震機率大於百分之一;大於100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發震機率則大於十分之一。王儒述. 《中國三峽建設》 2007年12月三峽水庫庫容極大,因此必然會增加庫區地震的頻率。但支援工程的人士認為,當時論證壩址時,非常重要的一個考慮因素就是地質條件,三鬥坪附近的巖體比較完整,斷裂少,歷史上也極少發生有感地震,因此不大可能發生破壞劇烈的強震。三-{鬥}-坪的上游地區,地質條件主要是碳酸鹽巖,發生地震的可能性較大,但烈度估計最高也不會超過6級,而三峽的主要建築物都是按照防7級地震烈度來設計的。由於三峽兩岸山體下部未來長期處於浸泡之中,因此發生山體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頻率會有所增加,這將是三峽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質災害。而工程的反對者們則質疑論證過程只考慮了地質的靜態狀況,沒有考慮蓄水後可能帶來的地質條件質變。蓄水後,庫區微震已經明顯增多。郭曉軍.長江保護-{}-發展報告發布 稱長江水質不斷惡化 .新京報,2007年4月15日.。 由於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大規模的開山動土,使本來就脆弱的三峽生態環境,更雪上加霜。造成庫區周圍的建築裂縫,山體滑坡加劇。由於三峽工程而新建的新縣城比如湖北的巴東縣信陵鎮黃土坡社群和奉節的寶塔坪都由於嚴重滑坡,使新縣城不得不轉移陣地,但是由此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三峽工程誘使庫區周邊的地震多發,據統計,自2003年蓄水以來,奉節發生地震14次,最大震級2.9級,其中五次為有明顯震感的地震。水庫誘發的地震一般發生在近壩區,它和普通地震的最大區別是:震源更淺、破壞性更大。而為了治理這些災害,截至2010年3月中國已經花費了120億元人民幣。[重磅]三峽庫區險境 重慶山下庫區近一半的地區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嚴重。三峽庫區重慶境內有超過一萬處隱患點。截至2010年已發生地質災害(險情)252處。 截至2010年5月,自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新生突發地質災害增多。庫區共發生形變或地質災害災(險)情132起,塌岸97段長約3.3公里,緊急轉移群眾近2000人。在二、三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範圍外已發生新生突發性災(險)情30多處。 === 對景觀與古蹟的影響 === 右|縮圖|300px|蓄水後的瞿塘峽 長江三峽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它起自重慶奉節縣白帝城,蜿蜒約200公里至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沿途地形險峻,山川秀麗,古蹟眾多。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峽兩岸山勢原本高拔陡峭,“夔門天下雄”等山巒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視覺觀感並不會差異太多。同時,蓄水後,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區也將更加便於遊人探訪。不過,由於旅遊機構在1990年代廣泛宣傳了“告別三峽遊”, 三峽周邊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匯地。水庫淹沒區已探明的文物點有1200多個,從1992年起文物部門便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預計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搶救、保護完畢。此外,政府還對其中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築文物設立專案、撥給專款予以保護。 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區城北長江江面上,是一組天然石樑,長度約1,600米,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揭示當地自唐代至清代間的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水文題刻。三峽蓄水完成後,白鶴梁將永遠淹沒水中,文物部門已經在其周圍建設了巨大的水下無壓透明容器以方便遊客觀賞和學者研究,使之成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館。 張桓侯廟位於重慶雲陽縣縣城的對岸,依山傍水,是紀念三國名將張飛的巨大祠廟建築群,古建、碑刻等頗多。廟前有“江上風清”四個大字,從長江上抬眼望去,極其宏偉。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門按照“整舊如舊”原則對張桓侯祠實施了整體搬遷,新址在新雲陽縣城的對岸,東距原址32公里。 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石寶鎮,其35米高的寨樓,是中國唯一一座穿-{鬥}-式構架的高層木建築,被譽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寨後有山,拔地而起,四面陡峭如印,名“玉印山”,山與寨渾然一體。由於地勢較高,石寶寨在三峽蓄水後將會成為一座孤島,四面被水環繞。但是由於水位的抬高,使其下的山石有可能軟化、崩解,因此文物部門在其周圍建造了一道巨型圍堤,包圍住整個山寨。 丁房闕—無銘闕均為位於重慶忠縣境內的漢代石闕。丁房闕為雙闕,坐落在忠縣縣城,是罕見的廟前闕。無銘闕位於忠縣縣城外的古驛道旁,原為雙闕,今僅存右闕。現在這兩組漢闕現在都已搬到了地勢較高的忠縣白公祠內。 此外,地方政府還對千年古鎮大昌鎮和屈原祠等實行了整體搬遷,對原本的三面臨水的白帝城實施原址保護,使之成為一座江中島,而夔州古城(奉節縣城)等無法搬遷保護的就只能永埋水底。 === 資金籌集問題 === 1992年三峽工程建設啟動時,中國國務院決定,除西藏、貧困地區的農業排灌用電、縣及縣以下的孤立電網外,電價每度加價3釐錢,與葛洲壩電廠上交利潤一併作為三峽建設基金。之後十多年裡,每度電加收價格慢慢上漲,甚至有區域性達1.24分。該金額總體收入不明,僅有《中國三峽建設年鑑(2009)》表述的2008年底三峽總公司(續存機構為三峽集團)籌集三峽基金1070.96億元的記錄。三峽工程完工後三峽建設基金改名為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繼續徵收,收費年限從2010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基金用於南水北調工程和三峽後續工作,其中用於三峽後續工作的資金是1238億元。三峽上網電價為0.25元,低於火電等其他發電方式,體現了一定的補償意義。2017年以來該基金徵收標準多次下調。財政部於2019年釋出通知宣佈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徵收期限延長6年至2025年12月31日,同時將標準再降低50%。此次下調後,實際執行標準為最初征收標準的28.1%。 === 工程建設相關問題 === ==== 貪腐問題 ==== 三峽工程自開工以來,就一直有媒體報道其中存在部分貪汙腐敗現象。到2004年末,查處的貪汙資金已有4000多萬,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佔移民款。2007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公佈了三峽工程審計結果,因結算管理和合同管理不夠嚴格增加建設成本4.88億元。張曉松,審計署:三峽工程管理不嚴增加建設成本近5億元 ,新華網 ==== 環保手續違規 ==== 2005年1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佈了三十個未辦理環保手續就違規開工的工程專案名單,其中包括三峽電源電站和三峽地下電站。三峽總公司一開始對此極力爭辯,並不顧環保總局的停工命令,繼續施工,雙方互不讓步,形成頂牛之勢。後來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調解下,三峽總公司被迫認錯停工,繳納罰款。直到2005年4月,在補辦完所有手續後,方又重新開工。三峽工程電源電站等緊急剎車 ,新浪網新京報,2015年1月19日 ==== 工程品質問題 ==== 2004年1月30日,美國之音報道指,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張光-{鬥}-曾表示三峽工程品質不好,施工質量不好,原因是施工技術、施工水平、管理水平不如外國,但大壩是倒不了的。 2002年三峽施工期間,大壩即出現裂縫,寬度可以插入成年人手掌,最深的有2米多。 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前,國務院三峽工程驗收組在大壩表面發現了80多條裂縫,此事經媒體披露後,引起社會上對三峽工程品質的紛紛議論。但據驗收組副組長潘家錚解釋,這些裂縫的確存在,但極為細微,最寬不超過0.2毫米,對大壩安全幾乎沒有影響,而且這些裂縫的產生均為技術問題,絕非品質問題,世界上其他一切水電站也都存在這種裂縫。潘家錚:三峽大壩表面裂縫已處理不影響安全 ,人民網,2003年6月12日潘家錚院士析三峽大壩裂縫原因 ,中國能源網,2003年6月16日 2019年旅居德國的水電專家王維洛發表研究,包括變形、滲漏。並引用另一位學者(馬可安)的研究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僅用了16.5公斤鋼筋,"比豆腐渣工程還豆腐渣工程"。 === 潰壩的假設=== 1985年,第六屆全國政協經濟建設組組織的調查組(組長孫越崎)做出《三峽工程問題調查報告》,反對興建大壩,在諸多原因中,提出因戰爭潰壩而毀滅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擔憂。1991年2月,中國力學、應用數學家錢偉長在《海灣戰爭點的啟示》一文中,再度提了這一擔憂。三峽大壩完工、執行至今,對大壩可能潰壩的討論仍在持續。潰壩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假設:外來軍事攻擊、自身工程質量問題、自然災害。無論是否承認三峽大壩存在潰壩的可能性,與錢偉長的觀點一般,認為最嚴重的潰壩後果是毀滅長江中下游平原,數億人受災。 2019年以來,兩岸三地輿論中,出現三峽大壩壩體已變形、即將潰壩的觀點。中國官方、專家和媒體對於此類觀點有過論證、反駁。有評論指,中國大陸方面的論述“似乎都無法動搖一些輿論對三峽大壩‘遲早出事’的堅持和追逐”,“這種無視事實而執拗於傳聞的背後”是反中共和反中國大陸的意識形態。 ==== 外來軍事攻擊造成潰壩==== 在國防安全方面,錢偉長等人擔心一旦中國捲入戰爭或者恐怖主義襲擊時,三峽大壩將成為受襲的目標,最終潰壩,波及下游數億民眾。不過樂觀者認為,轟炸這種關係數億人民生命的民用目標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在現代戰爭中不會出現。同時,三峽大壩極其龐大,一般恐怖組織所使用的手段都難以對大壩造成整體性損毀,即使是炸較薄弱的船閘,由於有五級船閘,而且建於與大壩並不相連的罈子嶺,因此也不會引起潰壩。 由於臺海軍事對立的緣故,美國國防部在2004年5月曾提出中華民國國軍攻擊三峽大壩的觀點。而在當年6月9日,立法院國防委員會質詢中,時任中華民國國防部副部長蔡明憲答詢表示,“臺灣有能力做這類攻擊,但不會瞄準三峽大壩,也不會挑釁。” ==== 工程質量問題造成潰壩==== 三峽大壩完工後,工程質量成為關注焦點。2019年以來,對大壩質量質疑在於,壩體已發生肉眼可辨的變形、即將潰壩。2019年6月底,長江汛期期間,Twitter使用者附上兩幅Google Map的衛星圖作比較,一幅顯示大壩呈直線並無異樣而另一幅則顯示大壩有扭曲變形的情況。7月初,已引發中國大陸輿論關注。其後三峽集團澄清,指Google衛星圖並非由衛星直接拍攝,而是基於一系列演演算法處理形成,因此在顯示某些場景時會出現偏差,更表示大壩執行正常。出現扭曲狀況圖拍攝於2018年2月23日,而Google地球2018年9月拍攝的另一張圖片顯示大壩一切正常。後來《新京報》稱三峽工程的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並且在設計的允許範圍內,三峽工程專家組組長陳厚群院士表示水壩體隨著水季都有水平方向位移,三峽壩目前在正4.63mm至負0.24 mm之間來回彈性,不足一公分,所以水泥物體彈性變形只能在精準測量工具中顯現;例如鐳射測量儀,無法達到肉眼明顯可見的程度,若達此程度的結構物早已碎裂崩塌。亦有人質疑Google衛星地圖建築物的影像會受大氣環流、天氣、地形修正資料錯誤等因素影響產生扭曲形變,如世界第二大水電站——巴西與巴拉圭之間的伊泰普大壩,Google地圖上看也是嚴重扭曲。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三峽大壩變形、即將潰壩論再起。7月10日,中國電信湖北宜昌分公司與中國中央電視臺聯合開通三峽大壩“雲監控”網路直播,採用5個機位、800萬畫素高畫質可旋轉攝像頭24小時公開直播三峽大壩各角度狀態。 ==== 自然災害造成潰壩==== 三峽大壩對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均有一定的抵抗能力。2010年7月19日,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中,評論員白巖松轉述長江水利委主任蔡其華的觀點,“今年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到三峽大壩上”。引發中國民眾對三峽大壩防洪能力的關注,是為三峽大壩防洪能力報導爭議。 == 參見 == * 長江三峽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電站列表 * 中國最高水壩列表 * 三峽壩區 * 三峽省 * 《大三峽》,中國中央電視臺紀錄片 * 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政策 * 三峽建設基金 *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 葛洲壩 * 胡佛大壩 * 三峽大壩防洪能力報導爭議 * 三峽大壩潰壩假設 *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書籍 * 《水電能資源開發利用》,化學工業出版社,ISBN 7-5025-5875-6 * 《眾志繪宏圖——李鵬三峽日記》,ISBN 7-80099-750-2 ;內部論證時期反方專家的意見匯集 *戴晴《長江,長江,三峽工程論爭》,1989年3月. *田方, 林發棠. 《論三峽工程的宏觀決策》(1987),《再論三峽工程的宏觀決策》(1989),《三論三峽工程的宏觀決策》(1992)。均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期刊 * 《中國國家地理》2003年6月號(三峽專輯),ISSN 1009-6337 == 外部連結 == === 官方網站 === *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網站 *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網站 * 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 * 三峽大壩,三峽旅遊-三峽大壩官方網站 === 工程介紹 === * 三峽工程 新華網 * 三峽專題 新華網 * 三峽工程 人民網 * 三峽水利工程建設 中國搜狐 * 解讀大三峽 === 工程爭議 === * 黃萬里為其老師羅忠忱教授所撰祭文 * 潘家錚·解讀三峽 * 十問三峽 - 新京報 * 陸佑楣:用主流眼光看待三峽工程 - 新京報 * 三門峽:大壩下的回憶 * 三門峽工程爭辯史料 * 十問三峽工程 - 人民日報 === 其他 === * 中國三峽建設 * 生態問題導致三峽移民再增400萬 - 華爾街日報 Category:中國船閘 Category:湖北水電站 Category:夷陵區 Category:歷史性工程地標 Category:李鵬
大學
220px|thumb|美國達特茅斯學院 大學是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授權頒發副學位和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現代的大學通常包括授予副學位和學士學位,下設不同學院及學系,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 == 歷史 == === 中國 === ==== 封建時期 ==== 「大學」一詞除了指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外,尚指聚集在特定地點整理、研究和傳播高深領域知識的機構。根據文獻記載,大學作為一種具有高等教育職能的機構,可以追溯到五帝時期的成均和上庠;董仲舒謂:“五帝名大學曰成均,則虞癢近是也”。虞舜時,成立上庠,“上庠”即“高等學校”的意思;鄭玄:“上庠為大學,在王城西郊。”以後夏朝的東序,商朝的瞽宗,周朝的辟雍,均是當代位於京師的最高學府。戰國時期,齊國國君田齊桓公建立的稷下學宮是一種由官方主辦、私人主持的辦學模式。中國思想史上不可多見、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可見於稷下的記載。孟子、淳于髡、鄒衍、田駢、環淵、魯仲連等戰國名學者,名氣稍遜的彭蒙、季真、王鬥、田巴等都曾在此講學,荀子更是做過祭酒(相當於校長),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寫照。 ==== 皇朝時代 ==== 中國在漢朝時,長安設立太學為最高學府,而地方也開始設立郡學、州學、府學、縣學等供同齡學生學習的的地方,俾使出色的學生可進至太學深造。 隋唐以後太學改稱國子監。唐朝的國子監有六個學門,有固定的師資和學生,也有固定的校址。學生可依志趣而自由選修。聰明而學習快者,可以提早畢業,頗具因材施教的雅意。再訓導方面,則以儒家的禮教對學生的品德和行為施予陶冶與導正。此外,國子監也有固定的假期,每年約一百二十餘日,以供學生休息和調適。關於國子監等名稱,雖然不同於今日之大學,乃因國情差異所致,惟不可否定其大學的本質。任育才,《唐型官學體系之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2007年11月初一版。唐朝以後出現書院。書院可以分為大學部、小學部,有些並不嚴格區分,有官辦,有私立,不少是私辦官助。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石鼓書院、茅山書院等都是著名書院的代表。中國傳統的學校以培養公共政治服務的官員仕人以及從事文化教育的文人為主,偏重儒學人文教育。另外,還有專門學科部或者專科性的高等教育機構。南朝宋時設有儒學館、玄學館、文學館、史學館。合併後,分儒、道、文、史、陰陽五部學。唐朝的國子監設有律學館、書學館、算學館。明朝時,設有專門培養外交翻譯人才的四夷館。此外,尚有兼具人才培養功能的專門性的科學研究及技術應用的機構,如醫學領域的太醫館等,天文曆法領域的司天監(欽天監)等。還出現過綜合性的學術研究機構,如南朝之宋朝設立的華林學省,相當於今日的中央研究院。 ==== 近現代 ==== 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在《職方外紀》中將歐洲的各類學校譯為「小學」、「中學」、「大學」。《職方外紀》卷二雲:「歐邏巴諸國皆尚文學,國王廣設學校。一國一郡有大學、中學,一邑一鄉有小學。」 十九世紀清廷屢次敗於西方國家,從而推動自強運動、推行洋務 ,成立同文館、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學堂等翻譯西學。傳教士則在上海等地建立學院(colleges),教授西式課程。1895年甲午戰敗、八國聯軍清廷出逃、再加上1905年日本戰勝俄國,才讓西化成為政治、知識界的主流意見,傳統的科舉也廢止。 從此大學開始成為菁英培育的重要機構。民國初期由在德、法國留學過的蔡元培擔任教育總長(1912-1913)。蔡重視學術自由,制訂高等教育法規區分專科學院和大學(大學必須包括文、理等基礎學科),對於後續大學的建立有深遠的影響。1917年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招募陳獨秀、胡適等知名學者任教。北大師生創辦的〈新青年〉、〈新潮〉雜誌引領全國風潮,使北大成為大學的龍頭。 蔡的治校觀念深受德國影響,強調學習的自由、教授治校等。隨著蔣夢麟、胡適等留美學者的歸來,美式的大學治理及實用主義的教育理念,透過1922年及1924年的大學法修正而成為主流。大學不只應包含基礎學科科學、還包含應用學科,大學行政由行政(或董事會),主導,大學在學術研究之外,還負有社會責任。 北洋政府大學數目由8所增加為1923年的35所,學生人數則從3,500左右增加到月13,000人。知名的大學,除了北大之外,有浙江、武漢、交通大學,清華學堂則以庚子賠款創校;私立大學則有南開、另有教會創辦的大學,如燕京、金陵、東吳等。 國民政府在北伐之後,由於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得以發展,大學數目持續增加、學生在1937年時增加到31,000左右。各學科的必修課程逐漸遵循共同的標準,選修課也開始建立指引,新的教科書逐漸出現,大學教師的水準受到重視,開始教師素質的評鑑。由於對大學教育的品質有所顧慮,教育部邀請國際聯盟派遣團到華考察並提供建議。最後建立全國的大學招生考試,另各校設立畢業考試確保學生的素質。大學的研究、如中國文史、人類學及社會學的田野研究、農業與工業的開發,工程的研究逐漸開展。大學主要分佈在沿岸的城市、上海和北京最多,西北和西南闕如。 抗戰時期(1937-1945)則是另一個高等教育的階段。許多學校為躲避戰火而搬遷到原本沒有高等教育的地區。如北京、清華、南開大學在雲南昆明組成西南聯大(1938)。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及北洋工學院則成立西北聯合大學,最初落腳在西安。但青海、蒙古、新疆、寧夏等地仍無高等教育。 中國共產黨在民國時期開始嘗試高等教育,但由於資源缺乏加上戰亂,成效較為有限。1922年成立的上海大學由國民黨成立,但由於行政單位及師生有大量的共產黨,訓練出一批共產黨早期人才,卻於1927年四一二事件中廢校。1934年共產黨「長徵」抵達延安後,成立在抗日軍政大學(1933)、中國女子大學(1939)、延安大學(1941)等短期教育機構培養黨內青年。由於以革命為導向,學術自主本來就不是這些學校追求的目的,1942-1944年的整風運動又壓制延安早期的相對自由的思想,奠定以毛澤東主義指導共產黨的高等教育。 小學以上的女子教育約在1900年代,最早由教會的書院提供,清末的革命志士如秋瑾也提倡女學。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於1919年升格為學院,是第一個接受女性的女子教育機構。北大則在1920年開始招收女生。1922年已有31所大學接受女性入學。1931年,全國大學的女學生約佔10%。 ==== 香港 ==== 在香港設立大學的構想,於1880年由第八任香港總督軒尼詩提出,但當時教育委員會認為香港尚未具備設立大學的條件,計劃遭到擱置。直至1908年,第十四任港督盧吉公開提出要創辦英國式的香港大學,並向在香港經商的外籍商人籌募開辦大學的經費,居港的印度籍商人麼地率先捐出15萬港元作為建築費用及3萬港元用作營運經費港督盧制軍香港大學勸捐,香港華字日報,p.3,1909-02-16,在香港營商的銀行和洋行,包括太古、滙豐和怡和等,都紛紛出資贊助,而海外華僑亦捐款支援,在籌得所需經費後,大學的首幢教學大樓於1910年在般鹹道與薄扶林道交界處動工興建,政府同時配合首所大學的成立提出條例草案及展開立法工作,於1911年透過《1911年大學條例》,於1911年3月成立的香港大學成為香港第一所大學,香港大學本部大樓於1912年落成後於同年開課。 由於早年香港奉行精英教育制度,香港長期只有一所大學,經多年爭取後,香港第二所大學是1963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後來香港政府推動相關香港經濟轉型,1985年10月,香港總督尤德在施政報告中宣佈香港將興建第三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於1991年成立。在香港只有三所大學的時期,香港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考入大學,於是社會便有增加大學學位的意見,香港政府於是將多間學院升格成為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都會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於1990年代相繼獲準升格成為大學,香港樹仁學院於2006年升格為香港樹仁大學是香港首間私立大學香港樹仁學院取得大學名稱 ,香港政府新聞公告,2006-12-19,香港教育學院經多年爭取後亦於2016年獲批准升格為香港教育大學。恒生管理學院於2018年10月升格為香港恆生大學,為香港第二間私立大學。2024年1月,明愛專上學院透過學術評審獲準升格,並更名為聖方濟各大學。 香港的大學,除私立大學外,都是法定機構,由專屬法例訂其明其最高管理架構的組成及許可權,並賦予大學享有自主權。私立大學,一般不屬法定機構,則要依據《專上學院條例》註冊,亦可取得比《教育條例》註冊更多的自主權。大學需設有完善的管理架構,確保其開辦課程的質素,並由政府及評核機構授予自行評審資格,尚未獲授予自行評審資格的院校,亦需在最少三個學科範疇取得學科範圍評審資格。香港的學位課程主要分為教資會資助課程及自資課程,前者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資助院校開辦,後者不論教資會資助院校或自資專上院校均有開辦。八間由教資會分配政府撥款,開辦受教資會資助學位課程的院校,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局-院校 ,教育局,並由教資會分配以三個學年為一週期的補助金。香港都會大學及香港樹仁大學屬於自資院校界別,由政府設立專項計劃撥款資助,前者透過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開辦受政府資助的學位課程,後者亦於2017年獲納入政府為自資院校而設的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香港的專上院校除透過以上形式取得政府的資助外,向善長及私人機構籌款亦是經費的主要來源,政府亦設立配對補助金計劃鼓勵專上院校向社會人士及工商機關籌募善款,從而推動香港專上教育的發展。於1990年設立的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是香港各大學所開辦的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的主要招生途徑,只有香港樹仁大學的各類學位課程仍需直接提交申請。 香港對「大學」及對應英文“University”作為機構名稱的使用設有限制,除了已經由立法會透過或取得行政會議同意之外,任何公司機構及院校都不得在名稱包含「大學」及英文“University”的字詞,海外大學在香港開辦的課程則屬例外。由於「學院」在香港社會有比不上「大學」的觀感,因此除了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這三所成立時已為大學的院校外,其他香港大專院校都一直爭取獲準正名為大學,香港教育學院爭取升格為大學期間,校長張仁良承認香港教育學院升格為香港教育大學可解決教育學院學生因為「學院」名稱產生自卑感的問題。 由於升格大學被認為有助收生,繼教院升格大學後,珠海學院先後向政府提交升格大學的申請,東華學院亦已表達升格私立大學的意向,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則因為是在香港開辦課程的海外院校,其自行更名為「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香港)」並沒有違反香港對大學命名的規限。 === 西方 === 在英文中,大學一詞為University,是由“universe”(宇宙)這個詞的前身衍生而來的。“Universe”的前身,在拉丁文中為“universus”,是由表示“一”的“unus”和表示“沿著某一特定的方向”的“versus”構成的,“Universus”字面上的意思因此就是“沿著一個特定的方向”。“Universum”是“universus”的中性單數形式,用作名詞時指“宇宙”,同樣衍生詞“universitas”也指“一群個人的聯合體,社團”。在中世紀,拉丁文在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領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這個詞被用來指由教師和學生所構成的新聯合體,比如在博洛尼亞、薩勒諾和牛津出現的這種聯合體。這類聯合體即是今天的大學的最初形式。今天的“university”這個詞可以上溯到拉丁詞,它首次被記錄下來是在大約1300年,當時就是用來指這種聯合體。在近代中國和西方交流以來,現在所稱的西方的大學(英語:University,法語:Université,德語:Universität)早期被翻譯為“書院”等,後來才統一改稱“大學”。 在更早期,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於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附近的Academos建立“Academy”(柏拉圖學院),教授哲學、數學、體育,這被一些人認為是歐洲大學的先驅。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是從教會辦的師徒結合的行會性質學校發展起來的。在十一世紀時,“大學”一詞和“行會”一詞同樣被用來形容行業公會,但是到了十三世紀時,“大學”一詞就被用來專指一種學生團體。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主要有三種形式: * 教會大學,學生和教師在一個校長領導下形成一種密切配合的團體,像巴黎、牛津和劍橋等大學。 * 公立大學,由學生選舉出來的校長總攬校務,如博洛尼亞和帕多瓦等大學。 * 國立大學,由帝王、公侯徵得教宗敕許而建立的,如西西里的腓特烈二世成立的那不勒斯大學,卡斯蒂拉的斐迪南三世成立的薩拉曼卡大學。 西方早期不少大學為教會主導之下設立,在英國和美國,許多大學的校名遺下其影響的痕跡,如:聖安妮(St. Anne's)、聖安東尼(St. Anthony's)、聖瑪麗(St. Mary's)、聖伯納特(St. Bernard's)、聖奧拉夫(St. Olafs)等等,均與基督教聖徒相關大學溯源 施密特(Alvin J. Schmidt)基文社。 ====歐洲大學之母==== 歐洲有兩個大學之母。 一個是1088年在義大利博洛尼亞建立的博洛尼亞大學,被認為是歐洲第一所大學,因而有“大學之母”(Alma Mater Studiorum)之稱,這所學校先由學生組織起來,然後再招聘教師。而法國巴黎大學則是先由教師組織起來,之後再招收學生。 再者,據1987年新編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大學)條中說明: 另一個則是1810年威廉·馮·洪堡建立柏林大學,將研究和教學結合起來,並確立了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的原則,這被認為是現代大學的開端,被稱為“現代大學之母”(Mutter aller modernen Universitäten)。這種模式在美國最早被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所效仿,到現在被世界各地的大學廣泛採用。 === 其他地區 === 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西北30公里的一座古城--塔克西拉,1980年正式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原因是早在西元前7世紀這裡已是該地區最早的高等學校所在地。 == 大學的職能和作用 == 大學作為一種服務機構與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功能是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提供強且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促進改革創新,推進文化傳承創新。 == 大學的精神與理念 == 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大學精神往往內化為大學的操守與觀念,外化為培養人的實踐與大學的社會貢獻。長期形成的大學精神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褪色,相反,時間越久,就越根深柢固、底蘊豐厚。 === 東亞大學的精神 === 東亞大學的源頭在春秋戰國時期。“行修言道,禮之質也。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禮記.曲禮上》,“道”的產生標誌著中國精神的起源,也是東亞大學精神的起源。《大學》開篇裡:“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士志於道”,是東亞大學精神的千年根基,是東亞大學精神萬變中的不變;自主與他主,是東亞大學精神興衰、顯隱的主要根源;明道、變道、弘道,是東亞大學精神發展的走向。在中國曆代大學中,“士”是個關鍵概念。“士志於道”即“士”追求“道”。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多樣性的“士”,透過“士各有志”的多樣性的“志”共同指向外在一致而內在多樣性的“道”。這便是東亞古代大學精神的基本原理。 === 西方大學的理念 === 在西方歷史上,德國哲學家康德首次提出了近代理性化大學理念,他在《學部衝突》一書中表明:“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它的品性是獨立追求真理和學術自由。”,為現代大學的科學探索與人文理性的結合奠定了基礎。洪堡的大學理念實際上是康德大學理念的實踐,洪堡大學建立了現代大學制度,確立了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兩大職能,並把科研看作是大學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現代大學精神的一個來源,即把自由地探求未知和養成人們探求未知的習慣作為大學的生活方式。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是現代大學制度的兩塊基石,它們解決了大學和公權力、大學和教授之間的關係。現代大學制度的實質是排斥不法干預,鼓勵教授與學生在法律許可範圍內自由、自主、自律地追求真理與探究學術,以形成大大小小的自治體。19世紀,英國國教會牛津運動領導人約翰·亨利·紐曼在《大學的理念》一書中提出了通識教育和智育是大學之本質的理念。20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賈斯珀,首次提出了比較系統的、以存在哲學為基礎的大學理念,其最突顯之處在於強調大學應實現人的精神全面發展的整體性。二戰後的美國在大學理念上頗有建樹,雖聲調不一,但總體上是力求實現人的發展,其指導思想是現代人文主義。 == 大學與社會 == 大學的發展和所處社會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1975-1995之間的美國大學可作為好例子。1960年代及70年代初美國社會歷經了大規模反對越南戰爭的示威、以及聲援民權運動的遊行,校園裡的學生甚至教授都有密切呼應。1975越南戰爭結束之後,美國社會和大學可說進入新的階段。各大學採取保障弱勢的行動(affirmative actions),提高弱勢族群(特別是黑人)入學的比例,但也引起白人學生的反彈,甚至引起訴訟。大學以成本考量,校內終身全職的教師比例越來越低,而廉價的兼任教師比例逐漸提升。大學校園內發生如學生酗酒、偷竊、強姦、毒品或殺人等問題。籃球、美式足球等比賽規模越來越大,明星球隊為學校帶來巨額收入。由於求職、升等的壓力越來越高,教授偽造資料、抄襲論文等問題反覆出現,部分大學則將政府提供的研究經費用在非相關的支出(如校長的官邸與遊艇)。校園裡,自由派的師生堅持設立政治正確的規範,禁止歧視的言論和行為,而保守派則強烈反對這些限制。大學開始關注女性教師及學生的權益,設立了處理性騷擾和歧視投訴的機制女性教師倡議保障女性教育與工作權等。 == 參考文獻 == == 研究書目 == * 金耀基:《大學之理念》(北京:三聯書店,2001)。 * Brubacher - 2017 - 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History of America == 參見 == === 相關術語 === * 公立大學 * 國立大學 * 私立大學 * 野雞大學 * 宗座大學 * 州立大學系統 * 大學院大學 * 高等教育 * 高等學校 * 科技大學 * 師範院校 * 大專院校 * 學術 * 大學職稱 * 學位 * 學院 * 技術學院 * 文理學院 * 大學生 * 研究生 * 研究生院 * 專業研究生學院 * 科系 === 歷史上的類似機構 === * 太學 * 國子監 == 外部連結 == * 丁學良:〈何謂世界一流大學?〉 (2005) * 丁學良:〈中國的大學最差的是軟環境 〉。 * 薛湧:〈中國大學的病灶〉 (2009)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8年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名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專題規劃 Category:高等學校型別
長江
長江,又名揚子江(英文:Yangtze River),古稱江水、大江,簡稱江,是亞洲第一長河和世界第三長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國境內的最長河流,全長6300公里,幹流發源於青藏高原東部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國西南(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中部(湖北、湖南、江西)、東部(安徽、江蘇),在上海市匯入東海。長江流域覆蓋中國大陸五分之一陸地面積,養育中國大陸三分之一的人口。長江經濟帶也是中國最大的經濟帶之一。 長江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河,長江和黃河並稱為中華文化的母親河,孕育了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2019年,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約佔中國GDP的24%,人口規模達到2.27億。長江流域生態型別多樣,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是多種瀕危動物如揚子鱷和達氏鱘的棲息地。幾千年來,人們利用長江取水、灌溉、排汙、運輸、發展工業、當作邊界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工業化年來,長江受到工業汙染、農業徑流、河沙淤積、溼地和湖泊減少的威脅,因而加劇季節性洪水的發生。故長江部分地區已被劃為保護區。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則因豐富的自然及文化資源而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 == 名稱 == ===「江」字=== “江”字在文言文經常用來專稱長江。關於漢字“江”的語源,1976年羅傑瑞、梅祖麟提出“江”的上古漢語擬音與南亞語系某些語言的“河流”近似,羅傑瑞,梅祖麟.《古代江南的南亞民族:一些詞彙證據》(The Austroasiatics in Ancient South China: Some Lexical Evidence). 1976 :“江,上古擬音/*kroːŋ/,孟語ကြုၚ်/krɜŋ/,越南語sông。”認為“江”借自南亞語系,例如色當語//,布魯語//。。2003年鄭張尚芳認為漢藏語系的藏語也有//(河)的單詞,鄭張尚芳. 漢語與親屬語言比較的方法問題. 南開語言學刊. 2003惟2014年張民權指出藏語//是藏語極罕見用字,批評鄭張尚芳無視藏語更常見的//(「河」,漢字通常音譯為「曲」),由此批評「江」字源自漢藏語系的假說。 春秋戰國時的古籍《尚書·爾雅》、《左傳》等都有對“江”的記載孫仲明, 趙葦航. 長江與揚子江名稱初考. 地名知識. 1980(03)。自漢代起,始稱長江為“大江”(東漢)王充. 《論衡·書虛篇》:“廣陵曲江有濤,文人賦之:大江浩洋,曲江有濤,竟以隘狹也。”,六朝時出現了“長江”的名稱《晉書·王羲之傳》:“今軍破於外,資竭於內,保淮之志非復所及,莫過還保長江!”。 ===各河段的名稱=== 長江自江源至宜賓各段有獨立的名稱。江源至當曲河口稱沱沱河,來源於蒙古語“托克托乃烏蘭木倫”,意為“緩慢的紅江”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海西州志卷一. 1995 : 109,藏語稱瑪曲,即“紅河”石銘鼎, 欒臨濱. 長江. 1989 : 5-6;以下至玉樹巴塘河口為通天河,藏語稱“直曲”(),意為“母犛牛河”史為樂. 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1995 : 640;玉樹至宜賓稱金沙江。宜賓以下是狹義的“長江”,幹流江段各有別稱,其中宜賓至宜昌又稱川江,枝江至城陵磯又稱荊江,江西省內江段自瑞昌至彭澤又稱潯陽江,安徽省內江段又稱皖江,南京以下至長江口的江段又稱揚子江。揚子江這一名稱源於隋代在揚州南面的長江邊設定的渡口揚子津,最初專指揚州、鎮江附近江面,後來所指範圍有所擴大《大觀圖經》:“揚子江自黃天蕩西牛步沙與建康為界……徑通州入海。”。明末清初時,自海上而來的歐洲人從長江口溯流而上經過揚子津,因此歐洲語言普遍以“揚子”(Yangtze)作為整條長江的名稱。 ==歷史變遷== 遠古時期,長江流域大部分被海水淹沒。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長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特提斯海)所佔據,當時西藏、青海部分、雲南西部和中部、貴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東突出的一片廣闊的海灣,海灣一直延伸到今日長江三峽的中部。長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沒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華北、西北亞歐古陸的東部,地勢較高。發生於三疊紀末期的印支造山運動,那時開始出現了崑崙山、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橫斷山脈,秦嶺突起,長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為陸地,雲貴高原開始呈現。在橫斷山脈、秦嶺和雲貴高原之間,形成斷陷盆地和槽狀凹地。同時,雲夢澤、西昌湖、滇湖等相互串聯,從東向西,經雲南西部的南澗海峽,流入地中海,與今長江的流向相反。 今長江的形成發在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的燕山運動,在長江上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脈,青藏高原緩緩抬高,形成許多高山深谷、窪地和裂谷。長江中下游大別山和川鄂間巫山等山脈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進一步向西部退縮。到白堊紀時,四川盆地緩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斷發展,雲夢、洞庭盆地繼續下沉。到了新生代始新世時,發生強烈的喜馬拉雅山運動、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長江流域普遍間歇上升。其上升程度,東部和緩,西部急劇。金沙江兩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顯著抬升,同時形成了一些斷陷盆地。河流的強烈下切作用,出現了許多深邃險峻的峽谷,原來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歸併順折向東流。長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帶下沉為平原(如兩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陽平原、蘇皖平原等)。到了距今300萬年前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長江流域西部進一步抬高。從湖北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長江溯源浸蝕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東西古長江貫通一起,江水浩浩蕩蕩,注入東海,今日之長江形成。 == 流域地理 == 長江流域位置在北緯24°27′~35°54′,東經90°33′~122°19之間,跨越11個緯距,32個經距,呈東西長,南北短的流域形狀。流域地勢西高東低並呈三大階梯狀:一級梯包括青海南部高原、川西高原和橫斷山脈,一般海拔在3500-5000米;二級階梯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和鄂黔山地,一般海拔在500-2000米;三級階梯由淮陽山地、江南丘陵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組成,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長江流域的地貌型別複雜多樣,高原、山地和丘陵盆地佔84.7%,平原面積僅佔11.3%,河流、湖泊和水庫約佔4%。 長江源流當曲以下依次為通天河、金沙江。金沙江以下,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長2884公里(荊江裁彎取直後,縮短航程80公里,為2800餘公里),通稱長江。在通稱長江的各江段又有各自的名稱。長江干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計11個省級行政區,支流流經貴州省、甘肅省、陝西省、河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8個省級行政區部分地區,流域覆蓋19個省級行政區。 長江支流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條,主要有嘉陵江、漢水,岷江、雅礱江、湘江、沅江、烏江、贛江、資水和沱江;主要湖泊有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梁子湖、巢湖和洪湖等。中國大陸境內1平方公里以上的自然湖泊有77%分佈在長江流域。整個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的18.8%。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透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 地質地貌 === 長江可能有4500萬年地質歷史,流域處於中國中部;橫貫東西,地跨中國地貌的三大階梯,面積180萬平方公里,高度從江源的海拔5400米處降至吳淞口海平面。流域內面積廣大,地貌型別複雜,地面高差懸殊,包括: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高原、丘陵、盆地與平原等各種形態。按形態成因型別與逐級區劃原則,流域內地貌可劃分為西部高原高山區(第一大地貌階梯)、中部中山低山區(第二大地貌階梯)與東部丘陵平原區(第三大地貌階梯)。廣元一雅安以西的高原高山區,又可再劃分為江源高原淺丘區與金沙江高山-峽谷區2個二級地貌區,前者高原面海拔4500-5000米.後者山頂一般3000-4500米.少數是達到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區,被冰川所覆蓋。襄陽-宜昌-凱里以西的中部中山低山區,可再劃分為北側的秦巴山地區、南側的鄂黔山地區與處於此二者之間的四川盆地3個二級地貌區。前二者高程均在200米左右,後者在1000米以下。東部丘陵平原區,可再劃分為北側的淮陽低山丘陵區、南側的江南低山丘陵區與二者之間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區。另外,還可依次劃分出若干三級地貌區和四級地貌區,如江漢平原區、洞庭湖平原區、鄱陽湖平原區、巢湖平原區、長江三角洲平原區、漢中盆地區、南陽盆地區、長江三峽高山峽谷區等等。 全流域周邊多山地圍繞,西有芒康山,北有崑崙山、巴顏喀拉山、秦嶺與大別山,南有五嶺、武夷山與天目山、在流域內有山地、丘陵、平原等眾多的地貌型別,其中山地和丘陵佔84.7%,平原佔11%。流域地勢呈階梯狀向東降低,大致以廣元一雅安以東和襄樊-宜昌-凱里一線為界。分為西、中、東三大地貌區。西部為高原高山區,面積60.19萬平方公里,總地勢向東南降低,又可分為南北兩區:北部為高原淺谷區,高原面高程在4500-5000米。原面上河谷在近期仍有強烈活動。沿江大的活動斷裂帶常有地震發生。 === 上游 === 據習慣說法,長江干流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跨越中國地理的第一級和第二級階梯。長江發源自唐古拉山冰川,通天河的楚瑪爾河口以上各水系為長江源,以下至四川宜賓的長江干流稱金沙江,岷江匯入後始稱為“長江”。長江干流自岷江口以下至宜昌又稱“川江”,在四川盆地南緣和巴東峽谷中穿行。 ==== 江源 ==== 長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部,源流主要有沱沱河、當曲和楚瑪爾河三支,其中沱沱為長江正源。當曲是長江三源之一的南源,源出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河長352公里,流域面積30,219平方公里,根據遙感衛星探測計算以及多支探險隊測量,其長度居江源諸河之冠。河口流量220立方米/秒,水流量是沱沱河的數倍。“當曲”藏語意為“沼澤河”,源頭是一條叫“多朝能”的小溪,在穿過地下水源豐富的上游沼澤地帶、並有較大的支流如布曲、尕爾曲等匯入後,得到豐富的水源補給,水量迅速增大。 《禹貢》中提到:“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後人自此以為岷山為長江源頭。自漢代一直到唐宋乃至明代,人們普遍認為岷江為長江源頭。《漢書·地理志》曾對金沙江描述更進一步,明確指出其是長江一條支流。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對長江上游的許多河流都進行詳細描述,尤其是金沙江。此後的著作中對金沙江上游不斷推遠。明代徐霞客對金沙江和岷江實地考察後寫下著名的《江源考》,在文中對岷江源頭說提出明確質疑。最後他自己做出判斷:“推江源者,必當以金沙江為首。”清代康熙年間繪製的《康熙內府輿圖》繪出通天河和木魯烏蘇河,並指出木魯烏蘇河為通天河最遠的一源。乾隆年間齊召南的《水道提綱》中進一步指出通天河即為金沙江上源。同時文中較為全面的描述尕爾曲、沱沱河、當曲、冬曲和楚瑪爾河。長江最上源河流情況基本清楚,但沒有進一步指明到底哪一條為主源。 民國年間,有人對江源進行考察,其結果見於1946年版的《中國地理概論》,書中寫道:“上游青海境內有南北兩源,南源曰木魯烏蘇,北源曰楚瑪爾。”1976年夏中國江源考察隊得出:“長江三源說:沱沱河雖與當曲長度相當,但沱沱河流向順直,位置居中,為正源,當曲水流量和流域面積均遠大於沱沱河,可稱南源,楚瑪爾河橫貫江源地區北部,流域面積較大,可稱北源。”1986年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對江源進行一次考察,主張當曲應為正源。經過幾次考察,長江出現“一源”、“兩源”、“三源”諸說。 ==== 金沙江 ==== thumb|金沙江虎跳峽 金沙江古稱繩水、麗水,位於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長3464公里。金沙江跨越中國地形兩個階梯。其流域的曲麻萊和宜賓之間正好是第一、第二階梯的過渡帶,金沙江在橫斷山脈深谷中蜿蜒向前。橫斷山脈北高南低,金沙江在其中650千米的距離中下降1400米之多,平均每千米下降2米。在3464千米流程中,河流下切形成的峽谷河道長度逾2000千米,江面與兩岸群山高差在1000米到1500米之間。同時與怒江、瀾滄江構成三江並流的自然奇觀。到達雲南麗江石鼓鎮時金沙江迅速拐彎,由東南折向東北,至三江口再轉向南,然後折向東。這個長達370km的彎曲被一些地理學研究者和長江愛好者稱為長江第一彎。 在橫斷山區,金沙江主要被海拔5000米的沙魯裡山和海拔4500米的寧靜山夾峙。四川得榮至雲南奔子欄一帶金沙江段被稱為“乾熱河谷”,植被稀少。 ==== 川江 ==== 長江自四川宜賓岷江口以下經四川、重慶至湖北宜昌的這一段又稱川江,全長1040公里。川江蜿蜒曲折,並沒有從四川盆地中間穿過,而是沿四川盆地邊緣群山中流過,但其支流岷江和青衣江水系則灌溉整個富饒的成都平原。長江三峽位於川江的奉節縣至宜昌市之間一段。 長江川江段匯入的主要一級支流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和烏江。川江沿岸有數個大城市,包括宜賓、瀘州等,其中最大的城市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長江流域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 === 中游 === 長江中游主河道自湖北省宜昌市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其中湖北省宜都市至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口城陵磯一段,因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又稱荊江。荊江河道曲折,水流遲緩,造成大量泥沙淤積,河床日益抬高,洪水位可高出地面10多米,是長江最易氾濫的河段,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為了減輕洪水的威脅,建成荊江分洪工程、下荊江裁彎工程。 長江中游沿岸的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最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管理整個長江流域的長江水利委員會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 下游 === 長江自江西九江湖口以下至長江口為下游。此段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江西境內段稱“潯陽江”,安徽境內江段又稱“皖江”,大致為東北流向,直至江蘇南京才轉折向東進入鎮江、揚州,因此該段右岸的廣大地區自古又稱江東。這一段河道在皖南、皖中、寧鎮丘陵與北岸平原之間蜿蜒,右岸常有臨江的石磯,河床在石磯處變窄然後又展寬,形成寬窄相間的藕節狀河床。銅陵大通以下江段受海潮影響,水勢和緩,沙洲顯露。主要支流有青弋江—水陽江、滁河、秦淮河等。長江從鎮江至長江口長約312公里,這一段即將入海的河道因古代有揚子津渡口,因而又稱“揚子江”。江陰以下江段又稱河口段,江面從江陰附近的1200餘米向東迅速展寬呈喇叭狀,至長江口已寬達91公里。京杭運河在揚州、鎮江與長江相交,淮河水量的80~90%經京杭運河從北岸匯入長江。江南的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流域內河網密佈,組成龐大的灌溉系統和內河水運網。湖水除少量經江陰、太倉的一些河道流入長江外,絕大部分水流向東經長江最後一條重要支流黃浦江在吳淞口匯入長江。 長江每年挾帶約4.86億噸泥沙入海,形成的長江三角洲西端以鎮江、揚州為頂點,北至通揚運河,南抵杭州灣,大茅山、天目山為西南界,包括江蘇、浙江兩省部分地區和整個上海市,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是一片坦蕩的大平原,只有少數低山像孤島一樣矗立在平原之上。這裡海岸線平直,海水黃渾,有一條寬約幾公里到幾十公里的潮間帶淺灘。三角洲自全新世以來,年均向海推進約40米。 長江下游有以中國最大的國家中心城市上海市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 主要支流== == 長江文明 ==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長江流域各區域文明總稱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等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為中華文明。長江文明區域之廣、文化遺址數量之多、密度之大,都堪稱世界之最。長江文明,特別是長江文明中的“稻作文明”,給東亞及世界以很大影響。 中華曙猿4500萬年前生活在長江下游流域,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高等靈長類。長江上游流域的三星堆古蜀國文明水平不亞於作為中華文明主要發源地的黃河流域同時代的古文明。自從東晉始,江東便開始成為中華經濟的重心地帶之一。 == 長江水利 == 長江流域綜合利用任務廣泛而複雜,涉及國民經濟各有關部門及流域內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1990年國務院批准同意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簡要報告》,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的任務包括水資源開發利用、防洪、治澇、水力發電、灌溉、航運、水土保持、中下游幹流河道整治、南水北調、水產、下流 沿江城鎮佈局、城市供水、水源保護與環境影響評價、旅遊等,並指出流域規劃工作要堅持“統一規劃,全面發展.適當分工,分期進行”的基本原則,正確地解決遠景與“近期”,幹流與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防洪、發電、灌溉與航運,水電與火電,發電與用電,整體與區域性以及水土和生物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等方面的關係 === 航運 === 長江是世界上運輸量最大的河流,2012年長江干流貨物運輸量為18億噸,連續第6年重新整理世界紀錄長江干線年貨運量連續6年重新整理世界紀錄 . 中國新聞網, 2013-01-10.。長江江蘇段貨運量約佔整個幹流的七成,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域長江江蘇段成全球最繁忙水域 高峰流量每天3000艘次 . 新華日報, 2012-01-30.。2010年,長江水系內河貨運量和貨物週轉量分別佔全國內河運輸總量的75.3%和78.0%。黃強. 黃金水道暢九州 . 長江航運雜誌. 2012-10-23。長江流域內共有通航河流3600多條,總計通航里程約7×10km(其中,0.7m以上水深的等級航5.7×10km),各項運網密度指標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長江全水系干支流3600多條,至2010年底,全水系通航里程8.8665萬公里,佔中國內河通航里程的70%,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6064公里。幹流從雲南水富到長江口通航里程2838公里。運網密度每萬人高於中國平均50%,運網密度每100km為中國平均的3倍多,綜合密度和經濟相關密度也在中國平均2倍以上,顯示出長江水系航運網的優勢和在全國內河航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於受航道水深和長江大橋淨空高度等條件的限制,歷史上,只有蕪湖以下航道可全年通航海輪,2.5萬噸級海輪必須乘潮才能抵達南京,南京至武漢最大隻能通航5000噸級海輪。經過對長江干流航道進行大規模維護,2011年太倉至長江口建成12.5米深水航道,5萬噸級海輪可滿載雙向通航,10萬噸級滿載貨船可乘潮抵達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太倉 . 中國新聞網, 2011-01-08.。南京至太倉建成10.8米深水航道,3萬噸級海輪可以滿載直達南京,12.5米深水航道將於2015年上延至南京,屆時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港,10萬噸級滿載散貨船可乘潮透過。南京至蕪湖段2011年建成豐水期(6—9月)10.5米水深航道,可通航3萬噸級海輪,其他月份航道水深7.5米,可通航1萬噸級海輪趙秀娟,顧磊. 萬噸級海輪可常年直抵蕪湖港 . 安徽商報, 2011-09-30.。安慶至蕪湖段2013年航道維護水深提高至枯水期6米、洪水期8米,可常年通航1萬噸級海輪[萬噸級貨輪可直達安慶]. 安徽商報, 2012-12-18.。荊江航道條件較差,安慶至武漢枯水期航道水深4.5米,4月至11月可通航5000噸級以下海輪,航道水深5米至7米長江羅湖洲梗阻打通 萬噸級船隊全年通達武漢 . 長江商報, 2008-12-22.長江九江段海輪航線正式開放 5000噸海輪直抵九江 . 九江新聞網, 2012-04-04。城陵磯至武漢江段每年5—9月可通行海輪,航道水深在5米以上武漢至城陵磯海輪航道開通 . 三湘都市報, 2010-07-16.。目前,長江海輪航線由武漢向上遊延伸228公里直達城陵磯。 按自然條件和經濟聯絡來分,長江水系自上而下大體可分為6個自成體系且又透過長江干流相互聯絡的地區航道網:即以重慶為中心的西南地區航道網,包括金沙江、長江干流、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渠江、烏江、嘉陵江、赤水河、綦江、橫江、牛欄江等,總計通航里程約1.1×10km;以長沙為中心的洞庭湖水系航道網,包括湘、資、沅、澧和洞庭湖區航道等,總計通航里程約10km;以武漢為中心的漢江航道網,包括長江干流、漢江及其他支流,總計通航里程約9300km;以南昌為中心的鄱陽湖水系航道網,包括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袁河、昌江、鄱陽湖區航道等,總計通航里程約5000km;以合肥為中心的巢湖水系航道網,包括南淝河、巢湖湖區、饒河、洲河、兆河、得勝河、羅昌河等,總計通航里程約3000km;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航道網,包括蘇申內外港線、江南運河、長湖申線、丹金溧漕河、錫澄運河、蘇瀏線、杭申甲線、蕪太運河、張申線、六平申線等等,該地區為長江水系航運最發達的區域,總計通航里程約20000km。 長江航道 長江航道 長江航道 長江航道 長江航道 長江航道 長江航道 長江航道 長江航道 區段 區段 長度 最小航深 航寬 曲率半徑 通行船隻 運輸能力 說明 宜賓以上金沙江 宜賓以上金沙江 751km 一般通行較小噸位船舶,曾有漂木 季節性通航 宜賓至宜昌 概述 1040km 上游河道,河道平均比降0.22‰,平均流速在2m/s以上。 宜賓至宜昌 宜賓至蘭家沱 303km 2.7m 50m 560m 1000公噸級船舶 宜賓至宜昌 蘭家沱至重慶 81km 2.5m 50m 450m 800~1000t級船舶 宜賓至宜昌 重慶至宜昌 660km 2.9m 60m 750m 由1000~1500t級船舶 單向運輸透過能力約1000×10t 三峽工程興建以後,川江航道條件將大為改善,萬噸的船隊年內約有半年以上時間可直達重慶,航道年單向運輸透過能力可達5000×10t以上。 宜昌至武漢 概述 626km 為中游航道,有主要淺水道18處,航道維護最小尺度 宜昌至武漢 宜昌至臨湘 416km 2.9m 80m 750m 1500公噸級船隻 1.7×10t “目前”航道能力利用率為9%~23%。 宜昌至武漢 臨湘至武漢 210km 3.2m 80m 1000m 1500~3000t級船舶 4.7×10t “目前”航道能力利用率為9%~23%。 武漢至長江口 概述 1143km 長江水系97%以上的一級航道主要集中在該河段上,為下游航道 武漢至長江口 武漢至南京 708km 4m 100m 1000m 通航3000~5000t級船舶 年單向運輸透過能力為7×10~8×10t 武漢至長江口 南京至長江口 435km 10.5m 200m 1200m 乘潮可通行2×10~2.4×10t級海輪 南京以下進入感潮河段 *長江干流航道:主要由長江航道局負責養護管理。 **雲南水富至四川宜賓合江門段30公里由四川省交通運輸廳負責養護管理 **宜賓合江門(上游里程1044.0km)至宜昌下臨江坪(中游里程615.0km)川江航道 ***宜賓合江門至江津紅花磧為山區天然航道,航道技術等級為Ⅲ級。航道維護水深2.7米。 ***江津紅花磧至重慶涪陵為三峽水庫變動回水區航道,以重慶羊角灘(上游航道里程660.0km)為界,其上為Ⅲ級航道,其下為Ⅱ級航道。 ***重慶涪陵至三峽大壩為常年庫區航道,航道技術等級為Ⅱ級 ***三峽大壩至葛洲壩為兩壩間航道。宜昌中水門至秭歸廟河段59公里由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負責養護管理 **宜昌下臨江坪(中游里程615.0km)至武漢長江大橋(中游里程2.5km,)為荊江航道,航道技術等級為Ⅱ級。是長江干流航運的主要瓶頸。目前宜昌至城陵磯枯水期維護水深3.2米。武漢至城陵磯段航道最低水深達到3.7米,在汛期、中洪水期能分別達到6米和4.5米。 **武漢長江大橋(中游里程2.5km)至瀏河口(下游里程25.4km)為下游航道,航道技術等級為Ⅰ級。太倉瀏河口至上海長江口(南汊)段120公里由長江口航道管理局(2005年成立,前身為長江口航道建設有限公司)負責養護管理。江蘇南通以下航道維護水深12.5米,南京至南通段航道水深10.8米,蕪湖至南京段航道水深10.5米,安慶至蕪湖段枯水期航道水深6米,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最低水深4.5米。 *長江支流航道 === 水利工程 === 長江流域有大量大型水電站,其中在幹流上已建成及在建的總裝機容量120萬kW及以上大(1)型水電站及其總裝機容量如下: * 梨園水電站,240萬千瓦 * 阿海水電站,200萬千瓦 * 金安橋水電站,240萬千瓦 * 龍開口水電站,180萬千瓦 * 魯地拉水電站,216萬千瓦 * 觀音巖水電站,300萬千瓦 * 烏東德水電站,1020萬千瓦 * 白鶴灘水電站,1600萬千瓦 * 溪洛渡水電站,1386萬千瓦 * 向家壩水電站,775萬千瓦 * 三峽工程,2250萬千瓦 * 葛洲壩水利樞紐,277.7萬千瓦 其他水利工程有: * 都江堰 * 南水北調工程 * 荊江分洪工程 * 荊江大堤 * 邗溝 * 淠史杭灌區 * 洪湖分蓄洪區工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派出副部級流域管理機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駐武漢市。 === 防洪 === *荊江分洪工程,1949年11月,林一山先生負責接受水利部系統,並安排將揚子江水利委員會主要部分分期分批遷至武漢併入長江水利委員會,留一部分在南京成立長江水利委員加固了荊江大堤。 *分蓄洪工程,1954年,分蓄洪工程建成後,在丹江口工程本建成前經常運用,改變了漢江中下游堤防三年兩決口的嚴重局面。 *丹江口工程,1958年9月丹江口工程開工,隨著丹江口水利樞紐和杜家臺分洪工程的建成,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的治理開發取得了初步成績。隨著石泉、安康、黃龍灘、王甫洲及其它干支流樞紐工程相繼興建發揮效益,漢江干支流綜合利用將日臻完善,實現漢江流域規劃的最終使命。 == 長江橋隧 == 在古代,長江干流上曾多次架設臨時性的浮橋。第一座有確切歷史記錄的長江浮橋架於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後漢書·岑彭傳,此後幾乎歷代都有在長江上架設浮橋的記載。 長江干流上第一座真正意義的長江大橋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武漢長江大橋作為“一五計劃”的重點專案於1957年建成通車。武漢長江大橋是公鐵兩用橋,1959年又建成了鐵路橋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1968年,完全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這也是長江下游幹流上的第一座大橋。三年後,又一座公鐵兩用橋枝城長江大橋在湖北宜都建成。1955年至1977年,長江干流上共開工新建大橋8座,至1982年已完成7座。然而改革開放初期,自1978年起長達14年間一直沒有新的長江大橋動工,橋墩已於1979年全部出水的九江長江大橋也被迫下馬,直到1991年新的長江大橋才陸續投入建設。1990年代,包括復工的九江長江大橋,共建成大橋9座。進入21世紀後,由於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長江大橋的建設進入井噴期。自2000年至2012年,長江干流上共有50多座大橋建成通車,並有多座大橋正在施工。 === 長江橋隧第一 === 1957年,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通車。 2008年,第一條下穿長江的隧道武漢長江隧道通車試執行。 2012年,第一條下穿長江的地鐵隧道武漢地鐵2號線過江隧道通車試執行。 == 沿岸中心城市 == 長江沿岸的中心城市,包括三個人口超千萬的特大城市。 *四川省:攀枝花、宜賓、瀘州 *重慶市:重慶、涪陵、萬州 *湖北省 / 湖南省:宜昌(上中游分界)、荊州、嶽陽(湖南省)、咸寧、武漢、黃岡、鄂州、黃石 *江西省:九江(中下游分界) *安徽省: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 *江蘇省: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 *上海市:上海 == 環境 == === 汙染與破壞 === 由於受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以及全球氣候變化、流域重大開發工程等的影響,長江流域的湖泊正面臨著面積急劇萎縮,物種喪失、生態系統退化、水體富營養化、洪水調蓄能力降低和供水能力不足等問題。 據長江委釋出的水資源公報,2011年共有342.1億噸工業廢水和城市汙水排入長江流域河道,約佔長江入海水量(近1億噸)的4%。全流域河流水質劣於Ⅲ類的河長佔總評價河長(56701.6千米)的29.7%,主要超標專案為氨氮、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化學需氧量等。雖然劣Ⅲ類河長比例五年來逐步減少,但部分水體汙染仍然十分嚴重。劣Ⅲ類水體主要集中在城市江段岸邊和部分支流,全流域二級水資源區當中以太湖流域、湖口以下幹流和烏江流域水質最差,達到Ⅲ類水質的河長比例分別僅為16.2%、36.2%和50.4%,其餘地區均在65%以上。長江流域水質總體來看,幹流好於支流、幹流非汛期略好於汛期、支流汛期略好於非汛期。公報委員會. 2011年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資源公報 . 長江出版社: 2012. 最近的研究顯示,受氣候變暖的影響,長江源頭和上游區冰川融水增多,多數湖泊面積短期內呈擴大趨勢。但隨著時間推移,冰川面積將大幅度減少,冰川融水將逐步減少,可能導致長江上游以冰川融水為主要補給源的湖泊萎縮甚至消亡。 2003年“追尋通江湖泊”活動的調查表明,長江中下游地區溼地面積呈急劇萎縮趨勢,原有的100多個通江湖泊只剩下洞庭湖、鄱陽湖、石臼湖3個,導致江湖生態系統遭到重創,防洪蓄洪能力明顯降低。有研究統計,1950年代初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因圍墾所減少的湖泊容積,相當於淮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的1.1倍,或五大淡水湖泊蓄水總量的1.3倍。 橫跨長江的三峽水電站完工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廠,但三峽工程的建設也也引起了一系列生態問題。研究報告顯示,三峽工程水庫的執行,導致了庫區富營養化程序加快和支流、庫灣藻類水華頻發。大壩清水下洩引起長江干流河道劇烈沖刷,使得壩下河道水文情勢變化,進而造成中游通江湖泊江湖關係改變,使得湖泊水情與溼地生態明顯調整。長江特有魚類繁育和四大家魚魚類產卵場以及珍稀水生動物生存等受到嚴重影響。 2010年8月,一家國際環保組織發表了《“毒”隱於江—長江魚體內有毒有害物質調查》。該報告稱,在取自重慶、武漢、南京以及馬鞍山四市的野生鯉魚和鯰魚體內,均測出了被稱為“環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這兩種物質可導致雌性性早熟等性發育和生殖系統問題。長江毒魚事件 2010年8月25日。 2020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長江干流已全面達到Ⅱ類水質。 === 長江保護 === 位於青海省的三江源(即長江、黃河及瀾滄江(湄公河)三大水系發源地而得名)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云南三江並流保護區則因豐富的自然及文化資源而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然而,在長江流域生活的生物多因汙染及被捕獲的原因而瀕臨滅絕,包括已長時間未有找到蹤跡的白鱀豚及白鱘被普遍認為已滅絕,另外如揚子鱷,長江江豚,達氏鱘等生物亦因數量急劇下降而在IUCN紅色名錄中列為極危物種加以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宣佈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透過《長江保護法》,該法律從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長江保護法之下全流域近70%沿岸劃為保護區從此禁止任何工業區,現有工業區逐步關停剩餘流域要取得工廠審批原則上也極度困難,同時禁止重汙染企業向長江上中游轉移,禁止在干支流乾線一公里範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專案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等重點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岸線三公里範圍內和重要支流岸線一公里範圍內新改擴建礦場尾礦庫也全面被禁。 2022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要求2025年年底,長江流域總體水質保持優良,幹流水質保持Ⅱ類。 ===旱澇災害=== 長江歷史旱澇在時間上分配不均勻。根據中國科學技術藍皮書第5號《氣候》公佈的全國1000餘年的“旱澇型年表”資料顯示,一千餘年來,長江流域經歷了三個大幹溼氣候週期振動,其溼潤期和乾旱期最短為120年,最長達220年,其間各包括3~5個小旱澇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長江進人新的溼潤氣候期。 長江流域旱澇災害的地域分佈特性極強,各地區發生不同程度旱澇災害的差異甚大。根據中央氣象局(現稱中國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主編的《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佈圖集》(1470~1979年)資料,旱澇系列採用5級表示:Ⅰ級——澇,Ⅱ級——偏澇,Ⅲ級——正常,Ⅳ級——偏旱,Ⅴ級——旱。長江流域100E以東地區有37個站點,經整理分析得出長江流域歷史乾旱(Ⅴ級)和洪澇(Ⅰ級)頻率分佈圖。流域發生比較嚴重乾旱的頻率平均為5.55%,中下游地區受旱機會高於上游地區,其中長江三角洲、幹流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區乾旱頻率高達9.0%以上,為全流域最高幹旱頻率區;其次是上游的嘉陵江地區,中心最高幹旱頻率為7.0%以上。流域洪澇災害的平均頻率為7.97%,顯著高於乾旱頻率。洪澇災害的地區分佈大體上與乾旱相同,即中下游地區普遍高於上游地區。在幹流中下游和兩湖地區有一東西向的洪澇災害高頻地帶,其中鄱陽湖北部和洞庭湖沅江、澧水至中游荊江河段為洪澇災害的兩個高頻中心區,中心頻率高達12.0%以上;長江上游的嘉陵江和漢江上游地區為第三個洪澇災害高頻區。上述洪澇高頻地帶和中心與初夏中下游的梅雨雨帶、盛夏上游集中性降雨雨帶以及流域的主要暴雨中心位置基本吻合。 ; 重大水災 *乾隆七年江淮水災(1742年)魏怡勤. 乾隆七年江淮水災回眸. 《江蘇地方誌》2013年01期.唐峰. 乾隆初年的江淮水災及其賑濟. 《檔案與建設》 2014年07期. *1870年長江洪水,1952年長江水利委員會調查後,被認為是1153年至20世紀末最嚴重的長江洪水。 *1931年江淮水災:民國時期最嚴重水災。 *1954年長江洪水 *1975年淮河大水,又稱河南“75·8”水庫潰壩,2005年該事件被美國《探索頻道》評為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人為技術災難第一名。 *1991年華東水災,因為受太陽質子爆發所影響而聞名。馬柱國. 地溫異常與1991年江淮大水、江南大旱關係的初步分析. 《高原氣象》 1995年14卷2期. *1998年中國水災,又稱九八抗洪。 *2011年中國南方水災 *2016年中國南方水災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2020年長江第一號洪水、2020年長江第二號洪水、2020年長江第三號洪水、2020年長江第四號洪水、2020年長江第五號洪水 == 有關作品 == ; 畫作 * 明代吳偉《萬里長江圖》(山水畫) * 1968年張大千《萬里長江圖》(山水畫) * 20世紀70年代吳冠中《萬里長江圖》(油畫) ; 紀錄片 * 1983年《話說長江》 * 2006年《再說長江》 ; 歌曲 * 《長江之歌》 * 《我的祖國》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長江水利網 * 長江水文網 * 長江 * 中國河湖大典上的“長江” * 長江中下游平原 * 長江三角洲、長江三峽 * 長江水利史 * 長江水系航道 * 長江防洪 == 參見 == * 世界河流列表 * 長江流域、長江經濟帶 * 長江水利委員會 * 長江文明、長江史前文化 * 長江源、三江源 * 長江口、長江三角洲、長江中下游平原 * 長江三峽、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 * 長江橋隧列表 Category:中國河流 Category:四川水路運輸 Category:重慶水路運輸 Category:貴州水路運輸 Category:陝西水路運輸 Category:湖北水路運輸 Category:湖南水路運輸 Category:江西水路運輸 Category:安徽水路運輸 Category:江蘇水路運輸 Category:上海水路運輸 Category:華中地理 Category:華東地理 Category:中國西部地理
衝力說
衝力說(theory of impetus)是六世紀時埃及亞歷山大的一個學者約翰·斐勞波諾斯提出的。他否認天體由神靈推動的自然觀。他認為造物主創世之初就賦予天體一種“衝力”。這是一種不隨時間流逝的動力,這種動力可以維持物體永遠運動下去。因此,運動的物體一般並不需要經常有個推動者和它接觸。 ISBN is for volume 7, not the set. ==背景== 中世紀時,衝力說透過回教徒再傳回歐洲。十四世紀,牛津大學的唯名論者奧卡姆的威廉開始對當時佔統治地位的亞里士多德的力學進行批判。 ==理論== 奧卡姆的威廉同意斐勞波諾斯的設想,說上帝可能開頭給予天體一種不隨時間消逝的衝力,因此不需要假定有各種各樣的天神、天使推動天球。他完全否定托馬斯·阿奎那提出的關於上帝存在的第一條證明,即天體運動需要一個原動者。他根據磁棒可以使一塊鐵動起來而不需要直接接觸的事實提出,一個運動的物體不一定需要另一個物體的持續地接觸作用。 ==失敗的初現== 在牛津,衝力的討論參與者主要還有沃爾特·伯利(Walter Burley)、理查德·許撒斯(Richard Suiceth)和,不過這種學說很快就失勢,到了十五世紀時,牛津的學者大多數都講授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了。 ==布里丹的衝力說== 但是衝力說在巴黎大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巴黎大學的校長讓·布里丹和學生薩克森的阿爾伯特都是衝力學說的堅定支持者。布里丹稱呼促使物體運動的性質為衝力,這衝力是由推動者傳送給物體,促使物體運動。他否定了衝力會自己消耗殆盡的想法。布里丹認為永存不朽的衝力是被空氣阻力或磨擦力等等逐漸抵銷,只要衝力大於阻力或磨擦力等等,物體就會繼續移動。Jean Buridan: Quaestiones on Aristotle's Physics (quoted at )布里丹的衝力與物體密度和體積成正比;速度越大,衝力也越大;物體內部的物質越多,就能夠接受越多的衝力。 從日常觀察中,布里丹想出許多反例來反駁亞里斯多德的理論: *假設一個陀螺或繞著旋轉,請問空氣怎樣在這些物體的後面推動旋轉? *現在,為這旋轉物量身打造一個鑄模,將這鑄模包在旋轉物外面,不讓在旋轉物與鑄模之間有任何空隙。這樣,在旋轉物與鑄模之間,不會存在任何空氣,請問空氣怎樣推動旋轉? *設想一艘拖船拖曳著另一艘船,航行於風平浪靜的靜止大海。現在,將拖繩切斷,則因為海水阻力與空氣阻力,被拖的船會慢慢的停止航行。在這時候,站在甲板上、面向船前方的海員會感覺到空氣對著臉面吹拂,從船前方吹向船後方,試圖減慢船的航行;他不會感覺到空氣對著後背吹拂,從船後方吹向船前方,試圖推動船的航行。 *思考石頭與羽毛這兩種物質,空氣應該比較容易推動羽毛。但是,為什麼同樣地分別將石頭與羽毛拋射出去,石頭移動的距離比羽毛遠了很多? 儘管與慣性的摩登概念極為相似,布里丹只把自己的理論視為亞里斯多德基本哲學的微小修正,堅持許多其他亞里斯多德派的觀念,例如,他認為運動狀態與靜止狀態是兩種不同的狀態。布里丹又主張,衝力不但適用於直線運動,也適用於圓周運動,促使物體(例如,星體)呈圓周運動。 將布里丹的學說廣傳至義大利與中歐。 巴黎衝力說學派的另一代表者是尼克爾·奧里斯姆,他創立了一種用圖解表現速度的方法。他用一條地平線代表運動物體所走的距離,再在地平線盡頭畫一根和地平線垂直的線,代表物體在這已知點的速度。把垂直線的上端聯接起來,就形成一個幾何圖形,是長方形就表明是均勻運動,是三角形就表明是不均勻運動,是曲線就表明是不規則的或“不均勻的”運動。 奧里斯姆於1377年發表的著作《》提出,當自由落體在加速時,其重量並沒有增加,而是衝力增加。假設,挖掘一條直線隧道,從地球表面的A點,穿過地心,挖掘到地球表面的B點,然後將一個重物落入這隧道,則它會從A點,經過地心,移動到B點,就好像單擺從一邊搖擺到另外一邊。但是,從地心到B點的路途中,它是呈升起狀態,而重量只能造成物體掉落,因此衝力與重量不同。 ==式微== 衝力說事實上到了十五世紀時已經有點變質了,不過沖力說在十六世紀初葉還有人講授。這個學說的衰退是從因根的馬西利烏斯開始的。他設想衝力就像熱一樣。物體離開運動來源的最遠部分,衝力最弱,就像一根棍子離開熱源最遠的一頭最冷一樣,物體離開其推動者後,衝力就平均分佈到全身的各個部分,就像棍子離開火之後,熱就平均分佈出去一樣,最後衝力逐漸衰退,就像棍子的熱散掉一樣。 ==參閱== *亞里斯多德物理學 *牛頓運動定律 *慣性 ==參考文獻== * * TI TI T
法語
法語(,),屬於印歐語系羅曼語族的高盧-羅曼語支。法語和所有羅曼語族語言一樣,都是從羅馬帝國的拉丁語衍生的,法語從高盧地區(特別是北高盧)的拉丁語口語所演進而來。法語是除英語之外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眾多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其影響力僅次於英語。法語在11世紀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 。由於法國和比利時建立的殖民帝國將法語引入美洲、非洲及亞洲等地區,非洲法語成為大部份國家的第二語言,特別是加彭、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模里西斯、塞內加爾及象牙海岸等國 La Francophonie dans le monde 2006–2007 published by the 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 Nathan , Paris, 2007.。 現時全世界有1億人將法語作為母語,另有2.8億人使用法語(包括把它作為第二語言的人),這些數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現今法國法語(français métropolitain)和魁北克法語(québécois)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兩大法語分支,兩者在發音與口語詞彙上有所區別,但書面形式則一致。 == 歷史 == 4世紀,羅馬帝國統治法國,拉丁語開始在法國流行。至5世紀,拉丁語已經廣泛取代了原先通行於法國的高盧語。在高盧境內,隨著羅馬移民的增加,高盧與之使用的通用拉丁語融合形成通俗拉丁語。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說日耳曼語的法蘭克人在高盧建立王國,這時他們的通俗拉丁語受到日耳曼語的影響,除了部分日耳曼詞彙進入,在發音方面也造成顯著的影響,故現今法語與其他羅曼語言在聲韻上有明顯的差異。 6世紀之後通俗拉丁語變化急劇,到了8世紀後高盧地區的居民已經不能理解拉丁語,傳教士改用當地語言傳教。現存最早的法語文獻是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言(les serments de Strasbourg)。 14世紀後進入中古法語時期,法語丟棄了古法語的格變化,詞尾的子音也脫落,口語已經無法辨別動詞的人稱,變成 Non-pro-drop 語言,不能省略主詞。但在拼寫方面保留了無聲的子音,並依據語源再加上一些無聲的子音,例如「腳」在古法語中是pié,中古法語時期改寫成pied,加上了一個其拉丁語源頭詞(pedem)裡面才有的d。 1539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頒布的維萊科特雷法令正式規定法語取代拉丁語、方言和其它地方性語言,成為法律和行政上的官方語言。 1635年,黎塞留公爵(Cardinal de Richelieu)成立法蘭西學術院,規範書面法語與文法。 == 影響與國際地位 == 1066年征服者威廉把法語帶到了英格蘭,讓英語產生了劇烈的改變。法語在當時是英格蘭王室使用的語言,所以英語裡的法語措詞往往聽起來比較高階。法國在路易十四之後發展成歐洲的強權,18世紀歐洲各國貴族也欣賞法國貴族的生活方式,法語變成歐洲各國的宮廷語言。直至當代的歐洲,法語是外交場合與上流社會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 法語很早就有規範的形式,16世紀開始便取代拉丁語作為歐洲的通用語,也是國際外交及學術語言(例如《辛丑和約》就規定以法文版為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衰弱、美國崛起,英語逐漸取代了法語的國際地位。二十世紀以後,受到美國流行文化與網際網路的影響,不少英語詞彙被借進法語。 法語現在還維持第二大強勢語言的地位,是眾多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例如它是聯合國六大官方語言之一,是主要的兩大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官方語言之一,在奧會體系運動賽事的典禮上會先說法語,其次英語,再來是主辦國語言。國際民航組織的護照標準也規定護照的資料頁必須至少是雙語,英國、澳洲護照內印有英語及法語,美國護照則使用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此外歐盟的護照也都可以找到法語。 當今法語在美洲與亞洲的影響力已逐漸式微。在北美說法語的人口比率呈現下降趨勢,在亞洲的前法國殖民地近年改以英語為主要學習的外語。法語在非洲仍是教育及商業的主要語言,隨著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持續成長與發展,法語的影響力被認為還會再增加。 == 法語方言 == 法語在法國和世界其他地區有多種變體(方言)。法國人一般使用以巴黎的法語為標準的“本土法語”,法語方言是以此為基礎發展的,與為方言連續體的德語方言不同,差異較小。法國南部人亦使用受奧克語影響的所謂的“南部法語”()。歐洲的法語變體有比利時法語、瑞士法語和義大利瓦萊達奧斯塔地區的奧斯塔法語()。在加拿大,法語與英語同為官方語言,法語方言主要有魁北克法語和阿卡迪亞法語。在黎巴嫩,法語直到1941年為止是官方語言之一,當地的法語方言為黎巴嫩法語。其他地區亦有法語的方言。法國其它地區之語言則不屬於法語方言,如西方布列塔尼半島之布列塔尼語屬凱爾特語族,北方弗拉芒語則屬日爾曼語族,兩者與法語所屬之羅曼語族語言皆有根本結構上之差異。法語衍生的克里奧爾語也被認為是不同的語言。 == 地理分佈 == ===第一語言或共同第一語言=== * :6500萬人使用,分佈於本土、新喀里多尼亞、留尼汪、瓜德洛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和聖皮埃爾和密克隆;法語為共和國的唯一官方語言。 * 加拿大(加拿大法語):1150萬人使用,主要分佈在魁北克省,是該省唯一的官方語言;此外,法語與英語同為加拿大聯邦官方語言及紐賓士域省官方語言。 * 比利時(比利時法語):630萬人使用,主要分佈在比利時南部的瓦隆大區與雙語首都布魯塞爾;多數比利時法語人口的母語為瓦隆語,係奧依語之下與法語並列的語言;法語與荷蘭語、德語同為王國的官方語言。 * 瑞士(瑞士法語):約200萬人使用,主要分佈在瑞士西部的羅曼地。法語和德語、義大利語、羅曼什語同為聯邦官方語言。 * 盧森堡 :約60萬人使用;日常生活也常使用盧森堡語,正式語文更常用法語;法語與盧森堡語、德語同為大公國的官方語言。 * :近4萬人使用;法語為公國的唯一官方語言。 ===官方語言及學校唯一使用的授課語言=== *葛摩 *剛果共和國 *法屬波利尼西亞 *加彭 *馬裡 ===官方語言或官方語言之一但不及當地語常用=== *安道爾 *海地 *貝南 *象牙海岸 *布吉納法索 *蒲隆地 *喀麥隆 *中非共和國 *查德 *赤道幾內亞 *幾內亞 *馬達加斯加 *尼日 *盧安達 *塞內加爾 *塞席爾 *多哥 *萬那杜 *剛果民主共和國 *加拿大 *吉布提 ===主要第二語言但非官方=== *阿爾及利亞 *黎巴嫩 *模里西斯 *摩洛哥 *突尼西亞 ===其它=== 在埃及、印度本地治裡、義大利()、毛利塔尼亞、英國王室屬地海峽群島(根西、澤西)、美國(路易斯安娜、緬因,參見美國的法語)澳洲,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也有一些法語使用者。 == 書寫系統 == 法語採用拉丁字母書寫,並使用變音符號和連字來區分發音、區分詞彙和反映歷史拼寫。 === 字母 === 法語字母表包含26個拉丁字母。帶有附加符號的字母和連字通常不算在字母表內。 ===變音符號=== 法語主要使用5個變音符號: * 閉音符「」只用在字母e上,表示這個字母發音,如 「學校」。 * 開音符「」用在字母e、a、u上。用在e上方時,表示這個字母發音,如 。用在a和u上時不改變字母的讀音,只用來區分同音異義詞,如「或者」和「哪裡」、「定冠詞」和「這裡」。 * 長音符「」可以放在a、e、i、o、u上。用在e上方時,表示這個字母發音;用在o上方時,表示這個字母發音。用在其他字母上時,通常是用來區分同音異形詞,如sur「在……之上」和sûr「確定的」。它常用來表示母音字母後面曾經有一個被刪去的字母,如源於古法語(拉丁語單詞),中間的已經隨著語音流變而消失了。 * 分音符「」可以和多個母音字母組合,表示這個母音字母不跟前面的母音字母構成一個字母組合,而分別發音。例如,「天真的」中,因為i新增了分音符,所以不按照字母組合ai的讀音讀作,而是讀作(“.”在國際音標上表示音節的劃分),二個字母分別發音。 * 軟音符「」只用於字母c下面。c在a、o、u前通常發音,而在e、i前發音。c加上軟音符表示在a、o、u前也發音,如français「法國的,法國人」。 關於大寫的母音字母上是否需要變音符號,不同的地區的習慣和指引略有不同:法蘭西學術院主張大寫字母上方的變音符號不應該省略,但是則允許在某些情況下省略大寫字母上方的變音符號。 == 發音 == === 母音 === 法語是一門母音豐富的語言,主要特點有擁有多個前圓唇母音的音位和鼻化母音。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 center;" 前 前 央 後 不圓唇 圓唇 央 後 閉 半閉 () 半開 /() () 開 () 注:/ɑ/對許多法語使用者來而言並非音位。但是對於[ə]是否為法語中的一個音素還存在爭論。 === 子音 === 法語的子音音位 唇/唇齒 齒/齒齦 齦後/硬顎 齦後/硬顎 軟顎/小舌 鼻音 鼻音 塞音 清 塞音 濁 擦音 清 擦音 濁 近音/邊音 近音/邊音 * 塞音:/p~b/、/k~ɡ/、/t~d/ :說現代標準漢語的人對這三組音比較難以掌握。難點在於區分每一組裡面左右兩個音左邊為清子音,右邊為濁子音。原因在於現代標準漢語不存在不送氣清/濁子音(不送氣全清/不送氣全濁)的區別,而只有送氣與否的區別。即使學過英語,也可能沒有注意,因為英語裡的清塞音一般情況下需要送氣,s後面的清塞音不送氣(如spy,sty,sky等等,但並不是濁化)。發清子音的時候,聲帶不振動;發濁子音時,聲帶必須振動。 * 擦音:/s~z/、/f~v/、/ʃ~ʒ/、/ʁ/ :[v]音在漢語拼音所採用的字母裡面,只用來拼寫一些少數民族譯音和外來語。/z/像是四川話“人”字的聲母,現代標準漢語裡沒有/v/和/z/兩個音素,僅在部分方言中出現。 *硬顎鼻音:// :顎音,發音的時候舌面貼上顎,氣流同時從口腔和鼻送出。同西班牙語的ñ音,類似「捏」。 * 齒齦邊近音:/l/ :同漢語拼音l;注音符號ㄌ。 * 小舌顫音:/ʀ/ :現代法語裡面通常發小舌擦音,各地的發音方式略有不同;少數地區和少數情況下也用小舌顫音。有少數法語區如加拿大的魁北克,部分非洲國家和法國南部少數地區也有僅使用大舌音。小舌即醫學上的懸雍垂,大舌即舌。 * 近音:/j/、/w/、/ɥ/ 類似漢語拼音i、u、ü;注音符號ㄧ、ㄨ、ㄩ === 讀音規則 === 由於歷史上的語音演變和拼寫演變的滯後,法語的拼寫和實際讀音有許多不一致之處。世界上的拼音文字可分為不需要音標拼寫的直接拼法、需要音標輔助的間接拼法。世界上上絕大多數表音文字都是屬於直接拼法,即是拼寫都非常規則不使用音標就可以直接正確地拼讀出單詞,儘管法語的讀音規則非常簡單,但法語跟英語一樣需要音標輔助拼寫單詞,法語屬於間接拼法,當掌握規律後可以不用音標正確拼出單詞,拼寫比英語規則,通常在普通的法語字典裡佔一頁的篇幅,但是法語單詞中不發音的字母特別多,同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可以發不同的音,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組合可以發相同的音,看單詞一般可以讀出正確的發音,但不一定能根據單詞的發音正確拼寫出單詞,人們舉例拼寫複雜的言語時通常用法語和英語為例。 但是對於使用中文的學習者來說,需要了解一下這些規則: * 單詞末尾的子音字母通常是不發音的,除非其後跟的有母音字母或同一個子音字母(例如“paquet”、“pas”、“las”結尾的“t”和“s”不發音)。但是,這些子音字母在聯誦或者連音中可能發音。 * “n”和“m”在母音字母前面發字母音,而在某些母音字母後面並且後面沒有母音字母或者“m”或“n”相連的時候與前面的母音構成鼻化母音。 * 另外,以不發音的的子音字母結尾的法語單詞後面緊跟一個母音開頭的單詞並且與之位於同一個節奏組中的時候會發生聯誦,同樣情況下如果前面的單詞以子音結尾,則會發生連音。 ** (在上面文字中,請注意子音、母音與子音字母、母音字母的區別。) * 子音字母“h”在任何時候都不發音,但在作為單詞開頭時區分為“啞音”和“噓音”,詞典上一般在噓音單詞前加上“*”。啞音和噓音主要分別為啞音開頭的詞其讀音和寫法變化和母音開頭的單詞一樣,而噓音開頭的單詞的變化則和子音開頭的單詞一樣,即不能連讀,不能省音等。 == 常用片語 == :參見:各地常用會話列表 以下段落含有-{zh-tw:音訊檔案; zh-cn:音訊檔案}-,若您有收聽方面的問題,請參見媒體幫助。 中文 法語 發音(魁北克口音) 發音(法國口音) 法國人/法語 中國人 新加坡人 臺灣人 漢語官話/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國語 英格蘭人/英語 是 否 你好! [bõʒuːʁ] 晚上好! [bõswɑːʁ] 晚安! 再見! 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請 謝謝 不客氣 抱歉/對不起 / / 誰? 什麼? 何時? 哪裡? 為什麼? 你叫什麼名字? 因為 也許 如何? 多少? 我不明白。 是,我明白。 救命! 廁所在哪裡? 您會說華語嗎? 您會說英語嗎? 我很好。 == 文法 == 法語是一種屈折語,意即透過詞尾變化來達到語法功能。法語隸屬於拉丁語演變而成的羅曼語族,名詞、形容詞僅有數量、性別的變化,而動詞仍有相當複雜的時態、語態變化。 關於法語的動詞形態變化, 以下舉動詞 ()“是”為例: 語態modes 直陳式indicatif 直陳式indicatif 直陳式indicatif 直陳式indicatif 條件式conditionnel 虛擬式subjonctif 虛擬式subjonctif 命令式impératif 時態temps 現在時présent 未完成過去時imparfait 簡單過去時passé simple 簡單未來時futur simple 現在時présent 現在時présent 未完成過去時imparfait 現在時présent 1人稱單數je 我 suis étais fus serai serais sois fusse - 2人稱單數tu 你 es [ɛ] étais fus seras serais sois fusses sois 3人稱單數il/elle/on 他/她 est [ɛ] était fut sera serait soit fût - 1人稱複數nous 我們 sommes [sɔm] étions fûmes serons serions soyons fussions soyons 2人稱複數vous 你們 êtes [ɛt] étiez fûtes serez seriez soyez fussiez soyez 3人稱複數ils/elles 他們/她們 sont étaient furent seront seraient soient fussent -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外國習俗叢書·法國》,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 . * 北京外國語大學:《現代漢法,法漢辭典》. == 外部連結 == * 漢法詞典 * 使用Google自動將法語翻譯成簡體中文 * 使用Google自動將法語翻譯成繁體中文 * Académie Française * 法語同義詞詞典 * 漢法詞典dictionaric * 法語十日入門(2014修訂版) * 法-英-漢詞典(免費軟體,有Android和Babylon兩個版本) == 參見 == * 古法語 * 中古法語 * 法語圈 Category:羅曼語族 Category:比利時語言 Category:加拿大語言 Category:摩納哥語言 Category:瑞士語言 Category:主謂賓語序語言 Category:毛裡裘斯語言 Category:屈折語 Category:海地語言
黃河
-{zh-hans:; zh-hant:;}- 黃河在中國古代稱作河水、大河,簡稱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也是世界第五長河流。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口鎮注入渤海(萊州灣),幹流全長5464千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Yellow River (Huang He) Delta, China, Asia . Geol.lsu.edu (2000-02-28).。 黃河干流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今河口村)為上游,河長3472公里,流域面積42.8萬平方公里;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公里,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公里,流域面積只有2.3萬平方公里。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公里,南北寬1100公里,總面積達795000平方千米(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黃河中游因河段流經黃土高原,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於興建水庫以及流域林草覆蓋率提高等原因,近年來黃河泥沙含量銳減,悄然出現變清態勢。 據歷史記載,黃河頻繁受到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多次大改道。儘管各朝代政府會修建堤壩,黃河每次改道的洪水都會沖毀原有州縣村鎮,帶來巨大傷亡。 黃河中下游流域為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而且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與文化重心之一,所以黃河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釋名 == “河”字在秦漢以前基本上是黃河的專稱,而河流稱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經》曰:“崑崙山,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去蒿山五萬裡,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環其墟。”)先秦的文獻中找不到黃河一詞,成書於漢武帝徵和年間的《史記》全篇也不見黃河的說法。據學者李鄂榮考證,黃河一詞最早見於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縣”的釋文裡。黃河的“黃”字用來描述河水的渾濁,這在古書中也早有記載:戰國時期的《左傳·襄公八年》鄭國的子駟引《逸周詩》說“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爾雅·釋水》記有“河出崑崙,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 黃河上源由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等數量眾多的水泊和海子組成;在陽光照耀下星宿海的無數湖沼光彩奪目,如同孔雀開屏,十分美麗壯觀。因而當地的藏族居民把包含這一段的黃河稱作“瑪曲”(),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肅省瑪曲縣即以此河段命名。 == 歷史 == ===河道變遷=== 相較於長江及其他世界大河,黃河的形成、貫通在地質史上屬於較為晚近的事件。 約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早更新世,現黃河流域還只有一些互不聯通的內陸水系及遠古湖泊。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和襲奪,經歷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後,各湖盆間逐漸聯通,形成黃河水系的雛形。距今約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甚或全新世初期,黃河才逐步演變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黃河在黎陽宿胥口(今河南浚縣西南)決徙,偏離禹河故道,至章武(今河北滄縣東北)入海,為史載大禹治水後黃河第一次大改道。 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六月,黃河沖決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經聊城西至今河北青縣境與衛河相合,然後入海。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為防禦金兵南下,東京守將杜充在滑州人為決開黃河堤防,造成黃河改道,向東南分由泗水和濟水入海。黃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黃海。直到1855年,黃河主要是在南面擺動,雖然時有北衝,但均被人力強行逼堵南流。 最近的一次黃河大改道是在清咸豐年間。咸豐五年六月十九日(1855年8月1日),黃河在河南蘭考北岸的銅瓦廂決口,改東北走向,在山東境內借濟水(又名大清河)入渤海。 1938年6月9日,國軍為阻擋日軍,破壞鄭州黃河南岸花園口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賈魯河、潁河、渦河入淮河。直到1947年堵復花園口後,黃河才回歸北道。 據歷史記載,在1946年前的2540年間,黃河受到近1593次氾濫威脅,而因氾濫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其中最嚴重的是1887年黃河決口,當時河南鄭州下汛十堡(今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發生黃河決口,致使200多萬(一說93萬;一說最保守估計150萬;一說700萬)人罹難。 === 水災=== ;黃河中下游歷史特大水災:記者馬國福 黃委會河南河務局防汛辦公室副主任、防洪防汛高階工程師成剛:“歷史上的五次黃河水災”,《河南法制報》,2009年7月20日第15版。 * 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黃河中游特大水災:七月十八、十九日,洪水來自三門峽至花園口區間的伊河、洛河、沁河和直接匯入黃河的小支流。導致黃河下游多處決口。花園口斷面洪峰流量為32000立方米/秒。伊洛河從洛陽至偃師整個夾灘地帶水深都在一丈以上。偃師、鞏義、沁陽、武陟、修武都大水灌城,水深在五六尺至丈餘不等。河南巡撫奏摺,總計河南省被水衝十州縣,另有十六州縣禾苗被淹。 *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中游涇河、北洛河上游及北幹流粗沙來源區大暴雨。幹流潼關至小浪底河段出現千年來最高洪水位。推算陝縣洪峰流量36000立方米/秒,最大十二天洪水總量119億立方米。重現期可視為千年一遇。為從明初1385年有水災記載以來最大洪水。從水文考古判斷至少是唐朝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以來最高洪水位。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1843年8月黃河中游洪水”,《水文》,1985年第3期,第57-63頁。小浪底斷面洪峰流量為32000立方米/秒。河南巡撫鄂順安潤七月八日奏摺:“又據、陝州、新安、澠池、武陟、鄭州、滎澤等州縣稟報,該州縣地居中河九堡之上游,因七月十四等日黃水陡漲二丈有餘,滿溢位槽,以致沿河民房田禾均被衝損……現已報到,被洪水浸淹者共二十三州縣,被雨水淹浸者共十七州縣,淹及城垣者共七縣,汜水、陳留二縣情形為最重。洪水下洩至中牟,將原已在農曆六月潰決奪溜的口門又復衝寬至360丈,大量洪水均由中牟口門向東南漫流,經賈魯河入渦河、大沙河奪淮歸洪澤湖。被淹範圍包括河南、安徽境內西起扶溝、西華,東至通許、太康、鹿邑、亳州,南至洪澤湖。清政府舉國家之力實施了大型“中牟大工”堵口工程,兩次堵口分別花費白銀600餘萬兩和500餘萬兩,佔據了財政收入的15%和12%左右,還未包含常年的基本護理、搶修等基本開支。宋書敏:“道光二十三年黃河大洪水鉤沉”,《人民黃河》,2021年2期。 * 1933年8月上旬,黃河中游河口鎮至陝縣間發生自1843年以來最大洪水。陝縣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秒。 * 1949年9月14日,花園口水文站洪峰流量達12300立方米每秒;陝縣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流量持續99個小時。《人民治理黃河六十年》,來源: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網,2021年7月1日 * 1954年8月12日花園口站15000立方米每秒洪水 張玉國:《東平湖60年回眸之一:黃河安瀾話"王牌"》,來源:中國水利網 2006年10月14日 * 1958年7月14日至18日黃河三門峽至花園口區間發生大暴雨洪水。7月17日晚花園口站出現了自1919年實測記錄以來的最大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秒。12天總洪量達82.6億立方米。是自1919年黃河歷史上有水文實測資料以來的最大洪水。高峻:“一九五八年抗禦黃河大洪水的決策和組織機制探略”,《中共黨史研究》,2008年第2期。京廣鐵路黃河鐵路橋主橋5個橋墩偏移,11號橋墩被洪水沖毀,相鄰兩孔橋身塌落水中,京廣鐵路中斷。經14個晝夜的連續奮戰,8月2日,黃河老橋恢復通車。 * 1982年7月29日至8月2日黃河三門峽至花園口區間降大暴雨、區域性特大暴雨。黃河三花間幹流及伊洛河相繼漲水。8月2日18時花園口站出現流量15300立方米/秒的洪峰,7天洪量50.2億立方米,10000立方米/秒以上流量持續52小時,是1958年以來的最大洪水。黃河下游灘區普遍進水偎堤,伊洛河夾灘和兩岸洪泛區漫決進水,淹沒面積約260多平方公里,滯蓄水量約4.6億立方米。為減輕艾山以下防洪負擔,運用了東平湖老湖分洪蓄水4億立方米。歷經7天,洪峰於8月9日入海。呂光圻:《憶“82.8”洪水二三事》,來源: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網站 2019-4-2 === 源流考證 === 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脈群山之間,但真正源頭位置長期以來存有爭議。歷史上人們對黃河源頭的認識有一個過程。 ==== 古代 ==== 《尚書·禹貢》曾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的記載,“積石”在現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附近的阿尼瑪卿山,離黃河源頭還有距離。《山海經》、《爾雅》、《水經注》有河出崑崙的記載《通典》卷一七四「風俗」曰:“《水經》所云河出崑崙山者,宜出於《禹本紀》。”楊守敬說:“此沿《禹本紀》之誤。”。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有黃河發源於-{於}-闐,東流至鹽澤,再潛行地下,南出為河源的說法。這些說法都不確切,但卻延續到隋唐時期。 隋唐以後人們逐漸對黃河河源建立了正確的認識。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滅吐谷渾後置河源郡,即現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區,表明人們已知黃河發源於此。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為平定吐谷渾叛亂,將領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領人馬到達星宿海一帶,《新唐書》載他們“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唐宋以來,長期將星宿海稱為黃河源頭。 至元代人們開始對對黃河河源進行實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實等人勘察黃河河源,對星宿海一帶作了詳細考察。1315年潘昂霄根據都實的調查寫成《河源志》一書,明確指出黃河發源於星宿海西南百餘裡處,該處有「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餘」。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宗泐和尚奉使西藏歸朝,經過河源地區時,曾對其進行考察,並賦詩一首《望河源》,在詩序中他指出河源出自巴顏喀拉山的東北,而且是黃河和長江上源的分水嶺,這在河源認識上成為了一次突破。 ==== 清代 ==== 清初中原地區和河源地區往來更加密切,時人已經逐漸瞭解到在黃河上源區有“古爾班索羅謨”(蒙語意為三條支河),但具體情況並不清楚。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命拉錫、舒蘭探黃河河源。他們到達星宿海,發現星宿海上源還有三條河流,但並未追至源頭。拉錫、舒蘭歸京後繪有《河源圖》,舒蘭還寫有《河源記》。康熙末年組織全國性的地形測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佔巴及理藩院主事勝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區進行測量,此行“逾河源,涉萬里”,回京後將測量結果繪入《皇輿全覽圖》。此次測繪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繪製出來。 清乾隆中期,齊召南利用《皇輿全覽圖》及其他資料,編著《水道提綱》,其中將黃河上源三條支流中間一支阿爾坦河(今天的約古宗列曲)定位正源。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由於黃河下游決口氾濫,難以堵塞,於是乾隆命門侍衛阿彌達“恭祭河源”。阿彌達到達星宿海以西300裡處,對星宿海上源三條河流進行了實地勘查,認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為黃河上源。乾隆四十七年,高宗命侍衛阿彌達詣西寧祭河神,再窮河源。還奏:「星宿海西南有水名阿勒坦郭勒,更西有巨石高數丈,名阿勒坦噶達素齊老。蒙古語『阿勒坦』為黃金,『噶達素』為北極星,『郭勒』為河,『齊老』石也。崖壁黃金色,上有池,池中泉噴湧,釃為百道,皆黃金色。入阿勒坦郭勒,迴旋三百餘裡,入星宿海,為黃河真源。」高宗命四庫館諸臣輯河源紀略識其事。阿彌達更名阿必達。大學士阿桂子,附見阿桂傳。(參見二十五史清史稿卷283列傳70) ==== 現代 ==== 250px|thumb|left|黃河上游河段——瑪曲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探險者和地理學家深入青藏高原進行考察活動,他們也曾到達河源地區蒐集自然、人文資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國人竇脫勒、敖倫,俄國人普爾熱瓦爾斯基、士納可、科茲洛夫,德國人費士勒、臺裴爾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多次組織對黃河源頭進行考察。1952年,由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在項立志、董在華率領下,對黃河河源進行了數月勘查。河源勘查隊認定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正源,雅合拉達合澤山是它的源頭,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這一結果與前人考察結果不相吻合,在學術界引起爭論,但黃河發源於約古宗列曲的說法廣為流傳。1978年,青海省邀請中央和地方有關科研專業人員,再次對黃河源頭和扎陵、鄂陵兩湖進行實地勘查,確認卡日曲為黃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學者楊聯康徒步考察了黃河全程。他認為黃河最遠源流是始於巴顏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長於約古宗列曲30.5公里,長於卡日曲11.9公里。1985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歷史傳統和各家意見,確認瑪曲為黃河正源,並-{}-在約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瑪曲曲果樹立了黃河源標誌。 星宿海上源的三條支流分別是扎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於最北部,發源於查哈西拉山,河長70公里,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斷流。約古宗列曲位於星宿海西,在三條上源中居中,發源於約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為寬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為卡日曲,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約4800米,有5處泉水從谷中湧出,匯成寬約3米,深0.3-0.5米,流速約3米/秒的一條小河,河流終年有水。約古宗列曲與卡日曲匯合成黃河源頭最初的河道瑪曲,然後注入星宿海。根據十萬分之一航測地圖測量,卡日曲比約古列宗曲長25公里。卡日曲流域面積為3126平方公里、約古宗列曲為2372平方公里。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匯合處附近,測得卡日曲流量為6.3立方米/秒、約古宗列曲為2.5立方米/秒。據此,1978年的黃河源頭考察認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 == 水文與自然地理 == === 分界 ===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河口與桃花峪劃分上、中、下游;傳統的中學教科書以河口與孟津劃分上、中、下游;學者楊聯康經考察後認為以青銅峽、孟津劃分更合適;學者許韶立主張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作為黃河中下游分界線。依據黃河魚類種群的分佈特點和黃河流域地質歷史,李思忠認為甘肅與寧夏交界地段(衛寧平原西端起點)的出口可作為黃河干流上游與中游的分界。他與原山西大學殷源洪教授均認為壺口瀑布可作為黃河干流中游與下游的天然分界:黃河上游流經青藏高原山地及高寒沼澤草原;中游貫穿寧蒙高原、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沖積平原及荒漠,呈“\cap”形河套 ;下游流經汾渭盆地、晉豫峽谷 等低海拔地塹谷地及華北平原地區。李思忠,《黃河魚類志:黃河魚類專著及魚類學文選》 ,水產出版社,2015年,ISBN 9789578596771;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年,ISBN 9787567015371。 ==== 上游 ==== 250px|left|thumb|在蘭州的“黃河第一橋”中山橋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今河口村)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長3472公里,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公里,流域面積佔全黃河總量的51.3%。上游河段總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為1.01‰;河段匯入的較大支流(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43條,徑流量佔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來沙量只佔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上游河道相繼受崑崙山東脈的阿尼瑪卿山、西傾山及廣義祁連山脈南緣的青海南山所制約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 從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以上部分為河源段。河源段從卡日曲始,經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瑪多,經、岷山、阿尼瑪卿山(積石山)與西傾山間的若爾蓋沼澤草地,再以S形先轉向西北寬峪谷區,又轉向東北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 該段河流大部分流經於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迴,兩岸多為湖泊、沼澤、草灘,水質較清,水流穩定,產水量大。河段內有扎陵湖、鄂陵湖,兩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別為47億立方米和108億立方米,為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瑪多至甘肅瑪曲區間,黃河流經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之間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寬闊,間或有幾段峽谷。甘肅瑪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區間,黃河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發源於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該段內匯入黃河。 從青海龍羊峽到甘肅、寧夏交界的為峽谷段;黑山峽至青銅峽段流經衛寧平原(寧夏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多沙洲,兩岸河渠甚多。該區河道流經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質的不同,形成峽谷和寬谷相間的形勢:在堅硬的片麻岩、花崗岩及南山系變質岩地段形成峽谷,在疏鬆的砂頁岩、紅色巖系地段形成寬谷。該區段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八盤峽、青銅峽等20個峽谷,峽谷兩岸均為懸崖峭壁,河床狹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貴德至蘭州間,是黃河三個支流集中區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匯入,使黃河水量大增。龍羊峽至寧夏下河沿的幹流河段是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也是中國重點開發建設的水電基地之一。 從寧夏青銅峽至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部分為沖積平原段。黃河出青銅峽後,沿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邊界向東北方向流動,然後向東直抵河口鎮。沿河所經區域大部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無支流注入,幹流河床平緩,水流緩慢,兩岸有大片沖積平原,即著名的河套平原(河套的寧夏部分的西套,河套的內蒙古部分的東套)。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災害。河套平原呈“幾”字形,西起寧夏中衛沙坡頭區黑山峽,東至內蒙古清水河縣的喇嘛灣,是著名的引黃灌區,灌溉歷史悠久,自古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 ==== 中游 ====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今河口村)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公里,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的45.7%;中游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佔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佔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干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接納了黃土高原大小上百條支流,為黃河支流最多的河段張宗祜,《九曲黃河萬里沙: 黃河與黃土高原》,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0年,ISBN 9787302218258。該河段西側有源於鄂爾多斯的窟野河、禿尾河及無定河等,和始於陝北白于山南側的延川河、延河、雲巖河等注入; 東側有始於管涔山西側的渾河、偏關河及朱家川,蘆芽山和呂梁山西側的嵐漪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及昕水河等注入。 比降很大,河道窄,坡降大,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是黃河第二大水電基地。河段內支流絕大部分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河多年年均輸沙量16億噸中有9億噸來源於此區間。峽谷下段有著名的壺口瀑布,深槽寬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約18米,氣勢宏偉壯觀。位於壺口瀑布之下約65公里的禹門口又稱龍門;此處河中有一孤山將河分為二;為傳說中大禹治水、鯉躍龍門所在地。 禹門口至三門峽區間,黃河流經汾渭平原,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河段兩岸為渭北及晉南黃土臺塬,是陝晉兩省的重要農業區。該河段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黃河下游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多年年均來沙量5.5億噸。該幹流河段在禹門口至潼關(即黃河小北幹流)的132.5公里河道,衝淤變化劇烈,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即指此處河道經常的東西滾變。 該河段在潼關附近受山嶺約束,河谷驟然縮窄,形成寬僅1000餘米的天然卡口,潼關河床的高低與黃河小北幹流、渭河下游河道的衝淤變化有密切關係,故此有“潼關高程”這一水文術語。 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為兩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於中條山、崤山之間,為黃河干流上的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漸寬,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地段。 ==== 下游 ==== 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公里,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的3%;下游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間增加的水量佔黃河水量的3.5%。由於黃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長期淤積形成“地上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為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餘千米。歷史上,下游河段決口氾濫頻繁,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由於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於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是1976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間,黃河輸送至河口地區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年,每年平均淨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 === 主要支流與湖泊 ===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洮河、湟水(大通河)、莊浪河 、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 黃河流域的主要湖泊有鄂陵湖、扎陵湖、崗納格瑪錯、阿湧貢瑪錯、烏梁素海、沙湖、紅鹼淖、運城鹽湖、東平湖等。 === 幹流峽谷 === 黃河干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游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游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佈。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公里,佔幹流全長的31.2%。 茫尕峽—多石峽—麥多唐貢瑪峽—官倉峽—拉加峽—野狐峽—拉幹峽—龍羊峽—阿什貢峽—松巴峽—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寺溝峽—劉家峽—牛鼻子峽—朱喇嘛峽—鹽鍋峽—八盤峽—柴家峽—桑園峽—大峽(下峽)—烏金峽—紅山南峽—紅山北峽——虎峽—青銅峽——晉豫峽谷(包括三門峽—任家堆—八里衚衕—小浪底) ====壺口瀑布==== 黃河流經晉陝峽谷時形成的壺口瀑布是黃河最大的天然瀑布,也是中國著名瀑布,為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所在地。東為山西省呂梁山脈南端的火焰山,西為陝西省黃龍山。黃河干流奔流至此,上寬下窄,水流直下,非常壯觀。 == 環境與生態 == === 水土流失 === 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穀美,天才之力多”《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國歷史地理學》,藍勇,2002年,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象。隨著公元15世紀30年代全球氣候轉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減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公元前3世紀的狀況。並隨著植被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捲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 斷流 === 1970年代起,由於經濟發展、工業及農業的耗水量大增,大量河水被抽走,黃河的徑流量由1950年代的575億立方米,急劇下跌至1990年代中期的187億立方米,黃河的生態系統嚴重退化。從1972年到1999年,28年間,黃河下游幹流斷流22年,斷流最嚴重時,距入海口的長度達704公里。斷流,一度讓河流生態系統瀕臨崩潰,溼地面積萎縮,百姓生產生活受到影響。 鑑於黃河斷流情況嚴重,中國政府自1998年起,開始限制用水及修整河道。現代中國2009年8月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ISBN9789628986866 2006年,《黃河水量排程條例》正式由國務院頒佈實施。從1999年8月至今,黃河已實現連續23年未斷流。 === 懸河 === 由於泥沙淤積,全長5464公里的黃河的大部分河段裡,河床都高於流域內的城市、農田,全靠大堤約束,它因而被稱為“懸河”。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西南部的磴口縣,黃河河道比縣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 魚類 === 由於建壩、引進外來魚種、斷流、水資源過度利用、水域汙染、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黃河近年土著魚類的種群數量及多樣性大幅減少。 近來若干論文將李思忠1965年發表的黃河魚類研究資料、何志輝等1980年代調查黃河水系漁業資源資料與現狀調查採集結果相比較,顯示半個多世紀以來黃河魚類多樣性大幅降低,土著魚類種類減少了大約一半。 根據水產學者的調查和研究,黃河流域漁獲量自1970年代開始急劇下降,魚類群體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漁獲物個體年齡、體重組成也在下降。近十幾年的調査結果顯示,黃河上游優勢種是花斑裸鯉、擬鯰高原鰍,中游的優勢種是蘭州鯰,小浪底水庫以下河段的優勢種是鯽魚。* 何志輝主編,《黃河水系漁業資源》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年 * 李紅娟,袁永鋒,李引娣,張建軍,黃河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研究進展. 河北漁業, 2009 (10) 黃河流域禁漁期從2018年起被設定為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涵蓋黃河干流、13條支流,及扎陵湖、鄂陵湖和東平湖;黃河上游青海段自2021年8月1日起在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對天然魚類實行禁捕。 2022年2月農業農村部宣佈對黃河禁漁期進行調整:黃河干流青海段、四川段和甘肅段(即黑山峽出口以上黃河上游)和相關支流從2022年4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實行全年禁漁;寧夏段及以下黃河干流、相關支流每年禁漁期設為4月1日至7月31日。 ===保護=== 中國政府計劃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加大上游重點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築牢三江源“中華水塔”,提升甘南、若爾蓋等區域水源涵養能力。創新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旱作梯田和淤地壩建設。推動下游二級懸河治理和灘區綜合治理,加強黃河三角洲溼地保護和修復。開展汾渭平原、河套灌區等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清理整頓黃河岸線內工業企業,加強沿黃河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降低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合理控制煤炭開發強度,推進能源資源一體化開發利用,加強礦山生態修復。最佳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格局,統籌沿黃河縣城和鄉村建設。實施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廊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於2022年10月30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黃河保護法是繼長江保護法後,中國第二部流域法律。 == 設施 == === 水利樞紐 === * 三門峽水利樞紐:山西平陸、河南三門峽市交界處,1960年投入使用。 * 三盛公水利樞紐:內蒙古磴口,1966年投入使用。 * 青銅峽水利樞紐:寧夏青銅峽市,1968年投入使用。 * 劉家峽水電站:甘肅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 鹽鍋峽水利樞紐:甘肅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 天橋水利樞紐:山西保德、陝西府谷交界處,1977年投入使用。 * 八盤峽水利樞紐:甘肅蘭州,1980年投入使用。 * 龍羊峽水電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 大峽水利樞紐:甘肅蘭州,1998年投入使用。 * 李家峽水電站: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 萬家寨水利樞紐:山西偏關、內蒙古準格爾旗交界處,1999年投入使用。 * 小浪底水利樞紐:河南濟源和孟津交界處,2001年投入使用。 * 公伯峽水電站:青海循化,2006年投入使用。 * 拉西瓦水電站:青海貴德、貴南兩縣交界處,2022年完全投入使用,是黃河干流最大的水電站。 黃河流域潼關以上地區共有大型水庫26座,中型水庫170座。 另請參看:黃河大堤、黃河防凌、汴渠、鴻溝、京杭運河、茅津渡、南水北調工程、河套灌區 ===交通=== 由於黃河的一些地理及氣候的先天性原因(如凌汛等),雖然是中國第二大河,但黃河的航運能力有限,目前僅實現區域性河段季節通航。而黃河的全河段通航也在規劃中。 跨越黃河的公路、鐵路設施有: * 濟南黃河斜拉橋:山東省濟南市北側。1978年12月開工,1981年底建成,1982年7月正式投入運營。曾更換幾次鋼索。 * 濟南黃河浮橋:只在非汛期(夏汛和凌汛)使用,位於市北濼口渡口,免費使用。 * 蘭州黃河鐵橋:甘肅省蘭州市城北。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竣工於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 * 鄭州黃河橋:河南省鄭州市以北 * 青銀高速濟南黃河大橋:山東省濟南市以北。主橋規模在目前同類橋樑中位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 * 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2015年12月底迎門灘至馬灘區間右線地鐵隧道由黃河北岸順利掘進至黃河南岸,史上首次有地底隧道穿越黃河。 == 文化 == ===黃河文明=== 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並稱為中華文化的搖籃。 ===文藝作品=== *詩句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浪淘沙》 * 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黃河協奏曲》 * 電影:《黃土地》 === 旅遊資源 === 黃河博物館 - 花園口 - 壺口瀑布 - 後岡遺址 - 柳灣墓地 - 北首嶺遺址 - 大河村遺址 - 平糧臺城址 - 廟底溝遺址 - 陶寺遺址 - 老官臺文化- 賈湖遺址 - 仰韶文化 - 花樓子遺址 - 河南龍山文化 - 西水坡遺址 - 大地灣遺址 - 三門峽棧道遺蹟 - 元君廟墓地 - 姜寨遺址 - 半坡遺址 - 裴李崗文化 - 風陵渡 - 西朱封墓地 - 大汶口文化 - 大汶口遺址 === 相關人物 === * 大禹:夏朝國君 * 田蚡:前漢武帝時期大臣 * 賈讓:前漢水利家 * 王景:東漢水利家 * 杜充:北宋開封留守 * 賈魯:元代工部尚書,都水使者 * 郭守敬:元代天文學家、數學家和水利學家。至元元年(1264年)任西夏中興行省河渠副使,修浚西夏境內的唐徠渠、漢延渠等古渠,更立閘堰發明修築調節水量的牌堰;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定名通惠河。 * 潘季馴:明代治黃專家 * 通智:大理寺卿、兵部左侍郎、兵部尚書。雍正年間在寧夏開惠農渠、昌潤渠,並整修前代各渠。增建滾水石壩三十丈,改建退水閘3座,補修渠橋17座,新建橋2座以便民通行。新修渠道共灌銀川平原北至內蒙古良田34萬餘畝。 * 靳輔:清代治河名臣 * 嵇璜:清代治河名臣 * 劉鶚:清末水利學家,《老殘遊記》作者,同時也是中國最早有系統集結甲骨文的學者 ;現代 * 中國水利專家:黃萬里、錢正英、李儀祉、張光鬥、張含英、王化雲 * 黃秉維:中國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梁恩佐:美籍華人,黃河水土保持專案推廣者 == 參見 == * 黃河流域、黃河水利委員會 * 黃河奪淮、懸河 * 黃河三角洲、萊州灣、海州灣 * 黃土高原、毛烏素沙地 * 河西走廊、秦嶺 * 黃淮平原、河套平原、銀川平原、衛寧平原、海河平原 * 黃河流域文化 * 鯀禹治水 * 黃河清,指黃河中下游河水變得清澈的現象 * 潼關高程 * 災害:1410年黃河氾濫、1887年黃河決口、花園口決堤事件、1958年黃河洪水 == 相關條目 == * 世界河流列表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報刊 * "Yellow River Delta Shrinking 7.6 Square Kilometers Annually ". 中國日報海外版. 2005年2月1日 [2006年9月14日查閱]. ; 書籍 * ==延伸閱讀== === 相關水利著作 === * 《河防通議》 * 《治河方略》 == 外部連結 == * *王孝廉:《黃河之水──河神的原像及信仰傳承 》。 *黃河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 *黃河防險圖 Category:黃河水系 河
林納斯定律
林納斯定律(Linus' Law)以Linux創始人林納斯·託瓦茲(Linus Torvalds)的名字來命名,但最先由埃裡克·斯蒂芬·雷蒙(Eric S. Raymond)的作品《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中所提出。 該定律表示:「足夠多的眼睛,就可讓所有問題浮現」(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更正式地來說:「只要有足夠的單元測試員及共同開發者,所有問題都會在很短時間內被發現,而且能夠很容易被解決」。軟體審查的一種形式是將程式碼展示多開發者以達成共識。程式碼審查能讓研究者和開發者工作更有效率,且比軟體測試更高效。 ==參看== *開源軟體 *同行評議(Peer review) * 《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參考資料== Category:電腦結構陳述 Category:林納斯·託瓦茲 Category:Linux
晏嬰
晏嬰(),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晏平仲,亦稱晏子。齊國萊地夷維人,祖籍為宋國彭一涵. 叔夷鍾銘文集註與釋義[D]. 重慶師範大學, 2019.晏鴻鳴. 晏氏起源考[J]. 人文論譚, 2010(1):7.。春秋後期外交家、思想家。 晏嬰的父親晏弱為宋穆公的曾孫,因宋國內亂而到齊國擔任上大夫,被齊國賞賜以萊地作為封地。據說晏嬰身材短小,其貌不揚,但頭腦機敏,能言善辯。靈公二十六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五十餘年。晏嬰平時生活節儉,謙恭下士。內輔國政,屢諫齊侯。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能堅持原則,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 生平 == === 哭齊莊公 === 齊後莊公六年(前548年),大夫崔杼的妻子與齊後莊公通姦,為了復仇,崔杼設了美人局將莊公謀殺了。晏嬰得知之後,走到崔杼的家門外。左右問道:「您自殺以身殉君主嗎?」晏嬰說:「就我一個人的君主嗎?我為甚麼要死?」左右又問:「那逃走嗎?」晏嬰說:「是我的罪過嗎?我為甚麼要逃?」左右再問:「回去嗎?」晏嬰說:「君主都死了,要回去哪?統治人民的,難道是用以凌駕於人民嗎?社稷才是真正的君主。為人臣者豈為了祿米?是為了保護社稷啊。所以君主為社稷而死,我也為君主而死;君主為社稷而逃亡,我也為君主而逃亡。如果他是為了自己的錯誤而死或逃亡,我又不是他的親寵之臣,誰願意這樣去作?而且有人都敢弒殺君主了,我何必自殺,何必逃亡,我又要回去哪?」門開後,晏嬰進去,伏在齊後莊公屍首上大哭,又起來跳了三次後,出去(古代喪俗「頓足」之禮),表示悲痛後就離開了。旁人對崔杼說:「一定要殺他。」崔杼說:「他有民望,放了他,以爭取民心罷。」《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 出使楚國 === 有一次,晏嬰出使楚國。楚人因他身材矮小,看不起他,就在大門旁另開一道小門,請他從小門進去。晏嬰不肯進去,說:「我若是出使狗國,那我便會走狗門進國,今天我是要出使楚國的,那我便不該走這個門。」接待的官員聽了,只好請他從大門進去。晏嬰見到楚靈王。楚王問:「齊國難道沒有賢明的人了嗎?為何讓你作為使臣來到我國?」晏嬰答道:「齊國的臨淄有三百閭(古代一閭為25戶),城民只要把袖子抬起足以遮蔽太陽,把身上的汗水灑下有如下雨,人們肩並著肩,腳尖挨著腳跟,怎麼會沒有人?」楚王又問:「那為什麼是選你做為使臣呢?」 晏嬰回答:「齊國派遣使臣,都是把一名使臣派到適合他去的國家。賢能的人會被派去出使有賢能君主的國家,不夠賢能的人就被派去出使無品德君王的國家,嬰在齊國臣子之中,能力是最差的,所以被認為最適合出使楚國。」《晏子春秋·卷六·晏子使楚楚為小門晏子稱使狗國者入狗門第九》: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屢勸景公 === 景公三十二年(前516年),東北方出現彗星。景公嘆息說:「堂堂!誰有此乎?」群臣皆憂然淚下。晏嬰反而大笑,景公惱怒。晏嬰說:「臣笑群臣諛甚。」景公說:「彗星出東北,當齊分野,寡人以為憂。」晏嬰說:「君高臺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茀星將出,彗星何懼乎?」景公說:「可禳否?」晏嬰說:「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當時景公大造宮室,養狗馬,奢侈無度,稅重刑酷,晏子借機諫止。《史記·齊太公世家》:三十二年,彗星見。景公坐柏寢……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故晏子以此諫之。 有一次,景公修建房舍,將要修建得非常漂亮。一天刮風下雨,景公和晏子一起入席飲酒。喝得正暢快時,晏嬰起身唱歌,唱道:「穗乎不得獲,秋風至兮殫零落,風雨之拂殺也,太上之靡弊也。」唱完,轉過頭流下了眼淚,跳起了舞。景公制止住他,說:「今日夫子為賜而誡於寡人,是寡人之罪」於是撤掉了酒席,罷徭役,停止修建房舍。《晏子春秋·卷二·景公為長庲欲美之晏子諫第六》:景公為長庲,將欲美之……遂廢酒罷役,不果成長庲。 又有一次,連下三天的雪。景公披著用狐狸毛做的皮衣。晏嬰謁見,景公說:「奇怪啊!怎麼大雪降了三天,我卻感覺不到天氣寒冷呢?」晏嬰回答:「真的是天氣不寒冷嗎?」景公笑了。晏嬰說:「嬰聽說過,古代那些被稱為賢明的君主,雖然天天能吃飽卻能體會沒食物的人的饑餓,雖然穿著暖和卻能體會缺乏衣物的人的寒冷,雖然生活安逸穩定卻能體會努力工作的人的辛勞,為何君王您會不知道呢?」景公說:「你說得對!寡人知道該如何做了。」 於是下令廣發糧食,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就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丘聽到後說:「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晏子春秋·卷一·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諫第二十》: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拔擢賢才 === 有一次,晏嬰外出,在路上遇到被囚禁之中的越石父。把他贖出來,用車載回家。晏嬰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屋內,過了很久沒出來,越石父請求與晏嬰絕交。晏嬰大吃一驚,道歉說:「嬰雖然不是個仁者,但好歹讓先生倖免於災厄,為何先生這麼快便與嬰絕交呢?」越石父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過,君子對於不能理解自己的人會表現得笨拙,而對能理解自己的人會表現精明。剛才我尚在囚車之中時,先生不知道我這個人如何,卻選擇救了我,既然先生認為我值得相助而出手救了我,那我便將先生視為能理解我的人;一個能理解我的人卻不願以用禮對待我,那我還不如繼續待在囚車之中。」於是請他進屋待為貴賓。《史記·管晏列傳》:越石父賢,在縲絏中。晏子出,遭之塗……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晏嬰一次坐車外出,車夫的妻子從門縫偷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駕車,遮著大傘,趕著四匹馬,志氣揚揚,十分得意。車夫回到家裡,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還不到六尺,但他作為齊國相國,在諸侯之間名聲響亮。今天妾看到他,志向宏達遠大,但態度仍是謙恭。而你身高有八尺,只作為人家的車夫,但態度卻相當得意,妾所以想求離婚。」從此,車夫就謙虛恭謹起來。晏嬰感到奇怪,問他原因,車夫如實相告。晏嬰就推薦他為大夫。《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 去世 === 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重,在柱子上鑿了個洞,把一封信放在裡面,對他的妻子說:「這柱子裡的信,孩子長大了以後,拿給他看。」不久,晏嬰病逝。 待兒子長大後開啟信,見信上寫:「布帛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衣服穿;牛馬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拉車的;士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官可以任用;國家不可以窮困,窮困了就不可推行政令。」《晏子春秋·卷六· 晏子病將死鑿楹納書命子壯而示之》:晏子病,將死……布帛不可窮,窮不可飾;牛馬不可窮,窮不可服;士不可窮,窮不可任;國不可窮,窮不可竊也。。 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子晏圉。 == 評價 == * 孔子:「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 * 齊景公:「子大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積於百姓。今天降禍於齊,不加於寡人,而加於夫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夫!」 * 孟子:「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 * 曾子:「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 * 司馬遷:「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耶?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 蘇軾:「賢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 逸聞 == === 二桃殺三士 === 據《晏子春秋》所載,當時有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名大將,恃勇而驕,甚至連齊相晏嬰都不放在眼裡。晏嬰於是與景公商議除掉三人,並讓景公將兩隻桃子賜給三人,讓三人按照功勞大小吃桃子。公孫接、田開疆二人各自誇耀自己的功績,並先後取走兩隻桃子。古冶子見狀不服,在陳述了自己的功績後,與公孫接、田開疆拔劍相向。公孫接、田開疆見狀,自感羞愧,雙雙交出桃子,自刎身亡。古冶子見二人自殺,也感到萬分羞愧,不願獨生,當場自刎身死。景公下令厚葬三人。 後來漢朝齊魯民歌兼樂府詩《梁父吟》抒發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也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郭茂倩所編撰的《樂府詩集》曾引用該作,而直接署名創作者是諸葛亮,參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881-882.。 == 參見 == * 晏子春秋 == 延伸閱讀 == == 參考資料 == * * == 注釋 == Category:中國思想家 Category:周朝外交官 Category:姜齊官員 Category:萊州人 Y Category:諡平
,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原子序數為14。 矽是外觀帶著灰藍色金屬光澤且堅硬易碎的晶體,亦是一種四價的類金屬半導體。矽為週期表第十四族元素之一:碳在其排序之上,其下依序為鍺、錫、鉛和鈇。由於它對於氧的高親和力,直至在西元1823年才第一次被永斯·貝採利烏斯成功純化。它的熔點和沸點分別為攝氏1414度及3265度,且分別在金屬和非金屬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硼。矽在宇宙中最常見元素中排名第八,但以元素型態分佈在地殼是非常罕見的。它常以二氧化矽或矽酸鹽等多樣的形式廣泛分佈於土壤、沙和小行星和行星中。地殼的組成超過九成是矽酸鹽類物質,使得矽成為地殼中含量第二的元素,僅次於氧。 元素矽也在世界經濟上有很大的影響,矽通常會與天然礦物一起加工,其用途廣泛:包括建築業使用的粘土、矽砂和石頭。波特蘭水泥中的砂漿和灰泥組成也含有矽酸鹽,可與矽砂和礫石混合成混凝土,用於走道、地基、道路上。它們還用於白色陶瓷,像是瓷器,也可用於製造傳統的石英鈉鈣玻璃和許多其他特殊玻璃。矽最廣為人知的用途是去合成以聚矽氧聚合物為基礎的合成聚合物。有些矽的化合物,像是碳化矽可用作研磨物或高強度陶瓷元件。大多數遊離的矽被用於鍊鋼、鑄鋁和高質量的化工業上(通常是製造氣相二氧化矽)。更顯著的是,半導體電子業運用極少部分的高純度矽(小於10%),而高純度矽在積體電路上是一種必要的元素,大部分的電腦、手機及現代科技都依靠它。 雖然動物通常對於矽的需求是微量的,但在生物學裡,矽是一種必要的元素。在多種的海綿動物門及微生物裡,像是矽藻及放射蟲會分泌由二氧化矽組成的骨骼物質。二氧化矽亦通常沉澱於植物組織中。 ==性質== ===物理性質=== 結晶型的矽是暗藍色的,很脆,是典型的半導體。 === 化學性質 === 矽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常與氧元素形成化合物,如SiO2等。見(位於上冊第9章“矽”第1節“導論”)。存在於地表的矽幾乎總以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尤以包含4個配位鍵的結構居多,少有例外。見(位於上冊第9章“矽”第2節“矽元素”)。每1個矽元素搭配4個氧元素的組合可以單獨形成基團,也可以形成鏈、帶、環、層等複雜結構。在常溫下,除氟化氫以外,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 固態矽單質不太活潑,不易與氣體或液體試劑反應;液態矽單質則相反,能與多數金屬發生反應。見(位於上冊第9章“矽”第2節“矽元素”)。 === 同素異形體 === 同素異形體有兩種,一種為暗棕色無定形粉末,用鎂使二氧化矽還原而得,性質比較活潑,能夠在空氣中燃燒,稱無定形矽;另一種為性質穩定的晶體(結晶矽),是用炭在電爐中使二氧化矽還原而得。 == 發現 == 1787年,拉瓦錫首次發現矽存在於岩石中。然而在1800年,漢弗裡·戴維將其錯認為一種化合物。1811年,蓋-呂薩克和可能已經透過將單質鉀和四氟化矽混合加熱的方法制備了不純的無定形矽。1823年,矽首次作為一種元素被貝採利烏斯發現,並於一年後提煉出了無定形矽,其方法與蓋-呂薩克使用的方法大致相同。他隨後還用反覆清洗的方法將單質矽提純。 == 名稱由來 == 英文中的一詞,來自拉丁文的,意思為燧石(即火石,富含矽元素)。在1831年,蘇格蘭化學家創造了這個名詞。 在1823年純化出來後,瑞典化學家永斯·貝採利烏斯利用新拉丁文規則造出這個單字,再加上-ium字根,以代表它是一種金屬。歐洲許多國家都採用這個名稱,但英文名稱最終採用了在1817年提出的這個拼法,去除了代表金屬的-ium字根,因為它的物理特性更接近於碳(carbon)與硼(boron)這一類元素。 ===漢字=== 1837年,日本第一部西方化學譯著,的《舍密開宗》首先以「珪土」作為矽元素的名稱。該書術語譯自荷蘭語詞彙,由於當時荷蘭語矽的元素名為「」,是「」(燧石土)的縮略,日本就專門找了一個玉字旁的同音字「珪」(平假名:,漢語:-{zh-hans:guī;zh-tw:ㄍㄨㄟ;zh-hk:gwai1}-,是「圭」的異體字)來音譯「kei」。因此「keisteen」就譯成「珪石」,作為SiO2的名稱;由於當時荷蘭語中的鎂、鋁、矽、鋇等元素都是以「」(土)結尾,因此日語也分別照譯成苦土、礬土、珪土、重土。後來日本摒棄了源自荷蘭語的「土」,改譯為「珪素」,在19世紀後期又出現了「-{矽}-素」的寫法,不過19世紀末日本規定以「珪素」為準。「珪/-{矽}-」進入中國是20世紀初,由於它屬於固態非金屬元素,所以中國採用了石字旁的寫法。 在中國,清朝徐壽在1871年出版的《化學鑑原》中,創造「-{矽}-」字作為的音譯。在中華民國成立後,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33年公佈《化學命名原則》,採用「-{矽}-」為正式譯名,音讀為「si(t),夕(入)」,其中寫道「Silicon舊譯一作-{矽}-,一作-{矽}-,-{矽}-由日名珪素孳演而成,因為固體,故改王旁為石;於義旣無可取,不如用諧聲之-{矽}-。」臺灣以此為標準譯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於1953年2月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一次全國性的化學物質命名擴大座談會。會議邀集全國各地的化學專家以及從事文字改革工作的學者參加。據會議紀要顯示,當日會場上圍繞-{矽}-字等同音字是否需要變更有著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派是以顧翼東、方柏容、劉澤先三位先生為代表,主張改;另一派則以符綬璽、侯毓汾二位先生為代表,主張不改。座談會結束後不久,《化學通報》連載了化學名詞審查小組成員陶坤的文章——《化學新字的讀音》上、下兩篇。在下篇中,陶文宣佈將-{矽}-字改為-{矽}-字,在註解中,他陳述了更改的理由:“-{矽}-音夕,與硒、烯、醯、錫不易分辨。”真正全國性的統一變更是在1957年。這一年,中國科學院編譯出版委員會名詞室下發《關於幾個化學名詞訂名問題的通知》,正式宣佈廢-{矽}-改-{矽}-的決定。這一通知中提到了審定理由和過程:“1953年化學名詞審查小組建議將‘-{矽}-’改為‘-{矽}-’,1955年,無機化合物名詞審查小組認為此項建議甚為正確,在徵求全國各有關單位意見後,決議將‘-{矽}-’改為‘-{矽}-’。”不過,在一些術語中,如醫學術語“矽肺”、工業術語“矽鋼片”中,中國大陸仍然保留了-{矽}-字(在中國大陸讀作-{zh-hans:xī;zh-tw:ㄒㄧ;zh-hk:xī}-)。在香港,兩用法皆有,但「-{矽}-」較通用。 == 分佈 == 矽主要以含氧化合物的形式,作為僅次於氧的最豐富的元素存在於地殼中,約佔地表岩石的四分之一,廣泛存在於矽酸鹽和矽石中。 == 製備 == 工業上,通常是在電爐中由高純度碳還原二氧化矽(常見於石英或沙子)而製得: :SiO2 + 2C -> Si + 2CO 為減少副產物碳化矽的產生,需要加入過量的二氧化矽: :SiO2 + 2SiC -> 3Si + 2CO 這樣製得的矽純度為97~98%,見(位於上冊第9章“矽”第2節“矽元素”)。叫做粗矽。再將它融化後重結晶,用酸除去雜質,得到純度為99.7~99.8%的純矽。如要將它做成半導體用矽,還要將其轉化成易於提純的液體或氣體形式,再經蒸餾、分解過程得到多晶矽。如需得到高純度的矽,則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提純處理。 == 同位素 == 已發現的矽的同位素共有12種,包括矽25至矽36,其中只有矽28,矽29,矽30是穩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帶有放射性。 == 用途 == 矽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可用於製作半導體器件、太陽能電板、光纖和積體電路。還可以合金的形式使用(如矽鐵合金),用於汽車和機械配件。也與陶瓷材料一起用於金屬陶瓷中。還可用於製造玻璃、混凝土、磚、耐火材料、矽氧烷、矽烷。與鐵結合,可以成為矽鋼,這是一種耐磨的鋼件,常用在各種工具上。此外,矽也是不鏽鋼的主成分之一,用來使不鏽鋼具有耐磨的特性。 == 重要化合物 == * 碳化矽,耐磨耐熱,見(位於上冊第9章“矽”第2節“矽元素”)。用於半導體、避雷針、電路元件、高溫應用、紫外光偵檢器、結構材料、天文、碟剎、離合器、柴油微粒濾清器、細絲高溫計、陶瓷薄膜、裁切工具、加熱元件、核燃料、珠寶、鋼、護具、觸媒擔體等領域。 * 二氧化矽,是沙和石英的主要成分。在半導體和太陽能板等應用中,是目前主要的原料。 * 矽烷,在醫學和工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 四氯化矽,應用在半導體工業和光電池中。 == 參見 == * 矽基生物 * 矽谷 == 參考資料 == ===註腳=== ===引用資料=== ===補充來源=== * ==外部連結== Category:1820年代發現的物質 Category:半導體材料 Category:碳族元素 Category:第3週期元素 Category:類金屬 3D Category:熱縮冷脹材料
俄語
俄羅斯語(,,),通稱俄語,屬於斯拉夫語族的東斯拉夫語支,是斯拉夫語族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及哈薩克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裡曾經被學校廣泛列為第一外語教學。俄文為聯合國正式語文之一。在蘇聯時代,蘇聯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非常強調俄語的重要性。雖然這些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現在很多開始強調使用當地語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語仍然是這些地區最廣泛使用的共通語言。俄語屬於印歐語系,是東斯拉夫語支中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十世紀的內容。俄語是歐亞大陸中分佈區域廣大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語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語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 == 歷史 == 據記載在1000年現代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大部分割槽域居住的主要民族是斯拉夫人東支,說著很相近的方言群。約880年統一成為基輔羅斯,以古東斯拉夫語為書面和貿易用語。後來988年基督教傳入,同時南斯拉夫的古教會斯拉夫語被引入成為官方和禮拜儀式語言。來自拜占庭希臘語的藉詞和借譯詞開始在這一時期進入古東斯拉夫語和口語方言,同時影響著古教會斯拉夫語。 1100年基輔羅斯瓦解後方言迅速分化。現代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地域產生羅塞尼亞語,而現代俄羅斯的地域產生中古俄語。二者在13世紀這些地區在西部立陶宛大公國、波蘭、匈牙利和東部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封建共和國與臣服韃靼人的多個小公國之間的劃分而成為不同的語言。 莫斯科和諾夫哥羅德的官方語言是教會斯拉夫語,這是由古教會斯拉夫語發展而來的語言,幾個世紀裡都是書面語言,直到彼得大帝時代被限制用於聖經和禮拜儀式用語。俄語在教會斯拉夫語的強烈影響下一直發展到17世紀末,隨後這種影響發生了扭轉,而且導致了一些禮拜儀式用文字的衰落。 彼得大帝政治改革伴隨著字母的改革,而且達到了世俗化和西方化的目的。專用詞彙取自西歐語言。1800年,貴族日常用的法語和有時使用的德語佔了很大一部分。許多19世紀的俄語小說,像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包含整段和整頁未翻譯的法語,有著受教育的讀者不需要翻譯的假設。 現代的書面語被認為來自亞歷山大·普希金在19世紀前三分之一的時期,他透過排除一些古老的語法和詞彙(所謂的“”——“高階形式”),提倡當時口語中可以找到的語法和詞彙改變了俄語。現代的年輕讀者或許只能從普希金著作中體會一些明顯難以理解的詞語,自從少數普希金所用的詞語變得古老或者轉變了意思。事實上,許多19世紀俄羅斯作家尤其是普希金、米哈伊爾·萊蒙托夫、尼古拉·果戈裡、亞歷山大·格里博也多夫所用的表達方式成為現代俄語口語中常見的方式。 20世紀政治劇變和整個意識形態的變化在1918年正字法改革以後給俄語帶來了現代化的形式。政治環境和蘇聯在軍事、科技(尤其是航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俄語帶來世界性的聲譽,尤其是20世紀中期。 蘇聯時期對其他民族語言的政策其實是搖擺不定的,即使各個加盟共和國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聯合的角色和高一級的地位使俄語保留了下來,即使只在1990年被宣佈成為官方語言。"Закон СССР от 24.04.1990 О языках народов СССР" (1990年蘇聯關於蘇聯語言的法令) 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新獨立的國家鼓勵使用當地語言,其中一部分給予俄語特別待遇,雖然俄語作為後蘇聯國家的國際交流語言的的角色持續下來。 由於全世界俄羅斯人的減少和俄羅斯總人口的減少,俄語的使用人口也出現了衰減。蘇聯的解體和俄羅斯影響力的下降也使世界其他地方俄語使用者人數減少。根據俄羅斯聯邦教育與科學部社會學研究中心研究副主任Arefyev A. L.在2006年期刊上發表的估計,俄語在全世界逐漸失去了地位,特別是在俄羅斯。2012年A. L. Arefyev釋出了新的學術研究“俄語在20-21世紀的轉變”,其中他得出結論在世界各地俄語趨於進一步的衰落(見於2013年出版的期刊)。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на рубеже XX-ХХI веков — М.: Центр социального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и маркетинга, 2012. — 482 стр.在前蘇聯國家俄語逐漸被當地語言取代。當前世界上俄語使用者的人數取決於世界上俄羅斯人(作為俄語主要的分佈來源)的數量和俄羅斯(以俄語為官方語言)的人口。 == 系屬分類 == 俄語是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的一種語言,從口語角度來看,它的近親是烏克蘭語及白俄羅斯語,都屬於東斯拉夫語支。在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境內很多地方,這幾種語言可以互換,在某些地方這種傳統雙語語境導致語言混合。 == 地理分佈 == 俄語是聯合國和俄羅斯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的少數民族正式語言之一(俄羅斯族使用)。 直至1917年,俄語是俄羅斯帝國的唯一官方語言,但在蘇聯時期,每個加盟成員國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俄語就成為蘇聯一體角色的語言。 在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獨立國家鼓勵人民使用自己本國的母語,因而扭轉了俄語獨大的狀況,然而作為全國溝通的角色不變。 在拉脫維亞,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俄語人口,主要來自兩次大戰前的俄國和前蘇聯移民。現時俄語不是官方語言,而俄語在課堂的使用依然在辯論中。在愛沙尼亞,蘇維埃時代的俄語使用者移民和他們的後裔構成國家的當前人口的大約四分之一左右。在立陶宛,俄語人口佔全國比例是少於十分之一的。然而,大約80%波羅的海地區的人口能用基本俄語交談。而在芬蘭,由於曾經是俄國的一部份,仍然有幾個俄語社群。 在20世紀,俄語在華沙條約成員國的學校裡被廣泛地使用,包括波蘭、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但是,年輕一代的俄語通常都不流利,因為俄語不再於學校廣泛使用。在中國與蘇聯友好期間,俄語被指定為學校的第一外語來教授,以後因中蘇決裂其地位在1964年為英語所取代。此外,由於受到蘇聯影響,一些亞洲國家譬如寮國、越南、柬埔寨和蒙古,依然教導著俄語。而在阿富汗的幾個部落,俄語仍然被使用作為混合語。 在以色列,由於歷史上有大批猶太人從蘇聯或在其解體後移民至當地,俄語是除英語之外,該國使用最廣泛的非官方語言之一。至少75萬名前蘇聯的猶太人移民使用俄語(1999年人口調查)。以色列的新聞、網站及出版物亦經常使用俄語。 在北美洲,有相當大的俄語社群,特別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市區如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多倫多、邁阿密、芝加哥和克利夫蘭郊區的裡士滿高地。單在紐約、洛杉磯俄語人口估計達50萬人。他們發布他們自己的報紙,和居住在自足的區域(特別是在1960年代開始的移民)。 20世紀的初期,西歐湧入許多俄語的移民。德國、英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希臘、巴西和土耳其,講俄語的社群共計有三百萬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黑龍江省的部分俄羅斯族亦使用俄語。 === 官方語言 === 俄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和未得國際承認的聶斯特河沿岸、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官方語言。它也是聯合國六個官方語言之一。在俄羅斯及前蘇聯境內,對於以俄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的人士來說,用俄語上課是熱門的選擇。 雖然俄羅斯族人口在俄羅斯佔了78%,在白俄羅斯佔10%,在哈薩克佔26%,在烏克蘭佔17%,在吉爾吉斯佔9%,在摩爾多瓦佔6%,在亞塞拜然佔2%,在喬治亞佔1.5%,在亞美尼亞及塔吉克佔了不足1%,但是以俄語授課的學生在俄羅斯佔了97%,在白俄羅斯佔75%,在哈薩克佔41%,在烏克蘭佔25%,在吉爾吉斯斯坦佔21%,在摩爾多瓦佔7%,在亞塞拜然佔7%,在喬治亞佔5%,在亞美尼亞及塔吉克佔2%。 在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儘管官方減少以俄語教授的科目,仍有學校仍以俄語教學。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部分前蘇聯國家開始推行去俄羅斯化政策,其中也包括限制使用俄語。比如土庫曼在1996年後不再將俄語列為官方語言,並在2002年將所有以俄語和土庫曼語教學的雙語學校均轉變為土庫曼語普通教育學校,但是保留部分俄語課程,而純粹使用俄語教學的學校僅剩位於阿什哈巴德的一所貴族學校{[cite web|url=https://new.qq.com/omn/20200831/20200831A0LUVG00.html|title=俄語在土庫曼正進入消亡時期?}}。在烏克蘭,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基輔政府開始大規模推行禁止俄語的政策,例如在學校中禁止使用俄語溝通、確立烏克蘭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並禁止紙質媒體使用俄語出版。在亞美尼亞,雖然俄語依然被廣泛使用,但是1993年透過的語言法削弱了俄語在亞美尼亞的官方地位,並確定了亞美尼亞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 == 字母表 == 俄文使用西裡爾字母書寫。俄語字母共有33個。下表展示其大寫字母,以及用國際音標標示的這些字母在通常情況下的發音。 А Б В Г Д Е Ё Ж З И Й К Л М Н О П Р С Т У Ф Х Ц Ч Ш Щ Ъ Ы Ь Э Ю Я 早期的俄語字母還包括[與(或者)併合]、與(與併合)、(與併合)、(與併合)、[與(或者)併合]以及(後來演變成的字形,並轉變為或者)。在這些字母被廢棄的的同時或者之後的一段時間,它們會被用在與之相關的文章裡面。和最初表示超短母音或者非重讀的、。 ===轉寫=== 因為在電腦運算上的許多技術限制,以及不易找到西里爾字母的鍵盤,這種情形下常用拉丁字母來轉寫俄文。例如(霜)會轉寫為moroz,(老鼠)會轉寫為mysh或myš。拉丁字母轉寫一度曾被住在俄羅斯以外的人士使用,不過現在說俄語的電腦使用者較常使用Unicode字元編碼,可以完全整合俄文字母。有一些免費軟體利用字元編碼可以讓使用者輸入俄文字母,即使是用西方的QWERTY鍵盤也可以輸入。 ===電腦支援=== 俄文字母有許多不同的字元編碼系統。KOI8-R是由蘇維埃政府所設計,原意是要成為俄文的標準編碼,此編碼仍在類UNIX系統廣為使用。不過MS-DOS及OS/2()、傳統的麥金塔()及Microsoft Windows(CP1251)加深了俄文字母系統的混亂,最後Windows-1251成為1995年至2005年俄文網際網路及電子郵件通訊的實質標準。 早期使用的8位元編碼已很少用在通訊協定及文字交換的資料格式,現在大部份已被UTF-8取代。有許多不同的編碼轉換軟體,像iconv即為其中之一,大部份的Linux、麥金塔版本都支援此軟體,也有一些其他的作業系統支援,不過現在只有在存取多年前製作的文字檔時才會用到轉換軟體。 除了現代的俄文字母外,Unicode(及UTF-8)有早期西裡爾字母(基於希臘字母)的編碼,以及其他斯拉夫文字,或是用西里爾字母的非斯拉夫文字。 == 發音 == 俄語的語音系統發源於斯拉夫語族,但在早期歷史上改變很多,大約公元1400年大致成型。 標準俄語基於莫斯科方言,有很強的重音和適度的音調變化。重音母音有一點拉長,而非重音母音傾向於抬升成閉母音或者模糊母音/ə/。 俄語裡一個音節裡的聲母和韻尾最多可以含8個子音,用公式表示如下(V代表母音,C代表子音): (V) ===子音=== 雙唇音 雙唇音 唇齒音 唇齒音 齒齦音齒音 齒齦音齒音 齒齦後音 齒齦後音 硬顎音 軟顎音 軟顎音 平常 顎化 平常 顎化 平常 顎化 平常 顎化 硬顎音 平常 顎化 鼻音 mʲ nʲ 塞音 pʲbʲ tʲdʲ kʲ[gʲ] 塞擦音 擦音 fʲvʲ sʲzʲ ːː [xʲ][ɣʲ] 近音(邊音) 近音(邊音) lʲ 顫音 rʲ == 語法 == 俄語中的詞性分為10大類至於語法較為複雜,分別如下: * 有詞形變化: ** 名詞 ** 形容詞 ** 數詞 ** 代詞 ** 動詞 * 無詞形變化: ** 副詞 ** 前置詞 ** 連線詞 ** 語氣詞 ** 感嘆詞 俄語詞性有性、數、格之變化,例如格分為:主格(第1格)、屬格(第2格)、與格(第3格)、賓格(第4格)、工具格(第5格)和前置格(第6格),動詞有「體」之分,還有形動詞和副動詞之分。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太清俄語速記輸入法 * 使用Google自動將俄語翻譯成簡體中文 * 使用Google自動將俄語翻譯成繁體中文 * "GRAMOTA". An educational/reference site on the Russian language, supported by the Russian government. (In Russian) * SIL Ethnologue Report for Russian * 俄文學習資料網 * ODP上的俄語分類 Category:東斯拉夫語支 Category:俄羅斯語言 Category: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Category:以重音計時的語言 Category:主謂賓語序語言 Category:屈折語 Category:羅馬尼亞語言
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
拉普拉斯侯爵皮埃爾-西蒙(,,),法國著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對天體力學和統計學的發展舉足輕重。 == 生平 == 1749年生於下諾曼底的一個小康之家。1766年入卡昂大學藝術系,因為他父親希望他學習神學,或許是因為在卡昂顯露了數學方面的天賦,拉普拉斯在1768年去了巴黎,達朗貝爾推薦他去軍事學校教授數學作為職業。1773年拉普拉斯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 == 貢獻 == 拉普拉斯用數學方法證明了行星的軌道大小隻有週期性變化,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定理。 《宇宙系統論》是拉普拉斯另一部名垂千古的傑作。在這部書中,他獨立於康德,提出了第一個科學的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理論——星雲說。康德的星雲說是從哲學角度提出的,而拉普拉斯則從數學、力學角度充實了星雲說,因此,人們常常把他們兩人的星雲說稱為“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拉普拉斯是推測到黑洞的存在和重力崩塌概念的最早一群科學家之一。 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也有重要貢獻,他是拉普拉斯變換和拉普拉斯方程的發現者。這些數學工具今天已經在數學物理的各個分支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拉普拉斯在1806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伯爵,並且他在波旁復辟後於1817年被任命為侯爵。 == 哲學和宗教觀點 == 拉普拉斯是因果決定論的信徒。1799年出版了鉅著《天體力學》的頭兩卷,主要論述行星運動、行星形狀和潮汐,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天體力學”的學科名稱。1802年出版第三卷,論攝動理論。1805年出版第四卷,論木星四顆衛星的運動及三體問題的特殊解。1825年出版第五卷,補充前幾卷的內容。該書是經典天體力學的代表著作,由於這部鉅著的出版,拉普拉斯被譽為法國的牛頓。據不可靠的傳聞和傳記作品所說,當拿破崙看到這部書時,問拉普拉斯,為何在他的書中一句也不提上帝。拉普拉斯明確地回答:「陛下,我不需要那個假設」(法語:Je n'avais pas besoin de cette hypothèse-là.)。拿破崙將這句話告訴約瑟夫·拉格朗日,拉格朗日卻說:「這是個好假設!它可以解釋許多事情」(法語:Ah! c'est une belle hypothèse; ça explique beaucoup de choses.)。然而他見拿破崙時,這位執政官還沒做皇帝。所以此說可疑。 一般認為他未曾否定上帝存在,是在懷疑論者和自然神論者之間徘徊。在懷疑論和自然神論之間———拉普拉斯對宗教的認識與反思 ,王幼軍,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 拉普拉斯給出了一個古怪的關於太陽會升起的機率的方程,他聲稱這個機率是(d+1)/(d+2),d是過去太陽昇起的天數。拉普拉斯聲稱這個公式可以應用於所有我們不認識的事物上,或是在我們已知,但由於我們不知道的事物而陷入泥潭的事物上。 == 榮譽 == * 1822年的美國文理科學院外籍名譽會員。 * 小行星4628號拉普拉斯。 * 他是名字被刻在艾菲爾鐵塔的七十二位法國科學家與工程師其中一位。 * 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Europa Jupiter System Mission)的歐洲太空總署負責計畫名稱。 === 三L之一 === 法國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初數學界著名的三個人物:拉格朗日(Lagrange)、拉普拉斯(Laplace)和勒讓德(Legendre)。因為他們三位的姓氏的第一個字母為「L」,又生活在同一時代,所以人們稱他們為「三L」。 ==阿爾克伊協會== 1806年,拉普拉斯在阿爾克伊買了一間房子。在那時,有一個村莊而且尚未被巴黎聯合都市吸收。克勞德·貝託萊是那附近的鄰居 - 他們的花園沒有分隔。Fourier (1829)兩人形成了一個在科學界不拘形式的中間力量,近來被稱為。由於其貼近拿破崙,拉普拉斯和貝託萊能有效地控制了科學的建立和比較享有聲望的辦事處方面的許可。該協會建立了一個複雜的支援金字塔Crosland (1967), p. 1。1806年,他還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外籍成員。 == 參見 == * 拉普拉斯運算元 * 拉普拉斯惡魔 * 拉普拉斯分佈 * 拉普拉斯展開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生平 * 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生平-1908年文字 Category:卡爾瓦多斯省人 Category:18世紀天文學家 Category:法國數學家 Category:法國物理學家 Category:法國天文學家 Category:法蘭西學院院士 Category: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Category:法國政治人物 Category:法國榮譽軍團大軍官勳章持有人 Category:法國貴族 Category:法國內政部長 Category:法國不可知論者 Category: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Category:理論物理學家 Category: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Category: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Category: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Category:自然神論者 Category:數學分析師 Category:流體力學家 Category:決定論者 Category:啟蒙運動科學家
數學家列表
以下按國籍排列方法列出的數學家列表。 __NOTOC__ 中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古希臘、英國、美國、俄羅斯、挪威、瑞典、荷蘭、瑞士、比利時、匈牙利、丹麥。 == 中國 == === 古代 === * 京房 * 劉歆 * 張衡 * 商高 * 劉徽 * 孫子 * 祖沖之 * 祖𣈶 * 賈憲 * 李淳風 * 王孝通 * 楊輝 * 郭守敬 * 朱世傑 * 秦九韶 * 程大位 * 王文素 * 徐光啟 * 李善蘭 * 華蘅芳 * 梅文鼎 * 趙爽 === 近現代 === * 曾炯之 * 姜立夫 * 熊慶來 * 孫光遠 * 馮康 * 陳省身 * 華羅庚 * 蘇步青 * 陳建功 * 廖山濤 * 唐培經 * 許寶騄 * 鍾開萊 * 王憲鍾 * 王浩 * 江澤涵 * 姜伯駒 * 陳希孺 * 吳文俊 * 曾遠榮 * 李新民 * 周鴻經 * 徐瑞雲 * 陸家羲 * 陳景潤 * 王元 * 潘承洞 * 潘承彪 * 田剛 * 李駿 * 周煒良 * 袁亞湘 * 張景中 * 張益唐 * 鄔似珏 == 法國 == * 龐加萊 * 皮埃爾·德·費馬 * 布萊茲·帕斯卡 * 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 * 讓·巴普蒂斯·約瑟夫·傅立葉 * 米歇爾·羅爾 * 棣莫弗 * 洛必達 * 達布 * 埃米爾·博雷爾 * 柯西 * 愛德華·盧卡斯 * 索菲·熱爾曼 * 拉格朗日 * 勒讓德 * 若爾當 * 埃瓦里斯特·伽羅瓦 * 雅克·阿達馬 * 勒貝格 * 尼古拉·布林巴基 * 妮可·厄爾·卡露伊 * 勒奈·笛卡爾 * 馬蘭·梅森 * 拉梅 * 夏爾·埃爾米特 * 達朗貝爾 * 施圖姆 * 德林 * 嘉當 * 泊松 == 德國/奧地利 == * 卡爾·弗雷德里希·高斯 *格爾德·法爾廷斯 * 開普勒 * 維爾斯特拉斯 * 狄利克雷 * 戴維·希爾伯特 * 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 * 波恩哈德·黎曼 * 喬治·康托爾 * 阿廷 * 菲利克斯·克萊因 * L·克羅內克 * E·E·庫默爾 * 歌德巴赫 * K·哥德爾 * 弗洛比紐斯 * 布勞爾 * 海萊 * 施泰納 * 魯道夫 * 斯蒂弗爾 * 鮑耶 * 蘭道 * 策梅洛 * 哈塞 * 卡爾·路德維希·西格爾 * 比貝爾巴赫 * 費利克斯·伯恩斯坦 * 理查德·戴德金 * 卡爾·雅可比 == 義大利 == * 阿涅西 * 伽利略 * 塔塔里亞 * 斐波那契 * 費羅 * 卡爾達諾 * 費拉里 * 薩謝利 * 皮亞諾 * 龐比裡 == 古希臘 == === 古典時期 === * 泰勒斯 * 畢達哥拉斯 * 歐多克索斯 * 亞里士多德 * 希帕薩斯 === 亞歷山大時期 === * 歐幾里得 * 阿波羅尼斯 * 埃拉托色尼 * 梅涅勞斯 * 阿基米德 * 海倫 * 托勒密 * 希帕提婭 * 丟番圖 == 英國 == * 喬治·布林 * 托馬斯·貝葉斯 * 斯托克斯 * 麥克勞林 * 布魯克·泰勒 * 理查·泰勒 * 阿蘭·圖靈 * 伯特蘭·羅素 * 艾薩克·牛頓 * 戈弗雷·哈羅德·哈代 * 安德魯·懷爾斯 * 愛德華·華林 * 李特爾伍德 * 艾倫·貝克 * * 詹姆斯·約瑟夫·西爾維斯特 * 威廉·盧雲·哈密頓 * 德·摩根 * 阿瑟·凱萊 * 約翰·納皮爾 == 美國 == * 馮·諾伊曼 * 維納 * 惠特尼 * 威滕 * 費弗曼 * 約翰·米爾諾 * 約翰·福布斯·納什 * 夏農 * 斯蒂芬·斯梅爾 * 烏拉姆 * 詹姆斯·加菲爾德 * 皮爾斯 * 卡普朗斯基 * 湯普遜 * 喬治·戴維·伯克霍夫 * 柯恩 * 保羅·哈爾莫斯 * 威廉·費勒 * 羅比恩·卡比 * 丘成桐 * 凱尼斯·阿佩爾 * 艾沙道爾·辛格 == 俄羅斯 == * 切比雪夫 * 科爾莫哥洛夫 * 弗拉基米爾·阿諾爾德 * 柯瓦列夫斯卡婭 * 史尼雷爾曼 * 安德雷·馬爾可夫 * 裡雅普諾夫 * 龐特里亞金 * 巴維爾·亞歷山德羅夫 * 蓋爾範德 * 諾維科夫 * 吉米多維奇 * 格羅莫夫 * 康託洛維奇 * 西奈依 * 維諾格拉多夫 * 索伯列夫 * 烏雷松 == 挪威 == * 尼爾斯·阿貝爾 * 塞爾博格 * 索菲斯·李 * 圖厄 == 瑞典 == * 里納特·卡爾松 == 荷蘭 == * 惠更斯 * 提德曼 * 魯道夫·範·科伊倫 * 威理博·司乃耳 == 瑞士 == * 雅各布·伯努利 * 約翰·伯努利 * 丹尼爾·伯努利 * 尤拉 * 蘭伯特 == 匈牙利 == * 喬治·波利亞 * 保羅·艾狄胥 == 波蘭 == * 巴拿赫 == 日本 == * 小平邦彥 * 高木貞治 * 谷山豐 * 吉田耕作 * 伊藤清 * 勝浦英文 * 米山國藏 * 關孝和 == 丹麥 == * 約翰·延森 * 哈那德·玻爾 * 托馬斯·芬克 * 朱利葉斯·佩特森 == 外部連結 == *數學家週期表 Category:數學家 Category:職業列表 Category:數學列表 Category:數學家列表
1119年
== 大事記 == *宋江起義。 *西夏崇宗向宋朝表示臣服,且恢復舊時賜名曰趙乾順。 *2月2日——卡利克斯特二世當選為教皇。 *農曆八月——女真大字製成並頒行。 *前郭卡拉木地震,數千人死亡。 == 出生 == * 完顏合剌,金朝皇帝(逝世於1149年,30歲) * 六月五日——岳雲,南宋將軍(逝世於1142年,23歲) == 逝世 == * 王希孟,北宋畫家(出生於1096年,23歲) * 9年 1
1114年
== 大事記 == *宋朝以西夏招納宋叛將為由,在童貫、種師道的率領下,在古骨龍大敗西夏軍。 *完顏阿骨打正式起兵反遼,於出河店之戰擊敗遼軍,為翌年建立金朝奠定基礎。 *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的女兒馬蒂爾達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結婚。 == 出生 == * 亞洲 ** 印度數學家婆什迦羅第二 == 逝世 == * * 4年 1
丹麥
丹麥(,)或稱丹麥本土,總面積42,943平方公里(16,580平方英里),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最南端,在北歐五國中緯度最低,北倚瑞典西南部,挪威南部,南靠德國北部,與德國的邊境也是其唯一一段陸上邊境。丹麥由日德蘭半島北部和菲英島、西蘭島、北日德蘭島等406個島嶼組成,是丹麥王國()的主體部分,也是整個丹麥王國中人口最多,都市區最集中的構成國。它有593.5萬人口(2023年2月1日),其中80萬人(加上週邊都市圈共計有200萬人)居住在首都和最大城市哥本哈根。丹麥人口最多的島嶼是首都所在的西蘭島,其次是菲英島、北日德蘭群島和阿邁格島。地形以低海拔的平原可耕地為主,還擁有沙質海岸和溫和的氣候。丹麥政體為君主立憲制下的議會民主制,並與丹麥王國架構下的兩個構成國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組成丹麥王國。丹麥在丹麥王國的架構下對海外屬地具有絕對影響力,但在行政方面採取權力下放體系,法羅群島於1948年起自治,1979年地方自治在格陵蘭建立,後者在2009年獲得了進一步的自主權。 8世紀,統一的丹麥王國控制波羅的海成為海上強國。1397年,丹麥、挪威和瑞典組成了卡爾馬聯盟,該聯盟一直維持到瑞典於1523年脫離。剩餘的丹麥-挪威聯合王國在17世紀經歷了一系列戰爭,均被崛起的瑞典帝國擊敗,許多領土被割讓。拿破崙戰爭後,挪威被併入瑞典,丹麥屬地只剩下法羅群島、格陵蘭和冰島。1848年的民族之春運動衝擊了丹麥的君主制,1849年6月5日透過了丹麥憲法,結束了1660年建立的絕對君主制,引入了現行的議會制度。但暴漲的民族主義浪潮使得丹麥捲入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領土糾紛中,與普魯士王國的巨大差距使其在1864年的普丹戰爭中被擊敗,丟失了兩個公國的控制權。 作為19世紀下半葉的工業化農產品出口國,丹麥在20世紀初引入了社會和勞動力市場改革,為當前的福利國家模式和先進的混合經濟奠定了基礎。丹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但列強為了削弱德意志帝國,於1920年將石勒蘇益格的北半部歸還給了它。二戰期間,儘管丹麥已宣佈保持中立,但仍在1940年4月遭到納粹德國“威瑟堡行動”入侵,進攻開始的僅僅六個小時後,丹麥政府就宣佈投降,創下了二戰遭遇入侵國家的投降紀錄。1943年後本土開始出現抵抗運動,而冰島於1944年宣佈獨立。丹麥在1945年5月被蘇聯紅軍解放。蘇聯軍隊於1946年4月5日離開博恩霍爾姆,撤出丹麥領土。1973年,丹麥與格陵蘭而非法羅群島一起成為現在的歐盟成員,但丹麥保留自己的貨幣——丹麥克朗。 今天的丹麥是一個生活水平很高的發達國家,也是北約、北歐理事會、經合組織、歐安組織和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它還是申根區的一部分。丹麥與其斯堪的納維亞鄰國保持著密切的政治、文化和語言聯絡,丹麥語與挪威語和瑞典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理解。 ==詞源== “Danmark”(丹麥語,英語為Denmark)這個名字的詞源、“丹麥人”和“丹麥”之間的關係,以及丹麥作為一個統一王國的出現,都是學術界持續爭論的話題。這主要集中在語素“Dan”以及它是指丹人還是歷史人物丹(丹麥歷史早期幾位君主的名字)以及“mark”結尾的確切含義上,一些書目和中世紀文學作品對丹人所在地的描述各不相同,使得丹麥詞源爭議更加複雜。 大多數詞源詞典和手冊都從一個意思是“平地”的詞派生出“Dan”,與德語Tenne“打穀場”、英語den“洞穴”有關。“mark”被認為是指林地或邊境,可能指的是石勒蘇益格南部的邊境森林,因為前後兩個語素拼起來剛好可以大致代表丹麥傳統的本土疆域(大片平原的日德蘭半島與荷爾施泰因-石勒蘇益格地區)。 丹麥首次有記載的使用“Danmark”一詞是在兩塊耶靈石,據信這兩塊符文石是由老戈姆(約955年)和其繼承者藍芽哈拉爾(約965年)豎立的。 兩塊石頭中較大的一塊被普遍引用為丹麥的“洗禮證書”(丹麥語:dåbsattest),儘管在大石頭上的“丹麥”ᛏᛅᚾᛘᛅᚢᚱᚴ "tanmaurk" ([danmɒrk]) 一詞都使用賓格,而所有格 ᛏᛅᚾᛘᛅᚱᚴᛅᚱ “tanmarkar”([danmarkaɽ])出現在小石頭上,與格形式的tąnmarku(發音為 [danmarkʊ])出現在同期的Skivum石頭上。丹麥的居民在賓格中被稱為tani ([danɪ]),或“Danes”。 中文譯名中,最早由《瀛寰志略》收錄為嗹國,亦有嗹馬、領墨、吝因、丁抹、大尼、丹麻爾、大馬爾齊、雪際亞、蘇厄祭、盈黎馬祿加,低鈉馬爾加、黃旗國等譯名。 == 歷史 == === 史前時期 === 丹麥最早的考古發現可追溯到公元前130,000至110,000年的。丹麥自公元前12,500年左右就有人居住,有證據表明公元前3900年丹麥地區就已經進入了農業社會。丹麥的北歐青銅時代(公元前 1800 年至公元前 600 年)以墓冢為特色,留下了大量的考古發現,包括和。 在(公元前500年–公元1年),土著群體開始向南遷移,第一批丹麥部落在羅馬鐵器時代(公元1–400年),前羅馬和之間來到該國。羅馬行省與丹麥本土部落保持著貿易路線和關係,並且在丹麥發現了。 強大的凱爾特文化影響力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之丹麥和西北歐大部分地區,貢德斯特魯普釜的發現反映了這一點。 以部落為單位的丹麥人來自丹麥東部島嶼(西蘭)和斯堪尼亞,說的是早期的北日耳曼語。歷史學家認為,在他們到來之前,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和附近的島嶼都有朱特人定居。 朱特人最終遷移英國,其中一些人成為布立吞國王的僱傭兵,被授予肯特東南部領土、懷特島和其他地區,並在那裡定居,後來被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吸收或清洗。日德蘭半島上剩餘的朱特人被定居的丹麥人同化。 歷史學家約達尼斯在《哥特史》(Getica) 中對Dani所做的簡短說明被認為是對丹麥人的早期提及,現代丹麥人就是其中一支部族的後裔。Danevirke(英語:Danework,是一道橫跨日德蘭半島南部的長城,可參考英國之哈德良長城,在普丹戰爭中依舊發揮作用)是從3世紀開始分階段建造的,公元737年建築工程的龐大規模則要歸功於丹麥國王的出現。大約在同一時間,丹麥王國首次使用(或稱斯堪的納維亞符文),丹麥最古老的城鎮裡伯也大約在公元700年建立。 === 維京時代和中世紀 === 8世紀到10世紀,更廣闊的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是維京人的源頭。 他們在歐洲各地進行殖民、劫掠和貿易。 丹麥維京人在不列顛群島東部和南部以及西歐最為活躍。 他們於1013年在國王的統治下定居在英格蘭的部分地區(被稱為丹麥區)。在法國,丹麥人和挪威人效忠法國的羅伯特一世,被允許定居在後來稱為“諾曼底”的地方,羅洛是第一任統治者。在丹麥,發現了這一時期的一些盎格魯-撒克遜便士。 8世紀末,丹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鞏固,其統治者在法蘭克語資料中一直被稱為國王 (reges)。 804年的統治下,丹麥王國可能包括日德蘭半島、斯堪尼亞和丹麥群島的所有土地,但不包括博恩霍爾姆島。 現存的丹麥君主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老戈姆,他在10世紀初建立起自己的統治。正如耶靈石碑所證明的那樣,丹麥人在 965 年左右被戈姆的兒子藍芽哈爾德基督教化,據信丹麥皈依基督教是為了免受神聖羅馬帝國的入侵。維京人人口過少同時生產力低下,當西歐地區強大的封建王國被建立後,維京時代的結束便是必然的。作為歐洲新興的基督教力量,神聖羅馬帝國是丹麥人的重要貿易伙伴。作為對強鄰的威懾,哈拉爾德在丹麥周圍建造了六座堡壘,稱為,並建造了一個更遠的。11世紀初,克努特大帝 (Canute the Great) 一度統治丹麥、英格蘭和挪威近30年。 在整個中世紀晚期和中世紀,丹麥還擁有斯堪尼地區(今瑞典南部的斯堪尼亞、哈蘭和布萊金厄地區),丹麥國王統治著丹屬愛沙尼亞以及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公國。後兩者中的大部分組成了今天德國北部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 1397年,丹麥在瑪格麗特一世女王的領導下與挪威和瑞典建立了共主邦聯——卡爾馬聯盟,理論上這三個國家在聯盟中地位平等。 然而,即使從一開始,瑪格麗特可能就沒有那麼理想化——她將丹麥視為聯盟中的“高階”成員。因此,接下來125年的斯堪的納維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都圍繞著這個聯盟展開,瑞典不斷分裂、統一。 該問題於1523年6月17日隨著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瓦薩 (Gustav Vasa) 征服斯德哥爾摩市得到了切實解決。新教改革在 1530 年代傳播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緊隨其後的便是。丹麥於1536年皈依了路德宗。同年晚些時候,隨著瑞典退盟,丹麥與挪威組成聯合王國。 === 近代(公元1536-1849年) === 在瑞典永久脫離聯合王國後,丹麥曾多次試圖重新控制其鄰國。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1611年至1613年的卡爾馬戰爭中進攻瑞典,但未能迫使瑞典迴歸聯邦。儘管戰爭沒有導致領土變化,但瑞典被迫向丹麥支付100萬銀的戰爭賠款。克里斯蒂安國王用這筆錢建立了幾個城鎮和要塞,最著名的是格呂克施塔特(作為漢堡的貿易競爭對手)和克里斯蒂安尼亞。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啟發,國王建立了一家類似的丹麥東印度公司,並計劃殖民錫蘭,但該公司只設法收購了塔蘭甘巴迪海岸的幾個貿易站。雖然丹麥在印度和非洲的殖民地鮮為人知,但它在利潤豐厚的大西洋奴隸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光是奧蘇 (阿克拉)的克里斯蒂安斯堡的貿易站就交易了約150萬奴隸。由於丹麥殖民帝國是靠與其他大國的貿易和種植園維持的,最終資源的匱乏導致了它的崩潰。 在三十年戰爭中,克里斯蒂安試圖成為德國新教諸侯的領袖,於是對陣領導天主教軍隊的阿爾布雷希特·馮·華倫斯坦,但在盧特戰役中慘敗。結果是華倫斯坦的軍隊入侵和掠奪了日德蘭半島,迫使丹麥退出戰爭。丹麥設法避免了領土割讓,但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對德意志地區進行了強勢干預,標誌著瑞典的軍事力量開始崛起,同時影響力有超越丹麥的跡象。瑞典軍隊於1643年入侵日德蘭半島,並於1644年宣稱擁有斯堪尼亞地區。由於被瑞典佔領導致哥本哈根地區糧食短缺,加上境內糧食欠收和黑死病流行,丹麥人口銳減20%Geoffrey Parker (2001). "Europe in crisis, 1598–1648". Wiley-Blackwell. p.205. ISBN 978-0-631-22028-2,不得不在英法的調解下籤訂了1645年的。在條約中,丹麥放棄了哈蘭、哥特蘭、丹屬愛沙尼亞的最後部分以及挪威的幾個省。 1657 年,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三世看到撕毀布羅姆塞布羅條約的機會,向瑞典宣戰,雙方捲入了第二次北方戰爭(1655-1660 年)。不過丹麥軍隊迅速潰敗,瑞典國王查理十世的軍隊征服日德蘭半島,並指揮瑞典軍隊橫跨結冰的丹麥海峽,佔領了富英島和西蘭島的大部分地區,然後於1658年2月迫使丹麥簽署了,這給了瑞典斯堪尼亞、布萊金厄、布胡斯蘭、特倫德拉格和博恩霍爾姆島的控制權。 查理十世很快就後悔沒有徹底擊滅軍力如此孱弱的丹麥,1658年8月,他對丹麥發動了第二次進攻併成功征服了丹麥的大部分島嶼,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哥本哈根圍城戰。 丹麥國王積極領導城市防禦,召集市民拿起武器,屢次擊退瑞典人的進攻。圍攻在1660年查理十世古斯塔夫 (Charles X Gustav) 去世後結束,在隨後的和平條約中,丹麥設法保持了獨立並重新控制了特倫德拉格和博恩霍爾姆。由於國王在戰後大受歡迎,弗雷德裡克三世以此解散選舉君主制,轉而支援絕對君主制,這種集權制度在丹麥一直持續到了1848年。 丹麥之後又試圖在斯堪尼亞戰爭(1675-1679 年)中重新控制斯堪尼亞,但未能成功。大北方戰爭(1700-21 年)之後,隨著瑞典被俄羅斯沙皇國削弱,丹麥分別在1720年的和1773年的中重新控制了由荷爾斯泰因-戈託普家族統治的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部分地區。丹麥在18世紀的後半葉非常繁榮,因為丹麥的中立地位使得其在戰爭時可以成為交戰雙方的貿易中轉站。為了在拿破崙戰爭中繼續保持獨立地位,丹麥與法國和英國進行貿易,並與俄羅斯、瑞典和普魯士加入了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英國人認為這是一種敵對行為,於是在1801年和1807年炮擊哥本哈根,一次打擊了丹麥艦隊,另一次炮擊造成的大火燒掉了丹麥首都的大部分地區。丹英之間爆發炮艦戰爭,丹麥僱傭的小型炮艦根本不是皇家海軍的對手,接連慘敗使得英國海軍長期控制丹麥海域,丹麥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1813年丹麥-挪威破產。 武裝中立聯盟於1814年因基爾條約而解散,丹麥君主“不可撤銷地永遠”放棄了對挪威王國王位的主張,轉而尋求當瑞典國王。丹麥保留了對冰島(直到1944年冰島獨立)、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這些已由挪威統治數個世紀島嶼的主權。除了北歐殖民地外,丹麥還在1620年至1869年,1658至1850年,1671至1917年間繼續統治著丹屬印度,和丹屬西印度群島。 === 君主立憲(公元1849年至今) === ==== 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獨立運動和普丹戰爭 ==== 新生的丹麥自由主義和民族運動在1830年代勢頭強勁;1848年歐洲革命儘管在歐洲各地都遭遇了失敗,然而丹麥和荷蘭卻成為了歐洲唯二兩個從絕對君主制和平演變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丹麥於1849年6月5日透過新憲法和平立憲。新憲法建立了兩院制議會,這種制度延續至今。丹麥在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中依靠國際輿論獲得的勝利為了遏制普魯士王國和德國的統一,英俄組成聯軍支援丹麥,成功擊敗普魯士軍隊,幫助丹麥保住了兩公國的控制權使得其大大低估了普魯士的危險性,也妄想可以一直依靠援軍保衛領土,使其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領土糾紛中越陷越深,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子爵曾說:“只有三個人曾經明白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事務,一個王夫,已經去世了,一個德國教授,已經瘋了,還有我,已經全忘了。”當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捲土重來時,丹麥不得不孤軍奮戰。普丹戰爭從1864 年2月持續到當年10月,丹麥戰敗,不得不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割讓給普魯士。這次損失是17世紀丹麥衰弱後開始的一系列戰爭失敗和領土損失中的最後一次。這次戰敗之後,丹麥在歐洲奉行中立政策。 ==== 丹麥的工業化 ==== 19世紀下半葉,丹麥開始進入世界的工業化浪潮當中。該國的第一條鐵路建於1850年代,儘管丹麥缺乏自然資源,但通訊和海外貿易的改善使工業得以發展。從1870年代開始,工會開始萌芽。大量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丹麥農業開始以乳製品和肉類產品的出口為中心。 ====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丹麥 ==== 丹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德國戰敗後,凡爾賽列強提出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歸還給丹麥。由於擔心德國的領土收復主義,丹麥拒絕考慮在沒有公民投票的情況下接受該地區。兩次石勒蘇益格公投分別於1920年2月10日和3月14日舉行。1920年7月10日,北石勒蘇益格根據公投結果迴歸丹麥,丹麥從而增加了約163,600名居民和3,984平方公里(1,538 平方英里)。由於一戰後歐洲左翼力量增長,該國第一個社會民主主義政府於1924年上臺。 ==== 丹德互不侵犯條約和“威瑟堡行動” ==== 1939年丹麥與納粹德國簽署了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條約,但德國於1940年4月9日以一個名為“威瑟堡行動”的演習為名義入侵丹麥,丹麥政府知道兩國軍事力量的懸殊差距,於是進攻開始後僅僅六個小時就宣佈投降,是二戰當中遭受入侵國家抵抗時間最短的,但丹麥也因此避免了不必要之傷亡和損失,使得丹麥在戰後得以更快復甦。1943年之前,丹麥一直與德國進行經濟合作。隨著納粹德國在東線戰場顯出頹勢,丹麥政府拒絕進一步合作並自沉了大部分船隻,還將許多軍官送往中立的瑞典。進行了一次救援行動,設法將數千名收到納粹政權迫害的猶太人及其家人疏散到了瑞典的安全地帶。一些丹麥人透過加入或自願進入與德國納粹並肩作戰。冰島被美軍佔領後與丹麥斷絕關係,於1944年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德國於1945年5月投降,丹麥獲得解放。戰後反殖民思想興起,丹麥開始對屬地進行權力下放,1948年,法羅群島獲得自治權。1949年,丹麥成為北約創始成員國。 丹麥是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EFTA) 的創始成員。 在1960年代,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通常被稱為外部七國,而不是當時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 的核心六國。1973年,丹麥與英國和愛爾蘭一起,在公投後加入了歐洲經濟共同體(現為歐盟)。涉及進一步歐洲一體化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於1992年被丹麥人民公投否決;它在1993年的第二次全民投票後才被接受,但丹麥拒絕履行其中規定的四項政策。丹麥在2000年的公投中拒絕將歐元作為國家貨幣,繼續使用丹麥克朗。格陵蘭於1979年獲得地方自治權,2009年獲得全面自治權。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都不是歐盟成員國。由於漁業政策,法羅群島從未加入歐共體,格陵蘭也於1986年退出。 1953年的憲法修訂透過了以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的一院制議會、女性對丹麥王位的繼承權以及丹麥對格陵蘭的永久主權。在20世紀下半葉,中左翼的社會民主黨領導了一系列聯合政府,引入了北歐福利模式。自由黨和保守人民黨也領導過中右翼政府。 == 政治 == 丹麥受到“民族之春”運動影響,在1849年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亦是歐洲較少有由君主專政過渡君主立憲且並不經歷任何流血事件的國家。現任丹麥國王是弗雷德裡克十世,首相為梅特·弗雷澤裡克森。 丹麥議會實行一院制,是丹麥王國的立法機關,稱為“Folketing”(丹麥語:Folketinget),議員採用比例代表制選出,由於採取的選舉方法利於小政黨獲得議會席位,所以自1982年來丹麥的聯合政府一直是少數派政府聯合政府是指執政聯盟由多個政黨組成,而少數派政府指執政聯盟席次加總未能取得絕對多數,這兩種內閣運作方式相較多數派政府都更加不穩定,而二者兼有的情況更會導致政府有癱瘓的風險。丹麥議會中的179席中絕大部分屬丹麥本土,2席屬格陵蘭自治政府,2席屬法羅群島自治政府。議會的最大黨提名首相人選,再由國王正式任命,首相以及內閣大臣們負責政府行政部門的工作。議會一般每4年選舉一次,但是首相有權宣佈提前舉行大選。議會除立法事務還負責透過國家預算、批准國家賬目、任命和行使政府控制權以及參與國際合作。法案可由政府或議會成員提出。所有議會透過的法案必須在三十天內提交給國務委員會以獲得御準才能成為法律。儘管從理論上丹麥國王可以透過不予御準的方式否決議會的決定,但在君主立憲的前提下國王一般不會這麼做,所以其權力僅有象徵意義。丹麥政治系統在丹麥憲法的框架下動作,修憲需要議會同意,且在全民投票中得到不少於40%的支援票。根據丹麥憲法,國家權力三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各部互不隸屬。 另外,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國防、外交等事務由丹麥本土負責,而丹麥本土亦常予兩地經濟援助。其他事務則具完全自治權,並各自設放權議會。國王同樣根據獲議會最多支援的人選分別任命兩地的首相。 === 丹麥王國 === 丹麥王國是一個包括丹麥本土和兩個自治領土——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單一制國家。格林蘭和法羅群島自18世紀以來一直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然而由於它們特殊的歷史和文化特性,王國的這些部分擁有廣泛的自治權力,並在許多領域有立法和行政權The working autonomies in Europe – Gesellschaft für bedrohte Völker (GFBV). Retrieved 13 March 2012.。法羅群島於1948年獲得地方自治權,格陵蘭島於1979年獲得地方自治權,2009年完全自治,在此之前二者都是丹麥的一級行政區劃The unity of the Realm – Statsministeriet – stm.dk. Retrieved 13 March 2012.。 法羅群島和格陵蘭擁有自己的政府和議會,除司法系統和貨幣政策外,在國內事務方面實行有效自治。高階專員(Rigsombudsmand)在法羅群島議會和格陵蘭議會中作為丹麥政府的象徵性代表,他們無權在議會中投票。法羅群島自治政府被認為是與丹麥本土政府平等的合作伙伴,而格陵蘭人民被定義為具有自決權的獨立民族Lov om Grønlands Selvstyre . Retsinformation.dk. "I erkendelse af, at det grønlandske folk er et folk i henhold til folkeretten med ret til selvbestemmelse, bygger loven på et ønske om at fremme ligeværdighed og gensidig respekt i partnerskabet mellem Danmark og Grønland." 自治領土 人口 總面積 首都 立法機構 首席長官 52,110 法羅群島議會 Bárður á Steig Nielsen 56,081 格陵蘭議會 Múte Bourup Egede === 法律與立法體系 === 丹麥採用大陸法系,法條中有一些參考了日耳曼法。丹麥與挪威和瑞典類似,從未效仿過英美法系那樣的判例體系,不過丹麥的法律體系與英國並不是完全沒有相似之處,比如丹麥沒有像法國和德國那樣制定過全面的法典,反而與英國一樣,大部分法律都是習慣法。 丹麥的司法系統分為具有常規民事和刑事管轄權的法院和對個人與公共行政部門之間的訴訟具有管轄權的行政法院。《丹麥憲法》第六十二條和第六十四條規定法官只能受法律(包括法案、法規和實踐)的指導,從而確保司法獨立於政府和議會"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shall always remain independent of the executive power. Rules to this effect shall be laid down by Statute ..." The Constitution of Denmark – Sections/Articles 62 and 64. 。丹麥王國沒有一個統一的司法系統——王國的各個構成國都有一套不同的體系。然而,格陵蘭和法羅群島最高法院的裁決可以被上訴至,其是負責王國司法的最高民事和刑事法院。 === 行政區劃 === 丹麥本土總面積為43,094平方公里(16,639平方英里),分為五個大區(丹麥語:regioner)。這些地區進一步細分為98個市鎮 (kommuner)。丹麥的最東端——Ertholmene群島,面積為39公頃(0.16平方英里),既不屬於市也不屬於大區,而是國防部直屬。丹麥的省是丹麥的統計區劃,介於大區和市之間。它們不是行政區劃,也不參與任何形式的政治選舉,而主要作為一個統計單位存在。 2007年1月1日丹麥進行了行政區劃改革,將原來的16個縣改為5個大區。與此同時較小的城市被併入大城市,使市減少了270個。這次改制確保了大多數城市的人口至少在20,000以上,以保證其財政和行政管理的專業性不至崩潰Denmark: Regions, Municipalities, Cities & Major Urban Areas – Statistics and Maps on City Population.。行政部門由當地居民直接選舉產生的理事會領導,每四年按比例代表制改選一次;最近的丹麥地方選舉於2021年11月16日舉行。 ==== 大區 ==== 各大區的管理機構是大區理事會,每個理事會有四十一名議員,任期四年。 委員會由大區主席 (regionsrådsformand) 領導,主席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區委員會的職責範圍是國家衛生服務、社會服務和地區發展。與原來的“縣”不同,這些地區不允許徵稅,並且醫療服務的部分資金來自2019年後加徵的所得稅,部分資金則來自中央政府和市政府。 各大區的面積和人口差異很大;例如,首都大區涵蓋了,還包括波羅的海的博恩霍爾姆島,其人口是北日德蘭大區的三倍,而北日德蘭地區的轄地則為日德蘭半島北部那些人口更為稀少的地區。在縣制下,某些人口稠密的市,如哥本哈根和腓特烈斯貝,被賦予與縣同等的地位,成為一級行政區劃。這些特殊的城市在2007年的改革中被納入新的地區。 區 區 區 區 區 區 區 自治市 區名 丹麥語名 首府 最大城市 人口(截至2017年1月) 面積(km²) 人口密度(每km²) 自治市數量 首都大區 Region Hovedstaden 希勒勒 哥本哈根 1,807,404 2,568 703.8 29 中日德蘭大區 Region Midtjylland 維堡 奧胡斯 1,304,253 13,142 99.2 19 北日德蘭大區 Region Nordjylland 奧爾堡 奧爾堡 587,335 7,927 74.1 11 西蘭大區 Region Sjælland 索勒 羅斯基勒 832,553 7,273 114.5 17 南丹麥大區 Region Syddanmark 瓦埃勒 歐登塞 1,217,224 12,132 100.3 22 === 軍事 === thumb|left|丹麥憲兵正在進行執法訓練 丹麥的武裝部隊被稱為丹麥國防軍(Forsvaret)。國防部長是丹麥國防軍總司令,並擔任駐外首席外交官員。 丹麥實行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和平時期,國防部總共僱用約33,000人。主要軍事部門僱用了近27,000人:丹麥皇家陸軍15,460人,5,300人,丹麥皇家空軍6,050人(均包括義務兵)。僱用2,000人(包括義務兵),大約4,000人在丹麥國防司令部和國防情報局等非特定部門工作。此外,約44,500人在丹麥國民警衛隊擔任志願者。 丹麥長期支援國際維和行動,但自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和2001年阿富汗戰爭以來,丹麥不再避諱在北約的框架下加入戰爭,積極參與了由北約組織的多次戰爭和侵略。這種新情況激起了一些國內爭議,但丹麥民眾對國家參與戰爭,特別是阿富汗戰爭普遍非常支援。丹麥國防部有大約1,400名人員執行國際任務,這其中並不包括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第1常備水雷對抗大隊中常駐的丹麥部隊。丹麥軍隊在中與(今)在前南斯拉夫境內參與多次交戰。2003年至2007年間,大約有450名丹麥士兵在伊拉克。丹麥還大力支援美國在阿富汗的行動,併為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提供了金錢和物質資助。這些舉措經常被當局描述為丹麥新的“積極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 外交 === 丹麥在北歐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在國際事務中屬於中等強國。近年來,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在漁業、捕鯨和地緣政治等外交政策問題上也獲得了發言權。 丹麥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歐盟 (EU) 成員國身份的影響:丹麥本土與格陵蘭(1986年退出)於1973年加入了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 (EEC)。丹麥曾七次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國,最近一次是自2012年的1月至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丹麥結束了其長達兩百年的中立政策。1949年丹麥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創始國之一,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波羅的海與北海交匯處,因此至今它的成員身份仍然非常受歡迎。 作為發展援助委員會(DAC)成員,丹麥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發展援助佔國民總收入比例最大的國家之一。2015年,丹麥將其國民總收入 (GNI) 的0.85%用於對外援助,是實現聯合國長期目標(對外援助佔到國民總收入0.7%)僅有的六個發達國家之一另外五個國家是盧森堡、荷蘭、挪威、瑞典和英國。該國參與的雙邊和多邊援助,通常由外交部管理。在丹麥政府開展對外援助,特別是雙邊援助時,主要是以的名義。 == 地理 == 丹麥位於北歐,三面環海,北部隔大西洋北海和波羅的海與瑞典和挪威相望,南部與德國接壤,本土包括日德蘭半島、菲因島、西蘭島及附近島嶼以及周圍443個已命名島嶼(全國共有1,419個島嶼面積大於100平方米),其中有72個島嶼無人居住,本土面積為43,094平方公里。丹麥另有兩個自治領地: 北大西洋上的法羅群島和位於北美洲的屬地格陵蘭島(面積為217.5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一大島),其中的漢斯島自2022年起經協議分治後,加拿大成為了德國以外,第二個與丹麥陸地接壤的國家。 丹麥本土最大島嶼且最重要的是菲英島和西蘭島。博恩霍爾姆島位於國家的東部較遠的波羅的海。很多島嶼都用橋樑連線,厄勒海峽大橋連線了西蘭島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馬爾默,而大貝爾特橋連線菲英島與西蘭島,小貝爾特橋連線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其它小島間有渡輪和飛機通航。 丹麥海岸線長達7,314公里,南面與德國共享68公里的邊境線,最北端為旅遊聖地斯卡根,最南端為,最西端為Blåvandshuk,最東端為Østerskær。丹麥全境地勢平緩,平均海拔為31米,若不計法羅群島和格陵蘭,丹麥本土的自然最高峰為莫來山,海拔170.86公尺。 === 氣候 === 按照柯本氣候分類法,丹麥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冬季溫和,一月平均氣溫為1.5°C(34.7°F),夏季涼爽,八月平均氣溫為17.2°C(63.0°F) Figures, labelled in Danish: First plot is the whole country; Nedbør=Precipitation, Nedbørdage=Precipitation days (>1 mm), (Dag/Middel/Nat)temp.=(Daytime/Average/Nighttime) temperature, Solskinstimer=Hours of sunshine. 自1874年開始有記錄以來,丹麥有記錄的最極端氣溫為1975年的36.4°C(97.5°F)和 1982 年的−31.2°C(−24.2°F) 。丹麥平均每年降水天數為179天,平均每年降水量為765毫米(30英寸);秋季是一年最潮溼的季節,春季則為最乾燥的季節。由於丹麥位於大陸和海洋氣候的交界處,因此天氣經常不穩定。 由於丹麥緯度較北,所以日照時間隨季節變化很大。冬季日照時間短,上午8:45左右日出,下午3:45日落(標準時間);夏季日照時間長,上午4:30日出,晚上10點日落(夏令時)。 === 生態 === 丹麥位於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交界處,全國可分為兩個生態區域:和波羅的混交林。由於過去近千年的農業活動,丹麥幾乎所有的原始森林都被破壞得支離破碎,而森林砍伐造成了大片荒地和毀滅性的流沙。儘管如此,該國仍有大片次生林,目前其森林總覆蓋率達12.9%。歐洲雲杉是丹麥分佈最廣的樹種(2017),其還是生產聖誕樹的重要材料。丹麥的森林地貌完整指數平均分為0.5/10,在全球172個國家中排名第171位,僅高於聖馬利諾。 在丹麥鄉村,狍子的數量不斷增長,日德蘭半島稀疏的林地裡也生活著有大鹿角的歐洲馬鹿。丹麥也是許多小型哺乳動物的家園,如歐洲鼬、野兔和刺蝟。丹麥約有400種鳥類棲息,其中約160種在該國繁殖。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包括無危的港灣鼠海豚、數量不斷增加的鰭足類動物以及偶爾出現的藍鯨和虎鯨等大型鯨魚。鱈魚、鯡魚和鰈魚是丹麥水域豐富的食用魚類,也是該國形成大規模漁業的基礎。 == 經濟 == 丹麥擁有發達的混合經濟,被世界銀行列為高收入經濟體Country and Lending Groups. World Bank. Accessed on 14 March 2016.。2017年,人均實質國民總收入(PPP)世界排名第16位,人均名義國民總收入(GNI)排名世界第10位。丹麥在經濟自由度和世界經濟自由度指數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Country Ratings" , 2012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Retrieved 12 January 2012.。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丹麥是全球十大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在歐洲國家中排名第六。 丹麥擁有高等學歷者的比例世界排名第四,該國在工人權益方面的排名更是世界最高。2009年,丹麥工人每工作一小時的GDP世界排名第13位。該國的市場收入差距接近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但扣除稅收和公共現金轉移後,不同職業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要低得多。根據歐盟統計局的資料,2017年丹麥可支配收入的基尼係數在歐盟國家中排名第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丹麥的最低工資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由於丹麥沒有關於最低工資的立法,工資下限如此之高被歸因於工會的努力。根據與僱主組織Horesta之間達成的集體談判協議,麥當勞和其他快餐連鎖店的工人每小時可以賺取相當於20美元的收入,這是美國同行業服務員收入的兩倍多,他們甚至還享有五週的帶薪假期、育兒假和養老金。2015年丹麥工會密度為68%。 丹麥曾經有許多耕地,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1945後,丹麥以來極大地擴充套件了其工業基礎和服務業。至2017年,服務業約佔GDP總額的75%,製造業約佔15%,農業則不到 2%。主要行業還包括風力渦輪機、製藥、醫療裝置、機械和運輸裝置、食品加工和建築。丹麥出口總額的約60%來自貨物出口,其餘40%是第三產業的出口,方式主要為海運。該國的主要出口商品有各種工業品、肉製品、乳製品、魚類、傢俱和工業設計。丹麥是糧食和能源淨出口國,多年來一直保持國際收支盈餘,使該國從淨債務國轉變為淨債權國。截至2018年7月1日,丹麥的國際投資(或淨外國資產)總額佔到了GDP的64.6%。 1797年丹麥進口關稅的自由化標誌著重商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終結,而19世紀和20世紀初進一步的貿易自由化確立了丹麥國際貿易的自由主義傳統,這一傳統一直維持到1930年代Mathias, Peter and Polard, Sidney (eds.) (1989)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22.。由於美國競爭導致1870年後農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德國和法國等其他國家因而加強了對本國農業的保護,然而丹麥仍保留其自由貿易政策,因為該國在廉價穀物的大量進口中獲利頗豐(作為牛和豬的飼料),這些飼料的輸入加大了丹麥黃油和肉類的出口。如今,丹麥是擁有超過5.08億消費者的歐盟內部市場的一部分。一些國內商業政策是由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協議和歐盟的立法決定的。丹麥公眾對自由貿易的支援度很高:在2016年的一項民意調查中,57%的受訪者將全球化視為機遇,僅18%的受訪者將其視為威脅 Danskerne og LO elsker globalisering. Newspaper article 17 November 2016 on finans.dk. Retrieved 6 December 2018. 。丹麥經濟高度依附於歐盟,其貿易流有超過70%是與歐盟國家的合作。截至2017年,丹麥最大的出口夥伴是德國、瑞典、英國和美國。 丹麥貨幣克朗 (DKK) 透過歐洲匯率機制與歐元掛鉤,兌換率約為7.46丹麥克朗/歐元。儘管2000年9月的全民公投使丹麥未採用歐元,該國依然遵循歐盟經濟和貨幣聯盟 (EMU) 制定的政策,並採用歐元所需的經濟趨同標準。儘管議會中的大多數政黨都支援加入經濟和貨幣聯盟,但自2010年以來的民意調查始終顯示多數人反對採用歐元。2018年5月,歐洲晴雨表民調顯示有29%的丹麥受訪者表示支援採用歐元,然而65%的人反對此提議。 按營業額排名,丹麥前幾大的公司分別為:馬士基(國際航運)、諾和諾德(製藥)、ISS集團(設施服務)、維斯塔斯(風力渦輪機)、阿爾勒(乳製品)、DSV(運輸)、嘉士伯(啤酒)、索林集團(零售)、沃旭能源(電力)、丹斯克銀行。 丹麥政府2023年側重點在於增加對能源經銷商的稅收。 === 政策 === 丹麥是一個高稅收的福利國家,因而丹麥人生活水平很高,政府也為居民提供了廣泛的福利。丹麥的企業稅率為 22%,併為外籍人士提供特殊的有時限的稅收制度。丹麥的稅收制度基礎廣泛,除消費稅、所得稅和其他費用外,還徵收 25% 的增值稅。2017年的總體稅收水平(所有稅收的總和,佔GDP的百分比)為46%。丹麥的稅收結構(不同稅收的相對權重)與經合組織平均水平不同,因為2015年丹麥個人所得稅稅率高於經合組織,而企業所得稅和財產稅則低於經合組織平均水平,且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繳款。丹麥工資稅、增值稅及其他商品和服務稅的比例相當於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 截至2014年,經稅率調整後,丹麥約有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丹麥的相對貧困率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排名倒數第二,低於經合組織11.3%的平均水準。在丹麥,認為自己買不起足夠食物的人口比例不到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的一半。 === 勞動力市場 === 與其他北歐國家一樣,丹麥社會採用了北歐模式,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影響力較大,將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與全面的福利國家和強有力的工人組織結合了起來。世界銀行表示,由於其廣受讚譽的“彈性安全”模式,丹麥擁有歐洲最自由的勞動力市場。僱主可以隨時僱用或解僱(彈性)一名僱員,而僱員在無業時,失業補償相對較高(安全)。根據經合組織的資料,2016年失業人員的初始和長期替代率皆為65%,而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為53%。在丹麥註冊一個企業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完成,並且成本非常低。僱員申請加班沒有限制,公司可以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無休運營。2017年,丹麥15-64歲人群的就業率為74.2%,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排名第9,高於經合組織67.8%的平均水平。2017年失業率為5.7%,被認為接近或低於結構性水平https://commission.europa.eu/sites/default/files/2018-european-semester-convergence-programme-denmark_en.pdf。 失業救濟金的水平取決於該僱員失業前的就業情況,通常與失業基金掛鉤(該基金一般與工會密切相關)以及之前支付的繳款。該資金大約65%來自指定會員捐款,而其餘三分之一來自中央政府,因此資金來源最終來自於一般稅收。 === 科學技術 === 丹麥在科技的發明和創新的參與方面有著悠久的傳統,從科學革命開始,丹麥就是創新和變革之國家中的一員。目前,丹麥正在參與許多備受矚目的國際科技專案,包括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歐洲空間局(ESA)、國際空間站(ISS)和歐洲極大望遠鏡(E-ELT)。丹麥在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10位,不過低於其在2020年的第6位和2019年的第7位。 在航運業丹麥企業很具影響力,設計了世界上最大、最節能的集裝箱船“馬士基3E級”,丹麥工程師則為MAN柴油機的設計做出了貢獻。在軟體和電子領域,丹麥為北歐行動電話的設計和製造做出了貢獻,現已解散的丹麥企業“DanCall”是最早開發GSM的公司之一。 生命科學是一個已進行了廣泛研究和開發的關鍵領域。2000年,丹麥生物技術公司諾維信(主導了第一代澱粉基生物乙醇酶的全球市場)率先開發了將用於廢物轉化的酶轉化為纖維素乙醇的技術。麥迪康谷位於西蘭島和瑞典之間的厄勒海峽地區,是歐洲最大的生命科學產業群之一,在很小的地理區域內擁有許多生命科學企業和研究機構。 出生于丹麥的計算機專家和軟體工程師在世界上一些程式語言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安德斯·海爾斯伯格(Turbo Pascal、Delphi、C#);拉斯穆斯·勒多夫 (PHP);比雅尼·斯特勞斯特魯普(C++);戴維·漢松(Ruby on Rails);拉斯·巴克,虛擬機器(V8、Java VM、Dart)領域的先驅。物理學家萊娜·豪和她的團隊成功在實驗中將光速降為0,推動了量子計算、奈米工程和線性光學的進步。 === 能源 === 丹麥在北海擁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20世紀70年代初,該國經濟十分依賴進口石油。後來在北海丹麥海域發現了油田和天然氣田,丹麥才實現能源方面的自給自足,該國還開始使用燃煤發電廠來供應該國大部分電力。21世紀初,丹麥的電力、石油和天然氣出口量超過了進口量。2010年,丹麥在原油淨出口國中排名第32。2022年,丹麥是歐盟內部最大產油國,日均產量約10萬桶,不過丹麥政府已考慮在2050年之前停止石油開採。丹麥在風電能源等清潔能源領域長期處於領先地位:2015年丹麥風力能源提供了總電力消耗的42.1%。2011年5月,丹麥國內生產總值的3.1%,即約65億歐元(94億美元)來自可再生能源提供的效率。丹麥現已禁止建造更多燃煤發電廠,一些工廠開始使用生物燃料。政府還對風力發電廠提供補貼,目前來自風力發電的電力在該國電力系統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丹麥的輸電線路與其他歐洲國家電網相連。 丹麥電力部門已將風電等能源併入丹麥國家電網。丹麥現在致力於交通領域的智慧電池系統(V2G)和電動車輛。該國也是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的成員國。 == 交通 == 丹麥在聯絡各地區之間的公路和鐵路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其中最著名的一個部分就是連線西蘭島和菲英島的大貝爾特橋。 現在可以直接透過高速公路從日德蘭半島北部的腓特烈港駕車前往西蘭島東部的哥本哈根。丹麥主要鐵路運營商是提供客運服務的丹麥國家鐵路和提供貨運的德鐵貨運,鐵路軌道由Banedanmark維護。北海和波羅的海透過各種交織的國際渡輪線路連線在了一起。於2021年開始修建的費馬恩海峽隧道是連線丹麥與德國的第二條交通線。哥本哈根擁有哥本哈根地鐵以及郊區廣佈的電氣化鐵路網——城市快鐵。輕軌預計在2020年左右於四個丹麥最大的城市——哥本哈根、奧胡斯、歐登塞、奧爾堡投入運營。 對於年輕人和城市居民而言,騎腳踏車在丹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交通方式。丹麥擁有完善的腳踏車基礎設施,其腳踏車道綿延超過12,000公里,全國還包括約7,000千米隔離出來專用的腳踏車道。 儘管私家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然而由於高昂的註冊稅(150%)、增值稅(25%)以及世界上幾乎最高的所得稅,新車在丹麥極為昂貴。徵收如此高昂的汽車稅,目的是為了抑制丹麥的汽車擁有量。2007年,政府試圖透過小幅降低高里程車輛的稅收來支援綠色汽車,不過此舉收效甚微,2008年,丹麥進口效率低下的燃油車數量不減反增,因為燃油車的成本(包括稅收)還在大多數丹麥人的預算之內。截至2011年,丹麥平均車齡為9.2年。 丹麥與挪威和瑞典一樣,航空業都是由北歐航空旗下航空公司承包。哥本哈根凱斯楚普機場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繁忙的客運機場,2014年旅客吞吐量超2500萬人次。丹麥其他著名機場還有比隆機場、奧爾堡機場、奧胡斯機場等。 == 人口 == 根據2020年4月的資料,總人口為582.5萬(2023年2月1日人口已達593.5萬)。丹麥是世界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人均年齡達到41.9歲,男性人數約為女性的0.97倍。儘管出生率很低,不過人口依靠移民和接收難民得以維持0.59%的正增長。世界快樂報告常年將丹麥列為世界上人民最快樂的國家之一Francesca Levy, "The World's Happiest Countries", Forbes 14 July 2010Michael B. Sauter The Happi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 Yahoo! Finance. May 22, 2012.,這主要歸功於丹麥優秀的高等教育、完善的醫療保健系統和極小的貧富差距。 族裔方面89.6%為丹麥人後裔,其餘10.4%為移民或移民後裔。移民的主要來源為亞洲國家,譬如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以及非洲國家,譬如索馬利亞;還有東南歐巴爾幹國家,譬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移民中的34%(約20萬人)有西方國家背景,66%(約39萬人)沒有西方國家背景Immigrants and their descendants - Statistcs Denmark. Published: 1 January 2012. Accessed: 25 August 2012.。 因紐特人是格林蘭島的原住民,其群體很早就定居在了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及格陵蘭等北極圈內的地區。18到20世紀70年代初,丹麥政府一直在試圖同化因紐特人,鼓勵他們融入主流文化,因此今天因紐特氏族中的一些人認同他們的母語為丹麥語。 === 語言 === 丹麥語是丹麥的法定國語,法羅語和格陵蘭語則分別為法羅群島與格陵蘭兩地的官方語言。德語在前南日德蘭郡(今南丹麥大區的一部分)是被承認的少數民族語言,因為在凡爾賽條約簽訂之前,這裡曾是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丹麥語及法羅語和冰島語、瑞典語、挪威語一樣都屬於印歐語系中的北日耳曼語支(主要分佈於北歐地區),因此某種程度上可以相互理解。丹麥語和德語之間的關係就要遠得多,後者屬於西日耳曼語支,而格林蘭語則是一種因紐特語言,與丹麥語毫無聯絡。 佔比相當大(86%)的丹麥人將英語作為自己的第二語言,並且許多人能夠相當熟練地使用。德語在丹麥境內是使用第二廣泛的外語,約有47%的人能用其進行對話。2007年,丹麥有25900人的母語為德語(主要集中在南日德蘭地區)。 ===宗教=== 至2013年1月,79.1%的丹麥人為丹麥國教——路德宗信徒Church membership 2013 3.1.2013 Kyrkans tidning Statistics Denmark Statistikbanken.dkDenmark – Constitution – Part I – Section 4 [State Church]: "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shall be the Established Church of Denmark, and, as such, it shall be supported by the State.",相較2012年下降了0.7%,相較2011年下降了1.3%。儘管丹麥國教有著眾多信徒,但每週末都去教堂的人不足總人口3%。 丹麥憲法規定皇室成員至少有一名信仰丹麥國教,其他成員可以自由信仰其它宗教Denmark – Constitution – Part II – Section 6 .Denmark – Constitution – Part VII – Section 70: "No person shall for reasons of his creed or descent be deprived of access to complete enjoyment of his civic and political rights, nor shall he for such reasons evade compliance with any common civic duty."Freedom of religion and religious communities in Denmark – The Ministry of Ecclesiastical Affairs – May 2006. km.dk。1682年, 丹麥賦予羅馬天主教、改革宗和猶太教有限的認可,但改變信仰仍然非法。直到1970年代,改宗才得到丹麥官方認可。現在,宗教團體不需要丹麥政府的認定即可主持婚禮與其它慶典活動。 丹麥穆斯林佔總人口的3%,為第二大的宗教群體,因此伊斯蘭教成為丹麥最大的少數宗教Denmark country profile - [Euro-Isalm.info] and Muslimpopulation.com – Retrieved 8 June 2012.。至2009年,丹麥共有19個受認可的穆斯林社群Facts about Islam in Denmark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Denmark. Published/Last edited 10 May 2009. Retrieved 24 March 2012. www.ambdhaka.um.dk。除丹麥國教與伊斯蘭教外,其它宗教的信徒佔總人口的2%,但沒有一個宗教的信徒超過總人口的1%Religion in Denmark – From the Danish Foreign Ministry. Archive retrieved on 3 January 2012.。 根據2010年Eurobarometer民意調查顯示,28%的丹麥公民相信上帝的存在,47%表示相信有某種精神或生命力量,24%表示不相信任何精神、上帝或生命力量。 === 教育 === 丹麥的所有教育專案均由教育部排程並由當地市政部門管理。平民學校(Folkeskole)是丹麥實行義務教育的公立學校,大多數兒童在6至16歲之間就讀10年,相當於小學和初中教育。這種學校不設期末考試,但學生可以選擇在九年級(14-15 歲)結束後參加一次評級測試。如果學生要參加進階教育,則必須進行該測試。學生在丹麥也選擇可以就讀自由學校()或私立學校(),例如基督教或華德福教育。 義務教育結束後,丹麥學生有多種繼續教育的選擇:中學(STX)重視人文與科學的混合教學,高等技術考試(HTX)側重於理科,高階商業考試專案側重於經濟學科。高等預科考試 (HF) 與中學 (STX) 類似,但時間短一年。對於特定職業,丹麥也提供職業教育,透過教學和學徒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 根據政府的記錄,丹麥進階教育(包括中學和高等預科考試)畢業率為95%,高等教育入學率和畢業率為60%。丹麥的所有大學和學院都是免費的,註冊課程無需繳納學費。18歲或以上的學生可以申請國家教育支援補助金(Statens Uddannelsesstøtte (SU)),學生每月都可以領取固定金額的補助金。國際生在丹麥大學還有機會獲得國際認可的資質證明。在學士、碩士、博士和交換生的許多課程中,可以用學界通用的英語授課。 === 名人 === *安徒生 *尼爾斯·玻爾 *卡羅琳·沃茲尼亞奇 *邁克學搖滾 *拉斯·馮·提爾 *麥斯·米科爾森 == 體育 == === 羽毛球 === 丹麥被列為五大羽毛球強國之一,經常都會出現羽壇名將。有些更在奧運會賽場上曾奪得冠軍,如波爾-埃裡克·赫耶爾·拉爾森、維克托·阿薩爾森(中文名:安賽龍),以及多位世界冠軍,如卡米拉·馬爾廷、卡米拉·呂特·尤爾等名將。此外,在團體賽方面,丹麥國家羽毛球隊在2016年湯姆斯盃決賽中,打敗同為五大強國的亞洲強隊印度尼西亞國家羽毛球隊,首次奪得該專案的男子團體冠軍。 === 足球 === 丹麥超級足球聯賽、丹麥國家隊都是丹麥人會看的足球比賽。丹麥現今有不少超級球星,例如:馬田·比夫韋治、基斯甸艾歷臣等。 ==醫療== 與挪威和瑞典一樣,丹麥建立了由稅收支撐的醫療保險系統。該系統的運營主要依靠本地市政稅收與大區財政撥款。丹麥每年在醫療上的花費佔GDP總額的9.8%。丹麥人平均壽命為78.6歲,平均每名醫生服務294人。根據 LPI(Legatum Prosperity Index)和 HCI(醫療保健指數 - Health Care Index),丹麥是擁有最佳醫療保健系統的國家之一。 == 文化 == 丹麥文化是西方文化之一,它在藝術上成就頗高,與丹麥社會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謙遜、守時和社會平等是丹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Denmark - Language, Culture, Customs and Etiquette. From Kwintessential . Retrieved 4 December 2008.在丹麥,試圖將某人與眾人彼此區分就可能引起敵意,這違反了已經幾乎是斯堪的納維亞非官方法典的鐵則詹代法則。丹麥政府為文化和藝術創作提供了大量的基金,其中很多是由地方政府來管理的,因此丹麥平民也直接參與到了其中。"Kommuner bruger flere penge på kultur" , Dr.dk. 丹麥有著豐富的文化和知識遺產。科學領域有第谷·布拉赫、路德維格·A·柯丁、尼爾斯·玻爾,文學領域有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索倫·奧貝·基爾克果、凱倫·白烈森(筆名伊莎·丹尼森)、路德維格·霍爾伯格、亨利克·蓬託皮丹、皮亞特·海恩、赫爾曼·邦,音樂界有卡爾·尼爾森、Michael Learns to Rock等,卡爾·希歐多爾·德萊葉和拉斯·馮·提爾等導演的電影也都是國際知名的。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也有諸多經典與名勝,例如趣伏裡公園、阿馬林堡宮、克里斯欽堡宮、聖母教堂、羅森堡宮、哥本哈根歌劇院、腓特列教堂、託瓦爾森博物館、圓塔和美人魚雕像等。 日期 中文名 當地名 備註 1月1日 元旦 Nytarsdag   復活節前的星期四 設立聖餐日 Skærtorsdag   復活節前的星期五 耶穌受難日 Langfredag   3月/4月 復活節 Påskesøndag 丹麥人慶祝3天復活節 復活節後的第一天 復活節翌日 2. Påskedag   5月1日 勞動節 Arbejdernes kampdag 不是所有的人都放假 6月5日 憲法日 Grundlovsdag 1849年的這一天丹麥憲法正式簽署。 不定   St. Bededag 將一些小的基督教節日放在一起過 復活節後40天 耶穌升天節 Kr. Himmelfartsdag   復活節後7周 聖靈降臨節 Pinse 丹麥人慶祝2天聖靈降臨節 12月24日 平安夜 Juleaften 孩子們在聖誕夜獲得聖誕禮物 12月25日 聖誕節 Juledag 聖誕節放假3天 12月26日 聖誕節翌日 2. Juledag   丹麥人喜歡用花做禮物,以表示感謝。逢婚、喪送白花,其他時候忌送白花。喜歡腳踏車,常用作交通工具,平均不到2人擁有1輛腳踏車。丹麥人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習慣升國旗。 足球是丹麥的國民運動。丹麥國家足球隊在1984到2004年間曾6次進入歐洲足球錦標賽決賽圈,並在1992年獲得冠軍。丹麥歷史上曾出現過大量的世界級運動員,包括米歇爾·勞德魯普和布萊恩·勞德魯普兄弟,世界最佳門將之一的舒梅切爾,丹尼爾·阿格,容·達爾·托馬森,尼克拉斯·本特納和托馬斯·赫爾維格等。 近年丹麥在腳踏車比賽中表現突出。丹麥腳踏車運動員比雅尼里斯曾獲得1996年環法大賽冠軍,邁克拉斯姆森在2005年和2006年兩度獲得山地之王稱號。丹麥國家隊在2006年和2008年奪得腳踏車競速世界盃冠軍。 * 國旗 1219年,丹麥國王曾經為教宗遠征愛沙尼亞的異教徒,國王克里斯帝安·卡瑪德帶領在戰況不利下祈禱勝利,一面紅白十字的旗幟從天而降,頓時丹軍士氣大增,戰況亦大為好轉,這面旗子成為了丹麥國旗。據說這面國旗是世界上最早的第一面國旗,後來歐洲各信仰基督教的國家制定國旗都是依據丹麥國旗的原則,今天的斯堪地納維亞國家仍然沿用。 === 飲食 === ==註釋== == 延伸閱讀 == == 參考來源 == == 外部連結 == ==== 政府資訊 ==== * 丹麥政府 * 丹麥議會 ==== 其他資訊 ==== * 丹麥 從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 * 丹麥 從歐盟(EU) * 丹麥 從大英百科全書(Brittnnica)條目 * D D Denmark D Category: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Category:同婚合法國家
美國州份
美國州份(),又譯美國州,指的是與美國聯邦政府共享主權的一類政治實體,這樣的實體在美國共有50個。每個州都實行不同的法律制度,宛若一個半獨立的小國,但也必須遵行《聯邦憲法》並維護美國統一。 由於各政治實體的主權與聯邦政府共享,因此一個美國人的身分,可以同時是聯邦的公民及其戶籍州的州籍居民。參見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根據協定,各州民眾的戶籍與居住地在聯邦內是可更動的,而且在州與州之間搬遷不需要經過政府同意,但是各地的法律是由該州規定,所有受到特定法庭命令限制的人(例如假釋犯或離婚伴侶共享監護權的兒童等)除外。 美國憲法除了賦予了聯邦政府特定的權力,也對聯邦和各州政府設下權力範圍限制。州政府的權力是由各州人民透過該州自有的憲法賦予。各州同時認可美國憲法,因此其部分的主權被轉移給了聯邦政府,也就形成由50個共享主權的小國家形成的國家,即美國。另外關於未規定的部分,根據第十修正案的解釋,「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各自或由人民保留。」以此形式授權來進行地方的自治。 各州又劃分出不同的郡或同等地位行政區(county-equivalent),其中可能有各自的政府單位,由於組成美國的各個國家之間的法律不一樣,所以聯邦裡面不同州的郡或同等地位行政區架構組織不盡相同。州的名稱方面,因為不是美國的下屬單位,而是一個半自主的獨立國家,因此也會有自己不同的稱號,肯塔基、麻薩諸塞、賓夕法尼亞和維吉尼亞在其官方名稱中就使用了「邦」(Commonwealth)而非「州」(State)。 歷史上來說,州政府在自己的領土之內主要責任範圍包括公眾安全(犯罪控制)、公眾教育、健康醫療、交通運輸和基礎建設等,但許多上述的專案現在都受到聯邦政府的資金補助和管理(主要是依據美國憲法中商業條款、稅收與支出條款和必要和適當條款)。 由於美國憲法經過多次修訂,其中各條款的解釋與應用也有所改變,主要的原則朝向中央化和合併進行,因此聯邦政府的角色漸漸變得比以前更加重要。對於方面一直有著許多爭論,包括各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權力和主權關係,以及每個人各自的權力等。對於各州許可權的爭論也曾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之一。 美國國會有權核准新的國家在與其他各州平等的基礎下加入聯邦成為新的州份,最近一次的核準是1959年加入的阿拉斯加與夏威夷。美國憲法中沒有提及各州是否有單方面從聯邦脫離或分裂聯邦的權力,但在南北戰爭後,美國最高法院已裁定分裂行為違憲Aleksandar Pavković, Peter Radan, Creating New State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cession , p. 222, Ashgate Publishing, 2007.Texas v. White , 74 U.S. 700نبذنورنبمهتلcc nnnzb94 (1868) at Cornell University Law School Supreme Court collection.,意即必要情況下聯邦應該採取某種形式維護憲法。 == 州份列表 == *AL *AK *AZ *AR *CA *CO *CT *DE *FL *GA *HI *IA *ID *IL *IN *KS *KY *LA *ME *MD *MA *MI *MN *MS *MO *MT *NE *NV *NH *NJ *NM *NY *NC *ND *OH *OK *OR *PA *RI *SC *SD *TN *TX *UT *VT *VA *WA *WV *WI *WY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美國州份列表 *美國各州首府列表 *美國地區 *美國第51州 *美國合併建制領土 *美國行政區劃 *美國殖民地 *美國領土變遷 *美國領土 *美國全國州長協會 == 外部連結 == * 各州相關資料(UCB Libraries GovPubs) * 來自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各州資源指南 * 各州面積、人口、人口密度和更多資料的表格(依居住人口排序) * 各州面積、人口、人口密度和更多資料的表格(依首字字母排序) * 各州和領地政府網頁 (USA.gov) * StateMaster – 美國各州資料資料庫 * 美國各州比較、排名、人口結構 * 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的各州資料 * 各州收入、債務、GDP (usgovernmentrevenue.com) United States 1 States, United States State States, United 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的象徵和標誌。中間是五顆五角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從樣式上看穀穗為雙穗,即嘉禾)。天安門城樓上方的四顆小五角星以半弧狀環繞一顆大五角星。齒輪和穀穗象徵中國的工人與農民,天安門象徵中國人民的鬥爭精神,五顆星則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大團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說明》規定:「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穀穗和齒輪,齒輪中心並交結著紅綬;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由清華大學建築系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倡中等人所組的設計小組集體創作。1950年6月2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出,同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透過,同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命令》公佈。以後歷次憲法都確認了該版本國徽的法律地位。 == 歷史 == ===徵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徵集可追溯到1949年6月15日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隨後成立的第6小組負責國家象徵方案的擬定。1949年7月10日政協籌備會發布《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同年8月20日截止後收到幾十件方案。1949年8月22日召開了國旗國徽初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與會代表對徵集方案並不滿意,24日第三次會議決定另請專家設計。1949年9月25日晚8時,毛澤東與周恩來於中南海豐澤園召開關於國旗、國徽、國歌的會議,並邀請了郭沫若、沈雁冰、黃炎培、陳嘉庚、張奚若、馬敘倫、田漢、徐悲鴻、李立三、洪深、艾青、馬寅初、梁思成、馬思聰、呂驥、賀綠汀參加會議,會上選定了國旗和代國歌。針對未徵集到滿意的國徽圖案的情況,毛澤東建議可等待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再行決定。1949年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了國旗、國都、國歌、紀年的決議案,並決定另請專家設計國徽。 ===專家組設計=== 專家組共提供了三種國徽設計樣式,共計7個方案: * 中央美院張仃和鍾靈在徵集階段提供的國徽應徵圖案,與現今政協會徽類似,由五星、地球、齒輪和麥穗組成,在1949年9月25日提交政協《國徽圖案參考資料》,含五稿修正圖。在該設計中,紅色五角星代表共產主義,繪有紅色版圖的地球如同太陽昇起狀,表示光明和解放,地球背後的光芒代表當時的三十一個行政區,齒輪、小麥和水稻則代表工農聯盟。 《國徽圖案參考資料》對此設計稿的說明如下: * 清華大學營建系林徽因、莫宗江於1949年10月23日提交了其主持設計的國徽圖案,並由鄧以蟄、王遜、高莊、梁思成提供參考意見。由大孔玉璧和五星、齒輪、嘉禾、國名組成,顏色用金、玉、紅三色,國名字型用金色漢八分書。整體圖案組織成漢鏡的樣式,象徵光明。紅綬象徵革命,紅綬穿過小瑗的結象徵“革命人民大團結”,其皺褶模仿南北朝造像。 《擬製國徽圖案說明》對此稿的說明如下: * 中央美院張仃設計的天安門圖案,張光宇、周令釗提供技術意見,曹肇基協助繪畫。圖案為天安門城樓斜透視,外圈為與政協會徽類似的齒輪。 Emblem of China Draft CAFA 1949-9.jpg|中央美院方案(複選第一號第1、2、5、4、3修正圖)1949年9月25日 PRC_Emblem_Draft_Lin_Huiyin.jpg|清華大學方案1949年10月23日 1950年6月10日,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這7個方案進行了討論,決定採用天安門城樓圖案。 6月11日,國徽小組會議討論了前一天政協對國徽採用天安門圖案的決定,梁思成在會上表達了反對意見,但有意見認為天安門代表五四運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故會議原則上透過天安門圖案。當日晚上,周恩來邀約梁思成,並做了說服工作,讓梁於清華大學組織教師,要求國徽圖案中必須有天安門。 6月15日晚,全委會第二次會議國徽組第一次會議上,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提交了設計稿。中央美院提交的《國徽應徵圖案設計含義》對其說明如下: 會議最終選定了清華大學方案,並建議“將梁先生設計的國徽第一式與第三式合併,用第一式的外圈,用第三式的內容,請梁先生再整理繪製。”。 Draft Zhangding.jpg|中央美院方案(第1號)張仃主創 Emblem of China Draft CAFA 1950-1.jpg|中央美院方案(第2號)周令釗主創 Drafted Emblem of China THU 2.jpg|清華大學方案(第1號) Drafted Emblem of China THU 4.png|清華大學方案(第2號) Drafted Emblem of China THU No.9.png|清華大學方案(第3號) Drafted Emblem of China THU 3.png|清華大學方案 ===選定=== 6月17日,梁思成、林徽因帶領的清華大學營建系國徽設計小組提交了第二稿候選方案,將原方案第1號、第3號合併,金色五星、天安門作為主體圖案,選擇紅、黃兩色為國徽的基本色彩。 其《國徽設計說明書》說明如下: Emblem of China Draft THU 1950-6-17.jpg|清華大學方案1950年6月17日 National Emblem of China 1950-6-17 Draft Sketch.png|清華大學方案審議稿墨線圖1950年6月20日 National Emblem of China 1950-6-17 Draft Colorized.png|清華大學方案審議稿1950年6月20日 1950年6月20日,第一屆全國政協國徽審議會議對兩設計組提供的候選方案進行審議,多數代表贊同清華大學小組的設計,並決定以該方案為基礎製成國徽。清華大學設計組後將此方案放大,提交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審議。 1950年6月23日,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透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報送的清華大學設計組國徽方案。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召開,會議在討論和透過了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建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 ===定型及公佈=== 國徽圖案透過後,由梁思成推薦,清華大學建築系高莊規範並簡化了國徽的幾何設計圖稿,於當年8月最終完成。1950年8月18日在政務院會議室召開的關於國徽使用、國旗懸掛、國歌奏唱辦法及審查國徽圖案座談會上,高莊的修正方案被最終採用。修正後的圖案在綢帶、稻粒和形狀上有所變更。會後高莊和徐沛真對國徽進行定型,繪製了墨線圖和剖面圖上報中央政府。 GB 15093-2008 Pic 2.jpg|尺寸座標圖 GB 15093-2008 Pic 3.jpg|方格墨線圖 National 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lack and white).jpg|墨線圖 National 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png|政府命令公佈的國徽圖案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釋出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將這一設計定為國徽: == 使用 == 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透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以法律的形式進一步規範了國徽的使用。該部法律已經於1991年3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1號公佈,並於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GB 15093-2008 國徽》規定了國徽的樣式、材質及色彩。 === 使用場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對國徽的懸掛場合做出了詳細的規定。根據法律規定,國徽應當懸掛在機關正門上方正中處。國徽印鑑由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管理。懸掛的國徽由國家指定的企業統一製作。 其中,應當懸掛國徽的機構包括: *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各級人民政府 * 中央軍事委員會 * 各級監察委員會 * 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 * 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 * 外交部 * 國家駐外使館、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 應當懸掛國徽的場所包括: * 北京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 *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會議廳,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會場 * 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庭 * 憲法宣誓場所 * 出境入境口岸的適當場所 * 中國國際聯運客運列車的車體中部(北京~莫斯科,經烏蘭巴託、北京~烏蘭巴託、北京~平壤等由國鐵集團營運的國際聯運車次) 應當刻有國徽圖案印章的機構包括: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工作委員會,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各直屬機構、國務院辦公廳以及國務院規定應當使用刻有國徽圖案印章的辦事機構,中央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以及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應當使用刻有國徽圖案印章的其他機構 *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專門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檢察院 * 國家駐外使館、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 以上所列明的機構,應當在其官方網站首頁顯著位置使用國徽圖案,,標準版本在中國人大網和中國政府網上釋出。 應當印有國徽圖案的文書、出版物等包括: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國務院頒發的榮譽證書、任命書、外交文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以職務名義對外使用的信封、信箋、請柬等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國務院公報、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報的封面 * 國家出版的法律、法規正式版本的封面 標示國界線的界樁、界碑和標示領海基點方位的標誌碑以及其他用於顯示國家主權的標誌物可以使用國徽圖案。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可以使用國徽圖案。 可以在證件、證照使用國徽圖案的包括: *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證件、執法證件等; * 國家機關頒發的營業執照、許可證書、批准證書、資格證書、權利證書等; * 居民身份證,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等法定出入境證件 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的徽章可以將國徽圖案作為核心圖案。公民在莊重的場合可以佩戴國徽徽章,表達愛國情感。 === 在香港、澳門的使用 ===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把《國徽法》納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附件三”中(“附件三”屬於基本法實行的全國性法律)。臨時立法會於同日制定了《國旗及國徽條例》,為《國徽法》在香港的本地立法。2020年10月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修訂後的《國徽法》後,香港特區政府表示會對《國旗及國徽條例》作出適當修訂,以實施適用於香港特區的規定,履行憲制責任。2021年9月29日,香港立法會三讀透過《2021年國旗及國徽(修訂)條例草案》。根據新的條例規定,其中要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立法會和區議會等官方宣誓儀式必須展示國旗和國徽,特區政府等官方網站也必須使用國徽圖案。隨後,香港多個政府部門官網均在首頁上增加國徽圖案。2021年12月17日,香港立法會綜合大樓的會議廳摘除香港特區區徽,改掛國徽,直到2022年1月7日起,會議廳開始同時懸掛國徽及區徽。 : *自《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於1993年3月31日製定時,《國徽法》已經在其附件三中(“附件三”屬於基本法實行的全國性法律)。澳門回歸後,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於1999年12月20日透過《》,為《國徽法》在澳門的本地立法。2020年10月23日,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行政會新聞釋出會上回應記者問題時表示,特區政府將啟動修改國旗、國徽本地法律的工作。2021年7月27日,澳門特別行政區《修改第5/2019號行政法規〈關於使用國旗、國徽、區旗、區徽及奏唱國歌的具體規定〉》行政法規與《修改第5/1999號法律〈國旗、國徽及國歌的使用及保護〉》法律同時生效,隨後,澳門的多個政府網站以及澳門立法會均開始懸掛國徽。 此外,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如駐港中聯辦、駐港國家安全公署等)、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機構(駐澳中聯辦等),依《國徽法》規定必須懸掛國徽。 === 其他場合 === 外事活動和國家駐外使館、領館以及其他外交代表機構對外使用國徽圖案的辦法,由外交部規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在國徽法規定的範圍以外需要懸掛國徽或者使用國徽圖案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或者國務院辦公廳會同有關主管部門規定。 File:Police Badge of China.svg|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徽 File: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CAPF) cap insignia (2021).svg|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帽徽 File:CHINA FIRE AND RESCUE badge.svg|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隊徽 File:Traffic law enforcement signs of the P.R.China.svg|交通運輸部部徽 File: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P.R.China badge.svg|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徽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of P.R.China badge.svg|國家稅務總局局徽 File:Marshal of the PRC rank insignia.svg|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肩章 File:Generalissimo of the PRC rank insignia.svg|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肩章 File: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sident identity card (SAMPLE).png|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File: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residents' residence permit.jpg|中華人民共和國港澳臺居民居住證 File:Foreign Permanent Resident ID Card PRC 2023 Front.jpg|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File:Hukou zh.jpg|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戶口簿封面 File:2004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結婚證.jpg|中華人民共和國結婚證封面 Fil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iometric passport.jpg|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封面 File:Hong Kong SAR of P.R.China Passport.jpg|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封面 File:Macau_Biom_Passport.jpg|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封面 File:TD PRC.jpg|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封面 File:MSAR Travel Permit.jpg|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旅行證封面 File: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ocument of Identity for Visa Purposes.jpg|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簽證身份書封面 File:Chinese Visit Visa issued by Exit and Entry Administration of PSB (2019 version).jpg|2019年6月1日起由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簽發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訪問)簽證樣本 File:Chinese Group Visa (2019 version).jpg|2019年6月1日起由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簽發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團體簽證樣本 File:Entry_Permit_of_Hong_Kong_S.A.R_of_P.R.C.jpg|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頒發的兩年多次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進入許可 == 褻瀆國徽的處罰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條:“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汙、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 === 自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在香港的使用及保護以國旗及國徽條例訂定。該條例第4條禁止展示或使用破損、汙損、褪色或不合規格的國徽。第5條第(3)款規定國旗必須按照附表2所列規格製造。第6條第(2)款禁止國徽或其圖案展示或使用於商標或廣告、日常生活的陳設或佈置、或私人慶弔活動,否則依據第(3)款,如未經合法授權或並無合理辯解違反之,即屬犯罪,一經循簡易程式定罪,非法用於商標或廣告可處第5級罰款,而非法用於日常生活的陳設或佈置、或私人慶弔活動可處第2級罰款。第7條規定,公開及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汙、踐踏等方式侮辱國徽,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第5級罰款及監禁3年。 === === 自從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在澳門的使用及保護以第5/1999號法律(pt:Lei de Macau 5 de 1999)訂定。該法律第五條規定國徽或其圖案不得展示或使用於(一)商標或廣告;(二)日常生活的陳設佈置;(三)私人慶弔活動;(四)行政長官限制或禁止展示或使用國徽或其圖案的其他場合或場所。依據第九條,焚燒、毀損、塗劃、玷汙或踐踏國徽,構成對國家象徵的不尊重。第九條也規定,以言詞、動作或散佈文書、又或以其他與公眾通訊的工具,公然侮辱國家象徵,又或對之不尊重者,處最高三年徒刑,或科最高三百六十日罰金。依據第十一條,違反第五條規定者,可科澳門幣五千元至五萬元罰款。 == 類似徽章與標誌 == 圖 國家 使用 現存社會主義國家國徽 現存社會主義國家國徽 現存社會主義國家國徽 朝鮮國徽 1948年-至今 越南國徽 1976年-至今 寮國國徽 1975年-至今 現存非社會主義國家國徽 現存非社會主義國家國徽 現存非社會主義國家國徽 義大利國徽 1948年-至今 白俄羅斯國徽 2020年-至今 烏茲別克國徽 1992年-至今 塔吉克國徽 1993年-至今 北馬其頓國徽 2009年-至今 安哥拉國徽 1990年-至今 莫三比克國徽 1990年-至今 蒙古國國徽 1992年-至今 非聯合國會員國政權地區徽章 非聯合國會員國政權地區徽章 非聯合國會員國政權地區徽章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國徽 2014年-至今 德涅斯特河沿岸國徽 1991年-至今 佤邦邦徽 1989年-至今 歷史上社會主義國家國徽 歷史上社會主義國家國徽 歷史上社會主義國家國徽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1918年-1992年 蘇聯國徽 1956年-1991年 俄羅斯聯邦國徽 1992年-1993年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國徽 1948年-1990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徽 1950年-1990年 蒙古人民共和國國徽 1960年-1992年 越南民主共和國國徽 1955年-1976年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瞭望》文章:將國徽圖案“穀穗”正名為“麥稻” == 參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徽章 * 中國國徽 * 社會主義紋徽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工農聯盟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 天安門:《我愛北京天安門》 * 張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 China,PR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象徵 Category:1950年中國建立
美國國旗
美國國旗旗面由13道紅白相間的寬條構成,左上角還有一個包含了50顆白色小五角星的藍色長方形。50顆小星代表了美國的50個州,而13條間紋則象徵著美國最早建國時的13個殖民地。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真理,藍色則象徵正義。 這面旗幟俗稱“星條旗”(Stars and Stripes)、中文俗稱「花旗」,正式名稱「合眾國旗」(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或美國旗()。它在正式成為美國國旗後曾經過26次修改。最早期的美國國旗只有13顆星,之後每一個州加入合眾國就在國旗上加上一顆星,但是寬條的數目不變。根據1818年4月4日透過的《國旗法案》(Flag Act of 1818),只能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一天對國旗作出更改。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後,次年國慶日,國旗上的49顆星被改為50顆——這也是美國國旗距今最近的一次修改。 對美國人而言,國旗有多種意義。國旗是美國憲法以及權利法案所保障的所有自由的象徵。大多數時候它還是個人自由的象徵。 == 起源 == 關於星條旗的起源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統一的說法。 *一個在美國流傳很廣的故事認為,第一面星條旗是由貝特西·羅斯在獲得了喬治·華盛頓的親自授權後縫製的。1773年,當她21歲時,與一位地毯裝飾匠約翰·羅斯私奔,之後夫婦兩人做起了生意。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不久,約翰·羅斯在一次爆炸中喪生,貝特西·羅斯隨即返回了費城。由於她的針線活做得十分出色,1776年夏初,她接待了由喬治·華盛頓、喬治·羅斯(George Ross)和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組成的三人委員會的拜訪。華盛頓向貝特西出示了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國旗的設計圖,並請她趕製第一面國旗。幾天之後,當華盛頓等三人再次登門時,貝特西已經完成了國旗的縫製工作,向他們展示了第一面美國國旗——星條旗。然而,這-{只}-是一個在美國流傳非常廣泛的故事,因為這一切都是貝特西·羅斯自己講述並流傳下來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它文字性或任何方式的記錄可以證明這一說法的真實性。 *關於星條旗起源的第二種說法是由英國歷史學家查爾斯·範文斯特(Charles Fawcett)提出的。他認為星條旗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旗幟。由於東印度公司的旗幟與最初的星條旗十分相似,所以這種說法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援。 *關於星條旗起源的第三種說法是,這面旗幟是由弗朗西斯·霍普金森(Francis Hopkinson)設計的 。在一開始,他設計的美國國旗是要將十三顆星安排在旗面的四條帶中(一條水平的,一條豎直的和兩條對角線的)。後來,這一設計方案被否決而未被採用,理由是這樣一面旗幟與英國國旗米字旗如出一轍。對於剛剛從英國那裡獲得獨立的新生合眾國而言,這樣一面旗幟似乎暗示著美國在獨立之後仍然擺脫不了英國的影響。所以在經過修改以後,最終形成了星條旗的設計方案。 == 設計 == === 標準 === 國旗標準是根據美國法典目錄4,第1及2章:詳細資料如下 繪製方法 標準 * 國旗的寬度: A = 1.0 * 國旗的長度: B = 1.9Note that the flag ratio (B/A in the diagram) is not absolutely fixed. Although the diagram in Executive Order 10834 gives a ratio of 1.9, earlier in the order is a list of flag sizes authorized for executive agencies. This list permits eleven specific flag sizes (specified by height and width) for such agencies: 20.00 × 38.00; 10.00 × 19.00; 8.95 × 17.00; 7.00 × 11.00; 5.00 × 9.50; 4.33 × 5.50; 3.50 × 6.65; 3.00 × 4.00; 3.00 × 5.70; 2.37 × 4.50; and 1.32 × 2.50. Eight of these sizes conform to the 1.9 ratio, within a small rounding error (less than 0.01). However, three of the authorized sizes vary significantly: 1.57 (for 7.00 × 11.00), 1.27 (for 4.33 × 5.50) and 1.33 (for 3.00 × 4.00). * 聯邦範圍寬度: C = 0.5385 (7/13, 7條間紋的闊度) * 聯邦範圍長度: D = 0.76 (1.9 × 2/5, 五份二的國旗長度) * E = F = 0.0538 (C/10, 聯邦範圍的十份之一闊度) * G = H = 0.0633 (D/12, 聯邦範圍的十二份之一長度) * 星的直徑: K = 0.0616 * 條紋的寬度: L = 0.0769 (1/13) 以上的規定來自於美國的行政命令,嚴格意義上只適用於為政府製作的旗幟。Ex. ord. No. 10834, August 21, 1959, 24 F.R. 6865 (governing flags "manufactured or purchased for the use of executive agencies", Section 22). Section 32 explains that, "As used in this order, the term "executive agencies" means the executive departments and independent establishments in the executive branch of the Government, including wholly owned Government corporations."在市面上大多數美國國旗具有不同的長寬比。常見的有 2 × 3 英尺或 4 × 6 英尺 (旗幟比例為1.5), 2.5 × 4 英尺 或 5 × 8 英尺 (1.6), 以及 3 × 5 英尺 和 6 × 10 英尺 (1.667)。即便是美國國會大廈和參眾兩院所用的旗幟也會以上述尺寸製作。Architect of the Capitol: "Flag Request Form" , retrieved on 2009-06-25以規定 B = 1.9 製作的旗幟常被稱為政府標準國旗 (G-spec)。 === 色彩 === 美國國旗所用的紅、白、藍色在美國色彩協會出版的第十版美國標準色參考書中有所規定。並且被稱為“白色”、“國旗紅”(Old Glory Red) 和“國旗藍”(Old Glory Blue)。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Federal Specification DDD-F-416F : Flag, National,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Flag, Union Jack". 31 March 2005.所規定的顏色僅適用於傳統布面,而並沒有完美的方法把它轉換為螢幕顯示用的RGB格式亦或是印刷用的CMYK格式。但按照白色的明度可以透過以下的表格近似得出其餘兩種顏色。 官方色彩In the 9th edition of the Standard Color Card of America, "White", "Old Glory Red", and "Old Glory Blue" were, respectively, Cable No. 70001, Cable No. 70180, and Cable No. 70075. The Munsell renotation coordinates for these were taken directly from the Reimann et al. paper, the CIELAB D65 coordinates were found by converting the xyY values in that paper to be relative to CIE Illuminant D65 from Illuminant C using the CAT02 chromatic adaptation transform, and relative to a perfect diffuse reflector as white. The "relative" values in the table were found by taking Cable No. 70001’s luminosity to be that of the white point, and were converted to D65 or D50 also using the CAT02 transformation. The values for CMYK were found by converting from the CIELAB D50 values using the Adobe CMM and the GRACoL 2006 ICC profile in Adobe Photoshop. 名稱 絕對 絕對 絕對 絕對 絕對 絕對 相對 相對 相對 相對 相對 相對 相對 相對 相對 相對 相對 相對 名稱 CIELAB D65 CIELAB D65 CIELAB D65 孟塞爾顏色系統 孟塞爾顏色系統 CIELAB D50 CIELAB D50 CIELAB D50 sRGB sRGB sRGB sRGB GRACoL 2006 GRACoL 2006 GRACoL 2006 GRACoL 2006 名稱 L* a* b* H V/C L* a* b* R G B 8-bit hex C M Y K 白色 88.7 −0.2 5.4 2.5Y 8.8/0.7 100.0 0.0 0.0 1.000 1.000 1.000 #FFFFFF .000 .000 .000 .000 國旗紅 33.9 51.2 24.7 5.5R 3.3/11.1 39.9 57.3 28.7 .698 .132 .203 #B22234 .196 1.000 .757 .118 國旗藍 23.2 13.1 −26.4 8.2PB 2.3/6.1 26.9 11.5 −30.3 .234 .233 .430 #3C3B6E .886 .851 .243 .122 而以上的規定通常只針對為聯邦政府所生產的旗幟,市面所見的印刷旗幟常採用近似的色彩。透過在1950年出版的書中得知,這種做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Helen Taylor, Lucille Knoche, and Walter Granville, eds. (1950), Descriptive Color Names Dictionary. Container Corporation of America. 有時國旗上的色彩會用彩通色彩系統表示,1998年的美國駐英國大使館和2001年的都給出了用彩通表示的顏色。2002年加利福尼亞州軍事部也在一份檔案中給出了紅色用彩通色彩的另外一種表示方法。In 1998, "U.S. Flag Facts" at the website of the U.S. embassy in London listed the colors red PMS 193 and blue PMS 282 (presumably PMS solid coated colors). , these had changed to red PMS 193 and blue PMS 281. These latter PMS equivalents are listed on many websites including various other U.S.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Mi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s website. See also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lags of the World.The website of the U.S. Embassy in Stockholm instead lists PMS 186 and PMS 288 as the colors specified by the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Colors of the U.S. Flag". United States Embassy Stockholm. November 2001.The Military Department of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suggested PMS 200 for red in a 2002 document, "Flags over California, a history and guide" . 彩通色彩近似表示The values in this table were taken by converting the CIELAB D50 coordinates for PMS 193 C, 200 C, and 281 C given in the Pantone color palettes of Adobe Photoshop to sRGB and GRACoL using the Adobe CMM and the GRACoL 2006 and sRGB profiles in Photoshop. Since PMS 281 C (blue) is outside the gamut of sRGB, and both PMS 281 C and PMS 183 C (red) are outside the gamut of GRACoL, the RGB and CMYK values for those in the table below are necessarily less-colorful approximations to the colors of the Pantone swatches. 資料來源 PMS CIELAB D50 CIELAB D50 CIELAB D50 sRGB sRGB sRGB sRGB GRACoL 2006 GRACoL 2006 GRACoL 2006 GRACoL 2006 資料來源 PMS L* a* b* R G B 8-bit hex C M Y K Safe 100.0 0.0 0.0 1.000 1.000 1.000 #FFFFFF .000 .000 .000 .000 美國駐英大使館 193 C 42.1 64.4 26.7 .756 .076 .238 #C1133D .165 1.000 .678 .063 美國駐英大使館 281 C 15.4 7.0 −41.8 .000 .149 .388 #002663 1.000 .906 .388 .231 美國駐瑞典大使館 186 C 44.1 67.8 37.9 .800 .048 .185 #CC0C2F .122 1.000 .796 .035 美國駐瑞典大使館 288 C 18.0 7.6 −50.3 .000 .172 .466 #002C77 1.000 .863 .357 .141 加州軍事部 200 C 41.1 64.2 30.8 .745 .051 .203 #BE0D34 .169 1.000 .749 .074 美國國旗顏色的含義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大陸會議秘書查爾斯·湯姆森的說法,白色代表純潔與無瑕;紅色代表堅韌和勇氣;藍色代表機警、毅力和正義。另一種則認為只是簡單繼承了英國國旗的顏色,沒有任何正式含義。 === 裝飾 === 傳統上,國旗可以用金色的邊穗來進行裝飾。在典禮上使用的國旗以及遊行或室內旗幟通常會用金邊來美化國旗。最早使用金邊的記載可以上溯到1835年。 == 使用 == 美國國旗通常在大多數公共建築物上長期懸掛,在部分公共假日例如亡兵紀念日、退伍軍人節、國旗日、總統節以及獨立日會被廣泛懸掛。在亡兵紀念日通常會在戰爭紀念碑及軍人公墓放置小型的美國國旗,並且在上午降半旗,以紀念在美國的戰爭中獻出生命的人。 === 禮儀 === 《美國國旗法》規定了一些使用、展示和銷燬國旗的方法。例如,國旗手持時通常不能以成45度角的方式向某個人或事物致敬,除非作為船旗使用時向外國船隻致敬。這項傳統可能來自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那時各國持旗人被要求以這種方式向愛德華七世致敬。美國持旗人拒絕了這一要求,據說美國代表隊隊長馬丁·謝里丹曾說過“這面旗幟將永遠不會為任何國王低頭致敬”,然而這句話的真實性尚不清楚。LA84 Foundation . (PDF) . Retrieved on 2011-05-27.London Olympics 1908 & 1948. Web.archive.org. Retrieved on 2011-05-27. 美國國旗在任何時候都不應當接觸地面,如在夜間懸掛,國旗必須被照亮。一旦國旗的邊緣被磨損,應當立即被更換並以焚燒的方式銷燬。美國退伍軍人協會和其他一些組織經常在國旗日 (6月14日) 舉行銷燬國旗的儀式。Snopes.com: Flag Disposal. Retrieved June 14, 2008. 美國學校及政府會議開始前,會面向國旗朗誦《效忠宣誓》(),以向美國國旗以及美利堅合眾國表達忠誠。 === 懸掛國旗的日期 === 美國國旗在以下日期應當被升至杆頂懸掛: 日期 說明 1月1日 元旦 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 -{zh-hans:馬丁·路德·金紀念日; zh-hk:馬丁·路德·金紀念日; zh-tw: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 1月20日辰 總統就職日 ,每四年一次 2月12日 亞伯拉罕·林肯誕辰 2月的第三個星期一 總統節 5月的第三個星期六 陸軍日 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亡兵紀念日,上午降半旗 6月14日 國旗日 7月4日 獨立日(國慶日) 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勞動節 9月17日 憲法日 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哥倫布日 10月27日 海軍日 11月11日 退伍軍人節 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 12月25日 聖誕節 *美國總統宣佈的其他日期;所有的選舉日;各州加入聯邦紀念日以及州立節日MDVA: Flag Information . Mdva.state.mn.us. Retrieved on 2011-05-27. === 降半旗的日期 === 日期 說明 5月15日 和平官員陣亡將士紀念日(當這天是5月的第三個星期六(陸軍日)時除外)36 U.S.C. Sec. 136 . None. Retrieved on 2011-05-27. 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亡兵紀念日,上午降半旗 7月27日 韓戰退伍軍人紀念日(2003年起取消,2009年起恢復)36 U.S.C. Sec. 127. None. Retrieved on 2011-05-27., 123 Stat. 1962, July 27, 2009. 9月11日 愛國日Patriot Day, 2005 . 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 Retrieved on 2011-05-27. 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 The White House . Whitehouse.gov. Retrieved on 2011-05-27. 12月7日 珍珠港紀念日National Pearl Harbor Remembrance Day, 2007 . 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 Retrieved on 2011-05-27. * 降半旗30天 - 現任或前任總統逝世。 * 降半旗10天 - 現任副總統、現任或前任首席大法官、現任眾議院議長逝世。 * 自去世到葬禮結束 - 最高法院大法官、內閣成員、前副總統、參議院臨時議長、參眾兩院政黨領導人、州或地區的行政長官。 * 去世後一天 - 參議員、眾議員、波多黎各地區代表或駐地專員。 另外,無名戰士墓、阿靈頓國家公墓和珍珠港亞利桑那紀念館常年降半旗。What's Hot at Ft. McPherson . Mcpherson.army.mil. Retrieved on 2011-05-27. === 摺疊 === 雖然美國旗典中沒有明確規定,但按照軍隊中的習慣,國旗在不使用時應被摺疊成三角形,步驟如下: #兩人持旗至手腕高度,與地面平行 #將僅為條紋的下半部分向上折,對齊各邊 #再次沿長邊對摺以使藍色部分向外 #將此矩形的右下角向上折成一個三角形,其邊與國旗上邊平行,完成第一次摺疊 #將三角形最外邊的角向內折,完成第二次摺疊 #以此種方式摺疊直到國旗全長摺疊完成(通常需要13次) #當摺疊全部完成後,應當只能看到帶有星的藍色部分 === 摺疊的宗教含義 === 部分人認為每次摺疊都具有象徵意義,但是這種說法沒有被權威部門確認。具有象徵意義的摺疊儀式曾被教給士兵,但在發生一些抗議其帶有宗教含義的示威後,美國國防部撤銷了這一決定。 美國退伍軍人協會對摺疊有其自己的解釋方法: 摺疊次數 含義 一 地球上的生靈 二 生命的不朽 三 為保衛美國獻出生命的老兵們 四 人類對自然的屈服以及美國在平時和戰時均依靠上帝 五 向我們的國家致敬 六 美國之心 七 美國武裝力量 八 向詩篇第23篇中走入死蔭的幽谷而帶給人類光明的人致敬 九 向母親致敬 十 向父親致敬 十一 在猶太裔眼中代表所羅門印章的下半部分並且讚美了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 十二 在基督徒眼中是永恆的象徵並讚美了聖父、聖子和聖靈 *摺疊完成的美國國旗只能看到帶有星的藍色部分,代表了美國的國家格言:“我們信仰上帝”。 == 歷史 == === 演變 === 在描繪這面國旗的各種各樣的設計的下述表格裡,這面旗的精確的“顏色”直到1934才標準化。 白星數量 設計 新星所代表的州份 使用日期 使用年期 0 沒有星星,但有米字旗,最初的十三個殖民地由橫條表示。 1776年1月8日-1777年6月14日 1 (17個月) 13 最初的十三個州(康乃狄克州、德拉瓦州、喬治亞州、馬裡蘭州、麻薩諸塞州、新罕布夏州、紐澤西州、紐約州、北卡羅萊那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得島州、南卡羅萊那州、維吉尼亞州) 1777年6月14日-1795年5月1日 18 (215個月) 15 佛蒙特州、肯塔基州,此時的國旗改為15星15條。 1795年5月1日-1818年7月3日 23 (278個月) 20 印第安那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俄亥俄州、田納西州,重新使用十三橫條設計。 1818年7月4日-1819年7月3日 1 (12個月) 21 伊利諾州 1819年7月4日-1820年7月3日 1 (12個月) 23 阿拉巴馬州、緬因州 1820年7月4日-1822年7月3日 2 (24個月) 24 密蘇裡州 1822年7月4日-1836年7月3日 14 (168個月) 25 阿肯色州 1836年7月4日-1837年7月3日 1 (12個月) 26 密西根州 1837年7月4日-1845年7月3日 8 (96個月) 27 佛羅裡達州 1845年7月4日-1846年7月3日 1 (12個月) 28 德克薩斯州 1846年7月4日-1847年7月3日 1 (12個月) 29 愛荷華州 1847年7月4日-1848年7月3日 1 (12個月) 30 威斯康辛州 1848年7月4日-1851年7月3日 3 (36個月) 31 加利福尼亞州 1851年7月4日-1858年7月3日 7 (84個月) 32 明尼蘇達州 1858年7月4日-1859年7月3日 1 (12個月) 33 奧勒岡州 1859年7月4日-1861年7月3日 2 (24個月) 34 堪薩斯州 1861年7月4日-1863年7月3日 2 (24個月) 35 西維吉尼亞州 1863年7月4日-1865年7月3日 2 (24個月) 36 內華達州 1865年7月4日-1867年7月3日 2 (24個月) 37 內布拉斯加州 1867年7月4日-1877年7月3日 10 (120個月) 38 科羅拉多州 1877年7月4日-1890年7月3日 13 (156個月) 43 愛達荷州、蒙大拿州、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華盛頓州 1890年7月4日-1891年7月3日 1 (12個月) 44 懷俄明州 1891年7月4日-1896年7月3日 5 (60個月) 45 猶他州 1896年7月4日-1908年7月3日 12 (144個月) 46 奧克拉荷馬州 1908年7月4日-1912年7月3日 4 (48個月) 48 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 1912年7月4日-1959年7月3日 47 (564個月) 49 阿拉斯加州 1959年7月4日-1960年7月3日 1 (12個月) 50 夏威夷州 1960年7月4日-至今 == 未來 == 美國現在有50州,美國陸軍預想波多黎各與哥倫比亞特區等地成為美國第51州的狀況,因此提案出未在正式場閤中使用的美國五十一星國旗。有圓狀分佈的國旗,和橫列配置星星的兩種方案。 == 相關旗幟 == *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旗幟中包含了美國國旗。 * 巴西合眾國曾在1889年11月15日—11月19日間使用一面仿效美國國旗的國旗,有十三條綠黃相間的橫條,左上角的藍色正方形內有21顆星。旋即被重新設計的國旗取代。 * 賴比瑞亞國旗:賴比瑞亞是由從美國回到非洲的黑奴所建立的國家,所以國旗與美國十分相似,寬高比例也採用19比10。紅色與白色是勇氣與美德的象徵,紅白相間的橫紋有十一條,表示1847年依據美國憲法及人權宣言起草賴比瑞亞獨立宣言並簽署的十一個人。國旗左上角的藍色正方形代表非洲大陸,上面浮出一顆白色五角星,這是非洲自由的象徵,也表示賴比瑞亞是當時非洲唯一的黑人獨立國。 * 馬來西亞國旗:儘管馬來西亞與美國沒有歷史聯絡,其14道紅白相間的等寬橫條原代表馬來西亞成立時全國的14個州,新加坡在1965年獨立後未作更改,但解釋為旗幟改為代表13個州屬及聯邦政府直轄區的平等關係。十四芒星也是同樣的寓意。 *布列塔尼旗幟:左上角的圖案取自布列塔尼公國的國徽,五道黑色橫紋代表五個說法語或加羅語的地區,四道白色條紋代表四個說布列塔尼語的地區。 *1839-1896年,以及1898-1912年間,薩爾瓦多為彰顯同美國的緊密友誼,使用了與美國國旗相類似的“星條旗”圖案的旗幟作為國旗。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花旗 * 美利堅聯盟國國旗 * 美國旗幟列表 * 《星條旗報》 *
英國國旗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的國旗是聯合傑克(),又叫聯合旗()。中文通稱米字旗,正式名稱聯合王國旗()現在的旗幟圖案始於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與愛爾蘭王國的合併,設計融合了代表英格蘭的聖喬治十字、代表蘇格蘭的聖安德魯十字以及代表愛爾蘭的聖派翠克十字,唯獨沒有任何代表威爾斯的要素,因為威爾斯的旗幟是在被英格蘭兼併以後才設計的。 英國國旗的標準比例是1:2,而英國陸軍所使用的戰旗將比例修改為3:5。 == 使用 == 英國國旗可以被英國境內的任何個人和組織以任意日期懸掛,在北愛爾蘭政府建築的使用受到法律的限制。其他地區政府使用的長期限制則在2007年7月被廢除。 需要留意的是,雖然乍看沒有分別,英國國旗其實是有上下之分,靠近旗杆的兩條紅白雙色米字斜條中的上部主要應為白色,紅色靠近下部,不可倒掛(且倒掛該國國旗通常具有羞辱該國的意思)。英國國旗不對稱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區分聖派屈克十字和聖安德魯十字的相對位置。聖派屈克的紅十字被故意偏置,使聖安德魯的白十字不致被降格成聖派屈克十字的邊線。在旗桿側的聖安德魯十字較高,而在另一側聖派屈克十字較高。 == 在建築物上懸掛 == 截至2007年7月,英國國旗在政府建築物上只在每年的幾個特定節日才會懸掛,期限是由英國數字化、文化、媒體和體育部選定的。 2007年7月3日,司法大臣傑克·斯特勞頒佈綠皮書。隨著一輪調整英國法律的修改提議的是一次關於是否放鬆政府懸掛國旗的規則限制的磋商的特定宣告。 兩天後首相戈登·布朗宣佈,隨著即刻的影響力,聯合旗將每天都在唐寧街10號建築上空懸掛。目的是為了增進國家認同感。其他政府機構也要求跟進,由此所有白廳政府建築都做出相應舉動。We're all proud to fly the flag The Sun, 5 July 2007Morning Press Briefing by Prime Minister's Spokesman, 6 July 2007Union flag already flying all year round The Daily Telegraph 7 July 2007Brown lifts ban on national flag BBC News, 6 July 2007Brown flies flag for Britain The Guardian 6 July 2007"Union Jack will fly over No 10 permanently 'to show values'". The Times 6 July 2007"Gordon orders Whitehall to fly the flag in boost for Britishness" Evening Standard 6 July 2007 == 歷史 == 英格蘭之所以使用聖喬治白底紅十字旗,是因為它是熱那亞共和國的國旗。該國以聖喬治為守護聖人,當時的熱那亞是地中海強大的海權城邦,也是十字軍的金主。英格蘭國王理查自1190年開始付租金給熱那亞,讓英格蘭的船隻懸掛這面聖喬治十字旗,以嚇阻海盜。 從13世紀末開始,聖喬治十字旗漸漸也被用於代表英格蘭,在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在詹姆士一世下共主邦聯後,聖喬治十字與聖安德魯十字(代表蘇格蘭)合併成為最初的米字旗(或“聯合傑克”,Union Jack)。該旗後來成為代表大不列顛王國的旗幟。 1746年熱那亞被奧地利佔領後,英格蘭就不再支付聖喬治十字旗的租金。在1801年,該旗與代表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旗合併成為現在的英國國旗。 == 設計 == 英國國旗繪製方法(非官方設計) 顏色標準 白 紅 藍 Pantone 186 280 網頁顏色標準 #FFFFFF #C8102E #012169 RGB 255-255-255 200-16-46 1-33-105 == 參見 == *英國皇家徽章 * 旗幟列表 * 蘇格蘭國旗 * 英格蘭國旗 * 紅船旗 * 白船旗 * 藍船旗 * 英國旗幟列表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英國國旗誕生至今屆滿400週年 ,BBC中文 Y Category:英國國家象徵 Category:1801年面世的旗幟 Category:三色旗
1983年
== 大事記 == *1G行動通訊技術出現,提供語音傳輸服務。 ===1月=== *1月1日——TCP/IP協議取代了舊的網路成為今天的因特網的基石。 *1月5日——前蘇聯核動力人造衛星“宇宙1402號”失去控制,引起世界關注。 *1月19日——Apple Lisa個人電腦釋出。 * 1月26日——Lotus 1-2-3釋出。 ===2月=== * 2月16日——發生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的聖灰星期三火災致使71人死亡。 *2月21日——印度選舉發生暴亂600名穆斯林喪生。 ===3月=== *3月8日——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Evil Empire")。 *3月16日——歐洲第一個防止大氣汙染公約生效。 * 3月23日——星球大戰計劃:總統里根制訂了他的第一個用於發展攔截敵軍導彈技術的提案。媒體稱這個為“星球大戰”。 ===4月=== *4月25日——在蘇聯領導人尤里·安德羅波夫讀了美國女孩薩曼莎·史密斯寫的一封表達她對核戰爭的恐懼後,她被邀請到蘇聯。 ===5月=== *5月9日——中國加入《南極條約》。 *5月17日——黎巴嫩、以色列和美國在以色列從黎巴嫩撤軍協議上簽字。 ===6月=== *6月1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佈發現“Z零”亞原子粒子。 *6月13日——先驅者10號成為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人造物體。 *6月26日——鄧小平再次提出“一國兩制”設想。 ===7月=== * 7月15日——任天堂Family Computer遊戲機在日本以14,800日元的價格發售。 ===8月=== ===9月=== * 9月1日——大韓航空007號班機在偏離航道飛越蘇聯領空時被蘇聯空軍擊落在庫頁島西南方,機上乘客及機組員269人全數罹難。 * 9月5日——中、日、英、美的石油公司在中國南海合作勘探開發石油的合同在北京簽署。 * 9月6日——中日關稅協定在北京簽署。 * 9月23日——香港港元危機爆發,港幣浮動價跌至9.6港元兌換一元美金,一日後更至10港元兌換一元美金,最後導致聯絡匯率產生。 ===10月=== * 10月9日——緬甸首都仰光的昂山將軍墓地發生爆炸事件,共炸死一名副總理和三名部長在內的21名韓國政府人士和緬甸人。 * 10月15日——香港政府公佈「聯絡匯率」,美元兌港元的匯率為1:7.8。 * 10月23日——黎巴嫩內戰,在貝魯特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兵營遭到自殺式爆炸襲擊,241人死亡。 * 10月25日——美國出兵格瑞那達。 * 10月27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探訪了在監獄的穆罕默德·阿里·阿加,並寬恕了他。他是來自土耳其的槍手,他曾在1981年試圖殺死教宗。 ===11月=== ===12月=== * 12月22日——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億次以上的銀河計算機在長沙研製成功,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第三個能獨立設計和研製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 12月28日——美國正式通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在一年後退出這個組織。 == 出生 == 「:Category:1983年出生」 ===1月=== * 1月6日——高芳婷,香港女新聞從業員。 * 1月8日——李思欣,香港女演員。 * 1月10日—— **胡佳,中國跳水運動員。 **周採詩,臺灣女演員。 * 1月11日——韓雪,中國內地女演員、歌手。 * 1月13日——羅尼·圖里亞夫,法國著名籃球運動員,2012年邁阿密熱火隊冠軍成員。 * 1月14日——上原多香子,日本女歌手。 * 1月16日——高偉光,中國男演員、模特兒。 * 1月18日——鄭裕美,韓國女演員。 * 1月19日——宇多田光,日本女歌手。 * 1月20日—— **矢口真裡,日本女歌手、演員。 **羅平,臺灣男歌手、演員、主持人、模特兒。 ===2月=== * 2月11日——黃聖依,中國女演員、歌手。 * 2月13日——趙柯,中國女歌手、演員。 * 2月18日——賈森·馬克希爾,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 * 2月19日——中島美嘉,日本女歌手。 * 2月20日—— **梁紫丹,中國女歌手。 **王心宜,臺灣模特兒。 * 2月26日——李卓庭,香港歌手。 * 2月26日——鄧九雲,臺灣女演員、模特兒、作家。 * 2月27日——廖期錚,臺灣客家電視臺新聞主播 * 2月28日——吳昕,中國主持人、歌手、演員。 ===3月=== * 3月6日——修杰楷,臺灣演員。 * 3月11日——張建聲,香港男演員 * 3月14日——金莎,上海歌手。 * 3月23日—— **劉樂妍,臺灣女藝人。 **宋米秦,韓籍女藝人。 * 3月24日——:關楚耀,香港男歌手。 * 3月27日——艾夢萌,中國女歌手。 * 3月29日——吳俐璇,馬來西亞演員。 * 3月30日——田馥甄,臺灣女歌手,女子演唱團體S.H.E組合成員。 ===4月=== * 4月2日——金材昱,韓國演員。金政煥,韓國擊劍選手 * 4月4日——本·戈登,英國著名籃球明星,史上最年輕的最佳第六人獎得主。 * 4月8日——,韓國男藝人,韓國男子搖滾樂團TRAX成員Jay(舊藝名:Typhoon) * 4月13日——蔡嘉昇,香港演員。 * 4月20日——丹尼·格蘭傑,美國著名籃球明星,進步最快球員之一。 * 4月21日——陳潔麗,中國大陸、香港女歌手。 * 4月28日——藤原可可亞,日本漫畫家。(逝於2015年) ===5月=== * 5月1日——樸海鎮,韓國演員。 * 5月6日——黃明志,馬來西亞創作歌手、導演、網路紅人、YouTuber及主持人,有音樂創作鬼才之稱。 * 5月8日——蔣欣,中國女演員。 * 5月16日——徐天佑,香港歌手。 * 5月23日——孫堅,中國男演員。 * 5月27日——李易,臺灣男演員。 * 5月28日——張立昂,臺灣演員、歌手。 * 5月31日——陳妍希,臺灣女演員。 ===6月=== * 6月7日——韓珍,中國青島第六十六中學化學教師。 * 6月8日——宮野真守,日本聲優。 * 6月9日——鄧永健,香港演員。 * 6月10日——薛仕凌,臺灣演員、歌手 * 6月11日——查克·海耶斯,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肯塔基大學優秀畢業生。 * 6月15日——麥克·哈里斯,美國籃球運動員。 * 6月17日—— **二宮和也,日本藝人。 **風間俊介,日本男演員。 * 6月20日—— **應採兒,香港演員。 **羅浩銘,香港動作演員 * 6月21日——愛德華·斯諾登,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僱員。 ===7月=== * 7月1日——樸正洙,韓國藝人,男子團體Super Junior團員利特 * 7月4日——胡彥斌,中國男歌手。 * 7月7日—— **王浩信,香港男演員、歌手 **餘曼妮,中國女歌手。 * 7月8日——簡翔棋,臺灣歌手、演員,前Choc7成員小馬。 * 7月9日——鍾欣愉,藝名莎莎,臺灣知名女主持人、演員。 * 7月10日——金希澈,韓國藝人,男子團體Super Junior團員希澈。 * 7月11日—— **潘嘉麗,新加坡女歌手 **苟芸慧,臺灣女演員。 * 7月13日—— **陳鏞基,臺灣棒球選手。 **劉翔,中國田徑運動員。 * 7月14日——方大同,香港歌手。 * 7月16日——簡彥豪,美國網路企業家、投資者。 * 7月20日——陳柏宇,香港歌手。 * 7月24日—— **陳澤宇,中國歌手。 **巴鈺,臺灣女藝人。 * 7月17日—— **金鎮祐,韓國男演員、歌手。 **王成意,中國射擊運動員。 **薛之謙,中國創作歌手。 * 7月29日—— **王紫瑄,中國女演員、歌手、模特兒。 **金東旭,韓國男演員。 ===8月=== * 8月2日—— **金廷娥,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fter School成員。 **蔡潔鈴,香港導演 * 8月14日—— **米娜·古妮絲,美國女演員。 **盧彥勳,臺灣網球選手。 * 8月15日——王希瑤,香港女演員。 * 8月20日——陳西貝,中國女歌手、演員 * 8月27日——陳柏霖,臺灣電影男演員。 * 8月30日—— **松本潤,日本男藝人,傑尼斯事務所旗下偶像團體嵐的成員。 **蘇塞·馬斯拉,查德總理。 * 8月31日——大張偉,中國男藝人。 ===9月=== * 9月4日—— **中丸雄一,日本藝人。 **賴世凱,臺灣樂團MP魔幻力量貝斯手兼團長。 * 9月6日——張芸京,臺灣歌手。 * 9月10日——菲利普·班菜克, 捷克男中音歌劇演唱家。 * 9月11日——江一燕,中國女演員。 * 9月13日——:周奕瑋,香港男藝人、主持人 * 9月14日——艾米·懷恩豪斯,英國歌手。 * 9月20日—— **伊藤由奈,日本歌手。 **黃麗玲,臺灣歌手。 * 9月22日——簡愷樂,臺灣女藝人、主持人。 * 9月25日——孫淡妃,韓國女歌手。 * 9月27日—— **全慧彬,韓國女演員、歌手、主持人。 **吳建飛,中國男演員。 **田燕呢,臺灣新聞主播。 ===10月=== * 10月4日—— **上田龍也,日本藝人。 **喬瑟琳·盧科,香港及美國模特兒。 * 10月8日——吳亞馨,臺灣女藝人 * 10月11日——張暖雅,中國女藝人。 * 10月13日——唐振剛,臺灣男藝人。 * 10月14日——林丹,中國羽毛球運動員 * 10月15日——鄧麗欣,香港歌手及演員。 * 10月20日——林穎孟,臺灣女性政治人物,第13屆臺北市市議員。 * 10月23日——鬱可唯,中國大陸知名女歌手。孫藝洲,中國大陸知名男演員。 * 10月24日——雷凱欣,香港女演員。 * 10月28日——賈瑞特·傑克,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 ===11月=== * 11月1日——小倉優子,日本演員。 * 11月2日——黃又南,香港歌手。 * 11月5日──鄭松泰,香港立法會議員。 * 11月10日—— **鄭俊弘,香港歌手。 **吳婉君,臺灣演員。 * 11月11日—— **菲利普·拉姆,德國足球運動員 **李彩華,香港演員及歌手。 **蒼井空,日本AV女優、演員、歌手。 * 11月12日——吳嘉星,香港女演員。 * 11月13日——李卓敏,亞視新聞報導員。 * 11月18日——張嘉兒,香港女藝人。 * 11月22日—— **小宇,臺灣男藝人。 **鄭詩君,香港演員。 * 11月26日——丸山隆平,日本演員、歌手 * 11月28日——黃鴻升,臺灣男藝人(2020年逝世)。 ===12月=== * 12月2日——阿霈,臺灣女歌手。 * 12月6日—— **唐嫣,中國著名女演員。 **洪永城,香港男演員。 * 12月8日——由浩熙,韓國男歌手。 * 12月14日——馮曦妤,香港歌手。 * 12月25日——桂綸鎂,臺灣電視電影女演員。 * 12月28日—— **賀軍翔,臺灣電視男演員。 **張孝全,臺灣電視演員。 * 12月31日——市井紗耶香,日本女歌手、演員。 == 逝世 == == 諾貝爾獎 == * 物理:蘇布拉馬尼揚·昌德拉塞卡、威廉·福勒 * 化學:亨利·陶布 * 生理和醫學:芭芭拉·麥克林托克 * 文學:威廉·戈爾丁 * 和平:萊赫·瓦文薩 * 經濟:熱拉爾·德布勒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6屆,1984年頒發)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母女情深》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詹姆斯·L·布魯克斯(《母女情深》)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羅伯特·杜瓦爾(《憐情蜜意》)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雪莉·麥克萊恩(《母女情深》) *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傑克·尼科爾森(《母女情深》) *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琳達·亨特(《危險年代》) (其他獎項參見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 == 參見 == ==參考文獻== * 3年 8
資訊管理系統
資訊管理系統是研究在一個組織內部的資訊系統之學科。WordNet把它描述為一個由組織內部所有通訊渠道組成的網路體系。 這個領域的研究通常屬於電腦科學範籌,其核心學科是以數學理論為特徵的管理運籌學,該學科也是計算機軟體理論的核心。 對資訊系統的研究通常劃規管理科學與工程,並通常涉及軟體工程。 Category:資訊管理
美國總統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縮寫為;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三軍統帥。根據1787年透過的美國憲法而設立,行使憲法賦予的行政權。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於1789年4月30日就職,之後至1933年的歷任總統均為3月4日就職,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開始生效的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規定總統每屆任期4年,連選連任不得多於2次,也不能擔任總統或執行總統職責超過2年後再當選為總統多於1次。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的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其號稱“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國現任(第46任)的總統為民主黨籍的喬·拜登,於2021年1月20日上任,其搭檔的副總統為同黨的賀錦麗。 自首任總統華盛頓就職以來,美國在230餘年間共產生了46任總統,其中僅第44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擁有一半非裔血統,其餘總統均為白人男性(主要為英格蘭裔,另有愛爾蘭裔7人、德裔3人、荷蘭裔3人)。根據《美國憲法》,總統須年滿35歲,在美國居住14年以上,而且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國公民”或者是在憲法透過時為美國公民(參見:美國憲法)。美國公職只有總統、副總統必須“出生時為美國公民”。 美國總統官邸是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白宮,常駐辦公場所為白宮內的橢圓形辦公室。總統的妻子稱為“第一夫人”,家庭稱為“第一家庭”。總統專用客機稱為“空軍一號”,專用直升機稱為“海軍陸戰隊一號”,官方的進行曲是《向統帥致敬》。 == 選舉方式 == 總統每四年選舉一次,個人最多隻能任兩屆。雖然總統和副總統選舉是由全民普選方式舉行,不過產生方式是由選舉人票(選舉人由民選產生,按國會議員數目而定)所決定——除了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是按普選票得票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外,其餘4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實行“勝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選舉人票全部給予在該州獲得相對多數普選票的總統候選人,全國選舉人票為538張,候選人至少獲得270票才能當選。選舉人團所謂“間接選舉”只是禮儀性的程式,當選的選舉人在選舉人團投票時絕大多數會把票投給在該州獲勝的總統候選人,因此大選結果通常在大選投票日當天便可根據各州選舉結果算出。 選舉人團制度是美國聯邦主義下的特有制度,是費城制憲會議上主張全民直選總統和主張國會選舉總統的代表之間的一種妥協。基於該制度,每個州獲得若干選舉人團代表名額(美國憲法第二十三條修正案透過以後,首都華盛頓特區也獲得三個選舉人名額),各州自行決定其產生方式,現今各州和華盛頓特區選舉人團代表皆為民選。美國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所擁有的選舉人票多達55張,而人口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張選舉人票。因此在歷屆美國總統選舉中,人口眾多的大州都成為候選人爭奪的重要目標,以圖獲得更多選舉人票。在多個小州獲得壓倒性多數選民票(即普選票)的候選人,其選舉人票可能不及在個別大州以微弱優勢勝出者,由此導致獲得全國最多選民票的候選人可能未獲最多的選舉人票,從而在競選中落敗。換言之,一些總統候選人雖然在大選中獲得的選民票少於對手,卻因得到足夠的選舉人票而當選,這種情況在美國歷史上曾於1876年、1888年、2000年和2016年發生過4次。此外在1824年更出現未有候選人取得過半選舉人票,由眾議院中代表各州多數黨的眾議員表決選出總統。 ==誓詞== == 總統徽章 == 該徽章的最後一次修改是在1959年,加入了代表夏威夷州的第50顆星。 == 總統休假 == 總統每年都會前往大衛營休假。 == 職權 == 美國是最典型的總統制國家,總統是國家權力的中心,擁有很大實權。總統是美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三軍統帥(即武裝最高總司令)。美國總統的職權依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第一條第七款也規定總統能夠影響立法權。 === 行政 === 總統是政府首腦,處理各種國政,包括內政、經濟、國防、外交、國家安全等,也任命各個內閣人事,需經過參議院同意與建議。總統為了處理外交及國安事務並制定相關政策,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並成為其主席,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是法定正式成員。總統同時兼任三軍統帥,統率陸、海、空軍。 === 立法 === 總統可以否決任何獲國會透過的法案,但需要於法案透過後10日(星期日除外)內提出。如果法案獲國會兩院均以三分之二票數透過,總統的否決權將會被推翻。總統亦可於國會休會的時候單方面否決任何獲國會透過的法案。 另一方面,總統可以向國會提出各種諮文,包括國情諮文、預算諮文、經濟諮文、特別諮文等,建議他認為必須的立法。這是總統影響立法的一個重要方式。此外,總統還有委託立法權。據此,總統不僅有權在原有的行政體系內進行某些改組,而且有權設立新機構。 === 司法 === 總統有權任命聯邦最高司法官員。他可提名任命聯邦法官,包括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在內,但須獲得參議院的認可。總統還可以對任何被判破壞聯邦法律的人(遭彈劾者除外)作完全或有條件的赦免。總統擁有對聯邦罪名的赦免權。但如該罪名為州法所訂,其赦免權屬於該州州長。 === 外交 === 總統是負責處理對外關係的主要官員。他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須經參議院認可),接見外國大使及公務人員。總統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須經參議院2/3多數票的批准;而總統與外國簽訂的一切行政協定,卻不需經參議院的同意。所以,總統往往以簽定行政協定來代替締結條約。 == 繼任順序 == 根據1947年透過的《總統繼任法案》(Presidential Succession Act of 1947),美國總統一旦離開其職務,將由副總統、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臨時議長及內閣首長們依順位依序遞補,而內閣的排名順序基本上以內閣職務的成立時間為準。由於美國法律規定美國總統必須是由出生即是美國公民的人出任,因此繼任順序的成員中若有歸化美籍者時,將會自動跳過該順位輪到下一順位。 == 歷任總統列表== == 族裔 == *愛爾蘭裔:安德魯·傑克遜、威廉·麥金萊、伍德羅·威爾遜、約翰·肯尼迪、理查德·尼克松、羅納德·里根、比爾·克林頓、喬·拜登。 *德裔:赫伯特·胡佛、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唐納德·特朗普。 *荷蘭裔:馬丁·範布倫、西奧多·羅斯福(老羅斯福)和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小羅斯福)。 ::雖然擁有荷蘭姓羅斯福(Roosevelt),但兩位羅斯福總統都只有1/4荷蘭血統。老羅斯福的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都是英國北方人,小羅斯福的三位祖父母則都是清教徒。 *非洲裔:巴拉克·歐巴馬(一半非裔血統)。 == 各項紀錄 == ===在位時間===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選連任4屆的總統,從1933年就任以來共擔任了12年零40天的總統職位,最後於任內逝世。 *第九任總統威廉·亨利·哈里森在就職30天后便溘然病逝,使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在任時間最短且首位於任內逝世的總統。 ===總統選舉及任期=== *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是美國歷史上唯一全票當選的總統。他在兩次選舉中均攬獲所有的選舉人票。 *由於其前任副總統和總統分別辭職以及本人尋求連任失利,傑拉爾德·福特成為了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沒有經過選舉而產生的總統。 *第二十二及二十四任美國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是任滿兩屆以上的美國總統中離任後尋求連任成功的唯一一例,即唯一分開任兩屆的美國總統及唯一卸任兩次的總統。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一次以上的總統。 **在他逝世後,美國國會透過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規定任何人當選總統職務不得超過2次,使羅斯福總統成為了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成功連任超過一次的總統。 ===年齡及婚姻=== *喬·拜登於78歲就任總統,是美國歷史上初次就任時年齡最長的總統;羅納德·里根以將近78歲的高齡卸任總統,是美國歷史上卸任時年齡最長的總統。 *吉米·卡特現年歲,是歷任美國總統中最長壽者(此外他還是卸任後在世時間最久以及婚姻持續時間最長的總統)。而已故總統中最長壽的則是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享壽94歲。 *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繼任總統時年僅42歲,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就任時最年輕的總統。當選時最年輕的總統則是時年43歲的約翰·肯尼迪。 *唐納德·特朗普是美國歷史上結婚次數最多的總統,多達三次,而詹姆斯·布坎南則是美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結婚的總統。 *羅納德·里根及唐納德·特朗普是美國歷史上唯二離過婚的總統。 ===個人背景=== *第一位非裔血統的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出生於夏威夷,是美國出生的總統之中第一位於本土以外的地區出生的。 *目前僅有兩位從未擔任過任何政府文職人員或民意代表的總統。其中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是軍旅出身,而唐納德·特朗普則是商人。 *在目前45位美國總統中,共有15人曾擔任過副總統。其中只有理查德·尼克松及喬·拜登不是在副總統任期結束後立刻繼任總統的。 *喬·拜登和約翰·肯尼迪皆信奉羅馬天主教。 ===支援率=== 自哈里·杜魯門開始算起: *喬治·沃克·布什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支援率的持有者。在911事件前後,他的支援率曾一度高達90%。同時,他也是最高不支援率記錄的持有者,峰值達到71%。 *約翰·肯尼迪以70%的平均支援率成為有記錄以來支援率平均值最高,即最受歡迎的總統。 *唐納德·特朗普是有記錄以來平均支援率最低總統(平均支援率僅為40%)。而他最受歡迎時的支援率也僅為49%。 ===其他=== *1946年出生了3位總統,他們包括:唐納德·特朗普(6月14日)、喬治·沃克·布什(7月6日)、比爾·克林頓(8月19日)。 *美國總統最常見的名字有詹姆斯(包括麥迪遜、門羅、波爾克、布坎南)。 *目前共有兩對父子、一對祖孫和一對堂兄弟曾擔任過美國總統。他們分別是亞當斯父子(約翰·亞當斯和約翰·昆西·亞當斯),布什父子(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喬治·沃克·布什),哈里森祖孫(威廉·亨利·哈里森,本傑明·哈里森),羅斯福堂兄弟(狄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理查德·尼克松是唯一一個在任內辭職的總統。 *美國歷史上有三名總統被眾議院彈劾(安德魯·約翰遜、比爾·克林頓與唐納德·特朗普)。其中,特朗普總統是唯一一個被彈劾兩次的總統。 *唐納德·特朗普是唯一一個被起訴的前總統,也是唯一一個被起訴的總統參選人。 == 待遇 == 以下為美國總統的待遇: File:WhiteHouseSouthFacade.JPG|白宮(住所) File:Camp David 1959.jpg|戴維營 File:Blair House daylight.jpg|布萊爾宮(國賓館) File:GPA02-09 US SecretService press release 2009 Limousine Page 3 Image.jpg|總統專用座駕 File:Air Force One over Mt. Rushmore.jpg|空軍一號(客機) File:Marine One (1970).jpg|海軍陸戰隊一號(直升機) ===退休後=== == 相關條目 == *美國總統選舉 *美國總統繼任順序 *美國總統列表 *美利堅聯盟國總統 *美國總統歷史排名 *美國總統內閣列表 *美國總統支援率 *美國副總統 *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白宮辦公廳主任 *美國總統辦事機構 *美國聯邦政府 *總統每日簡報 *白宮 *大衛營 *總統山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美國白宮官方網站 * 美國歷屆總統介紹 Category:1789年美國建立
約翰內斯·米勒
約翰內斯·米勒·馮·柯尼希斯貝格(,),拉丁文名為雷吉奧蒙塔努斯(Regiomontanus),德國天文學家。 米勒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柯尼希斯貝格,年僅13隨即成為萊比錫大學學生,三年後轉往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就讀,為的學生,曾經到義大利學習托勒密的天文學。米勒後來回到德國,在紐倫堡定居下來後,和他的朋友兼贊助人一起進行天文觀測。兩人一同編印航海曆書,他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者有極大的幫助。米勒是第一個改正天文觀測中光線透過大氣的折射差,也是第一個在天文學上使用機制鐘的人。後來他去羅馬想要改革曆法,但是還沒有改革成功就在當地去世了。 == 參見 == *神童 Category:德國天文學家 Category:占星術 Category:維也納大學校友 Category:萊比錫大學校友 Category:巴伐利亞人 Category:15世紀拉丁語作家
尼古拉·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數學家、天文學家,他提倡日心說模型,提到太陽為宇宙的中心Linton (2004, pp.39, 119). Copernicus was not the first to propose a heliocentric system. A Greek mathematician and astronomer, Aristarchus of Samos, had done so as early as the third century BCE; bu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Aristarchus developed his ideas beyond a very basic outline (Dreyer, 1953, pp. 135-48) 。哥白尼不是第一個創立日心說的人,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阿利斯塔克在公元前3世紀創立日心說,但是沒有對其進行發展改進。。1543年哥白尼臨終前發表了《天體執行論》一般認為他著的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它開啟了哥白尼革命,並對推動科學革命有相當大的貢獻。 哥白尼出生於皇家普魯士,該地區自1466年隸屬於波蘭王國。哥白尼獲得了教會法規博士學位,同時也是一名醫生,通曉多國語言,瞭解古典文學,能夠勝任翻譯,做過執政官、外交官,也是一名經濟學家(後續幾項都沒有學歷學位)。1517年,哥白尼總結了貨幣量化理論Nicolas Copernicus, memorandum on monetary policy, 1517,成為當今經濟學的重要基礎之一。1519年,哥白尼在托馬斯·格雷沙姆之前總結出劣幣驅逐良幣理論的前身"Copernicus seems to have drawn up some notes on the displacement of good coin from circulation by debased coin while he was at Olsztyn in 1519. He made them the basis of a report on the matter, written in German, which he presented to the Prussian Diet held in 1522 at Grudziadz... He later drew up a revised and enlarged version of his little treatise, this time in Latin, and setting forth a general theory of money, for presentation to the Diet of 1528." Agngus Armitage, The World of Copernicus, 1951, p.91.。 == 身世 == 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生於維斯瓦河畔的小城託倫,當時這裡屬於波蘭王國皇家普魯士行省。父親是從克拉科夫來的商人,母親是託倫當地商人的女兒,家境寬裕,哥白尼是家中四個孩子裡最小的。哥白尼十歲到十二歲間父親去世,由他的舅父盧卡斯·瓦岑羅德收養。 1491年哥白尼進入克拉科夫市亞捷隆大學(當時稱克拉科夫大學)學習,在這裡他開始對天文學產生興趣。1496年他赴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帕多瓦大學求學,學習數學、天文學、法律、醫學等,並接受人文主義思想。1503年在費拉拉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他舅父提供給他一個在波蘭波羅的海邊上的弗倫堡的神父位置。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蘭,擔任他舅父的醫生和秘書。1512年他舅父去世,他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士的責任和醫學研究上,同時利用工作之餘時間研究天文學。在弗倫堡30年間,他建了一個小天文臺,後來被稱為“哥白尼塔”,自17世紀以來被人們作為天文學的聖地儲存下來。但是從當時人的記載和哥白尼本人的著作來看,他很少進行天文觀測,他主要透過前人的觀測結果,進行哲學思考與數學計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天文學體系。 ===父系=== 哥白尼父親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尼薩附近的一個西里西亞小村莊,這個小村莊的名字曾被拼寫為Kopernik,Copernik,Copernic,Kopernic以及Coprirnik,現今為Koperniki。14世紀,父親家族的成員開始遷至西里西亞地區的其他城市,波蘭王國的首都克拉科夫(1367)以及託倫(1400)。哥白尼的父親,也是老尼古拉·哥白尼,很有可能是簡的兒子,就是來自遷至克拉科夫的那一支。 尼古拉以父親的名字命名,以富商的身份首次出現在記錄中,以經營銅為生,主要在格但斯克銷售銅,於1458年左右從克拉科夫遷至託倫。託倫位於維斯瓦河附近,當時被捲入十三年戰爭(1454–66),在此期間,普魯士城市的盟友普魯士聯盟與波蘭王國結盟,貴族和教士聯合,共同對抗條頓騎士團國,以獲得地區控制權。在這場戰爭中,如格但斯克和託倫(尼古拉·哥白尼的家鄉)等漢薩同盟的城市決定支援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國王承諾尊重城市的傳統和獨立,而這正是條頓騎士團國所強烈鎮壓的。尼古拉的父親當時活躍於政壇,支援波蘭王國和普魯士城市結盟對抗條頓騎士團。1454年,他負責調解波蘭王國紅衣主教與普魯士城市在戰時公債償還方面的矛盾。《第二次託倫和約》(1466)規定,條頓騎士團放棄西普魯士,此地區成為波蘭王國的一個自治省,即以後的普魯士王國,在隨後的300年裡都歸屬於波蘭王國。 尼古拉的父親於1461和1464年間娶了芭芭拉·瓦岑羅德,也就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母親。父親於1483年左右逝世。 ===母系=== 尼古拉的母親芭芭拉·瓦岑羅德是託倫當地貴族和市議員老盧卡斯·瓦岑羅德(死於1462年)與卡塔知娜(死於1476年)的女兒。與哥白尼家族類似,瓦岑羅德家族祖籍位於希維德尼察附近的西里西亞地區,自1360年定居在託倫。很快,他們就成為當地最富有以及最具影響力的貴族之一。透過與瓦岑羅德家族聯姻,哥白尼家族與託倫、格但斯克和埃爾布隆格的富有家族,以及普魯士的名門望族(諸如Czapskis、Działyńskis、Konopackis 和 Kościeleckis)有了關係。Modlibógs(波蘭語的意思是“祈求主”)家族自1271年以來在波蘭的歷史中就一直是波蘭的名門望族。盧卡斯與凱瑟琳育有三個子女,分別是小盧卡斯·瓦岑羅德(1447-1512),最後成為了瓦爾米亞主教和哥白尼的監護人;芭芭拉,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母親(死於1495年);以及克里斯蒂娜(死於1502年),於1459年嫁給託倫當地商人兼市長泰德曼·馮·艾倫。 老盧卡斯·瓦岑羅德是一個富商,也是Sławkowo村莊的所有者。在1439-62 法官統治期間,他是條頓騎士團的堅決敵對方。1453年,以託倫市代表的身份參加格魯瓊茲大會,意圖舉行起義反抗條頓騎士團。在十三年戰爭(1454–66)期間,他籌集大量資金(只是他隨後要求償還的一部分)以及在託倫和格但斯克進行政治活動以積極支援普魯士城市的反抗戰,並親身參與在拉森和馬爾堡的戰役,死於1462年。 小盧卡斯·瓦岑羅德是天文學家哥白尼的舅舅以及贊助人,在克拉科夫大學(今亞捷隆大學)、德國科隆大學和博洛尼亞大學受過教育。作為條頓騎士團的激烈的反對者,曾被騎士團頭領稱為“惡魔的化身”。1489年,被選為瓦爾米亞的主教用來對抗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卡齊米日四世一直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自此,瓦岑羅德一直與國王卡齊米日四世爭吵,直到三年後國王的逝世才停止。此後,瓦岑羅德才能與隨後的三位波蘭國王(約翰一世、亞歷山大·亞蓋洛和西格蒙德一世老王)建立密切的關係。作為三位國王的朋友和重要顧問,他的影響力加強了瓦爾米亞與波蘭王國的關係。瓦岑羅德被認為是瓦爾米亞權力最大的人,他的財富、關係和影響力為哥白尼的教育以及在法蘭伯克天主教堂的教士生涯提供了保障"To obtain for his nephews [Nicolaus and Andreas] the necessary support [for their studies in Italy], the bishop [Lucas Watzenrode the Younger] procured their election as canons by the chapter of Frauenburg (1497-1498)." "Nicolaus Copernicus " , New Advent (online version of the 1913 Catholic Encyclopedia). Retrieved 9 June 2013.。 ===語言=== 據說,哥白尼精通拉丁語、德語和波蘭語,還會說希臘語和義大利語。哥白尼的大部分存世作品都是拉丁語版本,拉丁語當時是學術界廣泛使用的語言。拉丁語當時還是羅馬天主教會和波蘭宮廷的官方語言,所以哥白尼與教會和波蘭領導者的通訊用語都是拉丁語。 哥白尼也有一些德語版本的存世作品。德國哲學教授馬丁·凱莉以此為論據認為哥白尼的母語是德語。其他證明德語是哥白尼的母語的論據有:他出生在一個以說德語為主的城市,而且於1496年在博格尼亞學習教會法期間,曾加入一個名為日耳曼民族的學生組織,按其1497年章程,此組織對母語為德語的所有王國和國家的學生開放。然而,根據法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柯瓦雷的觀點,哥白尼加入日耳曼民族這一行為就其本身而言並不意味著他承認自己是德國人,因為來自普魯士和西里西亞的學生都是被如此歸類的,這樣一來,不管他們本身的民族歸屬或自我鑑定,這就相當於一個特權,選擇是說德語的學生就很自然。 ===名字=== 在哥白尼時代,人民經常以居住地名稱命名。就如西里西亞村莊激發的靈感,哥白尼的姓氏的有多個不同的拼寫。他的姓氏或許與當地西里西亞地區的採銅業有關,儘管一些學者聲稱此姓氏是受到蒔蘿這種植物(在波蘭語中的拼寫為“koperek” 或“kopernik”)的啟發,蒔蘿是西里西亞的野生植物。 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一個世紀之後的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在其作品中,天文學家哥白尼以及其親戚的名字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拼寫。這個名字首先被用於13世紀西里西亞地區的一個地方,在拉丁語文獻中存在多種拼寫方式。哥白尼“其實並不在乎正字法”。1480年左右,在他童年時期,他父親的名字(也是未來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名字)在Thorn中的記錄為Niclas Koppernigk。在克拉科夫時,他的拉丁語署名為Nicolaus Nicolai de Torunia(託倫,尼古拉的兒子,尼古拉)。1496年,當他在博格尼亞大學就讀時,他加入Matricula Nobilissimi Germanorum Collegii,或稱為Natio Germanica Bononiae,一個招收以德語為母語的學生組織。在其紀錄Annales Clarissimae Nacionis Germanorum,哥白尼使用Dominus Nicolaus Kopperlingk de Thorn – IX grosseti。在帕多瓦時,他的署名又變成了“Nicolaus Copernik”,隨後改為“Coppernicus”。這位天文學家把自己的名字拉丁化為Coppernicus,一般有兩個“p”(研究的31個文獻中有23箇中的記載如此),但是隨後在生活中他一直使用一個“p”。在《天體執行論》的扉頁上,雷蒂庫斯使用了“Nicolai Copernici”(名詞屬格或所有格的形式)作為哥白尼的名字。 ===教育=== ====在波蘭==== thumb|200px|亞捷隆大學 thumb|upright|left|克拉科夫的哥白尼紀念碑 父親死後,小尼古拉·哥白尼的舅舅小盧卡斯·瓦岑羅德(Lucas Watzenrode,1447-1512)照顧他長大成人,送他上學甚至在工作上也助他一臂之力。瓦岑羅德舅舅和波蘭的頂級知識分子保持著聯絡,而且還與生於義大利的著名人文學者和克拉科夫朝臣是好友關係。有關哥白尼幼年和上學時期的早期原始檔案並未能得以儲存。哥白尼的傳記作家認為瓦岑羅德舅舅把小哥白尼送往位於波蘭北部城市託倫的聖約翰學校就讀,而他本人就曾在這裡任教。後來,根據Armitage的說法,哥白尼進入了弗沃茨瓦韋克的大教堂學校學習,這裡位於託倫的維斯瓦河畔,這裡的學生都是為考入克拉科夫大學在做準備,該所大學也是瓦岑羅德在波蘭首府的母校。 在1491-92年的冬季學期,哥白尼以Nicolaus Nicolai de Thuronia的名字和兄弟安德魯一同被克拉科夫大學所錄取(也就是如今的亞捷隆大學)。哥白尼就讀的是藝術系,時間從1491年秋天到大致1495年的夏天或秋天。當時正是克拉科夫大學的天文學和數學學院如日中天的時候,這裡的學習經歷為他將來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奠定了基礎。按照後來Jan Brożek的一種可靠說法,哥白尼成為了阿爾伯特·布魯楚斯基(Albert Brudzewski)的學生,後者在當時(1491年)是一名亞里士多德哲學教授,但是他在大學校外私下裡教授天文學;哥白尼就此熟悉了布魯楚斯基廣泛閱讀的評論文章,參加了許多講座。 哥白尼在克拉科夫的學習經歷幫他奠定了數學天文學方面的堅實基礎,校方教授的課程包括數學、幾何學、幾何光學、宇宙結構學、天文學的理論和計算等,使他掌握了亞里士多德有關哲學和自然科學的著作《形而上學》(De coelo, Metaphysics),這些都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並實現對人文文化的精深把握。在克拉科夫求學的過程中,哥白尼透過參加大學講座以及獨立閱讀著作來拓展自己的知識,諸如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和阿拉伯天文學家的著作,,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雷格蒙塔努斯(約翰·繆勒)的《方位冊》(Tabulae directionum),等等。在這期間的閱讀資料,其中還標註有他最早的科學筆記,現在部分儲存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在克拉科夫,哥白尼開始蒐集大量的天文學方面的藏書,後在17世紀50年代的大洪水時代,被瑞典當作戰利品運往本國,現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收藏。 哥白尼在克拉科夫的四年學習生活為他重要才能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促使他在天文學的兩大流行體系亞里士多德的同心球面學說和托勒密的偏心圓和本輪理論進行邏輯比較分析,對之進行揚棄之後,構建出哥白尼自己對於宇宙結構的理論的第一步。 還沒等獲得學位,大概是在1495年秋,哥白尼就離開了克拉科夫,前往舅舅瓦岑羅德的教堂,舅舅已於1489年榮升為瓦爾米亞教堂的采邑主教,並在不久後(1495年11月之前)讓外甥哥白尼接替瓦爾米亞教士之職,前任教士Jan Czanow於1495年8月26日剛剛身故留出這一空缺。具體原因不明,也許是因為牧師會部分人的反對,有人將此事上訴了羅馬,導致哥白尼的任命受到拖延,於是瓦岑羅德將兩個外甥都送往義大利學習教會法,似乎是想借此進一步促進他們在教會中的事業發展,同時也增強自己在瓦爾米亞牧師會的影響力。 哥白尼在1496年中期離開瓦爾米亞,也許是隨同牧師會的司祭Jerzy Pranghe的隨員一道離開的那裡,司祭準備前往義大利,於同年秋天(也許是10月前後),他到達義大利博洛尼亞,幾個月後(1497年1月6日之後)他報名加入了博洛尼亞大學法律學生的日耳曼民族組織,其中包括西里西亞、普魯士、波美拉尼亞以及其他國家的的年輕波蘭學生。 ====在義大利==== 直到1497年10月20日,哥白尼透過代理正式接替了瓦爾米亞教士職位,這是兩年前就授予了他的職位。為此,一份在義大利帕多瓦於1503年1月10日簽署的檔案表明,他將在波希米亞西里西亞的弗羅茨瓦夫學院教堂的聖十字教堂擔任一份閒職。儘管教宗於1508年11月29日特許授予他更多的聖俸,哥白尼在牧師會的神職方面並未獲得更多俸祿以及更高的職位,但是在1538年,他放棄了弗羅茨瓦夫的閒職。他是否獲得教士的任命尚不確定,他也許僅僅獲得的是次級神品職位,這也足以勝任牧師會的教士之職。 在他在博洛尼亞的三年(1496年秋到1501年春)期間,哥白尼似乎並未在教會法方面投入太多精力(他是在7年後的1503年再次回到義大利後才獲得法律學位),相反他對人文學科充滿興趣,很可能他參加了一些相關講座,並認真學習研究了天文學。他遇到著名的天文學家Domenico Maria Novara da Ferrara,併成為他的弟子及助手。哥白尼透過閱讀和雷格蒙塔努斯所著的《大書概論》產生了新的觀點。他就托勒密關於月球運動的理論的特殊性進行觀測,透過1497年3月9日在博洛尼亞對金牛星座中最亮的畢宿五進行的著名觀測,其結果加深了他對地心說理論的質疑。哥白尼透過仔細研究希臘和拉丁作者的著述,還從人文主義學者方面進一步驗證了他的質疑,特別是在帕多瓦期間,他還蒐集到許多關於古代天文學、宇宙哲學和曆法體系的歷史片段資料。 哥白尼在羅馬度過了大赦年1500年,他和兄弟安德魯與當年春天到達了這裡,此行無疑是為在羅馬教宗法院當實習生而來。但也正是在這裡,他繼續著始於博洛尼亞的天文學研究,例如在1500年11月5-6日夜間觀測了一次月蝕現象。據後來的記載,哥白尼在也許私下裡是以天文學教授的身份向“無數學生和科學界的大師級人物”公開講授有關對當代天文學的數學解決方案的批評意見,當然這並非是在羅馬的羅馬大學進行的。 在哥白尼的歸程中,無疑要在博洛尼亞做短暫停留,他於1501年中期回到了瓦爾米亞。7月28日,他從牧師會獲得了兩年的延長假期,以便去學習醫學,因為“在將來他可以作為我們尊敬的大人(舅舅盧卡斯·瓦岑羅德主教)以及牧師會成員的醫學顧問”。他於當年夏季晚些時候或是秋天再次返回義大利,也許同行的還有兄弟安德魯和B. Sculteti教士。這次,他開始在著名的醫學學府帕多瓦大學就讀;除卻於1503年5-6月對義大利北部城市費拉拉進行了短暫的造訪(為參加考試,獲取教會法學位),在1501年秋到1503年夏這段時間,他一直留在帕多瓦。 哥白尼學習醫學的過程很可能是在帕多瓦頂級教授(諸如Bartolomeo da Montagnana, Girolamo Fracastoro, Gabriele Zerbi和Alessandro Benedetti等)的指導下進行的,而且他還閱讀了自己所能獲得的醫學專著(諸如Valescus de Taranta、Jan Mesue、Hugo Senensis、Jan Ketham, Arnold de Villa Nova 和Michele Savonarola等人的著作),這些構成了他後來醫學藏書的雛形。 哥白尼定會對占星術有所研究,因為這被視為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與其他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文學家不同,他似乎對占星術從未有過實踐,或是表現出任何興趣。 在博洛尼亞,哥白尼並非把自己侷限在官方的研究之中。很可能是在帕多瓦的那些歲月中,他開始對希臘文化產生了興趣。在Theodorus Gaza的語法書(1495年)和J.B. Chrestonius(1499年)的字典的幫助下,他熟悉瞭解了希臘語言和文化,並開始拓展對古典著作的研究,他先是從博洛尼亞入手,研究貝薩里翁和洛倫佐·瓦拉等人的著作。似乎有證據表明,正是當他在帕多瓦的那些時候,有關地球運動的新學說的想法終於得到了清晰。 當哥白尼歸程的時間將近,他於1503年前往費拉拉,1503年5月31日,他透過了規定的考試科目,獲得了教會法博士學位。毋庸置疑,在這之後不久(最晚不過1503年秋)他離開義大利返回瓦爾米亞。 ===工作=== 當他在義大利完成所有學業之後,30歲的哥白尼回到了瓦爾米亞,並在這裡度過了40年的餘生,其間除卻去克拉科夫和附近的普魯士城市做過短暫旅行之外,再沒有去過別處,這其中包括託倫、格但斯克、埃爾布隆格、格魯瓊茲、馬爾堡、柯尼斯堡等。 瓦爾米亞采邑主教有著極大的自治權,有著自己的輿論組織(議會)和貨幣單位(與王室普魯士的其他地方都保持相同)以及金庫。 哥白尼自1503年到1510年(或者也許一直到他舅舅去世的1512年3月29日),都是作為舅舅的秘書和醫生,就住在位於海爾斯堡(今利茲巴克)的主教城堡,在這裡他開始研究自己的日心說理論。在公務部分,他幾乎參與了舅舅在政治、教會、管理經濟等方面的所有工作。從1504年之初,哥白尼陪著舅舅瓦岑羅德在馬爾堡和埃爾布隆格進行了王室普魯士的宣講活動,根據Dobrzycki 和 Hajdukiewicz的記載,他“參與了……複雜外交活動的所有重要活動,這些是有野心的政客和政治家在為了在有敵意的條頓騎士團和忠於波蘭王室之間,維護普魯士和瓦爾米亞的特殊利益而做的努力”。 1504-12年間,哥白尼作為舅舅的隨從做了諸多旅行:1504年是到託倫和格但斯克參加王室普魯士議會的活動(其中還有波蘭國王亞歷山大·亞蓋洛出席);以及普魯士在馬爾堡(1506年)、埃爾布隆格(1507年)和什圖姆(1512年)的宣講活動,他也許還參加了波茲南的活動(1510年),以及波蘭國王老齊格蒙特一世在克拉科夫的加冕活動(1507年)。舅舅瓦岑羅德的行程顯示在1509年春,哥白尼可能還去過克拉科夫的下議院。 也許就是在後來的克拉科夫活動過程中,哥白尼將自己從希臘文翻譯成的拉丁文作品拿到Jan Haller 出版機構付印,內容是7世紀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學家狄奧菲拉克特·西莫卡塔的85篇小詩,題為《書信》(Epistles),講的是在一個希臘故事場景中,幾個人物之間的書信往來。其中是由三部分內容組成,道德篇是告訴人們該如何生活,田園篇講的是牧羊人的生活片段,愛情篇則包括若干情詩在內。在每個話題當中,這三部分內容都會交替出現。哥白尼將希臘詩歌翻譯為拉丁散文,並將其命名為 Theophilacti scolastici Simocati epistolae morales, rurales et amatoriae interpretatione latina;他將本書獻給舅舅,感謝他對自己的所有的幫助。在這本譯作中,哥白尼體現了自己人文學者的觀點,為希臘文學是否應該得到復興而奮鬥。哥白尼的首部詩集是希臘短詩,這是他造訪克拉科夫,為約翰尼斯·但提斯加斯(Johannes Dantiscus)就芭芭拉·薩普雅(Barbara Zapolya)於1512年與波蘭國王老齊格蒙特一世完婚所寫的喜詩而作。 在1514年前的某個時間,哥白尼寫了日心說理論的初步綱要,這在後來的抄本中才可看到,簡稱《短論》。這是對世界的日心說機理所做的簡明理論說明,並無數學工具測算,與《天體執行論》(De revolutionibus)的幾何構圖的重要細節不同,但是它已經是基於地球的三大運動而做出的相同假設而作。哥白尼把《短論》一書有意作為自己計劃中的著作的第一稿,而且並未打算出版發行。他只是做了幾份手抄本贈予最親近的朋友,其中似乎包括幾個克拉科夫的天文學家,他們曾於1515-30年間一起合作觀察日食。第谷·布拉赫在自己的論文中包括了《短論》的片段內容(論文題為Astronomiae instauratae progymnasmata),於1602年在布拉格發表,該文是根據他收到的波希米亞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Tadeáš Hájek的手稿而作,此人是雷蒂庫斯的朋友。《短論》的完整版本是到1878年才首次出版。 thumb|200px|弗龍堡大教堂,正前:哥白尼像 在1510年或1512年,哥白尼搬到了弗龍堡,這是波羅的海岸的維斯圖拉潟湖西北的一座城市。在1512年4月,他參加了Lossainen 的富賓恩(Fabian)對瓦爾米亞采邑主教的競選。直到1512年6月初,牧師會才給哥白尼安排了一個“外部法庭”,就是在大教堂山防護牆外的一幢房子。1514年,他購得弗龍堡要塞城牆內西北角的一座高塔。直到他生命結束,他都是在這兩處地方居住,其間儘管曾在1520年1月牧師會的建築在條頓騎士團反對弗龍堡的襲擊中遭到破壞,哥白尼的天文儀器可能也在這一過程中毀於一旦,他也並未離開。哥白尼在1513-16年間大概就是在他的外部法庭從事的天文觀測,在1522-43年間,在一座無名的小塔(turricula)上,他使用模仿古代儀器所建的原始裝置(四分儀、三稜鏡、渾天儀)進行觀測。在弗龍堡,哥白尼有記載的60多項天文觀測中,有半數以上是在這裡完成。 在弗龍堡,哥白尼永久定居下來,這裡他一直生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其間只有在1516-19年和1520-21年有所中斷,這段時間,他是在瓦爾米亞牧師會的經濟和行政中心就職,這裡也是瓦爾米亞兩大政治生活中心。在瓦爾米亞艱難的政治複雜局勢中,對外要受到條頓騎士團的入侵(條頓軍團的襲擊;1591-21年間的波蘭條頓戰爭;阿爾伯特吞併瓦爾米亞的計劃),對內則要承受分裂主義者的壓力(瓦爾米亞采邑主教的選擇問題和貨幣改革),哥白尼和部分牧師會成員代表著堅定支援波蘭王室的一派,他所參加的所有公共活動(保衛國家免受條頓騎士團征服;提議與波蘭王室統一貨幣系統,在瓦爾米亞領土的教會管理中支援波蘭的利益)都證明他從內心是一名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國民。在舅舅瓦岑羅德去世之後不久,他參加了Piotrków Trybunalski第二條約的簽署(1512年12月7日),儘管有著部分牧師會成員的反對,也確立了對瓦爾米亞主教的任命,對波蘭王室表示效忠。同年(1512年11月8日之前),哥白尼接任了magister pistoriae一職(他於1530年再次擔任),負責管理牧師會的經濟企業;自1511年起他就擔任了長官之職,並負責視察牧師會的財產。    1512-15年,在管理和經濟方面的職務並未讓哥白尼從眾多觀測活動中有所分心。在這一期間,他對火星和土星的觀測結果,特別是在1515年對太陽所作的四大觀測,導致了他發現了地球離心率的變化,以及相對於恆星太陽遠地點的變化,這些使得他於1515-19年對他的學說的部分假設進行了首次修改。在這一期間他所作的部分觀測也許與1513年上半年所提議的對羅馬儒略曆進行改革有關,這是福松布羅內地區的保羅米德爾堡(Paul of Middelburg)主教所提的建議。兩人在第五次地方教務會議期間就此事的接洽後來都在哥白尼的獻禮性詩集 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 有過提及,以示感激;在保羅米德伯格的論文(Secundum compendium correctionis Calendarii,1516年)中,在向曆法修訂提交議會審議提案的學者中有哥白尼的名字。 在1516-21年間,哥白尼住在奧爾什丁城堡,作為瓦爾米亞的經濟管理者管轄著奧爾什丁堡和佩尼恩日諾兩地的事務。在這裡,他完成了一部手稿《荒棄封地的位置》 (Locationes mansorum desertorum),旨在將勤勞的農民安置在這些封地之中,以便振興瓦爾米亞的經濟。當奧爾什丁在波蘭條頓戰爭中遭到條頓騎士的包圍時,哥白尼指揮皇家波蘭部隊保衛奧爾什丁和瓦爾米亞的安全。在接下來的和平談判時,他也是代表著波蘭一方參加。 哥白尼一連數年都在建議皇家普魯士地區議會進行貨幣改革,特別是在16世紀20年代,當時的地區性普魯士政治中,這是一個主要問題。1526年,他就貨幣價值撰寫了一篇研究報告《Monetae cudendae ratio》。在文中,他闡述了現在經濟學中的格雷欣法則的雛形,也就是劣幣驅逐良幣,這要比托馬斯·格雷欣早了幾十年。在1517年,他還確立了貨幣的量化理論,這也是現在經濟學中的一個主要概念。為了穩定貨幣,哥白尼為貨幣改革所作的提議在普魯士和波蘭被廣泛閱讀。 1533年,教宗克勉七世的秘書Johann Widmanstetter將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向教宗和兩位樞機介紹。教宗非常高興,還贈予了秘書非常貴重的禮物以示感謝。1535年,Bernard Wapowski寫信給維也納的一位紳士,敦促他儘快出版附上的年曆,據他說這是出自哥白尼之手。這是有關哥白尼年曆的唯一歷史記載。這個所謂“年曆”估計就是哥白尼的行星位置圖。Wapowski信中提到哥白尼的理論是關於地球運動的學說。Wapowski所提要求並無結果,因為他與幾周後就離開了人世。 在瓦爾米亞采邑主教Mauritius Ferber(於1537年7月1日)去世後,哥白尼參加了其繼任者Johannes Dantiscus(於1537年9月20日)的選舉。在這一職位上,哥白尼是作為四個候選人之一,這在Tiedemann Giese的提議中有文字記載;但是他的候選人身份僅僅是徒有虛名,因為Dantiscus 早先就已被任命為主教的副手。開始時候,哥白尼和這位新采邑主教還保持著友好關係,在1538年春在對他進行醫療方面的協助,並在當年夏天陪同他前往牧師會轄區進行視察。但是當年秋天,兩人的關係出現緊張,這是對哥白尼的管家安娜·席琳(Anna Schilling)所產生的懷疑所致,後在1539年,Dantiscus 將其趕出弗龍堡。 在哥白尼年輕的時候,他作為醫師曾為舅舅、兄弟和其他牧師會成員治病。晚些時候,他被安排去照顧那些先後在瓦爾米亞任職的年老主教(比如Mauritius Ferber 和 Johannes Dantiscus),以及在1539年,照顧他的老友克萊蒙(Kulm)主教Tiedemann Giese。在治療這些重要病患的過程中,他有時需要向其他醫師進行諮詢,其中包括阿爾伯特公爵的醫師以及透過信函向波蘭皇家醫師進行請教。 1541年春,阿爾伯特公爵要求哥白尼前往柯尼斯堡來照顧公爵的顧問George von Kunheim,此人病得不輕,而且普魯士醫生都對此束手無策。哥白尼很樂意前往,在有關貨幣改革問題上,他曾於von Kunheim進行過磋商。哥白尼本人認為阿爾伯特公爵本人人品並不壞,兩人在學術方面還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牧師會鑑於想與公爵保持良好關係,儘管他是路德教派,也準備放行讓哥白尼前往。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病人得以康復,哥白尼也回到了弗龍堡。一段時間之內,他還繼續收到Kunheim身體近況的彙報,並透過信函提供醫療建議。在他生命的這段時間之內,只要他所擔任的其他職責允許,而且是佔有自己的業餘時間,哥白尼還是在進行他的天文觀測和計算。 哥白尼的部分密友後來轉向了新教,但是哥白尼並未有此意。他所受到的首批打擊就是來自新教徒。Wilhelm Gnapheus是一名荷蘭難民,他在艾爾布蘭格落下了腳,他用拉丁文寫了一出喜劇“愚蠢的聖人”,並把這出戏搬上了自己建立的拉丁學校舞臺。在劇中,他把哥白尼刻畫成一個傲慢自大、冷漠、孤僻的人,醉心於占星術,自以為是受到了上帝的啟迪,據說是完成了一部大部頭著作,結果都要爛在箱子裡。其他地方的新教徒首批對哥白尼的理論做出了反應。如腓力·墨蘭頓對其理論頗有微詞而這樣寫道: :“某些人認為這是讚美如此瘋狂的事物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就像那個使地球移動而太陽靜止的波蘭天文學家一樣。真的,明智的政府應該壓制無禮的思想。” 然而,1551年,在哥白尼死後的8年,天文學家在哥白尼的前軍事反對者新教徒阿爾伯特公爵的資助下,出版了《普魯士星曆表》,這是基於哥白尼的成果所設立的一套天文圖表。天文學家和占星家迅速採納了這一成果,將其代替了以往的理論。 ===去世=== 1543年5月24日尼古拉·哥白尼在弗龍堡辭世;他本人終身未婚,也沒有任何生養子孫的記錄。傳說的說法是當《天體執行論》的初版送到他床前時,他從昏迷中甦醒,撫摸著書頁平靜辭世。遺骨當時葬在聖母昇天聖安德肋聖殿總主教座堂的某處,墳墓沒有刻有任何標記,墳墓的具體位置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不明。2005年學術界人士在這所教堂的地板下發現了一名70歲男子遺骸。後經遺骨面部復原,和遺骨上提取的DNA與哥白尼藏書中的頭髮上的DNA比對,確認遺骸是哥白尼。2010年5月22日,哥白尼的遺骨在弗龍堡大教堂重新下葬哥白尼遺骨重新下葬 ,新華網2010年5月24日 哥白尼去世5百年後被重新安葬 ,美國之音2010年5月22日。黑色的墓碑上雕著他的天文學模型。 == 天文學觀點 == 在當時,被普遍接受的天文體系是托勒密體系。其基本思想是地球處於宇宙的中心,其他所有天體沿圓形軌道繞地球運轉。為了使理論符合觀測資料,托勒密認為天體在一個稱為“本輪”的小圓形軌道上勻速轉動,而本輪的中心在稱為“均輪”的大圓軌道上繞地球勻速轉動,地球不是在均輪圓心。此理論可以和當時的天文觀測資料基本吻合,而且為教會所歡迎,因為這不僅體現了地球和人類的重要性,而且天球之外給天堂和地獄留下了空間。但是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需要很多個本輪均輪甚至小本輪才能解釋實驗現象。這使得堅持簡潔的哥白尼對托勒密的系統產生了懷疑。為了簡化理論,更好的符合實際觀測的結果。哥白尼將不動點從地球移動到了太陽上,提倡日心說。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同五大行星一樣圍繞太陽這個不變的中心執行的普通行星,其自身又以地軸為中心自轉。 1514年,哥白尼在一篇四頁的《短論》總結了自己的日心說猜想,給最親近的朋友看。1533年,在羅馬舉行了一些關於哥白尼理論的講座,教宗克勉七世和一些主教出席了講座並表示出興趣。講座過後,其中一位主教寫信給哥白尼,希望他儘早正式出版他的作品。雖然朋友們也催促哥白尼儘早出版他的理論,但可能是害怕受到批評,哥白尼本人一直不願意這麼作。學者對於哥白尼到底是擔心受到天文學界的批評還是教會的反對是有爭議的。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哥白尼終於同意出版他的《天體執行論》。 哥白尼的學說改變了那個時代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而且動搖了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由於時代的侷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從地球移到了太陽,並沒有放棄宇宙中心論和宇宙有限論。雖然哥白尼的觀點並不完全正確,但是他的理論的提出給人類的宇宙觀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哥白尼之書在其死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最聳人聽聞的事件莫過於是義大利人布魯諾之死。他是道明會的教士。但極富反叛精神,是一個「狂熱份子」。他從哥白尼的系統向外推展,否定了天球之說。他出版了「無限宇宙論」“Dell infinito Universo e Mondi”明白地主張:太陽是眾多的恆星之一,地球亦是行星之一。更主張人類在宇宙中也不是唯一的。這種主張與當時教會對《聖經》的解讀起了嚴重衝突。他在1600年被判火刑,在羅馬被當眾燒死。 關於日心地動學說早在希臘時代約公元前310年,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就已經發現了,他的主張是日月星辰並非繞著地球轉動,而是地球和其他星辰一起繞著太陽轉動。而他的主張繼承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中心火理論,並把中心火的位置改成太陽。他曾經解釋過:恆星的週日轉動,是地球繞軸自轉的結果。但和當時被廣泛認同的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相互矛盾,所以當時有人提出這兩個反駁的觀點。 *如果地球會轉動,那在上面的人為何不會掉下來。這個說法是被大眾所接受的,因為在常識中,如果從在動的火車上把物體拋下,火車很快便會將物體拋在後頭。 *如果地球會轉動,那和地球相對的恆星應該也會產生距離的變化。 目前我們不知道他對第一個觀點所作的回答,但據說他相當正確的回答第二個問題。他說:恆星距離我們太過遙遠,雖然地球自轉對恆星的距離有影響,但是因為地球和恆星距離上太過遙遠,以至於地球軌道與之相比微不足道,所以恆星位置的變化我們無法察覺到。 阿里斯塔克擁有另一項天文成就,測量太陽、地球和月亮的距離,當從地球上看月亮處於半暗半亮的時刻,太陽、月亮和地球正好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月亮處於直角的頂點,可從地球上測得月地和日地的夾角,雖然當時的儀器無法測量的很精確,但是他的方法很正確,在得出相對距離後,推測出太陽和月亮的實際大小,也因此得出太陽比地球大,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才有理由推測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事實。畢竟大的物體繞小的物體轉動不是一件自然的事。而近2000年後,哥白尼才繼承他的理念。 ===哥白尼體系=== 1543年,哥白尼在自己去世前,將主要理論寫在《天體執行論》當中。在此,他總結了幾十年來的一些理論。 哥白尼的《短論》總結了自己的日心說原理。其中列舉了一些如下“假設”: # 天球大圓沒有中心。 # 地球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不過是地月系的重力中心。 # 所有天體都以太陽為執行中點,因此太陽是宇宙的中心。 # 日地距離同天穹高度(包含恆星的天球至遠點)之比,比地球半徑同日地距離之比還要渺小的多。與天穹高度相比,日地距離可謂微不足道。 # 天空中所能見到的任何運動,皆由地球運動引起,而非其本身。地球與其周圍大氣每日圍繞固定的中軸旋轉,同時天穹和至高的天空不曾運動。 # 我們所見的太陽運動都是由天體運動引起的,我們的地球如其他行星一樣繞日旋轉。由此可見,地球同時進行著一種以上的運動。 # 人們所見的行星向前和向後運動,皆由地球運動引起。僅憑藉地球的運動便足以解釋人們見到的空中的各種現象。 《天體執行論》全書分為六部分,稱為“卷”: # 日心說概述及作者世界觀的簡要闡述 # 主要在理論層面上闡述球面天文學的原則,並列出恆星清單(為隨後的書作奠定了論證依據 # 主要詳述視覺上的太陽運動及相關現象 # 描述月球及其軌道運動 # 詳述非類地行星的經度方向運動 # 詳述非類地行星的緯度方向運動 ===繼承人=== 喬治·約阿希姆萊提克斯本可以成為哥白尼的繼任者,卻沒能扛起這面大旗。伊拉斯謨萊因霍爾德也有機會成為他的接班人,無奈卻過早夭折了。第谷·布拉赫成為了第一位英勇的接班人(儘管他並不承認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其次便是開普勒,他曾經是第谷在布拉格的助手。 如今日心說的基本理念為世人普遍接受(儘管並非本輪或圓形軌道),但在當時,哥白尼的理論卻顯得過於超前。學者表示,在《天體執行論》發表60年之後,整個歐洲大陸也僅有約15位天文學家支援哥白尼:“英國的托馬斯·迪格斯和托馬斯·哈里奧特,義大利的焦爾達諾·布魯諾和伽利略·伽利萊,西班牙的迭戈·祖尼加,歐洲西北低地國家的西蒙斯·蒂文;還有在德國的最大的支援隊伍——格奧爾格·約阿希姆·萊提克斯、邁克爾·米斯林、克里斯托夫·羅斯曼(後又宣佈放棄),以及約翰內斯·開普勒。”其他的可能追隨者則包括英國人威廉·吉爾伯特,以及阿基里斯·加瑟、喬治·沃格林、瓦倫丁·奧托、泰德曼·吉澤。 阿瑟·庫斯勒在其著作《夢遊者》中斷言道,哥白尼的書在首次出版後並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閱讀。然而,這種說法受到了愛德華·羅森的有力批判,另外歐文·金格里奇透過對前兩次出版的幾乎所有幸存本的逐本檢查,發現許多書中都有書主人詳盡的旁註,亦擲地有聲得駁斥了這一偽學說。2004年,金格里奇在《無人問津之書》中正式發表了這一結論。 當時的學術界仍是亞里士多德哲學和相呼應的托勒密天文學的天下,哥白尼理論並沒有一席之地——除了數學上的簡單效能被人接受之外在確定行星的位置時避免使用等分。第谷·布拉赫的體系(“地球是靜止的,太陽繞地旋轉,而其他行星則繞日旋轉”)亦與哥白尼的理論針鋒相對。僅僅半個世紀之後,開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終於帶來有力的證據為哥白尼理論辯護,它這樣寫道“伽裡略構想了慣性原理之時,……得以解釋運動中的物體不會掉落地球的原因”。直到“艾薩克·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規律和力學理論。在他1687年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集大成地統一了地面力學和天體力學,日心說觀點才終於得以普遍接受”。伽利略是因為哥白尼而啟蒙,所以認為哥白尼所論為正,以比薩斜塔實驗、自製望遠鏡觀測星象,發現木星的四大衛星、土星有環,但亦使伽利略被認為是異端而遭受宗教審判。最後真正證實哥白尼和伽利略無誤的科學家,是近百年後的牛頓,已到了工業革命時期。 ==爭議== 哥白尼的書一問世並未引發論戰(無言辭激烈的佈道訓誡)。特利騰大公會議上既未討論哥白尼的理論,也未討論曆法改革(曆法改革後來使用由哥白尼計算推導得出的表格)。 第一個反對哥白尼學說的名人是天主教的巴託洛米奧·斯皮納(Bartolomeo Spina),他出任聖使徒宮主管(和天主教聖座法院首席監察官),他“強烈表示要鎮壓哥白尼學說”。但隨著斯皮納在1546年去世,他的朋友吉奧凡尼·瑪麗亞·託洛桑尼接替了他未完成的任務。吉奧凡尼·瑪麗亞·託洛桑尼是一位著名的神學家及天文學家,是道明會在佛羅倫薩的聖馬可修道院的會士。託洛桑尼撰寫了一本專門研究曆法改革(其中天文學起到重要作用)的專著。此外,他還參加了第五屆拉特蘭會議,參與了曆法改革的討論。在1544年,他取得了哥白尼《天體執行論》的副本。他公開抨擊哥白尼學說的文字見於他所著的《論聖經之真諦》(On the Truth of Sacred Scripture)一書的附錄中。 託洛桑尼模仿托馬斯·阿奎那的理性主義風格,借用哲學論據反駁哥白尼學說,但實際上他仍引用基督教《聖經》及其傳統。他力求證明哥白尼學說是荒謬的,他分三點說明哥白尼學說沒有經過驗證且沒有任何基礎。第一,哥白尼假設地球的運動,但卻未提供任何推匯出此運動的物理理論。(沒有人意識到對哥白尼學說的研究將引起對整個物理界的重新思考)。第二,託洛桑尼稱,哥白尼的思維過程是落後的。他說,哥白尼先是提出日心說這一理論,然後再找各種支撐此想法的現象,而不是先觀察現象,然後再思考推理得出引起此現象的理論。在這一點上,託洛桑尼將哥白尼的數學等式將畢達哥拉斯實算聯絡了起來。畢達哥拉斯曾與亞里士多德爭論過,後來托馬斯·阿奎那又繼續進行了這一爭論。他們爭論說,數字只是人智力的產物,不需要任何物理現實的支撐,因此“數字在研究本質的時候不能提供物理原因”。 當時,一些天體說(例如本輪和橢圓形軌道)僅僅被視為調整天體位置資料的數學方法,而不是解釋天體運動的原因。(哥白尼主要根據的是本輪,因他仍堅持完美球面軌道的說法)。這一“拯救現象”的觀點證明,天文學和學術不能作為決定物理原因的一種正確方式。託洛桑尼借用此觀點,在對哥白尼最後的判定中引用說,哥白尼最大的錯誤是,他從開始借用科學中較“低階”領域來解釋較“高階”領域。哥白尼用數學及天文學來假定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現象,而不是從一開始用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公認原則來評定天文學和數學方面的知識。這樣一說,在當時,哥白尼似乎正在破壞整個哲學系統。託洛桑尼稱,哥白尼犯了哲學錯誤,因為他根本不精通物理學和邏輯學-沒有物理學和邏輯學知識的人是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天文學家,更不能分清正確與錯誤。因為哥白尼學說不符合托馬斯·阿奎那提出的科學真相,因此被託洛桑尼視為無根據的未經證明的理論。 託洛桑尼意識到哥白尼所著書的序言並非哥白尼本人所寫。序言的論點稱,天文學整體不能得出真理。這一論點遭到了託洛桑尼反對(儘管他認為哥白尼試圖解釋物理現實這一做法是錯誤的)。託洛桑尼發現哥白尼所著書中的序言無比荒唐(不知道哥白尼並未授權此序言)。託洛桑尼寫道,“從序言的文字中,這本書的愚蠢性受到指責。因為哥白尼妄想重新證明薄弱的畢達哥拉斯觀點(宇宙的中心是火的元素)。這一觀點在很久之前就被摧毀,它清楚地違反人類理性及《聖經》。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天主教《聖經》解釋者與那些執著堅持此錯誤觀點的人之間很容易產生分歧。我們寫這個小作品就是為了避免產生這種醜聞”。託洛桑尼宣稱,“尼古拉·哥白尼從未讀過和理解過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與天文學家托勒密的論證”。他寫道,哥白尼“缺乏物理學和邏輯學兩大科學知識。其次,哥白尼在《聖經》解釋方面也很不熟練,因為他違反了《聖經》中的幾大原則,這一行為威脅到他對自己的忠實以及對他的讀者的忠實……他的論證沒有任何力量,很容易就能被拆分開。因為反駁一個已經被大眾廣為接受的有強大理由支撐的觀點是一種愚蠢的做法,除非反駁者使用更加有力的及不能解釋的論證,全面摧毀對立的觀點。但是他根本就沒有這樣做”。他宣稱,他寫這本書反對哥白尼“是為了堅持真相,維護神聖教會的利益”。儘管託洛桑尼花費了大量精力著作他的書,但此書仍未出版,它很可能被擱置在佛羅倫薩的聖馬爾谷修道院的圖書館中中,直到後來獲得了日後其他起訴者的應用(據稱,1613年,道明會會士託瑪索卡奇尼在進行一場反對伽利略的佈道之前,閱讀過此書)。 為何在哥白尼的《天體執行論》出版後60年,天主教會才進行公開反對此書這一問題引起了廣泛爭論,就算是託洛桑尼的反對也是被忽視的。造成這一現象可能的原因包括伽利略·伽利萊的性格和證據的可獲得性,例如望遠鏡觀測。 哥白尼之前的理論在神學界糾纏複雜,這可從約翰加爾文著作的一個樣本中看到。在其《〈創世記〉註釋》(Commentary on Genesis)一書中,他說道,“我們並不是不知天堂的環道是確定的,地球正如一個小球體位於中心”。在評論《聖經》中《約伯記》26:7時,加爾文寫道“約伯確實具體提到‘北部,’但他說的是整個天堂。因為天空繞著其極轉動。正如一個戰車的車輪在中心都會有一個車軸,輪子藉助中心的洞繞著這一車軸轉動,天空也是如此的。這很容易能看見;也就是說,那些熟悉天空執行的人可以天空如此轉動”。加爾文對於詩篇的評論時,展現了他對於前哥白尼理論的依賴性;因為在詩篇93:1“天堂每天都在旋轉,因為其構造無比巨大,旋轉速度快到難以置信,因此我們並未感受到震盪或衝擊-不會打擾它們的和諧的運動。儘管太陽每個晝間旋轉都改變其軌道,但每年都會回到同一點。眾多衛星在其旋轉時都能保持自己的位置。地球怎能懸置在空中不動呢,難道上帝之手並未舉起它?上空的天堂都在不斷地運動,地球是怎麼保持不動呢,難道神聖的製造者未修理它建立它呢”。在評論詩篇19:4時,加爾文說“天空在旋轉時,所有固定的行星也在旋轉。沒有證據證明加爾文知道哥白尼,並且有關加爾文引用完詩篇93:1繼續說“誰敢置哥白尼的權威於聖靈之上”這一說法也缺乏可信度,證實這一說法源於1885年弗雷德裡克·威廉·法勒班普頓的演講。與加爾文不同,許多神學家已經認識到哥白尼理論變得越來越有爭議。 哥白尼理論與《聖經》最尖銳的衝突之點是有關《約書亞記》中基遍戰爭的故事。在此故事中,希伯來人取得了勝利,但一旦夜晚降臨他們的對手就可能逃逸。約書亞的祈禱使得太陽和月亮靜止不動阻止了這個結果。馬丁·路德曾評價過哥白尼,雖然未提及其姓名。據安東尼·勞特巴赫稱,在1539年6月4日他與馬丁·路德共同吃飯時,大家聊起了哥白尼的話題。在1539年,當地大學格奧爾格·約阿希姆·雷蒂庫斯教授被獲准訪問馬丁·路德。據稱,路德說道,“所以現在是這樣一個情況。誰想要聰明就得反對大眾認為的事情。他必須有自己的東西。這正是那個傢伙所做的事情,他想把整個宇宙顛倒過來。儘管在這些陷入混亂的事情中,我依然相信《聖經》,因為約書亞命令太陽靜止不動,而不是地球”。他的這一番評論發表於《天體執行論》一書出版的四年前,雷蒂庫斯《概論》一書出版的一年前。在約翰·奧利法白有關該談話的記述中,路德稱哥白尼為“那個傻子”而不是“那個傢伙”。這一版本被歷史學家視為缺少史實論證。 路德的合作者菲利普·梅蘭希通也對哥白尼學說有所爭論。在看過雷蒂庫斯《概論》(Narratio Prima)一書的前幾頁後,梅蘭希通於1541年10月16日寫信給在奧地利費爾德基希的物理學家及數學家伯卡德·麥瑟賓斯(Burkard Mithob),譴責哥白尼的理論,呼籲政府鎮壓此理論,他寫道“有些人相信這一理論屬於奇蹟般的成就,歌頌這麼瘋狂的理論,似波蘭天文學家使得地球轉動,太陽停止一樣荒唐。 英明的政府應該抑制頭腦上的錯誤”。雷蒂庫斯曾以為梅蘭希通會理解這一理論,並且接受它。因為梅蘭希通曾教授過托勒密天文學,並且在雷蒂庫斯與哥白尼共同學習歸來後,推薦其應聘維滕堡大學文理學院的院長職位。 在《天體執行論》一書出版六年後,菲利普·梅蘭希通出版了他的《物理最初教義》(Initia Doctrinae Physicae),雷蒂庫斯的希望完全破滅。梅蘭希通在書中從三個方面抨擊了哥白尼主義,分別是“感官的證據,科學家千年以來的一致意見和《聖經》的權威”。為了攻擊新理論,梅蘭希通寫道“出於對創新的熱愛或為了展現他們的聰明,一些人爭論地球轉動。他們認為第八天體和太陽都不轉動,卻說其他的天體在運動,並且將地球也列入其他天體內。這個玩笑並不是最近才發明的。至今仍保留著阿基米德《數沙器》(The sand-reckoner)一書;在書中阿基米德講到,阿里斯塔克斯曾就提出悖論說,太陽靜止不動,地球繞著太陽轉。儘管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專家曾為了證明他們的創新性,進行了諸多調查,但將荒繆的觀點公之於眾有諸多不好影響,樹立了一個有害的例子。梅蘭希通繼續引用《聖經》中的篇章,然後宣稱 “在這一神聖證據的支撐下,讓我們珍視真相,不要因為一些人的詭計而遠離真相,這些人自以為將疑惑帶入藝術中是項學術榮譽。”在《物理最初教義》一書的第一版中,梅蘭希通甚至懷疑了哥白尼的人格,他稱哥白尼創作這一理論“要麼出於對於創新的熱愛,要麼出於想要顯示自己很聰明”,類似於這樣的個人人身攻擊在第二版中被大量刪除。 另外一個對哥白尼學說有爭論的新教神學家是約翰·歐文,他稱“最近說太陽位於世界中心的假設建立在不可靠的現象之上,由一些違反《聖經》中清楚的證詞的任意假設支援”。 在羅馬天主教內,天主耶穌會會士尼哥拉·賽若瑞斯是其中一名撰書反對哥白尼理論這一異端邪說的教士,在1609–1610年間的一本著作中和在1612年間出版的一本作品中,援引《約書亞記》中篇章。 保羅·安東尼奧·弗斯卡利尼在1615年4月12日給一位天主教哥白尼維護者的來信中,他譴責了哥白尼理論,寫道“……不僅是聖父,就是在現代關於創世紀、詩篇、傳道書,和約書亞書的註釋中,都能發現這些文字同意太陽在天空中,高速繞著地球轉,地球距離天堂很遠,靜止位於世界的中心……沒有人說這不是一個信仰問題,因為如果這不是‘有關主題’的信仰,那就是‘有關說話者’的信仰:所以說亞伯拉罕沒有兩個孩子,雅各布沒有十二個孩子還有基督並非處女所生都屬於異端學說,因為這些都是聖靈透過預言家及使徒的嘴所說的。 在1616年三月,在伽利略事件影響下,羅馬天主教將《天體執行論》一書加入了禁書目錄中,直到該書被“改正”。禁止理由是這一想象的地球運動而太陽不轉的畢達哥拉斯教條是“錯誤的,違反了《聖經》”。相同的教條還禁止任何維護地球運動論或太陽靜止論的著作,或是任何試圖調和這些論述與《聖經》的著作。 可能哥白尼理論最強大的反對者應是弗朗西斯科·英哥利(Francesco Ingoli),一名天主教神父。英哥利在1616年一月撰寫一篇散文,譴責哥白尼學說在“哲學上站不住腳,神學上屬於異端學說”。儘管不確定但弗朗西斯科·英哥利極有可能是受到宗教法庭的委派,就此爭議發表一個專業意見”;在1616年3月5號,審定院有關哥白尼學說的教義後,英哥利被正式任命為顧問。英哥利有關哥白尼理論的兩點爭議為“公眾的天主教信仰不能直接追溯到《聖經》:地獄位於地球中心,離天堂最遠的教義;另一個比較明顯的斷言是週二的讚美詩中提及過地球是靜止的,該部分的詩文作為日課經文中時辰禮儀的一環,被神父們定期頌禱”。英哥利也引用《聖經》中創世紀1:14,耶和華用“天堂中的光將白天和黑夜分開”。跟之前的評論者一樣,英哥利指出有關基遍戰役的篇章,駁回了這些篇章應被作為隱喻理解的爭論,說道“那些稱《聖經》根據我們的理解模式講話的回答是不令人滿意的:因為首先在解釋神聖文字時,應儘可能遵守保持字面意思的規則,其次教會教父們一致認為該篇章意思是太陽在運動,只是應約書亞的請求停止了。一項與眾教父一致認可意見相反的解釋在特利騰大公會議上受到了譴責,具體在會議第四部分有關該版教義以及聖書的使用方面。其次,經過會議上講到有關信仰以及道德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聖父們看到一個違反他們一致認為的《聖經》解釋時肯定會不高興的”。 在教宗保祿五世的命令下,羅伯·白敏樞機提前通知伽利略將頒佈該一法案,藉此警告他“不能再支援或維護”哥白尼學說。四年後的1620《天體執行論》被或省略或改動了九個條文後重新發行。 在1633年,伽利略·伽利萊因追隨“哥白尼學說”被指控有異端邪說的嚴重嫌疑,哥白尼學說與真相及《聖經》權威相反,最終伽利略被判終身軟禁。 天主教在1758年從《禁書目錄》中去掉了對於日心說相關著作的禁令,但仍明令禁止未經審查版的《天體執行論》以及伽利略的《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這些禁令最終在1835版的目錄中取消。 ==紀念== ===元素=== 根據IUPAC元素系統命名法,在第112號元素未有正式名稱時,其臨時名稱為Uub(Ununbium)。 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盟(IUPAC)在經過長期驗證後,於2009年6月正式承認第112號元素的合成,並隨後邀請Hofmann團隊為112號元素提出一個永久名稱。2009年7月17日,該團隊提議將112號元素命名為Copernicium,縮寫Cp,以紀念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Copernicus)。他們稱,將其命名為Cp的原因,是由哥白尼所提出的日心說與化學中的原子結構(盧瑟福模型)有很多相似之處。 Cp這個名稱未獲得IUPAC的正式承認。IUPAC在此後6個月的時間內進行審議,聽取科學界的意見,並於2010年1月公佈審議的結果。2009年9月,有人在《自然》上發表文章指出符號Cp曾是元素鎦(Lutetium)的舊稱(Cassiopeium),現在在配位化學中亦用於指環戊二烯(茂,Cyclopentadiene)配體。根據目前IUPAC對元素的命名規則,新元素的提議名稱是不得與其他元素名稱或符號重複的。考慮到上述情況,為了避免歧義,IUPAC已把提議中的符號Cp改為Cn(Copernicium)。 2010年2月19日,即哥白尼537歲壽辰的日子,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的重離子研究所(GSI)正式宣佈,經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確認,由該所人工合成的第112號化學元素從即日起獲正式名稱“Copernicium”,相應的元素符號為“Cn”。 在臺灣,此元素之中文名稱由國立編譯館化學名詞審議委員會和中國化學會名詞委員會開會討論後決定命名為''。 中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於2012年1月確定了的簡體中文名稱,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批准後進入國家規範用字,但目前仍不能正常輸入。 ===哥白尼環形山=== 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哥白尼命名。 ===哥白尼計劃=== 哥白尼計劃是由歐洲委員會和歐洲太空總署聯合倡議,於2003年正式啟動的一項重大航天發展計劃,主要目標是透過對歐洲及非歐洲國家(第三方)現有和未來發射的衛星資料及現場觀測資料進行協調管理和整合,實現環境與安全的實時動態監測,為決策者提供資料,以幫助他們制定環境法案,或是對諸如自然災害和人道主義危機等緊急狀況作出反應,保證歐洲的可持續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 == 著作 == * 《短論》 * 《天體執行論》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 * * * * * * Davies, Norman, God's Playground: A History of Poland, 2 vol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2, ISBN 978-0-231-04327-4. * Dobrzycki, Jerzy, and Leszek Hajdukiewicz, "Kopernik, Mikołaj", Polski słownik biograficzny (Polish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 XIV, Wrocław,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1969, pp. 3–16. * * * * (Extracts from Finocchiaro (1989)) * * * * * * * * * * Original edition published by Hutchinson (1959, London) * * * * * * * * * * Miłosz, Czesław, The History of Polish Literature, second edi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ISBN 978-0-520-04477-7. * Mizwa, Stephen, Nicolaus Copernicus, 1543–1943, Kessinger Publishing, 1943. * * * * * * * * * * * * * * (A biography of Danish astronomer and alchemist Tycho Brahe.) * == 外部連結 == * 哥白尼與日心說 * 電影:哥白尼 * ;一手來源 * * De Revolutionibus, autograph manuscript – Full digital facsimile,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 Polish translations of letters written by Copernicus in Latin or German * Online Galleries, History of Science Collections, University of Oklahoma Libraries High resolution images of works by and/or portraits of Nicolaus Copernicus in .jpg and .tiff format. ;綜合 * * Copernicus in Torun * Nicolaus Copernicus Thorunensis by the Copernican Academic Portal * Nicolaus Copernicus Museum in Frombork * Nicolaus Copernicus and the Heliocentric Universe for kids – Common Core Standards based lesson designed for students. * Portraits of Copernicus: Copernicus's face reconstructed ; Portrait ; Nicolaus Copernicus * Copernicus and Astrology *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ntry * 'Body of Copernicus' identified – BBC article including image of Copernicus using facial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located skull * Nicolaus Copernicus on the 1000 Polish Zloty banknote. * Copernicus's model for Mars * Retrograde Motion * Copernicus's explanation for retrograde motion * Geometry of Maximum Elongation * Copernican Model * Portraits of Nicolaus Copernicus ;有關《天體執行論》 * The Copernican Universe from the De Revolutionibus * De Revolutionibus, 1543 first edition – Full digital facsimile, Lehigh University * The text of the De Revolutionibus ;獲獎 * Nicolaus Copernicus Prize, founded by the City of Kraków, awarded since 1995 ;德意志-波蘭合作 * German-Polish "Copernicus Prize" awarded to German and Polish scientists (DFG website ) * Büro Kopernikus – An initiative of German Federal Cultural Foundation * German-Polish school project on Copernicus Category:波蘭天文學家 Category:波蘭哲學家 Category:波蘭經濟學家 Category:文藝復興人物 Category:波蘭天主教徒 Category:波蘭科學家 Category:雅蓋隆大學校友 Category:皇家普魯士人 Category:16世紀天文學家 Category:16世紀拉丁語作家 Category:託倫人 Category:費拉拉大學校友
日心說
日心說,也稱為-{zh-hans:地動說; zh-hant:日心說}-(),是關於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簡潔而有力,推翻了長期以來居於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 == 日心說的歷史 == 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在公元前3世紀已提出這種看法。 通常認為完整的日心說宇宙模型是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1543年發表的《天體執行論》中提出的,實際上在公元前300多年的赫拉克利特和阿里斯塔克斯就已經提到過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運動。 堅實的大地是運動的這一點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難以接受的,而另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能與當時的觀測資料相當吻合,因此即使在《天體執行論》出版以後的半個多世紀裡,日心說仍然很少受到的關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 事實上,直到1609年伽利略聽聞且自己製作了天文望遠鏡,並以此發現了一些可以支援日心說的新的天文現象後,日心說才開始引起人們關注。這些天文現象主要是指:木衛體系的發現直接說明了地球不是宇宙的唯一中心,金星滿盈的發現也暴露了托勒密體系的錯誤。 然而,由於哥白尼的日心說所得的資料和托勒密體系的資料都不能與第谷的觀測相吻合,因此日心說此時仍不具優勢。直至克卜勒以橢圓軌道取代圓形軌道修正了日心說之後,日心說在與地心說的競爭中才取得了真正的勝利。 日心說大概在17世紀左右傳到中國。 == 哥白尼的日心說 == 自己關於天體運動學說的基本思想撰寫題為《短論》的論文。他認為地球有三種運動: # 一種是在地軸上的週日自轉運動 # 一種是環繞太陽的週年運動 # 一種是用以解釋二分歲差的地軸的迴轉運動 哥白尼在他的《天體執行論》一書中認為天體運動必須滿足以下七點: * 不存在一個所有天體軌道或天體的共同的中心 * 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軌道的中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 所有天體都繞太陽運轉,宇宙的中心在太陽附近 * 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 * 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運動,都是地球運動引起的 * 在空中看到的太陽運動的一切現象,都不是它本身運動產生的,而是地球運動引起的,地球同時進行著幾種運動 * 人們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後運動,是由於地球運動引起的。地球的運動足以解釋人們在空中見到的各種現象 哥白尼用以支援他的學說的論據,主要屬於數學性質。他認為一個科學學說是從某些假說引申出來的一組觀念。他認為真正的假說或者定理必須能夠做到下面兩件事情: # 它們必須能夠說明天體所觀測到的運動。 # 它們必須不能違背畢達哥拉斯關於天體運動是圓周的和均勻的論斷。 === 反對的觀點 === 當時有許多反對的觀點,但是哥白尼只能用當時的知識進行了反駁(不少可用現今物理學的慣性解釋),故某些觀點在現在看來未免錯謬。 * 反對理由:如果地球在轉動,空氣就會落在後面,而形成一股持久的東風。 ** 哥白尼答覆:空氣含有土微粒,和土地是同一性質,因此逼得空氣要跟著地球轉動。 **(現今解釋:此錯誤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為空氣應該保持絕對靜止狀態,而事實是不存在絕對靜止,空氣會由於同地面的摩擦而保持相對靜止,正如密封火車內無風。) * 反對理由:一塊石子向上拋去,就會被地球的轉動拋在後面,而落在拋擲點的西面。 ** 哥白尼答覆:由於受到本身重量壓力的物體主要屬於泥土性質,所以各個部分毫無疑問和它們的整體保持同樣的性質。 **(現今解釋:在石子向上前具有向西的角速度,依照慣性在空中也會有,而地球也一樣有這樣的角速度,所以看起來就像沒有角速度一樣,僅僅會產生難以覺察的科里奧利力。這也是相對靜止的問題,和密封火車中拋石一樣。) * 反對理由:如果地球轉動,它就會因離心力的作用變得土崩瓦解。 ** 哥白尼答覆:如果地球不轉動,那麼恆星的那些更龐大的球就必須以極大的速度轉動,這一來恆星就很容易被離心力拉得粉碎。 **(現今解釋:以Rω2方式求出地表附近離心加速度約是:0.0337 ms-2,而GM/R2得到的向心萬有引力是9.817 ms-2,兩個數值的巨大差異使得來自地心的萬有引力能輕鬆克服來自恆星的拉力,後者僅能在地球造成潮汐現象) == 參見 == *哥白尼原則 *哥白尼革命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哥白尼日心說(需要帳號、密碼才能登入瀏覽) Category:古希臘天文學 Category:早期科學宇宙學 Category:太陽系
秋田縣
秋田縣()位處日本本州島東北地方。首府為秋田市。農業生產,特別是稻米種植非常發達。因有“秋田美酒”而稱為酒之國度;森林資源豐富,秋田杉樹被稱為“日本三大美杉”,用秋田杉樹製作的塗漆傢俱銷往日本各地。秋田縣也以美人聞名,當中,被日本人公認排名第一。 == 歷史 == 在秋田縣發掘的許多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出土了許多手工石器,被認為是從舊石器時代末期到繩文時代早期之間的文物。秋田縣內發掘的第一個考古遺址是大仙市協和町的米守遺址,從1969年起進行了5次發掘。該遺址出土了大約1,000件石器。大約12,000年前,縣域進入繩文時代。彌生時代開始後,彌生人遷入縣域西部,日本最古老的海洋法規集「廻船式目(廻船大法)」將秋田海岸列為三津七湊之一的「秋田湊」。齊明天皇4年(658年)當時越國的國守阿倍比羅夫派兵征服了今天秋田縣一帶,天平5年12月26日(734年2月4日),在此築出羽柵,在760年左右更名為秋田城。780年,出羽國府遷往秋田,成為大和朝廷征服日本東北的主要據點。元慶2年(878年)發生了東北蝦夷族反抗秋田城司的元慶之亂『日本の特別地域 特別編集68 これでいいのか秋田県』40頁 - 41頁 (地域批評シリーズ)。 中央政府的律令政治衰弱後,土地私有化程度加強、農民希望得到有力豪族的保護,朝廷多次派兵討伐東北不聽朝廷政令的豪族,豪族間也屢次發生戰爭,最後奧州藤原氏控制了東北,秋田縣縣域內的比內郡河田氏、秋田郡大河氏、由利地方由利氏都是藤原氏的下屬『日本の特別地域 特別編集68 これでいいのか秋田県』42頁 - 43頁 (地域批評シリーズ)。文治5年(1189年)鐮倉幕府征服了東北,江戶時代德川氏把該地分封給佐竹氏。到了明治維新前夕,秋田境內有久保田藩、巖崎藩、本荘藩、亀田藩、矢島藩五個藩,明治維新後五個藩陸續被劃入新設的秋田縣「秋田市史 第四巻」8頁。。 == 地理 == File:Kosaka mine office.jpg|小坂礦山事務所 File:World's Largest Drum of Great Drum Museum.jpg|太鼓博物館 File:Roadside station Ogata.jpg|幹拓博物館 File:Kakunodate Cherry Bark Handicrafts Denshokan Hall, in winter.jpg|細工傳承館 File:Yokote-Masuda Manga Museum 20130828.jpg|増田美術館 File:MtChokaiFromOkojoland.jpg|跨越秋田縣和山形縣兩縣縣境的活火山鳥海山 Jizouden3.jpg|地蔵田遺跡(繩文) Osumi-Yagura of Kubota-Castle 20120105.jpg| 久保田城 秋田縣位處本州北部,西面面臨日本海。北面與青森縣接鄰;東面為巖手縣;東南面為宮城縣;南面則為山形縣。 === 市 === * 秋田市 * 男鹿市 * 由利本莊市 * 潟上市 * 湯澤市 * 能代市 * 大仙市 * 橫手市 * 大館市 * 仁賀保市 * 仙北市 * 鹿角市 * 北秋田市 === 郡町村 === :鹿角郡   小坂町 :北秋田郡  上小阿仁村  :山本郡   藤裡町 三種町 八峰町 :南秋田郡  五城目町 八郎潟町 井川町 大潟村 :仙北郡   美鄉町 :雄勝郡   羽後町 東成瀨村 == 經濟 == 經濟以農業為主,水稻產量在東北地方居首位。盛產杉樹,以美樹林聞名。位於秋田縣和青森縣交界處的十和田湖是日本著名深水湖也是遊覽勝地,秋田產的日本酒暢銷全國。 ==交通== ===鐵路=== *JR東日本 **秋田新幹線 **羽越本線 **奧羽本線 **北上線 **五能線 **男鹿線 **田澤湖線 **花輪線 * 秋田內陸縱貫鐵道 ** 秋田內陸線 * 由利高原鐵道 ** 鳥海山麓線 * 秋田臨海鐵道(貨物專用) ** 南線 ** 北線 * 小坂製錬 ** 小坂鐵道小坂線(已停駛廢線) * 同和礦業 ** 花岡線(已停駛廢線) * 秋田營林局秋田營林署 ** 仁別森林鐵道(已停駛廢線) * 羽後交通 ** 橫莊線(已停駛廢線) ** 雄勝線(已停駛廢線) * 秋田中央交通 ** 五城目軌道線(已停駛廢線) * 秋田市交通局 **秋田市電(已廢線) ===道路=== *東北自動車道 *秋田自動車道 ===機場=== *秋田機場 *大館能代機場 == 特產 == 水果・蔬菜 水果・蔬菜 米 全國有數的產地。主要的品種有あきたこまち(秋田小町)等。 蓴菜 全國生產量第1位。 しぼり大根 松茸 橫手市雄物川町是有名的產地。 とんぶり 箒草的種子。口感類似魚子醬。 食用酸漿 原產南美的植物。(北秋田郡上小阿仁村) 魚介類・海產物 魚介類・海產物 鱩 秋田的特產魚。 巖牡蠣 日本海是產地。 肉類・乳製品 肉類・乳製品 比內地雞 日本三大地雞。 和牛 みなせ牛(湯澤市皆瀨)。 鄉土料理 鄉土料理 稻庭烏龍麵 有300年以上歷史的烏龍麵。 切蒲英 秋田的鄉土料理 ハタハタ壽司 秋田特產的魚做成的壽司。 いぶりがっこ 醃漬煙燻白蘿蔔。 しょっつる 秋田地方的魚醬。 檜山納豆 使用能代特產的東雲大豆的納豆 工藝品・民藝品 工藝品・民藝品 川連漆器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樺細工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大館曲げわっぱ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秋田杉桶樽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出身名人 == == 註解 == == 外部連結 == * 秋田縣官方網站 * * 「美人が多いと思う都道府県」ランキング発表! 3位・北海道、2位・秋田...1位は「あの県」だった * 日本網友票選《醜女最多的都道府縣》超意外的第一名竟然是.. * 「不美人」が多そうな都道府県ランキング! 3位「茨城」2位「愛知」1位は...? Q秋 * Category:世界運動會主辦城市
天體執行論
《天體執行論》()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講述他自己的天文學說的著作。 ==簡介== 1506年,哥白尼在回國任教士不久,開始寫作《天體執行論》。1512年,哥白尼把他任職城堡西北角的箭樓建為自己的小型天文臺,用自制簡陋的儀器進行天文觀測,計算、研究。他在《天體執行論》一書中所引用的27個觀測資料,大部分是在這裡記錄下來的。約在1536年,哥白尼寫成了《天體執行論》,創立了“日心說”。1543年,《天體執行論》出版。由於哥白尼害怕引起各方面的攻擊,他在書的序中寫明將他的著作獻給教宗保祿三世。他認為,在教皇的庇護下,《天體執行論》也許可以問世。除了這篇序之外,《天體執行論》還有另外一篇教士安德烈亞斯·奧西安德寫的前言。當時哥白尼重病在身,委託這位教士出版發行。奧西安德爾為使這書能安全發行,假造了一篇無署名的前言,說書中的理論不一定為行星在空間的真正運動,不過是為編算星表、預推行星的位置而想出來的一種人為的設計。這篇前言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騙過了許多人。 據說,1543年5月24日,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見到了從紐倫堡寄來的《天體執行論》樣書。他只摸了摸書的封面,便與世長辭了,但據記載,哥白尼在著作出版前半年已因腦中風喪失知覺,並長期昏迷在床。 ==評價== 《天體執行論》出版後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一般人不懂,而許多天文工作者只把這本書當作編算行星星表的一種方法。《天體執行論》在出版後七十年間,曾經遭到馬丁·路德的斥責:「聲名暴起的占星術士......這個笨蛋想要把整個天文科學逆轉過來,可是《聖經》告訴我們,約書亞命令太陽靜止不動,沒有說要地球不動。」,但未引起羅馬教廷的注意。後來布魯諾和伽利略公開宣傳日心說,危及了教會的統治,羅馬教廷才於公元1616年把《天體執行論》列為禁書。 《天體執行論》中的天體實際上是指天球,因為哥白尼並沒有拋棄托勒密天文學中的天球概念。行星仍然是被鑲嵌在水晶球殼中,隨著球殼運轉。 哥白尼本人也沒有想擺脫托勒密傳統。對於此書,中國天文學界有一箇舊譯名“天旋論”。1953年,在為紀念哥白尼誕辰480週年出版的《紀念哥白尼》一書中,竺可楨、戴文賽等科學家採用了“天體執行論”的譯名。而科學界一直有學者指出這一譯名存在問題,因為書名中的“orbium”並非代表天體,而是指帶動可見天體的(假想的)看不見的透明天球。商務印書館的最新中譯本便是採用了“天球執行論”的新譯名。 《天體執行論》不是革命的文字,是開啟革命的文字。 ==目錄== 《天體執行論》共六卷。 #第一卷共14章,主要論太陽居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繞太陽執行。 #第二卷共14章,主要球面天文學與天體的視運動,卷末附有恆星位置研究與以黃經、黃緯為內容的星座描述表。 #第三卷共26章,主要論二分、二至點的歲差、黃赤交角變化與及其相關。 #第四卷共32章,論月球的執行和日月食。 #第五卷共36章、第六卷共9章,此兩卷主要論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五大行星的視運動情況。 ==參看== *哥白尼 *日心說 == 參考文獻 == == 擴充套件閱讀 == *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 Norimbergae, J. Petreium, 1543 (Vicifons) *《天球執行論》張卜天 譯,商務印書館2016年6月第1版, ISBN 9787100122054 *《天體執行論》張卜天 譯,臺灣大塊文化2005年2月初版,ISBN 9867291050 *《天體執行論》葉式煇 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初版,2006年5月再版,ISBN 9787301095478 *《無人讀過的書:哥白尼〈天體執行論〉追尋記》,歐文‧金格里奇 著,王今、徐國強 譯,三聯書店2008年4月初版,ISBN 9787108026927 *《追蹤哥白尼:一部徹底改變歷史但沒人讀過的書》金格瑞契 著,賴盈滿 譯,臺灣遠流出版2007年10月初版,ISBN 9789573261681 == 外部連結 == Category:天文學書籍 Category:世界記憶名錄 Category:1540年代書籍 Category:尼古拉·哥白尼 Category:哥白尼革命
芬蘭
芬蘭共和國(;),通稱芬蘭(;),是位於歐洲北部的國家,也是北歐五國之一。國土由芬蘭本土及17萬9千多座島嶼所組成,分為19個行政區含309個市鎮,面積約33.8萬平方公里。芬蘭含有湖泊約18.8萬個,因此擁有「千湖之國」的美稱。芬蘭西北方連線瑞典,北臨挪威,東面與俄羅斯接壤。西面被波的尼亞灣環繞,西南面面臨波羅的海,南部為芬蘭灣。 芬蘭人口達550萬,多數人為芬蘭族,少數是芬蘭瑞典族。人口數量在歐洲排名第二十五。官方語言為芬蘭語及瑞典語,而瑞典語主要在一些沿海地區和奧蘭群島使用。芬蘭是世界高度的已開發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聯合國公佈的《世界幸福感報告》中芬蘭在2018至2023年連續六年排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 歷史 == 瑞典國王埃裡克九世1154年將基督教帶入芬蘭。瑞典語一直是行政、教育機構的第一語言,而芬蘭語直到19世紀芬蘭民族主義高漲以及芬蘭的第一篇民族史詩《卡勒瓦拉》發表後才受到重視。 1808年在芬蘭戰爭中,瑞典與俄羅斯交戰落敗,芬蘭被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佔領,此後芬蘭脫離瑞典,成為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並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 1917年12月6日俄國布林什維克革命(十月革命)後不久,芬蘭宣佈獨立。 1918年這個國家經歷了一次短暫的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與蘇聯兩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戰爭以及1941—1944年的繼續戰爭,繼續戰爭其實就是芬蘭加入蘇德戰爭的戰役,1941年6月25日,納粹德國侵蘇行動的三日後芬蘭對蘇聯宣戰,動員兵力47萬人入侵蘇聯,其間收復了冬季戰爭前的領土包括和,為建立「大芬蘭」,芬蘭進一步,9月控制奧涅加湖並攻佔彼得羅扎沃茨克,但在摩爾曼斯克,芬德聯軍受到阻滯。芬蘭助德國的行為令盟軍認定芬蘭是軸心國陣營,儘管芬蘭沒有簽署三國同盟條約。其中英國在1941年12月6日向芬蘭宣戰。 1944年6月蘇聯反攻芬蘭,於維堡-彼得羅扎沃茨克攻勢重新擊敗芬軍,同時德軍在愛沙尼亞被蘇軍戰敗,於是芬蘭在1944年9月與蘇聯簽了莫斯科停戰協定,放棄了卡累利阿地峽、拉多加卡累利阿、佩琴加區和薩拉。在盟軍和蘇聯壓力下,芬蘭發動拉普蘭戰爭,將在拉普蘭地區的德軍趕出了芬蘭北部地區。 1947年和1948年與蘇聯簽署的多份條約規定了芬蘭對蘇聯的義務與限制,芬蘭在1940年合約的基礎上,承認了冬季戰爭蘇聯奪得的領土。為了避免捲入冷戰的前沿衝突,芬蘭和瑞典、奧地利一樣成為中立國,並拒絕加入北約和華約。 1991年蘇聯解體後,芬蘭開始實施不同的外交政策,並且在1995年加入歐盟。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作為俄羅斯鄰國的芬蘭感到受到威脅,要求加入北約。同年5月18日,芬蘭正式向北約秘書長遞交了加入北約的申請書,2023年4月4日正式加入。 == 政治 == 芬蘭的政治體制以芬蘭議會為主,雖然芬蘭總統也有較大的外交權力(根據芬蘭憲法,總統有權解散議會,並舉行新的議會選舉)。多數行政權力控制在由芬蘭總理領導的內閣中,而總理由議會選出。內閣由總理本人、中央政府各個部的部長及司法長官組成。 《芬蘭憲法》規定,200人的一院制議會是芬蘭的立法機關。議會可以修改憲法,解散內閣或否決總統的決定;但議會無權改變司法決議。內閣或任意一名議員都可以提出立法動議。議員任期4年,按比例代表制選出。 芬蘭民族聯合黨、正統芬蘭人黨、芬蘭社會民主黨和芬蘭中間黨為現時芬蘭四大政黨。在2023年4月2日舉行的芬蘭議會選舉中,民聯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在6月20日與正統芬蘭人黨、瑞典族人民黨及芬蘭基督教民主黨一起組成執政聯盟,民聯黨主席彼得裡·奧爾波出任總理。 司法體系分為一個負責民事以及刑事司法爭議的法庭,以及一個專門負責公眾與行政部分訴訟的行政法庭。芬蘭為大陸法系國家,法庭分為地方法院、地區上訴法院及最高法院。 === 行政區劃 === 芬蘭實行兩級行政體制,即中央政府及市鎮政府。市鎮也可以自主決定是否使用“城市”的稱呼。市鎮的公共支出佔所有公共支出的一半左右。市鎮的財政來源於市鎮收入稅、來自中央政府的補貼、以及其它收入。在2022年初時芬蘭全國有309個市鎮,約半數市鎮的居民數量少於6000人。 除了市鎮之外,也存在兩個中間層的行政結構。市鎮組合成70個次行政區,及之上的19個行政區。這些次行政區及行政區是由成員市鎮來管理的,且只有有限的行政權力。但奧蘭自治區根據議會制的原則設有自治區政府及自治區議會。薩米人在拉普蘭區北部關於語言和文化事務上設有半自治的薩米原住民地區。 芬蘭原先有12個省份。1997年重新劃定行政區後省份減少到6個。2009年底所有省份撤銷,並從2010年起劃為20個行政區。2011年1月1日,東新地區和新地區合併,行政區變為19個。其中奧蘭區享有高度自治。 徽章 中文名 芬蘭語名稱 瑞典語名稱 首府 地圖 拉普蘭區 羅瓦涅米 芬蘭各行政區 北博滕區 奧盧 芬蘭各行政區 凱努區 卡亞尼 芬蘭各行政區 北卡累利阿區 約恩蘇 芬蘭各行政區 北薩沃區 庫奧皮奧 芬蘭各行政區 南薩沃區 米凱利 芬蘭各行政區 南博滕區 塞伊奈約基 芬蘭各行政區 中博滕區 科科拉 芬蘭各行政區 博滕區 瓦薩 芬蘭各行政區 皮爾卡區 坦佩雷 芬蘭各行政區 中芬蘭區 于韋斯屈萊 芬蘭各行政區 薩塔昆塔區 波里 芬蘭各行政區 西南芬蘭區 圖爾庫 芬蘭各行政區 南卡累利阿區 拉彭蘭塔 芬蘭各行政區 派耶特海梅區 拉赫蒂 芬蘭各行政區 坎塔海梅區 海門林納 芬蘭各行政區 新地區 赫爾辛基 芬蘭各行政區 屈米河谷區 科特卡、科沃拉 芬蘭各行政區 奧蘭區 瑪麗港 芬蘭各行政區 == 軍事 == 芬蘭國防軍由職業軍人(包括軍官和技術人員)、現役士兵和人數眾多的預備役人員組成。常備武裝力量為34,700人,其中25%為職業軍人。芬蘭有徵兵制,所有年滿18歲的芬蘭男性公民必須在軍隊服役6至12個月,或者做12個月的民事服務。芬蘭的預備役軍人為90萬,戰時軍隊即刻能有28萬名士兵。兵役後的自願海外維和服務很受歡迎,維和部隊在世界各地執行聯合國、北約及歐盟的使命。每年大約有650名女性選擇自願的兵役,且申請人數在最近十年來逐步上升 。女性允許參加包括前線步兵及特種兵的所有戰鬥部隊。芬蘭陸軍包括高度靈活的野戰軍,並得到當地國防部隊的輔助。芬蘭國防軍保衛國家領土,其軍事戰略利用茂密的森林地形和眾多的湖泊來消磨侵略者,而不是試圖在邊界線上抵擋進攻的敵人。 芬蘭的人均國防支出在歐盟中佔據高位。芬蘭的軍事理論基於全方位防守的概念。全方位意指政府和經濟的各個領域參與防守計劃中。芬蘭國防軍由國防軍總司令(現為陸軍上將)指揮,總司令在軍事指揮上直接向芬蘭總統負責。國防軍分為陸軍、海軍和空軍。隸屬於內務部,但是在國防需要時改編成國防軍的一部分。 芬蘭已經加入了北約反應部隊、及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2014年芬蘭簽署了一項北約備忘錄,從而和北約達成一項實用性的聯盟。2015年芬蘭與北約達成一項允許在緊急情況下向北約部隊提供援助的東道主國家支援協議,從而進一步加強了雙邊關係。芬蘭在阿富汗和科索沃一直是個積極參與者。近年來芬蘭在敘利亞、伊拉克和反伊斯蘭國的戰爭中積極討論自己現有及計劃中的角色。 2015年5月芬蘭國防軍向全國所有相關男性寄出了近一百萬封信件,通知他們在戰爭情況下他們的角色及責任。在世界範圍內猜測芬蘭在準備戰爭,但是芬蘭官方強調這只是一項標準程式,儘管在芬蘭歷史上從未發生類似事情。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芬蘭向北約提交了加入北約的申請,並於2023年4月4日正式加入北約。 == 地理 == 芬蘭總面積共338,000平方公里,是歐洲第八大國。南北最長距離達1,157公里,東西最寬為542公里。 芬蘭被譽為“千島之國”與“千湖之國”:精確來說全國共有188,000個湖泊(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和179,000個島嶼。芬蘭地勢平坦,拉普蘭北部地區位於芬蘭、挪威邊界的哈爾蒂亞峰位於挪威一側的最高峰海拔1,365米,其位於芬蘭一側的海拔1,328米的山坡處,為芬蘭最高點。芬蘭最長的河流是凱米河,長550公里。 除了湖泊之外,全國為大片森林覆蓋,佔國土面積的69%。可耕種面積較少,僅佔8%。島嶼集中最多的地方是在西南部位於芬蘭大陸和奧蘭群島主島之間的群島海里。 芬蘭地處北溫帶,冬天寒冷,有時嚴寒,夏天則比較溫暖。芬蘭地處北緯60度到70度之間,有四分之一的地方處在北極圈內,最北的地區夏天有73天太陽不落於地平線下,冬天則有51天不出太陽。 芬蘭擁有世界上緯度第二高的首都赫爾辛基,僅次於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 == 經濟 ==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芬蘭的通訊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非常發達,芬蘭是號稱因特網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元件都倚賴進口。 芬蘭跟全球經濟緊密聯絡,其國際貿易佔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與歐盟的貿易佔芬蘭總貿易額的60%。主要的外貿夥伴為德國、俄羅斯、瑞典、英國、美國、荷蘭和中國。貿易政策主要是由歐盟來制訂的,芬蘭在歐盟內除農業政策之外傳統上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芬蘭在1999年加入歐元體制,目前為唯一使用歐元的北歐國家。 由於氣候與土壤的原因,芬蘭的農業僅維持在基本農產品自給自足的水平。林木業作為出口的主要支柱,為農村人口提供了第二個工作選擇。 芬蘭的玻璃工藝製造世界聞名,金屬處理工藝也相當精細。由於盛產木材,芬蘭的傢俱設計和製造業在世界享有盛譽,20世紀初芬蘭設計的傢俱現在看起來依然非常現代。 == 交通 == == 人口 == 據2017年底芬蘭人口登記中心資料,芬蘭大約有552萬居民。芬蘭有兩種官方語言:88.3%的人口的母語為芬蘭語和5.3%人口的母語為瑞典語。少數人口包括了薩米人、俄羅斯人、猶太人和韃靼族等。 冬季戰爭後大約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戰爭賠款、失業問題以及對芬蘭保持獨立前景的不確定曾導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離開芬蘭。而到了1990年代,因為經濟情況的大幅好轉和政治及社會福利的穩定,芬蘭又開始接收大批難民與移民。 === 語言 === 芬蘭的官方語言是芬蘭語和瑞典語。在全國範圍內芬蘭語占主導地位,瑞典語則通行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及奧蘭自治區。芬蘭88.3%的人口的母語為芬蘭語,它是烏拉爾語系芬蘭語支中的一種。芬蘭語是歐盟語言中四種非印歐語系語言之一。跟芬蘭語親屬關係相近的語言是卡累利阿語和愛沙尼亞語,關係稍遠的則有多種薩米語及匈牙利語。芬蘭5.3%的人口的母語為瑞典語(芬蘭瑞典族)。北歐語言和卡累利阿語在一定範圍內享有特殊待遇。 在芬蘭北部的一些市鎮裡薩米語也是官方語言,人數大約在7,000左右的薩米人被認定為原住民。大約四分之一的薩米人的母語為多種薩米語中的一種。在芬蘭說的薩米語有北薩米語、伊納裡薩米語和斯科爾特薩米語。 在芬蘭有五千至六千人說羅姆語。羅姆語和在憲法中也得到了承認。在芬蘭使用兩種手語:芬蘭語手語(使用人口數量為4,000至5,000人)和(使用人口數量大約為150人)。大約有800芬蘭韃靼人說韃靼語,他們主要是在當芬蘭還處於沙皇統治時的1870年代至1920年代移居到芬蘭的。 少數族群(特別是芬蘭瑞典族、薩米人和芬蘭羅姆人)的權利在憲法中得到保護。 使用人口最多的移民語言是俄語(1.4%)、愛沙尼亞語(0.9%)、阿拉伯語(0.4%)、索馬利亞語(0.3%)和英語(0.3%)。英語是最常見的小學三到五年級(9歲到11歲)的必修外語課(在一些學校必修外語課也可以選其它語言)。德語、法語和俄語也可以從八年級(14歲)起作為第二門外語來學習。 == 宗教 == 芬蘭為保障宗教自由的國家,國民允許信仰任何宗教,不需要官方批准。基本上如果沒有明顯違反法律的事實(如恐怖主義或者邪教),也允許任何宗教活動。 基督教在12世紀起傳播至芬蘭,但是直至19世紀在農村中民間信仰裡還保持著基督教到來之前的一些特徵。 2019年底芬蘭人口的68.6%是芬蘭福音信義會(路德宗)的成員。路德宗教會的成員比例每年大約以百分之一的數量遞減。第二大的教會是東正教,其成員大約是芬蘭人口的1.1%。在芬蘭憲法中規定了路德宗教會的特別地位,而對東正教會也制訂了特別的法律。兩者在很大程度上有等同於國教的地位,但是在法律上也保障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民眾也有信仰其他宗教的機會。非任何宗教的比例在近年來也逐漸增加。至2018年底非宗教的比例為27.4%(可能包含一些宗教資訊未知的人士)。另外大約有四萬七千芬蘭人,即將近芬蘭人口的一個百分比,歸屬於沒有正式註冊的五旬節運動宗教組織。 其他宗派的成員包括少部分基督新教其他教派的信徒、羅馬天主教信徒、穆斯林和猶太教信徒。 == 文化 == 芬蘭嚴峻的氣候條件,歷史上還有外國侵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使芬蘭人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芬蘭人性格內斂,行事低調,但實際上內心充滿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並不隨波逐流,而是堅定的維護著自己的傳統文化。 === 西蘇精神 === 西蘇()精神是芬蘭文化的一部分,很難直接譯成別的文字,但可以理解為意志、決心、毅力和理性面對逆境。西蘇一詞也被芬蘭人用於命名其它東西,如芬蘭本土汽車品牌和芬蘭一艘名為Sisu號的大型破冰船。 據說,過去的芬蘭十分窮困,天然資源比不上鄰國,造就獨特的文化。由於沒有太多資源可供出口,故只有「將灰質轉化成GDP」,突顯優秀人才的可貴,教育成為芬蘭社會重要的一環。 === 飲食 === === 藝術 === 芬蘭有很多著名的藝術家:偉大的音樂家西貝柳斯開創了民族音樂的新紀元,被譽為芬蘭民族音樂之父;語言學家埃利亞斯·倫羅特蒐集編撰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民族史詩《卡勒瓦拉》成為世界文學史中最偉大的史詩之一;著名建築大師阿爾瓦爾·阿爾託以充滿芬蘭本土傳統浪漫風格的設計在現代主義建築設計潮流中獨樹一幟。芬蘭還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藝術家。尤為特別的是,芬蘭極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設計風格使許多幾十年前的工藝品和建築物在現代人眼中仍是新穎別緻、富有想象力的傑作。出自芬蘭設計大師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簡潔實用的設計風格、優質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譽世界。 === 文學 === 可以說書面芬蘭語是米卡埃爾·阿格里科拉在宗教改革時把新約聖經翻譯成芬蘭語後才出現的。但直到十九世紀及芬蘭民族浪漫主義之前鮮有值得一提的作品出現過。這使得埃利亞斯·倫羅特去收集芬蘭和卡累利阿民歌並編撰成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從這時起有很多詩人和小說家開始用芬蘭語來創作,其中著名的作家有阿萊克西斯·基維和埃諾·雷諾。在民族覺醒時期很多作家使用瑞典語創作,例如民族詩人約翰·盧德維格·魯內貝里及薩克里斯·託佩柳斯。 芬蘭獨立後出現了一批現代主義作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用芬蘭語創作的米卡·瓦爾塔裡和用瑞典語創作的埃迪特·索德格朗。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在1939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二戰後芬蘭文學跟國際潮流相比更轉向於自己的民族特性,這以韋伊諾·林納為代表。除了《卡勒瓦拉》和瓦爾塔裡之外,用瑞典語創作的圖葦·楊松是翻譯成外語最多的作家。著名的現代作家包括阿託·帕西林納、伊爾卡·雷梅斯、卡里·霍塔凱寧、索菲·奧克薩寧和。備受尊重的芬蘭文學獎授予每年的最佳小說。 === 教育 === 相對其他歐盟國家,學前教育在芬蘭並不常見,學童往往要待到七歲才上學。學校通常由多人共同管理。除了芬蘭語,學校普遍而言都會教授英語,較年長的學童會修讀法語和俄語,某些學校會教授其他語言。將近成年的學生,甚至會再多學一種外語。 紀錄片「Waterfront Cities Of The World」指出,芬蘭人並不喜歡炫耀學識。舉例說,即使是相識多年的朋友,也不清楚對方的學歷和技能。當地的教育制度也不是菁英主義,會因材施教,同一老師會教導學生很多年,陪伴學生成長。 === 設計 === 芬蘭設計重視實用和耐用,並不會「為設計而設計」,拒絕追逐潮流和拋棄主義(throwawayism),但並不代表墨守成規。除了具實際用途的生活用品,也有芬蘭設計師以較複雜的線條,創造出純粹為觀賞而設的玻璃製品。 === 電影與電視 === 在電影界著名的導演有阿基·考里斯邁基、毛裡茨·斯蒂勒、,以及在好萊塢成名的電影導演和製片人雷尼·哈林。考里斯邁基的電影《沒有過去的男人》是芬蘭電影史上揚名國外的電影之一,它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以及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在芬蘭每年大約出品12部長篇電影。 芬蘭在國際上知名的電視節目有揹包客旅遊記錄系列《》,以及四個好友玩特技及互相開各種玩笑的真人秀《》(類似與美國的真人秀《Jackass》)。 === 遊戲 === 芬蘭的遊戲社群非常活躍,分會組織遍佈全國,平均每月500名會員來首都赫爾辛基開會,有時還可達到1000人。 芬蘭被認為是傳統手機遊戲強國,擁有Supercell、Rovio娛樂等知名手機遊戲公司,《貪吃蛇》、《憤怒鳥》、《部落衝突》、《皇室戰爭》、《荒野亂鬥》、《卡通農場》等手機遊戲均誕生於芬蘭。 芬蘭是最頻繁組織的國家,遊戲demo創作大賽亦創立於芬蘭。 === 聖誕老人之家 === 有人認為聖誕老人的家就在芬蘭境內的耳朵山。在1927年,芬蘭電臺的一個廣播節目宣稱,聖誕老人和兩萬頭馴鹿一起就住在芬蘭和蘇聯分界拉普蘭區的“耳朵山”上,正是因為有“耳朵”,聖誕老人才能在北極聽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聲。從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聖誕老人的故鄉。在每年的平安夜孩子們在睡覺前將長筒襪掛在壁爐旁,然後帶著熱切的期盼進入夢鄉,聖誕老人晚上就會乘著馴鹿拉的雪橇,把聖誕禮物從壁爐煙囪中分發到孩子們的長筒襪裡。 值得一提的是,世上不少國家均宣稱或被認為是聖誕老人的故鄉,包括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挪威、格陵蘭。 === 桑拿文化 === 芬蘭人還發明瞭桑拿浴,號稱芬蘭的國粹。芬蘭諺語說:先建桑拿,再搭房屋。桑拿是為數不多的進入世界語言範疇的芬蘭詞彙之一。傳統的桑拿房是用木材建造,其中包括蒸汽房、洗澡間和更衣室。現代的桑拿房在設計上變化甚多,一些戶外桑拿房,甚至用玻璃採光。芬蘭全國有不同大小桑拿室,平均每間房屋就有一間桑拿房。除了私人的,也有開放予公眾的。 在發源地芬蘭,桑拿文化有不少不成文規矩,例如男女一同享受桑拿,有時是可以接受的,視參與者的年齡和親疏,十分難一概而論。有時男女一起,有時男女會分開進行。另外,在蒸汽房穿衣服可能被視為失禮的行為,例如在公眾桑拿有標示牌禁止穿泳裝。 == 體育 == 在芬蘭有一些深受歡迎的體育運動。有點類似棒球的芬式棒球是芬蘭的國民運動,然而觀眾人數最多的運動專案是冰球。在2016年世界冰球錦標賽中芬蘭對加拿大的決賽時,有69%的芬蘭人觀看了那場比賽的電視轉播。其它受歡迎的體育專案包括田徑、越野滑雪、跳臺滑雪、足球及籃球。雖然在觀眾席上座率來講冰球是最受歡迎的體育專案,但是足球在參與人員數量上是最大的團體體育專案,也是在芬蘭最受重視的專案。 就人均贏得的獎牌和金牌數量上來看,芬蘭在夏季奧林匹克歷史上是最成功的國家。芬蘭早在1908年還是俄羅斯帝國下屬的自治大公國時第一次作為一個單獨的國家參加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19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最早獲得“”稱號的漢內斯·科萊赫邁寧成功地奪得了三面金牌。 在二戰之前芬蘭在奧運會上是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在19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芬蘭僅憑三百二十萬的人口而排在獎牌榜上第二名。在1920和1930年代,芬蘭長跑運動員壟斷了奧運會,帕沃·努爾米在1920至1928年間總共贏得了九枚奧運會金牌,並在1921至1931年間打破了22項官方記錄。努爾米經常被認為是最偉大的芬蘭運動員及史上最偉大的田徑運動員之一。 上百年來芬蘭男女運動員在擲標槍專案上表現出色。此項專案給芬蘭帶來了9枚奧運會金牌、5次世界錦標賽冠軍、5次歐洲錦標賽冠軍、及24次世界記錄。 芬蘭也是知名賽車王國,擁有過14個世界拉力錦標賽冠軍和4個F1世界冠軍。 == 部分知名人士 == * 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 芬蘭獨立運動的民族英雄,芬蘭共和國總統,芬蘭元帥 * 埃利亞斯·倫羅特:語言學家,代表作品《卡勒瓦拉》 * 讓·西貝柳斯:音樂家,被譽為芬蘭民族音樂之父 * 阿萊克西斯·基維:芬蘭語作家,代表作為《七兄弟》 * 桑娜·馬林:前總理 * 託科·拉克索寧:筆名為芬蘭湯姆,性崇拜幻想藝術家 * 海倫·謝爾夫貝克:現代主義畫家 * -{zh-cn:圖葦·楊松;zh-hk:圖葦·楊松;zh-tw:朵貝·楊笙;}-:作家兼插圖畫家,姆明(Moomin)一族 * 林納斯·託瓦茲:Linux作業系統之父 * -{zh-cn:瓦爾特里·博塔斯; zh-hk:華特利·保達斯; zh-tw:維爾特利·鮑達斯;}-︰現役F1車手,現效力愛快羅密歐車隊 * -{zh-cn:基米·萊科寧;zh-hk:基米·拉高倫;zh-tw:奇米·雷克南;}-︰退役F1車手,2007年F1世界冠軍,為法拉利車隊最後一任世界冠軍 * -{zh-cn:米卡·哈基寧;zh-hk:米高·夏健倫;zh-tw:米卡·海基寧;}-︰退役F1車手,人稱芬蘭飛人,曾在1998、1999年先後獲得兩次F1車手冠軍頭銜 * 弗雷德裡克·伊德斯坦:諾基亞創辦人之一 == 參考資料 == *紀錄片「Waterfront Cities Of The World」,香港電視臺TVB以「在水一方」為節目名稱,於2013年4月21日下午4時30分播出。 == 外部連結 == * 這就是芬蘭 - 芬蘭推廣委員會發布、芬蘭外交部新聞司製作 * 芬蘭國家旅遊局官方網站 * 芬蘭政府官方網站 * 芬蘭議會官方網站 * 芬蘭總統官方網站 Category:歐洲國家 Category:波羅的海沿岸國家 Category:1917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Category: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
愛知縣
愛知縣()是位於日本中部地方的縣,首府與第一大城為名古屋市。 == 歷史 == 根據考古發現,至晚在十萬年前,愛知縣境內已經有「牛川人」生息繁衍。愛知縣在歷史上,是尾張國、三河國這兩個令制國的轄區。戰國時期的「名古屋三英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出身於此。 1871年,明治新政府實行廢藩置縣,除知多郡外的尾張成為名古屋縣,而三河則與知多合併成額田縣。名古屋縣於1872年4月易名為愛知縣,之後在同年11月27日與額田縣合併成為今天的愛知縣。縣名是由曾管轄名古屋市中心的愛知郡而來。愛知縣和名古屋市獲得2026年亞運會舉辦權。 == 地理 == 愛知縣位處日本列島中央,向南可經三河灣及伊勢灣通往太平洋。東面與靜岡縣接鄰;東北面為長野縣;北面為岐阜縣;西面則為三重縣。縣的東西端相距106公里,南北端相距94公里;全縣總面積為5153.81平方公里,約佔全日本面積1.36%。最高點為海拔1415公尺的茶臼山。縣內大致分為尾張地區和三河地區,三河地區又分為西三河地區和東三河地區。尾張、西三河、東三河的面積比約為1:1:1,人口比約為7:2:1。 ===氣候=== 愛知縣屬於太平洋側氣候,夏季高溫潮溼,非常悶熱。冬季乾燥、晴朗的日子很多,吹著被稱為 "伊吹吉風 "的乾燥寒風,氣溫會像日本北部一樣迅速下降。由於受西北季風的影響,當冬季形成強氣壓模式時,雪雲從岐阜縣關原附近流入,愛知縣西部等地有時會遭遇區域性大雪。另外,在東三河北部和西三河東北部的山區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部高原氣候的影響。 == 行政區劃 == 轄下共38市7郡14町2村。 === 尾張地方 === * 名古屋市:千種區、東區、北區、西區、中村區、中區、昭和區、瑞穗區、熱田區、中川區、港區、南區、守山區、綠區、名東區、天白區 * 愛西市、海部市、一宮市、稻澤市、犬山市、巖倉市、大府市、尾張旭市、春日井市、清須市、江南市、小牧市、瀨戶市、知多市、津島市、東海市、常滑市、豐明市、日進市、半田市、北名古屋市、彌富市、長久手市 * 愛知郡:東鄉町 * 海部郡:大治町、蟹江町、飛島村 * 西春日井郡:豐山町 * 丹羽郡:大口町、扶桑町 * 知多郡:阿久比町、武豐町、東浦町、南知多町、美濱町 === 西三河地方 === * 安城市、岡崎市、刈谷市、高濱市、知立市、豐田市、西尾市、碧南市、三好市 * 額田郡:幸田町 === 東三河地方 === * 豐橋市、豐川市、蒲郡市、田原市、新城市 * 北設樂郡:設樂町、東榮町、豐根村 == 經濟 == 愛知縣是日本的工業大縣,是中京工業地帶的中心。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在日本僅次於東京都、大阪府居全國第3位,人均收入僅次於東京。製成品年出貨量達48萬億日元,連續44年位居日本第一。2019年商品銷售額為33萬億72920億日元,居日本第3位。愛知縣有以豐田汽車為首的眾多汽車企業。豐田汽車在1937年設立。在高度經濟成長期之後,愛知縣的汽車產業發展成為高度發達的產業。 === 產業 === 縣內總生產(2004年)有34兆6503億日圓,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7.0%。 * 汽車工業 * 飛機生產 === 經濟界 === ==== 過去的「五攝家」 ==== 五攝家是以愛知縣名古屋市為根據地的中部圈財界的一群名門企業,包括有舊伊藤財閥系企業的東海銀行及松坂屋、基建企業的名古屋鐵道、中部電力及東邦瓦斯五家商社所構成。曾經獨佔中部經濟聯合會(簡稱「中經聯」)、名古屋商工會議所(名商)等經濟團體的代表,名古屋觀光酒店及名古屋波士頓美術館等主導負責的企業。 == 人口 == 愛知縣的人口在所有都道府縣中排行第四,據2021年10月1日統計有7,519,785人。在縣內市町村中,名古屋市人口最多,有2,327,723;人口最少為豐根村,只有982人。 == 交通 == 過去愛知的交通主要依靠火車連線,昔日的樞紐機場為名古屋機場,但自從中部國際機場開放以後,對外交通就大大改善。乘搭火車從名鐵名古屋站出發,只要30分鐘就可到達中部國際機場。 鐵路有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營運的東海道新幹線及多條在來線。名古屋鐵道(名鐵)為愛知縣最大的私鐵業者,另外還有經營旅客鐵路的近畿日本鐵道(近鐵)、名古屋市營地下鐵、名古屋臨海高速鐵道、愛知高速交通、愛知環狀鐵道、豐橋鐵道、東海交通事業、名古屋導向巴士,和專營鐵路貨運的日本貨物鐵道(JR貨物)、名古屋臨海鐵道及衣浦臨海鐵道。 由於愛知縣是汽車產業重鎮,擁有汽車的人口比例亦高,主要的高速公路有東名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及新東名高速公路等。 == 文化 == thumb|愛·地球博紀念公園 * 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EXPO 2005)於2005年3月25日到9月25日在瀨戶市和長久手町舉行。 == 旅遊 == * 名古屋城 * 犬山城 * 岡崎城 * 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 * 博物館明治村 * 熱田神宮 * 德川美術館 * 日本樂高樂園 == 主要節日活動 == * 尾張津島天王節(UNESCO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犬山節(UNESCO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亀崎潮幹節(UNESCO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知立節(UNESCO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須成節(UNESCO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名古屋節 * 筒井町出來町天王節 * 大田節 * 三谷節 * 鯛魚節 * 乙川節 * 萬燈節 * 一色大燈籠節 * 鳥羽的火祭 * 尾張津島秋季節 == 特產 == 水果・蔬菜 水果・蔬菜 甜瓜 渥美地方是全國有數的產地。 葡萄 知多半島。 抹茶 抹茶的生產量全國第1位。 魚介類・海產物 魚介類・海產物 鰻 利用矢作川的天然水養殖的鰻魚。 花蛤 東幡豆海岸有名。 肉類・乳製品 肉類・乳製品 名古屋交趾雞 地方的雞品種。 和牛 鳳來牛。(新城市) 鄉土料理 鄉土料理 味噌煮込みうどん 味增烏龍麵,愛知的鄉土麵。 棊子麵 名古屋的名物。 櫃まぶし 名古屋特產的鰻魚飯。 臺灣拉麵 名古屋特產的辣味拉麵。 味增豬排 名古屋特產的名物。 外郎 名古屋的名物菓子。 工藝品・民藝品 工藝品・民藝品 常滑燒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瀬戶染付燒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赤津燒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尾張七寶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有松・鳴海絞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名古屋友禪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名古屋黒紋付染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豊橋筆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名古屋佛壇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三河佛壇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岡崎石工品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名古屋桐簞笥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出身名人 == * 鈴木一朗 * 海部俊樹 * 加藤高明 * 松井玲奈 *松井珠理奈 * 木藤亞也 * 諸星大 * 平手友梨奈 * 櫻井孝宏 * 齊藤麻衣 * 石田彰 * 岡田有希子 * 石川祐希 *石川真佑 * 宇野贊多 * 堀越耕平 * 木全翔也 * 木村柾哉 * 平野紫耀 * 佐佐木舞香、本渡楓 * 佐藤景瑚、赤楚衛二 * 三品瑠香 == 媒體 == === 電視臺 === 頻道(遙控器號碼) 電視臺 1 東海電視臺(FNN系列) 2 NHK E 3 NHK G(名古屋放送局) 4 中京電視臺(NNN系列) 5 中部日本放送(JNN系列) 6 名古屋電視臺 7 三重電視臺(獨立UHF,愛知縣東部平原、西部可接收到) 10 愛知電視臺 == 圖集 == File:2016 Japan Nagoya 81 (33038233234).jpg|(名古屋市中區) File:Nagoya Castle 7.jpg|名古屋城(名古屋市中區) File:Jorakuden1.jpg|本丸御殿 (名古屋城) File:Osukannon.jpg|大須觀音(名古屋市中區) File:Tokugawabijutsukan1.JPG|德川美術館 (名古屋市東區) File:Toyotasangyoukinen8.JPG|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 (名古屋市西區) File:Noritake garden2.jpg|Noritake的森林 (名古屋市西區) File:Legoland japan.jpg|日本樂高樂園(名古屋市港區) File:Port of Nagoya Public Aquarium1.jpg|名古屋港水族館 (名古屋市港區) File:JR MLX01-1 001.jpg|磁浮·鐵道館(名古屋市港區) File:Atsuta Shrine.jpg|熱田神宮(名古屋市熱田區) File:Inuyamamatsuri1.jpg|犬山市 File:Komakiyama castle1.jpg|小牧市 File:Kamagaki no Komichi06.jpg|瀨戶市 File:Kiyosu-jo&ote-bashi.jpg|清須市 File:Tsushimatennosai1.JPG|津島市 File:Yakimonosanpomichi1.JPG|常滑市 File:Mikawa Isshiki Lantern Festival.jpg|西尾市 File:Tahana nanohana.jpg|油菜花(田原市) File:Nagashinofestival.JPG|新城市 File:Aichi museum of flight2.jpg|愛知航空博物館 File:FLIGHT OF DREAMS4.jpg|FLIGHT OF DREAMS File:TOYOTA AUTOMOBILE MUSEUM.JPG|豐田博物館 File:Meijimura1.jpg|博物館明治村 File:Little world1.JPG|野外民族博物館小世界 File:Okazakijo2.JPG|岡崎城 File:LAGUNA TEN BOSCH.jpg|拉格娜登堡、拉格娜喜雅 File:Sakushima5.jpg|佐久島 File:Kankonouen.JPG|觀光農場花廣場 File:Horaijisan1.jpg|鳳來寺山 File:Mt.Tyausu Moss phlox.jpg|茶臼山 File:Houraisantoushouguu1.JPG|鳳來寺山東照宮 File:Toyokawainari honden.jpg|豐川稻荷 File:Matsudairago1.jpg|松平郷 File:Kisogawazutsumi.JPG|木曾川堤 File:138tower park.jpg|雙子塔138 File:Sakurabuchi park2.JPG|櫻淵公園 File:Noma lighthouse.jpg|野間埼燈塔 File:Irago view hotel.jpg|伊良湖岬 ===節日=== File:Tsushimatennosai1.JPG|尾張津島天王節 File:Inuyama Festival.jpg|犬山節 File:Kamezakishiohi Festival2.jpg|亀崎潮幹節 File:Tiryuumatsuri7.JPG|知立節 File:Sunarimatsuri1.JPG|須成節 File:Nagoyamatsuri7.JPG|名古屋節 File:Tokugawaendashizoroe1.JPG|筒井町出來町天王節 File:Ootamatsuri.JPG|大田節 File:Miyamatsuri.JPG|三谷節 File:Taimatsuri1.jpg|鯛魚節 File:Okkawamatsuri1.jpg|乙川節 File:Kariyamandomatsuri.jpg|萬燈節 File:Mikawa Isshiki Lantern Festival.jpg|一色大燈籠節 File:Toba Fire Festival3.jpg|鳥羽的火祭 File:Owari Tsushima autumn festival1.jpg|尾張津島秋季節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行政 * ; 観光 * Aichi Now Official Site for Tourism Aichi - 愛知県観光協會 * 愛知県 産業労働部 観光コンベンション課 Category:日本都道府縣 Category:亞洲運動會主辦城市
約翰內斯·開普勒
約翰內斯·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開普勒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為人知的成就為開普勒定律,這是爾後天文學家根據他的著作《新天文學》、《世界的和諧》、《》萃取而成的三條定律。這些傑作對艾薩克·牛頓影響極大,啟發牛頓後來得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開普勒曾在奧地利格拉茨的一家神學院擔任數學教師,成為的同事。後來,他成了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的助手,並最終成為皇帝魯道夫二世及其兩任繼任者馬蒂亞斯和費迪南二世的皇家數學家。他還曾經在奧地利林茨擔任過數學教師及華倫斯坦將軍的顧問。此外,他在光學領域做了基礎性的工作,發明了一種改進型的折光式望遠鏡(開普勒望遠鏡),並提及了同時期的伽利略利用望遠鏡得到的發現。 開普勒生活的年代,天文學與占星學沒有清楚的區分,但是天文學(文科中數學的分支)與物理學(自然哲學的分支)卻有著明顯的區分。因為宗教信仰,開普勒將宗教論點和理由寫進他的作品。因為相信上帝用智慧創造世界,人只要透過自然理性之光,也可理解上帝創造的計畫。Barker and Goldstein. "Th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Kepler's Astronomy", pp.  112–13.。開普勒將他的新天文學描述為“天體物理學Kepler. New Astronomy, title page, tr. Donohue, pp.  26–7”、“到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的旅行Kepler. New Astronomy, p. 48”、“亞里士多德宇宙論的補充Epitome of Copernican Astronomy in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 15, p. 845”、透過將天文學作為通用數學物理學的一部分改變古代傳統的物理宇宙學Stephenson. Kepler's Physical Astronomy, pp.  1–2; Dear, Revolutionizing the Sciences, pp.  74–78。 == 早年 == 約翰內斯·開普勒於1571年12月27日,也就是當年的聖若望慶日,在帝國自由城魏爾德爾斯塔特(今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一部分,位於斯圖加特市中心以西30km)出生,在他前面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他的祖父西博爾德·開普勒(Sebald K.)曾經是這個城鎮的市長,但是約翰內斯·開普勒出生時,開普勒家族的家業已經開始衰落。他的父親海因裡希·開普勒(Heinrich K.)為了營生,當了一名危險的僱傭兵,在約翰內斯五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家庭,據說後來死於荷蘭的“八十年戰爭”。約翰內斯的母親凱瑟琳那·古爾登曼(K. Guldenmann)是一名旅店老闆的女兒,同時是一名醫生和草藥商。約翰內斯是早產兒,孩提時體弱多病。然而,他超常的數學才能經常給他外祖父旅館內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Caspar. Kepler, pp.  29–36; Connor. Kepler's Witch, pp.  23–46. 他在很早的年紀就接觸到並喜歡上了天文學,而這種喜歡貫穿了他的一生。在他6歲時,他看到了1577年的大彗星,並寫道他“被媽媽帶到一處高地看彗星。”在他9歲時,他觀察到了另外一次天文事件——1580年的月食,並記錄道Koestler. The Sleepwalkers, p. 234(translated from Kepler's family horoscope).他記得他被“叫到門外”看月食,月亮“看起來非常紅”。然而,童年患上天花,使他的視力衰弱,雙手殘廢,因此限制了他天文觀察的能力Caspar. Kepler, pp.  36–38; Connor. Kepler's Witch, pp.  25–27.。 1589年,在經歷過文法學校、拉丁學校以及毛爾布勞恩(Maulbronn)的神學院之後,開普勒進入了圖賓根大學的圖賓根神學院。在那裡,他師從維塔斯·穆勒(Vitus Müller)學習哲學Connor, James A. Kepler's Witch(2004), p. 58.及雅各布·黑爾布蘭德(J. Heerbrand,菲利普·梅蘭希< Philipp Melanchthon>在威登堡的學生)學習神學。雅各布·黑爾布蘭德同時還教了另外一名當時還是學生的直至他在1590年成為圖賓根校長Barker, Peter; Goldstein, Bernard R. "Th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Kepler's Astronomy", Osiris, 2nd Series, Vol. 16, Science in Theistic Contexts: Cognitive Dimensions(2001), p. 96.。他證實了自己是一名傑出的數學家,並作為一名熟練的占星家給同窗占星,為自己贏得了聲譽。在1583-1631年間擔任圖賓根大學數學教授的邁克爾·馬斯特林的教導下,他學習了關於行星運動的托勒密體系與哥白尼學說。在那段時間,他自己成了哥白尼的擁護者。在一次學生辯論中,他從理論和神學兩個角度捍衛太陽中心說,堅稱太陽是宇宙動力的主要來源Westman, Robert S. "Kepler's Early Physico-Astrological Problematic," , 32(2001): 227–36.。雖然他很想成為一名牧師,在他學業將要結束之際,開普勒被推薦擔任格拉茨新教學校(後來成為格拉茨大學)的數學與天文學教師。他於1594年4月接受了該職位,時年23歲Caspar. Kepler, pp.  38–52; Connor. Kepler's Witch, pp.  49–69.。 == 格拉茨(1594-1600年) == === 《宇宙的神秘》 === 開普勒的第一部主要天文學作品——《宇宙的神秘》是第一部捍衛哥白尼學說、公開發表的作品。開普勒聲稱在格拉茨教學的1595年7月19日頓悟,在黃道十二宮圖中展示了土星和木星的定期相遇:他意識到正多邊體按照規定的比率與一個內切圓和外切圓相連,他推測這可能是宇宙的幾何基礎。在尋找符合已知的天文學發現(甚至使用加入該系統的額外星球)、獨特排列的多面體的努力失敗後,開普勒開始用立體的多面體進行實驗。他發現五個柏拉圖多面體中的每一個都可透過球體進行獨特的內切和外切;先構建這些多面體,每一個多面體裝在一個球體裡,這個球體又裝在另一個多面體內,每個多面體可產生6層,分別對應6個已知的星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對這些多面體進行正確的排序——八面體、二十面體、十二面體、四面體和六面體,開普勒發現假設這些星球環繞著太陽,那麼球體可以按照一定的間距進行排列,間距對應於每個星球路徑的相對尺寸(在已知的天文學觀測結果的精確度範圍內)。開普勒還發現了一個公式,將每個星球的軌道大小與其軌道週期進行關聯:從裡星球到外星球,軌道週期的增長率是軌道半徑差的兩倍。然而,開普勒後來又否定了這個公式,因為這個公式不夠精確。Caspar. Kepler, pp. 60–65; see also: Barker and Goldstein, "Th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Kepler's Astronomy." 正如他在標題中所表明的,開普勒認為他已經揭示了上帝對宇宙的幾何規劃。開普勒對於哥白尼學說的許多熱情源於他對於物質與精神之間的聯絡的神學信仰;宇宙本身是上帝的一個影像,太陽對應聖父,星球對應聖子,它們之間的間隔對應聖靈。《宇宙的神秘》的最初手稿包含了一延伸章節,用以調和太陽中心說與貌似支援地球中心說的聖經選段。Barker and Goldstein. "Th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Kepler's Astronomy," pp. 99–103, 112–113. 在其老師邁克爾·馬斯特林的支援下,開普勒獲准在圖賓根大學理事會發表他的手稿,期間他刪掉了《聖經》註釋,增加了對哥白尼學說及他的新想法更簡單易懂的描述。《宇宙的神秘》於1596年年底發表,開普勒於1597年年初收到了發表的版本,並將其傳送給著名的天文學家與贊助人。該書並未被廣泛閱讀,但是它建立了開普勒作為一名高水平的天文學家的聲譽。對贊助人及格拉茨管理他職位的人充滿熱情的付出,也是他進入贊助體系的關鍵之路。Caspar. Kepler, pp. 65–71. 開普勒從未放棄柏拉圖式的多面體-球體宇宙學說——《宇宙的神秘》,雖然根據他後來的作品,其中的一些細節可能需要修改。他後來的主要作品,透過計算行星軌道的離心率,發現更精確的球體內外尺寸,但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對該作品的進一步發展。1621年,開普勒發表了他擴充套件後的第二版《宇宙的神秘》,比第一版長一半,在腳註部分詳細記錄了在第一版發表之後的25年內他所作的修正與改進。Field. Kepler's Geometrical Cosmology, Chapter IV, p 73ff. 關於其影響,《宇宙的神秘》可以視為將尼古拉斯·哥白尼在他的作品《天體執行論》中提出的理論進行現代化的重要的第一步。當哥白尼試圖在該書中發展日心學說的時候,他用托勒密工具(即週轉圓與離心圓)解釋星球軌道速度的變化,並繼續用地球軌道中心作為參考點,而不是用太陽中心“輔助計算以便使讀者不會因偏離托勒密太多而感到混淆。”現代天文學家很大部分歸功於《宇宙的神秘》,儘管它的主要論點有瑕疵,“因為它代表了清除哥白尼學說中托勒密理論殘留的第一步。”Dreyer, J.L.E. A History of Astronomy from Thales to Kepler, Dover Publications, 1953, pp. 331, 377–379. === 與芭芭拉·穆勒的婚姻 === 1595年12月,開普勒被介紹給了芭芭拉·穆勒(B. Müller),一個帶著幼小女兒——吉瑪·德威納維爾德(Gemma van Dvijneveldt)的23歲寡婦(結過兩次婚),並開始向她求愛。穆勒不但是她前兩任丈夫財產的女繼承人,同時也是一名成功磨坊老闆的女兒。儘管開普勒有著高貴的身份,但是她父親約布斯特(Jobst)最初也反對他們的婚姻;雖然開普勒繼承了他祖父的高貴身份,但是他的貧困使他與芭芭拉不般配。開普勒完成《宇宙的神秘》之後,約布斯特動了憐憫之心,但是這個婚約差點告吹,因為開普勒外出專注於出版的各項事宜。然而,幫忙建立該婚配的教會官員強迫穆勒遵守他們的協議。1597年4月27日,芭芭拉和開普勒結婚。Caspar, Kepler. pp. 71–75. 在他們婚姻的早年,他們生育了兩個子女(海因裡希與蘇珊娜),但是都在襁褓裡夭折了。1602年,他們又生了一個女兒(蘇珊娜),1604年,生了一個兒子(弗里德里希),1607年又生了一個兒子(路德維格)。Connor. Kepler's Witch, pp. 89–100, 114–116; Caspar. Kepler, pp. 75–77 thumb|開普勒和芭芭拉在格拉茨附近的格森多夫(Gössendorf)的房子(1597-1599年) === 其它研究 === 《宇宙的神秘》出版之後,在格拉茨學校檢察員的支援下,開普勒開始了他的雄心計劃,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他的作品。他計劃編寫另外4部書籍:一部關於宇宙的靜止事物(太陽和固定的星球);一部關於行星及其運動;一部關於行星的物理屬性與地理特徵的形成(側重於地球);一部是關於天空對地球的影響,涵蓋大氣光學、氣象學和占星術。Caspar. Kepler, pp. 85–86. 他還收集許多他曾經贈送《宇宙的神秘》的天文學家們的意見,其中包括瑞瑪奴斯·烏爾蘇斯(尼古拉斯·賴默斯·柏爾)[Reimarus Ursus(N. Reimers Bär)]——魯道夫二世的皇家數學家,同時也是第谷·布拉赫的激烈對手。烏爾蘇斯沒有直接回復他,但是重新發表了開普勒的奉迎信,以尋求他與第谷關於第谷體系爭論(現在的叫法)中的優勢。儘管有這個汙點,第谷還是開始與開普勒通訊,一開始就對開普勒系統進行嚴厲但合理的批判;在許多反對的理由中,第谷對其使用哥白尼不準確的資料提出了異議。透過書信往來,第谷和開普勒就廣大範圍內的天文學問題進行了討論,並重點討論了月球現象與哥白尼學說(特別是其神學活力)。但是沒有第谷天文臺更精確的資料,開普勒無法涉及其中的許多議題。Caspar, Kepler, pp. 86–89 結果,開普勒將精力轉向年代學與“和諧”,即音樂、數學及物質世界之間的命理關係,以及它們的占星結果。透過假設地球擁有精神(一種他後期用於解釋太陽引起行星運動的屬性),他建立了一個將佔星內容和天文距離與天氣與其它地球現象聯絡起來的推測系統。然而,到了1599年,他又發現他的工作受到資料不準確性的限制——正如不斷增長的宗教緊張氣氛正威脅他在格拉茨的工作一樣。就在同年的12月份,第谷邀請開普勒在布拉格會面;1600年1月1日(甚至在他收到邀請函之前),開普勒就啟程,希望第谷的資助能夠幫解決他的哲學問題以及社會與經濟問題。Caspar, Kepler, pp. 89–100 == 布拉格(1600-1612年)== === 效力於第谷·布拉赫 === thumb|第谷·布拉赫 1600年2月4日,開普勒在伊澤拉河畔貝納特基(距離布拉格35km)見到了第谷·布拉赫及其助手弗朗茨·滕納格爾(Franz Tengnagel)與朗高蒙田納斯(Longomontanus)。伊澤拉河畔貝納特基是第谷的新天文臺所在地。開普勒以客人的身份在這裡住了兩個月,分析了第谷的一些火星發現;第谷嚴密地保護著他的資料,但是對開普勒的理論思想印象深刻,所以之後給了他更多接近的空間。開普勒計劃藉助火星資料測試他在《宇宙的神秘》中的理論Using Tycho's data, see 'Two views of a system' ,但是他預計這項工作將花費2年時間(因為第谷不允許他單純的將資料複製作為己用)。在約翰內斯·傑森紐斯(Johannes Jessenius)的幫助下,開普勒嘗試與第谷協商一個更為正式的僱傭安排,但是協商在激烈的爭吵中破裂。於是開普勒在4月6日就前往布拉格。之後,開普勒和第谷很快就和解了,並最終就工資和生活安排達成了協議,6月,開普勒回到格拉茨去接他的家人。Caspar, Kepler, pp. 100–08. 格拉茨政治上和宗教上的麻煩打碎了他立刻回到第谷天文臺工作的想法;為了繼續他的天文學研究,開普勒以數學家的身份向斐迪南大公尋求了一份工作。為此,開普勒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給斐迪南。他在文中提出了一個月球運動力學理論Caspar, Kepler, p. 110.:“地球上有一種力量,引起了月球的運動”。雖然這篇文章並未使他在費迪南宮廷獲得職位,但是卻詳細介紹了一種測量月食的新方法,他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了7月10日格拉茨的月食現象。這些觀察成了他進行光學規律探索的基礎,而《天文學的光學需知》則是他光學探索的頂峰。Caspar, Kepler, pp. 108–11. 1600年8月2日,在拒絕皈依天主教之後,開普勒和他的家人被驅逐出格拉茨。幾個月後,開普勒及他的家人來到了布拉格。差不多1601年一整年,他得到了第谷的直接資助,第谷安排他分析行星觀測結果與編寫反對第谷(此時第谷已過世)對手——烏爾蘇斯的小冊子。9月,第谷幫開普勒獲得了作為他先前向皇帝提議的新專案的合作者的委任:將取代所作的《普魯士星表》的《魯道夫星表》。1601年10月24日第谷出人意料的逝世了,兩天之後,開普勒被委任成為他的繼任者,作為皇家數學家負責完成第谷未完成的工作。接下去作為皇家數學家的11年是開普勒一生中最為多產的時間。Caspar, Kepler, pp. 111–22. === 皇帝魯道夫二世的顧問 === 作為皇家數學家,開普勒的主要職責是向皇帝提供占星術方面的建議。雖然開普勒對同時代占星家對未來或特定神學事件進行準確預言的努力採取懷疑態度,但是當他還是圖賓根大學的一名學生時,他已經向他的朋友、家人和贊助人展示了極受歡迎的占星水平。除了給同盟國和外國領導人占星外,皇帝在遇到政治麻煩時,也向開普勒尋求建議。魯道夫對許多其宮廷學者(包括鍊金術士)的工作有著積極興趣,並跟蹤開普勒在物理天文學方面的工作。Caspar, Kepler, pp. 149–53 布拉格正式被認可的宗教教義是天主教和主穩健派,但是開普勒憑藉他在宮廷的地位可以信仰他的路德教會而不受阻礙。皇帝名義上為其家庭提供了豐厚的收入,但是皇家國庫開支過度,這意味著想要實際上獲得足夠的錢應對經濟負擔還是需要不斷的爭取。一部分源於經濟困難的原因,他和芭芭拉的家庭生活並不如意,經常為爭吵和疾病所擾。然而,宮廷生活為開普勒帶來了與其他著名學者[其中包括、約斯特·比爾吉、大衛·法布里奇烏斯、馬丁·巴查傑克(M. Bachazek)以及約翰內斯·布倫格(Johannes Brengger)]接觸的機會,因此他的天文學工作進展迅速。Caspar, Kepler, pp. 146–148, 159–177 === 《天文學的光學需知》 === 在開普勒繼續慢慢分析第谷的火星觀測資料——現在他可以擁有整體的資料——並開始了魯道夫星表的緩慢編制過程的同時,他還從其1600年關於月球的文章中拾起了對光學規律的研究。不論是月食或是日食現象都展現了無法解釋的現象,例如不可預期的陰影大小、月全食的紅色、以及傳說中環繞日全食的罕見光線。大氣折射的相關議題適用於所有天文學觀測。1603年的大部分時間,開普勒暫停了他的其它工作,而專注於光學理論研究;並由此撰寫的手稿在1604年1月1日呈給了皇帝,並以《天文學的光學需知》為題發表。文中,開普勒對控制光強的平方反比定律、平面鏡與曲面鏡的反射、針孔相機原理以及光學的天文學含義,如視差與天體的可見大小,進行了描述。他還將光學研究延伸到人的眼睛,並被神經學家廣泛認為是意識到影象由眼睛晶狀體翻轉投射到視網膜上的第一人。這個困境的解決辦法對於開普勒來說並不是特別重要,因為他並不將其視為屬於光學的範疇,雖然他確實表明,影像由於“精神運動”在“腦穴”中得到修正Finger, "Origins of Neuroscience," p 7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今天,《天文學的光學需知》通常被認為是現代光學的基礎(雖然它明顯地沒有包含折射定律)Caspar, Kepler, pp. 142–146。關於投影幾何學的根源,開普勒在他作品中引入了數學實體連續變化的概念。他主張到,如果一個圓錐截面的焦點可以沿著連線焦點的線運動,那麼這個幾何形狀會把一個焦點改變或退化成另外一個。因此,當一個焦點沿著無窮大運動時,橢圓形就變成了一條拋物線,當一個橢圓的兩個焦點互相融合時,就形成了圓圈。 === 超新星1604 === 1604年10月,出現了一顆明亮的新晚星(超新星1604),但是開普勒不信謠言,直至他親眼看到了這顆晚星。他開始系統的觀察這顆新星。從星相學的角度看,1603年的結束標誌著火象三星座的開始,亦即週期800年的大交匯期的開始;占星家們將之前兩次這種時期與查理曼大帝的崛起(大約800年前)和耶穌的誕生(大約1600年前)聯絡起來,所以他們期待有重大預兆的事件出現,特別是關於皇帝。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開普勒作為皇家數學家與占星家在其兩年後《關於新星》的文中描述了這顆新星。文中,開普勒在對其他許多佔星方面的解釋與流傳持懷疑態度的同時,專注於描述這顆新星的天文學屬性。他注意到了其逐漸減弱的亮度,推測它的起源,並根據視差的缺失論證它屬於固定的星體,進一步削弱了天體永恆性的教義(自亞里斯多德以後人們一直認可這樣的觀念:天體是完美與永恆的)。一顆新星的誕生意味著天體的可變性。在附錄中,開普勒還討論了波蘭歷史學家最近的年代學工作;他計算到,如果蘇斯萊格是正確的,年表提前四年,那麼伯利恆之星——類似於今日的新星——將已經正好碰到了週期800年的第一次大交匯。Caspar, Kepler, pp. 153–157 === 《新天文學》 === 《新天文學》是根據第谷的方向進行的火星軌道研究(包括最初兩個關於行星運動的定律)發展的頂峰。開普勒運用等分點(哥白尼把這種數學工具排除在他的學說之外)對各種安火星軌道近似值進行重複計算,並最終創造了一個在2弧分之內(平均測量誤差)基本上與第谷的發現相一致的模型。但是他對這個複合體以及仍然有點不準確的結果感到不滿意;在某些點,這個模型與資料的差異達到8弧分。一系列傳統的數學天文學方法都使開普勒感到失望,他開始嘗試為這些資料設定一個卵形軌道。Caspar, Kepler, pp. 123–128 根據開普勒對宇宙的宗教觀點,太陽(父神的象徵)是太陽系的動力來源。作為物理基礎,開普勒透過類比汲取了威廉·吉爾伯特《論磁石》(1600年)中地球磁性靈魂的理論以及自己關於光學研究的工作。他假設太陽發射的動力(或動力個體)On motive species, see: Lindberg, "The Genesis of Kepler's Theory of Light," pp. 38–40隨著距離減弱,當行星靠近或遠離太陽,運動會加快或減慢"Kepler's decision to base his causal explanation of planetary motion on a distance-velocity law, rather than on uniform circular motions of compounded spheres, marks a major shif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conceptions of science.... [Kepler] had begun with physical principles and had then derived a trajectory from it, rather than simply constructing new models. In other words, even before discovering the area law, Kepler had abandoned uniform circular motion as a physical principle." Peter Barker and Bernard R. Goldstein, "Distance and Velocity in Kepler's Astronomy", Annals of Science, 51 (1994): 59–73, at p. 60.Koyré, The Astronomical Revolution, pp. 199–202。可能這個設想的前提需要一種修復天文學秩序的數學關係。根據對地球和火星遠日點和近日點的測量,他創立了一個公式。根據這個公式,行星的運動速度與它距太陽的距離成反比。然而,想要在整個軌道週期證實這種關係,需要進行非常廣的計算;為簡化計算任務,1602年底,開普勒運用幾何學重新闡述了這個比例:行星在同樣的時間內掃過同樣的面積——開普勒關於行星運動的第二定律。Caspar, Kepler, pp. 129–132 之後,他運用幾何速率法則,假定軌道是蛋形軌道,開始計算火星的整體軌道。在經歷大約40次的嘗試失敗以後,1605年初,他最終偶然想到了橢圓形這個概念,他之前認為這個解決方法太簡單,以至於早期的天文學家們都忽略了。在發現橢圓形軌道適用於火星的資料之後,他立即推斷出所有行星都以太陽為中心按照橢圓形運動——開普勒關於行星運動的第一定律。然而,他沒有聘用計算方面的助手,所以他未將該數學分析擴充套件到火星之外。當年年底,他完成了《新天文學》的手稿,但是由於第谷天文臺使用(第谷後人的財產)的法律爭議,直到1609年才發表。Caspar, Kepler, pp. 131–140; Koyré, The Astronomical Revolution, pp. 277–279 === 《折射光學》、《夢》及其它著作 === 在《新天文學》完稿之後的幾年,開普勒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魯道夫星表》的編撰以及基於該星表的一整套星曆(對行星和星位的具體預言,但是這兩項工作在多年之後都沒完成)。他還嘗試(不成功)與義大利天文學家喬凡尼·安東尼奧·馬吉尼(Giovanni Antonio Magini)的合作。他的其它作品涉及年代學(特別是耶穌一生中事件的日期記錄)與占星學[特別是對轟動性的大災難預言的批判,比如哈利薩耶斯·羅斯林(Helisaeus Roeslin)的預言]。Caspar, Kepler, pp. 178–81 正當開普勒和羅斯林忙於發表一系列攻擊與回擊時,菲利普·法賽里爾斯醫生(P. Feselius)發表了一部作品,對占星學進行了全面地反駁(特別是羅斯林的作品)。一方面是出於對其所認為是占星學的多餘的回應,另一方面是出於對過度的反對聲音的回應,開普勒撰寫了《第三方調解》。表面上,這篇文章——主要是給羅斯林和法賽里爾斯的普通贊助人看的——是對爭論的學者之間的一次中立調解,但是文中體現了開普勒對占星學價值的基本觀點,文章包含了行星與個體精神之間互動的一些假設機制。開普勒認為多數傳統的占星學法則與方法是被“一隻勤勞的母雞”扒爛的“臭糞”,但是實際上認真的科學的占星家“偶爾會找到穀粒,甚至是珍珠或金塊”。Caspar, Kepler, pp. 181–85. The full title is Tertius Interveniens, das ist Warnung an etliche Theologos, Medicos vnd Philosophos, sonderlich D. Philippum Feselium, dass sie bey billicher Verwerffung der Sternguckerischen Aberglauben nict das Kindt mit dem Badt aussschütten vnd hiermit jhrer Profession vnwissendt zuwider handlen, translated by C. Doris Hellman as "Tertius Interveniens, that is warning to some theologians, medics and philosophers, especially D. Philip Feselius, that they in cheap condemnation of the star-gazer's superstition do not throw out the child with the bath and hereby unknowingly act contrary to their profession." 1610年的頭幾個月,伽利略用他強大的新望遠鏡,發現了四顆繞著木星運動的衛星。在發表他的報告——《星夜的差使》時,伽利略諮詢了開普勒的意見,某種程度上是為了增加其觀測發現的可信度。開普勒給予了積極的回應,撰寫並發表了一篇簡短的回覆——《與星夜信使的對話》。他支援伽利略的觀測,並對伽利略的發現以及望遠鏡觀測方法對於天文學和光學以及宇宙學和占星學的含義進行了一系列的推斷。同年年底,開普勒在《四顆衛星的觀測報告》中發表了其利用望眼鏡對月球的發現,進一步支援伽利略的發現。但是令開普勒失望的是,伽利略從未發表過其對《新天文學》的(任何)反應。Caspar, Kepler, pp. 192–197 在聽說了伽利略用望遠鏡得到的發現之後,開普勒從科隆歐內斯特(Ernest)公爵那裡借來了一個望遠鏡,開始對望遠鏡光學進行理論和實驗研究Koestler, The Sleepwalkers p. 384。1610年9月,作為研究成果的手稿完成,並在1611年以《折射光學》為題發表。文中,開普勒提出了雙凸會聚透鏡與雙凹發散透鏡的理論基礎——以及它們如何組合製作出一個伽利略望遠鏡——以及真實與虛擬影像、直立與倒立影像的概念和焦距對放大與縮小的影響。他還介紹了一個改進型的望遠鏡——現在稱為天文望遠鏡或開普勒望遠鏡——該望遠鏡有兩個凸透鏡,可以比伽利略的凸凹組合透鏡產生更大的放大率。Caspar, Kepler, pp. 198–202 1611年左右,開普勒傳閱了他的一份手稿,這份手稿最終以《夢》為題(在他過世之後)發表。這篇文章的部分目的是想描述從另外一個星球的視角來看,時下的天文學會是什麼樣子,以說明非地心學說的可行性。這份在轉手幾次後丟失了的手稿描述了一次神奇的月球之旅;它一部分是寓言,一部分是自傳,一部分是星際之旅的專著(有時候也被稱為第一部科幻作品)。多年之後,該故事的一份扭曲的版本引發了一場針對自己母親的審巫案,起因是故事講述者的母親向一名惡魔學習太空旅行的方法。隨著他母親最終被判無罪,開普勒為該故事撰寫了223個腳註——比實際的文字長7倍——對故事中隱藏的寓言性內容以及很多科學內容(尤其是關於月球地理)進行了解釋。Lear, Kepler's Dream, pp. 1–78 === 數學和物理學方面的工作 === 作為那年新年的禮物,他為他的朋友也是多年的贊助人——瓦克·瓦克亨菲爾斯男爵,寫了一本簡短的小冊子,題為《新年禮物——六角雪花》。文中,他發表了他首次對雪花六角對稱性的描述,並將該問題擴充套件成為對稱性的一個假設性原子論物理基礎,並造就了後來人們所知道的開普勒猜想——最有效的球體填充方法說明Schneer, "Kepler's New Year's Gift of a Snowflake," pp. 531–45。開普勒是將無限小應用到數學的先驅,請參考連續性定律。 === 個人及政治麻煩 === 1611年,布拉格政治與宗教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魯道夫皇帝的健康狀況也在衰退,被他的弟弟馬蒂亞斯(Matthias)逼迫退位作為波西米亞國王。雙方都尋求開普勒占星術方面的建議,他剛好利用這個機會向他們提出和解的政治建議(跟星象無多少關係,除了勸阻激烈行動的一般陳述之外)。然而,很清楚的是開普勒在馬蒂亞斯宮廷的前景已變暗淡。Caspar, Kepler, pp. 202–204 就在同一年,芭芭拉感染了匈牙利斑疹熱,之後開始突然發作。當芭芭拉正在康復的時候,開普勒的三個孩子都患了天花;6歲的弗里德里希最終夭折了。之後,開普勒寫信給紐倫堡和帕多瓦的潛在贊助人。位於紐倫堡的圖賓根大學,擔心開普勒已經接觸了違反《奧格斯堡信綱》與《協同信條》的加爾文主義異端學說,因而阻止他迴歸。而帕多瓦大學,在將要離職的伽利略的推薦下,希望開普勒能夠填補數學教授職位的空缺,但是開普勒不喜歡他的家庭離開德國的領土,因而他來到了奧地利的林茨,確定在這裡當一名教師和教區數學家。然而,芭芭拉病情再次復發,在開普勒回去之後不久就去世了。Connor, Kepler's Witch, pp. 222–226; Caspar, Kepler, pp. 204–07 開普勒推遲了搬到林茨的計劃,繼續留在布拉格直到魯道夫於1612年初去世。同時遭遇了政治劇變、宗教緊張以及家庭悲劇(以及關於他妻子財產的法律糾紛),開普勒無法繼續做研究。所以他將他的書信及早期的作品拼湊成了一份編年手稿——《編年紀選集》。在馬蒂亞斯繼任神聖的羅馬皇帝之後,馬蒂亞斯重新確認了開普勒皇家數學家的職位(及薪奉)並允許他搬到林茨。Caspar, Kepler, pp. 208–11 == 林茨和其它地方(1612年-1630年) == 在林茨,開普勒的主要職責(不包括完成《魯道夫星表》)是在教區學校任教並提供占星術和天文學服務。在那裡的頭些年,相比在布拉格的生活,他的經濟條件更寬鬆,宗教更自由,雖然鑑於他神學上的顧慮,路德會教堂禁止他參加聖餐。他在林茨發表的第一部作品為《德維羅紀元》(1613),該作品對耶穌誕生的年份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他還參加審議,確定是否將教宗額我略十三世改革的歷法引入新教徒的德國地區;同年,他還寫了影響巨大的數學著作《求酒桶體積之新法》。該著作發表於1615年,介紹了測量容器容積的方法,如酒桶。Caspar, Kepler, pp. 209–20, 227–240 === 第二段婚姻 === 1613年10月30日,開普勒娶了24歲的蘇珊娜·羅伊特林格(S. Reuttinger)。在其第一任妻子芭芭拉死後,開普勒在兩年間已經考慮了11個不同的物件(做決定的過程後來成了婚姻問題)。他最終回過頭來選擇了羅伊特林格(第五個物件)。對她,開普勒曾寫道Quotation from Connor, Kepler's Witch, p 252, translated from an October 23, 1613 letter from Kepler to an anonymous nobleman,“她用愛、謙遜的忠誠、節儉持家、勤勞及給繼子們的愛俘獲了我”。他這段婚姻的前三個孩子(格麗塔·里賈納(Margareta Regina)、凱塔琳娜與西博爾德(Sebald))在童年時代就夭折了。另外三個孩子存活下來並長大成人:克爾杜拉(Cordula,生於1621年);弗裡德曼(Fridmar,生於1623年);希爾伯特(Hildebert,生於1625年)。根據開普勒傳記的作者,開普勒這段婚姻比第一段幸福。Caspar, Kepler, pp. 220–223; Connor, Kepler's Witch, pp. 251–54. === 《哥白尼天文學概要》、曆法以及其母親審巫案 === 自從完成了《新天文學》之後,開普勒就開始計劃編制天文學教科書Caspar, Kepler, pp. 239–240, 293–300。1615年,他完成了《哥白尼天文學概要》三卷中的第一卷;第一卷(第1-3冊)在1617年印刷,第二卷(第四冊)1620年印刷,第三卷(第5-7冊)在1621年印刷。儘管這個書名簡單涉及了太陽中心說,開普勒的這套教科書成了他自己橢圓定律的巔峰之作,是其最富影響力的作品。它包含了全部三條行星運動定律,並嘗試用物理因素解釋天體運動Gingerich, "Kepler, Johannes" fro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 pp. 302–04。雖然它明確的將行星運動的頭兩條定律(在《新天文學》中適用於火星)擴充套件到其它行星、月球及木星的美第奇衛星By 1621 or earlier, Kepler recognized that Jupiter's moons obey his third law. Kepler contended that rotating massive bodies communicate their rotation to their satellites, so that the satellites are swept around the central body; thus the rotation of the Sun drives the revolutions of the planets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drives the revolution of the Moon. In Kepler's era, no one had any evidence of Jupiter's rotation. However, Kepler argued that the force by which a central body causes its satellites to revolve around it, weakens with distance; consequently, satellites that are farther from the central body revolve slower. Kepler noted that Jupiter's moons obeyed this pattern and he inferred that a similar force was responsible. He also noted that the orbital periods and semi-major axes of Jupiter's satellites were roughly related by a 3/2 power law, as are the orbits of the six (then known) planets. However, this relation was approximate: the periods of Jupiter's moons were known within a few percent of their modern values, but the moons’ semi-major axes were determined less accurately. Kepler discussed Jupiter's moons in his Epitome Astronomiae Copernicanae [Summary of Copernican Astronomy](Linz ("Lentiis ad Danubium"),(Austria): Johann Planck, 1622), book 4, part 2, page 554 .(For a more modern and legible edition, see: Christian Frisch, ed., Joannis Kepleri Astronomi Opera Omnia, vol. 6 (Frankfurt-am-Main, (Germany): Heyder & Zimmer, 1866), page 361 .) Original : 4) Confirmatur vero fides hujus rei comparatione quatuor Jovialium et Jovis cum sex planetis et Sole. Etsi enim de corpore Jovis, an et ipsum circa suum axem convertatur, non ea documenta habemus, quae nobis suppetunt in corporibus Terrae et praecipue Solis, quippe a sensu ipso: at illud sensus testatur, plane ut est cum sex planetis circa Solem, sic etiam se rem habere cum quatuor Jovialibus, ut circa corpus Jovis quilibet, quo longius ab illo potest excurrere, hoc tardius redeat, et id quidem proportione non eadem, sed majore, hoc est sescupla proportionis intervallorum cujusque a Jove: quae plane ipsissima est, qua utebantur supra sex planetae. Intervalla enim quatuor Jovialium a Jove prodit Marius in suo Mundo Joviali ista: 3, 5, 8, 13 (vel 14 Galilaeo)…Periodica vero tempora prodit idem Marius ista: dies 1. h. 18 1/2, dies 3 h. 13 1/3, dies 7 h. 3, dies 16 h. 18: ubique proportio est major quam dupla, major igitur quam intervallorum 3, 5, 8, 13 vel 14, minor tamen quam quadratorum, qui duplicant proportiones intervallorum, sc. 9, 25, 64, 169 vel 196, sicut etiam sescupla sunt majora simplis, minora vero duplis. Translation :(4)However, the credibility of this [argument] is proved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four [moons] of Jupiter and Jupiter with the six planets and the Sun. Because, regarding the body of Jupiter, whether it turns around its axis, we don't have proofs for what suffices for us [regarding the rotation of ] the body of the Earth and especially of the Sun, certainly [as reason proves to us]: but reason attests that, just as it is clearly [true] among the six planets around the Sun, so also it is among the four [moons] of Jupiter, because around the body of Jupiter any [satellite] that can go farther from it orbits slower, and even that [orbit's period] is not in the same proportion, but greater [than the distance from Jupiter]; that is, 3/2(sescupla)of the proportion of each of the distances from Jupiter, which is clearly the very [proportion] as [is used for] the six planets above. In his [book] The World of Jupiter [Mundus Jovialis, 1614], [Simon] Mayr [1573-1624] presents these distances, from Jupiter, of the four [moons] of Jupiter: 3, 5, 8, 13(or 14 [according to] Galileo)… Mayr presents their time periods: 1 day 18 1/2 hours, 3 days 13 1/3 hours, 7 days 3 hours, 16 days 18 hours: for all [of these data] the proportion is greater than double, thus greater than [the proportion] of the distances 3, 5, 8, 13 or 14, although less than [the proportion] of the squares, which double the proportions of the distances, namely 9, 25, 64, 169 or 196, just as [a power of] 3/2 is also greater than 1 but less than 2.,但是它並沒有解釋橢圓軌道如何從觀測資料中獲取Wolf, A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hilosophy, pp. 140–41; Pannekoek, A History of Astronomy, p 252。 作為《魯道夫星表》與相關的星曆的副產品,開普勒發表了天文曆法,這套曆法非常受歡迎,並抵消了他創作其它作品的費用,特別是當皇家國庫的資助被中止後。根據他的歷法,1617年-1624年間的6年中,開普勒預測了行星位置和天氣以及政治事件;後者經常非常準確,得益於他敏銳的掌握了那個時期政治與神學的緊張關係。然而到1624年,緊張關係的升級以及預言的不準確意味著給開普勒自身帶來的政治麻煩;他最後的歷法在格拉茨被公開燒燬。Caspar, Kepler, pp. 239, 300–01, 307–08 1615年,一個與開普勒的弟弟克利斯朵夫(Christoph)產生經濟糾紛、名叫厄休拉·萊因戈爾德(Ursula Reingold)的女子,聲稱開普勒的母親卡塔琳娜用一種邪惡的飲料致使她生病。之後,爭吵升級,1617年,卡塔琳娜被控施行巫術;審巫案在該時期的中歐非常普遍。從1620年8月開始,她被囚禁了14個月。1621年10月,她被釋放,一部分原因是開普勒所進行的廣泛的法律辯護。原告沒有證據,只有謠言。卡塔琳娜遭受了言語恫嚇(形象描述等待她的、施予女巫的折磨),以最終逼迫她認罪。在這次審判期間,開普勒推遲了他的其它工作,轉而專注於他的“和諧理論”,並在1619年發表了他的成果——《世界的和諧》。Caspar, Kepler, pp. 240–264; Connor, Kepler's Witch, chapters I, XI-XIII; Lear, Kepler's Dream, pp. 21–39 === 《世界的和諧》 === 開普勒深信“幾何事物向造物主提供了裝飾整個世界的模型”Quotation from Caspar, Kepler, pp. 265–266, translated from Harmonices Mundi。在《世界的和諧》中,他嘗試用音樂解釋自然世界的比例,特別是天文學與占星學方面The opening of the movie by is based on German astronomer Johannes Kepler’s cosmological model from the 17th century, Harmonices Mundi, in which the harmony of the universe is determined by the motion of celestial bodies. also composed the score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和諧”的中心是“天體音樂”,而畢達哥拉斯、托勒密以及開普勒之前的許多人都對“天體音樂”進行過研究;實際上,在《世界的和諧》剛發表之後,開普勒就捲入了與羅伯特·弗勒德(R. Fludd)的先後順序糾紛,因為後者最近剛發表了他的和諧理論。Caspar, Kepler, pp. 264–66, 290–93 開普勒從研究正多邊形和多面體開始,包括後來被人們所熟知的開普勒多面體。從那裡,他把他的和諧分析擴充套件到音樂、氣象學和占星學;和諧產生於天體靈魂所作的音調,對於占星學來說,和諧源於這些音調與人類靈魂的互動。在這部作品的最後部分(第5冊),開普勒介紹了行星運動,特別是軌道速度與距太陽的軌道距離之間的關係。其它天文學家也使用了類似的關係,但是開普勒利用第谷的資料和他自己的天文學理論,更加準確的處理這些關係,並賦予了他們新的物理學意義。Caspar, Kepler, pp. 266–90 在許多其它和諧中,開普勒清楚的說明了人們所知的行星運動第三定律。之後,他嘗試了許多組合,直到發現(近似地)“週期的平方與平均距離的平方成正比”。雖然他給出了這次發現的日期(1618年3月8日),但是並未詳細描述他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然而,直到17世紀60年代,人們才意識到該純力學定律對於行星動力學的更廣泛的意義。當該法則與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剛發現的離心力定律結合時,它就能使艾薩克·牛頓、愛德蒙·哈雷、甚至克里斯多佛·雷恩(C. Wren)和羅伯特·虎克獨立的論證太陽與其行星之間假定的萬有引力隨著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的減少而減少Westfall, Never at Rest, pp. 143, 152, 402–03; Toulmin and Goodfield, The Fabric of the Heavens, p 248; De Gandt, 'Force and Geometry in Newton's Principia', chapter 2; Wolf,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hilosophy, p. 150; Westfall,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cience, chapters 7 and 8。這就否定了學術物理學傳統的假設——不論在什麼時間,萬有引力不隨兩個天體之間的距離改變而改變,正如開普勒所做的假設以及伽利略錯誤的普遍規律,即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是一樣的,以及如伽利略的學生——波蕾莉(Borrelli)在其1666年的天體力學中所描述的一樣Koyré, The Astronomical Revolution, p. 502。威廉·吉爾伯特在用磁鐵做實驗之後,確定地球的中心是一塊巨大的磁鐵。他的理論引導開普勒認為太陽的磁力驅動行星在它們自己的軌道運動。這是對行星運動的一個有趣的解釋,但是對開普勒來說,很不幸,這種解釋是錯的。在找到正確的答案之前,科學家們需要對運動有更多的瞭解。 === 《魯道夫星表》及開普勒晚年 === 1623年,開普勒最終完成了《魯道夫星表》,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他主要的工作。然而,由於皇帝的出版要求以及與第谷後人之間的協商,該星表直到1627年才開始印刷。同時,宗教緊張——正在發生的“三十年戰爭”的根源——再一次使開普勒及他的家人陷入危險的境地。1625年,天主教反改革派的代理人將開普勒大部分的藏書查封,1626年,林茨城被包圍。開普勒搬到烏爾姆,在那裡他自費印刷了該星表。Caspar, Kepler, pp. 308–328 1628年,隨著皇帝費迪南德的軍隊在華倫斯坦將軍的指揮下獲得軍事上的勝利,開普勒成為華倫斯坦的官方顧問。雖然本質上不是將軍府的占星家,但是開普勒為華倫斯坦的占星家們提供天文學計算,並偶爾為華倫斯坦本人撰寫天宮圖。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開普勒花了很多時間旅行,從布拉格皇宮到林茨,從烏爾姆到薩根臨時的家,以及最後到雷根斯堡。到雷根斯堡不久以後,開普勒就患病了。他於1630年11月15日去世,並安葬在那裡;它安葬的地點在瑞典軍隊毀壞墓地之後不再存在Caspar, Kepler, pp. 332–351, 355–61。只有開普勒自創的墓誌銘還流傳下來: :Mensus eram coelos, nunc terrae metior umbras :Mens coelestis erat, corporis umbra iacet. :“我曾測天高,今欲量地深。” :“我的靈魂來自上天,凡俗肉體歸於此地。”Koestler, The Sleepwalkers, p. 427. == 對開普勒天文學的認可 == 開普勒的定律並沒有立即得到認可。幾個重要人物如伽利略和勒內·笛卡爾完全忽視了開普勒的《新天文學》。許多天文學家,包括開普勒的老師——邁克爾·馬斯特林,反對開普勒將物理學引入天文學。一些人採取了折中立場。關於橢圓的虛焦點,伊斯梅爾·布羅(Ismael Boulliau)認可橢圓軌道但是用均勻運動代替開普勒的面積定律,而塞斯·沃德(Seth W.)則使用等徑運動的橢圓軌道。Koyré, The Astronomical Revolution, pp. 362–364North, History of Astronomy and Cosmology, pp.  355–60 幾位天文學者對開普勒的理論進行了試驗,對其的各種修改違背了天文觀測的結果。在這兩顆行星沒法正常觀測到的情況下,金星與水星的兩次凌日為開普勒的理論做了靈敏的試驗。1631年的水星凌日,開普勒極其不確定水星的引數,建議觀測者在預測日期的前一天與後一天尋找凌日現象。皮埃爾·伽桑狄在預測的日期觀察到了凌日現象,證實了開普勒的預測Albert van Held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it of Mercury of 1631,"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 7 (1976): 1–10.。這是首次觀測到水星凌日。然而,他試圖在一個月以後觀測金星凌日,卻因為《魯道夫星表》的誤差而失敗。伽桑狄並未意識到那次的凌日現象並非在歐洲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觀測得到,包括巴黎。傑雷米亞·霍羅克斯在1639年觀測到了金星凌日。在這之前,他用自己的觀測結果修改了開普勒模型的引數,並預測了這次凌日現象,然後製作了觀測工具。他一直是開普勒模型的堅定支持者North, History of Astronomy and Cosmology, pp.  348–349。 全歐洲的天文學者們都閱讀了《哥白尼天文學概要》。開普勒死後,該書成為傳播其思想的主要工具。1630-1650年間,該書成為使用最多的天文學教科書,使許多人改信橢圓為基礎的天文學。然而,很少人接受他建立於物理基礎上的天體運動的觀點。在17世紀後期,許多從開普勒的著作產生出來的物理天體學理論——尤其是喬瓦尼·阿方索·博雷利和羅伯特·虎克的理論——開始包含引力(雖然不是開普勒假定的準精神運動類)和笛卡爾慣性概念。而牛頓的《數學原理》則是這些理論的頂峰,在該著作中,牛頓從以力為基礎的萬有引力定律得出了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Kuhn,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pp. 238, 246–252。 == 歷史和文化遺產 == thumb|捷克共和國布拉格的第谷和開普勒紀念碑 開普勒在哲學和科學編史學方面的作用超出了其在天文學與自然哲學的歷史發展中的作用。開普勒及其天體運動定律對早期的天文學史非常重要,比如孟都克拉(Jean-Étienne Montucla)1758年的《數學歷史》以及德朗布林(Jean-Baptiste Delambre)1821年的《現代天文學歷史》。這些和其它從啟蒙運動的視角編寫的歷史以懷疑和反對的態度看待開普勒的形而上學和宗教主張,但是到了後來的浪漫時期,自然哲學家們將這些元素視為他成功的關鍵。威廉姆·維赫維爾在他有著重要影響力的作品《歸納法科學的歷史》(1837年)中,發現開普勒是歸納法科學天才的原型;在他的作品《哲學與歸納科學》(1840年)中,維赫維爾將開普勒稱為科學方法最高階形式的體現。類似地,在凱瑟琳皇后購買了開普勒手稿之後第一個對其進行廣泛研究的人——恩斯特·弗里德里希·阿貝爾特(Ernst F. Apelt)認定開普勒是“科學革命”的鑰匙。阿貝爾特看過開普勒的關於數學、美感、物理學以及作為整個思想體系一部分的神學的觀點,對開普勒的生活與工作首次進行了廣泛的研究。Jardine, "Koyré’s Kepler/Kepler's Koyré," pp. 363–367 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普勒書籍出現了大量的現代翻譯版本,而他的全集的系統出版則在1937年才開始(21世紀初才接近完成),麥克斯·凱斯帕(M. Caspar)撰寫的開普勒自傳於1948年出版Gingerich, introduction to Caspar's Kepler, pp. 3–4。然而,繼阿貝爾特之後,亞歷山大·柯瓦雷(A. Koyré)所寫的關於開普勒的作品是對開普勒宇宙學及其影響進行歷史解釋的里程碑。20世紀30-40年代,科瓦雷以及第一代專業科學史學工作者中的其他許多人將“科學革命”描述為科學歷史的核心事件,而開普勒是這場革命的核心人物(之一)。科瓦雷將開普勒的理論工作而不是實驗工作置於從古代到現代世界觀的知識轉變過程的中心位置。自從20世紀60年代以後,對於開普勒的歷史學術研究得到很大發展,涉及他的占星學與氣象學、幾何方法、他的宗教觀在他工作中的作用、他的文學及修辭手法、他與同時期更廣闊的文化與哲學思潮的互動,甚至是他作為一名科學歷史學家的作用Jardine, "Koyré’s Kepler/Kepler's Koyré," pp. 367–372; Shapin,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pp. 1–2。 對於開普勒在“科學革命”中的地位的爭論也產生了一系列哲學和大眾的作品。其中亞瑟·凱斯特勒所作的《夢遊者》(1959)是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在該作品中,開普勒無疑是這場革命的英雄(不管是道德上、神學上或認知上)Stephen Toulmin, Review of The Sleepwalkers in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59, no. 18 (1962), pp. 500–503。科學哲學家,如查爾斯·桑德斯·皮爾斯、諾伍德·拉塞爾·漢森(Norwood R. Hanson)、史蒂芬·圖爾明(S. Toulmin)與卡爾·波珀都重複的求助於開普勒:不可比性例項、類比推理、證偽性與許多其它的哲學概念都在開普勒的作品中出現過。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甚至使用開普勒與羅伯特·弗勒德的先後之爭來探究分析心理學對科學研究的意義Pauli, "The Influence of Archetypical Ideas"。約翰·博納維爾(J. Banville)所作的非常受歡迎的甚至是玄幻的歷史小說《開普勒》(1981),對凱斯特勒(Koestler)的敘事性非小說與科學哲學中的許多主題進行了探究William Donahue, "A Novelist's Kepler,"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 Vol. 13 (1982), pp. 135–136; "Dancing the grave dance: Science, art and religion in John Banville's Kepler," English Studies, Vol. 86, no. 5 (October 2005), pp. 424–438。更為玄幻的是最近的一部非小說類作品——《天國的密謀》(2004),該書聲稱開普勒謀殺了第谷以獲取他的資料, "Kepler in the Dock", review of Gilder and Gilder's Heavenly Intrigu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 Vol. 35, pt. 4 (2004), pp. 487–489。開普勒獲得了作為科學現代性的象徵與超出時代的人物的大眾形象;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稱他為“第一個天體物理學家與最後一個科學占星家”Quote from Carl Sagan, , episode III: "The Harmony of the Worlds". Kepler was hardly the first to combine physics and astronomy;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though dispu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he would be the first astrophysicist in the era of modern science.。 德國作曲家保羅·欣德米特寫了一部關於開普勒的歌劇——《世界的和諧》,以及一首源於該歌劇音樂的同名交響樂。 在奧地利,開普勒留下的歷史遺產使他成為一枚銀質收藏幣的圖案之一:2002年9月10日的10歐元約翰內斯·開普勒銀質硬幣。該硬幣的反面是開普勒的畫像,他曾經在格拉茨及附近地區教學。開普勒私下與漢斯·烏爾裡奇·艾根伯格親王(Hans Ulrich von Eggenberg)熟識,他很可能對艾根伯格城堡的建造產生了影響(這枚硬幣正面的圖案)。硬幣上,在他的前面鑲嵌了一個《宇宙的神秘》中的球體與多面體模型。 2009年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將開普勒對天文學領域的貢獻命名為“開普勒使命”。 在紐西蘭的峽灣國家森林公園,也有一座群山以開普勒命名,稱為“開普勒山”,以及一條穿過該群山的被稱為“開普勒小道”的“三日步行道”。 === 紀念活動 === 聖公會(美國)禮儀歷的5月23日是紀念開普勒與哥白尼的節日。 == 天文學著作 == * 《宇宙的奧秘》(,1596) *《關於占星術更堅實的基礎》(,On Firmer Fundaments of Astrology ; 1601年) * 《天文學的光學部分》(,1604) * 《蛇夫座腳部的新星》(,1604) * 《新天文學》(,1609) *《第三方調解》(,1610年) *《與星夜信使的對話》(,1610年) * 《折射光學》(,1611) *《六角的雪花》(,1611年) *《這些年裡,聖母瑪利亞與永恆的耶穌基督展現了人類出生前的本性》(,1614)"...in 1614, Johannes Kepler published his book "De vero anno quo aeternus dei filius humanum naturam in utero benedictae Virginis Mariae assumpsit", on the chronology related to the Star of Bethlehem.", The Star of Bethlehem, *《編年紀選集》(,1615年,和《與星夜信使的對話》一起發表) *《求酒桶體積之新法》(,1615年) * 《哥白尼天文學概要》(,從1618-1621年分三部分發表) * 《世界的和諧》(,1618) *《宇宙的神聖秘密》(第二版,,1621年) * 《魯道夫星表》(,1627) *《》(,1634年) == 參見 == *開普勒定律 == 引用和註釋 == * The most complete biography of Kepler is Max Caspar's Kepler. Though there are a number of more recent biographies, most are based on Caspar's work with minimal original research;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cited from Caspar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books by Arthur Koestler, Kitty Ferguson, and James A. Connor. Owen Gingerich's The Eye of Heaven builds on Caspar's work to place Kepler in the broader intellectual context of early-modern astronomy. Many later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particular elements of his life and work. Kepler's mathematics, cosmological,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views have been extensively analyzed in books and journal articles, though his astrological work—and its relationship to his astronomy—remains understudied. == 參考資料 == * Andersen, Hanne; Peter Barker; and Xiang Chen.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apter 6: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521-85575-4 * Armitage, Angus. John Kepler, Faber, 1966. * Banville, John. Kepler, Martin, Secker and Warburg, London, 1981 (fictionalised biography) * Barker, Peter and Bernard R. Goldstein: "Th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Kepler's Astronomy". Osiris, Volume 16. Science in Theistic Context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1, pp.  88–113 * Caspar, Max. Kepler; transl. and ed. by C. Doris Hellman;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and references by Owen Gingerich; bibliographic citations by Owen Gingerich and Alain Segonds. New York: Dover, 1993. ISBN 978-0-486-67605-0 * Connor, James A. Kepler's Witch: An Astronomer's Discovery of Cosmic Order Amid Religious War, Political Intrigue, and the Heresy Trial of His Mother. HarperSanFrancisco, 2004. ISBN 978-0-06-052255-1 * De Gandt, Francois. Force and Geometry in Newton's Principia, Translated by Curtis Wils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978-0-691-03367-9 * Dreyer, J. L. E. A History of Astronomy from Thales to Kepler.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7. ISBN 978-0-486-60079-6 * Ferguson, Kitty. The nobleman and his housedog: Tycho Brahe and Johannes Kepler: the strange partnership that revolutionized science. London: Review, 2002. ISBN 978-0-7472-7022-5 – published in the US as: Tycho & Kepler: the unlikely partnership that forever chang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eavens. New York: Walker, 2002. ISBN 978-0-8027-1390-2 * Field, J. V.. Kepler's geometrical cosmology.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978-0-226-24823-3 * Gilder, Joshua and Anne-Lee Gilder: Heavenly Intrigue: Johannes Kepler, Tycho Brahe, and the Murder Behind One of History's Greates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Doubleday(May 18, 2004). ISBN 978-0-385-50844-5 Reviews bookpage.com, crisismagazine.com * . The Eye of Heaven: Ptolemy, Copernicus, Kepler.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1993. ISBN 978-0-88318-863-7(Masters of modern physics; v. 7) * Gingerich, Owen: "Kepler, Johannes" in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 Volume VII. Charles Coulston Gillispie, editor.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73 * Greenbaum and Boockmann: "Kepler's Astrology", Culture and Cosmos Vol. 14. Special Double Issue, 2012. * Jardine, Nick: "Koyré’s Kepler/Kepler's Koyré," History of Science, Vol. 38 (2000), pp.  363–376 * Kepler, Johannes. Johannes Kepler New Astronomy trans. W. Donahue, forward by O. Gingeri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978-0-521-30131-2 * Kepler, Johannes and Christian Frisch. Joannis Kepleri Astronomi Opera Omnia(John Kepler, Astronomer; Complete Works), 8 vols.(1858–1871). vol. 1, 1858 , vol. 2, 1859 , vol. 3, 1860 , vol. 6, 1866 , vol. 7, 1868 , Frankfurt am Main and Erlangen, Heyder & Zimmer, – Google Books * Kepler, Johannes, et al.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Volume 16: Ptolemy, Copernicus, Kepler, Chicag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1952.(contains English translations by of Kepler's Epitome, Books IV & V and Harmonices Book 5) * Koestler, Arthur. : A History of Man's Changing Vision of the Universe.(1959). ISBN 978-0-14-019246-9 * Koyré, Alexandre: Galilean Studies Harvester Press 1977. ISBN 978-0-85527-354-5 * Koyré, Alexandre: The Astronomical Revolution: Copernicus-Kepler-Borelli Ithaca, NY: , 1973. ISBN 978-0-8014-0504-4; Methuen, 1973. ISBN 978-0-416-76980-7; Hermann, 1973. ISBN 978-2-7056-5648-5 * Kuhn, Thomas S.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Planetary Astronom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ough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ISBN 978-0-674-17103-9 * Lindberg, David C.: "The Genesis of Kepler's Theory of Light: Light Metaphysics from Plotinus to Kepler." Osiris, N.S. 2.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6, pp.  5–42. * Lear, John. Kepler's Drea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5 * M.T.K Al-Tamimi: Great collapse Kepler's first law, Natural Science 2 (2010), ISBN 2150 – 4091 * North, John. The Fontana History of Astronomy and Cosmology, Fontana Press, 1994. ISBN 978-0-00-686177-5 * Pannekoek, Anton: A History of Astronomy,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89. ISBN 978-0-486-65994-7 * Pauli, Wolfgang. Wolfgang Pauli —Writings on physics and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Robert Schlapp and edited by P. Enz and Karl von Meyenn(Springer Verlag, Berlin, 1994). See section 21, The influence of archetypical ideas on the scientific theories of Kepler, concerning Johannes Kepler and (1574–1637). ISBN 978-3-540-56859-9 * Schneer, Cecil: "Kepler's New Year's Gift of a Snowflake." , Volume 51, No. 4.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 pp.  531–545. * Shapin, Steven.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ISBN 978-0-226-75020-0 * Stephenson, Bruce. Kepler's physical astronomy. New York: Springer, 1987. ISBN 978-0-387-96541-3(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sciences; 13); reprinted Princeton:Princeton Univ. Pr., 1994. ISBN 978-0-691-03652-6 * Stephenson, Bruce. The Music of the Heavens: Kepler's Harmonic Astron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0-691-03439-3 * Toulmin, Stephen and June Goodfield. The Fabric of the Heavens: The Development of Astronomy and Dynamics. Pelican, 1963. * Voelkel, James R. The Composition of Kepler's Astronomia nov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978-0-691-00738-0 * .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cience: Mechanism and Mechanics. John Wiley and Sons, 1971. ISBN 978-0-471-93531-5; reprint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ISBN 978-0-521-29295-5 * Westfall, Richard S. Never at Rest: A Biography of Isaac Newt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ISBN 978-0-521-23143-5 * Wolf, A. A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hilosophy i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George Allen & Unwin, 1950. == 外部連結 == * * * Kommission zur Herausgabe der Werke von Johannes Kepler * JohannesKepler.Info Kepl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ty website, launched on December 27, 2009 * Harmonices mundi("The Harmony of the Worlds")in fulltext facsimile;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 * De Stella Nova in Pede Serpentarii("On the new star in Ophiuchus's foot")in full text facsimile at Linda Hall Library * (1920 book, part of Men of Science series) * Electronic facsimile-editions of the rare book collection at the Vienna Institute of Astronomy * * Audio – Cain/Gay (2010) Astronomy Cast Johannes Kepler and His Laws of Planetary Motion * Christianson, Gale E., Kepler's Somnium: Science Fiction and the Renaissance Scientist * , Kepler's Belief in Astrology * References for Johannes Kepler * Plant, David, Kepler and the "Music of the Spheres" * Kepler, Napier, and the Third Law at MathPages * Calderón Urreiztieta, Carlos. Harmonice Mundi · Animated and multimedia version of Book V * Reading the mind of God 1997 drama based on his life by Patrick Gabridge * Johannes Kepler 2010 drama based on his life by Robert Lalonde * * Online Galleries, History of Science Collections, University of Oklahoma Libraries High resolution images of works by and/or portraits of Johannes Kepler in .jpg and .tiff format. * TabvlæRudolphinæ qvibvs astronomicæ scientiæ ... Typis J. Saurii, 1627. From the Rare Book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Division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Category:德國天文學家 Category:德國數學家 Category:德國基督徒 Category:蒂賓根大學校友 Category:巴登-符騰堡人 Category:宇宙學家 Category:占星家 Category:16世紀拉丁語作家 Category:哥白尼革命 Category:17世紀德國人 Category:格拉茨大學教師
人民行動黨
人民行動黨(,縮寫為PAP)是新加坡獨立至今的唯一執政黨,該黨歷任秘書長都擔任新加坡總理的職務。1959-1963年在英聯邦新加坡自治邦,及1963-1965年在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州執政,自1965年在新加坡共和國執政至今。 == 歷史 == 人民行動黨由剛從英國歸來且受英語教育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於1954年11月21日創立,第一屆中央委員是李光耀、王永元、方水雙、蒂凡那、杜進才、伊斯邁拉欣、曾超卓、李玉成、陳維今、蘇卡寧甘及莫達裡。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人民行動黨在首次選舉中勝出,李光耀出任新加坡總理,人民行動黨亦執政至今。 === 新加坡在馬來西亞 === 在1963至1965年間,新加坡屬於馬來西亞聯邦制下的一個州,而人民行動黨則作為一個馬來西亞政黨存在。由於馬來西亞以馬來族佔大多數,實行「馬來人優先」的政策,若加入華人比例佔多數的新加坡,聯合馬來西亞其他地區的非馬來族人及反巫統政治力量,會推翻「馬來人優先」政策,引起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強烈反彈。最後在雙方無法達成妥協的僵局下,馬來西亞決定促使新加坡退出聯邦並宣佈獨立。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人民行動黨撤出馬來半島和砂拉越等地區,當時仍在馬來西亞國會的人民行動黨籍議員蒂凡那於1966年3月18日將馬來西亞的人民行動黨組織改組為民主行動黨,與人民行動黨完全脫離關係。蒂凡那與留在馬來西亞聯邦的人民行動黨黨員吳福源、曾敏興醫生等重新組織新政黨,並把黨名更改為民主行動黨。而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實行強烈反共政策,繼續和馬來西亞合作清剿馬來亞共產黨。 === 新加坡共和國 === 多年來,一直由李光耀任秘書長並兼任新加坡總理(1959年至1990年),由於人民行動黨一直執政,歷任人民行動黨的秘書長都出任總理職務,秘書長相當於英國等議會制國家的黨魁。 現任人民行動黨主席是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現任秘書長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李光耀之長子),現有黨員約15,000人。 在人民行動黨執政下,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成績斐然,然而它也因為被指壓制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其他公民自由而受到批評。  === 與社會黨國際的關係 === 人民行動黨自成立以來都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在1960年代更曾一度加入社會黨國際執行局,但由於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獨立後的高壓獨裁統治方式,加上其右傾及反共政策,迫害鎮壓左派異見人士及共產黨人,使其得不到歐洲方面的主流左翼社會主義黨派的認同。1976年,在英國工黨和荷蘭工黨的動議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被逐出社會黨國際。李光耀更曾因此組織編寫了文章《Socialism that works: The Singapore Way》與歐洲社會黨國際成員筆戰。 == 爭議 == === 黨員不當行為爭議 === ==== 李顯龍 ==== ==== 維文 ==== ==== 陳振聲 ==== ==== 王金髮 ==== ==== 邁克·柏默 ==== ==== 陳川仁 ==== ==== 鍾麗慧 ==== ==== 王瑞傑 ==== ==== 尚達曼 ==== ==== 謝健平 ==== === 貪汙 === ==== 彭由國 ==== 彭由國,前人民行動黨大巴窯文德區的國會議席議員,因涉嫌失信與挪用公款而被新加坡貪汙調查局調查。1979年12月,彭由國以四項共涉及8萬2520元的失信罪,也牴觸兩項職工會法令,指他未經部長許可,擅自動用1萬7745元工會資金,購買本身開設的實惠超市(Forward Supermarket)股票被控上法庭,彭由國也獲准以10萬新元保釋候訊。1979年12月31日,彭由國棄保潛逃離開新加坡,搭火車到吉隆坡,再從吉隆坡乘搭轉機到泰國,自此便開始流亡泰國。控方原本要在1980年1月1日,案件在法院提堂當天,加控他兩項共涉及8000元的失信罪,但彭由國當時已棄保潛逃。2015年6月,彭由國到新加坡駐曼谷大使館自首,回國重新面控,控狀總數最後達34項。2016年1月22日,彭由國被判坐牢5年,2017年10月24日被獲准在家服刑。 ==== 黃循文 ==== 黃循文,前人民行動黨紅山四排埔國會議員和時任環境發展部政務部長,因涉及高達$800,000新元的貪汙案被判坐牢4年6月。上訴後,刑期被減少到18個月。 ==== 鄭章遠 ==== 鄭章遠在1981年和1982年各收取賄賂,最終在被控上法庭前的12月14日服毒自殺。 ==歷任領導== ===歷任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肖像 姓名(生卒) 任期始末 任期始末 任期 杜進才(1921年12月10日-2012年2月3日) 1954年11月21日 1981年1月5日 王鼎昌(1936年1月22日-2002年2月8日) 1981年1月5日 1993年8月16日 陳慶炎(1940年2月7日-) 1993年9月1日 2004年12月3日 林文興(1947年11月18日-) 2004年12月3日 2011年6月1日 100px 許文遠(1952年12月8日-) 2011年6月1日 2018年11月23日 顏金勇(1959年2月9日-) 2018年11月23日 2022年11月26日 王瑞傑(1961年4月15日-) 2022年11月26日 現任 ===歷任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長=== 肖像 姓名(生卒) 任期始末 任期始末 任期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2015年3月23日) 1954年11月21日 1957年8月3日 T.T.拉惹(1919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3日) 1957年8月13日 1957年9月3日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2015年3月23日) 1957年10月20日 1992年11月14日 吳作棟(1941年5月20日-) 1992年11月15日 2004年11月6日 李顯龍(1952年2月10日-) 2004年11月7日 現任 黃循財<BR />(1972年12月18日-) 2024年5月15日 候任 ==選舉== ===立法議會=== 歷屆立法議會選舉數字 選舉 總議席 候選人 自動當選 民選得票當選 落選 議席 +/- +/- 得票 得票比例 政府 25 4 0 3 1 8.70% 3 13,634 8.70% 1959年 51 51 0 43 8 45.40% 40 281,891 54.10% 1963年 51 51 0 37 14 7.20% 6 272,924 46.90% ===國會=== 歷屆國會選舉數字 選舉 總議席 候選人 自動當選 民選得票當選 落選 議席 +/- +/- 得票 得票比例 政府 58 58 51 7 0 39.80% 21 65,812 86.70% 1972年 65 65 8 57 0 16.30% 7 524,892 70.40% 1976年 69 69 16 53 0 3.70% 4 590,169 74.10% 1980年 75 75 37 38 0 3.60% 6 494,268 77.70% 79 79 30 47 2 12.90% 2 568,310 64.80% 81 81 11 69 1 1.60% 3 848,029 63.20% 81 81 41 36 4 2.20% 3 477,760 61.00% 83 83 47 34 2 4.00% 4 465,751 65.00% 2001年 84 84 55 27 2 10.30% 1 470,765 75.30% 2006年 84 84 37 45 2 8.70% 0 748,130 66.60% 2011年 87 87 5 76 6 6.50% 1 1,212,514 60.10% 2015年 89 89 0 83 6 9.76% 2 1,576,784 69.86% 2020年 93 93 0 83 10 8.26% 0 1,524,781 61.24% ==現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人民行動黨的主頁 Category:新加坡政黨 Category:1954年建立的政黨
開普勒定律
開普勒定律()是由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約翰尼斯·克卜勒所發現的、關於行星運動的定律。開普勒於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學》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行星運動的兩條定律,又於1618年,發現了第三條定律。 開普勒幸運地得到了著名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所觀察與收集、且非常精確的天文資料。大約於1605年,根據布拉赫的行星位置資料,開普勒發現行星的移動遵守著三條相當簡單的定律。同年年底,他撰寫完成了發表文稿。但是,直到1609年,才在《新天文學》科學雜誌發表,這是因為布拉赫的觀察資料屬於他的繼承人,不能隨便讓別人使用,因此產生的一些法律糾紛造成了延遲。 在天文學與物理學上、開普勒的定律給予亞里士多德派與托勒密派極大的挑戰。他主張地球是不斷地移動的;行星軌道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行星公轉的速度不等恆。這些論點,大大地動搖了當時的天文學與物理學。經過幾乎一個世紀的研究,物理學家終於能夠運用物理理論解釋原理。牛頓應用他的第二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在數學上嚴格地証明瞭開普勒定律,也讓人瞭解了其中的物理意義。 == 開普勒定律 == 開普勒的三條行星運動定律改變了整個天文學,徹底摧毀了托勒密複雜的宇宙體系,完善並簡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 開普勒第一定律 === 開普勒的第一定律,亦稱為橢圓定律、軌道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著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著太陽,而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 開普勒第二定律 === 開普勒第二定律,也稱為等面積定律:在相等時間內,太陽和運動著的行星的連線所掃過的面積都是相等的。 這一定律實際揭示了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角動量守恆。用公式表示為 :S_{AB}=S_{CD}=S_{EK} 。 由此定律可以推知,行星離太陽較近時,執行速度較大,離太陽較遠時,執行速度較小。 === 開普勒第三定律 === 開普勒第三定律,也稱為週期定律:各個行星繞太陽公轉週期的平方及其橢圓軌道的半長軸的立方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為 :\frac{a^3}{\tau^2}=k ; 其中k是常量,它只與中心天體有關。 由這一定律匯出: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引力與半徑的平方成反比。這是艾薩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一個重要基礎。 用公式表示為 :\frac{\tau^2}{a^3}=K ; 這裡,a 是行星公轉軌道半長軸,\tau 是行星公轉週期,K 是常數。 == 數學推導:由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匯出開普勒定律 == 開普勒定律描述的是行星圍繞太陽的運動,牛頓定律可以更廣義地描述幾個粒子因萬有引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運動。假設只有兩個粒子,其中一個粒子超輕於另外一個粒子,則輕的粒子會繞著重的粒子運動,就好似行星根據開普勒定律繞著太陽運動。另外,牛頓定律還可計算出關於其它方面的解答,行星軌道可以呈拋物線運動或雙曲線運動。這是開普勒定律所無法預測到的結果。在一個粒子並不超輕於另外一個粒子的狀況下,依照廣義二體問題的解答,每一個粒子會繞著它們的共同質心運動。這也是開普勒定律無法預測到的。 開普勒定律使用幾何語言將行星的座標及時間跟軌道引數相連結。牛頓第二定律是一個微分方程式。開普勒定律的推導涉及一些解析微分方程式的技巧。在推導開普勒第一定律之前,必須先推匯出開普勒第二定律,因為開普勒第一定律需要用到開普勒第二定律裡的一些計算結果。 === 開普勒第二定律推導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表明,任意兩個粒子由透過連線方向的力相互吸引。該引力的大小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由於太陽超重於行星,可以假設太陽是固定的。用方程式表示, : \boldsymbol{F}= - G \frac{mM}{r^2}\ \hat{\boldsymbol{r}} ; 這裡,\boldsymbol{F} 是太陽作用於行星的萬有引力,m 是行星的質量,M 是太陽的質量,\boldsymbol{r} 是行星相對於太陽的位移向量,\hat{\boldsymbol{r}} 是 \boldsymbol{r} 的單位向量。 牛頓第二定律表明,物體受力後所產生的加速度 \ddot{\boldsymbol{r}} ,和其所受的淨力 \boldsymbol{F} 成正比,和其質量 m 成反比,以方程式表示, :\boldsymbol{F}=m\ddot{\boldsymbol{r}} 。 合併這兩個方程式, :\ddot{\boldsymbol{r}}= - G \frac{M}{r^2}\ \hat{\boldsymbol{r}} 。 (1) 思考位置向量 \boldsymbol{r}= r \hat{\boldsymbol{r}} ,對於時間 t 微分一次可得到速度向量,再微分一次則可得到加速度向量: :\dot{\boldsymbol{r}}=\dot{r}\hat{\boldsymbol{r}} +r\dot{\theta}\hat{\boldsymbol{\theta}} , :\ddot{\boldsymbol{r}} = \left(\ddot{r}\hat{\boldsymbol{r}} +\dot{r}\frac{\mathrm{d}\hat{\boldsymbol{r}}}{\mathrm{d}t}\right) + \left(\dot{r}\dot{\theta}\hat{\boldsymbol{\theta}} + r\ddot{\theta}\hat{\boldsymbol{\theta}} + r\dot{\theta}\frac{\mathrm{d}\hat{\boldsymbol{\theta}}}{\mathrm{d}t}\right) = (\ddot{r} - r\dot{\theta}^2) \hat{\boldsymbol{r}} + (r\ddot{\theta} + 2\dot{r}\dot{\theta}) \hat{\boldsymbol{\theta}} 。(2) 在這裡,用到了單位向量微分方程式: :\frac{\mathrm{d}\hat{\boldsymbol{r}}}{\mathrm{d}t} = \dot{\theta} \hat{\boldsymbol{\theta}} , :\frac{\mathrm{d}\hat{\boldsymbol{\theta}}}{\mathrm{d}t} = - \dot{\theta} \hat{\boldsymbol{r}} 。 其中,\theta 是向量 \hat{\boldsymbol{r}} 的極角,\hat{\boldsymbol{\theta}} 是該向量逆時針旋轉 90 度的向量。 合併方程式 (1) 與 (2) ,可以得到向量運動方程式: : (\ddot{r} - r\dot{\theta}^2) \hat{\boldsymbol{r}} + (r\ddot{\theta} + 2\dot{r} \dot{\theta}) \hat{\boldsymbol{\theta}}= - \frac{GM}{r^2}\hat{\boldsymbol{r}} 取各個分量,可以得到兩個常微分方程式,一個是關於徑向加速度,另一個是關於切向加速度: :\ddot{r} - r\dot{\theta}^2 = - \frac{GM}{r^2} ,(3) :r\ddot{\theta} + 2\dot{r}\dot{\theta} = 0 。(4) 導引開普勒第二定律只需切向加速度方程式。 試想行星的角動量 \ell=m r^2\dot{\theta} 。由於行星的質量是常數,角動量對於時間的導數為 :\dot{\ell}=mr (2\dot{r}\dot{\theta}+r\ddot{\theta})=0 。 角動量 \ell 也是一個運動常數,即使距離 r 與角速度 \dot{\theta} 都可能會隨時間變化。 在很小的時間 dt 中,恆星與行星連線掃過的面積 dA 近似於一個以 r 為底, 以 r \tan d\theta \approx r d\theta 為高的三角形,故 從時間 t_1 到時間 t_2 掃過的區域 \Delta A , :\Delta A=\int_{t_1}^{t_2}\frac{1}{2}\cdot r\cdot r\dot \theta\cdot \mathrm{d}t=\int_{t_1}^{t_2}\frac{\ell}{2m}\mathrm{d}t=\frac{\ell}{2m}\cdot(t_2-t_1) 。 行星太陽連線掃過的區域面積相依於間隔時間 t_2 - t_1 。所以,開普勒第二定律是正確的。 === 開普勒第一定律推導 === 設定 u =\frac{1}{r} 。這樣,角速度是 :\dot{\theta} =\frac{\ell}{mr^2}=\frac{\ell u^2}{m} 。 對時間微分和對角度微分有如下關係: :\frac{\mathrm{d}}{\mathrm{d}t}=\dot{\theta}\frac{\mathrm{d}}{\mathrm{d}\theta}=\frac{\ell u^2}{m} \frac{\mathrm{d}}{\mathrm{d}\theta} 。 根據上述關係,徑向距離 r=\frac{1}{u} 對時間的導數為: :\dot{r}=\frac{\ell u^2}{m} \frac{\mathrm{d}}{\mathrm{d}\theta}\frac{1}{u} = - \frac{\ell u^2}{m}\frac{1}{u^2}\frac{\mathrm{d}u}{\mathrm{d}\theta}= - \frac{\ell }{m}\frac{\mathrm{d}u}{\mathrm{d}\theta} 。 再求一次導數: :\ddot{r} =\frac{\ell u^2}{m} \frac{\mathrm{d}\dot{r}}{\mathrm{d}\theta}=\frac{\ell u^2}{m} \frac{\mathrm{d}}{\mathrm{d}\theta} ( - \frac{\ell}{m}\frac{\mathrm{d}u}{\mathrm{d}\theta})= - \frac{\ell^2 u^2}{m^2}\frac{\mathrm{d}^2 u}{\mathrm{d}\theta^2} 。 代入徑向運動方程式 (3) ,\ddot{r} - r\dot{\theta}^2 = - \frac{GM}{r^2} , : - \frac{\ell^2 u^2}{m^2}\frac{\mathrm{d}^2 u}{\mathrm{d}\theta^2} - \frac{\ell^2 u^3}{m^2} = - GMu^2 。 將此方程式除以 - \frac{\ell^2 u^2}{m^2} ,則可得到一個簡單的常係數非齊次線性全微分方程式來描述行星軌道: :\frac{\mathrm{d}^2u}{\mathrm{d}\theta^2} + u = \frac{GMm^2}{\ell^2} 。 為了解這個微分方程,先列出一個特解 :u=\frac{GMm^2}{\ell^2} 。 再求解剩餘的常係數齊次線性全微分方程式, :\frac{\mathrm{d}^2u}{\mathrm{d}\theta^2} + u = 0 。 它的解為 :u=C\ \cos(\theta - \theta_0) ; 這裡,C 與 \theta_0 是常數。合併特解和與齊次方程解,可以得到通解 :u=\frac{GMm^2}{\ell^2}+C\ \cos(\theta-\theta_0) 。 選擇座標軸,讓 \theta_0=0 。代回 u=\frac{1}{r} , :\frac{1}{r}=\frac{GMm^2}{\ell^2}(1+ e\ \cos{\theta}) ; 其中,e=C\ell^2/GMm^2 是離心率。 這是圓錐曲線的極座標方程式,座標系的原點是圓錐曲線的焦點之一。假若 0<e< 1 ,則 r 所描述的是橢圓軌道。這證明了開普勒第一定律。 === 開普勒第三定律推導 === 在建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概念與數學架構上,開普勒第三定律是牛頓依據的重要線索之一。假若接受牛頓運動定律。試想一個虛擬行星環繞著太陽公轉,行星的移動軌道恰巧呈圓形,軌道半徑為 r 。那麼,太陽作用於行星的萬有引力為 F=\frac{mv^2}{r} 。行星移動速度為 v=\frac{2\pi r}{\tau} 。依照開普勒第三定律,這速度 v 與半徑的平方根 \sqrt{r} 成反比。所以,萬有引力 F\propto \frac{1}{r^2} 。猜想這大概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思路,但這個猜想無法被證實,因為在他的計算本里,並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這方面的證據。 開普勒第一定律闡明,行星環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橢圓的面積是 \pi ab ;這裡,a 與 b 分別為橢圓的半長軸與半短軸。在開普勒第二定律推導裡,行星-太陽連線掃過區域速度 \frac{\mathrm{d}A}{\mathrm{d}t} 為 :\frac{\mathrm{d}A}{\mathrm{d}t}=\frac{\ell}{2m} 。 所以,行星公轉週期 \tau 為 :\tau=\frac{2m\pi ab}{\ell} 。(5) 關於此行星環繞太陽,橢圓的半長軸 a ,半短軸 b 與近拱距 r_A (近拱點 A 與引力中心之間的距離),遠拱距 r_B (遠拱點 B 與引力中心之間的距離)的關係分別為 :a=\frac{r_A+r_B}{2} ,(6) :b=\sqrt{r_A\ r_B} 。(7) 如果想要知道半長軸與半短軸,必須先求得近拱距與遠拱距。依據能量守恆定律, :E=\frac{1}{2}m\dot{r}^2+\frac{1}{2}mr^2\dot{\theta}^2 - G\frac{mM}{r} 。 在近拱點 A 與遠拱點 B,徑向速度都等於零: :\dot{r}=0 。 所以, :E=\frac{1}{2}mr^2\dot{\theta}^2 - G\frac{mM}{r}= \frac{\ell^2}{2mr^2} - G\frac{mM}{r} 。 稍微加以編排,可以得到 r 的一元二次方程式: :r^2+\frac{GmM}{E}r - \frac{\ell^2}{2mE}=0 。 其兩個根分別為橢圓軌道的近拱距 r_A 與遠拱距 r_B 。 :r_A=-\frac{\frac{GmM}{E} - \sqrt{\left(\frac{GmM}{E}\right)^2+\frac{2\ell^2}{mE}}}{2} ; :r_B=-\frac{\frac{GmM}{E} + \sqrt{\left(\frac{GmM}{E}\right)^2+\frac{2\ell^2}{mE}}}{2} 。 代入方程式 (6) 與 (7) , :a= - \frac{GmM}{2E} , :b=\frac{\ell}{\sqrt{ - 2mE}}=\frac{\ell}{m}\frac{\sqrt{a}}{\sqrt{GM}} 。 代入方程式 (5) ,週期的方程式為 :\tau=\frac{2\pi a^{3/2}}{\sqrt{GM}} 。 == 參見 == * 約翰內斯·開普勒 *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 萬有引力定律 * 《新天文學》 * 《世界的和諧》 * 牛頓旋轉軌道定理 ==參考資料== K K K Category:約翰內斯·開普勒 Category:哥白尼革命
日本行政區劃
日本行政區劃大致分為都道府縣(廣域型地方公共團體)以及市區町村(基礎型地方公共團體)兩大層級。現行制度是隨著明治新政府於1871年實施廢藩置縣政策而建立的,法源依據則是1947年施行的《地方自治法》。現今日本全國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即都道府縣),其下劃設1741個二級行政區(即市區町村)[ ],包含市町村(主要依人口而定其為市、町或村)及特別區。 日本的地方政府基本上以行政區劃為基礎設定,稱為「地方公共團體」()或「地方自治體」()。包括都道府縣、市區町村在內的各地方公共團體,其居民可以選舉自己的行政首長與議員。在市町村、特別區等二級行政區之下,還設有數種不具地方公共團體身分的三、四級行政區劃,合稱為「」。此外,部分人口龐大的市可依法指定為政令指定都市,擁有若干都道府縣下放的政治權力;政令指定都市下設「區」,位階介於市與町丁之間,但不具地方公共團體身分,因此其行政首長不民選、也不設定議會。 == 概述 == 日本全國劃分為都、道、府以及縣,其下再設立市、町、村以及特別區,均為地方公共團體(地方自治團體),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公法人身分。都道府縣與町村之間尚有「郡」,在1920年代開始虛級化,雖然目前仍具備地址表記、廣域行政圈範圍、都道府縣議會選舉劃分等功能,但已不具備地方公共團體的功能。另外,部分偏遠地區、離島地區還會設立都道府縣的行政派出機關「支廳」,但在平成大合併後多改制並更名為「縣民局」、「振興局」等。 在都道府縣的數量上,目前都和道各有1個(東京都與北海道),府有2個(大阪府與京都府),縣有43個。 在市制度的演變方面,為因應大都市的產生,1956年創設政令指定都市制度(簡稱「政令市」),將一些原屬都道府縣的事務移讓給政令市。政令市之下劃設「區」(非地方公共團體),地址表記可省略縣名。截至2012年,日本全國總共有20個政令市。另外,也設定標準較低、不設「區」、但仍有較多自治權的中核市。在2000年至2015年,還設有自治權介於中核市與普通市之間的特例市;2015年後特例市法規廢除,原有的特例市可申請升格中核市,尚未申請的則仍保有過去特例市的許可權並被稱為「施行時特例市」。 在更低層級,則有不屬於地方公共團體的兩個行政區劃等級。三級為町和大字,此町跟二級區劃市町村的町在法律上地位不同,並與大字合稱町字,為日本三級區劃的統稱。四級則有丁目、小字;大字小字通常設在較鄉村的地區。 ==類別== 日本行政區劃層級分類 日本行政區劃層級分類 日本行政區劃層級分類 日本行政區劃層級分類 日本行政區劃層級分類 日本行政區劃層級分類 一級 一級 二級 二級 四級 1 都 158 支廳(含不同名義) 23 特別區 23 特別區 、大字 丁目、小字 1 道 158 支廳(含不同名義) 20 政令指定都市 175 行政區、0 綜合區 、大字 丁目、小字 2 府 158 支廳(含不同名義) 772 市(含62 中核市、23 施行時特例市) 772 市(含62 中核市、23 施行時特例市) 、大字 丁目、小字 43 縣 158 支廳(含不同名義) 374 郡(虛級化) 743 町、183 村 、大字 丁目、小字 == 地方 == 日本的都道府縣按照地理方位、經濟聯絡等情況劃分為若干地方。最常見的是八大地方,即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中部地方因為範圍寬廣,群山阻隔,各縣之間的聯絡並不緊密,又常細分為北陸、東海、甲信越三個地方。中國、四國兩大地方常被合稱為中四國地方。 ==都道府縣== ISO 都道府縣 日本漢字 地方 市 區 郡 町 村 JP-01 北海道 35 10 66 129 15 JP-02 東北地方 10 8 22 8 JP-03 東北地方 14 10 15 4 JP-04 東北地方 13 5 10 21 1 JP-05 東北地方 13 6 9 3 JP-06 東北地方 13 8 19 3 JP-07 東北地方 13 13 31 15 JP-08 關東地方 32 7 10 2 JP-09 關東地方 14 5 12 JP-10 關東地方 12 7 15 8 JP-11 關東地方 40 10 8 22 1 JP-12 關東地方 37 6 6 16 1 JP-13 關東地方 26 23 1 5 8 JP-14 關東地方 19 28 6 13 1 JP-15 中部地方(甲信越) 20 8 9 6 4 JP-16 中部地方(北陸) 10 2 4 1 JP-17 中部地方(北陸) 11 5 8 JP-18 中部地方(北陸) 9 7 17 JP-19 中部地方(甲信越) 13 5 8 6 JP-20 中部地方(甲信越) 19 14 23 35 JP-21 中部地方(東海) 21 9 19 2 JP-22 中部地方(東海) 23 10 5 12 JP-23 中部地方(東海) 38 16 7 14 2 JP-24 近畿地方 14 7 15 JP-25 近畿地方 13 3 6 JP-26 近畿地方 15 11 6 10 1 JP-27 近畿地方 33 31 5 9 1 JP-28 近畿地方 29 9 8 12 JP-29 近畿地方 12 7 15 12 JP-30 近畿地方 9 6 20 1 JP-31 中國地方 4 5 14 1 JP-32 中國地方 8 5 10 1 JP-33 中國地方 15 4 10 10 2 JP-34 中國地方 14 8 5 9 JP-35 中國地方 13 4 6 JP-36 四國地方 8 8 15 1 JP-37 四國地方 8 5 9 JP-38 四國地方 11 7 9 JP-39 四國地方 11 6 17 6 JP-40 九州地方 28 14 12 30 2 JP-41 九州地方 10 6 10 JP-42 九州地方 13 4 8 JP-43 九州地方 14 5 9 23 8 JP-44 九州地方 14 3 3 1 JP-45 九州地方 9 6 14 3 JP-46 九州地方 19 8 20 4 JP-47 九州地方(衝繩) 11 5 11 19 ==注釋== == 參考資料 == == 參見 == * 地方自治法 * 日本地方公共團體列表 * 全國地方公共團體編號 == 外部連結 == * J-LIS 地方公共團體情報系統機構 * 日本總務省
漢朝
漢 漢 漢 朝代 西漢 東漢 國君士族 彭城劉氏 彭城劉氏 首都 長安 洛陽 君主 -首位君主 -末位君主 共15位高祖劉邦孺子劉嬰 (太子) 共14位光武帝劉秀獻帝劉協 開始 前202年垓下之戰 25年東漢統一戰爭 結束 8年王莽代漢 220年曹丕代漢 黃色為前195年西漢初期漢高祖的直屬領地,當時還是郡縣與(有實權的)封國並存 黃色為前195年西漢初期漢高祖的直屬領地,當時還是郡縣與(有實權的)封國並存 黃色為前195年西漢初期漢高祖的直屬領地,當時還是郡縣與(有實權的)封國並存 棕色為前87年西漢漢武帝統治末年的疆域,當時尚未設立西域都護府 棕色為前87年西漢漢武帝統治末年的疆域,當時尚未設立西域都護府 棕色為前87年西漢漢武帝統治末年的疆域,當時尚未設立西域都護府 棕色為189年東漢末年有效控制的疆域 棕色為189年東漢末年有效控制的疆域 棕色為189年東漢末年有效控制的疆域 漢朝(前202年2月28日—8年1月10日,25年8月5日—220年11月25日)是秦朝後出現的朝代,又稱天漢,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中間為王莽篡漢建立的新朝(9年—23年)與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亦有以東漢與西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西漢第一位皇帝是漢高祖劉邦,建都長安;東漢第一位皇帝是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合共29位皇帝。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地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帝國,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漢朝常被稱為“強漢”,並與後來的唐朝並稱“強漢盛唐”,唐朝人亦有“以漢代唐”的現象。漢朝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義大利半島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漢朝和約略同時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羅茲·墨菲(黃磷 譯),《亞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環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漢武帝期間,又開疆拓土,漢朝陸續攻滅南越、閩越、衛滿朝鮮,在河西四郡和西南夷聚居地建立漢朝直屬郡縣。 漢疆域在初期時期不包括今廣東、廣西、越南、福建、浙江南部、江西西部、湖南南部,貴州和雲南,到了漢武帝至漢宣帝時期其疆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頭及巴彥淖爾一帶),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廣平省),東至臨屯郡(今朝鮮江原道一帶),西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面積廣達600萬平方公里。西漢時期海南島得到短暫的統治,但於前46年放棄該地的統治;福建和江西前閩越王國地區到了很晚才設有一個縣;朝鮮地區的真番、臨屯二郡於前82年被撤銷和高句麗的崛起,統治範圍在東北開始收縮。東漢中期邊郡開始內遷,導致失去對今河套、陝北和寧夏地區的統治。蔣璐,北方地區漢墓格局演變與漢代邊疆政策的關係,華夏考古2015年第3期,pp.87廖伯源,東漢西北邊界之內移,白沙歷史地理學報,第三期2007年4月,pp.115-9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以及周邊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後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後世,亦出現漢人、漢字等稱呼。漢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歸屬感強,至西晉時依舊有義陽蠻張昌《晉書》卷100:山都縣吏丘沈遇於江夏,(張)昌名之為聖人,盛車服出迎之,立為天子,置百官。沈易姓名為劉尼,稱漢後,以昌為相國,昌兄味為車騎將軍,弟放廣武將軍,各領兵。,匈奴人劉淵《晉書》卷101:永興元年,元海(劉淵)乃為壇於南郊,僭即漢王位,下令曰:「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應期,廓開大業。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昇平漢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過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揚俊乂,多士盈朝。是我祖宗道邁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於夏商,卜世過於姬氏。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賊臣王莽,滔天篡逆。我世祖光武皇帝誕資聖武,恢復鴻基,祀漢配天,不失舊物,俾三光晦而復明,神器幽而復顯。顯宗孝明皇帝、肅宗孝章皇帝累葉重暉,炎光再闡。自和安已後,皇綱漸頹,天步艱難,國統頻絕。黃巾海沸於九州,群閹毒流於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尋。故孝湣委棄萬國,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終有泰,旋軫舊京。何圖天未悔禍,後帝窘辱。自社稷淪喪,宗廟之不血食四十年於茲矣。今天誘其衷,悔禍皇漢,使司馬氏父子兄弟迭相殘滅。黎庶塗炭,靡所控告。孤今猥為群公所推,紹修三祖之業。顧茲尪暗,戰惶靡厝。但以大恥未雪,社稷無主,銜膽棲冰,勉從群議。」乃赦其境內,年號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其妻呼延氏為王后。置百官,以劉宣為丞相,崔遊為御史大夫,劉宏為太尉,其餘拜授各有差。、劉芒蕩《晉書》卷五:辛未,平陽人劉芒蕩自稱漢後,誑誘羌戎,僭帝號於馬蘭山。以漢朝名號造反;直至唐代,“卯金刀”、“劉舉”、“劉氏當王”、“劉氏主吉”、“伐武者劉”等一系列宣揚劉氏復興的金刀之讖都絡繹不絕孫英剛:南北朝隋唐時代的金刀之讖與彌勒信仰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4-09-17].成書時間不晚於唐代的預言類書籍《太上洞淵神咒經》卷一:道言:汝等諦聽,吾今為汝等,說來世劫盡之運。自伏羲三千年大水流溢,人民半死。三十六年,萬姓叛亂,自共相殺。至周秦之滅,人民頓無。及漢魏末時,人民流移,其死亦半。至劉氏五世子孫,紹其先基。;五代十國時期有以劉氏後裔身份建立的割據政權南漢,更有沙陀人以漢裔名義建立的後漢和北漢。 漢朝最早使用年號,建元為首個年號(漢武帝使用),但實際使用的第一個年號是元鼎,之前的年號系追認《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其後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雲。」。漢初根據五德終始說,定正朔為水德,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和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這一說法,從此確立東漢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及《三國志》等皆採用這種說法《漢書·律曆志》:“漢高祖皇帝著紀,代秦繼周,木生火,故為火德,天下號曰漢。”《後漢書·光武帝紀》:“壬子,起高廟,建社稷於雒陽,立郊兆於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唐朝章懷太子李賢注:“漢初土德,色尚黃,至此始明火德,幟尚赤,服色於是乃正。”,因此漢代亦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劉漢」。 == 歷史 == === 西漢歷史 === ==== 楚漢之爭 ==== 前209年,秦末,由於政令愈發嚴苛,而最終爆發陳勝、吳廣「揭竿起義」 的事件,先秦六國舊貴族也藉此時機紛紛復國。秦二世三年十月,楚分兵,拜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救趙;同時令沛公劉邦將碭郡兵西向攻秦。沛公先率楚軍北上收陳勝、項梁散卒,至東郡,與王離軍相遇。楚軍出擊秦軍,於槓裡大破東郡尉與王離所率領的秦軍。宋義率楚軍行至安陽按兵不動, 前207年四月,楚國貴族後代項羽率領諸侯聯軍在鉅鹿之戰消滅王離、降章邯秦軍,同時劉邦北上先後開封之戰 白馬之戰 穎川之戰 洛陽之戰 武關之戰 蟯關、藍田之戰等戰役後滅秦進軍鹹陽,而劉邦則入關推翻秦廷。。其後,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並自行分封天下(見《項羽十八諸侯列表》),封自己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之後兩股勢力開始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在蕭何、韓信、曹參、灌嬰、靳歙、周勃、酈食其、張良等人的協助下,最終在垓下之戰中擊敗項羽,於前202年在定陶登基正式稱帝,立國號“漢”,史稱西漢。 ==== 西漢開國 ====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的黃老治術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在政治上,則先分封異姓王、臧荼、彭越、英布等為王,以及一些功臣為列侯(詳見《西漢開國功臣封爵列表》)。 稱帝之後,異姓諸侯王勢大,因此漢初幾年對異姓王一一分別翦除,改封劉氏宗親為王,僅存長沙王吳臣。後劉邦與功臣刑白馬立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史稱「白馬之誓」。漢初政府官員基本上由大大小小的功臣充任,從而形成漢初“布衣卿相”的政治格局。 此時,由於秦末以來動亂多年,國力虛弱,漢高祖在平定異姓王韓王信的叛亂時雖三次野戰打敗冒頓。匈奴越過句注山逃跑,採取誘敵之計包圍劉邦,劉邦看出了端倪,派人前往打探情況,婁敬認為不可攻擊,但數萬漢軍已越過句注山追擊,劉邦不想打擊漢軍高漲計程車氣,部署追擊,為了防止不測,派周勃南下攻打樓煩的三座城池,再跟主力會合,以備後援,後來劉邦被冒頓包圍在平城,劉邦堅守白登山,冒頓一時不能攻下,7日後周勃的軍隊趕到,攻打冒頓的包圍圈,為劉邦解圍,漢軍打敗匈奴,由於國力虛弱無法大規模反擊匈奴。從此以後,漢朝採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和平。據史料記載,前後一共送去10位宗室之女,即冒頓單于於前200年、前192年、前176年所收到的3位公主,老上單于於前174年、前162年所收到的2位公主,軍臣單于於前160年、前156年、前155年、前152年、前140年所收到的5位公主崔明《中國古代和親史》631—688頁。 ====呂后專政==== 公元前196年,呂雉利用計謀於長樂宮鐘室將淮陰侯韓信殺死,滅三族。漢高祖去世後,太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惠帝時年16歲,大權盡為太后呂雉(呂后)掌握。因漢高祖劉邦在世時,劉邦之寵姬戚夫人曾想謀立己子趙王如意為太子,結果遭到呂后和功臣們的強烈抵制而未能成功。劉邦去世後,呂后即毒死趙王劉如意。劉如意死後,呂后使人挖去戚夫人的雙眼、燻聾其耳、灌藥致啞、斷其手足,然後丟進茅房裡,命名為“人彘”,意即「如豬之人」。對其他劉氏諸王也多加殘害。又逼漢惠帝立自己年僅十歲的外甥女張嫣為-{後}-,史稱「孝惠張皇后」。但張氏實在年紀太小,一直無法懷孕。呂后於便設計張氏假裝懷孕,然後強取惠帝宮女所生之子,即前少帝,並偽稱為張皇后所生,又秘密處決了那個宮女,於是前少帝被立為皇太子。惠帝因呂后的殘暴而驚恐,數年後抑鬱病逝。前少帝逐漸成長,獲悉他的生母已為呂后所殺,公然表示長大後將會報復呂后。呂太后盛怒之下,便將他監禁於永巷中,並對外宣稱前少帝生病,大臣均不得見。後來更廢了前少帝,並暗中誅殺。五月,立恆山王劉山為皇帝改名劉弘,即後少帝。呂后臨朝稱制,開漢代皇太后臨朝稱制之先河,且數為後世所效仿《漢書·高後紀第三》載:“惠帝崩,太子立為皇帝,年幼,太后臨朝稱制,大赦天下。……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詔曰:‘凡有天下治萬民者,蓋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歡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歡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亂,不能繼嗣奉宗廟,守祭祀,不可屬天下。其議代之。’群臣皆曰:‘皇太后為天下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深。頓首奉詔。’五月丙辰,立恆山王弘為皇帝。……八年春,封中謁者張釋卿為列侯。……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於未央宮。遺詔賜諸侯王各千金,將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大赦天下。”。 呂后稱制,大封諸呂,並欲王諸呂,遭到時為右丞相的安國侯王陵堅決抵制。呂后偽升王陵為太傅,實欲奪其大權,然後大封呂氏外戚為諸侯王和列侯《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后稱制,議欲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悅。問左丞相陳平、絳侯周勃。勃等對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呂后為了增加呂氏的籌碼,將呂氏之女與劉氏宗室聯姻,不僅擁有權力,也可以藉此監視劉氏子孫的一舉一動《史記·呂后本紀》:四月,太后欲侯諸呂,乃先封高祖之功臣郎中令無擇為博城侯。魯元公主薨,賜諡為魯元太后。子偃為魯王。魯王父,宣平侯張敖也。封齊悼惠王子章為硃虛侯,以呂祿女妻之。齊丞相壽為平定侯。少府延為梧侯。乃封呂種為沛侯,呂平為扶柳侯,張買為南宮侯。。並且呂氏外戚亦掌控禁軍,劉氏皇權遭到嚴重威脅。而朝中大臣多為隨漢高祖的開國功臣,他們表面上不敢反對呂后,但卻已經開始為此準備。呂后臨終時任命呂產為相國,先封呂祿為趙王,再任命他為上將軍,獨掌軍權。而以陳平、周勃為首之功臣派亦做好準備,並與劉氏皇族聯合。呂后一死,功臣派與皇族立即先發制人,發動政變,一舉誅平呂氏外戚,廢掉少帝劉弘,迎立漢高祖劉邦與薄氏之子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班固·《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 》勃既定燕而歸,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為太尉。十年,高後崩。呂祿以趙王為漢上將軍,呂產以呂王為相國,秉權,欲危劉氏。勃與丞相平、朱虛侯章共誅諸呂。。 呂后掌權時代,惠帝七年,臨朝稱制八年,前後共15年。高層之權的奪權並沒有影響到國家的大政方針。呂后仍能忠實執行劉邦生前所定的休養生息、恢復民力的政策。相國(或丞相)之人選一如劉邦生前安排。蕭何去世後,曹參繼任,舉事無所更改,一遵蕭何約,力行清靜無為之政,史稱蕭規曹隨。除此之外,呂后秉政,繼續寬刑薄罰,如廢除“三族罪”、“挾書律”等秦朝惡法。對外政策上亦能理性冷靜處理,繼續“和親”政策,避免戰爭。這樣,呂后時期,國家經濟呈上升之勢,國力亦有很大增強。史稱:「孝惠皇帝、高祖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拱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 文景之治 ==== 漢文帝之皇后竇太后非常喜歡《道德經》,尊崇道家,因此漢景帝與竇氏宗族都必須學習道家學說。漢文帝和兒子漢景帝在位期間,繼續秉持黃老無為的治國理念,奉行「無為無不為」的方針,實行輕徭薄賦、力行節儉的與民休息政策,恩威並施,以彌補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的多年動亂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大大得到減輕,社會生產得以迅速恢復。通常認為文景之治的主要作為是漢文帝與漢景帝。實際上,竇太后在文景之治時代所起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史記》卷三十《平準書》對文景之治作出仔細的描述,當中提到兩帝在位其間,並無重大事故,百姓人給家足。國庫累積上億的銅錢,因為久而不用,串錢的繩子都爛了。糧倉裡堆滿穀子,由於太多放不下而只能放在倉外,以致腐爛而不能食用。 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文帝對待這些問題採取的是異常謹慎而且又有效的手法。對待諸侯王,文帝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小錯不糾,在中央弱勢的時候成功的安撫住各地蠢蠢欲動的諸侯,為後來景帝處理七國之亂造就一批忠心耿耿的諸侯王和大臣。最重要的兩個大動作是:安撫吳王,使得吳王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沒有假借喪子之仇反叛;在齊王死後將齊國一分為七,既滿足齊王的兒子們稱王的需求,為自己贏得賢德之名,又消除最大的一個諸侯國齊國。假如文帝的謹慎穩重的做法被一直持續下去,漢朝也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七國之亂,諸侯王問題亦有希望能夠和平解決。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是租率最終減為三十稅一(3.33%)。文帝十三年,還把土地稅完全免了。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文帝生活也十分節儉,宮室內車騎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人民的負擔。這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文帝時,緹縈上文帝,痛陳肉刑的弊端,並願意代父贖罪,亦即後人熟悉的故事「緹縈救父」。文帝納言廢除肉刑,下詔廢除黥刑、劓刑、刖刑等刑罰,改用笞刑代替,並饒恕其父,可見文帝是寬容的一代賢君。 景帝即位不久,就採納晁錯的建議,削奪諸藩王的封地,引發各王的擔憂,而在景帝三年正月(-{zh-hans:公元; zh-hant:西元;}-前154年)爆發以「清君側」為名義的「七國之亂」,漢景帝因此腰斬了晁錯,以寄達到平息叛亂的目的。但是七國之亂並未因此緩和,景帝任用周亞夫出兵平叛,在三月即告弭平,各諸侯國的勢力因此極大削弱。七國之亂以後,景帝開始專心打理朝政,據說景帝十分樸素,仁厚愛民。除了平定七國之亂以外,從來沒有大規模用過兵,和匈奴的戰爭始終控制在一定的規模內,依然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 在與匈奴和南越國(南粵)保持和平的同時,也在積蓄國力,透過馬復令等措施來積極備戰;此一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成為大一統帝國時代以來,第一次被傳統歷史學家讚譽的時期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三聯書店,2005年2月,16-50 ISBN 978-7-108-00449-9。 ==== 漢武盛世 ==== 景帝駕崩後,其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武帝在位共五十四年,是清朝康熙皇帝以前以及漢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也就是中國歷史上在位第三長的皇帝。在位期間(在位前141年—前87年)承上啟下,開創了漢武盛世,並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使得西漢的政治、經濟及軍事大展新風貌,開創中國前所未見的波瀾盛世。可惜他好大喜功,在其政治生涯中留下了一大汙點。 在政治上,武帝加強皇權,建立年號「建元」,始開中國以皇帝年號紀年的先例建元是否是第一個年號有爭議,詳情見條目建元。,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諸侯藩王的勢力,從此,諸侯藩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中央朝廷構成威脅;後又以諸侯獻上的黃金成色不純為由,取消百餘位列侯的爵位,即史書上所稱的「酎金失侯」事件。經此二次事件後,中央集權得到大大的加強。文化上,廢除過去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思想從此逐步成為中國歷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對外關係上,積極對付西漢的最大外患—匈奴。在此期間,先後出現衛青、霍去病、李廣、李陵、李廣利、公孫賀、公孫敖等傑出名將,經過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數十年用兵後,終於徹底擊潰匈奴單-{於}-,使其「漠南無王庭」;又吞滅南越國,徵討朝鮮,使漢朝成為當時的東方霸主。外交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並先後以兩位公主劉細君、劉解憂和親西域大國烏孫,而達到離間西域和匈奴關係,進而聯絡西域的目的。 漢武帝晚年篤信巫術,聽信江充讒言,導致發生著名的「巫蠱之禍」,在這件事中,公孫敖、公孫賀、公孫敬聲、衛君孺(衛子夫之姐)、衛伉(衛青長子)、衛伐(衛青次子)、及太子劉據因而死亡。而皇后衛子夫也因過度傷心而自殺。 西漢經過多年對外戰爭,文景之治的積蓄耗費殆盡,經濟遭受巨大衝擊,國力也出現衰退的局面。為此,在巫蠱之禍後,漢武帝利用遠徵軍失利的時機發表著名的“輪臺之詔”。辛德勇認為,輪臺詔不是罪己詔,關於漢武帝罪己是資治通鑑的虛構,漢武帝死後並未改變西漢對外戰爭的基本國策。而田餘慶認為漢武帝晚期改弦易轍。為提振經濟,漢武帝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統購統銷,干預物價,加強國家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五節 波瀾壯闊的有為時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83頁—第85頁,ISBN:9787510800580。。 ==== 昭宣中興 ==== 武帝去世後,鉤弋夫人(趙婕妤)之子,年僅八歲的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漢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和霍光三人共同輔政。但是在元鳳元年(前80年),爆發元鳳政變,上官桀被殺,霍光從此大權獨攬。霍光延續武帝在位晚年的政策,對內休養生息,放寬鹽鐵專賣制度,提高儒生地位。昭帝死後,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他行為放縱(在位27天做出1127件荒唐的事,不排入帝序),密謀排除霍光,但反被霍光所廢。之後霍光又迎立劉病已(後改為劉詢)即位,是為漢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還政於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此後宣帝將霍氏集團一網打盡。但是,宣帝繼續奉行霍光的治國路線,大力整頓吏治,勸民農桑,抑制兼併,降低國家在經濟中的角色。這段時期,漢朝不僅內政清明,而且對於匈奴繼續保持強勢,在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以加強對西域三十六國所處地區的聯絡與控制。經過昭宣二帝的休養生息,國家經濟得以從武帝中期以來的衰頹困境下明顯恢復,並使漢帝國達到空前臻美的狀態,史稱“昭宣中興”。 ==== 王莽奪位 ==== 宣帝死後,漢元帝劉奭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落。元帝「柔仁好儒」,對於社會秩序採取放縱態度,經常下令大赦,並且放棄了漢初以來遷徙關東豪強充實關中陵寢地區的制度《漢書》卷九:以渭城壽陵亭部原上為初陵。詔曰:「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頃者有司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姓遠棄先祖墳墓,破業失產,親戚別離,人懷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是以東垂被虛耗之害,關中有無聊之民,非久長之策也。詩不雲虖?『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今所為初陵者,勿置縣邑,使天下鹹安土樂業,亡有動搖之心。佈告天下,令明知之。」,導致盜賊遍地,土地兼併日益嚴重,也致使皇權旁落,外戚皇后王政君的王氏外戚與宦官石顯勢力興起。他死後,成帝劉驁即位。漢成帝時漢成帝的舅舅、王鳳與許平君的堂弟、孝成許皇后的父親許嘉並立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後來小許皇后失寵、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崛起,漢成帝沒有男性後代,外戚王鳳、王莽(田齊後人)逐漸控制了政權,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繼為大司馬大將軍。成帝死後,由定陶王之子哀帝劉欣即位,哀帝有「斷袖之癖」,終日與他寵信的董賢廝混相好,外戚王氏的權力一度受壓抑。此時國家已是一片末世之象,民間「再受命」說法四起自西漢中期起,漢家氣運將盡的說法就開始出現。《漢書·眭弘傳》記載,昭帝時,眭弘根據大石自立等異象,推論漢家“有傳國之運”,漢帝當“求索賢人,袒以帝位”。其後更有所謂的漢朝執行二百一十年就會崩潰的“三七之厄”預言。《漢書·路溫舒傳》記載,宣帝時,路溫舒“以為漢厄三七之間,上封事以豫戒”。【張晏曰:“三七二百一十歲也。自漢初至哀帝元年二百一年也,至平帝崩二百十一年。”】西漢末年“行西王母詔籌”事件考——兼論早期的西王母形象及其演變 .簡帛網.。元壽二年(前1年)八月,哀帝去世。太皇太后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賢成為大司馬,並迎接中山王劉衎即位,是為漢平帝,改元元始。但是,劉衎已淪為王莽的傀儡。五年後,王莽毒死僅14歲的平帝,並立劉嬰為太子,號「孺子」,自己擔任「假皇帝」,初始元年十二月朔(9年1月15日),王莽正式稱帝,以劉嬰為定安公,建立新朝。 === 東漢歷史=== ==== 光武中興 ==== 新莽天鳳五年(17年)綠林起義爆發,23年,僅十五年的新莽政權在赤眉、綠林民變下滅亡。同年2月,綠林軍擁立漢宗室劉玄作皇帝,恢復漢的國號,年號更始。25年赤眉軍向城陽景王劉章占卜,立景王後人劉盆子為帝,隨後擊敗綠林軍,更始帝劉玄向赤眉軍投降。通常劉玄被認為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但也有認為是孺子嬰才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原因是他被王莽篡位。若把一代而亡的新朝計入漢代歷史,那劉玄可算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最新版附錄<我國曆代紀元表>將劉玄劃入西漢。新版《新華字典》附錄《我國曆代紀元簡表》五變由來 .人民教育出版社.,因為劉秀建立的是新的劉氏宗室政權。 漢更始三年(25年)六月,原本服從更始帝的漢朝宗室劉秀在鄗縣(今河北高邑東南)之南即皇帝位,是為光武帝,滅劉盆子,仍沿用漢的國號,以這一年為建武元年,定都雒陽當時主流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所以定都雒陽。吳樹平校注《東觀漢記》卷一:自上即位,案圖讖,推五運,漢為火德。周蒼漢赤,水生火,赤代蒼,故上都雒陽。,史稱東漢。即位後,於37年終於消滅赤眉、隗囂、公孫述等割據勢力,統一全國。 漢光武帝廢除王莽時的弊政,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進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同時清查土地、新定稅制、振興農業,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另外提倡儒術,建立太學,設定五經博士,與尊儒並行的便是表彰氣節,因此士大夫爭相以名節為目標,為淳美的政教,奠下基礎;對匈奴等外部勢力實行防禦的策略,對外戚嚴加限制,史稱光武中興。但由於分封土地,也造成土地兼併情況日益嚴重,地方豪強勢力興起,為東漢的最終滅亡埋下隱患。 ==== 明章之治 ==== 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此時推行的是儒家,與西漢的「文景之治」同為各時期的鼎盛。期間,竇固以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長駐三四十年,不僅善於使用武力威懾各國,更善於運用外交手段去聯絡距離較遠的國家。但匈奴人亦同樣在開展類似的行動,推翻各國親漢的政權,再與新政權結盟。雙方不斷地反覆攻防,一直到20年後,班超之子班勇才完全掌控西域。章和二年(88年)十月,車騎將軍竇憲領軍出塞,擊破北匈奴,登燕然山,令班固作銘命其辭曰:「鑠王師兮徵荒裔,剿兇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史稱燕然勒石。二年後,永元三年(91年)竇憲派兵再次出擊,出塞五千裡進攻金微山,大破北匈奴單於主力,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俘虜北單於皇太后,北單於倉皇逃竄不知所終,從此掃除數百年來匈奴對漢朝北方邊境的威脅,漢朝國勢也再一次到達漢武帝時期的鼎盛;佛教也在此時傳入中國。但是在章帝后期,外戚竇氏日益跋扈,揭開東漢後期外戚與宦官兩股勢力爭鬥的序曲。 ==== 戚宦爭權 ==== 88年,年僅卅一歲的漢章帝突然駕崩,時僅十歲的太子劉肇即位,是為漢和帝,他即位伊始,實際上朝政都由竇皇后操縱,國家政治日益腐敗。竇氏的跋扈引發和帝的不滿,不久年僅14歲的和帝就抓捕外戚竇憲,外戚勢力開始衰弱,和帝信用宦官,從此東漢的政治淪為外戚和宦官兩股勢力的爭鬥。不過,和帝仍然在政事上非常勤奮,不失為英明之主。元興元年冬十二月,年僅廿七歲的和帝病逝。出生僅百日的少子劉隆即位,是為殤帝。殤帝僅在位8個月就駕崩。接替即位的是清河王劉慶之子安帝劉祜。他即位早期由太后鄧綏臨朝理政。鄧太后勤儉節約,任用賢良,同時對自己家族的勢力有所限制,卻也對宦官勢力縱容。建光元年(121年),鄧太后逝世,安帝親政,將鄧氏家族誅殺殆盡。安帝依賴外戚宋氏和閻氏以及宦官的力量。聽信奸臣,肆意無忌,朝政昏庸不堪,東漢快速衰落。延光四年三月,漢安帝在南巡途中死在葉城。外戚閻氏秘不發喪,擁立漢章帝之孫濟北王劉壽之子劉懿,史稱漢少帝,其在位僅200餘日就病死。少帝死後,閻氏家族密謀再立傀儡,被中常侍孫程擊破,閻氏家族被誅殺。孫程迎立濟陰王劉保,是為漢順帝。在順帝執政早期,宦官勢力膨脹,卻引發社會各界的反彈。陽嘉元年(132年),貴人梁妠立為皇后,從此梁氏外戚勢力開始崛起,梁妠的兄弟梁冀被任命為大將軍。漢安二年(143年)八月,順帝病死,太子劉炳即位,是為沖帝,即位時年僅2歲,由梁太后臨朝執政。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初六,劉炳駕崩,年僅三歲。正月廿五日,梁冀擁立劉纘即位,是為質帝。質帝非常聰穎,稱梁冀為「跋扈將軍」,結果不久質帝就被毒殺。 本初元年閏六月初七日,大將軍梁冀擁立漢章帝之孫劉志即位,是為漢桓帝。桓帝年少,因此繼續由梁太后臨朝執政。桓帝即位之初,朝政由梁冀把持。桓帝對他暗中也頗為不滿,延熹二年八月初十,桓帝派兵士包圍梁宅,梁冀與妻子雙雙自殺,梁氏外戚勢力土崩瓦解。宦官成為新的權力中心。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被封為縣侯;單超食邑兩萬戶,後又封為車騎將軍,其他四人各一萬戶,世稱五侯。五侯貪婪放縱,終致在延熹九年(166年)引發第一次黨錮之禍。永康元年十二月廿八日(168年),漢桓帝駕崩。桓帝沒有留下子嗣,由河間王劉開的曾孫劉宏繼位,是為漢靈帝。靈帝即位之初,就引發以竇太后、竇武為首的外戚勢力和以曹節、王甫為首的宦官勢力的激烈權力鬥爭。宦官成功發動政變,殺死竇武。外戚勢力被削弱。宦官隨後製造第二次黨錮之禍。而靈帝本人驕奢淫逸《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八》:“是歲(中平二年,公元185年),造萬金堂於西園。”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又造萬金堂於西園,引司農金錢繒帛,仞積其中。,為填補財政公開賣官,朝政腐敗《後漢書》卷八:初開西邸賣官,自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 ==== 大亂國崩 ==== 數十年的政爭,長時間的羌亂以及天災動搖漢朝的民生,終於在184年爆發由太平道教主張角引發的黃巾之亂,黃巾軍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號召數十萬民眾參與,雖然叛亂不久即告平定,但是東漢朝廷經此一役已實力大減,之後相繼爆發北宮伯玉之亂和張舉、張純叛亂。中央朝廷為了儘快平叛,又將軍政權力下放給各州的州牧《三國志》卷三十一:(劉)焉睹靈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議言:“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後漢書》卷八:是歲(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改刺史,新置牧。。劉昭認為設立州牧是導致天下大亂的原因《續漢書》志第二十八百官五劉昭注:至孝靈在位,橫流既及,劉焉徼偽,自為身謀,非有憂國之心,專懷狼據之策,抗論昏世,薦議愚主,盛稱宜重牧伯,謂足鎮壓萬里,挾奸樹算,苟罔一時,豈可永為國本,長期勝術哉?夫聖主御世,莫不大庇生民,承其休謀,傳其典制。猶雲事久獘生,無或通貫,故變改正服,革異質文,分爵三五,參差不一。況在豎騃之君,挾奸詐之臣,共所創置,焉可仍因?大建尊州之規,竟無一日之治。故焉牧益土,造帝服於岷、峨;袁紹取冀,下制書於燕、朔;劉表荊南,郊天祀地;魏祖據兗,遂構皇業:漢之殄滅,禍源乎此。。 漢靈帝死後,外戚大將軍何進和宦官雙雙火併同時死亡,終於結束戚宦之爭。但董卓掌權後,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改立陳留王劉協。此舉引發關東州郡背叛中央《後漢書》卷九:初平元年春正月,山東州郡起兵以討董卓。《三國志》卷一: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最終演變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董卓為了躲避關東聯軍,焚燬首都雒陽並遷都長安《三國志》卷一:二月,(董)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董卓被呂布誅殺後,經過幾年混戰,出現把持朝廷的曹操、位於河北的袁紹、位於淮南的袁術、位於江東的孫策、位於荊州的劉表、位於益州的劉焉等勢力。其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架空漢室權力,消滅各路割據勢力,並在官渡之戰中消滅最強大的敵人袁紹軍隊的主力,基本統一北方。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罷三公官,復置丞相,曹操任丞相,獨攬大權。曹操揮軍南征,卻在赤壁之戰中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曹操被迫回北方,鞏固中原。不久劉備以荊州為根本,進佔益州,曹劉孫三分天下之勢開始形成。而在這段期間,漢獻帝只是一個傀儡皇帝,真正實權掌握在曹操手中。曹操先是晉位為魏公,不久又晉位魏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漢獻帝不再頒下詔書,漢皇帝向臣下發布詔書的權力被剝奪。漢至此已名存實亡。 建安25年(220年)春正月庚子,曹操去世,其世子曹丕繼任漢丞相,襲封魏王。同年漢魏禪代。221年,劉備稱帝。江東孫權雖向魏稱臣,內政外交皆自主,幾年後孫權亦稱帝,國號吳,三國時代正式開始。曹丕代漢後,漢朝宗室遭到曹魏禁錮。這一措施直到西晉泰始二年(266年)才被廢除《晉書》卷3:二月,除漢宗室禁錮。。 == 疆域 == 漢初,因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致使國力虛弱,只得退讓防守。河南地區在秦末民變爆發時為匈奴佔領。期間南越(南粵國),閩越(閩越國),黔中地區亦先後獨立。國土大幅減縮。 文景之治後,漢武帝時期,武功鼎盛,國土大幅擴充套件。元朔二年(前127年),衛青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隴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雲中、雁門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擴充套件。西漢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陰山以北。元狩二年(前121年),漢將霍去病出隴西擊滅居於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設酒泉郡。後又分割為張掖、敦煌、武威三郡。連同在湟水流域設定的金城郡,合為五郡,開始對西域的控制。建元三年(前138年),東甌迫於閩越王的威脅,舉國內遷到今江淮流域。元封元年(前110年),漢軍又平定閩越國,其地劃入會稽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漢軍平南越國,又佔有海南島,在該地設十郡。在西南方向,漢軍征服諸國,邊界推移到雲南哀牢山和高黎貢山。元封二年-元封三年(前109年—前108年),漢軍在東北地區平定衛氏朝鮮,設定遼東四郡。邊疆形勢蔚為改觀。 新莽末年,疆域萎縮。東北撤銷真番、臨屯二郡。西南地區由七郡變成五郡,並且放棄海南島上的珠崖、儋耳二郡。光武中興後形勢得到改觀,版圖基本恢復。東漢末期,中原戰亂不斷。曹操放棄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陝北、晉西北、河北北部地方先後放棄。高句麗與林邑兩國蠶食東北及南方國土。只有西南地區擴充套件至大盈江一帶,其中益州郡、牂牁郡、永昌郡,與西南滇王(前278年—115年)、夜郎王(直至前27年)、哀牢王(直至76年)及鉤町王共同並存。 在漢朝最大“領土”範圍內:東北的鮮卑、北邊的匈奴(漢朝打敗了匈奴)、中亞(漢攻大宛之戰、郅支圍城戰)、貴霜(漢朝打敗了貴霜)、青海西藏的羌人都是附屬國。漢朝打敗了匈奴後,漢朝在現代西伯利亞以及北極圈地區修建了阿巴坎遺址、燕然勒石等建築。 西域在漢朝早期是指南疆一帶,後來擴充套件到天山以北和中亞東部。西漢中早期,西域地區為匈奴所控制,隨後武帝征服西域,西域成為漢朝的領土。 漢武帝時期,於建元三年(前138年)派張騫出使大月氏以聯合夾擊匈奴。張騫在路上一度被匈奴扣押,並在匈奴娶妻,十餘年後逃出,經大宛等國到大月氏,但未能取得夾擊匈奴的答復。後來張騫東返,又被匈奴扣押。直到元朔三年(前120年)才返回長安,回來時只剩他和隨從堂邑父兩人,他的匈奴妻子也一併來到長安。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第二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約烏孫共擊匈奴。雖然張騫未能說服烏孫國王夾擊匈奴,但是張騫卻與其使節先後遊歷大宛等國,後來亦由各國使節陪同,返回長安,從此以後,漢朝與匈奴反復在西域地區爭奪。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以細君公主與烏孫和親。細君死後,漢又在太初四年(前101年)以解憂公主續嫁。同年,漢朝大破大宛,西域南道各國都轉投漢朝。漢武帝在烏壘設使者校尉,又在渠犁屯田。 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漢又驅逐匈奴駐在西域的僮僕都尉,控制西域北道,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還在烏孫國都赤谷一帶屯田。元帝時,又增戊己校尉,在車師前王庭屯田。西漢末年,西域分為五十五國。 王莽時期,貶去其王號,降為侯,西域與漢關係趨緊,匈奴勢力再入。 東漢明帝初年以後,漢朝又恢復同西域的聯絡,並於永平十六年派將軍竇固入伊吾廬屯田駐兵,次年在烏壘設西域都護,派班超負責西域事務。永元九年(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經條支、安息等國,到大秦西界望海而還。 隨著西域局勢的逐步趨於穩定,商旅往來日益頻繁,絲綢之路在西漢後期形成。這也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商道之一。漢朝遣使者至安息、奄蔡、條支和身毒等國,一年多則十餘批,少則五六批,攜帶金幣帛等物品,需要至少兩三年,甚至八九年才能返回長安。中國運往西方的物產以絲綢、鐵器和漆器為主;而良馬、駱駝、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黃瓜、胡豆和胡桃等也源源不斷進入中國。 == 政治體制 == 西漢前期的中央行政制度早期仿效秦朝實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管軍事,是武官首長;御史大夫為副相掌監察,輔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西漢,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必須做御史大夫後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還設有御史中丞,掌管宮內事務。九卿則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兼掌教育事宜)、光祿勛(掌宮殿門房及皇帝侍衛隨從,兼掌州郡所薦三署郎人選之考選銓敘等人事事務)、衛尉(掌宮城衛兵)、太僕(掌車馬,兼掌全國牧政及驛站)、廷尉(掌法律審判)、大鴻臚(掌禮賓,兼掌外國及屬國交往)、宗正(掌宗室族譜及諸侯王公主等督訓)、大司農(掌全國經濟及財政用度)、少府(掌皇室財政,兼掌官營手工業作坊)。另外又有將作大匠(掌國家工程營繕)、執金吾(掌京師治安)、大長秋(協助皇后管理後宮),與九卿並稱“十二卿”。 漢武帝時期,皇權開始大幅膨脹,為壓制位高權重的丞相,內廷尚書令的地位大幅抬升。漢武帝將身邊重臣如嚴安、主父偃、朱買臣等為郎加以侍中,與尚書令共議軍國大事,組成中朝。原以宰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組成外朝。 綏和元年,漢成帝時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元壽二年,漢哀帝把丞相改稱大司徒,東漢時改稱司徒,負責掌理教化,東漢光武帝時,三公權力再次大幅被削弱,尚書臺權力得到提升。東漢早期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三公職位雖高,但其權力不復西漢之巨,僅餘每年考核天下州郡人民、土木、兵馬之政及分督九卿的督察權,政事綜理之責內移至禁中尚書檯。尚書臺掌管全國政事,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臺設尚書令一人,為其主管長官;尚書僕射一人,為尚書令之副;左右丞各一人,為令、僕之佐。尚書令原分四曹,後增至六曹,每曹有尚書一人,侍郎六人。同時,東漢政府還設立三套監察機構,分別是中央的御史臺、兼具京官和地方官身份的司隸校尉與地方的州刺史。光武帝同時設立中常侍等宦官職務。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削弱的三公的權力,尚書則權高位低,同時也為之後的宦官亂政埋下隱憂。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掌控下的朝政下令廢除三公制,恢復漢初舊制,復設丞相,由曹操出任,軍國大事一由丞相統任。 === 行政區劃 === 西漢初,劉邦封異姓王七人。但由於對功臣的猜忌,不久又相繼削除,同時大封同姓諸侯,這些王國「大者或五六郡,連城數十,置百官宮觀,譖於天子」。地方王國勢力的強大導致中央政府所實際控制的區域萎縮。呂后時期,增加外戚諸侯王。到文帝時期又紛紛剷除,增加劉氏諸侯王。但是地方王國勢力的膨脹已經對中央政府構成嚴重威脅。文帝接受賈誼的建議,用分地的方法削弱諸侯的勢力。景帝即位後採納晁錯的建議,直接縮減王國的封地,引發諸侯王的強烈反彈,導致吳楚七國之亂爆發,但未幾就宣告失敗。武帝后,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推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餘子皆分一縣或一鄉的土地。因此王國不斷縮小,漢郡不斷擴大,加上邊郡的開擴,漢朝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加強。同時,政府將大量面積較大郡予以分割。到平帝元始二年,共有郡國103個,轄縣、侯國、公主沐邑、道(少數民族聚居地)等縣級政區1587個。 “州”作為行政區劃,在西漢時期萌芽,到東漢宣告形成。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設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個行部管轄若干郡(國)。但此時的行部是監察區,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東漢末年,地方多事。靈帝中平五年(189年),朝廷選重臣出任刺史,稱州牧,掌一州軍民。州從監察區變為行政區。至此,中國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縣兩級制度變為州郡縣三級制。 十三個州部為:司隸校尉部(治雒陽)、徐州刺史部(治剡縣)、青州刺史部(治臨淄)、豫州刺史部(治譙縣)、冀州刺史部(治高邑)、幷州刺史部(治晉陽)、幽州刺史部(治薊縣)、兗州刺史部(治昌邑)、涼州刺史部(治隴縣)、益州刺史部(治雒縣)、荊州刺史部(治漢壽)、揚州刺史部(治歷陽)和交州刺史部(治龍編)。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又分涼州置雍州刺史部。則至漢亡,全國有十四州。 === 教育 === 漢承秦制,於諸子百家各立博士,統屬於太常,秩比六百石,其數多至數十人,數量多達數十人。但漢初朝廷所崇信的學術,黃老之外,便是申韓法家學說,對於儒家思想並不重視。到文帝.一時的賈誼,儒家思想才逐漸興起。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經博士,形成儒家獨大的局面。其後武帝又應公孫弘、董仲舒之請,於元朔五年(前124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員五十人,以受經術,期限為一年。弟子員的來源,主要選自民間十八歲以上的子弟,此外各郡具低階官吏品學兼優者,也可擔任弟子。畢業後,能通一經以上的可補「文學掌故」,等第高的可充任郎官,但只限於白身受業者。地方官吏出身的,則多派充九卿、列卿或郡太守的屬官。 宣帝時,五經博士增至十二人;王莽時,增設樂經,共為六經,每經設博士五人。弟子員也代有增加,昭帝時已滿百人,宣帝末至二百人,元帝時千人,到成帝時多至三千人。從太學的大量擴充,顯示西漢儒學教育的日益發展與儒家政治勢力的日益膨脹。東漢光武帝也於建武五年設學於京師,置博士十四人。太學生更不斷增加,質帝時,太學生已多至三萬人。 === 察舉制度 === 漢代察舉制度可分為兩類:一是詔舉,當國家有特殊需要時,下詔命官吏推擧人才。二是孝廉之舉,是由郡國按時向中央保薦當地的人才。薦舉為主,考試為輔,是兩漢察舉制的基本特點。 高祖曾於十一年(前196年),下詔徵求賢才,此擧開漢代選舉制的先河。其後文帝二年(前178年),曾下詔命「二三執政」擧「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誎者」。至十五年(前165年),再度詔擧上項人才,保擧者的範圍則擴大到侯王、公卿和郡守,由皇帝親自策問,漢的選擧制自此開始普遍推行。其後武、昭、宣等朝,也曾屢次詔擧人才,都以賢良為主。西漢的名臣鼂錯、董仲舒、公孫弘等都以賢良入朝為官。漢代詔擧,除賢良外,尚有「文學高第」、「茂材異等」、「孝悌敦厚」、「勇猛知兵法」、「明當之務、習先聖之術」、「明陰陽災異」等名目,被擧者大抵為現任官吏。東漢時,詔擧由特擧變為歲擧,又稱茂材之擧。選擧的標準有四:即德行高超,經明行修,明曉法律和剛毅多略。每年由光祿勳、御史、司隸校尉及各州剌史等實責推擧。推行薦舉、察舉等方法的結果是門閥制度的大大發展,大量士族世家出現,與外戚、宦官形成東漢時期的三大勢力,基本壟斷國家政治。 漢朝的選舉制度是察舉制,以地方推薦為主,考試為輔,考試與推薦相輔而行。推薦過後是還要經過考試覆核;覆核合格後才能量才錄用。無論是特舉賢良方正,還是歲舉孝廉、茂才,均須經過中央覆試。漢代察舉制下的考試,在西漢時並不佔主導地位,考試只是區分人才高下,授官大小的參考 ,這與後世以考試為主、以推薦為輔的科舉制截然不同。至東漢時,為糾正察舉薦人之濫,開始注重考試,形成察舉與考試相結合的選士制度,而且考試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薦基礎上加強考試,這是漢代察舉制發展的新趨勢。薦舉為主,考試為輔,是兩漢察舉制的基本特點。 === 法律 === 漢朝的法律是律、令、科、比四種。律是有系統的成文法律,具有傳統性;令,則是君主視需要隨時頒布的法律,與律具有相同的效力;比,或稱決事比及法比,是無成法可引用時用來比類決事的法律。漢律最早是蕭何制定的《九章律》,後來加上叔孫通《傍章》十八篇,張湯《越宮律》二十七篇,還有趙禹《朝律》六篇。漢律到武帝時期便已完備,但也由於法條過多,產生判決不公的情況發生,亦難免有自相矛盾之處,給予官吏做壞事的機會,昭帝以後的幾位皇帝,雖然有心改善,但始終沒有徹底執行。 西漢中期以後,儒學開始興盛,學者論法,多主張以德為主,以刑為輔。到了東漢時期,光武、明帝,雖然提倡儒術,仍然崇尚法制。章帝時,採納陳寵的建議,除去嚴酷的法律五十幾條。和帝後,外戚與宦臣,輪流把持朝政,他們一向違法亂紀,視法典於無物,法家的儒化,使東漢政治趨於迂緩,喪失西漢盛時發揚蹈厲的政治精神,儒家雖然興盛,卻對國事幫助不大,這種情況維持至東漢結束為止,獻帝時,曹操當國,用法尚嚴,命應劭刪定律令,作《漢儀》二百八十篇,雖然一度走向法治,但東漢不久被曹丕篡位而滅亡。 == 軍事制度 == === 徵兵制 === 漢朝早期實行徵兵制度,男子廿三歲起至五十六歲之間,服役兩年。一年在地方服役,名為正卒;另一年戍守邊郡,叫做戍卒。正卒在本郡服役,劃分兵種,加以訓練。屯戍各分為兩種:在京城或王國都城屯戍的稱「衛士」,在邊郡屯戍的稱「戍卒」。服役期滿後,役男即可返鄉,不過仍有隨時應召服役的義務。兵役之外,還有繇役,即每年為郡縣政府服力役一月,服役者稱「更卒」,同樣也是五十六歲免役。 京師的駐軍分為兩支,一支為南軍,守衛宮城和官署,另一支為北軍,屯駐於三輔地區保衛首都其他地區。它們名稱的來源,是漢的長樂宮、未央宮等宮,都在長安城的南部,故宮廷衛軍集中於城南,守城軍隊的重心則在城北,因此有南北軍之稱。所謂衛士,即是指南軍士兵,由三輔以外的各郡役男輪番充任。但衛士是有經過選拔的,並非所有的役男都當衛士,不充衛士的則當戍卒。北軍計程車兵,則由三輔的役男輪流擔任,可能即是服正卒役。至於王國的衛士,則只在本國首都服役,不須屯戍京師。屯邊的戍卒,大都是關東人,此外尚有少數當地人;他們在邊塞城堡中,擔任守望的工作。 服正卒役的役男,由各縣集中於郡,劃分兵種,給予訓練。當時的兵種,主要有四種,即步卒、材官(精選的步卒),騎士、樓船士(水兵)。兵種的確定,皆依照當地的環境來做為標準。如西北產馬,則當地役男多編為騎士;平原及山地區(如巴、蜀、三河、潁川諸郡)的役男,則多編為步卒和材官;東海沿海及江湖附近地區(如廬江、丹陽、會稽等郡)的役男,則多編為樓船士。此外還有一種車士,多用於喪儀。各郡的正卒統屬於太守,而由都尉指揮監督,每年八月,由太守,都尉會同各縣令長丞尉一同檢閱,評定高下,名曰「都試」。都試的科目,以射為主,並加試其他技術。靠水的地方,則作水師演習;邊郡地方,則由太守率領馬隊巡行塞障。正國的正卒,則統屬於相,而由中尉率領。 漢代雖沒有固定的免役法,但也有若干免役的規定,由皇帝隨時以詔令頒行,大致上可分為四類:一是有政治地位的人,可以免役。惠帝時,曾下詔規定官吏秩六百石以上與父母妻子同居的,或曾做過將軍,都尉、二千石的,都可免役。此外,如宗室、關內侯,也曾數見於詔令。二是用以獎勵才德。惠帝時,曾下詔免除「孝悌力田」者的免役。元帝時,能通一經的儒者也可免役。三是有功的人,可以免役。如高祖規定,凡曾隨他入蜀漢定三秦的二千石吏,可世世免役;跟他參加平城之役的吏卒,可終身免役。宣帝時,也曾詔準霍光的後代免役。四是特殊情況下的免役。如人民九十歲以上只有一子,或是身材短小與染有疾病者,均可免役。 === 編制與調發 === 漢朝軍隊的編制,可分為三項:一是京師駐軍及中央設立的地方常駐軍隊的編制,二是地方郡兵以及邊郡亭障的組織,三是戰時的統率系統。 京師駐軍有南北軍之分,其任務也不相同,南軍由衛尉統領,守衛宮城。官城以內各殿舍的守衛,則以衛郎擔,由郎中令統領。衛郎雖屬南軍系統,但其份子並非從各地的役男中抽調而來,而多半由二千石以上大官的子弟,有軍官的良家子,郡國推舉的孝廉的博士弟子員等來充任,此外還有不少富人子弟。這個集團可以說是皇帝最親信的衛隊,也是未來將相大臣的儲備所。武帝時,於南軍增置羽林、期門等兵,為皇帝的隨從護衛,由光祿勳統領。 北軍由中尉統領,它的職責是拱衛都城,維持京師的治安。武帝時,改中尉為執金吾,並增置八校尉(中壘、越騎、步兵、長水、射聲、屯騎、胡騎、虎賁)及城門校尉,於是北軍大幅擴充,東漢分北軍為五校,卽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各由校尉率領;並另設城門校尉。 正南北兩軍原各有兩萬人,武帝時期各減為萬人。京師沒有長期駐紮的軍隊,正卒一年一輪換。同時另外組織三支侍從軍(期門、羽林和羽林孤兒)。元鼎六年(前111年),又成立八支禁衛軍,每支有士卒約七百人,由八個校尉率領,因稱「八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募兵制的開始。到東漢光武帝時期,軍權進一步集中到中央。東漢時的南軍,按編制衛尉以下共有官長公車司馬令,衛士令、都候、宮掖門司馬及丞、尉等十九人,員吏二百九十九人,衛士二千五百零七人。北軍五校則有官長校尉五人,司馬六人,員吏六百十四人,士兵三千五百三十六人。西漢南北軍計程車兵,是按兵役法自各地徵調而來,東漢則是招募來的。南北兩軍因是首都衛戍部隊,都不負野戰勤務。但從武帝起,時有以京兵遠徵的事,東漢因行募兵制,民不知兵,一遇有事,多以京兵出戰。 東漢和帝以後,宦官權勢日大,至靈帝時,更擁有自己的武力,置西園八校尉,即上軍、中軍、下軍、典軍、助軍左、助軍右、及左右八校尉,以宦官蹇碩為統帥。又因有皇帝的支援,原有的南北軍自然無法與之為敵。朝中大臣、想要鏟除宦官,甚至想仰賴地方軍隊,因此造成董卓之亂。 東漢時,除了京師軍隊北軍五營、虎賁、羽林之外王朗《魏名臣奏》:舊時虎賁羽林五營兵,及衛士併合,雖且萬人。,中央在地方設立常駐軍隊,號稱“營兵”《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冬,遣中郎將張耽將幽州烏桓諸郡營兵,擊叛虜車紐等,戰於馬邑,斬首三千級,獲生口及兵器牛羊甚眾。”。營兵主要受朝廷特別設立的都尉、校尉、謁者、將軍、中郎將等指揮,並和地方太守聯絡不大。其中主要有黎陽營《續漢書》卷一一四《百官志一》劉昭注引應劭《漢官》:“世祖以幽、幷州兵騎定天下,故於黎陽立營,以謁者監之,兵騎千人,復除甚重。”、虎牙營《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秋,句龍吾斯等立句龍王車紐為單于。東引烏桓,西收羌戎及諸胡等數萬人,攻破京兆虎牙營。”李賢注:“虎牙營即京兆虎牙都尉也。”、雍營《後漢書》卷五《安帝紀》:“(延平四年二月)乙丑,初置長安、雍二營都尉官。”《後漢書·西羌傳》:“(延平四年)軍營久出無功,有廢農桑,乃詔任尚將吏兵還屯長安,罷遣南陽、潁川、汝南吏士,置京兆虎牙都尉於長安,扶風都尉於雍,如西京三輔都尉故事。”、護羌校尉《後漢書》卷一下《光武帝紀下》:“(建武六年)是歲,省關都尉;復置護羌校尉官。”《後漢書》卷六五《皇甫規傳》:“(皇甫)規乃上疏求乞自效,曰:‘臣比年以來,數陳便宜。羌戎未動,策其將反,馬賢始出,頗知必敗。……願假臣兩營二郡,屯列坐食之兵五千,出其不意,與護羌校尉趙衝共相首尾’。”李賢注:“兩營謂馬賢及趙衝等。二郡,安定、隴西也。”、護烏桓校尉《續漢書》卷一一八《百官志五》:“護烏桓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烏桓胡。”《後漢書》卷六五《張奐傳》:“秋,鮮卑復率八九千騎入塞,誘引東羌與共盟詛。於是上郡沈氐、安定先零諸種共寇武威、張掖,緣邊大被其毒。朝廷以為憂,復拜奐為護匈奴中郎將,以九卿秩督幽、並、涼三州及度遼、烏桓二營。”李賢注引《漢官儀》曰:“烏丸校尉屯上谷郡寧縣,故曰二營。”、度遼將軍(度遼營)、匈奴中郎將、漁陽營《後漢書》卷五《安帝紀》:“(建光元年)甲子,初置漁陽營兵。”、扶黎營《後漢書》卷九○《鮮卑傳》:“元初二年秋,遼東鮮卑圍無慮縣,州郡合兵固保清野,鮮卑無所得。復攻扶黎營,殺長吏。”、戊己校尉。 地方各郡郡兵則是平時只有千人,遇戰事臨時擴招《續漢書•百官志五》劉昭注引應劭《漢官》:蓋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兵之設尚矣。《易》稱‘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春秋》‘三時務農,一時講武’。《詩》美公劉‘匪居匪康,入耕出戰,乃裹臿糧,干戈載錫,四方莫當’。自郡國罷材官騎士之後,官無警備,實啟寇心。一方有難,三面救之,發興雷震,煙蒸電激,一切取辨,黔首囂然。不及講其射御,用其戒誓,一旦驅之以即強敵,猶鳩鵲捕鷹舃,豚羊弋豺虎,是以每戰常負,王旅不振。《後漢書》卷六三《李固傳》:“(梁)冀遂令徙(李)固為太山太守。時太山盜賊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討不能制。固到,悉罷遣歸農,但選留任戰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誘之。未滿歲,賊皆弭散。”,且受太守直接指揮《後漢書》卷二○《銚期傳》:“(光武)帝以期為魏郡太守,行大將軍事。期發郡兵擊卓京,破之,斬首六百餘級。”。 屯邊的戍卒,多在邊防工事的亭障中服役。亭的防禦裝置有用土做成的高墩,為四方或六角形,上有通訊用的旗桿。士墩叫烽臺,又叫堠;四圍有牆叫塢,塢高約合市尺一丈鄉右,每邊長五丈餘。烽臺和塢合稱為燧。發現敵人時,則於烽臺上點燃烽火,敵人逼近,則據塢以守。兩亭之間,相距約十里。每隔三亭以上,有特備公務人員食宿的「傳舍」,設於亭的附近。備有傳舍的亭的,稱都亭。障較亭為大,亦有圍牆,可容二百人,也可以放烽火。亭多設於長城以外,障多設於長城沿線。障的首長為障尉;燧有燧長,由亭長兼任;均受太守、都尉的指揮。 漢代遇有徵伐,多自各郡國調兵出戰。戰時的統率系統,最高者為大將軍或將軍,皆臨時派定。將軍之下有部,大將可統五部,每部的首長為校尉(比二千石)和軍司馬。部下有曲,首長為軍候,曲下有屯,首長為屯長。至於地方的區域性戰爭,則由郡都尉或縣尉、鄉官等統兵應戰。東漢後期的刺史,也可以統兵。 至於軍隊的調發,其權掌握在中央政府。國家有事,由中央下令調兵,太守發兵,西漢時由郡國都尉率領,東漢時郡國都尉裁撤,太守直接率領;至於中央下令時所頒的信物,高祖時用羽檄,是一塊長一央二寸的木偶,上插羽毛,表示疾速。文帝時,以虎符及竹使符調兵,虎符是銅製的虎形,竹使符是五寸長的竹片,上刻篆書。兩種符都是分成兩半,一半存於中央,一半存於郡國,中央欲調某一郡軍隊,則派使者持符前往徵調,太守勘驗屬實,然後指揮軍隊出發。但這辦法只限於內部,邊郡因應情形特殊,太守有自行發兵之權,漢代太守對軍事所負的責任很重,如有過失,會被彈劾為「乏軍興」,其罪重則死,輕則免。 === 募兵制 === 漢代的募兵,是東漢徵兵制破壞後才普遍施行的,但早在西漢武帝時,那時便已經兼用募兵。當時對外戰爭頻仍,徵兵不敷使用,因此必須於徵兵之外,再另外招募,八校尉計程車卒,就是招募來的。此外,武帝也曾利用大量的刑徒及惡少年從軍。武帝以後,募兵事由更為常見,有時甚至招募異族為兵,例如宣帝時代的羌騎,就是招募羌人組成的騎兵。 東漢光武初年,鑑於多年水旱為災、連年戰爭造成戶口銳減,決定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從建武六年至建武二十三年,共計五次罷省郡國兵。雖然百姓仍有隨時應召當兵的義務,但平時沒有受軍事訓練的機會,因此士兵素質大為降低。此外郡都尉也因節省軍費而停止執行訓練,各郡國的役政,乃陷於停頓狀態。但這種情形只限於內郡,邊郡則不廢都尉和都試。這種情況從光武帝之後,便一直持續下去,因此政府不得不募兵來臨時補充兵源。再來官部郡徵兵機構的撤銷,雖然東漢法律有徵兵的條文,但有事時臨時徵兵遠不如招募來得方便,因此徵兵的事,很少實行。靈帝時,黃巾亂起,屯兵不足以應付,因此大舉招募,皇甫嵩、朱儁等人的平亂軍隊中,便有大量的募兵。其後大將軍何進也會招兵買馬,以制宦官。 由於東漢政府提倡儒學,人民風從,藉由經術取得高官之位,對兵事自然感到厭棄。既然人民不願從軍,募兵的數量常感到不夠。而自光武帝以來,各種胡族,聚集於近塞或塞內,他們仍保持其原有的勇悍風俗,於是漢朝又招募胡人為兵。招募的胡人,大都用來守邊或用來攻伐不順的外族。光武時,匈奴南單於投降,光武移之於塞內,命其捍衛邊疆,兼拒北匈奴及鮮卑。東漢一代,除南匈奴外,尚有大批投降的鮮卑、烏桓、羌,為政府招募為兵。東漢採「以夷制夷」的政策,用這些歸降的胡人軍隊從事對外的戰爭。這種現象成為東漢滅亡的誘因之一。 募兵制的最大缺點,就是非常容易把國家的軍隊變成私人武力。因為募兵常為無家無業的人,沒有家庭和產業的牽掛,也沒有一定的服役期限;長官與他們長年生活在一起,只要善待之,他們自然會視長官如父兄,為之出生入死;這樣一來便會形成私人為中心的中心集團,於是軍閥就是這樣產生的。東漢時,羌人強盛,屢次侵犯西疆,中葉之後,成為東漢邊疆一個很大的威脅,政府見此情況之下,只好讓大軍長期防衛西邊各郡。這些軍隊因為經常與羌人作戰,戰鬥力很強,與內部缺乏軍事訓練的各郡比較起來,戰鬥能力自然相差很大。東漢末年,涼州爆發北宮伯玉之亂,隨後馬騰、韓遂等紛紛加入,漢靈帝多次派遣大軍都不能平叛。涼州也成為東漢末年率先脫離漢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區之一。而出身涼州的董卓,控制了漢朝中央政府後導致各地郡守反抗,拉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大幕。 == 對外關係 == === 匈奴 === 西元前3世紀,匈奴汗國被冒頓單-{於}-統治,武力十分強大,多次侵犯西漢邊境。前200年冬,劉邦親率大軍北上,匈奴軍隊佯裝後退,漢軍則迅速北進到平城白登山,卻在白登被冒頓單-{於}-的三十萬精銳騎兵包圍,劉邦與漢軍被包圍七天七夜,最後劉邦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逃出重圍。白登之圍後,西漢元氣大損,從此之後一直被迫與匈奴汗國和親。 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期間,西漢接續秦朝,繼續擴建延長長城,其西到起蒲昌海、東至鴨綠江以南、全長近一萬公里,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長城”。景帝在位時,西漢一方面繼續和親,同時也在邊境進行屯田移民,在國內則實行複馬令來增加馬匹,加強士卒訓練並大量製造兵器,這些都是預備反抗的準備。 漢武帝即位後,於元光二年(前133年)開始對匈戰爭。元朔二年(前127年),漢武帝派衛青以三萬鐵騎擊匈奴,收復河南地(新秦中)。元狩二年(前121年),又派霍去病出擊匈奴,出隴西,深入匈奴兩千餘裡,奪得祁連山與河西走廊,切斷匈奴與西羌的聯絡,為西漢與西域之間開闢通道。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入右北平郡和定襄郡,武帝派衛青和霍去病大舉回擊,至狼居胥山而還。從此,匈奴北徙漠北一直到公元前112年又南下。 但是,漢匈之間連年的戰爭嚴重損耗兩國的國力。武帝后期,漢改變國策,重新執行休養政策,而匈奴亦無力攻漢,僅能進行小規模騷擾。宣帝時期,匈奴虛閭權渠單于駕崩,隨後發生五單于爭立事件,分裂為五部;五單于爭立事件持續多年,剛平息後又是三單于爭立。其中一部首領呼韓邪單-{於}-透過臣服於漢的方式得到漢的支援,打敗各個競爭對手。但其三單于之一的郅支單于逃到西方,繼續與漢作對,元帝時期為漢校尉陳湯率軍擊斬。郅支單于被殺後,前已臣服於漢的呼韓邪單于深為驚恐,再次款塞,要求與漢和親。前33年,呼韓邪單-{於}-到長安,漢元帝以王昭君嫁與呼韓邪單-{於}-,號寧胡閼氏,是為昭君出塞,漢匈關係因此長期友好,邊境和睦,互市頻繁。其他的部分匈奴部落西遷到中亞康居一帶。 東漢前期,匈奴分為兩部,分別為南、北匈奴。其中南匈奴立呼韓邪之孫比為單-{於}-,對漢奉藩稱臣,漢在南匈奴設使匈奴中郎將,並把單于庭設於五原,以便支援和控制南匈奴。北匈奴立蒲奴為單-{於}-,在明帝在位時一度侵擾漢朝邊境,被擊退。章和元年,北匈奴為鮮卑所破,單-{於}-被殺,其中五十八部降漢。永元八年,車騎將軍竇憲等征伐北匈奴餘部,單-{於}-遁逃,竇憲在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此後,一些北匈奴南降東漢,另外一些則向西遷徙。而北匈奴故地逐漸為鮮卑侵佔。 東漢後期,附屬於漢的南匈奴由於受鮮卑壓迫,屯居於五原、朔方、雲中、西河、美稷一帶,並逐步向內郡移徙。隨著時間的推移,使匈奴中郎將權力越來大,甚至擅行廢立匈奴單于。《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獻帝時期,至曹操為丞相,分匈奴為五部,至此南匈奴不復存在。 === 三越 === 西漢立國之始,它的南邊有三個華夏部族和百越部族共同建立的國家,即東甌國、閩越國及南越國,統稱三越。東甌國據今浙江省南部,閩越國據今福建,南越國據今兩廣(即嶺南地區的廣東、廣西、海南和今越南)。這三國雖然受到漢高祖冊封,實際上為獨立,此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漢景帝為止。到了漢武帝時,漢朝國力大為增強,三個國家的國力卻因為互相爭戰而相對衰弱,最後在漢武帝時期先後被滅,為了防止東甌及閩越再發生叛亂,於是將二國的人民遷徙至長江與淮水地區,另外將南越國之地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珠崖、儋耳、交趾、九真及日南九郡,自此之後,這個地區再無大亂,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南越國地區發生叛亂,漢派馬援平亂,大破叛軍於浪泊,此後直到東漢滅亡,漢朝南疆未再發生動亂。 === 西羌 === 羌人分佈於今天青海省和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一帶。秦時羌人開始強盛,他們北與匈奴的河西地區為鄰,西北與西域相通。西漢初,匈奴冒頓單於勢力強大,西羌臣服於匈奴,中國與西域間的通道,完全被這兩個民族所隔絕。 羌在漢武帝時期被封閉在青海湖到西寧湟源縣湟中縣一線。“初開河西,列置四郡(河西四郡),通道玉門,隔絕羌胡,使南北不得交關。……羌乃去湟中,依西海、鹽池左右。”東漢書西羌傳漢宣帝時代羌漢軍事對峙線在蘭州,“遂寇金城。”漢光武帝時代羌漢軍事對峙線在從西寧到蘭州一線來回拉鋸。 總地來說東漢初年羌漢軍事對峙線在今天京藏高速公路偏向西寧一帶拉鋸,期間羌漢雜居,時有衝突,臨羌縣是漢羌軍事對峙線最前沿。羌稱帝后,羌漢形勢發生鉅變。羌人第一次攻入甘肅東南部。長安開始戒嚴,“置京兆虎牙都尉於長安,扶風讀為於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羌漢軍事對峙線發展到長安一帶,而一部分羌軍已經攻入山西上黨,而甘肅省西部已經不再屬於東漢。差不多在這個時候,甘肅戰場與寧夏打通,羌人和匈奴可以直接聯絡了。 其後任尚、鄧遵、馬賢時代,羌人稍弱,東漢稍微恢復了甘肅東部,“帝乃復三郡。使謁者郭璜督促徙者,各歸舊縣,繕城郭,置候驛。既而激河浚渠為屯田,省內郡費歲一億記。遂定安定、北地、上郡及隴西、金城常儲谷粟,令週數年。”“自羌叛十餘年間,兵連師老,不暫寧息。軍旅之費,轉運委輸,用二百四十餘億,府帑空竭。延及內郡,邊民死者不可勝數,並涼二州遂至虛耗。”東漢國家國力在漢羌戰爭中被大大損耗。“今三郡為未復,園陵單外。”充分說明了漢長陵等陵園直接暴露在羌人的進攻矛頭下。 在這種情況下,爆發了漢羌決戰。馬賢、趙衝之死標誌著羌軍對東漢全面戰略進攻的開始。 總結:由於西羌的內遷,和河西走廊、隴西當地的漢朝人時常發生衝突。最初,西北的地方官多數都殘酷苛暴,導致西羌反抗此起彼伏,西羌人屠殺漢朝人,西羌人在東漢取代了北匈奴成為漢朝第一外患,西北地區尤其是關中多次淪為戰場,羌人還曾一度兵進至山西河東。不但如此,剛崛起的鮮卑、南匈奴亦不時起兵南下,戰亂波及關中、陝北、陝南等地。此戰之後,使得關中更加荒蕪,成了羌、氐、匈奴、拓跋等族的混雜區,東漢西北人口大量內遷,導致河套以南地區也成了“羌胡區”。關中地區的經濟、人口一直等到北周時期才逐漸復甦。唯一倖免戰亂的西北地區是涼州西部,尤其是敦煌、酒泉和張掖等郡在戰爭時相對穩定,此地是後來張氏前涼的根據地。譚其驤,何以黃河在東漢以後會出現一個長期安流的局面,學術月刊,1962年第2期。王勖,東漢羌漢戰爭動因新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年2期。 東漢與西羌的戰爭嚴重損耗漢朝的國力,成為漢朝滅亡的誘因之一。傅樂成. 第七章〈西羌的叛降〉. 《中國通史(上)》. 2005: 188-189頁.董卓就是在東漢與羌的戰爭中崛起的漢軍將領。 === 西南夷 === 今雲南、貴州兩省,加上四川省的西部和南部以及甘肅省的南隅,這一片廣大的地區,在漢朝初期被許多異族所盤據,漢人統稱為「西南夷」,它們有的進入農業社會,有的則維持遊牧生活,並且建立許多國家。武帝時期,令唐蒙由筰關入夜郎,見其君多同,給予豐厚的賞賜,並告知其漢朝的聲威,說服其臣屬於漢朝,夜郎願意臣屬於漢朝。元光五年(前130年),漢於夜郎及其附近之地置犍為郡;並於夜郎置夜郎縣,以多同之子為令。同年,邛、筰、冉、駹等族,也希望得到漢朝的賞賜,請求成為漢朝的臣屬,於是漢在其地置十餘縣,由都尉統之,隸屬於蜀郡。但是過了幾年,西南夷屢次反叛,漢朝發動軍隊平亂,需要花費許多軍費。最後,武帝採納公孫弘的建議,放棄西南夷的經營,全力對付匈奴。已設的縣,大都廢棄。 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反叛,漢朝下令西南夷發兵幫忙徵討,西南夷不從。隔年,漢朝派郭昌、衛廣擊敗西南夷,在這些地方設立益州等郡。新設諸郡轄區中的各部族,皆因其舊俗而治理,不徵賦稅。地方政府的開支,則由內地各郡分攤供給。西南夷至此歸入漢朝疆域,西南夷內屬後,仍有小規模的叛亂,終西漢之世,未發生大型動亂。王莽時才開始大亂。東漢光武帝,敉平動亂後。到東漢時期,漢朝與這些地方聯絡更加緊密。 === 朝鮮 === 漢高祖時,衛滿朝鮮滅亡箕子朝鮮後,定都於王險,惠帝呂后時,為漢藩臣,雙方平安無事數十年。漢武帝時,衛滿的孫子右渠在位,對漢的態度轉為強勢,武帝派楊僕、荀彘率軍討伐,費時一年方能平定,漢在其地設定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其中以樂浪為最重要。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漢朝撤除臨屯、真番二郡,以其地合併到樂浪、玄菟。半島上的民族,非常複雜。半島北部,除了來自中國的朝鮮人外,尚有濊貉、沃沮等族。半島南部,尚有辰韓、馬韓、弁韓並立,通稱三韓。 在玄菟郡東北今松花江上游一帶,尚有一個夫餘國,高句驪人便是夫餘人的別支。元帝時,夫餘人朱蒙,率眾南下至朝鮮舊壤,建高句驪國,以高為氏,逐漸侵佔漢玄菟郡地。半島南部的「三韓」地區,也慢慢發生變化,宣帝五鳳元年,朝鮮遺族據辰韓地建國,號「徐羅伐」,後改稱「新羅」,新羅不久便奪取弁韓。到成帝鴻嘉三年(前18年),高句驪王族據馬韓地建國,號「百濟」。西漢末年朝鮮半島的形勢,大致是西北部是漢樂浪郡轄區,東北大部為高句驪所據;新羅據東南部地,百濟據西南部地。百濟、新羅因居半島南部,與漢朝沒有什麼關係,惟高句驪與漢接近,關係較密。它自建國後,對漢一直是稱臣的。後來東漢之後,高句驪時叛時降,成為漢帝國的東北大患。 === 倭國 === 漢朝時期,日本列島共有一百多個國家,皆是倭人建立的,漢人統稱為倭國。倭奴則是諸倭國中的大國,它座落倭國的極南界,當在今日本南部的九州島上。因倭奴的勢力較大,且距大陸較近,所以它首先代表諸倭國與中國交通。據說當時倭人飲食以手抓取食物,並有紋身、赤足、蹲踞的習慣;男子則盛行多妻,女子則不淫不妒。同時社會安定,極少盜竊爭訟的事。自漢武帝於朝鮮設四郡後,中國文化開始影響諸倭,諸倭通使於漢者達三十餘國,倭國也於此時開始對漢作歲時的貢獻,納貢的地點大概在樂浪郡。 光武初年,遼東太守祭肜威震北方,若干外族國家聞聲朝獻。建武中元二年(57年),當時正是日本史上的垂仁天皇時代,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漢賜一枚「漢倭奴國王」金印,曾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在九州北部發現,至今是日本的國寶。此時倭奴又於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和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兩度來朝。到三國時代,雙方的交流更加密切。 === 烏桓與鮮卑 === 烏桓與鮮卑均屬東胡族。東胡位置在匈奴東邊,其活動範圍在內蒙古東部與遼寧省一帶。秦漢之際,東胡逐漸衰落,因此被匈奴雄主冒頓單於擊敗,餘部聚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形成後來的烏桓族與鮮卑族。漢初,二族皆臣屬匈奴,武帝時,漢擊破匈奴左部,徙烏桓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等郡,為漢朝監視匈奴的行動,並設護烏桓校尉管理,昭帝到西漢結束為止,烏桓雖然發動一些叛亂,不過沒有造成西漢太大威脅。 王莽篡漢後,因討伐匈奴,徵烏桓兵屯代郡,並以其妻子為質。烏桓因不服水土,相率逃亡,王莽因為這樣而殺害人質,烏桓決定投降匈奴。光武初年,烏桓與匈奴一同入侵漢朝,烏桓早已遷入中國塞內,造成中國北部居民,其生命與財產受到很大的侵害。建武二十年(44年),東漢派馬援徵討烏桓,烏桓聞訊先行撤退。其後烏桓趁匈奴內亂之時進攻匈奴,把匈奴趕出大漠以南。東漢對烏桓的態度轉趨懷柔,允許烏桓人部分移居太原關內各地,駐牧於遼東屬國,再度為東漢監視匈奴,並複設護烏桓校尉管理,自此之後,烏桓為東漢保衛疆界。[需要古代史料來源佐證] 鮮卑居地與烏桓相接,言語風俗也與烏桓相同,但它在西漢時代,與中國沒有交通。東漢光武初年,匈奴又再度強大起來,命令鮮卑、烏桓一同劫掠中國北部。建武二十一年(45年),鮮卑與匈奴入侵遼東,為遼東太守祭肜打敗,鮮卑對東漢才感到畏懼。次年,匈奴南單於降漢,北單於孤立,鮮卑開始通使於東漢,東漢命令鮮卑攻擊北匈奴,鮮卑因此受到東漢許多賞賜。其後經明、章二代,鮮卑均恭順無事。不過到和帝初年,竇憲大破北匈奴後,鮮卑趁機佔據其地,此後漸漸強大,而成為東漢的邊患。 == 人口 == 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造成期間大量人口死亡。司馬遷在《史記》中感嘆:“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年之間,號令三嬗。自生民以來,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漢五年(前202年)人口數在1500萬-1800萬人左右。此後由於奉行黃老政治、與民生息,到漢武帝時期的領土擴張,人口數量大幅提升。據《漢書·地理志》的記載,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12,233,602戶,口數為59,594,978人。 由於中國歷史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黃河流域,故人口密度分佈為北多,南少。若以淮河、秦嶺為界,北部人口占據85%以上的比例,以南人口占據不到15%的比例。人口數超過500萬的司、豫、冀、兗、青、徐五州均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帶,這五州的人口總數佔全國的55%。首都長安周圍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葛劍雄《西漢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3頁。人口數量在200萬以下的有交、涼、並、朔方四州。揚、荊、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佈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 新莽末期,自然災害頻發,天鳳四年(17年)估計有5600萬人口,但是由於王莽改制失敗和天鳳元年(14年)的黃河改道導致隨之而來的綠林赤眉之亂和軍閥混戰,造成期間大量人口死亡。至建武中元二年(57年)時,全國人口數量僅2100.7820萬,僅相當於西漢元始二年的36.427%。後人口開始恢復增長。據《續漢書·郡國志五》所載,永和五年(140年),全國有戶969.8630萬,口4915.0220萬。至永壽二年(157年),全國有戶16,070,906,口50,066,856。東漢的人口分佈又有變化。新莽末東漢初期,大量的中原人民為躲避戰火向長江流域遷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國四成。口數超過500萬的有豫、荊、揚、益四州。荊益兩州的人口都增加一倍,揚州人口也增加四分之一。南方人口增長的同時,北方大部分郡國人口減少。東漢晚期戰爭不斷,到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全國人口又只有1885萬人;只相當於125年前的三分之一。陳致平,《中華通史》(第一版,第二卷),花城出版社,1996年2月,ISBN 978-7-5360-2320-8 漢朝時期戶口流動表 年份 皇帝年號 戶數 口數 備註 前202年 漢高祖五年 ~15,000,000 2年 漢平帝元始二年 12,366,740 59,594,978 17年 新朝王莽天鳳四年 56,000,000 57年 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4,279,634 21,007,820 75年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 5,860,573 34,125,021 《續漢書》志第二十三劉昭注:明帝永平十八年,戶五百八十六萬五百七十三,口三千四百一十二萬五千二十一。 88年 漢章帝章和二年 7,456,784 43,356,367 《續漢書》志第二十三劉昭注:章帝章和二年,戶七百四十五萬六千七百八十四,口四千三百三十五萬六千三百六十七。 105年 漢和帝元興元年 9,237,112 53,256,229 《續漢書》志第二十三劉昭注:和帝元興元年,戶九百二十三萬七千一百一十二,口五千三百二十五萬六千二百二十九,墾田七百三十二萬一百七十頃八十畝百四十步。 125年 漢安帝延光四年 9,647,838 48,690,789 《續漢書》志第二十三劉昭注:安帝延光四年,戶九百六十四萬七千八百三十八,口四千八百六十九萬七百八十九,墾田六百九十四萬二千八百九十二頃一十三畝八十五步。 140年 漢順帝永和五年 9,698,630 49,150,220 《續漢書》志第二十三:至明帝置郡一,章帝置郡、國二,和帝置三,安帝又命屬國別領比郡者六,又所省縣漸復分置,至於孝順,凡郡、國百五,縣、邑、道、侯國千一百八十,民戶九百六十九萬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萬二百二十。《續漢書》志第十九:「二十一城,永和五年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萬八百二十七。」可見人口統計時期是永和五年。 144年 漢順帝建康元年 9,946,919 49,730,550 《續漢書》志第二十三劉昭注:順帝建康元年,戶九百九十四萬六千九百一十九,口四千九百七十三萬五百五十,墾田六百八十九萬六千二百七十一頃五十六畝一百九十四步。 145年 漢衝帝永嘉元年 9,937,680 49,524,183 《續漢書》志第二十三劉昭注:衝帝永嘉元年,戶九百九十三萬七千六百八十,口四千九百五十二萬四千一百八十三,墾田六百九十五萬七千六百七十六頃二十畝百八步。 146年 漢質帝本初元年 9,348,227 47,566,772 《續漢書》志第二十三劉昭注:質帝本初元年,戶九百三十四萬八千二百二十七,口四千七百五十六萬六千七百七十二,墾田六百九十三萬一百二十三頃三十八畝。 156年 漢桓帝永壽二年 16,070,906 50,066,856 《續漢書》志第十九劉昭注引《帝王世紀》:永壽二年,戶千六百七萬九百六,口五千六萬六千八百五十六人,墾田亦多,單師屢徵。《晉書》卷十四:「至桓帝永壽三年,戶千六十七萬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六,斯亦戶口之滋殖者也。」與《續漢書》志第十九劉昭注引《帝王世紀》記載相比僅一年之間人口變化過大,可能資料有出入。 217年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 ~3,000,000 ~15,000,000 282年 西晉晉武帝太康三年 3,770,000 18,850,000 == 經濟 == === 農業 === 從西漢開始,鐵製農具已經開始成為主要的生產工具,著名的農具種類有鐵犁壁、矩犁、全鐵曲柄鋤等。牛耕是最主要的犁地方式,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槓。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區田法相繼誕生。國家注重興修水利,尤以關中地區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國渠、六輔渠、白渠等。在雒水附近有一條龍首渠,由於附近地區土質松軟易坍塌,就用鑿井的方法代替地上渠道,叫做井渠,極類似於今天新疆地區的坎兒井。東漢初期,出現翻車和渴烏等水利工具,增加農業生產效率復旦大學(1982年):《中國古代經濟簡史》第四章〈封建社會戰國秦漢的經濟〉,第43頁。。著名的農書有《氾勝之書》,裡面提到的相關技術,有效提昇農作物的產量。 === 手工業 === 西漢前期,冶鐵業分國營(中央政府)、官營(地方經營)和民營三種型別。當時著名冶鐵家有卓王孫、南陽孔氏等。漢武帝於元狩三年收冶鐵為國營,自此之後冶鐵業開始衰落,但由於此對國家財政較有利,之後一直沒有改變此政策。到了東漢光武帝在位時,冶鐵業改由社會自營,加上水排的發明,冶鐵業更加發達。銅器雖出現變少,但在兩漢時期仍是重要的金屬器。漆器則是兩漢時期重要的工藝品。漢朝的紡織業亦有國營與民營之分,民間著名紡織業者有陳寶光妻,她是織花機的發明者。到東漢前期時,蠶桑養殖在長江流域和嶺南等地開始推廣,特別是巴蜀地區。蜀錦更價值連城,在三國時代甚至成為蜀漢一大財源。麻葛製品中,最出名的是產於會稽地區的越布。 File:HanHorse.jpg|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館藏 漢代馬雕像 File:HK Museum of Art TST 加彩灰陶馬 Painted Grey Pottery Horse Han Dynasty.JPG|香港藝術館館藏 漢代《加彩灰陶馬》 File:Green glazed pottery dog Eastern Han 25CE 220CE.jpg|上海博物館館藏 東漢綠釉陶狗 File:Mawangdui silk banner from tomb no1.jpg|湖南省博物館館藏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 File:Gansu Museum 2007 257.jpg|甘肅省博物館館藏 銅奔馬 === 商業及貿易 === 西漢初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不過由於實施黃老政策,對於商人的影響不大。經過文景之治後,商業勢力大為篷勃發展,社會心理也隨之改變,當時俗諺流傳著「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雖然曾受到武帝「富國抑商」政策打擊,西漢後期,由於漢室政權中衰,商人勢力於是重新抬頭。到了東漢,政府並未制定限制商人獲利的法令,所以商業發展一向順利,但也造成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加深經濟矛盾,東漢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衰亡。 兩漢的商業都會的分佈,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商業活動以黃河流域為主,淮河流域次之,長江流域又次之。當時各都會分佈的區域,可以劃分為三大部:(一)關中區—以長安為中心都會,南控巴蜀,西北控天水隴西北地上郡等腹地。(二)關東黃河北岸—分為河東、河內及其相聯絡的燕趙區。河東區以楊、平陽為都會。河內區以溫、軹為都會。燕趙區以邯鄲與為都會。(三)關東黃河南岸—主要為河南區,並控馭齊魯梁宋三楚南越及穎川南陽區。河南區以雒陽為中心都會。 兩漢與西域的貿易最為盛行。。主要有兩條線南道與北道。南道以敦煌為起點,出玉門關至樓蘭,經大夏、安息、條支,過地中海至大秦,這條路線主要運送的貨物是絲織品,所以西方人稱為「絲路」。北道沿今天山南坡西行,越過蔥嶺北部,可抵奄蔡,並可通向大秦。這條路線主要運送的貨物是貂皮,因此被稱為「毛皮路」。 南越於武帝設郡後,南海的商業與交通開始蓬勃發展,當時這個地區中最大的商業都市是番禺,它是珠璣、玳瑁、果布的交易之處。其他如徐聞、龍編、也都是著名的商業城市。西漢時代的海上交通,可到達馬來半島的都元國與諶離國。東漢時,中國商船可到達錫蘭島的獅子國一帶,與印度也有直接交通。因此錫蘭島與南印度的佛教,也經由海上來到中國南部傳教,桓帝延熹九年(166年),羅馬帝國皇帝馬爾庫斯·奧列裡烏斯,遣使由印度洋經日南徼外來漢,貢獻方物。 === 貨幣制度 === 西漢自建立以來,貨幣沿襲秦朝的半兩,但是品質低劣,實際重量往往只有八銖、四銖、甚至更輕,有的薄如榆聯,被稱為「榆莢錢」,貴族、豪商大肆盜鑄錢幣,造成幣制混亂。郡國鑄幣失控也是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發生的原因之一。漢武帝即位後,一方面出於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需要,另一方面由於對外征伐帶來的歲出增加令國庫日窘,故十分重視幣制問題,先後進行六次幣制改革。第六次改革推行“三官五銖”,一舉解決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既穩定金融,又將漢高帝下放民間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政府,於是幣製得到長期穩定。五銖錢成為自漢武帝時代直到隋朝七百餘年間國家鑄幣的主要形式。現在漢墓中經常出土的直徑約2.3公分,重量約3.5克的五銖錢,就是漢武帝時代第六次幣制改革產生的“三官五銖”。 西漢末期至新朝,王莽推行的一系列幣值改革一度引起幣制的混亂。到東漢初期,王莽幣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 土地與賦稅制度 === 漢代的土地所有制與秦代相同,土地私有,並可自由買賣。土地所有者須向國家納耕地稅,耕地稅率為畝產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稅分為算賦和口賦。算賦是丁稅,十五至五十六歲的男女每年每人納一百二十錢(一算)。口賦是兒童稅,七至十四歲的兒童每年每人納廿錢。西漢早中期,政府積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壓抑富商豪強勢力,土地、農業問題曾一度穩定。到西漢後期,漢元帝廢除遷徙關東豪強前往關中漢帝陵區政策,土地集中日益嚴重,中央朝政腐敗黑暗,造成自耕農大量破產,淪為佃農。豪強莊園勢力日益強大。東漢早期,雖然重新推行重農政策,卻因富商豪強勢力已成,而無法撼動,造成地主莊園勢力的膨脹,其後東漢諸帝無力解決這個問題,加上人口不斷增加,而糧食生產又沒有跟上人口成長,終於爆發黃巾之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 宗教及信仰 == thumb|upright=0.7||漢代道教經卷『老子』(馬王堆帛書) 漢朝為道教、佛教兩大宗教的形成及傳入期。 道教可以追溯到秦漢以前中國人固有的多神教信仰傳統、巫術信仰以及神仙說的崇拜。在這三者各自發揮的影響下,另外儒家學說又與黃老思想合流,加上災異、讖緯之說,濔漫兩漢社會,為道教信仰奠定群眾基礎,最後促使宗教性質的道教產生,是黃老思想和神仙家緊密結合的成果,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之後,黃老思想便開始消沉,此後便被神仙家方士運用,朝向宗教方面發展。方士們將其思想拿來與他們鼓吹的神仙方術互相結合,於是老子日趨神化,時間久了便成了道教的始祖。到了東漢,黃老已經成為宗教的名稱。叫做「黃老道」,不過此時還是道教的前身,直到張陵出世後,編纂經典,傳道收徒,建立固定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後,道教的雛形便宣告完成。東漢末年,道教分為兩大流派,一支為太平道;另外一支為天師道,亦稱為五斗米道。而五斗米道內部還有一個大支派,以于吉為教主,在長江下游地區傳播。 thumb|left|漢代墓碑上的佛像 佛教在漢朝由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派人去西域,迎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並且帶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回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四十二章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梁代慧皎《高僧傳》記載此事:“漢明帝夢一金人於殿廷,以佔所夢,傅毅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天竺。愔等於彼遇見摩騰、竺法蘭二梵僧,乃要還漢地,譯《四十二章經》,二僧住處,今雒陽門白馬寺也。”。因此,在中國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作為佛教傳入之年。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經》,也成為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馬伯樂認為這些記載純屬捏造,湯用彤則認為可能有部分屬實。147年安息人安世高到漢朝傳教譯經,167年月氏人支婁迦讖到漢朝傳教譯經。 巫覡活動,術數之學,這些民間禮俗迷信在漢朝社會相當普遍。比如傳統禁忌形式,曾經十分嚴格。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中,就有關於行歸宜忌的規定。《日書》是選擇時日吉凶的術數書。在總計四百二十五支簡中,簡文直接涉及行歸宜忌的多達一百五十一支。漢武帝同樣「尤敬鬼神之祀」,曾經「作畫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闢惡鬼」。又在皇室活動中始用「越祠雞卜」之術。甚至在軍事行動中應用巫術,「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民間禮俗迷信對正統社會機制有修補與維護的作用。中國古代「符瑞」迷信曾經成為政治文化的特殊內容之一。西漢時,漢文帝時見黃龍,漢武帝時獲白麟、寶鼎、赤雁,漢昭帝時鳳凰集、神爵集,漢成帝時甘露降,都被看作體現統治成功的「嘉瑞」。 == 文化 == 兩漢是中國歷史上科技與文化非常輝煌的一個時期。國家也非常重視教育和學識。文翁蜀郡作石室立學堂,為地方學校之始,爾後武帝令地方郡縣皆立學校,遂致「四海之內,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班固·東都賦》後漢國學猶盛,順帝以降,中央太學增至三萬餘生。漢人之學,皆重經驗、積往古之學說,因當時之風習,遂有發明製作之專家。 === 學術思想 === 漢朝初建,承襲秦法,當時的學術思想界,卻恢復春秋戰國時代,各家並立的狀態,因為秦朝滅亡後,學術思想的研究障礙已解除,雖然秦朝的「挾書律」及「妖言令」到惠帝、呂后時才廢除,但實際上未廢除前,政府對學術思想的研究,是不太過問的。戰國時代的儒、法、道、陰陽、縱橫五家,在漢朝初期依然活躍,但在中期以後,由於政府的提倡,學術界變成以研究經學為主。 漢代的治國思想。漢代在立國時用法家之法,又用道家黃老思想為主,文景時期,並輔以儒家和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不僅強調無為,還注重禮與德的作用,既承認法律的重要性,又堅持約法省簡,務在安民。 而從漢武帝之後,統治者又確立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並輔之以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輔”,即先用德禮教化,教化無效再施之以刑罰。這種剛柔相濟的治國之道,成為漢武帝以後漢王朝法制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對後世歷代王朝的立法影響很大。漢宣帝曾有名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漢書‧元帝紀》便是這種思想的精闢闡述。 早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所毀壞的很多文獻,透過漢代學者的記錄得以重現,包括五經當中的古文尚書,也是這時候發掘整理出來的。漢初的經書,全由私人傳授,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經學成為學術主流,經學家也愈分愈多。由於不同學者對經書的理解與記憶有所不同,經學也被分為不同流派。宣帝時期,在太學中立學官的,《易》有三家,《書》有三家,《詩》有三家,《禮》有一家,《春秋》有兩家,共十二博士。東漢初年,增加到十四博士。學者都尊崇其師以及學說,世代不替,因此學派的區分,日益嚴格。 兩漢的儒家,雖然尊崇孔子,不過也受到陰陽學家的影響,因此他們的學說,開始出現宗教的迷信色彩。例如京房易專重卜筮,大小夏侯尚書喜論五行之說。武帝時,董仲舒治公羊,著春秋繁露一書,其中也有不少離奇的話,此外他也提出「天人感應」《漢書‧董仲舒傳》,敦促君主施行仁政。成帝時的劉向,治穀梁,也多次以禍福附會其說。總之,這些學者認為天降的祥瑞或災禍,全是受到人事的影響,尤其是君王的賢愚勤怠,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由於武帝以來,君王的權力已經大為提高,唯一還有所顧忌的便是天災異變,當時學者常使用這種論調來批評當時朝政。 西漢末年,儒學附會陰陽學說後,天象人事的比附,演變為「讖緯之學」的出現,內容更為奇特。讖緯大都出於當時人之手,而偽託為古人的著作。這種神話思想的風行,使得儒學的人文精神和實踐精神遭到敗壞,也造成王莽篡位的理論基礎,光武帝同樣因為圖讖,最終建立東漢王朝,統一天下後,由於他特別篤信讖緯,在處理政務遇到紛爭,猶疑不定時,常常借重讖緯來幫助決策。又在建武中元元年(56年),又曾經正式「宣佈圖讖於天下」,進一步確定圖讖作為法定經的地位。讖緯神學的尊嚴得到政治權力的庇護。造成當時「儒者爭學圖緯,兼復附以妖言」。因此讖緯的地位,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經書。後來曹魏代漢,也造作讖言「代赤者,魏公子」,「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利用民間讖緯迷信,以實現政權的更替。 西漢晚期,劉歆發起研討古本經籍的運動,他根據漢代陸續發現的古文經書,如春秋左氏傳、古文尚書、逸禮等,另立解說,此外他也將毛詩也列為古文,與今文家相抗衡,引起「今古文之爭」,他不但提倡研究古文經書,更主張設定上述四經博士,不過為當時今文家所反對,立學官的事,終告失敗。不過民間研究古文之風大盛,學者輩,明帝時的賈逵,桓帝時的馬融,都以治古文名家,到東漢晚期,古文經學走向發達,今文經學日益衰微。古文學最大的貢獻,是把經學從今文家的荒誕迷信的經說,引導考據訓詁之途。 === 文學與史學 === 賦是漢朝流行的主要文學體裁,由《楚辭》發展而來,賈誼是為賦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弔屈原賦》、《鵬鳥賦》等作,借物抒懷,意境深沉,同時在抒發情感之外,兼言哲理,這是文學由通俗體走向文人體的表現。賈誼的賦作氣力雄勁,但文采不艷,在他之後的賦家,則完全著重於辭藻的鋪陳,作品更趨文人化。武帝時代的枚乘、枚臯、東方朔,更趨向於這個方向,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這些賦作氣勢恢宏,代表時代精神的豪邁勇進、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西漢後期,最有名的賦作家是揚雄。東漢時期,則以班固、張衡的作品地位最高。東漢後期,長篇賦逐漸變少,各種抒情寫物的短篇賦開始流行,與先前的長篇賦文辭藻華麗的風格逐漸漸行漸遠,意境較為清新。 漢武帝時設立樂府,蒐集民間詩歌,並令詞臣製作詩歌,協以音律,即為樂府詩,樂府的句府雖然參差,但以五言最為突出,它促進五言詩的產生。樂府歌辭本來配題、配樂,各有其特定用途,其後,襲舊題舊樂而改歌辭;或僅借舊題,樂辭均改;乃至題、樂、辭均改之例日益孳多,辭與樂的關係乃漸漸疏離,最後完全無關,成為徒詩—僅供閱讀的作品。其特色是詩人以極昏混亂的景、極沉重的口吻描寫戰爭之頻繁、慘烈、以及陣亡者的忠勇與悲哀,完全呈現現實世界的不堪,給人極為強烈的震撼。樂府詩為中國古典詩注入寫實的精神,建構寫實傳統堅實的基礎。代表作品為《陌上桑》與《孔雀東南飛》。 古詩與樂府詩同起源於漢代,主流形式是五言,五言之外,也有七言的形式。大抵由樂府詩演變而成。兩漢時代處於發展階段,到東漢末年才趨於極盛。其特色為:章法上,句數不定,可自由伸縮,不受限制,但通常為雙數句;韻法上,以連句韻及隔句韻為常見,可自由換韻,用韻較寬。代表作品為:東漢班固的《詠史詩》,象徵五言詩的正式成立、《古詩十九首》,樸實自然,感傷抒情,為五言詩最早成熟的作品,後來在魏晉南北朝更為篷勃發展,曹魏曹丕的《燕歌行》,象徵七言詩的正式成立,南朝宋鮑照以後才逐漸發展。 漢代的散文,繼承先秦諸子系統的論說理文,作品特色是大段鋪排,氣勢雄渾。句式厚重樸實又不失變化,最具代表作者仍是賈誼。他的《治安策》,對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政治情況的發展有著深厚的影響,僅以文章而論,其辭理的暢達,剖析的深刻,以及氣勢的高昂,為散文開創獨樹一格的境界。他的另一本著作《過秦論》,體裁與賦接近,這篇論成為魏晉六朝人著論的典範。其他有名的書策作者有晁錯、董仲舒、司馬遷等。晁、董的作品,皆流暢適切;司馬遷的文章,與當時辭藻華麗的風格與眾不同,以「辨而不華,質而不俚」的手法建立自家的風格,他的最具代表作品為《報任少卿書》,字句間充滿情感,也是漢代的散文名作之一。 在史學方面,漢朝史官司馬談之子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為以後兩千年正史的編纂提供規範。全書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卅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卅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班固所編寫的《漢書》分為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全書體例仿效《史記》,惟改「書」為「表」,廢「世家」入「列傳」,還開創刑法、五行、地理、天文、藝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漢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完整的斷代史。更是成為以後歷代王朝撰寫本朝歷史的範本。而兩漢時期其他的史書還有《東觀漢記》、《漢紀》和《吳越春秋》等。很多西方學者認為,漢代的作家所開創的史學標準,直到18世紀都一直領先於世界。 === 書法 === 漢代的主要書寫文字為隸書,從秦代隸書發展而來。「隸書」又稱「佐書」、「古隸」、「今隸」、「八分書」。隸書具有以下特色:一、隸書的最大特點是由直線構成,它不像小篆由相互連線的圓轉,有時又有逆向書寫的線條組成,而是由散開而平直方折的筆畫構成,凡逆筆都變為順筆,書寫起來不僅順手,而且快速。二、筆畫難以呈現具體的形象,古文字象形的特質從此消失,而且形體多已不合六書原則。三、漢字發展至隸書已經徹底「符號化」。隸書對大、小篆加以省略、簡化,結構單純許多,就是做為日常生活書寫工頁,不啻為一大進步。另外篆隸形成中國書法藝術主流,漢代時期,隸書漸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寫字型,隸書的出現奠定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書法。隸書經過兩漢的發展後,又發展出另一種字型「楷書」,最後成熟於唐代。 === 藝術及工藝品 === thumb|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出土的朱地彩繪漆棺 漢代的藝術活動,繼承和發揚先秦多種形式藝術與技術的基礎,造形意識從萌芽逐漸趨於成熟;西域與佛教外來藝術的傳入,更豐富漢代繪畫與雕刻的題材與技法,表現出極高的原創性。無論陶兵馬俑、歌舞俑還是畫像石、畫像磚,工匠懂得雕刻這些作品的人、神、獸。工匠除了用特殊的藝術手法塑造和描畫古代著名人物、神仙妖魔和珍禽異獸,也能以寫實的手法描繪當時生活中的達官貴人、文臣武將乃至工匠農夫。 漢代陶俑的最高水平表現在歌舞俑上。西安出土的舞女俑,扭動腰肢,揮舞雙臂,挪動舞步,正在輕歌曼舞。舞女身穿舞裙,纖細的腰上束著寬腰帶,兩條寬大的舞袖隨風擺動,像長而輕的紅綢。這座塑像體態輕盈,動作優美富於動感;舞衣和長袖柔軟而飄,顯得非常生動。從歌舞俑的造型來看,漢代工匠已經確實掌握人像塑造的技巧,尤其是人物在運動時,肩、胸、腰、腿的變化關係,給人像注滿活躍的生機。漢代最具代表性的石雕為霍去病陵墓石雕。內部有馬踏匈奴、臥馬、躍馬、臥虎、臥象、臥牛、石蛙、石魚、野人、野豬、石蟾、母牛與小牛,人與熊等造型。。麻浩崖墓的石雕佛像是中國最早的佛教造像之一。由於近代以來,漢代青銅器大量出土。這些青銅器有兩個特點:一、青銅器出土的地域非常廣大,除了文化發達的黃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外,偏遠的雲南、貴州、廣東等地,也發現精美的青銅器。二、青銅器的種類比較齊全,既有皇親國戚墓葬裡的豪華器具,也有一般墓葬裡的各式生活用品,還有雲南、貴州等地各民族的具有充滿地方特色的青銅器。 繪畫品類多為帛畫、壁畫、畫像石、畫像磚。 漢朝帛畫作品極多,然而至今已幾乎無存,唐朝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就指出漢朝帛畫數量繁多,然而經天災人禍後毀壞極為嚴重《歷代名畫記》:「漢武創置秘閣,以聚圖書;漢明雅好丹青,別開畫室;又創鴻都門以集奇藝,天下之藝雲集。及董卓之亂,山陽西遷;……圖書縑帛,軍人皆取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餘乘,遇雨道艱,半皆遺棄。」。現在能見到的漢代帛畫作品是出自漢墓的「非衣」、「銘旌」(旌幡)等隨葬品。這是時下所見最早的記錄現實生活的大型繪畫作品。惜剝損較重,只能觀其大略。最完整的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描繪墓主人的地上和地下生活。而長沙楚墓出土的帛畫《龍鳳仕女圖》,是中國最早繪畫作品之一。西漢壁畫的幻想氣氛相當濃厚,從已發現的雒陽墓室壁畫來看,題材多集中於青龍、白虎、朱維等方位神,荷花,靈芝等仙草,還有日月星象、後龍昇天、乘風成仙等神話內容,其風格與戰國帛畫有承襲關係。東漢墓室壁畫雖然以仍然以昇天、避邪、鬿福為主要內容,但是加強繪畫的人文因素,表現生活的場景明顯增多。畫像石在漢代陵墓地面建築的石闕、石亭祠的壁面上,地下建築墓室的石構件上,往往雕刻出各種人物故事、生活過程和動植物形象,人們一向稱之為「畫像石」。漢代畫像磚的數量上雖然沒有比畫像石多,但仍有其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漢代畫像磚是由戰國和秦代的瓦當、空心磚上的畫像演變而來的。 === 表演藝術 === 西漢初年,先秦雅樂已多數失傳,但民間音樂在上層社會上中頗為盛行。他們尤其喜愛楚歌。,楚漢戰爭末期,西楚霸王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對著虞姬唱出《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史記‧項羽本紀》。張騫通西域後,把西域的摩訶兜勒曲和蒙古的北狄樂帶回中國,當時樂官李延年據以製成「新聲二十八解」,聽到的人都大受感動。從此,中國的音樂在民間音樂和外族音樂的互相交融下更加彭勃發展。從這個時侯開始,中國音樂有古樂和胡樂之分。古樂是指上古以來的傳統的本土音樂,胡樂則指從外族胡人吸收的音樂。另外漢武帝時設樂府,採集許多民間歌謠與外來歌曲後,在東漢末年,出現琴曲《垓下歌》,表現出中國古代音樂的陽剛之美。 漢代舞蹈是以楚舞與中原舞蹈、中原與西域舞蹈的結合為特色。它改變先秦以來縱向承襲為主的格局,開闢縱橫吸收、交流、結合發展的新局面。由於西域和西南越等少數民族樂舞、雜技、幻術的傳入,表演性質舞蹈技藝的大幅提高,著名舞蹈作品和舞人的出現,樂府對民間樂舞的廣泛採集,舞蹈表演活動普遍興盛起來,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舞蹈藝術發展的高潮。 中國戲劇在漢代處於發展階段,漢代民間的各種演出總稱為「百戲」,包括歌舞、雜技、武術等各類伎藝形式。秦二世就有「角抵」戲,到了漢朝蔚為風行。張衡《西京賦》描繪,就有角抵戲,提到「東海黃公」,「戲」裡一個演員扮黃公,以紅綢束髮,佩赤金刀;一個演員扮成猛虎。博鬥的結果,黃公被虎咬死。表演為代表體,顯示出簡單的戲劇性,可以視為中國戲劇的胚胎。 ==建築== 漢代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是承先起後的時代。漢代建築有以下特色:一、佈局和結構均勻、對稱。二、門窗變化自由,有多種樣式出現。三、頂部舒展而優美,基部氣派而穩固。四、常分利用其他造型藝術,使繪畫、雕塑等各方面藝術裝飾於建築。五、木料的框架總是顯露出,建築物的基本輪廓。六、城市規畫嚴謹方整。七、園林佈置靈巧別緻。 漢代聞名於世的建築,如:兩都長安、雒陽和成都的建設,大量宮室、離宮、苑囿的興建,長城防禦體系的延伸與修繕,大規模營造陵墓、壇廟等等。其面積廣大、數量亦多,達到前世前所未有的地步,形成中國建築發展史上的高峰。漢代生產技術的發展和鐵工具的大量使用,對建築上的材料與應用,甚有幫助。 == 科技 == ===數學=== thumb|left|漢代繪畫在絲綢上的地圖 公元前一世紀的《周髀算經》及東漢初年的《九章算術》則是數學領域的傑作。其中,《九章算術》是戰國、秦、漢古代社會創立並鞏固時期數學發展的總結,列有分數四則運算、今有術(西方稱三率法)、開平方與開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數值解法)、盈不足術(西方稱雙設法)、各種面積和體積公式、線性方程組解法、正負數運算的加減法則、勾股形解法(特別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數的方法)等籌算方法,形成一個以籌算為中心、與古希臘數學完全不同的獨立體系。1983年至1984年,《算數書》在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中出土,《算數書》的發現,對《九章算術》的完成,有著直接的影響,也改寫中國古代數學史,將中國古代數學的歷史推前三百年。 ===天文學=== 在科技方面,東漢張衡製成世界上第一臺能夠感知地震的地動儀,另外撰有《靈憲》一書,解釋天體演運。前104年,司馬遷、唐都、落下閎等人制定的《太初曆》第一次將二十四節氣訂入曆法。85年,又改用《四分歷》。 ===醫學=== 兩漢出現許多名醫。西漢的淳于意、東漢的張仲景、華佗等等。西漢淳于意《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少而喜醫方術,石後八年,更受師同郡元裡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甚精,受之三年,為治病,決死生多驗」,留下25例病歷紀錄,對治癒和不治都有客觀的分析,在中國古代醫學史上,具有創始的意義。張仲景因《傷寒雜病論》而被尊為「醫聖」。而史書記載華佗更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的醫師《後漢書‧方術傳下》「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骨,則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傳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華佗是否真有其人仍受到史學家陳寅恪等人的質疑)。俞跗運用人體解剖術治病。 《神農本草經》是這一時期著名的藥典,共收錄藥物365種,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敘述滋補藥物,中品敘述滋補和治病兩種效能的藥物,下品是專門治病的藥物,這為中國後世的藥物分類法提供一定的參考。針灸也得到突破性發展《後漢書‧方術傳下》:「涪翁,乞食人間,見有疾病,時下針石,輒應時而效」,東漢前期的《黃帝明堂經》,初步建構傳統的腧穴學,用來服務於針灸臨床。與《黃帝明堂經》同時問世的《難經》,提出「命名」的新說,進一步確立陰陽五行學說對傳統醫學理論的指導地位。 ===農學=== 漢代出現不少農學著作,其中以《氾勝之書》與《四民月令》最為著名。 《氾勝之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該書講及當時的耕作的基本原則、播種日期、種子處理、個別作物的栽培、收穫、留種和貯藏技術、區種法等。氾氏的農學成就在漢代產生深遠的影響。東漢末年鄭玄注《周禮》和《禮記》,都曾經引用「氾勝之術」和《氾勝之書》。唐朝人賈公彥《周禮疏》:「漢時農書有數家,《氾勝》為上。」,成書於二世紀中期,敘述田莊從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農業活動,對古時穀類、瓜菜的種植時令和栽種方法有所詳述,亦有篇章介紹當時的紡績、織染和釀造、製藥等手工業。 ===工藝技術=== 漢代也是中國最早發明瓷器燒造的時代。這個時期還發明蒸餾法、水力磨坊、現代馬軛和肚帶的原型、漆器、用於冶金的往復式活塞風箱、出現於漢末的獨輪車、水車和吊橋。造船已經採用船尾柱舵。兩漢時期,中國的冶煉技術也有長足的發展和進步,鑄錢技術成熟,如三銖錢、五銖錢等。彩繪工藝獨特,如馬王堆馬王堆漢墓陳列,湖南省博物館所出土的帛書彩繪,各種生活用品齊全,如有「漢代魔鏡」之稱的銅鏡,煮鹽技術也不斷提高,兩漢出現蒸餾酒,釀酒水平臻於完美。農業技術大幅度提高,東漢早期出現水排等新式灌溉工具。 ===紙的發明與傳播=== 西漢中後期,宮廷內已出現一種絲質的紙,叫做赫蹏。在東漢,漢和帝時(105年),宮內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大大降低造紙成本,取代簡帛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造紙術在西元3世紀後傳入朝鮮半島和日本,在751年發生的怛羅斯之戰後又傳入中亞,之後透過阿拉伯諸國進入北非與歐洲,改變世界文明史。 == 交通 == 漢朝社會頻繁的移動行為,成為商業發展有利的條件,加速物資的流通速度,「農商交易,以利本末」,因而使得經濟生活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當時「重灌富賈,周流天下,道無不通」《史記‧準南衡山列傳》,「千里遊赦,冠蓋相望,乘堅策肥」《漢書‧食貨志上》,「船車賈販,周於四方」《後漢書‧仲長統傳》,「東西南北,各智巧」《漢書‧貢禹傳》。以繁忙的移動行為為基礎的民間自由貿易,衝破政府抑商政策的多重限制,對於秦漢經濟的繁榮表現出顯著的歷史作用。 另一方面,交通建設的發達,對於漢朝政權統一也有所助益,有的學者曾經指出:「交通的便利,行旅安全的保障,商運的暢通,驛傳制度的方便,這些因素都使漢代的人民得以免除自身的地域中心之見,他們的所見所聞比較全面且充實,知識容易傳播。漢代上層階級大多走過許多地方,因此對於「天下」全貌瞭解得較為清楚,也加強他們對於統一的信心。這一點不僅影響到當時人政治生活心理的健康,而且能鞏固全國文化的統一性。 交通建設技術性的進步,除了表現在道路和運河的建設外,車輛和舟船的普及和運輸動力的改良,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這一段時間。「鹿車」製作簡易,偶爾也可以用來運貨和載人,戰國時期發明的雙轅車,漢代民間社會也開始普遍使用。由於畜牧業的發展,馬、牛、駱駝等牲畜,廣泛作為車輛動力的牽引來源,這些物品與動物的應用,為當時的生活帶來不少的方便。 == 社會 == 兩漢均是初期經歷戰爭,天下殘破,經濟凋敝,初期的皇帝往往會自奉節約,以身作則,社會風氣較為儉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政治安定、經濟發展、社會富裕後,這時的皇帝沒有繼續維持節儉風氣,甚至起來帶頭放縱享樂,於是奢侈之風便會由上而下蔓延,社會風氣自然會轉向浮華與奢靡,而造成嚴重的社會危機,而導致王朝的解體。 漢代社會根據政治、經濟、法律地位及享受特權的多寡,社會民戶可以劃分為「貴」、「良」、「賤」三個等級。「貴」包括皇帝及其宗室、外戚、軍功後裔等。這個等級高居社會上層,掌握統治權力,享受很大特權。「良」包括豪族地主、商人地主、廣大的自耕農和半自耕農。這個等級具有自由身份,雖然財產貧富懸殊很大,不過一樣處在被統治地位,沒有享受到多少特權。「賤」包括豪強底下依附民、賓客、奴婢等,這個等級的最大特點是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處在被國家或豪強大族嚴格管理和控制的地位。 漢代的社會生活方面,貴族人士穿著長袖的袍服,並穿戴頭巾,平時收取田租為主,他們得以養尊處優,進行其他的娛樂活動,儒學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後,讓其子弟研習經學,將勢力擴散至政治地位上,於是土地兼併現象便難以阻止且日益嚴重,一般平民則穿著睡衣寬鬆褐和續鼻褲,偶爾還加一件及膝之短袍。一般以小家庭為最基本的經濟組織,但種田時需要鄰裡的合作。主要的農作物為米及稷黍。婦女以蠶桑為常業,由於大部分收入要繳交給地主,因此僅能勉強維持生活,當政府給予傜役過重或遇到天災人禍,這時農民不是依附豪強為奴,就是鋌而走險發起革命。 漢代延續秦代,以皇帝為核心,以郡縣制為基礎的專制主義中的中央集權制正式成為主要的政治制度;地主經濟取代領主制在統一國家範圍內得以確其主導地位;「書同文,行同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思想統一等,這些都成為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開創先河。在社會結構上,皇帝、皇室貴族及異姓貴族、官僚士人、平民、奴婢賤民之類的等級集團,大體形成。漢代土地兼併、農民起義及社會週期性動蕩等社會現象,都在後代各王朝不斷重演。 西漢立國,以軍事功臣作為統治集團的核心,戰爭中「攻城先登」與「趣功戰疾」者得以立功封候《史記‧樊酈滕列傳》。戰爭的特殊背景對社會生活心態產生深刻的影響,所謂「剽輕」《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剽疾」《史記‧留侯世家》的節奏風格,一時在當代文化心理比較中居於顯著的優勢。接著在文景時代視社會背景,實行寬仁之政,政府對秦時苛急之政深切反省,以「無為」原則加以改變。但是「無為」並不代表消極怠惰。其實漢文帝和漢景帝二人本身是相當勤政的。那時政府鼓勵「勤身從事」《史記‧孝文字紀》,文景之世所謂「天下翕然,大安殷富」《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武帝親政後,以武力征討四方,開疆拓土,尚武之風大起,影響到社會節奏而轉為緊湊。一時「有氣敢狂」《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之士多以「用善騎射」《史記‧李將軍列傳》而得功名。戰爭背景所啟動的勇進精神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可以說一直持續到西漢結束為止,雖外西漢有「輕俠」之稱。西漢官吏尹賞曾以嚴厲手段打擊威脅治安的「長安中輕薄少年惡子」。西漢「少年」好勇鬥狠,激進豪放的性格特徵,代表時代精神的某種傾向。 東漢立國,社會風氣有所轉變。社會生活節奏趨於舒緩,由於光武帝、明帝、章帝三朝推崇儒學,民間學子爭相學習儒學,儒學正統對民間所謂「輕」的風習,一向持否定的態度。儒者講究安詳凝重,而鄙視輕狂疏放《論語‧學而》:「君子不重則不威」。《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另外馬援侄子馬嚴、馬敦「通輕俠客」。馬援曾在交趾前線寫信提醒他們,不要仿效俠者的行為,此舉不會得到社會的尊重,以致「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後漢書‧馬援傳》。也以「輕薄」指違背儒學生活的行為傾向。以「輕」為特徵的生活節奏當時受到社會的非議。而東漢時期北邊軍事形勢已經發生重大的變化,「匈奴既分,羽書怖聞」《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南疆蠻夷也「往化既孚,改襟輸寶」《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在外患壓力減輕之下,光武帝中期後以後,國家無戰爭,於是東漢長期以來是輕武備而重文治,而「專事經學」,社會上瀰漫著淳美的政教之風《後漢書‧儒林列傳》,並且士人也開始輕視武人《三國志》卷三十九注引《零陵先賢傳》:張飛嘗就(劉)巴宿,巴不與語,飛遂忿恚。諸葛亮謂巴曰:“張飛雖實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三國志》卷四十六注引《吳錄》:(王)叡先與(孫)堅共擊零、桂賊,以堅武官,言頗輕之。《後漢書》卷六十六:(王允)而素輕(呂)布,以劍客遇之。《三國志》卷三十二注引《典略》:其後州郡被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劉)備疑在遣中。《後漢書》卷二十九:(郅)惲恥以軍功取位,遂辭歸鄉里。。 漢代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多數朝代來的高。呂后曾把持朝政十五年,東漢時期,臨朝太后多達六位,「多女主臨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於是權勢太盛[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三「兩漢外戚之禍。」趙翼指出:「兩漢以外戚輔政,國家既受其禍,而外戚之受禍,亦莫如兩漢者。」據說西漢外家二十餘,只有四家後族得以保全,東漢也只有陰、郭、馬三家保全,其餘皆無不敗者。「推原禍本,總由於柄用輔政,故權重而禍亦隨之。」外戚專政,常常導致「國傢俱敝。」。」,造成外戚勢力一再抬頭的原因。漢代貴族婦女在婚姻關係和家庭生活中佔據較高地位,也留下深刻的歷史烙印《漢書‧王吉傳》記載,漢宣帝時,王吉曾經上疏評論政治得失,談到「漢家列候尚公主,諸侯國則國人承翁主」的情形,他既認為:「使男事女,夫詘於婦,逆陰陽之位,古多女亂。」將所謂「女亂」即政治生活中女子專權現象的原因,歸結為社會生活中女子尊貴現象的影響。」。「使男事女,夫詘於婦」的情形在民間也有表現。婦女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在有些地區甚至長期成為一種民俗特徵。《漢書‧地理志下》關於陳國地方的民間風習,就有「婦人尊貴」的記述。」漢代寡婦不受約束,西漢丞相陳平的妻子,嫁給陳平之前曾五次守寡《史記‧陳丞相世家》:「戶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城中有人辦喪事,陳平「侍喪」,盡心盡力。張負於是對陳平產生良好印象,又隨陳平至其家,看到家雖窮弊,然而「門外多有長者車轍」。張負對其子張仲說:我願意把孫女嫁給陳平。張仲以陳平「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表示疑慮。張負堅持說:像陳平這樣出色的人怎麼能長久貧賤呢?決意作主這一婚事。。在婚姻離異時也可以採取主動,同樣是漢代婦女的權利。但在劉向、班固、班昭等人提倡從一而終情況下東漢時期恪守貞節的女性人數較西漢時期有了大幅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婦女開始自動守節。漢代文化融合多種文化因素初步形成的時代,儒學禮制尚未能規範所有的社會層面,「夫為妻綱」的性別統治局面也尚未成型,於是存在「婦人尊貴」的現象。 == 君主年表 == 漢朝(前202年—263年) 漢朝(前202年—263年) 漢朝(前202年—263年) 漢朝(前202年—263年) 漢朝(前202年—263年) 漢朝(前202年—263年) 漢朝(前202年—263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西漢 前202年—9年 西漢 前202年—9年 西漢 前202年—9年 西漢 前202年—9年 西漢 前202年—9年 太祖 高皇帝 劉邦 前202年—前195年 孝惠皇帝 劉盈 前195年—前188年 無 西漢前少帝 前188年—前184年 無 劉弘 前184年—前180年 太宗 孝文皇帝 劉恆 前180年—前157年 前元前179年—前164年後元前163年—前157年 孝景皇帝 劉啟 前156年—前140年 前元前156年—前150年中元前149年—前144年後元前143年—前141年 世宗 孝武皇帝 劉徹 前140年—前87年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元光 前134年—前129年元朔 前128年—前123年元狩 前122年—前117年元鼎 前116年—前111年元封 前110年—前105年太初 前104年—前101年天漢 前100年—前97年太始 前96年—前93年徵和 前92年—前89年後元 前88年—前87年 孝昭皇帝 劉弗陵 前86年—前74年 始元 前86年—前80年元鳳 前80年—前75年元平 前74年 海昏侯 劉賀 前74年 元平 前74年 中宗《漢書·卷十二·平帝紀》:「〔元始四年〕尊孝宣廟為中宗,孝元廟為高宗。」 孝宣皇帝 劉詢(劉病已) 前74年—前48年 本始 前73年—前70年地節 前69年—前66年元康 前65年—前61年神爵 前61年—前58年五鳳 前57年—前54年甘露 前53年—前50年黃龍 前49年 高宗(後除廟號)《續漢志·卷九·祭祀下》:「〔建武十九年〕大司徒涉等議:『宜奉所代,立平帝、哀帝、成帝、元帝廟,代今親廟。兄弟以下,使有司祠。宜為南頓君立皇考廟,祭上至舂陵節侯,群臣奉祠。』時議有異,不著。上可涉等議,詔曰:『以宗廟處所未定,且祫祭高廟。其成、哀、平且祠祭長安故高廟。其南陽舂陵歲時各且因故園廟祭祀。園廟去太守治所遠者,在所令長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號曰中宗。』」 孝元皇帝 劉奭 前48年—前33年 初元 前48年—前44年永光 前43年—前39年建昭 前38年—前34年竟寧 前33年 統宗《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上》:「〔元始五年〕十二月,平帝崩,大赦天下。莽徵明禮者宗伯鳳等與定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喪三年。奏尊孝成廟曰統宗,孝平廟曰元宗。」(後除廟號) 孝成皇帝 劉驁 前33年—前7年 建始 前32年—前28年河平 前28年—前25年陽朔 前24年—前21年鴻嘉 前20年—前17年永始 前16年—前13年元延 前12年—前9年綏和 前8年—前7年 孝哀皇帝 劉欣 前7年—前1年 建平 前6年—前5年太初元將 前5年建平 前5年—前3年元壽 前2年—前1年 元宗(後除廟號) 孝平皇帝 劉衎(劉箕子) 前1年—5年 元始 前1年—5年 無 劉嬰 6年—8年 居攝 6年—8年初始 8年 新朝 9年—23年 新朝 9年—23年 新朝 9年—23年 新朝 9年—23年 新朝 9年—23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更始帝 23年—25年 更始帝 23年—25年 更始帝 23年—25年 更始帝 23年—25年 更始帝 23年—25年 無 無 劉玄 23年—25年 更始 23年—25年 赤眉 25年—27年 赤眉 25年—27年 赤眉 25年—27年 赤眉 25年—27年 赤眉 25年—27年 無 無 劉盆子 25年—27年 建世 25年—27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東漢 25年—220年 東漢 25年—220年 東漢 25年—220年 東漢 25年—220年 東漢 25年—220年 劉懿 125年 延光 125年 敬宗(後除廟號) 孝順皇帝 劉保 125年—144年 永建 126年—132年陽嘉 132年—135年永和 136年—141年漢安 142年—144年建康 144年 孝衝皇帝 劉炳 144年—145年 永嘉 145年 孝質皇帝 劉纘 145年—146年 本初 146年 威宗(後除廟號) 孝桓皇帝 劉志 146年—167年 建和 147年—149年和平 150年元嘉 151年—153年永興 153年—154年永壽 155年—158年延熹 158年—167年永康 167年 孝靈皇帝 劉宏 168年—189年 建寧 168年—172年熹平 172年—178年光和 178年—184年中平 184年—189年 懷王 劉辯 189年 光熹 189年昭寧 189年 孝獻皇帝(曹魏魏文帝謚)孝愍皇帝(蜀漢漢昭烈帝謚) 劉協 189年—220年 永漢 189年中平 189年初平 190年—193年興平 194年—195年建安 196年—220年延康 220年 == 相關條目 == * 阿巴坎遺址 * 燕然勒石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參考書目 == * 《細說秦漢》,黎東方,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08-04202-5 * 《正說漢朝二十四帝》,任士英,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4771-4 * 《史記》,司馬遷,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0304-8 * 《漢書》,班固,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0305-5 * 《後漢書》,範曄,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0306-2 * 《秦漢史》,錢穆,中華書局,ISBN 978-7-108-02066-6 * 《中國通史—秦漢史》,鄒紀萬,眾文圖書公司,ISBN 957032532X * 《秦漢史—帝國的建立》,王子今,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5120-6 * 《中國古代史》,夏曾佑,團結出版社 * 《中國古代史綱》,張傳璽,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 978-7-301-00086-1 * 《劍橋中國秦漢史》,費正清崔瑞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秦漢史——中國斷代史系列》,林劍鳴,上海人民出版社 * 《話說中國—大風一曲振河山》,上海文藝出版社,ISBN 978-7-5321-2661-3 * 《話說中國—漫漫中興路》,上海文藝出版社,ISBN 978-7-5321-2744-3 * 《萬古江河》,許倬雲,上海文藝出版社,ISBN 978-7-5321-3022-1 * 《國史大綱》,錢穆,中華書局,ISBN 978-7-100-01766-4/K•143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錢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ISBN 978-7-108-01528-0 *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ISBN 978-7-108-01036-0/K•231 * 《中國藝術史》,張延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ISBN 978-7-5619-0773-3 * 《中國美術史綱要》,譚天,五洲出版社 * 《中國社會通史》,曹文柱,山西教育出版社 * 《中國農業史》,李根蟠,文津出版社,ISBN 978-957-668-432-6 * 《中國書法史》,蔣文光,文津出版社,ISBN 978-957-668-119-6 * 《中國戲劇史》,張燕瑾,文津出版社,ISBN 978-957-668-125-7 * 《中國古代建築》,木馬文化,ISBN 978-986-7897-54-1 * 《中國文學史—上冊》,臺靜農,國立臺灣大學出版,ISBN 978-957-01-9611-5 * 《中國文化史三百題》,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957-724-689-9 * 《中國文化通志—社會階層》,李治安、孫立群,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08-02277-5 * 《中華文化史—秦漢》,河北教育出版社,ISBN 978-7-5434-1186-9 * 《中國大歷史》,聯經出版公司,ISBN 978-957-08-1078-3 * 《中國文化通史—上》,胡世慶,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4632-5 * 《中國文化通史—下》,胡世慶,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4633-2 * 《中華文化史—秦漢》,河北教育出版社,ISBN 978-7-5434-1186-9 * 西島定生 著,黃耀能 譯:《白話秦漢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 * Michael Loewe 著,于振波 等 譯:《漢代行政記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 許倬雲 著,程農 等 譯:《漢代農業》(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 外部連結 == * 廖伯源:〈論漢廷與匈奴關係之財務問題〉。 *廖伯源:〈論東漢定都洛陽及其影響 〉。 *黎明釗:〈肩水金關漢簡的趙地戍卒 〉。 * 漢代墓葬與文化資料庫 * 漢代石刻畫象拓本數位典藏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古詩句:漢代詩歌 * 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資料庫 * 網上兩漢哲學經典 - 香港人文哲學會 == 參見 == * 西漢、新朝、東漢、蜀漢 * 中國朝代、漢唐盛世 * 漢朝和羅馬的關係 * 匈奴、安息、孔雀王朝 Category:秦漢 Category:前202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前206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25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四人幫
四人幫為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1976年)形成的一個政治集團的名稱,形成於197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其成員按“粉碎四人幫”時中共中央公佈的順序依次為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和姚文元,合稱“王張江姚反黨集團”。江青為毛澤東第四任妻子,張春橋、姚文元和王洪文均由毛澤東從上海提拔到中共中央並委以重任,四人在文革後期皆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洪文和張春橋二人在中共十大上成為排名第三和第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而四人幫裡最年輕的王洪文更是成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一度被認為是毛澤東的接班人。 1976年10月6日,毛澤東逝世一個月後,時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葉劍英、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與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陳錫聯以及時任北京市革命委員會主任吳德等人聯手粉碎四人幫,將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以及毛澤東的侄子毛遠新五人拘禁,其主要追隨者亦在隨後的政治鬥爭中遭到清洗。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開除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的黨籍並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 1980年四人幫被公審的時候,四人幫被正式命名為“江青反革命集團”。 == 詞源 == 1974年7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批評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搞幫派活動,說:“她(江青)算上海幫呢!你們要注意呢,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江青等四人當成一個宗派提出。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澤東召集在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他的住所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親自講話來勸告四人幫。這次會議是他生前最後一次主持政治局會議,也是他生前最後一次長篇講話。談話時,他再次提到「三要三不要」(要搞馬列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並進一步對江青等四人說:「(你們)不要搞『四人幫』,你們不要搞了,為什麼要照樣搞呀?為什麼不和二百多個中央委員搞團結?搞少數人不好,歷來不好。」此後,「四人幫」就成了江青等四人的代稱。 == 歷史 == 四人幫被視為文化大革命期間一派重要政治勢力,被視為毛澤東貫徹其文革思想的主要推手。 1965年,在毛澤東的支援下,由江青、張春橋指使,姚文元編寫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成為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文革前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一直是中央文革小組的主要成員,對文革的發動和打倒所謂“劉少奇、鄧小平資產階級司令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導致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和中央書記處負責人鄧小平倒臺。1969年中共九大上,三人全部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是在這次大會上,林彪成為了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和毛澤東的法定接班人。 1970年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在林彪的支援下,陳伯達、汪東興等人對張春橋發起了含沙射影的猛烈攻擊;但在毛澤東的支援下,大會轉而批判陳伯達。1971年,在“副統帥”林彪出逃並喪命之後,造反派起家的王洪文從上海上調中央,不久就和江青等三人結成聯盟。197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四人中最年輕的王洪文被選為排名第二(僅在周恩來之後)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張春橋也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四人幫的勢力空前強大。 1974年1月,江青等人發動了“批林批孔運動”,將矛頭指向總理周恩來。1974年10月周恩來入院後,鄧小平重新崛起,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解放軍總參謀長(合稱「三副一長」),。特別是在1975年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四人幫的組閣計劃以失敗告終,四人幫的勢力受到沉重打擊。 晚年的毛澤東雖然並未將最高權力交給四人幫,但在第四屆全國人大之後也沒有再削弱四人幫的勢力。相反,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後,毛澤東卻以“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為名再次打倒鄧小平。在逝世前,毛澤東任命華國鋒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兼國務院總理,華國鋒也因此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 四人幫在毛澤東逝世時的具體職務是(按中共黨內地位高低順序):王洪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張春橋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姚文元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主管全國的輿論;江青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雖然沒有具體權力,卻以“毛澤東妻子”的特殊身份成為四人幫的核心人物。 == 粉碎四人幫 == 1976年4月,群眾在悼念周恩來的四五運動中表示了對四人幫和文革的不滿。同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四人幫開始加緊奪權,如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的秘書直接繞過時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華國鋒命令各地方主要領導有問題需要請示王洪文的秘書米士奇。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兼公安部部長華國鋒、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葉劍英、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等人在獲得中央警衛部隊領導,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的支援後進行逮捕行動,分別拘留了四人幫及該派系的核心成員(如毛遠新、馬天水、遲群、謝靜宜等人),繼而隔離審查,一般以此事件作為“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誌。1977年8月12日,華國鋒在中共十一大上宣佈“第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結束”。 事後華國鋒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並繼續兼任國務院總理和公安部部長,成為最高領導人。王張江姚四人隨後被中共中央永遠開除黨籍,當時給這四個人的定性是“形左實右”。中共中央對王、張、江、姚四人發起大批判,罪名包括“破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破壞批林批孔”等等。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七八年六月二日):“林彪、四人幫是一夥,早就勾結在一起,破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揭批四人幫,聯絡揭批林彪,正是清算他們破壞文化大革命的罪行,保衛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成果。”華國鋒.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二日報告,八月十八日透過):“早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四人幫”就同林彪反黨集團相勾結,破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 審判 ==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鄧小平逐漸取代華國鋒成為中共實際的最高領導人。在他的倡導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對四人幫和林彪等兩個集團在法律上進行審判和定罪。值得注意的是,中共有意把張春橋的政敵陳伯達劃歸四人幫集團,以避免林彪問題的複雜化。 1980年9月29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透過《關於成立最高人民檢察院特別檢察廳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檢察、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的決定》,任命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江華兼特別法庭庭長。 1980年11月20日下午3時第一次開庭,對江青等人進行公開審判。1981年1月25日上午宣判,認定他們均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成員,並判處了相應的刑罰: * 江青和張春橋被判處死刑,緩刑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後減為無期徒刑)。 * 王洪文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 姚文元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 * 其他:陳伯達、毛遠新、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和江騰蛟,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六至十八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 在法庭上,江青是唯一為自己辯護的四人幫成員,她的辯護理由是她不過是在執行毛澤東的命令,而且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衛毛澤東。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透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文革定性為“由領導者(毛澤東)錯誤發動,被江青(四人幫)和林彪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2021年11月11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透過的《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基本延續了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文革的定性。 == 評價 == “四人幫”被打倒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揭露四人幫在文革期間互相勾結,逆行倒施,並對老同志進行無情迫害,對人民、對國民經濟犯下了滔滔罪行。其中用漫畫形式來形容四人幫,如“政治流氓”王洪文、“狗頭軍師”張春橋、“白骨精”江青、“吹鼓手”“文痞”姚文元等。 郭沫若所寫的一首《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上半闋稱“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還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后,鐵帚掃而光。篡黨奪權者,一枕夢黃粱。” 新華社、人民日報指控四人幫生活奢侈新華社公報(英文),1976年11月23日24日合刊。,挪用公款新華社公報(英文),1976年12月17日。,篡黨篡國新華社公報(英文),1976年10月24日25日合刊。,試圖代表資產階級、修正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復辟資本主義新華社公報(英文),1976年10月24日25日合刊。,干擾破壞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運動、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偉大斗爭新華社公報(英文),1976年10月26日。,提倡玄學、破壞生產。新華社公報(英文),1976年11月13日。 伊文思在《毛澤東以後的中國》中認為“這四個人在黨的最高層佔據了特別的位置,因此,不但群眾恨他們,連很多幹部都恨他們。毛利用他們作為他自己與文革末期所遺留下的有經驗的行政人員之間的緩衝物。這四個人扮演了所謂廚房內閣的角色,這個廚房內閣是由在黨內沒有任何獨立基礎的親戚、隨從及無足輕重的年輕人所組成。毛的周圍只有這些人。”“他們倒臺的原因,並不是他們與毛有分歧,而是他們與毛的路線太一致了,所以一旦政策來個大轉變,他們的位置就保不住。” 部分左翼、新左翼人士和馬克思主義者則認為中共對“四人幫”的指控是錯誤的、虛假的、修正主義的。比如夏爾·貝特蘭在1977年辭去法中友好協會主席時就表達了對政變的不滿,他說中共對“四人幫”的指控“根本無法令人信服”,“絲毫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分析,而只是誹謗和醜聞”,“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否定,是反革命修正主義”,“竭盡誇大之能事,甚至到了公開歪曲事實的地步,全是粗暴的捏造”。 == 成員結局 == * 江青於1991年在秦城監獄服大量安眠藥自殺身亡,終年77歲。 * 王洪文於1992年因肝癌死於北京復興醫院,終年56歲。 * 張春橋於2005年因胰腺癌死於北京復興醫院,終年88歲。 * 姚文元於1996年刑滿出獄,於2005年因糖尿病死於上海,終年74歲。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 * 《中國大審判: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十名主犯圖文紀實》,呂相友 攝影、撰文,鐔德山 主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ISBN 7-205-05976-3 == 參見 == * 文化大革命 ** 中央文化革命小組 *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 * 新四人幫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並稱 Category:文革時期人物 Category:中國共產黨派系 Category:中國四大 (人物) Category:上海政治人物 Category:毛澤東思想術語 Category:中共反黨事件 Category:名數4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性貶稱 Category:四人組
孟子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約與莊子同時,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其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未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輿、子展等不同的字號。生卒年月因史傳未記載而說法繁多,其中以《孟子世家譜》上所記載之生於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較為多數學者採用。 孟子之弟子萬章與其餘弟子著有《孟子》一書。繼承併發揚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獲尊稱亞聖(僅次於「至聖」孔子)趙岐在《孟子注》書前的總序《孟子題辭》中讚揚“帝王公侯遵之,則可以致隆平,頌清廟;士大夫蹈之,則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勵操者儀之,則可以崇高節,抗浮雲。有風人之託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聖之大才者也”。這是“亞聖”一詞最早的出現。,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 生平 == 據說孟子是魯桓公的庶長子孟慶父的後代,孟慶父之子孟孫敖另立一族,為孟孫氏,或稱仲孫氏、孟氏。魯穆公八年(公元前408年),齊國攻破孟孫氏的食邑郕城,孟孫氏子孫遂分散開來。孟子的祖先就從魯國遷居到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於是孟子自此成了鄒國人。相傳其父名為激,字公宜;其母之姓氏也有仉氏與李氏之說。據說,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 子思為師,但根據史書考證發現子思去世時離孟子出生還早幾十年,故而《史記》中所記載的受業於子思的門人的說法比較可信。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為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發揮詳盡氣勢充沛並長於辯論。 == 思想 == 孟子思想主要分為政治哲學,即仁愛,以及人生哲學,即性善(人性善)以及重義輕利。 === 性善論與性惡論 === 先秦儒家對於人性善惡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在中國人性論史上,第一個提出性善論的是孟子。他認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孟子認為,人生來都有最基本的共同天賦本性,這就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說對別人的憐憫之心、同情心。他舉例說,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裡去(「乍見孺子將入於井」),都會有驚懼和同情的心理。這種同情心,並不是為討好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鄉親朋友中獲得好名聲,也不是厭惡見死不救的名聲,而完全是從人天生的本性中所發,這就是“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亦謂“惻隱之心”。此外還有“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種心(也叫“四端”或“四德”),便是孟子論述人性本善的根據。孟子認為,人與禽獸的差別甚微,僅僅在於人有這些“心”。若無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在他看來,若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問題,而是由於捨棄本性,沒很好地保持住它,絕不能說他本來就沒有這些“善”的本性。因此,人如果有不善的思想和行為,就應閉門思過,檢查自己是否放棄了那些天賦的“心”,努力把這些“心”找回來,以恢復人的本性。此即孟子所言“求其放心”,後世稱為“復性”。如若反省自己,一切合乎天賦的道德觀念,那就是最大的快樂,這就是孟子所說的“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孟子的性善論對傳統思想影響很大,宋代以後流傳的《三字經》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然而,「性本善」不代表「全是善」,而是「人類天性中有善」。性善論也成為後來儒家的正統觀念。 在先秦儒家中,有一派反對孟子的性善論,而主張性惡論。這一派的代表就是荀子。荀子提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的著名論點。他認為,人生來的本性是:餓了就想吃飽,冷了就想穿暖,累了就想休息,這是人之本性的真實表露。在他看來,“好利”、“疾惡”、“好聲色”等,都是人的自然情慾,也是人的性惡的表現。而善的道德意識是後天人為加工的結果。這種後天人為的加工就叫“偽”。 荀子針對孟子的性善論,第一次運用“性”與“偽”的範疇來說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會道德的關係,反對把人的自然屬性道德化,強調“性偽之分”,認為人的自然本性是基於生理機能而產生的物質生活的欲求,而社會道德規範是對這種欲求的限制和調節,二者是對立的。同時,二者又是統一的,“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性偽合,然後聖人之名一”。意思是說,沒有自然本性,社會道德的人為加工就無從施加;沒有人為加工,人性就不能由惡變善。聖人的作用就在於把“性”和“偽”很好的結合起來、統一起來。 荀子較全面的論述了“性”與“偽”的對立統一關係,並著重強調對人性的改造,提出了“化性起偽”、“塗之人可以為禹”等觀點,認為人都有改變本性,成為聖人的可能。荀子性惡論的觀點對法家影響甚大,。傅斯年認為荀子的說法與孔子相近,反而孔子與孟子對性的看法迥不相同,而這點差異「宋儒明知之,而非宋儒所敢明言也」。傅斯年《性命古訓辯證》,152頁;收錄於《傅孟真先生集》第三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1952年。 === 政治思想 === ==== 民本思想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部份人以為孟子是民主的先驅)。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孟子認為取得政權要有愛民之心,還要有合法的手段。而且政權還要有取決於民意,若上位者的德行和為政不為百姓所接受,那上位者就要喪失繼續執政的資格了。孟子並引用尚書太誓篇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告誡人君重視民心。正因此原因,《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國的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到南宋的孝宗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並成為「十三經」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滿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劉三吾等人刪節《孟子》中的有關內容。容肇祖《明太祖的〈孟子節文〉》一文說:“今北平圖書館,藏有洪武二十七年刊《孟子節文》一部,可見所刪八十五條內容如何。”(《讀書與出版》二卷四期,1947年4月上海生活書店刊)如《盡心篇》,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十字。又《盡心篇》,刪“吾今而後知殺人親之重也: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然則非自殺之也,一間耳。”七句。又《離婁篇》,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六句楊伯峻《孟子譯注》。孟子另外提出「浩然正氣」之說,影響了南宋政治家文天祥。 ==== 仁政與王道 ==== 孟子主張君主行仁政,承接性善論,孟子認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將自己的仁德推廣,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愛護自己的家人,到愛護國民,就是仁政。 推行仁政的具體措施是行「王道」,要使人民富足,百姓安樂,即「保民而王」,人民自然擁戴君主,國家自然富強安定。 關於孟子究竟是主張王道還是德道學術界意見不一。從馬王堆帛書和郭店簡思孟學派代表作《五行》看,孟子主張的是善道和德道。《五行》講:仁義禮智四行全,善道也;仁義禮智聖五行全,德道也。善道,人道也;德道,天道也。《童子問易》總結由《易經》而來的德道說:所謂德道,就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文明、和諧,革故、鼎新,民主、法治之德性與德行。任國傑:《<易傳>的“宗揆驅鬼”“以形判道”》(大連: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14,(4),478) == 身後 == ===地位變遷===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漢書·楚元王傳贊》說:“自孔子歿,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高,甚至有一首諷刺孟子的打油詩:“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有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王培軍:《小說旁證》引清人潘永因編纂《宋稗類鈔》卷六一。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取代顏回成為“亞聖”。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加封孟子為“亞聖公”,後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明朝朱元璋輯有《孟子節文》,刪掉《孟子》裡的章句,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等。朱元璋曾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全祖望《鮚埼亭集》卷35越南學者張漢超在文章中說:“為士大夫者,非堯舜之道不陳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 紀念 === 歷代追封追諡 *齊宣王封孟子為稷下學宮第一任上大夫。 * 1083年(宋元豐六年),升鄒國公。 * 1330年(元至順元年),加贈為鄒國亞聖公。 * 1452年(明景泰二年),孟子嫡派後裔被封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子孫世襲。 * 1530年(明嘉靖九年),奉為亞聖,罷公爵。 * 1914年(民國三年),第73代翰林院五經博士孟慶棠改封奉祀官。 *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改稱亞聖奉祀官。 ===海外影響=== 孟子對日本明治維新發起人吉田松陰等人有一定影響。因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作為戰犯被判處絞刑的東條英機在監獄中也曾引用孟子的話「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者而不動者,未之有也”(《孟子·離婁上》)。 == 孟子後代 == ==評價==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評價孟子:把孟子說成孔子的繼承人,並認為聖人之道在孟子以後失傳,使孟子在道統中具有了與孔子同等的地位。 *北宋蘇洵著有《蘇評孟子》二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南宋陸象山認為,孟子以先立其大而盡心知天,所謂「大」字,本心」(本體之心)或理。 *明王陽明:心學高峰。 *傅斯年認為孟子的邏輯功夫遠不如荀子,其討論性善的言論「放而無律」,「孟子之詞宜在淳于髡之上,荀卿之下也。」傅斯年《性命古訓辯證》,164頁;收錄於《傅孟真先生集》第三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1952年。 == 流行文化 == *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曾說道:“孟夫子最愛胡說八道,他的話怎麼能信 ?” * 小說《大秦帝國》虛構了張儀與孟子的兩次論戰。 * 電視劇《太平天國》洪秀全曾對傳教士說道「孟子的話都是妖論,唯有「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 參見 == * 儒家、儒教(孔教)、孔子 * 孟子世系、孟子家族、孟母三遷 * 主觀唯心主義、心學 * 浩然之氣 == 延伸閱讀 == == 參考文獻 == == 研究書目 == *James Behuniak Jr. & Roger T. Ames(安樂哲)編,梁溪譯:《孟子心性之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黃俊傑:《中國孟學詮釋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李明輝:《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 *Francois Jullien著,宋剛譯:《道德奠基:孟子與啟蒙哲人的對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劉述先:〈孟子心性論的再反思〉。 *黃俊傑:〈孟子思維方式的特徵〉。 *黃俊傑:〈孟子運用經典的脈絡及其解經方法 〉。 *黃俊傑:〈從孟學詮釋史中國詮釋學之特質〉。 *黃俊傑:〈孟子思想中的生命觀〉。 *李明輝等:〈孟子學研究的現況與展望〉。 *李明輝:〈孟子王霸之辨重探〉。 *王棕琦 :〈「不動心」的本質是甚麼?─《孟子》〈知言養氣章〉的文理與義理〉, 《漢學研究》 第39卷第2期 (2021.6), 頁1-37〉。 ===歷代善本=== 以下為孟子相關參考論著資料:何晉編著:《新編中國歷史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04頁。 *東漢趙歧注、北宋孫奭:《孟子註疏》 *南宋朱熹:《孟子集註》 *清焦循:《孟子正義》 *楊伯峻:《孟子譯註》 *王業興:《孟子研究論文集》 ==參考來源== == 外部連結 == * 《孟子》全文線上閱讀(繁體簡體白話翻譯) * 《孟子》全文 Category:中國思想家 Category:中國哲學家 Category:中國法學家 Category:戰國人 Category:鄒城人 Category:春秋戰國作家 K Category:中國紙幣上的人物 Category:先知 Category:邾國人 Category:中國政治哲學家
數量級
數量級(order of magnitude),又稱數量序、量級、階值,是對某個由上下文決定的參考值(通常為 10)取對數的近似值,代表數量的尺度或大小的級別。因為對數分佈很常見,從這種分佈中取樣的值表現出的數量級會更直觀。當參考值為10時,數量級可以理解為該值以十進位制表示的位數。類似地,如果參考值是 2 的某些冪之一,由於計算機以二進位制格式儲存資料,因此可以根據儲存該值所需的計算機記憶體量來理解其大小。 數量級的差異可以用“decade”(即十的因數)為單位的以 10 為底的對數刻度來衡量。不同數量級的數字示例可以在數量級 (數)中找到。例如說兩數相差三級數量級,其實就是說一數比另一數大1000倍。 == 定義 == 一般來說,數字的數量級是用來表示該數字的 10 的最小冪。為了計算出數字N的數量級,該數字首先用以下形式表示: : N =a\times10^b 其中\frac{1}{\sqrt{10}}\leq a<\sqrt{10},或大約0.316\lesssim a \lesssim 3.16。然後,b表示這個數的數量級,定義為其常用對數的取整的結果。可以認為,數的數量級就是它在對數尺度的大致位置。數量級可以是任意整數。下表根據這個定義列舉了一些數字的數量級: 數字 N 表示式 N =a\times10^b 數量級 b 0.2 2 × 10−1 −1 1 1 × 100 0 5 0.5 × 101 1 6 0.6 × 101 1 31 3.1 × 101 1 32 0.32 × 102 2 999 0.999 × 103 3 1000 1 × 103 3 未知量的數量級估計即估計離它最近的10的冪。例如,在30億到300億間的未知量(比如地球人口),取最近的100億(10¹⁰),它的數量級可以估計為10。 數字10^{b-1/2}和10^{b+1/2}的幾何平均值是10^b,意味著準確的10^b(也就是a=1)表示在幾何平均值意義下a的所有可能取值的中心點。 另一些人會用更簡單的定義:0.5\leq a < 5,該定義會使得b的值略小: 數字 N 表示式 N =a\times10^b 數量級 b 0.2 2 × 10−1 −1 1 1 × 100 0 5 0.5 × 101 1 6 0.6 × 101 1 31 3.1 × 101 1 32 3.2 × 101 1 999 0.999 × 103 3 1000 1 × 103 3 == 用法 == 數量級用於近似比較。量間的數量級的差即它們相差的10的倍數。如果數字相差一個數量級,則 x 的數量大約是 y 的十倍。 如果值相差兩個數量級,則它們相差約 100 倍。土星質量是地球質量的95倍,即土星質量比地球質量大兩級數量級。相同數量級的兩個數字具有大致相同的比例:較大的值小於較小的值的 10 倍。 隨著時間的推移,網際網路資料量的不斷增長導致新的國際單位制(SI)詞頭的增加,最近一次是在 2022 年。 下表為具有Unicode編碼的,包含SI詞頭的單位列表,展示了不同尺度的數量級概念: 字首(符號) Unicode編碼的組合符號 十進位制表示 十的冪 數量級 yocto-(y) - 10−24 −24 zepto-(z) - 10−21 −21 atto-(a) - 10−18 −18 femto-(f) ㎙(飛米) 10−15 −15 pico-(p) ㎰(皮秒)㎴(皮伏)㎺(皮瓦)㎀(picoampere) 10−12 −12 nano-(n) ㎚(奈米)㎱(奈秒)㎵(nanovolt)㎻(nanowatt)㎁(nano ampere)㎋(nano farad) 10−9 −9 微(µ)(lowercase Μ symbol) ㎛(micrometer)㎲(microsecond)㎶(microvolt)㎼(microwatt)㎂(microampere)㎌(microfarad)㎍(microgram)㎕(microliter) 10−6 −6 milli-(m) ㎜(millimeter)㎳(millisecond)㎷(millivolt)㎽(milliwatt)㎃(milliampere)㎎(milligram)㎖(milliliter)㎟(square-mm)㎣(cubic-mm)㏕(mil=1/1000)㏔(mb=mbar=millibar) 0.001 10−3 −3 centi-(c) ㎝(centimeter)㎠(square-cm)㎤(cubic-cm)㏄(cubic-cm) 0.01 10−2 −2 deci-(d) ㎗(deciliter)㏈(dB=分貝) 0.1 10−1 −1   ㏌(in=英寸)㎡(m2=平方米)㎥(m3=cubic-m)㏊(ha=公頃 =10000㎡ =100are =1/100㎢)㎐(Hz=赫茲)㎧(m/s=米每秒)㎨(m/s2)㎭(rad,或弧度)㎮(㎭/s2)㎯(㎭/s3)㏉(Gy=戈瑞=100㎭)㎩(Pa=帕斯卡)㍴(巴=100000㎩)㎈(cal=卡路里)㏖(mol=摩爾(單位))ℓ(l=公升)㏗(PH值=potential of hydrogen)㍳(AU/au=天文單位)㏃(Bq=貝可勒爾)㏜(Sv=西弗)㏛(sr=球面度)㏅(cd=坎德拉)㏓(lx=勒克斯)㏐(lm=流明)㏝(Wb=韋伯(單位))㏏(kt=爆炸當量 of TNT)㏋(HP=馬力) 1 100 0 deca-(da)U+3372(㍲) - 10 101 1 hecto-(h) ㍱(hecto-pascals) 100 102 2 kilo-(k) ㎞/㏎(kilometer)㎸(kilovolt)㎾(kilowatts)㎄(kiloampere)㎏(千克)㎘(kilo-liter)㎢(square-km)㎦(cubic-km)㎅(kilobyte)㎑(kilohertz)㏀(kilo-ohm)㎪(kilo-pascal)㎉(kilo-calorie) 103 3 mega-(M) ㎹(megavolt)㎿(megawatt)㎆(megabyte)㎒(megahertz)㏁(mega-ohm)㎫(mega-pascal)㏙(Parts Per Million) 106 6 giga-(G) ㎇(gigabyte)㎓(gigahertz)㎬(giga-pascal) 109 9 tera-(T) ㎔(terahertz) 1012 12 peta-(P) - 1015 15 exa-(E) - 1018 18 zetta-(Z) - 1021 21 yotta-(Y) - 1024 24 字首(符號) Unicode編碼的組合符號 十進位制表示 十的冪 數量級 == 參照== *中文數字:大數、小數 *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 *國際單位制匯出單位 *國際單位制詞頭 *數量級(資料) *數量級(長度) *數量級(體積) *數量級(密度) *數量級(數) *數量級(時間) *數量級(比能) *數量級(能量) *數量級(角速度) *數量級(質量) *數量級(面積) *數量級(速率) ==參考== ==外部連結== * The Scale of the Universe 2 Interactive tool from Planck length 10−35 meters to universe size 1027 * Cosmos – an Illustrated Dimensional Journey from microcosmos to macrocosmos – from Digital Nature Agency * Powers of 10 , a graphic animated illustration that starts with a view of the Milky Way at 1023 meters and ends with subatomic particles at 10−16 meters. * What is Order of Magnitude? * Category:初等數學 Category:對數測量尺度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大韓民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地亦稱北-{}-韓(),而日本則稱北朝-{}-鮮(),是一個成立於1948年9月9日的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亞的朝鮮半島,實際控制領土約12萬平方公里(約佔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5%),法定首都與最大城市為平壤,與大韓民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疆以鴨綠江、圖們江(朝韓稱豆滿江)為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俄羅斯接壤。 1910年,朝鮮半島被大日本帝國吞併。 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後,由美軍政廳控制的半島南部在1948年8月15日率先建立大韓民國政府,而由蘇聯民政廳控制的半島北部稍晚於9月9日建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聯合國軍所支援的大韓民國,同蘇聯以及抗美援朝方針指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支援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終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議。朝韓雙方以新三八線為界保持半島「停戰」狀態至今。 《朝鮮憲法》稱朝鮮是一個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為思想體系的社會主義國家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사회주의헌법 (제10호),強調「以法而治」。北韓擁有約120萬軍力的現役部隊,是全球武裝部隊人數第五多的國家"Background Note: North Korea". 美國國務院.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94。2017年朝鮮宣稱擁有洲際彈道飛彈火星15彈道飛彈的投射能力,2018年宣佈停止核計劃,集中進行經濟建設。2019年,美國政府首次承認朝鮮擁有核武器,且聯合國亦持續針對朝鮮使用核武器之可能性及危險性召開會議,進行討論。 朝鮮在建國初期經濟發展較快Country Study 2009, pp. XXXII, 46,但20世紀70至80年代開始被大韓民國反超,1990年代發生大饑荒後陷入困難。此外,朝鮮的人權狀況一直受到批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調查報告稱其“對人權侵犯的嚴重性、規模和性質在當今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國際上的人權組織如國際特赦組織及人權觀察也持相似觀點。但其政府則否認這些指控。 == 國名 == 該國漢字全名為,簡稱朝-{}-鮮。該簡稱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使用,普通話拼音為Cháoxiǎn,注音寫作為ㄔㄠˊㄒㄧㄢ平聲,參《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鮮」字。。朝鮮國內通常使用朝-{}-鮮或共和國。 大韓民國官方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作北-{}-韓()。此外部分韓國保守右派人士也稱呼該國為“金氏朝-{}-鮮”()或蔑稱為「北傀」()"북괴는 유화정책으로 다룰 집단 아니다!"《올인코리아》。 在日本常簡稱為北朝-{}-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92年與韓國建交以前,一直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視為代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拒絕承認大韓民國政權,按照朝鮮的稱謂將其稱為「南朝-{}-鮮」,指其為傀儡政權,認為其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待解放的一個地區;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立外交關係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不再跟隨朝鮮當局對大韓民國的稱呼,將大韓民國正式稱為“韓-{}-國”。 中華民國政府在與韓國斷交以前,將大韓民國視為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權並拒絕承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斷交後仍沿用將半島南北分別稱為“南-{}-韓”、“北-{}-韓”的用法。在臺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 ,中華民國外交部聽到金正恩死亡傳言 北韓訊息人士爆:部分民眾興高采烈 ,自由時報金正恩若崩逝...專家:北韓軍部為團結可能發動「韓美作戰計畫」 ,東森新聞雲、香港、澳門及許多海外華人社群主要使用這種用法。 半島雙方均承認源自高麗王朝的為各自的英語名稱,因此英語中沒有出現漢字文化圈使用「朝-{}-鮮」還是「韓國」的問題。因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英文語境中廣泛使用「」稱呼,簡寫為,亦使用(即的全稱)作為英語簡稱。 == 歷史 == === 建國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根據年初雅爾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美國與蘇聯共同託管,並在三八線劃地而治。同年8月26日,北方成立“平安南道人民政治委員會”作為臨時行政機構。10月10日,-{朝}-鮮共產黨北-{朝}-鮮分局成立,11月18日改名為“北-{朝}-鮮共產黨”,金日成當選為第一書記。1946年2月,北方設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北-{朝}-鮮人民會議”,2月8日建立了以金日成為委員長的“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作為最高行政機關。11月3日,北方各道市舉行地方人民委員會代議員選舉。1947年2月17日成立了最高權力機關“北-{朝}-鮮最高人民委員會”和最高行政機關“北朝鮮人民委員會”,並開始土地改革。 1948年4月29日“北-{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透過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並在8月25日舉行普選,產生-{朝}-鮮最高人民會議議員。同年8月15日,大韓民國率先正式成立,緊接著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宣佈成立,金日成出任內閣首相。此時,-{朝}-鮮半島兩個政權對峙的局面正式誕生。12月,蘇聯軍隊撤出半島北部。1949年6月28日-{朝}-鮮成立“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實際上成為最高人民會議內部的政黨聯盟,控制了議會百分之百的議席。 === 金日成執政時期 === ==== 進攻南部 ==== 朝鮮立國後,金日成試圖以武裝力量統一朝鮮半島。在蘇聯的支援下,朝鮮人民軍於1950年6月25日越過三八線,發動對大韓民國的進攻,朝鮮戰爭爆發。但是朝鮮的這一突然舉動並未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援。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認為,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臺灣海峽、進攻臺灣才是最為緊要的,幫助朝鮮半島統一的問題中朝應該事後再談。朝鮮人民軍於6月28日攻下漢城(今稱首爾),並迅速攻到洛東江一帶。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大韓民國國軍抵禦朝鮮的進攻,聯合國軍司令由美國指派。9月15日,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後,漸漸扭轉了戰爭的局面:其先於9月28日重佔漢城,並在10月9日越過三八線進行反攻,打下平壤,使朝鮮中央政府一度北遷到江界。隨後,金日成請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兵支援,中國共產黨派遣軍隊,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名義參戰。聯合國軍因而遭到擊退,漢城再度失守。不久,聯合國軍又重奪漢城,並將戰線重新推進到三八線。此後,雖有聯合國軍的美軍在平壤進行無差別轟炸,也有朝-{}-鮮人民軍在喋血嶺的抗戰,但戰爭一直處於膠著狀態。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進行停戰談判。在經歷了幾次的談判後,雙方最終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朝鮮半島沿三八線非軍事區劃分為兩個國家,亦標誌著歷時3年的韓戰形式上的結束。但朝鮮一方在國內的政治宣傳,仍聲稱自己屬戰勝一方,並且宣稱引發韓戰的是美國的侵略及南朝鮮。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方的宣傳則表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是對於美國軍隊越過三八線、進犯中朝邊界的被動反擊,抗美援朝戰爭是反抗美國侵略、保衛中國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的正義之舉,《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標誌著抗美援朝的勝利。 ==== 冷戰時期 ==== 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勞動黨政權試圖進一步強化其統治。一方面該黨積極宣揚仇美思想,並宣稱朝鮮戰爭是由美國發動,並旨在吞併朝鮮麥爾斯《朝鮮人眼中的朝鮮人》. 163-165。另一方面,朝鮮政府擴張對金日成的個人崇拜,主體思想也於1950年應運而生麥爾斯《朝鮮人眼中的朝鮮人》. 67-71。金日成還在1956年同時肅清了朝鮮勞動黨內企圖推翻他的「延安派」與「蘇聯派」成員,史稱八月宗派事件。此後,他又根據國民的家庭背景將民眾劃分為三個社會階級麥爾斯《朝鮮人眼中的朝鮮人》. 66。 1960年代,朝鮮在中蘇交惡後在敵對的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左右逢源,以保證自身的最大利益,但總體上中朝關係仍然較為穩定友好。同時儘管朝鮮與蘇聯也有過多次矛盾,但雙方關係總體上也比較穩定。在蘇聯的支援下,朝鮮的經濟穩步上揚,當中特別以重工業的發展最為顯著。朝鮮的供電網在1970年早已超越韓國,覆蓋了全北朝鮮境內的村子及家庭。在1971年,朝鮮人均能量消耗為1326千瓦,較韓國的521千瓦高出一倍有多,類似情況持續至1988年才有改變。至1976年,朝鮮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領先韓國。而在1980年代以前,更有不少中國朝鮮族人因中國大躍進的災難而逃回朝鮮;文化大革命期間,朝鮮也是接濟中國難民的一方Eimer, David,《The Emperor Far Away》,紐約:Bloomsbury,2014,第261頁。。 1970年代,隨著中美關係和中日關係的改善、冷戰的對峙形勢緩和,朝韓關係開始好轉。1971年韓國紅十字會向朝鮮紅十字會提議召開會談以討論尋求離散家屬團聚的方法,並得到朝鮮的回應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74-75。同年9月,雙方的紅十字會舉行了首次的預備會議,並在次年8月正式展開會談,南北雙方長期對立的關係從而被打破。同時,韓國總統朴正熙於1972年5月派情報部長李厚洛密訪朝鮮,與金日成商討朝鮮半島南北關係等問題。數日後,時任朝鮮第二副首相樸成哲回訪漢城。雙方最終在同年7月4日發表《朝-{}-鮮北方和南方聯合宣告》,以圖實施朝鮮半島的和平及統一。 1980年代,朝鮮半島南北關係更進一步,實現了雙邊貿易和民間的交流。同時,金日成的長子金正日在1980年成為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隨後在1982年加入最高人民會議。他不但取得「親愛的領袖」的專稱,更成為大規模個人崇拜的物件,作為其父繼任人的地位更為鞏固麥爾斯《朝鮮人眼中的朝鮮人》. 72。但另一方面,朝鮮面臨著經濟危機。隨著蘇聯的經濟衰退,蘇聯不能再以特優價格向朝鮮提供糧食、能源和肥料等資源,朝鮮的進口量因而大減,埋下了1994年至1998年間全國糧食短缺的隱患AMNESTY INTL, supra note X, at 11。 === 金正日執政時期 ===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家主席金日成在統治朝鮮近半個世紀後於1994年7月8日在其官邸逝世,享壽82歲。1997年10月8日,朝鮮第二代領導人、金日成之子金正日當選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和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正式上臺執政。 ==== “苦難行軍” ==== 1991年蘇聯解體後,對朝鮮的援助被停止,而朝鮮與新成立的俄羅斯聯邦之間的貿易只剩下原來的5.5%Lankov, Andrei ,《The Real North Korea: Life and Politics in the Failed Stalinist Utopia》,紐約:牛津,2014修訂版,第76頁。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92年8月24日與大韓民國建交,朝鮮不但失去主要的政治盟友和支援,並因為外交因素與一向有著經濟往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惡,開始在國際社會陷入空前的孤立與被排斥狀態。由於內部糟糕的糧食政策和外部支援的缺乏NOLAND, supra note 105, at 3; see also HAGGARD & NOLAND, HUNGER AND HUMAN RIGHTS, supra note 70, at 14; See NOLAND, ROBINSON & WANG, supra note 137, at 5.,朝鮮於1994年爆發大規模的飢荒,朝鮮官方稱之為“苦難的行軍”。至1998年災難舒緩時,外界猜測死亡人數達25萬至350萬,但從未有準確資料佐證。 飢荒過後,金正日宣佈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朝鮮正式邁向強盛大國的年代麥爾斯《朝鮮人眼中的朝鮮人》. 79。-{zh-hans:另一方面; zh-hant:另一邊廂;}-,韓國總統金大中在1998年入主青瓦臺後,積極改善與中國和日本等鄰國的關係;2000年,金大中推行「陽光政策」,希望以和談等手法處理朝鮮半島分裂的局面。同年6月13日至6月15日,第一次南北高峰會在平壤召開,金大中與金正日舉行會談。這是朝鮮半島分治55年後的首次首腦會議,會議後雙方發表了《北南共同宣言》。這也是自半島分裂後,雙方領導人首次會晤後簽署的歷史性檔案。此後,韓國無條件地向朝鮮提供經濟援助,雙方又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上建立合作關係,朝鮮半島的局勢進一步緩和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80-84。 ==== 發展核武 ==== 韓國對朝鮮實施經濟援助後,朝鮮取得發展核武的資金,並承認正在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使朝鮮放棄發展核武,美國在2003年與中國、日本、韓國和俄羅斯與朝鮮展開了六輪六方會談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98-100。期間,朝鮮曾在2006年7月6日發射導彈及進行核試驗﹔但隨後會談在2007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朝鮮同意分階段放棄核武並願意對濃縮鈾問題採取合作態度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100-102。然而,朝鮮在2009年4月14日又宣佈退出六方會談,並重新啟動核設施"朝-{}-鮮宣佈退出六方會談."《新華社》14 4 2009。同年5月,朝鮮進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試"North Korea conducts nuclear test". BBC News, 2009-04-25.。 朝鮮半島北南關係也在此時再度惡化。2010年3月26日晚間,大韓民國海軍的天安號護衛艦在黃海海域巡邏時被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美國稱是朝鮮所為,但朝鮮方面一直未承認。同年11月23日,朝鮮又發動延坪島炮擊事件。 === 金正恩執政時期 === 2011年12月19日第二代領導人金正日離世,享年69歲。其第三子金正恩接任最高領導人之位。朝鮮核問題和朝鮮半島的局勢未有改善,2013年2月12日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URGENT)N. Korea confirms it conducted 3rd nuclear test" YonHapNews 12 2 2013。同年3月5日,朝鮮宣佈撕毀「朝-{}-鮮停戰協定」並切斷在朝鮮半島非軍事區板門店與美軍的軍事熱線,觸發新一輪的朝鮮半島危機"不滿中美新制裁朝-{}-鮮廢休戰 命對戰."《蘋果日報》6 3 2013。 ==== 鞏固政權 ==== 2013年是金正恩進行思想定義的一年。6月,朝鮮修改了地位高於憲法及勞動黨章程的《樹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刪除「共產主義」及「無產階級專政」等字眼,改為「主體革命」並明定朝鮮由「白頭血統」世襲。同年國慶日即朝鮮勞動黨建黨68週年紀念日,勞動黨官方報紙《勞動新聞》登載文章,強調聯邦制度才是最光明正大的民族共同統一方案朝-{}-鮮官媒:聯邦制度才是最光明正大的民族統一方案 ,鳳凰網,2013年10月11日。12月,金正恩整肅內部,將其姑父張成澤開除黨籍;外界相信他已被處決,但缺乏直接證據。2015年8月15日,當局把時區由UTC+9改為+8:30(朝鮮標準時間);至此思想運動暫告一段落。隨後朝鮮加速進展核武器計畫,於2016年1月3日宣稱進行氫彈(熱核武器)試爆並取得成功,洲際飛彈的試射也使世界多國學者表示朝鮮技術實力被低估。 2016年5月9日,朝鮮勞動黨時隔36年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金正恩被推舉為朝鮮勞動黨委員長。2018年4月20日,朝鮮勞動黨召開七屆三中全會,透過若干個和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決議和戰略路線,例如“集中一切力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向經濟建設大進軍”、“在黨和國家的全盤工作中,優先重視經濟工作”等等,被認為是釋放了類似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經濟建設訊號,以及出現和美國開始密切外交接觸的苗頭。同年4月30日朝鮮廢除先前新制定的朝鮮標準時間,再次使用和韓國、日本同一時區的東9區標準時間。 在2021年1月10日的朝鮮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金正恩被推舉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隨後的八屆一中全會選舉金正恩、崔龍海、李炳哲、金德訓、趙勇元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 曲折外交 ==== 2018年6月12日,美國和朝鮮雙方歷史性破冰,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與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於新加坡舉行首腦會談並簽署聯合公報,是韓戰結束後兩國領導首次會面美朝首腦峰會聯合宣告全文 .亞太.紐約時報中文網.2018年6月12日.。2019年2月27日至28日,雙方領導人在越南河內舉行第二次朝美首腦面談,探討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實行方式,但未能就解除制裁達成共識,最終談判破局。同年6月30日,正在韓國-{zh-hans:訪問;zh-hant: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抵達朝韓非軍事區板門店,同金正恩舉行會面。特朗普與金正恩委員長握手,隨後跨過朝韓軍事分界線,並站在朝方一側合影,特朗普成為首位踏上朝鮮實際控制領土的美國在任總統。 與此同時,朝韓關係經歷了先好轉再惡化的過程。金正恩與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於2018年4月27日在板門店大韓民國一方的和平之家舉行朝韓首腦會晤,這是繼2007年時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與韓國總統盧武鉉的南北首腦會談後,時隔11年再次舉行領導人會談。正式會談前,兩位首腦牽手越過邊界,此次相逢為朝鮮戰爭後朝鮮最高領導人首次踏足韓國土地。之後,兩國簽訂《板門店宣言》,同意朝鮮半島無核化以及爭取在年內宣佈結束戰爭狀態等。同年5月和9月,朝韓雙方又進行了兩次會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外交成果。2020年6月16日,朝鮮不滿脫北者團體沿朝韓非軍事區散播傳單,遂以韓國違反《板門店宣言》為由,派遣朝鮮人民軍炸燬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被暫時關閉的朝韓聯絡辦公室建築。此舉被指造成韓朝雙方關係惡化,朝鮮半島局勢重趨緊張。2023年12月,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正式宣佈南北關係不再是「同一民族」的關係,而是處於敵對的兩個國家關係,交戰國關係。 == 地理 == === 疆域 === 朝鮮位於東北亞的朝鮮半島北部,跨越北緯37度至43度、東經124度至131度,面積為120,540平方公里,佔據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5%。該國三面沿海:西面有黃海和朝-{}-鮮灣,東部臨日本海,北鄰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接大韓民國和東海。東北角的羅先與中國和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隔圖們江(朝方稱之為「豆滿江」)相望。朝鮮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平壤市,人口328萬,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南部的開城、西北部的新義州、東部的元山和鹹興以及東北部的清津。 === 地貌 === 朝鮮山多平地少,逾八成的國土皆為山地,部份海拔超過2,000米,平均海拔440米。山區集中於北面,在東北地區高於2,000米的山就有50餘座。該國山脈的高度由北向南逐漸遞減,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和南部地區。因此,朝鮮的農地大多位於南部,耕地面積有限,只佔14.4%。 朝鮮全國有138條40公里以上長的河,主要河流包括其與中國的界河鴨綠江和圖們江。其中,鴨綠江是全國最長的河流,長度為790公里。 === 氣候 === 朝鮮半島全境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在3月至5月,夏季為6月至8月,秋季則在9月到11月,冬季為12月至2月。年平均溫度為8-12°C,年降雨量為1,000至1,200毫米;雨季集中在7月至8月時的夏天,旱季則在4月至5月。由於該國河流的上游流經山區,加上非法伐木,造成河床上升。因此每當暴雨時,河流的流量和流速急劇提升,容易導致洪災。此外,沿海地區還會受到颱風吹襲。 === 人口 === 朝鮮的人口為約2400萬,兩性人口比例平均。年齡構成為0-14歲佔16.1%,15-64歲佔68.2%,65歲及以上佔15.7%。按聯合國對人口老齡化的定義標準(65歲及以上佔總人口7%,60歲及以上佔總人口10%),朝鮮是一個人口高齡化社會。此外,朝鮮也是一個種族結構比較簡單的國家。該國絕大多數人口為朝鮮族,另有少部分華人以及日本人。 據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的資料,朝鮮人在2012年的預期壽命為69.51歲,較全球平均水平的66.57歲略高﹔夭折率為51.3,是俄羅斯的5倍、大韓民國的15倍Infant mortality rate The World Factbook。國民年齡中位數為33.2歲,男性年齡中位數為31.6歲,女性年齡中位數為34.8歲Median age The World Factbook。人口自然增長率是0.53%,人口出生率為千分之14.49,死亡率千分之7.05。 === 行政區劃 === 編號 名稱 朝文名稱 首府 面積(km²) 人口 傳統地方(朝鮮八道) 1 平壤市 3,194 3,255,388 平安 2 羅先市 746 205,000 鹹鏡 3 南浦市 829 455,000 平安 4 開城市 179 308,440 京畿 5 慈江道 江界市 16,613 1,147,946 平安 6 平安北道 新義州市 12,191 2,450,110 平安 7 平安南道 平城市 12,330 3,597,557 平安 8 黃海南道 海州市 8,450 2,310,485 黃海 9 黃海北道 沙裡院市 8,157 2,113,672 黃海 10 江原道 元山市 11,091 1,477,582 江原 11 鹹鏡南道 鹹興市 18,534 3,050,000 鹹鏡 12 鹹鏡北道 清津市 15,980 2,327,000 鹹鏡 13 兩江道 惠山市 13,880 660,000 鹹鏡 == 政治 == === 意識形態 === 朝鮮以主體思想、先軍思想(2019年從憲法中刪除)、社會主義治國。自1948年建國後,該國便由朝鮮勞動黨實行黨國體制,其餘的幾個政黨(如朝鮮社會民主黨和天道教青友黨)則以參政黨的身份輔助勞動黨執政。此外,最高領導人的地位是一直由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恩的金氏家族所世襲。祖孫三人曾任執政勞動黨的總書記和委員長,甚至一些重要政府部門首長的職位也由金氏家族的成員擔任,所以也稱作金氏政權、金氏王朝。因此,自經濟學人資訊社從2008年發表的民主指數起,朝鮮長期處於末位"Report: North Korea world's least democratic nation"《CNN》19 12 2011。 朝鮮在蘇聯的協助下建立政權,是一個斯大林主義國家。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1992年該國在修憲時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但在朝鮮勞動黨黨章仍名義上保留為革命原則)刪除,並寫入「主體思想」"朝鮮4月修憲刪除共產主義寫入“先軍思想” ."《朝鮮日報》中文版25 9 2009;2009年,朝鮮又在憲法中去除共產主義一詞,並強調「先軍思想」。 === 最高領導者 === 朝鮮首任領導人為金日成,他本人是日治時期的抗日運動成員,在攻打普天堡哨站成名,因而被蘇聯擁立為朝鮮勞動黨的領袖。1948年朝鮮建國後,金日成正式成為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和內閣首相。其後,金日成先後消滅在原朝鮮半島北部共產主義代表玄俊赫和民族主義代表曹晚植的派別後,再以「美國間諜」的罪名處決了朝鮮勞動黨領導人樸憲永等人Lankov, Andrei . The Real North Kore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 to 14.。之後,金日成又陸續清洗了以許嘉誼為代表的親蘇派和以武亭為代表的延安派力量,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鞏固他和家族對黨和國家的絕對權力。1966年出任勞動黨總書記,1972年出任國家主席,1980年,金日成欽點其長子金正日為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為其接班人。1991年,金日成的長子金正日出任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1993年,出任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1994年7月8日,金日成去世。金正日在守孝3年後繼承其位,在1997年10月,獲提名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和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正式成為朝鮮第二任的最高領導人。 1998年,朝鮮修改了憲法,不再設國家主席(並將「國家主席」的榮譽永遠保留給已故的金日成個人,尊稱其為“共和國永遠的主席”),撤銷原國家權力的最高領導機關中央人民委員會。2011年12月17日,執政17年的金正日去世,在翌年4月11日舉行的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會議上,會議「遵照金正日的遺訓」,推舉金正恩為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和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成為朝鮮第三代領導人。同時,會議又透過將金正日追封為「朝鮮勞動黨永遠的總書記」。2013年6月,朝鮮又在地位高於憲法的《樹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中明文規定「應將我們黨和革命的血脈——白頭山血統永遠延續下去」,分析指這是確立了金日成家族的世襲專政制"朝修改《十大原則》明文規定“金氏世襲”"《朝鮮日報》12.8.2013。在2021年1月10日的朝鮮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金正恩被推舉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承繼祖父及父親生前在黨內的最高頭銜。 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三代最高領導者都擔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中央軍委委員長和最高司令官的職務。在實際施行上,金日成家族世襲統治使朝鮮成為一個被西方國家視為極權主義且奉行世襲專政的一黨制國家。 === 政府結構 === 朝鮮的立法機構是最高人民會議,為憲法規定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每五年選舉一次,全年召開兩次定期會議,並由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召開。最高人民會議的權力包括修訂憲法、法律和確保國家對內外政策的基本原則等;其職能則包括選舉如國務委員會委員長、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和內閣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審議和批准國家財政預算、接受中央政府和內閣的工作進度報告。為確保最高人民會議就執行上述的職能,人民會議下設法律、預算等委員會。 縮圖|200px|萬壽臺議事堂 職能,最高人民會議共有議員687人,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為崔龍海,履行部份國家元首之一"N Korea announces March election."《BBC News》7 1 2009。此外,除中央設立人民會議外,道、市和郡都有其地方人民會議,代議員的任期為4年。 政府內閣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行政執行機關。內閣由總理、副總理、委員長和政府各部長所組成,任期5年。內閣下設全體會議和常務會議。全體會議由內閣全部成員組成,討論國家的新問題;常務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和總理任命的內閣成員組成,討論全體會議委託的問題。現在,內閣由兩個委員會、27省、1院、1個銀行和兩個局所組成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34。 國家的權力機關是國務委員會,由最高人民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並由委員長、副委員長和委員構成,其責任為統率、指揮全國一切武裝力量,並全面領導國家事務,現任委員長為金正恩,第一副委員長為崔龍海。 === 憲法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48年首次透過下成立,它規定了政府的架構、執政黨朝鮮勞動黨的職能與政府運作的關係。憲法保證公民擁有言論自由權、選舉權、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朝鮮政府曾四度修憲,而最近的一次修憲是在2012年,在序言中首次寫明朝鮮為“有核國家”(“(金正日同志)使我們的祖國轉變成政治思想強國、擁核國和無敵的軍事強國”)。修改後的憲法,增加了前一年逝世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業績,稱“金正日是絕世的愛國者,社會主義朝鮮的守衛者。金正日將我們的共和國強化、發展成為金日成同志的國家,將民族的尊嚴和國力提升到了最高境界”。同時,憲法的別名由原來的“金日成憲法”變為“金日成-金正日憲法”。 === 司法 === 朝鮮的法院和檢察院是朝鮮的國家審判和檢察機關,並須服從朝鮮勞動黨的絕對領導,其審判制度由憲法、法院構成法和刑事訴訟法等組成。 中央裁判所(中央法院)是朝鮮最高國家審判機關,下設道(直轄市)法院、地方人民法院兩級法院。另外,該國還設有軍事法院和鐵路法院這兩種特別法院。當中,中央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負責指導司法行政工作、透過非上訴事件的審理、處理在道法院和特別法院一審的上訴和抗訴,以及自我監督。道(直轄市)法院則監督所屬的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判管轄道內的叛國罪和15年以下的勞改等一般罪行和處理管轄道內人民法院的上訴和抗訴。基層行政區設立的人民法院則負責一般犯罪和民事案件,並負責仲裁、法律解釋、資料宣傳、法律商談、公證等工作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36-37。 中央檢察所是朝鮮最高國家檢察機關。檢察院具有犯罪搜查和提出起訴的職能,並有義務保障公民的申訴權和辯護權,解釋勞動黨的司法政策和法律,以確保社會主義遵紀守法。檢察院和法院一樣,都以中央檢察院為中心,下設道(直轄市)檢察院、市(區)、郡檢察院和特別檢察院。朝鮮的檢察院制度由中央檢察院統一指導,下級必須服從上級和中央檢察院的領導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37-38。 儘管上述的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權利,然而,有學者認為,朝鮮的法律乃勞動黨掌控政權的工具,該國所有的律師均為政府服務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38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204Overview of the North Korean Legal System and Legal Research Patricia Goedde 2008。批評意見指朝鮮政治犯甚至在未明罪名下就被判入集中營。 === 選舉 === 自1948年起,朝鮮每隔5年則會舉行全國性的選舉,以決定最高人民會議的議席。然而,雖然其憲法規定所有17歲以上的公民都享有選舉和被選舉權,但實際上選舉中的參選人都已經由朝鮮勞動黨事前議定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97。此外,由於各投票站都設有警察、國安局人員和朝鮮勞動黨黨員駐守,因此選民若對參選人投入反對票就會被立即監視,而且是非常危險的,據一些脫北者瞭解,投反對票的選民會被處決或送入勞改營和集中營強制勞動。另外,選民除非有合理的解釋,否則不得不去投票,違者很可能被警察監視和查問。在這種的情況下,朝鮮的選舉投票率和勞動黨的參選人得選率往往達100%。 == 經濟 == 朝鮮在建國後以農業和工業維生。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朝鮮政治穩定,外交上和蘇聯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結盟,經濟發展較快。但是,由於朝鮮自身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因此在1970年代中期經濟漸走下坡路。最終在1990年代蘇聯解體外援急劇減少後經濟瀕臨崩潰(到2000年代金正日已承認南韓比北韓富裕)。關於朝鮮經濟在1980年代陷入困境的原因學術界有多種說法,小牧輝夫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方燦榮則歸納為四點:木村光彥則對金日成自身無原則的蒞臨指導進行了否定Kimura, Mitsuhiko,A Planned Economy Without Planning : Su-ryongs North Korea, Discussion Paper F-081, Faculty of Economics, Tezukayama University,1994。梁文秀則對朝鮮經濟低迷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隨後,朝鮮的分配製度癱瘓,並出現了嚴重的通漲。有見及此,朝鮮政府先後區域性性開放其經濟,又推行「經濟管理改善措施」,以嘗試開源節流和平抑物價,但成效有限。2009年11月30日,朝鮮突然宣佈從12月1日起,全面推行貨幣改革,現有的100圓將改為1圓,每戶限定換10萬舊幣。由於朝鮮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貨幣改革導致國家確定物價前商品無法銷售,加之民眾恐慌兌換外幣,引發經濟混亂。因此本次改革以失敗告終。由於貨幣改革徹底失敗,新幣不斷加速貶值,市場各類商品均是有價無市,經濟已走向崩潰,原朝鮮勞動黨計劃財政部部長樸南基也因主導貨幣改革而被免職後槍斃。 據估計,工業是現時朝鮮最主要的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43.1%,服務業為33.6%,農業為23.3%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Background Note: North Kore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9。 === 農業 === 朝鮮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依然實行集體農業並以此為主的國家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98。自1948年立國後,朝鮮則沿用蘇聯的集體化生產,農民會從國家分配到種子、農具、肥料和機器,並按照政府的要求耕種。農民要將收成上交政府,他們則會取得食物和其它日用品作酬勞。由於朝鮮山多平地少,可耕地面積只佔國土的22%,耕地大多集中在如鹹鏡兩道和江原道等東部地區,加上蘇聯解體後失去了支援,造成肥料和燃料短缺,農產量頓時下降,之後中國曾一度接手援助角色HAGGARD & NOLAND, HUNGER AND HUMAN RIGHTS, supra note 70, at 14.。1993年中國曾向朝鮮大量出口燃料和食品,佔當年朝鮮77%和68%的燃料和糧食進口量芭芭拉•德米克, . 《我們最幸福:朝鮮人民的真實生活》. P.42 Print.。蘇聯解體後還持續保持親俄立場未轉向的朝鮮引發中國方面不滿,因而2年後決定停止對朝鮮的援助,施以某種懲戒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and the DPRK, retrieved 21 October 21, 2011,。在1994年至1996年間該國的糧食產量就銳減六成AMNESTY INT’L, supra note X, at 11,並從而造成了五年大饑荒的出現,直到21世紀後中方逐漸恢復援助。 為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農產量,朝鮮政府2002年推行的改善措施中推行承包制,又提高農作物的收購價格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63。私人農場也在此時被政府提出,農民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並自行決定所種的作物。在這些的政策下,朝鮮的糧食產量有所增長,2004年,該國的農產量躍升至4百萬噸,是1997年的兩倍"Report on U.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o North Koreans" United States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2006.。然而,由於缺乏肥料、機器協助生產和天災,儘管產出有所增長,但農產量還是相當有限,並仍不時出現區域性性的饑荒或糧食短缺。2007年發生的水災,就令南部出現糧食不足的情況"UN fears tragedy over North Korean food shortage"《The Guardian》17 4 2008。有鑑於此,朝鮮政府在2012年決定進一步改革農業:集體農場可有更大的自由度選擇耕作的作物及對其的處置權"朝鮮嘗試農業改革推廣“分田到戶”"《朝鮮日報》中文版25 7 2012。 現時,朝鮮的農產品有稻、玉米、馬鈴薯、大豆、豆類;牛、豬、豬肉和雞蛋。 === 工業 === 朝鮮在工業上同樣實行計劃經濟,政府會為工廠提供燃料和材料,廠方則會按政府的要求製造所需產品和數量。在1950年代,朝鮮的工業快速發展,其總工業產出量在1953年至1960年間增長了39%,是為全球之冠Charles K. Armstrong, . "The De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North Korea, 1950 - 1960 ." Asia-Pacific Journal.(2012)。同時,朝鮮也是繼日本後的第二大東亞工業國。然而,隨著蘇聯解體,朝鮮失去了主要的盟友,能源入口量大減,工業嚴重衰退,在2002年,全國共有四分之三的工廠倒閉,朝鮮的經濟形勢更為嚴峻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75。 為舒困工業政府在同年進行改革方案,中央下放權力於企業,廠方可自行決定生產計劃,企業又需自負盈虧,工人的工資也會按其產量增減。此外朝鮮還開發了開城、南浦和新義州等工業區,容納外國企業在當地設廠,以圖增加工業產量和學習其技術和生產模式。 然而這些的措施成效有限,據大韓民國《中央日報》報導,在2005年,在150間與朝鮮簽下合約的韓國企業中,只有45間的合約多於6年,22間會在當地設廠5年"Groups: Most inter-korean business runs badly"《中央日報》21 6 2006。2008年的另一篇報導則指出,80%的韓國企業都表示在當地營運困難,主因為交通和通訊問題"Doing business in North Korea still difficult: poll"《The Korea Herald》29 1 2008。另外,開城等工業特區也時因政治因素而關閉,在2013年4月初,朝鮮忽然宣佈因「『好戰分子』試圖將開城工業園作為衝突的焦點,進一步使朝鮮半島危機升級」而關閉開城工業園區,並撤出園區內所有工人令韓國企業造成損失"朝鮮暫時關閉開城工業園區"《BBC News》8 4 2013但又在同年6月表示可重開工業區"韓國「接受」朝鮮就開城園區會談提議"《BBC News》6 6 2013。之後2019年起中美交惡讓中朝關係極大恢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2019年應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邀請訪問朝鮮後,開始釋放出中國將全力支援金正恩經濟現代化的訊號,核武問題將不再是兩國主要議題。 工業還是現時朝鮮最主要的產業,並以重工業以及國防工業為主,其主要製品有機器製造、化學、採礦、冶金、紡織、食品加工。礦產有煤、鎢、石墨、磷酸鹽、鐵、錳、銅、鉛和鋅。其中煤礦、鎢礦、石墨較為豐富菱鎂礦更是藏量居世界第一,自產鈾礦的優勢除了核武能力外也有核能開發潛力。同時朝鮮是全球第15大的產螢石國,也是第12大的產銅國和產鹽國World Mineral Production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2008。2003年朝鮮公佈電腦發展計劃書,並計劃在2023年成為全球主要的軟體大國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68。 === 商業 === 朝鮮實行計劃經濟,並且反對資本主義。故此,金日成時期除了從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購入糧食、肥料和燃料外,很少與其它國家進行貿易。另一方面,金日成在任期間又大-{}-力掃蕩民間的自由商業活動,國內貿易和商業也幾乎完全由國家控制。1969年,他推行「反市場政策」,從事買賣者會被視為「敵對階級」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315-316。國內的商店均由國家所有,民眾會在工作單位取得各種的劵(如傢具劵),並憑劵到國營店取得所需的東西,空有金錢而無劵者不能在店內取得所需物資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56。 到了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朝鮮政府陷入財困,情況因而出現了改變。為賺取外匯,朝鮮成立《投資法》,又開設羅先經濟特區容許外國企業到當地投資。此外,外匯商店也應運而生,這種出售各種進口商品,包括食物、傢具、電器等。外匯商店只接受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種通貨,且一般只向外國人開放。2000年,朝鮮貿易省又開設資本主義制度研究院,又在兩年後實行區域性性的「價格自由化」,並放寬市場產品限制,減低國營企業的壟斷。 另一方面,在1990年代後,隨著國家分配系統的失靈,國營店無法提供各種的必需品於市民,加上通漲的出現,民眾的薪金不足應付日常需要。為了賺取額外收入,一些民眾在街上擺賣自家製作的日用品和食物,這種小買賣可佔一個家庭的八成收入"It's not all doom and gloom in Pyongyang".《Asia Times》24 9 2011。儘管這些的買賣有違朝鮮的意識形態,但由於政府可從中取得稅收,平壤當局不但未表反對,反而大表讚同,更宣稱這是「實踐式的社會主義」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77。及後,朝鮮又承認市場的存在,鼓勵民眾租賃攤位經營,社群的商品和街邊的固定攤位也因而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景區出現了擺賣飲料的小販,朝鮮的經濟環境出現變化。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朝鮮的最大貿易國,出入口分別佔了42%和57%,其主要出口貨品包括礦產、冶金產品、製造品、紡織品、農產品及漁業產品等等﹔進口貨品則如石油、焦煤、機械裝置、紡織品、穀物等等。2012年,兩國的貿易額達60億美元"韓媒稱中朝貿易再創記錄中國加強對朝貨物檢查"《環球時報》31 1 2013。 === 能源 === 朝鮮於立國後,就從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廉價購入能源。因此,在1940年代至1980年代間,其能源供應較為穩定James H. Williams, David Von Hippel, and Peter Hayes "DPRK Briefing Book: Fuel and Famine: Rural Energy Crisis in the DPRK"。然而,隨著蘇聯的經濟不景氣,蘇聯要求朝鮮以正價購入燃料,令後者的能源提供開始不穩。朝鮮國內水電的裝機容量佔總電力裝機的比例已經超過了60%,然而,現在的國際形勢對朝鮮來說並不有利,聯合國和美國對朝鮮施行的制裁和經濟封鎖,使得朝鮮國內的環保裝置進口——包括用於可再生能源建設的裝置進口,都變得十分困難。 1991年,蘇聯解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了朝鮮最大的援助國。1993年以前,中國向朝鮮大量出口燃料,並佔當年朝鮮77%的燃料進口量。但隨著1992年中韓建交,中國雖然試圖維持中朝關係而派遣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訪朝,但仍招致朝鮮的外交報復,向越南販賣飛彈300餘枚。中國遂終止援助,導致朝鮮在能源提供方面只能自給自足。現時,朝鮮以煤和水力作為本國主要的供電源。 1994年發生的洪災令鴨綠江水力發電嚴重損毀,無法產出電力。這也使以電力驅動的火車無法將煤運到發電站,令能源危機的問題浮現。直到現在,朝鮮年均產出20.45億kWh的電力,其中47.4%為煤,其餘的52.6%為水力發電;但是,朝鮮還是不時出現能源短缺的現象"N Korea energy crisis could threaten regime"《Financial Times》15 3 2009"North Korea: Nuclear Ambition, Power Shortage"《國家地理雜誌》20 12 2011。奇特的是因為供應端的極度缺失,使該國許多家戶改仰賴太陽能板來取得電力。 === 交通 === 朝鮮的交通系統覆蓋道路、鐵路、水路和航空。當中,朝鮮的道路全長31,200公里,其682公里為高速公路,但依有93.6%(29,203公里)的道路未有鋪設砂礫或碎石。 汽車在朝鮮甚為少見,全國只有25萬輛私家車左右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51,而較常見的為卡車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52。此外,腳踏車也是朝鮮平民常用的代步工具,2008年,全國近七成的家庭都有至少一部腳踏車"70% of Households Use Bikes"《Daily NK》30 10 2008。首都平壤是全國交通最發達的地區,除了地鐵外,這城市還有電車和巴士般的集體運輸工具。 ==== 鐵路 ==== 朝鮮在建國後即大-{}-力發展鐵路運輸。該國的鐵路共有11條國內線路,並連線到全國各主要城市,全長5,224公里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56。此外,八成的火車已電氣化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57。由於覆蓋面積大,加上費用便宜,火車是長途旅程的主要工具,它擔起了全國八成的載客任務。然而,由於能源短缺的關係,朝鮮的鐵路行走速度有限,最快的速度也不過每小時60公里,最慢的只有每小時20公里。因此,由平壤到開城,全長190公里的旅程可花費6個小時Paul French . "North Korea: The Paranoid Peninsula – A Modern History. 2nd ed." 18,而由新義州開往平壤,則有225公里,車程約7小時。 朝鮮的鐵路能與國外接通,包括所有鄰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和大韓民國)。2002年,朝韓同意把京義線接通起來,並在2007年5月17日正式通車,這是自朝鮮半島分裂後,該路線時隔56年後再次開通江迅《朝鮮是個謎》130。2008年,隨著兩國關係惡化,京義線再度暫停運作,直到現在"韓朝南北鐵路列車無限期停止執行"《BBC News》28 11 2008。 ==== 水路 ==== 水路運輸在朝鮮的作用較輕,它只負責了2%的貨運和客運任務。目前,該國最主要的港口位於南浦、羅津、清津、元山和鹹興;主要的內河路線則在鴨綠江和大同江,國內內河航線共長2,250公里。 1990年代初,朝鮮有一隊為數68隻船,709,442噸載重的遠洋商船隊運送貨品出口Wikipedians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of the World" 796。2002年,這數字上升至870,000噸,船隻數目為232隻。 ==== 航空 ==== 朝鮮的民航始於1946年,當時蘇聯和朝鮮成立了合資的航空公司。1954年,朝鮮取得該航空公司的經營權,並交由朝鮮人民軍管轄。1993年易名為高麗航空,是唯二能飛往朝鮮境內的航空公司(另一家為中國國際航空)。提供北京和海參崴飛往平壤順安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線。 目前,朝鮮的定期航線包括從曼谷-蘇凡納布、北京、大連、上海、西安、哈巴羅夫斯克、加德滿都、吉隆坡、科威特、莫斯科-謝列梅捷沃、瀋陽、哈爾濱、海參崴到平壤順安國際機場的來回航班。 除了國際航線外,朝鮮在1958年時已有從平壤飛往鹹興和清津的內航線。今天,高麗航空還提供了飛往平壤、鹹興、海州、開城、江界、吉州郡、清津、新義州、三池淵郡、元山和南浦的航線。 === 旅遊業 === 為吸納外匯,朝鮮在1990年代後期起致力開發旅遊業。在1998年,朝鮮和韓國現代集團開闢金剛山觀光地區。時至2007年,共有170萬人到過當地,並帶來1億美元的收入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84。除了金剛山外,平壤和板門店也是旅客常到的地方,觀看阿里郎表演也是常見的活動,另有朝鮮刺繡中心等紀念品展售中心。 朝鮮並未容許自由行,要在當地旅遊,遊客必須有官方的導遊和監察員陪同,並禁止任意遊覽,對攝影有一定限制,並在出境時會檢查相機照片。相關檢查,對中國大陸遊客較寬鬆,但對西方國家的遊客則較為嚴格。遊客在參觀當地時,理論上也不得向當地人散發任何物品,但時常有人將小禮物饋贈兒童、老人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7。雖然如此,但旅遊業已成為朝鮮的經濟支柱。每年,也有10萬遊客到訪朝鮮,其中又以東亞中國大陸和日本、東南亞旅客為主。不過近年來俄羅斯等國也逐漸增加中。 === 銀行業 === 朝鮮的中央銀行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銀行,負責發行朝鮮圓和負責處理國際貿易事務。此外,朝鮮還有如招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等中資銀行。然而,由於朝鮮政府資金供應不足,因此銀行不時出現無法提款的情況,這也導致人民以至政府部門不願把錢存進銀行的情況出現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79。 為鼓勵民眾使用銀行服務,朝鮮曾推出以新幣換舊幣的政策,又在2003年推出債券,並宣傳「買債券就是愛國」的口號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80-81。 2013年5月,中國的數間銀行關閉在朝鮮主要負責外匯交易的外貿銀行帳戶"中國銀行據報關閉朝鮮外貿銀行帳戶" 香港電臺8 5 2013。 == 國防 == 朝鮮的武裝力量為朝鮮人民軍,分陸軍、海軍、空軍、戰略軍、特種作戰軍和特種部隊六個軍種。其最高統帥為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及武裝力量最高司令官,現任統帥為金正恩元帥。具體的軍事指揮由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國務委員會下設有國防省﹔常設領導機關為總參謀部和總政治局,這些都是朝鮮的軍事機關。 朝鮮現時有正規軍120萬,是全球擁軍第4高的國家。同時,該國也是全球人均軍事人員比例最高的國家,每25人中就有一人為軍人(不分男女)highest percentage of military personnel per capita NationMaster. 2007.。為鞏固國防,朝鮮實行兵役制,所有年滿17歲和身體健全的男子和女子都需服10年兵役。在軍備方面,朝鮮還擁有4,060輛坦克、2,500輛裝甲運兵車、17,900門火炮、11,000門防空砲、1萬枚行動式防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915艘船艦和1,748架戰機,還有2,500噸至5,000噸的化學武器和鐳射致盲武器Country Profile 2007 , p. 19"New Threat from N.Korea's 'Asymmetrical' Warfare."《朝鮮日報》. 29 4 2010。在2010年,朝鮮公佈軍費開支佔了年度開支的15.8%"Report on Implementation of 2009 Budget and 2010 Budget".《朝鮮中央通訊》9 4 2010。 金正日繼承最高領導人後提出先軍政治,強調軍事的重要性,並指「沒有人能比士兵更偉大、更可貴和更神聖」"Hyundai Asan Losses From N.Korea Tours Mounting"《朝鮮日報》19 4 2008。為此,他把軍人的地位置於工人、農民和知識份子之上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91,其膳食和衣物也得到優先的照顧。在這風氣下,軍人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此外,士兵除了參與國防外,還需協助興建西海水閘、平壤地鐵等基建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11-112,因此朝鮮的軍人深得尊重,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成為朝鮮人民軍是不少青年人的夢想,嫁給軍人是女生追求的目標,老百姓也會把生活用品獻給士兵作慰問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91-92。 === 核武器 === ==== 核發展 ==== 朝鮮於1956年成立核子物理研究所,1962年又在距平壤北方90公里的寧邊郡興建反應爐。1978年,朝鮮開採到大量的鈾。隨後的30年間,朝鮮先後建立了6個核研究中心、兩座研究堆、6座鈾礦和1座核電試驗堆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95。 1990年,美國透過衛星影像懷疑朝鮮擁有核武,朝鮮先否定有製造核武的動機和能力,其後又在次年與大韓民國簽訂《關於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並在1992年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下《核安全協定》,同意該組織檢驗其核設施,以證明朝鮮沒有使用核武器。之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先後6次對朝鮮進行核驗,均沒有發現核武的存在。然而,國際原子能機構其後根據情報發現朝鮮正分離至少148克的鈽,與該國申報的90克有所差距,故懷疑朝鮮正在發展核武,並令要再度進行驗查。朝鮮表示拒絕,1994年10月,美國前總統卡特以個人身份到平壤與金日成會談,並使朝鮮放棄發展核武。 2000年代朝鮮再次計劃發展核武。2002年朝鮮承認此事並稱「正在研究更強的武器」張慧智、李敦球。《朝鮮﹕神秘的東方晨曦之國》. 98。2005年2月,朝鮮表示已擁有「核遏制力」,隨後又將8,000支廢燃料棒再處理,意味著朝鮮可生產核武器。翌年10月9日,進行首次核試驗,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2007年儘管朝鮮在六方會談承諾放棄核武,但在2009年5月25日,又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2013年2月12日朝鮮進行第三次地下核試後其核武計畫有顯著進展,2015年更疑似列裝了發射小型彈道飛彈的新浦級潛艇,若有水下核打擊能力理論上朝鮮將有極高成功率毀滅或重創首爾和東京,許多國家並不能再以和朝鮮開戰只會是有限區域性戰爭的角度來看待。2016年1月和9月又進行了兩次核試驗(第四次氫彈核試驗,第五次核試驗)。2017年9月3日朝鮮發生規模6.3強烈地震,震源深度零公里,地震地點就在朝鮮核子試驗場所在地豐溪裡。朝鮮宣稱成功試爆可安裝在洲際飛彈上的氫彈。2017年9月15日朝鮮向日本領土方向發射了彈道導彈。導彈飛行距離為3,700公里,飛行高度為800公里。 ==== 核政策 ==== 2022年9月8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頒佈關於朝鮮核武力政策的法令,宣佈朝鮮核力量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長單獨指揮。法令對朝鮮核武器使用原則作出規範,分別是遭受侵略時使用核武器和除無核國家參與對朝鮮的侵略外,不對無核國家進行核威懾和核打擊。該法令還對核武力政策屬防衛性質、核武器的使用前提、核武力的使命、組成、指揮控制和核不擴散等方面作出法律規定。 === 對外軍售 === 朝鮮也發展了彈道導彈,並對國外銷售。2009年4月,聯合國安理會將朝鮮礦業發展貿易公司(又名KOMID)列為朝鮮的主要武器銷售者和主要彈道導彈的出口者安理會和KOMID。據聯合國報道稱,KOMID總部位於平壤市中心。KOMID也在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設有辦公室,以促進武器銷售和吸引顧客購買朝鮮武器。在國外,該公司將彈道導彈賣給伊朗,並代表朝鮮參加了為敘利亞大量生產反坦克導彈的交易。KOMID也將1億多美元的武器,包括導彈技術、炮艇、火炮等出售給非洲、南美和中東KOMID在別的國家。2022年俄烏戰爭後,該國也被指控出售炮彈給俄軍在烏克蘭使用。 朝鮮人民軍也請求Hap Heng公司幫助其對外出售武器。90年代Hap Heng公司設立在澳門的辦事處對伊朗和巴基斯坦出售了武器、導彈、核技術等。巴基斯坦的Ghauri導彈是朝鮮大浦洞-1導彈的複製品。情報顯示,Hap Heng公司曾在1999年把導彈零件賣給伊朗Hap Heng。 == 外交 == 朝鮮於1975年5月,成為“七十七國集團”正式成員國,同年8月正式加入不結盟運動。1991年9月17日同韓國一起加入了聯合國。2000年7月,加入東盟地區論壇(ARF)。與163個國家(含歐盟)建立了外交關係。朝鮮自建國後即與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維持著緊密的關係。蘇聯解體後也跟俄羅斯保持一定聯絡,另外1961年簽訂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框架下,朝鮮是中國的唯一軍事盟友。 在朝鮮戰爭中,金日成得到了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力協助,使金氏政權得以鞏固。戰後,三國之間曾經出現過一些波折,例如:金日成在1956年同時肅清了朝鮮勞動黨內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延安派與親蘇聯的蘇聯派;1960年代,朝鮮在中蘇交惡後在敵對的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左右逢源,來回搖擺以保證自身的最大利益。但是,整體而言該國與中、蘇兩國的關係仍然較為穩定。這情況一直維持至蘇聯在解體前夕與韓國建交(蘇聯在和韓國建交不久後解體),導致朝鮮與其斷交Vorontsov, Alexander. "CURRENT RUSSIA – NORTH KOREA RELATIONS: CHALLENGES AND ACHIEVEMENTS";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92年與韓國建交,令朝鮮一度與其交惡,使朝鮮外交在1990年代陷入孤立與被排斥狀態。隨後,朝鮮試圖打破僵局,改為與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因為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越南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沙群島主權問題上存在尖銳對立;又在1991年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 另一方面,由於朝鮮視美國、日本和大韓民國為「敵對政權」,故此一直未與這三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朝鮮更是唯一未與日本建交的聯合國成員國。雖然如此,但在2000年代後,朝鮮與這三個國家的接觸日漸增多。2002年,朝鮮在與日本的首腦會談中承認曾在1977年到1988年間綁架日本人一事,並釋放依然生還的5人"Country Guide". The Washington Post. 26 1 2008.。2003年,朝鮮核危機爆發,朝鮮被邀與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大韓民國和俄羅斯出席六方會談,以鼓勵放棄核武。2007年,朝鮮先宣佈同意放棄核武,金正日又與時任大韓民國總統盧武鉉就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無核化、擴大經濟合作等問題達成多項協議,並簽下《南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共同宣言》。2008年,紐約愛樂樂團亦曾訪問朝鮮。 2017年11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唐納德·特朗普在內閣前會議上表示,由於朝鮮“除了以核毀滅威脅全世界外,北韓還屢次支援國際恐怖主義行徑,其中包括在外國土地上的謀殺行徑”,美國將把朝鮮列入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名錄。 然而,在這段時期,朝鮮也有和這些國家發生衝突。2009年4月14日,朝鮮宣佈退出六方會談,並在其後重開核設施,進行第二次的地下核試。同年,朝鮮稱有兩名美國女記者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從中國越過朝鮮邊界被捕,並判二人勞改12年。該事件最終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到訪朝鮮後平息,兩名記者獲釋並回國。2010年3月26日,發生天安艦事件。同年11月23日,朝鮮又對韓國的延坪島進行炮擊。2013年3月5日,朝鮮宣佈撕毀「朝-{}-鮮停戰協定」,又切斷在朝鮮半島非軍事區板門店與美軍的軍事熱線。 現時,朝鮮共與165國保持外交關係,並有24個國家在首都平壤設有大使館。歐洲只有法國與愛沙尼亞與朝鮮從未建立外交關係。目前全球只有馬來西亞的公民可免簽證到朝鮮旅遊30天,。從2017年3月5日起,由於金正男遇刺事件,馬來西亞政府基於安全考量,宣佈取消朝鮮公民的免簽證待遇,並且禁止馬來西亞公民前往朝鮮。2018年,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對於2018年朝美首腦會晤表示歡迎,並表示世界不應對金正恩懷疑並應學習他對於和平的期盼,在東京的一個記者會上, 馬哈迪希望朝美首次峰會能取得好結果,並表示馬來西亞重開北韓駐當地大使館,改善因金正男遇刺事件而低落的兩國關係。2021年3月19日,因馬來西亞批准美國對一名朝鮮男子的引渡申請,朝鮮宣佈與馬來西亞斷絕外交關係。 2022年7月13日,朝鮮宣佈承認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的獨立地位,成為繼俄羅斯和敘利亞後第三個承認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獨立地位的聯合國成員國,隨後烏克蘭宣佈與朝鮮斷交。 == 社會 == === 階級 === 為加強統治,朝鮮開國領袖金日成在1950年代後期按照民眾的出身成分將公民分為三個階級,當中包括友好勢力、中立勢力和敵對勢力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66-67。隨後,金日成再在1970年的最高人民會議中作出修訂,將國民劃分成「核心階級」、「動搖階級」和「敵對階級」3大階級,再細分51個分類,並沿用至今Ralph Hassig, 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98。據估計,這三個階級分別佔了該國總人口的三成、五成和兩成。 根據朝鮮政府規定,「核心階級」包括在日本投降前的軍人、工人、貧農、佃農、集體農場農民、解放後受高等教育知識分子、勞動黨員、抗日戰爭和韓戰中戰死者等的家屬和後裔;「動揺階級」包括民族資本家、中小企業商人、手工業者、店員、小中自耕農、中小規模承包商、刑期已滿的政治犯、囚犯家人、死囚家屬;「敵對階級」則包括在日治時的官廳反動官僚、親日親美分子、富農地主、1945年後的越北者、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等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68。 不同的階級在居住、學業、工作和晉升等方面也會得到不同的對待:「敵對階級」不能居於國界和沿海一帶,或者平壤以及其它大城市,會被發配到北部的山區居住;他們難以升讀大學;在糧食或資源短缺時,他們會最先失去糧食和資源的配給;在軍中,他們也難以晉升到上尉或以上的級別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202-204。反之,「核心階級」除了可居於平壤外,還可取得豪華的房屋,在能源或糧食短缺時,他們的糧食和資源優先配給。他們也能在平壤最有名的大學完成學業,而最高階的甚至可在畢業後免服兵役,並能隨即加入政府,成為公務員,得到良好的待遇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99-202。 然而,這階級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由於出身成分只會追溯最多三代,因此朝鮮民眾的階級是有機會改變的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69。同時,隨著邊境貿易的增加,有的商人因而致富,並從資助政府建立如學校和道路等基礎建設,而得到加入政府的機會,提升了其階級Ralph Hassig, 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30。也有的勞動黨員因不忠誠而被投進監獄,其階級從而下降。 === 人權 === 朝鮮是當今世界上人權最惡劣的國家之一,外界認為朝鮮是一個類似封建專制制度的獨裁國家。該國公民不享有政治自由,因為當局絕不允許公民隨意表達他們的思想;連唯一的廣播、電視臺以及通訊社,都被法律嚴格保證由該國政府管轄;國民也不允許暢所欲言和與任何外國人接觸——即使是住在特權城市平壤直轄市的市民,他們甚至不能自由離開平壤市至其他城市或農村。 儘管朝鮮憲法第七十五條規定公民有居住、旅行的自由,但政府卻實施嚴格管制流動人口,普通民眾連買火車票也需要介紹信及出差證,從外地進入平壤,離開車站時都要檢查「首都通行證」,首都以外的居民,如果沒有受平壤親人之邀,幾乎不可能拿到前往首都的旅遊檔案。平壤這邊的親人得先向保安人員購買有編號的證明檔案,存根送到地方上的旅行批准處,申請人再去領取。火車一到平壤,警察就在月臺核對名單,檢視存根編號是否符合,若然不符,就必須遣返歸鄉,還有說犯規者可能被送去勞改姜赫及菲利普.格蘭傑羅,《這就是天堂:我的朝鮮童年》 111。 政府也不容許民眾批評金氏家族和政府制度,甚至議論領導的身高,也會被舉報Demick, Barbara 《Nothing to Envy》 54。犯法者會被視為政治犯,並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關進集中營"Concentrations of Inhumanity(p. 40–44)". 自由之家, 2007年5月.。現時,朝鮮共有至少6個已知的政治犯集中營,囚禁著大約20萬名罪犯。他們被迫從事苦工,其人權也被侵害,其中包括飢餓、毆打和性侵犯等。人權組織國際制止朝鮮反人道罪行聯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 to Stop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in North Korea,ICNK)估計每年約有1萬人死於集中營"Human Rights Groups Call on UN Over N.Korea Gulag". The Chosunilbo, 4 4, 2012.。美國政治學教授魯道夫·拉梅爾稱在1948年至1987年間,共有100萬人死於集中營R. J. Rummel (1997)Statistics Of North Korean Democide: Estimates, Calculations, And Sources, Statistics of Democide 。 據人權觀察引述對50多名脫北者進行兩年的採訪,朝鮮婦女經常遭受性暴力、違反意願的性接觸和強姦。身居要職的男子,包括警察、獄警、高階官員、市場監管人員和衛兵,可以隨意虐待婦女,而不會因此受到起訴。違反意願的性接觸和暴力極為普遍,以至成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為取得自由,有朝鮮人選擇逃離朝鮮,他們被稱為「脫北者」。他們大多數逃往中國東北甚至是蒙古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往往會把他們逮捕並遣返回國,而這些脫北者會因此被送到集結所短暫關押或是勞教,情節嚴重的甚至會被判刑;蒙古政府也會將蒙古境內的脫北者逮捕,但不同的是,脫北者會經菲律賓被遣送到大韓民國芭芭拉.德米克《我們最幸福》324。 但是,朝鮮官方並不認同及接受國際社會對其人權的批評,也不承認國家存在任何型別的集中營,並一律禁止所有外國遊客、政客、記者以至人權組織進入營區瞭解勞改營環境和勞改犯的生活狀況。違法者後果將同樣會被關進集中營勞役數年以至十多年才能獲釋,例如2014年初一位外籍傳教士到朝鮮平壤旅遊時被朝鮮政府拘捕,以藏有聖經為由拘禁,最後其被朝鮮驅逐出境。在2014年提交給聯合國的一份報告中,朝鮮將對其人權記錄的指責斥為「胡言亂語」。 但也有部分對朝鮮國內情況的指控事後確實被認為是謠言。 === 治安 === 朝鮮政府並沒有對犯罪率作統計,但據長期居於該國的外國人表示,當地治安大致良好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98-100,即使是窮困也不會偷竊。當中,街頭暴力是最常發生的案件,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少年幫派:他們除了互相毆鬥外,還會偷竊。然而,由於幫派對治安影響不大,加上不少的成員活躍數年後就會因需投身社會而離開組織,因此,朝鮮政府對這些幫派往往採取寬容態度;街頭暴力則通常會被執法部門置之不理。然而,若事情發生在金正日生日等重要日子,涉案人士會被定為政治犯,需送到集中營監禁李古樂《平壤水族館》197-198。 另外,隨著部分地區存在經濟崩潰的情況,民眾為求生存,甚至以搶劫和強盜為生,也有報告指軍隊強搶百姓的糧食。賣淫也因而出現,有的女子走到火車站和餐廳門外找生意"中央控制鬆懈朝鮮吸毒、性交易氾濫"《朝鮮日報》19.82013。在朝鮮,賣淫是嚴重的罪行,一經發現,這些女子會面臨嚴厲的處罰,甚至會被逐出平壤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37-140。 === 媒體 === 朝鮮的憲法賦予國民享有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而事實上,該國所有的媒體皆為國有,並且是勞動黨和金氏政權的宣傳工具,任何人散佈不利兩者的訊息都會被判入集中營以至死刑"Meagre media for North Koreans"《BBC News》10 10 2006。因此,在無國界記者所釋出的新聞自由指數中,朝鮮每一年的排名均為全球倒數第一或第二2013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Dashed hopes after spring 無國界記者2013。 ==== 電視 ==== 縮圖|180px|平壤電視塔 朝鮮設有五個國營電影片道,包括朝鮮中央電視臺、萬壽臺電視臺、龍南山電視臺、朝鮮體育電視臺,及一個閉路電影片道。朝鮮中央電視臺是朝鮮最早成立的電視臺,它創立於1963年,是朝鮮最重要的電視臺。中央臺平時的播放時間為平壤時間9:00-22:30。1971年,新的電視臺──開城電視臺(今「龍南山電視臺」)出現,其後,開城電視臺在1997年改組成教育文化電視臺,專門播放科學節目。期間,萬壽臺電視臺也在1983年開播,但其覆蓋範圍只限平壤市和其周邊市郡(2018年3月起向所有朝鮮人民開放)。 朝鮮的電視節目具有濃厚的政治宣傳色彩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59,中央電視臺每天開播時首先會播出《朝鮮國歌》《金日成將軍之歌》《金正日將軍之歌》三首歌曲,其後是關於是朝鮮勞動黨、朝鮮人民軍、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恩的新聞,然後是介紹朝鮮在教育、科學、軍事、農業等成就的紀錄片,最後則是電影和電視劇和卡通片。即使是風格較為有趣的萬壽臺電視臺也一樣,其播放的外國電影都為前蘇聯、東歐劇變前的東歐和中國大陸具改革開放前的狀況和政治制度,類似在文革時播效的電視節目和反美特色的電影和電視劇﹔電視劇則為歌頌朝鮮勞動黨和軍政為主江迅《朝鮮是個謎》204。據中國中央電視臺報道,朝鮮人收看的外國影視作品中,中國大陸的比例最高,主要的影視作品有《潛伏》《王的盛宴》《還珠格格》和《花木蘭》等等,尤其是《潛伏》,多次在朝鮮重播,特別是劇中的餘則成,一直是朝鮮女生的追捧物件。此外在朝鮮的音像店內還能買到像《玩具總動員》的光碟,但只作英語教學用途。 另一方面,受鎖國政策影響,朝鮮幾乎斷絕所有國內與外國的衛星廣播訊號,特別是日本和韓國的電視訊號。商業廣告也很稀有。雖然自1960年代朝鮮政府允許私營公司在電視臺播廣告,但由於費用和政治因素,各頻道所播出的廣告都不會有過多的動畫,並以平面性廣告為主,而且為防止資本主義流入,電視臺甚少播映廣告。2009年7月2日晚,一個名為「大同江啤酒」的電視廣告在朝鮮中央電視臺播出。然而,這廣告被朝鮮政府視為含有資本主義色彩朝-{}-鮮播出商業味濃廣告 《蘋果日報》3 7 2009,不久即被叫停金正日發怒朝-{}-鮮電視廣告被叫停 朝-{}-鮮日報記者安勇炫9 11 2009。 電視肥皂剧也有增加的趨勢,自1981年起,朝鮮的電視臺會在晚上8時播放時間約20-30分鐘的電視劇,隨後延展至一小時。現在,電視劇佔了中央電視臺三成的播放時間。看電視也是朝鮮人民的最常見的娛樂,每到電視播放劇集的時候,民眾均會回家看電視。現時,全國逾一半人口擁有一臺電視。在農村,這數字為25%。 ==== 電臺 ==== 朝鮮共有6個的國營廣播電臺。1945年,平壤電臺成立,是該國首個的廣播電臺。3年後,平壤電臺易名為朝鮮中央廣播電臺,並沿用至今。隨後,如平壤廣播電臺、平壤FM廣播電臺、和朝鮮之聲也啟播。朝鮮政府嚴禁民眾收聽西方和韓國的電臺,並對部分美國、韓國及日本的電臺進行干擾。現時,當地約有4百萬人有收音機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43。 朝鮮的電臺廣播也有強烈的政治宣傳色彩。每天,中央臺每小時都會朗讀喉舌報章《勞動新聞》的文章,然後播放金氏父子的頌歌,以及談論朝鮮現今的盛況和南朝鮮的慘況,或是讚美主體思想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50。據統計,在2000年,朝鮮中央廣播電臺花了34.2%的時間於歌頌金日成和金正日,28.8%的時間為鼓勵工人勤加工作,17.4%用來宣傳主體思想,12%談及韓國(廣播中稱之為南朝鮮)人民的苦況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51。 除上述電臺外,還有在朝韓非軍事區、針對朝鮮人民軍廣播的朝鮮人民軍FM廣播電臺和對韓國廣播的統一的回聲廣播電臺。 ==== 報章 ==== 朝鮮全國共有12份主要的報章。其中,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為全國最主要的報章。 朝鮮的所有報社都由國家所有,擁有濃厚的宣傳色彩,報紙時常出現的主題包括:絕對服從黨和領袖的指令、以生命保衛領袖、以支援軍隊來堅守先軍思想、對國家的將來保持樂觀、為了國家和社會而奮力工作、不要被資本主義誘惑、要記著和美國與日本的血海深仇,以及作為官員必須成為人民的榜樣。這些報章並不會報導國內任何的負面訊息,而國外的新聞也是經過政府所選擇。記者在撰寫文稿後,必須先交由報社內部檢查,再得到勞動黨宣傳部的同意下文章才能出版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35。記者若報導對黨和領袖不利的訊息,則會失去工作甚至入獄。雖然人民因資訊管道少而熱衷去各種地點看報紙,但是發行量也相當少,而且只送到身居一定職位的幹部那裡。這除了有受到制裁導致印紙不足外原因,也是方便了政策的靈活轉換不被懷疑,該國的報業還會處理掉舊的館藏新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除三家全國性報紙外,其他機關發行的報紙不是隔日報就是週報,且發行量也不多,這與要求即時性的世界其他報業同事有巨大差異。此外,宣傳部每月還會向報社發指示,安排報社一個月後所需報導的事項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36。 === 通訊 === ==== 電話 ==== 一臺電話在朝鮮非常高昂,其價格可等於工人20年的薪金。因此,電話在該國相當稀有,朝鮮每100人當中只有5.2部電話,當中,又只有20%為私人用途。民眾若要使用電話可使用電話亭,在鄉郊,則要到政府的通訊中心借用電話。為防國民與外國接觸,朝鮮政府又把九成的國際長途電話線路切斷,因此民眾難以致電到國外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37。在中朝邊境地區,中國的行動電話通訊服務最多覆蓋距離中朝邊界10公里的範圍。因為朝鮮是禁止撥打國際長途電話的,而人們為了能與外界聯絡,便有意購入中國的行動電話。所以,在接近中朝邊界的朝鮮部分便興起不少出售中國行動電話的黑市。 ==== 手機 ==== 手機與智慧手機是朝鮮近年來新興的通訊工具。2002年11月,朝鮮曾與泰國企業合作推出過GSM手機服務,但又在2004年禁止普通國民使用手機。2008年,朝鮮與埃及電信運營商Orascom簽約,創立合資公司高麗電信作為全國唯一的電訊商,並於12月起在平壤以及其他大城市提供3G手機服務。隨後,朝鮮的手機使用者不斷增多,2010年9月,使用手機的使用者共計43萬,2011年同期已達80萬,至2012年底更突破180萬,手機普及率達10%,3G網路覆蓋達到國土面積的14%,可供94%左右的人口使用。 然後自2013年1月7日起,原本外國人禁止攜帶手機入境的法令於該日鬆綁,允許外國人攜帶手機進入國內。但是仍未開放各國SIM卡通用的國際漫遊服務,需要購買當地販售的兩種SIM卡後才能使用。每一張價錢從50歐元到100歐元不等,本地通話撥打時價錢每分鐘約為0.2歐元。 ==== 網路 ==== 為防止國民從網際網路接觸到外來資訊從以動搖朝鮮的統治,該國政府推出了「光明網」的內聯網系統作業。朝鮮的網際網路主管部門先會從國際網際網路中下載合適的內容,再這些資訊上傳至伺服器,網民若需尋找資訊,需在「光明網」登入,再加以搜尋。網民還可在「光明網」互通電子郵件和使用聊天室。現時,「光明網」已覆蓋平壤等主要城市、道府、郡城和大學朝鮮軟體先進 平壤家家有電腦 《中國評論網》12 10 2009,其使用者人數逾30萬,當中一半分佈在平壤江迅《朝鮮是個謎》186。 雖然如此,朝鮮的電腦普及率很低,全國只有大概5%的人有電腦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45。同時,朝鮮幾乎完全斷絕網際網路的連線,國際的各種調查甚至無法偵測到朝鮮境內的任何一名網際網路使用者,成為地球上極少數的「網路黑洞」之一。據估計,朝鮮只有數千人能連線到網際網路。 .kp為朝鮮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由於朝鮮對網際網路使用的嚴加管制,這域名甚少被人使用。2004年6月,朝鮮電腦研究中心建立了有官方背景的「我的國家」網站,伺服器設在朝鮮,主頁一般刊登朝鮮中央通訊社播發的訊息稿,另有政治、旅遊、對外貿易、藝術、資訊產業、社會、統一和影視等內容,是全球少有以.kp為域名的網頁。 另外,對外國旅客,在主要的國際酒店,諸如羊角島大酒店,均設有上網裝置,但收費極為昂貴,以2010年的情況,每100KB收費為2歐元。在金正恩上臺後,在2013年2月25日,美聯社朝鮮總編Jean H. Lee在Twitter及Instagram上貼文:「Hello world from comms center in #Pyongyang」(世界你好,來自 #平壤 的通訊中心),成為朝鮮首發的Twitter及Instagram帖文,用的是朝鮮與埃及聯營的高麗連結3G網路,該3G網路在2013年2月的收費為登記預付75歐元,2GB卡收取150歐元,10GB計劃則是400歐元。外國人購買朝鮮上網手機卡,必須出示當地的營業執照。 === 生活水準 === 儘管有些人以貿易致富,但大部份朝鮮人還是過著只能餬口的日子,生活水準有限,世界銀行也將朝鮮歸類於「低收入國家」。在朝鮮,現時的平均月薪約為50,000圓(摺合人民幣約400元)。隨著通漲的出現和分配製度的失靈,他們需用八至九成的收入於購買糧食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15,雖說不至於飢餓,但多數只能以蕎麥等為主食果腹,偶爾才能吃到米、甚至是水產等的肉食,此外,住宅採用分配製度,一般家庭不須負擔房貸。為增加收入,有的市民在工餘時期在街邊或市集出售如火柴、肥皂等生活用品,也有的轉售在家中種植蔬菜,或者是託付地下市集,一些本來選擇留守家中的婦女也去當侍應和傭工Ralph Hassig, 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02-103,一般是以物易物換取物品,少數有私下資金流動的情況,不過當局對這樣的小額交易則是默許的態度。 另一方面,由於收入有限的關係,朝鮮家庭擁有的電器並不多。另外電力供應端的極度缺失,停電在朝鮮是十分常見的事。即便是在首都平壤,一些地區也都仍就得靠輪流供電來維持平衡,使該國民眾改仰賴-{太}-陽能板與蓄電池來取得電力,在前往朝鮮的時候會看到許多家戶配備。現時,全國約40%的家庭有一臺電視、20%有相機,洗衣機和-{zh-cn:冰箱;zh-tw:冰箱;zh-hk:雪櫃;}-在鄉下也相當稀有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09-110。此外,由於經濟和法律因素,朝鮮人很少能夠到鄰近的城市或出國旅遊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15-116。朝鮮的廁所馬桶亦以蹲式為主,坐式的較為少見。熱水在朝鮮亦是十分奢侈的享受,即便在首都平壤也多為限時供應。 === 兩性地位 === 朝鮮憲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社會地位和權利,但社會是以男性主導,女性地位低微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97。女子在完成學業後,往往會工作數年然後結婚,或者直接留在家相夫教子或從事兼職工作。1990年之前,朝鮮政府要求每一位健康的男性必須到國有企業工作,但允許約30%處於就業年齡階段的已婚女性留在家裡做全職家庭主婦,其餘的在婚後會繼續工作,婚後女性就業率高於同地區的日本、韓國和臺灣,但低於俄羅斯、瑞典等北歐國家以及中國大陸,與今日的美國大體相同"The World's Women 2010" 聯合國。隨著1990年代朝鮮經濟崩塌,有的原本選擇留在家中的婦女出外工作或從事小買賣而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現時,朝鮮市場中的商販至少有四分之三是女性。平壤甚至流傳著一則笑話:「丈夫與寵物狗有何共同之處?答案是:都不工作也不賺錢,但都很可愛,待在家裡,還能嚇跑小偷」。 雖然法律上兩性是平等的,但朝鮮女性還受諸多奇特的不成文限制,比如不許吸煙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09、飲酒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03、駕駛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53,甚至踏單車Demick, Barbara 《Nothing to Envy》 14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141,更奇怪的還被要求穿高跟鞋或裙裝等等。在政治上,她們有投票權,但歷屆的最高人民會議裡,女性代議員只有20.1%,而在1948年至2000年間,在260多個前任部長中,也只有6名女性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75。而朝鮮多元性別的概念尚不普及。 === 資訊審查 === 隨著邊境貿易的增加和邊防的腐化,不少中國電視劇和韓國電視劇,以至美國荷里活電影,韓國電影,日本動漫也被偷偷帶到朝鮮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5。這些的產品在朝鮮廣為流傳,而且深受大眾的喜愛,更讓民眾瞭解到世界的真實面貌與政府所宣稱的截然不同。有的人更因而選擇脫北申東赫。《逃出14號勞改營》. 178。2003年,一個調查就發現有67%的脫北者接觸過外國的影音產品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313。而一份201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受調查的250名脫北者和出國旅行的朝鮮人中,有27%的受訪者收聽過大韓民國(南韓)及美國的廣播電臺,有24%的受訪者收看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南韓)等國家的電視節目。 由於這些的外來資訊衝擊著朝鮮政權的統治,因此,朝鮮政府一方面對這些的資訊嚴加打擊,凡觀看任何未獲政府批准的外國電影或電視,特別是來自南韓的節目,屬於嚴重罪行。並立法規定任何觀看或藏有者也會被送到集中營2-5年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53。2010年,就有1,000人因觀看南韓電視節目和電影而入獄"偷看南韓電視劇 朝鮮千人坐牢"《今日新聞》12 6 2010;2013年11月,朝鮮數十人因觀賞走私進口的韓劇遭槍決。另一方面,朝鮮政府又告訴人民雖然韓國人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提升,但他們還是渴望重歸朝鮮的懷抱,並指責外來文化的流入是美國和南韓試圖顛覆朝鮮的陰謀麥爾斯《朝鮮人眼中的朝鮮人》. 81-83。由於科技發達,不少人暗帶DVD與MP3播放器等入境朝鮮,但當局難以控制。此外,一些美國電視劇如《-{zh-hans:絕望的主婦; zh-tw:慾望師奶; zh-hk:靚太唔易做;}-》等也有朝鮮民眾追看,雖屬小眾,但都十分熱衷。 === 色情管制 === 凡藏匿屬於色情有關的物品屬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嚴重罪行。為堵住所謂“黃毒”,當局採取了各種措施,例如只能播放朝鮮產DVD的播放機,同時將外國產播放機的操作基板換成國產產品;緊急斷電,逐家逐戶突擊檢查播放機裡的光碟(但一些朝鮮民眾會使用自帶電池的DVD播放機逃避檢查);突擊拘捕並嚴厲處罰販賣光碟的商販等。此外在朝鮮,看色情影片是犯法的,而且要面臨最高五年的勞教。 由於外國錄影資料的泛濫,2013年6月,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親自做出“嚴禁觀看淫穢影片”的批示。死刑犯家屬也被送往勞改營接受勞教。此外,2013年12月被開除勞動黨籍並判處死刑的張成澤,其罪名之一就是“向其心腹散播淫穢圖片”揭秘朝鮮掃黃:政府緊急斷電挨家挨戶查光碟。 不過,朝鮮高官有所謂的歡樂組,組員是從各地徵選的女性組成,她們為高官提供按摩、表演甚至是陪睡等性服務。 === 醫療衛生 === 朝鮮向國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民眾如需看病,須先到地方診所,若情況較為嚴重的則會送到當地的醫院;再嚴重者則會轉介到道以至平壤的醫院。在朝鮮經濟尚未崩潰前,醫療服務得到政府的重視,1955年至1986年間,該國的醫院由285間升至2,401間,診所也由1,020間增至5,644間。人均壽命也由日治時期的38歲躍升到1986年的70歲,死亡率由20.8%降至9.8%。其時,民眾主要的死因如心臟病和中風等迴圈系統疾病(45.3%),其次為癌症(13.9%)和消化系統疾病(10.4%),因傳染病而死非常少見。 但隨著經濟崩潰,朝鮮政府無法支援高昂的醫療開支,令各種的藥物和醫療物資奇缺(裝置也長期沒有更新)。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就指該國缺乏近七成的基本藥物,當中包括抗生素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25。其它短缺的物資還有繃帶和手術刀"Life under the red star"《中央日報》30 4 2001。這也導致一些本來很容易痊癒的傳染病變得難以甚至無法醫治,病人最終因而死亡。此外,由於缺乏藥物的關係,不少的國民也患有一至兩種的慢性疾病Bratzke "Last Tango in Pyongyang"。因此,朝鮮人的預期壽命下降為69.51歲,全球僅排名第155位。 此外,所阻於持續的糧食短缺,朝鮮人出現了各種的健康問題。至2011年,全國估計約3分之1的兒童面對營養不良的問題"Ex-leaders head for North Korea"《BBC News》25 4 2011。另一份的研究指,朝鮮18歲的成年男子比韓國的同輩矮5寸,同時全國近45%五歲或以下的兒童正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The unpalatable appetites of Kim Jong-il"《The Telegraph》8 10 2011。而在脫北者當中,不少人也患有風疹、腮腺炎和麻疹等病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26。 在衛生方面,朝鮮至今依然有50萬人得不到飲用水,這令到人們需走到河邊取水"UN: Tens of Thousands Without Drinking Water in N. Korea"《美國之聲》2 8 2012。然而,由於缺乏電力的關係,該國不少的汙水處理廠都無法運作,民眾所需得的水並不夠潔淨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24。另外,時至2004年的最新資料,朝鮮只有半數家庭有沖水馬桶(絕大多數是蹲廁)"DPRK 2004 Nutrition Assessment: Report of Survey Result" Institute of child nutrition。 2022年5月12日,朝鮮首都平壤首次發現了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屬於奧密克戎(Omicron)BA.2變種病毒。這是自COVID-19全球爆發之後,朝鮮首次報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 住房政策 === 在2002年前,朝鮮政府向國民提供免費的房屋。新婚夫婦只要向政府申請,則可取得面積約50平方米以上至200平方米以下的單位,並會取得如衣櫃和桌椅等傢俱江迅《朝鮮是個謎》167-168。此外,水電也是幾乎免費提供,僅過量時收取象徵性的費用。其中,城市人會取得公寓或排屋單位,而農村的則會取得單層的獨立房。 為減少政府開支,朝鮮在2002年推行改革方案,把免費分配住房改為租借形式,住房開始出現黑市交易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28。這造成了房屋價格上升,有的居屋有價無市的現象,地下的房屋交易也隨之而出現。戶主只要同意就能私下將單位轉售,有的甚至將單位重建出售。在2007年,平壤的一個單位可值3至4萬圓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29。 根據朝鮮在2008年進行的人口普查指,全國共有580萬戶家庭,其中357萬戶居於城市,其餘230萬在農村,鹹鏡南道有最多的城市家庭戶,數目近67萬,農村家庭戶最多的是兩江道,數目為63萬。在居所面積方面,七成的家庭單位面積為50至75平方米,只有不足1%的有100平方米以上。此外,多數的家庭戶也有4人居住。 == 文化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文化基本傳承了古-{朝鮮文化}-的特質並帶有較多中華文化色彩,朝鮮戰爭以後在政治層面較多金氏家族個人崇拜,但這點與傳統朝鮮半島歷史上的王權體制並無太大衝突所以平順的過渡,然而長期的經濟貧困和國際封閉造成朝鮮較少人民有餘力從事文化活動和創造,諸多較高品質文化作品是政府資源所完成。 === 教育 === 朝鮮自1975年起向國民提供12年制的義務教育江迅《朝鮮是個謎》264。此外,政府還會向學生免費派發教科書和書包,如家長不讓子女上學會受到處罪。因此,至1989年,所有的成年人都完成中等教育"朝韓兩國生活照對比"《星島日報》1 25 2006。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百分比由75%下降至現在全部識字並均達到中等教育水準;學齡兒童入學率由不足35%上升至現在的100%Daniel Schwekendiek "A Socioeconomic History of North Korea" 68-69。現時,朝鮮的學制為2年學前教育、5年小學教育和6年中學教育。 此外,朝鮮教育還有數個特色。首先是該國實行中央統一集中的教育管理體制,國家負責投資和管理各級各類教育部門,中央教育行政部門為教育省,下設政治思想教育局、師範教育局、普通教育指導局、專科學校指導局、大學指導局、廠辦大學指導局、金日成綜合大學指導局、計畫局、招生局、行政組織局、財政後勤局、教育方法局、科學研究指導局、對外教育局、體育局和經理處。 其次,朝鮮的教育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學生除了要學習朝鮮語、英語、科學和歷史外,還要花四至八成的時間學習金日成父子的生平事蹟,以及他們提倡的主體思想和先軍思想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55。同時,朝鮮學生自幼被灌輸反美和反日思想。數學課會問「在祖國解放戰爭中,朝鮮人民軍的勇敢叔叔在首場戰爭殺死了265個美帝雜種;在第二場戰爭所殺的雜種數目,較第一場戰爭多了70人。在第二場戰爭殺了多少雜種?一共又殺了多少雜種呢?」Lankov, Andrei ,《The Real North Korea: Life and Politics in the Failed Stalinist Utopia》 40, 62 - 64、「3名朝鮮人民軍殺了30名美國士兵,那麼每名人民軍平均殺了多少名美軍?」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29-30;語文課則要求學生讀殺日軍的文章;音樂課會教導學生唱《射死美國雜種》這類的歌曲芭芭拉。德米克《我們最幸福》 156。 還有,該國重視科學教育,文史科目也被視為較不重要。在大學入學試中,除「革命史」和外語科,其餘的三份試卷也是理科,分別為數學、化學和物理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215。只有成績最出色的學生才能入讀國內知名的學府。 朝鮮的高等教育可分為大學教育和學院教育,前者為教授生物、物理、化學等專門知識,後者為培養教師、會計師和工程師等專業人才。現時,朝鮮共有300家的大學和學院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212。要入讀大學和學院,高中生先要參加大學入學試,成績出眾者才可取得升讀大學或學院的資格,入學率為20%左右。 目前,朝鮮的高等教育實行4年制本科,大學學士課程則由4年至6年,以至7年不等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214。在一學年內,學生要上35星期的課,每星期的課堂共有30至35小時Andreĭ Nikolaevich Lanʹkov. "North of the DMZ: Essays on Daily Life in North Korea". 217。每個學期結束前,學生都需要考試,並以5分為最高,2分為不合格,未能合格的學生要於下學期重考該科目。而完成整個學士課程後,學生還需參加全國性的考試。考試結束後,學生可按其成績選擇繼續完成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也可接受政府的安排到不同的單位工作。 另外,朝鮮的學生鮮能取得出國留學的機會,所有欲出國讀書的學生也要先得到警察部門的許可。目前,能夠出國學習的學生大概有數百人,他們也都是被政府選中的,大部份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學習,也有的到美國Ralph Hassig,Kongdan Oh. "The Hidden People of North Korea: Everyday Life in the Hermit Kingdom". 156。 === 宗教 === 由於佛教和儒學在朝鮮半島的歷史悠久,兩者因而成為了朝鮮的文化的一部份。在2005年時,政府重建一些在韓戰中毀損的佛寺,但觀察者認為這是出於文化遺產的考量,而非宗教信仰因素"Buddhist Temple Being Restored in N. Korea"《洛杉磯時報》2 10 2005。 同時,雖然朝鮮憲法第66條明言所有公民都享有宗教自由,朝鮮官方還表示全國共有10萬名佛教徒、1萬4,000名基督徒(1萬名新教徒、4,000名天主教徒)"Dear Leader' worship as the one religion"《asianews》16 2 2005,在妙香山有普賢佛寺,常用作給外國遊客參觀的景點。在平壤設立了4間教堂(包括長忠教堂、七谷教堂、鳳岫教堂、平壤東正教堂)"N Korea stages Mass for Pope"《BBC News》2 8 2007。但人權組織「人權觀察」的調查報告卻指出朝鮮宗教自由受到官方限制和打壓。 歷史上,基督新教和天主教曾受到嚴重的打壓,1949年,166名在平壤的修士和修女都被投進集中營,天主教平壤教區主教洪龍浩也未能倖免於難"Korea, for a reconciliation between North and South"《30 Days》24 3 2006。同時,全國所有的教堂也被摧毀。國際非營利組織Open Doors指出朝鮮是有史以來迫害基督宗教信仰最嚴重的國家,至今,共有5萬至7萬名基督徒被拘禁於集中營"50,000~70,000 North Korean Christians Detained in Gulags"《朝鮮日報》16 8 2006。 == 參見 == * 朝鮮半島、朝鮮戰爭、朝韓非軍事區、朝鮮半島統一問題 * 苦難的行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權、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個人崇拜 * 在日朝鮮人歸國運動 * 朝鮮核問題、六方會談 * 朝鮮足球甲級聯賽 * 朝鮮旅遊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概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國家概況-朝鮮 * 中華民國外交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政府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官方入口網站:내나라 ;地圖 * Google地圖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照片 * Flickr - 標籤為朝鮮的照片 * Flickr - 朝鮮群組 ;其他 * * Daily NK * 勞動新聞 * 勞動新聞 * 中朝網SinoKorea * 《우리 민족끼리》 - 我們民族之間,朝鮮官方網站 * * * 朝鮮紀行2009 - 鳳凰衛視拍攝的紀錄片 * 朝鮮紀行2013 - 鳳凰衛視拍攝的紀錄片 * - 朝鮮youtube頻道 North Korea North Korea North Korea North Korea North Korea North Korea North Korea North Korea North Korea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威廉·吉爾伯特
威廉·吉爾伯特(,),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的御醫、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長、物理學家。主要在電學和磁學方面有很大貢獻。 威廉·吉爾伯特1544年5月24日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1569年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吉爾伯特起先研究化學,1580年前後開始對磁學和電學產生興趣。1600年出版了物理學史上第一部系統性闡述磁學的科學專著《論磁石》。伽利略稱它“偉大到令人妒忌的程度”。1601年擔任御醫。1603年在倫敦逝世。 吉爾伯特按照的辦法制成球狀磁石,取名為“小地球”,在球面上用羅盤針和粉筆劃出磁子午線。他證明所發現的下傾現象也在出現在球狀磁石上,在球面上羅盤磁針也會下傾。他還證明表面不規則的磁石球,其磁子午線也是不規則的,由此認為羅盤針在地球上和正北方的偏離是由陸地所致。他發現兩極裝上鐵帽的磁石後,磁力會大大增加,他還研究了某一給定的鐵塊同磁石的大小和它的吸引力的關係,發現呈正比關係。 吉爾伯特根據他所發現的磁力現象建立了一個理論體系。他設想整個地球是一塊巨大的磁石,上面為一層水、岩石和泥土覆蓋著。他認為磁石的磁力會產生運動和變化。他認為地球的磁力一直伸到天上並使宇宙合為一體。在吉爾伯特看來,引力無非就是磁力。 吉爾伯特關於磁學的研究為電磁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在電磁學中,磁動勢的單位吉伯(gilbert)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紀念他的貢獻。 吉爾伯特的工作是實驗和理論結合的範例,是用實驗方法探索自然界和從理論上解釋自然界結合的範例。吉爾伯特是實驗科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但是吉爾伯特沒能避免舊學術傳統的影響。雖然他的理論是建立在實驗上面,但仍然屬於思辨性質。正如弗蘭西斯·培根所指出的,吉爾伯特沒有用他的假說來指導進一步的實驗,他在完成實驗後提出他的理論,但並沒有打算進一步做些實驗來證實他的理論。 ==著作== *《論磁石》——1600年出版 Category:英格蘭物理學家 Category:英格蘭天文學家 Category: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校友 Category:16世紀天文學家 Category:16世紀拉丁語作家 Category:與電學相關的人物 Category:伊麗莎白一世時代人物 Category:磁學家 Category:科爾切斯特人
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著名英國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法學家、演說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經驗論的始祖。 == 生平 == 1561年1月22日,弗朗西斯·培根出生於倫敦一個高階官員家庭。他的父親爵士擔任過伊麗莎白女王的大法官。培根是父親第二位妻子的最小的兒子。他的母親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一個博學多才的貴族婦女,其母的妹夫是伊麗莎白女王的重臣伯利勳爵。有了這種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再加上才華出眾,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宮廷的機會。早在孩提時代,他就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我的小掌璽大臣”。 雄心勃勃的培根,很希望得到謀取功名利祿的終南捷徑。他十二歲入讀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攻讀神學、形而上學,同時學習邏輯、數學、天文學、希臘文和拉丁文。他對當時大學的教育體制和主宰學術研究的亞里士多德哲學體系十分反感,1576年從劍橋大學畢業,他與英國駐法國大使一道,前往巴黎,他在那兒擔任英國駐法使館的外交事務秘書,並在巴黎學習統計學和外交。1579年因父病逝辭職回英國。1593年,他當選為下議院議員。1617年,詹姆斯一世赴蘇格蘭期間,出任掌璽大臣(Lord Keeper,或謂臨時攝政 Temporary Regent),1618年,他擔任詹姆斯一世手下的大法官(Lord Chancellor),並被授予維魯拉姆男爵的稱號,1621年晉爵為聖阿爾本子爵。 晚年因受賄案而被判有罪,國會指控培根身為大法官,卻接受當事人的禮物(當時英國政府不負責法院的費用,因此法官普遍收禮來支付法院的開支),當時國會正在攻擊國王在專利權發放的問題上圖利私人,培根因身為大法官而出審此案,但由於他與國王的同一陣線,也遭到國會的指控與攻擊,培根為了保護國王,只好全部認罪,培根被裁罰四萬英鎊的鉅款,罷免一切官位,從此一生不得擔任公職,並禁錮於倫敦塔,等候發落。罰款後來由國王支付。 得到了國王的赦免後,他唯有閉門著書,生活頗為悽涼,卻在學術上卓有成就,於一個寒冷的風雪中做用「白雪儲存食物」(當時購買了一隻雞)實驗,而感染風寒,肺炎一病不起,終於喪命,卒於1626年4月9日。培根死後,爵士為他題寫了墓誌銘: :聖阿爾本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頭銜應 :稱之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 思想及其貢獻 == thumb|美國國會圖書館中培根的雕像 培根是第一個意識到科學及其方法論的歷史意義以及它在人類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人。他試圖透過分析和確定科學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應用方式,給予新科學運動以發展的動力和方向。 培根是一位哲學家。他一開始就探索實驗方法的各種可能性,他說他要做科學上的哥倫布。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學術的進展》,這是解釋他的見解的最早的一部通俗讀物。 1620年,他主要的著作《學術的偉大復興》出版了一部分,這部書到他死時還沒有寫完。培根把此書分為六個部分。 # 導論,即《學術的進展》。 # 《新工具論》主要是對科學方法的分析,是書中最完整的部分。 # 原定是關於工匠學問和實驗事實的百科全書。 # 第四部分沒有找到,主要論述怎樣運用新方法來分析事實。 # 討論過去和現在的科學理論。 # 論述新自然哲學,把從各方面的事實提煉出來的假說和現有的科學理論最後加以綜合。 這部書培根只寫到了第二部分。但是他對十七世紀英國和十八世紀法國影響都極大。在這部著作裡他提出了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認識理論,作為歸納法理論逐漸為人所知。 培根認為對自然的科學理解和技術控制是相輔相成,兩者都是運用科學方法的成果。培根對印刷、火藥和羅盤的發明非常重視。他以這三種發明為例,證明近代人比古希臘人的知識高明得多。培根說: 「因此促進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新科學方法,首先要求的就是去尋找新的原理、新的操作程式和新的事實。這類原理和事實可在技術知識中找到,也可在實驗科學中找到。當我們理解了這些原理和知識以後,它們就會導致技術上和科學上的新應用。」 培根請求詹姆斯一世頒佈命令去搜集各種方面的知識。他認為把大量事實蒐集起來是他的方法的首要要求,只要有一部篇幅六倍於老普林尼的《自然史》那樣的百科全書,他就可以解釋自然界的所有現象。 培根的科學方法觀是以實驗定性和歸納為主。他對科學方法上使用的數學和演繹法採取不信任態度。培根只是在他提倡的方法上有他的獨創之見,但這些獨創之見也沒有立即得到應用。到十九世紀由於地質學和生物學中進化論的發展,培根的定性-歸納方法才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評價培根的方法論時,馬克思曾說: 「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的方法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條件。」 在應用科學方面,培根感興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術和工業生產過程,因而他被稱作“工業科學的哲學家”。 培根還是一位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論說文集》 , 文筆非常優美,是值得一讀的佳作。其中有很多名句: *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 真理是時間之產物,而不是權威之產物。 * 合理安排時間就是節約時間。 短語“ scientia potentia est ”(或“ 科學就是力量 ”),意思是“ 知識就是力量 ”,通常認為出自培根。 == 著作 == * 《學術的進展》,1605年 * 《新工具論》,1620年 * 《論說文集》,1597年第一版 * 《亨利七世的治理史》 * 《論事物的本性》 * 《迷宮的線索》 * 《各家哲學的批判》 * 《自然界的大事》 * 《論人類的知識》 * 《培根人生論》 == 參見 == * 禁書目錄 *散文(弗朗西斯·培根)(Essays (Francis Bacon)) *知識就是力量 ==參考文獻== ===間接參考資料=== * ===原始參考資料=== * Bacon, Francis. The Essays and Counsels, Civil and Moral of Francis Bacon: all 3 volumes in a single file. B&R Samizdat Express, 2014. * * 其他來源: * ==延伸閱讀== * * Contains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emporis Partus Masculus **Cogitata et Visa **Redargutio Philosophiarum * * Lewis, Rhodri. "Francis Bacon and Ingenuity." Renaissance Quarterly 67.1 (2014): 113–163. in JSTOR * * * Serjeantson, Richard. "Francis Bac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in the Late Renaissance," Isis (Dec 2014) 105#4 pp: 681–705.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線== * * * * *Contains the New Organon, slightly modified for easier reading *Lord Macaulay's essay Lord Bacon (Edinburgh Review, 1837) *Francis Bacon of Verulam. Realistic Philosophy and its Age by Kuno Fischer,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by John Oxenford London 1857 *Bacon by Thomas Fowler (1881) public domain at Internet Archive *The Francis Bacon Society *English translation of Hugo von Hofmannsthal's fictional The Lord Chandos Letter, addressed to Bacon *The George Fabyan Collection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is rich in the works of Francis Bacon. Category:西敏人 Category:聖奧爾本斯人 Category:英格蘭哲學家 Category:英格蘭散文家 Category:英國法學家 Category:英國邏輯學家 Category:英格蘭大法官 Category:英格蘭及威爾斯檢察總長 Category:英格蘭議會議員 (1707年以前) Category:英格蘭間諜 Category:英格蘭子爵 Category:下級勳位爵士 Category:啟蒙運動哲學家 Category:經驗主義者 Category:知識論者 Category:本體論者 Category:形而上學學者 Category:原子論者 Category:道德哲學家 Category:文化哲學家 Category:歷史哲學家 Category:法律哲學家 Category:心靈哲學家 Category:宗教哲學家 Category:科學哲學家 Category:技術哲學家 Category:基督教哲學家 Category:基督教作家 Category:英格蘭聖公宗教徒 Category: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校友 Category:普瓦捷大學校友 Category:伊麗莎白一世時代人物 Category:17世紀哲學家 Category:17世紀英格蘭作家 Category:17世紀拉丁語作家 Category:16世紀哲學家 Category:16世紀英格蘭作家 Category:16世紀拉丁語作家 Category:罹患肺炎逝世者
電腦科學家列表
這一列表列出最著名的電腦科學家。 ==A== ==B== * 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英國發明家,電腦先驅。 *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全球資訊網發明者。 ==C== * 琳·康維(Lynn Conway) ==D== * 艾茲赫爾·戴克斯特拉(Edsger Dijkstra),計算理論先驅,演演算法研究者,戴克斯特拉演算法發明人。 ==E== ==F== * 馬丁·福勒(Martin Fowler) ==G== * 詹姆斯·高斯林(James Gosling)– NeWS, Java ==H== * 約翰·軒尼詩(John Hennessy),MIPS科技公司創辦人。 * 東尼·霍爾(Tony Hoare),演演算法研究者,快速排序發明人,圖靈獎得主。 ==I== ==J== ==K== * 高德納(Donald Ervin Knuth),計算理論與演演算法研究者,曾寫作TeX。 ==L== * 愛達·勒芙蕾絲 (Ada Lovelace) ,英國發明家,史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 ==M== * 高登·摩爾,,工程師,Intel創始人之一,以摩爾定律著名。 * 克里夫·莫勒爾,,美國數學家及電腦科學家,研究數值分析領域,MATLAB語言創立者,軟體公司邁斯沃克首席科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7年2月14日獲選)。 ==N== * 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計算理論與電腦系統結構先驅,號稱「電腦之父」。 ==O== ==P== * 大衛·帕特森(David Patterson),電腦系統結構先驅,精簡指令集與RAID創始人之一。 ==Q== ==R== ==S== * 克勞德·夏農(Claude Shannon),資訊理論創始人。 *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 * 小蓋伊·史提爾(Guy Steele Jr.),程式語言理論家,Scheme與Emacs共同作者之一。 * 蓋伊·史提爾二世(Gerald Jay Sussman),程式語言理論家,Scheme共同作者之一,自由軟體基金會創始人之一。 ==T== * 阿蘭·圖靈(Alan Turing),計算理論開山鼻祖。 * 羅伯特·塔揚(Robert Endre Tarjan) * 林納斯·託瓦茲(Linus Torvalds) – Linux核心, Git ==U== ==V== ==W== ==X== ==Y== * 姚期智,計算理論家,高德納獎與圖靈獎得主。 ==Z== ==參考資料== Category:職業列表 μ
徐家福
徐家福(),男,江蘇南京人,中國計算機軟體學先驅,中國電腦科學奠基人之一,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 == 生平 == 1948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7年至1959年去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1981年起任南京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培養出中國第一位計算機軟體學博士。後任南京大學計算機軟體研究所所長、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名譽主任。 == 社會兼職 == 曾任教育部計算機軟體教材編審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計算機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及軟體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 == 學術貢獻 == 主要研究高階語言、新型程式設計與軟體自動化。代表性成果有: #研製出中國第一個ALGOL系統、系統程式設計語言XCY、多種規約語言; #參加制定ALGOL、COBOL國家標準; #率先在中國研製出資料驅動計算機模型FPMND;研製出兼顧函式式和邏輯式風格的核心語言KLND及相應的並行推理系統; #完成8個軟體自動化系統,如基於自行設計規約語言GSPEC的NDAUTO系統,基於FGSPEC的演算法設計自動化系統NDADAS和自學習軟體自化系統NDSAIL等。 #先後獲中國國家教委一等獎四次,電子部一等獎三次,出版著作6部,發表論文150餘篇。 == 獎項和榮譽 == * 2011,CCF終身成就獎 : 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建立、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 參考文獻 == Jia Category:南京人 理 Category:莫斯科國立大學校友 Category:南京大學教授 Category:江蘇科學家 Category:中國電腦科學家 Category: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Category: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Category:CCF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 ),通稱越南(),是位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端的社會主義國家,北鄰中華人民共和國,西接柬埔寨和寮國,擁有超過9,600萬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內市,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政治上採一黨專政,執政黨越南共產黨是目前越南境內唯一的合法政黨。越南是漢字文化圈諸國之一,同時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法語圈國際組織成員及未來11國之一。 越南北部古為百越,南部為佔婆。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滅亡後,越南北部被置於中國皇朝統治之下達數個世紀之久。在此期間,中國文化大量輸入越南。10世紀越南擺脫中國統治正式建國,其後經歷多個朝代,有分有合,15世紀時曾經被明朝直接統治20多年。19世紀中晚期,法國征服越南,對越施行殖民統治。1945年8月,越南獨立同盟會發動八月革命,宣佈越南獨立。1954年,越南獨立同盟會在奠邊府戰役中打敗法國軍隊,迫使法國勢力撤離並承認越南獨立,隨後的日內瓦會議約定以北緯17度線為界兩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統治,南方則先後建立了越南國及越南共和國(南越)。翌年越南戰爭爆發,由西方陣營國家支援的南越對抗東方陣營國家支援的北越。美國在戰爭中蒙受嚴重損失,逐步退出戰場。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佔南越首都西貢,1976年國家統一。 1977年,越南加入聯合國。越南統一後,仍面臨著經濟落後的問題。1986年越共領導層決定實施革新開放,從單一的計劃經濟,開放為市場經濟,並發展多元化商品經濟,此後經濟形勢開始好轉,2022年越南GDP總量超菲律賓、馬來西亞,在東盟國家中僅次於印尼,泰國,新加坡。冷戰結束後,越南經濟快速發展,並逐漸擺脫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東盟,1998年加入亞太經合會,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越南仍在貧富差距和醫療衛生方面面臨著諸多問題"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 Gini Index" . CIA World Factbook, 2008 data. Retrieved 27 November 2011.,亦有西方國家批評越南的人權狀況,與鄰國的領土爭端問題亦再次顯現。 == 歷史 == 根據越南的神話傳說,越南歷史可從現代上溯至安陽王時期(相當於中原秦代期間)。 公元前3世紀,中國秦朝征服越南北部地區。在前1世紀至10世紀的大部份時間中,越南是在中國古代各政權的直接統治之下。直到968年,丁部領統一境內的割據勢力而建國,在李朝建立後受宋朝承認其主權。在脫離中國之後的歷史中,越南成為中國朝貢國或藩屬國。 蒙古帝國時期,越南陳朝曾擊退蒙古的入侵。元朝建立後,越南陳朝的陳興道又曾兩次擊退元軍的入侵。 明成祖永樂年間,由於越南陳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位,國內混亂,明朝應陳朝的遺臣請求推翻胡氏政權;明軍佔領越南後,著手進行直接統治,設郡縣、置交趾承宣佈政使司,在越南推動儒學,嘗試重新推動漢化統治。不過在明成祖死後數年,黎利發動藍山起義將明軍驅逐出越南,但承諾維持與明朝的正常關係之後,重新恢復獨立。 黎利重建的後黎朝,進一步發動大規模的南進徵討,於是在1471年攻佔占城京城,控制今天版圖中的三分之二領地。之後越南的國土又在17世紀的鄭阮紛爭時往南擴充,於1623年開始逐漸侵佔西貢;越南最後在1780年大致佔領湄公河三角洲。 嘉隆元年(清嘉慶七年,1802年),阮福映建立阮朝。次年表請清朝冊封“南越國王”,最終清仁宗嘉慶帝改以“越南國王”之名冊封,阮朝正式國號即為“越南”。這也是越南國名的由來,取代之前的名稱「大越」,一直沿用至今。 在19世紀中葉後,法國開始入侵越南,在西貢設立殖民政府;清帝國為了確保對越南的宗主權導致中法戰爭,結果清朝雖然取得一些勝利,但是雙方簽訂中法新約,使越南正式成為法國殖民地,是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份。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佔領法國、維希法國建立接管所有法國海外殖民地,但管治鬆散,包括法印支那。1940年9月大日本帝國趁機出兵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北部,日軍與維希法國殖民軍共治中南半島。1941年,胡志明等越南革命家創辦“越南獨立同盟會”(簡稱越盟),確定反對法國和日本殖民統治,透過以武裝鬥爭來建立新民主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的主張,1944年末盟軍從德國手上解放法國,維希政權徹底滅亡導致了於1945年3月,因親德、日的法國人已沒利用價值,日本駐軍為防盟軍佔越南,發動了三九政變全面推翻法國的統治,立傀儡保大帝為越南帝國的君主。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越南頓時統治真空。越盟隨即舉行起義,奪取越南政權,嗣後日本傀儡政權越南帝國的阮朝末代君主保大帝下詔退位;9月2日胡志明於河內巴亭廣場發表《越南獨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9月20日,當時越南內部局勢混亂,中國滇越邊區總司令盧漢率20萬大軍進入河內,接受戰敗的日軍投降。中國國民黨軍隊進駐越南北部,而英國軍隊則進入越南南部。1946年,法國又重返出兵越南,法軍在越南北部沿海登陸,於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爆發,法國重新控制了越南各大城市。法國還逼迫中國的蔣介石以法國退還在中華民國境內的租界等財產作為交換條件,使得中國國民黨政府從越南撤兵。1949年法國主導成立由保大帝出山領導的越南國,越盟退卻到叢林山嶽地區從事遊擊作戰。1950年1月,擊敗中華民國政府和中國國民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並與之建交的國家,爾後蘇聯以及東歐國家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1950年起,越盟得到蘇聯的軍事、經濟援助,對法作戰轉入攻勢。 在1954年奠邊府戰役中越盟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大敗法軍,議和的日內瓦會議中簽訂法軍撤出法屬印度支那的協定,並且規定越南以北緯17度線為北方越南民主共和國和南方越南國的臨時軍事分界線,還承諾將推行越南統一的選舉。1955年越南國首相吳廷琰透過公民投票罷黜保大帝,易國號為越南共和國(南越),並在美國的支援下拒絕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協商統一選舉問題。1960年起,北越支援的越共在南越發動遊擊戰,南北越之間的越戰爆發,北越由蘇聯及中國支援,而南越則主要由美國支援。這場戰爭不僅導致幾百萬名越南人死亡,駐越美軍也傷亡慘重。1973年3月美國撤軍,1975年4月,北越軍隊佔領南越首都西貢,長達二十年的越南戰爭結束,翌年南北越統一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7年,越共四大確定親蘇聯的方針,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轉趨冷淡。1978年,由於越南政府在前南越地區推行“社會主義改造”,大批越南華僑逃離越南。1978年12月25日,越南黎筍政府以“統治柬埔寨的紅色高棉曾侵入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並屠殺在柬越邊境越南人民”(巴祝大屠殺)為由,派遣25萬越南人民軍部隊入侵柬埔寨,越柬戰爭爆發,越軍迅速攻克柬埔寨首都金邊推翻紅色高棉,並且扶植名為柬埔寨人民共和國的親越傀儡政權,但聯合國一直不承認柬埔寨人民共和國。1979年1月,越南與蘇聯簽訂《越蘇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越軍佔領柬埔寨後,在柬泰邊境地區部署重兵,紅色高棉向泰國邊境逃跑,越軍打到柬泰邊境,使泰國邊境地區人民生命財産遭受嚴重損失。泰國軍隊分三路痛擊來犯之敵,經過13天的激烈戰鬥,泰越兩方進行講和 ,越軍趕緊收起兵力 。1979年2月17日,因為越南與中國的邊境爭端和中國為了分擔柬埔寨被越南攻佔的壓力而引發了中越邊境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攻入越南北部的諒山、高平、老街三個省會後,於3月中旬撤軍回國。此後,中越邊境衝突仍不斷發生,綿延達10年之久。 1986年,越共更換領導層後,開始改變其經濟政策,學習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投資的模式,此政策稱為革新開放。1989年,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同年9月27日越南從柬埔寨撤離全部軍隊,中越邊境衝突亦告結束。1991年,越南共產黨代表團訪問中國,中越關係實現正常化。1992年,韓越關係實現正常化。 1995年7月,越南與美國建交,2000年比爾·柯林頓成為首位訪越的美國總統。 踏入21世紀,越南繼續面對機遇與挑戰。2007年,越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入世界經濟,為越南社會經濟帶來巨大變化。在南海(越南稱之為「東海」)主權爭議上,越南政府認為中國侵犯海上領土,於2012年透過《越南海洋法》,以求在使用、管理、保護海洋、海島及發展海洋等方面提供法理依據。 其後發生連串的越南反華暴動、越中船隻相撞等事件,使南海醞釀矛盾氣氛。在政治體制方面,社會上出現要求改革的聲音,有前高官更建議改變一黨專政的現狀。越南前司法部部長阮庭祿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共產黨應該與時俱進面對挑戰,與其他政治派別展開競爭」;「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黨不應該害怕這樣的競爭。」 == 政治 == 越南共產黨是越南唯一的執政黨,對越南行政、立法、司法各個部門的機構直接掌控,並由越共黨員擔任各部門的政務職位。各級地方政府也皆由越共黨員組成。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是越南的最高領導人,位居“越南四柱”之首(另外三個分別是國家主席、政府總理和國會主席)。《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規定,國會設有國防與安全委員會負責審查和監督國防安全政策的執行;國家機關設有國防與安全委員會協助國家主席統帥武裝力量。名義上國家主席統帥人民武裝力量,兼任國防與安全會議主席,但實際上越南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才是最高軍事決策機構,越共中央總書記兼任中央軍委書記,透過國防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行統一領導和指揮。2018年後,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阮富仲兼任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執掌越共政權;事實上三駕馬車的領導體制正式轉變為類似中國、朝鮮、寮國的三位一體的模式。2021年,阮富仲卸任國家主席一職,繼續以越共中央總書記的身份領導越南。 == 軍事 == thumb|越南國旗與越南共產黨黨旗在峴港並排懸掛 越南憲法規定,越南國家主席名義上統率全國武裝力量,領導國防與安全委員會。越南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是越共中央政治局處理軍事和國防工作的常設機構,代表中央政治局對國防和軍事工作行使決策權,是實際上的最高軍事領導機構。越共中央軍事黨委透過國防部指揮越南人民軍。現任中央軍委書記由總書記阮富仲兼任,副書記為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潘文江大將。 == 外交 == 越南現已與193個國家建交,並同20個國際組織及480多個非政府組織建立合作關係。越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如下: * 國際形勢: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但和平、穩定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流。越將繼續奉行獨立自主、全方位、多樣化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維護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全力以赴發展經濟。 * 反恐問題:譴責和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活動,願與美國以及國際社會進行反恐合作。強調國際社會必須在尊重聯合國憲章、國際法、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的基礎上進行努力,把恐怖主義從人類生活中徹底剷除。同時呼籲美國及其它國家同越合作,嚴厲打擊反越恐怖陰謀和活動。 * 伊拉克問題:譴責和反對美英對伊拉克人民的軍事行動,主張早日恢復伊拉克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減少戰爭對伊拉克人民造成的損害,保障伊拉克人民的主權、領土完整和自決權,以便儘早克服戰爭後果和進行國家重建。聯合國應在整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越願透過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參與伊拉克重建。 * 巴以衝突:認為巴以衝突的解決應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242和338號決議以及巴以之間迄今達成的各項協議,確保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民族權利,包括有權成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呼籲巴以均保持克制,強調只有停止暴力,恢復和談,才能找到公平長久的解決辦法。 * 朝韓問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於1990年代,自1992年中國與韓國建交後,在外交上向越南表示親近,雖然越南跟中國一樣在1990年代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與中國在南中國海諸多島嶼有主權爭議與衝突可能。其後兩國雖然保持外交關係,但相當冷淡。1996年以後兩國經貿關係幾乎為零,直到21世紀初兩國領導才恢復互訪,2007年10月越共中央總書記農德孟受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邀請訪朝,金正日親自接送農德孟,規格頗高。1998年,韓國總統金大中訪越期間,對越南戰爭中大韓民國國軍跟隨美國出兵越南表示遺憾,2001年8月,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陳德良訪韓期間,金大中亦官方性的表明謝罪的態度,「我們參加了不幸的戰爭,並與本意相違的給越南國民增加了苦痛,對此深表歉意、撫慰亡者」原文:。2004年韓國總統盧武鉉訪越期間表示「韓國國民心有虧欠。很希望看到越南成功」原文:。2004年10月10日下午,韓國總統盧武鉉與越南政府總理潘文凱、越共中央總書記農德孟相繼進行關於促進經濟合作、加強兩國關係的會談。盧武鉉總統與潘文凱總理在該日簽署能源、資訊通訊等方面的合作協議。之後,盧武鉉總統訪問越南共產黨中央辦公廳並會見儂德孟總書記,雙方表示將在朝鮮半島和平與國家間合作方面增進合作關係。 == 行政區劃 == 1992年憲法規定越南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全國分為省、中央直轄市。 #各省分為縣、省轄市、市社;各中央直轄市分為郡、縣、市社。 #各縣分為社、市鎮;各省直轄市、市社分為坊、社;各郡分為坊。 越南國會的第十次會議將全國區分為58個省()及5個直轄市()。其中,首都河內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胡志明市是全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商業、經濟中心,海防是全國第三大城市和北部重要港口城市,峴港是全國第四大城市和中部重要港口城市,芹苴是全國第五大城市和南部九龍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 == 地理 == 越南位於亞洲大陸東南方的中南半島東部沿海,由北至南比鄰北部灣、南海和暹羅灣等海域,位於北緯8度30分至23度22分、東經102度10分至109度分之間,屬熱帶國家,國土面積為331,21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67大面積的國家。越南北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壤,邊界長達1,347公里,西領寮國(邊界1,650公里)與柬埔寨(邊界930公里),海岸線長達3,260公里。越南國土狹長,最北的河江省同文縣至最南的金甌省金甌角歷頭村長達1,640公里,而中部的廣平省濱海城市洞海到與寮國邊境邊境一帶的戈龍村則為全國東西最窄者,僅48公里,最寬的則是北部廣寧省芒街到萊州省阿巴寨,達600公里。越南的地形常被形容為「一條扁擔挑著兩個穀筐」,扁擔指西北—東南向的安南山脈,兩個谷筐則是指南北兩個主要生產稻穀(糧倉)的平原。越南全國總面積有3/4為丘陵、高原和山地、僅1/4是平原,並有著極為豐沛的水資源,全國大小河流共2,860條,總長達4.1萬公里,沿海岸線計算,每20公里就有一條河入海,其南方西部地區河流水道密集,有著多處溼地和沼澤。 按照地貌,越南地形大致可分作北中南三部份,其北部多山,高度由西向東遞減,西部地形相當險要,高度約在1,500至2,500米之間,是中南半島地勢最高的地區,有著「中南半島的屋脊」之稱,其中便有越南的最高峰——番西邦峰(海拔3,143公尺,也是半島的最高峰)。中越交界地一帶的山體主要由石灰岩所構成,稱之為「喀斯特地形」,由於其容易被水溶解的特性,形成此地石林和溶洞的奇景。北部平原由長約1,140公里的紅河(因沖刷帶來大量的紅土而得名)沖刷而成,該河含沙量極高(每年約2億噸),每年都使出海口陸地向外推進100米左右,形成面積約15,000至20,000平方公里的「紅河三角洲」。越南中部有著綿延1,200多公里的安南山脈,是越南與寮國和柬埔寨的自然疆界,原為高原,後被沖刷成多條深谷,並構成越南地形的主幹,其東面瀕臨近海,傾斜陡急,西面則傾斜平緩,還有著越南最大的高原——「西原」,面積達3.7萬平方公里,此地森林密佈、草原遼闊,適宜種植咖啡、茶葉、胡椒、橡膠等經濟作物,還有重要的同奈河水系,長300公里,是越南中部的主要河流之一。越南南部地區地勢較為平穩,大多不超過海拔5米,由長約4,668公里的湄公河沖刷而成,該河是中南半島最長的河流,因出海口分為九條支流入海,又稱為「九龍江」。雖然湄公河在越南境內的流域僅佔其總長度的1/20(220公里),卻是最肥沃的地區,常常自中上游沖刷腐植質到越南境內,形成面積約40,000平方公里的「湄公河三角洲」,這是越南面積最大、土地最肥沃的平原,約佔全國糧食總產量40%。湄公河也同樣不斷擴張著出海口的土地面積,每年約延伸60至80米。 越南共有大小2700座,總面積達17,000平方公里,其中有84座島面積在一平方公里以上。越南島嶼多集中於東北部的廣寧省—海防市以東海域和最南端的建江省—明海以南海域,前者約佔總數量的83%。越南的主要島嶼有白龍尾島、姑蘇島、暹羅灣的土珠群島、富國島等等,另外也和中國、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有著南沙群島所有權的紛爭。 == 人口・民族 == 截至2020年,越南總人口達9,758萬,居世界第15位,在東南亞地區排名第3位,其中男性佔總人口49.8%,女性佔總人口50.2%。全國有63.2%的人口生活在鄉村地區。越南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2019年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290人,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區,北部的紅河平原(紅河三角洲)是全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最大城市胡志明市和首都河內是全國人口第一、第二大市。 越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54個民族,京族(也稱越族)為主要民族,佔總人口86.2%,華裔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左右。 == 經濟 == 越南自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確定建立社會主義主導的市場經濟之後,國民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6%以上,由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也是全球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為數不多能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2022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4000億美元,達4090億美元,人均GDP約為4110美元,全年經濟增速為8.02%,為12年來最大增幅。。 越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農業活動,盛產稻米、熱帶作物和水產品,是東南亞的農產品出口大國,越南是全球腰果加工、出口第一大國,約佔世界腰果出口量的80%,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國,全球第二大咖啡出口國、最大羅布斯塔咖啡出口國。 越南自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透過引進外資,大力建設工業園區,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承接全球產業供應鏈轉移,開始成為全球海外投資重要目的地及亞洲新興的製造業中心,從農業國逐步成為電子產品生產和出口國,自2012年開始,電子產品成為越南最大的出口產品。越南是全球第二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國,紡織業和服裝製造業是越南的主要產業之一,紡織品及服裝出口量居全國第二位。 File:javatuan_hanoi_window.jpg|阮超街 File:Chua Mot Cot.jpg|一柱塔 File:Presidential Palace Hanoi 388606781 40a24f0ceb.jpg|法國總督府 File:Hanoi_ho_hoan_kiem.jpg|還劍湖入口 image:bao_tang_my_thuat.jpg|國立藝術博物館 image:Le thai to street hanoi.jpg|河內街頭 image:Ho chi minh mausoleum 2.jpg|胡志明紀念堂 image:ha_noi_from_nikko.jpg|統一公園 image:Sen_hanoi.jpg|賣花車 File:LongBienBridgeHanoi1.jpg|龍編橋 File:OldHanoiStreetScene1.jpg|舊公寓街區 File:LyThaiToStatueHanoi1.jpg|李公蘊雕像 File:HanoiHiltonKelisi1.jpg|河內希爾頓監獄 File:Hanoi_cho_dong_xuan.jpg|同春市場 File:水上木偶秀一.JPG|水上木偶秀 File:Hanoi_chua_tran_quoc_1.jpg|鎮國寺寶塔 File:Hanoi_chua_tran_quoc_2.jpg|鎮國寺花園 File:Hanoi_dhyk.jpg|河內醫學院 File:Hanoi_rain.JPG|腳踏車是越南主要交通工具 File:越南國家歌劇院.JPG|越南國家歌劇院 File:越南水上人家.JPG|水上人家 == 文化 == === 宗教 === 越南主要有六大宗教: * 佛教:越南最大的宗教。越南佛教最原始是從印度傳入,大約在第一世紀初,印度商人已經經由海路進入越南,其中有許多為佛教徒商人,因此佛教開始傳入了越南。東漢末年,大乘佛教從中國傳入越南,越南人稱為“北傳”。10世紀後,被尊為國教。上座部佛教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稱之為“南傳”。目前全國佛教徒約1,000多萬人。其中又以信仰北傳佛教者居多。 * 天主教:1533年傳入越南,發展迅速。法國統治時期取得合法地位。目前有信徒約700多萬,南方的同奈省是越南天主教友最多的地區,教堂林立。位於胡志明市中心的哥特式聖母大教堂是該市的重要旅遊景點,教堂前的「巴黎公社廣場」上豎立手捧地球的巨大聖母像。海濱度假城市頭頓的耶穌山上,矗立著32米高的巨型耶穌像。(建於1974年)。前阮朝的南芳皇后和南越總統吳廷琰都篤信天主教。越南現在使用的拼音文字,也是一位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羅德(Alexandre de Rhodes)所發明。 * 基督新教:1893年傳入西貢,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宣道會在越南打穩基礎。現有不少新教徒,主要分佈在河內、海防、承天、廣南-峴港、波萊古、平順等地。 * 高臺教:是1926年吳文昭、黎文忠揉和佛教、基督教、道教、儒教創立的本土宗教,在越南南部有大量信眾。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臺教”。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穌(聖道)、老子(仙道)、釋迦(佛道)。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臺教,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 和好教:1939年黃富楚創立,有不少信徒。該教為佛教的本土變體,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像,供品為鮮花和清水。流行於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河仙、東川等地。 * 伊斯蘭教:主要為生活在越南南部的部分佔族人所信奉,人數不多。 另外,由於受到中國文化與儒家思想影響,在越南祭祖的習俗也頗普遍,少部分人信奉越南道教。 === 語言 === 越南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的國家,官方正式認定公佈的民族共有54族。依據越南統計總局於2010年所公佈,於2009年進行的人口普查結果,全國總人口約8,584萬人。其中主體民族京族佔85.7%,其餘53個少數民族佔14.3%。京族人就是一般常稱的越南人,母語為越南語。若就語言分類的角度看,越南的語言遠多於54個。根據Ethnologue(Lewis 2009:537)的紀錄,若不包含手語,越南境內共有105種語言。越南政府認定的54個民族分屬於南亞語系、壯侗語系、苗瑤語系、南島語系和漢藏語系。屬於南亞語系的越南語被採用為全國官方語言,用於教育體制及大眾媒體。約90%的少數民族人口均可不同程度地使用越南語。近年來隨著少數民族語言意識的抬頭,民族母語的教育權與傳播權逐漸受到重視。譬如,越南之聲廣播電臺和越南國家電視臺使用一些少數民族語如苗語、泰語、高棉語、色當語、巴拿語、嘉萊語等播出節目。 越南語因為過去曾用漢字且有數量巨大的漢越詞和漢語借詞,於20世紀初曾被誤會為漢藏語系的一員。後來經過深入研究其起源,才發現越語應該分類在南亞語系裡較適當。越南語大約可分為北中南三大方言群,除了少數腔調及詞彙的差異外,基本上方言之間可以互相溝通理解。目前越南是以位於北方的首都河內腔為標準。《牽手學臺語‧越南語——臺語kap越南語發音入門》 ,蔣為文著2006臺南:國立成功大學。目前臺灣有關越南語的學術研究與出版多數來自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越南七桃long毋驚》越、臺、中3語手比冊 ,蔣為文著2013臺南:亞細亞國際傳播社。《校園進階越南語》 ,蔣為文著2013臺南:亞細亞國際傳播社。 在中國統治期間,漢字被採用為正式的官方文字。稍後的藩屬國期間(約10世紀起)民間發展出民族文字「字喃」;越南著名的漢喃文小說《金雲翹傳》(阮攸著)便大量採用了喃字。另外,16世紀末經由西歐傳教士傳入羅馬字來書寫越南語。經過不少傳教士的努力之下,法國籍傳教士羅歷山在1651年出版第一本越南羅馬字辭典《越、葡、拉》。羅歷山的羅馬字方案經過不同時期微幅修改後,才發展成現在越南普遍使用的正式文字。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上半段,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在法國殖民統治時期,法語取代漢文及越南語而成為越南的官方語言。1945年胡志明宣佈越南獨立並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後,他並隨即宣佈採用越南語和越南羅馬字為官方語言的政策。自此,越南語和越南羅馬字取代法語、漢字而成為當今越南唯一的口語和書寫語標準。越南「去殖民化」與「去中國化」的語言政策 ,收錄於蔣為文2005《語言、認同與去殖民》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羅馬字和臺灣白話字的文字方案比較 ,收錄於蔣為文2005《語言、認同與去殖民》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越南文學發展史kap伊對臺灣文學ê啟示 ,收錄於蔣為文2011《民族、母語kap音素文字》臺南:國立成功大學。 漢字在越南被使用了約二千年,知識分子使用漢字著書立說,政府檔案亦使用漢字。不過在越南文學史上,古典文學通常指用字喃書寫的作品,近現代文學則指用越南羅馬字寫的文學作品(不含法語寫的殖民文學),所以跟日韓所指的漢字意思並不相同。 === 教育 === 2000年越南已基本實現小學義務教育普及化的目標。2001年全面推廣9年義務教育。2001-2002學年,越南全國在校大、中、小學學生約1,860萬名。全國共有2.58萬所三級普通學校,179所高等院校。2001年大學在校學生91萬人。著名大學有河內國家大學、國立胡志明市大學、順化大學、太原大學、峴港大學、河內經營管理大學、國立河內百科大學、雄王大學等。 === 文學 === 越南文聯是由全國性文學藝術協會、全國61個省、中央直轄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全國專業文藝工作者聯合組成的人民團體。其最高權力機構為全國代表大會及其選舉產生的全國委員會。全國委員會選舉主席1名,副主席若幹名及委員若幹名組成主席團。越南文聯全國委員會設在首都河內。 === 廣播電視 === 越南廣播事業始於1945年。當年8月,越南軍隊在河內郊區繳獲法國無線電發射機,以此成立越南之聲廣播電臺,用有聲無線電和摩爾斯電碼傳播秘密和公開資訊,同時承擔國家通訊社的任務。1950年,越南通訊社分出成立獨立機構。1976年全國統一後,同越南南方解放通訊社合併。80年代以來,廣播事業取得較快的發展。對外廣播語種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日語、泰語、寮國語、高棉語、印尼語等。全國各省、市設有各地地方電臺,每天累計播音時間約300小時。近幾年,越南之聲電臺大量採用新技術,開發新頻道,並且開始了網際網路廣播,其播出時數也大幅度增加。 始於1970年的國營機構越南國家電視臺(VTV)是越南最主要的電視媒體,設有9條免費電影片道,旗下的越南影視製作中心(VFC)是越南語電視連續劇製作的主要部門之一。2020年12月28日,越南已正式停止在全國範圍內提供模擬電視訊號覆蓋,實現全國地面電視廣播數字化。 === 傳統文化 === thumb|水上木偶秀 thumb|水上木偶秀 thumb|越南民族舞蹈 越南是東南亞國家中,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家。越南長期實施科舉制度來選拔官吏,直到1919年才被廢除。今天在越南各地仍可見到文廟中的進士碑。而在越南,大乘佛教徒佔大多數,因此農曆每月的初一、十五,多數越南人均停擺或減少工作去燒香拜佛。 * 傳統節日:(見下表) * 傳統服飾:越南長襖、斗笠 * 傳統藝術:水上木偶 === 法國文化之影響 === * 法式建築 * 咖啡館 * 咖啡文化 * 烹飪方式及飲食觀念 === 飲食文化 === * 越式法包 * 羊肉火鍋 * 越南咖啡 * 越南粉 * 越式米粉(Hủ tiếu) * 越南河粉 * 檬粉 * 越南春捲 * 炸春捲 * 越南海鮮火鍋 * 越式早餐 * 順化牛肉粉 * 廣南米粉 * 會安高樓粉 * 雞肉爐 * 清蒸田螺 * 炸蠍子 === 運動專案 === * 越武道全名: * 化拳道 * 觀氣道 * 越太極 == 交通 == thumb|胡志明市的巴士 越南的交通體系比其他鄰近的東南亞國家較為完整,在陸路、海路、空運以至鐵路網路都較為完善,不過相關的升級尚且不足。 === 鐵路交通 === 越南鐵路全長2,652公里,是東南亞米軌鐵路。有兩條鐵路與中國鐵路連線,為國際聯運鐵道線路。其中西北方向的滇越鐵路經老街進入中國雲南河口直達昆明,其中越段、滇段皆系米軌;另一條鐵路在河內東北方向,經同登進入中國廣西憑祥市,與中國鐵路網相連線,目前已有河內至北京客運列車,但因軌距不同,需在友誼關換轉向架。越南國內鐵路線方面,河內至胡志明市的鐵路為主要鐵路幹線,全長1,730公里,貫穿越南。 2005年,越南鐵路網實現貨物週轉量29.28億噸公里,旅客週轉量45.58億人公里。 越南政府目前正計劃興建一條採用新幹線技術的高速鐵路,連線河內和胡志明市。 ====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 河內目前營運越南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河內都市鐵路2A線,另外胡志明市地鐵1號線也在興建中。 === 公路交通 === 越南的國道以數字作為編號,其中1號公路是從中越邊境的零公里處起,經過河內、順化、峴港、芽莊、胡志明市,直至越南最南端的金甌市,全長2,247公里。而其一號支線則可經過柬越邊境的柴楨,直達柬埔寨首都金邊。5號公路是河內至海防,該國道也是目前越南運輸最繁忙、路況最好的公路幹線。7號公路則與寮國境內相接,可達川壙、琅勃拉邦。 越南人一般用摩托車、腳踏車、計程車、公共汽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越南的公共汽車線路、車次較少,計程車多為豐田牌。目前越南與日本和韓國合資,在國內組裝日系韓系轎車越野車等。越南有「摩托車王國」之稱,所有主要城市,摩托車都是主要交通工具,在越南,摩托車也是家家必備、人人必有。不過其產品多為國外品牌,其中常見的品牌多來自日本。 道路交通狀況不是很好,而越南更是沒有全國性的高速公路,只有地域性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目前越南每天死於交通意外者高達32.6人,已成為越南10大死因榜首,現在越南在加大道路的修建力度。 === 水運 === 水路方面,越南國內河道很多,內河運輸也較為發達。加上越南擁有著3,0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其沿海港口也較為發達,這56個沿海港口對越南的國際、國內運輸有著重要的支援作用,其中重要的國際貨運港口有海防市和胡志明市。 === 航空 === 河內內排國際機場、峴港機場以及胡志明市新山一國際機場是越南的三大國際機場,其中國內航線15條,國際航線5條。目前有20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家航空公司有飛往越南的定期航班。 * 河內內排國際機場 * 海防吉碑國際機場:多為國內航線 * 峴港峴港國際機場:多為國際航線 * 芽莊金蘭國際機場 * 同奈隆城國際機場(興建中) * 胡志明市新山一國際機場(擴建中) * 芹苴芹苴國際機場 * 富國島富國國際機場 主要航空公司有: * 越南國家航空 * 捷星太平洋航空 * 越捷航空 * 越竹航空 == 旅遊景點 == === 北部 === * 下龍灣(世界自然遺產) * 河內:還劍湖、巴亭廣場、文廟。 * 吉婆島:位屬海防市,清靜且海水澄靜未受破壞,是夏天旅遊的好去處。 * 沙垻市社:屬於老街,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自然美景和雄偉的番西邦山峰高達 10,326 英尺。 === 中部 === * 順化(古都):順化歷史建築群(世界文化遺產)。 * 峴港:峴港大教堂、美溪沙灘、巴拿山、五行山、山茶半島、佔婆雕刻博物館。 * 美山聖地(世界文化遺產,佔婆時代印度教遺蹟) * 會安古城(古老華埠,世界文化遺產):日本橋、關帝廟和福建、潮州、中華、瓊府、廣肇、客家六大會館。 * 風牙者榜國家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喀斯特地貌) * 陸龍灣(世界文化遺產) === 南部 === * 胡志明市:法式建築聖母大教堂、市政廳、郵局;堤岸唐人街;戰爭罪行博物館、糾支地道。 * 頭頓:十里長灘、耶穌山、鯨魚廟。 * 芽莊:越南最優美的海灘。 * 大叻:高原避暑勝地、歐風城市。 * 美奈:紅沙漠、白沙漠。 === 假日節慶 === 日期 中文名稱 越文名稱(國語字) 越文名稱(漢喃) 備註 1月1日 公曆新年 農曆除夕至初五 農曆新年 越南最重要的假期,一連六日。 農曆三月初十 雄王誕 祭祀越南民族始祖——雄王,2007年政府定為國家假日 4月30日 解放南方統一日 1975年4月30日北越軍隊攻陷南越首都西貢之日 5月1日 五一國際勞動節 五一勞動節 9月2日 越南國慶日 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並在首都河內的巴亭廣場發表,由越南獨立同盟會主席胡志明撰寫、宣讀《獨立宣言》。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越南標準時間 * 越南國家電視臺 * 越南之聲 * 越南建交列表 * 越南國民黨 * 越南更新革命黨 * 臨時越南國家政府 * 越南民國 == 延伸閱讀 == * == 外部連結 == * http://cn.news.chinhphu.vn/ * http://www.chinhphu.vn/ (越南語:) * http://www.mofa.gov.vn/ (越南語:)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越南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 越南官方認可簽證合作伙伴 * 中越網 * 中越翻譯網 * 越南臺灣商會-聯合總會 * 越南移工移民辦公室 * 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 * 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越南語圖書收藏計畫 * 蔣為文越南研究論文 * 來去越南七桃 * * * 維客旅行上的越南 * * * 谷歌地圖 Category:社會主義國家 Category:一黨制國家 Category:展望五國 Category:1976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一級方程式賽車
一級方程式賽車(,也叫Formula 1或者F1)是由國際汽車聯盟舉辦的最高階別的賽車比賽。 名稱中的“方程式”是指所有參賽車手和車輛都必須遵守的規則。F1賽季包括一系列的比賽,這些通常被稱為“大獎賽”()的賽事通常在專門修建的賽道上進行,有些情況下也在臨時封閉的普通城市道路上舉行,其中最有名的是在蒙特卡洛舉辦的摩納哥大獎賽。每場比賽的結果算入積分系統並以此確定兩個年度世界冠軍:一個給車手,另一個給製造商。F1的車手必須持有FIA超級駕駛執照,這是國際汽聯核發的最高階別執照,並且比賽必須在一級賽道上進行,這是國際汽聯核發的最高等級賽道。 一級方程式賽車透過產生大量的空氣動力學下壓力達到非常高的過彎速度,是風靡全球的賽車運動。發動機效能限制在每分鐘最多15,000轉,其比賽最高速度可以超過350公里/小時。賽車過彎的橫向加速度超過5個標準重力。F1賽車的效能非常依賴電子系統(但牽引力控制系統和其他輔助駕駛裝置自2008年已被禁止)、空氣動力學、懸掛和輪胎。 F1被很多人認為是賽車界最重要的賽事,同時也是最昂貴的體育運動,其賽車往往採用汽車界最先進的技術和高成本的材料。每年約有10支車隊參賽,經過約20站的比賽,來競爭年度總冠軍的寶座。儘管歐洲是這項運動的傳統基地並且每年舉辦半數左右的比賽,然而一級方程式現已風靡全球,越來越多的大獎賽在其他大洲舉行。2010賽季,一級方程式的全球收視觀眾達到5.27億人次。 大獎賽始於1906年並在20世紀後半期成為國際上最流行的賽車運動。一級方程式集團是F1的商業權利的合法持有人。由於F1的年度支出總額高達數十億美元,其經濟效應和創造就業機會顯而易見,而相關的財務和政治鬥爭更是屢見媒體。較高的知名度和普及度造就F1良好的商業環境,從而吸引贊助商的鉅額投資和製造商的海量預算。2000年以來,該項運動不斷上升的支出讓包括廠商車隊在內的數支車隊破產。而另一些車隊則被收購,這已經影響參賽車隊的數量。 == 命名 == F1早期稱為大獎賽(Grand Prix),為了公平性與安全性,賽車運動的主辦者會制訂賽車的統一「規格」(formula,或也可解釋為車輛設定的「公式」),只有依照規格製造的賽車才能參賽,這種賽車便稱為“方程式賽車”。F1是FIA制定的方程式賽車規範等級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其他還有各種等級較低,也比較不受注目的賽車規格。值得注意的是比賽名稱中的「Formula」代表的是「規則」(rule)的意思,與數學的方程式並沒有實際關係,甚至在數理學科中「Formula」的中文是稱作「公式」,而「方程式」其實對應到的是「Equation」,這不僅是誤解了Formula原名詞的意義,就連選數學名詞也選錯詞,但由於中文環境中最早接觸此名詞時翻譯為方程式,在多年的使用後已成為約定成俗且廣為接受的譯名。由於這比賽在全世界的高知名度,縱使簡稱作「F1」也通常不會造成誤解,而在許多其他領域的競賽中,也常見到將最高等級賽事命名為「F1」的例子,例如(F1 Powerboat Racing)。 == 歷史 == 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有著漫長歷史的世界級賽車運動,其前身為1920年代和1930年代舉辦的歐洲大獎賽。1946年,新規則「Formula One」商定成功,並舉行首場非錦標賽。一些大獎賽組織機構戰前就已制定世界錦標賽的規則,無奈賽事止於戰爭,到1947年才正式出現世界車手錦標賽。第一場世界錦標賽於1950年在英國銀石賽道舉行。1958年製造商冠軍被引入。1960年代和1970年代南非和英國還存在全國錦標賽。而非錦標一級方程式多年之後由於競爭成本增加,於1983年結束。 1950年,第一場世界錦標賽由FIA於英國銀石賽道上舉行。1970年代是F1的瞬間加速期,空氣動力學套件加渦輪增壓引擎,使得賽車速度激增;1980年末開始引進的電腦科技使得賽車的油門、離合器全部由電腦自動調控;1990年代是F1的“自動化”期。然而賽車運動的樂趣在於選手的技藝,而非賽車的機械。某些批評家認為賽車的機械運作過度仰賴電腦,便宜技術欠佳的選手。因此比賽的主辦單位也經常修改規則,藉以降低新技術所帶來的影響。 === 賽事迴歸 === 阿爾法·羅密歐車隊的義大利車手朱塞佩·法里納於1950年以微弱優勢擊敗隊友阿根廷車手胡安·方吉奧拿下第一個F1世界冠軍。但方吉歐在1951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和1957年五次問鼎(五個世界冠軍頭銜的紀錄塵封長達45年之久,直到2003年才被德國車手邁克爾·舒馬赫打破),中間兩年由於方吉奧的受傷而中斷。雖然英國人斯特林·莫斯能參與競爭,但卻從未贏得世界冠軍,現在他被廣泛認為是未獲世界冠軍的最偉大車手。方吉奧統治F1的第一個十年而被津津樂道,長期以來他被尊為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大師”。 這一時期特色是車隊由汽車製造商(阿爾法·羅密歐、法拉利、梅賽德斯·賓士以及瑪莎拉蒂)管理,而這些廠商都參加戰前的比賽。梅賽德斯車手兩度贏得世界冠軍,但在1955年勒芒慘劇之後退出F1。 === 賽事模特 === 自1960年代起,穿著印有贊助商商標服飾的比基尼女郎,成為賽車的重要一環。21世紀以來許多中東國家陸續加入F1賽事主辦國行列,有關的風俗法例亦限制了女郎出場。而隨著性別平權冒起,廢除「物化女性」的意見亦冒起。F1於2018年1月尾發宣告宣佈,由3月25日揭幕的F1世界錦標賽季開始「中止採用賽車女郎的長期慣例」,新規定亦將適用於其他-{zh-hans:大獎賽;zh-hk:格蘭披治;zh-tw:大獎賽;}-賽事,但未明言參賽車隊可否繼續自行僱用賽車女郎宣傳。 === The Garagistes === === 商業化 === 1970年代開始,伯尼·埃克萊斯頓()重新組織了F1商業權利的管理。人們普遍認為是他將該項運動轉化成當今數十億美元的買賣。埃克萊斯頓1971年買下布拉漢姆車隊時獲得一級方程式製造商協會(FOCA)的一個席位,並於1978年成為該組織的主席。此前,賽道所有者控制著車隊的收入並跟他們單獨談判,但埃克萊斯頓說服各支車隊透過FOCA「一起行事」(hunt as a pack)。 他向賽道所有者提供一攬子方案,他們可以接受或拒絕。作為交換,他們幾乎唯一需要做的是放棄賽道旁邊的廣告。 === 廠商重現 === 邁克爾·舒馬赫和法拉利車隊締造前所未有的車手五連冠(2000年-2004年)和車隊六連冠(1999年-2004年)。德國人更是將多項記錄攬入名下:68個杆位、91次大獎賽勝利、7個世界冠軍頭銜等等。2005年9月25日,雷諾車手費爾南多·阿隆索終結舒馬赫六連霸的夢想,一舉成為F1歷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2008年被劉易斯·漢密爾頓打破,現記錄由賽巴斯蒂安·維泰爾保持)。翌年,雷諾車隊和西班牙人再次奪得雙料冠軍。年底,舒馬赫鞠躬答謝告別16個春秋的F1生涯。2010賽季舒馬赫復出,加盟新成立的梅賽德斯車隊。糟糕的三年之後,七屆世界冠軍得主再次退隱江湖。 為增加比賽精彩程度並減少開銷,國際汽聯在此期間經常改變賽事規則。車隊指令自F1建立以來就一直合法,但在2002年被禁。原因是有些車隊多次公然操縱比賽產生負面影響,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法拉利車隊在2002年奧地利大獎賽的讓車事件。規則的其他變化包括排位賽形式、計分系統以及發動機和輪胎的使用壽命等。 === 廠商車隊的減少和私人車隊的迴歸 === 在2008年和2009年,本田、BMW和豐田都因為經濟危機從F1賽事中退出。這導致製造商車隊控制該項運動的結束。本田F1車隊管理層回購車隊成立布朗GP車隊。著名F1設計師羅斯·布朗和擁有並運營該車隊。布朗GP車隊經歷一段痛苦的減少公司規模的階段,他們解僱數百名員工。但是他們最後獲得世界冠軍(當時的車手為簡森·巴頓和魯本斯·巴里切羅)。寶馬F1車隊由領導的創始團隊回購,蓮花車隊則是另外一個例子,先前由製造商擁有的車隊逐漸改變成私人車隊,最終改組為雷諾車隊 邁凱倫同樣宣佈將逐步從梅賽德斯-賓士手中回購股份(邁凱倫和梅賽德斯-賓士之間的關係由設計生產梅賽德斯-賓士SLR McLaren公路型汽車開始)。在2010年,梅賽德斯-賓士購買布朗GP車隊重新以一家廠商車隊回到這項運動中。這一舉動使邁凱倫和賓士之間15年的合作產生裂隙。 現在,在F1中僅有梅賽德斯、法拉利、紅牛-本田、雷諾4個動力單元製造商。 === 政策爭議 === ==== FISA與FOCA的大戰 ==== (FISA)和一級方程式製造商協會(FOCA)之間的F1控制權之爭在1980年代已愈發激烈。 造成這種局面有非常多的原因,其中的很多未被重視的原因也許都已經湮沒在歷史的流河中。一些車隊(除了法拉利和其它幾家主要的廠商車隊)都認同這樣一個觀點——他們和領先車隊的距離因為F1管理機構(FISA)的偏向而逐漸被拉大。除此之外,爭論還牽涉到F1運動的商業運營方面(FOCA的加盟車隊對從賽事中獲得的利益減少而不滿)和技術規則方面,FOCA加盟車隊認為規則應該更加靈活而非呆板的。 本次大戰在FOCA加盟車隊準備抵制1982年的聖馬利諾大獎賽時達到頂峰。本來所有的FOCA加盟車隊都應該抵制該大獎賽來表明他們之間對解決規則和經濟問題的團結一致,他們尤其反對巴里斯特成為FISA主席,路特斯的科林·卡普曼和威廉姆斯的弗蘭克·威廉姆斯都表明他們不會參加由巴里斯特管理的F1。但事實上,幾家車隊之後退出抵制的行列。最後,各方於1981年1月9日簽署以會議舉辦地巴黎協和廣場命名的《協和協議》(Concorde Agreement)。實際上,現有六份不同的《協和協議》,所有條款都嚴格保密:第一份簽訂於1981年,其他的分別簽訂於1987年、1992年、1997年和1998年,當前的協議簽訂於2009年。但著名的賽車記者Forrest Bond揭開這個保守多年的秘密,RaceFax於2005年底公佈超過120頁的1997年版《協和協議》。 ==== FIA-FOTA之爭 ==== 在2009賽季,F1運動身陷一個管理危機中。國際汽聯(FIA)主席馬克思·莫斯利為下一賽季推出一系列的成本削減計劃,包括供各隊自行選擇是否接受預算上限,接受預算上限的車隊將會得到更多的技術自由,可以使用可調前鼻翼和尾翼並且不必受制於轉速限制。一級方程式車隊協會(FOTA)認為給予某些車隊這樣的技術自由會導致F1運動的分裂,他們亟需和FIA開始討論。但是他們之間未達成一致,FOTA(除了威廉姆斯和印度力量車隊)之後宣佈他們別無他法將建立一個新的錦標賽。 在6月24日,F1的管理層和各家車隊達成一項協議。這項協議要求在兩年內各家車隊必須將成本削減到1990年代的水準上,但是具體的數字並未說明,而且馬克斯·莫斯利同意不再在10月的FIA主席選舉中謀求連任。但是在馬克斯·莫斯利暗示他有可能繼續參加FIA選舉時,FOTA表達他們有可能重新開始他們的脫離該賽事的計劃。在7月8日,FOTA發出一篇新聞稿表明他們不會參加2010賽季,而FIA也稱FOTA代表已經終止雙方的會見。在8月1日,有說法稱FIA和FOTA簽署新一份的《協和協議》,標誌著這一危機的結束並保障該項運動直到2012年。 === 非世錦賽賽事 === F1賽事和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通常被視為同義詞。從1984年開始,每一場F1賽事都會被記錄到國際汽聯世界錦標賽(FIA World Championship),並且每一項國際賽事都必須遵循F1的規則。但是在F1早期歷史中,許多賽事是在世界錦標賽之外舉行的。 ==== 歐洲非大獎賽賽事 ==== 在世界錦標賽建立之前的F1歷史中,每年在歐洲大概有20場賽事,舉辦時間從春天到秋天。大部分具有競爭力的車隊來自義大利,尤其是阿爾法-羅密歐車隊。當世界錦標賽剛剛建立時,這些非大獎賽賽事仍在繼續。在1950、60年代,有許多比賽並不被記錄到世界錦標賽之中。在1950年,一共舉行22場F1賽,但其中只有6場世界錦標賽。在1952年和1953年,當時世界錦標賽運營F2比賽,非大獎賽賽事僅僅在F1賽事中存在。包括車王錦標賽(Race of Champions)、(Oulton Park International Gold Cup)和(BRDC International Trophy)在內的一些比賽(尤其是英國的一些比賽),經常被世界錦標賽冠軍有力爭奪者所參與。其它一些規模較小的賽事經常在大獎賽舉辦地之外的地點舉行,例如(Syracuse Grands Prix)和(Danish Grand Prix),這些賽事一般只能吸引到一些小規模的世界錦標賽參賽車隊。1970年代,這些非大獎賽賽事逐漸減少。1983年,非大獎賽賽事告別歷史舞臺,最後一屆賽事在布蘭茲-哈奇賽道舉行,當時的世界冠軍柯克·羅斯伯格獲得冠軍。 ==== 南非F1賽事 ==== ,從1960年持續舉辦至1975年。此賽事不僅在南非國內舉行,也包括在羅得西亞和葡屬東非舉行的比賽。 儘管賽事中有一些當地製造或改裝的賽車,但在該賽事中領先的賽車多數是最近從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中退役的。在60年代末,加入該賽事,二級方程式也在1973年加入。來自這些賽事的優秀車手通常也會參加他們當地的世界錦標賽大獎賽,以及小部分的歐洲賽事,儘管他們在這個級別上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 ==== 英國F1賽事 ==== DFV引擎使得英國本土F1系列賽成為可能,這些賽事大致在1978年至1980年間舉辦。一些路特斯等知名車商的二手車被重新組裝來參加該項系列賽。在1980年,南非車手戴絲爾·維爾森(Desiré Wilson)駕駛Wolf WR3在布蘭茲-哈奇賽道贏得比賽,成為唯一一位在F1賽事中獲得勝利的女性車手。 == 賽車技術與規則變化 == 比賽採用的賽車為單座四輪,敞開式座艙。這種沒有車頂與車窗玻璃的車身有助於減少車身上半部重量,降低重心增加操控穩定,將車身尺寸減至最小,輪胎周圍的葉子板(擋泥板)也不裝設,有助於減少車身正前方迎風面積與車重,是完全不考慮街道實用性的前提下之賽車設計,有別於有車頂及較實用車身的GT(可開上街道去Grand tour)車或原型賽車。車手頭頂上方為引擎進氣口,兩側為水箱散熱進氣口。 雖然F1賽車車身使用許多大型擾流翼和小型來增加下壓力而造成風阻係數(coefficient of drag)增加,但因為車身正前方迎風面積已儘量減至最小,所以風阻係數乘以車身正前方迎風面積的阻力面積仍能降低,同時又保有下壓力強的操控穩定性。一般流線型的乘用車雖然風阻係數比F1賽車低,但因為迎風面積大上許多,阻力面積不見得較低(轎車的左右車外後視鏡形狀在左右上角顯示天空的不必要部份,也常被切掉以減少迎風面積),而且缺乏F1賽車的大量擾流板提供大量下壓力,車身重心也較高,所以無法做出F1賽車高達5G(該車輛靜止時總重量的五倍)的過彎抗離心慣性(Lateral acceleration,俗稱離心力),量產跑車過彎抗離心慣性有1G即算優秀,而一般轎車過彎有超過0.8G就算不錯的表現。如果有足夠的天花板空間,當超過某個時速時,F1賽車的下壓力之大可以讓F1賽車倒置在天花板上駕駛。 1980年代中期渦輪增壓引擎的F1賽車就有1200匹馬力,馬力比後來的自然進氣引擎的F1賽車高,在直線跑道加速更快,但現今F1賽車的優秀之處在於極高的過彎速度、強勁煞車與摩擦阻力超過1的高抓地力輪胎。以1990年Tyrrell車隊的Tyrrell 019這部對F1極具影響力的賽車而言,設計師Postlethwaite博士採用創新的高車頭設計,讓更多氣流進入車底產生文氏管效應(Venturi)增加下壓力(賽車界稱為地面效應,Ground effect,讓車底氣流高速流過,使車底氣壓大幅低於車身上方氣壓而增加下壓力,另一種產生地面效應的方法為蓮花車隊曾使用的側裙擾流板,減少車身側面氣流進入車底低氣壓區擾亂氣流,讓車底產生接近真空的低氣壓來增加下壓力,但此方法被FIA禁用),也減少車頭與前擾流板連線處的亂流,在1990年法國站練習賽創下超過時速300公里過彎的記錄,達到4G的過彎抗離心慣性,成為後來各車隊的設計範例與F1賽車首創的特色。1970年代末期F1賽車的最佳過彎表現約為時速240公里,2G;2010年在新規則限制下F1英國站比賽仍有車手過彎時達到5G,2017年澳洲站賓士車隊漢鹹美頓則創下6.5G過彎的新紀錄。 美國類似F1的Indycar賽車因為主要跑橢圓形傾斜跑道,利用路面朝圓心的傾斜角度抵銷許多過彎離心慣性,形成彷彿連續不斷的直線跑道,多數時間可以開到最高速,也沒有左右彎道,需要的下壓力較小,只在少數沒有傾斜路面有左右彎道的比賽場地才採用高車鼻設計車頭來增加下壓力。1990年代中期F1車隊後來為了因應 FIA新規則對效能造成的損失,F1賽車車身兩側水箱散熱進氣口下半部設計成圓弧內凹的形狀讓該部位氣流流動比側箱上半部快,讓側箱下半部氣壓變小也產生下壓力,前懸吊與水箱散熱口之間並增加破風板("barge board",最早的版本是在1985年由蓮花車隊的工程師Gérard Ducarouge所發明的小型破風版,90年代中期McLaren車隊使用大型的破風板讓下壓力明顯增加)來使剛流過前擾流翼與前輪懸吊系統有些紊亂的氣流變得整齊順暢,可增加約15%的下壓力,車尾底部加裝可加快車底氣流流動速度降低氣壓的氣流擴散器(diffuser),過彎抗離心慣性進一步達到5G。2009年禁用大型破風板後,各車隊都將車頭設計抬高,讓前懸吊支臂的亂流離車身下半部氣流遠一些。F1車手在一個半小時比賽中多次過彎與煞車時身體常承受數倍體重的重力,卻無法穿戰機飛行員的抗重力服來讓足夠數量的血液在腦部停留或離開,所以F1車手平時就需要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才不會比賽到一半就過度疲倦而撞車,2001年美國CART賽車在德州的賽道上因彎道設有大傾斜角度可以高速過彎,讓過彎離心慣性達到5.5G,多數車手難以承受而取消比賽。 F1的引擎與傳動機械為了減輕重量提升加速效能常常得犧牲耐用度冒著引擎縮缸損壞的風險,甚至變速箱也曾嘗試使用碳纖維製造來減輕重量,完美的F1引擎是使用一至兩場比賽後正好可以報廢的設計,若太耐用就代表這引擎設計還有減重的空間,但近年來FIA已修改規定,提升F1引擎的耐用度。 車隊與主辦單位之間長年進行貓捉老鼠的遊戲。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為了提高賽車的安全性、比賽的觀賞性,比賽規則與賽車的規格也不斷地進行改變。例如在空氣動力學套件和渦輪增壓引擎問世後,比賽規則就加入了對以上兩種技術的限制。此外對於電腦的使用,限制也是日益嚴格。因此就算某車隊靠著科技進步取得優勢,第二年主辦單位就可能制訂新規則以降低其影響力。同時其他車隊也會透過抄襲或自行研發,取得類似的技術以抗衡。 雖然限制日益嚴苛,但F1並不因此而失去觀賞性。因為觀眾想看的並不是某輛賽車一馬當先,而是要看到車手之間的龍爭虎鬥。在每一輛車效能差異不大的前提下,正好能夠比較出車手技術的優劣。賽車的速度受到嚴格限制,不但是為了增加競技的趣味,也是為了降低車禍時的死亡率,藉以避免例如1994年巴西F1賽車選手艾爾頓·冼拿車禍致死的意外再度發生。 雖然賽車主辦單位不斷限制新科技的運用,但是比賽用的賽車仍然比任何的民用車輛更為先進。汽車工業利用賽車實驗各種技術,這些發明與發現也經常用於改良量產的汽車。渦輪增壓引擎的普及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賽車運動對於汽車的安全也有正面影響。 2005年賽季F1規則有不少的變化,其中較大的變化包括一站比賽只准使用一套輪胎,與一臺引擎必須使用兩站比賽(在爆胎、爆缸或影響賽車安全行駛的情況下允許更換輪胎或引擎),與後定風翼向前移20cm以減少後擾流板透過拉長與車尾的距離產生力矩放大下壓力(如2004年克萊斯勒概念車MEFour-Twelve的尾翼在時速300公里時可電動向後移動10公分,產生421公斤的下壓力)等等。2006年賽季F1將再次進行規則大改動,包括引擎由已經使用多年的3000cc V10設計改為2400cc V8設計,以求降低各車隊在引擎開發上的成本需求與馬力,拉近強弱隊之間的差異。2008年廢除-{zh-hans:電子牽引控制; zh-hant:電子循跡控制;}-系統,F1運動在經過一陣子高度電子化的時代後,又回歸不依賴賽車功能而更依靠車手駕駛技術的本質。國際汽聯對2009年的比賽規則進行進一步的修改,主要核心為進一步降低賽車下壓力(高下壓力可幫助賽車獲得高速過彎速度)、增加後擾流翼離地高度以減少對後面賽車產生亂流增加後面賽車超車的機會、禁用輪胎加溫裝置(此裝置可幫助賽車在比賽中更快進入工作溫度以獲得高速度)、禁用前懸吊系統後方整理亂流的破風板和引入光頭胎和加寬前擾流翼補償一些新規則損失的下壓力(無花紋的光頭胎可增加輪胎抓地面積有效提升賽車速度,但比現行有縱向排水紋的輪胎更易磨損)。2013年,國際汽聯又對比賽規則做非常大的改動,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發動機改為1600cc V6渦輪增壓發動機。國際汽聯希望透過以上措施將比賽更進一步地轉變為車手技術之間的較量和限制賽車速度,2017年又恢復使用完整的破風板,提升過彎速度。 == 比賽結構 == === 賽季 === F1賽車的一個錦標賽(Championship)代表一年份的賽季(Series),而每一個賽季中又包含了許多站的分站,稱為「大獎賽」(法文:Grand Prix,也常被直接音譯為格蘭披治大賽),格蘭披治大賽原本在法文中的意思是「高額的獎金」,但因為這名詞經常被使用在各類競賽上(並不一定是車輛運動競賽,或甚至連運動類競賽外的領域都有使用到)而廣為人知,因此今日縱使只是直接稱呼為GP,通常人們也都能理解是代表一個競技比賽場次的意思。 F1的大獎賽舉辦地點遍佈全球各地,號稱除了南極洲之外範圍廣佈各大洲的世界性運動,但實際上它通常比較被看作是一種歐式的車輛運動競賽。不過由於近年來礙於歐洲日漸抬頭的反菸害運動(菸草公司向來是F1運動的最大贊助團體)與為了增加更多的收視觀眾群,FIA也積極地尋求讓F1出走到亞洲與美洲等其他地區的機會,增加在歐洲本土以外的舉辦場次。 每賽季都會在世界不同城市舉行大概20場大獎賽,每場大獎賽排名積分如下: 排名 積分 1 25 2 18 3 15 4 12 5 10 6 8 7 6 8 4 9 2 10 1 最速單圈並在前10完賽 1 11以下或未完成 0 全賽季大獎賽結束後,積分最多的將成為該賽季世界車手總冠軍,也發生過賽季未完全比完,已可由積分累積確定冠軍得主的情況。 2021賽季引入的排位衝刺賽,2022賽季排名積分如下: 排名 積分 1 8 2 7 3 6 4 5 5 4 6 3 7 2 8 1 9以下或未完成 0 === 大獎賽 === 通常大部分的大獎賽都有其固定長年使用的賽道,但是有些比較特殊的大獎賽可能會在每年或每幾年就改變場地,或在不同的幾個場地間輪流。 雖然大獎賽通常都是使用比賽場地所在國家的國名來命名,但也不保證該賽事一定是在掛名國的境內舉辦。舉例來說,聖馬利諾大獎賽事實上並不是在聖馬利諾公國的境內舉辦,而是在義大利境內的伊莫拉賽道(義大利文全名是Autodromo Enzo e Dino Ferrari Imola,安佐與狄諾·法拉利-伊莫拉賽道)進行,起因在於義大利境內每年都會有兩場固定比賽(另外一場是義大利大獎賽),因此借用鄰近的聖馬利諾公國之名以茲區別。有時也會有同一個賽道曾經舉辦過兩種不同名字大獎賽的情況,例如位在德國境內的紐博格林賽道(Nürburgring)就曾經是盧森堡大獎賽(另一個掛其他國名的分站)與歐洲大獎賽(經常在幾個不同國家之間輪流舉辦)的舉辦場地。 一個大獎賽的日程非常緊湊。於一個非衝刺賽的比賽週末,星期四的賽前記者會需於練習賽開始前最少23小時舉行,星期五的練習賽1和練習賽2需相隔最少兩小時,星期六的練習賽3需與練習賽2相隔最少19小時,排位賽亦需與練習賽3相隔最少兩小時。於個別同時舉行F2或F3等比賽的賽站,倘若因其他賽事出現延遲,緊接的F1比賽專案亦需相應延遲。例如2022年亞塞拜然站,因F2衝刺賽最後一圈意外撞毀保護牆而需時清理賽道,導致F1練習賽3延遲15分鐘舉行,緊接的F1排位賽亦相應延遲15分鐘舉行。 === 賽道 === F1是一種封閉式的賽事,意思是說比賽是在一個完全與外界隔絕、封閉的範圍內,以固定的路線繞圈進行。大部分舉辦F1的場地都是專門用來進行各類車輛比賽的賽車跑道,但也有以一般市街道路圍成,每年只有在舉辦F1比賽時才特別封路做出的市街賽道。甚至還有介於兩種場地之間,以一半市街地與一半賽車跑道組成的混合賽道。 * 專用賽道:這類跑道佔F1舉辦場地的大多數,除了F1之外,往往也是其他種類車輛競賽的使用場地。例如位於日本三重縣鈴鹿市的鈴鹿賽道(Suzuka Circuit),位於義大利米蘭郊外的國立蒙札賽道(義大利文:Autodromo Nazionale Monza),位於英國北安普頓郡(Northamptonshire)的銀石賽道(Silverstone Circuit),都是此類場地。 * 市街賽道:以一般的市街道路、高速公路或是公園內的環園道路為基礎所圍繞而成,加裝一些緩衝或安全防護設施後用以進行比賽的場地。在這類場地中,位於摩納哥公國,以蒙地卡羅(Monte Carlo)的市街所圍成的摩納哥賽道應該是最經典的範例,除此之外一些以前曾經舉辦過的場次例如、拉斯維加斯大獎賽(又名凱撒皇宮大獎賽)都是市街地比賽,其中後者所使用的凱薩皇宮賽道(Caesar's Palace Circuit)甚至是用該賭場附設的大型停車場圍成的。 * 混合賽道:這類場地在平日可能有一個規模比較小、距離比較短的專用賽道存在,在正式比賽時再擴充套件連結周圍的普通道路變成一個完整的跑道。或者,跑道路線本身是與途經該地的道路有區域性重疊,平日作交通路線使用,比賽時再圍起來變成賽道。加拿大蒙特婁的吉耶·維倫紐夫賽道(Gilles Villeneuve Circuit),澳洲墨爾本的亞伯公園賽道(Albert Park Circuit),或是曾經舉辦過美國大獎賽的(Watkin Glen Circuit)都屬此類場地。 === 贊助商 === 如同大部分職業運動一樣,F1也是商業氣息非常重的一種運動比賽,因此除了各車隊、車手本身有許許多多廠商贊助之外,連大獎賽本身有時也會有專屬的比賽贊助商,稱為「掛名贊助商」(Naming Sponsor)。掛名贊助商通常都是針對單一場次的大獎賽進行贊助,當然,也有些預算龐大的贊助商,會一年之內贊助多場大獎賽,除了自己的品牌名稱可以出現在大獎賽的正式全名中外,通常比賽結束頒獎時頒獎臺後方與周圍的裝飾,也多是使用掛名贊助商的商標。 因此,在加上贊助商的名稱之後,F1的各個大獎賽通常都有個非常長的全名,例如「安聯保險歐洲大獎賽」(Allianz Grand Prix of Europe),「澳大利亞大獎賽」(Foster's Grand Prix of Australia),或「富士電視臺F1日本大獎賽」(Fuji Television F1 Japanese GP)等,2023年艾米利亞-羅馬涅大獎賽官方名稱為「F1卡達航空義大利製造暨艾米利亞-羅馬涅大獎賽」(Formula 1 Qatar Airways Gran Premio del Made in Italy e dell'Emilia-Romagna 2023),是最為累贅的F1大獎賽名稱。 長久以來各國菸商一直是F1賽事最大的贊助商,但自2005年10月起歐盟、英國政府和其他國家禁止菸草廣告的法令對F1生效之後,菸草商已全面退出F1廣告市場。通訊、電腦軟硬體等高科技產業、酒類生產商與金融業成為接續煙商之後,最主要的贊助來源。 == 大獎賽列表 == 以下列表列出的是F1史上曾經舉辦過和現在舉辦的部份大獎賽場次,與這些比賽曾使用過的賽道。 在2024賽季舉辦的大獎賽如下 * 巴林大獎賽 – 在巴林國際賽道(Bahrain International Circuit)舉行,為夜間賽事。 * 沙烏地阿拉伯大獎賽 – 在吉達濱海賽道(Jeddah Corniche Circuit)舉行,為夜間賽事。 * 澳大利亞大獎賽 – 在阿爾伯特公園賽道(Albert Park Circuit, Melbourne)舉行;曾在(Adelaide Street Circuit)舉辦過。 * 日本大獎賽 – 在鈴鹿賽道(Suzuka Circuit)舉行;曾在富士國際賽車場舉辦過。 *中國大獎賽 – 在上海國際賽道(Shanghai International Circuit)舉行。 * 邁阿密大獎賽 – 在邁阿密國際賽道(Miami International Autodrome)舉行。 * 艾米利亞-羅馬涅大獎賽 – 曾在伊莫拉賽道(Autodromo Enzo e Dino Ferrari Imola)舉行。 * 摩納哥大獎賽 – 在摩納哥賽道(Circuit de * 加拿大大獎賽 – 在吉爾·維倫紐夫賽道(Circuit Gilles-Villeneuve)舉行。 Monaco)舉行。 * 西班牙大獎賽 – 在-{zh-hans:加泰羅尼亞賽道; zh-hant:加泰隆尼亞賽道;}-(Circuit de Catalunya)舉行;曾在赫雷斯賽道(Circuito Permanente de Jerez)舉行。 * 奧地利大獎賽 – 在紅牛賽道(Red Bull Ring)舉行。 * 英國大獎賽 – 在銀石賽道(Silverstone Circuit)舉行。 * 匈牙利大獎賽 – 在匈牙利賽道(Hungaroring)舉行。 * 比利時大獎賽 – 在斯帕-弗朗科爾尚賽道(Circuit de Spa-Francorchamps)舉行;曾在(Circuit Zolder)舉辦過。 * 荷蘭大獎賽 – 在贊德福特賽道(Circuit Zandvoort)舉行。 * 義大利大獎賽 – 在蒙扎賽道(Autodromo Nazionale di Monza)舉行。 * 亞塞拜然大獎賽 – 在巴庫市街賽道(Baku City Circuit)舉行,曾以歐洲大獎賽舉行。 * 新加坡大獎賽 – 在濱海灣市街賽道(Marina Bay Street Circuit)舉行,為夜間賽事。 * 美國大獎賽 – 在美洲賽道(Circuit of the Americas)舉行;曾在(Watkins Glen International)和印第安納波利斯賽車場(Indianapolis Motor Speedway)舉行。 * 墨西哥城大獎賽 – 在羅德里格斯兄弟賽道(Autódromo Hermanos Rodríguez)舉行。 * 聖保羅大獎賽 – 在若澤·卡洛斯·帕塞賽道(Autódromo José Carlos Pace)舉行,曾以巴西大獎賽舉行。 * 拉斯維加斯大獎賽 – 在拉斯維加斯街道賽道(Las Vegas Strip Circuit)舉行,為夜間賽事。 * 卡達大獎賽 – 在羅賽爾國際賽道(Losail International Circuit)舉行,為夜間賽事。 * 阿布達比大獎賽 – 在亞斯碼頭賽道(Yas Marina Circuit)舉行。 曾經舉辦過的大獎賽如下 * 阿根廷大獎賽 –曾在(Autódromo Oscar y Juan Gálvez)舉行。 * 歐洲大獎賽 – 曾在紐博格林賽道(Nürburgring)、赫雷斯賽道(Circuito Permanente de Jerez)、巴倫西亞街道賽道和巴庫市街賽道舉行。 * 印度大獎賽 – 曾在佛陀國際賽道(Buddh International Circuit)舉行。 * 法國大獎賽 – 曾在保羅·裡卡爾賽道(Circuit Paul Ricard)、馬尼庫爾賽道(Circuit de Nevers Magny-Cours)和蘭斯-格村賽道(Circuit de Reims-Gueux)舉行。 * 德國大獎賽 – 曾在霍肯海姆賽道(Hockenheimring)和紐博格林賽道(Nürburgring)舉行 * 瑞士大獎賽 – 曾在(Circuit de Dijon-Prenois)和伯倫加登賽道(Circuit Bremgarten)舉行。 * 盧森堡大獎賽 – 曾在紐伯林賽道(Nürburgring)舉行。 * 馬來西亞大獎賽 – 曾在雪邦賽道(Sepang)舉行。 * 太平洋大獎賽 – 曾在英田賽道(TI Circuit Aida)舉行。 * 葡萄牙大獎賽 – 曾在博阿維斯塔賽道(Circuito da Boavista)、阿爾加維國際賽道(Autódromo Internacional do Algarve)和埃斯托里爾賽道(Circuito do Estoril)舉行。 * 南非大獎賽 – 曾在喬治王子賽道(Prince George Circuit)和卡亞拉米大獎賽賽道(Kyalami Grand Prix Circuit)舉行。 * 摩洛哥大獎賽 – 曾在(Anfa Circuit)和艾因迪亞卜賽道(Ain-Diab Circuit)舉行。 * 凱薩宮大獎賽 – 曾在凱薩宮酒店(Caesars Palace)舉行。 * 土耳其大獎賽 – 曾在伊斯坦布林賽道(Istanbul Otodrom)舉行。 * 俄羅斯大獎賽 – 曾在索契賽道(Sochi Autodrom)舉行 * 韓國大獎賽 – 曾在韓國國際賽道(Korean International Circuit)舉行。 * 施蒂利亞大獎賽 – 曾在紅牛賽道(Red Bull Ring)舉行。 * 70週年大獎賽 – 曾在銀石賽道(Silverstone Circuit)舉行。 * 托斯卡尼大獎賽 – 曾年在穆傑洛賽道(Autodromo Internazionale del Mugello)舉行。 * 艾費爾大獎賽 – 曾在紐伯林賽道(Nürburgring)舉行。 * 薩基爾大獎賽 – 曾在巴林國際賽道(Bahrain International Circuit)舉行。 == 車佇列表 == 因為F1以及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十分複雜且充滿了併購,收購等事項,所以相同或相似的名稱並不意味著這些車隊之間有著直接聯絡,與此相反,一些名稱上並無相同點的車隊反而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 === 參賽中的車隊 === * 梅賽德斯(Mercedes-AMG PETRONAS Formula One Team) * 紅牛(Oracle Red Bull Racing) * 法拉利(Scuderia Ferrari) * 麥拉倫(McLaren Formula 1 Team) * 阿爾派(BWT Alpine F1 Team) * RB F1車隊(Visa Cash App RB F1 Team) * 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 Aramco Cognizant Formula One Team) * 威廉姆斯(Williams Racing) * 薩伯車隊( Stake F1 Team Kick Sauber) * 哈斯(MoneyGram Haas F1 Team) 注:所列名稱為車隊正式全名(以英文維基相關頁面以及車隊官方網站為準) === 曾經存在的車隊(部分) === * 佐敦車隊(Jordan Grand Prix,1991-2005,世爵車隊前身) * 米納爾迪車隊(Minardi,1985-2005,紅牛二隊前身) * 積架車隊(Jaguar Racing F1 Team,2000-2004,紅牛車隊前身) * 班尼頓車隊(Benetton Formula 1 Racing Team,1986-2001,雷諾車隊前身) * 普羅斯特車隊(Prost Grand Prix,1997-2001) * 飛箭車隊(Arrows Grand Prix International,1978-2002) * 斯圖爾特車隊(Stewart Grand Prix,1997-1999,積架車隊前身) * 蓮花車隊 (1954年)(Team Lotus,1954–1994,2010年成立的蓮花車隊無直接關係,為卡特漢姆車隊的前身,存爭議) * 泰利爾車隊(Tyrrell Racing,1968-1998英美車隊前身) * 布拉漢姆車隊(Brabham,1962-1992) * 英美車隊(British American Racing,BAR,1999年-2005,本田車隊的前身) * 超級亞久裡車隊(Super Aguri F1 Team,2006-2008) * 本田車隊(Honda Racing F1 Team,1964-1968,2006-2008,布朗GP車隊前身) * 世爵車隊(Spyker F1 Team,2007,印度力量車隊前身) * 豐田車隊(Panasonic Toyota Racing,2002-2009) * 寶馬索伯車隊(BMW Sauber F1 Team,現索伯車隊前身) * 布朗GP車隊(Brawn GP Formula One Team,梅賽德斯車隊前身) * 維珍車隊(Virgin,瑪魯西亞車隊前身) * 蓮花車隊(Lotus Racing,2010-2011,卡特漢姆車隊前身) * 西斯班尼亞(HRT,Hispania Racing F1 Team,2010-2012) * 卡特漢姆(Carterham F1 Team,2012-2014) * 瑪魯西亞(Marussia F1 Team,2012-2015,馬諾車隊前身) * 路特斯F1車隊(Lotus F1 Team,2012-2015,雷諾車隊前身) * (Manor Racing,2016) * 印度力量 (Force India F1 Team,2008-2018,賽點車隊前身) * 賽點(Racing Point,2018-2020,阿斯頓·馬丁車隊前身) === 參賽中車隊所有者變更史 === * 梅賽德斯車隊:車隊(私人) → 英美車隊 → 本田車隊 → 布朗車隊(私人) → 梅賽德斯車隊 * 紅牛車隊:斯圖爾特(私人) → 捷豹車隊 → 紅牛車隊 * 邁凱倫車隊:邁凱倫車隊(從未變更) * 阿斯頓·馬丁車隊:喬丹車隊(私人) → → 世爵車隊 → 車隊(私人) → 車隊 → 阿斯頓·馬丁車隊 * 阿爾派車隊:(私人) → 車隊(私人) → 雷諾車隊 → 路特斯車隊 → 雷諾車隊 → 阿爾派車隊 * 法拉利車隊:法拉利車隊(從未變更) * RBF1車隊:車隊(私人) → 紅牛第二車隊 → 車隊 → RBF1車隊 * 索伯車隊:車隊(私人) → 寶馬索伯車隊 → 車隊(私人) → 阿爾法·羅密歐車隊 → 索伯車隊 * 哈斯車隊:車隊(從未變更,使用自拍賣所得的原瑪魯西亞車隊(維珍車隊 → 車隊 → 馬諾車隊)總部) * 威廉姆斯車隊:威廉姆斯車隊(原為私人車隊,已於2020年將車隊出售給多里爾頓資本,車隊仍保留原有名稱) == 參見 == * 一級方程式世界車手冠軍列表 * 一級方程式世界製造商冠軍列表 * 一級方程式賽車分站賽冠軍列表 * 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列表 * 一級方程式賽車賽道列表 * 一級方程式積分系統 * 一級方程式賽車車佇列表 == 相關條目 == * A1GP汽車大獎賽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國際汽車聯盟官方網站 * F1官方網站 * * * * Category:格蘭披治 Category:1950年建立的體育組織 Category:方程式賽車 Category:法國體育競賽
歐洲聯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西班牙語:UE;;),是歐洲多國共同建立的政治、經濟及司法的超主權實體,現擁有27個成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規範歐盟的條約經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經濟上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實體,德國與法國為歐盟兩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除愛爾蘭、奧地利、馬耳他與塞普勒斯四國以外,其餘23個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 歐盟目前是歐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的國際組織。成員國已將部分國家主權交給組織(主要是經濟方面,如貨幣、金融政策、內部市場、外貿,亦包括外交政策,歐盟各國的外交政策受歐盟委員會約束),加上歐盟委員會(行政權)連同具政治影響力的歐盟理事會、歐洲議會(立法權)和歐洲法院(司法權),令歐盟越來越像聯邦制國家。雖然歐盟還不是真正的國家,歐盟本身也無權行使各成員國的主權,但里斯本條約第一條第八項(款)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pdf)允許歐盟簽訂歐洲人權公約成為歐洲委員會的成員國。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生效後轉變成歐盟,並且漸漸地從貿易實體轉變成經濟和政治聯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最多時有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後損失慘重的歐洲,以及擔憂歐洲會再度陷入戰爭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盟高峰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歐盟理事會(成員國家部長所組成的歐盟的上議院)、歐盟委員會(歐盟的行政機構)、歐洲議會(歐盟的下議院,唯一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盟的司法機構)、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並使用了共同的貨幣歐元,由27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3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4億多歐盟公民在各國之間也直接享有工作權,甚至一部份的政治參與。在外方面,具備歐洲公民權的可申請使用標記歐盟標注的成員國護照,同時也享有所有成員國的領事保護資格。不過歐洲還未建軍。 目前歐盟的主要議題有歐洲聯盟擴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歐元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歐洲移民危機等。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2020年1月31日,經過多年的談判,歐盟重要成員英國退出歐洲聯盟。 == 歷史 == 歐洲統一的思想,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20世紀以前就已經出現。中世紀時期的東羅馬帝國,以及其後的法蘭克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等都將歐洲許多地區統一在其疆域之內。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破後,波希米亞國王Podebrady之喬治就於1646年建議,歐洲基督教國家應該組成聯盟,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當時就有歐洲人設想歐洲仿效美利堅合眾國,建立歐洲合眾國,支援此提議者包括拉法耶特侯爵、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等。19世紀初,拿破侖曾在大陸封鎖期間在歐洲大陸實行關稅同盟。 最初於1948年由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組成的關稅聯盟,主要是免除關稅,開放原料、商品的自由貿易。 1950年5月9日,法國外交部長羅伯特·舒曼公佈“舒曼計劃”,建議將法國、德國的煤鋼生產置於一個高階聯營機構的管制之下,其他歐洲國家也可參加。 1951年4月18日,西德、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義大利六國簽署《巴黎條約》,決定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合作推動煤與鋼鐵的生產銷售。1952年7月23日,該條約生效,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六國在羅馬簽署《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該條約生效,正式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旨在創造共同市場,取消會員國間的關稅,促進會員國間勞力、商品、資金、服務的自由流通。 1965年4月8日,六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煤鋼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和經濟共同體所屬機構加以合併,統稱為“歐洲各共同體”。1967年7月1日,該條約生效,“歐洲各共同體”正式成立。 1972年後,丹麥、英國、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及葡萄牙先後加入歐洲各共同體。 1987年7月1日,歐洲單一法案生效。1990年6月,簽訂《申根條約》,消除過境關卡限制,使會員國間無國界,於1995年3月26日生效。 1992年2月7日,《馬斯垂克條約》簽訂,設立理事會、委員會、議會,逐步由區域性經濟共同開發轉型為區域政經整合的發展。並將歐洲經濟共同體更名為歐洲共同體。 1993年11月1日,《馬斯垂克條約》生效,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歐洲三大共同體納入歐洲聯盟,同時發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並加強司法及內政事務上的合作。 1995年1月1日,會員國增加瑞典、芬蘭和奧地利。 1999年1月1日,推出共同貨幣「歐元」。2002年1月1日,正式啟用。 2004年5月1日,第五次擴張第一階段,塞普勒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馬爾他、斯洛維尼亞加入歐盟。 2007年1月1日,第五次擴張第二階段,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加入歐盟。 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條約》正式生效。根據《里斯本條約》,歐盟設定新的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階代表。條約加入了《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以保障人權,使歐洲議會和各成員國議會有更大的發言權以增加歐盟的民主正當性,並試著增進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的效率。 2013年7月1日,克羅埃西亞加入歐盟。 2016年6月24日,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將開始協商達成退出歐盟協議,直至2019年3月29日,英國將繼續是歐盟成員,繼續執行歐盟法律和其他經貿協議。直到英國和歐盟達成退出歐盟的協議,並獲得歐洲議會和英國國會的透過,英國才能正式脫離歐盟。直至2020年1月29日,歐洲議會透過英國脫歐協議,同年1月31日英國才正式脫離歐盟。 2022年1月23日,比利時布魯塞爾爆發大規模反防疫示威,示威不但演變為暴力衝突,歐盟總部大樓也遭受衝擊和破壞。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於2022年2月28日宣佈申請加入歐盟,喬治亞及摩爾多瓦亦於3月3日相繼宣佈申請加入,波士尼亞於2023年3月22日宣佈申請加入,瑞士本來是想加入,但公投失敗。 === 前歐洲各共同體在歐盟中的角色 === “歐洲各共同體”是三個歐洲國際組織在機構整併之後的統稱,它們分別是:歐洲共同體(歐盟成立之前叫做“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隨著歐盟成立,“歐洲各共同體”被立為歐盟三支柱的第一支柱,其他兩個是:第二支柱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和第三支柱刑事案件的警察合作與司法合作。 “歐洲煤鋼共同體”之成立契約中即訂定有效期50年,於2002年到期解散;隨著2009年《里斯本條約》的生效,廢止了歐洲共同體(原“歐洲經濟共同體”),其任務和地位由歐盟承接;所以2009年12月起,三個共同體只剩下一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里斯本條約》也取消了歐盟三支柱的結構,將各支柱的任務與透過里斯本條約新取得之許可權做更緊密的整併。由於在《里斯本條約》的新架構下有這些變革,歐盟官方鑑於“歐洲各共同體”的名稱不再適於描述歐盟當前的運作方式,不再使用此名詞。 == 政治 == 歐盟法律包括了許多(重複的)法律結構,它是透過各種國際條約的簽訂所建立起來的。近些年來,歐盟不斷致力將歐盟法律簡化,並開始起草歐洲憲法。在2005年《歐盟憲法》失敗後,歐盟暫時放棄了用單一一部憲法取代所有之前的條約,而改簽定對《歐洲聯盟條約》和《歐洲共同體成立條約》的修正草案(簡稱《里斯本條約》)。雖然如此,歐盟的法律和機構依舊相當複雜。 === 條約 === === 歐洲聯盟機構 === ==== 歐盟的外圍組織 ==== * 歐洲經濟區 *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 地中海聯盟 ==== 以下機構和歐盟沒有直接的關係 ==== * 歐洲委員會 * 歐洲人權法院 * 歐洲太空總署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 名稱釐清 ==== 以下是幾個非常容易混淆的歐洲機構: 英文 臺灣譯名 http://fsi.mofa.gov.tw/webapp/lp.asp?CtNode=1590&CtUnit=197&BaseDSD=7&mp=22&nowPage=42&pagesize=15 地位 歐盟事實上的最高決策機構 歐盟的立法部門 歐盟的執行部門 不是歐盟的機構。由《歐洲委員會法規》所成立,具有國際法地位,包含歐洲人權法院 成員 由歐盟成員國國家或政府首腦、執委會主席及自己的主席組成 由歐盟成員國部長級官員組成 由歐盟成員國各派一員代表,經歐洲議會同意組成 47個成員國 主席 由歐盟高峰會任命,任期兩年半,可連任一次 每六個月由各成員國輪流出任(外交理事會除外) 由歐盟高峰會提名,經歐洲議會同意,任期五年 其中外長會議每六個月由各成員國輪流出任http://www.coe.int/t/dc/files/presidences-sessions-cm/default_EN.asp ? 所在地 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 斯特拉斯堡 官方網站 www.european-council.europa.eu www.consilium.europa.eu ec.europa.eu www.coe.int === 歐盟任務與政策 === ==== 條約賦予的歐盟任務 ==== 依據《歐盟運作條約》,歐盟許可權分為聯盟專屬任務,以及聯盟與會員國的共同任務。其中第1部(Part)第1篇(Title)第4條(Article)第2項規定,聯盟與會員國共同的主要任務領域有10個: #內部市場(, , ) #社會政策,限於本條約所定義之範圍; #經濟、社會與領土的團結; #農業和漁業,不含海洋生態的保護; #環境保護; #消費者保護; #運輸; #全歐網路(); #能源; #自由、安全與正義的領域; #大眾健康的共同政策,限於本條約所定義之範圍。 ====目前主要政策==== * 實行《里斯本條約》核心的決策機制 * 成員國間的自由貿易 * 一致的對外關稅,以及一致的對外貿易地位 * 參見《申根公約》移除成員國家的邊界控制(愛爾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塞普勒斯除外) * 歐盟成員國任何國家的公民都可以自由在歐盟成員國內居住和工作,如果他們可以自給自足的話 * 允許歐盟任何國家的公民在當地政府和歐洲議會的選舉中投票 * 成員國間資金自由流動 * 協調政府法規公司法律和商標註冊 * 單一貨幣:歐元(歐元區內各國,不含丹麥、瑞典、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但部分國家歐元和該國貨幣並用) * 歐盟內部大範圍的環境政策合作 * 共同的農業和牧業政策 * 在預防犯罪行為方面進行協作,包括分享情報,協調犯罪行為的定義 * 一個共同的對外政策是歐盟努力的目標,但是仍然有相當的一段路要走。歐盟在2003年對伊戰爭上的分歧表明了歐盟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的路程 * 一個共同的安全策略,包括建立一支60,000人的快速反應部隊作為維和目的,一支歐盟軍隊和一個歐盟衛星中心(獲取情報目的) * 對收容和外來移民制定一致的政策 * 共同的附加稅、消費稅等等 * 援助不發達地區的基金 * 建立援助候選國和其他東歐國家的資金 * 研究基金 * 歐盟國家要將每年的預算提交給歐盟委員會審查,歐盟委員會有權否決並要求成員國修改預算。 所有這些目標取決於成員國之間的協調,而歐盟法律現在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成員國的法律體系中。所有的成員國都被要求在一個共同的歐洲法律框架內立法。 == 成員國 == 目前,歐盟有27個成員國。 # 1958年創始國 #* 聯邦德國(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統一後的德國仍是歐盟成員國) #* #* #* #* #** 法屬阿爾及利亞(1830年-1962年間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作為法國海外省與法國加入歐洲共同體,1962年獨立後成立阿爾及利亞並主動退出歐洲共同體管轄) #* # 1973年 #* #** (丹麥自治領地,1973年作為丹麥自治領地與丹麥加入歐洲共同體,1985年格陵蘭退出歐盟和歐洲共同體管轄) #* (2020年1月31日退出歐盟) #* # 1981年 #* # 1986年 #* #* # 1995年 #* #* #* # 2004年 #* #* #* #* #* #* #* #* #* #* # 2007年 #* #* # 2013年 #* 此外,還有4個歐洲微型國家,這些國家雖然名義上沒有加入歐盟,但他們的周邊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他們的經濟也過多依賴他們的鄰國,而且這些國家境內主要流通的貨幣也是歐元,其中三個國家還與他們的鄰國沒有邊境檢查,有些小國還依靠鄰國(都是歐盟國家)的軍隊保護,故居民其實已生活在歐盟之中。這四個國家是: * * * * (後三個主權國家與它們的鄰國沒有邊境檢查) 摩納哥不是歐盟的成員,但是透過與法國的關稅聯盟使用與法國一樣的貨幣:歐元,摩納哥與歐盟有非常緊密的聯絡。摩納哥獲得了歐元硬幣的鑄造權,即有在硬幣的國家面上使用摩納哥自己的設計的權利。 安道爾並非歐盟成員國,但兩者間有特殊關係(歐盟對安道爾出口的產品實施零關稅)。此外安道爾本身並無法定的貨幣,1999年之前採用法國法郎及西班牙比塞塔,之後使用歐元。 歐盟一部分成員國的海外領地,如格陵蘭(1985年退出)等,不是歐盟的一部分,不過南美洲的法屬蓋亞那,因作為法國海外領土及法國領土的一部分,屬於例外。 名義上,整個賽普勒斯都在2004年5月1日之後,正式加入歐盟,屬於歐盟的一部分,但實際上歐盟的範圍不包括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該國被認為事實上被土耳其佔領,不被國際承認)。 File:Quai d'Orsay.jpg|法國外交部所在地奧賽堤岸大廈(Hôtel du Quai d'Orsay)是1950年代歐洲煤鋼共同體的發起地 File:Eurotower in Frankfurt.jpg|歐洲中央銀行大樓 === 最大城市列表 === 排名 城市區 影象 國家 城市區人口 (Demographia) 城市凝聚區人口 (UN WUP) Demographia) Demographia) 1 巴黎 10,858,000 10,843,285 3,800 0.83 2 魯爾區 6,679,000 N/A 2,800 0.01 3 馬德里 120px 6,171,000 6,199,254 4,600 0.27 4 米蘭 120px 5,257,000 3,098,974 2,800 −0.16 5 巴塞羅納 120px 4,693,000 5,258,319 4,300 0.12 6 柏林 4,069,000 3,563,194 2,900 0.01 7 羅馬 3,906,000 3,717,956 3,400 0.89 8 那不勒斯 3,706,000 2,201,789 3,600 0.01 9 雅典 3,484,000 3,051,899 5,000 0.29 ===成員國的政體=== 歐盟成員國的政體雖各不相同,但基本同屬民主政體;塞普勒斯共和國為總統制;法蘭西共和國、葡萄牙共和國、立陶宛共和國、羅馬尼亞為半總統制;芬蘭共和國、愛沙尼亞共和國、拉脫維亞共和國、波蘭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奧地利共和國、義大利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愛爾蘭共和國、希臘共和國、克羅埃西亞共和國、保加利亞共和國、馬耳他共和國則為議會共和制;而荷蘭、盧森堡大公國、比利時王國、瑞典王國、丹麥王國、西班牙王國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其中,實行共和制的成員國佔全部成員國的85%。 國體 國體 國體 國體 共和立憲制 聯邦共和制 君主立憲制 聯邦君主制 政體 議會制 政體 半總統制 rowspan=2 rowspan=2 colspan=2 政體 總統制 == 擴大及成員變更 == 歐盟總面積4,233,262-{zh-hans:平方千米; zh-hant:平方公里;}-,如果視為國家的話,則是世界上第七大國家。 歐盟是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按實際匯率),2022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61兆美元,僅次於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截止2022年,歐盟公民人口為4.46億,按一國算位居世界第三位,排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之後。根據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所有歐盟成員國公民都是歐盟公民。 最初六個成員國為:法國、西德、義大利以及比荷盧聯盟(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 1973年 === 英國、愛爾蘭和丹麥加入。 === 1981年 === 民主化後的希臘加入。 === 1985年 === 格陵蘭(丹麥自治領地)脫歐,是首個正式退出歐盟的國家及不是脫歐公投的自治領地。 === 1986年 === 民主化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 === 1990年 === 東德與西德合併,歐盟的領土和人口擴大。 === 1995年 === 冷戰時的中立國奧地利、瑞典、芬蘭加入歐盟。 === 2004年 === 中歐國家以及部分東歐歐洲國家賽普勒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馬爾他和斯洛維尼亞於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張。 === 2007年 === 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於2007年1月1日加入歐盟。 === 2013年 === 克羅埃西亞於2013年7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 === 2020年 === 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歐公投,英國民眾決定退出歐盟。2017年3月29日,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式。2019年10月17日,英國與歐盟達成最終版本的脫歐協議。2020年1月22日,英國議會完成對脫歐協議的立法程式。2020年1月29日,歐洲議會透過脫歐協議。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2020年12月31日英國正式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及關稅同盟。 === 未來擴大 === ==== 歐盟候選國 ==== =====啟動入盟談判的候選國===== *、:2014年6月24日成為歐盟候選國歐盟透過給予阿爾巴尼亞候選國地位 ;2020年3月26日,歐盟與北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兩國展開加入歐盟談判。 *、::2022年2月28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兩國陸續申請加入,3月1日歐洲議會透過呼籲歐盟委員會盡力授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地位的決議案,歐盟委員會說明烏克蘭需先結束戰事。烏克蘭要先打退俄國才能進歐盟? 馮德萊恩 : 首先必須先結束戰事 ,新頭殼,2022/3/26月23日,歐盟透過烏克蘭、摩爾多瓦成為歐盟候選國。2023年12月歐盟理事會透過與兩國的啟動入盟談判。匈牙利總理被「請出會議室」 烏克蘭入歐盟邁出一大步 ,自由時報,2023-12-15 =====尚未啟動入盟談判的候選國===== *:從1963年開始就成為歐共體的準會員國,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因此也被列入歐盟擴大的候選國。由於土耳其政府拒絕承認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賽普勒斯領土爭端和伊斯蘭教信仰等問題(歐盟成員國均為基督教文化背景的國家),直至現在還沒有被批准加入歐盟。此外土耳其缺乏民主、人權、新聞自由及司法獨立等,由於歐盟國家的經濟、宗教、文化及種族差異,加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近年漸趨威權主義及獨裁,其政策偏離歐盟的價值觀,尤以埃爾多安在2017年批評德國禁止土耳其官員入境,為居住德國土耳其僑民宣傳支援修憲的拉票活動是納粹的行為更為明顯,有關修憲內容更是擴大總統埃爾多安的權力,對民主及分權制衡造成破壞。現時土耳其已大大降低加入歐盟的積極性,與歐盟關係疏離,轉而在俄羅斯與美國和歐盟之間周旋,以獲取最大利益。並改以經濟條約談判取代。 *:2022年12月透過成為歐盟候選國。 *:也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申請加入,2023年12月14日歐盟透過授予候選國。 ==== 申請成為或正在磋商成為候選國 ==== *:2022年12月15日正式提交加入歐盟的申請。 *:與歐盟談判中。 *:與歐盟談判中。 ==== 已放棄入盟國 ==== # :於2015年3月宣佈放棄加入歐盟,目前是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成員國。 # :曾於1972年和1994年兩次在國內進行加入歐盟的全民投票,均未被透過,因此至今沒有加入歐盟。但挪威的“歐洲經濟區”(EEA)使挪威也享受與歐盟成員國企業和國民的同等待遇。 # :於1992年進行加入歐洲經濟區、成為歐盟單一市場的一員的公投,未被透過。2016年6月,瑞士聯邦議會透過決議撤回加入歐洲聯盟的申請。 == 相關條目和列表 == * 歐盟官方語言名稱列表 * 歐洲聯盟的語言 * 歐洲聯盟公署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歐盟官方網站 * 新華社對歐盟的介紹 * 歐洲經貿辦事處 * 歐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策 * 歐盟中心2009年5月運作 提升臺歐關係 * 歐洲經貿辦事處:申根公約國評估給予臺灣免簽證待遇 * 淡江大學歐盟資訊中心 * 歐盟資訊中心 == 參見 == * 東南亞國家聯盟 * 東非共同體 * 國際泛歐聯盟 * 歐盟軍 *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 O O O O O Category: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組織 Category:聯合國大會觀察員 Category: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獲得者 Category:1993年荷蘭建立
絞刑
絞刑分為“縊死”(吊死)和“勒死”兩種。“縊死”(吊死),是指以將人的頸部吊在半空,以其自身的重力,拉緊頸部繩索,從而引起死亡。“勒死”則是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窒息而死。 絞刑一般是指執行死刑。又稱問絞、問吊、吊首、繯首死刑等。 == 方法和原理 == 一般而言,把受刑者吊在樹上或樑上是最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亦稱為上吊。現時執行時通常將犯人雙手反綁,站在活門上(南韓的絞刑是坐在活門上執行的),黑布蒙頭(在日本的絞刑多數是用白布條矇眼,而昔日英國則用白色的頭套),然後在頸部繫上絞刑繩。當執行者拉開活門,犯人就會頸椎折斷致死。 亦有像拔河那樣的縊殺方法,即兩組人員在兩旁拉扯繩索,勒死在中間的人。 絞刑死亡的原因相當複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頸部大動脈受壓迫以至於血管閉塞,導致腦部缺氧死亡(絕大多數) * 頸椎折斷導致中樞神經破壞(高處下墜,只有在問吊中發生)甚至頭部掉落 * 一般吊繩圈套人的脖子後頸處上方會有一段螺狀繩結,當受刑人落下時,勒緊的脖子使得後腦自然向後仰,和該繩結因落下作用力牽引反彈,繩結力道足以將後仰的人頸椎折斷,達到快速致死作用 * 氣管閉塞導致窒息(雖然大多數人以為這是死亡的主因,但實際上極少發生這種情況) * 因頸部神經受壓而引起的心臟驟停 行刑時所用繩索的長度亦需經過充分計算,在早先多個失敗案例的背景下,英國政府制定官方絞刑公式表,用以科學計算體重和繩索間的關係。現今,雖然英國已經廢除死刑,但在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未廢除死刑的英聯邦國家仍以此表為標準計算繩索長度。 === 吊起 === 即使在這種最不可能造成瞬間死亡的方式中,大部分犯人都不會掙扎很久,因為勒緊的絞繩阻塞了動脈向腦供血。 伊朗就是用此方式執行公開絞刑。 === 短距墜落 === 與吊起類似,方法是讓犯人站在梯子,馬背,馬車等物上,然後撤去腳下物體令其死亡。如納粹德國戰犯卡爾·赫曼·法蘭克(Karl Hermann Frank)在1946年於布拉格被如此處刑。 === 標距墜落 === 由愛爾蘭人薩繆爾·霍頓(Samuel Haughton)提倡,從1866年開始在英國採用並傳播開來的方法,使用1.2-1.8米長的繩子,被認為是一種人道的方法。一些納粹德國戰犯如裡賓特洛甫就是這樣被絞決的,1946年10月28日LIFE MAGAZINE報導說“活板一開啟,隨著一聲介於脆響和悶響間的聲音,他死了,繩子顫了一下然後就拉得筆直”LIFE Magazine, 28 October 1946: The Gallows Chamber。 === 長距墜落 === 長距墜落(long drop)可說是最人道的絞刑執行方式,也是目前最常用的絞刑方法,是基於標距墜落的改良。絞繩依死刑犯體重之不同決定其長度,多介於1.5到2.7公尺之間。執行時將受刑人站立於活門上,行刑者將絞索套住受刑人之頸部後開啟地上之活門,使得受刑人墜落預定長度。墜落距離約能產生1,000磅(約453.59公斤)之力,足以造成頸椎骨折,受刑人約0.06秒內失去意識,且能快速造成腦死。如果繩結(由金屬環構成)被正確的置於犯人下巴左側,則他的身體停止下墜時,頭部會向後仰去。配合足夠的拽力,其頸椎會從第二和第三節處斷開,造成瞬間昏迷和迅速死亡。如果金屬環的位置不準確,犯人的頭部向前傾,則作用力會集中在氣管,造成犯人最終死於漫長的窒息過程。事實上,讓繩索的力量作用於頸椎並最終造成死亡的,是最後15釐米左右的下墜,而這個過程通常僅需要0.02到0.03秒。可見,正確執行的長墜式絞刑是一種理想的行刑手段。然而,犯人的體重以及繩索長度的不同,會直接影響作用在頸部的拽力。拽力太大,則犯人很可能會身首分離;拽力太小,犯人的頸椎不能被瞬間拽斷。 1890年代,將手綁在身後的方式因其操作便利成為主流。在長墜式處決中,為防止犯人橫跨活動平臺而破壞死刑程序,將犯人的腳踝綁在一起成為標準操作。 例如伊拉克前總統-{zh-cn:薩達姆·侯賽因;zh-hk:薩達姆·侯賽因;zh-mo:薩達姆·侯賽因;zh-sg:薩達姆·胡申;zh-tw:薩達姆·海珊}-便是被此方法處死的。後來傳出的錄影顯示,薩達姆脖子上有一道撕裂傷口,處決用繩長過長了。薩達姆·侯賽因同母異父兄弟、伊前情報部門負責人巴爾贊·易卜拉欣·提克里特2007年1月15日被處決時,當即身首異處。目前新加坡、伊拉克、馬來西亞、以及日本等國家就是使用這種方式行刑,而之前許多歐美及英聯邦國家及地區也曾用此方法處決犯人,如英國、加拿大及香港等。這種方式可能會把頭拉掉,如1962年絞決亞瑟·盧卡斯,加拿大最後2個被絞決者之一時就發生了。The end of the rope: The story of Canada’s last executions 英國的絞刑技術文化輸出到各英屬殖民地: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愛爾蘭、印度、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在1880年用絞刑代替斬首,並在控制朝鮮後將絞刑技術帶到朝鮮半島。 === 繯首死刑 === 繯首死刑(Garotting)最初用於西班牙,利用螺旋技術,將受刑人的頸部勒住窒息而死。犯人會坐上繯首架,雙手被反綁在柱子上,劊子手將繯首架上繩子套住受刑人的脖子,而絞繩後方綁著一支短棍。這時,隨著劊子手轉動把柄,絞繩便會將死刑犯的頸部緊緊套住,然後痛苦的窒息致死。 隨著科技進步,1852年西班牙發明較新型的繯首死刑,將繯首架機械化,這樣能幫劊子手省力,也希望能減少受刑人的痛苦。新的執行方法將原本的絞繩取代為螺絲釘,至於固定死刑犯的頭部,改用鐵繯加以固定。當劊子手轉動短柄,螺絲釘會從頸部後方鑽進脊椎內,然後切斷頸椎。但是這樣的方法並不一定能減少受刑人痛苦,因為螺絲釘不一定會鑽進脊椎內。 == 概況 == 世界各國均曾以絞刑處決犯人。在歐洲,多數情況下,受絞刑的都是平民或是重大刑案犯人(古時貴族多用砍頭,後多用行刑隊槍斃),使用絞刑被當作是侮辱的象徵。因此,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犯許多以絞刑處死,而不是用軍人使用的槍決方式。 與西方相反,在中國歷史上,絞刑通常是較高等的死刑。王、公貴族或三公宰輔等高官,為了保留屍體的完整性,通常會請求皇帝“自縊賜死”或“絞刑處死”,而不是可能導致身首異處的斬首,如馬嵬驛之變的楊貴妃就是被賜自縊。因為在中國,身首異處是不榮耀的象徵。 英國曾以問吊作為其車裂刑的第一步,而犯人不會在此階段中死去。 現今世界上仍以絞刑處決死囚的主要國家為日本、韓國(已暫停執行)、馬來西亞、新加坡、伊朗、埃及與保留死刑的英聯邦國家。 ===中國的絞刑=== 1916年時任北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已下令廢除斬首的行刑方式,並從義大利進口了一臺絞架。1919年4月15日,袁世凱心腹洪述祖因謀殺宋教仁而被判絞刑,成了中國近代司法史上死於絞刑的第一人。劊子手沒有執行絞刑的經驗,當洪述祖腳下的踏板被抽出後,他的身體在下墜一段距離之後即刻身首分離,鮮血狂噴,場面慘不忍睹。1927年以絞刑處決李大釗等20人時,使用的是洪述祖案的同一絞刑架,它現存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編號0001。 == 參考文獻 == 吊 刑 * simple:Death penalty#Forms of execution
歐洲
歐羅巴洲(),簡稱歐洲,是位於歐亞大陸西北部的一個洲,面積約,總人口達 748,571,960(截止2022年7月底),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亞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歐洲東以烏拉山脈、烏拉河,東南以裡海、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馬羅基角,歐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陸,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歐亞大陸,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歐洲嚴格來說在地質學上也不算是一個洲,只能算是為了地緣政治和文化而劃分的洲。歐洲並不是由海洋或其他自然邊界完全或幾乎完全與其他陸地隔離的相連的陸地。通常,根據政治、經濟、文化或實際考慮,歐洲的邊界線並不總是一樣的。這就使得人們產生了幾個不同“歐洲”的觀念。 == 名稱 == 在古希臘神話中,歐羅巴()是一位腓尼基公主,她受到變成公牛的宙斯的引誘各大洲的全稱及由來 ,三橋語文網,2006年10月31日。一種說法認為她的名稱來自古希臘語語素“”(;)與“”(;屬格:,;),因此其複合形式“”()可能有“寬廣的視野”或“遼闊的方位”之意。 世界上大多數語言使用“” 或“Europa”的音譯詞指代該大陸。在中文中,“歐洲”是“歐羅巴洲”一詞的縮寫,後者是由利瑪竇於自己翻譯的《坤輿萬國全圖》中率先使用的利瑪竇世界地圖在日本—江靜 2010年5月6日。儘管在日語中片假名“”()正逐漸常用,在歐洲聯盟的“”()等詞彙中也保留了來自漢字的“”()用法。在一些突厥語系語言中,除了“”或“”,原先的波斯語名稱“”(法蘭吉斯坦;)也會用來指代歐洲的大部分地區。 == 定義 == 可點選歐洲地圖:顯示與亞洲大陸因歷史原因形成的邊界線。(參見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獲得更多資訊)。 圖例:藍 = 洲際國家;綠 = 有時會被認為是歐洲,但在歐洲邊界線之外。 == 地理 == === 地形 === 歐洲的地形樣貌頗為豐富。 東歐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地形,歐洲東南界為高加索山脈,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峰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其餘歐洲地區除法國、荷蘭、比利時等沿海地區有大片的平原外,其餘多為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地交錯分佈的地形,阿爾卑斯山山脈橫亙歐洲中部,法國與西班牙、安道爾以庇里牛斯山山脈為界,北歐則多冰河地形,有許多冰河切割消溶入海後所造成的峽灣地形,冰島則除了冰河地形以外有很多火山地形。 === 水文 === thumb|萊因河,歐洲重要的河流之一 歐洲流經數國的大河有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奧得河等。此外主要河流還有法國境內的塞納河、盧瓦爾河、加隆河等、俄國境內的伏爾加河、第聶伯河、烏拉爾河、英國境內的泰晤士河、義大利境內的波河等。 除了河流,歐洲有許多湖泊。其中冰河所遺留下的冰蝕湖使芬蘭被稱為千湖之國。 === 氣候 === 歐洲緯度是在北緯35度以北,大部分屬溫帶氣候,並向北延伸至北極圈,故北歐西部及南部屬溫帶氣候。整個歐洲不存在最熱月平均氣溫高於30攝氏度的酷暑區,亦不存在最冷月平均氣溫低於零下20攝氏度的酷寒區,災害性天氣亦較其他各洲少。 在西風的吹拂及洋流的調節之下,西歐及北歐西部沿海的氣候是全球正偏差最大的區域,因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經,故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宜人居住,多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 東歐則屬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年溫差較西歐大,但仍較同緯度的東亞大陸小。南歐緊鄰地中海,夏乾冬雨,因為夏天副熱帶高壓壟罩,冬天西風吹拂。而北冰洋沿岸地區屬苔原氣候。 == 歷史 == === 遠古歷史 === 根據這兩、三百年的考古發掘,證實歐洲(包括英國等地)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 公元前4000年-前26世紀,西歐的凱爾特人就出現巨石文化,現在還留有歐洲巨石建築遺蹟。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臘人的祖先就定居在愛琴海的克里特島,它也成為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並且逐漸發展出城邦文化。 公元前5世紀,伯羅奔尼撒戰爭過後,古希臘本土逐漸走向衰落,但是其文化影響力繼續擴大, 公元前3世紀,希臘邊境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和波斯,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將希臘文化傳播到亞洲和非洲地區,史稱希臘化時代,給人類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 公元前27年,古羅馬興起,成立羅馬帝國,成為一個統治歐洲、西亞和北非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海。亞平寧半島是當時歐洲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地區。 公元1世紀後,基督教逐漸在羅馬境內傳播開來。 313年,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國教,取得在歐洲的統治地位。 3世紀後期,羅馬帝國逐漸衰弱。 376年,匈人擊敗東哥德王國,哥德人被迫渡過多瑙河進入西羅馬帝國。 395年,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帝國。北歐的日爾曼人及東歐的斯拉夫人相繼興起。 4世紀,來自東方的匈人迫使東歐各族不斷向西遷移。 476年,東哥德人滅亡西羅馬帝國,西歐進入中世紀。 帝國的東半部(東羅馬帝國)則持續發展至1453年,最後被鄂圖曼土耳其人所滅。 === 中古史 === 中世紀時期,許多民族相繼建立王國,採行封建采邑制,戰爭不斷,基督教教會遂逐漸成為社會上安定人心、救濟民眾的重要機構《中華民國國民中學社會第五冊》《普通高階中學歷史第三冊》. 三民書局. 2013年8月初版。修士的虔誠服務、默默行善及清高廉潔的形象,對傳布基督信仰助益甚多。 8世紀,查理曼建立查理曼帝國。 843年,即分裂。該帝國的東半部發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許多國家的雛型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建立起來的。 天主教教會在西歐握有極大力量,所有知識傳承都在修道院中進行。宗教迫害和十字軍東征給歐洲人民帶來很大的災難,這一時期被啟蒙時代的學者稱為黑暗時代。在這段時間內,歐洲,尤其是南歐和東歐遭受亞洲遊牧民族的多次入侵,比如阿拉伯人、馬扎爾人、阿瓦爾人、蒙古人和土耳其人。 === 近代史 === 14世紀開始,在西歐和南歐的一些國家中,特別是英國、法國、葡萄牙、西班牙,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透過地理大發現和對海外的冒險,足跡遍及非洲、美洲和亞洲。 同一時期歐洲開始發生文化的大量精進,被稱為文藝復興,這也引發了宗教革命,許多國家脫離天主教教會的管轄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國常因教派不同而引發政爭,甚至有許多的宗教戰爭。在西歐的政教紛擾之際,東方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則在彼得大帝及隨後的幾位沙皇領導下逐漸強盛。 16世紀,原來統治德意志、西班牙、葡萄牙及其殖民地的哈布斯堡王朝衰落,最終在三十年戰爭中喪失了歐洲霸主的地位。 1667年到1763年,是新興的英國、法國、荷蘭三強鼎立,一共爆發六次戰爭:法國與西班牙——荷蘭的遺產戰爭(1667年~1668年)、法國與荷蘭的法荷戰爭(1672年~1678年)、反法同盟與法國的大同盟戰爭(1688年~1697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0年~1713年)、英國——奧地利與法國——普魯士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年~1748年)和英國——普魯士與法國——奧地利——俄國的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 這些戰爭的最後結果:英國擊敗法國和荷蘭,奪取大片海外殖民地,建立了“日不落帝國”;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崩潰,最終爆發震撼世界的法國大革命。 17世紀末,英國政治上發生光榮革命。18世紀,英國開始工業革命,隨即影響歐洲大陸,也促進了民族國家的興起。 義大利、德國在19世紀完成統一,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外界的不斷探索及進化論的提出,歐洲成為帝國主義的搖籃,掠奪全世界的資源。 thumb|350px|法國和義大利一帶的高空空拍(2012) 20世紀初,帝國主義的極度擴張終於導致歐洲變為戰爭策源地,發生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遭受很大的創傷並喪失世界霸權。歐洲國家陸續喪失其殖民地統治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二戰後,在蘇聯的影響下,又出現一批社會主義國家。 1950年代開始,出現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及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締約國兩個集團對峙的局面。 歐洲被劃分為兩個主要的政治經濟陣營:東歐的共產主義和西歐的資本主義。 到1990年,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重新回歸資本主義。 現在,“歐洲”這個詞被更廣泛的用來作為歐洲聯盟的代名詞。現在歐盟有29個成員國,更多的一些成員身份談判正在或即將進行。所有歐盟成員國都是歐洲委員會的成員國。 == 地區 == * 歐洲可分為西歐、中歐、東歐、北歐和南歐、亞歐交界國地區: (須注意的是,此分割槽方法並非唯一,根據地理、政治、文化等考量,可能會有不同的分割槽方式) 西歐 西歐 中歐 中歐 南歐 南歐 東南歐 東南歐 北歐 北歐 東歐 東歐 亞歐交界國 亞歐交界國 ===其他地區和有限承認的國家=== 國旗 國家和地區 首都 地理位置 貨幣 語言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 GDP(美元) 人均GDP(美元) 地圖 奧蘭(芬蘭自治區) 瑪麗港 北歐 歐元(€,EUR) 瑞典語 6,784 29,489 16億 55,829 斯瓦爾巴(挪威屬地) 隆雅市 北歐 挪威克朗 挪威語 61,022 2,700 - - 法羅群島(丹麥構成國) 托爾斯港 北歐 法羅克朗(DKK) 法羅語、丹麥語 1,399 49,709 24.5億 50,300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英屬基地區(英國海外領土) 埃皮斯科皮兵營 南歐 歐元(EUR,€) 英語、希臘語 254 24,500 - - 直布羅陀(英國海外領土) 直布羅陀 南歐 直布羅陀鎊 英語 6.5 29,752 14.9億 40,878 根西(英國皇家屬地) 聖彼得港 西歐 英鎊 英語、法語 78 65,345 31.3億 49,294 曼島(英國皇家屬地) 道格拉斯 西歐 英鎊、曼島鎊 英語、曼島語 572 84,655 21.13億 35,000 澤西(英國皇家屬地) 聖赫利爾 西歐 英鎊、澤西島鎊 英語、法語 116 97,857 51億 57,000 科索沃 普裡什蒂納 南歐 歐元、塞爾維亞第納爾(北科索沃使用) 阿爾巴尼亞語 10,887 1,733,842 64.52億 3,534 阿布哈茲 蘇呼米 東歐 俄羅斯盧布(RUB) 阿布哈茲語、俄語 8,600 242,862 5億 2,059 德涅斯特河沿岸 蒂拉斯波爾 東歐 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PRB) 摩爾多瓦語、俄語、烏克蘭語 4,163 517,963 7.99億 1,500 頓涅茨克 頓涅茨克 東歐 俄羅斯盧布(RUB) 俄語 26,517 4,328,496 盧甘斯克 盧甘斯克 東歐 俄羅斯盧布(RUB) 俄語 26,684 2,246,884 阿爾察赫 斯捷潘納克特 東歐 亞美尼亞德拉姆(AMD) 亞美尼亞語 11,458 143,600 16億 2,581 北賽普勒斯 北尼科西亞 南歐 新土耳其里拉(TRY) 土耳其語 3,355 294,906 39億 16,158 ===聯合國的分割槽方法=== ;西歐 ;東歐 ;北歐 ;南歐 == 政治 == 歐洲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要發源地。在政治制度方面,無論是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憲制(內閣制)、雙首長制等均源自於歐洲,世界各國普受影響。 在政治色彩上,歐洲政治思潮從左到右,一列俱全,諸如無政府主義、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保守主義、君主主義、乃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均在歐洲政治史上扮演一定角色,此較諸其他各大洲,是為歐洲獨特之處。現在歐洲某些國家左派與右派輪流執政,形成鐘擺效應也為頗值關注。 歐洲一體化越來越成為歐洲發展的趨勢。歐洲許多國家的政黨之間組成各自的聯盟,例如歐洲人民黨、歐洲綠黨、歐洲自由民主改革黨、歐洲左派黨、歐洲民主黨、歐洲自由聯盟等。除美國以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會員國主要是由歐洲各國所組成。目前歐洲在聯合國共有44個會員國,其中英、法、俄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現在的歐洲是世界最為關注的戰略重點,歐盟的發展加強歐洲一體化,現時歐盟更為一個超國家組織,是影響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冷戰結束後,美歐爭奪歐洲主導權的鬥爭開始浮現出來。 歐洲對於同性戀人士的政策在世界上也是最為寬容的。在全球二十多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中,歐洲就有十六個,分別是荷蘭、比利時、西班牙、挪威、瑞典、葡萄牙、冰島、丹麥、法國、盧森堡、愛爾蘭、芬蘭、英國、馬耳他、德國及奧地利。另外歐洲還有十多個國家承認同性伴侶民事結合,他們是安道爾、捷克、斯洛維尼亞、瑞士、匈牙利、列支敦斯登、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愛沙尼亞、希臘、義大利、聖馬利諾。歐洲有37個國家立法禁止在就業、醫療等社會日常生活中基於對性傾向的歧視行為。此外,歐洲所有的國家規定兩個成年人之間自願的同性戀行為合法。 == 經濟 == 資本主義最早從歐洲發展起來,其工業和農業的機械化水平也是各洲中最高的。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都屬發達國家,其中以北歐、西歐和中歐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隨著歐盟的發展,歐洲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1979年3月13日開始在歐洲共同體內部使用歐洲貨幣單位作為計價結算的一種貨幣單位。現在歐元(€ ISO 4217碼EUR)是目前歐盟28個會員國中的18國(也有這18國以外的國家,已經是31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貨幣)所使用的貨幣。歐盟各國對於是否加入歐元區皆有自身利益的考量,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歐盟會員國仍發行自己國家的貨幣,並未加入歐元區的行列,例如:丹麥克朗等。歐元區是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歐元區經濟的榮枯深深地影響著全世界的景氣。 在歐洲一些傳統產業中,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很高。全洲耕地總面積約2.9億公頃,農業人口比重為15%。但是由於人口稠密,消費高,大多數國家糧食不能自給。歐洲的工業產值是各洲中最高的,交通運輸業極其發達,全洲有35萬千米鐵路;公路總長420萬千米;海運總噸位約佔世界的45%,具有很強的外貿經濟的特點。此外,歐洲航空業和旅遊業也很發達。 == 人口 == 300px|thumb|歐洲各國的人口數 歐洲的人口約有7.28億人(2005年資料),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1%。其平均人口密度居各大洲的第一位。目前歐洲各國多面臨生育率下降及人口老化的問題,而推行各種政策以使人口正常成長。 年份 人口(單位:萬人) 1950 5 4740.5 1960 6 0440.6 1970 6 5586.2 1980 6 9243.5 1990 7 2139.0 2000 7 2846.3 2005 7 2838.9 來源:UNPP == 民族及語言 == 歐洲各民族主要是屬於印歐語系語言的民族(超過90%的歐洲居民),最為廣泛使用的有波羅的語族、羅曼語族、日爾曼語族、斯拉夫語族、凱爾特語族以及阿爾巴尼亞語、希臘語,也有從東方遷徙過去的使用烏拉爾語系語言的各民族和古老的巴斯克民族,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尚有一部分使用阿爾泰語系的民族。基本是以民族國家劃分,有的生活在不同國家的操同一語言的人群承認屬於同一民族,但有的不願意承認,只強調自己是那一國家的人。 歐洲人分屬多個不同的語族,其中有: * 印歐語系 ** 波羅的語族: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 ** 羅曼語族:法語、加泰羅尼亞語、加里西亞語、羅馬尼亞語、羅曼什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 ** 日爾曼語族:冰島語、丹麥語、德語、荷蘭語、盧森堡語、挪威語、瑞典語、英語 ** 斯拉夫語族:白俄羅斯語、波蘭語、波斯尼亞語、俄語、捷克語、克羅埃西亞語、馬其頓語、塞爾維亞語、斯洛伐克語、斯洛維尼亞語、烏克蘭語 ** 凱爾特語族:愛爾蘭語、蘇格蘭語、威爾士語 ** 阿爾巴尼亞語 ** 希臘語 ** 印度-伊朗語族:羅姆語 * 烏拉爾語系: ** 芬蘭-烏戈爾語族:愛沙尼亞語、芬蘭語、匈牙利語 * 阿爾泰語系: ** 突厥語族:土耳其語、韃靼語、楚瓦什語、哈薩克語 ** 蒙古語族:卡爾梅克語 * 亞非語系:馬爾他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 * 孤立語言 ** 巴斯克語 關於歐盟成員國的語言使用,參見歐洲聯盟的語言。 == 教育與文化 == 所有歐洲國家的公民都要接受義務教育,或者至少是接受某種教育培訓。歐洲的義務教育大概從6、7歲開始,一直持續到15、16歲。在大多數歐洲國家,基礎教育的時間大概只持續四到五年,而在少數國家,卻需要七八年。基礎教育完成之後,學生所繼續接受教育的高一級的學校就有多種型別了,有繼續為高等學校預先培養人才的文理中學,還有一些技工學校。與此同時,在許多國家還有許多很有名望的高等專科學校和綜合性大學,接納那些已經完成初中等教育的學生。在這種教育體制的促進下,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文盲率都很低。 雕刻藝術建築、美術、文學以及音樂都是在歐洲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事物。許多城市,比如倫敦、巴黎、維也納、羅馬、柏林以及莫斯科等,今天都是在作為首都的同時,也被視作該國的文化中心。此外,在許多城市還有很多重要的劇院、博物館、交響樂團以及其他很重要的文化設施。 === 古代文化 === 歐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歐洲史前美術體現了歐洲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建築、雕刻、繪畫和工藝的成就,其中歐洲舊石器時代藝術是迄今所知人類最早的真正的藝術品。此外歐洲史前器具藝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被學者們稱之為活動藝術。 11~17世紀,歐洲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奠定了現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 科學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 歐洲各國在科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很緊密。 在文化方面,1950年創立以西歐和地中海沿岸國家廣播電視機構為主的歐洲廣播聯盟。1957年8月21日創立的歐洲新聞社聯盟增進各國新聞社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在科學技術方面,由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典、荷蘭、丹麥、義大利、瑞士8個國家共同經營的歐洲南天天文臺是位於南半球的大型綜合性天文臺,其研究課題幾乎涉及天文學的各個領域。1973年由30多個國家建立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促進歐洲各國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的迅速發展。1975年5月30日由歐洲多個國家組成的-{zh-hans:歐洲空間局; zh-hant:歐洲太空總署;}-在航天領域很有競爭力。 == 宗教 == 歐洲的宗教中,72%主要是信仰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以及東正教)。 8%是伊斯蘭教,其中大多數在俄羅斯生活(兩千五百萬),除此之外,在土耳其(590萬)、法國(550萬)、德國(320萬)、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與阿爾巴尼亞(140-250萬)以及義大利(110萬)等歐洲廣大地區都有穆斯林分佈,西歐的穆斯林主要為移民。 僅有少於1%的歐洲居民信仰猶太教(將近200萬人)。其他的宗教(如印度教、佛教等)也都僅有低於1%的信徒。 部分歐洲國家無宗教人口的比例相對較高。根據歐洲聯盟2005年公佈的調查結果,無宗教信仰人口比例,超過60%的有英國、法國、荷蘭、瑞典等國,超過50%的有德國、比利時、瑞士、挪威等國,而低於10%的有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國,低於20%的有葡萄牙、希臘、波蘭等國。 == 國際關係 == === 歐洲與亞太 === 歐洲部分國家在亞太各地曾建立廣大的殖民地,例如:英國擁有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和香港等;法國擁有印度支那,即今日中南半島東部地區;葡萄牙曾管治澳門、果阿邦和東帝汶;西班牙曾管治菲律賓;荷蘭曾擁有東印度群島,亦即今日的印尼。也因此東南亞國家與歐洲國家的關係非常深厚,由於這般深厚的關係,今日國際關係中,歐洲對於東南亞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在曾受西班牙統治,以天主教為國教的菲律賓,教宗所指派的樞機主教亦有政治及社會上的影響力。東北亞的日本曾與德國、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組成軸心國,現在日本、韓國與歐洲各國主要是以經濟關係為主,政治上的結盟已漸次減少。 === 歐洲與中亞 === 從17世紀開始到20世紀,中亞大部分地區成了俄羅斯帝國以及隨後的蘇聯的領土,大量東歐的斯拉夫人開始遷移到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蘇聯解體後,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斯拉夫人開始大規模遷移回俄羅斯,導致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的俄羅斯族人口比例大大下滑。蘇聯對中亞地區的統治,帶來了工業化和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但也伴隨著對地方文化的壓制,集體化專案的失敗導致很多人死亡,長期以來,該地區的民族關係都很緊張,也出現了一些環境問題。 === 歐洲與中東(西亞) === 地理上,歐洲與中東(西亞)是近鄰,歷史上,歐洲與中東的關係一向緊張,基本上是由於兩者在宗教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歐洲大部份國家以基督宗教為主要信仰,而伊朗和阿拉伯國家多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中東多個地區曾經在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為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 橫跨歐洲與小亞細亞的伊斯蘭教國家土耳其本身與傳統歐洲各國的關係就非常微妙,它地處亞歐交界處,且它曾經既滅亡拜占庭帝國,現在又極渴望加入歐盟。 === 歐美 === 歐洲與美國雖然在文化、民風等各方面,有著濃厚的歷史淵源和聯絡,但大致上於二十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和歐洲有一種較緊密的盟友關係。在此之前,由於美洲在17世紀時期,曾是歐洲國家流放異見人士和囚犯的地方,所以,在美國開國1786年的初期,與歐洲殖民主義者,尤其是曾經統治過美國的英國,有著對立的關係。其後由於美國和歐洲長時期實施政治互不幹預的政策,兩者在18至19世紀各自發展。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令歐洲元氣大傷,但美國經濟卻有高度增長,西歐諸國均需要美國的經濟援助,自然靠近美國。再加上東歐諸國加入社會主義陣營,因而與美國關係降落冰點。冷戰時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威脅加強除東歐外其他歐洲國家與美國的親密度。但是在冷戰結束後,威脅消失,歐洲(主要是歐盟成員國)與美國的關係發生一些變化,歐洲更需要有自己的聲音,因此某些歐洲國家在九一一事件、伊拉克問題、以巴衝突等方面與美國產生不同意見,甚至有較大的分歧,但是其根深柢固的盟友關係還將保持不變。英國卻在上述事件中更加靠攏美國,與美國結成極為堅定的同盟關係,但也遭人取笑這個美國原屬的殖民主幾乎反倒成了美國的附庸。西班牙、波蘭等在美伊第二次戰爭時對美國的強力支援,使得美國稱讚這些國家為新歐洲,但隨著恐怖份子對西班牙發動攻擊,西班牙已退出與美國間的盟約,自伊拉克撤軍。 === 歐非 === 歐洲和北非的關係,跟她與中東的關係差不多,因為北非與歐洲隔地中海相望,而北非亦是伊斯蘭教國家地區。歷史上,只有中世紀時期,阿拉伯帝國曾經統治過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南部。自歐洲殖民主義興起,非洲各地成為歐洲的殖民地,法國在中非、西非和北非建立的法屬西非洲殖民地,是非洲大陸當時最大的殖民地。歐洲殖民主義者在非洲爭奪自然資源,情況直至1950年代開始非洲國家各民族的獨立運動浪潮,多個國家紛紛獨立,才有所改進。歐洲和非洲亦循著經貿的方向發展。 === 歐澳 === 跟美國一樣,歐洲開發澳大利亞的初期亦以流放囚犯的作用。但由於歐洲和澳大利亞在地理上相距甚遠,令到兩者有著各位發展的空間,但在經濟、文化和宗親的聯絡上,澳大利亞和歐洲仍然有著很緊密的聯絡。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的主要移民群種均來源於歐洲,與當地土著民族及其他移民發展大洋洲。 == 內部政策差異 == 雖然不少世界各國各項資料排名(如GDP、進出口總額、奧運會獎牌等)都將歐盟作為一個類似於主權國家的整體來看待,歐洲一體化的程度確實領先全球,但不同的歐洲國家在某些領域的內部政策方面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 宗教政策 === 歐洲是除東亞以外全球世俗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歐洲大部分國家皆已不設國教,但挪威、冰島、芬蘭的憲法仍規定基督新教路德宗為國教或唯一享受國家補貼的宗教,希臘憲法仍規定東正教為國教。 === 貨幣政策 === 丹麥、瑞典、波蘭、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歐盟成員國至今未加入歐元區。 === 刑罰政策 === 歐洲大部分國家不設死刑但保留無期徒刑,西班牙、葡萄牙、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不設無期徒刑,但罪行特別嚴重的犯罪分子可能會被累計判處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超長刑期。 擁有死刑法律的只有白俄羅斯。 === 毒品政策 === 荷蘭是唯一一個明文規定吸食和買賣大麻合法的歐洲國家。法國、希臘、瑞典、挪威、芬蘭等國對大麻實行嚴厲的管制,無論是吸食還是買賣皆為違法,也不允許將大麻作為處方藥使用。其他歐洲國家大都禁止私人種植和買賣大麻,但英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和捷克允許使用從大麻中提煉出的某些成分製造處方藥。 === 性交易政策 === 俄羅斯、瑞典、挪威、冰島及東歐部分國家禁止一切形式的性交易,德國、荷蘭、瑞士、奧地利、匈牙利、希臘、土耳其允許開設妓院賣淫,其餘的歐洲國家允許性交易但禁止有組織地賣淫。 === 同性戀政策 === 西歐大部分國家允許進行同性婚姻登記,義大利、捷克等國家則允許同性之間建立同居民事關係但不提供同性婚姻的註冊登記,波蘭、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大部分東歐國家明文規定婚姻只能是異性之間的民事關係。 == 參見 == * 歐洲聯盟 * 斯堪的納維亞 * 歐洲議會 * 歐元區 * 歐洲一體化 * 歐洲美元 * 歐洲共同體 * 歐洲委員會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引用 === === 來源 === ; 網頁 * "Europe". The Columbia Gazetteer of the World Online . 2005.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外部連結 == * * 歐洲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地圖 Europe
法國國旗
法國國旗是一面從左至右藍、白、紅色垂直排列的三色旗。法國人稱之為: *(「三色旗」) *(藍白紅旗) *(法國國旗) == 簡介 == 法國的國旗以三色旗()著稱,最早出現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顔色取自當時法國國徽(紅和藍),再加上法國王室的顔色白色。其中藍色是聖馬丁長袍的顔色,白色紀念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紅色則是聖但尼軍旗的顔色。最早的三色旗色彩的排列與今天不同,紅色在左,不過後來有過調整。 1794年2月15日,旗幟最終被確定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國旗。 波旁王朝復闢時,三色旗曾經被廢除,而用王室的鳶尾花旗()。然而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後,三色旗再度成為法國的國旗,使用至今。法國國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旗之一,三色旗代表的價值和意義對後來世界各國國旗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 國旗規格 == 1976年-2020年間法國三色旗官方正式的顏色標準是: 標準 藍 白 紅 Pantone 反射藍(Reflex Blue) 032 CMYK 100.80.0.0 0.0.0.0 0.100.100.0 RGB 0-85-164 255-255-255 239-65-53 網頁色彩 #0055A4 #FFFFFF #EF4135 自然色(NCS) S 2565 R80B N/A S 0580 Y80R 這種標準被1974年至1981年期間執政的法國總統德斯坦()批准採用,以替換早先顏色較暗的三色旗版本。2020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未告知公眾的情況下,把國旗中的鈷藍色(深藍色的漸變色之一)改回色澤更深的海軍藍,這一變動直到2021年11月才被新聞媒體發現。 現在,除了在海軍中使用的三色旗是方形的外,其他場合使用的三色旗的長寬比都是2:3。長期以來,旗子中的三條色彩條紋不是嚴格相等的,藍/白/紅三色的寬度比是30:33:37,和早期法國革命時的巴黎市市旗的比例一致。這樣來劃分比例是有道理的。最初的法國國旗是按藍、白、紅三色同樣寬窄的尺寸做成的。後來發現,由於中間的白色較兩旁顏色明亮,使人眼產生一種錯覺,看上去總覺得兩旁的紅色帶沒有藍色帶-{}-寬。後來,為了克服這種錯覺,才把藍色條帶縮窄,把紅色條帶加寬,直到人眼看上去非常自然、勻稱,從而成為今天的比例。可是法國革命後於1853年5月17日左右,這面旗又被拿破崙三世下令改為相等寬度,但海軍軍旗沒有改動,繼續使用 30:33:37 比例的三色旗至今。 == 歷代國旗 == 據說,三色旗的起源來自於1789年7月法國革命期間革命軍所戴的帽章。該帽章由革命軍總司令拉法葉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設計,它採用的顏色借鑑了巴黎市市徽的紅色和藍色,原本只有紅藍兩色,後來拉法葉加入代表王室的白顏色,寓意是期望人民與王室攜手合作,建立一個自由平等的新國家。1789年後,巴黎的顏色不再被使用;原因可能是拉法葉當時採用了美國獨立戰爭旗子的顏色(藍,紅和白色)。大多數的歷史學家和旗幟學家,包括法國的那些學家,同意現在這種最終的說法,雖然這來源於傳說。 最初,紅色在旗杆的一側,藍色在外側。後來為了避免與海軍的軍旗混同,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期間的1794年2月15日,旗杆一側被換成藍色,紅色被移到外側,並正式地被採用為法國的國旗,同年5月20日開始啟用。起初,它的採用並未受到廣泛歡迎,那時的海軍正繼續在君主政體的白色旗之下作戰,同時威脅要叛變。這種式樣的三色旗並不是最早出現的,舉例來說,1791年時的軍隊和1789年後的國衛隊就曾把它作為軍旗。拿破崙的義大利軍團戰旗使用旗角是紅藍雙色菱形,中心繪有金fasces lictoriae(前羅馬共和國的徽章)的白色旗。垂直的旗子在1812年被軍隊採用了,以替換早先中央繪有白色十字架的紅藍兩色旗。 1815年波旁王朝復闢後,三色旗被革命前使用過的王室的丁香花(fleur-de-lis)白色旗代替。然而1830年革命,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國王登上王位後,再一次指定三色旗為國旗,一直持續至今。 1848年革命時期的旗子以在三色旗上繪有洛林紅十字為特色。它被支援新的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政府的激進分子升起。 === 國旗 === File:Île-de-France flag.svg|法蘭西王國14世紀至16世紀 File:Royal Standard of the King of France.svg|法蘭西王國17世紀早期至1789年 File:Pavillon royal de France.svg|法蘭西王國17世紀早期至1769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0-1794).svg|法蘭西王國1770年-1792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0-1794).svg|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1794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4年-1804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1815年 File:Royal flag of France during the Bourbon Restoration.svg|法蘭西王國1814年-1830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法蘭西王國1830年-1848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年-1852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年-1870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維希法國1940年-1944年 File:Flag of Free France (1940-1944).svg|自由法國1940年-1944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1944年-1946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6-1958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1976年 File:Flag of France.svg|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76年-2020年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58).svg|法蘭西第五共和國2020年起 === 歷史元首旗幟 === File:Royal Standard of the King of France.svg|法蘭西王國皇家旗17世紀早期至1789年 Imperial Standard of Napoléon III.svg|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旗(1852年-1870年) Flag of Philippe Pétain, Chief of State of Vichy France.svg|維希法國時期貝當的個人旗(1940年-1944年) === 殖民地 === Flag of Louisiana (January 1861).svg|路易斯安納州(1861年1月) Lebanese French flag.svg|法屬黎巴嫩託管地1920年-1943年 Flag of the Tahiti Protectorate 1843-1880.svg|法屬波里尼西亞保護國(1843年到1880年) Flag of the Kingdom of Rimatara 1891-1900.svg|裡馬塔拉王國(1891年-1900年) Flag of the Kingdom of Raiatea (1880-1888).svg|雷亞特王國(1880年-1888年) Flag of the Tahiti Protectorate 1842-1843.svg|塔希提島保護國1842年至1843年 Flag of French protectorate of Rimatara.svg|裡馬塔拉的法國保護國 Flag of the Kingdom of Rurutu (1889-1900).svg|魯魯圖王國(1889年-1900年) Flag of Tahiti since 1880.svg|大溪地始建於1880年旗幟 Flag of French Sudan (1958-1959).svg|法屬蘇丹 Flag of Uvea (1860).svg|1860年到1896年的烏韋阿王國國旗 Flag of the Madagascar Protectorate (1885-1896).svg|法屬馬達加斯加保護國 Flag of Colonial Annam.svg|法屬印度支那 Flag of Tai Autonomous Territory.svg|泰族自治區 Flag of the Montagnard country of South Indochina.svg|南印度支那上游地區 Merchant flag of French Morocco.svg|法屬摩洛哥 Flag of Tunisia with French canton.svg|法屬突尼西亞1881年-1956年 Flag of French Laos.svg|寮國保護國1893年-1954年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Independent Guyana (1886-1887).svg|法屬蓋亞那 Flag of the State of Damascus.svg|法屬大馬士革邦旗 Flag of the State of Aleppo.svg|法屬阿勒頗邦旗 Flag of Jabal ad-Druze (state).svg|法屬德魯茲邦旗 Latakiya-sanjak-Alawite-state-French-colonial-flag.svg|法屬阿拉威邦旗 Flag of the Kingdom of Luang Phrabang (1893 - 1946).svg|琅勃拉邦王國 Flag of the French Mandate of Syria (1920).svg|法屬敘利亞託管地(1920年-1922年) Flag of Syria French mandate.svg|敘利亞聯邦(1922年-1932年) French Congo 1959 proposal (Flag).svg|法屬赤道非洲(1958年-1959年) Flag of Gabon 1959-1960.svg|加彭國旗(1959年-1960年) Flag of Togo (1957-1958).svg|多哥國旗(1957年-1958年) Flag of French Governor in French Colony.svg|法國殖民地法國總督旗幟 === 附屬國 === Flag of the Repubblica Romana 1798.svg|羅馬共和國 1798年 Flag of the Parthenopaean Republic.svg|帕特諾珀共和國 1799年 === 現存的相關旗幟 === Flag of Acadia.svg|阿卡迪亞人 Flag of Cleveland, Ohio.svg|克利夫蘭 Flag of French Polynesia.svg|法屬波利尼西亞 Flag of Quebec.svg|魁北克 Flag of New Orleans, Louisiana.svg|新奧爾良 Flag of French Guiana.svg|法屬蓋亞那 Flag of Saint Barthelemy (local).svg|聖巴泰勒米島 Royal Standard of King Louis XIV.svg|新法蘭西 Flag of Wallis and Futuna.svg|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Flag of Iowa.svg|艾奧瓦州州旗 Flag of the Senior Administrator of the French Southern and Antarctic Lands.svg|法屬南部領地 Flag of Madriz.svg|尼加拉瓜馬德里斯省旗幟 ==參考資料== == 參見 == * 法國國徽 * 法國旗幟列表 == 外部連結 == * *法國國旗格式與歷代國旗演變史 F Category:法國旗幟 Category:法國國家象徵 Category:垂直三色旗 Category:1794年面世的旗幟
丹麥國旗
丹麥國旗,又稱為丹尼布洛(丹麥語:Dannebrog),意思為「丹麥人的旗」或「紅色的旗」。丹麥的國旗是現今使用的國旗中最古老的,自1219年使用至今。 丹麥國旗對北歐國家的北歐十字國旗設計起了重大影響。其他採取類似國旗設計的國家就包括了瑞典、挪威、芬蘭和冰島。 File:Flag of Denmark (state).svg|Splitflag政府旗與軍旗比例: 56:107 File:Naval Ensign of Denmark.svg|Orlogsflag軍艦旗比例: 56:107 File:Royal Standard of Denmark.svg|王室旗比例: 56:107 == 設計 == 顏色標準 紅 白 Pantone 186C 網頁顏色標準 #C8102E #FFFFFF RGB 200-016-046 255-255-255 == 歷史旗幟 == File:Flag of the Kalmar Union.svg| 卡爾馬聯合 File:Royal Standard of Denmark (1731–1819).svg|丹麥-挪威 == 參見 == *丹麥國旗日 Category:國旗 Category:雙色旗 Category:丹麥旗幟 Category:丹麥國家象徵 Category:北歐十字旗 Category:1229年面世的旗幟
日本國旗
thumb|200px|二戰期間日軍出征前的簽名旗,寫有“武運長久”字樣 日本國旗為一面白色長方形旗幟,旗幟中心為一個紅色圓形代表太陽。其正式名稱為日章旗(),在日本國內常以“日之丸”()稱之,中文地區常稱之為“太陽旗”。日本國旗也是該國名號“旭日之國”的體現。 1999年8月13日,《國旗國歌法》公佈施行,將“日之丸”和“君之代”分別正式定為日本的國旗及國歌,同時也調整了國旗製作的規格。儘管之前並沒有明確立法日本國旗為何,但與公眾及各類國際場合之間,日章旗就已是日本事實上的國旗。在1870年明治初期,時日本政府頒佈二項公文皆有涉及國旗設計之規範。明治三年2月27日第57號公告,日之丸正式作為日本商船的旗幟出航;而根據同年10月第651號公文更將該旗標為海軍軍用旗。在二戰後期,因日本的戰敗,該旗曾同帶有卐字的德國旗幟(德意志國國旗、納粹黨旗、國防軍軍旗等)受盟軍嚴格之限制,期間日本的民船、商船一律使用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時的代用旗;但後來該規定有所放寬。 傳說日本是天照大神創造的,而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公元607年,日本聖德太子給中國隋煬帝的國書上,自稱是日出之國以來,日出符號成為倭國的象徵。公元701年這面旗幟就開始為文武天皇所使用,當時稱作“天皇旗”。在歐洲列強前往亞洲殖民以前,日本處在江戶幕府的鎖國時期,貿易往來較少,國家意識淡薄,因此與中國、朝鮮同樣未有制定國旗。直到幕末時期,歐洲列強和美國的軍艦前往日本列島,強行開啟了日本的國門。與其它國家進行貿易需要國旗進行識別,但是日本無旗可掛。1854年3月,《神奈川條約》簽署;同年7月,江戶幕府以老中阿部正弘之名釋出通告,在民船、商船上使用日之丸旗。19世紀中葉開始,日章旗逐漸成為代表日本的旗幟,所有日本船隻懸掛著的就是這面旗幟。1870年,日章旗正式定為日本海軍旗幟,白色象徵神聖、和平、純潔及正義,紅色則象徵真摯、熱忱、活力和博愛。 == 歷史 == === 古時至中世紀 === 日之丸的明確起源至今仍然不詳,然自公元7世紀起,“旭日”於日本來説便有某種象徵意義(因大和列島位於遠東,在日本人心中認為是“太陽升起之地”)至於日本官方正式認可這個説法的最早文獻,可追朔至公元607年,日本朝臣聖德太子代表天皇給與中國隋煬帝的國書上,就自稱是“日出之國” 太陽的象徵含義與日本的皇室息息相關,因在日本神話,天皇係天照大神的直系後裔;日本人所信仰的傳統宗教是神道教崇拜世間萬物,並認為世間存在著“八百萬神”。而神道教也尊崇著太陽神,尤其在漁業及農業方面都會向上天祭祀以祈禱無風雨之災。在此傳統的基礎上,天皇的祖先——天照大神就被認為是太陽女神。日本自彌生時代、古墳時代以來,內行花文鏡很常被用作與太陽相關祭祀等。此外,也有説法稱日本三神器之一的八尺鏡也曾被用作類似的祭祀與典禮。森浩一著「日本神話の考古學」(朝日新聞出版 1993年7月) 據稱日本初代天皇——神武天皇東徵期間曾行至浪速(今大阪),而其皇兄彥五瀨命與當地部落領袖長髓彥爆發激戰,隨後戰死。神武天皇因此意識到,身為太陽之神的直系後裔的他不應面東進攻,而是在太陽光芒的庇佑下,往西方進攻。因此,神武天皇率領眾部族從紀伊半島的東往西向大和國推進,並與長髓彥的第二次戰鬥中取得勝利,進而完全征服整個近畿地區,建立大和政府。「日本古典文學大系 2 風土記」(巖波書店 1958年4月)の伊勢國風土記逸文に、神武天皇が伊勢國造の祖の天日別命に命じて伊勢國に攻め込ませ、國津神の伊勢津彥を追い出して伊勢を平定したとある。熊野からでは北に向かって戦う事になる。このため鈴木眞年のように、伊勢まで行って西から大和盆地に侵攻したとする説もある。 而首次以“太陽”這一形狀作為日本公家旗藍本的使用,被認為是自公元645年日本開始大化改新,作為太陽神後裔的天皇得以親政所起。泉欣七郎、千田健共編『日本なんでもはじめ』ナンバーワン、1985年、149頁、據日本歷史文獻記載,第四十二代天皇文武天皇於702年的朝和儀式為迎接元旦而舉辦的慶典中,曾為裝飾準備舉行儀式的宮廷而掛起一面日像旗。傳言這就是最原始的日之丸,但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白底紅實圓。 此外,也有另一種理論認為日之丸是受到源平合戰結果的影響;在平安時代,代表皇室及天皇本人的旗幟是錦之御旗,這同時也是日本朝廷的象徵物。該面旗幟底色是紅色,旗幟上繡有金色的太陽和銀色的月亮圖案。而當時在事實上統治日本並以平氏為代表武家政府則使用紅旗;與之對立的另一氏族——源氏則使用白旗作為象徵物。源氏於之後的合戰中勝出並建立幕府後,歷代徵夷大將軍均稱自己是源氏的繼承者,象徵國家統一的“白地赤丸圖”便被傳承下來。關於這點,可能有點類似英國玫瑰戰爭結束後,象徵約克與蘭開斯特兩家合併後的都鐸玫瑰。在日本,紅白兩色被視為“喜慶的傳統顔色”(如紅白歌唱賽就源自該意)。 在公元12世紀的日本著名古典悲劇作品《平家物語》曾寫道,雖有諸多來自不同氏族的武士,但他們的私人扇上都會帶有太陽的圖畫。與日本國旗有關的傳説還有是日本僧人日蓮法師所作;傳言在元日戰爭時期,日蓮法師曾將一副日之丸旗贈與當時的幕府將軍惟康親王,並讓他帶著該面旗幟去戰鬥。最古老且可考證的一面日之丸旗現存放于山梨縣雲波寺中。這面旗幟傳言是由後冷泉天皇賜予源義光的。並在過去千年的時光裡,都被武田氏視為珍貴家寶。 == 設計 == 色彩: 白色 紅色 色彩系統 資料來源 年份 連結 N9 十六進位制色彩,由Feelimage Analyzer 確定 5R 4/12 孟塞爾 DSP Z 8701C 1973 N/A 156 DIC ODA Symbol Mark Guidelines 1995 日章旗のマーク、ODAシンボルマーク N/A 0-100-90-0 CMYK ODA Symbol Mark Guidelines 1995 N/A 186 Coated 彩通 Album des pavillons nationaux et des marques distinctives 2000 N/A 0-90-80-5 CMYK Album des pavillons nationaux et des marques distinctives 2000 N9.4 (壓克力纖維) 5.7R 3.7/15.5 (Acrylic) 孟塞爾 DSP Z 8701E 2008 N9.2 (尼龍) 6.2R 4/15.2 (尼龍) 孟塞爾 DSP Z 8701E 2008 N/A 032 Coated 彩通 2008夏季奧運會旗幟手冊 2008 == 其他旗幟 == == 歷代國旗 == ==類似旗幟== == 注釋 ==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日本旗幟列表 * 日本國徽 * 日本國歌 Category:日本旗幟 Category:亞洲國旗 國旗 Category:1870年面世的旗幟 Category:1999年面世的旗幟 Category:雙色旗
西德
西德(),又稱聯邦德國,是對於1949年5月23日成立至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期間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俗稱。 聯邦德國建立於其初期範圍包括二戰後由美國、英國和法國所佔領的德國領土;除了德國西部的領土外,東德境內、德國原本的首都柏林市區西半部在當時也屬於西德非法定的事實領土。如此一來,西柏林成為一個飛地,被東德領土所包圍。冷戰開始時,歐洲被西方集團和東方集團瓜分。德國實際上被劃分為兩個國家和兩個特殊領土,即薩爾州和分裂的柏林。西德西南部的三個州於1952年合併形成巴登-符騰堡州,而薩爾蘭州於1957年加入西德。西柏林被認為是非官方的事實上的第十一州,雖然在法律上不屬於西德,但由於柏林在盟軍控制委員會的控制下,西柏林在政治上與西德結盟,並在其聯邦機構中直接或間接代表。 1950年代的經濟奇蹟奠定了日後德國佔據重要地位的基礎,當時西德從二戰造成的巨大破壞中崛起,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第一任總理康拉德·阿登納一直任職到1963年,他致力於與北約完全結盟而不是保持中立,並獲得了軍事聯盟的成員資格。阿登納也是發展成為當今歐盟的協議的支持者。1975年G6成立時,對於西德是否會成為其成員,並沒有嚴肅的爭論。 隨著柏林圍牆的開放促使東方集團走向瓦解,兩個領土都採取行動實現德國統一。東德於1990年投票決定解散並合併到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它的五個戰後州與重新統一的柏林一起重組,結束了其特殊地位並形成了一個額外的土地。他們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加入聯邦共和國,將州總數從10個增加到16個,結束了德國的分裂。重新統一的德國是以前非正式地稱為西德的國家的直接延續,而不是一個新的國家,因為這個過程本質上是一種自願加入的行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擴大到包括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另外六個州共和國。擴大後的聯邦共和國保留了西德的政治文化,並繼續其在國際組織中的現有成員資格,以及其西方外交政策與聯合國、北約、經合組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等西方聯盟的聯絡。 == 稱呼 == 西德官方認定的本國名稱只有一個,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是“BRD”。 但在東德地區、歐美和日本,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有很多別的稱呼,例如“西德()”或“西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這些別稱在1950~1960年代間被頻繁使用。這是因為在《1968年憲法》頒佈以後,西德、西柏林和東德、東柏林已經完全不同,外國人在稱呼“德國的概念”時如果不用特別的稱呼的話會產生很多歧義。從1970年代早期開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逐漸能縮寫成“BRD”,《新德意志報》是第一個採用這個縮寫的報紙。1973年,東德接受了“BRD”這個詞作為西德的官方簡稱,由於東德的同意,其他東方集團國家也隨之效倣,“BRD”一詞也迅速在國際上流行。 為了回應這一變化,早在1965年,西德的“兩德內部關係部長”埃裡希·門德就寫了一篇名為《關於德國的稱謂的指令》的文章,建議政府部門不要使用縮寫,以免矮化西德的正統地位。到了1974年5月31日,西德的“聯邦州政府首腦會議”正式宣佈:在官方出版物裡稱呼西德時,必須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這個全稱。從那時起,西德的各種媒體就避免使用縮寫,唯左翼中的馬克思派系的媒體依舊跟隨東德使用縮寫。1979年11月,“西德聯邦政府”和“西德聯邦議院”在德國電視一臺和二臺中發表公開佈告,呼籲全西德的民眾都不要用縮寫來稱呼自己的國家See in general: Stefan Schmidt, "Die Diskussion um den Gebrauch der Abkürzung «BRD»", in: Aktueller Begriff, Deutscher Bundestag – Wissenschaftliche Dienste (ed.), No. 71/09 (4 September 2009) 。 在除了西德以外的所有國家,均不會認為“西德(Westdeutschland)”一詞是帶有歧視性的,而認為這只是一種表達地理方位的名字。像奧地利、瑞士、盧森堡這樣的德語國家們亦廣泛使用“西德”一詞來稱呼聯邦德國,並沒有因為它們的國家也說德語,就跟隨西德的叫法而使用全稱。在英語系的國家,“西德”及其同等的術語更多的是用在政治學、新聞學或學術界之中的,而平民稱呼西德時的叫法隨意,英語系國家的政府們也沒有對它進行過強制規定。 最後,因為西德的首都位於波昂,所以一些歷史學家也會稱“西德”為“波恩共和國()”或“波恩政權()”The Bonn Republic — West German democracy, 1945-1990, Anthony James Nicholls, Longman, 1997。 == 歷史 == 1945年4月16日—4月30日柏林戰役,納粹德國最終戰敗無條件投降之後,根據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中英、美、法、蘇四國的秘約,決定在德國戰敗後將其一分為四分別由四個戰勝國佔領,並且合組一個最高管理單位同盟管理議會()來治理德國事務。但由於理念上的差異,在戰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陣營與以蘇聯為主的共產陣營逐漸疏遠,1948年3月時,美、英、法三國在倫敦舉行會議,初步決議要將三國所分別管理的德國領土合併,在德國西部組成一個政權。蘇聯方面也針對這點作出反制,首先是退出ACC,並進而宣佈著手設立一個東德政權的計劃。 但直接導致東西德分離的導火線,則是發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方佔領區境內的貨幣重整計畫。當時西方三國佔領區內原本分別發行的貨幣整合為一,但卻排除蘇聯佔領區,發行了西德馬克,而蘇聯佔領區也在短短三日後發行了東德馬克,儼然象徵東西德正式分離。東西德分離後,東德方面曾在1948年中開始,對使用西德馬克的西柏林地區進行封鎖,為期11個月,希望透過此舉達到完全控制整個柏林地區的目的,但卻在西方國家持續以空運方式所進行的柏林空運之支援下沒有實現。在柏林封鎖解除(1949年5月12日)後沒多久的5月23日,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宣佈正式成立。而東德方面也在同年的10月7日宣佈正式成立以德意志社會主義統一黨(縮寫:)一黨專政的社會主義政體。 西德於1955年5月8日加入北約,相對的,由蘇聯扶植、 德國統一社會黨主政的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則加入了-{zh-hans:華沙條約組織; zh-hant:華沙公約組織;}-,使得東西德間的交界成為兩大對壘陣營的最前線,冷戰的焦點。 1957年,根據《薩爾條約》,原被法國託管的薩爾保護領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為薩爾州。 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後,東德領土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併入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從此覆蓋德國全境,德國統一。1991年3月15日,四個佔領國正式放棄對其的佔領權。西德除了視為是一個分裂狀態下的獨立國家之外,因兩德統一的架構是由東德被併入西德,統一德國的所有制度與統一前的西德完全一致,所以西德也可被視為是當代德國的一段歷史時期。 ==政治制度== 有鑑於魏瑪共和國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的失敗教訓,同時避免總統制可能出現的獨裁,西德實行聯立制,政黨需取得5%議席才能進入議會。在西德大部分時期,議會只有四個政黨,分別為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德國社會民主黨及德國自由民主黨。德國綠黨在1980年代後才進入德國聯邦議院。 聯邦德國沒有死刑,這點在其基本法第102條中展現。但刑法有關死刑部分則遲至1953年修為無期徒刑。有證據顯示,聯邦德國的廢死,最早來自右翼政黨的提案,原先目的並非是一般罪行的兇手,而是企圖阻礙盟軍對戰犯執行死刑;但實際上廢死並無影響戰犯的處決,也被認為無法對其法院有拘束力,所以相關處決則持續到1951年。詳情可見德國死刑制度一文。 == 領土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建立於其初期範圍包括二戰後由美國、英國和法國所佔領的德國領土而除了德國西部的領土外,東德境內、德國原本的首都柏林市區西半部在當時也屬於西德非法定的事實領土。如此一來,西柏林成為一個飛地,被東德領土所包圍。 ==經濟== 曾經被認為經濟會非常落後,但經濟一直勇猛發展。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盟軍佔領下的德國 * 東德 * 西柏林 * 德國曆史 * 德國政治 * 西德國旗 Category:1949年西德建立 Category:1990年西德廢除 Category:前聯合國會員國 Category:冷戰時期的歷史政權 Category:德國冷戰史
世界語旗幟
世界語旗幟(),它的樣子是綠底、左上角白色正方形,正方形當中有一顆綠色五角星。其中綠色象徵著希望,白色象徵著和平和中立,五角星表示五大洲(傳統上的說法)。 根據國際世界語協會理事會推薦的尺寸比例應該為:旗幟寬比旗幟高比旁邊的白色正方形邊長應該是3:2:1。白色部分和包圍五角星的圓的半徑的比例應該為:10:3.5。 一些世界語使用者認為這面傳統的旗幟對於一門國際語言來說太富民族主義色彩,所以很多組織已經不再推薦使用它了。很多人則繼續把它當成國際或超國家團結的標誌。雖然一些世界語者把所有人都把世界語作為第二語言當作“最後的勝利”而認為這面旗幟沒有使用的必要,但是有時世界語的旅行者仍會使用這面旗幟以方便和其他地方的世界語使用者見面。 thumb|320px|left|制旗比例 Category:世界語 Category:旗幟
M
M, m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13個字母,在古典語言和現代語言中都發雙唇鼻子音。它起源於希臘的Μ, μ。閃族人起初用它來表述水。 漢語拼音有一個 Unicode 未收的帶重音符的 m (̀要靠組合字元 &#x300; 顯示)用來表示「呣」的發音。 在一些醫學檢驗報告中,參考值標示的M為男性(Male)的意思。 == 字元編碼 == 字元編碼 ASCII Unicode EBCDIC 摩斯電碼 大寫 M 77 004D 212 -- 小寫 m 109 006D 148 -- == 其他表示法 == == M的變體 == * [] 閉後不圓唇母音 ==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 * (希臘字母 Mu) * (西裡爾字母 Em) ==註釋== == 參閱 == *(M; M barré),在拉丁銘文中用以代表月經的符號 ==外部連結== * * * Category:拉丁字母
湄公河
湄公河是瀾滄江的下游河段、東南亞最重要的跨國水系。New Comprehensive Atlas for Hong Kong, George Philip Ltd.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edition), P.118, ISBN 0-19-590098-7下游河段與上游合稱瀾滄江-湄公河,幹流全長4180公里,是世界第十二長河流,亞洲第七長河流;瀾滄江主源為扎曲,發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流經中國西藏自治區、雲南省進入傣族地區後始稱湄公河並流出中國國界,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流域除中國和緬甸外,均為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部分被稱為瀾滄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內,被稱為九龍江。由於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變化極大,以及主幹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運能力差。目前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公里可通航,本條目主要介紹下-{遊}-河段。 == 名稱 == 儘管上游瀾滄江具有很多獨立的本地名稱,該河流自流入傣族地區成為湄公河(;;;;)後在各語言中的稱呼相當統一。在主要通行語中其稱呼均來源於傣語支祖語從南亞語系語言的借入(如),其餘語言則因屬於南亞語系而不需借入,如克木語。 在克木語中,意為「渠」,意為「川」;合起來卽為「渠川」之義;這與同語系佤語對瀾滄江的稱呼「」是一致的。此外過去克木語還有「大渠川」()和“深渠川”()的稱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古漢語的「」( )、「」也源於自江南土著語言的借入,與前述各諸南亞語、傣語的專名部分(如克木語、佤語“Grong/Groung”、泰語“โขง/hkong/Kǒong”)同源。不過「江」在漢語中很快被通名化,如“”(意為“名字叫‘’的那條川”)被“長江”一詞取代,「」則從未用作專名,如「鹿港」;而傣語支各語言借入此詞後均未將語素“Grong/Khrong/Hkong”徹底通名化,詞彙“湄南公”(傣龍語語序則是“南湄公”)中“湄”、“南”、“公”三個語素字義分別是“川”、“水”、“”,對應到漢語語序則是“水川”或“川水”(即「」是專有名詞)。在緬甸語、高棉語、越南語和漢語中,借自傣語支的“湄公”兩音節則整體被處理成專名,配合各自語言對河流的通名構成在地名稱。 此外,高棉語、越南語還有獨立產生的名稱——(拼音轉寫:tŭənlee thom,字母換寫:dn̥le dʰṃ )“廣闊的大水”;“九龍江”。儘管高棉語屬南亞語系,高棉語中除傣語藉詞“湄公”外並無帶有「」語素的名稱;越南語名稱僅用於河口三角洲的九條分流。 關於上游河段名稱,請參見瀾滄江#名稱。 == 河段 == === 扎曲河源 === 瀾滄江的河源為扎曲(或「雜曲」),藏語的意思是「從山岩中流出的河」。扎曲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縣城以上流域被稱為雜曲河源區,其流域總面積10505平方公里,總長度199.3公里。河源區分三段,即「加果空桑貢瑪曲」-「扎那曲」、「扎阿曲」和「扎曲」。 ==== 加果空桑貢瑪曲 ==== 自河源至隴冒曲匯合口,河段長30.4公里,匯合口海拔4662米,河面寬約30米。 ==== 扎那曲 ==== 隴冒曲匯合口以下至扎阿曲匯合口(尕納松多),長62公里,匯合口海拔4360米,河面寬約30米。 ===== 扎阿曲 ===== 有「扎西氣娃湖」、「崗果日山(吉富山)」和「功德木扎山(果宗木查山)」三個源頭,關於哪個是瀾滄江的真正源頭,目前尚無定論,有「崗果日山(吉富山)」說和「功德木扎山(果宗木查山)」說。 #崗果日山(吉富山),位於青海省治多縣和雜多縣的交界處,座標為北緯33°45'35"、東經94°41'12"、海拔5552米。冰川末端位置為北緯33°45'48"、東經94°40'52"、海拔5160米。 #功德木扎山(果宗木查山),位於青海省雜多縣,座標為北緯33°42'31"、東經94°41'44"、海拔5514米。冰川末端位置為北緯33°44'13"、東經94°41'35"、海拔5224米。 # 拉賽貢瑪,1999年7月19日,德祥瀾滄江源頭科學探險考察隊將一塊「瀾滄江源頭」的石碑立在了功德木扎山的山坡上,宣佈由冰川融水匯成的「拉賽貢瑪」為瀾滄江的源頭。 ==== 扎曲(雜曲) ==== 扎那曲和扎阿曲匯合口(尕納松多)至到雜多縣城,長106.9公里,匯合處河床海拔4055米,河面寬約100米。 === 瀾滄江河段 === * 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主幹流總長度為2139公里; * 「瀾滄」一詞或來源於寮國的瀾滄王國,流經青海、西藏和雲南三省,這裡的民族多數信仰上座部佛教與藏傳佛教; * 扎曲在西藏自治區的昌都與昂曲匯合後始稱「瀾滄江」,流經昌都、察雅、左貢和芒康縣,幹流總長度465公里,在德欽縣下鹽井流入雲南; * 在雲南省西北境內與金沙江、怒江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三江並流」。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2003年7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三江並流」自然景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 南阿河河口至南臘河河口31公里為中國與緬甸界河。 === 湄公河河段 === * 瀾滄江在勐臘縣出境成為寮國和緬甸的界河後始稱湄公河; * 湄公河干流河谷較寬,多彎道,經寮國境內的孔(Khone)瀑布進入低地; * 湄公河寮國境內幹流為777.4公里,流經寮國首都永珍; * 寮國與緬甸界河長234公里; * 寮國和泰國界河長976.3公里; * 湄公河的最大支流,起源於泰國境內的蒙河在寮國與泰國邊境匯合,交匯處直線距離寮國與柬埔寨邊境約155公里; * 湄公河柬埔寨境內幹流為501.7公里,途中與起源於東南亞最大淡水湖——洞裡薩湖的支流洞裡薩河匯合後,進入越南三角洲; * 湄公河越南境內的湄公河三角洲境內幹流為229.8公里,三角洲面積約4.95萬平方公里,土地肥沃; * 河流過金邊後分成兩條河,一條叫湄公河,一條叫巴塞河。在河口附近,湄公河又分成3條汊河/分流(Distributaries)入海。 === 三角洲 === 湄公河下流及其9條叉道流入南海時所形成的沖積平原,稱為湄公河三角洲,該河段被越南人稱為九龍江,是越南第一大平原,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其中1/5屬於柬埔寨)。平均海拔不到2米,多河流、沼澤。越南南方60-70%的農業人口集中於此,是越南稻米生產的主要產地,也是東南亞著名的產米區之一。 湄公河三角洲土地肥沃,在近代稱為南圻,古時曾經被占城國和真臘國反覆爭奪,最終被越南佔領。1862年6月5日,越南代表在西貢簽署《同法國和西班牙的友好條約》(第一次西貢條約)。根據條約,越南割讓位於湄公河三角洲的邊和省(Biên Hòa;今同奈省)、嘉定省 (Gia Định)、定祥省 (Định Tường)和崑崙島給法國。1867年,法國再奪得昭篤 (Châu Đốc)、河仙 (Hà Tiên) 和永隆 (Vĩnh Long) 三省,並將以上六省稱為交趾支那(Cochinchine),首府是西貢,亦即是現時越南南部的重要城市胡志明市。 湄公河自金邊以下分成兩支,在越南境內叫前江和後江,這兩江把三角洲分成三部分。後江以南部分為金甌半島,由於湄公河泥沙的淤積,半島每年向西南海邊延伸60-80米。半島西側海灘長滿了熱帶特有的紅樹林,內地多稻田和熱帶叢林。前江和後江之間是平坦肥沃的平原,河渠密如蛛網。前江以北部分,西部為同塔梅平原,實際是沼澤區,雨季一片汪洋,水深3米以上,旱季也水深及膝,盛產蓮藕和浮稻。東部為同奈平原。 == 流域面積 == 湄公河-瀾滄江流域面積大約795000平方公里。 * ,瀾滄江流域面積16.48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140立方米,平均年出境水量765億立方米; * ,境內流域面積為2.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300立方米; * ,境內流域面積20.2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5270立方米; * ,境內流域面積18.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560立方米; * ,境內流域面積15.5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860立方米; * ,境內流域面積6.5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660立方米。 == 水文與航運 == 湄公河的主要補給水源為流域降水和雪山融水,其中降水佔河流徑流量的一半以上,雪山融水佔約六分之一。 湄公河的水流量在枯水期和泛濫期差異極大,5月份雨季開始,水位上升,九至十月為汛位高峰,最大洪峰流量曾達每秒7.57萬立方米。氾濫地區主要在湄公河三角洲,洪泛面積約400萬公頃,由於有-{洞裡薩湖}-調節,減輕了氾濫程度。一月至二月為枯水期,最小流量為每秒1250立方米。 此外,湄公河上游一段河谷寬廣,水流平靜。沙灣拿吉(Savannakhet) 至巴色(Pakxe) 一段,前130餘公里坡降較陡,多岩礁、淺灘和急流,沿岸砂岩迫近河道,有的地段突入河心,形成岩礁和險灘河床。巴色到柬埔寨的金邊為下游,長559公里。流經地區為平坦而略為起伏的準平原,海拔不到100米,河床寬闊,多汊流(Distributaries),但部分河段有小丘緊束或橫亙河中,構成險灘、急流,全河最大的險水——「孔(Khone)瀑布」就在此段,寬約10公里,洪汛落差15米、枯水季落差24米。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湄公河航運並不發達,上下游航運不能直通: * 瀾滄江-湄公河航道1990年代已經通航,雲南思茅港與寮國會曬、泰國清盛港之間船舶可以達到420噸。其中思茅港至景洪港82km,景洪港至中緬邊界243號界碑73km,中緬界河31km,達到中國五級航道標準。中緬邊界244號界碑至寮國會曬300km達到中國六級航道標準,全年通航150噸船隻,豐水期通航300-500噸。 * 寮國會曬至琅勃拉邦300公里河道未實施整治的天然航道,枯水期淺河段僅能通航60噸級船舶。中國、泰國、寮國、緬甸已經就《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發展規劃》達成了共識,規劃到2025年建成從思茅港南得壩至寮國琅勃拉邦890公里,通航500噸級船舶的四級國際航道。 * 琅勃拉邦至永珍425km河道未實施整治的天然航道,為基岩河床,高水位可通行60噸級船隻;旱季低水位通航15噸小船。 * 永珍至沙灣拿吉459km河道,為沖積平原河道,常年通航200噸級,豐水期500噸級。 * 沙灣拿吉至巴色近400km河道,基岩河床,通航能力較差。通航80至10噸。 * 老柬界河34km,不能通航 * 老柬國境至桔井194km,通航70至20噸。 * 幹流桔井以下至金邊213km,沖積平原河道,可全年通航400-80噸。 * 磅湛經金邊到柬越邊境160公里的航道歸屬金邊港務局,航道深5米,全年通航4000—5000噸的輪船。 透過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的協調,湄公河幹流及其若干支流的通航條件也已得到改善,可望成為全線通航河流。 == 支流 == 湄公河的主要支流都比較短小,長度均只有數百公里,主要支流有南塔河、南烏河、南康河、南俄河、南屯河、邦非河、色邦亨河、蒙河、桑河及-{洞裡薩河}-北京科普之窗——探索自然>地理>河流湖泊>湄公河條目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2007年8月9日。 自出海口起至緬甸、中國邊界的主要支流如下: *洞裡薩河:柬埔寨 *公河(塞公河):柬埔寨、寮國 **塞桑河(桑河):柬埔寨、越南 ***斯雷博克河:柬埔寨、越南 *蒙河:泰國  **錫河:泰國 *邦亨河:寮國 *邦非河:寮國 *頌堪河:泰國 *南屯河:寮國 *南俄河:寮國 *南康河:寮國 *南森河:寮國 *南烏河:寮國 *南塔河:寮國 *黃河:泰國 *郭河:泰國、緬甸 *洛克河:泰國-緬甸界河、緬甸 **:泰國-緬甸界河、緬甸 *南壘河(南萊河):緬甸、中國 **南覽河:緬甸、緬甸-中國界河、中國 ***南洞河:緬甸、緬甸-中國界河、中國 ***南歡河:緬甸-中國界河、中國 **拉定河:緬甸-中國界河 **南樂河-南臥河:緬甸-中國界河 *南臘河:中國、寮國 *南阿河:緬甸-中國界河、中國 自緬甸、中國邊界至源頭(瀾滄江河段)的主要支流如下: *補遠江(南班河):中國雲南省 *小黑江-威遠江:中國雲南省 *漾濞江:中國雲南省 *色曲(金河):中國西藏自治區 *麥曲:中國西藏自治區 *昂曲:中國西藏自治區、青海省 *子曲:中國西藏自治區、青海省 湄公河最大支流是起源於泰國境內的蒙河,該河發源於泰國呵叻府,河流先向東北流,然後轉向東流,最後在空堅附近注入湄公河,河流全長550km,流域面積15.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每秒720立方米,其最大支流是錫河。 湄公河另一條較大支流是-{洞裡薩河}-(Tonle Sap),該河發源於柬泰邊境,河流向東南流,最後在金邊注入湄公河。該河全長400km,流域面積8.4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960立方米,其上游有-{洞裡薩湖}-,在金邊附近分成前江與後江,目前-{洞裡薩湖}-和-{洞裡薩河}-可以通航。 -{洞裡薩河}-的流向因季節而異。在汛期高峰,當湄公河水位高時,水經-{洞裡薩河}-流入湖中,湖面在此時從2,590平方公里(1,000平方哩)餘增加到約10,360平方公里(4,000平方哩)的最大面積。在旱季,當洪水退去時,-{洞裡薩河}-逆向朝東南瀉入湄公河中。-{洞裡薩湖}-是東南亞最主要的高產漁場。 == 流域歷史 == === 古代史 === 湄公河通航的困難,意味著當地居民難以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目前已知最早於公元前2100年,當地已有人類定居。泰國著名的班清(Ban Chiang) 遺址,正是人類在湄公河流域有悠久定居歷史的最佳證明。考古發現,當時班清遺址的居民已進入鐵器時代早期。 另一方面,位於現代越南安江省(An Giang) 的澳蓋遺址,是湄公河流域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據推斷,該遺址屬於在公元一世紀開始,在湄公河三角洲一帶盤踞的歷史古國——扶南國。經考古發掘,在當地發現從遙遠地方而來的古羅馬錢幣,可見當時扶南國的商業十分興盛。公元五世紀時,深受印度教——高棉文化影響的扶南國,被新興的真臘國取代。 大約在公元九世紀期間,首都為吳哥的高棉帝國建立,不久便取代了真臘國,成為湄公河流域最後一個強大的國家。高棉帝國深受印度文化影響,縱貫高棉帝國統治期間,湄公河一直是高棉帝國對抗東南亞新興國家暹羅、占城及交阯的前線。高棉帝國一直企圖消除暹羅和交阯在湄公河沿岸的影響力。 === 近代史 === 公元1540年,葡萄牙人安東尼奧·法裡亞(Antonio de Faria)成為第一個到逹湄公河的歐洲人。雖然當時很少歐洲人知道湄公河三角洲上游的情況,但一個由歐洲人在公元1563年繪製的地圖,仍然標示出湄公河流域的範圍。 公元1641年,隸屬荷屬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的荷蘭商人格里特·馮·溫斯特夫(Gerrit van Wuysthoff)率領的探險隊深入湄公河,最遠到達上游的永珍(Vientiane),即現代寮國的首都。 儘管較早前,西班牙及葡萄牙人已在湄公河流域進行探險貿易及傳教,但是普遍歐洲人對該地只有零星興趣,直至在十九世紀中葉,法國人企圖在當地建立殖民統治,才對湄公河上游進行大型及有系統性的探險活動。 在歐洲人踏足中南半島之前,占城國與真臘國便一直爭奪湄公河下游的控制權,兩者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到公元1470年,黎聖宗黎灝南下御駕親徵,征服占城國為止。公元1623年,真臘國王與阮氏政權聯姻,真臘國王允許越南人在普利安哥地區(柴棍,今越南胡志明市)建立城鎮,作為對阮氏政權的聘禮。這是自黎聖宗征服占城國以後,越南邊境再度向南擴張。後來阮氏政權經過二三代人對真臘國的戰爭,積極干涉真臘國王位繼承的內亂,以及華裔河仙鎮總兵鄚氏的協助,終於把湄公河三角洲納入版圖。 不過,自從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在1852年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後,法國政府將擴張目光轉至海外。由於眼紅英國人在經營殖民地的成就,法國試圖在遠東的湄公河流域建立殖民地,在公元1861年,法國人佔領西貢。1862年6月5日,越南代表在西貢簽署《同法國和西班牙的友好條約》(第一次西貢條約)。根據條約,越南割讓位於湄公河三角洲的邊和省(Biên Hòa;今同奈省)、嘉定省 (Gia Định)、定祥省 (Định Tường)和崑崙島給法國。 兩年後的公元1863年,法國逼使柬埔寨成為法國的保護國。1867年,法國再奪得昭篤 (Châu Đốc)、河仙 (Hà Tiên) 和永隆 (Vĩnh Long) 三省,並將以上六省稱為交趾支那(Cochinchine),首府是西貢。在1874年3月15日簽訂的第二次西貢條約,越南政府正式承認法國對昭篤、河仙和永隆三省的割讓。 為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le Gouvernement Général de l'Indochine)試圖探索湄公河上游,以打通來往中國內地與交趾支那的「黃金水道」。 公元1866年,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派出一支探險隊,名叫「湄公河探險隊」(L'exploration du Mekong),考察湄公河流域及湄公河源頭。探險隊一行6人,隊長是歐內斯特·杜達爾·德·拉格雷中校,副隊長是安鄴大尉,都是海軍軍官。 1866年6月5日,探險隊從交趾支那(Cochin-chine)的首府西貢(Saigon)出發,沿湄公河北上,經柬埔寨,考察了剛發現不久的吳哥遺址,然後經泰國、寮國,於1867年10月進入中國雲南省,再由雲南到四川,考察長江流域,然後從漢口乘船到上海,1868年6月20日從上海乘船返回西貢。歷時兩年零半個月,行程8677.58多公里,其中5833.87公里是歐洲人此前從未涉足之地。。 這次考察過程中,隊長德·拉格雷因在叢林中弄壞了鞋子,赤腳行走被水蛭咬傷,因傷口潰膿於1868年3月12日死在雲南東川,由副隊長安鄴繼續帶隊前行。安鄴返回巴黎後,寫了印度支那探險記(Voyage d'exploration en Indochine,1873)。在書中,他認為湄公河有太多瀑布和激流,不利航運,並不是通往中國內地的「理想」貿易水道。這促使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企圖打通越南紅河上游的「黃金水道」,進入中國雲南,以開啟中國內地市場。因而跟盤踞在紅河上游保勝(今越南老街省)的黑旗軍發生軍事衝突,導致中法越南戰爭的爆發。 File:Mekong map in 1715.jpg|由法國人於公元1715年繪製的地圖,誤將湄南河當作湄公河支流。 File:FrancisGarnierPhotograph.JPG|湄公河探險隊副隊長,法國人安鄴,《印度支那探險記》作者 File:Ernest Doudart de Lagree.jpg|湄公河探險隊隊長,法國人杜達爾·德·拉格雷 Garnier在1872年再次前往雲南,並打算從雲南進入西藏,但未獲成功。此後安鄴被派往河內,解決法國商人與越南當地百姓之間的衝突,但不幸於1873年12月21日在衝突中被打死。 「湄公河探險隊」花了近兩年時間,描繪不少當地風情、地貌的圖畫,可說是精細準確,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另一方面,探險隊考察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湄公河流域的歷史地理和當地人文風情,以及湄公河的水文氣象。他們沿途繪製了一系列極具軍事、科學價值的地圖,主要-{範圍}-包括印度支那三國,以及中國的雲南省。 儘管上述的六人探險隊對湄公河流域的考察相當詳細,但卻沒有真正考察到湄公河的源頭,直到公元1900年,俄國探險家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夫(Pyotr Kuzmich Kozlov )才考察到湄公河源頭附近。公元1994年,法國探險家米高·佩塞爾(Michel Peissel )終於在一個高山隘上找到了湄公河的源頭encarta。 從公元1893年開始,法國沿著湄公河將勢力伸延至寮國,在二十世紀初成立了法屬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直到第一次越南戰爭後,法國才結束對湄公河流域的影響力。 在第二次越南戰爭後,美國勢力退出湄公河流域,但由美國幕後支援的泰國,跟共產黨政權主政的越南、寮國等國,仍因意識形態的問題,阻礙了各方對湄公河的開發。 == 水電開發與爭議 == 湄公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為4750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河首位。據統計,湄公河大部分河段河槽深切,多峽谷,適宜建壩,其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800萬kW,可開發水能估計為3700萬kW,年發電量為1800億kWh,其中的33%在柬埔寨、51%在寮國。目前,已開發的水能不到1%。 ==== 開發情況 ==== 中國在瀾滄江上游的扎曲規劃了果多水電站,在昌都以下的幹流則規劃了21個梯級水電站,其中西藏境內6級,雲南境內15級(又分上游7級和下游8級)。在雲南境內的水電站中,已經建成的有漫灣水電站(1996年)、大朝山水電站(2002年)、景洪水電站(2008年)、小灣水電站(2009年)、糯扎渡水電站(2012年)等。泰國在湄公河上建有。寮國、柬埔寨也有建壩的計劃。 專案名稱 裝機容量(MW) 施工主體 Pak Beng(北本) 1230 大唐國際 琅勃拉邦 1410 越南 PetroVietnam 沙耶武裡 1260 Ch. Karnchang Pak Lay(巴萊) 1320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 Sanakham(薩納坎) 660/1200 Pak Chom(巴春/巴粟/帕充) 1079 Ban Koum(孟孔/班庫) 1872 PHOU NGOY/Lat Sua(拉素) 800 Don Sahong(東薩宏)距離寮國和柬埔寨邊界約2 km 260 馬來西亞美佳第一有限公司投資, 中國電建股份國際公司為其EPC總承包商。2015年2月開工建設, 於2019年建成發電。 Thakho(班塔科) 上丁 978 俄羅斯 Sambor(松博) 3300 中國南方電網 洞裡薩湖 ==== 爭議 ==== 路透社於2020年4月報道引用水資源研究諮詢公司「Eyes on Earth」發表的一項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專案稱,湄公河下游在前一年出現50年一遇旱情,中國「在雨季時不讓水源流向下游」;又指中國在湄公河上游建有11個堤壩,儲水逾 470 億立方米,限制會嚴重影響下游的生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此表示,令湄公河下游乾旱是中國的決定。中方對此回應稱“令下游乾旱”的說法不合理,2019年的蓄水是針對雲南省乾旱採取的措施。路透社同時指出該項研究著眼於從中國境內流出的水量,而忽略了下游的寮國2019年在湄公河干流上新建了兩座大壩。 2017年由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聯合成立的湄公河委員會曾表示湄公河下游的乾旱並非上游水壩所致,而且在一些情況下還會有助於蓄豐補枯。 == 險灘與瀑布 == === 錦馬叻險灘 === 錦馬叻險灘是湄公河最長的險灘,位於湄公河從沙灣拿吉(Savannakhet) 至巴色(Pakxe) 的河段(約長265公里),其中險灘上段是一系列並排的石樑橫亙河中,綿延25公里,共有急流11處,下段有大片的成群岩礁阻塞河床,長達60公里,有急流4處,河水在岩石作用下被切成50-70米的曲折細流,汛期水深流急。在兩險灘之間是一段長約15公里的平緩水段,河寬約1.5公里。 錦馬叻險灘以下的104公里,仍為石質河床,沿岸峽谷筆陡,水流湍急,至距巴色25公里處河道開始展寬,達200-3000米,水流逐漸平緩,河中有許多小島和沙嘴。該段落差從永珍至沙灣拿吉段為30米,從沙灣拿吉至巴色段為54.6米。 === 孔瀑布 === 孔(Khone)瀑布是湄公河的最大瀑布,也是世界流量最大的瀑布,位於寮國南部邊境。寬10公里,洪汛落差15米,枯水落差24米。 該地在雨季到來時,最寬的地方達14公里,是湄公河在寮國境內最寬的河段。旱季河水消退,這段「寬腰」會出現數以百計的小島及沙洲。如果把小渚、沙洲都算上,數量過千,當地人就把這個區域稱為「四千美島」。 孔瀑布被河床岩礁分成兩半,西邊稱為松帕尼瀑布,東面稱為帕彭瀑布。松帕尼瀑布最高,枯水時完全斷流;帕彭瀑布枯水時落差18米。雨季洪汛流量為每秒4萬立方米。 在法國殖民越南時期,孔瀑布一直被視為經湄公河往中國航運的主要障礙,法國殖民者曾多次嘗試打通孔瀑布上下游的航運,不過最終都失敗了。因此法國殖民地當局決定建造東德島(Don Det)——東闊島(Don Khon)窄軌鐵路,並由公元1893年開始營運,以協助運送湄公河上下游物資,不過該鐵路已在公元1940年停止營運。 除此之外,孔瀑布亦是全球最大淡水魚——湄公巨鯰的棲息地。湄公巨鯰是鯰魚的一類,目前被列為世界瀕危保護動物。據資料記載,目前人類捕捉到最大的湄公巨鯰是在2008年捕獲,體長大約3米,重約293公斤。 == 圖冊 == File:Mekong ferry-1.JPG|湄公河渡輪 File:CanThoFloatingMarket.jpg|湄公河三角洲水面上的市集 File:Mekong.jpg|黃昏的湄公河 2020年12月19日 湄公河巡航:昔日被劫船老闆 今成護航“領路人”.webm|2020年12月19日 湄公河巡航:昔日被劫船老闆 今成護航“領路人” == 參見 == *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 湄公河慘案 * 瀾滄江 * 湄公河委員會 * 湄公河三角洲 == 參考資料 == M M M M M M M M * 下游 M M M M M Category:淡水生態區域 Category:柬埔寨生態區域 Category:中國生態區域 Category:寮國生態區域 Category:緬甸生態區域 Category:泰國生態區域 Category:越南生態區域 Category:拉姆薩公約登入地
底格里斯河
縮圖|右|流經伊拉克摩蘇爾的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西面的幼發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 底格里斯河流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2億立方米,為西南亞水量最大的河流,底格里斯河的中下游都位於伊拉克境內,令原本位處乾旱氣候地區的伊拉克擁有水源豐富的河流,主要城市都在該河流的流域範圍,是伊拉克人口的主要集中地。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 == 語源學 == 語言 名字 阿卡德語 , 阿拉伯語 , ; , Ḥudaqil 亞拉姆語 , 亞美尼亞語 , , , 古希臘語 , ; , 希伯來語 , biblical HiddekelGenesis 2:14 胡裡安語 E. Laroche, Glossaire de la langue Hourrite, Paris (1980), p. 55. 庫爾德語 دیجلە 古波斯語: Tigrā; 中古波斯語: Tigr; 波斯語: Dejle 蘇美爾語 敘利亞語 土耳其語 老虎河 == 宗教中的底格里斯河 == 《聖經》是最早提到底格里斯河的文獻。在創世記第二章提到此河是流經伊甸園的四條河之一,在《聖經》中底格里斯河依其希伯來名稱譯為希底結河,其餘三條分別是、及「伯拉大河」,也就是幼發拉底河。 == 歷史的底格里斯河 == 底格里斯河在5000年前與幼發拉底河是兩條分開的河。直到約三、四千年前,由於從兩河流域帶來的泥沙不斷在河口的波斯灣沉積,填出土地來,最後使兩河下游在伊拉克南部匯合在一起。 == 外部連結 == * Livius.org: Tigris * Managing the Tigris and Euphrates Watershed * Bibliography on Water Re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 Law Peace Palace Library * Category:聖經地名 * Category:肥沃月彎 Category: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土耳其河流 Category:敘利亞河流 Category:伊拉克河流 Category:敘利亞-土耳其邊界 Category:伊拉克-敘利亞邊界
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東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被認為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對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拉克的歷史有深遠影響。 發源於土耳其境內的安納托利亞的山區,依賴雨雪補給;流經敘利亞和伊拉克;下游在與底格里斯河合流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 == 歷史 == 幼發拉底河中下游從古代起即以灌溉著名,是古文化發祥地之一。 === 聖經中的幼發拉底河 === 在《聖經》中幼發拉底河被稱為伯拉河(Perath)、伯拉大河。《聖經》最早提到幼發拉底河是在《創世記》第2章第14節——它是繼比遜河(Pishon)、基訓河(Gihon)及底格里斯河之後,第四條從伊甸園流出來的河流。幼發拉底河亦是上帝允諾賜予亞伯拉罕及其後人的土地(迦南)的邊界之一。在當時,幼發拉底河並未與底格里斯河合流,而是直接流入波斯灣。後來由於河水帶來的沙泥把河床不斷填高,最終使兩河的河口不斷南移,最終合流在一起。 根據《啟示錄》預言,幼發拉底河將會乾涸,為東方眾王預備道路。然而啟示錄的預言有時是以借代的名詞比喻,故不一定是指物理上的幼發拉底河。 == 圖集 == File:EuphratesDeirEzZour.jpg|流經敘利亞代爾祖爾 File:The Euphrates River-Iraq.jpg|流經伊拉克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Bibliography on Water Re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 Law Peace Palace Library Category:兩河流域 Category:肥沃月彎 Category: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土耳其河流 Category:敘利亞河流 Category:伊拉克河流 Category:絲綢之路地點 Category:啟示錄中的地名 Category:摩西五經中的地名 河 14 14 12
國旗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與標誌,懸掛著的國旗就代表了國家的主權。國旗經常被政府機構懸掛,但通常也可被本國的公民使用。不同的國旗有著不同的樣式,包括不同的長寬比例,甚至不同的形狀。 公用和私人建築物(例如政府、企業、學校和法院)經常懸掛國旗。在某些國家,國旗在民用建築上只在幾個規定的國旗懸掛日懸掛。國旗通常分為陸上用旗和海上用旗兩種,各有三種型別,但大多數國家在這幾種型別上採用相同的設計。 == 歷史 == 直到18世紀民族主義興起後才開始有在民間懸掛國旗的行為。例如英國國旗最初在17世紀作船旗使用,直到1908年才法定確立為國旗。House of Lords Hansard, 14 July 1908, vol 192, col 579–580 最早以立法形式制訂國旗是在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時開始的。原本沒有確立國旗的國家,如中國,也隨著與世界各國交流的增多而在19世紀末清朝晚期制定了第一面中國國旗;即黃龍旗。 大多數歐洲國家在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制定國旗,並且大多建立在先前(大多是中世紀時期)軍事旗幟的基礎上。例如丹麥國旗在1854年正式採用,圖案源自1219年的設計。1889年確定的瑞士國旗源自中世紀時期的伯爾尼軍旗。 == 分類 == === 陸上用旗 === 在陸地上,通常分為民用旗(旗幟學協會國際聯盟符號: ),政府用旗()和軍用旗()三種。政府用旗通常限制用於政府機關,而民用旗可以被任何人使用。軍用旗通常被陸海空三軍所使用。 大多數國家(例如美國和英國)三種陸上旗完全相同。而一些國家,特別是在拉丁美洲,政府用旗和民用旗不盡相同。民用旗通常是簡化後的政府用旗,例如去掉國徽等。 一些國家採用和國旗圖案不同的旗幟作為軍旗。在北歐國旗的燕尾版本經常作為軍旗和船旗,也有時用作國家元首旗幟。菲律賓沒有指定單獨的軍旗,法律上規定國旗在戰爭狀態懸掛時將紅色置於上方,而不是平時的藍色在上方。 === 海上用旗 === 船隻上使用以辨別所屬國籍的旗幟名為船旗。和陸地上類似的是,船旗也具有三種型別:民船旗(),政府船旗()和海軍旗()。 一些國家例如美國和加拿大的船旗和國旗完全相同。然而另外一些國家,例如英國和日本使用特別的旗幟作為船旗。大多數國家沒有更為具體的船旗,但英國例外。紅船旗作為民用旗,白船旗作為海軍旗,藍船旗為政府所屬非軍用船隻使用。對於軍艦而言,另需懸掛艦首旗(Jack),通常與國旗圖案相關。 == 設計 == *具有類似的國旗設計,例如北歐十字、南方十字、星月、泛斯拉夫顏色、泛非顏色及泛阿拉伯顏色等,參見下表。 國旗系統 旗幟 起源 備註 例子 圖片 泛伊斯蘭色旗 鄂圖曼旗幟 弦月與星星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使用,由於帝國的壯大使得該標誌流傳阿拉伯及北非地區,後為伊斯蘭教國家採用。 泛斯拉夫色旗 俄羅斯國旗 由於俄羅斯協助在巴爾幹半島上同屬於斯拉夫民族的國家獨立,於是該旗多為斯拉夫國家採用。 泛非洲色旗 衣索比亞國旗 綠黃紅三色為主,很多非洲國家採用。由於衣索比亞歷史悠久,而且除二戰外,一直保持主權獨立,所以其旗幟顏色被很多非洲國家採用。 泛阿拉伯色旗 漢志王國國旗 該旗為漢志王國發動獨立戰爭時所用旗幟,後為該國國旗。其中紅色代表雜湊姆家族、白色代表倭馬亞王朝、黑色代表阿拔斯王朝、綠色代表法蒂瑪王朝。很多阿拉伯國家採用。 泛共產主義色旗 蘇聯國旗 紅旗與五角星多為共產主義國家的標誌。紅旗源自巴黎公社旗幟,五角星的五隻角分別代表著五大洲。跟錘子與鐮刀一樣,五角星廣泛被各個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國家和組織所使用作為標誌。(古巴國旗啟用於1902年,古巴革命之後沿用,故與此類旗幟不是相似關係) 泛中美洲聯邦色旗 中美洲聯邦國旗 藍色代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白色代表和平,很多前中美洲聯邦共和國的成員國採用。 泛米蘭達色旗 哥倫比亞國旗 該旗為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於南美獨立運動所用的旗幟,其中紅色是南美洲,黃色是西班牙,藍色是海。後為前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的會員國採用。 北歐十字旗 丹麥國旗 丹麥曾統一北歐並建立卡爾馬聯盟。北歐諸國多採用北歐十字圖案。(“北歐十字”源於基督教的十字架) 橫三色旗 荷蘭國旗 該旗為荷蘭獨立戰爭時繪製,取自荷蘭王室家徽中的三色。由於辨識度高且易繪製,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採用。 縱三色旗 法國國旗 法國大革命後廢除紋章旗幟改用簡單的三色旗,部分國家的國旗亦受其影響。 米字旗 藍船旗 來自英國的民用船旗藍船旗,米字旗則代表前英國殖民地,象徵為英聯邦成員。 另有一些國家的國旗相似度較高:摩納哥國旗和印尼國旗僅在比例上和紅色用色上略有不同,荷蘭國旗和盧森堡國旗僅在比例上和藍、紅色用色上不同。羅馬尼亞國旗和查德國旗僅在藍色的深度上有所不同。 此外,有一些國家的國旗有類似的制式和圖案設計,但相似度有所差異,譬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皆為由五角星及紅色旗幟底面組成;僅星星數量不同,而肯亞和南蘇丹國旗在色彩上也有一定相似性。 === 樣式 === 以下是常見的旗幟設計樣式及旗幟示例: ==== 示例 ==== 名稱 示例 例項 邊框 、、、 左上角分塊 、、、、、、、、、 四等分 、 希臘十字 對稱十字 、 斯堪的納維亞十字 + 、 + 、、、 橫三等分 、、、、、 豎三等分 、、、、、、 盾帶 、、、、、、 三角 、、、、、、、 Y型 、 聖安德魯十字 、、 、 圓形 、、、 代表性的事物或象徵 、、、 含有文字、宗教符號元素 、、、、 === 特例 ===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之國旗(沿用1962年以後王國時期的國旗)由兩個三角形組成,為目前全世界唯一非矩形的國旗,亦是唯一縱幅大於橫幅的國旗。 == 使用 == === 規則 === 懸掛國旗有很多規則,大多數國家透過立法的形式來確定升掛國旗的辦法。各國有不同的規定,但一般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 當與其他旗幟一起排列時,國旗應當最早升起,最晚降下。國旗還應當處於顯著的位置,置於中心或較高處。列隊舉旗時,國旗應當在其他旗幟之前; * 升國旗時國旗應當升到旗杆頂端,降旗時不能讓旗幟落地。下半旗致哀時,一般先升到杆頂,再降到旗杆的三分之一或一半處; * 國家元首出訪時,汽車上應懸掛兩國國旗,駕駛員左手為主方,右手為客方;升掛三國國旗時,主方國旗居中,其他兩國按國名的英文字母排列,順序在前的排在主方國旗的右邊,在後的排左邊。四國或以上國旗並掛,按英文字母從右到左依次排列; * 聯合國旗與成員國旗並掛時,應保持同一高度,同一大小。 * 懸掛不同比例的國旗時,應當儘量使國旗面積大致相同。 === 豎直懸掛 === 大多數國旗豎直懸掛時只是將旗杆水平放置,但部分國家的國旗在豎直懸掛時有相應的規定。通常是旋轉國旗上的國徽、文字等元素。. 一些國家制定了豎直懸掛時的規則:加拿大、捷克、希臘、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南非、美國(使用反面)、英國(使用正面)、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正面) 注:斜體代表該政體未被普遍承認為國家,刪除線代表該旗幟已作廢,代表該政體已不存在,是因為該政體被非戰爭統一,為政府組織。 File:Flag of Czech Republic (vertical hoisting).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Greece (correct).svg| File:Flag of China (1889–1912;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China (vertical; 1912–1928).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vg| File:Vertical United States Flag.svg| File:Flag of the Philippines (vertical display).svg| File:Flag of the Philippines inv (vertical display).svg|(戰時狀態) File:Flag of Saudi Arabia (Hanging).svg| File:Flag of Pakistan, vertical.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South Africa.svg| File:Flag of Hungary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Alban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Turkey, vertical.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Canada.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Russia (variant 2).svg| File:Flag of Eston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Europe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Texas (vertical display).svg| File:Flag of Bhutan vertical.svg| File:Hanging flag of Ukraine.svg| File:Flag of the Soviet Union (vertical).svg| File:Banner of Germany 1933.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North Yemen.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South Yemen.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Yemen.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Peru.svg| File:Flag of Honduras, vertical.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the United Kingdom (3-5).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England.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Scotland.svg|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 2020–present;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France (1794–1815, 1830–1974, 2020–present),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France (vertical).svg| (1974-2020) File:Flag of France, vertical.svg| (1974-2020) File:Flag of Roman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Roman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Guine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Mali,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Chad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Ind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Rwanda (rotated).svg| File:Flag of Japan (vertical).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Wales.svg| File:Flag of Bulgar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Sudan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Palestine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Alger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Argentin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Antigua and Barbud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Lithuan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Jamaic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Gabon,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Armenia (vertical).svg| 一些國家有另外的豎直版設計:奧地利、德國、匈牙利、墨西哥、波蘭、斯洛伐克、柬埔寨、多明尼加、列支敦斯登、朝鮮、黑山。 File:Flag of Slovak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Cambod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East Germany (Hanging).svg| File:Flag of East Germany (vertical) alternative version.svg| File:Flag of Germany (Hanging).svg| File:Flag of Germany (Hanging state flag).svg| File:Flag of Fiji,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Tuvalu,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Montenegro (vertical).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North Korea.svg| File:Flag of South Korea (vertical).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Egypt.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Iraq.svg| File:Flag of Vietnam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Californ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Gabon vertical.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Dominica.svg| File:Flag of Barbados (vertical banner).svg| File:Flag of Austral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Chile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Serbia (vertical).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New Zealand.svg| File:Flag of Malays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Italy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Liechtenstein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Catalon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Tennessee-vert.svg| File:Flag of Ohio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Turkmenistan,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Libya (vertical; 1977-2011).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Libya.svg| File:Civil flag of Italy (1861-1946) 2 by 3 size hanging version.svg| File:Flag of Kazakhstan,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Uzbekistan,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Belarus,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Nigeria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Azerbaijan,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Guinea-Bissau,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the Congo Free State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Iran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Iran (1925-1979,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Somalia (vertical).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Niue.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the Russian Empire (black-yellow-white).svg| File:Vertical Flag of Russian Empire 1858-1896 (with coat of arms).svg| File:Flag of Great Britain (1707–1800;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Hungary (2-1 aspect ratio).svg| File:Flag of Hungary vertical with arms.svg| File:Flag of Hungary (1915-1918, 1919-1946;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Hungary (1915-1918; angels;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Hungary (1949-1956; vertical).svg| File:Flag of Hungary (1949-1956; vertical, variant).svg| File:Flag of Hungary (1949-1956; 2-1 aspect ratio).svg| File:Vertical Hoisting of Austrian Flag.svg| == 參見 == * 國家象徵:國徽、國歌、國旗歌 * 國旗列表 * 各國國旗變遷時間軸 * 旗幟列表 * 旗幟學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Flags of the World 旗幟學網站,提供國旗和其他相關旗幟的資訊 * World Flag Database 按形狀和顏色搜尋國旗 * 各國國旗所使用的顏色的分析 Category:旗幟型別 Category:國家象徵
D
D, d是拉丁字母中的第4個字母。 閃族語的可能是從雨或門的縮圖中發展而來的。 == 字母D的含意 == == 字元編碼 == 字元編碼 ASCII Unicode EBCDIC 摩斯電碼 大寫D 68 0044 196 -·· 小寫d 100 0064 132 -·· == 參看 == === D的變體 === * (eth) * (d with stroke) * (d with tail,又名African D,因為主要用於非洲的語言) :* 留意以上3個字母,大寫的形狀完全一樣,僅小寫有分別。 * ∂(數學上的部分微分符號) === 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 * (希臘字母Delta) * (西裡爾字母De) ==其他== ==另見== * Category:拉丁字母
A
A/a是拉丁字母的首字母,來源於拉丁語中有低母音和音值的希臘字母。 其英文名為“a”,讀音為,複數為“aes”。這一字母的形狀與其來源古希臘字母alpha相似。其大寫體由三角形的兩個斜邊和在中間聯結兩條斜邊的橫槓構成。其大寫形式由三角形的兩個斜邊和在中間聯結兩條斜邊的橫槓構成。其小寫形式有兩種形式:雙層a和單層ɑ。單層A通常於手寫體及其衍生字型中使用,特別是供兒童閱讀的字型和斜體。 “a”及其變體“an”於英語語法中為不定冠詞。 ==歷史== 埃及語 原始西奈字母 ʾalp 原始迦南字母 腓尼基文 aleph 閃族語 希臘語 alpha 伊特魯里亞語 A 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A 維奧蒂亞語 公元前700年-公元前800年 希臘語 安色爾體 公元300年的拉丁文安色爾體 公元300年的拉丁文安色爾體 “A”的最早祖先是第一個腓尼基字母aleph(一寫作'aleph),這一字母系統完全由子音構成(因此其也被稱為子音音素文字,以區別於真正的全音素文字)。另外,aleph的祖先可能是受聖書體影響的青銅中期文化時期字母中牛頭的象形符號,其形狀為延伸出兩個角的三角形頭部。 當古希臘人使用字母系統時,他們沒有用一個字母表示聲門塞音。聲門塞音在腓尼基語和其他閃米特語族下屬語言中用字母aleph表示, 這一子音是這個字母在腓尼基的發音的第一個音位。古希臘人因此用自己版本的這一符號表示母音,並用類似的名稱alpha稱呼之。在公元前八世紀希臘黑暗時代後的最早希臘銘文中,這一字母側靠在一邊, 但在之後的希臘字母中,其通常類似於現代大寫字母,但許多地方字母有一條腿被縮短或交叉線傾斜一定角度的區別。 伊特魯里亞人把希臘字母帶到了他們在義大利半島的文明中並把這一字母無差別的保留了下來。羅馬人後來用伊特拉斯坎字母書寫拉丁語,由此產生的字母被儲存在用於書寫包括英語的許多語言的拉丁字母中。 ===印刷變體=== 從羅馬時代起,字母“A”就存在多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形式是碑體或玉石體,用於在石頭及其他“永久”介質上題刻。另外也存在一種被用於日常或功利寫作、在易腐爛表面寫就的手寫體。因這類表面的“易腐”性質,該字型例項少於碑體,但仍有不同型別的手寫體例項留存,例如大寫手寫體、小寫手寫體以及小寫行書體。也存在介於手寫體和碑體之間的變體也存在。其已知變體包括早期半安色爾體、安色爾體和晚期半安色爾體。 哥特體A 安色爾體A 另一種哥特體A  現代羅馬體A 現代斜體A 現代體A 羅馬帝國末期(公元5世紀),小寫手寫體的幾種變體在西歐有所發展。其中包括義大利的小寫行書,法國的,西班牙的和大不列顛的、盎格魯-愛爾蘭半安色爾體與大寫盎格魯—撒克遜體。到9世紀,與現在的字型相似的卡洛林體出現。它是書籍製作中主要使用的字型,與現代字型極為相似。這一字型是綜合之前的字型產生的。 於15世紀,義大利形成目前已知的兩種變體。此些變體,亦即義大利體和羅馬體,均衍生自卡洛林體。a的義大利體形式,亦即書寫體a,在大部分筆跡中出現;它由一個圓圈及右側的一條豎線構成,寫作“ɑ”。它於五世紀開始逐漸發展起來,並且類似於中世紀愛爾蘭和英國作家手中的希臘字母Τ。a的羅馬形式被用於大部分印刷物中;它由一個小環和上面的弧構成,寫作“a”。這兩種字型都源於大寫體。如圖所示,希臘人在筆跡中把安色爾體的字母“a”左腿和水平線連線成一個環是常見的。在一些例子中,右腿的襯線被發展為一個圓弧,形成了印刷體;但在另一些例子中,這一襯線脫落,形成了現代手寫體。平面設計師把義大利體和羅馬體a分別稱為“單層a”和“雙層a”。 義大利體通常被用於區別文字的兩個部分(另一部分用羅馬體標記)及標記強調。有時候除義大利字型外的其他例項也會被使用,如書寫體a(“ɑ”),亦即拉丁alpha就被用於與拉丁字母“a”形成區別。(例如在國際音標中) ==在書寫系統中的使用== ===英語=== 在古英語中,a代表和。在古英語中則由æ表示。 而在現代英語正寫法中,字母至少代表七個不同母音: *次開前不圓唇母音 ,例如在pad中; *開後不圓唇母音,例如在father中,這更為接近它在拉丁語及希臘語中的本音。 *雙母音,例如在ace和major中。在後接一個(通常)或兩個(罕見)子音,並且這些子音後還有其他母音字母時讀作此音——這一變化在後的母音大推移時發生; *上述聲音的修改形式,例如在square和Mary中; *圓唇母音,例如在“water”中。 *更短的圓唇母音(不存在於通用美式英語中),例如在was和what中; *中央母音, 出現在許多非重讀音節中,例如在about、comma和solar中。 二合字母在英語本地單詞中不存在,但其可以在一些源於外語的單詞中找到,例如Aaron和aardvark。但出現在許多有自身讀音的常見二合字母中,特別是、、、、和。 是在和之後於英語中第三常用的字母,在西班牙語和法語中第二常見的字母和在葡萄牙語中最常見的字母。一項研究表明,英語文字中大約3.68%的字母,而這一數值於法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中分別為7.636%、11.525%和14.634%。 ===其他語言=== 在大部分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中,表示開不圓唇母音,如、或。一個例外是薩尼奇語,其中和它的另一種字形Á代表半閉前不圓唇母音. ===其他系統=== 在語言學和音素符號中: *在國際音標中,被用於表示開前不圓唇母音,被用於表示開央不圓唇母音,並且被用於表示開後不圓唇母音。 *在X-SAMPA中,被用於表示開前不圓唇母音,而且被用於表示開後不圓唇母音。 ==其他用法== 代數中,字母a及字母表中的各個其他字母通常被用於表示變數,它們在不同數學領域擁有不同的傳統意義。此外,勒內·笛卡爾在1637年“創造了用x、y、z表示未知數,a、b、c表示已知數的約定”,Tom Sorell, Descarte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200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19.它通常會,特別是會在初等代數中會被遵循。 在幾何學中,A、B、C等大寫字母通常用於表示線段、直線、射線等。大寫字母A通常也會是表示三角形中一個角的字母之一,而小寫字母a則會被用於表示與角A相對的一邊。 “A”通常被用於表示有更好質量的某物或更高地位的某人:A-、A或A+是教師可以分配給學生的課堂作業的最佳成績,“A級”是對於清潔餐廳的評級,一流名人在英語中被稱為" celebrities",等等等等。這種聯絡可以作為一個動機起到效應,因為接觸字母A已被發現與接觸其他字母相比更能提高績效。 “A”被用作某些詞的字首,以表示“非”或“無”,例如在asymmetry中(源自希臘語)。 “a”及其變體“an”於英語語法中為用於名詞短語之前的不定冠詞。 字母A也被用於表示尺寸,如窄鞋型的鞋碼尺寸或胸罩中的小罩杯尺寸。 在演繹法中,字母A表作形如“甲均是乙”的全肯定命題。字母I、E和O表形如“一些甲是乙”的部分肯定,以及一些形如“一些甲非乙”的部分否定命題。以上可能來自拉丁動詞affirmo(我斷言)與nego(我否認)。這種用法可溯至13世紀,雖然一些學者認為來源是希臘邏輯學家。 在十二小時制,a可代替午前(ante),用於表示上午的時間段。 在十六進位制(逢16進1的進位制)的編號系統中,A是與十進位制(逢10進1的進位制)計數中的數字10相對應的數字。 ==相關字元== ===拉丁字母中的衍生及相關字元=== *Æ æ : 拉丁字母連字AE *帶有附加符號的A:Å å Ǻ ǻ Ḁ ḁ ẚ Ă ă Ặ ặ Ắ ắ Ằ ằ Ẳ ẳ Ẵ ẵ Ȃ ȃ Â â Ậ ậ Ấ ấ Ầ ầ Ẫ ẫ Ẩ ẩ Ả ả Ǎ ǎ Ⱥ ⱥ Ȧ ȧ Ǡ ǡ Ạ ạ Ä ä Ǟ ǟ À à Ȁ ȁ Á á Ā ā Ā̀ ā̀ Ã ã Ą ą Ą́ ą́ Ą̃ ą̃ A̲ a̲ ᶏ *與音標字母系統相關的A(國際音標只使用這些字母的小寫,但它們的大寫形式被用於部分其他書寫系統中被使用: **Ɑ ɑ:拉丁alpha/書寫體a,它在國際音標裡表示開後不圓唇母音。 **ᶐ:帶有彎鉤的小寫拉丁字母alpha。 **Ɐ ɐ:倒轉A,它在國際音標裡表示次開央母音。 **Λ ʌ:ʌ(也被稱為楔形、脫字元或帽子),它在國際音標裡表示半開後不圓唇母音。 **Ɒ ɒ:倒轉alpha/書寫體a,它在國際音標裡表示開後圓唇母音。 **ᶛ:修飾字母,縮小的倒轉alpha。 **ᴀ:縮小的大寫A,一個過時或非標準國際音標符號,被用於表示主要是開母音的各種音。 **A a ᵄ:修飾字母,被用於(UPA)中。(有時使用編碼實現) **a:下標小寫a,被用於印歐學中。 **ꬱ:小寫字母a(左)和橫翻ə(右)的結合,被用於音標字母中。 **Ꞻ ꞻ:喉塞音符A,被用於烏加里特語音標中。 ===衍生符號及縮寫=== *ª:陰性序數指標。 *Å:埃格斯特朗的符號。 *∀:豎翻的大寫字母a,用於在一階邏輯中表示全稱量化(“﹝對﹞任意……”)。 *@:艾特 *₳:阿根廷奧斯特拉爾 ===其他字母系統中的祖先及姊妹字元=== *𐤀:閃米特語字母Aleph,下列字元的本源。 **Α α:希臘字母Alpha,下方為其派生字母。 ***А а:西裡爾字母А。 ***:科普特字母Alpha。 ***𐌀:古義大利字母A,現代拉丁字母A的祖先。 ****:盧恩字母,可能源自古斜體A。 ***:哥特字母aza/asks *Ա ա:亞美尼亞字母 ==碼位== 下方為各種系統中字母A的碼位。 : 1 == 其他表示法 == ==另見== * ==註釋== ==參考文獻== === 引用 === === 書籍 === * * * * * * * * * ==外部連結== * 字母歷史 * Category:拉丁字母 Category:母音字母
G
G, g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7個字母。 字母G是由羅馬人發明的,因為他們覺得共用一個字母C對於表達清音/k/和濁音/g/來說並不足夠。此後,G取代了原來的字母Z來表達濁音/g/。就如同發音/k/的發展那樣,/g/也發展成上顎音以及軟顎音的變體。因此,如今G在羅曼語族的語言和英語之中有不同的發音。 == 發音問題 == 字母G在臺灣普遍被誤讀作「居」(華語發音),此現象自何時開始已無從稽考。 == 字元編碼 == 字元編碼 ASCII Unicode EBCDIC 摩斯電碼 大寫 G 71 0047 199 --· 小寫 g 103 0067 135 --· == 其他表示法 == == 參看 == *(西裡爾字母 Ge) *(西裡爾字母,在烏克蘭語) == 參考 == == 意義 == Category:拉丁字母
V
V, v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22個字母。 就像F那樣,在希臘語中,(Ypsilon)也來源於閃族語的Waw。伊特魯里亞人在某種程度上簡化了字母變成了V。它在伊特魯里亞語中的發音是[u];但是因為拉丁語缺乏表達[w]的字母,羅馬人把V用來表達[w]和[u]。在羅曼昆中,V用來表達從[w]中發展而來的[v],就像德語字母W,開始用於發像英語字母的音,但在後來在中高地德語(Middle High German)時代後變成發[v]音了。與此同時,V在德語中的發音用於表達與在英語中相同的發音,但是德語的Vau很快就再次用於表達[f]了(相同的情況現在可能正在荷蘭發生)。 == 字母V的含意 == == 字元編碼 == 字元編碼 ASCII Unicode EBCDIC 摩斯電碼 大寫 V 86 0056 229 ···- 小寫 v 118 0076 165 ···- == 其他表示方法 == == 漢語拼音 == 由於英語不存在「ü」這個字母,所以大部份漢語拼音輸入法以「v」代替「ü」進行鍵入。這也導致翻譯人名時帶「ü」的名字被寫成「v」,如「呂」寫作了「Lv」;另外也存在寫成「Lu」的情況,與「陸」混淆。為解決這一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2012年5月15日新發的電子護照起,對姓名中的「ü」改寫成「yu」,如「呂」寫成「Lyu」,「女」寫成「Nyu」。 (漢語拼音有“v”字母,一般代表方言的濁唇齒擦音。普通話無此音,故不用於拼寫。) == 參看 == === V的變體 === * 半開後不圓唇母音 === 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 * (希臘字母 Upsilon) ==參考資料== Category:拉丁字母
恆河
恆河(,,(Ganga);, Gônga,玄奘譯為殑伽河)是南亞的一條主要河流,流經印度北部及孟加拉國。恆河全長2,525公里,流域面積91萬平方公里,達印度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恆河也為世界河水流量前20大的河流之一。The Ganga: water use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 by Pranab Kumar Parua, p. 33 恆河流域為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有超過4億人口生活於此,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390人以上。 恆河干流始於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達河在德沃普拉耶格的交匯。它橫越北印度平原(即恆河平原),流經北方邦,與其最大支流亞穆納河匯合,再流經比哈爾邦、西孟加拉邦,最後分為多條分流注入孟加拉灣。在西孟加拉邦,恆河南岸的一條人工水道將大約50%的水流引向了加爾各答附近的胡格利河,剩餘繼續流往孟加拉國的部分被稱為博多河。博多河進入孟加拉國後與布拉馬普特拉河(中國境內為雅魯藏布江)下游的賈木納河匯合,最終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格納河,並在入海區域形成恆河三角洲。 恆河對生活於其流域中的數百萬居民至關重要,他們依賴恆河獲取生活必需。過去許多省會及帝國首都曾設於恆河沿岸,如巴連弗邑、曲女城、瓦拉納西、安拉阿巴德、穆爾斯希達巴德、蒙格埃爾、巴哈拉姆普爾、加爾各答等。恆河中生活著大約140種魚類,90種兩棲動物,以及一些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例如極危物種恆河鱷和恆河豚。恆河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印度教中也有稱為「恆河女神」的神祇。 如今,恆河被,對其流域內的人類與動物的生存造成了嚴峻威脅。在瓦拉納西河段測得的水中水平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準值100倍以上。印度政府曾發起「」, page 160,"Clean Up Or Perish" , The Times of India, 19 March 2010,但由於貪汙、技術不足、缺乏良好環境計畫、印度傳統信仰及缺乏宗教上的有利支援等因素,至今仍遭受重大挫敗。"Clean Up Or Perish", The Times of India, 19 March 2010 ==詞源== 恆河的梵語和英語的come是同源詞,其本意就是速流、速去之河流,因含有速去速來、永無斷流的含義,漢地通譯為恆河,意為“恆久之河”。唐代玄奘法師譯名定為“殑伽河”。此外還存在“弶伽河”、“恆伽河”比如東恆伽王朝、西恆伽王朝中的“恆伽”即半音半意譯自Ganga等譯名。 == 河道 == thumb|200px|流經根戈德里的帕吉勒提河。 thumb|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德沃普拉耶格,這裡是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達河在的交匯處,被認為是恆河的起始 恆河前段始於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達河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德沃普拉耶格的交匯。印度教認為帕吉勒提河是恆河的源頭,但水文學指出恆河的真正源頭是阿勒格嫩達河,因為它的長度更長。 阿勒格嫩達河源自楠達德維山、卡美特山、等處的冰川融雪。帕吉勒提河源於海拔5,356米的根戈德里冰川,印度教傳說溼婆居住於此;位於山腳的靈脩聖地距離此處僅5千米。 雖然恆河河源還包括許多小溪流,但只有其中最長的六條河流及五個合流點被尊為聖地。六條河流分別為阿勒格嫩達河、道里根加河、南達肯尼河、品達爾河、曼達基尼河及帕吉勒提河。五個合流點統稱為潘奇普拉耶格(意即「五匯流處」),皆位於阿勒格嫩達河上。從上游至下游,五個合流點分別是該河與道里根加河合流的毗濕奴普拉耶格、與南達肯尼河合流的南德普拉耶格、與品達爾河合流的卡爾恩普拉耶格、與曼達基尼河合流的魯德拉普拉耶格以及與帕吉勒提河合流的德沃普拉耶格。 流經喜馬拉雅山區峽谷約250公里的狹窄河段後,恆河於瑞詩凱詩結束峽谷河段,在聖地赫爾德瓦爾附近進入恆河平原。 赫爾德瓦爾建有水壩將部分河水匯入恆河運河,用於灌溉北方邦的區。赫爾德瓦爾上游河段大致向西南流,下游則向東南流。 恆河接著流經約900公里的曲折河段,經過卡瑙傑、法魯卡巴德和坎普爾等城市。拉姆根加河在此河段匯入,注入恆河的平均流量為500 m3/s。 恆河在阿拉哈巴德附近與長達1444公里的亞穆納河交匯,該合流點是印度教中的一個聖地。在此合流點,亞穆納河的流量較恆河更大,平均為2,948 m3/s,約佔匯流後總流量的58.5%。 恆河繼續往東,與400公里長的塔穆薩河合流,塔穆薩河源自,平均流量為187 m3/s。然後恆河繼續與600公里長的戈默蒂河合流,戈默蒂河源自喜馬拉雅南麓,平均流量234 m3/s。隨後恆河與加格拉河合流,加格拉河是恆河的最大支流,長1,156公里,始於喜馬拉雅南麓西藏地區,流經尼泊爾,再至印度,平均流量2,991 m3/s。與加格拉河交匯後,恆河繼續與松河合流,松河長度784公里,平均流量1008 m3/s。然後恆河與814公里長的甘達基河、729公里長的戈西河合流,它們的流量分別為1,654 m3/s 和 2,166 m3/s。就水流量而言,戈西河是位於加格拉河和亞穆納河之後的恆河第三大支流,它與恆河的交匯點位於比哈爾邦。 從安拉阿巴德至馬爾達之間,恆河流經的城市包括:丘納爾、米爾扎布林、瓦拉納西、加齊普爾、阿拉、巴特那、恰普拉、哈吉普爾、莫卡梅、貝古薩賴、蒙格埃爾、薩希布根傑、拉傑馬哈爾、巴加爾布林、巴利亞、布克薩爾、、蘇爾唐甘傑、。恆河從巴加爾布林開始轉向東南方。從法拉卡開始,恆河出現岔流,水流量開始損耗。第一條岔流是408公里長的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該河隨後發展成了胡格利河。在印度-孟加拉國邊界,法拉卡堰控制了恆河的流量,它將一些河水轉移至與胡格利河相連的支流運河,以降低胡格利河的淤泥含量。胡格利河始於帕吉勒提河與在卡特瓦的交匯,同時也接受了許多支流,其中最大的支流是625公里長,流域面積25,820 km2的達摩達河。 在馬爾達至孟加拉灣之間,胡格利河流經了穆爾斯希達巴德、納巴德維普、加爾各答和豪拉,最終在附近匯入孟加拉灣。 進入孟加拉國後,恆河主要分流被稱為博多河。博多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最大岔流賈木納河交匯,隨後又與梅克納河合流,後續河段被稱為,並最終匯入孟加拉灣。恆河在其入海口形成了1,430×3,000公里的孟加拉扇,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深海扇,其中埋藏了全球10-20%的有機碳。 恆河三角洲主要由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攜帶的泥沙組成,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面積達64,000 km2, 橫跨孟加拉灣400公里。 世界上只有亞馬遜河和剛果河的平均水流量大於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和的總和平均流量。 如果論總流量,那麼只有亞馬遜河略勝一籌。 ==主要支流== 以下由恆河河口至源頭依序列出兩側主要支流: *恆河 **梅克納河(左) **賈木納河-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左) ***提斯塔河 ***託爾薩河 ***瑪納斯河 ***蘇班西里河 ***魯希特河(察隅河) **默哈嫩達河(左) **戈西河(左) **布里根德格河(左) **蓬蓬河(右) **甘達基河(左) **松河(右) **加格拉河(上游尼泊爾河段稱為格爾納利河,左) ***夏達河 **戈默蒂河(左) **塔穆薩河(右) **亞穆納河(右) ***貝特瓦河 ***昌巴爾河 ****巴納斯河 **拉姆根加河(左) **帕吉勒提河(西源) **阿勒格嫩達河(東源) ===恆河三角洲分流=== *胡格利河 **達摩達河 ==地質== 印度次大陸位於印度-澳洲板塊中的次板塊印度板塊最北部。 它始於7500萬年前南方超大陸岡瓦那大陸的分裂,分裂出的陸地向東北方漂移,該地質作用持續了5000萬年,並由此形成了印度洋。 印度次大陸最終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並隱沒至歐亞板塊之下,由此抬升出地球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在喜馬拉雅山脈形成時,其南麓曾存在大量因結構性下沉而出現的槽地質構造,後來隨著印度河及恆河的沖積作用而逐漸被填滿,最終形成現今的印度平原。 印度平原在地質上被認為是前淵或前陸盆地。 == 水文狀況 == 恆河左側主要支流是戈默蒂河、加格拉河、甘達基河和戈西河,右側主要支流是亞穆納河、松河、達摩達河和蓬蓬河。恆河的水文狀況十分複雜,尤其是在恆河三角洲區域,因此對該河的長度、及流域面積的測量值各有不同。 === 河流長度 === 恆河這一名稱所指代的河流始於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帕吉勒提河與阿勒格嫩達河的交匯,終於印度與孟加拉國邊境附近該河流的首個分岔。一般而言,恆河長度被認為略長於2,600公里,不同觀點認為是2,601公里,2,525公里或2,650公里。 這些觀點一般將帕吉勒提河源頭作為恆河的起源,也即以位於的根戈德里冰川為起點,以梅格納河在孟加拉灣的入海河口為終點。 有時人們也將赫爾德瓦爾作為恆河的起點,因為此處源自喜馬拉雅的融水傾瀉進入恆河平原。 有時人們將胡格利河,而非梅格納河作為恆河的延伸,因為胡格利河長於梅格納河,於是恆河的總長度(帕吉勒提河/恆河/胡格利河)也變為了2,704公里, 或2,321.5公里(從赫爾德瓦爾至胡格利河入海口)。 還有時恆河長度被認為是2,304公里,計算長度始於帕吉勒提河源頭,終於印度-孟加拉國邊境。 === 流域面積 === 與恆河長度類似,關於恆河流域面積也有不同的說法。恆河流域涵蓋了4個國家:印度、尼泊爾、中國和孟加拉國,印度11個邦:喜馬偕爾邦、北安查爾邦、恰蒂斯加爾邦、中央邦、旁遮普邦、賈坎德邦、比哈爾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西孟加拉邦以及德里直轄區。 恆河流域包括恆河三角洲,但不包括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梅格納河流域,流域總面積約1,080,000 km2,其中861,000 km2 位於印度(約佔80%),140,000 km2 位於尼泊爾(13%),46,000 km2 位於孟加拉國(4%),33,000 km2 位於中國(3%)。 恆河流域與梅格納河流域合計約1,600,000 km2或1,621,000 km2。 恆河-梅格納河流域(縮寫為GBM或GMB)延伸到了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尼泊爾和中國。 恆河流域的北端延伸到了喜馬拉雅山脈和,南至溫迪亞山脈北坡,西至阿拉瓦利嶺東側,東至及孫德爾本斯三角洲。恆河水流量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喜馬拉雅山脈。在喜馬拉雅山脈內,恆河流域綿延近1,200公里,西以亞穆納河-薩特萊傑河至西姆拉山脊作為與印度河流域的邊界,東部順著錫金邦與尼泊爾邊境的作為與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的邊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位於恆河流域內。 其它位於恆河流域內海拔超過8,000米的高山還有:干城章嘉峰、 洛子峰、 馬卡魯峰、卓奧友峰、 道拉吉里峰 、馬納斯盧峰、 安納布林納峰和希夏邦馬峰。 恆河於喜馬拉雅山脈流域部分包括喜馬偕爾邦東南部、北安查爾邦全境、尼泊爾全境、西孟加拉邦西北部。 === 水流量 === thumb|位於孟加拉國的,該橋橫跨恆河,是測量恆河下游水流量的重要地點之一 根據源頭定義不同,對恆河的水流量也有不同的測量值。很多時候,人們以梅格納河入海口的水流量指代恆河水流量,在這種定義中,恆河水流量包含了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梅格納河的總和,年度平均水流量為38,000 m3/s或42,470 m3/s。 但也有將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梅格納河流量分開計算的案例,在這種情況下,恆河年平均水流量約為16,650 m3/s,布拉馬普特拉河年平均水流量約為19,820 m3/s,梅格納河年平均水流量約為5,100 m3/s。 恆河的最大峰值流量是在孟加拉國測得的,超過70,000m3/s。 最低流量也於1997年在同一地點測得,僅為180 m3/s。 === 水文週期 === 法拉卡測站於1949年至1973年間所測得的月平均流量(m³/s)。 Colors= id:lightgrey value:gray(0.8) id:darkgrey value:gray(0.3) id:sfondo value:rgb(1,1,1) id:barra value:rgb(0.6,0.8,0.9) ImageSize = width:500 height:300 PlotArea = left:50 bottom:40 top:20 right:20 DateFormat = x.y Period = from:0 till:45000 TimeAxis = orientation:vertical AlignBars = justify ScaleMajor = gridcolor:darkgrey increment:5000 start:0 ScaleMinor = gridcolor:lightgrey increment:2500 start:0 BackgroundColors = canvas:sfondo BarData= bar:Jan text:Jan bar:Fév text:Feb bar:Mar text:Mär bar:Avr text:Apr bar:Mai text:Mai bar:Jun text:Jun bar:Jul text:Jul bar:Aoû text:Aug bar:Sep text:Sep bar:Oct text:Oct bar:Nov text:Nov bar:Déc text:Dec PlotData= color:barra width:30 align:left bar:Jan from:0 till: 2827 bar:Fév from:0 till: 2419 bar:Mar from:0 till: 2014 bar:Avr from:0 till: 1750 bar:Mai from:0 till: 1984 bar:Jun from:0 till: 4314 bar:Jul from:0 till: 20793 bar:Aoû from:0 till: 43030 bar:Sep from:0 till: 36899 bar:Oct from:0 till: 17592 bar:Nov from:0 till: 6836 bar:Déc from:0 till: 3984 PlotData= bar:Jan at: 2827 fontsize:S text: 2827 shift:(-10,5) bar:Fév at: 2419 fontsize:S text: 2419 shift:(-10,5) bar:Mar at: 2014 fontsize:S text: 2014 shift:(-10,5) bar:Avr at: 1750 fontsize:S text: 1750 shift:(-10,5) bar:Mai at: 1984 fontsize:S text: 1984 shift:(-10,5) bar:Jun at: 4314 fontsize:S text: 4314 shift:(-10,5) bar:Jul at: 20793 fontsize:S text: 20793 shift:(-10,5) bar:Aoû at: 43030 fontsize:S text: 43030 shift:(-10,5) bar:Sep at: 36899 fontsize:S text: 36899 shift:(-10,5) bar:Oct at: 17592 fontsize:S text: 17592 shift:(-10,5) bar:Nov at: 6836 fontsize:S text: 6836 shift:(-10,5) bar:Déc at: 3984 fontsize:S text: 3984 shift:(-10,5) 恆河流域的水文週期取決於西南季風的活動,大約有84%的降水發生在6月至9月之間。因此,恆河的呈現出高度季節性。根據的測量資料,乾旱季節與季風時期的恆河水流量比率大致為1:6。這種季節性變化是該區域許多土地與水資源問題的根源, 它甚至可在同一年內造成乾旱與水澇。這些問題在孟加拉國尤為顯著,該國時常在旱季受乾旱困擾,在季風時節受洪水侵襲。 === 河道變化 === 在恆河三角洲,數條河流匯聚到了一起,併為多條。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都有多條分岔河道,而其中較大的河道又與其它大型河道合併,一同匯入孟加拉灣。這些河道不是固定不變的,隨時間發展,河道形態會發生變化,有時這種變化會顯著改變河道的分佈。 12世紀之前,恆河的主幹是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分流,當時的博多河仍只是一條小型河道。當時這條主幹道至入海口之間的河段不是今天的胡格利河,而是另一條被稱為 Adi Ganga 的河流。12-16世紀間,博多河與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分流的差距逐漸縮小。16世紀後,博多河逐漸成為了恆河的後續主要河段。 廣泛認為,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分流衰微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淤泥堵塞,這使得恆河主幹道的水流轉向了東南方的博多河。至18世紀,博多河已經成為了恆河的主要分流。 轉向博多河後,恆河與梅格納河及布拉馬普特拉河交匯,隨後在孟加拉灣入海。恆河目前與梅格納河的交匯處大約形成於150年前。 同樣在18世紀,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下游河道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極大地改變了它與恆河的關係。1787年,恆河-博多河的支流提斯塔河發生了一次大規模洪災,它迫使提斯塔河向東改道並匯入布拉馬普特拉河,而後令布拉馬普特拉河向南改道,並創造出一條新的河道。這條新的河道被稱為賈木納河,它向南匯入恆河-博多河。歷史上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更加靠東,流經邁門辛市並匯入梅格納河。如今這條河道規模小了許多,但仍保留布拉馬普特拉這個名字,人們有時將它稱為老布拉馬普特拉河。 老布拉馬普特拉河與梅格納河的交匯處位於,該處被印度教徒視為一個聖地。就在交匯處附近。 == 歷史 == 最早提到恆河的歐洲旅行者是古希臘的麥加斯梯尼,他在作品《印度史》中寫道:“印度也有許多寬廣的河流,它們源於北方邊境的高山,穿過平坦的陸地,其中有不少河流相交匯聚,併入恆河。恆河源頭寬30,自北向南流動,入海之處即戰象國度的東部邊境。”(Diodorus II.37) 1951年印度表達了建造法拉卡堰的意願,因此而與鄰國東巴基斯坦(如今的孟加拉國)產生了。攔河堰於1975年建成,最初目的是從恆河水流量分配 1,100 m3/s 給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以恢復的通航能力。在最乾旱的時期,恆河水流量約為1400-1600 m3/s ,也就是說此時流往東巴基斯坦的河水只剩下280-420 m3/s。 東巴基斯坦對此表示不滿,該爭端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1996年印度與孟加拉國簽署了一項為期30年的條約。該條約十分複雜,簡而言之,條約規定當恆河水流量小於2,000 m3/s時,印度與孟加拉國將各自配得50%水源,具體方式是每方在10天週期裡交替獲取1,000 m3/s的河水流量。然而,條約簽署後僅一年,法拉卡堰的水位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無法完成條約中規定的水源分配措施。1997年,流入孟加拉國的恆河水流量最低僅有180 m3/s。雖然在隨後幾年裡,旱季水流量恢復到了正常水平,但雙方也在探討其它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方案是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西部的龐沙烏帕齊拉再建一個攔河堰,這個新的攔河堰可以幫助孟加拉國更好的利用分配到的恆河水資源。 ==文化影響== 許多印度人出於信仰認為恆河發源於西藏的聖湖瑪旁雍錯,印度人稱之為瑪納斯湖(Manasarowar),因而將之奉為聖河。他們認為浸在恆河中能把一個人的罪洗去;許多死者火葬後的骨灰被撒入河中,也有直接把死屍、遺物和葬禮物品直接拋入河中任其漂流的,人們認為這樣能幫助死者得到更好的來世,甚至能更早獲得“解脫”(Moksha)。很多虔誠的教徒會往恆河朝聖,並於河中浸浴及在河岸冥想。 是故由於上述難以收斂的傳統習慣,恆河的環境至今依然極度骯髒,經常在恆河裡沐浴聖水者不遠處就有漂流的浮屍經過,人們安之若素。 數個印度教聖地都位於恆河沿岸,包括赫爾德瓦爾及瓦拉納西。 === 神性化身 === 恆河是印度教中的神聖河流。印度教徒在其中沐浴,他們捧起河水,然後讓其落回恆河,以此祭祀祖先與神靈;他們把玫瑰花瓣放在裝著油的小盤子(diyas)上,用燈芯點燃,讓其漂浮於恆河水面。 回家前,他們會收集一些恆河水,以供後續儀式中使用;它們將採集的河水稱為“Ganga Jal”,也即“恆河之水”。 恆河是所有印度教神話中聖水的化身。 人們有時會把如恆河一般神聖的河流稱為當地的恆河。 例如位於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哥達瓦里河就被稱為“南方恆河”或“達克辛恆河”,據信它在聖人喬達摩引領下穿越印度中部。 恆河作為一切印度教儀式的用水來源,因此它也存在於一切聖水之中。 此外,印度教徒堅信在恆河水中的沐浴能夠清除一切罪孽,沐浴活動在根戈德里、赫爾德瓦爾、、安拉阿巴德、瓦拉納西等地十分流行。 恆河的象徵性與宗教意義是印度教徒,甚至也是印度教懷疑者們的少數共識之一。 印度前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也是一位印度教徒,他曾要求在死後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恆河。 在遺囑中,尼赫魯寫道:“恆河是印度的河流,受其子民敬愛,她的種族記憶,她的希望與畏懼,她的勝利歌謠,她的恥辱與榮耀,一切都交織在一起。事物流變,而恆河作為印度這個古老文明的象徵,將永恆流淌在這片土地之上。” === 恆河降落 === 印度教節日 karunasiri 在每年五月末或六月初,目的是慶祝恆河自天穹降落世間。 該節日的慶祝日被稱為“Ganga Dashahara”,在印度教曆法中位於後十日(Dashami),當天會有許多人在恆河中沐浴。 據稱當日的沐浴可洗脫十罪(dasha意為十;hara意為消除),或洗脫十世罪孽。 那些無法來到恆河的人也可就近在當地河流中沐浴,人們認為對於真正的信徒而言,任何河流都可視如恆河。 karunasiri 是印度教的一個古老主題,對此流傳有許多不同的傳說。 根據《吠陀》記載,掌管的因陀羅殺死了巨蛇弗慄多,從而釋放出被其堵住的甘露蘇摩,神聖的蘇摩落入大地,滋養萬物。 根據毘溼奴派的說法,恆河於天國中的源頭是一條被稱為 Vishnupadi 的河流,也即梵語“自毗溼奴腳下”。 在毗溼奴的化身筏摩那完成三步跨走——跨過大地、天空與天國後,他在天穹跺腳,天上裂出一個洞,釋出彼時仍盤旋在宇宙巨蛋周圍 Vishnupadi 河。 河水從天穹湧入因陀羅掌管的天國,由毗溼奴的崇拜者所接收,德魯瓦如今已化為天空中的極星。 而後,河水穿過天空,形成銀河,併到達月亮處。 然後河水降入梵天的領域,梵天居住在須彌山頂,此山向外延伸出世間的所有陸地。 隨後神水落下形成帕吉勒提河,河流進入其中一塊被稱為“巴拉特”的陸地,也即印度,形成恆河。 不過,在印度教的主要神靈中,溼婆才是最廣泛出現在恆河降落故事主題中的人物。 這些故事在《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和《往世書》中都有敘述,故事緣起於仙人迦毘羅的專注冥思被的六萬個兒子打斷,於是迦毘羅怪罪他們,憤怒的注視使他們全數化為灰燼,並將其送至冥界。只有彼時仍於天國流動的恆河之水才可將他們從冥界中拯救。於是,六萬之子後代之一為了拯救自己的先祖,作出了嚴格的懺悔,並最終成功得到將恆河之水引下凡間的獎賞。然而,恆河的降落會為天地帶來了巨大沖擊,跋吉羅陀王來到溼婆住處岡仁波齊峰,說服溼婆用纏結的髮束接收從天而降的恆河水。最終,恆河水落在溼婆髮上,而後引入喜馬拉雅山脈。接著,恆河在跋吉羅陀王的引導下流經赫爾德瓦爾,穿過平原,在安拉阿巴德與亞穆納河匯合,然後流過瓦拉納西,最終在恆河三角洲匯入海洋。入海後,恆河水沉入冥界,拯救了的六萬個兒子。 為紀念跋吉羅陀王在恆河降落中的貢獻,恆河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源頭之一被稱為帕吉勒提河(也即梵文“的河”)。 === 救贖死者 === 既然恆河被認為是從天國落入世間,於是也有人認為他們可以經由恆河通往天國。 根據印度教傳統中的 Triloka-patha-gamini(往來三界的使者;triloka意為三個世界,patha意為道路,gamini意為使者),恆河從降臨,經過凡間,再流向,也即作為一個“”,與世間一切存在(無論是活著還是已經死去)交匯。 因此,在印度教為死者進行的儀式上,人們會講述恆河降生的故事,在中也會使用恆河水。 在所有恆河讚美詩中,最出名的是那些寄寓在恆河水環繞下安息的詩歌,例如下面這首《Gangashtakam》: 母親啊!...綴滿項鍊的世界!通往天國的大門!我懇求在你的岸邊,脫離我的身體。我將飲用甘露,沉浮在浪花之中,我會銘記你的名字,永恆凝視於你。Quoted in: 在恆河途徑的所有墓葬之地(或尸陀林)中,最受印度教徒嚮往的當屬瓦拉納西恆河畔,他們渴望死後在此火化,認為這將使他們即時得到救贖。 假如不幸死於它處,死者也可因骨灰撒入恆河而被救贖。 假如骨灰已經被撒入其它河流,死者的親屬可前往恆河為他求得救贖,例如在(九月或十月)參加儀式。 此外,印度教還為死者進行 pinda pradana 儀式,在儀式中人們將點綴有芝麻粒的飯糰丟入恆河,並誦讀死者後人的名字。 據儀式背景所言,飯糰上每一顆芝麻都能為死者的親屬求得千年救贖。 恆河在死後祭祀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摩訶婆羅多》有一頌()寫道“即便只是死者的一根骨頭觸碰到了恆河水,那麼他也將在天國受到尊敬。”Quoted in: 《》的瓦拉納西章節(Kashi Khanda)講述了婆希加(Vahika)的傳奇故事:婆希加是一個貪得無厭的惡人,在森林中被老虎咬死。然後他的靈魂到死神閻摩面前接受審判,鑑於婆希加從未行善,他的靈魂被遣往。可就在這時,有隻禿鷹叼起了他留在世間的屍骨,並意外將其丟入了恆河。因為這個事件,就在婆希加去地獄的路上,一列天車出現,將他送往天國。 === 淨化汙穢 === 印度教徒認為恆河水是純淨的,並且具有淨化汙穢的能力。 儘管科學研究顯示恆河水汙染嚴重,但它仍被廣泛用於各種宗教儀式,並被認為是純淨的象徵。 人們認為恆河水可將無序復歸為有序。 在印度教文化中,流動的河水寓示了淨化的能力,因為河水不斷吸收,並帶走汙濁。 恆河上游河段被認為有最強的淨化能力,因為那裡水流更湍急,沐浴者需事先綁上錨鏈,以免被水沖走。 被恆河洗淨的不止是可見的汙垢,也可以是象徵性的汙穢;沐浴時,恆河水帶走人的罪孽,洗脫的不僅是當前,也是一生的罪孽。 17世紀詩人曾作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恆河讚美詩《Ganga Lahiri》。傳說賈格納塔因與一名穆斯林婦女有染而被趕出印度教婆羅門種姓。徒勞的抗爭後,賈格納塔來到恆河邊,恆河是無望者的希望,是流浪者的安息居所。賈格納塔和愛人一起,坐在瓦拉納西班幹加(Panchganga)的階梯頂端。他讀著詩,恆河水逐漸上漲,沒過一級級臺階,最後攜這對戀人捲入恆河。 “我走向你,像孩子奔向母親”,《Ganga Lahiri》如是寫道Quoted in ,我走向你,像孤兒期待憐憫。 我走向你,像流浪者尋求落腳之地。 我意志消沉,你振奮我信心。 我身體殘缺,你治癒我頑疾。 我向你走來,帶著乾渴的心,你是美酒的海洋。 我願把自己獻於你。 === 恆河女神 === 恆河女神是印度教中三位主要男性神祗的共同伴侶。 首先,恆河以水的形式存在於梵天的水罐,跟隨他一同旅行。 恆河也是毗溼奴的伴侶,在恆河降落的故事中,恆河水自毗溼奴腳下流出,並且恆河女神也是毗溼奴的三個妻子之一。 在廣為人知的故事中,恆河女神與毗溼奴的另一妻子辯才天女發生爭執,她們相互詛咒,使之變為河流,並透過河水的洗滌,將人類崇拜者的罪孽帶入體內。為了調解她們的矛盾,毗溼奴決定將她們分開,他讓辯才天女成為梵天的妻子,讓恆河女神成為溼婆的妻子,而保留未參與爭執的吉祥天女為自己的妻子。但是恆河女神和辯才天女對這個處置感到不滿,她們迫使毗溼奴收回命令。她們維持河流的形態,並保留作為毗溼奴妻子的身份。 恆河與溼婆的關係主要見於恆河降落的神話。 在故事裡,洶湧的恆河水永恆的從天穹落在溼婆頭髮上,並被永恆的馴服。 印度教也稱溼婆為“Gangadhara”,即“恆河承載者”,因為恆河順著他的髮束流向大地。 恆河與溼婆的關係是親密且永恆的,溼婆有時會被稱為“Uma-Ganga-Patiswara”,即“雪山女神和恆河女神的丈夫與主人”,恆河女神也時常被描繪對雪山女神心懷妒忌。 恆河是夏克提,是永恆無止的流動力量,它使隱居、不可接近的溼婆以承接河水的方式在世間顯形。 作為河水,它的能量可被感受、品嚐和吸收。 在《》中的瓦拉納西章節(Kashi Khanda),戰神室建陀對投山仙人說:人們不該感到驚訝……恆河的力量如此強大,她不就是永恆溼婆的最高夏克提以水的形式顯現嗎? 這滿載悲憫之酒的恆河吶,諸神之主溼婆派她拯救世人。 智者應當想到,這流經三界的恆河怎會如世間其它河流那般平凡,那些河流裝的只是水罷了。恆河女神在印度教中同時也被奉為母親的形象,被稱為“Ganga Mata”,代表博愛與寬恕。 與其他女神不同,恆河女神沒有破壞和可怕的一面,儘管在自然中,恆河可能和其它和河流一樣具有破壞性。 她同時也是其他神靈的母親。 她接受了溼婆從阿耆尼處取得的火種,因火種過於炙熱,她將其冷卻。 這個行為幫助創生了戰神室建陀。 在《摩訶婆羅多》中,她是福身王的妻子,毗溼摩的母親。 當毗溼摩於戰場中死去,恆河女神從河水中化為人形,在他屍體旁哭泣。 恆河女神是印度教傳統、神祗、聖卷和啟蒙的源泉。 因此,對她的崇拜不必像其它神靈那樣,在儀式起始時召喚(avahana),在儀式結束後解散(visarjana)。 她的神性是直接且永恆的。 === 藝術形象 === 在古印度文化中,恆河是繁殖力的象徵,因為流過的河水和留下的淤泥滋養了沿岸生態,併為周邊居民提供了生活的必需。 恆河是炎熱夏日的理想去處,人們賦予它神奇的品質,並以擬人化的形象受到人們的崇拜。 到了公元5世紀,關於恆河的神話故事越來越多,它的形象變為了一個女神,同時作為所有其它河流的象徵。, 印度各處寺廟門前多有恆河女神的雕像和浮雕,象徵洗脫朝聖者的罪孽,並守衛寺廟內供奉的諸神。 作為,與恆河女神一同描繪的還有:摩伽羅(一個類似鱷魚的怪物,有如大象一般的軀幹)、(一個裝滿水的花瓶)、頭部的傘狀背景,以及其它一些人類隨從。 摩伽羅是恆河女神的,也是印度文化中一個古老的符號,它的出現時間甚至比恆河女神的藝術形象更久遠。 摩伽羅的形象有兩種含義:首先,它代表了恆河所孕育的萬物生靈;其次,它代表了恐懼,既包含恆河水下未知之物的恐懼,也包含人們親眼所見的恐懼。 摩伽羅與恆河女神形象的共同出現可追溯到公元400年左右的。在該遺蹟中的5號洞窟,位於毗溼奴野豬化身的雕像兩側,亞穆納河女神與恆河女神各坐在自己的坐騎俱利摩(形象為烏龜)和摩伽羅上。 摩伽羅常和一個名為 的小男孩一同出現,小男孩一般位於摩伽羅嘴旁,如上圖“笈多王朝的恆河女神像”所示。 Gana 寓意繁衍與發展。 年輕的 Gana 與可怖的摩伽羅分別寓意恆河的兩個特點,即,恆河雖然孕育眾生,但她有時也會為其中居民帶來了困苦、災禍和死亡。 恆河女神還伴隨有一個侏儒隨從,這個侏儒拿著妝品袋,有時也為恆河女神提供支援和依靠(如上圖1、2、4所示)。 恆河女神手中的(如上圖3)是其雕像作品另一個顯著的特徵。 它最初出現在公元400年左右的,並隨著恆河女神形象的豐富化,大壺的出現也變得越來越頻繁。 到7世紀,大壺已經成了恆河女神像必不可少的裝飾物,例如在北方邦的(7世紀)、拉賈斯坦邦的、恰蒂斯加爾邦的比拉斯布林寺(9-10世紀)。時至今日人們依舊在崇拜大壺,視其為無形的梵的象徵,同時寓意女性、子宮和繁殖力。 此外,恆河與薩拉斯瓦蒂河都被認為是從裝著天水的大壺中流出。 在早期的寺廟雕刻中,恆河女神被描繪為站在懸垂的樹枝下,中的描繪也是如此。 不過樹枝的描繪很快轉變為了隨從拿著的傘蓋,如7世紀的中的雕像。 在上圖3中可清楚地看到傘蓋,圖4可看到傘柄,但其餘部分已經殘毀。在比拉斯布林寺(9-10世紀),傘蓋變得類似蓮花狀,而在,傘蓋完全被蓮花所取代。 隨著恆河女神形象的發展,雕塑家們開始製作大型場景,描繪由眾人伴隨的恆河女神,暗示她正前往河邊洗浴。 其中 描繪了與上圖4類似的一個場景:這是9世紀的典型浮雕,它曾被放置在一座寺廟的入口。在浮雕中,恆河女神被描繪為一位富裕的女士,並有許多隨從陪伴左右。按照慣例,她優雅的站在坐騎摩伽羅上,手裡拿著大壺,侏儒隨從則提著她的妝品袋,一個……女隨從舉著巨大的荷葉莖,為她的主人遮陽。另外還有一位男性隨從。在這類描繪中,摩伽羅的尾巴常被設計為蜿蜒捲曲,象徵水與植物。 === 大壺節 === thumb|2001年於安拉阿巴德舉行的大壺節 大壺節是印度教的一個節日,前來朝聖的教徒會在恆河沿岸聚集。大壺節每三年舉行,每六年在安拉阿巴德和赫爾德瓦爾舉行半禮(Ardh) ,每12年在四個城市安拉阿巴德、赫爾德瓦爾、烏賈恩、納西克其一舉行全禮(Purna)。 此外,每12次全禮後(也即每隔144年)會在安拉阿巴德舉行大型儀式(Maha)。 大壺節最重要的一環是前往恆河完成。其它活動還包括宗教辯論、唱讚美歌、集體進食、宗教集會並討論和規範教義。大壺節是所有朝聖活動中最神聖的一個,成千上萬善男信女前來參與節日。根據傳統,苦行僧需要用紅花粉混合木灰抹在身上,而其中被尊稱為“naga sanyasis”的苦行僧甚至無需穿戴任何衣物。 == 水利工程 == 自古代起,恆河及其支流就被廣泛用於農業灌溉。 早在公元4世紀的恆河平原,運河與水壩就已十分普遍。 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梅格納河有十分巨大的水力發電潛力,預計從中產生的電力可達20萬至25萬兆瓦,其中有一半可被輕易利用。根據1999年的資料,印度僅利用了恆河12%的水電潛能,而對於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利用還不足1%。 === 運河 === 古希臘學者麥加斯梯尼曾在公元3世紀訪問孔雀王朝統治下的印度,在作品中,他描繪了恆河平原上遍佈的運河。孔雀王朝建立者旃陀羅笈多一世的首席顧問考底利耶曾將破壞堤壩作為戰爭時的一項戰略。 圖格魯克王朝蘇丹曾修建許多運河,其中最長的是於1356年在亞穆納河上修建的,長度240公里的西亞穆納運河,該運河被多次修復。17世紀初,莫臥兒帝國皇帝沙賈漢在亞穆納河上修建了一條用於灌溉的運河。後來該運河被棄用,直到1830年在英國的控制下作為東亞穆納運河重新開放。這條重新開放的運河為後續恆河運河的建造提供了標準。 英國在印度建造的第一條運河(不是基於原來的運河改造)是建造於1842-1854年的恆河運河。 恆河運河的設計者是,最終建造師是。起初該運河計劃並未引發考特利的興趣,因為他不認同在低窪地帶開鑿運河將水流引至高地的想法。但在期間,東印度公司花費了大量盧比(大約230萬)用於緩解災情,因此建造運河的想法重新引發了該公司董事會的關注。1839年,時任印度總督的奧克蘭伯爵在經東印度公司董事會批准後向考特利提供了資金,用於運河修建的全面勘察。此外,鑑於此次饑荒的嚴重性,董事會還提議增加運河的覆蓋範圍,他們計劃將運河擴充套件到了整個區。 但這種熱情很快隨著印度總督的更換而消退了,奧克蘭伯爵的繼任者對這類大型公共工程缺乏興趣,因此在他任內,這項工程的主要資金都被扣留。直到1844年,接替了愛倫堡伯爵的位置,這位新任印度總督重新批准了恆河運河工程的撥款。在工程暫停期間,考特利的健康似乎出了一些問題,他不得不在1845年返回歐洲休養。在這段旅居時光,他研究了英國與義大利的當代水利工程技術。當他返回印度時,和英屬印度的掌管者都支援運河工程,於是在考特利的監督下,運河修建工作全面展開。運河始於赫爾德瓦爾,主幹長560公里,在阿里格爾一分為二,分流長460公里。其中一條分流在埃塔瓦與亞穆納河匯合,另一條分流在坎普爾與恆河匯合。工程耗資215萬英鎊,1854年在印度總督達爾豪斯侯爵任下建成並開始使用。 據歷史學家伊恩·斯通所言:這條運河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運河,其長度是倫巴第和埃及所有灌溉支流總長的五倍,甚至比美國最大的運河還長三分之一。 === 水壩 === 位於法拉卡的在1975年4月21日開始使用,位置在恆河從印度進入孟加拉國的邊界附近。恆河下游的另一分流胡格利河穿越西孟加拉邦至加爾各答,法拉卡堰透過其延伸出的42公里長的運河為胡格利河供水,該運河的供水管理一直是印度與孟加拉國政府的爭議焦點。 簽署於1996年11月的《》解決了兩國關於恆河水分配的部分問題。 在坎普爾的恆河段還有另一座。 恆河的源頭之一帕吉勒提河上築有,水壩位於帕吉勒提河與巴希蘭格納河的交匯點下游1.5公里處。帕吉勒提河與阿勒格嫩達河在德沃普拉耶格交匯,後續河段被稱為恆河。 這座水壩因建立在地震帶而受到爭議。 位於恆河的支流松河上,主要用於灌溉與水力發電。 透過在孟加拉灣海域附近建造,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澇季餘水可供給至河流右側流域以及印度中部與南部區域使用。 == 經濟 == 肥沃的土地為印度與孟加拉國農業提供了有力支援。恆河及其支流灌溉周邊土地,當地種植的主要作物包括稻米、甘蔗、小扁豆、產油植物、土豆和小麥。沿河岸的樹沼與湖泊也為豆子、辣椒、芥末、芝麻、甘蔗、黃麻等作物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環境。此外,恆河中也有許多漁業資源,儘管其中大部分已被嚴重汙染。而坐落在恆河沿岸的工業城市坎普爾與烏納奧更是加劇了汙染狀況。 === 旅遊業 === 恆河周邊的旅遊業是另一潛在的產業。恆河沿岸坐落有許多印度教中的聖城,例如赫爾德瓦爾、安拉阿巴德和瓦拉納西,這些城市每年可以吸引數百萬遊客。朝聖者們相信恆河水可洗脫罪孽,幫助他們達成解脫。湍急的恆河水也吸引人們在此泛舟,這項活動在夏日尤受歡迎。包括坎普爾、加爾各答、帕特納等城市都修建了河濱步道以吸引遊客。 == 生態 == 人類活動,尤其是農業活動幾乎取代了恆河流域所有的自然作物。恆河流域上游大約95%的區域都已被開發為了城鎮或農田,只有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部分割槽域還保留有相對完整的生態,這些區域包括、和。 直到16-17世紀,恆河上游流域還生活有數量可觀的亞洲象、孟加拉虎、印度犀、印度野牛、沼鹿、懶熊和亞洲獅。 但到了21世紀,該區域已很少見到大型野生動物的蹤跡,現存的大型動物包括鹿、野豬、野貓和少量的亞洲狼、亞洲胡狼、赤狐和孟加拉狐。孟加拉虎只生活在孟加拉灣的蘇達班紅樹林區。 但如今蘇達班區的淡水沼澤生境幾乎已接近消失。 也生長在恆河三角洲的蘇達班紅樹林區。 恆河平原上受威脅的哺乳動物包括虎、象、懶熊和四角羚。 恆河流域也生活有許多鳥類,例如八哥、鸚鵡、烏鴉、鳶、山雞、雁雞。和鴨會在冬天遷徙,它們穿過喜馬拉雅山脈,前往溼地區域,並大量聚集。 恆河上游沒有特有鳥類。恆河流域的南亞鴇和的生存受到威脅。 恆河上游流域的天然植被已幾近消失,因此難以確定原來的植被型別。根據僅存的幾塊樹林遺蹟,可以推斷恆河上游流域可能原本覆蓋有常綠闊葉林,其中娑羅樹為。 包括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內的恆河下游流域情況也類似。下游流域有更多疏林,主要樹種是木棉、黃豆樹(Albizzia procera)、八寶樹和絨毛蘋婆。假如這些樹林正常,最終的將會是娑羅樹。但多數情況下,由於人類活動的干擾,樹林無法達成最終的演替。 雖然人類已在恆河下游定居數千年,但直到20世紀初,該區域內的大部分樹林仍保持原有生態。不過,如今僅剩3%的生態區仍位於天然樹林,其中最大的一塊區域位於瓦拉納西南部。儘管下游流域有超過40處受保護的土地,但它們的面積大多小於100平方公里。 恆河下游流域的動物群與上游類似,特有物種包括江獺和大靈貓。 === 魚類 === 估計在恆河流域生活有350種魚類,其中包括一些特有種。 根據2007-2009年的一項研究,恆河流域及其支流(不含布拉馬普特河和梅格納河流域)共發現有143種魚類,其中包括10種外來物種。 最常見魚類是鯉魚(50%)、鯰魚(23%)和鱸魚(14%)。 恆河上游記錄到有超過50種魚類,其中80%屬於鯉科,數量最多的是爬鰍科和鮡科,分別佔15.6%和12.2%。 恆河流域海拔高於2,400-3,000米的區域基本沒有魚類生存,生活環境接近這一海拔的典型魚類包括:裂腹魚屬、結魚屬、紋胸鮡屬、、條鰍屬。 恆河流域中段(包括北方邦和比哈爾邦部分地區)記錄到約100種魚類,其中鯉科佔多數(55%),其次是北非鯰科(10.6%)和鯡科(8.6%)。下游流域(比哈爾邦和西孟加拉邦部分地區)及氾濫平原有近100種魚類,其中約鯉科佔了46%,其次是鱸魚科(11.4%)和鱨科(9%)。 恆河流域的漁業曾十分發達,但近幾十年已經衰落。在流域中段安拉哈巴德,鯉魚漁獲量已從1961-1968年的424.91噸降至2001-2006年的38.58噸,鯰魚漁獲量從1961-1968年的201.35噸降至2001-2006年的40.56噸。在下游巴特那地區,鯉魚的漁獲量從383.2噸下降到了118噸,鯰魚從373.8噸下降到194.48噸。常見的漁獲物包括卡特拉魮、黃鰭結魚、結魚、蟾鬍鯰、、𩷶、鱧科、弓背魚、蝨目魚、魾。 恆河中有30種魚的生存受到威脅,威脅因素包括過度捕撈、汙染、抽水、、物種入侵。 其中恆河露齒鯊屬於極危物種。 此外恆河上的水壩也阻礙了魚類的洄游。 === 鱷魚和龜 === 恆河干流中生活有恆河鱷和沼澤鱷,恆河三角洲生活有鹹水鱷。生活於恆河的水生與半水生龜包括潮龜、三線稜背龜、哈米頓氏龜、冠背龜、黑山龜、印度孔雀龜、印度稜龜、帳篷稜背龜、緣板鱉、印度小頭鱉、恆河鱉、印度孔雀鱉、黿、、。 其中大多數龜的生存都受到嚴重威脅。 === 恆河豚 === 恆河中最著名的動物是恆河豚,它被視為印度的國獸。 恆河豚曾廣泛分佈在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河所流經的城市中心,但如今由於汙染與水壩阻攔,它們的生存受到了嚴重威脅。如今恆河豚的數量僅為15年前的1/4,它們在恆河的許多支流中都消失了。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最近調查發現,恆河及其支流中只剩下了大約3,000只恆河豚。 恆河豚是世界上五種淡水豚之一,其餘四種是:生活在長江的白鰭豚,目前似乎已經滅絕;生活在印度河巴基斯坦河段的;生活在亞馬孫河的亞馬遜河豚;生活在託坎廷斯河的(直到2014年才被確認為獨立物種)。有些海豚也偶爾會進入淡水河流,但只有以上五種豚完全以淡水河流與湖泊為棲息地。 === 氣候變化 === 青藏高原上的喜馬拉雅山脈是恆河的源頭,其中蘊藏有世界第三大儲量的水冰。中國氣象局前局長秦大河曾表示,雖然短期而言氣候變暖造成的快速融雪有利於農業和旅遊業,但長期看來卻是嚴峻的警告訊號:青藏高原的氣溫上升速率比中國其它地方快4倍,冰川消退的速度也高於世界其他地方。……短期而言,這會使湖泊擴張,造成更多洪水和泥石流……長期看來,青藏高原的冰川對亞洲河流至關重要,包括印度河和恆河。一旦冰川消亡,這些地區的水源供給將十分危險。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07年的第四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預測,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可能在2035年融化。 不過目前IPCC已撤回這一預測,因為最初的訊息來源承認這還只是個推測性結論,並且其中引用的來源並未經過同行評審。 在宣告中,IPCC仍堅稱全球暖化將導致喜馬拉雅山脈冰川消融(進而導致洪水在恆河流域氾濫)的總體結論。其它一些科學研究認為,氣候變化會導致恆河流域夏季(季風期)水流量增加,而峰值流量的增長會增加洪水氾濫的風險。 ==汙染== 恆河汙染程度相當嚴重,並影響了居住於河流附近的4億人口。 沿岸城市將廢水排入河道,而由無法分解的塑膠所包裹的工業廢料及宗教祭品更加深了流經人口稠密區時所造成的汙染。 河岸周邊貧窮人口藉河水沐浴、洗滌及烹煮,這些活動使水汙染問題越加惡化。 世界銀行估計印度水汙染造成的保健費用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 有報告指出印度80%的疾病及1/3死因與水傳疾病有關。 瓦拉納西,坐落於恆河流域的聖城,每天在此排往恆河的汙水達200萬升,因此造成恆河水中大量繁殖。 根據官方標準,可供安全沐浴的水體糞生大腸桿菌含量應低於500每100毫升,然而甚至當恆河還未流過瓦拉納西時,其上游河壇檢測結果就顯示,河水中糞生大腸桿菌含量達到了標準值的120倍,即60,000每100毫升。"India and pollution: Up to their necks in it" , The Economist, 27 July 2008. 在瓦拉納西河壇邊的墓葬地,火化後的屍體殘渣與骨灰被傾倒入恆河。過去霍亂蔓延時,許多染病死亡的屍體甚至不經火化就被直接丟入恆河,這種行為更加速了疾病的傳播。直到今天,那些死去的聖人、孕婦、麻風和水痘患者、被蛇咬傷的人、窮人、幼兒都未經火化直接丟入恆河,屍體自然分解,漂浮於恆河水面。此外,那些無錢購買木棺的死者只能選擇全身火化,而燃燒不完全的殘碎也被丟入恆河。 流過瓦拉納西並接收該城排出的32股汙水後,恆河水的糞生大腸桿菌含量從60,000每100毫升飆升到了1,500,000每100毫升,峰值達到1億每100毫升。 在恆河中沐浴或飲用河水無疑有極高的感染風險。 1985年至2000年間,印度政府花費了100億盧比(大約2.26億美元)施行“恆河治理計劃”,這項計劃號稱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河流汙染治理行動”。 但是,這項計劃已基本被認定為“失敗”。 正如一項研究所言: 有極高優先度以及大量擁蔟者的恆河治理計劃被延期兩年。計劃最終的開銷翻倍,成果卻十分有限。大多數開銷都用在了政治宣傳上。政府和相關組織並沒有期望其成功的意願,公眾意見也未被納入考慮。城市與工業汙水沒有得到完全的控制,流經排水管和下水道的汙水沒有得到適當的疏離。河邊焚燒丟棄屍體、清洗衣物、浸泡神像、放養牛群的習俗沒有得到遏制。政府沒有建造充足的公廁,數百萬人在露天環境往河流中排洩。所有這一切導致了恆河治理計劃的失敗。此外,恆河治理計劃的失敗還被歸因為“沒有正確理解人於環境的互動關係”,印度的“傳統與信仰”,“貪汙和技術不足”,“缺乏宗教團體的支援”。 2009年,世界銀行同意在5年內向印度發放10億美元貸款用於治理恆河。 根據估算,治理恆河需要大約700億盧比(大約15億美元)。 2008年11月,恆河被選為印度的“國家河流”,並由此成立了,該機構被賦予許多權力,致力於計劃、實施和監督恆河的治理。"Ganga gets a tag: national river – Vote whiff in step to give special status" , The Telegraph, 5 November 2008 2014年7月,印度政府宣佈了新的恆河治理計劃“Namami Gange Programme”,該計劃資金為2,037克若盧比(203.7億盧比,約合2.55億美元)。 Namami 計劃主要目標為減少汙染物排放,並透過建造汙水處理廠、清理河面、保護生物多樣性、植樹造林、公眾宣傳等方式來提高恆河水質。 2017年3月,宣佈承認恆河為具備行為能力的人,據一家報社所言,這一決定“有助於清理河流汙染”。 ,多數輿論認為這項裁決難以施行。 專家認為該裁決“效果有限”,“不太可能有後續行動”,並且決策過程“沒有徵詢北阿坎德邦以外相關人士的意見”。 恆河周邊的日常用水會為居民帶來許多水傳播和消化道疾病,例如、霍亂、痢疾、甲肝、傷寒等,這些疾病的發病率估計每年為66%左右。 最近指出恆河汙染增加了北方邦、比哈爾邦和孟加拉恆河沿岸居民患上癌症的機率。研究發現河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和致癌化學物質。委員會下屬的國家癌症統計專案(ICPR)顯示,恆河流域為該國癌症罹患率最高的區域。"Ganga is now a deadly source of cancer, study says", Anirban Ghosh 17 October 2012, http://article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2012-10-18/patna/34554229_1_gall-bladder-cancer-cancer-patients-prostate 許多非政府組織也致力於恆河的再生。例如 SAFE Green 組織向印度國家綠色法庭(NGT)提交了針對 Simbhaoli 製糖廠的請願書,因為該工廠將未經處理的汙水直接排入恆河。隨後NGT對 Simbhaoli 製糖廠處以5,000萬盧比罰款,對同樣違規的 Gopaljee 乳業處以250萬盧比罰款。 === 水資源短缺 === 隨著汙染狀況加劇,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也日漸嚴重。恆河某些部分已完全乾涸,瓦拉納西河段平均水深曾為60米,但如今一些區域卻只剩10米。"How India's Success is Killing its Holy River". Jyoti Thottam. 時代雜誌. 19 July 2010, pp. 12–17. === 非法挖掘 === 恆河在哈德瓦縣進入印度平原,此處存在許多非法挖掘恆河河床中沙石的活動。法律規定哈德瓦縣大壺節舉辦地周邊140 km2內禁止挖掘活動。 == 重大事件 == 2024年1月24日,印度北阿坎德邦德里有名5歲男童因血癌末期被家人帶去泡恆河水,家人堅信恆河水可為男童「延長壽命」,不惜搭車趕赴370公里外的赫爾德瓦爾。抵達後,男童的父母和阿姨一邊唸誦經文,一邊將他整個人「浸」入冰冷恆河,周圍民眾看時間太久了,察覺有異,阻止,未料,強行把男童帶走時還被攻擊。後來,經醫師判定男童死亡,家人還不信,仍然盲目地認為「孩子會復活」,最終,檢警調查確認,3人是想救人反害命,便將他們全數拘留、等候受審。 == 參考資料 == === 註釋 === === 腳註 === === 來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部連結== * ON THINNER ICE如履薄冰:signs of trouble from the Water Tower of Asia, where headwaters feed into all the great rivers of Asia(by GRIP, Asia Society and MediaStorm) * Ganges in the Imperial Gazetteer of India, 1909 * Melting Glaciers Threaten Ganges * Bibliography on Water Re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 Law . Peace Palace Library * Ganga Ma: A Pilgrimage to the Source a documentary that follows the Ganges from the mouth to its source in the Himalayas. * An article about the land and the people of the Ganges * The impacts of water infrastructure and climate change on the hydrology of the Upper Ganges River Basin IWMI research report * Bahar Dutt, "Saving the Ganga " CNN-IBN Live May 5, 2012. Category:印度河流 Category:恆河水系 Category: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西藏河流 Category:不丹河流 Category:孟加拉河流 Category:尼泊爾河流 Category:緬甸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