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91
article
stringlengths
0
2.3M
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簡稱藏,通稱西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邊疆的一個藏族自治區(省級民族自治地方)。位於青藏高原上,面積120.28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總面積的八分之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拉薩市康昂路1號。 ==名稱== 漢語「西藏」一詞最早出現於清朝康熙二年(1663)《清實錄》。在此之前,清人先後用「土伯特」、「烏斯藏」、「烏思藏」、「圖白忒」或「唐古特」來稱呼西藏,特別是衛、藏地區。此後因藏文「衛藏」中的「衛」字與滿文中的「西方」(wargi)一詞讀音相近,且衛藏又處在中國西南方向,因此「衛藏」一詞先在滿文中譯為「Wargi Dzang」,即「西邊的藏」,再從滿文譯成漢文的「西藏」一詞陳慶英《漢文“西藏”一詞的來歷簡說》,〈燕京學報〉(六),1999-05,第129-139頁。 == 歷史 == ===舊石器時代晚期=== 目前已知,青藏高原約在距今一萬年至五萬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有居民。 主流史學界認為西藏雅魯藏布江流域有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衍化的完整考古證據證明西藏人在18,000年前左右已經有活動的證據。按照目前考古學上的證據,在距今14,000年和8,000年之間的中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開始在西藏居住。1978年,考古學家在昌都發現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骸骨和陶器,在進行研究以後,認定這些物件距今大約有7,000年之久。 ===上古時期=== 西藏民族的起源,依照西藏佛教故事裡面的傳說,該族來自於阿爾泰山、西藏岡仁波齊峰和天山相鄰地區最原始的六個氏族(或六大姓氏,即噶、哲、扎、-{黨}-、訥沃、韋達),是瀰猴與羅剎女婚配而繁衍出來的後裔。在《隋書》中,也可以找到位於甘肅東部拉卜愣一帶之-{黨}-氏藏人(即宕昌羌)自稱為瀰猴種的記載。 最早的西藏王國可能是《史記》中記載的單同。但有證據顯示古國象雄開始於鐵器時代。John Vincent Bellezza: The Liturgies and Oracular Utterances of the Lha-pa of Upper Tibet 象雄興旺時可能包括今天大部分藏區,包括象雄和蕃兩個民族。只是到了聶赤贊普時代,吐蕃部落興起,逐漸脫離象雄王室脆弱的統治,加之蘇毗的崛起,切斷象雄王室與東部象雄(多康地區)的聯絡,以後的象雄就只限於今天阿里和克什米爾了, 位於吐蕃的西北部。 唐旄是兩支羌族人,也稱為蔥茈羌,原居住在天山南部,以蔥嶺一帶藏北為中心。任乃強: 《四川上古史新探》, 3頁 象雄衰弱後,唐旄漸漸向東面和南面擴大,成為一大國,北界接于闐(今新疆和田),東北與蘇毗(今青海玉樹一帶)接壤,西至天竺(今印度)范文瀾: 《中國通史》第四冊, 6頁,南境山南地區范文瀾: 《中國通史》第四冊, 47頁。6世紀末,髮羌後裔吐蕃部落漸漸崛起,自山南地區雅隆河谷向唐旄後期中心邏些(今拉薩)推進。 在6世紀以前,整個西藏高原都分佈著很小國家和部族,多說藏語,也有羌人與鮮卑人的後代。這些部落後來合併為12個小邦,其中以位於山南地區雅隆河谷的羌族的一支最為強大,統一諸邦,後來建立吐蕃王朝。根據西藏傳說,大約在西元前127年的時候,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幾位苯教領袖,曾經一起迎立聶赤贊布為王。後來的吐蕃王朝的建立者宣稱自己是聶赤贊布的後代。 ===中古時代=== 唐時為吐蕃,西藏更早之前就和中原有聯絡,但在唐開始與官方交流而並無從屬關係;一度是與阿拉伯帝國和大唐並稱的亞洲三大帝國,後解體,13世紀被蒙古人所征服,之後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後定國號為大元,烏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區)、朵甘等地正式成為大元帝國的一部分,元朝屬宣政院。 ===衛藏時代=== 清初稱衛藏,衛即藏語中央的意思,拉薩周邊地區的統稱,清朝稱為前藏,藏是日喀則地區的統稱,清朝稱後藏。 1652年,藏傳佛教格魯派五世達賴喇嘛應邀到北京會見清世祖順治皇帝,他贈予順治帝「文殊皇帝」的尊號,順治帝贈予他「達賴喇嘛」的尊號(「達賴喇嘛」原為蒙古俺答汗給第三世達賴喇嘛的尊號),而後五世班禪又接受康熙皇帝贈予的尊號,建立了雙方的。清朝由此正式承認達賴喇嘛與班禪額爾德尼的尊號和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此後中國政府贈予歷世達賴和班禪尊號遂成定製。1727年,雍正皇帝正式設立駐藏大臣處理對藏事務。 ===近代西藏=== 清末藏區推動改土歸流,辛亥革命後清朝勢力被驅逐出藏。但中華民國沿襲清朝版圖,設立處理蒙藏事務的機構蒙藏事務局(1914年5月改稱蒙藏院),並任命駐藏辦事長官(未入藏),直屬國務總理。國民政府成立後設定西康省和西藏地方,1929年蒙藏院改製為蒙藏委員會。1936年,英國在拉薩設立使團。國民政府代表參加了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坐床。1940年4月,蒙藏委員會在拉薩設立駐藏辦事處,作為中國政府在西藏的代表機構。但西藏的政府噶廈仍不服從中華民國政府命令,西康省金沙江以西地區和西藏地方處於事實上的獨立狀態,並與尼泊爾、英國等國往來。1949年國民政府代表被驅逐出藏。 1950年8月15日,墨脫縣發生地震,即1950年墨脫地震。地震引發山體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墨脫大地面目全非。這次大地震中,在中國造成了約4,000人死亡,而在印度的死亡人數也達到了1,526人。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在昌都戰役消滅了藏軍主力。1951年5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政府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通稱《十七條協議》),解放軍進入拉薩。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在拉薩舉行成立大會,正式成立。 ===西藏自治區成立=== 1959年3月10日,拉薩事件被鎮壓後,1959年3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佈解散原西藏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委會行使西藏政府職權,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於1959年7月17日第二次全體會議透過了《關於在西藏全區進行民主改革的決議》,中央政府決定提前進行西藏土地改革運動(又稱作「西藏民主改革」),政府推行土地公有制、廢除農奴制、 收繳民間武器,摧毀寺院,基層建政等等,有些部落不接受「改革」反抗或逃跑,被政府定性成「叛亂」。 英文版是Tibet in Agony: Lhasa 1959 ,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ISBN 978-0674088894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正式宣告成立。 == 地理 == 西藏東面和北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四川省、雲南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西面和南面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相鄰。西藏為青藏高原的一部份;青藏高原,面積25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是全球最高最大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距今兩億年前,本區原為一片汪洋大海,兩千多萬年前始在古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大幅崛起,形成今日的高原地貌。 西藏高原地區遼闊,擁有豐富的能源,其中尤以太陽能、水力、地熱三者為最。西藏太陽能為全中國最豐富的地區。拉薩,即因年日照數在3000小時以上,而有「日光城」之稱。高原之上,亦為中國與東南亞各大河流的發源地,如怒江等,水力蘊藏量為中國第一。高原上,日溫差甚大,所謂「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正是形容年日溫差變化最佳的寫照。西藏的氣候,由於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獨特而且複雜多樣。氣候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溼潤的特點。氣候型別也因此自東南向西北依次有: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等各種型別。 在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南坡高山峽谷地區,由於地勢迭次升高,氣溫逐漸下降,氣候發生從熱帶或亞熱帶氣候到溫帶、寒溫帶和寒帶氣候的垂直變化。在冬季西風和夏季西南季風的交替控制下,西藏乾季和雨季的分別非常明顯,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乾季;5月至9月為雨季,雨量一般佔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各地降水量也嚴重不均,年降水量自東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漸向西北遞減到50毫米。藏南和藏北氣候差異很大。藏南谷地受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影響,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8℃,最低月均氣溫—16℃,最高月均氣溫16℃以上。藏北高原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0℃以下,冰凍期長達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過10℃,6—8月較溫暖,雨季多夜雨,冬春多大風。 西藏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區,湖泊總面積約2.3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30%。1500多個大小不一、景緻各異的湖泊錯落鑲嵌於群山莽原之間,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納木錯、色林錯和扎日南木錯,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個。西藏湖泊型別多樣,幾乎包含了中國湖泊的所有特徵;區屬湖泊中,淡水湖少,鹹水湖多,初步查明的各類鹽湖大約有251個,總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鹽湖的周圍多有豐饒的牧場,也是多種珍貴野生動物經常成群結隊出沒之地。西藏最為著名的湖泊有納木錯、羊卓雍錯、瑪旁雍錯、班公湖、巴松錯、森裡錯等。 2011年唯一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榮譽授予了《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專案,該專案組織專家大範圍調查了青藏高原礦產,補齊了以往的空白,首次發現念青唐古拉、岡底斯、班公湖-怒江三大巨型成礦帶,發現驅龍、甲瑪、雄村等7個超大型和25個大型礦床,潛在經濟價值3兆元人民幣以上。驅龍銅礦儲量1036萬噸,規模躍居中國國內第一,甲瑪多金屬礦相當於10個標準大型銅礦、5個標準大型金礦。預計整個青藏高原礦產資源總量可達銅8000萬噸,金2000噸,鉛鋅3000萬噸。青藏高原特有永凍土帶裡蘊含著豐富的可燃冰,超過350億噸油當量的可燃冰,超過鄂爾多斯盆地含量。 === 四至 === 西藏自治區四至 方位 地點 座標 北 那曲市雙湖縣嘎措鄉 東 昌都市芒康縣索多西鄉 南 山南市錯那縣 西 阿里地區札達縣楚魯松傑鄉 == 行政區劃 == 西藏自治區現轄6個地級市、1個地區,下設8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64個縣。 *地級市:拉薩市、日喀則市、昌都市、林芝市、山南市、那曲市 *地區:阿里地區 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藏文 漢語拼音威利轉寫藏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縣級行政區劃 縣級行政區劃 縣級行政區劃 邊境管理區範圍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藏文 漢語拼音威利轉寫藏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市轄區 縣級市 縣 邊境管理區範圍 540000 西藏自治區 Xīzàng Zìzhìqūbod rang skyong ljongsPoi Ranggyongjong 1,202,189.48 3,648,100 拉薩市 8 2 64 境內部分地區 — 地級市 — — 地級市 — — 地級市 — — 地級市 — — 地級市 — — 地級市 — — 地級市 — — 地級市 — — 地級市 — — 地級市 — 540100 拉薩市 Lāsà Shìlha sa grong khyerLhasa Chongkyir 29,634.01 867,891 城關區 3 5 無 540200 日喀則市 Rìkāzé Shìgzhis ka rtse grong khyerXigazê Chongkyir 179,902.60 798,153 桑珠孜區 1 17 境內部分地區 540300 昌都市 Chāngdū Shìchab mdo grong khyerQamdo Chongkyir 109,816.98 760,966 卡若區 1 10 無 540400 林芝市 Línzhī Shìnying khri grong khyerNyingchi Chongkyir 114,215.10 238,936 巴宜區 1 1 5 境內部分地區 540500 山南市 Shānnán Shìlho kha grong khyerLhoka Chongkyir 79,253.53 354,035 乃東區 1 1 10 境內部分地區 540600 那曲市 Nàqū Shìnag chu grong khyerNagqu Chongkyir 352,192.31 504,838 色尼區 1 10 無 — 地區 — — 地區 — — 地區 — — 地區 — — 地區 — — 地區 — — 地區 — — 地區 — — 地區 — — 地區 — 542500 阿里地區 Ālǐ Dìqūmnga' ris sa khulNgari Sakü 337,174.95 123,281 噶爾縣 7 境內部分地區 == 政治 == 西藏自治區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西藏自治區委員會 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西藏自治區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主席 主席 姓名 王君正 洛桑江村 嚴金海 帕巴拉·格列朗傑 民族 漢族 藏族 藏族 藏族 籍貫 山東省臨沂市 西藏自治區察雅縣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四川省理塘縣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1年10月 2017年1月 2021年10月 1993年1月 ;中共西藏地方組織負責人 * 張國華 * 範明(西藏工委書記) * 張經武 * 張國華 * 任榮 * 陰法唐(1980年3月—1985年6月) * 伍精華(1985年6月—1988年12月) * 胡錦濤(1988年12月—1992年10月) * 陳奎元(1992年11月—2000年9月) * 郭金龍(2000年9月—2004年12月) * 楊傳堂(2004年12月—2005年11月) * 張慶黎(2005年11月—2011年8月) * 陳全國(2011年8月—2016年8月) * 吳英傑(2016年8月—2021年10月) * 王君正(2021年10月—) ;西藏自治區行政長官 * 達賴喇嘛·丹增嘉措(籌備委員會主任) * 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籌備委員會代理主任)(1959年-1964) * 阿沛·阿旺晉美(籌備委員會代理主任)(1964年12月-1965年8月) * 阿沛·阿旺晉美(人民委員會主席)(1965年9月-1968年) * 曾雍雅(革命委員會主任)(1968年9月-1970年11月) * 任榮(四川人,漢族)(1970年11月至1979年8月) * 桑吉悅希(又名天寶,四川人,藏族)(以下稱“人民政府主席”)(1979年8月—1981年4月) * 阿沛·阿旺晉美(1981年-1983年) * 多傑才旦(1983年-1986年) * 多吉才讓(1986年-1990年) * 江村羅布(四川人,藏族)(1990年-1998年) * 列確(1998年5月-2003年5月) * 向巴平措(2003年5月-2010年1月) * 白瑪赤林(2010年1月-2013年1月) * 洛桑江村(2013年1月-2017年1月) * 齊扎拉(雲南人,藏族)(2017年1月-2021年10月) * 嚴金海(青海人,藏族)(2021年10月-) == 經濟 == 西藏是中國第三產業比重最高的省份之一,僅次於北京市,主要為旅遊業的第三產業所佔GDP總量的50.13%(2020年),總額達到953.84億元。自治區政府財政長期依賴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撥款補助長期達到當地收入的95%左右,2020年降至85%。 2007年GDP總量342.19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55.33億元,第二產業96.57億元,第三產業190.29億元;人均GDP達12,109元。 2012年,西藏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1.0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2936元。 2013年,西藏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7.6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6.8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92.9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27.9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6068元。在全區生產總值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所佔比重分別為10.7%、36.3%、53.0%,與2012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提高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0.9個百分點。 2020年,西藏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02.74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4598元,比上年增長了12.7%。 ===農業=== 西藏的耕地面積絕大部分分佈在江河干、支流的河谷階地、山麓斜坡、沖積扇地和湖泊平原一帶,其農業型別被稱為“河谷農業”。而且大部耕地是由草甸土、亞高山草原土、亞高山草甸土等開墾而來的。土壤型別因分佈環境條件不同,在質地上有很大差異。大部分耕地的有機質含量低,即使有少數土地含腐植質較多,亦因溫度低,微生物繁殖慢、數量少、分解緩慢,很少被作物所吸收。部分耕地還存在著地面不平整、耕層較淺、砂性重、石礫多、質地偏粗、易漏肥等現象。在複種區耕作土壤的潛在肥力和較大肥力較高,供氮和供磷能力也較強。到1998年為止,包括部分原有的梯田,西藏已建成梯田、園田和平整土地100多萬畝,按農業人口的勞動力平均,每人接近一畝。在土質改造方面,進行黏摻沙、沙摻粘,種植豆科作物,多施有機肥料,使部分土壤質地得到改良。 2019年西藏自治區全區60個農業縣(區)共有耕地663.37萬畝,但其中“所處環境氣候條件較惡劣,基礎地力相對較差,生產障礙因素突出”被評為七等至十等的耕地佔耕地總面積的86.58%。 素有“西藏糧倉”之稱的雅魯藏布江中游幹、支流河谷地帶,位於喜馬拉雅山脈與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西起拉孜,東至桑日,東西長約500公里,南北寬處達200公里,窄處僅50公里左右。包括拉薩、山南、日喀則三個地、市的22個縣和5個國營農場,是西藏最重要的河谷農業區和商品糧基地,也是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 各省援助 === 1984年中央發起各省政府對口支援西藏各地政府建設基礎設施,稱43項援藏工程。自1995年起,全國各省對口支援西藏常態化,各省區市長期無償向西藏援助資金和物資,推動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與此同時,各省還向西藏輸送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即援藏幹部),促進西藏人才建設和幹部發展,以啟用其經濟自發動力。 === 旅遊業 === 西藏旅遊資源豐富,其自然和人文景觀得天獨厚。旅遊業已成為西藏發展戰略之一。2015年西藏累計接待遊客突破2000萬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達280億元,佔全區生產總值25%以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預計到2020年,西藏年接待遊客將突破3000萬人次,年旅遊總收入突破550億元。但同時,西藏旅遊資源也很脆弱,隨著大量遊客湧入西藏,西藏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難免受到影響和衝擊。故現時在開發旅遊資源的同時,亦提倡進行數量限制和管理,保護本地風土的習俗。由於涉及領土爭議地帶,為保障西藏生態資源與邊境安全,根據規定,外籍記者、外交官、專業攝影師、外國官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西藏,只有西藏外事辦可以處理其入藏函申請。印度教徒不允許透過西藏旅行社前往西藏的阿里地區。除此之外,所有的外籍遊客需透過西藏旅行社申請入藏函,方可在西藏旅遊。挪威及不丹遊客近年亦已經可以申請獲得入藏函。 == 交通 == 古時西藏對外來往仰賴的是獸力運輸與西方的採礦建設協助,目前西藏自治區已實現縣鄉村全部通公路,通車裡程11.88萬公里。開通國際國內航線140條,通航城市66個。 *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拉薩至貢嘎機場高速公路、拉林公路 *鐵路:青藏鐵路、拉日鐵路、拉林鐵路 *航空:拉薩貢嘎機場、昌都邦達機場、林芝米林機場、阿里昆莎機場、日喀則和平機場、那曲達仁機場(規劃中) == 人口 == ===概況=== 2022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總數為364萬人。 其中,城鎮人口136萬人,佔總人口的37.36%;鄉村人口228萬人,佔總人口的62.64%。 人口出生率14.24‰,死亡率5.48‰,自然增長率8.76‰。 據《西藏自治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西藏自治區常住人口為3,648,100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間西藏常住人口增加645,934人,增長21.52%,年平均增長率為1.97%。其中城鎮人口130.34萬人,佔總人口的35.73%;鄉村人口234.47萬人,佔總人口的64.27%。 西藏自治區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為3,137,901人,佔86.01%;漢族人口為443,370人,佔12.1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66,829人,佔1.83%。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421,512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6,315人,漢族人口增加198,107人。 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894,865人,佔24.53%;15-59歲人口為2,442,251人,佔66.95%;60歲及以上人口為310,984人,佔8.52%。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0.16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85個百分點。在性別構成上,男性人口為1,913,588人,佔52.45%;女性人口為1,734,512人,佔47.5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69上升為110.32。 === 教育 === 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間西藏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大幅提高。全區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 165,332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31,02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85,788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098,474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1,282人上升為5,507人,具有中學文化程度的由9,891人上升為17,214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0,441人上升為36,589人。西藏常住人口漢族僅佔8% 人民網, 2011-5-5。 西藏全區除少數城鎮以漢族學生為主的小學以漢語進行教學外,在農牧區和城鎮絕大多數小學都把藏文作為學校的主課之一,語言課程實行藏漢文同步教學,其它課程則均使用藏語授課。除此以外,西藏學生從初中開始,會有部分前往發達地區學校就讀,建設的學校也越來越多,高等課程在國家的文化保護政策之下,藏民有受教育的額員優待等少數民族補助。西藏高等院校有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西藏藏醫藥大學、西藏農牧學院等。 == 文化 == thumb|left|200px|位於西藏北部的苯教寺廟 ===宗教=== 西藏的宗教主要由藏傳佛教、苯教、民間宗教三種類別構成。目前,西藏自治區共有藏傳佛教寺廟1,700多處,住寺僧尼約4.6萬人;苯教寺廟約88座,僧人3000多,活佛93人,信教群眾13萬以上。西藏的宗教 ,人民網>西藏頻道。藏傳佛教和苯教長期以來既相互排斥、針鋒相對,又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導致了“佛中有苯”、“苯中有佛”的局面。除神學宗教外,民間宗教至今依然在民間特別是邊遠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民間宗教相對缺少系統理論、沒有專門活動場所及職業宗教者集團。 除此之外,西藏還有伊斯蘭教和天主教。區內清真寺4座,伊斯蘭教信眾約3000多人;天主教堂1座,教民700多人。 == 遺址 == 截至2019年西藏自治區共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處。2015年—2019年,西藏申請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補助專案,涉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180個保護專案,投入資金達10.02億元。四年間,西藏地方財政下達資金3.6億元,用於69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維修工作。 == 特產 == * 藏獒 *藏狐 *藏羚羊 *藏雪雞 *野犛牛 * 酥油茶 *青稞酒 *藏香豬 *糌耙 == 人物 == == 註釋 == == 延伸閱讀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新聞報道 *央視-雲端高飛50年 == 外部連結 == * 中國西藏自治區政府網 * 西藏之頁 * 西藏旅遊資訊網 * 西藏之聲 *西藏自治區管轄區以及由西藏自治區實際管理的青海省轄區全圖() *山口瑞鳳:〈古代西藏史研究概述 〉。 *王明珂:〈漢藏歷史關係的新思考:一個反思性歷史研究〉。 == 參見 == * 圖博 * 藏區(歷史文化) Category:華西 Category:中國藏族自治地方 Category:中國自治區 Category:1965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臺灣
-{zh: 臺灣(俗字寫作臺灣);zh-hant: 臺灣(俗字寫作臺灣);zh-hans:臺灣}-,西方世界亦稱福爾摩沙(),是位於東亞、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海峽距離約130公里,周圍海域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在當前全球各島嶼面積排名中位居第38(或39),島上約七成面積之地形為山地與丘陵,平原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最高點3952公尺。全島被北迴歸線貫穿,氣候炎熱,夏季偏長,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迴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豐富多元。人口約2300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約700萬人。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主: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閩南(河洛)、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閩南裔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為板塊碰撞隆起形成的大陸島,是東亞島弧之一部分(由菲律賓板塊潛入歐亞板塊形成),約三萬年前冰河時期開始有人類遷移至臺灣活動,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原住民族在17世紀中葉以前一直居於主體民族地位;隨著漢族不斷從中國大陸移入與墾殖,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臺灣歷史上曾經歷多個原住民聯盟和政權、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進入戰後時期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造成兩岸分治的局面後,臺灣成為中華民國有效統治領土的主要部分;而由此原因再加上一中原則,使得現今「臺灣」成為中華民國的通稱。 臺灣以移民為主的人文結構,亦帶來多元的政治觀點。自大航海時代以來,臺灣文化就在明鄭、清朝的統治與西方列強的衝擊中經歷多次大變動,並在近代開始產生臺灣主體意識思想;隨著1987年戒嚴時代結束,臺灣逐漸淡化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政治上走向自由化與民主化,以中國國民黨及民主進步黨兩黨為首的政黨政治、統獨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加之以東南亞新住民的定居,產生出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的面貌。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加上國際上冷戰對峙的格局,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zh-hans:透過;zh-hant: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 名稱 == 「臺灣」名稱來自南臺灣的古地名大員,此名稱位置即現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一帶。名稱來源一說是漢人對於臺江內海大海灣的地形,稱之為「大灣(Tāi-uân)」,因各地方言不同而正式書寫成「大員(Tāi-uân)」、「大苑(Tāi-uán)」、「臺員(Tâi-uân)」等。另一說是當地原住民西拉雅族的音譯,意為「交會之地」或「濱海之地」,或一說為源自於大武壠族的自稱。荷蘭人來臺時便隨此名稱呼,並音寫成Teyoan、Taioan、Teyouvan、Tayouan、Taiyouan、Taiyouhan,最後在清治時期定名為「臺灣(Tâi-uân)」直到現在。 ===別稱=== 臺灣荷蘭統治時期臺灣被稱作「」(大員),明鄭捨棄荷治時期使用的「大員」名稱,將臺灣稱為「東都」(鄭成功時代)、「東寧」(鄭經時代)。納入大清版圖後,清朝改以「臺灣」設定臺灣府,「臺灣」遂成為此島嶼的稱呼。臺灣亦有「寶島」、「鯤島」、「蓬萊」、「福爾摩沙」、「福摩薩見李光耀回憶錄 第35章」、「高砂國」等別稱。 臺灣曾普遍稱為「福爾摩沙」,源自葡萄牙語「」(),意為「美麗島」。一說1544年葡萄牙船隻經過臺灣海面時,水手從海上遠望臺灣,發現臺灣甚為美麗,於是高呼「」,葡萄牙語的「Formosa」為「美麗」之意,「Ilha」指「島嶼」,故翻譯為美麗島,但此說法尚無直接與明確的證據。在1950年代前是歐洲對臺灣的主要稱呼。歐洲亦因此曾長期稱臺灣海峽為福爾摩沙海峽。 臺灣物產豐富,故又稱寶島。《山海經》等古籍中的海上神山仙島蓬萊、瀛洲等常被作為對臺灣的雅稱。因平地地形之緣故,臺灣又有「鯤島」的別稱。 《三國志·吳書·孫權傳》稱:黃龍二年春正月,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衛溫、諸葛直到夷洲抓了數千人回到東吳。但並無任何證據顯示以上所稱夷洲是臺灣,史學界對此有爭議。 日本古代曾稱呼臺灣為「高砂」、「高砂國」或「高山國」。日本人以「打狗山」之音,轉成「」。京都金地院所藏的《異國渡海御朱印帳》中,以「高砂國」稱呼臺灣,兩者之片假名皆為「」。 朝鮮古代則曾把臺灣稱為「大樊」(),此稱呼應是來自「大員」的轉音。 ===「-{臺}-」與「-{臺}-」=== 在繁體字中,「臺灣」的漢字正式書寫為「-{臺灣}-」,繁體字「-{臺}-」與異體字「-{臺}-」通用,「-{臺灣}-」多見於民間與媒體,在中華民國的官方國書、檔案中則使用正式的「-{臺灣}-」行政院新聞局官方網站 等大多使用-{臺灣}-也見各機關公文或檢視身份證,但在 與 上則使用“-{臺灣}-”。。 長期以來,臺灣各級政府機構對「-{臺}-」與「-{臺}-」兩字對政府文書未有統一規定。2002年臺北市政府在馬英九擔任市長推動「-{正}-體字運動」時,全面於相關機關的公文與檔案使用「-{臺}-」字;中華民國教育部在2010年考據字源後宣佈,以後教育部公文一律使用「-{臺灣}-」用字,並建議中央其他部會跟進。 俗體字「-{臺}-」原作為正字的發音為「ㄧˊ」(國音二式:),和「怡」字通用;而「ㄊㄞ」(國音二式:),為浙江-{臺}-州、天-{臺}-山等部分地名的正音。 == 歷史 == === 史前時期 === 臺灣至遲在舊石器時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已有人類居住,在澎湖水道所發現的澎湖原人之生存時代則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新石器時代(始於紀元前5,000年)以後的史前文化普遍認為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劉益昌(1996)。主要的文化有舊石器時代的臺東長濱文化、苗栗網形文化、臺南左鎮人以及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臺北圓山文化、營埔文化、臺東卑南文化、臺北十三行文化。而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在也於13世紀以前就存在於臺灣島上,這些原住民族分佈於臺灣全島,屬於南島語系。臺灣原住民的缺齒、紋身、口琴、卉服、織貝、腰機紡織、、親族外婚、親子連名制、年齡分級、老人政治、鳥佔、獵首、靈魂崇拜、室內葬等特徵,都屬印度尼西亞古文化特質。雖《三國志》記載三國時代孫吳曾派軍登陸夷洲,《隋書》有隋煬帝派兵攻打流求國的記載,但並無資料可證明這些中國古籍所載地名是今日的臺灣。 10世紀時,宋朝的漢人開始在澎湖群島開墾。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南宋正式佔領澎湖群島,劃屬福建路晉江縣。1225年,趙汝適所著諸蕃志提到「泉有海島,曰澎湖群島,隸晉江縣」,正式確認澎湖群島為南宋所據。13世紀漢人開始在澎湖群島定居,但因與原住民族部落的敵對,以及原住民貿易資源對漢人缺乏吸引力,雙方少有互動,僅有少數漢族冒險家或漁民與原住民從事貿易,這樣的情況維持到16世紀 Reprinted Taipei: SMC Publishing, 1995.。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元軍東徵日本因颱風失敗,迂迴琉求國,道經澎湖設澎湖巡檢司,企圖進取琉求國,作為徵日本之準備,然使者僅至澎湖而返。隨後佔領澎湖,並劃該地方區劃隸屬於福建泉州路,主官為澎湖寨巡檢。澎湖巡檢司不但是澎湖群島的首次行政區劃。明朝仍依循前例於澎湖設定該官署,直至1384年因為實施封海政策,予以廢除。明太祖於《皇明祖訓》載明正南偏東的「不徵之國」包括大琉球(琉球國)與「不通往來,未嘗入貢」的小琉球,後者是否指臺灣或仍未明確。 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復設澎湖巡檢司。此官署直至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據澎湖為止,1624年,明朝福建巡撫南居益派兵進攻澎湖,在澎湖之戰中獲勝,將荷蘭共和國勢力驅逐出澎湖,再度佔領澎湖列島。16世紀中期,包含倭寇在內的海盜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活動,並將臺灣作為躲藏地點。海盜在中國沿海劫掠,遇到官兵追擊,就逃至澎湖,然後再到臺灣,成為除了少數漢族拓荒屯墾移民之外的另一部份住民。福爾摩沙的位置及中日關係疏遠的地緣政治使其成為一個對各國船隻開放、不受官方擾亂或稅收影響的中立港口,一個中日乃至鄰近南方國家之間的貿易清算所。萬曆朝鮮之役當年(1592)豐臣秀吉入侵朝鮮,長崎(Nagasaki)、京都(Kyoto)、堺(Sakai)的商人獲得幕府將軍許可進行海外貿易,設總部於福爾摩沙大員,與日本、中國、澳門、安南(越南)、暹羅(泰國)、呂宋(菲律賓)、爪哇(印尼)進行常規貿易。明朝因恐日軍趁隙侵犯東南海域,當局首度在彭湖(澎湖舊名)佈署兵力 。到了1602、1622年臺江內海仍為中日外商人的會船貿易點。同一時期,葡萄牙人是最早抵達東亞與殖民臺灣的歐洲探險者,但是與臺灣的實質關係僅止於用鴉片和稻米來交換一些原住民族的物品,並沒有進一步殖民的企圖。 約在1617年,明朝水師軍官趙秉鑑意圖謀反,以東番為根據地,於赤崁首次築城寨陳小衝,《張燮《霏雲居續集》涉臺史料鉤沉》,臺灣研究集刊:2006年07期張燮,《霏雲居續集》卷四十《海國澄氛記》:「東番者,在澎湖島外,去漳僅衣帶水....若思(趙秉鑑)既謀攻郡縣,翻念安頓處所,莫如東番。遂收楊、沈為唇齒,廈門把總林志武、澎湖把總方輿皆附焉,蓋七日而築城赤勘(嵌)矣」。1624年,顏思齊在魍港(另一說在笨港,今雲林北港及嘉義新港地區)設立十寨作為據點連橫,《臺灣通史》,卷二九列傳一,其繼承人鄭芝龍後來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勢力最大的海盜,並在1628年接受明朝招撫。同年閩南大旱,鄭芝龍曾提議招募饑民移民、開墾臺灣根據黃宗羲《賜姓始末》記載,「崇禎間,熊文燦撫閩,值大早,民飢,上下無策;文燦向芝龍謀之。芝龍曰:『公第聽某所為?』文燦曰:『諾』。乃招飢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舶載至臺灣,令其開墾荒土為田。」然而學者方豪認為,「假定『數萬』饑民為三萬,需銀九萬兩;三人一牛,則須牛一萬頭,在大旱之後,地方無法籌此鉅款,運輸亦感困難,大饑之時,飼料亦成問題。或許鄭芝龍有此建議,熊文燦亦深表贊成,而實際則僅運出一部份饑民而已。」見方豪,民八十三年,《臺灣早期史綱》,頁152-153。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亦有學者認為此提議從未執行Tonio Andrade原著,鄭維中譯,《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頁225-226。。這段期間鄭芝龍曾強力控制中國東南沿海的商船,以及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貿易程紹綱譯註,《荷蘭人在福爾摩莎》,經聯出版,2000年,第80頁:「控制中國沿海,將我們在大員和中國沿海的人之間的聯絡切斷,我們的人如同被圍困在城堡中一樣。」。 17世紀起,中臺灣的原住民族曾出現一個跨部落王國,即後世所稱的大肚王國,這也是臺灣歷史記錄上最早出現的政權康培德,《環境、空間與區域:地理學觀點下十七世紀中葉「大肚王」統治的消長 》,《臺大文史哲學報》第五十九期,2003年11月李朝成(外交部駐印尼代表處副代表), 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及印尼原住民所簽條約之國際法意涵, 《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2012/6.]。大肚王國由巴布拉族、貓霧捒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等原住民部族的27個村社組成(後來只剩15至18個村社),共主稱為「大肚王」,在鼎盛時期的領域範圍南至今之鹿港、北至今之桃園,後期則僅限於大肚溪流域一帶。該王國在1644年荷蘭人武力入侵後降服,1645年4月荷蘭人召開南部的地方會議,「大肚王」甘仔轄·阿拉米跟荷蘭東印度公司訂約,表示臣服,大肚王國失去部分主權,不過直到1662年荷蘭人離開臺灣為止,大肚王國都維持半獨立狀態。大肚王國歸順荷蘭,但從未歸順明鄭。1661年明鄭統治臺灣後實施「兵農合一」政策,派遣鄭軍分赴各地屯墾,侵害到原住民族的活動空間,導致明鄭和大肚王國發生數次武裝衝突。 1683年明鄭滅亡後,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出任巡臺御史的黃叔璥在他的《臺海使槎錄》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大肚山形,遠望如百雉高城,昔有番長名大眉。」雖然寥寥數語,卻說明17世紀的臺灣中部確實有一個「超部落」的王國。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官吏對原住民指派勞役過多,引起原住民群起反抗,發生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翌年遭鎮壓,各族人陸續逃離原居地,遷往埔里(南投縣北部)一帶,大肚王國終告瓦解。 === 荷西時期 === 荷蘭統治時期自1624年登陸大員(今臺南安平)起,至1662年被明鄭驅逐,共38年。 西班牙統治時期自1626年從三貂角登陸起,至1642年被荷蘭驅逐而退出臺灣,共16年。 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VOC)試圖將澎湖建立成一個貿易前哨站,但被明將沈有容擊退。1624年,原佔領澎湖的荷蘭人和明軍簽約,放棄其在澎湖的經營,轉而登陸臺灣南部,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蘭人首先在「北汕尾」(今臺南四草)建立簡易商館,同年於「一鯤鯓」(今臺南安平)築其行政中心「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以此作為統治中心,為增加米、糖等農作物產量,開始招募福建沿海一帶及澎湖居民遷往臺灣開墾,其中許多人定居於臺灣。1626年至1642年,臺灣北部為西班牙佔領,西班牙人在臺灣北部的雞籠(今基隆)與社寮島(今和平島)築城,並稱之為「聖救主城」(即聖薩爾瓦多城)。之後又佔領蛤仔難(今宜蘭),並在滬尾(今淡水)興建「聖多明哥城」(今紅毛城原址附近)。 後來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東亞展開競爭,荷蘭東印度公司散播西班牙企圖顛覆江戶幕府的陰謀,使日本決定在對外貿易上執行鎖國,只有大清(包括明鄭)與荷蘭例外。為了更進一步驅逐西班牙勢力,荷蘭人於1642年攻佔西班牙的佔領的雞籠地區,趕走統治當地16年的西班牙人。 荷蘭所侵佔建立的殖民王國,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有系統統治的政權,並有少量對平埔族的教育與傳教事業。佔領目的是作為對明朝、日本、朝鮮半島與南洋貿易據點的樞紐,臺灣據點成為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亞洲據點的第二名(僅次於日本),獲利主要是配送給公司股東。 由於苛徵與限制,原住民族在1629年與1636年分別發起麻豆溪事件與蕭壟事件兩次大型反抗。1652年,以鄭芝龍舊部郭懷一為領袖的漢族移民,也對殖民者展開大規模的反抗。平息之後,荷蘭人於「府城」(今臺南中西)興建商業中心「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以加強防範反抗事件。隨後鄭芝龍也大規招募移民渡海拓殖臺灣。1661年,由鄭成功所領導的鄭軍圍攻熱蘭遮城,佔領臺灣,1662年2月荷蘭人接受條件開城投降,結束對臺灣38年的統治。 === 明鄭時期 === 明鄭治理時期從1662年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領兵渡海打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軍隊起,經鄭氏三代統治至1683年降清為止,共22年。 以反清復明為志的鄭成功經過九個月的苦戰,攻下「熱蘭遮城」,懷念故鄉閩南的鄭成功將它改稱安平城,賡續的戰役迫使荷蘭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揆一於1662年2月1日(黃曆十二月十三日)簽字投降,撤離臺灣,自此臺南一帶歸為明鄭治理,建立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 明鄭改赤崁建都為東都明京,即今臺南市所在之地,設承天府及二縣(承天府以北為天興縣;以南為萬年縣),另設一司為澎湖安撫司。鄭成功於同年6月23日病逝。其子鄭經在廈門起兵,打敗叔父鄭襲,回臺南繼位,1664年改東都為東寧、天興縣為天興州、萬年縣為萬年州。 英國東印度公司曾與明鄭簽訂通商條約,允許英國在臺設立商館,當時英國人直稱其為「臺灣王國」或「福爾摩沙王國」國立編譯館 1997,30;李筱峰 1995,157。 在陳永華輔政下,明鄭建立完整的中央政府體制,撫土民,通商販,興學校,進人才,定-{制}-度,設孔廟,行科舉,境內大治。鄭經死後,原要傳位給長子鄭克臧,但權臣馮錫範及劉國軒發動政變,鄭克臧被殺,幼子鄭克塽繼位,1683年明鄭水師在澎湖海戰中被施琅和姚啟聖所率領的清軍水師打敗,鄭克塽被迫投降。清廷曾有官員建議放棄臺灣,但康熙帝剖析利害不願放棄,遂於1684年設立臺灣府與臺灣、諸羅、鳳山三縣,歸福建省管轄。 === 清治時期 === left|thumb|1867年的打狗港哨船頭 臺灣清治時期始於清朝將領施琅於1683年攻佔臺灣,至1895年甲午戰爭後割讓給日本帝國,雖從未完整統治全臺灣,但名義上統治臺灣主要區域的時間計212年。 ==== 清治前期(1683~1858) ==== 1684年4月,臺灣納入大清版圖,由福建省臺灣府管轄。清廷在統治臺灣之初採消極治臺政策,治臺政策盡量以較低的成本來經營建設,並視情況鼓勵人民開墾,雖然1684年取消海禁期間迎來一波赴臺移民潮,加速開墾,但不久因清廷再次實施海禁政策並頒布渡臺禁令終止,先是將十幾萬在荷西時期居住在臺灣的漢人強制遣返內地原籍,再對內地人移民臺灣嚴格限制,禁止攜帶家眷,但沿海省分仍有不少人民冒險偷渡來臺,在臺灣西半部各地落腳定居。在拓殖臺灣西部的歷程上,擠壓平埔族部落及原住民生存空間,並統治其土地。後來慢慢開始有向臺灣東部開墾的行列,但初期為數不多。1719年施世榜在二水一帶興建水圳,引濁水溪灌溉,人稱施厝圳或八堡圳,為早期臺灣最大水利工程。1720年起成立「府城三郊」產商合一組織,而外銷的增加,又促使農業生產量(米、糖等)的增加,奠定府城成為文化商業重鎮。由於初期清廷派來的官吏素質良莠不齊、加之官民間語言的隔閡、以及清廷對臺灣住民的高壓政策等,造成武裝起義或騷擾事件不斷發生,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以及1862同治年間的戴潮春事件,被稱為清朝統治下臺灣的三大「叛亂案」。 雍正二年增設一縣(彰化)、二廳(淡水、澎湖),並降旨準廣東人移民臺灣,雍正十年首度開放憑證攜眷渡臺,大量漢人攜眷渡臺。乾隆年間,1760年5月清廷準臺民可攜眷入臺,廢止官員不可攜眷規定。後期又進一步更改渡臺措施,百姓不需憑證可舉家遷徙入臺。自乾隆開始出現大量開墾移民,攜眷渡臺者眾,而此臺灣移民又以漳州人、泉州人最多,客家人僅約漳泉人士之四分之一居次。大量漢人舉家移民,1784年設鹿港為新港口,鹿港開始成為臺灣中北部的政治、文化、經濟的重鎮,與其他兩大貿易港合稱「一府(臺南)二鹿(鹿港)三艋舺(萬華)」。由於先來後到的土地分配衝突及水源分配而相繼發生分類械鬥,進而影響日後臺灣族群的分佈,在此時,漢人不斷侵佔平埔族土地,迫使平埔族漢化或移往高山,接受山地的原住民的庇護。對於此一現象,清廷官衙控制力薄弱,無法禁絕遏止,地方官甚至藉漠視泉漳之間、粵閩之間、客閩之間族群內外各方爭鬥與分化,造成兩敗俱傷以削減可能的叛亂力量。這種族群內外文化、生活、語言、地域的對立,造成經濟與文化交流的更加困難。 ==== 清治後期(1858~1895) ==== 19世紀中葉後,列強逐步由海路進逼。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自1841年9月起英國艦隊數度出現臺灣外海,試圖佔領北部基隆港與西海岸中部梧棲港,但都歸於失敗,這是帝國主義列強對臺灣第一次武裝入侵的行動。鹹豐年間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1860年,清廷被迫簽訂多項不平等條約,開放部分臺灣港口(雞籠、淡水、安平、打狗)對外通商。1874年,日本以八瑤灣事件為由出兵恆春半島,即「牡丹社事件」,這對清廷以往消極的臺灣經營成為一種警訊。清廷在日軍出兵臺灣後的1874年5月27日,迅速派遣欽差大臣沈葆楨來臺,辦理臺灣清朝統治區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強化臺灣的防衛力量,在安平(億載金城)、旗後(威震天南)等地修建砲臺及開闢八通關古道等道路加強後山防禦,並革新臺灣行政、廢除《渡臺禁令》以補強政策使臺灣發展。其繼任者福建省巡撫丁日昌於1876年來臺灣繼續推行革新,任內設定招墾局,鼓勵閩粵居民來臺開墾,並開辦礦業,以機器開採雞籠煤礦,架設當時臺灣第一條自建電報線。 光緒十年(1884年),清廷與法國因越南爆發中法戰爭,法國軍隊出兵澎湖群島及臺灣北部,劉銘傳被清廷重新啟用派往臺灣。劉銘傳在臺灣時多次擊敗法軍登臺的計劃,在滬尾大捷中最終使法軍放棄登臺。1885年,清廷將臺灣從福建分離出來升格設立臺灣省,並由劉銘傳出任臺灣首任巡撫。到1891年為止劉銘傳在臺灣設立防禦措施,整理軍備,同時也在臺灣開發和建立許多基礎設施,他督臺期間臺灣的第一條從基隆到新竹鐵路開通,他還建立電報局、煤務局、鐵路局等一系列管理機構,還成立西學堂、電報學堂等教育機構。(劉銘傳與臺灣的近代化),黃富三,《臺灣史論叢》第一輯但是劉銘傳的新政並沒有考慮到官吏的廉潔以及臺灣本身財政負擔的問題,導致臺灣財政負擔大幅增加,清朝官員貪汙頻繁,以及人民的反抗。1889年,彰化地區因為清田賦問題爆發「公道大王」施九緞事件。 光緒二十年(1894年)12月唐景崧就任臺灣巡撫;清廷在甲午戰爭的失敗,加上日軍1895年3月先佔領澎湖,迫使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之主權割讓給日本。梁啟超及康有為等士人發起公車上書抗議清廷割讓臺灣之舉,然清廷不為所動;臺灣建立臺灣民主國對抗日本,以藍地黃虎的「黃虎旗」當作國旗,以唐景崧就任臨時大總統,劉永福任大將軍。日軍為接收臺灣,於未完成臺灣授受手續下,提前於1895年5月29日登陸澳底(新北市貢寮區三貂角附近),後遭遇臺灣民主國正規軍(五營棟軍,廿營粵勇)和義軍抵抗暴發乙未戰爭(1895年5月29日-11月18日),臺灣民主國逐次節節抵抗,因武器落後和後援不繼而讓日本帝國武力佔領臺灣成功。 === 日治時期 === ====始政時期(1895~1918)==== 臺灣日治時期自1895年6月17日臺灣總督於臺北城舉行「始政式」起,至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計約50年。 日本接收臺灣前,臺灣本地官員士紳如丘逢甲等人抗拒割讓日本,於臺北城成立臺灣民主國,年號永清,推舉末代臺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抵抗日本軍隊的接收,結果日軍甫登陸唐景崧立刻逃至廈門,6月26日劉永福於臺南繼任臺灣民主國總統。全臺防務由軍務大臣李秉瑞指揮。之後3個月,民主國軍和日軍發生不少規模不小的血戰,並造成14,000名臺灣兵戰死,史稱「乙未戰爭」,同時也是臺灣史上最大的一場戰爭《臺灣通史》,連橫,眾文圖書公司,1994年。。 乙未戰爭戰事集中於臺灣,日方投入包含近衛師團等正規軍隊的30,000餘名兵力,而臺灣抵抗力量主要有臺灣人民等自發性組成的抗日軍;合計正規軍約有33,000餘名,及民兵10萬名。乙未戰爭是發生在臺灣上,戰鬥地域最廣、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死傷嚴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當時幾乎是全民參與,其中尤以客家族群作戰最慓悍善戰。然日軍有備而來,武器裝備優勢差距過大,臺灣反抗軍終究不敵,自5月29日日軍登陸澳底、6月14日轉進臺北、10月21日攻入臺南到10月23日日軍控制全臺灣為止,戰事持續總時間約5個月。許多臺灣商人如臺北城辜顯榮,為保全自身財產,選擇和日軍合作,甚至幫日軍開路做間諜清除臺灣反抗力量。另一方面不少地方仕紳如苗栗烈士吳湯興,卻選擇和日軍作殊死戰。吳與同袍雖身死,卻留下風骨永為後世景仰。 初期反抗勢力掃蕩底定後,日本設臺灣總督為殖民臺灣最高長官,並設定臺灣總督府作為在臺的最高統治機關。初期,總督職務均由軍人擔任,以敉平當時各地的動亂組織;由於臺灣人民的激烈反抗,日本每年為臺灣倒貼許多錢,導致駐臺總督乃木希典產生把臺灣賣與法國的想法,最終遭到駁回。1898年,明治政府任命陸軍將領兒玉源太郎中將為第四任總督,並派後藤新平擔任民政長官以為輔佐,從此採取軟硬兼施的治理政策。日本以警察制度及保甲制度管理臺灣,後到日本大正年間,臺灣政局漸趨轉穩。 1908年,縱貫鐵路全線貫通,讓過去臺灣南北需時數日的交通縮短至朝發夕至的1日內。1919年日本派任田健治郎為臺灣首任文官總督,開始大量建造各項基礎建設,如自來水、電力、公路、鐵路、醫療、教育。為推動「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政策,鼓勵臺灣農民種植蔗糖、稻米;並大量開採金、銅、煤礦、森林、食鹽等臺灣自然資源,以供應日本內地工業所需。同時,日本重新劃定臺灣行政區域,對重要的都市進行「市區改正」的工作,擬定都市計畫,改變過去臺灣常見的清末閩南風格的鄉鎮風光,使得街道風貌漸為西化或閩南與西洋風格共處,並規劃全臺道路橋樑、公園綠地、自來水與下水道、電氣工程、衛生機構、政府廳舍等。另一方面,出於殖民政策的考慮,日本對臺灣人進行愛國教育。雖然在教育制度上對臺灣本地人並沒有明文限制,但是臺灣人仍有差別待遇或歧視,日本人在山區設蕃人公學校、蕃童教育所,平地設小學校與公學校,並沒有規定臺灣人不能到小學校上課,但因為小學校學費高,所以學生大多是日本人子女與臺灣的富家門第的子弟。但日治時代的臺灣人,除了能接受醫學、農牧等技術性質高等教育,不乏是在日治時代修習文、法科而成就卓著者:如臺大文學院長林茂生、高等法院推事吳鴻麒、新竹地檢處檢察官王育霖(為臺灣人在日治時代第一位檢察官),臺南市名律師湯德章等,政府對推廣臺灣教育之普及亦有其功。《解讀二二八》,李筱峰,玉山社,1994年。 臺灣人對於日本政府的反抗,初期多為激烈的武力衝突(如客家人羅福星主事的苗栗事件及餘清芳領導的西來庵事件),因死傷慘烈,後期轉變為社會政治運動。其中原住民族的抗日行動有以莫那魯道為首的霧社事件。也有日軍主動出擊剿滅原住民的戰爭,如太魯閣戰爭。 ====內地延長主義時期(1918~1937)==== 自192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民族自決」主張的影響,臺灣的知識分子也展開一連串要求自治與制度改革的運動,結合偶發的勞工運動,並向民間廣為宣傳,如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等。但到後期,因為左、右兩派的分裂,及日本殖民政府加強壓制而逐漸消沉。 蓬勃的日治黃金時期在的臺灣博覽會達到頂峰,鐵路路線擴建、米糖產量增加、郵信電信普及等等經濟成果也導致臺灣社會人口增加、公學校普及和放足徹底實施、現代衛生環境建立與守時守法觀念養成等重大民生改革,進而舉行臺灣首次選舉。1930年4月10日由八田與一規劃監造的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順利通水使用,成為當時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大型水利工程設施,使嘉南平原多達150,000甲的土地擁有充沛水量。 ====皇民化運動時期(1937~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37年起),日本帝國推行皇民化運動第一階段是1936年底到1940年的「國民精神總動員」,重點在於「確立對時局的認識,強化國家教育。並成立「町內會」、「部落會」組織管理人民。第二階段是1941年到1945年的「皇民奉公運動時期」,主旨在驅使臺灣人為日本帝國盡忠。「鼓勵」臺灣人說日語並推行日式教育,改日本姓名,穿日本服飾,奉祀傳統日本信仰神道,全盤接受日化生活賴建國,1997,臺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另外日本當局也於1945年全面實施徵兵制,召集臺灣人從軍或負擔軍隊勞役、徵召慰安婦,投入東南亞戰場。1944年後,受到盟軍25次大空襲影響,臺灣農工生產值於戰爭結束前的1945年降到最低點。 1945年,昭和天皇頒布《朝鮮及臺灣住民政治參與相關詔書》-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日本帝國同時透過眾議院議員選舉法改正案,給予臺灣人與日本內地相同的參政權及參戰權。 1938年,約有309,000名日本人定居於臺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多被遣返回日本。 === 戰後時期 === ====戰後初期==== 1945年8月14日,日本昭和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代表於9月2日簽署《降伏文書》。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釋出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1條規定:「在中國(滿洲除外)、臺灣,及北緯16度以北的法屬印度支那(今越南北部和寮國)境內的日軍高階司令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附屬部隊,應向蔣介石將軍投降」,蔣中正委派陳儀將軍於10月25日到臺灣接受在臺日軍投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表同盟國接管臺灣第三章 二次大戰後臺灣法律地位之爭 ,再論釣魚臺列嶼主權爭議第,第54-55頁,林田富著,2002戰後臺美關係與「臺灣地位未定論」(1949-1979) ,第1頁,彭孟濤,2013-07第三章戰後初期國民黨政府來臺接收專賣事業 ,終戰初期臺灣煙酒專賣事業之研究,第51頁,葉彥邦,政大機構典藏,2005臺灣民主運動館 ,第3頁,慈林通訊第28期,2002-01-15全力以赴--林嘉誠政治經濟文集: 林嘉誠政治經濟文集 ,第38頁,林嘉誠,秀威出版,2012-04-01中共硏究,第39卷,第45頁,中共硏究雜誌社,2005,蔣介石並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 當時接管臺灣的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施政錯誤、官員違法斂財嚴重、軍警紀律敗壞、雙方在文化及語言上產生隔閡,臺灣人民遭受種種歧視及各種差別待遇、政府濫印鈔票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實施統制經濟限制民間貿易造成大量民眾失業、藉由專賣局與貿易局壟斷臺灣經濟命脈、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終至民不聊生、路有餓莩,各地反抗之聲頻傳。在1947年初,因一起緝菸血案,以及前往抗議的群眾遭行政長官公署衛兵開槍掃射,於是累積一年多以來的龐大民怨能量至此總爆發,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國民政府調派大軍鎮壓,後續還有清鄉行動,許多與事件無關的臺籍菁英與百姓無辜遇害,或逮捕之後不經審判而被監禁、處死或就此失蹤,後來行政院官方調查報告死亡人數約18,000至28,000人,史稱二二八事件。此事件造成臺灣本省人與外省人長期的族群對立,以及後來的政黨對抗,影響至深且廣,也埋下臺灣獨立運動的種子。 1949年1月1日,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宣告隱退,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李宗仁於1月21日正式接任中華民國代總統。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戰況失利,蔣中正命令蔣經國、湯恩伯、桂永清將中央銀行黃金、白銀、外匯轉運臺灣。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岸分治的格局開始形成。10月13日,解放軍兵臨廣州,李宗仁於11月20日專機飛往香港就醫,再於12月5日與家人飛往美國。12月7日,中華民國行政機關人員遷至臺灣。 ====戒嚴時代==== 1948年5月10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公佈實施,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於1949年5月20日公佈《臺灣省戒嚴令》,為穩固政權、並防止中國共產黨滲透,展開長期的戒嚴,稱為白色恐怖時期。蔣中正於1950年3月1日在臺宣告復行總統職權,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一方面運用美援,推行經濟變革,穩定農業,扶植工業及中小企業;一方面-{zh-hans:透過;zh-hant:透過;}-前述兩項法令,配合黨、政府、軍隊、特務的結合掌控,持續政治與社會上的強勢控制,鞏固一黨威權體制,壓制許多反對言論或行動。 1950年起,臺灣開始實行地方自治,首度普選出包括臺北市長吳三連在內的縣市級行政首長,縣級與縣級以下之民意代表及臺灣省議會亦由公民直選產生。政府開始一系列扶植農業的政策,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推行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及耕者有其田),穩定農業。在工業方面,藉由土地改革,帶動民營企業和工商業發展,並以加工出口導向為主。1953年,臺灣經濟已逐漸恢復到戰前水準,由於日治時期的基礎、臺灣的資金人才與技術及美援等因素下,臺灣經濟逐步走向迅速成長,並開始興建更多大型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如石門水庫、橫貫公路等)。 1951年9月4日至8日,日本與二戰同盟國代表共49國簽訂《舊金山和約》,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該條約中明文日本放棄臺灣主權,但無交代臺灣主權交予之物件,因而成為現今臺灣主權未定論的主要依據。 1960年代,臺灣進口替代產業面臨內部市場飽和問題,同時一些工業化國家的工廠面臨工資上漲等因素,紛紛搬遷到一些具工業基礎又勞工成本低廉的地區,臺灣的經濟政策遂改為出口擴張。1966年,政府成立高雄加工出口區,這是亞洲第一個加工出口區。1963年,工業佔臺灣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逐漸超過農業。此後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機為止,臺灣長期保持年均兩位數以上的經濟成長率。此外,仿傚英國等實施區域分期完成自來水建設,自來水普及後,烏腳病逐漸不再發生。1968年,政府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對臺灣社會具有跨時代的重要意義。 right|thumb|中山高速公路橫跨濁水溪的中沙大橋,象徵十大建設期間沙烏地阿拉伯對臺援助的情況 1970年代臺灣進入經濟起飛時代,由於石油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不景氣,1973年11月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及十二大建設以穩定經濟發展。蔣中正1975年4月5日病逝後,副總統嚴家淦繼任總統至1978年屆滿。1978年蔣經國經由第一屆國民大會“選舉”,擔任第六、七任總統,並持續發展本土化及民主化,不過仍有特務監控人民,並以軍法審判平民。臺灣產業形態也由以農漁業為主轉型為以工業製造業與商業服務業為主,臺灣經濟發展迅速,人民所得與生活水準均有顯著提升。 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將「蔣介石的代表」──中華民國政府逐出聯合國,此後兩蔣堅持漢賊不兩立,陸續與各國斷交。1979年1月1日,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斷交,外交處境造成相當衝擊。臺灣的黨外團體開始-{zh-hans:透過;zh-hant:透過;}-私下發行的政論雜誌,對國民黨執政的政府進行抗爭,要求全面落實民主政治與言論自由。1979年12月,高雄市發生美麗島事件,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民主抗爭事件,之後對被逮捕相關人士的軍事審判更引起國際矚目。《海外臺獨運動四十年》,陳銘城,自立出版社,1992年11月 1980年代,隨著產業從農業發展到輕重工業、國民教育普及,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六千美元,臺灣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股市指數曾高達萬點,政府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大力鼓勵內外廠商投資積體電路、電腦等高科技產業,臺灣中小企業也被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所影響,此時臺灣個人電腦主機板產量因此位居世界第一,臺灣達到新興工業國家(NIEs)水準。隨著民主運動蓬勃展開,於1986年戒嚴狀態下,中國國民黨政府默許民主進步黨成立。由於陳文成命案、江南案、十信案等冤案與醜聞相繼爆發、黨外人士的抗爭與民主訴求,一般認為這是導致1987年7月14日總統蔣經國宣佈「解嚴」的主要原因,而強大的國際輿論帶給國民黨政府的壓力也不容忽視。隨後更進一步開放黨禁及報禁、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1988年蔣經國去世,副總統李登輝繼任,蔣家父子的威權統治隨之結束。 ====1990年代至今==== 1990年代臺灣進一步落實自由民主與中央層級之政治改革,街頭抗爭成為臺灣日後自由民主社會的常見現象,著名的如五一九綠色運動、鹿港居民反杜邦設廠事件、五二〇農運、無殼蝸牛運動。李登輝於1990年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七次會議總統選舉當選之後,仍持續推動民主化與臺灣本土化政策,在任內陸續推動六次修憲。 1990年大學生發起三月學運,李登輝總統認同此學運並宣佈修憲及改選國民大會,在1991年5月1日宣佈結束「動員戡亂」,並結束「萬年國會」的運作。1992年11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明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所達成的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人稱為“九二共識”。之後決定在1996年舉行首次總統直選。1995年3月,全民健保正式實施,臺灣福利制度的完善初見端倪。 1995年解放軍在接近臺灣的福建平潭島嶼上舉行一連串攻島軍事演習與多次與在近臺灣外海幾哩外進行飛彈試射,讓海峽兩岸緊張關係陡升,使臺灣人民憂慮與反感,意圖使臺灣無法進行總統選舉,美國為此派航空母艦戰鬥群前往臺灣海域確保臺灣海峽平靜。 1996年3月23日,李登輝與連戰獲選為中華民國第9任正副總統,也是中華民國史上首次直接民選的正副元首。1998年,中華民國政府為瞭解決中央與地方行政區的過度重疊而透過了省虛級化(凍省)。1999年,李登輝總統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提出了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表示中華民國(R.O.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在實際上為兩個對等的國家。兩岸關係更加緊張。1999年9月21日南投地區發生芮氏規模達7.3的大地震,此為20世紀下半葉臺灣傷亡損失最大的天災,被稱作「九二一大地震」,後定此日為「國家防災日」。 2000年3月18日,由民主進步黨提名的陳水扁、呂秀蓮當選第10任正副總統,寫下首次政黨輪替的新頁。於2001年1月1日,廈門與金馬小型三通實施,展開兩岸小規模正式通商、通航和通郵。同年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02年8月,時任總統陳水扁公開表示中華民國(R.O.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關係是「一邊一國」,引發北京當局反彈。200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廢除大學聯考,以「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大學入學術科考試」作為大學多元入學的指標。2003年3月14日臺灣首例非典型肺炎引發SARS風波,使得全臺灣產生恐慌浪潮,創下臺灣戰後以來,醫院封院、街坊封樓、醫院外全面發燒篩檢的首見景況。2003年底成為東亞第一個立法保障公民投票權的地區。2004年3月19日,於總統大選前夕發生「三一九槍擊事件」,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以來首次國家元首遭槍擊事件,翌日,陳水扁及呂秀蓮當選連任第11任正副總統。2005年6月立法院預算審核透過新十大建設。2006年8月12日起,針對陳水扁總統任內爆發的政治醜聞,由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於臺灣發起「百萬人民倒扁運動」,要求陳水扁總統負起政治責任下臺,又稱「紅衫軍運動」。 2008年3月22日,由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蕭萬長在第12任正副總統選舉中勝出當選,是謂臺灣民主政治第二次政黨輪替。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侵襲臺灣而發生嚴重水災,使中南部與東部蒙受巨大損失。同年7月16日至26日,高雄市舉辦「世界運動會」;臺北市亦於9月15到25日舉辦「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為當年度臺灣兩大國際賽事。第三次江陳會談提議將兩岸包機轉為兩岸定期航線,並於2009年8月31日啟航。2010年6月29日,第五次江陳會談於重慶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同年8月17日立法院正式表決透過。同年12月25日,五都升格正式實施,乃1950年以來臺灣地方制度的最大變革。其後,桃園縣於2011年被賦予「準直轄市」地位,2014年底正式升格為直轄市,為臺灣第六都。2012年馬英九與吳敦義在第13任正副總統連任成功。2010年11月6日至2011年4月25日,臺北市舉辦「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是臺灣第一個正式獲得國際園藝家協會及國際展覽局認證授權舉辦的A2/B1級國際園藝博覽會。2013年7月,發生「洪仲丘事件」,促使民間團體發起「白衫軍運動」,要求政府重視軍中人權,促成國軍制度改革。2014年3月18日,由不滿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查程式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發起「太陽花學運」,並趁員警不備時,約400名學生攻佔立法院。同年,3月23日,由於太陽花學運未獲政府正面回應,部分學生於晚間7時35分由行政院正門攻入,是為「323佔領行政院事件」。 2016年1月16日,由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蔡英文、陳建仁在第14任正副總統選舉中當選,為臺灣民主政治第三次政黨輪替,蔡英文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女性總統。另外,國會也在這次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首次政黨輪替,民主進步黨首次席次過半完全執政。2020年1月11日,民主進步黨推薦之蔡英文在第15任正副總統以8,170,231票、57.13%之得票率於總統選舉勝選成功連任,並創下自總統直選以來得票數最高紀錄。立法委員選舉,民主進步黨取得61席維持過半,中國國民黨、臺灣民眾黨、時代力量、臺灣基進等四黨亦各有斬獲,另有5席由無黨籍候選人勝出。 2024年1月13日,由民主進步黨提名的時任副總統賴清德、蕭美琴在第16任正副總統選舉中當選,打破了過往所謂的「八年魔咒」,首次三度執政。但立法委員選舉則由中國國民黨以52席成為國會最大黨,民主進步黨未得到過半席次。 == 地理 == === 位置地形 === 臺灣本島西與西北臨臺灣海峽,距福建海岸平均距離約200公里,臺灣海峽最窄之處為臺灣側的新竹縣到福建側的平潭島,直線距離約130公里;北邊隔東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北隔海與琉球群島相望;西南邊為南海,距廣東省海岸直線距離約300公里;東邊為太平洋,和與那國島相鄰約110公里;南邊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鄰。在西太平洋由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菲律賓群島等眾多島嶼所形成的東亞島弧中,臺灣位於中樞位置,由地緣政治理論上來看居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會處,為亞太經貿運輸重要樞紐及重要戰略要地。《臺灣週刊》,2006年第27期,北迴歸線橫跨中南部。全島山勢高峻,地形海拔變化大,山脈大多呈東北偏北-西南偏南走向,平原狹窄,僅臺灣西部與東部地區縱谷內有少量平原,地震頻繁,溫泉與火山皆多。氣候屬高溫、多雨,春末夏初常因滯留鋒影響而有梅雨季,夏季及秋季初期常有颱風及西南季風侵襲,冬季則有東北季風吹拂。最冷月月均溫都在15℃以上,年雨量達2,510毫米以上,大約是世界平均的三倍之多,是亞太地區最潮濕多雨的島嶼之一。北部全年有雨,南部則集中在夏季降雨。地處熱帶及亞熱帶氣候區的臺灣,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目前臺灣使用東經120度的UTC+8時區(國家標準時間)。 臺灣本島南北縱長約395公里,東西寬度最大約144公里,環島海岸線長約1,151公里,含屬島面積約35,886.8623平方公里,四面環海,島嶼整體形狀似長條蕃薯狀。臺灣四面環海,孕育各種海岸地形。北部海岸多為岬灣與巖岸,西部海岸多沙灘、沙丘、潟湖、泥質灘地,南部恆春半島是珊瑚礁海岸,東部屬斷層海岸,坡度陡峻且多斷崖。河流川短流急,不僅有岩石外露的河床,也有平沙舖地的河床,直流型的或曲流型的,甚至有湍急回頭灣,瀑布、壺穴、奇石,遍佈臺灣各條溪流上游。山脈大多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主要山脈有縱貫南北的中央山脈,靠西側的玉山山脈與阿里山山脈,北部的雪山山脈,以及緊鄰東海岸海岸山脈。最高峰為玉山山脈的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臺灣為世界地勢高度第四高的島嶼。丘陵地帶則大多在北部與靠近山脈地區,如新竹丘陵、苗栗丘陵。這些山地與丘陵共約佔臺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平原與盆地雖狹小分散且只佔臺灣地形的三分之一,卻是人口稠密地區。主要盆地有北部的臺北盆地,中部的臺中盆地與埔里盆地,以及東部地區的泰源盆地等。嘉南平原位於臺灣南部的雲林、嘉義、臺南和高雄,是臺灣最大的平原。其他還有中部的彰化平原,南部的屏東平原,東北部的蘭陽平原,以及東部的花東縱谷平原等。地形如平原般平坦,但地勢較高的臺地有林口臺地、桃園臺地、大肚臺地、八卦臺地等。 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區域包括臺灣本島與附屬的22座小島,以及臺灣海峽中澎湖群島的90座島嶼。其中臺灣島約佔總面積98%,其約位於東經120度至122度、北緯22度至25度之間,北迴歸線經過嘉義縣水上鄉與花蓮縣瑞穗鄉、豐濱鄉等地。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新北市是臺灣人口最多也是最大的城市,高雄市是面積最大的城市。臺灣的附屬島嶼有:位於東側外海的龜山島、綠島、蘭嶼,北部外海的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基隆嶼以及釣魚臺列嶼,西南沿海的小琉球,南部的七星巖。臺灣海峽西側的馬祖、金門與烏坵隸屬於福建省。南海上的東沙群島,及南沙群島中的最大島嶼太平島和中洲礁屬於南海諸島,歸高雄市管轄。 === 地質水文 === 臺灣是由歐亞大陸板塊、沖繩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而隆起的島嶼,主要是由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聚合作用產生。板塊聚合作用分為兩個部分,在菲律賓海板塊西邊,歐亞板塊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下方,而菲律賓海板塊的北邊,則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至歐亞板塊下方。板塊聚合作用使得臺灣逐漸隆起,並且在東南方形成菲律賓海溝與馬尼拉海溝、呂宋海槽和呂宋島弧,在東北方形成琉球海溝與琉球島弧,也使得臺灣成為多斷層的環境。臺灣突出海面後形成許多山脈。以花東縱谷為界,縱谷東邊的海岸山脈屬菲律賓海板塊,東北部的宜蘭、龜山島一帶屬於沖繩弧後張裂的一部分,西邊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與玉山山脈則屬於歐亞板塊。玉山山脈形成後,由於上層向西滑動而形成阿里山山脈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官方網頁——阿里山山脈。因降雨豐沛造就來自高山的大量沉積物,在山脈西側誕生沖積平原。至今持續的板塊運動,則產生頻繁的地震也造成許多火山群的形成,如北部的大屯火山群。臺灣位處板塊交界,孕育了各個斷層產生。主要斷層有921大地震的車籠埔斷層,使臺北盆地陷落形成康熙臺北湖的山腳斷層,東部最長的池上斷層,以及長達85公里的臺灣最長斷層潮州斷層等。 臺灣雨量豐沛,大、小河川密佈。最大分水嶺中央山脈分佈位置偏東,使得主要的河川大多分佈在西半部,包括長度最長位居中部地區的濁水溪,流域最廣位居南部地區的高屏溪,以及長度與流域面積均為第三而位居北部地區的淡水河。其他尚有頭前溪、後龍溪、大安溪、大甲溪、烏溪、曾文溪等;而東半部主要河川則有蘭陽溪、立霧溪、花蓮溪、秀姑巒溪、卑南溪等。臺灣天然湖泊稀少,最大的是日月潭,可能經由隕石撞擊形成的嘉明湖等,其餘多是人工修築的埤塘、水庫。臺灣的河川由於地勢陡峻,河床坡降極大,易發生洪水乾旱,因此早年即有水庫之建設,至2006年底已完成水庫堰壩109座,合計蓄水總容量有271,425萬立方公尺,有效容量219,905萬立方公尺,其中以曾文水庫最大,總容量71,270萬立方公尺,有效容量59,550萬立方公尺。在離島部分,澎湖縣有8座,金門縣13座以及連江縣7座。目前尚有多座水庫仍在規劃與興建階段。臺灣主要河川防洪工程,於日治時期起即有規劃實施,政府於1950年至1957年間,逐步實施日人未完成及興建中之計畫,防洪工程的重要隨經濟發展不斷提高,政府並在1979年至1985年推行之十二項建設第9項納入「修建臺灣西岸海堤及全島重要河堤計畫」,並持續在1986年至1991年14項重要建設第9項列入「繼續河海堤計畫」,1992年至1997年推動之國家建設六年計畫列入「河海堤後續六年計畫」。 === 氣候生物 === 臺灣可分為兩個氣候區,大致以透過中南部嘉義縣及花蓮縣的北迴歸線為界,中部及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嘉義以南屬熱帶季風氣候。5月到9月為臺灣的夏季,天氣炎熱,其中大臺北地區是盆地地形,以致熱能無法快速消散,又加上都市熱島效應影響,因此夏季最高氣溫經常可達35℃及以上,7月的平均氣溫可接近30℃。臺灣為海島地形,四面環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北方的西伯利亞冷高壓南下時,冷空氣受到海洋調和,所以即使在冬季,氣溫相對於同緯度的華南地區稍顯溫暖。冬季時,臺南以北的平地氣溫有時會出現10℃以下的低溫。日治時代的臺灣,被日本人稱作「常夏之島」,意指臺灣四季如夏。不過臺灣冬季則相對涼爽,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氣溫15~17℃左右,南部1月平均氣溫可高達17-21℃左右。而位處山區的合歡山、玉山、雪山等海拔超過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由於地勢高,故11月~4月常有降雪。 由於季節、位置、海拔標高的不同,臺灣各地區降雨量也隨之變化。北部、東部全年有雨,其中基隆因降雨量豐沛而被稱為「雨港」,臺灣東北角火燒寮最適合降雨,也是東亞下雨日數最多的地方。中南部的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臺灣冬季盛行由蒙古高壓所帶來的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高峻山脈能阻隔季風,形成雨影效應。臺灣經常有颱風侵襲,6月至9月是颱風季,每年夏、秋兩季平均都有三到四個颱風侵襲臺灣。颱風為臺灣提供了豐沛的水分,但由於降雨空間和時間分佈十分不均,容易引發洪水與土石流等災害。另一方面,如果缺少夏季颱風所帶來的雨水,到冬季就容易出現乾旱;因此,各大河川普遍修築水壩,雨季蓄水兼發電,旱季提供民生用水。 臺灣位於亞熱帶與熱帶,以及歐亞大陸與太平洋的交界處。氣候條件使早期臺灣利於生物生存,臺灣海峽的隔離,則使冰河時期經由陸橋從歐亞大陸遷移而來的物種,演化成島上特有種。另外高山對季風的阻擋能使島內環境變化較大,例如降雨量的差異。複雜的地形則導致地理隔離,有利於新物種的形成科學人雜誌特刊《多樣性臺灣》。遠流出版社。2006年。。流經菲律賓、臺灣與日本海域的黑潮洋流,也是生物的營養來源,一方面帶來海洋動物與浮游生物,一方面則帶來南方植物。臺灣陸地的森林種類主要受到海拔高度影響。海拔700公尺以下是亞熱帶闊葉林,海拔700-1800公尺是闊葉林,1800-2500公尺是混合林,2500-3500公尺則是針葉林,3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帶則是苔蘚或草原。不同種類森林所構成的環境,也是各種植物、動物、與真菌的棲息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林相。臺灣的海岸線與鄰近海岸地區,過去擁有廣大的紅樹林與沼澤,並因此孕育許多生活在潮間帶的動物。但現今大多已經消失,只保留在例如臺南的七股濕地與臺北的淡水河河口等少數區域。此外最南端的恆春半島,至今仍存有熱帶季風林與珊瑚礁。由於人類在平地開發,大型野生動物大多僅能分佈在山區或較稀少的低海拔森林中。棲地破壞和外來種引入造成臺灣部分原生物種負面影響,有些甚至瀕臨滅絕或已滅絕。如福壽螺、美國螯蝦、澳洲淡水龍蝦、吳郭魚與非洲大蝸牛這五個外來種引進後,因欠缺天敵制衡,過度繁殖,導致臺灣原生的田螺、螯蝦和鯽魚大為減少;17世紀時臺灣梅花鹿曾經滿山遍野,但因長期過度捕獵大量鹿皮外銷,目前野生梅花鹿已經瀕臨滅絕。 為保護自然風景及野生動植物,內政部營建署自1982年起已公告成立9座國家公園。另為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自1986年起也陸續公告22個自然保留區及20個野生動物保護區等多處自然保護區域。 === 人文風光 === 自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透過《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以來,受制國際社會現實,以中華民國名義,臺灣一直無法簽署世界遺產公約,因此臺灣暫無任何地點或景觀登入為世界遺產。自2000年起,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開始推動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評估工作,分別於2002年、2009年評選出17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並在各地舉辦巡迴講座,推動社群認同、基礎研究調查、保護措施等工作。2010年國際文化資產日研討會發表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成為臺灣人心目中最佳的世界遺產潛力點。到2011年為止,臺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調整並增至為18處。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行政區劃 == '' 臺灣行政區劃起始於17世紀的荷西統治時期,現今主要根據中華民國《地方制度法》,劃分為1個省(即臺灣省)、6個直轄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其中臺灣省共劃分為11個縣(含澎湖群島澎湖縣)、3個市(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 === 省/直轄市 === 省/直轄市 首府 區劃 人口數() 面積(km²) 密度(人/km²) 臺灣省 無 11縣3市 臺北市 信義區 12區 新北市 板橋區 29區 (含1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 桃園市 桃園區 13區(含1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 臺中市 西屯區、豐原區 29區(含1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 臺南市 安平區、新營區 37區 高雄市 苓雅區、鳳山區 38區 (含3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 === 行政區劃演變 === 年代(時期) 行政區 備註 遠古-17世紀初期 臺灣原住民族曾經有過跨部落之政權,但是其間行政區劃未有史料記載。 1624年-1662年 荷蘭東印度公司臺灣長官管轄:4地方會議區(北部地方會議區、南部地方會議區、淡水地方會議區、卑南地方會議區) 荷蘭在雞籠之戰後取得原西班牙在臺灣北部之領地,因領土增加乃分割槽設立地方會議。 1626年-1642年 西班牙雞籠淡水長官管轄:3省區(淡水省區、哆囉滿省區、噶瑪蘭省區) 在臺灣最早之行政區記錄 1662年-1664年 明鄭管轄:1府2縣1安撫司(承天府、天興縣、萬年縣、澎湖安撫司) 鄭成功攻臺擊敗荷蘭後統治臺灣 1664年-1683年 明鄭管轄:1府2州3安撫司(承天府、天興州、萬年州、南路安撫司、北路安撫司、澎湖安撫司) 1683年-1875年 大清福建省臺廈道→臺灣道管轄:1府(臺灣府下轄3→4縣、0→3廳) 大清擊敗明鄭後統治臺灣 1875年-1887年 大清福建省臺灣道管轄:2府(臺灣府、臺北府;府之下共轄8縣、4廳) 1887年-1895年 大清福建臺灣省臺灣道管轄:3府1直隸州(臺灣府、臺北府、臺南府、臺東直隸州;府之下共轄11縣、3→4廳) 清治末期臺灣建省 1895年-1901年 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管轄:3-6縣、0-2民政支部、1-4廳 臺灣依據《馬關條約》改隸大日本帝國成為其外地,日治初期因臺民的抗日運動以致行政區頻繁調整 1901年-1920年 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管轄:20→12廳 1920年-1945年 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管轄:5州、2→3廳(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花蓮港廳、臺東廳;澎湖廳) 大日本帝國在臺灣實施與日本內地的都道府縣類似的行政區制度。首個將臺灣原住民族聚居的蕃地納入包含臺灣所有土地之行政區劃。 1945年-1950年 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管轄:8縣、9市 中華民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接管臺灣,設立臺灣省 1950年-2014年 中華民國政府管轄:1省(下轄縣、市、管理局)、0→5直轄市(臺北市;高雄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臺灣本島成為政府實際控制區的主要部分,政府並在臺灣逐步增設直轄市,並將臺灣省虛級化。 2014年至今 中華民國政府管轄:1省6直轄市(新增桃園市;臺灣省下轄11縣、3市) 臺灣省政機關於2018年底去任務化,所有6直轄市、11縣、3市共20個行政區皆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臺灣 程式碼 省、直轄市 治所 日治時期州域 行政區沿革 10 臺灣省 日治臺灣 1885年大清設立福建臺灣省。1895年5月依據《馬關條約》臺灣改隸大日本帝國進入日治時期。1945年10月中華民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接管臺灣設立臺灣省。1998年12月臺灣省虛級化,2018年12月省政機關去任務化。 臺灣省政府在1945年至1956年間位於臺北市,1956年至2018年間位於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 63 臺北市 臺北市信義區 臺北州 1920年10月臺北州下設立州轄市臺北市。1945年10月改制為臺灣省之省轄市臺北市。1967年7月1日改制為直轄市。 64 高雄市 高雄市苓雅區(四維行政中心)高雄市鳳山區(鳳山行政中心) 高雄州 1920年10月設立高雄州,1924年12月高雄州下設立州轄市高雄市。1945年10月改制為臺灣省轄之高雄縣與省轄市高雄市。1979年7月1日高雄市改制為直轄市。2010年12月25日高雄直轄市與臺灣省高雄縣合併改制為新直轄市。如2010-12-27 自由電子報:五都升格 營建、水泥起高樓 。 65 新北市 新北市板橋區 臺北州 1920年10月設立臺北州。1945年10月改制為臺灣省轄之臺北縣。2010年12月25日改制為直轄市。 66 臺中市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市政大樓)臺中市豐原區(陽明市政大樓) 臺中州 1920年10月設立臺中州,臺中州下設立州轄市臺中市。1945年10月改制為臺灣省轄之臺中縣與省轄市臺中市。2010年12月25日臺灣省臺中縣與臺中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 67 臺南市 臺南市安平區(永華市政中心)臺南市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 臺南州 1920年10月設立臺南州,臺南州下設立州轄市臺南市。1945年10月改制為臺灣省轄之臺南縣與省轄市臺南市。2010年12月25日臺灣省臺南縣與臺南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 68 桃園市 桃園市桃園區 新竹州 1920年10月設立新竹州。1945年10月改制為臺灣省轄之新竹縣,1950年8月改名桃園縣。2014年12月25日改制為直轄市。 == 政治 == ===法律=== 臺灣首部成文法實施於17世紀之荷蘭統治時期,後經過以明律為綱的明鄭嚴刑峻罰、臺灣清治時期之大清律法、臺灣日治時期的六三法等特別法,至中華民國政府開始統治之後則以大陸法系的中華民國法律為主軸。除了適用於臺澎金馬(即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憲法》及《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外,尚有法律和命令三個層級,其中,仍以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為基礎,所有規範皆不可違背在其上位階的規定。 ===主權=== 臺灣自17世紀開始有歷史文字紀錄以來,曾經歷多個政權統治。最近一次更動為1945年10月25日起由中華民國接管。此外,未曾統轄臺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聲稱擁有領土主權,視臺灣為其尚未統一的領土。雙方對此仍有爭議。 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12月後,因在國共內戰中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控制,將中央政府遷至臺灣政經中心臺北市,使得臺灣成為中華民國現今實際控制的主要地區。經過1980年代以來的民主化和本土化運動、1990年代以來的七次修憲、以及1996年開始的總統直選,中華民國原主要設計用於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已逐漸與臺灣社會結合;原本作為地理名詞的「臺灣」,也逐漸成為國際社會對中華民國的代稱。 由於長期受到境外政權統治,臺灣社會自1940年代以來開始出現要求成為完全之獨立國家的呼聲,其所代表的支援兩岸統一的「統派」與支援臺灣獨立的「獨派」並列為臺灣當前的兩大政治思想,所衍伸出來的「統獨問題」影響臺灣社會與未來發展甚深。 ===人權=== 《中華民國憲法》第八條:「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第十條:“人民有居住及遷徙之自由。”第11條:“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臺灣的人權狀況在過去數十年間有長足的進步,在2004年自由之家的報告中,臺灣在公民自由方面的分數為1,政治權利方面的分數為2(1為最高,7為最低),意即臺灣在亞洲國家中屬最自由國家之列。 近來臺灣社會對於死刑存廢、學生服儀、居住正義等問題出現一些爭議;此外,近來同性婚姻在臺灣也是個受關注的議題。 === 政府組織 === thumb|中華民國總統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當前臺灣最高統治機構,其政府體制為半總統制混合的性質。根據現時《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總統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與三軍的最高統帥,對內負責政治上的最高責任,對外則代表國家行使國防外交國安等權責,對五院有協調爭議權,並直接任命最高行政首長行政院院長。臺灣智庫,中央政府體制的運作與難題:從比較研究的觀點分析 「行政院」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隸屬行政院管轄)。行政院通常別稱為該國之內閣(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為內閣閣員,其成員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 自1990年代末期,中華民國政府採取臺灣省虛級化措施之後,臺灣省雖然依舊存在,但原省政府所轄機關皆會併入中央政府,因此行政作業實質上已無省的存在。 === 政黨與選舉 === 中華民國總統由臺灣地區符合資格公民直接選舉產生。自1987年臺灣解除戒嚴令以及解除黨禁之後,政府不限制人民團體成立政黨與個人政治主張,因此臺灣政黨林立。現時主要政黨為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臺灣民眾黨以及時代力量。 臺灣人民依憲法享有言論、出版、新聞、集會、結社組黨等各種公民與政治自由,民主運動與公民社會活躍,人人均可持有不同政治主張、參與政治、並於成年後投票支援公職候選人。臺灣廣泛受到爭論的政治問題是臺海問題與統獨問題,因而使人民支援的政治立場大致可劃分為泛綠陣營、泛藍陣營。基於外交情勢及環境等綜合考量,臺灣人民自民主化以來長期而穩定的態度為持久維持現狀高於支援獨立或統一,支援獨立多於傾向統一。 == 外交 == 中華民國目前與12個邦交國保持正式外交關係中華民國外交部:邦交國 ,截至2022年12月止,為45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官方會員臺灣參與之政府間國際組織概況 (包含亞太經合會(APEC)、世界貿易組織(WTO),並致力於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UN)等相關國際組織中華民國外交部 友邦提案參與案中文暫譯版(2006) ,兼且以體育、經濟、學術、藝文活動、經濟援助或人道救援方式進行交流外交部NGO國際事務委員會 。並以非營利機構與志願服務團體等非政府組織(NGO)融入國際社會臺灣志願服務國際交流協會 。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透過後,世界各主要國家相繼轉移外交承認。同一時期,由於臺灣在經濟發展上漸有成績,因此與國際交流趨向以經濟援助方式與一些小型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流,在李登輝政府時代藉由務實外交強化與友邦及無邦交國家之雙邊關係,至民進黨執政後,仍維持此經濟援助導向。除此,自1993年起,臺灣政府一直致力重返聯合國,同時-{zh-hans:透過;zh-hant:透過;}-擁有聯合國會員國身分的邦交國,以「中華民國」或「臺灣」等名稱嘗試能重返聯合國及其周圍組織,不過因為臺北與北京之間一直存在爭議(即臺灣海峽兩岸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阻撓臺灣以國家身份參與國際組織,並極力爭取各國際組織的主導權,使中華民國政府與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衛組織)的交流上陷入極大困境。1991年以中華臺北名義加入亞太經合會,2002年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臺灣WTO中心 。 2009年4月29日,受世界衛生組織邀請,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 根據2003年國際組織年鑑有2,074個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性活動,但其中以個人名義居多,而且實際參與的組織主要是以人道救援領域居多,例如臺灣世界展望會、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國際佛光會、勵馨基金會、慈濟基金會等,投入國際性救援個案頗為可觀,例如臺灣路竹會長期遠赴非洲、南美洲義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輸送物資關懷邊遠地區,而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等組織與政府長期合作推動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但是臺灣非政府組織除了國際醫療、人道援助組織之外,大多仍缺乏國際活動的經驗臺灣非政府組織的現況分析 。 在體育方面有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以中華臺北的名稱成為國際奧會的205個會員之一,主要任務籌組代表團參加奧、亞運等國際賽會及活動。而於1957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推動大專院校進行國際間賽事,並於1987年加入國際大學生體育聯盟(FISU)成為會員國。另外還有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及國際運動競賽,近年來參與國際賽事有2006年遠東及南太平洋殘疾人運動會,獲得18金29銀22銅;2007年世界輪椅運動會(IWAS),在臺北舉行獲得34金26銀30銅;2008年北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獲得1金1銅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推動我國體育發展之手 。 在經濟方面,有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以結合企業界人士、團體與國外企業界人士、團體合作發展國際經濟交流,主要任務為舉辦或出席雙邊及多邊經濟合作會議,舉辦或協辦各國投資研討會或市場說明會,組團或派員赴他國訪問、簽署雙邊經貿合作協定或備忘錄 Wikipedia.tw/DB/member04.asp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章程。而還有臺灣亞太發展基金會(前身為亞洲基金會之臺灣分會)致力於促進臺灣與美國、亞洲各國間的交流合作,推動各項發展援助計畫,並幫助亞太地區提昇政府治理與公共事務管理能力,推動經濟制度的改善,並協助公民社會的發展臺灣亞洲基金會 p.16 註二。 在藝文方面,有於1995年創立的臺灣文化基金會推動以臺灣文化與國際交流,主要是進行城市節慶活動交流與訪問,並以臺灣文化行銷城市,同時增進了臺灣與國際的瞭解與交流。而到2011年10月8日,中華民國護照在全球免簽證國家數已達到124個。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報告指出,2013年世界旅遊成長最快速地點,臺灣排名第十。 == 軍事 == == 經濟 == === 經濟發展 === 在日治時期前期,臺灣在日本經濟上的地位是糧食生產與資源出口基地,僅有少數的食物儲藏加工業和輕工業《臺灣通志—經濟志工業篇》,李汝和主修。1971年,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臺灣因戰略地位被日本政府重新定位為南進基地,因此在臺灣南部的高雄一帶發展軍事工業。國民政府遷臺後,將臺灣視為武力反攻大陸的基地,奉行軍事優先和穩定農業的經濟政策。自1960年代起,臺灣輕工業發展快速,重工業則居於次要地位。政府為了吸引投資增加出口換取外匯,還設立加工出口區來增加外貿收入。 到了蔣經國時代,為擺脫石油危機,政府致力推動十大建設,為臺灣石化業與重工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此時恰逢越戰,美國向臺灣訂購大量物資,這些因素都促使臺灣經濟快速起飛。由於經濟發展成功,臺灣遂晉身亞洲四小龍行列,亦達到新興工業化國家水準。之後政府注意到重工業在經濟中的地位,實行積極的產業政策,在高雄建設大煉鋼廠、大造船廠、大煉油廠等大型重工業基地,亦有美國華僑返回臺灣設立電子廠,如聯華電子、臺積電等也取得成功。 1980年代,政府據十大建設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大力鼓勵內外廠商投資積體電路、電腦等高科技產業,以耗能少、汙染低、附加價值高的技術密集型科技產業取代傳統產業,民間中小企業也被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所影響。臺灣的個人電腦主機板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臺灣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並於1995年2月國科會依行政院決議,設定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為接續蔣經國「十年經濟建設計劃」,1990年代初期政府提出的國家建設六年計畫只維持近3年,但也率先開啟臺灣財政赤字之大門。之後在2002年由行政院核定成立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園區分佈於臺灣中部的臺中市及雲林縣。其中以新竹科學園區最為成熟且最具規模,又加上鄰近工業技術研究院、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每年培育出許多優秀的科技人才,也奠定今日臺灣「科技島」的重要地位。過去八年(2016到2023年),臺灣的經濟持續成長,臺灣的經濟成長平均為3.1%,優於其他四小龍(新加坡、韓國、香港),也優於全球的平均成長速度。截至年,中華民國政府尚未完全解除臺灣企業赴中國大陸投資的限制。此外,民進黨政府提出新十大建設,希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新產業的養成。 === 經濟結構 ===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臺灣是全球中經濟規模第27大的國家或地區。早年特色為中小型企業眾多,經濟結構已經由高科技產業取代原先的勞力密集工業,且農業在GDP中的比重從1952年的35%下降到2%。至今形成服務業與高科技產業合計比例過半的形勢,但也面臨傳統產業快速外移(特別是中國大陸的「磁吸效應」)、高房價問題。 臺灣的電子工業對世界經濟舉足輕重,大多數電腦電子零元件都在臺灣生產。由於臺灣的電子工業多為ODM,除宏碁現為世界第四大電腦品牌、捷安特已成為世界知名高階腳踏車品牌外,華碩(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主機板製造商)、友訊、趨勢科技、微星科技、長榮集團等未來仍有發展空間。國際貿易是臺灣的經濟命脈,日本和美國長久以來一直是臺灣前兩大貿易夥伴,但在2005年後退居二、三名,中國大陸成為臺灣進出口貿易第一地區,2006年進出口貿易國/地區前十名為:中國大陸、日本、美國、香港、韓國、新加坡、德國、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澳大利亞,另有部分轉向歐洲和東南亞市場,臺灣也位列中國大陸、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的重要投資來源,在中國大陸有5萬多個臺資企業,長期居留中國大陸的臺商及眷屬則有30至40萬人之多。 === 人均GDP === 臺灣是一個由政府當局主管投資、和逐漸減少的國外投資引導的動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政府在經濟體系內扮演的角色逐步縮小。實施市場經濟後,不論投資、消費或儲蓄等皆能自由選擇,很多大型的國營銀行及企業逐步邁向私有化。過去30年內,平均年均經濟成長率達到8%,而出口導向政策賺取的外匯為工業化提供資金保證。臺灣的外匯儲備是世界第5。根據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顯示,臺灣人均國民生產毛額,在1961年是153美元,2013年已成長至20,925美元。如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已達到41,539國際元,與世界主要先進國家相當。主計處公佈資料,2012年臺灣人民儲蓄總額佔GDP為28.8%,投資總額佔GDP只有19.2%,超額儲蓄高達9.6%。[林祖嘉,《速審服貿協議,提升投資信心》,《遠見雜誌》331期,2014年11月號]臺灣人勤奮工作,2002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年報》指出臺灣人平均一年工作時數是2,282小時,臺灣工時世界排名第一。2012年CNN援引勞委會和OECD的資料指出,臺灣人每年平均工作2,200小時,比日本、美國多出20%,和德國相比更高出35%。臺灣的人均GDP在2020年突破3萬美元;2023年,根據國際財經月刊《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公佈的「2023 年全球最富裕國家」(World′s Richest Countries 2023)排名,臺灣人均 GDP 為 73,344 美元,排世界第 14 名,遠高於日本(38 名)、韓國(30 名)。 === 鐵道運輸 === 臺灣早期的鐵道運輸,是以人力為動力的軌道輕便臺車,為日治時代所建造的,路線綿延全臺,至今鐵道和車體仍然沿用;目前臺灣主要的鐵路系統為臺鐵,由臺灣鐵路管理局負責營運。臺鐵的路線主要包括西部幹線、北迴鐵路、南迴鐵路、東部幹線。合計環島一週。主要的列車型號包括負責長途客運的自強號及莒光號,以及負責城際通勤運輸的區間車等。現在還有由傾斜式電聯車所執行的「太魯閣列車」以及「普悠瑪列車」,主要服務臺灣東部的運輸需求。 除了臺鐵之外,另一個服務城際運輸需求的鐵路系統為臺灣高速鐵路(高鐵),於2007年2月1日開始營運,是臺灣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設案。其技術主要採用日本的新幹線系統,是此係統第一次將技術輸出日本以外地區,但軌道等土建設施使用部分歐洲系統。高鐵旅行全程只需一個半至兩個小時,形成臺灣西部南北一日生活圈。高鐵的出現強烈衝擊臺灣西部城際航線的生存與經營,亦使臺鐵從原本的中長程運輸功能進行轉型,例如臺鐵捷運化政策的推出。 臺灣的城市軌道交通(地鐵)系統,稱為「捷運」,1996年3月28日開通第一條路線木柵線(今文湖線一部分)。目前有臺北捷運、新北捷運、桃園捷運(桃園機場捷運)、臺中捷運、高雄捷運等5個捷運系統,其中第一個及運量最大者為臺北捷運。基隆捷運與臺南捷運目前亦在規劃中。 在臺灣糖業,林業與礦業的繁盛期,還有專門鐵路進行運輸。臺灣糖業鐵路在1980年代後,因公路運輸的興盛,大部分都已經停止營運。而林業鐵路還有阿里山森林鐵路、太平山森林鐵路以及烏來的臺車線尚在動態執行。煤礦鐵路絕大多數因礦場荒廢而消失於荒野之中,部分因道路興建而消失,目前仍然保持動態執行的煤礦鐵路是位於新北市平溪區的臺灣煤礦博物館。另外位於新北市金瓜石礦山於採金時期也擁有許多的臺灣礦業鐵道,但在1950年代後,由於採金成本日益提高,再加上礦脈枯竭,因此隨著礦坑的關閉,礦業鐵道也走入歷史,目前僅剩仍然在執行中的礦業鐵道為臺陽合金公司所屬的九號礦業鐵道。 === 公路運輸 === thumb|中山高速公路(圖為位於臺中市神岡區的臺中系統交流道北側) 臺灣有縱貫西部走廊的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3號),以及橫跨東、西部的蔣渭水高速公路(國道5號)等三條南北高速公路。而省道更遍佈全島,許多客運公司專門經營臺灣各大都市間的公路客運運輸。過去這項工作是由公營的臺灣汽車客運公司負責,1990年代開始,民營業者開始以低票價及豪華裝置服務為號召,大量搶佔原本由臺汽一家獨佔的市場地位。為了提升競爭力,2001年後,臺汽民營化,並更名為國光客運。目前臺灣西部的長途公路運輸以國光客運、統聯客運及和欣客運為主。 === 航空運輸 === 臺灣有桃園、高雄小港2個主要國際機場,以及臺北松山、臺中清泉崗2個次要國際機場,多數大城與多數離島地區亦設有機場如花蓮北埔、臺東豐年、澎湖馬公、金門、馬祖南竿等。臺灣本島的各大都市間、以及和各離島之間,皆有常態班機往來,形成便利的航空網,但聯絡本島兩大都市的北高航線已因不敵高鐵競爭而停航。臺灣最主要的航空業者是中華航空及長榮航空,前兩者加上星宇航空被合稱為「航空三雄」航空三雄上月營收高飛 - 經濟日報 2023.05.10;除此之外,還有遠東、立榮、華信、德安、虎航等航空公司。 === 海上運輸 === 臺灣主要的國際商港有高雄港、基隆港、臺中港與花蓮港,另外還有1970年代開闢的蘇澳港、1990年代開闢的臺北港、以及歷史悠久的臺南安平港。高雄港是其中最大的港口,負責臺灣60%以上的貨物裝卸與75%以上的貨櫃裝卸Ettday:高市/16號碼頭新建流行音樂中心 高雄港工會反對釋出。目前在臺灣與澎湖、金門等離島之間,船舶依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臺灣到澎湖列島之間的船舶有臺華輪(高雄港)、今日之星(臺南安平港)、滿天星客輪(嘉義布袋港)。每日均有航班。臺東富岡港到蘭嶼和綠島之間也有航班。臺灣本島到金門之間的航班則是從高雄港出發的金門快輪,到馬祖之間,則有從基隆港出發的臺馬輪和合富快輪及臺馬之星。另外可以從金門與馬祖以小三通方式直接搭船前往廈門。 == 人口 == left|thumb|臺灣原住民族與廣泛分佈的南島語族關係密切 臺灣目前總人口約人(底統計),可分為5大族群:漢族閩南人(河洛人)中華民國教育部審定之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為一他稱詞,此族群自稱臺灣人、本省人、Holo人、蕃薯仔。、漢族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族、新住民。在臺灣活動已有約八千年之久的原住民族(未納入平埔族血統者)約佔總人口2.36%(554,585人)內政統計月報 , 內政部統計處, 2014/08,其餘絕大多數為漢人。其中又分為「本省人」以及「外省人」。本省人主要為閩南人(河洛人)(65.5%-70.5%)和客家人(17.5%-23.5%)。徐富珍、陳信木,臺灣當前族群認同狀況比較分析臺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 , 2004外省人是指1945~1949年跟隨中華民國政府來臺的新移民以及其後代。由於混居及通婚,目前除了在部分地區(如眷村)外,兩者已不易分辨。客家人主要分佈於北部的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中部的南投縣,臺中市,南部的高雄市,屏東縣六堆及東部的花東縱谷等客家地區為主要分佈地區。另外在北部的宜蘭,中部的彰化雲林,南部的嘉義、臺南市丘陵地有零星客家聚落分佈。閩南人則分佈在臺灣各縣市。臺灣的客家人口不如閩南人口,源於1684年,清朝康熙帝依施琅的建議,公佈嚴格限制漢人渡臺的「渡臺禁令」,其中第三條禁令係因「惠潮之民多與鄭氏相通」(粵東人在明朝疆域內屢次幫助鄭軍對抗清軍)而產生。「渡臺禁令」時嚴時寬,直到1788年渡臺禁令更改,不需憑證可舉家遷徙入臺大量開墾移民,攜眷渡臺的漢人大幅倍增。最終於1875年2月福建巡撫沈葆楨的提議廢止。另外福建與臺灣的距離比較接近,乘地利之便,閩南人因而成為臺灣人口最多的族群。 中華民國政府(主管機關為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沿襲歷史上的稱法將臺灣原住民族粗略劃分為高山族和平埔族兩大類,而傳統所稱的「高山族」實則包含至少16個部族,其中傳統9族包含原統稱為高山族的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排灣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及蘭嶼上的達悟族(舊稱雅美族),近年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由泰雅族劃分出來、撒奇萊雅族由阿美族劃分出來、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由鄒族劃分出來。屬於平埔族的則有邵族與噶瑪蘭族也獲得承認。原民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1975年,施得樂和馬爾克發表一篇論文,認為臺灣是南島語最有可能的發源地,是目前學界比較盛行的說法。南島民族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民族;分佈地區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北起臺灣,南到紐西蘭。臺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臺灣原住民族共有十九個部族,可略區分為高山族和平埔族。原住民族目前保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也正面臨急速現代化的問題。平埔族則大多已失去原有的語言和習俗。」 由於經濟自由化以及國際貿易,近年東亞各地許多族群來臺工作,其中以東南亞人民為主,例如一些外籍勞工(如:菲律賓勞工、泰國勞工、印尼勞工、越南勞工)、幫傭看護(如:菲律賓幫傭、印尼幫傭、越南幫傭)等,還有一些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偷渡者。近年來,部分臺灣男子與東南亞或大陸女子通婚,她們在臺灣一般被稱呼為「外籍新娘」(外籍女性配偶)或大陸新娘、中國新娘(中國大陸女性配偶)以及其婚生子女的新住民族群,已經隱然形成。因此這些女性希望社會能正視她們為新移民女性。現在無論官方或民間皆呼籲視之為第五大族群並以新住民稱之。 ===遺傳學=== 根據林媽利教授關於臺灣人血液成分之研究,臺灣原住民族的祖先是在1萬5000年前冰河時期結束之前,從東南亞島嶼等地遷徙至臺灣,佔全臺91%的閩客族群中85%有原住民族血統,並推估90%以上的人有中國南方百越族血統,不是純北方漢人的後代,反倒與東南亞較相近。所以臺灣人可說是東亞大陸/中南半島、原住民族、南方漢人,以及東南亞島嶼等地人種混血的結果。林媽利等,2007,〈永恆的西拉雅族—遺傳基因的研究〉。《再現西拉雅—2007 臺南地區平埔族群學術研討會》,頁 1-22。臺南:臺南縣政府。2007/11/24。。 == 社會 == === 曆法與節日 === 臺灣現行的政府機關文書均採用民國紀年,通用曆法主要為國際慣用的公曆,民間亦通行農曆,並以民國紀年與西元紀年並行使用。民國元年即1912年(民國前一年為1911年)。 紀念日及節日依據《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並彈性實行「週休二日」。 === 語言文字 === 臺灣人大多使用傳統的正體中文。由於義務教育的落實與戰後初期的強制推廣,中華民國國語是目前臺灣人之間最通行的主要語言,另外次要常見的語言為臺語、客家話、阿美語、排灣語、泰雅語與其他臺灣原住民族諸語,由於中華民國政府與民間非常注重英語教育,且因日本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統治臺灣的影響使部分年長者普遍能說日語,因此常見使用外國語言為英語和日語,本土語言與文字也大量吸收不少這些外來語,即使臺灣人使用與其他華人區域使用相同語言,但仍有相當不同差異參照國語條目。臺灣也保留了原始族群、原有省份的語言、方言與外來語言,如臺灣原住民族各族的語言、臺語、客家語以及戰後移民和新住民所帶來的各種漢語變體與其他語言,其中以臺語與客家話為大宗,而平埔族由於與漢人通婚,加上生存壓力,其語言大多已幾乎消失殆盡。方南強,《大家來說臺灣母語》,臺北,時報 ==== 與其他華人區域的用字差異 ==== 中華民國政府所推行的國語(1909年被清政府稱為「官話」)是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彙》後,被採納為中華民國的官方語言,目前在華人世界均為通行語言之一,也是東南亞及其他海外華人群體廣泛採用的共通口語或書面語。1945年以後,臺灣住民(閩、客、原)在接受國民政府國語教育的過程中,國語深受臺灣語言的影響,北京的捲舌音、地區語言和兒化韻在生活中逐漸消失,加上詞語不同,因此臺灣的「國語」與大陸使用的「普通話」約有10%的讀音不同。 因地域的不同,臺灣的“國語”和中國大陸的“普通話”在語音與詞彙上有差別,如臺灣國語受臺語音調影響,不過在官方的書寫語法上仍多數相近。有部份中文辭彙與中國大陸有些不同,一些來自臺灣本土語言或外來語的新辭彙(主要是臺語、日語與英語),如「槓龜」(賭輸、沒有中)、「夯」(熱烘烘、流行)與日語「歐吉桑」(男性長輩,)、黑輪(關東煮,日文:)等皆融入臺灣的國語字彙而與中國大陸用法不同,有些則是因為兩岸分治後交流變少,造成了許多用詞習慣的差異,例如:中國大陸用詞多用「圓珠-{}-筆」、「軟-{件}-」、「硬-{}-盤」、「數-{}-碼相機」、「-{打}-印」、「智-{}-能手機」,臺灣用詞多用「原-{}-子筆」、「軟-{}-體」、「硬-{}-碟」、「數-{}-位-{}-相機」、「列-{}-印」、「智慧-{}-型手機」,於是有語言學家因此稱之為臺灣華語。但兩地交流頻繁與網路文化流行,也產生不少特殊字彙。 近半世紀以來,中國大陸與臺灣由於政治上的隔閡各自發展,逐漸演變成各自獨立的語言系統、語音系統。兩者最大的區別體現在語音方面。「普通話」與「國語」一些詞語的聲韻母相同但聲調不同。 ===建築=== 臺灣建築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時代的浮腳樓式建築,主要為南島語族的建築。 到了荷西時期基於殖民與傳教活動各在臺灣南北構築要塞、教堂,明鄭時期視臺灣為反清復明基地,閩南式建築就此引進,而清代時期的建築主要走向為中西文化融合的特性,清末洋務運動對砲利的嚮往,砲臺建築更加興盛,日治時期以閩南、日本、西洋的文化為主要建築構想;且引進鋼筋混泥土技術,由於殖民地時期過度西化的建築;戰後臺灣出現中國古典風格的流行與引入國際主流的後現代設計風格。在現代,臺灣的建築走向多元化,各種風格的建築都可普遍的看見。 截至2016年5月,全國已公告846處古蹟,其中國定古蹟92處。 === 媒體 === 臺灣的媒體產業發軔於日治時代,第一份報紙是創刊於1896年的《臺灣日日新報》(第一份中文報紙則是創刊於1923年的《臺灣民報》),第一家廣播電臺則是創立於1931年的臺灣放送協會,當時主要媒體均與官方有相當程度的關係。進入中華民國時期後,臺灣的主要報紙與電臺仍由官方掌握,1949年實施戒嚴後,官方實施報禁,出版品與電子媒體也受到相當程度的管制。1962年10月10日,臺灣電視公司(臺視)成立,這是臺灣的第一家電視臺;不久1968年9月3日中國電視公司(中視)和1971年10月31日中華電視公司(華視)陸續開播,臺灣電視業進入老三臺時代。但當時三臺都由政府機構與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國防部掌控,在娛樂大眾的同時也扮演政府宣導的工具。1969年,中視播出《晶晶》,是為臺灣的第一部八點檔連續劇。1987年解除戒嚴後,報禁於1988年1月1日正式解除,至此臺灣的報業、雜誌、廣播電視等傳播媒體順勢蓬勃發展,使得媒體自由化,民眾將媒體視為生活中的一部份,絕大部份的資訊更是由傳播工作者的傳達因而得知。同時歌仔戲與布袋戲也紛紛登上螢幕,傳統藝術不再只能以固有形式進行表演。1993年,政府開放成立民間成立有線電視臺,隨後在1998年又開放首家民間經營的無線電視臺民視。而為普及多元文化與尊重弱勢群體,又陸續開播公視、客家電視臺與原住民族電視臺。在解嚴之前,臺灣影響最大的兩份報紙是《聯合報》與《中國時報》,1980年代後,《自由時報》興起,形成三大報。近年,《蘋果日報》快速發展,報業格局再演變為四大報。廣播事業亦有發展,除了傳統的中廣等之外,飛碟電臺、港都電臺、KISS Radio等亦成為重要的廣播電臺。網路也快速興起,網路文化亦成為臺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宗教 === 臺灣主要宗教有:臺灣民間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一貫道、儒教與伊斯蘭教等。中華民國憲法保障全體國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人民可廣泛接納各類宗教信仰,政府為保行政中立,與宗教間實施政教分離並平等發展。就信仰人口而言,融合臺灣佛教、臺灣道教與民間宗教的臺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最大的信仰人口。若以宗教別劃分,佛教、道教則是臺灣的首兩大宗教。大部分臺灣人同時信仰佛教、道教與儒教與傳統民間信仰混合的臺灣民間信仰,約佔臺灣人口的77.8%。而如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一貫道、儒教等皆有具規模之教徒人口。此外,新興宗教、氣功法門等廣義的宗教信仰,在臺灣也各有不少信眾,並常有相當活躍的傳教活動。此外,原住民族部落以信仰天主教者居多,基督新教次之。而儒教所規範的禮儀與哲學觀,則被臺灣人視為是人際倫理之基礎觀念,從古至今傳承下來。每年在各大孔子廟舉行完整的儒家釋奠典禮。 臺灣民間信仰普遍祭拜釋迦牟尼佛、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孔子、觀音佛祖、媽祖、關公、王爺、文昌帝君、清水祖師、保生大帝、神農大帝、玄天上帝、中壇元帥、廣澤尊王、法主真君、玄壇真君、月下老人、七星娘娘、三山國王、城隍爺、土地公、虎爺等神祇。如今,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在臺灣的區分已經非常曖昧,三教合一相互影響融合,在寺廟中各種不同宗教的神靈被共同祭祀也是常見的事;如艋舺龍山寺主祀佛教觀音菩薩,也兼祀道教的媽祖、關聖帝君、文昌帝君、三官大帝、水仙王等。這種融合佛道的民間宗教對社會生活影響相當大,中臺灣流行媽祖信仰,南臺灣則以王爺信仰最熱門;其餘各地也有各自盛行的神明祭典,如三峽的清水祖師壽辰慶典、艋舺的青山王祭典等。 === 喪葬 === 在臺灣,喪葬不只是一種儀式,也是民俗文化。隨著都市化的演進,臺灣各地的喪葬殯儀開始變得簡單而慎重。尤其近幾年來,臺灣的各大學開始出現生死學系、禮儀師證照學分學程、生命教育學分等。臺灣喪葬主要受三教佛教、道教及儒學影響之外,還有部分儀式或祭典是融和了平埔族的巫術文化。此外,臺灣各地區不同的喪葬習俗和禁忌如:撿骨、觀落陰、電子花車、五子哭墓、孝女白琴等等習俗是臺灣特有的特色。 === 教育 === 臺灣現行學制實施12年國教The Story of Taiwan-Education Taiwan'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行政院新聞局. [2014年3月18日] .。各級學制為國民小學6年制、國民中學3年制,高階中學3年制(含高階職業學校)、一般大學4年制,部份大學法律系所、建築系所、獸醫學系為5年制,牙醫系為6年制,醫學系為6年制。技職教育體制有五年制專科學校(五專)、二年制專科學校(二專)、二年制技術校院(二技)與四年制的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四技),大學可設定研究所,培育碩士及博士等研究人才。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制度 . 行政院. 2014年3月25日 [2014年2月23日]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發展 . 行政院. 2014年4月2日 [2014年2月23日] . 臺灣的高等教育相當發達亞洲百大大學排名 臺灣13所上榜 . 《蘋果日報》. 2014年6月19日 [2014年2月23日] .,已有172所大學院校,分別提供重理論的普通大學、與重實務的科技大學或技術學院。臺灣每年有14萬名考生參加1月底或2月初的大學學測,有7萬名考生參加7月1日到7月3日的大學指考;九十九年大學指考分發結果,學生錄取率達94.87%。另有16萬名考生參加4月中的四技二專統測,九十九年四技二專日間部登記分發結果,學生錄取率為85.44%。臺灣有153所大學院校設有研究所,但是每年也有許多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包括平均每年赴美國留學的1.3萬人。 在高階中等教育方面,可分為強調綜合理論與道德素養教育的高階中學與以技職教育、職場專業培養為方針的高階職業學校(皆為三年制)。孫仲山,《臺灣技職教育發展及其社會經濟背景分析》 另在非正式教育機構還有2歲到6歲學前機構幼稚園,訓練學生加強某特定科目的補習班,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環。社會教育方面,臺灣終身教育風氣盛行,各地都有專為成人教育設計的學院機構。技術教育方面,臺灣有隸屬行政院勞委會的職業訓練中心與民間各類語言或電腦等學習機構。由於網路發達,因此不少機構及坊間開辦網路教育,以建構網路學習環境,激發學習動機,進而帶動網路學習。 == 文化 == 臺灣人從出世、成年禮、婚禮、壽禮至喪禮與祭禮,伴隨一套嚴謹的生命禮俗、祭儀與禁忌。順應歲時節令,傳承了以舊曆、傳統宗教信仰作為基礎的正三大節:廿九暝、七月半與清明(亦或三月初三);而端午、中秋與重陽則為節慶三大節。臺灣各地隨著不種的移民與風俗,匯聚著深具特色的民俗祭禮與慶典,如每年一度的迎媽祖北港三月十九、元宵節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動苗栗龍、鹽水蜂炮、王爺遶境儀式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中元普渡時的頭城搶孤、三峽祖師廟神豬比賽等。臺灣廟宇香火鼎盛,廟宇文化臺灣發揚光大,臺灣的城隍,媽祖,關聖帝君等祭典活動成為臺灣特殊文化,神祇陣頭結合武學和藝術的八家將、宋江陣、舞龍舞獅民俗表演變成臺灣特殊技藝文化,著名有明華園、霹靂布袋戲、九天民俗技藝團等,其中有些表演團體已邁向國際舞臺。在神祇誕辰則常出酬神戲如歌仔戲、布袋戲、戶外電影等,但近期有被電子花車或康樂隊取代趨勢。 傳統民眾頗盛行採信農民曆,農民曆又稱黃曆,並依所載吉辰良時作為房屋落成、新店開張,或婚喪喜慶等日常活動之準則,也會依其生肖沖卦作為婚姻參考。由於民間盛行安太歲習俗,不少民眾在新春期間會依農民曆所載衝犯太歲的生肖而到寺廟請求安太歲並安置光明燈,再由寺廟代為舉行祭祀活動,以趨吉避兇。 === 文學藝術 === 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政府大力推行反共、懷鄉文學,著名反共文學作家有王藍(代表作《藍與黑》)、姜貴(代表作《旋風》)和司馬中原(代表作《狂風沙》)。同時,西方現代文學也是當時臺灣文壇的重要力量,白先勇、王文興為其代表,而現代主義文學代表作則有《臺北人》、《家變》等。1960中後期開始,一些本土作家以《臺灣文藝》、《笠詩刊》為陣地,重拾鄉土素材,關注農民與勞工等底層階級的命運,作品隱含批判精神,1977年引發鄉土文學論戰。解嚴後,文學更加多元化。近幾年,伴隨網路興起,網路文學成為新的風潮。 戒嚴時期,政府以官方力量推動文化發展,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文化呈現反共、傳統、一元的特質。1987年,臺灣解嚴後,多元文化思想受國內外許多因素推波助瀾下逐漸興起。1996年,開始出現本土化或去中國化浪潮聯合報,1996年4月23日,《學者觀點》。 臺灣目前有三所著名之藝術大學,分別是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舞蹈方面,除了充分表現臺灣文化意含的民俗舞蹈(如:八家將、新港舞步、陣頭),而臺灣在現代舞的成就相當非凡,尤其林懷民先生所創立的雲門舞集。 === 舞臺表演 === 臺灣的美術在日治時代主要以在「帝展」、「臺展」等官辦美展中活躍的畫家為主,日本文化和西洋畫風是當時的主流。1950年代,畫壇主流以大陸來臺的水墨畫家與日治時期的本土西畫家為主,繪畫技巧比較傳統。1960年代開始,新生代畫家引入西方的抽象畫等風格,美術風格走向西化。1970年代鄉土意識抬頭後,繪畫題材再趨本土化。解嚴之後,美術界生態多元自由,風格也日益前衛。戲劇方面在戰前,歌仔戲、布袋戲等本土劇種極受臺灣百姓歡迎。日治中期以降,還有新劇等劇場表演出現。此外,也有日本傳統藝能傳入。二戰之後,由於早期政府的大力推廣下,京劇等大陸劇種在臺灣得到大力扶持;另一方面歌仔戲、布袋戲等本土劇種則仍是庶民大眾的重要娛樂方式。隨著電視的出現,布袋戲、歌仔戲開始講求聲光效果,重新獲得人們的重視。而國劇與國語話劇則融入創新元素,經常以小劇場等形式表演,舞臺劇表演成為臺灣極具活力的藝術活動。日治時代,留聲機和唱片傳入臺灣,1930年代臺語流行歌曲形成。戰後初期,臺語歌曲一度流行,音樂界也配合「反共抗俄」的政策,基於對於馬列主義的反談,創作了大量反共愛國歌曲。在民間,由香港傳入的國語流行歌曲和美國音樂風行一時。1970年代,知識青年疾呼「唱自己的歌」,校園民歌因此風行,此時知名的民歌手有胡德夫、楊弦、李建復、施孝榮、邰肇玫、黃大城、葉佳修、蘇來、包美聖、潘安邦等,之時唱紅了許多清新的民歌,比如:中華之愛、抓泥鰍、龍的傳人、鄉間的小路、如果、秋蟬、風中的早晨、讓我們看雲去、小草、風告訴我、再別康橋。而同一時期,臺語流行樂壇受到1970年代以後受日本演歌文化影響,那卡西和夜總會等秀場文化在臺灣也十分盛行,如江蕙、黃乙玲等知名臺語歌手即是出身秀場的代表人物。 1980年代,講究「字正腔圓」的國語老歌風行一時,其代表人物是有亞洲歌后之稱的鄧麗君和金鐘獎歌王費玉清,費玉清至今仍在兩岸三地和全球華人地區,演唱會連連滿場深受青睞,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和費玉清的歌聲。受到西方搖滾樂的影響,民歌時期結束後,羅大佑等人將社會百態、政府等當時受到壓榨的百姓生活寫成歌曲,造成知識份子一時引起的共鳴。1990年代以來,臺語歌曲更為多元活潑,成為不分南北的主流,客家與原住民族歌手亦時有推廣母語之作。由於臺灣解嚴與社會風氣漸開,造就自由化的創作與發展環境,日本的歌手逐漸來臺發展。除了臺灣本土歌手,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其他華人地區的歌手大多來臺發展,使臺灣成為世界華語流行音樂的中心,也因如此成就了許多歌手,如臺灣出身的-{王傑}-、張雨生、伍佰、張惠妹、周杰倫、蔡依林、蕭亞軒、王心凌、張韶涵、楊丞琳、羅志祥、蕭敬騰以及還有出身臺灣的團體五月天、S.H.E外;也成就了來自香港的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鄭秀文、李玟、Twins;中國大陸的王菲、丁噹;以及來自新馬的光良、梁靜茹、孫燕姿、蔡健雅、林俊傑等。。 === 影視 === 臺灣電影起始於日治時期,二戰後隨著兩岸的分治,臺灣電影在官營製片廠的經營下,拍攝大量國語劇情片,其中不少都帶有反共色彩。同時,閩南語電影也悄然興起,題材以民間故事等為主。1960年代,健康寫實電影成為電影界的主流,代表作有《蚵女》、《養鴨人家》等。同時,香港電影也影響到臺灣本地的電影製作路線,愛情片、武俠片和功夫片成為一時的主流。1970年代,伴隨著外交困境,中影製作了大量的愛國政宣影片,如《梅花》、《汪洋中的一條船》等。1970年代末期,以翻拍作家瓊瑤的小說為主的愛情片,在臺灣掀起一陣潮流,捧紅了雙生(秦漢、秦祥林)雙旦(林青霞、林鳳嬌),搭配電影的主題曲也大為流行,比如:雁兒在林梢、我是一片雲。1980年代起,《兒子的大玩偶》等影片開始了「新電影」風潮。解嚴之後,以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為代表作,之後新浪潮電影興起,李安與蔡明亮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導演。同時,伴隨著美國電影為主的洋片的大舉進入,加上臺製電影以小眾觀賞的藝術電影為大宗,國片的環境與市場日益萎縮低迷,雖偶有電影出現票房佳績,且每年均有臺製電影在國際的電影獎獲獎,但臺灣電影產業在整體上仍然呈現疲態。經過1990年代以來的低迷後,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號》創下超過新臺幣5億元的票房成績,並帶動同期上映其他臺灣電影的票房上揚,為長期低迷的國片注入一劑強心針。自此,臺灣自製電影開始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而且一反以往藝術電影佔多數的狀況,市場較大的商業電影重新成為臺灣電影產業的主流,如2011年上映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和《賽德克·巴萊》,自該年8月中旬至10月上旬,連續8週躍居臺北週末票房冠軍,改寫美國電影獨佔市場鰲頭的局面,被視為臺灣「國片復興浪潮」的一個重要象徵。2013年上映、以全高空拍攝畫面、講述臺灣環境現況的《看見臺灣》是臺灣電影史上耗資最高的紀錄片。 === 活動 === thumb|歌仔戲為臺灣的傳統戲曲 行政院新聞局2006年年初舉辦「尋找臺灣意象」系列活動,係作為定位臺灣「國家品牌」的一個起點,希望-{zh-hans:透過;zh-hant:透過;}-全民參與凝聚共識,發掘臺灣許多美好而獨特的風貌。民眾和網友以手機票選和網路票選出足以代表臺灣的「臺灣意象」24名,共有529,676票。再以五大意象為主題舉辦臺灣意象徵圖活動,依票選名次分別為布袋戲、玉山、臺北101、臺灣美食、櫻花鉤吻鮭、臺灣島嶼圖、阿里山、花蓮太魯閣、原住民族圖騰、雲門舞集、總統府、日月潭、客家桐花、歌仔戲、廟會、野百合、高雄市愛河、蝴蝶蘭、晶圓、圓山大飯店、鳳尾蝴蝶、臺灣獼猴、24小時的生活、元宵花燈。 民眾自行推薦的意象前五名則為KTV、小綠人、慈濟、「臺灣人的精神」以及淡水。 2000年代以來,臺灣各領域的人物陸續在國際上以各種的獎賞、戰績、事跡、發聲,進而引發全球目光對臺灣的關注,讓臺灣一躍成為國際間矚目的名字。臺灣之光一詞為近年才出現的,因臺灣長期參與國際社會阻撓與政治上的兩黨分眾;當陸續有臺灣人以實力站上國際矚目舞臺往往會引起激勵、團結國內社會;一般都是超越政治認同並引發臺灣認同。臺灣的媒體與公眾將許多臺灣之最、臺灣第一的人事物,陸續的冠以「臺灣之光」的頭銜,進而團結民心,產生民族正氣、驕傲。其中不乏傑出的運動員、藝術家、學術界、NGO組織、市井小民、感動人物等領域。 ===飲食=== 臺灣飲食從最早期的臺灣原住民飲食、荷蘭及西班牙殖民者文化、到清治時期閩南、客家人的飲食,日治時期的日本料理與引進西方飲食、而後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帶來中國大陸各省的飲食文化,發展出一套揉合大江南北與西餐的飲食文化。 臺菜比較重視「鮮、香、清、淡」,臻於食材鮮美、原味的風格。臺灣小吃的特色是就地取材。因為臺灣四面環海且漁產豐富,因此海鮮是街頭常見的料理之一。 1980年代崛起的泡沫紅茶文化是臺灣茶文化中較新的發展分支,帶動各種連鎖茶飲店及手搖飲店的成立,口味亦極為多變,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珍珠奶茶,已成為臺灣的代表性食物之一。 === 各族群文化 === 臺灣文化的原型由原住民文化與中國內地渡來漢人的閩南文化、客家文化融合《臺灣土著文化藝術》,劉其偉,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而荷蘭、西班牙、鄭氏、清帝國與日本先後統治臺灣,加上當代歐洲、美國與香港、東亞、東南亞文化對臺灣的深刻影響,臺灣文化也融合了其文化特色。 原住民各族各具特色的傳統歲時祭儀文化,如布農族文化為射耳祭(以箭射獸耳禱求獵穫豐收)與小米祭、皮衣製作技巧、多音部合唱;鄒族則是戰祭、收穫祭與揉皮技術;賽夏族每二年舉辦一次矮靈祭;達悟族的飛魚祭;排灣族人的五年祭;魯凱族的陶壺及琉璃珠製作、雕刻藝術;卑南族則為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鋤草祭;阿美族的無半音五聲音階等等。 客家族群強調的文化,是以刻苦耐勞、堅韌剛強、開拓創業、團結奮進的「硬頸」精神而著稱的。客家族群從中原遷徙往南發展並保持了強大凝聚力,在語言、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方面。 === 外來影響 === 臺灣除了受到南島文化及中華文化影響之外,外來文化以日本文化對臺灣影響最大,從日治時期受到日本的溫泉、日本酒、雜燴、和室……等影響,到現今日式料理、卡拉OK、電視劇、漫畫、動畫片、電視遊戲、流行時尚等,目前臺灣有三個電影片道專門播放日本節目和日本動畫,影響可謂深遠。許多年輕人喜歡日本偶像明星、蒐集日本流行資訊,這些喜歡日本文化的青年人稱為哈日族。謝菁玉,《臺灣的哈日與日語藉詞:社會面觀和詞彙影響》根據2010年臺日交流協會實施的民調結果顯示,超過5成以上的臺灣民眾認為日本是最喜歡的國家,更有7成多的民眾表示,對日本感到親近。與韓國日漸仇日化相比,由於戰後對親日本省人長期大規模鎮壓,且臺灣在日本時代的蓬勃發展,臺灣歷史文化中日本時代思想持有者具有一定的勢力影響。許介鱗,《日本對臺灣和朝鮮半島殖民統治比較研究》再則,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臺灣,由於政府官員貪汙腐敗、軍隊目無法紀無惡不作、民不聊生路有餓莩,政府接管一年多累積了龐大民怨能量,導致發生二二八事件,臺灣人於是乎有了「國民黨為外來政權」的說法,因此懷念日治時期,而有親日的現象詳見親日派。 西方文化也對臺灣影響不少。早期有殖民和傳教,一方面是由於天主教、新教等基督教宗派,在臺灣地方文化中扮演默默紮根角色,如改編母語詩歌,偏遠地區地方教堂的貢獻等。此外,歐美教育在臺灣教育界中往往被引為典範,近年來臺灣教育改革就是基於歐美教育的精神而制定的,臺灣的森林小學以及小留學生文化也是深受歐美影響。 而從1990年代起進入臺灣公眾視野的東南亞籍移工及外籍配偶,帶來的飲食和習俗也對臺灣社會有著浸透性的影響。 === 體育 === ==== 國際賽事 ==== 立國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囿於政治因素,多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名義參加國際體育競賽,其國家隊被稱為中華隊。目前臺灣實力較強的專案有棒球、籃球、壘球、跆拳道、撞球、乒乓球、羽球、網球、軟式網球、高爾夫球、巧固球、射箭、田徑和射擊運動以及排球等。2004年雅典奧運靠著跆拳道選手陳詩欣及朱木炎奪下奧運參賽史上的兩面金牌。2006年成棒隊在杜哈亞運拿下了第一面亞運金牌。而巧固球則至1980年代以來數十次地在世界巧固球錦標賽以及洲際賽事中得到世界冠軍。2009年於高雄市舉辦的世界運動會為臺灣首次主辦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以及成功申辦2009年第21屆臺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此賽事為第一次移師至亞洲舉行。2010年底,跆拳道因為黑襪事件備受臺灣輿論關注。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B組賽事,在臺灣舉行,中華隊打進前八強。之後臺北市爭取到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是臺灣歷年來獲得主辦層級最高的國際體育賽事。 ==== 球類運動 ==== 棒球是臺灣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被稱為「國球」謝仕淵,《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 》,國立臺灣,2012/12/1.,在日治時期由日本引進。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棒球比賽獲得銀牌。1990年,中華職棒(CPBL)正式成立,使得臺灣成為繼日本和韓國之後,亞洲第三個擁有職業棒球聯盟的國家。之後一度因爆發簽賭假球事件及臺灣大聯盟的成立,導致觀眾人數銳減,但在2001年主辦世界盃棒球賽並奪得第三名後,再現棒球熱潮。不過隨著職棒票房在2006年球季呈現大幅衰退,2008年又再度爆發黑道介入簽賭案,導致多支球隊解散,或因經營困難而轉賣改名,至2010年代後期才逐漸好轉。目前中華職棒有中信兄弟、統一7-ELEVEn獅、富邦悍將、樂天桃猿、味全龍等5支一軍球隊。早在日治時期就已有多位臺灣棒球好手前往日本打球,綽號「人間機關車」的吳昌徵能投善打,於1995年進入野球殿堂。近年來則有許多球員赴美打拚,目前已有陳金鋒、曹錦輝、王建民、郭泓志、胡金龍、倪福德、陳偉殷、林哲瑄、李振昌、羅嘉仁、王維中、胡智為、林子偉、曾仁和、黃暐傑、張育成等人曾經登上大聯盟。2014年4月10日,爆米花夏季棒球聯盟宣佈成立。 臺灣籃球在1994年到1999年間曾經有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BA),後來演變為半職業性質的超級籃球聯賽(SBL);2020及2021年,又成立了P. LEAGUE+、T1聯盟等兩個職籃聯盟。 巧固球在臺灣雖不如棒球或籃球等運動知名,臺灣卻擁有世界第一的球技,此紀錄持續30多年至今。1977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教授方瑞民引進,經過幾年推廣後,1980年第一次參加世界性比賽,1982年在法國舉辦的第三屆國際巧固球錦標賽中奪得男子組冠軍,揭開臺灣巧固球輝煌歷史。2009年高雄世運,臺灣亦拿下巧固球男女兩組雙料金牌。 臺灣的花式撞球是少數曾奪得世界第一榮銜的運動專案之一。趙豐邦在1993年與1997年兩度成為世界總排名第一,也在1993年及2000年獲得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冠軍。吳珈慶則於2005年獲得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冠軍,成為賽史最年輕球王。郭柏成則在2005年與2010年獲得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亞軍。楊清順於1990年代至2000年代間多次獲得國際性重要花式撞球比賽的冠軍。女子選手方面,陳純甄在1999年排名高居世界第一。柳信美在1999年和2002年兩度奪得世界錦標賽冠軍,也是首位拿到世錦賽冠軍的亞洲女子選手,她在2003年排名世界第一,次年即拿下安麗盃冠軍。2008年林沅君亦拿下女子世錦賽冠軍。近幾年,男子選手張榮麟及張玉龍多次在大賽中獲得極佳的名次,張榮麟甚至在2012年亦得到世界第一的榮銜,成為繼趙豐邦以來第二位排名世界第一的臺灣男子選手。2014年張玉龍在短短一個月內,勇奪中國公開賽男子組冠軍及世界男子九號球錦標賽季軍。而新生代選手柯秉逸及柯秉中兩兄弟亦在國際上各賽事得過許多佳績,柯秉中在2013年青少年世錦賽中奪得冠軍。女子選手周婕妤更是自安麗盃改制以來奪得最多次冠軍的女子選手,分別為2009、2012及2014年。2015年安麗盃改制回錦標賽模式,由林沅君兩度奪冠。 ==== 電子競技 ==== 2012年由Riot Games所舉辦的英雄聯盟S2世界大賽中,臺港澳代表臺北暗殺星(TPA)擊敗AZF與M5等強隊,得到世界冠軍。為參與2013年亞洲室內武藝運動會,臺灣組成中華電子競技代表隊奪下13面銅牌。 == 相關條目 == * ;國家 * 中華民國 ;政府 * 中華民國總統府 * 中華民國行政院 * 中華民國立法院 * 中華民國司法院 * 中華民國考試院 * 中華民國監察院 * 臺灣省 * 臺灣行政區劃、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政治 * 中華民國憲法 *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 中華民國政黨 * 臺灣獨立運動 * 臺灣行政區劃 * 臺灣政治史 * 臺灣選舉 * 臺灣人權 ;外交 * 中華民國駐外機構 * 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 * 外國駐臺機構 * 臺美關係 * 臺日關係 * 臺灣問題 * 臺海現狀 ;軍事 * 臺灣軍事 * 中華民國國軍 * 中華民國陸軍 * 中華民國海軍 * 中華民國空軍 ;教育 * 臺灣教育 * 臺灣大專院校列表 * 中華民國技術型高階中等學校列表 * 中華民國國立中等學校列表 ;地理 * 臺灣山峰列表 * 臺灣河流列表 * 中華民國島嶼 * 臺灣濕地列表 ;建築 * 臺灣建築 * 臺灣古蹟列表 ;交通 * 臺灣機場 * 臺灣港口列表 * 臺灣鐵路路線列表 * 臺灣客運公司列表 * 臺灣地區郵遞區號一覽表 ;通訊傳播 * 臺灣報紙列表 * 臺灣電視臺列表 * 臺灣電視史 * 臺灣通訊業 * 臺灣電信業者列表 ;醫療 * 臺灣醫院列表 * 全民健康保險 ;金融保險 * 臺灣的銀行列表 * 臺灣金融保險機構列表 ;文化藝術 * 臺灣電影 * 臺灣音樂 * 臺灣博物館列表 * 中華民國國寶 * 中華民國節日與歲時列表 ;生態 * 臺灣鳥類列表 * 臺灣蝴蝶列表 * 臺灣保育物種列表 * 臺灣植物特有種列表 * 臺灣已滅絕生物列表 ;人物 * 臺灣人 * 臺灣人口 * 臺灣族群 * 福爾摩沙人 * 中華民國國民 ;語言 * 臺灣語言列表 ;飲食 * 臺灣菜 * 臺灣小吃 ;其他 * 臺灣國際指數列表 * 臺灣觀光景點列表 * 臺灣第一 * 臺灣之最 * 臺灣世界紀錄列表 * 臺灣公營事業 * 臺灣產業園區列表 * 臺灣的科學園區 * 臺灣經驗 * 小行星2169 * 臺灣戰後時期發明與發現列表 == 注釋 == == 延伸閱讀 ==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臺灣概覽 -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 * 臺灣觀光旅遊網 * 我的E政府 * 從外太空看臺灣,360度環場虛擬實境 VR(需安裝QuickTime) * 中央研究院-臺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 臺 臺 臺 臺
魯迅
周樹人,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亭,後改字豫才,筆名魯迅,浙江紹興人,是三國周瑜第61代孫和北宋大儒周敦頤的後人,為中國近代作家,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魯迅生前創作了雜文、短中篇小說、文學、思想和社會評論、學術著作、自然科學著作、古代典籍校勘與研究、散文、現代散文詩、舊體詩、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和木刻版畫的研究,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韓國文學評論家金良守稱他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魯迅在中國有「民族魂」之稱。 == 生平 == === 早年 === 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府城內東昌坊口(周家西門口西軸線上,今屬紹興市越城區魯迅中路229號魯迅故居西次間樓下,魯迅紀念館西側)的書香門第,覆盆橋周氏家族,名為周樟壽。祖父周福清(1838—1904年),同治十年(1871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江西金溪縣知縣,捐內閣中書。父親周伯宜(1861—1896),秀才出身。 魯迅童年生活於百草園、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成為後來魯迅的兩部小說集《吶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來源。魯迅頗受演化論思想影響,愛讀新思想的書,尤其是翻譯的小說。 1892年(光緒18年),10歲就讀於家鄉壽鏡吾開設的私塾三味書屋。 1893年(光緒19年),周福清因為向浙江鄉試主考官殷汝璋行賄,謀求其子周伯宜錄取,被殷汝璋舉報,而被革職下獄,魯迅兄弟則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莊大舅父的家中避難。周福清科舉舞弊案判處了“斬監候”,周家為了使周福清得以活命,每年花費大筆資金疏通官府,直到八國聯軍事件之後,周福清才被赦免。但這八年的支出,周家家道衰落,同時期父親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變故對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898年,魯迅後來在自敘傳略寫道:“我漸至於連極少的學費也無法可想;我的母親便給我籌辦了一點旅費,教我去尋無需學費的學校去,因為我總不肯學做幕友或商人,———這是我鄉衰落了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1898年4月,魯迅離開家鄉的三味書屋,進入金陵“無需學費的學校”:新式學堂江南水師學堂,因為遠房的叔祖周慶蕃(號椒生)在這所學校教漢文,兼當管輪堂監督。並改名為周樹人。“那時候考學堂本不難,只要有人去無不歡迎,所以魯迅考入水師,本來並不靠什麼情面,不過假如椒生不在那裡,也未必老遠的跑到南京去。”魯迅後來這樣回憶起當時離家的情景:“我要進學堂去了,彷彿是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我的母親沒有法,辦了8元的川資,說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為那時讀書應試是正路,所謂學洋務,社會上便以為是一種走投無路的人,只得將靈魂賣給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然而我也顧不得這件事,終於到N進了K學堂了。”5月份入學,經過三個月的試讀後補為正式生,分在管輪班。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對這一段經歷有相當多的描述:“總覺得不大合適,可是無法形容出這不合適來。現在是發現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烏煙瘴氣’,庶幾乎其可也。只得走開。”教師思想太陳舊太迷信,只會照本宣科,有位漢文老師說地球有兩個,一個叫東半球,一個叫西半球,一個自動,一個被動,讓魯迅哭笑不得。海軍學校學生按理應天天習水,學堂原有大游泳池,因為淹死了兩個學生就被填平,還在上面造了個小小的關帝廟來鎮邪。第一學期期末,學校新來一個派頭十足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他總是把眼睛瞪得大大的,裝成學者的架勢。有次上課點名,他把學生“沈釗”的名字念成“沈鈞”,引起一陣鬨堂大笑。後來魯迅和同學們都稱這位教員叫“沈鈞”。於是總辦在兩天之內宣佈:給魯迅和另外十幾個同學記了兩次小過,兩次大過,再犯一次小過,就得開除了。1898年10月,轉考入南京礦務鐵路學堂,簡稱礦路學堂。 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於1899年2月開學。該學堂實際也就招生了一屆(1898年10月至1902年1月共24人)。與陳衡恪結下友誼。學校的主要目的是採煤,所以學校的功課以礦務為主,魯迅感到非常新鮮。魯迅自學了《全體新論》和《化學衛生論》之類,和先前父親生病時醫生的議論和方藥比較起來,“便漸漸的悟得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很起了對於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端於西方醫學的事實。”在該校三年學習,魯迅掌握了德語,後來據此翻譯了《死魂靈》;很刻苦的整本抄地質學的講義,學了些科學知識;教員中有新黨,喜歡看時務報,魯迅也受到維新和革命的影響。 三年時間裡魯迅學了《礦學》、《地質學》、《測算學》和《測圖學》等課程,考試成績優秀。魯迅散文《朝花夕拾》回憶:到第三年我們下礦井去的時候,情況實在頗淒涼,抽水機當然還在轉動,礦洞裡積水卻有半尺深,上面也有點漏水下,幾個礦工便在這裡鬼一般工作著。1902年1月畢業時獲得金質獎章。魯迅的畢業執照(畢業證)寫著:學生周樹人,現年廿一歲,身中面白無鬚,浙江省紹興府會稽人,今考得一等第三名。畢業後考取了“南京礦路學堂畢業奏獎五品頂戴”的官費對日留學生。魯迅後來回憶說:“畢業,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畢業,卻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幾次桅,不消說不配做半個水兵;聽了幾年講,下了幾回礦洞,就能掘出金銀銅鐵錫來麼?實在連自己也茫無把握,沒有做《工慾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的那麼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鑽下地面二十丈,結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餘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 === 留學日本 === 魯迅與周作人、郭沫若、郁達夫等著名作家均為留日派。1902年2月,二十歲的魯迅赴日本,在寫給弟弟周作人的信中,他說自己要入讀成城學校——日本為留學生開設的一所陸軍士官預備學校。當時凡進成城學校的留學生,均由中國留學生陸軍監督審批,所以魯迅未能進入。只好先入東京弘文學院(日本專為中國留學生創辦的速成性質的學院,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柔道創始人嘉納治五郎開辦該校,普通科二至三年,速成科有六個月、八個月、一年、一年半不等),入編江南班(班次以學生省籍編排)。魯迅是江南班中第一個剪掉辮子的。魯迅在弘文書院除了學日語,也經常上嘉納治五郎親自教的柔術課。 魯迅與許壽裳、陶成章等浙江籍留日學生在東京組織浙江同鄉會,會上決定出版百科全書式的月刊《浙江潮》,成為留日學界宣傳革命的重要刊物之一。魯迅從創刊時起,就訂購儲存並積極撰稿支援。所撰稿子除了從德文版翻譯各種歐美小說,還有礦物地質論文等。1903年,魯迅參加了鼓吹革命的“浙學會”。在《浙江潮》上,魯迅以筆名「索子」於1903年發表近萬字的《中國地質略論》,是中國首次使用「侏羅紀」、「白堊紀」等地質年代中文名稱(從日文翻譯),中文首次使用“猿人”、“化石”,明確提出地質學一詞並下定義“地質學者,地球之進化史也,凡岩石之成因,地殼之構造,皆所深究”。在前文基礎上,1906年魯迅與路礦學堂同學顧琅合著完成著作《中國礦產志》,此書被晚清、民國初期的教育部門指定推薦為「國民必讀」和「中學堂參考書」。這兩部作品是中國人寫的最早地質專業論文之一(實際上在數月前已有地質文章發表)。1903年,魯迅在《月界旅行》的序言中的《說鈤》一文,刊發於《浙江潮》刊物上;這裡的“鈤”是指化學元素“鐳”,距瑪麗·居禮獲諾貝爾獎只隔了半年。 ==== 習醫 ==== thumb|left|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的筆記,上有藤野先生的註解 1904年4月,從東京弘文學院畢業,獲得“日本語及普通速成科”文憑。按清政府給予的官費資格,魯迅應該升入東京帝國大學工科所屬的採礦冶金科學習。但魯迅決意學醫,理由是: * 西醫對日本的維新有助力; * 畢業回國後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中醫誤治的病人的痛苦,還可以促進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 * 魯迅自幼牙齒不好 因看不慣一些留日學生的吃喝玩樂,所以選擇遠離東京、地處東北偏僻小城鎮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1912年改制東北大學醫學部)。中國駐日公使兼留學生監督楊樞向該校校長髮出照會,介紹魯迅入校。魯迅成了該校第一個中國留學生,學制四年,學校不收魯迅學費。在仙台給魯迅影響最大的是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魯迅對醫專生活的印象,第一是死記硬背:“校中功課,只求記憶,不須思索,修習未久,腦力頓錮。四年而後,恐如木偶人矣。”第二是課時太多,無暇譯述:“而今而後,只能修死學問,不能旁及矣,恨事!恨事!” 1904年年底,魯迅成為光復會第一批會員。 ==== 習文 ==== 1906年魯迅在醫專課堂上觀看老師播放的日俄戰爭的幻燈片,裡面有中國人給沙俄當坐探,被日軍逮捕以間諜罪槍斃砍頭,大量本地中國人圍觀。魯迅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決定棄醫從文。1906年3月,醫專作為大二生退學。告訴許壽裳:“我決計要學文藝了,中國的呆子,壞呆子豈是醫學所能治療的麼?” ==== 再次旅日 ==== 1905年12月8日,陳天華蹈海自盡,魯迅參加了陳天華追悼會。 1906年,遠在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留學的魯迅被母親魯瑞用“母病速歸”的電報召回,在7月26日遵照母親的意見而與時年28歲的朱安結婚,但一生幾未與朱安有行夫妻之實(據荊有麟回憶,魯迅稱“多年來只有兩三次”)。新婚後第四天魯迅就又和二弟周作人等東渡日本(相傳為魯迅住了三天就前往日本,但參照周作人日記,魯迅當年並非婚後第四天東渡,而是住到秋天才動身的,八九月份之間)。魯迅非常不喜歡這位傳統的妻子,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浙江紹興老家,魯迅都盡力防止與朱安見面,而朱安大部分時間就是照顧魯迅的母親。1906年6月,魯迅再次東渡日本之後,從仙台來到東京,將自己的學籍從仙台醫專列入東京獨逸語學會(現獨協大學)下屬的德語學校。1907年夏,魯迅與許壽裳、周作人、袁文藪、蘇曼殊等人嘗試創辦文藝雜誌《新生》但終未出版。在此期間與周作人合譯英國哈蘭德、蘭格合著小說《紅星佚史》,並於同年年末於商務印書館出版單行本,同時在《河南》雜誌創刊號發表《人之歷史》。 1908年,章太炎流亡東京,魯迅在章太炎家聽《說文解字》《莊子》《楚辭》等,成為章太炎的學生。1908年1月和6月,於《河南》雜誌發表《摩羅詩力說》、《科學史教篇》。1908年8月,於《河南》雜誌發表譯著匈牙利籟息的《裴彖飛詩論》,同時發表《文化偏至論》。1908年12月,受章太炎影響,魯迅於《河南》雜誌發表《破惡聲論》。 === 回國任職 === 1909年魯迅從日本回到中國,擔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今杭州高階中學)優級生理學、初級化學教員,紹興府中學堂監學兼博物學教員,紹興山會初級師範學堂(今紹興文理學院)校長等職務。後寫出第一篇小說《懷舊》(文言文小說)。 1912年,魯迅到中華民國教育部工作,1914年與其他章太炎弟子錢玄同、許壽裳促成教育部透過章太炎的記音方案,作為國語的標音符號,即今日仍在臺灣通用之注音符號前身。 袁世凱做大總統後,他隨政府搬到北京,歷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1科科長、教育部僉事。這時,他沉迷於收集研究拓本之中。後重新投身新文化運動。1916年袁世凱病亡,國人“皆喜形於色”《項城死耗到寧情形》,《申報》1916年6月9日,第三版,魯迅不畏流言,於6月15日隨友前往弔唁。 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魯迅曾受許壽裳邀請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後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擔任教授,但實際上許只在1923年7月聘魯迅為兼任教員,也不曾在次年改聘魯迅為教授。1925年8月12日,章士釗免去魯迅教育部僉事之職,同月22日魯迅赴平政院狀告章士釗,次年3月23日魯迅勝訴,在其互辯書和裁決書等官方文書中,均以女師大“兼任教員”(即“講師”)身份出現。許錫強. 蔡元培、許壽裳緣何不聘魯迅為教授?——兼談易培基校長改聘魯迅為教授的原因.書屋,2017,No.241(11):79-82. 1920年9月蔡元培簽發《北京大學聘書》邀請魯迅到北京大學後,其職務也是講師。這是由於當時按照慣例一般只有專任教師才可聘為教授,兼課者為講師。但魯迅和女師大關係較深,女師大校務停辦後曾任組校務維持會委員,也曾呼籲社會關注女師大。1926年2月1日,他被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易培基破格聘請為國文系教授。 === 發表創作 === 1918年,36歲的周樹人首次用“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中國史上第一篇用現代形式創作的短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12月,他還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1924年,魯迅、週作人、林語堂、錢玄同等人創辦同人週刊《語絲》。 1924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來訪紫禁城,北京方面安排魯迅與泰戈爾會見且合照。當時中國文壇對於泰戈爾訪華的評價趨於兩極化,魯迅將其訪華評價為“做了一瓶香水”。 === 在教育部 === 魯迅共做了14年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公務員,主要的業績有:擔任國語統一會教育部代表,協調變定注音字母(與馬裕藻、朱希祖、許壽裳、錢稻孫共同提議並執筆文案「統一讀音,不過改良反切,故以合於雙聲疊韻的簡筆漢字最為適用」);與錢稻孫、許壽裳2位科長合作中華民國國徽設計案,執筆《致國務院國徽擬圖說明書》(說明書全文詳見2005年版《魯迅全集》);並設計了當時北京大學的校徽,系“北大”二字的美術字型;分管圖書情報(圖書資訊)業務:督導京師圖書館(後來的北京圖書館,現在的中國國家圖書館)等。直到1925年4月章士釗章受北洋政府任命成為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支援當時被任命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的楊蔭榆壓制反對其校務施政的學界浪潮,魯迅在當中是非常積極帶領學界與章多次交鋒抗爭,而被章免職。 到8月章強令關停北京女子師大,為此魯迅向中華民國平政院提起行政訴訟並勝訴魯迅狀告教育總長章士釗始末 2018-07-02 檢察風雲,依法可以復職,但他選擇離開政府體系。好友易培基接任教育總長後,簽署了讓僉事周樹人復職的命令,並以兼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身份發出新的教授聘書,1926年三·一八慘案爆發後,易培基等都被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段祺瑞通緝了,不過魯迅並沒有被通緝。蔡元培將教育部改革為大學院期間(1927年12月至1931年12月),魯迅被蔡元培聘為大學院「特約撰述員」,每月工資300圓。大學院改回教育部後,這筆工資名義改為「教育部編譯費」,仍按月支付,4年魯迅共領薪水14700圓大洋。1932年起,魯迅不再兼任教育部「特約編譯」。 1919年11月,魯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賣掉紹興的老宅,合力購置北京西城八道灣11號三進的四合院,全家居住於此。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寫信與魯迅絕交。據稱兄弟失和的原因,是因為魯迅調戲弟媳羽太信子,而另外的說法,是因為魯迅對羽太信子持家奢侈不滿。隨後魯迅搬到磚塔衚衕居住。 === 在廈門和廣州 === 1926年8月,魯迅因支援北京學生愛國運動,抗議三·一八慘案,對北洋政府失望,於是南下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1927年1月16日,45歲的魯迅離開廈門,18日抵達廣州,19日晨在孫伏園等人的陪伴下移入國立中山大學,任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並與自己29歲的學生許廣平同居。 當時是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朱家驊請魯迅到校,朱在中大歡迎會上尊稱魯迅為“戰鬥者,革命者”。不久,朱家驊又聘顧頡剛來中大。魯迅認為,顧頡剛自北大畢業才6年就當研究教授,因而很不服氣,聲稱只要顧來他便走人。2月18、19日,赴香港在上環基督教青年會禮堂舉行兩場題為「無聲的中國」及「老調子已經唱完」的演講。 === 在上海的晩年 ===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政變,是謂四一二事件,幾天後又發生了廣州四一五事變。 1927年10月,魯迅搬至上海,直至去世。當時他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區的越界築路區域(所謂“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區北部魯迅公園一帶),並開始批判國民政府。魯迅在虹口先後有三處寓所:橫浜路景雲裡、拉摩斯公寓以及施高塔路大陸新村。 1927年到1929年,創造社與太陽社的左派成員和魯迅展開了論戰,他們批評魯迅“開倒車”,“不再吶喊”,是“青年的絆腳石”,是“以趣味為中心的文藝”,郭沫若甚至稱他是法西斯分子,魯迅則認為他們“把宣傳當文藝”、“技巧拙劣”、“極左傾”、“不敢正視革命自身的暴力和黑暗”,是才子加流氓,魯迅進一步提出人的性格、感情等帶有階級性,但並不只有階級性。 *高長虹,《瑣記兩則》,《狂飆》週刊第十期,“我所唯一希望於已成名之作者,則彼等如無賞鑑青年藝術運動的特識,而亦無幫助青年藝術運動之雅量者,至少亦希望彼等勿挾其歷史的勢力,而倒臥在青年的腳下以行其絆腳石式的開倒車狡計,亦勿一面介紹外國作品,一面則蠍子撩尾以中傷青年作者的豪興也!” *成仿吾,《完成我們的文學革命》,1927年1月,“魯迅先生坐在華蓋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說舊聞”,是一種“以趣味為中心的文藝,...後面必有一種以趣味為中心的生活基調,...這種以趣味為中心的生活基調,它所暗示著的是一種在小天地中自己騙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著的是閒暇,閒暇,第三個閒暇。” *宋雲彬,《魯迅先生往那裡躲》,“魯迅到了中大,不但不曾恢復他‘吶喊’的勇氣,並且似乎在說‘在北方時受著種種迫壓,種種刺激,到這裡來沒有壓迫和刺激,也就無話可說了’。噫嘻!異哉!魯迅先生竟跑出了現社會,躲向牛角尖裡去了。舊社會死去的苦痛,新社會生出的苦痛,多多少放在他眼前,他竟熟視無睹!他把人生的鏡子藏起來了,他把自己回覆到過去時代去了,噫嘻!異哉!魯迅先生躲避了。” *郭沫若,《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創造月刊》第2卷第1期,1928年8月,“魯迅先生的時代和階級性,就此完全決定了。他是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個封建餘孽。資本主義對於社會主義是反革命,封建餘孽對於社會主義是二重反革命。魯迅是二重的反革命人物。以前說魯迅是新建過渡期的反革命分子,說他是人道主義者,這是完全錯了。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諦)”。 *魯迅,《文藝與革命(並冬芬來信)》,1928年4月4日,美國的辛克來兒說:一切文藝是宣傳。我們的革命的文學者曾經當作寶貝,用大字印出過;而嚴肅的批評家又說他是‘淺薄的社會主義者’。但我——也淺薄——相信辛克來兒的話。一切文藝,是宣傳,只要你一給人看。即使個人主義的作品,一寫出,就有宣傳的可能,除非你不作文,不開口。那麼,用於革命,作為工具的一種,自然也可以的。但我以為當先求內容的充實和技巧的上達,不必忙於掛招牌。一說‘技巧’,革命文學家是又要討厭的。但我以為一切文藝固是宣傳,而一切宣傳卻並非全是文藝,這正如一切花皆有色(我將白也算作色),而凡顏色未必都是花一樣。革命之所以於口號,標語,佈告,電報,教科書……之外,要用文藝者,就因為它是文藝。但中國之所謂革命文學,似乎又作別論。招牌是掛了,卻只在吹噓同夥的文章,而對於目前的暴力和黑暗不敢正視。作品雖然也有些發表了,但往往是拙劣到連報章記事都不如;” *魯迅,《文學的階級性(並愷良來信)》,1928年8月10日,“在我自己,是以為若據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於經濟’(也可以說根據於經濟組織或依存於經濟組織)之說,則這些就一定都帶著階級性。但是“都帶”,而非“只有”。 *魯迅,《上海文藝之一瞥》,1931年10月27日,“那時的革命文學運動,據我的意見,是未經好好的計劃,很有些錯誤之處的。例如,第一,他們對於中國社會,未曾加以細密的分析,便將在蘇維埃政權之下才能運用的方法,來機械的地運用了。再則他們,尤其是成仿吾先生,將革命使一般人理解為非常可怕的事,擺著一種極左傾的兇惡的面貌,好似革命一到,一切非革命者就都得死,令人對革命只抱著恐怖。其實革命是並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這種令人‘知道點革命的厲害’,只圖自己說得暢快的態度,也還是中了才子+流氓的毒。” 魯迅的論戰文章主要收錄於《三閒集》。 魯迅認為以蔣介石為領導的國民政府不顧民眾意願肆意行事,1930年2月13日,魯迅與其他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後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但魯迅與左聯部分成員有很多思想上的衝突。1927年到1936年間,魯迅創作了很多回憶性的散文與大量思想性的雜文,翻譯、介紹外國的文學作品。 魯迅在上海期間,和宋慶齡、陳賡有交往。魯迅所主持的文學團體和郭沫若、郁達夫主持的文學團體有矛盾。魯迅扶植獎掖文學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蕭軍、蕭紅等,批評過當時筆名為“狄克”的張春橋。自1931年起,魯迅大力倡導木刻版畫,是為中國創作版畫的先鋒。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1月30日,魯迅和周建人兩家共十口人躲進魯迅的密友內山完造創辦的內山書店的三樓避難。2月6日,魯迅和周建人一家以及僕人等十人又到英租界內的內山書店分店避難。淞滬抗戰和榆關抗戰、熱河抗戰失敗後,魯迅嘲諷國軍“打是一定要打的,然而切不可打勝,而打死也不好,不多不少剛剛適宜的辦法是失敗。”繼而諷刺當局:“戰爭,禁得起主持的人預定著打敗仗的計劃麼?”尤其是榆關抗戰失敗後,魯迅寫詩冷嘲熱諷:“日薄榆關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但事實是國軍多次擊退日軍進攻。 國民政府聲稱古物南運,是出於戰略關係的考慮,“須暫時放棄北平,以便引敵深入。”魯迅痛罵這是拱手奉送領土主權,鎮壓愛國運動的藉口而已。並說政府搬運古物,“並非因為古物的‘古’,倒是為了它在失掉北平之後,還可以隨身帶著,隨時賣出銅錢來。”《淞滬停戰協定》實質是出賣上海,與日本分贓。魯迅贊同“正面文章反面看”的觀點,認為國民政府高喊“長期抵抗”也即長期不抵抗,高喊“收回失地”也即不收回失地,國軍將領“誓死殺敵,誓死抵抗”喊的其實是“男盜女娼”。 1933年4月,內山完造以內山書店職員的名義替魯迅租下大陸新村的住所(今上海魯迅故居)。魯迅自1933年4月11日至逝世前一直居住於此。 1935年,抗日形勢更加迫切,中國共產黨支援的周揚等人提出“國防文學”的口號,1936年6月,胡風在魯迅支援下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口號,激發了中國文壇關於兩個口號之爭,魯迅逝世以後,論爭逐漸平息。 === 逝世 ===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點二十五分,魯迅在上海因肺結核病去世,終年55歲。當天清早,李允生(即馮雪峰)得到訊息後,立即打電話報告給宋慶齡。二人一起趕到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今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的魯迅家中。宋慶齡表示由她牽頭辦葬禮,立即到沈鈞儒的律師事務處,請沈出面幫助在虹橋公墓買一塊墓地,安葬魯迅。青年畫家司徒喬為魯迅畫了三張遺容速寫;魯迅的好友奧田杏花用特殊的技術,為其製作了一個石膏遺容;上海電影公司的攝影團隊架好器材,將魯迅最後的影像都一一記錄下來。馮雪峰、宋慶齡與蔡元培、沈鈞儒等緊急磋商,立即成立“魯迅先生治喪委員會”,下設“治喪辦事處”,具體負責操辦魯迅後事,並及時向報界釋出訃告。見報的治喪委員會的名單前後出現了幾個版本:最早在10月19日上海《大晚報》上刊登的訃告中,治喪委員會的名單有蔡元培、宋慶齡、內山完造、史沫特萊、沈鈞儒、茅盾、蕭三、曹靖華、許季茀、胡愈之、胡風、周作人、周建人等13人;接著日資《上海日日新聞》當天日文版和中文版刊載的“魯迅先生治喪委員會名單”為蔡元培、馬相伯(當時97歲高齡、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執行委員)、宋慶齡、毛澤東、內山完造、史沫特萊、沈鈞儒、茅盾、蕭三共9人。10月20日,上海各報刊登的“魯迅先生治喪委員會名單”中,都刪除了毛澤東的名字。呂驥回憶:名單中原來有毛澤東和朱德兩個人的名字,在登報時,上海的報紙不敢公佈,才臨時決定不公開見報的。“魯迅先生治喪委員會”立即研究決定:由呂驥、張庚、冼星海、任鈞、任光、周鋼鳴六位著名的年輕音樂家,突擊創作三首輓歌,組織歌詠隊教唱,悼念魯迅;同時,還特別委託呂驥譜寫一首準備在葬禮儀式上哀樂式的《安息歌》譜曲。在青年會,張庚作詞、呂驥譜曲《魯迅先生輓歌》,麥新抄寫歌曲、刻寫蠟紙、油印,分頭送出去,讓各個合唱隊教唱。10月19日下午3時,魯迅的遺體移入膠州路萬國殯儀館。10月19日晚,在殯儀館為魯迅守靈的是蕭軍、黃源、胡風、雨田、周文5位青年作家。蕭軍一直跪在靈前直至夜深。  魯迅去世前一個多月,寫了一篇題為《死》的文章,發表在雜誌上,立有遺囑共有7條,其中前幾條交代喪事從簡“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第5條交代幼兒周海嬰“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第6條是對別人應許的事物不可當真;最後一條是萬勿接近“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 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為周樹人先生的病逝發出3份通電:一、致魯迅先生的夫人許廣平的慰問唁電;二、致南京國民政府的電文提出為魯迅先生舉行國葬等要求,遭國民政府拒絕。只是讓上海市長吳鐵城到靈堂致哀,並以他個人名義敬獻花圈而已;三、《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的通電。 10月20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開始瞻仰魯迅遺容。“治喪辦事處”安排參加守靈的有胡風、黃源、田軍(即蕭軍)等青年作家。這天到萬國殯儀館弔唁、瞻仰遺容的簽名人就有4462人。還有上海46個團體集隊前來。 10月21日上午9時至下午2時,仍為各界瞻仰魯迅遺容的時間。這天自動前來的有各界人士包括文藝工作者、工人、店員、郵政人員、警察、士兵、學生、家庭婦女,還有蘇聯、日本、朝鮮、西歐各國的國際友人共2857人和68個團體。 10月21日下午3時入殮。萬國殯儀館靈堂上堆滿了各界敬獻的花圈、輓聯。全國學生救國聯合會送輓聯:“魯迅先生不死;中華民族永生!” 10月21日下午16時,覆蓋靈柩用的綢幛和出喪的樂隊還沒有準備好,沈鈞儒囑咐當時擔任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幹事的姚士彥馬上去辦理:“綢幛應該怎樣,樂隊應該怎樣,原都應由治喪委員會決定,現在來不及了,你一定去辦好”,務必於第二天上午九時前辦好。姚士彥決定用大幅白綢幛,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黑色大字。於是,立馬就去漢口路申報館隔壁一家禮品店趕製。綢幛送到治喪委員會後,沈鈞儒看了“民族魂”三字,認為非常恰當,其他治喪委員們也都認為很合適。 10月22日是為魯迅出殯送葬的日子。上午至中午,又來了北平、天津、濟南、香港等地特地遠道趕來的46個學生團體2100多人前來瞻仰。10月22日下午1時50分,舉行隆重的“啟靈祭”。宋慶齡、蔡元培等人肅立棺木前,行完禮後,棺蓋被工作人員徹底封嚴,眾人繞靈一週。葬儀的行列準備出發,青年蜂擁而上,爭取著靈堂的輓聯、悼詞的軸子,高高舉起,加入送葬佇列。最後,靈堂裡單單留下了上海市長吳鐵城送的輓聯。下午二時整,青年作家十六人抬起靈柩,蔡元培、宋慶齡等人扶靈。抬靈人員分為左右兩排,最前面的兩個是李堯棠﹙巴金﹚、鹿地亙,後面依次為胡風、曹白;黃源、張天翼;靳以、姚克;吳朗西、周文;蕭軍(田軍)、黎烈文;還有孟十還、陳白塵、蕭乾、聶紺弩、歐陽山。郁達夫在《懷魯迅》一文中:“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靈柩被移至靈車內後,送殯隊伍正式出發。原定的送葬路線是從殯儀館出發,經過繁華熱鬧的市區,兜一圈,最後進入萬國公墓的。由於上海市政府反對,只好改走比較冷清偏僻的街道,從膠州路殯儀館出發,沿著靜安寺路———極司非爾路(梵皇渡路)———地豐路(迪化北路)———大西路(中正西路)———哥倫比亞路(番禺路)———虹橋路,向萬國公墓走去。當時滬西一帶,所經馬路兩邊,十幾萬群眾在路邊送行。走在送葬隊伍最前面的是歐陽山、蔣牧良等高舉寫著“魯迅先生殯儀”六個大字的白布橫幅。緊接著依次是長長的輓聯隊、花圈隊、輓歌隊、遺像、靈車、魯迅親人家屬車、執紼儀仗隊,最後面跟隨的是自發隨行送葬的群眾隊伍兩萬多人。輓歌隊走在隊伍中間,一邊行進,一邊在總指揮、年輕音樂家麥新的指揮下,流著熱淚高唱著張庚作詞、呂驥譜曲的《魯迅先生輓歌》。魯迅靈柩上覆蓋長202釐米、寬103釐米,由沈鈞儒書寫著“民族魂”白綾大旗。 10月22日下午4時30分,在萬國公墓墓地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現場人山人海,約兩萬人。蔡元培、宋慶齡、沈鈞儒等立在高臺上。宋慶齡、蔡元培、沈鈞儒、內山完造、鄒韜奮先後發表了安葬致辭。沈鈞儒致辭:“高爾基前幾個月死了,死後由蘇聯政府替他國葬。現在,像魯迅這樣偉大的作家,我們人民群眾一致要求國葬,但政府不管。今天我們人民自己來葬,到的都是民眾自己。這個,我想魯迅先生一定很願意!”田軍(即蕭軍)代表“治喪辦事處”同仁和《譯文》等四個雜誌社同仁作了簡短的致詞。許廣平攜著幼子海嬰,肅然佇立墓前。呂驥指揮在場全體人士齊唱為魯迅創作的《安息歌》。歌聲中,由巴金等14個青年作家,將靈柩緩緩葬入墓穴。墓碑上“魯迅先生之墓”六個稚嫩的字,是魯迅年僅七歲的兒子周海嬰題寫。 1956年,魯迅墓遷移重建於上海虹口公園。 關於魯迅之死,亦有一些爭議。魯迅之子周海嬰曾撰文,懷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本醫生須藤五百三故意誤診,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療而早死周海嬰:須藤醫生在魯迅重病期間究竟做了些什麼?,羊城晚報,2007年1月9日,後經證實,魯迅的真實死因應該為由肺結核和肺氣腫誘發的嚴重氣胸。 == 著作 == 魯迅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靈活,風格鮮明獨特。在他的人生中,創作的作品,體裁涉及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有《魯迅全集》二十卷1000餘萬字傳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多篇作品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如《記念劉和珍君》,《祝福》,《少年閏土》《阿長與山海經》等,對新中國的語言和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 小說 === 魯迅以小說創作起家。1918年在《新青年》雜誌發表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開山之作,影響深遠。其後,魯迅連續發表多篇短篇小說和一箇中篇小說《阿Q正傳》。 *前期小說編入《吶喊》、《彷徨》兩個小說集,分別於1923年和1926年出版。 *代表作有《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故鄉》等。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閏土等在中國婦孺皆知。 thumb|180px|魯迅1933年為紀念“左聯五烈士”所寫的《為了忘卻的紀念》(手稿) 魯迅的小說數量不多,但意義重大,名篇迭出。他前期的小說往往沒有離奇曲折的劇情,而是以清末民初的底層百姓生活為主,注重細節描寫,能在點滴間以白描手法鮮明刻畫人物,並挖掘微妙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底層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艱辛。“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後來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魯迅逐漸放棄了計劃中的長篇小說創作,轉向雜文寫作。 魯迅後期小說作品則以借歷史典故對映現實生活,風格從容充裕、幽默灑脫,大異前期。 *後期小說共有八篇,結集為《故事新編》於1936年出版。 魯迅小說主題多是反封建、反禮教、反傳統,反迷信,反映人性的陰暗面,善於諷刺,用筆深刻冷雋而富幽默感,善於創造典型人物,描寫人物的面貌言語、心理和行動,並善於描寫環境、場面及渲染氣氛。 魯迅深受日、俄文學作品影響,體裁新穎獨創,句法簡潔峭拔,故事多以故鄉為背景,且多屬有所本者。 === 雜文 === 魯迅首創了以論理為主,形式靈活的新文體——“雜文”,並將之發揚光大。他的雜文數量極多,題材廣泛,形象鮮明,論辯犀利,文風多變,毛澤東譽之為“匕首”和“投槍”(匕首投槍一說本於魯迅《南腔北調集》中的《小品文的危機》),深入揭示了當時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問題。 魯迅雜文是匕首、是投鎗,「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型別」,題材廣泛,對社會的黑暗面、民族的劣根性,觀察深刻。形式靈活多變,有多樣風格和筆法,有的隱晦曲折,有的幽默詼諧,均能在使人會意的一笑中達到諷刺的效果。有的沉鬱嚴峻,在似乎從容的敘述中,蘊藏著對敵人的無限憤懣。 魯迅雜文感情熾熱,汪洋恣肆,咄咄迫人,冷雋辛辣,說理透徹,結構嚴密,簡鍊含蓄,善用比喻,形象性強,富於邏輯性,氣勢恢宏凌厲。 *共有《熱風》1925、《墳》1927、《華蓋集》1926、《華蓋集續編》1927、《華蓋集續編的續編》、《而已集》1928、《三閒集》1932、《二心集》1932、《南腔北調集》1934、《偽自由書》1933、《準風月談》1934、《花邊文學》1936、《且介亭雜文集》1937、《且介亭雜文二集》1937、《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集外集》1935等16部雜文集。 *代表作有《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紀念劉和珍君》、《“友邦驚詫”論》等。 魯迅雜文多次批評中國人攀附滿蒙戰功。1929年7月中俄為東北鐵路戰鬥時,清癯《吾國徵俄戰史之一頁》一文稱,成吉思汗諸子陷莫斯科,有歐亞混一之勢,是「吾國戰史上最有光彩最有榮譽之一頁」。魯迅回一篇雜文《吾國徵俄戰史之一頁》,認為當時中俄兩國境遇正一樣,都是被蒙古人征服,反問為何中國人現在竟來硬霸「元人」為自己的先人,滿臉光彩地去驕傲同受壓迫的斯拉夫種。倘照此論法,俄國人就也可以作「吾國徵華史之一頁」,說他們在元代包有中國的版圖。1934年9月魯迅所寫《中秋二願》,譏諷「我們元朝是征服了歐洲的」之說法,「紙煙鋪子的選舉中國政界偉人投票,還是列成吉思汗為其中之一人」之做法,魯迅之中秋願望是「從此不再胡亂和別人去攀親」。同年《隨便翻翻》、《拿破侖與隋那》亦有蒙古西征非中國榮光之說法。 魯迅雜文又指滿清入關實乃中國人被殲滅、做奴隸。1925年《忽然想到 (一至四).四》說:中國雖完,自己的精神是不會苦的,——因為都能變出合式的態度來。倘有不信,請看清朝的漢人所做的頌揚武功的文章去,開口「大兵」,閉口「我軍」,你能料得到被這「大兵」「我軍」所敗的就是漢人的麼?你將以為漢人帶了兵將別的一種什麼野蠻腐敗民族殲滅了。1934年《算賬》說:「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些小事情,不提也好罷,但失去全國的土地,大家十足做了二百五十年奴隸……只要尊孔而崇儒,便不妨向任何新朝俯首。對新朝的說法,就叫作「反過來征服中國民族的心」。 === 散文 === 魯迅散文也有著重要的地位,魯迅在空虛失望之餘以小品文吐露心聲,反映時代。主要作品結集為《朝花夕拾》和《野草》。 *《朝花夕拾》以追憶兒時往事為主,筆調優美,感情沉鬱,平易曉暢,風趣生動。代表作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 *《野草》則以尼采式的散文詩形式,以抒情為主,「是散文,是詩;既有思想,也有詩的感情和意境,詩的美。而又既不是散文,也不是詩,是思想感情集中的散文詩」,表達對社會、人生的批判反思,反映了作者當時虛無主義的悲觀心境。語言色彩豔麗而冷峻峭拔,意象獨特而富有暗示性,意境晦暗幽深,被譽為魯迅「最偉大的藝術品」。李天明:《難以直說的苦衷》,頁4。對日後中國白話散文詩的發展有著一定影響。 *《魯迅自傳》1930年 === 詩歌 === 魯迅並不看重自己的詩歌創作,只是偶爾為之。其詩作傳世無多,主要以舊體的近體詩為主,多有佳句。早期詩歌深受古詩影響,多吟詠離情感傷。留學日本時作《自題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真切動人,境界大開。魯迅為紀念遇害的《左聯五烈士》做的《無題》一詩(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寫出亂世友人遭逢政治迫害情景,令人為之動容;趙聰《三十年代文壇點將錄》說,時人稱「三百年來無此作!」1922年創作《徬徨·題辭》:“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徬徨”,描述文學創作路上嘔心瀝血孤行,也是著名代表作之一。 相較同時代的其他詩人,魯迅的詩歌在當代被引用的頻率很高。“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題三義塔》),是常被引用來表示國共和解,和海峽兩岸和解的名句,如溫家寶在2008年3月1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是否會對臺灣釋出更多的經貿優惠政策」,溫家寶回答中引用這句話。溫總名語錄: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文匯報網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則常被引用以自況。魯迅詩歌收於《集外集》等詩文集中。 *《魯迅詩歌選》197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魯迅詩歌全集》2007年,長江文藝出版社 === 學術研究 === 魯迅在學術上也有很高的造詣,著有《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 === 譯作 === 魯迅也以譯作著名。在魯迅留下的1000多萬字作品中,有一半是翻譯文字。他在前期主要翻譯歐美文學及日本文學作品,如尼采、凡爾納等,後期則主要翻譯東歐文學及蘇聯文學的革命文學作品。他的翻譯強調忠實原文,有時甚至連原句的結構也不加改動,以“硬譯”風格聞名。他曾希望借引入歐式的長句,來增加漢語對複雜關係的表現力。據統計,魯迅總共翻譯過14個國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種作品。 thumb|魯迅翻譯的兩本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 *《魯迅譯文集》(共10卷)195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魯迅譯文全集》(共8卷)2008年,福建教育出版社 === 其他 === 此外還有《魯迅書信集》、《魯迅日記》等存世。 === 文集 === *《魯迅全集》(全20冊)1938版,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全20冊)1973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魯迅全集》(全18卷)2005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魯迅著作手稿全集》(全12冊)1999年,福建教育出版社 *《魯迅手稿全集》(全78冊)2021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語文素養 == 魯迅的古文、吳語、日本語水平很高,德語也相當不錯,魯迅是吳越紹興人,母語是吳語,文章中有不少紹興話和上海話,在陸師學堂附屬礦路學堂就已開始學德語,到了日本以後,舊日本帝國的現代醫學流行用德語,德文是醫學專業必修的外國語文。魯迅在仙台1年半,德文從來沒有放掉,時時有在看書。 魯迅生前曾多次公開宣稱「我不懂英文」。《〈阿Q正傳〉的成因》裡,魯迅說完「英文的似乎譯得很懇切,但我不懂英文,不能說什麼。」又接著說「只是偶然看見還有可以商榷的兩處:一是『三百大錢九二串』當譯為『三百大錢,以九十二文作為一百』的意思;二是『柿油黨』不如譯音,因為原是『自由黨』,鄉下人不能懂,便訛成他們能懂的『柿油黨』了。」從這裡也就可以知道,魯迅還是能看點英文的,只是水平不能和他掌握得較好的幾個語種相比。《魯迅日記》附載的《書帳》(圖書採買紀錄)裡面可以看到魯迅買的很多外國書名,有相當數量的英文書。 周作人《魯迅與英文》一文說:「他是反對英文的。在光緒戊戌(1897)年他最初考進水師學堂,也曾學過英文,Question這字他當然是認識的,不久改進陸師附屬的礦路學堂,便不學了,到了日本進了仙台醫校之後改學德文,這才一直學習,利用了來譯出好些的書。他深惡那高爾基說過的黃糞的美國,對於英文也沒好感,自然他也很佩服拜倫、雪萊等詩人,覺得從英文譯書也可以,但是使用整句整個英文字的作風是為他所最反對的。他不用阿K而偏要用Q字,這似乎是一個問題。不過據他自己說,便只為那Q字有個小辮子,覺得好玩罷了。如有人不相信這個說明,那自然也是可以的。」 魯迅不贊成說話和文章夾雜英文,在文章中帶有英文時常有諷刺性。 == 寫作目的 == 魯迅說他寫作的目的,一是“為那些為中國的改革而「賓士的猛士」,他們在寂寞中奮戰,我有責任為他們吶喊,要給予他們哪怕是微弱的慰藉”。二是為那些“如我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美夢的青年,正是因為他們,我‘必須在作品中’處處給予一種不退走,不悲觀,不絕望的誘導,而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悲涼感有所扼制(何況我對於悲涼感本身也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三是他的敵人,魯迅說,“我的敵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幹嘛要讓他們那麼愉快呢?我要像一個黑色魔鬼那樣,站在他們面前,使他們感到他們的不圓滿”。 == 愛好 == 雖然魯迅一輩子十分珍惜時間,但他從來不把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視為浪費時間。他喜歡收集板畫,石刻和書籍。他還熱於種一些花花草草。 === 木刻版畫 === 魯迅終生偏愛版畫,尤其木刻,被稱為“中國新興木刻版畫之父”。1931年,魯迅在上海創辦了“木刻講習會”,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從此開始。魯迅收藏的新興木刻版畫作品有2000多件,當時很多新興木刻版畫的創作者在後來從軍從政,無暇顧及這些作品,便轉交給魯迅保管。 他曾留學日本,日本是版畫的國度,魯迅的繪畫品味或受求學環境之影響。 幼年喜愛《山海經》木版版畫刻本;青壯年時迷戀西歐蘇俄前衛版畫,為木刻展覽寫前言,自費印製版畫集,資助青年木刻家,培植左翼木刻;中年晚歲編印《北平箋譜》。 === 篆刻=== 魯迅年少時,其叔父周芹候鑽研篆刻,魯迅見聞習染就學會了篆刻。1899年,魯迅在南京礦路學堂學習期間曾刻過“文章誤我”、“戛劍生”、“戎馬書生”等印章。1916年,魯迅與周作人合作為杜澤卿的印譜《蛻龕印存》作序,這篇序闡述了印章發展的歷史,魯迅在文中表示他十分欣賞漢朝印章風格的“自然之妙”。魯迅在致李尹桑的書信中提到了對篆刻家的評論說:僕於西泠,差喜龍泓,餘子圭角太甚,似傷和雅。皖派折心石如,白文為佳。若吾鄉垢道人、巴予藉二公,非特開西泠之祖師,而且闡古璽之秘奧,能(早)於陳簠齋、王廉生諸子數百年前具此慧眼。在敝人堅持斯論,未免有齊人稱仲之誚也。近賢如趙悲庵,亦推崇巴氏,真能不囿於畛域者也。流日篆刻之士,鑑於齊、魯、吳、越,近年金石家新出土印譜,學風漸響,周秦古璽求奧竅。 == 評價 == 對於魯迅的評價以正面為主,在中國大陸、港澳地區、臺澎金馬地區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評價普遍都很高,在東亞地區尤甚。 === 正面評價 === *毛澤東:“我們紀念他,不僅因為他的文章寫得好,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而且因為他是一個民族解放的急先鋒,給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並不是共產黨組織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動、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他是黨外的布林什維克。……魯迅先生的第一個特點,是他的政治的遠見。……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聖人。……魯迅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他的鬥爭精神。……魯迅的第三個特點是他的犧牲精神。……綜合上述這幾個特點,形成了一種偉大的‘魯迅精神’。”毛澤東《論魯迅》 ,1937年10月19日“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1940年1月 *陳獨秀:“世之譭譽過當者,莫如對於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啟明先生,都是《新青年》作者之一人,雖然不是最主要的作者,發表的文字也很不少,尤其是啟明先生;然而他們兩位,都有他們自己獨立的思想,不是因為附和《新青年》作者中那一個人而參加的,所以他們的作品在《新青年》中特別有價值,這是我個人的私見。魯迅先生的短篇幽默文章,在中國有空前的天才,思想也是前進的。在民國十六七年,他還沒有接近政黨以前,黨中一班無知妄人,把他罵得一文不值,那時我曾為他大抱不平。後來他接近了政黨,同是那一班無知妄人,忽然把他抬到三十三層天以上,彷彿魯迅先生從前是個狗,後來是個神。我卻以為真實的魯迅並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個人,有文學天才的人。” *蔡元培:“魯迅先生的創作,除《墳》、《吶喊》、《野草》數種外,均成於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六年中,其文除小說、書信一種外,均為雜文與短評,以十二年光陰成此許多作品,他的感想之豐富,觀察之深刻,意境之雋永,字句之正確,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當的,他就很自然的寫出來,這是何等天才!何等學力!” *胡適:“我以為不必攻擊其私人行為。魯迅狺狺攻擊我們,其實何損於我們一絲一毫?……魯迅自有他的長處。如他的早年文學作品,如他的小說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胡適在1956年曾對周策縱說:“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林曼叔,《文學歲月》,文學評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P159-160,“1999年7月31日,旅美學者周策縱為祝賀胡適思想國際研討會召開,曾作詩云:‘錚錚如鐵自由身,魯迅終為我輩人。四十三年前告我,一言萬世定新猶。’詩後附言道:‘五十年代中期,胡先生曾告訴我:‘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今言猶在耳,恍如昨日也。’” *郁達夫:“如問中國自有新文學運動以來,誰最偉大?誰最能代表這個時代?我將毫不躊躇地回答:是魯迅。魯迅的小說,比之中國幾千年來所有這方面的傑作,更高一步。至於他的隨筆雜感,更提供了前不見古人,而後人又絕不能追隨的風格,首先其特色為觀察之深刻,談鋒之犀利,文筆之簡潔,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飄溢幾分幽默的氣氛,就難怪讀者會感到一種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淒厲的風味。當我們熱衷去掌握現實時,他已把握了古今與未來。要全面瞭解中國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以外,別無捷徑。”郁達夫,《魯迅的偉大》(原文為日文),1937年3月1日 *張春橋:“魯迅早期著作中,研究國民性的相當多,幾乎成了他關注的中心,從學醫到學文,也是為了改造中國的國民性。他說的國民性涉及很廣,但是,據我看,他始終沒有研究清楚……正因為這樣,有些學者往往抓住魯迅早期思想的弱點,加以發揮,攻擊中國的國民性,或曰中國人愚昧無知,只配做亡國奴,或曰只有教育救國、或實業救國、或科學救國,而不提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壓死了多少中國國民,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國,才能改造中國的國民性。 魯迅和這些人不同。他對中國社會有極其深刻的認識,他對魯四老爺、假洋鬼子是痛恨的,對人民是滿腔熱情的。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宣佈封建制度是吃人的制度的,是魯迅,是他的《狂人日記》。在今天,要想了解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社會,魯迅的作品是極生動、極重要的材料。” *日本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二十世紀亞洲最偉大作家。” *韓國文學評論家金良守:“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德國著名漢學家顧彬:「魯迅是(中國)20世紀無人可及也無法逾越的作家。」 *木心: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文體家”。在歐陸,尤其在法國,“文體家”是對文學家的最高尊稱。紀德是文體家,羅曼羅蘭就不是。 *瑞典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終審評委馬悅然曾澄清魯迅拒絕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傳聞說:“魯迅是在1936年去世了,那個時候,1930年代根本就沒有外邊的人知道魯迅是誰,也沒聽說過他的名字。《吶喊》、《彷徨》是1950年代才翻成外文(原話如此,經查證,魯迅作品最早被翻譯為西方文字,是1936年8月英國喬治·C·哈拉普公司出版的《活的中國——現代中國短篇小說選》,收錄了《藥》、《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等多篇作品),是楊憲益翻譯的(真實譯者為斯諾),翻譯得很好,但是那個時候魯迅已經不在了。” *1949年山東當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而寫了一首抒情詩,題為《有的人》。其開篇“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至今仍被人們廣為傳誦。 *葉公超寫《關於非戰士的魯迅》—文,發表在1936年11月1日的天津《益世報》增刊上說:“我有時讀他的雜感文字,一方面感到他的文字好,同時又感到他所瞄準(魯迅最愛用各種軍事名詞的)的物件實在不值得一粒子彈。罵他的人和被他罵的人實在沒有一在任何方面是與他同等的。” *日本文學家尾崎秀實:“左聯的泰斗”。 *日本作家山上正義稱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主流的唯一代表者”。 *日本作家增田涉稱讚魯迅為“中國文藝界龐然的斯芬克斯”。 *王蒙:“文壇上有一個魯迅那是非常偉大的事。如果有五十個魯迅呢?我的天!” === 負面評價 === 魯迅去世時,蘇雪林寫信阻止蔡元培擔任魯迅治喪委員會成員,稱之為“玷辱士林之衣冠敗類,廿四史文學傳所無之奸惡小人”,“盤踞上海文壇時,密佈爪牙,巧設網羅”,“文網之密,勝於周來之獄,誅鋤之酷,不啻瓜蔓之抄”蘇雪林致蔡元培信刊載於《奔濤》半月刊第1卷第2期,引發與左派作家之間的筆戰。 臺灣學者鄭學稼著述的《魯迅正傳》對魯迅的性格多有微詞。 唐紹華認為,魯迅「對任何現實永遠不會滿意,因而變成真正的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者。」《文壇往事見證》 唐紹華 傳記文學出版社 錢玄同曾總括他有三點短處:多疑,輕信,遷怒錢玄同:《我對於周豫才君之追憶與略評》。 邵洵美在1935年續寫小說《璫女士》下篇時,描寫了個“不如他意他就恨你,一恨你就把你當成了死對頭”的“周老頭兒”,加以影射。在1938年,邵洵美回答斯諾夫人說:“魯迅不能算最偉大的小說家,他的成就並不在於小說。”《一部活動的西行漫記——斯諾夫人印象》。 === 其他評價 === * 1979年錢鍾書在美國表示:“魯迅的短篇小說寫得非常好,但是他只適宜寫‘短氣’(Short-winded)的篇章,不適宜寫‘長氣’(Long-winded)的,像是阿Q便顯得太長了,應當加以修剪(Curtailed)才好。”水晶《侍錢“拋書”雜記——兩晤錢鍾書先生》 * 李敖:“我認為魯迅並不差,但是在大陸被過分高估,魯迅《阿Q正傳》和《中國小說史略》,都是非常好的書。魯迅的小說不差,可是魯迅的雜文不好。第一,受日語的文法影響太多,也有一種文言文轉過來的感覺,不夠成熟。文字彆扭。第二,他雜文裡面的情緒太多,真正的資料並不多。你看我罵人王八蛋的時候,可是骨子裡還是証據。魯迅只有罵了王八蛋而已。拿我和魯迅相比的人,這個人沒有進步!因為時代變了,我們的文章比他們寫得好,我們其實比他們有勇氣,我們沒有藏在租界裡;還有,我到死也沒拿國民黨的錢啊!他還拿國民黨的錢,中央研究院的錢一直在拿,蔡元培給他安排的。魯迅敢罵日本人嗎?他從來不敢罵日本人。魯迅是個相當世故的紹興師爺,跟我們不一樣。”萬靜波〈李敖對思想家這個頭銜比較介意〉《李敖有話說》第369集《魯迅不是神》《時人評魯迅》李敖還提及魯迅在胡風問他蕭軍應該不應該入黨時,回信說不要入,進去了就這樣死了云云(雜評魯迅和他的孫子)。 * 王朔:“我要說,魯迅的小說寫得確實不錯,但不是都好,沒有一個作家的全部作品都好,那是扯淡。而且,說魯迅的小說代表中國小說的最高水平,那也不是事實。” * 夏志清:“魯迅是中國最早用西式新體寫小說的人,也被公認為最偉大的現代中國作家。在他一生最後的六年中,他是左翼報刊讀者群心目中的文化界偶像。自從他於1936年逝世以後,他的聲譽越來越神話化了。他死後不久,二十大本的《魯迅全集》就立即出版,成了近代中國文學界的大事。但是更引人注目的是有關魯迅的著作大批出籠:回憶錄、傳記、關於他作品與思想的論著,以及在過去二十年間,報章雜誌上所刊載的紀念他逝世的多得不可勝數的文章。中國現代作家中,從沒有人享此殊榮。這種殊榮當然是中共的製造品。當然,在中共把他捧為英雄以前,魯迅已經是一位甚受推崇的作家。沒有他本人的聲望作基礎,中共也不必費力捏造出如此一個神話。……魯迅的最佳小說都收集在兩本集子裡:第一集《吶喊》和第二集《彷徨》。在他的最佳小說中,他只探病而不診治,這是由於他對小說藝術的極高崇敬,使他只把赤裸裸的現實表達出來而不摻雜已見。……在《藥》的結尾,這幕淒涼的景象,配以烏鴉的戲劇諷刺性,可說是中國現代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吶喊》集中的最長的一篇當然是《阿Q正傳》,它也是現代中國小說中唯一享有國際盛譽的作品。然而就它的藝術價值而論,這篇小說顯然受到過譽。《阿Q正傳》轟動中國文壇,主要是因為中國讀者在阿Q身上發現了中華民族的病態。……《彷徨》就總體而論比《吶喊》更好,但是由於它主要的氣氛是悲觀沮喪的,所以並沒有受到更熱烈的好評。然而作者自己是知道它的優點的。……《故事新編》的淺薄與零亂顯示出一個傑出的(雖然路子狹小的)小說家可悲的沒落。由於魯迅怕探索自己的心靈,怕自己流露出對中國的悲觀和陰沉的看法,所以,他只能壓制自己深藏的感情,來做政治諷刺的工作。……魯迅的雜文非常有娛樂性,但是因為他基本的觀點不多,即使是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他15本雜文給人的總印象是搬弄是非、囉囉唆唆。大體上說來,魯迅為其時代所擺佈,而不能算是他那個時代的導師和諷刺家。……(與創造社論戰的時候),魯迅已開始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和蘇聯文藝的日文書籍。無論從哪方面看來,這些書籍對他的性格和思想的影響極為微小。” == 政治相關 == 在延安,創辦的文學院取名魯迅文學院,後改為魯迅藝術文學院。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的文學地位得到主流意識形態的高度肯定。魯迅的眾多文章被選為大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現今仍然存在官方的魯迅研究機構和專門的魯迅研究雜誌。 魯迅在其文集《且介亭雜文》的《答國際文學社問》一文中提到自己對蘇聯及其相關問題的一些看法。 據2001年周海嬰著《魯迅與我七十年》記載,1957年毛澤東在回答羅稷南的問題時表示,如果魯迅仍然活著,“以我估計,魯迅要麼是關在牢裡還是要寫,要麼他識大體不作聲。”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第371頁但毛澤東曾於1957年3月在《同文藝界代表的談話》中說:“我看魯迅在世還會寫雜文……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不怕什麼的,任何人也不怕。不怕別人整不整,頂多沒有飯吃,討飯,捱整,坐班房,殺頭,受冤枉。”《毛澤東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253頁。秋石在《追尋歷史的真相——毛澤東與魯迅》一書中透過走訪親歷者和查閱當年的文獻,認為周海嬰所記多處不確,1957年毛澤東對羅稷南迴答應該是:“依我看,依魯迅的性格,即使坐進了班房,他也還是要說要寫的。”秋石,追尋歷史的真相——毛澤東與魯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曾被打成胡風反革命集團成員而入獄的作家牛漢寫道,“1949年或1950年夏天,有讀者向《人民日報》文藝部提問:如果魯迅活著,黨會如何看待他?收信人是編輯李離,幾個友人會面時曾給我們看過這封信。此信後轉請國務院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此處不確,應為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郭沫若答覆。郭沫若的回答是:魯迅和大家一樣,要接受思想改造,根據改造實際情況分配適當工作。”牛漢,我與胡風及胡風集團,當代2008年第1期,第83頁 由於魯迅生前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官僚腐化,因而受到國民政府的嚴重打壓。1949年後,魯迅在臺灣也一直被當作國民黨的反面教材加以貶低。不過,近年臺灣也有推動魯迅作品的努力,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在1990年左右出版《魯迅作品全集》,其出版小引說:「中國自有新文學以來,魯迅當然是引起最多爭議和震撼的作家……全世界以詮釋魯迅的某一作品而獲得博士學位者,也早已不下百餘位之多。」出版小引希望「還原歷史的真貌,讓魯迅作品自己說話」。的確,魯迅作品引起的正反兩面評價之多、之極端,不但是新文學,甚至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 蔣介石兼任教育部長期間,有人向蔣介石告密魯迅隱匿在教育部做特約編輯,蔣介石回答:“這事很好。你知道教育部中,還有與他交好的老同事、老朋友沒有?應該派這樣的人,去找他,告訴他,我知道了這事,很高興。我素來很敬仰他,還想和他會會面。只要他願意去日本住一些時候,不但可以解除通緝令,職位也當然保留;而且如果有別的想法,也可以辦到。” 對於中國共產黨,據李霽野回憶,魯迅曾對馮雪峰說過“如果你們的革命勝利,我第一個要逃跑” 馮雪峰聽了這話,連忙搖頭擺手說:那不會,那不會" 魯迅1934年4月30日寫給曹聚仁的信中曾有這句話:“倘當崩潰之際,竟尚倖存,當乞紅背心掃上海馬路耳” 有觀點認為是魯迅預感到中共獲得內戰勝利之後他不一定有好下場的,因而這句話意思是:“如果舊社會崩潰了,我將穿著紅背心,在上海馬路上掃大街””“舊社會崩潰”,指國民政府倒臺,那時他可能發配去掃馬路,“紅背心”則指清潔工人的工作服。 但又有觀點認為魯迅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失敗,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中國一天天更加沉入黑暗;特別是親歷了1927年4月國民黨發起的四一二事件,所以魯迅會擁護並站到了被鎮壓的中國共產黨一邊 == 曾用筆名 == 自樹、庚辰、索子、索士、樹人、令飛、迅行、樹、黃棘、周豫才、周樹、唐俟、俟、神飛、迅、風聲、尊古、巴人、某生者、小孩子、學之、敖者、俟堂、宴之敖者、即魯迅、L.S.、冥昭、杜斐、楮冠、楮冠病叟、華約瑟、中拉、葛何德、封餘、許霞、EL、ELEF、許遐、L、洛文、令斐、豫才、豫、唐豐瑜、冬華、長庚、宴敖、隋洛文、樂賁、樂雯、它音、佩韋、阿二、豐瑜、明瑟、不堂、白舌、遐觀、何家-{幹}-、飛、羅憮、幹、動軒、周動軒、-{幹}-、何干、孺牛、丁萌、遊光、豐之餘、旅隼、葦索、越客、桃椎、虞明、荀繼、家-{幹}-、尤剛、符靈、餘銘、元艮、白在宣、一尊、敬一尊、子明、張承祿、趙令儀、倪朔爾、欒廷石、張祿如、鄧當世、韋士繇、士繇、翁隼、崇巽、常庚、燕客、白道、曼雪、夢文、孟弧、公汗、霍衝、莫朕、中頭、史賁、董季荷、杜德機、朔爾、康伯度、焉於、越僑、張沛、華圉、仲度、茹蓴、苗挺、及鋒、直、隼、直入、阿法、史癖、且介、庚、敖、越山、康鬱、洛、姜珂、越丁、旁、齊物論、樂文、周玉才、曉角、戛劍生、何家幹以上筆名參考自《魯迅筆名印譜》(中國金石象刻研究社籌備會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年4月,1冊,133頁)和《魯迅筆名索解》(李允經編,福建敎育出版社,2006年,ISBN 9787533445485)。。 === 以“記者”等或團體署名 === 纂述者、編纂者、譯者、編輯者、旅滬一記者、編者、旅滬記者、記者、奔流社同人、朝花社、朝花社同人、上海三閒書屋、鐵木藝術社、譯文社同人。 == 紀念 == thumb|上海多倫路文化名人街魯迅足印 thumb|北京魯迅博物館中的雕像 紀念魯迅的方式通常以紀念地、發行紀念品以及舉行各種公開紀念活動為主。還有以魯迅冠名的街道名稱。 魯迅文學獎是中國中短篇小說和詩歌散文的最高文學獎項。1995年起每隔三年評一屆。 太宰治生前接受委約,創作了一部描寫魯迅留學生活的小說《惜別》,1945年出版。 2016年,由李靜編劇、王翀導演、趙立新主演的戲劇《大先生》在4個城市巡演,被新京報評為年度最佳華語戲劇。 === 紀念地 === 當今大多數魯迅曾居住過的地方(紹興、廈門、廣州、北京和上海等地)都保留了魯迅故居,並建有魯迅紀念館、博物館。上海的魯迅公園內有魯迅墓,日本宮城縣亦有魯迅故居。 2004年10月22日,日本仙台市和東北大學開展了“紀念魯迅仙台留學100週年市民之會”活動,魯迅的後人和藤野嚴九郎的後人都參加了該紀念活動。仙台市立有魯迅紀念碑,並保留了當年魯迅曾下宿過的木屋。東北大學也設立了“魯迅獎”和“魯迅紀念獎”。 === 紀念郵票 === * 1946年10月19日旅大解放區郵政管理局發行《魯迅逝世十週年紀念》郵票,全套3枚,用滿洲國郵政的四版、五版普通郵票加蓋“魯迅逝世十週年”和暫作面值製作而成。 * 1951年10月19日發行的紀11《魯迅逝世十五週年》的兩枚一套的郵票,內容相同,為魯迅正像及其題寫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1961年2月26日發行的紀91《魯迅誕生八十週年》郵票全套一枚,內容為魯迅的頭雕。 * 1966年12月31日發行的紀122《紀念我們的文化革命先驅魯迅》郵票全套3枚,內容分別為毛澤東的評價、魯迅正像,及其題寫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1976年10月19日發行的J11《紀念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郵票,內容分別有魯迅側面浮雕像、坐姿半身畫像及工農兵在魯迅頭像下前進的情景,全套3枚。 * 1981年發行《魯迅誕辰一百週年》的J67號紀念郵票,全套2枚,郵票內容分別以版畫形式表現了少年與成年的魯迅,另有茅盾題字。 == 社會關係 == === 家庭關係 === 祖父周福清1871年(同治十年)中進士,曾入翰林,後因個性剛烈,在縣令任內得罪當朝大官,宦途無望,故以捐納得官內閣中書,父親周伯宜是秀才,母親魯瑞。 魯迅有三個弟弟:周作人(1885—1967)、周建人(1888—1984)、椿壽(1893—1898)、一個妹妹:端姑(1888年,出生十月即早夭)。 魯迅早年奉母命被迫與朱安包辦結婚,但兩人婚姻有名無實極少見面。 後魯迅與其女學生許廣平相戀同居並生下獨子周海嬰。周海嬰之子為周令飛。周令飛在1980年代時與來自臺灣的女同學張純華相戀並移居臺灣。90年代末又返回大陸工作。 === 人際關係 === 魯迅對青年人非常愛護,當作自己的子弟看待。受到魯迅指點、教導、培養的學生非常多:孫伏園、增田涉、丁玲、蕭紅、蕭軍、黃源、魏建功、唐弢、周文、傅斯年、羅家倫、柔石、殷夫(白莽,兄徐培根是國民黨將領)、許欽文、劉和珍、尚鉞、許廣平、胡風、李霽野、李何林、曹靖華、韋素園、韋叢蕪、馮雪峰、章廷謙、臺靜農、金溟若、張我軍、張秀哲、洪炎秋、李秉中、徐梵澄、吳耕民等。但若不受教者,魯迅也不假辭色,在北京大學任教時,只要學生考不好,發考卷時,丟給學生。 魯迅最好的朋友是許壽裳,曾密切交往的朋友也很多;例如郁達夫、瞿秋白、茅盾、日本友人內山完造,與記者曹聚仁、史沫特萊有過交往。教育部時期的同事常來往除了許壽裳還有錢稻孫、齊壽山(齊如山之弟)、馬裕藻(即馬幼漁,馬珏之父),鄰居俞芳等人。 == 影響 == 在中國,魯迅是一位地位獨特的作家。大多數人承認他是重要的現代作家之一。 比較重要的當代魯迅研究學者有王瑤、林辰、朱正、王得後、錢理群、李歐梵、周策縱、王富仁、陳漱渝、汪暉、張夢陽、徐麟、王乾坤等。學者嚴家炎、何滿子、邵燕祥、林賢治、王元化等對魯迅先生多有著述;而作為藝術家的張仃、吳冠中、陳丹青、範曾等對魯迅先生也有精彩的論述。 大多數人認為他文筆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學”的奠基人。他的小說使用富有創造力的形式對中國人的國民性、中國社會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闡釋,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散文詩集《野草》被認為是當時少有的展現出現代主義特質的作品;其雜文,由於特殊的發表環境,在嬉笑怒罵的文字背後蘊含著堅定的政治立場的。這一政治立場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是魯迅思想中最為複雜的地方之一。魯迅的思想深刻描繪了中國歷史發展遺留下來的歷史缺陷,民國時期人民的精神面貌,在文明變遷的十字路口給人類崇尚美好的本能引領了道路。確實是中國文化的一盞明燈。 在2019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的閱讀能力考試中,其作品《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被選用為白話部份的文章。 === 在臺灣=== 日治時期臺灣作家張我軍曾在《臺灣民報》介紹胡適、陳獨秀的文學理念,並刊載魯迅的文學作品。日本的魯迅與臺灣文學研究者中島利郎對於張我軍將中國文學、魯迅文學引進臺灣的史實,在〈魯迅在臺灣文壇的影響〉一文如此評論,他說:「張我軍是最初的魯迅文學在臺灣的傳入者是不會錯的。但是他始終是中國文學的正式介紹者,給臺灣介紹了魯迅的文學。魯迅的文學也是作為介紹中國的新文學的一環進行的,特別是既沒有因受魯迅文學的影響,而成為自己創作的血肉;也沒有論述魯迅文學的本質。不過,這是開啟時代先端的啟蒙家常背負的宿命,是不可避免的。」這篇文章由日文書寫,由陳弘譯成中文,收錄在張光正編撰的《近觀張我軍》,2002年2月由北京臺海出版社出版不過中國的臺灣文學研究者朱雙一有不同的意見,他在〈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重挫:散文與戲劇創作〉一文中提出一個看法,認為張我軍在文學創作方面確實有受魯迅文學的影響,其年輕時代所寫的「隨感錄」系列文章,無論是創作精神與藝術手法,明顯與魯迅的雜感一脈相承。朱雙一 著,〈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重挫:散文與戲劇創作〉,《臺灣文學史(上)》(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 === 網路文化 === 魯迅的名言警句常改編為網路段子,以達到搞笑或諷刺的作用。2017年,偽魯迅名言在中文網際網路流行。 ===相關事件=== 自2007年以來,在中國大陸地區魯迅的文章在中學課本中逐漸被刪除、刪減,魯迅的作品對於傳統文化的尖銳批評是否還符合現代中國文化一度引起廣泛且激烈的爭議。 == 參見 == * 魯迅故居 * 魯迅紀念館 * 魯迅圖書館 * 魯迅全集 * 周作人 * 周建人 * 周海嬰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研究書目== * 一丁:《魯迅:其人其事及其時代》,巴黎第七大學東亞出版中心,1978年。 *李歐梵著,尹慧民譯:《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1)。 *王潤華:《魯迅小說新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3)。 *V.I. Semanov(謝曼諾夫)著,王富仁等譯:《魯迅縱橫觀》(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 *樂黛雲編:《當代英語世界魯迅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丸山升著,王俊文等譯:《魯迅.革命.歷史——丸山升現代中國文學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丸尾常喜著,秦弓譯:《人與鬼的糾葛——魯迅小說論析》(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著,李冬木譯:《魯迅與終末論:近代現實主義的成立》(北京:三聯書店,2008)。 *伊藤虎丸著,孫猛等譯:《魯迅、創造社與日本文學——中日近現代比較文學初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李天明:《難以直說的苦衷——魯迅《野草》探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藤井省三著,董炳川譯:《魯迅《故鄉》閱讀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 外部連結 == * 林毓生:〈魯迅思想的特徵——兼論其與中國宇宙論的關係〉 * 林毓生:〈魯迅“國民性”論述的深刻性、困境與實際後果〉 * 林毓生:〈魯迅個人主義的性質與含意——兼論“國民性”問題〉 *周昌龍:〈魯迅的傳統和反傳統思想〉 *李歐梵:〈再從“頭”談起——緣起魯迅的國民性隨想〉 *張釗貽:〈打倒“孔家店”的“摩登聖人”——魯迅對孔子和儒家的複雜態度〉 *張釗貽:〈全盤性反傳統主義及其痛苦——關於魯迅與中國傳統文化之態度的重估〉 *張釗貽:〈魯迅思想精神的正能量及其意義〉 *張釗貽:〈魯迅與尼采反“現代性”的契合〉 *張釗貽:〈早期魯迅的尼采考〉 *劉禾:〈魯迅生命觀中的科學與宗教(上)〉 *劉禾:〈魯迅生命觀中的科學與宗教(下)〉 *北岡正子:〈魯迅改造國民性思想的由來〉 *潘世聖:〈關於魯迅的早期論文及改造國民性思想〉 *潘世聖:〈魯迅的思想構築與明治日本思想文化界流行走向的結構關係〉 *潘世聖:〈魯迅的日本觀——魯迅體驗和理解日本的主要內容及特徵〉 *黎活仁:〈福本主義對魯迅的影響〉 *代田智明:〈魯迅對於改革與革命的立場——終末論與同路人〉 *代田智明:〈談魯迅論與“個”的自由主體性〉 *山田敬三著,魏雯譯:〈魯迅——無意識的存在主義〉(2009) *丸山昇:〈魯迅的“第三種人”觀〉 *劉劍梅:〈魯迅對莊子的拒絕〉 *約翰·欽納裡:〈魯迅與當代中國文學〉 *安德魯·瓊斯:〈魯迅及其晚清進化模式的歷險小說〉 *安德魯·瓊斯:〈狼的傳人:魯迅·自然史·敘事形式〉 *安敏成:〈魯迅的“油滑”靈感:現代中國小說的創造性要素〉 *王潤華:〈探索病態社會與黑暗魂靈之旅:魯迅小說中遊記結構研究〉 *張旭東:〈雜文的自覺—魯迅「過渡期」寫作的現代性與語言政治〉(2009) *張旭東:〈重讀魯迅與中國文學批評的反思〉(2008) *張釗貽:〈《出關》的現實寓意〉 *李廣益:〈幻興中華:論魯迅留日時期之科幻小說翻譯〉 *王宏志:〈民元前魯迅的翻譯活動——兼論晚清的意譯風尚〉 *王宏志:〈能夠“容忍多少的不順”?——論魯迅的“硬譯”理論〉 *董炳月:〈翻譯主體的身份和語言問題——以魯迅與梁實秋的翻譯論爭為中心〉(2008) *陳相因:〈瘋狂的前奏曲——初探果戈理與魯迅作品的「黑暗世界」〉 *中井政喜:〈魯迅譯盧那卡爾斯基作品札記——關於人道主義〉 *中井政喜:〈關於魯迅《阿金》的札記〉 *藤井省三:〈魯迅心目中的夏目漱石〉 *藤井省三:〈魯迅與佐藤春夫——兩位作家間的互譯與交往〉 *細野浩二:〈魯迅的境界——追溯魯迅留學日本的經歷〉 *潘世聖:〈關於魯迅與仙台醫學專門學校〉 *潘世聖:〈留日時期的魯迅與嘉納治五郎〉 *潘世聖:〈鹿地亙·魯迅·《上海通訊》——“近現代日本人與魯迅”論考之一〉 *潘世聖:〈還原歷史現場與思想意義闡釋——魯迅與丘淺次郎進化論講演之懸案〉 *坂井建雄:〈從魯迅醫學筆記看醫學專業學生魯迅〉 *北岡正子:〈魯迅弘文學院的入學〉 *北岡正子:〈另一種國民性的討論——魯迅、許壽裳國民性討論之引發〉 *丸尾常喜:〈“彷徨”時期的魯迅〉 *張釗貽:〈誰邀請魯迅赴港講演?〉 *張釗貽:〈趙今聲邀請魯迅訪港一說的若干佐證〉 *代田智明:〈1934:作為媒介者的魯迅〉 *王德威:〈文學地理與國族想象:臺灣的魯迅,南洋的張愛玲 〉 *保羅·福斯特:〈中國國民性的諷刺性暴露——魯迅的國際聲譽、羅曼·羅蘭對《阿Q正傳》的評論及諾貝爾文學獎〉 *代田智明著,李明軍譯:〈全球化·魯迅·相互主體性〉(2008) *丸山昇:〈活在二十世紀的魯迅為二十一世紀留下的遺產〉 * 東北大學紀念魯迅留學百年 * 魯迅的日本留學及抗日戰爭 * 跨國界與跨語際的魯迅翻譯 * 魯迅、江啟明畫像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Category:魯迅家族 Category:中國現代作家 Category:中國小說家 Category:中國思想家 Category:中國革命家 Category:國立中山大學教授 (大陸時期) Category: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Category:東北大學校友 (日本) Category:紹興人 Category:南社人物 Category:廣州歷史人物 S樹人 Category:在日本的中國人 Category:弘文學院校友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持不同政見者 Category:罹患肺結核逝世者 Category:新文化運動人物 Category:浙江詩人 Category:葬於上海 Category:使用筆名的作家 Category:清朝留日學生 Category:中國翻譯家 Category:五四運動人物 Category:20世紀中國詩人 Category: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Category:臺灣禁書
歌手
歌手是藝人的一種,對於歌曲和其他聲樂作品演唱者的稱呼,也作為職業名使用。在中國大陸則被定義為演員類的歌唱演員。那些符合關注度和知名度的歌手又被稱作「歌星」。達到一定藝術造詣和成就者則尊稱為「歌唱家(歌唱藝術家)」或樂隊的「聲樂家(聲樂藝術家)」。根據唱法,歌手又分為美聲、民族、流行等四大演唱派系。 == 美聲歌手 == 使用西洋美聲唱法()的技術來進行歌唱表演的專家稱為「聲樂家」(Vocalist, Opera Singer, Classical Singer)。然而,「美聲歌手」一詞,大都被使用在流行音樂中,並非古典音樂的領域。「歌手」或「歌星」的稱呼用於流行音樂之中,「聲樂家」一詞多用於古典音樂的領域。 「聲樂家」來自於義大利語Cantante,原意指的就是用歌唱來當成職業的音樂家,但是後來被廣泛使用。於是,產生了另一個專用術語來稱呼聲樂家,就是義大利文的Vocalist,德文的Vokalist。Un cantante è un musicista che usa la propria voce come strumento musicale e professionale per produrre una successione di suoni. Un cantante solista è colui che canta la melodia principale di un brano musicale. Un corista canta in un coro, o accompagna il solista con seconde voci o voci complementari. In questo ultimo caso il termine entrato nell'uso comune negli ambienti musicali diversi dalla musica classica è Vocalist. 在西方古典音樂和歌劇中,人聲(聲樂)也被作為樂器的一種,可以按照音域的高低將其。人聲通常劃分為三大類。 *男聲:閹人歌手、男性女高音歌手、男聲最高音歌手、假聲男高音、男高音、男中音、低男中音、男低音 *女聲: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戲劇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童聲 ==民族歌手== 「民族歌手」一詞廣泛用於流行音樂領域,也就是說用方言演唱的歌星或歌手可稱為「民族歌手」。 「民族唱腔」或稱「民族唱法」皆正式被兩岸三地的音樂學系以及音樂學院所使用。使用「民族唱腔」或稱「民族唱法」的技術來進行歌唱表演的專家,不論使用官話或方言來進行演唱皆可稱為「歌唱家」。 ==流行音樂歌手== 包括流行樂歌手、搖滾樂歌手、饒舌歌手、爵士樂歌手、鄉村音樂歌手等等。 ==例子== *臺灣歌手列表 *香港歌手列表 *新加坡歌手列表 ==相關條目== *舞蹈演員 *電影電視演員 *話劇演員 *一碟歌手 *藝人 *音樂家 *創作歌手 *詞曲作家 ==參考文獻== Category:藝人 Category:聲樂 Category:文化及創意產業
摩托車
摩托車( 或 ),又稱為機車,是依據騎乘者重心來轉向傾斜的機動車輛,由摩托化腳踏車衍化而來,以兩輪為大宗(通常為兩輪、三輪或倒三輪,但亦有單輪或四輪及以上甚至無輪設計者),為代步工具之一。其種類繁多,主要以腳排機車、速克達為主流。部分特殊用途的摩托車會加上外掛式的輔助輪,例如身心障礙用車;而在某些軍事或警政用車上,則會加掛一個側面車廂及輔助輪,成為特殊的三輪摩托車。 電單車具有操縱簡單、行動方便、價格低廉的特點,因而在日常生活、運輸、治安維護、軍事中被廣泛使用,在發展中國家也被普遍使用。目前全世界約有2億臺摩托車,密度約為每1,000人中有33輛;大部分的摩托車集中於東南亞、東亞與南亞為主的亞洲國家(包含泰國、越南、印尼、臺灣、馬來西亞、中國與印度),約佔世界摩托車數量58%(不包括日本)。 == 歷史 == ===試驗及發明=== 在車輛歷史上,腳踏車首先出現,之後是摩托車。世界機車的發源地在歐洲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以及北美洲的美國。 第一款面向市場的摩托車設計是1884年,英國的設計的三輪摩托車Butler Petrol Cycle。這款摩托車由一具八分之五匹(466瓦)600 cc 水冷四衝程引擎驅動,並由Merryweather消防車輛製造公司生產。G.N. Georgano, p. 22但由於巴特勒沒有足夠資金,該款摩托車沒有得到成功。G.N. Georgano, pp. 20-22 另一款使用內燃機的摩托車,是1885年由德國發明家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威廉·邁巴赫(Wilhelm Maybach)設計並製造的戴姆勒摩托車。這款摩托車相當於將一具汽油四衝程引擎裝在木製的兩輪車上,但它不同於當時的腳踏車:不透過傾斜車輛的方式產生離心力,並使車輛轉向,完全沒有使用於70年前研製出的腳踏車原理,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兩根前叉的擺動來達到轉向的目的。但這輛“摩托車”並非用作實際用途,而只作為兩人研製內燃機的載體。 不過,在這兩款摩托車發明之前,還有多款使用蒸氣引擎的摩托車、電動摩托車及使用柴油引擎的二輪車。如將此三類車輛也算作摩托車,則第一輛摩托車應為1769年由法國人尼可拉斯·庫紐製造的,使用蒸氣引擎的摩托車。 ===第一家摩托車製造商=== 1894年,德國的Hildebrand & Wolfmüller成為第一款公開發售的摩托車,並首次被稱為“Motorrad(德語“摩托車”之意)”英國製造商Excelsior Motor Company於1896年開始製造一款自行研發的摩托車。 在摩托車發展歷史的早期,不少腳踏車製造商都透過改造自家的腳踏車設計,以便於裝上內燃機。隨著引擎馬力的加強及腳踏車設計的改變,摩托車製造商數量激增。同時,不少原先於19世紀研製摩托車的人士,例如戈特利布·戴姆勒、威廉·邁巴赫,大多開始研製汽車。 1903年,美國摩托車製造商哈雷·戴維森(Harley Davidson)成立,並開始製造摩托車。直至一戰前夕,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為“印第安”(Indian)公司,每年生產超過20,000輛摩托車。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期間,由於戰爭中摩托車在前線通訊上作用極大,歐洲各國軍方對摩托車的需求增大,摩托車產量再次激增。戰場上的情報員逐漸從騎馬轉為騎摩托車。美國哈雷摩托車公司生產的摩托車中,有50%為戰需品。英國的凱旋公司在戰爭期間向三國協約售出超過30,000輛H型摩托車。H型摩托車搭載單缸風冷式四衝程引擎,後輪由皮帶帶動。這也是凱旋公司第一款不使用腳踏車踏板的摩托車。H型摩托車通常被認為是第一款現代摩托車。 ===戰後發展=== 到1920年為止,哈雷摩托車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其製造的摩托車遠銷67國。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德國的DKW公司取代哈雷成為最大摩托車製造商。 thumb|left|NSU Sportmax流線型摩托車,為1955年世界摩托車錦標賽250cc級摩托車的冠軍 1950年代,流線型設計在賽事摩托車行業中突飛猛進,具有大型整流罩的摩托車成為當時摩托車設計的一大特點,其中NSU和兩家公司成為流線型摩托車的領導者。 NSU的先進設計最多,但在4名NSU賽車手在1954年–1956年世界摩托車錦標賽中喪生後,NSU停止該類摩托車的設計,並不再參加世界摩托車錦標賽。1958年,國際摩托車賽車協會以安全為由,禁止選手在比賽中使用全包圍型整流罩的摩托車。 1960至1990年代,小型二衝程摩托車在全球開始流行起來,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東德的在1950年代發明的二衝程引擎。 日本的摩托車製造業源於1940年,由本田技研工業生產的“本田A型”機動腳-{}-踏車。1948年,本田公司正式開始生產摩托車。1950年代,日本摩托車製造業蓬勃發展,百餘家廠商一擁而起,但這些廠商製造的摩托車基本全為仿造歐洲廠家的摩托車。1950年代,各家廠商逐漸發展出各自的風格,其中本田技研工業、雅馬哈、川崎重工業、鈴木汽車四家摩托車製造商逐漸在日本摩托車製造業中佔據主導地位。四家公司製造的摩托車遠銷歐美、東南亞,逐漸使日本成為世界摩托車製造業的中心。目前,日本摩托車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 1960年代,臺灣各行業逐漸興起,機車成為主要交通工具,整體需求一再擴大。惟因外匯短缺,難以進口足夠多的摩托車。政府乃鼓勵投資機車工業,並訂定自製率,且逐年提高。1961年11月,臺灣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本田合作,生產出臺灣第一部摩托車。此後三陽工業開始產製50cc和150cc兩種機車,成為臺灣第一家機車製造公司。之後,臺灣摩托車製造業興起,最高峰時有超過40家製造商。從1988年開始,臺灣生產的摩托車出口至中國大陸。1993年,三陽工業在中國大陸湖南省建設第一家合資廠。 中國大陸製造的第一批摩托車,是在1951年7月8日,由北京第六汽車制配廠製造出的“井岡山”牌摩托車。該款摩托車仿造自德國迅達普K500型,使用雙缸對置型四衝程風冷式發動機,氣缸容積498ml,發動機功率11.8Kw,最高車速110km/h,自重195kg。在此之後,中國多個汽車製造廠紛紛製造出多種摩托車,由於多為軍用,帶有邊車的摩托車佔主要部分。改革開放後,國內湧現出大量摩托車廠商,但多為合資企業,其中與日本廠商合資的企業居多(如豪爵鈴木、五羊本田、建設雅馬哈)。2000年12月15日,由重慶宗申集團製造的第一輛宗申750出廠,這是中國第一款大排量公路賽車。2020年5月6日,春風動力釋出公務車CF1250J,這是中國第一款量產的公升級車型。目前,中國是全球製造的摩托車總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今天=== 在21世紀,摩托車行業主要由印度和日本的摩托車公司主導。除了大排量摩托車外,小排量(小於300 cc)摩托車市場也很大,主要集中在亞洲和非洲國家,由中國和印度生產。一個日本的例子是1958年的本田超級小巧摩托車(Honda Super Cub),它成為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車輛,到2008年4月已生產了6千萬輛。 今天,這個領域主要由印度公司主導,Hero MotoCorp成為全球最大的兩輪車製造商。它的Splendor型號至今已銷售超過850萬輛。 其他主要生產商包括Bajaj和TVS Motors。 == 主要結構 == 摩托車主要由動力部分、傳動部分、行駛部分、操縱部分和電力裝置組成。 ;動力部分 動力部分主要由引擎、燃料供給及排氣裝置、潤滑裝置、冷卻裝置、點火裝置組成。 *引擎:將燃料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併產生動力,按活塞往返次數可分為二衝程引擎和四衝程引擎,按氣缸數目可分為單缸引擎和多缸引擎,按燃料種類可分為汽油引擎、柴油引擎。由氣缸、曲軸箱、活塞、連桿、曲軸、軸承、飛輪組成。 *燃料供給及排氣裝置:用於向引擎供給燃料,並將廢氣排出,由油箱、油壓總泵、燃料噴射裝置、空氣濾清器、化油器、排氣管、消聲器、觸媒轉化器等組成 *潤滑裝置:用於潤滑車輛機件,減少磨損及燃料損失 *冷卻裝置:用於降低引擎溫度,防止引擎過熱,分為水冷、油冷、氣冷三種冷卻方式。 *點火裝置:用於啟動引擎,有電容放電式點火(CDI)、壓燃式點火兩種。電容放電式點火系統由蓄電池、高壓導線、點火線圈、火星塞等裝備組成。 ;傳動部分 傳動部分由離合器、變速器、傳動鏈條等組成。 *離合器:用於接合或分離動力和傳動裝置。 *變速器:用於將引擎動力傳遞給行駛裝備,分為序列式半自動變速器(SMG)、無段自動變速器(CVT)、雙離合變速器(DCT)三種。序列式半自動變速器由傳動軸、齒輪、換擋撥叉等組成,無段自動變速器由普力珠、普力盤、傳動皮帶等組成,雙離合變速器由分別負責1、3、5檔與2、4、6檔的兩組離合器組成。 *傳動鏈條:用於將動力傳送至車輪,直接帶動車輪轉動。 ;行駛部分 行駛部分由車架、前叉、避震器、輪胎組成。 *車架:用於支撐車輛各元件及司乘人員。 *前叉:上端與手把相連,下方安裝前車輪,用於改變車輛行進方向。前叉上裝有避震器及剎車鋼索,通常也裝有擋泥板。 *避震器:用於將車輪在不平路面上受到的衝擊和震動減緩,以保證行車平穩及安全,由前後避震及引擎吊架組成。前避震通常使用液壓減震器,後避震通常使用懸架式避震,並設有後搖臂與後輪相連。 *輪胎:直接與地面接觸,用於搭載車輛使之移動。 ;操縱部分 操縱部分由轉向裝置、變速裝置、制動裝置組成。 *轉向裝置:即手把,用於操縱車輛行駛方向。手把上裝有節流閥、後視鏡、儀表盤、點火開關、前制動卡鉗、離合器卡鉗及各種電子裝置開關。離合器卡鉗透過鋼索的拉緊和鬆開來操控離合器。 *變速裝置:又稱三角臺,位於車輛下部左側或右側,用於操縱變速器。 *制動裝置:用於對車輛實施制動,分為前制動及後製動,由碟盤、剎車油管、剎車片(來令片)、剎車鼓、鼓式剎車皮組成。前制動卡鉗位於把手上,透過鋼索的拉緊和鬆開來操控剎車片。後制動踏板位於車輛下部左側或右側。 ;電力裝置 摩托車上的電力裝置較多,例如點火裝置、行車訊號燈具、照明燈具、喇叭、儀表盤等。部分摩托車的不同行車模式調節器、移動電臺、二次迴圈裝備、ABS、防盜裝置等均屬於電力裝置。 ;其它裝置 車殼(常見於運動型摩托車)、坐墊、車廂 ;相關油品 汽油、柴油、機油、齒輪油、煞車油 ;駕駛裝備 機車安全帽、手套、摩托靴、護具衣、護甲、皮衣 == 型別 == 各國法律對摩托車的分類方式多以其排量(立方厘米(cc))、最高速度為分類標準。若根據摩托車的用途及外觀分類,大致可分為以下數種: === 街車 === 街車指適合在城市道路上日常駕駛的摩托車,較注重實用性和可操縱性。外觀設計上,街車多裝備一體式座椅和較高的把手,使駕駛姿勢更為自然。車頭用於整流的風鏡相對少見,面積相對較小,部分款式甚至無車頭整流裝備。由於街車零部件常常裸露在外,故在日本有Naked(裸露的)之稱呼,或簡稱NK車種。在中國大陸,隨處可見的“跨騎車”便屬街車。街車也有運動效能較強的款式,但在高速行駛中,由於風阻較大,駕駛者會較為不適。 1970年代,美國摩托車雜誌《Cycle》創立術語“通用日本摩托車”(Universal Japanese Motorcycle),用於描述由日本廠商製造的經濟型摩托車。通用日本摩托車是街車的一種,因其燃油經濟性,而一直在世界各地盛行。 ==== 摩托化腳踏車 ==== 又稱為“原付車”(來自,意為帶有發動機的二輪腳踏車)、“助力車”,是一種輕便摩托車,排量及耗油量較低。由於此類摩托車的引擎只做為一種動力方式(另一種為腳踏動力),因此被譯為“摩托化腳踏車”。 ==== 包廂車 ==== 德國BMW公司於1990年代中開發出新款摩托車。附設塑鋼車身殼、有車門之一人摩托車,內有空調,熱天可於車內施放冷氣,頗為舒適。 === 跑車 === 250px|thumb|KTM 1190 RC8摩托車是一種跑車(運動型摩托車) 又稱為“仿賽”()、“趴賽”(中國大陸),是指在道路上擁有較高最大速度、加速度、制動效能、轉彎效能的摩托車,其耐用度、環保性、駕駛舒適性低於街車。在外觀設計上,跑車大多裝有大面積的車殼,並裝有面積較大的車頭風鏡。為減小風阻以增加速度,跑車駕駛者需將身體向前傾,或是完全靠在油箱上。因把手位置較低,在中國大陸也被稱作“趴賽”。也有部分摩托車賽事用經改裝的跑車來比賽,如超級摩托車錦標賽(WSBK)、美國超級摩托車錦標賽(AMA)。 亦有獨立於市售車之外的純種賽車競賽:世界摩托車錦標賽 MOTO GP,該車輛坊間稱為"廠車",該車造價超過一百萬歐元,為各家製造商比拚技術力的結晶,各家廠商各有其獨門造藝於此,是摩托車的最高殿堂,並有因排氣量分為三種等級的錦標賽(1000c.c./765c.c./250c.c.)。 === 巡航車 === 巡航車(),又稱為美式巡航車、美式機車或美式嘻皮車,是指於1930年代源於美國的一種排量較大、車重較大的摩托車。巡航車通常把手較高、踏板靠前,駕駛者通常需將手和腳向前伸,同時後背直立或向後仰。最具代表性的品牌為美國哈雷·戴維森(Harley-Davidson)。美國新聞界常將此類摩托車稱為地獄使者(Hell angels)、奔雷者(Thunder runners)。1980年代,巡航車被引入日本,多家廠商開始製造巡航車,並出口至世界各地。日本的部分摩托車製造商也將巡航車進行改造,改為排量較小、造價便宜的款式,這種摩托車馬上在東南亞地區受到歡迎,在中國大陸被稱作“太子車”。 在美國,巡航車通常被分為Bobber、Chopper、Bagger三種。 === 越野車 === 越野車是指可在各種地形上行駛的摩托車。越野車通常較輕,裝置較少,具有較長的避震行程、較高的離地間距(因而在中國大陸被俗稱為“高賽”),輪胎常使用抓地力較大的深紋路胎(巧克力胎)。引擎排量較小,但由於車身輕便,其加速度較大,同時對低速扭矩要求較高。越野車適合行駛於野外及山區,為多國陸軍、山區野外工作者、極限運動者使用。 越野摩托車可細分為場地越野車(Motocross)、林道越野車(Enduro)、長距離越野車(Rally raid)、障礙攀爬越野車(Trail)、場地滑胎車(Track racing)四種。 ==== 滑胎車 ==== 滑胎車指將一般越野車前21吋後18吋或19吋深紋路胎(巧克力胎)改成前後17吋的公路用胎,並將後齒盤縮小,以利於公路上行走的車種。 滑胎是屬於一種過彎技巧,利用越野車輕易操控的機動性及長衝程的避震,高速行駛並煞車,使車子重心改變,形成車尾擺動的過彎駕駛技術。駕駛者必須在進彎前用比其他車種更快速度進彎並重煞,讓重心向前轉移,並連續退檔後快速傾斜車身,利用檔位的速差並加上後煞及半離合控制後輪轉速讓後輪在路面滑行,最後再利用前輪反胎來修正出彎角度,進而達到更快的過彎的效果。 === 踏板式摩托車 === -{zh-cn:踏板式摩托車()是指一種擁有腳踏板的摩托車,在香港又名“綿羊仔”、“小綿羊”(50cc以下),在臺灣被稱為“速克達”(英文Scooter的音譯),又名“塑膠車”。;zh-tw:速克達(,速克達之名為該英語單詞之音譯)是對一種擁有腳踏板的機車的特別稱呼,在香港又名「綿羊仔」、「小綿羊」(50cc以下),在臺灣又名「塑膠車」。;zh-hk:綿羊仔()是對一種擁有腳踏板的電單車的特別稱呼,在香港又名「綿羊仔」、「小綿羊」(50cc以下),在臺灣被稱為「速克達」(英文Scooter的音譯),又名「塑膠車」。;}- 踏板式摩托車源於義大利偉士牌(Vespa)的踏板式摩托車,最大的特點是使用-{zh-cn:自動檔;zh-tw:自動檔;zh-hk:自動波}-,傳動系統通常為無段自動變速器(CVT),因1950年代愛情文藝電影《羅馬假期》,男影星葛雷哥萊·畢克載公主奧黛麗·赫本歡樂遊玩羅馬景點而聲名大噪。 踏板式摩托車最大的優點在於所需的操控技術門檻較低,會騎腳踏車的人很快就能上手,大部分的車型座位底下設有置物箱,歐洲人喜歡在後方加裝後置物箱增加置物空間。 由於速克達的機動性高和成本低,在東南亞地區是常見的代步工具。在臺灣,由於人口密度高、平地不降雪不結霜、車輛擁擠、速克達機動性高、車輛稅制等因素非常適合使用速克達。速克達早期在臺灣問世原本是為女性設計的,因為操作相對-{zh-cn:手動檔;zh-tw:手動檔;zh-hk:手波}-簡易,因此成為目前兩輪燃油車輛主流形式。 速克達缺點是經過十年左右,內部機器套件容易損壞,但若檔車內部機器套件鋼性強保養得好可以騎到20年以上。 === 雪地摩托車 === 又稱為雪車,是專為雪地環境而開發出來的車型,其驅動方式為座下引擎運轉帶動下方履帶與地面摩擦產生移動,且配合前面橇板機制,滑行於雪上。此車型之傳動系統通常為CVT。雪地摩托車最早由加拿大龐巴迪公司製造出來。スノーモービルの紹介 === 三輪車 === 是指擁有三個車輪的摩托車。在東南亞地區,三輪車被普遍用於貨運、客運。原產於印度的Bajaj和加拿大有一種三輪叫龐巴迪。 ==== 邊車 ==== 邊車是指在現有二輪摩托車的車側加裝一個乘客座位的摩托車,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日本、蘇聯等國陸軍使用的機械化交通運輸工具,兩人雙併側座,一為駕駛兵,另一為射擊兵。 如今,邊車常在陸軍、巡警隊中使用,以方便行動。邊車亦被用於照顧身心障礙人士中行動不便者,他們的機車通常左右會各裝一個邊車,用來輔助他們,方便他們騎乘。 中國大陸製造的第一輛摩托車“長江750”即為邊車。中國大陸稱此類車為側三輪摩托車,亦俗稱“邊三”、“挎子”或邊三輪摩托車、挎鬥摩托。 ====倒三輪車==== 倒三輪車是指具有兩個前輪和一個後輪的三輪摩托車,源於義大利比亞喬公司製造的Piaggio MP3。倒三輪車利用平行四邊形機構,保證與兩輪摩托車一樣的駕駛感受,同時提高摩托車安全性,同時亦可在低速行駛時鎖定四連桿機構,使駕駛者不用腳觸地也能平穩停車。典型倒三輪車如Can-am公司出品的SPYDER、比亞喬公司的mp3、龐巴迪的Spider。 ===復古車=== 是指模仿舊式摩托車設計風格而設計並製造的摩托車。 === 電動車 === 由電動機驅動的機車,通常配備高容量電池以利長途使用。 === 賽車 === 又稱為工廠賽車,是指摩托車製造商專門為比賽而特別生產的摩托車,注重效能,而不注重耐用度及環保,並不適合在一般道路上行駛。MOTO GP為一項以原裝賽車來比賽的摩托車賽事。 ==摩托車的社會議題== ===摩托車的數量=== 根據在世界各國的機車數量分佈,除了歐洲南部常見到機車之外,可明顯發現亞洲國家就佔五成以上,特別是位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路上一定能看見機車的蹤影。這點和各國的經濟變遷發展以及氣候帶有極大的關聯因素。 由於大多數的亞洲國家是在短時間內發生經濟與所得水平的快速變遷或變化,摩托車較汽車來得便宜而導致了社會民間普遍使用摩托車的情況。小排量摩托車是印度、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最常見的機動車輛。以臺灣之類的特殊狀況為例,地狹人稠,而且開闢停車場會造成更多土地減少,加上停靠方便與便利性的價值已被廣泛接受,因此出現相較他國而言會機車盛行的現象。東南亞的泰國、越南也是機車大國,市場處於高成長率。而高緯度的歐美國家(包括亞洲的日韓),冬天起碼有三個月會下雪而無法騎機車,相對機車數量較少。因此有部分人會有先進國家機車比較少,而相對落後國家機車比較多的偏差印象。 ===摩托車文化=== 少部分使用摩托車,群聚在街道競速者,又稱為飆車族。他們為了追求速度感,常違法改造摩托車,或是拆除消音器來製造噪音。但更多的是機車的一般愛好者、研究者及假日出遊車隊,不可等同而論。一些摩托車手之間會展開社交活動,他們還會將摩托車視為自己身份的象徵。 ===安全問題=== 與一般轎車比較,摩托車缺乏車廂的保護,安全性較低,因此常被戲稱為「肉包鐵」或「皮包鐵」。相對地,轎車則被稱為「鐵包肉」或「鐵包皮」。在美國實際統計數字支援,摩托車的意外死亡率比一般汽車為高。但據統計資料顯示,機車的事故與傷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汽車造成。 因機車車身較小、重量輕、引擎負荷較低,相對使引擎溫度更容易控制下、NOx等因高溫生成的汙高汙染廢氣成分較低,但較低的使用成本,容易導致使用者忽略保養而造成汙染控制系統失效而造成汙染。 2004年起,臺灣修改環保法規,提高機車排氣標準,二行程引擎摩托車雖然經過更精進的設計與製造、例如噴射化,仍可透過四期甚至五期的環保標準、但政策方向傾向於停售二行程機車,臺灣目前已無二行程新車得以購買、但外銷業務方面仍持續供應二行程機車。 2017年,KTM機車發表新一代噴射二行程引擎,獨家開發TPI(Transfer Port Injection)噴射系統專利,包括了新的節氣門以及EMS(Engine Management System)引擎管理系統,透過新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來控制,並且擁有多個感測器讓電腦達到完美的點火以及噴射供油,讓整輛車保有二行程獨特的魅力,但也可以符合現代的環保法規。將搭載於新發表的越野用機車上,符合歐盟機車第四期環保法規。 ===禁摩=== 由於種種原因(例如交通安全、環境汙染與市容市貌考慮),中國大陸的部分城市於1985年開始實施禁止摩托車上路的地方性法規(中國大陸俗稱禁摩)。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大陸約有190個地級市及直轄市實施禁摩政策。 但在通行效率逐年降低的今天,解除禁摩的呼聲愈發高漲。 ===臺灣機車路權議題=== 臺灣政府在民國64年 (1975年) 時提出機車專用道與禁行機車道的規劃,透過車種分流的設計,以確保道路交通安全。 不過,以車種作為分流依據,真的能確保安全嗎? 汽車與機車分流的概念,已經成為臺灣道路交通規畫的主流。在1990年代土木工程學知識也大量應用在汽車與機車分流的道路交通設計,包括獨步全球的兩段式左轉等。再加上交通部於1999年提出的〈機車交通管理政策白皮書〉中,也明確訂定汽機車分流的政策方向。在臺灣主流的私人交通運具機車,就被推向了機車轉用道、機車優先道、兩段式左轉待轉區等專用、優先車道,並被禁止駛入部分道路的內側車道與快車道。但對於臺灣民眾最主流的交通工具機車的路權而言,卻是被以安全的名義而相對剝奪。 但根據運安會模擬路口行車路線交織的研究報告,機車待轉區、汽車右轉與直行機車的交錯點是車禍發生熱點。禁行機車與機車兩段式左轉有助增加機車安全性的說法,令人存疑。 ==環境影響== 摩托車和踏板車低燃油消耗吸引了美國的環保人士和受到燃油價格上漲影響的人們的興趣。 Piaggio Group Americas以"Vespanomics"網站和平臺的推出支援了這一興趣,聲稱每英里的碳排放比普通汽車低0.4磅(113克/公里),減少65%,燃油經濟性更好。 然而,摩托車的排氣排放物中可能含有比同一年份的乘用車或SUV車輛的排氣排放物多10到20倍的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和未燃燒碳氫化合物。 這是因為許多摩托車沒有催化轉化器,而且摩托車的排放標準比其他車輛更寬鬆。 儘管自1975年以來,大多數汽油動力汽車和卡車在美國都安裝了催化轉化器,但在摩托車上安裝催化轉化器可能存在安裝和熱量困難。 美國環境保護局對所有車輛和公路摩托車(包括踏板車)進行的2007年認證結果報告中,被測試的12,327輛車的平均認證排放水平為0.734。被測試的3,863輛摩托車的平均“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使用壽命末期排放量”為0.8531。54%的測試的2007年款摩托車配備了催化轉化器。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參見 == * 機車型別 * 速克達 * 摩托化腳踏車 * 腳踏車 * 腳踏車及摩托車的動力學 * 機車 ** 臺灣機車 ** 美式機車 ** 電動機車 * 三輪車 * 摩托化腳踏車 Category:德國發明
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英語:Tamkang University,臺語白話字:Tām-kang Tāi-ha̍k),簡稱淡大、淡江、TKU,學校全銜為「淡江大學學校財團法人淡江大學」,英譯名稱以「淡江」之臺語白話字「Tām-kang」作拼寫 。是一所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私立綜合大學。淡江大學前身為1950年由居正伉儷、鄒魯、張鳴與張建邦父子共同創辦的「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先後開設三年制及五年制課程;1958年改為四年制「淡江文理學院」,1980年獲準升格為「淡江大學」。現為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優久大學聯盟、清華五校聯盟,以及國際大學協會之成員學校。 ==歷史沿革== ===奠基期(1950~1980)=== 1950年居正、張鳴與張建邦父子共同創辦私立淡江英語專科學校,為臺灣第一所私立高等學府。(5月15日,籌備委員會成立;5月25日,董事會成立;7月28日,舉辦首屆新生入學考試;10月5日,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正式開學)。 1954年設立英文科。 1956年設立三年制國文科。 1957年設立商學科。 1958年改為四年制淡江文理學院;設立數學學系、化學學系;國文科更名為中國文學學系。 1960年設立五年制測量專科。 1962年設立西班牙語文學系。 1963年設立物理學系。 1964年設立灌溉工程與水土保持科。 1966年文學部、工學部、理學部成立;設立東方語文學系、歷史學系。 1967年測量專科更名為土木工程學系,灌溉工程與水土保持科改為灌溉工程學系和水土保持學系。 1969年設立“電子電腦科學系”。 1970年數學學系新增碩士班;灌溉工程學系、水土保持學系合併為水利工程學系,分為「灌溉工程」和「水土保持」兩組。 1971年設立教育資料科學學系。 1972年設立航空工程系。 1975年設立德國語文學系、法國語文學系。 1980年教育部准予改制為淡江大學。 ===定位期(1980~1996)=== 1981年設立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1983年設立大眾傳播學系。 1984年設立水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1985年東方語文學系更名為日本語文學系。 1986年設立交通管理學系;水資源研究所碩士班新增「環境工程組」。 1988年中國文學系新增碩士班;水利工程學系更名為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水資源研究所併入。 1989年設立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班。 1990年數學學系新增博士班。 1992年外語學院、國際研究學院成立。 1993年設立俄國語文學系。 1994年設立電機工程研究所、會計學研究所;大三學生出國修習學分計畫(Junior Study Abroad Program)開始實施。 ===提升期(1996~2005)=== 1996年土木工程學系新增博士班;航空工程系更名為航空太空工程學系,並設立研究所碩士班。 1997年蘭陽校區籌備委員會成立;設立二年制營建工程技術系、建築工程技術系、應用日語學系、進修學士班電機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會計學系、公共行政學系。 1998年設立資訊傳播學系、財務金融學系金融研究所博士班、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班;學術性期刊《淡江外語論叢》發行。 1999年設立機械工程學系博士班、中國文學系博士班、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班;交通管理學系更名為運輸管理學系。 2000年教育學院成立;教育資料科學學系更名為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後在2003年將資訊與圖書館學系,另設立教育科技學系) 2002年設立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2003年設立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2004年土木工程學系分為「工程設施組」與「營建企業組」兩組招生。 2005年土木工程學系透過IEET第一週期工程認證;設立西藏研究中心;蘭陽校區開始招生。 === 轉變期(2005~2017) === 2006年設立西班牙語文學系、日本語文學系碩士班、二年制應用日語學系在職專班;社群發展學院成立,並設立進修學士班休閒產業學系、服務業經營學系、景觀建築與管理學系。 2007年裁撤技術學院;資訊傳播學系新增碩士班;大學部日本語文學系與技術學院應用日語學系合併。 2008年進修學士班休閒產業學系、服務業經營學系、景觀建築與管理學系停招。 2009年設立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數學教學碩士班;歷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停招;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併入中國文學系碩士班,分為「文學組」和「語言文化組」招生;張家宜校長代表學校獲頒第19屆國家品質獎。 2010年設立美洲研究所、亞洲研究所;國際貿易學系更名為國際企業學系。 2011年設立日本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土木工程學系透過IEET第二週期工程認證。 2012年商學院及管理學院合併為商管學院。 2015年設立尖端材料科學學士學位學程、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2016年數學學系碩士班更名為數學學系數學與資料科學碩士班;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數學教學碩士學位班轉型為數學學系在職專班。 === 超越期(2017~至今) === 2017年土木工程學系透過IEET第三週期工程認證;守謙國際會議中心啟用,以捐款金額最多者,管理科學研究所畢業的徐航健其父命名。 2018年國際研究學院更名為國際事務學院,土木工程學系取消分組;張家宜董事長代表學校獲頒第25屆國家品質獎之卓越經營獎。 2019年經校務會議決議,預計110學年將全球發展學院併入國際事務學院;設立應用科學博士班並裁撤理學院學士班。;進修學士班中國文學學系、會計學系停招 2020年AI創智學院成立,為淡大第九個學院。 2022年蘭陽校園籌設精準健康學院,自112學年度(2023年)起新增「高齡健康管理學研究所」碩士班,並新增為「智慧經營組」、「精準健康組」2組,預計於2023年10月起開始招生,2023年入學。 == 歷任董事長 ==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時期 任別 姓名 任期 備注 第一任 居 正 1950年7月 - 1951年11月 字覺生,中華民國第三任司法院院長、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候選人、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 第二任 居鍾明志 1951年11月 - 1953年9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居正妻子 第三任 張居瀛玖 1953年9月 - 1958年1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居正女兒、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張鳴繼室 淡江文理學院時期 任別 姓名 任期 備注 第三任 張居瀛玖 1958年1月 - 1969年3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改制為淡江文理學院 第四任 林添福 1969年3月 - 1980年7月 淡江大學名譽董事長 淡江大學時期 任別 姓名 任期 備注 第五任 林添福 1980年7月 - 1987年2月 淡江文理學院改制為淡江大學 第六任 張建邦 1987年2月 - 1989年9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張鳴長子、第八任中華民國監察院院長被提名人 第七任 姜文錙 1989年9月 - 2004年7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張建邦妻子 第八任 張室宜 2004年7月 - 2018年10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張建邦次女 第九任 張家宜 2018年10月 - 迄今 前任淡江大學校長 == 歷任校長 ==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時期 任別 姓名 任期 備注 第一任 張 鳴 1950年7月 - 1951年1月 字驚聲,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 第二任 張居瀛玖 1951年1月 - 1951年6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居正女兒 第三任 居浩然 1951年6月 - 1958年1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居正次子 淡江文理學院時期 任別 姓名 任期 備注 第四任 陳維綸 1958年1月 - 1964年8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改制為淡江文理學院 第五任 張建邦 1964年8月 - 1980年7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張鳴長子、第八任中華民國監察院院長被提名人 淡江大學時期 任別 姓名 任期 備注 第五任 張建邦 1980年7月 - 1986年11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張鳴長子、第八任中華民國監察院院長被提名人 第六任 陳雅鴻 1986年11月 - 1989年8月 淡江大學西班牙語學系榮譽教授 第七任 趙榮耀 1989年8月 - 1992年8月 中華民國監察院第四屆監察委員 第八任 林雲山 1992年8月 - 1998年8月 淡江大學化學系榮譽教授 第九任 張紘炬 1998年8月 - 2004年8月 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 第十任 張家宜 2004年8月 - 2018年8月 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共同創辦人張建邦長女 第十一任 葛煥昭 2018年8月 - 迄今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 學校象徵 == === 校徽 === 淡大的校徽由臺灣知名水彩畫家藍蔭鼎設計,外觀為一大鈴,時人習稱為鐘。「鐘鈴」二字與創辦人張驚聲的稚年學名「鍾鈴」相同,以為紀念;同時現今的鈴,古人亦用為鐸,為施教而設,典出《論語.八佾》:「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鐸鐫「淡江」二字,上端附以雙翼,象徵「振翼高飛,突飛猛進」的精神。 == 校區 == === 現況 === 淡江大學目前共有三大校區,淡水校園為校本部。蘭陽校區2023年籌設精準健康學院。 校園 位置 校園面積 淡水校園 新北市淡水區 21.71公頃 臺北校園 臺北市大安區 0.32公頃 蘭陽校園 宜蘭縣礁溪鄉 40.45公頃 == 景觀與建築 == === 海事博物館 === === 宮燈教室 === 宮燈教室興建於1954年間,是淡大淡水校園最早興築的永久校舍,其特色為仿中國傳統的宮廷式建築,和人行步道上懸掛的宮燈,也成為多部知名偶像劇的取景地。 宮燈教室也有著淒美的都市傳說在學生間屆屆相傳,據說有對情侶交往受到父母的反對,相約到此私奔,女方卻遲未等到男方赴約而傷心結束了生命。從此學生們便稱該名學姊為「宮燈姐姐」。 === 克難坡 === 克難坡是早期尚未開發聯外道路時,進入淡大淡水校區的必經交通要道,建於1953年。土地權目前不屬於淡江大學學校財團法人,但由校方負責維護。 為讓入學新生體驗校園文化,每年開學典禮中都會辦理「克難坡巡禮」活動,由校長、副校長、教學和行政一級主管帶隊,從校園內的驚聲銅像出發,經學府路、英專路後步行上132階的克難坡。 2015年,高姓地主希望校方支付因土地移轉產生的20萬餘元土地增值稅,但時任總務長羅孝賢表示,克難坡已提供不特定公眾通行逾廿年,屬既成道路,校方沒有立場支付該費用,高姓地主對於未獲校方善意回應表示遺憾,並考慮封路收回土地使用權。 === 書卷廣場 === 書卷廣場1986年竣工,位於覺生紀念圖書館和驚聲紀念大樓前,中央四片繞圈、象徵古代簡冊之「竹卷」為其特色,也是校訓「樸實剛毅」精神的體現。學生間則因外形酷似蛋捲便暱稱其為「蛋捲廣場」。 設計者為建築系畢業之林貴榮,曾任臺北縣板橋市副市長,也是臺灣國內第一位合法執業的建築師。 === 李雙澤紀念碑 === 為紀念民歌歌手,同時也是淡大數學系畢業的李雙澤而設定。李雙澤有感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國際地位險峻,學生間流行的卻仍是西洋樂曲,而在1976年的校園演唱會上呼籲眾人「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討論。與胡德夫、楊弦並列為臺灣校園民歌運動的催生者。 碑體由雕塑家王秀杞設計,碑文由蔣勳題字。 === 雪山隧道雕塑 === 雪山隧道雕塑原由胡澤民、楊英風受「北宜捷運系統促進會」委託創作,1990年贈予創辦人之一張建邦博士留念,後為紀念國道五號順利通車及淡大成功闢建蘭陽校區,委請知名雕塑家楊奉琛將作品放大,並置於蘭陽校區內強邦國際會議廳側邊草坪上。 作品為一不鏽鋼的「山」象形字,隧道則在左下方;金色太陽象徵著光芒普照宜蘭,也代表了淡江大學起始於淡水,繫心蘭陽、寄情雪山的情懷。 === 海豚吉祥物里程碑 === 海豚是由同學們票選出的淡大吉祥物,此里程碑為雕塑家王秀杞創作,基座上刻有創辦人之一張建邦勉勵同學們的一段話:「立足淡江,放眼世界;掌握資訊,開創未來。」 === 五虎碑雕塑 === 五虎崗是大屯火山群第一階段噴發時所形成的丘陵,因狀似虎爪而得名。五虎崗自淡水河口由西北往東南算起有五座山崙,皆具備制高點的優勢;淡大淡水校區則坐落於第四山崙(舊稱大田寮)。 五虎碑雕塑由雕塑家王秀杞創作,以五隻老虎互相追逐為一圓,碑文《五虎崗記》為創辦人之一張建邦作。目前置於紹謨紀念體育館旁。 ==排名及聲譽== {| class="wikitable" === 國內評價 === * 依據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淡大透過第一週期(100學年度)及第二週期(107學年度)校務評鑑,惟仍有待改善事項。 * 2019年天下雜誌主辦之「天下USR大學公民評選」,淡大名列全國私立大專校院第三名。 * 2020年遠見雜誌全臺大學評鑑,淡大名列文法商大學第三名、私立大學第六名。 * 2023年天下雜誌之專刊《Cheers》主辦之「2023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的「企業最愛一般私立大學TOP10」,淡大名列私立大學第一名。【2023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成大睽違2年重奪寶座,企業最看重抗壓力、解決問題能力 * 2023年《遠見雜誌》主辦之「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淡江大學於「人文社科大學」分榜排行全國第三名,為私立大學第一名。 企業最愛大學生 年份 排名 企業最愛大學生 2019 9 企業最愛大學生 2018 9 企業最愛大學生 2017 9 企業最愛大學生 2016 9 企業最愛大學生 2015 8 企業最愛大學生 2014 8 企業最愛大學生 2013 7 企業最愛大學生 2012 7 企業最愛大學生 2011 8 企業最愛大學生 2010 8 企業最愛大學生 2009 8 == 組織 == === 教學及研究單位 === === 行政單位 === 行政單位 秘書處 文錙藝術中心 行政單位 品質保證稽核處 校務研究中心 行政單位 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 全英語教學推動中心 行政單位 教務處 學生事務處 行政單位 總務處 環境保護及安全衛生中心 行政單位 人力資源處 財務處 行政單位 覺生紀念圖書館 資訊處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處 校友服務暨資源發展處 行政單位 國際暨兩岸事務處 蘭陽行政處 行政單位 == 教學相關 == === 學制 === 學制 修業年限 授予學位 大學部 4─6年 學士 碩士班 1─4年 碩士 碩士在職專班 2─5年 碩士 博士班 2─7年 博士 === 開放式課程 === === 熊貓講座 === 淡江大學創辦人之一的張建邦賢伉儷為推廣國際化,捐款三億元新臺幣成立「熊貓講座基金」,以其孳息延攬國際級學術菁英蒞校講學。目前已舉辦20場講座,詳見下表: 講者 講座主題 邀請單位 年份 Heinz Brandl 現場基樁的迴圈荷重實驗格狀深基礎對結構乘載沉陷和耐震行為之提升 土木工程學系 安保正一 觸媒之科學與技術:從基礎至工業應用 理學院 孫學良 先進奈米技術於轉儲能材料之應用 物理學系 Philip Hallinger 工業4.0的永續領導 教育學院 Hoang Pham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on Reliability and Statistical Data Science Topics 統計學系 Steven G. Louie The Fascinating Quantum World Automatically Thin 1D & 2D Materials: Symmetry, Interaction and Topological Effects 物理學系 林復華 Research on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工學院 Janusz Kacprzyk 兩極端使用者證詞和意圖下的多屬性/標準決策 管理科學學系 劉立方 2018 Sulawesi Earthquake and Palu Tsunami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 Daniel Drache Happy 5th Birthday Belt and RoadHas Beijing Much to Celebrate?Successes and Failures 法國語文學系 Avery Goldstein 習近平時期的中國大戰略與美中關係 國際事務學院 林暐 成功的三個關鍵:創新、合作與共享 文學院 Yong Jin Kim 數位創業(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國際企業學系 世耕石弘 談逆轉勝 文學院 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 化學學系 Daniel J. Scheeres 介紹小行星探測 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Benoit Perthame 談數學的應用 數學學系 Prof. Christian Schwermann 『心眼長啥樣?』- 中西對比下之心眼概念及其語意的演變 外語學院 2023 梶田隆章 Gravitational wave astronomy with KAGRA 物理系 2023 Yousef Saad, Ph.D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from Scientific Computing to Data Science 數學學系 2023 == 校園生活 == === 學生宿舍 === 淡大校內設有女生宿舍松濤館,校外則有與利挺建設以BOT模式興建之淡江學園,為男女同學合宿。原為教職員宿舍的剛、毅棟宿舍目前改建中,預計2021年1月竣工 === 圖書館 === === 體育館 === 紹謨紀念體育館是以榮譽董事長張姜文錙的父親姜紹謨命名,地下一層地上八層,總樓地板面積為23794平方公尺,2004年6月動工,並於2006年6月竣工啟用。為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舉重比賽的賽事主場館。 地下一樓為武術/柔道室,一樓為社團辦公室,二樓為諮輔室和韻律室,三樓為桌球室和重量訓練室,四樓為排球場和羽球場,五樓為教室,六樓為運動傷害防護室,七樓為籃球場和集會場地。 === 社團及自治組織 === 學生社團總覽、屬性及相關資訊參見淡江大學課外活動輔導組網頁。淡江大學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為淡江大學學生會,學生會分為行政部門、立法部門(學生議會)及司法部門(學生評議會)。 === 金韶獎 === === 文化週 === 文化週為淡江大學其15個校友會所共同舉辦的大型活動,目的在於宣揚自己家鄉的文化及小吃,活動的內容非常豐富,在海報街上的擺攤、黑天鵝的展覽、各個校友會的快閃和開幕、活動期前的宣傳以及文化週之夜。 == 著名事件 == === 2014年學生會正副會長補選 === * 蔡博藝為第一批來臺的中國大陸留學生。因宣佈投入第20屆淡大學生會正副會長補選,其國籍、參選適合性等問題引發校內外的激烈討論。 == 對外交流 == === 優久大學聯盟 === 原為東吳大學於2012年發起之北區私立大學交流平臺,爾後陸續加入大同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中原大學、逢甲大學、靜宜大學等校,遂於2018年更名為「優久大學聯盟」。各校以其特色相互交流,共享教育資源、觀念、策略,達到校際合作和資源節約之效益,並期望成為華人圈的常春藤盟校。 === 臺灣歐盟中心 === 2009年6月,歐盟擇定淡大在內的7所臺灣大專校院合組「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第一期4年補助110萬歐元,規劃用於各校開設歐盟研究課程、歐盟相關研討會、獎學金等。中心要職分屬4所核心成員大學,主席為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主任為臺大政治系歐盟莫內講座教授蘇宏達。 ==校友 == == 軼事 == * 2020年8月,管理科學研究所畢業校友徐航健,再度捐款1.2億元予淡大,成立「有蓮獎學金」協助學校招生。該獎學金由行政副校長莊希豐組成管理委員會統籌規劃。 == 爭議 == * 2004年,淡大遭學生控訴「強迫大一新生住宿」新建之淡江學園,收取費用比校外租賃還貴,200多位退租的學生更因此記申誡一次,希望校方給予更多住宿自由性。校方則反駁,表示從未強迫學生住宿也未有學生因退宿記過。 * 2017年,傳出因成本考量,淡大將解聘200位兼任教師,除引發學生及教師不滿嚴重損害其權益發聲抗議,教育部更派員到校訪視、關切情況。校方出面回應,表示辦學從不以成本為考量,續聘與否交由相關系所決定 * 2020年,詞曲創作社於臉書上宣傳成果發表會的內容涉及性暴力及仇恨言論而引發爭議,社團表示僅為單一樂團個案,往後會嚴格審查文章內容。 == 備註 == == 參考文獻 == ==歷年日間部師生比及新生註冊率== * 110學年度日間部學生人數22,665,專任老師人數472,日間部師生比30.55(學生數/老師數)。 * 111學年度新生註冊率79.27%。 * 112學年度新生註冊率87.60%。 教育部新生(含境外生)註冊率-以「校」統計 == 外部連結 == * 淡江大學網站 * == 參見 == * 淡江大學系所列表 * 臺灣大專院校列表 Category:淡江大學 Category:淡水區學校 Category:新北市大專院校 Category:臺灣繁星計劃大學 Category: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大學列表 Category:1950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Category:1950年臺灣建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師大、臺灣師大或師大,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安區的國立綜合型大學本校簡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秘書室,也是臺灣第一所師範大學師大百寶箱》B007 歷史發展 - 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創立的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後演變為臺灣省立師範學校及臺灣省立臺北高階中學並共用校舍與師資。臺北高中停辦後接收其資源,逐步從學院改大學,省立師範學院時期,與國立臺灣大學、省立農學院(今國立中興大學)、省立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是1940年代臺灣省僅有的四所高等教育機構。2006年合併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近年與鄰近之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合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共享學術資源,目前並互開放跨校輔系及跨校雙主修臺大系統三校跨校修課6年逾3萬人次 再推跨校雙主修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師大目前共有校本部、公館校區與林口校區三個校區,並為臺灣三所師範大學之一,另為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的重點培育學校之一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審查結果出爐。 == 校史沿革 == ===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1922年—1945年)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前身為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創立於1922年,為七年制之高等學校(含尋常科四年、高等科三年),是二戰前全日本38所菁英養成高校之一,也是臺灣唯一的一所高校,具備帝國大學預科性質,原則上畢業生可申請免試直升臺北帝國大學。臺北高校建立初時,借用當時尚為中學的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高階中學)校舍,1926年始遷移至古亭町(現址)。1945年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臺北高校,11月依新學制將其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高階中學。 2018年臺師大校務會議決議,追溯校史自「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 === 臺灣省立臺北高階中學(1945年—1949年) === 1946年8月起,臺灣省立臺北高階中學校長一職,開始由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院長兼任。1949年,最後一屆學生畢業。 === 臺灣省立師範學院(1946年—1955年) === 戰後因急切需要培養大量中學與高中師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1946年6月5日成立具大學位階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負責中等教育師資的人才培育。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創立時,與臺北高階中學共同使用同一校地與裝置,教職員亦相互支援流用。1949年臺北高階中學奉令停止招生,由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承繼臺北高階中學的校地、裝置、圖書等,以及蘊藏豐富歷史的建築,包括行政大樓、普字樓、禮堂、文薈廳等四棟市定古蹟。 === 臺灣省立師範大學(1955年—1967年) === 1955年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分設教育、文、理三學院。除師資的人才培育外,亦致力於研究的發展與新知的探索,提供教師更多元的進修管道與學習機會,以提升全國中等教育師資的最佳化與學術的深化,並視社會發展所需調整系所的建置,達成師範教育和大學教育的雙重任務。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67年—) === 1967年7月1日升格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設教育、文、理、藝術四學院。編制擴大後,經費增加,裝置也日臻完善,不但提供更多元的師資培育與教學研究環境,並且在教學、研究、輔導以及行政支援進修等各方面,都更加充實與完備。 自1994年「師資培育法」實施後,臺灣師資培育採多元化政策,亦因應時代潮流而積極轉型發展為綜合大學。除原有之師資培育相關系所外,更增設符合社會變遷並足以引領高等教育發展的新系所。目前已擁有教育、理、文、藝術、運動與休閒、科技與工程、國際與社會科學、管理、音樂、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等10個學院,成為博、碩、學士班學生逾萬人之多元化綜合大學。 == 大事紀 == * 1922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成立。 * 1926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改稱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 * 1945年,二戰結束,中華民國接收臺灣,「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高階中學」。 * 1946年6月5日,政府設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首任院長為李季谷先生。借用臺北高中校舍,共有教育、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博物等「創校七學系」。 * 1947年,與「國立臺灣大學」、「臺灣省立農學院」、「臺灣省立工學院」舉辦聯合招生。原「省立臺北和平中學」奉令改組為「師院附屬中學」。 * 1949年4月6日,發生四六事件,中華民國政府整頓師院,期間停止辦學,重新登記學籍。同年臺北高中廢止,由「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接收臺北高中的校舍與裝置。 * 1953年,在美援背景下,成立「工業教育學系」、「家政教育學系」。 * 1955年6月,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名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共設有「教育學院」、「文學院」、「理學院」等三學院。 * 1956年,成立「國語教學中心」。獲教育部補助於泰國首創華語教師海外教學計劃,同時設立「臺灣教育中心」。 * 1957年,校長劉真轉調為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長,接替者無延續其計畫進行,校地擴張計劃遂無疾而終。成立夜間部。 * 1967年7月1日,配合高等教育由國家管理的政策,改隸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1970年,獲世界銀行貸款興建臺師大理學院校舍,理學院遷至公館校區。 * 1996年,學生自治會(現學生會)成立。 * 2006年,臺師大合併林口的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定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口校區」。獲得中華民國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成立「國際與僑教學院」。 * 2007年,再度入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增設「應用電子科技學系」。列為教育部25所「大學繁星計畫」大學。成立「音樂學院」。 * 2008年,入選教育部「師資培育之大學發展卓越師資培育計畫」補助。成立「管理學院」,成為臺灣師範院校中的第二個管理學院。 * 2011年,於「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皆獲得教育部補助。師大廢除以學業成績退學制度。 * 2015年,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簽約成立「國立臺灣大學聯盟」(隔年獲教育部核定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配合學校已無教官,學生事務處軍訓室與專責導師辦公室合併為「專責導師室」。 * 2018年,理學院整合相關學院成立「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系級單位),為該校第一個專業學院。師大美術館竣工。獲國際文憑組織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IBO) 認證,成為臺灣第一所國際文憑師資培育機構。入選第一期高教深耕計劃。 * 2019年,教育學院整合相關學術單位成立「學習資訊專業學院」(系級單位)。原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併入「師資培育學院」,下轄之就業輔導中心改隸學生事務處,並更名為「職涯發展中心」。總務處駐衛警察隊改隸環境安全衛生中心。5月,學生自治會更名為學生會。9月起,國立臺灣大學系統開放跨校修讀輔系。。 *2021年申請第一期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獲得核准,依教育部規劃,申請且獲得補助的單位必須在2024年,全校25%的大二學生英文能力在聽說讀寫達到CEFR B2以上等級,且全校至少有20%的大二與碩一學生在當年所修學分中的20%以上為全英語課程,2030年需要達到50%的學生及50%以上全英文課程。;機電工程學系創立「智慧鑄造產學攜手專班」,專收技術型高中畢業生,名額固定開放給南港高工、木柵高工、新北高工、三重商工、瑞芳高工等校,並採用建教合作模式,讓學生進行工廠與學校半工半讀模式完成學業,為普通大學首例邊讀書邊領3萬月薪!臺師大設「智慧鑄造專班」4月首收技高生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邊工作邊讀大學!臺師大設智慧鑄造專班收技高生 | 技職教育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 2022年,成立網路大學辦公室,建構全球校園。舉辦百年校慶。於國際大學永續評比系統STARS中,獲得亞洲第二面金質獎章。 * 2023年,再度入選第二期高教深耕計劃。新設「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設定AI跨域應用、綠能科技與永續治理等兩個研究所。 成為亞洲師範高教體系中,首間獲得AACSB認證之師範大學。再度入選雙語大學「重點培育學校」。 *2023年12月,校方認為「工業教育學系」,已隨時代演進將原有的6大分組獨立設系,並發展成為科技與工程學院。工教系已完成轉型的階段性任務,師大校務會議於12月20日決議,工教系學士班擬自114學年度起停止招生。 == 歷任校長 == ===高等學校建制時期=== 任期 姓名 任職日期 離職日期 備註 01 松村傳 1922年4月23日 1925年3月31日 首任 02 三澤糾 1925年5月26日 1929年11月30日 任內1926年自臺灣總督府高等學校改制為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 03 下村湖人 1929年11月30日 1931年9月12日 04 谷本清心 1931年9月12日 1941年8月26日 05 下川履信 1941年8月26日 1945年10月24日 ===高階中學建制時期=== 任期 姓名 任職日期 離職日期 備註 01 張金潤 1945年12月10日 1946年7月2日 卸任後,臺北高中校長皆由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院長兼任, 直到1949年臺北高中停辦。 ===大學建制時期=== 任期 姓名 任職日期 離職日期 備註 01 李季谷 1946年5月 1948年6月 首任兼任臺北高中校長,1949年滯留中國大陸, 後於文革期間不堪批鬥,投華東師範大學麗娃河自盡 02 謝東閔 1948年6月 1949年5月 兼任臺北高中校長 03 劉真 1949年5月 1957年 任內1955年6月自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 04 杜元載 1957年 1966年 05 孫亢曾 1966年 1971年 任內1967年6月自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改制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06 張宗良 1971年 1978年 07 郭為藩 1978年 1984年 08 梁尚勇 1984年 1993年 09 呂溪木 1993年 1999年 代理 尤信雄 未知 2000年 學務長兼代理校長 10 簡茂發 1999年 2003年7月6日 代理 簡茂發 2003年7月6日 2004年7月31日 代理校長 11 黃光彩 2004年8月1日 2005年3月20日 代理 黃生 2005年3月20日 2005年4月20日 教務長兼代理校長 代理 黃生 2005年4月21日 2006年2月11日 代理校長 12 郭義雄 2006年2月12日 2010年2月22日 13 張國恩 2010年2月22日 2018年2月22日 14 吳正己 2018年2月22日 現任 現任校長 == 校園環境 == 臺師大校本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緊鄰永康商圈。並於臺北市文山區(公館校區)、新北市林口區(林口校區)設有校區,以及各地分佈有單獨之館舍。 === 校區 === 和平校區Ⅰ 原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所在地。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古莊裡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和平校區Ⅱ 又稱「圖書館校區」。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錦安裡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公館校區 舊稱「師大分部」。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萬年-{裡}-汀州路四段88號 林口校區 原為「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所在地,合併後因功能配置,又稱「僑生先修部」。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林口裡仁愛路一段2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階中學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43號 彰化進德校區 地址: 彰化市進德路一號 彰化寶山校區 地址: 彰化市師大路二號 其他館舍 * 雲和教學大樓(大安區雲和街1號) ** 臺灣語文學系 * 青田教學大樓(大安區青田街5巷6號) ** 設計學系 ** 藝術史研究所 * 梁實秋故居(大安區雲和街11號) * 劉真校長故居(中正區福州街11號) * 師資培育學院大樓(大安區羅斯福路2段77巷26號) * 學習科學跨國頂尖研究中心(大安區泰順街38巷10號) * 心田社群諮商中心(大安區青田街5巷16號) * 青田街2巷1號 * 國際華語學舍(大安區臥龍街31巷口)2023年開始動工。 * 首長及學人宿舍(大安區溫州街16巷16號) * 其他校外辦公室: ** 泰順街60巷28號 ** 師大路68巷5號 ** 羅斯福路二段101巷6號 ** 浦城街4巷6號 === 建築 === 市定古蹟「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校舍」 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學校係為進入臺北帝國大學之預備學校,建於1929年, 採用歌德建築風格形式,屋頂女牆作城垛造型,門窗採用尖拱,並有凸出窗引入光線,講堂後牆仍儲存日治教育敕語的保險櫃。臺北市政府市定古蹟指定範圍包括「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 * 行政大樓:原臺北高等學校建築群本館,1928年11月7日竣工。 * 普通大樓:原臺北高等學校建築群普通教室。 * 禮堂:原臺北高等學校建築群講堂,1929年11月7日竣工。 * 文薈廳:原臺北高等學校建築群生徒控所,建於1926年6月。 福州街11號日式宿舍(劉真故居):臺北市中正區福州街11號,曾為師大校長劉真所居。 歷史建築「梁實秋故居」:西元1920-1932年,臺北市大安區雲和街11號,一樓木造獨棟建築,日治高等官舍第三種,為知名文人:梁實秋擔任英語系系主任時之住所。 師大美術館: 師大圖書館:前身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圖書館。臺灣戰後時期開始後,於1946年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圖書館。最初設於本部校區行政大樓三樓。增設圖書館校區(現稱校本部Ⅱ)後,於1949年興建二層高的獨立圖書館建築。1980年興建8層樓半圓形之圖書館今址,並於1985年遷入啟用。公館分館原為理學院圖書館,1991年新建現時之館舍。林口分館原為為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圖書館,2006年併入總館改稱林口分館,2020年接收林口校區博雅樓地下室作為書庫。 本館特藏豐富,圖書館收藏1949年教育部撥存之東北大學藏書、及陸續受贈之陳誠故副總統等私人藏書等共二萬餘冊,其中頗多珍本。此外,徵集並儲存著名之亞洲研究學者Gernot Prunner私人圖書館之大量稀有藏書,為重要之亞洲研究資源。有鑑於馬華文學相關資料仍付之闕如,與南方大學學院馬華文學館合作建置成「馬華文學數位典藏系統」。2021年1月25日,慶祝高行健應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第十年,於總館6樓原古典閱覽室處改建成立「高行健資料中心」。 自由之鐘:「自由之鐘」是過去臺北高校的精神象徵,1929年由當時臺北高校第二任校長三澤糾先生從美國農場購入,裝設於學校本館(現臺師大行政大樓)三樓頂層。小鐘於二次大戰時遺失,大鐘由於年歲已久,真品目前儲存於圖書館校史展覽區內。新製之自由之鐘由臺北高校校友會集資,於日本富山縣重新鑄造後所捐贈。基座寫有「自由、自治」之語。 太極銅質雕像;臺師大為學院派太極文化的發源地,傳統楊家老架太極拳於1958年列入該校體育課程教學,經由發展演變之太極拳體系以「大師太極」為名在校內推廣,1994年亦推廣至北京大學。北大為此於2013年致贈北京奧運太極雕像,2017年再致贈銅製雕像作為71週年校慶賀禮。 == 學校象徵 == 校徽 以六個木鐸排成環形,象徵傳承六藝之學,以培養完整的人才。而木鐸則有繼承孔子「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出自《論語.八佾第三》)的精神。六鐸之間嵌有白色的「師大」字樣,以及黃色的「臺」字圖案,代表「臺師大」的簡稱。張國恩校長指示規劃建構本校一致形象視覺識別系統,將原校徽進行視覺化修正,調整線條粗細與空間比例關係,使之更符合現代化應用。 校訓 由第三任校長劉真所定「誠正勤樸」校訓.臺師大數位校史室 。誠:不虛偽、不欺妄。凡事能做到始終如一、擇善固執。正:不偏私、不枉曲。凡事能做到光明正大,貞固剛毅。勤:不怠惰、不因循。凡事能做到自強不息、鍥而不捨。樸:不奢靡、不浮華。凡事能做到質樸無華,闇然尚絅。 校樹 阿勃勒 校歌 依照臺灣當地法規,維基百科只能合法收錄已經公開發表屆滿50年的歌曲資料。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時期校歌 .臺師大數位校史室: **原文:獅子頭山に雲みだれ,七星が嶺に霧まよふ。朝な夕なに天かける,理想を胸に秘めつゝも。駒の足掻のたゆみなく,業にいそしむ學びの舎。限りも知らに奧ふかき,文の林に分け入りて。花つむ袂薫ずれば,若き學徒の誇らひに。碧空遠く嘯きて,わがペガサスに鞭あてむ。錬武の場に下り立ちて,たぎる熱汗しぼるとき。鐵の腕に骨鳴りて,男の子の心昂るなり。つるぎ収めてかへるとき,北斗の星のかげ清し。あゝ純眞の意氣を負ふ,靑春の日はくれやすく。たび去ってかへらぬを,など君起ちて舞はざるや。いざ手をとりて歌はなむ,生の歡喜を高らかに。        **翻譯:獅子頭山上雲氣蓬蓬,七星嶺上霧迷濛。朝夕不斷掛長空,高尚理想存吾胸。駒足奔騰永不休窮,奮勉繁忙學業中。前途無量深奧無窮,學問進展捷如風。但看花香盈我袂,青年得意喜重重。引吭高歌遙望碧空 ,揚鞭顧盼氣融融。大顯身手練武場中,男子熱汗灑英雄。鐵腕鋼筋誇百鍊,心懷壯志吐長虹。勒馬橫刀歸來歌唱,北斗七星影幢幢。哈!要抱正直之志氣,青春易逝去匆匆。光陰一過不復還,及時努力舞庭中。與君攜手歡呼一曲,人生歡樂在其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歌(1948版):教育國之本,師範尤尊崇,勤吾學,進吾德,健吾躬。系分科別,途轍雖異匯一宗。學成期大用,師資責任重。吾儕相親相勉,終不負初衷。臺灣山川氣象雄,重歸祖國樂融融。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 *2021年決議透過「校歌新版歌詞」,保留原曲調,重新賦詞。與1948年版校歌同步保留與傳唱。 == 學術單位 == 文學院為創校三學院之一,相關學科的研究能量位居世界及臺灣前列。現設有5個學系、2個獨立研究所。 文學院 國文學系(學、碩、博) 臺灣語文學系(學、碩、博) 文學院 英語學系(學、碩、博) 翻譯研究所(碩、博) 文學院 歷史學系(學、碩、博) 臺灣史研究所(碩) 文學院 地理學系(學、碩、博) 教育學院是臺灣歷史最悠久之教育學院,創校三學院之一。相關學科的研究能量位居世界前列,為臺灣教育學科之龍頭。現設有7個學系、3個獨立研究所、2個碩士在職專班、1個院級學士班。此外,亦下轄有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與日本東北大學、韓國高麗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共同開設亞洲教育領導課程 (AEL)。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學、碩、博)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碩、博) 教育學院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學、碩、博) 特殊教育學系(學、碩、博) 教育學院 社會教育學系(學、碩、博)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 教育學院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學、碩、博)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 教育學院 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學、碩、博) 復健諮商研究所(碩) 教育學院 教育學院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學院 成癮防制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學習資訊專業學院、(隸屬於教育學院)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博) 學習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學習資訊專業學院、(隸屬於教育學院) 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博) 學習資訊專業學院、(隸屬於教育學院)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由原國社會科學學院際僑教學院及原社會學學院整併成立,具有跨領域性質,現設有2個學系、4個獨立研究所。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華語文教學系(學、碩、博) 大眾傳播研究所(碩)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東亞學系(含政治學研究所)(學、碩、博)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碩)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管理學院現設有1個學士班、2個獨立研究所、2個碩士在職專班。該院為臺灣師範高教體系第二間成立的管理學院,亦為亞洲師範高教體系中首間獲得AACSB認證之學院。 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系(學) 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碩) 管理學院 管理研究所(碩) 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GF-EMBA) 管理學院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 音樂學院為臺灣音樂人才培養及研究之重要高等學府。現設有1個學系、2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學士班。由原文學院分出設立。 音樂學院 音樂學系(學、碩、博) 表演藝術研究所(碩) 音樂學院 民族音樂研究所(碩) 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音樂學院 藝術學院為臺灣美術人才培養及研究之重要高等學府。現設有2個學系、1個獨立研究所。由原學院分出設立。 藝術學院 美術學系(學、碩、博) 藝術史研究所(碩) 藝術學院 設計學系(學、碩、博) 理學院為創校三學院之一。設有5現個學系、3個獨立研究所。此外,下轄有生命科學專業學院,亦與中央研究院合開設之博士課程。 理學院 數學系(學、碩、博) 資訊工程學系(學、碩、博) 理學院 物理學系(學、碩、博) 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博) 理學院 化學系(學、碩、博) 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博) 理學院 地球科學系(學、碩、博) 生命科學專業學院、(隸屬於理學院) 生命科學系(學、碩、博) 生技醫藥產業碩士學位學程 生命科學專業學院、(隸屬於理學院) 營養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 生命科學專業學院、(隸屬於理學院) 營養科學碩士學位學程 科技與工程學院早期以科技與技職教育師資培育為主軸,近年則強調培養工程技術與研發人才。現設有5個學系、1個獨立研究所、2個院級學士班、1個院級博士班。 科技與工程學院 工業教育學系(學、碩、博) 電機工程學系(學、碩、博) 科技與工程學院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學、碩、博) 光電工程研究所(碩) 科技與工程學院 圖文傳播學系(學、碩) 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科技與工程學院 機電工程學系(學、碩、博) 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科技與工程學院 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整合教育國際博士學位學程 運動與休閒學院為臺灣體育人才培養及研究的重要高等學府,現設有2個學系、1個獨立研究所、1個碩士在職專班。 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學、碩、博) 運動競技學系(學、碩) 運動與休閒學院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博) 臺師大樂活產業高階經理人在職專班(EMBA) 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依據《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設立,旨在呼應政府提出產業創新為重點策略方向。現設有2個獨立研究所。 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 AI 跨域應用研究所 綠能科技與永續治理研究所 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 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 == 行政組織 == 校長室 副校長室 秘書室 主計室 人事室 體育室 教務處 學生事務處 總務處 研究發展處 國際事務處 圖書館 環境安全中心 資訊中心 國語教學中心 進修推廣學院 師資培育學院 僑生先修部 美術館 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辦公室 == 研究與教學中心== 師大的教學研究中心如下 : 校級中心 數學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中心 特殊教育中心 校級中心 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 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校級中心 臺師大共有4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獲「高教深耕計劃」補助:學習科學跨國頂尖研究中心、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與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共同成立「大腦發展與學習聯合實驗室」。 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負責舉辦國中教育會考。國語教學中心是臺灣重要的華語第二語言學習機構。 院級中心 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隸屬教育學院) 學習科學跨國頂尖研究中心(隸屬教育學院) 全球華文寫作中心(隸屬文學院) 院級中心 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隸屬文學院) 文物儲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隸屬藝術學院) 國際版畫中心(隸屬藝術學院) 院級中心 社會情緒發展研究中心(隸屬教育學院)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隸屬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原住民族研究發展中心(隸屬國際與社會科學院) 院級中心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隸屬國際與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隸屬國際與社會科學院) 智慧與指數化投資研究中心(隸屬管理學院) 院級中心 音樂數位典藏中心(隸屬音樂學院) 亞洲流行音樂數位科技研究中心(隸屬音樂學院) 產業與管理研究發展中心(隸屬音樂學院) 院級中心 中國信託成癮防治暨政策研究中心(隸屬教育學院) 微奈米遠見檢測研究中心(隸屬科技與工程學院) 天文與重力研究中心(隸屬理學院) 院級中心 先進材料與綠能研究中心(隸屬理學院) 系所級中心 教育專業發展中心(隸屬教育學系) 臺灣保羅‧弗萊瑞學術交流中心(隸屬教育學系) 雲端測驗中心(隸屬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系所級中心 成人教育研究中心(隸屬社會教育學系) 家庭研究與發展中心(隸屬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 體驗教育與領導力中心(隸屬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系所級中心 減塑促進中心(隸屬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 表演藝術暨華文音樂劇中心(隸屬表演藝術研究所) 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隸屬工業教育學系) 系所級中心 法語教學中心(隸屬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日本研究中心(隸屬東亞學系) 中國大陸研究中心(隸屬東亞學系) 系所級中心 海外華人研究中心(隸屬東亞學系) 全球創新創業研究中心(隸屬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 先進管理創新研究中心(隸屬企業管理學系) 系所級中心 體適能中心(隸屬體育室) == 校園活動 == === 重要活動 === 師大藝術節: 師大國際文化節: 師大體育表演會:體育表演會是師大每年初夏最受歡迎的盛會,此為體育學系應屆畢業生的成果展(自2005年開始,改為運動與休閒學院的體育學系、運動競技學系合辦,總幹事由兩系輪流交替擔任),其內容由大學部四年級同學負責籌辦,帶領一、二、三年級學生共同參與演出,節目企劃、流程、演出人員完全由學生編排、操作。最早舉辦時間可追溯至1950年代。 師大音樂節:師大音樂節系列活動含括音樂、舞蹈、音樂劇等表演節目、大師講座系列、論文發表會及歌唱大賽(阿勃勒盃學生歌唱比賽)等,為本校年度盛事之一。 師大人文季:該活動起始於2001年,旨在以相關藝文活動為臺師大開啟「人與人文的對話」,為師大文學院的年度盛事。 師大紅樓現代文學獎:旨在提倡校內寫作風氣,提昇文學創作水準,培養文學創作人才。分為「紅樓現代文學獎」(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學生)與「全國高中紅樓文學獎」兩項。 梁實秋文學大師獎:梁實秋在師大歷任英語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梁實秋文學獎由梁實秋弟子、作家余光中所創辦,為臺灣第一個以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學獎項。獎項分為翻譯及散文兩大類別,以紀念梁實秋先生其人以及其於此兩方面的成就。 2022年第35屆,新設「文學大師典範獎」,以獎勵於翻譯或散文領域具有卓越成就,且持續推動文學翻譯或散文創作有特殊成就或重大貢獻者。 社團與學系博覽會(目前停辦):黃金雨季與師駝晚會黃金雨季系列活動是師大社團界的年度盛事,每年從3月到6月分別舉辦「金雨週」、「社團評鑑指標說明暨資料整理培訓」、「社團評鑑」及「校慶暨師駝晚會」。 臺師大人文電影節:人文電影節每屆各有不同的主題,並將放映影片區分為若干種議題,歷屆以來觸及空間、環境、轉型正義、教育、族群、犯罪、臺灣史、家庭、情感、動保、性別、科技、人權、疾病、情慾等諸多議題,以藉由電影讓參與者接觸社會議題為宗旨,配合映後座談等活動。於2016年首度舉辦,其後每年舉辦,皆辦理於每學年的第一學期,時間約坐落在每年冬季的11至12月左右。 黎明破曉前-四六事件紀念:臺師大學生會舉辦四六事件紀念活動的歷史可追溯至1990年代學生會創立之初,當時訴求平反四六事件的受害學生並列入校史。及後,由於平反和列入校史的訴求均已達成,近年以記憶四六事件及白色恐怖歷史、推動校園轉型正義為宗旨。 舉辦於每學年的第二學期,時間約坐落在春夏之交的4至5月左右。 臺師大西瓜節:早年師大小風含蓄,西瓜節為該校特有傳遞愛意之節日。當前由該校學生會以「西瓜節」為標誌舉辦系列活動,皆辦理於每學年的第二學期,時間約坐落在夏季的5至6月。 愛洛生活節:為師大年度盛大的性平月活動,藉由音樂會、講座、影展、攝影展、徵文比賽、各式動態與靜態活動等方式,傳遞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 == 學生團體 == === 學生會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之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會,於1996年成立,在每年7月1日交接。 過往學生會採三權分立,下設代表行政的「學生工作會」、代表立法的「學生議會」及代表司法的「學生評議會」,由全校學生直選產生的學生會會長及各院學生選舉產生的學生議員等職務,任期均自7月1日至隔年6月30日,共一年。 自2021年以來,學生會改組為類理監事制度,全校學生選舉出學生代表及不分割槽監事,再由學生代表組成學生代表大會相互選舉出理事及理事長,理事長即為改制過後的學生會會長。而學生會設有三大單位,分別為最高權力機構「學生代表大會」、執行機構「理事會」和監察及仲裁機構「監事會」。 學生代表及不分割槽監事的任期為兩年,自7月1日至後年的6月30日理事會的成員的任期為一年,自7月1日至隔年的6月30日。 === 學生社團 === 目前校內共有174個學生社團,包含學術性社團28個,藝文性社團24個,康樂性社團18個,體能性社團20個,服務性社團18個,聯誼性社團19個,綜合性社團(含各系所學會、畢聯會、全人書院學生會)47個。 == 排名 == * 200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名列全球第501-600名的區間,其中藝術與人文排名第289名(臺灣第4名)。 * 2010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名列亞洲第104名(臺灣第10名)。《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名列全球第451-500名的區間,其中藝術與人文排名第146名,社會科學排名第301-350名的區間。 * 2011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仍名列亞洲第104名(臺灣第12名)。《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再次名列全球第451-500名的區間,其中藝術與人文排名第201名,社會科學排名第310名。 * 2012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提升為亞洲第87名,首度進入亞洲百大的行列QS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Asian 2018 .Top Universities(臺灣第10名)。 * 2012年與201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維持名列全球第451-500名的區間。 * 2013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名列亞洲第85名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ankings .Top Universities.。 * 201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名列全球第481—490名。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名列亞洲第85名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ankings .Top Universities.。 * 2015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名列亞洲第75名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ankings .Top Universities.,全球第376名。教育學科全球第22名,為臺灣學術分科排名最高者。本年度排行工程領域首度入榜,並有社會科學領域、人文與藝術領域、自然科學領域,發展更加多元。 * 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名列亞洲第64名,全球第376名。教育學科全球第44名,語言學科全球第51-100名,現代語言學科全球第101-150名,藝術與人文類科全球第160名。 * 2017年,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位列亞洲第58名,全球第310名。教育學科為全球第40名,語言學科全球第48名,現代語言學科全球第51-100名,藝術與設計學科全球第101-150名,藝術與人文學科全球第127名。 * 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名列亞洲第56名,全球第289名。教育學科全球第51-100名,圖書資訊學科全球第29名,語言學科全球第51-100名,現代語言學科全球第51-100名,藝術與設計學科全球第151-200名。 * 2022年,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全球第334名,教育學科名列全球第26名,圖書資訊學科全球51-60名,語言學全球第90名,運動學科全球第51-100名,表演藝術學科全球第101至115名,總計16學科上榜。 * 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全球第332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調查,教育與教育研究學科名列全球第9名。 * 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全球第431名。 QS歷年表現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431 332 334 331 331 308 289 == 校友 == == 校際交流 == === 大學聯盟 ===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主條目: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 主條目: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 東亞教師教育國際聯盟 該聯盟旨在推進教師教育的國際共同研究,促進教師職業志願者間的國際交流,教師教育大學間的相互派遣,在東亞地區完善大學教師的互相派遣體系來充實各院校的教育內容。成員包括該校與香港教育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廣島大學、橫濱國立大學、東京學藝大學、埼玉大學、首爾教育大學等。 國際師資培育學校網路、2030年永續發展教育框架 為促進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之達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師培教育重新導向永續發展小組 (UNESCO Chair in Reorienting Education towards Sustainability)、加拿大約克大學教育學院 Charles A. Hopkins 教授領導之全球性計畫,臺師大於2018年6月27日簽訂合作備忘錄。2020年12月19日續訂備忘錄,並加入「國際師資培育學校網路」(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TEI),以及「2030年永續發展教育框架」(ESD for 2030 Framework) 下之「原住民族永續發展教育 #IndigenousES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等學術社群。 臺灣教育學術聯盟 臺師大於2017年配合教育部新南向計畫,擔任聯盟召集學校,與臺大、清大、交大、政大、成大組成「教育及人文學術型領域聯盟」。為擴大國內教育領域學術交流,該校於2019年底再集結臺灣12所大專院校教育學院系所成立該聯盟,建立國內學術網路,提升臺灣教育學術的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現有成員包括該校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等。 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 為強化臺灣高等教育界在永續議題的合作,該校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以及國立東華大學共9所國立大學共同發起成立該聯盟。以建立高等教育機構間的交流網路,共享臺灣情境的大學永續治理相關資訊與知識,共同肩負起大學永續發展及社會責任,邁向永續發展目標。 臺灣優華語計劃 臺師大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馬裡蘭大學、關島大學、普渡大學及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共同推動優華語計畫,推動策略包括:建立臺灣在美國與英國影響力最深遠的華語文教學基地培育海外優質華語文教學師資人才提高臺灣學生赴外實習機會開發具有臺灣特色的語言與文化課程強化臺灣英語教學人力資源。另與賓州州立大學共同設定海外華語教學中心。 亞太商學院聯合會 亞太商學院聯合會 (Association of Asia-Pacific Business Schools, AAPBS) 正式成立於2004年,其創立宗旨在於透過會員間研究、教學上的合作,提升亞太地區商管學院的教育品質。臺師大於2015年正式加入。 臺灣商管學院聯合會 該會旨在促進臺灣商管學院之交流。師大管院為創設會員之一,現有會員涵蓋院校之商管學院。 === 姐妹校 === 以下僅羅列部分姐妹校: ==== 亞洲地區 ==== 澳門大學 菲律賓大學 特拉維夫大學 薩班哲大學 克勒格布林印度理工學院 ==== 美洲地區 ==== 聖保羅大學 亞松森大學 宏都拉斯國立師範大學 聖多明尼哥自治大學| ==== 歐洲地區 ==== 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奧斯陸大學 哥本哈根大學 巴比什-博雅依大學 布拉提斯拉瓦誇美紐斯大學 蘇黎世大學| 基輔國際大學 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 ==== 大洋洲地區 ==== ==== 非洲地區 ==== 約翰內斯堡大學 == 參見 == * 師範學校 * 臺灣大專院校列表 * 大學排名 * 臺灣教育 * 臺灣日治時期高等教育機構 * 臺灣師範大學禮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階中學 *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 * 臺灣大專院校整併 * 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 == 參考文獻 == == 注釋 == == 外部連結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 * 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校舍(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Category:1922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Category:1922年臺灣建立 Category:文山區學校 Category:林口區學校 臺 Category:臺灣公立大專院校 Category:中華民國公立大學 Category:臺灣區塊鏈大學聯盟 Category:古亭 約翰內斯堡大學 == 參見 == * 師範學校 * 臺灣大專院校列表 * 大學排名 * 臺灣教育 * 臺灣日治時期高等教育機構 * 臺灣師範大學禮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階中學 *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 * 臺灣大專院校整併 * 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 == 參考文獻 == == 注釋 == == 外部連結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 * 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校舍(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Category:1922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Category:1922年臺灣建立 Category:文山區學校 Category:林口區學校 臺 Category:臺灣公立大專院校 Category:中華民國公立大學 Category:臺灣區塊鏈大學聯盟 Category:古亭
遊戲程式設計
遊戲程式設計指利用計算機程式語言,如C程式語言、C++程式語言、彙編等,編制計算機或遊戲機上的遊戲。 目前流行的遊戲程式語言為C++程式語言,目前流行的遊戲程式設計介面為DirectX 9.0,還有OpenGL、SDL等。 == 遊戲指令碼 == 遊戲指令碼是指在製作電子遊戲的程式時,程式設計師為電子遊戲程式編寫的指令碼語言。指令碼語言是為了縮短傳統的編寫-編譯-連結-執行過程而建立的計算機程式語言,而遊戲指令碼語言在電子遊戲程式的編寫中被廣泛使用。 目前的電子遊戲程式設計過程中大量使用遊戲指令碼來進行遊戲程式的編寫。例如在網路遊戲魔獸世界中就使用了Lua指令碼。一般遊戲指令碼是由開發電子遊戲的程式設計師來編寫,但也可能由一些其他的遊戲開發人員編寫簡單的遊戲指令碼。 == 遊戲工具程式設計 == 遊戲工具程式設計是指採用各種開發工具進行開發修改電腦、電視遊戲的過程。主要的開發工具有以下幾大類: # 程式語言工具以及整合開發環境:Visual C++、Visual Basic、Delphi、.NET Framework系列(Visual C++.NET、Visual Basic.NET、Visual C#.NET)等等。 # 開發工具包:最有名的是DirectX系列。 # 各種遊戲廠家自己開發的封裝度極高的製作工具,如角色扮演遊戲製作工廠等等。 這類工具是將遊戲必要的人物、道具以及場景繪製好後,由玩家自由呼叫組合,而很少甚至不需要製作者敲入一行程式碼就可完成整個遊戲的製作過程。但是這種製作過程無法充分發揮製作人的創作才智,例如各種人物的設計就無法由創作者加以改變。 == 外部連結 == * 關於遊戲程式設計的電子書 Category:電子遊戲研發 Category:計算機程式設計
榕亞屬
榕亞屬(學名:),是桑科榕屬(無花果屬)的亞屬之一,由於多為常綠喬木及細節分冶不易被人分辨,因此也統稱榕樹。分佈於中國、日本、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亞熱帶、熱帶地區。 榕樹為常綠大喬木,氣根多數;葉互生,倒卵形或橢圓形,表面深綠色;隱花果,無柄單生或對生於葉腋,成熟時呈黃褐色、紅褐色或黑紫色。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太守張伯玉移知福州,夏天酷熱難耐,遂令編戶浚溝七尺,種植榕樹,後來“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故福州又有“榕城”的美稱《太平寰宇記》載,“榕……其大十圍,凌冬不凋,郡城中獨盛,故號榕城"。。榕樹也是福州市樹、福建省樹。全世界現有1000多種榕樹,多集中在熱帶雨林地區,熱帶植物中最大的木本樹種之一,常高達20米。由於耐汙性好、易栽植,也是常見的行道樹。 ==榕樹的名字== 榕樹的英文為banyan,在西方這個名字多指來自印度及孟加拉等地的孟加拉榕();但在中國及亞洲等地則多指細葉榕()。由於它們同屬榕亞屬,並且有相近的生活週期及氣根等特徵,因此榕樹現多作為桑科榕屬下榕亞屬的簡稱。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 * Urostigma on Figweb *
杜鵑花屬
杜鵑花屬(學名:)是杜鵑花科的一個屬,其下植物俗稱杜鵑花、映山紅、滿山紅、山躑躅、紅躑躅、山石榴。全世界的杜鵑花屬原種約1,000種,分為8個亞屬。廣泛分佈於亞洲、北美洲和歐洲。屬名Rhododendron源於希臘語rhodon(玫瑰花)和dendron(樹木)的合成詞,指屬內某些種的花呈紅色。 ==分佈== 杜鵑花分佈非常廣泛,北半球大部分地方都有分佈,南半球分佈於東南亞和北澳大利亞。中國橫斷山脈周圍的雲南、四川、西藏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尼泊爾、錫金、印度北阿坎德邦等地分佈種類最多的大形杜鵑。其它映山紅亞屬種類分佈較多的地方有中國大陸南部、臺灣、中南半島、朝鮮半島及日本。而南下至東南亞,尤其以新畿內亞島上蘊藏著約佔杜鵑花屬三分之一數量的著生杜鵑的族群雨林植物觀賞&栽培圖鑑,2009年。北美和歐洲分佈較少。南美和非洲分佈極少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 http://data.gbif.org 。 70%的杜鵑花種類生長在海拔1700~3700米的地區。 在中國的分佈中,雲南有245種,西藏有180種,四川有181種(其中貢嘎山地區共有80種,多數為特有種,是中國杜鵑花分佈最多的地區之一),廣西有60餘種,貴州有約60種。自19世紀中期以來,羅伯特·福瓊、約瑟夫·虎克、喬治·福雷斯特、亨利·威爾遜、約瑟夫·洛克等西方人從中國大規模引種杜鵑種源,使得杜鵑花在歐美的分佈大大增加,並進而遍佈全世界的園林。 中國的川西、滇西和藏東南地區,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熱帶山地是杜鵑花屬的分佈中心。 === 臺灣 === 杜鵑花在臺灣主要分佈在北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多為日據時期引入的平戶杜鵑、皋月杜鵑、西洋杜鵑等品種http://www.udn.com/2006/3/26/NEWS/TRAVEL/TRAS1/3231023.shtml。目前宜蘭等縣市也廣植杜鵑花。臺灣南部的大武杜鵑及丁香杜鵑為原生種。及分佈全島生長於樹上的著生杜鵑,另有原生種玉山杜鵑。 國立臺灣大學校園有「杜鵑花城」的美稱,每年3月中旬皆盛大舉辦杜鵑花節。2017年起,臺北市政府為促進觀光休閒,與臺大合作,結合周邊公館、師大商圈,擴大辦理杜鵑花節,包括邀請團體表演,以及商家舉辦活動等,改稱「臺北杜鵑花季」,吸引相當多遊客。 臺灣原生杜鵑有75%為臺灣特有種,其中在新北市烏來區北勢溪一帶的烏來杜鵑因翡翠水庫興建,野外原生植株似已絕跡。現在僅剩栽培植株;當前有復育計畫,欲於北勢溪上游重新栽植烏來杜鵑。在合歡山東峰北峰也有高山杜鵑的生長。 新北市金山與萬裡地區,目前是臺灣最大、品質最好的杜鵑花兩大產區。 === 香港 === 杜鵑花在香港不少地方都有栽種。在香港殖民地時期的港督府自1990年代起,每年杜鵑花開的時節,都會開放給公眾去欣賞杜鵑花。而馬鞍山就擁有香港原生的杜鵑品種香港杜鵑。 == 形態 == 杜鵑花種間的特徵差別很大。大多數杜鵑花為灌木,少數在喜瑪拉雅區為喬木,最高可達20~30米。花頂生,花數不一,核花骨朵顏色豐富多彩。通常為5瓣花瓣,在中間的花瓣上有一些比花瓣略紅的紅點。通常在春、秋兩季開花。 == 種植 == 杜鵑花的生命力很強,既耐乾旱又能抵抗潮溼,無論是大太陽或樹蔭下它都能適應。根淺,分佈廣,能固定在表層泥土上。最厲害的是它不怕都市汙濁的空氣,因為它長滿了絨毛的葉片,既能調節水分,又能吸住灰塵,最適合種在人多車多空氣汙濁的大都市,可以發揮清淨空氣的功能。 喜歡疏鬆的微酸的土壤,不應該澆硬度較大的水。生長季(春、秋)應該多施氮肥。比較耐寒。氣溫較低地區可放在室內過冬。喜歡陰涼、溼潤的環境。應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保持空氣溼潤,保證水的充足供應。 主要有播種、扦插和嫁接等繁殖方式。不同品種具體操作不同。 == 分類 == 英語中 Azalea 指的是映山紅亞屬一類灌木或矮叢狀杜鵑,Rhododendron 指的是大型或樹形杜鵑,而 Vireya 指的是著生杜鵑類群。 === 馬銀花亞屬 subgenus Azaleastrum === ====馬銀花組 section Azaleastrum ==== ====十花葯組 section Sciadorhodion ==== === 素英杜鵑亞屬 subgenus Candidastrum === === 長蕊杜鵑亞屬 subgenus Choniastrum === === 常綠杜鵑亞屬 subgenus Hymenanthes === ====長序杜鵑組 section Ponticum ==== ====樹形杜鵑亞組 subsection Arborea ==== ====銀葉杜鵑亞組 subsection Argyrophylla ==== ====耳葉杜鵑亞組 subsection Auriculata ==== ====硬刺杜鵑亞組 subsection Barbata ==== ====鐘花杜鵑亞組 subsection Campanulata ==== ====彎果杜鵑亞組 subsection Campylocarpa ==== ====杯毛杜鵑亞組 subsection Falconera ==== ====雲錦杜鵑亞組 subsection Fortunea ==== ====猩紅杜鵑亞組 subsection Fulgensia ==== ====鐮果杜鵑亞組 subsection Fulva ==== ====粘毛杜鵑亞組 subsection Glischra ==== ====大葉杜鵑亞組 subsection Grandia ==== ====朱紅大杜鵑亞組 subsection Griersoniana ==== ====露珠杜鵑亞組 subsection Irrorata ==== ====黃鐘杜鵑亞組 subsection Lanata ==== ====麻花杜鵑亞組 subsection Maculifera ==== ====火紅杜鵑亞組 subsection Neriiflora ==== ====似血杜鵑系 series Haematodes ==== ====血紅杜鵑系 series Sanguineum ==== ====紫背杜鵑系 series Forrestii ==== ====火紅杜鵑系 series Neriiflorum ==== ====星毛杜鵑亞組 subsection Parishia ==== ====長序杜鵑亞組 subsection Pontica ==== ====漏斗杜鵑亞組 subsection Selensia ==== ====大理杜鵑亞組 subsection Taliensia ==== ====乳黃杜鵑系 series Lacteum ==== ====蜜腺杜鵑亞組 subsection Thomsonia ==== ====毛柱杜鵑亞組 subsection Venatora ==== ====圓葉杜鵑亞組 subsection Williamsiana ==== === 異蕊杜鵑/梅花杜鵑亞屬 subgenus Mumeazalea === === 羊躑躅亞屬 subgenus Pentanthera === ====五藥花/羊躑躅組 section Pentanthera ==== ====五藥花亞組 subsection Pentanthera ==== ====羊躑躅亞組 subsection Sinensia ==== ====薔薇杜鵑組 section Rhodora ==== ====日本杜鵑組 section Viscidula ==== === 杜鵑亞屬 subgenus Rhododendron === ====髯花杜鵑組 section Pogonanthum ==== ====杜鵑組 section Rhododendron ==== ====阿富汗杜鵑亞組 subsection Afghanica ==== ====輻花杜鵑亞組 subsection Baileya ==== ====檸檬杜鵑亞組 subsection Boothia ==== ====茶花杜鵑亞組 subsection Camelliiflora ==== ====萼果杜鵑亞組 subsection Campylogynum ==== ====subsection Caroliniana ==== ====硃砂杜鵑亞組 subsection Cinnabarinum ==== ====泡泡葉杜鵑亞組 subsection Edgeworthia ==== ====草莓花杜鵑亞組 subsection Fragariflora ==== ====灰白杜鵑亞組 subsection Genestieriana ==== ====subsection Glauca ==== ====亮鱗杜鵑亞組 subsection Heliolepida ==== ====高山杜鵑亞組 subsection Lapponica ==== ====杜香亞組 subsection Ledum ==== ====鱗腺杜鵑亞組 subsection Lepidota ==== ====隱脈杜鵑亞組 subsection Maddenia ==== ====照山白亞組 subsection Micrantha ==== ====一朵花杜鵑亞組 subsection Monantha ==== ====川西杜鵑亞組 subsection Moupinensia ==== ====杜鵑亞組 subsection Rhododendron ==== ====subsection Rhodorastra ==== ====怒江杜鵑亞組 subsection Saluenensia ==== ====糙葉杜鵑亞組 subsection Scabrifolia ==== ====灰被杜鵑亞組 subsection Tephropepia ==== ====糙毛杜鵑亞組 subsection Trichoclada ==== ====三花杜鵑亞組 subsection Triflora ==== ====毛肋杜鵑/三花杜鵑系 series Augustinii/ riflorum ==== ====雲南杜鵑系 series Yunnanense ==== ====山育杜鵑系 series Oreotrephes ==== ====單花杜鵑亞組 subsection Uniflora ==== ====柳條杜鵑亞組 subsection Virgata ==== ====越橘杜鵑組 section Vireya ==== ====亞組 subsection Linnaeopsis ==== ====亞組 subsection Solenovireya ==== ====亞組 subsection Malesia ==== ====亞組 subsection Phaeovireya ==== ====亞組 subsection Siphonovireya ==== ====白花著生杜鵑亞組 subsection Albovireya ==== ====系 series Linnaeoidea ==== ====虎耳草著生杜鵑系 series Saxifragoidea ==== ====系 series Taxifolia ==== ====系 series Stenophylla ==== ====柑橘著生杜鵑系 series Citrina ==== ====系 series Buxifolia ==== ====馬來著生杜鵑組 section Malayovireya ==== ====新著生杜鵑亞組 subsection Euvireya ==== ====擬著生杜鵑組 section Pseudovireya ==== ====擬著生杜鵑組 section Discovireya ====== === 葉狀苞亞屬 subgenus Therorhodion === === 映山紅亞屬 subgenus Tsutsusi === ====輪生葉組 section Brachycalyx ==== ====華麗杜鵑亞組 subsection Farrerae ==== ====三葉杜鵑亞組 subsection Reticulatum ==== ====雄杜鵑亞組 subsection Weyrichii ==== ====映山紅組 section Tsutsusi ==== ===地位未定=== == 使用 == === 毒性 === 部分的杜鵑花品種對於草食動物具有毒性,因為其花粉及花蜜含有梫木毒素。食用採集杜鵑花之蜜蜂所產生的蜂蜜,會造成中毒現象。色諾芬描述了公元前 401 年萬人僱傭軍團行軍時,希臘士兵在一個被黑海杜鵑叢環繞的村莊中,食用蜂蜜後的奇怪行為。公元前 67 年第三次米特拉達梯戰爭時,龐培士兵回報其遭受了致命的傷亡,因食用了本都軍隊刻意留下、由杜鵑花製作的蜂蜜。之後,人們認識到這些植物所製作的蜂蜜有輕微的致幻及腹瀉作用。杜鵑花對於馬類有極強的毒性,有些動物在食用數小時內便會致死,不過大部分馬類若能取得好的飼料都會選擇避開它。 在中國雲南,白族、彝族等民族會以杜鵑花為食,但僅食用毒性較低的花瓣及花萼。 == 文化 == 杜鵑花屬於中國境內有571種,其中特有種409種,映山紅更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杜鵑花是尼泊爾的國花,是中國江西省的省花,也是無錫、鎮江、三明、長沙、韶關、大理、嘉興市花,以及臺灣臺北市、新竹市的市花。 中國神話望帝化杜鵑 中國電影《閃閃的紅星》中主題曲《映山紅花開紅軍來》曾風靡一時。 2008年3月14日,香港郵政推出「香港花卉」特別郵票,其中二元五角的郵票圖案為杜鵑花。 迎紅杜鵑(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在朝鮮被稱為金達萊,是朝鮮的國花。 2023年4月 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 以杜鵑花作為裁員計畫的代號 - Project Azalea File:Rhododendron&Vast ocean of clouds、コバノミツバツツジ&篠山盆地雲海、盃ヶ嶽4256293.JPG|日本的杜鵑花(丹波篠山市) File:Pink Rhododendron.jpg|樹形杜鵑 Rhododendron arboreum File:Rhododendron decorum ssp diaprepes -1.jpg|高尚大白杜鵑 Rhododendron decorum subsp. diaprepes File:Wild Rhododendrons in Kashmir.jpg|克什米爾野生杜鵑,Edward Molyneux畫於1908前 File:Rhododendron luteum (flower).jpg|歐洲黃杜鵑 Rhododendron luteum File:Sorakuen16st3200.jpg|神戶市相樂園的杜鵑花 File:Rhododendron nudiflorum.JPG|杭州的錦繡杜鵑 File:Rhododendron_1_Fcb981.JPG File:A Unidentified Rhododendron blüte 123.jpg File:A Rhododendron buds wp uf.jpg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陽明山的杜鵑花 * 杜鵑1 * 香港中文大學 * 杜鵑3 * 杜鵑花, Dujuanhua 藥用植物影象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 照白杜鵑, Zhaobaidujuan 藥用植物影象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D D Category:木本植物
臺灣藍鵲
臺灣藍鵲(學名:,),又稱臺灣暗藍鵲、紅嘴山鵲、長尾山娘()或長尾陣仔等,為臺灣特有種鳥類。該物種最初於約1862年經郇和等引介,被約翰·古爾德進行物種命名,並正式展開相關學術研究工作。 臺灣藍鵲主要分佈在中、低海拔闊葉林裡,除繁殖季外多成群行動,且有非常明顯的保護領域傾向,以及伴隨而來的驅趕行為(在繁殖季時特別明顯)。牠們的繁殖季約在每年3月至7月,每年約生育二次,每次約產下3至8顆蛋。 國際鳥盟將臺灣藍鵲列為無須採取保育行動的鳥種,而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則將之列為保育類動物。 == 發現 == 據臺灣清領時期文獻所載,當時在臺灣活動的人群將臺灣藍鵲稱為「長尾山娘」、「長尾三娘」《臺海見聞錄•卷二•臺禽 計八條•長尾三娘》條:「朱喙,翠翼,褐脊,彩耀相間,尾長盈尺,生於諸、彰深山。六巡方有詩:『翠羽光華綬帶長,如雲委地美人粧。命名當日非無意,謂勝黃家第四娘』。」或「長尾陣仔」等。《臺灣通史》稱之「翠翼朱喙,光彩照人」。1862年,英國博物學家兼外交官郇和因病回國休養,將在臺灣採集的一批標本交給約翰·古爾德。古爾德以這些材料為基礎發表相關學術文章,命名並詳述16個在臺灣的物種,其中包含臺灣藍鵲。郇和如此描述他發現臺灣藍鵲的經過: 剛抵淡水不久,我僱用的獵人自內地(按:應指臺灣山區地帶)帶回兩根美麗的尾羽,而身軀則因天熱肉易腐壞而被他們先吃了。他們稱這種鳥為「Tung-bay Swanniun」(「長尾山娘」,帶有泉州腔特徵的)。我透過這兩根尾羽的亮藍色羽末端的白點判斷這一定是隻藍鵲屬()的新物種。興奮之餘,我重賞徵求標本。(……)標本完全確定了我的假設:這是美麗的新物種。 當初郇和採集的臺灣藍鵲正模標本現被收藏於自然史博物館(位在英國倫敦)。 == 學名含義及分類相近物種 == Urocissa 指的是「有長尾的鵲」,而 caerulea 則意指「蔚藍」。臺灣藍鵲與黃嘴藍鵲(學名:)及紅嘴藍鵲(學名:)等在生物分類學上被認定為相近的物種。。 == 分佈 == 臺灣藍鵲屬臺灣特有種。臺灣藍鵲主要分佈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地區,而海拔1,800公尺以下的中、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也有分佈。但是,若山區環境開發過度或林相不夠豐富,往往也不會有臺灣藍鵲棲息。近年來,臺灣藍鵲已逐漸適應當地都市環境,如臺北市近山地區即有分佈。 == 形態描述 == 臺灣藍鵲成鳥全長63至68公分,其中尾羽長34至42公分,翼長18至21公分。成鳥體重254至260公克。成鳥的喙和腳呈紅色,虹膜呈金黃色,頭至頸、胸部呈黑色,翅膀末端呈白色,身體其餘部分幾乎皆呈藍色,但尾下覆羽呈白色;兩根中央尾羽較長,且末端呈白色,其他尾羽則是中段黑色、末段白色。 == 行為生物學 == 臺灣藍鵲多成群行動,一群約3至12隻,多由具親屬關係的個體組成。牠們的飛行時直線前進,且排列呈現出一定秩序。牠們的叫聲為聒噪之「嘎、嘎、嘎」聲,在群體中則以「迪笛——迪笛——」或「嘎嘎——穗」等叫聲互相叫喚,叫聲變化多端。牠們大多具有十分明顯而強悍的保護領域傾向,並會主動驅趕進入其領域的活動物件,且會集體進行該類行為。牠們有可能生活於同一領域長達數年。 === 覓食 === 臺灣藍鵲屬雜食性動物,其食物包括植物的果實(如漿果、木瓜、香蕉等)或根莖、巢中的幼鳥或蛋、昆蟲、蜥蜴、蚯蚓、蛇類、蛙類和小型哺乳類(如鼠類)等,甚至也會攝食廚餘和腐肉。牠們也會吃下其夭折幼鳥。臺灣藍鵲會儲存及分享食物。 === 繁殖 === 《臺灣鳥類誌》稱臺灣藍鵲的繁殖季在每年3月至7月,另有報導指為4月至9月。牠們會以叫聲搭配飛舞行為進行求偶。在繁殖季,臺灣藍鵲的主要社會單位由兩個以上個體組成的群體,轉變為分別(通常)由兩個異性個體組成的繁殖配對。,且選定物件後很少發生更換的現象。牠們傾向在稀疏的樹林築巢,樹種不拘,但隱蔽程度要符合其需求。牠們多半選擇於樹高約4/5處築巢,高度平均約10公尺。選好巢位後,組成繁殖配對的個體會一同前往地面尋取樹枝作築巢材料。築巢時間平均長達約一星期,巢形通常似一淺碗。 臺灣藍鵲的子代存活率不高,因此牠們每年生兩窩,每窩大約有3至8顆蛋,卵殼呈淡青色且帶有褐斑。臺灣藍鵲的蛋約需17天孵化。其護巢行為十分積極,會主動驅趕進入其領域之活動物件;對此,動物保護機構呼籲大眾切莫傷害之,表示牠們多是以翅膀揮擊、驅離,應不會導致嚴重傷害。臺灣藍鵲的幼鳥孵出後約22天會離巢。離巢後的幼鳥會留在鳥群中與成鳥一同生活。同巢幼鳥會藉打鬥決定彼此在群體中的地位。此外,臺灣藍鵲上一季孵出的幼鳥會留在巢邊協助親鳥尋找巢材、餵食雛鳥或共同禦敵,屬於特殊的「合作育雛」行為。此行為又稱為巢邊幫手製度。 == 生存狀況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國際鳥盟將臺灣藍鵲列為無須採取保育行動的鳥種。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將臺灣藍鵲分為保育等級Ⅲ(意指其他應予保護之野生動物)的動物,任何捕捉或飼養行為皆違反相關法律。早年,臺灣藍鵲遭人大量獵捕,後來因保護妥善,數量有增加,但近年來,臺灣藍鵲在被網路票選為臺灣非官方國鳥(見社會文化一段)後,因知名度提升而遭人大量獵捕,棲地也被外來種紅嘴藍鵲入侵,甚至還有臺灣藍鵲與紅嘴藍鵲同巢育雛的現象。 == 社會文化 == 臺灣藍鵲是臺灣原住民鄒、邵、布農等族的神鳥,鄒語稱為、邵語稱為、布農語稱為(郡社群)/,另排灣語稱。在南島語族共有的大洪水神話中,很久以前族人因大洪水瀕臨滅族,臺灣藍鵲犧牲自己帶回火種挽救族人(有些故事的版本則認為犧牲自己帶回火種的神鳥是紅嘴黑鵯)。2007年,臺灣永續生態協會、臺灣國際觀鳥協會與立委推動為期4個月的非官方網路「國鳥選拔」,逾百萬人投票。在帝雉、藍腹鷴、黃山雀和臺灣藍鵲4種臺灣特有鳥類中,臺灣藍鵲贏得初選。而臺北市、雲林縣的市鳥、縣鳥也是臺灣藍鵲。 2014年,中華民國足球協會選擇臺灣藍鵲作為會徽象徵。臺北世大運的Logo也以臺灣藍鵲作為設計元素之一。2015年11月7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馬習會上將一件臺灣藍鵲的手工瓷器贈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當做見面禮。總統府表示,會選擇送臺灣藍鵲瓷器是為了凸顯臺灣特色。 2016年,中華航空公司在其中一架新進的空中巴士A350上畫上臺灣藍鵲,並將該機命名為「臺灣藍鵲號」。中華民國空軍的新一代高教機「T-BE5A高階教練機」一度以臺灣藍鵲命名,取自臺灣藍鵲捍衛家園且團結的個性。2018年,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CTeSA)公開了以臺灣藍鵲為主體的新標識,意象源於臺灣藍鵲「團結、敏捷、堅毅強悍」的特性。 ==註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我的藍鵲記事:臺灣藍鵲照片 *臺灣藍鵲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 臺灣藍鵲的圖片 T T T T
松山區
松山區可以指: *松山區 (臺灣),臺灣臺北市下轄的一個區級行政單位。 *松山區 (赤峰市),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
大同區 (臺灣)
大同區(;客家話:Tai-tungˇ-kiˊ)位於臺灣臺北市西部,西側為淡水河,為臺北市發展最早的區域。面積約為5.6815平方公里,是臺北市面積最小的行政區。全區範圍大致涵蓋大稻埕與大龍峒等地,其中大稻埕曾繁華一時,有許多早期洋房,也是傳統食材(南北貨)、中藥、紡織品及工業用品的集散地。境內的臺北孔子廟與大龍峒保安宮為主要的觀光景點。 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大同區為茶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 歷史 == 本區北部原名巴浪泵社,為臺灣平埔凱達格蘭族(巴賽族)的一支系部落。乾隆28年(1763年)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時,載有「大浪泵-{莊}-」。道光24年(1844年)之契字述及「大隆同四十四坎」,即稱「大隆同」歷史沿革 大同區公所。南部則為圭武卒社(奎府聚社)活動範圍。 清同治年間,本區北部屬淡水廳大加臘堡「大隆同-{莊}-」,南部屬「奎府聚-{莊}-」。 1879年,屬臺北府淡水縣大加蠟堡大隆同-{莊}-、奎府聚-{莊}-。。 1895年,日治初期原臺北府改設臺北縣,1901年臺北縣裁撤,改隸臺北廳。 1909年,臺北廳直轄地方分為艋舺、大稻埕、大龍峒、古亭村4區,其中大龍峒區橫跨今大同、中山兩區部分地區。戰後大同區包含大龍峒區之大龍峒街、番仔溝-{莊}-,以及部分的牛埔-{莊}-、山子腳-{莊}-,部分大稻埕區之大稻埕。 1920年,施行市制,臺北州及臺北市設立,街-{莊}-改制為大字。1922年町名改正,市區大字改劃為町,大龍峒町、河合町、蓬萊町及部分太平町、大橋町在戰後大同區轄內。 1946年1月,戰後被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而改制省轄市時,臺北市被重新劃為十區。本區合併日治時代的大龍峒町、河合町、蓬萊町及部分太平町、大橋町,但因轄區內有臺北孔廟及大同路(改名大同街,現已解編),為了紀念孔子禮運大同之精神,以舊地名「大龍峒」縮略命名為「大同區」。 1990年,臺北市行政區重劃,大同區合併大稻埕地區之建成區、延平區。 == 地理 == === 位置 === *東:以臺北捷運淡水線用地西側與中山區為界。 *西:以淡水河中心線與新北市三重區為鄰。 *南:以市民大道、延平北路一段、忠孝西路二段與中正區、萬華區為界。 *北:以中山高速公路用地北側及基隆河中心線與士林區為界。 === 人口 === 根據臺北市大同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大同區戶數約5.3萬戶,人口約1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2.1萬人,在全臺灣所有鄉鎮市區中,人口密度高居全臺第八。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雙連裡與景星裡,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155人與2,357人。 大同區歷年人口變化(1990年-2030年) == 政治 == === 區政組織 === 大同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大同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 === 行政區劃 === 大同區行政區劃 聚落名 裡別 裡別 次分割槽 備註 大稻埕 玉泉裡 永樂裡 延平次分割槽 大稻埕 朝陽裡 大有裡 延平次分割槽 大稻埕 延平裡 南芳裡 延平次分割槽 大稻埕 景星裡 隆和裡 蘭州次分割槽 大稻埕 國順裡 國慶裡 蘭州次分割槽 國順、國慶2裡原本皆屬大龍峒。但1990年西側(大橋町)星耀裡併入、2002年將東側劃給國慶裡後,現國順裡為大稻埕牛磨車街。 大龍峒 國順裡 國慶裡 蘭州次分割槽 國順、國慶2裡原本皆屬大龍峒。但1990年西側(大橋町)星耀裡併入、2002年將東側劃給國慶裡後,現國順裡為大稻埕牛磨車街。 大龍峒 鄰江裡 老師裡 蘭州次分割槽 原有文昌裡,因戶數過少,在2002年9月1日區裡行政區域調整中併入老師裡。 大龍峒 重慶裡 保安裡 大龍次分割槽 大龍峒 至聖裡 至聖裡 大龍次分割槽 大龍峒 揚雅裡 斯文裡 大龍次分割槽 牛埔(蓬萊) 蓬萊裡 蓬萊裡 大龍次分割槽 牛埔(蓬萊) 民權裡 雙連裡 建成次分割槽 大稻埕(建成) 星明裡 光能裡 建成次分割槽 大稻埕(建成) 建功裡 建泰裡 建成次分割槽 大稻埕(建成) 建明裡 建明裡 建成次分割槽 == 教育 == === 高階中等學校 === *臺北市立明倫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成淵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靜修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志仁高階中學職業進修學校 *臺北市私立稻江高階商業職業學校 === 國民中學 === *臺北市立成淵高階中學國中部 *臺北市立建成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蘭州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民權國民中學暨附設補習學校 *臺北市立忠孝國民中學 *臺北市私立靜修高階中學附設國中部 === 國民小學 === *臺北市大同區大同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同區大龍國民小學:暨附設補習學校 *臺北市大同區太平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同區雙蓮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同區大橋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同區日新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同區永樂國民小學(含林祥瑞銅像):暨附設補習學校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同區蓬萊國民小學 === 幼兒園 === *永樂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明倫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大橋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大同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雙蓮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延平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大龍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蓬萊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太平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日新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啟聰學校幼兒部 *榮星幼兒園 *徳星幼兒園 *聖心幼兒園 *信愛幼兒園 *太原幼兒園 *功文成長幼兒園 === 特殊教育學校 === *臺北市立啟聰學校 === 圖書館 === *臺北市立圖書館延平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大同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建成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蘭州民眾閱覽室 == 醫療機構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院本部) *中華民國防癆協會第一胸腔病防治所 == 交通 == === 捷運 === ;臺北捷運 * :圓山站 - 民權西路站 - 雙連站 - 中山站 * :北門站 - 中山站 * :大橋頭站 - 民權西路站 === 道路 === ; 國道 *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臺北交流道、環北交流道 ; 省道 *臺1甲線:民權西路、臺北大橋 *臺2乙線:重慶北路 === 客運 === *臺北轉運站:市民大道一段209號(承德路、市民大道口) === 未來 === ==== 捷運 ==== ;臺北捷運 *█ 民生汐止線(規劃中):大稻埕站 ==== 輕軌 ==== *█ 社子輕軌(暫緩規劃):大橋頭站 - 大龍峒站 == 體育場館 == *大同運動中心:位於本區大龍街51號 *大同第三運動中心:位於重慶北路3段 *大同區迪化運動中心:即將於2014年開幕《爽報》(臺灣)Charm 2013/03/08 第9版 *民權西運動中心:將於2015年1月開幕《爽報》(臺灣)Charm 2013/03/12 第3版 ==政黨團體== *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7號16樓之5 == 文化與相關事物 == thumb|240px|臺北孔子廟大成殿 === 民宅與祠堂 === *陳悅記祖宅(老師府):建於1807年。 *陳德星堂:1892年建成。 *大稻埕辜宅:1920年代建成。 *大稻埕葉金塗宅(改建為大稻埕大樓,由臺北城大飯店進駐。一至三樓所保留之葉金塗宅立面為星巴克保安門市) ===宗教建築=== *大龍峒保安宮:建於1830年。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建於1856年。 *大稻埕慈聖宮:建立於1864年。 *臺北法主公廟:建立於1878年。 *瞿公真人廟:建於1887年。 *大龍峒福壽宮:初創於1863年。 *覺修宮:建於1914年。 *臺北孔子廟:建於1925年。 *樹人書院文昌祠:建於1928年。 *菩提講堂:建於1954年。 *臺北市普濟寺:建於1954年。 ===公園=== *景化公園 *延平河濱公園 *建成公園 *玉泉公園 *朝陽茶葉公園 *至聖公園 ===溝渠=== *番子溝,今已不存在,大致在重慶北路與淡水河間之高速公路南側一帶。 ===歷史街區=== *迪化街 *牛磨車街(今迪化街2段〉 *大稻埕 ===藝術空間=== *臺北當代藝術館(日治時期的建成小學校、戰後舊臺北市政府) ===古蹟、歷史建築===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建於1919年。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 *原臺北北警察署(今大同分局):建於1933年。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清末日治時期初。 *原枋隙教會:建於1885年。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建於1915年。 *仁安醫院 (臺北市) ===購物=== *京站時尚廣場 *寧夏夜市 ===奇景=== *臺北大橋機車瀑布:新北市三重區連線到臺北市大同區的臺北橋,每逢上下班時間,就會出現的「機車瀑布」景象,曾多次登上國際新聞版面,舉世聞名。 == 相關條目 == *禮記禮運(大同篇) *大龍峒 *大稻埕 *建成區 *延平區 == 注釋 == == 參考資料 == ;引用 ;書籍 * == 外部連結 == *大同區公所 *大同區戸政事務所 *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臺北市大同區衛生所) * Category:臺北市行政區劃 Datong
內湖區
內湖區(),前身「內湖鄉」,位於臺灣臺北市東部,因其境內多山丘,形成多處小盆地地貌,當地人臺灣話稱山坳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之義。臺灣話「內面即湖」或「內面彼湖」之稱謂;所指的盆地範圍係以北側自大金面山到碧湖國小的山陵,東緣從綠大地社群、成功公園到清白新村,南邊從白鷺山延伸到公館山之山丘北坡,西方是江南街處,在其中間形成一山坳型盆地。內湖區境內尚有「畚箕湖」、「北勢湖」、「白石湖」和「牛稠湖」等老地名,命名方式,亦是依地形和先民開墾事跡有關連性,而非指有水的湖泊名稱。工商活動部分,內湖科技園區有商辦大樓及臺灣部分媒體設於此處。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內湖區為九重葛,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 歷史 == === 西班牙統治時期 === *西元1632年,荷蘭人繪製的《大臺北古地圖》描繪了裡族社在內湖地區的活動範圍。 *西元1633年,西班牙神父哈辛託·艾斯奇維(Jacinto Esquivel)在報告裡,提到裡族有兩個村社,曾建議在此設立天主教會堂,和派遣宣教師負責宣教事務。 *依據西元1654年,荷蘭人所繪製《大臺北古地圖》資料顯示,其中的裡族和 搭搭攸 社平埔族原住民部落,位於基隆河北岸,即是今日內湖的區域。依地圖中的基隆河流向座標判斷,裡族社應在當今的粉寮至羊稠(今湖元、湖興及石潭裡)之間; 搭搭攸 社是現在的港墘、洲仔到北勢湖(今內湖路一段)一帶。早在荷西時期的千年以前,內湖境內,即有 凱達格蘭平埔族原住民生活其間。 === 清治時期 === *康熙末年起,漢人開拓者陸續地分批進入;較著名的有山腳陳聖瑞家族(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黃純善家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山腳許居家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郭崇飽家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何士蘭家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王傳圓家族(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林秀俊家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遊子蹄與遊子彪家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 何士蘭於1741年,至港墘落籍,招佃開拓「內湖莊」;林秀俊在乾隆中葉,進入內湖「灣仔莊」,亦招佃拓墾「裡族莊」 (日治時期改稱新裡族)。 *清代漢人中有客家、漳州、泉州籍移民,其中客家人人數最少,漳州籍為最多;泉州府籍的移民,居住在北勢湖、洲仔尾、葫蘆洲和五份地區,均臨基隆河畔;其他內湖大部分的區域,則由漳州籍先民分佈其間。在宗教信仰方面,形成三大祭祀圈組織:一,北勢湖地區泉州籍的居民,參加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之宗教活動;二,洲仔尾泉州籍的居民,參與「松山十三街莊」慈祐宮媽祖之信仰;三,漳州人則以碧山巖「開漳聖王」為地方守護神。 *在清朝康熙中葉以前,漢人尚未大量移民內湖之際,區域內的凱達格蘭平埔族原住民,乃以母系社會為家庭重心,過著漁撈、狩獵和簡易的農作生活;地廣人稀,棲息地選擇臨河處。從西元1647(明永曆元)年起至1655(明永曆 9 )年止,荷蘭時代的戶口資料記載, 裡族社和 搭搭攸 社戶口數為: ;裡族社和 搭搭攸 社戶口數 西元 裡族社 裡族社 搭搭攸社 搭搭攸社 1647 年 52 戶 231 人 13 戶 59 人 1648 年 52 戶 228 人 15 戶 60 人 1650 年 28 戶 140 人 40 戶 200 人 1654 年 27 戶 95 人 26 戶 102 人 1655 年 25 戶 71 人 43 戶 171 人 *雍正十(西元 1732 )年五月,清廷經地方官有條件的允許人民攜眷來臺;乾隆三十五(西元 1760 )年五月,再度解除人民攜眷渡臺之禁令後,漢人大量的湧入,致使本地原住民社會起了大變化。在清代初期,漢人的移民中,從較著名的家族族譜記載,得悉黃純善家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於康熙二十七(西元 1688 )年,隻身渡臺,定居內湖;山腳許居家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於康熙五十四(西元 1715 )年,攜帶兩子來臺,墾荒內湖;內湖望族郭崇飽家族(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於雍正五(西元 1727 )年,前來內湖租園墾荒;「內湖莊」開墾業戶何士蘭(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於乾隆六(西元 1741 )年,至港墘落籍;五份望族王傳圓(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於乾隆二十一(西元 1756 )年,一家五口乘船欲前往淡水,不料,中途遇上暴風雨,致使船隻漂至鹿港登陸,之後,在輾轉來到內湖羊稠,最後定居「五份洋(即今日東湖路一帶)」開拓。內湖另一大開墾業戶林秀俊,亦在乾隆中葉,從擺接地區(今板橋平原)移轉至內湖灣仔、粉寮、石壁潭及松山上塔悠墾荒。此外,內湖「遊厝」(今國防醫學院南側附近)渡臺始祖遊子蹄與遊子彪伯仲(祖籍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亦在乾隆中葉,到內湖「頂灣仔」拓墾。 *漢族中的客家、漳州、泉州籍移民,客籍人數最少,漳州籍為最多;漳州府詔安縣是屬客家人的分佈區域,所以內湖地區,有開墾業戶何士蘭家族、「遊厝」遊子蹄與遊子彪家族和謝拔鎰家族,祖籍歸詔安縣;今位於麗山高中校園西側的「陳厝」,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亦屬客籍。泉州府籍的移民,居住在北勢湖、洲仔尾、葫蘆洲和五份地區,均臨基隆河畔;其他內湖大部分的土地,則由漳州籍先民分佈其間。 === 日治時期 === *日治時期的內湖境內,土地開發也已達到飽和程度,平原部份,乃以農田為主;較為形成市集的聚落,則有北勢湖老街、港墘老街與梘頭老街。二千戶一萬個住民當中,絕大部分是務農為業。 *日治時期,較為形成市集的聚落,有北勢湖老街和港墘老街,因受基隆河整治工程影響,已夷為平地,另再形成新的「內湖科技園區」了。現在的內湖路二段「中店仔」,尚餘少許的日治時期的老店舖和舊行政中心的「內湖莊役場」等歷史性建築物,也準備做都市更新,即將被拆除。傳統的三合院民居,在當今的內湖已不多見了;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性舊建築物的遺存,愈顯珍貴。 *大正9年(1920年)10月起,與南港合併為-{內湖莊}-,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州七星郡管轄。 === 戰後時期 === *1946年(民國35年)1月27日,改隸臺灣省臺北縣七星區內湖鄉。首位派任鄉長林老英;鄉內初設十一個村。同年7月6日,南港鎮由內湖鄉劃出而單獨成立。 *1947年(民國36年)2月4日,七星區廢除,內湖鄉改隸臺北縣淡水區。 *1950年(民國39年)10月25日,縣轄區廢除,內湖鄉直接隸屬臺北縣。 *1955年(民國44年)2月,大陳列島居民撤退來臺,在內湖首先設立清白新村,安置部分的移民;之後的十餘年間,為配合政府的「鼎興計畫方案」與其他的政策,當時的內湖鄉境內,陸續成立十餘處眷村和國會山莊。 *民國四、五十年間,為配合政府的「鼎興計畫方案」與其他的政策,當年的內湖鄉境內,陸續成立十餘處眷村(如下附表)和國會山莊,有影劇五村、警智新村、干城一村、愛士四村、內湖一村、內湖二村、內湖三村、精忠新村、貿商三村、憲光新村、貿商七村、治磐新村、自立二村及碧湖新村、麗山新村等,村子裡的鄉親,皆是來自中國大陸各省籍。 ;內湖區各眷村資料表 編號 眷村名稱 設村時間 設立位置 興建單位 基地範圍 地主 眷舍數 眷戶數 軍種 列管單位 改建時間 1 清白新村 民國 44 年 康寧路一段 中華婦聯總會 陸總部、私有 214 戶 225 戶(含違建) 陸軍 陸軍總司令部 民 80 年 2 影劇五村 民國 49 年 內湖路二段 海軍總部、中華婦聯總會 軍有 441 戶 440 戶 海軍 海軍總司令部 民 70 年 3 警智新村 民國 50 年 康寧路一段 警備總部 2,300 平方公尺 國有 92 戶 91 戶 陸軍 警備總部 民 80 年 4 干城一村 民國 52 年 康寧路一段 中華婦聯總會 3,200 平方公尺 軍有 100 戶 99 戶 陸軍 陸軍總司令部 民 92 年 5 愛士四村 民國 53 年 康寧路一段 陸總部婦聯分會 4,000 坪 軍有 23 戶 22 戶 陸軍 陸軍總司令部 未改建 6 內湖一村 民國 54 年 內湖路二段 國防部總務局 國防部 93 戶 92 戶 陸軍 國防部 民 70 年 7 內湖二村 民國 54 年 康寧路一段 國防部總務局 國防部 126 戶 124 戶 陸軍 國防部 民 72 年 8 內湖三村 民國 54 年 內湖路二段 國防部總務局 國防部 21 戶 21 戶 (含 3 戶自建) 陸軍 國防部 民 70 年 9 精忠新村 民國 54 年 江南街71巷 陸軍總司令部 軍有 254 戶 253 戶 陸軍 陸總部後勤司令部 民 70 年 10 貿商三村 民國 54 年 內湖路三段 中華婦聯總會 2 公頃 國安局 107 戶 106 戶 國安局 國安局 民 70 年 11 憲光新村 民國 55 年 江南街71巷 憲兵司令部 28,500 坪 憲兵司令部 305 戶 304 戶 憲兵 憲兵司令部 民 70 年 12 貿商七村 民國 57 年 內湖路二段179巷 中華婦聯總會 1 公頃餘 國安局 106 戶 105 戶 國安局 國安局 民 70 年 13 治磐新村 民國 57 年 內湖路一段217巷 中華婦聯總會 18,000 平方公尺 國防部 137 戶 135 戶 警備總部 民 72 年 14 自立二村 民國 58 年 陽光街68巷 聯勤總司令部 1,000 坪 軍有 35 戶 35 戶 陸軍 陸軍總部 未改建 15 大華新村 成功路二段 陸軍工兵學校 陸軍 陸軍總司令部 已拆除 *1968年(民國5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院轄市滿一年,透過併入周圍鄉鎮案,內湖鄉併入臺北市成為內湖區。 *1977年(民國66年),內湖區解除禁建。 *1982年(民國71年)3月25日,位於內湖路三段60巷內的福田煤礦場因「瓦斯突出」而發生礦坑災變,計有13名礦工身亡及35人受到輕重傷。 *1982年(民國71年)9月1日,民權大橋通車。 *1990年(民國79年)8月9日,釋出實施〈臺北市內湖輕工業區輔導管理辦法〉,限制輕汙染製造業,始得於區內設定。 *1991年(民國80年)11月11日,基隆河整治計畫:截彎取直工程,正式動工興築。 *1992年(民國81年),港墘橋(原內湖橋)拆除。 *1997年(民國86年),綠手指上的灰指甲事件,慈濟基金會規劃於臺北市內湖區保護區內設定「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專區」,引發當地民眾及環保團體抗爭多年。2015年取消開發。 *2005年(民國94年),內湖區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安全社群認證,同時也是全球第94個安全社群、亞洲第8個安全社群、臺北市第一個安全社群。 *2010年(民國99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內湖區為九重葛,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2015年(民國104年)6月,內湖垃圾山轉型內湖復育園區,正式啟用。 == 地理 == === 位置 === 北接士林區,東鄰新北市汐止區,西邊為松山區與中山區,南接南港區。 北界:五指山山脈楊貴三、沈淑敏(民99)。臺灣全志,卷二,土地誌,地形篇。南投市:臺灣文獻館。文間山(劍南路)、大崙尾山、大崙頭山、碧山,鄰接士林區。 東界:碧山、白石湖山、大邱田山、老鷲尖山、內溝溪至基隆河,鄰接新北市汐止區。 南界:主要以基隆河與南港區為界。 西界:以基隆河(三張犁攔水圳至港墘路口堤外)鄰接松山區,堤頂大道二段、內湖路一段、劍南路鄰接中山區大直地區。 === 人口 === 根據臺北市內湖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內湖區戶數約11.1萬戶,人口約27.6萬人,每戶人口約2.478人,是臺北市每戶人口數最高的行政區。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五分裡與蘆洲裡,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1,107人與1,279人,其中五分裡也是臺北市人口第四大里,其他區內人口較多的裡包括金湖-{裡}-、寶湖-{裡}-、港富里、港華裡、西康裡、週美里、康寧裡。 內湖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30年) == 政治 == === 歷任首長 === ;內湖-{莊莊}-長 姓名 任期 備註 郭華讓 1920年10月1日-1924年10月31日 郭國仕 1924年11月1日-1932年9月30日 郭華讓 1932年10月1日-1945年 改名武原加讓 ;內湖鄉鄉長 姓名 任期 備註 林老英 1945年11月-1946年8月 官派,兼任內湖國民學校校長 謝水柳 1947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 鄉民代表間接選舉產生,副鄉長林作文 林金子 1949年1月1日-1951年6月30日 鄉民代表間接選舉產生,副鄉長郭金田 林金子 1951年7月1日-1956年6月30日 民選首任,連任2屆 郭金田 1956年7月1日-1960年1月15日 民選第3屆 劉查某 1960年1月16日-1964年2月29日 民選第4屆 林金子 1964年3月1日-1968年6月30日 民選第5屆 ;內湖區區長 姓名 任期 備註 林金子 1968年7月1日-1973年2月 孟範 1973年2月-1980年6月 歐文 1980年6月-1986年4月 陳正治 1986年4月-1990年3月 巴馳 1990年3月-1993年5月 張起龍 1993年5月-1995年10月 葉傑生 1995年10月-1997年7月 餘星華 1997年7月-1999年3月 黃振昌 1999年3月-2000年7月 孫清泉 2000年7月-2004年9月 吳坤宏 2004年9月-2008年7月 張金鎮 2008年7月-2013年3月 林世崇 2013年4月-2015年3月 內湖山老鼠事件 羈押禁見同日起停職 林菁 2015年3月-2016年1月退休 林媛玲.內湖山老鼠案區長遭停職 民政局專委接任 .蘋果日報.2015-03-23 郭雅村 2016年1月-2016年3月 副區長代理 林秉宗 2016年3月-現任 === 區政組織 === 內湖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內湖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 === 行政區劃 === ;區劃史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內湖隸屬臺灣省臺北府淡水縣芝蘭一堡,分為內湖莊、裡族莊及北勢湖莊三部份。 *臺灣日治時期大正九年(1920年)10月1日,臺灣地方改制,成立-{內湖莊}-,隸屬臺北州七星郡。 *民國34年(1945年),戰後改稱內湖鄉,隸屬臺北縣。 *民國35年(1946年)7月1日,劃出南港,成立南港鎮。 *民國57年(1968年),內湖鄉被劃入1967年升格為直轄市的臺北市,改制為內湖區。 ;現況 次分割槽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西湖 港墘裡 港富里 港都裡 港華裡 西康裡 西湖-{裡}- 西安裡 麗山裡 金龍 湖濱裡 內湖-{裡}- 金龍裡 金瑞裡 碧山裡 大湖-{裡}- 秀湖-{裡}- 東湖 五分裡 東湖-{裡}- 安湖-{裡}- 葫洲裡 內溝裡 金湖-{裡}- 康寧裡 明湖-{裡}- 蘆洲裡 安泰裡 樂康裡 南湖-{裡}- 紫陽 紫星裡 紫雲裡 清白裡 紫陽裡 瑞陽裡 瑞光裡 灣仔 湖興裡 湖元裡 石潭-{裡}- 寶湖-{裡}- 洲尾 週美里 行善裡 若按照一般地理粗略分割槽,則以成功路二段為界;東面為東湖,主要地標是美國在臺協會與康寧大學,與南港相鄰、成功路二段以西為西湖,主要都市計畫分割槽為內湖科學園區。另可因高速公路的分隔將舊宗路、五期重劃區一帶分為另一個次分割槽。 === 行政機關 === *臺北市動物之家 *臺北市內湖區公所臺北市內湖區行政大樓 == 產業 == *內湖科技園區 *臺北花市 *白石湖休閒農業區 == 文化 == === 內湖民俗文化 === *元宵節晚上在內湖市區(內湖路二段、成功路四段、康寧路一段、金龍路一帶)舉行大規模遶境,稱作夜弄土地公。 === 內湖宗教文化 === *農曆除夕夜各宮廟守歲新春開正,初一到初五新春祈福誦經。 *農曆正月十五日晚上梘頭福德祠夜弄土地公 *農曆正月十九、二十日內湖地區六大角媽祖往北港進香請火。 *農曆正月二十、二十一日內湖灣仔莊天上聖母北港進香,農曆正月廿五日回鑾敬演下馬戲、過火 農曆二月二日各土地公廟恭祝福德正神聖誕。 *農曆二月擇日內湖碧山巖五大角開漳聖王公聖誕輪值爐主組織舉行酬神祭典及過爐。 *農曆二月十四日~十六日內湖碧山巖恭祝開漳聖王聖誕千秋誦經祝壽法會。 *農曆二月十五日內湖新裡族三大角( 灣仔莊、葫蘆洲、十四份 )關渡宮天上聖母遶境演戲,二月十六日過爐新角頭。 *農曆二月十五日公館莊武身開漳聖王聖誕千秋遶境過火演戲。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內湖新坡尾( 金龍裡媽祖會 )恭祝關渡宮天上聖母聖誕慶典 *內湖地區六大角(梘頭 、頂番仔陂、港墘、新陂尾、下番仔陂、山腳 )媽祖聖誕。農曆二月二十九日自松山五分埔接續關渡二媽,三月一日祈福遶境暨過火演戲,三月二日過爐新角頭。 *農曆三月一日白石湖地區三年一次( 逢寅、巳、申、亥年 )關渡媽祖千秋請火遶境過火。 *農曆三月二十二日十八份盟會慶祝天上聖母聖誕祝壽通疏過火 *農曆三月二十二日洲尾莊天上聖母聖誕出巡繞境,三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恭迎松山慈祐宮媽祖繞境。 *農曆三月擇期恭祝內溝莊開漳聖王天上聖母眾神聖誕千秋出巡遶境過火演戲。 *農曆七月十四日內湖碧山巖舉行中元普渡統一祭典法會。 *農曆七月二十三日~二十五日金龍禪寺舉辦中元地藏法會。 *農曆八月廿一日恭祝大坵田( 大湖街 )鳳山寺廣澤尊王聖誕千秋演戲過火 農曆八月十五日各土地公廟恭祝福德正神千秋。 *農曆十月一日~七日內湖碧山巖啟建祈安禮鬥植福法會 *農曆十月十五日恭祝三官大帝聖誕千秋演戲酬神。 *農曆十二月末酬謝神恩合境平安。 === 內湖團體 === *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2011年8月,為反對慈濟基金會於內湖保護區發展而成立。 *白色水鳥青年陣線:2014年4月,都委會會議主席張金鶚副市長裁示讓開發案進入通檢,但可優先審議的折衷案。陳思豪.內湖慈濟案闖關  將通盤檢討但可優先審議 .蘋果日報.2014-04-10引起內湖區七八年級青年不滿,而組織團體爭取保護區權益。 == 教育 == === 大專院校 === *國防醫學院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康寧大學臺北校區 === 高階中等學校 === *臺北市立內湖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內湖高階工業職業學校 *臺北市立南湖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麗山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方濟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達人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文德女子高階中學 === 國民中學 === *臺北市立內湖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西湖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東湖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三民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明湖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麗山國民中學 === 國民小學 === *臺北市立內湖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文湖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明湖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南湖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新湖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碧湖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麗湖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大湖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西湖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東湖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康寧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潭美國民小學 *臺北市立麗山國民小學 === 社群大學 === *內湖社群大學 ===幼稚園=== *臺北市立湖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康寧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南湖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新湖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內湖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東湖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碧湖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明湖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文湖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麗山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西湖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潭美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麗湖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恕徳家商附幼 *北大內湖幼稚園 *成美幼稚園 *華泰幼稚園 *新上幼稚園 *奧斯福爾幼稚園 *文心幼稚園 *心恵幼稚園 *幼新幼稚園 *東湖幼稚園 *福祿貝爾幼稚園 *立湖幼稚園 *潭美幼稚園 *新力幼稚園 *民祥幼稚園 *恵光幼稚園 *嘉恩幼稚園 == 醫療機構 == *三軍總醫院 *內湖國泰診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 *康寧醫院 == 交通 == === 捷運 === ;臺北捷運 * :西湖站 - 港墘站 - 文德站 - 內湖站 - 大湖公園站 - 葫洲站 - 東湖站 === 道路 === *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 **東湖交流道(15) **內湖交流道(16) *國道一號(汐五高架) **堤頂交流道(18) **國道三號南港交流道(銜接環東大道) **環東大道 *南湖大橋 *成功橋 *成美橋 *麥帥一橋 *麥帥二橋 *民權大橋 *彩虹橋 === 未來規劃 === ==== 捷運 ==== *(東環段)(規劃中):舊裡族站 - 粉寮站 - 瑞光公園站 - 內湖科技園區站 - 洲子站 *(規劃中):舊裡族站 - 上灣仔站 - 葫蘆洲站 - 東湖站 - 下社後站 *(規劃中):下社後站 - 五分站 - 火炭坑口站 - 內溝站  == 休閒旅遊 == === 圖書館 === *臺北市立圖書館西湖分館 - 音樂 *臺北市立圖書館東湖分館 - 建築 *臺北市立圖書館內湖分館 - 社會福利 *臺北市立圖書館西中分館 - 客家文化 === 體育場館 === *內湖運動中心 *葫蘆洲運動公園(內湖焚化爐) === 步道 === *金面山親山步道(約3.5公里) *忠勇山、鯉魚山親山步道(約4.8公里) *白鷺鷥山、康樂山、名舉山親山步道(約4.8公里) *內溝溪景觀生態步道 === 名勝 ===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 *金龍禪寺 *峰碧山圓覺寺 *梘頭福德祠 *龍船巖(石船)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白石湖休閒農業區 === 公園 === *大湖公園 *碧湖公園 *彩虹河濱公園 *成美右岸河濱公園 *南湖右岸河濱公園 *成功公園 *清白公園 *東湖樂活公園 * 內湖復育園區 (內湖垃圾山):建置復育林區、遊憩區、高灘地、陽光草坪、活動廣場、景觀廣場及觀景臺等。8年抗戰 內湖垃圾山變綠地 .人間福報.2015-06-06為臺北市第二座復育公園。 === 古蹟 === *三級古蹟 **林秀俊墓:建於1774年 *直轄市定古蹟 **郭子儀紀念堂:建於1919年 **-{內湖莊役場會議室}-(內湖公民會館):建於1930年 **北勢湖清代採石場:建於1877年 === 休閒娛樂 === *哈拉影城 *CITYLINK內湖店,內部亦有日本TSUTAYA BookStore書店進駐。 *內湖草莓季 ==註解==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內湖區公所 *內湖區戶政事務所 *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臺北市內湖區衛生所) * Neihu Category:內湖區的政府機關 北縣
士林區
士林區(;巴賽語:Pattsiran),舊稱「八芝蘭」,前身「士林鎮」,位於臺灣臺北市北部,面積為62.3682平方公里,人口約有26.7萬人,以面積是臺北市第一大區,人口則居全市第三多。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1,120公尺最高,東南部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平原則分佈在西南部磺溪、外雙溪下游及基隆河、淡水河間。 士林區內有士林夜市、陽明山國家公園等景點,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灣戲曲中心、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文教設施與機構,天母地區外籍人士居多。士林區區花為玫瑰。 == 歷史 == 士林區舊名「八芝蘭」(Pattsiran),為平埔族語「溫泉」之義。在漢人尚未入墾之前,為平埔族「麻少翁社」居住地。清朝時期實施堡裡制,簡化其名為「芝蘭堡」(稍後再劃為芝蘭一堡)。清末時因當地讀書風氣興盛,科考人才輩出,遂改稱「士林」,有「士子如林」之涵義《臺北市 士林區》,臺北市政府官方網站 。 *荷蘭統治時期本區記有巴賽族「毛少翁社」、「瓦笠社」。 *1740年:乾隆5年屬淡水海防廳淡水保八芝蓮林莊、瓦笠莊。乾隆25年屬淡水廳淡水保石角莊、八芝蘭林莊、瓦笠莊、毛少翁社,另設八芝蘭林街。嘉慶年間改隸淡水廳芝蘭一堡。同治年間屬芝蘭堡石角溝莊、芝蘭街、毛少翁社莊、毛少翁社及大加蠟堡社仔莊、溪州底莊。 *1879年:屬臺北府淡水縣芝蘭一堡林口莊、員山仔莊、福德洋莊、棋林厝莊、社仔莊、洲尾莊、石角莊、南雅莊、三角埔莊、東勢莊、番仔仔莊、莊仔頂莊、草山莊、公舘地莊、菁碧莊、雙溪莊、番仔嶺莊、平頂莊、毛少翁社莊;芝蘭二堡中洲莊、溪洲莊;大加蠟堡溪洲底莊、溪沙尾莊。 *1895年:日治初期原臺北府改設臺北縣,本區先後屬士林辦務署、臺北辦務署。1901年臺北縣裁撤,改隸臺北廳。 *1909年:屬臺北廳士林支廳士林區芝蘭一堡士林街、林子口莊、福德洋莊、湳雅莊、石角莊、洲尾莊、三角埔莊、下東勢莊、公舘地莊、永福莊、雙溪莊、埤頂莊、菁礐莊、草山莊、七股莊;社子區之社子莊、溪洲底莊;和尚洲區之中洲莊。 *1920年:臺北州及臺北市設立,莊改制為大字。士林隸屬臺北州七星郡,設「士林莊」。後因人口聚集,乃於1933年升格為「士林街」。 *1946年:臺灣光復後士林街改制為士林鎮,隸屬臺北縣七星區。1947年七星區撤銷改隸淡水區。1949年,士林鎮與北投鎮一併改隸於新成立的草山管理局。1950年隨著草山改名為陽明山,草山管理局亦改名為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仍隸屬之。 *1968年7月:士林鎮與北投鎮、南港鎮、景美鎮、內湖鄉、木柵鄉一併劃入臺北市,改稱「士林區」,但仍屬陽明山管理局轄下。1977年陽明山管理局裁撤,改由臺北市政府直轄。 *1990年:行政區劃調整。原中山區西北角,中山北路以西突出部分(福樂裡、康寧裡、明勝裡、劍潭-{裡}-西端)劃入士林區;原屬士林區之洲美里則劃入北投區。 == 地理 == === 位置 === *北接北投區、新北市金山區、萬裡區 *東面為新北市汐止區 *西面為新北市五股區、蘆洲區、三重區、八里區 *南接大同區、中山區、內湖區 士林區與11個區相鄰,是中華民國與最多三級行政區(鄉、鎮、縣轄市、區)相鄰的三級行政區。 === 人口 === 根據臺北市士林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士林區戶數約10.8萬戶,人口約26.7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天玉里與永福裡,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8,889人與1,201人。 士林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30年) == 政治 == === 歷任首長 === ;士林-{莊莊}-長 屆次 姓名 上任日期 卸任日期 備註 1 何慶熙 1920年 1922年 ;士林街街長 屆次 姓名 上任日期 卸任日期 備註 1 潘光楷 1920年 1922年 ;士林鎮鎮長 任次 姓名 上任日期 卸任日期 備註 1 賴克明 1946年2月 1947年1月 官派 2 丁雲霖 1947年2月 1949年1月 鎮民代表間接選舉 3 丁雲霖 1949年2月 1951年1月 鎮民代表間接選舉 4 郭欽智 1951年7月 1953年6月 民選 5 何楚義 1953年7月 1956年6月 民選 6 陳滿堂 1956年7月 1960年1月 民選 7 陳滿堂 1960年1月 1964年2月 民選 8 林振興 1964年3月 1968年6月 民選 ;士林區區長 屆次 姓名 上任日期 卸任日期 備註 1 林振興 1968年7月 1979年7月 官派 2 馬兆宗 1979年9月 1988年3月 官派 3 陳和記 1988年3月 1993年5月 官派 4 林義煊 1993年5月 1994年9月 官派 5 陳光國 1995年1月 1999年3月 官派 6 葉傑生 1999年3 2004年9月 官派 7 林菁 2004年9月 2007年9月 官派 8 張義芳 2007年9月 2012年10月 官派 9 陳泉壽 2012年10月 2013年4月 官派 10 黃雯婷 2013年4月 2014年11月 官派 11 江慶輝 2014年11月 2021年7月 官派 12 洪進達 2021年7月 現任 官派 === 區政組織 === 士林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士林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 === 各里沿革 === 各里沿革 舊地名 1946年1月 1950年7月 1954年2月 1966年5月 1973年5月 1974年12月 1977年8月 1981年4月 1990年3月 2002年6月 士林 仁化裡 仁化裡 仁化裡 仁化裡 仁化裡 仁化裡 仁化裡 仁禮裡 仁勇裡 仁勇裡 智勇裡 智勇裡 智勇裡 智勇裡 智勇裡 智勇裡 智勇裡 智勇裡 士林 仁勇裡 仁勇裡 禮文裡 禮文裡 禮文裡 禮文裡 禮文裡 禮文裡 禮文裡 士林 義方里 義方里 義方里 義方里 義方里 義方里 義方里 義信裡 義信裡 義信裡 士林 山仔腳 信忠裡 信忠裡 信忠裡 信忠裡 信忠裡 信忠裡 信忠裡 溪洲子 福林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壽裡 福壽裡 福壽裡 福壽裡 福壽裡 福志裡 福志裡 溪洲子 福林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壽裡 福壽裡 志成裡 志成裡 志成裡 福志裡 福志裡 福德洋 福林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壽裡 福壽裡 福榮裡 福榮裡 福榮裡 林子口 福林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德洋 福林裡 福林裡 福德里 福德里 福德里 福文裡 福文裡 福文裡 福林裡 福林裡 福德洋 福林裡 福林裡 福德里 福德里 福德里 福樹裡 福樹裡 福樹裡 福德里 福德里 福德洋 福林裡 福林裡 福德里 福德里 福德里 福德里 福德里 福德里 福德里 福德里 福德洋 福林裡 福林裡 福德里 福祿裡 福祿裡 福祿裡 福祿裡 福祿裡 福德洋 福林裡 福林裡 福德里 福祿裡 福祿裡 福貴裡 福貴裡 舊街 舊佳里 舊佳里 舊佳里 舊佳里 舊佳里 舊佳里 舊佳里 舊佳里 舊佳里 舊佳里 下樹林、洲尾頭 舊佳里 舊佳里 舊佳里 舊佳里 舊佳里 新佳里 新佳里 新佳里 福佳里 福佳里 洲尾 洲美里 洲美里 洲美里 洲美里 洲美里 洲美里 洲美里 洲美里 後港墘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墘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景祐裡 景祐裡 景祐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墘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前港裡 前港裡 前港裡 前港裡 前港裡 前港裡 後港墘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前港裡 前港裡 前港裡 承德里 承德里 承德里 後港墘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福中裡 福中裡 福中裡 福中裡 福中裡 福中裡 後港墘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後港裡 福中裡 福華裡 福華裡 福華裡 福華裡 福華裡 葫蘆堵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堵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東裡 葫東裡 葫東裡 葫東裡 葫東裡 葫東裡 葫蘆堵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福順裡 福順裡 福順裡 福順裡 福順裡 福順裡 葫蘆堵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福順裡 德信裡 德信裡 德信裡 福順裡 福順裡 葫蘆堵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海光裡 海光裡 海光裡 海光裡 富光裡 富光裡 葫蘆堵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葫蘆裡 海光裡 海光裡 海光裡 富光裡 富光裡 富光裡 社子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正裡 社正裡 社正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園裡 社園裡 社園裡 社子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子裡 社中裡 社中裡 社中裡 社新裡 社新裡 三角埔 永平裡 永平裡 永平裡 永平裡 永平裡 永新裡 永新裡 永新裡 社新裡 社新裡 渡子頭 永平裡 永平裡 永平裡 永平裡 永平裡 永平裡 永平裡 永平裡 永倫裡 永倫裡 崙子頂 倫等裡 倫等裡 倫等裡 倫等裡 倫等裡 倫等裡 倫等裡 倫等裡 永倫裡 永倫裡 溪洲底 福安裡 福安裡 福安裡 福安裡 福安裡 福安裡 福安裡 福安裡 福安裡 福安裡 溪洲子、溪砂尾 富安裡 富安裡 富安裡 富安裡 富安裡 富安裡 富安裡 富安裡 富洲裡 富洲裡 和尚洲中洲埔 中洲裡 中洲裡 中洲裡 中洲裡 中洲裡 中洲裡 中洲裡 中洲裡 富洲裡 富洲裡 大石角 芝山裡 巖山裡 巖山裡 巖山裡 巖山裡 巖山裡 巖山裡 巖山裡 巖山裡 巖山裡 圓山仔腳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名山裡 名山裡 名山裡 名山裡 名山裡 玉稠湖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東山裡 東山裡 下東勢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下東勢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芝山裡 聖山裡 聖山裡 湳雅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忠誠裡 忠誠裡 忠誠裡 忠誠裡 聖山裡 聖山裡 湳雅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忠誠裡 忠誠裡 忠誠裡 忠誠裡 忠誠裡 忠誠裡 德行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德行裡 德行裡 德行裡 德行裡 德行裡 德行裡 德行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德行裡 德行裡 德行裡 德華裡 德華裡 德華裡 湳雅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興裡 蘭興裡 蘭興裡 蘭興裡 蘭興裡 湳雅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湳雅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蘭雅裡 天祿裡 天祿裡 三角埔、大稻埕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天祿裡 天祿裡 三角埔、大稻埕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天壽裡 天壽裡 三角埔、大稻埕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天福裡 天福裡 三角埔、大稻埕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角埔、玉潮坑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天母裡 天母裡 天山裡 天山裡 天山裡 三角埔、玉潮坑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天母裡 天母裡 天山裡 天和裡 天和裡 三角埔、猴洞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天母裡 天母裡 天母裡 天母裡 天母裡 三角埔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三玉里 天母裡 天母裡 天玉里 天玉里 天玉里 拔仔埔、莊仔頂 永福裡 永福裡 永福裡 永福裡 永福裡 永福裡 永福裡 永福裡 永福裡 永福裡 尾崙、公館地 公館裡 公館裡 公館裡 公館裡 公館裡 公館裡 公館裡 公館裡 公館裡 公館裡 新安、燒焿寮 新安裡 新安裡 新安裡 新安裡 新安裡 新安裡 新安裡 新安裡 新安裡 新安裡 大平尾、狗殷懃 平等裡 平等裡 平等裡 平等裡 平等裡 平等裡 平等裡 平等裡 平等裡 平等裡 內雙溪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內雙溪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溪山裡 翠山裡 翠山裡 翠山裡 翠山裡 外雙溪 臨溪裡 臨溪裡 臨溪裡 臨溪裡 臨溪裡 臨溪裡 臨溪裡 臨溪裡 翠山裡 臨溪裡 草山 草山裡 草山裡 陽明裡 陽明裡 陽明裡 陽明裡 陽明裡 陽明裡 陽明裡 陽明裡 菁礐、七股 草山裡 草山裡 菁山裡 菁山裡 菁山裡 菁山裡 菁山裡 菁山裡 菁山裡 菁山裡 資料來源:臺北市志、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臺北市區裡界學說2010、臺北市區裡界學說2015、臺北市行政區域圖(1983年) === 行政區 === 士林區共轄51個裡,其行政區域分佈情形為: 次分割槽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社子區 福順裡 富光裡 葫蘆裡 葫東裡 社子-{裡}- 社新裡 社園裡 永倫裡 福安裡 富洲裡 後港區 後港裡 福中裡 前港裡 百齡裡 承德里 福華裡 明勝裡 街上區 仁勇裡 義信裡 福林裡 福德里 福志裡 舊佳里 福佳里 蘭雅區 德行裡 德華裡 忠誠裡 蘭雅裡 蘭興裡 芝山岩區 巖山裡 名山裡 聖山裡 芝山裡 東山裡 天母區 三玉里 天母裡 天福裡 天祿裡 天壽裡 天和裡 天山裡 天玉里 陽明山區 永福裡 公館裡 新安裡 陽明裡 菁山裡 平等裡 溪山裡 翠山裡 臨溪裡 == 教育 == === 特殊學校 === *臺北市立啟智學校 *臺北市立啟明學校 === 國際學校 === *臺北美國學校 *臺北市日僑學校 *臺北歐洲學校 === 大專院校 === *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 *東吳大學 *銘傳大學(臺北校區以及基河校區) *中國文化大學 *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士林校區)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創新育成大樓 === 高階中等學校 === *臺北市立陽明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百齡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士林高階商業職業學校 *臺北市私立泰北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華興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衛理女子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華岡藝術學校 === 國民中學 === *臺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至善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格致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福安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天母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百齡高階中學附設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陽明高階中學附設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蘭雅國民中學 *臺北市私立華興國民中學 === 國民小學 === *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士東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文昌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百齡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芝山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雨聲國民小學 *臺北市私立華興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福林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劍潭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蘭雅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三玉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天母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平等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國民小學(含永平福德宮) *臺北市士林區雨農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富安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溪山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葫蘆國民小學 *臺北市士林區雙溪國民小學 === 幼稚園 === *臺北市立雨聲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士林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士東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富安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社子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剣潭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陽明山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葫蘆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渓山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芝山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雙渓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雨農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蘭雅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福林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文昌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平等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百齡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欣光幼稚園 *幼心幼稚園 *大慈幼稚園 *天道幼稚園 *十大幼稚園 *育成幼稚園 *求真幼稚園 *日新幼稚園 *忠義幼稚園 *博仁幼稚園 *現代私墊幼稚園 *育強幼稚園 *江慧幼稚園 *蘭雅幼稚園 *牧愛堂幼稚園 *華民幼稚園 *聖徳幼稚園 *海光幼稚園 *何嘉仁幼稚園 *愛光幼稚園 *育新幼稚園 *世霖幼稚園 *泰安幼稚園 *力群幼稚園 *正音幼稚園 *多多幼稚園 *民華幼稚園 *啟明學校幼稚園 *奧爾仕幼稚園 *啟智學校附幼 *天鵝堡幼稚園 === 圖書館 === *臺北市立圖書館百齡智慧圖書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李科永紀念圖書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葫蘆堵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天母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士林分館 == 醫療機構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士林門診部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 交通 == === 捷運 === ;臺北捷運 * :芝山站 - 士林站 - 劍潭站 === 道路 === *臺2甲線:陽金公路、仰德大道 *臺2乙線:百齡橋、承德路六段、北淡公路、中山高速公路臺北交流道 *洲美快速道路、中山高速公路(汐五高架)環北交流道 *承德橋(與大同區相接)、中山二橋(與中山區中山北路相接)、自強隧道(與中山區大直、內湖區相接) *其他道路參見士林區道路列表 === 未來 === ==== 捷運 ==== ;臺北捷運 * <█ </small>環狀線北環段(發包興建中):社子站 – 福德洋站 – 士林站 – 林子口站 – 故宮站 ==== 輕軌 ==== ;社子輕軌 *<█ </small>東西線(暫緩規劃):頂福洲站 – 下福洲站 – 溪砂尾站 – 臨江園站 – 溪洲底站 - (北投區) - 芝山站 – 蘭雅站 – 天母棒球場站 – 天母站 *<█ </small>南北線(暫緩規劃):葫蘆堵站 – 社子站 – 兒童新樂園站 == 旅遊 == File:Yang Ming Flower-clock Park.JPG|陽明山花鐘旁的公園 File:Taiwan Shilin Night Market.jpg|士林夜市 File:SL-Residence.jpg|士林官邸大門一景 File:National Palace Museum Front View.jpg|故宮入口牌樓 File:士林慈諴宮1.jpg|士林慈諴宮 File:社子島FUJI4453.jpg|社子島(由觀音山眺望) File:社子島夜景FUJI2527.jpg|社子島夜景(由觀音山眺望) === 都市更新 === *文林苑都市更新 位於文林路士林橋、前街及後街一帶的都市更新爭議。事件始於王家不同意所擁有的兩塊土地和建物,包含在臺北市政府核定的都市更新範圍內,經由樂揚建設擔任實施者規劃都市更新事業計劃興建「文林苑」住宅大樓。2014年經過長期抗爭與訴訟,反對戶與建商樂揚建設達成和解,雙方簽字,樂揚建設同意撤銷所有訴訟。文林苑於2016年9月完工交屋。 === 名勝 === *國立故宮博物院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士林官邸 *錢穆故居 *臺北市立兒童新樂園,2014年設定,位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旁邊。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位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以及臺北市立兒童新樂園旁邊。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陽明山國家公園 *帕米爾公園 *開臺聖王成功廟 *三腳渡天德宮 *永福磁石 === 古蹟 === *國定古蹟: **士林官邸 *直轄市定古蹟: **芝山岩遺址:西元前二、三千年建立。 **芝山岩隘門:1825年建立。 **芝山巖惠濟宮:1752年建立。 **士林慈諴宮:1796年建立。 **士林公有市場:1910年建立。 **閻錫山故居:1951年建立。 **閻錫山墓:1960年建立。 **蔣中正宋美齡故居(士林官邸內):1950年建立。 **潘宮籌墓:1870年建立。 **天母白屋:1951年建立。 **士林潘宅:1851年建立。 **草山御賓館:1951年建立。 **士林神農宮(芝蘭廟):1741年建立。 *歷史建築: **士林國小圖書館:1920年建立。 === 廟宇 === 士林慈諴宮、士林神農宮與芝山巖惠濟宮被稱為士林地區的三大古廟。 *永平福德宮: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永倫裡、社子國小校園內的土地祠,1763年建立。 *士林街福德宮: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南路,主祀福德正神,興建於1861年。 *天母三玉宮:位於臺灣臺北市天母東路,為主祀五穀先帝,興建於1947年。 *金鶴宮:位於臺灣臺北市芝玉路,主祀瑤池金母,興建於1974年。 *士林德和宮: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德行裡的土地祠。 *坤天亭: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富安裡的哪吒廟,為社子島的信仰中心。 *葫蘆寺: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島延平北路五段285巷35號,主祀觀世音菩薩,興建於1955年。 *囝仔公威靈廟: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富洲裡的陰廟,為社子島的水流公信仰之一。 === 佛寺 === *報恩寺: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北路,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興建於1922年。原名報恩堂,屬於臨濟宗妙心寺派。 *昭明寺: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北路,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興建於1934年。屬於臨濟宗妙心寺派。 *士林圓明寺位於臺灣臺北市劍南路,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興建於1957年。 *淨光寺: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北路七段190巷113之3號,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建立於1960年。 *慈悟寺: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北路,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興建於1991年。 *臺北市南海普陀山慧濟寺: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北路七段190巷34之1號,供奉觀世音菩薩,興建於1962年。 === 商圈 === *士林夜市 *天母商圈 *中正路商圈黃立宇.士林中正路商圈轉運人潮多 捷運士林站旁近夜市店面搶手 .蘋果日報.2005-03-05 === 百貨公司 === *遠東SOGO百貨臺北天母店 *大葉高島屋 *新光三越百貨臺北天母店 === 購物 === *墊腳石圖書文化廣場-士林店 == 體育場館 == *士林運動中心 *社子島棒球場 *天母棒球場(中華職棒味全龍的主場之一,另一個為新竹棒球場) == 企業總部 == *士林電機 *英業達 *中興巴士暨關係企業 *中鼎工程 *郭元益食品 == 治安機關 ==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 **勤務指揮中心 **偵查隊 **警備隊 **交通分隊 #文林派出所 #社子派出所 #後港派出所 #蘭雅派出所 #天母派出所 #芝山岩派出所 #永福派出所 #山仔后派出所 #溪山派出所 #翠山派出所 #平等駐在所 *士林憲兵隊 == 外國代表機構 == * 巴西商務辦事處 * 史瓦帝尼駐華大使館 == 相關條目 == * 2022年臺北燈節:士林區為2022年臺北燈會舉辦地點之一 * 白晝之夜:此活動於2022年在士林區舉辦 == 注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臺灣地名真相》,貓頭鷹出版,翁佳音、曹明宗 著,2016/01/07,ISBN 9789862622766. * == 外部連結 == * 士林區公所 * 士林區戶政事務所 * 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臺北市士林區衛生所) Category:臺北市行政區劃 Shilin 北縣
信義區 (臺北市)
信義區(;)位於臺灣臺北市中部,為臺北市政府所在地。原為松山區的一部分,1990年臺北市調整行政區劃時將松南地區劃出信義區,區名源自坐落境內的信義計畫區,並有數家百貨公司林立,以及企業總部、金融總部與臺北101、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等數個重要設施皆坐落於當地。 == 歷史 == 日治時期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實行街-{莊}-制,設「-{松山莊}-」,隸屬臺北州七星郡管轄,其中之中坡、五分埔、三張犁、興雅等大字在今信義區轄內。1938年松山-{莊}-併入臺北市,1946年成立松山區。80年代末期,當時的松山區人口已達四十五萬餘人,約佔臺北市五分之一,轄有九十八里,不但是臺北市人口最多、編制人員最大的行政區,也是臺閩地區最大建制的基層單位。因此1990年臺北市16區改為12區時,分割縱貫鐵路以南的松山區,約為中坡、五分埔、三張犁、興雅等區域與大安區六張犁和平東路3段以北合併而成獨立組成信義區,因此使得信義區數條道路都包括了「松」字,例如:松仁路、松智路、松德路等,松山車站、松山高中也被劃入信義區內。 == 地理 == === 位置 === 北接松山區,東面為南港區,西面為大安區,南接文山區。 *北界:市民大道五段(光復南路至基隆路)、市民大道六段(基隆路至中坡北路),鄰接松山區。 *東界:中坡北路/南路、中坡南路201巷、福德街310巷與309巷至福德國小後山,鄰接南港區。 *南界:拇指山脈、四獸山(福德國小後山至莊敬隧道,鄰接南港區、文山區)。 *西界:莊敬隧道、和平東路三段、基隆路二段、光復南路,鄰接大安區。 === 人口 === 根據臺北市信義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信義區戶數約8.8萬戶,人口約20.7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安康裡與黎安裡,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0,630人與1,774人,其中安康裡也是臺北市人口第六大里。 信義區歷年人口變化(1990年-2030年) == 政治 == === 歷任區長 === 屆 姓名 上任 卸任 1 王更生 1990年3月12日 1995年3月1日 2 黃玉川 1995年5月10日 1999年1月6日 3 陳壽寶 1999年3月15日 1999年12月7日 4 黃媺雲 1999年12月16日 2003年9月18日 5 張金鎮 2003年9月19日 2008年6月30日 6 餘星華 2008年7月1日 2014年10月15日 7 遊竹萍 2014年10月16日 2022年6月30日 8 陳冠伶 2022年6月30日 現任 === 區政組織 === 信義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信義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 === 行政區 === 信義區行政區劃 聚落名 裡別 裡別 次分割槽 備註 興雅 興雅裡 興隆裡 三張犂 興雅 新仁裡 敦厚裡 三張犂 興雅 西村裡 安康裡 三張犂 興雅 正和裡 中興裡 三張犂 興雅 雅祥裡 廣居里 三張犂 五分埔 雅祥裡 廣居里 五分埔 五分埔 五全裡 五常裡 五分埔 五分埔 四維裡 四育裡 五分埔 五分埔 六藝裡 永吉里 五分埔 五分埔 永春裡 永春裡 五分埔 五分埔 長春裡 富臺裡 五分埔 五分埔 松光裡 國業裡 福德 五分埔 松友裡 松隆裡 福德 中坡 中坡裡 中行裡 福德 中坡 大道里 大仁裡 福德 三張犁 三張裡 三犁裡 吳興 三張犁 六合裡 泰和裡 吳興 三張犁 景新裡 惠安裡 吳興 三張犁 景聯裡 雙和裡 六張犁 三張犁 景勤裡 嘉興裡 六張犁 六張犁 黎順裡 黎平裡 六張犁 六張犁 黎忠裡 黎安裡 六張犁 === 立法委員 === 因自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改制,本區屬於臺北市第七選舉區,與松山區南部共同選出一名立法委員。 *徐巧芯:第11屆立法委員(2024年2月1日~) === 其它政府機構 === *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議會 *信義區戶政事務所 *臺北市松山地政事務所 == 醫療機構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教育機構== === 大專院校 === *臺北醫學大學 === 高階中等學校 === *臺北市立松山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永春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松山高階工農職業學校 *臺北市立松山高階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臺北市私立喬治高階工商職業學校 *臺北市私立協和祐德高階中學 === 國民中學 === *臺北市立信義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瑠公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永吉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興雅國民中學 === 國民小學 === *臺北市信義區信義國民小學 *臺北市信義區雙永國民小學臺北市信義區雙永國民小學 (原永吉國小與永春國小於2022年合併) *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國民小學 *臺北市信義區博愛國民小學 *臺北市信義區興雅國民小學 *臺北市信義區三興國民小學 *臺北市信義區吳興國民小學 *臺北市信義區福德國民小學 === 幼兒園 === *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政府附設臺北市私立市政大樓員工子女幼兒園 *臺北市信義區博愛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私立信義蒙特梭利幼兒園 *臺北市私立永吉幼兒園 *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臺北兒童福利中心附設臺北市私立實驗幼兒園 *臺北市私立天主教三德幼兒園 === 社群大學 === *臺北市信義社群大學 === 圖書館 === *臺北市立圖書館永春分館- 傳記 *臺北市立圖書館三興分館- 商品行銷 *臺北市立圖書館六合分館- 飲食文化 ==體育場館== *信義運動中心 *臺北大巨蛋 ==外國駐臺機構== * 英國在臺辦事處(統一國際大樓) * 德國在臺協會(臺北101) *法國在臺協會(臺北101) * 澳洲辦事處(統一國際大樓) * 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 * (國貿大樓) * 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臺北辦事處(國貿大樓) * 瑞士商務辦事處 (國貿大樓) * 印度—臺北協會(國貿大樓) * (國貿大樓) * 駐臺北土耳其貿易辦事處(國貿大樓) * 墨西哥商務簽證檔案暨文化辦事處(國貿大樓) * 在臺灣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 (臺北101) * 阿根廷商務文化辦事處(國貿大樓) * 哥倫比亞商務辦事處(國貿大樓) * 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 *縱貫線:南港車站 - 松山車站(信義區永吉里、松山區慈祐裡、南港區玉成裡交界) 註:捷運松山站雖與臺鐵共構,不過其位於松山區。 ===捷運=== 臺北捷運 * :六張犁站 - 麟光站 * :臺北101/世貿站 - 象山站 * :後山埤站 - 永春站 - 市政府站 - 國父紀念館站 ===道路=== *省道臺5線(北基公路):忠孝東路 ;公車及客運 *市府轉運站 主要道路 * 信義快速道路:信義路五段端 *市民高架道路:市民大道五段入口、永吉路出入口 依走向可分為: *東西向: **信義路四段至六段(光復南路口到松山路口) **忠孝東路四段、五段(光復南路口到中坡南/北路口) **永吉路(基隆路一段口到中坡北路口) **市民大道五段、六段(光復南路至中坡北路口) *南北向: **光復南路(市民大道四、五段口到基隆路二段口) **基隆路一段、二段(市民大道五/六段口到和平東路三段口) **松仁路(忠孝東路五段口到松仁路380/315巷口) **松山路(市民大道六段口以南) ===未來=== ====捷運==== ===== 臺北捷運 ===== *(興建中):廣慈/奉天宮站 * █ 環狀線東環段(規劃中):永春站 - 象山站 - 三張犁 ==產業== * 金融業 * 其他服務業 * 礦業 ** 和興炭坑(位於北臺慈惠堂旁,已停止開採) ** 德興煤礦(源興煤礦) ==知名企業== * 微風集團總部。 * 蘋果亞洲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Apple Asia LLC, Taiwan Branch (U.S.A.)):簡稱蘋果臺灣、蘋果,一家科技公司,在臺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00號32樓(南山廣場) * 美孚集團總部: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潤泰松山車站大樓B棟)。 * 臺北金融大樓公司:是臺北101大樓的興建與營運機構,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 * 臺灣大哥大: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 * 信義房屋: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 * 華南金控總部: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 * 秋雨創新股份有限公司(Choice Development, Inc.):簡稱秋雨創新,上市公司,一家印刷大廠公司,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潤泰松山車站大樓B棟)。 * 美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Meifu development co. ltd):簡稱美孚建設,一家建築營造業公司,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潤泰松山車站大樓B棟)。 * 傳奇網路遊戲股份有限公司(X-Legend Entertainment Corp):簡稱傳奇網路,上市公司,一家網路遊戲大廠公司,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潤泰松山車站大樓B棟)。 * 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TransGlobe Life Insurance Inc.):簡稱全球人壽,一家壽險業公司,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潤泰松山車站大樓B棟)。 *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Nan Sh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Ltd.):簡稱南山人壽,一家壽險業公司,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莊敬路(南山金融中心)。 * 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Mercuries Life Insurance Inc.):簡稱三商美邦,一家壽險業公司,總部位於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150段2號 (環球世貿大樓)總部管理金融中心 ==媒體== ===音樂卡拉OK公司=== *好樂迪股份有限公司(Holiday Co., Ltd.):是一家臺灣的卡拉OK連鎖公司。 ===音樂唱片公司=== *阿爾發音樂股份有限公司(Alfa Music International, Inc.):是一家臺灣的音樂唱片公司。 ==電視媒體== *人間衛視:是由佛光山電視弘法基金會所經營的電視臺。 ==文化資產及旅遊景點== ===名勝=== *臺北101 *臺北國際會議中心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 *象山 (象山親山步道) *國父紀念館 *松山文創園區 ===古蹟=== *鐵路局臺北機廠:國定古蹟,1930年建立。 *松山菸廠:直轄市定古蹟,1937年建立。 *白榕蔭堂墓園(白崇禧將軍墓):直轄市定古蹟,1963年建立 *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1948年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所建立的第一座眷村,亦是第一座被保留下的眷村。現四四南村大部分已拆除,部分房舍另改建為「信義公民會館」。 ===宗教=== *松山奉天宮 *松山慈惠堂 *佛光山臺北道場 *佛光山松山寺 *黃狀元公廟 ===商圈=== *臺北101 *信義商圈 **新光三越臺北信義新天地 ***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11館 ***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9館 ***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8館 ***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4館 **信義威秀影城 **Neo19 **誠品信義旗艦店 **BELLAVITA **ATT 4 FUN **微風松高 **微風信義 **微風南山 **統一時代百貨 **遠東百貨信義店 **臺北天空塔 Taipei Sky Tower(興建中) * 五分埔服飾(零售/批發)商圈 *吳興街商圈 ===飯店/酒店=== *臺北君悅酒店 *臺北寒舍艾美酒店 *臺北W飯店 *HOME HOTEL *寒舍艾麗酒店 *思泊客 SPARKLE HOTEL *天閣酒店信義店 ===展覽與表演===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簡稱「臺北世貿」。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簡稱「松山文創園區」(原松山菸廠)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夜店=== * RUFF Taipei * IKON * WAVE * Klash * Ai * DD Taipei ==圖集== File:'20210726 Taipei City Skyline.jpg|信義區擁有眾多摩天大樓的城市天際線 File:Xinyi_District.jpg|夜晚的信義區 File:Taipei_Rushhour_birdseye.JPG|信義區尖峰時段 File:View_of_Taipei_from_Taipei_Nan_Shan_Plaza_Observatory.jpg|從臺北南山廣場觀景臺眺望信義區摩天大樓群 ==相關條目== *臺北市 == 注釋 == == 參考資料 == ;引用來源 ;書籍 * == 外部連結 == *信義區公所 *信義區戶政事務所 *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臺北市信義區衛生所) * Category:臺北市行政區劃 Xinyi category:市政府駐地
萬華區
萬華區(;客家話:Van-faˇ-kiˊ),舊稱「艋舺」,位於臺灣臺北市西部,是於1990年由原龍山區、雙園區大部份區域及城中區、古亭區小部份區域合併而成的行政區。發展歷史較早,境內擁有不少古蹟,也有青少年與國際觀光客喜愛前往的徒步商圈西門町,整體呈現新舊融合之發展景象。位於境內的果菜批發市場,是供應臺北市新鮮食材果菜與肉類的重要運銷中心。 == 地名考究 == 「萬華區」是個行政區名,若「萬華」一詞被指為地名,則是專指艋舺這一地區;萬華又稱為艋舺,日治時,因艋舺以臺灣話發音(Báng-kah),與佛典中日語發音的「 」相似,「艋舺」因此易名為「萬華」,今日臺灣人猶稱其為「艋舺」。艋舺原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語「獨木舟」之意,因其為港口,多見獨木舟。艋舺因港商之利,曾經盛極一時,於清治時期,與臺南府城、彰化鹿港並列為三大重要城市,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現則有城市結盟。同屬南島語系的菲律賓語bangka,亦有船之意。 == 歷史沿革 == 本區原是凱達格蘭族(巴賽族)的雷里社、沙蔴廚社與裡未社的活動範圍。原名艋舺,為凱達格蘭語獨木舟的音譯,因萬華西側為新店溪的港口,先民開發時有很多獨木舟停靠,因而得名。大正9年(1920年),取萬年繁華之意,改稱萬華。 * 康熙23年(1684年)劃屬諸羅縣。 * 雍正元年(1723年)改隸新成立的彰化縣。9年(1731年)改隸新成立的淡水廳。 * 光緒元年(1875年)設立臺北府,改隸新成立的淡水縣。11年(1885年)設立福建臺灣省。 * 明治28年(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期,今日萬華區分屬艋舺、下崁、加蚋仔三個街-{莊}-,隸屬於臺北縣臺北出張所(艋舺、下崁)與枋橋出張所(加蚋仔)。30年(1897年)劃歸臺北辨務署與新莊辨務署。31年(1898年)新莊辨務署併入三角湧辨務署。33年(1900年)三角湧辨務署改為大嵙崁辨務署。34年(1901年)廢縣置廳,改隸臺北廳大加蚋堡與擺接堡。42年(1909年)改隸艋舺區(艋舺)與古亭村區(下崁、加蚋仔)。 * 大正9年(1920年)廢廳置州,改隸臺北州臺北市。11年(1922年)町名改正,劃為濱町、築地町、壽町、末廣町、西門町、新起町、若竹町、老松町、八甲町、元園町、入船町、有明町、龍山寺町、新富町、綠町、柳町、堀江町、西園町、東園町、馬場町。 * 1945年戰後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今日萬華區分屬於龍山區(艋舺大部分)、雙園區(下崁、加蚋仔大部分)、古亭區(加蚋仔馬場町)、城中區(艋舺西門町北部)。 * 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 1990年合併龍山、雙園區(廈安裡除外)與部分古亭、城中區成立萬華區。 == 地理位置 == 萬華區共有36個裡,經過幾次行政區重畫後,目前的萬華區南以新店溪與新北市中和區、永和區為界,西以淡水河、新店溪與新北市三重區、板橋區分隔,北邊與大同區 中山區 以忠孝西路二段為界,東邊則以中華路與中正區接壤。 萬華區南北發展主軸為中華路、康定路及萬大路、東西主軸為和平西路。在大眾運輸方面,除了臺鐵萬華車站外,還有臺北捷運板南線、松山線的西門站和龍山寺站,以及興建中的萬大線加蚋站,共3座捷運站。 == 分割槽發展 == thumb|right|228px|西門紅樓是西門商圈的古蹟 萬華區內可以分為幾個小區: *北部為艋舺 **北邊的西門町為購物娛樂、商業、電影藝術文化中心,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也設於西門町內。 **西邊的艋舺傳統街區為歷史、寺廟街區,其中有二級古蹟艋舺龍山寺、青草巷、剝皮寮、三級古蹟艋舺青山宮、華西街夜市等,外國遊客絡繹不絕。 ***東三水街市場:位於剝皮寮旁的的東三水街市場的歷史悠久,更是當地人每天都會造訪的地方,市場內的蔬菜、水果和肉類皆一應俱全且極為新鮮,也包含各式生活用品及服飾類,可以說是非常繽紛的一座市場。 ***青草巷:緊鄰龍山寺旁的街道便是著名的青草巷,還沒走到路口,一陣青草香便隨之撲鼻而來,有別於以往中藥店販賣乾燥藥材煎藥,青草巷是以販賣新鮮的青草為特點,店家不多,卻有上百種的草藥供顧客選擇,是臺灣非常少見的景點。在開墾艋舺時期,流行疾病相當多,而民眾來到龍山寺拜拜祈求健康後便會到青草巷抓幾帖藥草回家煎,因此漸漸在龍山寺附近進形成藥草鋪的市集。 *中部為下崁 **和平西路三段地面上有多條公車路線,地底下則有臺北捷運板南線經過,設有捷運龍山寺站,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艋舺公園位於艋舺和下崁交界,公園底下則為龍山寺地下街、龍山文創基地。 **縱貫鐵路地下化後,設定艋舺大道,周遭則為萬華車站及艋舺服飾商圈,中國時報也位於此處。 **華江橋水鳥保護區每年冬天有大量小水鴨、琵嘴鴨等候鳥棲息,也是一大特色。 *南部為加蚋仔 **東南的南機場(馬場町)則為青年公園住宅休閒區,有大量的眷村、國宅,以及青年路泡沫紅茶街和南機場夜市(夜市位於比鄰的中正區)。 **西南的雙園位處新店溪、淡水河沿岸,有臺北農產運銷公司、臺北漁產運銷公司、臺北畜產運銷公司、環南家禽市場、環南綜合市場等,是臺北市民生物資的大本營。過去以東園街分為東西兩町,現行的次分割槽則為南北分界。 雙園舊町名與次分割槽對照表 雙園 西園町 西園町 東園町 西園次分割槽 和德里 忠德里 日善裡 西園次分割槽 錦德里 忠德里 日善裡 西園次分割槽 孝德里 忠德里 全德里 東園次分割槽 銘德里 保德里 壽德里 東園次分割槽 榮德里 華中裡 興德里 == 人口 == 根據臺北市萬華區戶政事務所及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3年底萬華區戶數約7.9萬戶,人口約17.4萬人,其中男性人數為84,165人,女性人數為89,487人,性別比約為94.05,是臺北市性別比最高的行政區。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華江裡與騰雲裡,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8,001人與2,883人。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萬華區南機場附近興建了大量眷村,所以中華路二段至萬大路間的外省人比率較高,除此之外多以本省人為主。而南機場夜市至青年公園之間,隨後又新建了大量的國宅,也發展出萬華區特有的國宅文化。 萬華區歷年人口變化(1990年-2030年) == 政治 == === 區政組織 === 萬華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萬華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 === 行政區劃 === 萬華區行政區劃 聚落 舊町名 分割槽 裡別 地標 艋舺 濱町築地町壽町末廣町 西門次分割槽 福星裡 艋舺 濱町築地町壽町末廣町 西門次分割槽 萬壽裡 艋舺 西門町 西門次分割槽 西門裡 艋舺 新起町 西門次分割槽 新起裡 祖師廟 艋舺 元園町入船町若竹町老松町有明町龍山寺町八甲町新富町 西門次分割槽 菜園裡 老街 艋舺 元園町入船町若竹町老松町有明町龍山寺町八甲町新富町 龍山次分割槽 仁德里 法華寺 艋舺 元園町入船町若竹町老松町有明町龍山寺町八甲町新富町 龍山次分割槽 福音裡 剝皮寮 艋舺 元園町入船町若竹町老松町有明町龍山寺町八甲町新富町 龍山次分割槽 青山-{裡}- 青山宮 艋舺 元園町入船町若竹町老松町有明町龍山寺町八甲町新富町 龍山次分割槽 富民裡 龍山寺 下崁 元園町入船町若竹町老松町有明町龍山寺町八甲町新富町 龍山次分割槽 富福裡 火車站 下崁 柳町 龍山次分割槽 柳鄉裡 下崁 柳町 大理次分割槽 華江裡 整宅 下崁 柳町 大理次分割槽 綠堤裡 下崁 綠町 大理次分割槽 糖廍裡 下崁 堀江町 大理次分割槽 和平里 下崁 堀江町 大理次分割槽 雙園裡 下崁 堀江町 大理次分割槽 頂碩裡 加蚋仔 東園町 西園次分割槽 日善裡 加蚋仔 東園町 西園次分割槽 全德里 加蚋仔 西園町 西園次分割槽 忠德里 加蚋仔 西園町 西園次分割槽 孝德里 加蚋仔 西園町 西園次分割槽 錦德里 加蚋仔 西園町 西園次分割槽 和德里 加蚋仔 西園町 東園次分割槽 銘德里 加蚋仔 西園町 東園次分割槽 保德里 加蚋仔 西園町 東園次分割槽 榮德里 加蚋仔 西園町 東園次分割槽 華中裡 加蚋仔 東園町 東園次分割槽 興德里 加蚋仔 東園町 東園次分割槽 壽德里 加蚋仔 馬場町 青年次分割槽 日祥裡 紀念丘 加蚋仔 馬場町 青年次分割槽 忠貞裡 加蚋仔 馬場町 青年次分割槽 新忠裡 舊市場 加蚋仔 馬場町 青年次分割槽 新安裡 加蚋仔 馬場町 青年次分割槽 新和裡 加蚋仔 馬場町 青年次分割槽 凌霄裡 加蚋仔 馬場町 青年次分割槽 騰雲裡 ==教育== ===大專院校===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 ===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華江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大理高階中學 ===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萬華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雙園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大理高階中學附設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臺北市萬華區福星國民小學 *臺北市萬華區西門國民小學 *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 *臺北市萬華區龍山國民小學 *臺北市萬華區華江國民小學 *臺北市萬華區大理國民小學 *臺北市萬華區雙園國民小學 *臺北市萬華區新和國民小學 *臺北市萬華區西園國民小學 *臺北市萬華區萬大國民小學 *臺北市萬華區東園國民小學 *臺北市天主教私立光仁國民小學 ===其他學校=== *臺北韓國學校 *萬華社群大學 ===幼兒園=== *臺北市立華江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老松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大理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龍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福星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雙園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新和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西門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萬大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光仁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東園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西園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立南海實驗幼兒園 *臺北市立萬華幼兒園 *育仁幼兒園 *英才幼兒園 *徳明幼兒園 *世仁幼兒園 *大森幼兒園 *華城幼兒園 *大理幼兒園 *慈愛幼兒園 *育光幼兒園 *幼佳幼兒園 *一村幼兒園 *愛心幼兒園 *博愛幼兒園 ===圖書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東園分館- 天文氣象 *臺北市立圖書館萬華分館- 臺北史蹟 *臺北市立圖書館西園分館- 中國醫藥 *臺北市立圖書館龍山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柳鄉民眾閱覽室 *臺北市立圖書館西門智慧圖書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太陽能圖書館青年公園分館 == 公共設施 == ;行政機構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環保稽查大隊 *交通部公路局 *臺北市立文獻館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 *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 *臺北市勞動檢查處 *臺北市勞動基準科 ;警政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 **西門町派出所 **龍山派出所 **康定路派出所 **大理街派出所 **華江派出所 **莒光派出所 **西園派出所 **東園派出所 **青年派出所 ;消防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萬華中隊 **雙園消防隊 **龍山消防隊 ==醫療機構==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昆明院區 *仁濟醫院 *西園醫院 *萬華醫院 ==體育設施== *萬華運動中心 *日本伊藤萬游泳學校 (臺北艋舺校) ==文物展示館==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剝皮寮街區 *萬華親子館 *日藥本舖博物館 *幸福公路館 *糖廍文化園區 臺北製糖所 *紅樓電影博物館 == 交通 == ===鐵路=== ;臺灣鐵路 *縱貫線:西門緊急停靠站(平時不開放)- 萬華車站 ===捷運=== ;臺北捷運 *:西門站 *:西門站 - 龍山寺站 *:加蚋站(興建中,預計2025年12月完工) ===道路=== *臺1線:忠孝橋、忠孝西路 *臺3線:華江橋、和平西路、中華路 *中興橋:通往新北市三重區的橋樑。 *萬板大橋:通往新北市板橋區的橋樑。 *華翠大橋:通往新北市板橋區的橋樑。 *華江橋:通往新北市板橋區的橋樑。 *光復橋:通往新北市板橋區的橋樑。 *華中橋:通往新北市中和區的橋樑。 *艋舺大道:位於萬華區的中間地帶,原為縱貫鐵路,鐵路地下化後與中華路、板橋縣民大道連成一線。 *中華路一、二段:萬華東邊的主要道路,與中正區的區界,為臺三線一段,日治時期稱「三線路」。 *環河南路一、二段:萬華西邊的主要道路,瀕臨淡水河、新店溪。 *和平西路三段:通往板橋、古亭的道路,為臺三線一段,與華江橋聯結。 *忠孝西路二段:通往三重、臺北東區的道路,與大同區的區界。 *西園路:貫穿南北萬華的西邊道路,也是通往埔墘、新北市板橋區的道路,為縣道114線的臺北市路段,與光復橋聯結。 *萬大路/康定路:是貫穿萬華的主要道路,也是通往新北市中和區的道路,與華中橋聯結。 *西藏路:通往板橋、中正區的道路,與萬板大橋聯結。 *成都路:西門通往三重、新莊的道路,為縣道104號的臺北市路段。 *昆明街:為單向道路(往北),貫穿艋舺,來往舊龍山區與西門町之間。 *西寧南路:為單向道路(往南),貫穿艋舺,來往舊龍山區與西門町之間。 *貴陽街二段:為單向道路(往東),可通往西門、博愛特區,是艋舺歷史最古老的街道。 *桂林路:路底水門可行至華江橋往板橋的機車道和淡水河堤外機車專用道。 *廣州街:許多商家林立,往東可至小南門。 *東園街:為加蚋仔重要道路,曾是東園町與西園町分界。 *青年路:相鄰青年公園,於中華路二段484巷和南海路相連線。 ===公車=== ;欣欣客運 * 華江站 - 松仁路 * 萬華 - 麟光新村 * 華夏科大 - 臺北車站 * 石壁坑 - 臺北車站 * 景美女中 - 臺北車站 * 華江站 - 捷運麟光站 * 華夏科大 - 臺北車站 * 景美女中 - 臺北車站 * 東園 - 大鵬新村(實際上發車點為華江站) * 萬華 - 汐止(實際上發車點為華江站) * 東園 - 興隆站(實際上發車點為華江站) * 東園 - 萬華運動中心(實際上發車點為華江站,返程車會繞駛峨嵋街口(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與青年公園) * 景美 - 青年公園 ;大都會客運 * 萬華 - 社子國小 * 東園 - 民生社群 * 永春高中 - 青年公園 * 環南市場 - 吳興街(尖峰的起點站為東園,返程車的終點站為環南市場,之後空車開回東園) * 東園公園-捷運龍山寺站(實際上發車點為東園,返程車會繞駛環南市場與雙園國中) * 東園 - 建國北路 * 東園 - 陽明山 * 德霖科大-民生社群 * 中和-民生社群 * 中華路 - 凌雲五村 * 東園 - 天母 ;臺北客運 * 圓通寺 - 龍山寺 * 東園 - 中華科大 * 德霖科大 - 西門 * 板橋 - 西門 * 中和 - 中華路 * 中和 - 西門 * 德霖科大 - 臺大醫院 * 板橋 - 蘆洲 * 板橋 - 撫遠街 * 板橋 - 士林 * 板橋 - 民生社群 * 新店 - 西門 * 板橋 - 臺北市政府 * 德霖科大 - 臺大醫院 * 板橋 - 西門 * 板橋 - 臺北車站 * 迴龍 - 西門 * 三峽 - 西門 * 三峽 - 西門 * 板橋 - 金瓜石 * 板橋 - 內科 ;大有巴士 * 舊莊 - 青年公園 (行經南港路) *(直行忠孝東路) 舊莊 - 青年公園 *(夜間公車) 舊莊 - 青年公園 * 新莊高中 -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首都客運 * 東園 - 三重 *(包含204區間車) 東園 - 麥帥新城 * 新莊 - 國父紀念館 * 板橋 - 撫遠街 * 二重 - 捷運永春站 * 三重 - 國父紀念館 * 新莊 - 國父紀念館 * 新莊 - 捷運西門站 ;三重客運 * 蘆洲 - 臺北車站 * 蘆洲 - 捷運善導寺站 * 蘆洲 - 松山車站 * 蘆洲 - 松山車站 * 土城 - 行政院(經中央路) * 板橋 - 行政院 *(夜間) 土城 - 行政院(行經板橋車站) * 輔仁大學 - 捷運臺大醫院站 * 迴龍 - 臺北 * 泰山 - 臺北 * 五股 - 捷運臺大醫院站 * 五股 - 西門 * 新北產業園區 - 捷運臺大醫院站 * 捷運輔大站 - 捷運龍山寺站 ;指南客運 * 中和 - 國父紀念館(實際上起點站為新店及人中學) * 錦繡 - 國父紀念館 * 深坑 - 圓環 * 五股 - 市政府 * 五股 - 動物園 ;光華巴士 * 天母 - 中華路 * 普濟堂 - 果菜市場 * 永和 - 後港裡 * 天母 - 青年公園 ;大南汽車 * 新北投 - 萬華 * 新北投 - 萬華 * 關渡 - 青年公園 * 土城 - 行政院(經明德路) * 板橋 - 行政院 *(夜間)土城 - 行政院 * 關渡宮 - 萬華 ;中興巴士 * 304重慶線 故宮 - 中和(行經重慶北路) * 304承德線 故宮 - 中和(行經承德路) == 觀光旅遊 == * 凱達大飯店Caesar Metro,2017開幕 === 活動慶典 === *西門文化節 *加蚋文化節(保儀大夫祭) *艋舺甘蔗祭 *華江雁鴨季 *艋舺大拜拜(青山靈安尊王夜巡) *萬華嘉年華 *2017臺北燈節 *龍山寺元宵節花燈 === 展覽空間 ===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包含永興亭) *臺北服飾文化館(原萬華區公所廳舍-93年9月2日區公所遷移至和平西路3段120號辦公) *萬華區史展示中心 ==== 公園 ==== === 古蹟 === 萬華區為臺北市最早發展的區域,在西側擁有大量古蹟。 ==== 直轄市定古蹟 ==== 名稱 種類 地址 備註 艋舺龍山寺 寺廟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 艋舺青山宮 寺廟 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 艋舺地藏庵(包含艋舺大眾廟) 寺廟 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245號 艋舺清水巖 寺廟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81號 與龍山寺、保安宮合稱臺北市三大廟門。 臺北慈雲寺 寺廟 臺北市萬華區漢口街二段119、121、123號 艋舺助順將軍廟(晉德宮) 寺廟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3號 西門紅樓(紅樓劇場/西門町電影博物館,原新起町市場) 劇場 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10號 學海書院(高氏宗祠) 書院 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二段93號 今日內部為高氏宗祠。 艋舺謝宅 宅第 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88號 萬華林宅(艋舺林宅) 宅第 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306巷24、26號 現址為星巴克艋舺門市 艋舺洪氏祖厝 宅第 臺北市萬華區莒光路112巷1、3、5號,112巷9弄2、6、8、10號 老松國小 學校 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 臺糖臺北倉庫 倉庫 臺北市萬華區大理街132號之7、之9、之10 臺北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 建築物 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長沙街二段與貴陽街二段間) 新富市場 產業設施 臺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文教大樓 學校 臺北市萬華區內江街89號 ==== 歷史建築 ==== 名稱 種類 地址 備註 章太炎故居 宅第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23號 艋舺王宅二進遺構 宅第 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177號 漢口街2段125號店屋 宅第 臺北市萬華區漢口街二段125號 西寧南路14-3號店屋 宅第 臺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14-3號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鄉土教育中心、藝文特區) 宅第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一帶 青草巷歷史建築群 宅第 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220號、224巷3、5、7、9、11、13、15號 仁濟療養院(現為仁濟文物館) 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造物 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42號 臺北西本願寺(輪番所、參道、本堂、御廟所) 寺廟 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長沙街二段與貴陽街二段間) ==== 其他歷史建築 ==== 名稱 地址 備註 臺北天后宮(西門町媽祖廟) 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51號 艋舺金門館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81巷4弄3號 料館媽祖廟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53巷27號 艋舺江夏黃氏大宗祠(黃氏家廟/種德堂,現為種德幼稚園)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65巷3號 楊聖廟(財團法人四知堂) 臺北市萬華區東園街154巷39號 廣照宮 臺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4號 艋舺教會 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94號 東園國小(包含加蚋公學校石碑) 臺北市萬華區東園街195號 穀鳥軒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50號 現為85度C廣州店。 ==== 一般古物 ==== 名稱 種類 地址 備註 淡北育嬰堂碑 圖書文獻-文獻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43號 臺北市法華寺之「南無妙法蓮華經」石碑與「百度石」 生活及儀禮器物-其他 臺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194號 ==== 已消失的名勝古蹟 ==== 名稱 概要 備註 河乃莊 曾在1953年(民國42年)出版的「北市要覽」中,與中華民國(臺北)總統府等名列重要地標。 艋舺隘門 原位於廣州街223巷口。 蓮花池 清代位在艋舺新街後面,大約在今日康定路老松國小以北,桂林路上現有舊址碑。 艋舺義倉 現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在警局前有塊舊址碑。 仁濟療養院 現為和平青草園,僅一號病房存在(一號病房現為綠教室)。 臺北東本願寺 現址為獅子林大樓(獅子林百貨)。 朝北醫院 為日治時期的一座醫院,為當時萬華地區的著名醫院,並有「北仁安南朝北」的說法。 臺北市西區憲兵隊 憲兵隊已裁撤,原址將興建社會住宅。 == 購物 == === 商圈 === *西門町徒步區 *艋舺服飾商圈 === 夜市 === *華西街觀光夜市 *萬華夜市 **西昌街夜市 **廣州街夜市 **梧州街夜市 ===量販店=== * 家樂福桂林店 * 小北百貨康定店 === 市集 === === 廟宇 === 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艋舺青山宮與西門町天后宮(原艋舺新興宮)合稱「艋舺四大廟」。 *艋舺福德宮:艋舺最早的的土地祠,創立於1720年左右,因拓寬西昌街而遷至長沙公園。 *艋舺地藏庵:主祀地藏王菩薩,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為艋舺龍山寺之從屬寺廟,興建於1760年。 *艋舺晉德宮:主祀助順將軍,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西門町,現為中華民國直轄市市定三級古蹟,建於1862年。 *艋舺集義宮:主祀朱、池、李三府千歲,置有配偶神三夫人媽。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249號,建立於1900年。 *艋舺龍津宮:主祀順正大王,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長沙街2段184號,建立於1825年。 *啟天宮:又名料館媽祖廟,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興建於清朝同治年間。 *廣照宮:主祀飛天大聖,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壽德里長泰街54號。 *艋舺真武殿:主祀玄天上帝,位於西昌街38及40號,興建於1912年。 *代天府北行宮:主祀五府千歲,位於臺灣臺北市和平西路。 *臺北東隆宮:主祀溫府千歲,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 *北天宮:主祀關聖帝君,位於臺灣臺北市桂林路。 *聖安宮 (萬華區):主祀天上聖母,位於臺灣臺北市西園路。 *慈雲寺 (臺北市):位於臺灣臺北市西門町漢口街二段119、121、123號,創立於1840年,屬龍華派之齋堂。 *臺北法華寺: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的觀音寺,創立於1919年。 *信心堂: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供奉釋迦牟尼佛,原為齋教龍華派齋堂,創立於1924年。 == 相關條目 == *艋舺 *一府二鹿三艋舺 *龍山區 *雙園區 *萬華夜市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引用 ;書籍 * == 外部連結 == *臺北市萬華區公所 *萬華區戶政事務所 *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臺北市萬華區衛生所) * Category:臺北市行政區劃 Category:源自日本統治的臺灣地名 Wanhua
大安區 (臺北市)
大安區(;客家話:Tai-onˊ-kiˊ),得名自境內舊地名「大安莊」,位於臺灣臺北市南部,臺北盆地東南側,境內除東南部丘陵外,皆為平原地形。區內人口約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萬人,為臺北市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在全臺灣所有三級行政區中人口密度高居第三。南側的大型綠地大安森林公園為其著名景點。 == 歷史 == 大安名之由來,本於舊地名「大安莊」。 大安莊的辭源曾有「大安圳說」、「安溪說」、「大轉彎說」三種說法,但經考證皆有瑕疵而不可信。 目前的考據是「大安莊」雅化自「大灣莊」,因莊內有半月彎狀的水埤而得名,大水埤又稱「灣」、「陂」,位於今日仁愛圓環-安和路-延吉街一帶。 *1740年:乾隆5年屬淡水海防廳淡水保大灣莊。乾隆25年屬淡水廳淡水保內埔仔、大灣莊。嘉慶年間改隸淡水廳大加蠟堡。 *1875年:設臺北府,轄二十二街莊,本區屬淡水縣大加蠟堡大安莊(包括十二甲、龍安陂、陂心)、頂下內埔莊、六張犁莊。 *1895年:日治初期原臺北府改設臺北縣,1901年臺北縣裁撤,改隸臺北廳。 *1909年:屬臺北廳直轄古亭村區之大加蚋堡大安莊、下內埔莊、六張犁莊及古亭莊小部分。 *1920年:臺北州及臺北市設立,莊改制為大字。1922年町名改正,古亭莊拆分為町,其中錦町、福住町戰後劃入大安區。大安大字下設堀川町、昭和町、大安區等分割槽。 *1946年:戰後上述區域合併為區,因大安莊佔地廣且位於中心,故命名為大安區,下劃27裡,區公所設於新生南路一段148號,轄區10.5694平方公里。 *1948年3月:區公所遷至信義路三段157巷11號(今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址)。 *1950年:臺灣實施縣市地方自治,區長改為民選。 *1990年:臺北市行政區重劃,併入了原古亭區羅斯福路以東(古亭町一部分、林口東北角、頂內埔),松山區光復南路以西(車層西半部);並劃出和平東路三段以東(六張犁東半部)於新成立之信義區,新生南路一段以西(東門町東端)於中正區。 *1999年:區長改為官派(見直轄市 (中華民國)) *1997年:區公所遷至新生南路二段86號(大安區行政中心大樓)。 == 地理 == === 位置 === 大安區面積11.3614平方公里,為臺北市面積第七大區,全區共53個裡、1026鄰,均為臺北市數量最多。 *東界:以光復南路、基隆路、和平東路三段與信義區為界。 *南界:由東而西分別為軍功山、中埔山(139公尺,可能為本區最高山)、芳蘭山、蟾蜍山與文山區為界。 *西界:以新生南路、信義路二段、杭州南路、羅斯福路與中正區為界。 *北界:以市民大道與中山區、松山區為界。 === 人口 === 根據臺北市大安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大安區戶數約12萬戶,人口約29.2萬人,其中人瑞(100歲以上人口)有180人,是臺灣人瑞最多的鄉鎮市區。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龍淵裡與臥龍裡,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770人與2,193人。 大安區歷年人口變化(1990年-2030年) == 政治 == === 歷任區長 === 民選區長時期 民選區長時期 民選區長時期 民選區長時期 民選區長時期 民選區長時期 屆 上任 卸任 區長 備註 1 1946年2月 1946年10月 楊朝枝 官派 2 1946年10月 1951年11月 廖水星 市民間接選舉產生 3 1951年11月 1956年11月 廖水星 市民選舉產生 4 1956年11月 1960年8月 廖水星 市民選舉產生 5 1960年8月 1968年1月 蔡永堃 官派,於任內過世 官派區長時期 官派區長時期 官派區長時期 官派區長時期 官派區長時期 官派區長時期 1 1968年1月 1973年5月 劉治漢 2 1973年6月 1976年7月 詹學武 3 1976年7月 1982年8月 王子平 4 1982年8月 1986年2月 梁明學 5 1986年2月 1987年11月 歐文 6 1988年3月 1992年7月 馬兆宗 退休卸任 7 1992年8月 1996年1月 周世明 8 1996年1月 1999年1月 塗其梅 9 1999年3月 2000年7月 陳光囶 退休卸任  10 2000年7月 2008年6月 餘星華 11 2008年7月 2010年2月 孫清泉 12 2010年3月 2016年12月 蘇素珍 13 2017年2月 2023年11月 林明寬 14 2023年11月 現任 鄭裕峰 === 區政組織 === 大安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大安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 === 行政區 === 現大安區轄區可分為大安、古亭、林口、頂內埔、下內埔、六張犁、車層等傳統地域名稱。其中大安可細分為十二甲、龍安坡、坡心;車層可再分為上下兩部分。 次分割槽為臺北市政府自2000年開始施行的輔助行政劃分,本身並非實際行政區。 傳統地名 次分割槽 裡別 裡別 地標 十二甲 新生 誠安裡 昌隆裡 十二甲 新生 義村裡 和安裡 師大附中 十二甲 新生 民輝裡 民炤裡 臺北科技大學 十二甲 瑞安 仁慈裡 仁慈裡 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坡心 瑞安 仁慈裡 仁慈裡 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坡心 瑞安 德安裡 德安裡 龍安坡 瑞安 住安裡 龍雲裡 龍安坡 瑞安 龍圖裡 龍陣裡 大安高工 龍安坡 瑞安 新龍裡 龍生裡 市立圖書館總館 龍安坡 和平 龍安裡 龍坡裡 臺北清真寺 古亭 和平 永康裡 福住裡 永康商圈 古亭 和平 光明裡 錦泰裡 古亭 和平 錦華裡 錦安裡 古亭 和平 古莊裡 龍泉裡 師大、師大商圈 龍安坡 學府 龍門裡 龍淵裡 龍安坡黃宅濂讓居 林口 學府 古風裡 大學裡 頂內埔下內埔 學府 學府裡 學府裡 臺大、公館商圈 頂內埔下內埔 臥龍 群英里 群賢裡 成功國宅 頂內埔下內埔 臥龍 臥龍裡 虎嘯裡 臺北教育大學和平實小 頂內埔下內埔 臥龍 芳和裡 黎元裡 六張犁 臥龍 芳和裡 黎元裡 六張犁 臥龍 黎孝裡 黎和裡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 下車層 敦南 華聲裡 正聲裡 華視媒體園區 下車層 敦南 車層裡 車層裡 坡心 敦南 建安裡 建倫裡 東區明曜百貨 坡心 敦南 光武裡 仁愛裡 東區SOGO商圈 坡心 安和 法治裡 臨江裡 坡心 安和 通化裡 通安裡 臨江街觀光夜市 坡心 安和 全安裡 義安裡 遠企中心辦公大樓 坡心 安和 敦煌裡 敦安裡 國泰綜合醫院 上車層 安和 光信裡 光信裡 ===立法委員=== 大安區立法委員選舉按中華民國現行選制,全區同屬一個立法委員選區臺北市第六選舉區,得選出一位立法委員。 屆次 姓名 黨籍 任職期間 備註 7 李慶安 2008年2月1日~2009年1月9日 辭職 7 蔣乃辛 2009年3月9日~2012年1月31日 補選 8 蔣乃辛 2012年2月1日~2016年1月31日 9 蔣乃辛 2016年2月1日~2020年1月31日 10 林奕華 2020年2月1日~2023年2月2日 就任臺北市副市長,立委不補選 11 羅智強 2024年2月1日~ 現任 === 其它政府與民間機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資訊工業策進會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中華郵政: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 == 研究機構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醫療機構 == *財團法人國泰綜合醫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中山醫院 *書田診所 *財團法人中心診所醫院 *財團法人宏恩綜合醫院 *臺北秀傳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 == 殯葬機構 == *第一公墓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 ==教育== === 研究機構 === *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 === 大專院校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國立清華大學臺北校區月涵堂 *淡江大學臺北校區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部 === 高階中等學校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和平高階中學 *臺北市芳和實驗中學高中部 *臺北市立大安高階工業職業學校 *臺北市私立延平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金甌女子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開平餐飲學校 *臺北市私立東方高階工商職業學校 *臺北市私立喬治高階工商職業學校 === 國民中學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階中學國中部 *臺北市立和平高階中學國中部 *臺北市立大安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 *臺北市民族實驗國民中學 *臺北市芳和實驗中學國中部 *臺北市立懷生國民中學 *臺北市私立延平高階中學國中部 *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階中學國中部 *臺北市私立立人國際國民中小學國中部 === 國民小學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大安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金華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仁愛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龍安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銘傳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古亭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公館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幸安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建安國民小學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實驗國民小學 *臺北市私立新民國民小學 *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階中學國小部 *臺北市私立立人國際國民中小學小學部 === 幼兒園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臺北市大安區龍安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階中學國小部附設幼兒園 *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 *臺北市私立新民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有限責任臺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員生消費合作社附設臺北市私立員工子女幼兒園 *臺北市私立金甌女子高階中學附設臺北市私立幼兒園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郵政職工福利委員會附設臺北市私立員工子女幼兒園 *財團法人中國文化大學附設臺北市私立文化幼兒園 *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立人國際國民中小學附設臺北市私立幼兒園 *財團法人天主教會臺北教區附設臺北市私立曉星幼兒園 *財團法人臺灣大學校園建設基金會附設臺北市私立幼兒園 === 幼稚園 === *白百合學園國際日本幼稚園 *臺北市立銘傳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新民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復興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幸安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古亭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仁愛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大安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建安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龍安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公館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新生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灣大學附屬幼稚園 *臺灣師範學院附設幼稚園 *立人小學附屬幼稚園 *聖約翰幼稚園 *恵真幼稚園 *衛理幼稚園 *崇義幼稚園 *懐恩幼稚園 *蒙特梭利幼稚園 *暁星幼稚園 *威利幼稚園 *信光幼稚園 *長青幼稚園 *仁和幼稚園 *育昇幼稚園 *光目幼稚園 *愛楽幼稚園 *寶血幼稚園 *華菂幼稚園 *育楽幼稚園 *維格幼稚園 *安培幼稚園 *華欣幼稚園 *愛英幼稚園 *佳安幼稚園 *四維幼稚園 *大雅幼稚園 *金甌女中附幼 *陽光寶貝幼稚園 *信望愛幼稚園 === 圖書館 === *臺北市立圖書館東區地下街智慧圖書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FastBook全自動借書站 *臺北市立圖書館信義安和FastBook全自動借書站 *臺北市立圖書館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綜合性館藏 *臺北市立圖書館道藩分館- 中國文學 *臺北市立圖書館大安分館(含大安書閣)- 禮俗 *臺北市立圖書館延吉民眾閱覽室 *臺北市立圖書館成功民眾閱覽室 *臺北市立圖書館龍安民眾閱覽室(含龍安書閣) == 交通 == 250px|thumb|right|建國高架道路 === 捷運 === ;臺北捷運 *:忠孝復興站 - 大安站 - 科技大樓站 - 六張犁站 - 麟光站 *:東門站 - 大安森林公園站 - 大安站 - 信義安和站 *:古亭站 - 臺電大樓站 - 公館站 *:忠孝新生站 - 東門站 - 古亭站 *:國父紀念館站 - 忠孝新生站 === 公路 === *建國高架道路 *基隆路高架橋 *市民大道 *中山高速公路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市民大道 *忠孝東路 *仁愛路 *信義路 *和平東路 *辛亥路 *羅斯福路 *金山南路 *新生南路 *建國南路 *復興南路 *敦化南路 *光復南路 *基隆路 *林蔭大道 *國道三號甲線:臺北聯絡線 == 旅遊 == === 名勝 === *永康街 *建國假日花市 *師大夜市 *臨江街觀光夜市 *瑞安街 *建國假日玉市 *仁愛圓環 *青田街 *空軍總司令部舊址 === 公園綠地 === *大安森林公園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 福州山公園 黎和生態公園 === 古蹟 === *芳蘭大厝:直轄市定古蹟,1806年建立。 *六張犁高氏古厝(建於清代中葉) *義芳居古厝:直轄市定古蹟,1873年建立。 *龍安坡黃宅濂讓居:直轄市定古蹟,1879年建立。 *臺北監獄圍牆遺蹟:直轄市定古蹟,1910年代建立。 *原臺北刑務所官舍:歷史建築。 *臺北工業學校紅樓(臺北科技大學紅樓):直轄市定古蹟,1918年建立。 *紫藤廬:直轄市定古蹟,1920年建立。 *臺灣大學公共宿舍 (大院子),1931年建立。 *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舊圖書館、行政大樓、文學院):直轄市定古蹟,1928年建立。 *臺灣大學校門:直轄市定古蹟,1931年建立。 *殷海光故居:直轄市定古蹟,1945年建立。 *梁實秋故居:梁實秋於1952-1959年間任師大英語系主任時居住於此,前院麵包樹下是梁家著名聚會場所。 *臺北高等學校校舍(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直轄市定古蹟,1929年建立。 *總督府山林課日式宿舍群 *總督府工業研究所 == 宗教場所 == *臺北清真寺:1958年建立,為直轄市定古蹟。 *臺北火聖廟:位於光信裡,主祀火德星君,是臺北市政府消防局人員的信仰中心,1827年建立。 *下內埔福安宮:位於臥龍街61號,主祀福德正神,建於清末。 *車層景福宮:位於延吉街77號,主祀福德正神,1926年 *福景宮:位於光復南路,主祀福德正神,興建於1921年。 *福興宮:位於延吉街,主祀福德正神,興建於1951年。 *眾恩祠:位於敦煌裡、國泰綜合醫院仁愛院區停車場旁的石頭公廟。 *臺北市圓通學苑:位於潮州街,供奉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興建於1929年,本為日治時期的曹洞宗南門佈教所。 *法鼓山安和分院 :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9號10樓,成立於1994年,在舉辦各種佛法弘化與禪修禪藝等課程後,現今為在都市之中一處難得的清淨道場。 * 三山善社 == 媒體 == *中華電視公司:隸屬臺灣公廣集團,簡稱「華視」,總部所在之車層華聲裡以此為名 *壹拾壹體育網臺灣分公司:位於華視光復大樓內,英國體育頻道集團 *光啟文教視聽節目服務社:天主教大眾傳播機構,簡稱「光啟社」 == 知名企業與團體 == *國泰金融控股公司: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 *永慶房產集團: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遠東集團 (臺灣):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趨勢科技: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太平洋崇光百貨股份有限公司(SOGO):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 *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德恩奈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位於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第三大電信業者,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黑松公司:總部位於信義路四段 *友信行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 == 相關條目 == *堀川町 *三笠町 (臺灣) *本鄉町 == 注釋 == == 參考資料 == ;引用 ;書籍 * == 外部連結 == *大安區公所 *大安區戶政事務所 *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臺北市大安區衛生所) Category:1946年臺灣建立 Da'an * Category:臺北市行政區劃
南港區
南港區(),舊稱「南港仔」,前身「南港鎮」,位於臺灣臺北市東南部,臺北盆地的東緣,人口約11.4萬人,為臺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區名係與基隆河對岸的汐止「北港」相對。清治時期稱此地為南港仔-{莊}-及南港仔街,當時境內主要人口集中在今天南港、三重、中南等裡之間,舊名南港三重埔,今日稱為三重埔次分割槽。 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南港區為桂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 歷史 == 南港與「水轉腳」、「水返腳」(今汐止),於基隆河的兩岸形成交界處,自然造成的「港仔嘴」。最早的南港聚落,位於今臺北捷運南港展覽館站側,即南港路一段10巷(已拆除)至30巷間之間。昔日舟楫往來,河港的功能健全, 早在明鄭時代已築有基礎公路。清朝光緒年間劉銘傳開通臺北-基隆間鐵路,位於原公路南側開縱貫鐵路,成為東西交通幹線。惟清治時期仍慣以水運,且南港人口有限、難有發達。 1885年,福建安溪人王水錦和魏靜時來臺,赴臺北府淡水廳大內樟腦寮(今臺北市南港區大坑一帶),發現本地氣溫、雨量、土質等相當適合茶樹的生長,於是引進茶樹在該處種植,使南港成為臺灣包種茶的發源地。 臺灣日治時期南港劃歸為臺北州七星郡-{內湖莊}-,1931年臺北到基隆間的公路通車,南港仔嘴被納入北基公路一環,完成水路、鐵路和陸路的交通主幹。 日治末期,南港茶業日漸沒落,煤礦與磚瓦業正蓬勃興起,煤礦區大致分佈在大坑及四分子(今舊莊、九如裡),磚瓦業分佈在東新莊子(今玉成、西新裡)。 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仍隸屬臺北縣七星區內湖鄉。 1946年7月6日與內湖鄉分治,設立南港鎮公所。 1950年行政區重編,七星區被一起撤銷,直屬於臺北縣。 1968年7月1日隨臨近之景美鎮、內湖鄉、木柵鄉、暨歸屬於陽明山管理局之士林鎮、北投鎮等鄉鎮劃入升格後之院轄臺北市,南港鎮亦於1968年7月1日因劃入臺北市而改制為「南港區」。 1950年代,南港煤礦與磚瓦業逐漸沒落;1956年,臺灣省政府為振興南港經濟,指定南港為工業區,吸引許多廠商到南港投資設廠,有南港輪胎、臺灣肥料公司南港廠、南隆鐵工廠、僑泰興企業南港麵粉廠、聯華實業麵粉廠、國產實業建設、利百代國際實業、啟業化工廠。工廠遷入帶給南港繁榮,但也因工廠排放濃密黑煙,使南港成為人們口中的「黑鄉」名遐北市。 1954年,經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多方奔走,同年開始進行中央研究院在臺復院計畫,首先「植物研究所」在臺復所,次年成立「近代史研究所」及「民族研究所」籌備處。1986年,中國電視公司總部遷入南港,成為第一家在南港設定總部的電視臺,帶動南港產業轉型。 南港近年來因為政府不斷推動大型公共建設下,捷運板南線、南港軟體園區、南港展覽館、高鐵南港站、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等大型計畫陸續改變南港風貌,未來還有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勢將繼續改善南港的輪廓。 2016年7月1日,高鐵南港站隨著臺灣高速鐵路「南港-臺北」段正式通車而啟用高鐵南港站通車了!臺北站不再是首發後的三大變化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2016-07-02李姿慧.高鐵南港站今通車 南港到左營最快105分鐘 .蘋果日報.2016-07-01。 == 地理 == === 位置 === 南港位於臺北盆地的東緣,轄20裡,454鄰。清治時期地理位置剛好在基隆河下游南岸,南港地處臺北市的東南方,基隆河下游南岸,南港山脈的北側。南半部為丘陵,海拔400公尺上下。北半部基隆河,其南岸為小平原,呈東西走向,漸西漸闊,人口多分佈於此。 相鄰的行政區:北邊為內湖區(以基隆河中心線為界),東邊是新北市汐止區(以大坑溪為界),南邊為文山區及新北市深坑區、石碇區(以大坪山(福壽)為界),西界以舊八張犁截水道至西部縱貫鐵路與松山區為界、另以中坡南、北路接福德街至姆指山山脊與信義區為界。全區面積約21.8424平方公里。 === 人口 === 根據臺北市南港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南港區戶數約4.8萬戶,人口約11.4萬人,是臺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中研裡與中南里,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083人與3,370人。 南港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30年) == 政治 == === 區政組織 === 南港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南港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 === 行政區劃 === 次分割槽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後山坡 玉成裡 聯成裡 合成裡 成福裡 仁福裡 百福裡 鴻福裡 萬福裡 新-{莊}-仔 東新裡 西新裡 東明裡 新光裡 重陽裡 三重埔 南港裡 三重裡 中南里 新富里 中研 中研裡 九如裡 舊莊裡 === 其他行政機構 ===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陸軍後勤指揮部 *國家文官學院 == 知名企業 == *香港商雅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Yahoo!奇摩): :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三重路。 *美商瑪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知名巧克力銷售企業,2013年爆紅電視廣告臺詞「我阿嬤都踢得比你好,那叫你阿嬤來囉」為公司巧克力商品電視廣告代表作,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三重路。 *臺灣彩券股份有限公司: :公益彩券(樂透彩)發行機構中信銀行之受委託機構,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經貿二路。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三重路。 *願境網訊股份有限公司(KKBOX Taiwan Co., Ltd.): :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三重路。 *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allPay Electronic Payment CO.,Ltd.): :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三重路。 *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EasyCard Corporation): :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園區街。 *悠遊卡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EasyCard Investment Holdings Co., Ltd.): :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園區街。 *臺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High Speed Rail Corporation): :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經貿二路。 *臺灣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OBI Pharma, Inc.): :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園區街。 == 文化媒體 == *中國電視公司: :一般大眾習慣簡稱「中視」,總部位於本區重陽路 *東森電視: :一般大眾習慣簡稱「東森」,攝影棚位於本區重陽路 *東森新聞雲: :一般大眾習慣簡稱「ETtoday」,總部位於本區重陽路 *原住民族電視臺: :簡稱原視,口頭慣稱原民臺,總部位於本區重陽路 *原住民族廣播電臺: :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經營,位於本區重陽路中國電視大廈內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由行政法人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經營,位於本區市民大道八段,南港車站附近 == 運動中心 == *南港運動中心 == 學術機構 == *中央研究院 == 教育 == === 圖書館 === *臺北市立圖書館南港分館- 原住民文化 *臺北市立圖書館舊莊分館- 科普 *臺北市立圖書館龍華民眾閱覽室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原會館借還書工作站 *臺北市立圖書館親子美育數點陣圖書館 === 大專院校 === *中華科技大學 === 高階中等學校 === *臺北市立南港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育成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南港高階工業職業學校 === 國民中學 === *臺北市立南港高階中學附設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誠正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成德國民中學 === 國民小學 === *臺北市南港區南港國民小學 *臺北市南港區成德國民小學 *臺北市南港區胡適國民小學 *臺北市南港區舊莊國民小學 *臺北市南港區玉成國民小學 *臺北市南港區東新國民小學 *臺北市南港區修德國民小學 === 社會大學 === *臺北市南港社群大學 == 醫療機構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 康禾診所-洗腎中心 == 墓地 == *臺北市軍人公墓 *胡適墓園 == 交通 == === 鐵路 === ;臺灣鐵路管理局 *縱貫線:南港車站 - 松山車站(信義區永吉里、松山區慈祐裡、南港區玉成裡交界,地址在信義區。) :註:臺鐵松山車站位於信義區永吉里和臺北捷運松山車站位於松山區慈祐裡。 ;臺灣高速鐵路 *臺灣高鐵:南港車站 ;臺北捷運 *:南港展覽館站 - 南港軟體園區站 *:南港展覽館站 - 南港站 - 昆陽站 - 後山埤站 === 道路 === *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南港交流道(實際位於汐止區)、南港系統交流道、南深路出口 *國道五號(蔣渭水高速公路):南港系統交流道 *臺5線:忠孝東路 五段(中坡南北路至永吉路交叉口)六~七段、研究院路一段、南港路一段 *環東快速道路 === 未來 === ==== 鐵路 ==== *北宜新線(規劃中):南港車站 *基隆捷運(規劃中):南港展覽館站、南港車站 == 休閒旅遊 == === 歷史建築 === *南港煙囪:歷史建築,1959年建立。 *南港闕家古厝 *南港瓶蓋工廠 *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靜心苑) === 登山步道 === *舊莊茶山步道 *更寮古道 === 公園 === *南港公園 *成美左岸公園 *胡適公園 *玉成公園 *南湖左岸公園 *極限運動訓練公園 *山水綠生態公園 *東陽公園 *新新公園 *玉東公園 === 展覽與表演 === *南港展覽館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 商場 === *CITYLINK 南港店:是臺灣一家連鎖購物中心,為潤泰企業集團旗下潤泰創新轉投資的購物中心,位於三鐵共構的南港車站。 *Global Mall 南港店:是臺灣一家連鎖購物中心,由建築商冠德建設轉投資創立,位於三鐵共構的南港車站。 === 電影 === *喜樂時代影城:為臺灣的電影院系統之一,位於三鐵共構的南港車站,跟CITYLINK 南港店合作。 ==註解== == 參考資料 == ;引用來源 ;書籍 * == 外部連結 == *南港區公所 *南港區戶政事務所 *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臺北市南港區衛生所) * Nangang 北縣
北投區
北投區(;巴賽語:Ki-pataw),舊稱「北投社」,前身「北投鎮」,位於臺灣臺北市西北郊,東側以磺溪上接中山樓右側山脊至馬槽橋沿山溝、南側以磺溪與士林區相望,北側鄰新北市三芝區與金山區,西側與新北市淡水區為鄰。全境面積為56.8216平方公里,是臺北市面積第二大的行政區。 北投區自然資源豐富,17世紀初西班牙文獻即有北投社域盛產硫磺的記載,其為臺灣溫泉史的發源地,1896年由日本大阪商人平田源吾在此設立臺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著名的北投溫泉即位於該區,其他著名的自然觀光景點包括關渡風景區和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尚有臺北榮總、北護大、馬偕專校以及數所醫療中心,醫療資源豐富,也使開發中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將以生技醫藥產業為主軸。2010年臺北市政府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北投區定櫻花為其區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 歷史 == 北投區是全臺灣面積第十二大的區。北投區的地名依伊能嘉矩的記載是因為早期巴賽族認為地熱谷是女巫施法才會冒煙,以巴賽語裡的女巫「PATAW(巴島)」稱之。因與北投的臺語發音相像,故命名為「北投」。 *昔日為巴賽族北投社(,意為「巫女」)之地,17世紀初西班牙文獻記載為、,是約有八、九村社組成的大社,該地硫磺谷產有大量的硫磺,在西班牙人來到之前,社人即有開採硫礦交易,故較為富有,耶士基佛()神父前往宣教與學習當地語言。1641年荷蘭人攻打雞籠並與淡水居民締和,1642年攻下雞籠,淡水地區的北投社等社群代表前往雞籠締和,荷蘭文獻記載此地為等拼寫。 *1697年鬱永河來北投開採硫磺,紀錄於《裨海紀遊》一書中。 *18世紀康熙中葉後,漸有漢人屯墾當地。 *1875年北投隸屬於淡水縣芝蘭二堡。 *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實行街-{莊}-制,北投隸臺北州七星郡,設「北投-{莊}-」。 *1923年臺灣總督府為迎接皇太子裕仁,臺北廳廳長井村大吉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同時整建成北投公園。 *1940年6月17日,北投莊升格為「北投街」。 *1946年臺北縣政府成立,隸屬臺北縣七星區北投鎮,1947年七星區併入淡水區,改隸臺北縣淡水區北投鎮 *1949年時改隸草山管理局北投鎮。 *1952年七虎籃球隊興建「七虎籃球場」,為當時臺灣首座大型規模的夜間球場。 *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院轄市時未併入。直到1968年7月1日隨臨近之景美鎮、南港鎮、木柵鄉、內湖鄉、暨同屬陽明山管理局之士林鎮等鄉鎮劃入臺北市,成為北投區。 *1988年7月16日臺鐵淡水線因改建捷運停駛。 *1997年臺北捷運淡水線及新北投支線通車,其中唭哩岸站站名譯音自凱達格蘭族語之。 *2006年北投空中纜車動工,原預計2007年7月通車,但開工後因為爆發弊案及一些開發爭議,也受到當地居民反對。目前確定停建,臺北市政府與廠商協調中。 *2017年新北投老車站日式建築重返北投,於七星公園內重組。 *2017年「北投七虎球場」登入為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2018年北投22號公園正式更名為「北投社三層崎公園」。 *2021年北投區社福新地標「奇巖長青樂活大樓」正式啟用,樹立慢老新典範。 *2021年由北投區公所首度辦理「臺灣籃球溯源 北投風華再現」展覽暨論壇會,開啟七虎球場再生工程。 *2021年「奇巖新社群社宅」完工。 *2021年北投市場改建-中繼市場動工。 == 人口 == 根據臺北市北投區戶政事務所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3年底北投區戶數約9.9萬戶,人口約24.3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4,268人,是臺北市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奇巖裡與湖田-{裡}-,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1,166人與854人,其中奇巖裡也是臺北市人口第二大里,其他區內人口較多的裡包括關渡裡、立農裡、清江裡、永和裡,而湖田-{裡}-同時也是臺北市人口最少的裡。 北投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30年) == 政治 == === 區政組織 === 北投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北投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 === 歷任首長 === ;北投鎮鎮長 屆 上任   卸任 鎮長 備註 第一任 1946年1月 ~ 1946年4月 周碧 官派 第二任 1947年1月 ~ 1947年3月 鄭如松 鎮民代表間接選舉 第三任 1947年3月 ~ 1948年4月 陳振榮 鎮民代表間接選舉 第四任 1948年4月 ~ 1948年12月 吳著錄 民選 第五任 1949年1月 ~ 1951年6月 廖樹 民選 第六任 1951年7月 ~ 1953年6月 廖樹 民選 第七任 1953年7月 ~ 1956年6月 廖樹 民選 第八任 1956年7月 ~ 1960年1月 廖樹 民選 第九任 1960年1月 ~ 1964年2月 李德財 民選 第十任 1964年3月 ~ 1968年6月 李德財 民選 ;北投區區長 屆 上任   卸任 區長 備註 第一任 1968.7月 ~ 1977.7月 張道炎 官派 第二任 1977.7月 ~ 1982.8月 許培聰 官派 第三任 1982.8月 ~ 1990.3月 林錫可 官派 第四任 1990.3月 ~ 1993.9月 葉良增 官派 第五任 1993.9月 ~ 1996.2月 盤治郎 官派 第六任 1996.2月 ~ 1998.2月 楊勝雄 官派 第七任 1998.2月 ~ 1999.3月 陳壽寶 官派 第八任 1999.3月 ~ 2000.7月 劉錦興 官派 第九任 2000.7月 ~ 2007.10月 張義芳 官派 第十任 2007.10月 ~ 2016.4月 李美麗 官派 第十一任 2016.4月 ~ 2020.6月 陳銘國 官派 第十二任 2020.6月 ~ 2020.8月 陳奕源 官派 第十三任 2020.9月 ~ 2023.1月 -{於}-保雲 官派 第十四任 2023.2月 ~ 現任 吳重信 官派 === 行政區 === ;行政區劃沿革 起訖年份 行政區 1901~1920 臺北廳士林支廳北投區 1920~1940 臺北州七星郡北投-{莊}- 1940~1945 臺北州七星郡北投街 1945~1947 臺北縣七星區北投鎮 1947~1949 臺北縣淡水區北投鎮 1949~1950 草山管理局北投鎮 1950~1968 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 1968~1974 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北投區 1974~ 臺北市北投區 ;各里區劃 北投區共轄42個裡,其行政區域分佈情形為: 次分割槽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關渡區 八仙裡 豐年-{裡}- 稻香裡 桃源裡 一德里 關渡裡 大屯區 中庸裡 開明裡 中和裡 大屯-{裡}- 智仁裡 秀山裡 文化裡 陽明山區 泉源裡 湖山裡 湖田-{裡}- 新北投區 長安裡 溫泉裡 林泉裡 中心-{裡}- 舊北投區 奇巖裡 清江裡 中央裡 大同裡 唭哩岸區 永明裡 東華裡 吉利裡 吉慶裡 尊賢裡 立賢裡 立農裡 石牌區 建民裡 文林裡 石牌裡 福興裡 榮光裡 榮華裡 裕民裡 振華裡 永和裡 永欣裡 洲美里 === 政府、民間機構與設施 === *北投垃圾焚化廠-又稱「北投焚化爐」,位於北投區洲美街,由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管理,主要負責垃圾收受及處理、燃燒空氣、底渣、飛灰、廢金屬、蒸汽、凝結水、廢氣處理、廢水流程等等工作。廠內並附設「旋轉餐廳」(摘星樓-星月360度旋轉景觀餐廳,位於廠內120公尺高處),為全球首座煙囪上之觀景旋轉餐廳,提供民眾用餐與觀看360度窗外美景的地方。 *北投區農會 *臺北市北投區公所 *臺北市立浩然敬老院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竹子湖氣象站、鞍部氣象站 *臺灣電力公司北投服務所 *臺北捷運北投會館 *北投機廠 *臺北市北投運動中心 *北士羽球館 *臺北市溫泉發展協會 *臺北市紗帽山溫泉發展協會 *臺北市北投石牌商城商圈促進會 *財團法人臺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 *臺灣導盲犬協會 *丹鳳山電視轉播塔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百齡抽水站 (規劃中,預計2027年完工) == 知名企業 == *華碩電腦:總部設立於北投區立德路15號 *和碩聯合科技:總部設立於北投區立功街96號 *華擎科技:總部設立於北投區中央南路二段37號 *大愛電視:總部設立於北投區立德路2號 *原大同公司北投廠:位於北投區承德路七段,為北投區重要地標,已售予富邦人壽。 *臺灣森永製菓:總部設立於北投區中央南路二段 *一之鄉蜂蜜蛋糕:總公司設立於北投區北投路一段 *原動力文化發展事業有限公司:位於北投區明德路,以宗教心靈音樂為主的唱片公司。(如知名的伊藤佳代宗教心靈系列音樂) == 宗教信仰與慶典活動 == *關渡宮:為北臺灣歷史最悠久、香火最鼎盛的媽祖廟。每年都會舉辦元宵節燈會。 *北投行天宮:主祀關聖帝君,即臺北行天宮的分廟。位在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4段18巷50號的關帝廟,提供收驚服務。 *照明淨寺:求桃花姻緣知名的北投情人廟 *法鼓山北投分院、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雲來寺:臺灣佛教四大山頭之一 *佛教慈濟基金會、大愛電視:臺灣佛教四大山頭之一 *石牌福星宮、北投福慶宮、嘎嘮別桃源福德宮:合稱北投區三大福德正神廟 *北投石牌福星宮:每年農立3月媽祖繞境由北投關渡宮至石牌福星宮。 *北投慈-{後}-宮:舊北投地區(北投莊)年代最久的媽祖廟,其媽祖稱為「北投媽」,建於1918年。 *番仔厝保德宮:為凱達格蘭族北投社的漢化信仰場所。 *洲美屈原宮:北投區洲美里的水仙尊王廟,以屈原為主祀。 *北投代天府:主祀伍府千歲,位於臺北市豐年路。祭典在農曆的六月十五,是北投當地的一大宗教盛事。 *北投福安宮:興建於1877年,主祀福德正神,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公館路。 *陽明山五福宮:興建於1835年,主祀福德正神,位於臺北市北投區行義路。 *明山宮:興建於1981年,主祀五年千歲,位於臺北市北投區行義路,臺北聯營公車508路線站牌之一(有兩站,分別為「明山宮」與「明山宮一」站)。 *上清宮:主祀鴻鈞老祖,興建於1955年,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復興三路。 *祖師禪林:由道教廟宇「宮玄觀」修繕為一所專修祖師禪法的道場,興建於1983,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復興三路。 *法雨寺:興建於1905年,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位於臺北市北投區登山路。 *安國寺:興建於1935年,大殿中主要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於1991年交託佛光山接管,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復興三路。 *北投石牌吉慶社群「聖誕巷」:每年聖誕節會舉辦大型慶祝活動 *北投石牌福興「聖誕公園」:每年聖誕節會舉辦大型慶祝活動 *陽明山竹子湖海芋季 *陽明山竹子湖繡球花季 *臺北溫泉季 (北投溫泉季) *2022三層崎花海 *2022北投女巫魔法節 *2022北投湖山裡「茭白筍季」(10月中旬舉辦) *關渡花海 *北投奇巖向日葵(秋)/蜀葵(春)花海 *2023北投夏日魔法節 == 教育機構 == === 大專院校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校本部)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管理學院) === 高階中等學校 === *臺北市立中正高階中學(原為臺北市立士林高中) *臺北市立復興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薇閣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幼華高階中學 (原為十信高階中學與十信高商~2018年12月更改校名為幼華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奎山實驗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惇敘高階工商職業學校 === 國民中學 === *臺北市立北投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明德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桃源國民中學 *臺北市私立薇閣高階中學附設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石牌國民中學 *臺北市私立奎山實驗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新民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關渡國民中學 === 國民小學 === *臺北市北投區北投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文化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石牌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明德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洲美國民小學(104年廢校) *臺北市北投區桃源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湖山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逸仙國民小學 *臺北市私立薇閣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大屯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文林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立農國民小學 *臺北市私立奎山實驗高階中學附屬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泉源實驗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清江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湖田實驗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義方國民小學 *臺北市北投區關渡國民小學 === 親子教育 === *蘇荷兒童美術館附設北投教學中心 *臺北指揮家室內樂團暨兒童管絃樂團 *日本伊藤萬游泳學校 (北投陽明校) === 社會教育 === *北投法鼓山社會大學 *北投社群大學 === 圖書館 ===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石牌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清江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吉利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稻香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永明民眾閱覽室 *臺北市立圖書館秀山民眾閱覽室(含秀山書閣) *臺北市立圖書館陽明山借還書工作站 *臺北市立圖書館關渡宮借還書工作站 == 醫療機構 == *臺北榮民總醫院 **關渡醫院(委託臺北榮民總醫院經營) *振興醫院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前國軍北投醫院,俗稱818醫院) *辜公亮基金會和信醫院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附設北投門診部(位於北投行政中心5樓)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臺北市北投區中和街2號) == 交通 == === 捷運 === ;臺北捷運 * :關渡站 - 忠義站 - 復興崗站 - 北投站 - 奇巖站 - 唭哩岸站 - 石牌站 - 明德站 *:新北投站 - 北投站 === 道路 === *臺2甲:陽金公路 *臺2乙:承德路、大度路、北淡公路 *市道101號:巴拉卡公路 *洲美快速道路 *淡北道路 (規劃中):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臺北市北投區一條即將復工的外環市區道路,目標緩解臺2/臺2乙共線路段車流瓶頸,新北市端預計2023年底前動工、臺北市端預計2026年動工、2029年完工。 === 主要道路 === 東西向 *中央北路一段 *中央北路二段 *中央北路三段 *中央北路四段 *臺2乙:大度路 南北向 *行義路 *臺2乙:承德路 *石牌路 === 公車客運 === ==== 大南汽車 ==== *216 新北投-捷運劍潭站 *216 (區) 新北投-榮總院區 *218 新北投-萬華 *218直 新北投-承德路-萬華 *218區 新北投-捷運奇巖 *223 關渡-青年公園 *230 捷運北投站-陽明山 *288 兒童新樂園-吳興街 *302 關渡宮-萬華 *550 關渡宮-洲美運動公園 *558 新北投-經中央北路-榮總院區 *602 北投-天母(與中興巴士聯營) *小6 北投-清天宮 *小7 北投-嶺腳 *小8 捷運石牌站-竹子湖 *小9 北投-竹子湖 *小14 北投-照明寺 *小21 北投-八仙裡 *小22 捷運北投站-新民泉源路 *小23 北投國小-關渡宮 *小25 捷運北投站-六窟 *小26 北投-頂湖 *小36 捷運石牌站-六窟 *市民小巴2路 捷運北投-溫泉路 *紅35 關渡碼頭-臺北藝術大學 *紅55 捷運關渡-臺北藝術大學 *紅55區 捷運關渡-臺北城市科技大學 *內科16 新北投-內湖科學園區 *南軟北投 新北投-南港軟體園區 *承德幹線 新北投-捷運市政府(原266路,107年4月改號) ==== 淡水客運 ==== *631 淡水-北投 *682 八里-社子 *紅13 八里-捷運關渡站 *紅22 八里-捷運關渡站 *864 三芝-捷運劍潭站 ==== 中興巴士 ==== *602 天母-北投(與大南汽車聯營) *821 三芝-市立天文館 *紅12 市立天文館-捷運石牌站 ==== 光華巴士 ==== *224 天母-天母西路-捷運石牌站 *267 天母-捷運大湖公園 *紅19 天母-天母北路-捷運石牌站 ==== 指南客運 ==== *308 淡江大學-捷運劍潭 *838 泰山-捷運關渡 *902 萬芳社群-榮總 *757 淡海-北門 *1505 淡海-中和 *756 淡大-北門 ==== 大都會客運 ==== *108 陽明山遊園公車 *109 萬芳社群-陽明山 假日休閒公車 *260(含區間車) 陽明山-(臺北車站)-東園 *277 松德-榮總 *敦化幹線 麟光新村-榮總 *508區 蘆洲-惇敘工商(與三重客運聯營) *重慶幹線 天母-東園 *606 萬芳社群-榮總 *紅5 陽明山-捷運劍潭站 ==== 欣欣客運 ==== *快速公車 景美女中-榮總 ==== 首都客運 ==== *68 洲美里-捷運劍潭站 *68副 洲美里-捷運芝山站 *536 中國海專-大同之家 ==== 三重客運 ==== *111 新莊-陽明山 *508區 蘆洲-惇敘工商(與大都會客運聯營) *508全 泰山-惇敘工商 *645 舊莊-榮總 ==== 東南客運 ==== *612 松德站-惇敘工商 ==== 國光客運 ==== *1801國立護專-基隆 === 未來 === ==== 輕軌 ==== ;臺北捷運 *█ 東西線(暫緩規劃):洲美站 – 軟橋站 *█ 南北線(暫緩規劃):洲美站 – 五分港站 – 頂八仙站 – 農禪寺站 – 嗄嘮別站 ==== 纜車 ==== *北投空中纜車:於1989年提出規劃,最初用意是做為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之交通工具,因北投纜車計畫過程中一波三折,一直延宕到2015年5月10日,臺北市政府決議不興建北投纜車,北投纜車興建計畫就此終止。 == 商業設施 == *家樂福-北投店 *好市多-北投店 *燦坤3C-北投新旗艦店、新北投店、石牌店 *全國電子-石牌門市、北投一門市、北投站前門市 *聚廠樂活運動俱樂部 *吉野家-石牌店、北投中央店、北投店 *三商巧福-石牌店 *蓬萊臺菜餐廳:米其林指南 TAIPEI 2019,與米其林指南TAIPEI 2019推薦的天母「金蓬萊」和「興蓬萊」兩家臺菜餐廳「系出同門」,更是三家米其林指南推薦臺菜餐廳之中,最早於西元1954年創立於北投的第一代臺菜餐廳創始店。 *莎諾歐法西餐 (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天母西路,北投石牌天母地區的老牌西餐廳。) *爭鮮迴轉壽司-石牌店、新北投店 *麥當勞-臺北承德二旗艦專櫃店 *北投市場 *北投中繼市場 (2022年10月25日試營運,2022年11月9日開幕。) *北投自強市場 *石牌捷運商圈 *石牌商城夜市 *漢諾威馬術俱樂部 *有河書店 (有河Book) *廣奕堂書局 *享亮文具樂園-石牌店 *新生活書局流行館-北投店 *北投青菜園-陽明山竹子湖一帶人氣最高的土雞餐廳,位於北投竹子湖路。 *青採園放山白斬雞-北投青菜園的曹大姐下山來開的另一家店,位於北投復興四路,僅提供外帶。 *冠宸食館-陽明山竹子湖一帶高人氣的土雞餐廳,位於北投竹子湖路。(網路盛傳與青菜園齊名,更分成2大山頭,各有擁護支持者的另一家竹子湖土雞城餐廳霸主) *阿財鍋貼水餃專賣店 *1975 Antique’s Cafe Tea Room (北投知名英式咖啡茶館,位於北投區大業路) *大臺北聯合花市 *豐清揚小吃店-老闆曾在鼎泰豐當過20年廚師的知名店家 == 都市重劃及都市更新 == === 關渡黃金城危樓事件 === 於921地震後被列為紅單危樓,直到2015年經重新評估,才改列黃單。2021年10月24日地震後,大樓雖經過修補,但仍有幾處鋼筋外露,住戶皆表示地震無恙。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企劃科廖漢章科長表示,「關渡黃金城」現為公劃更新區,表示政府已認定該區有一定危險性,只要達75%同意比例便可進行都更程式,不過民辦都更採受理制,當時仍未收到該區申請。2021年12月30日,關渡黃金城,由富品建設成功整合進入都市更新。 === 北投區2號機關用地及P20道路用地都市計畫 === 本案佔地約1.9公頃,土地持分包括北市府、第一銀行、私地主。2005年透過都市計畫劃設為都更地區,但因為地主須回饋48%的土地,多年來遲遲未完成整合。 == 文化資產及旅遊景點 == === 名勝 === *北投溫泉 *新北投溫泉商圈(以新北投捷運站出口為主,沿北投溫泉一、二號親水公園兩旁的中山路、光明路、溫泉路至地熱谷一帶) *紗帽山溫泉風景區(行義路溫泉區) *北投行天宮(行天宮北投分宮) *石牌福星宮 *照明淨寺(舊稱:北投情人廟) *關渡宮(臺灣三大媽祖廟之一) *關渡玉女宮 *北投區慈生宮 *北投慈-{後}-宮(舊稱:北投媽祖廟) *北投法藏寺 *善光寺 *法鼓山農禪寺 *北投中和禪寺&章嘉活佛舍利塔 *凱達格蘭文化館 *北投陳濟棠墓園 *地熱谷 *硫磺谷(大磺嘴) *龍鳳谷 *大砲巖(舊稱天狗巖、鐵砲巖) *小隱潭瀑布 *大屯山 *竹子湖 *竹子湖觀景臺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北投公園以及北投溫泉博物館最近的車站為捷運新北投站。) === 古蹟 === *周氏節孝坊 ,三級古蹟,1861年建立。 *北投溫泉浴場(北投溫泉博物館),三級古蹟,1913年建立。 *陽明山中山樓,直轄市定古蹟,1965年建立。 *陽明書屋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1928年建立,2009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石牌漢番界碑 *中國電影製片廠,1933年建立,2017年6月列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張學良臺北故居,1960年建立。 *少帥禪園(臺北北投張學良幽禁舊居),1920年建立。 *天狗庵史蹟公園, 1896年建立,乃臺灣北投第一家民營日式溫泉旅館,天狗庵舊址溫泉旅館已廢止,並改建為北投加賀屋溫泉飯店,目前僅存史蹟公園。 *瀧乃湯溫泉浴室,北投現存最古老的日式溫泉浴池。 *草山教師研習中心(原草山公共浴場),直轄市定古蹟,1929年建立。 *草山水道系統,直轄市定古蹟,約1928年建立。 *前日軍衛戍醫北投分院,直轄市定古蹟,1910年代年建立。 *中心新村,全臺唯一的溫泉軍醫眷村。 *八仙圳,是北投最重要的老圳道,建立於清朝,距今約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北投賴氏祖厝,1915年建立,傳統閩南式磚造建築物。 *北投普濟寺,直轄市定古蹟,1905年建立。 *七虎籃球場,歷史建築,1951年建立。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直轄市定古蹟,1912年建立。 *吟松閣,直轄市定古蹟,1934年建立。 *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直轄市定古蹟,1920年代年建立。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直轄市定古蹟,1925年建立。 *北投丹鳳山弘法大師巖,1910年建造,供奉日本弘法大師。 *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 *北投文物館(原佳山旅館),直轄市定古蹟,約1925年建立。 *北投梅庭 ,建立於1930年,相傳曾是「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別館。 *北投穀倉,直轄市定古蹟,1938年建立。 *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19世章嘉活佛與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並稱四大活佛,是佛教界重要之領導人物,曾封為蒙旂宣化使,任國大代表、總統府資政,是西藏黃教格魯派活佛中,1949年後唯一來臺定居者。章嘉活佛推動藏傳佛教在臺發展與安定當時人心有顯著貢獻。1957年3月4日大師因病捨報示寂。1960年代興建的舍利塔,屬印度佛塔形,造型具藏式舍利塔之重要特徵。目前塔內舍利子已取出,塔上供有活佛照片及碑文等。 *鬱永河採硫紀念碑 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泉源路200號,1985年6月由當時的臺北市文獻會建立,碑中記載清代鬱永河(清康熙年間,西元1696年)開墾北臺灣與北投採硫的事蹟,現今高中國文課本中的「北投硫穴記」即記載鬱永河來臺採硫與目睹硫穴奇景的文言文記事。 *陽明山藍寶石泉:源自於1925年,又稱為「陽明山第三水源」、「陽明湧泉」,被日本人譽為「亞洲第一湧泉」。 *北投威靈頓山莊: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崇仰一路到九路,建於1960年,曾是駐臺美軍住的地方,1979年臺美斷交後,此地升級變成外國人跟大老闆最愛的高階住宅區。(半封閉式,有警衛管理的社群型別墅。) === 公園 === *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前山公園 *陽明山40砲陣地紀念公園 *北投公園 *立農公園 *關渡自然公園 *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 *七星公園 *七虎公園 *北投社三層崎公園 *洲美公園 *洲美蜆仔港公園 *龍鳳谷公園 *櫻花崗公園 *同德公園 *榮華公園 *福星公園(北投恐龍公園) *石牌公園 *觀海公園 === 步道 === *忠義山步道 *下青礐步道 *郵政訓練所步道 *中正山親山步道 *軍艦巖步道 *水尾巴拉卡步道 *泉源裡紗帽步道 *紗帽山步道 *磺溪溫泉步道(磺溪嶺景觀步道) *半嶺水圳步道 *十八份水圳步道(十八拐圳步道) *十八份產業道路-櫻花登山步道 *風尾步道 *鼎筆橋步道 *東昇步道 *銀光巷步道 *地熱谷步道 *硫磺谷步道 *龍鳳谷步道 *磺溪彩虹步道(石牌→天母) *陽明山橫嶺古道 *陽明溪溪畔步道 *紫明溪步道(位於陽明書屋附近,2023年1月最新完工開放的步道) *水車寮步道 *竹子湖環狀步道 *七星山步道:有四個主要的登山口,分別為小油坑、冷水坑、苗圃登山口、夢幻湖停車場,除了冷水坑位於士林區菁山路,其餘三個登山口皆位於北投區。 *大屯主峰步道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北部最佳百嶽登山練功場,全程會行經十座山頭,又被稱作「陽明山十連峰」。 === 自然保留區 === *北投石自然保留區 *關渡自然保留區(又稱為「關渡濕地」,2021年12月申請廢止,該區廢止後,將此區改列為「關渡國家級重要濕地」,並依據「濕地保育法」進行棲地保育及管理。) === 休閒景點 === *北投櫻花隧道:位於北投復興三路吳氏宗祠附近,北部熱門賞櫻秘境。 *復興崗落羽松小徑:位於北投捷運復興崗站旁落羽松步道,北部落羽松秘境。 *七虎公園游泳池:位於北投區育仁路108號,為北投知名的戶外游泳池。 *新北投車站:百年車站,位於北投七星街1號,由原舊址改建的博物館。 *北投三大免費溫泉泡腳池:復興公園泡腳池、泉源公園泡腳池、硫磺谷泡腳池。 *天溪綠地游泳池:位於「北投甲桂林山莊」(實際地址位於臺北市北投區中山北路七段219巷3弄170號,因地處北投與天母的交界,又另稱「天母甲桂林山莊」),社群型的露天泳池。 === 飯店/酒店 === * 臺北北投雅樂軒酒店 * 享溫泉 * 北投老爺酒店 * 北投南豐天玥泉會館 * 北投日勝生加賀屋國際溫泉 * 大地酒店 * 金都精緻溫泉飯店 * 三二行館 * 鳳凰閣溫泉飯店 * 北投春天溫泉酒店 * 倆人旅店 * 北投麗禧溫泉酒店 * 北投亞太飯店 * 水美溫泉會館 * 北投熱海溫泉大飯店(預計2024年2月底結束營業) *皇池溫泉御膳館 Emperor Spa *北投晶泉豐旅 (預計2024年8月開幕) === 剪影 === File:Hsin Beitou-1.jpg|新北投(在前景可看見泉源路) File:Taipei City Hospital Beitou Clinic 20060221.jpg|新北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北投門診部舊址) File:Hsin Beitou-3.jpg|新北投(右為中山路,可通往地熱谷) File:Beitou Park bus stop boards on Kuang Ming Road 20060221.jpg|新北投(光明路) File:Beitou Post Office and Danan Bus AH-900 20060221.jpg|北投(光明路北投郵局) File:Hsin Beitou-4.jpg|新北投(新北投購物中心) File:Hsin Beitou-5.jpg|北投(遠方為大屯山) File:Beitou Market-1.jpg|北投(北投傳統市場) File:北投瀧乃湯 Kitanoyu Bathhouse at Beitou - panoramio.jpg|瀧乃湯溫泉浴室 == 相關文化 == *臺語歌手黃克林以前有首臺語老歌叫做「倒退嚕」,歌詞中的第一段「耶~拜請 拜請拜請 東海岸西海岸 北投西帽山 鶯歌出土炭 草山底勒出溫泉」歌詞中提到的北投西帽山=北投紗帽山。 *破壞之王:是周星馳1994年的香港喜劇片,電影內容(臺灣國語配音版)第一段中,何金銀送外賣回來,對榮記冰室的老闆說:哎,老闆啊,下次再到「北投」那麼遠的地方,千萬不要再叫我去了!那兒有一個斜坡那麼斜,我差點騎不上去啊!老闆對何金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志,這一次啊送去「萬華」→電影中有提到「北投」。 *北投是-{臺}-灣籃球運動興盛的起點,1951年-{臺}-灣誕生了第一座夜間照明的露天球場-七虎球場,看-{臺}-為北投唭哩岸石所構造,為當時亞洲的先進球場,多次舉辦國際比賽,創造1950至1970年代全-{臺}-籃球黃金盛世,全-{臺}-男女籃球盡源於此,諸如男籃的克難、國光、飛駝......等;女籃如國泰、-{臺}-元......等。北投國小現址曾培育出第一支民間球隊綠蓉女子隊、也讓無數北投子弟在此成為國手。為追本溯源並傳承七虎精神,北投區公所於110年9月25日假北投國小辦理「-{臺}-灣籃球溯源.北投風華再現」籃球論壇暨展覽活動,邀集籃壇耆老、國手及七虎球隊的後輩眷屬們(江憲治教練、陳正玄理事長、陳日興教練)共同來訴說當年籃球黃金盛世的動人故事,推承-{臺}-灣籃球溯源歷史。 *北投區公所自110年10月起實施「北投送暖」服務計畫,與臺北仁濟院、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及桃源國中等單位合作,提供北投區民眾生活救助、就業、就學及就醫等四項支援性活動。 *北投唭哩岸打石文化是當地寶貴的歷史資產,因產業變遷而逐漸沒落。107年北投區公所辦理參與式預算時,裡長代在地耆老提案,期望能有展覽空間展示打石器具,讓後代子孫理解該文化曾經的輝煌。透過-{臺}-北市政府相關局處評估及協調,並與在地居民共同討論,於唭哩岸捷運站外的線型公園設定空間展示打石器具,傳承深刻文化意義及濃厚的社群人情味。 * == 相關條目 == *北投石 *硫磺 *竹子湖 == 注釋 == == 參考資料 == ;引用來源 ;書籍 * == 外部連結 == *北投區公所 *北投區戸政事務所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臺北市北投區衛生所) * Category:臺北市行政區劃 Category:源自臺灣原住民語言的臺灣地名 Beitou 北縣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位於臺灣臺北市西南側,昔日建有臺北府城,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轄內有包括中華民國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在內等多個重要中央政府機關,作為臺北都會區交通樞紐的臺北車站亦位於本區,確立其政經中心的特殊地位。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花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 歷史 == 1990年,臺北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城中區、古亭區及部分大安區(普愛、信愛、惠愛(三愛裡)、文光裡)及雙園區(廈安裡)合併而成為中正區。 == 地理 == === 邊界 === 東界:自市民大道(原縱貫線鐵路用地)北側沿新生南路一段道路中心線轉信義路二段接杭州南路二段,接羅斯福路二、三、四段與大安區為界。 西界:以北平西路接中華路一段沿中華路二段至泉州街口,銜接水源快速道路順地籍線跨堤防迄新店溪接市界止與萬華區為界。 南界:以新店溪河道中心線至福和橋,轉基隆路四段中心線至羅斯福路四段與新北市永和區、臺北市文山區為界。 北界:自市民大道(原縱貫線鐵路)北側地籍線與大同區、中山區為界。 === 人口 === 根據臺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及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3年底中正區戶數約6.6萬戶,人口約15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南福裡與建國裡,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2,054人與1,837人,其中南福裡也是臺北市人口最多的裡。 中正區歷年人口變化(1990年-2030年) == 政治 == === 歷任區長 === 區長姓名 區長任期 備註 李慶瑞 1990年3月12日-1996年1月16日 劉錦興 1996年1月30日-1999年3月14日 師豫玲 1999年3月15日-2000年9月14日 林菁 2000年10月2日-2003年9月18日 許敏娟 2003年9月19日-2004年9月8日 孫清泉 2004年9月9日-2008年6月30日 詹訓明 2008年7月1日-2013年3月5日 林明寬 2013年3月19日-2017年2月13日 廖雪如 2017年4月25日-2020年8月26日 林聰明 2020年8月27日-2024年1月15日 許純綺 2024年2月27日-現任 === 區政組織 === 中正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中正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 === 行政區劃 === 次分割槽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里名 城內 黎明裡 光復裡 建國裡 東門 東門裡 三愛裡 梅花裡 幸市裡 文北里 文祥裡 幸福裡 南門 南門裡 新營裡 龍福裡 南福裡 愛國裡 崁頂 廈安裡 忠勤裡 永功裡 永昌裡 龍興裡 龍光裡 古亭 河堤裡 螢圃裡 網溪裡 板溪裡 頂東裡 螢雪-{裡}- 公館 水源裡 富水-{裡}- 文盛裡 林興裡 ==政府機構== *總統府 *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監察院 *外交部 *內政部 *經濟部 *教育部 *交通部 *法務部 *環境部 *中央銀行 *最高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內政部移民署 *國家發展委員會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農業部農糧署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 *臺北市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 *內政部警政署 **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警察局(局本部) ***臺北分局 ****臺北分駐所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刑事警察大隊(舊址,現改為博愛路派出所) **交通警察大隊 **中正第一分局(原城中分局) ***下設仁愛路、忠孝西路、博愛路、介壽路、忠孝東路5個派出所 **中正第二分局(原古亭分局) ***下設南昌路、思源街、泉州街、南海路、廈門街5個派出所 == 教育 == === 文教機構和博物館 === *國家圖書館 *國家兩廳院 **國家戲劇院 **國家音樂廳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 *南海學園 *中華文化總會 *長榮海事博物館 *牯嶺街小劇場 *昆蟲科學博物館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自來水博物館 *醫學人文博物館 *中正紀念堂 *國軍歷史文物館 *總統副總統文物館 *水源劇場 === 社群大學 === *臺北市中正社群大學 === 大專院校 === *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北門校區 *東吳大學城中校區 *中國文化大學博愛校區大新館 *中華大學臺北校區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臺北校區 ===高階中等學校 === *臺北市立建國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成功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強恕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開南高階商工職業學校 *臺北市私立南華高階中學職業進修學校 ===國民中學 === *臺北市立中正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螢橋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古亭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南門國民中學 === 國民小學 === thumb|200px|北市大附小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臺北市忠孝國民小學 *臺北市螢橋國民小學 *臺北市東門國民小學 *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 *臺北市河堤國民小學 *臺北市忠義國民小學 ===幼稚園=== *臺北市立螢橋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東門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河堤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忠義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忠孝國民小學附屬幼稚園 *臺北市立國語実験小學附屬幼稚園 *師院附設幼稚園 *城中衛理幼稚園 *幼學幼稚園 *愛徳幼稚園 *忠心幼稚園 *聖恩幼稚園 *私立強恕高階中學附屬幼稚園 *東和幼稚園 *恵幼幼稚園 *生活家幼稚園 *乖乖幼稚園 *聯華幼稚園 *清華幼稚園 ===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 *臺灣大學醫學圖書館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圖書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王貫英先生紀念圖書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城中分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南機場借還書工作站 *臺北市立圖書館古亭智慧圖書館 ===其他教育機構=== *臺北利氏學社 *臺北語文學院 *國語日報 == 醫療機構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 *郵政醫院 *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 == 經濟 == *中華電信總部 *臺灣鐵路公司 *臺灣銀行總行 *臺灣土地銀行總行 *互助營造總部 *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臺灣佳能資訊臺北總公司(Canon) *國光客運總部 *永豐餘造紙股份有限公司總部 == 市場 == *東門市場傳統市(商)場-臺北市公有東門市場 .臺北市市場處機關入口網.2022-06-14 *東門外市場攤販集中場-東門外攤販集中場(俗稱東門外市場) .臺北市市場處機關入口網.2022-06-14 *南門市場 *水源市場 *華山市場傳統市(商)場-臺北市公有華山市場 .臺北市市場處機關入口網.2023-05-03 *城中市場 == 政黨團體 == *總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7號2樓 *總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3號7樓之1 *總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號10樓 *總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5號4樓之3 *總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28號6樓 == 購物 == *臺北雙子星 *臺北站前商圈 **重慶南路書店街 **臺北車站地下商場 **新光三越百貨臺北站前店 *公館商圈(公館夜市) *光華商場(光華數位新天地) *三創數位生活園區 *古亭商圈 *八德路一段82巷 == 媒體 == ;廣播電臺 *HitFM聯播網 *POP Radio *臺灣廣播公司臺北總臺 *警察廣播電臺 *漢聲廣播電臺 *正聲廣播公司 *飛碟電臺 *臺灣全民廣播電臺 *臺北勞工教育電臺(臺北都會休閒音樂臺,位於北平東路) ;電視臺 *東森電視 == 體育場館 == *中正運動中心 == 交通 == === 捷運 === ; 臺北捷運 * :臺北車站 - 西門站 - 忠孝新生站 - 善導寺站 * :臺北車站 - 臺大醫院站 - 中正紀念堂站 - 東門站 * :忠孝新生站 - 東門站 - 古亭站 * :西門站 - 小南門站 - 中正紀念堂站 - 古亭站 - 臺電大樓站 - 公館站 * :中正紀念堂站 - 植物園站 ; 桃園捷運 *:臺北車站 **桃園捷運機場線有直達車與普通車2種營運模式,直達車自臺北車站行駛至臺灣桃園國際機場,途中僅停靠市區及機場端主要車站,需時約35分鐘;普通車則全線執行、各站皆停,臺北車站至桃園機場約需50分鐘。另外亦有規畫於臺北車站提供旅客預辦登機服務。 === 鐵路 === ; 臺鐵 * 縱貫線:臺北車站 ; 臺灣高速鐵路 * 臺灣高鐵:臺北車站 === 道路 === ; 省道 * 臺1線:忠孝西路(與共線)、忠孝橋 ** 臺1甲線:中山北路 * 臺3線:忠孝西路(與共線)、中華路 * 臺5線:忠孝東路 * 臺9線:中山南路、羅斯福路 ;市區道路 * 仁愛路 * 信義路 * 杭州南路 * 金山南路 * 新生高架道路 * 市民大道 === 未來規劃 === ==== 捷運 ==== ; 臺北捷運 * (興建中):中正紀念堂站 – 植物園站 – 廈安站 == 旅遊 == === 景點 === thumb|200px|臺北文化清真寺 *二二八和平公園 *中山堂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 *自來水博物館 *林業試驗所林業陳列館 *南機場夜市 *中正紀念堂 *祥瑞大樹 *逸仙公園 *國立歷史博物館 *楊英風美術館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公館商圈(部分) *臺北植物園 *成功高中昆蟲博物館 *國家兩廳院 **國家戲劇院 **國家音樂廳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軍歷史文物館 *郵政博物館 *臺灣省城隍廟 *臺北撫臺街洋樓 *總統副總統文物館 *蒲添生雕塑紀念館 *華山藝文特區 *善導寺 (臺北市) *十普寺 *光華寺 *東門裡福德宮 *聖安宮 (光華商場) *法鼓山德貴學苑法鼓山德貴學苑 === 古蹟 === 由於中正區是清代就建立的臺北府城所在地,發展時間早,因此區內古蹟(含歷史建築)為全市之冠。 ;國定古蹟 *臺北府城 **臺北府城門-東門 **臺北府城門-南門 **臺北府城門-小南門 **臺北府城門-北門 *司法大廈 *監察院 *總統府 *行政院 *專賣局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北賓館 *嚴家淦先生故居 *中正紀念堂 ;直轄市定古蹟 *臺北公會堂 *急公好義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 *黃氏節孝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 *臺北水道水源地(水資源博物館) *臺北郵局 *原臺灣教育會館 *勸業銀行舊廈 *臺大醫院舊館(臺大醫院) *臺大醫學院舊館 *臺北酒廠(華山藝文特區) *臺北第一高女 *臺北撫臺街洋樓(臺北攝影中心預定地)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宿舍 *臺灣銀行總行大廈 *臺灣廣播電臺放送亭(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今國史館) *臺灣總督府電話交換局(中華電信博愛路服務中心) *自由之家 *李國鼎故居 *帝國生命會社舊廈 *建國中學紅樓 *紀州庵(臺北市文學博物館預定地) *原臺北信用組合(合作金庫城內支庫) *原臺灣軍司令官官邸 *劉真校長故居 *原臺灣軍司令部(國防部後備指揮部) *婦聯總會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臺大法學院(現為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 *大同之家_(古蹟) *寶藏巖 *齊東街日式宿舍 *東和禪寺觀音禪堂 *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 ;歷史建築 *明星咖啡館 *齊東街日式宿舍9處 **齊東街53巷2、4、6、8、9、10、13號 **濟南路2段25、27號 *寶藏巖歷史聚落 *延平南路45號 *川端町派出所 *福德爺長慶廟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 ==圖集== 中正區擁有眾多重要機構和西洋折衷主義等古蹟建築: File:Taipei Main Station 20210115.jpeg|臺北車站 File:中華民國總統府現況.jpg|總統府 File:Executive Yuan Building face 20130124.jpg|行政院 File:中華民國立法院議場正門.jpg|立法院 File:司法院.JPG|司法院 File:監察院.JPG|監察院 File:中華民國外交部大樓正面 20120726.jpg|外交部 File:中華民國法務部.JPG|法務部 File:Joint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 Executive Yuan 20130708.jpg|中央聯合辦公大樓 File:NationalTheatreandConcertHallTaipei.jpg|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 File: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1.JPG|國立中央圖書館 File:The Gate of The Central Weather Bureau.JPG|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File:Taipei Guest House North Side.jpg|臺北賓館 File:臺大醫院舊館.JPG|臺大醫院 File:臺大醫學院.jpg|臺大醫學院 File:Central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20160205.jpg|中央銀行 File:Taipei Taiwan Bank-of-Taiwan-Head-Office-Building-01.jpg|臺灣銀行總行 File:Museum of the Land Bank of Taiwan of National Taiwan Museum.jpg|土地銀行博物館 File:臺北郵局.JPG|臺北郵政總局 File:國立臺灣博物館.JPG|國立臺灣博物館 File: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jpg|國立歷史博物館 File:Taipei 228 Memorial Museum face 20070928.jpg|臺北二二八紀念館 File:華山藝文特區夜景.jpg|華山藝文特區 File:Taipei Taiwan Zhongshan-Hall-01.jpg|中山堂 File:濟南教會.jpg|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File:臺北府城景福門-東門 臺北市 國定古蹟城郭 Venation 1.JPG|景福門 File:臺北府城北門.JPG|臺北府城北門 File:臺北府城—小南門.JPG|小南門 File:Taipeibotanticalgardens.JPG|臺北植物園 File:臺北市 北一女中 Taipei First Girls High School - panoramio.jpg|北一女中 File:ChienkuoRedHouse.JPG|建國中學 File:北科忠孝東路大門:一百學年畢業典禮.jpg|臺北科技大學 File:光華商場2008-07-19 - panoramio - Tianmu peter (5).jpg|光華商場(光華數位新天地) == 參考資料 == ;引用 ;書籍 * == 外部連結 == *中正區公所 *中正區戶政事務所 *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臺北市中正區衛生所) Category:1990年臺灣建立 Zhongzheng *
文山區
文山區()位於臺灣臺北市最南邊,北隔蟾蜍山、南港山系與臺北市中正、大安、信義、南港區相望,東為新北市深坑、石碇區,南與新店區接壤,西以新店溪與中永和為界。文山區係於1990年,由景美、木柵兩區合併而成。國立政治大學、世新大學、臺灣警察專科學校、中國科技大學、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校區、師大分部與考試院皆設於此,其中考試院是中華民國政府五院中唯一未設於臺北城內博愛特區者。區內著名旅遊景點有貓空、臺北市立動物園、指南宮、仙跡巖。 2010年臺北市舉辦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文山區區花為杏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更換。 == 歷史 == 文山區原隸屬於臺北縣文山區深坑鄉,後自深坑鄉拆分獨立設定木柵鄉、景美鎮,後又將木柵、景美劃入臺北市改制為區,最後兩區合併後復取名為「文山區」。文山之名源自本區與新北市深坑區等地在清領時期道光年間,因山型如拳,定名為拳山堡;後因名稱不雅,取“文山秀氣”之意改稱為文山堡。 1723年,為臺灣府淡水廳拳山堡轄區。1875年,為臺北府淡水縣拳山堡轄區,後拳山堡更名為文山堡。 日治時期1895年,隸屬臺北縣文山堡(原由景尾辨務署管理、1900年改設深坑辦務署)。1901年,改隸深坑廳景尾支廳。1909年,改隸臺北廳新店支廳。1920年,改為臺北州文山郡深坑莊,轄區分為深坑子、土庫、升高坑、烏月、萬順寮、阿柔坑、萬盛、興福、內湖、坡內坑十個大字。 二戰後,1945年隸屬臺北縣文山區深坑鄉。1947年,深坑鄉行政區調整,原萬盛、興福之範圍新設景美鎮,內湖、坡內坑設木柵鄉,其餘仍為深坑鄉。1968年7月1日,景美鎮與木柵鄉劃入臺北市,改制為區。1990年3月12日,景美區與木柵區合併成立文山區迄今。 == 地理 == === 地理位置 === 景美位於文山區西北部,木柵位於文山區東南部,與新北市新店形成三角的地理區,其共同交界點位在木柵路一段景興路口旁河堤外的河流中心線上。 北界:由西而東與中正區以基隆路分界,與大安區為蟾蜍山、芳蘭山、中埔山、軍功山分界,與信義區、南港區以南港山區分界 西界:景美與新北市中和區、永和區以新店溪分界,木柵與新店區以景美溪分界 南界:景美與新店區以景美溪分界,木柵與新北市新店區以山區分界 東界:景美與木柵以景美山分界,木柵與新北市深坑區、石碇區以山區分界 === 氣候 === 文山區為臺北市山區地形比例最高的一區,因此天氣相對市區來說較為潮濕。 === 人口 === 根據臺北市文山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文山區戶數約10.9萬戶,人口約26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木新裡與老泉裡,2023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844人與870人。 文山區歷年人口變化(1990年-2030年) == 政治 == === 區政組織 === 文山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文山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 ==== 歷任區長 ==== 區長姓名 區長任期 備註 楊勝雄 1990年3月12日-1996年2月1日 陳其墉 1996年2月1日-1999年3月15日 餘星華 1999年3月17日-2000年7月17日 葉金福 2000年7月17日-2004年7月10日 李美麗 2004年9月9日-2007年10月2日 蘇素珍 2007年10月3日-2010年2月28日 蔡培林 2010年3月1日-2016年8月1日 -{於}-保雲 2016年8月1日-2016年9月13日 代理 鄭裕峰 2016年9月13日-2023年11月10日 -{黃}-進能 2023年11月11日-2023年11月29日 代理 劉哲明 2023年11月30日-現任 === 行政區 === 現今文山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90年合併景美區與木柵區設立的文山區。文山區共轄43裡,原行政區與現次分割槽的分佈情形為: 文山區行政區劃 聚落 舊區劃 次分割槽 裡別 裡別 境內地標 萬盛 景美區 景美次分割槽 萬年-{裡}- 萬和裡 公館 萬盛 景美區 景美次分割槽 萬盛裡 萬祥裡 萬盛 景美區 景美次分割槽 萬有裡 萬隆裡 萬盛 景美區 景美次分割槽 景仁裡 景慶裡 萬盛 景美區 景美次分割槽 景美里 景華裡 萬盛 景美區 景美次分割槽 景東裡 景行裡 景美夜市 興福 景美區 興隆次分割槽 興福裡 興安裡 興福 景美區 興隆次分割槽 興豐裡 興邦裡 興福 景美區 興隆次分割槽 興得裡 興昌裡 興福 景美區 興隆次分割槽 興旺裡 興泰裡 興福 景美區 興隆次分割槽 興業裡 興業裡 興福 景美區 興隆次分割槽 興光裡 興家-{裡}- 萬芳醫院 內湖 木柵區 木柵次分割槽 木柵裡 木新裡 內湖 木柵區 木柵次分割槽 華興裡 試院-{裡}- 內湖 木柵區 木柵次分割槽 順興裡 明興裡 內湖 木柵區 木柵次分割槽 忠順裡 明義裡 內湖 木柵區 木柵次分割槽 樟腳裡 樟腳裡 內湖 木柵區 木柵次分割槽 樟樹裡 樟林裡 內湖 木柵區 木柵次分割槽 樟新裡 樟文裡 內湖 木柵區 二格山次分割槽 老泉裡 指南里 貓空 坡內坑 木柵區 二格山次分割槽 萬興裡 政大里 動物園 坡內坑 木柵區 萬芳次分割槽 萬芳裡 萬美里 萬芳社群 坡內坑 木柵區 萬芳次分割槽 博嘉裡 博嘉裡 == 醫療 ==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 *景美綜合醫院 == 教育 == === 圖書館 === *臺北市立圖書館景美分館- 學校教育 *臺北市立圖書館景新分館- 臺北市教育 *臺北市立圖書館文山分館- 茶藝 *臺北市立圖書館永建分館- 考試銓敘 *臺北市立圖書館力行分館- 臺灣文學 *臺北市立圖書館木柵分館- 法律 *臺北市立圖書館萬興分館- 大陸資料 *臺北市立圖書館安康民眾閱覽室 *臺北市立圖書館萬芳民眾閱覽室 *臺北市立圖書館公訓圖書站 === 大專院校 ===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校區 *世新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臺北校區 === 高階中等學校 === *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萬芳高階中學 *臺北市立木柵高階工業職業學校 *臺北市私立東山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靜心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再興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滬江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景文高階中學 *臺北市私立大誠高階中學 === 國民中學 === *臺北市立木柵國民中學 *臺北市私立靜心高階中學附設國民中學 *臺北市私立再興高階中學附設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景美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興福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北政國民中學 *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階中學附設國民中學 *臺北市立景興國民中學 === 國民小學 === *臺北市文山區木柵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辛亥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武功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明道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博嘉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溪口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實踐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萬興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興華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興德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力行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永建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志清國民小學 *國立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景興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萬芳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萬福國民小學 *臺北市文山區興隆國民小學 *臺北市私立中山國民小學 *臺北市私立靜心高階中學附設國民小學 *臺北市私立再興高階中學附設國民小學 === 特殊學校 === *臺北市立文山特殊教育學校 === 社會教育 === *臺北市文山社群大學 ==公共設施== === 公園綠地 === *博嘉運動公園 *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 * 華興公園 *萬隆東營區社會福利設施 *文山景美運動公園 *興隆公園 *文山森林公園 *木柵河濱公園 === 運動場館 === *文山運動中心 === 殯葬用地 === *富德公墓 *景美一號公墓 *辛亥12號公墓 == 旅遊 == === 景點 === *臺北市立動物園 *貓空 *貓空纜車 *仙跡巖 === 廟宇 === *慈光寺 *指南宮 *天恩宮 *樟山寺 *木柵集應廟 *景美集應廟 *木柵忠順廟 *景美會元洞清水祖師廟 *景美順天宮 *風動石聖公廟 *西寒寺 *景美福興宮 *萬慶巖清水祖師廟 === 考古遺址 === *十五份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遺址。 === 商圈 === *景美夜市 *萬芳醫院商圈 *政治大學商圈 === 百貨賣場 === *瀚星百貨 *愛買景美店 == 交通 == === 臺北捷運 === * :辛亥站-萬芳醫院站-萬芳社群站-木柵站-動物園站 * :萬隆站-景美站 * :動物園站-動物園南站-指南宮站-貓空站 * (規劃中):考試院站-馬明潭站-文山區公所站-政大站-動物園站 === 新北捷運 === ;輕軌 * (規劃中):動物園站 === 道路 === *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木柵交流道 *國道三甲臺北聯絡線 **萬芳交流道 **木柵交流道 *信義快速道路 *臺9線:羅斯福路 *市道106線:木柵路 *木新路 *指南路 *新光路 *興隆路 *辛亥路 *秀明路 *萬芳路 *和平東路(原路段部分為軍功路) === 公車、客運 === *(萬芳社群 - 捷運東門站) * (萬芳社群 - 衡陽路) * (捷運動物園站 - 松山車站) * (建國北路 - 景美) *(萬芳社群 - 陽明山) *(臺北市立動物園 - 金甌女中) *(東南科大 - 木新路 - 臺北車站) * (東南科大 - 捷運公館站) *(東南科大 - 興隆路 - 臺北車站) * (東南科大 - 捷運公館站) *(石壁坑 - 臺北車站) *(景美女中 - 臺北車站) *(景美 - 捷運內湖站) * (景美 - 民生社群) *(臺北市立動物園 - 圓環) *(汐止社後 - 景美) *(臺北市立動物園 - 仁愛國中) *(臺北市立動物園 - 臺北車站) *(萬芳社群 - 行天宮) *(撫遠街 - 景美) *(臺北市立動物園 - 內湖金龍寺) *(深坑 - 圓環) *(景美 - 石碇) * (景美 - 八分寮) *(青潭 - 捷運新店站 - 捷運七張站 - 捷運公館站 - 臺灣大學 - 光華商場 - 新生公園 - 復興北村) *(錦繡 - 中央印製廠 - 捷運七張站 - 捷運公館站 - 臺灣大學 - 光華商場 - 新生公園 - 復興北村) *(青潭 - 捷運新店站 - 捷運七張站 - 捷運公館站 - 中正紀念堂 - 臺大醫院 - 博愛路) *(大崎腳 - 青潭 - 中正路 - 捷運大坪林站 - 考試院 - 捷運木柵站 - 臺北市政府) *(錦繡 - 玫瑰中國城 - 中央印製廠 - 捷運七張站 - 捷運公館站 - 中正紀念堂 - 臺北車站青島路) *(中生橋頭 - 大崎腳 - 青潭 - 捷運新店站 - 捷運七張站 - 公館 - 捷運六張犁站 - 臺北市政府) *(大鵬新村 - 慈濟醫院 - 興隆市場 - 捷運辛亥站 - 臺灣科技大學 - 公館 - 兒童交通博物館 - 和平醫院 - 龍山寺 - 華中河濱公園) *(樹林站 - 林家花園 - 新板橋車站 - 捷運新埔站 - 捷運景安站 - 捷運大坪林站 - 捷運七張站 - 景美女中 - 萬壽橋頭 - 捷運動物園站) *(木柵站 - 司法新村 - 景美女中 - 捷運七張站 - 捷運大坪林站 - 捷運景安站 - 板橋監理站 - 板橋外站 - 南雅站) *(木柵 - 平溪) *(捷運大坪林站 - 深坑) *(烏來 - 捷運新店站 - 滬江中學 - 捷運景美站 - 捷運公館站 - 中正紀念堂 - 臺北車站(青島)) * (深坑 - 捷運市政府站) * (深坑 - 捷運古亭站) *(綠野香坡 - 捷運新店站 - 捷運七張站 - 景美女中 - 國泰新村 - 政大 - 捷運動物園站 - 臺北市政府) *(實踐國中 - 捷運萬芳醫院站 - 馬明潭 - 國泰新村 - 景美女中 - 遠東工業城 - 捷運景安站 - 捷運永安市場站 - 永和區公所 - 秀景裡) *(景美女中 - 寶強路 - 捷運大坪林站 - 景美國中 - 捷運萬芳醫院站 - 捷運萬芳社群站 - 萬芳社群) *(捷運動物園站 - 貓空纜車動物園站 - 政治大學- 木柵高工 - 捷運木柵站 -萬芳社群- 萬美社群) *(萬芳社群 - 萬美社群 - 捷運萬芳社群站 - 木柵高工 - 文山行政中心 - 政治大學 - 指南宮) *(捷運動物園站 - 政治大學 - 考試院 - 世新大學 - 景美 - 捷運萬隆站 -捷運萬芳醫院站 - 捷運萬芳社群站 -捷運臺北101/世貿站-捷運市政府站) *(綠野香坡 - 捷運新店站 - 景美女中 - 國泰新村 - 捷運木柵站 - 臺北市政府) *(捷運動物園站 - 政治大學 - 國關中心 - 馬明潭 - 捷運萬芳醫院站 - 捷運公館站-臺灣大學) *(捷運動物園站 - 政治大學 - 政大御花園 - 馬明潭 - 捷運萬芳醫院站 -興福國中) *(景美 - 世新大學 - 考試院 - 馬明潭 - 捷運萬芳醫院站 - 捷運辛亥站 -臺灣科技大學 - 捷運公館站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捷運動物園站 - 政治大學 - 樟山寺 - 貓空纜車站 ) *(捷運動物園站 - 政治大學 - 樟山寺 - 貓空纜車站 ) *( 政治大學 - 捷運動物園站 - 貓空纜車動物園站-捷運臺北101世貿站-捷運市政府站 ) *( 政治大學、兆如安養中心 - 捷運動物園站 -捷運臺北101世貿站-捷運市政府站 ) *(景美 - 世新大學 - 考試院 - 馬明潭 - 捷運萬芳醫院站 - 捷運辛亥站 -臺灣科技大學 - 捷運公館站 -青年公園) *1558(基隆車站 - 東南科技大學 - 臺北市立動物園) == 都市計畫 == *安康社群 座落於文山區興隆路上的平價住宅,曾是臺北市最大的平宅社群,為提供低收入戶免費借住的公有社會福利住宅(目前每戶每月僅需支付臺幣一千元以下的管理費),由社會局主管,居住人口約有兩千五百多人。由於房屋外觀陳舊、內部擁擠,常被外界貼上汙名化的標籤。2012 年臺北市政府宣佈將全面改建。興隆公宅將於2024年三期全面完工。 == 警政治安 == *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 *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九警察隊 - 木柵分隊(02)2239-3815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一分局110 / (02)2939-5734 **木柵派出所 **木新派出所 **復興派出所 **指南派出所 **萬芳派出所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二分局 110 / (02)2932-1940 **景美派出所 **興隆派出所 **萬盛派出所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一大隊文山中隊 **萬芳分隊 **景美分隊 **木柵分隊 **寶橋分隊 == 金融服務 == *中華郵政 **文山景美郵局:羅斯福路6段389號 **文山興隆路郵局:興隆路2段171號 **文山武功郵局:羅斯福路5段147號 **文山萬盛郵局:汀州路4段88號(師大分部內) **文山萬芳郵局:興隆路3段178、180號 **木柵郵局:木柵路3段27號 **文山指南郵局:指南路2段115號 **文山溝子口郵局:木柵路1段119號 **文山木新郵局:木新路3段329號 **世新大學郵局:木柵路1段17巷1號(世新大學內) **文山樟腳裡郵局:木新路3段25號 **政大郵局:指南路2段64號(國立政治大學藝文中心內) **文山萬美街郵局:萬美街1段51號 *臺灣銀行 **文山分行:羅斯福路六段218號 **木柵分行:新光路一段145號 *新光銀行 **興隆簡易型分行:景隆街133號 *華南銀行 **木柵分行:木柵路三段4號 **文山分行:木柵路一段52號 華南銀行國內服務據點 *彰化銀行 **木柵分行:木新路三段48號 *土地銀行 **文山分行:景興路206號 *合作金庫 **景美分行:羅斯福路六段457號 *玉山銀行 **木柵分行:木柵路三段129號 *元大銀行 **景美分行:景文街3號 *國泰世華銀行 **景美分行:羅斯福路六段285號 **文山分行:木柵路二段94號 *永豐銀行 **景美分行:車前路12號 **興隆分行:興隆路二段49、51、53、55、57、59號 *安泰銀行 **景美分行:羅斯福路五段172號 **興隆分行:興隆路三段11號 *第一銀行 **景美分行:景中街28號 **萬隆分行:興隆路二段347號 **木柵分行:保儀路11號 *臺北富邦銀行 **景美分行:景文街64號 **興隆分行:興隆路三段69號 **木柵分行:木柵路三段92號 *中國信託 **文山分行:辛亥路四段248號 **景美分行:羅斯福路六段405號 **木柵分行:木柵路三段69號 == 圖集 == File:Tsannkuen 3C Jingmei Store rear 20110604.jpg|燦坤3C景美店(已搬家,原址改為星靚點花園飯店) File:景尾街開道碑 20100417.jpg|景尾街開道碑 File:革命實踐研究院院舍2.JPG|革命實踐研究院院舍 File:2007-11-13 Headquarters of Coast Guard Administration, Executive Yuan.jpg|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原行政院海洋巡防署) File:Kingstone Xinglong Store.jpg|金石堂書店興隆店 File:Muzha Incineration 20091115.jpg|木柵垃圾焚化廠的長頸鹿煙囪 File:2006-10-12 CUTE Ke Chih Hall top.jpg|中國科技大學臺北校區格致樓頂樓 == 參考文獻 == ;引用來源 ;書籍 * == 外部連結 == *文山區公所 *文山區戶政事務所 *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臺北市文山區衛生所) * Category:臺北市行政區劃 Wenshan
新竹
新竹是一個地名,可以指: == 臺灣 == *地理名稱 **新竹都會區,以新竹市為中心的都會區。 **新竹地區,可以指新竹縣及新竹市,簡稱「新竹縣市」或「新竹市縣」。 **新竹市,臺灣三個省轄市之一。 **新竹縣,臺灣西北部的一個縣。 * 行政區劃 ** 清治時期地名 *** 新竹縣 (清朝),1875年-1895年存在的行政區,轄區最大時包括今桃園市西部、新竹縣市、苗栗縣、臺中市大甲溪以北地區。 ** 日治時期地名 *** 新竹縣 (日治時期),1897年-1898年存在的行政區,範圍包括今桃園市西半部、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及臺中市西北部。 *** 新竹廳,1901年-1920年存在的行政區。 *** 新竹州,1920年-1945年存在的行政區,範圍包括今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新竹郡,新竹州下轄的一個郡,範圍包括今新竹市、竹北市、新埔鎮、關西鎮、新豐鄉、湖口鄉。 *** 新竹街,1920年-1929年存在的行政區,是新竹州新竹郡下轄的一個新式街莊。 *** 新竹市 (州轄市),1930年-1945年存在的行政區,是新竹州的直轄市。 *** 新竹 (大字),1920年-1945年存在的行政區,是新竹街、州轄新竹市的一個大字,範圍為古竹塹城及鄰近地區。 ** 戰後時期地名 *** 新竹縣 (1945年-1950年),臺灣戰後初期改新竹州為新竹縣,範圍含今桃園市、除竹東鎮與寶山鄉之外之新竹縣、苗栗縣。1950年析出今新竹縣、苗栗縣改稱桃園縣。2014年改制桃園市。 *** 新竹市 (1945年-1950年),二戰後初期,臺灣曾下轄的一個省轄市。 *** 新竹市 (縣轄市),1950年-1982年臺灣新竹縣下轄的一個縣轄市。 == 中國大陸 == **新竹鎮,海南省定安縣下轄的一個建制鎮。
臺灣話
臺灣話(白話字:;臺羅:)通稱臺語( / )、臺灣閩南語()或臺灣-{臺}-語,是源自閩南語泉漳片、通行於臺灣及澎湖群島的語言,為閩南裔臺灣人的母語,現並為中華民國國家語言之一。其起源為荷治時期由荷蘭當局召募至臺灣開墾的福建移民,以及伴隨著1661年明代末期鄭成功率領泉漳鄉親軍隊自同安縣之金門渡海出兵征服大員而傳播至臺灣,且自此始接連被明鄭與清治臺灣政府視為教育語言。其後之日治時代則命名為臺灣語(),以同安話或廈門話為標準音,官方並授權或主編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相對於閩南語發源地福建,臺灣話主要特點是有日語借詞,且整體而言聲調相當統一,與福建之同安話聲調相近,而「偏泉」、「偏漳」主要是表現在個別韻母。 自17世紀中葉起,特別是在渡臺禁令解除後,由於大量的閩南地區和粵東地區的移民入居臺灣,使得其中來自於福建泉州府和漳州府的閩南民系移民的母語,伴隨著居住領域的擴張而擴散至臺灣各地,形成今日所知的臺灣話,並成為臺灣全境的通用語之一。儘管在日治及戰後時期,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中華民國國語(華語),臺灣話在現今的臺灣依然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使用臺灣話來教授漢文的,不過在歷經國語政策後,華語成為臺灣教育體制中絕對性的教學語言,並且由於書寫上存有多種標準,導致臺灣話面臨傳承危機。 == 名稱 == 「臺語」一詞於1849年臺灣府儒學訓導劉家謀的著作已使用。「臺灣話」一詞則在直隸總督李鴻章於1874年的信函中可以見到。1934年臺灣總督府所實施的全臺灣戶籍調查中,福佬系臺灣人口占臺灣常住人口的8成,因此將在臺灣人口數量佔絕對多數族群的母語正式定名「臺灣語」。 而「閩南語」一詞最早出現於1935年上海《申報》,在中華民國政府發布戒嚴令且撤退到臺灣、推行國語政策後,於1967年將當時一般人所習稱之「臺語」、「臺灣話」字樣,更改為「閩南語」、「閩南話」。。而解嚴之後,到了2021年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將把臺灣閩南語的名稱改為「臺灣臺語」,並於2022年建議各機關應優先使用「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客語、臺灣臺語、馬祖語、臺灣手語」為臺灣固有族群語言的官方書面名稱。 其他名稱尚有「學佬話」、「鶴佬話」、「河佬話」、「河洛話」、「和樂話」、「福佬話」、「福建語」、「咱人話」及「福爾摩沙漢語」等。"Civil Affairs Handbook Taiwan (Formosa)". Office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Navy Department. 1944-10-15. == 在臺灣的歷史 == === 明清時期 === 明朝末年,戰亂頻頻,陸續有閩南、粵東籍移民渡海抵臺。最初進行集體移民與農業開墾者,首推渡日海商顏思齊與鄭芝龍。顏思齊於1622年,率領部下佔據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進而開拓諸羅山(今嘉義市)。顏氏死後,鄭芝龍繼承頭領地位,遂橫行於臺灣海峽。1628年,接受明朝招安。明思宗崇禎年間,福建地區連年饑荒,鄭芝龍建議福建巡撫熊文燦,招民數萬人並給予「三金一牛」(一人白銀三兩、三人耕牛一頭),吸引至臺灣開墾。 雖然不少人在經濟改善後即返回家鄉,但亦有一部分佔據平原土地、落地生根,並將閩南語一併傳播至臺灣。 1624年及1626年,荷蘭、西班牙先後佔領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及雞籠(今基隆市)。在荷蘭人統治臺灣的40年中,曾召募更多泉、漳甚至客籍漢人開墾臺灣。在長期與平埔原住民雜處與荷蘭人的統治下,隨移民來臺的閩南語亦開始出現別於原鄉的變化。 明末鄭成功抗清失敗後,1661年率大軍攻佔臺灣、驅除荷人。鄭家出身泉州,明鄭之文教制度的定立者陳永華參軍,是同安人,而其所帶來的軍民大多數是泉州人。因此,此時在臺灣的閩南語以泉州音為優勢。 1683年,施琅攻臺,明鄭覆亡,清廷正式統治臺灣。在清廷統治臺灣的212年間,閩人來臺人數激增,其中又以泉漳最多,閩南語亦隨移民傳播至臺灣各地。雖然不停地發生械鬥,但日後由於交通發達、泉漳居民混居,使得泉漳兩腔開始混合。除了宜蘭(漳州腔)、鹿港與臺西(泉州腔)等少數地區儲存較純正的口音以外,臺灣各地多通用一種「不漳不泉」,或「亦漳亦泉」的新閩南語。洪惟仁等語言學家稱為泉漳濫,即泉漳混合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1842年廈門港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逐漸成為閩南地區對外的門戶。廈門港自古隸屬於泉州同安縣,位於同安縣之西南端,而同安縣位於泉州府最西邊靠近漳州府,廈門話因其廈門港經濟地位而取代泉州話成為閩南語代表腔。 === 近代 === 甲午戰爭後,1895年戰敗的清政府將臺灣割讓予日本。在日治時期,教育方面推行日語為國語的政策,日語在政治上佔盡優勢,亦成為族際公用語之一。然而,臺灣話、客家話、阿美語及泰雅語亦自日語大量吸收新詞彙,例如廁所稱「便所」()、面積單位「坪」()等,甚至直接借用日語音如煤氣稱為、摩托車()稱為等,使得與原鄉語言略有區別。 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推行國語家庭政策,使得都市地區臺灣人習操日語。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方言一度復興,但臺灣話及客家話已受到衝擊,使得文讀系統衰落,成為純粹的生活語言。此後,一般人已難以臺灣話讀出詩詞或古文,反之香港人至今仍能以粵語朗讀。 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因其在中國大陸的國共內戰戰敗,帶著大批軍隊與難民撤退至臺灣,使得臺灣人口由600萬遽增至800萬,為臺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動。其後中華民國政府以國語運動積極推行中華民國國語(為現代標準漢語,屬官話),廣泛使用於媒體及公共場所,並在校園裡禁止其它非官話語言(包含原住民語言),藉以同化年輕人,遂使臺灣話漸漸式微。 === 現況 === 依據學者預測,因近年來國語(官話)完全普及且佔優勢,加上經歷臺灣話斷層的老一輩不常用它來與晚輩交談,且在學校並未學得適當工具來表達,若無加強教育傳承,該語言恐在21世紀末到22世紀初(甚至更早)便會消逝。教育部自2010年起開辦臺灣閩南語能力認證,累積超過4萬6千多人報名,每年超過1萬人報考。在2017年,20~30歲之間臺語族群後代的年輕人在經過16年的母語教育,因與國語上課時數嚴重不對等、未能用臺灣話教課全面落實在各科達成生活化目標,致使會流利講的學生依然未增加。發音不對、詞不達意的字仍時不時出現世界母語日反思 當我們只會用「母湯」取代「毋通」 ,2019-02-21。臺北市長柯文哲亦表示,他的兒女也慢慢不講臺灣話,臺灣話作為母語,傳承出現困難。在文化部擬定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時,其所召開的公聽會中即有人呼籲成立使用全臺灣話教育的公共性質臺語電視臺及臺語發展委員會,希望佔比高的臺灣話人口能用自己的稅收,也花在挽救自己後代的母語上,使政府資源在語言呈現上過去長期不成比例的現象能正常化。文化部辦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聽會 2018年,教育部《本土語言資訊網》指出,1986年-1994年出生的臺灣人說臺灣話的比例已降到22.3%中華民國教育部,《本土語言資訊網‧本土語言使用情況說明》,https://mhi.moe.edu.tw/newsList.jsp?ID=5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講師張嘉讌表示,大學生不擅長臺灣話已不侷限於臺灣北部地區,連中部以南,包括雲林、嘉義、臺南和高雄的年輕一代的程度也很差。依照聯合國LVA的標準,世代傳承明顯較接近第三級的「明確危險」。 主計總處於202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全臺主要溝通語言為臺灣話者佔31.7%,作為次要語言則佔54.3%。各年齡層方面,65歲以上有 65.9% 人口將臺灣話作為主要語言,但隨年齡漸降,使用比例也漸降,其中6至14歲的族群僅7.4%將臺灣話作為主要使用語言。 == 與廈門話的關係 == === 形成差異 === 在所有的閩南語語系當中,臺灣話與廈門話在腔調上最為接近,這兩種方言在方言形成的角度來說有以下四種特徵: # 臺灣各大城市的居民是從泉州府、漳州府搬遷到臺灣早期開發地再搬遷至大城市的,而各大城市漳泉籍居民融合,口音也趨向混合;語言學家杜嘉德在清末《廈英大辭典》序言與附錄指出廈門語(閩南語)本土內部有4種固有真正方言:漳州話、晉州話(泉州話)、同安話、廈門話, 而在臺灣則上述各種方言混在一起, 並在附錄 II「聲調差異」 把閩南語聲調分為三種:漳州腔、泉州腔、同安腔,並說同安與廈門之間腔調大同小異; 且廈門自古屬同安縣,廈門話並不能簡單的用「不漳不泉的漳泉濫」來理解, 它應該是在同安話的基礎上進一步和其他閩南次方言融合所形成的。 # 1662年明末清初鄭成功自原屬泉州府同安縣之金門出師征服臺灣以後,同安人陳永華參軍就已在臺南府城奠定臺灣以後230多年以臺南為中心的以閩南語為教育語言的文教體制, 其後泉漳移民大舉移居臺灣,因此臺南方言作為臺灣主流通行語時間相對早;且語言學家吳守禮認為臺南市的方言是福建省同安方言的色彩較濃,, 更有「臺南同安腔」之稱; 而杜嘉德則在《廈英大辭典》附錄 III 指出廈門話是在清末南京條約後因通商港口地位後才忽然被高度重視,在此之前廈門話並不被注意。 # 1895年因甲午戰爭而使臺澎被割讓日本後,以臺北為中心的日治時期的臺灣曾長期將同安話/廈門話發音奉為標準音而編纂辭書。 1916年臺灣教育家劉克明甄選在地理和語言上都位於閩南地區之正中且在臺灣最為通用的同安話為標準音、由臺灣總督府總務長官下村宏作序、經語言學家小川尚義校閱而編撰出版《國語對譯臺語大成》; 1932年小川尚義再以廈門音(同安話之變體)為標準音、以臺灣總督府官方名義編撰出版《臺日大辭典》,再加上與此同時期臺灣已有臺灣放送協會等現代大眾廣播,對全臺灣腔調更趨向 同安/廈門腔調起推進作用。 # 原屬泉州府同安縣的廈門和泉州其他縣份以及漳州之間的來往未有長久間斷過,而臺灣跟閩南地區往來在國共兩黨對立時期曾有間斷數十年。臺灣由於交通、高等教育制度、電視、廣播事業發達,工業、商業、義務役兵役、就業、就學所帶來人口的流動量和交流量遠超過閩南地區,以致於臺灣話相對於閩南地區內部差異較小,互相通話較無阻礙。而廈門話雖被稱為「閩南話之代表」,但使用範圍只限於廈門市和它的近郊,不論是人口或地域,文藝或媒體,都不如臺灣話。 === 音調差異 === 廈門話中,柳聲母[l]接近於濁齒齦塞音(鼻化韻母時作齒齦鼻音)和濁雙唇塞音(鼻化韻母時作雙唇鼻音)的對應。 === 詞彙差異 === 臺灣話與廈門話在語音及語法上大同小異,而有差異主要是在個別有規律對應韻母和個別詞彙,特別是日語借詞, 表現在以下幾點: # 因受本身所處地理而產生的特有詞彙,如:臺灣話的大甲藺、在來米、九孔、花枝。 # 對於同一個事物或概念的用詞有異,如:「黑板」在臺灣話是「烏枋()」,廈門話是「烏牌()」。 # 由於兩地的北京語不同而帶來的差異,如:臺灣話的「電腦」,在廈門話裡也可以稱為「計算機」。 # 臺灣話因歷史而特有的外語借詞,如﹕甲(土地面積單位,荷蘭語)、水道水(自來水,日語)。 === 標準語問題 === 自廈門港1842年後成為通商口岸以後,廈門話因其港口經濟地位而逐漸成為閩南語的代表方言,取代了早期泉州話與漳州話的地位。而臺灣在日治時期直到1940、50年代,也確實有把廈門話視為臺灣話的標準語並加以倣效的傾向,但這種觀念由於後來兩岸分治,現在已經消失。當今臺灣民間語言及媒體語言、字典詞典及教科書的編輯,所使用的都是臺灣實際通行腔,而非廈門話。 == 方言差 == 臺灣的漢人移民多來自明清的泉州府(44.8%)和漳州府(35.2%),由原鄉帶來的語音,便隨移民傳播至全臺。而後交通逐漸發達,人口流動容易,致使臺灣話趨向泉州口音、漳州口音混合,形成「漳泉濫」(洪惟仁,1987年)。而泉州口音又因為原鄉所在縣份不同,又細分三邑腔(40.3%)、同安腔(32.5%)、安溪腔(25.9%)等三種主要口音。由於各地漳泉裔移民多寡不同,混合程度亦不相同,因此有的地方略偏泉,有的地方略偏漳。以全臺而言,一般來說辭彙和韻母泉州話和漳州話都兼具,調值則偏向同安腔。 大致上,偏漳腔流行於近山地帶,故被稱為「內埔腔」;偏泉腔流行於沿海地區,故被稱為「海口腔」。臺灣話的地方差異,其實就是漳泉濫比例的不同而已,是一條光譜上的不同位置,以鹿港口音為偏泉腔的極端,宜蘭口音為偏漳腔的極端。而最年輕的高雄口音與臺東口音是二度移民的結果,最接近「臺灣優勢腔」(通行腔 / 普通腔2003洪惟仁《泉漳競爭與臺灣普通腔的形成》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語言所博士論文)。 中華民國教育部出版的《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選定最接近通行腔的「高雄音」做為主音讀,另一個同樣具優勢地位的「臺北音」則為第二優勢腔。 語言學家洪惟仁將臺灣話的腔調分為三大腔,並在其下細分。雖然臺灣分為三大腔,但彼此間的差異並不像泉州話、漳州話間那麼大,因此這三種腔彼此間溝通上困難度不高。而各大腔中的小腔調間,更只是詞彙或是少部分發音差異,彼此溝通無大礙。洪惟仁,臺灣語言地圖集,2019 * 混合腔(漳泉音混合,聲調偏漳音的漳泉濫) ** 高屏混合腔:第一優勢腔(偏漳混合腔),分佈於高雄(不含旗津、小港、林園、茄萣、湖內、路竹、阿蓮)、屏東(不含六堆) ** 臺南混合腔:分佈於臺南,嘉義義竹、鹿草西部、太保東部,高雄阿蓮、路竹部分割槽域、湖內部分割槽域,與高屏混合腔腔調相近,但臺南混合腔在宕攝三等字(如「楊」、「陽」、「張」等字)白讀之韻母為-ionn,是臺南腔調判別的依據。 ***學甲漳東腔:臺南學甲 *** 關廟混合腔 ****關廟普通腔:臺南關廟、歸仁、仁德 ****茄萣關廟腔:高雄茄萣、湖內部分割槽域、路竹部分割槽域、永安部分割槽域,臺南仁德大甲裡 ** 新竹西北海岸混合腔:苗栗海線 ** 縱谷混合腔:花東縱谷(不含花蓮市及其衛星城市) ** 臺東混合腔:臺東市及其衛星城市 ** 其他細部分佈:新北烏來、澎湖白沙 * 漳腔(又稱為內埔腔) ** 北北基漳腔:主要分佈於臺北內湖、士林大部分、北投東半部,新北板橋、土城、中和、石門、金山、萬裡、瑞芳北半部(九份、金瓜石),基隆(不含七堵與暖暖) ** 宜蘭漳腔:保留最多漳州話老漳海腔特色的腔調,主要分佈於宜蘭,新北貢寮、雙溪 ** 桃園漳腔:北桃園、南桃園中壢北部與新屋大牛欄 ***新屋大牛欄老粵漳腔:儲存古老的漳山腔成分,同時受到潮州話與海陸客語的影響 ** 大臺中漳腔:臺中大肚山以東(約為臺中市區、豐原、大雅、潭子、大肚、烏日、大里、霧峰、太平),南投,彰化東南 *** 永靖新粵漳山腔:具有潮州話和客家語底層 ** 雲嘉南漳腔:彰化竹塘、雲林東側、口湖,嘉義縣(除了布袋、東石、義竹、六腳、太保部分割槽域、朴子部分割槽域、鹿草部分割槽域),嘉義市,臺南後壁、白河、東山、新營北部 ** 澎湖漳腔:澎湖白沙 ** 花蓮新漳腔:花蓮市及其衛星城市 * 泉腔(又稱為海口腔) ** 臺北泉腔:分佈於基隆七堵與暖暖、臺北北投西半部、中山、士林南半部(社子)、南港、文山、萬華、大同、松山、信義、大安、中正,新北(不含上述兩腔出現過的新北區域),桃園龜山、蘆竹 ***臺北新同安腔(三重五股新同安腔):第二優勢腔,分佈於臺北市(大同區大稻埕、中山區、士林區社子)與新北三重、蘆洲、五股部分地區 ** 新竹西北海岸泉腔:桃園新屋(深圳裡與蚵間裡),新竹市,新竹新豐,苗栗後龍、通霄部分割槽域(白沙屯) ** 臺中泉腔:臺中大肚山以西(約為沙鹿、清水、龍井)、大甲、大安、外埔、后里、神岡 ** 彰化泉腔:彰化沿海,以鹿港腔為代表,保留較多泉州話府城腔(今泉州市鯉城區)特色 ** 雲嘉南泉腔:雲林、嘉義沿海,臺南北門、安平(不含雲林口湖) ** 高雄泉腔:高雄旗津、小港、林園,屏東琉球 ** 澎湖泉腔:澎湖(不含白沙) ** 臺東泉腔:臺東綠島 泉腔 彰化鹿港(近似泉州話府城腔) 澎湖、雲林臺西、大甲至布袋海線(海口腔) 臺北盆地、新竹(近似泉州同安話) 嘉義—高雄周邊、臺東(近似廈門話) 臺中盆地、彰化—雲林內陸地區、北桃園(內埔腔) 宜蘭(近似漳州漳浦話) 漳腔 == 語音 == 臺灣話與其他漢語族語言同為聲調語言,聲調在語句中有辨義作用,亦有不少繁複的變調規則。臺灣話繼承閩南語文(文讀)、白(白話)異讀的音韻體系,亦即同一漢字常有文白發音不同的情形。白話音是日常生活語言的發音;文讀音則是閱讀漢語古文經典時的讀音。目前在生活詞彙使用上,文白交疊的情形所在多有,但不致造成溝通的困難。 閩南語不能與閩東語、客家語、粵語對談,與操官話者更全然無法理解,清代常以筆談溝通。例如,在康熙年至雍正年間擔任巡視臺灣監察御史一職的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黃叔璥,在其所撰之《臺海使槎錄》一書的記載臺灣道習俗的章節中表示:其中,黃氏以官話擬音,亦有反切「無音」(「黃」,白話音讀)。 === 子音 === 臺灣話的子音(聲母)包括以下語音,下排以中華民國教育部官方的兩套標準「臺羅拼音」(Tâi-Lô)與「臺語方音符號」等拼寫系統為例: 雙唇音 雙唇音 齒齦音 齒齦音 齦顎音 齦顎音 軟顎音 軟顎音 聲門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鼻音 鼻音 [m]m ㄇ 毛 [n]n ㄋ 耐 [ŋ]ng ㄫ 雅 塞音 不送氣 [p]p ㄅ 邊 [b]b ㆠ 文 [t]t ㄉ 地 [k]k ㄍ 求 [g]g ㆣ 語 [ʔ](不標示)英 塞音 送氣 [pʰ]ph ㄆ 波 [tʰ]th ㄊ 他 [kʰ]kh ㄎ 去 塞擦音 不送氣 [ʦ]ts ㄗ 曾 [ʣ]j ㆡ 熱 [ʨ]tsi ㄐ 貞 [ʥ]ji ㆢ 入 塞擦音 送氣 [ʦʰ]tsh ㄘ 出 [ʨʰ]tshi ㄑ 手 擦音 擦音 [s]s ㄙ 衫 [ɕ]si ㄒ 時 [h]h ㄏ 喜 流音 流音 [ɭ]~[ɾ]~[d]]]l ㄌ 柳 上表中以語音作區別,實際上若以音位來區別,[m], [n], [ŋ], [ʨ], [ʨʰ], [ɕ], [ʥ]都只是[b], [l], [g], [ʦ], [ʦʰ], [s], [ʣ]的同位異音(條件變異),不是實際上的音位。[m], [n], [ŋ]為[b], [l], [g]後接鼻化韻母時的音變,[ʨ], [ʨʰ], [ɕ], [ʥ]為[ʦ], [ʦʰ], [s], [ʣ]後接[i]介音時的音變。 濁塞音[b], [d], [g]來自古時同位鼻音[m], [n], [ŋ]去鼻塞音化而分化出來,因而[b], [d], [g]只能接非鼻音韻母,其中[d]後跟來母[l]合流為同音位。在1800年出版的閩南語音韻書籍《彙音妙悟》即視去鼻、鼻音這兩組為同音位,使用同字母,現今中國大陸的閩南方言拼音方案仍是將兩組以同符號標示,以後接是否鼻音韻母來區別發音。這組濁塞音阻塞接近其同位鼻音,阻塞感有時不明顯,有時可能有些許前鼻音,此時嚴式的國際音標可寫成[mb], [ŋg], [nl],有時則毫無前鼻音,是純濁音。 臺羅拼音中/l/聲母的發音有很多說法,有學者認為是濁齒齦塞音();或阻塞感極接近濁齒齦塞音()的齒齦邊音();或老派發齒齦塞音(),新派發齒齦邊音();或音韻地位是d,實際在前、高母音也唸濁齒齦塞音(),只有在低、後母音之前唸成齒齦邊音();或是齒齦閃音()。 入、熱在泉腔中發為[ʥ]、[ʣ],在漳腔中發為[ʑ]、[z]。但在年輕一代,泉腔已多改發為[l];而漳腔則在部分福佬客聚集地區將[ʑ](ㆢ)改發為[g],但[z](ㆡ)則保持原音。 === 母音 === 臺灣話在絕大多數的地區使用6個母音,僅有部分泉州腔較濃厚的地區保留泉州特有母音,以下以括號表示非優勢腔使用的母音。臺灣無純漳腔或純泉腔,均有混合,因此並非偏泉腔就一定沒有漳腔音,也非偏漳腔就一定沒有泉腔音。 前母音 前母音 央母音 後母音 後母音 基本 鼻化 基本 基本 鼻化 閉母音 [i]i ㄧ 衣 [ĩ]inn ㆪ 圓 ([ɨ])ir ㆨ 魚 [u]u ㄨ 汙 [ũ]unn ㆫ 張 半閉母音 [e]e ㆤ 禮 [ẽ]enn ㆥ 生 [o]o ㄛ 歌 中母音 ([ə])er ㄜ 火 半開母音 ([ɛ])ee ㄝ 家 [ɔ]oo ㆦ 烏 [ɔ̃]onn ㆧ 惡 開母音 [a]a ㄚ 查 [ã]ann ㆩ 衫 歌韻(臺羅:)在臺灣話中原本只有(ㄛ)的讀法;但在二十世紀後以臺南為中心開始逐漸變為,後逐漸擴充套件到整個南臺灣。而北臺灣除了/o/繼續發為外,亦有學者認為部分腔調已經併入。中華民國教育部的臺羅拼音以高雄音為第一優勢腔,歌韻採用了的說法。但要明確區分南北腔調時,歌韻會被標為,把留給北部腔。 央母音 (魚韻)和[](火韻)僅存在泉腔較濃厚的地區。此兩音在臺灣已大量流失,在老年人有此兩音的地區,其兒童發這類字用此兩音的比率已是老年人的四分之一以下。 (家韻)僅存在漳腔較濃厚的地區,然今已殘存不多,僅彰化永靖一帶老一輩有存留。臺羅的/ing/,當地老輩讀作[ɛŋ]。「家」在優勢腔文讀音[ka],白讀音[ke],在該地文白均讀為[kɛ]。 臺羅的/ing/、/ik/,偏漳腔的[ɪ]有明顯複母音化為[ɪe]或[ɪə]的傾向,[ə]或[e]是過渡音。現今主流臺灣話也常出現 [ɪəŋ]、[ɪək̚]。 臺羅的/ian/、/iat/,音讀[ian]、[iat̚]在口語中有一部份人將介音i省略而讀為en與et,但此音節的簡化形式並未全面普及,還有許多人保留介音i。 (編輯說明->編輯凡例->音檔說明) 泉腔無(/enn/)的音,發為(/inn/)。部分漳腔(主要是臺南腔)無(/unn/)的音,發為(/onn/),分佈於臺南附近。 === 聲調 === 傳統聲調名稱,分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又各分陰、陽,共八個聲調,清音為陰調,濁音為陽調。今閩南語泉州話(不包括同安話)、臺灣話偏泉鹿港腔完整地保留了傳統的八聲;而臺灣話普通腔與偏漳腔、漳州話、同安話、廈門話只保留七個聲調,將陽上聲混入陰上聲或陽去聲(傳統聲韻學的說法是「濁上歸去」,而剩餘上聲已不分陰、陽),因此基本上臺灣只有七個聲調。以下調值和調性描述以高雄腔和臺北腔為準。為了列出保留陽上音的調值,另列鹿港腔,鹿港腔本調中雖然只有六種調值,但因為其中兩調變調後會各產生兩種不同的調值,所以仍視為有八個聲調。。對於這七個聲調,可使用口訣「衫短褲闊,人矮鼻直」來幫助記憶。 順序 順序 調名 調性描述 調值 調值 調值 拼音 拼音 方音符號 範例 平上先 陰陽先 調名 調性描述 高雄腔 臺北腔 鹿港腔 白話字 臺羅正式版(方便版) 方音符號 範例 0 無 輕聲 語調較輕 視情況 視情況 視情況 -- -- 不使用 後日 () 1 1 陰平 語調上揚聲高,屬高平音 55 44 33 a a(a1) 不標 番 () 2 3 陰上 語調重短氣下,屬高降音 51 53 55/53 á á(a2) ˋ 反 () 3 5 陰去 語調低下氣收,屬下突音 31 21 31 à à(a3) ˪ 販 () 4 7 陰入 語調平出氣穩,屬低促音 3ʔ 2ʔ 5ʔ ah ah(ah4) -ㆷ 法 () 5 2 陽平 語調低粘回升,屬迴旋音 24 24 24 â â(a5) ˊ 煩 () 6 4 陽上 語調低平/中平 無 無 22/33 ǎ ǎ(a6) 不使用 犯 (鹿港腔,) 7 6 陽去 語調中轉基平,屬基調音 33 33 31 ā ā(a7) ˫ 患 () 8 8 陽入 語調促短急切,屬高促音 5ʔ 4ʔ 35ʔ a̍h a̍h(ah8) -ㆷ· 罰() 9 無 高聲 語調由中升高 35 35 不使用 a̋(a9) 不使用 昨昏 () 平 上 去 入 陰 ①君kun ③滾 kún ⑤棍 kùn ⑦骨 kut 陽 ②群 kûn ③滾 kún ⑥郡 kūn ⑧滑 ku̍t * 入聲韻尾有[p̚]、[t̚]、[k̚]、[ʔ]四種,拼音寫作-p, -t, -k, -h,方音符號寫作ㆴ、ㆵ、ㆶ、ㆷ。 * 輕聲用兩個連字號表示,連字號後面的字輕讀,連字號前的字重讀且不變調。例如表示後天的「後日」()。 * 第九聲出現於日語詞、合音及三連音首字和部分語句。 ** 由於拼音標本調,所以三連音通常仍標本調、例如「紅紅紅」()。首字變調發第九聲、次字變調發第七聲、末字發本調第五聲()。 ** 因此第九聲的標記通常用於合音或日語詞,如昨昏()合音為(),日語詞則如引擎(,)。 * 臺灣話部分字沒有固定聲調,像是語助詞、感嘆詞、語法詞等,在臺羅會標為-h 入聲尾,並標為輕聲。例如「啊」標為 。 === 連讀變調 === thumb|right|400px|連讀變調示意圖 臺灣話繼承閩南語絕大多數特色,包括普遍出現的連讀變調。一般連讀變調遵循規律性,但也有一些特殊現象,偏泉腔的新一代使用者,其發音雖然仍保留偏泉音,但下表中的變調已慢慢不用,都變得與偏漳腔無異。而下表中的鹿港腔為老鹿港腔,新一代的鹿港腔變調也逐漸向優勢腔變調方式靠攏。 原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陽入 腔口 陰平 陰上 陰去 ptk尾 h尾 陽平 陽上 陽去 ptk尾 h尾 偏漳腔 33 55 51 5ʔ 51 33 無此調 31 3ʔ 31 偏泉腔 33 24 51 5ʔ 51 31 無此調 31 3ʔ 31 鹿港腔 33 35 55 5ʔ 55 11 11 11 1ʔ 11 == 句法 == === 影響 === == 書寫系統 == 臺灣話有數種相異表記系統,大致可分為漢字、羅馬拼音、自創文字等。其中教育部已針對漢字、羅馬拼音制訂標準: *漢字 **臺語漢字 **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官方標準) *羅馬拼音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官方標準) **白話字 *其他 **臺語方音符號 **臺灣語假名 == 外來語 == 臺灣為多族群、多語言社會,並歷經過多次統治者官話轉換。中華民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附錄所收之外來詞有172個。以下依影響深淺作為排列依據。 === 受日語的影響 === 有些用語非臺灣話對於該名詞之定式用語,屬於使用日語名詞之讀音作該名詞的替代。有些是外語經日本轉意之後再轉譯至臺灣的單字或詞,依使用者背景或環境因素而會有所不同,有的已較少人用。有部分詞彙至今仍只有日語借詞,例如「瓦斯」的臺語「gasu」;而有些詞彙仍絕大多數仍使用日語借音,例如「招牌」的臺語「kha̋ng-páng」。,頁85。 若是一些特殊的日本名詞(如日本地名),於現代的臺語大多會直接使用日語。 以日語形式傳入臺灣 日語 羅馬字拼寫 詞義 aisatsu 招呼 hisashi 遮陽板 kyūkē 休息 kaban 皮包、書包 kimochi 心情 mēshi 名片 omiyage 伴手禮 sayonara 再見 sushi 壽司 nori 海苔 miso 味噌 agetōhu 阿給(取「揚げ」二字) (關西方言) oden 黑輪 wasabi 山葵(俗多稱「芥末」) sashimi 生魚片 toro 鮪魚肚 tako 章魚 ojisan 非親屬男性長輩敬稱(日語中是對與父母同輩男子的敬稱) obasan 非親屬女性長輩敬稱(日語中是對與父母同輩女子的敬稱) hinoki 檜木 manga 漫畫 kata 肩(用來修改衣服用) ringo 蘋果 assari 阿莎力(日語是指清爽,在臺語形容做事很乾脆、做事不拖泥帶水) shiage 對……最後加工、潤飾 yobi 預備(俗亦發音作 yubi) 日本漢字傳入臺灣 日語 臺語發音(臺羅拼音) 國語詞義 kha̋ng-páng 招牌 li̋n-jín/lín/tsín 胡蘿蔔 日本漢字傳入臺灣 日語 日語羅馬字 臺語發音(漢字、臺羅拼音) 國語詞義 bentō 便當 piān-tong 便當(餐盒) kihu 寄付 kià/kì-hù/hū 捐獻 benjo 便所 piān-sóo 廁所 byōin 病院 pēnn/pīnn-īnn 醫院 (日本知名調味料廠牌「味之素」) ajinomoto 味素 bī-sòo 味精 日語外來語傳入臺灣 日語 日語羅馬字 原文 國語詞義 ōtobai 英語:auto-bike 機車、摩托車 torakku 英語:truck 卡車 bambaa 英語:bumper 保險桿 sakku 英語:sack(本義為袋子,日語延伸其含義) 保險套 konkurīto 英語:concrete 混凝土(另有一種臺式本地說法「紅毛土」) bakku 英語:back 倒車、後退 sābisu 英語:service 優待、招待 hōsu 英語:hose 水管 doraibaa 英語:driver 螺絲起子 Phenchi 英語:pincer 老虎鉗 burajā 法語:brassière英語:brassiere 胸罩 arubaito 德語:Arbeit 打工 gasu 荷蘭語:gas 瓦斯 mensu 英語:menses 月經(另有一種臺式本地說法「月事」) sandoicchi 英語:sandwich 三明治 kurīmu 英語:cream 鮮奶油 batā 英語:butter 奶油 tomato 英語:tomato 番茄(另有一種臺式本地說法「柑仔蜜」) kechappu 英語:ketchup(實為閩南語「橘汁 kiat-chiap」之譯音) 番茄醬 pan 葡萄牙語:pão 麵包 tenpura 葡萄牙語 tempero 或 西班牙語 témporas 等可能外來語源 天婦羅、甜不辣 === 受客家話或潮州話影響 === 客家話/潮州話 臺語發音(漢字、臺羅拼音) 國語詞義 一個(潮州話) tsi̍t-kâi 一個 簷龍(潮州話) 簷龍 tsînn-lîng 壁虎 Hô-ló(人)(客家話) 福佬(人)Hô-ló(-lâng) 閩南人 === 受平埔族原住民語影響 === 主要源自臺灣原住民語言的臺灣地名,如「艋舺」這詞即來自於北臺灣原住民巴賽語的「Vanka / Banka」。 原住民族語 臺語發音(漢字、臺羅拼音) 國語詞義 assey (南部平埔語)(不明白、不知) 阿西 a-se 茫然不知實情 原文不明,只保留下「妻子」的意思,使用臺灣話發音。不過亦有學者如翁佳音則認為「牽手」起源於臺灣原住民語或南島語之可能性「非常低」。 牽手 妻子 patay (平埔語)(死亡、不知變通) 帕代 patay 精神有問題 === 受馬來話影響 === 馬來語 臺語發音(漢字、臺羅拼音) 國語詞義 ka-pi 咖啡 kari ka-lí 咖哩 sate sa-te 沙茶 sabun 煞文 sap-bûn/muî 肥皂 sagu 西谷米 sai/se-kok-bí 西米露 jambu lián-bū 蓮霧 === 受現代標準漢語影響 === ==== 文法和用詞的改變 ==== * 疑問句官話化(「嗎」、「吧」的使用)臺灣話中本無這樣的字尾於疑問句之用法,而是以「敢 kám」、「乎 honnh」等詞作為疑問句字首及字尾,但因受官話影響,已有將其代換的趨勢。如:「伊『敢』是你小弟?」變為「伊是你小弟『嗎』?」、「是按呢『乎』(honnh)?」變為「是按呢『吧』!」。 * 以官話詞彙直接取代原有之臺灣話詞彙如:「歪膏(兼)揤斜 uai-ko(-kiam)-tshi̍h-tshua̍h」(中南部使用較多)、「無七無八」已鮮為使用,而大部分以官話同義之「亂七八糟」取代。 * 疊字形容詞消失臺灣話中的疊字形容詞(如「躼躼長 lò-lò-tn̂g」)不見於官話中,故此種用法已逐漸失傳。臺灣話中的疊字形容詞對所形容之名詞有微調作用,因此用來極為鮮活。尤其用以形容顏色時(如:紅記記 âng-kì-kì、黃錦錦 n̂g-gìm-gìm 等),可造出無法以官話形容之微細分別。如:同樣是黑色,「烏趖趖 oo-sô-sô」為較一般性之形容,如「彼項物件烏趖趖」(那個東西很黑);而「烏汁汁 oo-tsiap-tsiap」用於形容髒汙而不均勻之黑,如「你的手烏汁汁」;而「烏嘛嘛 oo-mah-mah」可用於較抽象之黑,如形容天色的黑。以上三種黑並無確切之分野,臺灣話人口多能心領神會而不至於錯用。但由於官話之強勢,這種微妙之形容詞迅速消失,若偶然見用,聽者亦難以領會其間之分別。(其實疊字形容詞應為漢語各語支的共同點,在官話(北方漢語)中也屢見不鮮,如用以形容顏色時的「紅通通」、「黃澄澄」等;而「烏汁汁」對應「黑擵擵」(hēimāmā)用於形容髒汙而不均勻之黑,如「你的手黑擵擵。」;而「烏嘛嘛」對應「黑摸摸」(hēimōmō),可用於較抽象之黑,如天色。) * 詞彙定型化例如顏色方面,因臺灣話不太分「藍」、「綠」,皆稱「青 tshenn/tshinn」,例如「青草」、「青山」為綠色;而有時以「青」稱藍色,如「青天」、「海青色」。但今日年輕的臺灣人的臺灣話,受到官話分清藍、綠的影響,多有以「藍 nâ」專指官語的「藍色」,例如:直接以臺灣話稱「藍天」,而不稱呼「青天」;而以「青」稱綠色之傾向。 ==== 官話字彙 ==== ;臺灣話發音 持續引進的新事物之名稱,如: 國語 臺語發音(臺羅拼音) 電視 tiān-sī 收音機 siu-im-ki (亦用日文發音 la-jih-oo,ラジオ rajio) 電腦 tiān-náu 國小 kok-sió 國中 kok-tiong 母語 bú/bó-gí/gú/gír 國語 kok-gí/gú/gír 高速公路 ko-sok kong-lōo 高鐵 ko-thih 原住民 guân-tsū-bîn 而如「整個」,臺灣話原本使用同義辭「規-{R|個}-」(kui-ê),但現今也有使用「整個」直接改唸臺灣話發音(tsíng-kò/kô)使用於口語中。 ;以國語發音 穿插於臺灣話句子中,如:謝謝(臺語混雜時常發成:seh-seh)、遙控器、大家樂、麥當勞、漢堡、鍋貼、硬碟、螢幕等詞彙;或一句官話、一句臺語,甚至一句話內有官話、臺語夾雜混用,即俗稱的「雞母屎半烏白」,愈年輕的臺灣人因對臺灣話生疏而愈明顯有此現象。 == 文學 == 清治時期的1885年,由牧師湯瑪斯·巴克禮所創辦的臺灣府城教會報,開闢了臺灣人使用白話字(教會羅馬字)創作的園地。許多白話文學作家如偕叡廉、柯設偕、林茂生、鄭溪泮、賴仁聲、蔡培火等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日治時期的臺灣話文論戰後,賴和、郭秋生等人開始以漢字從事「臺灣話」創作。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受盟軍的委託接收並管理臺灣。兩年後,二二八事件爆發,事後宣佈全臺戒嚴。戒嚴時期,臺語文學受到打壓,不過仍然有一群作家以臺語創作,例如:林宗源、向陽、宋澤萊、林央敏、黃勁連、陳明仁、胡民祥、陳雷等。1987年臺灣解嚴後,臺語文學作品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文類也由初期的詩開始往小說、散文、戲劇等各方面開拓,例如李勤岸、莊柏林、路寒袖、楊允言、蔣為文、藍淑貞、方耀乾、周定邦、張春凰、陳金順、清文等。 談到臺語小說,最特別的就是「華臺相雜」「臺華相雜」的創作模式(類似年輕人說話華臺語夾雜),作者描述的文字,以國語或臺語為行文主體,或輕重不一,如蕭麗紅所著的《白水湖春夢》,其對話幾乎皆為臺語(以自創漢字書寫)。蔣為文認為,這是一種類似語文學習過程當中的中介語現象,因作者缺乏臺語文學主觀意識及臺語文書寫的客觀技術,故嚴格來說還不算是臺語文學。 == 音樂 == === 傳統音樂 === === 流行音樂 === == 戲劇 == == 電影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臺灣社會中,於1945年至1949年間,在臺灣省電影攝製場所拍攝的少量新聞片之外,並未有電影公司去攝製劇情片,而僅有數家來自於上海的電影公司前來拍攝外景。臺灣人開拍的第一部閩南語電影,是上映於1955年由歌仔戲劇團所參加演出的《六才子西廂記》。同年,亦有第二部閩南語電影被拍攝,即是《薛平貴與王寶釵》。 == 傳播媒體 == === 電影片道 === * 公視臺語臺 * 臺視新聞臺 * 民視無線臺 * 民視新聞臺 * 三立臺灣臺 === 廣播 === * 寶島新聲廣播電臺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參閱 == *臺灣語言列表 *臺灣語言保護 *臺語研究 *臺、華語同形異義詞 *臺語現代文 *香蕉白話 *臺灣省籍情結 *福佬沙文主義 == 外部連結 == * 中華民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Category:臺灣語言
4月1日
4月1日是公曆年中的第91天(閏年的第92天),也是4月的第一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74天。 == 大事記 == 4月1日 4月1日 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於首相官邸公佈新年號為「令和」,取自《萬葉集》:「-{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 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於首相官邸公佈新年號為「令和」,取自《萬葉集》:「-{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 西班牙國民派軍人法蘭西斯科·佛朗哥於該國北部布哥斯宣佈西班牙內戰結束,改國號“西班牙國”,開始實行獨裁統治並自任考迪羅一職,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解體。 在經過全國公民投票後,伊朗阿亞圖拉魯霍拉·穆薩維·何梅尼宣佈成立伊斯蘭共和國制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朗王國及巴列維王朝覆滅沙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迫流亡。 美國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發射第一顆氣象衛星TIROS-1。 美國第十軍團自沖繩本島西部登陸,造成雙方超過18萬人死傷。 === 19世紀前 === * 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之女元氏被祖母胡太后(宣武靈皇后)以先帝皇子身份擁立為皇帝,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帝的女性,但不被後世普遍承認,當日即被廢黜,次日由元釗即位。 * 1081年: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魯斯三世被廢黜,阿萊克修斯一世篡位加冕為皇帝。Finlay 1854, p. 63 * 1130年:南宋初期,鍾相乘著地方官逃遁的機會發動起義。 *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今南京市)。 * 1357年:元朝末年紅巾軍劉福通部將領毛貴攻下萊州。 * 1572年:哈布斯堡尼德蘭與西班牙帝國爆發八十年戰爭,後稱之為“荷蘭獨立戰爭”。 * 1579年:立陶宛大公巴托里·斯特凡在維爾紐斯建立維爾紐斯大學,為波羅的海國家首座大學。 * 1605年:麥地奇家族亞歷山大·德·麥地奇所領導的義大利籍的主教與法國主教結盟,進而成為天主教教宗“利奧十一世”。 === 19世紀 === * 1826年:美國發明家獲得內燃機的專利權。 * 1867年:在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解散後,英國殖民地部接管麻六甲海峽地區的海峽殖民地。 * 1873年:英國班輪在加拿大東部新斯科舍半島外沉沒,547人遇難。 === 20世紀 === * 1905年:。 * 1906年:中國京漢鐵路全線通車。 * 1906年: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正式營業。 * 1912年:孫中山卸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 * 1913年:福特公司引入流水生產線大規模生產福特T型車。 * 1923年:關東州(今中國大連)的電話全面自動化。 * 1924年:阿道夫·希特勒因啤酒館政變被判五年囚刑。 * 1927年:蔣介石與汪精衛密談反共清黨。 * 1930年: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宣誓討蔣,中原大戰爆發在即。 * 1931年:國民黨開始第二次圍剿中央蘇區。 * 1933年:納粹組織了抵制猶太人商店的活動,標誌著納粹德國開始針對猶太人的迫害。 * 1937年:原隸屬英屬印度孟買管轄區之亞丁港及其周邊地區析出成為受英國殖民地部直接統治之“亞丁殖民地”。 * 1938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發明螢光燈。 * 1938年:雀巢公司推出雀巢咖啡。 * 1939年:西班牙將領法蘭西斯科·佛朗哥宣佈西班牙內戰結束,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滅亡。 * 1939年:英國和波蘭簽訂互助條約。 * 1940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 * 1940年:晉西北八路軍反掃蕩獲勝利。 * 1943年:中國遠征軍昆明訓練中心開學。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第十軍團軍隊在日本琉球群島最大的島嶼沖繩島西部登陸,沖繩島戰役爆發。 * 1946年:阿留申群島發生里氏8.1級地震並引起海嘯,在夏威夷群島造成159人死亡。 * 1946年:馬來聯邦、馬來屬邦與海峽殖民地(不包括個別改制之新加坡殖民地)組成馬來亞聯邦。 * 1948年:柏林危機:東德政府開始封鎖西柏林。 * 1948年:法羅群島從丹麥獲得自治權。 * 1949年:紐芬蘭自治領加入加拿大成為紐芬蘭省。 * 1949年:愛爾蘭共和國成立。 * 1950年:中國與印度建交。 * 1955年:賽普勒斯爆發反對英國統治的起義,要求獨立。 * 1957年:西德第一次徵兵,成立聯邦德國軍隊。 * 1959年:北京—平壤國際航線正式通航。 * 1960年:美國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第一顆氣象衛星TIROS-1。 * 1964年:日本解除外匯限制。 * 1969年:霍克西德利鷂式戰鬥機開始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為第一款具有V/STOL能力的作戰戰鬥機。 * 1973年:因應香港總督麥理浩在 "十年建屋計劃" 中提出合併房屋機構之構思,故此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 1976年:美國發明家史蒂夫·賈伯斯、史蒂夫·沃茲尼克等人創立蘋果公司,並銷售Apple I電腦。 * 1978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牙買加協定》正式生效。 * 1978年:中國國務院批准恢復和增設五十五所高校。 * 1979年:在經過公民投票後,伊朗阿亞圖拉魯霍拉·霍梅尼宣佈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 1980年:中國開始發行外匯兌換券。 * 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 * 1987年:日本國有鐵道(JNR)分割為為七間公司(合稱JR),將原本國有的經營權移轉為民營。 * 1988年:臺灣“中國小姐”選拔恢復。 * 1997年:中國實施歷史上第一次鐵路大提速。 * 1997年:-{zh-cn:口袋妖怪; zh-tw:神奇寶貝; zh-hk:寵物小精靈;}-系列動畫片開始在東京電視臺播出。 === 21世紀 === * 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美利堅合眾國EP-3偵察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殲-8IM戰鬥機在海南島近海空域相撞,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飛行員王偉失蹤而遭俘虜,引發兩國外交風波。 * 2001年:前南斯拉夫聯盟總統-{zh-hans:米洛舍維奇;zh-hk:米洛舍維奇;zh-tw:米洛塞維奇;}-因涉嫌濫用職權等罪被塞爾維亞警方逮捕。 * 2001年:荷蘭正式向同性伴侶開放民事婚姻,為世界上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 2002年:荷蘭王國安樂死法律正式生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安樂死合法的國家。 * 2003年:張國榮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24樓跳樓自殺。 * 2004年:Google對公眾啟動Gmail服務。 * 2007年:日本新潟縣新潟市、靜岡縣濱松市升格為政令指定都市。 * 2009年:克羅埃西亞及阿爾巴尼亞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2011年:東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條例自主部份實施。 * 2015年: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就有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不獲續牌予亞洲電視因本地免費電視牌照不獲續期申請。亞洲電視不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續牌,成為香港電視廣播史上首家未能續牌的電視臺延至2016年4月1日。 * 2015年:馬來西亞政府正式落實消費稅制度,其稅率為百分之六。 * 2016年:亞洲電視在香港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有效期屆滿。 * 2017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 * 2018年:JR西日本鐵道線路三江線廢止。 * 2019年: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於首相官邸公佈新年號為「令和」,取自《萬葉集》:「-{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 * 2022年:東南水泥拆除廢棄工廠不慎壓毀高壓電塔,導致臺灣高鐵臺南-高雄路段停駛。 * 2023年:JR北海道鐵道線路留萌本線(留萌至石狩沼田)廢止。 == 出生 == * 1282年:路易四世,神聖羅馬皇帝(1347年逝世) * 1543年:弗朗索瓦·德·博納,法國軍事首領、政治人物,法國元帥(1626年逝世) * 1578年:威廉·哈維,英國生理學家(1657年逝世) * 1776年:索菲·熱爾曼,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1831年逝世) * 1809年:尼古拉·果戈理,俄國著名作家(1852年逝世) * 1815年:奧托·馮·俾斯麥,普魯士王國首相,德意志帝國總理(1898年逝世) * 1823年:西蒙·玻利瓦爾·巴克納,美國軍人、政治家,第30任肯塔基州州長(1914年逝世) * 1825年:奧古絲塔·費迪南達,奧地利帝國女大公和巴伐利亞王妃(1864年逝世) * 1839年:三遊亭圓朝,日本作家、落語家(1900年逝世) * 1847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日本皇族(1895年逝世) * 1861年:加藤友三郎,日本首相、日本海軍元帥(1923年逝世) * 1873年: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俄羅斯作曲家、指揮家、鋼琴演奏家(1943年逝世) * 1905年:枚壽傳,越南共和國政治人物、佛教居士(1973年逝世) * 1908年:亞伯拉罕·馬斯洛,美國心理學家(1970年逝世) * 1920年:三船敏郎,日本男演員(1997年逝世) * 1922年:艾倫·佩利,美國電腦科學家(1990年逝世) * 1924年:邵恩新,臺北縣長(2014年逝世) * 1929年:簡·鮑威爾,美國演員、歌手、舞者(2021年逝世) * 1929年:阿米太·愛茲安尼,以色列裔美國社會學家(2023年逝世) * 1929年:米蘭·昆德拉,捷克裔法國作家(2023年逝世) * 1931年:讓-雅克·奧諾拉,海地政治人物,第3任海地總理(2023年逝世) * 1932年:德琵·雷諾,美國女演員(2016年逝世) * 1933年:羅伯特·沙夫拉卡澤,喬治亞男子田徑運動員(2020年逝世) * 1935年:萊安姆·維蘭,愛爾蘭職業足球運動員(1958年逝世) * 1936年:阿卜杜勒·卡迪爾·汗,巴基斯坦核技術及冶金工程領域專家(2021年逝世) * 1940年:馬如龍,臺灣演員(2019年逝世) * 1948年:馮恩鶴,中國演員 * 1948年:柯安龍,英國外交官 * 1950年:塞繆爾·阿利托,美國律師、法學家,現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 1952年:田壯壯,中國電影導演、製片人、演員 * 1953年:巴里·索南菲爾德,美國電影導演、攝影師 * 1958年:哈斯納特·汗,巴基斯坦裔英國心肺外科醫生 * 1959年:岸信夫,日本政治人物 * 1959年:史蒂芬·奈特,英國電影導演、編劇 * 1959年:赫爾穆特·杜卡達姆,羅馬尼亞足球運動員 * 1960年:鯨,日本女性聲優 * 1961年:蘇珊·波伊爾,英國女歌手 * 1963年:胡春華,中國政治人物,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 1965年:-{zh-cn:馬克·傑克遜; zh-tw:馬克·傑克森}-,美國前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68年:亞歷山大·斯圖布,芬蘭政治人物,第43任芬蘭總理 * 1976年:大衛·奧伊羅,英國男演員 * 1977年:賈一平,中國演員 * 1977年:毛孩,中國演員 * 1977年:黃玉榮,臺灣藝人 * 1979年:張蕾,中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 * 1979年:小太刀右京,日本作家、遊戲設計師、小說家、編劇 * 1980年:竹內結子,日本女演員(2020年逝世) * 1980年:紀俊麟,臺灣棒球選手 * 1981年:張丹峰,中國演員 * 1981年:陳茵媺,香港演員 * 1981年:劉心悠,香港演員 * 1981年:樸藝珍,韓國女演員 * 1981年:KEI,日本漫畫家、人物設計師 * 1982年:張小平,中國男子拳擊運動員 * 1982年:山姆·亨亭頓,美國男演員 * 1983年:馬特·蘭特爾,美國男演員 * 1983年:謝爾蓋·拉扎列夫,俄羅斯男歌手、舞者、演員 * 1984年:王勝偉,臺灣棒球選手 * 1986年:宮本駿一,日本男歌手、聲優 * 1986年:伊倫·伍斯特,荷蘭女子競速滑冰運動員 * 1987年:李婷,中國跳水運動員 * 1987年:魏千翔,中國男演員 * 1987年:丁俊暉,中國桌球選手 * 1988年:馬琇荃,香港電視主播 * 1988年:丁海寅,韓國男演員 * 1989年:大野雄大,日本男子偶像團體Da-iCE成員 * 1991年:亞西恩·博諾,摩洛哥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3年:岡本圭人,日本演員、歌手 * 1993年:柴田阿彌,日本女子偶像團體SKE48成員 * 1993年:吳採臻,臺灣女藝人 * 1995年:羅根·保羅,美國網路紅人、拳擊手、職業摔跤手、YouTuber、演員 * 1997年:阿薩·巴特菲爾德,英國男演員 * 1998年:陳雪聰,香港女藝人 * 2004年:奧斯卡·格勞夫,以色列職業足球運動員 == 逝世 == * 1085年:宋神宗趙頊,北宋皇帝。(1048年出生) * 1205年:艾默裡二世,耶路撒冷國王。(1145年出生) * 1282年:阿八哈,蒙古帝國伊兒汗國君主。(1234年出生) * 1697年:傑書,禮親王代善孫,康熙帝堂兄。(1646年出生) * 1868年:臘佐赫裡納,馬達加斯加女王。(1814年出生) * 1917年:史考特·喬普林,美國作曲家、鋼琴家。(1868年出生) * 1918年:保羅·馮·倫寧坎普,波羅的海德意志貴族、政治人物,俄羅斯帝國陸軍將領。(1854年出生) * 1921年:卡爾·約翰尼斯·託馬,德國數學家。(1840年出生) * 1922年:卡爾一世,奧地利皇帝。(1887年出生) * 1927年:冉鈞,中國政治人物。(1899年出生) * 1939年:安東·馬卡連柯,蘇聯教育學家。(1888年出生) * 1947年:喬治二世,希臘國王。(1890年出生) * 1950年:雷傑普·佩克,土耳其軍官和政治人物,第六任土耳其總理。(1889年出生) * 1955年:林徽因,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1904年出生) * 1960年:端姑阿都拉曼,首任馬來亞聯合邦最高元首。(1895年出生) * 1968年:列夫·-{zh-tw:蘭道;zh-cn:朗道}-,蘇聯物理學家。(1908年出生) * 1984年:-{zh-cn:馬文·蓋伊;zh-tw:馬文·蓋}-,美國歌手、作曲者。(1939年出生) * 1991年:瑪莎·葛蘭姆,美國編舞家,現代舞蹈史上最早的創始人之一。(1894年出生) * 1994年:羅伯特·杜瓦諾,法國攝影家。(1912年出生) * 2001年:鄭公山,越南著名現代音樂作曲家。(1939年出生) * 2001年:王偉,中國飛行員。(1968年出生) * 2003年:門迪·莫萊因,加拿大男子籃球運動員。(1926年出生) * 2003年:張國榮,香港藝人、歌手。(1956年出生) * 2012年:張美瑤,臺灣女演員。(1941年出生) * 2013年:陳招娣,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1955年出生) * 2015年:大川美佐緒,日本超級人瑞。(1898年出生) * 2016年:梅可望,臺灣教育家,曾任中央警官學校、東海大學校長。(1918年出生) * 2016年:賈達德,英國及香港入境事務官員。(1929年出生) * 2017年:葉甫根尼·葉夫圖申科,俄羅斯詩人。(1933年出生) * 2021年:赤崎勇,日本工程學家,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29年出生) * 2021年:王鍾,香港男演員、導演。(1947年出生) * 2024年:盧·康特,美國海軍軍官,亞利桑那號擊沉事件中最後的倖存者。(1921年出生) * 2024年:穆罕默德-禮薩·扎赫迪,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階軍官。(1960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愚人節 * :主計節 * :國慶日 * :開學日、開工日 * :南部布里勒城慶祝戰勝西班牙軍 * :大議會選舉產生兩名執政官 * : ==註解== == 參考資料 ==
後設
後設一詞是英文 meta 字首單字的翻譯,例如 metadata 便翻譯為後設資料、metadrama 翻譯為後設戲劇等。由於 meta 的觀念翻譯上相當困難,所以在翻譯上也有許多不同譯名,如前所述的 metadata,便有人翻譯為詮釋資料、-{zh-tw:元資料;zh-cn:後設資料}-。 字首 meta- 源於希臘語前置詞與字首「」,意思是「之後」、「之外」、「之上」、「之間」(介詞的一些意涵是以格做區分的),進而延伸出「有變化的」、「超出一般限制的」之意,以及自我參照、遞迴的涵義。 若物理上的現象是目前科技所無法理解的,便稱為「形上學」,英文為「metaphysics」,是「physics」(物理學)的「後設」學問,也就是指“超越”物理學的學問。(詳細請參考形上學)。 == 狹義的後設 == 對某物件的描述,以及對某物件描述的內容,就稱為「後設○○」。 *用來描述語言的語言 - 元語言 *用來描述文法的文法 - 後設文法 *用來解釋理論的理論 - 後設理論(對理論來說的理論) *認知自己的認知 - 後設認知 例如,在網路上的文章主要為使用HTML所描述的,這時對於原本的文章,HTML就是後設語言。另外,HTML為使用英文所表述的,這時對於HTML,英文便是後設語言。 == 廣義的後設 == 廣義上來說,後設的意思便是「超越什麼的什麼」、「關於什麼的什麼」。例如維基百科的索引列表,即是維基百科中索引的索引,就是一個後設索引。在資訊理論中,解釋自己的資料相關的資料就稱為後設資料。 在文藝創作上,後設的文體便是以同一文體討論文體本身的問題,例如後設戲劇——「關於戲劇的戲劇」,也就是利用戲劇創作探討戲劇本身的問題。後設戲劇常常使用劇中劇等手法,有名的例子是皮藍德羅所做的《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物》,就利用了創造出六個鬼魂來到了某個正在排練的劇場,想請劇場演員演出他們的故事,但劇場演員雖然受過戲劇的職業訓練,怎麼演都無法演出鬼魂實際的過去,而討論舞臺上的真實是否可以反應生活中的真實。 == 參考 == == 參看 == * 後設分析 * 後設小說 * 後設電影 * 元宇宙 Category:藝術型別 Category:戲劇型別 Category:資訊管理 Category:資料管理
喜劇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型別,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趣劇,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醜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基於描寫物件和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諷刺喜劇、浪漫喜劇、荒誕喜劇和鬧劇等樣式。內容可為帶有諷刺及政治機智或才智的社會批判,或為純粹的鬧劇或滑稽劇藝術與建築索引典—喜劇.於2009年10月16日查閱。喜劇衝突的解決一般比較輕快,往往以代表進步力量的主人公獲得勝利或如願以償為結局。 歐洲最早的喜劇是古希臘喜劇,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紀以莎士比亞、莫里哀為代表;18世紀義大利的哥爾多尼及法國的博馬舍是歐洲啟蒙運動時期喜劇的代表;19世紀以俄國的果戈理為代表。西方的幽默文化傳統根源於古希臘喜劇。他於 1754 年 1 月 28 日以男爵身份去世 == 浪漫喜劇 == 浪漫喜劇從愛情等浪漫題材取材,而使用例如誤解與澄清等情節進行劇情的安排推展。 浪漫喜劇的英文為romantic comedy。 == 諷刺喜劇 == 諷刺喜劇以時事取材,作者以幽默的筆調,在戲劇作品中表現對於社會、政治的關懷。 諷刺喜劇的英文為satire。 == 瘋狂喜劇 == 瘋狂喜劇(screwball comedy)源於美國,是以男女間針鋒相對為特色的喜劇作品,在男女主角相遇展開浪漫追求或言歸和好步入禮堂的這段過程中,出現一群古怪的人物角色且發生一連串快速又超乎尋常的事件。劇中對話通常是唇槍舌劍、詼諧機智,結局以浪漫圓滿的愛情收場。瘋狂喜劇的全盛時期為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藝術與建築索引典—瘋狂喜劇.於2009年13月16日查閱。 == 中國喜劇型別 ==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滑稽戲 == 香港喜劇電影與電視 == 香港電影、無厘頭、綜藝節目、棟篤笑 == 查瑞拉小歌劇 == 喜劇的型別之一,為西班牙傳統的流行音樂劇。此詞彙應源於十七世紀早期第一次在馬德里演出的作品「Real Sitio de la Zarzuela」藝術與建築索引典—查瑞拉小歌劇 於2008年3月32日查閱。 == 義大利即興喜劇 == 十六至十八世紀於義大利的喜劇型別,由一群經過訓練的演員,根據寫好的統一情境和定型角色,即興演出對白、姿勢和動作的喜劇藝術與建築索引典—義大利即興喜劇 於2011年3月17日查閱。 == 參考資料 == Category:戲劇型別 Category:幽默
悲劇
悲劇是最古老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戲劇題材。悲劇是包括死、痛苦等內容,且主要以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尾傳達哀傷和哀痛的戲曲或文學型別。 悲劇的經典題材是男女相戀卻不能結合,英雄的悲壯人生,家庭破碎,社會問題和國家覆滅等。 以時間為序,悲劇大概經歷瞭如下時期的演變: == 發源:古希臘悲劇 == 古希臘悲劇是整個西方戲劇的起源,所以悲劇是最古老的戲劇題材。古希臘悲劇的概念和現代的不同,不在於悲,而在於嚴肅和對高尚行為的模仿的悲壯感受,因此古希臘悲劇結尾不一定是悲慘的;可以又天外救星給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尾。 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依年代順序為: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 著名的古希臘悲劇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美狄亞》等 == 古羅馬悲劇 == == 中世紀悲劇 == 中世紀的人們被籠罩在基督教的統治下,他們要不是認為這是古朽的舊文化,就是幾乎不知道有古希臘古羅馬悲劇的存在。中世紀的戲劇主要是基督教宗教劇(禮儀劇), 神秘劇,道德劇具有濃厚的悲劇情懷。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才開始重新發掘古希臘古羅馬悲劇。 == 傳承:文藝復興時期的悲劇 == 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繼承了中世紀市民戲劇和宗教劇的傳統。15世紀後半期,西班牙戲劇達到了比歐洲其他國家都要成熟發達的水平,代表人物包括胡安·德爾·恩西納(1469年-1529年)和費爾南多·德爾·羅哈斯(1476年-1541年)等。前者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將中世紀簡陋的宗教劇轉變成具有文藝復興特點的情節複雜的戲劇,而後者的代表作《塞萊斯蒂娜》是西班牙文學史上的名著,在文藝復興時期被譯成各種文字,廣泛流傳。 英國莎士比亞(1564-1616)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悲劇,包括: * 《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托拉》() * 《哈姆雷特》() * 《李爾王》() * 《奧賽羅》() * 《馬克白》() 莎士比亞一共創作了10部悲劇,其中以上後四者被稱為“莎翁四大悲劇”。這10部悲劇中,人們一般都以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但其實不然。 法國古典主義兩位戲劇大師不可不提。第一位是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1606-1684),他的名作的名作《熙德》(Le Cid,1636年)是一出引起了轟動的佳作。他的競爭者拉辛(Jean Racine,1639-1699),在他的Bérénice,因為首開悲劇中無人死亡的先河而廣受批評。 == 啟蒙運動時期的悲劇 == == 走向當代:19世紀後期的悲劇 == 挪威劇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的《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1879)是一部現實主義社會問題劇,也是一部標準的現當代悲劇作品,對歐美現當代劇壇都有示範性影響。 現代戲劇作品越來越多地從關注個人悲劇,走向了透過人物來批判社會制度。悲劇的“悲劇核心”不再是古希臘的“人神矛盾”,而成了人與人之間種種不可調和的衝突與再現。 == 中國的傳統悲劇 == 中國戲曲中,也有一些堪與世界悲劇經典比肩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有: * 《竇娥冤》 * 《趙氏孤兒》 * 《梁山伯與祝英臺》 但是亦有人認為以上(和一些古希臘悲劇)皆為喜劇也,理由是竇娥冤最後也成功申了冤,趙氏孤兒最後報了仇,梁山伯與祝英臺最後也成了仙而在天上相聚,這些悲劇情節過程雖然波折,但主角最終皆得以如願。 === 中國其他悲劇 === * 《紅樓夢》 * 《水滸傳》 * 《雷雨》 * 《駱駝祥子》 * 《漢宮秋》 * 《精忠旗》 * 《琵琶記》 * 《嬌紅記》 * 《清忠譜》 * 《長生殿》 * 《桃花扇》 * 《雷峰塔》 * 《正紅旗下》 * 《長河》 * 《天龍八部》 * 《浮生六記》 * 《項脊軒記》 * 《傷逝》 * 《孤獨者》 * 《項脊軒記》 * 《祝福》 * 《西蜀夢》 * 《火燒介子推》 * 《張千替殺妻》 * 《三國演義》 * 《霸王別姬》 Category:悲劇 Category:戲劇型別 Category:文學體裁
劇場 (消歧義)
劇場可以指: * 劇場,進行戲劇等表演藝術的建築,有舞臺、化裝間及觀眾席的場所 * 劇團,表演藝術的單位或團體 * 劇場藝術,在臺灣又稱劇場,指在劇場中表演的表演藝術 * 劇場 (電視劇),2014年中國電視劇 * 劇場版,原作自漫畫、動畫、小說等的電影或舞臺劇本 Category:日語借詞
案頭戲
案頭戲意指只適宜放在案頭閱讀,不適合舞臺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戲劇文字。有時又叫做書房戲或書齋劇。 戲劇文字(即“劇本”)是一齣戲劇的基本要素,是一臺戲的先決條件。劇本的寫作,最重要的是能夠被舞臺上搬演,戲劇文字不算是藝術的完成,只能說完成了一半,直到舞臺演出之後(即「演出文字」)才是最終藝術的呈現。好的劇本,能夠具備適合閱讀,也可能創造傑出舞臺表演的雙重價值。不過歷代文人中,也有人創作過不適合舞臺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劇本。比較著名的有王爾德的《莎樂美》。 戲劇的文學本,在不演出的狀態下,也可以作為單獨的文學樣式欣賞。 ==參見== *劇本 *戲劇#作為文學的戲劇 ==外部連結== Category:戲劇型別 Category:文學體裁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六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內容大多記載東漢至東晉間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風貌和軼聞趣事,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編寫而成。依內容分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等等共三十六類(門),全書共一千一百三三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有的很長,由此可見志人小說隨手而記特性。 == 內容 == 《世說新語》主要記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當時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門閥社會的生活面貌,這樣的描寫有助讀者瞭解當時的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清楚地見識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 唐朝修《晉書》多採《世說新語》,引用的312條約佔《世說新語》條目的三成左右高淑清《晉書取材世說新語之管見》。對此後世的史家常有批評劉知幾在《史通·採撰篇》中指出:“晉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詼諧小辯,或神鬼怪物。其事非聖,揚雄所不觀;其言亂神,宣尼所不語。皇朝新撰晉史,多采以為書。夫以幹、鄧之所糞除,王、虞之所糠秕,持為逸史,用補前傳,此何異魏朝之撰《皇覽》,梁世之修《遍略》,務多為美,聚博為功,雖取說於小人,終見嗤於君子矣。”《舊唐書·房玄齡傳》亦載:唐修《晉書》,“史官多是文詠之士,好採詭謬碎事,以廣異聞;又所評論,競為綺豔,不求篤實,由是頗為學者所譏。”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三亦云:“劉知幾《史通》:‘《晉史》所採多小書,若《語林》、《世說》、《搜神記》、《幽明錄》是也。曹(嘉之)、幹(寶)兩《紀》,孫(盛)、檀(道鸞)二《陽秋》,皆不之取。其中所載美事,遺略甚多。'又云:‘唐修《晉書》,作者皆詞人,遠棄史、班,近親徐、庾。'晁子止亦謂:《晉史》叢冗最甚。”。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比、譬喻、誇飾與摹寫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來的小說發展影響尤其大。《唐語林》、《續世說》、《何氏語林》、《今世說》、《明語林》等都是仿《世說新語》之作,稱之“世說體”。一說晏殊刪並《世說新語》明袁褧本《世說新語》載南宋董弅跋:“餘家舊藏蓋得之王原叔家,後得晏元獻公手自校本,盡去重復,其註亦小加剪截,最為善本。”魯迅《史略》:“今存者三卷曰《世說新語》,為宋人晏殊所刪並,於注亦小有剪裁,然不知何人又加新語二字,唐時則曰新書,殆以《漢志》儒家類錄劉向所序六十七篇中,已有《世說》,因增字以別之也。”。《世說新語》成書以後,敬胤、劉孝標等人皆為之作注,今僅存孝標註敬胤注已佚,宋紹興八年董弅刻本《世說新語》中附汪藻《世說敘錄》中《考異》一卷有殘語。。 ==世說學== 明代王世懋嗜讀《世說新語》,常能發前人未發之覆,凌濛初《世說新語鼓吹·凡例》稱:“諸書不可有評,評者為疣贅,為指枝,讀《世說》單詞片語,本是談資,月旦陽秋,不妨饒舌。況劉會孟譚言微中,王敬美剔垢磨瑕,諸家指陳,皆足發明餘蘊。”他最早提出“世說學”之說。顧懋宏撰《世說補精華序》稱:“近時何元朗氏(即何良俊)著《語林》,亦仿其(指《世說》)意;而弇州王長公(即王世貞)伯仲,特加刪定,以續《新語》,次公敬美(即王世懋)尤嗜此書,至謂之‘世說學’。”喬懋敬對於王世懋批註本《世說新語》,“亟相賞譽”,乃主持刊刻於豫章。 〈王藍田食雞子〉、〈曹植七步成詩〉、〈晉明帝論日近遠〉、〈管寧割席絕交〉、〈華歆、王朗乘船避難〉、〈陳元方答客問〉、〈王導罵新亭對泣〉、〈石崇殺妓〉、〈裴令公弔阮步兵〉、〈王子猷訪戴安道〉、〈曹操、楊脩過曹娥碑〉、〈曹操捉刀〉、〈曹操望梅止渴〉、〈王敦出婢妾〉、〈支道林養鶴〉、〈顧愷之倒食甘蔗〉、〈嵇康臨刑索琴〉、 〈謝奕作剡令〉、〈謝安聽阮裕白馬論〉、〈謝安、王坦之赴宴〉、〈謝道韞詠絮〉、〈謝玄北征不為名〉、〈謝萬石雅量〉、〈劉伶禱神戒酒〉、〈王羲之坦腹東床〉、〈王子敬人琴俱亡〉等篇曾收錄於臺灣中學階段各版本課本或補充教材翰林書局高中國文第一冊與補充教材,2014修訂南一書局出版國民中學國文第二冊,2009年初版,2011修訂。今日有許多成語典故、漢晉文人軼事幾出自此,亦可將《世說新語》視為古代短篇小小說合體。 == 類目 == *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慧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版本== *唐寫本殘卷,存51則,今存於日本。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董弅刊本,簡稱紹興本,是現存最早的完整刻本,今存於日本。 *南宋淳熙十五年陸游重刻本,徐乾學舊藏,今佚。 *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 *嘉靖十四年(1535年)袁褧刻本,簡稱嘉靖本。 *道光八年(1828年)浦江周心如紛欣閣刻本,據嘉靖本校訂重刊。 *光緒十七年(1891年)王先謙思賢講捨本,據紛欣閣本校訂重刊。 *程炎震:世說新語箋證。 *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 == 參考文獻 == == 延伸閱讀 == == 外部連結 == * 《世說新語》全文線上閱讀 (簡繁體白話翻譯) Category:中國筆記小說 Category:魏晉南北朝典籍 Category:文言小說 Category:南京書籍
史記
《史記》,最早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任職太史令的司馬遷(太史公)編寫的紀傳體史書,記載自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中國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全書包括本紀12卷、世家30卷、列傳70卷、表10卷、書8卷,共130卷,52萬6500餘字。該書原稿約在西漢末年佚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記殘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國六朝抄本;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記為現藏於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記集解》(其中有十五卷為別版補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黃善夫刻《史記三家註》。 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少卿書》)的史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皆產生了深遠影響。《史記》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同時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書名由來 == 《太史公書》最初無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記》、《太史公傳》、《太史記》、《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代開始,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 作者與成書 == 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少卿書》)。司馬遷探求的天人之際,並非承認天的神秘力量,而是重視天人之間關係的演變,從而瞭解“古今之變”的關鍵,探求出歷史動態發展變化的層面,最終完成“一家之言”。而他的撰述動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司馬遷為了繼承其父司馬談編訂史書的遺志,完成撰述《史記》的宏願。司馬氏在周朝時世為史官。雖然自春秋時期就失去官職,司馬談卻把修撰史書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一心繼承先人久絕的世業—太史令,重現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隋書·經籍志》說:「談乃據《左氏春秋》、《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可見司馬談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漢武帝元封元年,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他死前將遺志囑咐兒子司馬遷說:「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餘不得從行,是命也夫!餘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則回答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可知司馬遷乃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而《史記》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即見其秉先父之意。 # 司馬遷想繼承《春秋》精神。司馬遷在-{zh-hans:《太史公自序》; zh-hant:〈太史公自序〉;}-說:「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義,顯揚志業人物的使命。《春秋》的下限,到魯哀公獲麟之年(指春秋魯哀公十四年),此後的史事就沒有完整的史籍記載。司馬遷是紹繼《春秋》,並以漢武帝元狩元年「獲麟」及太初元年改曆下限,撰寫史記。然而,司馬遷繼承《春秋》,不僅是要形式上承繼周公以來的道統,反而是重視《春秋》的性質,他在《太史公自序》說:「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義,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可見司馬遷對「春秋之義」和「春秋筆法」心儀已久,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貶精神,撰述《史記》。 # 司馬遷要肩負史家職責。據《後漢書·百官志》載,「太史令」只是俸祿六百石的小官,職責僅在於管理圖籍,掌管星象天文,最多也只是記錄上代及當代事情,並無著述的責任。然而,司馬談和司馬遷明顯不滿足於「拾遺補蓺」。司馬談早有整理上代歷史的計劃,可惜卻「發憤而卒」,臨終前叮囑司馬遷,認為「自獲麟以來,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甚多,身為太史令,有完成論載上代歷史的任務。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為太史的職責說:「且餘嘗掌其官,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馬遷一心秉承先人世傳及「述往事以思來者」的責任感,決意撰述《史記》。在《報任安書》中亦透露著述《史記》的目的,他說「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見他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責任,更要盡史學家的職責。 呂思勉認為《史記》當中有一大部分甚至是極大部分並非司馬遷所作,而是司馬遷抄篡古書所得,《序》和《論贊》部分基本可以肯定是他自己所作,但仍然有可能為其父親司馬談所作,無法加以考證。 == 史料來源 == #簡牘。《諜記》、《五帝系諜》、《世本》、《尚書》、《秦記》、《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馬兵法》、《春秋歷譜諜》、《春秋左傳》、《春秋》、《國語》、《戰國策》、《離騷》、《天問》、《韓非子》等; #檔案。司馬氏世為史官,司馬遷當任太史,因此能見到漢初檔案如詔令、記功冊等,並且用作寫史的資料; #見聞。比如文中有諸如“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吾聞馮王孫曰:‘趙王遷,其母倡也……’”、“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遊,具知其事,為餘道之如是”等; #遊歷。比如文中有諸如:“餘嘗西至崆峒,北至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五帝本紀》);“餘登廬山”(《河渠書》);“吾過大梁之墟”(《魏公子列傳》)等。 == 內容 == 《史記》內容記載自傳說中的黃帝以來至漢武帝時期以來的歷史,全書分成〈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五個主題,加上最後的〈太史公自序〉,又細分成一百三十卷(篇)。其中,〈本紀〉記載“天下”統治者的事蹟,“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歷史動態,“並時異世,年差不明,作十表。”;〈書〉的內容有關歷代典章制度,“禮樂損益,律歷改易,兵權山川鬼神,天人之際,承敝通變,作八書”;〈世家〉描述影響深遠的家系、周代的諸侯國和漢代的王侯貴族事蹟,“二十八宿環北辰,三十輻共一轂,執行無窮。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列傳〉呈現的是歷史上各類人物的歷史表現與社會的種種樣貌,“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傳。”。不同於以往的史書,《史記》的寫作方式首開紀傳體之先河:以描寫人物的生平為主,年代先後為副。至此以後,尚有《漢書》、《三國志》和《後漢書》等史著仿效該體,讓紀傳體成為唐代以後官方史著所採用的主流寫作方式。趙翼《廿二史劄記》-{-{雲}-}-:「司馬遷參酌古今,發凡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繫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誌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彙於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 《史記》各篇結構大致由引言、正文和評論組成。〈書〉有引言、正文和評論,〈表〉只有引言和正文表格,〈本紀〉、〈世家〉和〈列傳〉只有正文和評論:正文前是引言,記述寫作動機;正文記述歷史事件、人物的生平描述,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銜接交雜而成;正文後面是評論,通常以“太史公曰”為開頭,內容或有作者的個人經歷,或有對人物的評價,或有收集資料的過程,但仍以評論題材人物的性格與行事為主,這也呼應司馬遷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際”的寫作目標。 《史記》全文一百三十篇,自司馬遷歿就有十篇散失。當時補缺而知其名者有十八家之多,但唯存西漢博士褚少孫之作。其中有些也有可能更有後人補之,如《孝武本紀》摘抄於《封禪書》。 ==文學風格== 《史記》有豐富的思想內容,「不虛美、不隱惡」,善寫奇節及壯採偉行,也善於諷刺和暴露現實,有所寄託,善寫悲壯,筆鋒帶感情,抒發憤思,愛憎分明,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長於敘事,善於鋪敘及渲染氣氛,把歷史事件和人物事跡故事化,故事情節曲折跌宕,製造戲劇場面,氣勢雄奇,富於變化,有濃烈的藝術感染力。 《史記》善於描寫人物,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用對比、襯託手法強化人物性格,選擇歷史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義的事件,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並善於細節描寫,以瑣事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語,表現人物的神情態度和性格特點。 《史記》文詞精鍊,詞彙豐富,語言精切淺白,有精粹的語言藝術特色,善用虛字,語氣傳神,並善用民歌與諺語。句式則靈活多變,長短錯落,駢散並用,具參差之美。 司馬遷為了讓每篇傳記避免重複、具備統一審美價值和更加完整,遂創造了嶄新敘事手法「互見法」來撰寫《史記》;「互見法」即是將一個重要人物的事跡透過不同地方分述,而以其本傳為主;或將同一事件分述於不同地方,但以一個地方的敘述為主。 ==版本== 現存最古老的《史記》殘卷為日本藏南北朝時期的抄本殘卷。而最古老的完整版史記為現藏於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其中有十五卷為別版補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黃善夫刻《史記三家註》。 白話文版則有韓兆琦譯注的《新白話史記》(簡體字本由中華書局出版,繁體字本由臺灣三民書局出版),張烈等人譯注的《史記》(簡體字本由貴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繁體字本由臺灣古籍出版社出版)。 其他工具書則有哈佛燕京社編《史記及注釋綜合引得》、黃福鑾編《史記索引》、李曉光、李波編《史記索引》、鍾華編《史記人名索引》、段書安編《史記三家注引書索引》、倉修良主編《史記辭典》等。 現羅列歷代重要善本如下。 * 十四行本。刊刻於北宋真宗景德年間(1004—1007)。半頁十四行,行二十四至二十七字不等。原刻本現藏日本大阪杏雨書屋,僅存六十九卷。南宋覆刻本一百三十卷(有別本補配)藏中國國家圖書館,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刊行。 * 十行本。《史記》的最早刻本刊於北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半頁十行,每行十九字。今已亡佚。北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國子監據淳化舊本重刊,即後世所說的“景祐本”,流傳至今。原刻本(其中有十五卷為別版補配)現藏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日本藏南宋版黃善夫《史記三家註》(簡稱「黃善夫本」) * 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南北監刻二十一史本(簡稱「監本」) * 明朝毛氏汲古閣刻十七史本(簡稱「毛刻本」或「汲古閣本」) * 清朝乾隆年間武英殿刻二十四史本(簡稱「武英殿本」或「殿本」) * 清朝同治年間張文虎整理,金陵書局刊行史記集解索隱正義合刻本一百三十卷(簡稱「金陵局本」) * 民國初年張元濟編輯,商務印書館影印百衲本史記(簡稱「百衲本」) == 目錄 == === 本紀 === 卷     目     內容 備註 卷一 第一 五帝本紀 卷二 第二 夏本紀 卷三 第三 殷本紀 卷四 第四 周本紀 卷五 第五 秦本紀 有一說認為可當為《秦始皇本紀》的上篇 卷六 第六 秦始皇本紀 卷七 第七 項羽本紀 雖非皇帝,史記作者以“在權不在位”之名將之編入。 卷八 第八 高祖本紀 卷九 第九 呂太后本紀 不列名義上的天子漢惠帝本紀,理由與項羽同 卷十 第十 孝文字紀 卷十一 第十一 孝景本紀 一說原篇已闕,從《漢書》補。由於此說缺乏證據,故信從者少 卷十二 第十二 孝武本紀 原篇名為『今上本紀』,原文已闕,褚少孫據《封禪書》補並改篇名 === 表 === 卷     目     內容 卷十三 第一 三代世表 卷十四 第二 十二諸侯年表 卷十五 第三 六國年表 卷十六 第四 秦楚之際月表 卷十七 第五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 卷十八 第六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卷十九 第七 惠景間侯者年表 卷二十 第八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卷二十一 第九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卷二十二 第十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 書 === 卷     目     內容 卷二十三 第一 禮書,已殘,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取荀子的《禮論》及《議兵》來代替正文 卷二十四 第二 樂書,已殘,僅存篇首「太史公曰」以下的引言。取《禮記》《樂記》來代替正文 卷二十五 第三 律書,一說已佚,張晏謂篇名「兵書」 卷二十六 第四 曆書 卷二十七 第五 天官書 卷二十八 第六 封禪書 卷二十九 第七 河渠書 卷三十 第八 平準書 === 世家 === 卷 目 世家 內容 卷三十一 第一 吳太伯世家 吳國 卷三十二 第二 齊太公世家 齊國 卷三十三 第三 魯周公世家 魯國 卷三十四 第四 燕召公世家 燕國 卷三十五 第五 管蔡世家 蔡國、曹國 卷三十六 第六 陳杞世家 陳國、杞國 卷三十七 第七 衞康叔世家 衞國 卷三十八 第八 宋微子世家 宋國 卷三十九 第九 晉世家 晉國 卷四十 第十 楚世家 楚國 卷四十一 第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 越國 卷四十二 第十二 鄭世家 鄭國 卷四十三 第十三 趙世家 趙國 卷四十四 第十四 魏世家 魏國 卷四十五 第十五 韓世家 韓國 卷四十六 第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 田齊 卷四十七 第十七 孔子世家 孔子 卷四十八 第十八 陳涉世家 陳勝 卷四十九 第十九 外戚世家 呂后(漢高祖-{後}-),薄姬(漢文帝母),竇皇后(漢文帝-{後}-),(薄皇后(漢景帝-{後}-,後廢)),王皇后(漢景帝-{後}-) 卷五十 第二十 楚元王世家 楚元王劉交 卷五十一 第二十一 荊燕世家 荊王劉賈,燕王劉澤 卷五十二 第二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 齊悼惠王劉肥 卷五十三 第二十三 蕭相國世家 酇侯蕭何 卷五十四 第二十四 曹相國世家 平陽侯曹參 卷五十五 第二十五 留侯世家 留侯張良 卷五十六 第二十六 陳丞相世家 曲逆侯陳平,安國侯王陵,闢陽侯審食其 卷五十七 第二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 絳侯周勃 卷五十八 第二十八 梁孝王世家 梁孝王劉武,梁共王劉買(梁孝王長子),梁平王劉襄(梁共王子),濟川王劉明(梁孝王子),濟東王劉彭離(梁孝王子),山陽哀王劉定(梁孝王子),濟陰哀王劉不識(梁孝王子) 卷五十九 第二十九 五宗世家 漢景帝十三子為王:慄姬子:河間獻王劉德,臨江哀王劉閼於,臨江閔王劉榮;程姬子:魯共王劉餘,江都易王劉非,膠西於王劉端;賈夫人子:趙王劉彭祖,中山靖王劉勝;唐姬子:長沙定王劉發;王夫人兒姁子:廣川惠王劉越,膠東康王劉寄,清河哀王劉乘,常山憲王劉舜。 卷六十 第三十 三王世家 漢武帝六子中的三子:王夫人子:齊懷王劉閎;李姬子:燕剌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 === 列傳 === 卷 目 列傳 內容 卷六十一 第一 伯夷叔齊列傳 伯夷、叔齊 卷六十二 第二 管晏列傳 管仲、晏嬰 卷六十三 第三 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莊子、申不害、韓非 卷六十四 第四 司馬穰苴列傳 司馬穰苴 卷六十五 第五 孫子吳起列傳 孫武、孫臏、吳起 卷六十六 第六 伍子胥列傳 伍子胥、白公勝 卷六十七 第七 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弟子 卷六十八 第八 商君列傳 商鞅 卷六十九 第九 蘇秦列傳 蘇秦、蘇代、蘇厲 卷七十 第十 張儀列傳 張儀、陳軫、犀首 卷七十一 第十一 樗裡子甘茂列傳 樗裡疾、甘茂、甘羅 卷七十二 第十二 穰侯列傳 魏冉、羋戎 卷七十三 第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 白起、王翦 卷七十四 第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 孟子、騶忌、騶衍、淳于髡、慎到、騶奭、環淵、接子、田駢、荀子、(公孫龍、劇子、李悝、屍子、長盧、籲子)、墨翟 卷七十五 第十五 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田文、馮驩 卷七十六 第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 平原君趙勝、虞卿 卷七十七 第十七 魏公子列傳 信陵君魏公子無忌 卷七十八 第十八 春申君列傳 春申君黃歇 卷七十九 第十九 范雎蔡澤列傳 范雎、蔡澤 卷八十 第二十 樂毅列傳 樂毅、樂間、樂乘 卷八十一 第二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藺相如、李牧 卷八十二 第二十二 田單列傳 田單 卷八十三 第二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 魯仲連、鄒陽 卷八十四 第二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 屈原、賈誼 卷八十五 第二十五 呂不韋列傳 呂不韋 卷八十六 第二十六 刺客列傳 曹沫(劫齊桓公)、專諸(刺吳王僚)、豫讓(刺趙襄子)、聶政(刺俠累)、荊軻(刺秦始皇) 卷八十七 第二十七 李斯列傳 李斯 卷八十八 第二十八 蒙恬列傳 蒙恬 卷八十九 第二十九 張耳陳餘列傳 趙王張耳、陳餘 卷九十 第三十 魏豹彭越列傳 魏豹、梁王彭越 卷九十一 第三十一 黥布列傳 淮南王黥布 卷九十二 第三十二 淮陰侯列傳 淮陰侯韓信 卷九十三 第三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 韓王信、燕王盧綰、陽夏侯陳豨 卷九十四 第三十四 田儋列傳 田儋、田榮、田橫 卷九十五 第三十五 樊酈滕灌列傳 舞陽侯樊噲、曲周侯酈商、汝陰侯夏侯嬰、潁陰侯灌嬰 卷九十六 第三十六 張丞相列傳 北平侯張蒼、汾陰侯周昌、廣阿侯任敖、故安侯申屠嘉。(補:車千秋、韋丞相、魏相、邴吉、黃霸、於定國、韋玄成、匡衡) 卷九十七 第三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 酈食其、陸賈、平原君朱建 卷九十八 第三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 陽陵侯傅寬、信武侯靳歙、蒯成侯周緤 卷九十九 第三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 建信侯劉敬、稷嗣君叔孫通 卷一百 第四十 季布欒佈列傳 季布、曹丘生、季心、丁公;欒布 卷一百一 第四十一 袁盎-{zh-hant:鼂錯;zh-hans:晁錯}-列傳 袁盎、晁錯、鄧公 卷一百二 第四十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 張釋之、馮唐 卷一百三 第四十三 萬石張叔列傳 萬石君石奮、牧丘侯石慶、建陵侯衞綰、塞侯直不疑、周仁、張叔 卷一百四 第四十四 田叔列傳 田叔、田仁 卷一百五 第四十五 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淳于意 卷一百六 第四十六 吳王濞列傳 吳王劉濞 卷一百七 第四十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 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灌夫 卷一百八 第四十八 韓長孺列傳 韓安國 卷一百九 第四十九 李將軍列傳 李廣 卷一百十 第五十 匈奴列傳 卷一百十一 第五十一 衛將軍驃騎列傳 衛青、霍去病(補:嘗從衛將軍之裨將:李廣(已有傳)、公孫賀、李息、公孫敖、李沮、李蔡、張次公、蘇建、趙信、張騫、趙食其、曹襄、韓說、郭昌、荀彘;嘗從驃騎將軍之裨將:路博德、趙破奴) 卷一百十二 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主父偃 卷一百十三 第五十三 南越列傳 南越王趙佗、文王趙胡、明王趙嬰齊、趙建德、蒼梧王趙光 卷一百十四 第五十四 東越列傳 閩越王騶無諸、東海王騶搖 卷一百十五 第五十五 朝鮮列傳 衛滿、衛右渠 卷一百十六 第五十六 西南夷列傳 夜郎、滇國、邛都、徙、筰都、冉駹、白馬國 卷一百十七 第五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 司馬相如 卷一百十八 第五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 淮南厲王劉長、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 卷一百十九 第五十九 循吏列傳 孫叔敖、子產、公儀休、石奢、李離 卷一百二十 第六十 汲鄭列傳 汲黯、鄭當時 卷一百二十一 第六十一 儒林列傳 詩:申公、轅固生、韓嬰;書:伏勝;禮:高堂生、徐生;易:楊何;春秋:董仲舒、胡毋生、江生。 卷一百二十二 第六十二 酷吏列傳 侯封、鼂錯、郅都、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僕、減宣、杜周 卷一百二十三 第六十三 大宛列傳 大宛、康居、烏孫、奄蔡、大月氏、安息、條枝、大夏 卷一百二十四 第六十四 遊俠列傳 郭解、劇孟、朱家 卷一百二十五 第六十五 佞幸列傳 鄧通、趙同、北宮伯子、周文仁、韓嫣、李延年 卷一百二十六 第六十六 滑稽列傳 淳于髡、優孟、優旃(補:郭舍人、東方朔、東郭先生、王先生、西門豹) 卷一百二十七 第六十七 日者列傳 司馬季主〔未闡述諸侯國之俗、僅記司馬季主之事、可能是未完稿。〕 卷一百二十八 第六十八 龜策列傳 占卜 卷一百二十九 第六十九 貨殖列傳 范蠡、子貢、猗頓、白圭、烏氏倮、巴寡婦清、卓氏、程鄭、孔氏 卷一百三十 第七十 太史公自序 ==流傳狀況== 據《漢書》記載,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公開發表了《史記》,後因怨望被漢宣帝腰斬。司馬遷的《史記》在漢朝、三國期間屬於禁書,官民不得自由閱讀,即使是王公諸侯亦沒有此權利,東漢明帝、魏明帝曹叡等君主都曾痛批司馬遷誹謗漢武帝。而且《史記》的《孝景本紀》、《孝武本紀》等10篇被刪去,其他篇章亦多有篡改。今日《史記》的版本與司馬遷的原稿差別很大。 例如班固在他的著作《典引》稱,永平十七年某日,漢明帝曾在雲龍門召見他、傅毅、賈逵、杜矩、展隆及郗萌等人,派個宦官拿了篇司馬遷的《秦始皇本紀》,詢問他們是否覺得司馬遷的史論有不對的地方,班固指司馬遷引述賈誼過秦論:「假設子嬰有中人之才,秦的社稷還可以保住」,這番話相當有問題。漢明帝劉莊對他的回答很滿意,其後派人召見班固,再次問他對司馬遷的看法是否故意投其所好,班固否認。這時漢明帝指,司馬遷這人思想很有問題,不是忠臣,漢武帝治過他的罪,他就在史書裡把漢武帝寫得很不堪;雖然別人都說司馬相如浮薄無行,但總比司馬遷強。 魏明帝曹叡亦曾批評過司馬遷,認為司馬遷因為受過宮刑而著《史記》貶損漢武帝,令人痛恨,但大臣王肅卻肯定司馬遷善於敍事,乃良史之才,不虛美,不隱惡。王肅稱漢武帝聽說司馬遷寫了《史記》後,閱到《孝景本紀第十一》和《今上本紀第十二》後,不禁勃然大怒,命人削去了書簡上的字,並把這些書簡扔掉了。由於漢武帝的毀損,流傳到曹魏時代的《史記》,其中的這兩篇《本紀》,只有目錄,而沒有具體文字。王肅稱司馬遷對漢武帝的撰寫「不隱惡」,令漢武帝惱羞成怒,故迫害司馬遷。 此外,自董卓死後文學家蔡邕因同情董卓被下獄,太尉馬日磾為此向王允求情,但王允指當年漢武帝不殺司馬遷,結果司馬遷卻寫下誹謗漢武帝的《史記》,流傳後世,影響極壞。如今朝政不振,事態多變,類此蔡邕計程車人絕不可讓他們在皇帝身邊記錄重大事務,否則將來受到非議的,只會是那些反董計程車人,由此可見時人對《史記》的看法。 == 註疏 == 歷代對《史記》的評註主要有三家,劉宋裴駰的《史記集解》,唐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和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合稱“史記三家注”,常與《史記》共同刊行。 清梁玉繩的《史記志疑》是有清一代史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近代有日本學者瀧川資言的《史記會注考證》較為著名。當代有韓兆琦的《史記箋證》,以三家注和《史記會注考證》為基礎,是史記註釋詳盡之作。以下羅列歷代部分重要註家。 書名 作者 中國朝代 備註 史記集解 裴駰 南北朝劉宋 史記索隱 司馬貞 唐朝 另補寫《三皇本紀》於《五帝本紀》之前 史記正義 張守節 唐朝 漢書注 顏師古 唐朝 史通 劉知幾 唐朝 古史 蘇轍 北宋 學林 王觀國 北宋 容齋隨筆 洪邁 南宋 東萊集 呂祖謙  南宋 班馬字類 婁機 南宋 班馬異同 倪思 南宋 習學記言 葉適 南宋 黃氏⽇抄 黃震 南宋 困學紀聞 王應麟 南宋 滹南遺老集 王若虛 南宋 資治通鑑音注 胡三省 南宋 仁山文集 金履祥 南宋 丹鉛總錄 楊慎 明朝 史記考要 柯維騏 明朝 史詮 程一枝 明朝 震川集 歸有光 明朝 史記鈔 茅坤 明朝 泌園集 董份 明朝 史記評林 凌稚隆 明朝 史記測義 陳子龍 明朝 史記考 陳仁錫 明朝 鈍吟集 馮班 明朝 湘帆堂集 傅佔衡 明朝 日知錄 顧炎武 明朝 得樹樓雜鈔 查慎行 清朝 史記注補正、望溪文集 方苞 清朝 義門讀書記 何焯 清朝 春秋大事表 顧棟高 清朝 讀史記十表 汪越 清朝 白天山房雜著 王懋竑 清朝 殿本史記考證 張照 清朝 史記考證 杭世駿 清朝 史記功臣侯表考證 齊召南 清朝 經史問答 全祖望 清朝 史記志疑 梁玉繩 清朝 十七史商榷 王鳴盛 清朝 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二十二史劄記 趙翼 清朝 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廿二史考異 錢大昕 清朝 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漢書辨疑 錢大昭 清朝 三書正譌、月表正譌 王元啟 清朝 金石萃編 王昶 清朝 史記左傳雕題 中井積德 清朝 龍城札記、鍾山札記 盧文弨 清朝 惜抱軒筆記 姚鼐 清朝 考信錄 崔述 清朝 讀書雜志 王念孫 清朝 經傳釋詞、經義述聞 王引之 清朝 四史發伏 洪亮吉 清朝 讀書叢錄 洪頤煊 清朝 漢書疏證 沈欽韓 清朝 史記蠡測 林伯桐 清朝 銅熨斗軒隨筆 沈濤 清朝 儆居集 黃式三 清朝 曝書雜記 錢泰吉 清朝 校刊史記札記、舒藝室隨筆 張文虎 清朝 求闕齋讀書錄 曾國藩 清朝 史記札記 郭嵩燾 清朝 漢書注補正 周壽昌 清朝 湖樓筆談 俞樾 清朝 越縵堂日記 李慈銘 清朝 史記漢書瑣言 沈家本 清朝 漢書補注 王先謙 清朝 史記探源 崔適 清朝 史記會注考證 瀧川龜太郎 清朝 觀堂集林 王國維 清朝 史記訂補 李笠 中華民國 史林雜識 顧頡剛 中華民國 史記新證、漢書新證 陳直 中華民國 史記斠證 王叔岷 中華民國 史記箋證 韓兆琦 中華人民共和國 ==影響== 文學方面,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三蘇,明代歸有光,清代桐城派的散文,均受《史記》影響。後世傳記的體制,以及在傳記之後用論贊表達作者見解的形式,都源於《史記》。而《史記》人物及相關歷史事件,成為後世小說、戲曲、詩詞的寫作素材。 == 評論 == *班固批評《史記》,說它“是非頗謬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貧賤,此其所蔽也。然自劉向、揚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幹寶對《史記》不滿,《史通·二體篇》:“晉世幹寶著書,乃盛譽丘明而深抑子長。其義-{-{雲}-}-能以三十卷之約括囊二百四十年事,靡有遺也。”又“及幹令升史議,歷詆諸家而獨歸美《左傳》。-{-{雲}-}-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約,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遺。斯蓋立言之高標,著作之良模也。” *劉知幾曾說:“自戰國以下,辭人屬文,皆偽立客主,假相酬答。”劉知幾甚至說《史記》將寓言、神話、傳說當作史料,“至於屈原《離騷》辭,稱遇漁夫於江渚;宋玉《高唐賦》,-{雲}-夢神女於陽臺。夫言並文章,句結音韻。以茲敍事,足驗憑虛。而司馬遷、習鑿齒之徒,皆採為逸事,編諸史籍,疑誤後學,不其甚邪!” *周亮工在《尺牘新抄》中表示:“垓下是何等時?虞姬死而弟子散,匹馬逃生,身迷大澤,亦何暇更作歌詩?既有作,亦誰聞之,而誰記之歟?吾謂此數語者,無論事之有無,應是太史公筆補造化代為傳神。” *黃震在《黃氏日抄》中說:“凡看衛霍傳,須合李廣看,衛霍深入二千里,聲振華夷,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輒北,困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氏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 == 參見 == * 司馬遷 * 二十四史 * 史記人物列表 * 劍橋中國史 :漫畫史記 == 參考資料 == ==研究書目== * 李長之:《司馬遷的人格與風格》(上海:開明書店,1948)。 * 藤田勝久著,曹峰、廣瀨薰雄譯:《《史記》戰國史料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呂世浩著,《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 * *柯馬丁:〈《史記》裡的‘作者’概念 〉。 *柯馬丁:〈漢史之詩:《史記》、《漢書》敘事中的詩歌含義〉。 * * * * 楊燕起:《史記與中國史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 外部連結 == * 《史記》線上閱讀 *《史記》全文 * 《史記》全文 *《史記》全文 *《史記》在世界數字圖書館上的資料 Category:史部正史類 Category:紀傳體Category:六才子書 Category:二十四史 Category:西漢典籍 Category:前1世紀書籍 Category:中國各朝代歷史著作 Category:司馬遷
臺灣原住民族
臺灣原住民族是指原居於臺灣的民族,由17世紀漢族移民移入前就已經定居在此的數十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的族群構成,屬於南島民族;其中臺灣島的族群為南島語系臺灣南島語群,蘭嶼上的達悟族則屬於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巴丹語群。由於西方早期以「福爾摩沙」一詞稱呼臺灣,在部份文獻中又被稱為「福爾摩沙人」陳芷凡, 再現福爾摩沙──西人遊歷筆記中的臺灣原住民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獻會陳耀昌, 福爾摩沙三族記 ,遠流出版社,2012/01/01蘭伯特(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林金源 譯,風中之葉:福爾摩沙見聞錄(Leaf in the Wind),經典雜誌出版社,2002-08-13,意即「福爾摩沙島上的居民」。目前有16個民族被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官方承認,根據《原住民身份法》登記之戶口統計至少約58萬8千6百多人(原民會2023年11月底統計資料),約佔臺灣人口的2.5%。在臺灣目前的人口分佈中,各原住民族所佔比例相對較低,為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主要少數民族之一。 臺灣原住民族各族是臺灣的原住族群,17世紀後受外來移民數量的擴張以致居住領域逐漸縮小;這些區域現今主要位於臺灣島東部、西部山區以及達悟族人居住的蘭嶼,並由官方劃定為山地鄉或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俗稱原鄉,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此外,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因都市化而流入各大都會區,現今已有四成六人口設籍於都會區,部分割槽域之族人甚至認同其現居地為原鄉而形成部落。 == 起源 == thumb|250px|臺灣被視為廣泛分佈的南島民族和南島語系的主要源頭之一 臺灣各原住民族擁有各自的起源傳說,近年來依據語言學、考古學和文化人類學等的研究推斷,在17世紀漢人移民臺灣之前,臺灣原住民族在臺灣的活動已有大約8,000年之久。臺灣原住民族在遺傳學和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於南島民族和南島語系,和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和大洋洲等的南島民族族群有密切關聯、 五、六千年前,與現存原住民族群有直接的血緣關係的民族,先後陸續的由華南或東南亞移居到臺灣島,之後又遷徙擴散到大洋洲群島。。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民族,臺灣是南島民族分佈的最北端。」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 ,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凌純聲認為百越人為臺灣原住民族的先祖,也是南島民族的祖先臺灣血液之母林媽利一滴血幫你找祖先,聯合新聞網, 2011.11.15 閩客族群85%有原住民血統 ,自由時報, 2007年11月18日。李壬癸認為,從語言的關係看,古代漢民族、傣民族、南島民族的地理:分佈應該是漢民族在北,傣民族居中,南島民族在南。換言之,漢語與傣語有密切的接觸,傣語與南島語也有密切的接觸,但漢語與南島語卻沒有直接接觸的語言證據。李壬癸認為臺灣原住民起源於中南半島一帶的可能性最大。 幾世紀以來,臺灣原住民各族在與人口較多的各移民族群彼此衝突、交流的狀況之下更被迫學習外來政權的語言,加上族群的遷徙與現代生活的影響,導致很大幅度的文化、語言和族群認同的消失。舉例來說,在大約26種已知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統稱為臺灣南島語言)中,至少有10種語言已經消亡,5種瀕臨消亡Elizabeth Zeitoun、Ching-Hua Yu,"The Formosan Language Archive: Linguistic Analysis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Vol. 10,Issue 2,第167-200頁,2005年,其他多種語言則出現輕微程度的損害。自從語言學家認為臺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以來,這些語言已經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Blust1999。 == 歷史 == ===史前時期=== 臺灣島因地處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亦是分佈區域的最北端。 約前4000年前就有屬於南島語系的臺灣原住民開始在臺灣活動。 明代陳第撰述《東番記》為最早具體描述臺灣原住民的文獻,記述以臺南赤崁沿岸的西拉雅族原住民生活習俗與地理風光。 在1603年,明朝陳第的著作《東番記》中,將臺灣原住民族稱為東番(字面上為「東方的未開化民族」);同一時期在臺灣殖民的荷蘭政府,則是依據先前在印度尼西亞殖民經驗,將臺灣原住民族稱為Indias或BlacksEmma Jinhuang Teng,Taiwan's Imagined Geography: Chinese Colonial Travel Writing and Pictures, 1683-1895,哈佛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MA,2004年,ISBN 978-0-674-01451-0。 ===荷西時期=== 在17世紀,臺灣中部由臺灣原住民的拍瀑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所建立的跨部落聯盟大肚王國。 臺灣南部率芒溪以南的恆春半島,由大龜文群與斯卡羅人建立的斯卡羅人統治。 1626至1642年間荷蘭佔領南臺灣後,西班牙人亦佔領北臺灣,開啟其統治。1644年荷蘭軍隊進攻北臺灣的凱達格蘭族,事成後南下進攻大肚王國。 164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Pieter Boong上尉率兵偕商務員北上,再度進攻大肚王國,征服臺南至淡水間剩餘的各村社,並毀13個村社,大肚王與東印度公司簽約,表示臣服,依約定要參加南部地方會議,同年牛罵社、沙轆社與Deredonsel社獨立。 1648年大肚王甘仔轄·阿拉米(Camachat Aslamie)駕崩,由其外甥甘仔轄·馬洛(Camacht Maloe)獲選為繼任人選。 發生於1635年11月23日荷蘭人與臺灣臺南西拉雅族麻豆社之間發生的麻豆社之役後,麻豆社接受荷蘭政府統治。又於聖誕節之役,擊敗了其他敵對村莊,如蕭壟社、小臺灣荷蘭統治時期 琉球社等等,其他南臺灣的部落也陸續臣服。這一連串的勝利確立了荷蘭人的威勢,共有57座原住民村莊服從荷蘭人。 1645年1月,荷軍進攻大肚王國內的反荷部落,大肚王國只得於4月正式降服,至此全西部平原皆服從荷蘭人的統治。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於1662年至1683年間統治臺灣。 1661年(明永曆15年)鄭成功軍隊與大肚王國發生衝突,鄭成功派部屬誘殺大肚王阿德·狗讓,戰火遍及大肚社以及至Taurinap諸村。 1664年(明永曆18年)鄭經派劉國軒前往半線屯田,威脅到大肚王國。 1673年(明永曆27年)沈光文設私塾教育平埔族人漢字。 1670年,明鄭將領劉國軒前往半線屯田時對大肚王國平地原住民發起沙轆社之役,造成大肚王國境內原住民失去其傳統生活領域,更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導致雙方發生數次衝突。 ===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歷經1683年-1895年。 明鄭滅亡後,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出任巡臺御史的黃叔璥在他的《臺海使槎錄》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大肚山形,遠望如百雉高城,昔有番長名大眉。」說明17世紀臺灣中部確實有一個「番長」存在,而其可能是跨部落聯盟。翁佳音(1992)。被遺忘的臺灣原住民史─Quata(大肚番王)初考。臺灣風物,42(4),145-188。 1716年(清康熙55年)平埔族原住民頭目阿穆,指揮當地同族協助漢人開墾臺中地方。 1729年(清雍正7年)廣東客家人簡嶽一族至拳山(今中正區公館及文山區)開墾,與當地凱達格蘭族發生糾紛,造成漢人數百人死亡(淡水廳志),全族盡滅。 1731年(雍正九年),清廷官吏對原住民族指派勞役過多,引起原住民族群起反抗,發生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翌年遭鎮壓,大肚王國終告瓦解。 1766年(清乾隆31年)南北兩路理番同知設立,專門負責平埔族相關事務。 1804年(清嘉慶9年)平埔族第一次大規模遷徒行動,巴宰海族阿里史社頭目潘賢文號召中部巴宰海族、巴布薩族、道卡斯族、洪雅族共千餘人,移墾到東部蘭陽平原。1804年潘賢文率領部分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巴宰族人遷至宜蘭。 1814年(嘉慶19年)到嘉慶20年(1815年)期間爆發郭百年事件,是漢人與「水沙連二十四社」埔里社原住民之間曾經發生過的大規模衝突事件。事後造成水沙連二十四社原住民的勢力從此大幅衰落,西部各平埔族聚落的集體大規模遷徙,並使得原有部落逐漸消失。 1867年(清同治6年)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和原住民族長卓杞篤締結災難救助條約《南岬之盟》。1871年(清同治10年)原住民殺害船難漂流之琉球宮古島居民(宮古島民臺灣遇害事件)。加拿大長老會的馬偕抵達淡水,開始在北部傳教。 於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日本明治七年)年發生牡丹社事件 ,日本以1871年八瑤灣事件殺害琉球人為由出兵攻打臺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的軍事行動。 1887年漢人移民者及原住民(主要為大武壠族)爭紛發生呂家望社之役,最後發展成為花東縱谷各莊社的大武壠族、阿美族、卑南族、客家墾民聯合反抗清政府的戰事。 ===日治時期=== 1907年(日明治40年)11月14日新竹發生北埔事件,由賽夏族人與北埔漢人共150餘人攻打北埔鄉支廳各分遣所。由於當時對原住民採「懷柔政策」,對於賽夏族僅沒收其槍械。大隘開拓史 - 北埔精神-北埔事件 - 新竹縣北埔鄉鄉公所 同年5月枕頭山戰役軍警經枕頭山時,遭泰雅族大嵙崁前山群及大豹群居民激烈抵抗,因而被困於該山之下,雙方隨後展開壕溝戰。大嵙崁溪及角板山附近部落居民多遭殲滅或逃入深山,漢人隨後進入開墾定居。 1930年10月27日,霧社地區原住民族因不滿日本政府的統治,在莫那魯道為代表,爆發霧社事件,砍殺了各地警察及霧杜公學校舉行秋季運動會的日本人136名,輕重傷百餘人。日方隨後進行武裝鎮壓,殺害霧社原住民族近千人。而後日方的檢討報告顯示,起事原因有對原住民族壓榨勞力、一些日警對原住民族婦女始亂終棄及不當的男女關係、原住民族想要回到傳統生活。時任臺灣總督石塚英藏等官員因此而下臺。 在霧社事件發生之後,日本政府對待臺灣原住民態度就變得完全不一樣,尤其在徵調高砂義勇隊到南洋協助作戰後,整個情況更大為改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政府在1942年到1943年之間約派出7次動員臺灣原住民之高砂義勇隊前往南洋叢林作戰。 === 戰後時期 === 1947年後,臺灣省政府為表對臺灣原住民族一視同仁,多次通令禁用「蕃族」、「高山族」、「高砂族」等歧視用語,改稱「山地同胞」,以示平等〈臺灣省民政廳通報禁止使用高山族名稱〉,《臺灣省政府公報》36年夏字第七十八期,P.548〈電各縣市政府為民間稱呼山地同胞不得仍用「高山族」、「高砂族」、「蕃族」等名稱,希飭屬注意糾正〉,《臺灣省政府公報》37年夏字第四十五期,P.665第三節 民國36年(194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誌。1980年代以來,原住民運動也在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中崛起,有鑑於過去「番」、「蕃」等歧視性的稱呼有礙於原住民族內部意識的覺醒、也不利於主流漢人社會對於過去刻板印象的掃除,因此在1984年原住民運動正式興起之初,早期原運領袖便選擇以原住民自稱,以替代過去漢人及日本人在各個時期對他們亦或是出於歧視亦或是出於便宜行事所採用的他稱,並成立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做為領導早期原住民運動的先鋒。 恢復傳統姓名、恢復傳統山川土地名稱與原住民族還我土地運動分別於1988年展開第一次還我土地運動,於1989年第二次還我土地運動,於1993年展開第三次「反侵佔、爭生存、還我土地」運動。 1987年發生東埔布農族抗議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挖墳事件 1987年蘭嶼反核廢料運動(蘭嶼驅逐惡靈(核廢料)) 1988年臺灣嘉義市原住民展開破除吳鳳神話、吳鳳銅像拆除事件, 屏東魯凱反瑪家水庫 「原住民」一詞在原運興起後,逐漸為其他參與臺灣社會改革的人士基於相互尊重的原則所接受,1994年的原住民文化會議,原住民一詞第一次為官方(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主辦的會議所採用,而在會議中,當時的李登輝總統在致詞中首次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在正式場閤中使用原住民一詞,同年中華民國憲法修改,「原住民」正式取代「山胞」而在國家法律獲得採納。1997年立法院透過原住民族教育法,是第一部以「原住民族」為名稱的法律, 1999年,陳水扁競選總統時曾與各族原住民代表發表《原住民族與臺灣新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條約,使得原住民族自治於2000年以後成為民進黨政府選舉時的主要口號, 但直至2000年中華民國憲法再度修改,具有民族權意義的「原住民族」一詞方才正式取代原住民,並成為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憲法基礎。 2000年馬告運動爭取共管馬告國家公園。 阿里山鄒族達娜依谷等部落封溪護魚運動 《中華民國憲法》於2000年第六次增修時,於增修第十條〈基本國策〉中,正式承認「原住民族」的民族權,於第十一項指出「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第十二項更規定:「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其辦法另以法律定之。」,成為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憲法依據。 從2001年起,400位平埔族前往中華民國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要求回歸原住民身份後,平埔族的正名運動於焉展開。 中華民國立法院則於2005年1月透過《原住民族基本法》,確認原住民自治權。其中,第四條明定:「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其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戰後臺灣原住民行政體制之建立與變遷 .林益陸.2003 2016年原住民族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以國家元首身分代表政府向臺灣原住民族道歉。 2017年2月23日原住民「凱道部落」抗議排除私有土地納入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族群列表及認定狀況== ===早期研究和分類=== 最早期的調查資料是在1624年的荷蘭殖民時期,描述原住民族是居住在大小不同的獨立部落當中。在這些部落之間常常會發生貿易、通婚、戰爭和為了防止外敵入侵而形成的結盟關係。根據當時和現代的民族學和語言學的標準,這些部落被人類學家分成20個族群,且被經常引用和討論Shigeru Tsuchida(1983年),Austronesian Languages in Formosa,S.A Wurm and Hiro Hattori,Language Atlas of the Pacific Area,坎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Paul Jen-kuei Li(1992年),History of the Movements of Austronesian Speaking Peoples of Taiwan: An Exploration From Linguistic Data and Phenomena,Newsletter of Taiwan History Field Research,其中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最晚於17世紀在臺灣中部已建立大肚王國。不過有人懷疑這些族群是否聯合成一個政體、王國或是真正的「族群」John R. Shepherd,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史丹佛,加利福尼亞州:史丹佛大學出版社,1993年;1995年再版,臺北市:南天書局,ISBN 978-957-638-311-3。 18世紀清政府統治臺灣之後,當時的人們依據「強勢文化」的適應和影響程度,大幅修改了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定義,並且依據各族群對於清政府的服從程度,建立了一套系統定義了各原住民族族群的關聯性。清朝文人使用生番這個名詞定義非由清政府管理,而是自治或自有政權的原住民族族群,而熟番則是定義著這些原住民族族群服從清政府,並且履行繳付人頭稅的約定。根據乾隆皇帝時期和隨後時期的標準,熟番等同於被滿漢文化同化,並且服從於清朝政府生活在當下的原住民族族群,但是保留這個較輕蔑的名詞,表示雖然此族群並非漢民族,但在文化程度上,比起非漢民族有很大的不同Harrell, Stevan (1996). "Introduction". In Melissa J. Brown (ed.). Negotiating Ethnicities in China and Taiwan. Berkeley, CA: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p. 1–18. Norma Diamond(1995年),Defining the Miao: Ming. Qing and Contemporary Views,In Ed. Stevan Harrell's Cultural Encounters of China's Ethic Frontiers,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出版社。這些名詞反應著當時廣泛的思想:在採用儒家社會規範之下,任何族群皆可以被同化或順服Pamela Kyle Crossley(1999年),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ISBN 978-0-520-23424-6。 在19世紀晚期,在清政府鞏固臺灣平原地區的統治力道,並積極進入臺灣山區之下,平埔番和高山番這兩個新名詞出現並可以分別和熟番、生番交替使用。在將近50年的臺灣日治時期,日本的人類學家仍然使用這個二元分類系統。但在1898年,人類學者伊能嘉矩首度提出了臺灣原住民族的分類體系,將臺灣原住民族分為「4群8族11部」,並說明各族的分佈區域與文化特質;1890年代初期,日本學者和政府修改之前的二元分類系統,以平埔族代換之前的平埔番、熟番,以及使用高砂族代換之前的生番;官方則在1935年後,在行政部門公文表示上完全改用「高砂族」之名稱。對於高砂族的分類,不同學者有分為7族、9族、12族的見解,對於管轄蕃地事務的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則是以7族(泰雅族、布農族、鄒族、賽夏族、排灣族、阿美族。雅美族(後來的達悟族))做為相關統計的基礎。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在1935年著作的《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則將卑南族、魯凱族自排灣族中獨立,確立了日後臺灣原住民傳統的9族的分類,是第一次具科學系統的分類Henrietta Harrison(2001年),Changing Nationalities, Changing Ethnicities: Taiwan Indigenous Villages in the Years after 1946,David Faure,In Search of the Hunters and Their Tribes: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臺北市:南天書局;日治時期,在學術或一些官方使用上已有「原住種族」、「原住民族」的通稱。 進入臺灣日治時期後,日本學者土田滋是以語言作為主要的判準,將臺灣原住民族分成高山族和平埔族兩大類。前者包括住在臺灣山地和東部的9個族群: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和達悟族。後者則包括原居於臺灣北部和西部平原,現已幾近消失的10個族群: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則海族、噶哈巫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邵族(水沙連)、西拉雅族、和猴猴族李壬癸,《臺灣南島語言分佈圖》,1996年。中華民國政府對原住民族群的認定,最初以移川子之藏的分類為基礎,建立9族的族群分類。1998年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後,依原住民身分法執行Niclas S Ericsson,Creating "Indian Country" in Taiwan? ,Harvard Asia Quarterly,Volume VIII,Issue 1 (Winter),2004年,第33-44年。 ===族群認定方式=== 原民會認為影響族群被完成認定的因素,通常包含了該族群的家譜蒐集狀況、歷史相關紀錄、和其具延續性質的語言和文化身份Abby Lee,Chimo seek recognition of aboriginal status ,Taiwan Journal,2003年8月29日,於2007年4月21日查閱Jimmy Chuang,Tribe wants official recognition ,臺北時報,2005年10月14日報導,於2007年4月21日查閱。隨著傳統文化非現代文明而缺乏的證明檔案,或是族語因殖民國語言政策影響的消亡,等等許多因素都會使得族群被成功認定的機會很渺茫。但現在的民族復興及民族自覺趨勢,也促使很多原先生活在平地的原住民族,都開始企圖推動他們的文化復興Melissa J Brown(2004年),Is Taiwan Chinese? : The Impact of Culture, Power and Migration on Changing Identities,Berkeley: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ISBN 978-0-520-23182-5。 其他還在推動政府認定的族群,都包含許多平埔族群。像是箕模族(Chimo)、噶哈巫族、馬卡道族、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宰族和西拉雅族Kavalan become official Aboriginal group,2005年5月5日,臺北市政府,於2007年5月17日查閱。過去在平埔族群申請認定的案件裡,僅有原先被歸類於平埔族群的噶瑪蘭族,和原本被錯誤歸類於阿美族的撒奇萊雅族成功正名。 然而這些正名活動,是否也導致相關族群被不適當地分割,在學界則並沒有形成共識。曾經太魯閣族先於賽德克族從泰雅族裡成功正名,使部分賽德克族人登記太魯閣族,卻在2008年11月22日時,約600名太魯閣族人再度重新登記成為賽德克族洪祥和,《拒絕分家 太魯閣族重歸賽德克》,中國時報,2008-11-23。當時在「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分別獨立的與否之中,人類學者和族人內部間有著兩極的聲音,但最終兩個獨立的族群也相互正面祝福,彼此致力於文化發展。 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兩族總數合計約近1000人,以往被政府歸類為鄒族的「南鄒」。兩族於2009年開始正名連署,2010年與2011年相繼提出民族認定申請。後經行政院廣邀學者專家與地方機關代表召開審查會,針對法定程式、學理支撐與民意表現三層面展開討論。不但族人之間有著高度共識,也以原住民族基本法、政治大學研究報告作依據,終獲得支援透過正名。 ===中華民國政府認定之族群=== 原住民族族群列表如下: 族別 族語名稱 人口數(人) 附註 阿美族 Pangcah (Amis) 218,703 始自日治時期日人九族劃分,1948年國立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官方劃分的九族之一芮逸夫,〈臺灣土著各族劃一命名擬議〉。《大陸雜誌》第五卷五期。1952年。 排灣族 Payuan (Paiwan) 105,704 始自日治時期日人九族劃分,1948年國立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官方劃分的九族之一。 泰雅族 Tayal (Atayal) 94,920 始自日治時期日人九族劃分,1948年國立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官方劃分的九族之一。 布農族 Bunun 61,216 始自日治時期日人九族劃分,1948年國立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官方劃分的九族之一。 卑南族 Pinuyumayan (Puyuma) 15,141 始自日治時期日人九族劃分,1948年國立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官方劃分的九族之一。 魯凱族 Drekay (Rukai) 13,710 始自日治時期日人九族劃分,1948年國立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官方劃分的九族之一。 賽夏族 SaiSiyat 6,862 始自日治時期日人九族劃分,1948年國立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官方劃分的九族之一。 鄒族 Cou (Tsou) 6,743 始自日治時期日人九族劃分,1948年國立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官方劃分的九族之一。原稱作「曹族」。 達悟族 Tao 4,830 始自日治時期日人九族劃分,1948年國立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官方劃分的九族之一。原稱作「雅美」(Yami),目前也有人改稱「達悟」(Tao)。 邵族 Thao 845 原被歸類為鄒族,後於2001年8月8日承認。 噶瑪蘭族 Kebalan (Kavalan) 1,569 原被歸類成海岸阿美族,後於2002年12月25日承認。 太魯閣族 Truku (Taroko) 33,756 原被歸類成泰雅族德魯固群,後於2004年1月14日承認。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 1,049 原被歸類成奇萊阿美族,後於2007年1月17日承認。人口為向內政部申報者。 賽德克族 Seediq 10,978 原被歸類成泰雅族,後於2008年4月23日承認。 拉阿魯哇族 Hla'alua (Saaroa) 461 世居高雄市桃源區與那瑪夏區。原被歸類成南鄒族,後於2014年6月26日合法承認。人口數為向內政部申報者。 卡那卡那富族 Kanakanavu 414 世居高雄市那瑪夏區一帶。原被歸類成南鄒族,後於2014年6月26日合法承認正名成功 原住民再增2族變16族 ,中央社,2014年6月26日。人口數為向內政部申報者。 另有其他尚未申報族別之原住民有9,290人。 ===臺灣地方政府認定之族群=== 族別 族語文 人口數(人) 附註 西拉雅族 Siraya 12,478 2005年由臺南縣政府認定,臺南縣市合併改制後由臺南市政府延續。日治時期被歸類為熟番,但戰後未登記原住民,目前正爭取中央政府認定。之後2013年也由花蓮縣富里鄉鄉長正式認定為「鄉定原住民族」。西拉雅族在2022年經大法官釋憲正名成功,並要求原委會於3年內另立專法規範之。但該如何處理未來平埔族的身分跟權益問題,讓平埔族得到該有的保障,讓原住民族不擔心資源被稀釋,各方認知的差距仍大,短期難以得到共識。 大武壠族 Taivoan 337 2013年由花蓮縣富里鄉鄉長正式認定為「鄉定原住民族」。據學者推估人數應接近2萬人,為臺灣僅次於馬卡道族之未正名平埔原住民族。 馬卡道族 Makatao 1,803 2013年由花蓮縣富里鄉鄉長正式認定為「鄉定原住民族」。之後於2016年9月9日,屏東縣正式肯認馬卡道等平埔族群為「縣定原住民族」,並開放縣民依據日治時期戶籍謄本的「熟」註記登記。 ===尚未被識別與認定之族群=== 族別 族語文 人口數(人) 附註 巴布薩族 Babuza 1,000 李壬癸劃分的平埔族群之一。 虎尾壟族 Favorlang 欠缺資料 巴布薩族的一支。李壬癸. 2019. 法佛朗語文字分析. 凱達格蘭族 Ketagalan 欠缺資料 李壬癸劃分的平埔族群之一。 巴賽族 Basay 1,000 凱達格蘭族支族。 雷朗族 Luilang 100 巴賽族的一支。 哆囉美遠族 Trobiawan 欠缺資料 巴賽族的一支。 裡腦族 linaw 欠缺資料 巴賽族的一支。 洪雅族 Hoanya 1,000 李壬癸劃分的平埔族群之一。 阿立昆族 Arikun 欠缺資料 與羅亞族同化,合稱洪雅族。 羅亞族 Lloa 200 與阿立昆族同化,合稱洪雅族。 龜崙族 Kulon 欠缺資料 李壬癸劃分的平埔族群之一。 巴布拉族 Papora 欠缺資料 李壬癸劃分的平埔族群之一。 道卡斯族 Taokas 2,000 李壬癸劃分的平埔族群之一。 巴宰族 Pazih (Pazeh) 5,000 李壬癸劃分的平埔族群之一。 噶哈巫族 Kaxabu 600 被學者認為是巴宰族的一支。 猴猴族 Qauqaut 欠缺資料 被噶瑪蘭族所同化消失。 箕模族 Chimo(Tjimur) 20,000 歐佈諾夥族 'oponoho 400 屬魯凱族萬山群。 古納達望族 Kungadavane 欠缺資料 屬魯凱族多納群。 得樂日卡族 Teldreka 欠缺資料 屬魯凱族茂林群。 達谷布亞努族 Takupuyanu (Takopulan) 欠缺資料 布農族蘭社群,已被鄒族同化消失。 斯卡羅族 Seqalu 欠缺資料 排灣化的卑南族,又稱瑯嶠十八番。 宜蘭噶瑪蘭族 Kebalan (Kavalan) 1,000多 宜蘭縣境內的噶瑪蘭族。 ==文化危機== 荷蘭文獻中紀錄了早期臺灣西部平埔族人口數量,當時平埔族各社人口不多,1000人就是大社,如新竹地區最大的竹塹社人口也僅500餘人,記錄中最大的蕭壠社也才2000人。根據清朝官員和日本臺灣總督府的相關文獻記載,從17世紀至20世紀前期,由於與漢人移民土地、交易等種種糾紛,臺灣原住民時常對漢人出草,亦即襲殺並將之獵首,對此的回應,漢人也往往屠殺原住民,並有番膏一俗,因此使得臺灣原住民人口增加不多漢人獵殺臺灣原住民當食補秘史大公開 胡適的父親也看過漢人吃「蕃肉」! 。有關臺灣平埔族群的人口統計,最早見於荷治時代其控制地區的戶口調查表,當時的總數大約在4-6萬之間。日治時代的幾次調查,也約略在4-6萬之間。 考古學、語言學和其他方面的證據顯示,臺灣原住民族經歷了一連串的文化變遷,來面對因接觸其他社會實體或是新科技所帶來的壓力Tan-Min Liu(2002年),《平埔百社古文書》,臺北市:中央研究院,ISBN 978-957-01-0937-5。17世紀早期,在經由歐洲、亞洲殖民政權的競爭,將臺灣納入廣闊的全球經濟範疇之下,原住民族面對了文化上的變遷Peter Kang(2003年),A Brief Note on the Possibl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Large Village Size of the Siraya in the Early Seventeenth Century,Leonard Blusse,Around and About Formosa,臺北市:南天書局。在某些案例中,一些臺灣原住民族群奮力抵抗外來殖民力量的影響,但其他的族群或個體則是和外來的殖民力量相結盟。這種結盟關係有可能是要獲取個人或是部落全體的利益,而且結盟關係還遠大於鄰近部落的結盟關係,或是從不合時宜的社會風俗或是禁忌(如婚姻、年齡階層或是出生等)之中獲得自由John Robert Shepherd(1995年),Marriage and Mandatory Abortion among the 17th Century Siraya,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阿靈頓,VALeonard Blusse和Natalie Everts(2000年),The Formosan Encounter: Notes on Formosa's Aboriginal Society - A selection of Documents from Dutch Archival Sources Vol. I & Vol. II,臺北市:順益原住民博物館,ISBN 978-957-99767-2-5 & ISBN 978-957-99767-7-0。 在各個政權積極加強同化政策的影響力之下,原住民族找到了和其他文化更大的接觸機會。這種同化和適應的過程有時會尾隨著廣泛的社會潮流,尤其是種族標記的變遷(例如裹腳、飲食習慣和衣著),而且這些過程也在以前的臺灣有著識別族群的功能。而這種過程的更替和變遷引起了從以前被認定的「番」文化到有佔強勢地位之儒家「漢」文化的巨大變化。在大日本帝國和中華民國等中央集權式現代政府的政策之下,社會達爾文主義和被認為是有教養的指導教育,以及宗譜文化和其他關於種族同化的相關傳統思想等概念,深耕其中Presenjit Duara(1995年),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目前,很多文化適應的形式仍然運作著。舉例來說,中央集權政府實行單一語言政策時,會將該語言貼上經濟和社會的優勢語文的標籤(如漢語和日語),使得人們紛紛去學習這一個語言;隨著時間經過,本土語言逐漸被忽略,甚至消失。然而,有一些團體正在尋求復甦他們的本土身份Jolan Hsieh (2006),Collectiv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dentity Based Movements of Plains Indigenous in Taiwan,紐約:Routledge,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而其中一個重要的政策則是向政府請願,期望能獲得官方認證,成為一個獨立和可識別的新族群。 而在原住民族適應文化上的複雜性和廣泛性質,導致了對於臺灣族群變遷上3種一般性的論述。最古老的論述緊抓著在17世紀從福建和廣東兩地遷居臺灣的漢民族,迫使平地的原住民族遷居山地,成為今日的高山原住民族。比較近代的觀點則聲稱,在17世紀到19世紀漢民族和原住民族的廣泛通婚,使得原住民族徹底被漢化Harry J Lamley(1981年),"Subethnic Rivalry in the Ch'ing Period" in Emily Martin Ahern and Hill Gates(Eds.),The Anthropology of Taiwanese Society,第283-288頁,史丹佛:史丹佛大學出版社。最後,一項現代的民族學和人類學的研究顯示,文化變遷的模式可以互相影響著漢民族和原住民族,最終形成了混合文化。現在臺灣的漢族文化比起其他漢族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也是基於這個原因Melissa J. Brown(1996年)"On Becoming Chinese" in Melissa J. Brown(Ed.)Negotiating Ethnicities in China and Taiwan,加州,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 據自日治時期所沿襲下來的戶籍資料顯示,1960年代以前臺灣原住民(含平埔族群)極少和漢人通婚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訊〉選集》。臺北:遠流,1996。頁70。詹素娟,〈熟番身份論--以日治時期的身份登入為中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文化創造與社會實踐研討會,2008。李國銘,〈關於屏東平原少數民族二三事〉,《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2: 57-64。 。 各種不同的原因,導致了原住民的漢化這種「身份變化」的一個例子發生在Rujryck(荷蘭統治時期的地名,現在是臺北市的一部分)。有一份在乾隆7年由此地的頭目所簽署的檔案中寫到:「我們原本沒有姓氏,請授予我們漢字的姓氏,潘、陳、李、王、單等。」出處:Pan, Da He(2002年),《平埔巴宰族滄桑史》,南天書局,ISBN 978-957-638-599-5Pan, Da He(2002年),《平埔巴宰族滄桑史》,南天書局,ISBN 978-957-638-599-5。給予漢族名字是在臺灣原住民族中慢慢灌輸儒家價值的一種必須的步驟,而儒家價值是以漢族為主體的清政府辨認和操控一個完整人民的價值Ebrey, Patricia (1996),"Surnames and Han Chinese Identity" in Melissa J. Brown(Ed.)Negotiating Ethnicities in China and Taiwan,加州,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ISBN 978-1-55729-048-9。在漢族社會的價值觀裡,姓氏凸顯了從漢族神話當中,自黃帝和五帝以來,父系祖先連結的明顯合法標記。因此,持有漢名可以得到比外族人身份更高的經濟和社會利益,並輕視非漢族身份或混血者。在某些例子當中,原住民所採用的姓氏「潘」,可能和「番」同等為他們特定狀態的一種變化。平埔族群之巴宰族的其中一個家族,透過福建省的血統,成為了地主紳士階級的一員Pan, Ying,1996年,《臺灣平埔族史》臺北市:南天書局,ISBN 978-957-638-358-8Hong, Mei Yuan,1997年,《臺灣中部平埔族》,臺北市,臺灣:中央歷史研究院。在其他的例子當中,平埔族群採用平常的漢族姓氏,但也可以探討出在臺灣的祖先為何。 在許多例子當中,大型的移民漢人會和同姓氏的人結合,組成同宗團體。這種同宗團體曾經是防禦方式的一種,因為許多宣誓成員,使用的是一種「血誓」的方式,宣誓在需要的時候,必須幫助其他的兄弟。而同宗團體利用這種姓氏的連結去形成家族樹,本質上是製造了一個有別於血親的系譜,代替了常見於中國的真正血親組織Hsu, Cho-yun (1980). "The Chinese Settlement of the Ilan Plain" in Ronald Knapp(Ed.)China’s Island Frontier: Studies in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aiwan.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許多平埔族群加入了這種同宗團體,去獲取團體的保護,例如得到保險證書去對抗地區性的鬥爭。 ==傳統習俗== 原住民族相信萬物皆有靈,通常由巫師負責和神靈溝通。其中祖靈被認為最能影響族人的吉凶禍福,原住民族人相信祖靈居住在山上,會保護族人的農作物收穫豐盛,因此最受原住民敬畏。以西拉雅族為例,他們崇拜祖靈的場所,稱為「公廨」。該族的「祀壺信仰」,就是將裝有清水的壺、罐置於公廨裡,象徵祖靈的存在。各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祭典,例如:布農族的「打耳祭」(以箭射獸耳禱求獵穫豐收)與「小米祭」;賽夏族每二年舉辦一次「矮靈祭」、十年舉辦一次的大祭;達悟族的「飛魚祭」;排灣族人每五年舉辦一次「五年祭」(祖靈祭) 、(Maljeveq) ,每年舉行「年祭」(收穫祭) (Masalut) ;阿美族的「豐年祭」與「海神祭」。此外,卑南族重要的祭儀有「大獵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鋤草祭」等。拉阿魯哇族相信祖靈依附在收藏的貝珠中,因而有「貝神祭」;鄒族則有「戰祭」,魯凱族則有「收穫祭」。 時間 祭典名稱 族別 舉辦地點 備註 1月1日-15日 貝神祭 拉阿魯哇族 高雄市 原為2年舉辦一次,但為了文化傳承,自1994年起改為每年舉行。 1-2月不定 聯合年祭 卑南族 臺東縣,由卑南族各部落輪辦 目的為促進部落間交流 農曆1月15日 夜祭 馬卡道族 屏東縣萬巒鄉加匏朗部落 農曆1月15日 查某暝 大武壠族 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部落 2月 瑪雅斯比(Mayasvi,亦譯為戰祭) 鄒族 阿里山鄉特富野部落、達邦部落 兩大社輪流舉行 農曆2月 作豚 凱達格蘭族 新北市 農曆2月8日 巴代祭祖 道卡斯族 苗栗縣後龍鎮新港部落 3月 飛魚祭 達悟族 臺東縣蘭嶼鄉 3-4月 海祭 噶瑪蘭族 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 4月 飛魚祭 達悟族 臺東縣蘭嶼鄉 4月 除草完工祭 卑南族 臺東縣卑南鄉普悠瑪部落(南王部落) 4月 打耳祭 布農族 臺東縣延平鄉、高雄市那瑪夏區 4月 傳統民俗活動 布農族 臺東縣海端鄉 農曆3月15日 禁向 大武壠族 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部落 農曆3月16日 禁向 大武壠族 高雄市甲仙區阿里關部落 農曆3月26日 禁大向 大武壠族 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部落 農曆3月29日 換年 西拉雅族 臺南市東山區吉貝耍部落 5月 聯合豐年祭 布農族 臺東縣延平鄉 5月 海神祭 阿美族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村 6月 捕魚節 阿美族 花蓮縣 7-8月 小米收穫祭、海祭 卑南族 臺東縣知本部落、南王部落 7月 小米收穫祭 鄒族 阿里山鄉 7月 收穫節、迎賓節 達悟族 臺東縣蘭嶼鄉 農曆7月初 祭拜祖靈 拍瀑拉族 南投縣埔里鎮 農曆7月20日-22日 祭祖 洪雅族 南投縣埔里鎮 7-8月 豐年祭(Ilisin)阿美族分佈地區的北部稱之為Malalikit,是為慶祝男子成年的舞祭之意。中部稱Ilisin,即「在祭典中」,出自字根lisin–祭典之意。東海岸中部稱Malikoda,意指男人在年祭時的歌舞。南部則稱Kiloma'an,是由loma'──即「家」和前、後接詞ki–和–an所構成,是團聚在家的意思。 阿美族 由南至北,七月多臺東縣境內,八月多花蓮縣境內部落 7-8月 年祭(收穫祭)(Masalut) 排灣族 屏東縣、臺東縣 7-8月 收穫祭 魯凱族 屏東縣、臺東縣 8月 瑪雅斯比 鄒族 阿里山鄉達邦部落 8月 豐年祭 邵族 南投日月潭 農曆8月2日 祖靈祭 拍瀑拉族 臺中市沙鹿區沙轆社 每年於沙鹿區普善寺舉行祭儀 農曆8月15日 牽田祭 道卡斯族 苗栗縣新港部落、南投縣埔里鎮 農曆8月15日 祭祖 巴布薩族 彰化縣埤頭鄉、南投縣埔里鎮 8月 豐年祭 撒奇萊雅族 花蓮縣花蓮市撒固兒、達固湖灣部落,豐濱鄉磯崎部落 7~8月 祖靈祭(maho)文獻中的祭典名稱有大嵙崁的「smyus」、石加鹿的「pasuru-kautas」、加拉排的「psyurak」、南澳的「Smaato」、北勢群(馬拉邦部落)的「Maho pbuling alyutux」、北勢群的「Maho或 ubung'」 泰雅族 農曆9月1日 開天地向 西拉雅族 臺南市東山區頭社 農曆9月4日~5日 阿立母夜祭 西拉雅族 臺南市東山區吉貝耍部落 農曆9月5日 孝海祭 西拉雅族 臺南市東山區吉貝耍部落 10月 火神祭(Palamal) 撒奇萊雅族 花蓮縣花蓮市 10月 五年祭(祖靈祭)(Maljeveq) 排灣族 屏東縣來義鄉、臺東縣達仁鄉 10月 感恩祭、祖靈祭 太魯閣族 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 10月 生命豆季 鄒族 嘉義縣阿里山鄉 原非傳統祭典,現為舉辦傳統婚禮的觀光活動 10月 米貢祭 卡那卡那富族 高雄市那瑪夏區 農曆9月14日~15日 夜祭 大武壠族 臺南市白河區六重溪部落 農曆9月15日 夜祭/開向 大武壠族 高雄市甲仙區阿里關部落、小林部落;高雄市六龜區荖濃部落;花蓮縣富里鄉大莊部落 農曆9月15日 太祖三姐妹聖誕 大武壠族、西拉雅族灣丘部落傳統上屬於大武壠語區(Tsuchida, 1991),原為大武壠族茄拔社群(呂春振,2006),後認同已改為西拉雅族,但在祭典形制上仍屬於大武壠族文化之孓遺。 臺南市楠西區灣丘部落 農曆10月1日 開曲向 西拉雅族 臺南市東山區頭社 農曆10月14日~15日 夜祭 西拉雅族 臺南市東山區頭社 農曆10月15日 夜祭 馬卡道族 屏東縣內埔鄉老埤部落 11月 巴斯達隘(paSta'ay,俗稱矮靈祭) 賽夏族 新竹縣五峰鄉高峰部落、苗栗縣南莊鄉向天湖 每二年舉行一次、每十年舉行大祭 11月 聯合祭典 泰雅族 苗栗縣泰安鄉 11月1日-30日之間 黑米祭(Tapakadrawane) 古納達望族 高雄市茂林區多納裡 魯凱族多納部落 12月 少年年祭(舊稱猴祭) 卑南族 臺東縣南王部落、知本部落、建和部落 與大狩獵祭聯合稱為年祭(南王部落) 農曆11月15日 夜祭 馬卡道族 屏東縣高樹鄉加蚋埔部落 農曆11月15日(前後約7天-10天) 祖靈祭(Azem,過年) 噶哈巫族 南投縣守城份、蜈蚣崙、牛眠山和大湳等部落 農曆11月15日 過年祭(Aiyen,過新年) 巴宰族 三義鄉鯉魚國小、埔里鎮國立暨大附中 近年來多提前在11月星期六舉行 12月 大(狩)獵祭 卑南族 臺東縣卑南族各部落 ==原住民研究== 臺灣原住民研究始於日治時期。1898年,人類學者伊能嘉矩首度提出了臺灣原住民的分類體系,將臺灣原住民分為「4群8族11部」,並說明各族的分佈區域與文化特質。伊能嘉矩所建立的原住民分類體系,在歷經若干修正之後,一直沿用到今日。 除了伊能嘉矩,戰前尚有鳥居龍藏、森-{醜}-之助、鹿野忠雄、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等學者在臺灣各地從事原住民的調查與研究;原住民傳統建築家屋則以千千巖助太郎為先驅;語言學的研究則以小川尚義與淺井惠倫為先驅。 2006年6月29日,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國立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執行、國立臺灣大學第二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第一屆臺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研討會,揭櫫「原住民族生物學誌通論」、「臺灣原住民的動物利用」與「臺灣原住民族的植物利用」三個面向,是臺灣原住民族與臺灣本土其他物種互動研究、與強化臺灣原住民傳統智慧之法律保障訴求之論壇平臺的起始點。 ==原住民運動== 1980年代以來,原住民運動也在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中崛起,有鑑於過去「番」、「蕃」等歧視性的稱呼有礙於原住民族內部意識的覺醒、也不利於主流漢人社會對於過去刻板印象的掃除,因此,包括臺東卑南族領袖南志信和泰雅族領袖林瑞昌在內,戰後初期臺灣各族原住民普遍以「臺灣族」自稱,以替代過去漢人及日本人在各個時期對他們亦或是出於歧視亦或是出於便宜行事所採用的他稱。 《中華民國憲法》於2000年第六次增修時,於增修第十條〈基本國策〉中,正式承認「原住民族」的民族權,於第十一項指出「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第十二項更規定:「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其辦法另以法律定之。」,成為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憲法依據。 中華民國立法院則於2005年1月透過《原住民族基本法》,確認原住民自治權。其中,第四條明定:「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其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戰後臺灣原住民行政體制之建立與變遷 .林益陸.20032016年原住民族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以國家元首身分代表政府向臺灣原住民族道歉。 ===原住民身份=== 日治時期的平埔族群在伊能嘉矩調查後,被確認出來,戶口上多註記為「熟」,即「熟蕃」,後為尊重,正名「平埔族」,與福(福建族,即閩南人)、廣(廣東族,即客家人)、漢(其他漢族)、高(高砂族)都列為「本島人」。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沿襲日人的山地政策,但僅高砂族在法律上被歸類為「山胞」,亦即今天的原住民人口。目前臺灣具有原住民身份的原住民個人被區別為「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此種分類與「平埔族」與「高砂族」的劃分不同。目前為官方所承認的十六族原住民族中,僅有噶瑪蘭族屬於平埔族,且僅包含原本被日治時期人類學者誤為阿美族而日後取得原住民身份的噶瑪蘭人及其子嗣,至於原本被日人劃分為平埔族,而目前不具有原住民身份的族人並不因為噶瑪蘭族取得民族地位而改變其非原住民身份。2022年10月28日,中華民國憲法法庭針對西拉雅族正名案宣告現行的《原住民身分法》違憲,同屬南島語系民族的所有臺灣原住民族,具有「民族文化特徵」、「族群認同」及「客觀歷史紀錄」三項判準,都可依民族意願申請核定為「原住民族」,並要求相關機關於3年內完成修法。原民法部分違憲 南島語系3條件可申請為原住民族 ,中央社,2022-10-28而在本土文化運動下,當代臺灣平埔族人要求族群「復名」或「正名」聲浪不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平埔族與當代臺灣 。 ==原住民族電視臺== 1997年,立法院透過《原住民族教育法》,明文要求政府應編列預算成立原住民族專屬頻道。2005年7月1日,原住民族電視臺正式開播,定頻於有線電視第16臺頻道,目的在於給予弱勢的原住民族自主發聲權,為亞太地區繼澳洲之後成立的第二個原住民電視臺。開播之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已於原住民部落家戶免費設定衛星接收裝置,同時委託公共電視與臺視進行原住民電視人才培訓。原住民族電視臺先後曾委由臺視文化公司及東森媒體集團營運。2007年,原住民電視臺納入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成為完全的公共服務頻道,2014年1月1日脫離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接手營運管理。 ==統計== ===人口統計=== 2019年2月原住民人口數統計資料 ===依縣市分佈=== 縣市別原住民人口(2014年) 縣市 原住民人口 總人口 比率 花蓮縣 91,537 333,733 27.42% 臺東縣 79,674 225,061 35.40% 屏東縣 58,273 849,794 6.85% 桃園市 69,277 2,136,702 3.24% 新北市 53,085 3,959,855 1.34% 南投縣 28,679 515,345 5.56% 新竹縣 20,913 535,307 3.90% 臺中市 30,607 2,711,252 1.12% 高雄市 32,135 2,777,318 1.15% 宜蘭縣 16,477 458,877 3.59% 臺北市 15,391 2,695,007 0.57% 苗栗縣 11,136 566,818 1.96% 基隆市 8,923 373,721 2.38% 嘉義縣 5,760 526,469 1.09% 彰化縣 5,243 1,292,599 0.40% 雲林縣 2,164 706,941 0.30% 新竹市 3,637 430,644 0.84% 臺南市 6,849 1,883,451 0.36% 嘉義市 933 270,885 0.34% 金門縣 850 125,089 0.67% 澎湖縣 413 101,110 0.40% 連江縣 173 12,438 1.39% 總計 550,924 23,404,243 2.29% ===依鄉鎮市區分佈=== 鄉鎮市區別原住民人口(2015年1月)各縣市政府人口統計資料 鄉鎮市區 原住民人口 總人口 比率 新北市烏來區 2,773 6,164 44.99% 桃園市復興區 7,943 11,120 71.43% 新竹縣尖石鄉 8,264 9,498 87.01% 新竹縣五峰鄉 4,239 4,712 89.96% 南投縣仁愛鄉 12,646 15,852 79.78% 南投縣信義鄉 9,607 16,803 57.17% 屏東縣來義鄉 7,423 7,645 97.10% 屏東縣瑪家鄉 6,435 6,707 95.94% 屏東縣泰武鄉 5,117 5,268 97.13% 屏東縣春日鄉 4,654 4,873 95.51% 屏東縣獅子鄉 4,643 4,873 95.28% 屏東縣牡丹鄉 4,527 4,855 93.24% 屏東縣霧臺鄉 3,347 3,417 97.95% 屏東縣三地門鄉 7,363 7,767 94.80% 宜蘭縣南澳鄉 5,412 6,125 88.36% 宜蘭縣大同鄉 5,083 6,121 83.04% 花蓮縣吉安鄉 14,870 82,589 18.00% 花蓮縣秀林鄉 13,682 13,674 88.22% 花蓮縣花蓮市 11,875 106,393 11.16% 花蓮縣玉里鎮 7,809 25,359 30.79% 花蓮縣光復鄉 6,955 13,381 51.98% 花蓮縣萬榮鄉 6,286 6,525 96.34% 花蓮縣卓溪鄉 5,903 6,193 95.32% 花蓮縣新城鄉 6,351 20,277 31.32% 花蓮縣壽豐鄉 5,774 18,231 31.67% 花蓮縣瑞穗鄉 4,725 12,066 39.16% 花蓮縣豐濱鄉 3,806 4,684 81.26% 臺東縣臺東市 21,232 106,908 19.86% 臺東縣成功鎮 7,848 14,907 52.65% 臺東縣長濱鄉 4,717 7,730 61.02% 臺東縣卑南鄉 6,538 17,674 36.99% 臺東縣東河鄉 4,686 8,981 52.18% 臺東縣蘭嶼鄉 4,200 4,977 84.39% 臺東縣海端鄉 4,115 4,371 94.14% 臺東縣大武鄉 3,736 6,529 57.22% 臺東縣金峰鄉 3,530 3,665 96.32% 臺東縣達仁鄉 3,389 3,705 91.47% 臺東縣延平鄉 3,324 3,613 92.00% 臺東縣太麻里鄉 5,095 11,486 44.36%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 *。於2007年3月31日查閱。 *. ISBN 978-957-99767-2-5 & ISBN 978-957-99767-7-0 *. *. *。 * *. * *。ISBN 978-957-671-272-2 *. *,2004年11月1日-7日,金門,臺灣。 *。於2007年4月22日查閱。 * ISBN 978-0-520-22551-0 *. * *。於2007年4月21日查閱。 *. *。於 2007年3月18日查閱。 * *. *. Accessed March 18 2007. *. Accessed June 3 2007. * * * *. * * *. Accessed June 3 2007. *。ISBN 978-957-30287-0-3 *。行政院新聞局網站,臺灣。於2007年3月22日查閱。 *. Accessed June 3 2007. *. Accessed March 6 2007. *. *. *. *。ISBN 978-957-99767-9-4 *. *. ISBN 978-0-87808-351-0 *. *。Accessed March 17 2007. * *. * *. *. *. *。ISBN 978-957-9046-78-7 *。Accessed November 12 2007. *。 * *. Accessed March 17 2007. *. * *. ISBN 978-957-638-334-2 *. *. Accessed April 21 2007. *. * * *. Accessed March 17 2007. *. ISBN 978-957-01-0937-5 * *. Accessed November 13 2007. *. * * * *. *. *. Accessed April 21 2007. * Reprinted 1997, Taipei:SMC Publishing. ISBN 978-957-638-421-9 *. ISBN 978-957-638-599-5 *. ISBN 978-957-638-358-8 *. Accessed March 17 2007. *. *. Republished 1993, Taipei, SMC Publishing. ISBN 978-957-638-163-8. *. * *. Accessed August 19 2006. * *. Reprinted 1995, SMC Publishing, Taipei. ISBN 978-957-638-311-3 *.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June, 1999 International Aboriginal Rights Conference in Taipei. Accessed March 24 2007. *. Accessed April 24 2008. *. Accessed March 16 2007. *. ISBN 978-1-56324-816-0 *. Accessed March 21 2007. *. * * * *. Accessed March 17 2007. *. *. *. *. *. *. Accessed April 13 2007. *. == 延伸閱讀 == *黃明堂,2005, 澳洲學者:南島語族源自臺灣,自由時報。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黃應貴等,1993,〈尊重原住民的自稱〉,見張茂桂等,《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頁191-97。臺北:業強出版社。 *李壬癸,1997,《臺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臺北:常民文化。 *詹素娟,1996,〈族群歷史研究的「常」與「變」:以平埔研究為中心〉,見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 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上)》,頁69-102。臺北:玉山社。 *日本國立國會図書館蔵書 >搜尋:「高砂族」 *《原語による臺灣高砂族伝説集》 -(日本國立國會図書館蔵書)/上山満之進〔かみやまみつのしん〕/臺北帝國大學言語學研究室編/1935(昭和10年)出版 *《高砂族》 -(日本國立國會図書館蔵書)/大形太郎著/育生社弘道閣/1942(昭和17)年 *《高砂族慣習法語彙》 -(日本國立國會図書館蔵書)/帝國學士院編/ヘラルド社/1941(昭和16)年 *《高砂族調査書 第5編》 -(日本國立國會図書館蔵書)/臺灣総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38(昭和13)年 *《刑事政策の新動向》 -(日本國立國會図書館蔵書)/安平政吉著/1940(昭和15)年/頁218- *《外地の婦人生活と結婚》 -(日本國立國會図書館蔵書)/外地文化協會編/1942(昭和17)年/頁29- 內地人と本島人と高砂族 *《理蕃綱要》 -(日本國立國會図書館蔵書)臺灣総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編/1939(昭和14)年 ; 相關學術研究 * Chen, Chi-lu. 1968.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Formosan Aborigines. Taipei: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Formosan Aborigines. Taipei: Taiwan Museum. *陳奇祿,1992,《臺灣土著文化研究》。臺北:聯經。 *黃應貴 編,1986,《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 *林柏年,2006,《臺灣原住民族之權利與法制》。臺北:稻鄉。 *李亦園,1982,《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 *潘英海、詹素娟 編,1995,《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阮昌銳,1994,《臺灣土著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王嵩山,2001,《臺灣原住民社會與文化概論》。臺北:聯經。 *謝世忠,1987,〈認同的汙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自立晚報》。 *許木柱,1995,《臺灣省通志》,住民志,同冑篇,第一章通論。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佐山融吉,1914,《番族調查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 *黃榮泉(Masa Tohui),《泰雅族與其拼音系統》;《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中譯本;《泰雅勵志舞曲》《泰雅語羅馬字拼音導讀》、《泰雅族傳統故事》編譯 *B. Riftin(李福清):《神話與鬼話——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江冠榮 *2007〈臺灣原住民傳統住宅空間構成特性之初探:以千千巖助太郎所著「臺灣高砂族的住家」為例〉。《室內環境與生活文化第六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23-343),2007年7月17日,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所主辦,中壢市中原大學。 *2008〈再現布農族於八通關聚落原貌與遷移歷程〉。《流動與鏈結第一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2),2008年6月20日,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所、臺灣室內空間設計學會主辦,中壢市中原大學。 *2008〈再現布農族於八通關聚落原貌與遷移歷程〉。《2008年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集》(頁2-5-1~2-5-42),2008年10月24、25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國際會議廳。 *2008〈臺灣雲端上消失的獵人:再現布農族於八通關聚落原貌與遷移歷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2010〈臺灣八通—布農族傳統建築家屋選址〉。《2010年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集》(頁163-188),2010年10月21、22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工學院國際會議廳。 *2010〈布農族傳統建築家屋選址之智慧〉。《2010海峽兩岸非物質文化資產保護學術研論文集》(頁163-188),2010年12月20日,臺灣原住民教授學會、臺灣原住民研究協會主辦,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2樓國際會議廳。 *2012〈布農族人如何逐山而居-淺談傳統選址之智慧〉。臺北:臺灣博物館季刊。第31卷第2期。 *2013〈文化遺產:布農族傳統家屋空間觀〉。《一級城市下的城市景觀》:國際學術會議-文集。中國大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外部連結== *原住民族基本法全文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學院 *原住民族委員會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入口網 *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知識入口網 *原住民族自治探討 *國立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原住民族網路社群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南島原報-原住民電子報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原住民環境知識匯聚平臺 - 魚.山川.海洋 == 參見 == *原住民 *南島民族 *臺灣史前時期 *左鎮人 *大肚王國 *大龜文 *瑯嶠十八社 *臺灣原住民命名文化 *原住民族與臺灣新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條約 *臺灣原住民族核定部落列表 *臺灣南島語言 *臺灣南島眾神 *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 Category:臺灣原住民 Category:南島民族
昆明市
昆明市,簡稱昆,別稱“春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省會,是雲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國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樞紐;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旅遊、商貿城市。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也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稱,因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昆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自然遺產雲南石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滇池,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及眾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面積21,013平方公里,2020年總人口846.01萬,市人民政府駐呈貢區。 ==名稱由來== 關於“昆明”一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大多數學者認為,“昆明”最初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昆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寫作“昆”、“昆彌”或“昆淋”。早期並非城市名稱,而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即今日的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昆明”一詞的出現,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 而“昆明”作為地名出現則是在唐代。武德二年,於鎮置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因此為名。此處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蓋漢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雲南西部地區。直到南詔、大理國時期,烏蠻、白蠻興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為烏蠻、白蠻據有,昆明族才東遷滇中,聚居於滇池周圍。1254年,元滅大理,在鄯闡設 “昆明千戶所”,“昆明”始作為地名出現,延續至今。“昆明”一詞的含義,東晉常璩解釋說:“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華陽國志/卷四 南中志》: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皆曲頭,木耳環,鐵元豐本作銀。”這句話可以解釋為人口眾多的昆明族。 == 歷史 == === 早期 === 史書上對昆明地區最早的記載是公元前279年, 楚國大將-{zh-hans:莊;zh-hant:莊}-蹺遠-{徵}-到達滇池地區,由於秦國打敗了楚國,無法回國,而被迫留在滇池以南地區,“變服從其俗”,建立了滇國。前109年(西漢元封二年),漢武帝加封常羌為滇王,賜給金印,稱益州郡,下轄24縣,轄區相當今雲南大部,郡治滇池縣(今昆明城南晉城、呈貢)。225年,諸葛亮南征也到達滇池地區,改為建寧郡,為爨氏所據。 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寫道:“西自同師(今怒江以東的保山市、昌寧、施甸等地)以東,北至葉榆,名為嶲、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裡。” === 南詔 === 765年,南詔王閣羅鳳決定向東拓展疆土,派其子鳳伽異在今昆明市中心築造拓東城,後改稱鄯闡城(白語sit zaind 第二城之意),別稱東都。是為昆明築城之始。 === 元代 === 1254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派兵攻取鄯闡城。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蒙元設立雲南行中書省,為全國13行省之一,首府為中慶(昆明),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為雲南的政治中心。 === 明清 ===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藍玉、沐英率30萬大軍征伐雲南,消滅了元梁王政權,次年改中慶路為雲南府,並築磚城,周長九里三分(約合今4443米),高二丈九尺二寸(約合今9米),設六門。此後,沐英負責鎮守雲南。在明代,陸續有大批他地漢族向雲南移民,改變了雲南的人口結構。 南明永曆帝一度入滇,昆明稱滇都(或滇京),繼續抗清。1659年,吳三桂入滇,永曆帝逃往緬甸。1662年6月1日(南明永曆十六年或清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吳三桂絞殺永曆帝於昆明。吳三桂因追殺永曆而被順治封為平西王,駐紮雲南,在五華山、翠湖一帶擴建王府。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熙決定削藩,吳三桂在昆明出兵反清。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軍攻破昆明,吳三桂之孫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失敗。 晚清時期,1858年到1868年,已經幾乎佔領雲南全省的大理國蘇丹杜文秀曾經數次圍困昆明孤城。1910年,法國修築的滇越鐵路(今稱昆河鐵路)通車,從此昆明可以透過越南轉經海路,到達中國其他省份。同年,商辦耀龍電燈公司引進德國水輪發電機2臺共480千瓦,聘請德國工程師,在滇池惟一出水口螳螂川石龍壩,修建中國第一座水力發電站——石龍壩水電站。1912年4月,電站正式向昆明供電。 === 近現代 === 1911年10月30日(農曆九月初九日),滇軍將領蔡鍔、唐繼堯在昆明發動重九起義,宣佈雲南獨立。 1915年12月25日, 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人宣佈雲南起義(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稱帝,編組護國軍出師討伐。 1927年-1945年,滇軍首領、國民黨人龍雲控制雲南18年之久,被稱為“雲南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昆明成為“抗日大後方”,外地的許多學校、工廠(如中央機器廠、中央電工廠、軍工光學廠、鋼鐵廠、53兵工廠、電力制鋼廠、紡紗廠、菸廠)、銀行、商號和難民輾轉搬遷昆明。1937年昆明人口為14萬多人,到1945年人口增至25萬多人。1938年修築的滇緬公路(長959千米),以及中印駝峰航線,使得昆明成為抗戰期間中國接受國際援助的主要通道和物資轉往全國各地的中轉站,城市受到交通因素的推動,迅速近代化,對後來的城市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1941年到1942年,美國空軍援華飛虎隊以昆明為基地,對日進行空中作戰。同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這三所著名大學也在戰時內遷昆明,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大批著名教授雲集昆明。1945年-1946年間,昆明學生反戰運動高漲,國民黨特務因此造成一二·一慘案、李聞慘案。 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的1949年12月9日,雲南省主席盧漢在昆明宣佈轉投共產黨,昆明市市長裴存藩逃往臺灣,雲南政權和平轉移。1950年3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宣佈成立,潘朔端任市長。1999年,昆明曾承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2014年3月1日晚21時12分,五名新疆獨立運動恐怖分子持刀衝入昆明站砍殺路人。隨後大批民警趕至現場,四名嫌犯被當場擊斃,其餘一名嫌犯被擊傷。恐襲事件發生於21時12分,但直到23時還有人求救,警方起初沒有估計到事件的嚴重性,未能及時以反恐級別安排警力處理事件。這次事件發生後造成31人死亡,142人受傷。“3·01”事件定性為嚴重暴力恐怖事件。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會議在昆明舉行。 2022年5月,昆明市託管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磨憨鎮及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中方區域)。 == 地理 ==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 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12月到來年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市域總面積約2147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建成區面積約460平方公里。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昆明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昆明市委員會 昆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昆明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昆明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劉洪建 楊正曉 劉佳晨 楊皕(女)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白族 籍貫 福建省福鼎市 雲南省施甸縣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 雲南省大理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1年12月 2021年2月 2021年1月 2022年2月 === 行政區劃 === 昆明市下轄7個市轄區、3個縣、3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 * 市轄區: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東川區、呈貢區、晉寧區 * 縣級市:安寧市 * 縣:富民縣、宜良縣、嵩明縣 * 自治縣:石林彝族自治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昆明市託管玉溪市澄江市陽宗鎮,與西雙版納州合作共建勐臘縣磨憨鎮。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昆明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國家級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 昆明市行政區劃圖 昆明市行政區劃圖 昆明市行政區劃圖 昆明市行政區劃圖 昆明市行政區劃圖 昆明市行政區劃圖 昆明市行政區劃圖 昆明市行政區劃圖 昆明市行政區劃圖 昆明市行政區劃圖 昆明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530100 昆明市 21,013 8,460,088 呈貢區 650000 81 42 16 4 530102 五華區 315 1,143,085 華山街道 650032 10 530103 盤龍區 869 987,955 拓東街道 650051 12 530111 官渡區 633 1,602,279 關上街道 650200 10 530112 西山區 880 960,746 西苑街道 650100 10 530113 東川區 1,866 260,744 銅都街道 654100 2 6 1 530114 呈貢區 510 649,501 龍城街道 650500 10 530115 晉寧區 1,337 346,268 昆陽街道 650600 3 3 2 2 530124 富民縣 1,060 149,506 永定街道 650400 2 5 530125 宜良縣 1,913 384,875 匡遠街道 652100 3 4 2 2 530126 石林彝族自治縣 1,680 240,827 鹿阜街道 652200 3 3 1 530127 嵩明縣 826 410,929 嵩陽街道 651700 2 3 530128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4,234 378,881 屏山街道 651500 2 9 6 530129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3,588 460,739 仁德街道 655200 3 9 4 530181 安寧市 1,303 483,753 連然街道 650300 9 注:盤龍區數字包含松華壩水源保護區所轄雙龍、松華2街道;官渡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阿拉街道;呈貢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洛羊街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金鋪街道,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七甸街道及滇池旅遊度假區所轄大漁街道;宜良縣數字包含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湯池街道。 注:盤龍區數字包含松華壩水源保護區所轄雙龍、松華2街道;官渡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阿拉街道;呈貢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洛羊街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金鋪街道,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七甸街道及滇池旅遊度假區所轄大漁街道;宜良縣數字包含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湯池街道。 注:盤龍區數字包含松華壩水源保護區所轄雙龍、松華2街道;官渡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阿拉街道;呈貢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洛羊街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金鋪街道,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七甸街道及滇池旅遊度假區所轄大漁街道;宜良縣數字包含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湯池街道。 注:盤龍區數字包含松華壩水源保護區所轄雙龍、松華2街道;官渡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阿拉街道;呈貢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洛羊街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金鋪街道,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七甸街道及滇池旅遊度假區所轄大漁街道;宜良縣數字包含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湯池街道。 注:盤龍區數字包含松華壩水源保護區所轄雙龍、松華2街道;官渡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阿拉街道;呈貢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洛羊街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金鋪街道,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七甸街道及滇池旅遊度假區所轄大漁街道;宜良縣數字包含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湯池街道。 注:盤龍區數字包含松華壩水源保護區所轄雙龍、松華2街道;官渡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阿拉街道;呈貢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洛羊街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金鋪街道,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七甸街道及滇池旅遊度假區所轄大漁街道;宜良縣數字包含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湯池街道。 注:盤龍區數字包含松華壩水源保護區所轄雙龍、松華2街道;官渡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阿拉街道;呈貢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洛羊街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金鋪街道,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七甸街道及滇池旅遊度假區所轄大漁街道;宜良縣數字包含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湯池街道。 注:盤龍區數字包含松華壩水源保護區所轄雙龍、松華2街道;官渡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阿拉街道;呈貢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洛羊街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金鋪街道,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七甸街道及滇池旅遊度假區所轄大漁街道;宜良縣數字包含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湯池街道。 注:盤龍區數字包含松華壩水源保護區所轄雙龍、松華2街道;官渡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阿拉街道;呈貢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洛羊街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金鋪街道,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七甸街道及滇池旅遊度假區所轄大漁街道;宜良縣數字包含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湯池街道。 注:盤龍區數字包含松華壩水源保護區所轄雙龍、松華2街道;官渡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阿拉街道;呈貢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洛羊街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金鋪街道,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七甸街道及滇池旅遊度假區所轄大漁街道;宜良縣數字包含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湯池街道。 注:盤龍區數字包含松華壩水源保護區所轄雙龍、松華2街道;官渡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阿拉街道;呈貢區數字包含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洛羊街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金鋪街道,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七甸街道及滇池旅遊度假區所轄大漁街道;宜良縣數字包含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所轄湯池街道。 == 人口 == 2022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為860.0萬人,比2021年末增加9.8萬人,增長1.2%。2022年常住人口中,城鎮常住人口為697.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為162.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1.1%,比2021年末提高0.6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8,460,088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432,2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027,879人,增長31.53%,年平均增長率為2.78%。其中,男性人口為4,327,987人,佔總人口的51.16%;女性人口為4,132,101人,佔總人口的48.8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4.74。0-14歲的人口為1,267,713人,佔總人口的14.98%;15-59歲的人口為5,974,188人,佔總人口的70.6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18,187人,佔總人口的14.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87,222人,佔總人口的10.4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740,458人,佔總人口的79.6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719,630人,佔總人口的20.33%。 === 民族 === 全省的26個民族都有部分在昆明居住,全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6歲。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167,285人,佔84.7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92,803人,佔15.2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624,891人,增長29.32%,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45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402,988人,增長45.2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45個百分點。 昆明市民族構成(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民族名稱 漢族 彝族 回族 白族 苗族 哈尼族 壯族 傣族 傈僳族 納西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7,167,285 589,242 189,847 138,570 82,985 59,600 47,816 38,178 31,479 15,723 99,363 佔總人口比例(%) 84.72 6.96 2.24 1.64 0.98 0.70 0.57 0.45 0.37 0.19 1.17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45.58 14.68 10.72 6.42 4.61 3.70 2.95 2.43 1.22 7.69 ==宗教== *佛教:圓通寺、筇竹寺、華亭寺、曹溪寺、 *道教:太和宮、龍泉觀、真慶觀 *基督教:三一國際禮拜堂、錫安聖堂、昆明聖約翰堂。 *天主教:北京路天主教堂。 == 交通 == 昆明市是雲南省的交通樞紐,是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口岸。 === 鐵路 === 昆明的第一條鐵路是法國修築的滇越鐵路(今稱昆河鐵路),通往越南,1910年通車。鐵軌寬度為一米,故為米軌鐵路。直到1966年以前,這條鐵路一直是昆明與外界聯絡的主要通道,昆明也成為中國唯一一個“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的省會城市,被稱為“雲南十八怪”之一。昆河鐵路目前是中國唯一一條米軌鐵路,起點站昆明北站位於昆明市區北部,曾經每天有一班列車開往中越邊境的河口,每週有兩班列車開往越南首都河內。目前該鐵路以貨運為主,客運已基本停止,僅存王家營經昆明北至石咀的市郊列車,上午、下午各一趟。由於地鐵四號線的修建,米軌列車8861/2/3/6/9/8870次停止運營。上午的列車由昆明北站發車,開往王家營,然後由王家營經昆明北開往石咀,而後返回昆明北站。下午的列車僅由昆明北往返王家營。 1966年以後,從昆明通往外省的數條鐵路陸續通車,包括貴昆鐵路(1966年通車,全長640公里)、成昆鐵路(1970年通車,全長1100公里)、內昆鐵路、南昆鐵路(全長900公里)等;此外還修築了省內線路如廣通至大理的廣大鐵路、昆明到玉溪的崑玉鐵路。並將在日後作為泛亞鐵路南路終點。2016年12月28日,滬昆客運專線和南昆客運專線全線開通,標誌著雲南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 航空 === 2012年6月28日,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啟用,同日昆明原機場昆明巫家壩國際機場停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和連線歐亞的國家門戶樞紐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是國家“十一五”期間的重點建設工程、雲南省特大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雲南省二十項重點工程之一。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場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長水村附近,在昆明市東北方向,距市中心直線距離約24.5公里。近期規劃為滿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8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5萬噸、飛機起降30.3萬架次的需求建設。遠期規劃控制用地約22.97平方公里。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本期新建兩條長度平行跑道,長4000米,60米寬,機場飛行區等級為按照4F能夠起降並停靠全球載客量最大的客機空客A380。長水機場有飛往曼谷、悉尼、新加坡、吉隆坡、首爾、河內、胡志明市、仰光、永珍、清邁、迪拜、曼德勒、巴黎、溫哥華、大阪、名古屋、達卡、科倫坡、馬累等國際航線,通往香港、澳門、臺北的地區際航線,以及通往國內各大中城市的數百條航線。數條省內航線分別可通往大理、麗江、香格里拉、西雙版納、昭通、芒市、普洱、文山、保山、騰衝、臨滄、瀘沽湖等。 === 公路 === 昆明的公路系統由市區2環快速3環路及2013年底全線貫通的昆明繞城高速組成。此外還有、、、、、、、、、、、以及多條高速公路和省道構成。 === 公交 === 昆明市區交通主要以公共汽車為主,公共汽車線路現已覆蓋二環路內超過95%的地方,並且覆蓋大多數二環以外的地方。線路數量超過200多條。昆明的公共汽車主要有兩家巴士公司經營,即昆明公交公司和昆明城巴。城區擁有多條公交車道,如人民路,廣福路,西福路等。 其中行駛在北京路公交車道上的由昆明公交和昆明城巴共同運營的236路車是昆明第一條快速公交線路,線路配備多輛鉸接式公共汽車。其實這條線路不完全是快速公交,因為它不具備快速公交的一些特點。但是此條線路在上下班高峰時平均每40多秒就有一輛車出發。該線路由北市區公交車場發車從北到南,貫穿整個昆明城,到達昆明站站前廣場,來回行駛。237線行駛在人民路公交車道上,此外還有A1線從昆明世博園到雲南民族村。其他重要的公交線路還有5路,1路,26路,52路,71路,84路,127路,129路,107路,170路等。 === 軌道交通=== 昆明地鐵6號線於2012年6月28日開通運營,昆明成為繼重慶、成都、西安之後,中國西部地區第四座開通地鐵的城市。昆明地鐵6號線一期工程連線昆明市區東部的東部汽車站至長水機場航站樓地下的機場中心站,站廳位於航站樓B2層。6號線一期工程線路全長18.018公里,其中地下段長7.76公里,高架段長7.633公里。全線設站4座,其中高架車站1座,地下車站3座。其中大板橋站與機場前站暫不辦客。一期工程於2010年3月開工建設,於2012年2月6日開始空載試執行。首末班時間為每天9:00至18:00,發車間隔時間約25分鐘,單程執行時間23分鐘,單程票價5元。於2020年9月23日開通運營二期工程(東部汽車站至塘子巷站),全線開通。 此外,昆明於2013年5月20日開通了昆明地鐵1號線。並於2014年4月30日開通地鐵2號線,地鐵一二號線貫通主城南北成為西南地區和整個西部第二個同時有3條線路運營的城市。昆明也在2017年8月29日開通昆明地鐵3號線(東部汽車站--西山公園)。2020年9月23日,昆明地鐵4號線開通運營,其標識色為橙黃色。4號線西起普吉,南至昆明南火車站(高鐵站),串聯起西北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城中心區、主城東南的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並向南連線呈貢新城。昆明地鐵4號線工程全長43.4千米,共設29座車站、2個停車場、1個車輛段,新建1個主變電站。2022年1月15日,昆明地鐵5號線正式開啟空載試執行。全長26.45千米,貫穿盤龍區、五華區、西山區、滇池度假區和官渡區,途經世博園片區、圓通公園片區、會展中心片區。 == 經濟 == 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41.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一年增長3%,兩年平均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6.96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2413.39億元,增長3.2%;第三產業增加值4801.02億元,增長2.7%。三次產業結構為4.3∶32∶63.7,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2%、33.3%和59.5%,分別拉動GDP增長0.2個百分點、1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028.7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4%,佔GDP比重為40.2%。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028.79億元,比上年增長3.4%,佔GDP比重為40.2%。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27.43萬戶,同比增加8.55萬戶,增長45.3%,其中企業新登記9.11萬戶,增長31.8%;個體工商戶18.29萬戶,增長53.4%。市場主體總量達120.14萬戶,增長19.6%。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其中,食品菸酒類上漲1.6%,衣著類上漲0.6%,居住類上漲0.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5%,交通和通訊類上漲6.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0.9%,醫療保健類上漲1.6%,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2.4%。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2.7%。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614.57億元,比上年下降13.6%。其中,稅收收入503.46億元,下降10.7%,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81.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3.27億元,下降7.0%。其中,民生支出634.91億元,佔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73.5%。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1.59萬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1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7%。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71萬人次。 昆明正在努力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區域性國際城市。昆明區位獨特,地處“9+2”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圈、“1+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圈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圈的交匯點。隨著昆明至曼谷國際公路的通車,泛亞鐵路的規劃建設,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昆明國際空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實施,昆明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橋頭堡”作用日益凸現。 改革開放以來,昆明經濟始終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綜合經濟實力進入西部地區先進行列。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捲菸、機電、生物資源、資訊、商貿旅遊等五大支柱產業。 農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貢蔬菜”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 工業形成了以機械、冶金、菸草加工等為主的體系,是雲南省的工業基地和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貿、旅遊、資訊、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對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和促進作用。 2008年昆明經濟發展在全國發展勢頭迅猛,經濟形勢和效果得到了全國各界的肯定。2008年獲得“全國十大浙商最佳投資城市”,與成都、大連、包頭、廣州一起榮獲“2008中國製造業最佳投資城市”等稱號。 南屏街是位於昆明市中心的商業街。其他商圈還有青年路、白塔路、北京路北段、昆明螺螄灣國際商貿城、大觀商業城、小西門等。 ==媒體== 昆明的本地媒體包括《雲南日報》、《春城晚報》、《雲南資訊報》、雲南電視臺、昆明電視臺和昆明人民廣播電臺等。 == 旅遊 == left|thumb|昆明圓通禪寺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遊城市,因此昆明是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 === 市內景點 === 在昆明傳統的城市中軸線——三市街、正義路上,有金馬碧雞坊、近日公園。金馬碧雞坊南面不遠,高大的東西寺塔為南詔國遺物,是昆明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位於昆明市中心西北側的翠湖佔地面積352畝,環湖植柳,湖中多荷花,目前是一座免費開放的市民公園。1985年以來,每年冬天的12月到來年的3月,有成千上萬只北方飛來的紅嘴鷗在翠湖越冬,“翠湖觀鷗”成為昆明熱門的特色景觀之一。周邊聚集了一批五星級酒店、酒吧、茶館、西餐館。不遠處有圓通山動物園。到了市中心,建設路有條小巷子,名叫文化巷。是年輕人的聚集地。 滇池周邊有不少名勝古蹟,其中大觀樓以清朝名士孫髯翁長達180字的對聯著稱。之前滇池湖水受到藍藻汙染的問題近年來有了大幅度的緩解,可親臨湖畔或從西山森林公園遠眺滇池風光。 昆明市區東北部的金殿是一座仿造武當山太和宮銅殿建造的金碧輝煌的明代建築,園內擁有眾多品種的茶花。毗鄰的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是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主會址,佔地達220公頃,植被覆蓋良好。昆明市內及市郊擁有不少佛教寺廟,例如筇竹寺、圓通寺、曇華寺、西山華亭寺等;還有一些近代遺蹟,如雲南陸軍講武堂與西南聯合大學舊址。此外還有黑龍潭、雲南民族村等公園。 thumb|230px|昆明太和宮金殿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周邊景點 === * 路南石林 * 彩色沙林 * 元謀土林 * 九鄉 * 陽宗海 ** 春城湖畔度假村 * 澄江撫仙湖,星雲湖 * 民族村 * 昆明圓通禪寺 * 西華園 * 太和宮金殿 * 西山 (昆明) * 滇池 ** 滇池湖畔高爾夫球會 == 文化教育 == thumb|雲南大學鐘塔 thumb|雲南大學南門石像 === 高等學校 === ==== 公辦本科(12所) ==== * 雲南大學(一流大學建設B類高校) * 昆明理工大學 * 雲南師範大學 * 雲南財經大學 * 雲南民族大學 * 雲南農業大學 * 西南林業大學 * 雲南中醫藥大學 * 雲南藝術學院 * 雲南警官學院 * 昆明醫科大學 * 昆明學院 ==== 民辦本科 ==== * 滇池學院 * 雲南工商學院 * 昆明文理學院 ==== 獨立學院 ==== * 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 *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 *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 雲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 ==== 軍事院校 ====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邊海防學院昆明校區 == 特產 == * 昆明犬 * 昆明鮮花 * 鮮花餅 * 路南腐乳 * 乳餅 * 過橋米線 * 米線 * 餌塊 * 野生菌 * 調糕藕粉 * 雲南山茶花 * 雲南圍棋子 * 牙雕製品 * 民族服裝服飾 * 楊林肥酒 * 捲菸 * 火腿 * 燒豆腐 * 斑銅製品 * 蠟染製品 ==外部交往== === 總領事館 === 自1910年法國在昆明正式設立法國外交部駐雲南府交涉員公署開始,義大利、英國、德國、美國和日本均曾經在昆明開設領事機構,均於1949年前關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5月30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在昆明開設領事館,同年8月26日,緬甸也在昆明設立了總領事館,因其國內財政問題於1963年閉館,隨著中越關係的惡化,越南駐昆明總領事館也於1978年被勒令關閉,自寮國於1993年4月25日設立總領事館以來,昆明現實際有外國領事機構7個。 === 友好城市 === 截至2023年,昆明市與28個城市結為國際友好城市: 城市 國家 結好時間 藤澤市 1981年11月5日 蘇黎世 1982年2月17日 舍夫沙萬 1985年5月14日 丹佛 1986年5月15日 沃加沃加 1988年8月14日 科恰班巴 1997年9月25日 清邁 1999年6月7日 曼德勒 2001年5月10日 新普利茅斯 2003年8月11日 吉大港 2005年8月18日 于韋斯屈萊 2008年9月18日 仰光 2008年12月1日 金邊 2011年6月8日 波隆納魯瓦 2011年7月27日 永珍 2011年10月17日 日惹市 2013年2月28日批准 安塔利亞 2013年5月10日 博克拉 2013年7月8日 加爾各答 2013年10月23日 斯克內克塔迪 2014年3月25日 2014年8月25日批准 峴港 2015年2月6日 格拉斯 2016年3月27日 奧洛穆茨 2017年8月17日 高山市 2018年12月21日 迪岑巴赫 2019年11月14日 加濟布林 2020年10月12日批准 布哈拉 2022年9月13日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雲南地級市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省會城市 雲 滇 Category:8世紀建立的聚居地 Category: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Category:765年建立
傣族
傣族(傣仂語: ;傣阮語:ᨴᩱ;傣那語:ᥖᥭᥰ ;或;;),可以指稱泰老民族,又可指稱中國大陸境內的泰老民族。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稱作泰族,經民族識別,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稱呼被改為傣族。傣族是中國大陸跨境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與緬甸的撣族、坎底傣、寮國的主體民族佬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 ),印度阿薩姆阿豪姆人系出同源。 中國大陸境內的傣族,包括有傣泐(雲南西雙版納、普洱)、傣阮(雲南西雙版納,有幾個村寨是傣阮村寨,而傣阮的主體主要位於泰國北部,此外還有寮國北部、緬甸撣邦)、傣龍(即撣族,緬甸撣邦雲南德宏)、黑泰(雲南金平)、(雲南普洱,傣痕的主體主要位於緬甸撣邦景棟)等等。佤族對傣族稱呼為“Siam”。 泰老民族按照地區和文化的不同,有各自的稱呼,可以劃分為30多個群體,主要的是: * Shan(撣族 / Tai Long,傣龍)(Tai Yai,傣亞 / 花腰傣、Tai Nüa,傣那/花腰傣); * Khamti、Tai Laing、Tai Phake、Tai Aiton、Khamyang、Ahom、Turung,分佈於印度和印緬邊境 * Laos(老族,又有6個支系老龍、老允、老康等等)、Lao Isan(泰國依善地區老族)、Nyaw(泰國依善地區)、Phu Thai(普泰,泰國依善地區和寮國中部) * Tai Dam(黑傣)、Tai Dón(白泰)、Tai Daeng(紅泰)、Phuan(傣Phuan)、Thai Song(松) * Tai Yuan(傣沅)、Tai Lü(傣泐)、Khun() * Siamese(暹羅泰族)、Southern Thai(泰國南部泰族)、Khorat(呵叻泰族)。 ==歷史== ===嶺南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派尉屠騅率領50萬大軍,向嶺南進發。經過幾年的激烈戰鬥,到公元前214年,秦軍最後打敗了西甌的反抗,終於統一了嶺南,設定桂林、南海、象三郡,派官吏進行統治。接著從中原流放了一些漢人罪犯到嶺南地區「與越雜處」,壯族先民地區進入了短暫的郡縣時代。 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駐守南海郡的秦將趙佗自立為王,建立南越國。趙佗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推行一系列「和綏百越」的政策,自稱「蠻夷大長老」。 漢武帝時期,南越國內部相互傾軋,公元前112年西漢王朝重新出兵嶺南,次年(前111年)打敗南越國,將嶺南重新劃歸到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從秦始皇統一全國到唐初的一千年左右裡,隨著漢人到嶺南參與開發的日漸增多,使得壯族東部各個部族逐漸漢化,嶺南東部地區只留下了部分的壯語地名,只剩嶺南西部仍居住有大量的壯族。結合歷史語言學的研究,可以推斷出傣族與壯族的分化也是在這個漫長的郡縣時代開始的。 僚,在古書中,常用來指嶺南(廣東廣西)一帶的百越土著,同時僚也是壯傣語民族的自稱,至今東南亞的寮國,仍以寮(僚)作為族名與國名,泰語中仍以僚(rau)為複數第一人稱。 例如太平寰宇記(四庫全書本)卷157:「通典雲,五嶺之南,人雜夷獠,不知教義,以富為雄。」 又隋書卷三十一:「自嶺已南二十餘郡,大率土地下濕,皆多瘴厲,人尤夭折。南海、交趾,各一都會也...... 諸蠻則勇敢自立,皆重賄輕死,唯富為雄。巢居崖處,盡力農事。刻木以為符契,言誓則至死不改。父子別業,父貧,乃有質身於子。諸獠皆然。並鑄銅為大鼓,初成,懸於庭中,置酒以招同類。來者有豪富子女,則以金銀為大釵,執以叩鼓,竟乃留遺主人,名為銅鼓釵。」至今廣西壯族仍存有銅鼓習俗。 越南境內有地名,Lao Cai,意思為僚人透過的地方,Lao Phan 意思為僚人經過的地方,至今當地仍有泰傣民族居住。泰傣民族可能是從廣西經過當地,前往中南半島腹地。(G.E. Hall, A History of SEA (1981)) ===壯傣走廊=== 之後,壯族紛紛南遷,透過廣西的西江流域進入了越南的紅河流域,然後又受到了早已經定居於此的越南京族的排擠,又不得不越過紅河流域,向西進入中南半島,沿左江流域-紅河流域-寮國高原-泰國中部平原等一條長線,形成了所謂的「壯傣走廊」。一部分進入雲南,形成現在的西雙版納傣族。 在「壯泰走廊」形成並發展的漫長歲月當中,由於雲貴高原北部的藏緬語族民族(彝語支民族為主)的南下,以及越南京族政權的興起,兩者開始形成了對壯-泰族先民的鉗狀制約力量,壯泰民族從漫長的壯泰走廊分佈變化為逐漸分離局面,也導致了現在壯族先民與現代傣族先民失去了緊密聯絡,終於產生了壯泰民族的最終分化。 從現在民族的分佈圖來看,壯族分佈與泰族(包括老族、傣族、撣族等)分佈呈一個葫蘆狀,壯族的分佈區和泰族的分佈區為葫蘆的兩大瓢,而兩者之間唯一的連續點就是越南西北泰族地區和雲南文山州的壯族地區,可以窺視出壯泰遷徙歷史的一些脈絡。 ===獨立建國=== 12世紀,雲南的傣族建立了勐泐(即車裡宣慰司)國,首都在景洪,版圖至蘭納、寮國與越南西北。國主叫叭真(帕雅真),有四子,小兒子管西雙版納,其他三人分別管泰國的清邁、越南西北、寮國的豐沙裡省,他的王國生存至1950年。 西元1238年,進入中南半島的泰族,建立了素可泰王國,取代了當地原有的孟高棉人政權,在同時代,周邊地區也建立起了其他大大小小的泰族政權,例如瀾滄王國與蘭納王國,形成現在的泰族和寮族先民的政權。這些政權大都受到了這片土地的土著——孟族的影響,在宗教文化上也受到了孟人長久信仰的上座部佛教的洗禮,泰-老民族開始形成了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局面。同時,泰傣民族也參考了土著孟族使用的婆羅米文字,替泰語創造了書寫文字。 唐、宋的黑齒蠻、“ 金齒蠻”、“銀齒蠻”、“繡面蠻”、茫蠻、繡腳,“白衣”可能與傣族有關(但有爭議)。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的“白夷”、“擺夷”、“百夷”即為傣族。 而德宏一帶則有被稱為麓川思氏的德宏傣族地方政權,由元末生存至明英宗時代。 ==在中國的分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人口普查,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內有傣族人口1,261,311(一百二十六萬一千三百一十一)人,位列第19大民族。在中國內地,傣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新平、元江、景谷、金平、雙江等縣,在保山、鎮沅、瀾滄、元陽、彌勒、馬關等地也有傣族民眾散居。中國少數民族分佈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2002年:119-124頁. ISBN 7-5031-3001-6另外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新安鄉也是傣族聚居地。一部分南下到越南、緬甸與寮國北部。 因需要暖溼氣候種植水稻,其聚居地位於海拔二千米以下,主要分佈於雲南西南的河谷平原(大盈江、瑞麗江)。 ===傣族自治地方===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傣族鄉=== 傣族鄉 省 市州 縣區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鄉 雲南 臨滄市 滄源佤族自治縣 灣甸傣族鄉 雲南 保山市 昌寧縣 灣碧傣族傈僳族鄉 雲南 楚雄州 大姚縣 船房傈僳族傣族鄉 雲南 麗江市 華坪縣 石龍壩彝族傣族鄉 雲南 麗江市 華坪縣 新莊傈僳族傣族鄉 雲南 麗江市 華坪縣 平村彝族傣族鄉 雲南 臨滄市 臨翔區 芒寬彝族傣族鄉 雲南 保山市 隆陽區 龍潭彝族傣族鄉 雲南 普洱市 思茅區 荷花傣族佤族鄉 雲南 保山市 騰衝縣 東坡傣族鄉 雲南 楚雄州 武定縣 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鄉 雲南 臨滄市 永德縣 永興傣族鄉 雲南 楚雄州 永仁縣 慄樹彝族傣族鄉 雲南 臨滄市 雲縣 高大傣族彝族鄉 雲南 玉溪市 通海縣 新安傣族鄉 四川 涼山州 會理縣 ===中國傣族人口分佈=== 位次 地區 總人口 傣族 佔傣族人口比例(%) 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佔地區人口比例(%) 合計 1,245,110,826 1,159,231 100 1.10049 0.09310 31省份合計 1,242,612,226 1,158,989 100 1.10143 0.09327 G1 西南地區 193,085,172 1,150,154 99.217 3.19090 0.59567 G2 華東地區 358,849,244 4,283 0.369 0.17137 0.00119 G3 中南地區 350,658,477 3,528 0.304 0.01193 0.00101 G4 華北地區 145,896,933 682 0.059 0.00782 0.00047 G5 東北地區 104,864,179 187 0.016 0.00171 0.00018 G6 西北地區 89,258,221 155 0.013 0.00089 0.00017 1 雲南 42,360,089 1,142,139 98.526 8.06663 2.69626 2 四川 82,348,296 6,642 0.573 0.16127 0.00807 3 山東 89,971,789 1,797 0.155 0.28400 0.00200 4 廣東 85,225,007 1,256 0.108 0.09896 0.00147 5 江蘇 73,043,577 1,083 0.093 0.41669 0.00148 6 廣西 43,854,538 847 0.073 0.00503 0.00193 7 貴州 35,247,695 755 0.065 0.00566 0.00214 8 重慶 30,512,763 604 0.052 0.03060 0.00198 9 湖南 63,274,173 587 0.051 0.00916 0.00093 10 浙江 45,930,651 540 0.047 0.13658 0.00118 11 河南 91,236,854 500 0.043 0.04372 0.00055 12 安徽 58,999,948 373 0.032 0.09376 0.00063 13 北京 13,569,194 265 0.023 0.04526 0.00195 14 上海 16,407,734 246 0.021 0.23683 0.00150 15 河北 66,684,419 229 0.020 0.00789 0.00034 16 海南 7,559,035 197 0.017 0.01500 0.00261 17 福建 34,097,947 169 0.015 0.02895 0.00050 18 湖北 59,508,870 141 0.012 0.00543 0.00024 19 遼寧 41,824,412 104 0.009 0.00155 0.00025 20 內蒙 23,323,347 96 0.008 0.00198 0.00041 21 江西 40,397,598 75 0.006 0.05966 0.00019 22 山西 32,471,242 68 0.006 0.06592 0.00021 23 陝西 35,365,072 68 0.006 0.03854 0.00019 24 吉林 26,802,191 60 0.005 0.00245 0.00022 25 新疆 18,459,511 59 0.005 0.00054 0.00032 26 天津 9,848,731 24 0.002 0.00899 0.00024 27 黑龍江 36,237,576 23 0.002 0.00130 0.00006 28 西藏 2,616,329 14 0.001 0.00057 0.00054 29 甘肅 25,124,282 13 0.001 0.00059 0.00005 30 寧夏 5,486,393 11 0.001 0.00058 0.00020 31 青海 4,822,963 4 0.000 0.00018 0.00008 現役軍人 2,498,600 242 0.021 0.21664 0.00969 ==文化== === 語言文字 === 傣族說德宏傣語(傣那語)、西雙版納傣語(傣仂語)、紅金傣語、金平傣語(傣端語)等多種傣語,都屬於壯侗語系的臺語支。 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分為四種形式:在西雙版納等地通行的稱為傣仂文﹐又稱西雙版納傣文﹔在德宏等地通行的稱為傣哪文﹐又稱德宏傣文﹔在瑞麗﹑瀾滄﹑耿馬等縣市的部分地區使用的稱為傣繃文﹔在金平使用的稱為傣端文,又稱金平傣文。這四種傣文都是從印度的婆羅米字母演變而來的﹐與寮國文﹑泰文﹑緬甸文﹑高棉文屬於同一體系。均為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但形體結構有所差異。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傣文條目 傣文書法是以傣文字型為表觀內容,以最初時的火炭筆、白泥巴筆以及後來的“列佔”(鐵錐筆)、蕨筆、鋼筆和毛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傳統傣文書法有“多溫暖斐”、“多勤搭毖”、“多法頇”、“多洛谷”、“多麻環折”、“多南簾奪”等六種書體,傣語把它們統稱為“南贊賀折”,意即“六種技法”或“六大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出現的書法藝術有“折篾形”、“貓閉眼形”、“方體形”、“疊壓形”、“雞爪形”、“卷首甩尾形”、“金藤繞圈形”、“金花吐絲形”等眾多流派、風格各異的優秀傣文書體。 === 文學戲曲 === 傣族文學主要為敘事詩。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長篇敘事詩。現在保留的傣族傳統長篇敘事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有歌唱人類創世活動的如《布桑蓋與瓦桑蓋》、《坤撒》,頌揚祖先創業事蹟的如《叭阿拉吾射金鹿》,反映歷史事件的如《召網香召網朔》、《勐卯與景欠戰爭史》,揭露統治階級貪婪殘暴的如《娥並與桑洛》、《召樹屯》、透過愛情主線揭示社會矛盾的如《朗鯨布》、《線秀》,還有新中國成立後表現社會主義新生活的《彩虹》、《流沙河之歌》等。 傳統傣戲:過去西雙版納有一種以舞蹈為主兼唱戲詞的形式,這是傣戲的雛形。其情節比較簡單,主要表現持刀的獵人與化了裝的龍、鳳、龜、鶴進行鬥爭。傣戲的發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帶。因此傣戲又稱“滇西傣戲”。大約在19世紀初產生於德宏盈江的盞西和幹崖。較早的劇目有《公孫犁田》、《冒少對唱》、《十二馬》等。到20世紀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個傣戲劇團,於是傣戲迅速風靡各地。傣劇的唱腔、道白均用傣語,唱腔以男腔、女腔為主,劇本多根據傣族民間故事改編,表演以本民族歌舞及民間武術為主,也借用其他劇種表演的程式,形成自己的戲曲風格。在傣族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發揮了表演者道具扇子或手帕的作用,同時借鑑京劇、滇劇和傣拳創造了傣戲的武打動作,臉譜的化裝則由原來的紅、黑、白三色發展為較為細緻的“勾臉”,以表現人物性格。另外還根據劇情和角色的性格改進了曲調形式,音樂集傣族地區豐富的民間曲調而成,伴奏從以象腳鼓、鋩鑼、鈸為主發展到使用多種樂器,並採用了滇劇不少以鑼鼓經為主的伴奏手段。各地經常有劇團演出,每逢節慶日,村與村、壩與壩之間還舉行巡迴的交流演出。 傣族舞蹈種類繁多。西雙版納傣族稱舞蹈為“凡”。民間舞蹈有:凡婻諾、凡光罕、凡光、哈凡、凡整。凡婻諾以模仿禽類動作為主要特徵,包括孔雀舞、鷺鷥舞、斑鳩舞等。凡光罕是以鹿的模具作為道具而表演的獸類舞蹈,此外還有獅子舞、大象舞等。凡光為鼓舞,舞蹈者挎鼓或擊鼓而舞,自己為自己伴奏,僅限於男性表演,在民間流傳極廣。常見的鼓舞有嘎光鼓舞、象腳鼓舞、大鼓舞等。哈凡為邊歌邊舞的集體性舞蹈,常見的有《依拉賀》和放高升舞,多在節日期間結群表演。凡整為武術舞,其中包括拳術舞、棒術舞、刀術舞等。表演時常敲擊鼓、鋩、鑔等打擊樂器伴奏。表演者的步伐、節奏應與鼓點協調,具有娛樂和自身防衛等特點。除了以上幾種有統一名稱的舞蹈外,民間還有一些反映生產、生活和風俗習慣的舞蹈,常見的有帽子舞、扇子舞、花環舞、花棍舞、蠟條舞、荷花舞等,其特點以舞蹈動作表現傣族生活的某些側面,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在種類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們最喜愛、最熟悉,也是變化和發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每年的佛教節日和迎接新年時,都要表演孔雀舞。 傣族民間樂器有嘎臘薩、玎、篳、多洛、象腳鼓、鋩、排鋩和傣鑔等。傣族的特色樂器葫蘆絲是舌簧樂器,用迴圈換氣法能持續發出五度音程,音色優美、柔和、圓潤、婉轉。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樓裡,能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而吹出的顫音尤如抖動絲綢那樣飄逸輕柔。中國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創作出《月光下的鳳尾竹》樂曲,使葫蘆絲音樂風靡大江南北。象腳鼓因鼓身形似象腳而得名,常與鋩鑼、傣鑔組合在一起,廣泛用於歌舞和傣戲伴奏。嘎臘薩是竹製、吊橋形的敲擊體鳴樂器。玎是彈撥絃鳴樂器,傣族青年戀愛時經常彈奏,有“愛情樂器”之譽。 === 醫藥 === 傣族醫學相當發達。傣醫理論認為,自然界存在風、土、水、火“四塔”,而人體同樣由風(氣)、水(血)、火、土“四塔”構成。四者平衡則身體健康,四者不平衡則生病。傣醫將疾病分為四大類,即熱病類、斑疹類、痺病類及毒病、血病類。傣醫還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將一年分為冷、熱、雨三季,選用不同的方藥治療不同季節的疾病。傣醫治療疾病,除採用內服、外用、內外合治三種療法外,還有一些獨特治療方法,如睡藥、敷藥、蒸藥、薰藥、研磨藥、刺藥等。傣醫常用成方有萬應小藥丸、五寶藥散、大成金丹以及目疾咽痛方等。現存傣醫藥文獻有《嘎牙山哈雅》、《瑪弩薩羅》、《藥典》、《醫書》、《藥書及病理》等。 傣醫院校有: * 雲南中醫藥大學民族醫藥學院 *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傣醫藥學院(大理州) * 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傣醫學專業 ===武術=== 武術,西雙版納傣語叫“芬整”,德宏一帶叫“戛拳”。過去,傣族男子到了十四、五歲,一般都要學會幾套武術動作,作為防身、禦敵、防野獸之用。騰衝縣的永樂寨,男女老幼人人習武,被譽為“傣族武術之鄉”。傣族武術廣泛吸收了中國漢族太極拳、長拳、形意拳和氣功的內容,又引進緬甸、泰國的武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步伐多以四平馬步、弓步、跪步為基礎,步穩勢烈,節奏分明,多借勁含力,以巧取勝。傣族武術在西雙版納有四個流派:一是以拳術為主的本地派,二是以棍棒為主的漢族傳來派,三是以長刀為主的緬甸傳來派,四是以短刀為主的泰國傳來派,總共有130多套武術。武術中以拳術最為豐富,也最有地方特色,有大洪拳、小洪拳、撲虎拳、四方拳、老虎撩尾拳、螃蟹拳、梅花拳等。傣族人還善於把各種動物的姿態糅合在武術之中,形成別具一格的青蛙拳、蛇拳、孔雀拳、鷺鷥拳、猴拳等。 === 黑陶紅陶 === 傣族是製作和使用黑陶最多的民族。西雙版納、普洱鎮遠等地是黑陶的主產地。黑陶器的原料是傣鄉特有的一種黑土,經與一定的沙和沾土混合漚透後捶砸揉壓制成。黑陶器均以手工拉坯製作,坯拉好後用刀刮或刻畫出花紋,晾乾後燒製即成。黑陶器一般皆為素色,表面光滑,質地細膩。 由於黑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因而在炎熱的傣鄉,長時間用它蓄水不僅不會變質,而且能保持水的清涼感覺。還有一個用途是用作祈吉的滴水器,傣族寺廟佛殿中的柱腳處通常會有一個落水小洞,根據滴水的情況占卜,若有不吉要請佛爺為其唸經解除。 傣族紅陶製作材料為當地一種紅粘土,呈磚紅色,配以一定量的沙,拌透揉均,用木棒槌舂、打混合後,用自制的轉盤手工拉坯。坯拉好後用有花紋的木拍拍上簡單的花紋,放入棚下陰乾,陰乾後即行燒製。傣族紅陶器具出品和用得最多的是罐,傣語稱為“莫丁”,一般較大,造型十分別致,用於盛水裝飯,在炎熱條件下能免除腐壞之虞,為所有傣族人家必備之器。 == 習俗 == === 服飾 === 傣族婦女多數束髮,著窄袖短衫和長筒裙,但在芒市等地婚前著短衫,束小圍腰,婚後改為穿對襟短衫和黑色筒裙。男子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上著短衫,下穿長褲,冬天冷時披毛毯。過去傣族人有紋身的習俗。 === 節慶 === *潑水節 *傣族人結婚時要殺牛,並請全村人來到自家吃飯。酒席持續三天。賀者為示感謝,會說一些吉祥話,或送上紅包。三天酒席結束後,新郎新娘正式結為夫妻。他們只種一次糧食在冬天結束農耕逸居。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Photos related to Dai Theravada Buddhism *Site including information on some endangered Tai scripts *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ategory:臺語民族
白族
白族是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列中國第14大民族。雲南、貴州、湖南三省是現代白族聚居地,歷史上曾建立大理國。 白族自稱“白夥”(白語:Baipho,白族)、“白子”(白語劍川方言:Baipzix,白語大理方言:Baipzi,白族男人)、“白尼”(劍川:Baipyvnx,大理:Baipnivx,白族女人),或者說白語的人(劍川:Baipngvpzix ho ,大理:Baipngvzzi ho)。史書上稱為“白蠻”、“白人”,明代以後稱為“民家”。在雲南的歷史舞臺上有過重要影響。唐宋元時期雲南歷史上一度曾經出現過白族化的過程。 == 族源與歷史 == 關於白族族源有兩個方面:文化意義上的族源、考古意義上的族源。 文化意義上的族源,指白族人自己認為自己從哪裡來的,反映的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族源價值取向。 考古意義上的族源,則反映的是一個族群在歷史上的來龍去脈,是真實意義上的族源。 === 文化族源=== 白族最早的文化族源是九隆傳說。這個傳說認為白族的先祖是哀牢山一個叫沙壹的聖母。沙壹在水裡碰到一根沉木而懷孕,生下10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叫九隆,其後代就是白族人。所以明代保留下來的白族墓碑上常刻有“九隆族”的字樣。 南詔開始白族受佛教影響很重。白族開始產生阿育王為白族祖先的說法。 明朝開始,白族人假冒是江南人後裔。產生了“南京人”的傳說。 === 考古族源 === 白族起源於泛洱海地帶的古代人群。蒼山馬龍峰4000年之久的洞穴人遺址——馬龍遺址,其居民馬龍人就是考古能發現的最古老的白族先人。按照林謙一郎的說法,叫做“洱海人”。洱海人包括泛洱海地區的蒼山馬龍人,賓川白羊人,祥雲大波那人和劍川海門口人。他們是白族的先人。他們創造了雲南最早的青銅文明。 洱海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融入了不少不同來源的人群。其中包括來自北方的氐羌系統的民族,也包括來自南方的濮人,以及自漢以來陸續遷入雲南的漢人。這些不同來源的人群攜帶者他們本身的文化特點,豐富了白族文化。白族受漢文化影響很深。在晉朝時期,於今天大理州彌渡縣境內的一個叫白崖的地方產生了一個國家性質的聯盟,稱為白子國。“白族”的族稱“白”即源於此。白子國延續了400多年傳了17代國王,後被崛起的南詔取代。在南詔時期,國力強盛,大量與漢文化互動,再加上佛教在南詔中期傳入,白族作為一個新的、穩定的民族共同體得以形成 方國瑜,《方國瑜文集》。 == 白族分佈 == 白族主要集中分佈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另外在雲南的麗江市古城區、玉龍縣,楚雄州南華縣,昆明市西山區、五華區與安寧市(太平鎮),怒江州瀘水縣,保山市隆陽區、臨滄市鳳慶縣與昭通市鎮雄縣(坡頭鎮)部分地區均有集聚地;白族也是貴州、湖南與湖北的世居民族,在貴州省分佈於畢節市境內,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與水城縣,湖南省則集中分佈於張家界市桑植縣,湖北省在分佈於恩施州鶴峰縣(鐵爐白族鄉)。 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大陸有白族人口1,861,895人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77%,其中雲南有1,505,644人,佔白族人口的80.87%;貴州有187,362人,佔10.06%;湖南有125,597人,佔6.75%;湖北有7,173人,佔0.39%。除世居地外,因工作、婚姻遷徙,各個省市區及現役軍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佈中華白族網 :白族分佈。 ===支系=== 南詔以前,白族支系眾多。分佈在泛洱海地帶。不相從屬。南詔開始,連綿近600年的雲南白族化程序,整合了白民族的各個分支,部落被統一起來,語言和文化被均質化,所以白族內部差異非常小。在相近人口規模的民族中,白族的支系非常少。 白族在南詔大理時代結束後失去了雲南的支配地位。從明朝開始,漢人成為雲南事務的主導。漢語變成雲南的共同語。在這個背景下,因為地理隔絕產生了白族支系的分化。最先分化出來的是拉瑪支系。他們是泛洱海地帶的白族人先人在數次戰爭中遷往瀾滄江流域留下的後代。比較重要的幾次遷徙包括: *1254年蒙古討南宋。從雲南徵調爨白軍到江南。戰爭結束後,部分白族人流落到湖南桑植定居繁衍至今。 *1381年,傅有德平定洱源佛光寨叛亂。引起大量白族人西遷。 *1449年-1550年,納西族木氏土司與迪慶藏族爭奪滇西北霸權的百年戰爭。木氏治下有大量的白族人和傈僳族人。繁重的兵役造成大量白族人和傈僳族人逃往瀾滄江地帶。 *1673-1681年,吳三桂三藩之亂。 勒墨人是從拉瑪人中分化出來的。是在第四次大遷徙中從瀾滄江流域中排木瓜邑遷到怒江流域的洛本卓一帶。從語言上看,勒墨白語和拉瑪白語非常接近。但是勒墨人受傈僳族影響很大,各方面呈現顯著差異,所以他們被劃為單獨的分支。 當拉瑪人和勒墨人從白族主體中分化出去以後,白族主體就被方便地稱為民家人,以示區分。 95%的白族人屬於民家支系。 雲南省以外的白族都屬於民家人。 貴州省的白族有18萬左右人口(2000年),自稱“民家”,漢族稱其為“七姓民”,主要分佈在畢節市威寧縣,據認為是1090年大理時代駐紮邊境白子軍人的後裔。地方誌資料證明,貴州白族遲至1940年代還在大量使用白語,但1949年後至今已經無人使用白語。貴州白族的民族身份於1982年獲得政府承認,但同時有近一半來源可疑的“龍家人”被四捨五入劃為的貴州白族。貴州與白族相關的族群除了龍家人外尚有蔡家人、盧人,他們的語言比較彼此接近,雖然與過去貴州白族所講的白語無法溝通,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同源詞,因此被一些專家劃入漢白語族。但目前蔡家人屬於未識別民族,盧人則被劃入滿族。 湖南省桑植縣有白族人口12萬多人(2000年),自稱“白尼”,是700多年前由雲南遷移過去的,1258年蒙古軍滅了大理後,準備包抄攻打南宋。經過長途跋涉與戰爭後蒙軍兵源不足,於是在年在當地徵白族兵,史稱“寸白軍”(或作“爨白軍”)。1261年戰爭結束後寸白軍被遣返雲南,有部分白族軍人在這個過程中流散到洞庭湖周邊地區。其中有姓谷、鍾、王、熊和李的幾個白族兵經江西最後流落到桑植,並定居下來,其後代繁衍至今。這些後裔一直到1984年才被識別為白族。湖南白族已不再使用白語,但其語言裡保留了一些白語詞彙。 ===支系爭議=== ===白族聚居地===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白族鄉 所屬省份 所屬地市州 所屬縣市區 雨露白族鄉 雲南省 楚雄州 南華縣 沙朗白族鄉 雲南省 昆明市 五華區 金山白族鄉 雲南省 麗江市 古城區 金江白族鄉 雲南省 麗江市 古城區 石頭白族鄉 雲南省 麗江市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九河白族鄉 雲南省 麗江市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老窩白族鄉 雲南省 怒江州 瀘水縣 洛本卓白族鄉 雲南省 怒江州 瀘水縣 瓦馬彝族白族鄉 雲南省 保山市 隆陽區 楊柳白族彝族鄉 雲南省 保山市 隆陽區 郭大寨彝族白族鄉 雲南省 臨滄市 鳳慶縣 陰底彝族苗族白族鄉 貴州省 畢節地區 畢節市 千溪彝族苗族白族鄉 貴州省 畢節地區 畢節市 響水白族彝族仡佬族鄉 貴州省 畢節地區 大方縣 三元彝族苗族白族鄉 貴州省 畢節地區 大方縣 普底彝族苗族白族鄉 貴州省 畢節地區 大方縣 核桃彝族白族鄉 貴州省 畢節地區 大方縣 綠化白族彝族鄉 貴州省 畢節地區 黔西縣 三甲白族苗族鄉 貴州省 畢節地區 織金縣 厙東關彝族白族苗族鄉 貴州省 畢節地區 納雍縣 昆寨鄉苗族彝族白族鄉 貴州省 畢節地區 納雍縣 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鄉 貴州省 畢節地區 赫章縣 舊營白族彝族苗族鄉 貴州省 六盤水市 盤縣 羊場布依族白族苗族鄉 貴州省 六盤水市 盤縣 龍場苗族白族彝族鄉 貴州省 六盤水市 水城縣 營盤苗族彝族白族鄉 貴州省 六盤水市 水城縣 芙蓉橋白族鄉 湖南省 張家界市 桑植縣 洪家關白族鄉 湖南省 張家界市 桑植縣 淋溪河白族鄉 湖南省 張家界市 桑植縣 劉家坪白族鄉 湖南省 張家界市 桑植縣 馬合口白族鄉 湖南省 張家界市 桑植縣 麥地坪白族鄉 湖南省 張家界市 桑植縣 走馬坪白族鄉 湖南省 張家界市 桑植縣 鐵爐白族鄉 湖北省 恩施州 鶴峰縣 ===各地白族人口分佈=== 位次 地區 總人口 白族人口 佔白族人口比重(%) 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比重(%) 佔地區人口比重(%) 合計 1,245,110,826 1,861,895 100 1.767 0.150 31個省份合計 1,242,612,226 1,858,063 99.794 1.766 0.150 1 雲南 42,360,089 1,505,644 80.866 10.634 3.554 2 貴州 35,247,695 187,362 10.063 1.405 0.532 3 湖南 63,274,173 125,597 6.746 1.959 0.198 4 四川 82,348,296 7,335 0.394 0.178 0.009 5 湖北 59,508,870 7,173 0.385 0.276 0.012 6 廣東 85,225,007 5,905 0.317 0.465 0.007 7 浙江 45,930,651 2,659 0.143 0.673 0.006 8 山東 89,971,789 2,405 0.129 0.380 0.003 9 江蘇 73,043,577 2,300 0.124 0.885 0.003 10 北京 13,569,194 1,554 0.083 0.265 0.011 11 重慶 30,512,763 1,140 0.061 0.058 0.004 12 河北 66,684,419 946 0.051 0.033 0.001 13 河南 91,236,854 946 0.051 0.083 0.001 14 廣西 43,854,538 831 0.045 0.005 0.002 15 安徽 58,999,948 761 0.041 0.191 0.001 16 西藏 2,616,329 722 0.039 0.029 0.028 17 福建 34,097,947 608 0.033 0.104 0.002 18 上海 16,407,734 506 0.027 0.487 0.003 19 遼寧 41,824,412 449 0.024 0.007 0.001 20 新疆 18,459,511 409 0.022 0.004 0.002 21 山西 32,471,242 353 0.019 0.342 0.001 22 陝西 35,365,072 338 0.018 0.192 0.001 23 江西 40,397,598 337 0.018 0.268 0.001 24 吉林 26,802,191 298 0.016 0.012 0.001 25 黑龍江 36,237,576 278 0.015 0.016 0.001 26 甘肅 25,124,282 272 0.015 0.012 0.001 27 內蒙 23,323,347 248 0.013 0.005 0.001 28 青海 4,822,963 242 0.013 0.011 0.005 29 海南 7,559,035 222 0.012 0.017 0.003 30 天津 9,848,731 184 0.010 0.069 0.002 31 寧夏 5,486,393 39 0.002 0.002 0.001 現役軍人 2,504,022 3,832 0.206 3.27 0.153 == 語文 == 白族有自己的語言白語。大約124萬居民操本族語言(佔民族人口總數約68%),通用漢語文。 === 語言 === 白語介乎藏緬語及漢語之間,一般將其歸類入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但由於其基本詞語大都是漢語借詞,所以有學者認為白語其實並非彝語的分支,而應該是漢語的分支。另外,亦有少數西方學者根據基本語序的類似認為白語與緬甸的克倫族的克倫語很相近。白語詞存在從漢語借用以及同源兩方面的造成的相似性。很多基本詞都被漢語所替換,所以造成譜系分類學上的困難。 === 文字 === 白族在歷史上曾經仿造漢字創制過方塊白文,並用方塊白文編撰過大量的書籍。雲南歷史上著名的史書《白古通記》原本即用白文寫成,後經四川人楊慎翻譯為漢文流傳至今。元末明初傅友德、沐英在雲南對白族文化實行殘酷的文化滅絕政策,焚燬了所有官方和民間的藏書,以致於後世無法系統瞭解當時的歷史和文字系統。從此白文基本上滅絕。流傳於民間的白曲歌譜尚用漢字白讀的方法來記錄白語唱詞,但是因為缺乏系統性和統一性而不能流傳到其他領域。 1955年參照漢語拼音方案發明瞭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白文。經過1992年的修訂現在基本已經成形。白文書籍在部分地區流傳,但由於許多白族知識分子的民族意識淡漠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援。 == 民俗 == === 飲食 === * 壩區白族主食為大米,山區白族多食粗糧,比如玉米、蕎麥。 * 口味偏川味,嗜酸辣。 *小吃比較多樣,有米線、餌絲、餌塊、冰粉、涼蝦、卷粉、碗豆粉(涼、熱)等,其中米線、餌絲和餌塊,各地又有不同做法和吃法。 * 有養牛和養山羊的傳統,食物中乳製品較多。利用牛奶、羊奶生產黃油和類似乳酪的食品乳扇和乳餅。 * 有飲茶習俗、迎客時用三道茶。 * 白族有透過醃製、風乾儲存食品的習俗。飲食中包含大量醃、臘、幹食品。比如醃豬腸(豬肝醡)(deip ganl tvnl)、醃梅(有雕梅、蘇裹梅、燉梅等)(sul god meil)、醃梨(zvx xiop xuil lil)、臘肉、臘腸、魚乾、黴乾菜、幹蠶豆葉、幹青菜、幹豆腐皮(ganl lanl zix)豆豉、麵醬、酸醃菜(過年要醃製五花醃菜)。 * 在大理、洱源等地的白族有吃“生皮”的習俗,即生的豬皮和豬肉。《徐霞客遊記》中也曾提到過。做法是將豬宰殺後用稻草燒去豬毛,然後開膛、清洗,將肉、皮切碎,直接沾蘸水食用。當然,現在豬肉都是經過化驗,才會拿去生吃,避免會吃進寄生蟲。 File:Ru shan.JPG|乳扇 File:製作生豬肉.jpg|製作生豬肉,攝於2012年2月,洱源縣 File:生豬肉.jpg|切好的生豬肉,攝於2012年2月,洱源縣 === 節日 === *三月街 *繞三靈 *石寶山歌會 *火把節 === 婚姻制度 === 實行一夫一妻制 ==== 白族入贅婚俗 ==== 白族婚姻中有入贅的婚俗,入贅的男子不僅在社會上享有同不入贅的男子一樣的地位,而且還受到鄰里鄉親,女方家成員、親友的尊重,並享有繼承女方家財產的權利和贍養女方父母、照管年幼弟妹直到他們成長成人的責任,人們把這種人贅俗叫“上門”。有的白族人家還有意把兒子“嫁”出去,討姑爺進門,故民間還有“打發兒子招姑爺”的俗話。男女在戀愛關係確定後,如果男子願意到女方家上門,在徵得雙方父母同意後,定婚時,女方家把男子及男方家長輩親友數人邀請到家,由女方家在宴請賓客時,長輩要當著眾親友的面為他改姓。從此他就隨妻姓,不再使用原來的姓氏名字,並按女方家在家的排行定男子的排行。自此之後,男子結婚後在女方家成了一員,同輩人之間只能互相稱兄弟,禁忌把入贅的男子稱為“姐夫”、“妹夫”或“姑爺”。 入贅婚姻的子女的姓氏,由於父親改姓,所以子女的姓氏繼承父姓,表面上看是子女隨母姓,實質上是隨父姓,這是由入贅男子地位較高而決定的。而在親戚稱謂上,母系(父親的後姓)為族內,父系(父親的原姓)為族外,故與聘娶婚的相反。 === 取名 === *乳名 * *學名 === 喪葬 === 明朝以前白族同周圍民族一樣普遍使用火葬。明朝中葉以後白族被迫改為土葬。 == 文化藝術 == === 建築 === 白族民居多為庭院建築群,依經濟狀況,有“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格局。白族人擅長木雕,建築上使用很多木雕修飾,特別講究門樓的裝飾性。大宅多建有簷角上翹、斗拱重疊並具彩繪的精美門樓。 === 文藝 === 白族歌曲分為“曲 kv”和“調 dia”“腔”三類。曲類似於京劇,唱腔比較固定,缺乏變化,常用於對歌。調類似於民歌,唱詞和曲調因歌而異。最享有盛名的為《泥鰍調》(seit qiainl ngvl dia),有曲母之稱。腔主要是由內地傳入的吹吹腔。無論曲還是調都喜歡用山花體格率,即“七七七五”式。白族傳統上喜歡用曲對歌。劍川有著名的一年一度的“石寶山歌會”,歌會起源於南詔時期。白族對歌都是即興的表演,遵從格律,但不適合流傳。也不容易通俗化。相比於曲,調比較容易流行。 白族音樂比較發達,與宗教聯絡密切,並受中原傳統影響很深。 舞蹈,白語稱“跳舞”為dap go [IPA tɑ42 ko44],白族民家人的舞蹈形式並不豐富。著名的有“霸王鞭”、,是一種帶娛樂性質的集體群舞,不適合舞臺表演。在農村節日人們除了打"霸王鞭"還會耍“板凳龍”、跳“草帽舞”等。白族拉瑪人的代表性歌舞稱為“開益”(kaix niif,[IPA kʰɛ33 ȵi35])。勒墨人喜歡跳舞,每逢節日則跳舞狂歡數日。 == 宗教信仰 == 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家人習俗跟傳統漢族大致相同。文化上受佛教、本主教、道教和儒教影響較深。尊重知識,重視教育;尊老尊師愛幼。 ===佛教=== 歷史上白族是一個全民信佛的民族,是雲南除了滇西北藏族以外最早信佛的民族。白民族的性格也受佛教影響極大極深。 早在8世紀佛教就已經傳入白族當中。南詔王閣羅鳳的弟弟閣陂就是一個佛教徒。元朝李京著《雲南志略》記載: 由此記載可見當時白族全民信佛的盛況。雲南的傣族是從明朝才開始信佛。 白族人最早信奉的佛教是大乘密宗佛教。由印度僧人贊陀崛多(Candra Gupta,月護)傳入。與白族文化結合形成了特殊的佛教流派:阿吒力派(滇密),和緬甸阿利僧派同源。阿吒力一詞是梵文阿闍梨的音譯,意思為導師,僧人的白語尊稱為Svl Zix Bol,在民間享有崇高的聲望和地位。阿吒力派信奉阿嵯耶觀音。 白族的阿吒力佛教在明初被禮遇過。當時明朝在雲南設有阿吒力綱司,專門管理阿吒力佛教。但是密宗僧人歷史上數次受戰亂和造反牽連。吳三桂“三藩之亂”以後,被清朝旗幟鮮明地打壓了下去。以後,白族的佛教信仰在明清被強行用漢傳顯宗置換。現代的阿吒力教主要活動中心在雲南劍川,呈衰落狀態。顯宗和尚在白族民間被蔑稱為Gonp Ded Bol。 佛教信仰在勒墨人中不存在,但他們祭拜一個以佛菩薩為原型的鬼:大維摩鬼。 拉瑪人地緣上離民家近。受民家人的影響,拉瑪人也有信佛的。 20世紀是大理國寫本佛經的集中發現時期,崇聖寺千尋塔、鳳儀北湯天法藏寺、崇聖寺三塔、下關佛圖寺塔陸續有發現,其中包括《金剛經》、《妙法蓮華經》、 《大般若經》、《維摩詰經》、《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自心印陀羅尼法》 等等。 《護國司南抄》是這批寫經中對良賁《仁王經疏》的註釋類書籍,其中全是漢地佛教的內容,證明漢地佛教也是構成南詔佛教的重要成份之一。周泳先提出寫經中存在白文的觀點, 關於大理國寫經中是否存在白文的問題,在學者間並未達到共識。多數學者認為有,但楊延福、侯衝等學者否定。侯衝認為《護國司南抄》不存在白文,那些是以一些字的偏旁部首作註釋之用。 ===道教=== 道教傳入白族比較早,但一直處於邊緣地位。在晚近佛教信仰被淡化的情況下有所興盛。常常和佛教信仰混雜。比如劍川白族傳統節日“二月八太子會”盛典,佛教徒和道教徒都參與。 ===本主教=== 白族的本土宗教是本主教。本主教本質上是一種原始的萬物崇拜宗教。“本主”一詞的含義是“本境土主”。白語稱“ngel zex ”(字面義:我的主人),另稱有ddaot baol。 白族村寨幾乎都建有本主廟。廟內供奉泥塑或木雕的本主神像。據1990年統計,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共有本主廟986座。 白族的“本主”是“人神兼備”的護衛神, 滲入了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本主作為神沒有固定的身份和形象。很多本主是神話、傳說、歷史中的著名人物。有的本主是老虎。比如老君山的神叫“老君景帝” 還有的本主是白族的敵人,比如下關將軍洞祭拜的本主是公元754年唐與南詔戰爭中喪生的唐將李宓.這種現象與白族古老信仰中的“祭惡”習俗有關。 白族本主是單個神祇,但大多也有譜系可尋。各地或各個村寨本主廟內都塑有自己的本主神。也有的幾個村寨甚至幾十個村寨共同信奉一個本主。本主管的物件也不同,有管“陰間”和人間大小事務的,有管人間疾病的,有管牲畜的,等等。每年有兩次按一套固定儀式祭祀本主的廟會。一次是春節期間迎送本主,另一次是慶祝本主誕辰或忌日。有祭祀禮儀和《本主經》,還有一套清規戒律和道德規範。要求人們忠於國家、孝敬父母長輩、尊老愛幼、勤儉勞動、不做壞事等。 勒墨人不拜本主。 ===原始巫教=== 白族在外來宗教的衝擊下,仍然保留了很多古白族的原始信仰。尤其以怒江勒墨白族保留的最多。怒江勒墨白族保留的宗教叫朵兮教。勒墨人的祭師叫朵兮博(ddaot xil dol),白語意為“大祭司”。朵兮崇拜是白族最古老的精神生活之一。即便在佛教盛行的地區也存在朵西活動,包括大理、劍川地區。勒墨人不信本主,不信佛教。他們認為人生受各種鬼支配,因而比較消極厭世。勒墨人的生活是圍繞著各種禁忌和敬鬼的儀式來展開的。在怒江八個世居民族中,勒墨白族是唯一不信基督的民族。這個現象被人稱為奇觀。 ===基督宗教=== 白族信仰基督宗教的人不多。大理有基督教堂。 ===伊斯蘭教=== 白族人不信仰伊斯蘭教。 有部分大理的回族人以白語為母語,即“白回”,主要分佈在大理地區洱源縣鄧川壩子計程車龐、雞鳴、三枚三村,劍川縣的桑嶺、西鳳村,人數約9800人。他們嚴格遵循穆斯林的生活習慣,而在住房建築的形式、風格上,則是白族傳統與伊斯蘭特色相結合。 == 社會發展 == === 1949年前 === *大理:經濟相對發達。喜洲當年有很多著名的商會和國際馬幫貿易組織。 *碧江: 處在帶有奴隸社會性質的土司統治狀態;土司自己家裡擁有奴隸。社會發展低下。 *其他:普通的封建社會。 === 1949年後 === 與雲南漢區發展程度大抵相同。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白族的宗教信仰 * 賀龍與白族 * 風花雪月話“白回” == 參見 == *氐 *羌 *高山漢 *洱海人 *昆明人 *僰人 *蜀人 *下方族 *哀牢人 *爨氏 *南詔 *西南夷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國際音標:, ) ,簡稱西雙版納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下轄的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南端。州境北面與普洱市毗鄰,西南與緬甸相連,東南與寮國接壤。地處橫斷山脈南段,北面臨哀牢山和無量山,東西兩側為山地,中部為谷地和盆地,瀾滄江縱貫州境。全州面積19,096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30.14萬人,漢族人口比例約33%,傣族人口比例約25%,自治州首府駐景洪市。 == 名稱 == “西雙”(,數字式為)在傣仂語裡意思為十二,可能來源自漢語“十雙”,“版”()是千的意思(另有說法為“版”意為“村莊”,與泰語 bâan 及寮國語 bān 同源),“納”()是一種田賦單位,“西雙版納”即一萬兩千塊田地,或直譯“十二千田”。故也有稱呼“十雙版納”、“十二版納”的,或簡稱“版納”。 亦有十三版納之稱「普洱在省城之西南,幅員遼闊,與緬甸之孟艮、猛勇、整欠接壤,南通南掌,所屬有九龍江、車裡宣慰司及倚邦土守備、六困土守備,猛遮土千總、普籐土千總,猛阿、猛籠、猛臘、猛旺、整董、猛烏、烏得土把總,大小十三土司,俗稱十三猛,又稱十三版納。其間九龍江、猛遮、猛阿、猛籠、猛臘並猛遮所屬之猛海,及九龍江所屬之橄欖壩、小猛崙、猛搻、補角等處,均偪近外域。」。《嘯亭雜錄》卷五緬甸歸誠本末。 == 歷史 == 西雙版納古稱勐泐,即傣仂居住的地方。據《泐西雙邦》()記載,古代勐泐分為十二個邦(部落)。據《泐史》記載,1180年前後叭真(帕雅真)統一各部,建立“景曨金殿國”根據李佛一譯本。對應 mueang chiang rung mueang ho kham。景曨即景洪。,成為第一世召片領。 西漢州境為哀牢地。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內附,漢朝析益州郡西置瀾滄郡,後改永昌郡。西晉泰始六年(270年),永昌郡改屬新置之寧州。元康九年(299年)於今景洪市境置南涪縣。東晉末至南北朝年間,中原王朝漸失去境內管治,後地入濮部。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詔統一其它五詔,建立南詔國。南詔設銀生節度,今境屬茫乃道。五代後晉天福八年(943年),傣族首領帕雅桑目底把轄地劃分為十二版納,稱“西雙版納”。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傣族首領帕雅真建立“景曨金殿國”,統治中心在勐泐,即今景洪市。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軍入雲南,“景曨國”內附。元貞二年(1296年)置徹裡軍民府(治今景洪市)。泰定四年(1327年)改徹裡軍民府為車裡軍民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景曨國”內附明朝,以其地置設車裡軍民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車裡軍民府為車裡宣慰司,並冊封召片領為宣慰使。隆慶四年(1570年)第二十四世召片領召應勐將三十多個“勐”合併成十二個“版納”:景洪、勐遮、勐混、勐海、景洛、勐臘、勐很、勐拉、勐捧、勐烏、景董、勐龍(“景”是城市,“勐”是壩子)。清雍正七年(1729年)析車裡宣慰司瀾滄江以東六個“版納”置普洱府。乾隆元年(1736年),普洱府增領瀾滄江外六版納各土司。其中勐烏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中法《續議界務商務附章》為法國割佔,併入法屬印度支那,今屬寮國豐沙裡省。自此十二版納僅餘十一。 民國二年(1913年)析思茅廳置普思沿邊行政總局,治今景洪市,隸滇南道(1914年改普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以普思沿邊行政總局第一區置車裡縣(治今景洪市允景洪街道),第二區置五福縣(治今勐海縣勐遮鎮),第三區置佛海縣(治今勐海縣勐海鎮),第四區置臨江行政區(治今勐海縣勐往鄉),第五區置鎮越縣(治今勐臘縣勐捧鎮,1930年遷治今易武鄉),第六區置象明縣(治今勐臘縣象明彝族鄉倚邦村),第七區置普文縣(治今景洪市普文鎮),第八區置蘆山縣(今普洱市思茅區六順鄉),皆屬普洱道;同年廢道制。1929年蘆山縣改名六順縣,省象明縣入鎮越縣;同年置第二殖邊督辦公署,各縣、行政區屬之。1932年省普文縣入思茅縣,改臨江行政區為寧江設治局。1934年五福縣改名南嶠縣。1938年撤銷第二殖邊督辦公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以普思沿邊行政總局置雲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1942年改第四行政督察區,1946年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各縣屬寧洱專區,次年改名普洱專區。1953年1月23日建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委託普洱專區領導。1954年撤銷各縣,改設景洪、勐海、勐旺、易武、勐捧、勐混、勐遮、勐養、勐臘、勐龍、勐阿、曼敦十二版納,均相當於區級,及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區(治今勐海縣格朗和鄉)、布朗山布朗族自治區(治今勐海縣勐滿鎮)與易武瑤族自治區(治今勐臘縣易武鄉)。1956年6月廢除農奴制後,西雙版納自治區改設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由思茅專區領導。1957年7月,勐養、勐籠、勐旺3版納併入版納景洪,格朗和、布朗族2自治區與版納勐混、勐阿2版納併入版納勐海,版納曼敦併入版納勐遮,版納勐捧併入版納勐臘,易武瑤族自治區併入版納易武。1960年1月改各版納為景洪、勐海、勐遮、勐臘、易武五縣;同年9月將勐遮縣併入勐海縣,易武縣併入勐臘縣。1973年8月,西雙版納州與思茅地區分設,由雲南省直接領導。1993年12月,撤銷景洪縣,改設景洪市。 原召景哈(外議事庭庭長)、召勐捧(勐捧土司)召存信(1928年—2015年)長期擔任自治區主席(1953—1955年)、自治州州長(1955—1992年)。第44代召片領刀世勳(1928年—2017年)後來成為學者。 == 地理 == 西雙版納是中國熱帶生態系統儲存最完整的地區,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生物基因庫”、“植物王國桂冠上的一顆綠寶石”等美稱,擁有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 === 氣候 === 西雙版納地處熱帶北部邊緣,北有哀牢山、無量山為屏障,阻擋了南下的寒流;南面東西兩側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灣,夏季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太平洋東南氣流的影響,造成西雙版納氣候終年溫暖溼潤,無四季之分,只有乾溼季之別。乾季從當年11月到次年4月,溼季從5月至10月。全州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8.6~22.9℃之間。 === 河流 === 瀾滄江-湄公河被美譽為“東方多瑙河”,與寮國、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水路相連,是面向南亞的重要通道和黃金水道,地理優勢、自然優勢得天獨厚。 === 植物 === 全州森林面積154.63萬公頃,有勐養、勐臘、勐侖、尚勇、曼稿、納板河流域6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02萬畝,其中70萬畝為保護完好的原始森林。域內高等植物5000多種,其中特有植物153中,如望天樹、紅光樹、雲南肉豆蔻、四藪木、黃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瀕危植物134種,如西南紫微、鐵力木、雲南石梓、雲南美登木等。眾多的植物種屬相互交錯生長,形成了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苔蘚常綠闊葉林、南亞熱帶針葉闊葉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複雜多樣的植被景觀。 在各種植物中,藥用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全州有中草藥1724種,經過鑑定的有500多種。其中,有芳香健胃藥砂仁,健胃驅蟲藥檳榔,有製造國產血竭的主要原料龍血樹,製造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七葉一枝花,製造降壓靈的蘿芙木,製造奎寧的金雞納樹等等。在西雙版納這個“植物王國”裡,水果資源、花卉植物、油脂植物、香料植物、染料植物、纖維植物、澱粉植物、蔬菜植物也十分豐富。西雙版納為亞洲大葉種茶原生地,是馳譽中外的“普洱茶”主要產地。 === 動物 === 豐富的植物和溫和的氣候,是動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家園,西雙版納有脊椎動物762種(其中陸棲脊椎動物539種),佔該國脊椎動物類1/4;無脊椎動物3000多種,鳥類427種,佔該國鳥類種數36%;哺乳動物108種,爬行野生動物74種,魚類100種,被譽為“動物王國”、“天然動物園”。在這些野生動物中,被列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就多達109種,不僅儲存著中國最大的野生亞洲象種群,還較為集中地分佈著野牛、印支虎(又稱勐臘虎、孟加拉虎印支虎)、綠孔雀、巨蜥、蟒、黑冠長臂猿、犀鳥 及僅產於此地的鼷鹿等珍稀動物。 === 礦物 === 西雙版納州礦產豐富,擁有岩鹽、鐵、銅、錳、鈷、稀土(磷釔礦、獨居石)、褐煤、油頁岩、鉛、鋅、汞、鎢、金、高嶺土等礦產。 == 生物多樣性 == 西雙版納的多樣生物種群在雲南和中國都佔比很多。出於熱帶氣候和偏遠地區,許多物種直到最近才統計其中。除豐富的植物外,西雙版納還是最後幾頭仍在中國的亞洲象的家園,該物種甚至在幾百年前就遊遍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人們建立了保護區來保護大象,但這五十年來的天然橡膠種植園威脅了植物多樣性並完全摧毀了熱帶雨林,取而代之的是單一耕作的巴西樹。 版納西番蓮是最近發現的一個西番蓮屬的特有種。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委員會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州長 主席 姓名 朱家偉 許家福 刀文 張興 民族 漢族 彝族 傣族 漢族 籍貫 雲南省瀘西縣 雲南省景洪市 雲南省景洪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2年6月 2020年5月 2021年2月 2021年2月 === 行政區劃 === 西雙版納州下轄1個縣級市、2個縣。 * 縣級市:景洪市 * 縣:勐海縣、勐臘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西雙版納傣文 漢語拼音 面積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 鄉級行政區 鄉級行政區 鄉級行政區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西雙版納傣文 漢語拼音 面積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532800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19,096 1,301,407 景洪市 666100 5 18 12 7 532801 景洪市 6,867 642,737 允景洪街道 666100 5 4 5 2 532822 勐海縣 5,369 353,720 勐海鎮 666200 6 5 3 532823 勐臘縣 6,861 304,950 勐臘鎮 666300 8 2 2 == 人口 ==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為1,301,407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33,51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67,892人,增長14.81%,年平均增長率為1.39%。其中,男性人口為684,765人,佔總人口的52.62%;女性人口為616,642人,佔總人口的47.3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1.05。0-14歲的人口為228,963人,佔總人口的17.59%;15-59歲的人口為906,398人,佔總人口的69.65%;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66,046人,佔總人口的12.7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5,021人,佔總人口的8.07%。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12,550人,佔總人口的47.0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88,857人,佔總人口的52.93%。 === 民族和宗教 === 全州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39,036人,佔33.7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862,371人,佔66.2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98,605人,增長28.9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3.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69,287人,增長8.74%,佔總人口比例下降3.7個百分點。其中,傣族人口增加12,190人,增長3.8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2.66個百分點;哈尼族人口增加18,875人,增長8.7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個百分點。 西雙版納傣族自稱傣仂(ᦑᦺᦟᦹᧉ ),說傣仂語。 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版納,由於本地佛教傳統歷史悠久,並臨近寮國、緬甸等佛教國家,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在這裡深入人心,處處可見類似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傣族和布朗族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其他民族也有部分人信奉佛教。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構成(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民族名稱 漢族 傣族 哈尼族 彝族 拉祜族 布朗族 基諾族 瑤族 苗族 白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439,036 328,341 234,309 83,020 66,635 50,897 23,917 23,547 21,583 8,264 21,858 佔總人口比例(%) 33.74 25.23 18.00 6.38 5.12 3.91 1.84 1.81 1.66 0.64 1.68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38.07 27.17 9.63 7.73 5.90 2.77 2.73 2.50 0.96 2.53 == 文化 == 位於該州的六大茶山生產了部分20世紀最受矚目的普洱茶。 西雙版納擁有豐富的自然、歷史和文化資源,以其民俗、雨林、稀有植物和野生動物而知名。其主要旅遊景點包括勐侖熱帶植物園、曼飛龍佛塔(曼飛龍白塔)、景真閣、野象溝、甘蘭壩傣族村寨。 著名的傳統節日是哈尼族“嘎湯帕”節、基諾族“特懋克”節、瑤族“盤王節”、彝族“百詩佳”節和傣族新年(又稱潑水節)。而傣族新年每年的4月13日持續至15日,共3天。除了潑水節,它還有賽龍舟、孔明燈等其他活動。 == 著名景點 == *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 西雙版納主題樂園 * 野象谷 * 橄欖壩 * 獨樹成林 * 曼聽公園 * 勐臘望天樹 * 民族風情園 * 曼飛龍塔 * 景真八角亭 * 曼春滿佛寺 * 曼短佛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景真八角亭 * 曼飛龍塔 * 曼短佛寺 * 曼春滿佛寺 == 特產和小吃 == * 茶葉:普洱茶 * 象腳鼓 * 筒帕與香包 * 血竭 * 絞股蘭 * 熱帶水果:菠蘿蜜、紅毛丹、油梨、蓮霧、番木瓜、無眼菠蘿、芒果 * 香茅草烤魚 * 竹筒飯 * 青苔 * 油炸牛皮 ==友好地區== *奧斯汀 *琅勃拉邦省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雲南自治州 州
佛教
佛教()原為約前6世紀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印度邊界間靠近尼泊爾)的王子悉達多·喬達摩於35歲達成了解脫生死的修行目標,且成為了相關能清晰教導眾生佛法的佛陀後,對弟子開示的“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教導內容。在佛滅後的佛教史上,印度佛教因緣際會(例如某些弟子因為對佛陀的思念而予以神化,以及婆羅門教內容滲透)趨於更明顯的宗教化,至現代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對於世界上,尤其是東亞、中南半島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影響,此外對中亞、南亞、南洋群島地區的文化亦曾具有廣泛的影響,現則正向歐洲、非洲、北美洲發展。佛教經歷史發展,透過南、北兩條傳播途徑,現代存在南傳佛教這支路徑主要傳播的是上座部佛教的教義(這派以聲聞乘的教法為主,但也有若干菩薩乘的教法,參見南傳菩薩道)、北傳佛教這支路徑主要傳播的是大乘佛教的教義,其中與北傳佛教的傳播路徑所相應的大乘佛教的內容,又可再細分為漢傳佛教(大乘佛教,或稱顯宗)以及藏傳佛教(或稱密宗);故也有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漢傳佛教(大乘佛教)、藏傳佛教(從大乘佛教之中再特別析分出秘密大乘佛教)三分法。佛教這幾(不論依照二分法或三分法的)大教派內又各有諸多宗派;南傳佛法體系主要以追求成為阿羅漢為修行目標,北傳佛法體系則以追求成佛為修行目標。佛教各派並公認,修行人不論是證得佛或阿羅漢或辟支佛,皆能解脫生死輪迴,皆屬於達到涅槃的境界。 創教者為生於印度文化區的古人悉達多·喬達摩,是一位在證道後,通常在南傳佛教稱其佛號為喬達摩佛()、在漢傳佛教則尊稱其佛號為釋迦牟尼佛的「佛陀(佛)」,「釋迦牟尼」的構詞本身指涉悉達多·喬達摩的背景,意謂「釋迦族的聖人」。至於「佛陀」義為覺者、覺悟者,在中文的廣義上也包含三世諸佛。佛教的本意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指拜神佛的宗教,比起其他宗教教義更像是一種哲理,這是由於原始佛教的概念中,並不崇拜天神,甚至反對迷信,佛陀認為不應該浪費時間思考對滅苦沒有幫助的概念。「佛法」一言以蔽之,即「痛苦來自慾望」,佛教徒即為「相信這條法則的人」,佛教「最高原則」是「痛苦確實存在,我該如何逃離?」,佛教的目標是克服慾望和無知造成的苦(duḥkha),需要了解無常(anicca)和無我(anattā)才能克服無知。現有佛教的諸佛菩薩均是由後來的教派發展而成。 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中的成就,是利益眾生,不是一般理解的成就自我,以及擁有名聲、掌握權力、累積財富等等。。 按照佛教的觀點,人和其他六道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離三界,不再輪迴。佛教徒修習佛法的目的,即在於追隨並實踐悉達多所覺悟的四聖諦,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斷盡一切煩惱,最終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結束六道輪迴,得到究極解脫,進入涅槃的境界。 2010年普查顯示全世界約有5億佛教徒Status of Global Mission, 2014, in the Context of AD 1800-2025 . 。21世紀世界佛教徒的人口分佈是:漢傳佛教地區67.3%(3.6億人),南傳佛教地區28%(1.5億人),藏傳佛教地區3.4%(1800萬人信仰),亞洲以外地區1.3%(700萬人)。 ==出現背景== === 古印度的社會階級制度 === 佛教出現前的遠古印度社會,婆羅門教信奉神靈——即三大主神:創造萬有的梵天(Brahmā)、保護神毗濕奴(Viṣhṇu)以及破壞、再生和舞蹈神濕婆(Śiva),認為祂們主宰一切,透過對這些神靈進行祈禱,就可以獲得現世的種種好處,於是漸漸出現各種祭祀,以及對各種神靈的贊詠,書寫記錄成為四種《吠陀》。 婆羅門教認為古印度社會所有種姓都由梵天身體所生;婆羅門由頭部或嘴部生成,故地位最高;剎帝利由雙臂生成,地位次於婆羅門;以此類推。由於種族等級森嚴,社會分工、文化教育等的長期巨大差異,古印度社會漸漸分化成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等四種非常不平等的階級,實際上是一套血統論社會等級制度,稱為種姓制度。其中婆羅門主要從事祭祀,剎帝利世襲軍政,吠舍經營工農商手工業等,首陀羅則為貧窮的自由民,從事更為低賤的職業。除此之外還有在四種姓外的“賤民”階層,地位更低,被稱為“不可接觸者”。根據唐代玄奘法師的名著《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其婆羅門,學四吠陀論。一曰壽,謂養生繕性;二曰祠,謂享祭祈禱;三曰平,謂禮儀占卜,兵法軍陣;四曰術,謂技能伎數,禁咒醫方。” 種姓制度帶來的諸多不幸引發了人們對於社會現狀革新的思潮,史稱「沙門新思潮」(梵文:śramaṇa),其中就包含了宗教改革的佛教。 === 沙門思想 === 在-{zh-hans:公元; zh-hant:西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印度社會生產力上升,足夠支撐大量出家沙門不事生產,思考和追求宇宙真理,這些沙門由俗家民眾供養飲食和用具;同時印度處在熱帶環境,蔬果較多且四季常有,容易取得,也為沙門的飲食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在這種條件下,“沙門新思潮”得以迅速發展,出現了各種非婆羅門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流派: 六師 中心思想 富蘭那派 道德虛無論者,認為人所造作種種業行不帶來善、惡之業報,又認為不須要實行道德的善法就可獲得解脫。 莫加梨派 宿命論者,認為苦樂都是定數,愚者和智者,都經歷八萬四千大劫後而解脫。 散若夷派 不可知論者,對於超驗事物持不可知主義,即不說:是這樣或是那樣,也不說正確,不正確。 阿耆多派 唯物論者,生命以色身為主體,人死亡之後,身體便逐漸敗壞,終究消散無餘。 迦羅鳩派 原子論()者,提出七元素說(地、水、火、風、苦、樂、命)。 尼乾陀派 (又稱非一邊論)者,耆那教的祖師,以盲人摸象為喻,進而發展為對事物的判斷採用。 == 歷史 == 釋迦牟尼佛(佛陀)本名悉達多·喬達摩,出生於今天尼泊爾境內,屬於印度文化圈的一部分,和其他受印度文明影響的地方擁有相同的社會等級、宗教文化。因此關於悉達多太子的生年說法有二,佛教開始的時間也有兩種不一的說法,一種認為是在-{zh-hans:公元; zh-hant:西元}-前543年5月的月圓之日,另一種則認為在前589年或前588年。 悉達多·喬達摩甫一誕生,就被阿私陀仙人等八個婆羅門用神通觀見並預言將成為一代轉輪聖王,或者出家成道為最尊貴的悟道者。他的父王為了避免他出家,在王城中驅逐一切可以看見的痛苦、醜陋的事物,而留下欲樂、美好的事物。然而悉達多終究出遊見到了老人、病人、死人,察覺到人世無常,又見到修行的沙門莊嚴相好,便決定放棄王室繼承人身份和尊貴生活,出家禪修悟道。在經歷闢穀苦行失敗之後,認識到靠苦行和僅僅靠禪定都無法解脫,因此入四種三昧定中觀十二因緣,又在大敗魔軍的滋擾後,最終於35歲時在畢缽羅樹(後被信徒尊為菩提樹)下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佛,號稱釋迦牟尼佛。之後他走遍恆河兩岸,向人們宣講自己發現的甚深真理,漸漸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聽取他的教法,並接受一些人出家跟隨他,由此建立了僧團。這其中,當初跟隨剛出家的悉達多修行的五位大臣接受了悉達多成為佛陀後的教導,成為首批比丘,亦即首批僧伽上座部巴利經典-轉法輪經Dhamma cakkapavattana Sutta 。佛陀認為眾生平等,反對種姓制度,毫不吝嗇地向社會各階層和各身份的人宣講妙法。他在其後的幾十年中四處遊行,招收了許多弟子,佛教影響逐漸擴張。佛陀在80歲的高齡時逝世(佛教稱之為般涅槃)。依照佛教教義的觀點,悉達多·喬達摩因為已經證道解脫生死,在他證道當世尚有餘生的階段稱為他是在有餘涅槃的狀態,在成佛的當世壽盡逝世而歸於寂靜後,他已經不再有無盡輪迴中餘下的來生,則屬於無餘涅槃狀態。 佛陀圓寂後,關於佛法的內容範圍,在近代之前歷經四次所謂的(佛教界僧團進行的)集結——然而獲得佛教界全體各個宗派一致認同的僅為前兩次,後兩次集結的內容未獲全體各個宗派一致接受。另外南傳佛教界在近現代另有兩次集結,就此而言,在佛教史上可合稱六次集結,但近現代舉行的這兩次未得到北傳佛教認可——由此佛教的經典基本成型。後僧團分裂為多個部派,各自發展,慢慢融合,大致有了從大眾部演變的大乘佛教及上座部演變的南傳佛教;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傳播。南傳佛教(現稱為上座部佛教)經由錫蘭傳播到東南亞一帶,主要影響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等地。北傳佛教(又稱大乘佛教)經喀什米爾到達新疆,早在1世紀的東漢時佛教就傳入中國,後又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北傳佛教於8世紀正式傳入印度北鄰的西藏;至此,北傳佛教再細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兩支。藏傳佛教對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有著極大的影響,後來又傳入蒙古和中國東北等地區。到16或17世紀,藏傳佛教在遠東各地已奠定了根基。 ==佛教發展和傳播時間表== == 主要思想 == === 輪迴 === 佛教認為一切未解脫的有情眾生都在天道、阿修羅道、人道、 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這六道裡生死流轉,而南傳佛教只分五趣。因為眾生貪嗔痴三毒不斷,所以眾生輪迴無有止境,並認為無止盡的煩惱是苦。 === 開悟 === 佛教的修行目的就是為了從輪迴中解脫,指生命個體能夠脫離世間生死輪迴及其帶來的各種苦,“從‘輪迴’中‘涅槃’從而‘解脫’”是印度教、耆那教等印度諸宗教的共同概念,但具體內涵不同。 === 涅槃 === 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的自體性都滅盡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二乘佛教的見解是從此不再受後有。 == 基本教義 == 釋迦牟尼佛的言教:雖然只有釋迦一人是佛,但在其生前,這個世界曾經有佛出生,而未來也將有佛出生,現在的世界也有很多的佛存在。故佛教不以為佛陀是獨一無二的。佛教承認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有著無數的佛陀,且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眾生(主要指動物),不論信佛與否,將來也都有成為佛陀之可能。佛教相信佛陀是已覺悟的眾生,而眾生則是尚未覺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人與聖人雖有所不同,但於佛性上是一律平等的,故佛教並不將佛陀當做唯一的神來崇拜,也不承認有另一個宇宙造物主之存在。所以佛陀以及佛教徒是無神論者《正信的佛教》,108自在語(第一集),聖嚴法師,P12-13。 佛教的教理、教義深宏廣博,言語只能譬喻,難以闡明,體驗者自能深知真實不虛。對佛教教義作最簡單的總結則是,佛陀的教育出發點只有一個——苦的止息,趣(趨)向涅槃寂靜。就細而言,佛教的共同承認的基本教義為三法印(或三相)、四諦、八苦、十二因緣、四念處等,又有《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概括在南傳佛教中,巴利文原文為Sabba pāpassa akaraṇaṃ, kusalassa upasampadā. Sacitta pariyodapanaṃ, etaṃ buddhāna sāsanaṃ. 有多種翻譯。《教誡巴帝摩卡偈》( )作:莫作一切惡,具足於諸善;淨化其自心,此是諸佛教。《佛教的真髓》(財團法人安慧學苑文教基金會附設香光書鄉出版社,2002年11月)P157-160作:不造一切惡,具足諸善行,淨化自心,此是諸佛的教法,在中國上座部佛教的官網 上為:不作諸惡,具足於善;淨化自心,此諸佛教。。在大乘佛教中,又有四法印的說法。 所謂苦,是因為一切有為法終將消亡,所有的存在都是因緣和合的表現,緣起時則生存,緣盡時則消亡,故萬物都是暫時的、可分離的、沒有實體的,即所謂空性(並非空無不存在,而是性空,性質是空的),而一旦執著攀緣認為是永遠的、不可分離的、有實體的,則終會在萬物毀滅時感受到痛苦。眾生因為一念無明,執著於虛幻,執著心如水流相續不息,故痛苦地沉淪在生死輪迴不能出離。為了滅除苦的發生,脫離六道輪迴,佛陀闡述瞭解脫道、菩薩道兩大修行之道,解脫道修行的是不成佛的解脫生死之道,菩薩道修行的是成佛的解脫生死之道。解脫道包括聲聞乘、緣覺乘,聲聞乘是以修成聲聞四果的阿羅漢為修行目標,緣覺乘是以未來在無佛之世修成辟支佛為修行目標。走菩薩道的菩薩乘修行者則需發願未來在無佛之世成佛,願意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的時期長度,期間不斷在六道生死輪迴,以四攝六度普濟眾生,並逐漸累積達到足量的波羅蜜,最終證得至高無上的正等正覺,成為天人師佛世尊兼阿羅漢(參見如來十號)……等等資格於一身。北傳佛法體系中有極為大量的菩薩道內容,南傳佛法體系中亦有南傳菩薩道,但內容比北傳簡單許多,兩教派之間亦有不少說法存在不同。北傳佛法體系中的菩薩乘之中還有一些分支內容,認為無需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而講求頓悟成佛或即生成佛,這兩種速成方法分別是漢傳佛教禪宗或藏傳佛教密宗(所謂的金剛乘)大圓滿法中的主要法理、教義。 離苦的修行方法具體來說有很多,可以概括為戒、定、慧三學、八聖道和三十七道品。 === 三法印、三相 === 三法印是:「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 北傳佛教主張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南傳佛教說諸行有三相,就是無常、苦、無我,而不說三法印,其實概念相差無幾。涅槃不是諸行所以涅槃沒有無常和苦,不過因為「諸法無我」所以涅槃也是無我。 * 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於滅; * 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所謂我的存在只是想像出來的不合現實的主觀概念。 * 涅槃寂靜:是說涅槃解脫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涅槃是梵語音譯,意譯就是止息、熄滅、寂靜。 === 四聖諦 === 根據佛教傳統,四聖諦(苦集滅道)學說是部派佛教的教義核心。這裡的諦的意思是真諦、真實,即真理。 # 苦諦:佛教認為人生在世,誰也免不了生老病死。這些苦難不會因為人死亡結束,因為人死之後不是徹底消失,仍然會輪迴不息,不論在地獄、人間還是天堂,苦總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罷了。佛教還認為,世間的物質和心理都是變化不定的,這叫做無常。對眾生來說,因為於無常敗壞法起貪著,則將造成身心的熾燃大苦,因此說無常故苦。 # 集諦:集諦是講苦產生的原因。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有情眾生之所以會受苦,在於因無明而於六根觸受起愛執,而導致後有生死的純大苦聚集,這個過程稱為十二緣起。 # 滅諦:佛教認為只要是輪迴,就無法避免會受苦。有情眾生要想從苦中真正地、徹底地解脫出來,只有脫離輪迴這一個辦法。 # 道諦:為了脫離輪迴,必須進行修行。佛陀給出的方法主要為戒、定、慧三學。依八聖道、三十七道品,便可以達到涅槃,永遠從輪迴中解脫出來,證得阿羅漢果。 === 十二因緣 === 十二緣起明確的講述了三世因果的關係。 佛教認為,世間萬法都是依因緣而生,依因緣而存在。世上沒有不依靠其他事物而獨立存在的東西,任何事物都是因緣合和而成;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不受其他事物的影響,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不影響任何其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前因,也有後果,而這種因果關係構成了一個無始無終的鏈條。且依因緣而生之一切,也隨著現象的生起,而損耗其賴之生起的因緣,是故世間一切皆無法恆常。十二因緣具體內容:“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其中: *前世由「無明」愚痴引發「行」業力,然後進入下一世。 *六入處所引發的運作稱為「觸」,由觸引發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簡稱為「捨受」),及聯想和意志行為。 *由樂受引發貪愛,苦受引發排斥,此為「愛」。由愛則覺得五蘊是自己所擁有,進而誤以為有我,此種執取稱為「取」,同「行」的定義。 *由取而引發「有」,有的意義即為「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迴圈。這部份為「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具體展現。 *有「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迴圈,即稱為「生」,由生則不可避免的遭遇生命中種種痛苦,乃至於死亡。 修四念處修到斷除無明後就會斷除十二因緣《雜阿含經》(八五四):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苦陰滅。,結束輪迴。 === 四念處 === 不管是要成為佛、辟支佛、佛的阿羅漢弟子都必須修四念處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雜阿含經》(四九):佛告阿難:「善哉!善哉!應如是答。所以者何?色是生滅法,受、想、行、識是生滅法。知色是生滅法者,名為知色;知受、想、行、識是生滅法者,名為知識。」及無常、苦、無我《雜阿含經》(九):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才有辦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不修四念處就無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別譯雜阿含經》(一〇二):一時,佛在優樓頻螺聚落,泥連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佛於樹下,獨坐思惟,而作是念:「唯有一道,能淨眾生,使離苦惱,亦能除滅不善惡業,獲正法利,所言法者,即四念處。云何名為四念處耶?觀身念處、觀受念處、觀心念處、觀法念處。若人不修四念處者,為遠離賢聖之法,遠離聖道。若離聖道,即遠離甘露。若遠離甘露,則不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我說終不能得離於一切諸苦。若修四念處,即親近賢聖法者,若親近賢聖法,即親近賢聖道。若親近賢聖道,即親近甘露法。若親近甘露法,即能得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若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即說離苦。」。 ===菩薩道=== ;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 * 聲聞道必須發願成為佛的聲聞聖弟子,累積十波羅蜜,經由聽聞佛法修四念處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雜阿含經》(九):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得解脫。解脫者真實智生:『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然後證悟四道、四果、涅槃,四個道智會按照次第斷除對三界的所有貪愛,最後會脫離三界輪迴,成為無漏的阿羅漢弟子。 * 獨覺道必須發願成為獨覺,累積十波羅蜜修行最少兩大阿僧祇加上十萬大劫明昆尊者《南傳菩薩道》:闢支菩薩(未來辟支佛)必須修習波羅蜜長達兩阿僧祇與十萬大劫。如果他們修習波羅蜜的時期少過兩個阿僧祇與十萬大劫,他們是不可能成為辟支佛的。,闢支菩薩在最後一世前修四念處最多隻會證得第十一觀智行捨智不會覺悟不會證得四道、四果、涅槃,闢支菩薩在最後一世無佛教時代會自修四念處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然後無師自悟自證四道、四果、涅槃成為辟支佛。 * 菩薩道必須發願成為佛,修行修到被佛授記未來成佛才能稱為菩薩,菩薩必須累積十波羅蜜修行最少四大阿僧祇加上十萬大劫明昆尊者《南傳菩薩道》:在這部經的註釋中也有解釋為何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單只說到十波羅蜜中的佈施波羅蜜,我們是不可能只修了一次,或兩次,或十次,或二十次,或五十次,或一百次,或一千次,或十萬次,或一千萬次,或十億次,或一千億次,或十萬億次就可成佛的。同樣地,我們是不可能只修了一天,或兩天,或十天,或二十天,或五十天,或一百天,或一千天,或十萬天,或十億天,或一個月,或兩個月,或十萬億個月,或一年,或兩年,或十萬億,或一個大劫,或兩個大劫,或十萬億個大劫,或一阿僧祇大劫,或兩阿僧祇大劫,或三阿僧祇大劫就可成佛。(其他的波羅蜜,即持戒、出離、智慧、精進、忍辱、真實、決意、慈與捨也是同樣的情形。)事實上最短的期限是四阿僧祇與十萬大劫。只有在這麼久的時間裡,非常恭敬、熱誠、認真、透徹與毫無間斷地圓滿諸波羅蜜之後才能成佛。這就是為什麼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原因。這部經的疏鈔也強調只有至少修習諸波羅蜜四阿僧祇與十萬大劫之後才能成佛。除此之外,是沒有其他方法的。這是為何佛陀的出世是非常稀有的。,菩薩必須修四念處才有成佛的機會,不修四念處就無法成佛《雜阿含經》(四九八):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過去、未來、今現在佛悉斷五蓋惱心,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在最後一世前修四念處最多隻會證得第十一觀智行捨智不會覺悟不會證得四道、四果、涅槃,所以菩薩在最後一世成佛前是沒覺悟證果的「凡夫」明昆尊者《南傳菩薩道》:然而,作為菩薩所修習的第四個波羅蜜的智慧,應該只是包括了道果智與一切知智之前的智慧。在此並沒有關係到菩薩在最後一世所證悟的智慧。在直到最後一世之前,菩薩所修的智慧波羅蜜只是到達觀智的行捨智的第一部份。後面部份的行捨智將會直接導向道智。所以在最後一世之前菩薩並不會嘗試去跨越第一部份,因為若他如此做,他就會證悟道果而成為聖者,以及證入涅槃。這樣他就不能成佛。因此我們應注意到菩薩所修的智慧波羅蜜只到行捨智的第一部份而已。。菩薩在最後一世無佛教時代會自修四念處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然後無師自悟自證四道、四果、涅槃成為佛馬雜湊尊者《毗婆舍那講記》 :菩薩觀見三界內外一切法之生、滅,藉此修習毗婆舍那。所以佛陀說:菩薩觀五取蘊生滅,依序引發諸毗婆舍那智,接著,先以「預流道」,證知涅槃。其後,他以同樣的方式修習毗婆舍那,並藉由「一來道」證知涅槃。再者,他又繼續修習毗婆舍那,再依「不還道」證知涅槃。然後,他又繼續修毗婆舍那,以稱為「漏盡智」的「阿羅漢道」證知涅槃,成為具備「一切知智」的佛陀。 。 ;北傳佛教菩薩道: 大乘佛教的菩薩道以六度(北傳六波羅密)四攝為主,以三大阿僧祇劫時間累積福德、智慧,饒益眾生,最終證得無上圓滿的佛菩提。對於發心修大乘者,需勉勵行持善法,令菩提心不退失。 == 佛教世界觀 == 佛教世界觀沿革自婆羅門教,佛陀用一切知智觀見世界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樣貌,並向人們宣說。 ===世界=== 眾生無止息地造業,有因就有果,善業必有善報,惡業必有惡報,謂之業力和因果。因眾生共同的業力(共業),形成了世間,因為眾生各自造業情況不同(個業),受報和感受到的樣子又各有不同。 世間分為有情世間和器世間,其中按環境和眾生的心態行為特徵又分為三界——欲界(有性慾)、色界(無性慾但有物質色身)、無色界(色身亦無只有意識存在)。有情世間即六道眾生,通俗講就是生命體,看得見看不見的都屬於此。器世間即器物、山水、國土等非眾生類。 所謂世界(梵語:lokadhatu)即世間。一個小世界裡有一座須彌山,世界圍繞須彌山而安立,周圍有四大部洲和九山八海。須彌山下是地獄,往上及上部虛空是人間、欲界天、色界天。一千個小世界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合稱「三千大千世界」,並非說“三千個大千世界”,其中同時只有一尊佛陀出世。大乘佛教認為所有世界中有無數無量的佛陀在各自的三千大千世界中出世和度化眾生。 我們現在所居的地球位於娑婆世界的南方南贍部洲(又譯為閻浮提洲)。 ===起源=== 《起世經》中描述了世界的起源。 世界的起源並非由任何創世神所造,它是由眾生共業感召而得。所有事物都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又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意為生成、維持、崩壞、消亡,然後一次次輪迴。我們的娑婆世界也是如此。無始劫來,娑婆世界毀滅後又重生,重生又毀滅。就時間來說,過去叫莊嚴劫,現在叫賢劫,未來叫星宿劫;賢劫有千佛出世,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陀為迦佛,依次前推有過去七佛之稱,之後的佛陀為彌勒佛——大乘佛教《彌勒上生經》認為彌勒菩薩目前住在兜率陀天內院淨土等待下生成佛;每個小劫又有增劫、減劫之分,所謂增減,是謂人的壽命,以此推斷時間。目前處在賢劫的住劫階段的減劫。 世界當處在壞劫時開始毀壞,由火、水、風三大災依次破壞。火災時七輪太陽當空,欲界與色界初禪天悉燒成灰燼;水災時雨水、“沸灰”(猶如硫酸可腐蝕)不斷,洪水氾濫,二禪天悉被浸沒;風災時巨風旋刮,三禪天悉被飄散。四禪天以上則不受影響,而二禪天的光音天則不被火災影響。當火災開始時,眾生見到大災現前,悉皆懺悔過往惡業,開始修十善,因善業故悉皆往生到光音天。成劫時,世界初成,自三禪天而下次第生成,直至器世間成立風、水、金三元素(輪),於金輪上生成須彌山、七金山、四大部洲等。光音天人依次下生到各界,最後至人間《俱舍論》:所言成劫、謂從風起、乃至地獄始有情生。謂此世間災所壞已;二十中劫,唯有虛空。過此長時,次應復有等住二十,成劫便至。一切有情業增上力,空中漸有微細風生;是器世間將成前相。風漸增盛,成立如前所說風輪水金輪等。然初成立大梵王宮,乃至夜摩宮。後起風輪等。是謂成立外器世間。初一有情,極光淨沒,生大梵處,為大梵王。後諸有情、亦從彼歿。有生梵輔,有生梵眾,有生他化自在天宮,漸漸下生、乃至人趣俱盧牛貨勝身贍部,後生餓鬼傍生地獄。法爾後壞,必最初成。若初一有情,生無間獄,二十中成劫,應知已滿。《世紀經》(起世經異譯本):諸比丘,世間轉已,如是成時,諸眾生等,多得生於光音天上,是諸眾生,生彼天時,身心歡愉,喜悅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勝色,年壽長遠,安樂而往。諸比丘,爾時世間轉壞已成,空無有物,諸梵宮中,未有眾生。光音天上,福業盡者,乃復下生梵宮殿中,不從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訶波帝。爾時,復有諸餘眾生,福壽盡者,從光音天,捨身命已,安於此生,身形端正,喜悅住持,以為飲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騰空而行,身色最勝,即於其間,長久住持,彼諸眾生於是住時。無有男女。無有良賤。唯有此名。名曰眾生眾生也。。 最初,下生人間的天人尚有神通,可以飛天。因共業現前,地上自然長出叫「地肥」的味美之物,有人食之而喜,常來採食,故這些人身體逐漸粗厚,不復光明,神通消失,不再如天人以喜悅意念為食,而必須以地肥為食,久後面目變醜;有的光音天則因食用較少,仍保持天人的模樣。這樣就有了美醜之分,並有了嫉妒心和傲慢心《世紀經》: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復於後時,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漸如鑽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猶如上蜜。爾時眾生其中忽有性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試復嘗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時彼眾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齊一節,沾取地味,吮而嘗之,嘗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貪者,次以手抄,漸漸手掬,後遂多掬,恣意食之。時彼眾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時,復有無量其餘諸人,見彼眾生如是食噉,亦即相學,競取而食。”諸比丘,彼諸眾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漸漸澀惡,皮膚變厚,顏色暗濁,形貌致異,無復光明,亦更不能飛騰虛空,以地肥故,神通滅沒。。此後,地肥逐漸消失,地上又生出粳米,人們便以粳米為食。時間一長,有些慾望較重之人轉生為女身,人間又有了男女之分,且男女間產生情慾《增一阿含經》:彼時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慾,共相娛樂。。開始人們厭惡情愛之事,但凡有行慾者,人共驅逐,被逐者三個月過後才能返回群體中;後來,縱慾者漸多,人們建築房屋以為遮蔽,不令人看見,女人此時開始懷孕,人類出生的方式從自然化生變為懷孕胎生。人類越生越多,粳米不夠採食,人們爭相囤積,粳米變少,地上生出了糠秕之米。人們為了長久有米可食,便劃分田產用於種植。又有人蓄藏銷售,有人搶奪,而必須靠義人裁斷,另一些看到人性變惡生出厭離心,便出家修禪,也有不坐禪而喜好傳講經典,祭祀天地者。於是就有了商人、農人、長老、祭司等職業之別(經中用印度種姓來表述,當為譬喻),又由此成立王室和國家。又因為人類造業反復,又有了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生成。至此,世界終成。 == 佛教經典 == 佛教典籍最初來自佛弟子的集結。集結成的「經藏」又名「素怛纜藏」。「律」音譯為「毘尼」,故「律藏」也可稱為「毘尼藏」;「論藏」音譯為「阿毘達磨藏」。佛教各部派所傳的早期經藏、律藏內容相似,而論藏則不同。 上座部佛教《巴利律藏》記載佛宣說論藏《巴利律藏·附隨·第三等起攝頌》 :「一切眾生之慈愍者,一切有情之最尊者,獅子之鴦耆羅娑釋迦牟尼,宣說三藏,有經、論及大功德之律。」參見巴利原文 ,巴利經藏記載佛世有「阿毘達磨、阿毘毘奈耶」的說法中部32經 、中部69經 、長部34經 、增支部3集141經 、增支部3集142經 、增支部3集143經 、增支部6集60經 、增支部10集98經 ,小部本生經記載菩薩曾經追隨憍陳如佛、弗沙佛、迦葉佛出家學習論藏阿毘達磨,菩薩成佛後第四七日後花了七天在菩提樹之西北方的「寶之家」思考論藏阿毘達磨的內容。學術界對早期集結是否包括論藏並無定論。多數學者認為,阿毘達磨是對經藏教義的逐步發展,解釋,進一步闡述,組織和系統化。經律中「阿毘達磨」經常與「阿毘毘奈耶」一起出現,但這個術語並不一定指現在標準化的論藏。轉載Bodhi Journal, Issue 6, December 2007學術界普遍認為初期佛教典籍可能包含了佛陀的話,也有學者主張其大部份內容是佛陀的話。 廣義的佛教典籍包含了註疏、佛教史傳、佛教目錄、佛教著作等多方面內容,中國將這樣的佛教廣義佛教經典的匯總成為「大藏經」,或一切經。藏傳佛教將經典劃分為甘珠爾、丹珠爾兩部。南傳佛教則使用三藏的名稱。由於在稱呼上各地不同,所指也有微妙差別,所以在翻譯上中國習慣使用《大藏經》翻譯其他系統佛教的經典,如稱呼南傳佛教經典為《巴利大藏經》等,而歐美學界經常使用三藏的稱呼(也有采用日文「大藏經」的音譯稱呼者,但相對較少)。在佛典中明確說明,佛陀允許弟子使用方言傳授佛法和記誦經典。學術界對於佛經歷史版本的研究,著重於佛經在流傳中的變化,以及哪些是佛陀時代的教法,哪些是後來的發展。 == 信徒與稱謂 == ===信徒分類=== 佛教徒可分為出家眾和在家眾。出家眾再細分出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稱五眾;在家眾依照性別可分為優婆塞﹝男性﹞、優婆夷﹝女性﹞等二眾。兩者合稱七眾。 ===僧人形象=== ====衣著==== 袈裟(梵語:kāṣāya; 巴利語:kasāva),意譯壞色衣、不正色,因佛陀規定袈裟不能染為正色(亮色、純色)而得名;又稱為福田衣、田相衣,以袈裟上的分割方塊似田界而得名,又喻眾生見福田衣知是出家人,心生歡喜,願意供養,培植福田。 有大中小三件,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條衣、大衣,中者名鬱多羅又名七條衣,小者名安陀會又名五條衣。為不同場合所穿著,合稱三衣,出家人的戒律中有「三衣不離身」之說,傳統佛教的僧人要隨身攜帶三衣。 袈裟沿革自印度,故繼承了印度傳統服裝偏袒右肩的樣式,是非常明顯的特徵,佛說三世諸佛都是穿著同樣樣式的袈裟而成佛的《四分律》:過去諸佛著如是衣,得成佛道;未來諸佛亦當著如是衣,得成佛道。。現今南傳佛教的袈裟仍為日常穿著,不同國家的傳承略有樣式上的區別。而佛教初入漢地時,漢人將其改良為和傳統服裝漢服相配合,袈裟逐漸成為表法,只有法會時才穿著;不過,宣化上人也批評出家人不著袈裟的現象,而在他的道場萬佛城嚴厲推行袈裟不離身的祖制。在藏地,袈裟也根據當地風格有些變化,不同的教派的袈裟也有顏色上的區別;漢傳袈裟傳到日本後,因為歷史原因,還發展出「半袈裟」這樣純粹表法而忽略了衣著意義的樣式。 在漢地,發展出海青、三寶領、直裰等僧袍樣式,為法師日常穿著,海清不涉及袈裟樣式,不帶田相,故居士在法會上也能穿著。在法會上,漢地僧還有五佛冠、千佛衣等穿著,歷史上還有帝王御賜紫袈裟。 ====形象==== 佛教僧人區別於人的形象最易辨認的特點是光頭或短髮。佛陀昔時用刀割斷頭髮出家,就被婆羅門教沙門蔑稱為「禿髮者」;後來他成佛後頭頂長出聖人三十二相之一的肉髻,便蓄有少量的頭髮用於遮擋肉髻。 佛教認為頭髮過多會讓人生起對色相的執著(可以理解為熱衷打扮,忘記修行要務),故稱頭髮為「煩惱絲」,但一般可以留二指併攏的長度(約3釐米)。所以原始佛教的僧侶需要隨身帶戒刀,用於切割衣料製作袈裟,以及切割頭髮等。在藏傳佛教中,由於太陽紫外線極強,一般都蓄有二指長的頭髮遮擋紫外線。在漢地,由於宋代的歷史原因,曾有燙戒疤的習慣,現代已廢除,只留有剃髮光頭這一特徵。 ===法名、法號=== 法名、法號為佛教徒的宗教稱號。法名為出家人的名字,與俗名相對。法號義為教徒的稱號,僧人可取,在俗居士也可取。 在大乘佛教中,佛教的信徒自謂佛弟子,義為佛的弟子;其中,佛教出家人也自謂佛子,義為佛的孩子。漢傳佛教更是自東晉釋道安法師起確立了以釋迦牟尼佛之“釋”字為姓氏的傳統,僧人法名前均冠以“釋”姓,如印光大師為釋印光,越南一行禪師為釋一行;但其他地區均無此俗,而以名錶意。如達摩祖師的名“達摩”即是梵語dharma,“法”、“佛法”的意思,並不叫「釋迦達摩」。 ===稱謂=== ====出家眾==== 對於出家眾,有多種稱呼。因佛教誕生古印度於“沙門思潮”,故佛教出家人亦稱沙門(,);因是出家求道,故稱出家人();因是僧伽團體之一員,故稱僧、僧伽(,)等。一般尊稱為法師(梵語:dharma-bhāṇaka,巴利語:dhamma-kathika;原是一類僧職,義為說法教授的僧師,後成為僧人的尊稱)、長老或上座(梵語:Sthavira,巴利語:Thera)、尊者或聖者(梵語:ārya,義為尊聖的)、大德(梵文 :bhadanta),這在各個佛教宗派都為常見稱謂,尤其在南傳上座部更為常用。 在漢地,也稱和尚(本是教授師之意,現已變為僧人的代稱)、師父(不作師傅)、出家人、僧人、僧侶,還有稱呼如大師(原指佛陀,後指高僧,現代為俗稱,不獨用於佛教)、高僧、行者(謂修行人,一般指僧人,在俗居士也可自稱)、道人(義為修道之人、上人等。在佛道相互吸收影響的過程中,也有僧人自稱真人)等;另有被道教吸收的住持、方丈、執事、監院、知客、道士、道人等教職稱呼。 在藏傳佛教中,也有喇嘛(義為上師)、堪布(教授師的藏譯,即等於漢地的阿闍梨本意,一般為寺院法師)、仁波切(寧波車,義為珍寶)、達賴、班禪、活佛、瑜伽師、瑜伽士等稱呼。 ====在家眾==== 在家眾分為優婆塞()、優婆夷()二者,又稱迦羅越(),漢譯居士、在家居士。 == 戒律 == 作為出家眾的比丘、比丘尼須受具足戒,沙彌、沙彌尼須受沙彌戒十條,式叉摩那則受六戒。出家眾的戒律要比在家眾詳細得多,漢傳佛教比丘的具足戒共250條,比丘尼則有348條;南傳佛教比丘的具足戒為227條。沙彌、沙彌尼和式叉摩那因為是向正式的比丘和比丘尼過渡的階段,故戒條少得多。按照佛制,比丘和比丘尼當在每月的月初和月中舉行布薩,學習戒律,若有犯戒律需要懺悔者則當眾懺悔。 在家眾的居士和女居士在皈依後可以遵守五戒;五戒分別是:(一)不殺生,不殺害任何一切動物或有情的生物。(二)不偷盜,不偷竊、詐騙或劫取別人銀錢物品。(三)不邪淫,男人不和「別人守護的女人」性交《中部》41經沙拉經 他捨斷邪淫後,是離邪淫者:他不與那些[被母親守護、被父親守護、被兄弟守護、被姊妹守護、被親族守護、被氏族守護、被法守護、有夫、有懲罰保護、乃至被套過花環(訂婚)]的女子性交。。(四)不妄語,不說謊,不詈罵,不說誇大不實的話。(五)不飲酒,不飲用非藥酒的酒精飲料。不殺生是為了培養對眾生的慈悲心,偷盜和邪淫是世間法禁止的罪行,不飲酒不是為了避免酒精亂性而破壞團體生活的秩序,而是因為酒精麻醉的作用降低智慧。守五戒是為了得到持戒的功德和利益,就算暫時不能持戒,一樣可以先信佛,先發願、歸依佛法僧、佈施。 五戒之外還有更進一步的十善業,十善業中的善口業除了不妄語也包括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在家眾可以持的戒律除了五戒、十善業外,還有八關齋戒。東南亞國家還有在家男眾短期出家(持出家戒)以獲得功德的習俗。 此外漢傳佛教在家眾可以持梵網經菩薩戒。藏傳佛教有藏傳菩薩戒。 ==佛教藝術== ===音樂=== 漢地稱為梵音、梵樂,因佛教誕生於印度文明區,所運用的音樂形式和樂器也是印度式的,它們隨著佛教在全球一同傳播,又與當地音樂相融合。如吹奏樂器印度嗩吶(shehnai,源自古波斯)傳入漢地,變成了今天的嗩吶,等等。藏地佛教樂器融合了印度式、苯教式的,形成了獨具風格的銅欽。 另外,印度諸宗教重視唱誦,它富於節奏感,方便記憶,這也被帶入佛教傳統中。漢地稱之為梵唄,唱頌梵唄時多用木魚、鈴、磬伴奏,且各地有各地的風格,各成一派,如天津梵唄、重慶上江梵唄。 現代佛曲也有較大發展,和新世紀風格相融合,如臺灣佛曲作者黃慧音等;也有部分輕柔舒緩的輕音樂,用以幫助瑜伽、冥想,另外還有與金屬音樂風格相融合,成為佛教金屬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如臺灣的達摩樂團。 ===雕塑造像、繪畫=== 原始佛教沒有雕塑繪畫的習慣,多以佛陀的腳印、法輪作為禮拜目標,意義更多的是表法。 阿育王時期,佛教雕塑漸多,對於各種故事的塑畫表現也較常見。其中最負盛名的代表是希臘式的犍陀羅式樣。隨著佛教的全球傳播,造像雕塑在各地都融合本地風格,發展出各自獨特的審美。如緬甸佛像多用玉雕,形象飽滿;泰傣地區喜歡用黃金,有貼金的習慣,佛像頭頂的髮髻尖聳;藏地形象注重線條的柔美和手持法器的象徵表現,菩薩造像通常腰部較細,並發展出佛像唐卡;漢地的雕塑繪畫受佛教影響有了較大進步和改良,從寫意轉變向更加註重寫實,並發展出經變等美術形式,宋明後佛像面相飽滿富態,耳垂較長,僧衣的褶皺生動。 ===文學、戲劇=== 佛教文學主要體現在佛經中。佛經有一般性的結構,如以“如是我聞”開頭,以“流通分”結束;佛經用語樸素、簡單,原始佛教多用巴利文等當地方言,後也用印度雅語梵語,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經典主要就來自梵語系佛經(但梵語原本多數已失傳),故現存的三大傳承也分為巴利語系、漢語系、藏語系。佛教文學裡最貼近民俗的是寓言故事集《百喻經》。 在佛教典籍的翻譯上也能分出大致的脈絡,漢語佛經即東漢至西晉,東晉至南北朝,隋代、唐代及宋代,這期間以鳩摩羅什、真諦、玄奘及不空為「四大譯師」,為佛經漢譯和漢語言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尤其是玄奘法師,提出“五種不翻”,成為一種標準。 佛教的民俗文學主要聚焦於佛陀前世本生(如《佛所行讚》)和佛弟子前世本事,這在東南亞地區相當流行。一些佛經記載的佛世事蹟也成為民俗文學再創作的一大源頭,很多本土故事有和佛經故事合流的趨勢,譬如在印度,佛教故事和印度教故事有相互吸收的傾向,如《婆羅摩訶多》;在藏地、漢地也較為明顯,譬如蒙古族、藏族等民族史詩《格薩爾王》就有許多佛教化、苯教化的故事情節,漢地的目連救母就是道教化、儒教化的佛經故事。 在中華文化圈內,佛教文化早已滲入中華文化和漢語文化當中,不僅很多佛教詞語成為漢語常用詞,並在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地廣為流傳,而且促進了民俗文化的發展。唐詩、宋詞的繁榮也在某種程度上也得益於佛教文化,如詩佛王維的詩,很多意象是從佛教、道教而來;很多詞牌名直接就來自佛教術語,如菩薩蠻。僧人在變相的基礎上,發展出俗講、變文,它們起到向不識字的民眾普及佛教故事和教義的目的;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出(話本)、寶卷等民俗文學,已經不止講述佛教故事,而是將視野放到歷史典故和傳說。唐朝時的“贊文”是佛偈的變形,武則天就寫過著名的《開經偈》贊文《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元朝時戲劇文學發展迅速,佛教故事在戲曲中也有展現。學者認為,這種現象叫「佛教文學化」和「文學佛教化」。 近現代以來,佛教文學更有大眾化的發展態勢,由於“人間佛教”思想的影響,佛教顯露出現代化特徵。 ==寺院等佛教建築== ===佛寺=== 佛教早期僧團居住在樹林中,稱為阿蘭若(Aranya),簡稱蘭若,義為樹林,引申為寂靜處、遠離世俗處。第一個供僧團居住的房舍為竹林精舍,第二個為位於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早期稱為精舍(vihāra),義為精美的房舍;“精舍”一詞原是儒家的講經學舍的稱謂,佛教傳入後被拿來作為梵語vihāra的漢譯;也稱僧藍摩(samghārāma),義為僧伽的園林,即寺院,簡稱伽藍。 最早記載的佛教傳入漢地的時間是漢代,朝廷命建白馬寺供僧安居。寺原是朝廷的政事管理機構,共有九個,稱為九寺;佛教傳入後,漸漸將“寺”作為了佛寺的代名詞,也稱寺院。中國傳統上將供奉佛菩薩、神祇、先祖的宗教場所均稱為寺廟,甚至有的方言中還有“廟子”的稱謂,實際上佛寺不應該稱寺廟,因為寺專用於佛寺,而廟的本意是供奉祖宗先賢,如祖廟、太廟、孔廟,這些廟宇也不該稱為“寺”。 在中國雲南南部地區(北泰傣族、阿昌族、德昂族等聚居地),上座部佛教的佛寺也被稱為奘房、緬寺。 ===佛教建築=== * 漢傳:漢傳寺院一般有山門(有的供有哼哈二將)、天王殿、彌勒殿(供奉據傳為彌勒菩薩化身的布袋和尚的造像)、大雄寶殿(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為漢地佛寺的主殿),有些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薩且安放亡人骨灰)、觀音殿(供奉觀音菩薩)、藥師佛殿(供奉藥師佛)、後殿(供釋迦牟尼佛)、舍利塔、藏經閣、講堂、鐘樓和鼓樓等。 **日本:見日本佛教建築。 *藏傳:見。 *南傳:通常由門亭、佛殿、戒堂、僧房、鼓房等構成,一般祇有一座大殿,供奉教主釋迦牟尼佛,也有供奉娑婆世界過去佛的,如燃燈佛。以傣族總佛寺(傣語叫“窪巴潔”)為例,有“維罕”大殿,“哄暖”僧住寮房,“波蘇”亭,“光兵”鼓亭,殿外塑有天龍八部像,殿內供有若干佛像,大殿外的空地上有大香爐供信徒上香。除了總佛寺這種現代建築,東南亞地區還有幾種特別的建築材質: **竹木材質:信奉南傳佛教的國家地區多在熱帶地帶,當地的傳統建築如泰傣民族地區的竹樓,進門需脫鞋打赤腳。南傳佛寺亦如此,入殿前須脫掉鞋。 **石砌:另一些佛寺運用石砌、石窟等建造佛寺,如那爛陀寺、吳哥窟佛寺、桑吉佛教遺址等。 ===佛塔=== 卒塔婆,原是印度式的土墳,也用於裝藏佛舍利、經典等聖物。 在中國簡稱塔,或稱為浮屠塔(佛陀塔)、佛塔,是和中華式的樓閣建築相結合後產生的一種變形。 ==佛曆== 佛曆有兩種演算法,一種是普遍流行於南傳地區的佛滅紀年,即以釋迦牟尼入滅(死亡)當年為元年;一種是漢地的佛誕紀年,即以釋迦牟尼佛誕(出生)當年為元年。 南傳、北傳對於佛陀誕生、出家、成道、涅槃的記載有出入,實際上,各地關於佛陀事蹟的具體年數的記載最保守估計也有數十種、相差千年《佛學研究》文章〈佛滅系年的考察——回顧與展望〉 :即使如此重要,但佛滅系年的推定卻一直是學術界最為困擾的問題之一,較為保守的估計,也有數十種上下相差近千年的不同推演算法。尤其是重要的是,起碼就筆者有限的知識範圍之內,華人世界的佛陀涅槃年代,尤其是大陸華語佛教研究界或許是受呂澂先生的研究影響,大致以公元480年左右的眾聖點記為核心。。於1950年的斯里蘭卡(錫蘭)科倫坡(可倫坡)舉辦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上,全球佛教界做了共同規定:佛陀降生於前623年的5月月圓日;佛陀出家時是29歲,成道時是35歲;即前588年5月月圓日夜睹明星悟道;佛陀說法45年,80歲涅槃,即公元前543年5月月圓日夜半入滅;佛曆是從佛陀涅槃時算起。 佛曆的月、日有一套紀法,而漢地多以農曆為準,即一種陰陽曆。 在漢地,佛曆通常會標註齋日,如地藏齋、觀音齋、十齋日。受三教合流的影響,有的還會標註部分神仙(鬼神)、僧人的誕生日和忌日。 ==世界佛教組織、活動== *世界佛教僧伽會 *世界佛教徒聯誼會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會 *巴利聖典協會 *法國佛教徒聯合會 *世界佛教論壇 *國際佛教電影節 *國際佛光會 ==節慶和宗教儀式== ===主要節慶=== *南傳衛塞節(佛顯日、佛吉祥日) *北傳佛誕節(浴佛節) *臘八節(佛成道日) *盂蘭盆節 ===法事=== 佛教儀式稱為法事、法會等,其中的軌則規範稱為儀軌。不同宗派均有集結僧人和信徒共同誦經的法會儀式,以及三皈依、授戒受戒的儀式,另有結夏安居、布薩等傳統儀式。 南傳佛教的宗教儀式較北傳簡單。如泰傣地區有請僧人到家中念經祈福的儀式。 北傳佛教中更注重儀軌,本土化特徵明顯。如漢傳佛教吸收了大量道教儀軌,儀式先後次序和儀式性禮儀較強,本土創造出水陸法會等法會儀式;也有一些印度傳來的儀式如日本密宗流行護摩;藏傳佛教吸收了苯教儀式,如煨桑(煙祭)等習俗。 ==宗教器具與標誌象徵物== ===法器、宗教工具=== 佛教常見法器有念珠(佛珠)、摩尼寶石、法輪、海螺、錫杖、金剛杵、戒刀等,法輪更像一種象徵物、吉祥物,為佛教的象徵之一。 漢傳佛教另有木魚、戒尺、咒輪、裝有咒語的吊墜等;藏傳佛教有骨器(人骨法器)、法鼓、嘎烏(如同吊墜,可以裝寶石、咒語)等。 敬奉莊嚴佛法僧,可以用香、花、清水、燈燭、飲食、幢、幡等。 ===標誌物、象徵物=== *法輪 *國際佛教旗 *萬字元(卍) *蓮花 *五色 (佛教) **五色線,在中國古代,人們相信佩戴五色線有祛避邪祟的作用。根據某些佛經,也有五色線經唸誦真言咒加持後佩戴的密法。 ==聖地和人物== ===著名聖地=== 佛教聖地較多,主要有: *藍毗尼園,釋迦佛的降生地,昔為悉達多太子,甫一落地,就行走七步,步步腳下生出寶蓮花,然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出言「天上地下唯吾獨尊」,預示著將成為最尊貴者。 *菩提迦耶,釋迦佛成佛之處,昔在菩提樹下成正覺。 *鹿野苑,釋迦佛初轉法輪(傳授佛法)處,最早的弟子是五比丘。 *拘屍那揭羅,釋迦佛涅槃入滅處。 *那爛陀寺,古印度佛教學術中心,毀於突厥穆斯林軍隊進犯的戰火。 *桑伽施,釋迦佛從忉利天講經返回處。 *大乘四大菩薩道場:文殊道場五臺山,普賢道場峨眉山,觀音道場普陀山(在中國舟山,經中授記的是印度普陀洛迦山),地藏道場九華山。 *藏地布達拉宮,色拉寺。 *祇園精舍,竹林精舍。 *大迦葉尊者道場印度雞足山(摩揭陀國),雲南應化道場雞足山 (雲南)(原九曲山)。 *佛牙寺,斯里蘭卡(錫蘭)寺廟,供奉佛牙舍利。 ===著名人物=== 佛教認為此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一直有佛陀出世,大乘佛教還認為他方世界也有無量無盡的佛陀出世,而在佛陀的教化下又有無量無盡的聖賢菩薩、聲聞阿羅漢聖眾,故此處無法悉數列舉,只舉出部分著名佛菩薩與從古至今部分出家在家聖賢。 *三世佛(縱三世佛:過去燃燈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橫三世佛: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琉璃光佛,西方阿彌陀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西方三聖(中央阿彌陀佛,左方觀世音菩薩,右方大勢至菩薩。) *過去七佛(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 *燃燈佛(過去世佛陀,曾為釋迦佛因地授記成佛。) *五百羅漢,十六羅漢 *八大菩薩,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 *釋迦佛的父王淨飯王,母后摩耶夫人,出家前的三位妻子耶輸陀羅、虞閉迦、蜜裡誐惹,獨子羅睺羅(出家為羅睺羅尊者)。 *後世著名僧人:鳩摩羅什,佛陀耶舍,龍樹菩薩,無著菩薩,世親,法顯法師,玄奘法師,義淨法師,智顗法師(智者大師),六祖慧能大師,蓮花生大士,阿底峽 *後世著名護持者:阿育王,梁武帝。 *近現代著名僧人: **南傳:阿姜查,達摩難陀尊者,,宣隆·西亞多,馬雜湊·西亞多 **漢傳:釋虛雲,釋弘一,釋印光,釋廣欽,釋太虛,釋宣化,釋夢參,釋印順,釋星雲,釋淨空,釋聖嚴,釋一行(越南) **藏傳: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慈誠羅珠堪布,索達吉堪布 ===其他人物或神祇=== 佛教認為世界有諸天、地獄,與畜生、人等「物種」都屬於六道眾生。而有鬼神生活在諸天、人間、海洋、虛空中,作為護佑眾生、護持佛法的護法鬼神,一般認為有八個部眾,稱為天龍八部。佛教在後來發展中,還會吸納外道的神祇進入護法神體系中。 == 受佛教影響的國家和地區 == === 人口分佈 === 佛教在亞洲國家的影響最深,佛教思想已經融入信仰佛教國家的人民的生活中。印度雖曾為佛教的興盛之地,但現今已經式微,只有在靠近中國的邊界處,佛教信仰才較為濃厚。 目前佛教主要分佈於中國大陸、臺灣、日本、韓國、蒙古、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汶萊和澳屬的聖誕島,同時亦在印度、孟加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哈薩克等國境內有零星之分佈,另外北韓因為當地北韓政府的壓制,信仰佛教的人數變的十分稀少。99%的佛教徒住在亞洲。其中,佛教在泰國、柬埔寨和不丹被立為國教。近年來,佛教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也有發展。72%的佛教徒在其居住國家屬於宗教少數群體,28%屬於宗教多數群體,居住於7個國家(蒙古、不丹、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斯里蘭卡)。 近年佛教信仰的傳播多數與慈善事業緊密結合,像是臺灣佛教團體在世界各地積極傳播佛教及發展慈善事業,使得佛教信仰人口不再侷限亞洲地區,例如:知名慈濟功德會長年資助加勒比海的海地、佛光山團體在巴西、阿根廷等地建立佛寺信仰據點。此外,ACC組織(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在南非洲馬拉威建立第一座佛寺,逐漸拓展至史瓦濟蘭與辛巴威,開啟佛教信仰及慈善事業在非洲傳播工作。 全球佛教徒達5億人,佛教徒人數遠少於基督教(約24億信眾)與伊斯蘭教(約15億信眾) ,但是一般仍舊認為基督教、伊斯蘭教與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The world's living religions page 335An introduction to Hinduism page 76Sources of Japanese Tradition: From earliest times through the sixteenth century page 101。這是因為雖然印度教信仰人口統計達10億人遠高於佛教,但是印度教具有民族限制,集中特定國家(例如:印度或尼泊爾),而猶太教亦有民族限制(例如:教規導致外邦人不易入教),相較之下佛教提倡平等、和平與博愛的思想,較無民族性限制,因此普遍認為佛教更適合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 ===印度=== 佛教雖在古印度經歷過無比的輝煌,其影響力也廣傳至亞洲各地,但在印度本土卻逐漸衰微。 佛教在古印度建立了第一流的學術中心,如那爛陀寺等大學就是教授佛法和當時科學及各家哲學的最高學府。但由於古印度佛教特重對出家人的教育以應對上層貴族,且熱衷於高深學術的思辨,而無形中相對忽視了對中下階級的在家信徒的傳播教育,僧團遂逐步成為與上層貴族在家信徒密切關係、疏遠對中下階級民眾的精英集團。 因此佛教未能像婆羅門教(即現在的印度教)等其他宗教那樣對上中下階級大眾建立為在家信徒的家庭傳統,這樣佛教在古印度就漸漸失去了民眾基礎。一旦失去國王們和貴族的支援就更加速了佛教在古印度的衰落。 從阿育王以來,佛教僧伽供養成習,12世紀晚期,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入侵印度時,對佛教並不友善。那爛陀寺等佛教寺廟被穆斯林軍隊夷為平地。尤其是那爛陀寺的圖書館被付之一炬,致使佛教和古印度文明的大量典籍從此消失。這一時期古印度佛教的典章文物幾乎喪失殆盡。不過有一批密宗僧侶逃到孟加拉地區得於倖免於難,從此這批僧侶改頭換面平時服裝跟平民一樣,並娶妻生子,捨棄戒律避免回教徒的迫害,只有在信徒有婚喪喜慶才會恢復僧形做法事。印度殘餘佛教就這樣苟延殘喘保留下來,到上世紀時期緬甸僧王來孟加拉邦弘法,卡拉瑪族全部改信上座部佛教。 劫後的佛教學者多攜帶典籍遠走西藏等地。佛教聖地,例如佛陀出生地的藍毗尼,也淪為廢墟。到13世紀,佛教在其發源地印度已差不多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直到19世紀末,在印度沉寂約700年的佛教出現了復興運動。1957年印度佛教徒組織了佛教的政黨。後來,其中一部分人因不滿共和黨的政治路線另組了困豹黨。該黨在孟買等地有一定影響。根據1980年的統計,印度有佛教徒5,554,000人,約佔總人口的0.8%。印度的佛教徒雖然所佔的人口比例很少,但在印度的思想文化界頗有影響。 1956年,BR安貝德卡 (阿姆倍伽爾 / B. R. Ambedkar)發起了達利特佛教運動,並以大約100萬追隨者信奉佛教。 安貝德卡(Ambedkar)是印度最偉大的領導人,人權活動家,《印度憲法》的作者和印度共和國的建立者。Ambedkar在印度復興了佛教,他被稱為菩薩。1951年,印度的佛教徒只有181,000名,此轉變後,佛教徒從1600%增長到1961年的320萬。 2011年,印度有8,500,000佛教徒,其中7,300,000(87%)是Ambedkar的支持者。 馬拉地佛教社群是印度最大的佛教社群。2011年,馬拉地佛教徒人數超過650萬,在印度佛教徒總數中,僅馬哈拉施特拉邦就有650萬佛教徒(佔77%)。 === 中國大陸 === ==== 漢代時期 ==== 一般認為佛教是在西漢末,新莽時和東漢前期時由印度經西域傳入的。根據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秦景憲)出使大月氏,大月氏王使者伊存口授佛教經典,漢史書稱之為“浮屠經”,但未受到皇室信奉。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夢見金人飛於大殿,大臣傅毅告訴他是“佛”,於是他派蔡愔等人去天竺,迎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回首都洛陽,皇帝命人將自己避暑的行宮改為精舍讓僧人入住 《魏書·釋老志》:“漢武帝遣霍去病討匈奴,獲休屠王金人,以為大神,列於甘泉宮,不祭祀,但燒香禮拜而已。此則佛道流通之漸也。張騫使大夏,傳其旁有身毒國,一名天竺,始聞有浮屠之教。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中國聞之,未信了也。後明帝夜夢金人,項有白光,飛行殿庭,乃訪群臣,傅毅始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等使天竺,寫浮屠遺範,仍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中國有沙門跪拜之法自此。” 東晉袁宏撰集《後漢紀·孝明皇帝紀·下》:“初,帝夢見金人長大,項有日月光,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長大。陛下所夢,得無是乎於是遣使天竺而問其道術,遂於中國而圖其形象焉。有經數千萬言,以虛無為宗,苞羅精粗,無所不統,善為宏闊勝大之言,所求在一體之內,而所明在視聽之外,世俗之人,以為虛誕,然歸於玄微深遠,難得而測,故王公大人觀死生報應之際,莫不矍然自失!” 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後漢書·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傳》也引袁宏語:“浮屠,佛也,西域天竺國有佛道焉。佛者,漢言覺也,將以覺悟腢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清靜。其精者為沙門。沙門,漢言息也,蓋息意去欲而歸於無為。又以為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善惡皆有報應,故貴行善修道,以煉精神,以至無生而得為佛也。佛長丈六尺,黃金色,項中佩日月光,變化無方,無所不入,而大濟腢生。初,明帝夢見金人長大,項有日月光,以問腢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夢,得無是乎?』於是遣使天竺,問其道術而圖其形像焉。” ,翻譯《四十二章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因此,在中國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作為佛教傳入之年。白馬寺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經》。後來楚王劉英利用黃老(早期道教)和新來的浮屠(佛陀)製造讖言密謀造反失敗,楚王流放自殺,皇帝下令禁止黃老道和佛教,但是黃老道和佛教在民間秘密流傳。漢桓帝、漢靈帝時期敕令造了許多合祀黃帝老子,佛陀的祠堂。漢末許多西域僧侶如安世高等佛教翻譯家已經開始將如何進行禪定修佛教經典引入中國。安世高為佛教初期傳入最有聲望之譯者,其所譯禪籍多為聲聞禪,包括《人本欲生經》、《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修行道地經》、《阿毘曇五法四諦經》、《十二因緣經》、《八正道經》、《禪行法想經》等。 ==== 魏晉南北朝佛教的興衰 ==== 魏晉時期佛教在民間有了更深的普及 , 《隋書.經籍志四》記載:“魏黃初中,中國人始依佛戒,剃髮為僧”。南北朝時期,鳩摩羅什、佛陀跋陀羅等佛教翻譯家來華傳教使得佛教得到大力弘揚。鮮卑族拓跋部落入主中原後,承中原佛法之事,接受了佛教思想,用它來教導民俗,因此,從魏太祖拓跋珪開始,魏朝統治者大都敬禮佛徒沙門,拓跋燾繼位之初也是如此,每引高德沙門,與共談論。 北魏太武帝在位期間銳志武功,統一長江以北。他初崇佛教,後因受道士寇謙之等的影響,轉奉道教,並親受符籙,於440年改年號為太平真君。認為佛教系“西戎虛誕”,“為世費害”《魏書·釋老志》:“世祖初繼位,亦遵太祖、太宗之業,每引高德沙門,與共談論。……及得寇謙之道,帝以清淨無為,有仙化之證,遂信行其術。時司徒崔浩,博學多聞,帝每訪以大事。浩奉謙之道,尤不信佛,與帝言,數加非毀,常謂虛誕,為世費害,帝以其辯博,頗信之。”。 太平真君五年,詔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養沙門,九月殺僧領玄高、慧崇等。七年,太武帝西-{徵}-到達長安,見佛寺內藏有兵器,又查出釀酒、財寶,發現僧侶與室女私通,即立禁佛。《魏書·世祖紀下》:“會蓋反杏城,關中騷動,帝乃西伐,至於長安。先是長安沙門種麥於寺內,御騶牧馬於麥中,帝入觀馬。沙門飲從官酒,從官入其便室,見大有弓矢矛盾。出以奏聞。帝怒曰:‘此非沙門所用,當與蓋吳通謀,規害人耳!’命有司徒案誅一寺,閱其財產,大得釀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蓋以萬計。又為屈室,與貴室女私行淫亂。帝既忿沙門非法,浩時從行,因進其說。詔誅長安沙門,焚破佛像。” 司徒崔浩上疏請誅天下沙門,毀諸寺院經像。三月,帝下詔誅長安沙門,並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晃下令廢除全國佛教《滅佛法詔》:“有司宣告徵鎮諸軍、刺史,諸有佛圖形象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太子尊崇佛教,緩發詔書,使遠近皆有所豫聞。《梁高僧傳·卷十》:“以偽太平七年遂毀滅佛法,分遣軍兵燒掠寺舍,統內僧尼悉令罷道,其有竄逸者,皆遣人追捕,得則必梟斬,一境之內無復沙門。”因此四方沙門多亡匿逃脫,金銀佛像及經書被秘密收藏,僅有一部分僧人被戮,而魏境內寺宇建築卻多被毀《魏書》:“諸有佛圖、形像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燬;沙門無少長,悉坑之!”。宦官宗愛謀殺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可博真為帝,又殺可博真,大臣劉尼、源賀等迎立太武帝太孫拓跋濬繼位,是為文成帝,詔復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復。 後來北魏分裂成北齊和北周,高洋曾下令滅道。北周一開始也尊奉佛教到了周武帝僧侶膨脹過多,於是為了一統天下有興滅佛滅道,僧尼道士淘汰為平民或者充軍,佛神像法器鑄錢造成武器。後來武帝死後,隋文帝楊堅恢復佛教。 南梁王朝梁武帝蕭衍提倡尊崇佛教,並曾多次捨身出家,除了自身奉佛,梁武帝還大力扶持佛教事業的發展。在梁武帝發表《斷酒肉文》前漢傳佛教「律中無有斷肉法」《斷酒肉文》 二十三日。會其後諸僧尼。或猶-{zh-cn:雲; zh-hk:雲; zh-sg:雲; zh-tw:雲;}- 。律中無斷肉事及懺悔食肉法。其月二十九日。又勅請義學僧一百四十一人義學尼五十七人。於華林華光殿使莊嚴寺法超。奉誠寺僧辯。光宅寺寶度等三律師。昇高座御席地施座。餘僧尼亦爾。 制旨問法超等三律師曰。古人云。止沸莫若去薪。息過莫若無言。弟子無言乃復甚易。但欲成人之美使佛種相續與諸僧尼共弘法教。兼即事中亦不得默已。故今集會於大眾前。求律中意。聞諸。 僧道。律中無有斷肉法。又無懺悔食肉法。,梁武帝認為所有佛教僧侶都應該遵守大乘《大般涅槃經》不吃肉規定《大般涅槃經》: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應施肉。何以故?我見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護法菩薩應當如是。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聽食肉?」 「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慈種。」 ,因此頒布《斷酒肉文》禁止僧眾吃肉,自己也行素食,開啟了漢傳佛教素食的傳統,之後漢傳佛教僧團開始遵守梵網經菩薩戒不吃肉聖嚴法師《律制生活》佛教的飲食規制:制斷肉食,皆出大乘經律,小乘國家未能見到大乘經律,故未斷除肉食,也是很難怪的,我們不必攻擊他們。即在我們中國的佛教,從東漢開始,直到梁武帝時,所有的僧侶弟子,均未斷除肉食,到了梁武帝捨道信佛,聽了《涅槃經》以後,便極力主張素食,從他本人開始,並勸一切僧俗佛子,皆斷肉食,他以朝廷的力量,來影響社會,所收的效果,自然很大。從此之後,中國佛教的素食主義,也就形成風尚了。。 ==== 禪宗的崛起 ==== 南朝自晉朝衣冠南渡,大量僧侶也隨來傳法,佛法興盛一直到陳朝,最有名的就是淨土宗、天台宗也是在南朝發展起來,歷代皇帝大力建造佛寺,供養僧侶。 禪宗傳說初祖菩提達摩於中國南朝宋時,乘商船到達廣州,從學於求那跋陀羅,後以四卷《楞伽經》教授弟子,屬當時的楞伽師之一。後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至建康(今江蘇南京)與其談法。當時梁武帝一心欽慕佛法,不論是建寺、造經、供僧,皆不遺餘力,因而自認很有功德,不知道這只是累積福報,並非內心的覺悟。達摩卻一語道破,告訴梁武帝毫無功德,雙方不契。 達摩深知梁武帝無法接受這樣先進的思想,於是離開南方,「一葦渡江」,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山洞中面壁九年,等待傳人。後傳二祖慧可(487年-593年)、三祖僧璨(?-606年)、四祖道信(580年-651年)、五祖弘忍(602年-675年)、六祖惠能(638年-713年)。他將楞伽宗傳播至中國北方,落地生根,成為一個獨特的門派。但是禪宗還是不普及,一直依附律宗,到了唐朝中期才有正式的禪寺。 ==== 唐代儒釋衝突期 ==== 唐祚初建,問題已一一浮顯出來,但是朝任太史令的傅奕等人認為佛教與道教都是違背孔孟之道,對國家無益,於是下令曾敕令:“偽亂地僧,是非難識,州別一寺,留三十僧,餘皆從俗”。武德九年四月,高祖又頒佈沙汰僧道詔:“京城留寺三所、觀二所。其餘天下諸州各留一所,餘悉罷之。”太宗領兵攻入隋都時即命:“廢諸道場,城中僧尼留有名德者各三十人,餘皆返初。”太宗繼位後又幾次三番沙汰僧尼。據《續高僧傳·明導傳》記載:貞觀初,明導行抵陳州,逢敕簡僧,唯留三十。又據《智實傳》記載:貞觀元年,敕遣詔書侍御史杜正倫檢校佛法,清肅非濫。《法衝傳》記載:“貞觀初年下敕,有私度者處以極刑。時嶧陽山多有逃僧避難,資給告窮。”《法向傳》也有記載:“貞觀三年,天下大括義寧私度,不出者斬,聞此鹹畏。還有武后時的宰相狄仁傑、李嶠、蘇瓌,官至刺史、太子詹事的張廷珪;中宗朝的宰相桓彥範、韋嗣立、姚崇,御史辛替否,侍御史宋務光,清源尉、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呂元泰;睿宗朝的宰相魏知古,中書舍人裴漼,侍郎李乂,太子洗馬、諫議大夫甯原悌,太尉兼通事舍人韋湊;肅宗朝的宰相張鎬;代宗朝的宰相常袞,高郢(德宗朝宰相),東川節度使李叔明;德宗朝的員外郎裴伯言(即憲宗朝宰相裴垍)、彭偃,及郎中李巖(巖)等人。武后營造大像,狄仁傑雲:「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下濟群品,應是本心,豈欲勞人以存虛飾。」李嶠則直截指出:「法王慈敏,菩薩護持,唯擬饒益眾生,非要營修土木。」張廷珪更深入解釋:「夫佛者,以覺知為義,因心而成,不可以諸相見也。」高郢〈諫造章敬寺書〉則兼及二教,他指出「佛本無相,不可以有相求;道本無為,不可以有為得。」因此反對德宗為先太后造章敬寺以興福除禍。從佛道本來應有的面貌,諷刺現今所為皆失其真。 佛教普及後對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所造成的影響讓韓愈感覺到重症應下猛藥醫,他不先從佛教教義上來解決思想問題,外在問題以外在手段解決,上書《論佛骨表》 (《諫迎佛骨表》),佛教教義中固然不乏精湛的玄理,但是宗教形式的不同與了脫生死之苦的教義,確實也對以農立國、勤奮務實的民族性帶來莫大的衝擊與誘惑。《資治通鑑》卷二四〇記載:「中使迎佛骨至京師,上留禁中三日,乃歷送諸寺,王公士民瞻奉施捨,惟恐弗及,有竭產充施者,有燃香臂頂供奉者。刑部侍郎韓愈上表切諫,……上得表大怒,出示宰相,將加愈極刑。」這樁公案雖然隨著韓愈的被貶潮州而暫趨平息,但是經由他的學生李翱,站在儒家的立場,擷取佛學精華,理性地調和儒釋衝突,「此後的儒家,一方面承襲了韓愈的道統思想,一方面依循著李翱所開闢的新路,生活在『靜則禪,動則儒』的境界中,他們把人生解脫和社會事功調和了起來,就成為宋明的理學。」 ==== 宋代禪思時期 ==== 宋朝時期因為經過唐朝武宗滅佛許多宗派都消失佛教元氣大傷,到了五代十國北方周世宗柴榮為統一天下敕令滅佛道,佛神像法器鑄錢鑄造武器,僧侶道士還俗充軍或者貶為平民,使得佛教更加雪上加霜。到了宋朝佛教只剩下禪宗和淨土宗,還有微落的天台宗,大量佛教經文儀軌喪失,只得從印度重新翻譯和高麗日本重輸回來。此三宗以禪宗受到士大夫的青睞,淨土宗深入廣泛民眾,天台宗也只是依附在禪宗之下毫無作為。雖然宋朝皇帝對佛教不錯,當他們主要還是以道教為主;而佛教一直受到儒家和道教的攻擊,而且佛教的禪宗主張明心見性反對僧侶信徒專研佛經,淨土宗一門深入對許多經典也毫無精通,天台宗的傳承早已斷代後學者也只是靠自己的理解,面對儒家和道教的攻擊只能盡力圓融三家以減少衝突。到了宋徽宗因為皇帝崇通道士林靈素,林靈素原本是沙彌因為偷喝酒被師傅教訓,氣憤去做道士據說修雷法有成,為了報復佛教請徽宗下令和尚改為德士,佛改天尊,菩薩改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的裝扮要跟道士一樣;此令一下有些和尚抗令自殺或者被流放。還是太子的欽宗請了一些西域修密宗胡僧跟林靈素鬥法,約定如果胡僧贏了就把佛教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去除道教化。可是修密宗的胡僧都被林靈素的雷法打敗。一直到發生水災,林靈素無法禳水災,太子登城門拜四方大水退,徽宗才下令佛教恢復原來面目,不必受道錄司管轄。 南宋和金朝時期禪宗大興,日本高麗的僧侶積極來華學習禪宗,但是佛教經過林靈素的道教化另兩教在民間誤認都是本來一家;僧侶只管打坐的習禪,一門深入的唸佛,也不管這些。可是禪宗和淨土宗內訌,禪宗看不起淨土宗,禪僧認為無需去極樂世界,心淨則淨土所以不要去其他世界。淨土宗斥責禪僧打坐無法了脫三界,更斥責禪宗不尊敬佛像經典,禪僧不禮佛不看誦經典;並舉了禪宗高僧圓寂之後都是在輪迴轉世如五祖寺的主持戒禪師轉為蘇東坡,雁蕩山僧轉為秦檜等等的故事。淨土宗和禪宗一直到明末的蓮池大師主張禪淨結合,兩宗爭論才結束。 ==== 明代以後的世俗化 ==== 明朝的興起與元末信奉明教與白蓮教的紅巾軍息息相關再加朱元璋就是紅巾軍出身,所以明太祖建立明朝後對宗教採取抑制和利用兼並的政策,除了將考試自由發揮改成八股文,並修訂佛教道教的教規法事儀軌。而且每位皇子出世都要剃度一名僧侶;確認三教平分的地位,主要希望藉此打壓摩尼教、白蓮教與彌勒教等宗教組織再度變成反朝廷的起事軍,並且希望利用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力量來維護社會秩序,但是嚴禁僧道參政以及弘法遭到限制,於是得到「皇糧」全面保障的佛教與道教演變成缺乏精神上的創新追求,亦脫離廣大信眾,民眾轉而尋求民間宗教作為慰藉,而北直隸軍人羅思孚則採用禪宗思想,開創了知名的羅教,羅教的無生父母之說,影響了所有的民間教派。 明朝中期以後,佛教受皇室宗教活動加強的刺激與儒家的矛盾尖銳起來。這種矛盾促使部分士大夫強烈反對寺院修建並發表闢佛言論。集中體現這些政策精神的仍是儒家政治社會理念並倚賴士大夫群體的努力。其變動因素和矛盾來源,則在諸教向國家政權機關的滲透、皇室特殊化行為、民間泛神論多元信仰傾向、部分士大夫的三教合流信仰綜合主義,亦有一部分官員信仰天主教來尋找新的思想。大眾(眾生)求神拜佛拜泥菩薩的行為方式,本質上是對佛教的誤解。參見《中國哲學史》,胡適著,吉林出版社,2017 明朝對藏傳佛教政策與對漢傳佛教政策有同有異。其重要差異之一是,明朝對藏傳佛教政策與對西部邊疆政策緊密相關,而對漢地佛教政策則於周邊關係政策基本無關。此外,部分士大夫以藏傳佛教為「番教」,認同程度遜於內地佛教。明朝一些皇帝因藏傳佛教的喇嘛多擅長某些「法術」,對其有特殊興趣,並因而導致士大夫針對相關政策的批評。 === 臺灣 === 臺灣佛教系統由大陸閩南地區傳來,世俗化的信仰體系(其中代表為巖仔和高僧信仰)為其一大特色,與以出家僧侶為主的叢林體系(以四大法脈為代表)並立。臺灣戰後時期,中國大陸傳入江浙系統的漢傳佛教,蓋過原有本土佛教勢力,使得原有的本土佛教體系常遭誤解。日治時代傳來日本佛教,共有八宗十四派的日本佛教支派來臺傳教,戰後,因政治因素影響撤出臺灣,至解除戒嚴後,才又重回臺灣弘法。此外,尚有藏傳佛教和上座部佛教傳入。臺灣大約35%人口是佛教徒,不過,其信仰人數可能與道教、儒教或一貫道等其他臺灣民間信仰,甚至與其他新興宗教有重疊的情況。 === 日本 === 由朝鮮半島傳入,曾經被本土神道教信仰者物部氏排斥,跟信仰佛教的蘇我氏打了長達十幾年的戰爭,最後物部氏的領導人遭到射殺,佛教才得以傳播。到了平安時代日本兩位高僧空海和最澄前往中國學習密宗與天台宗,回到日本空海創立真言宗建立高野山為根本道場,最澄在比叡山建立天台密宗道場成為一直到現今仍然日本佛教的兩大叢林。近代明治維新興起廢釋毀佛,隔年新任的太政官下令恢復佛教,並允許僧侶可以娶妻生子吃肉喝酒,形成現今的日本佛教。但日本佛教至今仍有嚴持戒律的僧侶。日本有約70%至80%人口佛教徒,日本人去世的時候,通常會舉行佛教葬儀,故今日許多日本佛教徒不過是形式上的佛教徒,只參與喪禮與祭祖儀式等。 === 韓國 === 經中國傳入,在三國和高麗時期佛教興盛,到了李成桂建立朝鮮國時,因朱元璋斥責高麗王朝崇佛過度;李成桂採取崇儒抑佛政策,導致佛教遭到致命打擊,甚至有時連出家都被視為非法,而且如無特許,僧侶不得入京,僧侶地位根本是社會底層。一直到倭寇入侵朝鮮時,妙香山普賢寺的方丈西山和尚組織三千名僧兵抵抗,得到朝廷褒獎,佛教才有喘息之機。進入朝鮮日治時期後,朝鮮總督府解除對佛教的種種禁制,佛教得以大力傳播,總督府允許僧侶肉食與結婚。目前韓國人口中有逾兩成的佛教徒,較基督徒少,現在「曹溪宗」屬於禪門,是韓國25個佛教流派中最大、最權威的一支,各界均對其「敬而親之」。「曹溪宗」在韓極具影響力,被視為有左右韓國選舉的力量。總統候選人無論信佛與否,都一定會到「曹溪宗」的寺廟拜會,新任韓國總統就職後,也一定親自拜訪曹溪宗的寺廟。在朝鮮,由於官方提倡無神論的關係,佛教則遭到限制。 === 美國 ===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6年9月14日指出佛教在美國近年快速發展,已有信徒150萬左右,是美國第四大宗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是後來改信佛教的。並指出「佛教最吸引西方人的地方之一在於,人們認為像達賴喇嘛和一行禪師這樣的傑出佛教大師們在向社會貢獻智慧,而不是在要求別人信奉什麼。」據 Association of Statisticians of American Religious Bodies 2010年的調查,大部分美國佛教徒住在東西兩岸,約75%的佛教徒住在人口超過一百萬的都會區,而加州聖荷西是佛教徒人口比例最高的都會區,佔1.25%。不少佛教徒是猶太人。 ===歐洲=== 歐洲的知識份子自1870年代以來對佛教感興趣,例如哲學家亞瑟·叔本華和尼采以及神秘主義者如海倫娜·布拉瓦茨基都受到佛教影響。歐洲佛教聯盟是歐洲最大的佛教組織,根據其估計歐洲佛教徒約有1-4百萬。學術界的保守估計則是一百多萬。 == 宗派 == ===原始佛教=== 初期佛教是學術界對佛教的歷史分期,指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到佛教第一次分裂前的時期。 傳說佛陀般涅槃三個月後,五百位阿羅漢舉行第一次結集,由優波離誦出律藏,阿難誦出經藏,以口頭傳誦的方式流傳。主流的學術觀點認為論藏是在部派分裂後才逐步完善建立。不過佛陀的時代可能已經有作為阿毗達摩雛型的論母(mātŗkā)出現。 === 部派佛教 === 佛教教團經過二百年發展發生根本分裂,由於戒律、教義見解不同,造成上座部與大眾部分裂進入部派佛教時代。之後又陸續分裂,最後形成20(或說18)個部派。 大乘佛教將興起之前的傳統佛教教義視為只求自身救度的小乘佛教。不過,沒有自稱為「小乘」的佛教教團,「小乘」是大乘佛教對於其他佛教宗派的教義加以優劣判定的稱呼,其所破斥的物件尤指毗婆沙師,亦即說一切有部莊崑木譯,平川彰著《印度佛教史》第3章〈初期的大乘佛教〉:「大乘」是Mahayana(摩訶衍)的譯語,意為「大的交通工具(車)」;「小乘」是Hinayana的譯語,意為「小的交通工具」,而且Hina原意為「被丟棄的」,也有「卑下」、「劣等」的意思,所以Hinayana(小乘)是一種輕視的稱呼,大乘教徒輕視部派佛教,所以才會這樣稱呼他們。換句話說,不可能有教團自稱「小乘」。大乘教徒所稱的「小乘」,不知道是指整個部派佛教?還是指其中一部分?從《大智度論》等看來,其中所破斥的似乎專指毗婆沙師,亦即說一切有部。事實上,有部似乎真的被視為是小乘的代表,這件事也可以從大乘經典中廣為確定,但是不知道大眾部和上座部是否也被包括在「小乘」的範疇內?」。(當時各佛教教派都有宗派教義優劣判定的用語,例如說一切有部批分別說部是無知果、是黑暗果,南傳上座部的《島史》稱自己以外的部派是荊棘) 由於“小乘”一詞含有貶謫或宗派教義優劣判定的意義在,故學術界已漸漸不用此詞。參見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印度佛學源流略講》等書 === 上座部佛教 === 上座部佛教,佛教宗派,現今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中國雲南傣族聚居區等地,還有一些古印度傳承殘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區(以及尼泊爾和印度米佐拉姆邦、阿魯納恰爾邦),與極度推崇菩薩乘教義的大乘佛教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教派。 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文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中國與東北亞的北傳佛教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銅鍱部大寺派(Mahāvihāra-nikāya),上座部佛教中的主要教義內容以及大多數成員的修行方向是解脫道,但上座部佛教中仍然有菩薩道的教義部份,參見南傳菩薩道。 === 大乘佛教 === 大乘佛教,佛教宗派。初、中期的大乘佛教流傳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地,成為漢傳佛教。中、後期大乘佛教則傳入西藏、蒙古和俄羅斯部分地區,成為藏傳佛教,顯密並行。 大眾部佛教的修行目標為成佛,因此在修行方法上強調修持菩薩乘,在教典上遵奉大乘佛教版本的大藏經內容,教理求自利利他,圓滿成佛,分為中觀學派和唯識學派(或認為有如來藏學派)。其教義是以三皈五戒十善、四聖諦、十二因緣為基礎,進學六度波羅蜜,以致圓滿相關波羅蜜(以及綜合達到佛法所說的其他要件)而成佛。 ====中觀學派==== ====唯識宗==== 為漢傳佛教宗派之一,由玄奘三藏自印度傳入中國,承傳彌勒菩薩所創唯識無境的宗師依次為無著、世親、陳那、護法、戒賢、玄奘、窺基、慧沼、智周。祖庭為陝西大慈恩寺,故又稱慈恩宗。 ===== 宗義 ===== 法相宗基本教義為「法相唯識所現」,基於此觀點而提出「三自性」。 ====法性宗==== ==== 天台宗 ==== ==== 華嚴宗 ==== ==== 禪宗 ==== thumb|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塔林 傳說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其祖庭位於湖北省黃梅縣五祖鎮的五祖寺。 ===== 宗義 ===== 在南北朝時期,印度僧人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創立了中國的禪宗,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亦成為禪宗基本教義。禪宗認為解脫不在身外,也無須藉助經典的指導。解脫之道就在人的內心,只要能夠放下執著,放下自我,便是解脫。 ===== 教典 ===== 禪宗會以《金剛經》、《六祖壇經》、《圓覺經》、《維摩詰經》作為依據。 ===== 修行方法 ===== 其修行方法主要為四禪八定,包括為 *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四無色定(四空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此四種禪定亦共外道 *滅盡定:此唯阿那含或阿羅漢的佛教修行者可證得。 九次第定中的四禪四無色定(四禪八定),並不是佛教獨有,在古印度諸宗教中皆有修行。但是滅盡定則佛教獨有,佛教認為九次第定皆是無欲界漏定,但滅盡定只有證阿那含或阿羅漢的佛教聖者才能進入,而第四禪是修行智慧最適合的禪定。 《大般涅盤經》敍述佛陀在拘屍那伽羅娑羅雙樹間入滅前,先進入九次第定,最後才入滅。 ===== 分支 ===== 根據禪宗傳說,菩提達摩為震旦(中國)的禪宗初祖,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涅槃後,有兩大弟子神秀、惠能,兩位禪師各據一方,都被尊稱為六祖,分庭抗禮,有北秀南能之稱,這兩個傳承分別被稱為北宗禪和南宗禪。經歷了一系列的辯論交鋒最終以惠能之徒神會在滑臺大會中辯論勝利為標誌性事件,以惠能為六祖的南宗後來居上,成為了中國禪宗的主流,「六祖」一詞才定於惠能一身。惠能不再將衣缽獨傳,讓各大弟子自由發揮,其宗派發展到五家七派的規模,蔚為大觀。五家七派,主要出於石頭、洪州二宗。溈仰、臨濟二宗出於洪州道一門下,曹洞、雲門、法眼皆出於石頭希遷門下: *溈仰宗。百丈懷海門下溈山靈祐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創立於湖南寧鄉溈山密印寺,慧寂治所在棲隱寺(今江西宜春的太平興國寺)。 *臨濟宗。百丈懷海門下黃蘗希運禪師住持黃蘗寺(在今江西宜豐縣)初露端倪,臨濟義玄從希運學法33年之後往鎮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臨濟院創立。臨濟宗傳至石霜楚圓(986-1039) 門下,又分出黃龍派、楊岐派。 **黃龍派。慧南創立。因其住黃龍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修水]縣[黃龍]鄉)而得名。 **楊岐派。方會創立,因住楊岐山(治所在今江西萍鄉上慄縣)而得名。後由大慧宗杲光大,傳授話頭禪法,大行於世。 *曹洞宗。由洞山良-{價}-與其弟子曹山本寂創立,良-{價}-禪師治所在今江西宜豐縣洞山,良-{價}-的弟子本寂(840-901)在洞山普利院學法數年,後到曹山(今江西宜黃境內)統揚師法,遂使宗風大舉。由於良-{價}-住洞山,本寂居曹山,所以禪林中把師徒兩人創立、弘揚的新禪宗稱為“曹洞宗”。後傳於宏智正覺禪師,建立默照禪法。 *雲門宗。文偃創立。因文偃住韶州雲門山(在今廣東乳源瑤族自治縣北)光泰禪院而得名。 *法眼宗。文益創立。南唐中主李璟賜諡其為“大法眼禪師”而得名。 自唐代以降,禪宗在中國的發展非常興旺,禪宗思想本身也經歷了很大的發展,並對中國的文學、藝術、思想文化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傳入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 ==== 淨土宗 ==== 廣義的淨土信仰主要包括西方淨土信仰、彌勒淨土信仰、不動淨土信仰、藥師淨土信仰等等,其共同點在於希望透過諸佛、菩薩的願力,從這個世界(濁土)死後可以進入諸佛菩薩所在的淨土。因此,淨土信仰是佛教中特殊提倡他力的信仰形態。在諸多淨土的信仰中,以西方淨土信仰在中國最為興盛,並發展為中國佛教八宗之一的“淨土宗”。淨土宗因提倡淨土法門而得名。淨土法門主要是對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信仰,其初祖被認為為東晉慧遠或曇鸞,並經道綽、善導等人發揮,進行理論上的論述,而成為一股重要的力量。其祖庭則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神禾原的香積寺。 淨土思想源頭雖在印度,而其成為宗派是在中國。其主要內容為依靠阿彌陀佛在修行時所發的四十八個大願,透過“唸佛”而往生西方淨土,成為阿彌陀佛的眷屬。關於唸佛,包括“觀想念佛”(唸佛三昧)和“持名唸佛”(即誦阿彌陀佛名號)二種,學界一般認為觀想念佛為早期淨土宗的修行方式,而持名唸佛則流行於道綽之後。 淨土宗對日本佛教有重大的影響,不僅傳入了淨土宗,並衍生出了稱為淨土真宗的重要宗派。對日蓮宗、真言宗等宗派的思想亦有影響。 ===== 宗義 ===== 淨土宗義可概括為:「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意即為「信」、「願」、「行」。相信有阿彌陀佛,並且相信他發了四十八大願,並經已圓滿,這是為信。然後依據《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生到西方淨土,這是為願。由於有臨終三隨,包括「隨重」、「隨習」及「隨念」,為了確保臨終得以往生,因此每天都會一心不亂稱阿彌陀佛的聖號,這是為「行」。 ===== 教典 ===== 淨土宗亦會專依淨土五經一論:《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往生論》作為教典。 ===== 修行方法 ===== 淨土宗依據《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可分為上、中、下生三輩,而各輩中又有上、中、下三品,因此可以稱為三輩九品。 而淨空法師亦提出,淨土宗修行需依淨業三福作為基礎,包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 金剛乘佛教 === 現代學者認為大約在公元6、7世紀,密教興起。有人認為密教是大乘佛教吸收印度原始婆羅門教和性力派的一些思想理論和修行方法後產生的。印順法師在《妙雲集》中評論“密教具有印度教性力派教義。”其教義與大小乘佛教同樣是建立在三法印之上,為了希望迅速成佛,所以在修習大小乘共同道,在出離心、菩提心的基礎上以「持咒」、「觀想」等來修習止觀,從而迅速積累福德和智慧二種資糧。 目前,漢傳佛教的密宗只保留在日本,在中國已經失傳。而在藏傳佛教中密宗則佔主流。 == 參見 == * 佛教歷史 ** 中國佛教史 * 對佛教的批判 * 佛教相關主題列表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呂澂,《印度佛學源流略講》,ISBN 9787208147447 * 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ISBN 9789578352124 * * 印順,《印度之佛教 》 * 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 》 * * 任傑《略講觀修三寶功德及其意義》 * * 野上俊靜《中國佛教史概說》ISBN 978-957-05-0812-3 *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ISBN 978-986-7892-66-9 * 聖嚴法師《戒律學綱要》ISBN 978-957-598-209-6 * 聖嚴法師《菩薩戒指要》ISBN 978-957-8473-09-6 * 賴永海教授主編的《中國佛教通史》(2010年出版) * 季羨林教授主編的《中華佛教史》(2013年出版) * 魏道儒教授主編的《世界佛教通史》(2015年出版) == 延伸閱讀 == === 中文書籍 === * * *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正信的佛教》-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學佛群疑》-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學佛知津》-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聖者的故事》-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唸佛生淨土》-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神通與人通-宗教人生》-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制律生活》-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佛法綱要:四聖諦、六波羅蜜、四弘誓願講記》-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菩薩行願: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三十七道品講記》-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佛陀遺教: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八大人覺經講記》-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觀音妙智: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講要》-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自家寶藏:如來藏經語體譯釋》-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福慧自在:金剛經生活》-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修行在紅塵:維摩經六講》--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心的經典:心經新釋》-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48個願望:無量壽經講記》-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探索識界:八識規矩頌講記》-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聖嚴法師著法鼓文化出版 *《天台心鑰:教觀綱宗貫註》-聖嚴法師著 法鼓文化出版 === 外文書籍 === * Bechert, Heinz & Richard Gombrich (ed.) (1984). The World of Buddhism, Thames & Hudson. * ; reprinted in Williams, Buddhism, volume I; NB in the online transcript a little text has been accidentally omitted: in section 4, between "... none of the other contributions in this section envisage a date before 420 B.C." and "to 350 B.C." insert "Akira Hirakawa defends the short chronology and Heinz Bechert himself sets a range from 400 B.C." * * * * * * * * Williams, Paul (ed.) (2005). Buddhism: Critical Concepts in Religious Studies, 8 volumes, Routledge, London & New York. * * * * * Also available on this websites: saigon.com urbandharma.org vipassana.com * * * * Morgan, Kenneth W. (ed), The Path of the Buddha: Buddhism Interpreted by Buddhists, Ronald Press, New York, 1956; reprinted by Motilal Banarsidass, Delhi; distributed by Wisdom Books * * * * * * * * * * * ISBN 978-0-86171-133-8. * * == 外部連結 == * 臺灣大學佛學數點陣圖書館暨博物館(Digital Library & Museum of Buddhist Studies) * 政治大學佛教哲學論壇 (Chengchi Buddhist Philosophy Forum)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harveyleung.com) * 《毗婆舍那講記》《帝釋所問經講記》 馬雜湊尊者 * 《南傳菩薩道》 明昆尊者 * 府城佛教網 Category:修行法
各國家和地區人口列表
各國家和地區人口列表按照各國人口從多至少排列,資料主要來自各國官方人口統計、人口預計或人口普查,缺乏官方資料的則採用第三方人口時鐘預計數。 == 列表 == 表中各項列出了現時世界各主權國家、各邦聯組成國、未受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屬地、海外領土等政治實體。 國家用粗體字表示(例如: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其中對聯合國會員國、觀察員國等爭議較少的國家實體以人口數量從多到少進行排序(非聯合國會員國序號為斜體,例如:196 | 庫克群島、199 | 紐埃)。 海外領地、自治政體等非國家單位以底線表示(例如:香港、波多黎各等)。 排名 國家/地區 人口 統計截至日期 佔世界比 來源 世界 年月日 100.00% 美國人口普查局-世界人口時鐘 1 align="left" 1,423,040,000 2024年4月1日 % 官方人口時鐘 2 align="left" 1,409,670,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3 336,250,000 2024年4月1日 % 官方人口時鐘 4 279,120,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5 align="left" 241,500,000 2023年3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6 230,842,000 2023年6月1日 2.85% 官方人口普查 7 203,060,000 2022年8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8 169,830,000 2022年6月14日 % 官方人口普查 9 146,420,00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0 129,630,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1 123,970,000 2024年3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12 112,890,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13 107,330,000 2023年7月1日 % 聯合國預測 14 106,200,000 2024年4月1日 % 官方人口時鐘 15 100,300,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6 95,370,00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17 85,372,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8 85,348,000 2023年11月1日 % 官方人口時鐘 19 84,607,000 2023年10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20 68,381,000 2024年2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21 67,026,000 2021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22 65,923,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時鐘 23 62,028,000 2022年2月2日 % 官方人口普查 24 61,741,000 2022年8月23日 % 官方人口普查 25 58,919,000 2023年11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26 55,770,000 2022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27 52,216,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28 51,304,000 2024年2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29 48,593,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30 48,109,000 2023年7月1日 % 聯合國預測 31 47,564,000 2019年8月3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32 46,045,000 2022年5月18日 % 官方人口普查 33 45,562,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34 45,400,000 2022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35 43,324,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36 41,130,000 2022年2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37 40,528,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38 37,635,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39 37,022,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時鐘 40 36,800,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41 34,262,84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42 34,094,00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43 33,697,000 2022年7月1日 % 聯合國預測 44 33,397,000 2022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45 33,380,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46 32,420,00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47 32,175,000 2022年5月10日 % 官方人口普查 48 30,832,000 2021年6月27日 % 官方人口普查 49 align="left" 29,389,000 2021年12月14日 % 官方人口普查 50 29,192,000 2021年11月1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51 28,302,000 2022年7月1日 % 聯合國預測 52 28,178,000 2022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53 28,089,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54 26,997,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時鐘 55 align="left" 25,850,00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56 align="left" 25,369,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57 align="left" 23,420,442 2024年1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58 23,227,014 2023年7月1日 % 聯合國預測 59 22,395,000 2022年6月15日 % 官方人口普查 60 22,037,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61 22,800,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62 20,034,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63 19,961,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64 19,611,000 2022年9月14日 % 官方人口普查 65 19,054,000 2022年7月17日 % 官方人口普查 66 18,275,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67 18,143,000 2023年7月1日 % 聯合國預測 68 17,948,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69 17,602,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70 17,564,000 2018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71 17,091,464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72 16,939,000 2022年10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73 16,818,000 2021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74 15,179,000 2022年4月20日 % 官方人口普查 75 14,746,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76 13,262,000 2022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77 13,246,000 2022年8月15日 % 官方人口普查 78 12,838,000 2022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79 12,607,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80 12,006,000 2022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時鐘 81 11,850,00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82 11,810,000 2023年12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83 11,743,0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84 11,528,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時鐘 85 11,113,000 2022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86 10,760,000 2022年11月10日 % 官方人口普查 87 10,882,000 2023年10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88 10,552,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89 10,482,000 2021年11月23日 % 官方人口普查 90 10,277,000 2021年8月19日 % 官方人口普查 91 10,152,000 2023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92 10,078,00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93 9,855,000 2024年1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94 9,822,900 2024年1月10日 % 官方年度統計 95 9,678,00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96 9,282,400 2021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97 9,200,60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98 9,123,000 2021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預測 99 9,106,10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00 8,789,700 2022年10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01 8,095,500 2022年11月8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02 7,541,600 2021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03 align="left" 7,498,100 2023年6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04 7,252,7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05 7,057,800 2022年12月17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06 7,013,000 2019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07 6,963,800 2019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08 6,942,1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09 6,523,5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10 6,426,10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11 6,281,80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12 6,210,50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13 5,827,5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14 5,784,50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15 5,703,60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16 5,526,800 2020年3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117 5,490,000 2021年7月1日 % 聯合國預測 118 5,456,400 2019年10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19 中非 5,368,40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20 align="left" 5,367,6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21 5,248,600 2022年11月10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22 5,206,40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23 5,111,200 2020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24 4,976,7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25 4,951,5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26 4,921,500 2019年4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27 4,647,5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時鐘 - 4,500,000 2022年1月1日 % 索馬利蘭官方網站 128 4,420,100 2019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29 4,218,80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30 4,077,30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31 4,008,600 2023年7月1日 % 聯合國預測 132 波赫 3,788,10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33 3,723,500 2019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34 3,444,300 2023年11月27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35 3,238,4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時鐘 - align="left" 3,193,70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36 2,957,500 2019年10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37 2,862,4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38 2,793,500 2020年3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139 2,747,300 2019年10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40 2,726,700 2019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41 2,681,700 2019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42 2,458,90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43 2,338,90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44 2,297,70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45 2,252,60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46 2,094,100 2019年10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47 1,906,800 2020年2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148 1,906,70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49 1,832,700 2021年11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1,795,700 2019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50 1,504,365 2021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51 1,584,800 2019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52 1,454,8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53 1,387,10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54 1,364,00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55 1,377,70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56 1,328,4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57 1,221,70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58 1,078,40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59 918,100 2021年10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60 895,4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61 873,72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62 780,200 2020年4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63 741,67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64 714,800 2020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65 align="left" 671,900 2022年11月10日 % 官方季度統計 - 612,200 2021年7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66 622,360 2018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167 613,890 2019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68 604,89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169 519,562 2021年11月2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70 491,233 2021年6月16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71 442,400 2018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172 408,490 2019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73 397,360 2022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計 174 396,960 2023年10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75 382,751 2022年9月13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360,938 2023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 351,960 2018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176 301,295 2021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 279,890 2021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 268,51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77 267,80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 244,830 2018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178 214,610 2021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179 205,557 2021年11月6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80 177,301 2017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153,836 2020年4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148,925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81 120,740 2021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82 110,872 2022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83 108,770 2020年1月1日 % 人口時鐘預測 - 106,739 2022年10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184 105,754 2021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 align="left" 103,267 2021年3月2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85 100,772 2022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86 100,447 2022年4月22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87 100,179 2021年12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 align="left" 87,146 2020年4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84,069 2021年5月30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88 83,523 2023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 align="left" 81,546 2022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89 67,408 2018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 align="left" 64,055 2021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 align="left" 64,037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季度統計 - 56,696 2024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 54,547 2023年12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 53,532 2015年10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49,710 2020年4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47,329 2020年4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90 47,195 2011年5月15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46,131 2021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 42,938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91 42,418 2021年9月30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92 39,724 2022年7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93 39,050 2023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94 33,889 2023年11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 align="left" 32,688 2022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法屬聖馬丁) 32,358 2020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31,538 2023年7月1日 % 聯合國預測 - align="left" 30,530 2023年11月1日 % 官方月度統計 195 16,733 2021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15,701 2022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統計 196 15,040 2021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97 11,680 2021年10月30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11,369 2021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198 10,679 2021年1月1日 % 官方年度預測 - (聖巴泰勒米) 10,585 2020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6,092 2020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5,651 2021年7月1日 % 聖赫勒拿官方人口普查阿森松官方人口普查 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4,433 2022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 3,662 2021年10月10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3,107 2023年7月1日 % 官方四年人口統計 - align="left" 2,188 2021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1,692 2021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199 1,689 2022年11月1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1,647 2019年1月1日 % 官方人口普查 200 align="left" 764 2023年6月26日 % 官方人口統計 - align="left" 593 2021年6月30日 % 官方人口普查 - align="left" 190 2010年4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 align="left" 47 2021年7月1日 % 官方人口統計 201 align="left" 3 永久 % 官方針對國民資格之規定 == 參見 == *各國家和地區人口密度列表 *世界人口 * 歐洲聯盟人口 * 人口小於10萬的國家列表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國際電話區號列表
這裡是一張全球國際電話服務的區號列表。所有的區號都是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E.123和E.164標準所分配的。所有的號碼都是字首號,也就是說這些號碼是用來“撥到”目的國家的。每一個國家還有一個字首來“撥出”自所處的國家,這個字首叫國際冠碼。簡言之,國際冠碼就是下列國際電話區號前的“+”字首。同時,“+”也可以用“00”來代替。因此撥打國際電話的一般順序是:國際冠碼(+或者00)-國際電話區號-封閉電話號碼;或者:國際冠碼-國際電話區號-國內電話區號-開放電話號碼。例如,00 86 21 56789012。說明:此處的“00”是國際電信聯盟推薦的國際冠碼,被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多數國家所採用,但是仍然有許多國家使用其它的國際冠碼,詳見:國際冠碼列表。(如美國使用011,若從美國本土撥打上面的中國大陸電話,則實際撥號為:011 86 XXX XXXXXXXX) ==索引== * 當區號是三位數的時候,其對應的前兩位區號將無法被分配,而被標記為「未分配」。可以被分配但尚未被分配的區號用「—」(連線號)表示。比如三位數的+85x是朝鮮等國家地區的區號,此時兩位數的+85將無法被分配。 x = 0 x = 1 x = 2 x = 3 x = 4 x = 5 x = 6 x = 7 x = 8 x = 9 1x +1:北美地區電話號碼計劃所屬國家及領地 CA, US, AG, AI, AS, BB, BM, BS, DM, DO, GD, GU, JM, KN, KY, LC, MP, MS, PR, SX, TC, TT, VC, VG, VI, UM +1:北美地區電話號碼計劃所屬國家及領地 CA, US, AG, AI, AS, BB, BM, BS, DM, DO, GD, GU, JM, KN, KY, LC, MP, MS, PR, SX, TC, TT, VC, VG, VI, UM +1:北美地區電話號碼計劃所屬國家及領地 CA, US, AG, AI, AS, BB, BM, BS, DM, DO, GD, GU, JM, KN, KY, LC, MP, MS, PR, SX, TC, TT, VC, VG, VI, UM +1:北美地區電話號碼計劃所屬國家及領地 CA, US, AG, AI, AS, BB, BM, BS, DM, DO, GD, GU, JM, KN, KY, LC, MP, MS, PR, SX, TC, TT, VC, VG, VI, UM +1:北美地區電話號碼計劃所屬國家及領地 CA, US, AG, AI, AS, BB, BM, BS, DM, DO, GD, GU, JM, KN, KY, LC, MP, MS, PR, SX, TC, TT, VC, VG, VI, UM +1:北美地區電話號碼計劃所屬國家及領地 CA, US, AG, AI, AS, BB, BM, BS, DM, DO, GD, GU, JM, KN, KY, LC, MP, MS, PR, SX, TC, TT, VC, VG, VI, UM +1:北美地區電話號碼計劃所屬國家及領地 CA, US, AG, AI, AS, BB, BM, BS, DM, DO, GD, GU, JM, KN, KY, LC, MP, MS, PR, SX, TC, TT, VC, VG, VI, UM +1:北美地區電話號碼計劃所屬國家及領地 CA, US, AG, AI, AS, BB, BM, BS, DM, DO, GD, GU, JM, KN, KY, LC, MP, MS, PR, SX, TC, TT, VC, VG, VI, UM +1:北美地區電話號碼計劃所屬國家及領地 CA, US, AG, AI, AS, BB, BM, BS, DM, DO, GD, GU, JM, KN, KY, LC, MP, MS, PR, SX, TC, TT, VC, VG, VI, UM +1:北美地區電話號碼計劃所屬國家及領地 CA, US, AG, AI, AS, BB, BM, BS, DM, DO, GD, GU, JM, KN, KY, LC, MP, MS, PR, SX, TC, TT, VC, VG, VI, UM 1x +1 242: BS +1 246: BB +1 264: AI +1 268: AG +1 284: VG +1 340: VI +1 345: KY +1 441: BM +1 473: GD +1 649: TC +1 658: JM +1 664: MS +1 670: MP +1 671: GU +1 684: AS +1 721: SX +1 758: LC +1 767: DM +1 784: VC +1 787: PR +1 809: DO +1 829: DO +1 849: DO +1 868: TT +1 869: KN +1 876: JM +1 939: PR 2x +20: EG +21:未分配 +22:未分配 +23:未分配 +24:未分配 +25:未分配 +26:未分配 +27: ZA +28: — +29:未分配 21x +210: — +211: SS +212: MA, EH +213: DZ +214: — +215: — +216: TN +217: — +218: LY +219: — 22x +220: GM +221: SN +222: MR +223: ML +224: GN +225: CI +226: BF +227: NE +228: TG +229: BJ 23x +230: MU +231: LR +232: SL +233: GH +234: NG +235: TD +236: CF +237: CM +238: CV +239: ST 24x +240: GQ +241: GA +242: CG +243: CD +244: AO +245: GW +246: IO +247: AC +248: SC +249: SD 25x +250: RW +251: ET +252: SO +253: DJ +254: KE +255: TZ +256: UG +257: BI +258: MZ +259: — 26x +260: ZM +261: MG +262: RE, YT, TF +263: ZW +264: NA +265: MW +266: LS +267: BW +268: SZ +269: KM 29x +290: SH, TA +291: ER +292: — +293: — +294: — +295: — +296: — +297: AW +298: FO +299: GL 3x +30: GR +31: NL +32: BE +33: FR +34: ES +35:未分配 +36: HU +37:未分配 +38:未分配 +39: IT, VA 35x +350: GI +351: PT +352: LU +353: IE +354: IS +355: AL +356: MT +357: CY +358: FI, AX +359: BG 37x +370: LT +371: LV +372: EE +373: MD +374: AM +375: BY +376: AD +377: MC +378: SM +379: VA 38x +380: UA +381: RS +382: ME +383: XK +384: — +385: HR +386: SI +387: BA +388: — +389: MK 4x +40: RO +41: CH +42:未分配 +43: AT +44: GB, GG, IM, JE +45: DK +46: SE +47: NO, SJ, BV +48: PL +49: DE 42x +420: CZ +421: SK +422: — +423: LI +424: — +425: — +426: — +427: — +428: — +429: — 5x +50:未分配 +51: PE +52: MX +53: CU +54: AR +55: BR +56: CL +57: CO +58: VE +59:未分配 50x +500: FK, GS +501: BZ +502: GT +503: SV +504: HN +505: NI +506: CR +507: PA +508: PM +509: HT 59x +590: GP, BL, MF +591: BO +592: GY +593: EC +594: GF +595: PY +596: MQ +597: SR +598: UY +599: BQ, CW 6x +60: MY +61: AU, CX, CC +62: ID +63: PH +64: NZ, PN +65: SG +66: TH +67:未分配 +68:未分配 +69:未分配 67x +670: TL +671: — +672: NF, AQ, HM +673: BN +674: NR +675: PG +676: TO +677: SB +678: VU +679: FJ 68x +680: PW +681: WF +682: CK +683: NU +684: — +685: WS +686: KI +687: NC +688: TV +689: PF 69x +690: TK +691: FM +692: MH +693: — +694: — +695: — +696: — +697: — +698: — +699: — 7x +7: RU, KZ +7: RU, KZ +7: RU, KZ +7: RU, KZ +7: RU, KZ +7: RU, KZ +7: RU, KZ +7: RU, KZ +7: RU, KZ +7: RU, KZ 7x +7 3: RU +7 4: RU +7 6: KZ +7 7: KZ +7 8: RU +7 9: RU 8x +80:未分配 +81: JP +82: KR +83: — +84: VN +85:未分配 +86: CN +87:未分配 +88:未分配 +89: — 80x +800: XT +801: — +802: — +803: — +804: — +805: — +806: — +807: — +808: XS +809: — 85x +850: KP +851: — +852: HK +853: MO +854: — +855: KH +856: LA +857: — +858: — +859: — 87x +870: XN +871: — +872: — +873: — +874: — +875: — +876: — +877: — +878: XP +879: — 88x +880: BD +881: XG +882: XV +883: XV +884: — +885: — +886: TW +887: — +888:未分配 +889: — 9x +90: TR, CT +91: IN +92: PK +93: AF +94: LK +95: MM +96:未分配 +97:未分配 +98: IR +99:未分配 96x +960: MV +961: LB +962: JO +963: SY +964: IQ +965: KW +966: SA +967: YE +968: OM +969: — 97x +970: PS +971: AE +972: IL +973: BH +974: QA +975: BT +976: MN +977: NP +978: — +979: XR 99x +990: — +991: XC +992: TJ +993: TM +994: AZ +995: GE +996: KG +997: KZ +998: UZ +999: — x = 0 x = 1 x = 2 x = 3 x = 4 x = 5 x = 6 x = 7 x = 8 x = 9 == 按區號排序 == 區域主要是按地理位置歸類,但也有因政治和歷史因素而在排列上存在的例外。因此,下面的地理指標只是近似值。 === 區域1 北美電話編號計劃 === 以下國家及地區統一使用“北美電話編號計劃”(North American Numbering Plan),號碼格式相同皆為:+1 XXX XXX XXXX,其中第2~4位為該方案之地區碼。 * +1: * +1:,包括美國海外屬地: ** +1-340: ** +1-670: ** +1-671: ** +1-684: ** +1-787/939: 大多數(但非全部)加勒比海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部分原荷屬安的列斯和英國海外領地: * +1-242: * +1-246: * +1-264: * +1-268: * +1-284: * +1-345: * +1-441: * +1-473: * +1-649: * +1-664: * +1-721: * +1-758: * +1-767: * +1-784: * +1-809/829/849: * +1-868: * +1-869: * +1-876/658: === 區域2 大部分非洲國家 === (其中還包含不屬於非洲的阿魯巴、法羅群島、格陵蘭和英屬印度洋領地) * +20 -- * +211 -- * +212 -- (包括西撒哈拉) * +213 -- * +216 -- * +218 -- * +220 -- * +221 -- * +222 -- * +223 -- * +224 -- * +225 -- * +226 -- * +227 -- * +228 -- * +229 -- * +230 -- * +231 -- * +232 -- * +233 -- * +234 -- * +235 -- * +236 -- * +237 -- * +238 -- * +239 -- * +240 -- * +241 -- * +242 -- * +243 -- * +244 -- * +245 -- * +246 -- * +247 -- * +248 -- * +249 -- * +250 -- * +251 -- * +252 -- * +253 -- * +254 -- * +255 -- ** +255-24 -- ,用以替換從未使用的+259 * +256 -- * +257 -- * +258 -- * +259 -- 原本保留給但從未正式分配,參見+255坦尚尼亞 * +260 -- * +261 -- * +262 -- ** +262-269/639 -- (分別用於固定電話和手機,曾使用葛摩之+269) * +263 -- * +264 -- * +265 -- * +266 -- * +267 -- * +268 -- * +269 -- (馬約特亦曾使用該區號,但後來改為+262留尼旺) * +27 -- * +290 -- ** +290-8 -- * +291 -- * +295 -- 不再使用(曾分配給聖馬利諾,參見+378) * +296 -- 不再使用(曾分配給千里達及托巴哥) * +297 -- * +298 -- * +299 -- === 區域3-4 歐洲 === 起初,兩位數的區號會分配給西班牙、英國和法國等人口較多的國家,以彌補他們國內較長的電話號碼;三位數的區號則分配給人口較小的國家如冰島。自1980年之後,無論國家的人口數量有多少,新分配的區號均為三位數。 (其中也包含了西亞的亞美尼亞)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0 -- * +351 -- ** +351 291 – (僅限固定電話) ** +351 292 – (僅限奧爾塔地區的固定電話) ** +351 295 – (僅限英雄港地區的固定電話) ** +351 296 – (僅限蓬塔德爾加達和聖米格爾島地區的固定電話) * +352 -- * +353 -- * +354 -- * +355 -- * +356 -- * +357 -- (包括) * +358 -- ** +358-18 -- * +359 -- * +36 -- (曾分配給土耳其,參見下方+90) * +37 -- 不再使用(曾被分配給,直至兩德統一,參見下方德國+49) * +370 -- (曾使用+7-012) * +371 -- (曾使用+7-013) * +372 -- (曾使用+7-014) * +373 -- (曾使用+7-042) * +374 -- (曾使用+7-885) * +375 -- * +376 -- (曾使用+33-628) * +377 -- (曾使用+33-93) * +378 -- (曾使用+39-549) * +379 -- ,實際使用義大利+39-06698 * +38 -- 不再使用(曾被分配給直到其解體) * +380 -- * +381 -- * +382 -- * +383 -- * +385 -- * +386 -- * +387 -- * +388 -- 不再使用(曾分配給) * +389 -- * +39 -- ** +39-06-698 – (已分配+379,但未正式使用) ** +39 0549 - (如果從義大利撥打) ** +41-91 – (義大利的外飛地義大利金皮庸的撥號) * +40 -- * +41 -- ** +41-91 – (義大利的外飛地義大利金皮庸的撥號) * +42 -- 不再使用(曾分配給直到其解體) * +420 -- * +421 -- * +423 -- (曾用+41-75) * +43 -- * +44 -- ** +44-1481 -- ** +44-1534 -- ** +44-1624 -- * +45 -- * +46 -- * +47 -- ** +47-79 -- * +48 -- * +49 -- === 區域5 北美電話編號計劃以外的美洲地區 === * +500 -- ** +500-x -- * +501 -- * +502 -- * +503 -- * +504 -- * +505 -- * +506 -- * +507 -- * +508 -- * +509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0 -- (包括及) * +591 -- * +592 -- * +593 -- * +594 -- * +595 -- * +596 -- (曾分配給秘魯,參見上方+51) * +597 -- * +598 -- * +599 -- 曾用於,現改為以下: ** +599-3 -- ** +599-4 -- ** +599-5 -- 一度用於,現因加入NANP改用+1-721(參見上方區域1) ** +599-7 -- ** +599-8 -- 一度用於,參見上方+297 ** +599-9 -- === 區域6 東南亞及大洋洲 === * +60 -- * +61 -- (參見下方+672) ** +61-8-9162 -- ** +61-8-9164 -- * +62 -- * +63 -- * +64 -- ** +64-xx -- * +65 -- * +66 -- * +670 -- (該國獨立前曾用+62-39,該區號曾用於北馬里亞納群島,現加入NANP而改用+1-670,參見上方區域1) * +671 -- 曾分配給,現因加入NANP而改用+1-671(參見上方區域1) * +672 -- 澳大利亞海外領地(參見上方+61澳大利亞,該區號曾分配給,參見上方+670) ** +672-1x -- ** +672-3 -- * +673 -- * +674 -- * +675 -- * +676 -- * +677 -- * +678 -- * +679 -- * +680 -- * +681 -- * +682 -- * +683 -- * +684 -- 曾分配給,現因加入NANP而改用+1-684(參見上方區域1) * +685 -- * +686 -- * +687 -- * +688 -- * +689 -- * +690 -- * +691 -- * +692 -- === 區域7 部分前蘇聯地區 === * +7-(1xx–5xx)/8xx/9xx -- ** +7-840/940 -- (參見+995-44) ** +7 850/929 -- (參見+995 34) * +7-6xx/7xx -- (預留區號+997但未使用) === 區域8 東亞及特殊服務 === (其中也包含了東南亞的越南、寮國、柬埔寨以及南亞的孟加拉國) * +800 -- 國際免費電話(UIFN) * +808 -- 保留給 * +81 -- * +82 -- * +84 -- * +850 -- * +852 -- ,南極崑崙站 * +853 -- * +855 -- * +856 -- * +857 -- 未分配,曾用於ANAC衛星服務 * +858 -- 未分配,曾用於ANAC衛星服務 * +86 -- * +870 -- Inmarsat“SNAC”服務 * +871 -- 未分配(2008年前曾用於Inmarsat東大西洋區) * +872 -- 未分配(2008年前曾用於Inmarsat太平洋區) * +873 -- 未分配(2008年前曾用於Inmarsat印度洋區) * +874 -- 未分配(2008年前曾用於Inmarsat西大西洋區) * +875 -- 預留給海洋行動通訊服務 * +876 -- 預留給海洋行動通訊服務 * +877 -- 預留給海洋行動通訊服務 * +878 -- 未分配 (曾用於已於2022年停用) * +879 -- 預留給國家非商業性目的使用 * +880 -- * +881 -- * +882 -- 國際網路 * +883 -- 國際網路 * +886 -- * +888 -- 未分配 (曾用於人道事務協調廳救援通訊) === 區域9 中東和南亞的部分地區 === (其中也包括了東亞的蒙古以及歐洲的土耳其及北塞普勒斯以及東南亞的緬甸) * +90 -- ** +90-392 -- * +91 -- * +92 -- ** +92-582 -- ** +92-581 -- 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 * +93 -- * +94 -- * +95 -- * +960 -- * +961 -- * +962 -- * +963 -- * +964 -- * +965 -- * +966 -- * +967 -- * +968 -- * +969 -- 不再使用,曾分配給,直至葉門統一 * +970 -- 國際電信聯盟官網寫該碼為保留碼。 * +971 -- * +972 -- * +973 -- * +974 -- * +975 -- * +976 -- * +977 -- * +978 -- 未分配,原本分配給迪拜,現已包含在+971內 * +979 -- ,原本分配給阿布扎比,現已包含在+971內 * +98 -- * +991 -- (ITPCS) * +992 -- * +993 -- * +994 -- * +995 -- ** +995-34 -- ,參見+7 850/929 ** +995-44 -- ,參見+7-840/940 * +996 -- * +997 -- (已分配目前使用+7-6xx/7xxKazakhstan Will Get Its Own International Dialing Code And Abandon Russian One ,自由歐洲電臺) * +998 -- * +999 -- 保留作將來的全球服務 ==沒有國家電話區號的地點== 在所使用的電話區號取決於每個基地的所屬國家。 基地 使用區號 國家 備註 +54 阿蒙森-史考特南極站 +1 +598 飛鳥基地 +81 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總統基地和 +56 +54 別林斯高晉站 +7 貝納爾多·奧希金斯將軍站 +56 +1 +56 凱西站 +672 可以直接撥打 +55 康宏站 +39 +33 戴維斯站 +672 可以直接撥打 富士圓頂 +81 迪蒙·迪維爾站 +33 埃斯佩蘭薩站 +54 +34 (由諾伊邁爾三號站站取代) +49 +56 中國南極長城站 +86 哈雷研究站 +44 +48 +82 +92 +34 +54 世宗科學基地 +82 +49 中國南極崑崙站 +852 +40 +7 +51 +672 可以直接撥打 +91 馬蘭比奧站 +54 +39 莫森站 +672 可以直接撥打 麥克默多站 +1 可透過+64程式碼聯絡到紐西蘭的斯科特基地 +420 米爾尼站 +7 瑞穗基地 +81 +7 +375 諾伊邁爾三號站 +49 +7 奧爾卡達斯站 +54 帕爾默站 +1 伊麗莎白公主站 +32 +56 進度站 +7 羅瑟拉研究站 +44 俄羅斯站 +7 +54 薩納站(南非國家南極考察隊) +27 錫格蘭尼島站 +44 +359 斯科特基地 +64 可透過+64 2409和麥克默多站的四位數交換機聯絡 昭和基地 +81 +46 +47 +47 +46 沃斯托克站 +7 +380 中國南極中山站 +86 其他雖然區號被預留,但沒有使用國際電話區號的地方: 地點 預留區號 國家 沒有實際運用區號的原因 凱爾蓋朗群島 +262 本地沒有常駐交換機 皮特凱恩群島 +64 島上只有衛星電話 == 參見 == * 國家地區程式碼 * 電話號碼 ** 電話號碼分類計劃 *** 國際冠碼列表 *國際網路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ITU-T E.164建議書分配國家程式碼列表 (截至2016年12月15日) () *List of ITU-T Recommendation E.164 assigned country codes as of 15 Dec 2016() 國際電信聯盟E.164列表 *List of ITU-T Recommendation E.164 Dialling Procedures as of 15 DEC 2011() *世界主要國家的地區程式碼 *為國際電話設計的電話號碼計算器() Category:通訊相關列表 Category:國際電信 *
袁世凱
經歷 * 鹹豐九年(1859年)出生,自幼過繼給叔父袁保慶。單富良, «袁世凱評傳», 卑詩大學出版社, 2018. * 1873年袁保慶病故,隨袁保恆至京唸書。 * 1876年陳州鄉試不中,年底與於氏結婚。 * 1881年投靠淮軍統領吳長慶,任營務處會辦。 * 1882年駐入朝鮮平定壬午軍亂,獎敘五品同知。 * 1884年在朝鮮打敗日軍,平定甲申政變。 * 1885年出任大清駐朝鮮總督,交涉通商事宜。 *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後奉令回國。 * 1895年改擴定武軍為新軍,練兵於小站。 * 1897年被提拔為直隸按察使。 * 1898年開缺,以侍郎候補。 * 1898年護理直隸總督。 * 1898年補授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 * 1899年署理山東巡撫。 * 1900年補授山東巡撫。 * 1901年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 1901年補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 1903年練兵處在京成立,袁為會辦大臣。 * 1907年調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 * 1909年解職回豫,先居輝縣、後居彰德。 * 1911年南方起義,出任湖廣總督和總理大臣。 * 1912年逼迫清帝遜位後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1913年10月6日當選為第1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1914年5月改內閣製為總統制。 * 1915年12月欲建中華帝國。 * 1916年3月22日取消中華帝國的籌備工作。 * 1916年6月6日病逝,8月24日葬安陽。 著作 * * 袁世凱(),字慰廷、慰庭或慰亭,號容庵,因出身河南項城又被稱作袁宮保、袁大炮、袁老四、袁大帥、袁項城,曾任清朝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第二任臨時大總統、中華帝國元首(沒有正式登基)等,是北洋政府最高領導人、北洋軍創始人兼領導者。 1884年,他率領清軍平定朝鮮王國的甲申政變,因而開始受清政府重用並參與其中。隨後,他被清政府授權從事新軍的建立事務,同時協助於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等政策推行事務。他在清朝政府中,官至總理大臣等職位,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武漢新軍結合革命黨的起義導致辛亥革命爆發並擴散至中國各地後,他被清朝政府再次重用以鎮壓革命黨勢力,但之後他在與革命黨的談判中威脅、利誘,驅使革命黨人支援自己擔任新國家的領導人。1912年,他讓手下段祺瑞等五十個將領聯名支援共和,迫使宣統皇帝遜位,隨後接手組建政府並被臨時參議院選為臨時大總統,後轉為正任大總統,成為當時掌握中國的最高權力者。當時,他藉由自己先前培養的武裝勢力,以及清朝政府遺留下來的官僚系統,有效的以專制手段繼承清朝,並獲得政權的合法性。他一度試圖將中國的國體改回世襲君主制,但遭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強烈抵抗,被迫在短暫時間內結束該體制,並放棄其原先掌握的政治權力。不久他過世之後,中國境內的政治勢力開始陷入分裂狀態。 因他意圖恢復帝制等行為,中國國民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大多數中國學者長期對他持以相對負面的評價。但亦有研究者肯定他對中國現代化的諸多貢獻。 ==生平== ===早年生涯=== 1859年9月16日,袁出生於河南省陳州府項城縣袁張營(今項城市千佛閣辦事處袁張營村)一個官宦家族。父祖多為地方名流,祖先可追溯至汝南袁氏。袁家在清道光年間開始興盛,袁的從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運總督,並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為淮軍重要將領。他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正好寄信至家,言與捻軍作戰得勝。他的父親因此將他取名為“凱”,並按照家族族譜的譜名字輩“保世克家啟文紹武”,給他命名“世凱”。 祖父袁澍三乃地方名紳,曾任陳留訓導,父袁保中官至候補同知。叔父袁保慶曾在袁甲三的軍中帶兵,官至二品江南鹽道道臺。生母劉氏是項城縣南頓人,袁保中的妾室。袁自幼過繼給袁保慶為嗣子,少年時隨嗣父先後到濟南、金陵等地讀書。袁保慶病故後,1873年冬,堂叔袁保恆獲同治帝三個月假期返回項城,與侄子袁會面,袁獲得赴京念書的機會。 1874年農曆新年過後,袁與弟弟袁世廉在家中男僕的保護下來到北京,投奔在京任內閣中書的叔父袁保齡,袁保齡對二人的教育極為重視,聘請嚴師謝子齡管教二人,但袁保齡初見二人後對他們評價不高,認為袁“資分並不高,而浮動非常”。11月,袁生父袁保中病逝,據說袁聽聞“哀病失血,咽喉潰爛如蜂房,久不愈”。因為袁已經出嗣,袁保齡未允許他回鄉料理後事,只允許他回籍守孝。此後,袁開始努力讀書,有一定進步,袁保齡很高興“凱侄八韻頗長進,文章尚不入門”。同年冬,袁保恆回到北京,開始更加嚴厲督促他。袁愈加勤勉,學習十分投入。 1876年秋,袁赴陳州參加鄉試不中,一般認為袁學術不精,致鄉試不第。不過其落榜原因也有其他說法:袁考得“項城縣之府案首”,但河南學政瞿鴻禨在考陳州府時,不尊重知府吳重熹,吳重熹為此針鋒相對兩人結怨,瞿鴻禨於是取消了陳州各府屬的府首,袁因此成為犧牲品,雖然未能及第,但袁於同年年底與沈丘於氏結婚,兩年後誕下唯一嫡子袁克定,不過袁與於氏關係並不融洽。袁保恆見袁完婚,頻繁招袁回北京繼續學習以考取功名,袁最初也極為重視“然雖多病,亦不敢自棄。每當臥病,思己之功名不就,無不攘背而起,展書味讀,但不知老天負我不負我乎”。1877年初,袁回到北京,一度想外出謀職戶口,袁保恆知道袁的想法後斷然否定。 1875年至1878年間,河南發生特大旱災,史稱“丁戊奇荒”。1877年4月30日,慈禧太后命身為刑部左侍郎的袁保恆前往河南賑災,袁保恆於是偕袁前往河南,12月30日出發,途中經過保定,袁保恆與李鴻章會面,請求幫助,李鴻章當即撥米三萬石,但此時李鴻章是否見過袁則不得而知。1878年1月16日,二人抵達開封。當時正值隆冬,大雪紛飛,十分寒冷,袁冒著惡劣氣候辦公,為避免流言住在開封城外。在此期間,袁目睹了饑民慘狀,官軍殘殺,賑款不敷,曾感慨道“賑務實屬萬難”,但也下決心“盡此赤心,捐此腐軀,上以報國,下以報叔父”。當時開封流行瘟疫,5月,袁保恆認為自己身體強壯冒險前往檢查粥廠,感染瘟疫,不久病逝。在接任的到達之前,袁出色完成了交接任務。此後,袁返回項城,移住陳州並在此與家人共同居住三年時間。期間,袁家在袁保齡的主持下召開會議討論分家,但分家的結果目前尚無資料證明。在此期間,袁“家居多暇,嗜酒好騎馬,日飲數鬥,馳騁郊原”,其性格“喜為人鳴不平,慷慨好施予,以善為樂”,袁與知府吳重熹成為“詩酒友”,“雅敬愛之”。此外,袁意外結交當時正在陳州授館從事文牘工作,前往袁甲三祠園林遊玩的徐世昌。相見第二天,二人拜為金蘭,徐世昌為兄。袁資助徐世昌兄弟二人赴順天鄉試,二人雙雙中舉。 1879年秋,袁在給三哥袁世廉的信中發誓:“弟不能博一秀才,死不瞑目”,未料再次鄉試不中,因此將所學書籍付之一炬,並表示“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1880年,袁決定棄文就武,投靠吳長慶,加入慶軍,吳長慶為袁保慶的結拜兄弟,出身淮軍,為慶軍統領,統率慶軍六營駐防登州,督辦山東防務。袁從陳州出發,先前往上海,準備之後再前往山東登州即吳長慶大本營所在地。抵達上海後,袁很喜歡這座城市,在一家旅店安頓下來,後四處尋找工作機會無果。在此困頓之際,袁去了一家妓院,在此結識蘇州籍妓女沈氏,二人相交甚歡,無話不談。沈氏閱人無數,得知袁身世後勸其儘快前往登州,投奔吳長慶,並用私房錢資助袁。袁發誓安定下來後回來迎娶沈氏,沈氏也表示袁走後會自己出錢贖身並等他回來。後來袁將沈氏接到朝鮮生活。沈氏終身未育,袁將次子袁克文過繼給她為嗣子,北上途中,袁結識阮忠樞,一見如故。袁慷慨資助阮,阮後成為其終生心腹。 1881年5月,袁至山東登州,任“慶軍”營務處會辦。吳長慶對袁照顧十分周到,優待至極。由於袁尚未透過鄉試,吳召來營中最好的老師張謇、周家祿、朱銘盤等人,向他們引見袁,特意強調“今留慰亭讀書,所以報篤臣也”。張謇、周家祿、朱銘盤等人於是每天督促袁功課,袁再度備考科舉。此間,袁稱“近日作文太多,且盼家信,因嘔血”。但是,他的作文在張謇眼裡卻是“文字蕪穢,不能成篇”。由於張謇嚴厲直率,導致二人疏遠。而周家祿則點到為止,以鼓勵讚揚為主,袁“更喜周公”,後任直隸總督時請周入幕府,禮遇有加。 === 嶄露頭角 === 1882年,袁23歲,藩屬國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高宗李熙之父李昰應兵變奪權;親中的朝鮮事大黨請求清片廷出兵平亂,袁乃跟隨吳長慶的部隊前往協助,吳長慶的幕僚馬建忠設謀,要袁將李昰應拘捕,李昰應被擄後,袁世凱以「通商大臣」身份駐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建親軍與鎮撫軍,並控制稅務。 1884年,朝鮮分化為新舊兩派勢力。一派是以閔妃為首的外戚集團,另一派則是要求改革計程車大夫激進派。以金玉均激進派為代表的「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試圖推翻被「事大黨」及閔妃把持的政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袁世凱當機立斷,指揮軍隊擊退日本軍,日本人對袁恨之入骨。1885年,袁被封為“清朝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權代表,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合法權益,並以宗主國代表身分保護朝鮮安全。1887年8月開始,朝鮮政府先後向日本和歐美各國派遣使節,以對國際社會宣示其外交自主。然而大規模的獨立外交活動違背藩屬義務,引起了清政府的不滿。 1894年初,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形勢緊張,朝鮮國王向中國借兵鎮壓,李鴻章同意出兵,6月4日清軍開赴朝鮮。根據《中日天津條約》相關條款,6月7日清廷將出兵事宜知照日本,同日,日本駐北京公使小村壽太郎照會清廷稱日本也已出兵。6月11日,日本公使大鳥圭介率軍到達朝鮮京城。獲悉清廷出兵後,起義軍6月11日與朝鮮政府簽訂《全州和約》,朝鮮內亂有所緩和。6月12日大鳥圭介主動與袁會晤,商談共同撤兵,但日本內部對此不滿,在沒有達到全部目的前拒絕撤兵,中日雙方對此相持不下,7月25日,日本軍隊在豐島海面對清軍發動襲擊,挑起豐島海戰,進而引爆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10月24日,日軍第一軍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侵入中國。袁唯恐奉天危急,以籌糧為口實,躲到新民廳。遭李鴻章的訓斥,令速到前線,袁才趕到九連城,不久又逃至新民廳。 ===小站練兵=== 中日甲午戰爭以清軍海陸皆敗收場,袁奉命隨軍撤回天津。兩江總督張之洞聘請德國教官,德式在吳淞練「自強軍」;北洋胡燏棻聘德國人漢納根為教官,德式在天津小站編練「定武軍」10營;不久胡燏棻調職,奕劻、翁同龢、李鴻章、榮祿聯名保薦袁練兵有功接辦。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命袁世凱接替胡燏棻練兵。1895年11月19日,袁奉旨督練新建陸軍。袁派人到魯、蘇、皖、豫等地招募2,250名步兵,300名騎兵,再加上4,750名定武軍。新軍練成後,作戰兵力達7,000人,另有長夫、伙伕、馬吏3,800人;設有步兵5營、炮兵1營、工程兵半營;有重炮18門、快炮24門、馬炮18門;是中國近代首先採用西方陸軍編制的軍隊。袁開始在天津與塘沽之間的小站的練兵,史稱“小站練兵”,這股兵力後來成為清末陸軍主力及日後北洋軍閥的前身。 袁在小站練兵以德軍為藍本,制訂一整套近代陸軍的招募制度、組織編制制度、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訓練和教育制度,以及糧餉制度等內容的建軍方案,基本上摒棄了八旗、綠營和湘軍、淮軍的舊制。在軍事裝備上,袁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和標準化,採用西方的先進技術,強調實施新法訓練的嚴格性。小站練兵培養了一大批近代新軍事人才,加快了舊軍隊的淘汰,促進了清軍的近代化。 袁極善籠絡人心,他不像舊式將領般依賴幕僚處理軍務,反而事必躬親,親自監督發餉,避免貪汙舞弊,重視軍備、後勤、福利、軍紀等細節,士兵均非常愛戴感念。但他同時亦喜好個人崇拜,特別強調「事事以本督辦為心」,更濫用洗腦手段將軍隊去國家化及私兵化,成為日後政治軍事化、軍閥割據的濫觴。據說其麾下軍官每日操課前後都有「三問」,一問「我們吃誰家的飯?」士兵齊答「袁宮保的飯!」;二問「我們穿誰家的衣?」齊答「袁宮保的衣!」三問「那我們為誰家死,為誰家出力?」齊答「為袁宮保死,為袁宮保出力!」眾北洋官兵皆將袁視為衣食父母,敬若神明,竟達到了只有袁宮保、不知大清國,甚至於營內為袁供奉長生牌位的程度《民國史紀事本末:北洋政府時期·上》。 ===清末政局=== 1895年,袁與徐世昌、張之洞等都列名參加康有為建立的強學會,並出資贊助。 ==== 戊戌變法 ==== 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近臣康有為與慈禧太后發生激烈爭鬥。手握重兵的袁成為雙方爭奪的物件。1898年9月16日,光緒帝聽從康有為建議,召見袁,賞候補侍郎,責成專講練兵事務,並隨時具奏應辦事宜。17日,康有為接到光緒帝密詔,密詔中光緒帝認為自己皇位不保。於是康有為派譚嗣同遊說袁世凱,要他舉事以勤王。當晚,譚嗣同與袁秘密在京郊法華寺見面,譚嗣同要求袁率領敢死將士數百,擁光緒帝登上午門,殺榮祿,除舊黨。袁表示誓死效忠皇上,但表示立即舉兵勤王有困難,“殺榮祿乃一狗耳,然吾營官皆舊人,槍彈火藥皆在榮祿處,且小站去京二百餘里,隔於鐵路,慮不達事洩。若天津閱兵時,上馳入吾營,則可以上命誅賊臣矣。”譚嗣同無奈同意。 根據史料記載,戊戌時袁傾向維新派,並未主動告密,袁的親信張一麐所著《心太平室集》和榮祿親信陳夔龍所記《夢蕉亭雜記》,其真實情況是9月21日(八月初六)晚袁聽到楊崇伊從北京帶來的政變訊息,袁世凱以為密謀已經洩露,為避免自己被牽扯上罪責為族滅的叛國罪,於是將情況告知榮祿,這只是脫身之舉。 但也有部分人認為,在20日,袁世凱向光緒帝辭行後乘火車迴天津,立刻向榮祿告密,二人商議對策(一說袁世凱離京前密告給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 姜鳴:關於袁世凱告密的新史料)。榮祿即日回京密奏慈禧太后,慈禧於翌日宣佈訓政,囚禁光緒帝。 1898年9月28日,清廷命榮祿節制宋慶、董福祥、聶士成、袁、直隸淮軍練軍綠營等約5萬人。 ==== 庚子拳亂 ==== 義和團在山東排教,以私刑方式殺死許多外國和中國基督徒,引發歐洲各國不滿。1897年11月山東曹州府爆發「曹州教案」,兩名德國神父被殺。由於此地的天主教聖言會受德國庇護,11月6日德國以此衝突為藉口出兵山東,武裝侵佔膠澳地區。後引起連鎖反應,俄、英、法等競相效尤,紛紛爭佔租借地。在此期間,袁考慮到既要防止德國等列強繼續入侵,又要防止民眾因生計而繼起反抗,進而引發教案,使列強乘機宣戰,先後向山東巡撫張汝梅《養壽園電稿》第三部分,第276頁、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王文韶《養壽園電稿》第三部分,第277頁、代理營務的徐世昌《袁世凱致徐世昌函》,載《近代史資料》1978年第二期,第12頁出謀劃策,預籌戰備。袁提出的建議促使清廷認識到山東局勢的嚴重性。 1899年3月31日,榮祿上奏成立「武衛軍」,轄前軍聶士成武毅軍、後軍黃福祥甘軍、左軍宋慶毅軍、右軍袁新建陸軍、中軍榮祿自募萬人,共7萬人。5月1日,榮祿命令袁和聶士成各率所部,開往山東境內演習。袁此行的目的,公開宣佈的是“藉以彈壓匪類,保護教民”《袁世凱奏議》,上冊,第23頁、第26—28頁、第31—33頁。,實則是遏制德軍。 義和團興起于山東後,歷任山東巡撫李秉衡、張汝梅和毓賢在不同程度上同情義和團,並直接或間接地支援拳民,其中毓賢態度尤為明顯,甚至煽動民眾鬧事襲擾洋人《袁世凱致徐世昌函》,載《近代史資料》1978年第二期,第20頁。這引起列強對他的不滿。1899年12月5日,美國公使康格徑向總理衙門提出,要求撤換毓賢,以平息山東民教糾紛,美國公使稱:“假如沒有足夠武力的話,可把天津操練得很好的軍隊調去協助”《美國對外關係》,第2卷(1902年)第77、78頁,不點名的推薦袁代替毓賢。此意見亦符合慈禧太后及榮祿罷免毓賢,任命袁的想法。12月6日,袁被任命為署理山東巡撫。但而後義和團團民進入北京,並在慈禧太后同意之下開始殺害外國人,造成了庚子拳亂,1900年,八國聯軍之役爆發,山東省在袁治下得以維持穩定,並且加入東南互保。 ====鎮壓景廷賓起義==== 義和團遭鎮壓後,清政府需向各國繳納庚子賠款,各地抗捐抗稅的事件頻發,終於1902年爆發景廷賓起義。起義農民“所有地丁捐款均概不繳納。”1902年3月3日,袁部正定、大名兩練襲擊景廷賓所在東召村。景廷賓汲取了義和團失敗的教訓,改倡“掃清滅洋”口號,發動了冀魯豫平原24縣的大起義,並殲減了袁部武衛左軍的一部。袁乃派干將段祺瑞、倪嗣沖等率剛剛編成的北洋軍步馬炮兵2,000多人,由保定南下,又抽調武衛右軍先鋒隊數營,兩路合圍起義軍。至1902年5月間,廣宗、鉅鹿、威縣、南宮等地相繼易手,起義軍向山東和河南邊境轉移。6月12日,倪嗣沖率軍抵成安,景廷賓撤入河南,途中遭倪軍捕捉,當即遇害。 ==== 清末新政 ==== 李鴻章臨終前推薦袁繼任,1901年11月7日詔旨:「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1902年6月9日,袁實授直隸總督、北洋大臣。6月25日,袁上奏《北洋創練常備軍營制餉章》。袁創設直隸軍政司,袁兼軍政司督辦。同年他順利從八國聯軍手中接收天津。 1903年12月4日,京師成立練兵處,奕劻為總理練兵大臣,袁為會辦大臣,鐵良襄同辦理,綜理全國練兵事務。 然而,景廷賓起義遭鎮壓之後,直隸又有1903年玉田縣農民起義;1904年,滋州、元氏一帶“在元會”以“仇教滅洋”為宗旨活動;1906年,祁口、大沽漁民為抗苛捐雜稅,群起搗毀稅局;1907年,平山、靈壽、冀州等地爆發反對徵收警捐的風潮。由於清政府與各國立有“距天津二十華里,華兵不能駐紮”的條款,袁為保證天津租界地區穩定,乃創辦巡警制度,“以警代軍”。正如他說:“備軍所以御外侮,警兵所以清內匪。”《密陳辦結英教士卜克斯始末情形折》,見廖一中、羅其容:《袁世凱奏議》(上),第106—107頁不久組成天津偵探隊,又創辦天津巡警學堂,逐漸將警察網路推廣全省。據當時報紙批評:“北洋偵探因貪功之故,偶有可疑之人,不問平日操業若何,即指為秘密黨,拘之於獄。既入獄後,又聞有用刑迫其供認者,生死不明,殊駭人觀聽。” 但是,袁任直隸總督期間,也有大力襄贊新政,包括廢除科舉、興辦學校、督辦新軍、發展實業、獎設工商等的成績。1901年上奏呈請建立山東大學堂(今山東大學前身),後來參與到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前身)、北洋工藝學堂(今河北工業大學前身)的建設中,他一手創辦的北洋軍醫學堂成為今天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軍醫學校國防醫學院。由他倡導的北洋新區,是中國地區率先採用西方現代城市規劃理念而建成的城市新區。 1905年9月2日,直隸總督袁、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推廣學堂。10月23日,陸軍在河間府會操,共有二鎮四協計3.32萬餘人,清廷派閱操大臣袁、鐵良前往校閱;10月25日會操結束。為中國地區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現代化正式野戰演習。 1906年2月5日,直隸總督袁、署兩江總督周馥、署兩廣總督岑春煊、湖廣總督張之洞電請外務部轉商駐京英公使薩道義,減少進口印度鴉片;2月6日,英公使薩道義答覆限制印度鴉片事,須俟中國自限栽種罌粟有效,始允照辦。2月11日,袁奏設高等師範學堂於天津,山東、河南、陝西、山西、奉天等省均可派生附學。2月17日,袁奏設礦務總局於天津,嚴禁私售礦產於外人。4月27日,袁派武備學生分赴德、奧學習陸軍。5月25日,清廷電飭袁、趙爾巽、程德全等協力進剿馬賊。6月13日,直隸總督袁派馬隊1,200人剿辦馬賊。6月28日,直隸總督袁批准北洋銀圓局立案開辦勸業鐵工廠。7月22日,直隸總督袁奏稱,法國撤減直隸駐兵,交還廊坊、楊村、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各處兵營。8月6日,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戴鴻慈、端方到達天津,同袁討論籌備立憲及改革官制等事。8月9日,袁會商兩大臣奏改官制,並飭辦學各紳商會議地方自治制度。8月23日,袁委周學熙、孫多鑫收回唐山洋灰公司。10月22日,新建陸軍在河南彰德舉行秋操大典,袁、鐵良為總校閱官,10月25日舉行閱兵儀式。11月18日,袁片請開去參預政務等項兼差,又請將陸軍第一、三、五、六各鎮歸陸軍部統轄,直境第二、四兩鎮由其統轄督練。11月20日,清廷準袁片,開去各項兼差,並諭全國陸軍均歸陸軍部統轄,第二、四兩鎮暫由該督調遣訓練。12月21日,端方奏稱已商請袁先後調撥「海圻」、「海籌」、「海容」、「海琛」、「飛鷹」五艦入江,以資鎮懾。 1898年的戊戌維新因守舊勢力的強烈反對而未能推行。《辛丑和約》後,立憲聲浪日漲,慈禧太后宣佈預備立憲,領導者正是掌握北洋大權的袁。1906年8月26日,清廷諭派醇親王載灃、軍機大臣奕劻、政務處大臣張百熙、大學士孫家鼐等暨參預政務大臣袁世凱,公同閱看考察各國政治大臣條陳各折件,請旨辦理。8月27日,慈禧太后召見袁,袁面奏先組織內閣,從改革官制入手。8月28日,清廷帝后召見大學士、軍機大臣、直督袁等,討論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條陳各折件,商討實施立憲事宜。9月2日,清廷為釐定官制,派載澤、世續、戴鴻慈及袁等14人公同編纂,並命端方、張之洞等六總督派員至京隨同參議,由奕劻、孫家鼐、瞿鴻禨總司核定;是日至10月7日,編纂諸大臣接連在朗潤園會議官制。9月13日,清廷據袁奏請於奉天省安東縣大東溝設海關分卡,歸安東關兼轄。9月26日,袁刊刻各國官制大略及組織之用意,分送各王大臣及政界中人。9月30日,戶部尚書鐵良反對改革官制,與袁大起衝突,鎮國公載澤嚴劾鐵良阻撓立憲。10月9日,內閣學士文海奏,欲去軍機大臣,設大總理,是欲學從前之日本權在大將軍,請即行裁撤釐定官制館,並請飭袁速回本任。10月17日,袁編刊《立憲綱要》,頒發直隸各屬。由袁主導的官制改革方案出爐,因對滿清親貴不利,又遭反對。慈禧又改換其他大臣繼續制定方案,最終形成對滿人官員有利的方案。 1907年1月13日,清廷諭軍機大臣著直督袁迅飭提督夏辛西統帶原統隊伍,前往山東督辦兗(州)曹(州)剿匪事宜。3月13日,盛京將軍趙爾巽、直隸總督袁聯電外務部,請與日使議訂《滿韓陸路通商詳細專章》。3月29日,都察院代表直隸、江蘇、山東三省京官籌款自建津鎮鐵路,清廷諭軍機大臣著袁、張之洞妥商辦理。5月17日,袁派蔡廷幹統帶軍艦「海容」、「海圻」兩艘遊歷南洋,藉以保護華僑。6月17日,清廷以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外務部尚書瞿鴻禨「徇私溺職」命開缺回籍,朝野為之震動,是為清末「丁未政潮」。黨爭中林紹年請辭。7月10日,外務部以中俄北滿洲稅關章程業已互換,諮南洋大臣端方、北洋大臣袁,北滿洲稅關定期開關。7月12日,御史趙炳麟奏劾袁權重勢高,並引年羹堯為比。7月28日,袁奏請趕緊實行預備立憲,條陳管見十事,其要旨為:建政府、設資政院、辦地方自治、普及教育、融化滿漢界限;袁奏請簡派明達治體之大臣,分赴德國日本會同出使大臣考察憲法,並請簡擇王公近支聰穎特出者遣赴英國德國學習政治兵備,助預備立憲之施行。 1907年8月18日,天津縣議事會成立,選出正、副議長。8月24日,清廷電召直隸總督袁入京陛見,8月30日袁入京。8月30日,袁奏請以天津為模範,計劃全省自治辦法,期以三年一律告成,以為預備立憲之基。9月4日,清廷命外務部尚書呂海寰開缺,充會辦稅務大臣,以直隸總督袁為外務部尚書;任大學士張之洞、外務部尚書袁為軍機大臣。9月5日,袁請收回成命,命毋庸議。10月26日,湖北按察使梁鼎芬奏劾奕劻、袁貪私誤國,徐世昌、楊士驤、陳夔龍等夤緣比附,清廷詔以其摭拾空言,有意沽名,傳旨申斥。同時也使袁氏疏遠軍事,有明升暗降之嫌。同年,在袁世凱的運作下,中國第一支新式地方警察隊伍及最早的近代地方議會組織(天津議會),均正式成立於天津;同時,袁又下令直隸各州試驗地方選舉、地方自治和司法獨立。 1908年光緒帝、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溥儀繼位,因溥儀年幼而由隆裕太后垂簾聽政,醇親王載灃任攝政王。3月9日,康有為致書梁啟超,力主聯絡肅親王善耆以打擊袁。 1909年1月2日,明降上諭:「袁世凱著即開缺,回籍養痾。」袁稱疾返回河南,最初隱居於輝縣,後轉至彰德府洹上村(今河南省安陽市)。在此期間,袁韜光養晦,隱居時仍關心政事。 ===東山再起=== 1911年10月10日新軍陸軍第八鎮兵變,引爆武昌起義,併成立以黎元洪為都督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後相繼有多個省宣佈獨立,支援反清;為取得交戰的合法地位,各方反清勢力均主張組建中央臨時政府。清政府內部清楚知道中國國內,僅有北洋軍可以抵抗叛軍,於是命陸軍大臣廕昌率軍南下鎮壓起義,但廕昌無力駕馭北洋軍。奕劻及內閣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深感局勢嚴重,一致主張起用袁世凱,英美等國公使也建議起用袁,載灃見內外一致認為“非袁不能收拾局面”,唯有於10月14日任袁為湖廣總督,派其南下鎮壓起義。 ====鎮壓革命==== 由於海軍全體昄依革命黨,北洋軍渡河受阻。袁坐鎮北方,鐵腕鎮壓長江以北的起義,以確保自身地位的穩固。 1911年10月27日,袁接任欽差大臣,任命馮國璋為第一軍總統,立即對湖北革命軍展開攻勢。30日,馮國璋縱火焚燒漢口,迫使革命軍退守漢陽,11月27日又攻佔漢陽,革命軍撤入武昌。11月12日,山東宣佈獨立,袁任命張廣建為山東布政使、吳炳湘為巡警道,赴濟南迫使都督孫寶琦取消獨立。 吳祿貞遇刺後,燕晉聯軍破產,袁派北洋軍第三鎮開赴山西,兵迫娘子關。1911年12月12日,北洋軍炮轟娘子關,革命軍棄關退走。12月,淮上軍欲西征馳援河南,袁調北洋第三鎮兩千多人南下阻擊,又派河南布政使倪嗣沖率武右軍進入安徽,於12月10日攻陷太和,繼則撲向潁州。於15日破城,“以剪髮為革命軍符號,殺之無遺。” 1911年12月18日,耿世昌率領五百餘革命黨人,發動任丘縣起義。袁聞訊,從保定調動兩營淮軍前來圍剿,最終將其徹底剿滅。12月29日起,陝西革命軍陸續東征,袁令第二鎮統制王佔元、第六鎮協統周符麟集中兵力,挾野炮山炮五六十門向民軍進攻,又增調毅軍十營,將革命軍擊退至陝西潼關。又將革命黨人劉純仁、紀宗義、劉建中三人殺害。 1912年1月3日,灤州起義軍在知府衙門宣佈起義,成立北方軍政府,宣告從屬中華民國,議和期內“袁氏不得派兵來攻”。袁則拘禁馮玉祥在海陽,令其無法與之會師。1月,藍天蔚籌劃組織北伐軍兩千人在煙臺登陸。26日,袁電告趙爾巽:“藍天蔚現暫駐煙臺為根據地,擬日內派一支隊於貔子窩附近登岸,其餘大隊於日本租界域外之地點登岸,進攻奉天、牽制北方各軍,希飭嚴密探訪。”又派人到瀋陽跟趙爾巽和諮議局議定辦法五條,其中第三條是嚴搜民黨,第四條是驅逐“急進會”會長張榕。 ====南北議和==== 隨著戰事延長,部分革命黨人、相繼獨立的各省、海外華僑希望袁贊助共和,他們中有的希望袁能反正倒戈對付清廷,有的發出推舉其擔任籌備中的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的邀請。如10月27日,黎元洪勸袁率部下健兒回旗北向;11月2日,倫敦和芝加哥華僑電報,稱袁資格,適於總統;11月9日,革命黨人黃興以南方民軍司令名義親自致電袁,將袁與拿破崙和華盛頓做類比,表示若袁能直搗黃龍,南北各省都會聽命於他;11月12日,黎元洪又向袁表示,只要袁“能來歸”,第一任之中華共和國大總統就非袁莫屬。 另一方面,10月29日張紹曾等將領聯名向朝廷施壓,請求清廷儘快立憲,以政治變革回應南方獨立各省立憲派的訴求,史稱灤州兵諫。兵諫次日,清廷便宣佈特赦國事犯(即政治犯),解除黨禁。11月1日清政府又宣佈解散滿人皇族內閣,11月3日頒佈《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資政院於11月8日推舉袁為內閣總理大臣,期間其居住於錫拉衚衕19號四合院,原為慈禧之故居。11月13日袁從南方抵京組建組閣,11月16日以漢人為主的袁內閣名單公佈。11月26日,北洋軍一舉攻克漢陽,這樣既能給清政府內部主戰派有所交代,又能迫使黎元洪談判。同時,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有意調停戰事,願意促成袁內閣與黎元洪停戰議和。在起義軍節節失利的情況下,黎元洪透過英國駐漢口總領事與袁聯絡,有意停戰,並於11月30日達成停戰協議。12月2日,《時報》發表袁的政見,他呼籲各方以大局為重,滿漢兩族冰釋前嫌,主張清廷君主立憲,以避免國家分裂,他會與進步黨中的民主共和派和君主立憲派通力合作,使各事都能處置妥當。他說: ===大清帝國覆滅=== 在南方獨立各省為組建中央臨時政府召開的聯合會中,1911年12月2日《漢口會議》確定“虛臨時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來歸”。12月4日的《上海會議》根據《漢口會議》的精神,決定暫緩選舉臨時大總統,以虛位待袁,同時決定大總統職權暫由大元帥行使,選舉黃興為大元帥,遭到黎元洪等人反對。《南京會議》改選黎元洪為大元帥,因其在武昌,不方便到南京工作,所以讓黃興代職。而黃興力辭不就,組建中央臨時政府陷入僵局。12月18日,袁世凱和黎元洪派代表在上海就政體、清皇室善後、大總統的確立等問題展開討論,南北達成共識,召開國民會議表決相關議題,根據當時的形勢,袁無疑將當選民國首任總統。這樣的結果是同盟會不願接受的,12月29日,同盟會連夜赴南京召集代表開會,提出成立政府,並選出孫中山為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12月31出版的《紐約時報》報道指出參加這次選舉的代表未經各省民意正式授權,僅持有各省督軍或領導人信函。孫中山致電袁,解釋原因稱東南各省久缺統一機關,行動困難,總統之職只是暫時擔任。 1912年1月11日,北洋軍全體將領通電清廷,稱軍情緊急,請求王公大臣捐獻私財,毀家紓難,共濟時艱。這其實是袁壓制清廷主戰派的手段。1月12日,奕劻配合袁世凱在宮廷會議上提出皇帝退位和民國政府優待清室條件。1月16日袁親自上奏隆裕太后,說自古無不亡之國,大清皇帝退位仍能保持尊號,享受歲費。在當日上午退朝回家路上,袁遭到中國同盟會京津分會組織的炸彈暗殺,炸死袁侍衛隊長等十人,袁倖免於難。袁後來稱病休息,但繼續讓他的親信代他逼宮。1月18日,孫中山以提出《五條要約》的方式向袁攤牌,企圖做實南京臨時政府。經過反覆修改又於1月22日以公諸報端的方式將幕後談判全部曝光,勢同最後通牒,這不但令袁極其尷尬和不滿,也讓議和全權代表伍廷芳盡失顏面。袁以孫中山提出的條件與南北雙方協商的內容不一致為由拒絕接受,袁認為,如果清帝退位後各國不能及時承認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又不能統一中國,中國便成無政府狀態,這樣就無法維持秩序,對付外人。如果孫中山一定堅持己見,他不得不作廢先前談妥之事。期間,革命黨孫中山黃興與陳其美等人同時推動向英日俄等外國勢力借款,以籌備與袁決戰,但未能如願。袁為少生枝節,屢屢向孫妥協,同意同盟會多人進入總長之列,同盟會最終如願以償。袁於是加快了逼宮的腳步,1912年1月26日,在袁授意下,段祺瑞等北洋軍五十位將領發布了《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向隆裕太后逼宮,不久,段祺瑞又發表《乞共和第二電》,直接挑明「謹率全軍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直接以武力恐嚇隆裕太后,隆裕於2月12日頒降懿旨,接受《優待清室條件》,幼帝溥儀退位,清帝國把政權交給袁世凱,讓他組織臨時共和政府,清朝統治宣告終止。她在《宣統帝退位詔書》中說: ===中華民國總統=== ====臨時大總統==== 南北議和後,1912年2月13日,袁通電“贊成共和”,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諮文,2月14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批准。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為臨時大總統。 袁迫使清帝退位後,孫中山及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防範袁獨裁,維護民主共和制度,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變總統制為責任內閣制,孫中山辭職時提出了定都南京、新總統到南京就職和遵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三項條件。袁在覆電中稱自己“德薄能鮮,不敢承擔總統一職;如今北方危機四伏,險象環生,目前不便南下;自己經反覆思量後,與其孫大總統辭職,不如世凱退居”,電報公佈後,各方輿論紛紛反對定都南京。孫中山隨後與臨時參議院討論投票決定定都地點,結果參議院以20票的壓倒多數反對定都南京,但孫仍堅持主張,最後在黃興的威脅及吳玉章等人的疏通下,臨時參議院又重新投票,並以19票比17票的結果透過定都南京。2月29日,北京兵變後,袁決定在北京就職,成立北洋政府。3月11日,孫中山頒佈了臨時參議院透過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表示擁護《臨時約法》。唐紹儀內閣在施政上反映了同盟會約束袁的要求,引發袁的強烈不滿。6月間,國務總理唐紹儀任命非袁嫡系的王芝祥為直隸總督,袁原本同意,後指使北洋將領通電反對,並不經內閣副署發表了改任王為南方軍宣慰使的命令,破壞責任內閣制,唐紹儀及四位同盟會閣員被迫於6月16日辭職並離開北京。袁先提出了無黨派的陸徵祥組閣,參議院因其發言不當新提閣員全部被否決而流產。北京軍警指參議院挾持私見,黎元洪責違背共和精神,章炳麟斥責為“奸府”,請袁便宜行事,盛傳將解散參議院,參議院迫於形勢,透過了袁提出的閣員,次日彈劾陸徵祥失職,陸稱病請假,袁任命趙秉鈞代理,至此內閣被袁直接控制。 孫中山讓位總統後,從事國家建設,宣傳民生主義、事業發展、鐵路計劃,黃興請辭南京留守,表示沒有割據的意思。內閣問題發生後,袁邀請孫中山、黃興前往北京,消除爭端。應黎元洪的請求,袁召集了武昌起義首義者之一,被尊為共和元勳的張振武和方維,以“圖謀不軌”於8月16日在北京殺害,引發臨時參議院和黃興的言辭責問。袁為離間黎元洪和同盟會,將黎元洪的來電公佈,使得黎元洪無法辯駁而只能依附袁。8月下旬,孫中山和黃興北上,孫在北京停留20多天,與袁會面13次,希望袁作正式總統,十年內練陸軍百萬,建築鐵路十萬裡,袁授予計劃全權。為了讓袁放手作為,孫、黃同意由趙秉鈞出任內閣總理。9月25日,袁發表八大政綱。10月,梁啟超得到袁的諒解,從日本返國,在北京受到袁的隆重歡迎,頗受感動。 ====鎮壓二次革命==== 在1913年2月舉行的民國首次國會選舉中,國民黨獲得多數議席,按約法精神應由該黨理事長宋教仁出任國務總理,不料宋於3月20日在上海被暗殺。時人普遍認為袁授意暗殺,引發全國聲討。《民權報》發表《膽大妄為之袁世凱》、《大總統之叛逆》等文,稱袁為“專制魔王”,提出“以暴易暴,慘無人道,欲真共和,重為改造”的口號。3月26日,孫中山抵達上海,與黃興會晤,號召武力討伐袁,但遭到黨內人士反對,經過3個月未能組織起討伐袁的力量。4月26日,袁未經國會同意,以全部鹽稅收入作為抵押,與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團簽訂2500萬英鎊的“善後大借款”。4月7日,袁釋出秘密動員令,5月1日起用段祺瑞代理國務總理,開始軍事部署。 5月6日和15日,袁召開軍事會議,規定:“有攻擊南方敵軍任務之北軍,第1期對於湘、贛、皖、蘇作戰,利用京漢、津浦兩路線集中,以鄂省為主要策源地,並以海軍策應沿岸,兼妨害敵軍之集中。”朱宗震《民初政爭與二次革命》上編,第395-396頁又以段芝貴為第1軍軍長,率2、6兩師及毅軍駐豫、鄂邊境,以馮國璋為第2軍軍長,率第3師及張勳、雷震春、倪嗣沖各部,分別由津浦路與河南兩路向寧、皖推進林家有主編《辛亥革命運動史》,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8月版。並先後收買了黎元洪和海軍。 5月21日,袁發最後通牒,“現在看透孫、黃,除搗亂外無本領。左又是搗亂,右又是搗亂。我受四萬萬人民付託之重,不能以四萬萬人之財產生命,聽人搗亂。自信政治軍事經驗,外交信用,不下於人。若彼等能力能代我,我亦未嘗不願,然今日誠未敢多讓。彼等若敢另行組織政府,我即敢舉兵征伐之!”下令免去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及安徽都督柏文蔚的職務,並派兵南下。 7月12日,李烈鈞宣佈獨立組織討袁軍,“二次革命”爆發,隨後安徽、廣東、福建、湖南、上海和重慶相繼宣告獨立。9月,馮國璋與張勳攻佔南京,各省相繼取消獨立,北洋勢力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孫中山、黃興、李烈鈞和胡漢民逃亡日本。袁則在國內逮捕殺害大量國民黨員,查封親國民黨報紙。 ====正式大總統==== 1913年10月6日,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過程中,袁派手下偽裝組成的公民團數千人包圍國會,打著“公民團”的旗幟,叫喊「今日非將公民所矚望的總統選出,不許選舉人出會場一步」。從早上8時到晚10時,議員忍飢挨餓,連續投票3次。然而,在前兩輪投票中,袁世凱仍然分別只得到了471票和497票,未達到法定四分之三的票數規定。最後,議員被迫選袁為正式大總統。10月10日,袁在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就職演説中,談及個人從政生涯及共和國成立後,法律、道德、教育和實業發展等方面問題。10月14日,由國會編制的《天壇憲法草案》脫稿,乃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增訂版。袁10月16日在《致眾議院諮請增修約法案文》中指出臨時約法限制過苛,而臨時約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大總統有提議增修約注之權,所以為了政務統一,要求國會擴大總統職權。但國會將大總統的提案置於勿庸討論之境地,並在此後再三拒絕聽取袁的陳述。袁的意見遭國會堵塞後,他向全國各省軍民長官發出通電,公開陳述自己對憲法草案的意見,以爭取國會外乃至整個社會的支援。各省軍民長官在電覆中均支援袁的意見。 1913年11月4日,袁根據警備司令官查獲贛省起事(即二次革命組成部分)領導者李烈鈞與國民黨本部及國民黨籍國會議員有密電來往勾結之實,遂釋出《解散國民黨通令》,並取消國民黨籍議員的資格,內中指出: 國民黨籍議員的資格取消後,國會因法定人數不足而休會,袁派員組織中央政治會議作為臨時替代機構,在召開的首次政治會議上,袁指出內政紊亂是因部分人錯誤理解平等、自由和共和的內涵所致,還宣告亂黨人員失敗後捲公款而逃,並談及外交及司法獨立問題。1914年1月,袁根據黎元洪等人及政治會議的意見,將國會解散。1914年3月31日,袁頒佈了以“民告官”為特色的《平政院編制令》。1914年5月,袁公佈《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1914年12月29日,公佈《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選連任。 ===與日條約=== ====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袁政府要求德國把侵佔的山東半島權益交還中國,遭拒。當時美國注意力已轉移至歐洲,而英國則希望日本能成為在其遠東的盟友,日本於是在8月23日以英日同盟(協約國)為理由出兵佔領了德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膠澳地區(今屬青島市)和山東膠濟鐵路沿線地帶。袁政府分別在1914年11月18日和1915年1月7日兩次要求日本政府從中國撤軍。 其時日本政治派系黑龍會首領內田良平提出,應採取主動外交政策,以果決態度,使中國投入日本懷抱,與之訂立防禦同盟。他還向內閣及元老提出一套詳盡的“對華問題解決意見書”。 此外,日本陸軍省擬定“中日交涉事項覺書”,參謀本部提出“中國問題處理大綱”。 11月11日,日本內閣根據以上計劃,形成決議二十一條。12月初,外相加藤高明將其交付奉召返國聽訓,命其儘速向袁世凱交涉。 民國初期,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所主導的南京臨時政府為從日本獲取資金,打算與日本軍部關係密切的三井物産森恪簽訂近乎出賣中國主權的《中日合辦漢冶萍借款合同》。1915年2月2日,日本趁歐美各國無暇東顧之際,秘密向袁提出了五號共計二十一個條款(簡稱《二十一條》)的無理要求,而其中部分條款就是以孫中山早前提出的若干出讓中國主權的條款為底本,如有關漢冶萍公司的條款及孫中山與森恪之間達成的以租借滿洲給日本為條件的秘密借款案。日本還逼迫袁政府承認日本取代德國在華的一切特權,進一步擴大日本在滿洲及蒙古的權益,以及承諾聘用日本人為顧問。日本的要求等同於將中國納入成為其保護國。美國聞訊雖對日本提出抗議,但日方並沒有收回其主要要求。 ====經過==== 從1915年2月2日到5月7日,歷時105天,袁政府與日方談判20多次。在談判中中國代表對日本的要求多有抵制。袁政府採取各種辦法拖延時間並向社會各界透漏日本之無理要求,以期國際社會-{幹}-涉此案,並喚起國內輿論討伐日本,國內民眾反對《二十一條》的呼聲日漸高漲,4月26日,日本代表提出最後修正案,做出一些小讓步。5月1日中國方面提出修正案,仍堅持自己的立場,於是日本政府刪除對中國最為不利的第五號要求。5月6日,袁在《大總統袁世凱致各省電》中稱: 日本政府終於惱羞成怒於5月7日向袁政府發出最後通牒,限5月9日下午6點前答覆,否則將執行必要之手段。此時的日本擺出大戰一場的姿態,軍艦在渤海一帶遊弋,山東、奉天兵力增加,關東戒嚴,日僑紛紛回國。5月8日袁召集政府要員開會,袁認為日本已收回對中國最為不利的第五號各條款,其他條款已非亡國條件,為避免開戰,所以接受日本條件。他說: 在日本的脅迫下,袁政府5月9日在回應了日方的最後通牒後將當日定為中國國恥日,史稱五九國恥。此後,雙方分別準備簽約事宜,在條約文字內容上仍有不少折衝,最後於5月25日在北京簽署《關於山東省之條約》、《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及13件換文,總稱《中日民四條約》,與《二十一條》原案比較,中國損失相較於原案已儘可能減小到最低程度。近年來一些新資料表明,條約簽訂之前袁政府還有另一重壓力,當時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面遞《二十一條》時曾說: === 籌建中華帝國 === ==== 君主立憲背景 ==== 1915年夏,北京政局動盪不定,共和政體以來亂象不斷,《二十一條》剛交涉結束,“共和不適於中國國情”之言論不斷在社會上傳播。8月3日,由通曉中國事務的前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艾略特為袁安排憲法顧問弗蘭克·約翰遜·古德諾發表《共和與君主論》稱:“……大多數之人民智識不甚高尚……由專制一變而為共和,此誠太驟之舉動,難望有良好結果……中國將來必因總統繼承問題‘釀成禍亂’……如一時不即撲滅,或馴至敗壞中國之獨立……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此殆無可疑者也”張豈之、陳振江、江沛:《晚淸民國史》,第266-268頁,臺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從世界形勢看,當時採用君主立憲政體的強國亦不在少數。 8月14日,有十三太保之稱的楊度和孫毓筠等人成立籌安會,發文支援施行君憲。楊度認為,國家須一元領導才能安定,在安定環境中才能立憲,並逐漸富強。他指出,只有君主立憲才能救中國,其一:中國人文化程度低,共和難以立憲,只有君主才能立憲;其二,共和國選舉總統時易動亂。8月23日,籌安會召集各省文武官吏和商團進京商討國體事宜,除少數表示擁護共和外,大都表示必須改變國體。8月25日,蔡鍔等北洋軍人請願帝制。袁克定亦偽造《順天時報》,營造日本支援袁稱帝的氛圍。 9月1日,參政院開幕,請願團紛紛向參政院請願施行君憲制。蔡鍔、沈雲沛、周家彥等人也在同日請願改變國體。袁世凱在9月6日說:“本大總統所見,改革國體,經緯萬端,極應審慎,如急遽輕舉,恐多窒礙。本大總統有保持大局之責,認為不合事宜”。梁士詒又在9月19日成立全國請願聯合會,向參政院呈上二次請願書,要求召開國民會議,票決國體。10月6日,參議院收到建議改國體為君憲制的各省代表請願書83件。依參政院起草的《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由全國選出的國民代表共計1993人於1915年12月11日上午9時就國體變更問題投票,結果全票透過君憲制。當日,各省代表請袁接受推戴書,袁以“民國初建,本大總統曾向參議院宣誓,願竭力發揚共和,今若帝制自為,則是背棄誓詞”為由婉拒。當晚,孫毓筠等人又以參政院總代表的名義呈遞二次推戴書,稱: 12月12日,袁宣佈改次年為洪憲元年,準備即皇帝位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當日早上,袁申令“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億兆推戴,責任重大,應如何厚利民生,應如何振興國勢,應如何重新整理政治,躋進文明,種種措置,豈於薄德鮮能所克負荷。前次掬誠陳述,本非故為謙讓,實因惴惕文縈,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國民責備愈嚴,期望愈切,竟使子無以自解,並無可諉避”,袁接受第二次推戴後,袁的外國顧問團仿照《日本皇室典範》擬定《新皇室規範》: 此後,中華帝國進入籌備階段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欲改年號為洪憲,意為洪揚憲法,總統府改為新華宮。然而蔡鍔、唐繼堯等人在1915年12月25日聯名通電全國,宣佈雲南獨立,舉行護國運動,西南爆發反袁運動。袁得知訊息後,於12月29日下令免去蔡鍔等人職務,稱蔡鍔討論國體問題時,曾聯合北京的高階軍官首先署名主張君主立憲,後請假出國就醫,怎會秘密回到雲南,袁不相信蔡鍔欺騙自己,但無論宣佈雲南獨立的通電是否受人脅迫或被他人捏造,唐繼堯、任可澄都應承擔地方之責,蔡鍔行跡詭秘,不知遠嫌,所以將他們三人免職,聽候查辦。原令如下: ====中華帝國結束==== 蔡鍔當初多次勸進袁君主立憲制,後來卻又起兵討袁,袁才明白自己被蔡鍔欺騙了。1915年12月雲南起義爆發後,袁組織北洋軍征伐滇軍,互有勝負。與此同時,中華革命黨和大日本帝國也趁機活動,日本早在1916年初就開始密切關注中國動向,袁政權並不符合日本在華利益,因此日本在背後以各種手段支援反袁勢力。田崎末松:《評傳.田中義一》,和平戰略綜合研究所,1981年,第546頁雖然部分官員及參政院奏請袁世凱早日登基,但隨著戰勢的加劇,人心不穩,黔、蜀、粵等省相繼宣佈獨立,馮國璋於1916年3月18日聯合5名將軍發密電致各省將軍,就迅速取消帝制、懲辦禍首、停戰議和等徵求各省將軍同意。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之下,於1916年3月22日召秘書張一麟起草文告宣佈取消君主立憲國體,退回各省區推戴書,所有籌備事宜停止,中華帝國隨之流產,張一麟憶述當時情形: 袁世凱在《撤銷帝制令》中申明,民國建立以來變故紛乘,憂國人士多主張恢復帝制以結束爭端。1913年後,主張帝制的聲音不絕於耳,每次都遭他呵斥。1915年形勢有變,多數人都說若不施行君主立憲制,就不能救亡圖存。且看墨西哥革命後的內戰及葡萄牙第一共和國成立後,越南、緬甸一定會步其後塵。帝制論者言之有理,各界紛陳來電呼籲帝制。而自己一再宣告有維護國體之責,但主張帝制者依然堅持,所以他決定由國會解散國體,大家一致贊成君主立憲。他說,數千年來帝王子孫之禍不斷,而主張帝制者本意是鞏固國基,然愛國誤入歧途足以害國。反帝制者也發表了政見,但不能矯枉過正,危及國家。他望各方摒棄異見、同心協力,神州華裔不應同室操戈。並將所有責任歸咎於己,不怪罪他人。 1916年5月4日,梁啟超電勸段祺瑞出以果斷,勸袁退位。5月6日,袁通電陳宧,同意自大總統之職退位,但需要先商定善後。馮國璋聯絡各省於5月17日組織召開《南京會議》,因各省區將軍代表謀略不一,會議無果而終。 早在3月27日,袁的身體即出現病狀,報載袁病失音,疑係尿毒症。5月16日,袁的腰和枕骨出現疼痛症狀,飲食銳減,不能入寐。5月28日袁病重,顏色憔悴。6月3日病篤,飲食即吐,小便癃閉。6月5日中午袁猝暈,6月6日上午10時15分袁逝世,享年56歲。袁謝世之日,他的書案上有他親筆書寫的一句話“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 身後 == 袁氏於1916年6月8日在懷仁堂入殮。據袁之女袁靜雪回憶,對於以何種殮服入葬的問題,儘管袁世凱“孩子們的主張不一”,但袁妻於氏找到徐世昌,提議以龍袍入殮,說袁世凱雖因稱帝敗亡,“但他是喜歡這一套的”,“不枉他搞了一場”,“讓他死也瞑目”。徐覺得“冕服在棺內”,“外人看不見”,因而同意。袁靜雪《我的父親袁世凱》,《八十三天皇帝夢》第69頁又據袁之孫袁家賓回憶,“因為天氣熱,又過這麼久才入殮,因此除了他的屍體還在繼續散發臭味外,他那原本就很胖的軀體更加臃腫起來,家中所有的衣服都穿不上了。有人就建議,衣庫裡還存有龍袍,非常肥大,何不取出穿上。袁克定說,等與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商量一下再說。後經黎、徐、段等同意,才穿龍袍入殮。龍袍是紫紅色,上繡九條平金線金龍,龍眼上各嵌大珍珠一顆,龍頭各部鑲有小珍珠,龍麟處綴有珊瑚斷片。”入殮時,袁世凱“身服十二章之祭服”,頭戴天平冠,“足穿方頭靴”,“幾如大行皇帝”。《續志項城逝世前後情狀》,《申報》1916年6月11日,第三版 儘管他在遺囑中說“餘之死骸勿付國葬,由袁家自行料理”,繼任總統黎元洪則以“民國肇興,由於辛亥之役,前大總統,贊成共和,奠定大局,苦心擘畫,昕夕勤勞,天不假年,遘疾長逝……所有喪葬典禮……務極優隆,用符國家崇德報功之至意”除了命國務院為袁世凱舉辦一場集古今中外皇庶官民新舊典章於一舉的國葬,又特派曹汝霖、王揖唐、周自齊三人承辦。令各官署、軍營、軍艦、海關下半旗二十七日,6月28日出殯日全國下半旗一日,鳴砲108響,京師學校當日停課。出殯當日,仿德國皇帝出喪,“將靈櫬置於炮車上,特由衛侍武官及衛士以人力推輓而行,並派段芝貴及李進才為保護靈車長官。”《袁世凱喪禮如是》,上海《民國日報》1916年6月25日,第七版靈柩扛夫“系仿前清親王制用八十人”,用紅槓、紅繩(按清制,皇帝棺柩用黃色,親王用紅色)《袁總統殯禮之一斑》,《益世報》,1916年6月25日,第六版,舉行祖奠禮、啟奠禮、孝子服飾、殯前執事儀仗等禮,“大半襲中國古代帝王梓宮奉安之舊習”。時人評價,袁世凱出殯“典禮備極崇隆”,“儀仗之矞皇,裝潢之華麗”,不論是“未成君之皇帝”,還是“已解職之總統”,“其資格亦不過一平民而已”,“以平民而上擬帝、後大喪,以民國而摹效奉移大典”,如此不足“昭示來茲”,承辦喪禮諸人本意“欲尊項城”,結果“反以重項城泉下之罪”。《時評一》,《益世報》1916年6月28日,第六版 袁世凱墓園的命名,袁克定原本欲取“袁陵”,但徐世昌以時局不安,不如取名“袁公林”,因二字諧音,且據《說文解字》,二字“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實”。袁克齊《回憶父親二三事》,《八十三天皇帝夢》第184頁北洋政府根據其「葬吾洹上」的遺願,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趕赴河南安陽慎選堪輿,勘定吉壤,最終選定洹水北岸,工程持續近兩年,由北洋政府撥款50餘萬銀元,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等8人募捐25萬餘銀元建成。 == 任內施政 == ===黨獄方面===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利用軍政執法處殺害的人即“數以千計”;其中較為著名者有:四川會黨領袖張百祥,密謀刺殺袁的程澤湘,辛亥南京革命軍正參謀曹錫圭,山東同盟會支部長徐鏡心,四川民政長張培爵,北京《民主報》總編輯仇亮,江蘇第三師旅長張秀全,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司長林逸民,湖北軍政府北伐學生軍隊長方亞凡,辛亥山東煙臺民軍營長左憲章,河南革命軍參謀餘國楨等。1913年9月黎元洪捕殺革命黨人甯調元、熊樾山。次年段芝貴在湖北全省進行“清鄉”,從6月至11月破獲“亂黨之案百數十起”。1914年6月湯薌銘破壞“長沙革命黨機關”,逮捕四十多人,其中二十九人被慘殺。倪嗣沖於安慶設探訪局,任命王之綱為局長,人稱王為“活閻王”,在兩年之中竟殺害革命黨人五百七十餘人。1914年3月,龍濟光派兵“清鄉”,迭次破獲亂黨機關,“厥功甚著”,袁特贈他一等嘉禾章。 ===社會方面=== 1913年8月,北京《愛國報》編輯丁葆臣(楨)作“時評”說:“軍人為國家賣命,非為個人賣命者。為個人可謀生計之處甚多,何必從軍。”便被軍政執法處逮捕,以“跡近通匪、煽惑軍心”的罪名,加以殺害。1914年4月2日,袁公佈《報紙條例》,警察機關可以用“妨害治安”等理由,任意查封報社,禁止報紙發行,以致逮捕編輯、記者,判處徒刑。 1914年3月2日,袁公佈《治安警察條例》,規定“嚴禁秘密結社”和“同盟罷工”等。5月20日又公佈了《地方保衛團條例》,命令各縣建立“保衛團”,負責“清查戶口”、“搜捕盜匪”。11月又先後公佈恢復肉刑的《易笞條例》和《懲辦盜匪法》。 ===文化方面=== 清朝入主中原後,雖然實行剃髮易服政策和文字獄,但同時也尊崇儒學與孔子。袁逼宣統帝退位之後,延續清朝的尊孔,1912年9月20日,袁頒佈《尊崇倫常文》,提倡國民尊崇儒家倫常,他在《通令國民尊崇倫常文》中說: 1913年6月22日,袁頒佈《尊崇孔聖文》,並在《中華民國憲法草案》裡規定:“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1914年8月頒佈《暫行祭祀冠服制》,這是一部以明代祭服制度為主體,結合“周制”概念擬訂的祭祀冠服條例,恢復漢服式祭服,並於同年冬至在北京天壇舉辦具有漢人政權特色的祭天典禮。1914年9月25日,袁世凱又頒佈《祭孔令》,明令中央和各地方須在孔子誕辰之日舉行祭孔活動,並於28日舉行中華民國官方首次“官祭孔子”活動,又令財政部撥款修繕北京孔廟。1914年11月3日,袁世凱在《箴規世道人心告令》中稱“忠孝節義”為國粹,指責亂黨破壞中國社會秩序: 另外,華人四大節日與春節的設立也與袁世凱有關。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可上溯至4000多年前,而現行的春節歷史卻很短。1913年,袁批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例行放假;而元旦改為國曆一月一日,從1914年開始實行並延續至今。 ===軍事方面=== 1903年起,袁開始著手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工作,在中國軍制改革、軍事教育、建軍治軍、近代警察制度等方面做出大量有益嘗試。在華北組建中國近代第一支新式軍隊,僱傭德軍教官,創辦警、步、馬、砲、工、輜等兵科,設立現代化的通訊兵學校,培養大批軍事人才,先後有5人當上中華民國總統或總理。至接掌北洋,裁撤舊軍改編警察,令中國軍警分離,清末巡警制度的創立是中國警察制度近代化的開始。 對外軍事方面,袁在1884年朝鮮王朝的甲申政變中,在無法得到國內指示的危機時刻,當機立斷,率軍擊退日軍,瓦解了朝鮮親日派和日軍顛覆朝鮮政權的圖謀。之後,在袁任清朝駐朝鮮大臣期間,他盡一切可能擴大中國在朝鮮的影響力,成為朝鮮王朝內最有權勢的人物,全面掌握朝鮮的商業、外交事務和內政。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第344頁義和團運動爆發後,在山東的袁世凱與兩廣的李鴻章、湖廣的張之洞,兩江的劉坤一,一起組織了東南自保運動,反對朝廷對於義和團的支援、也反對朝廷對外國的宣戰,並在他們的管轄範圍內鎮壓拳民,保護在華外國人的安全。雖然這一政策對於民族主義者來說具有反動性,但是也正是這一政策使得經濟昌盛的東南地區,避免了義和團運動帶來的社會混亂與外國武力的入侵。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第397頁 ===經濟方面=== 工業方面,他積極發展實業經濟,1905年,他出面籌錢,督修了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自1912年到1914年這3年間,新開的工廠為4,000多家,民族資本興建的麵粉廠、火柴廠、捲菸廠、造紙廠以及採煤、冶煉企業,得到長足發展。袁世凱在遭譴歸隱之後還說出“官可不做,實業不可不辦”的話。袁當政時期,頒佈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經濟政策,扶持弱勢的民族工商業,提倡國貨,增加進口稅並減少出口稅,加強國貨競爭力,擴大國貨銷售市場。 農業方面,袁在興辦農業教育、創設農業基金和推廣農業新技術方面做出嘗試。 財政金融方面,袁籌公債、整頓稅收、開辦銀行、疏通金融、改革幣制,這些舉措不僅緩解了當時的財政危機也促進了中國近代財政金融的現代化。 在對外經濟交往方面,袁主動對外開放,開通商埠,這在近代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程序中具有重要意義。袁主張引進外資和僑資,前後素志不移,這在蘇杭甬鐵路、文辭協議、中美輪船公司等問題上即有體現。經過袁的治理,中央財政也有很大改觀,從民國初年的借債度日到每年庫存可餘兩千萬元。 ===教育方面=== 袁世凱興學重教,主張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校,積極倡導學子留洋。他與張之洞在1905年建議清廷廢除了沿襲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在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袁推廣免費的新式學校,即四年制初級小學。他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國家之繁榮昌盛,實繫於國民之品德、知識和體力之高超,若欲提高此三者之水平,必得強化公民教育。袁曾上奏《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同時調蓬萊知縣李於鍇進行籌備,《折稿》獲光緒皇帝批准,山東大學的前身山東大學堂正式成立,為山東高等教育寫下濃重一筆。袁任直隸總督期間,頒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規,建立學校司、提學使司、勸學所等近代新式教育管理機構,形成河北近代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另外,他多方籌措經費,培養師資,編輯新教材,建立新式小學、中學、大學和各種軍事學堂、實業學堂等新教育設施,建立河北近代新教育體系,從而使河北教育擺脫了舊教育的羈絆,步入近代化的發展軌道。 ===政治方面=== 袁在政治層面的成果體現在清末政體、官制改革、近代法律、地方自治、維護領土完整等方面。袁積極推進中國民主化程序,袁在晚清時期高舉“立憲”大旗,幾乎是孤軍奮戰請求立憲,對晚清憲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的逼宮下,清朝皇帝退位,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得以確立。袁作為編纂官制大臣,直接參與官制改革的討論與決策,在官制改革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他對文官的等級、任用、考試、懲戒、保障、甄別、卹金、待遇均制定了專門的法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管理制度,其中文官候選人考試,以考察行政能力與一般知識為主。並建立廉政機構,設定平議院,專門審理官員犯罪案。在法律建設上,袁大力提拔、舉薦和重用新式法律人才,改革和完善近代司法制度,對引進西律、修訂舊律,加強中國法制現代化起到重要作用。袁還是地方自治制度的積極參與者,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試行普選制開全國先河,其成效影響深遠,直隸省(今河北省)也因此成為當時的模範省。全國各地借鑑天津地方自治的成功經驗,地方自治之花遍地開放。 ===禁毒禁賭=== 禁毒禁賭也是袁的一貫主張。清末的煙館是重要的社交場所,風氣敗壞,直隸總督袁在1907年5月19日上奏的《預籌革除鴉片折》中表示:「鴉片之害,荼毒生靈,虛糜金銀,不可勝計,實為中國貧弱之源」,天津圖書館編.《袁世凱奏議》下冊.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479頁袁所領導的直隸省設立了200餘個戒菸分所,先後剷除煙館800多個,查獲秘密販煙案1300起,在禁止種植罌粟方面,他多次頒佈曉諭,倘有偷種之戶,立將煙苗劃去,地畝充公。《申報》1909年2月3日當選民國總統後,袁更規定吸鴉片者立即戒除,販者分別停歇,種植者若不將煙田改種他物則一律治罪,凡官員故縱者,按情節輕重予以懲治,期間頒佈的《禁菸令》至少有七次之多。在禁賭方面,袁自小站練兵時期就禁止軍隊賭博,在其制定的《簡明軍律二十條》中有兩條為罰律,其中之一即是關於賭博,犯者插箭責罰。赫治清主編.《中國軍事制度史》.軍事教育訓練制度卷.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第262頁直隸總督時期,在直隸師範學堂和小學堂《學堂條規》中規定學堂上下人等一概嚴禁賭博,違者由總辦分別責飭開革。任職民國總統後,袁世凱則以法令的方式禁賭,1912年6月頒發的《暫行新刑律》對賭博者、開設賭場者規定有不同的刑罰。中華民國檔案史資料彙編.第3輯(政治).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59頁 ==著作== 《袁世凱全集》共36卷,2013-11河南大學出版社。內容有章奏、文告、律令、公牘、函電、詩文、題詞以及著作。 ==軼聞== 1876年夏,清末狀元張謇與袁同為吳長慶的文武兩大幕僚,吳長慶命袁對張謇執弟子之禮,故袁每次寫信給張謇都尊稱“夫子大人”,面見時則稱“季直師”(張謇字季直)。吳長慶病逝後,張謇和袁各奔東西。不過,等到袁成為民國大總統後,在給張謇的書信電報裡,卻改稱張謇為“張老先生”或“季直先生”。袁決定恢復帝制後,準備任命張謇為農商總長,此時的稱呼又從“先生”改為“季直兄”或“仁兄”,張謇則回信說:“夫子尊稱不敢,先生之稱不必,我兄之稱不像。”不久,袁自封皇帝,“特聘”張謇為他的“嵩山四友”之一,還派“欽差”專送一幅《嵩謇山四友圖》給張謇,但張謇卻閉門拒收,並調侃說:“今昔猶是一人耳”,“足下之官位愈高,則鄙人之稱謂愈小矣”。 民國著名報人陶菊隱於1934年出版的《政海軼聞》中,記載了一則袁行賄慈禧而得歡心的故事。慈禧垂簾聽政時,袁充任北洋總督,極意結交閹宦,使偵慈禧意向以投其所好,因之寵眷逾固。其時值慈禧誕辰,疆吏搜珍選異,各出心裁。某日,慈禧巡視珍品,嘖嘖稱賞,最後目注四睹,無語而出。宦者以告,袁猛醒曰:“得之矣。”他即蒐集名畫若干幀,盛飾以進。慈禧大悅:“蔚亭實獲我心,吾正思此物,此物來矣。”袁所費最少,獨邀青睞,其善窺上意,誠不可及也。 袁的六姨太太葉氏,本是南京釣魚巷的妓女,嫁給袁世凱純粹是“誤會”。袁做直隸總督時,派其次子袁克文到南京辦事,袁克文在釣魚巷認識了妓女葉氏,兩人互訂嫁娶盟約,葉氏並將其玉照贈袁。克文回去向父親磕頭覆命時,一不小心葉的照片掉在地上,袁世凱連聲問:“是什麼?那是什麼?”袁克文不敢向父親談自己的兒女私情,便說:“在南京給父親物色了一個好看的姑娘,所以帶回來這張照片,看父親是否喜歡?”袁接過照片一看,連聲說:“好!好!”於是派人去南京將葉氏接了回來。洞房花燭之時,葉氏才發現她的意中人竟變成了一個五短身材鬢髮斑白的半老頭子。 民國作家侯毅著《洪憲舊聞》內有一篇《項城就任秘聞》,記述了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時的三怪件事。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舉行就職典禮。此前數十天,天天晴麗,獨就職之日垂雨澆注。那時染色工藝不佳,太和殿前所懸五色旗色彩盡褪,模糊斑點有如淚流。袁世凱乘八抬大轎,行至太和門時,忽然竄出一犬,驚擾佇列,眾衛士急拔劍刺斃,死犬肝腸塗地。就任禮畢,袁世凱乘駟車回府,未出午門,石道雨滑,一匹驂馬倒地,遭斷木刺死,袁世凱換乘他車而歸。民間有讖緯家為其佔字,說“袁”姓乃“吉頭哀尾”,預言袁世凱不得善終。 1915年,洪憲議起,適值袁壽辰,群下欲取悅主上,盡招在京有名伶官入南海供奉,乃取《國賊孫文》一書,譜為《新安天會》,化孫文為猴、黃興為豬、李烈鈞為狗,排演成於袁生日壽筵。藝人譚鑫培名盛一時,清末曾受內廷供為慈禧唱戲,故被選為《新安天會》主角。不料譚氏嚴拒,又找到著名老生演員孫菊仙,再遭嚴拒。九門提督江朝宗親率城廂駐兵,將二人挾持而行。演畢,人賜二百銀元。譚氏不辭而去,大笑出門,將二百銀元沿途撒落,至新華門,而二百元盡矣。《洪憲紀事詩三種》第100-104頁 1916年袁帝制自為,改民國五年元旦為“洪憲”元年元旦,閻錫山令太原舉行慶祝“洪憲登極”大會。大會結束時,臺上“司儀”呼“洪憲萬歲”,臺下有一青年則喊“洪憲半歲”,會場上很多人響應了;接著“司儀”提高嗓門喊“洪憲萬萬歲”,臺下多人便不約而同大喊“洪憲半半歲”。有趣的是,“洪憲”的存在時間,後來竟與此口號巧合,“洪憲登極”83天垮臺,嚴格地說還不足半個半歲(3個月)。範若愚《孫中山先生<評閻錫山>讀後》,《文獻》第十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1年版 曾任天津袁府總管的陶樹德回憶,袁擅長籠絡人心。某日,陳光遠呈袁一報銷單,為數一萬八千元,袁閱後,即在“一”字上加了一豎,改成“十”字,變成了十萬八千元。陳取款後,不敢收用,向袁請示,所餘九萬元作何開支。袁說:“嗨,你帶著吧!買些地,買些股票。你也夠辛苦了。”另有一例,熱河都統薑桂題在北京設有大規模煙土莊,銷售鴉片煙土。一日,姜謁袁說:“我來到了一點幾煙土,要進東直門。到城裡我怕步兵統領和警察總監要查抄沒收,誚總統打個德律風叫他們放行。”姜所謂的“一點兒煙土”,是以大隊駱駝載運,由大隊步兵保護的馱運煙土行列。袁說:“大總統下令禁菸,我只能叫他們查抄沒牧。”姜說:“那可不行,總統!那麼著,我毅軍(姜系毅軍軍長)就發不了餉。”袁說:“我不能保護你”,但忽然說:“你應該去找吳炳湘(警察總監)、江朝宗(步兵統頒),以老朋友地位同他們商量商量。”姜領會其意,安心退出,即上車離去。 袁籌劃帝制期間,有一名叫崔啟勳的警官,心懷憤懣。某日提筆信手在紙條上寫道:“匹夫創共和,孫中山不愧中華先覺;總統做皇帝,袁項城真乃民國罪人。”紙條為另一警官撿得,乃投書告密。軍政執法處立即將崔某捕去。不幾天,經袁世凱批准處決。當囚車抵刑場時,觀者如堵,崔某大聲疾呼:“奉勸諸位同胞,當今之世有子弟者,千萬莫教他讀書,千萬莫教他寫字。我這是讀書寫字的結果!”其言詞悲慘,觀者多為落淚。王建中《洪憲慘史》第15-16頁,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版 袁女袁靜雪(叔禎)回憶,袁世凱有諸多怪癖。袁擤鼻涕的時候,如果無人在旁伺候,袁就用衣袖一擦了事,所以衣服上有很多汙漬。為了袁的儀容,姨太太們將毛巾沾溼,幫袁擦拭乾淨,袁自己是從不動手的。袁除了每年過年時洗一次澡以外,其餘時間從不洗澡,而是讓姨太太們給他擦背。袁愛吃參、茸等補品,常常將人參、鹿茸放在嘴裡嚼著吃,西藥只吃蘇打片之類幫助消化的藥。此外,袁還僱用著兩個奶媽,每天吃這兩個奶媽所擠出的奶。袁喜歡纏足的女人,所娶的太太和姨太太,除了朝鮮籍的幾個姨太太是天足外,其餘都是纏足的。特別是袁所喜愛的五姨太太,其得寵原因之一,就是她有著一雙纏得很小的“金蓮”。袁靜雪《回放民國現場:女兒眼中另面袁世凱》第84-86頁,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注:袁世凱的女兒靜雪最早寫這些文章時是在60年代,那時對袁世凱的態度是全面否定,所以該文章可能是她自保而作,真實性存疑。 ==評價== * 引自李敖千秋評論叢書《千秋·冤獄·黨》:「……蔡元培追憶這個中華民國大總統的罪惡,可蓋棺論定三點,第一是「官僚」,「畏強仰弱,假公濟私,口蜜腹劍,窮侈極欲,所以表官僚之黑暗也」;第二是「學究」,「天壇祀帝,小學讀經,復冕之飾,行拜跪之儀,所以表學究之頑舊也」;第三是「方士」,「武廟宣誓,教院祈禱,相士貢諛,神方治疾,所以表方士之迂怪也」。……」 * 袁喜好打仗,殺人無數,人稱“民屠”。張之洞喜好建設,動輒用盡官府積蓄,被指為浪費銀兩,且又向當地門閥富豪募款,人稱“財屠”。岑春煊則喜好彈劾官吏,人稱“官屠”,並戲稱為「清末三屠」民國・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1):“當制軍▉無仕時,憑恃恩寵,嫉惡如仇,頗有赫赫之名,與南皮(張之洞)、項城(袁世凱)相鼎峙。時論南皮屠財,項城屠民,西林屠官。三屠之名,流傳幾遍中外。”。 * 徐凌霄、徐一士兄弟稱:“袁氏為人,有術而無學,重利害而輕是非。” * 張之洞說:“袁豈僅有術,直多術耳。” * 嚴復評價袁說,袁的才具,只適合擔任舊日帝制之下的督撫,“欲與列強君相抗衡,則太乏科哲知識,太無世界眼光。” * 梁啟超說:“袁氏自身,原不知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何在,以為一切人類通性,惟見白刃則戰慄,見黃金則膜拜,吾挾此二物以臨天下,夫何其不得者。” * 顧維鈞稱其:「堅強有魄力,誰一見他也會覺得他是一個野心勃勃、堅決果斷、天生的領袖人物……和頑固的保守派相比他似乎相當維新,甚至有些自由主義的思想,但對事物的看法則是舊派人物那一套,他是個實幹家,卓越的行政官吏、領袖人物」,但是「袁世凱不懂得共和國是個什麼樣子,也不知道共和國為什麼一定比其它形式的政體優越。他的統治越來越趨向恢復帝制,保持舊的制度,使自己高高在上。他不只是不瞭解共和國需要什麼或民主如何起作用,看來他根本沒有實現共和或民主的願望。」 ==家族== 袁世凱出自汝南袁氏。據《駐馬店文史資料》第四輯載袁曉州著《海內外袁姓到汝南尋根謁祖概述》一文記述:“清末袁世凱在任山東巡撫時回項城葬母,路過汝南下轎步行到這裡祭祖。” 另據《百家姓書庫》記述:民國梟雄袁世凱家族宗譜以“汝南家聲舊,舜裔世澤長”自詡。 袁一妻九妾,有十七個兒子、十五個女兒、二十八個孫子、三十一個孫女,兒孫總和達九十一人。 * 妻 於氏(河南沈丘縣財主-{於}-鰲之女) ** 第一子 克定,娶吳大澂之女吳本嫻為妻。 * 第一妾 沈氏(蘇州人,未生育子女) * 第二妾 李氏(朝鮮人,袁世凱盟交朝鮮大臣金允植親家李承五家人,第三妾金氏兩個陪嫁姑娘之一) ** 第一女 伯禎,嫁張人駿子張允亮。 ** 第五子 克權,娶端方女兒為妻。 ** 第七子 克齊,娶孫寶琦女兒為妻。 ** 第十子 克堅,娶陸建章的女兒為妻。 ** 第十二子 克度,娶富商羅雲章的女兒為妻 ** 第六女 籙禎,嫁孫寶琦兒子。 * 第三妾 金氏(朝鮮王族夫人之表姊妹,袁世凱盟交朝鮮大臣金允植家人,兩班出身) ** 第二子 克文,娶劉梅真為妻。 ** 第三子 克良,娶張百熙的女兒為妻。 ** 第三女 叔禎,又名袁靜雪,嫁楊士驄(楊士琦弟)之子楊毓珣。 ** 第八女 環禎(早亡), ** 第十女 思禎,嫁鄒文凱(北京憲兵司令) * 第四妾 閔氏(又作吳氏,朝鮮人,袁世凱盟交朝鮮大臣金允植介紹,第三妾金氏兩個陪嫁姑娘之一) ** 第四子 克端,娶天津鹽商何仲璟之女何慎基為妻。 ** 第二女 仲禎,嫁薛福成之孫,薛南溟之子薛觀瀾。 ** 第四女 次禎(早亡) ** 第七女 復禎,嫁蔭昌子蔭鐵閣。 * 第五妾 楊氏(天津楊柳青人,小戶人家,精明能幹) ** 第六子 克桓,娶陳啟泰之女陳徵為妻。 ** 第八子 克軫,娶周馥之女周瑞珠為妻。 ** 第九子 克玖,娶黎元洪次女黎紹芳為妻。 ** 第十一子 克安,娶天津鹽商李士銘的女兒李寶慧為妻,妻早亡,再娶外交官張謙和唐寶璋之女張美生,即張蔭棠孫女和唐紹儀外孫女。 ** 第五女 季禎,嫁陸寶忠之子。 ** 第十五女 玲禎(早亡) * 第六妾 葉蓁(南京人) ** 第十四子 克捷,娶北京女招待王氏為妻。 ** 第十七子 克友,娶京劇演員於雲鵬的女兒為妻。 ** 第九女 福禎 ** 第十一女 奇禎 ** 第十二女 瑞禎 * 第七妾 張氏(河南人,未生育子女) * 第八妾 郭寶仙(蘇州人) ** 第十三子 克相,娶那桐的孫女張壽芳為妻,後又娶陳炳焜女兒陳思行為妻。 ** 第十五子 克和,娶鹽商張調宸之女為妻。 ** 第十四女 怙禎,嫁曹錕的長子曹士嶽。 * 第九妾 劉氏(第五妾楊氏一個丫頭) ** 第十六子 克藩,早亡。 ** 第十三女 儀禎,在季禎死後,續嫁陸寶忠之子。 ==袁世凱相關書籍== * 袁世凱 輯,新建陸軍兵略錄存,光緒二十四年排印本 * 袁世凱 輯,訓練操法詳晰圖說,光緒二十五年石印本 * 沈祖憲 輯,養壽園奏議輯要 * 淸 甘厚慈 輯,北洋公牘類纂,光緒三十三年排印本 * 淸 甘厚慈 輯,北洋公牘類纂續編,宣統二年排印本 * 沈祖憲 吳闓生輯,容庵弟子記,1913年 * 淸 袁克文 撰並輯,洹上私乘,大東書局,1926年 * 劉成禺 撰,洪憲紀事詩本事簿註 * 陸純 輯,袁大總統書牘彙編,民國三年序排印本 * 國事新聞社 輯,北京兵變始末記,民國元年序排印本 * 黃毅 輯,袁氏盜國記,民國五年序排印本 * 白蕉 撰,袁世凱與中華民國,人文月刊社,1936年 * 梁啟超 撰,盾鼻集,民國五年序排印本 * 庾恩暘 撰,《雲南首義擁護共和始末記》,民國六年序排印本 * 闕名 撰,袁世凱全傳 袁世凱佚事,民國中排印本 * 洪憲公報 洪憲元年一月六日至三月二十四日(卽政府公報),政事堂印鑄局 發行 * 黃遠庸 撰,遠生遺著(卽黃遠生遺著),民國八年序排印本 * 張維翰 輯,民初文獻一束,鈔本 * 阮忠樞 等輯,居仁日覽,鈔本 * [日]佐藤鐵治郎,袁世凱,天津時聞報館,宣統二年(1910年) * [日]佐藤鐵治郎 著,孔祥吉、村田雄二郎 整理,一個日本記者筆下的袁世凱,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此書為上一書之新版) * 金陵中立騃漢撰,袁世凱之新出現:六集,光明書社,上海,1911年 * [日]關矢越山(關矢充郎),怪傑袁世凱,實業之日本社,大正二年(1913年)五月 * [日]內藤順太郎 著,範石渠 譯,袁世凱,文匯圖書局,1914年 * [日]內藤順太郎 著,張振秋 譯,袁世凱正傳,廣益書局,1914年 * 亞蘇,救亡 袁世凱叛國自帝之真相,亞強社,1915年 * 袁世凱全傳,上海:文藝編譯社,1916年 * 野史氏輯,袁世凱軼事,上海:文藝編譯社,1916年 * 野史氏輯,袁世凱軼事續錄,上海:文藝編譯社,1916年 * 雲南政報發行所,袁世凱偽造民意紀實,雲南政報發行所,1916年 * 民心社 輯,最新袁世凱,泰東圖書局,1916年 * 袁世凱撰,襟霞閣主編,袁世凱家書,上海:共和書局,1925年 * 平如衡,袁世凱家書 (第七版),上海:中央書店,1936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袁世凱奏摺專輯,臺北:廣文,1970年 * Lo Hui-min (ed.)(1976) The correspondence of G.E. Morrison 1: 1895-191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Lo Hui-min (ed.)(1978) The correspondence of G.E. Morrison 2: 1912-192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澳]駱惠敏編,陳霞飛譯,清末民初政情內幕:《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袁世凱政治顧問喬·尼·莫理循書信集,上海:知識出版社,1986年 * 天津圖書館,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袁世凱奏議,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 佚名撰,中日交涉紀事本末,臺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 * 袁世凱家書,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印,1990年 * 天津市檔案館輯,袁世凱天津檔案史料選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 * 陳瑞芳 王會娟編輯,北洋軍閥史料 袁世凱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 天津市歷史博物館館藏北洋軍閥史料 袁世凱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 全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委會輯,袁世凱未刊書信稿,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8年 * 文斐,我所知道的袁世凱,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 * 袁靜雪,袁克齊著,袁世凱秘辛,香港:東西文化事業公司 * 駱寶善 劉路生主編,袁世凱全集 1-36卷,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 * 單富良 (Patrick Fuliang Shan), «袁世凱評傳» (Yuan Shikai: A Reappraisal), 卑詩大學出版社 (UBC Press), 2018. ==影視形象== 演員 作品 年份 型別 唐迪 西太后與珍妃 1964 電影 黃新 瀛臺泣血 1976 電影 英若誠 知音 1981 電影 趙長軍 一刀傾城 1993 電影 何家駒 醉拳III 1994 電影 周潤發 建黨偉業 2011 電影 孫淳 辛亥革命 2011 電影 孫淳 走向共和 2003 電視劇 儀銘 清宮殘夢 1970 電視劇 譚一清 十大刺客之大刀王五 1976 電視劇 江毅 近代豪俠傳之大刀王五 1976 電視劇 何壁堅 近代豪俠傳之小鳳仙 1976 電視劇 煒烈 滿清十三皇朝 1987 電視劇 李大千 末代皇帝 1988 電視劇 扎西 神醫喜來樂 2003 電視劇 沙景昌 德齡公主 2006 電視劇 羅樂林 蔡鍔與小鳳仙 2009 電視劇 薛勇 蒼穹之昴 2010 電視劇 鄭則仕 護國軍魂傳奇 2010 電視劇 鄭則仕 末代皇帝傳奇 2014 電視劇 張秋歌 辛亥革命 2011 電視劇 許寶童 槍炮侯 2011 電視劇 譚耀文 賞金獵人 2012 電視劇 李嘉存 神醫喜來樂傳奇 2013 電視劇 蔡國慶 末代御醫 2016 電視劇 臧金生 覺醒年代 2021 電視劇 電視劇 電視劇 電視劇 電視劇 ==註釋== ==參考文獻== 官銜 中國國家元首 中國國家元首 中國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 中華帝國(籌備) (北洋政府) S Category:袁世凱家族 Category:項城人 Category:清朝山東巡撫 Category:清朝直隸總督 Category:練兵大臣 Category:軍機大臣 Category:參預政務大臣 Category:清朝內閣總理大臣 Category:清朝甲午戰爭人物 Category:辛亥革命人物 Category:中華民國大總統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 Category:大學和學院建立者 Category:軍人出身的總統 Category:靠政變上臺的領導人 Category:民國軍閥 Category:中國皇帝 Category:開國君主 Category:中國末代皇帝 Category:葬於安陽 Category:強學會成員 Category:中國紙幣上的人物 Category:亞洲硬幣上的人物 Category:退位的君主 Category:勳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獲得者 Category:紅鷹勳章持有人 Category:中華帝國 Category:任內身亡者
彝族
族(),主要居住於中國西南地區,少數分佈在越南、寮國等東南亞地區,總人口約900多萬人(2010年)。中國大陸現有彝族9830327人(2020年),為中國第七大少數民族。中國彝族聚居區和人口主要分佈於雲南、四川和貴州三省,其餘各省市區也均有散居分佈。在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稱為“倮倮族”(),人口3307人(1999年),為官方承認的54個民族之一,分佈在靠近中越邊境的河江、高平和老街。緬甸、寮國、泰國等地亦有少量彝族人,部分居住地還留存有少許指路經和古彝文。 彝族內部有“尼蘇(崇尚黑色)”、“納蘇”(涼山彝族,納蘇頗)、“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倮倮”等多種稱謂,部分不同稱謂代表不同支系,各個支系族群之間主要以方言和服飾區別。彝族語言屬緬彝語群彝語支,有六種方言。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數屬於說彝語南部方言的尼蘇人。彝語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爨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1975年的四川《彝文規範試行方案》確定了819個規範彝字,該方案1980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曆法等著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 == 族稱來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由於地區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許多不同的他稱和自稱,主要的他稱有“夷”、“黑彝”、“白彝”、“紅彝”、“甘彝”、“花腰”、“密岔”、「儸儸」、「濮」等。 主要的自稱中,雲南昭通、武定、祿勸、彌勒、石屏,四川大、小涼山的彝族自稱“諾蘇”、“納蘇”、“聶蘇”,這部分彝族約佔總人口的1/2。雲南哀牢山、無量山及開遠、文山、馬關一帶的彝族自稱“密撒(潑)”、“臘蘇(潑)”、“濮拉潑”、“尼濮”等。貴州的彝族自稱“糯蘇”、“納”、“諾”、“聶”等。 據明代類書《天中記》:「雲南蠻人呼虎為羅羅」 。又《南詔野史》:「爨蠻,盧鹿之裔,猓玀其訛音也。以五月為春,信鬼尚巫,巫有大覡皤、拜禡、白馬之號。卜用雄雞兩髀骨,骨有細竅,刺以竹籤,視多寡向背之勢,定吉凶。其部長妻曰耐得,勇士曰苴可。每歲六月廿四日,名火把節,燃松炬,照村砦、田廬。男椎髻,鑷鬚,耳環,佩刀;婦披髮,短衣,桶裙,披羊皮。」 張其昀(1929 年)的《中國民族誌》記載儸儸又稱為爨蠻(爨為彝族歷史上之一的外族氏族名),四川建昌南部為居住中心,尚巫鬼。以是否納糧繳稅,區分為生夷、熟夷,而生夷所指為四川大涼山地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資料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民族識別,按照廣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願,以鼎彝之“彝”作為統一的民族名稱。 == 歷史 == 彝族為藏緬語族的一支,自古以來就居住在中國的西南,主要源自分佈於我國西部的古羌人,經過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成為現今的彝族。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馮時認為,龍山文化發現的丁公陶文屬於古彝文系統,殷商甲骨文中的人方,以及西周所稱的東夷,即為彝族馮時《古文字與古史新論》,臺灣書房,2007年。。 史書上說的西昌地區的邛蕃和雲南地區的滇蕃等便是彝族的先民。三千年前彝族已廣泛分佈於西南地區,即史書中常出現的所謂“越嵩夷”、“侮”、“昆明”、“勞浸”、“靡莫”、“叟”、“濮”等部族。漢朝稱“西南夷”。隋唐以來,彝族先民地區有烏蠻與白蠻的分化,並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彝族先民在長期形成與發展中,活動範圍曾遍及今雲南、四川、貴州三省腹心地帶及廣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區應是三省毗連的廣大地區。 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會已出現遊牧部落與定居農業部落的分化。東漢至魏晉時期,各彝族先民地區繼續分化出一批叟帥、夷王。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從原始部落轉向具有統治階級的社會型態。8世紀30年代,蒙舍詔統一六詔,雲南彝族先民聯合各族上層建立了南詔政權,統治中心在今雲南西部大理一帶,統治範圍達到今雲南東部、貴州西部與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佈地區。南詔王朝曾長期統治彝族先民地區,不能不對當地社會的存在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唐天覆二年(902年),南詔王朝覆滅。 兩宋300多年中,戎(宜賓)、瀘(瀘縣)、黎(漢原)3州的彝族先民,處在宋王朝與大理政權的相互爭取之中,出現了經濟相對繁榮的局面。與之相配合,出現了強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況。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年),蒙古騎兵自四川、雲南、貴州分三道進攻雲南,經彝族地區,促使處於分裂狀態的各彝族地區出現了反蒙聯盟,開始統一於“羅羅”族稱之下。而蒙古貴族也加強了對各地彝族茲莫(即土司)的爭取工作,發展為在部分邊疆民族地區分封各族首領世襲官職以統治當地人民的土司制度。自1263~1287年,相繼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寧等地設立彝族土司。羅羅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因被認為有歧視之意,後廢止。 明朝時,地跨雲、貴、川三省的彝族土司相互聯合,大體實行相同的社會階級制度,基本分為土司及黑骨、白骨與家奴3個等級。在天啟年間,土司舉兵反明,彝族稱為阿哲起兵。 清朝康熙、雍正年間在彝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土司、土目等部落首領遭到打擊。國民政府時期曾在西康省的彝族自治區設立政治指導區。 1840年鴉片戰爭後,鴉片在彝區大肆氾濫。涼山彝族的統治階級利用鴉片換得大批槍支、白銀,有了槍支,他們又進一步向四周擴充套件勢力,擄掠各族人民。由於有了槍支,彝族內部的冤家械鬥日益頻繁,許多彝族被迫背井離鄉,向安寧河以西至麗江地區遷移。 清咸豐年間,哀牢山彝族李文學領導的起義聲勢浩大,堅持達23年之久(1853—1876年)。19世紀末,金平、元陽等地彝族、哈尼族人民曾多次聯合反抗入侵中國邊疆地區的法國侵略者。滇南的彝、漢各族人民,曾多次反對修築滇越鐵路。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蒙自爆發了彝民楊自元帶頭火燒法國“海關”的事件。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中,許多彝族志士參加了推翻帝制的革命。1913年至1916年間,在涼山州的冕寧、越雟一帶爆發了彝族人反抗統治階級的起義(彝族分成茲莫、諾和、曲夥、阿加與呷西五個等級。茲莫為土司,相當於首領,諾和為黑彝,相當於貴族,兩者為統治階級。曲夥為白彝,相當於平民,阿加為僕役,呷西為奴隸。)。由於起義的高潮在1914年,這一年為彝歷的虎年(彝語稱虎為拉,稱年為庫),故史稱“拉庫起義”。 1927年,蒙自縣五六百漢、彝族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號,並在山區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35年至1936年,紅軍一、二方面軍兩次經過彝區,在滇東北、滇北和涼山彝區宣傳其民族政策,許多彝族人參加了紅軍。在冕寧,紅軍開啟監獄,放出“坐質換班”的彝民。冕寧拖烏彝族果基家頭人小葉丹,與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按照彝族的傳統習俗在冕寧彝海結盟,使得紅軍順利透過彝族居住區。 ==分佈== 中國彝族主要分佈於雲南、四川和貴州,少數分佈於廣西。彝族分佈上呈現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區包括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貴州畢節市和六盤水市。彝族也是雲南和四川的第二大、貴州第六大、廣西第十二大民族。海外彝族大約有百萬,主要分佈在緬甸、泰國、寮國、越南。 ===聚居地=== ====自治州==== * 楚雄彝族自治州(雲南省)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雲南省) * 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 ====自治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四川省樂山市) *峨邊彝族自治縣(四川省樂山市)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貴州省畢節市)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雲南省昆明市) *石林彝族自治縣(雲南省昆明市)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雲南省昆明市)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雲南省玉溪市)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雲南省玉溪市) *峨山彝族自治縣(雲南省玉溪市)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雲南省普洱市) *景東彝族自治縣(雲南省普洱市)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雲南省普洱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雲南省普洱市)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雲南省普洱市) *寧蒗彝族自治縣(雲南省麗江市) *漾濞彝族自治縣(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南澗彝族自治縣(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隆林各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 ====民族鄉鎮==== * 擺榔彝族布朗族鄉(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 * 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 * 茂蘭鎮(雲南省臨滄市雲縣) * 忙懷彝族布朗族鄉(雲南省臨滄市雲縣) ===中國彝族人口分佈=== ====2000年====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彝族人口列表(普查時點人口,單位:人) 位次 地區 總人口 彝族人口 佔全國彝族人口比重(%) 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比重(%) 佔地區總人口比重(%) 合計 1,245,110,826 7,765,858 100 7.37 0.62 31省份合計 1,242,612,226 7,762,272 99.95 7.38 0.62 G1 西南地區 193,085,172 7,676,419 98.85 21.30 3.98 G2 華東地區 358,849,244 32,732 0.42 1.31 0.01 G3 中南地區 350,658,477 30,605 0.39 0.10 0.01 G4 華北地區 145,896,933 10,982 0.14 0.13 0.01 G5 東北地區 104,864,179 6,954 0.09 0.06 0.01 G6 西北地區 89,258,221 4,580 0.06 0.03 0.01 1 雲南 42,360,089 4,705,658 60.59 33.23 11.11 2 四川 82,348,296 2,122,389 27.33 51.53 2.58 3 貴州 35,247,695 843,554 10.86 6.33 2.39 4 廣西 43,854,538 9,712 0.13 0.06 0.02 5 廣東 85,225,007 8,700 0.11 0.69 0.01 6 江蘇 73,043,577 8,244 0.11 3.17 0.01 7 浙江 45,930,651 6,344 0.08 1.60 0.01 8 山東 89,971,789 6,208 0.08 0.98 0.01 9 安徽 58,999,948 5,607 0.07 1.41 0.01 10 河南 91,236,854 5,364 0.07 0.47 0.01 11 重慶 30,512,763 4,531 0.06 0.23 0.01 12 湖南 63,274,173 4,116 0.05 0.06 0.01 13 河北 66,684,419 3,721 0.05 0.13 0.01 14 遼寧 41,824,412 2,641 0.03 0.04 0.01 15 福建 34,097,947 2,615 0.03 0.45 0.01 16 山西 32,471,242 2,473 0.03 2.40 0.01 17 江西 40,397,598 2,271 0.03 1.81 0.01 18 吉林 26,802,191 2,253 0.03 0.09 0.01 19 湖北 59,508,870 2,117 0.03 0.08 0.004 20 內蒙 23,323,347 2,089 0.03 0.04 0.009 21 黑龍江 36,237,576 2,060 0.03 0.12 0.006 22 北京 13,569,194 1,919 0.02 0.33 0.014 23 甘肅 25,124,282 1,722 0.02 0.08 0.007 24 新疆 18,459,511 1,593 0.02 0.01 0.009 25 上海 16,407,734 1,443 0.02 1.39 0.009 26 陝西 35,365,072 854 0.01 0.48 0.002 27 天津 9,848,731 780 0.01 0.29 0.008 28 海南 7,559,035 596 0.01 0.05 0.008 29 西藏 2,616,329 287 0.004 0.01 0.011 30 青海 4,822,963 274 0.004 0.01 0.006 31 寧夏 5,486,393 137 0.002 0.01 0.003 現役軍人 2,498,600 3,586 0.14 3.21 0.144 ===分縣彝族人口分佈=== ;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 (只統計彝族人口大於>1% 的縣。) 縣(市) 彝族佔比 % 彝族人口 總人口 隆林各族自治縣 1.03 3,563 347,462 四川省 2.58 2,122,389 82,348,296 攀枝花市 10.11 110,326 1,091,657 東區 1.25 3,945 315,707 西區 1.84 3,148 170,862 仁和區 19.06 38,907 204,170 米易縣 13.21 27,381 207,300 鹽邊縣 19.08 36,945 193,618 樂山市 3.53 117,355 3,324,139 金口河區 10.15 5,373 52,916 峨邊彝族自治縣 30.65 43,269 141,166 馬邊彝族自治縣 39.15 66,723 170,425 屏山縣 2.00 5,004 250,620 雅安市 2.04 31,013 1,522,845 漢源縣 4.51 15,686 347,471 石棉縣 11.17 13,769 123,261 甘孜藏族自治州 2.56 22,946 897,239 瀘定縣 4.40 3,424 77,855 九龍縣 37.01 18,806 50,816 涼山彝族自治州 44.43 1,813,683 4,081,697 西昌市 16.48 101,369 615,212 木里藏族自治縣 27.71 34,489 124,462 鹽源縣 47.67 149,568 313,765 德昌縣 23.18 43,810 188,980 會理縣 17.33 75,064 433,185 會東縣 6.91 24,279 351,310 寧南縣 21.85 37,134 169,962 普格縣 76.55 106,521 139,156 布拖縣 95.44 132,285 138,604 金陽縣 78.42 109,813 140,028 昭覺縣 96.75 200,951 207,712 喜德縣 85.74 118,048 137,676 冕寧縣 33.39 108,289 324,332 越西縣 72.54 172,505 237,800 甘洛縣 68.66 120,445 175,426 美姑縣 97.81 172,356 176,214 雷波縣 51.36 106,757 207,873 貴州省 2.39 843,554 35,247,695 白雲區 1.04 1,961 187,695 清鎮市 1.65 7,761 471,305 六盤水市 9.56 262,308 2,744,085 鐘山區 5.64 25,549 453,293 六枝特區 11.32 61,319 541,762 水城縣 11.70 79,339 678,228 盤州市 8.97 96,101 1,070,802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05 58,766 2,864,920 興義市 2.02 14,521 719,605 興仁縣 2.44 10,372 425,091 普安縣 2.66 6,905 259,881 晴隆縣 6.76 17,436 258,031 安龍縣 2.28 9,094 399,384 畢節市 7.41 468,800 6,327,471 七星關區 4.26 48,094 1,128,230 大方縣 10.84 92,295 851,729 黔西縣 8.67 60,420 697,075 金沙縣 4.17 20,696 496,063 織金縣 3.81 31,420 825,350 納雍縣 5.72 37,840 661,772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9.06 95,629 1,056,009 赫章縣 13.48 82,406 611,243 雲南省 11.11 4,705,658 42,360,089 昆明市 6.65 384,531 5,781,294 五華區 2.56 10,580 413,420 盤龍區 1.59 5,468 344,754 官渡區 3.38 47,311 1,398,305 西山區 5.07 30,617 603,363 東川區 3.26 8,984 275,564 呈貢區 1.22 2,202 180,685 晉寧區 7.64 20,443 267,739 富民縣 7.44 10,422 140,046 宜良縣 6.06 24,051 396,677 石林彝族自治縣 32.49 72,779 223,978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22.45 96,388 429,355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8.91 42,934 481,721 安寧市 3.34 9,872 295,173 曲靖市 3.85 210,351 5,466,089 麒麟區 2.16 14,041 648,956 沾益區 2.16 8,406 389,838 馬龍縣 3.41 6,326 185,766 師宗縣 6.21 21,718 349,770 羅平縣 6.44 33,159 515,211 富源縣 7.16 47,076 657,474 會澤縣 2.00 16,910 844,485 宣威市 4.46 57,708 1,292,825 玉溪市 19.32 400,412 2,073,005 紅塔區 9.02 36,905 409,044 江川區 5.48 14,087 257,078 澄江縣 1.82 2,726 149,748 通海縣 5.82 16,017 275,063 華寧縣 21.29 41,844 196,519 易門縣 26.75 45,362 169,581 峨山彝族自治縣 52.36 79,289 151,426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46.20 122,259 264,615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20.97 41,923 199,931 昭通市 3.23 148,521 4,592,388 昭陽區 2.58 18,758 727,959 魯甸縣 2.51 8,686 345,740 巧家縣 2.86 13,183 461,034 大關縣 1.98 4,667 235,802 永善縣 4.72 17,130 362,943 鎮雄縣 5.78 63,463 1,097,093 彝良縣 4.24 20,269 477,811 楚雄彝族自治州 26.31 668,937 2,542,530 楚雄市 19.05 95,959 503,682 雙柏縣 43.10 66,110 153,403 牟定縣 22.03 43,032 195,322 南華縣 36.07 82,223 227,970 姚安縣 25.38 50,526 199,071 大姚縣 29.52 82,620 279,838 永仁縣 49.44 51,223 103,606 元謀縣 24.25 49,179 202,779 武定縣 30.18 79,254 262,601 祿豐縣 16.61 68,811 414,258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3.57 973,732 4,130,463 蒙自市 29.38 99,917 340,051 箇舊市 20.27 91,902 453,311 開遠市 33.09 96,647 292,039 彌勒市 30.92 153,235 495,642 屏邊苗族自治縣 18.51 27,596 149,088 建水縣 29.02 149,071 513,712 石屏縣 53.67 148,987 277,580 瀘西縣 7.99 29,202 365,585 元陽縣 24.01 87,137 362,950 紅河縣 14.23 38,086 267,627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11.97 37,837 316,171 綠春縣 4.92 9,894 201,256 河口瑤族自治縣 4.42 4,221 95,451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0.62 347,194 3,268,553 文山市 17.28 74,255 429,639 硯山縣 21.11 92,356 437,508 西疇縣 3.95 9,332 236,120 麻栗坡縣 2.25 6,036 267,986 馬關縣 9.16 32,056 350,002 丘北縣 18.05 78,327 434,009 廣南縣 5.84 42,675 730,376 富寧縣 3.17 12,157 382,913 普洱市 16.58 411,120 2,480,346 思茅區 15.12 34,904 230,834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19.45 36,589 188,106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9.23 32,812 355,364 景東彝族自治縣 39.92 140,556 352,089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20.59 59,476 288,794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27.28 56,119 205,709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13.47 13,503 100,243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2.40 4,999 208,593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6.74 31,255 464,016 西盟佤族自治縣 1.05 907 86,598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5.61 55,772 993,397 景洪市 5.56 24,673 443,672 勐海縣 2.28 7,175 314,068 勐臘縣 10.15 23,924 235,657 大理白族自治州 12.94 426,634 3,296,552 大理市 2.95 15,385 521,169 漾濞彝族自治縣 46.09 48,565 105,380 祥雲縣 7.26 31,733 437,371 賓川縣 6.27 20,332 324,412 彌渡縣 8.35 24,791 296,860 南澗彝族自治縣 47.24 99,159 209,887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34.07 100,879 296,124 永平縣 26.56 47,391 178,438 雲龍縣 5.45 10,739 196,978 洱源縣 3.00 9,443 315,003 劍川縣 2.88 4,771 165,900 鶴慶縣 5.40 13,446 249,030 保山市 3.23 75,877 2,348,315 隆陽區 4.61 39,025 846,865 施甸縣 3.62 11,360 314,187 龍陵縣 1.83 4,758 260,097 昌寧縣 6.04 20,123 333,241 麗江市 18.68 210,431 1,126,646 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2.42 8,871 366,705 永勝縣 12.43 46,703 375,769 華坪縣 8.26 12,808 154,968 寧蒗彝族自治縣 61.97 142,049 229,204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1.99 9,805 491,824 瀘水市 2.28 3,915 171,974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2.91 5,727 196,977 迪慶藏族自治州 3.29 11,616 353,518 香格里拉市 6.50 9,586 147,416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1.38 2,016 146,017 臨滄市 15.77 367,880 2,332,570 臨翔區 5.43 15,478 285,163 鳳慶縣 27.61 117,883 426,943 雲縣 37.96 158,099 416,507 永德縣 8.68 29,521 339,918 鎮康縣 17.19 31,334 182,258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1.57 2,605 165,982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3.57 11,193 313,220 == 文化 == 300px|thumb|雲南石林縣撒尼彝族婦女 === 語言 === 彝族人說彝族語言,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 北部方言分佈在四川和雲南寧蒗等縣,東部方言分佈在貴州和雲南東北部,南部方言分佈在雲南和廣西,其餘3個方言分佈在雲南。 涼山州的彝族在和漢族等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形成了彝族語言發音、詞彙和語法影響的西南官話口音,被稱為“團結話”。 === 文字 === 彝族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爨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經由對於丁公陶文與龍山文化的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馮時認為,丁公陶文屬於古彝文系統。 關於爨文的來源也有其傳說,其一:在貴州彝族文獻《西南彝志》中說是一位名為伊阿武的人發明瞭彝族文字,他是一位極為聰明、知天象地理的人,他創造了文字,並撰寫了很多書籍。但在同一書中,又記載了一位恆本阿魯,他創造了供奉祖先、彝族的象形文字。其二:彝文《帝王世紀‧人類歷史》中提到,創造文字的是一名祭司─密阿疊者,他造文字、立典章,文化由他開始。而在貴州畢節的彝族傳說認為是一位吉祿老人從刻劃六種家禽、六種野獸的形象中得到啟示,進而演化成了彝文。其三:雲南紅河縣彝族則認為,有個叫做尼蒔的天上人,他種了兩棵樹木,分別是銀樹與金樹,待花開了,金樹開了3,500朵花,成了3,500個彝文字,銀樹也開了3,500朵花,也成了彝文字。於是,7,000個彝文字便如此誕生了。 還有一種說法,雲南元江、新平等哀牢山彝家山寨中,有智慧老人伯博耿根據鳥獸的足跡和形象來造字。《彝族畢摩文化:信仰的靈光》,起國慶著,二版,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7.2,ISBN 978-7-5411-2526-3。 為使彝文能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1975年,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以喜德語音為標準音,以“聖乍”話為基礎方言,制訂了四川《彝文規範試行方案》,確定了819個規範文字,並設計出“彝語拼音符號”,便於注音學習。1980年國務院批准該方案。已在四川彝族地區推廣使用。 === 迎賓 === 民間素有“打羊”、“打牛”、“殺雞”迎賓待客之習。 === 婚俗 === 男女青年訂婚之後,便要進行婚宴的準備;若悔婚,提出悔婚方需付出一定代價。以前彝族分黑白兩種,以黑為貴,互不通婚。彝族人通婚要求比較嚴格,多為本民族內通婚。彝族男女經過成人禮後,便具有婚戀的權利,而婚嫁前後都有相應的宗教儀式。男女聯姻組成新家庭,需要得到祖先的同意,否則將得不到保佑。為了確保男女關係上的合法性、穩定性,以及後代繁衍的健康,彝族擁有許多婚俗上的禁忌:在彝族的觀念中,阿姨等同母親,姨表兄妹、姊弟則等於親兄妹、親姐弟,因此嚴禁姨表兄妹、姊弟間通婚;輩分不同的親戚禁婚,通常姊妹不能嫁給輩分不同的兩個男子。 雲南大理州彝族在說親、訂親、接親時都要祭祖。男方聘請的媒人初到女方家提親時,要帶上香火與茶酒,進門後第一件事為敬拜女方神堂上的祖靈;訂親時要將男方帶來的大公雞拿到祖靈前獻祭;迎親時,男方要帶祭祖飯籮,供於女方家的祖堂;舉行婚禮的第一天晚上,男女雙方要在各自祖宗神堂前拜祖。 彝族婚姻尤其注重生辰八字,若生辰相剋則禁止結婚。雲南小涼山彝族忌諱女子於偶數年齡結婚,尤其是二十二歲結婚會給男方帶來不祥。同時也忌諱在每月的十三和十九日結婚,此時被認為是「虎口日」,將會有較多的災難。 雲南巍山縣彝族認為穿白衣等於穿孝服,因此結婚的新人不能穿白衣,新婚婦女被禁止爬上樓上的月臺。 川滇彝族認為在接新娘的途中,新娘會附上鬼,因此衍生出獨特的為新娘消災免難儀式。新娘到夫家後,畢摩會為新娘除邪,取樹枝和茅草紮成人形代表新娘,彝語稱其「鍋日」或「惡日」,將人形插於地,用醋湯蒸燻後念經誦咒,同時取數粒豆子放在主人家打死的豬上。當新娘進屋,畢摩令家中男子以一根紅線栓在頭上、女性用藍線栓頭、小孩用紅線栓手,畢摩割斷栓於所有人身上的線,改繫在「鍋日」頭上,將其拋於荒野外。送走時需開槍逐鬼,經過此儀式後,由新娘帶來的鬼邪就會由「鍋日」帶走,保全家中平安。 === 飲食 === 彝族的主食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豆類多為黃豆、胡豆、碗豆等,黃豆的一種食法彝族稱為“都拉巴”,即將黃豆磨成漿,連糟加酸菜煮吃。 調料類主要採集三種野生植物,一為“哈拉古”樹葉,一為喬木“穆庫”的根和花,一為草本植物“切批切克”的根。這三種植物均有奇特的香味。 飲料類主要為酒,彝族待客以酒為主,彝族諺語說“漢人貴在茶,彝人貴在酒”、“有酒便是宴,無酒殺豬宰羊不成席”,說明對酒的重視。彝族的酒主要有壇壇酒(又稱咂酒)、桶酒、水酒等。 涼山彝族喜吸蘭花煙,其它地區彝族喜吸葉子菸。許多彝族地區有飲茶的習慣,茶從漢區輸入,但也有自種的,如貴州水城玉舍一帶彝族就擅長種茶,飲前將茶放在一個小罐中烤香,而後再放水煮開食用,稱為“烤茶”。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蕎粑,彝族風味主食;麵糊酸菜肉,彝族農家家常菜;白水煮乳豬,雲南彝族傳統佳餚,用乳豬水煮後蘸食;鍋巴油粉,雲南彝族風味名小吃,用豌豆麵製成。 === 節慶 === 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彝曆使用十月太陽曆。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火把節、二月八年節、祭龍(祈雨)等。連結文字 , 彝族節日 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彝語稱“庫施”。各地過年時間不一,一般在每年農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選吉日過年。 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鬥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早上,人們要殺牲祭祖;晚上,要舉著火把在莊稼地中轉游,意為燒死害蟲,祈求莊稼豐收。此外,黔西、滇東彝族在農曆的三月三要過祭山節;雲南石屏、元陽、巍山一帶的彝族每年要過兩次祭龍節,第一次在夏曆二月第一個屬龍日,第二次在秋收前,稱“賠龍”,意為感謝龍王爺的雨露之恩;雲南楚雄的彝族每年農曆的二月初八要舉行插花節,以祝願幸福安康,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廣西那坡、雲南富寧一帶的彝族在農曆四月要舉辦跳弓節,農曆三月三為廣西隆林彝族的護林節。 ===姓名=== 彝族歷史上曾使用父子連名制,後來發展成姓名制。傳統文化中,彝族姓名遵循“姓、名、性別標誌詞”的結構。其中姓和名多為兩個或以上音節,其中姓氏的來源包括祖先名字、祖先職業、祖先社會等級。其中名又分為“本名”和“尊名”兩部分,本名主要用於族譜、宗教儀式和長輩的稱呼;尊名又稱作雅名,則用於晚輩對長輩的稱呼。命宮、生肖、族名、器具、五穀、數量、家庭排行、星座都可成為彝族姓名命名的依據。而性別標誌詞具體體現為男性為“惹”、女性為“莫”。 中國境內的彝族需將其姓名基於普通話讀音音譯轉寫為漢字,此類轉寫通常採用記音為主的原則而忽略其漢字音譯名在漢字中的含義。近年來有漢語水平較高彝族人在漢譯姓名時會考慮其漢字含義,如彝族作家瓊夢石加的姓“瓊夢”通常被漢譯為“曲木”或“邱莫”;亦有彝族選擇將自己姓名冠漢姓、漢名或完全使用漢名:如瓊夢石加的漢名為邱志忠。 == 名人 == *奢香:明朝四川彝族恆部公主,貴州彝族水西土司,後為貴州宣慰使,封順德夫人 *劉淑貞:明朝貴州彝族水東土司,後為貴州宣慰使,封明德夫人 *龍雲:雲南省政府主席 *盧漢:雲南省政府主席 *施以謙:國民政府陸軍少將參謀長 *伍精華: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 *龍志毅:貴州省政協主席,著名作家 *小葉丹(果基約達):四川彝族沽基家的頭人.與劉伯承元帥歃血為盟 *楊麗坤:中國電影女演員,主演《五朵金花》和《阿詩瑪》 *何潔:中國女歌手 *曲比阿烏:女高音歌唱家 *段穎: 雲南省投資促進局局長 *阿魯阿卓:青年女歌手 *吉克雋逸:青年女歌手 *莫西子詩:音樂人 *張衝:全國政協副主席 *王天璽:《求是》雜誌原總編輯 *吉狄馬加: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楊國祥:成功投下中國第一顆試驗氫彈 *劉堯漢:新中國第一個彝族教授 *張力尹:中國女歌手 *普耘:當代藝術家 *吉傑:中國男歌手 *吉克皓:青年男歌手 * 海來阿木:男歌手 * 此沙:中國男演員 *趙泳鑫:中國男歌手,製作人 ==圖片== File:Ethnic Yi Costume Butuo Sichuan China.jpg|四川涼山州布拖縣彝族婦女 File:Hua-Yao-Yi 1.JPG|雲南紅河州石屏縣彝族婦女 File:Yi-Minority.JPG|雲南石林縣彝族婦女 File:Yi woman in traditional dressing.jpg|雲南寧蒗縣彝族婦女 File:Manuscripts in the Yunnan Nationalities Museum - DSC03972.JPG|彝文文獻-宗教文書 File:Manuscripts in the Yunnan Nationalities Museum - DSC03982.JPG|彝文文獻-血緣譜系 File:Bracelet - Yunnan Nationalities Museum - DSC04193.JPG|雲南中部彝族手鐲式樣 File:Jewelry - Yunnan Nationalities Museum - DSC04098.JPG|雲南中部彝族婦女修容器具 File:Musical instruments in the Yunnan Nationalities Museum - DSC03892.JPG|彝族樂器口弦 File:Musical instruments in the Yunnan Nationalities Museum - DSC03865.JPG|彝族樂器三絃 File:Yi musical instrument (yueqin) - Yunnan Provincial Museum- DSC02056.JPG|彝族樂器月琴 File:Torch Festival in Eshan 01.jpg|峨山縣火把節盛況 == 參考資料 == ==研究書目== *Stevan Harrell著,巴莫阿依譯:《田野中的族群關係與民族認同——中國西南彝族社群考察研究》(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 * 千里原主編,《民族工作大全》 * 胡慶鈞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 外部連結 == *中國彝族網 *彝語線上,線上學習彝語 *彝族人網 *彝族青年網 Category:彝族 Category:越南族群
六藝
六藝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學科總稱。六藝有兩種的含義,分別是《周禮》的古六藝(禮教、音樂、射箭、駕馬車、書法、數學)和孔子提出春秋後的六藝。 《周禮》的六藝是西周前貴族教育的六個學科:禮、樂(詩)、射、御、書、數。其中禮分五禮(吉、兇、賓、軍、嘉);樂分六樂(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射分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御有五御(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書有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數有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盈不足、旁要)《周禮·地官·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漢代以來六藝亦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賈誼《新書·六術篇》)。漢武帝興太學,立五經博士,專以六藝設教。《論語》、《孝經》、《爾雅》則同附六藝略之後。錢穆,《朱子學提綱》 ==六藝== 六藝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詩)、射、御、書、數。《五經述解》:「六藝數家或以【詩】代【樂】,緣古人詩以合樂者,實【樂】方正宗也。」古代六藝御指什麼?古代六藝中的御是指?凡此六藝,都是當時貴族階級日常事務中所必需歷練的幾項才幹。故貴族及民間俊秀,必先習此六藝,乃能在貴族圈中服務。西周時期,學校有國學和鄉學兩種,是國子接受教育的地方。前者設在周王朝都城和諸侯都城,教學物件是大貴族的子弟。而後者設在各地,是一般貴族子弟的學校。當時非貴族的百姓都未有機會得到教育。當時主要教學內容是六藝。 ===禮=== 「禮」,簡單來說,就是禮節。 禮有「五禮」: *吉禮 *兇禮 *賓禮 *軍禮 *嘉禮 孔子對兒子孔鯉有兩次的叮嚀告誡,其中一次說道:一個人如果不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各種禮節、規矩,則必然會手足無措,無以立足於社會,是失禮無道的行為。故身為一個人,首先必須要學禮。 ===樂=== *音樂。六樂 :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樂。 此皆天地的和諧之音,可以陶冶性情,並可以柔和禮之別異,使禮剛中帶柔,相輔相成。 ===射=== 射箭技術。五種射技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發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 射箭時在空中觀若一白線,表示箭速快而準(直線射擊) * 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 * 剡注,謂矢發之疾,瞄時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 襄尺,臣與君射,臣不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 地上置一靶,於遠處射擊,為拋物線射擊(拋射) * 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在遠處依序射擊四矢,於同一時間到達目標(參考現代自走榴彈砲射擊) 射箭除了是一種技能之外,同時也是表現君子風範的一種技術。孟子說,當箭無法正中目標,不是別人的問題,要反省是自己的問題。這種精神能充分表現孔子在修身上常言的:「凡事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 ===御=== 駕駛馬車的技術。《周禮·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藝…四曰五馭。鄭玄注:『五馭: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鳴和鸞:謂行車時和鸞之聲相應 *逐水車:隨曲岸疾馳而不墜水 *過君表:經過天子的表位有禮儀 *舞交衢:過通道而驅馳自如 *逐禽左:行獵時追逐禽獸從左面射獲 ===書=== 書法(書寫,識字,作文)六書: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數=== 算術知識。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盈不足、旁要。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提倡繼承周代禮樂文化,大力推行六藝教育。《論語·述而》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裡的“藝”一般都解釋為六藝。孔子自己早年受過良好的六藝教育,也十分擅長駕車,以禮、樂、射、御、書、數為教,創設了儒家學派。錢穆,《國史新論》三千弟子當中,身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年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序《易傳》,將它們作為教材教授弟子。孔子之後,六藝教育與六經教育成為儒家教育兩大傳統。 ==六藝的教育== ===中國=== 六藝教授可分為小學和大學,小學以書、數為主,大學以禮、樂、射、御為主。到了漢朝,以六經為尊,中央設太學,地方也開始設立郡學、州學、府學、縣學。晉武帝鹹寧二年(公元276年)始設國子學,與太學並立。南北朝時,或設國子學,或設太學,或兩者同設。北齊改名國子寺。隋文帝時以國子寺總轄國子、太學、四門等學。隋煬帝時改國子寺為國子監。唐代沿襲舊制,在國子監下設立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稱為“六學”。六學之中,國子學地位最高,吸收三品以上官員子弟入學,太學吸收五品以上官員子弟,其他則吸收低階官員子弟,還可吸收一定數量的庶民子弟,並且還有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外國學生前來留學。 以書取人始於漢代,置書學博士始於晉代,而專門設定書學則是從唐代開始的。唐代國子監書學館的教科書包括《石經》、《說文》、《字林》等等,專門講授書法。算學館教課書包括《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綴術》等等。國子監生員唯彈琴、習射不禁。因為樂、射兩項屬於儒家"六藝"範疇,不但不可禁止,還應大力提倡。《唐六典》卷二十一唐代曾一度改國子監為司成館、成均館,後又恢復原名。 宋初,學制上仍沿唐舊制,承襲了廟學制的精神。惟國子監中,只設有國子學及太學。洪武初年規定生員專治一經,以禮、樂、射、御、書、數 設科分教。《明史`選舉志》:“生員專治一經,以禮、樂、射、禦、書、數設科分教,務求實才,頑不率者黜之。”洪武二年又重行規定,計分禮、射、書、數四科,頒經史禮儀等書,要生員熟讀精通,朔望又須學射於射圃,每日習書500字,數學須通《九章算術》。明代的學校教育制度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指示“國子生及縣學生員皆習射……命國子監闢射圃賜諸生弓矢”。洪武二十三年,國子監修建了射圃,給監生分發了弓箭,供監生練武習射。《南雍志》孔廟、國子監西側闢有空地,用作考核生員習射水平的射圃。此外,府學、縣學也都修建了射圃。 明代杭州文廟之東設有射圃,是用來教學生練習射箭及武藝的地方。文廟生員有文武之分,射圃是武生員習武之所。武生員屬教官管理,除騎射外,教以五經七書,晨將傳及孝經四書,俾知大義。在射圃內,置備弓矢,教官率武生較射。明代武學創設於洪武年間,開始僅在大寧等儒學內設定武學科目,教導武官子弟。英宗正統年間,正式建立兩京武學,分別設教授1人,訓導6人,教習幼官及子弟未襲職者,儲養訓習以備任用。 北宋范仲淹創辦的蘇州府學,胡瑗主教,主張諸生習射遊息,曾舉行鄉射。蘇州市志宋儒胡瑗、明儒顏元在自己主持的書院中推行六藝教育,都取得了明顯的成就。顏元針對程朱理學脫離實際的教育方法,主張把“六藝”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的基礎,致力於培養有真本領的經世致用的全才。他提倡恢復“周孔正學”,主張以“六德、六行、六藝及兵農錢穀、水火工虞之類,教其門人”,尤重六藝之學。 ===日本=== 日本模仿唐朝國子監,按照《養老律令》學令規定,統一了六學,建立了以培養官吏為目的的大學寮。日本大學寮的科目有明經道、算道、書道、音道等。明經道研究九經,即三經,三傳,三禮:《詩經》,《書經》,《易經》;《公羊傳》,《穀梁傳》,《左氏傳》;《周禮》,《儀禮》,《禮記》。算經條規定的教科書也包括孫子、五曹、九章、海島、六章、綴術、三開重差、周髀、九司。也同樣規定不得作樂及雜戲唯彈琴習射不禁。而在各地方藩國設立“國學”。至江戶時期,德川幕府實行“文治”政策,中央設昌平坂“學問所”,各藩國設“藩校”,有的地方在藩校下還有“鄉校”。幕府在藩士教育上貫徹了朱元璋“文武兼備”的教育理念。藩校以六藝教育為基礎,包括禮法、音樂、弓術、馬術、習字、算術。 日本最大的藩校弘道館還保留了“遊於藝”的扁額。宮本武藏提出了“十能七藝”的說法,除了劍・槍・弓・馬・柔・砲六藝以外,又增加了兵法。各藩在各自藩校中設定武道場,並聘請師範。明治維新以後,1872年《學制令》頒佈,一些藩校與私塾被改建為中等學校,六藝作為武士教育的一部分也延續了下去。 ===朝鮮國=== 朝鮮國學名成均館,始建於1358年。朝鮮時代儒敎界提倡文武雙全,禮、樂、射、御、書、數謂之“六禮”。六禮中的“射”,是儒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課程內容主要是儒教經典和修身養性等學問,讀經典都有時間限定,如《大學》1個月,《中庸》2個月,《論語》、《孟子》各4個月,《書經》、《詩經》、《春秋》各6個月,《周易》、《禮記》各7個月等;儒生書寫以工整的楷書為基礎。 ==參見== *七藝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中華百科全書:六藝 Category:儒家 Category:儒家文化 Category:中國教育史 Category:學科 Category:中國名數6
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 在戰國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詩》《書》《禮》《樂》《易》和《春秋》,排列順序為《莊子》的《天下》、《天運》兩篇的文內順序,被出土郭店楚簡所記“六經”名與順序印證。項羽火燒咸陽宮,除《周易》作為術數之書得以倖免,其餘四種皆毀。漢初,漢儒憑記憶與民間倖存之書恢復內容,漢武帝接續文景時已定官學的三種,將其全部定為官學,設立“五經博士”,五經之名正式確定。漢代整理的“五經”,如果按《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排列,六種為《易》《書》《詩》《禮》《春秋》以及《論語》《孝經》《小學》(漢代習稱“五”,一般不包含“《樂》”)。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樂經》在漢代是否存在至今有爭議,《漢書·藝文志》中無此書的記載。 ==“四書五經”的由來== === 五經 === 戰國時已有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六經”的說法。《莊子·天運》:“孔子對老聃說:‘我研究《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時間很長了。’”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當時稱為“經”的不僅是儒家著作。《莊子·天下》說墨家弟子都讀《墨經》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若獲、已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荀子》中引有《道經》。經也並非都是孔子所著。後來“經”字神秘化,各宗教經典都稱為“經”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漢書·藝文志》中已無此書的記載。其他五種著作就稱為“五經”。唐朝時因唐太宗令顏師古考訂《五經定本》,令孔穎達等撰《五經正義》,其孔撰官修的《禮記正義》的頒行,突出了《三禮》中《禮記》的地位(參與《禮記正義》編撰的賈公彥,還主持完成了《儀禮正義》的撰作)見《周禮註疏:十三經注疏》彭林(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該書校點前言言明:“又據禮記正義序,……”。 ===四書=== 南宋的理學家朱熹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文章單獨成書,與紀錄孔子言行的《論語》、孟軻所撰寫的《孟子》合為「四書」,依照其想法,《中庸》出自子思、《大學》源於曾子;因稱它們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參、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稱為《四子書》(也稱《四子》),簡稱為《四書》。南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朱熹統整這四部書,予以集註,在福建漳州刊刻《四書章句集註》。他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朱子四書語類·大學》並曾說:「《四子》,《六經》之階梯。」《朱子語類》同時《孟子》也成為經書的一部分,合稱十三經。 ===四書五經的順序=== 《莊子》《淮南子》、董仲舒《春秋繁露》《禮記》和《史記》中提到五經時的順序都是《詩》《書》《禮》《易》《春秋》,到東漢時《漢書》《說文解字》都變成了《易》《書》《詩》《禮》《春秋》。 四書的順序最初也不確定,最終由朱熹確定為《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四書簡介== ===《大學》===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為孔子後學作。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大學》(與《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時,便成了《四書》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者程頤的看法,《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中庸》===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一般認為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單篇流傳可考者,《漢書‧藝文志》載有《中庸說》二篇,《隋書‧經籍志》則載有梁武帝撰《中庸講疏》一卷。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中庸》(與《大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認為《中庸》是“孔門傳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大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時,便成了《四書》之一。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也大體上相同的。不過,現存的《中庸》,已經經過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寫定於秦統一全國後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於《大學》,不是取正義開頭的兩個字為題,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內容為題了。 ===《論語》===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經典。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論語》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是後來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討論內容的一部書。《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絡,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復章節出現。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並加以註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後各代註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註》,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孟子》===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遊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並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由於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趙岐在《孟子題辭》中把《孟子》與《論語》相比,認為《孟子》是“擬聖而作”。所以,儘管《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但實際上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經把它看作輔助“經書”的“傳”書了。漢文帝把《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各置博士,便叫“傳記博士”。到五代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到南宋孝宗時,朱熹編《四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後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書了。 ==五經簡介== 五經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 字數(千字) 40.0 26.5 99.0 24.3 - ===《詩經》=== 《詩經》在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匯集了春秋中期前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認為是由孔子所編定。但學者認為是由魯國樂官所編。周振甫,詩經譯註,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ISBN 9787534370670《詩》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此書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各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影響深遠。漢時有魯、齊、韓三家言《詩》,後來又有《毛詩》,只有《毛詩》流傳至今。 ===《尚書》=== 《尚書》古時稱《書》,是記言記事的簡冊泛稱,主要記載帝王言論及活動。到孔子時代,《書》大約只殘存百餘篇,諸子百家多有引用,孔子作了整理。秦朝時民間所藏的《書》基本上被焚燬,國家所藏的《書》也毀於戰火。漢文帝時,秦朝博士伏生講授儲存下來的28篇《尚書》,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成,稱為《今文尚書》。《尚書》的稱謂中“尚”便指“上古”,記載上起堯舜,下至東周,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容的記錄。 漢武帝末年。魯共王拆除孔子的舊宅,從牆壁夾層中得到用秦代以前的大篆(籀文)寫成的《尚書》,稱為《古文尚書》,除與《今文尚書》相同的28篇外,多出16篇。西晉後,《尚書》全部散佚。東晉時梅賾獻《孔傳古文尚書》,包括與《今文尚書》相同的28篇(但析為33篇)和另外25篇,遂流傳至今。現認為《孔傳古文尚書》是偽書。李民,尚書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753253765X ===《禮記》=== 《禮記》亦稱《小戴禮記》,共49篇,是先秦到秦漢時期的禮學文獻選編。最初為西漢的戴聖所纂,但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楊天宇,禮記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ISBN 9787532537952戴聖本是今文《儀禮》博士,《儀禮》僅17篇,所記大多為士禮,故漢朝的儒家學者雜採當時能見到的各種文獻以為己用。其內容較為駁雜,大致有記述禮節、記述政令、解釋《儀禮》、記孔子言論、記述孔門及時人事、禮節考證、通論禮意或學術、記述制度、記述掌故、雜記等十種。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東漢時鄭玄為之作注,其文字較為通暢易讀,流傳較廣。唐朝時取代《儀禮》的地位。 ===《周易》=== 《周易》也稱《易》《易經》,本是古代占卜之書,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文敘述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傳》為解釋卦名、卦義、卦辭、爻辭的七種十篇,稱為“十翼”“《易傳》”“《易大傳》”。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出現當在西周以前的遠古年代,有學者認為《經》的編訂在商末周初,《傳》作於春秋戰國,非一人一時之作。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ISBN 7532546462古人認為經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等歷代聖人編定而成。內容廣泛記錄了西周社會各方面,包含史料價值、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 ===《春秋》=== 《春秋》本是記事史書的通稱,但流傳下來的只有魯國的《春秋》。其編者一般認為是孔子,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西狩獲麟,於是孔子有感於自己的主張不行於天下,於是取魯國《春秋》進行加工編撰。匡亞明,孔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ISBN 9787305007408全書紀事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共242年。後人因此稱東周前期為春秋時期。其書用魯國紀元兼記各諸侯國事,是現存最早的編年史。記事的目的是提倡道義和“禮”。李夢生,左傳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ISBN 7532537617而春秋本身的文字極為精簡,所以後世流傳有《公羊傳》《穀梁傳》《左傳》三傳來解釋原文。 ==影響== 自西漢以來,經書被確立為國家經典,宋代以來又被定為科舉用書,成為讀書人之必讀。故其地位崇高,影響巨大。十三經不過65萬字,而關於它們的註解達到三億字左右,為原文的四、五百倍。 朱熹著《四書章句集註》,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南宋後各朝皆以《四書》列為科舉考試範圍,因而造就《四書》獨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後《四書》已凌駕《五經》的地位。 元仁宗延祐二年時確定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為科試範疇,從此以後中國的科舉考試便在《四書集註》的範圍內出題。虞集稱將朱學“定為國是”使“學者尊信,無敢疑貳。”(虞集《道園學古錄》卷39〈跋濟寧李璋所刻《九經》《四書》〉)明成祖敕胡廣纂修《四書大全》、《性理大全》,主攻朱子之學。《明史》卷70〈選舉志.二〉載:明初“頒科舉定式,初場試《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四書》主朱子《集註》,《易》主程《傳》、朱子《本義》,《書》主蔡氏《傳》及古註疏,《詩》主朱子《集傳》……”。朱彝尊《經義考》稱四書如“日星麗天,永珍昭著”。陳確〈與黃太沖書〉雲:“惟是世儒習氣,敢於誣孔、孟,必不敢倍程、朱”。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延伸閱讀 == == 外部連結 == * “四書五經”漫談 * 傅佩榮:《《四書》心得》. * 黃俊傑:〈論經典詮釋與哲學建構之關係:以朱子對《四書》的解釋為中心〉. * 黃俊傑,〈東亞儒學經典詮釋史的四書學〉. * 佐野公治 著,張文朝 譯:〈四書學之成立——朱子的經書學構造〉. == 參見 == *中國曆代書籍並稱 *經學 *六經 *十三經 *科舉 *儒家 *理學 Category:中國思想 Category:儒家 Category:經學
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列表
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列表根據世界各國或者地區實際行政區域(包括被國際普遍承認國家,也包括了未被國際普遍承認國家、海外屬地、自治區、其他特殊政區)總面積大小所排列,列表內數值單位均為平方公里(資料或者因為計算方式不同而有差異)。非主權國家實體或未被國際普遍承認國家用斜體標示。 ==七大洲排名== 排名 國家/地區 面積(km²) 備註 1 亞洲 44,792,114 2 非洲 30,372,532 3 北美洲 24,709,000 4 南美洲 17,840,000 5 14,000,000 *英國、法國、挪威、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紐西蘭7國已對83%南極大陸提出領土要求。其中澳大利亞、法國、紐西蘭、挪威4國互相承認各自的領土要求,阿根廷、智利、英國3國要求的領土互相重疊,各方堅持各自的主權要求,互不承認他方的主權要求,美國、俄羅斯、中華人民共和國3國不承認任何國家對南極的領土要求,同時保留自己對南極提出領土要求的權利。參見南極領地。 6 歐洲 10,538,000 7 大洋洲 8,536,716 ==國家和地區排名== 排序 主權國家和地區 面積(平方公里) 備註 — 全世界( 地球表面總面積) 510,092,000 *陸地總面積148,940,000平方公里(29.2%),水域總面積361,132,000平方公里(70.8%)。 1 17,234,0341 *世界最大的國家。 *世-{界}-上最大的聯邦制國家。 *20世紀初,俄羅斯帝國國土面積達2,280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歷史上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帝國。當時領土面積僅次於大英帝國和蒙古帝國(參見最大帝國列表)。 *蘇聯在1991年解體之前,土地面積曾有22,402,200平方公里。 *北半球的最大國家。 *其歐洲領土、亞洲領土分別為歐洲、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1包括克里米亞共和國、塞瓦斯托波爾、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扎波羅熱州、赫爾松州。 2 9,984,670 *世介面積次大的國家,本資料包含加拿大所屬的水域,因此包含了湖泊與冰河等地的所有面積。 *北美洲、美洲、西半球最大的國家。 *以英語、法語為官方雙語制的最大的國家。 *英聯邦內最大的國家。 *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總面積9,984,670平方公里。 3 9,506,76219,478,05729,572,90039,596,9604 *在亞洲次大領土的國家、一般意義上最大的亞洲國家(不含俄羅斯)。 *東亞最大的國家。 *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制國家。 *中華民國法理行政區域陸地總面積為11,418,194平方公里(領土繼承自清朝,清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時的領土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里,實質控制下的領土達1310萬平方公里,在中國歷史上僅次於元朝,即使在清末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曾是全球名義上的第2大國。 *純陸地面積排名第二,僅次於俄羅斯。 *1 該數字為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土地調查結果,其中純陸地9,268,539平方公里,陸地水域217,144平方公里,沿海灘塗21,079平方公里。該數字包括藏南、阿克賽欽、帕米爾高原等與外國爭議的領土,但不包括當時被英國佔據的香港、被葡萄牙佔據的澳門,以及未實際管理的臺灣地區。 *2 該數字為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結果,主要由於2002年中塔邊界補充協定的簽訂,中國放棄對絕大多數帕米爾高原爭議區的領土主張,比第一次土地調查結果減少了近3萬平方千米。其中純陸地9,220,657平方千米,陸地水域239,999平方千米,沿海灘塗17,401平方千米。該數字仍包括藏南、阿克賽欽等爭議區,仍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 *3 該數字為《大英百科全書》網路版資料。 *4 該數字為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資料,包括陸地面積9,326,410 km²、水域面積270,550 km²。 4 9,631,42019,833,52029,525,0673 *北美洲、美洲、西半球第二大的國家,領土包括美國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面積937萬平方公里(其中純陸地面積915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22萬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16萬平方公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面積約963萬平方公里,再加上領海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面積為983萬平方公里。只計純陸地面積,美國因為冰河和湖泊較加拿大少,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中國。 *1 該數字是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面積、內水面積。舊版資料有9,629,091平方公里和9,631,418平方公里。 *2 該數字是再加上領海面積。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最新資料列明 9,833,517平方公里(其中純陸地面積9,147,593平方公里,水域面積685,924平方公里)。 *3 該數字為《大英百科全書》網路版資料,包括純陸地面積9,147,643平方公里、(內水面積)內陸水域面積221,783平方公里、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面積155,641平方公里,不包括沿海水域面積109,645平方公里、領海面積198,921平方公里。 5 8,515,167 *包括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群島、羅卡斯環礁(Atol das Rocas)、特林達迪島(Ilha da Trindade)、特林達迪和馬丁瓦斯群島(Ilhas Martim Vaz)、聖佩德羅和聖保羅群巖等地,全部面積為365平方公里。 *南美洲的最大國家,也是南半球部分面積最大國家。 *以葡語為官方語言的最大國家。 *美洲第三大國家。 6 7,692,500 *包括傑維斯灣地區(73平方公里)、科科斯(基林)群島(14平方公里)、聖誕島(135平方公里)、豪勳爵島(56平方公里),不包括無人居住的亞什摩及卡地爾群島(5平方公里)、珊瑚海群島(0.9平方公里)、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372平方公里)、麥誇裡島(231平方公里),不包括澳洲在南極的領土要求(5,896,500平方公里) *大洋洲面積最大、南半球面積第2大的國家,以及沒有陸地邊界的最大國家。 4,324,782 *歐盟是當今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聯合體,最強大的地區性國際組織。歐盟政治體制因與世界其他大規模的國際組織不同,應將其視作為一邦聯制政體,各成員國甚至已將部分國家主權交予歐盟。 7 3,287,263 *亞洲的第3大國家。 *南亞最大的國家。 *英聯邦內第3大國家。 *包括任何有爭議的地區。 8 2,780,40012,796,4762 *南美洲的第2大國家。 *西班牙語美洲最大的國家。 *1不包括聲稱擁有主權的福克蘭群島、-{zh-hans: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zh-hant: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在南極的領土要求(969,000平方公里)。 *2包括有主權爭議的地區但不包括在南極的領土要求。 9 2,724,900 *全世界最大的內陸國家。Agency of Statistics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ASRK). 2005. Main Demographic Indicators. Available at Stat.gov.kz *中亞最大的國家。 *亞洲第4大的國家。 10 2,381,741 *非洲最大的國家 *北非最大的國家 11 剛果(金) 2,344,858 *非洲的第2大國家 *中非最大的國家 2,175,600 *丹麥自治領地 *全世界最大的島嶼 *其中341,700平方公里為無冰雪覆蓋,1,833,900平方公里為冰雪覆蓋 12 2,149,690 *中東/西亞最大的國家 13 1,919,749 *全世界最大且人口最多的群島國 *東南亞最大的國家 14 1,916,775 *拉丁美洲第3大的國家 15 1,886,068 *非洲的第3大國家。 *蘇丹在2011年7月9日南蘇丹獨立之前,是非洲的第一大國家,土地面積曾有2,505,813平方公里。 16 1,759,540 17 1,648,195 18 蒙古 1,564,116 *全世界第2大內陸國家 *東亞第2大的國家 *亞洲第7大的國家 19 1,285,216 20 1,284,000 21 1,267,000 *西非最大的國家 22 1,246,700 23 1,240,192 *西非第二大的國家 24 1,221,037 * 包括愛德華王子群島 25 1,141,748 * 哥倫比亞統計局的資料是 1,141,74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三個特別行政區和聖安德列斯和普羅維登西亞島(52平方公里)(與尼加拉瓜有爭議的領土) 26 1,104,300 27 1,098,581 28 1,025,520 29 1,003,509 包括蘇埃皆宣稱擁有但埃及實際管理的哈拉伊卜三角區及埃及實際管理但蘇埃皆不承認擁有的無主地比爾泰維勒 30 945,087 * 包括馬飛亞島、奔巴島和桑給巴爾 31 923,768 32 912,050 33 881,913 *南亞第二大國,包括巴基斯坦實際管轄的所有爭議的領土(巴控克什米爾) 34 824,292 35 801,590 36 783,562 37 756,096 * 包括復活節島和薩拉-戈麥斯島,不包括聲稱擁有的南極領土(1,250,000 km²) 38 752,618 39 676,578 40 652,090 41 644,329 2011年7月9日從蘇丹獨立 42 637,657 43 622,984 * 44 603,700 * 歐洲第三大國家 45 587,041 46 581,730 47 580,367 48 555,000 * 包括丕林島、索科特拉島等離島,前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北葉門)和前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葉門)合併後面積為527,968 km²,2000年與沙烏地阿拉伯簽訂吉達條約確定邊界後擴大 49/42 553,4861643,8012 *歐洲第二大國家 西歐 與 歐盟 最大的國家 * 1僅法國本土,採取法國國家地理林業資訊研究所資料,不包括法國海外區域法屬南極領地(439,781平方公里) * 2包含法國海外區域,但不含法屬南極領地(439,781平方公里) 50 513,115 51 505,992 * 南歐最大的國家 * 包括西班牙本土、巴利阿里群島和加那利群島;還包括靠近摩洛哥海岸的西屬主權地(休達、梅利利亞、戈梅拉島、胡塞馬群島和舍法林群島)和位於摩洛哥與西班牙中間的阿爾沃蘭島,摩洛哥對這些領土也聲稱擁有主權 52 488,100 * 中亞的第二大國家 53 475,442 54 462,840 55 449,964 * 北歐最大的國家 * 包括哥得蘭島和厄蘭島 56 447,400 * 全世界最大的雙重內陸國家 57/40 446,5501712,5502 * 1不包括實際控制大部分的西撒哈拉 * 2包括西撒哈拉全境 58 438,317 59 406,752 60 390,757 61/8 385,05413,085,1022 * 包括挪威大陸(323,806 km²)和北冰洋離島斯瓦爾巴群島與揚馬延島(60,980 km²); * 不包括南極附近的海外屬地布韋島和聲稱擁有的挪威南極屬地與彼得一世島(2,700,048 km²) 62 377,975 * 包括琉球群島(南西諸島)、大東諸島、小笠原群島、南鳥島(馬庫斯島)、衝之鳥島和硫磺島;不包括北方四島 * 亞洲最大的發達國家 63 357,022 * 中歐最大的國家,由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或聯邦德國)和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或民主德國)合併組成 64 342,000 65 338,145 * 包括奧蘭群島 66 331,689 67 330,803 68 322,463 69 312,685 70 309,500 71 301,340 72 299,764 73 283,561 * 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 74 274,000 75 270,534 * 包括安蒂波德斯群島、奧克蘭群島、邦蒂群島、坎貝爾島、查塔姆群島和克馬德克群島;不包括紐埃(260 km²)、庫克群島(236 km²)、托克勞(12 km²)和聲稱擁有的紐西蘭南極屬地(450,000 km²) *大洋洲的三大國家 *包括紐埃(260 km²)、庫克群島(236 km²)、托克勞(12 km²)和聲稱擁有的紐西蘭南極屬地(450,000 km²) 76 267,668 西撒哈拉 266,000 * 大部分被摩洛哥實際控制,部分地區由不被普遍承認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管轄 77 262,2101243,6102 * 大英帝國的領土面積達34,000,000平方公里,是歷史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帝國,亦被稱做「日不落帝國」。 * 1包括英國本土及三個王室屬地(768 km²)、13個英國海外領土(17,856 km²),但不包括聲稱擁有的英屬南極領地(1,709,400km²) * 2只包括英國本土的四個構成國:英格蘭(130,422 km²)、蘇格蘭(78,133 km²)、威爾士(20,779 km²)、北愛爾蘭(13,576 km²) 78 245,857 79 241,038 80 238,533 81 238,391 82 236,800 83 214,969 84 207,595 85 199,900 86 196,722 87 185,1801183,8852 * 1包括戈蘭高地 * 2不包括戈蘭高地 88 181,035 89 175,016 90 163,820 91 163,610 92 147,181 93 143,998 94 143,100 137,600 * 國際承認的索馬利亞聯邦劃定的聯邦成員國之一,但索馬利亞蘭不承認此地位 * 世界最大的非聯合國成員國 95 131,957 130,422 * 英國構成國之一 96 130,000 * 不包括聖安德列斯和普羅維登西亞島(52 km²)(與哥倫比亞有爭議的領土) 97 120,538 98 118,484 99 117,600 * 包括巴米鎮地區 100 112,622 101 112,088 102 111,369 103 110,912 104 110,861 * 西印度群島最大的國家 105 108,889 106 103,000 107 100,210 108 93,032 109 91,982 * 包括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 90,000 * 法國的海外領土 110 89,342 111 86,600 * 包括外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11,458 km²) 112 83,858 113 83,600 114 78,866 78,133 * 英國構成國之一,在內部的立法、行政管理上,擁有很大程度的自治空間。 115 77,474 116 75,517 117 71,740 118 70,273 119 69,700 * 包括未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獨立的阿布哈茲(8,600 km²)和南奧塞梯(3,900 km²) 120 65,610 121 65,300 122 64,600 123 56,785 124 56,538 125 波赫 51,197 126 51,100 * 包括科科斯島 127 49,033 128 48,671 * 包括多明尼加本土,沙翁納島和其它置於多明尼加政府控制下的領土 129 45,100 * 包括在波羅的海的1,520個島嶼 130 43,094 * 只包括丹麥本土;整個丹麥王國,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總共為 2,220,093 km²,可以排在第12位 131 41,528 * 只包括荷蘭本土;整個荷蘭王國覆蓋 42,437 km² 的領土 132 41,284 133 38,394 134 36,1971 *中華民國法理行政區域陸地總面積為11,418,194平方公里(領土繼承自清朝,清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時的領土面積達1340萬平方公里,實質控制下的領土達1310萬平方公里,在中國歷史上僅次於元朝,即使在清末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參見中華民國疆域),曾是全球名義上的第2大國。 * 亞洲最大的非聯合國成員國,世界第二大的非聯合國成員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對其實際控制區域臺灣地區擁有主權,而實際上臺灣地區由中華民國政府治理至今。 * 正式國號為「中華民國」,現今亦因地理位置或政治因素而稱為「臺灣」或「中華臺北」,除與13國保有正式外交關係外,也與許多重要非邦交國維持準官方關係 * 1 此為實際管轄領土總面積。範圍包括臺灣島、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和中洲礁等相關附屬島嶼。 135 36,125 136 33,851 * 包括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4,163 km²) 137 30,528 138 30,355 139 29,800 * 不包括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 140 28,896 141 28,748 142 28,051 143 27,834 144 27,750 145 26,338 26,100 * 原烏克蘭境內的自治共和國,現宣佈獨立加入俄羅斯聯邦,成為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的自治共和國;但未獲得國際社會普遍承認 146 25,333 147 23,200 148 22,966 149 22,145120,770228,3653 * 1包括實際控制的戈蘭高地,但不包括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 2聯合國承認領土,不包括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 3包括其宣稱所有領土 150 21,041 20,779 * 英國構成國之一 151 20,256 18,575 * 法國的海外屬地 151 18,274 152 17,818 153 17,364 154 14,874 155 13,878 156 13,812 13,576 * 英國構成國之一 157 12,189 12,173 * 英國的海外領土,阿根廷對其也聲稱擁有主權;不包括-{zh-hans: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群島;zh-hant: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 158 11,295 11,458 *原為亞塞拜然西南部的自治州,目前實際上處於獨立狀態,但不被國際社會所承認。謀求與亞美尼亞合併 159 11,000 160 10,991 10,887 *原塞爾維亞自治省,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個聯合國會員國予以承認,但未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謀求與阿爾巴尼亞合併 161 10,400 162 9,251 * 包括北塞普勒斯(3,355 km²)(只有土耳其承認)、塞普勒斯聯合國緩衝區(346 km²)和英屬基地區(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254 km²) 9,104 * 美國的聯邦自治領地 8,660 *喬治亞境內的自治共和國,處於獨立的狀態,然而它不被喬治亞及國際社會承認。 — 7,747 * 法國的海外屬地,其中的法屬印度洋諸島與馬達加斯加和模里西斯有主權爭議 163 6,020 * 聯合國觀察員國,包括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164 5,765 165 5,130 4,167 * 法國的海外屬地 4,163 * 國際上普遍認為該區域是摩爾多瓦領土的一部分,但是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已經在事實上獨立。 166 4,033 3,900 *原為高加索喬治亞北部的自治州,於1990年代與喬治亞的衝突中宣佈實質獨立,尚未被喬治亞與國際上多數國家所承認。 3,355 *位於賽普勒斯島北部,尚未受到國際承認的政治實體。僅土耳其承認 167 2,831 168 2,586 2,510 * 法國的海外領土 169 2,040 * 包括羅德里格島、阿加萊加群島和聖布蘭登群島(又名卡加多斯-卡拉若斯群島) 170 1,862 * 包括馬約特(373 km²)為 2,235 km²;但馬約特實際是法國的海外領土,雖聲稱主權但並不受葛摩的統治。 1,630 * 法國的海外領土;包括拉代西拉德島、瑪麗-加朗特島、桑特群島、聖巴泰勒米島和法屬聖馬丁;聖巴泰勒米島和法屬聖馬丁在2007年成為直轄海外行政區,政治上不再是瓜德羅普的一部分。分出聖馬丁、聖巴泰勒米之前,面積1,705平方公里。 1,399 * 丹麥的自治領地 1,106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連海域行政管轄面積為為2,755.2 km² 1,105 * 法國的海外領土 171 964 948 * 英國的海外領土(含水域) 172 751 173 747 174 728 * 2020年的官方資料 175 726 * 包括吉爾伯特群島、鳳凰群島和萊恩群島三大群島 176 702 * 包括雅蒲島、楚克島、波納佩島和科斯雷島 177 701 572 * 英國的皇家屬地 549 * 美國的無建制領地 178 539 179 468 464 * 美國的聯邦自治領地;包括塞班島、羅塔島和天寧島在內的14座島嶼 180 459 181 455 444 * 荷蘭王國的構成國 182 442 * 包括雷東達島(1.6 km²) 183 430 184 388 347 * 美國的無建制領地 185 344 186 316 308 * 英國的海外領土 187 300 288 * 荷蘭王國的特別市(公共實體) 264 * 英國的海外領土 188 261 260 * 紐西蘭的自由結合區和聯絡國,擁有主權 242 * 法國的海外屬地:包括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中的八座小島 236 * 紐西蘭的自由結合區和聯絡國,擁有主權 瓦利斯及富圖納群島 200 * 法國的海外屬地;包括烏維阿島、富圖納島、阿洛菲島和周圍20多座小島嶼 199 * 美國的無建制領地;包括羅斯環礁和斯溫斯島 189 181 * 包括比基尼環礁、埃尼威托克環礁、瓜加林環礁、馬久羅環礁、朗格拉普環礁和烏蒂裡克環礁 180 * 荷蘭王國的構成國 190 160 * 全世界最小的雙重內陸國家 151 * 英國的海外領土;由16個有人定居和超過20個無人定居的島嶼組成;包括阿內加達島 135 * 澳洲的外部領地 122 * 英國的海外領土;不包括其屬地 116 * 英國的皇家屬地 102 * 英國的海外領土 91 * 英國的海外領土 78 * 英國的皇家屬地;包括奧爾德尼島、根西島、赫姆島、薩克島和許多其他較小的島嶼 191 61 60 * 英國的海外領土,模里西斯聲稱擁有其主權 54 * 法國的海外屬地 54 * 英國的海外領土 47 * 英國的海外領土 36 * 澳洲的外部領地 34 * 荷蘭王國的構成國 33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連海域行政管轄面積為115 km² 192 26 193 21 * 世界上最小的共和國 21 * 法國的海外屬地 21 * 荷蘭王國的特別市(公共實體) 14 * 澳大利亞的外部領地 13 * 荷蘭王國的特別市(公共實體) 12 * 紐西蘭的屬地 6 * 英國的海外領土,西班牙聲稱擁有其主權 194 2.02 * 面積最小的聯合國會員國 195 0.49 * 全世界最小的國家及內陸國家,聯合國觀察員國 0.01(有治外法權的馬耳他宮面積) * 馬爾他騎士團為一宗教及慈善性質且受國際法承認之主權實體(Sovereign Entity),其主權形式“位於”羅馬孔多迪大街68號,一幢佔地1.2萬平方米的大廈馬爾他宮裡。馬耳他騎士團為全球最小的政治實體擁有治外法權的處所並不等於領土,1798年拿破崙率法軍逐騎士團出馬爾他後,騎士團已失去全部領土。 ==圖表== 以下圖表基於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製作,資料截至2005年2月15日。表中以綠色顯示的為面積大於100,000平方公里主權國家。此外,為便於比較,圖表還列出了非主權地區,並以灰色顯示。面積包括內陸水體(湖泊、水庫、河流),不包括各國對南極洲部分地區聲稱的主權。 ===150萬km2以上的國家/地區=== ===150萬km2以下、10萬km2以上的國家/地區===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見== *世界政區 *國家陸地面積列表 *島嶼面積列表 *國家人口列表 *國家人口密度列表 *最大帝國列表 Category:地理相關列表 Category:國家列表 Category:國際排名 Category:面積列表
犬儒主義
犬儒主義(,)(又稱“犬儒學派”、“昔尼克主義(學派)”或“西尼克主義(學派)”)是古希臘哲學的一個學派,信奉犬儒主義並將其實踐者被稱為犬儒(,,)。對於犬儒來說,生活的目的是活在美德中並符合自然。犬儒認為人是理性動物,可以透過嚴格訓練並按照自然來幸福地生活,同時應該摒棄財富、權力、名利等傳統慾望,甚至可以在公共場合公然蔑視傳統規範,轉而追求一種沒有任何財產的簡單生活。 最先描述犬儒主義主要思想的哲學家是安提西尼,他在公元前5世紀末曾是蘇格拉底的弟子之一。隨後的第歐根尼,他住在雅典街頭的一個浴缸裡Laërtius & Hicks 1925, VI:23; Jerome, Adversus Jovinianum, 2.14.,他將犬儒主義推向了邏輯上的極端,也被視為犬儒主義的典型人物。隨後的克拉特斯,受到安提西尼的影響,捐出了自己的大量財產,從而在雅典過上了犬儒的貧困生活。 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犬儒主義的重要地位逐漸消退,但在1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崛起,犬儒主義又經歷了一次復興。犬儒會在整個羅馬帝國的城市中乞討和宣講,與其思想類似的禁慾主義和修辭思想也出現在同時期的早期基督教中。到19世紀,人們較強調犬儒主義的消極面向,導致犬儒主義在現代理解成普遍不信任他人動機和行為的態度。 ==名字由來== 英語“Cynic”的詞根來自古希臘語 “κῠ́ων”,意為“像狗一樣”。Kynikos, "A Greek-English Lexicon", Liddell and Scott, at Perseus。古代稱犬儒為“狗”可能是因為最早的犬儒安提西尼在快犬(英語:Cynosarges,希臘語:Κυνόσαργες)任教Diogenes Laërtius, vi. 13. Cf.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lassical Literature, 2nd edition, p. 165.,而學校名字的意思是“白狗的地方”。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狗”這個詞還是對於最早的犬儒無恥地拒絕傳統舉止並決定流浪街頭的一種羞辱,特別是對於第歐根尼,他被稱為“狗”。第歐根尼似乎很喜歡這個稱號,他説道“別的狗咬他們的敵人,我透過咬我朋友們來拯救他們”。後來的犬儒也試圖將這個詞變成他們的優勢,正如後來評論家解釋道:Christian August Brandis, Scholium on Aristotle's Rhetoric, 引用自 漢語“犬儒”一詞是“犬”和“儒”二字的結合,民國時期可見於下面文字: ==哲學== 犬儒主義在希臘化哲學中為人注目。它聲稱可以在不確定的時代裡為人們謀幸福,讓支持者有較大機會免於痛苦。雖然犬儒主義學說從來沒有一套權威版本,但其基本原則可以概括如下:Navia, Luis E. Classical Cynicism: A Critical Study. p. 140.,82-83 * 人生的目的是幸福感(εὐδαιμονία)和頭腦清晰或清醒(ἁτυφια)。 * 幸福感是透過按照人類理性所理解的遵循自然生活而實現的。 * 傲慢(τύφος)是由錯誤的價值判斷引起的,它會導致負面情緒、不自然的慾望和惡毒的性格。 * 幸福感,或者人類的繁榮,取決於(αὐτìρκεια)、(ἀπάθεια)、卓越(ἀρετή)、博愛(φιλανθρωπία)、(παρρησία)和道德中性(ἁδιαφορία)。 * 人們透過禁慾修行(ἄσκησις)走向繁榮和清晰,這有助他們擺脫財富、名望、權力等在自然界中沒有價值的東西的影響,他們提倡過一種(Πόνος)的生活。對於犬儒來說,這似乎並不意味著付出實際的體力勞動。例如,第歐根尼靠乞討為生,而不是靠做體力勞動。相反,這也意味著刻意選擇艱苦的生活——例如,冬天只穿一件薄薄的斗篷,赤腳走路。 * 犬儒表現出無恥或無禮(ἀναίδεια)並破壞社會規範(νόμος)——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法律、習慣和社會習俗。 因此,犬儒沒有財產,且拒絕一切金錢、權力、名譽等傳統價值。順應自然的生活只需要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必需品,一個人可以透過擺脫任何因規範而產生的需求的束縛,從而獲得自由。犬儒把赫拉克勒斯視為他們榜樣和英雄。社會學家解釋道,赫拉克勒斯“從地下世界帶來了冥府的獵犬刻耳柏洛斯,這是對被稱為“狗”的第歐根尼特別有吸引力的地方。”根據琉善的說法,“刻耳柏洛斯和犬儒肯定是因為狗而聯絡到一起的。”Lucian, Dialogues of the Dead, 21 犬儒的生活方式需要持續鍛鍊,不僅僅要鍛鍊判斷力和內心,也要鍛鍊身體:(第歐根尼)曾經說過,有兩種鍛鍊:一種是頭腦的鍛鍊,一種是身體的鍛鍊;在用頭腦的時候,後者會令其思維更迅速而敏捷,從而極大地促進了美德實踐的效果;但是如果沒有前者,只有後者是不完美的,因為明辨所必需的健康和活力同時取決於身體和頭腦。Diogenes Laërtius, vi. 70這不意味著犬儒脫離社會。犬儒透過對抗性的、常常是挑釁性的舉止來宣揚自身的存在,犬儒生活在公眾的注視之下,面對公眾對其不規範的行為的任何侮辱,他們毫不在意。世界主義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犬儒:當有人問第歐根尼來自哪裡時,他回答說他是“世界公民(希臘語:κοσμοπολίτης)”。Diogenes Laërtius, vi. 63 犬儒主義是一種激進的傳教主義;作為人類的偵察兵,他們必須探索人類的處境。犬儒用在生活中所得的例證(包括對犬儒的尖刻諷刺),去挖掘並揭露在日常慣例中的虛飾。 雖然犬儒主義主要集中在倫理學上,但一些犬儒,如摩尼穆斯(),提出了認識論,即關於tuphos(τῦφος)的懷疑論。Diogenes Laërtius, vi. 83; 對照:Marcus Aurelius, Meditations, ii. 15. ==歷史== 古典時期希臘和羅馬的犬儒認為美德是幸福的唯一必要條件,並認為有美德便完全足以獲得幸福。古典時期的犬儒遵循這一哲學思想,甚至忽視不能促進他們美德的完善和幸福的實現的一切事物。犬儒的稱號源自希臘語κύων(意思是“狗”),據稱是因為他們忽視了社會、衛生、家庭、金錢等規範,讓那時的人認為他們像狗一樣。犬儒試圖使自己擺脫規範,變得自給自足,並且只按照自然生活。他們拒絕任何涉及金錢、權力、名譽等傳統幸福觀念,過完全道德上的幸福生活。Cynics –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古代的犬儒拒絕傳統的社會價值觀,並且會批評貪婪等他們認為會造成痛苦的行為。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人們較強調他們這一方面的教義,David Mazella, (2007), The Making of Modern Cynicism,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導致現代人將犬儒主義理解為“一種輕蔑或厭倦的消極態度,尤其是不信任他人的正直或動機良善」。Cynicism ,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2006.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這種犬儒主義的現代定義與古代強調“從慾望中解放出來的美德和道德上的自由”的犬儒主義形成鮮明對比。Bertrand Russell,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p. 231. Simon and Schuster. === 前期哲學的影響 === 在犬儒主義出現之前的幾個世紀裡,各種哲學家,如畢達哥拉斯主義,都提倡過簡單生活。公元前6世紀初,斯基泰人阿那卡爾西將簡單生活與對希臘社會規範的批評結合起來,這種方式後來成為了犬儒踐行的標準。R. Martin, The Scythian Accent: Anacharsis and the Cynics, 也許一些印度哲學家也對犬儒產生過影響,被希臘人叫做,他們是嚴格的禁慾主義者。J. Romm, Dog Heads and Noble Savages: Cynicism before the Cynics, 蘇格拉底明確表示了熱愛美德,也對財富漠不關心,Plato, Apology, 41e.並且蔑視普遍的見解。Xenophon, Apology, 1. === 象徵 === 在伊壁鳩魯的著作中,犬儒的服飾是一件舊斗篷和一根手杖,手杖則是象徵赫拉克勒斯的棍棒。Epictetus, 3.22 在從古風時期到古典時代的社會演進中,公眾不再攜帶武器進入城邦。最初在城裡應當是帶著劍的,然而,習慣從帶長矛轉向帶長杖,直到最後,在城市中攜帶任何武器成為一種愚蠢的舊習俗。Aristotle, Politics: bk 2, 1268b因此,攜帶手杖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禁忌。根據現代理論家的說法,手杖既象徵著一種工具,又表明使用者與體力勞動分離,即作為炫耀空閒的表現,同時它也與運動相關,並且通常是狩獵和運動服裝的一部分。因此,它顯示出積極好戰的品質,而不是弱者需要養活自己的象徵。Veblen, 1994 [1899]: 162Jon Ploug Jørgensen, The taming of the aristoi - an ancient Greek civilizing process? History of the Human Sciences: July 2014 vol. 27 no. 3, pp. 42–43 === 安提西尼 === 習慣上,犬儒主義的歷史始於安提西尼(公元前445-公元前365年),他是柏拉圖的年長者以及蘇格拉底的學生。安提西尼比蘇格拉底小25歲,是蘇格拉底最重要的門徒之一。Xenophon, Symposium, 4.57–64.儘管後來的古典的著者毫不懷疑地將他作為犬儒主義的創始人,Diogenes Laërtius, vi. 2但他的哲學觀點似乎比後來簡單而純粹的犬儒主義更為複雜。在第歐根尼·拉爾修歸納的安提西尼作品中,Diogenes Laërtius, vi. 15–18關於語言、對話和文學的作品遠遠超過倫理或政治著作,雖然這些作品可能反映了他的哲學興趣是如何隨著時間而改變的。但可以確定他鼓吹一種貧窮的生活:我有足夠的食物滿足我的飢餓,有足夠的飲料滿足我的口渴;也給自己穿衣服;而在戶外,像,甚至只用帶著他所有的錢財,都能比我更安全地免於瑟瑟發抖;而當我發現自己在室內時,難道我還需要比裸露的牆壁更暖和的襯衫嗎?Xenophon, Symposium, 4.34. === 第歐根尼 === 第歐根尼(約公元前412年-公元前323年)在犬儒主義歷史中是十分獨特的一位。最初在他和他負責錫諾普造幣廠的父親因偽造貨幣而惹上麻煩之後,他去了雅典,逃離了家鄉。Diogenes Laërtius, vi. 20–21據說後來第歐根尼成為了安提西尼的門徒Diogenes Laërtius, vi. 6, 18, 21; Aelian, x. 16; Epictetus, Discourses, iii. 22. 63,但也不能確定他們曾經見過。然而第歐根尼事實上採取了安提西尼的教義和禁慾主義生活方式。追求自給自足、艱苦和無恥。Sarton, G., Ancient Science Through the Golden Age of Greece, Dover Publications. (1980).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聞:極端禁慾主義(睡在浴缸裡)Diogenes Laërtius, vi. 23; Jerome, Adversus Jovinianum, 2.14、無恥的行為(吃生肉、演說後當眾排洩)Diogenes Laërtius, vi. 34、他對傳統社會的批判(他說,“壞人服從他們的慾望,就像僕人服從主人一樣”)等Diogenes Laërtius, vi. 66,雖然無法判斷這些故事中哪些是真實的,但它們確實描繪了他所擁有的廣泛的特徵,包括道德上的嚴肅性。 === 克拉特斯 === 克拉特斯(公元前365年-公元前285年)是犬儒主義歷史上第三位重要人物。他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放棄了一大筆財產,在雅典過著犬儒的貧困生活。Diogenes Laërtius, vi. 87–88據說他是第歐根尼的學生Diogenes Laërtius, vi. 85, 87; Epictetus, Discourses, iii. 22. 63,但這也是不確定的。克拉特斯愛上了希帕嘉,婚後他們一起在雅典街頭乞討Doyne Dawson, (1992), Cities of the gods: communist utopias in Greek thought, p. 13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在那他們受到了尊重。Plutarch, Symposiacs, 2.1; Apuleius, Florida, 22; Julian, Orations, 6.201b克拉特斯之後的成名(除了他不合規範的生活方式)是因為他後來成為了斯多葛主義的創始人芝諾的老師Diogenes Laërtius, i. 15, vi. 105, vii. 2, etc。 === 其他犬儒 === 公元前4世紀和3世紀還有許多其他犬儒主義者,包括歐奈西克瑞塔斯(與亞歷山大大帝一起航行到印度)、懷疑論者、道德諷刺家(Βίων)、(διατριβή)(Τέλης)和梅尼普斯。然而,隨著公元前3世紀斯多葛主義的興起,犬儒主義作為一種嚴肅的哲學活動經歷了衰落,直到公元1世紀的羅馬時代,犬儒主義才開始復興。 === 羅馬時期 === 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世紀幾乎沒有犬儒主義的記載;對希臘化哲學非常感興趣的西塞羅(約公元前50年)對犬儒主義隻字未提,只是說“應該回避它,因為它與謙虛相反,沒有謙虛就沒有權利和榮譽”。Cicero, De Officiis, i. 41.然而,到了公元1世紀,犬儒主義又全面捲土重來。隨著羅馬帝國的崛起,就像三個世紀前希臘人在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的統治下失去自主一樣,這可能導致了當時許多人產生了無力感和沮喪感,就使得強調自給自足和內心幸福的哲學一度再次盛行。犬儒遍佈整個帝國,站在街角宣揚美德。Lucian, De Morte Peregrini , 3琉善抱怨說:“每個城市都充滿了這樣的自命不凡的人,尤其是那些以第歐根尼、安提西尼和克拉特斯的名字作為贊助人並加入‘狗’軍的人”。Lucian, Fugitivi , 16.觀察到“他們經常光顧門口,與看門人交談的次數比與主人交談的次數更多,用厚顏無恥來彌補他們卑微的地位”。Aelius Aristides, iii. 654–694公元1世紀最著名的犬儒主義的代表是,塞內卡讚譽他為“一個擁有絕頂智慧的人,儘管他自己否認了這一點,而他堅持他所宣稱的原則,並且他的雄辯足以應付最強大的話題。”Seneca, De Beneficiis, vii.羅馬的犬儒主義既是諷刺作家的笑柄,也是思想家的理想。在公元2世紀,琉善在對犬儒哲學家嗤之以鼻的同時,Lucian, De Morte Peregrini .卻在對話中稱讚了他自己的犬儒導師澤莫納克斯。Lucian, Demonax. 根據愛比克泰德的說法,理想的犬儒主義者“必須知道,他是宙斯派來的使者,去向人們傳達關於好事和壞事的資訊,以向人們表明他已在四處流浪。”Epictetus, Discourses , 3. 22. 23不幸的是,對於愛比克泰德來說,那個時代的許多犬儒並沒有達到理想狀態:“想想現在的犬儒,他們是在餐桌旁等候的狗,在任何方面都不會模仿以前的犬儒,除了會偶爾放屁。”Epictetus, Discourses , 3. 22. 80與公元2世紀後作為一種獨立哲學衰落的斯多葛主義不同,犬儒主義似乎在公元4世紀蓬勃發展。尤利安皇帝(361-363年在位)與愛比克泰德一樣,讚揚理想的犬儒主義,並抱怨當時犬儒主義的實際實踐者。古代最後一位犬儒是5世紀末的。Damascius, Life of Isidorus.(即儲存在Proclus的《Commentary on Plato's Parmenides》和Photius的《Bibliotheca》和《Suda》的片段) == 影響和評價 == === 與基督教的關係 === ==== 耶穌作為一個猶太犬儒 ==== 一些歷史學家注意到耶穌的教義與犬儒主義者的教義之間的相似之處。一些學者認為,Q檔案是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共同的假設來源,與犬儒主義的教義有很強的相似之處。Leif Vaage, (1994), Galilean Upstarts: Jesus' First Followers According to Q. TPIF. Gerald Downing, (1992), Cynics and Christian Origins. T. & T. Clark.尋求歷史耶穌的學者,例如和耶穌研究會的約翰·克羅森,認為公元1世紀的加利利是一個希臘化思想與猶太思想和傳統規範發生衝突的世界。作為犬儒主義的中心尤其引人注目,其距離耶穌的出生地拿撒勒只有一天的步行路程。伯頓·L·麥克將耶穌描述為“相當正常的犬儒型別人物”。引自R. Ostling, "Who was Jesus?", Time, August 15, 1988, pp. 37–42.對於約翰·克羅森來說,耶穌更像是來自傳統的犬儒的聖人,而不是替罪而死的基督或想要建立獨立的以色列猶太國的彌賽亞。John Dominic Crossan, (1991), The Historical Jesus: The Life of a Mediterranean Jewish Peasant, 一些其他學者懷疑耶穌深受犬儒的影響,並認為犬儒主義比猶太的先知傳統更為重要。Craig A. Evans, Life of Jesus Research: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p. 151. Brill ==== 犬儒主義對早期基督教的影響 ==== 犬儒主義的許多關於禁慾主義實踐可能已被早期基督徒採用,並且基督徒經常採用與犬儒主義者相同的修辭方法。F. Gasco Lacalle, (1986) Cristianos y cinicos. Una tificacion del fenomeno cristiano durante el siglo II, pp. 111–119. Memorias de Historia Antigua 7.一些犬儒因為公開反對當局而殉難。Dio Cassius, Epitome of book 65, 15.5 ; Herodian, Roman History, 1.9.2–5是一位犬儒主義者,在皈依犬儒主義之前作為基督徒生活了一段時間,Lucian, De Morte Peregrini , 10–15而在公元4世紀的亞歷山大的,雖然他是基督徒,但由於他禁慾主義的生活方式也被稱為犬儒。基督教著者經常讚美犬儒主義的貧窮,Origen, adv. Cels. 2.41, 6.28, 7.7; Basil of Caesarea, Leg. Lib. Gent. 9.3, 4, 20; Theodoret, Provid. 6; John Chrysostom, Ad. Op. Vit. Monast. 2.4, 5儘管他們蔑視犬儒主義的無恥,奧古斯丁聲稱他們“違背了人類謙虛的本能,誇耀地宣告了他們不潔而無恥的意見,這些意見確實配得上‘狗’。”Augustine, 基督教的苦行者(即禁慾主義者,如)也與犬儒主義有直接聯絡,這可以從早期教會的流浪托缽僧身上看出,他們在外表和許多實踐上與早期的犬儒幾乎沒有什麼不同。的學者Leif E. Vaage比較了Q檔案和犬儒文字(如《》)之間的共性。《犬儒書信》包含了智慧學問和犬儒所宣揚的他們各自的純潔感和禁慾主義實踐道德觀(內容通常以辯論為主)。Leif E. Vaage, (1990), Cynic Epistles (Selections), in Vincent L. Wimbush, Ascetic Behavior in Greco-Roman Antiquity: A Sourcebook, pp. 117–118.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在公元2世紀,犬儒與殉道者遊斯丁發生衝突,在記載中,犬儒稱基督徒是“最沒有神靈的”(),意指的是他們拒絕異教神靈,又沒有神廟、雕像或祭品。Justin Martyr, 這些對基督徒的普遍批評一直持續到公元4世紀結束。 === 與斯多葛主義的關係 === 犬儒主義哲學對斯多葛主義產生了重要影響。公元前2世紀,斯多葛學派的阿波羅多羅斯指出,“犬儒主義是通向美德的捷徑”。Diogenes Laërtius, vii. 121犬儒克拉特斯是斯多葛主義創始人季蒂昂的芝諾的老師。羅馬時期,犬儒主義逐漸被斯多葛主義的愛比克泰德視為一種理想化形式,這種觀點使其用長篇論述頌揚了理想的犬儒主義。Epictetus, Discourses , 3. 22.在早期斯多葛主義中發現的犬儒主義傾向(例如芝諾在他的《共和國》中闡述的關於兩性平等的激進觀點)可以歸因於犬儒克拉特斯的影響。斯多葛主義的塞內卡傾佩,也是他的學生。 伯特蘭·羅素在其《西方哲學史》 中批評犬儒主義和並讚揚斯多葛主義,指出的犬儒主義和斯多葛主義的關係: == 犬儒哲學家列表 == 以下列出了部分犬儒哲學家: 名字 時期(年) 備註 公元前4世紀 公元前4世紀 公元前4世紀 安提西尼 大約前445-前365 蘇格拉底的學生。制定了犬儒主義哲學的原則。 第歐根尼 大約前412-前323 犬儒的典型。 歐奈西克瑞塔斯 大約前360-大約前290 第歐根尼的學生。Diogenes Laërtius, vi. 75; Plutarch, Alexander, 65; Strabo, xv. 65.與亞歷山大大帝一起旅行。Strabo, xv. 65; Plutarch. Alex. 65. 菲利斯庫 前325 歐奈西克瑞塔斯的兒子,第歐根尼的學生。Suda, "Philiskos", φ 359 前325 第歐根尼的學生。 Monimus 前325 第歐根尼的學生。Diogenes Laërtius, vi. 82 克拉特斯 大約前365-大約前285 季蒂昂的芝諾的老師。 希帕嘉 前325 克拉特斯的妻子 前325 希帕嘉的哥哥,克拉特斯的學生。Diogenes Laërtius, vi. 94 前300 克拉特斯的追隨者。 前300 克拉特斯的追隨者。 公元前3世紀 公元前3世紀 公元前3世紀 大約前325-大約前250 智辯家。Eduard Zeller, Outlines of the History of Greek Philosophy, 13th Edition, page 247 索塔德斯 前275 寫關於犬儒的詩。Fontaine, M. "Before Pussy Riot: Free Speech and Censorship in the Age of Plautus". p.14 梅尼普斯 前275 道德諷刺家。Cicero, Academica, i. 2, 8; Aulus Gellius, ii. 18; Macrobius, Sat. i. 11 邁內德姆斯 前250 Diogenes Laërtius, vi. 102 科爾基達斯 大約前290-大約前220 詩人。Oxyrhynchus papyrus, no. 1082. 前235 教師和作家。 公元前1世紀 公元前1世紀 公元前1世紀 前90 詩人。Anth. Pal. v. 171., Neaves 1874, p. 86. 公元1世紀 公元1世紀 公元1世紀 大約1-大約75 老師,帕埃圖斯和塞內卡的朋友。Seneca, Epistles, , , , ; De Beneficiis, vii. 1-2, 8-11; De Providentia; De Vita Beata 125 澤莫納克斯和Peregrinus的老師。Lucian, Demonax, 3.Lucian, The Death of Peregrinus, 17.Giovanni Reale, Ilaria Marchetti, Il pensiero antico. Milano, Vita e Pensiero, 2001, cap. quinto, "Reviviscenze del cinismo", pp. 406-410, ISBN 8834307003, ISBN 9788834307007 130 與哈德良皇帝見面的犬儒。Perry, B., Secundus: The Silent Philosopher. 澤莫納克斯 150 琉善的老師。Lucian, Fugitivi, 16; De Morte Peregrini, 3. 100-165 在奧林匹克運動會自殺。Athenagoras, Presbeia peri Christianon, 26. 150 Peregrinus的學生,讚揚其老師自殺。Lucian, De Morte Peregrini, 4. 150 宗教信仰批評家。Eusebius, Praeparatio Evangelica, book v. 18-36; book vi. 7. 150 Philostratus, Vitae Sophistarum, 1.23. 160 遊斯丁的批評者。Eusebius, . 另見: Jerome, , 23 公元4世紀 公元4世紀 公元4世紀 360 在一次演說中受到尤利安皇帝的批評。Julian, Oration 7: To the Cynic Heracleios. cf. Eunapius, fr. 18, Libanius, Orations, xvii. 16, xviii. 157 360 曾在安條克拜訪尤利安皇帝。Julian, Orations, vii. 224D 375 奧林匹克拳擊手。Macrobius, Saturnalia i. 7. 3 公元5世紀 公元5世紀 公元5世紀 450 成為犬儒的新柏拉圖主義者。Simplicius Commentary on Epictetus' Manual, 13 450 成為犬儒的新柏拉圖主義者。Simplicius Commentary on Epictetus' Manual, 13 == 另見== * 從眾 * 禁慾主義 * 聖愚 * 自然法 * 斯多葛主義 * 魔鬼辭典 == 注釋 == == 參考資料 == ==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延伸閱讀== === 原始資料 === *Socratis et Socraticorum Reliquiae, ed. G. Giannantoni, 4 volumes (Naples, 1990). 第2卷收集了從安提西尼到克拉特斯的早期犬儒片段。 *The Cynic Philosophers, ed. R. Dobbin (Penguin, 2012) *Diogenes the Cynic: Sayings and Anecdotes: With Other Popular Moralists, ed. R. Hard (Oxford, 2012) *Diogenes Laërtius, Lives and Opinion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 Book VI: The Cynics *Dio Chrysostom, Cynic Discourses: Oration 6, Oration 8 , Oration 9, Oration 10. *Epictetus, Discourse 3.22, On Cynicism *Julian the Apostate, 6th Oration – To the Uneducated Cynics *Julian the Apostate, 7th Oration – To the Cynic Heracleios ===第二手資料=== *Ian Cutler, (2005), Cynicism from Diogenes to Dilbert. McFarland & Co. *William D. Desmond, (2006), The Greek Praise of Poverty: Origins of Ancient Cynicism.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 (2008), Cynics. Ancient Philosophies Series. Acumen Publishing. *F. Gerald Downing, (1992), Cynics and Christian Origins. T. & T. Clark. *Luis E. Navia, (1996), Classical Cynicism: A Critical Study. Greenwood Press. *Lousa Shea (2009), The Cynic Enlightenment: Diogenes in the Sal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H. C. Baldry, "Zeno's Ideal State".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Vol. 79 (1959), pp. 3–15. *Kathy L. Gaca, "Early Stoic Eros: The Sexual Ethics of Zeno and Chrysippus and their Evaluation of the Greek Erotic Tradition". Published in Apeiron: A Journal for Ancient Philosophy and Science, Vol. 33, No. 3 (2000), pp. 207–238. ==外部連結== * * * Lives & Writings on the Cynics Q Category:禁慾主義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灣大學、臺大、NTU,1928年創立於臺灣臺北市,為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專院校,是臺灣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也是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專院校。前身為大日本帝國九所帝國大學之一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6個學系、111個研究所其中52個為獨立研究所。與18個學位學程;另設有超過5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其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佈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超過340平方千米(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為中華民國政府的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現時亦屬於「QS世界百強大學」,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位居第69名,在2021年的CWUR位居第90名,在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則位居第113名,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全球最佳大學排名第184名,在萊頓大學的世界大學論文引用排名(CWTS)中,臺大排名在全臺灣第1名(2021年)。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各高等院校中具有重要學術地位《虞兆中校長與大學通識教育》(上 ,下 ) 黃俊傑。《轉型中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現況與展望》 黃俊傑 著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臺灣大學的通識教育考察報告》 李成智。。校友涵蓋4名中華民國總統、6名中華民國副總統、諾貝爾獎臺灣兩名得主、圖靈獎華人唯一得主、沃爾夫獎臺灣兩名得主、20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內含5名外籍院士)與143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桂冠得主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五院院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首長、縣市議員等數百位的政界人士,對於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在另一方面,校內超過一半的學生來自臺北市及新北市;逾90%的學生來自家庭年收入位居臺灣前30%的家庭。 在2015年,臺大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臺大系統三校維持校行事曆同步連續兩年!臺大、師大、臺科大三校25日起放寒假 假期長達58天 | 大學研究所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並開放跨校輔系及跨校雙主修112臺大系統跨校雙主修/輔系申請資訊專區 -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臺大系統跨校選課高人氣 新學年開放跨校雙主修 - 生活 - 旺報。 == 學校象徵 == === 校訓 === 「敦品勵學,愛國愛人」,係由第四任校長傅斯年所訂定。 === 校歌 === 舊校歌由許壽裳教授所作,刊於《國立臺灣大學校刊》第1期(1947年10月1日),並於第6期(1947年12月16日)刊出蔡繼琨先生的曲譜。新校歌是1963年沈剛伯教授所作新詞,並請趙元任先生譜曲。 === 校徽 === 校徽完成於虞兆中校長任內,1981年12月展開校徽選圖競賽,於1982年校慶時公佈,共眭澔平、謝鎮源、姚克毅三位得獎人,獲選圖案經遊光義與三位得獎人修改,正式成為校徽。校徽主要圖樣由傅鐘與椰子樹所構成:傅鐘代表作息定時,生活有序,俾聞聲惕厲,精進不已;椰樹代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校徽增加了椰樹抽芽的意象,象徵生生不息的大學精神;圖案中之梅花布局,藍白色及雷紋邊緣,是融合立國精神與文化傳統之精髓,庶「臺大人」之三復斯義焉。 === 代表動植物 === * 校樹及校花:大王椰子樹及杜鵑花,是被較多臺大學生認同的校樹與校花,臺大校園的暱稱「杜鵑花城」亦因此而來。 * 代表動物:麻雀(因其體型圓潤而有球雀之暱稱)、黑冠麻鷺(由於他人靠近時不會立即飛走而有大笨鳥之暱稱)以及赤腹松鼠。 === 椰林大道 === 連線校門與總圖書館的主要幹道,因道側兩邊種有大王椰子樹而得名,早期校舍大多沿椰林大道興建,傅鐘亦位於此道正中。 == 校史 == === 臺灣總督府附屬學校時期 ===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1897年,日本人山口秀高在臺北病院開設了「醫學講習所」又稱「土人醫師養成所」,到了1899年改建為「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918年改制為「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專門部」,1922年專門部與「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1919年創立)合併。1927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1936年併入「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 1909年,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製藥所檢查課,擴張為「臺灣總督府研究所」,下設2部,1916年增設3部,1918年「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糖檢局」併入研究所。1921年,與臺灣總督府轄下六單位「農事試驗場」、「殖產局糖業試驗場」、「殖產局林業試驗場」、「殖產局茶樹栽培試驗場」、「殖產局園藝試驗場」、「殖產局種畜場」合併為「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下設農業部、林業部、工業部和衛生部。1939年,中央研究所廢止,衛生部劃入臺北帝國大學,改稱「熱帶醫學研究所」,今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臺大醫院內科第一組風土病研究室。 ;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 1919年,「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創立(位於校總區),1922年改制「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1927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農林學校」,1928年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1942年4月,脫離帝大改為「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10月遷臺中市,1943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門學校」,今「國立中興大學」。 ;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 1919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創立,1926年更名「臺北高等商業學校」,1944年更名「臺北經濟專門學校」,1945年改隸「臺灣省立臺北商業專科學校」,1946年9月升格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1947年1月7日併入臺大法學院,是為「臺灣大學法學院商學系」。臺大商學系於1985年分為工商管理學系、會計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國際貿易學系,此四系於1987年組建為臺大管理學院。 === 帝國大學時期 === ;臺北帝國大學 thumb|物理系舊館(臺大二號館),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理化學教室,內有物理文物廳 1928年,臺灣總督府成立臺北帝國大學,設「文政學部」、「理農學部」,首任校長為幣原坦。1936年設「醫學部」。1939年設「熱帶醫學研究所」。1941年4月4日設立大學預科(畢業後只能就讀臺北帝國大學) ,1943年設立「工學部」,1943年附設「南方人文研究所」、「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1943年理農學部分為「理學部」、「農學部」。至日治末期,臺北帝大有文政、理、農、醫、工共5個學部。 臺北帝國大學成立之初,僅定位為醫學和農學的實業大學,之後由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改變辦學方針而成為綜合大學「國內意見主張只設立以醫學部和農學部為主的實業大學即可......伊澤總督並不以設立實業大學為滿足,而主張以能發展臺灣相關文化之人文學校𡗔內之綜合大學為籌設目標」《傳承與創新: 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歐素瑛(2012),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語出「出身東京帝大史學科之殖民教育官僚幣原坦受命籌設臺北帝國大學。一九二八年,臺北帝大接續創立」《臺灣專業史學的傳承與轉折──從帝大到臺大(1928-1960)》,李東華(2010),輔仁大學。。 === 國立大學時期 === ;國立臺北大學 1945年8月日本二戰投降,10月25日臺灣由中華民國接管,11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易名「國立臺北大學」羅宗洛,國立臺北大學之展望,臺灣新生報1945年11月21日。臺北帝大正式接收後,翌日《臺灣新生報》即刊出:「臺北大學於昨(十五日)由教育部特派員羅宗洛奉命前往接收……下午三時半接收完畢,關於圖書儀器之點收正在進行,該校即改為國立臺北大學,現各部均照常工作,繼續上課……。」〈臺北大學正式接收 即招考新生造就本省青年〉,《臺灣新生報》1945年11月16日,2版。。當時與省立師範學院(臺灣師範大學前身)、省立農學院(中興大學前身)、省立工學院(成功大學前身)並列為臺灣省僅有的4所高等教育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1945年12月15日,經國民政府行政院院會決議,教育部令國立臺北大學正式定名為「國立臺灣大學」,同時依中華民國大學制度,將帝大時期各「學部」改稱「學院」,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加上理、醫、工、農共6個學院、22學系。 臺大也是全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目前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56個學系、96個研究所(其中包含84個博士班),以及進修學士班(含夜間部),學生達三萬餘人。 2015年1月,臺大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2016年3月31日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正式核定改組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2020年,行政院透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行政院院會透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臺大依據此條例,於2021年增設「重點科技研究學院」,下分為積體電路設計與自動化碩博士學位學程、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碩博士學位學程及奈米工程與科學碩士學位學程,並與臺積電、聯發科技等臺灣半導體科技公司產學合作臺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的誕生 臺大要設「重點科技研究學院」 合作企業名單曝光 | 大學研究所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2021年,成立「國際學院」,招收外國籍國際學生為主,採全英文授課臺大正式成立國際學院 全英授課規畫曝光 | 大學研究所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 歷任校長 == === 日治時期 === ;臺北帝國大學(總長) 任別 姓名 任期 1 幣原坦 1928年3月-1937年9月 2 三田定則 1937年9月-1941年4月 3 安藤正次 1941年4月-1945年3月 4 安藤一雄 1945年3月-1945年8月 === 中華民國時期 === ;國立臺灣大學 任別 姓名 任期 備註 1 羅宗洛 1945年8月-1946年2月9日1946年4月9日-1946年5月 代理校長,留日植物學家、中研院院士、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2 陸志鴻 1946年8月13日-1948年5月31日 留日工學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 3 莊長恭 1948年6月1日-1948年8月1日1948年8月29日-1948年12月7日 第1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留美及留德化學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學理學院院長。莊校長在8月1日首度請辭離臺,教務長丁燮林和醫學院院長兼教務長,8月29日被慰留回到臺北,12月7日再次請辭離臺12月15日,發表傅斯年接任 代理 杜聰明 1948年12月8日-1949年1月19日 大清福建臺灣省臺北府淡水縣三芝人,臺灣醫師、醫學教授,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臺灣史上首位醫學博士(哲學博士等級)。高雄醫學院(今高雄醫學大學)創辦人,首位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兼臺灣大學教務長和代理校長。 4 傅斯年 1949年1月20日-1950年12月20日 第1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留英及留德歷史學家、曾任北大代理校長。任內病逝,埋骨於臺灣大學校園內之傅園。 代理 沈剛伯 1950年12月20日-1951年3月 留英歷史學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教務長兼任代理校長 5 錢思亮 1951年3月-1970年6月 中研院院士、留美化學家、曾任北大教員 6 閻振興 1970年6月-1981年8月 留美水利學家 7 虞兆中 1981年8月1日-1984年8月 土木工學家 8 孫震 1984年8月-1993年2月27日 留美經濟學家。因出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而卸任 代理 郭光雄 1993年2月27日-1993年6月21日 留日動物學家,教務長兼任代理校長 9 陳維昭 1993年6月22日-2005年6月21日 留日醫學家 10 李嗣涔 2005年6月22日-2013年6月21日 留美電機學家《2007年臺灣大學簡介》 11 楊泮池 2013年6月21日-2017年6月21日 臺灣醫學家、中研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任內重視學術倫理。 代理 張慶瑞 2017年6月21日-2017年10月1日 留美物理學家(IEEE Fellow、APS Fellow)、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行政副校長兼任代理校長 代理 郭大維 2017年10月1日-2019年1月8日 留美資工學家(ACM Fellow、IEEE Fellow)、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Member, 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2018 NAI Fellow),學術副校長兼任代理校長 12 管中閔 2019年1月8日-2023年1月7日 留美經濟學家、世界科學院院士(2014 TWAS Fellow)、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定於2018年2月1日上任,但受校長遴選事件影響延至同年12月24日才獲教育部核可,2019年1月8日上任。2021年10月23日以促進世代交替為由宣佈不續任。 13 陳文章 2023年1月8日- 留美化工學家,曾任臺灣大學工學院院長。 == 排名及聲譽 == 臺大是接受中華民國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5年500億新臺幣補助的研究型大學。 2022-2023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於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THE)位列全球第187名。 2023-2024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69名。 2022-2023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在USNEWS排名全球第203名。 2019-2020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位列全球201-300名。 2020-2021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於CWUR排名全球第86名。 2022-2023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於CWUR排名全球第96名。 == 組織 == === 教學單位 === === 研究中心 === 國家級研究中心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國家級研究中心 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國家級研究中心 綜合災害研究中心 一級研究單位 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一級研究單位 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暨職業安全衛生中心 一級研究單位 凝態科學研究中心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一級研究單位 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 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一級研究單位 資訊電子科技整合研究中心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一級研究單位 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系統生物與生物資訊學研究中心 ;院級研究中心 理學院 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貴重儀器中心 理學院 空間資訊研究中心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 理學院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生物能源研究中心 生物產業自動化教學及研究中心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統計與生物資訊諮詢中心 人畜共通傳染病研究中心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醫學院 光電生物醫學研究中心 癌症研究中心 醫學院 藥物研究中心 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醫學院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工學院 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技術研究中心 工學院 嚴慶齡工業研究中心 製造自動化研究中心 工學院 石油化學工業研究中心 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 工學院 工業知識科技研究中心 身心障礙者輔具工程研究中心 工學院 組織工程與3D列印中心 工學院 電機資訊學院 電信研究中心 奈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心 電機資訊學院 電機資訊學院 社科學院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中國大陸研究中心 社科學院 公共經濟研究中心 社科學院 管理學院 金融研究中心 華人企業研究中心 管理學院 創新與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管理學院 證券期貨暨財務工程研究中心 財經智慧與法規研究中心 法律學學院 亞洲WTO暨國際衛生法與政策研究中心 人權與法理學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 法律學學院 數位法律研究中心 企業暨金融法制研究中心 法律學學院 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歐洲聯盟法律研究中心 法律學學院 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 財稅法學法律研究中心 法律學學院 比較法研究中心 法律學學院 === 博物館群 === 目前總共有十個博物館:包括校史館、人類學博物館、地質標本館、物理文物廳、昆蟲標本室、農業陳列館、植物標本館、動物博物館、檔案展覽室、醫學人文博物館等。另外,臺大圖書館亦在總圖三樓設有臺大人文庫,用以陳列歷屆臺大校友與教職員的相關著作,還設有總圖特藏室。 == 校區 == 臺大校地面積約為34,164公頃,約佔臺灣的0.94%,校區分佈臺北市、新竹縣、雲林縣、南投縣等地。校總區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並有水源校區、城中校區(醫學院、公衛學院)、農業試驗林場等機構。 === 校總區 === thumb|200px|臺大新生教學館正門 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佔地115.49公頃,是臺北帝國大學舊址,涵蓋眾多行政單位及教學單位,如總辦公處、總圖書館文、理、工、生物資源暨農、管理、生科、法律、社會科學、電機資訊等院系所、夜間部、等,以及農業陳列館、農業試驗場、動物醫院、漁業生物試驗所、水工試驗所、女生宿舍六棟、研究生宿舍二棟,另外四周尚有男生宿舍八棟及部份教職員宿舍。 ; 校總區道路 2004年3月總務長在校園規劃會議中提議,將校總區內主要道路命名,這是由於臺大在1980年代開始,規定校內建築必須要有一些共同的設計,造成相似性過高使人不易辨識,經過討論在2005年4月決議道路名稱,以道路中較具代表性的植物作為命名,延續原「椰林大道、小椰林道」之命名特色。此外,自銘傳國小到基隆辛亥路口這段道路,原屬於臺北市舟山路,與臺北市政府長期交涉之後,於1999年收回為校內用地。 為因應社會科學院興建工程,穿越資訊系館與社會社工系館間之臨時替代道路於2010年4月落成,但該處於校園規劃中為永久綠地,將於社會科學院完工後由總務處檢討評估該道路之存廢問題。 ;大學廣場 位於臺灣大學校門口前的空地,自日治時期到1978年,都是一個能自由發表言論的園地,尤其在1970年間為戒嚴時期唯一能發表自由言論卻不會被政府逮捕的廣場。1978年中央民代增額選舉後,黨外運動蓬勃發展,校方為避免群眾聚集,在年底,在校門口廣場中央搭起三角形花壇,築起圍牆,使原本開放的校前空地,變成封閉空間。臺大正門就從羅斯福路,改由新生南路進出。2002年1月,拆除欄杆,圍牆高度下降。2003年12月,校方進一步決定回復1970年代之初樣式。2004年11月,與臺灣電力公司認養人行道暨地下道整修工程同步施工。2005年3月完工,在3月19日臺灣大學杜鵑花節當天,舉行啟用儀式,完工後的廣場,重新命名為「大學廣場」。 === 臺北水源校區 === 水源校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佔地6.78 公頃,正門位於思源街上的自來水博物館對面,原為國防醫學院舊址。國防醫學院遷往內湖新院區後,於1999年併入臺大校地,交由護理系使用;後來護理系亦遷出,校區呈現幾近荒廢狀態。校園草坪中間有陰陽太極水池,草坪繪有八卦線條;在校內違規停放的腳踏車會被拖吊至此,集中放置於原國防醫學院文華館與學生餐廳附近空地待車主領回,同時不定期舉行拍賣會,將以廢車零件拼裝而成、或堪用但長期無人認領的腳踏車賣出。 目前臺大已經逐步拆除長年荒廢之舊有建物,並新建校舍。大門東側舊有建物與運動場已改建為太子學舍水源舍區與修齊會館,大門西側(靠永福橋側)舊有建物儲存較完整。原國防醫學院圖書館改名為飲水樓,做為臺大檔案室使用;健康中心、中正樓、人文系大樓分別成為創新育成中心之A、B、C棟,其中C棟先後由大學光學與創控科技使用,於2021年改由捷能動力科技公司進駐;行政大樓目前交由哲學系與人類學系做為洞洞館拆除後的臨時系館;理化大樓經整理後改名為思源樓;勤務樓在2010年重新整修,並改名為澄思樓,交由臺大出版中心使用;學生餐廳前半段改為腳踏車修理場,後半段則被分割成數個隔間供機械繫等系所做為工廠及實驗室使用,目前設有先進動力研發中心;車輛集用場一樓區域性空間改為腳踏車拖吊移置場辦公室,供學生辦理被拖吊車輛領回、識別證領取等手續;文華館於2012年拆除,原址併入腳踏車拖吊移置場;木造的舊被服庫與學生餐廳後方的福利社仍呈現荒廢狀態;長年廢棄的教育大樓、介壽堂、5號宿舍、6號宿舍(美生樓)、洗衣部與鍋爐房已於2010年左右拆除,生化大樓亦已於2020年底夷為平地。已拆除之護理系、藥學系大樓舊址原欲興建卓越二期大樓,但因發現十三行文化遺址而暫時停工。5號及6號宿舍原址於2011年起興建卓越研究大樓,2015年初完工啟用,目前設有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與實作中心。 === 臺北城中校區 === 城中校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佔地14.55公頃,由臺大醫院西址(常德街1號)、臺大醫院東址(中山南路7號)、醫學院(仁愛路一段1號)及公衛學院(徐州路17號,係利用政治學系及經濟學系學生宿舍球場改建)所構成。 原位於本校區法學院舊址的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及經濟學系,已於2014年9月遷入校總區新社科院大樓。原址徐州路21號曾規劃轉交國家級研究中心使用,但並未定案。2022年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表示,基金會已與校方確立合作方向,計畫在此修建總統圖書館。 === 雲林虎尾校區 === 雲林校區位於雲林縣虎尾鎮,佔地57.03公頃,其中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院區佔地5公頃,校區中第一棟建築農業創新及教育推廣中心於2016年4月21日舉行動工典禮。 2018年12月6日,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二所大學共同簽署備忘錄,成立「雲林國立大學聯盟」,提升雲林地區的學術研究風氣和競爭力。 === 新竹竹北校區 === 臺灣大學竹北校區位於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六路東一段、莊敬北路路口,佔地22.08公頃,為一開發中校區,校區內第一棟建築為碧禎館。 === 其他校地 === * 附設醫院: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佔地17.74公頃。 * 安坑農場:位於新北市新店區,佔地20.53公頃。 * 文山植物園:位於新北市石碇區,佔地5.04公頃。 * 山地農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佔地1,091.08公頃。 * 實驗林: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水里鄉}-及鹿谷鄉,佔地32,793公頃。 * 其他零星校地:佔地20.83公頃。 == 景觀與建築 == 臺大的校園規劃及建築特色奠定於帝大時期,為當時的總督府營繕科所設計,採用羅馬式建築風格,大量使用「拱門」、「門庭」等設計元素,展現空間層次及強調入口位置,而建築內部也採用迴廊式的設計。建於帝大時期的建築包括一號館、二號館、三號館、四號館、五號館、文學院、舊總圖書館(今校史館)等,建築外牆貼有13溝面磚,其中一號館的拱門入口有兩個,有別於他棟建築,文學院的拱型窗為四個一組,且在建築兩端有收頭的設計。 校園空間方面,從正門進入校總區後,即是巴洛克式建築軸線風格、兩側種植大王椰子的椰林大道,椰林大道在帝大時期即存在,但當時終點只到四號館。椰林大道兩側植栽為杜鵑花,是臺大的校花,每年3月會舉行杜鵑花節,而椰林兩側和校舍間常見的植物有樟樹和龍柏,主要為國民政府來臺灣後種植的植物。然而臺大因歷史因素,導致許多建築物無申請建照、或是後來加蓋違反建築法規的違章建築,目前是臺灣最多違建的國立大學,佔所有案件的50%。 === 臺大十二景 === 2005年臺大舉辦全校票選活動,票選出「臺大十二景」,分別為 * 新總圖書館:為椰林大道端景,外觀取舊總圖書館(市定古蹟)建築元素進行設計。 * 醉月湖:過去稱為牛湳池,原是塯公圳的調節水塘,在臺北帝大時期就已經存在,具有歷史文化的意涵。終戰前,醉月湖為水田、池塘及沼澤,初期原為農家儲存地下水之儲水池,後來成為動物系養殖池。戰後時期,民國61年是醉月湖區重要改變期,由潘榮煌先生設計,湖面形成今三池之形狀。 * 椰林大道與舊校區:「椰林大道」常成為指涉臺大同義詞,兩旁的大王椰子為帝大時期種植,惟椰林大道所呈現寬度、植栽、原端景建物「南方研究所」(約為4號館東側前)背後所象徵日治時期官方意識形態,尚待更多元歷史方面詮釋角度。 * 傅鐘:位於文學院與行政大樓中間,為臺大精神象徵。 * 臺大校門:面對羅斯福路,亦為帝大時期大門,戰後至解嚴前具有民主言論場域意義。 * 傅園:園內建有希臘風格之神殿、方尖碑、水池,建構傅斯年校長墓園,墓園埋有傅校長骨灰自然步道協會所著《臺大校園自然步道》,傅園部分寫傅園是衣冠塚,可能造成傅園是衣冠塚說法大行其道。根據2005年出版的《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以及當時的新聞報導(【1951-12-21/聯合報/03版/】佳城鬱鬱傍黌宮 傳斯年安葬 桃李三千鳴鐘五五 傳園舉行週年祭禮 中央社訊)。傅園的確埋的是傅斯年校長的骨灰。。 * 大學池:位於南投縣溪頭臺大實驗林內,池上架有竹橋一座。 * 醫學人文博物館:位於臺北市仁愛路及中山南路轉角,舊稱醫學院2號館,是臺北醫學專門學校時期唯一保留建築物,另一棟藥學館為帝大醫學部時期興建,內部設有醫療方面展覽室。 * 生態池:位於臺大農場旁,是臺大瑠公圳復原計畫的第一期工程,經費由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提供,第一期工程內容包括生態池區、舊圳道區、新設湧泉及水道區、水圳淨化區、瑠公橋、眺望平臺及休憩步道空間等,並栽植七十餘種水生植物於水源池中。瑠公圳在臺大校總區內是屬於大安支線的一部分,圳路經過校園內的農場、舟山路、小椰林道及醉月湖。 * 舟山路:為基隆路舊道,原為臺北市政府管理的公共道路,經校方與市府協議,以退縮基隆路校地換取舟山路劃歸臺大校地,並打破原圍牆成為行人徒步區,將兩側各系館庭園開放,鹿鳴堂成為委外商業休憩空間。 * 校總區農場:建有生態水池、生態屋(臺大綠房子)。 * 共同三松:共同大樓前的三株樹形優美的松樹,其中2棵被列入臺北市政府老樹保護列管。 File:百年整修後的醉月湖.JPG|醉月湖 File:椰林大道及振興草坪.jpg|椰林大道及振興草坪 File:臺灣大學生態池.jpg|生態池 File:臺灣大學洞洞館.jpg|洞洞館 File:NTU_New_Physics_Building.JPG|凝態中心暨物理系館 File:NTU Astronomy Mathematics Building south side 20130905.jpg|天文數學館 File:NTU Physics Building, Drunken Moon Lake & Astronomy Mathematics Building 20151106.jpg|從醉月湖畔望向物理系館與天文數學館 File:臺大農場的水車.jpg|臺大農場 === 現代建築 === * 土木工程系館:位於文學院東側,1955年完工,屬於現代主義建築,但是與帝大時期建築在外觀及量體上具協調性與連續性,中央門廳具有大型樓梯突出入口意象、兩翼末端以突出牆面形成收尾、南面陽光直射處設定走廊、立面對稱、牆面以十三溝面磚為面材,下方以洗石子作接地、室內牆壁樑柱以線腳收邊,與帝大時期建築設計相呼應。 * 校總區臺大第一活動中心:1962年完工,由王大閎設計,王氏亦為國父紀念館、教育部及外交部設計者。 * 校總區化學工程館:1962年完工,同為王大閎設計,與土木館相連成為「工」字型的建築群。 * 校總區電機一館:1969年完工,本校第一棟的中央空調建築,同時也是臺大首度經由募集捐款所完成的建築。 * 校總區共同教學館:李俊仁王立甫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拆除帝大7號館所建,因保留庭園三棵琉球松,建築評價高,獲1984年臺灣建築師雜誌獎。 * 校總區新總圖:沈祖海設計,以舊總圖為造型依據,建築量體以各方塊組合,外貼十三面溝磚,設有鐘塔一座,原預計由荷蘭進口鐘組。 * 校總區社會科學院:為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在臺灣第3處作品(另兩處為高雄市國家體育場及臺中國家歌劇院)。 * 校總區國立臺灣大學體育館:1962年完工,俗稱為「舊體」,為名建築師楊卓成之作,其正門上方是由無數個圓洞排列而成。在這些圓洞排列而成的牆上掛著八字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 校總區中非大樓:中華民國政府推動農業外交的遺跡,原先為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的中非技術合作大樓,後來移轉給臺大,現為昆蟲學系及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使用。 === 文化資產 === * 直轄市定古蹟 ** 臺灣大學校門:校總區羅斯福路校門口守衛室,1931年完工。 ** 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 *** 文學院:校總區文學院,1929年前棟完工,原帝大文政學部「本館」(學部辦公室),1933年後棟西側完工,1934年後棟東側完工,為原文政學部「心理學及土俗學人種學教室」。 *** 行政大樓:校總區行政大樓,為校總區第一個學校機構高等農林學校的辦公室,興建於1926年,以紅磚建築為主,後來成為帝大理農學部、農林專門部辦公室及帝大本部。 *** 舊圖書館:校總區原帝大圖書館、臺大舊圖書館,現為校史館。1928年後棟完工,為帝大文政學部研究室,現為樂學館,1930年前棟(舊圖書館辦公室)完工,1931年中間棟(舊圖書館書庫及閱覽室)完工,1956年擴建中間棟兩側,1973年擴建前棟東側,1982年擴建前棟西側。 ** 臺大醫學院舊館:城中校區醫學院2號館,1907年建,原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899年-1919年),臺北醫學專門學校(1919年-1936年),1936年併入臺北帝大醫學專門部(與臺北帝大醫學部非相同機構),惟後方講堂(即禮堂)於1990年興建臺大醫院東址院區時拆毀,原講堂內部現成為外部牆面,整修成為醫學人文博物館,內部一樓大廳放置山口秀高、高木友枝、堀內次雄、杜聰明校長胸像。 ** 臺大醫院舊館:臺大醫院西址,1912年建,古蹟範圍包括本館、東一、西一建築物,原為臺灣總督府臺北病院,後1937年成為臺北帝大附屬病院。 ** 臺大社會科學院:徐州路社科院,1922~1925年完工,原臺北高等商業學校(1919年設立),二戰後成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後併入臺大,法學院遷回校總區後,為政治系、經濟系所使用,而此二系亦於2014年9月遷回校總區。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群 *** 福州街20、22、26號: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原臺北帝大校長官舍,其中22號為現任臺大校長官邸。 *** 翁通楹寓所:1930年代建,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9巷5號。 *** 馬廷英故居:1931年建,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7巷6號,原為帝大農學教授足立仁所造之自住宅邸。 *** 羅銅壁寓所:1930年代建,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12巷5號。 *** 殷海光故居:1945年,臺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1號。 *** 青田街7巷2號: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及臺北高商教授自資興建住家之一,戰後為獸醫系教授劉榮標寓所。 *** 潮州街9號:1920年代,日治時期教育廳長等級住宅,2017年12月18日被升格為市定古蹟。 *** 戴運軌寓所:臺北市中正區潮州街,戴運軌為當年帝國大學改制為臺灣大學推手,臺大首任教務長並曾代理校長,2017年12月18日被升格為市定古蹟。 *** 戴炎輝寓所:1920年代,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2段1巷2號,法學教授戴炎輝住宅,2017年12月18日被升格為市定古蹟。 *** 溫州街22巷4號:1930年建,原為帝大文教部部長世良壽男住宅,後曾為外文系教授俞大綵、國防部長俞大維、臺灣省農林廳長許文富等人居住,於2017年11月13日文資審議被指定為市定古蹟。2018年2月5日公告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0730192500號。 ** 芳蘭大厝:1806年建,臺北市基隆路3段155巷174號,福建泉州安溪移民建造,其後代又續建玉芳居與義芳居,本案位於臺大預定校地,臺大預備徵收拆除但屋主爭取列為古蹟。 ** 義芳居古厝:1876年建,臺北市基隆路3段155巷128號,位於臺大預定校地,臺大預備徵收拆除但屋主爭取列為古蹟。 **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1924-1925年建,臺北市基隆路4段42巷臺大農場內,臺北高等農林學校實習農場最早期之建物,「臺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博士培育蓬萊米原始基地,2004年發現磯永吉先生所遺留的手稿和大批農業相關文獻,現藏於臺大總圖書館。 ** 臺大昆蟲館 :1936年建,位於蟾蜍山下,地址為羅斯福路4段113巷27號。昆蟲館為磚造2層樓房,建坪約1,000平方公尺,擁有獨特的歷史。標本蒐藏源自18世紀初期,除了典藏日治時代以及戰後的標本外,1980年開始,在國科會的鼓勵下,昆蟲學系師生積極展開臺灣昆蟲相調查,使得昆蟲標本數量激增,2017年7月19日被指定為市定古蹟。2017年10月6日公告北市府文化文資字第10630519700號。 ** 傅園:1951年12月20日,隨傅斯年校長安葬後啟用,內建有一座神殿式建築物斯年堂。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附屬植物園(範圍約為今之傅園、一號館後方、女一舍、女五舍、研究生宿舍及國立編譯館、地質系一帶),及傅斯年校長墓園(埋有傅校長骨灰),種植熱帶植物。 ** 一號館:1929年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生物學教室」,總區校門口右側第一幢建築物,外牆的十三溝面磚為主要的建築元素。因修繕工程不當,2023年3月文化部「列暫定古蹟」暫緩施工,9月25日文資身份完成審議透過指定。 * 歷史建築 ** 臺大農業陳列館(1963年,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原為臺北帝大行政大樓預定地,1963年,建築師張肇康設計,牆上的洞洞替代傳統屋頂上的琉璃瓦,橘色代表麥穗,綠色代表稻葉,入口處採階梯設計。 ** 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館:1943年,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工綜館大門入口前,臺北帝大工學部建築,原預計與志鴻館拆除後,作為工綜館二期西翼建築預定地。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群 *** 和平東路1段183巷7弄6號: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及臺北高商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戰後為臺大醫學院院長楊思標住所。 *** 新生南路1段97巷5號:具有近代建築特色,為一完整儲存日式小型住宅。 *** 丁觀海、丁肇中寓所:1928年,臺北市大安區泰順街33巷4號,為臺大名教授丁觀海寓所及其子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先生兒時住宅。 *** 大安區青田街7巷8號、9巷4、6、8號宿舍:1930年代日式宿舍群,由臺北帝國大學及臺北高商教授自資興建住家。 *** 方東美寓所:1929年,臺北市牯嶺街60巷4號,原日治古亭町日人職工宿舍。 *** 銅山街4號:1920-1940年代,目前為陳前校長維昭居住。 *** 大安區瑞安街264巷16、18號:1937年,由營造商千歲町建築信用購買利用組合興建,日治時期分別為下津浦廾、塩谷巖三自宅,戰後16號、18號分別配住予森林系教授黃希周、化學系教授張苕旭。 * 具歷史意義建築(非文資法古蹟建築) ** 2號館:1931年5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理化學教室」,校門口右側第二幢建築物,物理系館。在新體育館旁的凝態中心暨物理系館落成後,現多稱舊物理館,為垂葉榕道(操場往椰林大道方向)之端景建築物。內有物理文物廳。 ** 3號館:1931年5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化學校舍」,2號館後面,現農化系所在地,多稱農化舊館。2號館與3號館原先為「工」字形排列,1980年加蓋東側,1988年加蓋西側,現已成「日」字形。 ** 4號館:1930年9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農學教室」,現園藝系所在地。 ** 5號館:1935年4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農業工學及數學教室」,4號館後面,現生工系所在地。 ** 樂學館:1928年10月完工,原臺北帝大文政學部「研究室」,位於舊總圖(現校史館)後方,現為音樂學研究所使用。 ** 植物標本館:1929年12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臘葉館」,位於1號館東南方,1號館與女生宿舍(群)之間。 ** 魚類標本館:1931年3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冷藏室」,位於1號館正後方。 ** 臺大性平會:1939年11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硝子工作室」,位於農化新館西南方。 ** 原帝大化學物品倉庫:1929年3月完工,位於臺大性平會對面的紅磚倉庫。 ** 農化系實驗室:1923年完工,原為高等農林學校、臺北帝大農林專門部「化學教室」,現為農化系實驗室。 ** 臺大大氣系舊館:1934年4月完工,位於臺大農場西側,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氣象學教室」,戰後並仿製新館一棟。 ** 臺大地質系舊館:1937年7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畜產學教室」,現仍為臺大地質系教室。 ** 臺大植物系舊實驗室:1936年12月完工,臺北帝大農林專門部「林學實驗室」,現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 地質標本館:1937年7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畜產學教室附屬家畜衛生試驗室」。 ** 生命科學院植物標本館溫室:1931年11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生物學教室附屬硝子室」。 ** 臺大園藝系溫室:1932年3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農學教室附屬硝子室」。 ** 臺大農場農產品展示中心:1932年3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肥料實驗室」。 ** 臺大水工試驗所:1934年12月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水利實驗室」。 ** 椰林小舖:1929年3月完工,日式木造守衛室,原臺北帝大側門守衛室,後為臺大駐警隊備勤室,現為販賣校園商品的椰林小舖。 ** 臺大農業試驗場辦公室:建於1935年2月25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第一農場「作物整理室及更衣室」。 ** 臺大農業試驗場工友室:建於1926年12月27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第一農場「本家(事務所)」 ** 校總區農化系發酵實驗工廠:1931年完工,原臺北帝大理農學部「農產製造工場」,已停用,部分空間作為總務處辦公室使用。 ** 徐州路校區日式木造守衛室:建於1925年,至今仍為校警使用。 ** 臺大藥學系舊館:建於1937年,原臺北帝大醫學部「藥理學教室」,1953年藥學系成立時,臺大醫學院院長杜聰明將其做為藥理學辦公室。位於臺大醫學院國際會議中心前方,面臨徐州路,因位於國際會議廳工地上,向北方平行位移但將原建築物180度轉向,使建築物入口由原北側轉向南側,與臺大醫學院國際會議廳入口相對。 * 已拆除建築 ** 6號館:原臺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農學教室」,已拆除,現址為生農學院農業綜合館。 ** 7號館:原臺北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林學教室」,已拆除,現址為共同教室。 ** 南方研究所:原為椰林大道終點建築物(約為今4號館及土大土木系館前),做為日本南進政策學術研究中心,戰後機構解散,建築物拆除。 ** 臺北帝國大學銃器倉庫:建於1931年,為帝大時期之槍械室,外牆為白色的磚造平房,原位於排球場旁,近年為興建博雅教學館而拆除。 ** 玉芳居:1879年建,為義芳居所屬陳氏家族所興建之宅邸,與芳蘭大厝、義芳居合稱為「芳蘭三塊厝」,1985年遭臺大校方徵收夷平。 ** 公館林宅:臺大管理學院址,因校園規劃疏漏造成此清乾隆年間閩南式民宅於1994年遭到夷平,由於當時臺大城鄉所師生結合社運團體,抗議國民黨半夜拆除仁愛路中央黨部事件(原日治臺灣赤十字支部,現張榮發基金會),臺大校本部反而發生拆除歷史民宅(但當時並未有古蹟身份),造成社會輿論質疑臺大標準不一。 File:NTU Hospital West Site 20050618.jpg|thumb|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File:Fu Ssu-nien Memorial Garden 20060729.jpg|國立臺灣大學傅園 File:思亮館(國立臺灣大學).JPG|國立臺灣大學思亮館 === 臺北市政府列管老樹 === * 編號10615-00051/泡桐(南投梧桐):學生輔導中心中庭 * 編號10615-00050/白千層:醉月湖靠籃球場小徑旁 * 編號10615-00049/白千層: 傅園內入口右側墓塚旁 * 編號10615-00047~00048/琉球松:共同教室庭園木棧道旁靠南側 * 編號10615-00046/琉球松:共同教室庭園木棧道旁靠北側 * 編號10615-00045/白千層:標本館前右側第2棵 * 編號10615-00044/白千層:傅園衣冠塚右側靠南邊 * 編號10615-00041~00043/白千層:學生輔導中心入口附近、左側第1、2棵 * 編號10615-00038~00040/白千層:學生事務處後面靠東側第1~3棵 * 編號10615-00035~00037/白千層:學生事務處面對大門右側 * 編號10615-00033~00034/白千層:學生事務所東側轉角處、第2棵 * 編號10615-00032/榕:標本館靠近事務組工具間旁邊 * 編號10615-00031/白千層:標本館對面靠近農化系館 * 編號10615-00030/白千層: 標本館前第3棵 * 編號10615-00029/樟:標本館附近 * 編號10615-00028/烏來杜鵑:森林系館前 * 編號10615-00026~00027/闊葉榕:傅園內 * 編號10615-00025/圓果榕:傅園內 * 編號10615-00022~00024/大葉雀榕:傅園內 * 編號10615-00021/白千層:校本部學生事務所對面附近 * 編號10615-00020/白千層:羅斯福路校門入口內左側機踏車停車場北側 * 編號10615-00014~00019/臺東蘇鐵:羅斯福路校門口右方解說牌附近 * 編號10615-00013/白千層:羅斯福路校門入口椰林大道左側 * 編號10615-00011~00012/白千層:羅斯福路校門入口左側機踏車停車場 * 編號10615-00010/銀杏:臺大地質館前,由日人栽植,臺灣少有的溫帶植物 * 編號10616-00001/白千層:學生事務處轉角 == 校園生活 == === 學生宿舍 === 臺大共設有八棟男生宿舍、九棟女生宿舍、兩棟研究生專用宿舍,以及與太子建設以BOT模式興建的太子學舍臺大長興舍區、太子學舍臺大水源舍區。宿舍分佈於校總區、水源校區、城中校區三地。 === 校園活動 === ;校慶 臺大官方將中華民國接收改制的日期11月15日做為臺大的校慶紀念日,但建校時間依然以1928年臺北帝大的建立視為臺大的起始。歷年校慶慶祝大會會頒發各年度名譽博士學位、表揚傑出校友及優秀青年當選人。 1949年11月21日傅斯年校長曾在《國立臺灣大學校刊》上發表對校慶問題的個人看法,「拿這個日子(1945年11月15日)作校慶,對嗎?……拿接收的日子作為校慶,心中不無慚愧!……這個大學在物質上雖然是二十多年了,在精神上卻只有四年,自然應該拿今天作我們的校慶。」光復初期臺大校史研究(1945-1950)245頁自此校慶日就被確立下來為1945年11月15日,並作為官方看法至少延續到1985年,但關於校慶日期及時間的認定在1985年仍有頗多爭議。 從1988年解嚴開始,臺大已然以1928年帝大創校作為慶祝的物件,於1988年11月臺大出版了《榮耀與分享 : 臺大創校六十週年特刊》、1990年《歡聚與期勉 : 臺大創校六十大慶活動紀實》兩書,雖然1995年又出版了《臺大五十年》讓人有些錯亂。也許政治敏感性的確影響計算校齡的方式。在2007年,帝大校史獲得臺大校方追認,臺大的起點從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前推至1928年(昭和三年,民國十七年),舉辦80週年校慶。輔大歷史系畢業的學者尹章義,早在臺大歷史系就讀碩士班時期,即已為文呼籲承認帝大校史。巧合的是,在輔大以「跳躍」方式抵達80週年的四年後,臺大也跟進了。 ;杜鵑花節 杜鵑花是校園內廣泛種植的花卉,也是公認的校花。種植杜鵑的起源是在1958年至1959年間,由於當時陽明山上進行工程,園藝學系杜賡甡教授接手原植於陽明山上大量的杜鵑花移植至校園內。從1997年開始,校方利用每年3月杜鵑花盛開之際舉行杜鵑花節。活動中除了學系博覽會之外也有社團聯展、校內博物館的參觀以及各項表演活動。 ;藝術季 臺大藝術季自1995年開始舉辦,選於每年的5月期間,持續將近一個月。藝術季的內容包括了電影節、靜態展覽、裝置藝術等活動專案。 === 社團及自治組織 === 學生社團資料參見國立臺灣大學課外活動組。臺灣大學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為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學生會分為行政部門、立法部門(學生代表大會)、司法部門(學生法院)。同時另設有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 運動校隊 === 臺灣大學總共有二十項體育活動有校隊,包括田徑、游泳、籃球、排球、足球、棒球、橄欖球、羽球、壘球、桌球、網球、軟網、 手球、柔道、跆拳道、劍道、射箭、擊劍、國術、高爾夫二十項運動,男、女校隊共37隊,由學校體育老師擔任教練指導。 104年全大運成績:臺大勇奪19面金牌、21面銀牌及20面銅牌,合計共60面獎牌。在參賽163所大專校院中排名第5名,更是前五名之中唯一沒有體育運動系所的學校。 107年全大運成績:臺大榮獲13金26銀19銅佳績,在所有參賽學校排名第6,非體育校院第1名。。 108年全大運成績:臺大榮獲29金23銀32銅佳績,在所有參賽學校排名第5,非體育校院第1名(贏過有體育科系的輔仁大學)。。 112年全大運成績:臺大榮獲32金21銀34銅佳績,在所有參賽學校排名第6,非體育校院第1名。。 == 相關事件 == === 臺大醫院罷診事件 === 1946年2月9日,羅代理校長因公(向國民政府述職)離臺,陳建功教務長代理校長,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師爭取聘書,3月19日到校長室陳情,與留守的周主任秘書發生衝突,於是提出〈要求書〉:「編制內員額補足」、「編制外無給職者發出委任狀」。 3月22日早上起,臺大醫院停止門診,3月27日提出「限大學於28日發出委任狀」、「大學當局應改正其官僚態度」2項新訴求。 4月9日,羅代理校長回到臺北,4月10日下午會見醫師代表,接受發委任狀和大學民主化的訴求。藍博洲,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中晨星出版,2001年出版。 === 反對續招轉學生事件 === 反對續招轉學生事件為臺大學生反對校方招收轉學生的抗爭。1948年10月上旬,由學生自治聯合會組織「反對續招插班生委員會」,反對不經考試即能入學臺大。由於國共內戰國民黨失利,統治區域日漸縮小。大批其他大學轉學生前來臺灣。許多臺大學生擔心特務會趁機進入臺大,向校方施壓。由於莊長恭校長處於政府與反對學生之間,導致辭職離臺。但學生自治會幹部趕在飛機起飛前將莊校長攔下來。10月29日臺大舉辦新招插班生入學考試。臺大學生自治會聯合會動員學生前往考場,向應試者說明考試只是形式,錄取人早已內定。大部分考生聽了說明而離開考場。最後在臺大校方以教授評卷轉學考試,向反對學生妥協。 === 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 === 陳文成事件是發生於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臺大陳文成教授的死亡案件。1981年7月2日,陳文成被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約談,7月3日清晨被發現陳屍於臺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今圖書資訊學繫系館)。陳文成具有美國籍,且在美國大學任教,故引起美國政府的重視。2012年開始,陳文成的友人要求在他身亡之處,為他樹立小型紀念碑,而臺大校方當時便將此付諸討論,並於2年後設立相關紀念物件。 2014年6月14日,臺大學生會在校務會議提案將命案事發地點命名為「陳文成紀念廣場」,獲得與會師生支援,最後決議「原則同意」。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則宣告表示肯定,也強調「歷史不能遺忘,以免重蹈覆轍」。臺大生提議設陳文成廣場 校方原則同意 , 新頭殼newtalk, 2014.06.14時任臺大校長楊泮池也表示,在正式命名完成前,支援學生舉辦紀念活動,「想稱什麼就稱什麼。」臺大擬設立「陳文成廣場」 , 中時電子報, 2014.06.15並且,他願意出席校內舉辦紀念陳文成的活動;至於校內開放空間的命名,應有原則性規範,會請校規小組邀請學生代表加入,討論命名相關辦法及事項。臺大可望設立 陳文成紀念廣場 , 自由時報, 2014.06.15最終於2015年3月校務會議定名為「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陳文成事件33年後 臺大終於決議設紀念廣場 ,風傳媒,2015.03.21並舉行設計構思競圖及設立臨時立牌。 2021年2月2日,「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啟用。廣場上的紀念碑文「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在啟用不久後即因校內爭議拆除。同年6月19日經臺大校務會議討論表決,以74票同意票對上64票不同意票,正式透過「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上『三一矮牆』設定說明性文字『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案。在校務會議支援碑文設立的臺大經濟系王道一教授表示:「很強烈的文字確實不應該存在,但這些強烈的文字是來自本來就不應該存在的陳文成墜樓事件」。 === 臺大0218超級軍刀機儲存事件 === 臺大0218超級軍刀機儲存事件是臺灣大學的校景儲存事件,學生自發行動,與學校交涉軍刀機在校園的儲存安排。2011年以前,臺大公館校區靠近辛亥路的草坪有一臺編號0218的F-100超級軍刀機。 === 臺大工會的成立 === 2010年,由於不滿臺大校方無預警減薪、遲發薪資、剝削勞動權益,主要由擁有兼任助理身份的臺大研究生發起組織工會。於2013年4月1日經臺北市政府核准成立,為臺灣第一個以大學專任研究助理、約用人員、校內工讀生為主要發起人,依《工會法》以大專院校為事業單位而成立的企業工會。 === 論文門事件 === 2022年8月9日,民主進步黨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在該校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的論文涉及抄襲,引發爭議。臺灣大學發出宣告表示此事已對校譽造成損害,決議申請撤銷其碩士論文,並要求今後研究生須完成學術論文原創比對才可離校,影響臺大日後的學術規範。 === 馬遠先人遺骨案 === 民國49年(1960年)間,臺灣大學醫學院體質人類學研究團隊於馬遠部落Lilieq公墓,未經同意挖掘數十具布農族先人遺骨帶回研究,2017年馬遠村子孫族人輾轉得知便成立自救會,要求臺大歸還先人遺骨,並設立「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布農族骨骸遭不公義取掘事件」基金會,隨後經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申請自動調查。經清查盤點,因當初資料記載不確實產生落差,馬遠自救會已同意臺大折衷歸還馬遠布農族先人遺骨計43具,惟至2023年尚未歸還,自救會於11月15日前往行政院陳情。 == 對外交流 == 臺灣大學和全球許多大學均有合作,,共與64個國家的619所高等教育機構有姊妹校關係。 ===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 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等三所比鄰同處臺北市大安區公館地區的公立大學,於2014年6月10日倡議共組的大學系統,於2015年1月正式簽約,2016年3月改為現今名稱。 === 臺灣歐盟中心 === 2009年6月,歐洲聯盟選定中臺大在內的7所臺灣高等教育學府聯合組成「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第一期4年補助110萬歐元,規劃用於各校開設歐盟研究課程、歐盟相關研討會、獎學金等。中心要職分屬4所核心成員大學,主席為臺大校長楊泮池,主任為臺大政治學系歐盟莫內講座教授蘇宏達。 === 社群關係 === 臺大植栽覆蓋率高,宛如自然公園,自然生態豐富。對缺乏遊憩場所、公園綠地的臺北居民是個天堂,常見到社群居民,老人出來散步,小孩騎著小腳踏車。臺北鳥會也常到臺大賞鳥。步道協會亦在臺大校區設計自然步道與數學步道,提供兒童趣味學習的資源。 臺大周邊非政府組織密度頗高,與臺大本身資源豐富有關,許多臺大教授甚至是組織的主持人。豐富的文史資源,芳蘭三塊厝、寶藏巖、臺鐵新店線(1965年停駛)及鐵路宿舍、自來水博物館、紫藤廬、溫州街、青田街日式宿舍,見證大時代的一切。其中溫州、青田街日式宿舍還是臺大的教職員宿舍。 2000年起,臺大校方意識到社群與學校之間需要互動,讓社群民眾更親近校園,於是先將大門廣場的圍牆降低,再將新生南路側圍牆上鐵欄杆撤除,留下大約1公尺高的鋼筋混泥土圍牆,舉辦大型活動時亦會邀請社群民眾參觀,甚至參與。另外臺大亦設有訪客中心,首任幹事為許家豪先生,建立訪客中心志工系統、開設首屆英文導覽培訓課程。第二任幹事為楊松翰先生,第三任幹事為洪若綾小姐,第四任幹事為張淇惠小姐。 == 校友 == == 注釋 == == 參考資料 == === 引用 === === 來源 === * 項潔 主編,《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1928-200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05年6月 * 劉子銘、楊松翰、蔡明達、劉建甫,Hi! NTU 解讀臺大的82個密碼,國立臺大出版中心,2010年4月1日 * 歐素瑛,《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北:臺灣 古籍出版社,2006 * 藍博洲,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中晨星出版,2001年出版。 *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臺大校園自然步道,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16日 * 國立臺灣大學_認識臺大 * 夏鑄九,校園重訪:反省臺大八0年代的校園規劃 * 國立臺灣大學校總區地圖MiniGIS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 == 參見 == * 臺北帝國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系所列表 * 國際華語研習所 * 各學校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 臺灣大專院校列表 *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 == 外部連結 == * 國立臺灣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之臉書 * 國立臺灣大學之YouTube頻道 * 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 Category:1928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Category:1928年臺灣建立 Category:臺北市大專院校 Category:臺灣公立大專院校 Category:中華民國公立大學 北 Category:臺灣區塊鏈大學聯盟 Category:公館 (臺北市) Category:竹北市學校 Category:新竹縣大專院校
伊壁鳩魯
伊壁鳩魯(,)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學派的創始人。伊壁鳩魯成功地發展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樂主義,並將之與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結合起來。他的學說的主要宗旨就是要達到不受干擾的寧靜狀態。 伊壁鳩魯生於公元前341年愛琴海的薩摩斯島,但父母親都是雅典人。柏拉圖的弟子首先向他傳授了哲學。公元前 323 年,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在隨後的政治衝突中,伊壁鳩魯和家人被迫遷往科洛芬(Colophon )(今土耳其境內)。在那裡,他跟隨德謨克利特的學徒瑙西法尼斯(Nausiphanes)繼續學習。公元前307年,他開始在雅典建立了一個學派,這個學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動。傳說中該學派居於他的住房和庭院內,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因此被人稱為“花園哲學家”。據說在庭院的入口處有一塊告示牌寫著:“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 伊壁鳩魯的學說和蘇格拉底及柏拉圖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強調遠離責任和社會活動。伊壁鳩魯認為,最大的善來自快樂,沒有快樂就沒有善。快樂包括肉體上的快樂,也包括精神上的快樂。而真正的快樂來自簡單的生活,沒有恐懼和焦慮。相較之下,追求財富、權力和名聲只會帶來痛苦和折磨。伊壁鳩魯區分了動態的快樂和靜態的快樂,前者是指正在滿足一種慾望時產生的快樂(例如享用美食時的快樂),後者則指慾望得到滿足後的平靜之樂(例如飽餐一頓後的快樂),伊壁鳩魯認為靜態的快樂擁有優先的地位,它是“一種厭足狀態中的麻醉般的狂喜”。伊壁鳩魯又提出,享受平靜之樂( the peace of a tranquil mind)的障礙之一是對死亡的恐懼,且這種恐懼又被宗教信仰加劇:也就是說如果你招致神明的憤怒,你就會在來世受到嚴懲。但伊壁鳩魯並不打算透過提出一種不朽的替代狀態來對抗這種恐懼,而是試圖解釋死亡的本質。他首先提出,當我們死去時,我們對自己的死亡毫不知情,因為我們的意識(或我們的靈魂)在死亡時就不復存在。為了解釋這一點,伊壁鳩魯認為整個宇宙要麼由原子或者空間組成,這也正是原子論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和留基伯那所主張的。 同時,伊壁鳩魯強調,在我們考量一個行動是否有趣時,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它所帶來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暫快樂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是否可能獲得更大、更持久、更強烈的快樂。他還強調,肉體的快樂大部分是強加於我們的,而精神的快樂則可以被我們所支配,因此交朋友、欣賞藝術等也是一種樂趣。自我的慾望必須節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幫助我們忍受痛苦。伊壁鳩魯認為當人不受任何痛苦折磨、慾望也都得到滿足後,就會進入「毫無紛擾」(Ataraxia)的最高境界。 伊壁鳩魯相信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但他並不認為原子的運動受各種自然法則的支配。伊壁鳩魯否定宗教,否認神是最高的法則制定者,因此也就蔑視必然原則。伊壁鳩魯悖論是其著名遺產之一。伊壁鳩魯也同意德謨克利特的有關“靈魂原子”的說法,認為人死後,靈魂原子離肉體而去,四處飛散,因此人死後並沒有生命。他說:“死亡和我們沒有關係,因為只要我們存在一天,死亡就不會來臨,而死亡來臨時,我們也不再存在了。”伊壁鳩魯認為對死亡的恐懼是非理性的,因為對自身死亡的認識只能是對死亡本身的無知。 在他的晚年,伊壁鳩魯遭受著腎結石、胃病和眼疾等疾病,健康狀況時常不佳,經常忍受著巨大的病痛,但他還是活到了 72 歲。他忠於自己的信仰,將生命的最後一天描述為真正快樂的一天。 伊壁鳩魯的學說並沒有發展出科學的傳統,但它自由思維的態度和反對迷信的實踐,一直得到羅馬帝國早期一些上層階級成員的尊敬。而在今天,“Epicurean”這個詞已經具有貶義,用來形容那些只追求感官享樂的人們。 == 參考文獻 == ==參見== *伊壁鳩魯悖論 *尤西弗羅困境 *順世論(印度類似的哲學思想) Category:古希臘哲學家 Category:唯物主義者 Category:古希臘物理學家 Category:宗教批評者 Category:經驗主義者 Category:薩摩斯人 Category:希臘化時期哲學家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歷史年表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指的是1911年至1949年間中華民國行政中央位於中國大陸的時期。1949年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控制,僅管轄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東沙群島和南沙太平島等島嶼。 ==1910年代==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2日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至1912年2月12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張秀平、毛元佑、黃樸民著,《影響中國的100次戰爭》。 * 1912(民國元年) **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臨時首都設於南京。 **2月12日,溥儀退位;2月29日,袁世凱於北京就任第二屆臨時大總統。 **3月11日,孫中山公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採內閣制,作為國家的臨時基本法。 * 1913(民國二年): **3月20日,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在上海遇刺 **4月26日,簽署善後大借款協議 **6月,袁世凱罷免了都督柏文蔚、李烈鈞、胡漢民 **7月12日,李烈鈞首先宣佈江西獨立,二次革命爆發但很短時間內失敗。 **10月10日,袁世凱就任第一屆大總統。 * 1914(民國三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入侵山東。 **中華革命黨成立 **袁世凱解散國會,制定《新約法》採總統制。 * 1915(民國四年) **日對中提《二十一條要求》。 **楊度等人組籌安會,發表《君憲救國論》勸進帝制。 **袁世凱預備稱帝並改國號為中華帝國,蔡鍔等發動護國戰爭。 **陳獨秀創《青年雜誌》。 * 1916(民國五年) **袁世凱改國號為洪憲, **6月6日袁世凱逝世,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 **8月,鄭家屯事件 * 1917(民國六年) **府院之爭,張勛擁溥儀復闢失敗,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展開護法運動,與北洋軍對抗。 **吳稚暉編《國音字典》。 **毛澤東於長沙設新民學會。 * 1918(民國七年) **魯迅發表小說《狂人日記》。詩人蘇曼殊逝。 **中國科學社遷回國內,設在南京高師。 **軍政府改組,改大元帥制為委員制,孫中山權力被架空。 **南澳大地震 * 1919(民國八年): **五四運動,蔡元培辭北京大學校長職,上海發起中國首次大規模罷工 。 **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北洋政府交通總長曹汝霖遭彈劾免職。 ==1920年代== * 1920(民國九年) **爆發京國之爭,教育界做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決議,在學校推廣新國語 **7月14日—7月23日,直皖戰爭 **甘肅省海原縣發生8.5級大地震,是中國有地震記載中最高烈度地震之一,造成234,117到273,400人死亡。 * 1921(民國十年): **學衡社成立 **郭沫若和鬱達夫合辦創成社。 **嚴復逝。 **孫中山到廣州重建軍政府,稱「非常大總統」。 **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中國共產黨。 **外蒙古建立親蘇的君主立憲政府,宣佈獨立;民國北洋政府不予承認並發布宣告予以譴責。 * 1922(民國十一年): **胡適推行白話文運動。 **伍廷芳逝。 **汕頭市出現強烈颱風,造成6萬到10萬人死亡。 **3月9日,上海學生成立“非基督教學生同盟”組織得到北京學生響應,蔡元培等人均予支援,全國展開了非基督教運動。 **劉伯明逝。 **4月-5月,第一次直奉戰爭。 **6月16日,六·一六事變中陳炯明叛變。 * 1923(民國十二年): **5月,發生臨城劫車案。 **直系曹錕賄選,孫中山結束護法運動。 **孫中山到廣州三建軍政府,準備聯俄容共。 * 1924(民國十三年): **國共第一次合作(聯俄容共)。 **6月,孫中山建立革命文武兩校。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開學暨國民革命軍建軍,國立廣東大學(中山大學)建立。 **8月,發生廣州商團事變。 **9月-11月,第二次直奉戰爭。 **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 * 1925(民國十四年): **孫中山逝,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國立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被免除。 **3月16日,大理市發生7.0級地震,5000人死亡。 **5月30日,五卅運動。 **10月,反奉戰爭。 * 1926(民國十五年): **3月18日,中山艦事件。 **國民革命軍北伐開始。 **《古史辨》第一冊出版。 * 1927(民國十六年): **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寧漢分裂、中共發動南昌暴動,第一次國共內戰開始。 **王國維自殺,著有《人間詞話》。 **籌設中央研究院。 **加拿大古人類學家步達生在北京周口店發現北京人化石。 * 1928(民國十七年): **5月3日,山東濟南發生五三慘案。 **6月4日,皇姑屯事件中,奉系軍閥張作霖遇刺身亡。 **6月,外交部長王正廷發起以修訂不平等條約為中心革命外交。 **12月29日,東北易幟,北伐完成,全國統一。 **國民政府開始實行《建國大綱》的訓政時期計劃 * 1929(民國十八年):梁啟超逝,中東路事件。 ==1930年代== * 1930(民國十九年):中原大戰起 * 1931(民國二十年): **九一八事件,東三省被日本佔領 **中國共產黨在江西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1-1937) * 1932(民國二十一年): **一二八事變日本攻佔上海 **滿洲國成立(溥儀第二次復闢)(1932-1945) * 1933(民國二十二年): **巴金在成都著《家》、《春》、《秋》三部曲 **中央將北平故宮重要古物南遷 **1月-3月,長城戰役 **7月,國民政府指派(江蘇常熟今張家港)錦豐人,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陳一白鋪築了澄(江陰)巫(張家港巫山)軍用公路,18公里,路基寬9米,1934年1月完工 **國聯十九國委員會反對承認滿洲國,日本抨擊國聯 **福州發生閩變事件,成立「中華共和國」(1933-1934) **廢兩改元 * 1934(民國二十三年): **推行新生活運動 **第五次圍剿戰爭結束,紅軍棄中央蘇區,開始長徵(1934-1936) **沈從文著《邊城》 **考古學家黃文弼著《高昌陶集》 * 1935(民國二十四年): **共產黨遵義會議(毛澤東勢力增大) **夏鼐等發掘殷墟 **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 **12月29日,一二·九運動爆發 **法幣政策廢止銀本位 * 1936(民國二十五年): **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成立防空總臺,陳一白為防空情報電臺總臺首任少將總臺長,建立崇明、海州、溫州、杭州灣外桃花島、陳錢山、小洋山、大洋山等十個監視臺。 **西安事變,張學良自此遭軟禁 **魯迅逝,章炳麟逝,胡漢民逝 * 1937(民國二十六年): **春,國民政府鞏固江防,再次由陳一白自江陰要塞向東,經楊舍、福前鎮東、東萊、合興至錦豐,搶築軍用公路。春季測量,盛夏施工,建橋築基。同時常(熟)十(二圩港)公路段始築,43公里,路基寬7米,路面寬3米。1943年1月9日常熟鹿苑公路段試行通車。 **國共第二次合作,成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淞滬會戰,8月14日中日首次空戰,陳一白指揮偵報日寇情報電訊精確,獲八一四空軍大捷 **8月15日蔣中正在日記中記道:“倭寇空軍技術之劣,於此可以寒其膽矣!”此後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提議以後每年8月14日為中國空軍節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 **十年建設(1928-1937)結束 * 1938(民國二十七年): **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殲滅日軍一萬餘人 **4月,對日作戰的最高指揮機構——中央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成立抗日戰爭期間最高的軍事情報機構——軍令部第二廳,陳一白將軍出任軍事委員會特種技術研究室副處長,時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中正在自己的辦公室成立日本密電檢譯總臺,授命宋子文外甥溫毓慶中將為處長,和陳將軍合作主管情報電訊。 **武漢會戰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北大、清大、南開大學遷到昆明合組西南聯大。 * 1939(民國二十八年): **日軍炸重慶、潼關、洛陽、襄陽、西安、宜昌、泉州、成都等地 **9月,為紀念淞滬會戰中日首次空戰八一四空軍大捷,國民政府正式下令8月14日為中國空軍節。 ==1940年代== * 1940(民國二十九年): **8月,香港政府正式邀請中方派員赴香港,代建防空情報系統。陳一白率員赴港,以中央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四處名義,建立駐香港第八工作隊,從事香港航空情報之偵測工作,對廣州、三灶島、海南島各地之敵機動態,均有詳密之偵報。香港當局還聯同中國在廣東沿海組織防空情報網。 **汪精衛於南京成立國民政府,美、法拒絕承認。 **蔡元培逝。 * 1941(民國三十年): **9月至1942年4月期間,航委會雲南壘允防空指揮部首長陳一白少將指揮偵報日機情報電訊精確,協同陳納德飛虎隊作戰,8個月,40多次空戰,共計擊落日機300多架,陳一白和陳納德對中國抗戰貢獻巨大 **日本突襲珍珠港,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1941-1945)開始。 * 1942(民國三十一年): **5月1日下午,迫於戰事不利,壘允撤退,陳一白將軍轉赴成都,化名何非光,防空總薹設在西門大街共和裡一百四十幾號,是一所洋房。陳一白將軍繼續協同陳納德飛虎隊作戰。 **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起,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 * 1943(民國三十二年):中、美、英三盟國在開羅發表對日作戰宣言——開羅宣言。 * 1944(民國三十三年): **豫湘桂會戰。 **汪精衛逝。 **盟軍轟炸機首次從成都起飛轟炸日本本土及日軍佔領區,共1614架次。 * 1945(民國三十四年): **抗日戰爭結束、1945年國共衝突;國共重慶談判後簽訂雙十協定。 **陳儀將軍代表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在臺北公會堂接受在臺日軍的投降。 **外蒙古舉行公民投票獨立。 * 1946(民國三十五年): **國民政府宣佈承認外蒙古獨立。 **國共內戰起。 **陶行知逝。 **詩人聞一多被殺。 **《中華民國憲法》透過。 * 1947(民國三十六年): **臺灣二二八事件。 **中華民國政府表示反對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 * 1948(民國三十七年): **蔣中正當選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 **國庫黃金運到臺灣,金圓券風暴。 **馮玉祥逝。 **朱自清逝。 **蔣中正親自下令查封上海《觀察》雜誌和逮捕《觀察》工作人員 **長春圍困戰餓死難民十餘萬人,以國軍投降結束。 **遼西會戰結束,共軍攻佔東北全境。 * 1949(民國三十八年): **三大戰役結束,國軍主力喪失殆盡。 **白崇禧要求蔣中正辭總統,副總統李宗仁代理總統與共產黨和談,和談破裂。隨後共產黨率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攻佔首都南京和經濟中心上海。 **中華民國先遷都廣州,再遷都重慶,接著在不足半月內遷都成都。 **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頒布臺灣省戒嚴令 **美軍放棄青島基地,連同國軍撤退後,解放軍進駐青島。 **廣東和廣西國軍撤往海南島或越南。 **金門古寧頭戰役 **中國人民解放軍包圍成都,蔣中正搭機撤往臺灣。 ==參見== *中華民國臺灣時期歷史年表 == 參考文獻 == Category:歷史年表 Category:中國史年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年表
本列表旨在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1949年10月1日起)上的重大事件,按最高領導人在任時期劃分。 == 毛澤東時代(1949年-1976年) == === 1949年-1956年 === * 1949年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改北平為北京,以作為首都李守孔著:《中國現代史》,臺北:三民書局,1973年9月,ISBN 9571406635。定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臨時國歌。 :* 10月2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蘇聯)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 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建交周敏主編:《世界地圖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ISBN 7503121408。 :* 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10月14日-12月,張家口爆發了鼠疫,75人死亡。 :*10月21日,毛澤東發表政務院人選,以周恩來為總理,兼外交部部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由毛澤東兼任。 :* 10月25日,金門戰役爆發,解放軍進攻失敗。 :*11月,兩航事件,隸屬中華民國交通部的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運輸公司的飛行員集體自英屬香港駕駛12架飛機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 :*12月7日,成都十二橋慘案,數十名政治犯被秘密集體槍決。 :*12月16日,毛澤東應召赴莫斯科,參加慶祝蘇共中央總書記斯大林七十歲誕辰,並對蘇聯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訪問;21日,毛澤東等到達莫斯科,與斯大林迅速談判。 * 1950年 :*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莫斯科簽訂。 :*2月27日,河南宜洛礦難造成174人死亡、39人受傷,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的第一場最大安全責任事故。 :* 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公佈施行;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陷海南島”。 :* 6月27日,由於朝鮮戰爭於6月25日的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協防中華民國,引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抗議。 :* 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公佈施行。 :* 6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公佈施行,逐步展開土地改革運動,1953年春基本結束;土改並未以遵循法律的和平方式進行,據估計共造成了100萬-500萬人的非正常死亡,農村精英階層消亡。 :*8月15日,中國與印度邊境墨脫縣發生8.6級地震,約4000人死亡。 :*9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逮捕6名涉嫌參與炮擊天安門案的外國僑民。 :*10月6日,西藏昌都戰役開始,解放軍佔領昌都地區。 :*10月8日,毛澤東釋出命令,將東北邊防軍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北朝鮮,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鴨綠江入朝作戰。 :*10月10日,《關於糾正鎮壓反革命活動的右傾偏向的指示》頒佈,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1953年底基本結束,官方資料顯示至少70餘萬或80餘萬人死亡,上百萬人遭逮捕,而學界則估計100萬-200萬人遭處決。 :*10月27日,中共中央書記處五大書記之一的中共中央秘書長任弼時於北京病逝。 :*11月4日,發表《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以“仇視”、“鄙視”及“蔑視”美帝國主義為主題的三視教育運動正式展開。 :*12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出佈告取締一貫道及所有會道門,由此帶動全國開始取締反動會道門。 * 1951年 :* 2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頒佈。 :* 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正式簽訂,西藏和平解放。 :*8月,遼河大水,造成6000多人死亡,遼寧、吉林兩省受災。 :*9月29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作題為《關於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的報告,11月3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學校中進行思想改造和組織清理工作的指示》,開啟了針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 :* 10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藏部隊進駐拉薩。 :* 12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三反”運動在全國開展,於1952年10月結束。 :* 12月26日,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召開第三十一次委務會議,決定成立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開始籌備漢字改革。 * 1952年 : :*1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首先在大中城市開展“五反”鬥爭的指示》,全國大中城市開展對違法資本家的“五反”運動。 :*2月1日,聯合國大會第六屆會議透過中華民國控告蘇聯的第505號決議,即《蘇聯違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致威脅中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及遠東和平案》。 :*2月,被中國官方稱為“共和國反腐第一案”的“劉青山張子善案”中,劉青山與張子善因“貪汙”被槍決。 :* 4月5日,荊江分洪工程正式開工,6月20日竣工。 :* 6月中旬-9月下旬,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 :* 7月1日,成渝鐵路全線正式通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成的第一條鐵路幹線。 :* 8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公佈施行,《綱要》對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自治機關的組成、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利等問題作出規定。 :* 10月25日 ,“三反五反運動”結束,眾多商人、資本家及其親屬自殺身亡或被迫害身亡,部分地區經濟衰退,中國大陸資產階級逐漸消亡。 :*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決定設立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開始直接管理企業經營活動,推行計劃經濟。 :*12月22日,全國範圍內的“大肅託”運動開始。 :* 12月31日前,蘇聯向中國移交長春鐵路。 * 1953年 :* 1月1日,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執行。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公佈施行,隨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鄉、縣、省(市)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普選。但是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至少55萬民主黨派、知識分子和異見人士遭到廣泛迫害,民主制度遭到嚴重破壞。 :*3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悼念蘇聯領導人斯大林逝世,將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肖像更換為斯大林肖像,為期一天。 :*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人口超過6億,馬寅初等人提議進行計劃生育。 :*7月15日,第一汽車製造廠在長春成立,此後製造出“紅旗轎車”。 :*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同聯合國軍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9月16日-10月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起草了《關於加強幹部管理工作的決定》,標誌著中共建立了幹部職務名稱表制度。 :* 10月,全國開始實行糧食統購統銷;後又對油料、棉花和棉布實行計劃收購和供應。 :* 12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全國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 * 1954年 : :* 4月,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國際會,簽訂《印度支那停戰協定》。 :* 6月,周恩來出訪印度、緬甸。 :*6月-9月,長江爆發歷史性大洪水,共造成3.3萬餘人死亡,受災人口達1888萬人。 :*7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海南島三亞以東擊落一架香港客機。 :*8月17日,高崗饒漱石事件中,高崗自殺。 :*9月3日,解放軍炮擊金門,九三炮戰爆發。 :* 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透過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4年) 》、史稱《五四憲法》,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23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在政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概念。 :* 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成立,成為中央人民政府,周恩來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 :* 9月29日,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訪華,與毛澤東會談。 :*10月7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 :* 12月,第二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選舉周恩來為全國政協主席,選舉毛澤東為名譽主席。 :* 12月25日,青藏公路正式通車。 * 1955年 :*江蘇南通爆發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症)疫情,全市1680人突然癱瘓,其中大多為兒童,並有466人死亡;此後一段時間,中國大陸每年報告2萬-4.3萬病例。 :*1月,東亞寒潮侵襲影響整個中國大陸地區,大部分地方出現大面積的降雪。 :*1月18日-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一江山島戰役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佔領浙江一江山島。 :* 4月,周恩來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出席萬隆會議,此前曾發生“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 5月16日,胡風在“胡風反革命集團案”中被捕。 :* 5月31日前,蘇聯從中國旅順撤軍。 :*7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在全國開展“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毛澤東將鎮壓比例定為百分之五。 :*8月,中國與美國在瑞士日內瓦開始中美大使級會談,後轉移到波蘭華沙。 :*9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議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實行軍銜制,授予十名元帥、十名大將和五十五名上將。 :*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 :*10月28日, 錢學森被美國政府釋放後抵達中國北京。 :* 10月,中共七屆六中全會透過《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農業合作化高潮興起。 :*11月,全國開始正式發行糧票。 * 1956年 :* 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透過了《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 :* 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動圖-4型重型轟炸機炸燬理塘縣長青春科爾寺。 :* 3月16日,國務院成立了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陳毅任主任。 :*4月25日,毛澤東作《論十大關係》的講話,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又稱“百花運動”。 :*5月,開始發掘明定陵,出土大量文物,由於技術落後而損壞。 :* 6月7日,陳鏡開打破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是中國運動員創造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 4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 ,6月21日中國政府釋放第一批日本戰犯。 :* 7月12日,寶成鐵路南北兩段在黃沙河接軌通車。 :* 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為副主席,鄧小平為總書記。 :* 10月15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正式建成投產。 :*12月,《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正式出臺。 :*年底, 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與此同時各地農民和手工業者爆發大規模“退社運動”(退出合作社)甚至引發暴動,但遭到鎮壓。 === 1957年-1965年 === * 1957年 : :* 2月,毛澤東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 :*2月,貴州爆發“亞洲流感”,1年多內造成全球100萬-400萬人死亡,成為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大瘟疫之一。 :* 3月,割讓浮水洲島予越南,改名白龍尾島。 :* 4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 :* 5月,美國導彈部隊進駐臺灣。 :* 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反右運動開始,至少55萬知識分子、民主人士遭到迫害,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中國共產黨實質性一黨專政時期。 :*10月,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 :*10月15日,聶榮臻與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別爾烏辛在蘇聯莫斯科簽署《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 :* 11月,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參加慶祝“十月革命”四十週年等活動。 * 1958年 : :*1月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月11日-22日,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在廣西南寧召開工作會議,毛澤東批評了周恩來、陳雲等人的“反冒進”。 :* 2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並透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 :*4月,青海省發生藏族和撒拉族暴動,史稱“循化事件”,解放軍鎮壓造成400餘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 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透過“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會後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此後統稱“三面紅旗”。 :* 5月,日本長崎發生長崎國旗事件,對中日關係造成衝擊。 :* 7月,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華,與毛澤東會談。 :* 8月17至30日,北戴河會議召開,會後,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進入高潮。 :* 8月23日,福建前線部隊炮擊金門。 :* 8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建成的中國第一座實驗性核反應堆迴旋加速器開始運轉。 :* 9月24日,中華民國空軍向中國人民解放軍飛機發射導彈,戰鬥中解放軍擊落一架或兩架國軍戰機,一架解放軍戰機被空對空導彈擊中墜毀,為世界空戰史上首次使用空對空導彈。 * 1959年 : :*中國大陸出現三年大饑荒(1959-1961年),據各方估計共造成1500-5500萬人非正常死亡,被廣泛視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饑荒,也被認為是最嚴重的人為災難之一。 :* 3月,西藏拉薩騷亂,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藏部隊於3月20日-22日進行了武裝鎮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達賴喇嘛流亡國外。 :* 4月,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劉少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宋慶齡和董必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6月,蘇聯停止對中國核專案的援助;“596工程”啟動。 :* 7月2日-8月16日,廬山會議召開,彭德懷等人因反對浮誇風等左傾問題而遭到批判(被毛澤東定性為“彭、黃、張、周反黨集團”)、並被撤銷國防部部長職位,由林彪接任;會後,全國開展反右傾運動。 :*8月至10月,中國與印度發生邊界衝突,即空喀山口事件和郎久事件。 :*9月1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在開工後不到一年建成竣工交付使用。 :* 9月,中國第一臺每秒運算1萬次的快速通用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 :* 9月26日,發現大慶油田。 :* 9月30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訪華,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慶祝活動。 :*10月,河南信陽發生持續半年的饑荒,上百萬人非正常死亡。 * 1960年 :* 2月4日,中共中央派康生等人作為觀察員參加《華沙條約》締約國在莫斯科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中蘇矛盾深化。 :* 2月19日,中國第一枚試驗探空火箭在上海南匯縣發射成功。 :*5月,大同老白洞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684人死亡,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來最嚴重的礦難事故。 :*5月25日,中國人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 :*6月,解放軍與緬甸軍方聯合展開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在緬甸北方的勢力,使之撤退至臺灣。 :*6月—11月,在甘肅夾邊溝農場關押的數千名右派因飢餓死亡,即“夾邊溝慘案”。 :* 6月5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屆世界工聯理事會會議上,中國與蘇聯發生激烈爭論。 :* 6月19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訪問中華民國臺灣,六一九砲戰爆發。 :* 6月24日-26日,彭真率中共代表團參加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布加勒斯特會議。 :* 7月,蘇聯政府撤走全部在華專家,撕毀協定和合同,停止供應重要裝置,中蘇交惡。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在北京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中國方面正式放棄對果敢的主權,讓予緬甸,並割讓南坎。 :*10月1日,中共派劉少奇、鄧小平、彭真等率代表團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該團與蘇共發生激烈衝突。 :* 11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即《十二條》)。 :*12月,顧方舟領導研發的“沙賓型”脊髓灰質炎活疫苗首批500萬人份生產成功,在中國大陸十一個城市開始推廣,1962年顧方舟等人進一步將其改造為“糖丸”活疫苗。1959年,顧方舟曾前往蘇聯學習考察,並獲得美、蘇的疫苗樣本,當時美國科學家阿爾伯特·沙賓正與蘇聯科學家米哈伊爾·楚馬科夫合作以推廣其研發的口服疫苗以對抗小兒麻痺症。 * 1961年 :* 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 :* 3月,中共中央制定《農村六十條》。 :* 6月,中共中央批准《文藝十條》,後修改為《文藝八條》。 :* 7月,中共中央批發《科研十四條》。 :* 8月15日,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通車。 :* 9月,中共中央批准試行《高教六十條》。 :* 9月,中共中央批准試行《工業七十條》。 :*10月25日,美國中情局支援的四水六崗衛教軍在西藏襲擊解放軍,繳獲有關大躍進失敗和解放軍戰鬥序列的重要情報。 * 1962年 :* 1月11日-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擴大的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 ”,大躍進結束,毛澤東作了自我批評、退居二線,由劉少奇、鄧小平等人主持中央事務。此後劉少奇、鄧子恢等人推行“三自一包”的政策。 :* 3月19日,廣東新豐江水電站水庫水位達110.5米時誘發6.1級地震,震中烈度為8度,為中國國內最大的水庫誘發地震。 :* 4月,伊塔事件中,新疆數萬名中國公民逃往蘇聯。 :* 5月,中共中央決定大幅度調整國民經濟。 :*6月-7月,鄧小平對三自一包的“包產到戶”表示支援,並引用四川(一說安徽)諺語“不管黃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貓論”出臺。 :* 8月,小說《劉志丹》被康生指責為“反黨小說”。 :* 9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南昌首次擊落中華民國空軍美製U2高空偵察飛機1架。 :* 9月24日-27日,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對劉少奇等人的改革表達不滿。 :* 10月-11月,中印邊境戰爭爆發,中國獲得勝利後撤離藏南地區。 :*10月12日,中國與朝鮮簽訂《中朝邊界條約》,向朝鮮割讓包括長白山在內約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 :*11月9日,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廖承志在北京同日本代表高碕達之助簽署了《中日長期綜合貿易備忘錄》,開啟“LT貿易”。 * 1963年 :*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全國開展學雷鋒活動。 :* 4至5月,國家主席劉少奇訪問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越南 ,9月訪問朝鮮。 :* 5月,杭州會議召開,中共中央釋出《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前十條》),“四清運動”開始,造成數萬人非正常死亡、被視為文化大革命預演。 :* 7月,童第周和嚴紹頤等在《科學通報》上發表有關魚類的核移植《魚類細胞核移植》的論文。 :*8月,海河特大洪災造成5000餘人死亡,北京部分地區被淹、天津被困,受災人口超2200萬人,是海河流域歷史上最嚴重的洪災之一。 :* 9月,中共中央制定《關於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一些具體政策的規定(草案)》(《後十條》)。 :* 9月6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開始發表《九評蘇共》,中蘇論戰加劇。 :*12月16日,羅榮桓元帥逝世。 :*中國石油已基本實現自給。 :*12月至次年2月,周恩來總理訪問阿聯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阿爾巴尼亞、突尼西亞、迦納、馬裡、幾內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緬甸、巴基斯坦、錫蘭。 * 1964年 : :*1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法國建交。 :* 2月,中國大陸掀起“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 ”運動。 :* 2月23日-8月22日,中國與蘇聯在北京就邊界問題舉行談判,會談無疾而終。 :* 4月,中國和日本就互派記者達成《中日記者交換協定》。 :* 6月,中國成功發射自行研製的第一枚運載火箭。 :*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人口達7.23億,掃盲運動使得中國文盲率(15歲及以上不識字人的比例)下降到了52%,有約1億人脫盲。 :*7月,“文化革命五人小組”成立。 :* 8月,設立中國中日備忘錄貿易辦事處駐東京聯絡處。 :* 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屬於“兩彈一星”工程。 :*11月,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下臺後,周恩來、賀龍率代表團訪問蘇聯,與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發生矛盾,中蘇衝突升級。 :* 12月,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宣佈,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四個現代化”),大會再次選舉劉少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任命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 1965年 :*2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在北京與中方會談。 :*5月1日,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學者在雲南元謀發現元謀人。 :*6月,中國出兵參加越南戰爭。 :*8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與中華民國國軍在福建、廣東附近爆發“八六海戰”。 :*9月1日,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 :*11月,姚文元於上海《文匯報》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 1966年-1976年 === * 1966年 : :*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非斷交。 :*2月,“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發表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成為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奠基之作。 :*2月,文化革命五人小組提交《二月提綱》,被作為中央檔案下發,但隨後不久,這個提綱就為毛澤東所否定和批判。 :*3月8日,邢臺市發生7.2級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共計死亡8064人,受傷38451人,倒塌房屋508萬餘間。 :*4月,《中國科學》刊登了有關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論文,當年《科學》對此也做了報道。 :*5月16日,《五·一六通知》發表、文化大革命開始,撤銷了原文化革命五人小組以及《二月提綱》,中國大陸進入文革“十年浩劫”或“十年動亂”,國家主席劉少奇、鄧小平等人相繼被打倒。 :*5月28日,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立。 :*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成立。 :*8月16日,時任內蒙古第一書記的烏蘭夫遭撤職、迫害,引發此後文革重大冤假錯案“內人黨事件”,造成數萬人死亡,至少數十萬人遭牽連。 :*“紅八月”爆發,8月18日起,毛澤東、林彪等人在天安門先後八次接見1000萬紅衛兵,後者開始大規模“破四舊”、全國大串連,屠殺迫害“黑五類”,成為文革期間紅色恐怖的源頭。紅八月期間,北京地區有1700餘人被紅衛兵打死,數萬人被驅逐。 :*8月24日,知名作家老舍因不堪迫害,於深夜自沉於北京西北的太平湖,享年67歲。 :*8月30日,周恩來起草《一份應予保護的幹部名單》。 :*9月3日,知名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受紅衛兵迫害,於家中自縊而亡。 :*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迦納斷交。 :*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對地導彈在自己的國土上飛行爆炸成功,屬於“兩彈一星”工程。 :*11月,廣東省陽春縣爆發流腦疫情,透過紅衛兵的全國大串連蔓延至全國,1966-67年間的流腦大流行共造成16萬餘人死亡。 * 1967年 : :*1月,上海發生“一月風暴”,成為全國大規模奪權運動的開端,各地造反派成立“革命委員會”取代黨政機關。 :*1月、2月,譚震林、陳毅、葉劍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等與江青、陳伯達、康生、姚文元就文化大革命等問題發生爭執,即“二月抗爭”。 :*2月,“青海二二三事件”造成上百人死亡,上萬人受迫害。 :*5月23日,研發抗瘧疾藥物的“523專案”啟動。 :*6月初,文革期間的“重慶大武鬥”拉開序幕,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 6月17日 ,中國首枚氫彈在羅布泊成功爆炸,屬於“兩彈一星 ”工程。 :*6月下旬,中國駐緬甸人員不顧緬甸政府的勸阻,強行向華僑和緬甸國民散發《毛主席語錄》和毛主席像章,引起緬方的不滿和干涉,發生中國駐緬甸使館遇襲事件、午門抗緬大會等事件,雙發爆發大規模衝突、造成人員傷亡,兩國瀕臨斷交。 :*7月初,文革期間四川的“瀘州武鬥”開始,造成數千人死亡。 :*7月20日,武漢發生七·二〇事件,江青隨即提出“文攻武衛”,此後大規模“武鬥”展開,中國大陸進入全面內戰狀態。 :*8月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公安部部長謝富治發表講話,明確提出“砸爛公檢法”的主張。 :*8月9日,北京發生紅衛兵“焚燬蒙古駐華大使專車事件”。 :*8月,廣東省發生“廣州吊勞改犯事件”,上百人死亡。 :*8月22日,北京發生紅衛兵火燒英國代辦處,毆打英國駐華代辦柯利達,引發國際爭端,周恩來向英方道歉。 :*8月26日,廣東省文革期間發生“反彭湃烈士事件”,造成上百人喪生。 :*8月底,寧夏“青銅峽事件”造成上百人死亡。 :*8月-10月,湖南省文革期間爆發“道縣大屠殺”,9000餘人喪生。 :*9月6日,中國與坦尚尼亞、尚比亞簽署協定,支援兩國修建坦贊鐵路。 :*9月起,廣東省文革期間爆發“陽江大屠殺”,數千人死亡。 :*10月1日,中國與印度爆發邊境衝突,中國從錫金撤離。 :* 10月17日,前清王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因尿毒症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從1959年獲得特赦開始,他一直在北京植物園工作。 :*10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斷交併從印尼撤僑(參見:九·三〇事件)。 * 1968年 :*1月,文革期間的重大冤假錯案“趙健民雲南特務案”爆發,138萬7千餘人受到牽連,大屠殺導致1萬7千餘人死亡,另有6萬1千多人致殘。 :*4月,廣州軍區司令員黃永勝內定廣西“4·22”陣營為反動組織、開始鎮壓,廣西大屠殺逐漸達到高峰,亦爆發大規模人吃人事件,最終造成10-15萬人死亡。 :*4月23日,北京“清華大學百日大武鬥”拉開序幕,成為北京最為嚴重的武鬥事件。 :*5月,毛澤東批准文革“清理階級隊伍”展開,約三千萬人被批鬥、據估計50萬-150萬人死亡。 :*6月8日,“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在文革期間被暴民毆打致死。 :*7月,香港爆發“香港流感”,是1957-58年亞洲流感的變種,再度造成全球100萬-400萬人死亡,成為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大瘟疫之一。 :*7月底開始,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開始進駐各學校和機關團體,紅衛兵運動逐漸退出文革舞臺。 :*7月-9月,湖南文革期間發生“邵陽縣大屠殺”,近千人死亡。 :*8月5日,毛澤東將來訪的巴基斯坦外交部長贈送的一籃芒果轉送給了進駐清華大學的工宣隊,引發了此後全國性的“芒果崇拜”。 :*8月,海南(文革期間隸屬廣東省)爆發“儋縣大屠殺”,700餘人死亡。 :*9月-10月,江西省文革期間爆發“瑞金大屠殺”,上千人死亡。 :* 9月30日,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鐵路橋率先通車。 :* 10月13日至31日,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召開,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被非法“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和永久開除出中國共產黨”。 :*10月26日,“兩彈一星元勳”趙九章遭文革迫害,自殺身亡。 :*12月5日,“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在空難中喪生。 :* 12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填詞人田漢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12月22日,毛澤東發起“上山下鄉運動”,共約1600多萬青年人赴鄉下勞動。 :*12月28日,知名學者翦伯贊及夫人受迫害,自殺身亡。 * 1969年 : :*1月7日,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第四零四廠發生核洩漏事故。 :*3月起,西藏尼木地區發生暴動,波及多個地區。 :* 中蘇於珍寶島爆發激烈武裝衝突,即珍寶島事件。 :*4月1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被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正式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 :* 6月9日,十大元帥之一的賀龍在文革期間被迫害至死(1974年被平反),在其追悼會上,周恩來連續七次躹躬。 :*7月,長江大洪水,湖北、安徽共死亡1603人,71萬間房屋倒塌。 :*7月22-29日,超強颱風維奧娜造成1554人死亡,中國大陸又稱“七二八風災”或“牛田洋風災”。 :* 9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在參加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葬禮途中過境中國北京,與中國總理周恩來會談,緩解了中蘇衝突。 :*9月23日,中國成功進行首次地下核試驗。 :*10月1日,中國第一條城市地鐵線路——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車。 :*10月11日,知名學者吳晗(原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受迫害在獄中去世,他因編寫《海瑞罷官》一劇而在文革期間受迫害。 :* 11月12日,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至死,直至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被平反、恢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名譽。 :*11月15日,馬來亞革命之聲廣播電臺在湖南益陽設立。 * 1970年 :*1月,毛澤東批准文革“一打三反運動”展開,大量人口遭到直接逮捕、判刑和槍殺。 :*1月5日,雲南省通海縣發生7.5級地震,15621人死亡,超過32431人受傷。 :*3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陰謀集團的通知》,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團”運動大規模展開,數以百萬計的人遭到迫害。 :*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屬於“兩彈一星”工程。 :*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在江西廬山召開,會上就國家主席職務存廢等問題,林彪與江青等人發生激烈衝突。 :*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加拿大建交。 :*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義大利建交。 :*11月10日至15日,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訪問中國,向周恩來轉達了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口信。 :*12月22日,華北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改組北京軍區,免去鄭維山北京軍區司令員和李雪峰政治委員的職務,由謝富治兼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紀登奎、吳德兼任政治委員。 * 1971年 :* 乒乓外交,中美關係逐漸轉暖。 :*4月-7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提出“兩個估計”,全國大學開始透過推薦的方式大規模招收工農兵學員。 :* 7月9日,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秘密訪華。 :* 9月13日,十大元帥之一、中共二號人物林彪與妻子葉群等九人外逃蘇聯,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墜機身亡,即九一三事件; 林彪墜機後毛澤東身心大受打擊,毛澤東的接班人亦由林彪改為四人幫中的王洪文。 :* 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透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12月,開始發掘長沙馬王堆漢墓。 * 1972年 : :* 1月6日 ,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去世,其在文革期間遭到迫害。 :* 2月21日 ,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正式訪問中國大陸,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共同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建交。 :*4月10日,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大批先秦著作。 :*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和外相大平正芳訪問中國, 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建交,兩國關係恢復正常化。 :*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聯邦德國建交。 :*10月,北京發生了王府井“圍攻外賓事件”。 :*11月,颱風柏美娜在廣東省西部湛江地區登陸,造成至少480人死亡、上千人受傷。 :*12月10日,原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子恢逝世,文革期間遭迫害,1981年獲平反。 :*12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澳大利亞建交。 * 1973年 :*1月2日,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交《關於增加裝置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正式提出“四三方案”。 :*2月6日,四川爐霍縣發生7.9級大地震,死亡2175人,受傷2756人。 :*3月10日,鄧小平恢復國務院副總理職務,第二次復出政壇,並開始出現在眾多外交場合。 :*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西班牙建交。 :*4月,《中國科學》雜誌發表數學家陳景潤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5月8日,中國駐希臘王國大使周伯萍誤入以色列駐希臘外交代表處造成外交事故,即雅典事件。 :* 8月24日-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林彪、葉群、黃永勝等人被開除黨籍,“四人幫”及更多其追隨勢力進入中央委員會。 :*8月26日,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積體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 :*12月,第一次全國計劃生育彙報會上,提出了“晚、稀、少”的計劃生育政策。 * 1974年 :* 1月2日,姚文元在上海嚴厲批判《中國畫》畫冊,這被認為是 “黑畫”事件的正式開端。 :* 1月18日-6月,文革“批林批孔運動 ”開始,批判林彪及孔子。 :*3月29日,陝西臨潼縣村民在打井過程中發現碎片,導致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 :*4月6日-19日,鄧小平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 :*5月11日,雲南昭通地區發生“大關地震”,造成1,641至20,000人死亡。 :*8月1日,中國首艘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09I型核潛艇服役。 :* 11月29日,前國防部長 、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因癌症搶救無效離世,此前彭德懷在文革期間受到批鬥和迫害,直至1978年12月獲得平反,恢復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切名譽。 * 1975年 :* 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一號檔案,任命鄧小平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1月13日-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四人幫未能實現組閣,鄧小平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開啟了對文革的“1975年整頓”,會議還透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75年)》。 :*2月4日,遼寧省海城發生大地震,造成1328人死亡。 :*5月,毛澤東在北京接見柬埔寨紅色高棉領導人波爾布特等,併為紅色高棉政權提供了大量援助,後者在柬埔寨進行了“紅色高棉大屠殺”。 :*7月1日,陶其敏等人按照美國科學家莫里斯·希勒曼的人血滅活乙肝疫苗思路,研製出了中國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被稱為“7571疫苗”。1970年代起,中國大陸乙肝出現大爆發,此後1.2億人成為乙肝病毒(HBV)攜帶者,佔當時全球HBV攜帶者的三分之一。 :* 7月,雲南沙甸地區發生大規模回族起義事件,後遭到解放軍屠殺鎮壓,約1600人死亡。 :*8月,廣東省發生“八四海難”,造成400餘人死亡。 :* 8月,颱風尼娜為河南等地帶來暴雨,最終引致河南“75·8”水庫潰壩,駐馬店地區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以及數十座中小型水庫同時垮壩潰決,造成約30個縣市、1700多萬畝農田被淹,1000多萬人受災,約24萬人死亡;2005年該事件被美國《探索頻道》評為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人為技術災難第一名。 :*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尖兵一號”發射成功,並於3天后按預定計劃返回地面,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從軌道上回收衛星技術的國家。 :* 12月1日-5日,時任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訪華,在北京與毛澤東、鄧小平等人會面。 * 1976年 : :*1月8日,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逝世,隨後由華國鋒出任代總理及總理。 :* 4月5日,四五天安門事件爆發,鄧小平再次被免職(1978年11月21日該事件獲得平反)。 :* 7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之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去世。 :* 7月28日,中國境內發生唐山大地震,造成242,769至655,237人死亡,另有164,851人重傷。 :*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逝世。 == 過渡時期(1976年-1978年) == * 1976年 **10月6日,懷仁堂事變,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等人下令拘捕四人幫(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文化大革命結束。 ** 10月7日 ,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正式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 。 * 1977年 :* 2月18日,新疆霍城縣伊犁農墾局六十一團場禮堂發生特大火災,694人死亡、161人燒殘。 :*5月,中國北方爆發“H1N1”流感疫情,此後全球出現“俄國流感”大流行,約造成70萬人死亡,普遍認為此次病毒來源於蘇聯或中國的實驗室洩露事故或疫苗接種事故。 :*7月16日-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召開,鄧小平恢復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務,第三次復出政壇。 :*8月-9月,南斯拉夫總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主席鐵托訪問中國。 :* 9月19日,鄧小平在與教育部負責人談話時,首次提出“撥亂反正 ”,並要求恢復高考;此後數年間,胡耀邦等人主持了三百多萬件冤假錯案的平反。 :*12月10日,文革後舉行第一次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考恢復)。 * 1978年 : :*1月1日,《新聞聯播》於北京電視臺首次播出,而北京電視臺於5月1日正式更名為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 :*2月26日-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未設立國家主席,會議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78年)》。 :*3月18日-31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鄧小平提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等觀點,為知識分子平反。 :*5月10日起,《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報刊轉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章,開啟了一場社會各階層參與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反對華國鋒的“兩個凡是”,促成了全社會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成為“新啟蒙運動”的起點。 :*8月12日,中國和日本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9月8日,世界上第一隻人工授精繁殖的大熊貓在北京動物園誕生。 :*9月-10月,鄧小平先後訪問朝鮮、日本。 :*11月,北京西單民主牆上開始出現已被查禁的《中國青年》,出現要民主、言論自由、反專制等呼聲,魏京生張貼了文章《第五個現代化》。 :*11月,“三北防護林工程”啟動。 == 鄧小平時代(1978年-1989年) == * 1978年 **11月10日-12月15日,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會上華國鋒受到批判並失去最高權力,12月13日,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 **11月12日,鄧小平訪問新加坡,與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會面,討論了中南半島局勢和海外華人的問題,同意停止對外輸出革命。 **11月24日,安徽省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的18位農民簽下“生死狀”,開啟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河。 **12月18日-12月22日,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成為實際上的中國最高領導人,“改革開放”正式拉開序幕。 * 1979年 :*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並停止炮擊金門。 :*1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問題和地、富子女成分問題的決定》,此後數年內,數以千萬計的“四類分子”成員及家屬獲得平反或“摘帽”。 :*1月29日-2月5日,鄧小平訪問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與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會面,美國透過《與臺灣關係法》。 :*2月,中越戰爭爆發 。 :*3月27日,魏京生以“反革命罪”被判刑15年。 :*3月30日,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首次提出“四項基本原則”。 :*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不延長《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該條約於1980年4月11日期滿。 :*5月16日,林毅夫叛逃事件發生。 :*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開始逐漸推行“一孩政策”。 :*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公佈。 :*9月,東江支流西枝江的百年一遇大洪水,造成151人死亡。 :*11月,渤海二號事件造成72人喪生,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史上最重大的責任事故。 :*11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席位。 *1980年 :*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開始行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中國代表權,並加入世界銀行。 :* 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劃出區域試辦經濟特區。 :*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 :*8月18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講話(俗稱“8.18講話”),呼籲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提出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並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全面修憲建議。 :*9月10日,華國鋒辭去國務院總理職務,由趙紫陽接任。 * 1981年 : :*1月24日,四川省道孚縣發生6.8級地震,共計造成約150人死亡,還有約300人受傷,對震中附近造成極大破壞。 :*1月25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宣判,江青被判處死緩。 :*3月,深圳蛇口工業區建設總指揮袁庚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被譽為改革開放中“衝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 :*5月29日,孫中山第二任妻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逝世。 :*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透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 :*7月,四川特大洪水,導致888人死亡。 :*8月,超強颱風8108號在浙江樂清一帶登陸,導致1283人死亡。 :*9月14日,解放軍在河北省張家口舉行華北大演習,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解放軍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演習。 :*10月1日,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透過新華社發表《有關和平統一臺灣的九條方針政策》。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成員。 * 1982年 :*4月,“四·二六空難”造成112人死亡。 :*5月,北江大洪水,造成493人死亡。 :*7月24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向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致信。 :*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國大陸人口總數突破10億。 :*8月17日,中國與美國簽署《八一七公報》。 :*9月1日-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胡耀邦任總書記,不再設黨主席和副主席。 :*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與鄧小平、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等人會面。 :*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透過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稱《八二憲法》,恢復設立國家主席、副主席;此外,撤銷1978年3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透過的《義勇軍進行曲》新詞(文革期間國歌作詞者田漢被打到、迫害致死,國歌的歌詞被禁,只能由樂隊演奏旋律),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2月24日,中國民航2311號班機空難造成25人死亡、37人受傷。 * 1983年 :*5月5日,一架從瀋陽飛往上海的飛機被武裝分子劫持到了韓國。 :*7月31日,陝西安康發生特大洪災,870人喪生,經濟損失約4.1億元。 :*8月1日,中國首艘彈道導彈核潛艇09II型核潛艇開始服役。 :*8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決定》,正式開始“1983年嚴打”,持續了三年之久。 :*9月17日,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自1984年1月1日起,專門行使國家中央銀行職能,其商業銀行業務由同日成立的中國工商銀行繼承。 :*10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並開始成立村民委員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到1984年底,農村人民公社制度實際上不復存在。 :*10月11日-12日,中共召開十二屆二中全會,開展清除精神汙染運動。 * 1984年 : :*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對美國進行為期一週的訪問,與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會面。 :*1月,鄧小平進行了第一次南巡,視察深圳、珠海、廈門、廣州等地,肯定了經濟特區的發展模式,併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 2月5日,開國大將之首粟裕逝世。 :*4月23,解放軍炮擊越南老山地區,兩山戰役開始。 :*4月26日-5月1日,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訪問中國北京、西安、上海,與鄧小平、李先念等人會面。 :* 7月,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中國奧運史上首枚金牌。 :*9月,莫干山會議在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召開,推動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程序。 :*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透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10月7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破土動工,鄧小平等人親自為工程奠基。 :*10月17日,聯想集團於北京創立,原名“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1989年更名為“北京聯想計算機集團公司”。 :*11月18日,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支股票“小飛樂”由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公開發行。 :*12月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宣告》。 * 1985年 :*1月18日,中國民航5109號班機空難造成38人死亡。 :*2月,中國南極長城站建成。 :*2月,中興通訊在深圳成立。 :*3月,“價格雙軌制”改革正式實施,但此後導致“官倒”現象的出現。 :*3月20日,秦川核電站動工建設,是中國大陸建成的第一座核電站。 :*3月21日,3213號魚雷艇事件中,一艘魚雷艇叛逃韓國,後被遣返。 :*5月23日-6月6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召開擴大會議,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宣佈裁軍100萬,允許軍隊經商。 :*在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的提議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透過,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 * 1986年 : :*中國開始出現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 :*3月5日,鄧小平親自批准“863計劃”啟動,由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負責。 :*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九年制義務教育正式啟動。 :*5月,情報官員俞強聲叛逃至美國。 :*7月,廣東東部沿海發生大洪水,造成261人死亡。 :*9月13日,鄧小平任命趙紫陽主持政治體制改革,趙紫陽召集“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 :*9月28日,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召開,會議透過決議,要求開展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 :*10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與鄧小平、李先念等人會面,是歷史上英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華。 :* 10月22日,十大元帥之一、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去世。 :* 12月,八六學潮爆發。 * 1987年 :*1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被迫辭職下臺,職務由總理趙紫陽代理。 :*3月,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立。 :* 4月8日,深圳蛇口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家由企業創辦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 :* 4月1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葡萄牙總理施華高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中葡聯合宣告》。 :*5月,東北大興安嶺發生特大火災,造成200餘人死亡,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火災之一。 :*8月,深圳大亞灣核電站破土動工,是中國建成的第二座核電站,也是中國首座使用國外技術和資金建設的核電站。 :*9月,華為公司在深圳南山區成立。 :*9月,深圳率先試行土地使用有償出讓,出讓了一塊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限期50年,揭開了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 :*9月27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深圳市十二家金融機構出資組成了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 :*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公佈了《關於臺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旅遊接待辦法的通知》,允許原中華民國國軍士兵返回大陸探親。 :*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趙紫陽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以及政治體制改革措施,該會議首次實行差額選舉,趙紫陽當選新一任的中國共產黨總書記。 :*11月,肯德基在北京市開設首家中國大陸的分店。 :*12月,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成立。 :*12月,深圳市公開拍賣了一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首次進行的土地拍賣。 *1988年 :*1月13日,“蛇口風波”引發全國大討論。 :*1月18日,西南航空空難造成108人死亡。 :*1月-5月,上海市甲型肝炎大流行,共造成310,746人感染、47人死亡。 :*3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與越南人民軍海軍在中國南海赤瓜礁海域爆發軍事衝突。 :*3月21日,深圳蛇口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家由企業創辦的商業保險機構——平安保險。 :*4月1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對《八二憲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一定程度上允許私營經濟存在和發展,並准許土地使用權轉讓。 :*4月13日,海南省成立。 :*6月16日,中國中央電視臺製作的6集電視紀錄片《河殤》首播,引發全國大討論。 :*8、9月,價格闖關改革失敗、造成大規模通貨膨脹。 :* 9月,取消了2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恢復。 :*9月19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袖米爾頓·弗裡德曼訪華,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會面,商討中國經濟改革問題。 :*9月29日,中國進行了首枚中子彈實彈爆炸試驗,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蘇聯後第四個擁有中子彈技術的國家。 :*11月6日,雲南瀾滄-耿馬地震造成748人死亡、7700人受傷,是該地區有地震記錄以來的最大地震。 * 1989年 縮圖|香港紀念“六四事件”二十週年的遊行(2009年) :*1月,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建成。 :*2月25日至26日,美國總統喬治·H·W·布什訪問中國,在北京與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等會面。 :*3月,西藏拉薩發生騷亂事件,造成人員傷亡。 :* 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逝世,引發以大學生為主的大規模悼念活動。 :*4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四二六社論》,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激化了中國共產黨與抗議者之間的矛盾,引發了全國各地的“四二七大遊行”。 :* 5月15日,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華,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 、趙紫陽會面,中蘇關係正常化。 :* 5月20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89條第16項,北京市部分地區實行戒嚴。 :*5月23日,北京發生天安門毛澤東像汙損案。 :* 6月4日凌晨,解放軍戒嚴部隊驅離滯留在天安門廣場的示威群眾(六四清場),結束了長達五十天的抗議運動。 :* 6月24日,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趙紫陽被撤銷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等職務,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啟立等領導人被免職,1980年代後期政治體制改革失敗。 :*10月,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1月9日,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透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江澤民接替鄧小平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 江澤民及第三代領導時期(1989年-2002年) == *1990年 : : :*3月,江澤民接替鄧小平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4月1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宣佈中央同意上海開發、開放浦東。 :*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人口超過11億。 :*8月8日,中國恢復與印度尼西亞的外交關係。 :*9月-10月, 北京舉辦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 :*9月,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阮文靈和部長會議主席杜梅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與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總理李鵬就中越關係和柬埔寨問題進行會談。 :*9月11日-12日,中國紅十字會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簽署《金門協議》以解決兩岸重大罪犯遣返的問題。 :*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新加坡建交。 :*10月8日,麥當勞在深圳市開設首家中國大陸分店。 :*10月,廣州白雲機場劫機相撞事件造成128人死亡。 :*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 * 1991年 : :*4月,山西三交河礦難造成147人死亡。 :*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與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簽訂《中蘇國界東段協定》。 :*5月-6月,華東地區發生嚴重水災,因災死亡至少431人。 :*5月-8月,山東省部分地區提出“百日無孩”的計劃生育運動。 :*5月14日,毛澤東夫人江青在監獄中自殺身亡。 :*11月,中國與越南開展高階會晤,結束13年敵對,實現關係正常化。 :*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臺北、香港三個經濟體正式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 * 1992年 : : :*1月24日,中國和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 :* 1月18日-2月21日,鄧小平南巡,又稱“九二南巡”,視察深圳、珠海、廣州、上海等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誰不改革,誰就下臺”,因六四事件而放緩甚至停滯的中國改革開放自此重新提速,而九二南巡還拯救了當時中國新興的資本市場。 :* 3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 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訪問日本,會見日本明仁天皇 。 :*7月31日,“南京7·31空難”造成106-109人喪生。 :*8月24日,中國與大韓民國建立外交關係。 :*10月,日本明仁天皇與皇后美智子應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邀請訪問中國。 :*10月11日,浦東新區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 :*10月12日-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10月26日-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在香港舉行會談,達成所謂《九二共識》。 :*10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成立。 :* 11月,糧票被廢除。 :*11月24日,“桂林11·24空難”造成141人喪生。 * 1993年 : :* 3月27日 ,江澤民接替楊尚昆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鎔基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副總理。 :* 3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對《八二憲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改革開放”等表述。 :*3月至7月,中美之間發生“銀河號事件”。 :*4月27日至4月29日,中華民國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於新加坡舉行會談。 :*7月23日,西北航空2119號班機空難造成55人死亡。 :*8月27日,青海溝後水庫潰壩,造成300餘人死亡。 :*10月起,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深圳康泰生物製品的重組酵母乙肝疫苗車間逐漸投產,成功生產出第一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新生兒開始接種。該技術於1989年由美國默沙東公司轉讓給中方,收取700萬美元作為培訓中方人員和支付美方參與者勞務的成本,此外不再收取專利費和利潤。 :*12月,國務院作出了《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以建立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將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離,健全金融市場,統一匯率改革外匯市場。 * 1994年 : : :*1月1日,實行分稅制改革。 :*4月1日,中國首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3月,國家開發銀行在北京成立。 :*3月31日,浙江杭州發生“千島湖事件”,造成32人死亡。 :*6月6日,“六六空難”造成160人死亡,是中國境內遇難人數最多的空難。 :*6月-7月,西江、北江發生大洪水,共造成480人死亡。 :*7月18日,國務院頒佈《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住房公積金制度在全國全面推行。 :*8月,超強颱風弗雷德(中國大陸編號:9417號)造成1426人死亡。 :*9月,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開始興建。 :*9月20日,北京市發生“建國門事件”,槍擊案造成至少24人死亡。 :*12月14日,三峽工程動工。 :*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市發生重大火災,包括288名中小學生在內的325人遇難,火災時有人向學生喊“讓領導先走”,引發巨大爭議。 * 1995年 : :*1月30日,江澤民提出關於發展兩岸關係、推進中國和平統一程序的八項主張,即“江八點 ”。 :*4月10日,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之一陳雲逝世。 :*5月1日,中國大陸開始實行每週五天工作制。 :*5月14日,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宣佈更登確吉尼瑪為十世班禪喇嘛的轉世靈童。 :* 7月,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訪問美國後,解放軍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造成“第三次臺海危機”,美國派遣第七艦隊透過臺灣海峽。 :*10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可可西里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12月,可可西里升格為“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中國第一個為保護藏羚羊而設定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1月,江澤民提出“三講教育”。 *1996年 : :*2月3日,雲南省麗江市發生7級地震,共有309人死亡,7.86億(一說30.5億)元人民幣的直接損失。 :*4月30日,中國與美國發生貿易爭端。 :*5月3日,內蒙古包頭市發生6.4級地震,共造成26人死亡,雖然人員傷亡不大,但經濟損失很嚴重。 :*7月29日,中國進行迄今為止最後一次核試驗(地下核試驗),中國政府宣佈次日起暫停核試驗。 :*7-8月,超強颱風賀伯(中國大陸編號:9608號)造成779人死亡。 :*9月21日,中國政府幹預美國大選醜聞爆發。 * 1997年 : :* 2月19日,中共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鄧小平去世 。 :*5月8日,中國南方航空3456號班機空難造成35人死亡。 :*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 :* 7月1日 ,香港主權自英國交至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7月起,亞洲金融風暴。 :*10月下旬,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美國。 * 1998年 : :*2月14日,武漢公交爆炸案造成至少16人死亡。 :*3月17日,朱鎔基接替李鵬,成為新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5月,“985工程”啟動。 :*6月25日-7月3日,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訪問中國,先後前往西安、北京、上海、桂林、香港。 :*7月-8月, 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爆發特大洪災,共造成3656人死亡(全年洪災死亡4150人),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人民幣。 :*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簽署了《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11月,“211工程”啟動。 :*11月11日,騰訊公司在深圳成立。 * 1999年 : :*2月24日,西南航空4509號班機空難造成61人死亡。 :*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對《八二憲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改,“鄧小平理論”被寫入憲法。 :*4月,阿里巴巴集團在杭州成立。 :*4月25日,超過一萬名法輪功學員前往北京中南海上訪(參見:425上訪事件)。 :* 5月8日,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北約轟炸,三名記者殉職,中國爆發大規模反美遊行示威。 :* 6月,江澤民提出“西部大開發 ”,包括西電東送等專案。 :*7月20日,宣佈法輪功為“非法組織”並開始大規模取締、鎮壓。 :*11月24日,發生煙臺11·24特大海難,280人遇難。 :* 12月20日,澳門主權自葡萄牙移交至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建立。 * 2000年 : :* 2月,江澤民首次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6月22日,武漢航空343號班機空難造成49人死亡。 :*9月27日,貴州木沖溝礦難造成162人死亡。 :*10月-12月,北斗一號導航系統實現區域性的導航功能。 :*12月25日,中國和越南簽訂有關北部灣地區領土劃界的協定,確認白龍尾島(中國此前稱為“夜鶯島”)屬於越南領土。 * 2001年 : :* 1月1日,百度公司在北京中關村成立,創立百度搜尋引擎。 :*3月16日,河北省會石家莊市發生了一起重大爆炸刑事案件,造成死亡108人、38人受傷。 :*4月1日,中美兩國軍機在南海上空發生一起空中相撞事故。 :* 6月15日 ,“上海合作組織 ”在上海成立。 :* 7月13日 ,中國北京贏得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 :*7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確認海參崴等遠東地區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歸屬俄羅斯。 :*7月17日,廣西南丹礦難造成81人死亡。 :*8月,第21屆夏季大學生運動會在北京舉辦,這是中國首次主辦世大運。 :*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改制度被取消。 :*10月18-20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訪華,出席上海APEC領導人會議。 :*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人口達12.45億。 :* 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 : :* 2月21-22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第二次訪華,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會面。 :* 5月7日,“大連5·7空難 ”導致112人喪生。 :*6月20日,黑龍江“雞西礦難”造成124人死亡。 :*6月,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首次出現在世界盃決賽圈。 :*7月,西氣東輸工程開工建設。 :*8月,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北京舉行,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陳省身任大會名譽主席,吳文俊任大會主席。 == 胡錦濤及第四代領導時期(2002年-2012年) == *2002年 : :* 11月15日 ,胡錦濤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等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11月16日起,廣東、香港、北京等地爆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此後傳向其它國家,造成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疫情。 :*12月,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 * 2003年 : :縮圖|458x458畫素|神舟五號模型 :* 2月,新疆地區發生伽師巴楚地震,造成268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其中重傷2058人)。 :* 3月15日 ,胡錦濤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溫家寶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 :* 3月20日 ,大學生孫志剛被廣州政府執法部門毆打身亡,引發收容遣送制度被廢除。 :*7月1日,針對“23條”,香港爆發七一遊行。 :*7月,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理念。 :*10月15日,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順利完成了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12月,重慶開縣特大井噴事故造成243人死亡。 * 2004年 : :* 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對《八二憲法》進行了第四次修改,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寫入憲法。 :* 9月19日,胡錦濤就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並提出“和諧社會”理念。 :*10月14日,俄羅斯歸還中國一半黑瞎子島(《中俄邊界東段補充協定》)。 :*10月20日,河南大平礦難造成148人死亡。 :*11月21日,內蒙古“包頭空難”造成55人死亡。 :*11月28日,陝西陳家山礦難造成166人死亡。 * 2005年 : :*1月17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前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逝世。 :*2月14日,遼寧孫家灣礦難,造成214人死亡、30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4968.9萬元。 :*3月,胡錦濤對臺提出四“不”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透過並執行。 :*4月-5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親民黨主席宋楚瑜(2005年親民黨搭橋之旅)先後訪問大陸,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等領導人會面。 :* 6月10日,黑龍江省沙蘭鎮發生特大山洪和泥石流,洪水瞬間淹沒位於低窪處的沙蘭鎮中心小學,共造成117人死亡,其中105人為學生。 :* 8月,廣東大興礦難造成121人死亡。 :* 10月,中囯成功完成“神舟六號 ”載人飛船雙人多天宇航任務。 :*11月,黑龍江七臺河特大礦難造成171人死亡。 :*11月19日-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第三次訪華,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 :*12月,河北唐山劉官屯礦難造成108人死亡。 * 2006年 : :*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廢止,國家不再徵收農業稅。 :*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7月12日,中國運動員劉翔在瑞士洛桑創造男子110米欄“12秒88”的最新世界紀錄。 :*7月,中國南方水災,至少452人死亡。 :*11月,由30多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考察團進行了“長江淡水豚類考察”,白鱀豚被認為“野外功能性滅絕”。 * 2007年 : :* 3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透過。 :*7月,河南盧氏縣特大洪災,造成78人死亡、18人失蹤。 :*8月,山東華源礦難造成至少172人死亡。 :*12月,山西新窯礦難造成104人死亡。 :*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 2008年 縮圖|2008年8月8日,在鳥巢體育館舉行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由中國體操運動員李寧點燃主火炬 :*全球金融危機。 :*2008年中國奶製品汙染事件。 :* 1月,中國大陸爆發大規模雪災,因災死亡129人。 :*4月,山東膠濟列車相撞,造成72人喪生、416人受傷。 :*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蹤,受災人口超4600萬。 :*5月起,中國南方水災特大水災,至少57人死亡、數百人失蹤,受災人口超2100萬。 :* 8月-9月,北京奧運會以及殘奧會。 :* 8月,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第四次訪華,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觀賞奧運會。 :*9月8日,山西省襄汾尾礦庫潰壩事故,死亡277人、失蹤4人,另有受傷33人,直接經濟損失9619萬元。 :* 9月25日,“神舟七號 ”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中國宇航員首次實現太空漫步。 :* 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出四萬億投資計劃。 * 2009年 :*2月,第24屆冬季大學生運動會在哈爾濱舉辦。 :*7月5日,新疆烏魯木齊爆發大規模騷亂,造成至少197人死亡,另有1721人受傷。 :*7月,力拓集團駐上海辦事處員工被中國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刑事拘留(參見:力拓案)。 :*10月,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前校長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1月,黑龍江“鶴崗新興煤礦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 :*11月,時任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首次訪華,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 * 2010年 :*3月23日,谷歌公司宣稱因為遭到中國網路攻擊,決定退出中國。 :*4月,青海玉樹特大地震造成2698人死亡、270人失蹤,另有12135人受傷。 :*5月起,特大水災造成至少1072人喪生、619人失蹤,110萬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100億元人民幣。 :*5月-10月,上海世博會 。 :*6月,廣西重大泥石流事件造成至少43人死亡。 :*8月,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導致1557人死亡,兩條河流被截斷形成堰塞湖。 :*8月24日,黑龍江“伊春空難”造成44人死亡、52人受傷。 :* 10月,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人口超過13.39億。 :* 11月,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在中國廣州舉行。 :*12月,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成立“金磚五國”。 :*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2011年 :* 6月,中國紅十字會爆發重大丑聞“郭美美事件 ”。 :*6月起,中國南方水災,至少105人死亡,63人失蹤。 :* 7月23日,甬臺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8月,深圳舉辦“201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8月14日,大連市爆發上萬人參加的反對PX專案遊行。 :*9月29日,天宮一號順利發射升空。 :*9月起,中國秋季洪澇災害,共造成97人死亡、21人失蹤。 :*11月,“神舟八號”無人飛船順利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對接。 :*11月,北斗二號導航系統開始為中國及周邊地區使用者提供服務。 :* 12月,微博實行實名制。 * 2012年 :*2月6日,原重慶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私自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王立軍事件”),引發中國巨大政治變動,後續事件包括薄熙來事件和周永康案。 :*6月,“神舟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對接。 :*7月,北京特大暴雨造成79人死亡、160.2萬人受災,經濟損失116.4億元。 :*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付使用。 :* 10月11日13時,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作家。 == 習近平及第五代領導時期(2012年-) == * 2012年 :* 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15日,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李克強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此後,大規模反腐敗運動展開,但也有“清洗政治對手”、“選擇性反腐”的質疑。 :* 12月,湖南衡陽發生大規模賄選案件 。 * 2013年 :* 3月14日,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16日,李克強當選中國國務院總理。 :*4月20日,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雅安大地震,196人死亡。 :*6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對接。 :*8月,遼寧撫順“8·16”特大洪災,共造成76人死亡、88人失蹤。 :* 10月28日,北京發生天安門金水橋恐怖襲擊案,五人死亡。 :* 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第五個現代化等,並把“一帶一路”升級為國家戰略。但外界和部分體制內人士則認為習近平的改革路線違背了改革開放以來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方向,屬於政治倒退,重新回到了毛澤東時代的體制,即黨的最高領導人獨攬大權的寡頭政治以及“黨領導一切”的模式。 :* 12月14日,“嫦娥三號”和“玉兔號”完成首次月面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探。 :*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透過《關於廢止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對正在被依法執行勞動教養的人員,解除勞動教養,剩餘期限不再執行”。 * 2014年 :* 2月,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臺灣各界人士,是第二次“習連會”。 :*3月1日,雲南昆明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造成30餘人死亡。 :*3月8日,飛往北京的馬來西亞航空370號班機失聯 ,機上239人(大部分乘客為中國公民)下落不明。 :*5月22日,新疆烏魯木齊發生嚴重暴力恐怖事件,43人死亡。 :*7月28日,新疆莎車縣發生嚴重恐怖襲擊,造成37名民眾遇害,59名暴徒被擊斃。 :*8月2日,江蘇崑山中榮工廠爆炸事故造成146人死亡。 :*8月3日,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617人死亡。 :*8月16日-28日,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江蘇南京舉行。 :*9月-12月,香港爆發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革命”。 :*10月27日,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涉嫌受賄犯罪案件偵查終結,後被開除黨籍軍籍。 :* 11月10日-11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APEC峰會)在北京舉行。 :*12月31日,上海外灘陳毅廣場在跨年活動期間發生人群踐踏事故,造成36死49傷。 * 2015年 :* 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 :* 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白皮書,並首次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 :* 5月起,南方大洪水,至少319人死亡、81人失蹤。 :*6月1日,湖北荊州發生“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共442人死亡。 :* 6月11日,“周永康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在庭審中,因受賄罪、一濫用職權罪、故意洩露國家秘密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財產。 :* 7月9日起,大規模抓捕中國的人權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當局在多達23個省份大規模逮捕、傳喚、刑事拘留、帶走、失聯、約談了上百位律師、民間維權人士、上訪民眾及其親屬的事件,部分人士因此下落不明。 :* 8月12日,天津港發生嚴重爆炸事故,至少165人死亡、79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68.66億元人民幣。 :*10月,屠呦呦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籍科學家。 :* 11月7日,習近平、馬英九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在新加坡舉行,是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 :*12月17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順利發射升空。 :* 12月20日,深圳山體滑坡事故,造成73死4失蹤、逾900人被疏散。 * 2016年 :*1月,計劃生育“兩孩政策”正式施行。 :*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在北京開業。 :*6月23日,江蘇鹽城龍捲風造成99人喪生、846人受傷。 :*6月30日-7月8日,中國的長江中下游沿江地區及江淮、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因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水災,164人死亡,26人失蹤;安徽和湖北兩省受災最為嚴重。 :* 7月4日,原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因受賄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濫用職權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 7月25日,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因受賄罪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褫奪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7月,河北邢臺特大洪災造成130人死亡、110人失蹤,受災人口達904萬。 :*8月,原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調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書記,新疆開始大規模修建針對穆斯林等少數民族的“新疆再教育營”,在世界範圍內引發巨大爭議。 :*8月16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順利升空。 :*9月4-5日,杭州舉辦“G20峰會”。 :*9月15日,“天宮二號”順利發射升空,“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10月順利發射升空,並與天宮二號對接。 :*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貴州建成啟用。 :*11月,廣東大亞灣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團隊獲得2016年度“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 2017年 :*4月1日,“雄安新區”成立。 :*8月8日,四川九寨溝地震導致至少25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9月29日,原政治局委員孫政才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移交司法機關。 :*11月,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訪華,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 2018年 :*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對《八二憲法》進行了第五次修改,《憲法修正案》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並收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等內容。 :*3月起,中美貿易戰。 :*7月31日,新疆射月溝水庫潰壩事件,造成20人遇難、8人失蹤。 :*8月19日-8月21日,山東壽光市出現洪災災害,13人死亡、3人失蹤。 :*8月,中國大陸爆發非洲豬瘟疫情。 :*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 :*12月,“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成功發射升空,此後成功著陸月球,是人類探測器首訪月球背面。 :*12月底,知名媒體人崔永元爆料“陝西千億礦權案”中二審案卷丟失,引發巨大爭議,該事件最終以最高法院法官王林清在央視新聞上“電視認罪”而結束。 * 2019年 :*1月,《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紀念會並提出“習五條”。 :*3月,江蘇天嘉宜化工廠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 :*6月起,香港爆發長期大規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 :*12月,湖北省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疫情逐步向全國和其他國家擴散,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該疫情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 :*12月17日,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山東號”正式交付使用。 * 2020年 :*1月2日,關於發生在武漢的肺炎疫情,包括李文亮醫生在內的8名“散佈謠言者”被“依法查處”。 :*1月23日,武漢“封城”,此前已有至少500萬人從武漢逃離至各地。 :*2月28日起,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爭議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爆發,相關話題點選量在微博上達46億(截至3月4日)餘家慶:對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意見稿的思考 .2020-03-27.。 :*5月5日起,中印邊境衝突造成雙方人員傷亡。 :*5月28日,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5月下旬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西南、華南及東南沿海等地因持續強降水引發的嚴重洪災;6月初開始,中國中央氣象臺釋出連續40天(6月2日-7月11日)暴雨預警,多省發生暴洪、城區內澇、漬災。官方資料顯示至少有6346萬人次受災,直接財產損失超過1789億元人民幣。 :*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頒佈。 :*7月27日,中國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作為對美國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的反制措施。 :*7月31日,北斗三號導航系統正式啟用。 :*8月,中國政府在內蒙古自治區強行推行普通話教學,引發大規模爭議和衝突。 :*11月2日,螞蟻集團有關人員馬雲等人被約談,次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宣佈螞蟻金服暫緩上市。 :*12月4日,重慶永川吊水洞礦難,造成23人死亡。 :*12月17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取樣後成功返航。 :*社會信用體系基本建成,與中國大規模監控體系緊密相連。 * 2021年 :*1月,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團抵達中國武漢,調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 pandemic)源頭。 :*2月25日,中國政府宣稱其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4月29日,搭載太空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徵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文昌太空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建造在軌模組化太空站的國家。 :*5月11日,中國官方公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中國大陸總人口約14.11億、人口老齡化,但該數字受到外界質疑,5月底中國政府修改計劃生育政策,推出“三孩政策”。 :*5月15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登陸火星,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後,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在火星著陸探測器的國家。 :*5月22日,甘肅發生嚴重山地馬拉松事故,造成21人死亡。 :*6月13日,湖北十堰燃氣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飛船成功將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名航天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於同年9月返回地球。 :*7月中旬起,河南發生特大水災,造成至少398人死亡、上千萬人受災。 :*9月,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 :*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飛船成功將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名航天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於2022年4月返回地球。 :*11月,彭帥指控張高麗性醜聞事件,引發國際廣泛關注。 :*11月11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透過《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主要闡述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以來的成就,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 2022年 :*1月,徐州八孩母親事件引發轟動和爭議。 :*2月-3月,北京主辦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冬季殘奧會。 :*3月起,中國大陸多地及香港爆發了自2020年以來最嚴重的新冠疫情,“清零政策”下,3月底開始中國大陸金融中心上海封城,直至6月初。 :*3月21日,中國東方航空5735號班機空難,132人死亡。 :*4月29日,湖南長沙自建房倒塌事故,54人遇難。 :*6月5日,“神舟十四號”飛船成功將陳冬、劉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於同年12月返回地球。 :*6月10日,唐山燒烤店打人事件引發轟動和廣泛關注。 :*6月17日,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正式交付使用。 :*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率團訪問臺灣,中國人民解放軍而後展開環臺軍事演練,引發外界對第四次臺海危機的擔憂。 :*9月5日,四川瀘定地震,造成至少93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10月,中共二十大前,北京發生“四通橋抗議事件”;二十大閉幕會上,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示意後,工作人員強行將胡錦濤帶離會場;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召開,習近平再次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開始最高領導人的第三個任期,鄧小平時代以來的「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事實上終結。 :*11月11日,中國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最佳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俗稱二十條),對中國大陸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作出較大調整。 :*11月24日,新疆烏魯木齊高層住宅樓火災,引發全國各地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動態清零政策運動,俗稱“白紙運動”。 :*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飛船成功將費俊龍、鄧清明、張陸三名航天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於翌年6月返回地球。 :*11月30日,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去世 。 :*12月7日,中國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最佳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俗稱新十條),實際結束「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改為推行與病毒共存策略;隨後,更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解除對該疾病採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俗稱「乙類乙管」)。 * 2023年 :*1月-2月,中國與美國、加拿大等國之間發生“高空氣球事件”,美方懷疑入侵的中方氣球為蒐集情報的間諜氣球,但中方予以否認並稱其為民用無人飛艇,引發外交爭端和國際廣泛關注。 :*3月10日,繼在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上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後,習近平在2018年修憲廢除任期限制的法律背景下,於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以全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實現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國家元首三連任。 :*5月30日,“神舟十六號”飛船成功將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於同年11月返回地球。 :*6月-10月,“秦剛事件”中,秦剛在長時間未現身後被免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國務委員等職務,引發國際媒體廣泛關注;同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大規模改組,包括火箭軍司令員李玉超在內的領導層被替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李尚福此後亦被免職。 :*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法》、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開始正式施行,擴大了對間諜行為的定義以及國安單位的執法權。 :*7月23日,黑龍江齊齊哈爾中學體育館坍塌事故,造成11人死亡、4人受傷。 :*7月-8月,成都舉辦因新冠疫情延期的“2021年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7月-8月,京津冀暴雨,海河流域發生大洪水,造成至少數十人死亡以及嚴重經濟損失。 :*9月-10月,杭州舉辦因新冠疫情延期的“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 :*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飛船成功將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三名航天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預計翌年4月返回地球。 :*10月27日,第7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逝世,引發廣泛哀悼。 :*12月18日,甘肅積石山縣地震,造成至少有149人死亡、近千人受傷。 * 2024年 :*1月,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恒大集團被香港高等法院勒令清盤,恒大此前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許家印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詳見:恒大債務危機)。 :*2月14日,金門近海快艇翻覆事故,一艘中國大陸的無船名無註冊快艇駛入金門列島附近爭議水域捕魚,遇駐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第九海巡隊查稽,拒檢後逃逸,追緝期間兩船相撞,4名船員落海、其中2人送醫後不治身亡,引爭議。中國大陸方面於2月18日發起“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但本次會議結束後,國務院總理李強不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打破逾30年的慣例。 :*3月13日,河北省廊坊市燕郊鎮的一棟建築物發生燃氣爆炸事故,爆炸原因是輸送燃氣管道發生洩漏,造成7人死亡、27人受傷。 == 參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 * 中國歷史年表 ** 中華民國歷史年表 ** 香港歷史年表 ** 澳門歷史年表 ==參考資料== Category:中國史年表
GTK
(原名)最初是GIMP的專用開發庫(),後來發展為Unix-like系統下開發圖形介面的應用程式的主流開發工具之一。GTK是自由軟體,並且是GNU計劃的一部分。自2019年2月6日起,GTK+改名為GTK。 ==軟體架構== GTK 包含了一組圖形控制元素(部件);版本3.22.16包含了186個活躍的和36個廢棄的部件。 GTK是用C語言編寫的一個物件導向的部件工具;它使用GObject,即GLib物件系統,來實現物件導向。雖然GTK主要是為基於X11和Wayland的視窗系統設計的,但它也可以在其他平臺上執行,包括Microsoft Windows(與Windows API介面),和macOS(與Quartz介面)。還有一個名為Broadway的HTML5後端。 GTK可以配置不同的顯示引擎來改變繪製部件的外觀。有幾種顯示引擎可以模仿所使用平臺上的原生部件的外觀。 從2005年釋出的版本2.8開始,GTK開始使用Cairo來渲染大多數圖形控制元素(部件)。自從GTK版本3.0開始,所有的渲染都是使用Cairo完成的。 在2018年1月26日的DevConf.cz上,GTK重要開發者Matthias Clasen介紹了GTK 4開發的當前狀態,包括對GTK 3中渲染和輸入工作方式的高層次解釋,GTK 4 (>3.90)中正在進行的變化以及原因。在2019年2月6日,宣佈GTK 4將從專案名稱中去掉“+”號。 ===GTK繪圖工具包(GDK)=== GDK是對底層視窗系統和圖形系統提供的低階函式的封裝。 ===GTK場景圖工具包(GSK)=== GSK是GTK的渲染和場景圖API。GSK位於圖形控制元素(部件)和渲染之間。GSK最終在2017年3月釋出的GTK版本3.90中合併。 ===GtkInspector=== GtkInspector在版本3.14中引入。 GtkInspector只能在安裝了開發包libgtk-3-dev/gtk±devel後呼叫。 ===GUI設計器=== 有幾個GUI設計器可用於GTK。以下專案截至2011年7月仍在活躍: * Glade,支援GtkBuilder,這是一個GTK內建的GUI描述格式。 * Gazpacho,用Python編寫的GTK工具包的GUI構建器 * Crow Designer,依賴於它自己的GuiXml格式和GuiLoader庫。 * Stetic,作為MonoDevelop的一部分,面向Gtk#。 * Gambas自版本2.0開始基於BASIC * Xojo在Linux * Lazarus在Linux上預設與GTK 2介面 ====GtkBuilder==== GtkBuilder允許在不編寫程式碼的情況下設計使用者介面。介面在XML檔案中描述,然後在執行時載入並自動建立物件。Glade介面設計器允許以“所見即所得”(WYSIWYG)的方式建立使用者介面。使用者介面的描述與使用的程式語言無關。 == 程式語言 == GTK使用C語言開發,但是其設計者使用物件導向技術。也提供了Vala、C++(gtkmm)、Perl、Ruby、Java和Python(PyGObject)繫結,其他的繫結有Ada、D、Haskell、PHP和所有的.NET程式語言。 與其他很多部件工具箱不同,GTK並不基於Xt。這一決策優劣互見:優點是GTK可以應用於其他系統,其靈活性也很強;而缺點就是它無法利用以傳統方法為X11定製的X資源資料庫。GTK最早應用於X Window System,如今已移植至其他平臺,諸如Microsoft Windows、DirectFB,以及Mac OS X平臺上的Quartz. Glade是一個介面設計工具,但是它也包含了一種描述GUI介面的XML語言,它和libglade一起工作就可以直接使用GTK和GNOME控制元件;新的Glade-3不再直接支援生成程式語言原始碼。 == 外觀和視覺 == 提供不同的顯示引擎使得終端使用者可以定製外觀和視覺。目前已經有一些可以模仿其他流行的平臺或者工具箱(例如Windows 95、Motif、Qt或者NEXTSTEP)的引擎。 == 使用 == ;使用GTK的環境 * GNOME是以GTK為基礎,就是說為GNOME編寫的程式使用GTK做為其工具箱。 * Xfce也基於GTK,但是它的應用程式並不對很多其他程式有依賴。(這就是"GNOME程式"和"GTK程式"的不同。) * LXDE也基於GTK,一個盡可能減少套件相依性的桌面環境。 * GPE Palmtop環境和Nokia的網際網路平板電腦的框架Maemo基於GTK。 這只是一部分,另外,GTK也可以執行在KDE的環境下。而且GTK也可以在Microsoft Windows執行,另外還有DirectFB和ncurses。 ;使用GTK的視窗管理器 * Mutter * Metacity * Marco * Xfwm4 * Muffin * Gala === GTK應用程式 === 以下程式都是使用GTK開發、屬於開源軟體,可以執行於Linux/Unix,Windows,macOS等多種作業系統平臺上。 * Firefox-Mozilla基金會的網頁瀏覽器,在Linux下使用GTK。 * Geany-程式碼編輯器 * GIMP-類似於Photoshop的影象處理程式 * Inkscape-類似於Illustrator、CorelDraw的向量圖形繪製工具 * Pidgin-支援多種協議(IRC、Gtalk、Yahoo Talk、MSN等等)的聊天工具 * gcin-一種在Linux、Windows系統上常見的輸入法平臺 == 版本歷史 == 主要版本 釋出日期 主要增強 最後次要版本 1.0 1998年4月14日 第一個穩定版本 1.0.6 1.2 1999年2月27日 新增部件() 1.2.10 2.0 2002年3月11日 GObject, Unicode(UTF-8)支援 2.0.9 2.2 2002年12月22日 Multihead support 2.2.4 2.4 2004年3月16日 新增部件(GtkFileChooser、GtkComboBox、GtkComboBoxEntry、GtkExpander、GtkFontButton、GtkColorButton) 2.4.14 2.6 2004年12月16日 New widgets(GtkIconView, GtkAboutDialog, GtkCellView).最後一個支援Windows 98/Me的版本 2.6.10 2.8 2005年8月13日 Cairo integration 2.8.20 2.10 2006年7月3日 新增部件(GtkStatusIcon、GtkAssistant、GtkLinkButton、GtkRecentChooser)以及列印支援(GtkPrintOperation) 2.10.14 2.12 2007年9月14日 GtkBuilder 2.12.12 2.14 2008年9月4日 Jpeg2000 load support 2.14.7 2.16 2009年3月13日 New GtkOrientable, Caps Lock warning in password Entry.Improvement on GtkScale, GtkStatusIcon, GtkFileChooser. 2.16.6 2.18 2009年9月23日 New GtkInfoBar. Improvement on file chooser, printing.GDK has been rewritten to use 'client-side windows' 2.18.9 2.20 2010年3月23日 New GtkSpinner and GtkToolPalette, GtkOffscreenWindow. Improvement on file chooser,keyboard handling, GDK.Introspection data is now included in GTK 2.20.1 2.22 2010年9月23日 gdk-pixbuf moved to separate module, most GDK drawing are based on Cairo,many internal data are now private and can be sealed in preparation to GTK3 2.22.1 2.24 2011年1月30日 New simple combo box widget (GtkComboBoxText) added, the cups print backend can send print jobs as PDF,GtkBuilder has gained support for text tags and menu toolbuttons and many introspection annotation fixes were added 2.24.0 3.0 2011年2月10日 Cairo, more X11 agnostic, XInput2, CSS-based theme API 3.0.0 == 圖形無關程式碼 == 最初GTK包括一些和圖形無關的常規功能,如連結串列和二叉樹等資料結構。這些基本功能和物件系統GObject已經合併到獨立的庫Glib,它被程式設計師專門用於開發不需要圖形介面的程式碼。 == GTK 2 == 2002年3月11日,GTK2.0版正式釋出。GTK 2是GTK後繼版本,其新特性包括使用Pango改進的文字渲染、新主題引擎、使用ATK改進的可達性、完全轉換到使用UTF-8的Unicode和更靈活的API。但是它和GTK 1不完全相容,因此必須由程式設計師做移植工作。由於GTK 1更快、相對更簡單或更加適合嵌入式應用,所以還被繼續使用。 從GTK 2的2.8版起,它依靠程式庫Cairo完成渲染,而這引入了向量圖形的支援。 == 發展 == Ridley專案正在嘗試統一一系列和GTK相關的庫,包括libgnome、libgnomeui、libgnomeprint、libgnomeprintui、libglade、libgnomecanvas、libegg、libeel和gtkglext。 == GTK hello world == GTK hello world以C撰寫,本程式含有視窗,標題是"Hello, World". #include <gtk/gtk.h>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GtkWidget *window; GtkWidget *label; gtk_init (&argc, &argv); /* create the main, top level, window */ window = gtk_window_new (GTK_WINDOW_TOPLEVEL); /* give it the title */ gtk_window_set_title (GTK_WINDOW (window), "Hello World"); /* Connect the destroy signal of the window to gtk_main_quit * When the window is about to be destroyed we get a notification and * stop the main GTK loop */ g_signal_connect (window, "destroy", G_CALLBACK (gtk_main_quit), NULL); /* Create the "Hello, World" label */ label = gtk_label_new ("Hello, World"); /* and insert it into the main window */ gtk_container_add (GTK_CONTAINER (window), label); /* make sure that everything, window and label, are visible */ gtk_widget_show_all (window); /* start the main loop, and let it rest there until the application is closed */ gtk_main (); return 0; } == GTK Runtime Environment for Windows == 由於GTK主要是作為Unix-like系統底下的介面,在Windows使用該系統所開發的軟體時就需要用到GTK執行環境,即GTK Runtime Environment for Windows。這個軟體與GTK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僅僅是為了執行軟體用途而製作,以解決Windows沒有內建GTK函式庫的問題。 == 參見 == * Gtk#,GTK的.NET API。 * PyGTK,GTK的Python API。 * Qt * Motif * wxWidgets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GTK主頁 * Category:應用程式介面 Category:GNU Category:GNU計劃軟體 Category:使用LGPL許可證的軟體 Category:部件工具箱 Category:軟體開發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 時期 五代 五代 五代 五代 五代 國家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國君士族 朱氏 李氏 石氏 劉氏 郭氏 首都 開封府 洛陽 開封府 開封府 開封府 君主 *開國君主 *滅亡君主 3帝朱溫朱友貞 4帝李存勗李從珂 2帝石敬瑭石重貴 2帝劉知遠劉承祐 3帝郭威柴宗訓 成立 907年 923年 936年 947年 951年 滅亡 923年 937年 947年 951年 960年 開始 907年朱溫篡唐朝 907年朱溫篡唐朝 907年朱溫篡唐朝 907年朱溫篡唐朝 907年朱溫篡唐朝 結束 960年趙匡胤篡後周 960年趙匡胤篡後周 960年趙匡胤篡後周 960年趙匡胤篡後周 960年趙匡胤篡後周 時期 十國 十國 十國 十國 十國 國家 吳 南唐 吳越 閩 北漢 國君士族 楊氏 李氏 吳越錢氏 瑯琊王氏 劉氏 首都 江都府 江寧府 西府 長樂府建州 太原府 君主 *開國君主 *滅亡君主 3王1帝楊行密楊溥 2帝1國主李昪李煜 5王錢鏐錢俶 2王4帝王審知王延政 4帝劉旻劉繼元 成立 902年 937年 907年 909年 951年 滅亡 937年 975年 978年 945年 979年 國家 前蜀 後蜀 荊南 楚 南漢 國君士族 王氏 孟氏 高氏 馬氏 彭城劉氏 首都 成都府 成都府 江陵府 長沙府 興王府 君主 *開國君主 *滅亡君主 2帝王建王衍 2帝孟知祥孟昶 3王2節度使高季興高繼沖 4王1節度使1留後馬殷馬希崇 4帝劉龑劉鋹 成立 903年 934年 924年 907年 917年 滅亡 925年 965年 963年 951年 971年 開始 902年楊行密被封為吳王,建都廣陵 902年楊行密被封為吳王,建都廣陵 902年楊行密被封為吳王,建都廣陵 902年楊行密被封為吳王,建都廣陵 902年楊行密被封為吳王,建都廣陵 結束 979年宋朝滅北漢 979年宋朝滅北漢 979年宋朝滅北漢 979年宋朝滅北漢 979年宋朝滅北漢 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後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後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後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後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後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後期形勢圖 五代十國(狹義907年-960年,廣義902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該時期由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大部分漢地為止。五代十國實質上是晚唐政治與藩鎮割據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較強,自命承繼大統的中央政權鼎革五朝,故統稱為「五代」。除了首末兩代後梁、後周由漢人建立以外,中間三代後唐、後晉與後漢則由沙陀所建立。雖然「五代」實力似乎較為強大,但仍無力控制整個漢地;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或自立為帝、或奉中原王朝為正統,其中十個國祚較長、國力較強的國家被統稱為「十國」。這個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大員叛變奪位的情況,使得戰火連年不休,統治者多重武抑文。中原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此一時期也是唐、宋之間的地緣關係重整時期。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標誌著五代十國的開始。之後,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後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後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其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日漸強盛,但因後來發生內亂,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隨後後晉建立。不久,石敬瑭死後,契丹與晉的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之後,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後漢建後周並將皇位傳給其養子柴榮,柴榮苦心經營,使得後周日漸擁有有統一中原的能力,但其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不幸病亡。後周隨後被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奪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佔據。南唐國力較盛,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唯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趙光義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漢地大部分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後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其中一些政權臣服於五代,其政治架構大致上與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來的武人干政現象,宋朝採取強幹弱枝和重文抑武的國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漢化的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西南白族建立的大理國與逐漸脫離中原政權的越南大瞿越。這些都對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於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充套件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發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於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 文化方面,五代十國時期乃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儲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 歷史 == === 藩鎮割據與唐朝滅亡 === 安史之亂後,唐朝陸續出現許多不受控制的藩鎮。雖然藩鎮在唐憲宗時期大致臣服,但直到唐朝中後期,唐廷仍然因為宦官專政與牛李黨爭而無法根除藩鎮問題。由於河北被藩鎮控制、中原戰亂不堪,唐廷十分依賴江南的財富。然而江南地區在龐勛之變和黃巢之亂中遭到破壞,嚴重影響朝廷經濟收入,唐朝逐漸走向滅亡。唐朝後期出現三個重要的藩鎮:沙陀人李國昌(原名朱邪赤心)因平亂有功受封河東節度使,治所為太原;原黃巢部將朱全忠(原名朱溫)因平亂有功,受封宣武軍節度使,治汴州(今河南開封);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後封岐王)、護國軍節度使王重盈與鎮國軍節度使韓建為首的關中藩鎮勢力盛大,時常威脅唐廷。黃巢之亂平定後,黃巢降將秦宗權叛變,率軍在中原地區四處攻掠,一度攻陷東都(今河南洛陽),造成了「極目千里、無復煙火」的局面。亂事波及兩淮江南地區,當地群雄紛起抗敵,十國中的吳國與楚國得以建立。秦宗權之亂直到唐昭宗時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 梁(朱全忠)、晉(李克用)與岐(李茂貞)這三派藩鎮影響了唐朝後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更成為五代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的君主。朱全忠與李克用因故不合,雙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鎮,都鬥爭不斷。朱全忠利用朝中的勢力打壓李克用,並且趁李克用與李茂貞等人抗衡之際威服河北各藩鎮,併吞護國軍、淄青軍等節度使領地,地盤的擴充使得朱全忠的勢力遠大於李克用。關中的李茂貞雖然威脅唐廷,但因李克用與朱全忠的干涉而失敗。888年唐昭宗繼位後,宰相崔胤與宦官韓全誨爭權。唐昭宗被韓全誨幽禁,崔胤緊急招喚朱全忠入援,韓全誨強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貞,朱全忠於是率軍圍困鳳翔。隔年,鳳翔軍糧草耗盡,李茂貞只好殺宦官韓全誨等人,與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趁機掌控朝中大權,派兵控制長安,還屠殺宦官數百人。崔胤後悔不已,有意擺脫朱全忠的威脅,於是暗中召募六軍十二衛,但被朱全忠察覺。904年朱全忠殺崔胤,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同年8月弒帝,另立昭宗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朱全忠本想等統一後再奪取帝位,但因徵淮南失利,於907年逼迫唐哀帝禪位,建國後梁,都開封(升汴州為開封府),唐朝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 === 後梁改革與梁晉對峙 === 五代各朝雖然掌控中原與關中地區,但沒有像唐朝一樣成為藩鎮認可的共主,主要勢力範圍也不出華北地區,只能說是一個藩鎮型的朝廷。各地藩鎮在唐朝滅亡後,有的奉五代為宗主、有些依舊擁護唐室,其他則是保境固守或稱帝爭天下。不管他們的外交策略是如何,這些藩鎮都已獨立自主,其中十個具代表性(並非同時出現)的國家被史家稱為十國。中原地區歸附後梁的有義武軍節度使-北平王王處直、成德軍節度使-趙王王鎔等,半獨立的有鳳翔節度使岐王李茂貞、盧龍軍節度使燕王劉守光,獨立的是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蜀地方面,蜀王王建建立前蜀;湖廣一帶,佔據江陵周圍的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在後唐時建荊南,武安軍節度使馬殷建楚國,兩廣(嶺南)清海軍節度使劉隱建南漢;江南地區,佔據兩淮吳地的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建吳國,鎮海軍節度使錢鏐建吳越國,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建閩國。另外,交趾地區,靜海節度使曲承裕自立,在越南歷史稱為曲家,是越南地區脫離中國歷史的開端。党項族組成的定難軍也在陝北夏州一帶割據自立。位於河西瓜州的歸義軍一度建立西漢金山國。 後梁太祖針對唐朝後期的弊端做出不少偏激改革。他極度厭惡宦官,曾拒絕在南方避難的宦官返回京城;討厭唐廷高階官員,啟用失意士人如李振、敬翔等人,並且聽從李振建議,屠殺宰相裴樞、崔遠等三十名高官,史稱白馬驛之禍。這些失意士人重現實而輕名義,是五代政治人物的代表。經濟方面重視農業發展,致力減輕賦稅;對軍隊十分嚴厲,如大將戰死,所部士卒一律斬首,稱「跋隊斬」。然而後梁太祖晚年荒淫無度,甚至不顧倫理,經常召諸子之妻入宮陪侍。外交方面,後梁立國之初,幾乎所有國家與藩鎮都表示臣服,只有晉、岐、前蜀與吳敵視後梁,依舊奉唐室年號。其中晉王李克用更是後梁太祖的死敵,自開國起後梁太祖就北伐晉國,在潞州(今山西長治)與李克用僵持不下,史稱潞州之戰。李克用因憂勞去世後,其子李存勗在李克寧、張承業的輔佐下而獲得勝利。910年後梁太祖懷疑成德軍與晉密結而率軍進伐,迫使成德軍王鎔與義武軍王處直倒向李存勗。李存勗率軍於柏鄉(今河北柏鄉)擊潰後梁軍,成功救援成德軍,而梁軍元氣大傷,史稱柏鄉之戰。北方之雄劉守光為人殘暴,且是晉的強敵。他於909年被後梁封為燕王,三年後稱帝建國燕國。隔年,李存勗派周德威攻打劉守光,後梁太祖親自率軍救援,但被晉軍擊潰。劉守光最後於隔年被李存勗攻滅。 後梁太祖敗退洛陽後病危,次子朱友珪不滿後梁太祖有意立義子朱友文為太子,趁機刺殺父皇而繼位。然而朱友珪荒淫無度,不得人心,913年其弟朱友貞聯合天雄軍節度使(即魏博軍)楊師厚進伐奪位,史稱後梁末帝。楊師厚去世後,天雄軍等河北諸鎮都陸續歸附晉國,再加上916年魏州之戰中梁軍慘敗於晉軍,後梁北疆只能勉強維持在黃河以南。918年李存勗率軍南征,與梁軍相持於濮州一帶。梁軍慘敗,但晉將盧龍軍節度使周德威戰死,梁晉戰爭沉寂了一段時期。921年張文禮殺成德軍節度使王鎔,控制成德軍,聯合契丹國與後梁,對抗晉國。然而李存勗率軍於鎮州擊潰趙梁聯軍,又奪得河北三鎮後。923年,李存勗在魏州稱帝(即後唐莊宗),以光復唐朝為由建國後唐,不久又二度南征。梁北面招討使王彥章採取牽制鄆州(今河南東平)的方式,成功圍堵唐軍於楊劉(今河南東阿)附近。雙方對峙良久,唐軍軍糧不足,有即將撤退的跡象。然而梁戶部尚書趙巖、張漢傑等人進讒言,使王彥章被撤換,後唐莊宗又率軍經鄆州迂迴攻入空虛無兵的開封府。城破之日,後梁末帝無奈命控鶴軍都指揮使皇甫麟殺死他,後梁亡。 === 後唐拓土與內亂 === 後唐莊宗滅後梁後,定都洛陽。此時河北三鎮已定,後唐國力強盛。岐國李茂貞對後唐稱臣,後唐莊宗封他為秦王。924年李茂貞去世,後唐莊宗的長子李繼岌擔任鳳翔節度使,吞併了岐國。前蜀王建在建國後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得前蜀在經濟與軍事都十分強盛。但918年王建去世後,其子王衍奢侈無度,殘暴昏庸。925年後唐莊宗派郭崇韜、李繼岌率軍攻入成都,王衍投降,前蜀滅亡。 後唐對外強盛,但是內憂積重。後唐莊宗定都洛陽後,招回宦官以任樞要之職,任用李襲吉等保守派,一切與唐朝後期政治相同,朝政日益敗壞。後唐莊宗自認基業已固,不務政事,肆情縱慾,自取藝名「李天下」,寵信伶人敬新磨、伶官景進等人。當時軍隊龐大,國庫吃緊,然而其妻劉皇后幹預朝政、貪婪愛財,將稅收一半歸後宮,使得朝廷還要暫扣軍糧以補其他支出,形成極大的隱憂,不久徵蜀唐軍即因故兵變。 郭崇韜雖然完成滅蜀任務,但李繼岌對於不能深入參與軍務而感到不滿。他密報朝廷,意圖陷害郭崇韜。後唐莊宗有意先調查再決定,但劉皇后自行命李繼岌處決之。926年郭崇韜被殺,唐軍軍心渙散,兵變四起。劉皇后又不願將自己的財物用於勞軍,使局面更加惡化。不久,天雄軍士兵皇甫暉因賭博輸錢而煽動士兵造反,殺主帥楊仁晸,立偏將趙在禮為留後,是為鄴城之變,唐將李紹榮平定失敗,後唐莊宗只好派養兄李嗣源前往平定。李嗣源於魏州受部眾與叛軍擁護,反而率軍南征後唐莊宗。各地唐軍不願為後唐莊宗作戰,汴州被陷,後唐莊宗因洛陽內亂中流箭而死。李嗣源攻入洛陽後殺盡叛臣而稱帝,即後唐明宗,後唐莊宗的長子李繼岌自殺於長安。 後唐明宗執政期間革除後唐莊宗時的弊政,朝政逐漸安定。他誅除宦官,任用士人;撤銷不少冗餘機關,建立三司等財政機關;提倡節儉,興修水利,關心百姓疾苦;加強中央軍力,建立侍衛親軍以壓制藩鎮。這是五代少見的穩定時期之一,史家稱後唐明宗是五代時期僅次於後周世宗的明君,他制定的一些制度也被宋朝所繼承。然而到晚年後唐再度走入內亂。933年後唐明宗重病,其子李從榮奪位被殺,幼子李從厚繼位,即後唐閔帝。此時後唐明宗的兩位大將養子李從珂任鳳翔節度使、女婿石敬瑭任河東節度使,均擁重兵。宰相朱弘昭、馮贇本想以調動節度使的方式來分離軍權,反而激起叛變。934年李從珂以清君側為由攻入洛陽,後唐閔帝在逃往魏州途中被石敬瑭俘虜,最後被李從珂所殺。李從珂稱帝,即後唐末帝。內亂期間發生後蜀獨立之事。原來在前蜀滅亡後,後唐莊宗以孟知祥為四川節度使。不久後唐明宗叛變奪位,孟知祥練兵意圖獨立。932年孟知祥在併吞東川軍後被後唐明宗封為蜀王,並於後唐末帝發動內亂時稱帝建國後蜀。同年孟知祥去世,其子孟昶繼位。孟昶勵精圖治,擴充套件疆土,讓後蜀維持了三十年的和平局面。 後唐末帝與石敬瑭早在後唐明宗時就彼此不合。唐末帝繼位後十分猜忌石敬瑭,而石敬瑭也因畏懼而懷有叛變之心。936年後唐末帝把石敬瑭調任天平軍,並命張敬達、楊光遠率軍催促。石敬瑭聽從桑維翰與劉知遠的建議向契丹國借兵叛變,並且對遼太宗耶律德光稱兒,事後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還要輸帛三十萬匹。張敬達聞知叛變之事後,率軍圍攻太原,石敬瑭堅守不下。當時盧龍軍的趙德鈞和契丹可汗耶律德光有意合作共謀中原,石敬瑭大為驚懼,急令桑維翰見耶律德光。桑維翰跪於契丹帳前,苦苦哀求,才使耶律德光放棄與趙德鈞合作的打算。耶律德光率軍解圍,幫助石敬瑭於太原建國後晉,即後晉高祖。937年晉軍與契丹軍大舉南下,楊光遠、趙德鈞等諸鎮陸續投降。晉軍獨自攻入洛陽,後唐末帝自焚而死,後唐滅亡。後晉高祖定都汴州,依約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國,此後契丹國對五代的影響力達到最大。 === 江南的擴張 === 五代進入後晉時期,國力大不如前,時常被契丹國威脅。江淮地區的吳與後繼的南唐國勢強盛,他們採取聯合北方契丹國制約中原的策略,屢次徵討周邊國家壯大勢力,成為中原五代的一大威脅。吳國是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建立的。早在秦宗權之亂時,秦的部屬畢師鐸率軍攻打揚州,楊行密在抗敵過程中發展割據勢力,最後建立吳國。902年楊行密被唐廷封為吳王,建都廣陵,稱江都府。執政期間鼓勵農桑,穩定經濟,使江淮地區逐漸復甦。對外則擁護唐室,與宣武軍朱全忠(後梁建立者)敵對。905年楊行密去世,其子楊渥繼位。隔年江西鍾傳去世,諸子內亂,楊渥趁機派秦裴攻佔江西,統一江淮。然而楊渥喜好玩樂,又猜忌功臣,大臣張顥、徐溫發動兵變,殺死楊渥。908年徐溫擁立楊渥之弟楊隆演為主,除掉想自立的張顥,徹底掌握吳國大權。 徐溫掌握大權後屢次攻伐吳越國未果,至後梁末期才和談。唐朝滅亡後,吳國不承認後梁宗主地位,仍然沿用唐哀帝年號,直到919年吳國改元,才正式與唐朝切斷關係。對內則逐步翦除楊氏舊將以穩固其勢力,然而專政的長子徐知訓驕橫恣肆,曾因欺負吳王楊隆演而引來兵變,最後被部下朱瑾殺死。徐溫養子徐知誥平定亂事,而徐知誥事徐溫甚孝謹,最後成為徐溫政權的繼承者。923年,楊隆演鬱鬱而終,其弟楊溥繼位,並於927年稱帝,即吳睿帝。927年徐溫去世,追封齊王,養子徐知誥繼位,成為吳國實際統治者。徐知誥生活儉樸,尊重吳帝和將領而頗得民心。937年徐知誥奪吳睿帝之位,吳亡,建國齊,都金陵,稱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同年後唐滅亡,兩年後徐知誥自稱唐室後裔,改姓名李昪,建國南唐,即南唐烈祖。李昪建國後採取與民休息、與鄰國友好的政策,使國力持續強盛。943年李昪去世後,其子李璟繼位,即南唐元宗。李璟在位初期,南唐國力仍然強盛,對外聯合遼朝壓制後周,對四周國家也採取見機入侵的方式,陸續滅閩國與楚國。 在南唐東南方有吳越國與閩國。吳越國的建立者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錢鏐,都杭州,其疆域約同今浙江省。907年錢鏐被後梁封為吳越王,即吳越太祖。在位期間促進經濟發展,保境安民;對外奉中原五代為宗主國,與吳和南唐為死對頭,這個策略一直維持到亡國為止。另外曾經派使冊封新羅、渤海國等國王,海中諸國皆奉他為君長。閩國是由福建觀察使王潮所建立,其與其弟王審知控制福州一帶,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其疆域約同今福建省。王審知執政後於909年被後梁封為閩王,即閩太祖。在位期間也是提倡節儉,與民休息,並向中原王朝稱臣,使閩國迅速發展。925年閩太祖去世後,其繼位者與宗室、大臣互相猜忌、鬥爭而使閩國逐漸衰弱。 閩國的內亂引來南唐與吳越的覬覦。943年閩景宗王延羲之弟王延政於建州(今福建建甌)稱帝,國號殷。隔年閩景宗被大臣所殺,國內大亂。945年王延政改國號為閩。同年南唐元宗趁機伐閩國,攻下建州,閩亡。然而吳越趁機介入,閩將李仁達以福州附吳越,泉州、漳州又為清源軍留從效所據,南唐最後只獲得建州與汀州(今福建西北部)等,與吳越國的關係持續惡化。不久南唐元宗趁楚內亂之際於951年派邊鎬攻滅,但隔年因楚將劉言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又失去湖南一地。南唐連年用兵使國力受到很大消耗,所得之地也大半喪失。再加上南唐元宗為人柔和、好諛惡直,以是群小競進,政事日非。後周趁機於957年發兵南征南唐。南唐元宗戰敗,割讓江北十四州給後周,並且去掉自己的帝號,只稱唐國主,南唐元氣大傷。而比較有軍事才能的太子李弘冀,他在毒死意圖奪位的叔父李景遂後也去世。南唐元宗只好改立五子李煜為太子,但是李煜的書生氣質較重。南唐元宗為了避周軍與吳越軍聯合入侵金陵而遷都洪州,即南昌府(今江西南昌)。961年唐元宗去世後,由李煜即位,即南唐後主,還都金陵府。至此南唐無力威脅五代,只能保境安民。 === 湖廣的內亂 === 而湖廣一帶有荊南、楚國、南漢。荊南又稱南平、北楚,其疆域約為今湖北省西部。建立者高季興為後梁太祖的將領,907年被封為荊南節度使,首府為江陵。荊南地小國弱,因而向四周各國稱臣。其國君高季興和高從誨貪圖各國貢品而攔截搶奪,遭各國發兵威脅才願歸還,被稱為「高賴子」。後梁滅亡後,高季興改向後唐稱臣,在924年被後唐唐莊宗封為南平王,即武信王。後唐滅前蜀時,高季興表示願意協助伐蜀,但並未實際行動,而後又向後唐索要前蜀土地。這些使後唐唐明宗大怒而發兵南征,所幸江南雨季使唐軍糧草不濟而退。荊南與後唐的關係直到其子文獻王高從誨繼位後才和好。 楚國則由武安軍節度使馬殷所建立。秦宗權之亂時,秦的部署孫儒攻打兩淮楊行密,孫儒部將馬殷帶部分人馬經江西至湖南割據。907年後梁建立後,馬殷向後梁稱臣而被封為楚王,即武穆王。其勢力涵蓋今湖南與廣西省北部,對外臣服五代各朝,對內平定亂軍、強藩,並且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楚國國勢強盛。927年後唐封馬殷為楚國王,定都潭州,即長沙府。楚文昭王馬希範時期擴地至今廣西省東北部,國勢頗盛。然而馬希範在947年去世後國勢大亂,楚將擁護次子馬希廣繼立,使長子馬希萼不滿而叛變。950年馬希萼成功攻下長沙,即楚恭孝王。然而馬希萼縱酒荒淫,使得楚將王逵、周行逢舉兵叛變楚國。他們擁護馬殷嫡長孫馬光惠為武平節度使,率軍佔據朗州(今湖南常德)。不久徐威也擁護馬希崇為武安軍留後,放逐馬希萼至衡山。而馬希萼則於衡山再度被廖偃、彭師暠擁立為衡山王,楚國分裂成馬光惠、馬希崇與馬希萼三派,史稱眾駒爭槽。最後,馬光惠被王逵以懦弱為由廢除,改立辰州刺史劉言為武平軍留後;再來南唐元宗於951年派邊鎬攻佔長沙,馬希崇與馬希萼先後投降,南唐領有全湖南地區,楚國亡;同時南漢中宗北取桂州(今廣西桂林)一帶,領有全嶺南地區。952年據有朗州的武平軍留後劉言不願降唐,派王逵、周行逢攻下潭州,驅除南唐收復湖南地區,並被後周正式封為武平節度使。而擁立劉言的王逵與他不合,就聯合周行逢廢除並處死劉言。王逵領有湖南後貪得無厭,也被部下潘叔嗣所殺,武平軍之位最後由周行逢繼承。周行逢革除楚國劣政,愛護百姓,提倡廉潔。對將領用法嚴厲,果斷誅殺。湖南地區又恢復平穩,直至962年周行逢去世為止。 南漢是由清海軍節度使劉隱所建立,907年被後梁封為彭郡王,909年被封為南平王,最後911年為南海王,同年去世。劉隱穩固嶺南後重用當地士人,為日後建國打下基礎。911年劉隱去世後,由其弟劉龑繼位。劉龑在統一嶺南後於917年稱帝,即南漢高祖。國號大越,都番禺,號興王府。隔年改國號為漢,即南漢。南漢高祖與鄰國和好,推廣科舉制度。然而本身殘酷奢侈,每視殺人則喜,寵幸宦官,以至政事不寧。942年南漢高祖去世,其子劉玢繼位,即南漢殤帝。南漢殤帝貪圖享樂,當時有張遇賢叛亂,隔年被其兄劉晟所殺。劉晟自立為帝,即南漢中宗。在位期間,雖然奪取楚國容州(今廣西北流)、邕州(今廣西南寧),但是提倡嚴刑立威,為人殘暴,大肆屠殺皇族和大臣將領,南漢只剩宦官、宮女執政。958年去世後,由其子劉鋹繼位,即南漢後主。其間越南開始脫離中國統治。 === 契丹入侵 === 當十國陸續衰弱或自保時,北方的後晉也因為契丹國的威脅而屢屢不安。當時後晉新立,財政匱乏,契丹貪求無厭,藩鎮多不願服從。為解決財政危機,後晉高祖採納桑維翰的建議,採取安撫藩鎮、恭謹契丹的方式,並且重視農業、商業以提升經濟。雖然契丹國得以安撫,但原燕雲十六州官員如吳巒、郭崇威恥臣於契丹,不願投降。各地藩鎮幾乎不服晉廷,有些甚至有意拉攏契丹國以奪位,此時有賴杜重威、李守貞等人平定。937年天雄軍(即魏博軍)範延光反於魏州,前去平亂的張從賓也向他投降,並且殺後晉高祖之子石重信和石重乂。最後在範張聯軍逼近開封時,有賴侯益與杜重威率軍擊潰而平定。楊光遠自恃重兵而幹預朝政,後晉高祖常屈從之,後來勾結契丹國叛變而被李守貞打敗而死。942年成德軍安重榮指斥後晉高祖父事契丹,要求出並討伐契丹國。但實際上卻是暗通契丹,聯手忠義軍安從進叛變,意圖奪位。後晉高祖派杜重威率軍擊斬安重榮,史稱宗城之戰,並將其頭送與契丹國。同年位於代北的吐谷渾部,因為不願意投降契丹國,首領白承福率部投奔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契丹國派使問罪。後晉高祖最後在這些憂憤之中去世,其大臣馮道、景延廣以國家多難,宜立長君,就以侄子石重貴繼位於鄴都(今河北大名),即後晉出帝。 由於後晉的將領與百姓對屈尊異族而感到強烈不滿,後晉出帝聽從景延廣建議,放棄對契丹國稱臣而改稱孫以洗刷屈辱。景延廣對契丹人的敵意十分強烈,他殺害契丹商人,逮捕契丹使者出氣,屢次對契丹挑釁。此舉引來契丹可汗耶律德光的憤怒,他於944年率軍南征。當時河北大旱,蝗蟲侵襲,契丹軍攻掠貝州(今河北清河)等地而還。隔年後晉出帝派杜重威率軍北伐,耶律德光聞之率大軍南下,最後杜重威成功的在白溝(河北定興、新城間)擊潰契丹軍。然而,後晉出帝於白溝之戰後日益驕奢,又以馮玉執政,賄絡公行,朝政敗壞。946年後晉出帝再以杜重威率軍北伐,與耶律德光在滹沱河會戰。此時杜重威有意奪位,反而向耶律德光投降。耶律德光趁機率聯軍直逼開封,後晉大將李守貞、張彥澤陸續投降,最後後晉出帝開城投降,後晉亡,史稱遼滅晉之戰。隔年耶律德光將國號改為「大遼」,即遼太宗,正式建立遼朝。此時尚有晉臣河東軍劉知遠、府州折從阮、雄武軍何重建與涇原軍史匡威拒絕投降遼國。遼太宗本來對經營中國地區很有信心,然而「打草穀」與掠人為奴的掠奪政策使中原百姓群聚反抗。其中河東軍劉知遠聽從張彥威的建議,以中原無主為由於太原稱帝,建國後漢,即後漢高祖。遼太宗壓制不了此局面,以天氣炎熱為由率軍北返。他命蕭翰留守開封,杜重威留守鄴都。最後於殺胡林(今河北欒城)去世,其兄子耶律兀欲繼位,即遼世宗。 後漢高祖在遼軍北返後開始收復中原。蕭翰得知訊息後,劫持後唐宗室李從益稱帝於開封,而後北返。後漢高祖聞之派使殺李從益以定都開封,並派高行周與慕容彥超在魏州之戰戰役降服杜重威,諸鎮相繼歸附。948年後漢高祖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並以楊邠、郭威、史弘肇與王章為輔國大臣。當時永興軍(長安)趙思綰、鳳翔軍王景崇與河中軍李守貞先後發動叛亂,關中危及,有賴郭從義、郭威分別平定永興軍與河中軍。後漢隱帝年長後猜忌輔國大臣,與郭允明協議後於950年以遼軍寇河北為由派郭威鎮守鄴都,隨後大殺楊、史與王等大臣,又殺郭威一家,並召泰寧軍慕容彥超等急速入京。郭威聽從魏仁浦建議起兵南下,並派養子柴榮鎮守鄴都。隔年擊潰慕容彥超,攻入開封,後漢隱帝最後為郭允明等所殺。郭威本有意立劉崇子徐州軍劉贇為帝,先以李太后臨朝。當時恰巧遼軍入侵,郭威出師禦敵,但大軍至澶州(今河南濮陽)時,軍士擁護郭威稱帝,大軍返回開封。951年郭威稱帝,建國後周,即後周太祖,後漢亡。 === 後周崛起與北宋統一 === 後周太祖登基後減除若干苛政,勵行節儉,使南流的人口再度有流回中原的傾向。然而劉贇被殺,使後漢舊將不服周廷。河東軍劉崇(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得知郭威稱帝後,自立為帝,建國北漢。他依遼人為援,自稱侄皇帝,並且伺機伐周。舊漢將徐州鞏廷美與泰寧軍慕容彥超意圖叛變,有賴後周太祖陸續平定。 954年後周太祖去世,由養子柴榮繼位,即後周世宗。後周世宗是五代十國中的第一明君,於繼位之初遭遇北漢帝劉崇與遼將楊袞聯合南下。當時周廷驚恐,大多主張穩重行事,然而後周世宗親自擊潰漢遼聯軍,並斬臨陣後退的無能將領,史稱高平之戰。此後改革軍事制度,精簡中央禁軍,補充強健之士,形成「殿前諸班」的禁軍。內政方面,他招撫流亡,減少賦稅,穩定國內經濟。整頓吏治,延聘文人,打壓武人政治,使後周政治清明。955年又廢天下佛寺,獲取大量銅器以整頓經濟。軍事與經濟的提升都為日後基本統一漢地而建立重要的基礎。 後周世宗在穩定國內後即意圖統一天下,他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為目標。955年率軍擊潰後蜀,佔秦州漢中一帶。956年率兵擊潰南唐,獲得江北之地,迫南唐稱臣。959年後周世宗率軍北伐遼朝以收復燕雲十六州,周軍陸續攻陷瀛洲、莫州等地。當他準備收復幽州時,卻突然生病,被迫班師。不久去世,其幼子柴宗訓即位,即後周恭帝。960年,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以鎮定二州遭北漢、遼朝入侵為由率軍北禦,而後在開封的陳橋驛發生陳橋兵變,受禁軍擁護為帝。趙匡胤回師開封,廢黜後周恭帝,後周滅亡,五代結束。他建立宋朝,即宋太祖。 宋太祖繼位之時,十國仍有後蜀、北漢、南唐、吳越、南漢、荊南與湖南武平軍周行逢、閩南清源軍留從效等,除後蜀、北漢、南漢稱帝外,大多奉宋朝為宗主或臣服之。宋太祖面對遼朝的威脅,採趙普「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策略統一中國地區。962年周行逢、荊南主高保勗去世,兩國新主周保權、高繼沖年幼無能。宋太祖趁機於隔年以平湖南之亂為由派兵南下併湖南,途中假道伐虢,併吞荊南。後蜀後主孟昶聞知荊南與湖南被併吞後,聯合北漢以拒宋師。然而其晚年奢侈逸樂,朝政不修,軍隊皆無戰鬥力。965年宋太祖派王全斌、崔彥進出鳳州(今陝西鳳縣)、劉光義、曹彬出歸州(今湖北秭歸),北東兩路同時入蜀。結果不出六十多日,後蜀帝孟昶投降,後蜀亡。其寵妃花蕊夫人在亡國後寫下:「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南漢後主劉鋹將政事交給宦官龔澄樞及女侍中盧瓊仙等人。由於只信宦官,官員都需閹割才能進用。970年宋廷派潘美伐南漢,由於南漢將領大臣宗室皆死光,只有宦官領軍,隔年南漢帝劉鋹投降,南漢亡。 南唐後主李煜是詞壇高手,卻終日以外患為憂。當時有賴其弟李從善、大臣潘佑與將領林仁肇等人,尚且與後周得以對峙。宋朝建立後,李煜終日與臣酣宴、愁思悲歌。975年宋太祖以南唐帝李煜稱病不入朝為由,派曹彬南征,並以吳越軍為輔夾攻。最後李煜投降,南唐亡。吳越國方面,雖然忠獻王錢弘佐時趁閩國內亂獲得福州,但是本身課稅繁重,民不堪苦。到忠懿王錢俶時,因為對宋朝十分恭順,宋太祖沒有奪取地。而閩南清源軍留從效割據一方,去世後多人爭位,最後由陳洪進奪得。978年錢俶與陳洪進納土歸順宋朝,吳越國與清源軍(964年改名為平海軍)亡。而十國最後一個國家北漢的末主是英武帝劉繼元。979年北宋宋太宗派潘美圍攻北漢都城太原,擊退遼國援兵,劉繼元投降,北漢滅亡。至此十國時期結束,正式進入宋朝時期。然而,尚有燕雲十六州還未收復。宋太宗滅亡北漢後不久,他不顧大臣反對,於979年從太原北伐遼朝以圖收復燕雲十六州。起初宋軍攻下易州和涿州,但在燕京的高梁河之戰慘敗而退。而定難軍雖於982年李繼捧奉土歸併北宋,但李繼遷持續於陝北發展勢力。至此進入宋朝與遼朝、西夏、金朝、蒙古等諸國對峙的多元民族競爭時代。 == 疆域與行政區劃 == ;疆域 五代十國的疆域大抵區分成五代與十國。五代諸朝的領土大抵是華北地區與關中地區,一度領有燕雲十六州、河東(今山西省)、蜀地(四川省)與淮北地區。十國與其他藩鎮大多分佈在五代的週圍如華南、湖廣、蜀地、甘肅、河東與河北等地區,其中江南、湖廣地區分裂為六國,這顯示江南地區遠較三國時期更為開化,故已可以用小地域形成自立的地盤。五代十國的各國疆域在宋朝統一後仍然被沿用為路的行政區劃,現在則成為省界。而且,被細分化的疆域仍然不能自給自足,各國只能發展自身產業,並越界進行經濟交流以互通有無,最後促使宋朝商業的發達。 唐朝後期和五代時,政治核心因為戰亂與經濟因素,由長安、洛陽過渡到開封。當時關中因戰亂而荒廢,較強的藩鎮只有岐國李茂貞與定難軍,而河隴地區也持續衰退,回鶻、吐蕃等外族紛紛割據河西走廊;而華中、華南地區經濟強盛,所以割據藩鎮繁多,是十國勢力範圍。而開封處於隋唐大運河中樞地位,負責轉運河北、關中、江南與湖廣地區的貨物,是天下糧食、貨物的轉運站。當關中因戰亂而荒廢時,聚集天下財富的開封就成為五代的首選地位,這也促使宋朝之後的中國朝代選擇以大運河城市如北京、開封、南京與杭州等為首都。另外,五代的戰爭大多以開封的宣武節度使與太原的河東節度使對峙為主,例如李克用的晉與後梁、後晉與後唐、後漢與佔據中原的遼朝、北漢與後周等都是如此。 五代十國的範圍與唐朝後期相比,萎縮明顯,比漢地的範圍略小,外族大舉佔領漢地的周圍,最後建立遼朝與西夏。河西地區被歸義軍、甘州回鶻與吐蕃諸部所佔領。燕雲十六州在938年被後晉高祖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國(後為遼朝),使漢、唐以來北方的國防線全部後退,黃河北岸幾乎沒有屏障。再加上中國政治核心東移,使得五代、宋朝備受遼朝的壓力。而安南地區被靜海軍的曲家所割據,並在吳權於白藤江之戰擊敗南漢軍後,使越南地區正式脫離中國歷史。而在陝北夏州割據的定難軍,雖於982年李繼捧奉土歸併北宋,但在李繼遷努力下於宋朝時獨立成西夏。 ;行政區劃 五代十國的行政區劃繼承唐朝後期的形式,即道(節度使)、州(府)、縣三級行政區劃。五代注重對地方官的考課,令其忠於職守,後梁、後唐皇帝都詔諭吏部注意州縣官不得“姑徇私情,靡求才實”。 節度使成為地方行政區劃是由唐朝中期才開始設定的,又稱藩鎮,主管地方軍事、行政與財政,位高權重。安史之亂期間,唐廷成立許多地方節度使以圍堵叛軍。平亂後,唐廷也冊封大量降將為地方節度使以安撫,造就這些擁兵自重,割據為王的藩鎮,形成唐末藩鎮割據的局面。五代時節度使的授任更為冗濫,有的節度使以親王遙領,如後唐末帝之子李重美遙領成德軍節度使,後漢高祖之弟劉勳領山南西道節度使;或以宰相遙領,如後唐莊宗時以侍中、監修國史郭崇韜兼領成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的節度使往往專橫至極,為所欲為。其中,權重者稱節度使、權輕者稱防禦使(後稱觀察使),安史之亂後的道,即是節度使的轄區。當藩主有異心時,往往趁機舉兵以圖推翻中央,這個現象自唐朝後期開始出現,五代各朝或地方十國的內部也時常發生,這是五代十國動盪不安的起因。此外還在某些地方設“軍”,成為一級行政機構。如907年後梁在輝州碭山縣置崇德軍,939年後晉改舊威州為清遠軍,954年後周以萊蕪監為廣利軍等,其軍使委命本道差補。到宋朝時,節度使被路行政區取代,並且分割地方的行政、財政與軍事權以防止擁兵自重的局勢出現。 第二行政區為州,州設刺史,第三行政區縣則設縣令。部分州因首都地位或地勢重要而升級為府、例如五代在汴州設有東京開封府、長安設有西京京兆府、魏州設有大名府,有些重要的府在宋朝形成五京制。而十國與各地藩鎮也在其首都或重要州設府,如吳國的揚州江都府、南唐的昇州金陵府與洪州南昌府、楚國的潭州長沙府、南漢的廣州興王府、北漢的太原府、前蜀與後蜀的成都府與興元府、荊南的江陵府等等。並於軍事要地設大都督府,如後梁在宋州、福州均設大都督府。後唐在全國設十大都督府。本時期南方的州縣數量,因為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與人口增加而增加。《太平寰宇記》所載五代十國時期全國新置五十九縣,絕大部分是在南方,如蜀置五縣,吳越設五縣,閩增設十三縣,南唐新置二十六縣。 == 政治體制 == 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變化很多,官職時常廢置不常,其制度比較混亂。朝廷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由於五代十國戰亂不斷,樞密院的權力往往比三省來得大,所以時常以宰相兼領樞密使。五代十國以“使”名官者很多,據《五代會要》記載有崇政院使、宣徽院使、飛龍使、翰林使、五坊使等等三十種之多。十國諸國中雖然有臣服於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獨立的國家,政治架構等同五代。由於五代十國大多是從節度使起家,對支援他們的幕僚往往擔任新朝廷的職位,而前朝遺老則給予三師、三公或臺省官等虛職。而將士有功時,為了攏絡他們,也以官爵名號為賞賜。這些狀況成為後來宋朝冗官煩多的源頭。 ;三省六部 中央行政機構有三省六部。三省為尚書省、門下省與中書省,下設六部尚書,並分司辦事。後梁重新設定唐朝空置的尚書令,並且定為正一品,改唐朝的尚書左右丞為左右司侍郎。後唐時恢複唐朝舊制,並多設左右僕射,與尚書左右丞均為正四品。後梁又設中書門下省,置“中書門下平章事”,改司政殿為金鑾殿,設大學士一員,以崇政院使敬翔為金鑾殿大學士。中書省和門下省方面,其官員品級也比唐朝高,其長官侍中在唐代宗以前均為正三品,後晉時中書令和侍中均為正二品,左右常侍從三品升為正三品,門下侍郎從正四品升為正三品。十國方面,有設有等同宰相的官職,如吳國的大丞相,楚、吳的左右丞相,吳、南漢的參知政事,吳越的參相府事等都等同宰相的職稱。 ;三司 三司使專管財務,至五代時才確定。早在唐朝時就有戶部、度支、鹽鐵等三司分管租稅、財務收支和鹽鐵專賣、物資轉運事務。唐昭宗以宰相崔胤兼領三司使,至此出現三司使。後唐曾設定租庸使以管轄三司,最後正式設定三司使和副使以管理朝廷財務,地方財政也需聽從三司使的命令。以後歷朝相承不廢,宋朝設定的三司就是緣自五代的。 ;樞密院 五代十國還設有樞密院以掌管軍事,又大多為武將。樞密使掌握軍事,其實權往往超過宰相,可直接下令任免藩鎮。所以通常由皇帝最親信的臣僚充當,有時又以宰臣兼任樞密使。例如959年後周世宗命司徒平章事範質與禮部尚書平章事王溥參知樞密院事,藉此以加強文人官僚制度。早在唐代宗時就以宦官掌樞密,所統領的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與兩樞密使共稱「四貴」。此後宦官往往侵奪相權,甚至廢立皇帝。唐朝後期,朱溫大殺宦官,至此開始用朝臣充任樞密使。朱晃建立後梁後,改樞密院為崇政院,改樞密使為崇政使。923年後唐莊宗又復稱樞密院,並設樞密使與副使。後晉曾以宣徽使代之,但不久又恢複。中書和樞密對掌文武二柄的方式,最後由宋朝所繼承之。而十國等各國或地方藩鎮也大抵置有樞密使或相當於樞密使的官職。 ;法律 五代十國時的刑法,基本沿用唐朝的律令格式和編敕,但因歷朝又都有新頒的敕條,彙編附益,使得格敕前後重複矛盾。957年後周世宗令大臣們進行整理,唐律條文難解的,加上注釋,格敕繁雜的,加以刪除,彙編為《大周刑統》二十一卷。北宋初年所編的《宋刑統》即就此書略加增刪而成。 == 外交 == 早在唐朝時因為外族紛紛進入中原內附定居,在安史之亂後河北地區、陝北與河西走廊陸續成為外族的勢力範圍,使得中原政局更容易受外族的影響。例如沙陀族、党項族受唐朝冊封為節度使,而沙陀領有的河東軍於五代建立後唐、後晉與後漢。而契丹族的影響最大,多次成為篡立者的外援。建立契丹國後於946年入主中原,建國遼朝。雖然遼朝最後返回燕雲地區,但仍然對中原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 五代時,北方以契丹最強。契丹族原唐朝受封為松漠都督府。唐朝後期,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崛起並征服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後於907年即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征服漠北地區奚、室韋、黠嘎斯、阻卜、韃靼、克烈等部落,在軍事與經濟方面都十分強盛。915年耶律阿保機出征室韋得勝回國,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灤河邊建城,於隔年建立契丹國,即遼太祖。契丹國掠奪中原的人口,收留因河北戰爭而逃亡的流民,任用韓延徽、韓知古、康默記與盧文進等漢人為佐命功臣。925年東徵渤海國後即有意南下中原。遼太宗繼位後趁後唐發生內亂之際,接受石敬瑭的請求,出兵協助攻滅後唐,扶持兒皇帝建國後晉,並且獲得燕雲十六州。石重貴繼位後不願稱臣,並濫殺契丹商人。遼太宗為此多次出兵南征未果,後來有賴後晉大將杜重威投降,而攻陷汴州,建遼朝。而後因為遼軍打草穀濫殺漢人,使中原人人舉兵抗遼,遼太宗也在北返之際於殺胡林去世,遼朝政局動盪不安。雖然遼廷扶持北漢,但最後於959年被後周世宗奪下瀛洲、莫州等地。宋朝建立並滅北漢基本統一漢地後,於同年北伐遼朝。此時有賴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名將與宋軍大戰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成功擊敗宋軍,此時也進入宋遼對峙時期。 五代時北方與東北還有奚、吐谷渾、室韋、渤海國、女真、黑水靺鞨等國。奚國於唐朝受封為饒樂都督府,於唐朝中後期多次入侵邊疆。遼朝建立後,奚國被契丹征服,契丹還建立遼中京以統治之,並且逐步同化奚族。而唐朝後期的另一強國渤海國,也在926年亡於契丹,並於原地成立東丹國,以契丹太子耶律倍任人皇王。遼太宗繼位後廢除東丹國,建立遼東京以管理之。而吐谷渾部,原本定居青海一帶,被吐蕃攻滅後,東遷到朔方、河東一帶。五代時散處蔚州等地。936年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國,使得部分吐谷渾臣服於契丹,但仍有不少逃回太原,投奔河東節度使劉知遠。 唐朝後期,西方吐蕃最強,但因內部分裂而衰。五代時,河西走廊被回鶻、吐蕃與党項等許多民族所割據,有甘州回鶻、肅州龍家(焉耆人)、涼州嗢末、吐蕃六穀部、黃頭回鶻、位於蘭州一帶的党項族、陝北的定難軍(党項統領)等。此時漢人政權只有沙洲、瓜州的歸義節度使與五代屬地的朔方節度使與河西節度使(管制涼州、蘭州等)。而定難節度使是西夏的前身,本體是陝北夏州的党項族。其領袖拓跋思恭因平亂有功,被唐僖宗所冊封。雖然定難軍獨立自主,對外仍然臣服五代各朝與北漢。五代時,後唐明宗意圖併吞定難軍,將庭州軍安從進與定難軍李彝超對調,最後有賴李彝超成功擊退安重進的唐軍才穩固之。最後在宋朝時吞併靈州、河西等地,建國西夏。 西域地區則有西州回鶻、高昌回鶻、龜茲回鶻、於闐、仲雲國與喀喇汗國等。其中於闐和喀喇汗國是西域大國,其範圍涵蓋整個西域地區。擁有塔里木南部廣大領土的于闐是盛行佛教的塞種人國度,統治者尉遲家族自漢朝起就掌握該國的政權。唐朝時,于闐屬於毗沙都督府,由當時的國王尉遲伏闍雄兼任都督。五代時的于闐趨於漢化,國王李聖天自稱“唐之宗屬”,國內實行唐朝舊俗,並派人向中原朝廷進貢,後晉封其為大寶于闐國王。喀喇汗國則為伊斯蘭勢力東進的主要勢力,同於闐多次發生戰爭,但皆以失敗告終。十一世紀初,于闐與歸義軍在喀喇汗國和西夏夾攻中相繼滅亡。1212年時,喀剌汗國亡於由耶律大石率領的契丹族,後者建國西遼。 南方有交趾國、大理國、牂柯蠻、彭氏土司與昆明部落。曲承裕擔任靜海節度使後,曲家長期割據交趾,907年去世後由曲顥繼位。930年曲主曲承美被南漢高祖攻滅,不久楊廷藝舉兵並攻下大羅城,靜海軍再度建立。937年矯公羨奪位並向南漢稱臣,隔年楊廷藝的女婿吳權自愛州舉兵,南漢高祖派其子劉弘操率軍入援。吳權在殺死矯公羨後於白藤江之戰擊潰劉弘操率領的漢軍,至此南漢再也沒有南征交趾的意願。939年吳權稱王,建立吳朝,都城古螺,越南地區開始脫離中國歷史,至968年丁部領統一十二使君後建立丁朝,越南正式走上獨立發展道路。大理國源自唐朝時的強國南詔,由於長期與唐朝戰爭,國力日趨衰弱,於南詔末年多次發生權臣篡位事件。902年,世襲清平官的權臣鄭買嗣迫南詔帝蒙舜化貞退位,建國大長和。928年大長和的東川節度使楊幹貞和清平官趙善政殺死大長和帝鄭隆亶,趙善政建國大天興。次年,楊幹貞廢趙善政自立,建國大義寧,而楊幹貞之弟楊詔認為海通節度使段思平有異心,促使楊幹貞派兵追殺。段思平即向高方尋求庇護。而後,段思平向東方的黑爨借兵,與其弟段思良和軍師董迦羅舉兵反抗。937年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都城大理。 == 軍事制度 == 五代十國的軍事制度繼承唐朝後期節度使的制度,當時地方藩鎮時常舉兵意圖推翻中央朝廷。為瞭解決此問題,朝廷逐漸加強中央禁軍以打壓地方,到宋朝更發展成強幹弱枝的政策。而五代十國最高的中央單位是樞密院,大多為武將擔任。由於五代重軍事、輕文人,為了鞏固政權也以宰相兼任樞密使。 唐朝中期開始,節度使擁有強大兵力,掌握地方軍事、民政、財政。他們位高權重、專橫至極,時常發生舉兵意圖推翻朝廷之事,史稱藩鎮割據。而唐朝最後也被宣武節度使朱溫所篡,五代十國的建國者也大多是唐朝後期的節度使。到五代十國時,舉兵篡位之事更多,在後晉高祖割讓燕雲十六州後更加劇烈。也使得五代君王時常替換,最後形成九姓十五君之多的亂世。為此君主紛紛採行建立禁軍、調動地方節度使等強幹弱枝的政策,以削弱地方實力派。禁軍負責守衛首都與皇宮,有時會駐防各地以壓制地方藩鎮,例如後梁、後唐就以禁軍壓制、削弱河北三鎮。後來宋朝宋太祖更以禁軍「殿前諸班」統一天下。此外,朝廷還頻繁調動節度使,更換其駐地,以防止他們長期佔據一方,形成割據勢力。 而五代各朝時常擴充禁軍,軍事官制也繁多易變。後梁太祖最親近的軍隊是「廳子都」,此軍裝備精良,兇悍異常,太原晉軍十分畏懼。立國後擴編宣武軍為禁軍,取禁軍的精銳以成立侍衛親軍。在首都設左右龍虎軍、左右羽林軍、左右神武軍、左右龍驤軍,均以親王為軍使,後來名稱時有變動。後唐禁軍的前身是河東軍,李克用以眾多養子為骨幹建立「義兒軍」,是其最精銳的軍隊。徵戰的主力部隊是915年收編的魏博銀槍效節軍,在滅梁時發揮重大作用。建國後在首都設立嚴衛左右軍、捧聖左右軍等。在後唐明宗時成立侍衛親軍為禁軍,以其鄴都起事的兵士為骨幹,又稱隨駕軍。其中石敬塘還擔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六軍都衛副使。後晉又在首都設護聖左右軍,其本部軍源自石敬塘在河東起事的軍隊,其部屬劉知遠還擔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後漢軍制沿襲後晉,沒有很大的改變。後周在首都設龍捷左右軍、虎捷左右軍。後周世宗時改革軍事制度,實施練選制度,精簡中央禁軍,補充強健之士,設有殿前都指揮使、水陸都部署、殿前都點檢等高階軍官,形成「殿前諸班」的禁軍。其中殿前都點檢掌握軍事實權,後來擔任此職的趙匡胤在後周世宗去世後發動陳橋兵變,篡位建國宋朝。其次是嚴明軍紀,命兵部尚書張昭遠制定新的軍法。最後是限制藩鎮權力,例如禁止造軍器、幹預民政等等。 由於戰爭頻繁,兵役負擔沉重。當時為了防止士兵逃亡,特在士兵臉上刺字記其軍號,以便各地關津識認、追捕逃兵。另外,各地都徵派男女從事運輸,無數人畜累斃途中。後梁太祖攻打青州王師範時,甚至把徵發來堆積攻城土山的民丁、牛驢一起掩埋在土山中。劉仁恭在幽燕徵發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子自備軍糧從軍,共得二十萬人。北漢規定十七歲以上的男子皆入兵籍為兵。南唐曾強令老弱以外的人全部從軍。吳越錢俶「盡括國中丁民」為兵。湖南馬希萼調發朗州全部丁壯為鄉兵。閩國後期發民為兵,力役無節。除了兵役,還有各種名目的土木修建勞役。後唐莊宗盛暑修建營樓,「日役萬人」。荊南修理江陵外郭,驅兵民萬餘人從役。閩主建築寺觀宮殿,「百役繁興」。賦役嚴重,使戰亂破壞嚴重的北方社會經濟難以復甦,也大大阻礙了南方經濟發展的程序。 ==人口== 唐朝後期至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地區的經濟因為長期的戰亂、天災而殘破不堪。黃巢之亂後,長達六七十年內,大小戰事不停。華北地區的兵役和各種勞役異常繁重。統治者視人命如草芥,無辜群眾常遭慘殺。戰爭破壞和苛重賦役促使人民數以萬計餓死或流徙他處。例如唐朝後期蔡州秦宗權四處肆虐,一度攻陷東都(今河南洛陽),形成「極目千里,無復煙火」的情況。朱溫與徐州時溥的戰爭,破壞徐、泗、濠三州的農業。朱溫與河北劉仁恭的戰爭又破壞魏州至滄州之地,於定州之戰更死傷六萬多人。唐朝原本的精華區長安、洛陽一帶也在朱溫東遷唐昭宗期間,被強制遷移人民,並且拆毀房屋,焚燒一切,以至生靈塗炭,在籍民戶不滿百戶。而後梁與晉的戰事,使晉南豫北不少地方「裡無麥禾,邑無煙火」。為了抵擋晉軍,後梁數度決開黃河,使得河南、山東一帶洪水氾濫不堪。到後唐、後晉期間,華北地區被受契丹國襲擾,盧龍、燕州之地屢次被契丹騎兵焚掠一空,千里內「民物殆盡」。尤其在契丹軍南下攻陷汴州後,開封至洛陽數百裡間人煙稀少,相州百姓有十餘萬人被殺死。而後河中與鳳翔等鎮在後漢時發動叛亂,戰死餓死的屍體有二十萬具以上。北漢的十二州,盛唐時有二十八萬戶,而在北漢亡國時僅有三萬餘戶,約為盛唐時戶口的八分之一。839年唐文宗時期,戶口有4,990,000戶,到宋朝再度統一時,全國戶口只剩3,790,000戶,在這一百四十年間減少達一百二十萬戶,可以想見唐末五代戰亂的劇烈和民生的痛苦。 雖然唐朝後期南方也受到龐勛之變與黃巢之亂的影響,但在十國時期,重大戰事較少,政局比較穩定,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再加上唐朝中衰以後,中原動盪不安,不少人紛紛南下江南、湖廣與巴蜀一帶,最遠達兩廣之地,關內道、河南道、河北道都減少很多。而南方如蘇州、鄂州、洪州、饒州、吉州、襄州、郢州、唐州、衡州、廣州等都大幅提升。據說當時的蘇州戶口中,自北方遷來的佔原來人數的三分之一,武昌在兩年內戶口增加了三倍,這都反映了南徙人口的眾多,使得人口分佈則以南方地區比較密集。長期安定的環境有利於發展生產,使得十國府庫逐漸充實。五代十國末期,後周與北漢的戶口不過一百萬戶,南方諸國則多達兩百七十餘萬戶。在這些國家中,以南唐的六十五萬戶最多,其次是吳越的五十五萬戶居次;再次為後蜀的五十三萬餘戶。這三國的人口總合,差不多是當時中國地區總人口的一半。北宋統一南北時,原後周和北漢所在的華北地區約一百萬戶,而南方九國所在地區已有二百三十萬戶。南方人口超過北方的態勢至此已經定型,北宋年初的南北人口比例大約是6:4。 五代十國戶口流動表 年代 戶數 口數 備註 唐哀帝天復三年(907年) 全國估計20,000,000人 唐朝滅亡。 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 2,309,812戶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 3,790,000戶 32,500,000人 北宋基本統一漢地。 == 經濟 == 唐朝後期因為安史之亂、藩鎮割據與黃巢之亂的因素,使得北方戰亂不堪,人口流移南方,田園荒蕪。到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時交迭頻繁,北方戰火始終未能平熄,北方經濟比較落後,人口持續大減。直至後周後期才逐漸恢復,但經濟力始終不如南方。而南方則較為安定,持續吸收來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帶來大批的勞動力及先進的耕織技術,加速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到五代十國期間,由於南方十國國家林立,擺脫北方經濟負擔,而且君王重視生產發展,發展出若干個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經濟區域。蜀地是農業、工商業發達地區,倉庫飽滿。江南兩淮重農桑、茶葉、水利與商業貿易,其中吳越、閩國與南漢的貿易最為興盛。湖廣要靠賣茶和通商,運茶到黃河一帶,交換衣料和戰馬以獲利。這些區域彼此互通有無,並與華北、外國通商貿易,商業十分興盛。所以,南方至此已完全代替北方成為全中國地區的經濟中心。 === 農業 === thumb|340px|北宋時杭州城與錢塘江地圖,此城與錢塘江石塘是吳越王錢鏐所修建的 唐朝後期至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地區的經濟因為長期的戰亂、天災而殘破不堪,河北、河南、山東與關中一帶都是戰亂區。例如943年後晉出帝時,春夏裡有早災,秋冬有水災,蝗蟲大起,境內竹木葉都被蝗蟲吃光;再加上軍事上人為的決黃河水,水浸汴、鄂各州,使北方的生産遭到極大破壞。相對的,自漢魏六朝以來,比較平穩的江南、湖廣與巴蜀地區的經濟持續發展而十分興盛,成為中原人民投奔的地方。在加上華南地區被細劃分數國,各國為了提升經濟力莫不細心經營,這使得十國的經濟力遠勝於重武力的五代。 雖然五代戰亂不堪,但仍有不少君王提振經濟。後梁太祖稱帝後重視農業,他任張全義為河南尹,以恢復河南地區的生產。908年又令諸州滅蝗以利農桑。後唐明宗執政期間,提倡節儉,興修水利,關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得以喘息。到後周時,後周太祖郭威為了減輕農民壓力,於952年直接將兵屯的營田賜給佃戶,以提升稅收;並且廢除後梁太祖朱溫實行的「牛租」,使農民免除牛死租存的負擔。到後周世祖時,建立均田制,按實際佔有田畝徵稅。這不同於隋唐前期的舊制,而是同兩稅法之後普遍實行稅產是一致的。 南方十國提倡經濟發展,並且重視興修水利,防水治害。例如吳越、南唐獎勵農桑;閩及南漢促進海外貿易;前蜀和後蜀亦能發展農耕絲織,此均能令南方的經濟得到發展。巴蜀地區在唐朝就十分富庶,有天府之國之譽稱。經歷戰亂後,在前蜀王建與後蜀孟知祥、孟昶父子的經營下,政治相對穩定。他們又注重興修水利,廣泛耕墾,在褒中一帶還興辦了屯田,使得農業生產比較發達。後蜀時期,「百姓富庶」、「鬥米三錢」,米便宜到一斗三文錢。而兩廣地區也讓不少人遷居,五十年來,南嶺以南無事,使得南漢府庫逐漸充實。 吳與南唐、吳越所在的兩淮、江南與太湖地區在隋唐時期十分繁榮,是唐朝的糧食重鎮。歷經龐勛之變與黃巢之亂後也逐漸回復,當地朝廷支援大規模開墾荒地,並且修築水道。吳和南唐在丹陽疏浚練湖,在句容疏浚絳巖湖,在楚州築白水塘,在壽州築安豐塘,少者溉田數千頃,多者溉田萬頃以上。吳越王錢鏐在錢塘江修築錢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襲,並且疏浚西湖、太湖和鑒湖等,又募民開墾荒田,免徵田稅,使杭州一帶成為江南富裕之城。而福建地區在唐朝後期經濟力不強,王潮、王審知兄弟領有閩國後,他們勸民農桑,在連江縣車湖周圍築堤,可溉田四萬餘頃。南唐和吳越的農民還修建了一種圩田,即圍田。旱則開閘引水灌田,澇則關閘拒水,把低窪的澇地變成良好的耕田。而湖廣之地,在東晉南朝以來也十分興盛。馬殷據湖南建國楚國後,不斷提升湘中、湘西的糧食產量。在周行逢據有湖南時,人民「率務稼穡,四五年間,倉廩充實」。這些都使得長江中下游一帶成為「賦出於天下,江南居十九」的餘糧區,到宋朝更有「蘇常(或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南方除了糧食作物興盛之外,茶葉、絲綢與棉花等經濟作物也十分興盛,且進入專業化的地步。當時茶葉除了種於山區之外,也有建立於平地丘陵制之上。根據《四時纂要》記載當時江南茶園十分發達。楚國發展茶葉、植桑養蠶與棉花十分興盛,閩國發展經濟產物茶葉,又獎勵海上貿易,大舉提升當地的經濟。 === 手工業 === thumb|180px|五代的蓮尖四壺嘴白瓷 諸國混戰雖然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但社會生產仍未中斷。即使在華北地區,後梁太祖建國初期和後唐明宗在位時,都曾分別採取某些恢復生產的措施。後周時,手工業如紡織、造紙、製茶、曬煮鹽等生產也有所發展。而南方十國的紡織業更是凌駕在北方之上。 雕版印刷最初是在民間流行,在五代十國時期尤為突出,其中以江南和巴蜀兩地比較發達,不僅有民間書肆出售的佛經和日用各書,而且士大夫階級所讀的儒家經典也用雕版印刷發行。雕版印刷較發達的前蜀,印刷品主要是占卜書、字書等。到後蜀時專門印製,導致「蜀中文學復盛」。932年後唐宰相馮道提議官方採行雕版印製《詩經》、《書經》、《禮記》等等九經,出現官方大規模印刷。這個計畫由國子監實現,沒有因為戰亂而中止,直到953年後周時期才刻印完畢,共二十二年。從此,刻本「九經」廣為流傳。此後朝廷刊印經書的數量增加,這個任務也交給國子監負責,書版也收藏在國子監內,被稱為「監本」。 五代亦為陶藝的重要蛻變期,也是由民間走向官方製窯。民窯與官窯分道揚鑣,爭奇鬥艷,成為一色釉瓷器盛行的時期。官方創設官窯,專門供應皇室和官員所用。在北方有後唐、後周的御窯,在南方有吳越國的秘色窯,西南方有前蜀、後蜀的官窯。而民間也保持優良的傳統,例如位於河北的定窯即十分興盛。而吳越國的越器,其燒製技術優良,十分有名。五代的陶瓷匠師更是創造出「雨過天青」的傳世之寶,成為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製窯技術也遠傳國外,918年後梁時期時,高麗便學會中國的造瓷技術,並在康津設立了窯廠,此後又陸續傳到了日本及西方各國。 澄心堂紙是五代時期的名紙之一。五代南唐後主擅寫詩詞,喜歡收藏書籍和紙張,為此將金陵官府的一幢房子命名為澄心堂,作為作詩藏書之地。南唐後主還特地令四川造紙工匠來到澄心堂,仿照蜀紙製成一種質地優良的新紙,並命名為「澄心堂紙」。因為澄心堂紙的質量非常好,以至一紙值百金,是紙品中的佼佼者。此後宋朝、清朝也都學習南唐的技術,生產並使用了這種紙。 === 商業 === 商業方面,由於北方五代戰亂不斷,農業遭受破壞,連帶商業也難以發展。而華南經濟未遭受很大破壞,南方十國的政局相對於北方也比較穩定,除了盛產糧食之外,部分國家還大量出產茶葉、絲綢與棉花等經濟作物。由於國家林立,長江水運與海上運輸都很便利。各國紛紛互通有無,有的還與外國貿易,使得商業貿易十分發達。華北需要大量的茶葉,而楚國、南唐與閩國等南方茶商也需要運送至河南、河北等地,使得荊南成為茶葉轉運中心,商人販賣茶葉,買回繒纊、戰馬。而江南所需的食鹽一部分也依賴華北供應。北方五代與北漢、燕、岐等勢力從契丹、回鶻、党項買馬,前後蜀向西邊各少數族買馬。南方諸臣服國都以進貢方式和北方進行貿易。南唐、吳越、閩國與北方的貿易主要是透過海路,東自高麗、日本,西至大食,南及占城、三佛齊等都有商業往來。當時有不少貿易大港如揚州、明州、廣州等等,其中杭州、福州與泉州都是這個時期擴建成長。例如吳越錢鏐擴建杭州城、閩國王審知擴建福州城、閩南留從效擴建泉州城等。吳越、吳國和南唐從海外輸入「猛火油」使用,還從海道再輸往遼朝。從全國範圍來說,由於政治不統一導致交通阻隔,商業發展受到限制。如前蜀法令規定:「不許奇貨東出」。後周規定販運食鹽不得逾越漳河。但是,通商貿易仍然十分興盛。 然而,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正是因為處於分裂時代、政治不統一,商貿才能有如此長足的發展。大一統的政權滿足於農業的收益,傾向於重農抑商、將治下民眾束縛於土地上,統治者對政治穩定的考量往往壓倒經濟利益,並忌憚沿海城市發展商業而導致的政治離心力。分裂時代則不同,擺脫了中央控制的不同的割據政權,在面臨土地有限、難以單獨依靠農業支撐統治時,無不以商賈為重,作為地方政權的財政之源、立國之本;甚至為了能在各國之間的商業競爭中生存,更不得不加大海外貿易的比重。譬如,東南沿海的南漢、吳越、閩國三國都十分注重外貿,各國鼓勵外商進駐的同時也鼓勵本土商人去東洋、南洋發展。即便是深居內陸的小國荊南,也十分注重和仰仗河運商業,甚至到了以商業利益決定外交政策的程度。這種政治分裂形成的對商貿、航海的重視,不僅在割據時期支撐著地方政權的生存,更在長遠的時期看來第一次致使了有別於唐及以前點對點式貿易的、遍佈東亞的、完善而龐大的貿易網路的形成。此外,出海行商而富賈一方的思潮在往後的時代中發揮著長遠的影響,形成了商賈為先的風氣和傳統,並鼓舞著一代代逐利的商人冒險遠航。所以,五代十國時期也標誌著東南沿海自主發展海外貿易和中國由「頭枕三河、面向草原」到「頭枕東南、面向海洋」轉變的開始。 == 文化 == 五代於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現為印刷事業的發展、火藥在戰場上的出現、詞的興起等幾個方面。由於南方較北方富庶安定,因此,文學、繪畫、金屬工藝、浮雕、紡織、陶藝等均盛行於南方。 === 學術思想 === 五代儒家學說雖然還是國政的基本依據,但是對社會、政治的影響力已經大大降低。因為儒學對於官方及正常秩序的依賴,要比佛、道二家大得多。當五代政權屢變,儒學備遭破壞,其思想影響大大降低。後唐明宗在敕旨中指出了學校多廢、典籍罕傳的狀況。後周世宗時,更做了一些恢復儒學的努力,使儒學的傳統不至於中斷。而民間私人講學的風氣也很盛行,培育了不少的儒學人才,這都成為宋代儒學興發的重要養分。 由於社會動蕩和時代短促的緣故,時常發生叛變弒君事,而君王大多重武輕文,士人也重實輕虛,使得本時期比較少有傑出的學者和思想家,有名的儒者只有馮道。馮道為五代政治家,大規模官刻儒學《九經》,侍奉九姓十五君,「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前後為官四十多年。其行為事君不忠,但是事親濟民、其主政提攜賢良,在五代有著「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晚年著有《長樂老自敘》。 由於亂世災禍,人們對前途深感無從把握,大多採行消極避世的思想,部分儒者與百姓轉向佛教與道教。有研讀道籍者,也有隱遁山林者,名利之心淡漠,注重個人養生,而有「五季之亂,避世宜多」。其中道教學者譚峭繼承老子「道」為世界本源的說法。他認為天地間萬物均是由道演化而來,而道的本質則是虛,許多觀點蘊含著人民性、民主性因素。譚峭著有《化書》,其中《道化篇》雲:「道之委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而萬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 唐朝後期的皮日休繼承王充以來的「氣」一元論,將氣看作天地萬物的本原。他不認同相命術數等迷信,也不認為有「天」,主張無神論。並且具有民本思想,重視人民生活,批評唐廷政治腐敗無能。 === 文學與史學 === thumb|200px|南唐李後主李煜是五代十國中最重要的詞人 ,其著名之作〈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五代的文人飽經滄桑,詩文也透露著沉痛的氣息。其中以吳越國詩人羅隱的五七言詩比較優秀,著有《羅隱甲乙集》,收其詩作,今已不傳。五代前期時期流亡四方的文人學士頗多,司空圖、韋莊、杜光庭等,都是非常有文學成就的人物。 然而五代十國的文學是詞的重要發展時期。其詞風的前期繼承晚唐風格,主要描寫皇室貴族的享樂生活。其題材庸俗,境界狹窄,風格柔靡,以花間派的作品為代表。到後期出現清晰深沉的描述,情感生動,使人回味無窮,對宋詞的影響極大。花間派起源於晚唐溫庭筠、晚唐前蜀的韋莊,其中溫庭筠被後人稱為「花間鼻祖」,有名的有〈菩薩蠻〉、〈夢江南〉等,而韋莊有〈女冠子〉、〈菩薩蠻〉等,其風格較為清新。而後繁榮於五代,以蜀地和南唐詞人較多,水平也較高,從而成為兩個中心。蜀地有晚唐前蜀的韋莊與後蜀的歐陽炯等人,他們的作品後來由趙崇祚收入《花間集》。歐陽炯詞作風極委婉之致,有名的有〈南鄉子〉。 另一個中心的南唐有馮延巳、中主李璟、後主李煜等人。馮延巳的作品有〈採桑子〉、〈謁金門〉等,詞風細膩深沉,影響北宋詞人晏殊、歐陽修等,遺有《陽春集》。李璟的作品以〈攤破浣溪紗〉最具代表,內容深動,沒有艷麗虛浮感,李璟父子的作品被後人集刻為《南唐二主詞》。李煜是五代十國中最重要的詞人。其前期的作品也是如同花間派,以〈玉樓春〉、〈菩薩蠻〉等宮廷艷麗生活為主。但在國亡被俘後所寫的詞,或慨嘆身世,或懷戀往昔,形像鮮明,語言生動,把傷感之情寫得很深摯,以〈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最具代表。突破了晚唐以來專寫風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內容和意境兩方面都有創新,為北宋詞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 史學早在唐朝就十分興盛,到五代十國時仍然盛行,並且重視唐朝史料的部分。其中,以《舊唐書》和《唐會要》最有名,對於記述唐代史事、人物、典制、興亡盛衰等都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舊唐書》即《唐書》。為了累積豐厚的資料,早在後梁末帝即下詔徵集唐代家傳以及公私章疏,到後唐明宗又設三川搜訪圖籍使到成都一帶搜尋唐實錄,並明令保護碑碣。最後後晉高祖在914年後晉天福六年下令撰寫,到945年開運二年完成。本書先後由張昭遠、賈緯、趙熙等等人撰寫,監修一開始是趙熙,最後是劉昫。《舊唐書》儲存豐富的人物、事件等原始史料,例如李密的〈討隋煬帝檄文〉,受到後世史學家的重視。但是成書倉促,對原始材料缺乏加工,唐憲宗以前多照抄國史、實錄,而唐穆宗以後系編纂雜說、傳記,所以到宋朝又出現《新唐書》。 五代另一個鉅作《唐會要》是由後周的王溥所著,其分門別類的敘述唐代各項典章制度與文物的沿革變遷,再現唐代風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會要》專著。五代的歷史筆記也十分興盛,主要也是敘述唐代事物。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時的朝野逸事、王定保的《唐摭言》詳述唐代貢舉制度、劉崇遠撰《金華子》記敘唐末朝野故事、孫光憲的《北夢瑣言》記載唐及五代士人逸事等。這些筆記內容真切,在時代特點與社會風貌方面的敘述也比史書多元。 === 宗教 === 唐朝後期、五代時期政局混亂、戰亂不堪,使得儒學衰退、許多士人百姓紛紛尋求宗教上的撫慰。宗教方面依舊延續唐朝中期以來的政策,趨向崇道貶佛,但是佛教在南方逐漸生根發展。五代各朝推行限制賞賜名僧和度僧人數的政策以限制佛教。但是南方十國崇尚佛教,並沒有強制限制,而南方又以中國化的禪宗為主。道教在五代十國時期所受限制較少,許多五代皇帝推崇道教,使得道教比較興盛。然而佛教在民間的影響力仍然勝過道教。 武宗滅佛後,佛教各宗陸續衰退,只有禪宗南宗逐漸興盛,並且在唐朝後期開始分為五宗。禪宗在南頓北漸後分成神秀的北宗與惠能的南宗。惠能主張頓悟、見性成佛,在南遷嶺南後廣為流傳。其弟子神會北返洛陽,並在明定南北總是非大會上擊敗北宗,使禪宗南宗成為禪宗主流。禪宗南宗而後分成神會的荷澤宗、行思的青原宗與懷讓的南嶽宗。南嶽宗至百丈懷海時,其弟子靈佑、慧濟建立溈仰宗,在五代時期十分興盛,至北宋四代而亡。百丈懷海的弟子希連、義玄建立臨濟宗,到北宋成為禪宗最興盛的派系。文偃創立雲門宗,其思想可概括為三句,即:「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文益開創法眼宗,認為「三界唯心,萬物唯識」,所以主張「不著他求,盡由心造」。青原宗至曹山本寂時建立曹洞宗,在唐末五代時期形成五宗七派,即溈仰宗、臨濟宗、雲門宗、法眼宗、曹洞宗等五宗,再加上臨濟門下分出的黃龍、楊岐兩派等。然而禪宗到後期過度推廣頓悟,反而流於形式與神秘主義,甚至出現「呵佛罵祖」之事。使得佛教走向世俗化、制度解體化。 佛教其他宗在武宗滅佛後大半衰亡,天台宗、唯識宗的典籍亡失。五代十國時,十國吳國皇帝邀請高麗諦觀應攜天台典籍,諦觀著《四教儀》,使得天台宗因而復興。而淨土宗滲入民間,並且向上流傳至士人,到後期與禪宗融合,一度有「禪淨一致」的思潮。佛教在後周時又發生大規模排佛運動,後周世宗以寺僧浮濫,直接影響國家賦稅、兵役為由整飭寺院,沙汰僧尼,與前次滅佛運動合稱三武一宗。至此中國北方的佛教日益衰落,而南方佛教仍繼續發展。 唐末五代的道教仍然十分興盛,逐漸以外丹道走向內丹道。五代十國時有不少崇道的君王,例如後周世宗就是抑佛揚道。而道教則在五代多朝皇帝的扶持下,以此較盛行的勢態延續至宋朝,為道教在宋朝的鼎盛奠定基礎。五代有名的道士有杜光庭、譚峭、彭曉、譚紫霞與劉海等。杜光庭主張以道為本,納儒、佛入道,著有《道德真經廣聖義》、《常清靜經住》等等。他主張修道之人都要「因元氣而成」,其方法是「安神去欲、保守三元」。他繼承唐玄宗時道士吳筠的作法,認為三教應該融合無別。他說:「凡學仙之士,若悟真理,則不以西竺東土,為名分別,六合之內,天上地下,道化一也。若悟解之者,亦不以至道為尊,亦不以象教為異,亦不以儒宗為別也。三教聖人,所說各異,其理一也」。杜光庭的清淨之道,可以說是道教融合佛儒的典型代表。此外,他還將茅山宗和天師道兩派的齋醮儀式統一起來,並加以規範與制度化,廣受後世道教所採用。 譚峭自幼愛好黃老、諸子及列仙傳記,立志修道學仙。擅長闢穀養氣之術,著有《化書》(《譚子化書》),認為萬事萬物皆源於虛,「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後復歸於虛,「其化無窮」。彭曉著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都比較有影響力。 摩尼教、景教與祅教等宗教也因武宗滅佛而大半衰退,其中摩尼教走入地下化,並在五代復受五代朝廷禮遇。摩尼教化為民間秘密宗教後,成為農民起事的凝聚力量來源。例如920年後梁時期的陳州毋乙、董乙等人就利用摩尼教起事。而伊斯蘭教沒有在武宗滅佛被取締,其主要以僑寓中國沿海的阿拉伯、波斯商人的後裔為主,這些人大都沿習父輩的信仰。在西域一帶的民族也因為伊斯蘭教的東傳而逐漸放棄原本的摩尼教、景教、祅教、薩滿教與佛教,成為新一代的穆斯林。 === 藝術 === 五代十國的繪畫主要繼承唐朝繪畫,並且有所創新。南唐、前蜀後蜀與吳越等國經濟強盛,皇室和士人生活優裕,產生宮廷畫院,使繪畫藝術走向觀賞性、集中性,其中還產生許多以家族為單位的創作群體。935年後蜀創設翰林圖畫院,這是中國有正式的宮廷畫院之始,而後南唐也設立圖畫院。圖畫院聚集了一批著名畫家,互相討論研究,造就一批頗有成就的畫家。他們在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都有一定的發展,特別山水畫和花鳥畫對宋代的畫風影響很大。 五代十國時期因為中原戰亂不堪,許多畫家由中原轉向西南和東南,並隱居深山,造成山水畫的迅速發展以及花鳥畫的興起。水墨山水畫在五代進入成熟階段,畫家體味生活,將所見自然環境的特色,用不同技法加以再現,形成北方荊關與南方董巨兩派。北方山水畫以後梁的荊浩、關仝師徒最有名,荊浩陶情林泉,寄趣丹青,人稱「洪穀子」。他擅長畫崇山峻嶺,其所繪的《匡廬圖》有「全景山水」之稱。關仝擅長畫關河之勢,雄渾之中平添北方山水蕭索蒼涼之氣,繪有《關山行旅圖》、《秋山晚翠圖》等。南方山水畫以南唐的董源、巨然師徒著稱,他們皆擅用水墨描繪江南景色。董源擅長用披麻皴,好以淡墨輕嵐寫出江南平淡天真之趣,以《洞天山堂》、《寒林重汀圖》最有名。巨然直接承襲董源的畫法,更在山頂上常鉤畫一些明淨的卵石,即「礬頭」。以《蕭翼賺蘭亭圖》、《層巖叢樹圖》等著稱。而花鳥畫以南唐的徐熙與後蜀的黃筌等人最有名。黃筌擅畫宮廷的珍禽異卉,徐熙擅畫江湖上的水鳥汀花,兩人並稱為「黃、徐」,當時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諺語,有名的有《寫生珍禽圖》、《雪竹圖》等。人物畫皆繼承唐朝周昉和張萱的宮廷人物畫風,有名的有顧閎中、周文矩與石恪。顧閎中所畫《韓熙載夜宴圖》線條細膩,色彩華麗鮮豔,為傳世的藝術珍品。周文矩對人物的刻畫表情生動,對形體與姿勢掌握的深厚功力,繪有《蘇李別意》與《按樂宮女圖》等。而後蜀石恪擅繪人物鬼神,形象多作醜怪奇詭之狀,繪有《二祖調心圖》。五代時的道士張素卿擅長道畫,「曾於青城山丈人觀,畫五嶽四瀆真形,並十二溪女數壁,筆跡遒健,神彩欲活。見之者心驚神悸,足不能進,實畫之極至者也」。 五代楊凝式兼具顏柳的專長。上蒴二王,側鋒取態,鋪毫著力,遂於離亂之際獨饒承平之象,也為唐書之回光,以《夏熱帖》、《神仙起居法》、《草堂十志圖跋》傳世。五代之際,狂禪之風大熾,此亦影響到書壇,『狂禪書法』雖未在五代一顯規模,然對宋代書法影響不小。 === 科技 === thumb|220px|猛火油櫃為一石油火焰噴射器 由於戰亂與天災,五代十國的科技發展不如唐朝,而南方十國的科技發展較北方五代興盛。然而整體而言,在製瓷雕版、農業水利與火器方面仍有發展的地方。朝廷的曆書因為藩鎮割據不能遍及全國,人民為了能有曆書使用,紛紛採用民間曆書。其中唐朝曹士所編的《符天曆》流行於唐朝後期、五代與北宋民間,有好幾百年之久。《符天曆》是以顯慶五年為曆元,以雨水為氣首,以一萬為基本天文資料的分母,從而大大減輕了計算工作。由於不是官方頒布的曆書,被貶稱為小曆。在醫學方面,五代出現了官方醫官,後唐於清泰年間增設翰林醫官之職。北宋後改太醫署為太醫局,並設翰林醫官院。後蜀的韓保升是本草學家,他詳察藥品,深知藥性,施藥輒神效。在後蜀帝孟昶的支援下,他以唐朝《新修本草》為藍本,重新編著成《蜀重廣英公本草》,史稱《蜀本草》,後散失。 在農業與水利方面,五代也有很高的發展。韓鄂一般被認為是唐末五代人,他參考唐朝以前的農書如《齊民要術》等,撰寫出《四時纂要》,是繼《齊民要術》之後,又一本重要的農書。書中採用了「月令」的形式,按月編排農民每月應作的事宜,其中以農業為主體。此外也記錄許多當代的農業技術,其中還首次記載茶樹、棉花、香菇和薯蕷等作物的栽培技術以及人工養蜂。唐朝的茶葉研究到五代時仍然盛行,其中前蜀毛文錫著有《茶譜》等。由於五代時期的河患增多,治河規模和次數都較前代為多。再加上南方十國極力發展經濟,一些沿海堤防或河道工程也積極建設。五代時已有遙堤出現。924年後唐時修築酸棗河堤,於隔年由符習成功修復。五代還使用「帚工」來護岸、堵口、護堤的水工建築物。主要是將薪柴、竹木、軟草等夾以土石捆紮成帚捆,然後連線起來,具有很好的抗水衝擊作用。最後在宋朝成熟並被普遍推廣使用。五代時,江南吳國、吳越國與南唐重修江河,引湖水濟運,持續發展唐朝的塘浦圩田系統,並且還修築錢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襲。 五代的吳國、南唐常將火藥、猛火油等使用在戰爭上。904年楊行密軍圍攻洪州﹙今江西南昌﹚,部將鄭璠命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率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975年北宋大軍南征南唐,南唐將領朱全贇用猛火油縱火攻宋軍,但最後因為風向改變,火焰反燃己軍而大潰。 ==君主年表== ===五代=== 廟號 諡號 稱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五代907年-960年 五代907年-960年 五代907年-960年 五代907年-960年 五代907年-960年 五代907年-960年 後梁907年-923年 後梁907年-923年 後梁907年-923年 後梁907年-923年 後梁907年-923年 後梁907年-923年 太祖 神武元聖孝皇帝 宣武使(唐僖宗任命) 朱溫又名朱全忠、稱帝後改名朱晃 883年—889年 使用唐朝年號。 太祖 神武元聖孝皇帝 東平郡王(唐昭宗冊封) 朱溫又名朱全忠、稱帝後改名朱晃 889年—901年 使用唐朝年號。 太祖 神武元聖孝皇帝 梁王(唐昭宗冊封) 朱溫又名朱全忠、稱帝後改名朱晃 889年—901年 使用唐朝年號。 太祖 神武元聖孝皇帝 大梁皇帝 朱溫又名朱全忠、稱帝後改名朱晃 907年—912年 開平907年—911年乾化911年—912年 郢王 大梁皇帝 -{朱友珪}- 912年—913年 鳳曆913年—913年 末皇帝 大梁皇帝 朱友貞又名朱鎤、朱瑱 913年—923年 乾化913年—915年貞明915年—921年龍德921年—923年 後唐923年—937年(晉907年—923年) 後唐923年—937年(晉907年—923年) 後唐923年—937年(晉907年—923年) 後唐923年—937年(晉907年—923年) 後唐923年—937年(晉907年—923年) 後唐923年—937年(晉907年—923年) 太祖(後唐莊宗追尊) 武皇帝(後唐莊宗追諡) 河東使(唐僖宗任命) 李克用 883年—896年 使用唐朝年號。 太祖(後唐莊宗追尊) 武皇帝(後唐莊宗追諡) 晉王(唐昭宗冊封) 李克用 896年—907年 使用唐朝年號。 莊宗 光聖神閔孝皇帝 河東使與晉王 李存勗 907年—923年 天祐 907年—923年 莊宗 光聖神閔孝皇帝 大唐皇帝 李存勗 923年—926年 同光923年—926年 明宗 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大唐皇帝 李嗣源稱帝後改名李亶 926年—933年 天成926年—930年長興930年—933年 閔皇帝 大唐皇帝 李從厚 933年—934年 應順933年—934年 末皇帝 大唐皇帝 李從珂 934年—937年 清泰934年—937年 後晉936年—947年 後晉936年—947年 後晉936年—947年 後晉936年—947年 後晉936年—947年 後晉936年—947年 高祖 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河東使(流官) 石敬瑭 934年—936年(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高祖 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兒皇帝 大晉皇帝(契丹可汗耶律德光冊封) 石敬瑭 936年—942年 天福936年—942年 出皇帝 大晉皇帝 石重貴 942年—947年 天福942年—944年開運944年—947年 後漢947年—951年 後漢947年—951年 後漢947年—951年 後漢947年—951年 後漢947年—951年 後漢947年—951年 高祖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河東使(流官) 劉知遠 941年—945年(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高祖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河東使(流官)北平王(後晉出帝冊封) 劉知遠 945年—947年(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高祖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大漢皇帝 劉知遠 947年—948年 天福 947年乾祐948年 隱皇帝 大漢皇帝 劉承祐 948年—950年 乾祐948年—950年 後周951年—960年 後周951年—960年 後周951年—960年 後周951年—960年 後周951年—960年 後周951年—960年 太祖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鄴都留守(流官) 郭威 947年—950年(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太祖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鄴都留守與天雄使(流官) 郭威 950年(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太祖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大周皇帝 郭威 951年—954年 廣順951年—954年顯德954年 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大周皇帝 柴榮 954年—959年 顯德954年—959年 恭皇帝 大周皇帝 柴宗訓 959年—960年 顯德959年—960年 ===十國=== 現今十國的定義為《新五代史·世家》收錄的十國,該書為歐陽修於1053年成書(宋仁宗皇祐五年)。在此之前,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成書的《五代會要》(北宋王溥編撰)只收錄中央政府五國為五代,前一年(960年)趙匡胤剛建立北宋。974年(宋太祖開寶六年)成書的《舊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監修)開始記載地方割據勢力十六家,收錄於《世襲列傳》和《僭偽列傳》,這一年地方割據勢力尚有南唐、吳越、北漢、閩南清源軍與夏州定難軍。1014年成書的《九國志》(北宋路振書未修成而卒),只記載荊南以外的九國,該年已是澶淵之盟後宋遼南北朝對峙時期。收錄標準可能以稱帝封國王為主,但已稱帝的燕未收錄,可能與根據地是北宋未收復的燕雲十六州有關。直到1053年歐陽修成書的《新五代史》才把荊南列入成十國,該年已是西夏崛起,宋遼西夏三國對峙時期。收錄荊南可能與此北宋時期南平王(安南國前黎朝)升格安南國王、西平王(西夏)升格為夏國王,最後稱帝建國西夏,使得平王地位上升有關。 廟號 諡號 稱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十國 902年—979年 十國 902年—979年 十國 902年—979年 十國 902年—979年 十國 902年—979年 十國 902年—979年 吳 902年—937年(902年封吳王—905年封弘農郡王,私稱吳王—912年自稱吳王—927年稱帝) 吳 902年—937年(902年封吳王—905年封弘農郡王,私稱吳王—912年自稱吳王—927年稱帝) 吳 902年—937年(902年封吳王—905年封弘農郡王,私稱吳王—912年自稱吳王—927年稱帝) 吳 902年—937年(902年封吳王—905年封弘農郡王,私稱吳王—912年自稱吳王—927年稱帝) 吳 902年—937年(902年封吳王—905年封弘農郡王,私稱吳王—912年自稱吳王—927年稱帝) 吳 902年—937年(902年封吳王—905年封弘農郡王,私稱吳王—912年自稱吳王—927年稱帝) 太祖(吳睿帝追諡) 武忠王(唐哀帝諡)孝武王(楊隆演改尊)孝武皇帝(吳睿帝追尊) 淮南使(唐昭宗任命) 楊行密 892年—895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太祖(吳睿帝追諡) 武忠王(唐哀帝諡)孝武王(楊隆演改尊)孝武皇帝(吳睿帝追尊) 弘農郡王(唐昭宗冊封) 楊行密 895年—902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太祖(吳睿帝追諡) 武忠王(唐哀帝諡)孝武王(楊隆演改尊)孝武皇帝(吳睿帝追尊) 吳王(唐昭宗冊封) 楊行密 902年—905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烈宗(吳睿帝追諡) 威王(楊隆演尊)景王(楊隆演改尊)景皇帝(吳睿帝追尊) 淮南使與弘農郡王(唐昭宗代表李儼任命)私稱吳王 楊渥 905年—908年 天佑 905年—908年 高祖(吳睿帝追諡) 宣王宣皇帝(吳睿帝追尊) 淮南使與弘農郡王(唐昭宗代表李儼任命) 楊隆演又名楊渭 908年—912年 天佑 908年—912年 高祖(吳睿帝追諡) 宣王宣皇帝(吳睿帝追尊) 吳王 楊隆演又名楊渭 912年—921年 天佑 912年—919年武義 919年—921年 睿皇帝 吳王 楊溥 921年—927年 順義 921年—927年 睿皇帝 大吳皇帝 楊溥 927年—937年 乾貞927年—929年大和 929年—935年天祚 935年—937年 南唐 937年—975年(937年稱帝國號齊—939年改國號唐) 南唐 937年—975年(937年稱帝國號齊—939年改國號唐) 南唐 937年—975年(937年稱帝國號齊—939年改國號唐) 南唐 937年—975年(937年稱帝國號齊—939年改國號唐) 南唐 937年—975年(937年稱帝國號齊—939年改國號唐) 南唐 937年—975年(937年稱帝國號齊—939年改國號唐) 義祖(南唐烈祖追諡) 忠武王(吳睿帝諡) 寧國使(楊隆演任命) 徐溫 911年—919年 使用吳使用的年號。 義祖(南唐烈祖追諡) 忠武王(吳睿帝諡) 東海郡王齊王(吳睿帝追封) 徐溫 919年—927年 使用吳使用的年號。 烈祖 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寧國使(吳睿帝任命) 李昪又名徐知誥、徐誥 929年—931年 使用吳使用的年號。 烈祖 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東海郡王(吳睿帝冊封) 李昪又名徐知誥、徐誥 931年—935年 使用吳使用的年號。 烈祖 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齊王(吳睿帝冊封) 李昪又名徐知誥、徐誥 935年—937年 使用吳使用的年號。 烈祖 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大齊皇帝 李昪又名徐知誥、徐誥 937年—939年 升元 937年—943年 烈祖 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大唐皇帝 李昪又名徐知誥、徐誥 939年—943年 升元 937年—943年 元宗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大唐皇帝 李璟 943年—958年 保大 943年—958年中興 958年交泰 958年 元宗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唐國主 李璟 958年—961年 使用五代年號。 後主 唐國主 李煜 961年—971年 使用五代與北宋年號。 後主 江南國主 李煜 971年—975年 使用五代與北宋年號。 前蜀 903年—925年(903年封蜀王—907年稱帝) 前蜀 903年—925年(903年封蜀王—907年稱帝) 前蜀 903年—925年(903年封蜀王—907年稱帝) 前蜀 903年—925年(903年封蜀王—907年稱帝) 前蜀 903年—925年(903年封蜀王—907年稱帝) 前蜀 903年—925年(903年封蜀王—907年稱帝) 高祖 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 西川使(唐僖宗任命) 王建 891年—903年 使用唐朝年號。 高祖 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 蜀王(唐昭宗任命) 王建 903年—907年 使用唐朝年號 903年—904年天覆 904年—907年 高祖 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 大蜀皇帝 王建 907年—918年 天覆 907年武成 908年—910年永平 911年—915年通正 916年天漢 917年光天 918年 後主 大蜀皇帝 王衍 918年—925年 乾德 918年—925年鹹康 925年 後蜀 933年—965年(933年封蜀王—934年稱帝) 後蜀 933年—965年(933年封蜀王—934年稱帝) 後蜀 933年—965年(933年封蜀王—934年稱帝) 後蜀 933年—965年(933年封蜀王—934年稱帝) 後蜀 933年—965年(933年封蜀王—934年稱帝) 後蜀 933年—965年(933年封蜀王—934年稱帝) 高祖 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 西川使(後唐明宗任命) 孟知祥 925年—930年(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高祖 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 西川使 孟知祥 930年—933年 使用五代年號。 高祖 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 蜀王(後唐明宗冊封) 孟知祥 933年—934年 使用五代年號。 高祖 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 大蜀皇帝 孟知祥 934年 明德 934年 後主 大蜀皇帝 孟昶 934年—965年 明德 934年—938年廣政 938年—965年 南漢 917年—971年(917年稱帝國號大越—918年改國號漢) 南漢 917年—971年(917年稱帝國號大越—918年改國號漢) 南漢 917年—971年(917年稱帝國號大越—918年改國號漢) 南漢 917年—971年(917年稱帝國號大越—918年改國號漢) 南漢 917年—971年(917年稱帝國號大越—918年改國號漢) 南漢 917年—971年(917年稱帝國號大越—918年改國號漢) 烈宗(南漢劉龑追諡) 襄王襄皇帝(南漢劉龑追尊) 清海使(唐昭宗任命) 劉隱 905年—907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烈宗(南漢劉龑追諡) 襄王襄皇帝(南漢劉龑追尊) 大彭郡王(後梁太祖冊封) 劉隱 907年—908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烈宗(南漢劉龑追諡) 襄王襄皇帝(南漢劉龑追尊) 兼靜海使、安南都護(後梁太祖任命) 劉隱 908年—909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烈宗(南漢劉龑追諡) 襄王襄皇帝(南漢劉龑追尊) 南平王(後梁太祖冊封) 劉隱 909年—911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烈宗(南漢劉龑追諡) 襄王襄皇帝(南漢劉龑追尊) 南海王(後梁太祖冊封) 劉隱 911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高祖 天皇大帝 清海使與南海王(後梁末帝冊封) 劉龑又名劉巖、劉陟 911年—917年 使用五代年號。 高祖 天皇大帝 大越皇帝 劉龑又名劉巖、劉陟 917年—918年 乾亨 917年—925年白龍 925年—928年 大有 928年—942年 高祖 天皇大帝 大漢皇帝 劉龑又名劉巖、劉陟 918年—917年 乾亨 917年—925年白龍 925年—928年 大有 928年—942年 殤皇帝 大漢皇帝 劉玢 942年—943年 光天 942年—943年 中宗 文武光聖明孝皇帝 大漢皇帝 劉晟 943年—958年 應乾 943年乾和 943年—958年 後主 大漢皇帝南越王(宋太宗追封) 劉鋹 958年—971年 大寶 958年—971年 北漢 951年—979年 北漢 951年—979年 北漢 951年—979年 北漢 951年—979年 北漢 951年—979年 北漢 951年—979年 世祖 神武皇帝(遼景宗諡) 河東使(後漢高祖任命) 劉旻又名劉彥崇、劉崇 951年—979年(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世祖 神武皇帝(遼景宗諡) 姪皇帝(遼景宗冊封)大漢皇帝 劉旻又名劉彥崇、劉崇 951年—954年 乾祐951年—954年 睿宗 孝和皇帝(遼景宗諡) 兒皇帝(遼景宗冊封)大漢皇帝 劉承鈞 954年—968年 乾祐 954年—957年天會 957年—968年 少主 大漢皇帝 劉繼恩 968年 天會 968年 英武皇帝(遼景宗諡) 大漢皇帝 劉繼元 968年—979年 天會 968年—974年廣運 974年—979年 閩 909年—945年(909年封閩王—926年自稱閩國王—933年稱帝)(943年分出殷—945年殷復國號閩) 閩 909年—945年(909年封閩王—926年自稱閩國王—933年稱帝)(943年分出殷—945年殷復國號閩) 閩 909年—945年(909年封閩王—926年自稱閩國王—933年稱帝)(943年分出殷—945年殷復國號閩) 閩 909年—945年(909年封閩王—926年自稱閩國王—933年稱帝)(943年分出殷—945年殷復國號閩) 閩 909年—945年(909年封閩王—926年自稱閩國王—933年稱帝)(943年分出殷—945年殷復國號閩) 閩 909年—945年(909年封閩王—926年自稱閩國王—933年稱帝)(943年分出殷—945年殷復國號閩) 福建使(唐昭宗任命)升為威武使(唐昭宗任命) 王潮 893年—898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太祖(王延鈞追尊) 忠懿王(後唐莊宗諡)昭武王(王延翰追尊)昭武孝皇帝(王延鈞追尊) 威武使(唐昭宗任命) 王審知 898年—909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太祖(王延鈞追尊) 忠懿王(後唐莊宗諡)昭武王(王延翰追尊)昭武孝皇帝(王延鈞追尊) 閩王(後梁太祖冊封) 王審知 909年—925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嗣王 威武使(後唐莊宗任命) 王延翰 925年—926年 使用五代年號。 嗣王 大閩國王 王延翰 926年 使用五代年號。 惠宗 齊肅明孝皇帝 威武使與琅琊王(後唐明宗任命與冊封) 王延鈞又稱王鏻 926年—928年 使用五代年號。 惠宗 齊肅明孝皇帝 閩王(後唐明宗冊封) 王延鈞又稱王鏻 928年—933年 使用五代年號。 惠宗 齊肅明孝皇帝 大閩皇帝 王延鈞又稱王鏻 933年—935年 龍啟 933年—935年永和 935年 康宗 聖神英睿文明廣武應道大弘孝皇帝 大閩皇帝 王繼鵬又稱王昶 935年—939年 通文 936年—939年 景宗 睿文廣武明聖元德隆道大孝皇帝 威武使與閩國王(後晉高祖冊封)大閩皇大閩皇帝 王延羲又稱王曦 939年—944年 永隆 939年—944年 恭懿王(南唐元宗諡) 富沙王(王延羲冊封) 王延政 941年—943年 使用閩使用的年號。 恭懿王(南唐元宗諡) 大殷皇帝 王延政 943年—945年 天德943年—945年 恭懿王(南唐元宗諡) 閩皇帝福王(南唐元宗追封) 王延政 945年 天德943年—945年 吳越 907年—978年(907年封吳越王—923年封吳越國王) 吳越 907年—978年(907年封吳越王—923年封吳越國王) 吳越 907年—978年(907年封吳越王—923年封吳越國王) 吳越 907年—978年(907年封吳越王—923年封吳越國王) 吳越 907年—978年(907年封吳越王—923年封吳越國王) 吳越 907年—978年(907年封吳越王—923年封吳越國王) 太祖 武肅王(後唐明宗諡) 鎮海使兼鎮東使(唐昭宗冊封) 錢鏐 896年—902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太祖 武肅王(後唐明宗諡) 越王(唐哀帝冊封) 錢鏐 902年—904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太祖 武肅王(後唐明宗諡) 吳王(唐哀帝冊封) 錢鏐 904年—907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太祖 武肅王(後唐明宗諡) 吳越王(後梁太祖冊封) 錢鏐 907年—923年 使用五代年號 907年—908年天寶 908年—913年使用五代年號 913年—923年 太祖 武肅王(後唐明宗諡) 吳越國王(後梁末帝冊封) 錢鏐 923年—932年 寶大 923年—925年寶正 925年—931年使用五代年號 932年 世宗 文穆王(後晉高祖諡) 鎮海使兼鎮東使 錢元瓘 932年—933年 使用五代年號。 世宗 文穆王(後晉高祖諡) 吳王(後唐閔帝冊封) 錢元瓘 933年—934年 使用五代年號。 世宗 文穆王(後晉高祖諡) 吳越王(後唐末帝冊封) 錢元瓘 934年—937年 使用五代年號。 世宗 文穆王(後晉高祖諡) 吳越國王(後晉高祖冊封) 錢元瓘 937年—941年 使用五代年號。 成宗 忠獻王(後漢高祖諡) 吳越國王(後晉高祖冊封) 錢弘佐 941年—947年 使用五代年號。 忠遜王(宋太祖諡)讓王(宋太祖諡) 吳越國王(遼太宗冊封)(後漢高祖冊封) 錢弘倧 947年 使用五代年號。 忠懿王(宋太宗諡) 吳越王 錢弘俶 948年—949年 使用五代與北宋年號。 忠懿王(宋太宗諡) 吳越國王(後漢高祖冊封)秦國王(宋太宗追封) 錢弘俶 949年—978年 使用五代與北宋年號。 楚 907年—951年(907年封楚王—927年封楚國王) 楚 907年—951年(907年封楚王—927年封楚國王) 楚 907年—951年(907年封楚王—927年封楚國王) 楚 907年—951年(907年封楚王—927年封楚國王) 楚 907年—951年(907年封楚王—927年封楚國王) 楚 907年—951年(907年封楚王—927年封楚國王) 武穆王(後唐明宗諡) 武安使(唐昭宗冊封) 馬殷 898年—907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武穆王(後唐明宗諡) 楚王(後梁太祖冊封) 馬殷 907年—927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武穆王(後唐明宗諡) 楚國王(後唐明宗冊封) 馬殷 927年—930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武安使兼靜江使(後唐明宗冊封) 衡陽王(後唐明宗追封) 馬希聲 930年—932年 使用五代年號。 文昭王(後漢高祖諡) 武安使兼武平使(後唐明宗冊封) 馬希範 932年—934年 使用五代年號。 文昭王(後漢高祖諡) 楚王(後唐末帝冊封)尚父(遼太宗冊封) 馬希範 934年—947年 使用五代年號。 楚王(後漢高祖冊封) 馬希廣 947年—950年 使用五代年號。 恭孝王(南唐元宗諡) 楚王 馬希萼 950年—951年 使用南唐年號。 恭孝王(南唐元宗諡) 衡山王(被諸將擁護)楚王(被滅後南唐元宗冊封,無實權) 馬希萼 951年 使用南唐年號。 武安使(被諸將擁護) 馬光惠 951年 使用五代年號。 武安使留後 馬希崇 951年 使用南唐年號。 荊南/南平 924年—963年(924年封南平王—929年追封楚王—934年封南平王—954年封南平王) 荊南/南平 924年—963年(924年封南平王—929年追封楚王—934年封南平王—954年封南平王) 荊南/南平 924年—963年(924年封南平王—929年追封楚王—934年封南平王—954年封南平王) 荊南/南平 924年—963年(924年封南平王—929年追封楚王—934年封南平王—954年封南平王) 荊南/南平 924年—963年(924年封南平王—929年追封楚王—934年封南平王—954年封南平王) 荊南/南平 924年—963年(924年封南平王—929年追封楚王—934年封南平王—954年封南平王) 武信王(後唐明宗諡) 荊南使(後梁太祖任命) 高季興 906年—924年 使用五代年號。 武信王(後唐明宗諡) 南平王(後梁太祖冊封)楚王(後唐明宗追封) 高季興 924年—929年 使用五代年號。 文獻王(後漢隱帝諡) 荊南使(後唐明宗任命) 高從誨 929年—932年 使用五代年號。 文獻王(後漢隱帝諡) 渤海郡王(後唐明宗冊封) 高從誨 932年—934年 使用五代年號。 文獻王(後漢隱帝諡) 南平王(後唐閔帝冊封) 高從誨 934年—948年 使用五代年號。 貞懿王(宋太祖諡) 荊南使(後漢隱帝任命) 高保融 948年—951年 使用五代與北宋年號。 貞懿王(宋太祖諡) 渤海郡王(後周太祖冊封) 高保融 951年—954年 使用五代與北宋年號。 貞懿王(宋太祖諡) 南平王(後周太祖冊封) 高保融 954年—960年 使用五代與北宋年號。 荊南使(宋太祖任命) 高保勗 960年—962年 使用北宋年號。 荊南使(宋太祖任命) 高繼沖 962年—963年 使用北宋年號。 == 其他藩鎮勢力 == 902年-979年唐末五代獨立藩鎮勢力,奉唐朝、五代、十國或北宋為正朔,或稱帝但仍行中國典章制度並認同漢文化者,皆收錄於此。 河北道與河南道 河北道與河南道 河北道與河南道 河北道與河南道 稱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盧龍節度使/燕 911年—913年 盧龍節度使/燕 911年—913年 盧龍節度使/燕 911年—913年 盧龍節度使/燕 911年—913年 盧龍節度使 劉仁恭 895年—907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盧龍節度使 劉守光 907年—909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燕王(後梁太祖冊封) 劉守光 909年—911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大燕皇帝 劉守光 911年—913年 應天 911年—913年 義昌節度使 劉守文 898年—907年(屬其父盧龍軍劉仁恭管轄)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義昌節度使(滄州) 劉守文 907年—909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義昌節度使(滄州) 劉延祚 909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成德節度使/趙 907年—922年 成德節度使/趙 907年—922年 成德節度使/趙 907年—922年 成德節度使/趙 907年—922年 成德節度使 王鎔 883年—907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趙王(後梁太祖冊封) 王鎔 907年—921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成德節度使留後 張文禮又名王文禮 921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成德節度使留後 張處瑾 921年—922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義武軍節度使/易定/北平 909年—929年 義武軍節度使/易定/北平 909年—929年 義武軍節度使/易定/北平 909年—929年 義武軍節度使/易定/北平 909年—929年 義武軍節度使 王處直 900年—909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北平王(後梁太祖冊封) 王處直 909年—921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義武軍節度使 王都 921年—929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魏博節度使/天雄軍節度使/鄴 904年—912年 魏博節度使/天雄軍節度使/鄴 904年—912年 魏博節度使/天雄軍節度使/鄴 904年—912年 魏博節度使/天雄軍節度使/鄴 904年—912年 魏博節度使北平王(唐昭宗追封) 羅弘信 888年—898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魏博節度使 羅紹威 898年—904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鄴王(唐昭宗冊封) 羅紹威 904年—910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魏博節度使 羅周翰 910年—912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淄青節度使/青州 882年—903年 淄青節度使/青州 882年—903年 淄青節度使/青州 882年—903年 淄青節度使/青州 882年—903年 淄青節度使 王敬武 882年—889年 使用唐朝年號。 淄青節度使 王師範 891年—903年903年—905年 使用唐朝年號。 淄青節度使 王師範 903年—905年(唐朝梁王朱溫的流官) 使用唐朝年號。 關內道與隴右道 關內道與隴右道 關內道與隴右道 關內道與隴右道 稱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鳳翔節度使/岐 901年—924年 鳳翔節度使/岐 901年—924年 鳳翔節度使/岐 901年—924年 鳳翔節度使/岐 901年—924年 鳳翔節度使 李茂貞 887年—901年 使用唐朝年號 岐王(唐昭宗冊封) 李茂貞 901年—907年 使用唐朝年號 岐王(唐昭宗冊封) 李茂貞 907年—924年 天祐 907年—924年 鳳翔節度使秦王(後唐莊宗冊封) 李茂貞 924年(後唐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鳳翔節度使 李從曮 924年—930年(後唐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鳳翔節度使秦王(後晉高祖冊封)岐王(後晉高祖冊封) 李從曮 934年—946年(後晉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定難軍節度使/夏州 881年—982年 定難軍節度使/夏州 881年—982年 定難軍節度使/夏州 881年—982年 定難軍節度使/夏州 881年—982年 定難軍節度使 拓跋思恭 881年—895年 使用唐朝、五代與北宋年號。 定難軍節度使 拓跋思諫 895年—908年 使用唐朝、五代與北宋年號。 定難軍節度使 李彝昌 908年—909年 使用唐朝、五代與北宋年號。 定難軍節度使朔方王(後唐莊宗冊封)虢王(後唐明宗追封) 李仁福 909年—933年 使用唐朝、五代與北宋年號。 定難軍節度使 李彝超 933年—935年 使用唐朝、五代與北宋年號。 定難軍節度使西平王(後周世宗冊封)夏王(宋太祖追封) 李彝殷又名李彝興 935年—967年 使用唐朝、五代與北宋年號。 定難軍節度使 李光叡又名李克叡 967年—978年 使用唐朝、五代與北宋年號。 定難軍節度使 李繼筠 978年—980年 使用唐朝、五代與北宋年號。 定難軍節度使 李繼捧 980年—982年 使用唐朝、五代與北宋年號。 彰武軍節度使兼保大軍節度使/鄜坊/北平/延州 918年-924年 彰武軍節度使兼保大軍節度使/鄜坊/北平/延州 918年-924年 彰武軍節度使兼保大軍節度使/鄜坊/北平/延州 918年-924年 彰武軍節度使兼保大軍節度使/鄜坊/北平/延州 918年-924年 保大軍節度使 高萬金 912年—918年 使用五代年號 彰武軍節度使 高萬興 910年—918年 使用五代年號 保大軍節度使兼彰武軍節度使北平王(後梁太祖冊封) 高萬興 918年—924年 使用五代年號 保大軍節度使兼彰武軍節度使 高萬興 924年—925年(後唐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彰武軍節度使 高允韜 925年—930年(後唐流官) 使用五代年號 朔方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朔方 899年—929年 朔方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朔方 899年—929年 朔方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朔方 899年—929年 朔方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朔方 899年—929年 朔方節度使 韓遜 899年—907年 使用唐朝年號 朔方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 韓遜 907年—909年 使用五代年號 潁川郡王(後梁太祖冊封) 韓遜 909年—914年 使用五代年號 朔方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留後 韓洙 914年—924年 使用五代年號 朔方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 韓洙 924年—928年 使用五代年號 朔方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留後 韓璞 928年 使用五代年號 朔方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留後 韓澄 929年 使用五代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西漢金山國/西漢敦煌國 851年—914年 歸義軍節度使/西漢金山國/西漢敦煌國 851年—914年 歸義軍節度使/西漢金山國/西漢敦煌國 851年—914年 歸義軍節度使/西漢金山國/西漢敦煌國 851年—914年 歸義軍節度使 張議潮 851年-867年 使用唐朝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留後沙州刺史 張淮深 867年-888年 使用唐朝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沙州節度使) 張淮深 888年-890年 使用唐朝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留後沙州刺史 張淮鼎 890年-892年 使用唐朝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 索勛 892年-894年 使用唐朝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留後 張承奉 894年-900年 使用唐朝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 張承奉 900年-907年 使用唐朝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 張承奉 907年-909年 天覆 907年-909年 西漢白衣天子西漢金山國聖文神武白帝西漢金山白衣王 張承奉 909年-911年 稱帝後可能用干支紀年,或仍用天復年號。 西漢敦煌國天王西漢敦煌國聖文神武王 張承奉 911年-914年 稱帝後可能用干支紀年,或仍用天復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河西/沙州 914年—1035年 歸義軍節度使/河西/沙州 914年—1035年 歸義軍節度使/河西/沙州 914年—1035年 歸義軍節度使/河西/沙州 914年—1035年 歸義軍節度使 曹仁貴又名曹議金 914年-935年 914年-924年干支紀年五代與北宋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 曹元德 935年-939年 914年-924年干支紀年五代與北宋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 曹元深 940年-945年 914年-924年干支紀年五代與北宋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 曹元忠 945年-970年 914年-924年干支紀年五代與北宋年號。 西平王(宋太祖冊封) 曹元忠 970年-974年 914年-924年干支紀年五代與北宋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 曹延恭 974年-976年 914年-924年干支紀年五代與北宋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 曹延祿 976年-1002年 914年-924年干支紀年五代與北宋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 曹宗壽 1002年-1014年 914年-924年干支紀年五代與北宋年號。 歸義軍節度使敦煌郡王(遼聖宗冊封) 曹賢順 1014年-1036年''' 914年-924年干支紀年五代與北宋年號。 山南東道、山南西道與劍南道 山南東道、山南西道與劍南道 山南東道、山南西道與劍南道 山南東道、山南西道與劍南道 稱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忠義軍節度使/襄州 885年—905年 忠義軍節度使/襄州 885年—905年 忠義軍節度使/襄州 885年—905年 忠義軍節度使/襄州 885年—905年 忠義軍節度使淮安郡王(唐昭宗冊封) 趙德諲 885年—892年 使用唐朝年號。 忠義軍節度使 趙匡凝 892年—900年 使用唐朝年號。 南平王(唐昭宗冊封) 趙匡凝 900年—904年 使用唐朝年號。 楚王(唐昭宗冊封) 趙匡凝 904年—905年 使用唐朝年號。 荊南節度使(江陵) 趙匡明 903年—905年(與其兄趙匡凝同盟) 使用唐朝年號。 山南東道諸鎮 山南東道諸鎮 山南東道諸鎮 山南東道諸鎮 金商節度使(金州) 馮行襲 891年—906年 使用唐朝年號。 荊南節度使(歸州)(控荊州、澧州等荊南地區,與夔州、涪州、黔州等巴東地區)上谷郡王(唐昭宗冊封) 成汭又名郭禹 888年—903年 使用唐朝年號。 東川節度使/梓州 930年—932年 東川節度使/梓州 930年—932年 東川節度使/梓州 930年—932年 東川節度使/梓州 930年—932年 東川節度使 董璋 925年—930年(後唐流官)930年—932年 使用五代年號。 江南西道西部(湖南、鄂東) 江南西道西部(湖南、鄂東) 江南西道西部(湖南、鄂東) 江南西道西部(湖南、鄂東) 稱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武平軍節度使/湖南 951年—963年 武平軍節度使/湖南 951年—963年 武平軍節度使/湖南 951年—963年 武平軍節度使/湖南 951年—963年 武平軍節度使 劉言 951年—953年 使用南唐、五代與北宋年號。 武平軍節度使 王逵又名王進逵 953年—956年 使用南唐、五代與北宋年號。 武平軍節度使 周行逢 956年—962年 使用南唐、五代與北宋年號。 武平軍節度使 周保權 962年—963年 使用南唐、五代與北宋年號。 武貞軍節度使/朗州 898年—908年 武貞軍節度使/朗州 898年—908年 武貞軍節度使/朗州 898年—908年 武貞軍節度使/朗州 898年—908年 武貞軍節度使 雷滿 898年—901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武貞軍節度使 雷彥威 901年—903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武貞軍節度使 雷彥恭 903年—908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湖南與鄂東諸鎮 湖南與鄂東諸鎮 湖南與鄂東諸鎮 湖南與鄂東諸鎮 武昌軍節度使(鄂州) 杜洪 886年—905年 使用唐朝年號。 嶽州刺史 鄧進思 886年-902年 使用唐朝年號。 嶽州刺史 鄧進忠 902年-903年 使用唐朝年號。 江南西道東部(江西) 江南西道東部(江西) 江南西道東部(江西) 江南西道東部(江西) 稱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鎮南軍節度使/江西 882年—906年 鎮南軍節度使/江西 882年—906年 鎮南軍節度使/江西 882年—906年 鎮南軍節度使/江西 882年—906年 鎮南軍節度使南平王(唐僖宗冊封) 鍾傳 882年—906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鎮南軍留後 鍾匡時 906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百勝軍防禦使 /虔州 885年—918年 百勝軍防禦使 /虔州 885年—918年 百勝軍防禦使 /虔州 885年—918年 百勝軍防禦使 /虔州 885年—918年 百勝軍防禦使虔州刺史 盧光稠(其弟盧光睦據潮州、其子盧延昌據韶州) 885年—910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百勝軍防禦使鎮南軍留後虔州刺史 盧光稠(其弟盧光睦據潮州、其子盧延昌據韶州) 910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百勝軍防禦使鎮南軍留後虔州刺史 盧延昌 910年—911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虔州防禦使 黎球 911年—912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虔州防禦使 李彥圖 912年—913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百勝軍防禦使 譚全播 912年—918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江西諸鎮 江西諸鎮 江西諸鎮 江西諸鎮 撫州刺史(控撫州、信州、袁州和吉州)鎮南節度使 危全諷 885年—909年(901年—906年間歸附鍾傳)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吉州刺史安定郡王(後唐明宗冊封) 彭玕 光化年間—907年 使用唐朝、五代年號。 江南東道 江南東道 江南東道 江南東道 稱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威武軍節度使/閩/閩東/福州 944年—945年、945年—947年 威武軍節度使/閩/閩東/福州 944年—945年、945年—947年 威武軍節度使/閩/閩東/福州 944年—945年、945年—947年 威武軍節度使/閩/閩東/福州 944年—945年、945年—947年 閩王威武軍留後、權知閩國事威武軍節度使、知閩國事閩國王(後晉出帝冊封) 朱文進 944年—945年 使用五代、南唐年號。 皇帝 卓儼明 945年 使用五代、南唐年號。 威武軍留後威武軍節度使威武軍留後、權知閩國事威武軍節度使、知閩國事 李仁達又名李弘義、李弘達、李達、李孺贇 945年—947年 使用五代、南唐年號。 清源軍節度使/平海軍節度使/晉江/泉漳/泉南/漳泉/閩南/泉州 947年—978年 清源軍節度使/平海軍節度使/晉江/泉漳/泉南/漳泉/閩南/泉州 947年—978年 清源軍節度使/平海軍節度使/晉江/泉漳/泉南/漳泉/閩南/泉州 947年—978年 清源軍節度使/平海軍節度使/晉江/泉漳/泉南/漳泉/閩南/泉州 947年—978年 泉州刺史 留從效 947年—949年 使用南唐、五代與北宋年號。 清源軍節度使晉江王(南唐元宗冊封) 留從效 949年—962年 使用南唐、五代與北宋年號。 清源軍留後 留紹鎡 962年 使用南唐、五代與北宋年號。 清源軍留後 張漢思 962年—963年 使用南唐、五代與北宋年號。 權知泉南等州軍府事 陳洪進 963年 使用南唐、五代與北宋年號。 清源軍節度使 陳洪進 963年—964年 使用南唐、五代與北宋年號。 平海軍節度使 陳洪進 964年—978年 使用南唐、五代與北宋年號。 浙東諸鎮 浙東諸鎮 浙東諸鎮 浙東諸鎮 處州刺史(控處州和溫州) 盧約 881年—907年 使用唐朝年號。 嶺南道 嶺南道 嶺南道 嶺南道 稱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嶺南諸鎮 嶺南諸鎮 嶺南諸鎮 嶺南諸鎮 桂管經略使(桂州) 劉士政 895年—900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邕管經略使(邕州) 葉廣略 906年—911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容管經略使(容州) 龐巨昭 905年—910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高州刺史 劉昌魯 乾符年間—907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新州刺史 劉潛 唐昭宗期間—907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潮州刺史 盧光睦 902年—907年(屬其兄百勝軍盧光稠管轄)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韶州刺史 盧延昌 903年—907年(屬其父百勝軍盧光稠管轄)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江東七十餘寨 ? 唐昭宗期間—907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靜海軍節度使/交趾(曲家) 906年—923年 靜海軍節度使/交趾(曲家) 906年—923年 靜海軍節度使/交趾(曲家) 906年—923年 靜海軍節度使/交趾(曲家) 906年—923年 靜海軍節度使 曲承裕 906年—907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靜海軍節度使兼安南都護 曲顥又名曲承顥 907年—917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靜海軍節度使兼安南都護 曲承美 917年—923年 使用唐朝與五代年號。 靜海軍節度使/交趾(楊矯二人) 931年—938年 靜海軍節度使/交趾(楊矯二人) 931年—938年 靜海軍節度使/交趾(楊矯二人) 931年—938年 靜海軍節度使/交趾(楊矯二人) 931年—938年 靜海軍節度使交州節度使 楊廷藝又名楊延藝 931年—938年 使用南漢年號。 靜海軍留後 矯公羨 938年 使用南漢年號。 == 註解 == == 參考文獻 == == 參考書目 == *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傅樂成 著,眾文圖書公司,ISBN 957-532-033-6 * 《征服王朝的時代》,竺沙雅章,稻鄉出版社,ISBN 4-311-30446-3 * 《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國‧開明開放》,王小甫,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4811-4 * 《中國文明史 第五卷 隋唐五代史 上冊、中冊與下冊》,地球社編輯部 著,地球出版社,ISBN 957-9585-84-9 * 《中國古代經濟簡史》,復旦大學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7-208-00332-7 * 《遼史金史西夏史》,劉鳳翥、李錫厚、白濱,中華書局(香港),ISBN 962-231-934-3 * 《遼金西夏史》,李錫厚、白濱,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7-208-04392-2 == 外部連結 == * 《舊五代史》全文:(簡體) * 《新五代史》全文:(簡體) * 五代十國形勢圖:梁唐晉漢周 * 【五代十國】五代演義,還原一個有聲有色的五代十國! Category:10世紀 WDSG
宋朝
宋 宋 宋 國家 北宋 南宋 國君士族 涿郡趙氏 涿郡趙氏 首都 汴梁 臨安 君主 -建國君主 -亡國君主 共9位太祖趙匡胤欽宗趙桓 共9位高宗趙構少帝趙昺 成立 960年陳橋兵變 1127年建炎南渡 滅亡 1127年靖康之變 1279年崖山海戰 -{zh-cn:;zh-tw:;}- -{zh-cn:;zh-tw:;}- -{zh-cn:;zh-tw:;}- 橙色部份為北宋疆域(1111年)。 橙色部份為北宋疆域(1111年)。 橙色部份為北宋疆域(1111年)。 -{zh-cn:;zh-tw:;}- -{zh-cn:;zh-tw:;}- -{zh-cn:;zh-tw:;}- 橙色部份為南宋疆域(1142年)。 橙色部份為南宋疆域(1142年)。 橙色部份為南宋疆域(1142年)。 宋朝(中古漢語IPA讀音:,)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細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共經歷18任皇帝的統治,國祚共歷319年。宋朝是中國建立皇帝制度後,國祚最長的一個中國朝代(漢朝因被新朝及更始帝時期隔斷而非國祚延續最長)。因國君姓趙,為區別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故亦稱“趙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為火德,因而也被稱為“火宋”、“炎宋”。北方政權遼和金兩國以宋朝位處其南方,稱其為“南朝”,並自詡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於其東南,特稱其為“東朝”。 公元960年,五代時期後周殿前都點檢(主管殿前親軍,禁軍統帥)趙匡胤的部下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奪後周恭帝柴宗訓帝位而改元自立,史稱宋太祖。宋朝由此而立。建國之初,太祖因陳橋兵變而意識到武人執政的危險性,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變奪取皇權,透過杯酒釋兵權(一說此事為美化,但趙匡胤控制兵權為史實)將兵權歸於中央,並設定轉運使將地方財富集中到中央,又命諸州縣各選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絕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歸中央,並推行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之深遠,使得北宋自成立之初便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對遼朝、西夏等有中央政府的北方國家,用兵則屢遭挫敗,不過透過澶淵之盟的歲幣外交手段,兩方維持了大體的和平,貿易的進展也使得中原文化向北方申延。 公元1127年,金朝侵略北宋,徽宗、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擄去北上,北宋滅亡。其後,徽宗之子康王趙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臨安,史稱“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向金稱臣,以秦嶺淮河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34年起,蒙古帝國取代金國成為宋朝的最大威脅,此後便開始了長達45年之久的宋元戰爭。公元1276年,元軍突破長江防線,南宋都城臨安隨後亦陷落,領土多被元軍所侵佔。惟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擁立端宗趙昰、帝昺繼續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以宋軍全軍覆滅告終,宋末帝趙昺隨大臣陸秀夫跳海殉國,標誌著宋朝的正式滅亡。 兩宋時代沒有嚴重的宦官干政、外戚專權和地方割據,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空前繁榮,商業繁盛,中國歷史學家鄧廣銘和漆俠認為宋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出自宋朝,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著尊師重道之風;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對寬容,雖壓制民變,但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官員鮮有刑罰;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得以提升,有說法認為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 北宋歷史 == === 陳橋兵變 === 與宋以前的朝代不同,宋朝與隋朝一樣,是透過軍事政變而非武力攻奪建立的。宋朝的開國君主趙匡胤,原任後周一朝殿前都點檢(即禁軍統領),由於戰功卓著,受後周世宗信任,成為其左右手。顯德六年(959年)世宗崩,年僅7歲的恭帝繼位,趙匡胤有了代立之心,打算效仿後周太祖的「黃旗加身」。顯德七年(960年)春節之際,趙匡胤的黨羽製造遼國南下的假情報,時後周宰相範質急令趙匡胤率軍出城禦敵。正月初三,趙匡胤抵達陳橋驛駐紮,當天夜裡他酣睡之時,被手下將卒加黃袍於身(黃袍加身),高呼“萬歲”,被擁為天子,時年33歲,是為宋太祖。後周廷臣得知時城內空虛,只得承認現實。後周恭帝被迫遜位,「禪讓」帝位予趙匡胤。趙匡胤曾為歸德軍節度使,駐於宋州,春秋時期宋州為宋國故地(今河南商丘一帶),故定國號為“宋”,定都開封,改元建隆。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建隆元年,趙匡胤平定南北李筠、李重進二人的叛軍。建隆二年(961年)七月、開寶二年(969年)十月,他聽從趙普的意見前後兩次「杯酒釋兵權」,將手握重兵的將軍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瓌等和地方武將的軍事指揮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改以文官治軍,並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兩宋因此得以避免唐時藩鎮割據的局面。然而,這項國策也導致地方軍事資源減少,使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始終處於下風。 === 一統中原 === 政權穩固後,趙匡胤著手掃除五代殘餘割據,一統天下。趙匡胤在與趙普雪夜商討後,決定以先南後北為戰略順序,先取經濟富庶的南方六國以鞏固國力,再掉頭北伐契丹附庸北漢。他先行假虞滅虢之計,攻滅荊南和湖南割據政權,之後又滅亡後蜀、南漢、南唐三國。趙匡胤一心希望恢復唐時北方領土,設立封樁庫儲蓄錢財布匹,以期日後從遼人手中贖回被石敬瑭出賣的燕雲十六州。 ==== 太祖駕崩==== 開寶九年(976年)八月,宋太祖再度派兵北伐,卻於當年十月十九日深夜突然去世,留下千古謎團,統一大業被迫暫停。其弟趙光義自稱奉母親昭憲太后遺命《金匱之盟》而登皇帝位,是為宋太宗。此後,大宋天子皆為太宗後代,至南宋孝宗皇帝時才由太祖子孫回歸皇位。 太宗穩固帝位後,繼續統一事業。其後,割據福建漳泉兩州的陳洪進、割據吳越錢氏相繼歸降。太宗遣大將潘美揮師北上圍攻北漢都城太原,擊退遼援兵,滅亡北漢,終於結束安史之亂後近二百年藩鎮割據的局面。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顧眾臣反對,趁伐取北漢之勢,從太原出發展開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復河北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滿,下令圍攻燕京,宋軍與遼人在高粱河畔展開激戰。太宗親臨戰場,結果受傷中箭,乘驢車倉惶撤離,北伐未果。七年後的雍熙三年(986年),太宗遣曹彬、田重進、潘美兵分三路進行北伐。中、西兩路進軍順利,而主力東路軍貪功冒進,在岐溝關大敗而潰。中、西二路被迫撤軍。西路軍在撤軍後接到將已攻佔的雲、應、朔、寰州四州百姓內遷的命令,副將楊業中伏被俘,絕食三日而死。淳化四年(993年)二月,四川爆發王小波和李順發動叛亂。亂軍所到之處調發富家大姓除生活品外一切財產於眾,得到蜀地農民呼應。次年正月,亂軍佔據成都,建立大蜀政權,太宗得知後派遣兩路大軍討之,亂軍終於至道二年(996年)徹底失敗。幾次邊陲防線的失利、後方叛亂的爆發遏制了北宋進一步收復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轉為重內虛外。太宗本人附庸風雅,喜好詩賦,政府也因此特別重視文化事業,宋朝重教之風因而展開。太宗喜好書法,善草、隸、行、篆、八分、飛白六種字型,尤其善書飛白體,宋朝的銅錢淳化元寶也是太宗親自題寫的。 宋太宗即位之事甚為蹊蹺,是為「燭影斧聲」之事,朝野相傳趙光義謀殺宋太祖而得位,為確保政權合法性,趙光義丟擲其母杜太后遺命之說,即「金匱之盟」。金匱之盟起源於杜太后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稱要宋太祖死後先傳其弟趙光義(即宋太宗),再傳趙光美(後改名為廷美),再傳趙德昭(太祖趙匡胤長子),而宋太祖同意。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然而,宋太宗卻先後逼死宋太祖之子德昭和趙德芳,又貶黜趙廷美到房州,兩年後趙廷美死於謫所。太宗長子趙元佐因為同情趙廷美被廢,另一子趙元僖暴死,最後襄王趙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恆。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繼恩等企圖立趙元佐為帝。時宰相呂端處置得當,趙恆順利即位,廟號宋真宗。宋朝始步入安穩守成時期。 === 北禦遼夏 === 宋真宗奉行太宗末年的黃老政治,無所作為,避免介入軍事。自雍熙北伐後,遼國就經常在宋遼交界搶劫殺掠,到景德元年(1004年)終於演變成大規模侵宋戰爭。宰相寇準力主抗戰,結果真宗親徵,宋軍士氣大振,與遼軍相持在澶州城下,遼軍求和。經過幾番交涉,兩國議和成功。和約主要內容是:宋每年給遼絹廿萬匹,銀十萬兩,雙方為兄弟之國。史稱該和約為「澶淵之盟」。歷代觀點以批評者為主,認為真宗並無收回燕雲十六州,且軍事勝利者卻要年年向戰敗者贖鉅款買和平,甚為屈辱。惟另一種分析認為,擊退南侵本身已是勝利,宋時經濟發達合約負擔並非巨大,難以說成城下之盟,遼朝此後數十年不敢再南侵,宋朝亦沒有割地,不像南宋時割地求和的局面。 之後,寇準漸漸失寵,終被罷相。真宗開始信用佞臣王欽若。王欽若長於逢迎,深知真宗希望天下呈現一派祥和的氣象,於是與另外一位宰相王旦聯手,於各地製造「祥瑞」之象,極力鼓吹真宗封禪,深得真宗之意。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年內先後三次封禪,嚴重損耗民力。真宗與皇后劉氏無子,真宗偶爾一次臨幸劉氏侍女李氏,結果李氏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產下一子趙受益,就是後來的仁宗。而後,劉氏與另一名嬪妃楊氏共同撫養這名孩子。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真宗正式封趙受益為太子,改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廿日,真宗駕崩。太子趙禎即位,劉皇后被尊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前代理軍國大事。從此開始劉太后十一年的垂簾聽政時代。仁宗執政早期一直處在劉氏的陰影之下,直到劉氏死後他才得以施展抱負 ( 後人京戲以此取材編為「貍貓換太子」、「打龍袍」)。 夏景宗於大慶三年(1038年)稱帝後,宋夏之間爆發持續數年的戰爭,宋軍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戰役中屢次失敗。宋夏戰爭主要經歷五個時期,即宋仁宗-夏景宗時期,宋英宗-夏毅宗時期,宋神宗-夏惠宗時期,宋哲宗-夏崇宗時期,宋徽宗-夏崇宗時期。宋軍的失利使遼國趁機施壓,導致重熙增幣的發生。宋夏戰爭不利後,仁宗罷免宰相呂夷簡,任用范仲淹、富弼、韓琦等名臣推行慶曆新政,任用包拯管理京城和御史臺 ( 此時期即為包青天戲劇題材的主要背景 ),取得良好效果。在邊疆上,任用大將狄青,先後弭平南蠻壯族儂智高叛亂和西夏的挑釁。然而一些守舊派人物指稱這些改革派官吏拉幫結夥,互相吹捧,是為朋黨。仁宗一向厭惡廷臣結黨營私,這些新政官員後來多被貶為地方官,短暫的慶曆新政就此結束。 仁宗死後,英宗趙曙即位。他是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之孫。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為皇太子。英宗多病,最初朝政由曹太后掌管。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以後英宗始才親政。英宗親政僅半個月就爆發濮議,這場爭論長達十八個月。起因是宰相韓琦提請討論英宗生父名分的問題,朝中因此分成兩派,一派認為應稱英宗生父濮王為皇伯,另一派認為該稱皇考。最終曹太后下旨稱皇考,才平息這場爭論。總體來說,英宗是一位有為的君主。他繼續任用前朝能臣,也大膽挖掘新人。英宗非常重視書籍的編修,《資治通鑒》便是英宗發起的。 === 變法黨爭 === 英宗死後,其長子神宗趙頊即位。神宗在位期間,宋初制訂的制度已產生諸多流弊,民生出現倒退,北方遼與西夏又虎視眈眈。因此,神宗銳意改革。神宗啟用著名改革派大臣王安石推行新法,任其為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輸、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馬、方田均稅等。但是,新法的實行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的強烈反彈。加之天災不斷,神宗實行新法的決心有所動搖。熙寧七年(1074年),北方大旱,官員鄭俠向神宗呈上流民圖一幅,圖中景象慘不忍睹,神宗受到極大震撼。次日,神宗就下令暫罷青苗、方田、免役等十八項新法。儘管這些法令不久後被恢復,但神宗與王安石之間開始不信任。熙寧七年四月,王安石首次被罷相,出知江寧府。後來變法派中的官員呂惠卿肆意妄為,王安石因此複職回京,但依然受到保守派的堅決阻撓。熙寧九年(1076年)六月,王安石長子,也是王安石主持新法的主要助手王雱去世,王安石借機堅決求退,神宗於十月再罷相位,此後王安石便不問世事。 後人對熙寧新法的看法非常兩極,但無庸質疑的是,新法的推行效果遠不如預期。新法的實行雖然大大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和耕地面積,但是卻嚴重增加平民負擔。熙寧新法在軍事上的改革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軍隊戰鬥力無明顯改善。加上王安石立意求新,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的十餘項改革措施於數年內全盤推行,使變法陷入欲速不達的困境。且新法實施後期,條文與執行效果偏差越來越大,一些措施從利民變成擾民。新法執行過程中用人不當也是最後失去民心的原因,變法派如呂惠卿、曾布、李定和蔡京等都是品性飽受爭議之人,以致被視作小人。對於歷史上這次改革,黃仁宇曾評論道:「早我們之前九百年,中國即企圖以金融管制的辦法操縱國事,其範圍與深度不曾在世界裡其他地方提出。但現代金融是一種無所不至的全能性組織力量,它之統治所及概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與它類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禮。」。 王安石被罷後,神宗繼續改革事業,號為「元豐改制」。元豐改制雖與熙寧變法並稱為「熙豐新法」,但力度無法同熙寧變法相提並論。新法施行數年,宋朝國力漸強,神宗逐步將重點轉移到外患上,熙寧年間西征吐蕃、西夏取得了數次軍事勝利,元豐改制之後神宗決心一舉消滅西夏,以絕外患。熙寧五年(1072年)五月,神宗開始西征,取得大捷,大大鼓舞神宗的信心。9年後的元豐四年(1081年)四月,西夏發生政變,神宗藉此再徵西夏,不想遭遇慘敗,神宗因此一病不起。元豐八年(1085年)正月初,神宗立六子趙傭為太子。神宗頒佈的新法雖然短暫地被其母高太后廢,但不久又陸續恢復,其中不少沿用到南宋時期。 神宗崩後,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對剛即位的哲宗趙煦嚴加鉗制。高太后信用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冷落哲宗,結果引發嚴重的新舊黨爭,此階段以舊黨勝利,新法幾乎盡廢告終,是為元祐更化。更化期間,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核心不僅對新黨進行遠超前代報復性打擊(首開貶官嶺南之例,而非往日閒置西京),甚至連諸如蘇軾這類舊黨中的新法同情者也都排擠出朝廷。然而元祐年間,朝廷在政治上並沒有太大建樹,反而重新陷入新法前邊事敗壞財政緊張的狀況。哲宗親政後,貶斥舊黨,信用新黨,恢復熙豐新法,史稱“紹聖紹述”,“紹述”意為繼承,“紹聖”的年號更表明了宋哲宗“紹述先聖”,亦即繼承宋神宗變法事業的意圖。儘管與王安石主持的熙寧新法相比,紹述之法更著重於朝廷聚斂而非厚養民生,但因為舊黨被得勢的新黨報復性地徹底打擊,一些舊黨所反對的養民之法得以確實執行,民生也稍有恢復。更重要的是,紹述扭轉了元祐以來財政邊事敗壞的狀況,宋廷財政收入重新豐裕,並因此取得了對西夏多次軍事勝利,更在元符年間盡取橫山,對西夏形成了徹底的戰略優勢。 === 靖康之禍 === 元符三年(1100年),年僅23歲的哲宗駕崩,並沒有留下子嗣,故死後由弟弟趙佶即位,是為宋徽宗。徽宗即位第一年由向太后垂簾聽政,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向太后去世,徽宗親政。徽宗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等,好享樂,對朝政毫無興趣,曾被章惇批評“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即位後徽宗愈加生活奢侈迷醉,喜逛青樓,徽宗還崇通道教,自封為教主道君皇帝,聽通道士之言大興土木,在開封東北角修萬歲山,後名為艮嶽,方圓十餘裡,其中芙蓉池、慈溪等勝地,亭臺樓閣、飛禽走獸應有盡有。徽宗在兩浙路蘇杭地區設立應奉局與造作局,專在南方蒐集奇花異石,是為花石綱,引得民怨沸騰。 徽宗既疏於理政,而又愛好佞言逢迎,儘管屬意易於聚財的新法,但即位之初便將當初直言反對其即位的紹述主持者章惇逐出朝廷,而政務都交給以蔡京為首的奸佞廷臣,時稱六賊。蔡京以恢復新法為名大興黨禁,排斥異己。蔡京當政次日,就下達禁止元祐法的詔書,即謂元祐奸黨案,正直的大臣,即便並非舊黨擁躉,也全被排出政治中心,甚至於當年新黨的干將,諸如曾布、呂惠卿等也皆逐於外州。由於徽宗的窮奢極欲和蔡京的曲意逢迎,厚養民生的熙寧新法演變為盤剝黎民的崇寧新法,各類苛捐雜稅,以及蔡京肆意發行“當十大錢”所造成的貨幣貶值與幣制混亂,均造成民眾極為沉重的負擔。儘管徽宗朝也有諸如《皇宋政典》、《政和五禮新儀》的編撰以及崇寧教育改革等文化教育以及法律制度上的善政,但仍然無法彌補經濟民生層面上已經形成的嚴重破壞,最終引發北宋末年的諸多民變。重和元年(1118年),黃河氾濫,河北、京東四路遭受水災,流民失所、無可謀生,淮南宋江發動民變,起義軍一度佔居京東、淮南、河北數縣。兩年後的宣和二年(1120年),宋江等三十六名起義首領接受朝廷招安,起義結束。同年十月初九(11月1日),方臘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西北)舉義,各地農民聞風響應,不久發展至萬人。三個月內,義軍佔領兩浙六州五十餘縣城。次年正月,徽宗派童貫南下征討,屢敗義軍,終於七月生擒方臘。 由於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加之對西夏的戰事一路凱歌高奏,平靖西寇似乎已近在咫尺,所以當他看到遼朝被金朝進攻後,便於重和元年(1118年)春,派遣使節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雙方商議共同攻遼,北宋負責攻遼南京西京二道之域(即燕雲十六州之域);滅遼後,燕雲之地歸宋,過去宋給遼的歲幣改繳金國。此即海上之盟。然而與勢如破竹的攻遼金軍相比,宋軍在攻遼過程中,屢遭敗績,甚至於攻略幽州時雖一度攻入燕京(遼國稱南京,今北京市)內,卻因志得意滿而再遭遼國殘兵痛擊而潰退出城,最終還得藉助金兵才得破城。雖然金太祖在佔領幽州十六州中的幽州等七州後如約交割給宋,但目睹宋軍大都腐敗殘弱的金兵不再視宋為不可戰勝的天朝上國,便乘勝掠去燕京人口北返,更生南下攻宋之意。 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以平州知州張覺背金投宋為由,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宋朝殺張覺求和,卻導致留守幽州的原遼將郭藥師離心。儘管西路軍因面對善戰的河東禁軍而受滯於太原不得南下,但面對荒廢兵事的河北禁軍,東路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逼近東京城,期間郭藥師更獻幽州投降,由幽雲降卒新組建成的義勝軍也降金。徽宗大驚失色,後依李綱建議傳位其子欽宗趙桓,自稱太上皇,逃到江南。欽宗在啼哭中登上皇位,在戰和之間舉棋不定,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啟用李綱保衛東京。李綱暫時抵擋金軍。金軍退兵後,欽宗軟硬兼施將太上皇迎回東京軟禁,誅殺以蔡京、童貫為首的奸臣“六賊”。金人以為宋朝要中興,一度想就此作罷,但郭藥師說宋朝外強中乾。 金軍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次南下。休戰之間仍不曾解圍的太原終因內外交困,堅守近一年後於該年九月陷落,而京畿禁軍主力卻又在朝廷政爭的掣肘下以添油戰術援晉,結果白白消耗並造成名將种師中陣亡、姚古、种師道兵敗,至此開封已徹底暴露在金軍兵鋒之下,而諸路勤王兵馬也難以急援京師。開封城被金軍圍困期間,城內疫病流行,餓死病死者不在少數。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儘管開封城實際仍能稍守,但慌張失措的欽宗及宰相何慄、樞密使孫傅竟迷信郭京“六甲神兵”的愚蠢把戲,致使完顏宗望、完顏宗翰與諸將破外城,要挾欽宗親赴金營求和及勒索金銀乃至劫持欽宗,宋將範瓊也變節,將太上皇及皇族男女都押赴金營。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金人以抵債為名,擄妃嬪公主貴戚及宗婦、族婦、歌女等數千人到金國五國城(今黑龍江哈爾濱依蘭縣),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史稱靖康之變。被擄走的女眷或被金兵輪流蹂躪致死,或被打入洗衣院(金國官妓院)終身為妓,或被金人霸佔為妾。金人在五國城侮辱徽欽二帝,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最後二人皆客死異鄉。金朝攻滅北宋後,先後扶持張邦昌、劉豫,建立「大楚」和「大齊」兩個傀儡政權。 == 南宋歷史 == === 建炎南渡 === 金朝在靖康之難中俘虜眾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趙構得以倖免。靖康二年(1127年),趙構從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之後高宗一路南行,過淮河渡長江,建炎三年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今南京市)作為行都,稱「東都」。紹興元年(1131年)升杭州為臨安府(今杭州市)作為「行在」,紹興八年正式定臨安為行都,建康改為留都。金朝也一路南撲,直逼臨安,高宗無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溫州沿海漂泊四個月之久。由於南方天候潮濕河道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金主帥完顏兀朮撤兵北返,在北撤鎮江時,被宋將韓世忠截斷退路,被逼入黃天蕩。宋軍以八千兵力圍困金兵十萬之眾,竟相持四十八日,最後金軍用火攻才開啟缺口,得以北撤,途中金軍又在建康被岳飛打敗,從此不敢渡江。在南宋「中興四將」中,最著名者當推嶽飛。透過北伐,南宋奪回金扶植的偽齊政權之部分土地。 === 南北對峙 === 宋高宗在苗劉之變後,為了防範及避免將領因北伐成功提升威望威脅其地位,決定一心議和,只希望偏安江南的統治。宋金在1138年首次議和,南宋一度收回河南與陝西。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撕毀和議,快速攻下河南與陝西,並往南深入。由於宋朝軍民抗戰英勇,金軍在川陝、兩淮的進攻皆告失敗。七月,金將兀朮南攻不利,轉攻郾城,被嶽飛打敗,轉攻穎昌,又為嶽飛敗。岳家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距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兀朮出逃開封,北方各地義軍紛紛響應,以至於金人南望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就在此時,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嶽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於書面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割讓被嶽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嶽飛與其子嶽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杭州)。《紹興和議》達成後,宋高宗生父徽宗的靈柩和生母韋氏本人被送回南宋,宋欽宗則因為金人反悔而未能如約南歸。 高宗任用秦檜為相。秦檜在靖康年間曾主張抗金,後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檜南返,由於他奉行投降主和政策,與高宗之意甚合。秦檜歸朝僅三月就成為副宰相,八月後又成為右丞相。由於秦檜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當時尚與高宗相左,一年後被高宗罷免。紹興八年(1138年)五月,高宗複任秦檜為右丞相。秦檜迫害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官員,聯姻外戚,結交內臣。高宗對於秦檜的行為採取默許,但同時牽制其權力。秦檜後來權勢巨大,引起高宗警覺。高宗親下命令,使秦檜的孫兒失去狀元。秦檜的權勢日漸下降。紹興廿五年(1155年),秦檜病重,策劃讓其子接替相位,被高宗否決,不久後一命嗚呼。秦檜死後,高宗一方面打擊其餘黨,一方面重用主和派官員,繼續主導政事。 高宗在南渡後失去生育能力,因此他從太祖的兩名後裔趙瑗和趙璩中選擇繼承人。最後趙瑗勝出。紹興卅二年(1162年),趙瑗被立為太子,並改名趙昚。紹興卅一年(1161年),金帝海陵王完顏亮南侵,被虞允文在采石之戰中擊退。此時金國發生內亂,金帝海陵王被殺,金軍北返。議和失敗讓高宗萌生退意。六月,五十六歲的高宗下詔退位,太子趙昚即位,是為孝宗。自稱太上皇,居德壽宮。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高宗逝世。 孝宗即位後,改革朝政,力圖恢復,宋朝進入相對復興時期,孝宗平反嶽飛,打擊秦檜餘黨,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孝宗令李顯忠、邵宏淵等出兵北伐。北伐一度勝利,但由於各路將領不和加之輕敵,歷時僅廿日就告失敗。之後,孝宗不得已與金和談,隆興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簽定隆興和議。內政上,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總體說來,宋朝的內政形勢有所改觀。高宗死後,孝宗對政治日益冷淡,最後在守孝三年後,決定讓位於其子趙惇,也就是光宗。光宗即位不久就患精神疾病,對孝宗十分不敬。紹熙五年(1194年)七月,孝宗去世。 光宗性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孝宗朝的大臣,因此即位兩年後日漸瘋癲。紹熙五年七月孝宗病逝後,光宗不服喪。臨安城內混亂不堪,局勢不穩。宗室趙汝愚和趙彥逾秘密策劃另立新君。最後,太皇太后下詔,光宗被奉為太上皇。其子趙擴即位,是為寧宗,改元慶元。六年後,光宗去世。寧宗一朝被韓侂冑和史彌遠兩名權臣操控。 === 內憂外患 === 寧宗初期,趙汝愚任宰相。趙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於宋朝皇室任職宰相無先例不合禮,加上韓侂冑煽風點火,最後被罷去相位。南宋民間依然十分懷念他,臨安城門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詩文。韓侂冑為了徹底清除趙汝愚的影響,假借學術之名,製造慶元黨禁,將理學稱為「偽學」。當時朝中信仰理學的大臣大多反對韓侂冑,韓侂冑藉此將這批士大夫全部趕出朝廷。慶元六年(1200年)間,韓侂冑見理學已不成威脅,解除了黨禁。黨禁不得人心,為了籠絡士人,韓侂冑又借北伐的名義蠱惑人心。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冑貿然進行開禧北伐,很快就遭到失敗。北伐的失敗讓韓侂冑成為眾矢之的,政敵史彌遠藉此與主和派和韓的反對派結成聯盟,金人又以殺韓侂冑作為和談條件之一。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史彌遠等偽造密旨,將韓侂冑殺死。從此之後開始史彌遠專政時期。史彌遠與楊皇后勾結,大權獨攬。 寧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於是立沂王的兒子趙竑為太子。趙竑對史彌遠專政非常不滿,因此史彌遠廢趙竑太子,改立趙昀為皇位繼承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閏八月三日,寧宗去世,趙昀即位,是為理宗。理宗即位,史彌遠繼續專政,趙昀也就奉行韜晦之策。紹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彌遠去世,理宗終於擺脫史彌遠,次年改元端平,實施一系列改革,史稱「端平更化」。理宗將史彌遠舊黨盡數罷斥,朝政一度得到改觀。其時,金朝在蒙古帝國步步緊逼下面臨亡國,朝中的對外政策也分成兩派,一派認為應該聯蒙抗金;另一派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和海上之盟的教訓,援金抗蒙,使金成為宋的藩屏。 紹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商議宋蒙合作夾擊金朝,由於金國主力已在「三峰山之戰」被蒙古軍殲滅,呈亡國之態,宋廷當朝大臣大多贊同聯蒙滅金,只有趙範反對。理宗答應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諾滅金之後將河南還給宋朝。但是蒙宋口頭協定沒有留下書面檔案,埋下後患。金哀宗得知,也派使節來宋陳述利害,希望聯合抗蒙,被理宗拒絕。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滅金事宜。紹定六年(1233年),宋軍攻克鄧州。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蔡州被克,金哀宗自縊,金朝滅亡。宋將孟珙將金哀宗遺骨帶回臨安。理宗將金哀宗遺骨供奉於太廟,以告慰徽、欽二宗在天之靈。 === 抵禦蒙軍 === 金朝滅亡後,蒙軍北撤,河南空虛,理宗意圖據關(潼關)、守河(黃河),收復三京(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歸德),光復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下詔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復南京。七月五日,宋軍進駐開封。但由於糧草不濟,貽誤戰機,進攻洛陽時被蒙軍伏擊,損失慘重。各路宋軍全線敗退。「端平入洛」宣告失敗,宋於此役損失慘重,大量精兵與物資付諸流水,也為之後蒙古侵宋提供藉口。「端平入洛」之後,理宗怠於政事,沉迷於聲色犬馬,朝政大壞。 端平二年(1235年),三路蒙軍分別大舉入侵川陝四路,荊湖北路和淮南西路,都被擊退。蒙軍並不甘心,於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再次兵分三路大舉南侵,前鋒接近長江北岸。由於宋軍奮勇作戰,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佔領川陝四路從而渡江南下的企圖。而後,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曹友聞、王堅、孟珙、孟瑛、餘玠、張鈺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使其不得不繞道而行。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汗蒙哥在徵戰合州時受宋軍流矢所傷死於軍中。其弟忽必烈正於鄂州與宋軍交戰,聽到蒙哥死訊,又得知幼弟阿里不哥準備在和林稱汗,準備撤軍以爭大汗之位,宋臣賈似道藉機與忽必烈議和,以保太平。忽必烈返回北方自立為汗。 理宗兩子早夭,因此擇其弟趙與芮之子趙禥為皇儲。由於其母曾在懷孕期間服過墮胎草藥,因此趙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詔立趙禥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趙禥即位,是為度宗。趙禥即位後不理朝政,右丞相賈似道因此擅權。賈似道結黨營私,排斥異己,終日在葛嶺別墅中與妻妾玩樂,由於他好鬥蟋蟀,時人稱他為「蟋蟀宰相」。他禁止讓度宗瞭解前線戰事。襄陽、樊城被圍三年後,度宗才得知此事。鹹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市)建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鹹淳十年七月九日(1274年8月12日),度宗去世,終年35歲。 === 崖山亡國 === 宋度宗去世後,其長子趙㬎即位。當時,宋朝已進入癱瘓狀態。德祐元年(1275年)春,元軍攻克軍事重鎮安慶和池州,威逼建康,長江防線崩潰。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賈似道能出征,結果宋軍大敗,賈似道被貶,在赴任途中被監押官鄭虎臣所殺。德祐元年十一月廿日,常州淪陷,元軍遂屠城。不久平江也告淪陷,臨安人心惶惶。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臨安城舉行受降儀式,趙㬎退位。但趙㬎之兄趙-{昰}-和弟趙昺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 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內部鬥爭不斷,景炎元年十一月,元軍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陳宜中、張世傑護送趙-{昰}-和趙昺乘船南逃,從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達雷州。四月十五日,年僅十一歲的趙-{昰}-去世。陸秀夫與眾臣擁戴趙昺為帝,改元祥興(1278年)。在元軍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遷往崖山。元軍將領張弘範領軍緊追在後,對崖山發動總攻,宋軍無力戰鬥,全線潰敗,史稱崖山海戰,據估計,宋軍在此役中陣亡十萬,海上都是屍體。身在元營的文天祥親自目睹慘狀,作詩-{雲}-:「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宋朝到此徹底滅亡。張弘範在石壁上刻「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字而還。 == 疆域與行政區劃 == 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宋朝,依舊建都於開封。太平興國四年,北宋攻滅北漢,結束自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局面。然而,宋朝與遼國的疆界已經退至今山西的河曲、岢嵐、原平、代縣、繁峙和河北的阜平、滿城、容城、霸州及天津市區一線。在宋遼間的戰爭中,遼軍曾多次南下,最遠到達澶州(治所在今河南濮陽市);宋軍也曾推進到此線以北。由於沒有燕雲十六州以北的冀北山地作屏障,朝廷只能在邊界上廣植柳樹作為界線。在與西夏的作戰方面,党項人、定難軍節度使李繼捧雖一度向宋朝投降,並獻出銀州、夏州、綏州、宥州四州之地,但他的族弟李繼遷在三年後就佔據銀州,以後又不斷進攻夏、靈、麟等州,一直沒有真正臣服宋朝的統治。 景佑元年,李繼遷之孫李元昊正式建夏國,史稱西夏。此後,宋朝的西北界大致穩定在今甘肅蘭州、靖遠,寧夏同心及陝西北部的白乾山一線。宋神宗力圖開擴疆土,取得綏、熙、河、洮、岷、蘭等州。哲宗時又進一步取得湟水流域,洮河上游與貴德一帶的土地。宣和三年西安州、懷德軍又被西夏所取。在西北,是從吐蕃奪取唐朝後期以來的失地。 熙寧四年,宋廷任命王韶為新置的洮河安撫使,開始對河湟一帶用兵。最後收復今烏峭嶺以南的湟水流域、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宋朝的進展是恢復對大理以外西南地區的控制。經過多次的軍事征伐和「招撫」,今四川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部、貴州東北和廣西西部重新歸入版圖,設定正式州縣或羈縻州。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熙寧五年,宋神宗派章惇開「梅山蠻」。梅山即今湖南中部新化、安化一帶,是瑤族聚居地區,從此設縣建城,編戶籍,定賦稅,與漢族地區同樣設定正式行政區。宣和四年,為北宋疆域極盛時期,共擁有二十六路、二百五十四州、三十府、五十五軍、四監。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攻佔開封,次年宋徽宗和宋欽宗二帝被擄北遷,北宋覆滅。1127年,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是為宋高宗,史稱南宋。在金兵的進逼下,高宗不斷南遷,1129年升杭州為臨安府,建為行在所(臨時首都)。建炎南渡之後,南宋領土僅限於秦嶺淮河以南、岷山以東地區,北界卻因金人的入侵而大大南移。南宋初,金兵一度進到今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中部。 1138年後,宋金雙方確定以當時的黃河為界。但次年金人毀約,出兵取河南、陝西。紹興十一年(金皇統元年),宋金達成紹興和議,定以淮河為界。第二年又將西部界線調整至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及今秦嶺以南。以後雖有區域性變動,基本穩定在這條界線。 南宋的南部和西南邊界並沒有什麼變化,宋朝與大理交界處設立黎、敘、瀘、黔、邕等州。至宋徽宗時期,版圖最為遼闊,其南至思陵州(今廣西寧明)、東至登州(今山東蓬萊)、北至代州(今山西代縣)、西及西寧州(今青海西寧)。據趙汝適於1226年所寫的《諸蕃志》一書記載,當時澎湖列島已為福建路的晉江縣所佔,但無涉及臺灣島。 宋朝的地方政府機構實行路、州(府、軍、監)、縣虛三實二級制。宋朝雖沿襲唐制,在州縣兩級保留穩定的區劃建制,但又汲取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從固定的方鎮(道),改為按需要功能隨時變更的「路」。宋立國之初,承唐之制,分天下為十道。開寶八年,改道為路,各置轉運使以司財賦轉運,又別置他使分掌刑法軍事,諸使路名雖同,但轄區不一定相同。至道三年始定為十五路轉運司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十五路。 鹹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為利州、益州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二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為東、西二路。熙寧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為東西二路,分陝西為永興軍、秦鳳二路。之後又將河北路分為東西二路,分京東為東、西二路。崇寧五年(1106年)又將開封府升為京畿路。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約,約定滅遼後宋得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但宣和七年正式置路後不足一年即逢靖康之變,旋即丟失。建炎南渡後,宋朝設立兩浙東、兩浙西、江南東、江南西、淮南東、淮南西、荊湖南、荊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廣南東、廣南西十六路。宋朝的行政區劃設定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重內輕外,中央高度集權。雖然避免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致地方防務貧弱,也讓終宋一代外患不止。 北宋時期,各路設有安撫司、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總稱監司,號稱「外臺」,具有監察職能,權任頗重。路的劃分上,則慣常以轉運司路為基準進行戶口財賦統計,在其基礎上按行政軍事需要再劃分其餘諸司路,所謂“至道十五路”“天禧十八路”“宣和廿六路”皆指轉運司路。 安撫司俗稱「帥司」,設安撫使一人,俗稱「帥臣」,職權有“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帥其屬而聽其獄訟,頒其禁令,定其賞罰,稽其錢谷、甲械出納之名籍而行以法”,以知州事兼充,太中大夫以上者稱安撫使,位卑者稱“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真宗景德年間始設於河北、河東路。北宋時,邊事繁重之河北、河東、陝西等路,少數民族聚居的荊湖北、廣南東西等路,以及副翼京畿的京東京西等路安撫使較為常設,其中,河北路分內建大名、高陽關、真定、定州四路帥司,陝西路分(即永興軍路秦鳳路兩路轉運司所轄)內更置京兆、鄜延、環慶、秦鳳、涇原、熙河六路帥司,河東路雖止置一路帥司,但與他路帥司僅轄一路兵馬鈐轄不同,河東帥司下分並代、澤潞、嵐石、麟府四路兵馬。南宋時期,十六轉運司路皆設安撫使,但凡任者二品以上,稱安撫大使。 轉運司俗稱「漕司」,主管所領州縣的水陸轉運和財政稅收,兼管司法和民政等,每路設轉運使一人,俗稱「漕臣」,以朝官以上並知州以上官員者充任,如以兩省五品以上充任或掌管兩路以上者稱「都轉運使」,資歷淺者稱「權轉運使」、「權發遣轉運使」。 提點刑獄司俗稱「憲司」,主管一路的司法,兼管財政等,設提點刑獄公事一人,簡稱「提點刑獄」或「提刑」,一般情況下一漕司路範圍內設一憲司,但刑事繁重之路常劃分為兩憲司路。宋神宗時,增設提舉常平司,俗稱「倉司」,主管本路常平、義倉、免役、市易、坊場、河渡、水利之事,一般情況下一漕司路範圍內設一倉司,但倉事繁重之路常劃分為兩倉司路,南宋時與提舉茶鹽司合併,增管茶鹽。四監司以外,又設提舉坑冶、茶馬、市舶等司處理專務。 路以下設州、府、軍、監,其中州府之設為唐朝舊制,軍監之設為唐末五代發展而來的新型政區。州是宋代最主要的中層政區,其按戶口多少分為雄、望、緊、上、中、中下、下共七等,又按地位高低劃為都督州、節度州、觀察州、防禦州、團練州和刺史州(軍事州)五等,都督州、節度州除州名外另有軍額。宋初革五代之弊,召諸鎮節帥與其支郡牧守上京,賜宅邸留之,至是自節度州以下五等州之牧守官成為高等武官的轉遷之階,而都督州之都督唯授親王遙領。而各州郡的實際管理,由朝廷命京朝臣出守,每州設知州事一人,號“知某州軍州事”,軍謂兵,州謂民,若所知州為都督州,則號“知某州軍府事”。凡二品以上帶中書、樞密院、宣徽院使職事者任州長官稱“判某州軍州(府)事”,資淺者任州長官稱“權知某州軍州(府)事”或“權發遣某州軍州(府)事”。除知州事外,另設“通判某州軍州(府)事”為副貳,簡稱“通判”,大州設兩三人,小州一人,而原本的州郡副貳,如節度副使、團練副使、州長史、州司馬等,淪為被貶文臣所帶惡銜。 府分兩類,北宋四京與南宋臨安府這類首都或陪都政區稱“京府”,其他為“次府”,次府實際上只是是等級較高的州,且大部分次府均為皇帝登基前所領親王封邑的州,皇帝登基後升格為次府。京府中,東京開封府的令制長官牧、尹不常置,以皇太子和親王兼,皆為虛銜,實際長官以侍制(從四品)或少卿(從六品)以上文臣充任,稱“權知開封府事”,因系京師民事繁重故謂“權知”,軍事總決於樞府三衙故不知軍事;南宋時期,以皇太子兼臨安府尹,俗稱“判臨安府”;實際長官號“知臨安軍府事”,以侍從官、卿監官以上文臣充。次府建制與一般州郡相似,名義長官為武官、宗室轉遷之階,實際長官設知府事一人,稱“知某府軍府事”,簡稱“知府”,以文臣朝官以上、武臣刺史以上者充任,北宋前期官至尚書左、右僕射及使相以上領府事者稱“判某府軍府事”,俗稱“判府”;府之副貳為“通判某府軍府事”,俗稱“通判”或“府判”。 軍、監均是唐末以來發展的新行政區。唐末五代時,在戰事繁重或軍事要衝之地常設定“軍”作為軍隊駐地,在礦冶、鑄錢、煮鹽之所設定“監”處理專務。當時這些專務區劃俱不領縣,也不管民政戶口,以州縣所改者,撤銷其縣級建制。進入宋代以後,“地要不成州,而當會津”的部分州郡,因其軍事重要性而不省併入他州,只是降改為軍,同時不撤銷其屬縣建制,因而除陝西路、河北路、河東路部分以邊壘為軍者因無涉民政仍舊不領縣外,宋代大部分軍俱“領縣同下州”,兼管戶口與民政,但領縣一般甚少;監與軍類似,在太宗朝以後的轄區調整中出現領縣監,亦同下州。領縣同下州的軍、監各設知軍事或知監事一人,稱“知某軍事”和“知某監事”,俗稱“知軍”和“知監”。同時,唐末五代以來的不領縣而只負責專務的軍監依然存在,這些軍監一般隸屬於州甚至隸屬於縣,長官分別稱“某軍使”和“監某監”。 州、府、同下州之軍及監下設縣,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中下、下八等,三年升降縣一次。京都所治之地為赤縣,京城旁縣為畿縣,其餘縣等,按建隆元年十一月所定:四千戶以上為望、三千戶以下為緊、二千戶以上為上、千戶以上為中、不滿千戶為中下、五百戶以下為下。凡大縣或駐有兵馬的縣, 朝廷派文臣京朝官或武臣三班使臣充任“知某縣事”,簡稱“知縣”,小縣以選人赴任,稱“縣令”或“縣尉”(長官為“縣尉”者慣稱“尉司”而不稱縣),每兩三年一任。 == 政治制度 == === 中央官制 === 北宋初期體制大體沿襲唐朝和五代的政治制度,宰相不再由三省長官專任,品位尊崇的尚書令和中書令為名譽職務,不實授,侍中則授予少數位高權重的大臣。一般以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宰相,以尚書左右丞、六部侍郎以上至三師(太師、太傅、太保)者充任,通常設兩員,有時設一員或三員,宰相還兼館、殿大學士之職。又增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以中書舍人以上至六部尚書官者充任,亦無常員,通常設兩員,有時設一員、三員或四員。宰相與副宰相、樞密使、知樞密院事、樞密副使、同知樞密院事、簽書樞密院事、同簽書樞密院事、合稱「宰執」。宋朝的相權大幅萎縮,僅負責行政職能。中書門下與樞密院稱為東、西「二府」,掌文武大權。又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司,主管財政大權,號稱計省。這樣三司、宰執、樞密使三權互相制衡,因此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宋朝還在御史臺之外增設諫院和置諫官,這些都是監察機構,負責彈劾等事宜。北宋前期,宰相主管民政、樞密使主管軍政、三司使主管財政。宋神宗元豐改制後,宰相實際兼管財政。南宋時,宰相又兼任樞密使,兼管軍政。這使得宰相再次握有民政、財政和軍政的大權。。 中書門下設於禁中,又稱政事堂或都堂,是正副宰相集體處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機關。其宰相稱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宰相稱為「參知政事」。設定副宰相是為了分散正宰相權力以及擴充處理政務,這是是宋代政治的特色之一。宋神宗時元豐改制將中書門下恢復為門下、中書與尚書三省,以尚書左、右僕射各兼門下、中書侍郎為正宰相,再設門下、中書侍郎各一人,尚書左、右丞各一人為副宰相。宋徽宗時,權臣蔡京為太師,統領三省事務,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太宰、少宰,作為宰相。南宋宋高宗時,為了集中政務以應付軍政急務,將三省合併為一,宋孝宗又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此後不再以三省長官或副長官為宰相。宋哲宗時設平章軍國重事或同平章軍國事,以處「老臣碩德」,位居宰相之上,每數日一朝,非朝日不到都堂。宋寧宗時,韓侂胄任「平章軍國事」,每三日一朝,宰相不再掌印。南宋末年,賈似道專權,任「平章軍國重事」,左、右丞相實際上屈居於類似副宰相的地位。 樞密院作為全國軍政的最高機關,長官為樞密使或知樞密院事,以諫議大夫以上至六部尚書等官充任,副長官為樞密副使或同知知樞密院事,以起居舍人以上至尚書左右丞等官充任。資歷淺者,稱簽書樞密院事、同簽書樞密院事,不常置。為了防止唐朝藩鎮割據與五代頻繁發生的禁軍譁變篡位等事重演,此職務大多由文官擔任。樞密院掌管全國軍馬排程權力與高階武官考選獎懲,而全國禁軍兵員的管理、訓練、防禦、升遷、賞罰等則由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與侍衛親軍步軍司等三衙聯合管理。樞密院長官與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相等統稱執政,宰相與執政官合稱宰執。 三司是北宋初期主管財政的最高機構,即鹽鐵部、度支部、戶部三司,號曰計省,位亞執政,號稱「計相」。其長官稱三司使,以兩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誥、雜學士、學士充。副手稱三司副使,以員外郎以上歷三路轉運及六路發運使充。元豐改制時裁撤三司,職權歸戶部和工部。南宋時兵役軍費繁重,故又增設總領所作為戶部的派出機構,專門負責數路或一路各軍之錢糧徵收供應,並參預軍政。總領所共四處,分別為: *淮東總領所:領淮南東、兩浙東西、福建、江南東西等路財賦,供應駐淮南東路之御前諸軍 *淮西總領所:領淮南西、江南東西等路財賦,供應駐淮南西路之御前諸軍 *湖廣總領所:領荊湖南北、廣南東西、京西南、江南西等路財賦,供應駐荊湖北、京西南兩路之御前諸軍 *四川總領所:領川峽四路財賦,供應駐川峽四路之御前諸軍 總領所長官稱「總領某處等路財賦軍馬錢糧」,簡稱總領。 中央行政執行機構方面,宋朝早期,六部九寺五監被一些新設一些機構取代職權,如審官院與流內銓分別代行吏部考校京朝官和選人的職權,樞密院和三班院代行兵部考校武官的職權,太常禮院和禮儀院代行禮部與太常寺的禮儀之權,三司代行戶、工部及司農太府兩寺的大部分職權,審刑院代行刑部複審大理寺所定案牘之事等。直到元豐改制時,撤銷朝廷的諸多令外機關,以三省代替中書門下,六部各設尚書和侍郎,主管本部事務,省部寺監才行使相應的職權。但實際上,元豐新官制與《唐六典》所載三省六部九寺五監製仍有相當差別:三省合署辦公,兩尚書僕射分兼中書門下兩省臺長,故名為三省實為一省,至建炎正式合併;六部多由原有的令外機構合併重組而成,故而改制後多兼理本應由寺監管理的庶事雜務,而規模變得空前龐大;寺監事權為六部所侵,導致除大理寺外皆不治京外之事,故建炎時一度全部裁併入六部,紹興後雖有所復置,但也不復九寺五監之設,如以太常寺兼管宗正寺事、光祿寺併入鴻臚寺、太僕衛尉兩寺與少府都水兩監自此罷置不復。 中央監察機構主要有御史臺和諫院。御史臺專管監察,其長官稱御史中丞,副長官稱侍御史知雜事,主管糾察百官,肅正綱紀。臺官有彈劾權,可以上疏言事,評論朝政,彈劾官員,還準許「風聞」論事。御史臺下設三院:臺院、殿院、察院,下設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專管規諫諷諭的機構是諫院,宋仁宗時始單獨置院,其長官稱知諫院事或左、右諫議大夫,凡朝政缺失、百官任非其人、各級官府辦事違失都可諫正。臺、諫官都以言事彈劾為責,其職權本無多大差別,這一狀況導致後世臺、諫的合流。 最後,為皇帝起草制誥、國書和宮廷內所用文書的機構是翰林學士院,設翰林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翰林侍讀學士、直學士院等。翰林學士與中書舍人或知-{制}-誥分掌「內-{制}-」和「外-{制}-」,總稱「兩-{制}-」,翰林學士等還侍奉皇帝,充當顧問。宋初的最高司法機構是大理寺和刑部。宋太宗設定有「審刑院」,其長官稱知審刑院事,官屬有詳議官。各地奏案先經大理寺裁決,報告審刑院複查,寫出奏稿,上呈中書。中書申奏皇帝論決,宋神宗元豐改制後,審刑院併入刑部。。 === 官員管理制度 === 宋代實行官、職和差遣分離的制度,此乃承晚唐五季遺緒之由。安史之亂後散官因濫授而不為人所榮,導致以職事官為實權,散官為號的制度遭到破壞,唐中後期出現了以使職為實權,職事官為號的新制度,職事官因位高權重、不輕易授人、不掌管實務、閒簡無事,或為外官所領而階官化,有些品秩低的職事官因屬清選,成為士人及第後供職於藩鎮的起家之選或初轉之資而階官化,也有些職事官因職司清要,被授予藩府立功將佐有功者而階官化。五代時期,使職之間也逐步系統化和嚴密化,最後形成等級化,發展成年考成資,依資遷轉的階官化制度。宋代早期沒有扭轉這個趨勢,反而為加強中央集權而進一步發展,從而形成宋代極為複雜的官員管理制度。 官為官員的待遇等級,分文武兩類,列班序遷之制不盡相同,其中,文官以朝官、京官、選人序階,武官以正任、遙郡、內使和軍職列班。北宋初期至中期用唐朝中央政府的三省六部、九寺五院等官司之正副官組合而成文官官階,稱為“本官”或“正官”,雖具官名,但無實職,只用以定品秩、俸祿、章服和序遷,因此又稱為「階官」或「寄祿官」,領有本官者位高稱“朝官”,位卑稱“京官”,是為宋朝的中高階文官。京朝官外,由地方州郡的幕職吏僚和縣之長貳官員構成低階文官官階,號為“選人”,少數選人得任本職,但大多數同樣徒具虛名。武官方面,以內使三班借職至內客省使或禁軍軍職構成武官官階。“內使”又稱“武選”,名義上為禁中供應侍從的使臣,但與文官本官相似,並非常直禁中處理宮中事務,實際職務另有差遣;“軍職”則是職事與官名相稱,專門負責禁軍各級單位的訓練管理。武選至諸司正使或橫行官以上,軍職至軍都指揮使或廂都指揮使,因軍功再晉升則加刺史、團練使、防禦使、觀察使、節度觀察留後(徽宗改為承宣使)五等州郡牧守官,品秩俸祿仍視內階軍職,號曰“遙郡”,尊為“美官”,至是方可得任一方統兵大將。遙郡武官因功再晉,則落去內階軍職,僅留牧守官號,品秩始視牧守官,號曰“正任”,尊為“貴官”,最高可晉任正任第六階從二品節度使。按宋制,武官欲入西府執政之列則必須先晉正任,三衙管軍亦唯任正任武官。宋神宗元豐改制時,朝廷有意透過恢復《唐六典》模式的律令官制,以扭轉中央政府冗官冗費的現狀,乃廢文武散官,制《元豐寄祿格》,以散官名號的新制寄祿官階取代前期京朝官遷轉官階,自開府儀同三司至承務郎共二十五階文階寄祿官。宋徽宗時增為三十七階(包括選人),還改定武官內班官為五十二階武階寄祿官。紹興把略顯混亂的武階官釐清以後,文武寄祿官制度基本定型,一直延續到宋亡。 職又稱閣職,指三館秘閣官(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集賢殿大學士、集賢院學士)、諸殿(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保和殿)大學士、諸殿學士、樞密直學士、諸閣(龍圖閣、天章閣、寶文閣、顯謨閣、徽猷閣、敷文閣、煥章閣、華文閣、寶謨閣、寶章閣、顯文閣)學士、諸閣侍制、直閣等諸殿閣圖書館官員。這些官職名義上是禁中諸多圖書館的長貳官員,但實際上不釐館閣事務,僅為內外差遣所帶加銜,以標文學高選。 差遣是指官員臨時委任的職務名,故又稱「職事官」,帶有“判、知、勾當、管勾、權、直、提舉、提點、提轄、簽書、監”等動詞。北宋初年鑒於唐末和五代“君弱臣強、藩鎮割據、武臣擅權”等弊端,委派京朝官充任知州事和知縣事,以接管節度使等武臣所掌地方之政事、司法、財政等權,而割據一方的地方武將被剝奪事權,原先的刺史、團練使、防禦使、觀察使、節度觀察留後、節度使等常由地方武將擔任的六等州郡長官成為武臣遷轉之階,此後“知事”“同知”“通判”取代了以往“刺史”“長史”“司馬”“令”“丞”“尉”等地方官名,成為宋、元、明、清四朝地方官的正式官號。元豐改制之前,中央朝廷沿襲唐末五代差遣令外官治事的制度,事務官員也基本上以差遣為本職,但元豐改制以後,絕大部分差遣官按照《唐六典》的模式與本官進行統合,中央的文職差遣官基本消失。 北宋前期的官品沿襲唐、五代之制,文官共九品,有正、從,自正四品以下,又分為上、下,共三十階。但官品和官職多不相稱。元豐改制正名責實,減少官品的等級,改為九品正、從十八階,同時職事官和差遣統一。朝廷對各級官員制訂磨勘(考核勞績過失)、敘遷、蔭補、礙止(中級官員至某級別時停止透過定期磨勘晉升,而必須因大功或才能得皇帝特旨簡拔晉升的規定)等法。對於中、上級官員的待遇比較優厚,有俸祿、職田、祠祿、恩賞等。宋神宗後,一些下臺的或勢將下臺的官員有的還被授予或自請擔任宮觀官、監嶽廟等祠祿官,坐領「祠祿」。此外,朝廷的各種臨時賞賜,也成為官員的又一重要經濟收入。官、職和差遣的分離,導致大批冗員的出現。 == 軍事 == 宋朝軍隊實施以募兵為主,徵兵為輔的軍隊構成,實行自願性的募兵制,並且將災年招募流民、饑民當兵,作為一項傳統的國策,有社會福利性質,起到穩定政權作用。北宋軍隊分為四種,即禁軍、廂軍、鄉兵、藩兵,其中禁軍廂軍為募兵,鄉兵藩兵為徵兵。禁軍是直屬朝廷的正規軍,也是宋朝軍隊的主力,雖名禁軍,實際上奉皇命出戍八方,分守天下要緊之處,而非僅僅戍守京師。廂軍是各州的鎮兵,由地方長官控制,但在重內輕外的國策下,精幹兵員均被抽調至禁軍,因此廂軍戰鬥力低下,實際上只負責地方治安與後勤雜役,軍事任務均交予同駐地的禁軍。此外,鄉兵則是按機關抽調的壯丁,藩兵則是防守在邊境的非漢民族軍隊。靖康之變以後,原有的禁軍戰力遭受毀滅性破壞,故開始依賴諸如岳家軍這樣的武將自建軍隊。紹興以後,朝廷重新收攏兵權,岳家軍等“行營護軍”逐步演化為直屬中央,戍守固定區域,由武將直接統領的地方正規軍,號稱“御前諸軍”,俗謂“屯駐大兵”,取代了原本禁軍的主力地位。 禁軍方面,北宋初年沿襲後周制度,設殿前司和侍衛親軍司以統率,合稱兩司,設有殿前司都點檢、殿前司副都點檢、殿前司都指揮使、殿前司副都指揮使、殿前司都虞侯、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司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虞侯、侍衛親軍司馬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司馬軍副都指揮使、侍衛親軍司馬軍都虞侯、侍衛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司步軍副都指揮使、侍衛親軍司步軍都虞侯等高階軍職。宋太祖為加強皇權和軍事階層的穩定,決定加強中央集權,防止武將剝奪權利。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殿前司都點檢這個重要的禁軍軍職。同年七月,宋太祖透過杯酒釋兵權解除武將的軍權,同時廢除殿前司副都點檢一職,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長時間不置,真宗景德二年廢置侍衛親軍司都虞侯,侍衛親軍司分為侍衛親軍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前兩者和殿前司並稱三衙,至此完成了從兩司到三衙門的演變,三衙分別由殿前司都指揮使、侍衛親軍司馬軍都指揮使和侍衛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統領。但是,三衙雖有掌兵之實,卻無發兵之權,具體的軍事謀劃與武官獎懲任命由樞密院負責。 宋朝在三衙以外,另設樞密院以司符節邊備、武官銓選等戰略規劃事務,與三衙併為最高軍政機關。樞密院直接對皇帝負責,太祖、太宗之時,其他任何官員,即便是宰相,未得皇帝許可都不得過問樞密院事務。該項規定後來逐漸鬆弛,南宋時由宰相兼樞密使漸成慣例。而樞密院雖能發兵,且掌統兵官任免之權,卻不能直接統軍,這樣就導致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宋朝又實行更戍法,經常更換統兵將領,同時打散禁軍的番號軍、廂、廂下軍等高階編制,調配軍力時以滿編五百人的“指揮”(營)為單位進行調動,作戰時經常將來自不同軍廂的指揮交予未曾管理過這些兵士的武官指揮。如是,使將不得專其兵,以防止軍隊中出現個人勢力。此外戰爭時戰區最高司令皆由文官或太監擔任,而且改變戰略必須經過皇帝同意,對宋朝戰力有負面影響。宋朝實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真宗朝以後,樞密院使和樞密院副使多由文臣出身者擔任,少數武臣曾入樞密院,但都遭到文臣以祖宗成法反對,都遭到罷黜。真宗以後,以文官任統兵官,督率武將,漸成慣例;安撫使、經略安撫使由文官擔任,武將擔任都部署(都總管)、副都部署、部署(總管)、副部署、鈐轄、巡檢、都監,號為將官,領兵馬,受指揮。宋朝的建國兵力部署“守內虛外”,但在熙寧年後首都駐軍減少。 北宋中期以後對遼、西夏等國的戰爭,使得軍事費用增加,對統兵將帥限制太多“權任輕而法制密”,將不專兵,動相牽掣,“元戎不知其將校之能否,將校不知三軍之勇怯,各不相管轄,以謙讓自任。” 同時,軍紀不明使宋軍嚴重缺乏訓練,終日“遊戲於廛市間,以鬻巧誘畫為業,衣服舉措不類軍兵”“衛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給糧不自荷而僱人荷之。”。張演評說:“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祿而薄其禮。”王夫之指出:“宋所忌者,宣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寵之文士也”。針對以上弊端,熙豐變法後開始實行置將法,將禁軍分為“繋將禁軍”與“不繋將禁軍”,“不繋將禁軍”諸指揮(營)仍如舊法,“繋將禁軍”諸指揮(營)則被組織為固定的大編制單位“將”,不行更戍法,一般駐紮在固定的地域,由固定的將司長貳官員正將與副將負責管理與指揮。各地置將法實施狀況不同,其中邊事繁重的陝西、河東實施較為徹底,東南諸路禁軍則仍以不繋將禁軍為主。 南宋軍隊的主力為屯駐大兵以及三衙。屯駐大兵戰鬥力較強,原本是武將自行召募部隊,如岳家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說。這時朝廷控制軍隊的能力已經弱化,樞密院的權責也逐漸縮小。紹興十一年,韓世忠、嶽飛等將領的兵權相繼被削減,屯駐大兵逐漸演變為中央統管的正規地方軍,與禁軍三衙平行。 宋代軍事技術的巨大進步,宋朝以前仍處於冷兵器時代,從宋朝開始火器登上戰爭舞臺,使用霹靂炮、震天雷、引火毬、鐵火砲、火箭、火毬、火槍、火炮等火器,逐步進入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代。水戰裝具的發展,舟師仍在江河、瀕海地區發展,南宋時還尚有車船。投石機方面有車行砲、單梢砲、七梢砲與旋風砲等。各代中央和地方多設立兵器製造與管理機構,嚴格控制兵器的製造和發放,還規定有兵器查驗、維修和授予制度。 在兵種結構上,步兵為主要兵種,並配有少量騎兵,車兵則逐步消失。然而有記載稱宋初掌握的馬匹曾超過20萬匹,天禧年間甚至馬多到估直出賣,並且歐陽修指出河東路適宜養馬。 城防設施發展出城制、弩臺、敵樓等設施。其中以山城防禦體制最具有名,南宋守將餘玠於四川防禦蒙軍,為了鞏固川西地區,他採用「守點不守線,連點而成線」的方針,修築釣魚城(今重慶合川東)、大獲(今四川蒼溪南)、青居(今四川南充南)、雲頂(今四川金堂南)、神臂(今四川合江西北)、天生(今重慶萬縣西)等十餘城,形成一個防禦網,成功抵禦蒙軍攻擊。 == 外交 == 宋朝外敵頻繁,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針對不同的外交物件,給予不同的館待禮遇,並使之專門化。遼與金都對宋朝構成巨大威脅,外交對等,其外交事務主要由樞密院的禮院負責,包括文書往來、使節派遣和一切接待事宜等。元豐年間,樞密院改置北面房,掌北界國信,南宋沿襲之。此外,宋朝專門設定主管往來國信所,作為負責與遼、金交往的具體事務機構。而西夏、高麗、越南(宋朝先稱之為「交趾」,後改稱「安南」。宋時越南歷經丁、前黎、李、陳等王朝統治)等國,由於宋朝視他們為藩屬國,所以發出的外交文書和禮物等皆稱「制詔」或「賜」,對其國家的外交承認被稱為「冊封」。宋朝在京城設定許多外交接待館驛,作為國家接待各國使節的地方。遼國在都亭驛,西夏在都亭西驛,高麗在梁門外安州巷同文館,回鶻、于闐在禮賓院,三佛齊、真臘、大理、大食等國家在瞻雲館或懷遠驛。 宋朝奉行朝貢體制,然而將重心放在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也就是「來則不拒,去則不追」。宋代朝貢制度的完善和發展表現在有較固定的管理機構,明確規定貢期,嚴格貢使的證明,回賜的制度化等。南宋時,還將海外貿易作為朝廷的財政收入預算之一,對於朝貢物並非照單全收,而是隻接受其中的一小部分,其餘的按市舶貿易的規則進行抽買。免稅貢物的減少,意味著稅收的增加,這樣既有利於外交往來,又給朝廷帶來實惠,使外交和經濟獲得雙贏。 宋朝有名的外交家有富弼、沈括與洪皓。富弼在外交上面對大軍壓境的遼國時屢立奇功。他以理挫敗自傲的遼使,迫使遼使行參拜之禮,後又兩次出使遼國,挫敗遼國割地要求。富弼分析宋、遼、西夏三國的關係,認為遼與西夏強盛的原因是獲得中國的資源與人力而至,並且協助宋朝撬開遼夏同盟,使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漸穩定下來。沈括以翰林侍讀學士的身分,出使遼國交涉劃界事宜,獲成而還。他在出使途中繪記遼國山川險阻及風俗人情,完成《使虜圖抄》,上於朝廷。《宋史》稱:沈括「使契丹。凡六會,敵人環而聽者千輩,無以駁其議。」洪皓在南宋危難之時出使金國,被拘15年,但仍不願投降金國。洪皓曾屢次派人向被囚禁在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的宋徽宗、宋欽宗及在臨安(今浙江杭州)的宋高宗秘密傳遞訊息。歸國後,宋高宗稱他「雖蘇武不能過」。 == 人口 == 據《太平寰宇記》所載,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全國有6,499,145戶,人口約3250萬。據《元豐九域志》記載,元豐(1078年—1085年)年間,全國有戶1,600萬。據《宋史·地理志》記載,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全國有戶1,730萬。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戶數達20,882,258戶,人口約1億1275萬;估計宣和二年(1120年)有戶二千二百萬。人口1億1880萬。靖康之禍後,中國再次出現中原人口大量南徙的現象。這次南遷有兩波。第一個高潮是從「靖康之難」到《紹興和議》;第二個高峰則是在金主完顏亮南侵期間。南方人口因此大量增加,根據估計,南宋人口峰值是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戶口達到1360萬。若以紹興卅二年(1162年)與崇寧元年比較,兩浙路戶口增加26萬戶、江南西路增加42萬戶、福建路增加33萬戶、潼川府路增加24萬戶,夔州府路增加14萬戶。宋代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萬戶以上的城市有50個,其中臨安人口過120萬(1274年),汴梁人口過180萬(1125年),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城市。 在人口分佈上。宋徽宗崇寧年間,華北各路中以京畿路人口最集中,元豐六年有戶23萬,崇寧元年有戶26萬。而永興軍路則有戶100萬。以長安為中心的京兆府也有戶23萬。這兩路人口集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宋朝與西夏的戰爭中這些地方處於前線有關。南方人口主要集中在兩浙、江南東西、福建、川陝四路。這五路戶口達到571萬戶,佔南方戶口的一半。其中兩浙路最多,達到197萬戶。江南西路戶口則有166萬、江南東路則有戶101萬。福建路有戶106萬。淮南東西路共計達到130萬戶。川峽四路總計有200萬戶(1231年有500萬戶.)、荊湖南北路總計有140—150萬戶,廣南東西路僅80餘萬戶,京西南路有40萬戶。 宋代戶口流動表 年代 戶數 口數 備註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 6,499,145戶 32,500,000人(按每戶5口算)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 4,131,576戶(主戶),估計實際有5,242,105戶。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6,839,331戶(主戶),實際8,677,677戶。 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 10,296,565戶 26,205,441口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 10,792,705戶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 12,462,531戶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 14,181,486戶 二千五十萬六千九百八十口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 14,245,270戶 三千八十萬七千二百十一口 1069年王安石變法 宋神宗元佑元年(1086年) 17,957,912戶 四千七萬二千六百六口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 19,120,921戶 42,566,243口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 19,960,812 戶 44,914,991口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 20,264,370戶 45,324,154人丁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 20,882,258戶 112,750,000人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 22,000,000戶 118,800,000人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 11,364,337戶 24,202,301男口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 11,139,850戶 33,112,327男口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 12,976,123戶 28,558,940男口 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年) 12,302,873戶 27,845,085男口 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 13,600,000戶 約80,600,000人 宋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 12,670,801戶 28,320,085男口 一說此年有1550萬戶,8060萬人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 5,696,989戶 13,026,532男口 宋度宗鹹淳三年(1267年) 3,105,454戶 8,426,232男口 註:本表資料來源自《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宋史‧地理志》;宋代的口數是男丁數 註:本表資料來源自《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宋史‧地理志》;宋代的口數是男丁數 註:本表資料來源自《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宋史‧地理志》;宋代的口數是男丁數 註:本表資料來源自《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宋史‧地理志》;宋代的口數是男丁數 == 經濟 == 宋太祖建國時就確立土地私有產權制度,買賣自由,並採取不抑兼併的政策,租佃經營成為重要的土地經營形式。租佃契約期滿後佃農可以自由決定終止或續約。人口流動性增強,城市商品經濟發展。有學者認為宋代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宋代大量開金、銀、銅、鐵、煤等礦藏,在宋代煤炭作為一種新型的能源進入了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領域,汴京家家戶戶都以煤作為家庭燃料,形成“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的社會風貌。在生產上,煤應用於冶煉工業也大大提高了銅、鉛、鍚的產量。冶鑄、切削和加工技術的長足進步又為陶瓷、紡織、造船、井鹽等行業的成長提供了燃料、工具等必要條件。 宋代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各地也出現了各種製造工廠和加工工廠。如造船廠、火器廠、造紙廠、印刷工廠、織布廠、各地的官窯等。同時也進口原料,加工製造成商品出售到各地。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洋、南亞、西亞、非洲、歐洲等地區總計58個國家通商。 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他們經濟富足,又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閑暇的生活及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文化高度繁榮。而南宋初期對南方的大規模全面深度開發,促成南方地區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從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地位。 === 農業 === 在宋朝,農業逐步走向專業化與商業化。北宋初期大面積開荒,土地不抑兼併,農田規模擴大,為提高耕種效率,注重興修水利,改進農具,改良品種,農業發展迅速。許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現,例如梯田(在山區出現)、淤田(利用河水沖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邊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鋪泥成地)等。這大幅增加宋朝的耕地面積。至道二年(996年),宋廷掌握耕地為三百一十二萬五千兩百餘頃。到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達到耕地面積頂點四百六十餘萬頃,各種新的農具在宋代出現,例如新式水車龍骨翻車和筒車。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新工具的出現也讓農作物產量大幅成長。一般華北的麥地田每年可畝收二石到三石半,江淮、兩浙、福建、川陝、荊湖等地區一年可達到三至七石。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從占城引進耐旱、早熟的稻種,分給江淮兩浙,就是後來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黃秈米。兩宋時太湖地區稻米產量居全國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蘇州)為代表,有“蘇湖熟,天下足”(指蘇州和湖州)或“蘇常熟,天下足”(指蘇州和常州)之稱。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一些北方農作物粟、麥、黍、豆來到南方。宋朝農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南宋中期,棉花盛行種植於川陝、江淮、兩浙、荊湖、閩、廣(即粵)地區,種桑養蠶和麻的地區也在增加。茶葉在北宋時遍及淮南、荊湖、福建及四川諸路。這些地區每年上繳給政府專賣機構的茶葉達一千四、五百萬斤,不僅供應國內市場,而且遠銷國外。當時以福建所產最為著名,其它名茶尚有兩浙的日經茶,江西的雙井白茶,廣西容州的竹茶等。南宋時,南方的注茶地比北宋更多,吳興的紫筍、常州的陽羨、紹興的日注、隆興的黃龍等,都被稱為“絕品”。。甘蔗種植遍佈蘇、浙、閩、廣(粵)、等省,糖已經成廣泛使用的食品,出現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製糖術的專著:王灼著《糖霜譜》。 === 手工業 === 北宋的主要礦產包括金、銀、銅、鐵、鉛、錫、煤等。北宋仁宗在位時代金屬礦藏達到兩百七十餘處,較盛唐年間增加一百餘處。仁宗時期,每年得金一萬五千多兩、銀廿一萬九千多兩、銅五百多萬斤、鐵七百廿四萬斤,鉛九萬多斤、錫卅三萬斤。 宋朝的絲、麻、毛紡織業都非常發達,而西北地方流行毛織業,四川、山西、廣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織業非常興盛。到南宋時,廣東的雷州半島地區和廣南西路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兩浙和川蜀地區則為絲織業,朝廷在絲織業密集的地區設立織錦院,即是官辦的絲織作坊,也同時造福相關的印染業。1295年前後,黃道婆把海南島黎族的紡織技術帶到松江府的烏泥涇,並改進紡織工具與技術,在推廣棉紡織方面的歷史功績是很突出的。。 宋朝官窯、民窯遍佈全國。時有河北曲陽定窯、河南汝州汝窯、禹縣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哥窯弟窯、江西景德鎮景德窯、福建建陽建窯等七大名瓷窯,和分佈在各地的許多大小瓷窯,所產宋瓷透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高麗、東南亞、南亞、中西亞等地。 北宋時,主要的造紙材料包括絲、竹、藤、麻、麥杆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產地,蜀地的布頭箋、冷金箋、麻紙、竹紙,安徽的凝霜、澄心紙、粟紙及浙江的藤紙等都聞名於世,甚至還有紙被、紙衣、紙甲等製品。紙張的大量生產與活字印刷術為印刷業的繁榮提供基礎,宋朝的印刷業分三大系統,官刻系統的國子監所刻之書被稱為監本,而民間書坊所刻的書被稱為坊本,士紳家庭自己刻印的書籍屬於私刻系統。東京、臨安、眉山、建陽、廣都等都是當時的印刷業中心。當時坊刻書中以浙江口碑最佳,稱浙本,四川次之,稱蜀本。福建的刻書以量取勝,稱建本的其中尤以建陽麻沙鎮最多,世稱麻沙本。社會上流行刻書的風氣,以臨安國子監所刻的書品質最頂尖。宋朝的刻書以紙墨精良、版式疏朗、字型圓潤、做工考究、傳世稀少、價值連城而聞名於後世。 === 運輸業 === 宋朝政治經濟中心向東向南轉移,東南地區河道發達,水網密佈,是天然的交通網路。宋朝又注重疏浚河道,建造橋樑,創造良好的交通條件。南宋時期,海上交通的發展也格外興旺。 宋代造船技術水準處於當時世界極度先進的狀態。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兩艘萬料(約600噸)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個隔水倉,在船出海航行過程之中一兩個隔水倉漏水,船也不會有多大危險。宋代的主要造船廠分佈在江西、浙江、湖南、陝西等地區。虔州、吉州、溫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宋太宗至道年間(995年—997年),全國年船量均超過三千三百餘艘。到了南宋,由於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貿易日益發達,造船業發展更快。臨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寧府,今南京)、平江府(蘇州)、揚州、湖州、泉州、廣州、潭州、衡州等成為新的造船中心。廣州製造的大型海舶木蘭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舵長數仗,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南宋初年還出現車船、飛虎戰船等新式艦船。 === 金融商業 === ==== 貨幣 ==== 宋代是工業革命之前,站在世界發展巔峰的超大規模經濟體;有學者認為宋代在經濟上乃是中國歷代王朝中曠古空前的偉大年代。宋代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鐵錢、白銀與黃金。黃金是用以保值、跨洲貿易的最佳首選,銅錢、白銀是作為中遠距離交易通貨,鐵錢則是作為零錢於在地市集、做小額交易使用。宋政府每年鑄造的貨幣量來衡量,其中個別年分所生產的貨幣數,就超過有唐一代發行貨幣的總額。宋太宗至道年間(995—997年),每年鑄幣83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506萬貫;在工業革命以前的貨幣發行規模僅此一例,且遠遠超過世界各國。儘管如此,宋貨幣的供給仍無法應付增長的市場對貨幣的需求;每年的朝議都將「錢荒」列為討論議題。加上商品入口,宋代大量銅錢、白銀外流。另一方面宋代貨幣精良信用穩定,東南亞、日本、朝鮮、金、遼(東北亞)等區域經濟體一致通行宋貨幣,至於其他地區,如西亞、歐洲和非洲並非如此,如在20世紀50年代,丹麥考古隊在中東僅發現兩枚宋錢;宋錢在南洋、日本、金國、遼國、朝鮮等國取代本國貨幣,成為當地主要通行貨幣。作為一級東亞貨幣,宋代的銅錢大量外流東亞地區,帝國內部銅礦稀缺,造成硬通貨短缺。 為應付不斷增長的貨幣需求,真宗時期,成都民間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一種信用本位的兌換紙鈔,代替銅錢僅僅在四川使用的一種地方貨幣,是為交子(按照紙幣的經濟學定義,只有國家發行的才算真正紙幣)。仁宗後改歸官辦,並定期限額發行。徽宗時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領域。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改為官辦“會子”,會子主要有東南會子(也叫行在會子),湖北會子和兩淮會子。但是為防止銅錢北流,宋朝政府規定在與金交界處仍然只能使用鐵錢。與交子不同,會子是以銅錢為本位的,面值有一貫(一千文)、兩貫和三貫三種,後增印兩百文、三百文與五百文小面額鈔票。-{乾}-道五年(1169年)定為三年一界,每界發行一千萬貫,以舊換新。熙寧十年(1077年)歲入7070萬貫,農業的兩稅為2162萬貫,佔30% ;工商稅為4911萬貫,佔70%。工商稅收入構成朝廷財政收入的主體。 ==== 會子危機 ==== 第一界會子的發行額僅三百萬貫。到-{乾}-道四年(1168年)僅七年的時間,發行額增加到七百萬貫。之後固定在一千萬貫。儘管會子的加印與隆興北伐有關,但是由於作為本位的金屬貨幣沒有相應追加,幣值增長指數已經達到300%以上。到理宗淳祐六年,會子發行額增加六十五倍。會子雖與銅錢可自由兌換,但由於會子不斷貶值,兩者匯率也急遽走低。 南宋對維持會子的穩定與信用進行過一定的努力,除了制定數年一界的換新舊會子兌換制度控制流通量外,宋孝宗時期還制定了「中半納入(地方上繳的稅賦可以有一半用會子繳納,並且不計貶值、依其面值計價)」的制度來確保其信用;然而1205年北伐失敗造成的財政惡化導致了會子制度逐步走向破產,自寧宗宣佈十一、十二、十三界會子同時流通後,會子之多猶如決堤之水,物價飛漲猶如脫韁野馬,出現會子擠兌銅錢的現象。嘉定二年(1209年),會子換界。政府規定新舊會子以一比二的比例兌換,同時嚴禁不按比例兌換會子,否則抄家,並鼓勵打小報告互相揭發。這種以行政權力而非經濟政策強制確保會子價值的手段無異於宣告會子信用破產。反而導致拒收會子與貶值的浪潮越演越烈。超級通貨膨脹導致社會無論中下層都損失慘重。迫不得已,政府發還抄沒的家產,並籌措一千四百萬貫來回收舊會子。嘉定五年後危機才漸漸平息。從此之後,會子換界已無法正常進行。政府一旦發生財政危機,就會以濫印鈔票飲鴆止渴。理宗親政後,由於十六及十七界會子數量巨大,險些再度造成通貨膨脹。端平入洛之後,會子與銅錢的匯率從端平初年暴跌25%。十八界會子發行量更加大,白米漲到每鬥米三貫四百文錢,是孝宗年間(1162年—1189年)的十一倍。淳祐七年,理宗頒詔,十七、十八界會子永遠使用,希望藉此來抑制物價上漲。但是兩百文的十八界會子卻連一雙草鞋都買不到,會子已與廢紙無異。景定五年(1264年),賈似道規定十七界會子須在一月之內全部換成十八界會子,並將會子改為「金銀見錢關子」,宣佈關子與會子的兌換比例為1:3,但通貨膨脹更惡性發作。不過,南宋的會子雖然一路貶值,但與元、明兩朝的徹底失敗相比仍維持了相當長時間的流通與信用,故可視為近代前較為成功的紙幣實驗。 === 海外貿易 === 由於西夏阻隔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宋朝開始,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唐代時全國僅於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在廣州一地設有市舶司,負責外貿事務。宋代先後在廣州、臨安府(杭州)、慶元府(明州,今寧波)、泉州、密州板橋鎮(今膠州營海鎮)、嘉興府(秀州)華亭縣(今松江)、鎮江府、平江府(蘇州)、溫州、江陰軍(今江陰)、嘉興府(秀州)澉浦鎮(今海鹽)和嘉興府(秀州)上海鎮(今上海市區)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其中以廣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後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代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其中民營外貿又佔大宗。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北宋朝廷制定一部《廣州市舶條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而各個外貿港口還在城市裡設立「蕃市」,專賣外國商品;「蕃坊」供外國人居住;「蕃學」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朝廷還專門制定蕃商犯罪決罰條。現在廣州和泉州城內仍然有許多藩客墓,成為當時海外貿易繁榮的佐證。 與宋王朝通商的國家有:占城、真臘、三佛齊、吉蘭丹、渤泥、巴林馮、蘭無裡、底切、三嶼、大食、大秦、波斯、白達、麻嘉、伊祿、故臨、細蘭、登流眉、中裡、斯伽裡野、木蘭皮等歐亞地區五十八個國家。宋朝出口貨物包括絲綢、瓷器、糖、紡織品、茶葉、五金。進口貨物包括象牙、珊瑚、瑪瑙、珍珠、乳香、沒藥、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幾百種商品。宋朝從大量進口貨物透過市舶司獲得的稅收,從宋仁宗皇祐年間(1049年—1054年)的53萬貫,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63萬貫,到了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已達200萬貫,約佔全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對宋代的繁榮起重要作用。南宋時代,宋朝在與金和大理的交界處設立榷場來互通有無。宋朝出口藥材、茶葉、棉花、犀角等,進口北珠、人參、毛皮、馬匹等貨物。民間也有大量的走私貿易。由於宋朝銅錢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東南亞和西亞,而當時的遼國、金國、西夏、越南、朝鮮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貨,改用宋錢。 === 賦稅制度 === 宋朝稅收制度特點是賦重役輕。 首先,兵役基本消失。唐中葉以後,均田制破壞,府兵制解體,兵農分離的募兵制逐漸取代兵農合一的調兵制。南宋人王栐說:北宋“兵農既分,軍制大異於古。”募兵制已佔居主導地位。兵源既不像唐代前期那樣調集世襲軍戶,也不像南唐那樣差調全國農民,而主要是來自招募和僱傭的普通老百姓,特別是饑民。府兵制雖有殘留,諸如存在於某些特定地區的弓箭手之類的鄉兵,但也不是全國各地的普遍現象。北宋的基本狀況是:職業士兵“以起軍旅”,普通農民“無預徵役”。政府一般不再“籍農民之身以為兵”,轉而“賦斂農民之粟帛以贍正軍”。北宋人韓琦在比較漢唐調兵和北宋養兵的優劣時說:“杜甫詩中《石壕吏》一首,讀之殆可悲泣,調兵之害乃至此”,進而得出養兵“自有利民處不少”的結論。蘇轍也曾將北宋兵制同前代兵制作對照,稱:“古者兵出於民”,“民之於兵,可謂勞矣”;“近世兵民既分”,“民可謂逸,而兵可謂習矣。”從當時人這些前後對比和勞逸、利害之論,都是北宋農民大體擺脫兵役負擔的確證。其次,廂軍分擔伕役。北宋農民的主要徭役負擔是包括春夫和急夫在內的伕役。第三,伕役僱法推行。人們通常所稱王安石的免役法或僱役法,指的是差役即職役僱法。 宋代的雜稅名目眾多,“經制、折帛錢為諸州之害,板帳、月樁為諸縣之害”,此外還有二稅鹽錢、蠶鹽錢、丁絹、丁鹽錢、僧道免丁錢、秤提錢、市例錢、折估錢、折布錢、布估錢、畸零絹估錢等,“不可以遍舉,亦不能遍知”。其征斂賦稅的手段,誠如朱熹所說:“古者刻剝之法,本朝俱備。”宋人的類似說法頗多,諸如:“正稅之外,雜賦至繁,詭制異科,醜名暴斂”;“其色不一,其名不同。”以致世人“不能盡舉”;“當官者不能悉其詳”。蔡戡又言:“其賦斂繁重,可謂數倍於古矣。”各人的具體說法雖然不盡一致,但共同之處是肯定賦稅的名目繁多。賦稅倍增的結果是:“民間苦賦重。”。其賦稅之重導致宋朝的殺嬰風俗盛行。 政府又透過將稅收大量投入到軍隊裡,利用災年招募流民、饑民當兵的政策輔以一系列常設的社會救濟政策(特別是對老人和兒童)。 宋代的農才賦役制度,名稱和中唐之後的兩稅法一樣,但內容不同,宋兩稅是單純以土地為徵收物件的土地稅,標準是按各戶所佔有田地的數量和質量收取。而唐兩稅卻是要綜合每戶的人丁和資產包括土地、桑、居宅、牲畜和錢財等定戶等再以戶等計算本戶之兩稅。可知唐兩稅的範圍遠較宋兩稅為廣,唐兩稅包括田畝稅、戶稅、力役,而宋兩稅只是純田畝稅而不包括戶稅、力役。在宋,戶稅、力役是另算的,按各戶人丁收的稅稱丁稅,也就是戶稅,按戶等財產分級別收的稅稱役錢,也就是力役的內容。也就是說,宋的兩稅加丁稅再加役錢才約等於唐的兩稅。宋朝的稅制是「以貧富為差」的「兩稅法」,根據居民有無不動產,劃分戶別,再以家庭財產之多寡,劃為不同戶等,按戶等財產分級,高資產戶納稅多,低資產戶納稅少,沒有田產,則不用繳稅。役錢則是宋制規定,凡應服勞役者可輸錢免役,也就是付朝廷募兵制的費用。 宋商稅主要有住稅和過稅。住稅即買賣交易稅,稅率3%,過稅即商品流通稅,稅率2%。宋公佈商稅則例,把應納稅的商品名目頒佈於稅務、官署、交通要道,使商人瞭然。稅務按照則例收稅,商旅按照則例納稅,非則例所載(即假如稅務私增收稅條目),商旅可以拒納並越級上訴。另一項稅收是海關稅。主要對商品進出口和流通收稅。外船來經商先經市舶檢查,抽取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二的稅。 == 文化 ==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重文輕武的風氣在宋朝達到極致,“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等俗諺都是出在宋朝。宋真宗時,狀元出身的陳堯諮拒絕出任官級更高的武職。在理學的興起、宗教勢力退潮、言論控制降低、市民文化興起、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的發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優秀文人輩出,知識份子自覺意識空前覺醒。史堯弼在《策問》中認為:“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陸遊在《呂居仁集序》中也認為:“宋興,諸儒相望,有出漢唐之上者。”。 === 學術思想 === 儒學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復興,在佛、道思想的影響下,產生新的儒學思想—理學。理學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要內容,在建構儒家形而上學和本體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其代表人物包括「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朱熹和陸九淵。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認為:「理」和「氣」是並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後之分。理是萬物之源。「天理」與「人慾」是對立的兩方,人慾是一切罪惡之根源,應當去人慾、存天理。經過二程與朱熹的發展,理學發展成為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南宋末年理宗時成為官方哲學。之後,陸九淵又認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人們應當去人慾,存本心,到達清明寡慾的境界,陸九淵之思想經過之後明朝大儒王守仁的繼承發展,成為新的哲學體系—心學,在明朝中葉以後佔據主導地位。除了理學與心學之外,宋朝晚期還出現第三種學術勢力—浙東事功學派,其由以呂祖謙為代表的金華學派、陳亮為代表的永康學派和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所組成。 === 史學 === 與前代相比,宋朝的史學特別發達。歷史學家陳寅恪說:「中國史學,莫盛於宋」,「宋賢史學,古今罕匹」。宋朝有多個官方修史機構,如起居院、日曆所、實錄院、國史院、會要所等。最著名的史學著作當屬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的編寫過程長達十九年(加上《通志》超過二十年),共二百九十四卷,敍事上起周烈王廿三年(前403年),下迄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採用編年體方法書寫,為後人提供一本系統廣博的史書。隨後,另一史學家袁樞又對《資治通鑒》進行全面的整理,寫成《通鑒紀事本末》,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朱熹也作了一部《通鑑綱目》,共五十九卷,可謂《資治通鑒》的簡略版。史學家鄭樵寫成《通志》,與唐杜佑《通典》、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合稱「三通」。 此外重要的史學著作還有廿四史中薛居正等奉旨編修的《舊五代史》和歐陽修私撰的《新五代史》。以及王溥私撰的《唐會要》和《五代會要》。著名的地方誌有《太平寰宇記》、范成大《吳郡志》、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周密《武林舊事》等。由於金石學和考古學快速興起,也有一些相關史書誕生,如歐陽修的《集古錄》、呂大臨《考古圖》、趙明誠《金石錄》等」。 此外宋代編修不少與史學相關的類書,著名的「宋四大書」:《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太平廣記》。 === 文學 === 宋朝文學空前發達,秉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讓宋朝散文走向興盛並承接古文運動的大師是歐陽脩。歐陽修的散文主旨明確、內容充實、平易自然,為宋朝散文的風格奠定基調。三蘇之中,蘇洵的文章以議論見長,文風雄奇勁簡。蘇軾的文章灑脫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帶些憂鬱,前後《赤壁賦》等文章確定他在文壇上不可撼動的地位。他的弟子也頗有出息,陳師道、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和李廌號稱「蘇門六君子」。南宋時期,蘇軾的散文甚至成為科舉考試的範文,時人言:「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而蘇轍的文章疏於敍事而長於議論。曾鞏忠實的追隨歐陽修的風格,以記敍文和議論文為主。文風自然純樸,少有華麗辭藻。王安石也以議論文為長,風格雄健自然。但是到了南渡之後,宋朝的散文就開始衰落,其後的文人都無法同北宋六家相比」。 宋詩雖不及唐詩,但遠在明、清之上,目前正在編撰的《全宋詩》收錄宋詩作品達十六萬多首之巨。與散文相同,歐陽修也開創宋朝的詩風,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部詩話《六一詩話》就是其所著。王安石詩風工練,比歐陽修更講究修辭技巧與典故運用。蘇軾的詩變化多端,雄放灑脫。其吸收前朝所有詩人的手法,並長於各種詩體,尤其是古體與七言近體,可謂別開生面,奔放靈動,成為宋詩一代大宗。黃庭堅雖出於蘇門,但卻開創江西詩派,他的詩歌模仿杜甫,講究煉字煆句,顯得耐人尋味。之後又有「南宋四大家」,即楊萬裡、范成大、陸遊和尤袤,也堪與北宋三家相比。楊萬裡的詩歌清新活潑,以天然風景為主;范成大的詩歌關心民生,詩風清麗秀婉;陸遊的詩以愛國著稱,他的詩對偶工整,後人言「好對偶被放翁用盡」。 詞是曲子詞的簡稱,也稱長短句。根據《全宋詞》的記錄,宋朝詞人達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殘篇總計達到兩萬零四百多首。詞是宋朝文學的標誌性體裁。晏殊被稱為宋朝詞家初祖,繼承先唐五代花間詞的風格,其詞和婉明麗。歐陽修的詞也具類似詞風。柳永在宋詞發展史上具有轉折性的作用,他的慢詞令人耳目一新,確定長調的地位,充實詞的形式,豐富詞的表現手法。作品廣為大眾喜愛以至於當時人言「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其後,蘇軾又對宋詞進行革新,創立豪放派,擴大詞的選材範圍,為後來的南宋愛國詞奠定基礎。周邦彥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後的女詞人李清照也屬此列。在靖康之難後,憂患意識使得豪放派詞大放異採。其中以辛棄疾為大成,也有另一派詞人姜夔、吳文英等延續先周邦彥的風格,繼續發展婉約的詞風。。 此外,宋代「說話」(評書)非常流行,說話的內容就是話本。最著名的話本有《三國志平話》、《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大宋宣和遺事》等;一些明清白話小說也是根據宋朝的話本改編。 === 宗教 === 與唐朝相比,宋朝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力略有下降,宗教也更加世俗化與漢化。後周時,周世宗下令限制佛教,廢除各地非敕額的寺院,又貶斥儒學,廢除孔子後代的免稅權。 宋太祖建立宋朝後,致力於統一全國,加強中央集權制的統治,在一些方面繼承和發展周世宗的政策。宋太宗任用文臣執政,儒學隨之逐漸興起,佛教也漸流行。宋真宗自稱「禮樂並舉,儒術化成」,大力提倡儒術,同時又提倡佛教,信奉道教,建立起儒佛道的思想統治。然而整體來說,宋朝宗教以道教較為興盛,北宋許多帝王如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等都通道教,政府支援提倡,使北宋道教大盛,南宋較衰,但餘風仍在民間。佛教在後週週世宗時,曾受打擊,宋初漸復,但宋徽宗崇道抑佛,又略受打擊,南渡後又復,在佛學研究上比之唐代要黯然消沉。此外,民間尚有祆教、摩尼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 佛教在五代十國時期,於吳越、南唐、後蜀等南方各國流行。宋初,宋廷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李藹作《滅邪集》反佛,宋太祖說他是「非毀佛教,誑惑西姓」,把他發配沙門島。宋太宗進而認為佛教「有裨政治」,在五臺山、峨眉山、天台山等處修建寺廟,在開封設譯經院翻譯佛經。宋太祖開寶年間,開始在益州雕印大藏經,宋太宗時雕版完成。這是第一部印行的佛經總集。宋真宗更加大力提倡佛教,撰寫《崇儒術論》的同時,又作《崇釋論》,說佛教與孔孟「跡異而道同」。宋真宗繼續建寺譯經,並親自作佛經注釋。宋真宗統治時期,成為宋朝僧徒最多,佛學最盛的時期。當時管理佛教事務的中央機構是左右街僧錄事,隸屬於鴻臚寺。各州府或大剎設僧政司,管理一境或一寺事務。宋朝沿用唐朝的度牒制度,度牒相當於出家許可證,沒有度牒就屬於不合法的「私度」。度牒制度原本是為控制僧尼人數,限制寺院的規模。但是自神宗朝起,為解決財政短缺,政府開始將度牒貨幣化,度牒淪為國家的斂財手段。其後度牒買賣始終參與國家財政運轉,徽宗時期和紹興年間尤為嚴重。佛教宗派以禪宗和淨土宗最為興盛。而禪宗之中又以臨濟、雲門二宗最為繁茂。淨土宗相對禪宗而言更為俗化。原先艱深的理論被闡釋的更加簡單化與口號化。 道教在宋朝變化繁多,十分興旺。宋朝管理道教的機構是禮部所屬的祠部。宋朝道教出現內丹派南宗、正一天師道(參見正一道、天師道)、忠孝淨明道(即淨明道)和全真道等新的道教教派。最後全國形成真大道教、正一天師道和全真教三足鼎立的局面。宋太祖時,道士們進見,勸他「無為無欲」「恬淡寡慾」,太祖不予理睬。宋太宗召見華山道士陳摶,賜給封號,命南唐降臣徐鉉校正道書,又在東京、蘇州等地修建道觀,道教逐漸得到朝廷的提倡。宋真宗是道教的狂熱的信奉者,對人說:「釋道二門,有補世教」,又說:「三教(儒、道、釋)之設,其旨一也」。宋真宗和道士們編造神話,說玉皇在他夢中傳告趙氏始祖是軒轅帝。宋真宗尊玉皇為玉皇大天帝,趙氏始祖為聖祖天尊大帝,佈告天下。參知政事丁謂等制定禮儀,大事祭祀。並且在東京修建玉清昭應宮,表明他是道教的忠實信徒。宋真宗又命王欽若主持續修道藏,搜編道書四千三百多卷。全國各地大修道觀。道教得以廣泛流行。 祆教、摩尼教與景教被稱為「三夷教」,於晚唐時先後被禁。祆教在宋朝以後則基本消失。摩尼教轉而在民間秘密流傳,並漸與其他宗教結合,歷五代兩宋仍不衰。北宋的方臘和鍾相起義都與摩尼教有關。伊斯蘭教方面,唐朝時,穆斯林開始到中國進行貿易,宋朝伊斯蘭教的影響更大。穆斯林在西洋與南洋貿易中佔優勢,他們負責市舶司,最著名的是蒲壽庚。猶太教徒主要分佈在宋朝開封一帶,當時被稱為「藍帽回回」、「天竺教」等。他們自稱「一賜樂業」教徒,極有可能是以色列的音譯。他們是現今開封猶太人的祖先。 === 教育 === 宋朝政府對文人之待遇在中國史上屬於最高水準,由於宋代非常重視考生質素,教育事業也得到政府的支援。宋仁宗時,下詔州、縣辦學,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宋代官學,規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設立國子監、太學、武學、律學及四門學和廣文館。中央各部門也設立書學、算學、畫學、醫學。地方上,設立州縣兩級學校,並在路設立學官。教師先由地方選聘,後改聘進士或國子監、太學畢業學生,教材有國家統一頒佈,多以五經為主。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制訂太學三舍法(內舍、外舍、上舍)。學校會於每年按成績升舍,在上舍成績優秀時,可免州試和禮部考試,並特賜及第。有宋一代,各地書院式私學盛行,主要由於自唐朝以來,印刷業發達,書籍增多,民間可掌握的教育資料也開始增加,又因五代時戰亂四起,教育中斷,想學習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有學識的學者的周圍,既而形成書院。宋朝時,官方為了對私人辦學進行管理,對私學「賜匾」、「賜書」、「賜學田」,給予承認,於是書院形成以私學,半官辦,官辦私學等多種方式。另外由於當時有學識有威望的學者,比如朱熹、陸九淵都喜歡在書院講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書院式私學的威望。著名書院有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和茅山書院。南宋時期,書院規模擴大,學生增多,逐步在社會上形成另一種辦學和上學的風氣。書院也從最初的教學場所變為兼顧研究的學術機構。宋朝政府還於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至元豐元年(1078年)、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三次進行興學運動,以改革教育制度,提高人文品質,這三次運動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宋代改良科舉制度也促成教育的發展,新的措施包括殿試的設立,防弊措施的增加,放寬應考條件,並增加取士數量等等。宋代的科考分為三級:解試(州試)、省試(由禮部舉行)和殿試。解試由各地方進行,透過的舉人可以進京參加省試。省試在貢院內進行,連考三天。透過者在宮內由皇帝主持殿試,在宋代凡於殿試中進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經吏部選試。南、北宋三百二十年,總共開科一百一十八次。取進士二萬人以上,考試的公平使得平民的機會均等,因而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 === 科技 === 科學技術史學者李約瑟認為,對科技史來講,唐朝不如宋朝有意義。宋朝也可謂是古代中國歷史上科技進步最快的時代,四大發明之中的膠泥活字印刷術誕生於宋朝,不過,一直到1440年德國谷登堡的鉛字活字印刷術出現和印刷術開始在歐洲傳播以後(1833年傳入中國),世界各地居民的識字率才開始攀升。 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指出,由於宋朝的經濟未能在改革社會上發揮作用,導致科學技術無法系統地演進。慶曆年間,布衣畢昇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活字印刷術。這種印刷術成本較低,省功省力,快速就得到推廣。不久就傳入日本、朝鮮、越南等國。指南針的系統應用也是在宋朝,特別是用於航海導航“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指南針的使用方法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有四種:一是水浮法,即將指南針放到盛水的容器中指示方向;二是置指甲法,即將指南針置於手指指甲上指示方向;三是置碗唇法,即將指南針放在碗唇邊上指示方向;四是縷懸法,既將指南針用絲線懸空指示方向。後來第一種方法演化成水羅盤,第二種演化為旱羅盤,而第三、四種由於精密度低而被淘汰。火藥發明於唐末。北宋初年,曾用以製作火箭、火球等。後來又出現帶爆炸性的霹靂炮。南宋時期更出現鐵火炮、突火槍槍、火銃等新式武器。這些武器威力巨大,被廣泛使用在對蒙戰爭中。《武經總要》是仁宗時期官方編修的一部詳細的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術的鉅著,其中就有大量的火器介紹與火藥的配製方法。後來在蒙古人西征時,火藥又被傳到西方。 傳統數學在宋朝取得很大成就與進步,賈憲、秦九韶和楊輝都是出眾的數學家。著名的成果有「楊輝三角形」等,數學著作則有《數書九章》和《楊輝演算法》。宋朝的歷法一共更改了十九次,是中國歷史上曆法改革非常頻繁的時代。在神宗之前,使用的是楚衍所編制的崇天曆。神宗到徽宗期間,改採以姚舜輔編制的紀元曆。南宋的曆法是以楊忠輔編制的統天曆為主。它定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5日,比實際週期僅差廿六秒。與目前所用的西曆格裡曆完全一致。但比格裡曆要早四百年。在天文儀器上,燕肅在天聖八年(1030年)發明的蓮花漏首次使用漫流系統,記時的精準性因此獲得大幅度的提高。蘇頌在元祐七年(1092年)研製成功的水運儀象臺實現渾儀、渾象和報時的三位一體,並且具有近世天文臺的開啟式圓頂等工具。景德三年(1006年)對豺狼座超新星的觀察記錄和至和元年(1054年)的天關客星觀察記錄是寶貴的天文資料。宋朝政府對醫藥學非常重視,設有太醫局與翰林醫官院,官修醫方有《太平聖惠方》等,官修本草有《開寶本草》等。中醫的分科由唐朝的四科增加到九科,婦科與兒科在宋朝正式成形。針灸學、解剖學與法醫學進步尤大,最著名的法醫著作是宋慈所著的《洗冤集錄》。宋朝最重要的科技著作是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夢溪筆談共計達卅卷,六百零九條,全面總結當時宋朝的科技成就。 === 建築 === 宋朝在經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方面都有發展,使得宋代的建築師、木匠、技工、工程師、斗栱體系、建築構造與造型技術達到很高的水平。建築方式也日漸趨向系統化與模組化,建築物慢慢出現自由多變的組合,並且綻放出成熟的風格並且擁有更專業的外型。為了增強室內的空間與採光度,採用減柱法和移柱法,樑柱上的斗拱鋪作層數增多,更出現不規整形的樑柱鋪排形式,跳出唐朝樑柱鋪排的工整模式。宋代的建築明顯瘦長單薄,有弧形的屋頂以及宋代特有的尖塔。 雖然宋朝有很多不同型別的建築物,但傑出的建築都是佛塔、石橋、木橋、園林、皇陵與宮殿。由於注重意境的園林設計特意追求把自然美與人工美融為一體的意境,所以這一時期的建築,一改唐代雄渾的特點,變得纖巧秀麗,柔弱纖秀,曲線柔和,注重灌飾,華麗而繁細。建築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翹之勢,不像唐代渾厚的風格,給人一種輕柔的感覺。油漆的大量使用,顏色十分突出。在窗櫺,樑柱與石座的雕刻與彩繪的變化十分豐富,柱子造型更是變化多端。 雖然數千年來,建築智慧依靠口耳相傳,子承父業相傳下來,關於建築的文獻卻早已存在。歷史學家透過水墨畫中所描繪的建築物瞭解宋朝建築的配搭。此外李誡所著之《營造法式》是宋朝建築學的重要文獻,它對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獻更有組織,也對後世中國建築設計,影響深遠。另一方面,朝廷設立專門負責建築營造及相關的官職與機構-將作監來掌管宮室建築,讓建築智慧有系統地流傳下來。 === 藝術 === 宋朝是中國書畫藝術的頂峰期,宋朝皇帝特別重視書畫事業,在宮廷設立翰林畫藝局,翰林圖畫院與畫學。宋畫主要可分為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三大分類。中國山水畫到宋朝為一多方發展之時期,派別之分演既多,畫家亦彬彬輩出。宋朝初期中國山水畫承襲五代荊浩、關仝、董源與巨然等人,使中國山水畫推向高峰。北宋以米芾、米友仁父子最為卓越,他們成功的將文人畫與山水畫風格相融合,後人難以企及。其他山水畫名家還有北宋的範寬、郭熙。範寬的《谿山行旅圖》中峰鼎立的構圖方式,表現出山的氣勢雄偉,前景作一巨石與主峰取得平衡,並以山腰的一線飛瀑,連貫上下氣勢。到了宋代南渡以後,山水畫風大變,崇尚水墨。有名的有號稱為「南宋四家」的李唐、劉松年、馬遠和夏圭等。李唐、劉松年等畫家的筆法細潤,色彩富麗,精麗巧整,世稱院體。後來的馬遠與夏珪學習唐朝畫法並參以南宋水墨之法。。 文人畫與花鳥畫互相融合,讓宋朝花鳥畫顯得格外清麗脫俗。花鳥畫自從五代黃筌與徐熙分道揚輝之後,到了宋朝,純綷審美之風氣盛行起來,以致於花鳥畫與山水畫更加興盛,幾乎取代人物畫的中心地位。宋初名家有黃居寀和徐崇嗣二人並起,其情形頗興北宗山水發展於院內,南宗山水發展於院外者相似。除了黃徐二人之外,還有崔白和宋徽宗擅長花鳥畫。徽宗的書法和繪畫都在中國藝術史上有重要地位。徽宗獨創瘦金體,並重視書畫事業。翰林書畫院的地位大幅提高,著名畫家,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就是其提拔。其子趙構也受到薰陶,成為傑出書法家。徽宗時期,院體畫中的花鳥畫大盛,徽宗本人就是個花鳥畫大家。宋朝人物畫的宗師是李公麟,他繪畫體裁廣泛,無所不工無所不能。以建築物比例構圖的界畫在宋朝勃興,郭忠恕和張擇端是其代表。南渡以後,歷史人物題材畫開始興起。蘇漢臣的《秋庭嬰戲圖》,畫中的兩個小孩推棗磨時的精神和眼神,就令人嘆為觀止。道釋人物畫在宋代不甚盛行,不過確有一些重要畫家出現,包括武宗元、李公麟、梁楷等人。其中以《八十七神仙卷》最為出名,眾多仙人仙女,飄然列隊而行,行如流水,極為生動。 宋朝是中國歷代當中陶瓷藝術的鼎盛時期,其形制優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成就,即使後人仿製也少能匹敵。宋瓷經學者研究歸納,以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最為出名。定窯以白瓷淺刻見長;汝窯、官窯與哥窯則以青瓷為主,青瓷係以氧化鐵為發色劑,先在壞體上施以淺浮雕,再施釉,燒成翠綠,影青等等;鈞窯位於鈞州,作品特色為用鐵、銅、鈦等金屬氧化物,經燒成後在土壞表面形成各種紅、綠、紫、白,多采多姿的效果。官窯,顧名思義,即專門為皇室燒製的陶瓷。南宋時由於許多北方名窯的工匠避難來到南方,為南宋的青瓷、白瓷工藝帶來新的技術,加上海上絲瓷之路的便利,使中國瓷器開始-{zh-hans:暢銷; zh-hant:暢銷; zh-tw:行銷;}-到世界各地。 宋朝書法主張尚意,注重在哲理性、書卷氣、風格化與意境表現,同時也提倡個性化和獨創性。宋朝書法跳脫唐朝的風格而開創新局。隋唐五代的書法注重在「工」的體現,而宋朝書法主張尚意抒情的部分,需具有「學識」即「書卷氣」的部分。蘇軾提出「我書意造」的口號,他的筆法內緊外松,險竣多變。蘇(蘇軾)、黃(黃庭堅)、米(米芾)、蔡(蔡襄,“蔡”原指蔡京,為北宋誤國六賊之一,後世以其“人品奸惡”,遂改為蔡襄)為北宋書法四大家。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無論是天資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蘇東坡,還是高視古人的黃庭堅和蕭散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自己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使學問之氣鬱鬱芊芊發於筆墨之間,並給人以一種新的審美意境。而南宋的吳說、宋徽宗、陸遊、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書家中進一步延伸,其中宋徽宗特殊的書法風格被稱作瘦金體,然而南宋書家的學問和筆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 宋朝時,油畫較有發展,作品有如易元吉《寒梅雀兔圖》、趙大年《雪犬》、陳公儲《畫龍》、龔吉《兔》冊、宋澥山水畫冊等。時油畫多為絹帛油畫。北宋《營造法式》記載了桐油煉製法。有說中國油畫在元代傳入歐洲,其說待訂。 == 社會 == 由於晚唐五代時期門閥士族已經沒落,科舉考試制度到宋代真正得到廣泛應用,對社會真正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科舉制度使大量過去貧寒的讀書人一躍成為士大夫階級,使政府與社會有了緊密的聯絡,也開啟平民入仕為官的管道。透過科舉入仕的知識階級在宋朝時已在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各方面取得十分全面的優勢地位,在法律上也擁有許多特權,因而社會大眾以中舉任官做為讀書的首要目標,社會也就衍生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尚。儒家的忠孝節義觀念,透過社會、鄉約、族規、家禮等各種方式深入民間,推廣於全社會。中國自宋代以後也得以構成一個比唐代遠為普及的文化社會族群。而基層知識分子,構成基層鄉紳,並成為村鎮百姓與官府的橋樑。他們指導公共工程、支援學校與書院、編纂地方地誌、參加地方祭典、糾集賑災工作、招募地方自衛武力、提供村鎮行為規範。兩宋時期,透過科舉孕育而成計程車大夫階級,是一個同時擁有政治權力、經濟優勢、學術文化素養的新興族群。 瓦舍是重要的庶民遊樂場所,內有勾欄,專供大眾娛樂。東京的瓦舍見於《東京夢華錄》的就有十座。臨安的瓦舍見於《武林舊事》的有廿三座。瓦舍的演出內容呈現商業化、專業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新趨勢。演出的內容主要包括說唱、戲劇、雜技和武術等。其形式多樣,深受大眾的好評。而在農村,宗族制度成為維繫社會的主因。廿世紀之前,中國的政權只向下延伸到縣衙,其下完全透過「鄉保」與「族長」進行管理。在理學的教化下與士人的影響下,官方辦理社會救助;透過理學薰陶,商人階級出資辦理社會救助。救助內容除了辦書院、訂鄉約以激勵品德外,還普遍辦理義莊,以救貧恤孤,資助教育;辦社倉,以備荒歉 ;辦保甲,以補地方之武裝而保民。這種由士人自發的救助工作,成為自南宋以降中國社會安定的重大因素。在宋代之前,官方的社會救助活動多屬臨時性質;宋代開始,各州縣普遍設立各種社會救助的永久性機構。族長透過訂立鄉約鄉規來保持社會的秩序。地方紳士透過辦學、救濟事業、修橋鋪路等手段造福鄉裡。 學者柳詒徵認為宋朝的會社企業、集會集市以及行業協會組織十分發達。例如,吳自牧《夢粱錄》記錄了文化、藝術、宗教、娛樂、食品餐飲、商業、製作、服務等各行業各種社會團行,諸如踏弩社、蹴鞠社、打球社、賭錢社、靈寶會、茶湯會、花團、菜行、魚行、酒行、食飯行、布行、銷金行、香水行、腰帶作、油作、木作、竹作、香燭作、裱褙作、裝鑾作、裁縫作等各種企業,以及鬥寶會、米市、肉市、藥市、花市、珠子市等各種集會集市。各種行業協會、商會十分活躍。公共慈善事業,有米場、柴場、藥局、養濟坊、安濟局、慈幼局、居養院等機構,由官府舉辦或平民捐助,用以救助遇災或貧病幼老無告之人家。政府和民間無不認為慈善事業為公共事業之最要者,其風實自宋啟之。 == 君主年表 == 注:宋太祖黃袍加身後所追諡之其祖宗從未稱帝、掌權,故不收錄,可見宋朝君主列表一文 宋朝(960年—1279年) 宋朝(960年—1279年) 宋朝(960年—1279年) 宋朝(960年—1279年) 宋朝(960年—1279年) 宋朝(960年—1279年) 宋朝(960年—1279年) 宋朝(960年—1279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北宋 960年—1127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太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趙匡胤 960年—976年 建隆 960年—963年-{乾}-德 963年—968年開寶 968年—976年 太宗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趙炅 976年—997年 太平興國 976年—984年雍熙 984年—987年端拱 988年—989年淳化 990年—994年至道 995年—997年 真宗 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趙恆 997年—1022年 鹹平 998年—1003年景德 1004年—1007年大中祥符 1008年—1016年天禧 1017年—1021年-{乾}-興 1022年 仁宗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趙禎 1022年—1063年 天聖 1023年—1032年明道 1032年—1033年景祐 1034年—1038年寶元 1038年—1040年康定 1040年—1041年慶曆 1041年—1048年皇祐 1049年—1054年至和 1054年—1056年嘉祐 1056年—1063年 英宗 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趙曙 1063年—1067年 治平 1064年—1067年 神宗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趙頊 1067年—1085年 熙寧 1068年—1077年元豐 1078年—1085年 哲宗 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趙煦 1085年—1100年 元祐 1086年—1094年紹聖 1094年—1098年元符 1098年—1100年 徽宗 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趙佶 1100年—1125年 建中靖國 1101年崇寧 1102年—1106年大觀 1107年—1110年政和 1111年—1118年重和 1118年—1119年宣和 1119年—1125年 欽宗 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趙桓 1125年—1127年 靖康 1126年—11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高宗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趙構 1127年—1162年 建炎 1127年—1130年 紹興 1131年—1162年 元懿太子 趙旉 1130年—1130年 明受 1130年 孝宗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趙昚 1162年—1189年 隆興 1163年—1164年 -{乾}-道 1165年—1173年 淳熙 1174年—1189年 光宗 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趙惇 1189年—1194年 紹熙 1190年—1194年 寧宗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趙擴 1194年—1224年 慶元 1195年—1200年 嘉泰 1201年—1204年 開禧 1205年—1207年 嘉定 1208年—1224年 理宗 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趙昀 1224年—1264年 寶慶 1225年—1227年 紹定 1228年—1233年 端平 1234年—1236年 嘉熙 1237年—1240年 淳祐 1241年—1252年 寶祐 1253年—1258年 開慶 1259年 景定 1260年—1264年 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趙禥 1264年—1274年 鹹淳 1265年—1274年 孝恭懿聖皇帝 趙㬎 1274年—1276年 德祐 1275年—1276年 端宗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趙-{昰}- 1276年—1278年 景炎 1276年—1278年 無 趙昺 1278年—1279年 祥興 1278年—1279年 == 註解 == == 參考文獻 == == 參考書目 == * 《中國文明史 宋遼金時期》,地球出版社編輯部,地球出版社,ISBN 978-957-714-048-7 * 《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王明蓀,九州出版社,ISBN,978-751-080-061-0 * 《宋史》,(元)脫脫,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0323-9 * 《東都事略》,(宋)王稱,齊魯書社。ISBN 978-7-5333-0697-7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南宋)李燾,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4434-8 * 《八朝名臣言行錄》,(南宋)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 978-7-5325-2849-3 * 《廿二史箚記·校證.訂補本》,(清)趙翼,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3033-4 * 《國史大綱》,錢穆,中華書局。ISBN 978-7-100-01766-4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錢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ISBN 978-7-108-01528-0 * 《宋史——中國斷代史系列》,陳振,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08-04444-9 *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ISBN 978-7-108-01036-0 * 《正說宋朝十八帝》,遊彪,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4734-9 * 《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李亞平著,北京出版社。ISBN 978-7-200-05633-4 * 《細說宋朝》,虞雲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7-208-04307-0 * 《話說中國》—文采與悲愴的交響,程鬱、張和聲,上海藝術出版社。ISBN 978-7-5321-2697-2 *《劍橋中國史•宋史》,劍橋大學出版社 == 外部連結 == * 唐宋文史資料庫-網路展書讀 * 臺灣宋史研究網-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賈志揚:〈宋代與東亞的多國體系及貿易世界〉。 * 包弼德:〈對歷史背景的闡述:11世紀的新世界〉 *李濟滄:〈“宋朝近世論”與中國歷史的邏輯把握〉。 *近藤一成:〈宋代科舉社會的形成——以明州慶元府為例〉。 *劉子健:〈南宋成立時的幾次危機及其解決〉。 == 相關條目 == * 宋朝皇室 * 宋朝君主列表 * 宋遼金夏歷史年表 * 北宋大事年表 * 南宋大事年表 * 宋代館閣 * 自然災害:潮州大地震 中國朝代 Category:10世紀中國 Category:11世紀中國 Category:12世紀中國 Category:13世紀中國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2月18日-1368年9月14日),漢語國號全稱為大元,蒙古語國號為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又稱蒙元、皇元,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所建立的王朝。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自立為「大蒙古國皇帝」,後於至元八年(1271年)取儒士劉秉忠建議,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定漢文國號為「大元」,改蒙古語國號「大蒙古國」為「大元大蒙古國」蕭啟慶《說「大朝」:元朝建號前蒙古的漢文國號兼論蒙元國號的演變》,定都於漢地大都《元史·卷一百二十五·高智耀》會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謂:「本朝舊俗與漢法異,今留漢地,建都邑城郭,儀文制度,遵用漢法,其故何如?」帝求報聘之使以析其問,智耀入見請行。(今北京市),建立元朝。自此,蒙古大汗同時也被尊為中國皇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殘餘勢力,征服整個中國,共11位皇帝,國祚97年。 元朝的基礎為乞顏部族的首領鐵木真於元太祖元年(1206年)統一漠北諸部族後建立的大蒙古國,鐵木真被稱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諸部受金朝統轄,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8月)七月攻滅西夏、元太宗六年正月初十日(1234年2月9日)攻滅金朝,取得中國華北地區和黃土高原地區。同一時間,大蒙古國在西方不斷擴張,先後發動三次大規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國家,通稱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元憲宗九年(1259年),第四代蒙古大汗蒙哥(拖雷長子)於征伐南宋的戰爭中在四川合州釣魚城去世後,領有漢地、主張漢化、陪同主持對南宋戰爭的忽必烈(拖雷第四子)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阿里不哥(拖雷第七子)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忽必烈於1264年獲勝,而蒙古帝國也趨向分裂出四大汗國,時而完全獨立自理,時而承認宗主自治。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召集擁護自己的蒙古宗王,在開平府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即位大汗,建號「中統」,意即「中原正統」《中統建元詔》——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炳煥皇猷,權輿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建號為中統元年王啟龍《藏傳佛教在元代政治中的作用和影響》,《普門學報》第8期,2002年3月。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取《周易》“乾元”之語,公佈《建國號詔》,建立漢語國號為大元,史稱元朝,忽必烈即元朝的開國皇帝,廟號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統治全中國地區,結束自窩闊臺攻宋以來40多年的蒙宋戰爭。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間元朝國力鼎盛時期,軍事上平定西北,但在侵略日本、東南亞諸國卻屢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戰爭中艦隊遇上“神風”而戰敗。元中期皇位之爭愈演愈烈、政治動盪不安,諸帝施政亦不甚如意。元惠宗晚期,由於怠於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氾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導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紅巾軍起事。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北元後主天元十年(1388年)去大元國號(一說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而去號),北元亡。這些殘餘勢力被統稱為明代蒙古。 元朝建立後,承襲了蒙古帝國在中國北方、蒙古高原以及西伯利亞部分地區的領土,但蒙古帝國西征而來的土地大多不在元朝實際控制的統治範圍之內,而是由其家族各自組建的四大汗國獨立掌握。元朝領土經過多次擴充套件後,於至大二年(1309年)元武宗時期達到全盛,西到吐魯番,西南包括西藏、雲南及緬甸北部,東到日本海,北至都播南部與北海、鄂畢河東部,被譽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鹹不逮元。漢梗於北狄,隋不能服東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則起朔漠,並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裡數限者矣。」;其藩屬國涵蓋高麗與東南亞各國。另外在元朝至元成宗時,經過一系列戰爭和協商,獲得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與伊兒汗國等四大汗國承認為宗主國,並認同元朝皇帝為名義上的“蒙古大汗”的繼任者。 元朝在經濟方面仍以農業為主,整體生產力向前發展,尤其是邊陲地區的經濟發展最為顯著蕭啟慶《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聯經出版,2008年,第17頁,在生產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棉花廣泛種植等方面仍然取得一定進步。過往蒙古人是遊牧民族,草原時期以畜牧為主,經濟單一,無所謂土地制度。攻滅金朝後,在耶律楚材勸諫下,窩闊臺汗同意復甦農業,鼓勵漢人墾殖以期長治久安《中國古代經濟簡史》第五章 〈封建社會唐(後期)宋遼金元的經濟〉. 復旦大學. 1982年: 第119頁-第152頁.。元世祖即位之後,實行了鼓勵生產、安撫流民的措施。到元朝時,由於經濟作物棉花不斷推廣種植,與棉紡織品在江南一帶都比較興盛。經濟作物商品性生產的發展,就使當時基本上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在某些方面滲入商品貨幣經濟關係。但是,由於元帝集中控制大量的手工業工匠,經營日用工藝品的生產,官營手工業特別發達,對民間手工業則有限制。 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不同於中國歷史上其他征服王朝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積極吸收中華文化,元朝皇室對於宗教興趣濃厚,極力推崇伊斯蘭教與藏傳佛教乃至景教,對中華文化則採取與西亞文化並重的模式進行發展。在政治上,政府大量使用色目人。雖然元朝前期沒有系統性舉辦科舉,但對儒家文化有著應有的尊重,並且將儒家推廣至邊遠地區,元朝建立了24,400所各級官學,使全國平均每2,600人即擁有一所學校的政績,創造了「書院之設,莫盛於元」的歷史記錄鄧洪波《元代書院及其發展特點》,〈內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 1994年06期。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顯貴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底下,屬於中下層的庶民文化反而有機會迅速的抬頭並普及。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物件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 == 國號 == 元朝的漢文國號「大元」出自《易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意為“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氣,是萬物所賴以創始化生的動力資源,統貫於天道執行之中”。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汗公佈《建國號詔》《建國號詔》(至元八年一月十五日,1271年12月18日):“誕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紹百王而紀統。肇從隆古,匪獨我家。且唐之為言蕩也,堯以之而著稱﹔虞之為言樂也,舜因之而作號。馴至禹興而湯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還,事殊非古。雖乘時而有國,不以利而制稱。為秦為漢者,著從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且皆徇百姓見聞之偶習,要一時經制之權宜,概以至公,不無少貶。我太祖聖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頃者耆宿詣庭,奏草申請,謂既成於大業,宜早定於鴻名。在古制以當然,於朕心乎何有!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茲大冶流形於庶品,孰名資始之功。予一人底寧於萬邦,尤切體仁之要,事從因革,道協天人。於戲!稱義而名,固非為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負於投艱。嘉與敷天,共隆大號!”,宣佈國號為大元。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大”字加於正式國號之中的統一王朝,此前除了僅統治了華北地區的遼、金兩國外,之前各朝的“大”字均為尊稱明朝人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二“國號”條:“國號上加大字,始於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漢、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稱之詞。”不過據《遼史》(卷四)和《金史》(卷二)載,遼朝和金朝分別以“大遼”和“大金”為國號,簡稱遼、金,甚至西夏亦有以“大夏”作為國號,但遼宋夏金時期並非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時代。。 而關於元朝的蒙古文國號,考古發現有多種稱呼: #正式稱呼為「大元的大蒙古國」( ),此名稱見於1362年的《追封西寧王忻都碑》陳得芝,「關於元朝的國號、年代與疆域問題」,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總第87期)。。其中“Dai Ön”是漢語“大元”的蒙古語音譯,“Yeqe”是蒙古語“大”的意思《蒙漢詞典》,1392頁,“Mongɣul”是“蒙古”的意思《蒙漢詞典》,824頁,“Ulus”是“國家”的意思Volker Rybatzki, Igor de Rachewiltz-The early mongols: language, culture and history, p.116。 #「被稱為大元的大蒙古國」(),其中“qemeqü”是一個書面語聯動詞,是“說”、“據說”的意思《蒙漢詞典》,608頁以及755、756頁。。此名稱見於1338年的《達魯花赤竹溫臺碑》。 #「大元國」,蒙古語寫作「」(八思巴文:,鮑培轉寫:,西里爾:)或者「」(鮑培轉寫:,西里爾:)。其中「Dai Ön」是漢語「大元」一詞的在當時蒙古語中的音譯。但現今中、蒙兩國學者多使用與現代漢語「元」字發音更相近的「」()一詞來替換原有的「」(),將元朝稱為「」(),或者「」()。 == 歷史 == 對中國人來說,蒙古民族與蒙古草原的歷史,既有構成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那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屬於世界史範圍。所以它包含著既互相交織、又在性質上互有區別的兩個組成部分。根據這樣的“兩分法”,蒙古帝國(1206—1259)的歷史,應該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蒙古帝國曾經統治過華北、西北、西藏與雲南的事實,只能意味著當代中國的相當部分疆域在歷史上曾有過一個被蒙古帝國佔領的時期。處於蒙古帝國佔領時期的這部分國土的歷史,無疑仍然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但我們不可以因此便把蒙古帝國的歷史徑直視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而自忽必烈按照漢制稱帝,元朝(1260—1368)作為從蒙古帝國的分裂中產生的一系列繼承國家之一,它的歷史,自然就不能當作中國被一個外在於中國的政權所統治的一段殖民史來看待。 元朝歷史通常可以分為兩個到三個階段: * 1206年元太祖鐵木真統一蒙古,立國位於漠北的蒙古草原,定國號為「大蒙古國」,到1260年蒙古帝國分裂,稱為蒙古帝國前四汗時期。特別是1260年忽必烈即位到1271年將國號改為大元,共十二年; *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元大都,1271年將國號改為大元後,直到1368年元惠宗出亡為止,共九十七年,才是嚴格意義上的元朝歷史; * 元惠宗出亡後依舊以大元為國號,至1388年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被也速迭爾殺害後去國號為止(一說1402年鬼力赤殺坤帖木兒去國號),稱為北元時期。 * 去國號後稱蒙古,明廷稱韃靼。廣義上的元朝也可指從1260年忽必烈登基採用漢制到1388年北元滅亡的時期Далай Ч., Монголын түүх (1260-1388), гутгаар дэвтэр, УБ., 1992。 === 蒙古崛起 === 遼朝時期,蒙古草原上的諸部歸於遼朝統轄。金滅遼後,草原各部歸屬不一,汪古部等成為金朝的臣屬,而乞顏部的合不勒汗乘金軍大舉南下而無暇北顧之機,建立了早期的蒙古國家,即蒙兀國,此後一直侵襲金朝的邊境。合不勒汗死後,俺巴孩汗成為新的大汗。由於塔塔兒人的出賣,俺巴孩汗被金朝皇帝金熙宗釘在木驢上致死,此事件埋下了蒙古對金朝復仇的種子。 在金章宗死後,13世紀初,金朝在衛紹王完顏永濟的統治下走向衰落,蒙古乞顏部鐵木真開始了統一蒙古草原的征程。先後在克烈部首領王罕以及他的安達扎答蘭部首領札木合的軍事援助下,打敗了蔑兒乞人,奪回了被蔑兒乞人奪取的眾多部眾(以及其妻孛兒帖),力量逐漸壯大。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在經過激烈的爭奪之後,鐵木真被乞顏貴族推舉為部落的可汗。然而,鐵木真部族的逐漸強大,危及了援助他的札木合在蒙古草原上的地位,於是札木合聯合泰赤烏等部,合兵三萬餘人,向鐵木真發起進攻。面對來勢洶洶的札木合,鐵木真將自己的部眾3萬人組成十三翼。在戰鬥中鐵木真暫時戰敗,為儲存實力退至斡難河的哲列捏山峽,扼險而守。史稱“十三翼之戰”。札木合雖然取得戰役的勝利,但札木合的暴虐受到了其所屬部落首領的不滿,而鐵木真對部眾進行籠絡,故部眾歸心於鐵木真。於是畏答兒、赤老溫、朮赤臺、晃豁壇等族人紛紛來附。此後,鐵木真力量進一步壯大。 宋慶元二年(1196年),從屬於金朝的蒙古部族塔塔兒部叛金,完顏永濟派丞相完顏襄率軍征討。鐵木真聯合克烈部,以“為父親報仇”的名義,在斡裡匝河擊潰了塔塔兒部,使塔塔兒一蹶不振。戰後,金朝授鐵木真糺軍統領之職,使他可以用金朝屬官名義號令蒙古部眾。宋慶元六年(1200年),鐵木真與王汗會於薩里川(今蒙古國克魯倫河上游之西),大敗泰赤烏與蔑兒乞的聯軍,首領塔裡忽臺等被殺。 宋嘉泰元年(1201年),鐵木真又在呼倫貝爾海剌爾河支流帖尼河之野,擊敗以札木合為首的塔塔兒、弘吉剌、合答斤等十一部聯軍,史稱“帖尼河之戰”。宋嘉泰二年(1202年),鐵木真與王汗聯軍又在闊亦田擊敗了札木合同乃蠻、泰赤烏、塔塔兒、蔑兒乞等聯軍,取得了闊亦田之戰的勝利。接著招降了呼倫貝爾一帶的弘吉剌惕等部。至此,蒙古高原都被鐵木真控制了。最後平定蒙古高原,統一蒙古各部,元太祖元年(1206年)春,蒙古貴族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庫里爾臺大會,蒙古部鐵木真得到成吉思汗稱號,建國大蒙古國(即蒙古帝國),後被尊稱元太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傳》. 朱耀廷著. 臺北市. 遠流出版社. 2002年.。 === 伐金與擴張 === 金朝與蒙古為世仇,成吉思汗有意伐金復仇,然而西南的西夏與金朝聯盟,為了避免被西夏牽制,先後三次率軍(1205年、1207年與1209年—1210年)進攻之,迫使西夏夏襄宗稱臣。元太祖五年(1210年),成吉思汗與金斷交,隔年發動蒙金戰爭,於野狐嶺戰役大破四十萬金軍,隨後攻入華北地區並四處屠殺。 元太祖九年(1214年)蒙軍包圍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市),金宣宗被迫求和稱臣,並在蒙古退兵後遷都北宋故都汴京。隔年5月31日蒙軍南下攻佔金中都,並且獲得名相耶律楚材,這對於鞏固華北地區有很大的幫助。 太祖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為了西征花剌子模,命木華黎統領漢地,封為“太師國王”《元史卷一百一十九‧列傳第六‧木華黎》:「丁丑八月,詔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製行事,賜誓券、黃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絕。」分弘吉剌、亦乞烈思、兀魯兀、忙兀等十軍,及吾也而契丹、蕃、漢等軍,並屬麾下。且諭曰:「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賜大駕所建九斿大旗,仍諭諸將曰:「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乃建行省於雲、燕,以圖中原,遂自燕南攻遂城及蠡州諸城,拔之。」,命他持續進攻金朝。木華黎為了鞏度漢地,收降地方自衛勢力如真定史天澤、滿城張柔、東平嚴實與濟南張宏,史稱漢族四大世侯,後來他們也扶佐忽必烈建立元朝。木華黎除了對金朝的戰爭讓金朝疆域萎縮剩河南與關中地區之外,並於元太宗三年(1231年)派兵進攻高麗,使高麗退到江華島以南(即今日南韓)。 西域方面,為了建立通往西方的道路,早在1209年—1210年就讓新疆東部的畏兀兒與伊犁河谷的哈剌魯先後歸順。當金朝遷都並將要滅亡之際,中亞新興大國花剌子模在沙阿摩訶末時期崛起,該國訛答剌地方大臣海兒汗亦納勒術前後兩次屠殺蒙古商隊並侮辱蒙古使臣,成吉思汗遂決心發動第一次西征。 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蒙將哲別殺死佔領西遼並稱遼帝的屈出律,攻佔塔里木地區,史稱蒙古攻西遼之戰。隔年六月,成吉思汗親率蒙古主力軍十萬西征花剌子模。由於沙阿摩訶末抵擋不了蒙軍攻勢,畏懼而逃,在屠殺掉花剌子模的40個城鎮之後,花剌子模也於太祖十六年(1221年)亡國。成吉思汗命速不臺和哲別追殺摩訶末,摩訶末最後死於裡海。其子札蘭丁於八魯灣之戰英勇抗敵,最後南逃印度,並於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復國於大不里士(今伊朗西北部)。 元太宗元年(1230年),札蘭丁被蒙古將軍綽兒馬罕攻滅。速不臺和哲別最後於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從撒馬爾罕出發經過今伊朗高原北部,進攻殺掠高加索三國(亞美尼亞王國、喬治亞、亞塞拜然)之後,並越太和嶺(今高加索山脈),抵達欽察(位於俄南),期間攻佔不少國家。於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的迦勒迦河之戰(今烏克蘭日丹諾夫市北)更是擊潰基輔羅斯諸國與欽察忽炭汗的聯軍,並向西進軍到今烏克蘭西部的德涅斯特河,折轉圍攻基輔後東返,並於1223年9月攻擊伏爾加河中上游的河谷伏爾加保加利亞,最後渡過伏爾加河東返中亞。成吉思汗將新拓展的疆土分封給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和三子窩闊臺,四子拖雷領有蒙古本土,三子窩闊臺成為大汗繼承人。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蒙古回師後,因西夏不配合西征,成吉思汗又率歸師滅西夏。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由幼子拖雷監國,後尊稱元睿宗。 === 汗系轉移 === 拖雷監國兩年後於1229年舉辦庫里爾臺大會,窩闊臺被推舉為蒙古大汗,後尊稱元太宗。1231年窩闊臺汗率軍南征金朝,並命四弟拖雷自漢中借宋道沿漢水攻打汴京,隔年拖雷在河南三峰山之戰擊潰金軍。1234年蒙宋聯軍聯合攻破蔡州,金哀宗自殺,金朝亡。南宋雖然發起端平入洛以收復河南地,但是華北地區最後全由蒙古佔領。 1235年,窩闊臺汗定都哈拉和林(今烏蘭巴托西南)後,藉此率軍南征南宋以報復之,掠奪兩淮地區後北返。蒙古為了防止華北的漢人世侯叛變,派探馬赤軍(振戍軍)進駐漢地;進行兩次人口調查,將半數漢人分封給蒙古功臣。由於需要人才治理國家,窩闊臺汗接受耶律楚材的建議,於1238年命術忽德和劉中舉辦科舉,史稱戊戌選試。這次考試錄取東平楊奐等名士,為統治華北帶來不少人才,但後來以“當世或以為非便,事復中止”選自《元史·選舉志一·科目》《草原帝國》. 勒內·格魯塞; 藍琪譯. 草原帝國.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7. ISBN 978-7-100-02862-2.。 西線方面,1235年窩闊臺汗命朮赤次子拔都、貴由與蒙哥、速不臺等第二代蒙古王子發起蒙古第二次西征,史稱拔都西征,總指揮為拔都與速不臺。1236年至1242年間攻佔欽察草原、基輔羅斯等各公國並進犯匈牙利、摩爾達維亞、波蘭、立陶宛大公國、摩拉維亞原南斯拉夫地區、保加利亞第二帝國、拉什卡等中東歐各國。1241年11月窩闊臺汗去世,由皇后乃馬真脫列哥那監國,1246年3月的庫里爾臺大會由其子貴由即位,後追尊稱元定宗。1247年吐蕃諸部歸附大蒙古,史稱涼州會盟。1248年8月貴由汗在遠徵拔都的途中去世,皇后斡兀立海迷失立孫子失烈門並監國。然而在1251年7月的大會,因為拔都與兀良哈臺大力支援拖雷系的蒙哥,使得窩闊臺系的失烈失去汗位。蒙哥繼承汗位,後尊稱元憲宗。 1252年蒙哥即位後推行中央集權化,在漢地、中亞與伊朗等直轄地設定行中書省,分遣拖雷系諸王分守各地,以其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大總督以管理漢地。忽必烈統治漢地期間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鞏固了華北地區,並且與兀良合臺迂迴南滅大理,擴大南宋防線缺口。1258年高麗崔氏政權跨臺,高麗成為藩屬國。同年蒙哥汗宣佈兵分三路南征南宋,蒙哥汗率軍攻打四川合州(今重慶)、忽必烈攻打湖北鄂州(今武昌)、兀良合臺由雲南晏當(今雲南麗江北部)直攻經過安南,進攻宋廣南西路而直攻荊湖南路,並兵臨潭州(今長沙),三軍意圖在華中會合,再大舉下長江圍攻臨安。隔年蒙哥汗在合州的釣魚城之戰戰死,忽必烈等人停止南征,北返奪位。西線方面,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西征西亞,史稱蒙古第三次西征,1256年旭烈兀攻滅伊斯蘭教的暗殺組織木剌夷。1258年西征軍攻佔阿拔斯王朝最後領地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格達。1260年佔領大馬士革和阿勒頗。然而當旭烈兀得知蒙哥於南征南宋時去世的訊息後,立即率大軍回師爭位。留下的蒙軍也在今以色列加利利的阿音札魯特戰役敗於埃及馬木留克王朝,第三次西征結束。 === 大哉-{乾}-元 === 250px|left|thumb|元朝畫家劉貫道於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繪製的《元世祖出獵圖》,其中騎著黑馬、身穿白裘的男子是元世祖忽必烈 蒙哥汗去世後,身在戰事的忽必烈立即與南宋和談,返回華北與留守蒙古本土的七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部分宗王和蒙漢大臣的擁立下於開平(即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北石別蘇木)自立為蒙古大汗,年號中統。忽必烈登基後不久,阿里不哥在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召開庫里爾臺大會,被阿速臺等宗王和大臣選立蒙古大汗,並獲得欽察、察合臺與窩闊臺汗國的支援。爭奪汗位戰爭最後於1264年8月21日由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穩固其位。 忽必烈汗為了成為中國皇帝而推行漢法,主要內容有改元建號,1267年忽必烈汗遷都中都(今北京市),並命劉秉忠興建中都城。1272年改中都為大都(又稱汗八里),將上都作為陪都。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汗公佈《建國號詔》,採納漢人儒士劉秉忠的建議,取《易經》中“-{乾}-元”之意,宣佈新王朝為繼承歷代中原王朝的中華正統王朝李蓉嵐《論元朝科舉對明清科舉制度的影響 》,《資治文摘》,2010/02,將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1260年設立中書省,1263年設立樞密院,1268年設立御史臺等等國家機構;設定大司農司並且提倡農業;尊孔崇儒並大力發展儒學等推行漢法的政策。然而為了保留原蒙古制度,最後形成蒙漢兩元政治。元世祖雖然於爭奪汗位戰爭獲得蒙古大汗的汗位,並且最後成為中國皇帝,但由於汗位取得不合法與崇尚漢法,使得蒙古宗室不承認忽必烈的汗位,四大汗國有三國不奉忽必烈的命令,使蒙古帝國呈現解體。最後引發窩闊臺系的海都出兵爭奪汗位,造成漠北地區動盪不安,史稱海都之亂。 早在元世祖在與阿里不哥作戰與整頓國內之際,因為無暇對付南宋,於是派郝經對南宋提出議和。當時南宋大權由謊稱擊退蒙古軍的賈似道掌握,然而賈似道由於畏懼謊言被擊破幽禁郝經。南宋並於1262年拉攏山東漢人世侯李璮,發起李璮叛亂。元軍平定叛亂後,元世祖斷然廢止漢人世侯,以蒙古人直接管理地方事務,並且準備南征南宋。1268年元世祖發起宋元戰爭,首先派劉整與阿朮率軍攻打襄陽府,史稱襄樊之戰。1274年元軍攻下襄陽,宋將呂文煥投降,隨後中書丞相史天澤和樞密院樞密使伯顏率軍順漢水南下長江,目標建康。1275年降將呂文煥率元水陸聯軍於蕪湖擊潰賈似道的南宋水軍,史稱丁家洲之戰。隔年元軍攻陷臨安(今浙江杭州),謝太后與宋恭帝投降元軍。然而陸秀夫等人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張世傑與陳宜中等大臣持續在江西、福建與廣東等地抗元。元軍陸續攻下華南各地,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廣東崖山。隔年3月,張弘範在崖門海戰攻滅南宋海軍,陸秀夫帶著8歲的小皇帝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元朝統一中國地區,結束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520多年的分裂局面。 在此前後,元朝曾要求周邊一些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本、安南、占城、緬甸、爪哇)臣服,加入元朝的朝貢關係,但遭到拒絕,元世祖於是出兵攻打這些國家,其中以入侵日本的元日戰爭最為著名,因為范文虎指揮不當與颱風來襲而失敗。由於元朝廷需要賞賜大量財寶予宗室貴族,加上開支繁重,財政日漸緊張,朝臣為了財政問題發生爭執,分裂成以許衡等漢人與漢化蒙古人為首的儒臣派與以阿合馬、盧世榮與桑哥等色目人與漢人為首的理財派。儒臣派認為元廷應該節省經費、減免稅收。理財派認為南人藏有大量財物,應沒收以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由於元世祖信任阿合馬,設立尚書省解決財政問題。而儒臣則以受漢化更深的太子真金為核心與阿合馬抗衡。最後阿合馬被刺殺,太子真金也因為得病而死。然而元世祖不信任儒臣派,依舊任用理財派官員來解決財政問題,導致財政惡化《征服王朝的時代》〈第六章 元代的中國支配〉: 第151頁-第156頁.。 === 平定西北 === 1294年元世祖駕崩後,雖然太子真金早死,但是元世祖曾賜真金的三子鐵穆爾「皇太子寶」並且讓他鎮守和林。隨後,鐵穆爾在庫里爾臺大會中獲得重臣伯顏與玉昔帖木兒等人支援,其聲望勝於真金的長子甘麻剌及1292年已故次子答剌麻八剌遺下的後裔等人而繼位,即元成宗。元成宗主要恪守元世祖時期的成憲,任用其侄海山(答剌麻八剌之子)鎮守和林以平定西北海都之亂,奠定其後取得四大汗國認同的基礎,並且下令停止徵討日本與安南。在內政方面專力整頓國內政治,減免江南部分賦稅。然而,由於元成宗過度賞賜,入不敷出,使國庫資財匱乏。1307年正月,元成宗駕崩,由於太子德壽早逝,左丞相阿忽臺擁護皇后卜魯罕與信奉伊斯蘭教的安西王阿難答監國,並有意讓阿難答稱帝。海山之弟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右丞相哈剌哈孫發動大都政變。他們斬殺阿忽臺,控制大都局勢,擁護率軍南下的海山稱帝,即元武宗。皇后與阿難答被元武宗斬殺,其回回部下退入西域吐魯番地區。 元武宗因愛育黎拔力八達有功,冊封他為皇太弟(即未來的元仁宗),相約武宗系與仁宗系交替稱帝,即武仁之約《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14頁-第16頁.。元武宗時期,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元武宗的詔書原文: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蓋聞先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儀範百王,師表萬世者也。朕纂承丕緒,敬仰休風,循治古之良規,舉追封之盛典。加號大成至聖文宣王,遣使闕里,祀以太牢。於戲!父子之親,君臣之義,永惟聖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資神化,祚我皇元!,並給予孔子的家族與弟子一些稱號。為瞭解決元成宗時期的財政危機,元武宗設定常平倉以平抑物價,下令印製至大銀鈔,然而反而使銀鈔嚴重貶值。此外他將中書省宣敕與用人權劃歸給尚書省。1311年元武宗因沉耽淫樂、酗酒過度而逝,由皇太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是為元仁宗,這次是元朝首次和平繼承帝位。 西北地區方面,早在元世祖時期,由於他的大汗之位不受四大汗國的承認,使得當時窩闊臺汗海都有意奪回蒙古汗位。海都統轄葉密立(今新疆額敏東南)一帶且與欽察汗國友好。元世祖為了避免在南征南宋時被海都背刺,遂扶持八剌獲得察合臺汗位以牽制海都。然而在1268年,海都、八剌和欽察汗忙哥帖木兒以元世祖過度漢化、違背祖宗成法為由,在塔拉斯河招開庫裡爾臺大會結盟反元。他們以海都為盟主,共同瓜分中亞行省,聯合對抗元朝與伊兒汗國,史稱海都之亂。元世祖派伯顏北上平亂,海都與新任察合臺汗篤哇採用遊擊戰的方式迴避決戰。1287年海都聯軍夥同鎮守遼東的東道諸王乃顏與哈丹襲擊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元世祖親率大軍擊敗之,派伯顏、玉昔帖木兒與李庭平定東北乃顏,主持西北軍事。1289年海都再犯和林,最後其勢力被驅出阿爾泰山以西。而哈丹於遼東高麗一帶遊擊,至1292年敗亡。 元成宗即位後,任命其侄海山(後繼位為元武宗)總領漠北諸軍。1301年海都和篤哇聯軍被海山和晉王甘麻剌擊潰,史稱鐵堅古山之役。海都於戰後去世,窩闊臺汗由其子察八兒繼位,但被察合臺汗篤哇掌控。1303年由於篤哇被與元朝結盟的欽察汗脫脫汗擊潰,便與察八兒共同派使者向元廷請和,而脫脫汗亦向元廷請和,加上伊兒汗從一開始就支援元廷,至此四大汗國皆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雙方廣設驛路,解除封禁。不久之後,窩闊臺汗國於1309年被察合臺汗篤哇和元武宗先後攻滅而亡,察八兒投降元朝。 === 漢化與政變 === 元仁宗力圖改變元武宗時造成的財政枯竭、政制混亂的局面,他推行「以儒治國」政策,並且減裁冗員、加強中央集權以整頓朝政。他曾令王約將《大學衍義》譯為蒙文,賜臣下說“治天下,此一書足矣。”並將《貞觀政要》和《資治通鑒》等書摘譯為蒙文,令蒙古人與色目人誦習。1312年元仁宗將其儒師王約特拜集賢大學士並將王約“興科舉”的建議“著為令甲”,至此恢復科舉制度。本次科舉以程朱理學為考試的內容,史稱延祐復科,最後錄取護都答兒、張起巖等56人為進士。他還倚重漢人文臣,處死蒙丞相脫虎脫等,排除朝中異己。財政方面,仁宗取消武宗的經濟措施,並且於1314年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查清地方田產,史稱延祐經理。任用床兀兒統軍,擊敗察合臺汗王也先不花以平定西北地區。然而元仁宗未能制止太后答己干預朝政,也無力制裁備受太后重用的重臣鐵木迭兒貪贓枉法。在繼承問題方面,元仁宗以王約輔助皇太子碩德八剌,並且聽從鐵木迭兒的建議,廢除武仁之約。他將元武宗長子周王和世琜外放鎮守雲南、次子圖帖睦爾放逐海南島。同年冬天,元武宗舊臣皆感憤怒而擁護和世琜叛變,最後敗走漠北,依附察合臺汗國。1320年元仁宗駕崩後,皇太子碩德八剌即位為元英宗。 元英宗繼續實行元仁宗的以儒治國、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制的政策,並於1323年下令編成並頒佈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他還下令拔除權臣鐵木迭兒在朝廷的勢力。然而支援鐵木迭兒的蒙古與色目保守派厭惡英宗的新政,有意發動政變。1323年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趁英宗去上都避暑之際,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南坡地刺殺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仁宗系自此未能再奪得皇位。晉王甘麻剌的長子,鎮守和林的也孫鐵木兒率兵南下,殺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並稱帝,即泰定帝。 泰定帝召回被放逐到海南島的元武宗系圖帖睦爾為懷王。泰定帝於1328年七月崩於上都,丞相倒剌沙擁立七歲的皇太子阿剌吉八為帝,是為元天順帝。而鎮守大都的燕帖木兒與伯顏擁立周王和世琜於漠北、懷王圖帖睦爾於江陵,同年圖帖睦爾先至大都繼位,是為元文宗。燕帖木兒率軍攻入上都,天順帝不知所終。隔年和世琜於漠北和林稱帝,即元明宗。元文宗放棄帝位,派燕帖木兒迎元明宗繼位,並且被立為皇太子。然而燕帖木兒毒死元明宗,元文宗復位,改元天曆,史稱天曆之變。 元文宗時期大興文治,1329年設立了奎章閣學士院,掌進講經史之書,考察歷代治亂。又令所有勛貴大臣的子孫都要到奎章閣學習。於奎章閣下設藝文監,專門負責將儒家典籍譯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編纂《元經世大典》,兩年後修成,為元朝一部重要的記述典章制度的鉅著。然而丞相燕帖木兒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導致朝政更加腐敗。1333年元文宗去世後,為洗刷毒死元明宗的罪行,遺詔立年僅七歲的明宗次子懿璘質班為帝,是為元寧宗。但元寧宗僅在位不到兩個月即去世,不久後燕帖木兒也去世。元明宗的長子妥懽貼睦爾被文宗皇后卜答失裡從靜江(廣西桂林)召回並立為帝,是為元惠宗,又稱元順帝。元朝在二十六年內,換了八個皇帝。 === 惠宗失國 === 元惠宗(元順帝)在位之初,1335年燕帖木兒的兒子唐其勢陰謀推翻,另立元文宗義子答剌海。幸右丞相伯顏粉碎叛亂,但屬於保守派的他掌握朝政,權力盛大。他禁止漢人參政並取消科舉,這些都與元惠宗發生衝突。1340年元惠宗在伯顏之侄脫脫的幫助下,終於廢黜伯顏。脫脫為相與元惠宗親政前期時,元廷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頒行《至正條格》法規,使得革新政治,社會矛盾緩和,史稱至正新政。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脫脫(後改由阿魯圖)主持,兩年後修成。然而元惠宗後期怠於政事,以至於在1350年發生天災人禍後引來民變《征服王朝的時代》〈第六章 元代的中國支配〉: 第157頁.。 元朝後期,特別是1340年代中後期至1350年代期間,乾旱、瘟疫(黑死病傳至中國)與水災時常發生,且自北宋末年杜充挖開黃河大堤以致奪淮入海後,黃河地區水患尤其嚴重。與此同時,元廷財政體系崩潰,通貨膨脹嚴重,不斷收取各種賦稅,使百姓的生活更加艱苦,使得白蓮教逐漸流行,並成為對抗元廷的勢力。早在1325年就發生過河南趙醜廝、郭菩薩領導的武裝起事。1338年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彭和尚、周子旺等白蓮教徒起事失敗,彭和尚逃至淮西。1350年元廷下令變更鈔法,鑄造“至正通寶”錢,並大量發行新“中統元寶交鈔”,導致物價迅速上漲。隔年元惠宗派賈魯治黃河,欲歸故道,動用民伕十五萬,士兵二萬。而官吏乘機敲詐勒索,造成不滿。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在5月率教眾起事,但事洩,韓山童被捕殺。劉福通再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殺出重圍,指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打出“復宋”旗號,以紅巾為標誌。其後郭子興於安徽濠州起事,芝麻李等人佔領徐州,此為東系紅巾軍。西系紅巾軍方面,彭瑩玉、鄒普勝與徐壽輝在湖北蘄州起事,國號天完。紅巾軍勢力遍佈河南江北、江南、兩湖與四川等地,還有非紅巾軍的張士誠等部的起事,民變揭開元朝滅亡的序幕。於元末民變期間,士人多不屑參加叛軍,叛軍也很少利用士人劉浦江《元明革命的民族主義想像》,〈中國史研究〉2014年第3期。 元廷派兵鎮壓各地紅巾軍,丞相脫脫親自率軍南下攻陷徐州芝麻李軍,一度壓制民變軍。然而脫脫在1354年南攻高郵張士誠軍之際,被元廷大臣彈劾而功虧一簣。徐壽輝部最後分裂成兩湖的陳友諒與四川的明玉珍。兩淮郭子興的部下朱元璋於1356年以南京為根據地開始擴充地盤;1363年與據有兩湖的陳友諒作戰,最後於鄱陽湖之戰獲得勝利;1365年佔領兩湖後於同年冬東進攻打據有江蘇沿海的張士誠;1367年平定張士誠後,繼續南下壓制浙江的方國珍,至此江南無一人反抗朱元璋。另外,福建於1357年至1366年間發生亦思巴奚兵亂。福建地方為抵禦反元勢力籌建民團自守,但色目商人僱用的亦思巴奚軍割據泉州並向福建各地擴大勢力,最後被元將陳友定平定。與此同時,元朝在察罕帖木兒和李思齊等率領元軍反擊北方紅巾軍,1363年北方紅巾軍最後在安豐之役中敗給降元後的張士誠,劉福通戰死,韓林兒南下投奔朱元璋,隨後被殺。朱元璋統一江南後於1367年下令北伐,他派徐達、常遇春率明軍分別攻打山東與河南,並且封鎖潼關以防止關中元軍進援中原。明軍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史書稱此為元朝結束之年。然而元廷仍在上都,往後史書稱之為北元。而明廷認為元惠宗順天明命,諡號為元順帝。 元明之際有士人奉元朝為正朔,對元朝皆有故國之情,對於張士誠則有深厚的同情,而對於平民朱元璋則多表厭惡,當時江南士人,不論是否參加張吳政權,或參加朱明政權,乃至獨立人士,都相當懷念元朝。元明之際,由於元代的漢化色彩,漢人文士的華夷之辨觀念極為淡薄,而他們又不滿朱明所為,因而呈現強烈的遺民情結。朱明統治者憑藉紅巾武裝取得政權,在當時正統士大夫看來是“取天下非其道”,難逃僭偽之名,而且元末紅巾運動還帶有濃重迷信色彩,正統士人不僅視其為“賊”、“寇”,而且視之為“妖”。正如紅巾軍於汝陽起事,時人鄭元祐作詩稱“近者汝陽妖賊起,揮刀殺人丹汝水”,1359年,朱元璋部攻杭州,時人陳基記稱“妖寇犯杭”,洪武元年,明軍克大都,戴良作詩感慨“王氣幽州歇,妖氛國步屯”。 明初,不願仕官和不願效忠新朝廷的地主文人為了逃避徵闢而採取自殺、自殘、逃往漠北、 隱居深山等方法,誓不出仕(中國古代銓選,有「身言書判」四方面標準,身體有殘疾者不能任官)。為應對元遺民對明政權的鄙夷與漠視,朱元璋設立深受後人詬病的新刑罰,宣告「士大夫不為君用」律,大規模徵闢前朝遺老、搜羅巖穴隱士,並且殺害許多不願效忠明朝以及為新朝當官的學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導致「才能之士,數年來倖存者百無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山西通志卷.卷一百二十二.人物二十二》《中國通史》第九卷,取士與文字獄張佳《明初的漢族元遺民》,〈古代文明〉2014年1月,第8卷-第1期。 而居於中原的蒙古人則大量留於中原,在明代做官或參軍,史稱「達官」和「達軍」。《明宣宗實錄》卷七六,宣德六年二月辛亥,“清平侯吳成言:所統三千隊伍,漢、韃官軍比年以來屢有死亡及以老疲調去,隊伍多闋。請於五軍諸衛漢韃官軍中選其精銳者補充,從之。” === 北元時期 === 1368年元廷退回蒙古草原,元惠宗退至上都,隔年又至應昌。他繼續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當時北方除了元惠宗據有漠南漠北,關中還有元將王保保駐守甘肅定西,此外元廷還領有東北地區與雲南地區。明太祖為了佔領北方,採取兵分二路,各個擊破的方式,此即第一次北伐。元惠宗戰敗後於1370年在應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後北逃至漠北和林。明將馮勝奪取了甘肅地區。然而元將王保保仍然在漠北多次與明將徐達等人作戰。明太祖曾多次寫信招降,但王保保從不理會,被朱元璋稱為「當世奇男子」。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繼位的元天元帝繼續和明朝對抗,屢次侵犯明境《中國通史 下冊》〈第二十三章 元帝國的組織〉: 第620頁-第622頁.。 至於北元領有的東北地區與雲南地區方面:1371年,元朝遼陽行省平章劉益降明,明朝佔領遼寧南部。然而其餘東北地區仍由元朝太尉納哈出控制,納哈出屯兵二十萬於金山(今遼寧省昌圖金山堡以北遼河南岸一帶),自持畜牧豐盛,與明軍對峙了十幾年,多次拒絕明朝的招撫。1387年馮勝、傅友德、藍玉等人發動第五次北伐,目標是攻佔納哈出的金山。經過多次戰爭,1387年10月,納哈出投降藍玉,明朝佔領東北地區,最後還成立了兀良哈三衛。鎮守雲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在元廷退回草原後仍然繼續忠效之。1371年明太祖派湯和等人領兵平定據有四川的明玉珍,並且勸降梁王未果。1381年12月,明軍攻入雲南,1382年梁王逃離昆明並自殺,隨後明軍攻克大理,明軍平定雲南地區。 明太祖為了徹底掃除北元勢力,於1388年5月命藍玉率領明軍十五萬發動第六次北伐。明軍橫跨戈壁至捕魚兒海(今中蒙邊境之貝爾湖)擊潰元軍,俘虜八萬餘人,元天元帝和他的長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軍擒住,至此北元國勢大衰。1388年元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殺害(此後廢除大元舊制去年號,恢復蒙古傳統,一說1402年鬼力赤殺坤帖木兒後去國號),明人稱為韃靼,北元亡。 == 疆域 == 160px|thumb|合贊印,是元朝元成宗頒給伊兒汗國合贊汗,承認其統治伊兒汗國的獨立性,上刻漢字“王府定國理民之寶” 元朝的前身為蒙古帝國,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成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今貝加爾湖一帶)。經由成吉思汗等蒙古諸汗的經營,以及三次西征之後,蒙古帝國東達日本海與高麗、北達貝加爾湖、南與南宋對峙、西達東歐、黑海與伊拉克地區。成吉思汗時期分疆裂土給東道諸王與西道諸王,東道諸王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大多分封於塞北東部與東北地區,從屬性很高。西道諸王是成吉思汗的兒子,獨立性很好,其中分封長子朮赤於鹹海、裡海以北的欽察草原,後由拔都成立欽察汗國;封次子察合臺於錫爾河以北的西遼舊地,史稱察合臺汗國;三子窩闊臺分封於乃蠻舊地,後由海都建立窩闊臺汗國;蒙古本部由幼子拖雷獲得,後由蒙古大汗直轄。至於又稱漢地的華北地區、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河中地區、伊朗地區與吐蕃由蒙古大汗直轄。1252年拖雷系的蒙哥即位後,命其弟旭烈兀西征西亞,最後建立伊兒汗國,與其他西道諸王合稱四大汗國。命忽必烈經營漢地、最後南滅大理。然而蒙哥於攻宋之役去世,隨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引發爭位使四大汗國紛紛不受蒙古大汗管制,蒙古帝國至此分裂《中國通史 下冊》〈第二十二章 南宋與外族〉: 第559頁-第573頁.。 元世祖忽必烈有鑒於其他三個汗國不服於他,於是將西亞地區大汗直轄地割讓給旭烈兀使其建立伊兒汗國,河中地區大汗直轄地割讓給察合臺汗阿魯忽,以換取他們的支援。1279年元世祖在建立元朝後南滅南宋,一統中國地區,當時的疆域是:北到西伯利亞南部,越過貝加爾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庫頁島,總面積達1100萬平方公里。自滅亡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與爪哇等國有所衝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09年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臺汗國先後攻滅窩闊臺汗國,元朝取得窩闊臺汗國北部和東部的部分領土,總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如果將各汗國一併列入則為2400萬平方公里)。元朝的藩屬國有高麗、緬甸、安南、占城、爪哇及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與伊兒汗國等國。北有漠北諸部、南有南洋諸國、西有四大汗國。其中有兩個直屬的藩屬國,即高麗王朝與緬甸蒲甘王朝,分別建立徵東行省與緬中行省。 西北方面的情勢,1268年窩闊臺汗國的海都意圖奪回汗位而聯合欽察汗國與察合臺汗國反元,史稱海都之亂。直到1304年元成宗時期,元廷與這三大汗國達成和議,使之與伊兒汗國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成為元朝的藩屬國,而元朝設立的行政機構(如行中書省和宣政院)也未包括這些領土。而且元成宗並賜伊兒汗國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實質上也承認其獨立性。到1309年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臺汗國先後攻滅窩闊臺汗國,於元文宗年間編纂《經世大典》時,將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與伊兒汗國作為元朝的藩屬國。 == 行政區劃 == 元朝行政區劃大致上承襲金朝與宋朝制度,然而有兩個不同之處:元朝時的路統轄的面積減少,一路僅轄二州;元廷在路上設有行省等中書省外派單位,最後行省取代路成為一級行政區,形成行省制,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正式在全國實行行省制度。元朝行政區劃由高至低依序分為行省、路、府、州與縣,另有等同行省的宣政院轄地、歸中書省直轄的「腹裡」以及等同州的土司《中國通史 下冊》〈第二十三章 元帝國的組織〉: 第603頁-第606頁.。 腹裡是由中書省直轄的路府,宣政院(初名總制院)轄地主管吐蕃地區。行政首長以蒙古人為主、漢人為副。每省設定丞相一員,其下有平章、左右丞相即參知政事官,名稱大略與中書省相同。元代在行省以下各行政區均設定達魯花赤作(斷事官)為地方首長,並以漢人或當地土人為副,以利蒙古人控制地方區域。每路以達魯花赤為主、總管為副各一員。而府州縣均以達魯花赤為主、尹為副。州、縣均分上中下三等,中下州改州尹為知州。土司分有宣慰使、宣撫使與安撫使,於湖廣行省境內設定十五個安撫司,又於湖廣、四川行省分至四個軍。邊區的安撫司和軍,約當內地的下州,也置達魯花赤為主,其副為地方人士。縣以下基層行政區劃設有城關的坊裡制與農村的村社制。坊裡制於城內分若干片,名曰隅(如東西隅、西南隅之類)。隅下設坊,置坊官、坊司。坊下設裡或社,置里正、社長;有的設巷而不設裡,置巷長。村社制又稱村疃制度,於縣下設鄉,置鄉長,有的改設里正。鄉之下設都,置主首。都之下設村社,社設社長。 行中書省全稱為“某某等處行中書省”,簡稱“某某行中書省”或“某某行省”,源自金朝的行尚書省。這是基於新徵服之地的文化差異太大,所以中央政府就專門設定外派單位來管轄之。由於戰爭等需求,行省除了負責行政之外也負責軍事,最後逐漸形成一級行政區。早在蒙古時期就設有燕京(華北漢地)、別失八里(西遼等今新疆地區)、阿母河(中亞河中地區)等三斷事官或行尚書省。元朝初年的行省管轄範圍很大,改變也比較頻繁,主要由中書省宰執帶相銜臨時到某一地區負責行政或征伐事務。1260年,元世祖於國內設定十路宣撫司,次年罷之。隔年改設十路宣慰司,漸成定製,並且設定陝西四川行省。往後直到滅宋為止,大多採行宣慰司與行省並行的制度。行省大多依據西夏、大理疆域與南宋新失之地設定,稱為「中書省臣出行省事」,滅南宋將全國分為中書省直轄的腹裡、宣政院轄地與十多個行中書省,並設定專司徵討外國的行省。1321年元英宗時期共設定十一個行省(包含在藩屬國高麗設定的徵東行省《元史·地理志一》載:“(世祖)二十七年……立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有一:曰嶺北,曰遼陽,曰河南,曰陝西,曰四川,曰甘肅,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廣,曰徵東,分鎮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軍四,安撫司十五,縣一千一百二十七”。)。至元朝末年,行省增至十五個。 * 一級行政區分佈: # 腹裡:由中書省直轄首都大都附近的中心之地,約今河北、山東、山西及內蒙古部分地區。 # 宣政院轄地:宣政院除了管理全國佛教事務外,尚管轄吐蕃地區軍政事務,約今青海、西藏。 # 行中書省:元世祖至元成宗時期設有十個,陝西、遼陽、甘肅、河南江北、四川、雲南、湖廣、江浙、江西、嶺北行中書省。 # 另外甘肅行省之西的哈密力(今哈密地區)、北庭都元帥府(別失八里)與火州之地不屬任何行省管轄《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 譚其驤. 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59頁-第60頁。 * 徵討行省分佈: # 徵宋行省:如中統和至元前期的陝西四川行省、河東行省、北京行省、山東行省、西夏中興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雲南行省、平宋戰爭前後的荊湖行省、江淮行省等。滅宋後定型為一般的行中書省。 # 徵外行省:於高麗設定徵東行省(又稱徵日本行省)、於緬甸(蒲甘王朝)設定緬中行省(又稱徵緬行省)、於安南(陳朝)設定交趾行省(又稱安南行省)、於占城設定占城行省(蒙越戰爭失敗後撤銷)。這些都是臨時性的建置,事畢即罷。只有徵東行省,到元朝中期之後,穩定成高麗王的頭銜。行省丞相分別由該國國王或遠徵軍主將擔任,自闢官屬,且財賦不入都省,視作藩屬國,故與其他行省性質不同。 # 平亂行省:元末民變時,元廷為便於鎮壓民變軍,先後於腹裡地區的濟寧(今山東鉅野)、彰德(今河南安陽)、冀寧(今山西太原)、保定、真定(今河北正定)、大同等地置中書分省。又分別設立淮南江北行省(至正十二年設於揚州)、福建行省(至正十六年設於福州,後分省泉州、建寧和延平)、山東行省(至正十七年)、廣西行省、膠東行省(至正二十三年)和福建江西行省(至正二十六年)。 另外元末民變的群雄也設定行省以便於統治,如天完之江南行省、汴梁行省、隴蜀行省、江西行省,韓宋之江南行省、益都行省,以及朱元璋所置江西行省、湖廣行省、江淮行省、江浙行省等。 元代行省之下的政區劃分十分複雜且時常變化,簡單時只存在行省、府州、縣三級,複雜時則會出現行省、道(宣慰司)、路(總管府)、府州、縣五級的情況。這跟元代“投下封邑”制度息息相關,具體政區分級可能有: *道(宣慰司) 元代的道的直接來源即宋金的道路制度。中統三年李璮之亂爆發後,元廷為監察境內漢族世侯,開始仿照宋制設立臨時且轄區不定的宣慰司,此時宣慰司多數兼行省相副銜。隨著中國的統一,過於龐大的行省已經無法有效處理省內事務,且也有外重內輕之嫌,故至元十五年以後,對宣慰司進行大量的改革,裁撤了宣慰使相副銜並改任行省下屬,使之成為轄區固定的行省分支機構及分管區域,其轄區劃分也大致與宋金的道路級政區重合。同時由於行省首府附近的地域不設宣慰司,因此產生了直屬省部的路州以及分屬諸道的路州,但性質上這些都屬於“直隸路州”。 *直隸路州與封邑型政區 元代直隸於省部或宣慰司道的路州中存在大量的投下封邑型政區,這也是造成元代行政區劃層級嚴重混亂的主要原因。基本上,直隸省部或宣慰司道的路州政區除少數衝要繁盛之地外,都是分封予漢族世侯和蒙古宗室的投下封邑。根據其規模戶口的大小,可以分為總管府路、府、州三類,其關係則可參考吳澄所云“皇元因前代郡縣之制損益之。郡之大者曰路。其次曰府若州……府若州,如古次國、小國。路設總管府,如古大國之為連率”。 # 總管府路:總管府路的設定與宣慰司道相似,也是源於宋金的道路制度,但目的性質不盡相同。蒙古初入主中原,以四大世侯為首的漢族地方軍閥向蒙廷效忠,蒙廷則依仿金代制度,授予“某路都元帥”“某路都總管”的頭銜,確認其在地方的高度世襲自治權,從而建立在漢地的政權機構,是為總管府路之濫觴,此時諸路規模建制與金代諸路相仿,四大世侯為首的有力總管其轄區更大。李璮之亂爆發後,元世祖為削弱地方割據勢力,不但開始設定流官監察的宣慰司道,同時也對這類具有封邑性質的總管府路進行拆分,使一路僅轄三至四府州,但並沒有改變總管府路封邑的政區性質,而是把它們轉封給蒙古宗室,轉封過程遵從“畫境之制”,儘量使一王之封自成一路。滅宋後,置路以封諸侯的制度也在舊宋屬地推行,這次的劃分則更加零散,甚至到了“一州自成一路”的狀況。 # 直隸府:除了總管府路的屬府屬州,一些府因為地處衝要或者以一府為封邑(主要在北方)而直隸於省部或宣慰司。少數人口眾多地域廣大的直隸散府(如南陽府、汝寧府、歸德府等)經過後世的屬區調整後更轄屬州。直隸府與總管府路相比數量非常稀少,並非投下封邑的主要形態。 # 直隸州:與直隸府相似,極少數一些地處衝要或以一州為封邑的州(主要在北方)也直隸於省部或宣慰司。比較特殊的狀況是,假如一些宗王的封地只有一縣(比如蒙古開國功臣畏答兒之孫忽都虎郡王的封邑陽山縣)的話,該縣一般會升格為直隸州(升為桂陽州)。直隸州的數目比直隸府稍多,但仍遠不及總管府路。 封邑型政區與其他直隸路州的最大區別在於達魯花赤的設定,封邑型政區的達魯花赤最早不由中央簡任,而是由封君選任,作為封君在其封邑的代理人,行使最高決策權,保證封君在封邑的利益,而為了強化中央集權,一般上實際負責路州行政的總管、知府等為朝廷選任。 *統縣型政區 統縣型政區即直接統領縣級政區的中層政區,同樣分為路(實質上為總管府路之首府即總府,總府所轄縣在史料中多記述為直轄於路)、府、州三類,這些政區或作為投下封邑的一部分隸屬於總管府路或部分直隸府(稱為屬府、屬州),或作為獨立的封邑直隸於省部或宣慰司道。其中屬府的數量非常少,主要的統縣型政區依然是屬州。 == 政治制度 == 元朝與蒙古帝國的皇位繼承異於中國歷代王朝,採取庫力臺大會推舉的制度,由王室貴族公推大家的領袖。而元朝皇帝也是兼任蒙古帝國的可汗,由於元世祖的汗位沒有經過庫力臺大會的認可,使得四大汗國紛紛不奉正朔,直到元成宗方恢復宗主關係。元世祖建立元朝後,有意立真金為太子,定傳子之局,可惜真金早死而使繼承問題又浮現。元朝而後常因皇太子早死或兄弟爭位而動盪不安,中期又有武仁之約的協定,武宗系與仁宗系交替繼承皇位,然而又因元仁宗廢除協定而再度混亂。元朝的繼承問題直到元惠宗方穩定,但也進入元朝末期《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第五章 蒙古興起與大元帝國-草原民族的統一中國: 第81頁-第114頁.。元朝政治制度與金朝一樣承襲宋朝制度,採取文武分權的制度,以中書省總理政務,樞密院掌管兵權。然而元朝的中書省已成為中央最高行政機關,元朝不設定門下省,尚書省時設時不設,僅元世祖時期與元武宗時期有設定,所以門下省與尚書省的權力皆交給中書省。中書省統領六部,主持全國政務,形成明清內閣制的先驅。其組織架構繼承南宋體制,宰相的稱呼共有中書令、司統率百官與總理政務等,常以皇太子兼任。下分左右丞相,中書令缺則總領中書事務。平章政事又居次,凡軍國重事,無不參決。副相方面有左右丞、參政等。六部共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與工部,內有尚書、侍郎。尚書省主要負責財政事務,不過時置時廢。樞密院執掌軍事,御史臺負責督察,與宋朝制度大致相同,然而在地方設有行中書省、行樞密院與行御史臺。此外又有掌管學校的集賢院、掌管御膳的宣徽院、掌管驛傳的通政院,其他還有太常禮儀院、太史院、太醫院與將作院,略前代的九寺諸監。最後新成立的是宣政院(初名總制院),負責佛教及吐蕃(今西藏)地區軍政事務,這是前代所沒有的。 元朝在推行漢人的典章制度與維護蒙古舊法之間,時常發生衝突,並且分裂成守舊派與崇漢派。早在元太祖成吉思汗攻佔漢地後,有賴耶律楚材與木華黎推行漢法以維護其典章制度。當時近臣別迭建議將漢人驅趕並把中原變成大牧場以收取財富,遭到耶律楚材的反對,他認為可用徵稅的方式獲得財富,因此保留了漢地的典章制度。他積極改變蒙古軍以往「凡攻城邑,敵以矢石相加者,即為拒命,既克,必殺之。」的作風,努力興科祟儒、整頓吏治,實為漢法推行之祖。木華黎為了便於管理漢地,也於漢族四大世侯合作,逐漸鞏固了對河北、山西等地的治理《征服王朝的時代》〈第六章 元代的中國支配〉: 第158頁-第165頁.。 後來管理漢地的元世祖忽必烈也積極推動漢法,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等創設典章制度,如劉秉忠、許衡和姚樞等,並提出了「行漢法」的主張。積極推動了學習漢文的熱潮。如元世祖就非常熟悉漢文典籍、禮儀制度,並能用漢文創作詩歌,並且還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太子必須學習漢文。接受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提議的「儒教大宗師」稱號。忽必烈最後在大都建元稱帝,建立中國式的元朝,建立了一套以傳統中國中央集權作藍本的政治體制,例如設立了三省六部和司農司等一系列專司機構,使用中原的統治機構來統治人民,任劉秉忠等人的規劃建立首都大都。然而,元世祖在李璮叛亂後,對漢人的信任下降。而四大汗國以及守舊派蒙古王室都不滿元世祖行漢法的舉動,或叛變或疏遠之。元世祖晚年也漸與儒臣疏遠,任用阿合馬、盧世榮與桑哥等色目人與漢人為首的理財派,漢法最後未成為一套完整的體系。後來的元仁宗、元英宗、元文宗與元惠宗等人更是可以純熟地運用漢文進行創作。一些入居中原的蒙古貴族,羨慕漢文化,還請了儒生當家庭教師教育子女。為了學習方便還翻譯了許多漢文典籍,諸如《通鑒節要》、《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周禮》、《春秋》、《孝經》等。但崇漢派與守舊派時常發生衝突與政變,例如南坡之變等。 在人才選用方面,元朝雖然許多制度都沿襲了宋朝,但關於科舉,元朝前期並沒有常態化的定期舉辦科舉,因此高階官僚的錄用端看與元廷關係遠近而決定,主要採取世襲、恩蔭與推舉制的方式。此外尚有循胥吏(小公務員)昇進為官僚的方式,這與宋朝制度大異。宋朝官與吏的界限分明,胥吏大多以胥吏為終,然而元朝因為缺乏科舉取才,就以推舉或考試胥吏的方式晉升為官,這打破官吏屛障,使官吏成為上下的關係。科舉選材方面,窩闊臺汗聽從耶律楚材建議,召集名儒講經於東宮,率大臣子弟聽講。又置“編修所”於燕京,“經籍所”於平陽,倡導學習漢族古代文化,又在1234年設“經書國子學”,以馮誌常為總教習,命侍臣子弟 18人入學,學習漢文化。並且於1238年以術忽德和劉中舉辦戊戌選試,此次科舉取士錄取4030人,並且建立儒戶以保護士大夫。但最後仍廢除科舉,改採推舉制度,往後於1252年與1276年兩次共入選3890儒戶。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正式設立了國子學,以河南許衡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親擇蒙古子弟使教之,遍學儒家經典文史,培養統治人才。1289年元世祖下詔登記江南人口戶籍,次年正式施行推舉制度,此次登記成為後來戶計的依據胡青、林容、肖輝主編, 江西考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頁98-99。直到1313年,提倡漢化運動的元仁宗下詔恢復科舉,元仁宗恢復科舉,由程鉅夫、李孟、許師敬擬定元朝科舉制度。1314年八月在全國的17處考場,舉行鄉試,1315年二月和三月相繼在大都舉行會試和殿試(廷試),因為是在延祐年間舉行的,史稱“延祐復科”,本次科舉以程朱理學為考試的內容。榜分左右兩榜,官位相同,第一名從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進士三甲以下都能授正八品官員,如1238年戊戌選試的狀元楊奐,1315年的乙卯科左榜狀元張起巖詳細規則見《元史》第三十一選舉志。元朝前後共舉行過16次,選舉蒙古、色目、漢人、南人進士約1100餘人。蒙古、色目人應舉者遠遠少於漢人、南人。然而為了保障蒙古人與色目人的名額,實行難度不同的「分榜取士」,並且給蒙古人與色目人保留了超過其應舉比例的名額,這也讓蒙古與色目子弟失去了學習漢族文化的積極性和進取精神。《元統元年進士錄》的記載稱四等人名額相等,各25人,但讀書人總數確實南人、漢人要遠多於蒙古、色目,因此也有破例,如延佑首科的錄取名額給左榜的要遠多於右榜。雖然是聊勝於無的科舉,但在形式上已經恢復,且持續堅持下去。原來放棄科舉計程車子重新獲得了入仕機會,因此漢族士大夫莫不對元廷忠心耿耿。在元朝滅亡之際,捨身殉國的就有很多是科舉出身者,可見科舉復辦對懷柔漢族士大夫有一定效果。 元朝行政特點是使用大量公式化的公文格式和斷例,稱條格。 == 外交 == 元朝時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其中威尼斯商人尼可羅兄弟及其子馬可波羅成為得到元朝皇帝寵信,在元朝擔任外交專使的外國人。元廷曾要求周邊一些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本、安南、占城、緬甸、爪哇)臣服,接受與元朝的朝貢關係,但遭到拒絕,故派遣軍隊進攻攻打這些國家或地區,其中以元日戰爭最為著名,也最慘烈。 === 東北亞諸國 === 東北方面有高麗王朝與日本鎌倉幕府。高麗王朝領有朝鮮半島,之後被崔氏政權統治,高麗王變成傀儡。高麗先後臣服於遼朝與金朝,蒙古興起後與高麗共同伐金,並約為兄弟之國。1225年蒙古要求高麗向其朝貢,蒙古使節抵達義州邊境時,被高麗所害,當時蒙古忙於西征,無暇徵討。1231年窩闊臺汗派撒禮塔率兵入侵高麗,崔氏政權領袖崔瑀抵禦失敗,高麗首都松都(今開城)被攻陷,史稱高麗蒙古戰爭。蒙軍設定多位達魯花赤以監督高麗政事。隔年崔瑀殺死達魯花赤,擁護高麗王高麗高宗從松都遷往江華島,並且長期抗蒙,另外三別抄軍抵抗蒙軍至1273年。然而高麗朝廷分裂成反戰的文派,與抗蒙的崔氏政權。貴由、蒙哥時又四次討伐掠奪高麗地,1258年崔氏政權被顛覆後,高麗高宗遣子稱臣,正式成為蒙古的藩屬國。1283年元世祖為了討伐日本,於高麗國設定徵東行省,高麗王為行省的左丞相,內政受蒙古人控制。高麗君主從忠烈王開始娶蒙古公主為妻,高麗君主繼承人按照約定,必須在元大都以蒙古人的方式長大成人後,方可回高麗。高麗成為元朝的藩屬國後,元世祖六次遣使者要求日本朝貢,均告失敗,於是發起元日戰爭。1274年元軍發動第一次侵日戰爭,日本史書稱為“文永之役”,元廷派三萬二千餘人東徵日本,最後因為颱風侵襲而傷亡慘重。1281年七月,忽必烈又發動第二次侵日戰爭,日本史書稱為“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軍十餘萬人,到達壹岐、志賀等島,因日軍積極抵抗,且元軍又遇到颱風,最後再度慘敗。通常認為颱風(日本人稱之為“神風”)與元軍不擅水戰是造成失敗的最大原因(另一方面,據稱高麗和南宋工匠故意製作式樣錯誤的戰船)。而後元世祖又準備第三次東徵,因大臣勸阻,再加上出兵安南的緣故而罷。而後元世祖多次遣使均遭日本拒絕,通使關係一直未能建立,但是元朝與日本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仍然十分繁盛,來元日本人以商人與禪僧最多。元廷令沿海官司通日本國人市舶,主要港口是慶元(今寧波)。 === 南洋諸國 === 南洋諸國有安南(陳朝)、占城與爪哇(滿者伯夷)等國。安南國據有今越南北部,於五代北宋時期獨立於中華。蒙古大汗蒙哥於1257年派兀良哈臺南攻安南,蒙越戰爭爆發。越南陳太宗被蒙軍擊敗,上表稱臣,蒙哥封為安南國王,而越南陳聖宗繼位後不願向元朝稱臣。當時在安南南方還有占城國,1282年占城國王因陀羅跋摩六世遣使朝貢,元世祖因此設定荊湖占城行中書省,以阿里海牙為該行省的平章政事。由於占城王扣留元使,元世祖藉此發兵分水陸攻打占城與安南。他以唆都率水軍由廣州渡海攻打占城。隔年蒙古水軍攻下占城國王據守的木城,占城國王因陀羅跋摩六世求和,但於蒙古退軍後殺使者《元史卷210‧列傳第97‧外夷三》。1284年元世祖再派鎮南王脫歡、阿里海牙與唆都率陸軍借道安南南征占城,被時任太上皇的陳聖宗反抗而爆發戰爭。元軍大舉入侵,佔領安南國都。但陳聖宗、陳興道率領的陳軍積極抵抗,並且瘟疫四竄。最後元軍於1285年撤退,途中遭安南軍襲擊,損失過半。而後1288年又南征失敗,隨後安南請和。這場戰爭至元成宗才廢止,安南與占城相繼入貢元廷。當時南洋群島諸國,也多貢於元朝。有名的有馬蘭丹(今馬六甲)、蘇木都拉(今蘇門答臘)等。1292年元世祖命亦黑迷失、史弼與高興率福建水軍南征爪哇滿者伯夷王國,並降其鄰國葛郎(爪哇島以東),但中計受突擊,戰敗而還,以後爪哇仍然派使朝貢。另外自元世祖起亦曾派使者招降泉州和澎湖外海的瑠求,但探訪未果,其在東南外海的統治所及僅至設立巡檢司的澎湖。 === 西南地區 === 西南地區有大理國、吐蕃、緬甸(蒲甘王朝)、八百媳婦國(蘭納泰王國)與暹邏。大理源自唐朝的南詔,937年由段思平滅南詔建國,佔有現今雲南地區,後由高昇泰等高氏政權掌控。1252年蒙哥汗命忽必烈與兀良合臺自四川迂迴南滅大理,原大理國王段氏被任為大理世襲總管。吐蕃自晚唐就走向分裂,但其境內藏傳佛教(又被漢人貶稱為喇嘛教)在經歷過一次毀滅的打擊之後復甦。1247年窩闊臺汗次子闊端召請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來涼州,史稱涼州會盟,此後薩迦派與蒙古大汗形成了佈施關係(詳見元朝治藏歷史)。元世祖忽必烈封貢嘎堅讚的侄子八思巴為「帝師」,兼任總制院(後改為宣政院)院使,取得了統治吐蕃地區的權力,再由薩迦法王往下分封土地。緬甸為唐朝的驃國,宋朝以後稱緬,國內部落稱甸,所以又稱緬甸。元朝初期緬甸為蒲甘王朝,其王朝西併阿剌幹(今孟加拉灣一帶),南併勃固(今仰光以北),並進佔暹羅。元世祖派使招降不從,緬甸反派軍入侵雲南,元緬戰爭爆發,而後元兵又多次進攻緬甸。1283年元世祖派軍入侵緬甸,兩年後緬甸王請和。1287年緬甸內亂,元軍乘機進攻緬甸,蒲甘城破,緬甸成為元朝的藩屬,緬甸王那羅梯訶波帝失去王位,元廷建緬中行省,而後以蒲甘國王任行省左丞相,成為元朝傀儡。1368年撣族於緬甸東部阿瓦建立阿瓦王國,首領為阿散哥。孟族建都於馬達班,1369年遷都勃固,建立勃固王朝,二王國南北交戰。撣族阿散哥挾持緬甸王,使元成宗派元軍討伐,最後迫使阿散哥派使朝貢。蘭納泰王國(元人稱八百媳婦國)位於撣族東邊的金三角,曾聯合阿散哥抵抗元軍,元廷多次討伐未果,直到元泰定帝時才內附。暹羅地區原有素可泰王朝(元人稱暹國)、大城王國(元人稱羅斛)以及其他小國。暹國曾擴張其勢力於馬來半島,元成宗後遣使進貢八次。羅斛自元世祖末年就開始進貢,並於元末時期併吞暹國等小國,統一為暹羅國。 === 歐洲與非洲諸國 === thumb|《馬可·波羅遊記》插圖:馬可·波羅和忽必烈汗在大都的王廷 在蒙古帝國進行三次西征的同時,正值教宗提倡十字軍東徵進軍西亞地區的伊斯蘭國家以收復耶路撒冷;由於教宗急需外援以抗衡伊斯蘭教徒,同時歐洲的基督教國家剛經歷過蒙古第二次西征不久,再加上東西交通十分便利,紛紛派使者東行了解這個東方大國 元朝也裡可溫教和世界歷史發展的關係. 陳昭吟. 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 第六期. 2006年6月. 59頁-92頁.。教宗於1245年曾派柏郎嘉賓經欽察汗國到和林謁見貴由汗,返國著成《柏朗嘉賓蒙古行紀》。1253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派魯不魯乞以傳教為名到和林進見蒙哥汗,返國著有《魯不魯乞東遊記》。元朝建立後,與歐洲國家的往來仍舊頻繁。最著名的是義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他隨經商的父親、叔父於1275年到元朝進見元世祖,直至1291年才離去。他擔任元廷官吏,歷遊元朝各地,其著寫的《馬可波羅遊記》對元朝進行多角度反映,吸引歐洲人東行中國。1316年義大利人鄂多立克經海路至元大都,參加了元泰定帝的宮廷慶典,回國著成《鄂多立克東遊錄》,範圍遠達西藏,對元大都及宮廷的描寫較細。另外元朝與非洲地區諸國也有來往,時人汪大淵在1330年和1337年二度飄洋過海親身經歷的南洋和西洋二百多個地方的地理、風土、物產,最後著成《島夷誌略》,影響明代初期的鄭和下西洋。 == 軍事 == 元朝軍隊按照親疏關係分成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與新附軍等四個等級。蒙古軍與探馬赤軍主要是騎兵。漢軍、新附軍大多為步軍,也配有部分騎兵。水軍編有水軍萬戶府、水軍千戶所等。炮軍由炮手和制炮工匠組成,編有炮手萬戶府、炮手千戶所,設有炮手總管等。一部分侍衛親軍中,還專置弩軍千戶所,管領禁衛軍中的弓箭手。 蒙古軍是元朝軍隊的骨幹,主要由蒙古族組成。蒙古軍早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即創立,平時分佈在草原上駐牧,戰時臨時招集。採用兵民合一的萬戶制,按十進位制編組成十戶、百戶、千戶。只要是十五歲至七十以內的人皆服兵役,其童子稍微年長者也組成「漸丁軍」。元朝時期在漢地和江南軍戶中籤發丁男應役。探馬赤軍又名簽軍,隨著戰爭的發展,統治者需要一支蒙古軍隊長期留守被征服地區,於是從蒙古各部中“簽發”了部分士兵,組成專門用於鎮戍的探馬赤軍。自1217年木華黎討伐金朝時建立,由弘吉剌、兀魯兀、忙兀、札剌亦兒及亦乞烈思五部組成,西征花剌子模後回族、維吾爾族與突厥族等族成為探馬赤軍的一部分。探馬赤軍精於火砲與西方的回回砲,攻城力強。「下馬則屯聚牧養,上馬則備戰《元史‧志第四十六‧兵一》:「探馬赤軍則諸部族也。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籤為兵。十人為一牌,設牌頭,上馬則備戰鬭,下馬則屯聚牧養。」」《中國通史 下冊》〈第二十三章 元帝國的組織〉: 第608頁-第610頁.。 漢軍是蒙古帝國佔領漢地後發民為兵,主要由金朝女真與契丹降軍、早期降蒙的南宋軍、漢地的地方漢族武裝勢力與簽發漢地百姓等所組成。窩闊臺汗於1229年收編金朝女真與契丹降軍《元史‧列傳第五十三‧石抹狗狗》:「歲辛未,太祖至威寧,高奴與劉伯林、夾谷常哥等以城降。會置三萬戶、三十六千戶以總天下兵,遂以高奴為千戶,遙授青州防禦使,佩金符。」,在漢地民戶中大規模簽發士兵,補充漢軍兵員,將蒙古軍的編製和官稱用於漢軍系統強。各漢軍萬戶統軍人數不等,「大者五、六萬,小者不下二、三萬」。漢軍有「舊軍」與「新軍」的區別。舊軍主要指敵國降軍和地方武裝勢力,新軍指從漢地百姓簽發的新兵。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蒙元帝國的統治重心由漠北草原移到了中原漢地。元世祖對軍隊體制進行改革,逐步建成中央宿衛軍和地方鎮戍軍兩大系統,確定了元軍的編製和隸屬關係,在元朝對外戰爭中,漢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附軍主要是元朝南征南宋期間收邊的降軍,又被稱為新附漢軍、南軍等。新附軍內名號繁雜,而是元廷因士兵所具不同特點而起的名稱,如券軍、手號軍與鹽軍等等。估計當時新附軍的數量在二十萬人上下,元帝將新附軍分編到元軍的侍衛軍和鎮戌軍中;或以蒙古、漢人、南人建立新的軍府,管領新附軍人。每當有戰事發生,首先調發各軍中的新附軍出征,其餘則從事屯田和工役造作。經過多年的戰爭消耗和自然減員,新附軍數量日益減少,最後式微。 元朝的防衛分宿衛和鎮戍兩大系統。宿衛軍由怯薛和侍衛親軍構成,其中怯薛軍保留自成吉思汗創立的「四怯薛番直宿衛」,常額在萬人以上,元朝功臣博爾忽、博爾朮、木華黎、赤老溫或其後人充任怯薛長。在戰爭中,怯薛則是全軍的中堅力量,被稱之為「也客豁勒」(大中軍);侍衛親軍則是忽必烈在華北漢人世侯的建議下所置,在初期蒙制怯薛未形成戰鬥力之時負責宿衛之職以及與阿里不哥爭奪權力。其後,侍衛親軍用於保衛大都,衛設都指揮史或率史,隸屬於樞密院。鎮戍軍由蒙古軍和探馬赤軍守衛靠近京畿的要地,華北、陝西、四川的蒙古軍、探馬赤軍由各地的都萬戶府(都元帥府)統領,隸屬於樞密院。南方以蒙古軍、漢軍、新附軍共同駐守,防禦重點是江淮地區,隸屬於各行省。鎮戍諸軍,有警時由行樞密院統領,平時日常事務歸行省,但調遣更防等重要軍務則歸屬樞密院決定。 元朝水軍原是為了元滅宋之戰而準備,1270年命劉整建造大量水軍。襄樊之戰時元朝水軍與陸軍協同包圍襄陽,攻下後降將呂文煥又率元水軍與河岸陸軍協同於丁家洲之戰擊潰南宋水軍精銳,至此領有全部長江水域。而後張弘範又率元朝水軍(平底船)渡海南下追擊南宋海軍,最後於崖山海戰包圍殲滅之,元朝水軍在滅宋之戰有重要的功能。元朝融合了南宋和阿拉伯航海技術,使海軍技術更加成熟,然而在對外戰事中,元日戰爭與元爪戰爭均以失敗結束,而且對日戰爭兩次均被颱風所毀,只有對占城的戰役獲勝而已。 == 人口 == 早在蒙古時期,北方人口就不斷的南逃,總人數約佔北方人口的十分之一,這種現象到惠宗時都還持續發生,元廷屢禁而不能止。在大蒙古國征服金朝期間在戰地進行了大規模屠殺和掠奪。隨後的瘟疫與饑荒導致東亞地區大量人口消失,其中又以金朝的華北和南宋的川陝四路十分嚴重。這是導致“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發生的重大原因。 1234年3月9日金滅亡後,華北地區約有110萬戶與600萬人,只有1208年的金朝人口5353萬的13%《中國人口發展史》,第201頁和第211頁。 作者:葛劍雄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蒙古宋戰爭期間,南宋境內因戰爭總計消滅了大約1500萬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陝四路地區。《中國人口發展史》,第217頁。 作者:葛劍雄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1279年元軍完全剿滅四川的抗元勢力後,在1280年的戶口調查僅為9萬餘戶與50萬餘人,只有1231年蒙古入侵川陝四路地區前的4%。大蒙古國時期有過兩次戶口統計,先有1235年窩闊臺汗推行的乙未籍戶,獲得華北地區如燕京(今北京)、順天(今河北保定)等三十六路的人口資料,後有1252年蒙哥汗完成的壬子籍戶,顯示華北人口略有增加。1271年元世祖建國號為大元。雖然在元成宗到元惠宗至正初年期間政治動盪不安,儘管每年也成百上千次人民起義,但社會上基本處於安定狀態,經濟大體上也是呈現增長的狀態,這些都促使人口增長,大約在惠宗至正十年(1351年)達到高峰。元惠宗至正年間(1341年-1370年)全國發生多次大規模的災荒饑饉疾病和瘟疫,最終促使紅巾軍起義爆發。紅巾軍起義之後又造成人口大量減少。明太祖建國後論到:「前代革命之際,肆行屠戮,違天虐民,朕實不忍。」《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前代革命之際,肆行屠戮,違天虐民,朕實不忍。諸將克城,毋肆焚掠妄殺人,元之宗戚,鹹俾保全。」 元代戶口統計並不是準確,無法涵蓋的人口包括逃戶、因土地兼併而蔭蔽的隱戶、流民以及私屬人口等。朝廷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口包括:嶺北等處行中書省、雲南等處行中書省、西南土司地區和宣政院轄地的居民;蒙古諸王、貴族、軍將的大量私屬人口(驅口、投下戶,怯憐口、打捕鷹房人戶);獨立於州縣以外的諸色戶計(軍戶、站戶、匠戶、民屯戶、釋、道、儒戶、遊食者)等。現在歷史學者只能根據史書的原始資料與他們掌握的歷史資料的來推斷,所以差異甚大,僅作參考。人口逃亡的現象很嚴重,如1241年,忽都虎等元籍諸路民戶1,004,656戶,逃戶即達280,746戶,佔全部人戶的28%。另外,隨著民族關係日益密切,往來與雜居也相當普遍。從蒙金戰爭時期就陸續有大批漢人被遷往蒙古草原以及天山南北、遼陽等處行中書省與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各地;蒙古與色目官員、軍戶、商人等也大量移居中原內地;雲南地區居住的蒙古人約十萬人左右;大都、上都等政治城市及杭州、泉州、鎮江等商業城市都居住許多蒙古人、畏兀兒(維吾爾祖先)、穆斯林、黨項人、女真人與契丹人等,促成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中國文明史·元代》〈第四章 曲折發展的社會經濟〉: 第180頁.。 ===「四等人制」=== 有說法認為由於蒙古人與漢人的人數比例極不平均,元廷為了保護蒙古人地位,主張蒙古至上主義,對於不同族群之間形成相對禮遇或相對受限的不同待遇,其優先順位的排序先後為蒙古人、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和西夏人)、漢人(原金朝統治下人民)、南人(南宋統治下的漢人)等四類人,組成了四等人制的階級制度,雖然該制度並不見於官方文告及檔案。有學者認為,元廷給蒙古人與色目人極大的權利,並讓漢人與南人負擔較大的賦稅與勞役,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十分沉重《中國古代經濟簡史》第五章 〈封建社會唐(後期)宋遼金元的經濟〉. 復旦大學. 1982年: 第126頁。儘管學術界迄今並沒有發現元代有把臣民明確劃分為四等的專門法令,但元廷對於各民族的不平等態度卻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規定中《元史》選舉、百官、兵、刑法等志;《元典章》刑部等紀錄。,例如漢人打死怯薛需要償命,而怯薛打死漢人只需「斷罰出徵,並全徵燒埋銀」(原文為怯薛歹蒙古人,怯薛歹為元代一特權階級)《元史‧卷一百零五‧刑法志》。元朝科舉中,蒙古人與色目人列為一榜,稱為「右榜」,他們只用考2場鄉試,會試及500字以上「策問一道」,但漢人和南人是「左榜」,要考3場鄉試,會試及1000字以上「策問一道」。此外漢人做官大多隻能做副貳,只有少數漢人能為官高等,如元初的史天澤、元末的賀惟一等曾官拜丞相)。 ===「九儒十丐」=== 有說法認為「九儒十丐」是元朝的定製,顯示出在蒙古統治下儒士在社會的下等地位。此「九儒十丐」的說法來自南宋遺民謝枋得,其〈送方伯載歸三山序〉雲:「滑稽之雄,以儒為戲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貴之也,貴之者,謂有益於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後之者,賤之也,賤之者,謂無益於國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南宋)謝枋得《疊山集.送方伯載歸三山序》及同樣是南宋遺民的鄭思肖〈大義略序〉曰:「韃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南宋]鄭思肖《鐵函心史.大義略序》但因其政治立場,並不能完全盡信,或作為元朝儒士社會地位低下的佐證。中外史學界已有學者對元代儒士的地位問題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否定了元代儒人地位低落的說法。 元代戶口表 年代 戶數 口數 備註 西夏惠宗天賜禮盛國慶元年(1069年) 估2,300,000人 西夏立國後的第二次高峰,第一次是1038年,243萬人。 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年) 8,413,164戶 53,532,151人 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 15,500,000戶 估80,000,000人 本年為南宋人口數的高峰值,同年蒙古滅金,史書無戶口數記載,史學家葛劍雄估算本年金朝統治區有大約110萬戶,600萬。 窩闊臺八年(1236年) 11000000戶 估6,000,000人 此時蒙古領有原金朝與西夏的華北地區,去年實施的乙未籍戶至本年完成。 蒙哥二年(1252年) 估11,278,745人 本年完成壬子籍戶王育民《中國歷史地理概論》下冊,元代人口的變化:“乙未籍戶後,北方人民要向政府承擔絲料、包銀等科差,加上軍戶的簽發,軍馬的拘括,“徵求需索,民不堪命”,不得不“借賈人銀以償官,息累數倍,曰羊羔兒利。至奴其妻子,猶不足償”,被迫棄家逃亡。如邢州(今河北邢臺)啟昔禮、把帶二答剌罕分地“日減月削,才五、七百戶”。不及窩闊臺丙申年(1236年)初封時14,087戶的二十分之一。窩闊臺二年(壬子年1252年),下令對民戶“從新再行抄數”,“視乙未之數增二十餘萬戶”。所稱“乙未之數”當係指窩闊臺七年下詔籍戶,八年完成編籍以後的數字,即在110餘萬的基礎上,又增20萬,則蒙哥二年實有人戶當在130萬。”。 中統元年(1260年) 1,418,499戶《新元史‧卷六十八‧志第三十五‧食貨一‧戶口科差稅法》:“其戶口總數:中統元年天下戶一百四十一萬八千四百九十有九。” 至元十一年(1274年) 15,788,941戶《元史類編》14,134,549戶本資料來源自《元史》本紀記載的至元十二年戶數加上至元十三年阿術入奏新得戶數的結果。 元軍於蒙古宋戰爭陸續攻下南宋的襄陽、建康與臨安,南宋的謝太后與宋恭帝投降。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13,196,206戶估15,000,000 58,834,711人估75,306,000人估75,000,000人 其中原南宋境內有戶11,840,800戶,原金境內有1,355,406戶。此次人口統計資料不包括西南各省的“山澤溪洞之民”。《元史‧卷五八‧志第十‧地理一》,記載:“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圖。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戶一千一百八十四萬八百有奇。於是南北之戶總書於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萬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澤溪洞之民不與焉。”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13,430,332戶 60,491,230人估76,496,000人 另外江淮和四川11,430,878戶,內郡1,999,444戶,59,848,964人,遊食者429,118人,僧、尼213,148人根據《元史‧卷十六‧本紀第十六‧世祖十三》,記載:至元二十八年十二月,“戶部上天下戶數,內郡百九十九萬九千四百四十四,江淮、四川一千一百四十三萬八百七十八,口五千九百八十四萬八千九百六十四,遊食者四十二萬九千一百一十八。”“宣政院上天下寺宇四萬二千三百一十八區,僧、尼二十一萬三千一百四十八人。”。 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 14,002,760戶根據《元史·卷十七·本紀第十七‧世祖十四》:「至元三十年十二月,戶一千四百萬二千七百六十。」 估79,816,000人 這是《元史》記載的人口數的高峰值。 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 13,400,699戶《元史‧卷五八‧志第十‧地理一》,記載:“文宗至順元年,戶部錢糧戶數一千三百四十萬六百九十九”估17,000,000戶《中國人口史》(第三卷)遼宋金元時期.第390頁.吳松弟.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中國人口史》共六卷,由葛劍雄教授主編。 估84,873,000人估85,000,000人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 估18,000,000戶 估87,487,000人 部分學者認為本年為元代人口數的高峰值。 註:本表資料僅包含“中國本土”(不含吐蕃、雲南、嶺北及遼陽行省)的居民,且未包含特定居民(如道士、僧侶等等),戶口統計本身就有一定誤差,蒙古貴族軍將們又有大量的私戶,此外還有軍戶、匠戶等均不納入人口統計不計入戶口統計,所以僅供參考。本表資料參考《元史》、《新元史》、趙文林與謝淑君所著的《中國人口史》與吳松弟所著的《中國人口史》。 註:本表資料僅包含“中國本土”(不含吐蕃、雲南、嶺北及遼陽行省)的居民,且未包含特定居民(如道士、僧侶等等),戶口統計本身就有一定誤差,蒙古貴族軍將們又有大量的私戶,此外還有軍戶、匠戶等均不納入人口統計不計入戶口統計,所以僅供參考。本表資料參考《元史》、《新元史》、趙文林與謝淑君所著的《中國人口史》與吳松弟所著的《中國人口史》。 註:本表資料僅包含“中國本土”(不含吐蕃、雲南、嶺北及遼陽行省)的居民,且未包含特定居民(如道士、僧侶等等),戶口統計本身就有一定誤差,蒙古貴族軍將們又有大量的私戶,此外還有軍戶、匠戶等均不納入人口統計不計入戶口統計,所以僅供參考。本表資料參考《元史》、《新元史》、趙文林與謝淑君所著的《中國人口史》與吳松弟所著的《中國人口史》。 註:本表資料僅包含“中國本土”(不含吐蕃、雲南、嶺北及遼陽行省)的居民,且未包含特定居民(如道士、僧侶等等),戶口統計本身就有一定誤差,蒙古貴族軍將們又有大量的私戶,此外還有軍戶、匠戶等均不納入人口統計不計入戶口統計,所以僅供參考。本表資料參考《元史》、《新元史》、趙文林與謝淑君所著的《中國人口史》與吳松弟所著的《中國人口史》。 == 經濟 == 元代經濟呈現多元格局,經濟活躍發達,大致上以農業為主,有學者認為其整體生產力雖然不如宋朝,但在生產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棉花廣泛種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發展。蒙古人原來是遊牧民族,草原時期以畜牧為主,經濟單一,無所謂土地制度。蒙金戰爭時期,大臣耶律楚材建議保留漢人的農業生產,以提供財政上的收入來源,這個建議受到鐵木真的採納。窩闊臺之後,為了鞏固對漢地統治,實行了一些鼓勵生產、安撫流亡的措施,農業生產逐漸恢復。特別是經濟作物棉花的種植不斷推廣,棉花及棉紡織品在江南一帶種植和運銷都在南宋基礎上有所增加。經濟作物商品性生產的發展,就使當時基本上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在某些方面滲入了商品貨幣經濟關係。但是,由於元帝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業工匠,經營日用工藝品的生產,官營手工業特別發達,對民間手工業則有一定的限制。 由於蒙古對商品交換依賴較大,同時受儒家輕商思想較少,故元朝比較提倡商業,使得商品經濟十分繁榮,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相當富庶的國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為當時聞名世界的商業中心。為了適應商品交換,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紙幣流通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以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朝代,然而因濫發紙幣也造成惡性通貨膨脹《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四章 曲折發展的社會經濟〉: 第223頁.。商品交流也促進了元代交通業的發展,改善了陸路、漕運,內河與海路交通。 === 農業 === 農業方面,宋真宗時推行的占城稻在元朝時已經推廣到全國各地。 1260年(中統元年),朝廷下令各路命各自所屬的宣撫司選擇當地一些通曉農事的人,充任隨處「勸農官」。公元1261年(中統二年),設立勸農司,並任命陳邃、崔斌等八人為使。公元1270年(至元七年),進一步設立專掌農桑水利的「司農司」,並任命左丞張文謙為卿。《元史.卷九十三》 1289年,元廷設定了浙東、江東、江西、湖廣、福建等省木棉提舉司,年徵木棉布十萬匹。1296年復定江南夏稅折徵木棉等物,反映出棉花種植的普遍及棉紡織業的發達。 到了公元1329年,農業生產繼續發展,南糧北運已多達三百五十多萬石,說明這一階段糧食生產的豐富,經濟作物也獲得較大發展。江南地區早在南宋時已盛產棉花,北方陝甘一帶又從西域傳來了新的棉種。在當時,茶葉、棉花與甘蔗成為重要的三大經濟作物。 元朝水利設施以華中、華南地區比較發達。元初曾設立了都水監和河渠司,專掌水利,逐步修復了前代的水利工程。陝西三白渠工程到元朝後期仍可溉田七萬餘頃。所修復的浙江海塘,對保護農業生產也起了較大作用。元朝農業技術繼承宋朝,南方人民曾採用了圩田、櫃田、架田、塗田、沙田、梯田等擴大耕地的種植方法,對於生產工具又有改進。關於元朝的農具,在王禎的《農書》中有不少詳細的敘述。 元世祖為了清查土地徵收賦稅曾實行過土地所有者自報田地的經理法,由於未能確實執行《元史·食貨志一》:「⋯⋯其間欺隱尚多,未能盡實。以熟田為荒地者有之,懼差而析戶者有之,富民買貧民田而仍其舊名輸稅者亦有之。由是歲入不增,小民告病。」,1314年元仁宗又派大臣往江浙、江西、河南三地實施經理法,但實施結果仍然弊端極多,人民紛起反抗《元史·仁宗本紀》裡說:「蔡五九之變,皆由暱匝馬丁經理田糧,與郡縣橫加酷暴,逼抑至此。信豐一縣,撤民廬千九百區,夷墓揚骨,虛張頃畝,流毒居民。」,以至仁宗不得不下詔免三省自實田租二年,最後不了了之。 元朝土地仍可分為官田和私田兩種。官田主要來自宋、金的官田,兩朝皇親國戚、權貴、豪右的土地,掠奪的民田,以及經過長期戰亂所形成的無主荒地。元廷把所掌握的官田一部分作為屯田,一部分賞賜王公貴族和寺院僧侶,餘下的則由政府直接招民耕種,收取地租。其屯田的數量極大,遍及全國,其中以河北、河南兩省最多《元史·兵志》:“國初用兵征討,遇堅城大敵,則必屯田以守之。海內既一,於是內而各衛,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資軍餉。或因古之制,或以地之宜,其為慮蓋甚詳密矣。”。其中民屯是役使漢人屯墾收租,軍屯則分給各軍戶,強迫相當於奴隸的“驅丁”耕種。私田是蒙古貴族和漢族地主的佔地以及少量自耕農所有的田地。元朝以大量土地賞賜寺院,例如1316年元仁宗曾賜給上都開元寺江浙田二百頃、華嚴寺百頃趙翼:《廿二史札紀》,卷30,第638—639 頁.。元朝也有一定數量的自耕農,然而地位很低下,生活十分困苦。 === 畜牧業 === 元朝的畜牧政策以開闢牧場,擴大牲畜的牧養繁殖為主,尤其是孳息馬群。畜牧業發展趨勢不穩定,由元世祖時的盛況漸漸趨向衰退,到了元惠宗時,畜牧業的衰敗更為嚴重,其原因最大的是自然災害。元朝完善了養馬的管道,設立太僕寺、尚乘寺、群牧都轉運司和買馬制度等制度。元朝在全國設立了14個官馬道,所有水草豐美的地方都用來牧放馬群,自上都、大都以及玉你伯牙、折連怯呆兒,週迴萬里,無非牧地《元史》卷100《兵志》三。元朝牧場廣闊,西抵流沙,北際沙漠,東及遼海,凡屬地氣高寒,水甘草美,無非牧養之地《元史》卷184《陳思謙傳》。當時,大漠南北和西南地區的優良牧場,廬帳而居,隨水草畜牧《元史》卷160《徐世隆傳》。江南和遼東諸處亦散滿了牧場,早已打破了國馬牧於北方,往年無飼於南者的界線。內地各郡縣亦有牧場。除作為官田者以外,這些牧場的部分地段往往由奪取民田而得《元史·奧敦世英傳》載:蒙古軍取民田牧,久不歸;闊端赤牧養馬駝,歲有常法,分佈郡縣,各有常數。 牧場分為官牧場與私人牧場。官牧場是12世紀形成的大畜群所有制的高度發展形態,也是大汗和各級蒙古貴族的財產。大汗和貴族們透過戰爭掠奪,對所屬牧民徵收貢賦,收買和沒收所謂無主牲畜等方式進行大規模的畜牧業生產。元朝諸王分地都有王府的私有牧場,安西王忙哥剌,佔領大量田地進行牧馬,又擴佔旁近世業民田30萬頃為牧場。雲南王忽哥赤的王府畜馬繁多,悉縱之郊,敗民禾稼,而牧人又在農家宿食,室無寧居。1331年以河間路清池、南皮縣牧地賜斡羅思駐冬《元史》卷35《文宗紀》四。元世祖時,東平布衣趙天麟上《太平金鏡策》,雲:今王公大人之家,或佔民田近於千頃,不耕不稼,謂之草場,專放孳畜《續文獻通考》卷1《田賦考》引。可見,當時蒙古貴族的私人牧場所佔面積之大。 嶺北行省作為元朝皇室的祖宗根本之地,為了維護諸王、貴族的利益和保持國族的強盛,元帝對這個地區給予了特別的關注。畜牧業是嶺北行省的主要經濟生產部門,遇有自然災害發生,元朝就從中原調撥大量糧食、布帛進行賑濟,或賜銀、鈔,或購買羊馬分給災民;其災民,也常由元廷發給資糧,遣送回居本部。元帝對諸王、公主、后妃、勳臣給予鉅額賞賜,其目的在於鞏固貴族、官僚集團之間的團結,以維持自己的皇權統治。皇帝對蒙古本土的鉅額賞賜,無形中是對這一地區畜牧業生產的投資。 === 手工業 === 元朝手工業生產也有些進步,絲織業的發展以南方為主,長江下游的絹,在產量上居於首位,超過了黃河流域。元朝的加金絲織物稱為「納石矢」金錦,當時的織金錦包括兩大類:一類是用片金法織成的,用這種方法織成的金錦,金光奪目。另一類是用圓金法織成的,牢固耐用,但其金光色彩比較暗淡。棉紡織業到宋末元初起了變化,棉花由西北和東南兩路迅速傳入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關中平原。加上元朝在五個省區設定了木棉提舉司,“責民歲輸木綿(棉)十萬匹”《元史·世祖紀》,可見長江流域的棉布產量已相當可觀。但當時由於工具簡陋,技術低下,成品尚比較粗糙。1295年前後,婦女黃道婆把海南島黎族的紡織技術帶到松江府的烏泥涇,提升了紡織技術,被尊稱為黃娘娘。 元朝的瓷器在宋代的基礎上又有進步,著名的青花瓷就是元代的新產品。青花瓷器,造型優美,色彩清新,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造船業十分發達,還有起碇用的輪車,並已經使用羅盤針導航。元朝的印刷技術,又比宋朝更有進步。活字印刷術不斷改進,陸續發明了錫活字和木活字,並用來排印蒙文和漢文書籍。自1276年以來,已使用小塊銅版鑄印小型的蒙文和漢文印刷品,如紙幣“至元通行寶鈔”。套色版印刷術應用於刻書,如中興路刊印的無聞和尚注《金剛經》。1298年王禎用木活字來印他所纂修的《大德旌德縣誌》,不到一月百部齊成,其效率很高。他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架,使用簡單的機械,提高排字的效率。最後他總結成《造活字印書法》。 元朝行會組織還有應付官府需索、維護同業利益的作用,其組織的內部還更日趨周密。在元朝,“和僱”及“和買”,名義上是給價的,實際上卻給價很少,常成為非法需索。雖然各行會多由豪商把持,對中小戶進行剝削,但是由於官府科索繁重,同業需要共同來應付官府的需求,同時官府也要利用行會來控制手工業的各個行業。 === 商業 === 元朝透過專賣政策控制鹽、酒、茶、農具、竹木等一切日用必需品的貿易,影響國內商業的發展。可是元朝幅員廣闊,交通發達,所以往往鼓勵對外貿易政策,因而終元之世對外貿易頗為繁盛。元朝的對外貿易主要採取官營政策,並禁止漢人往海外經商《續文獻通考·市糴考》:“官自具船給本,選人入番貿易諸貨,其所獲之息以十分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權勢之家皆不得用己錢入番為賈,犯者罪之,仍籍其家產之半。其諸番客旅就官船買賣者,依例抽之。”。但實際上私商入海貿易的仍然很多,政府始終無法禁絕。元代海外貿易輸出入商品,大體上與宋代相同。但奴隸貿易卻有相當規模,販運進口的有“黑廝”和“高麗奴”。 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物資交流頻繁,從而促進了商業城市的發展。元朝時臨安仍改名杭州,其繁榮並不因南宋覆滅而衰退多少。由於北方人紛紛南遷,城廂內外人口更加稠密,商業繁榮。杭州是江浙行省的省會,地位重要,水陸交通便利,驛站最多,不但是南方國內商業中心,也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之一。江浙行中書省居各行中書省徵收的商稅和酒醋課的第一位《續文獻通考·徵榷考》:元代文宗天曆年間,全國商稅總額為九十三萬九千五百六十八錠有奇,其中江浙行省商稅總額為二十六萬九千二十七錠二十兩三錢。,城內中外商民薈萃,住有不少埃及人和突厥人,還有古印度等國富商所建的大廈。泉州在宋元時期是東方第一大港,貨物的運輸量十分巨大,泉州的稅收僅次於前朝首都杭州。然而在元朝末年色目軍爆發亦思巴奚兵亂,導致外僑大量撤離,對外貿易中斷而衰。大都(今北京)是元朝的首都,在原來中都城的東北方建立新城,規模宏大,是全國政治、軍事中心,也是陸路對外貿易和國內商業中心。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多在此聚居,人口稠密,城廂內外街道縱橫,商肆櫛比鱗次,工商業很繁榮,是世界聞名的大城市。州縣以上的城市,商業比較發達的還有: #長江下游和蘇浙閩等地區的建康(南京)、平江(蘇州)、揚州、鎮江、吳江、吳興、紹興、衢州、福州等城市; #長江中游地區的荊南、沙市、漢陽、襄陽、黃池、太平州、江州、隆興等城市; #長江上游川蜀地區的成都、敘州、遂寧等城市; #沿海對外貿易城市的廣州、泉州、明州、秀州、溫州和江陰等等。 === 貨幣制度 === 元朝為了加強對經濟的統制,因此以使用紙幣為主,鑄造錢幣比其他朝代要少。1260年元世祖發行了以絲為本位的「交鈔」與以白銀或金為本位的「中統元寶交鈔」(簡稱中統鈔或寶鈔),中統鈔沒有設定流通期限,其紙幣持有者可以到官庫按照法令比價兌換銀或金等流通物資,但官庫會酌收工墨費,然而將此類物資向官府兌換成紙幣時則無須工墨費,其目的是確保寶鈔的貨幣地位以及讓官庫更容易收購物資。雖然蒙古帝國曾一度廢除紙幣,但在建立元朝之後再度啟用紙幣並持續到元朝末期,而且紙幣成為了元朝貨幣的核心。全國各路都設有兌換的機關——「平準庫」。兌換基金充足,準許兌現,兌換的時候徵收兩到三分的手續費(工墨鈔)。1276年,元廷大肆蒐括物資而增發紙幣,並將各路準備金的金銀運往大都,引起物價上漲、紙幣貶值。1280年紙幣貶值為原來的十分之一。1287年物價已經「相去幾十餘倍」了,元廷為了穩定物價在該年發行「至元寶鈔」,和既有的中統鈔並行,對應比率為一比五。1350年元惠宗又發行「至正寶鈔」,但是至正鈔在發行不久後就因發行過量嚴重貶值,引發通貨膨脹、物價暴漲。而民間的日常交易、借貸、商品標價等仍慣用白銀,這時使用的白銀主要是銀錠和元寶。 === 賦稅與徭役 === 元代的賦稅依舊包括田賦、開採礦產的歲課、鹽稅等。但由於元代商業發達,商稅亦成為了政府的重要收入之一凡在京權勢之家為商賈,及以官銀賣買之人,並令赴務輸稅,入城不弔引者同匿稅法。至元七年,遂定三十分取一之制,以銀四萬五千錠為額,有溢額者別作增餘——《元史 食貨志二》 關於元朝的田賦,《元史·食貨志一》說:「元之取民,大率以唐為法。其取於內郡者曰丁稅,曰地稅,此仿唐之租庸調也;取於江南者曰秋稅,曰夏稅,此仿唐之兩稅也。」這段話雖然並不確切,但至少說明瞭南北田賦制度的差異。中原田賦的徵收大概始於耶律楚材輔政以後。在這之前蒙古帝國根本沒有賦稅之制。元朝行於江南的田賦制度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兩稅制。 元朝人民還有一項很沉重的財政負擔,即科差,是徭役向賦稅轉化的一種形式。 == 文化 == 元朝統治中原,對中原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像遼朝、金朝與西夏等征服王朝,他們為了提升本國文化,積極的吸收中華文化,進而逐漸漢化,然而蒙元對漢文化卻不甚積極。他們主要是為了維護本身文化,同時採用西亞文化與漢文化,並且提倡蒙古至上主義,來防止被漢化。例如他們提倡藏傳佛教高過於中原的佛教與道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長時間沒有舉辦科舉。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低下,屬於中下層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頭。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物件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征服王朝的時代》〈第六章 元代的中國支配〉: 第166頁-第172頁.。 === 思想 ===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並用的,他們對各種思想幾乎一視同仁,都加以承認與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王惲《秋澗集》卷85《立襲封衍聖公事狀》。然而元廷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儒學,特別是於宋朝形成的理學,更是尊為官學,使得理學得以北傳。元仁宗初年恢復科舉,史稱延祐復科,在「明經」、「經疑」和「經義」的考試都規定用南宋儒者朱熹等人的注釋,影響後來明朝的科舉考試皆採用朱熹注釋。理學在元朝還有一些變化,南宋時期即有調和程朱理學的朱熹與心學的陸九齡等兩家學派的思想,元代理學家大多捨棄兩派其短而綜匯所長,最後「合會朱陸」成為元代理學的重要特點。當時有名的理學家有黃震、許衡與劉因與調和朱陸學的吳澄、鄭玉與趙偕。朱學的後繼者為了配合元帝的需求,更注重在程朱理學的倫理道德學說,其道德矇昧主義的特徵日趨明顯。從而把注意力由學問思變的道問學轉向對道德實踐的尊德性的重視,這也促成朱、陸思想的合流。元代理學的發展,也為明朝朱學與陽明心學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開端《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八章 理學的北傳與朱陸「和會」〉: 第447頁-第480頁.。 江南統一後,元朝崇尚儒學的政策有新發展,漢蒙官員上書建議興舉和重視學校,於是元政府在推廣有關儒學教育政策的同時,亦更加註意優待和勉勵儒學。從元世祖到元世宗時期,元朝的重視、勉勵學改的政策已經完備。元成宗以後,這些政策基本上得到歷代皇帝的實行。例如為了維護儒學的正常執行,元世祖於至元二十五年下聖旨:「(江淮等處)仍禁約使臣人等勿得於廟學安下,非禮騷擾」,此後元政府兩次重申這一禁令,對元朝儒學教育的正常運作起到了保護作用。另外,元朝亦實行宋朝以來的學田政策,允許學校支配學田收入。元朝政府還將儒學推廣至邊遠地區,在雲南、兩廣、海南、西部地區如原西夏政權控制的範圍和原宋朝和吐蕃的邊境地區、北部和東北地區(嶺北行省和遼陽行省)建立、推廣和發展儒學。元朝的統一對儒學教育向中國邊遠地區的擴散作出了推動作用,並且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申萬里《元代教育研究》,武漢大學,2007年,第70-85頁。 由於元朝由蒙古人所統治,漢族士大夫基於異族統治的考量,在蒙元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與抵抗派。合作一派是華北儒者如耶律楚材、楊奐、郝經與許衡等人。他們主張與蒙古統治者和平共存,認為華、夷並非固定不變,如果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如果蒙古統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他們提倡安定社會,保護百姓,將中華的典章制度帶進蒙元,以教感化蒙古人。另一派是江南南宋遺民的儒者如謝訪、鄭思肖、王應麟、胡三省、鄧牧、馬端臨等人。他們緬懷南宋故國,為了消極抵抗元廷,採取隱遁鄉裡,終生不願意出仕的方式。並且以著述書籍為業,將思想化為書中主旨。到元朝後期,由於元仁宗實行延祐復科,恢復科舉,及第者都感謝天子的恩寵,紛紛願意為元廷解憂。元朝後期國勢大墜,政治腐敗、財政困難,使得當時士大夫如趙天麟、鄭介夫、張養皓與劉基等人紛紛提出各種政治主張,或從弊端中總結經驗教訓。他們大多提倡勤政愛民、廉潔公正、任用賢才等措施。元末民變的爆發使得南方有不少士大夫出於衛身、保鄉、勤王之目的,紛紛組織義兵護國,有些士大夫甚至捨身殉國。在明朝建立後,部分元朝遺老紛紛歸隱不出《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54頁-第76頁.。 === 文學、史學與語文 === 元朝文學以元曲與小說為主,對於史學研究也十分興盛。相對的元朝的詩詞成就較少,內容比較貧乏,但文以虞集為長,詩以劉因為著《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第七章 宋遼元的制度與社會〉: 第148頁-第163頁.。明朝王世貞說“元無文”《藝苑卮言》卷三吳組湘、沈天佑的《宋元文學史稿》說:“整個元代沒有出現什麼傑出的詩文作家,無論詩和文,題材都偏於狹窄,內容也較貧乏,當時社會和時代的一些本質矛盾和重大事件都沒有在詩文中得到應有的反映,有的作品即使是反映了一些,但也比較膚淺,加之藝術上因襲前人較多,沒有什麼創新和開拓,所以元代詩文總的成就不大,缺乏一批感人至深、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作品。”,但敘事文學如戲曲、小說第一次有主導地位。元朝使華北誕生元曲,江南則出現以浙江為中心的文人階層,孕育出《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長篇小說,自由奔放的文人如楊維楨、倪瓚等人,在城市發放出市民文化的花朵。 元曲分成散曲與雜劇,散曲具有詩獨立生命,雜劇則具有戲劇的獨立生命。當時城市經濟興盛,元廷不重視中國文學與科舉,當時社會提倡歌舞戲曲作為大眾的娛樂品,這些都使宋、金以來的戲曲昇華為元曲。散曲是元代的新體詩,也是元代一種新的韻文形式,以抒情為主,主要給舞臺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單獨唱也可以融入歌劇內,與唐宋詩詞關係密切。;雜劇是元代的歌劇,產生於金末元初,發展和興盛於元代至元大德年間。根據《太和正音譜》中所記,大約有五百三十五本,創作十分巨大而輝煌。元朝後期,雜劇創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強與溫州發揚的南戲的交流,到元末成為傳奇,明清時發展出崑劇和粵劇。當時散曲四大名家有關漢卿、馬致遠、張可久與喬吉,有名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反映作者樂觀和頑強精神;《恁闌人》(《江夜》)追求文字技巧,脫離散曲特有風格;描寫景物的《水仙子》(《重觀瀑布》)雅俗兼備,以出奇制勝;其中描寫自然景物的曲子《天淨沙》(《秋思》)刻劃出一幅秋郊夕照圖,情景交融,色彩鮮明,被稱為「秋思之祖」。雜劇五大名家除了關漢卿與馬致遠之外,還有白樸、王實甫與鄭光祖,有名的作品有《竇娥冤》、《拜月亭》、《漢宮秋》、《梧桐雨》、《西廂記》與《倩女離魂》,主要表現社會與生活情況、歌頌歷史人物與事件,強調人物的情感。元曲的興盛,最後成為與漢賦、唐詩、宋詞並稱的中國優秀文學遺產。 元朝長篇小說源自戲曲說白的平話,這些話本最後寫成書的即是小說,以《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最有名,與明朝的《西遊記》、清朝的《紅樓夢 》合稱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敘述三國時期曹操、劉備與諸葛亮等人物,小說通篇精巧敘述謀略,雖與史實多有出入,仍譽之「中國謀略全書」;《水滸傳》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負責整理。其內容講述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迫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現存宋元平話共約八種,包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元代的歷史研究也十分興盛。胡三省潛心研究歷史鉅著《資治通鑑》,1286年《資治通鑒音注》全部成編,公認是對《資治通鑑》的注釋最佳者。馬端臨在歷史文獻的收集和整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宋史》卷414《馬廷鸞傳》,著有《文獻通考》,記載上古至宋寧宗嘉定末年曆代典章制度的政書,十通之一。蘇天爵、歐陽玄、虞集與趙世延一同編寫的《經世大典》。脫脫主編,由歐陽玄等人編寫《遼史》、《宋史》與《金史》。元朝還有記述大蒙古國立國至窩闊臺汗時期的《蒙古秘史》。 元朝的文字與語言方面,一般是通用蒙古語與漢語,然而一些說法認為入聲字最早被認為在元朝官話消失。文字通用漢文與蒙古的八思巴字。八思巴文是元世祖時由國師八思巴根據當時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的一種文字,用以取代標音不夠準確的粟特語蒙古文字。然而此時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已經析為元朝和四大汗國:蒙古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兒汗國,因此八思巴文一直只有元朝採用,並主要用作為漢字標音符號。元朝滅亡後,仍然推行於北元,到了16世紀末期,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受其他蒙古民族同化,轉而重新採用蒙古文字。 === 宗教 === 元朝與四大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兒汗國)橫跨歐亞大陸,幅員遼闊,其疆土內的種族也十分繁多,這些都使得元朝的宗教呈現多元化,各類佛教(含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道教、白蓮教等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東西方的商旅、教士亦來往頻繁,自西方傳來的伊斯蘭教、基督教(含景教和天主教)與猶太教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加。由於元朝對境內各種宗教基本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對信仰宗教的問題採取相容並包的政策,甚且優容禮遇之,這種環境自然有利於宗教的傳播與發展。元朝僧人有免稅免役特權,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機為僧,甚至干預訴訟,橫行鄉里,成為元代的一個社會問題。不過,元世祖曾在禮節上歧視伊斯蘭教,例如不尊重其宰羊方法,伊斯蘭教徒被逼吃死肉,此法令亦適用於基督教徒。元朝對宗教管制較為寬鬆,使得民間如白蓮教、明教等藉此建立秘密組織,進行抗元起事《中國通史 下冊》〈第二十三章 元帝國的組織〉: 第610頁-第614頁.。 各類佛教中以藏傳佛教最為興盛. 藏傳佛教約唐中期自吐蕃傳入唐朝,專以祈禱禁咒為事。漢傳佛教在唐武宗時遭受打擊,宋朝時只剩禪宗慢慢恢復,然敵不過道教與理學。藏傳佛教中,薩迦派(花教)自窩闊臺汗至元世祖期間逐漸獲得蒙元朝廷的尊重。忽必烈早在攻擊吐蕃時即於薩迦派的喇嘛扮底達講和,而後扮底達的繼承人八思巴被元世祖奉為國師(後升為帝師),賜玉印,任中原法王,命統天下佛教,並兼任總制院(後改名為宣政院)使來管理吐蕃(今西藏)事務,這是以宗教領袖統治西藏地區之始。八思巴還為元朝建立八思巴文。藏傳佛教在元朝皇帝的推崇下,在社會與政治上均有極高的地位。諸位元朝皇帝均受藏傳佛教的戒律,藏傳佛教也逐漸推廣到蒙古各部。然而皇室用於佛事之錢要佔國家財政支出一半(皇帝即位前要灌頂),寺院也擁有龐大的產業,部分喇嘛也驕縱不法,危害社會。例如元世祖時,江南佛教總統喇嘛楊璉真珈喜好掘墓,曾挖掘宋朝諸陵與諸大臣墳墓百餘所;包庇平民不輸租賦者,達兩萬三千戶,其餘如奪人產業,姦汙婦女等類之事,更為常見《元史‧卷202‧八斯八傳》;餘元廣,《西藏喇嘛教史》。。 道教自宋朝即十分興盛,金朝與南宋時期即有全真教、太一教與大道教三派。全真教由王喆創立,主張修孝僅存一之德,然後學道。成吉思汗於西征時邀請全真教道士丘處機西行中亞,十分禮遇他,並且他掌管天下道教。丘處機後來與其弟子李志常寫成《長春真人西遊記》一書,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大道教主張苦節危行,不妄取於人,不苟奢於自,從創教教主劉德仁五傳至酈希誠,被蒙哥冊封為太玄真人,掌管教務。太一教以傳授太一三元法籙之術為主,從創教教主蕭抱珍五傳至李居壽時,元世祖興建太一宮,並讓他居之,獲得太一掌教宗師印。然而元朝以藏傳佛教為國教,元世祖曾命燒去一些「捏合不實」的道經如《老子化胡經》等,然而仍然冊封各派宗師以安撫之。 元朝的基督教(即天主教)稱為也裡可溫教,唐朝時基督教的分支景教(聶斯脫裡派)因唐武宗的禁止而式微,到元朝時基督教再度傳入中國。當蒙古人數度西征時,歐洲頻繁發動數次十字軍東徵,征伐西亞的伊斯蘭教徒,因此歐洲人有意和蒙古結盟,共抗伊斯蘭教徒。貴由汗時,教宗曾派使者到和林見貴由汗;元世祖時聖座又派方濟各會教主由海道抵大都,元世祖同意其傳教,而景教教徒分佈在揚州、杭州、鎮江與泉州等地,最後分佈到華北、西北與西南。然而基督教時常與佛道兩教衝突,方聶兩派也自相牽制。元朝晚期,教宗有意派主教來華整頓教務,然而主事者漠不關心,元朝滅亡後東西交通斷絕,基督教再度式微。猶太教稱為術忽或主吾,猶太人大多定居開封、杭州、大都與和林等城市。由於猶太商人擅長理財,元廷視為財政來源之一。 元朝的伊斯蘭教(又稱回教)稱為木速蠻教,也是於唐武宗後式微於中國,而後流行於西域中亞各國如畏吾兒、花剌子模等國。成吉思汗西征時降服許多西域回教國家,使得伊斯蘭教徒仕於蒙古朝廷甚多。由於色目人(即西域各族)擅長理財,元世祖統一中國後更任用色目人,給予極大的權力。這些都使得伊斯蘭教盛行於中國西部、雲南地區等,部分色目商人也有定居於沿海廣州、泉州、杭州與揚州等地區,漸漸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特色,幾乎覆蓋全國《明史‧卷202‧西域傳》:「元時回回遍天下。」。1357年至1366年間更在福建發生色目軍亂,史稱亦思巴奚兵亂。當時蒙古王公大臣也有信奉伊斯蘭教,其中安西王阿難答更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於元成宗駕崩後擔任監國,並且很有機會繼承為皇帝。如果他擔任皇帝,可能使元朝國教改為伊斯蘭教。 === 藝術 === 元朝經濟發達,城市文化興起,又因為交通發達,東西文化交流,使得元朝藝術呈現多元化。繪畫方面,文人畫成為主流,著重個人及書法表現,風格與元代強調裝飾的宮廷繪畫迥然不同。元初趙孟頫、高克恭等人提倡復古,回歸唐朝和北宋的風格,並且將書法入畫,創造出重氣韻、輕格律,注重主觀抒情的元畫風格。元朝中晚期以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等元代四大家王世貞《藝苑卮言》:“趙松雪孟頫,梅道人吳鎮仲圭,大痴道人黃公望子久,黃鶴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高彥敬、倪元鎮、方方壺,品之逸者也。”屠隆《畫箋》亦稱:“若雲善畫,何以上擬古人,而為後世寶藏?如趙孟頫、黃子久、王叔明、吳仲圭之四大家及錢舜舉、倪雲林……”為主,其中又以黃公望為冠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二謂“元季四大家以黃公望為冠”。他們寄託清高人格的理念於繪畫上,以隱逸山水與梅、蘭、竹、菊、松、石等為象徵。黃公望創始「淺降山水」,先以水墨鉤勒皴染為基礎,加上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由於元人以較乾的筆法在紙上作畫,這不同於宋人繪於絹上。山水畫除了皴法以外,增多擦的效果,猶如中國書法一樣。為了使畫面的上方可以題上詩句,所以故意留出一角,題上自己作的詩句,使詩、書、畫三者合成一體,影響明清國畫至今。元代的花鳥,以錢選最為有名,他學習宋人趙昌的畫風,具有宋人厚重典雅的趣味。其他如趙孟、趙雍、陳琳與劉貫道等均以兼善花鳥出名。 元朝書法的核心人物是趙孟頫,他的書法深受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影響,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唐楷之歐體、顏體與柳體並稱四體,成為後代規摹的主要書體,表現為“溫潤閒雅”“秀研飄逸“的風格面貌。審美觀趨向飄逸的超然之態獲得一種精神解脫有一定聯絡。鮮于樞與趙孟頫齊名,但影響略小,尤其擅長行、草書。與他們同時代的書法家鄧文原則擅長章草,是研習這種古書體不多見的名家之一。康裡巙巙稍晚於趙孟頫,也以草書名世,是少數民族書法家的代表人物。   元朝的工藝美術十分發達,在傳統的工藝美術上吸收了藏族等其他民族文化,對元代工藝美術帶來了新的發展。官辦手工業人材薈萃,技藝精湛,生產出了大量高階手工藝品和消費品,最明顯的如陶瓷工藝、織繡工藝等。元朝瓷器及漆器等實用藝術常有創新。元朝是景德鎮真正馳名的時期,最著名的瓷器即為青花瓷和釉裡紅。受到中東文化影響,瓷器有豐富的藍白色裝飾,中東商人也會訂製大量的龍泉青瓷。元朝也完成許多佛教雕刻,其中,密宗多手佛像顯示蒙古人對尼泊爾、西藏地區藏傳佛教藝術的愛好。銀器工藝家朱碧山知名的銀器的雕造技術也是在此時發展。此外元代也製作生產雕漆工藝品藝術與建築索引典—元 於2011年4月1日查閱。 === 科技 === 200px|thumb|北京郭守敬紀念館的郭守敬雕像 由於元朝朝廷與社會提倡思想多元,經濟發達提供可靠的物質保證,交通發達與中外交往空前活躍又為吸收世界各地科技創造條件,使得科學技術有很高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天文歷法、數學、農牧業、醫藥學與地理學等方面。中國古代的發明印刷術及火藥等出現了印刷活字盤與火銃等技術,西傳西方後促進歐洲國家的進步。波斯、阿拉伯素稱發達的天文、醫學等成就,也在元朝被大量傳至中國。由於東西貿易的興旺,西域的玉石、紡織品、食品及珍禽異獸等也源源不斷輸入中國。中外的科技交流,促進了各自的科技進步,元朝正好為這種交流提供了比以前歷代都優越的條件《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六章 富有成就的自然科學〉: 第317頁-第404頁.。 元朝在天文歷法方面十分發達,元世祖邀請阿拉伯的天文學家來華,吸收了阿拉伯天文學的技術,並且先後在上都、大都、登封等處興建天文臺與回回司天臺,設立了遠達極北南海的27處天文觀測站,在測定黃道和恆星觀測方面取得了遠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學家有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紮馬魯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編訂有《西征庚午元歷》,1267年紮馬魯丁撰進《萬年曆》,郭守敬等人修改曆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編訂了《授時歷》,《授時歷》於1280年頒行,延用了400多年,是人類歷法史上的一大進步。紮馬魯丁與後來的郭守敬研製出了簡儀、仰儀、圭表、景符、闚幾、正方案、候極儀、立運儀、證理儀、定時儀、日月食儀等十幾種天文儀器,當時在天文臺裡工作的還有阿拉伯天文學家可馬剌丁、苫思丁等人。回回司天臺一直存在到元末明初,仍由回回司天監黑的兒、阿都剌、司天監丞迭裡月實等修定歷數。元朝數學湧現出了一批傑出數學家及其著作。如李冶及其《測圓海鏡》、《益古演段》;朱世傑及其《算學啟蒙》、《四元玉鑒》;李冶提出的天元術(即立方程的方法)及朱世傑提出的四元術(即多元高次聯立方程的解法),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新成就。算盤在元代也初具規模。 元代的農業技術主要可見於《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與《農桑衣食撮要》等三部書。《農桑輯要》由元廷主持編纂,全書分七卷十篇,對元及其以前的作物栽培、牲畜飼養做了總結,並儲存了大量古農書資料,對推廣農牧業技術,指導農牧業生產有重要作用。《農書》為著名農學家王禎所著,,全書分“農桑通訣”、“百穀譜”、“農器圖譜”三大部分,總結了古代的農業生產經驗,又介紹了當時的新技術,是繼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之後又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著作。王禎認為要不違農時、適時播種、因地制宜、及時施肥、興修水利才是取得農業豐收的保證,其中關於棉桑種植具有現實意義。《農桑衣食撮要》為魯明善所著,此書重在實用,按月記載農事活動,特別還涉及到遊牧生產,可補《農桑輯要》及其它古農書之不足。 醫藥學方面,史稱金元四大家中有兩位生活在蒙元時期。李杲師承張元素,強調補脾胃,創立了“補土派”,著有《脾胃論》、《傷寒會要》等。朱震亨拜羅知悌為師,發展劉完素火熱學說,主張以補陰為主,多用滋陰降火之劑,後人稱其為“滋陰派”,著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等書。外科骨傷科方面成就更為突出,危亦林在麻醉與骨折復位手術上有創新。薩德彌實的《瑞竹堂經驗方》很註意北方的寒冷氣候及蒙古族遊牧生活實際,有不少治療骨傷及風寒濕痺的方劑,有的時至今日仍為醫家所使用。元廷太醫忽思慧的《飲膳正要》反映了當時國內各少數民族及中外人民的飲食文化交流。 地理學方面《元一統誌》的編纂、河源的探索、《輿地圖》的問世及大批遊記類著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元一統誌》由政府主持,紮馬魯丁、虞應龍具體負責。該書對全國各路府州縣的建置沿革、城郭鄉鎮、山川裡至、土產風俗、古跡人物均有詳細描述,具有較高史料價值。1280年元世祖命女真人都實探求黃河河源,認為星宿海(火敦腦兒)即河源,比較接近實際。潘昂霄還據此撰成《河源誌》。道士朱思本考察了今華北、華東、中南等廣大地區地理形勢,參閱《元一統誌》等地理學著作,以“計裡劃方”法,繪製成《輿地圖》,成為元朝地理學及中國地圖史上劃時代的人物。遊記類地理學著作有耶律楚材《西遊錄》,李志常整理的《長春真人西遊記》,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汪大淵《島夷誌略》等,對元朝國內外的地理地貌、風土人情、貿易來往等頗多描繪。 == 交通 == 元代水陸交通的發達,使中外交往範圍空前擴大。當時,東西方使臣、商旅的往來非常方便。元人形容說:“適千里者如在戶庭,之萬裡者如出鄰家。”同時代的歐洲商人也說,從裡海沿岸城市到中國各地,沿途十分安全。這對發展中外各國之間,國內各民族之間的科技文化交流是十分有利的。元朝與中亞、西亞地區的蒙古勢力保持著來往關係,東西方海運及陸路交通十分暢通,使得西方與元朝中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其中主要分陸路和水路兩部分。 陸路有發達的驛道,主要遞送朝廷、郡縣的文書。早在成吉思汗時代,就在西域地區新添了許多驛站。著名的長春真人丘處機在興都庫什山覲見成吉思汗時,即曾經過這些驛站。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原後,在遼闊的國土上,建立了嚴密的驛傳制度(蒙古語“站赤”),使郵驛通訊十分有效地發揮效能。元朝的驛路分為三種:一稱帖裡幹道,蒙古語意為車道;二稱木憐道,蒙語意為馬道;三為納憐道,蒙語意為小道。從地區講,帖裡幹和木憐道,多用於嶺北至上都、大都間的郵驛;納憐道僅用於西北軍務,大部分驛站在今甘肅省境內,所以亦稱“甘肅納憐驛”《史集》.拉施特(波斯).。驛道國內可達吐蕃、大理、天山南北路、蒙古草原,國外遠及波斯、敘利亞、俄羅斯及歐洲其它地區。 水路主要指河運和海運。元代在河運方面鑿通了南起鎮江、北達大都的大運河,其中從鎮江至杭州的江南運河段,從淮安經揚州入長江的揚州運河段,大體是隋代運河舊道。元世祖忽必烈以郭守時擔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其後被忽必烈命名通惠河),再加上修建濟州河、會通河等其它幾項重大工程,這使得連線大都至杭州的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海運方面,當時元朝的船隻已經航行於印度洋各地,包括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甚至達到非洲的索馬利亞亞。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在忽必烈時期隨從他的父親和叔叔來到中國,在其口述並由魯斯蒂謙記錄的《馬可·波羅遊記》中描繪出元朝中國的繁華景象。 == 社會 == 元代社會因思想多元化、商業經濟發達與交通便利,使得元帝國的強盛,是東亞地區的富裕大國,在歐洲人馬可波羅的遊記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盛況。隨著理學影響的下降,長期以來壓在人們心頭的封建禮教的磐石隨之鬆動,下層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視禮教違反封建倫理的舉動越來越多,以至王惲對宣揚禮教的做法,發出了「終無分寸之效者,徒具虛名而已」的慨嘆。孔齊言道:「浙間婦女,雖有夫在,亦如無夫,有子亦如無子,非理處事,習以成風。」孔齊,《至正直記‧卷二‧浙西風俗》。在此說明元朝社會的價值觀念在變化,說明元代文學作品出現眾多違背封建禮教的人物,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 由於元帝對科舉的輕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優越的社會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從而也就擺脫了對政權的依附。他們作為社會的普通成員而存在,透過向社會出賣自己的智力創造謀取生活資料,因而既加強了個人的獨立意識,也加強了同一般民眾尤其是市民階層的聯絡,他們的人生觀念、審美情趣,由此發生了與以往所謂「士人」明顯不同的變化。至於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原本純粹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早期社會中的婚姻以外婚、仇家禁婚、無倫理上限制為主。他們有傳統的婚禮習俗,但在統一中國後,由於蒙漢通婚,以及漢化的影響,部分也採漢禮。 == 君主年表 == 大蒙古國 1206年-1260年 大蒙古國 1206年-1260年 大蒙古國 1206年-1260年 大蒙古國 1206年-1260年 大蒙古國 1206年-1260年 大蒙古國 1206年-1260年 肖像 追諡廟號 追諡謚號 尊號(汗號) 蒙古名 在位時間 烈祖 (元世祖追諡) 神元皇帝 (元世祖追諡) (蒙語)把阿禿兒 也速該 太祖 (元世祖追諡)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世祖追諡,元武宗加諡) (蒙語)成吉思汗 鐵木真 1206年-1227年 睿宗監國 (元世祖追諡) 仁聖景襄皇帝 (元世祖追諡,元武宗加諡) (蒙語)也可那顏 拖雷 攝政 1227年-1229年 太宗 (元世祖追諡) 英文皇帝 (元世祖追諡) (蒙語)木亦堅汗《新元史‧卷四‧本紀第四‧太宗》:「秋八月已未,諸王百官會於怯綠連河闊迭額阿剌勒,請帝遵太祖遺詔即位,共上尊號曰木亦堅合罕。」 窩闊臺 1229年-1241年 稱制 昭慈皇后 (元世祖追諡) 脫列哥那 攝政 1242年-1246年 定宗 (元世祖追諡) 簡平皇帝 (元世祖追諡) 貴由 1246年-1248年 稱制 欽淑皇后 (元世祖追諡) 海迷失 攝政 1248年-1251年 憲宗(元世祖追諡) 桓肅皇帝 (元世祖追諡) 蒙哥 1251年-1259年 蒙古帝國分裂 蒙古帝國分裂 蒙古帝國分裂 蒙古帝國分裂 蒙古帝國分裂 蒙古帝國分裂 蒙古帝國分裂 肖像 廟號 謚號 尊號 名 在位時間 年號 阿里不哥 1260年-1264年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 忽必烈 1260年-1271年 中統 1260年-1264年至元 1264年-1294年 世祖 (蒙語)薛禪可汗 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 忽必烈 1260年-1271年 中統 1260年-1264年至元 1264年-1294年 元朝 1271年-1368年 元朝 1271年-1368年 元朝 1271年-1368年 元朝 1271年-1368年 元朝 1271年-1368年 元朝 1271年-1368年 元朝 1271年-1368年 肖像 廟號 諡號 尊號 名字 在位時間 年號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 忽必烈 1271年-1294年 至元 1264年-1294年 世祖 (蒙語)薛禪可汗 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大光孝皇帝 忽必烈 1271年-1294年 至元 1264年-1294年 成宗 欽明廣孝皇帝 鐵穆耳 1294年-1307年 元貞 1295年-1297年大德 1297年-1307年 成宗 (蒙語)完澤篤可汗 鐵穆耳 1294年-1307年 元貞 1295年-1297年大德 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統天繼聖欽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海山 1307年-1311年 至大 1308年-1311年 武宗 (蒙語)曲律可汗 統天繼聖欽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海山 1307年-1311年 至大 1308年-1311年 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 愛育黎拔力八達 1311年-1320年 皇慶 1312年-1313年延祐 1314年-1320年 仁宗 (蒙語)普顏篤可汗 愛育黎拔力八達 1311年-1320年 皇慶 1312年-1313年延祐 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 繼天體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碩德八剌 1320年-1323年 至治 1321年-1323年 英宗 (蒙語)格堅可汗 繼天體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 碩德八剌 1320年-1323年 至治 1321年-1323年 史家稱元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1323年-1328年 泰定 1324年-1328年致和 1328年 史家稱元天順帝 阿剌吉八 1328年 天順 1328年 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 欽天統聖至德誠功大文孝皇帝 圖帖睦爾 1328年-1329年 天曆 1328年-1329年 文宗 (蒙語)札牙篤可汗 欽天統聖至德誠功大文孝皇帝 圖帖睦爾 1329年-1332年 天曆 1329年-1330年至順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 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聖孝皇帝 和世琜 1329年 天曆 1329年 明宗 (蒙語)忽都篤可汗 順天立道睿文智武大聖孝皇帝 和世琜 1329年 天曆 1329年 寧宗 衝聖嗣孝皇帝 懿璘質班 1332年 至順 1332年 惠宗明王世貞《北虜始末志》(載於《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十):“元主開門北遁,至應昌,二年殂,其國人謚曰惠宗,而高皇帝……尊之曰順帝。皇太子愛猷識裡達臘立,……凡十一年而殂,謚曰昭宗。” 順皇帝(明朝明太祖諡) 妥懽帖睦爾 1333年-1368年 至順 1333年元統 1333年-1335年至元 1335年-1340年至正 1341年-1370年 惠宗明王世貞《北虜始末志》(載於《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十):“元主開門北遁,至應昌,二年殂,其國人謚曰惠宗,而高皇帝……尊之曰順帝。皇太子愛猷識裡達臘立,……凡十一年而殂,謚曰昭宗。” (蒙語)烏哈噶圖汗 妥懽帖睦爾 1333年-1368年 至順 1333年元統 1333年-1335年至元 1335年-1340年至正 1341年-1370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肖像 廟號 諡號 尊號 名字 在位時間 年號 惠宗《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夏四月乙丑......帝崩於應昌......。群臣上廟號曰惠宗皇帝,國語曰烏哈圖汗。明祖以帝能順天命,退避而去,上尊諡曰順帝。」 宣仁普孝皇帝(北元昭宗諡)順皇帝(明朝太祖諡) 妥懽帖睦爾 1368年-137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惠宗《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夏四月乙丑......帝崩於應昌......。群臣上廟號曰惠宗皇帝,國語曰烏哈圖汗。明祖以帝能順天命,退避而去,上尊諡曰順帝。」 (蒙語)烏哈噶圖汗《欽定蒙古源流》卷四,第十六頁:“託歡特穆爾‧烏哈噶圖汗,戊午年生,嵗次癸酉年十六嵗即位。” 妥懽帖睦爾 1368年-137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昭宗《新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惠宗四昭宗》:「八年夏四月,帝崩於金山,群臣上廟號曰昭宗皇帝,國語曰必裡克圖汗。......弟脫古思帖木兒嗣,惠宗第二子也,改元天元,在位十年,國語曰烏薩哈爾汗。」 無諡號(蒙語)必裡克圖汗清《蒙古世系譜》卷四:“必裡克圖汗者,哲宗也。按譜,惠宗殂,哲宗繼立,是即愛育識裡達臘,改元宣光,洪武十一年六月殂。傳位脫古斯帖木兒,改元天元,譜中之烏薩哈爾汗也。” 愛猷識理達臘 1370年-1378年 宣光 1371年-1379年 無,一說為益宗 (蒙語)烏薩哈爾汗 脫古思帖木兒 1378年-1388年 天元 1379年-1388年 == 參見 == * 中國歷史 * 中國歷史年表 * 元明清歷史年表 * 元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 元朝君主子女列表 * 元朝公主列表 * 元朝藩王列表 * 元朝伯爵、子爵、男爵列表 * 元朝三公列表 * 征服王朝 * 元清非中國論 * 蒙古族 * 蒙古帝國 * 北元 * 韃靼、瓦剌 * 明代蒙古 * 元代自然災害:1290年直隸地震、洪洞趙城地震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參考書目 == * 《元史》,[明]宋濂、王禕 等 撰著,臺灣商務出版社,ISBN 978-957-05-2547-2 * 《新元史》,柯紹忞,開明出版社,ISBN 978-5-550-03393-7 * 《草原帝國》,[法]勒內·格魯塞 著,藍琪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ISBN 978-7-100-02862-2 * 《中國文明史·元代》,地球出版社編輯部,地球出版社 ISBN 978-957-714-141-5 * 《中國通史·宋遼金元史》,王明蓀,九州出版社,ISBN 978-7-5108-0061-0 * 《中國通史·下冊》,傅樂成,大中國圖書公司 * 《征服王朝的時代》,竺沙雅章,稻香出版社,ISBN 978-4-311-30446-0 * 《蒙古帝國——蒼狼與白鹿》,劉學銚,風格司藝術創作坊,ISBN 978-986-6330-24-7 * 《細說元朝》,黎東方,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ISBN 978-957-8506-55-8 == 外部連結 == * 《元史》全文:(簡體) * 《中國大百科全書》:元朝 *洪金富:〈元朝皇帝的蒙古語稱號問題〉。 * 蕭啟慶:〈元代四大蒙古家族 〉。 *蕭啟慶:〈說「大朝」:元朝建號前蒙古的漢文國號──兼論蒙元國號的演變〉。 *李焯然:〈明初史書中的蒙古元朝〉。 * 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聖旨金牌”的發現 * 公祭軒轅黃帝網·歷代古碑·元泰定二年聖旨碑照片 * 公祭軒轅黃帝網·軒轅廟碑燒錄 * 至元三年(1266年)大蒙古國皇帝忽必烈給日本的國書掃描圖片,這是1268年的複製品,現藏於日本東大寺尊勝院,被稱為“蒙古國牒狀”‘調伏異朝怨敵抄’。 Category:1271年亞洲建立 Category:1368年亞洲廢除 Category:13世紀中國建立 *02 Category:14世紀中國廢除 *01 Category:孛兒只斤氏 Category:中國朝代 Category: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 Category:東亞歷史國家 Category:已不存在的東亞君主國 Category:中國歷史 Category:蒙古國歷史 Category:蒙古族歷史 Category:蒙古歷史政權 Category:汗國 Category:忽必烈 Category:中世紀亞洲 Category:蒙古汗國 Category:蒙古王朝 Category:1271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1368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是概要介紹人類全部知識或某一特定領域或學科的工具書或摘要()。百科全書按照字典順序或專題類別劃分條目。百科全書條目比大多數詞典中的詞條更長、更詳細。一般來說,不同於專注於詞彙的語言學資訊(如其意思、發音、用法和語法形式)的詞典詞條,百科全書條目側重於條目標題中命名的主題的事實資訊Béjoint, Henri (2000). Modern Lexicography , pp. 30–3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百科全書已經存在了2,000年左右,自那時以來,百科全書的語言(用國際性主要語言編寫還是用本土語言)、規模(很小還是多卷)、意圖(呈現全球還是有限範圍的知識)、文化觀念(權威、意識形態、說教、功利)、編者群(資格、風格)、讀者群(教育程度、背景、興趣、能力)以及用於製作和分發的技術(手寫手稿、少量或大量印刷、網際網路製作)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作為專家彙編的可靠資訊的重要來源,可以在圖書館、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的明顯位置找到。 20世紀數字和開源版本的出現大大擴充套件了可訪問性、作者群、讀者群和百科全書條目的多樣性,也引起了對百科全書是什麼,以及把傳統組裝、評價紙質百科全書的標準用於如今這種動態製作模式是否適當的質疑。 == 詞源 == “”一詞最早出自希臘語“”(拉丁轉寫:enkyklios,意為“迴圈的,週期性,平常的”)和“”(paideia,指“教育”)。含義是“普通教育,從字面上說就是一個想接受通才教育的人所應該學習的藝術和科學知識”。古羅馬學者昆體良在其《演說術教程》()中用該詞表示綜合教育。在抄錄過程中謬傳為新拉丁語詞,隨後又進入英語,最先記載於1531年。在新拉丁語中該詞被選中作為一本覆蓋各科知識的參考著作的書名。這個詞首次出現在一般文學作品的記錄見於1532年法國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巨人傳》,仍然是教育之意。1559年保羅·斯卡利傑在巴塞爾出版的《百科全書,或神與世俗學科知識》(Encyclopaedia seu orbis disciplinarum tam sacrarum quam prophanarum epistemon)中首次使用“百科全書”作為書名。但是這本書知者甚少,因此也有人認為是拿騷的阿斯特德(Johann Heinrich Alsted)在1630年出版的《七卷本簡明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Septem Tomis Distincta)是第一個把“百科全書”用作書名的書籍。 中國的百科全書是20世紀初由西方引進。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時的學者李煜瀛是最早進行西方百科全書研究之人。關於百科全書的名稱,他在《世界學典書例答問》中說:“四十年前煜首譯‘encyclopedia’為‘百科類典’,後中國因受《四庫全書》命名的影響,改譯為‘百科全書’。近二世紀專科的encyclopedia出版頗多,在中文有《中國文學百科全書》等。文學本百科中之一科,固然其中亦可析為多科,然於一科之名下,復系以‘百科’二字,終覺不甚妥當。且‘全書’二字,在中文易與‘四庫全書’之叢書式的全書相混,不足表示其為另一書體,故煜後又改譯為‘學典’。‘學典’,即拉丁文‘’(英法文略同),有‘所講的學術環繞在內’之意。後凡包括一切學術在內一呈顯知識世界且多系按辭典次序排列的書,每用此詞以構成其書名,於是此詞成為書體之一種。” == 歷史 == === 時間線 === ==== 古代百科全書 ==== 百科全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最早把知識進行分類,並編寫了全面講述當時學問的講義,這些講義被認為是百科全書的萌芽。也由此被西方比較多的學者奉為“百科全書之父”。也有人認為亞里士多德的老師柏拉圖才是“百科全書之父”。還有人認為留下了記述各種學問的殘篇的斯彪西波是“百科全書之父”。俄國學者則認為德謨克利特是“百科全書之父”。 百科全書型的作品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少見,古羅馬瓦洛《學科要義九書》(Disciplinarum libri IX)和《聖俗事物古蹟》(Antiquitates rerum humanarum et divinarum)、羅馬時代老普林尼《博物志》皆為西方具有百科性質之著作。 ==== 中世紀 ==== 中世紀時的百科全書大多是修道院的神父們編寫的教科書性質的大部頭作品。到了後期,百科全書的編纂受到培根科學分類法的影響,書的作者也逐漸演變成多人合作的形式。 中世紀有法國神學家編撰的《世界寶鑑》(Imago mundi)、聖依西多祿編著的《詞源》、博韋的樊尚()編著的《大寶鑑》(),其中大寶鑑是18世紀前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共有80卷。但直到16世紀的西方,才開始出現“百科全書”這個名詞。最早將“百科全書”用於書名的,是德國人,在巴塞爾出版。17-18世紀培根所著的《偉大的復興》(Instauratio magna)影響了後世百科全書的分類和編纂。 ==== 現代百科全書 ==== 古代的許多作家都曾經試圖全面地記錄人類的所有知識。但是,約翰·哈里斯才被認為是第一個創立了現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 最著名的早期百科全書要屬法國的《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詞典》,由達朗貝爾和狄德羅編寫,並於1772年完成,共28卷,71, 818條條目,2,885張插圖。也因此狄德羅被稱為現代百科全書之父。而在此前比較受歡迎的一部百科全書——英國的伊弗雷姆·錢伯斯的《百科全書:或藝術與科學通用字典》則開創了百科全書的“參見”系統。法國19世紀後出版的拉魯斯百科全書系列影響頗大。 18世紀法國學者阿萊茲()在1766年編纂出版了一部4.5x7.5英寸的袖珍本《小百科全書》(),是當時最小的百科全書。《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最早時也十分樸素:從1768年到1771年只出版了三卷。 19世紀德國的布羅克豪斯開創了社交詞典派百科全書,其編纂方法影響了歐洲很多國家百科全書的編寫。此外,德國比較有名的百科全書還有《邁耶百科詞典》和《赫德爾大百科全書》。 俄國19世紀的百科全書受到德國布羅克豪斯的影響就很大。1891年加爾別爾出版公司出版了8卷本《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的俄文版《案頭百科詞典》,後幾經改變成為《格拉納特百科詞典》。1890-1907年俄國印刷業者艾弗隆與德國布羅克豪斯合作推出了《布羅克豪斯-艾弗隆百科詞典》,共82卷和4卷補編,由俄國學者撰寫。 義大利的現代百科全書以《義大利百科全書》為代表。其他還有《UTET百科大詞典》和《伊諾第百科全書》。西班牙的百科全書歷史只有100多年,比較出名的有《歐美插圖大百科全書》,《薩爾瓦特百科詞典》、《拉沃爾百科全書》以及《里亞爾普百科全書》。 隨著百科全書的發展,現代百科全書具有完備的檢索系統,包括索引、參見和分類系統等,條目內容更加趨向於圖文並茂,計算機的應用則使百科全書更加方便檢索和查閱。 === 國家線 === ==== 中國 ==== 中國漢朝初年的《爾雅》,是中國百科全書性質著作的淵源。 中國古代的類書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資料彙編。第一部類書《皇覽》是西元220年魏文帝主編,已散失。歷代的類書還有杜公瞻《編珠》、歐陽詢《藝文類聚》(100卷)、虞世南《北堂書鈔》、徐堅《初學記》、李昉奉宋太宗之命而主編之《太平御覽》、1267年南宋王應麟編《玉海》,共240卷。明朝初期的《永樂大典》共有22937卷,另說22877卷,被認為是最早的接近現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但大部分已散失。清朝康熙開始,由陳夢雷編《古今圖書整合》,到了雍正初年,又由蔣廷錫繼續。民國初年陸爾奎的《辭源》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的百科辭典。1930年,楊家駱編輯《中國學術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8年至1993年耗時15年編寫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全套共分74冊,涵蓋66個學門領域,8萬多個條目。其總編輯姜椿芳也被認為是中國現代百科全書的奠基人。1981年,中華民國出版了《中華百科全書》,總計十冊,分三十八種類別,約一萬五千餘條條目。 ==== 日本 ==== 日本受到唐朝文化的影響,平安時代開始也出現了類書。第一本是源順在934年編寫的《和名類聚抄》。1446年出版了《壒囊鈔》,彙集了日本和中國的佛教與世俗事物知識。江戶時代有寺島良安模仿中國的《三才圖會》所撰的《和漢三才圖會》。 19世紀編成的類書《古今要覽稿》已經具有近代百科性質,1914年完成的《古事類苑》則更加接近於百科全書。1916年後有現代的百科出現,《廣文庫》可能是第一部,其後三省堂出版了《日本百科大辭典》10卷。此後還有《大百科事典》、《國民百科大辭典》(18-{卷}-)、《世界大百科事典》、《不列顛國際大百科事典》、《兒童世界百科》(17-{卷}-)、《阿波羅百科事典》(3-{卷}-) 《中國大百科》,《平凡社》、和漢三才圖會(105卷81冊)和漢三才図會(本文) (長野電波技術研究所附屬図書館)等。 ==== 阿拉伯 ==== 阿拉伯世界的第一部百科全書是《傳統菁華》(,),由伊拉克的伊本·古泰拜(,Ibn Qutaybah,826年-889年)主編,後由伊本·阿卜德改編為《珠練》。975年至997年,波斯學者花剌子模(,)編了《科學之鑰》。其後一個宗教團體精誠兄弟會編著了一本《精誠兄弟會典》。13世紀時埃及歷史學家阿爾努韋利(al-Nuwairi)用20年時間編成《文化智慧之的》。 現代阿拉伯百科全書發端於19世紀黎巴嫩學者布斯塔尼(,Butrus al-Bustani)與其兒子編寫的《百科全書》。阿伯特·裡哈尼的《阿拉伯百科全書》於1955年出版,單卷本。 == 體例 == 在古代,類似百科全書的著作可以由一個人全部編輯完成。但是到了現代,由於知識大爆炸,一個人或幾個人已經不可能完成一部規模浩大的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這樣就需要制定體例,確定編纂的準則,以解決眾多編纂者之間的矛盾孫關龍,百科全書從體例開始,編輯學刊.2002(5).53-55。 百科全書的體例包括許多方面。包括條目名稱設計、條目編寫提綱、撰稿人書寫格式、配圖要求、外文書寫和翻譯規則、成書格式等。其中《蘇聯大百科全書》是現有百科全書中體例最為詳盡的一部,其第三版的編寫體例周詳而細緻,十分全面,總共摺合漢字有20萬字上下。例如醫學大類下分疾病條目、病理學條目、治療方法條目、藥物類條目、藥劑類條目、醫療器械條目、療養地條目、醫療機械條目、醫學職業條目等。 現代百科全書的編纂受到弗蘭西斯·培根的《新工具論》的影響很深。框架設計按照知識體系結構進行分類。而中世紀時的百科全書則多是按照七藝或上帝創世的方式分類。 ===與其他工具書的區別 === 百科全書不同於詞典等其他的工具書。詞典等是對詞語條目進行釋義,而百科全書是對條目作知識的介紹。因此百科全書比其他工具書使用更多的影象來輔助知識的介紹。而且百科全書對條目的闡釋也比其他工具書詳細,常需要分成許多的小標題。 === 種類 === * 大百科全書(20卷以上) * 小百科全書 ** 小開本的袖珍百科全書 ** 單卷本的百科全書 ** 兒童百科全書 * 百科詞典 * 綜合性百科全書:主要以非專業讀者為物件 * 專業性百科全書 === 編排方式 === 西方現代百科全書大多按字母順序編排。注重檢索功能的話,一般採用小條目的編纂思想。注重百科全書教育功能的則採用大條目的方式。修訂的方式有再版制、補卷制、出版年鑑和連續修訂制4種。 百科全書中常見的一些編排方式: * 字順編排 * 分類編排 * 大類編排,條目按字順編排 === 百科全書的條目 === 百科全書的條目包括標題、正文內容和圖表等。在百科全書的編纂中,條目的命名非常重要。好的命名應該便於檢索,有學者認為條目應該都是獨立的主題,應以方便讀者的檢索為準則。另外,條目的主題應該是客觀形成的,而不是人為擬定的。例如海灣戰爭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狗的神話”則是人為擬定的主題胡人瑞]],百科全書選條的幾個問題,編輯之友.2001(4).-36-39 條目的命名應該清晰明確,不能含糊不清。例如「新型武器」,很難界定“新型”的劃分。 百科全書條目的選擇有一些共通性的原則: # 獨立主體原則:主體應該是相對獨立的,就像我們去一個公司辦事,我們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名稱、地址,而不是其中的某個部門。 # 客觀形成原則:這個主題應該是人們在瞭解,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客觀形成,為人所熟知,而不是人為擬定的。如創世神話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神話題材型別,但是“狗的神話”就是一個人為概括的主題。因此缺少公認的規範性和確定性。 # 單一主題原則:如“時間和空間”是兩個主題,應該分設。 # 準確性原則:條目的名稱應該準確的表明條目的主題。 # 通用性原則:應該使用規範的或約定俗成的名稱。 # 名詞性原則:條目名稱應該是名詞性的,靜止的。如“解放海南島”應該改成“海南島戰役” # 簡要性原則:如使用“唐詩”,而不用“唐代詩歌”。 # 非研究原則:百科全書不是研究論文。 # 非應用原則:百科全書不是為了指導具體的應用。 == 電子化百科全書 == 百科全書的分類結構以及不斷更新的特點使它非常適合線上或-{zh-hans:斷線; zh-hant:離線;}-的電腦格式。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大多數主要的百科全書現在都已經不同程度的電子化了。基於光碟(CD、DVD等)出版物擁有攜帶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同時電子百科全書還可以包含各種傳統媒體無法承載的多媒體格式,例如動畫、音像或視像。概念有關聯的文章之間的相互動態連結也是一個重要的優勢。線上的百科全書則擁有動態的優點:新的資訊幾乎可以立即被呈現,而不用等到下一次的出版。 === 歷史 === 使用一臺自動機器來編寫一部百科全書的想法可以追溯到H·G·威爾斯(H. G. Wells)的短篇小說《大腦世界》(World Brain,1937年)以及萬尼瓦爾·布什(Vannevar Bush)的科學文章《我們也許會想》(As We May Think,1945年)。之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泰德·尼爾森的世外桃源計畫(1960年)。 利用國際網際網路來編寫一部免費百科全書的構想則在20世紀90年代初被提出。這些活動的一個分支是舊版本的百科全書的電子化。1995年1月,古登堡計劃開始出版《大不列顛百科全書》1911年第11版的ASCII版本,但是由於方法上的分歧,在第一卷出版後整個計劃就終止了。2002年,另一方出版了整套28卷的1911年版《大不列顛百科全書》電子版,發表在1911 Encyclopedia Britannica網站上網址:http://1911encyclopedia.org ;版本中加入了版權宣告,但是該宣告應無法律效力。其他的電子化計劃則出版了許多其他的百科全書,例如由基督教經典圖書館出版的電子Easton聖經辭典(1981年)。 另一個更有趣的分支則是編寫全新的、自由免費的百科全書。1991年,討論群組alt.fan.douglas-adams的參與者開始了一個以出版真正的《銀河系漫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Galaxy)百科全書的計劃。該百科全書是出現在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的小說中的一個虛構的百科全書。該計劃就是星系指導計劃(Project Galactic Guide)。儘管最初的宗旨是百科全書只能包括真實的條目,但之後政策改變,允許並鼓勵半真實及虛構的條目出現。星系指導計劃包含了超過1700條條目,但從2000年起就沒有新條目加入。 1993年,一個叫做Interpedia的計劃開始被廣泛討論;它的計劃是編寫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網際網路百科全書。但該計劃為還未開始就夭折,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使得建立一個有效的搜尋引擎似乎成為更緊迫的任務。 2001年初,基於Wiki技術的網際網路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線,這是一個自由、多語言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維基百科創立之後,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目前已躋身世界流量前十大網站之列,是當前最為成功的網路百科全書計劃。同時Wiki技術亦為人熟知,併為其他網路百科全書計劃所使用和借鑑。 == 參見 == * 年鑑 * 黃頁 * 參考書 * 圖書館學 * 資訊科學 * 百科全書派 * 百科全書學 * 百科全書列表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大英百科全書 * 哥倫比亞百科全書 * 百科全書網 免費提供哥倫比亞百科全書中的文章 * 網路正確計畫 :指出多份百科全書與年鑒中傳記的錯誤 * De expetendis et fugiendis rebus:首批文藝復興時百科全書 Category:工具書 Category:知識
李敖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臺灣歷史學家、文學家、電視主持人、政治評論人、政治人物、臺灣文化批評者。1935年生於哈爾濱特別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李敖一生多數時間在臺灣度過,他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價值12000元新臺幣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 李敖少時曾在北平接受教育,成名於20世紀60年代早期,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批判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談當代政治議題;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在臺灣的一黨專政威權統治以及個人崇拜宣傳;李敖反對承認中華民國在臺灣統治的合法性;20世紀70年代參與推動民主化的黨外運動,曾因推動臺灣的言論自由,反抗中國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兩度入獄李敖曾助彭明敏逃亡 兩度入獄共被監禁5年8個月 .蘋果日報.2018-03-18。1987年臺灣省戒嚴解除後,多次參選李敖政壇路 兩度入獄四度參選 .聯合新聞網.2018-03-19,2000年代表新黨參選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曾於2004至2008年於立法院任無黨籍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向臺灣以外的華人觀眾讀者發展,除學術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與思想傳播,主持《李敖有話說》、《李敖語妙天下》等多個文化政治評論節目。 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中華民族主義思想,李敖反對蔣家及中國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並成為臺灣黨外運動的主要人物,積極推動了臺灣的言論自由和政治民主化。1990年代臺灣實現民主化後,他也反對民進黨以及臺灣獨立的主張、李敖支援臺海兩岸統一、反美以及反日。晚年曾讚美中國共產黨和其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中國實現富國強兵的願望林麒瑋.李敖大師 短暫卻精采的政治路 .聯合新聞網.2018-03-18,但同時也批評和諷刺共產黨打壓言論自由的問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臺灣臺北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壽83歲。 == 家世 == 李敖的父親李鼎彝,幼年資質穎異,能背誦《論語》與《道德經》,後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曾任東北大學講師,吉林六中校長,本來的籍貫是山東,因李鼎彝就讀北京大學時獲得吉林省的公費,冒籍吉林省扶余縣,但其他親人包括李敖,都以山東省濰縣李敖五十年表 ,李敖研究為籍貫,後來國民政府將李家全家籍貫統一改為「吉林省扶餘縣」。1937年,李鼎彝遷居北平,考取公務員。中華民國的抗日戰爭時期,以國民政府軍統局特務身分潛伏於汪精衛政府,任司法部科員,1940年出任太原禁菸局局長。1941年被政敵以貪汙罪起訴,不久無罪釋放,但憤而退隱《李敖回憶錄》。李敖的母親張桂貞,為師範學校畢業。 李敖祖先來自滇黔省界上的烏撒衛(今貴州威寧縣),可能是於明朝洪武14年(1381年)隨徵的山東軍戶,在明軍攻佔貴州、攻佔雲南後駐防。建文及永樂年間,為應對膠東地區日益嚴重的倭亂,烏撒衛的軍戶又多被調防回山東棲霞三成居民祖先來自雲南 煙臺的雲南移民多為軍隊調動而來 ,人民網。。李敖自己則考據認為,其祖先可能為苗族,是被明朝徵南將軍傅友德強制遷徙來的,但明初山東是僅次於山西的人口大省,洪武二十一年戶部郎中劉九皋更向明太祖上疏稱:「山東、山西人口眾多,宜於遷出」,不可能再千里迢迢遷至苦於人口稠密,年年向外輸送移民的山東地區。李敖另外考據,祖父李鳳亭生於山東,闖關東落腳關外,曾經做過馬賊,後為銀樓老闆李敖傳奇(上):他的身世和人生,如果拍成電影,絕對足夠精彩! ,雪花新聞,2018年3月31日。 == 早年 == 1935年4月,李敖出生於滿洲國的黑龍江省哈爾濱,李敖在八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兩歲時全家遷居中華民國北平市,在北平就讀於新鮮衚衕小學。1948年,李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公立第四中學校,因第二次國共內戰正熾,李敖隨著親人從北平市逃到上海市,就讀緝規中學。1949年,李敖隨父母從上海乘船遷至臺灣,在臺中落腳後,進入省立臺中第一中學高中二年級就讀,由於對於學校教育體制反感,於二年級下學期開始休學,在家自修。曾與其恩師嚴僑(中共地下黨員)密謀投奔中國大陸,李敖三年級時嚴僑被捕,李敖則因年紀尚輕,加上其師長各方奔走而獲得緩刑。因此還是學生的李敖省下家裡給的零用錢救濟落魄的師母和三個小孩。 1954年,以同等學力資格,考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專修科(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司法組前身),因興趣不合,主動休學,重考進入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59年畢業後服兵役,擔任預官。1961年退伍後,李敖又考取臺大歷史研究所。 == 文星雜誌時期 == 1957年,原中央通訊社社長蕭同茲之子蕭孟能創辦自由主義月刊《文星》。胡適去世時,《文星》雜誌紀念胡適的專號賣了三版,從那時起,《文星》就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文化刊物之一;1961年,26歲的李敖以中華民國國軍預官退伍,蕭大膽啟用,委以重任。當年蕭孟能、朱婉堅、李敖三人可稱為文星鐵三角。當時,李敖的文章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強調反封建和西化,其《老年人和棒子》、《傳統下的獨白》等頗有影響,開始聞名於臺灣,在學生圈造成很大的震撼,也對時人的思想形成衝擊。李敖自1961年《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始,與立法委員胡秋原所創辦的《中華雜誌》、文化大學教授史紫忱發行的《陽明》及導演鄒郎所發行的《文化旗》等雜誌長期筆戰,以一個初出茅廬青年的形象偕同《聯合報》、中央研究院學者、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多名學者、媒體人力抗多位學者,從此成為文化界的知名人物;1963年,李敖接掌《文星》總編輯。1965年,《文星》雜誌及李敖捲入賣國控訴事件,此事件涉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的親共陰謀;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蕭同茲自請文星書店停業,債權人盈門,蕭孟能不得不逃往島外暫避。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殷海光被迫離職、中央研究院院長王世傑為此屢提辭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郭廷以赴美不歸,及《聯合報》之備受抨擊。 == 入獄服刑 == === 第一次入獄(1971年3月—1976年11月) === 臺灣時值戒嚴時期,言論肅殺,1966年,李敖發表《歷史與人像》、《教育與臉譜》、《上下古今談》、《烏鴉又叫了》、《孫悟空和我》等書,為國民黨當局所查禁,雖未因此坐牢,但1953年與嚴僑合謀偷渡中國大陸一事被當局發覺,並於1967年4月8日以妨礙公務提起公訴;後被法庭判刑1年,但由其大學師長多方奔走,獲得緩刑。白色恐怖期間,李敖為護人權協助臺獨人士彭明敏逃亡,避免其受迫害;1970年彭外逃後,遭謝聰敏和魏廷朝供出。另外,李敖由孟絕子手上拿到臺灣受迫害被關的政治犯名單(內有中共、臺獨人士等等),並要把這份名單送到聯合國與人權組織去告發。李敖把名單轉給國際特赦組織馬汀;但在日本被臺獨人士拿走,並且在未得李敖同意之下,將其刊登在臺獨刊物上,以致李敖亦被牽連判刑。1971年3月19日,李敖被捕,並於1972年2月28日因「臺獨」罪名被以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之「內亂罪」判處十年徒刑、褫奪公權6年;法庭一審判決後,李敖沒有提出上訴;後逢蔣介石逝世大赦,改為八年六個月。1976年11月19日,李敖被釋放。實際被監禁日期,總計五年零八個月。 === 第二次入獄(1981年8月—1982年2月) === 因為普通刑事案件,即「李敖侵佔蕭孟能家產」與「蕭孟能誣告李敖」案。一開始,臺北地方法院法官判李敖無罪;到了臺灣高等法院後,改判李敖入獄半年定讞。 李敖出獄後,開始追究並報復蕭孟能。終得最高法院六件判決書《七十二年度臺上字第二四○○號》、《七十二年度臺抗字第二四七號》、《七十三年度臺上字第四五○二號》、《七十三年度臺上字第四六四七號》、《七十一年度臺上字第二二二五號》、《七十三年度臺上字第四五一一號》,勝訴。另一方面,蕭孟能且以誣告罪入獄。1987年1月14日,在高等法院法庭上,蕭孟能當庭同意願以「自承懷疑之錯誤,並向老友李敖表示道歉」等文字登報李敖:刑事告訴狀.2010-05-13 。 1980年代,李敖已然成為臺灣知名的黨外政論家,不但與黨外人士合作,以批評時政的雜誌文章活躍於文界,試圖挑戰國民黨政府當時的言論限制政策,還把黨外雜誌彙整合的文章出版一系列書籍,批評國民黨政權或講述歷史《李敖來臺四十週年紀念演講會》,1989年4月14日,施性忠主持,整理為《四十年目睹怪現狀》出版。。不過因觸犯《出版法》等法令,因此通常為禁書。這一段時間長達十年,李敖稱為“筆伐”時期,主要作品是《李敖千秋評論叢書》、《萬歲評論叢書》。 == 名嘴生涯 == 李敖自1980年代開始嘗試公開演說,但直至蔣經國於1987年解嚴,解除黨禁與報禁後才真正展開其公眾演說生涯。隨著1990年代臺灣電視媒體產業開展,李敖開始與電視臺合作,受邀製作個人演說節目,成為一時名嘴。 2004年至2006年,李敖與鳳凰衛視合作的節目《李敖有話說》面向香港與中國大陸,並促成他於2005年訪問中國大陸。2005年9月19日,李敖展開「神州文化之旅」,行程包括香港、北京和上海。過程中,分別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進行了演講,他主張演講的目的不在於政治,而是文化與思想的活動。雖然此行程受到了香港與臺灣媒體的重視並以“李敖旋風”為頭版,但因其提倡言論自由而在大陸各地高校與機構的內部演說在大陸均無法得到官方媒體的直播和詳細報導,不過其演講稿及演講片段仍透過網路上的非官方管道傳播。2011年5月13日,李敖在年代新聞臺節目《新聞面對面》回批劉曉波,暗諷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連上臺罵中共的資格都沒有。 李敖曾經多次在其主持的節目中提到自己與女兒(長女)李文的故事,說李文是最像他六親不認,仗義,“善霸”精神的子女。也是第一個李家拿到博士學位的人,她在大陸是“維權女皇“,也是大家知道的”李文現象。” 父親時常在他的節目上幫她出氣和打抱不平。 == 政治生涯 == === 參選總統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面臨泡沫化危機的新黨提出奇招,邀請並非新黨黨員的李敖代表新黨競選總統,以拉抬新黨的聲勢。副總統候選人則由新黨立委馮滬祥擔任。在兩岸問題上,李支援統一,主張兩岸舉行和平談判,實行一國兩制。在選舉公報上,李敖填寫的學經歷資料只有兩行: 在選舉的最後階段,李敖呼籲支持者轉投票給宋楚瑜。選舉結果揭曉,宋楚瑜以三十多萬票差距敗給陳水扁,李敖自己的得票則僅剩16,782票,得票率0.13%,甚至不如無黨籍參選的許信良(得票率0.63%),成為中華民國總統直選以來最低得票率。 === 立法委員 ===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李敖採用「不插旗、不拜票、不發傳單、不做廣告、沒有競選總部」的方式,憑其高知名度以得票數33922,得票率5.77%,成為臺北市第二選區得票數最低的當選人;任內問政,不時脫序演出。 李敖在立法委員任期內的主要活動是反對民主進步黨陳水扁政府時期行政院提出的價值新臺幣6108億元對美軍購案。在國民黨反對態度因美方壓力而軟化時,李敖與親民黨合作推遲了軍購案的程序。2005年3月17日,李敖在立法院程式委員會質詢國防部長李傑時,拿出狗鏈,直指臺灣作為美國的看門狗卻要自費購買武器,並亮出小刀,建議李傑「割掉卵葩算了」。 2006年10月24日,李敖為了抗議朝野各政黨議程,以個人實際行動來阻擋當日程式進行。他先指出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內定要讓軍購案過關,再戴上V怪客面具造型的防毒面罩,表示不畏後果要求立法院程式委員會本次會議中止,希望在場委員離席;並出示電擊棒、防狼噴霧,對空噴射催淚彈,中斷議事約二十分鐘,導致許多立委吸入「催淚瓦斯」,一身狼狽奪門而出。狂噴瓦斯「李敖瘋了」奇招阻軍購 王世堅痛罵 .蘋果日報.2006-10-2511月10日,為了抗議軍購案透過,李敖在總質詢中秀出了自己26歲當預官時所拍的的裸照大海報相關文章: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5卷48期 ,由於照片露出陽具,是「全裸遛鳥」陳明旺、黃世宏(圖)李敖秀裸照「好有自信」. 蘋果日報.2006-11-11,嚇壞或笑壞在場立委及議事人員,也讓閣揆蘇貞昌在臺上哭笑不得。李敖「裸照」嚇壞議事人員 質詢風格獨特讓蘇貞昌哭笑不得 .ETtoday.2018-03-18 === 後續選舉 === 2006年底,李敖還以參選臺北市長的方式宣揚其政治理念,但僅獲7795票,得票率0.61%。 號次 黨籍 姓名 得票 得票率 當選 1 李敖 7,795 0.61% 2 雖然臺灣團結聯盟於2006年11月9日開除周玉蔻的黨籍,但依據中華民國《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31條規定,登記期間截止後,政黨就無法撤回其對候選人的推薦,因此在法律上週玉蔻仍然為臺灣團結聯盟的候選人。(參見 相關報導 ) 周玉蔻 3,372 0.26% 3 謝長廷 525,869 40.89% 4 宋楚瑜參選時為親民黨的黨主席,但他是以「無黨籍」的身分登記。 宋楚瑜 53,281 4.14% 5 郝龍斌 692,085 53.81% 6 柯賜海 3,687 0.29% 2007年9月20日,李敖表示將投入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及組織政黨。他將戶籍由臺北市大安區遷至文山區,準備參與文山區的立法委員選舉,而同區的候選人包括中國國民黨提名的賴士葆。9月30日,李敖以宣佈成立政黨「中國智慧黨」的方式,提出十點政治理念,但不成功。兩個月後,李敖發表新書《李敖議壇哀思錄》,宣佈告別政壇,專職寫作。 2011年8月10日,李敖宣佈代表親民黨於臺北市第八選舉區投入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中國國民黨時任立法委員賴士葆對壘,聲稱特別選擇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故鄉(文山區),希望藉由參選使特定媒體無法再封鎖其言論。此次選舉,李敖和2004年一樣,不進行傳統的競選活動。他對記者坦言此次當選機會渺茫,是「玩票性質的犧牲打」,主要目的是幫助親民黨越過政黨得票百分之五門檻,得到不分割槽立委席位。 最終李敖以9,436得票數(得票率5.08%)慘敗給賴士葆的117,892得票數(得票率63.43%),但親民黨取得了不分割槽5.49%得票率,勉強到達不分割槽立委門檻。 2012年臺北市第八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結果 2012年臺北市第八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結果 2012年臺北市第八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結果 2012年臺北市第八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結果 2012年臺北市第八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結果 2012年臺北市第八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結果 2012年臺北市第八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阮昭雄 53,917 29.01% 2 方景鈞 907 0.49% 3 李敖 9,436 5.08% 4 餘宛如 3,715 2.00% 5 賴士葆 117,892 63.43% 選舉人數 選舉人數 選舉人數  240,357  240,357  240,357 投票數 投票數 投票數  187,673  187,673  187,673 有效票 有效票 有效票  185,867  185,867  185,867 無效票 無效票 無效票  1,806  1,806  1,806 投票率 投票率 投票率  78.08%  78.08%  78.08% == 其它活動 == === 捐款 ===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李敖常不定時捐款給黨外雜誌與黨外人士,並幫助老師殷海光及其遺孀。 1994年,由於東吳大學校長章孝慈的促成,李敖至東吳大學歷史學系任客座教授,並與東吳大學校長章孝慈結為好友。當時李敖開的課大受歡迎,一大堆學生排隊搶著修。章孝慈是前總統蔣經國的私生子,在白色恐怖時代,李敖一直在罵蔣介石、罵蔣經國,卻被蔣介石與蔣經國的子孫章孝慈聘任為客座教授,充滿戲劇般的衝突。章孝慈在1994年8月15日的一場公開演講中說:「李敖是備受爭議的作家,有人說他是瘋狗、有人說他是流氓、有人說他打手、有人說他天才,但我們很單純,就是讓任何角度的學者,都可在東吳發展一個看法、一個見解。」後章孝慈腦溢血臥病在床,李敖拍賣生平珍藏字畫所得新臺幣700餘萬元,由黃宏成與張美珍一同送往東吳大學,由教授王偉勇代收,作為章孝慈醫療費用。 1997年,李敖為抵制日本政府藉亞洲婦女基金會來與慰安婦私了之舉,故公開發起義賣,拍賣自己收藏的字畫古董,包括胡適送的書法作品等來義助臺灣慰安婦,總共義賣新臺幣3,800萬元,轟動一時。並曾捐新臺幣一百萬元給高金素梅,支援她去聯合國總部抗議,要求日本承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軍暴行。黃麗蓉.高金素梅:自認鐵公雞的李敖 只捐款給兩種人 .中時電子報.2018-03-18 2005年訪問北京大學時,李敖捐出人民幣35萬元,希望於北京大學校園內塑立曾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的中國著名思想家胡適銅像;李敖表示,當年他窮,胡適借了新臺幣1,000元給他,現在他捐人民幣35萬給北京大學,也算是還了1,500倍給胡適。不過北京大學直至李敖辭世都未實現此事。 === 訴訟 === 李敖雖然未從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但他在獄中精研法學,頗有所成。後來他每每與名人發生法律糾紛,對簿公堂,一生出庭超過三百次。傳言李敖是「法庭上的常勝軍」,但其實不然,他多半「敗多勝少」,他並不考慮勝敗,「我打官司輸的機率還是很高,不過,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整個訴訟過程,其實是很有趣的。」他控告別人時,一旦敗訴,就會又再提起另一個案件,繼續控告,即使被告贏了官司,卻也被漫長的訴訟過程搞得精疲力竭,這就是李敖要達成的目的。冗長與繁複的訴訟過程,往往使對方不堪其擾,最後只好尋求和解,故李敖時常被稱為「訟棍」吳家詮.「我告你喔!」 李敖一句話讓自由時報多賠40萬 .中時電子報.2018-03-18。 1981年6月李敖因與蕭孟能的財務糾紛,被臺灣高等法院判決為“李敖連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而侵佔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處有期徒刑陸月”。李敖懷疑此事背後有國民黨政府的政治干預,他花了八年的時間自力進行司法救濟,終獲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撤銷原判。李雖耗費近八年半的時間,但也因此「一戰致富」。 1983年《秋海棠雜誌》刊登一篇攻擊李敖的文章,李敖得知後,一狀把當時《秋海棠雜誌》發行人鬱慕明告上法庭。但兩人感情還不錯,時常約出來喝茶、喝咖啡。鬱慕明想要和解,李敖給鬱慕明兩個條件選擇,一是鬱慕明退出國民黨,二是要鬱慕明以新臺幣360萬元買下他臺北市敦化南路林肯大廈的一間套房(當時市價不到新臺幣180萬元);鬱慕明不願退黨,只好買下房子。不過幾年後房價大漲,套房價值超過新臺幣1000萬元,鬱慕明因此賺了不少,而他們也因此成為好友。周毓翔.法院一告反成好友 鬱慕明讚李敖是傳奇 .中時電子報.2018-03-18李敖《李敖笑傲江湖》李敖與鬱慕明 1988年1月,李敖以「遺囑上的見證人簽名是到靈堂才籤的」為由,向臺北地檢處告發時任總統李登輝與五院院長俞國華、倪文亞、林洋港、孔德成、黃尊秋等人偽造蔣經國遺囑,涉嫌偽造文書罪。同年3月,臺北地檢處偵查終結,認為沒有犯罪的刑責,予以結案告李登輝偽造蔣經國遺囑 李敖選總統支援兩岸統一和談 .ETtoday新聞雲.2018-03-18。 有一次《自由時報》報導「李敖開車闖紅燈」,這其實只是李敖上邱彰節目說的笑話,李敖因此狀告《自由時報》負責人林榮三誹謗罪,法院判賠李敖新臺幣十萬元;李敖上訴,還對法官說,「你判十萬,不是看不起我,是看不起『大土蛋』林榮三:他這麼有錢欸,才賠十萬?」法官於是判賠李敖新臺幣五十萬元。吳家詮.「我告你喔!」 李敖一句話自由時報判賠加40萬 .快點TV 2013年,李敖控告許倬雲,因為他得知許倬雲出書,稱李敖是打手、說謊、偷書變賣、背叛朋友,而且因為偷竊而未能畢業,被李敖一狀告到臺北地方法院,一審判許倬雲敗訴,必須賠李敖新臺幣200萬元,並要在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六家傳媒登報道歉。 == 觀點及立場 == === 對黨外運動及人士的看法 === 李敖:「沒坐過牢的人,沒有資格批評施明德。當年政治犯的求饒信或自白書,都是人家幫你寫的,強迫簽名,若不簽就硬壓你畫押。那些求饒信的文筆及那麼漂亮的毛筆字,施明德寫得出來嗎?」 李敖:「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之下,爭取言論自由,其中我有一個小老弟,叫做陳水扁,所以在雜誌上面,我是總監,他是發行人。」甚至在民進黨創黨之前,李敖與陳水扁就曾經密謀要組個政黨。李敖:「我們到陳水扁家裡,他那時候在外面演講,還沒回來,過了不久,他就回來了,我就提議我們組黨,他說組黨,這會抓人的啊,最好的證人,就是現在的許榮淑。」 李敖:「我跟陳水扁認識久,他算是我的小老弟,陳水扁是假黨外、陳水扁是假臺獨,重點是他還不聰明。謝長廷比較聰明。」 李敖:「謝長廷是黨外最聰明的男人,陳文茜是黨外最聰明的女人。」擔任立法委員,質詢行政院長謝長廷時,一度“拉謝打扁”,聲聲呼喚“長廷”懸崖勒馬,“勇敢擺脫”陳水扁,以“長廷”的智慧,給臺灣人一個希望:「長廷,勇敢地脫離陳水扁!告訴聰明的臺灣人,甚麼是我們的方向!」 === 對兩蔣的看法 === 李敖:「蔣介石不如崇禎,蔣經國不如阿斗。」《李敖千秋評論》第76冊《經國·經國·錯》 李敖:「蔣介石真的徹徹底底是王八蛋,但他也有一些優點,就是他死掉了可以減刑,我本來判十年,變坐牢五年多。我岳母,前妻(胡茵夢)的母親,應該說是前岳母,還說國民黨真偉大呀,居然把李敖放了。」 李敖:「中正紀念堂就是卡在臺北正中心的一座死人靈堂,民進黨只是小鼻子小眼睛,我問民進黨敢不敢玩真的?為甚麼要改名?應該要剷平,應該要打掉、砸掉、拆掉。​​」還大酸民進黨:「勇敢的臺灣人、有種的民進黨,就把它炸掉嘛!搞個遮羞布幹甚麼呢?每次都像賊一樣遮來遮去的,沒出息!」消遣陳水扁「沒種」,“中正紀念堂”蓋得像個靈堂,簡直醜死了,為何不直接將中正紀念堂炸掉。 李敖:「二二八事件確實是個悲劇,以責任來看,蔣介石派兵是要負全責,應該要被你們臺灣人千刀萬剮、碎屍萬段,但他內戰都打得焦頭爛額,還管你殺人不殺人?蔣介石不給你們談論『二二八事件』,但他槍斃了陳儀,那意思是說,有錯誤,但這個錯誤不是我,是他,所以我把他幹掉了。就像殺了嶽飛,找了一個替罪羊解決一切,宋高宗沒問題,找了個秦檜負全責一樣。這個方法是有效的,現在臺灣民進黨或國民黨都罵陳儀,這說明瞭蔣介石歸罪陳儀的方法,絕對有效的。」但是最後,他提到「民進黨一直利用二二八事件催本省人的票,心裡就生氣。」1997年,李敖與陳境圳合著、新新聞文化出版《你不知道的228》,提出二二八事件相關的一千個問答;2007年,李敖出版社發行該書新版,李敖在新版感言中諷刺,刻意誇大與扭曲二二八事件者「以歪曲行公義,以殺伐行和平,以鬥倒鬥臭行和解,以『一個也不饒』行寬恕」。peterchippy .2007.2.27 李敖談論二二八 .2008-03-02 2005年3月18日,在《李敖有話說》第270集中說,那些人用二二八事件製造悲情與族群衝突,一邊製造悲情、一邊說「我們不要陷入悲情」,一邊製造族群衝突、一邊說「我們要維護公義與和平」;他們還用二二八事件做了錯誤的歷史解讀,把二二八事件栽在新的外省人的頭上,把臺獨理論架構在二二八事件之上,從而要求外省族群「你們要給我乖乖的」,這就是「舊賬新栽」。 李敖曾多次公開表示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並曾以蔣介石提及“中華民國亡了”的言論以印證其觀點。 === 對中共的看法 === 李敖於神州文化之旅中直言:「我支援共產黨」。共產黨真正使中國大陸富國強兵antimu.李敖 : 我支援中國共產黨 .2007-07-28;但李敖也曾對中共的某些政策加以諷刺。李敖曾說:「我李敖就是要保護共產黨。文革、三反五反、大饑荒,很多事件,五千萬人死了,這我承認。但也要看到從1949年到90年,共產黨使整體中國人的平均年齡增加了三十年;最近十年又達到了四十年,整體中國人長壽多活了四十年。共產黨做的好事,不能被抹掉。但共產黨得有個大國的樣子。連我這麼擁護共產黨的人,它都要得罪。我希望它能改變,它也在改變,但改得太慢了。」江迅,〈發揮頑強的辛辣本色〉,《亞洲週刊》2011年7月14日 李敖於《李敖有話說》以及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坦言,六四天安門事件是不幸的事件;但他同時指出,類似共產黨清場的作法,歷史上在多個國家也曾多次出現,很多法制國家皆不允許人民在中央廣場盤踞不去,“任何政府在這個時候都是王八蛋”。李敖特別舉出,1930年代美國在華盛頓廣場鎮壓一次大戰退伍老兵,以及1970年代美軍進入肯特州立大學殺害反越戰大學生的例子。 李敖贊同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參選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甚至直接表示,自己參選的是「中國臺灣地區的領導人」。2007年9月,李敖籌組中國智慧黨之時,亦提出相信中華民國之存在者就是「笨蛋」之言論,還說「智慧使我們不相信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不相信臺獨、不相信以臺灣之名進聯合國、不相信共產黨是敵人、不相信軍購、不相信固守保臺、不相信美國來救我們、不相信美國是我們朋友、不相信自己不是中國、不相信藍綠」。 === 對宗教的看法 === 李敖是一個不可知論者,但他對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基督宗教等各種宗教都很有研究,他說佛教太洞悉女人,「《大般涅槃經》裡竟說『女人大魔王,能食一切人』,無情翻我們底牌如此」,「回教據說也不壞,可是這種宗教太劇烈了,穆罕默德傳教時動不動就把明晃晃的寶刀一亮,不信就有被殺的可能,青龍偃月之下,只好信了,可是信了又容易自殺」,「道教是進步的宗教,當年張天師登壇作法、煉汞燒丹,可是現代的張天師卻走到廣播電臺,用科學方法布起道來了」。對於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他說:「信這兩種教,都容易被人誤會是為了交男友、學英文和領奶粉。」《假如我是女人》.李敖.《文星》68號 李敖曾提到以前的基督宗教傳教士有高明的宣傳技巧,表面上教人修身養性,卻把百分之一的基督教福音,放入百分之九十九的一般世俗文化中,讓人在研讀時不知不覺被潛移默化。 李敖在北京法源寺說:「原始的佛教與現代的佛教是有衝突的,我今天參觀法源寺,看到很多了佛像、很多神,這些東西在宗教史和藝術史上是非常有意義的,但在信仰上,總有一個聲音在我腦子裡打轉。在釋迦牟尼時代,佛教裡是沒有神的,但是發展到後來,佛教變得有神,而且是多神。我要說釋迦牟尼不是神!」李敖尤其批評藏傳佛教,在其著作《李敖大全集》中收錄有批評西藏歷史上神權統治的文章。他提出證據揭露西藏運用神權統治的黑暗面,除了痛罵林雲用藏傳佛教騙人,是妖僧之外,還曾經消遣信奉密宗的世交晚輩王菲,諷刺:「王菲大可當個女活佛,說不定還得個諾貝爾獎。」黃嘉平.王菲信佛叩頭10萬次 李敖虧沒知識 .中時電子報.2013-10-06 == 個人生活 == === 感情及婚姻 === 李敖情史非常豐富,自稱交過數十個女友、情婦,每次受訪,對情人的實際數目,多答以「不計其數」 。 李敖十八歲那年交往第一任女友羅君若,在臺中一中休學之後,每天寫情書給她,終於獲得佳人芳心,但一公開兩人關係,女方家長就立刻反對兩人交往,原因是李敖家境太差。李敖悲慼之餘,吞了一瓶安眠藥自殺,室友翁松燃緊急將他送醫急救,才撿回一命。 早年李敖曾與作家王尚義胞妹王尚勤同居,當時王尚勤號稱「臺灣大學水仙花」,兩人濃情密意,未婚生下女兒,但王尚勤懷孕時,李敖已經又有了另外一個女友吳海蒂,王尚勤雖然一度回到李敖懷抱,但因李敖外面女友太多,最後依舊分手,生下女兒李文後,李敖與其弟李放偷偷把李文抱回家中,請自己的母親張桂貞撫養。王尚勤回憶其舊情人:「愛錢,沒世界觀」。 李敖1980年在蕭孟能介紹下,與當時紅極一時的演員「臺灣第一美人」胡茵夢結婚,由高上秦和孟絕子證婚,婚姻關係僅維持了一百多天,離婚協議書也很簡便,由胡茵夢起草,主文只寫上「我倆同意離婚,今後有關財產問題,無任何關係。男婚女嫁,各不相干」。被媒體利用百日維新的諧音雙關語,戲稱李、胡二人為「百日維姻」,閃電離婚時,李敖宣稱是因與胡茵夢「因理解而結合,因誤解而分手」。 李敖也痛批蕭孟能誘騙胡茵夢出庭作偽証,導致李敖因被誣敗訴,入獄半年。。 李敖第二任妻子王志慧是李敖在公車站牌前相遇的,當年王志慧是護專學生,有著一雙美腿的她吸引了李敖的目光,李敖於是前往搭訕,發現她在公車站牌前看李敖的書,李敖浪漫地默寫了昔年的獄中作品《忘了我是誰》送給她,兩人交往,李敖為她取下愛的暱稱「小屯」,兩人論及婚嫁時,王志慧父母嚴厲反對,認為李敖不但比她年長三十歲,足夠當她父親,而且還花名在外,非常不可靠。她誓言:「如果不嫁給李敖,我就一輩子不嫁!」王志慧的父母只好同意兩人成婚。兩人育有兒子李戡,女兒李諶。 === 軼聞 === 李敖的嗜好是觀賞日本成人影片,欣賞的AV女優為小澤圓。 李敖是知名的政治犯,故在獄中被禁止看報紙,但他為了得知外界的資訊,向管理員要求看報。該管理員欣賞李敖的文采,願意冒險幫他,但要李敖寫詩相贈,李敖於是寫下了新詩〈忘了我是誰〉,向管理員交換報紙,這首新詩後來在許瀚君譜曲之後,成為著名的民歌。 李敖說:「劉德華不能說不帥,缺點是臉長得太『苦情』了一點,金城武帥多了,但金城武的缺點是他擁有「可惡的日本人」血統。」但李敖在《魯豫有約》時,又說他覺得劉德華「不好看」,因為臉太「苦相」,陳魯豫則說劉德華很英俊,驚呼連連。李敖也在微博上開金城武玩笑,說他長得「姦夫相」。 李敖公開支援駐外的新聞局官員郭冠英,郭冠英是李敖的好友,以筆名範蘭欽發表辱臺言論,後因曠職、瀆職、而遭免職。李敖說:「郭冠英很有才,被臺獨人士害慘了。」於是包了一個1,000美元的紅包予郭冠英。郭冠英表示:「我很不高興,因為李敖跟我的交情,這個錢太少了!他的應該是以10萬美元起價。」專訪郭冠英:我應該當總統,李敖至少該給我10萬美金 2009年3月23日 李敖在2013年4月1日愚人節曾爆出烏龍死訊,但隨後證實該日死去的是其好友陳文茜的一條狗,該狗名為「李敖大哥大」。 李敖曾公開爆料,曾收到中國國民黨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私下的新臺幣兩百萬元現金,並提出自己贈與超過市價新臺幣兩百萬元的名畫給王。 李敖與藝人小S鬧官司時,以小S邀請他上《康熙來了》五次,作為撤銷告訴之條件,並宣稱要幫《康熙來了》衝收視率。然而因收視率並沒有提升,結果只來了該節目兩次。 李敖著作《北京法源寺》報載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時,他表示:“那根本不算甚麼,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的文學教授和語言學教授都有提名資格,瑞典學院每年都會收到數百個提名,但最終還是要看被提名的小說到底怎麼樣。”他同時也評價到:“在歷史上,諾貝爾獎的頒發經常不公正,託爾斯泰沒有當選是遺憾,毫無資格的賽珍珠當選是錯選。而且,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歷來不給中國人文學獎,不承認語言隔閡的原因,只認定我們沒有世界級的作品,這是有偏見的。”黃維、許心怡.李敖:諾貝爾文學獎帶有偏見不公正 提名不算啥 .人民網.2012-10-10 == 逝世 == 2017年初李敖被診斷出罹患腦腫瘤,該年五月底因接受放射性治療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而感染急性肺炎,一度病危,所幸最後康復。李敖的經紀人鄭乃嘉在2017年6月13日公開一封「李敖親筆信」,信中表示想在人生最後時間,和家人、友人與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但李敖逝世後,鄭乃嘉承認當時李敖因病重無力寫信,信件內容是他和李敖討論後由他代筆。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病逝於臺北市北投區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壽83歲。陳偉婷.李敖罹腦瘤過世 享壽83歲 .中央社.2018-03-18李敖病逝後,文化部部長鄭麗君表示李敖是黨外運動時代對抗兩蔣威權統治的重要人物,呈請總統府頒發褒揚令。李敖長子李戡對外表示:「後事務求從簡,婉謝褒揚」,聲稱依照李敖遺願。3月21日舉行簡易的家祭儀式後,遺體火化,骨灰安放新北市三芝區的龍巖白沙灣安樂園。 == 評價 == 公眾及各界人士對李敖的評價不一。李敖備受爭議的地方包括他透過提告別人來謀利一事、他所發表的偏激言論及其政治立場。 === 中立評價 === ==== 逝世後所受到的中立評價 ==== 作家富察延賀於李敖逝世一天後的2018年3月19日撰文表示:「很多人提及早年啟蒙於李敖大師的故事。傳統下的獨白,獨白下的傳統,雖然他在一九六零年代的臺灣接續了新文化運動的大旗,繼續反傳統丶擁抱西化。然而骨子裡他一直具有某種傳統中國文人的特質,才子風流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則是機智圓熟的無根遊士,遊刃有餘地周旋在各種政治勢力之間。 他被視為大師,恰恰是不出產思想家、而盛產遊士的中華土壤之果實;他能夠影響一兩代人,反過來說明今日的華夏世界在思想方面依舊不可救藥的孱弱和蒼白;他是民主自由的啟蒙家,凸顯了華夏世界古老專制威權傳統的厚重和凝固。」 === 負面評價 === ==== 在生時所受到的負面評價 ==== 2005年9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運動人士劉曉波批評李敖和抨擊神州文化之旅:「李敖是個患有畸形自戀狂的戲子文人,無論走到哪、也無論講什麼,他都忘不了貶低別人和抬高自己;那種自我炫耀的無恥勁頭,真是世所罕見。然而,罵遍天下的李敖,獨獨對中共及其領袖不罵反誇,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胡錦濤,從第一代誇到第四代;在《鳳凰衛視》上誇還不算,來到大陸也要繼續誇……李敖在臺上向中南海的新舊權貴撒嬌,清華學生在臺下向李大師撒嬌,李敖的表演就在臺上臺下的互媚中結束,堪稱『超級圓滿』……向權勢者和名流獻媚,早已變成中國人的第二本能了……更令我作嘔的是他近於無賴式的精明:為了讓肆無忌憚的媚相不太難看,他又在獨裁愛國主義的煽情中撒上點自由主義的味精。」 2005年12月27日,《黃花崗雜誌》發表一篇署名任詮的文章,批駁了李敖在位於中國大陸的數間知名大學演講期間所發表的一系列言論,並且指責李敖經常自吹自擂,而且言談虛偽,又不敢正面回應復旦大學師生所提出的質疑等等,作者亦引用某個不知名人士所説的説話,表示:「李敖在北大關於中共的表態是『擁抱專制』。他的言論是不是應該受到那麼大的重視?我表示很大的質疑。因為以我在臺灣的經驗,李敖的言論在臺灣社會根本沒有什麼影響。至少在知識界,沒有人把他的言論當成值得回應的言論去看待。」 同一天,《黃花崗雜誌》刊登了著名學者辛灝年所發表的演説文,文中尾段聲稱:「因為李敖一旦遇上了一個真正自由民主的制度,一個高度文明的自由民主制度,他就根本沒有市場了,這個『五胎俱全』的禍胎,就一定會死的。他只是威權民主制度下的一個令人噁心的記錄,是大陸共產專制統治下一個令人生恨的玩偶,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中一個最壞的典型,卻必將成為真正自由民主制度下的一個死胎,並且永遠不再有『投胎』的機會。倘能如此,那才是中華文明之福。」 ==== 逝世後所受到的負面評價 ==== 2018年3月18日,李敖逝世後不久,政評家曹長青在《民報》上發表文章,表示他曾經很欣賞李敖的個性,原因是李敖以前擁護自由主義、以親西方的著名文學家胡適為榜樣和敢於與實行威權民主制的臺灣中華共和國作對等等,但他聲稱李敖後來淪為「沒有良心、沒有道德底線、沒有任何做人基本規矩的『非人』」,為了自身利益,不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高唱讚歌和聲稱中國所面臨的所有問題都是由美國所造成的等等,又故作高深地寫了很多沒有深度的作品,而且把重視個體價值、自由及責任的個體主義曲解為只重視自己的利益及風頭的個人主義,成為了一個毫無責任感的放蕩主義者,以提告別人這種行為為賺錢的方式,並且對此毫不感到羞恥,甚至以此為榮,最後因失去公眾對他的尊重一事而逐漸不再被社會重視,最後曹長青總結道:「一個人辛辛苦苦努力了一輩子,寫了上千萬文字,就想要風光,要得意,甚至想在文化人中當『王』的人,結果落到不僅被遺棄,更落到被正常文化人(無論哪個陣營)當小丑看的地步。李敖其實是非常可憐的。歸根結底,我認為最根本的是中國文化裡面的毒素害了他。能把漢武帝之後的十幾個皇帝倒背如流的李敖,下了太多功夫研習怎樣毒死自己。在這點上,他成功了。」 雖然對李敖的機智表達欣賞之意,但是富察延賀表示李敖並非真正的思想家,僅僅只是一個傳媒家:「他的有名,實際上和電視大眾媒體的興起有關,而電視更洞見了他是媒體人而非思想或文化大師的本質。」他進一步表示李敖是一個乘舊文明逐漸衰敗之機獲取名氣的網紅:「按照劉仲敬的説法,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生態位置。李敖在臺灣,扮演的是日治時代已經積累出的土豪社會,在土崩瓦解的同時,遊士突然佔據了舞臺的中心。『遊士的存在是舊文明毀滅的標誌,但不是原因。他們沒有再造文明的能力,卻一再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對於已經去世的人,上述這些看法並非不敬。反而,為尊者諱的糟糕傳統會製造出虛假而偉大的祖先偶像。 」最後富察延賀於文章的結尾提出一個關於李敖的問題:「嬉笑怒罵的人生,他的心靈真的自由嗎?就像他的思想是否自由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2018年3月19日,李敖逝世後一天,週報《看中國》發表文章,提及了李敖一生中的各種具爭議性的言行,包括因明星徐熙娣所開的一個玩笑而提告和侮辱她、無故批評歌星蔡依林和僅因明星林青霞嫁給企業家邢李㷧一事而故意嘲諷她,作者亦引述了其前妻胡茵夢在其所寫的書籍中的部份內容來批評李敖,胡茵夢在書中表示她認為李敖的品格差劣,並且指責李敖經常羞辱她,胡茵夢這樣評價李敖:「人即使擁有再多無知的支持者,終場熄燈時面對的,仍然是孤獨的自我以及試圖自圓其説的掙扎罷了。」 2018年3月22日,李敖逝世後幾天,社評人彭振宣撰文指出李敖以中國傳統士大夫價值觀來評價美國和臺獨派一事反映出他從未真正理解西方與東方在思想上的差異:「李敖拿了中國歷代評價王朝開創的價值觀套在臺灣頭上,認為只有透過流血戰爭得來的政權才叫『得國最正』,所以他認為不敢發動流血革命的臺獨,就跟歷朝那些謀朝篡位的竊國小人沒什麼不同。但李敖似乎沒注意到,很多具有臺獨理想的人追求的不只是政治上的獨立,更是希望跳脫中國傳統的政治價值跟遊戲規則。」彭振宣認為李敖本質上與以自由民主主義價值觀評價中華傳統文化的著名作家柏楊相似,然而,柏楊所提出的意見雖然不夠客觀,但是他比李敖更受臺灣人歡迎:「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少人在乎傳統中國政治在意的問題,更多是接受西方的共和、自由;左派、右派等政治脈絡的問題意識。'小中華'已經不復存在,因此李敖的主張越來越激不起臺灣年輕人的興趣……相反的一個例子,是有陣子在臺灣社會時常被拿來跟李敖並稱的柏楊。柏楊晚年潛心翻譯《資治通鑑》,在翻譯的過程中對史事有些心得的時候,會寫作《柏楊曰》。但柏楊的史論時常被學術界詬病的地方,就在於柏楊拿的往往是當代社會的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標準,去衡量古人作為的得失。這一點往往會被批評,柏楊拿古人根本沒有的觀念來苛責古人,是對古人不夠尊重……他的論述反而容易得到臺灣社會的共鳴……相對的,李敖談自由民主只是一個手段,目的反而是希望能重新發揚中國古老的政治價值。」彭振宣認為由於李敖只把民主當作選賢的手段而非目的,因此晚年才會投向他眼中成功治理中國的共產黨:「對李敖來説,如果共產黨的威權可以出現賢能的領袖丶能夠肅清政府的貪腐,那威權有甚麼不好呢?如果威權可以達成民主這個工具達不到的效果,那自然可以換一個工具。」 彭振宣又引用了李敖在《傳統下的獨白》中所寫的一段文字:「好像愈是在青年時代前進的人,愈是在老年到來冥頑不靈的人。」最後彭振宣以對於李敖的偏向中立的負面評價作結:「李敖究竟是不是落伍,要看你站在哪種立場,就像我們也難以簡單評價民國後的康有為是不是落伍一樣。李敖在思想上(現實生活我不知道)大概無愧於一個堅持中國國族認同、傳統士大夫道德價值、中國本位問題意識的中國知識份子。但要是他今日回看自己的這段文字,不知道是不是更能體會康有為晚年的感受?」 旅美華人作家何清漣及著名異見人士餘傑曾稱李敖為「制度套利者」,餘傑在其所寫的出版於2019年8月21日的書籍《今生不做中國人》中提到他曾經是李敖的粉絲,但後來已經超越了他,並且表示他認為 曾經聲稱一輩子不離開臺灣的李敖在於2005年開展的神州文化之旅結束後,由反對國民黨的鬥士淪為諂媚共產黨的奴才,他亦在書中對李敖作出了詳細的批評。 == 選舉紀錄 == 年份 選舉及屆數 選舉區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2000 第十屆總統選舉 — 16,782 0.13% 2004 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 臺北市第二選舉區 33,922 5.77% 2006 第四屆臺北市市長選舉 — 7,795 0.61% 2012 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 臺北市第八選舉區 9,436 5.08% == 節目主持 == 日期 頻道 節目名稱 備註 1990年代 真相新聞網 《李敖笑傲江湖》 播出時間待考,共1000集 1999年 真相新聞網 《李敖秘密書房》 播出時間待考 2002年-待考 中天新聞臺 《李敖大哥大》 播出時間待考 2004年-待考 環球電視 《挑戰李敖》 播出時間待考 2004年3月8日-2006年12月31日 鳳凰衛視中文臺 《李敖有話說》 遊本嘉、王祥基製作,週一到週五下午4點45分播出 2004年12月27日-待考 臺視主頻 《李敖Talk秀》 白汝珊製作,星期三晚上9點播出 2008年 鳳凰衛視中文臺 《笑傲六十年:有話說李敖》 劉春、蘇靜芬製作,共5集 2009年1月1日-2009年6月14日 盛亞衛視、高點電視臺 《李敖語妙天下》 鄭乃嘉製作,週一到週五晚上9點播出,共113集 == 著作 == 李敖著作等身,曾於1999年出版40巨冊的《李敖大全集》。晚年原擬整理後期著作,編為《李敖大全集》第41-85冊,未成而逝。 == 獎項榮譽 == 李敖曾獲廈門大學、暨南大學、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等校頒授榮譽教授或客座教授,也獲得新浪微博「2011年最具影響力文化人物獎」。 |- |1997年 |《李敖回憶錄》 |金石堂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 | |- |1997年 |《李敖回憶錄》 |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非文學類) | |- |2010年 |《陽痿美國》 |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非小說類)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 李敖研究,研究李敖 * * * 2000年總統大選李敖首頁 * 臺灣作家作品目錄資料庫——李敖 Category:立法院第六屆立法委員 Category:臺北市人 Category:臺灣戰後時期作家 Category:臺灣作詞家 Category:臺灣戰後哈爾濱移民 Category:臺灣億萬富豪 Category:反美情緒 Category:臺灣反日情緒 Category:反臺獨情緒 Category:支援一國兩制的臺灣政治人物 Category:支援統一的臺灣外省人 Category:臺灣時事評論員 Category:臺灣白色恐怖受害者 Category:黨外運動人物 Category:臺灣歷史學家 Category:中華民國歷史學家 Category:無黨籍男性立法委員 Category:無黨籍立法委員 Category:新黨推薦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 敖Ao Category:黑龍江作家 Category:滿洲國出生者
阿昌族
阿昌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雲南省西南部。根據201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阿昌族人口數為39555。緬甸也有少量分佈,撣邦稱蒙撒族(,也訛譯“曼達族”),克欽邦稱峨昌族,2000年統計全緬甸境內有35000人 。 == 歷史與源流 == 不同地區阿昌族的自稱有所不同,如“蒙撒”、“襯撒”(戶撒地區),“漢撒”、“峨昌”(梁河地區)等。在漢文史籍中,阿昌族曾被稱為“峨昌”、“娥昌”、“莪昌”、“阿昌”、“萼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定名為阿昌族。 值得注意的是片馬的景頗族茶山支系和梁河阿昌族自稱都是“峨昌”,故中國已不再使用「峨昌」稱呼阿昌族。 阿昌族與中國古代的氐羌族群有淵源關係。唐宋時期,由南詔、大理政權統治;元代歸屬雲南行省金齒宣撫司的鎮西路、平緬路、柔遠路等;明清時期由土司管理。 ==分佈== 阿昌族主要集中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和梁河。在潞西、盈江以及保山市的龍陵、騰沖等地也有分佈。 ===阿昌族聚居地=== * 九保阿昌族鄉(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 * 曩宋阿昌族鄉(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 * 戶撒阿昌族鄉(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 === 各地阿昌族人口 === 地區 總人口 阿昌族 佔阿昌族人口比例(%) 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佔地區人口比例(%) 合計 1,245,110,826 33,954 100 0.03223 0.0027 31省份合計 1,242,612,226 33,936 100 0.032 0.0027 西南地區 193,085,172 33,585 98.913 0.093 0.0174 華東地區 358,849,244 168 0.495 0.007 0.0001 中南地區 350,658,477 148 0.436 0.001 0.0000 華北地區 145,896,933 22 0.065 0.000 0.0000 西北地區 89,258,221 8 0.024 0.000 0.0000 東北地區 104,864,179 5 0.015 0.000 0.0000 雲南 42,360,089 33,519 98.719 0.237 0.0791 山東 89,971,789 92 0.271 0.015 0.0001 海南 7,559,035 43 0.127 0.003 0.0006 江蘇 73,043,577 42 0.124 0.016 0.0001 廣東 85,225,007 40 0.118 0.003 0.0001 湖南 63,274,173 29 0.085 0.000 0.0001 貴州 35,247,695 28 0.082 0.000 0.0001 四川 82,348,296 26 0.077 0.001 0.0000 浙江 45,930,651 25 0.074 0.006 0.0001 廣西 43,854,538 19 0.056 0.000 0.0000 河南 91,236,854 15 0.044 0.001 0.0000 重慶 30,512,763 12 0.035 0.001 0.0000 河北 66,684,419 8 0.024 0.000 0.0000 北京 13,569,194 6 0.018 0.001 0.0000 內蒙 23,323,347 6 0.018 0.000 0.0000 安徽 58,999,948 5 0.015 0.001 0.0000 陝西 35,365,072 4 0.012 0.002 0.0000 黑龍江 36,237,576 3 0.009 0.000 0.0000 福建 34,097,947 3 0.009 0.001 0.0000 山西 32,471,242 2 0.006 0.002 0.0000 遼寧 41,824,412 2 0.006 0.000 0.0000 湖北 59,508,870 2 0.006 0.000 0.0000 新疆 18,459,511 2 0.006 0.000 0.0000 江西 40,397,598 1 0.003 0.001 0.0000 甘肅 25,124,282 1 0.003 0.000 0.0000 青海 4,822,963 1 0.003 0.000 0.0000 天津 9,848,731 吉林 26,802,191 上海 16,407,734 西藏 2,616,329 寧夏 5,486,393 現役軍人 2,498,600 18 0.053 0.016 0.0007 阿昌族歷年人口 ==語言文字== 阿昌族的語言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彝語支的緬語群Ethnologue ,其中又分為隴川、梁河、潞西3個方言。無文字,書面交流使用漢文。 ==文化與民俗== ===文藝=== 阿昌族民間文學形式題材多樣。有創世神話史詩《遮帕麻和遮咪麻》;長篇敘事詩《曹扎》《鐵匠戰龍王》以及豐富的民間故事。 族人能歌善舞,有獨特的歌舞形式“蹬窩羅”。平時喜歡進行“對歌”活動。樂器主要有葫蘆簫、三月簫、銅口弦、三絃、象腳鼓、鑼等。 ===建築=== 阿昌族人一般居住在磚瓦、木石搭建的四合院二層樓房中,正屋住人,廂房樓上堆放雜物,樓下養殖牲畜。 === 飲食 === 阿昌族人飲食以大米為主,除此之外還有薯類、玉米、蔬菜、肉類等,嗜食酸性食品。特色食品有過手米線、蘇子粑粑等。 ===服飾=== 阿昌族的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褲腳短而寬。小夥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後則改換黑色包頭。有些中老年人還喜歡戴氈帽。青壯年打包頭時總要留出約40釐米長的穗頭垂於腦後。外出趕集或參加節日聚會時,喜歡斜背一個“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未婚少女平時多著各色大襟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已婚婦女則要戴上“屋擺”(高包頭)。梁河地區的婦女一般穿紅色或藍色對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綁腿,用黑布裹包頭,高達約 0.3公尺,包頭頂端左側還垂掛四五個五彩小繡球,頗具特色。阿昌族人喜歡用花作飾物,因為花被阿昌族視為品性正直、心靈純潔的標誌,頭上、胸前、腰部小腿處基本都有綴飾鮮花或毛絨線花。 === 體育活動 === 阿昌族民間體育活動豐富多彩,蕩鞦韆、賽馬、賽馬、射擊、武阿昌刀等專案頗為盛行。 === 禮儀 === 阿昌族人講究禮貌,尤其是對老年人非常尊敬。 ===主要節日=== *窩羅節(農曆正月初四) *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四) *潑水節 *會街節(農曆九月中旬,現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前後的三天) *嘗新節 ==宗教信仰== 阿昌族的宗教信仰有地區性的差異:戶撒地區的阿昌族人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梁河地區的阿昌族則仍然保留原始宗教信仰,相信萬物有靈。 ==經濟發展== 阿昌族居住於雲南西部的山區,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聞名,梁河地區的“毫安公”被稱為“水稻之王”。製造的鐵器也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於世。 ==注釋== ==參考資料== *新華網——阿昌族 *《中國少數民族分佈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2002. ISBN 7-5031-3001-6 *中國網——Achang people Category:緬甸族群 Category:中國少數民族
數學家
數學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瞭解的人士,並且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資料、邏輯、集合、結構 (數學)、空間、變化。專注於解決純數學(基礎數學)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數學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 == 數學家的工作 == 所謂的數學研究工作,不僅是瞭解及整理已知的結果,還包含著創造新的數學成果與理論。會強調這點是因為許多人誤解數學是一個已經被研究完的領域。事實上,數學上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和待解決的問題,也一直有大量新的數學成果發表。這些數學成果有些是新的數學知識,有些是新的應用方式。 所以心算家、珠算家不是數學家,數學家也不見得能夠快速的做出各種計算。 == 動機 == 數學家通常在數論、拓撲學、近世代數、微分拓撲、泛函分析等領域進行研究工作。數學的多數問題來自數學本身,其它一些則來源於理論物理;除此以外,尚有少量問題來源於經濟學、決策(games),以及電腦科學。某些數學問題僅僅是因為解決它們的困難而提出的。 數千年以來,數學挑戰著人們的思維,並使人們沉迷於其中。今天,數學已經成為學習物理學、電腦科學、化學以及其它諸多自然科學的必備基礎。 諾貝爾獎沒有給數學設立單獨的獎項;在數學界,菲爾茲獎通常被視為最高榮譽。菲爾茲獎有時被稱作「諾貝爾數學獎」,每四年頒發一次;獲獎人最多四名,且均是年輕(40歲以下)的數學家。其它主要的數學獎項還包括阿貝爾獎、Nemmers數學獎(Nemmers Prize in Mathematics)、沃爾夫獎(Wolf Prize)、羅爾夫朔獎(Rolf Schock Prize),以及內萬林納獎(Nevanlinna Prize)。 == 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 == 數學家解決數學問題一般有兩種思維方式。代數型數學家往往將數學問題轉化成數字或者方程式進行思考;幾何型數學家則常常把問題轉化成圖形來思考。 == 差異 == 數學與自然科學的差異在於,自然科學中的物理理論是透過實驗測試的,而數學語句則是由數學證明支撐的,而這些證明可以被數學家“客觀”地加以驗證。如果數學家相信(通常是因為其某些特例已在某種程度上得到證實)某一語句為真,但該語句尚未被證明為真或證明為假,則稱該語句為猜想,而非一個已被證明為真的定理。 即使是在理論物理學中,一旦人們發現了有關物理世界的新的資訊,其理論就有可能發生改變。相比之下,數學則以另一種方式改變:新觀點並非否定舊觀點,而是被用來將既有的觀念推廣,以便解釋更多現像。例如,單變數微積分被推廣為多變數微積分,再被推廣為流形上的分析。代數幾何從經典到現代形式的發展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觀點發生重大的轉變,而既有的證明則絲毫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儘管一個定理一旦被證明就永遠是正確的,我們對一個定理的真正意義的理解之深度,則是伴隨著圍繞著該定理的數學理論的進步而增長的。一旦一個定理的使用範圍被擴大,數學家們便感到它被更好地理解了。例如,關於非零整數對素數模同餘的費馬小定理被推廣到關於不可逆數對非零整數模同餘的尤拉定理,後者又被推廣為有限群的拉格朗日定理。 == 趣聞 == * 在可考歷史中年代最久遠的數學家一般公認是古希臘幾何學家泰勒斯。 * 史上著作與論文總量第二多的是十七世紀的著名瑞士數學家尤拉,他的紀錄一直到二十世紀才被匈牙利數學家保羅·埃爾德什打破。 * 數學家也是滿懷感情的,如尤拉,他是歷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他有13個孩子,他喜歡把最年幼的孩子放在膝上,而其他的孩子則圍著他到處玩耍,正是這樣的情況下,他創造並記載了許多偉大的想法,撰寫了大量的書籍和論文,澤被後世。約翰·馮·諾伊曼,現代計算機和博弈論之父。他憑藉自己照相儲存器般的記憶力,身臨其境地向未婚妻歷數巴黎的風景名勝,最終贏得了芳心。 * 數學中也充滿了悲劇。納什—《美麗心靈》中主人公的原型,常年生活在幻想的孤獨和煩躁中,老年時因為讀博士期間的幾篇論文而獲得了諾貝爾獎,最終得到人們的認可。其實他在純數學上許多工作要更加深刻和具有開創性。維納,著名的維納隨機過程,一個少年天才和數學巨匠。正是他父親造就了維納的天才,同時也完全摧毀了他兒子的自信。 == 參看 == * 數學家列表 * 計算員 * 數學笑話 *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數學大師:從芝諾到龐加萊》 * 《數學巨匠:從尤拉到馮·諾伊曼》 * :Category:數學題材電影 * 數學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MacTutor數學歷史庫 ,非常詳盡的數學家傳記。 * 數學家族譜計畫 ,可以查詢數學家的師承源流。 * 李善蘭,創譯了許多數學名詞(日本語) Category:數學家 Category:數學科學職業
新加坡歷史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11世紀,該島開始被受重視是14世紀三佛齊王子拜裡米蘇拉建立馬六甲蘇丹王朝將其建設成港口,並於1613年被焚毀。新加坡現代歷史要追溯至1819年英國人-{zh-hans:斯坦福·萊佛士; zh-hant:斯坦福·萊佛士; zh-tw:史丹福·萊佛士; zh-sg:史丹福·萊佛士;}-把該島建設成港口,在英國治下該地茁壯為重要的轉口港,負責印度-中國以及東南亞間之貿易,進使該地成為主要的海港城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新加坡在1942年到1945年被大日本帝國所佔領,當戰爭接近尾聲之際新加坡重新為英國統治也開始讓新加坡自治,新加坡渴望加入馬來亞聯合邦並在1963年和該國一起建立馬來西亞,然而源於種族以及殖民地等遺留下來的問題,很快社會內部矛盾被各方激化,促使人民行動黨和掌握馬來西亞政權的巫統產生歧見,最後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逐出聯邦,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的共和國。 在面臨失業率高以及住屋不足的壓力下,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現代化過程,建立起輕工業、發展大型國宅以及重金投資在公共教育上,從獨立後新加坡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以上,在1990年代該地成為世界最為繁榮的國家之列,伴隨而來的是高度經濟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國際貿易,以及在亞洲僅次於西亞的國民平均所得。 == 早期歷史 == thumb|魚尾獅:新加坡的象徵 新加坡早期的歷史記載並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3世紀,馬來人將新加坡的主島命名為“”,取意“(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東吳孫權時期交廣刺史呂岱於243年派遣朱應、康泰南宣國化。康泰于歸國後著《吳時外國傳》記錄出使南國時的經歷的一百數十國的見聞,其中蒲羅中國就是Pulau Ujong的對音,是新加坡最早的中文名稱許雲樵《康泰吳時外國傳輯注·蒲羅中國》四十四頁 “拘利正東行,極犄頭海邊有居人,名蒲羅中國”。新加坡南洋研究所出版 1971。後來,新加坡又被賦予“”(海峽之邦)的別譽,因而先有早期的華人移民以“”(海峽)為本源,呼其作“石叻”;後有士大夫在編撰相關書籍時,於《新唐書》中稱“薩廬都”,在《宋史》中作“柴歷亭”。 ===三佛齊時期=== 據史料記載,1320年,元朝派人到“龍牙門”()尋找大象;1325年,龍牙門派使臣到中國。而“龍牙門”就是今天的岌巴港(),位於新加坡南岸的海峽中。 1330年,中國元代航海家汪大淵首次來到新加坡,並在所著《島夷志略》一書中將之稱為“單馬錫”,並留下“近年速古臺王朝曾派七十多艘兵船攻打單馬錫,一月不下”的記錄。1365年的《爪哇史頌》把新加坡叫做“”,而繪製於1430年(明代宣德五年)的《鄭和航海圖》則稱新加坡為“淡馬錫”,類似的名字還出現在同一時期的一份越南文獻上。顯然,無論是“單馬錫”、“淡馬錫”、還是“”,都是爪哇語”(海城)的對音,源自梵文“”(黃金)。直到14世紀末,其梵文名字“”(獅城)才首次出現。 ===新加坡王國時期=== ===滿者伯夷時期=== 暹羅(今泰國)以及位於爪哇島的滿者伯夷(Madjapahit)曾爭奪著新加坡的控制權。根據馬來文獻《馬來紀年》的記載,新加坡在一次與滿者伯夷的戰爭中失敗。因而於14世紀末被滿者伯夷統治數十載。 ===馬六甲時期=== 當時三佛齊被滿者伯夷國攻佔,三佛齊王子拜裡米蘇拉由巨港逃至淡馬錫,殺了當地的暹羅攝政王,並自己宣佈成為新加坡的新統治者。五年後,他因暹羅的威脅而逃亡馬來半島上的麻坡,然後到了馬六甲,建立馬六甲蘇丹王朝。新加坡自始成為該蘇丹國中重要的一部分,於15世紀初至16世紀初被馬六甲統治。 ===柔佛王朝時期=== 在1511年以前,柔佛是馬六甲王朝領土的一部份。1511年,葡萄牙佔領馬六甲,柔佛王朝因此而成立,新加坡屬其統治。1613年,亞齊蘇丹國入侵柔佛,焚毀新加坡河河口的據點。此後兩個世紀內沒有關於新加坡的史料。 == 開埠 == 18世紀中葉,英國正在擴張其在印度的版圖以及與中國的貿易。他們急需找到一個能夠讓其船隻停泊、維修的港口,以在與荷蘭人的貿易競爭中取得優勢。因此,他們於1786年和1819年分別在檳城和新加坡建立貿易站。 1818年末,印度總督哈斯丁勳爵(),決定授權明古連總督斯坦福·萊佛士爵士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建立一個新的貿易港。1819年1月29日,萊佛士在考察附近島嶼後登陸新加坡。第二天,他就與天猛公簽訂初步的協定,在當地建立一個貿易港。雖然天猛公是實際的統治者,新加坡仍是柔佛-廖內-龍牙馬來蘇丹國的一部分。柔佛蘇丹阿都拉曼在前一年已經和荷蘭人簽訂條約,他的王國其實已經處於荷蘭的統治之下。顯然萊佛士面臨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但是,萊佛士知道柔佛內部對這位新蘇丹的合法性有很大的分歧。阿都拉曼只是前一位蘇丹的小兒子。萊佛士成功地將被流放的長子東姑胡申偷渡回新加坡。1819年2月6日,萊佛士宣佈東姑胡申成為受大英帝國所承認的柔佛蘇丹。一份新的正式條約簽署,授權英國在新加坡合法地設立工廠,被視為正式開埠。該舉動遭到荷蘭的馬六甲以及爪哇總督的強烈抗議。 在1819年8月之前,英國政府並不知道萊佛士與荷蘭人的衝突。而當他們知曉時,新加坡已經成為英國重要的一塊殖民地。而且,英國曾經在拿破崙戰爭中對荷蘭施與援助。到1820年時,新加坡開始為英帝國產生利潤,三年後,新加坡的貿易額已經超過檳城。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進一步地得到確立,2個新的條約正式簽署。 第一個是1824年3月的《英荷條約》。根據此條約,荷蘭撤銷所有對英國佔領馬來半島、新加坡的反對意見,並將他們在馬來半島和印度的所有殖民地讓給英國人。作為回報,英國同意將其在蘇門答臘的明古連讓給荷蘭。兩國在馬六甲海峽中劃出一條分界線,兩國各自取其南北兩端。英國也依此條約從荷蘭手中獲得馬六甲。該條約也有效地削減柔佛蘇丹國的影響力,它的國土被分成三份:位於馬來半島的柔佛(仍屬蘇丹管轄),新加坡(已經正式屬於英國),和廖內群島(由荷蘭控制,今為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 第二個條約是8月與新蘇丹東姑胡申和天猛公簽訂的,兩個人同意將島嶼的管轄權讓給英國,而因此他們獲得更多的現金回報。 == 英屬時期(1819-1942) == 新加坡、馬六甲和檳城這三個英國位於馬來半島的殖民地,於1826年成為海峽殖民地,受到英屬印度當局的管轄。1832年,新加坡成為海峽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海峽殖民地正式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位於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 隨著1860年代中蒸汽船的發展以及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新加坡成為航行於東亞和歐洲之間船隻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後,隨著當地橡膠種植業的發展,新加坡也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紀末,新加坡獲得前所未有的繁榮,1873年到1913年間,當地的貿易增長八倍。經濟的發展也吸引區域內的移民。到1860年,人口已經增長到80,792,其中華人佔到61.9%,馬來人和印度人分別佔13.5%和16.05%,其他人種,包括歐洲人,則佔到8.5%。 殖民政府採取許多措施來解決新加坡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政府於1877年委派威廉·必麒麟出任華人保護府,照顧新加坡華族社群的需要,尤其是控制苦力(俗稱“豬仔”)的非法貿易和阻止婦女淪為妓女。1889年,總督史密斯禁止所有的私會黨。雖然如此,許多社會問題,如住屋短缺和衛生水平低下,一直到二戰時仍未改善。1906年,由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新加坡設立南洋分會;一時間,南洋華僑踴躍的捐款,間接支援該會的革命活動。 新加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唯一一起事件是1915年的印度兵起義。駐紮在新加坡的印度穆斯林士兵聽說將被派去攻打奧斯曼帝國後,他們將兵營裡的英國軍官全部殺害,準備起義。殖民政府從緬甸和柔佛調來軍隊,才鎮壓起義。一戰結束後,英國在新加坡斥資五億修建一個海軍基地。這個海軍基地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塢,並儲存著能夠支援整個大英帝國海軍六個月的油庫。之後,政府又建一個空軍基地,協助保護海軍基地。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稱新加坡為“東方的直布羅陀”。可惜的是,這個海軍基地並沒有任何戰艦。英國的策略是將英國皇家海軍全部駐紮在歐洲,在新加坡有需要時才遣航過來。 == 日佔時期(1942-1945) == 1941年12月7日,日本攻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開啟。日本的目標是要透過攻佔東南亞,來取得當地的天然資源,以應付自身的戰爭需要,而馬來半島是塊富產資源的土地(盛產錫、橡膠)。另外作為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日軍必須要拿下新加坡才可以徹底把英國趕出東南亞。在日軍發動馬來亞戰役前,英國參謀認為日軍無法穿過馬來半島濃密的森林,所以日軍會選擇從南部海域攻擊新加坡;同時,英軍也堅信新加坡是座堡壘,能夠承受日軍的攻擊。 日軍於1941年12月8日(為珍珠港事件隔天)開始入侵馬來半島(史稱馬來亞戰役),首先在馬來半島北端暹羅領地北大年府登陸並且擊退駐守該地的暹羅憲兵,目標是向西南越過馬來—暹羅邊境進攻馬來半島西部地區,同年12月11日亦有一支日軍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峇魯登陸,這與日軍在暹羅的北大年府及宋卡港所實施的登陸行動相配合。英國皇家海軍派來Z艦隊包括航空母艦不撓號、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卻敵號、及4艘驅逐艦,該艦隊在戰爭爆發前已到達該區並由海軍上將湯馬鄞·菲利浦斯指揮,目的是攔截準備登陸哥打峇魯的日軍,但是不幸地該艦隊航空母艦不撓號在途中擱淺,不得不回航,由於日軍擁有空中優勢,導致英國皇家海軍於1941年12月10日威爾斯親王號及卻敵號被日軍轟炸機在彭亨、關丹外海擊沉,這使得英屬馬來半島的東海岸門戶大開,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經此役後更無力對抗日軍的登陸行動。 日軍利用快報廢老舊輕型坦克快速地突破駐守在叢林裡面的英軍傘兵坑防線,因為在馬來半島上英軍連一臺坦克都沒有,坦克被英軍參謀認為不適合在叢林地形作戰,故英軍在馬來半島上沒有配置坦克。當時擁有9萬餘人占人數優勢的馬來半島駐守英軍卻持續敗退,最後不得已只能撤至新加坡島,撤退時英軍順勢將連線馬來半島和新加坡兩地的柔佛長堤炸燬、隔絕兩地,讓整個新加坡島瞬間變成一座要塞方便防守。1942年1月31日,戰爭開始僅55天,日軍佔領整個馬來亞半島。 1942年2月1日,負責指揮日軍的陸軍中將山下奉文採用聲東擊西戰術先派一部隊在新加坡島東北部假裝進攻,成功吸引駐守在該島上英軍的注意力,然後在新加坡島西北部的日軍趁機用充氣皮艇渡過柔佛海峽並在裕廊登陸。日軍受到星華義勇軍和盟軍的聯手抵抗,揭開新加坡保衛戰的序幕。1942年2月13日,日軍第18師以猛烈火力攻打鴉片山,爆發鴉片山戰役,是為日軍攻打新加坡最激烈的一次戰鬥。由於日軍第一次攻擊失敗,戰亡400人,所以決定喬裝成英國印度兵。守軍於鴉片山上、僅剩42人的第一馬來軍團的阿南·賓·賽迪上士識破敵人的詐術,對日軍展開攻擊。最後,馬來軍團寡不敵眾,全部陣亡,阿南上士遭俘虜。日軍為了洩憤,把阿南的四肢砍掉,並將他用麻袋裝起來倒掛在樹上,用刺刀朝他刺了幾十刀。阿南死時僅27歲。 1942年2月15日(時值農曆新年),英國陸軍白思華中將向大日本帝國陸軍的山下奉文中將簽署無條件投降同意書。新加坡島上總數約12萬餘人的英軍頓時成為俘虜,負責進攻的3萬人日軍卻只有9千6百餘人戰死或失蹤,日軍以大約8個星期的時間就成功佔領馬來亞半島跟新加坡,當中許多被俘英軍士兵遭遣送到緬甸、日本、朝鮮、滿洲國等地修蓋鐵路。之後,日本將新加坡改名為“昭南島”,行政上稱作“昭南特別市”。同年2月18日至25日,為報復星華義勇軍和先前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的新加坡華僑,日軍開展以“大檢證”為名的肅清行動,並分別在大坡、小坡、芽籠、後港、裕廊等幾個區域進行。最後,日軍抓走約二萬多人,當中絕大多數都被帶到偏遠的海邊予以集體槍殺,剩下則被送到暹羅做苦工、建造“死亡鐵路”。 日軍還勒索南洋華僑,要華僑交出五千萬元俸納金。山下奉文當時給的理由是:“華僑支援重慶政府抗日,這筆俸納金,是你們向日軍贖罪的買命錢。”日本人成立南洋華僑協會,要七十多歲的華僑長老林文慶博士擔任會長,並要他以協會的名義去籌錢。新加坡要負責一千萬元。 由於資源嚴重缺乏,米價從一斤五元漲到五千元。於是,日本軍政府定量供應糧食,成人每月可領4.8公斤,兒童2.4公斤,致使許多民眾不得不在自家花園裡種植木薯、番薯、香蕉等農作物。同時,政府也發行新的軍用票(俗稱“香蕉票”),使其與殖民地時代的叻幣同值使用。可是隨著軍政府的濫印鈔票,其價值貶到100叻幣可換2380元軍用票。諷刺的是,日軍投降日是華人的中元節,許多人索性將軍用票當作冥紙,燒給先人鬼魂。 隨著日本投降,新加坡人民無不高興。由於英軍尚未抵達新加坡,這裡仍由日軍管理。但是日本的戰敗導致這些原本作威作福計程車兵失去威信,新加坡已經差不多進入無政府狀態。當年替日本人做漢奸的人都遭到仇殺;商店遭洗劫一空;日本軍營遭焚,民不聊生。最終,1945年9月12日,在政府大廈舉行受降儀式。代表新加坡的是東南亞聯軍總司令路易斯·蒙巴頓將軍,日方則本來是由南方日軍總司令寺內壽一簽字,但是因為他在西貢病倒,所以改由馬來亞區總司令坂垣徵四郎代替。 雖然英軍的回來受到人民的歡迎,但是他們的威信已大不如前。在人民的眼裡,他們已經不是那麼至高無上。 == 邁向自治與合併(1945-1963) == 1945年9月,英軍重返新加坡,英國開始實行軍事管治。1946年3月,軍管結束,海峽殖民地也正式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直轄殖民地,而檳城和馬六甲則成為馬來亞聯盟的一部分。1948年,檳城和馬六甲成為馬來亞聯合邦的一部分。 戰後的新加坡已經與戰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發言權。總督的權力被分散,一個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組成的顧問組成立。該體系於1947年7月變為兩個分開的行政及立法會議。雖然總督依然擁有很大的權力,但是人民已經有權選出立法會議中的6名成員。 1948年6月,由於馬來亞共產黨企圖使用武力奪取馬來亞及新加坡的政權,新加坡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並持續長達12年。到1953年底,英國政府任命一個由藍帶爾爵士率領的考察組重新評估新加坡的憲法地位,並提供相關建議。政府最後接受藍帶爾的建議,並最終修改新加坡的憲法,賦予新加坡更大程度的自治。 1955年的選舉是新加坡歷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新的登記制度使原本只有75,000人的合格選民增加到三十萬人。而且華人選民的數量首次大幅度增加。最後,勞工陣線取得10個席位。大衛·馬紹爾於1955年4月6日成為新加坡的首任首席部長。他領導的勞工陣線與巫統及馬華公會組成聯合政府。 馬紹爾在作為首席部長期間受到許多困難。1955年5月,福利車廠事件爆發。林清祥和方水雙等工會領袖要求福利巴士公司加薪,在公司拒絕後開始暴亂,焚燒車廠內的巴士。這場暴亂還獲得新加坡的華校的支援。最後政府動用水炮和催淚彈才驅走暴民。在1955年期間,共產黨人共發動275起示威活動和暴亂。 在與倫敦政府關於新加坡完全自治的憲制談判破裂後,馬紹爾於1956年6月6日辭職,由勞工部長林有福出任新的首席部長。1957年3月由林有福組成代表團,成功在倫敦與英國達成協議:英國政府同意讓新加坡作為一個自治邦,在大英國協之內實行自治,和給予新加坡更多權力等。1958年5月28日,雙方在倫敦正式簽字。 1959年,新加坡取得完全自治。同年5月30日,新加坡第一次舉行大選,選舉第一屆完全民選的立法會的51名成員。人民行動黨在選舉中獲得43席,成為最大黨。同年6月3日,新加坡宣佈實行內部自治。同年6月5日,新加坡最後一任總督顧德爵士宣佈新憲法生效,新加坡成為自治領,他本人續任首任自治邦元首,李光耀則是成為自治邦總理。 新政府成立後,李光耀決定釋放被林有福政府關在樟宜監獄的親共政治犯,如林清祥、蒂凡那、方水雙等人。他們在出獄後,都表明接受行動黨現任中央委員會的領導。 1961年5月27日,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佈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沙巴)聯合起來組成聯邦。這是因為隨著新加坡政局不穩定,東姑害怕新加坡有朝一日會被共產黨人佔據,利用新加坡作為基地對馬來亞展開行動,使馬來亞之前對抗馬來亞共產黨成果功虧一簣。 人民行動黨支援合併,但是黨內親共人士怕合併會對他們不利,所以林清祥等13人脫離行動黨,成立社會主義陣線,反對合並。對此,李光耀決定在1962年9月1日舉行全民投票。選票上有三個選項: #我支援合併,新加坡獲得勞工、教育和其他議定事項的自主權,同時新加坡公民自動成為馬來西亞公民。 #我支援全部及無條件的合併,新加坡應以一州的地位,根據馬來亞聯合邦的憲法檔案,與其他十一州在平等基礎上進行合併。 #我支援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條件應不遜於婆羅洲地區所獲得者。 選票上沒有反對合並的選項,社陣只能要求人民投空白票。最後71%的人支援第一個選項,只有26%的人響應社陣號召,投空白票。1963年2月,李光耀在英國及馬來西亞支援下,發動冷藏行動,多位社會主義陣線人士遭逮捕下獄。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領土包括新加坡、馬來亞、砂拉越和沙巴。汶萊因為國內發生叛亂活動而拒絕合併獻議。 印尼和菲律賓反對合並。印尼總統蘇卡諾對北婆羅洲地區有野心,同時認為馬來西亞的成立是英國帝國主義的表現。1963年1月20日,蘇卡諾開始對馬來西亞展開“對抗”。菲律賓政府認為沙巴是屬於蘇祿管轄,因此應該是菲律賓的領土。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後來承認沙巴是馬國的。但是印尼的對抗活動到1966年8月蘇卡諾被推翻後才結束。 英國1956年主張在遠東部署核武對抗共產勢力,1958年決定在新加坡秘密興建核武庫,1962年送原子彈到新加坡,次年投擲訓練。軍事評論員黃東認為,60年代印尼總統蘇卡諾親共,英國在新加坡部署核武制衡印尼。 == 馬來西亞時期(1963-1965) == 合併後,新加坡開始和聯邦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1963年12月21日,新馬政府之間第一次發生公開矛盾。首席部長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新加坡在合併前,和馬來亞政府談判時,就提到設立單一市場。馬來亞政府當時也同意在合併後逐步實行單一市場政策,條件是新加坡要給砂拉越和沙巴貸款一億五千萬元,在15年內還清。新加坡因此希望在合併後能夠加強貿易。但是,由於印尼實行對抗,使得新加坡的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聯邦政府也沒有實行單一市場的進展,於是新加坡決定延遲貸款。雙方都稱對方在拖延時間,不遵守承諾。新加坡的商人也開始投訴聯邦政府歧視他們,沒有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利益,反而對他們實行固打製。 雙邊經濟的矛盾在1964年12月,聯邦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聯邦的稅收從40%增加到60%後升溫。當時馬國財政部長陳修信說這是因為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新加坡則認為這對自己不公平,因為其他州屬並沒有因此增加繳稅。 同月,聯邦政府宣佈將關閉新加坡的中國銀行分行,原因是中國銀行在資助馬來亞共產黨的武裝活動。由於該銀行對新中貿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新加坡極力反對。但是,聯邦政府還是宣佈要在1965年7月關閉銀行。 兩地在政治上也有衝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在聯邦政府的支援下參加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不僅未添一席,原本控制的芽籠士乃、甘榜景萬岸和南部島嶼這三個選區也被人民行動黨奪取。事實上,這場大選不像是聯盟和行動黨的競爭,更像是社陣和行動黨的競爭。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對此表示非常失望,甚至親自來新加坡表達不滿。聯盟原先以為新加坡的馬來人會支援他們,結果大失所望。 1964年,行動黨參加聯邦選舉。他們認為既然聯盟可以在泛馬來亞的名義下參選,行動黨應該也可以這麼做。從一開始,行動黨只表達對馬華的挑戰,而不是巫統。行動黨認為他們如果在聯盟內會比馬華更有作為。然而,巫統把行動黨的參選看成對國內馬來人的統治地位的挑戰。最後,行動黨由蒂凡那贏得一席,成為馬國會最大反對黨(行動黨在新加坡州議席有12個,總共有13個議席)。巫統和行動黨的衝突加深。而此時期在馬來西亞其他州屬的行動黨黨部,正是今日民主行動黨的前身。 巫統內部一些激進的領袖開始抹黑行動黨,說行動黨的政策導致許多馬來人流離失所,貧困和低教育,是個華族政黨。新加坡的華人和馬來人原來的和睦也開始淡化,種族衝突最後於1964年7月21日,先知穆罕默德的誕辰,在芽籠爆發。當天,25000名馬來族遊行者本來是要沿著芽籠路走到一所清真寺,路上由於有一群人走散,華族警員於是叫他們歸隊。那群馬來人不滿,就將他痛毆一頓。訊息傳出去後,華人開始在街上毆打馬來人,種族暴亂開始。政府開始從聯邦政府請來鎮暴警察,但是由於警察偏袒馬來人,當解嚴後,有23人死亡,454人受傷。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新加坡州首席部長李光耀、馬來西亞副首相敦阿都拉薩都來新加坡巡視,安撫民心。 然而,1964年9月,由於印尼特務的挑撥離間,新加坡又發生種族暴亂。印尼特務將一名馬來族三輪車伕謀害後逃走,馬來人認為是華人幹下的,所以展開報復行動。共有12人死亡,109人受傷。巫統內的極端分子將李光耀比喻成馬來西亞的公敵。雙邊關係持續惡化。 ===新加坡獨立=== 1965年5月,行動黨和其他主要的反對黨成立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要求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巫統黨內激進人士非常不滿李光耀的行為,甚至要求東姑將他逮捕。東姑阿都拉曼怕紛爭將會進一步惡化,決定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同意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李光耀為此落淚。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李光耀為總-{}-理,尤索夫·伊薩為總統。 == 新加坡共和國(1965至今) ==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後,由於擔憂印馬對抗中印尼可能進行攻擊,以及馬來西亞內部巫統保守派反對分離協議而使得新加坡淪為傀儡國或以不利的協議再度融入聯邦的威脅,新加坡積極尋求國際承認,並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協助成立東盟組織。 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它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短缺。失業率當時高達12%。社會主義陣線當時也宣佈進行民主抗爭,抵制議會,動亂隨時會發生。 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措施,發展工業及經濟。於1961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新加坡的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於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紅山和大巴窯等地也建立輕工業基地。為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鎮管理局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也在該年成立。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作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著名的石油公司,如殼牌公司和埃克森美孚,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國。為了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工作團隊,新加坡教育部決定使用英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 住房問題被放在首位。1961年,河水山的平民窟發生大火,多達16000人流離失所。建屋發展局負責建築所有的政府組屋,廉價提供給民眾。直到今天,建屋發展局仍然為新加坡建造組屋和新鎮,超過80%以上的居民居住在組屋裡http://www.mlr.gov.cn/wskt/glkx/tdgl/201112/t20111214_1045308.htm 新加坡住房制度的五大特點。 進入1980年代的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政局穩定。失業率低至3%,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8%。這時的新加坡開始將目光轉移到晶片製造業以及其它高科技產物以和鄰國的廉價勞動力抗衡。樟宜機場於1981年開幕,新航也成為區域主要航空公司。旅遊業和服務業蓬勃發展。 然而新加坡政治舞臺卻被人民行動黨所主宰。從1966年到1981年,人民行動黨甚至佔據整個國會。執政黨經常利用各種司法程式,壓制反對派的聲音。比較著名的反對黨政治人物包括J.B.惹耶勒南和徐順全(同樣也因誹謗被判破產)。 八十年代,總理李光耀以年青一代選民在投票時,往往不太重視在國會里維持少數種族代表的重要性為由,提出集選區的構想,把原有單議席單票制的選舉制度,改為兩種選區的選舉制度,一種為單議席單票制選區,一種為中選區有四至六席,候選人中必須至少有一人屬於少數族群,以名單投票制,贏者全取該選區所有議席。這就是所謂集選區制度。有人認為,集選區制度對反對黨不利,集選區制度從1988年選舉集選區設立至2011年選舉,反對黨沒有從集選區得到席次。同時,李光耀政府設立「非選區議員(即委任議員)」的制度,如國會內反對黨民選議員少於某個數字,可以委任反對黨的人出任非選區議員,補足這個數字,但非選區議員在國會中可以自由發言,不能對憲法修正案、撥款法案或補充撥款法案、關係到政府的財政法案以及對政府提出不信任等的動議,投票作出表決。以上兩種制度,被視為人民行動黨進一步壓縮反對黨空間的政策。 1990年李光耀卸下總理職務,由吳作棟繼任總理,2004年吳作棟卸下總理職務,由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繼任總理。 2006年5月6日,由總理李顯龍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勝利,在總共84個議席中獲得82席,另外2個議席仍被新加坡工人黨和新加坡民主聯盟所保留王建新,新加坡執政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 ,新華網。 2011年由總理李顯龍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勝利,保住執政權,而新加坡工人黨既儲存自己現有的一個單議席選區的席次,現任議員劉程強轉跑道出戰阿裕尼集選區,成功擊敗人民行動黨外交部長楊榮文的團隊,攻下一個集選區。為新加坡史上第一個由反對黨當選的集選區。 ==參考資料== ==相關文獻== *(元)汪大淵著《島夷志略》,中華書局,ISBN 7-10102028-7 * W。W。 Rockhill tr.《Description of the Barbarians of the Isles》 T’oung Pao, 1913。 == 參見 ==
溫家寶
溫家寶(),天津人,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學家及前政治人物,原正國級領導人。196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9月參加工作,本科與碩士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為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並曾出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1998—2003)、總理(2003—2013)等職務,是胡錦濤執政時期的中央政府首腦。 溫家寶出生於天津,曾就讀於天津市南開中學,1960年考入北京地質學院地質構造專業學習,1968年研究生畢業後赴甘肅省地質局從事地質力學勘探等工作,後進入領導崗位,官至甘肅省地質局副局長。1982年,上調國家地質礦產部,從事政策法規研究工作並在之後升任該部副部長。1985年,乘中國國內幹部“四化”之東風,被髮掘進入中共中央機關工作,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並在不久後升任主任。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並被任命領導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工作。1992年於中共十四大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兼中央書記處書記,開始參與中央的經濟和農業工作並廣泛赴地方調研。1997年中共十五大,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書記處書記。1998年,當選為國務院副總理,進入中央政府,在朱鎔基內閣中分管農業和金融等工作。副總理任內,曾赴湖北前線指揮應對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災害。 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大上當選為排名第三的政治局常委,僅次於總書記胡錦濤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進入國家權力中樞,成為胡溫體制的主要成員。2003年3月,當選為國務院總理,在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政下全面領導政府工作。在此期間,溫家寶還曾兼任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國家能源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組長等職。2008年3月,獲得連任,至2013年3月兩屆總理任期屆滿後退休,由李克強繼任。溫家寶在總理任內曾親自參與組織或處置過SARS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2007-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青海玉樹地震、上海世博會、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及事件。 夫人張培莉,從事珠寶領域工作。兩人有一子一女。卸任退隱後,曾整理出版過《溫家寶地質筆記》、《溫家寶談教育》等書籍。溫家寶愛好運動,擅長籃球,曾是學校籃球隊員。 == 生平 == === 早年經歷 === 1942年,溫家寶出生於天津市北辰區宜興埠鎮溫家衚衕8號的住所中。他出身於教育世家,其祖父溫瀛士是民國時期教育家,曾開辦學校並任校長。父親溫剛及母親楊秀安(曾用名楊志雲)亦均為中小學教員。溫家寶年少時曾上過祖父辦的私立小學,後來搬至天津市內後就讀鼓樓西小學。1954至1960年就讀於天津市南開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1965年4月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了地質學院造反派組織“地院東方紅”。溫家寶打籃球、乒乓球等慣用左手,是左利手。 1967年9月參加工作。1968年赴甘肅,相繼任省地質局地質力學隊技術員、政治幹事、隊政治處負責人、隊黨委常委及副隊長。1979年起,歷任甘肅省地質局副處級幹部、工程師和副局長,逐漸進入政界開始擔任領導職務。 1982年,乘國家幹部“四化”之東風,經時任國家地質礦產部部長孫大光舉薦,赴京擔任地礦部政策法規研究室主任,後升任地礦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及政治部主任,成為省部級幹部。 === 進入中央 === 1985年春天,溫家寶作為黨工幹部,在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任內出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一年後,接替王兆國晉升為主任進入中共中央高層,任內歷經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三任總書記。1987年,45歲的溫家寶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後溫家寶先後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身份,仍兼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及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書記。 === 六四事件 === 1989年5月(八九民運中期),部分學生於天安門前開始絕食抗議。據《李鵬六四日記》記載,在李鵬宣佈戒嚴(5月19日晚),溫家寶表態支援中央的決定。5月19日凌晨4時許,溫家寶以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身份,陪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要求學生停止絕食活動。學運不久後演變為六四事件,趙紫陽因為在這場學生運動中的表現受到了黨內譴責並被撤職;而溫家寶並沒有受到影響,繼續擔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直到1993年。1992年10月,溫家寶在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1993年,開始負責農業和農村工作,出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成為兩任組長朱鎔基和姜春雲的副手。 === 第九屆副總理任期 === 1997年,溫家寶在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連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98年在朱鎔基任職總理期間,出任主管農業和金融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中央金融工委書記、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管農業、金融、科學技術、防汛救災、城鎮建設等工作。1998年中國水災,時任副總理的溫家寶擔任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總指揮在湖北前線抗災。2002年11月,在中共第十六屆一中全會上,60歲的溫家寶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三),進入最高領導層,2007年10月獲得連任。2003年3月,在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2008年3月,獲得連任。此外,還曾兼任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國家能源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組長等職。 === 第十屆總理任期 === 2003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溫家寶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正值SARS事件期間,溫家寶主持國務院進行救災搶救。其曾親自訪問過當時被視為重災區的香港淘大花園E座以及一些病人。2003年,溫家寶推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收攏土地放貸,抬高土地價格。他頒佈國務院18號檔案《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將房地產業規劃成“支柱產業”,導致中國房地產泡沫滋長,僅僅幾年內,房價暴漲5到10倍。截至2009年年底,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均價已從其初任上的4,000元左右漲到了2萬人民幣一平米。 2004年1月23日,溫家寶正式批准了中國探月工程。2004和2005年,全國範圍出現“電荒”現象,之後溫家寶採取了措施,最終“電荒”現象有所緩解。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佈了《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援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即“非公有制經濟三十六條”),保護及支援非公有制經濟。2005年溫家寶訪問印度,宣佈與印度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係”。應溫家寶邀請,印度總理辛格於2008年1月回訪中國。 溫家寶就任總理以後,對中國經濟制定、修改了大量政策,其中包括取消農業稅;並將農業生產迴歸首要支柱地位。自2004年至2009年,中央一號檔案連續六次聚焦農業發展與農村改革。2006年,國務院在全國範圍內免除農業稅,並在貧困地區推行免費義務教育及相應農村改革溫家寶:明年將在全國全部免徵農業稅。然而,溫家寶當政時期,中國大陸的物價在不斷上漲,但糧價一直保持平穩,一斤小麥的價格還不如礦泉水值錢,即便中國國務院有糧食直補政策,但農藥化肥等農資價格的飆升使農民很少能從直補政策和免稅政策中受益。日本米價是我20倍,糧食不如礦泉水值錢後果堪憂 2006年,溫家寶就任國務院總理期間,借“違規動用社保基金投資”為名罷免並懲處了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並宣稱“社保基金是高壓線”。2007年,國務院將社保基金投入目前高速紅利中的京滬高鐵,試點成功,並以此推廣。在成功扳倒陳良宇之後,溫家寶的經濟政策才勉強走得出中南海,然而地方勢力過於龐雜,利益集團相互交織,多數改革未得到落實。 2007年2月26日,新華社發表以他個人名義署名的《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的5000字政策性宣示文章,指出“科學、民主、法制、自由、人權,並非資本主義所獨有,而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和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溫家寶: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 ,新華網,2007年2月26日。但遭到全國政協副主席、社科院院長陳奎元在社科院改革座談會上的批評。2007年4月10日至13日,他到日本進行國事訪問,是次行動被稱為“融冰之旅”溫家寶出訪韓日 ,新華網,2007年4月10日。,並在日本立命館大學切磋棒球技藝,發表了中日兩國承認彼此為“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新聞公報,並首次與明仁天皇進行會談。 === 第十一屆總理任期 === 溫家寶被2008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連任國務院總理。任期內中國大陸的物價普遍上漲,但糧價一直保持平穩。 2008年中國南方雪災溫家寶慰問災區。3月1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臺灣媒體就兩岸經貿往來和即將舉行的臺灣領導人選舉,詢問溫總「是否會對臺灣釋出更多的經貿優惠政策」。溫家寶再次提到了盡快實現直接「三通」對於兩岸經貿往來的意義,並表示「為了臺灣同胞的利益,我們甚至願意作出必要的犧牲」。他最後充滿感情地說:「我是一個愛國主義者,我腦子裡總是在想,『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們將繼續擴大同臺灣經貿交流的範圍,包括投資、貿易、旅遊、金融,提高合作的層次。」 2008年中國奶製品汙染事件中,溫家寶探視北京醫院病童。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69,227死17,923失蹤。溫家寶赴災區指揮,在學校黑板寫下“多難興邦”成為著名一幕。9月30日,溫家寶在世界經濟論壇受訪,記者拿出當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溫家寶於1989年天安門事件中陪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看望學生的照片,並詢問溫家寶從中學到了什麼時,溫家寶回答:“中國在經濟改革的同時亦需要政治改革,因為我們的發展需要全面的發展,改革亦需要全方位的改革。”。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用於應對2008國際經濟危機、穩定經濟的一系列財政,貨幣等政策(大體分為十個大類),總規模約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860億美元,被稱為四萬億投資計劃。thumb|220px|2009年5月3日,溫家寶在清華大學 2009年10月4日至6日,訪問朝鮮,是自1991年李鵬後,中國政府總理十八年來的首次訪問。溫家寶在抵朝首日即簽訂多項經濟援助協議。韓聯社認為,這次援朝專案大約價值2,000萬美元溫家寶未獲朝重返六方承諾。2010年3月,溫家寶說:“一個三鹿奶粉,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網民們大概不知道。我們普查了受到奶粉影響的兒童達到3000萬,國家花了20億。同時,給受到奶粉影響的兒童上了保險,為期20年。這個教訓應該說是很深刻的,不是一個企業,也不是一個地方,是我們整個民族應該汲取的。”8月21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溫家寶講話:“要繼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不僅會葬送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和寶貴的發展機遇,窒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勃勃生機,而且違揹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 2011年7月23日溫州動車事故40死172傷,溫家寶慰問家屬:“跟大家說句心裡話,我剛才聽到有人為理賠款而爭執感到非常難受,因為人的生命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遇難者家屬還是講道理的,說我們要命,不要錢,應該說我們無言以對。”9月14日,溫家寶在達沃斯論壇表示:“一個執政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依照憲法和法律辦事,並且嚴格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這就需要改變以黨代政,把權力絕對化和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為此,必須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 2012年3月人大記者會上溫家寶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又產生了分配不公、誠信缺失、貪汙腐敗等問題。我深知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而且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溫家寶在記者會對王立軍事件表態:“現任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必須反思,並認真從王立軍事件中吸取教訓……”。這是王立軍事件發生後,中共最高層領導人的表態。次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被免職。 === 退休生活 === 2012年11月15日,溫家寶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後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1月20日,溫家寶在泰國華人商會總部發表重要講話,表示他還有幾個月即退休了,歸隱林泉,但“總覺得似乎還有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完,還有很多事情還沒有辦好”;並引用屈原在《離騷》中的名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表達心聲,說明:為了追求真理,即使死九次也不後悔,為了自己的清白即使死也要死得誠實和正直。 2013年3月17日,70歲的溫家寶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後卸任國務院總理退休,由李克強接任。10月16日,因習仲勳在胡耀邦下臺時力挺胡耀邦,而溫家寶是胡耀邦任總書記時期的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因此在央視推出的紀錄片《習仲勳》中露面回憶習仲勳。10月24日,溫家寶以老朋友的身份宴請了訪華的時任印度總理辛格。 2014年7月8日,溫家寶與來華訪問的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共進早餐。 2015年5月12日,溫家寶在山東省平邑第一中學聽課參觀,中午在學校領導的陪同下進入學校餐廳就餐。9月3日,溫家寶出席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 2016年9月18日,溫家寶抵達孝感北站,隨後前往湖北省大悟縣第一中學訪問。9月27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作題為《我的大學》的新生講座。 2017年7月5日至6日,溫家寶到中國地質大學周口店實習站作地質講座,並與師生進行了座談交流。10月,溫家寶在北京出席中共十九大。 2018年,溫家寶前往醫院看望前中共中央統戰部長閻明覆,並向他祝壽。 2019年春節前,中國地質大學黨委書記馬俊傑、校長鄧軍等人看望溫家寶,並向他拜年。同年汶川大地震十一週年前夕,溫家寶重返災區探望群眾。9月30日晚,溫家寶出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國務院招待會。10月1日,溫家寶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 2020年6月27日,蘭州大學黨委書記馬小潔、校長嚴純華、校長助理李鵬傑、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院長孟興民等人前往北京看望溫家寶,溫家寶替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題寫院訓溫家寶罕露面 .rfi.。 2021年4月,溫家寶在澳門報紙《澳門導報》上分四部分發表了回憶母親的長篇文章《我的母親》。在文章中,溫家寶稱任職中南海期間自己“奉命唯謹,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受事之始,即常作歸計。”“我同情窮人、同情弱者,反對欺侮和壓迫。我心目中的中國應該是一個充滿公平正義的國家,那裡永遠有對人心、人道和人的本質的尊重,永遠有青春、自由、奮鬥的氣質。我為此吶喊過、奮鬥過。”該文章釋出在微信公眾號上,鳳凰網等中國大陸媒體進行了轉載,不過隨後遭刪除,微信上的文章也無法分享。7月1日,溫家寶出席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7月9日,溫家寶出席了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的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高尚全的遺體告別儀式。 2022年10月,溫家寶在北京出席了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2月,溫家寶在北京出席了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火化儀式和追悼大會。 ==著作== ;國內 *《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2012年3月26日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2年4月16《求是》雜誌第8期 *《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2013年1月23日在國務院第8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2月1日《求是》雜誌第4期 *溫家寶答記者問,在2003年-2012年第十屆、第十一屆歷次全國人大記者會上答中外記者問。 ;國際 *《堅持開放包容 實現互利共贏——溫家寶總理在首屆東亞峰會上的講話》2005年12月14日 *《在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講話》2011年6月26日 *《在首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講話》2012年4月26日 ;文集 *《溫家寶談教育》2013年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收1995年9月至2013年3月的代表性教育論述,包括講話、報告、信函和談話等66篇。 ;專著 *《溫家寶地質筆記》2016年地質出版社。收1968年至1985年在地質系統工作期間的工作、學習筆記160餘篇,手跡影印件632幅。 ;回憶文章 *《再回興義憶耀邦》,2010年4月15日《人民日報》 *《我的大學》,2016年9月在中科院大學的演講. *《我的母親》,2020年12月庚子冬,發表於2021年3月26日-4月6日《澳門導報》 ==評價== 批評意見指,溫家寶為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而推動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造成產能過剩、通貨膨脹、鉅額地方債務等問題,“使中國錯失經濟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期”,造成“長期型結構性破壞”。此外,溫家寶的家族財富問題也飽受爭議《紐約時報》如何調查中國公司? ,《紐約時報》中文網,2012年10月29日問答:《紐約時報》調查報道幕後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2年10月30日。 2016年4月27日,臺灣民間公司「九井廣告」內部評選「臺灣英雄」併為其樹立雕像,評選出的「臺灣英雄」是中國前總理溫家寶。溫家寶全身立像高1.7米左右,銅像赤腳,右手持一雙皮鞋。據稱鞋子的諧音寓意為兩岸「和諧」。與人像幾乎等高的基座上方刻有「臺灣英雄」的金字,正面兩個大字為「和諧」。左右兩側則刻有「開放陸客觀光,對臺政策友善」,「維持兩岸和平,擴大經貿交流」的字樣。銅像只設立了一天後,移送收藏館裡保管。「九井廣告」公司經理林坤明說,銅像揭幕後公司收到了來電抗議,有人表達不滿。不過他個人認為,豎立溫家寶銅像強調的是和諧,臺灣人有包容心,只要對臺灣有貢獻的人都應該感激。 == 家庭 == 溫氏家族世居天津市郊北辰區宜興埠鎮的溫家衚衕8號,相傳溫家先祖6代人都居住在此。1948年底,溫家寶一家遷往天津市區。溫家寶的名字是其祖父溫瀛士起的。宜興埠溫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在清代中葉合族300餘口,名人有咸豐三年(1853)武狀元溫長湧,山東登州總兵溫長溥,新疆都督溫世霖,日偽天津特別市市長溫世珍等。溫祖上是從山西移居並認祖歸宗投靠天津宜興埠溫家,但並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溫世霖資助溫瀛士開辦“宜興埠普育女學堂”,並親任董事長,這些費用全部出自溫世霖家。 *妻子:張培莉,地質學家、珠寶鑑定專家;曾任戴夢得公司老闆。 **兒子:溫雲松,曾留學美國,現任中國衛星通訊集團董事長;曾任電信IT公司優創科技(Unihub)的總裁,新天域資本創始人,此外他創辦的私募基金新天域資本公司管理幾十億美元,投資人為美國摩根大通、瑞士瑞銀、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和德意志銀行等20多家國際知名的機構。 ***兒媳:楊小萌,持有聯通優勢科技有限公司股份與平安保險公司股份合計約4.1億美元。 **女兒:溫如春曾在雷曼兄弟公司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任職。 ***女婿:劉春航, 上海人,畢業於哈佛大學商學院, 任職於中國銀監會。 ***親家:朱曉婷,原上海電影譯制廠翻譯室主任。 *父親溫剛(1916年—2011年)在天津第33中學教地理。 *母親楊志雲(1921年12月12日(農曆十一月十四日)—2020年12月)[《溫家寶:我的母親》:“媽媽名叫楊志雲(曾用名楊秀安),1921 年農曆 11月 14 日生於天津北郊宜興埠。”]:在小學教語文,家中生活殷實。 *弟弟溫家宏曾任恆大董事。 *叔叔溫瀛階擔任天津一間公立學校校長。 *祖父溫瀛士(1895年—1960年)。溫瀛士曾任天津縣區督學和天津民立小學校長。 *溫瀛士其弟溫瀛舉(後稱溫朋久)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司長。 == 參見 == * 胡溫體制(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 * 紐約時報報道溫家寶家族財富事件 * 四萬億投資計劃 * 東交民巷17號 == 參考文獻 == == 延伸閱讀 == * 高新 著:《溫家寶傳》(A Biography of Wen Jiabao),香港明鏡出版社。 出版社 1-932138-13-7 * 楊韻、方延鴻 著:《溫家寶變閣》(Wen Jiabao: Reforming the Cabinet) ,香港明鏡出版社。ISBN 1-932138-62-5 * 劉鉞聲 著:《溫家寶全傳》,香港明鏡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ISBN 978-962-8744-50-3 * 餘傑 著:《中國影帝溫家寶》(The Best Actor of China),香港新世紀出版社。ISBN 978-988-19430-2-6 == 外部連結 == * 新華網—領導人活動報道集—溫家寶 * 中國數字時代溫家寶新聞專輯 * 人民網—什錦八寶fans圈 *(2008年溫家寶訪問各地圖集) |- |- Jiabao Category:溫家寶家族 Category:天津人 Category:天津市南開中學校友 Category:中國地質大學校友 6 Category:第9屆國務院副總理 Category: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體制改革 Category:六四人物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Category:汶川大地震人物 Category:中國共產黨改革派 Category:中華民國出生者 (1949年前)
秦始皇
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時稱趙政(或稱趙正),史書多作秦王政或始皇帝。 祖籍嬴城(今山東濟南市萊蕪區),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及趙姬之子,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誄》最早稱始皇帝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是中國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政治史上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 ==稱呼==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為過去「皇」、「帝」、「王」等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崇高的地位,因而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自稱「始皇帝」: * 「始」有最初、首次的意思,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傳之無窮。 * 「皇帝」一詞主要引用「三皇五帝」的神話傳說,從中抽取「皇」字和「帝」字結合而成。秦始皇顯然希望透過這個頭銜,以示自己不遜於黃帝的地位和威望。 * 「皇」的意思指「大」或「輝煌」,通常是古代中國人對「天庭」的稱謂,如皇天;皇穹(指天帝)等。 * 「帝」的意思指「天帝」、「上帝」,古人想像中宇宙萬物的主宰。 自稱“皇帝”,是為了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受命於天”,反映了他並不滿足僅僅做一個人間的統治者。 「秦始皇帝」和「始皇帝」的稱謂,首見於西漢太史公司馬遷著作的《太史公書》,即《史記》,其中「秦始皇帝」出自《秦本紀》,而「始皇帝」則出自《秦本紀》及《秦始皇本紀》。由於秦始皇首度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故此秦始皇的正式稱謂應為「秦始皇帝」。 == 早年生活 == === 人質之子 === 嬴政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父親是秦公子異人(有一說其真實生父為呂不韋),母親是趙姬。 由於秦昭襄王採用了範睢「遠交近攻」的戰略,將近攻的物件選定為鄰國韓國和魏國,而和較遠的趙國停戰。按照當時的慣例,秦趙兩國需要互換人質(質子)以示真誠。秦國派到趙國的質子是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又名子楚,即秦莊襄王),異人當時是被秦昭襄王立為太子的安國君(即秦孝文王)的其中一個庶子。異人有20多個兄弟,加上他的母親夏姬不受安國君寵愛,因此他繼承王位的機會很低。更不幸的是,由於秦趙兩國已發生數次的軍事衝突,因此異人在趙國的待遇並不好。 異人就這樣成為趙國的人質,但是濮陽大商人呂不韋卻改變他晚年的命運。呂不韋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覺得異人「奇貨可居」,很快成了異人的朋友。當時異人的父親安國君是儲君,華陽夫人是儲君的正室,但華陽夫人無子,呂不韋便親自遊說華陽夫人之弟陽泉君,指秦王年事已高,子傒也可能登位,一登位必重用士倉,陽泉君的權勢就會煙消雲散。陽泉君大驚下問計於呂,呂不韋指異人才德兼備,可惜沒有母親在宮中庇護。華陽夫人若能說動安國君立異人為太子,異人肯定會感念華陽夫人的恩德。 陽泉君被呂不韋說服,同意遊說華陽夫人,她便要求趙國將異人遣返秦國。 === 安然返秦 === 異人的返秦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由於趙國不允異人返國,呂不韋不得不親自遊說趙孝成王,指秦國不會因為一個質子而放棄攻趙,但若厚禮相送異人返秦登上王位,便可以贏得未來秦王的友誼,而且呂不韋更稱現時秦孝文王年事已高,一旦駕崩,趙國儘管以異人為質,秦國也隨時可以另立秦王,趙國只會一無所得,最終趙王同意異人返國。 自返秦後,呂不韋便讓異人穿著楚服拜見王后,王后大悅並替異人改名為“楚”,史稱「子楚」。其後子楚在秦王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秦孝文王大悅,在丞相面前稱兒子們沒人比得上子楚,同時在華陽王后勸說下將子楚立為太子。 秦孝文王在位時間很短,先是服喪一年,正式稱王後僅僅三天便駕崩,享年54歲。隨後太子子楚即位,也就是秦莊襄王,他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兼封文信侯,賜食邑藍田十二縣,並繼續秉承「遠交近攻」的國策,對三晉(韓趙魏三國)開戰,以確立秦國的強勢地位。不過莊襄王在位時間也不長,三年後便駕崩,享年35歲,時年13歲的嬴政因而正式坐上秦王的寶座。 === 身世之謎 ===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秦王政是秦莊襄王子楚與趙姬所生。但《史記·呂不韋列傳》卻記載:「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呂不韋將趙姬餽贈給子楚時,已經知道她懷孕,亦即是說嬴政很有可能是呂不韋的私生子。東漢史家班固亦引用此說法,在他的著作《漢書》中稱嬴政為呂不韋之私生子。 「奇貨可居」的故事是作為秦始皇嬴政身世的主要證明,分別記載在《戰國策》及《史記·呂不韋列傳》中,但即使是同一個故事,在細節上仍有不少出入,現摘錄下表如下: 細節 《史記》版本 《戰國策》版本 呂不韋的籍貫 陽翟人 濮陽人 呂不韋與子楚的初次會面 秦昭襄王在位後期 秦孝文王在位時 呂不韋遊說物件 華陽夫人之姊,未提及秦孝文王之子子傒 華陽夫人之弟陽泉君,並提及若秦孝文王之子子傒登位,必重用士倉,陽泉君的權勢就會煙消雲散。 子楚返秦經過 於邯鄲之圍期間逃亡赴秦 呂不韋成功遊說趙孝成王使其放子楚回國。 呂不韋所封食邑 河南雒陽十萬戶 藍田十二縣 呂不韋獻姬一事 有詳細記載 沒有記載 歷代史家均相信《史記》所載,其中以清人梁玉繩為之辯論最力,但梁卻跟很多文人,包括明人王世貞及湯聘尹一樣,質疑「不韋獻匿身姬」的說法;在他所著的《史記志疑》中,根據唐初孔穎達《春秋左傳註疏》所-{雲}-:「十月而產,婦人大期」,但《史記》卻以十二月作大期,此外亦指出若趙姬未足月就生下嬴政,子楚絕無不知的道理,而且修史很多時候服務於政治,為了證明本朝得位「順天應人」,對前朝故事總有曲筆、汙衊之辭,可信性存疑,由於漢承秦祚、惡盡歸秦,司馬遷總不能公然在史書中翻案,故此特意記下生秦始皇的年月,至於一般人相信「不韋獻匿身姬」一事應為誤讀《史記》的緣故。翻譯《呂氏春秋》的外國學者約翰·諾伯洛克(John Knoblock)教授及傑弗瑞·瑞傑爾(Jeffrey Riegel)教授認為這種說法是用以誹謗秦始皇及呂不韋,而按照現代醫學理論,“呂不韋生父論”中所謂的趙姬“懷胎十二個月”,根本就不可能成立,這是因為人類的妊娠時間只有266天(不足九個月)。 近代治先秦史名家馬非百不但質疑「不韋獻匿身姬」,更指《史記》中「奇貨可居」的版本實屬偽造,其中最重要一點是呂不韋封邑的記載。據《漢書·地理志》所言,秦代並無河南之名,莊襄王元年初置三川郡,至漢高祖時,始改名河南郡。呂不韋之采邑顯然不會是河南郡,而是《戰國策》所記載的「藍田十二縣」。此外,馬非百指司馬遷在記述六國史事時,多數引用《戰國策》,惟獨「奇貨可居」一事別據他說,令人奇怪。此外,「不韋獻匿身姬」一事只在《史記》記載,並沒有其他同時代的文獻記錄,按照郭沫若在《十批判書》的說法,在史學上屬於「孤證」,可信性成疑。 另一方面,郭沫若亦在《十批判書》提及其他疑點: # 「不韋獻匿身姬」一事與春申君將懷有身孕的李園之妹,獻給無子的楚考烈王的情節雷同,過於巧合。 # 《史記·呂不韋列傳》又有「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之說,顯然與前文「趙姬乃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自相矛盾。 == 即位 == thumb|300px|《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古籍刻本 嬴政即位當年,晉陽發生叛亂,後被秦將蒙驁迅速平定。 由於年齡尚幼的關係,嬴政尊稱相國呂不韋為仲父主持國政,以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 當時各諸侯國的貴族為了鞏固其政治地位,都會專門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其門下的,皆收留下來並供養他們,這些被供養的人一般稱為「食客」,供養食客眾多名揚天下的,則以戰國四公子(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及楚國春申君)為首。呂不韋自地位鞏固後,感歎以秦國之強,居然在養士方面不如戰國四公子,因此亦大力招攬食客,並重金禮聘許多有學問的人,其門下食客一度達三千人。他更授意自己的食客編撰《呂氏春秋》,寫成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萬言。 據日本就實大學綜合歷史學系李開元教授的分析,當時秦國的國政,完全掌握在三大外戚勢力手中,分別是以嬴政的養祖母華陽夫人為代表的楚系外戚,嬴政真正祖母夏姬為代表的韓系外戚,以及嬴政生母趙姬為代表的趙系外戚,這三大外戚勢力的傾軋,深刻地影響嬴政即位初期的歷史。 === 成蟜叛變 === 成蟜為秦莊襄王之子,嬴政之弟,其生母有可能是祖母夏姬為代表的韓國系外戚的族人,被封為長安君。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嬴政命成蟜率軍攻打趙國,成蟜在屯留(今山西省屯留縣)叛秦降趙。秦軍攻佔屯留後,成蟜的部下皆因連坐被斬首處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臨洮(今甘肅省岷縣)。成蟜投降趙國後,被趙悼襄王封於饒(今河北省饒陽縣東北)。 對於成蟜叛變的原因,據李開元分析,有可能因為其主要靠山,韓系外戚的夏姬於秦王政七年去世,嫪毐在趙姬授意下,徹底清洗韓系外戚勢力,領兵在外的成蟜被迫叛亂。吳裕垂、黃式三等認為是饒是成蟜生前所受封,也可作為其通趙的證據,更懷疑其系在叔父們支援下認為兄長秦王政非親生而投靠趙國意欲在叔父們支援下奪位,但辛德勇結合了錢大昕、許宗彥、李慈銘的部分觀點,指成蟜在深受兄長倚重的情況下,沒有理由為了饒這個封地放棄長安這個封地並背棄家國,故認為被趙悼襄王封以饒的是另一個長安君,即趙悼襄王的叔父。辛德勇認為“反”應作“返”解,即成蟜是在出徵時突然染病不得不班師,途中在屯留去世;成蟜死於軍營中後,因屯留原屬韓國,不樂屬秦,故屯留卒“蒲鶮”趁機作亂並獲得一定支援,失敗後遭清算,即成蟜是沒有叛秦的,這也就能解釋他為何沒得到趙國接應、死後也沒有作為罪魁被戮屍。 有一說法指秦朝末代君主子嬰是成蟜的後裔。 === 嫪毐之亂 === 自秦莊襄王亡故後,呂不韋跟太后趙姬(嬴政的母親)的關係一直藕斷絲連,不過這段不倫關係似乎是趙姬主動單方面展開的。隨著嬴政年齡漸長,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就暗地尋求了一個陽具特別大的人嫪毐(làoǎi,音澇矮,粵音路藹)作為門客,並借機讓嫪毐在一場盛大的宴會中,表演陽具驅使桐木車輪轉動的把戲,故意傳到太后趙姬耳中。 正如呂不韋所料,太后果然對嫪毐大感興趣,於是呂不韋假裝不知情地將嫪毐帶進宮中,並找人假意告發嫪毐有犯腐罪之嫌。另一方面,呂不韋又暗中教唆太后,替嫪毐安排「給事中」的職務留在宮中。太后深以為然,暗中收買行腐刑的役人,不對嫪毐執行腐刑,但要他們對外宣稱嫪毐已受刑,並將嫪毐的鬍鬚拔除。嫪毐就這樣成為服侍太后趙姬身邊的侍宦。 太后完全為嫪毐的「巨陰」而痴狂,其間竟意外懷孕。為了避人耳目,太后與嫪毐捏造卜辭,指居於鹹陽不利,雙雙移至秦國舊都雍(今陝西省鳳翔縣南),其間太后與嫪毐誕下兩子。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嫪毐獲封長信侯,以山陽郡(今河南焦作市東南)為其食邑,又以河西、太原等郡為其封田。嫪毐門下最多時有家僮數千人,希望做官而自願成為嫪毐門客的,也達到千餘人。 不過按照秦國的規矩,封侯可謂相當困難,例如王翦在滅楚前,曾向嬴政提到自己為將多年,仍未得封侯之賞,而王翦當時已經有消滅趙國,重創燕國的戰績。令人訝異的是,《史記》也沒有提到嫪毐封侯的原因。有學者推斷,嫪毐封侯不外乎軍功或告奸(商鞅法:告奸者與殺敵同賞),正是在嫪毐封侯的同一年,成蟜與蒲鶮在屯留發動叛亂,有可能是嫪毐平定成蟜之亂有功,他才有封侯的資格。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22歲的嬴政按照慣例到秦國舊都雍舉行冠禮,其間有人向嬴政告發嫪毐為假宦,並與太后趙姬淫亂,甚至還試圖以其與太后所生之子為秦王,嬴政下令徹查。嫪毐決心孤注一擲,先發制人,遂偽造秦王與太后印信,引導其童僕門客和少數受騙軍隊發動政變,攻擊蘄年宮。 嬴政令相國呂不韋及有楚系外戚背景的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平叛。嫪毐軍本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加之不得人心,很快就被擊潰。在懸紅銅錢百萬的重賞下,嫪毐被生擒,被送至鹹陽後,處以車裂之刑,「夷三族」,其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殺,其童僕門客皆被流放蜀地,太后趙姬則被囚在雍都。 可是在當時,禁錮親母始終有悖孝道,嬴政餘怒未消,下令凡為太后求情的,先用蒺藜責打,然後殺掉,為此有27位進諫者被殺。這時齊國人茅焦勸說嬴政,指出幽禁母親有損嬴政聲名,難以讓天下人信服;殺害進獻忠言的大臣,會寒了天下人才之心,對收買六國人心、統一天下大業不利。嬴政頓時茅塞頓開,採納了茅焦的建議,厚葬被殺的大臣,又親自率領車隊,前往雍地把太后接回咸陽,復居甘泉宮,母子關係得以恢復。茅焦因此事被尊為上卿。 不過亦有學者認為茅焦的一番話未足於令嬴政改變初衷,真正讓嬴政擔憂的,是趙系外戚勢力在嫪毐之亂中幾乎煙消雲散,讓華陽夫人為首的楚系外戚勢力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出於帝王平衡的需要,嬴政才寬大對待嫪毐流放蜀地的門客,以及將趙姬迎歸鹹陽,避免楚系外戚獨霸朝堂。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九年),太后趙姬去世,諡號為帝太后,與莊襄王合葬在茝陽。 === 呂不韋失勢 === 嫪毐叛亂最終牽連到相國呂不韋,嬴政打算誅殺呂不韋,但呂不韋畢竟令嬴政父親得以登上秦王之位,有擁立之功,而且有眾多呂不韋門客求情,於是打消了判處呂不韋死刑的念頭。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嬴政以失職為名罷免呂不韋的相國職務,並把呂不韋放逐到其領地。 不過一年過後,呂不韋仍然名聲顯赫,有不少來自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專程拜訪呂不韋。嬴政惟恐呂不韋發動叛亂,在公元前235年(秦王政12年)向他賜下一封指責他的敕書,大致內容如下: 呂不韋被下詔,命他與其族人遷往蜀地,想到嬴政不會放過自己,惟有服毒酒自殺,遺體被其食客偷偷安葬在洛邑北邙山。 嬴政對於呂不韋的舊部,與參加呂不韋葬禮的賓客,採取下列措施: * 對於出身自六國的呂不韋門客,一律驅逐出境。 * 對於俸祿在六百石以上的秦國官員,參加呂不韋葬禮者,即剝奪其官爵,流放至房陵。 * 對於俸祿在五百石以下的秦國官員,不參加呂不韋葬禮者,同樣流放至房陵,但不剝奪其爵位。 自嫪毐及呂不韋相繼死去後,嬴政怒氣稍歛,就讓流放到蜀地的嫪毐門客都回到京城鹹陽,並警告其臣下若膽敢像呂不韋、嫪毐等人不遵從正道處理國事的話,就會剝奪其官職,家人充當為奴。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吉川忠夫推測,在嫪毐叛亂事件當中,嬴政查出背後跟呂不韋有關,實際已出乎嬴政的預料。至於陳舜臣則推測少年嬴政早有剷除呂不韋,獨攬大權的念頭。另一方面,從嬴政在嫪毐叛亂之後三年,才對呂不韋作出較嚴厲處分,以及對出席呂不韋葬禮賓客的不同處分,都顯示嬴政在政治上的慎重。 至此,嬴政徹底掃清了威脅自己王位的因素,大權獨攬,成為秦國實權在手的君主。 == 殲滅六國 == === 滅六國前的預備 === 儘管嬴政即位初年年齡尚幼,但其麾下秦軍並未停止擴張的步伐,例如秦國將領蒙驁分別在秦王政三年(公元前244年)攻取韓國十三城,以及在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2年)攻取魏國二十城,並在該地設定東郡。 ==== 鄭國渠 ==== 鄭國渠在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開始建造,位於今日中國陝西省涇陽縣上然村涇出口一帶。建議者為來自韓國的水利專家鄭國,其真正身份是韓國的細作。 當時三晉之一的韓國聽說秦國喜歡大興土木,就想以建渠消耗秦國的國力,使秦國無法向東用兵,韓國便讓水工鄭國找機會遊說秦國,讓秦國鑿通涇水,從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條水渠,出北山向東流入洛水長三百餘裡,用來灌溉農田。工程進行途中,鄭國的陰謀被發覺,嬴政打算殺掉鄭國。鄭國指自己雖然是為韓國做細作而來,但建渠不會為韓國延續多少國祚,而渠建成以後的確會對秦國大為有利。 實際上以秦國之強,也免不了受到自然災害的烕脅,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蝗災嚴重導致瘟疫流行,甚至逼使嬴政下詔鼓勵老百姓納粟受爵,在某程度上說明在關中地區建渠,以抵禦自然災害的必要性,因此嬴政最終命令鄭國繼續把渠修成。 自渠成後,淤積混濁的涇河水被引至灌溉兩岸低窪的鹽鹼地,面積達四萬多頃,畝產達到了六石四鬥。從此關中成為沃野,再沒有饑荒年份,為併吞六國打下堅實基礎,該渠也因此被命名為「鄭國渠」。 ==== 諫逐客書與李斯 ==== 雖然鄭國渠的建設本身對秦國利大於弊,但其企圖疲弊秦國的意圖,郤引起秦國本土大臣的警覺,認為山東六國出身的客卿根本不值得信任,在他們的慫恿下,嬴政頒布「逐客令」,驅逐一切出身六國的客卿。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嬴政頒布「逐客令」的時間為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正值呂不韋因嫪毐之亂被罷免的時間,因此「逐客令」很有可能針對的是「養士三千」的相國呂不韋,以削弱呂不韋的勢力。呂不韋的門客之一,出身自楚國上蔡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為了避免被逐的命運,李斯主動向嬴政上書,這就是著名的「諫逐客書」,內容大致如下: 嬴政讀了李斯的上書,就廢除了“逐客令”,命人追回李斯,並恢復其官職。 ==== 徵闢韓非 ==== 韓非出身韓國公族,有口吃的毛病,與李斯都是戰國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學生,李斯自覺才學不如韓非,他們都信奉「性惡論」,認為人的思想容易受到環境左右。 自商鞅變法後使秦國強大後,秦國的統治階級便相當重視法家思想,並用之作為治國方針。另一方面,韓非自荀子處學成歸來後,多次上書韓王,但不為所用,於是寫下《五蠹》、《孤憤》、《顯學》、《難言》等著作。 韓非的著作流傳到秦國後,嬴政相當欣賞其所闡述的治國思想,曾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當從李斯口中得知作者為韓非後,即以戰爭作要脅,逼韓王命韓非出使秦國。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14年),韓非出使秦國,受到嬴政的欣賞,準備加以重用,李斯與姚賈怕嬴政重用韓非,私下誣陷韓非,說韓非是韓國宗室公子,必定不會效忠秦國,既然不能為嬴政所用,那就是一個禍患,勸嬴政把韓非禁錮在雲陽,嬴政深以為然。不過李姚兩人害怕嬴政反悔,為免夜長夢多,於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向嬴政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 後來嬴政後悔,命人赦了韓非的罪名,但為時已晚,韓非已死。 在眾多韓非著作中,嬴政則比較欣賞韓非在《孤憤》、《五蠹》的理論闡述,例如韓非在《孤憤》中稱有才有謀的人,一定有遠見並且能明察秋毫,不能明察,就不能照亮私暗處的奸邪;能執法之人,一定性格堅毅並且為人剛勁正直,不剛勁正直,就不能矯正奸邪。另一方面,韓非亦在《五蠹》論述,指作為明君,應不用有關學術的文獻典籍(指詩經、書經),而該以法令為教本;禁絕先王的言論,而以吏為師;不提倡遊俠刺客的兇悍,而只以殺敵立功為勇敢。這樣,國內民眾的一切言論都必須遵循法令,—切行動都必須歸於為國立功,一切勇力都必須用到從軍打仗上,才能奠定稱王天下的資本 韓非亦毫不客氣稱學者(儒生)、言議者(縱橫家)、帶劍者(墨家俠者與俠客)、患御者(怕被徵調作戰的人)、工商買賣者等,為擾亂君王法治的五種人(五蠹),指這些人無益於耕戰,就像蛀蟲那樣有害於社會。這些論調也間接影響嬴政日後作出「焚書」、「坑儒」的決定。 === 殲滅六國 === 自鄭國渠建成後,關中變成了肥沃之地。至此,秦國的三大糧倉——巴蜀、漢中、關中就此全部建成,嬴政因而發動了歷時十年的統一六國戰爭。 ==== 總方針 ==== 李斯早在擔任呂不韋門客的時候,很快就得到面見嬴政的機會,他不動聲色地向嬴政獻上消滅六國之策,指現時正是吞併六國最好的時候,如果不把握這個時機的話,一旦六國中興,訂立合縱的盟約對抗秦國的時候,秦國要席捲中原,吞併六國就要付上相當沉重的代價。另一方面,魏國大梁人尉繚亦指六國與秦國相比,六國諸侯就像郡縣的首腦,但六國合縱對付秦國卻是一樁大麻煩,為免重蹈智伯、夫差、齊湣王因敵手聯合攻擊而亡的覆轍,希望嬴政不要吝惜財物,給各國權貴大臣送禮,利用受賄的大臣,打亂六國諸侯的合縱計劃,這樣雖然損失些許財物,但卻可以消滅所有諸侯。 嬴政深以為然,聽從了尉繚的計謀,為了顯示恩寵,嬴政還讓尉繚享受同自己一樣的衣服飲食,每次見到他,總是表現得很謙卑,並任命李斯為長史,負責暗中派遣謀士帶著金銀珍寶去各國遊說。對各國能收買的六國權貴大臣,就多送禮物加以收買;不能收買的,就把他們殺掉;成功離間六國君臣關係後,嬴政隨即派良將隨後攻打。由於秦軍戰勝所付出的代價甚少,故嬴政任命李斯為客卿。 嬴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附表:六國滅亡順序 年份 秦王政紀元 被滅國家 公元前230年—前229年 秦王政17年—18年 韓國 公元前229年—前228年 秦王政18年—19年 趙國 公元前226年—前225年 秦王政21年—22年 魏國 公元前224年—前223年 秦王政23年—24年 楚國 公元前222年 秦王政25年 燕國代政權 公元前221年 秦王政26年 齊國 ==== 削弱趙國 ==== 嬴政首先選擇的攻擊目標為韓國,因為韓國的實力在六國中最弱,但是韓國還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而且三晉唇齒相依,嬴政擔心秦滅韓時,趙國仍有助韓的可能,所以在滅韓之前,必需大幅削弱趙國。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11年),趙軍將領龐煖率領主力北上攻打燕國,想脅迫燕國一起進攻秦國。嬴政乘趙國進攻燕國之際,以救援燕國為由,派王翦、桓齮、楊端和率軍兩路攻打趙國,拉開了消滅六國的序幕。 當趙軍攻取了趙燕邊境的勺梁(今河北省定州市北)時,王翦出兵攻打趙國的上黨郡;當趙軍攻取了燕國的貍(今河北省任丘市東北)時,王翦已攻克了趙國的閼與(今山西省和順縣)、橑楊(今山西省左權縣)等六座城池。王翦統率軍隊十八天,讓軍中年俸祿不滿百石的小官回家,每十人當中挑選二人留在軍隊。當趙軍攻取了燕國的陽城(今河北省保定市西南)時,桓齮攻克了趙國的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鄴城鎮)和安陽(即新寧中,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南);當龐煖聞訊揮師南下救援時,秦軍已經將漳水流域全數吞併。秦軍與趙軍同步行動,趙國只奪得北方邊境的幾座城池,卻丟失了南方、西方的九座城池,實力大減。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13年),秦軍再度進攻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武城(磁縣西南),斬首10萬,大敗趙軍,並殺死趙將扈輒。趙國經過秦國這次攻擊後,國力大衰,僅能退守邯鄲自保。 不過秦軍並沒有打算罷手,同年十月,秦將桓齮又率秦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深入趙國後方,大破趙軍,攻佔了赤麗、宜安(今河北省葶城西南)。公元前233年初(秦王政14年),秦軍進逼邯鄲,趙王遷急命北部邊防名將李牧為將軍,率領他的部隊南下,指揮全部趙軍抗擊秦軍。 李牧率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經激烈戰鬥後,秦軍大敗。桓齮僅率少量親兵衝出重圍,奔回秦國,史稱「肥之戰」。趙國奪回了被秦國佔領的土地,李牧因此戰受封為「武安君」。 ==== 滅韓趙兩國 ==== 儘管李牧在肥之戰挫敗了秦軍的兵鋒,但趙國只能僅僅自保,消除了趙國援韓的可能,秦國可算是達到了目的。 趙國國力被大幅削弱後,韓王安被逼在公元前233年(秦王政14年)向秦國稱臣。公元前232年(秦王政15年),秦軍分兩路進攻趙國,一軍至鄴城,一軍至太原,取狼孟,但其後在番吾再被李牧擊敗,史稱「番吾之戰」。 秦國雖然進攻趙國失敗,但並不能挽回韓國危如累卵的形勢。秦王政16年,韓國被迫割讓南陽一帶土地給秦國。當年九月,嬴政派內史騰去接受韓國所獻之地,由他代理南陽守之位,並開始命令所有秦國國內男子登記年齡,以便徵發兵卒、徭役,為大規模的滅國戰爭作好準備。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17年),嬴政借著趙國發生大地震與飢荒,無力援助韓國的大好機會,命內史騰攻打韓國,並擒獲韓王安,韓國滅亡,將其國之地設定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但嬴政下令將「天下不軌之民」遷於南陽的舉措,卻造成韓國故地局勢不穩,秦國一度陷入新鄭騷亂及李信之敗的窘境。 嬴政自然不會因為滅韓而滿足,趙國同時發生大地震與饑荒,可說是消滅趙國的大好機會,於是大舉出兵,命王翦、楊端和為將,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兩軍相持。 吸取了番吾之戰失敗的教訓,秦國遂派間諜賄賂趙國權臣郭開,要郭開離間李牧和趙王。郭開其後向趙王遷進言,指李牧、司馬尚欲謀反。趙王遷乃使趙蔥及齊國出身的將領顏聚,取代李牧為將。李牧拒不受命,更使趙王遷倍加相信李牧試圖謀反,因此使人暗中拘捕李牧並將他處決,並免除司馬尚的將軍之位。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國王翦軍破趙軍,殺趙蔥,俘顏聚,佔邯鄲,趙王遷被俘虜,趙國滅亡。趙公子嘉在邯鄲被攻佔後,率領他的宗族幾百人到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收拾殘部,並自立為代王,向東與燕國的軍隊會合。至於秦軍則暫停軍事行動,駐紮在中山,做好攻打燕國的準備。 王翦攻佔邯鄲後,嬴政親自到邯鄲,找到當初與他在趙國時,與母親有仇的人,把他們全部活埋,其後經太原、上郡返回都城鹹陽。 ==== 新鄭騷亂 ==== 韓國遺民並未因為韓國淪亡而變得安於現狀,反而該地正醞釀著反秦的餘波。 雖然韓王安自被虜後,嬴政並沒有將他流放至蠻荒之地,目的是顯示寬容態度,以此懷柔韓國遺民,對其他國家的君王示以姿態,有利於秦國各個擊破,但自從荊軻刺秦事件後,嬴政對山東六國的態度大變,韓王安也被牽連,在秦王政二十年被迫離開韓國本土,以割斷他和韓國遺民之間的聯絡。同時由於韓國並沒有對秦國作殊死的抵抗,嬴政只是將韓王安遷徙至附近的郢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留下了溫和的餘地。 然而事情的發展與嬴政的預料相反,就在韓王安被遷徙的次年(秦王政二十一年),韓國遺民憤於國破王遷,在新鄭爆發了大規模的反秦騷亂。雖然這次騷亂被鎮壓,但韓王安卻因新鄭騷亂受牽連而亡。 ==== 滅魏國 ==== 早在秦王政16年韓國獻南陽地的時候,迫於秦國強大的軍力,魏國亦主動向秦國獻地求和,秦國在該地設定麗邑。此時嬴政正調集主力全力攻趙,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獻地,使魏國苟延殘喘。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21年),嬴政藉口楚王背棄獻出青陽(今湖南長沙)以西土地的承諾,並襲擊秦國南郡為理由,派王賁率大軍出函谷關,攻佔了楚國北部的十幾座城。在保障了攻魏秦軍側翼安全後,王賁旋即回軍北上突襲並圍困住魏國國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大梁居於睢水、潁水、鴻溝的交匯之地,護城河十分遼闊,五座城門皆備吊橋,地形易守難攻。魏軍依託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軍強攻毫無奏效,王賁竟引黃河、鴻溝(汴渠)水灌入城內。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大梁城被水浸近三個月,城牆崩壞,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嬴政在魏國地區設立碭郡,又建置泗水郡。 ==== 昌平君叛秦 ==== 楚國是南方大國,疆域遼闊,山林茂密,物產豐富,號稱擁有甲士百萬。不過楚國的內政一直不振,總是貴族爭權奪利,這種狀況到戰國末期尤為嚴重。儘管如此,三晉滅亡後,僅存的楚燕齊三國當中,以楚國最為強大。楚國亦隨之成為繼趙國後,統一戰爭中最大的絆腳石。 秦滅楚國的戰爭,史記記載得十分簡略,予人的印象是秋風掃落葉一般,但從《雲夢秦簡》(亦稱睡虎地秦簡)的《編年記》的記載來看,情況不完全是這樣,至少秦滅楚之戰是相當艱難的,而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昌平君。 昌平君是楚考烈王熊元的庶子,名啟,其父熊元返楚即位為楚王後,他與其生母滯留在秦國。由於他與華陽夫人同屬楚國王族,故此成為楚系外戚的主力,活躍於秦國政壇,更與嬴政聯手平定嫪毐之亂。呂不韋去相後,昌平君繼任為丞相。 當嬴政決定消滅楚國後,隨即召開廷議,參與者為秦國主要大臣,包括昌平君、李信及王翦,就攻楚方略提供意見(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不過對於滅楚所需兵力,李信與王翦卻產生分歧。李信認為需二十萬人滅楚,但王翦卻稱滅楚需要六十萬人。嬴政傾向採用李信的方略,這是因為王賁滅魏國前,曾試探式攻擊楚國,輕易地取得楚國十餘城,讓嬴政得出滅楚不難的結論。王翦的話不被採用,就推託稱病,回到頻陽家鄉養老。另一方面,昌平君因對攻楚頗有微辭,故在秦王政21年被貶至郢陳。 郢陳原屬陳國國都,被楚國所滅後稱為陳縣。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29年),秦國名將白起攻陷楚國國都郢(今湖北省荊州市),在該地設定南郡。楚頃襄王被迫遷都於陳縣,故此亦稱為郢陳。由於郢陳以西與韓國國境相連,故此郢陳一旦發生糾葛,往往牽動秦韓楚三國。 郢陳一地雖然最終被秦國所佔,但其楚人勢力並沒有被消滅,反而一直成為楚人反秦的溫床,從秦滅楚之戰至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楚人反秦的重要事件幾乎都與郢陳之地有關。因此嬴政將昌平君貶至郢陳,是有深刻的政治用意。由於昌平君長年仕秦,並協助平定嫪毐之亂,加上他沒有跟故國楚國聯絡,因而得到嬴政的信任。昌平君徙至郢陳的表面理由是負責監管韓王安,但實際上,嬴政卻希望利用昌平君楚國公子的身份,安撫郢陳地區的楚人,為滅楚作準備。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嬴政遣李信、蒙武等將兵二十萬討伐楚國,朝東南方向深入楚國腹地,攻擊平輿(今河南汝南縣東南)和寢(今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大勝楚軍,兵鋒指向楚國首都壽春(今安徽壽縣),但是昌平君卻在這個時候據郢陳叛秦歸楚,截斷了南征秦軍的後路,郢陳楚人紛紛響應,而潁川郡的韓國遺民亦聞風而叛,秦軍形勢危急。 李信的徵楚大軍隨即引兵向西攻佔鄢郢(即郢陳),然後接到潁川郡父城(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告急的訊息,於是李信、蒙武相約會師父城,以平韓人之叛。昌平君叛軍雖未能守住郢陳,但實力未損,他們緊緊追擊秦軍,連著三天三夜不休息,結果在父城附近與韓人叛軍大敗李信部隊,攻入兩個軍營,殺死七個都尉,秦軍大敗而逃。 李信之敗,主要是因為王賁滅魏前,對楚國進行的軍事行動過於容易,讓他產生誤判,以為郢陳地區及附近郡縣的反秦力量已被消滅,沒有考慮到郢陳地區的楚人仍有相當可觀的反抗力量,雖然壽春楚王負芻的楚軍力量薄弱,容易攻取,但長年事秦的昌平君在關鍵時刻叛秦,卻給予李信軍致命一擊,終至一敗塗地。 ==== 王翦滅楚 ==== 楚國收復楚國故都郢陳為中心的失地,更趁勢西進深入至原韓國境內,再加上李信慘敗的訊息,都令嬴政感到驚恐,更感大失面子,因為啟用李信及貶斥昌平君出京都是由他作決定。他不得不親自前往頻陽,登門造訪被貶斥出京、還鄉養老的王翦,強行徵召王翦攻楚。王翦本來以自己年老多病拒絕攻楚,但見嬴政面色不豫,擔心自己重蹈武安君白起的覆轍,不得已答應嬴政的請求,並稱攻楚需六十萬人,他要求全權指揮六十萬兵力,嬴政一一答應,並親自到到灞上為王翦的大軍送行。為了消除嬴政的疑心,王翦稱自己徵戰多年仍未得以封侯,故希望嬴政賜予數量眾多的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為子孫掙下一份家業,大軍出征期間,又不厭其煩地連續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請求賜予良田。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23年),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沿著之前李信攻楚的行軍路線,直撲郢陳,苦戰久攻不下。秦王政23年4月,與昌平君一樣同為楚國公子而仕於秦的昌文君戰死。同年另一路秦軍南至平輿,攻陷壽春,俘楚王負芻。 秦王政24年約3月,王翦軍攻破郢陳,嬴政親自出巡郢陳,以鎮懾反秦勢力,而昌平君在收到楚王負芻被俘的訊息後,撤出郢陳,被楚軍大將項燕擁立為楚王,在淮南地區繼續進行反秦事業。王翦和蒙武統領秦軍消滅楚軍餘孽,昌平君戰死,項燕在淮北的蘄縣(今安徽省宿州市蘄縣鎮)兵敗自殺。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25年),王翦大軍平定了長江以南一帶,降服了越族的首領,設定了會稽郡,楚國徹底滅亡。該年五月,秦國為慶祝滅掉楚國而下令特許天下聚飲。 ==== 荊軻刺秦與滅燕 ==== 燕太子丹為燕王喜之子,過去曾在趙國作質子,由於嬴政幼時在趙國生活,故與太子丹相當要好。其後嬴政被立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國作質子,但嬴政苛待太子丹,太子丹心生怨恨,最終逃歸燕國。 太子丹逃返燕國後,打算報復嬴政對他的無禮,但燕國弱小,力不能及。他的太傅鞠武指秦國國土遼闊,敢戰之士眾多,且有山川之固,勸誡太子丹不要因為自己被嬴政欺侮的怨恨,而去觸動嬴政的逆鱗。 正在此時,秦將樊於期(即桓齮)得罪了嬴政,逃到燕國,被太子丹收留。不過鞠武十分反對太子丹收留樊於期,他指嬴政肯定會藉此事大造文章,遷怒於燕國,為了避免給嬴政藉詞攻燕,應該讓樊於期流亡匈奴,他提倡六國合縱,與北面的匈奴和好,才有對付秦國的可能。不過太子丹認為這個策略所需的時間太長,而且樊於期已走投無路,讓他投奔匈奴即是讓他送死,自己總不能夠因為害怕秦國,而摒棄樊於期的投奔,因此不接納鞠武的建議。 鞠武認為太子丹過於短視,為了結交樊於期而不顧國家大禍,心灰意冷下向太子丹推薦田光,而田光亦接受了鞠武的遊說,親自面見太子丹,再向太子丹推薦衛國人荊軻,最後田光自戕以激勵荊軻為太子丹賣命。 知道田光自戕的太子丹表現得相當悲痛,當時秦軍已經消滅趙國,駐兵中山,兵鋒直指燕國,燕國君臣唯恐大禍臨頭,因而與逃至代地的趙公子嘉結盟,共同防禦秦國。太子丹認為魏楚齊燕四國合縱已經沒有太大意義,打算派勇士前往秦國,像曹沫劫持齊桓公般,逼嬴政歸還侵佔各國的土地,若不答應則將嬴政殺死,使秦國國內陷入混亂。荊軻正是執行這件事的最佳人選,因此太子丹尊奉荊軻為上卿。 荊軻幫助太子丹完善刺殺嬴政的計劃,知道嬴政懸賞黃金千斤、封邑萬戶來購買樊於期的腦袋,就勸樊於期自殺。公元前227年(秦王政20年),燕國以荊軻為正使,秦舞陽為副使,帶同樊於期的腦袋和燕國督亢的地圖,出使秦國獻給嬴政。 荊軻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厚贈嬴政寵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在嬴政面前說盡好話,令嬴政大為高興,安排了外交上極為隆重的九賓儀式,親自在咸陽宮接見荊軻與秦舞陽兩人。荊軻捧著樊於期的首級,秦舞陽捧著地圖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進。走到殿前臺階下的秦舞陽臉色突變,害怕得發抖,大臣們都感到奇怪。荊軻以「秦舞陽為蠻夷,因未見過天子威嚴而心生恐懼」作解釋。嬴政令荊軻遞上秦舞陽的地圖,荊軻展開地圖盡頭,一把淬毒的匕首露出來。 荊軻左手抓住嬴政袖子,右手用匕首刺向嬴政。嬴政大驚,站了起來,掙斷衣袖想要拔劍,卻因為劍身太長,拔不出來。荊軻追趕嬴政,嬴政繞柱奔跑。由於事情發生得太過突然,大臣們嚇得發呆,大家都失去常態。而秦國的法律規定,殿上侍從大臣不允許攜帶任何兵器;武士都在殿下,沒有詔諭不能上殿。這時侍醫夏無且把一個藥囊向荊軻扔去,荊軻伸手擋了一下。嬴政趁這時把劍轉到背後拔出,回頭砍斷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將匕首扔向嬴政,惜撞在銅柱。嬴政向荊軻連砍八劍,武士衝上殿來,殺掉荊軻。事後嬴政評論功過,賞賜群臣及處置罪官都各有差別,其中以夏無且攔截荊軻有功,賞賜黃金二百鎰。 嬴政大發雷霆,於公元前227年(秦王政20年)命令王翦、辛勝的軍隊跨過易水,大敗燕、代兩軍於易水之西。其後一年,秦軍攻陷燕國都城薊。燕王喜、太子丹、代王嘉等人率領全部精銳部隊向東退守遼東,王翦以稱病為由歸秦。秦將李信緊緊追擊燕王與太子丹,太子丹隱藏在衍水河中,代王嘉則建議燕王喜殺掉太子丹,以求嬴政的寬恕。燕王喜接納代王嘉的建議,派使者殺了太子丹,把他的人頭獻給嬴政。當時秦軍主力幾乎調往南線進攻楚國,燕王喜、代王嘉兩人得以在遼東苟延殘喘。 不過嬴政並未因而罷手,五年後(秦王政廿五年),王賁奉嬴政之命,掃除燕國在遼東的殘餘勢力,俘虜了燕王喜及代王嘉,燕國徹底滅亡。 ==== 滅齊國 ==== 公元前264年,齊王田建即位,在位達44年,即位初期由母親君王后輔佐。 齊國因處在東部海濱,秦國頻頻進攻三晉及楚國,這四國面對秦國的進攻只有分別謀求自救,因此齊王建在位時期,齊國境內並沒有遭受太大戰禍,但這種和平卻是建基於其餘四國的犧牲,因為有這四國為田齊阻擋強秦,田齊才可以享有和平。另一方面,君王后生前對秦國處處忍讓,對四國不施以援手,甚至趙國在長平之戰戰敗後,也沒有勸誡齊王建及時援助趙國,結果隨後秦軍輕易地包圍邯鄲,趙國國力大削,為六國滅亡種下遠因。 君王后逝世後,秦國重金收買了齊國丞相,出身自君王后家族的-{後}-勝,使齊國即不合縱抗秦,也不加強戰備,齊王建甚至在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親自到秦國朝拜,嬴政在咸陽設酒宴款待。 秦國滅五國後,齊王建才頓感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並斷絕和秦國的來往,但為時已晚。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嬴政以齊國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在滅燕之後率軍南下攻齊,而蒙恬由於出身將門,剛擔任秦國的將軍,亦有參與滅齊戰事,作戰勝利後被授予內史。 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燕國南部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抵抗,大軍直抵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北),齊軍措手不及。齊王建聽從-{後}-勝的建議,不戰而降,後被遷到共城。秦軍攻入臨淄後,百姓居然沒人敢反抗。不過事後齊國百姓反而埋怨齊王建不早與諸侯合縱攻秦,僅對秦國言聽計從,以致亡國,諷刺道:「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齊國的滅亡也標誌著戰國時代的落幕,結束500多年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君主統治國家——秦帝國。這一年秦王嬴政為三十九歲。 ==== 衛君角解國 ==== 公元前242年(秦王政五年),秦軍併吞魏地二十城,在該地設定東郡,第二年(秦王政6年),韓、魏、趙、衛、楚五國組成聯軍進攻秦國,攻佔了壽陵邑。秦國派出軍隊,五國停止了進軍。秦國繼而攻下衛國,衛君角惟有率領他的宗族遷居到野王,而魏國的河內郡因山勢險阻而得以保全,但朝歌卻被秦國攻佔,至於衛國原本的首都濮陽則合併至秦國的東郡。 秦滅六國後,衛國仍然被嬴政保留。直至秦二世元年,才下令將其解國,廢衛君角為庶人,衛國從而成為最後一個被秦國所滅的關東國家。因此有學者認為,這可能連繫著秦始皇皇后身分的歷史之謎,也就是說,嬴政的皇后(或王后)有可能出自姬姓衛國公族,而公子扶蘇有可能為衛國來的皇后(或王后)姬氏所生(有另一說指扶蘇生母為楚國公主),這也解釋了秦二世胡亥即位後立即廢掉衛君角的原因,即秦二世矯詔殺死其兄扶蘇後,剪除東方起義軍利用扶蘇和其外戚衛國的影響上的威脅。 也有一說衛國早在公元前221年已經亡國,衛國亡於秦二世元年是紀年方法解讀分歧導致的錯誤。 === 分析 === 歷代不少文人都曾經探討過六國被秦國所滅的原因,其中以位列唐宋八大家的三蘇父子(蘇洵、蘇軾、蘇轍)的六國論較為著名。蘇洵認為六國破滅的原因是「弊在賂秦」。蘇軾則認為秦國因養士而輕易地滅六國,而統一後又因視養士無用而速亡,大概是出於宋朝士子張元、吳昊兩人因累試不第而叛宋投夏的感慨。至於蘇轍則以地理戰略的角度著手,指山東六國必需保有韓魏兩國作屏障,韓魏兩國位處中原,當兩國不保,其餘四國只能被秦國各個擊破。 事實上,六國之亡是主要受到內因外因等多個因素影響,三蘇的論點合起來,才比較接近秦能統一六國的真相,但仍然有不足之處。孔子曾說過「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秦人能做到足食、足兵、國人信服這三點,只要上臺的不是昏君,自然能兼併六國。例如秦人有關中沃野之利,又有巴蜀的鹽鐵之利,不懼山東六國的鹽鐵封鎖,北有鄭國渠,南有都江堰,已做到「足食」一點;軍功授爵,首級易功,士卒敢戰,已做到「足兵」一點,而商鞅徙木示信,則做到「國人信服」一點,因此才對山東六國造成壓倒性優勢。 除此之外,秦國武器製造的流程與制度十分嚴謹,每一件兵器從生產工人、倉庫保管、工場的責任人,一直到中央政府的總監製者,都要實名在產品上記錄。這種制度稱為「勒名工官」,既是產品質量監管制度,也是產品流通監管制度,可以從頭到尾追蹤每一件武器產品的行蹤,因此秦國兵器精良無比,1982年發現的秦代銅戈「十七年丞相啟狀戈」正是具體例子(現收藏在天津市博物館)。 此外,秦國地理位置優越,其西南北三個方向都沒有強大,或者是勢均力敵的敵人,故可專心一致向東方擴張。即使徵東失敗,有崤山、函谷關之固,亦可足以自守,休養生息,坐待山東六國互相攻伐。相比起三晉的地狹人眾來說,秦國可說是地廣人稀,故此秦國經常招徠三晉百姓到秦國種地,並賜田宅,免兵役,專事耕織,這樣秦國本土百姓就可完全投入兵役,輪番作戰。 史書記載當時秦國百姓勇悍,卻甚為單純,以兵戎來說則秦最強悍,三晉次之,齊人最怯。秦國為免民風變得柔弱,故採取措施以盡量減少秦國百姓與關東百姓的接觸。如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遣張儀取魏國陝縣後,即將當地人遣回魏國。秦國即使招徠三晉百姓開墾,也只把他們安置在新闢地方,不與秦國百姓接觸。保持強悍民風,亦是秦國消滅六國的主要因素。 史家杜正勝在其著作指出,戰國時代各國都透過稅制及戶籍制度對百姓直接支配,稱為「編戶齊民」(編入戶籍的農民),承擔國家賦稅,作為國家的主要經濟支柱。不過到了戰國後期,六國農民朝不保夕,經濟破產,無法支援戰爭的開支及徵召,六國的賦稅基礎受到破壞,因而敗亡。 六國合縱本是嬴政在統一戰爭最大的絆腳石,但六國本身各懷鬼胎,且山東六國之間亦時常發生戰事,例如趙燕兩國已經因連年戰爭,而成為生死大敵,在公元前242年(秦王政五年),燕王喜因趙國長期遭受秦國攻擊,主將廉頗又出奔魏國,燕王喜不但沒有打算援趙抗秦,反而有意趁火打劫進攻趙國。出征前燕王喜曾詢問劇辛關於龐煖的情況,劇辛說龐煖容易對付。燕王喜於是以劇辛為將攻打趙國,趙國派龐煖迎戰。最終趙軍大勝,俘虜燕國兩萬人,劇辛被擒殺。從上述例子可見六國合縱關係十分脆弱,終被秦國逐一輕易擊破。 == 政治措施 == 嬴政用武力統一六國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在政治、經濟及文化方面,均對後世造成巨大的影響。 === 初並天下詔和稱皇帝 === 西周初年,只有周天子才可稱為「王」,但自平王東遷後,周室衰落,楚吳越三國分別僭越稱王,而到了戰國時代,周天子權威更形低落,其間發生「五國相王事件」,各諸侯不但各自稱王,還互相承認對方君主的王位,一時間「王」的稱號亦大幅貶值,因此「皇、帝」之名開始形成。當時各國諸侯為了合理化自己的政權及統一的依據,紛紛從上古史中找出根源,甚至為自己王族編造古代帝王譜系。如戰國後期齊湣王及秦昭襄王互稱東西兩帝。 嬴政統一六國後,下令說:“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服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於是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及廷尉李斯等人商議說,五帝的土地雖然廣闊,外面還劃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區,諸侯是否覲見不由天子控制,不少諸侯更加是聽宣不聽調,嬴政的功業已經超越三皇五帝,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等稱謂,以泰皇最尊貴,因此向嬴政獻上「泰皇」的尊號。頒布律令的稱為「制書」,詔告天下事件的稱為「詔書」,印章稱「璽」,所說的話稱「諭」,群臣稱其為「陛下」。天子不再自稱為「寡人」,改稱為「朕」。但僅自稱朕九年,後自稱真人。 嬴政接受王綰等人的大多數建議,但對於群臣向自己獻上的尊號「泰皇」,則將其泰字去掉,採用上古「帝」一字,稱為「皇帝」,並追尊其父莊襄王為太上皇,廢除諡法。自稱「始皇帝」,後代則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百姓則稱為「黔首」。 另一方面,嬴政又命李斯將和氏璧(一說是藍田玉)磨成玉璽,亦即是後世相傳的「傳國玉璽」,玉璽大小為四寸方形,由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璧精研細磨,玉璽上方雕著五條龍,上寫八個蟲鳥篆字,根據記載和現存拓片有「昊天之命、皇帝壽昌」、「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見《三國志·吳書》)」、「受命於天,既壽且康(見《應氏漢官》、《皇甫世紀》)」以及「受天之命,皇帝壽昌(史家裴松之說法)」四種說法。 === 五德終始說 === 秦始皇採用戰國陰陽家鄒衍的五德終始說,認為黃帝屬土德,有黃龍和大蚯蚓出現。夏朝得木德,有青龍降落在都城郊外,草木長得格外茁壯茂盛。商朝得金德,所以才從山中流出銀子來。周朝屬火德,所以出現赤烏的祥端。秦繼周而興,加上秦始皇的先祖秦文公在出獵時遇上黑龍,故秦應屬水德。為配合水德的特性,以十月為歲首,年初朝賀改至十月一日進行,色尚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天子乘輿六尺、車駕六馬)等制度都以「六」為數,並更改黃河的名稱為「德水」。其他水德的特性包括方向尚「北」,季節尚「冬」等。因為水主陰,陰代表刑殺,秦始皇以此作為其加重嚴刑酷法的依據。 === 三公九卿 === 由於秦代國祚短暫,加上記載殘缺,對於秦代的官僚制度只能作出間接推斷,但無論是司馬遷的《史記》,還是東漢班固所著《漢書》,都指漢承秦制,因此對於秦始皇時期的官僚體制,主要是根據《漢書·百官公卿表》的記載。不過無論如何,秦始皇確立百官體制,稱「三公九卿」,並沿用後世的說法,仍為人廣泛接受。 關於「三公」一詞出現的時間,應在春秋之末。至於「九卿」則自周初至戰國初期,未曾發現各國採用此官制的證據,但可以確定「九卿」一詞出現在春秋魯定公、魯哀公在位期間,且與‘三公’連在一起。先秦文獻中關於九卿之說的確切記載是《呂氏春秋》,另外《呂氏春秋·十二紀》中也有類似的制度描述,可以視為‘九卿’一詞的最早出處。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確立百官體制,以丞相總理國政·太尉掌軍事;御史大夫掌糾察和監察工作,統稱為三公。「三公」之下設「九卿」掌控宮廷事務,包括郎中令(宮中保安)、治粟內史(掌財政)、奉常(掌宗廟禮儀)、太僕(掌皇室輿馬)、廷尉(掌刑獄)、少府(掌山海池澤)、衛尉(掌宮門衛兵)、典客(掌「蠻夷」事務)及宗正(掌宗室事務),但因為文獻記載的缺乏,故未能確定太尉及御史大夫是否真正履行實務。至於九卿的數目開始時只是象徵式,只是觀念上之官制,並未嘗為「九」之數字所拘。直至東漢才將觀念上之九卿,坐實為事實上之九卿。 另一方面,秦代官制亦設博士七十二人,以備諮詢,又設將軍(掌徵討)、將作少府(治宮室),所有官員都由朝廷委任,隨時調動任免,並須每年考績。秦始皇建立的官僚制度,成為歷朝政治制度的典範。 === 採用郡縣制 === 自秦國消滅六國後,朝堂上對於如何管治六國故地,究竟是採用沿用已久的郡縣制,還是復行封建展開討論。當時丞相王綰認為,燕國、齊國、楚國地處偏遠,若果不在此三地分封宗室,此三地就無法真正被朝廷控制,因此建議秦始皇分封諸子,以屏藩皇室。這個建議儘管得到大部分大臣支援,但當時擔任廷尉的李斯卻力排眾議。 李斯以周王室作例子,指周王室亦分封不少姬姓公族,但他們的後代卻因為血緣疏遠,紛紛割據,互視對方為-{寇仇}-,周天子根本無力阻止諸候之間的爭端,而且諸侯根本不再將王室放在眼內,最終周朝分崩離析。分封諸子只會導致日後諸侯割據,兵甲不息。要使天下安寧,只能推行郡縣制,對於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賦稅重重賞賜,這樣才可以消除天下人的野心。 秦始皇認同李斯的意見,指諸侯王才是擾亂天下的禍端,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天下人才苦於連年戰爭無止無休,渴求和平。如果重新分封諸王,只會重演春秋戰國時,各國互相攻伐的苦況,因此決定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直至秦亡為止,共置五十四郡,每郡都設定郡守(掌民政)、郡尉(掌軍政)、郡監(掌監察),由中央朝廷委任,不得世襲,並須向朝廷匯報租稅、戶口及治安情況。以下是秦代初期三十六郡的資枓: 據劉宋裴駰《史記集解》記載,秦初三十六郡分別是: *關中巴蜀地區:內史、上郡、隴西郡、北地郡、雲中郡、九原郡、漢中郡、巴郡、蜀郡 *河南地區:三川郡、南陽郡、潁川郡、碭郡、薛郡、東郡、琅邪郡、齊郡 *河北地區: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代郡、鉅鹿郡、邯鄲郡、上黨郡、太原郡、雁門郡、河東郡 *淮南地區:南郡、九江郡、鄣郡、會稽郡、泗水郡、黔中郡、長沙郡 秦始皇決定在地方治理上採用三級行政區劃制度,構建中央—郡—縣—鄉—亭—裡—什—伍—戶的縱向金字塔式的控制體系,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主要在郡設郡守,郡下設縣,縣設縣令,但秦代的國家行政機構只下設到縣級。縣之下實行「鄉亭制」(亦稱鄉里制度),設「鄉」,具體辦法是在「鄉」級設「三老」掌教化,「嗇夫」聽訟和徵稅,「遊徼」偵緝盜賊。此外,鄉級以下則利用民間力量來治理,一鄉轄十亭,設亭長;一亭轄十里,設「裡魁」(亦稱里正);一里轄百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這種制度為秦朝帶來了巨大的動員能力,即使三百多年前的波斯居魯士大帝建立帝國之時,阿契美尼德王朝唯有省(薩特拉庇)和縣作為行政區劃機構。。 除此之外,歷來盤踞在淮河流域的淮夷、泗夷早已變為民戶,而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今福建省一帶地方設定閩中郡。由於秦始皇認為閩中郡遠離中原,是「荒服之國」,地處偏遠,山高路險,而且越人強悍,難以統治,故實際上並未派遣官吏往閩中,只是廢去當地酋長無諸及騶搖的王號,改稱他們為「君長」,並讓其繼續統治該地。 郡縣制在全國推行後,標誌著六國故地不會再有擁兵割據,自選官吏,財政獨立的諸侯。此外,百姓的籍貫不再用以前所屬的諸侯國,例如楚國人、齊國人等作為識別,而是用其所處的郡名以諮識別。 不過自秦滅漢興後,漢高祖劉邦認為秦王室推行郡縣制後,因缺乏宗室屏藩,過於孤立而亡;又害怕諸侯王太強盛,造成皇室的衰弱,於是推行郡國並行制,施行郡縣制,但也封劉氏宗室子弟在各大要地為王,作為折衷。劉邦的作為,導致日後的吳楚七國之亂。因此歷代統治者都試圖在郡縣制至分封制之間,取得一定的平衡,以維持國祚。 === 銷毀兵器 === 為了防止六國遺民作亂,秦始皇下令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陽熔化,鑄成大鐘及十二個銅人,每個銅人個重達二十四萬斤,放置在宮廷裡。 === 去險阻,墜城廓 ===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32年),秦始皇進行第二次巡遊,途經碣石,宣佈拆除原關東六國建造的城廓及堤防,稱為「墜城廓、決堤防、夷險阻」,並在碣石山門刻石立碑,碑文內容如下: 至於拆除原關東六國所建造堤防,原因是為了消除地方割據,這是由於各國堤防的設計不合理。根據《孟子·告子篇》的記載,魏國著名水利專家及商人白圭曾向孟子指,自己治理水患的水平勝過大禹,但孟子卻不以為然,指責白圭只是將鄰國當作蓄水的溝壑,即是將洪水引向別國,令百姓厭惡。 此外,據《漢書·溝洫志》的記載,當時齊國和趙魏兩國是以黃河為界,趙魏兩國位處黃河上游,地勢較高,齊國的地勢低下,黃河氾濫時齊國所遭受的災害就較嚴重,因而齊國首先沿著黃河建築了一條離河二十五里的堤防,以防止黃河的泛濫。自從齊國沿黃河築了堤防,令黃河氾濫的水流衝向趙魏兩國,於是趙魏兩國也沿著黃河建築了一條離河二十五里的堤防。從以上記載可見,戰國諸侯都有利用水利設施,作為削弱敵國的手段,因此秦始皇才強調採取「決通川防」的措施。 「墜城廓、決堤防、夷險阻」等措施,除了防止六國遺民據險作亂外,還有方便交通,促進貿易的作用。 === 徙置富豪 === 秦始皇自消滅六國後,便下令遷徙關東六國富豪十二萬戶入鹹陽,其中以齊楚兩地出身的富豪為主。齊魯儒生亦有譏諷秦始皇封禪。不過相比起齊國來說,秦始皇更為擔心楚國故地,例如他往楚國故地巡視期間,史籍可見其在江東金陵、丹徒、曲阿等地掘地厭天子氣的記載,而且「亡秦必楚」一說,亦反映楚人強烈的復仇慾望。因此徙民以齊楚之地為主,也就變得理所當然。 另一方面,遷徙富豪還有其他政治用意,除了可繁榮首都外,更可避免富豪與六國貴族互相勾結。此外,富豪們在本地兼併土地,放高利貸,造成地方不安定因素,將他們遷徙至鹹陽,亦有助消除地方勢力。 === 統一文字 === 秦始皇為統一人們的思想,大造天神,統一文字,強行教化。使小篆和隸書為全國通行的字型,對中國文化、政治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得悉六國文字各不相同,決定推行「書同文」政策,按照當時任廷尉的李斯所奏,廢除關東六國原有文字,將史籀大篆演化而來的小篆(亦稱秦篆)作為全國通用字型,於是令李斯作《倉頡》七章、趙高作《爰歷》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七章作為全國規範字帖,皆取材於周宣王時期的大篆《史籀》十五篇,但現時世人皆稱李斯為小篆的鼻祖,其相傳書跡有《泰山刻石》、《琅琊臺刻石》、《嶧山刻石》和《會稽刻石》等。 西漢時期,閭里書師將三篇以六十字為一章合併為《蒼頡篇》,共五十五章。西漢時期又稱《倉頡》、《爰歷》、《博學》為三蒼,但因多種原因,《蒼頡篇》文字大都失傳。 另一方面,據唐朝張懷瓘所著《書斷》記載,秦朝下邽(今陝西省渭南市)人程邈(字元岑)在獄中花了十年時間,創造隸書,得到秦始皇賞識,被任命為御史。由於小篆難以在奏事繁多的環境下使用,故此程邈發明的字型頗受歡迎,而因為程邈字型起初專供隸役應用,所以把這一書體稱之為隸書,但正史沒有關於程邈的生平記載。 == 經濟措施 == === 統一度量衡 === 度量衡傳統上是計量長度、體積、重量單位的統稱。度是用來計算長短,量是用來測量體積,衡則用來計算物件重量。戰國時代,各國都採用不同的度量衡標準,致令在換算過程中顯得十分混亂。 以計算物件體積的「量」來說,各國都有計算「量」的標準,例如魏國的量制以益、鬥、斛為單位,齊國的量制以升、豆、區、釜、鍾為單位。據《左傳》記載,姜齊的定製為四升為一豆,四豆為一區,四區為一釜,十釜為一鍾。齊國田氏門閥為了奪取姜氏的齊國政權,收買民心,故改變數制,以五升為豆,五豆為區,五區為釜,十釜為鍾。另一方面,以量度物件重量的「衡」來說,趙國的衡制以釿、鎰為單位。楚國以銖、兩、斤為單位。據楚墓出土的砝碼測量,楚制一斤平均值是260.798克。 各地度量衡制度的不同,顯然不利統一,故此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下令統一全國的度量衡,以商鞅變法時制定的秦度量衡作為標準,規定標準度量衡器具須由官府負責監製,民間不得私鑄,亦規定六尺為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秦代度量衡器具的測算標準為:一尺為23.1釐米,一升為201毫升,一斗為2010毫升,一斤為256.25克,一石(120斤)為30.75公斤,每件標準度量衡器具均刻上以小篆寫成的銘文: 不過秦始皇也明白,要在短時間內推廣單一的度量衡標準,可說是相當困難,甚至有可能引起一場大混亂。因此一般推斷,秦始皇會在統一度量衡的詔書下達前,先設立一個過渡期,暫時承認各地的度量衡標準,並製定嚴格的換算率作為折衷辦法。 === 貨幣 === 統一貨幣可說是秦始皇在經濟領域方面的重大舉措。秦始皇三十七年,重新發行錢幣,把原來的圓形方孔錢推廣全國,廢除原來全國各地相異的貨幣,克服過去商品流通使用和換算的困難,使貨幣在全國範圍內有更佳的流通、支付和儲蓄的價值作用。 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貨幣,無論在形狀、價值都不盡相同。當時通行的貨幣主要有四種形態,布幣是三晉地區主要的流通貨幣,形狀像農具中的鎛(bó,博);此外,齊燕趙三國亦流行使用呈小刀狀的「刀幣」,有些刀幣更可長達十六公分;秦地、西周東周、趙魏沿河(靠近秦國)之地則流行「圓錢」;至於郢爰與銅貝,則只在楚國流通。當時貨幣經濟仍未確立,各國自鑄貨幣,甚至私人鑄幣,貨幣價值則取決於其中的含銅量,含銅量愈高,貨幣的價值愈高。 秦始皇因各地幣制紊亂,遂廢止關東六國原本通行的珠玉、龜貝、銀錫等貨幣,改以黃金為上幣,以鎰(二十兩)為單位,圓形方孔的銅錢為下幣,文曰「半兩」,直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需要注意的是,「半兩錢」只是對秦國銅錢的統稱,不是指銅錢的實際重量。據《史記·平準書》記載,秦錢既重,又輕重不一,故此難以使用,並非一種理想的貨幣。另一方面,「半兩錢」圓形方孔的設計,亦非秦始皇首創,班固《漢書·食貨志下》記載秦錢「質如周錢」,可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已經有類似的貨幣設計。不過無論如何,圓形方孔的銅錢設計可以用繩索綑綁成串,攜帶方便,遂成為東亞各國貨幣的原形。 === 重農抑商 ===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大力推行重農抑商的措施,他在瑯琊臺刻石明白寫著:「皇帝之功,勸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其具體措施是把商人和罪犯、奴隸作為首先「謫戍」(充軍)的物件,讓他們長期地出外遠徵,並到新徵服的荒涼地方開墾,如河套地及桂林、南海等地,使邊地得到開發。當時秦徭役法規定,首先徵召有罪吏、贅婿及賈人(即商人);其次徵召曾為商賈的人;再其次徵召祖父母或父母曾為商賈的人。此外,富人也得先服徭役,稱「發閭右」,最後才徵召貧弱人家,稱「發閭左」。 不過秦始皇並非鄙視商人本身,相反他對某些富商大賈,他仍給予一定的尊重,例如當時有個經營畜牧業的大亨烏氏倮,牲畜多到以山谷為單位來計算數量。秦始皇詔令烏氏倮位與封君同列,按規定時間同諸大臣進宮朝拜。另一方面,巴蜀有個名叫「清」的寡婦,其先祖自得到硃砂礦後,竟獨攬其利達好幾代人,家產也多到不計其數,更以弱女子之身守住先人的家業。秦始皇認為寡婦清是個貞婦,除了對她以客禮相待外,為了表揚她還為她修築了「女懷清檯」。 === 使黔首自實田 === 據劉宋裴駟《史記集解》引東晉徐廣敍述,指在公元前216年(秦始皇31年),秦始皇下詔「使黔首自實田」,但對於此詔令的真正意思,史學界眾說紛芸。有學者在其著作稱,此詔令是指按國家規定數額,讓黔首自己設法佔有足額土地,不再保證按規定或階級授田,並認為這是戰國授田制的崩潰,此外更指西漢初年的「名田制」正是「使黔首自實田」政策的延續。 除此以外,秦始皇31年時的糧價高得離奇,米價每石為一千六百錢(平常年份糧價為每石30錢),但該年卻沒有任何大型自然災害的記載。由於史料缺乏,故無從得知糧價高昂與「使黔首自實田」的因果關係。 另一方意見則指,秦始皇不太可能讓百姓自行佔有土地,因為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一直以授田制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保證官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而土地原則上是國有的,由國家授田給百姓耕種。從控制百姓的角度來說,給予百姓自行佔有土地的自由,即等於削弱自身對百姓的控制力,而控制力一旦削弱,國家就會引發動亂,這恰恰是秦始皇所不願看到的。 因此,「使黔首自實田」一句未必指廢棄秦國原有的土地制度(國家授田制),土地國有的政策並未根本改變,該詔令可能是要求新近得到授田的百姓,去「充實」從國家領到的土地,努力墾荒,專心農耕,不要棄農經商。 == 軍事建設 == 秦始皇在位期間大興土木,主要是為了國家的安全和建設,但也給當時百姓帶來繁重的徭役負擔。 === 修築長城 ===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人攻擊匈奴,佔據河套。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秦始皇下令將秦趙燕三國修築的舊城牆連線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綿延萬里,成為“萬里長城”的前身。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原諸侯國用以「互防」的城牆被拆毀。 秦長城可大致分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於今甘肅省岷縣,循洮河北至臨洮縣,經定西縣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甘肅環縣、陝西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向北折至今內蒙古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北段即黃河以北的長城沿陰山西段的狼山,向東至大青山北麓,再向東經今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再向東北經今河北張北、圍場,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後向東南,終點在漢樂浪郡遂城縣(今朝鮮清川江入海處)。與現代留存的明長城相比,秦長城的工程規模遠遠不及。現時靠近九原的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內,便殘存著秦朝建造的長城遺跡。 不過後世不少人都質疑秦始皇修長城的意義。蒙恬死後沒多久,匈奴便輕鬆跨過秦長城,不但收復了原來的失地,並且侵入至燕郡、代郡。可見長城本身在抵禦匈奴的作用並不若想象中大。 === 築馳道與車同軌 === 秦始皇從公元前220年(秦始皇27年)開始,大幅修築以京師鹹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將秦故地和原六國境內的舊道連線起來,並加以擴建。李斯正是其中一名負責馳道修築工程的大臣。 馳道本來是天子專用的道路,修築馳道最初只是為了方便始皇巡遊,軍事用途不過是附帶的功能。據《漢書·賈山傳》記載,秦馳道寬50步(合今6.9米),約隔三丈(合今7米)載一顆樹,用來計算道路的里程。馳道兩邊根據當地情況,種植楊,柳,槐,榆等樹。馳道的路基加厚,呈“龜背形”,形成一個緩坡,有利於排水,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西方道、秦棧道及秦直道。 在眾多馳道中,以秦直道最為著名。據《史記》記述,秦始皇下令修秦直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巡遊天下,故在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任命蒙恬興建由甘泉宮(位於雲陽,今陝西省鹹陽市淳化縣西北)直達大漠深處的九原郡直道,達一千八百里,工程相當浩大,堪稱兩千多年前的軍用高速公路,不但要削平高山,還需要劈山填谷,而且所經之處地勢險惡、人跡罕至,甚至越過海拔1800米的子午嶺而不迴避,然而這條直道沒能完成,但在今天陝西省北部的大山中,直道的遺蹟依舊清晰可見。 據考證,秦直道是完全純人工打造,以每六至七釐米為單位,將黃土固定打硬後,再舖上一層相同厚度的黃土,然後將之又打硬,這種建築方法稱為「版築法」,以版築法打硬過的土壤,會變得非常堅實,植物無法在這種土壤上發芽生根。以每六至七釐米打硬黃土,從而成為一千八百里的直道,可以想像耗用的人力及錢糧必然是十分驚人。 可是,秦代道路並不像後世的水泥路般堅實,下雨時道路即成為一片泥濘,戰車會在泥濘地面留下車轍的痕跡,天晴後路面就會留下堅硬的車輪溝痕。車輪相距(即車軌)不同的戰車,會因與道路上留下的溝痕不同,而有行進困難的情況,這正是秦始皇推行「車同軌」(統一車距)的背景。 === 開鑿靈渠 === 秦始皇為方便運送徵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下令開鑿南通百越的運河。經過實地檢查,發現流往東北注入長江水系的湘江,及由桂林往南注入南海的灕江,二條河川之間距離很短,以現時單位計算只有約四十公里。如果將這二條河川鑿通,長江水系便可與南海相通。 然而,湘江與灕江之間的水位差距甚大,工程接連失敗,直到秦始皇命使監「祿」(史書稱史祿)開鑿運河,終於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以三十六道水門,完成溝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工程,被稱為秦鑿渠,後因灕江的上游為零水,故又稱零渠、澪渠。唐代以後,方改名為靈渠,俗稱陡河。 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境內,全長36.4公里,寬十米,由鏵嘴、大小天平、洩水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門等子工程組成。鏵嘴是靈渠最主要的分水設施,位於興安縣城東南2.5公里的湘江之中。建造時以長石疊砌四周,中間用砂卵石回填而成,高約6米,寬23米,長90米,前銳後鈍,狀似犁鏵。鏵嘴將湘江水分為兩股,其中七分水被分水垻所阻,因而沿著大天平,經北渠流到湘江,三分水經小天平和南渠注入灕江,即所謂的「湘七灕三」。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此項工程在1988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近代以來,隨著粵漢鐵路和湘桂鐵路的通車,靈渠內的航運逐漸停止,但直至現在,靈渠仍被當地居民用作生活用水及灌溉用途。另一方面,現時不再以水門,而以作「堰」的方式,提高湘江的水位,以解決灕江與湘江之間水位高低差的問題。 == 大興土木 == === 秦始皇時期建造的宮殿 === 早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期間,便已開始為自己的宮室大興土木,每逢滅掉一個諸侯,都在咸陽北面的山坡上,仿造該諸侯國的宮室,範圍從雍門往東直到涇、渭二水交會處,殿屋之間有天橋和環行長廊互相連線起來,並把虜來的美人和鐘鼓樂器放在裡面。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在建造阿房宮期間,秦始皇已打算在關中建造三百座宮殿,關外建四百座宮殿。另一方面,史記亦記載在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時,鹹陽城方圓二百里內已經有二百七十座宮觀,以天橋、甬道相互連線起來,並把帷帳、鐘鼓和美人都安置在裡邊。 以下是秦始皇時期建造的宮殿: 宮殿名稱 史籍記載 備註 梁山宮 《三輔黃圖》 位於右扶風好畤縣(今陝西省鹹陽市乾縣) 曲臺宮 《漢書·賈鄒枚路傳》 東漢應劭曰:「始皇帝所治處也,若漢家未央宮。」 長樂宮 《水經注·卷19·渭水下》 位於渭水以南,其北為鹹陽宮,兩宮之間以渭橋相連。 蘭池宮 《元和郡縣圖志》 位於唐朝鹹陽縣東二十五里,公元前216年(秦始皇31年)一個晚上,秦始皇與四名武士正是在蘭池宮附近,遇上強盜襲擊。 宜春宮 《三輔黃圖》 本是秦始皇的其中一個離宮,位於長安城東南,杜縣東,近下杜。 望夷宮 《三輔黃圖》 位於涇陽縣界,北臨涇水,向北望為夷狄之處,故以此為宮名。秦二世胡亥則在望夷宮被趙高脅逼自殺。 鐘宮 《三輔黃圖》 位於鄠縣東北二十五里,應為秦始皇收天下兵戈銷為鐘鐻後,鐘鐻停放之處。 鹹陽宮 《三輔黃圖》《史記·秦始皇本紀》 鹹陽宮本為秦始皇召見荊軻之處。公元前213年(秦始皇34年),秦始皇與群臣置酒鹹陽宮。公元前212年(秦始皇35年)後,秦始皇將鹹陽宮用作處理日常事務,以及群臣接受詔令的地方。 信宮 《史記·秦始皇本紀》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27年),秦始皇下令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宮,不久又把信宮改名叫極廟,以象徵處於天極的北極星。從極廟開通道路直達驪山,又修建了甘泉前殿,並修造兩旁築牆的甬道,從咸陽一直連線到驪山。 興樂宮 《三輔黃圖》 秦始皇時期建造,西漢時經多番修繕,周長二十餘裡。 === 阿房宮 === 阿房宮亦稱阿城,位於渭水南岸,雍州長安縣(今西安市)西北十四里,本來在秦惠文王統治期間建造,但惠文王逝世卻令宮殿的建造擱置。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認為現時所居的宮殿狹小,不符合自己皇帝的身份,而且位於渭水北岸的鹹陽人煙稠密,擴充套件宮殿規模受到限制。當得悉周文王、周武王分別建都的豐、鎬兩城,都是位於渭水南岸後,認為該地才是所謂的帝王之都,故打算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建造「朝宮」,首先建造前殿,稱為「阿房」,這正是「阿房宮」的名稱由來。 不過以上只是阿房宮名稱由來的其中一種說法,唐朝顏師古為漢書作注時,指「阿房」指宮殿之四阿,皆稱為「房」。另有說法指「阿房宮」座落在地勢高峻的丘陵上,「大陵若阿」,亦是阿房宮名稱的由來。除此之外,「阿」有「近」的意思,「房」與「旁」相通,「阿房」即近旁之意,因該宮靠近鹹陽,所以稱為阿房宮。另有人指「阿房」一詞乃秦始皇寵妾的名字。可是,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指當時秦始皇對這個名稱並不滿意,準備等阿房宮修成後,改為更好的名稱,結果未能如願,阿房宮這個名稱便一直沿用下來。 對於阿房宮開始建造的時間,《史記》卻有兩個不同的記載。《史記·六國年表》記載開始建造阿房宮的時間為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但同書的《史記·秦始皇本紀》卻記載為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多數人把後者當作阿房宮的始建時間,較合理的解釋是,秦始皇28年是嬴政意欲新建「朝宮」的時間,其間醞釀和規劃用去幾年時間,到秦始皇35年才下令動工。 阿房宮的建造規模相當宏大,雖然阿房宮實際上只是渭南「朝宮」的其中一個部分(即前殿),但據《史記》所述,其面積達東西五百步(693米),南北五十丈(116.5米),高數十仞(約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萬人,下可建為五丈旗,在裡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四周架有天橋可供馳走,從宮殿之下一直通到南山。在南山的頂峰修建門闕作為標誌。此外亦修造天橋,從阿房跨過渭水,與咸陽連線起來,以象徵天上的北極星、閣道星跨過銀河抵達營室星。另據《三輔舊事》所述,阿房宮的宮門以磁石製造,亦稱「卻胡門」,四夷朝拜時若有兵刃藏身,必然被發現。 為了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秦始皇下令徵集隱官刑徒70餘萬人,並從渭北山嶽開採山石,從蜀地、荊地運來木料,分別修建驪山陵和阿房宮,為此遷徙三萬家到驪邑,五萬家到雲陽(今陝西省鹹陽市淳化縣西北),都免除十年的賦稅和徭役。兩年之後,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病逝,九月被埋葬在驪山。由於覆土驪山的需要,遂將阿房宮建設工地上的勞力徵調到驪山陵。第二年即四月復建阿房宮,但當年冬天(公元前209年),數十萬起義軍洶湧而至,修建隊伍被迫停止。除去因覆土驪山暫停的7個月,共施工了2年7個月。 可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現,阿房宮從來就沒有建成,僅是完成地基而已,而項羽入關中後,焚燒的是位於渭水北岸的秦鹹陽宮,並不是一般認為的阿房宮(位於渭水南岸),考古學家在發掘原鹹陽宮遺址時,發現了大量的灰燼和紅焦土,證明項羽確實曾縱火焚燒過鹹陽宮。 === 驪山陵 === 秦始皇的另一個宏大工程就是花了三十餘年時間,修建自己的陵墓,後世稱為秦始皇陵(亦稱驪山陵),與阿房宮等大型工程一起,共動員了近七十萬人,陵墓高五十餘丈,週迴五里,從渭水北岸的山嶽運取石料。由於驪山一帶盛產黃金,南面的藍田以盛產美玉聞名,故此被秦始皇視為風水寶地,因而定此為自己的長眠之地。 自秦以後,秦始皇陵即被人認識到其特異性,東漢蔡邕在其著作《獨斷》一書中,指古時並沒有祭拜墳墓的風俗,因為當時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仍永遠存在宇宙間,所以並不將靈魂脫離後的遺體視為祭拜的物件。對死者的祭拜是在「宗廟」內舉行,直到秦始皇將「寢」從宗廟脫離,改置在陵墓旁,世人才有在陵墓外祭拜的風俗。漢承秦制,也在陵墓旁安置寢殿,還準備了讓死者生活舒適的各式各樣裝置。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嬴政自從登基為王開始,便已著手在驪山營造陵墓,統一天下後,即徵召天下罪犯為他營造帝陵。鑿穿三泉,以銅製外槨(棺),墓內設計有如宮中一樣,表現出百官就位的模樣,至於絕品器皿及珍禽異獸等也從宮中移至墓室。墓室內點燃著以人魚油脂製成的蠟燭,祈願其永遠明亮不滅。 為了防止盜墓者進入,秦始皇下令工匠在墓室中裝設可自動發射的弩弓,並以水銀模擬天下河川及大海,以機關使之流動,如真實世界一樣。據推斷,由於水銀易揮發的特性,在墓室內注入水銀,彌漫的水銀蒸氣不但可令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水銀蒸氣具劇毒,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 除此以外,《史記·秦始皇本紀》亦記載秦二世命人在秦始皇墓外栽種草木,從外邊看上去好像一座山,並下令凡沒有子女的先帝(秦始皇)後宮妃嬪,都要殉葬;為了防止工匠盜墓,貪取墓室財寶,所有參與修造墓室的工匠,不待他們出來,就封閉墓門,被活埋在陵墓裡。據考證,秦陵西側發現大量暴露在外的修墓人骸骨。 《古今圖書整合·坤輿典》引述史料《漢舊儀》指,李斯是秦始皇陵工程的主持者,他曾向秦始皇報告,稱其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關於「旁行三百丈」的意思,專家作出解釋,指修陵人從地宮向南挖巡遊通道時,遇到了大礫石,最後不得不順著礫石層改向挖掘,即所謂的「旁行三百丈」。 2006年,秦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率領一眾考古學家,用遙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別對秦始皇陵進行探測,查明地宮就在封土堆下,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與墓室均呈矩形狀。至於墓室則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周圍建了一圈很厚的細夯土墻,即所謂的宮墻,東西長約168米,南北長約141米,南墻寬16米,北墻寬22米。 此外,考古學家亦發現秦始皇陵周圍地下存在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規模大到難以想象。秦始皇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指,《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穿三泉”中,“三”其實是個概數,其實應該是指在施工過程期間遇到水淹,所以才修建阻排水渠,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墓室不遭水浸。 從商周到漢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為4條,分別貫穿東南西北4個方向,這是尊貴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普通官員和百姓的墓道為一條或兩條,但考古學家發現,秦始皇陵只有東、西兩條墓道,這出乎考古學家的意料之外。 250px|thumb|兵馬俑一號坑 除此以外,秦始皇陵的封土堆體積龐大,堪稱國內之最,但封土從何而來則尚無定論。儘管有文獻記載指封土堆「取土魚池」,但秦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質疑這個說法,指封土堆的土壤樣本含雜大量沙石,但取自魚池裡的土卻是純淨的黃土,且粘性甚強,極少含有沙石,而且認為秦陵陵區地勢南高北低,且落差很大,從山下的魚池取土顯然要費力的多。因此,取土於魚池一說值得商榷。 另有專家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復土驪山」的說法,指封土堆其實是從墓穴中挖來,但經秦陵陵區高光譜遙感探測,在秦陵南部的驪山腳下發現了一處南北走向串珠狀的巨型凹陷。經實地勘查,這個深達30米的巨型凹陷有明顯人工挖掘的跡象,而凹陷的土質也與封土相同,這也是對封土堆由來的新推斷。 另一方面,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研究員劉士毅指,秦始皇地宮內水銀含量的確存在異常,如果以水銀的分佈代表江海的話,正好與渤海、黃海的分佈位置相符。若查明屬實,正好說明秦朝時期已經有對中國地理作出調查和研究,可說是新的歷史發現。 目前中國政府並沒有對秦始皇陵動土發掘的計劃,主要考慮到著手發掘後,極有可能出土龐大數量的歷史文物,而在尚未完全確立妥善的儲存方法下,實在不宜發掘。 === 兵馬俑 === 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其中一部分。 兵馬俑是在1974年3月29日被陝西省臨潼縣村民楊志發、楊彥信、楊泉義等人發現,當時考古學家一致認為此遺跡規不會太大,但很快發現兵馬俑的規模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專家推測兵馬俑遺址呈長方形狀,東西長二百三十米,南北長六十二米,約埋藏七千多座與實物等身的兵馬俑。不過超乎預期的發掘成果,卻引來儲存兵馬俑文物方面的困難。 當時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得悉發現兵馬俑坑的訊息,即指示國家文物局與陝西省政府合作,迅速採取相關措施保護文物。因此挖掘工程暫時中止,在不損及遺跡的前提下,耗費近兩年時間在遺跡上矗立著一座橢圓形的巨蛋建築,並在1979年10月正式對公眾開放,命名為「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按照中國古代建築講求的對稱原則,在陵園的西門、北門和南門應也有兵馬俑坑,但考古人員多番實地勘查,一無所獲,對於兵馬俑坑置於陵園東側的原因,目前有多種說法,現摘錄如下,但以下說法目前尚無定論。 # 秦人葬俗坐西向東,兵馬俑置於陵園東側是顧及秦人的葬俗。 # 兵馬俑置於東側是表示秦坐西向東消滅六國,紀念戰爭勝利的意思。 # 兵馬俑面東,正是始皇陵正門在東的原因。 # 兵馬俑置於東側,正符合古代陰陽戰術中的「右背高山,左前水澤」,以防止敵軍兩側突擊,陵園其他三個方向的地形都無法符合此戰術。 == 開疆拓土 == 秦始皇在位期間還擴大了國家的疆土,疆域異常遼闊,北至河套和陰山,南至南越(即古時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至隴西臨洮,東則延伸到了遼東及朝鮮。 === 北伐匈奴 === 正當戰國七雄相互攻伐的時候,北方草原的匈奴、東胡及月氏亦相互牽制,未能全力南下干涉中原局勢,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居住在中國北方與西北草原的遊牧民族,隨即成為新生秦帝國的最大敵人。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32年),燕國人盧生向秦始皇獻上一本名為《錄圖書》的預言書,上面寫著「亡秦者胡」。根據這個「預言」,秦始皇認為最終滅亡大秦帝國的,是北方的胡人。當時北方草原的胡人當中,月氏和東胡都比匈奴強大,但因匈奴人的聚居之地是河套地區,對定都鹹陽的秦帝國來說是最大的威脅,因此秦始皇決定遣兵征伐匈奴。 不過李斯卻指出,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也從來不儲蓄糧食,極難征服。如果派兵輕裝前進,容易導致軍糧斷絕而全軍覆沒;如果攜帶大量糧食進軍,物資沉重難運,也是無濟於事。對秦國而言,即使得到匈奴的土地也無利可圖,只會令中原百姓疲憊。遇到匈奴百姓,亦因擔心他們的忠誠而不敢役使他們。如果殺掉全部匈奴百姓,這又與君父自許的「君王」作為相悖,表明反對征伐匈奴。 秦始皇沒有接納李斯的意見,他下令將領蒙恬率兵三十萬人,沿著今日蘭州市至鄂爾多斯市一段的黃河,北伐匈奴,企圖奪取黃河河套以南之地。次年蒙恬攻佔河套以南地區,從榆中(今甘肅省蘭州市)沿黃河往東一直連線到陰山,劃分成四十四個縣,並設定九原郡,沿著黃河修築長城,於險阻設定要塞。 其後,秦始皇又遣蒙恬渡過黃河去奪取高闕、陽山(即陰山)、北假一帶地方,築起堡壘,逐次向北推進勢力。當時的匈奴-{單於}-頭曼被迫北遷,秦軍在外奔波達十餘年,並屯駐在上郡一地,蒙恬之名威震匈奴。 據考證,秦軍迅速取勝的最大原因,就是普遍使用弩弓作遠端武器。持弩的秦騎兵射擊的準確度是匈奴人的弓無法比擬的,匈奴人的皮甲也抵擋不住弩箭強大的穿透力。對馬背上的匈奴騎手而言,弩是最致命的武器。中國著名的兵書經典《武經七書》指出,弩是對付古代遊牧民族的最有效武器。由於弩的結構過於複雜,對匈奴人來說,他們很難裝配或仿製。 為了充實河套以南新設郡縣的人口,秦始皇下令將罪犯遷移至新郡縣,當地被稱為「新秦」。當年(秦始皇33年下半年)在西方出現彗星,為不吉之兆,故此秦始皇再下令貶謫執法不公的獄吏往新闢之地,以修築長城及戌守南越地區。 據主父偃在《諌伐匈奴書》所言,蒙恬所戍之地地勢低窪,而且是無法種植五穀的鹽鹼地,實在未能供給三十萬戍卒的兵糧,故此必須仰賴內地的補給。為了從黃腄(今山東省煙臺市)和琅琊等沿海之地運送糧食至北方的黃河,原本僅一石的東西,必須花費三十鍾(192石)。正因如此,秦朝百姓迫不得已肩負著沉重的負擔。即使男子拚命耕種,也生產不及軍役所需的食糧;女子日以繼夜紡織,也無法滿足軍用帳幕所需。百姓疲憊,孤兒寡婦及老弱病殘者無法生活,倒在道路兩旁死去的人,屢見不鮮。直到蒙恬死後,在河套以南戍邊的勞役因陳勝起義,關東大亂而軍心不穩,很快散去,從而迫使秦帝國放棄河套以南之地。 ===南征百越=== 現存史料提及有關秦國南征百越的歷史,可說是相當簡略。對於秦軍南征百越的經過,軍事部署、作戰環境以及秦軍面對的軍事困難,《史記》的記載甚至可以用「一鱗半爪」來形容,但可以肯定南征百越的時間,實際上遠比北伐匈奴要早。 根據漢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南越王趙佗所述,他已經在嶺南地區生活了49年。由於《史記》記載趙佗籍貫真定,並非嶺南當地人,故此可以參考他在嶺南生活的時間,從而推算出秦始皇何時開始南征百越。自文帝元年往上推朔49年,為秦王政20年(公元前227年),正值趙國被消滅的次年,可見在趙國滅亡後不久,趙佗隨即因為趙人的身份而被徵召入伍,成為徵越大軍的其中一名士兵。因此可以肯定秦始皇在消滅六國的同時,便開始進行征服五嶺以南的軍事行動,而且更持續了十多年之久。 嶺南自古屬於「瘴癘之地」,亦稱「百越」,意指當地生活著眾多部落。漢初文學家賈誼自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後,亦聽聞長沙氣候潮濕多雨,以為自己會早死。漢人畏長沙如此,比長沙更南的嶺南,其環境之惡劣可想而知。即使是馳騁疆場半生,未嘗言苦的伏波將軍馬援,自受命討伐在交阯地區發動叛亂的徵氏姐妹以來,在平定叛亂後亦自言後悔未有聽從弟弟少遊的話,做個平民百姓,反而從軍平越。當時漢朝已統治嶺南地區達百餘年,土地半墾,道路粗通,郡、縣、鄉、裡四級政權已建立,已有不少越人漢化,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已有巨大變化。馬援在提及徵越之戰時,仍猶有餘悸,恐怕客死異鄉,可以想像到秦朝時期,嶺南地區的自然及人文環境,較二百年後的馬援時代惡劣十倍,而現存的史料均指,秦始皇對號稱「瘴癘之地」的嶺南採取軍事行動的最大目的,是看中當地出產的犀角、象牙、翡翠及珠璣等物,以及揚威海外。 秦徵百越的經過,綜合現存史料可分為四個階段: ====深入嶺南==== 約公元前227年(秦王政20年),秦始皇下令使尉屠睢以南郡為後勤重地,在當地徵發“吏卒”、“新黔首”、“甲兵”及各種軍輸物資等所謂「樓船之士」,沿湘江水道為主要補給線,深入百越之地。南征秦軍一路勢如破竹,越人紛紛逃入深山密林,逃避秦人的統治。 ====越人反攻==== 秦徵百越之前,由於百越地區的部落們已經矛盾重重,甚至多數相互攻擊,難以共同抵禦秦軍的攻勢,但問題是百越地區部族眾多,儘管各自為戰,但越人逃入深山叢林的舉措,令秦軍難以徹底消滅其有生力量,加上秦軍水土不服,當地瘴癘橫行,致使軍中大疫,非戰鬥減員情況日益嚴重,戰事陷入長期化,正如《淮南子》記載的「三年不解甲弛弩」。 在戰事中期,秦軍擊殺了當地最大部落的首領,西甌國首領譯籲宋,但越人並未屈服,反而推舉桀駿為新的首領,這個新推舉的首領在一次夜襲中大破秦人,並擊殺徵越秦軍最高統帥屠睢。 ====戰事僵持==== 秦滅六國,百戰百勝,但在百越地區的徵戰居然令秦軍「伏屍流血數十萬」(《淮南子.人間訓》語),甚至連主帥也被擊斃。秦始皇大怒,為了迅速結束戰爭,惟有下令對百越增兵,而楚國之亡又讓秦軍兵力得到釋放,秦始皇乃「發卒五十萬」,分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今湖南靖州縣境)之嶺,一軍守九嶷(今湖南寧遠南)之塞,一軍處番禺(今廣東廣州)之都,一軍守南野(今江西南康境),一軍結餘幹(今江西餘干境)之水。五路並進,企圖一舉攻下百越全境。 不過兵力的增加,再加上越人反抗,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不斷襲擾秦軍勉強維持的補給線,令秦軍幾乎陷於崩潰,因此秦始皇下令使監祿(即史祿)負責轉運糧餉。 為了支援長期戰爭的物資消耗,史祿決定派遣士兵,開鑿連線湘江與灕江之間的運河,後世稱為靈渠,使中原和五嶺以北地區之兵員和糧草,能透過水運進入百越地區。由於開鑿靈渠屬於龐大工程,按當時技術條件,至少也得三至五年時間才能完成,故此戰事陷入僵持。 ====移民戍邊==== “靈渠”的建成只是為戰爭提供較好的後勤保障,並不能保證最後的勝利。秦徵南越統帥尉屠睢戰死後,繼任統帥尉任囂,起初亦無良策對付越人之叢林戰,最後才想出了軍隊屯墾和“以謫徙民,與越雜處”之持久戰和移民同化的策略。 屯墾和移民戰術是控制百越地區最有效的方法,但見效慢,至少須五六年時間才能初見成效。由於當時秦始皇已消滅六國,故有充分條件遷移關東六國的「新黔首」(即所謂「中縣之民」)往百越地區「移民戍邊」。對於這些“新黔首”,秦始皇及秦國官吏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把他們留在百越地區,與“越人雜居”,對秦始皇說有雙重好處:一是消滅了六國“亂民”或“惰民”;二是穩定了百越地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自下詔徵發嘗逋亡人、贅婿及賈人等(大概是商人和囚犯等人)近10萬加上原先剩下的20萬秦軍部隊,秦軍再次集中了30萬大軍向西甌軍發動了最後的總攻往百越地區後,秦始皇認為嶺南「粗定」,故在當地設定桂林、南海及象郡三郡。次年(秦始皇34年)始皇又下令貶謫執法不公的獄吏戌守百越地區。自秦王政20年令屠睢攻百越,至秦始皇33年嶺南「粗定」,對百越地區的戰事共進行了十三年。 儘管百越地區粗定,令嶺南地區自此納入秦國版圖,但秦國卻為此付出極其沉重代價,長期的徵越戰事導致百姓靡敝,民不聊生,而時任南海尉的任囂得悉朝廷因對越戰事的緣故,中原疲敝已極,就留居南越,稱王不歸,並派人上書,要求朝廷徵集無婆家的婦女三萬人,來替士兵縫補衣裳。秦始皇只同意給他一萬五千人。於是百姓人心離散、土崩瓦解,密謀造反的十家有七。 另一方面,移民「戍越」的黔首,多數出身自六國故地,他們為了逃避「戍越」,紛紛逃入深山密林,淪為盜賊,從而成為始皇崩後,六國故地相繼叛亂的導火線。 == 天下巡遊 == 秦始皇一統天下,十年期間六次巡遊近全土三分之一,以示強、威服海內,但亦採懷柔手段舒緩昔六國反抗未平之情緒;如襲齊、魯之禮行封禪,依齊人八神信仰登成山祭日主。《嶧山刻石》曰:「登於繹山,群臣從者,鹹思攸長。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功戰日作,流血於野。自泰古始,世無萬數,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復起。」 == 追求長生 == 秦始皇本紀第六記載「...維二十八年,皇帝作始。....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隨後的記載「...三十二年,....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顯示秦始皇深信不疑且陸續遣人尋求不死之藥。三十三年焚書"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秦始皇去世前一年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還過吳,從江乘渡。並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表明確方士徐市尋求長生不老之藥,而且無功歸返。次一年「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 == 遭遇暗殺事件 == 秦始皇自消滅六國後,引起無數人的仇視,故遭到暗殺並不罕見,除了荊軻刺秦較為人所熟悉外,《史記》還記載三宗針對秦始皇的暗殺事件。 === 高漸離暗殺未遂 === 戰國末燕國人高漸離,擅長擊-{築}-(古代的一種擊弦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絃),是荊軻好友。荊軻死後,秦始皇下令通緝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門客們都潛逃了。高漸離遂改名換姓給人家當酒保,隱藏在宋子這個地方作工。過了不久,高漸離考慮到長久隱姓埋名,擔驚受怕地躲藏下去恐怕沒有盡頭,就不再隱藏自己的身份,應邀往宋子城裡人家輪流作客,表演擊-{築}-,聽眾都讚不絕口,並向高漸離賜酒以示讚賞。後來因高漸離擊-{築}-技藝高超,被秦始皇傳進宮中表演。被秦始皇的某位臣子告發後,秦始皇雖然特赦他的死罪,但讓人先弄瞎他的雙眼以防其行刺。不想高漸離雙目雖瞎,卻灌鉛於-{築}-中,在始皇聽其擊-{築}-著迷不留意時,奮起用灌鉛的-{築}-擊打始皇。高漸離暗殺秦始皇最終失敗,並以身殉,自此秦始皇再也不敢接近以前曾為東方六國的百姓。 === 博浪沙行刺事件 ===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29年),秦始皇在第3次巡遊途中途經博浪沙(今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隨行車隊突然遭到一個120斤(相當於現在的30公斤)重的大鐵椎撞擊,但大鐵椎砸在了另一輛車上,行刺失敗,秦始皇沒有受傷。 張良是博浪沙行刺事件的主謀,他的家族五代仕韓,出於滅韓之恨,幾乎散盡家財尋求勇士謀劃刺殺秦始皇,後來找到一個大力士,以大鐵椎撞擊秦始皇的車駕,惜誤中副車,秦始皇為此大索十日,追捕甚急。張良惟有改名換姓,逃到下邳躲藏起來。 === 鹹陽暗殺事件 ===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31年)一個晚上,秦始皇與四名武士一起,在咸陽一帶微服出行,但在蘭池宮附近遇上一眾強盜襲擊,情勢危急,幸而最終擊斃企圖襲擊秦始皇的強盜。由於懷疑事件另有主謀,故在關中地區大索二十天。 == 焚書坑儒 == 秦始皇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朝對於官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制定了很多處罰官吏的方法。 秦始皇的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各種指責紛紛而來,不同於秦始皇法家的種種學說不絕於耳。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丞相李斯認為這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主張嚴厲鎮壓這些士人,秦始皇支援李斯的看法,並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 所謂“焚書”,就是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和鞏固秦朝的統治,開始銷燬除《秦記》之外的其他六國的史書,保留關於農業、技術、卜筮和醫藥的書籍。除了博士官所職,天下敢私藏詩、書、百家語的人,都命令守、尉將其藏書燒掉。有敢聚論《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誅。如果官吏知情隱瞞不報,也和藏書的人同等治罪(《史記·秦始皇本紀》)。這一政策從前213年一直執行到前191年漢惠帝除挾書律。但也有人認為,一些禁書儲存於秦皇家圖書館,直到項羽攻破咸陽後縱火,這些書籍才徹底消失。 *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焚書開始之後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兩名為始皇煉製長生不老之藥的術士侯生、盧生煉藥未果,據說後來更散佈許多對始皇不利、甚至毀謗的言論,始皇大怒、下令逮捕嚴辦。涉案者在審理時則向外指控毀謗始皇言論的來源,前後指控出四百六十餘人;秦始皇下令,將涉案者四百六十餘名坑殺在咸陽。 《史記·儒林列傳》中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六藝從此缺失。不過,如博士之廷議制度,或前述行封禪之禮,即召魯儒士議之。 == 祖龍之死 == === 凶兆出現 === 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1年(秦始皇36年)的一年之內,連續發生三件怪事。 首先是當年出現「熒惑守心」的天文現象,古人把「火星」稱作「熒惑」,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簡稱為「心」,「心宿」就是現代天文學的「天蠍座」,而熒惑守心的出現則被稱為大凶之兆,輕者天子要失位,嚴重的情況就是皇帝駕崩。 同年有一塊隕石在東郡地區(今河南省濮陽市)墜落,其間有人在隕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字,傳入秦始皇耳中。秦始皇大怒,下令御史前去挨家查問,但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並焚燬了那塊隕石。這次事件讓秦始皇心情不快,故此他讓博士作了一首《仙真人詩》,等到巡行天下時,走到一處就傳令樂師彈奏唱歌。 同年秋天,有一位使者從關東走夜路經過華陰平舒道,其間有人手持玉璧攔住使者,要求使者將王璧送至滈池君,並稱「今年祖龍死」。使者問他緣由,那人隨即失去蹤影,並留下玉璧,使者惟有捧回玉璧,向秦始皇敍述自己的奇遇。秦始皇沉默了好一會,稱山鬼最多隻能預知一年的事,並輕描淡寫地指現時已是秋季,這話未必能應驗。他在遣退使者後,又稱「祖龍」的意思是「人的祖先」,(意指「祖龍死」與他無關)。 其後,秦始皇讓御府察看那塊玉璧,竟發現該玉璧是始皇二十八年出外巡視渡江時,沉入水中祭拜水神的那塊,故為此占卜,占卜的結果是遷徙才吉利(史記記載的卜辭稱「遊徙吉」),因而下令遷移三萬戶人家到北河、榆中地區,每戶授給二十等爵一級,而秦始皇則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37年)進行第五次巡遊,亦是他有生之年最後一次巡遊。 === 最後的巡遊 === 公元前210年年初(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踏上第四次全國巡遊之旅,隨行的包括他的幼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及執掌中車府令的趙高,右丞相馮去疾則負責留守京師,其具體巡行路線如下: 鹹陽雲夢(今湖北省雲夢縣)海渚(今安徽省桐城市)丹陽(今江蘇省南京市)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吳(今江蘇省蘇州市)琅琊榮成山(今山東省榮成市)之罘(今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平原津(今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沙丘(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一行在該年十一月到達雲夢,在九疑山遙祭虞舜,然後乘船沿長江而下,觀覽籍柯,渡過海渚,經丹陽到達錢塘。到浙江邊上的時候,水波兇險,就向西走了一百二十里,從江面狹窄的地方渡過,最後登上會稽山祭祀大禹,遙望南海,在那裡刻石立碑。碑文除了頌揚秦朝的功德外,還有整頓吳越之地風俗的用意。據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的著作《日知錄》載,春秋時越王勾踐為反擊吳國,鼓勵生育以增加人口,因此養成吳越地區百姓不重貞節的風氣,故命人在碑文刻下「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誠。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嫁,子不得母,鹹化廉清」一段。碑文全篇如下: 秦始皇之後從會稽山折回,途經吳地,聲勢浩大,避居當地的項梁、項籍(即項羽)叔侄也看到,項籍更稱「吾可取而代之」。儘管項梁擔心項籍禍從口出,惹來族誅之禍,立即叫項籍噤聲,但自此項梁對項籍開始另眼相看。 橫渡長江後,秦始皇沿海岸北上到達琅琊臺。這是秦始皇第三次到達琅琊臺,並在當地召見方士徐巿(或作徐福),距離他初會徐巿的時間,已經有九年的時光。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描述,徐巿當時仍未渡海向東求取仙藥,故推斷與秦始皇會面後,徐巿隨即東渡大海。由於徐巿在尋找仙丹的過程中花費大量錢財,害怕面對秦始皇的雷霆之怒,故託辭稱蓬萊仙藥雖可能取得,卻總被大鮫魚阻擋,因此無法抵達仙人島,要求增派神箭手及裝備連弩對付鮫魚。不久秦始皇在晚上夢見與海神交戰,海神的形狀好像人,大惑不解下邀請某博士解夢,博士指海神一向以大魚蛟龍作斥侯,一般人是不會夢見海神的,不過秦始皇在祭祀方面對神靈恭敬周到,卻出現這種惡神,應當除掉它,然後真正的善神才會迎來。 因此秦始皇應允徐巿的要求,派遣射手捕殺鮫魚。從琅琊向北直到榮成山(今山東省榮成市),都不曾遇見鮫魚,直到到達之罘(今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的時候,才射殺了一頭大魚,接著又沿海向西進發。 沿著山東半島沿岸繞行,秦始皇在抵逹黃河下游的平原津(今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時,突發重病倒下。群臣知道秦始皇忌諱「死」一字,因此不敢將死字掛在嘴邊,但秦始皇的病情仍沒有好轉。 秦始皇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故寫了一封蓋上御印的信,給當時正在上郡(今陝西榆林附近)監督蒙恬部隊的長子扶蘇,命扶蘇回咸陽參與喪事,但是這封遺書卻存放在中車府令兼掌印璽事務趙高的辦公處,沒有送達扶蘇手上。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在沙丘平臺(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逝世,巧合的是,秦始皇的出生地點與逝世地點,僅相距一百多公里。 《史記·秦本紀》載:「始皇帝立十一年而崩。」但因後來版本傳抄將「立」錯寫「五」,造成後世以為秦始皇活到五十一歲,清代史學家錢大昕指出錯誤,但沒有找到相關證據,直到南京師範大學團隊在日本高山寺所藏抄本中找到版本依據,再加上旁證材料,才將錯誤改過。 == 身後 == === 沙丘之變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先後進行5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記功,炫耀聲威。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開始最後一次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平臺,秦始皇駕崩。而秦始皇崩日有二條文獻記錄,如下: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三十七年〕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此年七月丙子朔,無丙寅日。 *《開元佔經》卷90引伏生《洪範五行傳》:「始皇以〔三十七年〕六月乙丑死於沙丘。」此年六月丁未朔,乙丑十九日(儒曆7月11日)。若《史記》「七月丙寅」之「七」為「六」之誤,則丙寅為二十日(儒曆7月12日)。 另有一說「七月丙寅」是依殷曆日期記載,換算成秦曆實際是八月丙寅,八月丙午朔,丙寅二十一日(儒曆9月10日)。中國學者辛德勇則認為,月份無誤而日期有誤。世人只知丙寅日為發喪日,卻不知秦始皇死之具體日期。由於秦末戰火,秦代史料多亡佚,司馬遷多方尋訪,得知秦始皇死於七月丙寅,將其寫入《史記》。 丞相李斯恐天下有變,乃秘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所至,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車中可其奏事,獨胡亥、趙高及宦者五六人知。詐為丞相李斯受始皇遺詔於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賜死。是為沙丘之變。該年秋季,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天下始知秦始皇駕崩。九月,葬始皇帝於酈山。 秦始皇本作書命在上郡(今陝西榆林附近)監軍的扶蘇送葬,並繼嗣帝位。但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丞相李斯,在秦始皇死後,偽造了遺詔立胡亥為皇帝,是為秦二世,並賜死扶蘇。 秦始皇三十七年五月,有彗星有大角星區的位置出現,長度目視大約七尺,行經上空東北,最後消失於女御星區。古代天文學書《五星佔》解釋出現此特徵將天下大亂,國家改朝換代,時間短則3年,多則7年。 === 秦朝滅亡=== 秦二世即位後不久,前209年七月,庶民陳勝、吳廣率領戍卒在大澤鄉起事反秦並迅速壯大。隨後,天下大亂。儘管陳勝、吳廣攻打關中失利,被秦軍反撲擊敗,但原東方六國相繼復國,秦朝走向崩潰。前207年,秦始皇駕崩後三年,楚將項燕之孫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殲滅秦將章邯統帥的秦軍主力。同年九月,趙高殺秦二世,欲自立為帝,但遭到大臣反對,遂立子嬰為秦王。即位當日,子嬰即設計誅殺趙高,但對秦朝滅亡於事無補。十月,秦王子嬰在灞上向楚將劉邦投降,秦朝滅亡。隨後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爆發了持續五年的楚漢戰爭,以劉邦勝利建立漢朝而告終。 === 趙佗獨立 === thumb|200px|位於廣東省河源市的趙佗雕像 陳勝、吳廣起義後不久,南海尉任囂病重,臨終前把時任龍川令的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省正定縣)人趙佗召來,向趙佗指南海郡雖位處偏僻,遠離中原,但佔地數千里,傍山靠海,有險可據,可以憑此成為一州之主,並提到自己有切斷通往中原道路的打算,以抵抗中原流寇的侵犯。由於信任趙佗的能力,除了趙佗外,任囂並沒有將他的打算告訴他人,其後更將任命文書交給趙佗,讓他代行南海郡郡尉的職務。 任囂不久病亡,繼任為南海尉的趙佗向嶺南的橫浦關(今廣東省南雄市北)、陽山關(今廣東省陽山縣北)、湟溪關(今廣東省英德縣境內連江入北江處)等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義軍進犯,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此時桂林和象兩郡的越人也趁機紛紛獨立,古蜀王族後裔蜀泮在象郡擊敗其它駱越族的部落首領,以螺城(今越南河內市東英縣內)為都城建立了甌駱國,自稱「安陽王」。隨後趙佗出兵攻打安陽王並將其趕走,接著還兼併了桂林郡和象郡。趙佗考慮到象郡越人部落勢力過大,將象郡分拆為交趾、九真兩郡,僅派兩使者管理重大事務,日常事務仍由各部落首領自己管理。約公元前203年(漢高祖三年),趙佗以番禺為都城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軼事== ===秦始皇的身高=== 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燕國使者荊軻企圖行刺嬴政時,嬴政由於不能及時拔出其佩劍,結果弄到要繞柱奔逃,十分狼狽。 在一般的認知中,嬴政佩帶的應屬青銅劍,而青銅劍容易折斷,故此一般青銅劍都是短劍,最負盛名的青銅劍——越王勾踐劍全長僅55.6釐米,這種長度的劍隨手就可以拔出。對於司馬遷這段記載,歷史學家一直都顯得很困惑。 1974年,考古學家發現一把接近1米的青銅長劍,現收藏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這次考古發現推翻了以往「青銅劍不能鑄得太長」的認知。可以推斷,當年嬴政就是佩帶這種加長版的青銅劍,所以在被行刺時因劍身過長,而不能及時拔出佩劍,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歷史學家發現拔劍困難還有另一個原因,蓋因戰國時期,帝王及官員都習慣將佩劍「負」在身後。他們做過實驗:身高在1.90米以上的人才能自行拔出背在身後達1米的青銅劍。根據這個實驗,秦始皇的身高應該低於1.90米,因此秦始皇才無法及時拔出身後的佩劍。 ===秦始皇的佩劍=== 據《復活的軍團:秦軍秘史》一書所述,隨身佩劍是親政的重要標誌,因此有說法指秦始皇在親政後曾經讓人打造兩柄青銅劍,並在劍上刻了兩個字「定秦」。一柄隨身攜帶,一柄埋在觀臺下。秦始皇死後,隨身佩劍很有可能與主人一同入葬。 ===秦始皇討論禪讓=== 此外,西漢劉向所著的《說苑·至公》亦記載,秦始皇曾經與博士們討論「禪讓」的問題: 事緣六國破滅之後,秦始皇在某日召開廷議,以三王(即夏禹、商湯、周武王)行世襲制,而五帝行禪讓制,詢問群臣何者為優,然後擇而從之。由於這涉及皇位繼承的敏感議題,博士們都對此保持緘默,只有博士鮑白令之稱五帝讓賢,是視天下為官天下;三王世襲,是視天下為家天下。 秦始皇認為自己德行繼承自五帝,故欲「官天下」,將天下留給賢德之人,並反問鮑白令之,何人能承繼自己的事業。鮑白令之當堂向秦始皇澆了冷水,指秦始皇行「桀紂之道」,在任期間推行多項工程,濫用民力過甚,與五帝的德行相比差得遠。面對鮑白令之的一番話,秦始皇沉默了好一會,面露慚色,最終打消了「禪讓」的念頭。 事實上,由於戰國時早有燕王噲「禪讓」王位給子之的前科,而且秦始皇又自認為「功過三皇,德兼五帝」,有「禪讓」的念頭也不足為奇。只不過《史記》是研究秦始皇生平的最權威資料,《史記》沒有記載該事,意味著「秦始皇談禪讓」一事只能作為軼事參考。 === 徐福東渡 === 為了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女6,000人渡東海求神仙。《楚義六帖》記載,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瀛洲(即今日本)之後一去不返,日本秦氏為其後代,但是有後代學者對此提出了懷疑。 == 評價 ==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雄才大略的劃時代人物。他是歷史上第一位中國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徵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中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建立、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對後世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另一方面,秦始皇因實施繁重的徭役和賦稅制度,也是導致秦朝迅速滅亡的根本因素。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毀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 == 紀年 == 秦王 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西元 前246年 前245年 前244年 前243年 前242年 前241年 前240年 前239年 前238年 前237年 干支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秦王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17年 18年 19年 20年 西元 前236年 前235年 前234年 前233年 前232年 前231年 前230年 前229年 前228年 前227年 干支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秦王 21年 22年 23年 24年 25年 西元 前226年 前225年 前224年 前223年 前222年 干支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秦始皇帝 26年 27年 28年 29年 30年 西元 前221年 前220年 前219年 前218年 前217年 干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秦始皇帝 31年 32年 33年 34年 35年 36年 37年 西元 前216年 前215年 前214年 前213年 前212年 前211年 前210年 干支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 家庭 == === 父母 === * 父親秦莊襄王 * 母親趙姬 === 叔伯 === * 子傒 === 弟弟 === * 異母弟:長安君成蟜(韓姬所生) * 異父弟:太后所生二子(帝太后與嫪毐所生) === 后妃 === 後宮列女萬餘人 * 王后:不詳,李開元認為可能是來自楚國的宗室女子 * 鼓琴姬人(名不詳) * 隨巡美人(名不詳) * 胡姬(野史所載) === 子女 === ==== 公子 ==== 秦始皇諸子據史可查者二十四人,但只有五人名字流傳至今 * 長公子扶蘇,自刎於軍中。 * 公子高,準備逃跑,又恐家屬被殺,只好上書,請求為秦始皇殉葬,秦二世準其請求。 * 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被迫拔劍自殺 * 十二名公子被戮死於鹹陽。 * 少子公子胡亥,即秦二世。 * 公子榮祿等六名公子被戮死於杜。 ==== 公主 ==== 十名女兒,皆稱公主,但封號與姓名、出生順序等不詳(皆被矺死於杜)。根據一處女性墓穴發現一枚戒指,其中一名公主的名字被認為叫「陽滋」。 李斯諸子李由等皆娶秦始皇女。 ==影視作品== ===電視劇=== 名稱 主演 《六壯士 - 易水寒》(1990臺灣電視劇) 龍隆 《刺客列傳 - 荊軻》(1990臺灣電視劇) 李曉傑 《一代暴君》(1974臺灣電視劇) 郎雄 《東周列國戰國篇》 郭濤 《火燒阿房宮》 王衛國 《路客與刀客》 楊嘉諾 《亂世英雄呂不韋》 吳軍忱 《尋秦記》 林峰 《秦俑》(電視劇) 寇世勳 《大秦直道》 寇世勳 《秦始皇的情人》(臺灣電視劇) 劉德凱 《秦始皇》 張豐毅 《天劍群俠》 張豐毅 《秦始皇》(香港電視劇) 劉永 《神話》 臧金生 《大漢風》 雷鳴 《漢劉邦》 董懷玉 《楚漢驕雄》 王基信 《楚漢傳奇》 於和偉 《工薪族楚漢志》 李德華 《千歲情人》 黃成想 《古今大戰秦俑情》 羅嘉良 《大刺客》 羅樂林 《秦時明月》 肖榮生 《秦時麗人明月心》 張彬彬 《尋秦記(網路劇)》 牛子藩 《皓鑭傳》 佟夢實 《大秦賦》 張魯一 ===電影=== 名稱 主演 《》(1962年日本電影) 勝新太郎 《秦俑》(1989年中國電影) 陸樹銘 《屍家重地》(1990年香港電影) 陳碩 《西楚霸王》(1994年香港電影) 徐展 《秦頌》(1996年中國電影) 姜文 《荊軻刺秦王》(1998年中國電影) 李雪健 《英雄》(2002年中國電影) 陳道明 《神鬼傳奇3》(2008年美國電影) 李連杰 《時空特戰隊》(2017年中國電影) 徐少強 《王者天下》(2019年日本電影) 吉沢亮 ===紀錄片=== 名稱 年份 國家/首播頻道 製作方 主演 《秦始皇:帝國開創者》The First Emperor: The Man Who Made China(1小時50分電視電影式紀錄片) 2006年2月16日首播 英國探索頻道/第四臺 Nic Young導演兼編劇 白石千(James Pax) 《China's First Emperor》(3小時電視電影式紀錄片) 2008年 美國/中國,歷史頻道 Andreas Gutzeit導演,Laurie K.Miller編劇 徐鵬凱(Xu Peng Kai) 《東方帝王谷》Dong Fang Di Wang Gu(45分20集紀錄片) 2015年6月23日首播 中國央視科教頻道/中國網路電視臺(CNTV)線上播送 出品人聶辰席、景俊海,陳方平導演 周笑兵 《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 China's Megatomb Revealed(電視電影式紀錄片) 2016年10月16日 英國國家地理頻道 Hugh Ballantyne/陳凱歌導演,Nic Young編劇 孫蛟龍(Jiaolong Sun)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QIN AND HAN EMPIRE(50分6集紀錄片) 2016年5月28日首播 中國央視紀錄頻道線上播送 金鐵木導演 周笑兵 ===歌劇=== 名稱 主演 秦始皇 (歌劇) 普拉西多·多明哥(首演) ===遊戲=== *真·三國無雙_連袂出擊2登場 *王者榮耀登場 *怪物彈珠登場 *軒轅劍肆 黑龍舞兮雲飛揚 *Fate/Grand Order,以「Ruler」的職階登場,在異聞帶被描述以肉體資料化技術製作其仙人軀體,寶具是「始皇帝」。 *神魔之塔登場 *放置三國英雄傳登場 == 文藝作品 == ===書籍=== 書名 作者 東周列國志 餘邵魚、馮夢龍 尋秦記 黃易 秦時明月 溫世仁 大秦帝國 孫皓暉 秦崩 李開元 秦謎 李開元 抽絲剝繭解讀秦始皇 李開元 秦始皇 王小方 ===歌劇=== 名稱 主演 秦始皇 (歌劇) 普拉西多·多明哥(首演) ===漫畫=== 王者天下(漫畫,作者原泰久,2012年由NHK製播動畫) 福山潤(配音) == 註解 == == 參考文獻 == === 引用古籍 === === 引用今籍 === == 延伸閱讀 == == 外部連結 == *尤鋭:〈有“救世主”特色的秦始皇——兼論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李開元:〈秦始皇的後宮之謎與亡國之因〉、〈破解秦始皇生父之謎〉(2009) == 相關條目 == * 秦國 * 秦朝 * 秦始皇陵 * 焚書坑儒 * 秦始皇兵馬俑 * 對秦始皇的評價 |- |- |- * 始皇 Category:開國君主 Category:暗殺未遂倖存者 Category:邯鄲人
世界語語法
== 基本規則 == 世界語是一種人工語言,因此,世界語的語法是規則的。世界語只有16條語法規則。 #每一個詞讀寫一致。 #單詞的重音永遠在倒數第二個音節上。 #沒有不定冠詞,只有定冠詞 la,可用於所有的性、數、格。 #名詞詞尾為 - o,複數形式加詞尾 -j 。格只有兩種:主格和賓格。賓格由主格加 -n 構成。其它格藉助介詞來表示。 #名詞和定冠詞末尾的母音字母可以省略,用省略號表示。 #形容詞以-a 結尾。它的格和數與名詞同。比較級用pli 和連線詞 ol 構成,最高階用plej 。 #人稱代詞 mi ci、li ŝi ĝi si ni vi ili oni 加形容詞詞尾(-a)後即構成物主代詞。數、格的變化與名詞同。 #副詞詞尾為-e,各比較級與形容詞同。 #基數詞(沒有詞尾變化)是:unu du tri kvar kvin ses sep ok naŭ dek cent(百)mil(千)。幾十和幾百由數詞簡單連合構成。序數詞加形容詞詞尾,倍數加字尾-obl-,分數加字尾-on,集合數詞加-op-,介詞po表示“每……(若干)”。此外,數詞也可以有名詞和副詞形式。 #用其它否定詞的時候,就不再用ne 。 #動詞沒有人稱和數的變化。動詞的各種形式:現在時用詞尾-as;過去時用詞尾-is;將來時用詞尾-os;假定式用詞尾-us;命令式用詞尾-u;不定式用詞尾-i。分詞(有形容詞或副詞的意思):主動現在時-ant-;主動過去時-int-;主動將來時-ont-;被動現在時-at-;被動過去時-it-;被動將來時-ot-;被動式的各種形式都用動詞esti的相應形式和所需要的動詞的被動分詞構成,被動式句子的主體之前所用的介詞是de。 #介詞要求主格。 #表示方向時,詞末加賓格詞尾(-n)。 #每一個介詞都有一個確定不變的意義,但是如果我們需要一個介詞而從意義上看不出應該用哪一個,那時我們就用沒有獨立意義的介詞je ,也可以用沒有介詞的賓格來代替。 #合成詞由詞的簡單連合而成(主要詞放在後面);語法詞尾也被看作獨立的詞。 #所謂外來語,即大多數語言取自同一來源的詞,在世界語裡不加變化地應用,只需照世界語拼寫法書寫;但如由一個詞根派生幾個不同的詞時,最好只不加變化地採用那個基本詞,並由此按照世界語的規則構造出其它的詞來。 == 詳細語法 == === 名詞 === ==== 名詞的種類 ==== #普通名詞(komunaj nomoj):必須以"O"為字尾 例如:Patro 爸爸,Pomo蘋果 #專有名詞(propraj nomoj):第一個字母須大寫 ==== 名詞的性\數\格 ==== #名詞設定為陽性,轉成陰性時加-in-(如knabo->knabino) #名詞設定為單數,轉成複數時加j(如knabo->knaboj,knabino->knabinoj) #名詞設定為主格,轉成受格時加n(如knabo->knabon,knaboj->knabojn) === 動詞 === ====動詞的時態==== 現在式 現在式 過去式 過去式 將來式 將來式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時態 時態 amas amas amis amis amos amos 主動分詞 amanta amantaj aminta amintaj amonta amontaj 主動分詞 賓格 amantan amantajn amintan amintajn amontan amontajn 名詞性主動分詞 amanto amantoj aminto amintoj amonto amontoj 名詞性主動分詞 賓格 amanton amantojn aminton amintojn amonton amontojn 副詞性主動分詞 副詞性主動分詞 amante amante aminte aminte amonte amonte 不定式 不定式 ami ami ami ami ami ami 祈使語氣 祈使語氣 amu amu amu amu amu amu 條件語氣 條件語氣 amus amus amus amus amus amus == 請參看 == *世界語的歷史 *世界語正字法 *世界語文化 *世界語詞彙(Esperanto vocabulary) *《世界語語法完整手冊》 == 外部連結 == *免費的世界語教程(使用超過10種語言進行教授) *Esperanto.net: 超過55種語言的世界語資訊。 *Esperanto:一種地球村語言(Sylvan Zaft) *學習不要講世界語(Justin Rye) *免費世界語教程(郵件函授課程) * 世界語的16條語法規則 * 世界語連詞 * 世界語的構詞法 * 中國世界語網站綠網 Category:世界語
Delphi
Delphi,是Windows平臺下Object Pascal語言整合開發環境,支援應用程式快速開發(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簡稱RAD)。最初版本由美國Borland公司於1995年開發,用於接替DOS時代盛行一時的「Turbo Pascal」。主創者為安德斯·海爾斯伯格。經過數年發展,此產品已轉移至Embarcadero Technologies公司旗下。 從產品名稱上就可以知道,Turbo Pascal使用的是Pascal語言。從Turbo Pascal 5.5版開始,Borland公司在傳統Pascal的基礎上加入了物件導向的功能。 Delphi所用語言是由傳統Pascal語言發展而來的Object Pascal,以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簡稱GUI)為開發環境,透過IDE、圖形介面庫Visual Component Library (VCL)工具與編譯器,配合連結資料庫的功能,構成一個以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為中心的應用程式開發工具。Delphi所編譯的可執行檔,雖然容量較大,但因為產生的是真正的原生機器碼,效能上比較快速。除了使用資料庫的程式之外,不需安裝即可執行,在使用上相當方便。 Delphi在本質上為軟體開發工具,並非程式語言,但由於Delphi幾乎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使用Pascal,並持續推出新版本的商業產品。因此,有時人們會把Delphi視為Object Pascal的代名詞。Borland公司因而把Object Pascal改稱為Delphi。2006年,Borland把開發工具產品線獨立出來,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CodeGear,並把產品線交由此公司負責。原本的Delphi,亦曾一度因此被命名為Turbo Delphi。但是在新的版本中,除了Delphi for Win32(原有的Delphi版本)之外,還有一個新產品「Delphi for PHP」。在CodeGear的發展規劃中,或許“Delphi”不再是Object Pascal的專屬IDE名稱,而是將之提升到通用IDE品牌的層次。2008年5月7日,Embarcadero Technologies(易博龍)公司宣佈以23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CodeGear公司,從而把Delphi收入囊中。2009年5月6日,Micro Focus宣佈以7500萬美元收購Borland。 Delphi目前的最新版本是Delphi 12 Athens。 == 技術特點 == === VCL === 每一種開發工具,僅有程式語言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完備的函式庫/類庫。Delphi使用的類庫是可視元件類別館VCL(Visual Component Library)。同MFC、OWL一樣,VCL也是一種開發架構(Framework),採用了物件導向技術對Windows應用程式的開發進行了封裝,使用PME(Property/Method/Event)的開發模式,極大的提高了開發效率。 === 跨平臺開發 === 在Delphi 7之後,開始支援Linux下的Kylix,目前Kylix的最新版本為3。Borland公司為了支援Delphi的跨平臺開發,從Delphi 6.0開始加入了另外一個開發架構CLX。開發人員可以使用CLX架構開發出可以在Kylix中編譯的程式。但是從Delphi 8開始,其後續版本並不再對CLX提供支援。 ;.NET支援 2003年推出的Delphi從8.0,開始正式支援微軟公司的.NET平臺。Delphi9 或 Delphi 2005,亦將Delphi整合在一個IDE環境中(同時也支援C#)。由於提供了.Net Framework的CLR,因此可用Delphi的程式碼,編譯成和.NET相同的執行碼,也可使用.NET的各項類庫,使得程式設計上更富有彈性。 === 跨平臺開發(Delphi XE2) === 透過Delphi XE2所帶的FireMonkey平臺,Delphi可以開發跨平臺應用程式,並原生編譯到Windows和Mac OS X平臺。FireMonkey還可以為iPhone、iPod Touch和iPad建立iOS應用,並分發到蘋果公司的應用商店。Delphi的FireMonkey應用程式擁有完全的硬體加速。 === 分散式應用系統 === 應用程式開發團隊的每位成員,不見得會使用同一套開發工具,因此Delphi支援COM/DCOM與CORBA,可供Delphi設計人員使用Visual C++、Visual Basic的ActiveX元件,或使用DCOM、CORBA的功能讓Java應用程式取用其共享功能。 === 版本歷史 === 年份 版本 特點 1995 1.0 支援16位元Windows,以VCL架構為基礎的視覺化開發環境。 1996 2.0 以32位元編譯器為核心,支援主從式(C/S)資料庫的應用程式開發。 1997 3.0 語法:加入介面機制。IDE:首次提供。 1998 4.0 語法:加入動態陣列和方法改寫。IDE:增強偵錯能力,提供樣板。 1999 5.0 加強IDE和偵錯功能,以及對資料庫的支援。並提供TeamSource,簡化Internet的開發工作。 2001 6.0 支援Web Service,以及跨平臺的Kylix 1.0和CLX。 2002 7.0 提供了.NET的過渡,增強的Internet開發(IntraWeb),完善資料庫支援,並加入Indy網路元件與Rave Report資料庫報表,同時支援UML及XP的程式製作。 2003 8.0 單純的for .NET版本,可用C#語言進行程式開發工作,並保留了Delphi的易用性(業界視其為一個過渡版本) 2004 9.0 正式名稱:Delphi 2005。語法:加入了inline及for in loop等功能。IDE:把Borland Delphi.Net、Borland Delphi Win32、Borland C#、Enterprise Core Objects等環境和功能整合為一個開發工具,因此可以在Win32和.NET開發環境中切換或同時進行。 2005 10.0 釋出名稱:Borland Developer Studio(BDS)2006。整合C++ Builder; ECO(Enterprise Core Objects)升級到ECO III;以及Together for Delphi,可以在同一個IDE中進行UML開發;QA Audits和QA Metrics可以快速把握專案的設計和程式碼的質量。從此版開始,Delphi正式支援運算子過載。 2006 Turbo Borland將BDS 2006拆分成幾個獨立的版本(Delphi for win32、Delphi for .net、C#、C++ Builder),而且不能同時安裝兩個不同的版本。由於Borland的IDE生産部門,獨立成為一家名為CodeGear的公司,所以這個版本是以Borland名義推出的最後一個版本。 2007/09 11.0 正式名稱:CodeGear RAD Studio - Delphi 2007。正式對Windows x86的API進行了完善,這個版本亦是最後一個支援VCL.NET的版本。 2008/09 12.0 正式名稱:CodeGear RAD Studio - Delphi 2009。正式全面支援統一碼。從此版開始,Delphi終於實現了使用者期待已久的功能:完整的泛型支援。從此Delphi語法在物件導向領域終於和C++持平。 2009/08 14.0 正式名稱:Embarcadero® RAD Studio 2010。程式碼編輯器加入了自動排版功能,編寫出漂亮的原始碼格式不再是累人的事情。 2010/08 15.0 正式名稱:Embarcadero® RAD Studio XE。首次在IDE裡整合了Profile工具,Delphi開發人員終於可以方便地測試自己的程式碼執行效率了。 2011/08 16.0 正式名稱:Embarcadero® RAD Studio XE2。支援編譯64位Windows應用程式。支援跨平臺,這項技術被稱作FireMonkey,支援完全的硬體加速。使用FireMonkey可以建立Windows、Mac和iOS的原生應用程式,能夠充分利用CPU和GPU。並且FireMonkey也帶來了一個全新的2D/3D UI框架。 2012/08 17.0 正式名稱:Embarcadero® RAD Studio XE3。橫跨Windows8和APPLE Mac OS-Mountain Lion兩平臺的最佳開發工具,於2012年9月正式上市,主打符合多平臺,並支援最新的Windows 8。 2013/04 18.0 正式名稱:Embarcadero® RAD Studio XE4。透過 Delphi iOS ARM 編譯器、工具鏈、全新視覺化開發環境,開發iOS 應用。新增 FireDAC,實現功能強大、快速且簡單的資料訪問。 2013/09 19.0 正式名稱:Embarcadero® RAD Studio XE5。可以利用 Delphi 開發 Android 應用、利用C++開發 iOS 應用。REST 客戶端支援,以訪問基於雲端的 RESTful web 服務(在專業版和更高階版本中)。 2014/04 20.0 正式名稱:Embarcadero® RAD Studio XE6。全新 VCL 樣式,可使用Windows樣式的外觀。在Windows平板電腦上開發VCL應用,訪問裝置感測器。用delphi進行的多裝置應用不僅包括PC、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現在已延伸到可穿戴裝置,可以建立執行在Google 眼鏡上的Android 應用。除Windows、Mac OS X和iOS外,還可以新增 Android 作為您的應用的目標平臺。用單一的C++程式碼庫,建立針對Android 和iOS 的應用。可以把32位應用(包括程式包)完全移植到64位,將元件放入共享的函式庫(DLL)。 2014/09 21.0 正式名稱 : Embarcadero® RAD Studio XE7。 2015/04 22.0 正式名稱 : Embarcadero® RAD Studio XE8。支援iOS 64bit 2015/08 23.0 正式名稱 : Embarcadero® RAD Studio 10 Seattle。 2016/04 24.0 正式名稱 : Embarcadero® RAD Studio 10.1 Berlin。 2017/03 25.0 正式名稱 : Embarcadero® RAD Studio 10.2 Tokyo。 2018/11 26.0 正式名稱 : Embarcadero® RAD Studio 10.3 Rio。 2020/5/26 27.0 正式名稱 : Embarcadero® RAD Studio 10.4 Sydney。 2021/9/9 28.0 正式名稱 : Embarcadero® RAD Studio 11 Alexandria。IDE支援高DPI。 2023/11/9 29.0 正式名稱 : Embarcadero® RAD Studio 12 Athens。支援Skia。 == 市場狀況 == Delphi本身是極其優秀的編譯器,比C++易學,比VB強大,曾經在國際市場上風靡一時。“真正的程式設計師用C,聰明的程式設計師用Delphi”,這句話是對其最經典、最實在的描述。由於Borland公司連續決策失誤,以及Microsoft與Java的衝擊,使得Delphi衰落。在中國大陸,又由於公司商業策略的考量,Delphi的市佔率越來越少。現在大部分的Delphi使用者,多為舊版本培養出來的老客戶,而後來的Delphi使用者則是逐漸減少。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除了微軟與Java兩大陣營的競爭效應,以及Delphi本身就缺乏中文教材的因素之外,在程式設計的正規教育體系中,此開發工具亦非主流學科。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Delphi得不到強大的軟體公司作為後臺來重點開發它,就很難再次崛起。免費軟體Lazarus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為Delphi的互補品。 == 歷史演變 == Delphi發展一直到Windows 98出現時候,當時推出的Delphi 5.0才成熟穩定,當時同型別的最大對手是Microsoft的資料庫軟體Visual FoxPro與老牌視覺化的Visual Basic,這時是BDE(Borland Database Engine)與Delphi做資料庫配搭最全盛的時候,之後版本支援ADO、SQL、dbExpress等等都是要取代16位元的BDE資料庫,在Visual Basic大量推行下,視覺化的Delphi又有新程式語言Java可選擇,開Pascal課程的學校越來越少,市面上願意出版Delphi的參考書本也越來越少,相對的找不到參考書籍的使用群也減少了。 == 參見 == *Lazarus *Kylix *VCL *LCL * *Pascal *Free Pascal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Virtual Pascal官方網站:和Delphi、Lazarus同為視覺化整合開發環境。 * Delphi K.Top討論區臺灣Delphi設計師交流網站Delphi K.Top討論區 * 捷康科技大中華區經銷商-捷康科技 * 全球程式語言排名 * Delphi(RAD Studio)重要版本新功能 Category:Pascal Category:整合開發環境 Category:.NET程式語言
C♯
C#是微軟推出的一種基於.NET框架和後來的.NET的、物件導向的高階程式語言。C#是一種由C和C++衍生出來的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它在繼承C和C++強大功能的同時去掉了一些它們的複雜特性,使其成為C語言家族中的一種高效強大的程式語言。C#以.NET框架類庫作為基礎,擁有類似Visual Basic的快速開發能力。C#由安德斯·海爾斯伯格主持開發,微軟在2000年釋出了這種語言,希望藉助這種語言來取代Java。C#已經成為Ecma國際和國際標準組織的標準規範。 == 命名 == C#的發音為“C sharp”,“#”讀作“sharp”(),命名啟發於音樂上的音名“C♯”,在音樂中“C♯”表示C升半音,為比C高一點的音節,且“#”形似4個加號,微軟藉助這樣的命名,以表示C#在一些語言特性方面對C++的提升的意思。 由於顯示器(標準字型、瀏覽器等)的技術限制,且大部分的鍵盤配置上不存在升記號(♯),所以井號(#)被用於此程式語言的名稱中,約定在ECMA-334 C#語言規範中。 == 設計目標 == ECMA標準列出的C#設計目標: * C#旨在設計成為一種「簡單、現代、通用」,以及物件導向的程式設計語言 * 此種語言的實現,應提供對於以下軟體工程要素的支援:強型別檢查、陣列維度檢查、未初始化的變數引用檢測、自動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指一種記憶體自動釋放技術)。軟體必須做到強大、持久,並具有較強-{zh-hans:的程式設計;zh-hant:程式開發的}-生產力。 * 此種語言為在-{zh-hans:分散式;zh-hant:分散式}-環境中的開發提供適用的元件開發應用。 * 為使程式設計師容易遷移到這種語言,原始碼的可移植性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於那些已熟悉C和C++的程式設計師而言。 * 對國際化的支援非常重要。 * C#適合為獨立和嵌入式的系統編寫程式,從使用複雜作業系統的大型系統到特定應用的小型系統均適用。 == 歷史 == 原Borland公司的首席研發設計師安德斯·海爾斯伯格(Anders Hejlsberg)在微軟開發了Visual J++ 1.0,很快的Visual J++由1.1版本升級到6.0版。SUN公司認為Visual J++ 違反了Java開發平臺的中立性,對微軟提出了訴訟。2000年6月26日微軟在奧蘭多舉行的“職業開發人員技術大會”(PDC 2000)上,發表新的語言C#。C#語言取代了Visual J++,語言本身深受Visual Basic、Java、C和C++ 的影響。 === 版本 === 版本 語言規格 語言規格 語言規格 日期 .NET框架版本 Visual Studio的版本 版本 ECMA ISO/IEC Microsoft 日期 .NET框架版本 Visual Studio的版本 C# 1.0 2002年12月 2003年4月 2002年1月 2002年1月 .NET Framework 1.0 Visual Studio .NET 2002 C# 1.1C# 1.2 2002年12月 2003年4月 2003年10月 2003年4月 Visual Studio .NET 2003 2006年6月 2006年9月 2005年9月 2005年11月 .NET Framework 2.0 Visual Studio 2005 colspan="2" rowspan="2" 2007年8月 2007年11月 .NET Framework 2.0 (Except LINQ) .NET Framework 3.0 (Except LINQ) .NET Framework 3.5 Visual Studio 2008Visual Studio 2010 2010年4月 2010年4月 .NET Framework 4 Visual Studio 2010 C# 5.0 2017年12月 2018年12月 2013年6月 2012年8月 .NET Framework 4.5 Visual Studio 2012Visual Studio 2013 C# 6.0 colspan="2" rowspan="2" 草案 2015年7月/2016-06-27 .NET Framework 4.6/.NET Core 1.0 Visual Studio 2015 C# 7.0 建議草案 2017年3月 .NET Framework 4.6.2 Visual Studio 2017 C# 7.1 建議草案 2017年8月/2016-08-14 /.NET Core 2.0 Visual Studio 2017 version 15.3 C# 7.2 建議草案 2017年11月 .NET Framework 4.7.1 Visual Studio 2017 version 15.5 C# 7.3 建議草案 2018年5月/2018-05-30/2018-12-04 .NET Framework 4.7.2/.NET Core 2.1/.NET Core 2.2 Visual Studio 2017 version 15.7 C# 8.0 建議草案 2019年9月/2019-09-23/2019-12-03 .NET Framework 4.8/.NET Core 3.0/.NET Core 3.1 Visual Studio 2019 version 16.3 C# 9 建議草案 2020年9月 .NET 5 Visual Studio 2019 version 16.8 C# 10 建議草案 2021年11月 Visual Studio 2022 version 17.0 C# 11 建議草案 2022年8月 Visual Studio 2022 version 17.1 == 語言特性 == 相對於C和C++,這個語言在許多方面進行了限制和增強: * -{zh-hans:指標;zh-hant:指標}-(Pointer)只能用於不安全模式之中。大多數物件訪問透過安全的引用實現,以避免無效的呼叫,並且有許多-{zh-hans:演算法;zh-hant:演演算法}-用於-{zh-hans:驗證;zh-hant:檢查}--{zh-hans:溢位;zh-hant:溢位}-,-{zh-hans:指標;zh-hant:指標}-只能用於呼叫值型別,以及受垃圾收集控制的託管物件。 * 物件不能被顯式釋放,代替為當不存在被引用時透過垃圾回收器回收。 * 只允許單一繼承(single inheritance),但是一個類可以實現多個介面(interfaces)。 * C#比C++更加型別安全。-{zh-hans:預設;zh-hant:預設}-的安全轉換是隱含轉換,例如由短整型轉換為長整型和從衍生類轉換為基本類。而介面-{zh-hans:布林型;zh-hant:布林數}-同整型,及列舉型同整型不允許隱含轉換,非空-{zh-hans:指標;zh-hant:指標}-(透過引用相似物件)同使用者定義型別的隱含轉換欄位被顯式的確定,不同於C++的複製建構函式。 * 陣列-{zh-hans:宣告;zh-hant:宣告的}-語法不同("int[] a = new int[5]"而不是"int a[5]")。 * 列舉位於其所在的名稱空間中。 * C#中沒有模版(Template),但是在C# 2.0中引入了泛型(Generic programming),並且支援一些C++模版不支援的特性。比如泛型引數中的型別約束。另一方面,表示式不能像C++模版中被用於型別引數。 * 屬性支援,使用類似訪問成員的方式呼叫。 * 完整的反射支援。 == C# 2.0的特性 == 針對於.NET SDK 2.0(相對應於ECMA-334標準第三版),C# 的新特性有: === 部分類 === 分部類別將類別的實現分在多個檔案中。該概念於C# 中首次出現,除了能將一個類別的成員分開存放,還使ASP.NET中的程式碼後置得以實現。程式碼後置實現了HTML程式碼和後臺互動程式碼的分離。 file1.cs: public partial class MyClass1 { public void MyMethod1() { // implementation } } file2.cs: public partial class MyClass1 { public void MyMethod2() { // implementation } } 分部類別這個特性允許將一個類別的編寫工作分配給多個人,一人寫一個檔案,便於版本控制。它又可以隔離自動生成的程式碼和人工書寫的程式碼,例如設計窗體應用程式時。 === 泛型 === 泛型,或引數化型別,是被C#支援的.NET 2.0特性。不同於C++模版,.NET引數化型別是在執行時被例項化,而不是編譯時,因此它可以跨語言,而C++模版卻不行。C#泛型類在編譯時,先生成中間程式碼IL,通用型別符號T只是一個佔位符;在例項化類時,根據實際資料型別代替T並由即時編譯器(JIT)生成原生代碼,其中使用了實際的資料型別,等同於用實際型別寫的普通的類。 它支援的一些特性並不被C++模版直接支援,比如約束泛型引數實現一個介面。另一方面,C# 不支援無型別的泛型引數。不像Java中的泛型,在CLI虛擬機器中,.NET generics使用具化生成泛型引數,它允許最佳化和儲存型別資訊。 泛型類中,可以用where關鍵字對引數型別實現約束。例如: class Node<T, V> where T : Stack, IComparable, new(), class where V : Stack, struct {...} 上述表示T和V必須是Stack類或其派生類,T必須繼承了IComparable介面、有無參建構函式、是引用型別;V必須是值型別。 泛型不僅能作用在類上,也可單獨用在類的方法上,稱為“泛型方法”。 泛型類的靜態成員變數在相同封閉類間共享,不同的封閉類間不共享。 泛型類中的方法過載,引數型別T和V在執行時確定,不影響這個類透過編譯。C#的泛型是在例項的方法被呼叫時檢查過載是否產生混淆,而不是在泛型類本身編譯時檢查。特別地,當一般方法與泛型方法具有相同的簽名時,會覆蓋泛型方法。 === 靜態類別 === 靜態類別它不能被例項化,並且只能有靜態成員。這同很多過程語言中的模組概念相類似。 === 迭代器 === 一種新形式的迭代器它提供了函數語言程式設計中的generator,使用yield return 類似於Python中使用的yield // Method that takes an iterable input (possibly an array) // and returns all even numbers. public static IEnumerable<int> GetEven(IEnumerable<int> numbers) { foreach (int i in numbers) { if (i % 2 == 0) yield return i; } } 注意事項: * foreach迴圈時考慮執行緒安全性,不要試圖對被遍歷的集合進行remove和add等操作 * IEnumerable介面是LINQ特性的核心介面。只有實現了IEnumerable介面的集合,才能執行相關的LINQ操作,比如select,where等 === 匿名方法 === 匿名方法類似於函數語言程式設計中的閉包。匿名方法是透過使用 delegate 關鍵字建立委託例項來宣告的。例如: delegate void NumberChanger(int n); NumberChanger nc = delegate(int x) { Console.WriteLine("Anonymous Method: {0}", x); }; public void Foo(object parameter) { // ... ThreadPool.QueueUserWorkItem(delegate { // anonymous delegates have full access to local variables of the enclosing method if(parameter == ...) { // ... } // ... }); } === 委託的協變和逆變 === 委託簽名的協變和逆變, === 屬性訪問器可以被單獨設定訪問級別 === 例子: string status = string.Empty; public string Status { get { return status; } // anyone can get value of this property, protected set { status = value; } // but only derived classes can change it } === 可空型別 === 可空型別(跟個問號,如int? i = null;)允許設定null給任何類型別。 int? i = null; object o = i; if(o == null) Console.WriteLine("Correct behaviour - runtime version from September 2005 or later"); else Console.WriteLine("Incorrect behaviour - pre-release runtime (from before September 2005)"); === ??運運算元 === (??):如果左運算數表示式的值不為空值時回傳該值,如果為空值則返回右運算數表示式的值。 object nullObj = null; object obj = new Object(); return nullObj ?? obj; // returns obj 主要用作將一個可空型別賦值給不可空型別的簡便語法 int? i = null; int j = i ?? 0; // Unless i is null, initialize j to i. Else (if i is null), initialize j to 0. == C# 3.0的特性 == C# 3.0釋出於2007年10月17日,是.NET Framework 3.5的一部分,它的新特性靈感來自於函數語言程式設計語言,如:Haskell和ML,並廣泛地引入了Language Integrated Query(LINQ)模式到通用語言執行庫中e. === Linq === 語言整合查詢(,縮寫:LINQ): 上下文相關關鍵字"from, where, select"可用於查詢SQL、XML、集合等。這些識別符號在LINQ上下文中被作為關鍵字,但是它們的增加不會破壞原有的名為from、where或select的變數。 === 型別初始化器 === Customer c = new Customer(); c.Name = "James"; 可寫作: Customer c = new Customer() { Name = "James" }; === 集合初始化器 === MyList list = new MyList(); list.Add(1); list.Add(2); 可寫作 MyList list = new MyList { 1, 2 }; 假設MyList實現了System.Collections.IEnumerable且有一個Add方法method === 匿名型別 === var x = new { Name = "James" }; === 區域性變數型別推斷 === 區域性變數型別推斷:var x = new Dictionary<string, List<float>>(); 等同於 Dictionary<string, List<float>> x = new Dictionary<string, List<float>>(); 它只是一個語法糖,這個特性被匿名型別宣告時所需要 === Lambda表示式 === Lambda表示式(無函式名稱的物件方法在程式語言中的表達語法): listOfFoo.Where( delegate(Foo x) { return x.Size > 10; } ) :可寫作 listOfFoo.Where(x => x.Size > 10); 編譯器翻譯Lambda表示式為強型別委託或強型別表示式樹。 注意事項: * 如果只有一個引數,可以省略括號(),例如 item=>{Console.WriteLine("只有一個引數{0}的Lambda表示式",item); }; * 如果只有一個返回值的語句,可以省略花括號{}、return關鍵字、分號,例如 item => {return item % 2 == 0;};改寫成:item =>item %2 == 0; * Lambda表示式可以分配給Func,Action或Predicate委託。 === 自動化屬性 === 編譯器將自動生成私有變數和適當的getter(get訪問器)和setter(set訪問器),如: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 擴充套件方法 === 擴充套件方法能夠使現有的型別新增方法,而無需建立新的派生型別、重新編譯或以其它方式修改原始型別。 使用拓展方法,必須在一個非巢狀、非泛型的靜態類中定義一個靜態方法,方法第一個引數必須附加this關鍵字作為字首,第一個引數不能有其它修飾符(如ref或者out),這個方法將被編譯器新增到該this的型別中。 public static class IntExtensions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PlusOne(this int x) { Console.WriteLine(x + 1); } } int foo = 0; foo.PrintPlusOne(); 注意事項: * 擴充套件方法只會增加編譯器的工作,但不會影響程式執行效能(用繼承的方式為一個型別增加特性反而會影響效能) * 如果原來的類中有一個方法,跟擴充套件方法一樣,那麼擴充套件方法不會被呼叫,編譯器也不會提示 === 分部方法 === 允許程式碼生成器生成方法宣告作為擴充套件點,如果有人在另一個部分類實現了它才會被包含於原始碼編譯。 # 分部方法(Partial methods)必須定義在分部類(partial classes)中 # 定義分部方法需要用partial做修飾符 # 分部方法不一定總是有執行內容的,也就是說定義的方法可以一句操作語句都沒有 # 分部方法返回值必須是void # 分部方法可以是靜態(static)方法 # 分部方法可以包含引數,引數可以包含以下修飾詞:this,ref,params # 分部方法必須是私有(private)方法 例子: partial class C { static partial void M(int i); // defining declaration } partial class C { static partial void M(int i) { dosomething(); } } == C# 4.0的特性 == === dynamic型別=== C# 4.0新增dynamic關鍵字,提供動態程式設計(dynamic programming),把既有的靜態物件標記為動態物件,類似javascript, Python或Ruby。 dynamic關鍵字標記的例項被處理成一個特殊包裝的object物件,取消了CLI的編譯時型別檢查,編譯時被假定支援任何操作,但如果並不實際支援則執行時報錯。 dynamic calc = GetCalculator(); int sum = calc.Add(10, 20); === 具名引數與可選引數 === public StreamReader OpenFile(string path, int bufferSize = 1024) { ... } 呼叫OpenFile時,順序可以完全顛倒: OpenFile(bufferSize: 4096, path: "foo.txt"); === 與COM元件互動 === 在C#中開啟一個Word檔案: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ord.Application wordApplication = new Word.Application() { Visible = true }; wordApplication.Documents.Open(@"C:\plant.docx", ReadOnly: true); } 在C#中指定Excel的某一格文字: excelObj.Cells[5, 5].Value = "This is sample text"; === 泛型的協變和逆變 === C# 4.0支援協變和逆變,例如在泛型介面可以加上in、out-{zh:修飾字;zh-hk:修飾字;zh-cn:關鍵字}-。 public interface IComparer<in T> { int Compare(T left, T right); } public interface IEnumerable<out T> : IEnumerable { IEnumerator<T> GetEnumerator(); } == C# 5.0的特性 == #C# Evolution Matrix #Async Feature (補充: async和await是一對語法糖,允許開發人員非常輕鬆的呼叫基於TASK的非同步程式設計)async-await關鍵字並不會真的建立一個執行緒池任務,完成這個動作依賴於被呼叫方法中的函式。這一點在許多C#的中文教程中被忽略,導致許多學習的新手誤以為await關鍵字會直接建立一個新的執行緒池任務。 #Caller Information == C# 6.0的特性 == # 唯讀 Auto 屬性 # Auto 屬性初始設定式 # 使用靜態 # Null - 條件運運算元 # 字串插值 # 例外狀況篩選條件 # nameof 運算式 # Catch 和 Finally 區塊中的 Await # 索引初始設定式 # 集合初始設定式的擴充方法 # 改進的多載解析 ===表示式主體(Expression-bodied)用於類的方法和只讀屬性=== using System; public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string firstName, string lastName) { fname = firstName; lname = lastName; } private string fname; private string lname; public override string ToString() => $"{fname} {lname}".Trim(); //返回值型別string public void DisplayName() => Console.WriteLine(ToString()); //返回值型別void public string Name => $"{fname} {lname}".Trim();//只讀屬性 } == C# 7.0的特性 == ===out 變數=== 能夠直接宣告一個變數在它要傳入的地方,當成一個 out 的引數 ===棄元=== 元組/物件的解構: var tuple = (1, 2, 3, 4, 5); (_, _, _, _, var fifth) = tuple; 使用 is/switch 的模式匹配: var obj = CultureInfo.CurrentCulture.DateTimeFormat; switch (obj) { case IFormatProvider fmt: Console.WriteLine($"{fmt} object"); break; case null: Console.Write("A null object reference"); break; case object _: Console.WriteLine("Some object type without format information"); break; } if (obj is object _) { ... } 對具有 out 引數的方法的呼叫: var point = new Point(10, 10); // 只要 x, 不關心 y point.GetCoordinates(out int x, out _); 作用域內獨立使用場景: void Test(Dto dto) { _ = dto ?? throw new ArgumentNullException(nameof(dto)); } ===表示式主體(Expression-bodied)用於類的屬性、構造器、終結器、索引器=== using System; public class Location { private string locationName; public Location(string name) => Name = name; //建構函式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 locationName; //get屬性 set => locationName = value; //set屬性 } public override string ToString() => GetType().Name; ~Location() => Console.WriteLine($"The {ToString()} finalizer is executing."); //解構函式 private string[] types = { "Baseball", "Basketball", "Football", "Hockey", "Soccer", "Tennis", "Volleyball" }; public string this[int i] { get => types[i]; //索引器 set => types[i] = value; } } == C# 7.1的特性 == # async``Main方法 # default常值運算式 # 推斷的 tuple 專案名稱 == C# 7.2的特性 == # 具備實值型別的參考語意 # 無後置具名引數 # 數值常值中的前置底線 # private protected 存取修飾詞 == C# 8.0的特性 == # 可空引用型別 # await yield return可非同步返回的迭代器 # Index 索引型別和Range區間型別 # 允許在宣告介面時為介面成員提供預設實現 # 遞迴的模式匹配 # 表示式形式的Switch關鍵字 # 在編譯器可做型別推斷的情況下,允許進一步省略型別宣告 == C# 9的特性 == === 新的「Record」型別 === 記錄型別, 是一種引用型別, 預設是不可變的。 記錄型別的相等判斷可以透過引用或者結構進行判斷的。 * 優點:記錄型別是輕量級的不可變型別,可以減少大量的程式碼, 可以按照結構和引用進行比較; * 缺點:需要例項化大量的物件; // 預設不可變的記錄型別 public record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可變記錄型別 public record Mutable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 Name; public int Age { get; set; } = Age; } var person1 = new Person("Alice", 40); var person2 = new Person("Alice", 40); Console.WriteLine(person1 == person2); // True 結構相同 Console.WriteLine(person1.Equals(person2)); // True 結構相同 Console.WriteLine(ReferenceEquals(person1, person2)); // False, 引用不同 // 改變預設的記錄! --> 建立一個新的記錄。 var person3 = person1 with { Age = 43 }; Console.WriteLine(person3 == person1); // False 結構不同 // 解構 (Destruct) 一個記錄, 將記錄的屬性提取為本地變數 var (name, age) = person3; var person4 = new MutablePerson("Alice", 40); person4.Age = 43; // 記錄型別也可以被繼承 public record Citizen(string Name, int Age, string Country) : Person(Name, Age); var citizen = new Citizen("Alice", 40, "China"); Console.WriteLine(person1 == citizen); // False 型別不同; === 「init」存取子 === init存取子表示該屬性所屬型別僅能在建構函式(Constructor)中或是屬性初始化式子中賦予其值,如果嘗試在其他地方設定該屬性的值,在編譯時便會遭編譯器阻止。 範例如下:在這個範例中,建立了一個Student型別,並且屬性StudentName與StudentID只能在初始化時賦予其值。 public class Student { public Student() { } public Student(string studentName,string studentID) { StudentName = studentName; StudentID = studentID; } public string StudentName { get; init; } = "Default Name"; public string StudentID { get; init; } = "00000000"; } 如果在此時撰寫以下程式碼: Student DemoStudent = new Student(); DemoStudent.StudentName = "Test Name"; 編譯器便會無法編譯並且擲回錯誤。 而如果要建立學生名稱為「Test Name」,學生ID為「0001」的學生,則需要寫成: Student DemoStudent = new Student() //物件初始化運算式 { StudentName = "Test Name"; StudentID = "0001" }; 或是 Student DemoStudent = new Student("Test Name","0001"); //藉由型別的建構式初始化StudentName以及StudentID。 === 最上層陳述式或稱頂級語句 === 在以前的版本,開發者在撰寫最上層陳述式(如Program.cs)程式碼時,需要包含完整的namespace與class架構,因此如果要撰寫Hello World程式時,程式碼就會是: using System; namespace ConsoleApp1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sole.WriteLine("Hello World!"); } } } 但是在C# 9之後,最上層陳述式的程式碼不需要包含namespace以及class,可將其簡化為: using System; Console.WriteLine("Hello World!"); //或者簡化為一行語句: System.Console.WriteLine("Hello World!"); 注意, 一個程式中, 只能有一個檔案使用頂級語句, 並且頂級語句必須位於名稱空間或型別定義之前。 ===lambda棄元引數=== Func<int, int, int> zero = (_, _) => 0; Func<int, int, int> func = delegate (int _, int _) { return 0; }; 在 C# 9 之前,即便不使用的 Lambda 引數也需要給它命名。C# 9 支援棄元引數一方面簡化了命名,另一方面也節省了記憶體分配。更重要的是它使得程式設計的意圖更明確,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引數是不用的,增強了程式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只能初始化的設定器=== Init only setters,只能透過物件初始化進行賦值的屬性。 public class InitDemo { public string Start { get; init; } public string Stop { get; init; } } // initDemo.Start = "Now"; // Error // initDemo.End = "Tomorrow"; // Error var initDemo = new InitDemo { Start = "Now", Stop = "Tomorrow" }; ===函式指標=== 使用 delegate* 可以宣告函式指標。 unsafe class FunctionPointer { static int GetLength(string s) => s.Length; delegate*<string, int> functionPointer = &GetLength; } public void Test() { Console.WriteLine(functionPointer("test")); // 4; } ===跳過本地初始化=== [System.Runtime.CompilerServices.SkipLocalsInit] static unsafe void DemoLocalsInit() { int x; // 注意, x 沒有初始化, 輸出結果不確定; Console.WriteLine(*&x); } ===原生整數型別=== 兩個新的整數型別 nint 和 nunit , 依賴宿主機以及編譯設定。 ===協變返回型別=== 協變返回型別為重寫方法的返回型別提供了靈活性。覆蓋方法可以返回從被覆蓋的基礎方法的返回型別派生的型別。 class Person { public virtual Person GetPerson() { return new Person(); } } class Student : Person { public override Student GetPerson() { return new Student(); } } ===模組初始化程式碼=== ModuleInitializerAttribute 為元件 (assembly) 定義初始化程式碼, 當初始化/載入時執行, 可以類比類的靜態建構函式, 但是是元件級別的。 * 必須是靜態的、無引數的、無返回值的方法; * 不能是範型方法,也不能包含在範型類中; * 不能是私有函式,必須是公開 (public) 或者內部 (internal) 的函式; ===靜態 lambda 表示式=== static 修飾符新增到 lambda 表示式或匿名方法 。這將無法捕獲區域性變數或例項狀態,從而防止意外捕獲其他變數。 ===分部方法擴充套件=== 移除了分部方法的下述限制: * 必須具有 void 返回型別。 * 不能具有 out 引數。 * 不能具有任何可訪問性(隱式 private )。 ===初始化表示式的簡化=== 如果建立物件的型別已知時,可以在new表示式中省略該型別。 Point p = new(1, 1); Dictionary<string, int> dict = new(); Point[] points = { new(1, 1), new (2, 2), new (3, 3) }; var list = new List<Point> { new(1, 1), new(2, 2), new(3, 3)}; ===在本地函式上新增標記=== using System.Diagnostics; using System.Diagnostics.CodeAnalysis; namespace CoreApp2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ditional("DEBUG")] static void DoSomething([NotNull] string test) { System.Console.WriteLine("Do it!"); } DoSomething("Doing!"); } } } ===GetEnumerator 擴充套件=== 可以為任意型別新增一個 GetEnumerator 擴充套件方法, 返回一個 IEnumerator 或者 IAsyncEnumerator 例項, 從而在 foreach 迴圈中使用。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Collections.ObjectModel; namespace CoreApp2 { public static class Extensions { public static IEnumerator<T> GetEnumerator<T>(this IEnumerator<T> enumerator) => enumerator;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Enumerator<string> enumerator = new Collection<string> {"A", "B", "C"}.GetEnumerator(); foreach (var item in enumerator) { Console.WriteLine(item); } } } } ===模式匹配增強=== Type patterns 型別匹配,判斷一個變數的型別 object obj = new int(); var type = obj switch { string => "string", int => "int", _ => "obj" }; Console.WriteLine(type); // int Relational patterns 關係匹配: class Person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a, int b) { name = a;age = b; } public void Deconstruct(out string a,out int b){a = name;b = age; }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ar person1 = new Person("Alice", 40); var inRange = person1 switch { (_, < 18) => "less than 18", (_, > 18) => "greater than 18", (_, 18) => "18 years old!" }; Console.WriteLine(inRange); // greater than 18 } } Conjunctive and patterns 邏輯合取匹配: // And pattern var person1 = new Person("Alice", 40); var ageInRange = person1 switch { (_, < 18) => "less than 18", ("Zhang Zhimin", _) and (_, >= 18) => "Alice is greater than 18" }; Console.WriteLine(ageInRange); // Alice is greater than 18 Disjunctive or patterns 邏輯析取匹配: // Or pattern var person1 = new Person("Alice", 40); var ageInRange = person1 switch { (_, < 18) => "less than 18", (_, 18) or (_, > 18) => "18 or greater" }; Console.WriteLine(ageInRange); // 18 or greater Negated not patterns 邏輯非匹配 // Not pattern var person1 = new Person("Alice", 40); var meOrNot = person1 switch { not ("Alice", 40) => "Not me!", _ => "Me :-)" }; Console.WriteLine(meOrNot); // Me :-) Parenthesized patterns 帶括號的優先順序匹配: // Parenthesized patterns var is10 = new IsNumber(true, 10); var n10 = is10 switch { ((_, > 1 and < 5) and (_, > 5 and < 9)) or (_, 10) => "10", _ => "not 10" }; Console.WriteLine(n10); // 10 ==C# 10的特性== ===record struct=== 解決了 record 只能給 class 而不能給 struct 用的問題: record struct Point(int X, int Y); ===sealed record ToString 方法=== 可以把 record 裡的 ToString 方法標記成 sealed ===struct 無參建構函式=== 無參建構函式使得new struct() 和 default(struct) 的語義不一樣 ===用with建立新的匿名型別物件=== var x = new { A = 1, B = 2 }; var y = x with { A = 3 }; 這裡 y.A 將會是 3 。 ===全域性的 using=== 可以給整個專案啟用 using,不需要每個檔案都寫一份。 ===檔案範圍的 namespace=== 以前寫 namespace 還得帶一層大括號。現在如果一個檔案裡只有一個 namespace 的話,直接在檔案開頭寫:namespace MyNamespace; ===常量字串插值=== const string x = "hello"; const string y = $"{x}, world!"; ===lambda的改進=== ====lambda 可以帶 attributes==== f = [Foo] (x) => x; // 給 lambda 設定 f = [return: Foo] (x) => x; // 給 lambda 返回值設定 f = ([Foo] x) => x; // 給 lambda 引數設定 ====指定返回值型別==== 此前 C# 的 lambda 返回值型別靠推導,C# 10允許在引數列表之前顯式指定 lambda 返回值型別: f = int () => 4; ====支援 ref 、in 、out 等修飾==== f = ref int (ref int x) => ref x; // 返回一個引數的引用 ==== 頭等函式==== 函式可以隱式轉換到 delegate,於是函式上升為頭等函式(first function): void Foo() { Console.WriteLine("hello"); } var x = Foo; x(); // hello ====自然委託型別==== lambda 可自動建立自然委託型別,於是不再需要寫出型別: var f = () => 1; // Func<int> var g = string (int x, string y) => $"{y}{x}"; // Func<int, string, string> var h = "test".GetHashCode; // Func<int> ====CallerArgumentExpression==== 使用CallerArgumentExpression這個attribute,編譯器會自動填充呼叫引數的表示式字串,例如: void Foo(int value, [CallerArgumentExpression("value")] string? expression = null) { Console.WriteLine(expression + " = " + value); } 當你呼叫 Foo(4 + 5) 時,會輸出 4 + 5 = 9。這對測試框架極其有用 ===tuple 的混合定義和使用=== int y = 0; (var x, y, var z) = (1, 2, 3); 於是 y 就變成 2 了,同時還建立了兩個變數 x 和 z,分別是 1 和 3 。 ===介面支援抽象靜態方法=== .NET 6中這個特性為preview特性。 ===泛型 attribute=== ===在方法上指定 AsyncMethodBuilder=== 在方法上用 [AsyncMethodBuilder(...)],來使用自己實現的 async method builder,代替自帶的 Task 或者 ValueTask 的非同步方法構造器。有助於實現零開銷的非同步方法。 ===line 指示器支援行列和範圍=== 以前 #line 只能用來指定一個檔案中的某一行,現在可以指定行列和範圍: #line (startLine, startChar) - (endLine, endChar) charOffset "fileName" // 比如 #line (1, 1) - (2, 2) 3 "test.cs" ===巢狀屬性模式匹配改進=== 以前在匹配巢狀屬性的時候需要這麼寫: if (a is { X: { Y: { Z: 4 } } }) { ... } 現在只需要簡單的: if (a is { X.Y.Z: 4 }) { ... } ===改進的字串插值=== 實現接近零開銷的字串插值。 ===Source Generator v2=== 包括強型別的程式碼構建器,以及增量編譯的支援等 ==C# 11的特性== ===泛型屬性=== C# 11 開始支援屬性(attribute)為泛型類,即允許宣告基類為System.Attribute的泛型類: public class GenericAttribute<T> : Attribute { } ===靜態介面方法=== C# 11 開始允許介面中定義靜態方法(包括運算子過載方法),實現該介面的類必須包含該靜態方法: public interface IGetNext<T> where T : IGetNext<T> { static abstract T operator ++(T other); } ===無符號右移運算子 >>>=== 新增無符號右移運算子 >>>,用於對帶符號數進行邏輯右移。 ===泛型數學支援=== 對泛型及其物件進行數學操作的支援。基於靜態介面方法特性,自 .NET 8.0 起,在System名稱空間中提供數學運算相關泛型介面,以支援泛型的運算操作: public static TResult Sum<T, TResult>(IEnumerable<T> values) where T : INumber<T> where TResult : INumber<TResult> { TResult result = TResult.Zero; foreach (var value in values) { result += TResult.Create(value); } return result; } ===字串內插中的換行符=== 允許內插字串中{與}內的文字跨多個行 ===原始字串文字=== 原始字串文字以 """ 開始並以 """ 結束,允許多行字串,若為多行字串則以單獨的一行 """ 結束,且字串的縮排以末尾的 """ 的起始位置為基準。原始字串文字不進行任何轉義操作,但允許字串內插(開頭的 $ 數量代表內插所需要的花括號數): var x = 1; var y = 2; var code1 = """int i = 0;"""; var code2 = $"""int x = {x};"""; var code3 =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const char *s = "{y} = {{y}}"; // {y} = 2 return 0; } """; Console.WriteLine($"code1:\n{code1}\n"); Console.WriteLine($"code2:\n{code2}\n"); Console.WriteLine($"code3:\n{code3}\n"); ===UTF-8 字串字面量=== 可以對字串字面量指定 u8 字尾來指定 UTF-8 字元編碼的字串字面量,其型別為ReadOnlySpan<byte>: ===列表模式=== 使用[和]可以定義列表模式,用於模式匹配: int[] numbers = { 1, 2, 3 }; Console.WriteLine(numbers is [1, 2, 3]); // True Console.WriteLine(numbers is [1, 2, 4]); // False Console.WriteLine(numbers is [1, 2, 3, 4]); // False Console.WriteLine(numbers is [0 or 1, <= 2, >= 3]); // True ===數值 IntPtr 和 UIntPtr=== C# 11 起 nint 和 nuint 型別的別名分別為 IntPtr 和 UIntPtr(C# 9 中它們僅被認為是“相似”的)。 ===改進了方法組向委託的轉換=== 最佳化了方法組向委託轉換的效能。例如下述程式碼中,在 C# 11 前,Sum 比 SumMethodGroup 效能更高: static readonly List<int> Numbers = Enumberable.Range(0, 100).ToList(); public int Sum() { return Numbers.Where(x => Filter(x)).Sum(); // <- faster } public int SumMethodGroup() { return Numbers.Where(Filter).Sum(); // <- slower } static bool Filter(int number) { return number > 50; } == 程式的執行 == C#通常不被編譯成為能夠直接在計算機上執行的二進位制原生代碼。與Java類似,它被編譯成為中間程式碼(Microsoft Intermediate Language),然後透過.NET Framework的虛擬機器——被稱為-{zh-hans:通用語言執行庫;zh-hant:通用語言執行層}-——執行。 所有的.Net程式語言都被編譯成這種被稱為通用中間語言的中間程式碼。因此雖然最終的程式在表面上仍然與傳統意義上的可執行檔案都具有“.exe”的字尾名。如果計算機上沒有安裝.Net Framework,那麼這些程式會彈出對話方塊,要求使用者下載.net framework。 在程式執行時,.Net Framework將中間程式碼翻譯成為二進位制機器碼,從而使它得到正確的執行。最終的二進位制程式碼被儲存在一個緩衝區(Buffer)中。所以一旦程式使用了相同的程式碼,那麼將會呼叫緩衝區中的版本。這樣如果一個.Net程式第二次被執行,那麼這種翻譯不需要進行第二次,速度明顯加快。 == 標準化 == 微軟公司已經向ECMA申請將C#作為一種標準。在2001年12月,ECMA釋出了ECMA-334 C#語言規範。C#在2003年成為一個ISO標準(ISO/IEC 23270)。現在有一些獨立的實現正在進行,包括: * 自由軟體基金會的dotGNU Portable.NET * Mono * Baltie - C# IDE for children and young Baltie == 示例 == === C# 的Hello World程式 === 下面是一個在-{zh:命令列;zh-hans:命令列;zh-hant:命令提示字元}-上輸出Hello World的小-{zh:程式;zh-hans:程式;zh-hant:程式}-,這種-{zh:程式;zh-hans:程式;zh-hant:程式}-通常作為開始學習-{zh:程式;zh-hans:程式;zh-hant:程式}-語言的第一個步驟: using System; namespace ConsoleApp1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sole.WriteLine("Hello World!"); } } } == 實現 == 微軟正在引領開源參考 C# 編譯器和工具集的開發。 第一個編譯器 Roslyn編譯成中間語言(IL),第二個編譯器 RyuJIT, 是一個 JIT(即時)編譯器,它是動態的,進行動態最佳化並編譯將 IL 轉換為 CPU 前端的本機程式碼。 RyuJIT 是開源的,用 C++ 編寫。 Roslyn 完全是用 託管程式碼 (C#)編寫的,已經開放並且功能以 API 的形式出現。因此,它使開發人員能夠建立重構和診斷工具。 官方實現的兩個分支是 .NET Framework(閉源,僅限 Windows)和 .NET Core(開源,跨平臺);它們最終融合為一個開源實現:.NET 5.0。 在 .NET Framework 4.6 中,新的 JIT 編譯器取代了前者。 其他 C# 編譯器(其中一些包括公共語言基礎結構和 .NET 類庫的實現): * 微軟的-{zh:Rotor;zh-hans:Rotor;zh-hant:轉軸}-專案(Rotor Project,目前稱為),提供了-{zh-hans:通用語言執行庫;zh-hant:通用語言執行層}-(Common Language Runtime)的實作與C# 編譯器。但是Shared Source Common Language Infrastructure在2006年的2.0版後就停止了。 * 由Microsoft贊助的Mono -{zh:專案;zh-hans:專案;zh-hant:專案}-提供了C# 編譯器,它提供了一個開源 C# 編譯器、一個完整的 CLI 開源實現,同時也接近百分之百地實作了.NET Framework-{zh:類庫;zh-hans:類庫;zh-hant:類別庫}-。而Mono後來衍伸出由微軟認可的第三方套件Xamarin。 * Dot GNU 專案(現已停產)也提供了另一個自由版本的C# 編譯器,也提供了.NET Framework-{zh:類庫;zh-hans:類庫;zh-hant:類別庫}-的實作。 遊戲引擎 Unity 使用C# 作為其主要指令碼語言。由於Microsoft 捐贈了 24,000 美元, Godot 遊戲引擎實現了一個可選的 C# 模組。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C# Language Specification (MSDN) * ECMA-334 C# Language Specification (.pdf) * ISO/IEC 23270:2003 C# Language Specification * Visual Studio Code * Download .NET * Visual C# .NET入門 (MSDN) * MCS: Mono C# 編譯器 * Visual Studio Community * Visual C# Logo * C#教學 * C# 教材目錄 Category:.NET程式語言 Category:C語言家族 Category: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 Category:基於類的程式語言 Category:Ecma標準 Category:2000年建立的程式語言
西班牙
西班牙王國(),通稱西班牙(),是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首都及最大城市為馬德里。其大部分領土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佔到了伊比利亞半島總面積之六分之五。西班牙其他領土還包括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以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該國大陸南部與直布羅陀接壤;東南部靠地中海;北倚法國、安道爾和比斯開灣;西邊是葡萄牙和大西洋。按面積算,西班牙為歐洲聯盟的第二大國家,也是人口第四多的歐盟成員國。 大約42,000年前,現代人類首次抵達伊比利亞半島。古老的伊比利亞和凱爾特部落以及其他當地民族居住在該地區,與外國地中海文化保持聯絡。古時盛產銀礦,在迦太基征服伊利比亞後是漢尼拔遠征羅馬的重要助力。第二次布匿戰爭後為羅馬統治,建立西班牙行省。西羅馬帝國衰亡後,中歐和北歐部落向伊比利亞半島遷移,西哥特人在五世紀成為半島的主導力量,建立西哥特王國。八世紀初,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被倭馬亞哈里發征服,在伊斯蘭統治早期,安達盧斯成為以科爾多瓦為中心的半島主導力量。公元732年,在圖爾戰役中鐵錘查理阻擋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倭馬亞王朝對法蘭克王國的侵襲,終結了穆斯林勢力在歐洲的擴張。之後在法國等國家的扶植下,伊比利亞北部出現了幾個基督教王國,其中主要是萊昂、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葡萄牙和納瓦拉向南進行了斷斷續續的軍事擴張,被稱為收復失地運動,使得伊利比亞再次皈依基督教,這場戰爭最終以基督教國家擊滅格拉納達酋長國而告終。 1492年,西班牙王國建立,隨後其開始殖民擴張,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並於1581年吞併葡萄牙王國後達到極盛。帝國廣袤的疆域使得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語,令西班牙語成為世界上總使用人數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語言。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後,西班牙開始衰弱,之後被法國,英國,荷蘭數次擊敗,淪為歐洲二流國家。1898年,美西戰爭中的西班牙喪失幾乎所有海外殖民地,國內對於王室的專制愈發不滿。1931年西班牙爆發騷亂,國王阿方索十三世被迫退位,4月14日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建立。然而由於左右翼矛盾極為尖銳,西班牙內戰於5年之後爆發。1939年,右翼勢力取得全面勝利,共和國政府倒臺,獨裁者佛朗哥執政。佛朗哥在位期間,用巧妙的外交手段避開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在冷戰中倒向美國。1955年西班牙加入聯合國,進入全球市場,其經濟發展與工業化速度大大加快,1975年時已成為一個較為富裕的工業國家。1977年,在胡安·卡洛斯的推動之下,西班牙民主化並加入歐盟,經歷了深刻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變革。 今天的西班牙是議會民主制和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費利佩六世為國家元首。它是混合資本主義發達經濟體,以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計算,為世界第十六大經濟體。 西班牙還是聯合國、歐盟、歐元區、歐洲委員會(CoE) 、二十國集團(G20)、伊比利亞美洲國家組織(OEI)、地中海聯盟、北約(NATO)(實際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OSCE)、世界貿易組織(WTO) 和許多其他國際組織的成員。近些年受經濟危機影響在發達國家裡失業率偏高。 此外,西班牙在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以西巴尼亞」、「以西把你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 == 歷史 == 西班牙歷史開始於伊比利亞的史前時期,其間經歷了全球帝國──西班牙帝國興衰,如今為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歐盟成員國。 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軍隊(西班牙人統稱他們為摩爾人)入侵,並征服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接下來七百五十年之中,獨立的穆斯林國家相繼建立,而穆斯林控制的區域被稱為阿爾-安達盧斯。同時,北方弱小的基督教國家在天主教勢力支援下展開對半島漫長的收復運動,史稱收復失土運動。隨著1492年取下格拉納達,該運動宣告落幕。收復失土運動使伊比利半島形成了眾多基督教王國,為首的是卡斯提爾王國、阿拉貢王國、納瓦爾王國、葡萄牙王國。除上述四國外,還有卡斯提爾國王兼任君主的萊昂王國、加里西亞王國、託雷多王國、穆爾西亞王國、科爾多瓦王國、哈恩王國、塞維利亞王國、格拉納達王國、阿斯圖裡亞斯親王國、阿拉瓦侯國、比斯開莊園、莫利納莊園(以上諸國與卡斯提爾王國形成卡斯提爾聯合王國);阿拉貢國王兼任君主的巴塞隆那伯國、瓦倫西亞王國、馬略卡王國(以上諸國與阿拉貢王國形成阿拉貢聯合王國)。 1469年,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與阿拉貢王子費迪南聯姻,1474年,伊莎貝拉即位為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一世,1479年,費迪南即位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兩人的聯姻使兩人得以共同統治絕大部分西班牙領土,史稱天主教雙王。直到費迪南二世強行兼併上納瓦拉地區,成為西班牙全境唯一的君主,從而使西班牙達成統一,然而在1833年之前,西班牙境內的眾多王公各據一方,並未正式形成為單一主權國家。 1492年,天主教雙王拿下格拉納達的同一年,雙王也資助冒險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西班牙殖民帝國興盛的序幕。著名的異端裁判所也在這時建立,大批不願改宗天主教的猶太人和穆斯林被驅逐出國。 伊莎貝拉和費迪南分別於1504年和1516年駕崩後,他們的女兒胡安娜和胡安娜的長子卡爾繼承兩國王位,稱胡安娜女王和卡洛斯一世國王,母子共治,西班牙實現了事實上的統一。事實上胡安娜因被懷疑精神失常而被關在一家修道院裡,實際掌權的君主只有卡洛斯一人。胡安娜於1555年駕崩後,卡洛斯成為唯一君主,特拉斯塔馬拉王朝滅亡。 在接下來三個世紀裡,西班牙諸國成為全球最重要殖民勢力。它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同時也是16世紀大部分時間裡最強大的海權國家。西班牙文學和藝術、各種學術研究和哲學,都在這時繁盛起來。西班牙諸國在美洲建立幅員廣闊的帝國,從加利福尼亞延伸至巴塔哥尼亞,此外還包括西太平洋上多個殖民地。在殖民地源源不斷的財富支援下,西班牙諸國捲入歐洲多次宗教戰爭和政治紛爭中,在這期間,它取得但是最後又失去了廣闊的領土,包括:部分尼德蘭、義大利、法國和德意志,並先後與法國、英國和瑞典爆發了戰爭,並讓尼德蘭在八十年戰爭後獲得獨立國家的地位。在腓力四世的統治下,西班牙在地中海、北非和土耳其帝國進行了數場戰爭。西班牙和諸國在歐洲的眾多戰爭導致西班牙經濟上的重大損失;在17世紀的下半葉,哈布斯堡皇室腐敗的統治最終導致了帝國的衰落。衰敗以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為標誌,這場戰爭最終使西班牙從歐洲的領導地位上滑落,但它仍然是個具優勢的殖民國家。 18世紀,西班牙新的王朝──波旁王朝建立,由於大部分的阿拉貢王冠諸國貴族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反對波旁王朝出身的費利佩五世,因此費利佩五世繼承西班牙諸國的王位後頒布新基本法令,1707年至1716年間相繼取消阿拉貢、加泰隆尼亞、瓦倫西亞、馬略卡等國的議會與自治立法權,使上述諸國納入卡斯提爾王冠的管轄,阿拉貢王冠消滅。波旁王朝的統治者曾努力的復興該國家,並取得了一些成功,這種成功在對美國獨立戰爭的介入中達到了頂峰。但在18世紀末,局勢又開始逆轉。18世紀和19世紀之交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在全歐洲引起了混亂,1808年,半島戰爭爆發,法蘭西皇帝拿破崙一世讓他的兄長約瑟夫·波拿巴(即何塞一世)成為西班牙國王,頒布巴約訥規約,使「西班牙王國」第一次成為這個國家的正式稱呼,但戰爭的失敗使這個新生政權迅速覆滅。1812年,效忠波旁王朝的加的斯議會所透過的「1812年西班牙憲法」,亦沿用「西班牙諸國」作為國號,然而1813年12月,波旁王朝復闢後,費迪南七世卻廢除「1812年西班牙憲法」。 半島戰爭使得西班牙本土對於美洲殖民地的控制力減弱,使得西班牙諸國於美洲的殖民地使以相繼獨立。1836年憲法使得伊莎貝拉二世成為西班牙諸國女王,此後西班牙一直是正式國號,未再變動。1869年憲法授與阿瑪迪奧一世成為西班牙國王,從「西班牙諸國」到「西班牙王國」的轉變,象徵這個國家進一步的統一。然而半島戰爭之後,西班牙在代表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和其他派別的政黨的相互糾纏中變得軟弱不堪,各政黨都沒有足夠的力量組成長期的政權以有效的解決國內的問題。民族主義運動在帝國最後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賓中出現,導致西班牙和美國發生了美西戰爭,結果在19世紀末,西班牙失去了其最後幾塊殖民地。 20世紀初,西班牙的政局越來越動盪,1931年,君主制被廢除,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建立,而後1936年爆發了血腥的西班牙內戰。內戰最後使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領導的民族主義獨裁登臺,西班牙共和國被廢除,並掌握著西班牙政權到1975年。西班牙在二戰時作為中立國,不過許多西班牙志願者都出現在了戰爭雙方的陣營當中。戰後時期國內局勢相對穩定(但是還發生了注目的巴斯克民族解放運動),在60年代和70年代經歷了經濟的快速增長。1975年,佛朗哥去世,由胡安·卡洛斯王子帶領的波旁王室回到國內。儘管國內的緊張局勢仍然存在(如穆斯林移民問題和巴斯克地區問題),但在前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在位期間實行了民主改革與現代化,是歐洲生活水平提高快速的地區之一。現今西班牙為歐盟成員國之一,並主辦過1982年FIFA世界盃及1992年夏季奧運會。2020年8月因胡安·卡洛斯一世涉貪流亡海外,引發民眾上街示威要求廢除君主制。 == 地理 == 西班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地形多山,梅塞塔高原是構成高原與多山地的主幹,西班牙的最高峰是泰德峰,海拔3,718米。北有庇里牛斯山與法國為界。東有地中海。北有大西洋的比斯開灣。地中海式氣候,陽光充足,春秋多雨,年平均降水500-1500毫米。 西班牙氣候可分作下列四環: * 溫帶地中海型氣候:西班牙東部與南部多屬亞熱帶氣候,春、秋皆為雨季,夏季溫度令人感到舒適。高溫紀錄:梅西亞47.2℃,馬拉加44.2℃,華倫西亞42.5℃,阿利坎特41.4℃,馬略卡島40.6℃,巴塞羅那39.8℃,埃爾格拉納多46.6℃。低溫紀錄:加隆拿−13.0℃,華倫西亞−7.2℃,穆爾西亞−6.0℃,阿利坎特−4.6℃,馬拉加−3.8℃,巴塞羅那 -1.0℃ * 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西班牙北部地區擁有寒冷的冬季(通常會降雪)及炎熱的夏季。高溫紀錄:塞維利亞47.0℃,科爾多瓦46.6℃,巴達霍斯45.0℃,阿爾巴塞特與薩拉戈薩42.6℃,馬德里42.2℃,布林戈斯41.8℃,巴利亞多利德40.2℃。低溫紀錄:阿爾巴塞特−24.0℃,布林戈斯−22.0℃,薩拉曼卡−20.0℃,特魯埃爾−19.0℃,馬德里−14.8℃,塞維利亞−5.5℃。 * 北大西洋沿海氣候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氣候和暖,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冬季。高溫紀錄:畢爾包42.0℃,拉科魯尼亞37.6℃,希洪36.4℃。低溫紀錄:畢爾包−8.6℃,奧維多−6.0℃,希洪與拉科魯尼亞 −4.8℃。 * 迦納利群島:地中海型氣候,全年氣溫通常在18℃與24℃之間。高溫紀錄:特內里費42.6℃。低溫紀錄:特內里費8.1℃。 == 行政區劃 == 西班牙的二級行政區劃為自治區,位階相當於美國的州。西班牙的自治區共有17個,自治區之下共劃分為50個省,其中有7個是轄區內僅有一省的「單省自治區」;自治市則有2個(休達、梅利利亞),均位於鄰接摩洛哥的地中海沿岸。省及自治市內轄有若干市鎮,截至2016年全國共有8124個 地方自治團體登記資料() - 。西班牙另在地中海擁有3個主權地(),由中央政府直接管治。 == 領土糾紛 == === === 西班牙政府至今要求英國交還西班牙南部一個面積極小的半島即直布羅陀。1704年,英國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征服了直布羅陀。由於戰爭失利,西班牙遂於1713年簽訂的《烏得勒支和約》中將直布羅陀永遠割讓予英國。戰後多年來,直布羅陀的人民一直希望繼續接受英國統治,並在多次公投中以絕對多票支援英國的統治。聯合國於方案2231(XXI)及方案2353(XXII)中要求英國及西班牙就直布羅陀問題達成協議以結束殖民狀態。西班牙政府宣稱聯合國的解決方案凌駕於《烏得勒支和約》之上,因此作出了收回領土的要求。除統治權問題外,疆界劃分亦令兩國爭議不斷。目前聯合國承認直布羅陀為非自治領土。 目前也因為2016年的英國去留歐盟公投,直布羅陀96%選民選擇留在歐盟,引發西班牙再次對其主權申索主張,也是英國脫歐談判卡關的原因之一,因為西班牙鄰近直布羅陀的地區之人一部分至此工作、旅遊,英國脫歐後可能使這些更不方便。 === 其他國家聲稱在西班牙擁有主權的地區 === 摩洛哥聲稱擁有非洲北部的休達、梅利利亞及無人居住地區戈梅拉島、胡塞馬群島、舍法林群島及佩雷希爾島等島嶼。摩洛哥指上述地區是由西班牙於摩洛哥無法自我保護時奪去,在此之前摩洛哥未與西班牙簽定任何條約割讓該等土地。西班牙則稱上述土地乃在回教勢力入侵,即公元711年前西班牙王國的一部分。西班牙亦指摩洛哥只為地理原因要求得到該批土地。埃及對西奈半島的主權與土耳其對伊斯坦堡的擁有權常被視為西班牙主張的支援論點。 葡萄牙從未認可西班牙於奧利文薩的主權,原因是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規定西班牙需將該土地還予葡萄牙,西班牙則指維也納會議決策的先決條件是要維持巴達荷斯條約的完整。 thumb|馬德里太陽門 thumb|馬德里太陽門 == 獨立運動 == 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是西班牙境內的獨立運動,其目標是將加泰隆尼亞獨立出西班牙成為主權國家。今日相對於西班牙其他地區,加泰隆尼亞在文化發展上更獨立自主。作為當地第一母語的加泰隆尼亞語,與西班牙語同為西班牙的官方語言,兩者雖然同是屬於印歐語系拉丁語族,卻有明顯的差異。加泰隆尼亞是西班牙國內經濟比較發達、獨立意識也是比較鮮明的地區,多數人認為其他地區在免費分享他們的經濟成果。2014年9月11日,數十萬人在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首府巴塞隆納遊行,要求舉行獨立公投。 2014年11月9日加泰隆尼亞舉辦無法律效力的獨立公投,因屬違憲公投,投票所沒有投票權人名冊,只要拿身份證就可以到任何一個投票所投票,最後,共有兩百二十萬人上街投票(投票率約40%)。其中,80.7%贊成完全脫離西班牙獨立,11.1%贊成與西班牙組成聯邦,4.6%贊成維持統一。西班牙政府表示,公投違法。憲法法院在9月29日做出裁決說,憲法法院將審查這項公投的合法性,這事實上等於是技術性阻止和擱置了公投計劃直到永遠。 2017年10月27日,經加泰羅尼亞地方議會表決,以70票贊成、10票反對、2票棄權的結果單方面宣佈加泰羅尼亞從西班牙獨立。並由政府主席普伊格德蒙特簽署獨立宣言,正式建立“加泰羅尼亞共和國”。但未得到國際社會承認。加泰羅尼亞獨立宣言透過的數小時內,西班牙參議院便以壓倒性的票數透過啟動憲法155條議案,強行接管加泰隆尼亞地區並強制解散加泰隆尼亞地方議會。此次尋求獨立的行為也引發西班牙憲政危機及政治動盪並持續至今。 == 經濟 == 西班牙在世界範圍內屬於發達的工業國,屬於東擴前的舊已開發歐盟內部較貧窮的國家。不過和東歐的歐盟新成員相比,如匈牙利(中歐)、波蘭、羅馬尼亞等,西班牙要更富裕先進。2018年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在30,697美元,屬於世界上高度發展的歐洲先進工業國家之列。 === 工業 === 西班牙的製造業發達。西班牙是世界造船國,也是汽車生產大國,但僅擁有少量的民族品牌。西班牙比較廣為人知的轎車品牌是西亞特。 著名皮具及時裝品牌羅意威於1846年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創立。平價時裝品牌颯拉,全球7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3100家分店,為歐洲最大的時裝零售商。和颯拉屬於同一個集團的Massimo Dutti創辦於1985年,颯拉和Massimo Dutti都屬於西班牙著名集團印地紡。 === 觀光業 === 西班牙在歐洲和世界上是非常著名的旅遊勝地,有著很舒適的地中海氣候並且陽光充足,是很多旅行者的度假天堂。在2010年西班牙的觀光人口數量達到了5千3百萬,排到在全世界第四位,僅次於第一位的法國、第二位的美國和第三位的中國,在2010年觀光業在西班牙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佔8.9%,並且在觀光業上的年收入總值世界排名第二位,僅次於美國。世界經濟論壇(WEF)每兩年公佈一次《全球旅遊與觀光競爭力報告》,2015年西班牙首次登上「全球最具旅遊競爭力」國家的冠軍寶座,更是專家認為對觀光客最友善的國家。 === 失業率 === 西班牙近年來的經濟改革效果卓越,不過失業率持續高升。根據統計,到2013年3月底,西班牙共有620萬人失業,失業率高達27.2%,為近19年來最高,也是17個歐元區國家中最高失業率,在2017年12月失業率為16.4%。 === 社會福利 === 西班牙實行12年免費教育,大專院校眾多,一方面因為國家設立獎學金令一般大眾的後代就學普及,另一方面為了接受大量的外籍學生。社會福民接受教育的權利,貧困戶和低收入戶的兒女上學完全免費。 西班牙的醫療費用在一般的情況下完全免費,例如西班牙公民或者是持有西班牙本地合法有效證件並有合法工作(留學生簽證不包括在內)的人都可以免費享受醫療保險,包括他們的子女。購買藥物的時候政府會與病人共同承擔藥費。 在多人口家庭(指的是一家人裡面人數多於5個人,也就是說父母算2個人在加上3個孩子)國家會給予一定的幫助和補助。除了像普通家庭一樣的免費教育以外,到了大學,普通家庭還是要交一小部分的學費(西班牙稱作註冊費),然而多人口家庭就可以享用到獨特的價格。 === 貨幣 === 西班牙使用歐元;歐元面世前使用比塞塔,硬幣面額有1、5、25、100和500比塞塔,紙鈔面值有200、500、1000、2000、5000、10000比塞塔。歐元對比塞塔的兌換率為1:166.386。 == 交通運輸 == === 水運 === 西班牙內河不利航行,海運卻很發達,與世界各大港口之間,都有忙碌的貨運。11個海港年貨運量都在1000萬噸以上,阿爾赫西拉斯吞吐量4000多萬噸。阿爾赫西拉斯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客運港,每年數以百萬計的旅客從這裡乘船,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前往非洲。 === 航空 === 西班牙的航空事業非常發達。共有民航機場47個,26個為國際機場。15個機場的客運量在200萬人次以上。馬德里的巴拉哈斯機場每年客運量3000多萬人次,與巴塞羅那的埃爾普拉特機場、馬略卡島上的帕爾馬機場是全國三大機場。西班牙不僅國際航線密集,國內航班也很頻繁。馬德里到巴塞羅那每半小時就有一航班,便捷的航空有力地促進了旅遊業。 === 鐵路 === 西班牙的鐵路主要為1,668毫米的寬軌線路,由國營的西班牙國家鐵道網公司(RENFE)運營。1992年,馬德里到塞維利亞之間的高速鐵路投入執行。2008年馬德里和巴塞羅那之間也開通了高速鐵路。目前高速鐵路1636.2千米,普通鐵路17074千米,客運量50億人次,貨運3090萬噸。 === 公路 === 截至2015年,總長達16.6萬公里,約1.7萬公里。公路網覆蓋全國,客運量13.08億人次,貨運能力6956萬噸,貨運車輛530萬輛。 == 政治 == 西班牙是君主立憲制政體,有世襲的君主和兩院。國王為國家元首和三軍統帥、宗教領袖。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掌握立法權。首相(正式名稱為政府主席)領導的政府行使行政權。首相由國王提名,並由國王任命。 目前西班牙實行的是1978年西班牙憲法,這是西班牙的第一部民主憲法,內容由時任議長蘭德里諾·拉維萊·阿西納等法律界專家起草,於1978年實施,結束了將近40年的佛朗哥獨裁時期,是西班牙向民主體制轉變的重要里程碑。該部憲法規定西班牙的國家主權屬於全體西班牙人民,政體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西班牙君主是虛位元首,君主代表國家但不享有實權,行政權由首相掌理,立法權則由國會參、眾議院掌理。然而,西班牙憲法在落實後遇到多次挑戰。例如20世紀末的巴斯克分離主義,以及歷史悠久的加泰隆尼亞分離主義所導致的憲政危機,使《西班牙憲法》第155條的認受性受到挑戰。 === 行政區劃 === 西班牙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及2個自治市,下設50個省。 * 安達盧西亞 * 阿拉貢自治區 * 阿斯圖裡亞斯 * 巴利阿里群島 * 巴斯克自治區 * 加那利群島 * 坎塔布裡亞 * 卡斯蒂利亞-拉曼恰 * 卡斯蒂利亞-萊昂 * 加泰羅尼亞 * 埃斯特雷馬杜拉 * 加利西亞自治區 * 馬德里自治區 * 穆爾西亞自治區 * 納瓦拉 * 拉里奧哈 * 瓦倫西亞自治區 * 休達自治市 * 梅利利亞自治市 == 人口 == 截至2016年7月,西班牙人口為46,468,102;根據2015年7月統計,擁有西班牙國籍人數為41,996,253。永久居留西班牙外籍人士(移民及難民)約為4,426,811,佔總人口的9.54%。 === 語言 === 西班牙有四種主要的語言,除了西班牙語為全國的官方語言外,其餘三種為地區級官方語言: * 西班牙語(又稱卡斯蒂里亞語),通行於西班牙全國各地。 * 加泰羅尼亞語(又稱巴倫西亞語),用於加泰羅尼亞、瓦倫西亞和巴利阿里群島。 * 巴斯克語,用於巴斯克地區。 * 加利西亞語,用於加利西亞地區。 加泰羅尼亞語、加利西亞語和卡斯蒂利亞語(後者通常被稱為“西班牙語”)都來源於拉丁語,並有各自的方言。而巴斯克語則與其餘三種語言有不同的起源,現在認為巴斯克語是已經消亡的伊比利亞語族的最後火種,在羅馬人到達伊比利亞半島前被廣泛使用。同時還存在還有其它一些現在仍在使用的羅曼語族方言,如在阿斯圖里亞斯和部分León地區使用的阿斯圖里亞斯語或稱Bable,在部分阿拉貢地區使用的阿拉貢語,在加泰羅尼亞西北角的Val d'Aran使用的Aranese。在美國的西班牙人使用的是在西班牙西南部的方言。 === 宗教 === 西班牙人主要信仰天主教,最重要的少數民族是吉普賽人。現代也有大量無信仰人士和其他宗教信徒。 === 城市 === 西班牙有許多世界知名旅遊城市,如馬德里、巴塞隆納、瓦倫西亞等。以下為西班牙前二十大城市: 排名 城市 行政區 人口 (2014)INE (provisional report). 1 January 2012. 1 馬德里 3,165,235 2 巴塞隆納 1,602,386 3 瓦倫西亞 786,424 4 塞維亞 696,676 5 薩拉戈薩 666,058 6 馬拉加 566,913 7 穆爾西亞 439,712 8 帕爾瑪 399,093 9 拉斯帕爾馬斯 382,283 10 畢爾包 346,574 11 阿利坎特 332,067 12 哥多華 328,041 13 巴利亞多利德 306,830 14 維戈 294,997 15 希洪 275,735 16 奧斯皮塔萊特-德略佈雷加特 253,518 17 拉科魯尼亞 244,810 18 維多利亞 242,082 19 格拉納達 237,540 20 埃爾切 230,224 == 文化 == 除了對音樂世界有龐大貢獻(弗拉明戈舞和吉他),西班牙各地擁有五花八門的文化表現如塞爾特傳統與舉世有名的料理與建築。曾經一致地受歡迎的鬥牛卻於今日卻頗受爭議。西班牙民風可說是奔放熱情。在2005年7月3日,西班牙成為全球第三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 教育 == 一般說來,西班牙的教育是五育均衡的。西班牙是由17個自治區組成的王國,每個自治區是獨立的,所以全國沒有統一的各學科計劃和大綱,有意思的是,西班牙政府嚴格規定了各科的教時。 西班牙的老師有權根據學校的條件、學生的水平、當地的特點,決定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種沒有統一大綱,只有規定時數的做法,既保證了各科教學的時間,又讓各科的教學提供了創造的空間。 在西班牙1992年頒佈的規定裡,學校規定義務教育下,每班學生不得多於25人,而且每週總學習時數25小時,其中體育必須佔3小時。 西班牙學校每週3小時的體育課,根據學校地理環境的差別,有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包括舞蹈、足球、籃球、排球、藝術體操、體操、田徑、游泳、拳術、柔道。 在西班牙,從上百萬人口的大都市到幾百人口的小山村,學校都有著現代化的體育教學設施,體操館、健身房等,城鄉學校都有。 除了正式的體育課程,西班牙學校的課外活動裡,學生每學期可以選擇學習一個運動專案。4年下來,學生就能學會8個運動專案。 孩子們從10歲起就進入自己喜歡的運動專案,週六參加學校所在地區組織的校際比賽。這些比賽只在週末舉行,持續時間長,往往持續整個學年。 知名大學包括馬德里理工大學、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巴塞隆納大學、巴塞隆納自治大學、龐培法布拉大學、ESADE商學院、IE商學院、IESE商學院。 == 體育 == 西班牙於1982和1992年先後舉行世界盃和奧林匹克運動會。 === 足球 === 西班牙國家足球隊是1964,2008和2012三屆歐洲盃冠軍,並於2010年南非世界盃足球賽首度奪冠,培養了阿爾弗雷多·迪斯蒂法諾,路易斯·蘇亞雷斯·米拉蒙特斯,布達堅奴,米歇爾,路易斯·恩裡克,塞爾希奧·布斯克茨,哈維,伊涅斯塔等世界級球星,西班牙國家女子足球隊也取得成功,她們在2023年澳新女子世界盃取得首座國際賽事。俱樂部層面,有著眾多百年俱樂部如皇家馬德里,巴塞羅那,馬德里競技,塞維利亞以及西班牙人等世界頂級足球俱樂部,在歐洲冠軍聯賽中也都經常會取得出色的成績。 *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 *西班牙足球乙級聯賽 *西班牙國王盃 *西班牙超級盃 *西班牙運動員列表 === 網球 === 西班牙是網球大國,從90年代就出現了不少網壇名將,在法國網球公開賽與其他紅土賽事,有傑出的表現,如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康奇塔·馬丁內斯、塞爾希·布魯格拉、卡洛斯·莫亞、阿爾韋特·科斯塔、胡安·卡洛斯·費雷羅、紅土之王的拉斐爾·納達爾和加碧妮·穆古魯扎等等。 === 籃球 === 西班牙也是籃球大國,從90年代開始出現了不少籃壇名將,在2006年世界籃球錦標賽中西班牙擊敗希臘隊奪下冠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西班牙在決賽中敗於美國夢之隊獲得亞軍。 === 羽毛球 === 西班牙進入90年代開始迎來熱潮,從90年代就出現第一位女子羽壇名將,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卡羅列娜·馬琳擊敗印度的普薩拉·文卡塔·辛德胡奪下冠軍,成為西班牙首位“雙料冠軍”的女子選手。 === 其他活動 === * F1:費爾南多·阿隆索 * 魔術:西班牙的紙牌魔術聞名世界,著名的魔術師有阿圖羅·阿斯卡尼奧(被譽為西班牙紙牌魔術之父),胡安·塔馬里斯 * 世界摩托車錦標賽:馬克·馬爾克斯 == 治安情形 == thumb|西班牙騎警 近年來因大批來自北非、中南美及東歐國家之移民先以各種渠道偷渡入境西班牙,復以西班牙為橋頭堡轉進歐盟其他國家,或逕於西班牙非法居留淪為無合法居留證件之「非法移民」,並以打黑工或行竊、搶劫、販毒等方式謀生;再者由於西班牙警力不足及缺乏具嚇阻力的法律制裁以及遣返困難等因素,導致西班牙治安急劇惡化。主要大城如馬德里、巴塞隆納、塞維利亞、巴倫西亞治安皆急速惡化,搶竊案件頻傳。歹徒多以外國遊客為首要偷搶目標,受害者尤以身懷鉅額現金的旅遊團體及自助旅行者成為主要被害物件。 西班牙搶竊集團犯案率最高、最猖獗之城市為馬德里、巴塞羅那與塞維利亞,歹徒一般都在觀光景點附近伺機犯案,如馬德里市區的麗池公園、阿託查火車站附近、太陽門、主廣場、加泰羅尼亞議會大道、普拉多美術館、索菲婭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哥倫布廣場、西班牙廣場及跳蚤市場()等以及巴塞隆納桑斯車站、哥特區、加泰羅尼亞廣場、聖家族大教堂及畢加索博物館附近等。外國人最易遭竊或被搶之地點為:觀光勝地、廣場、機場、車站(火車、地下鐵、公車)、車廂、餐廳及娛樂場所等地。 歹徒犯案手法多數皆係遭數名歹徒(一般約3至6人)以下列方式趁當事人不備伺機下手: * 躲在小旅館(Hostal)入口樓梯間,伺機行搶。 * 在街上、地鐵站車廂出入口、餐廳門口等處先故意推擠。 * 佯裝遊客,手中拿著地圖請問方向,或假藉協助提行李,並趁機下手竊走行李內財物。 * 扮成便衣警察,藉故搜查。 * 以衣服被沾汙為由,佯裝提供協助。 * 先蓄意戳破車胎後,於協助更換時趁機下手竊走行李。 * 藉故騷擾,使受害人分心或在地下鐵出入口處用力推倒,甚至由身後緊勒受害者脖子使陷入昏迷,再由同夥下手行搶或直接持刀搶劫。 * 停車後注意不要在車記憶體放貴重物品。常常有人砸車窗,以盜取物品。 近年西班牙經濟嚴重衰退,為降低財政赤字,活絡勞動市場,政府厲行包括勞工法改革、凍結調漲退休金、縮減社福及教育支出等,引起諸多民眾反彈,抗議集會時有可聞。該等集會多屬和平集會,惟偶有場面失控之情。臺灣外交部領務局西班牙概況介紹 === 恐怖活動 === 西班牙巴斯克地區從事分離運動之恐怖組織“埃塔”(ETA)係南歐地區製造恐怖事件最活躍者之一,該組織自1959年成立以來,共計殺死近2000名西班牙政、軍、警界人士及無辜民眾。該組織前後曾於1988年、1992年、1998年、2005年、2006年多次宣佈停火,尋求與西班牙政府展開對話,後因不耐談判程序緩慢,再度進行暴力攻擊,以期迫使西班牙政府迅與之進行和談。後於2011年9月5日再次以「開啟民主程序」為由宣佈無限期停火,迄今尚無暴力活動跡象,但西班牙政府對該組織確否放棄採暴力措施仍持懷疑態度。最終埃塔於2018年宣佈解除武裝,並與中央政府達成和解,當地恐怖活動才得以平息。 == 交通安全 == 當地人駕車習慣欠佳,經常超速及酒後開車。主管交通當局為減低層出不窮之車禍事件及所導致之人員傷亡,自2006年夏季開始實施「點數法」並加重處罰,並於高速公路(時速限制120公里)及隧道內加裝控速攝影系統,目前交通情況已有改善。 == 註釋 == == 延伸閱讀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西班牙官方旅遊網站 * 認識西班牙 * 認識西班牙 ~ 跟著官方導遊走! :每天更新的西班牙旅遊中文資料,例如罷工、氣候、慶典、活動...等 * 老蝦看西班牙日常 * 老蝦不負責任的人生紀錄 :西班牙自助旅行從機票、境內交通、火車、點餐美食...等開始 *http://www.lamoncloa.gob.es/Paginas/index.aspx - 政府官方網站 * http://www.congreso.es/ - 國會官方網站 * http://www.senado.es/ - 參議院官方網站 *http://www.casareal.es/ - 王室官方網站 * BBC Mi Vida Loca西班牙文線上課程 *中華民國外交部領務局西班牙概況介紹 * 中華民國外交部 西班牙國情簡介 * * S S S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Category: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
新柏拉圖主義
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是公元3世紀由亞歷山大城的普羅提諾發展出的哲學派別藝術與建築索引典—新柏拉圖學派於2011年3月14日查閱,是古希臘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學流派,對基督教神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該流派主要基於柏拉圖的學說,再加上斯多葛學派、亞裡士多德的思想融合為一個體系。但在許多地方進行了新的詮釋。在《新約聖經》時代的哲學本身包含一種宗教態度,這就是基督教涉及哲學的緣故。這種宗教哲學就稱新柏拉圖主義,也就是以希臘思想為基礎而建立的宗教哲學。主義主張所有存在皆來自一源,藉此個別靈魂能神秘地重返為一;亦強調存在層級的多重性,只能被感官所感知的物體世界處於最低層級。 == 歷史沿革 == 新柏拉圖主義最早產生於埃及的亞歷山大。新柏拉圖學派的創始人是阿摩尼阿斯·薩卡斯(175-242),沒有留下著作。不過最重要的人物則是他的學生普羅提諾(204-270)。普羅提諾早年在亞歷山大學習、研究,直到西元243年到羅馬定居。普羅提諾的作品主要都是他晚年的講課筆記,並流露出一定程度的神秘主義色彩。普羅提諾發展了這哲學體系。新柏拉圖主義的主要人物還有普羅提諾的學生菲波利(234-305)、卡爾基斯的楊布里科斯(330以前)、(350-430)和普羅克洛(412-485)。 == 重要性與影響力 == 教父們為了使基督教更具吸引力並使知識更充實,開始將《聖經》教訓與古希臘哲學融合。而在早期基督教時期(公元2-5世紀)的教父思想,由於是根據《聖經》以及新柏拉圖主義建立的,一般稱為「教父哲學」。 新柏拉圖主義相當重要,不只是因為它影響了提出第一個神學體系的俄利根,它還藉由狄奧尼修斯的著作,影響了之後一切的基督教神秘主義形式,以及大多數的古典基督教神學形式,特別是關於上帝、世界和靈魂的學說。普羅提諾認為它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哲學,而且是一種淨化(Katharsis)靈魂的宗教體系。 == 主要思想 == 普羅提諾認為上帝是超越的The One(太一、元一、一),是至高的善,他包括一切存在的事物,不能說他是什麼只能說他不是什麼。這無限者是任何事物的根源。他是永恆的、不改變的。普羅提諾比喻,上帝像無限的噴泉,並永不枯竭。又像是太陽,從中輻射光芒,而無損於太陽。宇宙是出自上帝的流射物,是祂無限全能不可避免的漫溢,流射的過程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純粹的思想或精神(nous)、或譯為心靈(mind),第二個階段是靈魂(soul)和第三階段是物質(matter)。而流射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是下一階段的原因。純粹思想是現象世界的模型或標準,不佔時間、空間;是完美、永恆又和諧的;是可以用智力理解的世界。上帝在nous中顯出他自己。nous就是柏拉圖所稱為理念的一切形式和結構。任何真的、美的都包含在其中,是一個永恆的普遍本質。靈魂起源於純粹思想,只要有理念或目的,他就力圖實現自己,產生某種東西。他具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趨向純粹思想,是一個擁有「觀念」的靈魂。一方面又趨向感官世界,是一個懷有慾望的靈魂。靈魂產生了物質。物質的本身,既沒有形式、性質、權能,他是絕對的貧乏,是邪惡的基質,離上帝最遠。惡不是一種肯定的力量,它是精神的東西的否定,當靈魂趨向到非存在就產生了惡。惡不是一種本體論的實在,而是一種「非存在」(non-being)。當靈魂追求到來源本身,達到最後目的,他變成與上帝合而為一。這個道路是艱辛的,是一種藉著禁慾主義的進化過程。在最高的出神入迷的狀態時,就是普羅提諾所謂的飛向元一,什麼是人存在的目的(telos),這個問題柏拉圖已經給予了回答:盡可能變得與上帝相似。 新柏拉圖主義認為,世界有兩極,一端是被稱為“上帝”的神聖之光,另一端則是完全的黑暗。但新柏拉圖主義也相信,完全的黑暗並不存在,只是缺乏亮光而已。世間唯一存在的就是上帝,照耀著神聖之光,但就像光線會逐漸變弱,神聖之光也無法普照整個世界。普羅提諾認為,靈魂受到神聖之光的照耀,物質則位於那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而柏拉圖所提出的自然界的“形式”則微微受到神聖之光的照耀。 因此,新柏拉圖主義強調,世間一切事物都有這種神聖之光,但最接近上帝的光芒的,還是人類的靈魂,只有靈魂才能與神秘與偉大合而為一。在一些偶然的時候,人甚至可以體驗到自己就是那神聖的自然之光。 新柏拉圖主義與柏拉圖之上帝觀有些不同之處。 柏拉圖的上帝就是至善的理型(the Form of the God),這樣的上帝是非人格化的。另有一造物者稱為巨匠造物主,按照至善理型將世界造出來。 普羅提諾的上帝則是太一(the One),是絕對超驗的(transcendent),任何描述都不適合他。即使太一與至善也只能算是類比的描述。新柏拉圖主義的太一上帝,當然也是非人格化的,但比起柏拉圖更把上帝的超越性推到極點。 普羅提諾又認為太一流溢(emanates)出心智(Mind)與世界魂(World Soul)。但柏拉圖從來沒有用過發散這個詞,也沒有明說眾理型是如何從太一而出(Copleston, 1946, p.177)。 == 參考文獻 == === 出處 === === 書籍 === * Copleston, Frederick.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 1, Greece and Rome: From the Pre-Socratics to Plotinus. Newman Press, 1946; New York: Doubleday, 1993. * Frank Thilly,葛力譯, History of Philosophy《西方哲學史》,2004,北京,商務印書館,p135, * Paul Tillich, A historyof Christian Thought ,尹大貽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0,p100 == 外部連結 == * The London Philosophy Study Guide : Post-Aristotelian philosophy * * *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Neoplatonic Studies * Christian Platonists and Neoplatonists: Historical and Modern * Islamic Platonists and Neoplatonists *Aristotle's Categories at Gutenberg *Confessiones (Book I-XIII) - Augustine at Gutenberg *De immortalitate animae of Augustine (Google Books) * * == 參見 == * 柏拉圖主義 * 修道主義 * 柏拉圖 * 古希臘 Category:新柏拉圖主義 Category:希臘化哲學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通稱德國(德語:),是位於中西歐的議會民主制聯邦共和國,由16個-{zh:邦;zh-hans:聯邦州; zh-hant:邦;}-組成,首都與最大城市為柏林。國土面積35.7萬平方公里,南北距離876公里,東西相距640公里,從北部的北海與波羅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爾卑斯山。氣候溫和,季節分明。德國人口約8,322萬,為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發達國家,僅次於美國、日本。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僅次於美國。德語是歐盟境內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美術、音樂、哲學、電影等,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而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上百處。 在5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德國北部地區。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時,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1871年,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作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其國家元首為聯邦總統,政府首腦則為聯邦總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亦是已開發國家當中較為先進的,其國內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三,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準居世界前列。 德國是再生能源大國,綠化率極高,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也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高等教育方面,提供免費大學教育,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完善,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德國為1993年歐洲聯盟創始成員國之一,為申根區一部分,並於1999年推動歐元區的建立。德國亦為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八國集團、20國集團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軍事開支總額居世界第九。 == 國名 == 德意志最初是單指脫離加洛林王朝獨立,並於10世紀初建立德意志王國的四個日耳曼民族施瓦本人、巴伐利亞人、撒克遜人和法蘭克尼亞人,源自一本約1080年寫成、關於科隆總主教的德語傳記作品。 中文“德意志”一詞是德語的音譯,而越南也參照中文“德意志”,稱德國為“德()”。 日韓對德國的稱呼漢字寫法則都是「獨逸(,Doitsu)」,日文寫作「(,Doitsu)」,韓文寫作「(,Dogil)」,而朝鮮的文化語則依照德文音譯成“”。而日耳曼一詞是來自於拉丁語日耳曼尼亞,尤利烏斯·凱撒以日耳曼尼亞稱呼萊茵河東岸的各個部落,日耳曼尼亞紀載於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亞志》,後來英語單詞的德國()由此演變而來。而德語中的德國(,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為diutisciu land)來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語的diutisc(大眾的,指屬於diot或diota人的)一詞而來,該詞最初用以區別源自拉丁語及羅曼語族的地方話。 diutisc一詞依序來自原始日耳曼語的þiudiskaz(大眾的),þiudiskaz又來自於þeudō,þeudō又承繼自原始印歐語的tewtéh(人)。 德國的名詞變遷為Theodiscus(8世紀開始,意指加洛林王朝領土內的日耳曼民族)和Teutonicus(10世紀開始德意志王國成立後的德意志名稱,又可稱“條頓”)演變成Teutsch(16世紀開始的德意志名稱),最後變成Deutsch(19世紀開始至今的德國名稱)。 歐洲人對德國的稱謂甚多,詞源分別代表過去不同的日耳曼部落,如法語、西班牙語的“阿勒芒”(Allemagne)、“阿拉曼尼亞”(Alemania)源自阿勒曼尼部(Alemanni);芬蘭語、愛沙尼亞語中的“薩沙”(Saksa)、“薩沙瑪”(Saksamaa)源自撒克遜部(Saxons);匈牙利語中的“涅米多薩”(Németország)則源自涅米特部(Nemetes)。 == 歷史 == 下頜骨化石的發掘表明至少600,000年前在德國即有古人類活動。自舍寧根的煤礦中亦出土三支380,000年前的標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狩獵武器。在尼安德河谷發現史上第一枚非現代人類化石,這一物種被稱為尼安德特人。化石具有近40,000年的歷史。烏爾姆附近施瓦本汝拉山洞穴中亦有同一時期的現代人類生存跡象,包括42,000年前的鳥骨和猛獁象牙笛,為至今出土的最早樂器;40,000年前大冰期的獅子人為世界已知無爭議的最古老雕塑品;距今35,000年前的則為無爭議的最古老人類雕塑。內布拉星象盤於薩克森-安哈爾特的內布拉附近出土,為一歐洲青銅時代銅製文物,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專案名錄。 === 日耳曼部落及法蘭克王國 === 日耳曼部落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17至前5世紀)或者最晚是(西元前5~4世紀至西元前1世紀)。西元前1世紀,部落開始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和德國北部逐漸向南、向東和向西擴散,與伊朗人、波羅的人、凱爾特人的高盧部落以及東歐的斯拉夫人發生接觸。在奧古斯都的統治時代,羅馬帝國軍隊開始入侵日耳曼地區,該地區約為萊茵河至-{zh-hans:烏拉爾山脈; zh-hant:烏拉山脈}-之間,西元9年時,部落主阿爾米尼烏斯擊敗由瓦盧斯領導的三個羅馬軍團,使奧古斯都放棄將羅馬帝國邊界擴張至易北河的意圖。塔西佗於西元100年完成日耳曼尼亞志時,日耳曼部落已在萊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佔據現今德國的大部分地區,而奧地利、巴伐利亞南部及萊茵蘭西部則為羅馬帝國所管轄。 3世紀時出現許多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拉曼人、法蘭克人、、撒克遜人、、和等。日耳曼人約於西元260年進入羅馬帝國控制地區。匈人於375年西移至羅馬帝國統治地區後,羅馬帝國勢力自395年起衰弱,日耳曼部落因而得以進一步向西南方遷移,同時,今日德國境內出現較大的部落取代或吸收先前的小型部落。日耳曼地區大片土地(即墨洛溫王朝時所稱的奧斯特拉西亞、紐斯特利亞和阿基坦一帶)為法蘭克人所佔領,建立起法蘭克王國,並向東征服薩克森和巴伐利亞;今德國東部地區則由西斯拉夫民族(包括索布人、和奧博特人)定居。 === 東法蘭克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 === 查理大帝於800年聖誕節於羅馬接受教宗利奧三世加冕,並建立卡洛林帝國,後於843年根據凡爾登條約分裂,分裂後出現的東法蘭克王國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雛型,領土西至萊茵河,東至易北河,北至北海,南至阿爾卑斯山。 在奧托王朝(919年-1024年)統治期間,由各公國推舉間推舉共主,王位雖非世襲,但仍多為父死子繼的情形,而形成王室家族。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於962年經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薩利安王朝(1024年-1125年)統治期間,義大利北部及勃艮第併入神聖羅馬帝國,但由於敘任權鬥爭,皇帝權力遭到削弱。 12世紀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年-1254年)統治期間,德意志諸侯的影響力向南方和東方擴張至斯拉夫人定居地區;他們鼓勵德意志人向這些區域移居,稱東向移民運動。多數由北部德意志城鎮組成的漢薩同盟由於貿易的擴張而繁榮。南部的大拉芬斯堡貿易組織(Große Ravensburger Handelsgesellschaft)起到類似的作用。1356年查理四世頒佈金璽詔書,確立帝國的基礎政治結構,規定七個最具勢力的公國統治者或大主教為選帝侯,透過多數制選舉皇帝。 14世紀上半葉,德意志人口大幅減少。1315年發生大饑荒,黑死病則於1348年至1350年流行。即便如此,德意志的藝術家、工程師和科學家仍在這一時期發展一系列的技術,與同一時期在義大利諸城邦使用的科技類似。德意志諸國的藝術和文化中心培養、其子小漢斯·霍爾拜因以及阿爾布雷希特·丟勒。約翰內斯·谷登堡將活字印刷術引入歐洲,為日後知識的大眾化創造條件。 1517年,維滕貝格教士馬丁·路德撰寫九十五條論綱,挑戰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並引發宗教改革。1555年的《奧格斯堡和約》宣告路德宗為可接受的天主教替代信仰,但還規定諸侯的信仰應為其子民的信仰,這一原則稱“教隨君定”(Cuius regio, eius religio)。和約未涉及其他信仰,由此歸正宗仍為異端,而其原則亦未涉及神權領袖改信的狀況(如1583年科隆選侯國的情形)。自科隆戰爭至三十年戰爭(1618–1648)的一系列宗教戰事對德意志地區造成嚴重的破壞,其中後者導致諸邦國總人口減少近百分之三十,而在一些地區人口減少高達百分之八十。《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終結德意志諸國的宗教戰事。1648年後,德意志諸侯可選擇天主教、路德宗及歸正宗為其國教。 18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由近1,800個領地所組成。由帝國改革(1450–1555年)推動的法律體系建立帝國政治體,並在其神權、世俗及世襲邦國中確定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權,由帝國議會代表。哈布斯堡王朝自1438年起保有帝國皇權。1740年查理六世過世;其生前無嗣,由此說服各選帝侯接受《國事遺詔》以確保王朝統治。這一問題透過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最終得到解決:《亞琛和約》規定瑪麗亞·特蕾西亞的丈夫將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皇位,而特蕾西亞將以皇后之名統治帝國。自1740年起,奧地利哈布斯堡君主國同普魯士王國的二元之爭主導德意志地區的局勢。法國大革命戰爭及帝國議會最終會議之後,多數世俗的帝國自由城市均為各王朝吞併,而神權領土則被世俗化併吞並。1806年帝國終結,多數德意志邦國(尤其是萊茵河畔諸國)為法國所統治。在拿破崙戰爭期間,法國、俄羅斯、普魯士及哈布斯堡對德意志地區的霸權展開爭奪。 === 德意志邦聯及德意志帝國 === 拿破崙一世失敗後,歐洲各國於1814年召開維也納會議,並建立由39個主權邦組成的鬆散聯盟-德意志邦聯。對歐洲協調政治的不滿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自由主義運動,但隨後遭奧地利政治家克萊門斯·梅特涅所鎮壓。於1834年成立的德意志關稅同盟則促成日耳曼邦國的經濟整合。受法國大革命影響,民族主義及自由主義廣泛傳播,建立中央集權民族國家的觀點在德意志人,尤其是年輕知識分子中日漸流行。受1848年歐洲革命和法國建立共和國影響,德意志知識份子和平民也發動革命,國民議會決議由普魯士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擔任德意志帝國皇帝,但威廉四世認為其權力將受限而拒絕,使革命運動暫時遭遇挫敗。 威廉四世的繼任者——威廉一世,與以自由派為主的議會漸生衝突,就軍事預算有相當歧異,於1862年任命奧托·馮·俾斯麥為普魯士首相,主導普魯士改革及建軍政策。普魯士於1864年普丹戰爭及1866年普奧戰爭獲得勝利後,並成立北德意志邦聯,排除過去曾主導日耳曼地區事務的奧地利勢力。俾斯麥欲將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及達姆施塔特等地併入北德意志邦聯,與法國衝突漸增,遂於1870年爆發普法戰爭,德國取勝,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國宣佈成立,統合奧地利以外的日耳曼國家,即採「小德意志」路線。普魯士約佔帝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及人口,主導帝國事務,德意志帝國由霍亨索倫王朝統治,首都柏林。 德意志統一後,作為威廉一世治下德國總理的俾斯麥在外交上試圖鞏固德國的大國地位,與外國結盟,孤立法國,避免戰爭。但在威廉二世治下,德國同其他歐洲列強一樣逐漸朝帝國主義方向發展,同周邊國家時有衝突。先前的同盟關係多數終止,由此德國同奧匈帝國結盟,保證一定程度中立並獲得軍事支援。1882年的三國同盟將義大利攬入,這也反映德、奧、意三國對法國、俄國的擔憂。同時,英國、法國、俄國亦各自結盟,以防奧地利對巴爾幹半島(俄羅斯利益)、德國對法國的干預。 1884年的柏林會議中,德國對東非、西南非、多哥和喀麥隆等殖民地提出宣稱。此後德國進一步擴張,將新幾內亞、密克羅尼西亞和薩摩亞納入其殖民地範圍。德國殖民政府在西南非(今奈米比亞)對當地的赫雷羅人和納馬人展開滅絕行動,以報復其反抗運動,日後被稱為「二十世紀首次種族滅絕」。近十萬人(80%的赫雷羅人和50%的)死於集中營內,多數死於疾病、虐待、積勞、脫水和饑荒。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遇刺,奧地利藉此對塞爾維亞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四年的戰事中,德意志帝國損失嚴重,超過200萬名軍人死亡。1918年11月11日停戰協定簽署,德軍士兵返回國內。同年11月德國革命爆發,威廉二世及各邦國統治者被迫遜位。1919年6月28日新政府簽署《凡爾賽條約》。作為同盟國成員,德國接受其為協約國所敗。德國民眾認為條約不公且使德國蒙羞,史學家日後稱這一態度最終導致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 魏瑪共和國 === 1918年11月德國革命初期,德國宣佈改行共和制。1919年8月11日,總統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簽署《魏瑪憲法》。在此後的權力鬥爭中,左翼激進共產主義者在巴伐利亞奪權,而德國其他地區的保守派則試圖透過卡普政變推翻共和國。後者一定程度上得到國家防衛軍、保守主義、民族主義、保皇主義的支援。此後的德國經歷工業中心的血腥街道戰、比利時和法國軍隊對魯爾區的佔領、1922年至1923年的惡性通貨膨脹、債務重組計劃及1924年新貨幣的引入。此後黃金二十年代到來,德國進入一段文化及藝術的自由繁榮期。即便如此,對《凡爾賽條約》的恨意仍舊存在,刀刺在背傳說廣泛流傳,為此後二十年的反猶潮提供基礎。經濟仍然持續動盪,史學家僅稱1924年至1929年間為“區域性穩定期”。1929年大蕭條對德國造成衝擊。1930年聯邦選舉後,總統保羅·馮·興登堡授權海因裡希·布呂寧領導的政府不經議會批准採取舉措。布呂寧政府採取財政緊縮和通貨緊縮政策,導致大幅度的失業;1932年失業率高達30%。 1932年特別聯邦選舉中納粹黨獲勝。在一系列失敗內閣後,1933年興登堡任命阿道夫·希特勒為德國總理。 ===納粹德國=== 國會縱火案後,《國會縱火法令》取消民眾的基本權利。在數週之內首個納粹集中營於達豪開始運作。《1933年授權法》授予希特勒無限立法權,由此其政府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極權主義國家,透過全民投票,並開始重新武裝化。 透過赤字財政政策,由政府支援的經濟復興計劃開始實施,主要著重於公共工程領域。1934年的公共工程專案中,170萬德國民眾投入工作,由此獲得收入和社會福利。最為著名的工程專案為全國高速公路。其他重要建設專案包括水力發電專案、供水專案如及交通樞紐如。此後五年內,失業率大幅度下跌,時均和周均薪酬上升。 1935年,當局宣佈不再履行《凡爾賽條約》,並頒佈紐倫堡法案,針對猶太人及其他少數族群。德國亦於1935年收回薩爾,於1938年吞併奧地利,並於1939年初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希特勒政府同蘇聯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劃分雙方在東歐的勢力範圍。條約簽署後,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展開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展開。作為回應,英、法亦對德國宣戰。1940年春,德國攻克丹麥及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並在德軍近乎佔領法國全境後迫使其簽訂停戰協定。同年,英國抵禦德國的空中攻勢。1941年,德國入侵南斯拉夫、希臘及蘇聯。至1942年,德國及其他軸心國佔領歐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區,但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獲勝,盟軍奪回北非併入侵義大利,德國連續遭遇失敗。1944年6月,西方盟軍在法國登陸,法國復國,並且加入反擊德國的行動。蘇聯向東歐推進;年末,西方盟軍已進入德國境內,德軍最後一次反攻未果。在希特勒於柏林戰役中自殺身亡後,1945年5月8日,美、英、法、蘇攻入柏林,德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終結。 在日後稱猶太人大屠殺中,納粹對少數族裔進行迫害,並透過集中營和滅絕營對其所稱劣等種族進行種族滅絕。超過1,000萬平民被系統性殺害,包括600萬猶太人、220,000至1,500,000羅姆人、275,000身心障礙者、數千耶和華見證人、數千同性戀者及成千上萬政治和宗教異見者。在佔領區內的政策導致270萬波蘭人死亡、130萬烏克蘭人、及近280萬蘇聯戰俘。德國約有320萬至530萬士兵陣亡,近200萬平民死亡。前東部領土的損失導致近1,200萬德意志裔人被由東歐驅逐。其戰前領土損失近四分之一。戰略轟炸及地面戰事導致許多城市及文化遺產被摧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前納粹政權參與者於紐倫堡審判中接受戰爭罪審判。 === 東西德分裂時期 === 於德國投降後,德國領土及柏林由同盟國中的四強美、英、法、蘇分割槽佔領,這些地區接受650萬名來自東部領土的德意志人。1949年5月23日,法國、英國及美國佔領區合併,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49年10月7日,蘇聯佔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一般也以西德及東德稱之。東德首都設於柏林,西德將波恩設為臨時首都,以強調兩國分治僅為暫時性的現狀。 西德為議會民主制共和國,採行“社會市場經濟”。自1948年起,西德成為馬歇爾計劃的主要受援國之一,透過援助重建其工業基礎。1949年康拉德·阿登納當選為首任聯邦總理,並任至1963年。在他和路德維希·艾哈德領導之下,西德自1950年代起經歷長期的經濟增長,被稱為經濟奇蹟。1955年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併為1957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創始國。 東德為一東方集團國家,蘇聯透過其軍力和華沙條約組織在政治和軍事上對其進行控制。雖然其名義上為民主國家,政治權力僅由德國統一社會黨高官(政治局成員)行使,並由控制社會諸多領域的秘密機構斯塔西支援。民主德國採行蘇聯式統治經濟,後成為經濟互助委員會成員國。雖然東德官方對其社會政策進行大規模宣傳,並鼓吹西德入侵威脅,諸多東德公民仍然嚮往西德的政治自由及經濟繁榮。1961年建成的柏林牆旨在阻止東德人逃亡西德,成為冷戰的象徵之一。在此羅納德·里根於1987年6月12日發表《推倒這堵牆!》演說,與約翰·肯尼迪於1963年6月26日的《我是柏林人》演講相應合。1989年柏林牆倒塌成為共產主義垮臺、兩德統一和東德轉型的象徵 東、西德間的緊張關係在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於1970年代初期透過東方政策稍獲緩解。1989年夏,匈牙利放棄鐵幕並開放邊界,數千名東德國民經匈牙利成功進入西德,事件也對東德造成衝擊,大型抗議活動獲得更多支援。東德當局放鬆邊境限制,使東德居民能自由前往西德旅遊,以維持東德的國家地位,而實際上此舉加速了轉向改革的程序。1990年9月12日,四個佔領國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放棄其在投降書中獲得的權力,德國重獲完整主權。由此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前東德五個-{zh-hans:聯邦州; zh-hant:邦}-重新建立並加入德國。 === 兩德統一與歐盟 === 兩德統一以來的德國被認為是西德的擴大延續而非改朝換代,由此其獲得西德在所有國際組織中的成員資格。根據1994年《柏林-波恩法案》,柏林重新成為統一德國首都,而波恩則獲得“聯邦城市”(Bundesstadt)這一獨有地位,保有一些聯邦機關。政府遷移於1999年全部完成。後德國社會民主黨政治家格哈特·施羅德當選首位紅綠聯盟德國總理,與聯盟90/綠黨共同組建政府。 東德經濟的現代化及集合為一長期過程,計劃至少持續至2019年,每年由西部向東部轉移金額近800億歐元。 自統一後,德國在歐洲聯盟中日漸扮演重要角色。1992年德國與其歐洲夥伴共同簽署《馬斯特裡赫特條約》,1999年建立歐元區,2007年簽署《里斯本條約》。德國派出維和部隊以穩定巴爾幹地區局勢,並在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後,以北約成員身份派出軍隊維護阿富汗安全域性勢。由於國內法律規定德國只能部署軍隊進行國防行動,這些舉措產生一定的爭議。 2005年選舉後,基督教民主聯盟領袖安格拉·梅克爾成為首位女性德國總理。2009年德國政府批准一項總額達5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以保護其產業免受經濟危機衝擊。 2009年,的自由-保守聯盟當政。2013年,組建大聯合政府。21世紀的德國主要政治目標包括推進歐洲統合、向可持續能源進行轉移(Energiewende)、平衡預算、提升生育率及高科技主導的德國經濟未來轉型(“工業4.0”)。 2015年德國受到歐洲移民危機的影響,其為多數進入歐盟移民的最終目的地。其接受超過一百萬難民,並透過配額機制將移民根據稅收及人口密度分配至各-{zh-hans:州; zh-hant:邦}-。 2021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後社民黨取得多數席次。同年12月8日,社民黨政治家奧拉夫·朔爾茨於宣誓就任德國總理,並與綠黨及自由民主黨共組中間偏左的。 2022年2月13日,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再次當選德國聯邦總統,成為首位連任的社民黨總統。 == 地理 == 在地區分類上德國屬於西歐或中歐,北與丹麥相連,東面與波蘭和捷克接壤,東南臨奧地利,西南偏南為瑞士,西同法國、盧森堡和比利時相界,西北毗荷蘭。其領土大部分位於北緯47至55度,東經5至16度間。德國北瀕北海,東北偏北臨波羅的海,於奧地利及瑞士邊界同中歐第三大湖博登湖相鄰。德國國土面積為,包括陸地及水域,為歐洲面積第7大國家及世介面積第62大國家。 德國地勢總體南高北低,高度由位於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向位於西北的北海海岸及東北的波羅的海海岸遞減。其最高點為楚格峰(阿爾卑斯山),海拔,最低點為(北德低地),海拔為海平面以下。萊茵河、多瑙河及易北河等大河穿流而過德國中部的森林高地及北部低地。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冰川正逐漸經歷消退。德國重要自然資源包括鐵礦、煤礦、草木灰、木材、褐煤、鈾、銅、天然氣、鹽、鎳、耕地及水。 === 氣候 === 德國大多數地區受西風帶影響,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此地區氣候因墨西哥灣暖流向北延伸的北大西洋漂流而較為溫和,而該暖流較溫暖的海水影響北海周邊區域。 德國年均降水量為,無穩定的乾燥期。冬季溫和,夏季溫暖,氣溫可超。 德國東部偏向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溫暖,較常出現長時間的乾燥。德國中部及南部地區為海洋性氣候及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帶,最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氣溫較低,德國中部的高地屬山地氣候,氣溫較低且降雨較多。 === 生態 === 德國國土可分為兩個生態區域,分別為及生態系。於2008年,德國土地利用以耕地(34%)、林地(30.1%)為主,其次為永久放牧區(13.4%)及居住區、街道(10.8%)。 動植物為中歐地區常見的物種,山毛櫸、橡樹及其他落葉林構成森林的三分之一,松柏則因重新造林而增加,雲杉及冷杉為高山地區主要林相,松及落葉松多生長於砂質土壤。另存在多種蕨類、花、真菌、苔蘚類。主要野生動物包括鹿、野豬、、狐、獾、野兔、河狸。 德國國家公園包括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瓦登海國家公園、亞斯蒙德國家公園、西波美拉尼亞潟湖地區國家公園、米利茨國家公園、下奧得河河谷國家公園、哈爾茨國家公園、薩克森小瑞士國家公園、巴伐利亞森林國家公園等。德國境內共有超過400家動物園及動物公園,數量居世界之冠。柏林動物園為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動物園,展示物種超過1,500種,為世界上展示物種最多的動物園。 === 城市 === 德國有諸多大型城市,共有11個官方認定的德國大都會區。其中最大的為萊茵-魯爾都會區,2008年人口達1,170萬,包括杜塞爾多夫(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首府)、科隆、波恩、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鴻。 == 政治 == 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現任聯邦總統(2017年就任) 奧拉夫·朔爾茨聯邦總理(2021年就任) 德國為採行議會制、代議民主制的聯邦共和國,其政治體制於1949年的《基本法》架構下執行,修改基本法通常須聯邦議院及聯邦參議院以三分之二多數透過。基本法的核心原則包括人性尊嚴、權力分立、聯邦組織架構及依循法治。 聯邦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2017年3月19日就任)為國家元首,僅具象徵性,權利及責任由聯邦大會選舉產生;聯邦大會由聯邦議院全體議員及各邦議會選出與聯邦議院同等數量的代表組成,其中各邦代表數量依人口比例分配。地位僅次於聯邦總統,由聯邦議院選舉產生,負責議院日常事務。總理為政府首腦及位階第三高者,由聯邦議院選任後經聯邦總統任命。 聯邦總理(奧拉夫·朔爾茨,2021年12月8日就任)為政府首腦並行使行政權,其職責類似於其他採行議會民主制國家的首相。聯邦立法權則由聯邦議院及聯邦參議院行使,兩院共同組成國家立法機關。聯邦議院代表由比例代表制(聯立制)直接選舉產生;聯邦參議院代表則由各邦政府成員代表出任,代表各邦利益。 自1949年起,基督教民主聯盟及德國社會民主黨為主導政黨,至今總理皆由這兩黨黨員出任,但規模較小的自由民主黨(1949年至2013年在議會中擁有席位)及聯盟90/綠黨(自1983年在議會中擁有席位)亦為議院中重要力量。 德國在2010年達到最高(80.3%),在此後逐漸下降。根據歐洲統計局資料,2015年德國政府淨債規模達到2.152萬億歐元,佔其GDP的71.9%。2015年聯邦政府預算盈餘達121億歐元(131億美元)。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等信用評級機構對德國評級為最高的AAA級,2016年展望為穩定。 ===法律=== 德國為歐陸法系國家,其法律體系以羅馬法為基礎,具有一定成分。聯邦憲法法院為德國最高法院,負責憲政事宜,擁有司法複核權。德國的最高法院系統(Oberste Gerichtshöfe des Bundes)分工明確,其中聯邦最高法院為民事與刑事案件終審法院,而聯邦最高勞工法院、聯邦最高社會法院、和聯邦最高行政法院則為其他型別案件的終審法院。 在國家層面,刑法及私法分別編著為《德國刑法典》及《德國民法典》。德國刑罰制度以矯正罪犯及保護公眾為目標。除輕微犯罪(由單一職業法官審判)及嚴重政治犯罪外,所有案件均採用混合審判制,由公民陪審團同職業法官一同審案。行政法的許多部分由各-{zh-hans:州; zh-hant:邦}-自行負責。 德國現行的憲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最初是聯邦德國的憲法,在東、西德統一後成為德國的正式憲法;而德國基本法是少數不以「憲法」命名的國家根本大法。 德國沒有死刑,基本法第102條中明文規定廢除死刑;而有證據顯示,聯邦德國的廢死,最早來自右翼政黨的提案,原先目的並非是一般罪行的兇手,而是企圖阻礙盟軍對戰犯執行死刑;但實際上廢死並無影響戰犯的處決,也被認為無法對其法院有拘束力,所以相關處決則持續到1951年。詳情可見德國死刑制度一文。 === 行政區劃 === 德國由16個-{zh-hans:州; zh-hant:邦}-組成,16個-{zh-hans:州; zh-hant:邦}-共同組成國家(德語:)整體。各-{zh-hans:州; zh-hant:邦}-擁有其-{zh-hans:州; zh-hant:邦}-憲法,並對其內部事務有相當大的自治許可權。由於各-{zh-hans:州; zh-hant:邦}-在領土面積及人口數量上具有差異,尤其是城邦(Stadtstaaten)與具較大領土的-{zh-hans:州; zh-hant:邦}-(Flächenländer)間的差異,而於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黑森、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及薩克森設有22個一級行政區,管理地方事務。截至2013年,德國共分為402個縣市級行政區,包括295個縣行政區及107個市行政區。 {| class="sortable wikitable" style="text-align:left; font-size:90%;" -{zh-hans:聯邦州; zh-hant:邦}- 首府 面積 (km2) 人口 名義GDP(十億歐元,2015年) 人均名義GDP(歐元,2015年) 人均名義GDP(美元,2015年) 德國 柏林 357,376 82,175,684 3025 37,100 41,200 巴登-符騰堡邦 斯圖加特 35,752 10,569,100 461 42,800 47,500 巴伐利亞邦 慕尼黑 70,549 12,519,600 550 43,100 47,900 勃蘭登堡邦 波茨坦 29,477 2,449,500 66 26,500 29,500 黑森邦 威斯巴登 21,115 6,016,500 264 43,100 47,900 什未林 23,174 1,600,300 40 25,000 27,700 下薩克森邦 漢諾威 47,618 7,779,000 259 32,900 36,600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 杜塞爾多夫 34,043 17,554,300 646 36,500 40,500 萊茵蘭-普法爾茨州 美茵茲 19,847 3,990,300 132 32,800 36,400 薩爾蘭邦 薩爾布呂肯 2,569 994,300 35 35,400 39,300 薩克森邦 德累斯頓 18,416 4,050,200 113 27,800 30,900 薩克森-安哈爾特州 馬格德堡 20,445 2,259,400 57 25,200 27,800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邦 基爾 15,763 2,806,500 86 31,200 34,700 圖林根州 埃爾福特 16,172 2,170,500 57 26,400 29,300 柏林市 柏林 892 3,375,200 125 35,700 39,700 漢堡市 漢堡 755 1,734,300 110 61,800 68,800 不來梅市 不來梅 404 654,800 32 47,600 52,900 === 國際關係 === 德國於全球設有229個駐外代表機構並與196個國家維持邦交關係。2011年,德國為歐盟第一大預算出資國(佔20%)及聯合國第三大預算出資國(佔8%)。德國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八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國集團、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德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法國保持緊密結盟,並為歐盟重要成員,德國亦致力於促進歐洲各國政治、防禦及安全機構整合。 德國的援助發展政策獨立於外交政策,由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規劃,並由執行機構執行,德國政府將援助發展政策視為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德國的援助總額僅次於美國及法國。 冷戰期間,德國被鐵幕分割,象徵東、西勢力於緊張關係並成為歐洲的政治戰場。維利·勃蘭特的東方政策在1970年代的緩和政策中相當重要。1999年,由總理格哈特·施羅德領導的政府對德國的國際政策重新定義,並派遣德國軍隊參與北約組織於科索沃的行動,為德國軍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次進行作戰。德國政府與美國緊密政治結盟,1948年的馬歇爾計劃及文化聯絡促成德、美兩國緊密關係,但施羅德口頭反對伊拉克戰爭暗示著大西洋主義的結束,德美關係也較為低盪;而德國與美國間互為重要經濟夥伴,德國出口品中8.8%輸往美國,進口品中來自美國者佔6.6%。梅克爾就任總理後提出強調自由、民主、人權等理念的「價值觀外交」。 2021年,駐德美軍人數為33,900人,美軍在德國境內有119個軍事基地。 === 軍事 === 德國的武裝部隊為「聯邦國防軍」,由陸軍(包括特種部隊)、海軍、空軍三大軍種及、基礎軍(含後勤、防諜及憲兵等部隊)兩大跨軍種部隊組成。德國軍費總支出為世界第9高,2015年這一數額為329億歐元,約佔其GDP的1.2%,遠低於北約要求的2.0%。 截至2015年12月,聯邦國防軍現役人數約為178,000人,其中包括9,500名志願者。預備役軍人可參加國防演習和海外部署。自2001年起,女性可參與國防軍,不限部門。近19,000名女性正在服役。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資料,2014年德國為世界第四大主要軍備出口國。 和平時期,聯邦國防軍由國防部長指揮;戰爭時期,聯邦總理則成為其最高指揮官。 根據德國憲法,聯邦國防軍僅具國防職責,但1994年聯邦憲法法院裁定“國防”一詞不僅包括保衛德國國境,還包括危機應對及衝突預防,廣至保衛世界範圍內德國的安全。截至2015年1月,德國軍隊約有2,370人在海外進行國際維和任務,包括北約主導的駐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850人部署於阿富汗和烏茲別克,670人部署於科索沃,120人同部署於黎巴嫩 2011年以前,年滿18歲男性須服6個月義務役,基於宗教或道德因素不願服兵役者得參加與役期等長的公共服務,或志願參與志願消防局或紅十字會等急救機構6年。2011年後,義務兵役停止,改為志願兵役制。 == 經濟 == 德國採行社會市場經濟,工業基礎堅固,擁有高技術的勞工、龐大股本,較低的腐敗程度,及高創新能力。德國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及歐洲第一大經濟體;按國際匯率計算,為世界第4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世界第5大經濟體。 服務業(包括通訊產業)對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達到71%,工業和農業則分別貢獻28%和1%。根據歐洲統計局2015年1月資料,德國失業率為4.7%,為28個歐盟成員國中最低;其青年失業率為7.1%,亦為歐盟最低。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報告,德國為世界上勞動生產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德國為歐洲單一市場(消費者數量超過5.08億)的組成部分。多項國內商業政策透過歐盟成員國協定及歐盟立法協調製訂。2002年德國推行歐洲共同貨幣歐元。作為歐元區成員國(總人口近3.38億),德國的貨幣政策由總部設於歐洲大陸金融中心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制訂。 德國是近代汽車的發源國,擁有全球最具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汽車產業之一,汽車產量位居全球第四。出口量最大的十種貨品為汽車、機械、化學品、電子產品、機電裝置、醫藥品、運輸裝置、基礎金屬、食品、橡膠及塑膠。 === 企業 === 2014年,以上市公司營業額排名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有28家企業的總部設在德國。德國DAX指數則由30家市值最大的德國公司組成。著名國際品牌包括梅賽德斯-賓士、BMW、PUMA、SAP、福斯汽車、奧迪、西門子、安聯、愛迪達、保時捷和DHL。 德國亦有大量具備專業技術的中小型企業(其模式稱Mittelstand)。約有1,000家此類企業在各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被稱為隱形冠軍企業。柏林為創業公司的重要樞紐,亦為歐盟諸多風險投資支援公司的所在地。 如下為2014年最大的德國企業: 排名 企業 總部 營業額(百萬歐元) 盈利(百萬歐元) 僱員數(全球) 1. 福斯汽車 沃爾夫斯堡 268,566 14,571 592,586 2. 戴姆勒 斯圖加特 172,279 9,235 279,972 3. E.ON 杜塞爾多夫 151,460 −4,191 58,503 4. 安聯 慕尼黑 136,846 8,252 147,425 5. -{zh-hans:寶馬;zh-hk:寶馬;zh-tw:BMW}- 慕尼黑 106,654 7,691 116,324 6. 西門子 柏林、慕尼黑 74,000 6,300 360,000 7. 巴斯夫 路德維希港 98,595 6,838 113,292 8. 麥德龍 杜塞爾多夫 85,505 172 227,868 9. 德國電信 波恩 83,117 3,878 228,000 10. 慕尼黑再保險 慕尼黑 81,685 4,182 43,316 === 交通 === 德國位於歐洲中心位置,為歐洲大陸重要的交通樞紐,擁有稠密的道路交通網。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高速公路的國家,已有80多年的歷史,總里程約1.3萬公里,居世界第六,而且有約70%高速路段無速度限制。德國的普通公路分為聯邦級、-{zh-hans:州; zh-hant:邦}-級和鄉鎮級三等,一般規定的最高車速為100公里/小時,市區內為50公里/小時,住宅區內一般只允許30公里/小時。德國獲準行駛的機動車約4,000多萬輛,人均0.63輛(2008年)。近年來,德國政府大力推行一系列優惠措施,公眾巴士越來越為人們所喜愛和接受。此後腳踏車也悄悄進入城市交通,許多城市有腳踏車路線,並修建腳踏車高速公路。 德國的鐵路總長度近5萬公里,居世界前十位。德國亦建立起多中心的高速鐵路網,聯通德國主要城市及周邊國家,其營運速度最高達300公里每小時。1994年,德國聯邦鐵路和德國國營鐵路合併,實現私有化,成為德國鐵路股份公司(DB)。2014年,德國政府對德國鐵路公司補貼170億歐元。 漢莎航空是德國最大的航空企業。法蘭克福機場和慕尼黑機場為德國最大機場,二者均為漢莎航空的樞紐機場,其中法蘭克福國際機場是歐洲第三、世界第八大機場,也是歐洲貨運量和起降量第二大機場;柏林-泰格爾機場和杜塞爾多夫機場則為柏林航空樞紐機場。 目前德國的內河年貨運量在2億噸以上,約佔全國貨運總量的1/4。其中萊茵河承擔約2/3的水路運量,被稱為「歐洲黃金水道」。基爾運河它是世界上運量最大的人工水道之一,方便波羅的海與北海間的航運。德國的主要港口有漢堡、不來梅哈芬、威廉港、呂貝克和羅斯托克。其中漢堡港,是歐洲第三大、世界第九大港口,有“德國通向世界的門戶”之稱。2012年落成的威廉港集裝箱港區是德國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水深達18米,與漢堡港作為傳統的通商口岸形成良好的互補。 === 能源 === 於2008年,德國能源消耗居世界第6位,其中六成的主要能源依賴進口。2014年,德國的能源來源為石油(35.0%)、煤及褐煤(24.6%)、天然氣(20.5%)、核能(8.1%)、水力及可再生能源(11.1%)。德國政府及德國核能產業同意在2021年前逐步除役全部核電站。政府亦推動能源節約、綠色能源和減排活動,並計劃在2020年前使全國發電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40%。德國履行《京都議定書》及其他條約以促進生物多樣性、減少排放、管理水資源及可再生能源商業化。德國的家庭回收率為近65%,為世界最高之一。即便如此,2010年德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仍舊為歐盟最高。德國能源轉型(Energiewende)計劃透過提升能源效率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動德國經濟向可持續化發展。 === 科技 === 20世紀初至今德國共有10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科學領域(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優勢明顯。 德國擁有一整套結構完善、分工明確、協調一致的科研體系。高等院校、獨立研究機構、企業科研機構是德國科研體系的三大支柱。德國共有300餘所大學及專科學院和眾多獨立科研機構,如馬普學會擁有79個研究所、弗勞恩霍夫協會擁有48個研究所,此外還有亥姆霍茲聯合會、16個國家研究中心以及84個“藍名單”科研機構。德國研究開發的資金來源除了政府之外還有企業、非盈利機構、高校、國外投資等,2013年共計797億歐元,佔德國國內生產毛額的2.84%。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獎每年頒予10名科學家或學術研究者,獎金最高為250萬歐元,為世界上資助研究獎金最高者之一。德國目前重點科技領域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資訊及通訊技術、生物技術、衛生、環保、新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地球科學、國防等。不過,經濟諮詢公司BDO及漢堡世界經濟研究所聯合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德國在高科技研究領域開始落伍,2012年至2014年,德國每百萬人口申請專利數量為916個,在百萬人口專利數量方面世界排名第五。 愛因斯坦和普朗克為近代物理學的重要奠基者,維爾納·海森堡及馬克斯·玻恩並進一步發展。威廉·倫琴發現X射線,並於1901年獲得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奧托·哈恩為放射及放射化學領域的先驅,並發現核裂變。費迪南德·科恩及-{zh-hans:羅伯特·科赫; zh-hant:羅伯·柯霍}-建立微生物學。德國還有高斯、萊布尼茨等數學家。德國也有許多著名發明家及工程師,如漢斯·蓋革發明蓋革計數器;康拉德·楚澤建造首部全自動數位電腦。斐迪南·馮·齊柏林、奧託·李林塔爾、戈特利布·戴姆勒、魯道夫·狄塞爾、胡戈·容克斯及卡爾·本茨等人形塑現代汽車及航空運輸科技。航空航天工程家沃納·馮·布勞恩開發第一枚太空火箭,而後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土星5號運載火箭,使阿波羅計劃得以實現。海因裡希·赫茲證實電磁波存在,對現代電信發展相當重要。位於格賴夫斯瓦爾德的文德爾施泰因7-X具有一研究聚變能的設施。 ===旅遊=== 德國是世界入境遊客數量第7多的國家,2012年到訪過夜遊客數量達到4.07億人次,其中包括6,883萬外國遊客。2012年,超過3,040萬國際遊客到訪德國。柏林為歐洲訪客數量第三高的城市。此外,超過30%的德國國民在本國度假,國內訪客最多的-{zh-hans:州; zh-hant:邦}-為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德國11,116個鄉鎮中在旅遊局登記的約有4000個,其中310個獲得療養地或海水浴場的認證。德國國內及國際旅遊對GDP的直接貢獻數額達到432億歐元;將間接因素包括在內後,旅遊業貢獻4.5%的GDP,並提供兩百萬個就業崗位(佔總就業的4.8%)。 德國以其多元的旅遊線路聞名,包括南部從維爾茨堡到菲森的浪漫之路;西部穿越普法爾茨葡萄酒產區葡萄酒之路;從曼海姆經海爾布隆、紐倫堡一直延伸到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城堡之路;從波羅的海到博登湖縱貫德國南北長達2900公里的;還有從德國北部的易北河到瑞士邊境博登湖的,將桁架這一建築形式的重要代表串聯起來。另外德國還有6.135個博物館、366劇院、34主題公園、4萬5千個網球場、648個高爾夫球場、122個自然公園,徒步旅行的線路達19萬公里,腳踏車線路4萬公里。 德國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的世界遺產數量達41個,包括雷根斯堡、班貝格、呂貝克、奎德林堡、魏瑪、施特拉爾松德和維斯馬的歷史城區等38項文化遺產和麥塞爾化石坑、瓦登海、古山毛櫸森林等3項自然遺產。德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包括新天鵝堡、科隆主教座堂、德國國會大廈、皇家宮廷啤酒屋、海德堡城堡、茨溫格宮、柏林電視塔及亞琛主教座堂。位於弗萊堡的是歐洲第二受歡迎的主題公園。 == 社會 == ===人口=== thumb|德國人口發展趨勢圖(1800年至2010年)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資料,德國人口約為8,020萬,而至2015年6月30日這一數字上升至8,150萬,到2015年12月31日至少達到8,190萬。德國為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歐洲則為第2位(居俄羅斯之後),世界第16位。其人口密度為227人/平方千米(588人/平方英里)。總預期壽命為80.19歲(男性77.93歲;女性82.58歲)。總和生育率為每名婦女生育1.41名子女(2011年估計),即年增長率約千分之8.33,為世界最低之一。自1970年代起,德國的死亡率持續高於其生育率,但自2010年代以來其生育率和移民率有一定提升,受優良教育的移民數量尤有提升。 四個頗具規模的族群因其祖先在相應區域長期定居,被稱為“國家少數民族”。在北端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zh-hans:州; zh-hant:邦}-有近50,000名丹麥裔;在薩克森和勃蘭登堡的盧薩蒂亞地區有近60,000名斯拉夫裔索布人;羅姆人和辛提人生活於聯邦全境;弗里斯蘭人則生活於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西岸及下薩克森西北部。近500萬德國人生活在海外。 === 移民 === thumb|right|德國的國際移民數量居世界第二 2014年,德國8,100萬居民中有近700萬無德國國籍,其中96%生活在德國西部,大多數居於城市區域內。 1960年代和1970年代,德國政府邀請“”移居德國。許多企業在這些工人完成培訓後將其留在德國國內繼續工作,由此德國的移民人口穩固提升。截至2011年,近600萬外國公民(佔總人口7.7%)在德國註冊登記。 德國聯邦統計局將其公民根據移民背景分類。2009年,全國20%居民(超過1,600萬人)具有移民或部分移民背景(包括被遣返的德意志裔)。2010年,在擁有18歲以下子女的家庭中,29%至少父母有一方具有移民背景。 2015年,人口分部統計德國共有1,200萬國際移民,約佔全球2.44億移民的5%,居世界第二位。在移民佔總人口數量百分比方面,德國位居歐盟第7位,世界第37位。截至2014年,最大的移民族群來自土耳其(2,859,000),其次為波蘭(1,617,000)、俄羅斯(1,188,000)和義大利(764,000)。自1987年來,近300萬德意志人(多數來自前東方集團國家領土)行使其迴歸權移居德國。 === 宗教 === 自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國以來,德國即有近三分之二的新教徒和三分之一的羅馬天主教徒,並有為數顯著的少數猶太裔。其他宗教信仰者亦存在,但數量非常有限。在1945年後,德國分為東德與西德,宗教局勢逐漸變化,西德由於移民逐漸多元化,而東德則由於公家的馬列主義而整體趨於無神論。在兩德統一後,多元化趨勢得到延續。 根據2011年德國人口普查,基督宗教為德國第一大宗教,信徒佔總人口66.8%。總人口中31.7%宣稱其信仰新教,包括德國信義會與歸正宗聯合的(30.8%)及獨立教會(0.9%),而31.2%則信仰羅馬天主教。東方正教會信徒佔1.3%,猶太教信徒佔0.1%,其他宗教信徒佔2.7%。2014年,天主教會成員人數達2,390萬(總人口的29.5%),福音會人數為2,260萬(總人口的27.9%)。兩大教會近年信徒流失數量均頗為顯著。 地理上,新教主要集中於德國北部、中部和東部,信徒多屬福音會,囊括路德宗、改革宗及二者的聯合(可追溯至1817年的普魯士聯合教會)。羅馬天主教主要集中於南部和西部。 2011年,33%的德國民眾不屬於任何官方認可的特別宗教組織。無宗教狀況在前東德地區及大都市區域相對普遍。 伊斯蘭教為德國第二大宗教。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資料,1.9%的德國人稱其為穆斯林。近年估計有210萬至400萬穆斯林生活於德國。多數穆斯林為來自土耳其的遜尼派和阿列維派,但亦有一定數量的什葉派、阿赫邁底亞派及其他宗派 其他宗教信仰者佔德國總人口比率低於1.0%,信仰佛教(250,000人,0.3%)和印度教(約100,000人,0.1%)。其他宗教社群人數均少於50,000人。 === 語言 === 德語為德國的官方語言及主要通行語言,為24個歐盟官方語言之一,並為3個歐洲聯盟委員會的工作語言之一。德語是歐洲聯盟中第一語言使用者最多的語言,母語者數量約達1億。 德國所承認的少數語言包括丹麥語、低地德語、索布語、羅姆語及弗裡西語,並受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保護。最受廣泛使用的移民語言為土耳其語、庫爾德語、波蘭語、巴爾幹地區語言及俄語。調查顯示67%的德國公民能以1種外語溝通,而27%能運用2種或以上外語。 標準德語與英語、低地德語、荷蘭語及弗裡西語較為相近,同屬西日耳曼語支,該語支與東日耳曼語支(絕滅)與北日耳曼語支同屬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該語族也是多數德語詞彙的來源;部分詞彙來自拉丁語及希臘語,另有一小部分來自法語,近來多來自英語。德文以拉丁字母書寫。德語方言差異可追溯至日耳曼部落時期,並能從與標準德語在詞彙、音韻、語法等語言變體而分辨。 === 教育 === 德國教育的監管主要由各-{zh-hans:州; zh-hant:邦}-政府負責。非強制性的幼兒園教育向所有三至六歲的兒童開放,而此後的義務教育必須持續至少九年。基礎教育一般持續四至六年。中等教育根據不同教育級別分為三類傳統學校:文理中學,為具有天賦的兒童提供教育併為其準備大學教育;為中等程度學生就讀,為期六年;則提供職業教育。綜合中學(Gesamtschule)整合中等教育。 雙軌教育(Duale Ausbildung)系統之下的技術資格證明與學術學歷幾乎相當。在此機制下,參加職業教育的學生可在公司或國營的學校中學習。這一模式受到好評,並在世界其他地方得到使用 德國大學多為公共機構,傳統上學生可免學費學習。進入大學一般需要經過中學會考(Abitur),但根據-{zh-hans:州; zh-hant:邦}-、學校及學生亦有其他方式。免費教育亦對國際學生開放,這一狀況日漸普遍。根據2014年OECD報告,德國為國際學習的第三大目的國。 德國具有相當長的高等教育歷史,反映其作為現代經濟體的全球地位。一些德國大學歷史十分悠久,最古老的為海德堡大學(1386年建立),其後為萊比錫大學(1409年)、羅斯托克大學(1419年)和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1456年)。1810年自由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建立柏林大學,其辦學模式為諸多歐洲及西方大學借鑑。當代德國產生十一所卓越大學,包括柏林洪堡大學、不來梅大學、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蒂賓根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海德堡大學、康斯坦茨大學、慕尼黑大學及慕尼黑工業大學。 === 醫療衛生 === 德國的護理所繫統可追溯至中世紀。現今的德國擁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全民醫療保健體系,其始於1880年代奧托·馮·俾斯麥的社會立法。自1880年代起,改革與立法保證醫保體系的平衡。現今德國人口的健康保險由法定的醫保方案覆蓋,而其特別條款使一些群體可選擇使用私人醫保方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截至2013年,德國的醫保系統77%由政府負擔,23%由個人出資。2015年,醫療支出佔德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1%。德國男性與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為77歲及82歲,居世界第20位;其嬰兒死亡率較低,約為千分之四。 2010年,德國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為心血管疾病,佔41%,其次為惡性腫瘤,佔26%。2008年,約有82,000感染艾滋病,自1982年起共有26,000人因此死亡。2013年調查表明15歲以上的德國人吸菸率為24.5%。肥胖問題在德國逐漸嚴重。2007年研究表明德國肥胖率為歐洲最高。 == 文化 == 德國文化在宗教和世俗層面均受歐洲主要思潮及群眾運動的塑造。由於其文學家及哲學家對西方文化思想貢獻巨大,德國在歷史上也被稱作“詩人與思想家之國”(Das Land der Dichter und Denker)。 德國民間節日傳統頗具名望,如慕尼黑啤酒節和,包括將臨花圈、聖誕劇、聖誕樹、聖誕蛋糕及其他習俗。截至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德國40項遺產列入其世界遺產名錄。每個-{zh-hans:州; zh-hant:邦}-自行指定其公共節日,而自1990年以來,10月3日即為德國國慶日,稱德國統一日。 21世紀的柏林發展成為世界主要文化中心之一。根據安霍爾特-捷孚凱國家品牌指數,2014年德國列50個全球最受尊重國家之首(位於美國、英國及法國之前)。英國廣播公司於2013年及2014年的全球民意調查均顯示德國為正面影響力最高的國家。 === 音樂 === 諸多世界著名古典音樂作曲家來自德國。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創作管風琴清唱劇,影響日後包括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在內的巴洛克時期重要作曲家。生於奧格斯堡的利奧波德·莫扎特在其於薩爾茨堡擔任小提琴手和教師期間培養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路德維希·範·貝多芬是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音樂過渡期間的重要人物。卡爾·馬利亞·馮·韋伯和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在浪漫主義早期扮演重要的角色。羅伯特·舒曼和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則將浪漫主義音樂發揚光大。理查德·瓦格納的歌劇頗具名望。理查德·施特勞斯是浪漫主義晚期和現代早期的領銜人物之一。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和漢斯·季默則為20世紀和21世紀的重要作曲家 德國是全歐洲第二大及世界第四大音樂市場。20世紀及21世紀德國流行音樂形式與運動包括、流行、東方搖滾、重金屬/搖滾裡最有影響力的樂隊是德國戰車(Rammstein)、朋克、流行搖滾、獨立及等。德國電子音樂在發電廠樂團和橘夢樂團引領之下產生國際範圍內的影響力。德國鐵克諾和浩室領域的DJ和音樂家亦獲得廣泛的聲望(如羅賓·舒爾茨、保羅·範迪克、和等)。 ===美術=== 德國畫家對西方美術史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阿爾布雷希特·丟勒、小漢斯·霍爾拜因、馬蒂亞斯·格呂內瓦爾德和老盧卡斯·克拉納赫是文藝復興期間重要的德國藝術家。彼得·保羅·魯本斯和約翰·巴普蒂斯特·齊默爾曼(巴洛克)、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和卡爾·施皮茨韋格(浪漫主義)、馬克斯·利伯曼(印象派)及馬克斯·恩斯特(超現實主義)亦在其各自時期具有重要地位。、和等雕塑家亦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德國藝術史作出重要貢獻 20世紀多個藝術集團在德國建立起來,包括、橋社及瓦西里·康定斯基領銜的藍騎士。這些團體影響慕尼黑和柏林表現主義的發展。作為對應藝術形式,新即物主義在魏瑪共和國時期發展起來。戰後的德國藝術趨勢可大致分為新表現主義、行為藝術及觀念藝術。知名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包括格奧爾格·巴澤利茨、安塞姆·基弗、、、馬庫斯·呂佩爾茨、和。其他傳統媒體或人像領域的藝術家還包括、格哈德·裡希特、西格瑪爾·波爾克和。德國著名概念藝術家有、、、、約瑟夫·博伊斯、、阿里斯·卡萊澤、尼奧·勞赫和安德烈斯·古爾斯基。卡塞爾文獻展、、和為德國的主要藝術展和藝術節。 ===建築=== 德國在建築方面作出的貢獻包括和風格,這二者為羅曼式建築的先導。中世紀風格亦發源於德國。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德國亦發展出相應的地方性風格(如和德累斯頓巴洛克)。巴洛克時期的著名建築師包括、巴塔薩·紐曼、和。主導18世紀南德的灰泥建築風格。途中,雕塑家、灰泥匠兄弟約翰·巴普蒂斯特·齊默爾曼和多米尼庫斯·齊默爾曼的貢獻一覽無遺。德國民居建築以其木骨架(Fachwerk)傳統聞名,不同地區風格各有不同。 歐洲工業化時期,古典主義和歷史主義風格在德國發展起來,因19世紀的經濟繁榮而時被稱作奠基時代風格。區域性歷史主義風格包括、紐倫堡風格及德累斯頓森佩爾-派。新天鵝堡為最著名的德國建築之一和羅曼復興式建築的代表。18世紀一些亞風格在德國的礦泉療養地及海水浴場中發展起來。德國藝術家、作家和畫廊家如、和亦為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的發展作出貢獻 在1910年代的德國發展起來,並影響裝飾風藝術等其他現代風格,、埃瑞許·孟德爾松、和為其代表人物。德國在現代主義運動早期地位十分重要,在此創立德意志工藝聯盟(新即物主義),而沃爾特·格羅佩斯則創立包豪斯運動。由此德國也時常被認為是現代藝術和設計的搖籃。20世紀下半葉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提出玻璃摩天大樓這一概念。其他知名當代德國建築師和建築商還包括、、、赫爾穆特·揚、、GMP、奧雷·舍人、J·邁爾·H、O·M·翁格爾斯、哥特佛伊德·波姆和弗萊·奧託(後兩人為普利茲克獎得主)。 === 文學及哲學 === 德國文學歷史可追溯至中世紀,是時作家包括瓦爾特·馮·德·福格爾魏德和沃爾夫拉姆·馮·埃申巴赫。知名德國作家有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及臺奧多爾·馮塔納。格林兄弟收集並出版各路民間故事,也將德國民間傳說推向世界。兩人同時還以歷史為基礎收集和編纂各地不同形式的德語,其《德語詞典》(Deutsches Wörterbuch;亦稱《格林詞典》)始於1833年,第一版於1854年出版。 20世紀具影響力的德國作家包括格哈特·霍普特曼、托馬斯·曼、赫爾曼·黑塞、海因裡希·伯爾和君特·格拉斯。德語出版商年均出版量約達7億冊,書目近80,000種,其中新出版書目近60,000種。在書籍出版總數上,德語書目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英語和漢語。法蘭克福書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圖書貿易展之一,具有長達500年的歷史。 德國哲學在歷史上相當重要: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主張理性主義;伊曼努爾·康德宣揚啟蒙哲學;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和弗里德里希·謝林創立古典德國唯心主義;阿圖爾·叔本華開創形而上悲觀主義;卡爾·馬克思及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立共產主義理論;弗里德里希·尼采提出觀點主義;戈特洛布·弗雷格推動了分析哲學的發展;馬丁·海德格爾研究存在主義;麥克斯·霍克海默、狄奧多·阿多諾、赫伯特·馬爾庫塞和尤爾根·哈貝馬斯發展的法蘭克福學派亦頗具影響力;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則推行歷史哲學。 === 媒體 === 德國最大的國際媒體企業為貝塔斯曼、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和。德新社亦為重要的媒體機構。德國的電視市場為歐洲最大約3,800萬家庭擁有電視,近90%的德國家庭擁有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可接收公共免費電視及商業電影片道。德國有超過500個公共和私人廣播電臺,德國之聲為最主要的德國外語電視和廣播商。德國國家廣播為德國廣播,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則負責地方服務。 諸多歐洲銷量最高的報紙和雜誌在德國出版。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或網路媒體)為《圖片報》《時代週報》《南德意志報》《法蘭克福匯報》和《世界報》,雜誌則為《明鏡》《亮點》和《焦點》。 德國的遊戲市場亦為世界最大之一。於科隆舉行的Gamescom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遊戲展之一。來自德國的流行遊戲包括《Turrican》、《紀元》系列、《工人物語》系列、《》系列、《》系列、《孤島驚魂》系列及《孤島危機》系列。重要遊戲製作商和發行商包括Blue Byte、Crytek、Deep Silver、、Piranha Bytes和,社交網路遊戲商則包括、、和。 === 電影 === 德國電影對其領域在技術和藝術上都作出巨大的貢獻。的作品在1895年首映。位於柏林市郊波茨坦著名的巴貝爾堡攝影棚於1912年建立,為世界首個大型電影製作室,現今為歐洲最大製作室。早年德國電影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的顯著影響,其代表包括羅伯特·威恩和弗里德里希·威廉·穆爾瑙。弗裡茨·朗的《大都會》(1927年)被認為是第一部重要科幻電影。1930年執導首部德語有聲電影《藍天使》,由瑪琳·黛德麗出任主演。萊尼·裡芬斯塔爾的電影開創電影美學的新層面,其代表作為《意志的勝利》。 1945年後,許多戰後時期的電影被稱作“廢墟電影”(Trümmerfilm),如的《》(1946年)。知名東德電影包括施多德的《》(1951年)、的《》(1964年)及的《》(1975年)。1950年代西德電影的主導型別為“鄉土電影”(Heimatfilm),描繪美麗的河山以及其正直的居民。 1970年代和1980年代,德國新浪潮導演如沃克·施隆多夫、維爾納·赫爾佐格、維姆·文德斯和寧那·華納·法斯賓德提高西德作者電影的國際地位。包括《從海底出擊》(1981年)、《大魔域》(1984年)、《再見列寧!》(2003年)、《愛無止盡》(2004年)、《白絲帶》(2009年)、《動物總動員》(2010年)和《雲圖》(2012年)等德國電影亦在國際上獲得成功。197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授予德國電影《鐵皮鼓》,同一獎項在2002年授予《何處是我家》,2007年授予《竊聽風暴》。 年度歐洲電影獎每隔一年在所在地柏林舉行。柏林國際電影節頒發金熊獎,自1951年起每年舉行,為世界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德國電影獎頒發羅拉獎,自1951年起每年於柏林舉行。 === 飲食 === 德國飲食根據地區不同而各有差異,但相鄰的區域時常有共同之處(如南部的巴伐利亞和施瓦本飲食文化同瑞士和奧地利相近)。國際食品如披薩、壽司、中國菜、希臘菜、印度菜和土耳其烤肉亦因不同民族社群的存在而可以獲得,頗受大眾歡迎。 麵包是德國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出產近600種麵包和1,200種糕點和圓麵包。德國乳酪的生產數量佔到全歐洲的近三分之一。2012年,超過99%在德國生產的肉類為豬肉、雞肉和牛肉。香腸在德國極為普遍,生產種類近1,500種,包括油煎香腸、白香腸和咖哩香腸等。2012年,有機食品銷量佔到食品總銷量的3.9%。 葡萄酒在德國許多地方逐漸開始流行,但最受歡迎的國家酒精飲品仍舊為啤酒。2012年德國啤酒飲用量為每人,在世界位居前列。德國對於啤酒純度的規定可追溯至15世紀。 2015年《米其林指南》指定11家德國餐廳為最高的三星級,38家餐廳則獲得二星評價,233家餐廳獲得一星評價,總數量位居第二,僅次於法國。 === 體育 === 近二千七百萬德國人為體育俱樂部成員,此外亦有一千二百萬人獨立參與體育活動。 足球是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德國足球協會會員人數達650萬人,在同類組織中為世界最大,其頂級賽事德國足球甲級聯賽平均到場觀眾人數在全球職業體育聯賽中位居第二。德國國家足球隊於1954年、1974年、1990年和2014年奪得世界盃足球賽冠軍,1972年、1980年和1996年奪得歐洲足球錦標賽冠軍。德國於1974年和2006年舉辦世界盃,於1988年、2024年舉辦歐錦賽。 其他熱門運動包括冬季體育、拳擊、籃球、手球、排球、冰球、網球、馬術和高爾夫球。水類運動諸如帆船、賽艇和游泳亦頗受歡迎。 德國為世界賽車大國。寶馬和梅賽德斯為重要的賽車製造商。截至2015年,保時捷曾17次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奪魁,奧迪亦13次取勝。邁克爾·舒馬赫在其賽車生涯中創造一系列記錄,並七次奪得一級方程式世界車手冠軍,為史上最多,並同時為史上收入最高的運動員之一。塞巴斯蒂安·維特爾亦為史上最為成功的三名一級方程式車手之一。 德國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有優異表現,總獎牌數居世界第三(包括東西德)。德國是最後一個在同年舉辦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國家——1936年於柏林舉辦夏季奧運會,在加爾米施-帕滕基興舉辦冬季奧運會。此外慕尼黑亦舉辦1972年的夏季奧運會。 ===時尚和設計=== 德國設計師在現代產品設計領域聲名顯赫,其中包豪斯設計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和博朗設計師迪特·拉姆斯為傑出代表。 德國亦為時尚產業領先國家之一。2010年德國紡織業共有近1,300家企業,僱傭超過130,000人,營收達280億歐元。其產品的44%用於出口。和每年舉辦兩次。 慕尼黑、漢堡和杜塞爾多夫及其他一些城鎮亦為德國國內時尚產業的設計、生產和貿易中心。來自德國的著名設計師包括卡爾·拉格斐、、、菲利浦·普萊因和邁克爾·米夏爾斯基。主要時尚品牌包括雨果博斯、、愛迪達、PUMA和黛安芬。德國的超級名模諸如克勞蒂亞·雪佛、海蒂·克魯姆、和娜嘉·奧爾曼亦獲得國際名望。 ==註解==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 * * == 外部連結 == * 德國簡介-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 www.deutschland.de –跨媒體與多語言的德國大門戶網 * 線上報導–德國國際媒體 * * 德國(UBC圖書館政府資訊) * * 德國概況–德國外交部 * www.buguaiaerial.com–德國部落格 * Destatis.de –德國聯邦統計部 * International Futures上的德國發展關鍵指標預測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德國國家概況 * 中華民國外交部德國國情介紹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使領館 * 德國在臺協會 ;政府 * 德國聯邦政府官方網站 * 德國聯邦總統官方網站 * 德國聯邦總理官方網站 ;旅遊 * 德國國家旅遊局 * 7 星級自助遊德國 Category:德國 Category:歐洲國家 Category:波羅的海沿岸國家 Category:聯邦共和制國家 Category:共和國 Category:1949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中歐 Category:大西洋國家 Category:德語國家地區 Category: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 Category:歐盟成員國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西班牙語
西班牙語(),也稱卡斯提亞語(),指的是一種起源於西班牙卡斯提亞地方的語言,為羅曼語族的分支,除了發源地的西班牙以外,其母語人士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國家。 西班牙語的使用人口眾多,全球共有近五億人使用。按照第一語言使用者數量排名,為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漢語。加上第二語言人口,總使用人數排名則為世界第二,僅次於漢語。西班牙語是除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九千五百萬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另外有二千四百萬的學生將西班牙語當作外語學習。 == 名稱 == *西班牙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本語言就叫西班牙語,不需要任何字首字尾去說明。 *卡斯提亞語:由於卡斯提亞王國統一了西班牙,卡斯提亞的方言就成為了全西班牙的標準語,這導致“卡斯提亞語”一詞有了雙重含義,既可以表示所有西班牙語系國家的標準語,也可以表示只存在於現代歐洲的卡斯提亞方言。 *西語:在現代中文裡可以簡稱為“西語”,因為“西班牙語”最開頭的字為“西”而得名。 *呂文:在東南亞和香港的華人也會稱之為「呂文」,因為菲律賓的呂宋島也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且和華人經常進行貿易,所以取“呂宋島”開頭的“呂”字作為西班牙語的正式稱謂。此種叫法雖然在中國大陸不流行,但在海外華人中卻很多,至2010年代仍有大批香港書籍和古巴華人這麼叫 結集於:。 == 歷史 == 西班牙語是從通俗拉丁語中發展而來的,同時受到巴斯克語的影響。西班牙語音的典型特徵是子音弱化、顎音化。相同的現象也可以在大部分的羅曼語系的語言中發現。 中世紀的子音系統在「猶太-西班牙語」中得到更好的保留。這種語言使用於在15世紀被驅逐出西班牙的猶太人後裔中。 從十六世紀起,西班牙的美洲殖民運動將西班牙語帶到了美洲和西屬東印度群島。二十世紀,西班牙語傳播到了赤道幾內亞和西撒哈拉。與此同時,由於來自拉美移民的影響,西班牙語也開始在不屬於昔日西班牙帝國的地區傳播開來,比較典型的例子包括美國紐約市的東哈萊姆地區。 在西班牙語的發展歷程中,作家塞萬提斯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至於西班牙語經常被人們稱為“塞萬提斯的語言”。 == 分佈 == 西班牙語是聯合國的六大官方語言之一,同時也是非洲聯盟,歐盟和南方共同市場的官方語言。 在21世紀使用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有: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波多黎各、西班牙、烏拉圭和委內瑞拉。在美國雖僅有新墨西哥州列為該州官方語言,但美國聯邦政府、部分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網站、檔案和商店、產品說明以及公共場所等大多也會提供西班牙文。 除此之外,西班牙語也在安道爾、貝里斯、加拿大、直布羅陀、以色列、摩洛哥、荷蘭、菲律賓、千里達及託巴哥以及西撒哈拉使用。 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擁有很多不同的西班牙語方言,但西班牙語沒有標準語。在美洲,第一批西班牙人帶來他們的地方口音,今天仍然可以發現在美洲的不同地方存在著明顯不同的方言口音。 == 字母表 == 此外,還有重音標誌的字母á、é、í、ó、ú。字母ü用於字母組合güe和güi來表示u是發音的,因為其他的組合gue、gui中,u是不發音的。 根據1994年西班牙皇家學院的決定,「CH」跟「LL」不再作為單獨的字母出現在字母表中。但是不受該院管轄的美洲西班牙語則依然將這兩個字母列在字母表內。 注意:字母 "W" 和 "K" 平常時一般不被使用。它們只出現於外來詞彙,比如 "kilogramo"(公斤)或 "wáter"(廁所,也可寫做"váter")。 == 語法 == 相對而言,西班牙語是一種屈折語,依靠詞形變化表明語素的聯絡,名詞分為陰性和陽性,每個動詞有約五十種變位形式,有人稱和單複數的區別,並依時態、語氣、體和語態而變。且形容詞和限定詞隨名詞的性、數變化而變。但與古典拉丁語和俄語這樣的強屈折語相比,西班牙語沒有名詞變格,且更多地藉助前置詞來建立受詞與句子中其他部分的聯絡。西班牙語傾向於將修飾語置於中心語之後,但如需表達特定語義,形容詞也會位於其所修飾的名詞之前。如同其它羅曼語,基本語序為主謂賓結構,但常常不限於此。西班牙語的主語可以省略,因為人稱可以由動詞變位體現,只要不引起歧義且不強調主語,表明主語就是沒有必要的。西班牙語還是一種動詞框架語言,以動詞來表明路徑,而不是像日耳曼語言那樣用小品詞或詞綴。例如西班牙語的“subir corriendo”(向上跑)和“salir volando”(飛出),譯為英語就是“to run up”和“to fly out”。 西班牙語的一般疑問句可不將主語和動詞倒裝,更不靠語氣詞,分辨陳述句和一般疑問句有時全靠語調。 === 性 === 西班牙語的名詞和形容詞分為陽性和陰性。通常以-o結尾的名詞或形容詞為陽性,以-a結尾的名詞或形容詞為陰性。(例如: pelo-頭髮[陽性], chica-女孩[陰性],和葡萄牙語相同),-dad,-tad,-ción,-sión,tión結尾的名詞多數也是陰性。(例如:ciudad-城市、universidad-大學、dificultad-困難 situación-局勢,televisión-電視,gestión-辦事處)也有一些例外,(比如:carne-肉[陰性],leche-牛奶[陰性], poema-詩歌[陽性], día-天[陽性])。 === 數 === 名詞和形容詞都有單複數兩種形式。通常為在詞根後面加-s(結尾是母音字母的單詞)或-es(結尾是子音字母的單詞)。句子中的名詞和形容詞的性、數要一致。 === 動詞 === 西班牙語的動詞體系複雜而規律,有很多不同的時態。在不同的時態中根據不同的動詞和人稱有不同的變位方式。通常西班牙語的動詞分為三類:以-ar結尾的動詞、以-er結尾的動詞和以-ir結尾的動詞。 以現在時為例: 動詞原形 hablar(說) comer(吃) vivir(住) 第一人稱單數(yo我) hablo como vivo 第一人稱複數(nosotros我們) hablamos comemos vivimos 第二人稱單數(tú, vos你) hablas, hablás comes, comés vives, vivís 第二人稱複數(vosotros你們) habláis coméis vivís 第三人稱單數(él他/ella她/usted您) habla come vive 第三人稱複數(ellos他們/ellas她們/ustedes諸位或你們) hablan comen viven 西班牙語的陳述語序通常是主謂賓結構。西班牙語的感嘆句、疑問句分別要在前加上倒感嘆號及倒問號,後面加上感嘆號、問號。例如:(這是什麼?),(那不是真的!) 有些動詞並不規則,例如estar(狀態~,~在~)和ser(是~): 動詞原形 estar ser 第一人稱單數(yo我) estoy soy 第一人稱複數(nosotros我們) estamos somos 第二人稱單數(tú, vos你) estás eres, sos 第二人稱複數(vosotros你們) estáis sois 第三人稱單數(él他/ella她/usted您) está es 第三人稱複數(ellos他們/ellas她們/ustedes諸位或你們) están son === 副詞 === 在西班牙語的形容詞後加上mente會變成副詞,o結尾的形容詞則要換成a,例如: 形容詞 中文解釋 副詞 中文解釋 frecuente 頻繁的 frecuentemente 頻繁地 económico 經濟的 económicamente 經濟地 lento 慢的 lentamente 慢慢地 rápido 快的 rápidamente 快快地 如果兩個副詞連續,mente只會在後面的副詞用一次。如果前面本身的形容詞為o結尾,也要把o改為a。 形容詞 中文解釋 副詞 中文解釋 ágil y exacto 快而準的 ágil y exactamente 快而準地 político y económico 政治和經濟性的 política y económicamente 政治和經濟性地 == 書寫系統 == ==解釋== == 參考資料 == == 參見 == * 語言: ** 西班牙語動詞 ** 西班牙語言 **西班牙西班牙語 **美洲西班牙語 * 方言: ** 美國的西班牙語 ** 洛雷託-烏卡亞利西班牙語 ** Yeísmo ** Seseo ** Voseo * 文學 ** 西班牙文學 (和葡萄牙語一部分一樣) * 西班牙語國家及族群 ** 西班牙語國家和地區列表 ** 西班牙裔 * 受西班牙語影響的語言及方言: ** 伊比利吉普賽語 ** 查瓦卡諾語 ** 拉迪諾語 ** 帕皮阿門託語 ** 查莫羅語 *互通程度 == 外部連結 == * Chinese Talking Dictionary(www.dictionarist.com) * 線上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字典(WordReference.com) Category:西班牙語言 Category:西班牙語 Category:主謂賓語序語言 Category:屈折語 Category:委內瑞拉語言
C語言
C語言(英語:C Language)是一種通用的、程序式程式設計程式語言,支援結構化程式設計、詞法作用域和遞迴,使用靜態型別系統,並且廣泛用於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的開發。 C語言於1969年至1973年間,為了移植與開發UNIX作業系統,由丹尼斯·裡奇與肯·湯普遜,以B語言為基礎,在貝爾實驗室設計、開發出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C語言應用日漸廣泛。為了避免各開發廠商用的C語言的語法產生差異,美國國家標準局為C語言訂定了一套完整的國際標準語法,稱為ANSI C,作為C語言的標準。與此同時,國際標準化組織也接受該標準為國際標準。因此,ANSI C也同時被稱為ISO C。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的有關程式開發工具,一般都支援符合ANSI C的語法。 C語言具有高效、靈活、功能豐富、表達力強和較高的可移植性等特點,在程式設計中備受青睞,成為最近25年使用最為廣泛的程式語言。目前,C語言編譯器普遍存在於各種不同的作業系統中,例如Microsoft Windows、macOS、Linux、Unix等。C語言的設計影響了眾多後來的程式語言,例如C++、Objective-C、Java、C#等。現行的許多軟體都是由C語言或者其影響和衍生的程式語言開發出來的。 == 概述 == 與ALGOL一族的大多數程序式程式設計語言類似,C語言是一個有結構化程式設計、具有變數作用域(variable scope)以及遞迴功能的程式式語言。其採用的靜態型別系統可以防止無意的程式設計操作。C語言中所有的可執行程式碼都被包含在子程式(函式)裡。其傳遞引數均是以值傳遞(pass by value),另外也可以傳遞指標(a pointer passed by value)。C語言是自由形式語言,即其原始碼的縮排並不影響程式的功能,而是使用分號作為語句的結尾,花括號來表示程式碼塊。 由於C語言的語言規模較小,若干高層的機制需要使用定義的函式來提供。比如,C語言並沒有直接處理複合物件(例如字串、集合、列表、陣列等)的操作,也沒有對於儲存器分配工具和記憶體回收工具的直接定義,同時也本身不具有輸入和輸出以及檔案訪問的方法。然而,使用者定義的函式和C語言標準庫中的函式為這些高層的機制提供了可能性。 C語言也具有以下的特性: * 基本資料型別包括字元、整型和浮點數等。另外也有派生的各種資料型別,如指標、陣列、結構和聯合。 * 部份的變數型別可以轉換,例如整數型和字元型變數。 * 透過指標(pointer),C語言可以容易的對記憶體進行低階控制。 * 不同的變數型別可以用結構體(struct)組合在一起。 * 具有基本的控制流:語句組、條件判斷、多路選擇、迴圈等。 * 函式可以返回各種資料型別的值,並且都可以遞迴呼叫。每次呼叫函式會重新建立變數。 * C語言只有32個保留字(reserved keywords),使變數、函式命名有更多彈性。 * 編譯預處理(preprocessor)讓C語言的編譯更具有彈性。 == 歷史 == 20世紀70年代,肯·湯姆森為了使其設計的Unix系統更加高效,使用B語言的變種(即C語言)在DEC PDP-7計算機上重寫了Unix。C語言中許多重要概念來源於BCPL語言,其對C語言的影響也間接地來源於B語言。在1978年,丹尼斯·裡奇和布萊恩·柯林漢合作出版了《C程式設計語言》第一版,事實上即為K&R C標準 。1983年,為了制定一個獨立於具體機器且無歧義的C語言標準,美國國家標準協會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並在1988年完成了該標準的制定,即ANSI C。此標準同時被國際標準化組織所採納,也被稱作ISO C。 其後,C語言至今經歷了幾次標準更新,誕生了C99、C11和目前最新的標準C18。C語言標準的下一次更新C2x目前正在起草中。 == 語法 == C語言的語法相對簡潔而直接。C語言的形式文法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所制定。簡單來說,C語言包括如下文法: # 作為一種指令式程式語言,C語言使用語句執行操作。最常見的語句是表示式語句,由一個表示式後加一個分號組成,可以令系統呼叫函式和為變數賦值; # 註釋: C語言支援單行註釋(以//開頭)和多行註釋(以/*開始,以*/結束); # 資料型別: 基本的資料型別包括整數(int)、浮點數(float和double)、字元(char)、列舉enum等; # 陣列: 陣列是一組相同型別的資料元素的集合。使用以下方法初始化一個五個元素的整數陣列: int numbers[5] = {1, 2, 3, 4, 5}; # 封裝結構:結構(struct)、聯合(union); # 結構化程式設計和控制結構: C語言包括條件語句(if、else)、迴圈語句(for、while、do-while)等; # 跳轉語句:C語言允許使用跳轉關鍵字goto、break和continue來實現程式塊之間的跳轉,這和匯編語言的jmp關鍵字有一定相似處; # 函式: C語言中的函式是程式的基本模組,可以自定義函式並在程式中呼叫; # 靈活且靠近底層的記憶體控制機制:C程式設計師可以自由選擇分配何種記憶體,以及分配多大的記憶體,如如下程式碼所示: int *array = (int *)malloc(5 * sizeof(int)); // 分配一個包含五個整數的陣列 free(array); // 釋放使用malloc分配的記憶體 == Hello World 程式 == 現在廣泛被程式設計初學者使用的"hello, world"程式例項最初就是出現在《C程式設計語言》第一版中。下面是一個在標準輸出裝置(stdout)上列印出 "Hello, world!" 字串的簡單程式。類似的程式,通常作為初學程式語言時的第一個程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其中只有int,void,return為C語言的關鍵字,前處理器會將#include <stdio.h>替換為stdio.h檔案的內容。 main函式是C語言程式的入口點。 "Hello, world!\n"中的\n是一個跳脫字元,形式為\加上一個字元。所起的作用在ASCII碼中規定。 printf是宣告於stdio.h的函式,關於printf的更多細節,參見printf; 關於格式化字串的更多資訊,參見格式化字串。 == 記憶體管理 == C語言的特色之一是:程式設計師必須親自處理記憶體的分配細節。語言不負責記憶體邊界檢查,這是因為在執行時進行記憶體邊界檢查會造成效能問題,與UNIX哲學不符。此特性容易導致緩衝區溢位問題。然而,部分編譯器(如英特爾編譯器)會出於安全性的考量,提供方法以進行執行時記憶體邊界檢查。 大多數C語言實現使用棧(Stack)來儲存函式返回地址/棧幀基址、完成函式的引數傳遞和函式區域性變數的儲存。然而,在部分極特殊的平臺上,使用棧並不能獲得最大效率。此時的實現由編譯器決定。 如果程式需要在執行的過程中動態分配記憶體,可以利用堆(Heap)來實現。 基本上C程式的元素儲存在記憶體的時候有3種分配策略: * 靜態分配 如果一個變數宣告為全域性變數或者是函式的靜態變數,這個變數的儲存將使用靜態分配方式。靜態分配的記憶體一般會被編譯器放在資料段或程式碼段來儲存,具體取決於實現。這樣做的前提是,在編譯時就必須確定變數的大小。 以IA32的x86平臺及gcc編譯器為例,全域性及靜態變數放在資料段的低端;全域性及靜態常量放在程式碼段的高階。 * 自動分配 函式的自動區域性變數應該隨著函式的返回會自動釋放(失效),這個要求在一般的體系中都是利用棧(Stack)來滿足的。相比於靜態分配,這時候,就不必絕對要求這個變數在編譯時就必須確定變數的大小,執行時才決定也不遲,但是C89仍然要求在編譯時就要確定,而C99放鬆了這個限制。但無論是C89還是C99,都不允許一個已經分配的自動變數執行時改變大小。 所以說C函式永遠不應該返回一個區域性變數的地址。 要指出的是,自動分配也屬於動態分配,甚至可以用alloca函式來像分配堆(Heap)一樣進行分配,而且釋放是自動的。 * 動態分配 還有一種更加特殊的情況,變數的大小在執行時有可能改變,或者雖然單個變數大小不變,變數的數目卻有很大彈性,不能靜態分配或者自動分配,這時候可以使用堆(Heap)來滿足要求。ANSI C定義的堆操作函式是malloc、calloc、realloc和free。 使用堆(Heap)記憶體將帶來額外的開銷和風險。 == 庫 == C語言的標準文件要求了一個平臺移植C語言的時候至少要實現的一些功能和封裝的集合,稱為“標準庫”,標準庫的宣告頭部透過前處理器命令#include進行引用。 在C89標準中: 檔案 簡介說明 <assert.h> 斷言相關 <ctype.h> 字元型別判斷 <errno.h> 標準報錯機制 <float.h> 浮點運算 <limits.h> 各種體系結構限制 <locale.h> 本地化介面 <math.h> 數學函式 <setjmp.h> 跨函式跳轉 <signal.h> 訊號(類似UNIX的訊號定義,但是差很遠) <stdarg.h> 可變參處理 <stddef.h> 一些標準宏定義 <stdio.h> 標準I/O庫 <stdlib.h> 標準工具庫函式 <string.h> ASCII字串及任意記憶體處理函式 <time.h> 時間相關 在94年的修正版中 * <iso646.h> * <wchar.h> * <wctype.h> 在C99中增加了六個函式庫 * <complex.h> * <fenv.h> * <inttypes.h> * <stdbool.h> * <stdint.h> * <tgmath.h> 以上是C語言的標準。各個系統各自又對C庫函式進行的各種擴充,就浩如煙海了。如POSIX C、GNU C等。 == 工具軟體 == 工具軟體可以幫助程式設計者避免一些程式中潛藏或容易出現的問題,例如常會造成程式未預期動作或是執行期錯誤的程式碼。 許多語言都有自動原始碼檢查及審計工具,C語言也有類似工具,像是Lint。可以在程式剛寫好時用Lint找出可能有問題的程式,透過Lint後再用C編譯器進行編譯,許多編譯器也可以設定是否要針對一些可能有問題的程式碼提出警告。MISRA C是一套針對嵌入式系統的法則,可主要也是避免一些可能有問題的程式碼。 也有一些編譯器、程式庫或作業系統可以處理一些非標準C語言的功能,例如邊界值檢查、快取溢位偵測、序列化及自動垃圾回收功能。 使用像Valgrind或等軟體工具,或者連結有特別malloc函式的程式庫,有助於找出一些執行期記憶體使用的問題。 == 經典錯誤 == “void main()”的用法並不是任何標準制定的Can I write "void main()"? The definition void main() { /* ... */ } is not and never has been C++, nor has it even been C.。 C語言標準語法是“int main()”,任何實現都必須支援int main(void) { /* ... */ }和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 }「The function called at program startup is named main. The implementation declares no prototype for this function. It shall be defined with a return type of int and with no parameters: int main(void) { /* ... */ } or with two parameters (referred to here as argc and argv, though any names may be used, as they are local to the function in which they are declared):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 } or equivalent; or in some other implementation-defined manner.」,引自ISO/IEC 9899:1999, Section 5.1.2.2.1 Program startup。 在 C++ 標準中,main的標準型態應是int,否則型別是由實現定義的。任何實現都必須支援int main() { /* ... */ }和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 }「An implementation shall not predefine the main function. This function shall not be overloaded. It shall have a return type of type int, but otherwise its type is implementation-defined. All implementations shall allow both of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s of main: int main() { /* ... */ } and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 }.」,引自 ISO/IEC 14882, 第一版(1998)、第二版(2003)與第三版(2011), section 3.6.1 Main function。 == 參見 == * 塊 (C語言擴充套件) ==註腳== === 註解 ===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 Coding Programmer Page / C Library Reference and Examples (english) * GCC 首頁 * GLIBC2 首頁 * Visual Studio Express 首頁 * ISO/IEC 9899。C99標準的官方網站。目前(2020年)可直接下載的標準文字是 ISO/IEC 9899:202x。 Category:C語言家族 Category:美國發明 Category:跨平臺軟體 Category:程序式程式設計語言 Category:靜態型別程式語言 Category:系統程式語言 Category:ISO標準化程式語言 Category:1972年建立的程式語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和政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實行不同於中國內地的政治制度。 依照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體為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楊立傑. 第五屆全國人大曆次會議. 新華網. 2002年2月20日 [2016年3月2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世界上少數由共產黨執政、且宣揚共產主義的國家人民網. 黨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共產主義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徵?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7年9月1日 [2016年1月22日] .,而且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提出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指導思想白墨. 「四個全面」:習近平為「中國夢」解夢 .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15年2月25日 [2016年1月22日] .,遵循人民民主專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針An. Xi reiterates adherence to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新華網. 2013年1月5日 [2016年1月22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體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翟小波. 翟小波:代議機關至上的人民憲政――我國憲法實施模式的解釋性建構:以憲法觀、行憲歷史和條文型別化為基礎. 公法評論網. 2007年9月1日 [2016年1月22日] .3、怎樣理解國體與政體的含義和關係? . 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網路培訓課程. [2016年1月22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閉會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行大部分職權,實行民主集中制楊立傑.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新華網. 2004年9月16日 [2016年1月22日] .。政府重大施政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所主導,閉會期間則由中央政治局及常務委員會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主導及行使職權謝淑麗. China’s Next Leaders: A Guide to What’s at Stake . China File. 2012年11月13日 [2016年1月22日] .。在實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各級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監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與宗教團體等組織江澤民. 《江澤民文選》第1卷. 中國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年8月1日: 第112頁. ISBN 978-7010056746 .讓黨旗在民營企業中高高飄揚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年11月29日 [2016年1月22日] .。國家主席是象徵性和禮儀性的虛位國家元首,主席沒有獨大決定權力,全國人大常委會集體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楊亞楠. 揭秘國家主席與總理職權:主席是虛職 總理行實權. 《大公報》. 2013年3月15日 [2016年1月22日]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設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選舉產生並監督行政機關(國務院)、監察機關(國家監察委員會)、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等機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是中國最高領導層,目前由七人組成,包括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與此同時,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削弱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決策職能 == 歷史 == === 毛澤東時期 === 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進入尾聲。9月,中國共產黨已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10月1日,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在北京市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稱為新中國。此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逐步佔領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迫使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同年12月撤往臺灣地區,兩岸分治。而此時中國大陸由毛澤東以及其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統轄,主要依照馬克思列寧主義原則所建立。1950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派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半島參與朝鮮戰爭,直至1953年朝韓雙方簽署停火協議。中國共產黨在1951年時發起三反五反運動,並且在隔年提出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後宣佈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56年推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不過到了1957年發起了整頓思想的反右運動,並因為國內階級鬥爭形勢估計過於嚴重而被嚴重擴大,大批知識分子因而被劃成右派成員。1958年至1960年,中國共產黨發動主張「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反而造成國民經濟的倒退和三年困難時期。其中1959年廬山會議上,毛澤東因為彭德懷等人的異議而下令發動反右傾運動,進而造成社會經濟陷入困頓,並且一直到1962年七千人大會召開後才得以制止。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因為意識形態差異而宣告分裂。此時期毛澤東主張儘管社會主義革命似乎獲得成功,但是社會內部的階級敵人仍然持續存在,進而提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之觀點。1966年2月3日,中國共產黨透過文化革命五人小組發表《二月提綱》,文化大革命正式展開。在這之後引起長達10年激烈的一系列政治鬥爭,期間國家主席劉少奇等人受迫害致死,並且對中國社會、文化和古蹟造成嚴重破壞。這時期也因為文化大革命造成經濟停滯不前,人民生活陷入困苦,最終文化大革命一直到1976年四人幫遭到瓦解而結束。 === 改革開放 === 1976年毛澤東逝世並且公審四人幫成員後,華國鋒和鄧小平為了取得黨內最高領導權而爆發權力鬥爭,最後由鄧小平贏得鬥爭而成為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其中鄧小平聯合陳雲和李先念等中共元老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並且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為了扭轉毛澤東極左派政策所帶來的影響,鄧小平認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可以排除資本主義思想而採納其市場經濟政策,並且在中國共產黨仍維持其自身政治權力的情況下,透過政策的轉變帶來顯著的經濟增長。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中國共產黨放棄階級鬥爭方式而轉向改革開放,並且逐步建立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黨內之領導地位。1979年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邊境問題而與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越南爆發中越戰爭。1981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透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其中華國鋒被迫辭去中國共產黨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鄧小平在中共黨內的領導地位得到確立。不過為瞭解決中國共產黨內部的資深黨員安排問題,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和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設立了2屆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 鄧小平所提出的新思想很快遭到毛澤東思想支持者與政治自由化支持者質疑,同時改革開放政策也引發許多社會問題。面對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經濟、軍事等方面實力的巨大差距,中國社會和知識分子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合法性產生懷疑。部分知識分子認為效仿西式民主、全盤西化是中國未來唯一的出路。中國共產黨面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全盤西化的思潮所帶來的挑戰,在1986年開展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試圖捍衛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同一年,八六學潮爆發。支援學潮的黨內民主派、知識分子領袖——方勵之和劉賓雁、王若望由鄧小平親自點名,開除出黨。1987年初,三人作為“資產階級自由化、全盤西化”的反面典型在全黨公開批判。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一職的胡耀邦因為被批評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辭職。 1989年4月15日,前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的逝世引發學生和群眾的悼念活動,進而促使大規模學生示威活動。面對示威中出現的騷亂行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於4月26日發布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指責此次事件為「動亂」並且表示應該採取堅硬措施以制止動亂,隨後部分激進學生絕食抗議使局勢升級。5月19日晚間,中國共產黨高層決定在首都部分地區實行戒嚴,國務院總理李鵬簽署了戒嚴令,不過戒嚴部隊被許多北京市市民阻攔而未能入城。最終中國共產黨高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採取強硬措施,決定於6月3日晚間派遣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天安門廣場實行武力清場。途中軍方與群眾和學生爆發流血衝突,並且引來國際社會強烈譴責。 1989年六四事件結束後,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召開,決定撤銷趙紫陽的一切職務,進而選舉江澤民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並確立其在中國共產黨黨內的領導核心地位,並且建立包括李鵬、李瑞環等人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儘管六四事件一度讓改革開放政策暫緩,1990年代初期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政策重新獲得施行,這讓鄧小平的經濟學觀點重新獲得重視。此時,中國經濟已渡過1980年代末的危機,持續高速發展,促成新的民族主義在中國社會崛起。進入21世紀後,這一新的思潮構建完成。同時,有賴於經濟發展、國家實力增強,全盤西化思潮消退,對中國民眾可能因國力差距巨大而“投向西方的懷抱”的擔憂解除,中國共產黨執政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合法性得以穩固。 199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小平所提出的觀點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章程》,與原先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同樣列為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繼承鄧小平「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並延續後者絕大部分政策。隨後江澤民則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主張中國共產黨應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及要眾多人民的基本利益;在200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三個代表思想獲得批准並修訂至《中國共產黨章程》中,並且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方針。在三個代表思想中,透過制定理論的方式讓民營企業家和入境資產階級分子得以合法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胡錦濤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而接替江澤民最高領導人位置,並且和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等人組建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 胡錦濤把重點放在集體領導上,而反對單一個人在政治體系中佔有主導地位。由於過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主要注重經濟增長,反而促成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發生。為瞭解決這些問題,胡錦濤提出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這兩個主要思想。其中科學發展觀在2007年10月2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列入《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版中,但一直到2012年11月14日的中共十八大上才視為指導方針。 === 習近平時期 === 胡錦濤在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和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卸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並且由新選出的習近平接替這兩個職位,之後與李克強等人組建第五代中央領導集體。習近平上任後不久便展開數十年來最為積極的反腐敗工作,但與此同時開始整合黨總書記作為最高領導人的權力,這使得《經濟學人》認為其破壞集體領導制度、而朝向毛澤東的一人統治方式。習近平執政後,改變了原來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其外交思想非常強硬,甚至發動了具有爭議性的“戰狼外交”。 201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開始推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部分國務院機構虛級化,由中共的黨內機構承擔實際職責。有學者認為本次機構改革是中國政治迴歸改革開放前“黨政合一”的體制,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國務院權力被削弱,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對政府的領導。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委員和常委被規定每年向總書記述職一次。2018年3月,習近平首次審閱各中央政治局委員提交的報告,並對各政治局委員提出重要要求。同時中共中央推行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國家的行政權力進一步集中在以總書記為首的中央政治局手上,使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的“黨政分離”再次迴歸“黨政合一”。習近平也多次重提毛澤東時代的“黨領導一切”,而“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句毛時代的口號在中共十九大上被寫入黨章 。 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再次連任並開始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第三任期,開啟改革開放以來史無前例的最高領導人第三任期,習近平親信基本上佔據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部席位。 2023年3月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在2018年修憲廢除任期限制的法律背景下,以2952票贊成、0票反對、0票棄權獲全票再次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實現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位任期超過十年、開展第三個任期的國家主席。 == 主要領導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 姓名 習近平 李強 趙樂際 王滬寧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陝西省富平縣 浙江省瑞安縣 陝西省西安縣 山東省萊州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12年11月 2023年3月 2023年3月 2023年3月 == 中國共產黨 == ==== 政治體制 ==== 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便以蘇聯共產黨(布林什維克)為榜樣,採取了蘇聯共產黨的組織模式,後來也接納了列寧的「黨的領導體制」和斯大林的「無產階級專政體制」理論和實踐經驗。在政治體制建設方面基本上則是採納了斯大林主義,也就是在每個非共產黨機關內部都設有嚴格服從共產黨的組織,並且建立了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對上國家中央機關的一元化領導制度。其中在1949年11月時,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內部組織中國共產黨黨委會。1958年時,更成立直屬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和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的財經、政法、外事、科學與文教小組,小組組長基本上都是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擔任。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宣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今日中國共產黨在中央政府各機關、地方政府各機關、人民團體、經濟組織、文化組織和其他非中國共產黨黨組織領導機關中設立有中國共產黨黨組,並由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中央政府一級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中的黨組領導直屬單位的中國共產黨黨組織,則負責管理幹部和審批所屬單位幹部的任免資格。 ==== 民主集中制 ====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採取民主集中制,並且基於民主和兩個原則而成,其中官方所指稱的民主主要是「社會主義民主」或者是「黨內民主」。而有關民主集中制的討論,自從192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便一直視為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其中在《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提到:「黨是根據自己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而毛澤東曾經表示民主集中制是「將民主和集中兩個似乎相衝突的東西,在一定形式上統一起來」,認為藉此結合能夠處理民主和集中之間的內部矛盾,同時民主集中制在自由和紀律協調上更具優越性。 《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提到:「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黨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而當前中國共產黨表示民主同時是中國共產黨自身與社會主義重要的生命線,但是認為要實現且正常運作民主,可行的方法唯有實施集中制度。中國共產黨主張民主得以使用包括集中制度等任何形式展開,並且認為如果沒有集中制度就將會失去秩序。對此中國共產黨依據毛澤東對於民主集中制的觀點成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認為這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只有這個制度,才既能表現廣泛的民主,使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高度的權力;又能集中處理國事,使各級政府能集中地處理被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所委託的一切事務,並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動。」 ==== 集體領導 ==== 當前中國共產黨理想上認為應當透過集體領導以盡可能削減個人權力,經由一致協商的方式而做出決定。這概念最早緣起則可以回到列寧和布林什維克派系,主張共產黨的領導高層是由多人共同決策而成。其中,作為實際最高權力機關的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全體成員都處於平等地位,每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往往作為一個部門的非正式權力代表,然而他們所擁有的決策權力皆相同。在毛澤東統治時期便是由他控制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另外分別還有掌握情報調查機關的康生以及掌握國務院與外交部的周恩來。 不過儘管每個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在理論上的權力關係相同,但實際上仍然會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排列其名次。同時雖然中國共產黨主張並沒有選出正式的領導人領導,但是每個領導集體中仍然會有重要的領導人物帶領其他核心成員;同時掌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這兩個最重要職位的人,往往便是該領導集體最為重要的領導人物。在過去江澤民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前,中國共產黨內部核心成員和領導集體並沒有明顯區別,而在實際情況下核心人物往往不參與集體領導制度。然而集體領導制度發展到江澤民之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大力推廣責任制度,並且在中國共產黨的官方宣告中改稱作「集體領導核心」,但胡錦濤開始,最高領導人改稱為「以XXX同志為總書記」。2016年,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這被認為象徵著“習核心”正式確立,開始迴歸毛澤東時代的個人集權模式。 === 意識形態 === 中國共產黨訂定數個指導自身全部活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且將其視為中國共產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理論基礎。其中在《中國共產黨章程》提到中國共產黨會堅持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專政、中國共產黨領導、遵循馬克斯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等四項基本原則,並且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官方意識形態,內容結合了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著作中提到的馬克思主義、以及由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所提出的列寧主義思想。對此中國共產黨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同時馬克思列寧主義提供解決資本主義矛盾社會的一個未來願景,也就是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必然性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而第二個加入的毛澤東思想則被視為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和應用,其中毛澤東思想的內容除了由毛澤東主導外,還包括其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物共同發想而成。 鄧小平理論則是在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加入到《中國共產黨章程》,其概念包括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等論點。鄧小平理論大體上可以視為一種理論總結,認為共產主義的定義中並不包括國有社會主義和計劃經濟等制度安排,同時市場機制實際上是中立的運作方式。此外他還提到中國共產黨需要應對不斷變化的形勢動態,並且要透過「實事求是」的方式來確認某一政策過時與否,進而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與相應的口號。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重申鄧小平的口號而認為沒有必要質問事情是屬於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因為重要的判別標準是它的工作模式。之後他更提出適應中國條件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三個代表」,並且在200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透過而加入《中國共產黨章程》。 中國共產黨黨內的部分人士批評「三個代表」並非屬於馬克思主義、甚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價值觀的背叛,然而支持者認為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江澤民則主張早期共產黨成員認為共產主義應當實現的生產模式,發展到了今日已經更為複雜而難以體現,同時試圖強制生產方式的改變作為並沒有效果,因為其背後遵循歷史唯物主義的經濟規律而有自然的發展。該理論最為顯著的影響是允許資本家以「新社會階層」身分加入中國共產黨,除了鼓勵其從事「誠實勞動和工作」外,並透過自己的勞動貢獻為中國共產黨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後在胡錦濤所主導下,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制定了同樣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的科學發展觀思想,同時為了因應中國國情而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發展與應用,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 中央組織 === ==== 非常設機關 ====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權力機構。在1969年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前全國代表大會經常不定期召開,之後實行每5年舉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制度,而每次大會將會持續數天。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除特別情況外,全國代表大會日程不得延期。《中國共產黨章程》賦予全國代表大會6項職權: # 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 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 # 討論並決定黨的重大問題; # 修改黨的章程; # 選舉中央委員會; # 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在實際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時,絕大部分時間與會代表很少討論重大問題;而比較具影響力的討論則是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的準備期,將醞釀下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人選,並提交全國代表大會差額選舉。而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後,則是由全國代表大會所產生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擔任最高執行機構。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時,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領導黨的全部工作,對外代表中國共產黨。由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監督、執紀、問責,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對黨員履行職責進行監督;而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的領導下進行工作。 新當選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除了之後會在不同黨政機關、地方行政區和企事業單位工作外,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會分別從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選出作為主要負責人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召集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並主持中央書記處的工作。另外還會選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透過中央書記處成員,批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組成人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一般每年舉行一次,為期2天至3天。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負責黨的經常工作。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作為最高決策機關和領導機關,承擔中共中央經常工作。所有重大的政治、思想、軍事、政策和組織問題都必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討論透過。中國共產黨在組織上採取民主集中制作為基本原則,各級黨組織對同下級組織有關的重要問題作出決定時,一般要徵求下級組織的意見,執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必須堅決執行上級黨組織的決定。本級黨組織和黨員如有不同意見,則必須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宣告保留或向上級黨委反映。 ==== 常設機關 ====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由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行使中央政治局的職權,成為黨內最高決策機構。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制度是在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時重新建立,用以取代原本擔任政策決定角色的中央書記處。其中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每週至少召開1次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核心領導機構。藉由閉會制度使得中國共產黨的權力集中至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召集會議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會議,同時還主持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工作。 而自江澤民以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也兼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領導全國武裝力量。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同時也是中央委員會的執行機構。中央書記處除了可以在中央政治局確定的政策框架下自行做出決定外,同時也負責指導中央委員會部門工作、經費工作、出版物與報告起草等工作。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最高軍事領導機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主要負責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 中國共產黨歷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還會選舉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央書記處的組成人員。中共中央辦公廳是中共中央的核心聯絡部門,負責包括日常通訊、協議、安排會議議程等黨務行政工作。中共中央目前設定中央職能部門5個,這包括負責幹部工作與人事任免的中共中央組織部、負責宣傳思想、文化和公共傳播工作的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中國共產黨與各國政黨和國際組織聯絡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負責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的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以及負責協調政法機關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 中共中央設定辦事機構8個,即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 中國共產黨還設立有提供高階幹部培訓與政治教育的中共中央黨校,負責黨史研究、文獻出版發行與外文編譯的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而在新聞媒體對外傳播方面,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直接管理《人民日報》社,而中共中央黨校則發行有作為理論雜誌的《求是》和《學習時報》。另外中央委員會還設立多箇中央議事協調機構,包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等,在全體會議期間將向中央委員會提交報告。 === 地方組織 === 縮圖|中國共産黨深圳市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旗)、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成立地方代表大會,並且由這些代表大會自行選出本級行政區委員會。中國共產黨地方各級代表大會應該每5年舉行一次,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可由上一級黨委委員會決定提前或者延後進行。本級黨委的人數和選舉程式由地方代表大會決定,並報上級黨委批准。地方各級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 聽取和審查同級委員會的報告; # 審查同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 # 討論本地區範圍內的重大問題並作出決議; # 選舉同級黨的委員會,選舉同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 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的代表大會每隔五年召開,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黨委委員、候補委員由黨代會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縣級黨委委員、候補委員必須擁有3年以上黨齡。本級黨委與本級黨代會的任期相同。各級黨委負責人必須向上級黨委負責。上級地方黨委可以決定下級地方代表大會委員會正式委員和候補委員人數。當黨委委員出缺時,則由候補委員按照得票數依次遞補。各級地方委員會每年至少要召開2次全體會議,且應當執行上級黨組織的指示以及同級代表大會的決議。 地方各級黨代會閉會時,由本級黨委領導本級黨組織的工作,對外代表本級黨組織。其中地方黨委常委的人選由地方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並報上級黨委批准。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領導本行政區黨的經常工作。各級黨委的幹部管理許可權下算一級。例如,中共中央管理副省部級以上幹部的任免,省級黨委管理副地廳級以上幹部的任免。 == 國家權力機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採取議行合一制度。全國人大會議閉會時,則由其產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為行使其大部分職權。 目前,全國人大的全體會議一般在每年3月召開。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在對外交往上扮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會角色,全國人大常委會還與國家主席共同行使國家元首職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般性法律由國務院或其他有關部門提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及其專門委員會三讀審查後批准。基本法律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三讀審查後交由全國人大會議批准。全國人大主席團常務主席、執行主席(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成員兼任)主持全國人大的全體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會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等法律的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中國內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間接選舉產生,全國人大常委會則由全國人大會議選舉產生,任期均為五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分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一樓的萬人大禮堂和二樓的常委會會議廳召開會議。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第八十五條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第一百二十八條另外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同時,全國人大還擁有對其常委會“不適當的決定”的撤銷權。因此,在中國的憲法框架中,各級國家機關最終都應向全國人大負責,不存在行政、立法、司法、檢察機關制衡全國人大的情形。 此外,全國人大有權選舉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其他中央國家機構,包括行政(國務院)、監察(國家監察委員會)、司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軍事(國家軍委)機關和常設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同時產生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家主席、副主席。 === 國家代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心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條文沒有國家元首的規定。全國人大可以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禮儀性”和“象徵性”的國家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家主席是國家機構之一,處於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從屬地位,形式上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與全國人大常委會聯合行使中國國家元首的職權,執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主要從事國事活動和負責外交禮節,但不負責包括行政和軍事等具體工作。如果中國國家主席出現喪失工作能力、死亡或遭罷免的情況下,國家主席的職責由國家副主席代理。國家副主席不能履行職權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代行職權。國家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五年,自2018年修憲後無連任次數限制。作為副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職務是非中共黨員實際能夠擔任的最高官職,歷史上有宋慶齡和榮毅仁兩位民主黨派人士曾經出任國家副主席。 ===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均依法設立人民代表大會,簡稱地方人大,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Beijingers get greater poll choices . 《中國日報》. 2003年12月8日 [2016年1月22日] .。當選的鄉鎮級、區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再選出更高階別的人民代表大會,並由這些代表選出全國人大代表Sistemul politic . 中國百科. [2016年1月22日]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其常務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員若干人組成,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常務委員會行使的職權是: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項;監督本級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工作;撤銷本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撤銷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不適當的決議;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決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罷免和補選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個別代表。 == 國家行政機關 == === 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即“中央人民政府”。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國務院總理由國家主席提名,並經全國人大任命,是最高國家行政首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總理全面領導國務院工作,代表國務院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副總理、國務委員協助總理工作,並與國務院秘書長、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審計署審計長一起對總理負責。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總理具有最後決策權。 國務院總理透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國務院全體會議行使行政職能。國家基本計劃和政府一般政策,不論是對外政策、國際條約、法律和國務院令,重要財政事項,還是榮譽稱號、人民警察警銜和海關關銜的授予,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任命等重要事項都由國務院及其總理進行。目前,國務院下設國務院辦公廳和25個組成部門(包括各部、各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和審計署),1個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16個直屬機構,4個辦事機構和若干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 ===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均依法設立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政府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 1954年頒佈的憲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即地方各級人民政府。1975年頒佈的憲法規定: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同時又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1978年頒佈的憲法規定: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即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人民公社的人民代表大會和革命委員會是基層政權組織,又是集體經濟的領導機構。1982年頒佈的現行憲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 == 國家監察機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監察委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監察機關,依據憲法及相關的法律負責監督、調查、處置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問題。國家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後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與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合署辦公。 == 國家司法機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體系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發展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系遊勸榮. 中國法律體系的鮮明特色與"全球品質" . 新華網. 2011年1月10日 [2016年1月22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透過第一部法律《婚姻法》人民網. 1950年:新中國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誕生 . 騰訊網. 2009年6月30日 [2016年1月22日]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透過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簡介(1954年制定) . 新華網. 2004年2月18日 [2016年1月22日] .。2011年,中國政府宣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形成新華社. 各界人士高度評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2011年3月11日 [2016年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體制由公安部、檢察院、人民法院三大系統組成,三者分工並互相配合與制約,中國共產黨各級政法委員會則主導協調《前哨》第144期至第148期. 中國香港: 明力有限公司. 2003年: 第61頁 .。重大案件發生後,由政法委員會組織公安機關、檢察部門和法院聯合辦案,由公安機關抓捕、檢察部門蒐集證據、法院配合審判《北京之春》第170期至第175期. 中國香港: 明力有限公司. 2003年: 第47頁 .。 === 各級人民法院 === 中國司法實行二審終審制。基層人民法院為一審法院,對大多數案件進行初判。在一審法院敗訴的當事人可以上訴於上級法院中級人民法院或高階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司法機關。各級人民法院均設立對應的人民檢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國家審判機關,也是管理國家審判系統的機構。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設立六個巡回法庭接受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的上訴案件。有時也有大法官巡迴庭或特別法庭獨立審判國家和社會的特別重大案件或特殊的上訴抗訴案、死刑案。 高階人民法院是受理中級人民法院或其他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的上訴案件的第三級法院,按省級行政區劃設立,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階人民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階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階人民法院管理,行使高階人民法院職權。 中級人民法院是受理基層人民法院或其他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的上訴案件的第二級法院,按地級行政區劃設立,包括省、自治區下設的(設區的)市、州、盟、地區、應當設立中級人民法院的地方、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轄師級地方的中級人民法院和直轄市設定的若干個中級人民法院。 基層人民法院是第一級法院,按縣域行政區劃設立,包括縣、旗、(不設區的)市、自治縣、自治旗、(設區的市)市轄區、工礦區、應當設立基層人民法院的地方、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轄團級地方的人民法院。 除普通人民法院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專門法院包括軍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海事法院、林業法院、農墾法院、石油法院、智慧財產權法院、網際網路法院、金融法院等。其中,軍事法院分解放軍、戰區、基層三級。鐵路運輸法院設中級、基層兩級。海事法院不分級,層級相當於中級人民法院,全稱冠以國號,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法院。此外,還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設立智慧財產權法院,“管轄有關專利、植物新品種、積體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第一審智慧財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智慧財產權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上訴案件,由智慧財產權法院所在地的高階人民法院審理。 == 其他國家機關 == === 中央軍事委員會 === 《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實行主席負責制,中央軍委主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率者,中國人民解放軍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奉行“黨指揮槍”指導原則。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成立後,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和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基本相同,實際上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產生或罷免。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或罷免,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目前,中央軍事委員會下設中央軍委辦公廳和6個部、2個委員會、3個辦公室、審計署和機關事務管理總局。 == 政治制度 == === 法律體系 === 中國的法律體系,一般被認為屬於歐陸法系中的民法法系。1980年開始實施新的法律體系,1987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刑法和民法,許多法律還在不斷改善中。最新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在1982年12月4日,此後於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經五次修正。2003年對憲法進行了一次重大修改,首次將保護私有財產明文寫入憲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 政黨制度 === 中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與8個民主黨派合作和協商,進而組成統一戰線。 人民政協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主要參與成員還包括有群眾組織、民主黨派以及各個行業的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致力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層面基本政策進行討論,提出相關的意見與建議。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的互動關係主要建立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基礎上。這一協商過程在政制發展程序中被制度化、長期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非權力機關,亦非決策機構,不在國家機構之列。《》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 選舉制度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選舉制度,狹義上僅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所規範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制度;廣義上也可以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選舉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所規範的各級人大代表選舉、國家公職人員選舉以及村居民自治組織選舉的總稱。何永紅;中國選舉制度的現狀與趨向——法律實證分析的視角[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中國內地的9億適齡選民可以直接選舉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縣級、鄉級和不設區地級市的人大代表,每次選舉間隔為五年。而設區的地級市及更高階別的人大代表、地方行政長官則由下一級人大代表選舉產生,屬於間接選舉。 == 國際組織 ==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下列國際組織的成員: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Category:中國各朝代政治
Hello World
“Hello, World!”程式通常指一類輸出或顯示「Hello, World!」(你好,世界!)字串的電腦程式。在大多數通用程式語言中,這樣的程式只有一小段程式碼,因此可以用來展示該程式語言的基本。“Hello, World!”往往是初學者學習某種程式語言所接觸的第一個程式內容,同時它也是用來確認原始碼編譯器、程式開發或執行環境是否已經安裝妥當並被操作者理解的常用手段。 == 歷史 == 1972年,在貝爾實驗室成員布萊恩·柯林漢撰寫的內部技術檔案《A Tutorial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 B》中首次提到了Hello World這一字串。當時,他使用B語言撰寫了一個用於演示外部變數的示例程式: main( ) { extern a, b, c; putchar(a); putchar(b); putchar(c); putchar('!*n'); } a 'hell'; b 'o, w'; c 'orld'; 這個程式將在終端列印出“”,然後附上一個換行符。之所以這一短語被拆分成多個變數記錄,是因為B語言中的每個字元常量只能容納四個ASCII字元。 1974年,時值C語言取代B語言,在貝爾實驗室的又一內部備忘錄《Programming in C: A Tutorial》中,柯林漢用C語言再次編寫了一個Hello World程式作為教學示例。這一程式在他和丹尼斯·裡奇於1978年出版的《C程式設計語言》中得到繼承: main( ) { printf("hello, world\n"); } 在上例中,函式定義了程式開始執行的位置。其主體由一條語句組成,即對函式的呼叫,意思是“列印格式化”(print formatted)。這個函式將使程式輸出以引數傳遞給它的任何內容,在本例中是字串。 自此,Hello World成為了電腦程式設計師學習新的程式語言的傳統。但是,也有些人認為 hello, world 的字串早於1966年的BCPL語言出現的時候已經出現BCPL , Jargon File。雖然相關的字詞確實在發明者記錄的檔案出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Hello World在當時確實沒有流行。因此,人們公認為布萊恩·柯林漢是令該字串走進公眾目光的人。 == 衍生影響 == === 對電腦文化的影響 === Debian以及系統的進階包裝工具當中包含了「hello, world」安裝工具。使用者只需要於終端(Linux 系統的Terminal)輸入「apt-get install hello」便能夠安裝此工具及其相關部件。雖然看似沒用,但卻可作為測試工具使用。同時,這亦能夠向新使用者展示安裝工具的方法。對開發者來說,這個工具展現了建立.deb安裝工具的方法。這個工具,連同GNU Hello便成為了撰寫GNU程式的教學軟體。 === 對其他電子產品的影響 === 雖然Hello World在單晶片微電腦、現場可程式設計邏輯閘陣列及複雜可程式邏輯裝置中不能展現出來,一盞細小的微型LED燈會代替Hello World的作用,以表示安裝成功、相關程式功能已實現。 === 對流行文化的影響 === Hello World已經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例如以Hello World命名首個運用純人工智慧完成的專輯。 虛擬YouTuber公司hololive production在Hololive Alternative企劃預告PV末使用"//Hello,Δlternative World"來致敬此文化。同時,亦有若干公司以Hello World命名,例如位於澳洲的Helloworld旅遊公司、Hello World Consulting等。 == 到Hello World的時間 == “到Hello World的時間”(,TTHW)是指用給定的程式語言編寫一個“Hello, World!”程式所需的時間,這是衡量一個程式語言易用性的標準之一。由於“Hello, World!”程式主要的介紹物件是不熟悉該語言的人,“Hello, World!”程式越複雜可能越表明該程式語言不太容易接近。這個概念現已不限於程式語言,在API層面同樣適用,成為衡量一個新開發者使一個基本示例運作的難易程度。時間越短,說明開發者越容易採用該API。 == 參見 == * Hello World程式樣例 * A+B問題 * 99瓶啤酒 * Just another Perl hacker * 基本的電腦科學主題列表 == 參考來源 == == 外部連結 == * Hello world全集 * Google Maps上的helloworld地圖。 Category:計算機程式設計 Category:帶有C程式碼示例的條目 Category:帶有程式碼示例的條目
資料壓縮
在電腦科學和資訊理論中,資料壓縮或者源編碼是按照特定的編碼機制用比未經編碼少的資料位元(或者其它資訊相關的單位)表示資訊的過程。例如,若將「compression」編碼為「comp」,則這篇文章可以用較少的資料位元表示。常見的例子是ZIP檔案格式,此格式不僅僅提供壓縮功能,還可作為歸檔工具(Archiver),能夠將許多檔案儲存到同一個檔案中。 可利用資料的一致性(可用資訊熵,entropy來表示),規則性,與可預測性去實現資料壓縮。人類最先發展的壓縮技術實為自然語言,一般來說,若可以用比較精簡的自然語言來描述一樣事物,那麼也就越能夠對這樣事物做壓縮。資料越一致,亦代表其統計特性越集中。以影像壓縮為例,其集中代表有傅立葉變換的時域及頻域,直方圖,特徵值。 == 概要 == 資料壓縮能夠實現是因為多數現實世界的資料都有統計冗餘。例如,字母「e」在英語中比字母「z」更加常用,字母「q」後面是「z」的可能性非常小。非破壞性資料壓縮通常利用了統計冗餘,這樣就能更加簡練地、但仍然是完整地表示傳送方的資料。 非破壞性資料壓縮的壓縮率不足以處理龐大體積的音影片資料,但如果允許一定程度的保真度損失,那麼還可以實現進一步的壓縮。例如,人們看圖畫或者電視畫面的時候可能並不會注意到一些細節並不完善。同樣,兩個音訊錄音取樣序列可能聽起來一樣,但實際上並不完全一樣。破壞性資料壓縮在可以接受或無法察覺的情況下使用較少的位數表示影象、影片或者音訊。 然而,經常有一些檔案不能被破壞性資料壓縮壓縮,實際上對於不含可以辨別樣式的資料任何壓縮演算法都不能壓縮。另外,試圖壓縮已經經過壓縮的資料通常得到的結果實際上是增加資料。 實際上,破壞性資料壓縮也會最終達到不能工作的地步。例如一個極端的例子:壓縮演算法每次去掉檔案最後一個位元組,那麼經過這個演算法不斷的壓縮直至檔案變空,壓縮演算法將不能繼續工作。 由於可以幫助減少如硬碟空間與連線頻寬這樣的昂貴資源的消耗,所以壓縮非常重要,然而壓縮需要消耗資訊處理資源,這也可能是費用昂貴的。所以資料壓縮機制的設計需要在壓縮能力、失真度、所需計算資源以及其它需要考慮的不同因素之間進行折衷。 對於任何形式的通訊來說,只有當資訊的傳送方和接受方都能夠理解編碼機制的時候壓縮資料通訊才能夠工作。例如,只有當接受方知道這篇文章需要用漢語字元解釋的時候這篇文章才有意義。同樣,只有當接受方知道編碼方法的時候他才能夠理解壓縮資料。 == 應用 == 一種非常簡單的壓縮方法是行程長度編碼,這種方法使用資料及資料長度這樣簡單的編碼代替同樣的連續資料,這是無損資料壓縮的一個例項。這種方法經常用於辦公計算機以更好地利用磁碟空間、或者更好地利用計算機網路中的頻寬。對於電子-{表格}-、文字、可執行檔案等這樣的符號資料來說,無損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要求,因為除了一些有限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一個資料位的變化都是無法接受的。 對於影片和音訊資料,只要不損失資料的重要部分一定程度的質量下降是可以接受的。透過利用人類感知系統的侷限,能夠大幅度的節約儲存空間並且得到的結果質量與原始資料質量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差別。這些有損資料壓縮方法通常需要在壓縮速度、壓縮資料大小以及質量損失這三者之間進行折衷。 有損影象壓縮用於數碼相機中,大幅度地提高了儲存能力,同時影象質量幾乎沒有降低。用於DVD的有損MPEG-2編解碼影片壓縮也實現了類似的功能。 在有損音訊壓縮中,心理聲學的方法用來去除訊號中聽不見或者很難聽見的成分。人類語音的壓縮經常使用更加專業的技術,因此人們有時也將“語音壓縮”或者“語音編碼”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與“音訊壓縮”區分開來。不同的音訊和語音壓縮標準都屬於音訊編解碼範疇。例如語音壓縮用於因特網電話,而音訊壓縮被用於CD翻錄並且使用MP3播放器解碼。 == 理論 == 壓縮的理論(它與演算法資訊理論密切相關)以及率失真理論,這個領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由美國學者克勞德·夏農(Claude Elwood Shannon)奠定的,他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及五十年代早期發表了這方面的基礎性的論文。Doyle和Carlson在2000年寫到資料壓縮“是所有的工程領域最簡單、最優美的設計理論之一”。密碼學與編碼理論也是密切相關的學科,資料壓縮的思想與統計推斷也有很深的淵源。 許多無損資料壓縮系統都可以看作是四步模型,有損資料壓縮系統通常包含更多的步驟,例如它包括預測、頻率變換以及量化。 Lempel-Ziv(LZ)壓縮方法是流行的無損儲存演算法之一。DEFLATE是LZ的一個變體,它針對解壓速度與壓縮率進行了最佳化,雖然它的壓縮速度可能非常緩慢,PKZIP、gzip以及PNG都在使用DEFLATE。LZW(Lempel-Ziv-Welch)是Unisys的專利,直到2003年6月專利到期限,這種方法用於GIF影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LZR (LZ-Renau) 方法,它是Zip方法的基礎。LZ方法使用基於表格的壓縮模型,其中表格中的條目用重複的資料串替換。對於大多數的LZ方法來說,這個表格是從最初的輸入資料動態生成的。這個表格經常採用霍夫曼編碼維護(例如SHRI、LZX)。 目前一個效能良好基於LZ的編碼機制是LZX,它用於微軟公司的CAB格式。 最好的壓縮工具將機率模型預測結果用於算術編碼。算術編碼由芬蘭資訊理論學家Jorma Rissanen發明,並且由Witten、Neal以及Cleary將它轉變成一個實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實現比眾人皆知的哈夫曼演算法更好的壓縮,並且它本身非常適合於自適應資料壓縮,自適應資料壓縮的預測與上下文密切相關。算術編碼已經用於二值影象壓縮標準JBIG、文件壓縮標準DejaVu。文字輸入系統Dasher是一個逆算術編碼器。 == 參見 == === 資料壓縮專題 === * 柯氏複雜性 * 資訊熵 * 自解壓縮檔 * 影象壓縮 * 語音壓縮 * 影片壓縮 * 多媒體壓縮 * 最小描述長度 * 最小訊息長度(two-part lossless compression designed for inference) * === 壓縮演算法 === ==== 無損資料壓縮 ==== * 行程長度編碼 * 字典編碼 ** LZ77與LZ78 ** LZW * 區域性匹配預測(也稱為PPM) * 熵編碼 ** 哈夫曼編碼:簡單的熵編碼,通常用於壓縮的最後一步 ** 自適應哈夫曼編碼 ** 算術編碼 *** 區間編碼:與算術編碼一樣,但是用一種少許不同的方法工作 ** :哈夫曼編碼的變體 ** 格倫布編碼:用於幾何分佈的無限輸入資料的簡單熵編碼 * Slepian-Wolf編碼:無損的分散式信源編碼 ==== 有損資料壓縮 ==== * 離散餘弦變換 * 分形壓縮(fractal compression) ** 分形變換(fractal transform) * 小波壓縮 * 向量量化(vector quantization) * 線性預測編碼 * Wyner-Ziv編碼(有損的分散式信源編碼) ==== 實現例項 ==== * DEFLATE(LZ77與哈夫曼編碼的組合)——為ZIP、gzip、zlib與PN檔案所使用 * LZMA:7-Zip與使用 * LZO(非常快速的LZ變體,針對速度要求) * Unix compress工具(.Z檔案格式)、以及GIF使用LZW * bzip2(Burrows-Wheeler變換與哈夫曼編碼的組合) * (一種基於的超高壓縮率的演算法,但是極度緩慢,是最高壓縮比競爭中的佼佼者。) * JPEG(使用離散餘弦變換、量化、哈夫曼編碼的影象壓縮) * MPEG(廣泛使用的音訊及影片壓縮標準族,影片壓縮使用離散餘弦變換以及運動補償預測) * MP3(MPEG-1標準中用於聲音及音樂壓縮的部分,使用子帶、MDCT、感知模型、量化以及哈夫曼編碼) * WMA(WMV音訊編碼規範中的一部分,使用MDCT、感知模型、低位元率量化、量化以及哈夫曼編碼) * Vorbis(類似於AAC的基於DCT的音訊編解碼,為了避免專利問題而設計) * JPEG 2000(使用小波、量化、熵編碼的影象壓縮) * TTA(使用線性預測編碼,用於無損音訊壓縮) * FLAC(用於無損音訊壓縮的線性預測編碼) * ATRAC(Adaptive Transform Acoustic Coding,自適應聽覺轉換編碼)為SONY公司於1992年所開發之音訊有損資料壓縮技術,也是相關技術名詞之總稱。 == 外部連結 == * Data Compression - Systematisation by T.Strutz * How Compression Works * Practical Compressor Test (Compares speed and efficiency for commonly used compression programs) Category:資料壓縮
巴斯克語
巴斯克語(),是一種使用於巴斯克地區(西班牙東北部的巴斯克和納瓦拉兩個自治州,以及法國西南部)的孤立語言。該語言在西班牙語稱作,在法語稱作,而巴斯克語裡則稱為或。巴斯克語的起源與系屬爭議很大。作為歐洲唯一的孤立語言,巴斯克語與現存的任何語言沒有發生學關係。 == 歷史 == === 起源 === 巴斯克人的祖先可能是歐洲遠古時代的居民(克羅馬儂人)。巴斯克語的由來到目前仍然是個謎,有些人認為這種語言可能源自高加索、或是非洲北部,也有人類學家和語言學者認為它本來就誕生在伊比利亞半島,是已消亡的伊比利亞語系的最後火種。儘管如此,大部分學者將巴斯克語歸類為孤立語言,並認為在羅馬人將拉丁語帶到伊比利亞半島時,這種古老的語言已經在那裡使用了很久(有一點比較肯定,巴斯克人比其他歐洲民族更早在歐洲定居)。有部份語言學家認為巴斯克語源於石器時代,理由是該語言中的斧頭(aizkora)和石頭(haitz)詞根相同。 在法國西南部阿基坦使用的語言(阿基坦語)的拉丁註解中,找到了一些與原始巴斯克語的同源詞,如在現代巴斯克語中分別解作女子和男人的“”和“”,在阿基坦語的標音被寫作“”和“”。而語言學者曾嘗試把巴斯克語與伊比利亞語、喬治亞語、高加索諸語言如車臣語,或嘗試設立德內-高加索語系或獨立成為單獨的瓦斯科尼亞語系,以使巴斯克語與其他語言聯絡起來。但這些假設還未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 === 發展 === 直至2017年資料,約有70萬人正在使用巴斯克語,佔巴斯克地區人口的35%。巴斯克語也曾是西班牙獨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攻擊的目標。在弗朗哥統治期間(1939-1975 年),他強行推廣西班牙語,禁止使用包括巴斯克語在內的其他語言。 == 書寫 == 現代巴斯克語使用拉丁字母書寫。但根據考古出土的文物,可找到羅馬化之前使用伊比利字母銘刻在器皿上的巴斯克語,而在納瓦拉則有中世紀使用阿拉伯字母書寫巴斯克語的紀錄。 巴斯克語字母如下: 巴斯克語在外來詞中才有使用。它們並不計在上述的字母表中。另外,古舊的巴斯克語文字紀錄還包括以下六個字母:,而後三個字母現時仍未被Unicode收錄。 == 與其他語言的關係 == 由於和鄰近地區人們交流的關係,巴斯克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拉丁語、西班牙語、法語甚至阿拉伯語的影響,從它們當中借了些詞彙。相對的,也向週邊的語言輸出詞彙。 巴斯克語大量使用格變化,以及複雜的動詞變化。而這樣的語言特性在臨近地區只有巴斯克語和有些高加索語言才具備。 == 日常詞彙== Kaixo 你好 Egun on 早安 Arratsalde on 午安 Gabon 晚安 Agur 再會 == 分類 == 根據Louis-Lucien Bonaparte的分類,巴斯克語可以區別出八種方言,但並不與行政轄區重合。現時在學校教育中使用規範化的「標準巴斯克語」()則是以吉普斯誇省的方言為基礎。 == 地位 == 巴斯克語在西班牙的巴斯克自治區、納瓦拉自治區具有官方語言地位。由於兩地的差異,使得法律稱呼巴斯克語的方法有別,前者稱,後者稱。 ==參見== *巴斯克語語法(Basque grammar) == 參考文獻 == * : Die Bedeutung der Sprache in Renaissance und Reformation und die Entstehung der baskischen Literatur im religiösen und politischen Konfliktgebiet zwischen Spanien und Frankreich. In: Wolfgang W. Moelleken, Peter J. Weber (Hrsg.): Neue Forschungsarbeiten zur Kontaktlinguistik. Dümmler, 波恩 1997. == 外部連結 == * 巴斯克自治區政府-巴斯克語 * 皇家巴斯克語學院 * Ethnologue report for Basque * Center for Basque Studies at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 Basque English Dictionary from 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 - the Rosetta Edition === 文法 === * University of the Basque Country: A Brief Grammar of Euskara, the Basque Language * Basque Verb Tables * Larry Trask: A Linguistic Sketch of Basque * Larry Trask: Some Important Basque Words (And a Bit of Culture) === 詞典 === * Morris Student Plus: Basque - English - Basque dictionary (67,000 headwords + 120,000 expressions and idioms) * 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 - the Rosetta Edition: Basque - English Dictionary Category:孤立語言 Category:法國語言 Category:西班牙語言 Category:巴斯克地區 Category:德內-高加索語系
病毒
病毒()是僅能在生物體活細胞內複製繁衍的亞顯微病原體。它由核酸分子(DNA或RNA)與保護性外殼(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的類生物結構(bio-like structure),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是介於生命體及非生命體之間的生化結構,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卻是寄生性自我複製物(self-replicator)。藉由感染機制侵入有機體後,這些簡單的生化結構可以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自我複製,Villarreal p. 3但無法獨立生長和複製。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具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體。第一個已知的病毒是菸草花葉病毒,由馬丁烏斯·貝傑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5000種型別的病毒得到鑑定。Dimmock p. 49儘管學界對於病毒是否為一種生物仍有爭議,病毒學(研究病毒的科學)總是被歸為微生物學的分支。 病毒由兩到三個成分組成:病毒都含有遺傳物質(RNA或DNA,只由蛋白質-{}-組成的朊毒體並不屬於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質形成的衣殼,用來包裹和保護其中的遺傳物質;此外,部分病毒在到達細胞表面時能夠形成脂質包膜環繞在外。病毒的形態各異,從簡單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體形到複合型結構。病毒顆粒大約是細菌大小的千分之一。Collier pp. 33–55病毒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於不同的機制:部分病毒可能起源於-{zh-tw:質體;zh-cn:質粒}-(環狀DNA,可以在細胞內複製並在細胞間轉移),而其他某些則可能起源於細菌。 病毒有各式各樣的傳播方式,不同型別的病毒採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植物病毒可以透過以植物汁液為生的昆蟲,如蚜蟲,來在植物間進行傳播;而動物病毒可以透過蚊蟲叮咬而得以傳播。這些攜帶病毒的生物體稱為“載體”。流感病毒可以經由咳嗽和打噴嚏來傳播;諾羅病毒則可以透過手足口途徑來傳播,即透過接觸帶有病毒的手、食物和水;輪狀病毒常常是透過接觸受感染的兒童而直接傳播的;此外,艾滋病毒則可以透過體液接觸來傳播。 並非所有的病毒都會導致疾病,因為許多病毒的複製並不會對受感染的器官產生明顯的傷害。某些病毒,如艾滋病毒,可以與人體長時間共存,並且依然能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到宿主免疫系統的影響,即“病毒持續感染”(viral persistence)。Villarreal p. 4但在通常情況下,病毒感染能夠引發免疫反應,消滅入侵的病毒。而這些免疫反應能夠透過注射疫苗來產生,進而使接種疫苗的人或動物能夠終生對相應的病毒免疫。像細菌這樣的微生物也具有抵禦病毒感染的機制,如限制修飾系統。Wilson, G., "Restriction and Modification Systems ," 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 (1991), 25:585-627.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任何作用,但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已經研發出來。 比起病毒更微小,結構更簡單的致病生物原,包括有朊毒體。朊毒體是僅由蛋白質構成的致病因子。它雖然不含核酸,但可自我複製且具有感染性。狂牛症及包括羊搔癢症、狂牛症、慢性消耗病,以及人類的克雅二氏病,是由朊毒體引致的疾病之一。 == 歷史 == 關於病毒所導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3世紀的印度和中國就有了關於天花的記錄。但直到19世紀末,病毒才開始逐漸得以發現和鑑定。1884年,法國微生物學家查理斯·尚柏朗發明了一種細菌無法透過的過濾器(尚柏朗過濾器,其濾孔孔徑小於細菌的大小),他利用這一過濾器就可以將液體中存在的細菌除去。Shors pp. 76–771892年,俄國生物學家德米特里·伊凡諾夫斯基在研究菸草花葉病時發現,將感染了花葉病的菸草葉的提取液用燭形濾器過濾後,依然能夠感染其他菸草。於是他提出這種感染性物質可能是細菌所分泌的一種毒素,但他並未深入研究下去。當時,人們認為所有的感染性物質都能夠藉由過濾除去並且能夠在培養基中生長,這也是疾病的細菌理論(germ theory)的一部分。Dimmock p. 41899年,荷蘭微生物學家馬丁烏斯·貝傑林克重複了伊凡諾夫斯基的實驗,並相信這是一種新的感染性物質。Dimmock p.4–5他還觀察到這種病原只在分裂細胞中複製,由於他的實驗沒有顯示這種病原的顆粒形態,因此他稱之contagium vivum fluidum(可溶的活菌)並進一步命名為filterable virus(濾過性病毒)。Collier p. 3貝傑林克認為病毒是以液態形式存在的(但這一看法後來由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利推翻,他證明了病毒是顆粒狀的)。同樣在1899年,弗雷德里希·勒夫勒(Friedrich Loeffler)和保羅·弗羅施(Paul Frosch)發現患口蹄疫動物淋巴液中含有能透過濾器的感染性物質,由於經過了高度的稀釋,排除了其為毒素的可能性;他們推論這種感染性物質能夠自我複製。 20世紀早期,英國細菌學家弗雷德裡克·圖爾特發現了可以感染細菌的病毒,並稱之為噬菌體。Shors p. 589隨後法裔加拿大微生物學家費利克斯·德雷勒(Félix d'Herelle)描述了噬菌體的特性:將其加入長滿細菌的瓊脂固體培養基上,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由於細菌死亡而留下的噬斑(plaque,又稱蝕斑)。高濃度的病毒懸液會使培養基上的細菌全部死亡,但透過精確的稀釋,可以產生可辨認的噬斑。透過計算噬斑的數量,再乘以稀釋倍數就可以得出溶液中病毒的個數。他們的工作揭開了現代病毒學研究的序幕。 在19世紀末,認為病毒的特性是感染性、具濾過性和需要活的宿主,也就意味著病毒只能在動物或植物體內生長。1906年,哈里森發明在淋巴液中進行組織生長的方法;接著在1913年,E·斯坦哈特(E. Steinhardt)、C·伊斯雷利(C. Israeli)和R·A·蘭伯特(R. A. Lambert)利用這一方法在豚鼠角膜組織中成功培養牛痘苗病毒,突破了病毒需要體內生長的限制。Steinhardt, E; Israeli, C; and Lambert, R.A. (1913) "Studi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virus of vaccinia" J. Inf Dis. 13, 294–3001928年,H·B·梅特蘭(H. B. Maitland)和M·C·梅特蘭(M. C. Maitland)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他們利用切碎的母雞腎臟的懸液對牛痘苗病毒進行了培養。他們的方法在1950年代得以廣泛應用於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的大規模生產。Collier p. 4 另一項研究突破發生在1931年,美國病理學家歐內斯特·古巴斯捷(Ernest William Goodpasture)在受精的雞蛋中培養流感病毒。1949年,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托馬斯·哈克爾·韋勒和弗雷德裡克·查普曼·羅賓斯利用人的胚胎細胞對脊髓灰質炎病毒進行了培養,這是首次在沒有固體動物組織或卵的情況下對病毒進行的成功培養。喬納斯·索爾克利用此一研究成果來有效生產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Rosen FS (2004). "Isolation of poliovirus—John Enders and the Nobel Priz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1, pp. 1481–83 PMID 15470207 1931年,德國工程師恩斯特·魯斯卡和馬克斯·克諾爾發明了電子顯微鏡,使得研究者首次得到病毒形態的照片。Nobel Lectures, Physics 1981–1990, (1993) Editor-in-Charge Tore Frängsmyr, Editor Gösta Ekspång,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Singapore. * 其實早在1887年,Buist就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經過染色的牛痘苗病毒(最大的病毒之一),但當時人們還不知道牛痘苗是一種病毒。(Buist J.B. Vaccinia and Variola: a study of their life history Churchill, London)1935年,美國生物化學家和病毒學家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利發現菸草花葉病毒大部分是由蛋白質所組成的,並得到病毒晶體。Stanley WM, Loring HS (1936). "The isolation of crystalline tobacco mosaic virus protein from diseased tomato plants". Science, 83, p.85 PMID 17756690隨後,他將病毒成功地分離為蛋白質部分和RNA部分。Stanley WM, Lauffer MA (1939). "Disintegration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in urea solutions". Science 89, pp. 345–347 PMID 17788438溫德爾·斯坦利也因為他的這些發現而獲得194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溫德爾·斯坦利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的演講 菸草花葉病毒是第一個結晶的病毒,進而可以透過X射線晶體學的方法來得到其結構細節。第一張病毒的X射線衍射照片是由貝納(Bernal)和範庫肯(Fankuchen)於1941年所拍攝的。1955年,透過分析病毒的衍射照片,羅莎琳·富蘭克林揭示了病毒的整體結構。同年,海因茨·弗羅倫克-卡納特(Heinz Fraenkel-Conrat)和羅布利·威廉姆斯發現將分離純化的菸草花葉病毒RNA和衣殼蛋白混合在一起後,可以重新組裝成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這也揭示了這一簡單的機制很可能就是病毒在它們的宿主細胞內的組裝過程。Dimmock p. 12 20世紀的下半葉是發現病毒的黃金時代,大多數能夠感染動物、植物或細菌的病毒在這數十年間發現。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的已發現病毒及其發現者的列表 1957年,馬動脈炎病毒和導致牛病毒性腹瀉的病毒(一種瘟病毒)正式發現;1963年,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乙型肝炎病毒;Collier p. 7451965年,霍華德·馬丁·特明發現並描述了第一種逆轉錄病毒;這類病毒將RNA逆轉錄為DNA的關鍵酶,即逆轉錄酶,在1970年由霍華德·馬丁·特明和戴維·巴爾的摩分別獨立鑑定出來。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的呂克·蒙塔尼耶和他的同事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首次分離得到了一種逆轉錄病毒,也就是現在世人皆知的艾滋病毒(HIV)。其二人也因此與發現了能夠導致子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的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分享了200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 == 起源 == 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存在;病毒很可能在第一個細胞進化出來時就存在了。病毒起源於何時尚不清楚,因為病毒不形成化石,也就沒有外部參照物來研究其進化過程,同時病毒的多樣性顯示它們的進化很可能是多條線路的而非單一的。Villarreal p. 10分子生物學技術是目前可用的揭示病毒起源的方法;Liu Y, Nickle DC, Shriner D, et al (2004). "Molecular clock-like evolut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Virology. 10;329(1):101–8, PMID 15476878但這些技術需要獲得遠古時期病毒DNA或RNA的樣品,而目前儲存在實驗室中最早的病毒樣品也不過90年。Shors p. 16Collier pp. 18–19有三種流行的關於病毒起源的理論:Shors pp. 14–16Collier pp. 11–21 * 逆向理論(Regressive theory):病毒可能曾經是某些寄生在較大細胞內的小細胞。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在寄生生活中非必需的基因逐漸丟失。這一理論的證據是,細菌中的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就像病毒一樣,需要在宿主細胞內才能複製;而它們缺少了能夠獨立生活的基因,這很可能是由於寄生生活所導致的。這一理論又稱為退化理論(degeneracy theory)。Dimmock p. 16Collier p. 11 * 細胞起源理論(有時也稱為漂盪理論):Collier pp. 11–12某些病毒可能是從較大生物體的基因中“逃離”出來的DNA或RNA進化而來的。逃離的DNA可能來自-{zh-tw:質體;zh-cn:質粒}-(可以在細胞間傳遞的裸露DNA分子)或轉座子(可以在細胞基因內不同位置複製和移動的DNA片段,Shors p. 574曾稱為“跳躍基因”,屬於可動遺傳因子)。轉座子是在1950年由巴巴拉·麥克林托克在玉米中發現的。 * 共進化理論:病毒可能進化自蛋白質和核酸複合物,與細胞同時出現在遠古地球,並且一直依賴細胞生命生存至今。類病毒是一類RNA分子,但不歸入病毒中,因為它們缺少由蛋白質形成的衣殼。然而,它們具有多種病毒的普遍特徵,常常稱為亞病毒物質。Dimmock p. 55類病毒是重要的植物病原體。Shors 551–3它們沒有編碼蛋白質的基因,但可以與宿主細胞作用,利用宿主來進行它們自身的複製。人類丁型肝炎病毒具有和類病毒相似的RNA基因組,也不能生成自己的蛋白質衣殼,但卻能夠利用乙型肝炎病毒的衣殼。因此,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型病毒,需要乙型肝炎病毒的幫助才能夠進行復制。Shors p. 492–3這些依賴於其他種類病毒的病毒稱為“衛星病毒”,它們可能是介於類病毒和病毒之間的進化中間體。Collier p. 777Dimmock p. 55–7朊毒體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質分子,不含DNA或RNA。朊毒體會導致綿羊感染羊搔癢症或牛感染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瘋牛病”),也會使人獲患庫魯病(Kuru)和克雅二氏病。Dimmock pp. 57–58雖然缺乏核酸,朊毒體依然能夠複製,這是因為在生物體記憶體在與朊毒體具有相同序列但結構不同的正常蛋白質,而朊毒體可以使這些正常蛋白質的結構發生變化,轉化為朊毒體,這樣新產生的朊毒體又可以感染更多的正常蛋白質,使得朊毒體越來越多。雖然朊毒體與病毒或類病毒本質完全不同,但朊毒體的發現進一步提高了該理論的可信性,說明病毒可能進化自能夠自我複製的分子。 利用計算機來分析病毒和宿主DNA的序列資訊,可以對不同病毒之間的進化關係有更好的瞭解,而且可以有助於發現現代病毒的祖先。至今這類分析還沒有能夠決定哪一種理論是正確的。而且不大可能所有的病毒都來自同一祖先,不同的病毒很可能是透過一種或多種機制在不同的時期產生。Dimmock pp. 15–16 對於病毒到底是一種生命形式,還是僅僅是一種能夠與生物體作用的有機結構,人們的觀點各不相同。有人將病毒描述為處於“生命邊緣的生物體”,Rybicki EP (1990) "The classification of organisms at the edge of life, or problems with virus systematics." S Aft J Sci 86:182–186因為它們像其它生物體一樣擁有基因、能夠透過自然選擇而進化並且能夠透過自行組裝來完成複製。然而,雖然病毒含有基因,但它們沒有細胞結構,而細胞被認為是生命的基本單位;而且,病毒沒有自身的代謝機制(不自帶酶系統、無胞器、不能獨立代謝),需要透過宿主細胞來幫它們完成複製繁殖,因此它們不能夠在宿主細胞外進行繁殖(雖然屬於細菌的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也具有同樣的缺陷);可接受的生命形式是利用細胞分裂來進行繁殖的,而病毒是自發地在細胞內進行組裝的,類似於晶體的自發生長過程。雖然病毒是否是一種生命形式,目前還沒有定論,但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的自組裝方式對於研究生命起源具有一定啟示意義,有一種假說就認為生命是起始於有機分子的自組裝。 == 結構 == 病毒的形狀和大小(統稱形態)各異。大多數病毒的直徑在10-300奈米(nm)。某些絲狀病毒的長度可達1400nm,但其寬度卻只有約80nm。大多數的病毒無法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而掃描或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是觀察病毒顆粒形態的主要工具,常用的染色方法為負染色法。Collier pp. 33–37 一個完整的病毒顆粒稱為“病毒體”(virion,又稱病毒顆粒、病毒粒子),是由蛋白質組成的具有保護功能的“衣殼”(Capsid,又稱殼體、蛋白質外殼)和衣殼所包住的核酸組成。構成衣殼的單一蛋白質亞基稱為“殼粒”(capsomere,又稱次蛋白衣),而殼粒的型別取決於衣殼中的位置。Collier p. 40有些病毒的核衣殼外面,還有一層由蛋白質、多糖和脂類構成的膜叫做“包膜”(envelope,又稱套膜、外套膜),包膜上生有“刺突”(spike,又稱棘突),如流感病毒。衣殼是由病毒基因組所編碼的蛋白質組成的,它的形狀可以作為區分病毒形態的基礎。通常只需要存在病毒基因組,衣殼蛋白就可以自組裝成為衣殼。但結構複雜的病毒還會編碼某些幫助構建衣殼的蛋白質。與核酸結合的蛋白質稱為核蛋白,核蛋白與核酸結合形成核糖核蛋白,再與衣殼蛋白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核衣殼”。病毒的形態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 螺旋形 === 螺旋形的衣殼是由殼粒繞著同一個中心軸排列堆積起來,以形成一箇中空的棒狀結構。這種棒狀的病毒體可以是短而剛性的,也可以是長而柔性的。具有這種形態的病毒一般為單股RNA病毒,研究得最多的就是菸草花葉病毒,Collier p. 37但也有少量單股DNA病毒也為螺旋形;無論是哪一種病毒,其核酸都透過靜電相互作用與衣殼蛋白結合(核酸帶負電而衣殼蛋白朝向中心的部分帶正電)。一般來說,棒狀病毒體的長度取決於內部核酸的長度,而半徑取決於殼粒的大小和排列方式。用於定義這種螺旋形態的引數有兩個:amplitude和pitch,前者即直徑,而後者是指殼粒環繞一週後所前進的距離。 === 正二十面體形 === 大多數的動物病毒為正二十面體或具有正二十面體對稱的近球形結構。二十面體具有5-3-2對稱,即每個頂點為5重對稱,每個面的中心為3重對稱,每條邊的中心為2重對稱。病毒之所以採用這種結構可能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規則的二十面體是相同殼粒形成封閉空間的一個最優途徑,可以使所需的能量最小化。形成二十面體所需的最少的等同的殼粒的數量為12,每個殼粒含有5個等同的亞基。但很少有病毒只含有60個衣殼蛋白亞基,多數正二十面體形病毒的亞基數量大於60,為60的倍數,倍數可以是3、4、7、9、12或更多。由於二十面體的對稱性,位於頂點的殼粒周圍有五個殼粒環繞,稱為“penton”;而位於三角形面中心的殼粒周圍有六個殼粒環繞,稱為“hexon”。Collier pp. 40, 42 === 包膜型 === 某些病毒可以利用改造後的宿主的細胞膜(來自細胞表面的質膜或細胞內部的膜,如核膜及內質網膜)環繞在病毒體周圍,形成一層脂質的包膜。包膜上既鑲嵌有來自宿主的膜蛋白也有來自病毒基因組編碼的膜蛋白;而脂質膜本身和其中的糖類則都來自宿主細胞。包膜型病毒位於包膜內的病毒體可以是螺旋形或正二十面體形的。 無包膜的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完成複製後,需要宿主細胞死亡並裂解後,才能逸出並進一步感染其他細胞。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常常造成大量非成熟細胞死亡,反而降低了對宿主細胞的利用率。而有了包膜之後,病毒可以透過包膜與宿主的細胞膜融合來出入細胞,而不需要造成細胞死亡。流感病毒和艾滋病毒就採用的是這種策略。大多數的包膜型病毒的感染性都依賴於包膜。Collier pp. 42–43 === 複合型 === 與以上三類病毒形態相比,複合型病毒的結構複雜得多,它們的衣殼既非完全的螺旋形又非完全的正二十面體形,可以有附加的結構,如蛋白質組成的尾巴或複雜的外壁。有尾噬菌體和痘病毒都是比較典型的複合型病毒。 有尾噬菌體在噬菌體中數量最多,其殼體由頭部和尾部組成,頭部呈正二十面體對稱,尾部呈螺旋對稱,頭部和尾部之間透過頸部相連。此外噬菌體的尾部還附著有一些尾鞘、尾絲和尾釘等。其頭殼中包裹著噬菌體的基因組,而尾部的各個元件則在噬菌體感染細菌的過程中發揮作用。 痘病毒是一種具有特殊形態的體形較大的複合型病毒。其病毒基因組與結合蛋白位於稱為擬核的一箇中心區域。擬核圍繞在一層膜和兩個未知功能的側體中。痘病毒具有外層包膜,包膜外有一層厚的蛋白質外殼佈滿整個表面。痘病毒的形態有輕微的多型性,從卵狀到磚塊狀都有。 擬菌病毒(mimivirus)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病毒,其衣殼直徑達400nm,體積接近小型細菌,且表面佈滿長達100nm的蛋白質纖維絲。在電鏡下觀察到的擬菌病毒呈六邊形,因此推測其衣殼應為二十面體對稱。 == 遺傳物質 == 病毒遺傳物質的多樣性 性質 引數 核酸類 * DNA * RNA 形狀 * 線狀 * 環狀 * 分節 鏈型 * 單股 * 雙股 * 雙股,部分割槽域為單股 義 * 正義(+) * 反義(−) * 雙義(+/−) 與一般的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為雙股DNA不同的是,病毒的遺傳物質(即病毒基因組)可以為DNA或RNA,可以為單股或雙股。從目前已發現的病毒來看,更多的是RNA病毒;其中,植物病毒多為單股RNA病毒,而噬菌體多為雙股DNA病毒。Collier pp. 96–99不同病毒的遺傳物質中的基因結構也各不相同,它們之間的差異性比動物、植物或細菌中任何一個生物域內物種間的差異性都要大。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環狀的,如多瘤病毒,或線狀的,如腺病毒。核酸的種類與其所呈現的形狀無關。在RNA病毒中,病毒體中的核酸常可以分裂為多個節段,這種狀態稱為“分節”(segmented)。其中的每一節段常常編碼一個蛋白質,並且這些節段通常位於同一個衣殼中。但每一個節段並不一定要在同一個病毒體中才能使病毒整體具有感染性,雀麥花葉病毒(Brome mosaic virus)就是一個例子。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單股或雙股,也與核酸的種類無關。雙股的病毒核酸是由兩條互補配對的核酸鏈所組成,如同一個梯子。而單股的病毒核酸是一條沒有配對的核酸鏈,如同一個梯子從中間分成兩邊的其中一邊。某些病毒,如肝病毒科中的部分病毒,其核酸部分為單股,部分為雙股。 其核酸為RNA或單股DNA的病毒,其核酸鏈可以分為正義鏈或反義鏈,這種劃分取決於其與病毒mRNA是否互補。正義病毒RNA與病毒mRNA等同,宿主細胞因此可以直接用其來翻譯。反義病毒RNA與病毒mRNA互補,必須透過RNA聚合酶合成正義病毒RNA後,才能夠進行翻譯。單股DNA的情況與RNA相似,“編碼鏈”(與病毒mRNA互補)為反義鏈(−),而“非編碼鏈”為正義鏈(+)。 不同病毒的核酸的大小差別很大。最小的病毒基因組分子量只有106道爾頓,編碼4個蛋白質;最大的病毒基因組則有108道爾頓,編碼超過100個蛋白質。RNA病毒的基因組通常比DNA病毒來的小,這是由於其複製過程有更高的錯誤率,使得RNA病毒的大小有上限。如果超出這一上限,複製後的RNA病毒基因組會出現錯誤,使得導致病毒無功能或無競爭力。為了彌補這一缺陷,RNA病毒通常將自己的核酸分成多個分子,每一個分子就是一段基因組,這樣也就降低了複製過程中的錯誤率。相比而言,由於DNA病毒具有保真度較高的複製酶,降低了複製的錯誤機率,因而其基因組也就更大。 === 遺傳變異 === 病毒的遺傳變異可以有多種機制。抗原漂變(antigenic drift)是其中之一,即病毒DNA或RNA上單個鹼基的突變。大多數這樣的單點突變是無義的(或者說是沉默的),因為它們沒有導致所編碼的蛋白質發生變化;但有一小部分突變可能會引起進化上的優勢,如產生對抗病毒藥物的抵抗力。抗原轉變(antigenic shift)則是病毒基因組的較重大變化,其為基因重組(recombination)或基因重配(reassortment)的結果。當流感病毒發生抗原轉變後,可能會導致瘟疫。 RNA病毒常常以準種(quasispecies)的形式或大量同種但基因組核苷酸序列存在微小差異的病毒的形式存在。這樣的準種是自然選擇的主要目標。 ==== 抗原轉變的兩類機制 ==== * 基因重配:分節的基因組具有進化上的優勢,因為同一種病毒的不同的病毒株中的節段基因組可以進行基因移位及組配,重配後產生的後代病毒具有不同於上一代的獨特的特徵。這種基因重配又稱為“病毒的有性生殖”(viral sex)。Goudsmit, Jaap. Viral Sex. Oxford Univ Press, 1998.ISBN 9780195124965 * 基因重組:在不同的兩條或兩條以上病毒核酸鏈間,或同一條病毒核酸鏈的不同區域內,發生了遺傳-{資訊}-的重新組合,而產生一條嵌合的重組核酸鏈。基因重組可以在病毒感染細胞的同時發生。對病毒進化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已研究的各種病毒中,重組發生得極為頻繁。而且,無論是RNA病毒還是DNA病毒,重組的發生都是非常普遍的。 == 生命週期 ==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即其結構屬“非細胞性”),無法透過細胞分裂的方式來完成數量增長;它們利用宿主細胞內的代謝工具來合成自身的複製,並完成病毒組裝。不同的病毒之間生命週期的差異很大,但大致可以分為六個階段:Collier pp. 75–91 # 附著(Attachment):又稱“吸附”,首先是病毒衣殼蛋白與宿主細胞表面特定受體之間發生特異性結合。這種特異性決定了一種病毒的宿主範圍。例如,艾滋病毒只能感染人類T細胞,因為其表面蛋白gp120能夠與T細胞表面的CD4分子和受體結合。這種吸附機制透過不斷的進化,使得病毒能夠更特定地結合那些使它們能夠完成複製過程的細胞。對於帶包膜的病毒,吸附到受體上可以誘發包膜蛋白發生構象變化進而導致包膜與細胞膜發生融合。 # 穿入(Penetration):又稱“侵入”(viral entry),病毒附著到宿主細胞表面之後,透過受體介導的胞吞或膜融合進入細胞。感染植物細胞與感染動物細胞不同,因為植物細胞有一層由纖維素形成的堅硬的細胞壁,病毒只有在細胞壁出現傷口時才能進入。Dimmock p. 70幾乎所有的植物病毒(如菸草花葉病毒)皆可以核蛋白複合體的形式,直接在植物內透過胞間連絲的孔洞從一個細胞運動到另一個細胞。與植物一樣,細菌也有一層細胞壁,病毒必須透過這層細胞壁才能夠感染細菌。某些病毒,如噬菌體,進化出一種感染細菌的機制,將自己的基因組注入細胞內而衣殼留在細胞外,進而減少進入細菌的阻力。Dimmock p. 71 # 脫殼(Uncoating):然後病毒的衣殼遭到宿主細胞或病毒自己的酶降解破壞,病毒的核酸得以釋放。 # 合成(Replication):病毒基因組完成複製、轉錄(除了正義RNA病毒外)以及病毒蛋白質合成。在此生物合成階段查不到完整的病毒顆粒,亦無法用血清學檢測出病毒抗原,稱為“隱蔽期”。早期合成:由於病毒不自帶酶系統,其必須先利用宿主細胞的酶與胞器來合成病毒的非結構蛋白(即複製所需的“酶”和用以阻斷宿主自身合成轉而用於病毒合成的“抑制蛋白”)。晚期合成:依據病毒基因組指令,複製核酸、合成結構蛋白與其他非結構蛋白。 # 組裝(Assembly):將合成的核酸和蛋白質衣殼各部分組裝在一起。通常DNA病毒(痘病毒除外)其衣殼蛋白會進入細胞核內與其核酸在細胞核內組裝,而RNA病毒則兩者直接在細胞質內組裝。在病毒顆粒完成組裝之後,病毒蛋白常常會發生翻譯後修飾。在諸如艾滋病毒等某些病毒中,這種修飾作用(有時稱為成熟過程),可以發生在病毒從宿主細胞釋放之後。 # 釋放(Release):無包膜病毒需要在細胞裂解(透過使細胞膜發生破裂的方法)之後才能得以釋放,稱作溶胞或溶菌(lysis)。對於包膜病毒則可以透過出芽(budding)的方式得以釋放。在出芽的過程中,病毒需要從插有病毒表面蛋白的細胞膜結合,獲取包膜。 === DNA病毒 === 大多數DNA病毒基因組的複製發生在細胞核內。只要細胞表面有合適的受體,這些病毒就能夠透過胞吞或膜融合的方式進入細胞。多數DNA病毒完全依賴宿主細胞的DNA和RNA的合成工具以及RNA的加工工具。而病毒基因組必須穿過核膜來獲得對這些工具的控制。Shors p. 54Collier p. 78 === RNA病毒 === RNA病毒的複製過程比較獨特,由於其遺傳資訊儲存在RNA上,因此複製過程通常發生在細胞質中。根據複製方式的不同,RNA病毒可以分為4個不同的組別(見分類一節)。RNA病毒的極性(即病毒RNA能否直接用於蛋白質合成)以及RNA是單股還是雙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複製機制。RNA病毒是用它們自己的RNA複製酶來對基因組進行復制。Collier p. 79 === 反轉錄病毒 === 反轉錄病毒基因組的複製是採用反轉錄的方式來完成的,即利用RNA模板來合成DNA。遺傳物質為RNA的反轉錄病毒以DNA為中間物來複制其基因組,而遺傳物質為DNA的反轉錄病毒則以RNA為中間物來複制。兩類病毒都需要用到反轉錄酶。反轉錄病毒常常可以將透過反轉錄合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能夠抑制反轉錄酶活性的抗病毒藥物(如齊多夫定和拉米夫定)可以有效地對抗反轉錄病毒(如艾滋病毒和包括乙肝病毒在內的肝病毒科病毒)。 == 命名 == 病毒的命名並無絕對的規則,常依病毒的型態、感染物件、最初發現地點,也可能會由WHO進行官方命名。例如感染動植物的病毒可能依感染的物件、病徵來命名,例如麻疹病毒、狂犬病毒,以發現地點命名的包括伊波拉病毒。噬菌體的命名常依實驗室內編號命名,例如T1噬菌體。 == 分類 == 由於病毒並不像其他生物能藉由交配產生後代,因此在種別的定義上與一般生物有所不同。 === ICTV分類法 ===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簡稱ICTV)在1966年建立起了一個病毒分類的通用系統和統一的命名法則。其七屆ICTV會議首次規範化了病毒物種的概念,即病毒分類的分支層次中的最低分類單元。Fields p. 27 * As defined therein, "a virus species is a polythetic class of viruses that constitute a replicating lineage and occupy a particular ecological niche". A“polythetic" class is one whose members have several properties in common, although they do not necessarily all share a single common defining one. Members of a virus species are defined collectively by a consensus group of properties. Virus species thus differ from the higher viral taxa, which are“universal”classes and as such are defined by propertie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membership.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病毒顆粒的特性、抗原特性與生物特性。ICTV是國際微生物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microgical Societies)發展、改進和維護通用病毒分類的唯一機構。該系統與細胞生物分類系統有許多共同特徵,如分類單元結構。但也存在某些差異,比如所有分類名稱都使用斜體,這與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和國際動物命名法不同。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小部分的病毒得到了研究,從來自人體的病毒樣品中發現有20%的序列是未曾發現過的,而來自環境中(如海水、大洋沉積物等)的病毒樣品則大部分的序列都是全新的。 病毒分類從域開始,結構如下,分類字尾在括號中: :域 Realm (-viria) ::亞域 Subrealm (-vira) :::界 Kingdom (-viriae) ::::亞界 Subkingdom (-virites) :::::門 Phylum (-viricota) ::::::亞門 Subphylum (-viricotina) :::::::綱 Class (-viricetes) ::::::::亞綱 Subclass (-viricetidae) :::::::::目 Order (-virales) ::::::::::亞目 Suborder (-virineae) :::::::::::科 Family (-viridae) ::::::::::::亞科 Subfamily (-virinae) :::::::::::::屬 Genus (-virus) ::::::::::::::亞屬 Subgenus (-virus) :::::::::::::::種 Species 物種名稱通常以[疾病]病毒的形式出現,尤其是高等動植物。 ICTV2019版分類表中總共有4個域, 9個界, 16個門, 2個亞門, 36個綱, 55個目, 8個亞目, 168個科, 103個亞科, 1421個屬, 68個亞屬, 6590個種。除亞域、亞界和亞綱外,其他級別的分類單元都被使用。共有4個域,1個地位未定目,24個地位未定科,3個地位未定屬被承認。2020年版增加至6個域,並持續更新中: 域: 地位未定目: 地位未定科: 地位未定屬: === 基於結構的病毒分類 === 有些研究認為,從不同生態環境感染宿主的某些病毒群(如細菌頂蓋病毒和真核腺病毒、原核有尾噬菌體和真核皰疹病毒)觀察到的病毒粒子組裝和結構的相似性反映了這些病毒之間的進化關係。 因此,病毒之間的結構關係被認為是定義更高分類級別(基於結構的病毒譜系)的基礎,可以補充現有的ICTV分類方案。 === 巴爾的摩分類法 === 諾貝爾獎獲得者生物學家戴維·巴爾的摩在1970年代提出了巴爾的摩分類系統。巴爾的摩分類法與ICTV分類法一起用於現代病毒的分類。 巴爾的摩分類法是基於病毒mRNA的生成機制。在從病毒基因組到蛋白質的過程中,必須要生成mRNA來完成蛋白質合成和基因組的複製,但每一個病毒家族都採用不同的機制來完成這一過程。病毒基因組可以是單股或雙股的RNA或DNA,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反轉錄酶。而且,單股RNA病毒可以是正義(+)或反義(-)。這一分類法將病毒分為7類: * 第一類是雙股DNA病毒(如腺病毒、皰疹病毒、痘病毒) * 第二類是單股DNA病毒(+)DNA(如小DNA病毒) * 第三類是雙股RNA病毒(如呼腸孤病毒) * 第四類是(+)單股RNA病毒(如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披蓋病毒) * 第五類是(-)單股RNA病毒(如正黏液病毒、炮彈病毒) * 第六類是單股RNA反轉錄病毒(如反轉錄病毒) * 第七類是雙股DNA反轉錄病毒(如肝病毒) 舉一個病毒分類的例子:水痘病毒,即帶狀皰疹病毒,屬於皰疹病毒目,皰疹病毒科,甲型皰疹病毒亞科,水皰病毒屬;同時,帶狀皰疹病毒是巴爾的摩分類法中的第一類,因為它是雙股DNA病毒,且不含有反轉錄酶。 == 病毒與人類疾病 == 由病毒引起的人類疾病種類繁多。已經確定的如,感冒、流感、水痘等一般疾病,以及天花、艾滋病、SARS、禽流感和2019冠狀病毒疾病等嚴重疾病,還有某些疾病可能是以病毒為致病因子;例如:人皰疹病毒6型與某些神經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和慢性疲勞症候群之間可能相關。此外,原本認為是馬類神經系統疾病的致病因子的玻那病毒,現在發現其可能足以引起人類精神疾病。病毒能夠導致疾病的能力稱為病毒性(virulence)。 不同的病毒有著不同的致病機制,主要取決於病毒的種類。在細胞水平上,病毒主要的破壞作用是導致細胞裂解,進而引起細胞死亡。在多細胞生物中,一旦機體內有足夠多的細胞死亡,就會對機體的健康產生影響。雖然病毒可以引發疾病,卻也可以無害地存在於機體內。例如,能夠引起唇皰疹的單純皰疹病毒可以在人體內保持休眠狀態;這種狀態又稱為“潛伏”(latency),這也是所有皰疹病毒(包括能夠導致腺熱的艾伯斯坦-巴爾病毒和能夠導致水痘的)的特點。進入潛伏狀態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甦醒”後,能夠引起帶狀皰疹。 某些病毒能夠引起慢性感染,可以在機體內不斷複製而不受宿主防禦系統的影響。這類病毒包括乙肝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受到慢性感染的人群即是病毒攜帶者,因為他們相當於儲存了保持感染性的病毒。當人群中有較高比例的攜帶者時,這一疾病就可以發展為流行病。 === 流行病學 === 病毒的流行病學是現代醫學中的一個分支,主要是研究基於人的病毒的傳播途徑和對病毒感染的控制方法。病毒的傳播可以是垂直方式,如從母親到嬰兒,或者是水平方式,即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例子包括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嬰兒一出生就會從母親處感染病毒;另一個少見的例子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雖然只會引起較溫和的感染反應,但對於胎兒或剛出生的嬰兒卻是致命的。是最普遍的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方式。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血液交換或性行為,如艾滋病毒、乙肝和丙肝病毒;口部的唾液交換,如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含病毒的食物或飲用水,如諾羅病毒;呼吸入以氣溶膠形式存在的病毒,如流感病毒;以蚊蟲為載體,透過蚊蟲叮咬注入人體,如登革熱病毒。病毒感染的傳播速率取決於多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易感染個體(例如缺乏對該病毒的免疫力)的數量、醫療和天氣條件等。 流行病學研究是用於在病毒性疾病爆發時及時切斷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染鏈。Shors p. 198防治措施是針對病毒的傳播方式進行控制。發現病毒源和鑑定病毒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一旦鑑定了病毒,其傳播就可以透過注射疫苗來阻斷。當沒有可用的疫苗時,改善環境衛生以及採取消毒措施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傳播。通常受感染的病人需要與其他健康人群隔離開,而對有接觸過病毒的人需要進行隔離檢疫。Shors pp. 199, 209大多數人和動物的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在這一期間,不會有患病的跡象和症狀。Shors p. 126病毒性疾病的潛伏期從幾天到幾個星期不等,但多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已經得以確定。Shors pp. 193–194在潛伏期之後,會有一段“可傳染期”,即此期間受感染的個體可以將病毒傳染給其他個體。Shors pp. 193–94對於瞭解可傳染期和潛伏期的長短對於控制疾病的爆發也非常重要。Shors p. 194當疾病爆發導致一個人群、社群或地區中有反常的高比例患病者時,這一疾病就稱為流行病;如果疾病傳播到世界範圍則稱為瘟疫。Shors pp. 192–193 === 流行病和瘟疫 === 美洲原住民的人口曾經由於歐洲殖民者帶來的傳染性疾病,特別是天花的蔓延而大量減少。沒有詳細的資料顯示在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後有多少原住民死於外來的疾病,但估計接近總人口的70%。這一破壞性影響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歐洲殖民者對原住民進行驅趕和征服。這在當時對美洲原住民帶來了極大的恐懼。 瘟疫是世界範圍內的流行病。1918年的流感大爆發,即通常所說的西班牙流感,就是一種級別最高(第五級)的大規模流行病,是由一種特殊的嚴重致死性流感A型病毒;這一流感的感染者通常是健康的青壯年,而其他大多數流感則多發生在青少年、老人或體弱多病者中。Collier pp. 409–415西班牙流感持續時間從1918年到1919年,過去估計死亡人數在四千萬到五千萬人,而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一瘟疫可能導致一億人死亡,死亡人口占1918年全球總人口的5%。 多數研究者相信艾滋病來源於二十世紀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現在,艾滋病已經發展成為瘟疫,全球大約有386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Shors p. 447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和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自1981年6月5日發現首個病例至今,已有超過兩千五百萬人死於艾滋病,這使得艾滋病成為有史以來最具傷害性的瘟疫之一。2007年全年總共有270萬新的艾滋病感染者和兩百萬艾滋病相關的死亡案例。 數種高致死性病毒菌株是絲狀病毒科成員。絲狀病毒是一類纖維狀的病毒,可以引起病毒性出血熱,其成員包括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馬爾堡病毒引起全世界的廣泛注意是在2005年4月,安哥拉發生的一次疾病爆發。這次爆發從2004年10月一直持續到2005年。伊波拉出血熱則首度出現於1976年,後造成間歇性爆發及高致死率。最近且最嚴重的一次爆發,為西非伊波拉病毒疫症。 === 癌症 === 病毒是導致癌症發生的原因之一。與人類癌症相關的主要病毒有人類乳突病毒、乙肝病毒、艾伯斯坦-巴爾病毒和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肝炎病毒可以誘發慢性病毒感染進而導致肝癌。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可以導致熱帶痙攣性癱瘓(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和成人T細胞白血病。人類乳突病毒是子宮頸癌、皮膚癌、肝門癌和陰莖癌的成因。在皰疹病毒科中,卡波西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能夠導致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和體腔淋巴瘤(body cavity lymphoma),而艾伯斯坦-巴爾病毒可以導致伯奇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B淋巴擴增紊亂(B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和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宿主防禦機制 === 人體抵禦病毒的第一道防線是先天性免疫系統。這一免疫系統由能夠抵禦非特異性病毒感染的細胞和其他機制組成,即以一種通用方式來對入侵的病原體做出識別和反應,但不同於獲得性免疫系統,這一免疫系統並不產生持久的或保護性的免疫。 RNA干擾是對抗病毒的一種重要的先天性防禦機制。許多病毒需要合成雙股RNA來進行復制。當這些病毒感染細胞時,它們會釋放出其RNA分子,這些RNA分子立即與一種稱為的蛋白質複合物結合,隨後Dicer酶將這些RNA切為多個小的片段。一種稱為RISC複合物的生化途徑受到啟用,開始降解病毒mRNA,使得細胞能夠從病毒感染中存活下來。輪狀病毒可以逃過這層防禦,一方面它進入細胞後並不完全脫殼,另一方面它可以透過病毒顆粒內衣殼上的孔洞來釋放新合成的mRNA,這樣其病毒基因組(為雙股RNA)依然保護在病毒體內部而不會受到破壞。 當人體的獲得性免疫系統探測到病毒時,會產生特異性的抗體來與病毒結合並使其失去感染性,這種作用稱為體液免疫。其中,有兩類抗體非常重要。第一類稱為IgM(免疫球蛋白M),它能高效地使病毒失去活性,但免疫系統的細胞產生IgM的時間只有幾個星期。第二類稱為IgG(免疫球蛋白G),它能夠透過免疫系統不停地製造出來。IgM存在於宿主的血液中是用於急性感染的情況,而IgG的存在則表明過去曾經受到某種感染(用於防禦以後的同類感染)。進行免疫性測試時,通常是對體內的IgG型抗體進行測量。 人體對抗病毒的第二道防線是細胞免疫(cell-mediated immunity),包括了稱為T細胞的免疫細胞。人體中的細胞不斷地將其內部蛋白質的片斷展示在細胞表面(抗原呈遞)供T細胞來進行檢查,一旦T細胞識別出可能的病毒片斷,那麼對應的細胞就會由T殺手細胞和病毒特異性T細胞擴增所消滅。諸如巨噬細胞在內的某些細胞專門負責抗原呈遞。製造干擾素是一種重要的宿主防禦機制。干擾素是病毒感染之後由機體所產生的一種激素,它在免疫中的作用較為複雜,可以確定的是它能夠透過殺死受感染細胞及其鄰近細胞來逐步阻止病毒的複製。 並非所有的病毒感染都會引起保護性免疫反應。例如,艾滋病毒可以透過不斷地變換其病毒體表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來逃避免疫系統的打擊。這些頑固的病毒採用多種方式來逃脫免疫系統的控制,如隔離、阻斷抗原呈遞、產生細胞因子抗性、逃避自然殺傷細胞的作用、逃脫細胞凋亡以及抗原轉移。其他某些病毒,如向神經病毒(neurotropic virus),可以透過神經來傳播,而在神經系統中免疫系統可能無法接觸到它們。 === 預防與治療 === 因為病毒使用了宿主細胞來進行復制並且寄居其內,因此很難用不破壞細胞的方法來殺滅病毒。現在最積極的對付病毒疾病的方法是疫苗接種來預防病毒感染或者使用抗病毒藥物來降低病毒的活性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 疫苗 ==== 疫苗接種是一種廉價而又有效的防止病毒感染的方法。早在發現病毒之前,疫苗就已經為人們用於預防病毒感染。隨著疫苗接種的普及,病毒感染相關的某些疾病(如小兒麻痺、痲疹、腮腺炎和風疹)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幅度下降,而曾經是致命疾病的天花已經絕跡。目前各類疫苗可以預防超過30種對人體的病毒感染,而有更多的疫苗用於防止動物受到的病毒感染。疫苗的成分可以是活性減弱的或完全無活性(去活性)的病毒,也可以是病毒蛋白質(抗原)。活疫苗包含了活性減弱的可致病的病毒,這樣的病毒稱為“減毒”病毒。雖然活性減弱,但活疫苗對於那些免疫力較弱或免疫缺陷的人可能是危險的,對他們注射活疫苗可能反而會導致疾病。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用於改造病毒疫苗,改造後的疫苗(即亞單位疫苗)只含有病毒的衣殼蛋白,如乙肝疫苗。由於不含有病毒核酸,因此亞單位疫苗對於免疫缺陷的病人是安全的。 對於活疫苗的安全性也有某些例外,如黃熱病毒疫苗,雖然是一種減毒病毒株(稱為17D),卻可能是目前所有疫苗中最安全和最有效的。 ==== 抗病毒藥物 ====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抗病毒藥物的發展非常迅速。艾滋病的不斷蔓延推動了對抗病毒藥物的需求。抗病毒藥物常是核苷類似物,當病毒複製時如果將這些類似物當作核苷用於合成其基因組就會產生沒有活性的病毒基因組(因為這些類似物缺少與磷相連能夠相互連線形成DNA“骨架”的羥基,會造成DNA的鏈終止),進而抑制病毒的增殖。核苷類似物作為抗病毒藥物的例子包括阿昔洛韋,可用於抑制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和拉米夫定,可用於治療艾滋病和乙型肝炎。阿昔洛韋是最早出現也是最經常指定使用的抗病毒藥物。 其他使用中的抗病毒藥物是針對病毒生活週期的不同階段。艾滋病毒需要依賴一種稱為HIV-1蛋白酶的作用來獲得完整的感染能力;而透過使用大量的蛋白酶抑制劑類的藥物可以使這種酶失活。 丙型肝炎是由一種RNA病毒引起的。80%的受感染者都會形成慢性肝炎,如果不加以治療,受感染者會一直保持感染的狀態。之前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將核苷類似物利巴韋林與干擾素一起使用。現在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直接作用於丙肝病毒蛋白酶、RNA聚合酶等病毒複製重要環節小分子藥物(DAAs)對於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攜帶者的治療方法也採用類似的策略。 == 其他物種中的病毒感染 == 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物種,少數病毒(如mimivirus)甚至也會受到其他特定病毒的感染;但特定的病毒感染物種的範圍是有限的。Dimmock p. 3例如,植物病毒不會感染動物,而噬菌體只能感染細菌。 === 動物 === 對家畜來說,病毒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能夠導致的疾病包括口蹄疫、藍舌病等。作為人類寵物的貓、狗、馬等,如果沒有接種疫苗,會感染某些致命病毒。例如犬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一種小DNA病毒,其感染是導致幼犬死亡的重要原因。所有的無脊椎動物都會感染病毒。例如蜜蜂會受到多種病毒的感染。幸運的是,大多數病毒能夠與宿主和平相處而不引起任何損害,也不導致任何疾病。 === 植物 === 植物病毒的種類繁多,能夠影響受感染植物的生長和繁殖。植物病毒的傳播常常是由稱為“載體”的生物來完成。這些載體一般為昆蟲,也有部分情況下為真菌、線蟲動物以及某些單細胞生物。控制針對植物的病毒感染,通常是採用消滅載體生物以及除去其他可能的病毒宿主,如雜草。Shors p. 584對於人類及其他動物來說,植物病毒是無害的,因為它們只能夠在活的植物細胞內進行復制。Shors pp. 562–587 植物具備精巧而有效的防禦機制來抵抗病毒感染。其中,最為有效的機制是“抵抗基因”(R基因)。每個R基因能夠抵抗一種特定病毒,主要是透過觸發受感染細胞的附近細胞的死亡而產生肉眼可見的空點,進而阻止感染的擴散。Dinesh-Kumar SP, Wai-Hong Tham, Baker BJ (2000). "Structure—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tobacco mosaic virus resistance gene N". PNAS 97, 14789-94 PMID 11121079植物中的RNA干擾也是一種有效的防禦機制。Shors pp. 573–576當受到感染,植物常常就能夠產生天然消毒劑(如水楊酸、一氧化氮和活性氧分子)來殺滅病毒。Soosaar JL, Burch-Smith TM, Dinesh-Kumar SP (2005). "Mechanisms of plant resistance to viruses". Nat. Rev. Microbiol. 3, pp. 789–98 PMID 16132037 === 細菌 === 噬菌體是病毒中最為普遍和分佈最廣的群體。例如,噬菌體是水體中最普遍的生物個體,在海洋中其數量可達細菌數量的十多倍,1毫升的海水中可含有約2億5千萬個噬菌體。噬菌體是透過結合細菌表面的受體來感染特定的細菌。在進入細菌後的很短的時間內,有時僅僅為幾分鐘,細菌的聚合酶就開始將病毒mRNA翻譯為蛋白質。這些病毒蛋白質有些在細菌細胞內組裝成新的病毒體,有些為輔助蛋白可以幫助病毒體的組裝,有些則參與細胞裂解(病毒可以產生一些酶來幫助裂解細胞膜)。噬菌體的整個感染過程非常迅速;以T4噬菌體為例,從注入病毒核酸到釋放出超過300個新合成的病毒,所需的時間僅為20多分鐘。Shors pp. 595–97 細菌防禦噬菌體的主要方法是合成能夠降解外來DNA的酶。這些酶稱為限制性內切酶,它們能夠剪下噬菌體注入細菌細胞的病毒DNA。細菌還含有另一個防禦系統,這一系統利用CRISPR序列來保留其過去曾經遇到過的病毒的基因組片斷,進而使得它們能夠透過RNA干擾的方式來阻斷病毒的複製。這種遺傳系統為細菌提供了一個類似於獲得性免疫的機制來對抗病毒感染。 === 古菌 === 古菌也會受到某些病毒感染,主要是雙股DNA病毒。這些病毒明顯與其他病毒無相關性,它們具有多種特別的外形,如瓶狀、鉤桿狀或淚滴狀。在嗜熱古菌,特別是硫化葉菌(Sulfolobales)和熱變形菌(Thermoproteales)中的這類病毒已經獲得了細緻的研究。古菌的病毒防禦體系可能包括了RNA干擾(利用古菌基因組中所含的與病毒基因相關的重複DNA序列來進行)。 == 應用 == === 生命科學與醫學 === 病毒對於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們提供了能夠用於改造和研究細胞功能的簡單系統。Collier p.8研究和利用病毒為細胞生物學的各方面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資訊。Lodish, Harvey; Berk, Arnold; Zipursky, S. Lawrence; Matsudaira, Paul; Baltimore, David; Darnell, James.Viruses:Structure, Function, and Uses Retrieved on September 16 2008例如,病毒在遺傳學研究中的使用可用於協助人們瞭解分子遺傳學的基本機制,包括DNA複製、轉錄、RNA加工、翻譯、蛋白質轉運以及免疫學等。 遺傳學家常常用病毒作為載體將需要研究的特定基因引入細胞。這一方法對於細胞生產外源蛋白質,或是研究引入的新基因對於細胞的影響,都是非常有用的。病毒療法(virotherapy)也採用類似的策略,即利用病毒作為載體引入基因來治療各種遺傳性疾病,好處是可以定靶於特定的細胞和DNA。這一方法在癌症治療和基因治療中的應用前景廣闊。某些科學家已經利用噬菌體來作為抗生素的替代品,由於某些病菌的抗生素抗性的加強,人們對於這一替代方法的興趣也不斷增長。 === 材料科學與奈米技術 === 目前奈米技術的發展趨勢是製造多用途的病毒。從材料科學的觀點來看,病毒可以視同有機奈米顆粒:它們的表面攜帶特定的工具用於穿過宿主細胞的壁壘。病毒的大小和形狀,以及它們表面的功能基團的數量和性質,是經過精確地定義的。正因為如此,病毒在材料科學中普遍用作支架來共價連線表面修飾。病毒的一個特點是它們能夠透過直接進化來改動。從生命科學發展而來的這些強大技術正在成為奈米材料製造方法的基礎,遠遠超越了它們在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應用而用於更加廣泛的領域中。 由於具有合適的大小、形狀和明確的化學結構,病毒在奈米量級上的組織材料作為模板使用。最近的一個應用例子是利用豇豆花葉病毒顆粒來放大DNA微陣列上感應器的訊號;在該應用中,病毒顆粒將用於顯示訊號的熒光染料分離開,進而阻止能夠導致熒光淬滅的非熒光二聚體的形成。另一個例子是利用豇豆花葉病毒作為奈米量級的分子電器的面板。Blum AS, Soto CM, Wilson CD, et al (2005). "An Engineered Virus as a Scaffold for Three-Dimensional Self-Assembly on the Nanoscale". Small, 7, 702.在實驗室中,病毒還可以用於製造可充電電池。 === 武器 === 病毒能夠引起瘟疫而導致人類社會的恐慌,這種能力使得某些人企圖利用病毒作為生化武器來達到常規武器所不能獲得的效果。而隨著臭名昭著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在實驗室中獲得成功復原,對於病毒成為武器的擔心不斷增加。Shors p. 331另一個可能成為武器的病毒是天花病毒。天花病毒在絕跡之前曾經引起無數次的社會恐慌。目前天花病毒存在於世界上的數個安全實驗室中,對於其可能成為生化武器的恐懼並非是毫無理由的。天花病毒疫苗是不安全的,在天花絕跡前,由於注射天花疫苗而患病的人數比一般患病的人數還要多,而且天花疫苗目前也不再廣泛生產。因此,在存在如此多對於天花沒有免疫力的現代人的情況下,一旦天花病毒被釋放出來,在病毒得到控制之前,將會有無數人患病死去。 ==病毒分類規則的演變== * 1950年,第五屆國際微生物學會議提出有關病毒分類的8項標準。 * 1996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微生物學代表會議上成立了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 of Viruses, 縮寫為 ICNV),它是國際上病毒分類和命名的權威機構,所有的病毒分類和命名均以該組織公佈的檔案為準。 * 1971年 Wildy 發表了 ICNV 第一份報告《病毒的分類和命名》(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Viruses)。 * 1973年,ICNV 改名為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並沿用至今。 == 參見 == * 擬病毒 * 部分抗病毒藥物列表 * 非細胞生物 * 人畜共通傳染病 * 病毒血症 * 亞病毒因子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書籍 === * Collier, Leslie; Balows, Albert; Sussman, Max (1998) Topley and Wilson's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al Infections ninth edition, Volume 1, Virology, volume editors: Mahy, Brian and Collier, Leslie. Arnold. ISBN 978-0-340-66316-5 * Dimmock, N.J; Easton, Andrew J; Leppard, Keith (2007) Introduction to Modern Virology sixth edition, Blackwell Publishing, ISBN 978-1-4051-3645-7 * Knipe, David M; Howley, Peter M; Griffin, Diane E; Lamb, Robert A; Martin, Malcolm A; Roizman, Bernard; Straus Stephen E. (2007) Fields Virolog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ISBN 978-0-7817-6060-7 * Villarreal, Luis P. (2005) Viruses and the Evolution of Life ASM Press, ISBN 978-1-55581-309-3 * Shors, Teri (2008). Understanding Viruses.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ISBN 978-0-7637-2932-5 == 延伸閱讀 == * * * == 外部連結 == * 病毒簡介 * 病毒名稱列表 * Category:1898年生物學 Category:醫學檢驗 Category:流行病學 Category:全球衛生 Category:傳染病 Category:瘟疫 Category:人畜共患病
東亞
東亞()泛指亞洲東部,具有地理及文化Columbia University – "East Asian cultural sphere" "The East Asian cultural sphere evolves when Japan, Korea, and what is today Vietnam all share adapted element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of this period (that of the Tang dynasty), in particular Buddhism, Confucian social and political values, and literary Chinese and its writing system."層面上的雙重意義。東亞地區通常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臺灣島、朝鮮半島、海南島、琉球群島和蒙古高原等地,面積約1170萬平方公里。東亞地區居住有16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2%,亦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人口密度達到133人每平方公里,約是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倍。臺北、東京、香港、釜山、廣州、北京、首爾、上海、深圳、大阪、名古屋等世界範圍內人口稠密的城市皆位於東亞。 東亞地區是文明搖籃,黃河和長江流域較早產生人口稠密的農業社會,孕育出古老的中華文明。漢字文化為東亞文明共同瑰寶,包括中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文化,形成於東亞的東亞文化圈。源於古典漢語的詞彙廣泛流傳於當代日語、朝鮮語、越南語;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外來語翻譯中參考漢字古籍,成為和制漢語;而中國在清朝晚期至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在外來詞彙及白話文結構上曾大量參照基於和制漢語的翻譯及文法,故形成東亞文化圈內的相互交融。源自中國的夏曆和漢字至今仍影響漢字文化圈Edwin O. Reischauer, "The Sinic World in Perspective," Foreign Affairs 52.2 (January 1974): 341—348. JSTOR ,可見東亞文明間的交流十分密切。當下東亞流行的主要宗教為佛教,與西方不同,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理念實則為構建東亞人傳統觀念的核心。 東亞部分經濟體在現代化轉型中取得成功,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該區域在世界上的政治、經濟重要性正日益提升。日本最早成功實行現代化、工業化,實現國力增長,為全球最富裕發達的國家之一;韓國、臺灣和香港在1960至1990年代實現經濟騰飛,為亞洲四小龍中的三者,被列為發達經濟體。中國大陸經濟自20世紀末起亦發展迅速,2010年中國大陸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如今已被視為潛在超級大國之一。東亞在政治和經濟上具有較大影響力,但現存的朝鮮半島問題、臺灣問題、釣魚臺列嶼問題和獨島問題等仍是影響該地區未來發展的安全隱患。 ==定義== ===狹義===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狹義上東亞的範圍 所屬國家或地區 全稱 地理分割槽 時區 國際標準時 行政區 行政中心 最高領導人 國家/地區元首 政府首腦 立法首腦 立法機關 政治體制 法定貨幣 武裝力量 蒙古 蒙古國 蒙古高原 UTC+8 蒙古標準時間 蒙古國行政區劃 烏蘭巴托 蒙古國總統 蒙古國總統 蒙古國總理 國家大呼拉爾主席 國家大呼拉爾 半總統制 蒙古圖格里克 蒙古國武裝部隊 中華民國 臺灣島、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和南海東沙島、太平島等 UTC+8 國家標準時間 臺灣行政區劃 臺北市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 行政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 立法院 半總統制 新臺幣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大陸 UTC+8 北京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北京市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國務院總理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社會主義共和制 人民幣 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新界、九龍、香港島、離島等 UTC+8 香港時間 香港行政區劃 金鐘 colspan="2"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立法會主席 香港立法會 行政主導特別行政區 港元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半島、氹仔、路環、路氹城等 UTC+8 澳門時間 澳門行政區劃 南灣大馬路 colspan="2"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澳門立法會主席 澳門立法會 行政主導特別行政區 澳門元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 日本國 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 UTC+9 東京時間 日本行政區劃 東京都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天皇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議長 日本國會 君主立憲制 日圓 日本自衛隊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半島北部 UTC+9 平壤時間 朝鮮行政區劃 平壤直轄市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 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 朝鮮內閣總理 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 最高人民會議 一黨執政共和制 朝鮮圓 朝鮮人民軍 大韓民國 朝鮮半島南部 UTC+9 韓國標準時間 韓國行政區劃 首爾特別市 大韓民國總統 大韓民國總統 大韓民國國務總理 大韓民國國會議長 大韓民國國會 總統共和制 韓圓 大韓民國國軍 ===廣義=== 東亞範圍最廣可以被界定為傳統意義上的遠東,即廣義的東北亞(包括俄羅斯遠東部分、蒙古高原、中國大陸、朝鮮半島、琉球群島、日本列島、臺灣島、海南島)和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馬來群島、印尼群島、菲律賓群島和南海諸島)的總和。 此外,廣義的東亞亦可以由狹義的東亞延伸至在地理或文化上與之關係密切的週邊地區,比如: * 北亞,即俄羅斯遠東部分; * 太平洋西北部的沿岸島嶼,即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庫裡爾群島); * 地理上屬於東南亞的越南,由於文化上屬於東亞文化圈,也可視為東亞的範圍; * 深受漢字文化影響的菲律賓群島、華人移民分佈較多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 ===相關概念=== *東洋:現代漢語中的「東洋」指日本,日語中的「東洋」則指東方世界두산세계대백과。 *遠東:「歐洲中心論」的詞匯,是歐洲以東的地區,相對於近東而言。一般指東亞,即阿富汗、哈薩克以東、北緯20度以北、太平洋以西、北緯50度以南的地區。 *東亞文化圈:也稱漢字文化圈,指歷史上或現在以漢字為主要書面語的文化圈,包括中國大陸、臺灣島、海南島、越南、朝鮮半島、琉球群島、日本列島等。 *泛東亞地區:包括東盟諸國及遠東國家和地區。 *東北亞:東北亞是東亞的一部分,包括日本列島、朝-{}-鮮半島等。 *東南亞:指中國大陸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大利亞以北的地區,包括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大東亞共榮圈:大日本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擴張版圖所提出的“保護日本在東北亞的利益,並試圖將西方勢力從東南亞駆逐出去”,建立類似邦聯制的戰略構想與政治主張,以臺灣為中心畫出同心圓作為範圍。實質是東亞各國領土成為日本殖民地。 *東亞共同體:日本提出的一個構想,想效仿歐盟和非盟建立一個緊密型的區域合作組織。 == 地理 == === 東亞大陸 === 東亞地區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總面積約12,500,000平方公里,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9%。地形西高東低,在傳統上有三級階梯之分:第一級為青藏高原,該般達4000米以上;第二級為一系列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級為平原、丘陵和一些海島。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區,即東亞季風區,氣候濕潤溫和;西部內陸地區屬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大陸性強,溫差大,降水少;青藏高原地勢高亢,為高地氣候區,空氣稀薄缺氧,太陽輻射強烈。 ===東亞島弧=== 東亞島弧在地理上是地球上綿延最長的一串火山島嶼,從北極圈附近的阿留申群島一直向南延伸到赤道邊緣的菲律賓群島。它們是由於歐亞板塊及太平洋板塊的碰撞所致。由於位處兩塊板塊之間,因此東亞島弧也是全球主要的地震帶之一,分佈了大量火山與火山群。 ===西太平洋=== *陸緣海:渤海、黃海、東海、日本海。 *洋流:黑潮和親潮。 *海峽: **宗谷海峽:連線日本海與鄂霍次克海 ** 津輕海峽:連線日本海與太平洋 ** 朝鮮海峽(對馬海峽):連線東海和日本海 ** 宮古海峽:連線東海與太平洋 ** 臺灣海峽:連線東海和南海 ** 瓊州海峽:連線南海和北部灣 === 行政劃分 === 國家/地區 面積 km2 人口 () 人口密度 per km2 HDI 首都/行政中心 36,197 23,588,932 639 0.916 臺北 9,640,011 138 0.761 北京 1,564,100 2 0.737 烏蘭巴託 377,930 337 0.919 東京 100,210 500 0.916 首爾 120,538 198 平壤 == 歷史 == === 上古史 === 中華文明由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融合而成。戰國末期,秦統一六國。經歷了漢、唐盛世。雖然有外族入侵,但由於漢族人口較多,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漢文化。這些民族交流及融合的歷史,經常充滿殘酷的殺戮,但最終擴張豐富了各民族的文化內涵,正所謂容納百川匯大海正是此意,亦即現在的中華文化就融合了56個民族的文化柔為一體產生的新的文化體系即是現在的中華文化。 臺灣島公元前六千年進入新石器時代。到了一千年前進入鐵器時代。發源於今日臺灣中部地區由臺灣原住民的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所組成的「跨族群準王國」的大肚王國、屏東地區由排灣族與箕模族所組成的大龜文酋邦,和恆春半島的瑯嶠十八社皆在17世紀時已存在。此外,東亞其他許多定居的農耕民族,如朝鮮族、越族、大和族等,曾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使用漢字是這些民族的傳統文化當中最為顯著的共同點,因此這些民族活動的領域也被稱為漢字文化圈。 朝鮮半島在公元前5千年進入新石器時代,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公元前194年燕人衛滿推翻古朝鮮準王,國號仍稱「朝-{}-鮮」,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就是衛滿朝鮮。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東徵朝-{}-鮮,設立漢四郡,此後「朝-{}-鮮」一詞長期消失在古中國典籍中。公元4世紀以後,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兼併北部的各部落國家及漢四郡。在南部,百濟消滅了馬韓54國。辰韓也由12國合併為新羅。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三國時代」。早期蒙古是各突厥蒙古民族遊牧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各部從此蒙古各草原民族一律稱為蒙古。 === 中世史 === 中國與日本兩個文化體的影響力介於朝鮮半島和琉球群島之間,在前現代史上曾幾度於此兵戎相見,直到十五世紀海外拓殖及貿易興盛起來以前,兩個古代文明的歷史軌跡呈現平行發展的態勢。 十六世紀,自歐洲渡海東來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勢力開始直接與東亞文明交流;海上貿易網路的建立,以及西洋作物和熱兵器的輸入,相當程度影響了中、日雙方的食物供應能力和戰爭型態,間接對爾後的歷史軌跡造成雖不明顯、實極重大的影響。例如,海上貿易和「鐵砲」(火槍)的引進及運用,相當大程度影響了十六世紀日本內部地區勢力的消長,相當大程度地左右了日本戰國時代群豪爭霸的結果。又例如蕃薯等新作物的種植雖緩和了漢民族領域可耕地開發飽和的問題,卻因食物供給的改變造成明朝人口自十八世紀起暴增的結果;爾後,過多的人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難以擺脫的沉重包袱。另一方面,與「遠東(The Far East)」貿易的需求,提供了歐洲勢力在美洲、非洲、亞洲各地大力發展殖民主義的誘因;影響所及,給其晚近資本主義及工業革命的興起,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 與此同時,臺灣因地理位置居於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為便利的船隻停泊及貨物轉運地,故與歐洲各國有頻繁的交流,以西班牙與荷蘭的影響力尤甚,分別以臺灣西北部及西南部為其重要貿易據點;後者將西班牙人驅逐並擴充套件其在臺灣西部的勢力。荷蘭區域性殖民期間,已有資料顯示臺灣中部有超越部落統治範圍的大肚王國。 明朝末年,鄭成功為抵擋北方異族入侵(後者滅明朝成為清朝),以廈門為反女真異族據點。此時原已在臺灣貿易多年的荷蘭人與當時的日本發生貿易衝突。濱田彌兵衛事件及郭懷一事件為日荷兩國貿易衝突直接及間接引發的相關事件。1661年4月,鄭成功率軍圍攻荷臺首府熱蘭遮城,次年2月1日荷蘭簽約投降,進入明鄭統治時期。1683年,施琅率清朝攻臺,鄭克塽投降,臺灣進入清統治時期。1894年,清朝與日本爆發甲午戰爭,清政府失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被迫將臺灣割讓予日本,臺灣進入日本殖民時期。 === 近現代 === 十九世紀,經過前述發展的長期影響,歐洲與東亞之間形成經濟和科技發展程度的差距。受到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列強的壓迫,此時東亞的三個傳統「王國」——大清、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和朝鮮王朝——均被迫接受以歐洲為核心的國際政治及貿易體系,並步入現代化轉型的歷史新階段。受到歐洲民族國家概念的衝擊,以及同時代義大利、德意志建國成功的刺激,十九世紀後半葉以後的東亞政治史,可是說就是一部在現代化轉型的背景下,形塑各自國族的「建國史」。 經過明治維新改革,日本在十九世紀末轉型成一個現代化國家,並在當時新帝國主義的浪潮下開始其海外擴張,將勢力伸入朝鮮半島和臺灣等地區,後來更與清朝爆發甲午戰爭,決定性地改變了東亞的歷史軌跡。日本在二十世紀初期步上軍國主義之途。二戰後的日本政體依聯合國理念改組,實施代議民主及實質內閣制。 == 政治 == ===協商與合作=== 在政治體制上,日本、大韓民國、中華民國和蒙古都採用西方式普選多黨制政體,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並由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並由金氏家族世襲國家領導人。 東亞區域內部存在相當程度的政治歧見,以及潛在的戰略競爭意識。除了朝鮮半島和海峽兩岸間的政治問題以外,中、日、韓三國因為二戰的歷史而形成的民族情緒磨擦,也是影響區域政治穩定的一個不利因素。 另外,即使冷戰已經結束,美國和俄羅斯作為戰略大國,在本區域的國際事務中仍保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此一層關係更是將區域事務與全球戰略局勢整個聯絡起來,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網路。 東亞地區16個國家每年舉行一次東亞峰會。第一屆峰會於2005年12月14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此後的峰會都於每年東盟領導人會議之後舉行。 ===矛盾或爭議=== 東亞地區存在的矛盾或爭議 名稱 性質 朝鮮核問題 核武器擴散(詳見六方會談) 北方四島爭議 主權爭議 獨島問題 主權爭議 南海爭議 主權爭議 釣魚島主權問題 主權爭議 朝鮮半島南北關係 政權合法性問題 兩岸問題 政權合法性問題 慰安婦問題 歷史爭議 ===軍事同盟=== 名稱 縮寫 該區域內的締約方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 ( ) 美日安保條約 - 美韓共同防禦條約 -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1980年後為臺灣關係法) SAMDT(TRA) 主要非北約盟友 (北約全球夥伴) MNNA 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 GSOMIA ===雙邊關係=== 東亞地區存在的主要雙邊關係 雙邊關係 利益攸關方 兩岸關係 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日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日本國 中朝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中韓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大韓民國 日朝關係 日本國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日韓關係 日本國及大韓民國 臺日關係 中華民國及日本國 朝韓關係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及大韓民國 ====其他==== 東亞地區存在的其他雙邊關係 雙邊關係 利益攸關方 中蒙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及蒙古國 蒙朝關係 蒙古國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臺韓關係 中華民國及大韓民國 臺蒙關係 中華民國及蒙古國 韓蒙關係 大韓民國及蒙古國 臺朝關係 中華民國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日蒙關係 日本國及蒙古國 香港與日本關係 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日本國 香港與澳門關係 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特別行政區 == 物種 == 東亞北部地區屬於古北界,約北緯28度以南地區屬於東洋界。漢地和日本南部比鄰接的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溫暖潮濕,原有豐富的溫帶針葉林、闊葉林和混合林,由於人口密集的低地和河谷地區已轉為農業和城市用途,現在大多在山區才有森林。冰河時代的冰川作用對東亞的影響不大。從中國和日本古北界的溫帶森林,到東洋界的亞熱帶和熱帶森林,營造出東亞豐富多樣的植物群和動物群。中國西南部的山區被列為全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例如喜馬拉雅山含有世界上約8%的鳥類。Price, T. D., J. Zee, K. Jamdar, and N. Jamdar. 2003. Bird species diversity along the Himalaya: a comparison of Himachal Pradesh with Kashmir J. Bombay Nat. Hist. Soc. 100:394–410在東南亞,緬甸北部和中國南部高山山脈形成古北界植物群和動物群的舌部區。孤立的天空島存在於南至緬甸中部,北越和臺灣的高山。 ===動物=== File:Giant Pandas having a snack.jpg|right|thumb|Pandas eating bamboo|大熊貓 File:Camel Farm in Mongolia 02.jpg|雙峰駝 File: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 Colchester Zoo (1).jpg|遠東豹 File:Martes flavigula, yellow-throated marten.jpg|黃喉貂 File:Jigokudani hotspring in Nagano Japan 001.jpg|日本獼猴 File:Vulpes vulpes laying in snow.jpg|北海道赤狐 File:Formosan Black Bear.JPG|臺灣黑熊 File:Mikado Pheasant 398.jpg|臺灣帝雉 File:File:Shoushan National Nature Park--Created by Nora.jpg臺灣獼猴 File:Sika deer in Nara 05.jpg|梅花鹿 File:DSC08243 櫻花鉤吻鮭的優遊自在.jpg|櫻花鉤吻鮭 ===植物=== File:GINKGOBAUM-2.jpg|銀杏 File:Sakura and Moss Pink - 桜(さくら)と芝桜(しばざくら).jpg|櫻花 File:Abies koreana01.jpg|朝鮮冷杉 File:SabinaChinensis in Guozijian.jpg|檜柏 File:Abies sibirica HDR.jpg|西伯利亞冷杉 ==經濟== 東亞部分經濟體在現代化轉型中取得成功,本區域在世界上的政治、經濟重要性正日益提升。中國大陸已取得經貿世界第二的地位,科技領域也位於東亞前列;日本在經貿和科技方面佔有東亞重要地位;臺灣和南韓都在世界經貿體系中爭得一席之地;此外,上述幾個經濟體間的分工合作和貿易整合,更在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框架下日趨緊密。依此趨勢,二十一世紀的東亞,有成為世界一個新經貿核心的潛力。 ===經濟體=== ====臺灣==== 臺灣的經濟水準和生活條件已達發達國家定義之標準。臺灣經濟自1963年至1996年平均年經濟成長率超過9%。以農業發展工業、進口替代、加工出口、產業結構轉型一路發展至今。臺灣近年來的主力產業為高科技、電子、通訊產品,以及汽車的代工生產;尤其以電腦零元件在全球供應鏈當中擁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與中國大陸、日本、美國經貿往來密切。 ====中國大陸==== 1978年改革開放,及後來1991年蘇聯解體,世界勞動力出現十億以上的貧窮人口,勞動力的大幅增加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機遇,可承載發達國家對低技術勞動力的需求。1990年代以來,全球產業結構出現重大變化,世界發達國家為實現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將其大部分勞力密集工業及低技術產業轉移至勞動力價格較低的經濟體。由於全球產業分工造成的規模經濟優勢,以生產出口導向的製品為主的中國大陸經濟在世界貿易體系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1996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鼓勵各成員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環保及其它領域的合作。後來,在2001年被接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經貿發展與世界更為緊密的合作。現時中國東部沿海及內陸部分城市已發展成發達和準發達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生產性)及人均國民收入也顯著提升。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體國內生產毛額成為世界第二。2020年中國大陸GDP更是超過15萬億美元,是亞洲下一個最有潛力成為發達國家的經濟體。 ====香港==== 在英國殖民地時期,香港歷經轉口港、工業城市80年代開始並逐漸發展成一個商業、金融活動匯聚的國際要港。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以來,香港順勢成為中國大陸迎接國際投資以及原物料產品轉運的最主要視窗。隨著香港迴歸,與中國大陸的經濟交流日益頻繁,帶動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高度開發。香港當前的經濟活動以航運、物流、金融、旅遊和服務業為主。香港以一個城市型經濟創造的GDP高於眾多亞洲經濟體,是亞洲最為富裕的地區之一。 ====澳門==== 澳門在1970年代後逐漸發展成一個世界級博彩旅遊城市,經濟亦屬發達之列。1999年澳門迴歸後,經濟以旅遊和服務業為主。2019年澳門的人均GDP為81,151美元,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日本==== 日本在戰後首先利用供應韓戰前線的軍需品的契機重建其經濟。196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企業得以累積大量的資本。1970年代以後,日本資本、技術密集的精密製造業已十分發達,外銷的汽車、家用電器等類產品銷售至全球市場,經濟快速成長。東京—橫濱、大阪—神戶等城市是世界規模最為龐大(無論人口或富有程度)的都會區。日本的人均生產總值(生産性)於197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近乎領先全世界發達地區,包括美國。這段時期日本製造業在技術改進和產品外銷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奠定了日本雄厚的經濟基礎。雖然經歷美日貿易摩擦、泡沫經濟破滅等打擊,導致1990年代以來的日本經濟發展趨勢呈現停滯甚至是倒退,但是今日的日本仍為世界領先的經濟體,全世界最發達生活水平極高的國家之一,國內生產毛額排名世界第三。然而日本的生産性已不及以往。當前日本的產業以服務業、航運、金融、高科技研發等為主。日本的戰略兩難:後冷戰時期的美日安保條約與日中關係政治摩擦。 2007年,日本關東地方的GDP達203兆7486億日圓,高於當時的俄羅斯和印度,是世界一個龐大的經濟區域。 ====北韓====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執政黨為朝鮮勞動黨,在朝鮮半島統一問題、六方會談、導彈試射、核武器試爆和人權等議題上受到世界關注,施行計劃經濟,經濟活動以傳統農業和軍事工業為主,同時發展小規模的民用工業及旅遊業。 ====南韓==== 大韓民國在二戰結束時還是世界最貧窮的經濟體之一,因為良好的政治環境和順利的外交策略使得韓國與臺灣、新加坡、香港並稱「亞洲四小龍」;經濟現代化自1980年代以來取得顯著的成功並於近年被列入新興工業化國家。韓國近年來的主力產業為電子、通訊產品以及汽車製造業;尤其液晶顯示器在全球供應網路當中擁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2006年開始韓國已經被世界銀行以及IMF列為發達國家,2019年韓國人均GDP超過三萬美元,為世界第12大經濟體。 ====蒙古==== thumb|220px|烏蘭巴托是為蒙古國首都和最大城市 蒙古國缺乏現代化工業基礎,經濟仍以礦業為主。蒙古經濟相對落後,人均GDP(2011年)在世界上排名第118。蘇聯解體前,蒙古接受蘇聯大量援助。蘇聯解體後,蒙古工業基礎薄弱、生產技術落後、生態環境破壞、荒漠化嚴重、基礎建設不足等問題浮現。近年來,自2002年起,蒙古的經濟持續發展,每年的GDP成長6%左右;2007年GDP成長有9%。與此同時,約36%的國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目前高居不下。近年來隨著礦產的開發,經濟成長快速。2011年經濟成長率達17%,高居世界第一,但隨著煤炭價格下跌,經濟瀕臨崩潰。蒙古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是中國大陸。在2006年,蒙古的出口有68.4%是到中國大陸,而來自中國大陸的進口商品佔全部進口的29.8%。主要出口畜產品、礦產,進口機器裝置、燃料、工業原料和生活日用品等。蒙古國的石油產品進口80%以上來自俄國。在蒙古投資和幫助蒙古建設的國家多為其周邊國家,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俄國等。 ===經濟產業=== 南方地區由於亞熱帶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平原種植水稻、養殖蠶絲,丘陵種植茶葉等均為重要營生。北方地區的溫帶則較多種植麥、黍、高粱等作物。而西北部內陸地區地勢高,氣候乾旱,農業較不發達,人口相對稀少;不過在內外蒙古遼闊的草原地帶,畜牧業相當興盛。長期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和哈薩克等地之間的邊境貿易也十分發達,互易有無,延續中古以來「絲綢之路」貿易的傳統。19世紀下半葉,臺灣出產的樟腦曾是世界主要的供應源;後來茶葉、砂糖陸續成為重要的出口品。二十世紀下半葉,隨著整體經濟轉型,臺灣農業逐漸往精緻方向發展,香蕉、蓮霧、芭樂等品項出口成績不俗,贏得「水果王國」的稱號。朝鮮半島自古土壤肥沃,適合種植多種糧食蔬果,一直以白菜、蘿蔔和高麗菜最具代表性,發展出豐富的泡菜文化,延續至今。日本自古已種水稻,由於耕地不足,海鮮自古即為大和民族主要的食物來源,甚至發展出獨特的刺身,日本漁業至今仍相當發達。蒙古以畜牧業為主。 ===經濟資料=== 經濟體 名義GDP (十億美元,2020) 人均名義GDP (美元,2020) 購買力平價GDP (十億美元,2020) 人均購買力平價GDP (美元,2020) 臺灣 635.547 26,910.229 1,275.805 54,019.882 中國大陸 15,222.155 10,839.435 24,162.435 17,205.654 香港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香港特別行政區” 341.319 45,175.727 439.459 58,165.200 澳門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澳門特別行政區” 26.348 38,769.201 40.049 58,930.534 日本 4,910.580 39,047.860 5,236.138 41,636.628 蒙古 13.385 3,989.927 41.125 12,259.059 北韓 南韓 1,586.786 30,644.427 2,293.475 44,292.194 == 人口 == === 人口數 === 地區 面積 km2 人口 人口密度 每 km2 人類發展指數 臺灣 36,197 23,375,314 645.7 0.917 中國大陸 9,640,011 138 0.752 香港 1,104 6,390 0.933 澳門 30 18,662 0.909 日本 377,930 125,470,000 331.9 0.919 蒙古 1,564,100 2 0.741 北韓 120,538 198 0.733 南韓 100,210 51,638,809 515.3 0.903 === 民族 === ==== 中華民族 ==== 辛亥革命之後,由於五族共和與民族融合的口號廣為流傳以及隨著諸多學者的提倡,使得「中華民族」而廣為人知林家有,廣東文獻季刊《孫中山先生與中華民族復興》。中華民族並不是單純的民族、種族、公民的人群分類概念,而是一個政治詞彙,是生活在大中華地區境內各民族及海外華人的統稱。中國大陸官方定義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其中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在臺灣,有臺灣原住民族(目前官方認定有16族)和漢族存在,其中漢族佔多數。2010年臺灣的國族認同調查顯示,八成的民眾認同自己是「全球華人的一份子」。國人國族認同趨勢分析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0年4月 ==== 大和民族 ==== 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古人類,日本列島已知最早的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後期,在日本列島生活的原始人類可大致分為繩文人和外來的彌生人兩大族群。繩文人得名於其製作的繩文圖案的陶器。繩文人的特徵是,眉間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濃重,大眼睛,雙眼皮,嘴唇稍厚,顎骨發達。彌生人則主要來自亞洲大陸(主要經過朝鮮半島),與繩文人相比,彌生人臉型較長,鼻根較低,牙齒比繩文人略大。日本原始社會的居民自公元4世紀開始移居至全島,勢力最遠至北陸與出羽。 在上世紀初,曾有人類學家論證日本人的祖先是上古民族圖蘭人,圖蘭人來自中亞阿姆河以北,他們其中一支向東移居日本列島,成為日本人的祖先,這一説法在戰前得到了日本領導階級的支援和和應。LEVENT, Sinan: Common Asianist intellectual history in Turkey and Japan: Turanism. 201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0490550_Common_Asianist_intellectual_history_in_Turkey_and_Japan_Turanism#pf10 AI Hyung Il: The Cultur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Torii Ryuzo's "Far East": The Search for Japan's Antiquity in Prehistoric Korea. p. 5. http://congress.aks.ac.kr/korean/files/2_1358749979.pdf "Many Japanese scholars expressed the idea of Nissen dōsoron (Theory of common ancestry between Japanese and Koreans), which maintained a common origin as well as inferior and superior positions of Koreans and Japanese. Other Japanese scholars concluded that Korea had been historically dominated by influences from the continent, particularly Manchuria." ALLEN, Chizuko: Ch'oe Namson at the Height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In: Sungkyu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Vol. 5 No. 1. 2005. p. 27-49. http://sjeas.skku.edu/upload/201312/Chizuko%20T.PDF 二戰前,日本人在朝鮮半島、臺灣島、庫頁島、北方四島、中國東北、夏威夷、關島及德國在太平洋島嶼的殖民地也有所分佈。二戰後,在美國和蘇聯主導下,原日本佔領區的日本國民、日軍戰俘大都被遣返回日本本土,總人數超過六百萬。其中,蘇聯更趁日本局勢混亂時趁機強佔庫頁島和北方四島,將島上的大和族和一些日本原住民全趕到北海道。在中國東北則由於日本軍隊的倉皇撤退,有上百萬人被滯留。與朝鮮人不同,代表中國的國民政府不承認遺華日僑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為中華民國國民。包括東北在內,國民政府透過數年集體遣返,將大部分、近四百萬日本僑俘遣返回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政府再度集體遣返遺日華僑。中國東北當地家庭收留的數千日本人則留居於中國,又被稱為日本遺孤。1970年代起,日本遺孤大都選擇回到日本。留於中國並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者是為極少數。日本裔不是官方認可的中國少數民族。 2016年,大和族的人口約1億2511萬7千人,主要分佈於整個日本列島,世界各地亦有少量分佈。 ==== 朝鮮民族 ==== 朝鮮民族(韓民族)主要分佈在朝鮮半島及臨近的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等地區,是朝鮮半島的主體民族,共有七千多萬人口的朝鮮民族,此外朝鮮民族人口過百萬的國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人口均在兩百萬以上。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朝鮮族是官方認定的中國少數民族,也被稱為朝鮮族。 ==== 蒙古族 ==== 蒙古族約有1000萬人,其中600萬人居住在中國境內,尤其是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臨近省份,其餘分佈在蒙古國以及俄羅斯。蒙古族所使用的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遊牧民族生活和建立政權過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16到17世紀起蒙古人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 ==== 琉球族 ==== 琉球人是琉球群島的主要民族,歷史上主要分佈於琉球群島(包括今沖繩縣和鹿兒島縣的奄美群島),另有部分人生活在日本列島和臺灣島等地。由於琉球群島在近代從獨立的民族國家成為日本的一部份,因而強調出身地的「沖繩人」、「先島人」和「奄美人」,在意義上不同於血統及文化論的「琉球族」。琉球族的原生語言是琉球語,如今有些琉球人已不會說琉球語,今日較通用的語言為日語或沖縄辯(琉球式日語) ==== 南島民族 ==== 南島民族指大洋洲和東南亞以南島語系為語言的族群。考古學證據表明,說南島語言的民族都和東南中國、馬來西亞的稻米農業有文化交流。這種農業文明的農業技術最早被發現的考古傾向在中國大陸,而文化及民族源流最早依語言學和人類學證據則指向臺灣,同時各種明確的證據都指出:南島民族的發源地在臺灣島、婆羅洲或中國大陸南部。以福建發掘的曇石山遺址,漳州東山大帽山遺址,寧德霞浦縣黃瓜山貝丘遺址,泉州晉江庵山沙丘遺址,福州平潭殼丘頭遺址,據考證都跟南島語族起源有淵源,舉例而言在福建出土石錛、石戈以及石叉等物品,在波利尼西亞仍常見,說明中國東南與南島民族極可能有文化移植的現象,雙方存有一定程度的交流。 而就生物學證據,Shutler and Marck於1975年發表論文,認為臺灣是南島語最有可能的發源地以後,國際遺傳學界即接受他的研究成果Shutler and Marck 1975。尤其是在Peter Bellwood於1991年在《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論文發表以後,「南島語的發源地在臺灣」這一個陳述,就幾乎已經是多數學者的共識Bellwood 1991;後來他再提出,南島民族由亞洲大陸而來,於西元前8000年左右到達臺灣,此後發展出卓越的航海能力,不斷分批移民至海外島嶼,另見Bellwood (1997);在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後,曾一時暫止,然後又持續移民,而無論是擇居於大島或小島,多遍佈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是一大特點。 === 人口品質 === == 語言 == 東亞語言分佈大致可分為八大語系:漢藏語系、日本-琉球語系、韓語系和南島語系、南亞語系、侗臺語系、苗瑤語系、阿爾泰語系。 === 漢藏語系 === 漢藏語系包含漢語和藏緬語族,共計約400種語言,使用者主要分佈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緬甸、新加坡等各地區。在中華地區被廣泛使用的漢語,或稱國語,或稱普通話,是以北京音系為基礎的官話。 === 阿爾泰語系 === 阿爾泰語系是一個語言學家提出的假說,主要包含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通古斯語族三個分支,分佈地在蒙古、中亞、西伯利亞與中國大陸,有時也包括韓語系、日本-琉球語系或是和烏拉爾語系劃分為一組語群即烏拉爾-阿爾泰語系。 === 侗臺語系 === 侗臺語系分佈地主要在中國大陸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與東南亞。 === 苗瑤語系 === 苗瑤語系分佈地主要在中國大陸貴州、廣西、雲南與東南亞。 === 南島語系 === 南島語系是主要由南島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共有1257種語言,使用者主要分佈在島嶼上。 == 種族與遺傳學 == 參見: *東亞和東南亞人群的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 *東亞人種 *蒙古利亞人種 === 父系基因研究 === 東亞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2%,東亞人的四個主要父系單倍群為O-M175、N-M231、C-M130和D-M174,約佔東亞全部男性的93%。Y染色體解析顯示,東亞地區的現代人起源於7.4萬年前的非洲,在舊石器時代由南方進入東亞,而後向北方遷。O-M175 是東亞最大的單倍群,約75%的中國-東南亞人以及超過50%的日本人都是這一型別。其下三個主要的單倍群、O2-M268以及O3-M122,總數約佔東亞男性的60%。其中,O1a-M119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南沿海、侗傣族群、臺灣原住民中。O1b下的一支O1b1a1-M95在華南、南方少數民族、中南半島及印度蒙達人群中較多,另一支O1b2-M176最主要集中於朝鮮半島、朝鮮族和日本彌生人。O2-M122(2.3萬年共祖)是中國最常見的單倍群,也廣泛分佈於韓國、東南亞、日本,佔漢族50-60%左右。O2a-M117曾被認為漢藏語系民族早期攜帶的父系單倍群之一,漢族人中O2a普遍高於49%,部分地區高於70%。 ==體育== 2013年5月,東亞運動會總會決議將東亞運動會轉型為東亞青年運動會,2013年東亞運動會成為最後一屆東亞運動會,而2017年東亞運動會不再續辦。第1屆東亞青年運動會原定在2019年8月24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臺中舉行,不過因為臺灣出現為中華臺北正名的公投而遭到在北京召開臨時理事會的東亞奧協理事會表決取消。 東亞足球錦標賽每兩年舉行一次,由東亞足球協會的屬會派隊角逐。 ==註釋==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亞洲地理 Category:歐亞大陸地區
東南亞
東南亞(,縮寫SEA),即華人傳統所稱之南洋,位於亞洲東南部,由中國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多個國家、地區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才出現的地區名稱。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馬來西亞的砂拉越、沙巴、汶萊、東帝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傳媒納入東亞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火山、海嘯活動頻繁。東南亞民族以南島民族佔主導位置,其中尤以馬來族佔多數,區域內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泛靈論相關宗教等也存在於此區域內。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泰國則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國家,菲律賓則是東半球最多天主教徒的國家。除了新成立的東帝汶以外,區域內10國組成了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即「東-{}-盟」、「東-{}-協」或「 亞細-{}-安」)組織。 == 區域範圍 == 東南亞在20世紀前也被歐洲人稱為東印度。中國歷史上則稱該地區為“南洋”。由於中國與印度次大陸之間的地理位置和鄰近地區的文化影響,東南亞大陸部分被歐洲地理學家稱為印度支那。然而在20世紀,這個詞更加侷限於前法屬印度支那領土(柬埔寨、寮國和越南)。 至於“東南亞”一詞在1839年由美國牧師霍華德·馬爾科姆(Howard Malcolm)在他的“東南亞旅行”一書中首次使用。馬爾科姆的定義只包括大陸部分,排除了海洋部分。二戰時期,盟軍於1943年成立東南亞司令部(SEAC)。“東南亞”一詞因此被廣泛使用。 SEAC推廣使用該術語“東南亞”,然而東南亞早期構成的概念卻不是固定的,例如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大部分被SEAC排除在外。到了20世紀70年代後期,“東南亞”一詞的大致標準用法及其所包含的領土已經出現。 === 政治實體 === “東南亞”現在最常見的定義包括下面列出的政治實體所在區域。 * 國家 國家 面積(km2) 人口(2020) 人口密度(/km2) GDP/十兆美元 (2020) 人均GDP (2020, PPP) 人類發展指數 (2021) 首都 5,765 449,002 12,003,000,000 $85,011 0.829 斯里巴加灣市 181,035 16,718,965 25,192,000,000 $5,044 0.593 金邊 14,874 1,777,000,000 $5,321 0.607 帝力 1,904,569 1,059,638,000,000 $14,841 0.705 雅加達 236,800 18,820,000,000 $8,684 0.607 永珍 329,847 337,008,000,000 $34,567 0.803 吉隆坡 * 676,578 81,257,000,000 $7,220 0.585 奈比多 300,000 115,559,009 361,489,000,000 $10,094 0.699 馬尼拉 719.2 5,921,231 339,981,000,000 $105,689 0.939 新加坡市 (城邦) 513,120 501,712,000,000 $21,361 0.800 曼谷 331,210 343,114,000,000 $8,677 0.703 河內市 * 屬地 屬地 面積 (km2) 人口 密度 (/km2) 135 2,072 15.3 14 596 42.6 * 屬地 屬地 面積 (km2) 人口 密度 (/km2)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8250 380,500Population data as per the Indian Census. 46.1 === 地理劃分 === 東南亞從自然地理上可分為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東南亞的海洋方面也被稱為馬來群島,這個術語來源於歐洲對南島語族的馬來族概念。 海洋東南亞的另一個術語是東印度群島,用於描述中南半島和澳大利亞之間的區域。 參見:海洋東南亞、大陸東南亞 兩部分分別包括下列地區: * 中南半島 ** ** ** ** ** ** (馬來半島) * 南洋群島 ** (砂拉越和沙巴) ** ** ** ** ** 另外,廣義上從自然地理來看,華南地區一帶的海南、廣西、廣東、香港、澳門、福建和雲南南部與臺灣都被視為東南亞地區,這些地方都屬於亞熱帶氣候;而在歷史文化上,廣西和雲南的少數族群所使用的語言與中南半島國家所用的語言都是同一語系(壯侗語系、南亞語系或苗瑤語系)。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東亞人種,臺灣亦是東南亞南島語族的起源。臺灣血液之母 林媽利一滴血幫你找祖先 , 聯合新聞網, 2011.11.15閩客族群 85%有原住民血統 , 自由時報, 2007年11月18日;宗教上,雲南的傣族與中南半島上不少國家都是信奉上座部佛教;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因而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的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而地理位置屬大洋洲的巴布亞新畿內亞也因為文化和風俗皆與印度尼西亞相似而被視為東南亞國家之一。反而東南亞國家之一的越南,因文化和歷史上都受中華文化影響,有時也會把其列為東亞地區。 ==歷史== 東南亞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狩獵採集時代的和平文化。西元前兩千年以後,農業開始傳入東南亞。 高棉帝國是中南半島最早興起的文明,高棉帝國的前身扶南在一世紀時便已存在於今柬埔寨一帶,主要受印度文明影響,現代高棉帝國的繼承者為柬埔寨。 在十二世紀以後,現代泰國的前身素可泰王國、寮國的前身瀾滄王國、緬甸的前身蒲甘王國亦紛紛興起於中南半島,這三個國家都受到早年高棉文明影響,奉行上座部佛教。同年代,越南亦已從中國獨立,逐漸向南擴張,最終併吞了越南南部曾經存在的國家占城,並佔據了原屬高棉人的湄公河三角洲。 在馬來群島(包含今馬來西亞與印尼一帶),最早興起的王國是印度教與佛教王國,受印度文化影響,例如印尼蘇門答臘的三佛齊王國,爪哇島的馬打蘭王國,盛行於七到十世紀。在十三世紀以後,伊斯蘭教傳入並逐漸盛行於馬來群島,多個伊斯蘭蘇丹國先後興起於馬來群島,例如麻六甲蘇丹國。 在十六世紀以後,歐洲殖民勢力逐漸進入東南亞,菲律賓與印尼前後受到西班牙與荷蘭的殖民。到了十九世紀,歐洲殖民勢力開始進入中南半島,緬甸受到英國的殖民,被併入英屬印度,越南、寮國與柬埔寨則受到法國的殖民,成為法屬印度支那。暹羅(泰國)則藉由王室的外交手段,成為東南亞唯一未被歐洲人殖民的國家。到了二戰後,東南亞國家紛紛獨立,原先荷屬東印度獨立成印尼共和國,英國在馬來群島的殖民地則成為了馬來西亞聯邦。 == 經濟 == 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差異很大: *新加坡經濟發達,繁榮進步,東南亞唯一的發達國家,生活水平較高,經濟活動以服務業、金融業、航運業、物流業、旅遊業為主,近年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和教育。 *馬來西亞和泰國經濟發展水平位居亞洲前列,經濟以工業、製造業、旅遊業和農業為主,近年積極發展航運業,金融業和物流業。馬來西亞擁有高度名列世界前茅的摩天大樓-雙峰塔,並舉辦過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比賽,泰國是日本汽車業最大的海外加工基地,並擁有世界數一數二的農牧企業正大集團。 *菲律賓、印尼和越南的人均所得較低,偏重旅遊業、基礎製造業和農漁業並對外輸出大量勞工。菲律賓人主要前往中東產油國、東亞的日本和港臺、歐洲的義大利務工,印尼人主要前往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和中東產油國務工,越南人主要前往韓國、臺灣和中國大陸的珠三角務工。 *緬甸、柬埔寨、寮國和東帝汶為最不發達國家,緬甸、柬埔寨和寮國的經濟只有旅遊業和農業(寮國另一收入來源是輸出電力);東帝汶的經濟只有漁業和石油出口。 *汶萊雖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已開發國家相若,主要以石油、天然氣出口為主,但財富和中東產油國一樣只集中在少數富裕階層。 === 城市經濟總量 === 以下為東南亞境內經濟總量前十的城市: 印尼計有4座;馬來西亞為2座;新加坡1座,參考自。 東南亞排名 城市 人口(萬) GDP(億美元) 人均(萬美元) 國家 年份 1 新加坡 545 3,744 6.9 2021 2 雅加達 1,056 2,037 1.9 2021 3 曼谷 891 1,738 2.0 2019 4 吉隆坡 756(包括雪蘭莪和布城)CURRENT POPULATION ESTIMATES, MALAYSIA, 2022 PRIME MINISTER'S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2022年7月29日 1,555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By State 2021 PRIME MINISTER'S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2022年6月30日 2.1 2021 5 馬尼拉 1,348 1,171 1.0 2020 6 胡志明市 943(2021) 617 0.7 2019 7 河內 843(2021) 420 0.5 2019 8 泗水 290 413 1.4 2021 9 萬隆 251 208 0.8 2021 10 棉蘭 228 178 0.7 2021 === 全球百大海港 === 以下為2020年東南亞境內全球百大海港: 越南計有3座;馬來西亞及印尼為2座;新加坡、泰國及菲律賓各1座。One Hundred Ports 2021 Pg.22-23 Lloyd's List,2021年8月20日 東南亞排名 世界排名(與2019年比較) 海港 百萬TEU(與2019年比較) 國家 1 2() 新加坡港 36.9(0.9%) 2 12() 巴生港 13.2(2.5%) 3 15(1) 丹絨柏勒巴斯港 9.8(7.7%) 4 20(5) 西貢港 7.9(4.3%) 5 22(2) 林查班港 7.5(6.9%) 6 23(1) 丹戎不碌港 6.9(9.6%) 7 31() 5.1(0.2%) 8 41(12) 4.4(16.4%) 9 42(6) 蓋梅港(Cai Mep) 4.4(17.9%) 10 48(3) 3.6(7.7%) === 最高建築 === 以下為東南亞境內前十最高建築物: 馬來西亞計有4座;越南及泰國皆為2座;菲律賓及印尼各1座,唯新加坡未入圍前十新加坡經濟發達 為何摩天大樓都不算太高 網易,2021年1月19日。 東南亞排名 建築物 高度(公尺) 國家 建成年份 備註 1 默迪卡118 679 2022 馬來西亞最高、全球第二,僅次於哈里發塔 2 地標塔81 461 2018 越南最高 3 雙峰塔 452 1998 1998年-2004年曾為世界最高 4 106交易塔 446 2019 5 吉隆坡四季酒店 343 2018 6 京南河內地標大廈 336 2011 7 318 2017 菲律賓最高 7 暹羅天地 318 2018 泰國最高 9 伽馬大廈 316 2015 印尼最高 10 大京都大廈 314 2016 === 外籍勞工 === 東南亞及南亞許多國家,供應勞力至鄰近較富裕地區。整體而言,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大致可由該地區為勞工輸出、輸入地來判斷。 2010-2011年亞洲(部分國家或地區)外籍勞工輸出入概況(單位:千人)Foreign workers from selected Asian countries, by destination, 2010-11: Thousands .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utlook 2012 外籍勞工輸出地 外籍勞工輸出地 外籍勞工輸出地 外籍勞工輸出地 外籍勞工輸出地 外籍勞工輸出地 外籍勞工輸出地 外籍勞工輸出地 外籍勞工輸出地 輸入地 2 11 3 1 66 8 76 48 37 28 50 3 22 101 106 1 134 4 4 21 2 10 12 39 48 1 11 16 70 0 1 0 2 0 9 - 45 6 5 4 3 11 5 11 - 2 12 9 ==人口== 整個東南亞面積為450萬平方公里。2018年,該區域人口共有6.55億人,當中有五分之一生活在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島嶼——爪哇島。印度尼西亞人口多達2.68億,乃全球第四。東南亞的宗教和民族情況複雜。除此之外,目前有近3000萬華人生活在東南亞,主要分佈在聖誕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以及越南。 File:Southeast Asia.JPG|東南亞的人口分佈 === 民族 === 東南亞人口最龐大的民族為爪哇族,主要分佈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人口過億,約佔印尼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其次為京族,越南的主體民族,人口高達8,600萬,主要分佈在越南,但在鄰國柬埔寨及寮國亦是重要的少數民族。泰族則有超過6,000萬人口,是泰國的主體民族,與寮國的主體民族寮族文化語言相近。緬甸是一個民族相當多元的國家,人口最龐大的民族是緬族,人口有3,000多萬,佔該國人口的三分之二。 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兩支民族為爪哇族和巽他族(4,000萬),其他較大的族群還有馬都拉族(800萬)、米南佳部人(800萬)、布吉人(700萬)、峇里人(400萬)、達雅族(630萬)、巴塔克人(850萬)、印尼馬來人(870萬)等。 新加坡最大的民族為華族(75.9%),其次為馬來族(15.0%)與印度裔(以坦米爾人居多)佔7.5%,其他民族佔1.6%。 馬來西亞人口最大的民族分別是馬來族(55%)、華族(23%)、印度族(7%)。但在東馬,民族構成則與西馬有很大不同,達雅族和達山-杜順人分別是砂撈越州和沙巴州的最大民族。東南亞的馬來族是跨國民族,除了是西馬和汶萊是主要民族外,在印度尼西亞、泰國南部、新加坡都是重要的少數民族。 佔族並沒有自己的國家,曾經是越南南部的主要人群,目前是現代越南中部和南部,及柬埔寨中部的少數民族。柬埔寨是一個民族較單一的國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在越南南部和泰國都有分佈。苗族主要分佈在越南、寮國和中國的交界處,主要是近三百年內才移居至東南亞。 菲律賓的民族亦十分多元,人口較多的民族有他加祿人和比薩亞人,絕大多數菲律賓民族屬於菲律賓語族。 === 宗教 === 東南亞存在著很多不同的宗教,當中,伊斯蘭教是最大的宗教,東南亞共有2.4億人(40%的當地人口)為穆斯林,主要分佈在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泰國南部和菲律賓南部,印度尼西亞更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為穆斯林。 之後為佛教,全東南亞擁有2.05億佛教徒,位居東南亞第二(38%的當地人口),主要分佈在越南、泰國、寮國、柬埔寨、緬甸和新加坡。在泰國、寮國、柬埔寨、緬甸流行的佛教,以印度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為主。新加坡及越南亦相當流行儒教。 基督教為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東部、馬來西亞東部及和東帝汶的強勢宗教。當中菲律賓擁有全亞洲最大的羅馬天主教人口,而東帝汶則由於是長年受葡萄牙殖民而成為基督教國家。 印度教是印尼巴釐島的主要宗教,但由於融合了當地原生的泛靈信仰而與其他地區的印度教有所不同。由於龐大的印度裔人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亦有不少印度教徒。另外在東馬沙撈越州、菲律賓的高地地區、 新幾內亞及寮國的偏遠地區,至今依然保留著不少原生泛靈信仰。 羅馬天主教(80.6%)、伊斯蘭教(6.9%~11%)、基督新教福音派(2.7%)、基督堂教會(2.4%)、其他基督教教派(3.8%)、佛教(0.05% ~ 2%)、泛靈信仰(0.2% ~ 1.25%)、其他(1.9%) 越南民間信仰及無宗教(73.2%)、佛教(12.2%)、羅馬天主教(6.8%)、高臺道(4.8%)、基督新教(1.5%)、和好教其他 (0.1%)Home Office: Country Information and Guidance — Vietnam: Religious minority groups . December 2014. Quoting United Nations' "Press Statement on the visit to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 by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freedom of religion or belief" . Hanoi, Viet Nam 31 July 2014. Vietnamese . Quote, p. 8: "[...] According to the official statistics present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overall number of followers of recognized religions is about 24 million out of a population of almost 90 million. Formally recognized religious communities include 11 million Buddhists, 6.2 million Catholics, 1.4 million Protestants, 4.4 million Cao Dai followers, 1.3 million Hoa Hao Buddhists as well as 75,000 Muslims, 7000 Baha’ís, 1500 Hindus and others. The official number of places of worship comprises 26,387 pagodas, temples, churches and other religious facilities. [...] While the majority of Vietnamese do not belong to one of the officially recognized religious communities, they may nonetheless – occasionally or regularly – practise certain traditional rituals, usually referred to in Viet Nam under the term "belief". Many of those traditional rituals express veneration of ancestors. [...]" 上座部佛教(國教,97.9%)、伊斯蘭教(1.1%)、基督宗教(0.5%)、其他(5%) 上座部佛教(66%)、泛靈信仰(30.7%%)、基督宗教(1.5%)、伊斯蘭教(0.1%)、猶太教(0.1%)、其他(1.6%) 上座部佛教(國教,94.5%)、伊斯蘭教(4.29%)、基督宗教(1.17%)、其他(0.7%) (無國教)上座部佛教(88%)、基督宗教(6.2%)、伊斯蘭教(4.2%)、印度教(0.5%)、泛靈信仰(0.8%)、其他(0.2%)、無信仰(0.1%) 伊斯蘭教(國教,61.3%)、佛教(19.8%)、基督宗教(9.2%)、印度教(6.3%)、其他(3.4%) (無國教)佛教(33%)、伊斯蘭教(14%)、無宗教(18%)、基督宗教(18%)、道教和華人民間信仰(10%)、印度教(6.4%),錫克教或其他(0.6%) (無國教,但是必須信仰宗教)(印尼宗教信仰)伊斯蘭教(87.18%)、基督新教(7%)、羅馬天主教(2.91%)、印度教(1.69%)、佛教(0.72%)、儒教(0.55%)、其他(0.45%)Indonesia – The World Factbook 伊斯蘭教(國教,79%)、佛教(8%)、基督宗教(9%)、其他(4.7%) 羅馬天主教(國教,97.57%)、伊斯蘭教(0.24%)、基督新教(1.96%)、其他(0.23%)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 主要為印度教,其餘為伊斯蘭教、基督宗教、錫克教、佛教和耆那教 伊斯蘭教(19.4%)、佛教和道教(18.1%)、基督宗教(8.9%)、不信仰宗教者(15.2%)、其他信仰者(38.4%) 伊斯蘭教(85%)、其他(15%) 南海諸島 大乘佛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儒家、道教和無宗教者 === 語言 === 以下列表為東南亞各國的官方語言及主要語言。 國家/地區 官方語言 其他主要語言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Brunei . Cia.gov. Retrieved on 17 October 2011. 馬來語、英語 官話、泰米爾語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ambodia . Cia.gov. Retrieved on 17 October 2011. 高棉語 泰語、越南語、佔語、官話等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East Timor . Cia.gov. Retrieved on 17 October 2011. 德頓語、印尼語、葡萄牙語 印尼語 爪哇語、巽他語、馬都拉語、米南佳保語、布吉語、班查語、峇裡語等(印度尼西亞和擁有超過700種語言,是全球第二語言最多樣化的國家)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Laos . Cia.gov. Retrieved on 17 October 2011. 寮國語 泰語、越南語、苗語等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Malaysia . Cia.gov. Retrieved on 17 October 2011. 馬來語、英語 官話、泰米爾語等。 緬甸語 撣語、克倫語支、若開語、孟語、景頗語、庫基-欽語支等 菲律賓語、英語 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維薩亞斯語支等。 英語、馬來語、漢語官話、泰米爾語 其他漢語語支語言、印尼語、泰盧固語、印地語、旁遮普語、爪哇語等。 泰語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Thailand . Cia.gov. Retrieved on 17 October 2011. 官話、馬來語、苗語、克倫語、撣語、寮國語等。 越南語 高棉語、官話、苗語、佔語等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hristmas Island . Cia.gov. Retrieved on 17 October 2011. 英語 官話、馬來語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ocos (Keeling) Islands . Cia.gov. Retrieved on 17 October 2011. 英語 馬來語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 印地語、英語 泰盧固語、泰米爾語、孟加拉語等 ===城市群=== * (雅茂德坦勿是雅加達、茂物、德波、坦格朗和勿加泗五個雅加達衛星城市的縮寫) * 馬尼拉大都會 * 曼谷都會區 * 大吉隆坡/巴生谷 * 大檳城 * * 仰光省 * * * * * * * 金邊 ==政治與外交== 東盟與歐盟最明顯的區別之一就在於東盟堅持奉行“互不干涉內政”原則,成員國之間互相尊重彼此採取的政體,同時在對待區域外國家的外交政策方面也不奉行統一的路線方針,但在南海問題上則採取彼此忍讓、互不爭鬥的政策。 === 政體 === 政體 實行此政體之國家及地區 備註 總統共和制 、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實行總統制共和政體。 議會共和制 新加坡共和國實行議會制共和政體,但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並一黨獨大,其他政黨權力微弱難以抗衡。 君主立憲制 、 、 泰王國、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政體,泰國國王在國內的政治影響力大於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和柬埔寨國王。 君主專制 汶萊達魯薩蘭國實行君主專制政體,汶萊蘇丹兼任汶萊首相獨攬大權,政黨權力微弱。 社會主義共和制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實行一黨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政體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總書記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地位和權力高於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總統共和制及軍政府 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規定實行總統制共和政體,名義上實行聯邦制,但軍人階層組建的政黨仍然把持政壇。緬甸民主改革仍然任重道遠。 ==== 東南亞國家及地區政體列表 ==== 主權國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政治體制 立法/協商機構 國家結構形式 印尼總統 印尼總統兼任 總統制共和國 印度尼西亞人民協商會議 單一制 菲律賓總統 菲律賓總統兼任 總統制 菲律賓國會 單一制 新加坡總統 新加坡總理 議會制 新加坡議會 單一制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 馬來西亞首相 君主立憲制 馬來西亞國會 聯邦制 泰國國王 泰國總理 君主立憲制 泰國國會 單一制 柬埔寨國王 柬埔寨總理 君主立憲制 柬埔寨國會 單一制 汶萊蘇丹 汶萊首相 君主專制 汶萊立法會 單一制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越南總理 社會主義共和制 越南國會 單一制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主席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寮國總理 社會主義共和制 寮國國會 單一制 緬甸總統 緬甸總理 總統制共和國 緬甸聯邦議會 聯邦制(名義上)實際為單一制 東帝汶總統 東帝汶總理 議會制共和國 東帝汶議會 單一制 === 外交 === * 菲律賓、泰國和新加坡從冷戰開始至今一直奉行親近美國的外交路線,美國在三個國家都有駐軍。菲律賓在政治上(尤其南海問題上)與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衝突最為尖銳,在杜特爾特上臺後爭端稍微平緩下來。泰國和新加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停止對外輸出革命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較少直接衝突,北京奧運會聖火傳遞活動沒有選擇經停新加坡,非常耐人尋味。 * 印尼、馬來西亞和冷戰時期結束後的越南奉行均衡外交政策,不與任何一個大國結盟,也未允許外國在本國常駐軍隊,但也注意與美國保持友善以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南海的領土索求。越南常因領土利益問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衝突。 * 緬甸在冷戰時期奉行中立外交政策,與美國、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保持“等距離”;90年代及21世紀初期與美國關係逐漸交惡,被美國和歐盟長期制裁;2011年實行“民主大選”後逐漸對外開放本國市場,與西方國家的關係迅速改善,同時注意拉近與日本、印度的關係以防止過度依賴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被其所控。 * 國小力弱的柬埔寨和寮國夾在中越泰三國之間左支右絀,很難在外交舞臺上有所表現。 * 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對南海島礁的主權要求有重疊,但彼此之間沒有發生過沖突。越南與菲律賓近年來在南海問題上多有合作。 * 印尼與馬來西亞、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之間亦有領土爭端,但最後均採取了息事寧人、凍結爭端的忍讓政策。 == 教育 == 以下為東南亞境內據2022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前十的大學: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Top Universities,2022年 東南亞排名 世界排名(與2021年比較) 大學 國家 所屬大學聯盟 1 11 新加坡國立大學 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Universitas 21、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英聯邦大學協會、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協會、東盟大學聯盟 2 121 南洋理工大學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英聯邦大學協會、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協會、東盟大學聯盟 3 656 馬來亞大學 國際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英聯邦大學協會、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協會、東盟大學聯盟 4 14311 博特拉大學 國際大學協會、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英聯邦大學協會、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協會、東盟大學聯盟 5 1442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 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協會、東盟大學聯盟 6 1475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國際大學協會、全球產學未來人才培養策略聯盟、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協會、東盟大學聯盟 7 1914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 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協會 8 2157 朱拉隆功大學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協會、東盟大學聯盟 9 254 加查馬達大學 東盟大學聯盟、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協會 10 2553 瑪希敦大學 國際大學協會、亞洲博雅大學聯盟、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協會、東盟大學聯盟 ==體育== 以下為東南亞國家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統計: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1896–2020)=== ==參見== *東南亞運動會 *東南亞國家聯盟 *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瀾湄合作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 *一帶一路 *南中國海領土爭端 == 參考資料 == 區域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荷西·安東尼奧·多明奎斯·班德拉斯(,),是一名西班牙演員及歌手。他最早以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爾作品中之角色引起觀眾和評論界注意是。進軍好萊塢之後,班德拉斯成為拉丁情人的代名詞,且影片的票房都不錯。2019年,班德拉斯在《痛苦與榮耀》再次與阿爾莫多瓦爾合作,他也憑此奪得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獎,以及提名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香水品牌,該品牌由西班牙公司普伊格經營。 ==生平== 班德拉斯出生於西班牙馬拉加省貝納爾馬德納,本名何塞·安東尼奧·多明奎斯·班德拉斯(José Antonio Domínguez Banderas),父親何塞·多明奎斯(José Domínguez)是警察,母親安娜·班德拉斯·加列戈(Ana Banderas Gallego)則是老師。他有一個弟弟哈維爾(Javier)。其藝名隨母姓。 少年時曾想要成為足球運動員,但在十四歲時因腳傷而放棄。在馬拉加的戲劇學校學習時展現出對表演藝術的興趣。 2020年8月10日,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在個人INSTEGRAM慶祝自己生日同時,宣佈自己證實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 ===演員生涯=== 1982年參演當地電影《》(Laberinto de pasiones),正式投身影圈。 1991年獲瑪丹娜介紹進軍好萊塢,並於1993年參演《費城故事》成功打響名堂。 1996年與瑪丹娜合演歌舞電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電影)》。 其後領銜主演《黑俠梭羅》,上映首周就已成票房冠軍,並獲第71屆奧斯卡獎音效剪接、音效兩項提名。影片在西班牙上映時還得到了國王、王后、公主共同出席首映式的禮遇。成為他的代表作。 ===感情生活=== 班德拉斯本在西班牙有妻子Ana Leza,但1995年外遇美國女星梅拉尼·格里菲思。班德拉斯因此與Ana Leza離婚,改娶格里菲思。1996年9月班德拉斯與格里菲思生有一女斯蒂拉(Stella)。 2014年班德拉斯與格里菲思宣佈二人和平簽字離婚。 ==電影作品== *《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Indiana Jones and the Dial of Destiny,2023年) *《鞋貓劍客2》(Puss in Boots 2,2022年) *《殺手保鑣2》(Hitman's Wife's Bodyguard,2021年) *《秘境探險》(Uncharted,2021年) *《杜立德》(Dolittle,2020年) *《洗鈔事務所》(The Laundromat,2019年) *《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2019年) *《》(Beyond the Edge,2018年) *《王牌保安<百貨戰警>》(Security,2017年) *《復仇行動》(Act of Vengeance,2017年) *《阿爾塔米拉》(Altamira,2016年) *《33:重生奇蹟》(The 33,2015年) *《海綿寶寶:海陸大出擊》(The SpongeBob Movie: Sponge Out of Water,2015年) *《聖杯騎士》(Knight of Cups,2015年) *《浴血任務3》(The Expendables 3,2014年) *《奧圖瑪塔》(Automata,2014年) *《穿靴子的貓》(Puss in Boots,2011年) *《吾棲之膚》(The Skin I Live in,2011年) *《史瑞克快樂4神仙》(Shrek Forever After,2010年) *《媽媽的新男友》(My Mom's New Boyfriend,2008年) *《史瑞克三世》(Shrek the Third,2007年) *《情舞師生》(Take the Lead,2006年) *《佐羅的傳奇》(The Legend of Zorro ,2005年) *《怪物史萊克2》(Shrek2 ,2004年)卡通電影,劇中「鞋貓」角色的配音 *《非常小特務之3D立體出擊》(Spy Kids 3-D: Game Over,2003年) *《墨西哥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2003年) *《筆姬別戀》(Frida) *《絕色偷天》(Femme Fatale) *《爆裂特工》(Ballistic: Ecks vs. Sever) *《非常小特務之特務SK2》(Spy Kids 2: Island Of Lost Dreams,2002年) *《非常小特務》(Spy Kids,2001年) *《聖經密碼戰》(The Body) *《原罪》(Original Sin ,2001年) *《第十三勇士》(The 13th Warrior ,1999年) *《賣短襪的人》(The White River Kid) *《黑俠梭羅》(The Mask of Zorro,1998年) *《艾薇塔》(Evita,1996年) *《四個房間》(Four Rooms,1995年) *《不要跟陌生人說話》(Never Talk to Strangers,1995年) *《刺客戰場》(Assassins,1995年) *《三步殺人曲》(Desperado,1995年) * 《成雙不成對》(Two Much,1995年) *《亂世激情》(Of Love and Shadows) *《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1994年) *《費城故事》(Philadelphia,1993年) *《第六感之戀》(The House of the Spirits,1993年) *《與麥當娜同床》(Madonna: Truth or Dare - In Bed with Madonna,1991年) *《綑著妳,困著我》(Tie Me Up! Tie Me Down!,1990年) *《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Women on the Verge of a Nervous Breakdown,1989年) *《慾望法則》(Law of Desire,1987年) *《》(Laberinto de pasiones,1982年) ==電視作品== *《(國家地理頻道)世紀天才#第二季:畢卡索》,飾 巴勃羅·畢卡索 》(Genius - Pablo Ruiz Picasso,2018年) == 個人榮譽 == *1997年金球獎最佳男演員(喜劇/音樂類)-《貝隆夫人》 ; *1998年歐洲電影獎觀眾獎最佳男演員-《黑俠佐羅》; *1999年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喜劇/音樂類)-《瘋狂阿拉巴馬》; *1999年金球獎最佳男演員提名(喜劇/音樂類)-《黑俠佐羅》; *1999年威尼斯電影節觀眾獎提名-最佳男演員-《瘋狂阿拉巴馬》; *2019年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痛苦與榮耀》。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Category:西班牙男演員 Category:西班牙男歌手 Category:好萊塢星光大道 Category:西班牙男配音員
南亞
</div> </div> thumb|220px|孟加拉吉大港,典型南亞高密度城市 南亞()是術語,以替換百年老詞「印度次大陸」,這老詞用來代表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主要是位於印度板塊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當中包括8個主權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不丹、尼泊爾、阿富汗(阿富汗有時會被認為是中亞國家)。是亞洲的一個亞區(),泛指喜瑪拉雅山脈以南的地域,有時亦包括東西部鄰近的周邊國家,總面積達495萬平方公里(含阿富汗)。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印度次大陸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南亞西部包括阿富汗、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印度次大陸包含了亞洲四成、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達19億左右,主要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貢獻,使其成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時也是繼非洲撒哈拉地區後全球最貧窮的地區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亦因為這些理由和喀什米爾的主權爭議而曾多次開戰,阿富汗、孟加拉、尼泊爾、不丹、馬爾地夫和斯里蘭卡境內也因宗教衝突和政治鬥爭而不平靜。現時區內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主理區內經濟合作。 ==歷史== == 定義 == ===通用定義=== 南亞這個區域內的國家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不丹、尼泊爾、阿富汗。 === 印度次大陸定義 === 狹義南亞專指印度次大陸,但是較少使用。 File:Indian subcontinent.JPG|印度次大陸區域 File:States of South Asia.png|印度各區用的文字 File:South Asia urban map.svg|南亞城市地圖 == 人口 == === 族群 === 南亞裔族群是一個由二千多個不同種族構成的多元族群。南亞裔人口的組成主要有來自以下地區的人口: 主權國家 主要民族 國旗 國徽 政治體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國會 歷史 軍事力量 印度斯坦族 聯邦制議會制 印度總統 印度總理 印度國會 印度歷史 印度武裝部隊 旁遮普人 聯邦制議會制 巴基斯坦總統 巴基斯坦總理 巴基斯坦國會 巴基斯坦歷史 巴基斯坦武裝部隊 普什圖人 政教合一酋長國 信士的埃米爾 阿富汗總理 無 阿富汗歷史 伊斯蘭酋長國軍 馬爾地夫人 總統制 馬爾地夫總統 馬爾地夫總統 馬爾地夫議會 馬爾地夫歷史 馬爾地夫國防部隊 廓爾喀人 聯邦制議會制 尼泊爾總統 尼泊爾總理 尼泊爾聯邦議會 尼泊爾歷史 不丹人 君主立憲制 不丹國王 不丹首相 不丹國會 不丹歷史 不丹王軍 孟加拉族 議會共和制 孟加拉國總統 孟加拉國總理 孟加拉國國會 孟加拉國曆史 孟加拉武裝部隊 僧伽羅族 半總統制 斯里蘭卡總統 斯里蘭卡總理 斯里蘭卡國會 斯里蘭卡歷史 斯里蘭卡軍事 這二千多個種族包括有小至數十人的部落,又或多至上億人的龐大族裔。這很可能與這地區歷史上多次受到鄰近的外族入侵有關。這地區上最早的民族都屬於達羅毗荼人,之後受到雅利安人和伊朗人的入侵,並與當地的土著民族混和成為多個新的混血族群,繼承了各自的傳統及信仰。 ===南亞國家和地區的旗幟列表=== ==== 南亞地區 ==== 旗幟 名稱 性質 設計與涵義 1947年7月22日 印度共和國國旗 比例2:3。橙白綠三色橫旗,中間為藍色法輪。橙色象徵勇氣與無私,也代表印度教法衣的顏色;綠色代表繁榮與信心,也代表伊斯蘭教;白色代表真理與和平,也象徵調和兩教。法輪是印度在孔雀王朝時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象徵著真理與道德,也代表印度文明。其中24根軸條代表一天24小時,象徵國家日又新。法輪又與紡織車上的紡輪相似,象徵聖雄甘地與不合作運動。 1947年8月14日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國旗 比例2:3。左邊白底佔1/4;右為綠底,中間有弦月及星星。綠色象徵繁榮,並且代表伊斯蘭教。白色象徵和平,並且代表除了信仰伊斯蘭教之外的其他國民,原代表東巴基斯坦。新月象徵進步與發展,五角星象徵光明與知識,也代表伊斯蘭教。 1951年3月2日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 比例1:2。黃框,左邊綠橙底,右邊棕底金獅,四角帶黃色菩提葉的旗幟。綠色和橘色象徵伊斯蘭教和印度教,黃色的外框象徵國家受佛教的保護。持劍獅子受錫蘭辛哈族的維加亞(Vijaya)王尊崇為祖先,其中劍代表權力。黃色菩提葉代表辛哈族信奉佛教。 1962年12月12日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國旗 比例4:3。藍邊紅底雙三角重疊旗幟,各個三角形中間分別為月亮和太陽。重疊的三角形代表山區國家,白色的月亮和太陽代表天神的雙眼。紅底象徵生命的能量,藍邊象徵和平與自然。 1965年7月25日 馬爾地夫共和國國旗 比例2:3。紅框綠底白新月的旗幟。綠色代表棕櫚樹,象徵進步與繁榮。白色新月代表伊斯蘭教。紅色是代表為了國家獨立而奮鬥的人民。 1969年7月15日 不丹王國國旗 比例2:3。由右上至左下分成橙黃色與藏紅色的旗幟,中央為白龍。藏紅色為藏傳佛教僧侶長袍的顏色,橙黃色象徵國王在宗教與世俗的權威與重要性,兩色皆代表屬於不丹國教的佛教,白龍暗示不丹是「神龍之國」,白色象徵「忠誠和純潔的禮贊」,白龍旁邊的四顆白珠有威力和聖潔之意。 1972年1月13日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國旗 比例3:5。綠底紅圓的旗幟,其中紅圓為中間偏左。綠色象徵孟加拉富饒肥沃的綠色國土。紅圓代表太陽,意指太陽從孟加拉昇起,也象徵人民為獨立而奮鬥的鮮血。 2021年8月19日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國旗 比例1:2。 ====國徽==== === 南亞地區 === width="8%" bgcolor=#DCDCDC 國徽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 ---- 國徽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 bgcolor=#DCDCDC 國徽 不丹王國 ---- bgcolor=#DCDCDC 國徽 馬爾地夫共和國 ---- bgcolor=#DCDCDC bgcolor=#DCDCDC 國徽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 ---- bgcolor=#DCDCDC 國徽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 bgcolor=#DCDCDC 國徽 印度共和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World Bank, South Asia Region * BBC News South Asia * Birding in South Asia * South Asian Awareness Network Conference Website * Digital South Asia Library == 參見 == * 印度文化圈 * 印度次大陸 * 大印度 * 印度學 區域
艾滋病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一般稱為艾滋病(),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又稱愛滋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目前,該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人們一旦感染艾滋病毒,就會終生攜帶,但透過妥善治療,艾滋病毒可得到控制。 HIV以人體的免疫系統作為攻擊目標,在沒有任何治療手段介入的情況下,艾滋病感染者的免疫系統將逐漸被HIV摧毀,直至喪失幾乎所有免疫能力。 臨床上一般將艾滋病分為四個階段:急性感染期、潛伏期、症狀期,以及典型AIDS發病期。在HIV的急性感染期,大部分感染者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也有部分感染者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HIV急性感染階段後,艾滋病進入潛伏期,這一時期感染者仍然不會出現明顯症狀。艾滋病的潛伏期長度介於數月到20年之間。根據統計,艾滋病潛伏期的平均長度大約是10年。最後,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統幾乎被HIV摧毀,艾滋病進入症狀期(發病期)。幾乎失去所有免疫力的患者將很快死於感染或惡性腫瘤。一般將病程處於急性感染期與潛伏期的感染者稱為“HIV攜帶者”,而將進入症狀期(發病期)的感染者稱為“艾滋病人”。 引發艾滋病的HIV是一種逆轉錄病毒。HIV暴露在空氣中之後會在幾秒鐘到幾分鐘之內全部死亡。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以及性傳播。一些體液,如唾液、汗液和淚液,不會傳播HIV。 20世紀初期至中期,在非洲中西部,HIV由其他靈長類動物傳給人類。1981年,美國確認了首例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作為一種廣泛傳播的傳染病,其流行狀況在發展中國家尤其不樂觀。至今艾滋病的傳播仍未受到有效控制。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約有3840萬人攜帶艾滋病毒,2021年度新增感染者約150萬人、死亡約65萬人,其中,有約2,060萬名HIV感染者生活在東部和南部非洲。自艾滋病毒流行以來,已有約8,42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約4,010萬人死於艾滋病相關疾病。艾滋病是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 艾滋病作為一種疾病以及以及許多歧視的根源,對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艾滋病也有很大的。 人們對艾滋病有很多,例如認為它可以透過偶然的非性接觸傳播。艾滋病已經成為許多涉及宗教的爭議的物件,包括天主教會不支援用安全套預防艾滋病的立場。自20世紀80年代被發現以來,它已經吸引了國際醫學和政治上的關注,以及大規模的資金。 目前,隨著抗艾滋病藥物的發展,在得到妥善治療的前提下,艾滋病感染者的預期生存期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延長。目前的治療方案能將艾滋病毒的數量控制在很低水平。根據估計,如果一個20歲的青年人在1996年患上艾滋病,他只能活到大約39歲。如果一個同樣的20歲青年在2011年患上艾滋病,他可以活到大約70歲。 ==歷史== thumb|各國艾滋病患者人數估計 經溯源研究,發現愛滋病毒最早出現在約1920年代的非洲比屬剛果金沙薩,由西非中部的黑猩猩傳給人類,後來愛滋病毒由此處開始蔓延全球。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通報全球首宗愛滋病毒感染案例,自此人類便展開了與這頭號傳染病的漫長抗爭。在愛滋病發現之初,醫學界對其瞭解甚少,苦無醫治對策,染病者只好受折磨至死。直至1995年終首現曙光,雞尾酒療法的發明與廣泛應用均延緩了大多數感染者的發病時間,使死亡率開始大幅下降。及至2010年代,科學家仍在進行大量研究與臨床實驗,以盡快找出徹底根治的方法。多數學者認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是20世紀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蔓延開來,至今已成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 Origin of HIV-1 in the Chimpanzee Pan troglodytes troglodytes, F. Gao et al., Nature, 1999, 397 (6718): 436–441. PMID 9989410. 而艾滋病在2005年造成約300萬人死亡,當中約57萬是兒童,三分之一的死亡案例發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間接造成經濟發展遲緩以及人力資本的匱乏,超越了疾病本身的層次,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使得社會議題更加棘手 , 2006 Report on the global AIDS epidemic, UNAIDS, 2006. 。根據統計,每天有1,800名新生兒一出生就感染上艾滋病毒,45%的感染兒童在2歲之前死亡。儘管目前研製的藥物能夠抑制病毒的活性及減緩病程發展,間接減少感染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但副作用及侷限仍很明顯,且並非所有國家都有能力取得這些藥物,這種情況在發展中國家更為嚴重,當地卻同時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病率較嚴重的地區 Declin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HIV Outpatient Study Investigators, Jr. F. J. Palella, et al., N. Engl. J. Med., 1998, 338 (13): 853–860. PMID 9516219. ,且事實上仍未有任何藥物獲得證實能根治愛滋病,因此愛滋病目前已是全世界的重要指標之一,各國政府也透過立法試圖控制傳染的規模,並藉由各種教育宣傳手段,增加全人類對該疾病的認識。 HIV分為兩種:HIV-1型與HIV-2型。 HIV-1型依病毒演化分析分為M(major)group、N(non-M, non-O)group及O(outlier)group。其中的M group病毒已遍佈世界而造成全球性流行病毒。而N group及O group則相當少見,多見於中西非,美國及歐洲則有少數案例,亞洲尚未發現。若深入分析,可發現HIV-1型的次亞型共有10種之多,分別為M group的(A, B, C, D, F, G, H, J, K)與流行重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CRFs)組成。HIV-2型由於病毒效價較低及水平和垂直感染的比率較低,目前僅流行於西非,因此HIV-1型的毒性與傳染性均高於HIV-2。 HIV-1型和其它在很多靈長類動物中發生的引起類似艾滋病的病毒有密切關係,並曾一度被認為是在二十世紀初期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儘管有一些證據表明在更早的一些個別案例中可能已經有艾滋病在傳播了。但是傳播的具體動物源、時間和地點(或者有多少傳播來源)都是未知的。與人類相同的HIV在非洲的小人猿(黑猩猩)中都有發現,但這並不能證明人類身上的HIV最早來源於黑猩猩,或人類和黑猩猩的HIV是從第三方獲得的。 2007年與2008年,“柏林病人”蒂莫西·雷·布朗在接受兩次骨髓移植與幹細胞移植後,其體內的艾滋病毒被免疫系統清除,而被認定為全球首位艾滋病痊癒患者。2016年,“倫敦病人”亦經成體幹細胞移植後被治癒,被認定為全球第二位艾滋病痊癒患者。2022年2月,據《細胞》期刊載,一位混血女性於2017年8月接受臍帶血移植後,在停止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後的14個月內未發生艾滋病毒反彈。2023年2月,據《自然-醫學》期刊載,罹患HIV-1型的杜塞爾多夫患者於2013年移植了和“柏林病人”、“倫敦病人”一樣的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CCR5Δ32/Δ32後被治癒,其中斷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的四年後,未出現病毒反彈。 ,全球僅有五位艾滋病患者被確診治癒,同時,2021年全球有150萬人新感染艾滋病毒,約有3,84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3,670萬人是成年人,170萬人是小於15歲的兒童,婦女和女童佔比54%。2021年全年,全世界約有65萬人死於艾滋病相關疾病,2004年該數字為200萬人,2010年為140萬人。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有2,870萬HIV感染者 (75%) 正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自艾滋病流行以來,已有約4,010萬人人死於艾滋病相關疾病。 == 病因 == 普遍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導致艾滋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通常也俗稱為「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毒」,艾滋病是後天性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導致嚴重隨機感染及/或繼發腫瘤並致命的一種疾病。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屬於一種反轉錄病毒,主要針對人類免疫系統重要的組成進行感染並改變其運作模式,包括輔助型T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等,其中又以直接破壞細胞膜上具有CD4辨識蛋白特徵的T細胞(簡寫作CD4<SUP>+</SUP>T細胞)的結果最為嚴重,因為CD4<SUP>+</SUP>T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辨識外來物質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一旦CD4<SUP>+</SUP>T細胞受到感染而不表現CD4辨識蛋白,或甚至造成此種細胞死亡,導致每微升血液中CD4<SUP>+</SUP>T細胞數量低於200時,細胞免疫就幾乎完全失去功能,進而導致平時不易感染健康人類的微生物得以大肆入侵。 由於受HIV感染個體無法有效分辨敵我,最後導致嚴重的各種感染症,總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Immunobiology, Janeway et al., 6/e, 2005, Garland Science Publishing, ch.11 p.491, ISBN 0-443-07309-0.。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所遭遇嚴重的病理呈現,主要源自於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感染。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在未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的情況下,自感染病毒至出現症狀的潛伏過程的中位數約為9至10年,自正式出現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起算,存活時間的中位數亦僅有9.2個月 HIV-1 infection in rural Africa: is there a difference in median time to AIDS and survival compared with that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Morgan, D. et al., AIDS, 2002, 16 (4): 597–632. PMID 11873003 然而,臨床觀察到的疾病程序速度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在個體之間有很大的變異,短則兩週、長可達20年。這些因素甚至也包含了愛滋病毒所攻擊的免疫系統總體狀況,因此從感染開始到發病,甚至其變化程度,都一直受到感染者免疫力和病毒活動之間的互動所影響 Type 1 cytokine production and low prevalence of viral isolation correlate with long-term non progression in HIV infection, Clerici, M. et al., 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 1996, 12 (11): 1053–1061. PMID 8827221. Progression to symptomatic disease in people infected with HIV-1 in rural Ugand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Morgan, D. et al., BMJ, 2002, 324 (7331): 193–196. PMID 11809639. 。舉例而言,一般年長者免疫力較差,因此相對於年輕患者而言,病程發展迅速的風險較高;醫療的品質和同時存在的感染症(如結核)也會使得HIV感染者處於較為不利的狀態 Transactivation of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long terminal repeat sequences by DNA viruses, H. E. Gendelman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6, 83 (24): 9759–9763. PMID 2432602 Immune activation is a dominant fac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frican AIDS, Z. Bentwich et al., Immunol. Today, 1995, 16 (4): 187–191. PMID 7734046 。 此外,遺傳也左右了感染過程和感染後的狀況,有些人因帶有編號為的突變基因,對特定的HIV株具有抵抗力 The impact of host genetics on HIV infection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in the era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J. Tang & R. A. Kaslow, AIDS, 2003, 17 (Suppl 4): S51–S60. PMID 15080180 。更有研究指出,羅馬帝國子民後代更易感染HIV:在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這些長期處於羅馬帝國核心的地方,他們的CCR5-Δ32基因出現率為0%-6%。而在羅馬帝國邊疆地區、比如英格蘭和德國,這種基因出現率則是8%-11%。那些從來沒有被羅馬佔領過的國家,CCR5-Δ32基因出現率更高。該基因變異的頻繁度,正與古羅馬版圖的變遷吻合。此外,由於HIV本身在演化過程中亦會產生變異,不同品系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一般患者會發熱,頭痛以及後頸痛得像被火燒一樣等感覺 LTR and tat variability of HIV-1 isolates from patients with divergent rates of disease progression, M. E. Quiñones-Mateu et al., Virus Research, 1998, 57 (1): 11–20. PMID 9833881 The glutamine-rich region of the HIV-1 Tat protein is involved in T-cell apoptosis, G. R. Campbell et al., J. Biol. Chem., 2004, 279 (46): 48197–48204. PMID 15331610 Effec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type 1 envelope subtypes A and D on disease progression in a large cohort of HIV-1-positive persons in Uganda, Kaleebu P et al., J. Infect. Dis., 2002, 185 (9): 1244–1250. PMID 12001041 。 ==診斷== 愛滋病毒屬濾過性病毒,由於其體積極為微小,現有的檢測方法不能準確檢出病毒存在,但身體會自然產生抗體對抗病毒,抗體增長在一段期間後將達至可被驗出的程度,這段期間稱為空窗期(或視窗期),由11天衛福部取消男同志不得捐血禁令 新制最快5月上路 , 聯合報, 2018/1/22(最快)至三個月不等,亦有個別例子長達六個月,世衛及多數國家政府則採用三個月為準。在空窗期間接受愛滋抗體測試,有機會呈假陰性反應,因此必須等待懷疑受感染日起計最少三個月後接受測試,才可得出較準確結果。亦有少數發達國家(如日本)採用抗原抗體聯合檢測方法並規定此方法的空窗期為兩個月(60日)。愛滋病毒抗體測試一般以抽取血液為主,有個別機構則採用尿液樣本化驗。以往,血液測試報告需等候一天至數天不等,自從民間團體引入新興的快速測試後,愛滋抗體血液結果縮短至幾分鐘至十多分鐘不等。除到指定政府機構、民間志願團體或私立化驗所接受愛滋病抗體測試外,亦可自行到醫療網站訂購價錢大眾化的愛滋病自我檢測器。若測試結果證實為陽性,則必須盡快到政府愛滋病專科就診及定時服藥。 自1981年發現愛滋病以來,流行病學專家曾提出各種不同的定義,以監測疾病擴散情況,例如1985年的和,然而臨床上對病人的分級診斷卻因為該定義的檢測效果不佳,因而未能大量採用。在發展中國家,世界衛生組織採用臨床表現和實驗資料作為分級依據,而在已開發國家中,則主要採用美國的分類系統。 ==病程與表現== 若以伺機性感染而言,肺囊蟲肺炎、隱球菌性腦膜炎、肺結核、沙門氏菌感染等比較常見;若以症狀來看,其體重減輕、慢性咳嗽、慢性腹瀉是常見的症狀。 染上愛滋病毒後至病發的潛伏期由幾個月(最快)至10年或以上不等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感染 ,衛生防護中心,2004年6月1日,根據臨床表現,將其病程分為四期: === 急性感染期 === 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後,會在24-48小時內到達區域性淋巴結,約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檢測到病毒。感染後1周內,最早受感染的細胞在區域性增殖,使病毒進一步擴散、感染次級淋巴器官。感染第2周時,血液和組織中的病毒複製達到高峰,在感染後4周,血漿病毒載量下降到一個相對穩定水平。 病毒在快速繁殖期間,每毫升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可達數百萬,同時CD4+細胞數量也會顯著下降。隨後,CD8+細胞開始活動,殺死被感染的細胞,免疫系統也開始產生抵抗艾滋病病毒的抗體。CD8+細胞的活動被認為是控制病毒水平的要素之一。如果它們反應強勁,就可以延緩病程,但是並不能清除所有病毒。CD8+細胞活動逐漸減弱消失後,CD4+細胞的水平也恢復到每微升800左右(正常值是1200左右)。在這個階段(通常是感染後的2~4周),大多數病例都會產生類似流感或者單核血球增多症的病症,這被稱作急性HIV感染。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淋巴結病症,咽炎,皮疹,肌肉疼痛,疲乏,口腔潰瘍,還可能包括頭痛,噁心,嘔吐,腹瀉,肝/脾腫大,體重下降,鵝口瘡,神經系統病變等。每個病例的具體症狀各有不同,每種症狀是否發生皆有可能。這些症狀的持續時間平均約28天,通常至少要有一週。因為這些症狀沒有特異性,所以經常未被認為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徵兆。甚至病人就醫時醫生亦可能誤診為有相似症狀的,其他更常見傳染病。因此,這些症狀並不能作為確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依據。但是遇到這些症狀時仍然需要格外小心。因為病人此時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很高,他們的傳染性非常強。而通常發熱、周身不適症狀等出現後5周左右,血清HIV抗體可呈現陽性反應。 愛滋病急性期症狀至少高危行為後的第三天才會有部分出現,而這種症狀不會發生在高危的10周以後,絕大部分人出現急性症狀的時間是在10-14天,持續時間1到2周,而需要知道的是有50%以上的艾滋病感染者初期是不出現急性期症狀的。 艾滋病感染者出現初期症狀的比例: # -{zh-cn:發熱;zh-tw:發燒}-(80%) # 嗜睡和全身不適(70%) # 肌肉痛和關節痛(50 - 70%) # 淋巴結腫大(40 - 70%) # 盜汗(50%) # 胃腸炎(50 - 70%) # 腹瀉(30%) # 口腔潰瘍(10 - 30%) # 神經性頭痛(40 - 70%) # 皮疹(40 - 80%) # 生殖器潰瘍(5 - 15%) # 血小板減少(45%) # 白細胞減少(40%) #轉氨酶上升(20%) ===臨床潛伏期=== 免疫系統的強烈反應抑制病毒活動,並能減少血液中的病毒數量。在臨床潛伏期內,感染者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但潛伏期內病毒不是靜止的,也不是人體的安全期,病毒會在人體內持續複製,不斷破壞免疫細胞。潛伏期的長度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從2年、3年到最長可達20年,平均約8年。在臨床潛伏期的早期,病毒通常藏身於淋巴結內。由於CD4+細胞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靶細胞之一,同時亦在免疫系統中佔有關鍵地位,因此除了病毒含量,CD4+細胞數也是監測病程的重要指標。通常一旦每微升血液中的CD4+細胞數少於200時,或者CD4+細胞在淋巴細胞中所佔比例少於14%時,細胞免疫機能已經難以維持,病人即將進入艾滋病前期。 === 艾滋病前期 === 病人出現腹股溝淋巴結以外的兩處以上不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持續3個月以上,並出現全身症狀,如無故發熱、疲勞、食慾不振、消瘦、體重下降、睡眠時冒汗等症狀。從潛伏期後開始出現艾滋病相關的症狀和體徵,意味著病人從潛伏期進入到艾滋病前期,對這一病程的症狀與疾病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關綜合症”、“淋巴結病相關綜合症”、“持續性泛發性淋巴結病”、“艾滋病前綜合症”等。這一病程的病人已具備了艾滋病最基本特點,即細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狀較輕而已。縮圖|愛滋發病期症狀 === 典型的艾滋病期 === 這一病期又被稱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終階段,此時病人的CD4+T淋巴細胞計數明顯下降,少於200個/µL,HIV血漿病毒載量明顯升高。突出表現為致病性感染,其中包括原蟲、真菌、病毒、細菌感染,惡性腫瘤的發生等,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字顯示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六日新聞釋出會(第18頁 *愛滋病界定疾病) ,香港衛生署,2009年5月26日,最常見可被界定為愛滋病發的併發症依次序為肺囊蟲肺炎、結核病、真菌感染、馬爾尼菲青黴菌、卡波西氏肉瘤、分枝桿菌、鉅細胞病毒等。進入這階段的病人一般不會存活超過九個月,然而醫學的進步,存活的時間也可能延長。 ==預防== 感染途徑 估計感染機率 輸血 90% 分娩(傳給胎兒) 25% 注射性毒品使用共用針頭 0.67% 經皮針扎 0.30% 肛交受方* 0.50% 肛交插入者* 0.065% 陰莖陰道交媾女方* 0.10% 陰莖陰道交媾男方* 0.05% 口交接受者* 0.01% 口交插入者* 0.005% * 假設未使用安全套 * 假設未使用安全套 * 假設未使用安全套 * 假設未使用安全套 * 假設未使用安全套 艾滋病毒其實脆弱,一旦暴露於空氣中(離開人體)便會很快死亡,因此艾滋病可以透過下面的措施來部分預防。已知的艾滋病感染途徑就是體液交換及沒有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帶有艾滋病血液(針筒上的血液)在空氣中不能立即死亡,濃度愈高生存時間愈長,長的則可達三日,即使浸在酒精消毒也能生存十分鐘。 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有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及性傳播,因此可透過下列途徑預防艾滋病: * 安全性行為:除了高度可信的性伴侶外,在所有的性行為中使用安全套;除非能確定對方沒有患病,否則沒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的性交和肛交是一種高危險行為(精液中病毒高,許多病患會以為吃藥就沒有傳染性,但至少也要確認血液病毒量長期維持在極低狀態,此時也只是代表無套性交的感染率下降,並非不會感染)。少數人與艾滋病感染者口交而透過傷口被感染,但這種方式通常被認為是低風險的。但是,無論如何,如果希望絕對的安全,在口交中也應當使用安全套。唾液的艾滋病毒濃度很低,接吻是不會感染艾滋病,除非對方口腔有傷口。 * 慎選性伴侶,安全性伴侶極為重要,雙方皆終身單一性伴侶風險最低,使用酒精毒品的社交環境及雜交風險最高;由於保險套會顯著的降低性交時男方的快感,因此偷拔保險套是很常見的,另外,許多愛滋病患也會感染其他性病,而其中有一部份是保險套無法完全預防的;而一夜情及雜交風險極高又多了「對方假裝自己沒有性病」的風險,避開使用酒精毒品的社交環境是自保的基本常識、這會讓人降低警覺性、造成危險甚至不願意的性行為;選擇忠誠性伴侶也可以有效降低危險性。 * 不要共用針筒及稀釋液,也不要使用已經被人使用過的針筒及稀釋液。注射毒品使用共用針頭可能導致傳染。 * 醫護工作者遵循了安全措施就可以避免艾滋病在病人和工作人員間、病人之間的傳播。透過針刺感染艾滋病的比率少於1比200。在職業暴露後一定時間(48小時)內口服阻斷藥物可以進一步減輕被感染的風險。在侵入性醫療及急救中,讓醫護及急救人員知道患者是否為愛滋病患對預防感染也很重要,因為應對愛滋病等級的安全防護及曝露後投藥成本高、對醫護人員身心負擔很大,不可能對每個病患都實施(消毒等級更高、暴露後投藥的副作用常強到讓人失去工作能力)。另外,即便是非侵入性醫療,醫師的知情與否常常是治療成敗的主因,因為病患必須因為愛滋病而改變醫療策略及調整藥物。 * 暴露前預防:前提是未感染方正確的採用預防性投藥,而感染方則正確服藥、且血液病毒量控制到極低;則傳染性稍低於保險套。但成本高、服藥麻煩、副作用會讓許多人無法忍受,而且許多愛滋病患同時患有其他性病;因此無法跟避孕藥一樣可靠及普及。 * 疫苗:儘管目前來說對於艾滋病的防治沒有有效的疫苗,2009年釋出的RV144單次試驗疫苗被發現能夠減小接近30%的患病機率。這也促使科研人員堅定對研究出真正能夠防治艾滋病疫苗的信心。對於RV144等疫苗的試驗都顯示效果不佳、無法上市。 * 不要輕忽雞尾酒療法的副作用及侷限性,不要高估藥物對傳染力的抑制力,不要輕忽一些愛滋病患的報復或輕忽行為帶來的風險,不要忘記許多愛滋病患同時患有其他性病:雖然說對愛滋病的治療已經達到只會小幅減損壽命的程度,但雞尾酒療法的副作用及侷限性仍然造成生活品質的明顯下降及明顯的痛苦;而且許多病患看似健康無病,一些病患堅持對性伴侶(及一夜情物件)隱瞞病情及無套性交,就產生了大量的受害者。 ===相關事項=== 基於以上,各國雖限制標準不一,但是有些地區會限制或禁止以下人士捐血標準。 * 在1977年(艾滋病發現大規模傳播的大致開始時間)或以後曾與生於或居於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赤道幾內亞、加篷、尼日或奈及利亞的人士有性行為。(HIV group O不易檢驗) * 在1977年以後於撒哈拉以南非洲有活躍的性行為。 * 1988年之前接受血友病治療。 * 高危險性行為 ==治療== 雖然對於愛滋病治療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研究,但醫學界目前沒有任何可以治癒愛滋病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方法,也沒有可行的疫苗,多數研究突破也沒辦法成為正規療法(藥物研究成功率極低)。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二十多個藥物用於AIDS的治療,但所有的治療方法都只能減慢或抑制病毒在體內的擴散,並不能有效地清除患者體內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這些藥物也不能將傳染性降到極低,而且這些藥物價格昂貴,且有較強的毒副作用,會誘發病毒耐藥株的產生。 ===愛滋疫苗=== 2011年9月,英國研究人員移除愛滋病毒外套膜內的膽固醇後,發現病毒失去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能力,人員估計可依循此方向,研究能預防病毒的疫苗。醫療新知 愛滋病疫苗乍現曙光 ,香港蘋果日報,2011年9月21日 2013年5月,香港大學研究出一種新型疫苗,成功令帶有愛滋病的小老鼠產生大量及有效針對愛滋病病毒的CD8+T細胞,以清除體內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並產生保護作用。此疫苗暫時只在老鼠身上進行實驗,預計最快於5年後進行人體測試。港大發現新型DNA疫苗 增加人體CD8+T細胞對抗愛滋病為防治愛滋病疫苗提供創新藍本 ,香港大學,2013年5月27日 2014年3月,華裔美籍愛滋病研究專家何大一,在《科學》雜誌刊登的研究指出,其醫學團隊研發一種新的注射藥物,在獼猴身上注射後,獼猴3個月內不受愛滋病毒入侵,為治療愛滋病帶來新的突破。新藥有助減低高危人士感染愛滋病的機會,並指出未研發愛滋病疫苗前,注射新藥物的方案可用於「中間的過渡期」。他又指藥物需要每季注射一次才能保持效用,但目前仍未在人體身上進行試驗,他們將與藥廠在美國展開臨床試驗,預計2015年獲得新藥的安全資料,並計劃於高危人士中展開類似臨床研究。 2020年,美國HVTN 702疫苗在泰國進行RV144臨床試驗三年多後宣佈失敗,實驗結果是沒有顯著效果。 ===借抗癌藥殺愛滋=== 2013年4月,距離根治愛滋病邁進一大步,丹麥研究人員使用抗癌特效藥物「」()將愛滋病毒逼出去氧核醣核酸至細胞表面,人體免疫系統之後與特製疫苗聯手合作,把愛滋病毒徹底消滅。現進行人體測試,若研發成功,愛滋病或因此正式從絕症名單中剔除。然而在2014年的實驗中證實,停止帕比司他投藥後2-8周愛滋病毒將恢復運作,治癒愛滋的夢想暫時宣告失敗。 ===雞尾酒療法=== 美國於1981年發現新型疫症愛滋病之初,沒有一種藥物或療法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每年全球的死亡人數有增無減。但到1995年,華裔美籍科學家何大一博士發明瞭雞尾酒療法,雖然並非徹底根治,但成功大幅減低死亡率,將發病時間無限期推遲,也使感染者血液的病毒數可以降低至無法驗出的狀況,從而大幅改善帶原者的健康、並降低其傳染性,不過雞尾酒療法不但成本高昂、對忘記服藥的忍受性低、許多感染者服藥後會有嚴重的副作用、而且有明顯的侷限性(例如無法抑制慢性發炎而提早罹患老人病、服藥後腸胃組織、大腦、生殖器官及精液仍有較高量的病毒、治療後的傳染風險仍高),醫學界均認為艾滋病尚不能稱之為可以治癒的疾病。 這項研發使何大一以「愛滋病研究者」(AIDS Researcher)的身分榮獲1996年的《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 預防艾滋病的疫苗仍在研製中,但進展很慢。至今,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完全治癒艾滋病,每年仍有大量的病患死於艾滋病,特別是在缺乏有效療法和藥物的第三世界國家(如非洲)。現在昂貴的艾滋病治療方法主要針對HIV,目前仍未證實在治癒方面有效。艾滋病發病期產生的各種機會感染,有些可以對症下藥進行治療,或者在感染發生前就進行預防性治療,但也有些機會感染很難治療。在臺灣,亦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何大一,則與臺大醫院進行長期臨床醫療研究,進一步與全臺灣各教學級醫院進行人體臨床實驗,以期加速進展臺灣的HIV治療現況。原雞尾酒療法需要至少每日一次且服用多顆的狀況,已於2014年12月1日獲得改善;臺大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皆已提供每日一次一顆的治療方針。然而這仍非普遍性用法,主要在於新藥雖以雞尾酒療法將多種藥物合而為一,但與其他HIV藥品一樣,至少10年的研究尚未誕生,對於副作用的症狀說明仍較模糊,無明確的敘述。 ===倫敦病人、柏林病人和紐約病人事件=== 2005年11月,據英國廣播公司及一些報章稱:一名25歲的倫敦男性居民安德魯·斯丁普森曾在2002年5月確診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未進行任何藥物治療,在2003年10月檢查時發現病毒已經消失。但負責治療斯廷普森的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全民保健系統基金仍要求斯廷普森接受進一步檢查,他有可能是第一位自己痊癒的HIV感染者。Caution over HIV 'cure' claims ,英國廣播公司,2005年11月13日靠食維他命退病魔,愛滋自癒創奇蹟 ,香港蘋果日報,2005年11月14日 另據美國媒體2008年11月12日報道,一名同時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的患者蒂莫西·雷·布朗在接受幹細胞骨髓移植手術後,體內的HIV居然也全部消失了。蒂莫西·布朗早在1995年就感染愛滋病毒。治癒蒂莫西·布朗的是血液學專家,而非艾滋病專家。他在準備骨髓移植手術的過程中想起一篇論文,文中稱一些人攜帶的一種讓CCR5有缺陷的突變基因似乎能讓他們先天具有抵禦艾滋病病毒的能力,因為艾滋病毒進入免疫系統,必須同時結合免疫細胞表面的兩種物質CD4和CCR5。這種自雙親遺傳的基因稱為“”,能夠阻礙艾滋病病毒對人體健康細胞的侵襲。吉羅·胡特便開始尋找攜帶這種基因、且能與患者骨髓相配型的捐獻者。結果在80名骨髓配型成功的捐獻者中,第61人被檢測出帶有“CCR5-Δ32”突變基因。找到合適的配型者後,患者還在醫生的指導下做了一系列準備。他服用了一些效力強勁的藥物,接受了放射性治療,目的在於消滅其自身受到感染的骨髓細胞,使其免疫系統喪失功能。此外手術結束後,吉羅·胡特還停止給患者蒂莫西·布朗服用抗艾滋病的藥物,因為研究小組擔心,這些藥物會干擾新骨髓細胞的生長。美國全國免疫疾病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安東尼·福奇博士表示,這種手術如果用作臨床治療的話費用太高,而且風險過大,但還是值得鼓勵。吉羅·胡特則表示目前不能過於樂觀。他說:“藏匿於體內的艾滋病毒有時很狡猾,未被殺清的病毒夥粒就會找機會再冒出來。”美國男子透過骨髓移植治癒艾滋病(圖) ,新浪科技,2008年11月13日同時找到有讓CCR5有缺陷的基因又適合移植給某人的骨髓也不容易。 2008年1月,瑞士科學家認為患者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壓制住血液中的病毒後,可能不會透過性途徑繼續傳播病毒。 2012年7月,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員發現,兩名患淋巴瘤的HIV帶原者,接受壓抑HIV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期間,移植骨髓後,兩人體內血液細胞的HIV基因竟開始消失,逐漸被捐贈者的健康細胞殺死和取代,完全消滅。兩人情況與全球首名藉骨髓移植根治HIV的病人蒂莫西·布朗相似,但兩人移植的是正常細胞,有別於蒂莫西·布朗的經挑選可抵抗HIV的基因突變細胞。 2022年2月15日,第29屆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會議(CROI)上,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表示紐約一名感染艾滋病毒且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女性在接受了幹細胞移植後痊癒,成為全球第一位女性和第三位艾滋病治癒患者。 ====相關事件====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事發時因“外出創業”而處於停薪留職狀態)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型試管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賀建奎稱,這一對嬰兒因CCR5基因被敲除,具有對艾滋病的免疫力。這對雙胞胎基因組中的CCR5基因透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敲除,其中一人是雜合敲除(只有一個基因座位上的CCR5基因被敲除)、一人是純合敲除(一對CCR5基因都被敲除)。此事很快就引發巨大倫理學爭議。《自然》雜誌將賀建奎列入2018年十大人物,將賀建奎稱為“基因編輯流氓”。 2019年12月,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以非法行醫罪判處賀建奎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0萬元。 === B細胞基因療法 === 2022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透過CRISPR等基因工程技術在小鼠體內對B型白細胞進行改造,以將艾滋病的編碼抗體基因帶入B細胞,進而使其產生所需的抗體、中和HIV病毒,研究人員預期採取這種創新治療方法,可透過一次性注射擊敗病毒,該論文於2022年6月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學術期刊上。領導該項研究的Adi Barzel博士表示,在未來幾年內,將能以這種方式生產治療艾滋病、其他傳染病和某些由病毒引起的癌症(如宮頸癌、頭頸癌)的藥物。 ===全球科研結果=== 此外,媒體曾多次報道全球的科研人員已發現多種可能有效醫治、甚至根治愛滋病的方法,現正進行一連串臨床測試,可算是給愛滋病攜帶者的一線曙光,包括: ==== 2007年: ==== 6月德國科學家宣佈成功從人類細胞中分離出愛滋病毒(HIV),令細胞再次變得健康。愛滋病毒可被一種叫Tre的酶「剪走」,然後恢復健康,2010年前會在老鼠身上進行試驗,原本預計2017年前會找出根治愛滋病的方法但最終未成功。愛滋病毒可被「剪掉」 ,香港蘋果日報,2007年6月30日 ==== 2009年: ==== 6月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則發現或可徹底治癒愛滋病的方法,使用現時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可將藏在免疫系統記憶T細胞內的愛滋病毒一併殺死,故建議結合化療及雞尾酒療法同時對付愛滋病。醫學Online,化療加雞尾酒治愛滋 ,香港蘋果日報,2009年6月23日 9月美國和泰國研究人員共同宣佈,雙方合作開發試驗的一種“聯合疫苗”RV144有希望將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降低31.2%。艾滋病疫苗研製現曙光 ,網易網,2009年12月2日而2020年RV144專案在泰國宣佈實驗失敗,用於高危人群試驗者的人體實驗後證明沒有顯著效果能降低感染。 12月 *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研究人員研製開發的新型艾滋病治療方法首次臨床試驗獲得圓滿成功。該療法可能比目前廣泛接受的雞尾酒療法更有效。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艾滋病新型治療方法 ,新浪網,2009年12月7日 * 以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教授羅伯特·班巴拉為首的研究小組或發現幫助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傳播與複製的基因,這項成果將有助於開發治療艾滋病的疫苗或新藥。美研究找到幫助艾滋病病毒複製基因 ,科訊網,2009年12月8日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艾滋病研究所的專家們宣佈,他們能夠找到一種可以殺死艾滋病病毒的幹細胞,將有效的防治艾滋病病毒,該研究成果使成功治療艾滋病的前景變得更為光明。美科學家宣稱:能找到殺死艾滋病毒的幹細胞 ,騰訊網,2009年12月9日 * 由捷克和德國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宣佈,他們正在研製一種新的化合物,動物實驗顯示,它能夠阻止艾滋病病毒的複製增殖。該化合物日後可能被用於臨床藥物的開發。捷德研究者正在研製抗艾滋病病毒新物質 ,搜狐網,2009年12月11日 ==== 2010年: ==== 2月 * 英美科學家在1月31日的《自然》上宣佈,他們合作進行的新研究發現整合酶的三維結構。整合酶在包括艾滋病病毒等逆轉錄酶病毒中可以被發現,並且幫助艾滋病毒在人體內複製。這項突破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解決艾滋病研究領域長達20年的一個難題,進而找到更佳的治療艾滋病的方法。整合酶的三維結構被破解 艾滋病治療有了新的方法 ,人民網,2010年2月2日 * 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2月3日稱,該所科學家發現了兩種化合物,可作用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的新的結合點位,從而為開發出療效更好、更抗耐藥性的新型艾滋病藥物奠定了基礎。兩種化合物可抵抗艾滋 新型抗艾藥有了結構基礎 ,生物通網,2010年2月8日 3月 *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能與艾滋病病毒表面的糖類化合物黏連,“封住”病毒遺傳物質,從而阻斷病毒進入人體的路徑。根據這項發現,研究人員或可研究出可以有效治療艾滋病的新療法。 *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目前正在使用的一種治療痤瘡的抗生素可有效阻止艾滋病毒擴散或複製。美國科學家稱痤瘡藥可阻止艾滋病毒擴散 ,環球網,2010年3月22日 *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18日宣佈,該機構的研究人員日前合成了一種分子,能夠阻止艾滋病病毒在細胞間傳播。法國合成阻斷艾滋病病毒傳播的分子 ,中華網,2010年3月19日 12月德國研究員正研發一種針劑名為「」的高效愛滋病藥物,試驗證實能減少患者血液內95%的愛滋病毒。該藥原理是先行佔據了愛滋病毒用作依靠的蛋白質肽,不讓病毒潛藏,從而避免病毒進一步入侵人體免疫細胞。醫療短波 愛滋新藥減95%病毒 ,蘋果日報,2010年12月24日 ==== 2011年: ==== 5月美國研究人員研製愛滋病疫苗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員給24隻恆河猴注射實驗性疫苗,疫苗含有一種大部份人體內都有的巨細胞病毒(CMV),它的作用是當愛滋病毒最初進入體內,處於最脆弱的時候,立即啟動免疫系統攻擊病毒。猴子注射疫苗後,有效控制體內愛滋病毒逾一年,而且病毒更逐漸被清除,研究人員希望3年內研製出用於人體測試的愛滋病疫苗。愛滋疫苗猴子測試成功 ,蘋果日報,2011年5月13日 ==== 2013年: ==== 3月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蜜蜂毒液可以殺死愛滋病毒。這項發現為研發預防愛滋塗劑,甚至是愛滋疫苗鋪路。蜂毒可殺愛滋病毒 研製陰道啫喱遏蔓延 ,蘋果日報,2013年3月10日美研究:蜂毒可消滅愛滋病毒 ,中央通訊社,2013年3月10日 9月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動物實驗發現,利用新型疫苗、可以有效殺死「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而這種病毒比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還要毒十倍,為人類愛滋病治療帶來一線希望。以巨細胞病毒CMV當載具、做成SIV抗原疫苗,並以模擬性行為方式,先給16隻獼猴接種疫苗,再讓牠們感染SIV病毒,然後觀察24到30週後,人道犧牲、解剖發現,有九隻獼猴以DNA序列檢查,完全驗不出SIV病毒,顯示疫苗可以清除SIV病毒。SIV毒性遠勝HIV 防治愛滋有希望 ,臺灣公共電視,2013年月19日 ==== 2019年: ==== 10月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生科聯合中心鄧宏魁研究組、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研究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吳昊研究組合作發表期刊論文,世界首次以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艾滋病的嘗試獲得突破,該計畫由“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現象得到啟示,認為敲除CCR5受體就能治癒愛滋,問題在於如何敲除,因此CRISPR基因編輯法被納入一種路徑思維,先運用此技術在成體造血幹細胞上敲除CCR5基因,結合已經在臨床上成熟應用的幹細胞移植技術移植給患者,改造過的造血幹細胞在患者體內增殖最後也許能起治療效果,2017年起此專案開始推動,多種嘗試研發可能的基因工程技巧,之後為期19個月的臨床觀察發現CCR5基因編輯的T細胞表現出一定程度抵禦HIV感染的能力,且效用長期存在,至此揭開了新一種治癒愛滋病的可能方案,此論文刊登於2019年下旬《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兩種理論== 少數科學家繼續質疑HIV和艾滋病之間的關係,或HIV的存在。諾貝爾獎得主,聚合酶鏈反應的發明者,被譽為具有“近乎狂人創造者”的凱利·穆利斯,宣告HIV並不引起艾滋病INTERVIEW KARY MULLIS , Virusmyth, July 1994。有一些組織,例如包括了上百的“艾滋病不同意見者”的“重新評估HIV和AIDS理論科學團體()”。他們通常拒絕參加艾滋病的會議。持這種意見的科學家從懷疑逆轉錄酶或艾滋病的的存在到流行學結論的測試方法,他們懷疑艾滋病作為一種獨立疾病的存在以及批評常規艾滋病研究人員的方法,是為艾滋病重估運動Virusmyth , Rethinking AIDS Group (RA)。 ==現狀== 到2002年為止,愛滋病這種全球性的傳染病沒有顯示出感染減慢的趨勢。據估計,全球有四千萬的愛滋病帶原者,大約有一千三百萬已經死於與愛滋病有關的疾病,主要是肺結核。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估計全球愛滋病的死亡數字將達到像黑死病或西班牙流感的死亡數字。 在西方國家,由於對安全性行為的教育,愛滋病病毒的感染率開始有減慢的跡象。但是,在一些特殊人群中,感染率有再次升高的跡象。例如,在英國,診斷為愛滋病的人數從2000年到2001年上升了26%。主要涉及到公眾健康工作者,伴隨著非法的性工作者和毒品注射者,愛滋病將仍然是一個問題。愛滋病的死亡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為有了被證明能有效的壓制愛滋病毒的用於治療愛滋病的藥物(目前公認最佳的療法為“雞尾酒療法”)。 在中國大陸地區,第一次發現愛滋病是在1985年6月,從一名阿根廷遊客身上發現,最後這位病人在北京協和醫院因併發症死亡。截止到1989年底,中國大陸已經發現愛滋病感染者172名,其中大部分是吸毒人士。當年在雲南吸毒人群中發現愛滋病標誌著中國愛滋病開始流行。中國政府近年來也積極對公眾進行愛滋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包括向性工作者和同性戀者間進行安全性行為的教育,但收效甚微,至2006年1月25日,中國衛生部、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公佈,至2005年底中國愛滋病感染者65萬人,其中發病患者約7.5萬人。2007年11月29日,國務院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衛生部、聯合國愛滋病中國專題組聯合舉行《中國愛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07年)》專題新聞釋出會,公佈了中國2007愛滋病最新資料,截至2007年底中國現存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70萬,全人群感染率為0.05%,其中愛滋病病人8.5萬人,2007年新發愛滋病病毒感染者5萬,因愛滋病死亡2萬人,在5萬新發感染者中,異性性傳播佔44.7%,同性性傳播佔12.2%,注射吸毒傳播佔42%,母嬰傳播佔1.1%。雖然愛滋病教育在中國已逐步展開,但社會上仍然普遍對愛滋病及其感染者認識不足且帶有歧視。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資料,2021年4月(2021年4月1日0時至4月30日24時),中國大陸地區(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共報告法定傳染病601558例,死亡1549人,其中艾滋病報告5283例,死亡1363例。 在臺灣,1984年12月首次發現愛滋病個案,在一名外籍過境旅客驗出,並在1986年2月底首次發現臺灣人感染案例。1988年起規定捐血者所捐血液要經過檢驗確定無病毒後才可使用,1990年公佈《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為增加可能罹患HIV的人篩檢的意願,政府在一些指定醫院開辦“匿名篩檢”。臺灣籍的愛滋病感染者及病患在臺灣可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由政府負擔相關醫療費用。但2006年1月1日起,愛滋病不再列入臺灣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範圍,另由政府編列公務預算;但由於愛滋病患人數上升,對其它疾病及公衛預算產生排擠效應。截至西元2019年11月30日,臺灣累計感染人數為39,533人,其中男性佔37,444 (94.72% ),而累計全死因死亡人數為6,749人。 在香港,1984年發現的首例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香港愛滋病情況(二零零七) ,衛生防護中心,2008年4月;並於1985年發現首宗愛滋病發個案愛滋病在香港-科學、社會的結合(第3頁 *序言) ,紅絲帶中心,2008年11月。截至2012年12月31日,香港衛生署的愛滋病病毒感染累積個案統計:自1984年以來,累積發現5,783人香港愛滋病病毒感染及愛滋病每季最新公佈數字一覽表,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衛生署,2011年5月26日 受愛滋病病毒感染。自1985年以來,累積發現1,353宗 愛滋病個案。在2011年第一季,肺囊蟲肺炎是最常見的愛滋病併發症。衛生署提供免費及身份保密的愛滋病抗體檢測愛滋病免費測試服務 ,衛生署,二零一七年四月三日,多年來性行為都是愛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徑。截至2008年9月統計,自1984年首宗病毒感染個案起,經由性接觸感染的愛滋病病毒感染案例佔74%;由性接觸感染的愛滋病患者佔85%。香港的愛滋病活動由政府和多個志願組織主理。政府主要負責愛滋病感染的監控和政策的制定,並與其他非政府機構一同為社群提供預防或治療教育和推廣工作。 澳門衛生局自1986年首次發現外地輸入的愛滋病毒感染個案,截至2012年12月31日,總計有508人澳門愛滋病毒感染/愛滋病發情況季度統計資料(二○一二年十月至十二月份) ,澳門衛生局,2013年1月 感染愛滋病毒,當中73人 已病發。45% 染病者為從事娛樂行業的外籍人。性接觸是主要的傳播途徑(66%),當中以異性性接觸感染最多(56%),同性性接觸感染佔9%;靜脈注射吸毒的感染率佔感染個案的14%;其餘則為母嬰傳播、輸血感染及不詳。 在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狀況以及缺乏性教育都得感染率維持在很高的比例。一些非洲國家有高達25%的成人勞動力人口是HIV攜帶者。當中,在非洲中部及東部的十多國的部落傳統有為第一次來經、喪夫、流產或墮胎之婦女進行的性清潔習俗,也被認為與愛滋病的傳播與成長有關係,肯亞霍馬灣郡有逾30%人口是愛滋病病毒攜帶者,據當地一名日本義工所說,是因為當地人盛行濫交甚至直接走進草叢發生性行為,但少用保險套所致張朝驎《情繫東非》2008:113,當這些人口表現出愛滋病的病症時,他們將失去工作的能力,同時需要醫療保護。這很可能引起本地區社會和國家的衰退,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必須面對的困難。這個地區的很多政府多年來一直否認這個問題的存在,直到現在才開始對這種情況進行工作。缺乏醫療保護,對疾病及其起因的無知,以及教育和治療的資金問題是第三世界愛滋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公佈資料(2020年) 非洲東部和南部 2 060(1 680-2 440) 670 000 (470 000-930 000) 600 000 (410 000-830 000) 75 000 (49 000-130 000) 310 000 (220 000-470 000) 1600 (1540-1610)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580(430-700) 240 000 (170 000-310 000) 230 000 (170 000-300 000) 13 000 (8100-18 000) 130 000 (87 000-200 000) 370 (350-360) 非洲西部和中部 470 (390-580) 200 000 (130 000-330 000) 150 000 (87 000-250 000) 55 000 (35 000-82 000) 150 000 (100 000-210 000) 350 (330-350) 拉丁美洲 210 (140-270) 100 000 (66 000-150 000) 100 000 (65 000-140 000) 2300 (1400-4200) 31 000 (20 000-46 000) 140 (130-140) 加勒比地區 33 (28-39) 13 000 (8700-18 000) 12 000 (7800-17 000) 1200 (750-1800) 6000 (4300-8500) 22 (21-22) 中東和北非 23 (19-31) 16 000 (12 000-28 000) 15 000 (11 000-26 000) 1400 (1100-2100) 7900 (6000-13 000) 9.6 (8.9-9.4) 東歐和中亞 160 (150-180) 140 000 (120 000-160 000) 130 000 (110 000-150 000) * 35 000 (28 000-43 000) 87 (83-87) 西歐、中歐及北美 220 (190-260) 67 000 (53 000-81 000) 66 000 (53 000-80 000) * 13 000 (9200-17 000) 190 (180-190) *由於數量少,估計數未公佈。 ==世界紀念日==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這天旨在提高公眾對HIV引起的愛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訂為12月1日是因為第一個愛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從此,愛滋病已造成超過兩千五百萬人死亡。即使最近世界許多地區的治療管道已經改善,2005年仍有310萬左右(280萬到360萬之間)人死於愛滋病,其中約有57萬人是兒童。 愛滋病日的概念來源於1988年,由全球衛生部長在關於愛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Programmes for AIDS Prevention)提出的。從此,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採納。 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綢帶,表示對HIV陽性者及與他們共同生活者的關懷與接納,並團結一致對抗愛滋。 ==影象== File:Hiv-timecourse.png|一般情況下未受治療的HIV攜帶者之病毒增長及免疫細胞減少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圖表(藍線:+ T淋巴球在每立方公釐(微升)血漿的數量;紅線:HIVRNA在每毫升血漿的複本數量) File:People living with HIV AIDS world map.PNG|全球HIV攜帶者分佈(2008年) Lancet exhibition booth at 2012 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JPG|2012年的國際愛滋醫學大會 ==註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 各國成年人當中艾滋病攜帶病毒者數量列表 *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 * 安全性行為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 艾滋病重估運動 * 傳播愛滋病罪 * 類艾滋病 * 對愛滋病人的歧視 * HIV檢測 ==外部連結== * 財團法人臺灣紅絲帶基金會 *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 * 香港衛生署 *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 * 愛滋寧養服務協會 ,1994年成立 * 防治愛滋病委員會 ,2005年成立 * 2012年聯合國釋出的艾滋病狀況報告 * Category:症候群 Category:慢性病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又稱愛滋病毒)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反轉錄病毒的一種。普遍認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感染導致艾滋病,艾滋病是後天性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導致嚴重隨機感染及/或繼發腫瘤並致命的一種疾病。愛滋病毒起源於1920年代的非洲金沙薩,自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並發展為全球大流行疾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通常也俗稱為「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毒」。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作為反轉錄病毒,在感染後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療並不能將病毒根除。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約有3670萬名愛滋病毒感染者,流行狀況最為嚴重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成長幅度最快的地區是東亞、東歐及中亞。 在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時期,特別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會存在於含有免疫細胞、血漿、淋巴液或組織液的某些體液中,如血液、精液、前列腺液、陰道分泌液、乳汁或傷口分泌液;另一方面,病毒在體外環境中極不穩定。因此,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不安全性行為、靜脈注射、輸血、分娩、哺乳等;而通常的工作、學習、社交或家庭接觸,比如完整皮膚間的接觸、共用坐便器、接觸汗液等,不會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唾液或淚液的通常接觸(如社交吻禮或短暫接吻)也未有導致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報告;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說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可將病毒透過先嚼過的食物(唾液內含血液)傳給孩子。 == 與愛滋病的差異 == 雖然HIV與愛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簡稱AIDS,又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常一起提到,但是兩者是不同的概念。簡單來說,HIV指的是「病毒」,但是愛滋病指的是因免疫系統能力下降而出現的「感染」, HIV感染者不會馬上發病,而是要呈現發病的狀況才會稱為愛滋病。 == 歷史與現狀 == === 起源 === 病毒最早出現在1920年代的非洲金沙薩,由非洲中西部的靈長類動物傳給人類,後來愛滋病毒由此處開始蔓延全球。 === 發現 === 艾滋病最早是於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受到當時-{zh-hans:里根; zh-tw:雷根; zh-hk:列根;}-保守政府的忽視。但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及有識的醫生與科學家的持續工作下,累積了信服性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艾滋病有一定的傳染性致因。 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專門研究逆轉錄病毒與癌症關係的法國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及其研究組於1983年首次從一位罹患晚期卡波西氏肉瘤的愛滋病人(首字縮寫LAI)的血液及淋巴結樣品中,分離到一種的新的反轉錄病毒;他們發現這種病毒不同於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而是一種慢病毒,他們將之命名為「免疫缺陷相關病毒」(Immune Deficiency-Associated Virus, IDAV)。大西洋另一邊,蒙塔尼埃當時的合作者,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美國生物醫學科學家羅伯特·加羅(Robert Gallo)及屬下也從一些細胞株系中分離到新病毒,並將之命名為「IIIB/H9型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 cell Leukemia Virus-IIIB/H9, HTLV-IIIB/H9);加羅小組首次於1984年在《科學》期刊發表論文,論證了這種新病毒與艾滋病的病原關係。 1986年,該病毒的名稱被統一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以更明確的反映出病毒導致免疫缺陷而不是導致癌症的性質。 === 全球大流行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HIV/AIDS統計報告 ,在2004年,全球估計有四千萬人(3590至4430萬人)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相伴生存(被感染),其中五百萬人(430至640萬人)屬於新發感染病例,另外,有三百萬人(280至350萬人)死於艾滋病。這些數字並在不斷增長中,其中,東亞、東歐、中亞等地區漲幅最快。感染最嚴重的地區仍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 === U=U === 測不到(undetectable)=不具傳染力(untransmittable) 2016年7月,由感染者與相關領域專家發起的共識宣告。 有來自100個國家的760 組織認同,佐證文獻來源包含美國疾控中心(CDC)、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NIH)、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柳葉刀雜誌(Lancet),中文版宣告由社團法人臺灣露德協會翻譯。 === HIV 90-90-90 === 2014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防治目標「HIV 90-90-90」:2020年,90%感染者知道自己病況、90%知道病況者服用藥物、90%服用藥物者病毒量成功抑制 201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已達成此防治目標,資料為:94-93-95 2018年8月臺灣的防治進度:79-87-90。 === 陰謀論 === 冷戰時期,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為了詆毀美國,精心策劃了一場宣傳運動,指稱HIV病毒是美國實驗室製造出來的生化武器。此假說由生物學家同時也是KGB特工的提出,稱愛滋病由兩種不同的病毒混合而成。 == 生物學 == 兩種HIV亞型的比較 亞型 致病性 感染性 傳播範圍 跨物種來源 HIV-1 高 高 全球 黑猩猩 HIV-2 較低 低 西非 烏白眉猴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屬於慢病毒屬,是一種潛伏期極長的逆轉錄病毒。HIV分為兩型:HIV-1與HIV-2。多數國家的HIV感染是由HIV-1造成的,並且感染HIV-1後超過90%的患者會在10-12年內發病成為艾滋病;HIV-2主要分佈在西部非洲,其感染往往沒有相關的病症。 === 演化史 === HIV-1與HIV-2兩者都來自非洲中西部,並從靈長類動物傳到人類。HIV-1可能是從黑猩猩的猴免疫缺陷病毒跨種感染演化而來;HIV-2則可能是從幾內亞比索的烏白眉猴(Sooty Mangabey, Cercocebus atys)的另一種猴免疫缺陷病毒跨種感染而來。 === 結構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直徑約120奈米,呈二十面體。病毒外膜是磷脂雙分子層,來自宿主細胞,並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與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於表面,並與gp41透過非共價作用結合。向內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質(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錐形衣殼(Capsid),衣殼在電鏡下呈高電子密度。衣殼內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組、酶(逆轉錄酶、整合酶、蛋白酶)以及其他來自宿主細胞的成分(如tRNAlys3,作為逆轉錄的引物)。 === 基因組及其表達與調控 === 病毒基因組是兩條相同的正股RNA,每條RNA長約9.2-9.8kb。兩端是長末端重複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s, LTR),含順式調控序列,控制前病毒的表達。已證明在LTR有啟動子和增強子並含負調控區。LTR之間的序列編碼了至少9個蛋白,可分為三類:結構蛋白、調控蛋白、輔助蛋白。 * 結構蛋白 :;Gag ::gag基因產生55kD的蛋白p55。p55由病毒編碼的一個蛋白酶切成四個小蛋白:MA(p17基質)、CA(p24衣殼)、NC(p9核衣殼)、及p6。 :;Pol ::Gag-Pol融合蛋白是經過mRNA上一個順式調控模件(cis-acting motif)導致的核糖體移位(frame shifting)事件產生,使得pol基因的閱讀框(reading frame)被使用。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是5%,所以,Gag與Gag-Pol產物的比率維持在20:1。融合蛋白由病毒編碼的一個蛋白酶切為四個小蛋白:Pro(p10蛋白酶)、RT(p50逆轉錄酶)、RNase H(p15 RNA酶H)、及IN(p31整合酶)。 :;Env ::Env起先是160kD的蛋白,在高爾基體中經糖基化,在天冬醯胺上被加上25至30個複雜的N連糖鏈,成為gp160;這個糖基化過程對感染性是必要的。之後,宿主細胞的一個蛋白酶將gp160切為gp41與gp120。 * 調控蛋白 :;Tat ::Tat是一抗終止蛋白,可以促使HIV的基因呈有效表達,它作用機制是使RNA-pol II在經過轉錄終止點的時候能夠繼續轉錄,避免HIV基因組過早的停止轉錄過程。 == 醫學 == 估計透過各種感染途徑(單次行為)獲得HIV病毒風險機率(以美國為例) 感染途徑 估計感染機率 輸血 90% 分娩(傳給胎兒) 25% 注射性毒品使用共用針頭 0.67% 經皮針扎 0.30% 肛交受方* 0.50% 肛交插入者* 0.065% 陰莖陰道交媾女方* 0.10% 陰莖陰道交媾男方* 0.05% 口交接受者 *§ 0.01% 口交插入者*§ 0.005% * 假設未使用安全套 § 資料指的口交是男性作出的 * 假設未使用安全套 § 資料指的口交是男性作出的 === 傳播途徑 === 愛滋病毒是透過交換體液來傳播的,具體是指: * 血液 * 直腸液 () * 精液、預射精液 * 陰道分泌液 * 母乳 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進行陰道或肛門性交,共用沾汙了的針筒,受病毒感染的母親傳播給嬰兒 (懷孕、分娩或哺乳)。 相反,以下途徑不傳播病毒: * 空氣 * 昆蟲 * 唾液、淚、汗液 How Is HIV Transmitted? . HIV.gov. June 24, 2019. [2020-06-17] === 預防 === 正確的避孕套可大幅降低感染HIV的機率,但亦非天衣無縫。 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暴露於感染風險後(如發生危險性行為、針扎或其他血液體液交換接觸),72小時內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每次療程28天)可有效降低愛滋病毒感染機率。 治療作為預防(Treatment as Prevention):已感染者服用愛滋病藥物對預防傳播的效果極佳,血清相異伴侶中之血清陽性一方可經由穩定服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陰性之一方。 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於暴露愛滋病毒之風險行為前使用抗愛滋病毒藥物也可大幅減少服用期間的感染機率。目前針對PrEP的藥物,僅有舒發泰一款,分為每日服用(daily)或有可能感染前先服用(event-driven)。針對愛滋病毒血清相異伴侶而言,陰性之一方若每日服用,其避免感染愛滋病毒的效果可達100%。 === 治療 === 今天病人透過服用不同的藥物攻擊在不同的階段艾滋病病毒。這些藥物包括: * 抑制蛋白酶抑制艾滋病病毒活動所需要的蛋白酶的活動。通常也可以用來抑制複製活動。如Saquinavir, Indinavir, Ritonavir, Kaletra, Nelfinavir等藥物。 * 抑制逆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RTIs)抑制逆轉錄酶的活動。逆轉錄酶是艾滋病病毒用於複製的酶,缺乏這種酶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建立RNA和DNA。它有三種形式: ** 非核苷酸反轉錄酶抑制劑如Nevirapine, Efavirenz等藥物 ** 核苷酸反轉錄酶抑制劑如齊多夫定(AZT), 司它夫定Stavudine(d4T), Didanosine(ddI), Zalcitabine(ddC), 拉米夫定3TC), Abacavir(AZT+3TC) * 抑制進入的藥物抑制艾滋病透過溶解寄主細胞的膜進入細胞內。 建立對HIV療法的課題面臨很多困難。每一種有效的藥物都有副作用,通常是嚴重的或是致命的。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嚴重的噁心、腹瀉、肝臟的損毀和衰竭、黃疸、高血脂、糖尿病、脂肪組織移位、貧血、腎結石。致命的副作用包含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猛爆性肝炎、胰臟炎、乳酸血癥。每一種療法都要求經常性的血液檢查以確定療效和肝臟功能。 目前臺灣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舒發錠/亞翠佩 (Atripla) = Tenofovir (惠立妥) + Emtricitabine (類似速汰滋) + Efavirenz (希寧) *康普萊 (Complera) *三恩美 (Triumeq) *安以斯 (Odefsey) *吉他韋 (Biktarvy) == 相關條目 == * 艾滋病重估運動 *愛滋病(AIDS)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英文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艾滋病首次報告二十週年紀念時的專題報告 :《發病率和死亡率週報》()June 1, 2001 / Vol. 50 / No. 21. * 加拿大艾滋病的早期歷史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發現歷史(A History of HIV Discovery) :路克·蒙塔尼埃(Luc Montagnier)《科學》Volume 298, Number 5599, Issue of 29 Nov 2002, pp. 1727–1728. 美國科學促進會.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的早期時代(The Early Years of HIV/AIDS) :羅伯特·加羅(Robert Gallo)《科學》Volume 298, Number 5599, Issue of 29 Nov 2002, pp. 1728–1730. 美國科學促進會. ; 中文 * 默克診療手冊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香港愛滋病網上辦公室 == 外部連結 == * 微生物免疫學-Retroviridae(反轉錄病毒科) Category:慢病毒屬
(;源於,轉寫為「Lithos」,直譯「石頭」),是化學元素,化學符號,原子序為3。中文名源於“Lithos”的第一音節發音“裡”,而且是金屬,在左方加上部首“釒”。鋰是軟的銀白色鹼金屬。三粒電子中兩粒分佈在K層,另一粒在L層。鋰是鹼金屬中最輕的一種。鋰常呈+1或0氧化態,是否有-1氧化態則尚未證實J.L.Dye J.Chem.Educ., 54(6) 332(1977)。但鋰和其化合物並不像其他的鹼金屬那麼典型,鋰的電荷密度很大並且有穩定的氦型雙電子層,使鋰易極化其他分子或離子,自己卻不易受到極化。這點影響到它和其化合物的穩定劉翊綸任德厚《無機化學叢書》第一卷 北京:科學出版社289-354頁1984年。 在標準條件,它是最輕的金屬和最輕的固體元素。同其他鹼金屬,鋰很活潑和易燃,應儲存在礦物油中。切割時展現出金屬光澤,但水氣會快速潮解之,變成暗銀灰色,接著變成黑色的氧化物。它不以元素狀態存在自然界,而只能於(通常是離子)偉晶巖礦物等化合物中出現,它們曾是鋰的主要來源。由於其離子的溶解度,它存在於海水中並通常從鹽水中獲得。從氯化鋰和氯化鉀的混合物中電解分離鋰金屬。 在自然界發現的兩種穩定同位素有所有穩定核素中每粒核子的結合能,鋰原子核處於不穩定狀態。核的性質相對不穩定,鋰在太陽系的含量排名第26。由於以上因素,鋰在核物理學具重要用途。1932年鋰原子向氦的核分裂是第一次完全人為的核反應,而氘化鋰用作熱核武器的燃料。Nuclear Weapon Design.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1998-10-21). fas.org 鋰及其化合物具多種工業用途,包括耐熱玻璃、陶瓷、鋰潤滑脂潤滑劑,用於生產鐵、鋼和鋁的助焊劑新增劑、鋰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這些用途消耗超過四分之三的鋰生產量。 在生物系統內有微量的鋰,但其功能不明。已知鋰鹽可作治療人類躁鬱症的情緒穩定藥物。 ==歷史== 1800年,巴西化學及政治家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在的一個礦坑中發現(LiAlSi4O10)。不過直到1817年約翰·奧古斯特·阿韋德松(Johann Arfvedson)在化學家永斯·貝吉里斯(Jöns Jacob Berzelius)的實驗室中分析透鋰長石礦物時才發現這個新元素的存在 From p. 45: "Herr August Arfwedson, ein junger sehr verdienstvoller Chemiker, der seit einem Jahre in meinem Laboratorie arbeitet, fand bei einer Analyse des Petalits von Uto's Eisengrube, einen alkalischen Bestandtheil, … Wir haben es Lithion genannt, um dadurch auf seine erste Entdeckung im Mineralreich anzuspielen, da die beiden anderen erst in der organischen Natur entdeckt wurden. Sein Radical wird dann Lithium genannt werden." (Mr. August Arfwedson, a young, very meritorious chemist, who has worked in my laboratory for a year, found during an analysis of petalite from Uto's iron mine, an alkaline component … We've named it lithion, in order to allude thereby to its first discovery in the mineral realm, since the two others were first discovered in organic nature. Its radical will then be named "lithium".)。這個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跟鈉和鉀的化合物相似,但其碳酸鹽和氫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性較小,鹼性也較低。貝採利烏斯將這個鹼金屬命名為「lithion/lithina」,來自希臘語單詞λιθoς(音譯為lithos,意為「石頭」),來反映它是在固體礦物中發現,而不是在植物灰燼中發現的鉀,或是部分因在動物血液中有高豐度而知名的鈉。他將材料中的金屬命名為「鋰」。阿韋德松後來發現,鋰輝石和礦物都有這種相同的元素See: * Arwedson, Aug. (1818) "Undersökning af några vid Utö Jernmalmsbrott förekommende Fossilier, och af ett deri funnet eget Eldfast Alkali" , Afhandlingar i Fysik, Kemi och Mineralogi, 6 : 145–172. (in Swedish) * Arwedson, Aug. (1818) "Untersuchung einiger bei der Eisen-Grube von Utö vorkommenden Fossilien und von einem darin gefundenen neuen feuerfesten Alkali" (Investigation of some minerals occurring at the iron mines of Utö and of a new refractory alkali found therein), Journal für Chemie und Physik, 22 (1) : 93–117. (in German)。1818年,首次發現鋰鹽燃燒的焰色為鮮紅色,但阿韋德松和Gmelin都未能將純元素與其鹽分離。直到1821年威廉·托馬斯·布蘭德電解氧化鋰才得到元素鋰,而這一個過程過去曾被化學家漢弗裡·戴維(Humphry Davy)用來分離鹼金屬鉀和鈉Brande, William Thomas (1821) A Manual of Chemistry, 2nd ed. London, England: John Murray, vol. 2, pp. 57-58. 。布蘭德還描述了一些純鋰鹽,如氯化物,估計氧化鋰含有約55%的金屬,並估計鋰的原子量大約為9.8克/莫耳(現代值約6.94克/莫耳)。1855年,羅伯特·威廉·本生和電解氯化鋰生產了更多鋰。這程式發現後德國公司於1923年藉電解熔融氯化鋰和氯化鉀的混合物在商業生產鋰。鋰的生產和使用歷史上經歷了幾次劇烈變化。 鋰的第一種主要用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之後不久用於飛機引擎的高溫及類似用途。這用途得到一些事實的支援:鋰基皂有比其他鹼皂更高的熔點,並且比鈣基皂有更低的腐蝕性。對鋰皂和潤滑脂的需求得到了幾家小型採礦企業的支援,其中大部分企業是在美國。隨著核熔合武器的生產,冷戰時期對鋰的需求急劇增加。當被中子照射時,鋰6和鋰7都會產生氚,可用於自身產生氚,以及在氫化鋰形式的氫彈內使用的一種固體聚變燃料。美國在195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之間成為鋰的主要生產國。最後,鋰儲存量約為42000噸氫氧化鋰。儲存的鋰在鋰6中耗盡了75%,這足以影響許多標準化學品中鋰的原子量,甚至一些「天然來源」中鋰的原子量已被從同位素分離設施排入地下水的鋰鹽汙染。當使用霍爾-埃魯法工藝時,鋰用於降低玻璃的熔化溫度並改善氧化鋁的熔化行為。這兩種用途在1990年代中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核軍備競賽結束後,對鋰的需求下降,公開市場上能源庫存的出售進一步降低了價格。1990年代中期,幾家公司開始從中提取鋰,比在地下或露天採礦更便宜。大多數礦山關閉或轉移到其他材料,因為只有來自分割槽偉晶巖的礦石才能以有競爭力的價格開採。例如,北卡羅來納州附近的美國礦山在21世紀初之前關閉。 發展鋰離子電池增加了對鋰的需求,並在2007年成為主要用途。隨著2000年代鋰電池鋰需求激增,新公司擴大了鹽水開採工。有人認為,鋰在可再生能源和依賴電池的世界中將成為地緣政治競爭的主要物件之一,但這種觀點也被低估了經濟激勵對擴大生產的影響力。 == 存在與分佈 == ===天文上=== 雖然它在大爆炸中合成,但鋰(和鈹及硼)在宇宙中的含量明顯低於其他低原子序元素。破壞鋰所需的恆星溫度較低,以及缺乏常見生產鋰的過程。根據現代天文學,鋰的穩定同位素(鋰6和鋰7)是三種在大霹靂產生的元素之一。雖然大爆炸核合成產生的鋰量取決於每粒重子的光子數,但有可接受的值,所以可以計算鋰豐度,而且宇宙中存在「」:老恆星的鋰含量似乎比應有的少,而一些年輕的恆星則有更多。老恆星中缺鋰顯然是由於鋰「混合」到恆星內部並被破壞,而鋰則在年輕恆星中產生。雖然它在高於攝氏240萬度(大多數恆星內部容易達到)時會因和質子碰撞而轉變為兩粒氦原子,但鋰含量仍比目前計算預測出在後代恆星中的要多。在棕矮星和某些異常的橙色恆星中也發現了鋰。鋰存在於較冷、質量較小的棕矮星中,但在較熱的紅矮星中被破壞,它在恆星光譜中的存在可用於「鋰試驗」,以區分皆比太陽小的棕矮星及紅矮星。某些橙色恆星也可能含有高濃度的鋰。那些有高於平均鋰濃度的橙色恆星(如Centaurus X-4)繞著大質量的物體(中子星或黑洞)轉,它們的重力明顯將較重的鋰吸引到氫氦星的表面,導致我們觀測到更多的鋰。2015年2月19日,日本國立天文臺研究團隊從觀察2013年海豚座新星發現,新星爆炸製成了大量鋰元素,這意味著經典新星爆炸可能是宇宙製造鋰元素的主要機制。 ===陸地上=== 鋰在自然界丰度居第27位,地殼約含0.0065%,儘管鋰在地球上廣泛分佈,但鋰活性高,在大自然不以元素形式存在。鋰的礦物有30餘種,主要在鋰輝石(LiAlSi2O6)、以及((LiNa)AlSi4O10)和中。在人和動物的有機體、土壤和礦泉水、可可粉、菸葉、海藻中都有鋰存在。鋰在海水中的總含量非常大,估計為2300億噸,其中元素存在的相對恆定濃度為0.14至0.25百萬分之一濃度(ppm),或25微莫耳;而在海底熱泉附近,可以發現接近7 ppm的較高濃度。在地球,鋰含量估計佔地殼重量的20至70 ppm。鋰佔火成岩的一小部分,其中在花崗巖中的濃度最大。花崗巖偉晶巖也提供最豐富的含鋰礦物,鋰輝石是商業上最可行的來源。另一種重要的鋰礦物來源是,它是由一系列的聚苯硫磷礦和三鋰鐵礦所形成,如今已成為一個過時的稱號。鋰的新來源是,目前只有美國的Western Lithium公司積極開發。在地殼中,鋰是第25位豐富的元素,Taylor, S. R.; McLennan, S. M.; The continental crust: Its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Blackwell Sci. Publ., Oxford, 330 pp. (1985). Cited in Abundances of the elements (data page)每千克地殼含有20毫克的鋰。根據鋰和天然鈣的指南:「鋰是一種較稀有的元素,雖然它存在於許多岩石和一些鹽水中,但濃度總是非常低。鋰礦物和鹽水沉積物相當多,但是有實際或潛在的商業價值的,相對較少。很多價值非常小,其餘的則等級太低。」Garrett, Donald (2004) Handbook of Lithium and Natural Calcium, Academic Press, cited in The Trouble with Lithium 2 , Meridi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2008)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2010年,智利擁有最大的儲量(目前750萬噸),Clarke, G.M. and Harben, P.W., "Lithium Availability Wall Map". Published June 2009. Referenced at International Lithium Alliance 而且年產量最高(8,800噸)。鋰最大儲備基地Appendixes . By USGS definitions, the reserve base "may encompass those parts of the resources that have a reasonable potential for becoming economically available within planning horizons beyond those that assume proven technology and current economics. The reserve base includes those resources that are currently economic (reserves), marginally economic (marginal reserves), and some of those that are currently subeconomic (subeconomic resources)."位於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地區,該地區有540萬噸。其他主要供應者包括澳大利亞、阿根廷和中國。截至2015年,捷克地質調查局將捷克共和國的整個厄爾士山脈視為鋰的礦區。註冊了五張礦床,其中一張靠近Cínovec[cs]的有16萬噸鋰,被認為是潛在的經濟礦床。 2010年6月,紐約時報報導說,美國地質學家正在調查阿富汗西部乾鹽湖的地質,相信那裡有大量的鋰沉積物。五角大廈的官員表示,他們在一個位於加茲尼省的地方初步分析後,顯示此處與玻利維亞的鋰礦床潛力一樣大,而玻利維亞現今為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鋰儲備地。這些預測主要根據舊資料,大部分在1979-1989年間被聚集,此時為蘇聯人佔領阿富汗的期間。美國地質調查局中阿富汗礦業專案的負責人斯蒂芬·彼得斯說,過去兩年,他沒有意識到美國地質勘探局參與任何新的阿富汗礦產調查。他說:「我們不知道有任何鋰的發現。」與英格蘭康瓦爾郡的錫礦區相關,目前考慮在400米深的測試鑽孔中評估專案。如果成功,熱鹽水的地熱能也將提供為鋰提取和精煉過程中的動力。按美國地質調查局推算,2016年時鋰礦的世界蘊藏量1400萬噸,總生產量約3萬5000噸,其中智利的儲量達世界總儲量的52%,中國22%居次,阿根廷和澳大利亞分別佔14%和11%。生產方面澳大利亞透過礦石精製,南美洲則以費時的晾曬法提取鹽湖中鋰,所以前者生產效率比較高而生產量居世界之首,佔41%,智利居次34%,及阿根廷16%、中國6%。 ===生物上=== 在許多植物、浮游生物和無脊椎動物中能發現微量的鋰,濃度為69至5760 ppb。在脊椎動物中,鋰濃度略低,幾乎所有脊椎動物組織和體液都含有21至763 ppb的鋰。海洋生物比陸地生物更容易將鋰生物累積。而鋰是否在這些生物體中有生理作用尚不清楚。 == 單質性質 == ===概述=== 鋰是一種極易反應的柔軟的銀白色鹼金屬。它在金屬中比重最輕。鋰在空氣中易氧化,所以須貯存於固體石蠟、煤油或惰性氣體中。它能與水和酸作用放出氫氣,易與氧、氮、硫等化合。鋰鹽在水中的溶解度與鎂鹽類似,而不同於其他的鹼金屬鹽。 ===原子及物理性質=== 就像其他鹼金屬一般,鋰有一粒價電子而易失去而形成陽離子,是熱和電的良導體且為極易反應的元素,但其價電子和原子核很近(剩下的在1s軌域中,能量低且不參與化學鍵結),故此在鹼金屬中反應性最低。然而,液態鋰的反應性較固態鋰高許多。鋰金屬性質柔軟,可用刀切開,在切開的同時,銀白色切面會快速氧化為灰色的氧化鋰。雖然鋰的熔點在金屬中甚低(180°C,453 K),但卻是鹼金族中熔點及沸點最高的元素。鋰金屬有極低密度(0.534 g/cm3)和松木相當,為所有固體元素在室溫下密度最低的,第二低的鈉(0.862 g/cm3)比它密度高60%以上。且除了氫和氦之外,固體鋰的密度比任何其他液體元素還低,只有液氮(0.808 g/cm3)的三分之二倍。 鋰可以漂浮於最輕的烴油,也是三種可在水上漂浮的金屬之一,另外兩種則是鈉和鉀。鋰的熱膨脹係數是鋁的兩倍也幾乎是鐵的四倍。在400 標準壓力下,或在較高溫度(9K以上)極大壓力(20GPa以上)下,鋰有超導現象。在70K以下時,鋰像鈉一樣有發生。在4.2K時,晶體為六方晶系(九層重複堆積),溫度升高後轉變為面心結構,再變為體心結構。六方晶系在液氦溫度(4K)很常見。鋰也在高壓有多種同素異形體的結構。鋰的比熱容為3.58KJ/kg-k,是所有固體中最高,SPECIFIC HEAT OF SOLIDS. bradley.edu常用來當作熱傳導應用的冷卻劑。 ===化學性質與化合物=== 鋰很易與水反應,但活性卻比其他鹼金屬小許多。該反應在水溶液中會形成氫氣和氫氧化鋰。通常會和一起存放在碳氫化合物構成的密封罐中。雖然其他更重的鹼金屬可以存放在密度更大的物質中,像是礦物油,但鋰密度太小,無法完好浸至這些物質之中。在潮濕的空氣之中,鋰會快速失去光澤,外表會形成黑色的氫氧化鋰(LiOH和LiOH·H2O)、氮化鋰(Li3N)和碳酸鋰(Li2CO3,LiOH和CO2應的結果。)接近火時,鋰化合物會發出強烈的深紅色,然而當鋰燃燒很旺盛時,火焰會轉為銀白色的亮光。暴露在水或水蒸氣中時,氧氣會點燃鋰並燃燒。鋰是易燃的,暴露在空氣中尤其是水中,可能會爆炸,但可能性較其他鹼金屬低。在常溫,鋰和水反應是活潑但非劇烈,反應產生的氫通常不會自燃。鋰生成的火很難熄滅,鋰與所有鹼金屬都需要乾粉滅火器(D類)。而在標準狀況下,鋰是少數能與氮反應的金屬。鋰與鎂有對角線規則,它們有相似的原子和離子半徑。而它們相似的化學性質包括,與氮氣反應形成氮化物,在氧氣中燃燒時形成氧化物 (Li2O)和過氧化物(Li2O2),有相似溶解度的鹽,以及碳酸鹽 和氮化物的熱不穩定性。 鋰在高溫下與氫氣反應生成氫化鋰(LiH)。其他已知的二元化合物包括鹵化物(氟化鋰LiF、氯化鋰LiCl、溴化鋰LiBr、碘化鋰LiI),硫化物(硫化鋰Li2S),超氧化物(超氧化鋰LiO2)和碳化物(碳化鋰Li2C2)。而對於其他許多的無機化合物,鋰會與陰離子結合而形成鹽:、醯胺、碳酸鋰、硝酸鋰或硼氫化物(硼氫化鋰LiBH4)。氫化鋁鋰(LiAlH4)通常用作有機合成中的還原劑。是一種相互作用非常弱的,已在非常低溫中檢測到。與第一族中其他元素不同的是,鋰的無機化合物遵循偶體法則,而不是八隅體法則。 == 同位素與核性質 == 鋰在自然界以兩種同位素6Li和7Li組成,後者較豐富(在自然界豐度約92.5%)。和在元素週期表中相鄰的元素——氦和鈹相比,兩者皆有極低的核結合能。鋰是唯一可藉核分裂產生淨能的低原子序元素。兩種鋰原子核皆有較低的束縛能,低於除了氕、氘及氦-3以外的穩定核素,:File:Binding energy curve - common isotopes.svg shows binding energies of stable nuclides graphically; the source of the data-set is given in the figure background.因此,雖然它的原子量很小,但鋰在太陽系中的含量低於前32個元素中的25個。Numerical data from: Graphed at :File:SolarSystemAbundances.jpg鋰有7種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最穩定的是半衰期838毫秒的8Li和半衰期178毫秒的9Li。其它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皆短於10毫秒。半衰期最短的鋰同位素為透過質子發射衰變的4Li,半衰期僅有7.6×10−23秒。6Li是五種質子數和中子數皆為奇數的穩定核素之一,另外四個分別是氘、硼-10、氮-14和鉭-180m。 7Li是太初核合成時產生的其中一種(或稱初始核素),少量6Li和7Li產生於恆星,可是之後又會被燒掉。7Li也可以在碳星中產生。太陽風、宇宙射線以及早期太陽系的7Be衰變也能產生少量的6Li和7Li。 很多自然過程都能分餾鋰的同位素,如礦物形成(化學沉澱)、代謝和離子交換。鋰離子(尤其是6Li)可以取代黏土礦物中的鎂和鐵,這導致在超微過濾和岩石蝕變過程中會逐漸濃縮6Li。奇特的11Li有,有2粒中子圍繞著剩下3粒質子和6粒中子轉。原子蒸氣雷射同位素分離可用於分離鋰同位素,特別是7Li。 人工鋰分餾主要用於製造核武器和其它核物理用途。工業和軍事庫存大量分離輕同位素6Li,其程度已使自然界6Li和7Li比例在河流等地方有輕微但可測量出的變化。這使得鋰的原子量不確定性極大,因為它取決於這些自然界存在的穩定鋰同位素的自然豐度比例,它們可用於商業鋰礦物來源。 鋰的兩種穩定同位素都可用雷射冷卻,並用於生產第一量子縮退玻色-費米混合物。 透過人工製備,已得到鋰的四種放射性同位素^5Li、^8Li、^9Li、^11Li,衰變方式如下核素圖編制組《核素圖》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76年: ::{}^{5}_{3}\mathrm{Li}\rightarrow{}^{1}_{1}\mathrm{H} + {}^{4}_{2}\mathrm{He} ::{}^{8}_{3}\mathrm{Li}\rightarrow\beta + {}^{8}_{4}\mathrm{Be} ::{}^{9}_{3}\mathrm{Li}\rightarrow\beta + {}^{9}_{4}\mathrm{Be} ::{}^{11}_{3}\mathrm{Li}\rightarrow\beta + {}^{11}_{4}\mathrm{Be} 鋰的同位素可發生下列反應,放出熱量: ::{}^{6}_{3}\mathrm{Li}+{}^{3}_{1}\mathrm{H}\rightarrow2\ {}^{4}_{2}\mathrm{He}+{}^{1}_{0}\mathrm{n} ::{}^{7}_{3}\mathrm{Li}+{}^{1}_{1}\mathrm{H}\rightarrow2\ {}^{4}_{2}\mathrm{He} 也可用來製備氚: ::{}^{6}_{3}\mathrm{Li}+{}^{1}_{0}\mathrm{n}\rightarrow{}^{3}_{1}\mathrm{H}+{}^{4}_{2}\mathrm{He} == 製備 == === 鋰礦的提取法 === ==== 硫酸鹽法 ==== 鋰輝石和硫酸鉀一起燒結,鉀將鋰置換出來,形成可溶於水的硫酸鋰。 :2LiAl(SiO3)2+K2SO4 → Li2SO4+2KAl(SiO3)2 硫酸鹽分解法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工業製備鋰的唯一方法。此方法不僅適用於鋰輝石,也可用來處理鋰雲母。 ==== 石灰法 ==== 將石灰或石灰石與鋰礦石一起燒結,然後用水處理,浸取液經多次蒸發,可從中結晶析出氫氧化鋰,反應式如下(溫度為1000℃): :2LiAl(SiO3)2+9CaO → Li2O+CaO·Al2O3+4[2CaO·SiO2] 此方法的優點是: # 適用性強,能分解幾乎所有鋰礦石。 # 反應不需要稀缺原料,石灰和石灰石均較便宜且容易獲得。 缺點是: # 燒結時精礦會貧化,精礦中鋰含量要求很高。 # 浸取後得到的是稀溶液,蒸發會消耗大量熱量,且耗時長。 ==== 硫酸法 ==== 首先提出此方法的是R.B.Ellestad和K.M.Leute,此方法適用於β-鋰輝石和鋰雲母。原理如下(溫度為250-300℃): :2LiAl(SiO3)2+H2SO4 → Li2SO4+H2O·Al2O3·4SiO2 此反應的關鍵問題是硫酸只能與β-鋰輝石反應,而對於α-鋰輝石無法與之反應。用硫酸直接分解未經鍛燒的鋰輝石,提取出來的鋰僅佔總量的4%。 ==== 天然滷水的提取 ==== 鋰的來源也包括天然滷水和某些鹽湖水。加工過程是將鋰沉澱成Li2NaPO4,再將其轉變為碳酸鋰,即可作為原料來加工其他鋰化合物了。加工天然滷水還可得到硼砂、碳酸鉀、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鎂等。 === 金屬鋰的製備 === ==== 電解法 ==== 鋰可由電解熔融氯化鋰而得。Guntz首先建議用電解熔融氯化鋰和氯化鉀的混合物來製備金屬鋰M.E.Weeks, J.Chem.Educ., 33, 487(1956),這樣可以把熔融溫度從單質鋰的610℃降至400℃。以石墨為陽極,以低碳鋼為陰極,電解槽壓為6.0-6.5V。這樣可以得到純度達到99%的鋰。 :Li+ + e- -> Li :2Cl- -> Cl2 + 2e- :2LiCl(l) → 2Li(s)+Cl2(g) 電解法制得的金屬鋰通常有Na、K、Mg、Ca、Fe、Si和Al等機械雜質,須提純;雜質可重新熔融,再借助比重不同濾除,不易除去的鈉和鉀可以透過氫化法除去。 ==== 熱還原法 ==== 3Li2O+2Al → 6Li+Al2O3—33.6千卡 2Li2O+Si → 4Li+SiO2—76.3千卡 還原氧化鋰是吸熱反應,再加上金屬鋰性質十分活潑,只能在高溫和高真空中反應。 == 用途 == === 合成原料 === 鋰在許多反應可作為原料或中間物。在合成與鋰相關的無機化合物時,常常是將金屬鋰與其他單質反應。若要求純度較高,可用鋰與氣態單質或化合物反應。例如用鋰和硫化氫合成硫化鋰。反應方程式如下: : === 還原劑 === 金屬鋰溶於液氨和乙醇的混合溶劑中形成良好的還原劑,可用來還原含芳香環的有機化合物。貴重的甾化合物通常用這種辦法來還原。此法的優點是產率較高,缺點是比用鈉還原昂貴,所以僅用於還原一些貴重的化合物。 === 催化劑 === 鋰可用作丁二烯、異戊二烯等二烯烴聚合催化劑,也可用來製造共聚物。 === 電池工業 === 鋰的原子量很小,只有6.9g·mol−1,用作陽極的電池有很高的能量密度。鋰也能製造用於低溫或高溫的電池。 用於低溫的電池通常用有機溶劑作電解質,並加入無機鹽使之更導電,常用無機鹽有高氯酸鋰、六氟磷酸鋰、六氟砷酸鋰和硫化鋰等。二次鋰電池中正極材料也為含鋰化合物,如鋰鈷氧化物、鋰鎳氧化物、鋰錳氧化物、鋰鐵氧化物等等,以及其多元化合物。二次鋰電池中負極材料,也與鋰的作用明顯。 :電池陰極是鋰,陽極常用金屬氯化物。例如鋰-氯化銀電池的電池反應為: : 用於高溫的電池,通常用熔融無機鹽作電解質,必須在該鹽的熔點以上方可使用。例如: : === 合金 === 摻有鋰的合金一般有強度大,密度小,耐高溫等特性。也有人用鋰合成了鋰-鉛液態半導體合金J.E.Enderby. Can.J.Chem., 55(11), 1961(1977)。 === 醫療 === 醫療用途的鋰目前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外用的區域性治療,另一種則為已廣泛使用的口服治療。. 根據臨床研究中顯示,當鋰使用於外用的區域性治療時,能有效治療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Arch Dermatol Res 2008; 300:215-223.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lithium gluconate on keratinocytes: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effciency in seborrhoeic dermatitis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3; 148: 1230–1236. Lithium gluconate 8% vs. ketoconazole 2% in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oeic dermatitis: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studyClin Exp Dermatol 1997; 22: 216-219. Topical lithium succinate ointment (Efalith) in the treatment of AIDS-related seborrhoeic dermatitis Eur j Dermatol 2002; 12(6) : 549-52. Lithium gluc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oeic dermatitis: a multicenter, randomised, double-blind study versus placeboJ Am Acad Dermatol. 1992 Mar;26(3 Pt 2):452-7.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of lithium succinate oin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eic dermatitis. Efalith Multicenter Trial Group.,目前鋰的作用機理還不十分清楚,這可能與鋰可抑制物質-P(substance-P)Nouv Dermatol, 2004;23:569-75. Evaluation of the inhibition of human sebocyte proliferation stimulated by substance P and 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by mineral constituents in Evaux thermal spring water及抑制Malassezia yeasts(引發痘痘元兇之一的細菌)生長所需的所有遊離脂肪酸有關Lithium 1990; 1: 149-155. Lithium, fatty acids and seborrhoeic dermatitis: A new mechanism of lithium action and a new treatment for seborrhoeic dermatitis。過去的一些研究顯示鋰可以抑制許多酶(enzyme):鈉鉀泵(Na/K ATPase)、腺苷環化酶(adenylcyclase)、enzymes of the prostaglandins E1 synthesis、和inositol-1-phosphatase等Ann Dermatol Venereol 2004;131:255-61. Lithium 。 鋰亦有抗發炎(anti-inflammatory)及免疫調節(immunomodulatory)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法國的研究中顯示含鋰元素的活泉水( Evaux thermal spring water)能改善癌症患者因治療所引起的皮膚指甲等的副作用Eur Oncology 2010; 6(1):3-5. The Neurogenic Component of Cutaneous Toxicities Induced by Chemotherapy – New Solutions 。 口服的鋰主要用於精神科,用來治療躁鬱症。臨床使用的濃度為1毫克。口服用的鋰會造成許多皮膚的副作用,像是斑點丘疹(maculopapular eruption)、痤瘡(acne)、牛皮癬狀疹(psoriasiform eruption)。因此顯示口服的鋰有可能會促進或使已經存在的皮膚疾病更惡化,像是牛皮癬(psoriasis)和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Am J Clin Dermatol 2004; 5:3–8. Cutaneous adverse eVects of lithium: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Ann Med Intern 1984; 13:637–638. Drug eruptions caused by lithium salts.。 === 其他用途 === 鋰還能用於: #原子能工業中製造核反應堆的載熱劑 # 製造特種合金、特種玻璃等 # 作冶金工業中的脫氧劑,脫硫劑和脫泡劑 # 作為燃料,可發射魚雷等武器 # 可作為煙火的紅色部分 ===儲存方法=== 乾燥環境下,鋰金屬不與氧氣發生反應,只有在潮溼的環境下才與氧氣發生反應,顏色由銀白色變成黑色最後再變成白色。實驗室中鋰金屬一般儲存在乾燥的惰性氣體環境或是煤油中。 == 註解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Category:鹼金屬 2A 2A Category:易制爆化學品
汽油
汽油,是種從石油裡分餾或裂化、裂解出來的具有揮發性、可燃性的烴類混合物液體,可用作燃料。在香港也被稱為“電油”。 ==詞源== 汽油的譯源「gasoline」一說最初來自商標名「Cazeline」。可能是John Cassell拿他的姓氏Cassell所變化出來的名稱。在1862年的泰晤士報登了一則廣告:「The Patent Cazeline Oil, safe, economical, and brilliant … possesses all the requisites which have so long been desired as a means of powerful artificial light.」。後來因一些商業競爭,一位商店主Samuel Boyd將「Cazeline」改稱「Gazeline」來販售,而之後「Gazeline」或「Gasoline」便流行了起來。 == 性狀 == 汽油為無色液體(為方便辨識不同辛烷值的汽油,有時會加入不同顏色),具特殊臭味。易揮發。易燃。主要成分為C5~C12脂肪烴和環烴類,並含少量芳香烴和硫化物。 == 分類 == 應用在內燃機內的汽油,必須保持在壓縮過程不自動燃燒。汽油抗爆震的能力以按辛烷值量度。增加汽油辛烷值的其中一種方法為加入四乙基鉛,但是對人體有害,且會損壞控制排氣汙染的觸媒轉化器,因此1980年代起無鉛汽油逐漸取代有鉛汽油(又稱「高階汽油」,現時僅有航空汽油),由於部分舊型引擎可能使用未強化過的進氣閥氣門座,若只是使用無鉛汽油會提早損壞,此種引擎也可以使用無鉛汽油,但偶爾要新增代鉛劑。 至2011年,全世界仍有阿富汗、阿爾及利亞、伊拉克、朝鮮、緬甸及葉門六國仍使用有鉛汽油,聯合國已與這六國合作訂定有鉛汽油退場計劃,以能在2013年時全球不再使用有鉛汽油。2021年8月3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佈全球最後一個供應有鉛汽油的國家阿爾及利亞於7月起停供,有鉛汽油正式走入歷史。 為了在儲藏、輸送過程能夠清楚瞭解儲藏、輸送的油品,一般煉油廠會在不同級別的油品中加入不同的顏料以茲識別。 == 細目分類 == ===中國大陸=== *89號汽油:適用於引擎壓縮比7.5到8.0之間的車子(2014年前標為90號,大部分地區停售) *92號汽油:適用於引擎壓縮比8.0到8.5之間的車子(2014年前標為93號) *95號汽油:適用於引擎壓縮比8.5到9.5之間的車子(2014年前標為97號) *98號汽油:適用於引擎壓縮比9.5以上的車子(較少油站有售) ===臺灣=== *二行程汽油:早年因二行程引擎車輛與機具(如割草機、鏈鋸)使用而開發,主要含有高階汽油與3~5%左右的二行程機油。販售的地點逐年減少,目前已停售。 *高階汽油:為淡黃色,早年以四乙基鉛作為抗爆震成份,能力大約在92-95附近。已於2000年1月1日起停售,老車建議改加95無鉛,較為早期出廠的老車需要再加代鉛劑。 *92無鉛汽油:為藍色,一般適用於引擎壓縮比較低的車子,但部份新型車款已經可以使用不會產生爆震,正常燃燒下是最完全的。 *95無鉛汽油:為淡黃色,為臺灣發油量最大的汽油等級,適用於一般路況行駛的車子與大部分在臺灣販售之汽油車。 *95+無鉛汽油:臺塑石化專有商品,辛烷值約~96,臺塑石化於2015年6月24日起生產銷售,取代臺塑95無鉛汽油。 *98無鉛汽油:為淡紅色,適用於高引擎壓縮比、效能款式或是部份豪華進口車款。但是在改車圈當中有些改缸車也會新增此油來取得較佳的效能 == 用途 == 用量最大的輕質石油產品之一,是引擎的一種重要燃料。 根據製造過程可分為直餾汽油、熱裂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焦化汽油、疊合汽油、加氫裂化汽油、裂解汽油和烷基化汽油、合成汽油等。 根據用途可分為航空汽油、車用汽油、溶劑汽油等三大類。主要用途為汽油機的燃料。 廣泛用於汽車、摩托車、快艇、動力航空器(如直升飛機)等。溶劑汽油則用於橡膠、油漆、油脂、香料等工業。 == 價格 == === 亞洲地區價格 === ==== 中國部分地區92號汽油價格(2014年前標為93號) ==== 單位:人民幣 地區名稱 2022年3月 2018年11月 2018年10月 2012年2月 2010年12月 2011年10月 2009年8月 2008年8月 2007年12月 2004年8月 北京 8.65元/升 8.72元/升 7.99元/升 7.85元/升 7.17元/升 7.61元/升 6.19元/升 6.20元/升 5.60元/升 3.66元/升 上海 8.61元/升 8.45元/升 7.95元/升 7.79元/升 7.11元/升 7.55元/升 6.37元/升 6.05元/升 5.19元/升 3.66元/升 ==== 中國部分地區98號汽油價格 ==== 單位:人民幣 地區名稱 2022年3月 2018年10月 北京 10.19元/升 9.48元/升 上海 10.16元/升 9.16元/升 浙江 10.03元/升 9.27元/升 === 歐洲地區價格 === 以下表格為每升汽油在歐洲部分國家的售價,單位為歐元 國家名稱 2004年12月 2005年5月 2007年7月 2008年4月 2009年1月 比利時 1,10 1,24 1,41 1,50 1,11 丹麥 1,26 1,23 1,38 1,40 1,00 德國 1,19 1,18 1,37 1,43 1,09 法國 1,05 1,15 1,31 1,38 1,07 義大利 1,10 1,23 1,35 1,39 1,10 盧森堡 0,92 0,99 1,18 1,19 0,91 荷蘭 1,26 1,33 1,51 1,56 1,25 奧地利 0,94 1,00 1,13 1,22 0,91 波蘭 0,80 0,92 1,15 1,23 0,82 瑞士 0,92 0,98 1,06 1,14 0,88 斯洛伐克 0,90 1,11 1,21 1,05 斯洛維尼亞 0,90 1,11 1,07 0,83 捷克 0,87 0,92 1,03 1,21 0,92 匈牙利 1,00 1,01 1,13 1,13 0,86 == 參看 == * 乙醇汽油 * 柴油 * 生質柴油 * 煤油 * 天然氣 * 液化石油氣 * 抗震劑 ==參考資料== Category:液體燃料 Category:石油產品
病毒分類表
本頁面列出了病毒的分類,包含病毒以及類病毒、普利昂蛋白、衛星病毒等亞病毒因子。 由於病毒並不像其他生物能藉由交配產生後代,因此在種別的定義上與一般生物有所不同。 ==概論== ===ICTV 分類法===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英文: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簡稱 ICTV)是國際微生物學聯合會(英文:International Union of microgical Societies)發展、改進和維護通用病毒分類的唯一機構,在1966年建立起了一個病毒分類的通用系統和統一的命名法則。第七屆 ICTV 會議首次規範化了病毒物種的概念,即病毒分類的分支層次中的最低分類單元Fields p. 27 * As defined therein, "a virus species is a polythetic class of viruses that constitute a replicating lineage and occupy a particular ecological niche". A“polythetic" class is one whose members have several properties in common, although they do not necessarily all share a single common defining one. Members of a virus species are defined collectively by a consensus group of properties. Virus species thus differ from the higher viral taxa, which are“universal”classes and as such are defined by propertie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membership.。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病毒顆粒的特性、抗原特性與生物特性。 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小部分的病毒得到了研究,從來自人體的病毒樣品中發現有20%的序列是未曾發現過的,而來自環境中(如海水、大洋沉積物等)的病毒樣品則大部分的序列都是全新的。 病毒分類從域開始,結構如下,分類字尾在括號中: : Realm(-viria) ::亞域 Subrealm(-vira) :::界 Kingdom(-viriae) ::::亞界 Subkingdom(-virites) :::::門 Phylum(-viricota) ::::::亞門 Subphylum(-viricotina) :::::::綱 Class(-viricetes) ::::::::亞綱 Subclass(-viricetidae) :::::::::目 Order(-virales) ::::::::::亞目 Suborder(-virineae) :::::::::::科 Family(-viridae) ::::::::::::亞科 Subfamily(-virinae) :::::::::::::屬 Genus(-virus) ::::::::::::::亞屬 Subgenus(-virus) :::::::::::::::種 Species 物種名稱通常以[疾病]病毒的形式出現,尤其是高等動植物。 ICTV 2020版分類表中總共有6個域、10個界、17個門、2個亞門、39個綱、59個目、8個亞目、189個科、136個亞科、2224個屬、70個亞屬與9110個種。除亞域、亞界和亞綱外,其他級別的分類單元都被使用。共有6個域、1個地位未定綱、19個地位未定科及2個地位未定屬被承認。 ===巴爾的摩分類法=== 諾貝爾獎獲得者生物學家戴維·巴爾的摩在1970年代提出了巴爾的摩分類系統。巴爾的摩分類法與ICTV分類法一起用於現代病毒的分類。 巴爾的摩分類法是基於病毒 mRNA 的生成機制。在從病毒基因組到蛋白質的過程中,必須要生成mRNA來完成蛋白質合成和基因組的複製,但每一個病毒家族都採用不同的機制來完成這一過程。病毒基因組可以是單鏈或雙鏈的 RNA 或 DNA,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反轉錄酶。而且,單鏈RNA病毒可以是正義(+)或反義(-)。這一分類法將病毒分為7類: * 第一類是雙鏈 DNA 病毒(如腺病毒、皰疹病毒、痘病毒) * 第二類是單鏈 DNA 病毒(+)DNA(如小 DNA 病毒) * 第三類是雙鏈RNA病毒(如呼腸孤病毒) * 第四類是(+)單鏈RNA病毒(如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披蓋病毒) * 第五類是(-)單鏈RNA病毒(如正黏液病毒、炮彈病毒) * 第六類是單鏈RNA反轉錄病毒(如反轉錄病毒) * 第七類是雙鏈 DNA 反轉錄病毒(如肝病毒) 舉一個病毒分類的例子:水痘病毒,即帶狀皰疹病毒,屬於皰疹病毒目,皰疹病毒科,甲型皰疹病毒亞科,水皰病毒屬;同時,帶狀皰疹病毒是巴爾的摩分類法中的第一類,因為它是雙鏈 DNA 病毒,且不含有反轉錄酶。 ==ICTV 2020版病毒分類表== 此套分類系統與細胞生物分類系統有許多共同特徵,如分類單元結構,但也存在一些差異,比如所有分類名稱都使用斜體,這與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及國際動物命名法不同。 ===A型DNA病毒域 Adnaviria=== *齊利希病毒界 Zilligvirae 1門 **桿狀病毒門 Taleaviricota 1綱 ***線狀病毒綱 Tokiviricetes 2目 ****細帶病毒目 Ligamenvirales 2科 *****脂毛噬菌體科 Lipothrixviridae 4屬 *****古噬菌體科 Rudiviridae 7屬 ****第一病毒目 Primavirales 1科 *****三層病毒科 Tristromaviridae 2屬 ===雙鏈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域 Duplodnaviria=== *香港病毒界 Heunggongvirae 2門 **衣殼病毒門 Peploviricota 1綱 ***皰疹病毒綱 Herviviricetes 1目 ****皰疹病毒目 Herpesvirales 3科 *****異皰疹病毒科 Alloherpesviridae 4屬 *****皰疹病毒科 Herpesviridae 3亞科、1種 *****軟體動物皰疹病毒科 Malacoherpesviridae 2屬 **尾噬菌體門 Uroviricota 1綱 ***有尾噬菌體綱 Caudoviricetes 1目 ****有尾噬菌體目 Caudovirales 14科、1屬 *****埃凱曼病毒科 Ackermannviridae 2亞科、7屬 *****自複製短尾噬菌體科 Autographiviridae 9亞科、70屬 *****蔡斯噬菌體科 Chaseviridae 2亞科 *****德默萊茲噬菌體科 Demerecviridae 3亞科、4屬 *****德雷克斯勒噬菌體科 Drexlerviridae 4亞科、9屬 *****格蘭噬菌體科 Guelinviridae 1亞科、2屬 *****代列爾噬菌體科 Herelleviridae 5亞科、7屬、1種 *****肌尾噬菌體科 Myoviridae 5亞科、153屬 *****短尾噬菌體科 Podoviridae 3亞科、44屬、1種 *****朗特里噬菌體科 Rountreeviridae 2亞科、2屬 *****薩拉瑪噬菌體科 Salasmaviridae 3亞科、4屬 *****斯基託噬菌體科 Schitoviridae 8亞科、14屬 *****長尾噬菌體科 Siphoviridae 22亞科、299屬 *****佐貝爾噬菌體科 Zobellviridae 1亞科、6屬 *****百合病毒屬 Lilyvirus 1種 === 單鏈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域 Monodnaviria === 包含4界 *洛布病毒界 Loebvirae 1門 **霍夫奈病毒門 Hofneiviricota 1綱 ***纖維噬菌體綱 Faserviricetes 1目 ****微管噬菌體目 Tubulavirales 3科 *****絲狀噬菌體科 Inoviridae 21屬 *****保利諾噬菌體科 Paulinoviridae 2屬 *****短桿狀噬菌體科 Plectroviridae 3屬 *桑格病毒界 Sangervirae 1門 **菲克斯病毒門 Phixviricota 1綱 ***小噬菌體綱 Malgrandaviricetes 1目 ****微噬菌體目 Petitvirales 1科 *****微小噬菌體科 Microviridae 2亞科 *稱徳病毒界 Shotokuvirae 2門 **科薩特病毒門 Cossaviricota 3綱 ***鬆弛病毒綱 Mouviricetes 1目 ****普林病毒目 Polivirales 1科 *****二分 DNA 病毒科 Bidnaviridae 1屬 ***乳多空病毒綱 Papovaviricetes 2目 ****SE 多瘤病毒目 Sepolyvirales 1科 *****多瘤病毒科 Polyomaviridae 6屬、5種 ****楚爾豪森病毒目 Zurhausenvirales 1科 *****乳頭瘤病毒科 Papillomaviridae 2亞科 ***第五病毒綱 Quintoviricetes 1目 ****小病毒目 Piccovirales 1科 *****細小病毒科 Parvoviridae 3亞科 **單環編碼病毒門 Cressdnaviricota 2綱:編碼複製相關蛋白的環狀單鏈 DNA 病毒(Circular replication-associated protein-encoding single-stranded DNA viruses,CRESS DNA viruses) ***精氨酸指標病毒綱 Arfiviricetes 5目 ****矽藻病毒目 Baphyvirales 1科 *****矽藻 DNA 病毒科 Bacilladnaviridae 3屬 ****圓環病毒目 Cirlivirales 1科 *****圓環病毒科 Circoviridae 2屬 ****CRESS亞基因組目 Cremevirales 1科 *****小環狀 DNA 病毒科 Smacoviridae 12屬 ****多基因病毒目 Mulpavirales 2科 *****絲囊病毒科 Metaxyviridae 1屬 *****矮縮病毒科 Nanoviridae 2屬 ****圓形 CRESS 病毒目 Recrevirales 1科 *****圓形病毒科 Redondoviridae 1屬 ***Rep 單鏈編碼病毒綱 Repensiviricetes 1目 ****基因植物真菌病毒目 Geplafuvirales 2科 *****雙生病毒科 Geminiviridae 14屬 *****類雙生病毒科 Genomoviridae 10屬 *特拉帕尼病毒界 Trapavirae 1門 **嗜鹽病毒門 Saleviricota 1綱 ***凌亂病毒綱 Huolimaviricetes 1目 ****鹽藻病毒目 Haloruvirales 1科 *****嗜鹽菌多形病毒科 Pleolipoviridae 3屬 ===核糖病毒域 Riboviria=== 包含2界、2科、4屬 *正 RNA 病毒界 Orthornavirae 5門、2科、1屬 **雙鏈 RNA 病毒門 Duplornaviricota 3綱 ***克里莫提病毒綱 Chrymotiviricetes 1目 ****加布裡埃爾病毒目 Ghabrivirales 4科 *****金色病毒科 Chrysoviridae 2屬 *****巨大雙分 RNA 病毒科 Megabirnaviridae 1屬 *****四組分病毒科 Quadriviridae 1屬 *****整體病毒科 Totiviridae 5屬 ***呼腸孤病毒綱 Resentoviricetes 1目 ****呼腸孤病毒目 Reovirales 1科 *****呼腸孤病毒科 Reoviridae 2亞科 ***維達弗病毒綱 Vidaverviricetes 1目 ****明迪奇病毒目 Mindivirales 1科 *****囊狀噬菌體科 Cystoviridae 1屬 **黃色病毒門 Kitrinoviricota 4綱 ***阿爾法病毒超群綱 Alsuviricetes 3目 ****戊肝病毒目 Hepelivirales 4科 *****阿爾法四體病毒科 Alphatetraviridae 2屬 *****甜菜壞死黃脈病毒科 Benyviridae 1屬 *****戊型肝炎病毒科 Hepeviridae 2屬 *****風疹病毒科 Matonaviridae 1屬 ****馬特利病毒目 Martellivirales 7科 *****雀麥花葉病毒科 Bromoviridae 6屬 *****長線形病毒科 Closteroviridae 4屬、7種 *****內源病毒科 Endornaviridae 2屬 *****北島病毒科 Kitaviridae 3屬 *****梅奧病毒科 Mayoviridae 2屬 *****披膜病毒科 Togaviridae 1屬 *****植物桿狀病毒科 Virgaviridae 7屬 ****蕪菁黃花葉病毒目 Tymovirales 5科 *****阿爾法線形病毒科 Alphaflexiviridae 6屬 *****貝塔線形病毒科 Betaflexiviridae 2亞科 *****德爾塔線形病毒科 Deltaflexiviridae 1屬 *****伽馬線形病毒科 Gammaflexiviridae 1屬 *****蕪菁黃花葉病毒科 Tymoviridae 3屬、2種 ***黃病毒超群綱 Flasuviricetes 1目 ****黃熱病毒目 Amarillovirales 1科 *****黃病毒科 Flaviviridae 4屬 ***MAG 病毒綱 Magsaviricetes 1目 ****野田村病毒目 Nodamuvirales 2科 *****野田村病毒科 Nodaviridae 2屬 *****西奈-滷病毒科 Sinhaliviridae 1屬 ***塔盧卡病毒綱 Tolucaviricetes 1目 ****番茄叢矮病毒目 Tolivirales 2科 *****香石竹斑駁病毒樣四體病毒科 Carmotetraviridae 1屬 *****番茄叢矮病毒科 Tombusviridae 3亞科、1屬 **光滑裸露病毒門 Lenarviricota 4綱 ***二十病毒綱 Amabiliviricetes 1目 ****元素病毒目 Wolframvirales 1科 *****裸露 RNA 病毒科 Narnaviridae 1屬 ***豪厄爾鎮病毒綱 Howeltoviricetes 1目 ****板栗疫病真菌病毒菌目 Cryppavirales 1科 *****線粒體病毒科 Mitoviridae 1屬 ***光滑病毒綱 Leviviricetes 2目、9屬 ****諾頓辛德病毒目 Norzivirales 4科 *****阿特金斯病毒科 Atkinsviridae 56屬 *****杜因病毒科 Duinviridae 6屬 *****菲爾斯病毒科 Fiersviridae 185屬 *****索爾斯皮格曼病毒科 Solspiviridae 24屬 ****蒂莫西病毒目 Timlovirales 2科 *****布魯門塔爾病毒科 Blumeviridae 31屬 *****施泰茨病毒科 Steitzviridae 117屬 ****病毒屬 Chimpavirus 1種 ****病毒屬 Hohglivirus 1種 ****病毒屬 Mahrahovirus 1種 ****病毒屬 Meihzavirus 1種 ****病毒屬 Nicedsevirus 1種 ****病毒屬 Sculuvirus 1種 ****病毒屬 Skrubnovirus 1種 ****病毒屬 Tetipavirus 1種 ****病毒屬 Winunavirus 1種 ***密病毒綱 Miaviricetes 1目 ****歐爾裡病毒目 Ourlivirales 1科 *****博圖歐爾密病毒科 Botourmiaviridae 4屬 **負核糖病毒門 Negarnaviricota 2亞門 ***簡單病毒亞門 Haploviricotina 4綱 ****春秋病毒綱 Chunqiuviricetes 1目 *****穆病毒目 Muvirales 1科 ******秦病毒科 Qinviridae 1屬 ****米爾恩病毒綱 Milneviricetes 1目 *****蛇狀病毒目 Serpentovirales 1科 ******蛇形病毒科 Aspiviridae 1屬 ****單荊病毒綱 Monjiviricetes 2目 *****荊楚病毒目 Jingchuvirales 5科 ******病毒科 Aliusviridae 2屬 ******楚病毒科 Chuviridae 14屬 ******病毒科 Crepuscuviridae 1屬 ******病毒科 Myriaviridae 1屬 ******病毒科 Natareviridae 1屬 *****單股反鏈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 11科 ******節肢動物病毒科 Artoviridae 2屬 ******玻那病毒科 Bornaviridae 3屬 ******絲狀病毒科 Filoviridae 6屬 ******李氏蜘蛛病毒科 Lispiviridae 1屬 ******真菌單分子負鏈 RNA 病毒科 Mymonaviridae 9屬 ******尼亞米病毒科 Nyamiviridae 7屬 ******副黏液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 4亞科、3屬 ******肺病毒科 Pneumoviridae 2屬 ******彈狀病毒科 Rhabdoviridae 3亞科、7屬 ******陽光病毒科 Sunviridae 1屬 ******新城蚊子病毒科 Xinmoviridae 1屬 ****允常病毒綱 Yunchangviricete 1目 *****勾踐病毒目 Goujianvirales 1科 ******越病毒科 Yueviridae 1屬 ***複雜病毒亞門 Polyploviricotina 2綱 ****艾略特病毒綱 Ellioviricetes 1目 *****布尼亞病毒目 Bunyavirales 12科 ******沙狀病毒科 Arenaviridae 4屬 ******甲殼類林肯病毒科 Cruliviridae 1屬 ******費莫病毒科 Fimoviridae(無花果花葉病毒科)1屬 ******漢坦病毒科 Hantaviridae 4亞科 ******利什曼原蟲布尼亞病毒科 Leishbuviridae 1屬 ******多足類湖北病毒科 Mypoviridae 1屬 ******內羅病毒科 Nairoviridae 7屬 ******泛布尼亞病毒科 Peribunyaviridae 4屬 ******幻影病毒科 Phasmaviridae 6屬 ******白纖病毒科 Phenuiviridae 20屬 ******番茄斑萎病毒科 Tospoviridae 1屬 ******武漢蜈蚣病毒科 Wupedeviridae 1屬 ****流感病毒綱 Insthoviricetes 1目 *****分割病毒目 Articulavirales 2科 ******羅非魚病毒科 Amnoonviridae 1屬 ******正粘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 7屬 **小 RNA 病毒超群門 Pisuviricota 3綱 ***雙鏈-小雙節 RNA 病毒綱 Duplopiviricetes 1目 ****雙鏈RNA病毒目 Durnavirales 5科 *****混合病毒科 Amalgaviridae 2屬 *****彎曲病毒科 Curvulaviridae 1屬 *****低毒性病毒科 Hypoviridae 1屬 *****分體病毒科 Partitiviridae 5屬、15種 *****小雙節病毒科 Picobirnaviridae 1屬 ***小南巢狀病毒綱 Pisoniviricetes 3目 ****網巢病毒目 Nidovirales(巢狀病毒目)8亞目 *****深海病毒亞目 Abnidovirineae 1科 ******深海病毒科 Abyssoviridae 1亞科 *****亞目 Arnidovirineae 4科 ******動脈炎病毒科 Arteriviridae 6亞科 ******科 Cremegaviridae 1亞科 ******科 Gresnaviridae 1亞科 ******科 Olifoviridae 1亞科 *****冠狀病毒亞目 Cornidovirineae 1科 ******冠狀病毒科 Coronaviridae 2亞科 *****海洋病毒亞目 Mesnidovirineae 2科 ******科 Medioniviridae 2亞科 ******中等巢狀病毒科 Mesoniviridae 1亞科 *****亞目 Monidovirineae 1科 ******科 Mononiviridae 1亞科 *****亞目 Nanidovirineae 2科 ******科 Nanghoshaviridae 1亞科 ******科 Nanhypoviridae 1亞科 *****桿狀網巢病毒亞目 Ronidovirineae 2科 ******真桿狀網巢病毒科 Euroniviridae 2亞科 ******桿狀網巢病毒科 Roniviridae 1亞科 *****亞目 Tornidovirineae 1科 ******科 Tobaniviridae 4亞科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目 Picornavirales 8科 *****杯狀病毒科 Caliciviridae 11屬 *****雙順反子病毒科 Dicistroviridae 3屬 *****傳染性軟腐病病毒科 Iflaviridae 1屬 *****海洋 RNA 病毒科 Marnaviridae 7屬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68屬 *****多順反子類小 RNA 病毒科 Polycipiviridae 3屬 *****伴生豇豆病毒科 Secoviridae 1亞科、5屬、1種 *****紅火蟻病毒科 Solinviviridae 2屬 ****南方菜豆花葉病病毒目 Sobelivirales 3科 *****囊孢蟲RNA病毒科 Alvernaviridae 1屬 *****杯狀 RNA 病毒科 Barnaviridae 1屬 *****南方菜豆花葉一品紅病毒科 Solemoviridae 4屬、7種 ***星狀-馬鈴薯病毒綱 Stelpaviricetes 2目 ****馬鈴薯病毒目 Patatavirales 1科 *****馬鈴薯 Y 病毒科 Potyviridae 12屬、3種 ****星狀病毒目 Stellavirales 1科 *****星狀病毒科 Astroviridae 2屬 **雙 RNA 病毒科 Birnaviridae 7屬 **複製酶置換四體病毒科 Permutotetraviridae 1屬 **葡萄孢菌病毒屬 Botybirnavirus 1種 *副RNA病毒界 Pararnavirae 1門 **酶錄轉逆病毒門 Artverviricota 1綱 ***逆轉錄病毒綱 Revtraviricetes 2目 ****布隆伯病毒目 Blubervirales 1科 *****嗜肝 DNA 病毒科 Hepadnaviridae 5屬 ****反轉錄病毒目 Ortervirales 5科 *****貝勒-保羅病毒科 Belpaoviridae 1屬 *****花椰菜花葉病毒科 Caulimoviridae 11屬 *****轉座病毒科 Metaviridae 2屬 *****偽病毒科 Pseudoviridae 3屬、1種 *****逆轉錄病毒科 Retroviridae 2亞科 *多真菌病毒科 Polymycoviridae 1屬 *小節肢動物病毒科 Sarthroviridae 1屬 *菸草壞死衛星病毒屬 Albetovirus 3種 *綠蘿衛星病毒屬 Aumaivirus 1種 *黍花葉衛星病毒屬 Papanivirus 1種 *菸草花葉衛星病毒屬 Virtovirus 1種 ===核酶病毒域 Ribozyviria=== *三角病毒科 Kolmioviridae 8屬 ===多變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域 Varidnaviria=== 包含2界 *班福病毒界 Bamfordvirae 2門 **核質病毒門 Nucleocytoviricota 2綱 ***巨病毒綱 Megaviricetes 3目 ****藻類病毒目 Algavirales 1科 *****藻類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 Phycodnaviridae 6屬 ****模擬病毒目 Imitervirales 1科 *****擬菌病毒科 Mimiviridae 2屬 ****PIMAS病毒目 Pimascovirales 3科 *****囊泡病毒科 Ascoviridae 2屬 *****虹彩病毒科 Iridoviridae 2亞科 *****馬賽病毒科 Marseilleviridae 1屬、2種 ***痘疹病毒綱 Pokkesviricetes 2目 ****阿福病毒目 Asfuvirales 1科 *****非洲豬瘟病毒科 Asfarviridae 1屬 ****克希特恩病毒目 Chitovirales 1科 *****痘病毒科 Poxviridae 2亞科 **質粒前體病毒門 Preplasmiviricota 2綱 ***獨特病毒綱 Maveriviricetes 1目 ****依賴病毒目 Priklausovirales 1科 *****大病毒依賴科 Lavidaviridae 2屬 ***聚整合轉座子病毒綱 Polintoviricetes 1目 ****正聚整合轉座子病毒目 Orthopolintovirales 1科 *****腺整合轉座子病毒科 Adintoviridae 2屬 ***保護病毒綱 Tectiliviricetes 4目、1科 ****塔鐘病毒目 Belfryvirales 1科 *****塔螺病毒科 Turriviridae 1屬 ****卡拉馬病毒目 Kalamavirales 1科 *****復層噬菌體科 Tectiviridae 5屬 ****羅韋病毒目 Rowavirales 1科 *****腺病毒科 Adenoviridae 6屬 ****比尼亞病毒目 Vinavirales 1科 *****覆蓋噬菌體科 Corticoviridae 1屬 ****奧托呂科斯病毒科 Autolykiviridae 2屬 *海爾維蒂病毒界 Helvetiavirae(瑞士病毒)1門 **分隔病毒門 Dividoviricota 1綱 ***萊塞病毒綱 Laserviricetes 1目 ****西班牙鹽盒菌病毒目 Halopanivirales 3科 *****病毒科 Matshushitaviridae 1屬 *****病毒科 Simuloviridae 1屬 *****球脂狀病毒科 Sphaerolipoviridae 1屬 ===地位未定種類=== 地位未定綱: *納爾達病毒綱 Naldaviricetes 1目、1科 **勒乏病毒目 Lefavirales 3科 ***桿狀病毒科 Baculoviridae 4屬 ***肥大唾腺炎病毒科 Hytrosaviridae(線頭病毒科)2屬 ***裸桿狀病毒科 Nudiviridae 4屬 **線極病毒科 Nimaviridae 1屬 地位未定科: *阿爾法衛星病毒科 Alphasatellitidae 3亞科 *瓶狀病毒科 Ampullaviridae 1屬 *指環病毒科 Anelloviridae 31屬 *鱷梨日斑類病毒科 Avsunviroidae 3屬 *雙尾病毒科 Bicaudaviridae 1屬 *棒狀病毒科 Clavaviridae 1屬 *芬蘭湖病毒科 Finnlakeviridae 1屬 *微小紡錘形噬菌體科 Fuselloviridae 2屬 *球狀病毒科 Globuloviridae 1屬 *滴狀病毒科 Guttaviridae 2屬 *嗜鹽紡錘形噬菌體科 Halspiviridae 1屬 *卵形病毒科 Ovaliviridae 1屬 *芽生噬菌體科 Plasmaviridae 1屬 *多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 Polydnaviridae 2屬 *帶球病毒科 Portogloboviridae 1屬 *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科 Pospiviroidae 5屬 *嗜熱圈形病毒科 Spiraviridae 1屬 *奇古菌紡錘形噬菌體科 Thaspiviridae 1屬 *番茄曲葉衛星病毒科 Tolecusatellitidae 2屬 地位未定屬: *溝鞭藻 DNA 病毒屬 Dinodnavirus 1種 *壺菌病毒屬 Rhizidiovirus 1種 ==亞病毒因子(Subviral Agents)== ===衛星(Satellites)=== * 衛星病毒 Satellite virus ** 單鏈核糖核酸衛星病毒 Single-stranded RNA satellite virus ** 雙鏈 DNA 衛星病毒 Double-stranded DNA satellite virus **未定屬 *Satellite nucleic acid **Single-stranded satellite DNA **Double-stranded satellite RNA **Single-stranded satellite RNA **RNA satellite **未定屬 ===類病毒(Viroids)=== *Pospiviroidae **Pospiviroid **Hostuviroid **Cocadviroid **Apscaviroid **Coleviroid **未定屬 *Avsunviroidae **Avsunviroid **Pelamoviroid **Elaviroid *未定科 ===朊毒體(Prions)=== *Mammal-prion *Fungi-prion ===干擾缺損病毒(Defective Interfering)=== * 缺損干擾 RNA Defective Interfering RNA * 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 == 參考文獻 == Category:生物分類 Category:界級分類學列表
默冬章
默冬章(Metonic cycle或enneadecaeteris,後者源自,意思就是19)是月球的月相在大約19年的週期,於一年的同一天重現。它的重現並不是很完美,定義約為235個朔望月。精確觀測顯示,它比19個回歸年長1小時27分33秒。雅典的默冬透過對第3年、6年、8年、11年、14年、17年和19年有13個月是長年的巴比倫曆和希伯來陰陽曆的研究,判斷其週期為6,940天整數日。公元前432年,默冬在古希臘雅典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宣佈發現19年的週期。但在公元前432年或以前,美索不達米亞的居民已經知道這種週期,並且作為他們自己標準的歷法週期。利用這個整數,有助於構建農曆。 在中國古代,類似的概念為章,也就是農曆19年7閏的法則;己知之最早曆法古六曆,皆採用十九年七閏法。在玄始曆與大明曆以前,兩者的章幾乎相同。 中國一直到玄始曆與大明曆才廢除19年7閏的章法 卷一百五:古今歷積年及章率 《梁趙歷》上元甲寅,至今六萬一千七百四十算上。 元法四十三萬二千,紀法七萬二千,蔀法七千二百,章歲六百,章月七千四百二十一(亦曰時法),章閏二百二十二,。 == 在傳統曆法中的應用 == 傳統上,對巴比倫曆和希伯來曆的陰陽曆而言,第3年、第6年、第8年、第11年、第14年、第17年和第19年是默冬章中有13個月的長年。這個週期構成了希臘曆和希伯來曆的基礎,用於每年計算復活節的日期。 巴比倫人從西元前六世紀後期開始採用19年的週期,這是猶太王國被巴比倫囚虜的時代。在埃及,為了預測尼羅河的洪水氾濫,他們採用陽曆;以色列民族寧願遵守季節性事件的農曆,他們將的那個月訂為新年度的第一個月(出埃及記 9:31, 12:1-2),需要週期性的閏月。當他們測量月球相對於恆星的運動時,235:19的關係最初可能指的是恆星年,而不是各種曆法中使用的回歸年。 根據李維,羅馬國王努瑪·龐皮留斯(西元前753-673 年)插入閏月的規則是"在第20年,從那時開始,太陽落下的位置應該回到開始時的同一天。" Livy, Ab Urbe Condita, I, XIX, 6.。由於"第20年"是"第1年"之後的19年,這似乎表明努瑪的曆法中應用了默冬章的週期。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報導說,阿波羅每19年會造訪超級寶庫一次Diodorus Siculus, Bibl. Hist. II.47.。 默冬章(19年)是陰陽曆週期,與76年的卡里普斯週期類似Nothaft (2012) 168。在儒略曆中應用的一個重要例子是19年的農曆週期,但實際上只應用了一個默冬結構Mc Carthy & Breen (2003) 17,在後續的世紀,卡里普斯發展了4個19年週期的卡里普斯週期,其週期為76年,平均年常為365.25天。在安提基特拉機械中實現了默冬章的迴圈,為以默冬章為基礎的行事曆盛行,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證據。 大約在西元260年,亞歷山大的是第一位使用這種計算器確定復活節所在星期天的人,他在西元268年成為老底嘉(Laodicea)的主教Declecq (2000) 65-66。然而,它是後來但略有不同的默冬19年月球週期版本,最終成為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和是比德製作復活節表的基本結構,至少直到1582年,儒略曆被格里曆取代之前,在整個基督教世界盛行很長一段時間Declercq (2000) 66。 是基於19年默冬章週期的萬年曆;它也被稱為符文規杖 (Rune staff)或符文年鑑 (Runic Almanac)。這種曆法不依據回歸年或閏年來維繫,它是在每年年初透過觀察冬至後的第一個滿月來確定。這是已知最古老,也是中世紀唯一的,據信可以追溯到13世紀。 19世紀中期建立的巴哈伊曆法也是以19年為週期。 在中國傳統的農曆,從已知的第一個古代曆法就開始使用了默冬章。默冬章一直使用到5世紀才被更精確的週期取代。 == 數學基礎 == 人們認識到回歸年對農業的重要性,比採用農曆月份來計時要晚得多。然而,人們也認識到這兩者在很段的時間跨度內是不容易協調的。因此考慮了較長的時間間隔,並發現默冬章是相當好,但還不是完美的架構。現在所接受的值是: :235個朔望月(月相) = 6,939.688日(默冬章的定義) :19個回歸年 = 6,939.602日 一個默冬章的週期,兩者的差值為0.086日,這意味著在十幾次的週期之後,天文資料和計算之間將有整整一天的延遲。實際的誤差是每219年差一天,即每一天的誤差是百萬分之12.4。然而,也有其它的週期與默冬章非常接近: :254個恆星月(軌道週期) = 6,939.702日 :255個交點月(月球交點) = 6,939.1161日 :20.021 食年(40個食季) = 6,939.55944日 由於接近255個交點月(大約超過半天),默冬章也是一個交食週期,但只能持續4或5個週期。是默冬章的(47個月,3.8年),它大約重複20到25個週期。 這種迴圈似乎是種巧合。月球繞地球的軌道和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週期被認為是獨立的,沒有任何已知的物理共振。非巧合的一個例子是水星的軌道,有著3:2的自旋軌道共振。 陰曆一年為12個朔望月,約為354天;比365天的陽曆短少約11天。 因此,當陰曆年和陽曆年之間的差異超過一整個朔望月時,就需要插入一個完整的月("閏月"),也就是置閏。雅典人起初似乎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來插入第13個月;什麼時候新增一個月的問題是由官員決定的。默冬章的發現使他們有可能提出一種規則的置閏方案。巴比倫人似乎在西元前500年左右提出了這樣的方案,因此是早在默冬之前。 == 更多細節 == 兩個與默冬章相關但不太準確的子週期: * 8年 = 99個朔望月 (一個奧克東週期) 誤差1.591日;即5年有一日的誤差。 * 11年 = 136個朔望月,誤差大約1.504日,也就是每7.3年誤差一日。 將11年的的週期與19年默冬章適當的結合起來,就有可能產生更加精確的週期。例如,經由簡單的算術表明: * 687 回歸年 = 250,921.39日; * 8,497 朔望月 = 250,921.41日 這使得687年的誤差只有半小時(平均一年只差2.5秒),然而這取決於回歸年與朔望月的長期變化組合。 在默冬的時代,尚未發現歲差,所以他尚不知道恆星年(現在是365.256363日)和回歸年(現在是365.242190日)的差別。大多數的曆法,例如常用的格里曆,都是以回歸年為基礎,每年都維持相同的日曆時間。 == 相關條目 == *(古代的8年週期) * 卡利皮奇週期(西元前330年使用的76年週期) * (西元前2世紀的304年週期) * 沙羅週期(食的週期) * 阿提卡曆和 * 農曆 * 希伯來曆 * * 儒略日 * 復活節的計算 == 註解 == == 參考資料 == * Mathematical Astronomy Morsels, Jean Meeus, Willmann-Bell, Inc., 1997 (Chapter 9, p. 51, Table 9. A Some eclipse Periodicities) * C. Philipp E. Nothaft (2012) Dating the Passion (The Life of Jesus and the Emergence of Scientific Chronology (200-1600), Leiden ) * Daniel P. Mc Carthy & Aidan Breen (2003) The ante-Nicene Christian Pasch De ratione paschali (The Paschal tract of Anatolius, bishop of Laodicea): Dublin () * Georges Declercq (2000) Anno Domini (The Origins of the Christian Era): Turnhout () == 外部連結 == * *Eclipses, Cosmic Clockwork of the Ancients Category:古希臘天文學 Category:天文學的時間 Category:週期性現象 Category:曆法
阿那克薩哥拉
阿那克薩哥拉(,),伊奧尼亞人,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他首先把哲學帶到雅典,影響了蘇格拉底的思想。Russell,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p.81. == 生平 == 阿那克薩哥拉約在公元前500年出生於士麥拿附近,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是他的門生,20多歲時,他由伯里克利帶到雅典,在雅典居住了30多年(約前462至前432)。雅典人相信天體是眾神,阿那克薩哥拉的天文學說違背了他們的信仰,被控告不敬神,Hall:《期望中國》,頁46-47。可能一度收監,由伯里克利救出,返回伊奧尼亞建校教學,享年72。Russell,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p.79;Hall:《期望中國》,頁48。 ==思想== 阿那克薩哥拉以「精神」(智性)的概念解釋自然變化,「精神」超然獨立,純淨無瑕,引發變化。他發展了色諾芬尼的見解,後者聲稱 神 的心靈是形成秩序的主因。太初的混沌分成冷的迷霧和暖的以太,冷霧形成水、木、石等。生命的「種子」由水載送至地,動物從濕暖的泥土中長出來。Hall:《期望中國》,頁46;黃正謙:《東海西海「心」「理」相通》,頁123-124。 阿那克薩哥拉認為,自然界有熱和冷、濕和乾、白和黑等不同的「質」,每一件物件,都含有各種不同的「質」,按不同比例混和,就是雪也有少許的「黑」;Hall:《期望中國》,頁46-47;Russell,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p.80。何種「質」佔有優勢,決定物件的性質,例如比較一棵樹和一座燈柱,火要更為熱些、乾些。變化就是各種「質」比例的變更。Hall:《期望中國》,頁47。物件並無所謂「生成和消滅」,實際上只有結合和分解。汪子嵩等:《希臘哲學史》第二卷,頁206。時空是無限可分的,萬物也可以無限地被分割。Hall:《期望中國》,頁47;Russell,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p.80。 天文學方面,阿那克薩哥拉主張機械宇宙論,瞭解到離心力,陳康:《陳康:論希臘哲學》,頁445。指出天體是藉助其迴圈運動的速度,懸浮在空中的石頭,否定天體是神祇的信仰。他發現太陽和星星都是赤熱的石塊,星星只因太遙遠,熱力不能傳到地面;他又發現月亮是土,比太陽接近地面,上面有山嶽,本身無光,月光是由太陽而來。Russell,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p.80;陳康:《陳康:論希臘哲學》,頁446。 在解剖學方面,他對動物進行解剖,對大腦的解剖結構有一定認識,並且發現魚用鰓呼吸。W. C. 丹皮爾:《科學史》,頁37。 ==註釋== == 參考書目 == *陳康:《陳康:論希臘哲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David L. Hall(郝大維)& Roger T. Ames(安樂哲)著,施忠連等譯:《期望中國——對中西文化的哲學思考》(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 *汪子嵩等:《希臘哲學史》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黃正謙:《東海西海「心」「理」相通——中西文化比較通釋》(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2)。 *Bertrand Russell(羅素),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London: Unwin Paperbacks, 1979). *W. C. 丹皮爾:《科學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梯利:《西方哲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外部連結== *Bertrand Russell(羅素):《西方哲學史》,第一篇第八章「阿那克薩哥拉」 Category:古希臘哲學家 Category:前蘇格拉底哲學家 Category:餓死者 Category:古希臘物理學家 Category:前5世紀古希臘人
維基百科列表索引
列表索引,列舉各種列表以方便快速找尋資料。列表的排序參考杜威十進位制圖書分類法。 == 總類 == * 學術領域大綱 * 歷史年表 * 曆法列表 * 未解決問題列表 *世界之最列表 *杜威十進點陣圖書分類法列表 == 哲學與心理學 == * 主義列表 * 哲學家列表 * 心理學家列表 *政治意識形態列表 **意識形態符號 *哲學概念列表 *謬誤列表 == 宗教 == *宗教人口列表 *被神化的人列表 *主要宗教創始人列表 === 道教和中國民間信仰 === * 道教人物列表 * 道教歷代龍虎山天師列表 * 中國民間宗教神祇列表 * 關帝廟列表 === 基督教和天主教 === * 歷任教宗列表 * 中國籍天主教主教列表 * 香港基督教教會列表 * 聖經漢語譯本用語對照表 * 聖經漢語譯本列表 * 基督教教派列表 === 伊斯蘭教 === *十二伊瑪目列表 *伊斯蘭教詞彙列表 *真主的九十九個尊名 === 佛教 === *佛教用語列表 *佛陀名號列表 === 神話 === * 傳說生物列表 * 埃及神話人物列表 *神話列表 *中國神話人物列表 *希臘神祇及神話人物列表 == 社會科學 == === 教育 === * 世界大學列表 ** 愛爾蘭大學列表 ** 澳大利亞大學列表 ** 德國大學列表 ** 俄羅斯大學列表 ** 法國大學列表 ** 荷蘭大學列表 ** 韓國大學列表 ** 加拿大大學列表 ** 美國大學列表 ***俄亥俄州學院和大學列表 ** 日本大學列表 ** 臺灣大專院校列表 *** 臺北市高階中學列表 *** 高雄市中等學校列表 ** 西班牙大學列表 ** 香港大學列表 *** 香港大專院校校長列表 ** 澳門大學列表 ** 新加坡大學列表 ** 紐西蘭大學列表 ** 義大利大學列表 ** 英國大學列表 ** 中國大學列表 *** 中國國立大學列表 (1911年至1949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重點大學列表 === 體育 === * 國際體育組織 * 世界體育競賽列表 ** 法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冠軍 * 體育聯盟列表 * 體育運動列表 ** 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獲得者列表 ** 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列表 * 棒球術語列表 * 游泳世界紀錄列表 * 田徑世界紀錄列表 * 國家足球佇列表 * 足球俱樂部列表 ** 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列表 **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列表 * 吉祥物 ** 奧林匹克運動會吉祥物列表 **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吉祥物列表 *勞倫斯終身成就獎 === 民族 === * 世界民族列表 ** 中國民族列表 **臺灣民族 *無國家民族 === 飲食與烹飪 === * 雞尾酒列表 * 香草和調味品列表 *煙肉食品列表 * 植物油列表 * 蛋糕列表 * 麵包列表 *米其林餐廳列表 *植物調味料列表 *水果列表 *蔬菜列表 *大田作物列表 * 酒精飲料列表 === 社會學 === * LGBT用語 * 著名同性戀和雙性戀人士列表 * 生活型態列表 * 顏色絲帶列表 ==== 傳播 ==== * 電視臺列表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視臺列表 * 無綫電視節目列表 * 臺灣電視臺列表 * 臺灣廣播電臺列表 * 中國大陸報紙列表 * 香港報紙列表 * 澳門報紙列表 * 臺灣報紙列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社列表 * 國際電話區號列表 * 中國大陸電話區號 === 經濟與金融 === * 流通貨幣列表 * 公司列表 ** 汽車生產廠商列表 ** 汽車品牌列表 ** 連鎖超市列表 ** 中國公司列表::分類:中國公司列表 ** 新加坡公司列表::分類:新加坡公司 *古典經濟學家列表 *按市值排列的上市公司列表 *世界最古老的公司列表 *財富世界500強 === 交通運輸 === ====公路==== * 中華民國高速公路列表 * 臺北市主要道路列表 * 中國國道列表 ====橋樑==== * 臺北市聯外橋樑列表 *天津海河橋樑列表 *香港跨海大橋列表 *世界大橋列表 *世界懸索橋列表 *世界拱橋列表 *世界斜拉橋列表 *世界隧橋列表 ====鐵路==== * 中國鐵路線路列表 * 臺灣鐵路路線列表 * 鐵路事故列表 *上海地鐵車站列表 *港鐵車站列表 *倫敦車站群 *中國內燃機車列表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世界城市軌道交通年乘客量列表 *軌距轉換列表 ====航空==== * 民用飛機列表 * 民用航空管理部門列表 * IATA機場程式碼 * 商業客機事故列表 * 軍用飛機空難列表 * 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空難列表 *最繁忙客運航空線列表 ====航海==== *港口列表 *世界集裝箱吞吐量最大港口列表 *世界貨物吞吐量最大港口列表 ==== 其它 ==== *F1世界車手冠軍列表 *華人車手列表 *國際空間站載人發射任務列表 *港鐵巴士路綫列表 *太空梭任務列表 === 政治 === ====人物 ==== * 領袖列表 * 各年齡國家領導人列表 * 歷年各國領導人列表 *現任主權君主列表 * 革命家列表 * 中華民國領導人列表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列表 * 黨和國家領導人 ** 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列表 * 大韓民國總統列表 * 印度總統列表 * 印度總理列表 * 伊拉克總統列表 * 美國總統列表 * 英國首相列表 ** 英國政治人物香港譯名列表 * 俄羅斯(包括蘇聯)歷代領袖列表 * 烏克蘭總統列表 * 德國總統列表 * 德國總理列表 * 愛爾蘭總統列表 * 荷蘭首相列表 * 哥倫比亞總統列表 * 巴西總統列表 * 印度尼西亞總理列表 ====組織==== *流亡政府 *前統治家族首領列表 *各國執政黨列表 * 政黨列表 ** 各國共產黨列表 ** 中國政黨列表 **最大政黨列表 * 聯合國成員國列表 * 聯合國機構列表 * 國際組織列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國際公約 * 國際學術會議列表 * 非營利組織列表 * 人道及和平組織列表 *各國政體列表 *活躍分離主義運動列表 *條約列表 *私人國家列表 ====其它==== * 旗幟列表 **國旗列表 *國徽列表 *旗幟學用語 *世界主權爭端領土列表 === 法律 === * 臺灣法律列表 * 犯罪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列表 === 軍事 === ====戰事==== *戰爭列表 **中國戰爭列表 * 戰役列表 * 中國戰爭列表 * 抗日戰爭主要戰役列表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列表 ** 美國陸軍參與的二戰戰役 * 百年戰爭年表 *軍事戰術列表 *進行中武裝衝突列表 ====軍事人物==== * 中華民國上將列表 * 中華民國江山籍將領列表 *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正戰區級以上將領列表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列表 * 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模範和特等功臣名單 *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軍區司令員年表 * 美國現役上將列表 * 美國陸軍現役中將列表 * 蘇聯元帥列表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指揮官列表 ====兵器==== *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列表 * 英國海軍戰列艦列表 * 美國海軍戰列艦列表 * 德國戰列艦列表 * 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 *美國對臺軍售列表 *各國軍隊制式步槍列表 *軍事技術與裝備列表 *火炮列表 ====組織及戰鬥序列==== * 軍事組織列表 * 美國陸軍部佇列表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編制序列 * 中國工農紅軍戰鬥序列 * 蓋茨堡邦聯軍戰鬥序列 * 朝鮮戰爭部佇列表 * 長津湖戰役參戰部隊序列 == 語言 == *語言系屬分類 *語系列表 * 語言學家列表 * 音韻學家列表 * 語言列表 ** 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 ** 官方語言列表 ** 漢語方言列表 **ISO 639 * 滅亡語言列表 * 文字列表 * 中文姓氏列表 *馬來語稱謂列表 ** 常用姓氏列表 * 字母 ** 阿拉伯字母 ** 韓語字母 ** 日語字母(參看假名) ** 西裡爾字母 ***Unicode中的西里爾字母 *** 蒙古語字母 ** 希伯來語字母 ** 希臘字母 ** 烏加里特語字母 ** 僧伽羅語字母 ** 拉丁字母 *** 衍生拉丁字母 *** 挪威語字母 *** 瑞典語字母 *** 丹麥語字母 *** 冰島語字母 *** 德語字母 *** 西班牙語字母 *** 土耳其語字母 *** 世界語字母 ** 北約音標字母 ** 格拉哥里字母 ** 腓尼基字母 *加汀納符號表 *母音列表 *子音列表 *常用詞表 **多爾戈波爾斯基詞表 **萊比錫—雅加達詞表 **斯瓦迪士核心詞列表 *繁簡轉換 **繁簡轉換一對多列表 **簡繁轉換一對多列表 == 自然科學 == * 科學家列表 * 發明家列表 * 中國科學院院士列表 * 效應列表 === 數學 === *數表 * 數學家列表 * 積分表 *梅森素數與完全數集合 *質數列表 *級數列表 *素紐結列表 * 統計學主題列表 * 數學相關主題列表 * 曲線列表 * 數論主題列表 *數學定理列表 *導數列表 *數學常數 *數學符號表 *函式列表 *公理列表 *整除規則 *正多面體列表 === 天文學 === *天文學綱要 *宇宙年表 *天文臺列表 * 天文學家列表 * 星座列表 ** 按面積排列 * 恆星列表 ** 按距離排列 ** 按視星等排列 * 星座恆星列表 * 太陽系天體列表 ** 太陽系天體質量列表 ** 太陽系天體半徑列表 * 衛星發現時間列表 * 太空人列表 * 彗星列表 ** 週期彗星列表 *小行星列表 * 行星列表 * 梅西耶天體列表 * NGC天體列表 * IC天體列表 * 月球環形山列表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 太陽系流體靜力平衡天體列表 === 物理 === * 物理學家列表 * 物理學定律列表 * 物理學常量 *換算係數列表 * 國際標準基準單位 * 國際標準匯出單位 *物理符號表 *相態列表 *物理常數 *折射率列表 *經典物理術語 *轉動慣量列表 *粒子列表 *準粒子列表 *介子列表 * 重子列表 === 化學 === *化學反應列表 *化學大綱 *化學術語詞彙表 * 化學家列表 * 元素週期表 * 元素列表 **化學元素髮現年表 **元素氧化態列表 **元素密度列表 **元素沸點列表 **元素熔點列表 * 相對原子質量表 * 同位素列表 * 化學品列表 ** 無機化合物列表 *** 無機酸列表 ** 有機化合物列表 *星際分子列表 *基態原子電子組態列表 *同位素列表 *單質電阻率列表 *溶解度表 *共沸物列表 *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 *劇毒化學品名錄 *強酸列表 === 地質 === * 地質年代表 * 中國地層順序表 * 地震列表 *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列表 * 世界地質公園列表 *地球的地殼元素丰度列表 *礦物列表 *岩石列表 *板塊列表 *火山列表 === 生物學 === * 生物分類總表 * 微生物分類表 ** 古菌分類表 ** 細菌分類表 ** 病毒分類表 **病毒種類列表 ** 立克次氏體列表 ** 支原體列表 ** 放線菌列表 *原生生物分類表 * 真菌分類表 *藻類分類表 * 生物基本主題列表 * 臺灣保育物種列表 *成人身體細胞型別列表 *染色體數目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已測序的生物 **已測序真核生物基因組列表 **已測序植物基因組列表 **已測序古菌基因組列表 *瀕危物種列表 ==== 動物 ==== * 動物分類表 ** 昆蟲分類表 ** 魚類分類表 ** 兩棲動物分類表 **爬行動物分類表 ** 哺乳動物分類表 **鳥類分類系統 ***鳥類傳統分類系統 ***鳥類DNA分類系統 ***鳥類全基因組測序分類系統 * 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 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 中國特有鳥種列表 * 已滅絕動物列表 *野外滅絕動物列表 ==== 植物 ==== * 植物分類表 (NCBI) *被子植物APG分類法 **被子植物APG IV分類法 *木材列表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 應用科學 == * 新興技術列表 === 醫學 === *解剖學治療學及化學分類系統 * 醫學家列表 * 藥物列表 ** 合成藥物列表 ** 中藥列表 **分類藥物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 **世界衛生組織兒童基本藥物標準清單 *恐懼症列表 *人體骨骼列表 *人體器官列表 *處方縮寫詞列表 * 疾病列表 * 艾滋病知名患者列表 * SARS殉職醫護名單 === 工程 === ==== 計算機 ==== * 資料結構列表 * 程式設計語言列表 * 作業系統列表 *Linux發行版列表 * 圖形檔案格式列表 * 網路協議列表 *彙編器列表 * MS-DOS命令列表 * 計算機軟體列表 * 軟體工程主題列表 * 密碼學主題列表 * 被中國大陸封鎖網站列表 * 內容管理系統列表 * 埠列表 *檔案系統列表 * 檔案格式列表 **壓縮檔案格式列表 **圖形檔案格式列表 * 頂級域名列表 * 開放原始碼軟體列表 * 情報檢索系統 * 中文輸入法列表 * Intel 微處理器列表 * 最受歡迎網站列表 *電腦裝置頻寬列表 *行動軟體發行平臺列表 *電腦硬體製造商列表 *IP協議號列表 *TCP/UDP埠列表 *網際網路頂級域列表 *已分配的/8 IPv4地址塊列表 ===其他=== *機器人名人堂 === 建築 === * 建築師列表 * 中國博物館列表 *香港博物館列表 * 中國寺院列表 * 中國園林列表 * 古塔列表 *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列表 *最高建築及結構物列表 *摩天大樓列表 * 紐約市摩天大樓列表 == 藝術與休閒 == === 美術 === * 顏色列表 *中國傳統色彩 === 雕塑 === * 雕塑家列表 * 日本國寶雕刻列表 === 書畫 === * 畫家列表 * 繪畫術語 *最昂貴畫作列表 * 漫畫家列表 ** 中國漫畫家列表 * 書法家列表 === 表演藝術 === * 音樂 **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 指揮家列表 ** 演奏家列表 ** 樂器列表 ** 管弦樂團列表 ** 音樂術語列表 ** 音樂節列表 ** 音樂廳列表 ** 1949年前的中文校歌 **音樂唱片銷售認證列表 **音程列表 * 舞蹈 ** 舞蹈家列表 * 戲劇 ** 能劇現行劇目列表 ==== 電視節目 ==== * 漫畫改編的電視劇列表 * 加拿大電影片道列表 * LGBT相關電視節目列表 ==== 電影 ==== *電影公司列表 * 電影獎列表 * 電影型別列表 * 電影目錄 ** 動畫電影列表 ** 按國家/地區 *** 香港電影列表 *** 美國電影列表 *** 伊朗電影列表 *** 韓國電影列表 *** 墨西哥電影列表 *** 挪威電影列表 *** 蘇聯電影列表 *** 瑞典電影列表 *** 土耳其電影列表 ** 按型別 *** 動畫長片列表 **** 日本動畫列表 (2010年代) ** 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 ** 迪士尼未來新片列表 ** 華特迪士尼影片 ** 華特迪士尼影片(大陸) ** 試金石影片 ** 好萊塢影片(狹義) ** LGBT相關電影列表 ** 精神疾患相關電影列表 * 導演列表 === 娛樂與休閒 === *臺灣觀光景點列表 *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香港旅遊景點列表 * 遊戲列表 * 中國傳統遊戲列表 * 抽象策略遊戲列表 * 播棋類遊戲列表 ==== 動漫 ==== * 動畫列表 * 動畫劇集列表 * 日本動畫列表 * 日本動畫列表 (五十音順) * 日本動畫列表 (英譯) * 日本漫畫列表 * 神奇寶貝全國圖鑑列表 ** 神奇寶貝城都聯盟列表 ** 豐緣聯盟列表 ** 神奧聯盟列表 * 中國漫畫列表 * 中國動畫列表 * 香港漫畫列表 *動畫術語列表 *日本動漫迷使用術語列表 *日式動畫系列的總集數列表 ==== 電子遊戲 ==== * 電子遊戲列表 ** 電子遊戲公司列表 * 遊戲機列表 * 十八禁遊戲列表 * FC遊戲 * Wii遊戲列表 * 桌上角色扮演遊戲列表 * 拳皇人物列表 *現代藝術博物館電子遊戲館藏列表 *遊戲開發者選擇獎年度遊戲 *暢銷電子遊戲列表 *暢銷電子遊戲系列列表 *電子遊戲術語列表 == 文學 == * 茶學文獻列表 * 四大名著人物列表: **西遊記人物列表 ** 紅樓夢人物列表 ** 水滸傳角色列表 ** 三國演義角色列表 *紅樓夢抄本列表 * LGBT虛構角色列表 * 作家列表 ** 中國大陸兒童文學作家列表 *** 香港兒童文學作家列表 * 小說家列表 *世界報20世紀百大書籍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列表 == 歷史、地理與傳記 == === 歷史 === 中國 *中國政權列表 *中國宰相列表 * 中國歷史事件列表 * 中國年號列表 * 中國君主列表 *周朝諸侯國列表 * 秦國君主列表 * 孔子弟子列表 * 古代武將列表 * 三國時期人物列表 * 明朝藩王列表 * 明朝七卿年表 * 明朝內閣輔臣年表 * 明朝解元列表 * 清朝解元列表 * 清朝大學士列表 *中國清末革命團體列表 *中國朝貢國列表 *中國共和政體地方政權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締的秘密結社政權列表 *中國共產黨政治運動列表 臺灣 * 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列表 * 清代臺灣民變列表 * 臺灣知府列表 * 青天白日勳章授勳人員列表 * 鄭成功徵臺部將列表 * 高雄市日治時期建築列表 日本 * 日本天皇列表 * 日本戰爭暴行列表 * 日本令制國列表 * 日本幕末人物列表 * 日本年號列表 其他 * 已滅亡國家列表 *歷史上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列表 *社會主義國家列表 * 古羅馬人列表 * 埃及法老列表 * 俄國君主列表 * 英國君主列表 * 法國君主列表 * 拜占庭皇帝列表 *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列表 * 奧斯曼帝國蘇丹列表 * 無神論者列表 * 歷年逝世人物列表 * 美國人列表 * 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列表 * 災害列表 * 革命和叛亂列表 * 曼哈頓計劃年表 * 遙遠未來的時間線 *帝國列表 *最大帝國列表 *各國建國時間列表 *世界殖民地獨立時間列表 === 地理 === 地理列表分類 *世界海洋列表 *海峽列表 *湖泊列表 *瀑布列表 *世界長河列表 *日本圖例 * 島嶼列表 * 陸緣海列表 * 山峰列表 ** 七大洲最高峰一覽 ** 臺灣山峰列表 * 臺灣河流列表 * 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公園列表 * 中國溼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長河流列表 * 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區 * 中國海灣列表 * 中國湖泊列表 *山脈列表 ** 中國山脈列表 * 中國半島列表 *美國國家公園列表 *美國國家森林列表 *美國最長河流列表 *韓國國立公園列表 === 考古 === * 考古學家列表 * 遺址列表 * 考古發現列表 * 世界遺產列表 ** 歐洲和北美地區世界遺產列表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世界遺產列表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世界遺產列表 **非洲世界遺產列表 **阿拉伯國家世界遺產列表 * 中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列表 * 日本國寶列表 * 臺灣古蹟列表 * 香港法定古蹟列表 * 出土簡帛列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優秀保護實踐名冊 * 日本國寶住宅列表 * 霞浦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 世界 === *聯合國地理區劃列表 * 國家和地區列表: ** 按拼音排列 ** 按大洲排列 *** 美洲 **** 美國州份和領地列表 ***** 美國各州人口列表 ***** 美國各州面積列表 ***** 美國各州暱稱列表 *** 亞洲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列表 ***** 按人口排列 ***** 按人口密度排列 ***** 按面積排列 ***** 按地區生產總值排列 ****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撤銷地級市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級市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撤銷民族自治地方列表 ****臺灣行政區人口列表 ****臺灣省二級行政區列表 ****中華民國福建省二級行政區列表 ****日本都道府縣面積列表 **國家相關列表 ***按人口排列 ***按面積排列 ***按人口密度排列 ***按官方語言排列 ***按首都排列 *按國家和地區排列的列表彙總 ** 程式碼表 *** ISO 3166-1 ***國家程式碼對照表 * 世界城市索引 *各國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 * 各國城市列表 * 世界地名索引 * 時區列表 == N大 == ; 哲學、宗教、教育 * 四大佛教名山 * 四大石窟 * 四大名校 * 八大菩薩 * 八大學院 * 八大省工 ; 文化、藝術、娛樂 * 四大名旦 * 四大名樓 * 四大梅園 * 廣東四大名園 * 八大藝術 * 中國十大名茶 * 唐宋八大家 ; 當代人物 * 四大天王 (香港) * 十大傑出青年 *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 中國 * 四大發明 * 四大名著 * 四大古都 * 中國四大名鎮 *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 * 清初四大疑案 * 六大古都 * 七大火爐 * 七大古都 ; 世界、國外 * 四大文明古國 * 五大淡水湖 * 世界七大奇跡 * 新世界七大奇蹟 * 日本四大銀行集團 ; 政治、軍事 * 三大戰役 * 三大改造 * 萬曆三大徵 * 四大戰區 * 十大元帥 == 人 == * 歷年逝世人物列表 * LGBT人物列表 *影響人類歷史程序的100名人排行榜 == 中文維基百科類 == *維基百科:統計 * 中文維基百科頁面分類 * 維基百科:中文維基百科之最 * 維基百科:模板訊息 Category:分類系統
自然語言
自然語言()通常是指一種自然地隨文化演化的語言。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文、日語、韓語、義大利文、德文為自然語言的例子。而世界語則為人工語言,即是一種由人特意為某些特定目的而創造的語言。 不過,有時所有人類使用的語言(包括上述自然地隨文化演化的語言,以及人工語言)都會被視為“自然”語言,以相對於如程式語言等為計算機而設的“人造”語言。這一種用法可見於自然語言處理一詞中。自然語言是人類交流和思維的主要工具。 == 參看 == * 語言列表 ==參考文獻== * ter Meulen, Alice, 2001, "Logic and Natural Language," in Goble, Lou, ed., The Blackwell Guide to Philosophical Logic. Blackwell. Category:自然語言處理 Category:哲學邏輯 Category:語言哲學
曆法
曆法是以日為基礎單位計算時間的方法。一日以內的時間計算為計時。 主要分為陽曆、陰曆和陰陽曆三種。陽曆亦即太陽曆,其曆年為一個迴歸年,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曆(西曆)即為太陽曆的一種,亦簡稱為陽曆;陰曆亦稱月亮曆,或稱太歷的一種;陰陽曆的平均曆年為一個迴歸年,曆月為朔望月,因為12個朔望月與迴歸年相差太大,所以陰陽曆中設定閏月,所以這種曆法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週期運動相符合。中國的農曆就是陰陽曆的一種。 曆法中包含的其他時間元素(單位)尚有: * 節氣 * 世紀 * 年代 ==曆法系統== 一個曆法系統會為每一天設計一個曆法上的日期,因此星期本身不算是完整的歷法系統。若一個系統為一年內的每一天命名,但沒有標別年份的方式,也不是完整的歷法系統。 最簡單的歷法系統是以某一參考日或時間為準,計算經過了多少個時間單位,像儒略日和UNIX時間就是這種系統,在時間單位不變的情形下,唯一可能的變化是更改參考日或時間,使計算的時間單位少一點,計算曆法系統只需要加法及減法。 其他曆法系統有一個或是多個較大的時間單位。 有一個較大的時間單位的歷法系統。 *週次和每週的第幾天:此係統不常見,其特點是沒有年,每隔一週,週次就會加一。 *年和此年中的第幾天:例如ISO 8601的順序日期表示法。 有二個較大的時間單位的歷法系統。 *年、月和日:大部份的歷法系統都屬於這一種,包括公曆(以及類似的儒略曆)、伊斯蘭曆、農曆、及希伯來曆。 *年、週次和每週的第幾天:例如ISO week date。 較大的週期也可以和自然現象同步: * 太陰曆是和月亮的運動(月相)同步,例如伊斯蘭曆。 * 太陽曆是依和太陽運動有關的季節變化同步,例如伊朗曆。 * 陰陽曆是合併了月亮和太陽的變化,例如農曆、印度曆或希伯來曆。 * 也有一些曆法系統似乎是和金星的運動同步,例如一些古埃及曆法,和金星出現在赤道上的時間同步。 星期是少數沒有和自然現象同步的時間週期。 常常曆法系統會包括一個以上的週期,或是同時有週期內及不在週期內的日期,像法國共和曆的一個月有30天,一年有五天或六天不屬於任何一個月。 大部份的歷法系統會整合更多複雜的時間週期,例如大部份的歷法系統都會有年、月、星期、日,但定義可能不同。許多曆法系統都有一星期的七天,已使用超過幾千年Zerubavel, The Seven Day Circl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 太陽曆 === ==== 太陽曆中的日 ==== 太陽曆會為每一個太陽日定義一個日期,一日會以二次連續事件(如日落)之間的時間為準,一年當中,二次連續事件的間隔時間可能略有變化,或者會平均為平均太陽日,其他的歷法也使用太陽日為時間單位。 ==== 曆法改革 ==== 有許多有關曆法改革的提議,像是世界曆、國際固定曆、全新世紀年及漢克亨利萬年曆( Hanke-Henry Permanent Calendar)。類似的想法在不同時期都有出現,但因為沒有連續性、實施時的大規模調整,或是宗教反對等原因,最後都沒有實現。 === 太陰曆 === 不是所有的歷法系統都用太陽年為單位。太陰曆就是以月相變化來計算日期的曆法。因為迴歸年的長度不是月相週期的整數倍。單純的太陰曆很快就會無法和季節對齊.不過和其他現象會對齊的很好,例如潮汐,像伊斯蘭曆就是太陰曆。 Alexander Marshack在一個很有爭議性的書籍中James Elkins, Our beautiful, dry, and distant texts (1998) 63ff.認為一個骨棒上的痕跡(c. 25,000 BC)代表太陰曆,而Michael Rappenglueck也認為一幅15,000年前的洞穴畫中就有太陰曆。 === 陰陽曆 === 陰陽曆為了讓月份和季節可以對應,會以依一定規則加一個月的方式來調整,像希伯來曆就有19年的週期,而農曆的閏月也有類似的規則。 == 曆法的時間單位 == 幾乎所有的歷法系統都會將數日整合為月或是年。在太陽曆中,一年接近地球的回歸年(也就是一個完整季節迴圈需要的時間),一般會用在農業活動的規劃上。太陰曆則是以月相變化為主,一些曆法系統也會有其他的時間週期,例如星期。 因為回歸年的長度不是一日的整數倍,因此太陽曆有些年的天數會和其他的年的天數不一様,例如在閏年要加一天(閏日)。若像陰曆的月或是陰陽曆中一年的月份數,也會有類似的情形,這稱為置閏。像大多數太陽曆的一年也無法分為長度相同,不會變動的十二個月。 一些文化會定義其他的時間單位,例如星期,而中國以往使用的一干支是60,因此有干支紀年及干支紀日。有些文化會用不同的年代起算日期,例日本的年份就是以天皇即位為準,並且有對應的年號,例如明仁天皇的年號是平成,2006年就是平成18年。 有些曆法會定義特定的日期,例如農曆中就會針對季節的變化,將一太陽年中選出二十四個日期,定為二十四個節氣。 == 其他曆法分類 == === 計算曆法及天文曆法 === 天文曆法(astronomical calendar)是以天文觀測為準的曆法,例如使用定氣定朔的現代農曆、宗教性的伊斯蘭曆及第二聖殿時的古猶太曆。這種曆法也稱為是以觀測為準的的曆法,好處是完美而且永遠準確,缺點是沒有一定的公式,若要回推多久以前某一天的日期比較困難。 計算曆法(arithmetic calendar)是以嚴格的數學公式計算的曆法,例如現在的猶太曆,也稱為是以規則為準的曆法,好處是容易計算特定時間是哪一天,不過和自然變化的精準性就比較差,即使曆法本身非常的精準,也會因為地球自轉及公轉的略為變化,造成其精準性慢慢變差,因此一個計算曆法使用的期間有限,可能只有數千年,之後就要用新的曆法系統代替。 ===完整曆法及不完整曆法 === 曆法也分為完整及不完整。完整曆法會為每一天設定一個日期,而不完整曆法就不會。像古羅馬曆沒有為冬天的日子設計日期,直接跳過,統稱為冬日,這就是不完整曆,大部份的曆法都是完整曆法。 == 用途 == 曆法的主要用途是識別日期,記錄已經發生過的事,告知或同意末來的某一事件。日期可能有農業上、生活上、宗教上或社會上的重要性。例如曆法可以用來決定何時要播種或是收割,哪幾天是法定假日或是宗教假日,日期可以標示會計年度的開始及結束,有些日期有法律上的重要性.例如需繳稅的日子或是合約的期限。一天的日期也可以提供一些相關的資訊,例如其季節。 曆法也是完整計時系統的一部份,有日期及時間即可精確的定義某一特定的時刻,現代的計時器可以顯示日期、時間及星期幾。 == 中國古代的歷法 == 朝代 曆名 編者 使用年份 西漢 太初曆/三統曆 鄧平 前104年-84年 東漢 四分曆 編訢 85年-205年 東漢 乾象曆 劉洪 206年-236年 曹魏 景初曆 楊偉 237年-442年 劉宋 元嘉曆 何承天 443年-462年 劉宋 大明曆 祖沖之 463年-520年 北魏 正光曆 李業興 521年-539年 北魏 興和曆 李業興 540年-549年 北齊 天保曆 宋景業 550年-565年 北周 天和曆 甄鸞 556年-578年 北周 大象曆 馮顯 579年-583年 隋 開皇曆 張賓 584年-607年 隋 皇極曆 劉焯 605年-617年 隋 大業曆 張冑玄 608年-618年 唐 戊寅曆 傅仁均 619年-665年 唐 麟德曆 李淳風 666年-728年 唐 大衍曆 一行 728年-761年 唐 五紀曆 郭獻之 762年-784年 唐 貞元曆 徐承嗣 785年-821年 唐 宣明曆 徐昂 822年-892年 唐 崇玄曆 邊岡 893年-955年 五代 欽天曆 王樸 956年-959年 北宋 應天曆 王處訥 960年-980年 北宋 乾元曆 吳昭素 981年-1000年 北宋 儀天曆 史序 1001年-1023年 北宋 崇天曆 宋行古 1024年-1063年 北宋 明天曆 周琮 1064年-1073年 北宋 奉元曆 衛樸 1074年-1091年 北宋 觀天曆 皇后卿 1092年-1102年 北宋 佔天曆 姚舜輔 1103年-1105年 北宋 紀元曆 姚舜輔 1106年-1126年 金 大明曆 楊級 1127年-1179年 金 重修大明曆 趙知徵 1180年-1280年 南宋 統元曆 陳德一 1135年-1160年 南宋 乾道曆 劉孝榮 1167年-1177年 南宋 淳熙曆 劉孝榮 1177年-1190年 南宋 會元曆 劉孝榮 1191年-1198年 南宋 統天曆 楊忠輔 1199年-1206年 南宋 開禧曆 包翰元 1207年-1250年 南宋 淳祐曆 李德卿 1251年-1252年 南宋 會天曆 譚玉 1253年-1270年 南宋 成天曆 陳鼎 1271年-1274年 南宋 乙未曆 耶律履 1180年 南宋 * 授時曆 * 時憲曆 == 一些特殊的曆法== ===會計年度=== 會計年度是指政府或企業為預算、會計或納稅而設的年度。一個會計年度共有12個月,開始及結束時間則依各國而不定,例如美國的會計年度是從10月1日開始,到9月30日結束。印度和香港的會計年度是從4月1日開始,到3月31日結束,不過有些小公司的會計年度會從屠妖節開始,到隔年的屠妖節前一天結束。 在會計上常會用4/4/5日曆,每一個月會有固定的週數,以便各月之間和各年之間的比較。例如一月固定有四週,二月固定有四週,三月固定有五週等,每五至六年會自動加上第53週,ISO 8601是有關日期的國際標準化組織辦法,一週固定從週一開始,在週日結束。第一週是包括公曆中一月四日的那一週。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 with Online Calculator * * * * * * * == 參見 == * 曆法列表 * 曆法改革 * 公曆(格里高利曆) * 農曆(夏曆) * 保加爾暦法 * 實時時鐘 == 延伸閱讀 == *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自然史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又名釘頭字或箭頭字,是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兩河文明時期)的古老文字,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由蘇美爾人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約3000年的歷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統,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後期約400個。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於泥板上,少數寫於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杆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後變得堅硬,不易變形。 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並不一定屬於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西臺人和波斯帝國同樣採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採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語差異相當多。由於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使用蘆葦桿或木棒來壓印在泥板上來方便書寫,因此文字筆畫大都為具三角形的線條,而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 英語的cuneiform源於拉丁語,是(楔子)和(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複合詞,而阿拉伯人則稱之為“”(,意思是“釘頭文字”)。 == 歷史 == === 傳播範圍 === 在烏魯克古城(Uruk)發現公元前3200年左右刻有象形符號的泥版文書,這是最早的楔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載。楔形文字在西亞和西南亞地區散播開來,在西亞各地採用楔形文字時,都會根據各自的語言或多或少地改變楔形文字。埃蘭人、加喜特人、米坦尼人、胡裡特人、烏拉爾圖人、波斯人以及烏加里特等民族都曾採用過楔形文字。 === 古樸時代或烏魯克晚期(約前3400年-前2900年) === 最古老的幾個文字元號來源於公元前第九千年紀到公元前第二千年紀的各種形狀刻有條文的籌碼,例如表示綿羊的⊕。最早的文字用於經濟。約在公元前3700年左右,青銅時代的蘇美爾人用泥板、黏土球等透過圖畫、刻印的形式記錄帳目。距今約3100年的文字成了後來楔形文字的雛形古代西亞塞姆語和印歐語楔形文字和語言。要讀懂烏魯克時期的古樸文字很困難,但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了複雜的語言積累;當時的楔形文字包含了分類詞彙表,將各種符號、字和短語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統一,然後根據主題分為植物、人類定居區、城市、工具、金屬及動物若干類。詞彙表可能由於地域而不同,但楔形文字的書寫保持恆定,有的可以延續千年不變。 === 早王朝時期(前2900年-前2350年) === 早王朝時期的楔形文字比烏魯克時期的古樸文字使用更廣泛,兩河流域的大多數城市發現了這一時代的泥板書。正是蘇美爾人在這一時期首創了真正意義上的書寫文字。他們還發明瞭王室書寫體,並開始在石碗和權杖上刻寫楔形文字,這些堅硬的材料將文字保留至今。在法臘時期,公元前2600年,楔形筆劃取代了象形的圓筆劃,每一化都有三角形。漸漸的這些符號演化為表意符號,至於那些無法描繪的東西則用任意指定的辦法來表達。而且蘇美爾人還用它來表示聲音,幾個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個複雜的詞或短語,這就使得許多符號都成為多餘。 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蘇美爾已發展為表詞音節文字,同聲的詞往往合用一個字元,一個符號也可以表示一個聲音,並且使用發音符號代替表意符號。蘇美爾人發明楔形文字而且蘇美爾語的語言體系相當特別,在文法、字彙及語句構造上自成一系,與後來屬於閃米特語系的阿卡德語以及巴比倫語、亞述語有很大差別。 在蘇美爾的最早記錄中,使用的符號約有兩千個左右,但經過600多年的改進,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時,符號的數目已經削減到六百個左右。符號進一步簡化,最後演變為楔形刻痕的組合,基本筆劃有四種:橫、豎、斜和折。這就是楔形文字。起初楔形文字從上而下直寫,後來從左而右橫寫,字形也從直坐變為橫臥,轉了90度。 早王朝時期的蘇美爾人首創了烏德伽南綴字法,這是最早的編碼方法,被後來的楔形文字學者普及使用,並因在埃及象形文字中使用,而為人們熟知。1970年代,考古學家在敘利亞境內的埃勃拉遺址發現了楔形文字最早的雙語現象:此時的王室銘文將蘇美爾語翻譯為埃勃拉語,出土的埃勃拉語文獻中還包括了第一部字母表,每個字元代表一個發音,由於後來這種文字使用較多,當代學者才得以破譯蘇美爾語。 === 古阿卡德時期(前2234年-前2154年)至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前2112年-前2004年) === 薩爾貢大帝是閃米特語族的一個分支——阿卡德人,他所建立的阿卡德帝國使用楔形文字書寫阿卡德口語,阿卡德人還編有蘇美爾語和阿卡德語的雙語詞典。不過可能在更早的前3000年末期,阿卡德語就已經逐漸取代蘇美爾語。阿卡德人在吸收以蘇美爾人的語言和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和發展,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楔形文字型系。後來巴比倫人和亞述人從阿卡德語基礎上改良,成為後來的南方巴比倫方言和北方亞述方言。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誕生了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歷史的重要文獻蘇美爾王表,蘇美爾的第一部法律《烏爾納姆法典》也定製於此一時期。 === 伊辛-拉爾薩和古巴比倫時期(前2017年-前1595年) === 前2000年後的500年是蘇美爾語言文學的輝煌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神話、史詩、寓言、王室讚歌。在公元前18世紀的巴比倫時代的阿摩利人和前9世紀-前7世紀的亞述時代都傳播者楔形文字。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漢摩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在巴比倫,楔形文字已由衍形向衍聲過渡,由象形發展到了關聯實物的抽象概念,由表示實物或概念變為表示脫離原意的一定的語音。此時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共有640餘個,比蘇美爾人的更簡化更進步。前第二千紀早期,與南方豐富的資料相比,北方的出土文獻較少,但從土耳其出土的古亞述商人的泥板書來看,他們也簡化了當時的楔形文字,可能由此推進了文字的普及。 === 中巴比倫時期或喀西特時期(約前1600年-前1155年) === 巴比倫和亞述人統治時期,楔形文字有更大幅度的發展,書法精美且詞彙更加擴大和完備,使得兩河流域其他民族也採用了這種文字。從埃及出土阿馬爾奈文書來看,前1500年左右,當時這一地區的主要國家,如埃及、赫梯、米坦尼、埃蘭、喀西特巴比倫、中期亞述都沒試圖改變當地的阿卡德語和楔形文字,而且用楔形文字書寫的阿卡德語成為當時的外交用語。前二千紀後期,中亞述的國王圖書館出土了豐富的記錄,包括來自亞述和巴比倫的各種管理檔案;喀西特人的文學遺存不多,但他們創造性的將楔形文字用於經濟管理中,被稱為“庫杜如(kudurru)”的方式;這些材料給學者們的研究帶來全面的資料。 === 新亞述時期(前9世紀-前7世紀) === 再晚些的亞述帝國時期常用筆劃精簡到300多個,國王亞述巴尼帕(前668一前627在位)在首都尼尼微建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型圖書館,收藏大量泥板圖書,亞述巴尼帕本人也能讀出最複雜的楔形文字銘文。有不少泥板記錄和解釋了反常的天文現象,國王周圍有許多精通楔形文字的專家和學者,他們的任務是預測國王和國家的威脅。王國範圍內的日常交流是新亞述語,但文學作品流行的是巴比倫方言。在此情況下第一次出現了註釋,它們被用來解釋詞或短語,並發展了不同傳統流派間的聯絡。亞述楔形文字,詞彙被擴充套件了,書法也變得更精美。此時亞述人用的楔形文字共有570個,其中300為常用字。後期亞述楔形文字實際上已經逐漸演變成了音節文字了。 === 新巴比倫時期(前625年-前539年)及後期 === 尼尼微陷落後,在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王國中,王室和百姓中仍舊使用楔形文字。前539年,波斯征服巴比倫王國後也從後者那裡學用了楔形文字。由於波斯帝國的疆域極大,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於商業的發展需求,於是對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改變為較方便使用的字母文字。公元前一千紀開始時,阿拉米亞語作為批註,出現在楔形文字的泥板書上。經過公元前一千紀,阿拉米亞語逐步取代了阿卡德語,成為該地區的國際語言,後來它先是被希臘語所取代,再被阿拉伯語取代。直到前1000年,由腓尼基商人在埃及象形文字基礎上發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從此字母文字走上歷史舞臺,逐漸成為西方主流。楔形文字在西亞流行的時間長達三千年,現今發現的最後一片楔形文字的泥板是公元后75年的遺物,此後的楔形文字再也無人知曉。 == 考古發現 == 楔形文字在1618年於波斯阿卡曼尼王朝的首都波斯波利斯首次被發現,早前被認為是建築上的裝飾圖形,後來於1657年首度被抄錄出版,但直到1712年,才開始有學者解讀這些失落的古文字。1765年,德國學者Carsten Niebuhr在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附近的村莊貝希斯敦(Behistun)發現一個摩崖石刻並拓得銘文摹本,此貝希斯敦銘文引起西方學術界重視。此後經英、法、德、丹麥、愛爾蘭等國的學者們一百多年的鑽研,這種文字才得以逐漸破解,其中英國人羅林森的貢獻較為突出。 楔形文字的破譯與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過程非常相似,依靠位在伊朗西部山壁上發現的貝希斯敦銘文來進行破譯工程。破譯方法是從古希臘人記述的一則波斯碑文,人們已知其希臘文內容,可以與後來發現的相應的波斯楔形文字的原文相互對照。但這種楔形文字與蘇米爾、巴比倫和亞述的楔形文字無共同之處。直至18世紀末到19世紀,其他楔形文字才一一被解讀出來。解讀順序如下:波斯楔形文字-新埃蘭楔形文字-巴比倫楔形文字-蘇美爾楔形文字(因蘇美爾與其他楔形文字所屬的語系完全不同)。 後來考古發現,現在稱為楔形文字的美索不達米亞古代文字,其實是起源於圖畫式象形文字,最初的文字外觀形象不像楔形,只是一些平版圖形。這些古老文字表達較為直接且寫法也相當簡單,並用複合符號方式來表達複雜或抽象的概念,後來還發展類似中國文字般一字多義的符號。隨著文明進展與交流範圍增廣,需要愈來愈多的表達的事物,原始的象形圖示已不符合需求,於是蘇美爾人用簡化符號與增加代表意義,將文字改變為表意文字,由圖形引申出符號意義。蘇美爾人隨著征服領土漸增,於是再進一步用發音符號代替表意符號,最後發展出表詞音節文字,逐漸用楔形符號代替象形符號,最後確立了以音節表意的楔形文字。 == 傳說 == ;《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 在蘇美爾流傳的史詩《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中寫道烏魯克國王恩美卡就是創造楔形文字的人《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第501-506行,Kramer 1981第22頁,Vanstiphout 1989第521、524頁,Glassner 2003第15頁。該書成文於烏爾第三王朝(公元前2112年-公元前2004年)。目前為止,西方學者都憑這段詩歌認定恩美卡就是創造楔形文字的人Vastiphout 1989第516頁,Glassner 2003第15頁。但詩歌中沒有明確說明或暗示在恩美卡國王之前是否有文字,只是強調“國王把文字寫在泥板上”,且“這樣的事情從未遇見”《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第504行,況且也有不合邏輯之處:國王恩美卡將自己創造的文字寫在泥板上,讓信使拿給阿拉塔王看,面對新創造的文字,阿拉塔王居然能看明白《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第536-541行,這顯然不合邏輯。因此只能說恩美卡國王創造楔形文字是傳說《蘇美爾、埃及及中國古文字比較研究》。 ;《伊楠娜與恩基》 這是部神話說的是烏魯克的保護神伊南娜,前往智慧之神恩基的住處埃利都騙取“文化財產(me)”,並回烏魯克慶功的事。文中有一句“nam-dub-sar ma-<an-sum>,<他給了>我書寫手藝”但由於歷史記載不詳,原文開頭與結尾都有殘缺古代西亞塞姆語和印歐語楔形文字和語言第9頁,成文年代有爭議,且現實中在埃利都並沒有發現早期文字。 ;其他傳說 在古希臘祭司貝洛索斯的《巴比倫尼亞志》(Babyloniaka)中,歐涅斯(Oannes)在早上從海裡出來教授巴比倫人書寫、耕作、建築等,夜晚又回到海裡 。在亞述的傳說中的馬都克之子納布(Nabu)教化愚民,包括書寫。 == 拉丁轉寫 == 法國學者Francois Thureau Dangin編寫了一份同音字元標準表,音節及序號是根據使用頻率決定的。如讀音為/tu/的字可用以下符號表示: : tu=TU tú(=tu_2)=UD tù(=tu_3)=DU tu_4=TUM 其中第一個tu所指代的音節使用程度最高,其次的就分別用銳音符和重音符表示,在往後相對使用頻率較低的就用數字表示。tux表示該音的新記號而又未列入/tu/範圍的音。總的來說,以上各種不同的標號都讀/tu/,都表示同一個音值。 若轉寫文獻時用到阿卡德語詞彙,一般用斜體拉丁字母拼寫阿卡德語音節:bi-i-tum。 就像埃及語中的定符和漢字的偏旁部首,阿卡德語的楔形文字也有定符,在組合文字中不發音:ĝiš,用於木製品前,拉丁轉寫時寫於詞的前上角,當然也有轉寫時寫於詞的後上角的,là 。 轉寫時有三種轉寫方法: # 原文轉寫:原文音節拼寫用短線相連,詞符用蘇美爾語中該詞的讀音表示。這種轉寫法可以很好的反映阿卡德語表音表意文字混用的特點。要求正確表達原始字元的排列,正確劃分音節和拼寫單詞。 # 規範轉寫:用單詞的形式拼寫單詞,不寫連字元,用阿卡德語書寫蘇美爾詞符。這樣能正確反映阿卡德人在讀寫文字時的特點和發音特點。書寫時使用了原來楔形文字所沒有的長音符號和縮合母音符號以表達閃米特語族語言特有的弱化子音和長母音。 # 合併轉寫:即將原文轉寫和規範轉寫混合使用:音節符使用原文轉寫,詞符寫成阿卡德語單詞或在後面用括號括住蘇美爾語原詞。 在必要時也會使用一些輔助的符號: * +:表示這個符號由兩個符號構成,如ù=IGI+UDU * ×:表示這個符號由兩個符號構成,但後一個字在前一個字中間,如GU_7=KA(口)×NINDA(麵包) * x:殘缺損毀的符號 * []:現代學者對殘缺符號所進行的修復 * <>:古代書吏書寫時遺漏的字,由現代學者補上 * {}或《》:古代書吏書寫錯誤或重複使用的符號,被現代學者刪除 * !:表示這個符號前的一個符號是古代書吏寫的錯別字,被現代學者改正 == 文字考究 == 當一個楔形文字用於單詞拼寫或在句子中充當語法結構時,原來該字表示的意思便不復存在,如蘇美爾語中的AN,詞意為“天”或者作為/an/的音符:ba-an-dù(他建造)中,AN表示主語是第三人稱,於“天”的意思無關,讀作diĝir則意為“神”。在阿卡德語中借用了該字元表示“神”的意思,但讀作ilum,ilu,il,後來發展成了一新音符/il/(igi眼),作為數詞“千”時讀lim,或構成單詞a-wi-lim人的。 參考許慎對六書的定義,將原始楔形文字分類如下: ;象形 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由兩種 # 根據實物的本體造字 ## 整體指代整體 ## 部分指代整體 # 根據兩物體間的動作關係,表示行為,動作或由行為動作而產生的結果 ;指事 指事字由兩部分組成 # 基本符號。一般以已有的象形字為主 # 定符 ;會意 會意字有一下特點 # 有兩個象形字組成 # 該字拆分後為兩個獨立的象形字 # 該字的字意與所組成的象形字字意有關 如:原始楔形文字“吃(GU_7)”由“頭(SAG)”和“麵包(NINDA)”組成。而烏爾的楔形文字中將“頭”換成了“嘴(KA)”,“嚼(TUKUR_2)”由“嘴(KA)”“大麥(ŠE)”組成。烏魯克原始楔形文字中的“男奴(IR_3)”由“男人(UŠ或NITA,NITAH)”和“山地(KUR)”組成,意為“來自山地的男子”。劉家禾1979第92頁注1 ;形聲 這裡的形聲字多指雙音節的原始楔形文字,且聲符一般為單音節字,以標出該雙音節的首音節或尾音節。 ;轉註 轉註一般都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傳統,思想模式和宗教信仰上,如形狀像“星”的楔形文字可以表示“天(AN)”,“神(DINGIR)”等。某些字的字形是一種工具,有的字意卻是使用這種工具的人,如形如“鑽”的字表示“木匠(NAGAR或NANGAR)”,有的字意是用這種工具所進行的動作,如用“人腳”表示“走(DU)”,“站(GUB)”,“帶來(TUM_2)”。 ;假借 德國學者魏泰克認為在蘇美爾人創造出原始楔形文字之前,原始印歐人已經創造了文字,因為原始楔形文字中某些字的字音被他認為從原始印歐語假借而來Wittaker 2001,如形狀像一種車的字在原始楔形文字中讀作GURUŠ,表示年輕人,像原始印歐語中的*kṟs-o(意思也表示年輕人)Wittaker 2001第16頁,Fig 5。 == 字母的名稱 == 本條目出現的大寫拉丁字母指的是該字的讀音,而在蘇美爾楔形文字中,每個字母都有其名稱(如英語中字母A的名稱為),學界一般以手寫體小寫表示。關於蘇美爾楔形文字名稱的由來有如下5中說法: # 以該字的讀音作為名稱,如NAM,名稱為namû # 將字母讀音重複作為命名,如GA,名稱為gagû,讀作ga-ga-u # 將兩個蘇美爾楔形文字讀音相連,僅有這個字母用這種方法命名名稱DU:aragubû=ara_6+gub,或者一個阿卡德楔形文字和一個蘇美爾楔形文字讀音相連,有且只有兩個字母用這種方法命名SA:sagitû=sa+gǐdu和A:amû=a+mû # 使用阿卡德語詞彙作為該蘇美爾楔形文字的名稱,如ERIM的名稱為ṣābu(軍隊) # 使用結構名稱進行命名,以描述該字結構或體型名稱,如GAN_2名稱為GA-gunû,屬於GA增畫字。蘇美爾楔形文字的結構名稱具體有13種: ## 增畫字gunû:蘇美爾語中gùn-na意為“使……五顏六色”。構字時,在原字的基礎上加幾筆,常見為三橫和四橫,最多可有八橫。據法國學者格拉斯內爾的統計,在原始楔形文字中的增畫字約有30多個Glassner 2003第129頁。 ## 斜置字tenû:將原字整體或其一部分斜置 ## 左斜字kaba-tenû ## 右斜字zida-tenû ## 省略字nutilû:nu-til-la表示未完成的意思,將字的一部分省去,來造新字。 ## 加ŠE字šessig:šessig意為“用ŠE填充(的字)”。ŠE原指小麥 ## 交叉字gilimmû:分為整體交叉和部分交叉兩種 ## 並列字-[a]ku: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並列而得。與漢字不同,並列字有多少個字並列,就佔多少個位置,因此不易辨識。 ## 二重字-minabi:有常見為兩個相同的字左右並列,另外外有上下羅列和左右連體。 ## 三重字-eššeku:這種字數量不多,除了表示“三(數量)”的EŠ16是透過重複而創造的外,其他大都根據象形創造。但體現了蘇美爾人“以三代眾”的思維方式,造字上是“以區域性代整體”原則(PARS PRO TOTO)。 ## 四重字-limmuku ## 對置字-igigubbû:蘇美爾語的igi表“眼睛”,gub表“站立” ## 內外字ša...[a]ku...igub:šà...ak-a:在……中間;igub表“我/他/某人使……站立” == 子書寫系統 == === 古波斯楔形文字 === 波斯楔形文字受到阿拉馬字母的影響改成半字母制度。古波斯楔形文字有41字,除4字表示王、州、國和神阿胡拉·瑪茲達,1個分界詞符號外,其餘都用於標音。 === 烏加里特楔形文字 === 雖然這種楔形文字與蘇美爾、巴比倫、亞述的楔形文字沒有關聯,但在各種楔形文字中,它是最先進,最完整的音素文字,一共32個字母。明顯地,它一方面從北方腓尼基字母(共22個)得到了啟發,另一方面沿襲了泥板筆刀的書寫方法與字形。它出現得比波斯楔形文字早,卻比波斯的更完美,這值得重視。 == 音節表 == 下表展示用於CV或VC形式的簡單音節的符號。如同用於蘇美爾語一樣,楔形文字在原理上有能力區分14個子音,轉寫為 : 和四個母音音質,。 阿卡德語 [母音系統則較為簡化,包括三個基本母音:/a/、/i/、和/u/。] 需要區分它的重讀系列,,為此採用了各種“多餘”蘇美爾符號(比如=, =, =, =, =, =等)。接受了阿卡德楔形文字的赫梯語進一步的給滑音介入了符號,如==, =,併為介入了一個連體符號。 : -a -e -i -u a , á e , é i , í=IÁ u , ú b- ba , bá=PA , bà=EŠ be=BAD , bé=BI , bè=NI bi , bí=NE , bì=PI bu , bú=KASKAL , bù=PÙ d- da , dá=TA de=DI , dé , dè=NE di , dí=TÍ du , dú=TU , dù=GAG , du4=TUM g- ga , gá ge=GI , gé=KID , gè=DIŠ gi , gí=KID , gì=DIŠ , gi4 , gi5=KI gu , gú , gù=KA , gu4 , gu5=KU , gu6=NAG , gu7 ḫ- ḫa , ḫá=ḪI.A , ḫà=U , ḫa4=ḪI ḫe=ḪI , ḫé=GAN ḫi , ḫí=GAN ḫu k- ka , ká , kà=GA ke=KI , ké=GI ki , kí=GI ku , kú=GU7 , kù , ku4 l- la , lá=LAL , là=NU le=LI , lé=NI li , lí=NI lu , lú m- ma , má me , mé=MI , mè mi , mí=MUNUS , mì=ME mu , mú=SAR n- na , ná , nà=AG , na4("NI.UD") ne , né=NI ni , ní=IM nu , nú=NÁ p- pa , pá=BA pe=PI , pé=BI pi , pí=BI , pì=BAD pu=BU , pú=TÚL , pù r- ra , rá=DU re=RI , ré=URU ri , rí=URU ru , rú=GAG , rù=AŠ s- sa , sá=DI , sà=ZA , sa4("ḪU.NÁ") se=SI , sé=ZI si , sí=ZI su , sú=ZU , sù=SUD , su4 š- ša , šá=NÍG , šà še , šé , šè ši=IGI , ší=SI šu , šú , šù=ŠÈ , šu4=U t- ta , tá=DA te , té=TÍ ti , tí , tì=DIM , ti4=DI tu , tú=UD , tù=DU z- za , zá=NA4 ze=ZI , zé=ZÌ zi , zí , zì zu , zú=KA : a- e- i- u- a , á e , é i , í=IÁ u , ú -b ab , áb eb=IB , éb=TUM ib , íb=TUM ub , úb=ŠÈ -d ad , ád ed=Á id=Á , íd=A.ENGUR ud , úd=ÁŠ -g ag , ág eg=IG , ég=E ig , íg=E ug -ḫ aḫ , áḫ=ŠEŠ eḫ=AḪ iḫ=AḪ uḫ=AḪ , úḫ -k ak=AG ek=IG ik=IG uk=UG -l al , ál=ALAM el , él=IL il , íl ul , úl=NU -m am , ám=ÁG em=IM im , ím=KAŠ4 um , úm=UD -n an en , én, èn=LI in , in4=EN , in5=NIN un , ún=U -p ap=AB ep=IB , ép=TUM ip=IB , íp=TUM up=UB , úp=ŠÈ -r ar , ár=UB er=IR ir , íp=A.IGI ur , úr -s as=AZ es=GIŠ , és=EŠ is=GIŠ , ís=EŠ us=UZ, ús=UŠ -š aš , áš eš , éš=ŠÈ iš , íš=KASKAL uš , úš=BAD -t at=AD , át=GÍR gunû et=Á it=Á ut=UD , út=ÁŠ -z az ez=GIŠ , éz=EŠ iz= GIŠ , íz=IŠ uz , úz=UŠ , ùz == 符號普查 == ===數字=== == Unicode == 在版本8.0中,Unicode分配給蘇美爾-阿卡德楔形文字下列兩個Unicode塊: * U+12000—U+12399 楔形文字(共922個符號) * U+12480—U+12543 早期的楔形文字(共196個符號) 它們都位於輔助多語言平面(SMP)內。http://www.unicode.org/charts/PDF/Unicode-8.0/ Unicode8.0的新增內容 現在支援這些字元的字型有 Noto Sans Cuneiform和 Windows 10 內建的 Segoe UI Historic 。 == 參見 == *古波斯楔形文字 *烏加里特字母 *滾筒印章 *文字學 *語言學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延伸閱讀 == * * * * == 外部連結 == * 楔形文字在開放式目錄 === 字型 === * Akkadian(reproduces the archaic (Ur III)glyphs given in the Unicode reference chart, themselves based on a font by Steve Tinney) * Cuneiform Composite (free Cuneiform font), also Ur III. Designed by Steve Tinney with input from Michael Everson. * FreeIdgSerif(branched off FreeSerif), encodes some 390 Old Assyrian glyphs used in Hittite cuneiform. === 介紹 === * 丁頭字的故事 * 古波斯的楔形文字的發現經過 * 從象形符號到楔形文字 * 神秘的楔形文字起源 * 兩河泥版 * 編寫了九十年的辭典 Category:蘇美爾 Category:埃蘭語 Category:象形文字 Category:亞洲文字 Category:楔形文字 Category:語素文字 Category:胡裡安-烏拉爾圖語系 Category:已消亡的書寫系統 Category:前4千紀建立 Category:1世紀廢除 Category:寫作史
星期
星期又作週或者禮拜,是一個時間單位,每星期有七天。古巴比倫人使用日、月、五星代表以七天為一週期的時間單位,後來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3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大陸。 唐朝時期,由於西域和中國的交流,傳入了中土,再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袁嘉穀所定用「星期」代替「七曜日」,到了民國以後星期被廣泛使用。 == 東亞 == 七曜一詞,大約出自東漢,《後漢書·律曆志》載劉洪上書之言:「七曜之起,始於牛初。」,劉洪本人亦作有《七曜術》。 三國時代的《廣雅·釋天》有「七耀行道」一條。楊士勛《春秋穀梁傳疏》解釋七曜為「謂之七曜者,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謂之曜。」 不過,利用七曜來紀日的方法則是從西方傳入的,源於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大約於八世紀時,由於西域和中國的交流,透過摩尼教、佛教傳進中國唐朝。759年,北天竺佛教沙門不空譯有《宿曜曆經·七曜直日曆品第八》: 不空弟子楊景風在為《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作注時,就七曜日有如下說明:“夫七曜者,所謂日月五星下直人間,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復始,其所用各各於事有宜者、不宜者,請細詳用之。忽不記得,但當問胡(指康居、粟特)及波斯-{並}-五天竺人總知。尼乾子(指耆那教) 、末摩尼(指摩尼教)常以密日(星期日)持齋,亦事此日為大日,此等事持不忘,故今列諸國人呼七曜如後。」 唐朝時,七曜和二十八宿結合。 二十八宿及其對應的動物與七曜相配,組成值日星君:“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鬥木獬、牛金牛、女土貉、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㺄、奎木狼、婁金狗、胃土彘、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 日曜日是星期日 # 月曜日是星期一 # 火曜日是星期二 # 水曜日是星期三 # 木曜日是星期四 # 金曜日是星期五 # 土曜日是星期六 中國清末前使用七曜日為一週,在民國成立後改稱星期,其中的「星」字便是指這七曜,但在日本、-{zh-hans:韓國; zh-hant:南韓;}-和-{zh-hans:朝鮮; zh-hant:北韓;}-仍沿用曜日名稱。臺灣日治時期由日本統治亦曾使用七曜日,但戰後由中華民國統治後改成星期。 部分地方(如馬來西亞、新加坡、臺灣及中國部分東南沿海地區)受西方基督教影響稱呼星期為“禮拜”(見下節)。 == 西方 == 西方語言中星期的表達法大多源於拉丁語。而拉丁語的情況可分為基督教崛起前和崛起後兩種: 基督教崛起前, # 星期日為“太陽日”(索爾Sol) # 星期一為“月亮日”(盧娜Luna) # 星期二為“火星日”(瑪爾斯Mars), # 星期三為“水星日”(墨丘利Mercury), # 星期四為“木星日”(朱位元Jupiter), # 星期五為“金星日”(維納斯Venus), # 星期六為“土星日”(薩圖爾努斯Saturnus)。 五顆行星的名稱都對應古羅馬神話中神的名字。 至於天體與特定日的排列順序,則是與地心說及占星學有關。過去在地心說的觀點下,古人認為天體繞行地球的速度從慢到快依序是土星、木星、火星、太陽、金星、水星、月亮。而占星學認為每個天體主掌一個小時,而每天第一個小時的主星便是該日的日主星。如某日第1小時是土星支配(土星之日),則該日的第8、15、22小時也是土星支配,第24小時會是火星,而次日第1個小時便會是太陽支配(太陽之日)。以此類推則得到土星→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的順序。 基督教崛起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皆未變,唯星期六改為“安息日(dies Sabbati)”,來自古希伯來語שבת (šabbāṯ),星期日改為“主的日(dies Dominica)”。 英語繼承基督教時代前拉丁語的表達,但將代表前四個行星的神換成古日爾曼人神話中的神:星期二(Tuesday)-戰神“提爾(Tyr)”的日子,星期三(Wednesday)-(主神)“奧丁(Wodan)”的日子,星期四(Thursday)-雷神“索爾(Thor)”的日子,星期五(Friday)-女神“弗麗嘉(Frigg)”的日子,而星期六(Saturday)則沿用羅馬神-農神“薩圖爾努斯(Saturnus)”。 德語情況與英語相似,但是星期三「Mittwoch」的意思是「中間之日」(在一週七天的中間),星期六「Samstag」則源自希伯來語的安息日「Sabbat」。 === 宗教 === 西方的星期最早來自於蘇美爾。蘇美爾人建立神塔對神進行禮拜,他們認為有七位星神輪流“值勤”,於是建立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蘇美爾以後,星期制被古巴比倫人繼承。 公元前700年左右,巴比倫人使用的星期名,分別是: # 太陽神:沙瑪什Shamash (星期日) # 月亮神:辛Sin(星期一) # 火星神:內爾伽勒Nergal(星期二) # 水星神:納布Nabu(星期三) # 木星神:馬爾杜克Marduk(星期四) # 金星神:伊絲塔Ishtar(星期五) # 土星神:尼努爾塔Ninurta(星期六) 古猶太人受到兩河流域文明影響,也接受了星期制。後來,星期的概念隨猶太宗教衍生出來的基督教傳播到歐洲。「星期一」、「星期二」……在一些語言(如閩南語)也以「禮拜一」、「禮拜二」……方式稱呼,星期日則稱為「禮拜天」,一個星期又稱為一個「禮拜」。因此,閃米特宗教均包含星期制,但又各有不同:猶太教以星期六(實際上是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為安息日,基督教以星期日為主日(禮拜日),伊斯蘭教將星期五定為重大禮拜的主麻日。 == 週首問題 == 對照: 七曜 月曜日 火曜日 水曜日 木曜日 金曜日 土曜日 日曜日 行星 月亮(Moon) 火星(Mars) 水星 (Mercury) 木星(Jupiter) 金星(Venus) 土星(Saturn) 太陽(Sun) 拉丁語星期 dies lunae dies Martis dies Mercurii dies Jovis dies Veneris dies Saturni dies solis 星期(民國以後)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在不同地區,一星期的開始時間並不完全一致。多數美洲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部分亞洲國家或地區如印度、日本、香港、澳門,以及以色列等地一般認為一個星期開始於星期日()。多數歐洲國家,澳洲、南非、少數南美洲國家以及部分亞洲國家如韓國,都以星期一()為一星期的第一天。週日也是所有星象制和希伯來曆星期中的第一天。 在中國大陸、臺灣等地區,一週的起始日是星期一或者星期日沒有明確的說法。沿用樣式的紙質日曆多將星期日列為一週的第一天,人們在生活中可能將週六或週日稱作週末,並可能將雙休日合稱為週末。 在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傳統中,週日是一個星期中的第一天。根據聖經,上帝花六天的時間創造世界,而在第七天,也就是安息日(星期六)休息,這一天就被視為慶祝和休息之日,這使星期日成為一個星期中的第一天。在歐洲早期的基督徒開始採用星期的制度時,一開始是以星期日為一個星期的第一天, 某些國家的日子名稱的不同之處非常的明顯:在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和希臘語中,有些日子的名稱是直接以它在這個星期中的順序來稱呼(以週日為第一天),例如:週一稱為「第二天」。而還有一些使用斯拉夫語系語言的國家也會以其在星期中的順序來稱呼,但是是以週一來做為第一天,例如:週二稱為「第二天」。還有另外一種解釋,那就是有些使用斯拉夫語系語言的國家並不是將日子以其在星期中的順序來稱呼,而是以其和週日的距離來稱呼,例如:週三稱為「中間日」,而這就證明仍然有一些使用斯拉夫語系語言的國家以週日來當作第一天。 國際標準化組織()在ISO 8601中指定週一為一星期中的第一天,用來代表軟體的時間格式。 == 參看 == *七政 *星期中的日子 *星期的計算 *週日 == 參考 == * 從七曜說到“禮拜”、“星期”、“周”的語源 * X X X X 周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又譯瞿提,生時約翰·沃爾夫岡·歌德,亦作Göthe(),),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法蘭克福,戲劇家、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為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戲劇、詩歌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一名偉大的德國作家,也是世界文學領域最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臺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七,次於第六偉大的音樂家-{zh-tw:巴哈;zh-cn:巴赫}-。 ==生平== ===出生與青少年時期(1749年-1765年)=== thumb|120px|牡鹿溝街上的房子,歌德出生地 歌德的父親(1710年-1782年)是帝國議會的成員。約翰·卡斯帕·歌德首先就讀於全國最好的學校之一:薩克森-科堡大公國的首府科堡的卡西米利安烏姆中學,隨後到萊比錫學習法學,在韋茨拉爾的最高法院工作,又到羅馬和巴黎旅行,最後定居於他的故鄉法蘭克福。他家住在牡鹿溝街上的一所很寬敞的房子裡。他在這裡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致力於建立一間自然博物陳列室和蒐集繪畫。 歌德的母親,卡特麗娜·伊麗莎白·歌德(1731年-1808年),孃家姓泰克斯托(Textor),是法蘭克福市長約翰·沃爾夫岡·泰克斯托(1693年–1771年)和妻子安娜·瑪格麗特·泰克斯托(1711年–1783年)的長女,這位法蘭克福市長的女兒在17歲時嫁給了當時38歲的議員約翰·卡斯帕·歌德。歌德的父親以岳父的名字給長子命名。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麗亞·弗裡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 歌德受到父親和家庭教師的教育,也學習騎術和擊劍。 歌德很早就已經對文學產生了興趣。在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馬。14歲時,他就想參加一個田園詩協會。同時,他也喜歡戲劇,因此在法國佔領期間他頻頻造訪法國劇院。1763年他在一場音樂會上見到了當時年僅7歲的莫扎特。 1765年9月30日他離開法蘭克福,到萊比錫學習法學。 ===學習和狂飆時期(1765年-1775年)=== ====萊比錫(1765年-1768年)==== 1765至1768年間,歌德在萊比錫學習。他聽了作家蓋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詩藝講座,並參加了他的寫作風格練習。同時他也接受了萊比錫學院院長安瑟的繪畫課程。他愛上了凱特馨·勳考普夫(Käthchen Schönkopf),並在歡樂、輕快的詩句中,以洛可可的風格傳統歌頌了這段愛情。(詩集《安內特》(Annette)) 萊比錫市最著名的和擁有第二長曆史的飯店:奧厄巴克斯·凱勒飯店和這裡的浮士德的故事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於奧厄巴克斯·凱勒成了他在戲劇《浮士德》的第一部中涉及的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地方。一次大咯血使得歌德不得不中斷學業,於1768年8月28日返回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斯特拉斯堡(1768年-1770年)==== 歌德度過了一段一年半之久的康復期,其間病症屢有反覆。在此期間,他受到了母親和妹妹的悉心照料。他母親的一位女友蘇珊娜·馮·克勒滕斯伯格(Susanne von Klettensburg)使他接觸到了虔信主義的觀點。 1770年他離開法蘭克福,遵照父親的意願到斯特拉斯堡完成自己的學業。在斯特拉斯堡,他認識了牧師的女兒弗裡德里克·布里翁(Friederike Brion),並把一些詩獻給她,其中有:《歡會與離別》、《Sessenheimer Lieder》和《野玫瑰》等。 ====歌德在韋茨拉爾(1772年)==== 1772年5月10日,歌德在法學學習的結業階段作為候補官員來到了韋茨拉爾的帝國樞密法院。同年5月25日,他開始在帝國樞密法院實習。他住在韋茨拉爾的姑媽,同時也是樞密官夫人的朗厄太太(Susanne Cornelia Lange)給他介紹了一間房子,他就和在萊比錫求學時所認識的,萊比錫市長的兒子伯恩(Jakob Heinrich Born)住在一起。在經歷了與之間的不幸的愛情之後,歌德於1772年9月11日離開了韋茨拉爾。 歌德剛剛結束了法學的學習,並準備按照父親的意願拓展他在財政法和訴訟的進行方面的知識。歌德的父親對自己的獨子寄予厚望:他的目標是讓兒子成為法蘭克福的一個鄉長。因此,他很早就讓兒子熟悉和背誦法律書籍。 這次在帝國樞密法院的實習對歌德並非不重要。他對帝國樞密法院的情況很感興趣,因為他希望能夠從中獲得一幅帝國現狀的圖景。他察覺到司法實踐中的變化,並且可以把這些變化當成一個整體作出概觀;但他同時也意識到了在學習結束的時候他的專業知識的不足。歌德希望依照進步的、人本主義的裁決和實踐,以及系統、嚴謹地建立的、顧及心理和社會因素的法規工作。 然而,他很少去帝國樞密法院,也很少將其看成一個學習的場所。這是由於,一方面,他看到了德意志的糟糕的社會狀況的一個表現:腐敗,所以對司法實踐產生了懷疑。歌德的父親在歌德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抨擊過這種不良現象。另一方面,歌德不信任帝國樞密法院和1767到1776年間的檢查活動。歌德和他在旅店裡認識的很多青年法律工作者一樣,認為這種情形不可能好轉。後來歌德在他的自傳《》裡寫道,他在童年時期就已經表示過,他想做法律工作者不是出於對法律的興趣而是出於對旅行的熱愛。 在使館秘書耶路撒冷(Karl Wilhelm Jerusalem)於1772年10月底自殺後,歌德於1772年11月6日至10日短暫地重返韋茨拉爾。歌德認識耶路撒冷,後者的自殺是歌德創作《少年維特的煩惱》的起因。在這部小說中,歌德將自己與他傾慕的夏綠蒂·布夫的經歷和耶路撒冷的命運—這是他透過與在耶路撒冷死前不久還與此人有聯絡的人的談話而探究到的——融為一體。這部小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引發了感傷主義和狂飆突進文學運動。 ===魏瑪(1775年-1805年)=== 1776年,歌德作為樞密公使館參贊開始為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公國服務,並獲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務。他在大公送給他的帶花園的房子(歌德屋)中住了六年,並按照公園的規格親自設計和建設了房子周圍的花園。他也在圖林根的伊姆河(die Ilm)邊的自然風景公園的設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希望上帝使我成為園丁或實驗員,這樣我該多幸福啊。” 他認識了貴族婦女。他們保持了一段十年之久的親密關係。 1779年他被提升為樞密顧問。他接受比他年輕8歲的大公卡爾·奧古斯特的讓他在微型小國魏瑪任職的建議是為了進行政治上的改革。在議會中歌德的職權越來越大。政治——即使在他不再擔任公務之後——一直是他關注的領域。 這一年他開始進行深入的自然科學研究。 1780年6月23日,他成為魏瑪共濟會分會:阿瑪利亞(Amalia)分會的學員,1781年6月23日,歌德成為正式會員,1782年4月2日升任會長。在他升遷的幾周後,阿瑪利亞分會不得不停止工作,因為當時共濟會的活動遇到了敵對情緒。 1782年大公把一所婦女廣場(Frauenplan)邊的房子租給歌德,1792年它最終被送給了歌德。在這裡歌德一直居住到去世。婦女廣場邊的花園也是詩人自己建設的。(1885年,歌德的最後一名孫輩後代和繼承人去世後,這所婦女廣場邊的房子就被宣佈為國家博物館。二戰後這所房子遭到嚴重破壞,所以園藝師、作家卡爾·福斯特(Karl Foester)來到魏瑪並重新建設了花園)。 1777年歌德進行了第一次哈爾茨山之旅。12月10日,他登上了布羅肯山(der Brocken),這被認為是首次冬季攀登此峰的行動。1783年他進行了第二次哈爾茨山之旅。此後的1784年他進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哈爾茨山旅行。 1784年歌德在人類的顱骨旁發現了頜間骨。 ====義大利之旅(1786年-1788年)==== 1786年歌德倉促地離開了祖國的土地。在魏瑪,只有他親密的侍從兼秘書賽德爾(Philipp Seidel)知道他此行的目的地。在義大利,歌德自稱“菲利普·米勒”(Filippo Miller)。他給家裡寫的第一批信件沒有署明日期。到了羅馬,歌德才向親友報告了自己真實的決定和打算:他要在義大利呆相當長的時間。 歌德在《義大利遊記》中描述了他的義大利之旅。1786年他在羅馬結識了畫家緹士拜恩,1787年他同緹士拜恩和其他人到那不勒斯旅行。同年緹士拜恩的著名油畫“歌德在義大利”誕生了,畫中描繪了在羅馬的丘陵地帶的旅人歌德。歌德也在那裡認識了安格莉卡·考夫曼。 ====1788年到1805年==== 大約從40歲起,歌德的身體就變得僵硬和難以行動。他受到嚴重的椎間盤損傷和多根胸椎變形之苦。 1795年他開始了與席勒的友誼。席勒最初是作為歷史學教授來到耶拿的。他們的友誼一直延續到1805年席勒去世。 1798年歌德寫下了哀歌“植物的變形”。 ====1805年之後==== 席勒去世後一年,歌德和克里斯蒂安娜·福爾皮烏斯結了婚。歌德從1789年起與她同居,兩人生有一子:奧古斯特。 在埃爾福特召開諸侯大會之際,拿破崙一世接見了歌德,並授予他榮譽軍團勳章。 1814年歌德到萊茵河和美因河地區旅行。1817年他開始寫作《我的植物學研究的歷史》,創辦《談自然科學,特別是形態學》雜誌(直到1824年)。 他與礦物學家、植物學家施坦博格、音樂家菜爾特結成友誼。 1832年3月22日,歌德因病離開了人世。他的著名遺言是:“更多的光()”。4月26日葬於諸侯墓地。 ==生活側面== 歌德是一個有魅力的人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人生的豐富性。這表現在許多相互映襯的方面。基本上每個這樣的方面都被人研究了整整數十年之久,並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一篇獨立的傳記。 兩個特別的方面就是他和女人的關係和他的疾病,上述兩者是這樣對抗的:女人通常標誌著歌德生活發展的開始——新的一頁被開啟,而(一些嚴重的)疾病表示末尾、結束,也可能是逃避。 ===歌德和女人=== (或被稱為“凱特馨”(Käthchen)和“安內特”(Annette))(1746-1810)是鑄錫匠勳考普夫(Christian Gottlieb Schönkopf)的女兒。歌德在萊比錫求學期間在他們家吃午飯。 1766年歌德在那裡認識了比他大3歲的凱特馨,並愛上了她。這份愛激發他創作了洛可可風格的輕快的抒情詩(其中之一就是所謂的《安內特之歌》)。1768年春季這段一開始就遭受壓力的關係因為歌德極度的嫉妒而結束。 在這段關係期間歌德創作了劇本《戀人的情緒》。在這部戀愛劇中,當一個嫉妒的戀人意識到他也可能不忠實時,就擺脫了他的嫉妒心。 在關係結束之後,歌德仍給安娜·卡特麗娜寫了幾封——完全是彬彬有禮的——信。她在1770年嫁給了受人尊敬的法學工作者卡納(Karl Kanne)博士,他日後成了萊比錫市的副市長。 臺灣知名作家鍾肇政的著作《歌德激情書》主要內容就是描寫歌德和他的紅粉知己的關係。 * 蘇珊娜·馮·克勒滕斯伯格 * 弗裡德里克·布里翁 * 夏洛特·布夫 * 馬克西米利安娜·馮·拉·羅歇,海德堡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克萊門斯·布倫塔諾的母親 * 莉莉·勳納曼(Lilli Schönemann) * 亨利埃特·馮·呂特維茨(Henriette von Lüttwitz) * 夏洛特·馮·施泰因 * 克里斯蒂安娜·福爾皮烏斯 * 瑪利安娜·馮·維勒莫 * 烏爾麗克·馮·萊韋措 * 克洛娜·施羅特 * 克里斯蒂安娜·弗裡德里柯·威爾翰米娜·弗羅曼(Christiana Friederike Wilhelmine Frommann)即米娜·海爾茨利普(Minna Herzlieb)。詩人在《親和力》中以“奧蒂莉”的形象為她樹立了永恆的紀念碑。 * 薩克森-魏瑪-埃森納赫的安娜·阿瑪利,魏瑪的資助人 ===歌德的朋友=== * 弗里德里希·席勒 * 卡爾·路德維希·馮·科內博爾(詩人、翻譯家) * 卡爾·奧古斯特大公 * 約翰·彼得·埃克曼(詩人) * 約翰·戈特弗裡德·馮·赫爾德(詩人、思想家) * 弗里德里希·馮·繆勒(Friedrich von Müller) * 費利克斯·孟德爾頌(德國浪漫樂派音樂家) ===歌德的“敵人”=== * 雅各布·米夏埃爾·萊茵霍爾特·倫茨(狂飆突進運動中的作家) * 海因裡希·馮·克萊斯特(劇作家、短篇小說家、散文家、出版家) ===疾病=== * 1758年:歌德罹患天花,直到老年他的身上仍留有此病的疤痕 * 1768年:在萊比錫求學期間歌德患了一場危及生命的大病(頸部腫瘤及大咯血,大概源於肺結核形成的空洞),這可能是精神危機的外部表現。歌德返回法蘭克福。此後就是一段一年半之久的,有時被病症反覆和意志消沉打斷的康復期。 * 1801年:歌德罹患面部丹毒 * 1805年:腎結石伴有頻繁的絞痛 * 1823年:首次心肌梗塞及心包炎 * 1830年:又一次大咯血 * 1832年:又一次心肌梗塞並心源性休克,及肺水腫 ===自然科學研究=== 在魏瑪期間,歌德開始研究自然科學,最主要的是地質學和植物學。他首先在義大利尋找一種“原始植物”。作為植物學家,他的科研的出發點:,現在在科學上似乎不成立。他本人將色彩學視為他在自然科學方面的主要研究物件。從物理學的角度出發,他的色彩學研究缺乏科學性。。在動物學方面,歌德以在人類的胚胎中發現頜間骨而聞名。 歌德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晚期作品有《植物的螺旋形傾向》(1831),在這部作品中,歌德指出:生物傾向於發展成螺旋形。 假如更多地關注歌德的科學方法,即自然研究的基礎,而不是單一的研究成果,就會發現,他的科學方法跟浪漫主義的自然哲學不同。他的方法,是經驗主義的(而非抽象推論的),跟實證論的經驗主義不同,它並不把人當成外在的觀察者,而是把人當成觀察物件內部的,從屬於觀察物件的物件來對待。 ==作品== 歌德的一個特點是,將已經開頭的作品擱置幾年,有時是數十年之久,將已經發表的作品進行重大的修改,將一些完成了的作品壓下很長時間才付印。 完成一張以時間為順序的作品列表很難,因為加工作品的時間段經常不明確,而首印的年份又和歌德的創作過程並不一致。以下的列表大致(可能並不準確)依照作品誕生的時間為序。 * 《戀人的情緒》(戀愛劇),1768年創作,1806年付印 * 《同謀犯》(喜劇),1769年開始創作,1787年付印 * 《鐵手騎士蓋茲·馮·貝爾力希傑》(劇本),1773年 * 《普羅米修斯》(兩幕劇,未完成),1773年 * 《普羅米修斯》(詩歌),1774年 * 《新的道德-政治木偶戲》,1774年 * 《佈雷伊長老的謝肉節劇》,1774年 * 《普倫德爾斯鎮的年市》, 1774年 * 《神,英雄和維蘭特》(Wieland)(笑劇),1774年 * 《克拉維戈》(悲劇),1774年 * 《神靈的問候》(詩歌),1774年 * 《少年維特的煩惱》(書信體小說),1774年,第2版,1787年 * 《艾格蒙特》(悲劇),1775年開始創作,1788年付印,作曲家貝多芬給這部作品配樂 * 《歐文和埃爾米勒》(配唱戲劇),1775年 * 《威廉·邁斯特的戲劇使命》(“原邁斯特”,小說),始於1776年,1911年付印 * 《施黛拉》,為戀人們寫的戲劇,1776年 * 《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亞》(戲劇),散文版1779年,1787年付印 * 《托爾誇託·塔索》(戲劇),始於1780年,1790年付印 * 《論人類與動物的頜間骨》,1786年 * 《羅馬哀歌》,作於1788年至1790年 * 《威尼斯警句》,1790年 * 《浮士德》,片斷,1790年 * 《光學論文》(論文,2卷本), 1791年/1792年 * 《大科夫塔》(喜劇),1792年 * 《平民將軍》(喜劇),1793年 * 《列那狐》(動物敘事詩),1794年 * 《在所有美好的時刻》(共濟會分會會歌),1775年 * 《德意志逃亡者講述的故事集》(框形結構小說),1795年 * 《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年代》,1795年/1796年原文 * 《克塞尼恩》(《贈辭》)(詩歌,和席勒合作完成),1796年 * 《浮士德 一部悲劇》,(《浮士德》的第一部分),始於1797年,1808年第一次以此題目付印 * 《魔法師的學徒》,1797年 * 《邦弗尼託·切利尼的人生》(Benvenuto Cellini)(文章),1797年 * 《中篇小說》,始於1797年 * 《赫爾曼與竇綠苔》(以六音部詩行寫成的牧歌),1798年 * 《私生女》(悲劇),1804年 * 《威廉·邁斯特的漫遊年代》(小說),始於1807年,1821年付印,增訂版1829年原文 * 《潘多拉》(為節日創作的戲劇),作於1807年/1808年,1817年付印 * 《親和力》,1809年原文 * 《論色彩學》(科學論文),1810年 * 《我的生平 詩與真》(自傳作品,4卷本),1811年至1833年 * 《關於歌手人們有很多可說》(為感謝歌手而作的共濟會的詩歌),1815年 * 《當回報最親愛者的時候》 (為保守秘密而作的共濟會的詩歌),1816年 * 《義大利遊記》,1816年/1817年 * 《好女人》,1817年 * 《論藝術和古代》 (6卷本,和梅耶(Johann Heinrich Meyer)合作),1816年至1832年 * 《莊嚴的教團節日:“50年已經過去”》(對於授予他參加共濟會50週年榮譽證書的詩歌形式的謝辭), 1820年 * 《西東詩集》(詩歌),1819年 * 《悼詞起首》 對已故共濟會里德爾(Ridel)分會長的悼詞,1821年 * 《法國的政治運動》(報告),1822年 * 《講話:對於維蘭特兄弟般的紀念》 (Wieland)(共濟會悼詞), 1830年2月8日歌德致悼詞 * 《浮士德 II》(《浮士德》的第二部分),1833年(遺作) * 《箴言和沉思》,1833年(遺作) ===中文譯本=== *《歌德文集》(十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ISBN 702002887X ==參看== * 狂飆運動 * 魏瑪的古典主義 ==參考文獻== 《歌德傳》,(德)漢斯·尤爾根·格爾茨,伊德 等/譯,商務印書館,1997,ISBN 7100016185 ==外部連結== ===原文=== * 原著——古登堡計劃 * 《浮士德》第一部 * 線上歌德詞典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 《五月之歌》 中文文字 ===其它連結=== * 歌德快速教程 * 歌德書目 (部分書目) * 附評論的歌德畫集 * 歌德語錄 * 魏瑪的歌德協會 * 歌德博物館 * 歌德的色彩學 * 作為園藝愛好者、植物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歌德 Category:德國作家 Category:德國詩人 Category:德國思想家 Category:共濟會會員 Category:斯特拉斯堡大學校友 Category:萊比錫大學校友 Category:德國樞密顧問 Category:19世紀小說家 Category:巴伐利亞科學與人文學院成員
國歌
國歌是被一個國家的政府正式承認或在傳統上被國民使用的、能代表該國家的樂曲,一般都帶有愛國主義色彩。世界最古老的國歌制訂於1568年,為荷蘭的《威廉頌》,一說是日本的《君之代》,不過大部分的國家的國歌於19世紀和20世紀制訂。 ==使用場合== 國歌在許多場合被使用,常在國定假日演奏,也常在體育競賽中使用,以喚起或表達國民的愛國情緒。在升降旗儀式上,國歌通常作為升降國旗時所演奏的樂曲。大部分國家,作為愛國教育的一部分,學校對學生演奏國歌。泰國和中華民國曾規定在劇院或電影院正式放映前應演奏國歌或王室頌歌。在大型國際比賽如足球、橄欖球賽事時通常會演奏雙方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加拿大等一些國家在本國的體育賽事開賽前也常會演唱國歌。於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錦標賽頒發獎牌時,會演奏金牌得主國國歌。 國歌也常用作國家的聲音標誌使用。國際廣播電臺用國歌作為臺呼音樂並在開播時演奏以方便識別。如加拿大國際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柏林國際廣播電臺等即用國歌的前幾小節作為臺呼。大多數國家電視臺或廣播電臺在清晨開播前和夜間停播後都會演奏國歌。在外交場合,常在歡迎儀式上演奏賓主兩國國歌。 國歌演奏時常伴有具體的禮節要求,例如行軍禮、起立、脫帽等等,有些國家的領導人甚至在一些場合與到會人員齊唱,在一些國家還要求手撫胸口或鞠躬。在正式的外交場合這些禮節更為嚴格。 ==制定== 相對國旗和國徽,國歌較少在憲法中有所涉及。至今還有一些國家未確定國歌的法律地位。國歌的制定通常選取最為本民族所認同的愛國歌曲,亦有另外創作讚歌,或是為廣為流傳的愛國詩篇譜曲作為國歌。在使用時通常選取全詩的若干段作為法定國歌歌詞。大多數現代國家都制定國歌,僅個別國家例外。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由於禁止音樂,因此沒有制定國歌(但阿富汗塔利班方面使用這裡是勇士的家園作為非正式的國歌使用)。亦有一些國家存在一首以上的國歌,如 Himnusz(讚美歌)和 Szózat(懇求)在匈牙利通常都被認作國歌。一些前殖民地國家或英聯邦國家亦將英國國歌和本國國歌都認作自己的國歌,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大多數屬地使用宗主國的國歌。 一些國家的國歌雖然制定歌詞,但由於政治原因有時會很少演唱歌詞。匈牙利國歌因為提及到上帝,在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時期只有演奏而沒唱歌詞;在東德與西德同時加入聯合國後,由於語詞「德國」(Deutschland)已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憲法除去,因此在正式場合僅演奏國歌歌曲,不唱國歌歌詞。兩德統一後,歌詞才得以重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曾被打為“右派”,因政治因素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樂隊演奏《義勇軍進行曲》時只奏樂不唱歌詞。1978年,《義勇軍進行曲》被重新填詞,但重填的歌詞並不是原歌詞,直至1982年才恢復原歌詞。蘇聯國歌由於斯大林1953年去世後在蘇共二十大上受到赫魯雪夫的批判,歌頌他的歌詞亦無法被接受,因而廢棄不唱,直至1977年被修改歌詞。 雖然國歌通常以該國家的一種主要語言演唱,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況。在擁有不止一種官方語言的國家,通常有不同語言的歌詞。例如瑞士國歌具有四種官方語言的歌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羅曼什語),芬蘭國歌也有兩種官方語言的歌詞(芬蘭語和瑞典語),加拿大國歌有兩種內容不同的歌詞(英語和法語)並且有時會交替演唱。斯里蘭卡國歌以僧伽羅語寫成,但泰米爾語的譯詞在泰米爾人聚集區廣泛使用。南非國歌是罕見的一首裡出現五種語言的國歌。紐西蘭的國歌之一《上帝保佑紐西蘭》通常先以毛利語,後以英語演唱,並且歌詞內容不盡相同。 ==風格== 世界各國的國歌由於歷史背景相似或地域相近的緣故通常具有以下幾種音樂風格: 分類 描述 示例 史詩音樂 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傢俱有較長的國歌,歌詞內容多是敘事詩風格,歌頌本國獨立的歷史,通常只有有限的幾段作為正式段落演唱。在音樂上常出現歌劇風格,通常具有較快和較慢兩個部分,在調式上也往往多變。 例如阿根廷、厄瓜多、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和烏拉圭的國歌。 頌歌 歷史最悠久的國歌種類,通常多見於傳統的君主制國家和它們的殖民地地區。 例如日本《君之代》、英國《天佑吾王》、德國《德意志之歌》、加拿大《啊,加拿大》。 進行曲 通常見於非君主制的歐洲國家,也常被社會主義國家所使用。內容常與戰爭或革命有關。 例如法國《馬賽曲》、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勇軍進行曲》和越南《進軍歌》。 民族音樂 通常來自於民歌,有些使用該國家的傳統調式。 例如印度、肯亞、史瓦濟蘭和塞內加爾的國歌。 號角音樂 多見於波斯灣沿岸的阿拉伯國家,長度較短,也較少有歌詞。 例如巴林國歌和科威特、卡達的前國歌。 ==作者== 大多數著名國歌的譜曲者並不為人所熟悉。英國國歌《天佑吾王》的作者至今未知。只有很少國家的國歌是由著名的作曲家寫成的,如德國的國歌《德意志之歌》使用的是海頓所譜寫的旋律,奧地利的國歌《山的土地,河的土地》通常被認為是莫扎特所作。 少部分國歌的歌詞是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創作的。1903年的得主比約恩斯徹納·比昂松是挪威事實上的國歌《對!我們熱愛祖國》的詞作者。 而1913年的得主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曾為印度和孟加拉國國歌作詞。這也是少見的一人為兩個國家撰寫國歌歌詞的情況。 但甚至也有同一套作詞作曲的班子創作兩國國歌的例子。除去兩國國歌相同的狀況外,巴拉圭與烏拉圭國歌就有同一位作詞者(F. A. de Figueroa)和同一位作曲者(Debály F. J.),而音樂形式竟然有所不同。 清朝外派大臣李鴻章訪問歐洲時,各國代表輪流唱國歌。當時中國未有國歌,所以找了一首王建的七絕詩加以改編,後來成為清朝對外場合之代國歌。稱《李中堂樂》《奧運建構的民族主演》,作者:沈旭暉,2008年4月21日《明報》,A19頁(國際要聞),《咫尺地球》專欄。李鴻章大概是即場「杜撰」「國歌」的第一人。 ==國歌之最== 頭銜 國家 國歌名稱 備註 最古老(最早制訂) 《威廉頌》 1568年被制定為國歌。 最長 《東岸人民,無祖國毋寧死》 長105小節(歷時長五分鐘)Facts About National Anthems National Anthems of the World (英語)。 最短、歌詞最古老 《君之代》 長11小節。歌詞最早出現在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的《古今和歌集》裡。 《君之代》 歌詞最多 《自由頌》 長158段,但實際上只有前兩段被正式訂為國歌歌詞。  使用最多語言 《南非國歌》 歌詞使用了南非最常用的五種語言:科薩語(第一節前兩行)、祖魯語(第一節後兩行)、塞索托語(第二節)、南非語(第三節)以及英語(第四節)。 《南非國歌》 許多國家作為皇室頌歌 《天佑吾王》 英國國歌為《天佑吾王》(女性君主在位時則為《天佑女王》),而英國君主同時也是除英國及其海外領土和皇家屬地以外其他14個國家的君主,因而《天佑吾王》為英國及其海外領土和皇家屬地、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哈馬、貝里斯、加拿大、格瑞那達、牙買加、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吐瓦魯、馬恩島等的皇室頌歌。 《天佑吾王》 旋律相同或相近 《天佑吾王》 為被借用最多的國歌旋律。1745年第一次演奏,1825年公訂為國歌。列支敦斯登與挪威的王室頌歌至今仍使用該旋律。瑞士、沙俄以及其他20多個國家都曾使用過此曲譜。 旋律相同或相近 《自由頌》 亦為塞普勒斯國歌。 《自由頌》 旋律相同或相近 《獨立進行曲》 亦為北塞普勒斯國歌。 《獨立進行曲》 旋律相同或相近 《我們的國家》 創作於1848年,愛沙尼亞使用其旋律但調式略有不同。 《我們的國家》 旋律相同或相近 《天佑非洲》 南非國歌的第一段、坦尚尼亞及尚比亞國歌均使用這一非洲著名歌曲的旋律。 僅有旋律沒有歌詞 《皇家進行曲》 原是首軍樂,無歌詞,後來成為西班牙國歌。在佛朗哥時期曾被填詞,佛朗哥時期結束後,原歌詞被廢除。政府曾於2008年1月計劃重新填詞,但在徵集歌詞結束後由於公眾的爭議,計劃被撤銷。 《皇家進行曲》 僅有旋律沒有歌詞 《共和國國歌》 改編自10世紀讚美歌,沒有官方歌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焦蘇埃·卡爾杜奇為其填詞,但未獲聖馬利諾政府採納。 僅有旋律沒有歌詞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國歌》 原國歌《統一的國家》由於未顧及當地少數民族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而於1998年廢除,改由新作曲、未填詞的國歌取代。 僅有旋律沒有歌詞 《歐羅巴洲》 科索沃當局因考慮到國內種族多元因素而決定不為國歌填詞。 由一首以上歌曲組成 《南非國歌》 在1994年至1997年期間,《天佑非洲》(非國大的黨歌)與《南非的呼喚》(1957年至1994年間的南非國歌)均作為國歌。1997年起,南非政府將兩首歌曲的修改版本合併成現今的《南非國歌》。 由一首以上歌曲組成 《何處是我家?》《塔特洛山上電光閃閃》 由捷克國歌和斯洛伐克國歌組成。 由一首以上歌曲組成 《南斯拉夫王國國歌》 由塞爾維亞國歌《正義的上帝》、克羅埃西亞國歌《我們美麗的祖國》以及斯洛維尼亞的前國歌《前進,光榮的旗幟》構成。 同時為兩個國家的國歌作詞/曲者 《人民的意志》及《金色的孟加拉》 兩首國歌皆以孟加拉語創作,由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作詞兼譜曲。 《人民的意志》 《金色的孟加拉》 同時為兩個國家的國歌作詞/曲者 《巴拉圭人,無共和毋寧死》及《東岸人民,無祖國毋寧死》 兩首國歌皆以西班牙語創作,由弗朗西斯科·阿庫尼亞·德·菲格羅阿作詞、弗朗西斯科·何塞·德巴利譜曲。 == 參見 == * 國歌列表 * 國旗歌 * 國旗 * 國徽 == 註釋 == * Category:頌歌 Category:國家題材歌曲
武術
武術,又稱搏擊術、格鬥術,是指以肢體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競技的技術。前者之內容為鍛鍊身體各部位以攻擊對手,種類分為踢打拿摔四大類;後者則以刀、槍、棍、劍、鞭、鏢、鎚、矛、鈀、弓等冷兵器為主。武術雖是互相格鬥的技術,但學習武術除了作格鬥用外,學習的原因也可能是為了防衛、競技。現代武器(火炮、電子形式)廣泛運用後,冷兵器逐漸被淘汰,間接導致以冷兵器與肉體為武器的攻擊技術在戰場上式微。 武術一詞一般會直接聯想到東亞,不過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其特別的武術。歐洲最早是在1550年開始使用傾向於武術現代意義的英文“martial arts”。1639年英國一本擊劍的書也提到此一詞語,特別用來強調擊劍的「科學和藝術」。 == 辭源 == “武術”這詞語,目前發現的第一個記載是負面的。南朝宋的太子舍人,顏延之(384~456)做了首四言詩《皇太子釋奠會作》:“偃閉武術,闡揚文令。庶士傾風,萬流仰鏡。”意思是“廢止武術,促進文學。使百姓佩服,大家仰慕好榜樣。”但是此句中的“武術”應該是指“軍事”。此詞後來還有在明朝用。李漁的《閒情偶寄·種植部》:“自幼好武術。”也稱功夫。 武術的英文martial arts是來自拉丁文,和羅馬神話中的戰神瑪爾斯有關,意義為「瑪爾斯的藝術」。 == 武術分類 == 古今中外發展出來的武術種類繁多,可以依以下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 *傳統武術及現化武術。 *依起源地區可分為東方武術及。 *依是否使用兵器可分為有兵器的及。有兵器的還可以依使用兵器來分類,徒手或武術則可以依身體接觸方式分為(或是、(綜合搏擊Mixed Combat)及)。 *依中國傳統分類:區分為內家拳及外家拳。 ===搏擊武術=== 徒手武術可以依身體接觸方式分為以下幾類: * 打擊類:直接用手、腳或其他部位攻擊對手,目的在使對方受傷或是閉合性損傷 ** 拳打型:拳擊、詠春拳 ** 腳踢型:卡波耶拉、法國踢腿術、跆拳道、譚腿、莫家拳 ** 綜合型:空手道、踢拳、泰拳、中國武術、八極拳、截拳道、散打、席拉、桑搏、以色列近身格鬥術 * 摔拿類:利用技巧,取得自己身體姿勢的優勢(如較高的位置),或使對方身體處於不利的位置(如摔出或受壓制) ** 摔跤型:柔道、柔術、相撲、中國式摔跤、蒙古式摔跤、潘克拉辛、摔角 ** 關節型:合氣道、巴西柔術 ** 固鎖型:角力、日耳曼擒拿術、擒拿術、防身術、逮捕 另外一種搏擊武術分類方式分為使用自己力量(譬如詠春拳、跆拳道、空手道等)或使用對方力量破壞對方肢體平衡(譬如太極拳、合氣道、柔道等)。換句話說前者是單純以速度及力量取勝,後者則講求正確身體力學及肢體平衡。 不過許多武術不一定完全是毆打型或是扭打型,可能兩種型別都有,只是某一方面的比重較重。有關以速度力量取勝及講求肢體平衡的分類也是如此。 ===兵器武術=== 兵器武術可以依武器打擊方式分為以下幾類: * 兵器類:近身兵器型會使用許多不同的近身兵器,包括刀劍及穿刺型兵器等。這類武術包括擊劍、劍道、、東南亞的席拉、印度的卡拉里帕亞特、及古歐洲武術,尤其是時的武術。中國武術中也有許多使用近身兵器的武術,例如八斬刀,關刀,中國戰刀等等。 遠距兵器型的武術主要是使用射箭。如日本的弓道及中國的射藝,其他遠距兵器包括手裡劍、袖箭、菜刀、流星鏢等。武術所提的兵器不包括需要火藥的熱兵器,兵器多半是靠人力投擲而運動,弓箭則是靠弓的張力而運動。 ==自衛、軍事及執法上應用武術== 現代一些軍事訓練中已加入有關傳統武術的概念。例如像需要靠肌肉記憶在許多不便瞄準的場合下用槍,也類似居合道快速拔刀還擊的情形。 在二次大戰時英國特別行動執行處僱用威廉·費爾貝恩及艾瑞克·賽克斯來教授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特種部隊人員(一種融合西方拳擊及日本摔跤術的武術)及手槍射擊。的書《Kill or Get Killed》就是依照費爾貝恩及賽克斯教授的defendu。費爾貝恩的《Get Tough》及阿普爾蓋特的《Kill or Get Killed》都是徒手戰鬥的經典作品。 傳統的徒手、用刀的技術仍常用在今天部隊的訓練上,例如歐洲的、馬特·拉森發展的美國陸軍的個人戰鬥系統、以色列國防軍的及以色列近身格鬥術、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CMAP)。書中提到的無武裝的匕首防禦以及在中的有關概念在1942年已整合到美軍的中,現今的訓練系統除了沿襲以往的系統外,也受到其他傳統武術的影響,例如及南洋的席拉。 步槍上的刺刀起源自東方的長槍,刺槍術仍保留在多數國家的軍隊裡,也被美國陸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及英國陸軍在戰爭中使用,像是伊拉克戰爭。 許多武術也用在警察人員的徒手訓練及執法,例如東京都的鎮暴警察會使用合氣道Twigger, R. (1997): Angry White Pyjamas. London: Phoenix. (ISBN 978-0-7538-0858-0)。 == 各國武術 == 世界上格鬥技太多,以下只列出一小部份較為知名的武術 === 中國武術 ===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 關於作為一個體育專案的功夫武術,請見武術 (體育運動) ==== 現代化格鬥 ==== *散打 ==== 北方拳種 ==== *少林拳 *太極拳 *形意拳 *八卦掌 *八極拳 *劈掛拳 *馬氏通備 *通臂拳 *翻子拳 *螳螂拳 *三皇炮捶 *迷蹤拳 *長拳 *紅拳 *花拳 *查拳 *六合拳 *岳家拳 ==== 南方拳種==== *洪拳 *白鶴拳 *詠春拳 *蔡李佛拳 *潭腿 *梅花拳 *劉家拳 *蔡家拳 *李家拳 *莫家拳 *巫家拳 *南少林 *俠家 *白眉派 *鷹爪功 *柔功門 *周家螳螂拳 *羅漢拳 *地術犬法 ==== 雲南 ==== *壯族拳法 **壯拳 *傣族拳法 **傣族拳 *苗族拳法 **蚩尤拳 ==== 西藏 ==== *喇嘛派 ==== 香港 ==== * 截拳道 * 福音武術 ==== 臺灣 ==== 臺灣的羅漢拳及太祖拳不同於福建、廣東地區流傳的羅漢拳、太祖拳。 *流民拳,客家拳種。 *宋江陣 *八步螳螂拳,源於山東後因戰亂及文革失傳。 *布雞拳 *金鷹拳 白鶴拳在臺灣又發展出五派系: *飛鶴拳 *食鶴拳 *宿鶴拳 *鳴鶴拳 *縱鶴拳 ==== 中國摔跤(拳跤) ==== *北京摔跤 *天津摔跤 *保定摔跤 *山西摔跤 ==== 兵器 ==== 中國武術兵器多樣且奇特,是中國武術發展中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差異,其他兵器多簡稱"其兵",亦有寫為"奇兵",其使用上並無特定門派或是套路,即使不同門派,在使用上亦無太大差異更加凸顯此特點。包含一般生活工具,如:長凳、雨傘、扇子等,皆有編成套路以供演練,因過於瑣碎不特別列入。 * 雙鈎 * 三節棍 * 鐵鞭:屬硬鞭,使用時為一對,門神尉遲恭即使用此兵器。 * 鐵尺:空手道稱為"釵(sai)",依外型另有人誤稱"三叉戟",但三叉戟應為長柄,而鐵尺為短柄。 * 九節鞭:依節數另有七節鞭、十一節鞭、十三節鞭等,但以九節鞭為大宗,民間傳為其兵之首。 * 血滴子:見於清朝野史之籠型兵器,於擲出套住目標後,可伸出利刃取下首級,從未出現於正式記錄中,經探索頻道實驗考證,其實用性與成功性微乎其微。 * 大掃子:形似雙截棍,但一節為長棍,一截為短棍,與雙截棍皆為短棍不同。 === 俄羅斯 === * 西斯特瑪(Systema) * 桑搏(Sambo) * 角力 === 法國 === *法國踢腿術 * === 英國 === *巴頓術 * * === 以色列 === * 以色列近身格鬥術 === 巴西 === * 卡波耶拉(Capoeira) * 巴西柔術(Brazilian Jiu-Jitsu) === 美國 === *拳擊 *摔角 === 蒙古 === * 搏克:蒙古搏克是蒙古族傳統的體育娛樂活動之一,草原上的人們把蒙古摔跤稱作搏克(蒙語:結實、團結、持久的意思)。它是蒙族三大運動(摔跤、賽馬、射箭)之首。男兒三藝”——賽馬、射箭、摔跤,蒙古語稱為搏克,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摔跤手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紀時已經盛行於北方草原。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所屬在祭敖包和那達慕大會時進行。 === 日本 === * 相撲 * 古武道/武芸十八般 * 柔術 ** 柔道,由嘉納治五郎於1882年改良自日本古武道柔術中的天神真楊流與起倒流而發展出來的一套運動,全名為講道館柔道;此外另還有一支不隸屬於講道館體系的高專柔道。 ** 合氣道,演變自大東流合氣柔術,20世紀初由植芝盛平所創。 * 空手道,日本吞併琉球(即現今的沖繩)之後,亦吸收唐手道的技術,揉合了自身日本武道的影響,成為現代的空手道。 * 日本劍術,實為使用日本刀的刀術,以斬劈為主。 ** 劍道 ** 居合道 ** 斬道 * 日本槍術 ** 銃劍道 *** 短劍道 * 薙刀術 ** 薙刀道 * 棒術 * 杖術 ** 杖道 * 弓術 ** 弓道 * 忍術 * 日本少林寺拳法 === 琉球 === * 唐手道,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將琉球變成其附庸國,並對琉球實行禁武政策。當地人為了反抗薩摩的壓迫,從中國人(唐人)處學習了中國拳法,並與當地的打鬥術琉球手相結合,形成了唐手。 * 那覇手 * 首裡手 * 泊手 === 德國 === * 日耳曼擒拿術(Kampfringen) * 德國柔術(German Ju-Jutsu) * 德意志長劍術(The German Longsword) === 希臘 === *潘克拉辛 *希羅式角力 === 柬埔寨 === 高棉武術,吳哥窟中的雕刻品和浮雕可以證明,堪稱是東南亞武術鼻祖。 * 鬥獅拳(Bokator)據說是在吳哥時代軍隊近距離作戰系統使用。 * 高棉拳(Pradal Serey)傳統高棉自由搏擊, 有些類似泰拳 * 高棉摔跤(Baok Chambab)在運動中兩個對手嘗試按住(控制)對方的背到地面。 * Kbach Kun Dambong Vèng,古老的柬埔寨武術形式,包含使用長棍棒。 === 印度 === 有云:「天下武功出少林天下功夫出少林--專訪釋延委武僧 《伊利華報》,少林功夫卻來自天竺」,相傳少林派的武功得自達摩老祖,可想而知印度的武術於很早以前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發展。 * 卡拉里帕亞特(Kalaripayattu)已列為世界遺產 *班卡普拉 *印度式摔角 === 朝鮮半島=== * 花郎道 * 跆跟 * 韓式摔跤 * 跆拳道 * 韓式合氣道,Hapkido與日本合氣道同樣是脫胎自大東流合氣柔術。 * 特攻武術 大韓民國特種部隊專用格鬥技 ===義大利=== * 擊劍 === 泰國 === * 泰拳Muay Thai === 印度尼西亞 === *拳道 === 越南 === * 鎮暴操 * 越武道 === 緬甸 === 鼎(Thaing)在緬語語音中也能唸作音相近的譯音"泰恩"。是緬甸當地對所有體系武術一詞的概稱,就如同華人世界所說的"武術"、"國術"或"功夫"等這些名詞,是同樣概念的一種稱呼。 *緬甸拳 *斌道(Bando)風格偏柔,姿態及動作手法非常形似於中國拳法的緬甸古代傳統武術 *釐衛(Lethwei)風格偏剛,姿態及動作手法非常形似於泰拳,打法比泰拳更加兇悍和野蠻,華人武術圈都俗稱為緬拳 *拿斌(Naban)緬甸古傳摔跤術 *賓謝(banshay)緬甸古傳兵器武術 *閔辛(Minzin)緬甸古傳強體健身之術,不具戰鬥用途,用途定位很類似中國人的氣功或五禽戲那樣 === 菲律賓 === *菲律賓武術(Kali):又稱為 Arnis、Eskrima 或 FMA,在華人地區也被稱為菲律賓魔杖,它包含了多種不同的武器使用技術與徒手格鬥的綜合性武術。在現代的菲律賓武術流派與系統中主要的武器訓練以短棍、匕首為主,菲律賓武術以有效地使敵人失去攻擊能力為目的,在訓練方面注重雙手的協調與靈活性。被美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家的特種部佇列為訓練的專案之一。 === 馬來西亞 === *馬來武術 === 寮國 === *寮國拳 === 不丹 === * 不丹摔跤 === 烏茲別克 === * 克拉術(Kurash) === 伊朗 === *英雄體育 === 尼泊爾 === * 尼泊爾搏擊 == 參見 == * 武術家、武學、武林 * 武器 === 武術競賽 === * 終極格鬥錦標賽(UFC) * 世界武搏運動會 * PRIDE格鬥錦標賽 * K-1 * Mixed Combat綜合搏擊(MCSF) * Energy Fight(Mixed Combat) * Karate Combat(空手道格鬥)Karate Combat was founded to elevate and promote the sport of karate worldwide by creating the first professional, full-contact league. * PRIDE格鬥錦標賽 === 武術典籍 === *嘯旨 *角力記 *紀效新書 * 拳經 * 劍經 * 耕餘剩技/《國術四書》 * 武藝圖譜通志 * 武備志 * 正氣堂集 * 武備志 * 武編 * 陣紀 * 三才圖會 * 武經總要 * 少林拳術秘訣 * 手臂錄 * 學射錄 * 太極拳論 * 內家拳法 * 萇氏武技書 * 象形拳學 * 孫祿堂武學錄 * 中國武藝圖籍考 == 參考文獻 == W
幼學瓊林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的兒童啟蒙讀物。該書最初叫《幼學須知》,亦叫《成語考》、《故事尋源》,一般認為最初的編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意見認為是明景泰年間的進士丘濬。至清嘉慶年間,由鄒聖脈(字梧岡)作了增補注釋,並更名為《幼學瓊林》,也叫《幼學故事瓊林》,簡稱《幼學》。後來民國時費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又進行了增補。 《幼學瓊林》是駢體文寫成的,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文字簡煉,對仗工整,易誦易學、易懂易記。全書內容包羅廣泛,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製作技藝、鳥獸花木、神話傳說等等,無所不包,幾乎囊括了過去人們日常生活中較常用的知識與詞彙,象一部微型百科辭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書中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許多介紹,讀者可掌握不少成語典故,此外還可以對中國古代的典章制度、風俗禮儀做一些瞭解。書中還有許多警句、格言,到現在還仍然傳誦不絕。因此,《幼學瓊林》在舊時的鄉塾中頗為流行,是中國明清以來廣泛流傳的蒙學讀物,在明清兩代的鄉塾蒙學教育中起到積極作用。不過書中也有一些屬於帝制時代的觀點,對於現代人來說難以認同。 ==體例== 全書共分四卷。 #卷一 ##天文 ##地輿 ##歲時 ##朝廷 ##文臣 ##武職 #卷二 ##祖孫父子 ##兄弟 ##夫婦 ##叔侄 ##師生 ##朋友賓主 ##婚姻 ##婦女 ##外戚 ##老幼壽誕 ##身體 ##衣服 #卷三 ##人事 ##飲食 ##宮室 ##器用 ##珍寶 ##貧富 ##疾病死喪 #卷四 ##文事 ##科第 ##製作 ##技藝 ##訟獄 ##釋道鬼神 ##鳥獸 ##花木 ==相關條目== * 增廣賢文 ==參考== *國學網 幼學全文(簡體) Category:中國教育史 Category:明朝典籍 Category:蒙學
中國國歌
中國國歌,指中國的國家象徵歌曲,1911年,清朝政府定《鞏金甌》為國歌,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官方法定國歌。中華民國成立後,出現了許多官方或非官方的國歌,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以後,《黃埔軍校訓詞》被訂為中華民國國歌。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於1949年成立後,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 == 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1789年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開始,世界各國紛紛制定國歌作為國家的象徵,清朝跟進。 === 《普天樂》(半官方) === 1878年(光緒四年),清朝外交官曾紀澤出使英、法,兩年後又兼任駐俄公使,譜寫了名叫《普天樂》的歌曲,並作為“國樂”的草案上呈朝廷,但沒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不過在海外已被當作國歌來演奏。節奏過於緩慢,經常受到批評。薛福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1890年)5月11日: 「又查舊卷,英外部於丁亥年(1887年)諮送兵部尚書節略, 詢及中國國樂樂譜,以備兵丁譜奏之用。前任劉大臣(劉瑞芬)照復雲:「查中國樂章,譯為歐洲宮商, 可合泰西樂器之用者,僅有一闕,名曰《普天樂》。相應將樂譜一冊,備文照送查收。」,按《普天樂》者,曾侯(曾紀澤)所制也。」《普天樂》完整歌詞已不可考,但其中包含了“一統舊江山,亞細亞文明古國四千年!最可嘆:猶太、印度與波蘭,亡國恨,談之心寒!”之類的詞句,有救亡圖存之意涵。 === 《華祝歌》(半官方) === === 《李中堂樂》(半官方) === === 《頌龍旗》(半官方) === === 《鞏金甌》(官方) === == (北洋政府) == === 《五族共和歌》1912-1913 === File:五族共和歌 (Song of Five Races Under One Union).flac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臨時國歌,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譜曲的國歌擬稿,歌名《五族共和歌》。 === 《卿雲歌》(第一次)1913-1915 === File:卿雲歌 (Song to the Auspicious Cloud) Version 1.flac 卿雲歌分為第一次及第二次兩版本,兩版本詞均取自尚書大傳虞舜篇。 第一次卿雲歌為1913年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開會典禮時暫用臨時國歌,後兩句為汪榮寶所新增,比利時人(Jean Hautstont)譜曲。 === 《中華雄立宇宙間》1915,1916,1916-1921三版 === File:中國雄立宇宙間 (China Heroically Stands in the Universe).flac 袁世凱大總統於1915年5月23日總統令頒採用,王露作曲,蔭昌作詞。 袁世凱稱帝後,於同年12月19日改用下面歌詞: 袁世凱下臺後,北洋政府發行第三版 詞: 中國雄立宇宙間, 萬萬年! 保衛人民中不偏, 諸業發達江山固, 四海之內太平年 萬萬年! ===《盡力中華》“1919” === 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決定以趙元任作詞作曲的盡力中華作為代國歌,歌詞為: 樂譜出自《趙元任音樂作品全集》,趙如蘭編,上海音樂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這支曲子的歌詞、和聲都是趙氏1914年前後寫的。旋律原是一個焰口調。1920年曾發表在美國的中國同學會的一本小冊子裡,冊子的名字叫《Songs and yells of the Chinese Student Alliance》。 === 《卿雲歌》(第二次)1921-1928 === 卿雲歌分為第一次及第二次兩版本,兩版本詞均取自尚書大傳虞舜篇。 1919年,北洋政府將《尚書》中的《卿雲歌》配上樂曲作為國歌,是為第二次卿雲歌。 == == === 《國民革命歌》(非正式)“1926” === 《國民革命歌》由黃埔軍官學校軍官廖乾五所作,1926年7月1日釋出。其旋律與童謠《雅克兄弟》(亦為廣東童謠《開啟蚊帳》、兒歌《兩隻老虎》之原曲)相同。 === 《中華民國國歌》=== 《中華民國國歌》即《三民主義歌》,歌詞作者為中國國民黨總理孫文,由文膽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邵元衝等捉刀。首次出自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總理在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中,對該校師生之訓詞。 國民黨北伐成功後,國民黨選擇以此訓詞為黨歌並公開徵求伴隨音樂。程懋筠的作曲在139名參賽者獲勝,得到銀元五百元的獎金。 1930年3月24日,許多國民黨人提議使用黨歌作為國歌。由於反對使用一黨標誌代表全國,所以設立國歌編制研究委員會,後該委員會支援國民黨黨歌。 1937年6月3日,國民黨中央批准提案,該年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歌,使用至今。 == 割據政權 == === === 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時,決定以國際歌作國歌。 === === === === *《中華民國國歌》 *《東亞民族進行曲》(非正式)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1949年建國後,使用至今。 原是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1935年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亦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200師的軍歌。 根據馬敘倫的提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透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文化大革命」時期,詞作者田漢被指控為叛徒下獄,國歌遂變成純演奏曲,一般情況下均不再高唱國歌。這段時間,《東方紅》成為實際的國歌。至文革結束後,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透過集體填詞的《繼續革命的戰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如下: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田漢冤案獲平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透過決議,撤銷1978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透過的歌詞,恢復原《義勇軍進行曲》之詞、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修正案。(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由於初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有國歌法,直至2017年10月1號到有正式法律及法定國歌(1949年9月27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所以2017年10月1號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施行成為全國性法律。 == 參見 == * 國旗歌 ** 《中華民國國旗歌》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小野寺史郎:〈平衡國民性與民族性:清季民初國歌的制定及其爭議〉. *中國歷代國歌,演奏及演唱 * * * Category:中國國家象徵 Category:中國音樂作品列表
超文字傳輸協議
超文字傳輸協定(,縮寫:HTTP)是一種用於分散式、協作式和超媒體資訊系統的應用層協議。HTTP是全球資訊網的資料通訊的基礎。 設計HTTP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釋出和接收HTML頁面的方法。透過HTTP或者HTTPS協議請求的資源由統一資源識別符號(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URI)來標識。 HTTP的發展是由提姆·柏內茲-李於1989年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所發起。HTTP的標準制定由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和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進行協調,最終釋出了一系列的RFC,其中最著名的是1999年6月公佈的 RFC 2616,定義了HTTP協議中現今廣泛使用的一個版本——HTTP 1.1。 2014年12月,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的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Bis(httpbis)工作小組將HTTP/2標準提議遞交至進行討論,於2015年2月17日被批准。 HTTP/2標準於2015年5月以RFC 7540正式發表,取代HTTP 1.1成為HTTP的實現標準。 == 協議概述 == HTTP是一個客戶端(使用者)和服務端(網站)之間請求和應答的標準,通常使用TCP協議。透過使用網頁瀏覽器、網路爬蟲或者其它的工具,客戶端發起一個HTTP請求到伺服器上指定埠(預設埠為80)。我們稱這個客戶端為使用者代理程式(user agent)。應答的伺服器上儲存著一些資源,比如HTML檔案和影象。我們稱這個應答伺服器為源伺服器(origin server)。在使用者代理和源伺服器中間可能存在多個「中間層」,比如代理伺服器、閘道器或者隧道(tunnel)。 儘管TCP/IP協議是網際網路上最流行的應用,但是在HTTP協議中並沒有規定它必須使用或它支援的層。事實上HTTP可以在任何網際網路協議或其他網路上實現。HTTP假定其下層協議提供可靠的傳輸。因此,任何能夠提供這種保證的協議都可以被其使用,所以其在TCP/IP協議族使用TCP作為其傳輸層。 通常,由HTTP客戶端發起一個請求,建立一個到伺服器指定埠(預設是80埠)的TCP連線。HTTP伺服器則在那個埠監聽客戶端的請求。一旦收到請求,伺服器會向客戶端返回一個狀態,比如"HTTP/1.1 200 OK",以及返回的內容,如請求的檔案、錯誤訊息、或者其它資訊。 == 請求方法 == HTTP/1.1協議中共定義了八種方法(也叫“動作”)來以不同方式操作指定的資源: ; GET : 向指定的資源發出「顯示」請求。使用GET方法應該只用在讀取資料,而不應當被用於產生「副作用」的操作中,例如在網路應用程式中。其中一個原因是GET可能會被網路爬蟲等隨意訪問。參見安全方法。瀏覽器直接發出的GET只能由一個url觸發。GET上要在url之外帶一些引數就只能依靠url上附帶querystring。 ; HEAD : 與GET方法一樣,都是向伺服器發出指定資源的請求。只不過伺服器將不傳回資源的本文部份。它的好處在於,使用這個方法可以在不必傳輸全部內容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取其中「關於該資源的y資訊」(元資訊或稱元資料)。 ; POST : 向指定資源提交資料,請求伺服器進行處理(例如提交表單或者上傳檔案)。資料被包含在請求本文中。這個請求可能會建立新的資源或修改現有資源,或二者皆有。每次提交,表單的資料被瀏覽器用編碼到HTTP請求的body裡。瀏覽器發出的POST請求的body主要有兩種格式,一種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用來傳輸簡單的資料,大概就是"key1=value1&key2=value2"這樣的格式。另外一種是傳檔案,會採用multipart/form-data格式。採用後者是因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的編碼方式對於檔案這種二進位制的資料非常低效。 ; PUT : 向指定資源位置上傳其最新內容。 ; DELETE : 請求伺服器刪除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 ; TRACE : 回顯伺服器收到的請求,主要用於測試或診斷。 ; OPTIONS : 這個方法可使伺服器傳回該資源所支援的所有HTTP請求方法。用'*'來代替資源名稱,向Web伺服器傳送OPTIONS請求,可以測試伺服器功能是否正常運作。 ; CONNECT : HTTP/1.1協議中預留給能夠將連線改為隧道方式的代理伺服器。通常用於SSL加密伺服器的連結(經由非加密的HTTP代理伺服器)。 方法名稱是區分大小寫的。當某個請求所針對的資源不支援對應的請求方法的時候,伺服器應當返回狀態碼405(Method Not Allowed),當伺服器不認識或者不支援對應的請求方法的時候,應當返回狀態碼501(Not Implemented)。 HTTP伺服器至少應該實現GET和HEAD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可選的。當然,所有的方法支援的實現都應當符合下述的方法各自的語義定義。 此外,特定的HTTP伺服器還能夠擴充套件自定義的方法。例如: ; PATCH(由 RFC 5789 指定的方法) : 用於將區域性修改應用到資源。 === 安全方法 === 對於GET和HEAD方法而言,除了進行獲取資源資訊外,這些請求不應當再有其他意義。也就是說,這些方法應當被認為是“安全的”。 客戶端可能會使用其他“非安全”方法,例如POST,PUT及DELETE,應該以特殊的方式(通常是按鈕而不是超連結)告知客戶可能的後果(例如一個按鈕控制的資金交易),或請求的操作可能是不安全的(例如某個檔案將被上傳或刪除)。 但是,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伺服器在處理某個GET請求時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事實上,很多動態資源會把這作為其特性。這裡重要的區別在於使用者並沒有請求這一副作用,因此不應由使用者為這些副作用承擔責任。 === 副作用 === 假如在不考慮諸如錯誤或者過期等問題的情況下,若干次請求的副作用與單次請求相同或者根本沒有副作用,那麼這些請求方法就能夠被視作“冪等(idempotence)”的。GET,HEAD,PUT和DELETE方法都有這樣的冪等屬性,同樣由於根據協議,OPTIONS,TRACE都不應有副作用,因此也理所當然也是冪等的。 假如一個由若干請求組成的請求序列產生的結果,在重複執行這個請求序列或者其中任何一個或多個請求後仍沒有發生變化,則這個請求序列便是“冪等”的。但是,可能出現一個由若干請求組成的請求序列是“非冪等”的,即使這個請求序列中所有執行的請求方法都是冪等的。例如,這個請求序列的結果依賴於某個會在下次執行這個序列的過程中被修改的變數。 === 對照表 === 請求方法的屬性 請求方法 RFC 請求有payload body response有payload body 安全的 冪等的 可快取的 GET HEAD POST PUT DELETE CONNECT OPTIONS TRACE PATCH == 版本 == 超文字傳輸協議已經演化出了很多版本,它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向下相容的。在RFC 2145中描述了HTTP版本號的用法。客戶端在請求的開始告訴伺服器它採用的協議版本號,而後者則在響應中採用相同或者更早的協議版本。 === HTTP/0.9 === 已過時。只接受GET一種請求方法,沒有在通訊中指定版本號,且不支援請求頭。由於該版本不支援POST方法,因此客戶端無法向伺服器傳遞太多資訊。 === HTTP/1.0 === 這是第一個在通訊中指定版本號的HTTP協議版本。 === HTTP/1.1 === 預設採用持續連線(Connection: keep-alive),能很好地配合代理伺服器工作。還支援以管道方式在同時傳送多個請求,以便降低線路負載,提高傳輸速度。 HTTP/1.1相較於HTTP/1.0協議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 快取處理 * 頻寬最佳化及網路連線的使用 * 錯誤通知的管理 * 訊息在網路中的傳送 * 網際網路地址的維護 * 安全性及完整性 === HTTP/2 === 當前版本,於2015年5月作為網際網路標準正式釋出。 === HTTP/3 === 最新版本,於2022年6月6日標準化為RFC9114。會拋棄使用TCP,透過UDP上使用QUIC來承載應用層資料。 == 狀態碼 == 所有HTTP響應的第一行都是狀態行,依次是當前HTTP版本號,3位數字組成的狀態程式碼,以及描述狀態的短語,彼此由空格分隔。 狀態程式碼的第一個數字代表當前響應的型別: * 1xx訊息——請求已被伺服器接收,繼續處理 * 2xx成功——請求已成功被伺服器接收、理解、並接受 * 3xx重定向——需要後續操作才能完成這一請求 * 4xx請求錯誤——請求含有詞法錯誤或者無法被執行 * 5xx伺服器錯誤——伺服器在處理某個正確請求時發生錯誤 雖然 RFC 2616 中已經推薦了描述狀態的短語,例如"200 OK","404 Not Found",但是WEB開發者仍然能夠自行決定採用何種短語,用以顯示本地化的狀態描述或者自定義資訊。 == 持續連線 == 在HTTP 0.9和1.0中,TCP連線在每一次請求/回應對之後關閉。在HTTP 1.1中,引入了保持連線的機制,一個連線可以重複在多個請求/回應使用。持續連線的方式可以大大減少等待時間,因為在發出第一個請求後,雙方不需要重新執行TCP交握程式。 HTTP 1.1還改進了HTTP 1.0的頻寬。 例如,HTTP 1.1引入了分塊傳輸編碼,以允許傳遞內容可以在持續連線上被串流傳輸而不必使用到緩衝器。HTTP管道允許客戶端在收到每個回應之前傳送多個請求,進一步減少使用者感受到的滯後時間。協議的另一個補充是位元組服務,允許客戶端請求資源的某一部份,伺服器僅回應某資源的指明部分。 == 協議例子 == 下面是一個HTTP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會話的例子,執行於www.google.com,埠80 === 請求資訊 === 發出的請求資訊(message request)包括以下幾個: * 請求行(例如GET /images/logo.gif HTTP/1.1,表示從/images目錄下請求logo.gif這個檔案) * 請求頭(例如Accept-Language: en) * 空行 * 其他訊息體 請求行和標題必須以<CR><LF>作為結尾。空行內必須-{只}-有<CR><LF>而無其他空格。在HTTP/1.1協議中,所有的請求頭,除Host外,都是可選的。 === 客戶端請求 === GET / HTTP/1.1 Host: www.google.com (末尾有一個空行。第一行指定方法、資源路徑、協議版本;第二行是在1.1版裡必帶的一個header作用於指定主機) === 伺服器應答 === HTTP/1.1 200 OK Content-Length: 3059 Server: GWS/2.0 Date: Sat, 11 Jan 2003 02:44:04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ache-control: private Set-Cookie: PREF=ID=73d4aef52e57bae9:TM=1042253044:LM=1042253044:S=SMCc_HRPCQiqy X9j; expires=Sun, 17-Jan-2038 19:14:07 GMT; path=/; domain=.google.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緊跟著一個空行,並且由HTML格式的文字組成了Google的主頁) 在HTTP1.0,單一TCP連線內僅執行一個“客戶端傳送請求—伺服器傳送應答”週期,之後釋放TCP連線。在HTTP1.1最佳化支援持續活躍連線:客戶端連續多次傳送請求、接收應答;批次多請求時,同一TCP連線在活躍(Keep-Live)間期內複用,避免重複TCP初始握手活動,減少網路負荷和響應週期。此外支援應答到達前繼續傳送請求(通常是兩個),稱為「流線化」(stream)。 == 類似協議 == Gopher是1990年代早期被HTTP取代的內容傳遞協議。SPDY是Google開發的HTTP的替代方案,它被新版本的HTTP協議HTTP/2所取代。 == 參見 == * HTTP基本認證 * 內容協商 * .har * HTTP摘要認證 * HTTP壓縮 * HTTP/2 * HTTPS * HTTP頭欄位 * HTTP狀態碼 * 表現層狀態轉換(REST) * 頁庫存檔 * WebSocket * Wireshark == 參考 == == 外部連結 == * * * Category:HTTP Category:應用層協議 Category:網際協議 Category:網路協議 Category:全球資訊網 Category:W3C標準
博士
博士()是教育機構授予的最高一級學位,如某科系哲學博士、理學博士、文學博士、教育博士、工商管理博士、醫學博士。日常生活中博士學位會與姓氏相結合而被稱為某博士,而博士的英文和「醫生」一樣是「Doctor」。如期望在大學獲得教職,或進入研究機構工作,獲得博士學位為基本要求。博士論文必須包含該領域創新又有深度的內容,並透過同行學者審查方能取得博士學位;然而,法律博士雖稱作「博士」,這不是一般所指的學術型「博士學位」,與法學博士有本質不同,在美國與PhD博士學位具備同等地位(部分國家則視為類碩士學位)。中國古代的“博士”則是指專門精通某一門學問或傳授經學的官名(例如漢武帝時的五經博士)。後來博士一詞衍生為可指涉對特定的某一種專門職業精通的人,比如“茶博士”、“酒博士”等,類似近代對於服務業跟製造業師傅的稱呼。 == 歐美名稱差異 == 英國牛津大學、約克大學及索塞克斯(Sussex)大學、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及一部份歐洲地區之哲學博士簡稱為“DPhil”,而非北美及一般英聯邦學校常用的“PhD”。 == 中文名稱的起源與演變 == === 古代官職名 === “博士”最早是指一種官名,史載,秦朝有“博士”70人(諸子、詩賦等博士),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 漢朝設立了五經博士,對精通《易經》、《書經》、《詩經》、《禮經》、《春秋經》五經中的每一項都設定一個博士官,“五經博士”的職責主要是傳授這五部經學。 明清時,仍然設有此官職,只是稍有不同。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說:“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 專門職業精通人士 === 到了唐朝,人們把對特定的某一種專門職業精通的人稱之為“博士”,比如:“太學博士”、“太醫博士”(醫學博士)、“律學博士”、“算學博士”等等。 唐朝人稱陸羽為“茶博士”,後來對賣茶的夥計就稱為茶博士。 宋朝時期,“博士”也用來指服務業中專精某種技藝的服務員,比如“茶博士”、“酒博士”、“磨博士”等。 明朝黃省曾《吳風錄》上說:「至今稱呼椎油作面傭夫皆為博士」。 === 現代最高等學位 === 現代人們所說的“博士”,指學位中最高的一級。現代學位體系是從學士、碩士、博士,從初而高。 此外,還有“博士後研究員”,但是這職位的擔任是必先擁有博士資格,所以一般不會有另外的獨立稱謂。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把一些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博士班研究生」也稱“博士”,但這只是對他們一種恭維、祝福的稱呼而已,並不具備“博士”資格。 在美國,攻讀本專業的博士後,可能會被授予“Ph.D.”,直譯為“哲學博士”(概略意思為有邏輯學術分析能力的最高學位)。 == 參考文獻 == Category:稱謂 Category:學位
師傅
師傅或師父可以指: * 教師,中國古代對老師的通稱 *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個中國古代官名合稱 * 東宮三師,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個中國古代官名合稱 *《師父 (電影)》,2015年中國大陸電影 *《師父_(電子遊戲)》,2022年法國電子遊戲 * 師傅 (尊稱),對有專門技能工藝者的尊稱,或對佛教和尚尼姑及道教道士等出家人的尊稱 == 參看 == * 博士 * 師徒 Category:稱謂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即《孫子》,又稱作《武經》、《兵經》、《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作者為春秋末期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孫子吳起列傳。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被奉為中國兵家經典,是中國最高的戰爭哲學,也是作戰原理的經典羅家倫:《外交與國際政治》,獨立出版社,1939年,第1頁。後世的兵書大多受到它的影響,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影響非常深遠。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是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 == 體例 == 全書共分十三篇,主要論述了軍事學的主要問題,對當時和現在的戰爭經驗進行了總結,提出了一些著名的革命性軍事問題,並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 # 始計第一(原篇名應作「計」) # 作戰第二 # 謀攻第三 # 軍形第四(原篇名應作「形」) # 兵勢第五(原篇名應作「勢」) # 虛實第六(原篇名應作「實虛」) # 軍爭第七 # 九變第八 # 行軍第九 # 地形第十 # 九地第十一 # 火攻第十二 # 用間第十三 據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孫子兵法》佚文,篇名尚有: # 〈吳問〉 # 〈四變〉(原無篇名,由竹簡整理者據文義補擬) # 〈黃帝伐赤帝〉 # 〈地形二〉(殘缺過甚。原篇名作「 刑二」,竹簡整理者認為缺字為「地」) # 〈見吳王〉(部分文字無法排比接續。原無篇名,由竹簡整理者據文義補擬) # 〈程兵〉(僅存5字。據高友謙《銀雀山漢簡「程兵」考釋》,〈積疏〉、〈五度九奪〉兩篇同屬該篇的文章,共計402字) 另外清代學者畢以珣《孫子敘錄》也收入了傳世文獻中留存的《孫子》佚文。 == 特色 == * 太極的思想 「形兵之極,至於無形」(〈虛實〉篇) * 慎戰的思想 「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火攻〉篇) * 全爭的思想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謀攻〉篇) * 先勝的思想 「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皆〈形〉篇) * 推演的思想 「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始計〉篇) == 兵法概述 == * 孫子認為戰爭是國家大事,關係國家生死存亡,不可不研究明察。(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嚴格說來,孫子是一個“反戰者”,這裡的戰特指正面戰場上的軍事行為以及戰鬥。原因在於戰爭是資源消耗戰(日費千金)、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且正面戰場的戰鬥,即使能夠擊潰敵軍,己方的損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最佳的勝利就是不戰而勝,也就是不透過正面戰鬥,而透過其他的方法來對敵軍進行消耗從而擊潰敵人(善戰者,不戰而屈人之兵;或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 孫子最早在兵法上提出軍事情報的重要性,他主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一方面要用各種方法(包括派間諜)獲取、探取敵方軍情、軍力、部署、動向、補給,同時將本身的軍情嚴格保密,或發放假軍情,虛虛實實,詐騙敵方,令敵方信假為真。 * 孫子強調備戰。(故用兵之法,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勿恃敵之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 孫子說最上等的作戰是運用謀略,其次是運用外交手段,再其次是動用軍事威嚇,最下等的作戰是強攻城池。(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孫子時常有譬喻式的描述,諸如他注重勢與節(集量與時機的作戰計畫),形容前者如湍急河水上的漂石,後者如飛鳥攻擊獵物;其中最有名者,乃後來被武田信玄所使用的風林火山之旗:「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 孫子主張,戰爭的勝利在於敵方露出破綻,有可趁之機。 * 孫子主張,用兵在於正奇相用(凡戰者,以正合,用奇勝。):正可視之為按牌理出牌,奇可視為不按牌理出牌,這兩者沒有一定規則,不需拘泥。後,在《李衛公問對》裡面,唐太宗特別問李靖正奇之間的比例,李靖回答沒有一定。 * 孫子主張,戰場上的情況只有帶兵的將領瞭解,明知道進攻會失敗,故就算君主下令進攻也要思考違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談到對敗兵的處置,特別主張「留其退路」,以避免絕地反撲。所以孫子主張:窮寇莫追,圍師必闕。 * 孫子指善用兵者行軍時重視軍隊各位置的相互照應,要像率然(一種蛇類)一樣可以首尾相救應。 * 戰場局勢,類似出奇兵原則,孫子也主張「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意味要考量部隊特色,適時激勵拼死一搏的氣勢。這一點在後來漢韓信井陘之戰背水一戰大破趙國陳餘時使用。 * 孫子認為兵無常勢,就好像水一樣,形勢不同,所以可以因敵人的變化,而取得勝利,方能用兵如神。(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 編撰過程 == 孫武原是齊國人,後來輾轉到吳國。當時適逢公子光政變奪取王位,是為吳王闔閭,伍員聽說其才能,向吳王推薦,孫武就帶著這13篇晉見吳王,獲得重用。後,吳王進攻楚國,將領就是孫武與伍員。 == 爭議 == === 作者 === 自《孫臏兵法》從東漢末年失傳後,以致其書的存在成為一樁歷史懸案,與孫武之書發生了糾葛吳仁傑《新譯孫子兵法·導讀》,三民書局,第9-12頁。。從北宋以來,就有部分學者懷疑《孫子兵法》並非孫武所著,如下: 歷代《孫子兵法》作者論說 歷代《孫子兵法》作者論說 歷代《孫子兵法》作者論說 歷代《孫子兵法》作者論說 歷代《孫子兵法》作者論說 主張 學者 出處 春秋末期孫武 司馬遷、曹操、宋濂、胡應麟、紀昀、孫星衍、何炳棣 司馬遷《史記》曹操《孫子略解》宋濂《諸子辨》胡應麟《四部正訛》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孫星衍《孫子十家注序》何炳棣《有關〈孫子〉〈老子〉的三篇考證》 戰國中晚期孫臏或及其弟子 錢穆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考辯八五〈田忌、鄒忌、孫臏攷〔附司馬穰苴〕〉(東大圖書,2008年7月,第296-301頁):今按:〈漢書.藝文志〉兵家《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齊孫子兵法》八十九篇。吳孫子、齊孫子分別甚明。餘既辨吳孫子之無其人〔〈攷辨〉第七。〕,又疑凡吳孫子之傳說,皆自齊孫子來也。《史記》本傳,吳孫子本為齊人,而齊孫子為其後世子孫。又孫臏之稱,以其臏腳而無名,則武殆即臏名耳。、齋藤拙堂瀧川資言《史記會註考證》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引齋藤謙曰:據〈吳世家〉,孫武之從伐楚,距專諸殺王僚僅四年,其著《孫子》,不知與諸之死孰先?要之同時人耳,而〈九地〉篇雲:「殺之無所往,諸、劌之勇也。」曹劌,魯莊公時人,相距殆二百年,以同時親見之人,配二百年前耳聞之人,何其不倫也?可疑。又曰:《戰國策》稱孫臏為孫子,《史記》列傳亦然。蓋皆從當時之稱呼也!列傳又敘孫臏破魏事,雲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安知其非十三篇乎?蓋武與臏本一人,武其名,而臏其別字,後世所謂綽號也。世以其被刖,號為孫臏,猶接輿稱狂、英布稱黥耳。太史公不察,分為祖孫,誤矣!、武內義雄武內義雄〈《孫子》十三篇之作者〉:根據之以記孫臏之兵法,故謂今之孫子一書,是孫臏所著,最後結論,斷定孫武與孫臏,畢竟同是一人,武其名,而臏是其綽號。、金德建金德建《古籍叢考》〈孫子十三篇作於孫臏考〉:《孫子》書作者,應出孫臏;所謂孫武,全為偽託之說。、馮友蘭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試稿》第七章〈孫子中的辯證法思想〉〉:現在所有的《孫子》十三篇,是戰國時代的產品,可能就是《齊孫子》八十九篇中的一部分。但這不是說,它必定是孫臏一人所著。《孫子》有一處提到「越人」(〈虛實〉篇),可能其中也包括有《吳孫子》的一些資料。《孫子》也和先秦其他子書一樣,是一家的論文總集,不必出於一時一人之手。、王家祥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瀧川資言《史記會註考證》武內義雄〈《孫子》十三篇之作者〉金德建《古籍叢考》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試稿》王家祥《從銀雀山漢簡〈孫子·用間〉篇看〈孫子兵法〉的作者與年代》 春秋末伍子胥 牟庭牟庭《雪泥書屋雜志》卷二:古有伍子胥,無孫武。世傳孫子十三篇,即伍子胥所著書也……司馬遷不知孫子即子胥,別為〈孫武列傳〉,亦無能詳其事實,獨記斬美女、勒兵一事。蓋子胥始說闔閭時,曾有此,雖可喜、可愕,而非其事業之偉者,止附存所著書,後為美談爾。摭拾為傳,體制固已不稱,而又繼之曰:「闔閭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此總括子胥之生平,以為孫子傳,而實不能詳也。 牟庭《雪泥書屋雜志》 春秋、戰國之際隱士 葉適葉適《習學記言》卷四十六〈孫子〉:詳味《孫子》與《管子》、《六韜》、《越語》相出入,春秋末、戰國初,山林處士所為;其言得用於吳者,其徒誇大之說也。 葉適《習學記言》 戰國時期縱橫家 全祖望全祖望《鮚埼亭集》卷二十九〈孫武子論〉:左氏《春秋》內、外傳紀吳事亦頗詳,然絕不一及孫子;即《越絕》諸書出於漢世,然亦不甚及孫子。故水心疑吳原未嘗有此人,而其書其事,皆縱橫家之所偽為者,可以補《七略》之遺,破千古之惑。至若十三篇之言,自應出於知兵者之手,不可按之以責孫子之不售也。 全祖望《鮚埼亭集》 戰國時代 梁啟超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第五章〈史料之蒐集與鑑別.鑑別史料之法〉:今傳《孫子》十三篇,與《史記》同,漢〈志〉篇數殆後人所增益。然其書實戰國末年人所述,未必出孫武。、齊思和齊思和〈孫子著作時代考〉:綜上所論,則所謂孫武者既未必真有其人,而十三篇所言之戰術、軍制,其中所有之名辭,皆係戰國時物,而其著書體例,又係戰國時代之體例,則其書為戰國中後期之著作,似可確定。水心葉氏以之為戰國初年之書,或猶未必然也。、顧頡剛、楊寬楊寬《戰國史》第一章〈緒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孫子》。這是一部軍事學的書。舊說以為春秋末年孫武所著,但是根據這書的內容看來,是戰國初期的作品,近人有疑為孫臏所著者。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齊思和《中國史探研》顧頡剛《劍橋格芮非司來詢〈孫子〉書之年代》楊寬《戰國史》初版 後來隨著1972年4月10日山東省臨沂銀雀山出土的漢簡(同時在西漢墓葬中出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各一部)才基本了結此案。雖然孫武即作者基本已無法動搖,但關於《孫子兵法》的作者和成書問題的爭論仍未停止,之後仍有如李零、楊丙安、陳彭則、郭化若、徐亞軍等,提出認為《孫子兵法》奠基於春秋,基本完成於戰國,定型於秦漢,不排除孫臏參與了整理《孫子》的可能性之說楊丙安、陳彭則《孫子兵法源流述略》,《文史》第27輯,中華書局,1985年。李零《孫子十三篇綜合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郭化若《孫子兵法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於汝波提出《孫子兵法》在春秋末期已成書,其後校理是在《孫子》已經成書的基礎上進行的,朔雪寒則總結論點,確認《孫子》成於春秋,孫武即作者無誤。 === 內容 === 《漢書·藝文志》記載:「兵權謀家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於見吳王前;見吳王後又著問答多篇《吳越春秋》:「吳王召孫子問以兵法」。晚至唐代,流傳的孫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為上卷,還有中下二卷。唐張守節注《史記正義》:「十三篇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孫子兵法》註家杜牧認為,曹操將八十二篇孫子兵法刪節為十三篇;但其他註家認為十三篇出自孫武本人,不是曹操刪節的結果。 1979年,考古學家於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115號漢墓發掘出土約400枚木簡,其中有許多兵書竹簡。〈上孫家寨漢簡.四〉竹簡則記載有:「孫子曰:夫十三篇……」字樣,此一實物強化了《孫子兵法》原本就是十三篇,也就只有十三篇的觀點。 1996年前夕陝西人張敬軒宣稱有家傳的孫武兵法八十二篇,但經已故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少將研究員於汝波(2006年5月14日逝世)率領一眾軍事科學院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研究室的人員一同研究驗證,斷定張氏孫武兵法八十二篇為造假。 == 注釋本 == * 曹操的《孫子略解》為《孫子兵法》最早的註釋本。 * 歐陽修曰:「世所傳孫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陳皞註,號三家。」 * 宋吉天保《十家孫子會注》,十家指曹操、李荃、杜牧、陳皞、賈林、孟氏、梅堯臣、王皙、何延錫、張預。 * 清孫星衍《平津館叢書》所收的影宋本《孫吳司馬法》中《魏武帝注孫子》。 * 近代至今中國有蔣百里、劉伯承、陶漢章、鈕先鍾、許詩玉、朔雪寒等……還有日本的服部千春,等人均有深入鑽研並有專作。 == 版本 == * 銀雀山漢簡本,共十三篇及四篇佚名文和一篇殘文,為1972年出土的漢初抄本,是現今為止最早的版本。 * 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宋刻《武經七書》本。 * 丁氏八千卷樓藏劉寅《武經七書直解》影印本。 == 翻譯本 == 自西元600多年左右,《孫子兵法》被翻譯成許多不同語言,開始流傳到世界各國。最初書版被帶到日本,及後至東南亞,再在18世紀尾傳入西方各國。此書在歐洲最先出現的是法文版,由法國耶穌會士錢德明在巴黎於1772年出版,書名是Art Militaire des Chinois。 1905年,首個英文版在東京面世,翻譯者是英國軍官卡爾斯羅普(英語:Captain Everard Ferguson Calthrop),但可惜由於卡爾斯羅普不認識漢字,此版本是從日文譯過去的。在這以後,不同的英譯本陸續出版,到了現在約有17種英譯本,最受歡迎的是由美國將軍翻譯的版本,但譯得最好的可能是由漢學家翟林奈翻譯的版本。 == 影響 == === 軍事 === 吳王闔閭稱:「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表示他對孫武作品的欣賞。吳王知孫子能用兵,拜為大將。孫子以三萬兵,西破強楚二十萬兵,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因《孫子兵法》的關係,孫武被人譽作「兵聖」。 此書對中國古代的軍事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奉為兵家經典。它是中國古代軍人必須研讀的一本軍事著作,許多著名的軍事家都對此書作過註解。 《韓非子》裡面也有提到孫武的故事(但韓非的故事僅支援其論點,未必真實發生):某天吳王闔閭問孫武:「甚麼人都可以用兵法訓練嗎?」孫武答:「可以。」於是吳王把他的後宮佳麗全部交給孫武,要他練出一支娘子軍。這批娘子軍起初認為吳王只是開玩笑,仍在校場上嬉鬧。孫武為了建立軍紀,把帶頭的隊長,也是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場斬首,其他佳麗於是震懾於孫武的威信,嚴格遵守規定,任憑孫武指揮。 明朝軍事家劉伯溫的《百戰奇略》包含孫子兵法。孫子:「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劉伯溫:「凡興兵伐敵,所戰之地,必預知之。師至之日,能使敵人如期而來,與敵則勝。……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杜牧注孫子《用間篇》:「不知敵情,軍不可動;知敵之情,非間不可」:劉伯溫:「凡欲徵戰,先用間諜,覘敵之眾寡、虛實、動靜,然後興師,則大功可立,戰無不勝。」 《孫子兵法》流傳出中國後,對東亞及東南亞均有或輕或重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譯成西方語言後,在歐洲亦大受歡迎;相傳法國皇帝拿破崙更對此書愛不釋手。英國軍事理論家李德·哈特感稱:「在《孫子兵法》中,把我20多部著作所涉及的戰略和戰術原則幾乎包羅無遺。」利德爾.哈特,《戰略論:間接路線》鈕先鍾譯,474頁,麥田出版 《孫子兵法》中的幾個章節是中華民國政府軍訓教育的教材,而目前的義務役預備軍官考試亦將《孫子兵法》列為國文科必考專案。 2022年俄烏衝突中俄軍在烏克蘭馬裡烏波爾亞速鋼鐵廠地底的烏軍居住地中發現一本烏克蘭語版孫子兵法。 === 其他 === 《孫子兵法》的思想影響超越軍事應用,實際上亦是博弈策略的經典著作,如在棋藝對壘或運動競技方面。《孫子兵法》不僅在世界軍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對政治、經濟、商業、人事管理和市場策略等與博弈有關的領域亦有指導意義。法國談論日常生活戰略的,在《》(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一書中,也提到應讀中國的經典《孫子兵法》與《易經》。 2001年,何炳棣提出「老子辯證思維源於孫子兵法」的說法。 《孫子兵法》已經被應用到軍事以外的許多領域,做為許多不涉及實戰的競技活動的訓練指南,主要是關於如何以智取勝對手。最早是明朝(1617年)張應俞所撰的《杜騙新書》"Search Results | book of swindles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在商業領域呈現兵法運用。 20世紀之後,許多商業書籍都借重《孫子兵法》,談戰略理論及經驗應用於辦公室的人際政治和商業策略。Michaelson, Gerald. "Sun Tzu: The Art of War for Managers; 50 Strategic Rules." Avon, MA: Adams Media, 2001 McNeilly, Mark. "Sun Tzu and the Art of Business : Six Strategic Principles for Manager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Krause, Donald G. "The Art of War for Executives: Ancient Knowledge for Today's Business Professional." New York: Berkley Publishing Group, 1995. 《孫子兵法》在許多日本公司做為其高階管理人員的必讀之書,Kammerer, Peter. "The Art of Negotiatio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pril 21, 2006) p. 15另在西方商界也很受歡迎,主要是用在管理應用的的功利主義價值觀。許多企業家和高管藉以在競爭環境中求取成功之道。該等理念也被應用於教育領域。Jeffrey, D (2010). "A Teacher Diary Study to Apply Ancient Art of War Strategies 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7 (3): 21–36. 《孫子兵法》也是法律領域 Barnhizer, David. The Warrior Lawyer: Powerful Strategies for Winning Legal Battles Irvington-on-Hudson, NY: Bridge Street Books, 1997.在審判等法律文章的常見主題,其中包括談判策略和審判策略。Balch, Christopher D., "The Art of War and the Art of Trial Advocacy: Is There Common Ground?" (1991), 42 Mercer L. Rev. 861–73 Beirne, Martin D. and Scott D. Marrs, The Art of War and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Litigation Pribetic, Antonin I., "The Trial Warrior: Applying Sun Tzu's The Art of War to Trial Advocacy" April 21, 2007 Solomon, Samuel H., "The Art of War: Pursuing Electronic Evidence as Your Corporate Opportunity"羅伯特•格林 ( Robert Greene ) 的《權力的48 條法則》一書廣泛採用《孫子兵法》的哲學。 "The 48 Laws of Power by Robert Greene". Penguin Random House Canada. Retrieved 2020-10-27. 《孫子兵法》在體育競賽中也受到應用。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總教練比爾·貝利奇克,是超級盃史上領軍奪冠次數最多的記錄保持者,他曾多次表示對《孫子兵法》的欽佩及運用。Lauletta, Tyler. "Bill Belichick explains how advice from Sun Tzu's 'The Art of War' helped build the Patriots dynasty". Business Insider. Retrieved 2020-06-05. "Put crafty Belichick's patriot games down to the fine art of war".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5-02-04. Retrieved 2020-06-05. 巴西足球協會教練路易斯·費利佩·斯科拉里積極運用《孫子兵法》贏得2002年國際足協世界盃的徵戰。在比賽期間,斯科拉里經常選取《孫子兵法》的文欄位落放在球員的門下,做為比賽中智取敵手的激勵。July 2011, Celso de Campos Jr 01 (July 2011). "Luiz Felipe Scolari: One-on-One". fourfourtwo.com. Retrieved 2020-06-05. Winter, Henry (June 29, 2006). "Mind games reach new high as Scolari studies art of war". Irish Independent. 在電子競技遊戲中,《孫子兵法》也經常會被引用。2014年《歐陸風雲 IV》的戰爭藝術電子遊戲發布時,《孫子兵法》以可下載內容(DLC)併同出現。 瑞典重金屬樂隊Sabaton在2010年推出專輯《孫子兵法》;專輯中每一首歌曲之前均以英文陳述一段孫子兵法原文。 2023年播出的電視劇《狂飆》中,張頌文飾演的高啟強捧在手中的《孫子兵法》成為電商平臺的熱銷圖書。2024年3月14日,廣西防城港邊境管理支隊東興邊境管理大隊民警發現有三人企圖偷渡出境,目的是前往境外參與所謂的“高薪工作”。期間民警在一名偷渡者的隨身包發現一本《孫子兵法》,該偷渡者表示擔心人在境外怕受欺負,於是便買了一本《孫子兵法》。 == 評價 == * 東漢末年,曹操在《孫子略解》的自序中曾寫道:「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子所著深矣。」 * 唐太宗李世民評論:「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 明代人茅元儀在評價《孫子》一書時說:「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 == 參看 == * 武經七書 *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 郭化若 * 軍事戰略 * 五輪書 * 三十六計 * 戰爭論 * 卡爾·馮·克勞塞維茲 * 普布利烏斯·弗萊維厄斯·維蓋提烏斯·雷納特斯 == 參考文獻 == == 延伸閱讀 == == 外部連結 == *何炳棣:〈中國現存最古的私家著述《孫子兵法》〉。 Category:孫武 Category:子部兵家類 Category:兵書 S S Category:先秦哲學 Category:前5世紀書籍 Category:武經七書
空間科學
空間科學,或稱-{zh-hans:太空科學;zh-hant:空間科學}-、宇宙科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主要利用空間飛行器或遙感裝置來研究發生在宇宙空間的物理、天文、化學和生命活動等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 ==研究領域== ;天文學 * 空間天文學 * 行星科學 * 銀河系天文學 * 星系天文學 * 物理宇宙學 ;航天 * 航天科學 * 微波遙感 * 太空地質學 ;相關的交叉學科領域 * 宇宙生物學 * 天體化學 * 宇宙化學 * 天體生物學 * 天體物理學 ==空間運輸== *火箭 *航天器推進 *火箭發射技術 *行星航行 *星際航行 ==參看== * 外層空間 * 天文學 * 地球科學 * 物理學 * 航空科學和技術 ==外部連結==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中華民國國家太空中心 Category:航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