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91
article
stringlengths
0
2.3M
肖申克的救贖
是1994年的美國劇情片,由弗蘭克·德拉邦特編劇並導演,根據斯蒂芬·金1982年中篇小說《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改編。影片講述銀行家安迪·杜弗倫(蒂姆·羅賓斯)因涉嫌謀殺夫人及其情夫被判無期徒刑,進入肖申克州立監獄服刑後,他與能為獄友走私各種違禁商品的埃利斯·“瑞德”·雷丁(摩根·弗里曼)成為朋友,同時利用金融才能為典獄長塞繆爾·諾頓(鮑勃·岡頓)等監獄官員和看守洗錢逃稅的故事。其他演員包括威廉·托馬斯·桑德勒、克蘭西·布朗、吉爾·貝羅斯和詹姆斯·惠特摩。 德拉邦特早在1987年便買下小說的電影改編版權,但直到五年後才利用八星期時間改寫成電影劇本,拉開本片發展序幕。他把劇本呈送城堡石娛樂公司,並在兩週後取得2500萬美元預算,《肖申克的救贖》於1993年初開始前期製作。片中情節發生在緬因州,但1993年六至八月的主體拍攝幾乎都是在俄亥俄州曼斯菲爾德完成,俄亥俄州立感化院便是片中的肖申克監獄。許多明星有意出演男主角安迪,包括湯姆·漢克斯、湯姆·克魯斯和凱文·科斯特納。托馬斯·紐曼為本片配樂。 《肖申克的救贖》上映後獲得普遍好評,特別是劇情及羅賓斯與弗里曼的表演,但票房表現不佳,首輪放映僅入賬1600萬美元。影片商業失利的原因很多,如《低俗小說》和《阿甘正傳》的競爭、監獄題材電影普遍不受公眾待見、片中幾乎沒有女角色等,甚至許多觀眾對片名感到摸不著頭腦。不過這都不影響本片獲得眾多獎項肯定,其中包括七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經過院線加映和海外發行,電影票房最終提升到5830萬美元。 美國各地共投入32萬餘份本片的錄影帶,憑藉各大獎項提名及口耳相傳的良好口碑,《肖申克的救贖》在1995年錄影帶出租版創下佳績。透納廣播公司收購城堡石娛樂公司後獲得影片電視播映權,從1997年開始在特納電視網定期播映,進一步提升作品知名度。如今,《肖申克的救贖》已被普遍視為20世紀90年代的電影傑作。數十年後,影片仍在定期播放,而且跨越國界乃至洲界限制,普通觀眾和名流都稱本片是靈感的來源,電影也在大量民意調查結果中名列前茅。2015年,本片因“文化、歷史和美學領域的顯著成就”,入選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影片登記表。 == 劇情 == 1947年,緬因州波特蘭法庭裁定銀行家安迪·杜弗倫(,蒂姆·羅賓斯飾)謀殺夫人及其情夫罪名成立,判處兩個無期徒刑。進入肖申克州立監獄服刑後,安迪結識同樣被判無期徒刑的埃利斯·“瑞德”·雷丁(,摩根·弗里曼飾),後者能為獄友走私各種違禁商品,安迪從瑞德手中買到地質錘和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不過,在洗衣房工作的安迪經常遭遇以伯格斯()為首的“三姐妹”性侵。 1949年,安迪在做工時聽到警衛隊長拜倫·哈德利()抱怨政府徵收的遺產稅,於是主動上前提議幫他合法避稅。三姐妹在又一次企圖性侵時把安迪打得重傷入院,哈德利出手將伯格斯打成殘廢。伯格斯隨後轉送其他監獄,再也沒有人敢欺負安迪。典獄長塞繆爾·諾頓(,鮑勃·岡頓飾)見過安迪後安排他到監獄圖書館協助老犯人布魯克斯·哈特倫()工作,以此為安迪給包括他在內的監獄工作人員洗錢逃稅掩護,甚至還有其他監獄人員慕名而來。工作之餘,安迪還堅持每週致信州議會,要求撥款改善老舊的監獄圖書館。 1954年,已服刑50年的布魯克斯獲得假釋,但他對外界生活無所適從,最終上吊自殺。州議會給監獄圖書館發來捐贈品,其中包括《費加羅的婚禮》唱片,安迪開啟公共廣播並播放詠歎調《微風輕輕吹拂的時光》(),結果受到單獨監禁懲罰。事後他告訴其他獄友,單獨監禁時他心中充滿希望,所以並不難熬,瑞德對此嗤之以鼻。經過安迪數年努力,圖書館變成了新英格蘭最大的監獄圖書館。1963年,諾頓開始動用監獄勞工承包公共工程,利用低廉的用工成本並收受回扣大發橫財。安迪向瑞德透露,他洗錢時是用化名“蘭德爾·史蒂芬斯”()。 1965年,湯米·威廉姆斯()因盜竊入獄並與安迪和瑞德成為朋友,安迪還幫他取得普通教育發展證書。一年後,湯米告訴安迪和瑞德,之前在其他監獄服刑時曾遇到自稱殺死銀行家太太和情夫,最終卻是銀行家頂罪的犯人。安迪將線索告訴諾頓,但典獄長根本不信,安迪又稱出獄也不會洩露洗錢的秘密,憤怒的諾頓又將安迪單獨監禁,然後安排哈德利槍殺湯米並偽裝成越獄現場。安迪不想再配合獄方洗錢,但面對諾頓摧毀圖書館、把他扔進環境更惡劣區域並取消警衛保護的威脅被迫讓步。兩個月的單獨監禁結束後,安迪告訴瑞德,他夢想能在墨西哥沿海小鎮錫瓦塔內霍生活,還稱他在緬因州約克縣巴克斯頓某處藏有包裹,請瑞德獲釋後去取。瑞德覺得安迪行為反常,擔心他會自殺,特別是在得知安迪向另一名獄友拿了條近兩米的繩子後。 次日早上點名時,警衛發現安迪不在牢房內。憤怒的諾頓將手中石頭胡亂砸向周圍,其中一顆打中牆上懸掛的拉寇兒·薇芝海報並穿牆面過,眾人這才發現牆上的大洞及安迪19年來用石錘開挖出來的通道。鏡頭回到前一天夜晚,安迪洗錢後取走諾頓的西服、皮鞋,以及證明洗錢犯罪的賬本,利用繩子從通道和監獄排汙管越獄。警衛和警察搜查期間,他扮成蘭德爾·史蒂芬斯從多家銀行共計取走37萬美元,並將賬本及肖申克監獄貪汙謀殺的其他證據寄到報社。州警趕到監獄逮捕哈德利,諾頓選擇飲彈自盡。 一年後,服刑40年的瑞德終獲假釋。他對外界生活也很不適應,擔心會走上布魯克斯的老路。但他記得對安迪的承諾,來到巴克斯頓取出包裹,裡面留有現金和信件,邀請他前往錫瓦塔內霍。瑞德違反假釋規定來到德克薩斯州哈得斯佩斯縣漢考克堡,並穿越國境進入墨西哥,電影最後,他在錫瓦塔內霍的海灘找到安迪,兩名老友開心相擁。 == 演員 == * 蒂姆·羅賓斯飾安迪·杜弗倫:1947年因涉嫌謀殺夫人及其情夫被判無期徒刑的銀行家。 * 摩根·弗里曼飾埃利斯·“瑞德”·雷丁:安迪的朋友,同樣因謀殺被判無期徒刑,有門路向獄友走私違禁商品。 * 鮑勃·岡頓飾山繆爾·諾頓:肖申克監獄典獄長,為人虔誠但又殘忍。 * 威廉·托馬斯·桑德勒飾海伍德():瑞德團伙一員,同樣被判長期入獄。 * 克蘭西·布朗飾拜倫·哈德利:監獄警衛隊長,為人殘酷。 * 吉爾·貝羅斯飾湯米·威廉斯:1965年因盜竊入獄的青年犯人。 * 詹姆斯·惠特摩飾布魯克斯·哈特倫:20世紀初入獄的老犯人,在監獄圖書館工作。 其他演員包括:馬克·羅斯頓飾伯格斯·戴蒙德(),“三姐妹”幫派頭目,監獄強姦犯;傑弗裡·德曼()飾起訴杜弗倫的檢察官;阿方索·弗里曼()飾朝安迪等新入獄囚犯大喊“新人來啦”的老犯人;耐德·巴拉米()和唐·麥克馬納斯()分別扮演監獄警衛陽布拉德()和威利();狄翁·安德森()飾黑德·布林·黑格();芮妮·布萊恩()飾杜弗倫夫人,斯科特·曼()飾她的高爾夫球教練情夫格倫·昆汀()。弗蘭克·梅德拉諾()飾大胖子,與安迪一起入獄,當晚就被哈德利打死;比爾·鮑倫德()飾埃爾莫·布拉奇(),曾與湯米·威廉姆斯關在一間牢房,很可能是殺害安迪夫人及其情夫的真兇;詹姆斯·基西基()和克萊爾·史萊默()分別詮釋緬因國家銀行經理和出納。 == 分析 == 學術著作指出,《肖申克的救贖》紮根於基督教神秘主義,片中的安迪仿若彌賽亞,是耶穌般的人物,瑞德在電影前段的臺詞稱他雖然置身監獄,但卻彷彿有光環保護。安迪和獄友用焦油打理屋頂可以視為最後的晚餐的娛樂,安迪為12名獄友(門徒)爭取啤酒(葡萄酒),倘佯在自由的陽光之中,就像耶穌祝福中的“萬物之主”。對此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表示,他無意傳達上述理念,但也希望觀眾對本片都有各自的理解。劇本中《費加羅的婚禮》唱片類似聖盃,囚犯紛紛停下聆聽,病臥在床的也站起身來。 典獄長諾頓在電影早期對安迪引述耶穌基督的話“我是世界的光”,自稱安迪的救星,但這段引述同樣能意指光的使者路西法。典獄長之後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他不行使法治,而是定下自認合適的規矩和懲罰,自訂法律,所作所為一如撒旦。學術文章還將諾頓比作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他的外貌和公開講話都有尼克松的影子。諾頓將自身塑造成聖人,衣冠楚楚地向囚犯和公眾演說,借服務社會之名,行剝削貪汙之實,尼克松也因類似行徑臭名昭著。 評論認為,錫瓦塔內霍在片中代表極樂世界或天堂。根據安迪的描述,這裡沒有記憶,能夠透過遺忘罪過或用太平洋的水洗淨罪行,同時“太平”就包含“平靜詳和”之意。安迪是在承認對夫人的死負有責任後才提到錫瓦塔內霍,瑞德也是在承認罪行無法挽回或彌補後才重獲自由。一如罪人必須承認罪行才能獲得救贖,飛昇天堂。瑞德的臺詞稱安迪已經獲得救贖,但自己的確有罪,故而只能期盼得救。部分信仰基督教的觀眾將錫瓦塔內霍視為天堂,但根據尼采哲學,這裡也是超越傳統善惡觀念的無罪之地,遺忘不代表寬恕,是對罪的破壞,所以安迪的目標更加世俗化,與神無關。觀眾一方面可以把安迪視為耶穌般的聖人,另一方面也能理解成查拉圖斯特拉般的先知,透過教育和體驗自由逃離禁錮。影評人羅傑·伊伯特認為,本片是人身處絕境時保持自我價值感的寓言。安迪的誠信是片中重要主題,特別是在通常缺乏誠信的監獄。 蒂姆·羅賓斯認為,錫瓦塔內霍引起觀眾共鳴的重要原因是它代表逃離苦難,無論對任何自認身陷某種“牢籠”——如惡劣的工作、生活及社交環境等——多年的人來說,這樣的理念都很誘人,更重要的是,人們需要相信有這樣供人逃離的地方。艾薩克·莫爾豪斯()認為,影片從非常宏大的角度說明人物如何獲得自由,無論他是身處牢籠、遭受禁錮,哪怕尚處自由身,也能根據不同的人生觀找到希冀的自由。哲學家讓-保羅·薩特認為,自由是持續不斷的目標,需要保持關注和韌性,沒有自由,人就落入其他人或機構的支配,就像瑞德認為囚犯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監獄一樣。安迪的反叛體現出韌性,他用監獄擴音喇叭播放音樂、拒絕繼續為管理人員洗錢。 片中包含大量的電影元素,可以視為向電影的影響力致敬。犯人在監獄影院觀看1946年的電影《吉爾達》(),但此處原訂放映的是1945年電影《失去的週末》。監獄影院能夠變更計劃播放的電影,表明犯人不在乎影片內容,只是要體現逃離現實的感覺。安迪接下來馬上在放映室遭三姐妹襲擊,使用電影膠捲自衛。之後安迪又利用電影海報掩護挖出通道,最終逃離肖申克監獄。 另有評論認為,安迪和瑞德的關係已經超越性別限制,其他電影中很少會有類似的同性關係,兩人的友誼與閒聊、追車或是追求女人無關。哲學家亞歷山大·胡克()指出,安迪和瑞德的友誼便是兩人真正的自由,即能夠彼此分享快樂和幽默。 == 製作 == === 創意=== 斯蒂芬·金曾透過一美元寶貝計劃()幫助新導演樹立名聲。1983年,德拉邦特用一美元從他手中買下《房間裡的女人》的電影改編版權並拍成短片,這也是兩人首度合作。1987年,德拉邦特憑《猛鬼街3》首度列名電影編劇,然後聯絡金並用五千美元買下《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的電影改編版權。這篇中篇小說全長96頁,是金1982年合集《四季奇譚》的一分子,也是作者在賴以成名的恐怖題材小說之餘嘗試其他體裁。小說中的大部分內容是瑞德長期照顧獄友安迪,金當時覺得這樣的題材很難改編成電影,但德拉邦特卻認為答案“顯而易見”。金一直沒有兌換德拉邦特拿來的五千美元支票,他後來把支票裝裱起來送回德拉邦特手中,並附有說明:“為防萬一哪天你需要保釋金。愛你的史蒂夫”。 五年後,德拉邦特花費八個星期時間把小說改編成劇本,在原作基礎上增加許多內容。小說中的布魯克斯戲份很少,最終在養老院去世,電影中改成最終上吊自盡的悲劇人物。小說裡湯米以能洗清安迪罪名的證據為籌碼調到環境更好的監獄,片中則被諾頓下令殺害。此外,諾頓是金小說中多名典獄長的合體,德拉邦特決定以單個典獄長角色作為電影中的大反派。據導演透露,法蘭克·卡普拉導演的多部荒誕不經的故事對本片影響很大,如1939年的《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和1946年的《生活多美好》,在他看來,《肖申克的救贖》與其說是監獄電影,倒不如說更像荒誕不經的故事。其他電影也對本片產生影響,如1990年電影《好傢伙》用對話表明劇本中時間的流逝,又如約翰·法蘭克海默1962年的監獄劇情片《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德拉邦特在為電影尋找取景地點時巧遇同樣正為監獄題材電影《沉默戰警》()選址的法蘭克海默,據德拉邦特回憶,法蘭克海默當時還抽時間鼓勵他並提供建議。 20世紀90年代上半葉,監獄電影普遍不受觀眾待見,不大可能票房大賣,但城堡石娛樂公司製片人麗茲·格洛澤()對監獄題材很感興趣,對德拉邦特的劇本也很滿意,她甚至威脅公司如果拒絕製作就辭職。公司創始人、導演羅伯·雷納也很喜歡德拉邦特的劇本,表示願意親自執導並提供240到300萬美元預算。雷納曾把金1982年的中篇小說《總要找到你》改編成1986年電影《伴我同行》,他計劃請湯姆·克魯斯飾演安迪,哈里森·福特詮釋瑞德。 城堡石娛樂公司表示,願意為德拉邦特計劃製作的其他任何電影注資。德拉邦特在2014年接受《綜藝》雜誌採購時表示,雖然在洛杉磯長大期間家中經濟困難,接受建議能大幅提升自己在業界的地位,同時城堡石娛樂公司完全可以按合同解僱他,由雷納出任導演,但他經過認真考慮還是決定親自導演:“你可以一直用推遲實現夢想的時間來換取金錢,最終可能至死也沒完成起初想做的事。”最終雷納還是在電影拍攝上指導德拉邦特。將劇本呈送城堡石娛樂公司兩週後,德拉邦特為電影取得2500萬美元預算,其中包括75萬美元編劇和導演薪水外加淨利潤分成,影片從1993年初開始前期製作。 === 選角 === 經製片人麗茲·格洛澤推薦,摩根·弗里曼獲選出演小說中的“愛爾蘭裔白人”瑞德,其中瑞德的英語“”還有紅色之意,因為紅髮在愛爾蘭人中十分常見。片中安迪詢問瑞德綽號來由時,對方就回答“可能因為我是愛爾蘭人吧”。弗里曼有意不研究所需扮演的角色,理由是“飾演囚犯不需要特別瞭解囚禁……因為人不會變,身處那樣的環境之後,你就知道應該怎麼說、怎麼做”。弗里曼曾在1980年的監獄劇情片《黑獄風雲》()中出演小角色,德拉邦特便透過該片記住他的名字。羅賓斯看著兒童電視節目《電力公司》長大,弗里曼是劇中主要演員,所以羅賓斯對此次合作備感興奮。 導演起初希望邀請他最喜歡的演員詮釋安迪·杜弗倫,如金·哈克曼和勞勃·杜瓦,但他們都抽不出檔期,他還一度考慮克林·伊斯威特和保羅·紐曼。湯姆·克魯斯、湯姆·漢克斯和凱文·科斯特納都沒有接受邀約,其中漢克斯已決定主演《阿甘正傳》,科斯科納需主演《未來水世界》。此外,強尼·戴普、尼古拉斯·凱奇和查理·辛都曾進入導演視野。克魯斯看過劇本後謝絕出演,覺得德拉邦特經驗不足。據導演透露,他是在看過1990年心理恐怖片《異世浮生》()後決定請羅賓斯出演。羅賓斯入選後向德拉邦特極力推薦老牌攝影師羅傑·狄金斯,他曾與羅賓斯合作拍攝《影子大亨》(,1994年)。為演好角色,羅賓斯在動物園觀察籠子裡的動物,還親身體驗一下午的單獨監禁,並與監獄中的犯人和警衛交流,甚至把胳膊和腿銬起來幾個小時。 畢·彼特本已獲選出演湯米,但在《塞爾瑪與路易絲》大獲成功後退出,角色改由新人吉爾·貝羅斯詮釋。詹姆士·甘多費尼謝絕出演三姐妹首領伯格斯。鮑勃·岡頓在拍攝1993年的科幻喜劇片《越空狂龍》期間抽時間參與典獄長諾頓一角試鏡。為說服制片公司,德拉邦特和製片人妮基·馬文()安排岡頓在演出期間抽一天假期製作試鏡錄影。拍攝《越空狂龍》需要他剃掉頭髮,所以試鏡錄影中他戴著德拉邦特等人準備的假髮。岡頓希望片中的諾頓有頭髮,這樣就能透過染色配合劇情中的時光流逝。這段試鏡錄影由迪金斯掌鏡,岡頓和羅賓斯一起演出。獲選出演典獄長後,他在電影攝製早期都戴著這頂假髮,直到頭髮長出來為止。岡頓還稱,馬文和德拉邦特認為他真正理解人物精髓,所以請他出演,同時也因為他的身高和羅賓斯相仿,所以典獄長的西裝在安迪身上才能合身。 獲選出演監獄警衛隊長拜倫·哈德利的克蘭西·布朗本有機會經劇組聯絡員安排與退休監獄警衛交流,但他覺得即將出演的角色十分殘忍,要是如此人物居然有現實生活中的俄州俄州懲教人員指導,傳揚開來實在難聽,所以選擇謝絕交流機會。據扮演海伍德的威廉·托馬斯·桑德勒表示,德拉邦特曾於1989年來到電視劇《魔界奇譚》拍攝現場,找上擔任編劇的桑德勒,請他出演某部準備製作的改編電影。弗里曼的兒子阿方索在片中客串,瑞德假釋資料上年輕時的面部照片就是他的照片,他同時還扮演安迪等新入獄犯人剛剛抵達監獄時大喊“新人來啦”的老犯人。片中群眾演員既有昔日俄亥俄州立感化院的典獄長和犯人,也有附近監禁機構的現任警衛。原著小說的標題吸引許多人前來為出演麗塔·海華絲試鏡,甚至還有變裝皇后,但片中根本沒有這個角色。 === 攝製 === 《肖申克的救贖》擁有2500萬美元預算。電影的主體拍攝從1993年6月開始,同年8月結束,耗時三個月。劇組通常每週拍攝六天,每天最多工作18小時。弗里曼稱攝製工作十分緊張,稱“演員和導演大部分時候關係緊張,記得我有時候也和導演合不來”。德拉邦特要求部分鏡頭拍攝多次,但弗里曼覺得其中沒有明顯區別。例如安迪首次找上瑞德購買石錘的戲段就花掉九小時拍攝時間,弗里曼接投棒球的橋段也反覆當機,以致次日他來到片場時手臂都纏著吊帶。弗里曼有時甚至拒絕拍攝感覺多餘的重複鏡頭。羅賓斯也表示電影攝製過程漫長而艱辛。德拉邦特自認在拍攝本片過程中獲益匪淺,“導演心裡要有桿秤,清楚如何指示每一位演員”。在他看來,攝製期間與他分歧最多的是攝影師迪金斯,德拉邦特希望鏡頭風景優美,但迪金斯覺得應該儘量少拍監獄外的景色,這樣可以增強電影的幽閉恐懼感,而且一旦出現廣角鏡頭又能令畫面更加震撼。 馬文花費五個月時間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尋找適合取景的廢棄監獄,既要有恆久的美感、又需已完全停止使用,因為電影素材需要每天拍攝幾個小時,在尚未停用的監獄拍攝畢竟存在安全隱患。最終她選中位於俄亥俄州曼斯菲爾德的俄亥俄州立感化院,用於為片中虛構的緬因州肖申克州立監獄取景,這裡入選的主要原因是哥特風磚石建築。該感化院於1990年因生活條件缺乏人道關閉,到《肖申克的救贖》開拍已過去三年。 感化院佔地6.07公頃,擁有獨立的發電廠和農場,電影拍攝完成後不久被部分拆除,只留下主管理大樓和兩幢囚舍。片中許多監獄獨有的內部設施鏡頭,如看守室和典獄長辦公室都是在感化院拍攝。布魯克斯和瑞德住過的寄宿房內部是在行政大樓取景,但外景是在別處攝製。劇組在附近停用的西屋電氣工廠搭建片場,用於拍攝牢房內部鏡頭。德拉邦特要求牢房的門面朝其他牢房,劇組為此在西屋電氣工廠專門搭建外景地,幾乎所有牢房內的橋段都是在這裡完成,只有埃爾莫·布拉奇自承殺害杜弗倫夫人及情夫的戲碼例外,是在真正的監獄牢房拍攝。此外,電影還在曼斯菲爾德和附近的阿什蘭取景。片尾安迪把寫給瑞德的信藏在橡樹下,這棵樹實際上位於俄亥俄州里奇蘭縣盧卡斯()的馬拉巴爾農場州立公園()附近,後於2016年被大風颳倒。 片尾安迪和瑞德在墨西哥錫瓦塔內霍重聚,但就像片中位於緬因州的監獄是在俄亥俄州取景一樣,錫瓦塔內霍的戲段實際是在加勒比海美屬維爾京群島聖克羅伊島攝製,海灘實際位於該島為保護稜皮龜設立的桑迪角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瑞德及獄友聽到《費加羅的婚禮》片段時正在做木工,這場戲是在上桑德斯基的木工店拍攝,該店後更名“肖申克木工”();片頭的法庭戲在懷恩多特縣法院取景。其他拍攝地點包括馬拉巴爾農場州立公園的普格木屋,用於拍攝片頭安迪坐在外面,妻子在屋內偷情的戲碼。片中的緬因州小村莊巴克斯頓實際上是俄亥俄州里奇蘭縣小鎮巴特勒()。布魯克斯和瑞德獲假釋後住在中途之家,實際取景地是曼斯菲爾德的比斯曼大廈()。 德拉邦特對逃獄橋段起初的設想是讓安迪用石錘砸開排汙管,但之後意識到這根本不可能,所以改為使用大石頭。片中安迪從到處都是糞便的排汙管爬向自由,但羅賓斯實際上是在水、巧克力糖漿和木屑中行進。據電影藝術指導泰倫斯·馬什()透露,安迪爬完排汙管後掉進小溪,裡面的溪水實際上有毒。劇組將溪流下游部分封堵,令溪水變深,同時透過氯化手段淨化水流。羅賓斯對此表示,“拍電影就該像軍人一樣注重服從,不要耽誤大家的工作,哪怕有時需要冒損害身體健康或危及自身安全的風險”。根據原訂計劃,這場戲的持續時間要長得多,而且戲劇效果更強,需要跟拍安迪跨過田野跑上火車,但因拍攝時間僅有一個夜晚,所以縮短成安迪站在水中冒雨伸展雙臂做出勝利手勢。迪金斯對這場戲的攝影很不滿意,自認當時的照明太亮;但導演覺得攝影師無須如此妄自菲薄。在他看來,考慮到當時的拍攝時間很趕,自己對時機和精確程度的要求又很高,所以迪金斯必須非常精準地確定需要拍攝哪些鏡頭,具體又該怎麼拍。德拉邦特在2019年接受採訪時對當年急於完成攝製,導致未能拍下安迪爬出牢房通道時的面部特寫鏡頭頗感後悔。 片中安迪蓄意違反警衛命令透過監獄廣播播放音樂源自羅賓斯的設想,原本的設定是關掉音樂。犯人觀看麗塔·海華斯主演電影《吉爾達》的橋段也與原計劃不同,本應播放比利·懷德講述酗酒危害的電影《失去的週末》。這主要是因為擁有《失去的週末》版權的派拉蒙影業要價太高,製片人馬文為此聯絡擁有《肖申克的救贖》國內發行權的哥倫比亞影業,哥倫比亞影業列出低價電影清單,其中就有《吉爾達》。電影大部分戲段都是在監獄內及其周邊拍攝,所以鏡頭大多根據劇情不同時代按時間順序攝製。這反過來又對演員的表演有利,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關係也能像片中人物一樣發展。據德拉邦特回憶,安迪告知瑞德去墨西哥生活的夢想這場戲的拍攝時間相對較晚,回顧電影製作過程時他經常重看這一段,他稱讚羅賓斯和弗里曼只拍幾次就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 後期製作 === 《肖申克的救贖》最終在影院上映時片長142分鐘,片尾申明敬獻的艾倫·格林()曾是導演的經紀人,在本片拍攝期間因艾滋病去世。電影的初剪版時長近兩個半小時,格洛澤認為太長,所以又剪掉多段鏡頭,例如瑞德出獄後適應外界生活的橋段本會更長。德拉邦特稱,初剪版試映觀眾看起來對這段內容感到很不耐煩,覺得瑞德肯定也會自殺。另一段刪掉的內容是獄警調查安迪的逃生通道,被剪原因是拖慢電影節奏。電影起初採用冷開場,開頭就是安迪涉嫌犯罪的內容,法庭戲與片頭字幕穿插在一起,但之後這些內容剪輯在一起,營造更加“強有力”的開局。劇本中還有一處導演自認最為得意的戲碼因製作週期限制未能拍攝,這場戲講述瑞德夢見他被吸入麗塔·海華斯的海報,然後孤獨一人無比渺小地置身太平洋海岸,嘴裡說道:“我真嚇壞了,連回家的路都沒有”。德拉邦特對未能拍出這一段深感遺憾。 根據導演的原有設想,本片是在瑞德乘客車前往墨西哥邊境時結束,為之後的命運留下懸念,但格洛澤堅持要加上瑞德和安迪在錫瓦塔內霍重逢的鏡頭。製片人稱,德拉邦特覺得這樣的結局太商業化而且不夠含蓄,但她希望觀眾看到兩人團聚。城堡石娛樂公司同意為拍攝這場戲提供資金,同時承諾導演保留拍板權,最終電影無論是否包括這一段都可以。團聚的橋段原本更長,安迪和瑞德都引述兩人首次見面時說過的話,但德拉邦特覺得這樣的內容有些自作聰明,決定剪掉。海灘重聚是試映觀眾最喜歡的橋段,弗里曼和羅賓斯都覺得這樣的結局很有必要。導演看到試映觀眾的反響後同意在最終版本加入這一段,稱看著角色透過漫長旅程終於到達終點的感覺既神奇又振奮。 === 音樂 === 本片配樂由湯瑪斯·紐曼作曲,他覺得電影中即便沒有音樂都足以產生強烈的感染力,所以很難在確保音樂不分散觀眾注意力的情況下把劇情提升到新高度。安迪逃出監獄後響起的音樂名為《肖申克救贖》(),主題本由三個音符組成,但導演覺得這樣太具“凱旋和發跡感”,要求改為單音符主題。瑞德獲釋後響起《瑞德也來過》(),直到他發現安迪所藏物品為止,紐曼對這段非常滿意。樂曲起初是雙簧管獨奏,作曲家在導演要求下勉強同意加入口琴聲部,意指瑞德收到安迪留給他的口琴,繼續希望的旅程。據德拉邦特所述,口琴演奏家湯米·摩根()僅用一次就即興吹奏出最完美的曲調,也就是電影最終包含的版本。紐曼的配樂非常成功,此後多年在許多電影的預告片中採用。 == 發行 == === 影院放映 === 本片正式發行前先經過試映。據稱試映反響極其熱烈,觀眾熱情“直衝屋頂”,格洛澤也稱她很少看到如此良好的試映反響。製片商希望吸引“更具聲望的觀眾”,但斯蒂芬·金憑《閃靈》和《狂犬庫丘》等紙漿雜誌作品成名,很可能不受這類觀眾待見,所以電影絕大多數宣傳資料都沒有列出金的名字。 1994年9月,《肖申克的救贖》先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和曼斯菲爾德的文藝復興劇院()首映,然後從23號開始在北美洲限量放映,其中第一個週末共在33家電影院進賬72.7萬美元,平均每家兩萬2040美元。德拉邦特和格洛澤遵循好萊塢傳統在電影開映當晚前往各影院現場瞭解觀眾看法,兩人抵達日落大道的圓頂劇院,但卻發現裡面根本沒人。格洛澤稱,兩人當時還在電影院外賣出兩張票,並向對方承諾,如不滿意可聯絡城堡石娛樂公司退款。雖有許多評論稱讚本片,但格洛澤認為,《洛杉磯時報》批評電影乏善可陳的文章導致觀眾流失。1994年10月14日,《肖申克的救贖》開始全面發行,共在944家影院上映,但第一個週末僅收入240萬美元,平均每家2545美元,在所有電影中排第九,低於入賬300萬美元的性喜劇《勇闖快活島》(),略高於收入210萬美元的《機智問答》(),其中《機智問答》已經上映五週。截至1994年11月下旬結束放映,《肖申克的救贖》總票房約為1600萬美元,屬於票房炸彈,未能收回2500萬美元預算,更不用說還有宣傳成本和影院商家分成。 本片上映期間面臨眾多對手的強力競爭,如剛拿下金棕櫚獎並於10月14日首映的《低俗小說》(最終票房1.08億美元),以及持續熱賣42周之久的《阿甘正傳》(3.3億美元),這兩部電影之後都成為非常熱門的文化現象。此時美國電影觀眾普遍熱衷動作片,所以布魯斯·威利斯和阿諾·施瓦辛格主演的電影也對《肖申克的救贖》發行不利。弗里曼認為片名不合適,觀眾根本記不住,羅賓斯也稱有影迷向他問起:“那個叫什麼‘縮縮減減’之類的電影到底是講什麼的?” 電影上映前,發行商就曾因擔心片名不利宣傳考慮其他名稱,但最終沒有采納。此外,片中缺少女角色來擴大觀眾群體,監獄題材電影此時普遍不受待見,並且宣傳過程缺乏市場興奮點都是影片商業失利的重要原因。 1995年初獲得七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後,本片在2到3月重新上映,再進賬1200萬美元,北美市場總票房提高到2830萬美元,再加上海外其他市場的3000萬美元,電影的全球票房達到5830萬美元。影片在1994年美國本土電影票房榜上排第51,在所有R級電影中排第21。 === 家用媒體和電視播映 === 電影票房不佳,但華納家用影片()仍在1995年把32萬盒本片的出租錄影帶運到美國各地,這在當時可謂非常冒險。最終《肖申克的救贖》在1995年電影錄影帶出租榜上名列前茅。電影獲得大量推薦,許多客戶反覆觀看,而且無論男女評價都很高,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促使影院失利的本片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1993年,泰德·透納的透納廣播公司收購城堡石娛樂公司並開通電影片道特納電視網,獲得本片的有線電視播映版權。據格洛澤透露,電影票房不理想,所以特納電視網只需支付極低成本就能播放本片,同時又能加收高額廣告費。1997年6月,影片開始定期在該臺播放,累計播放次數創下新紀錄,有評論認為這是《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敗後獲得極大關注並發展成文化現象的根本原因。德拉邦特認為電影成功的轉折-{}-點是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稱影片本來“籍籍無名,但那年奧斯卡卻七次提到它的名字”。1996年,華納媒體與透納廣播公司合併,《肖申克的救贖》版權因此移交華納媒體子公司華納兄弟。 截至2013年,《肖申克的救贖》已在15個基礎有線電影片道播出,並且這年的總播出時間達151小時,和1983年的《疤面煞星》不相上下,僅次於1993年的《窈窕奶爸》。電影在斯派克、、聖丹斯電視()和終身()電影片道18至49歲年齡段觀眾收視率最高的電影中都排在前15%位置。雖然基本沒有女演員,但本片依然是主要面向女觀眾群體的奧普拉·溫弗瑞電視網()收視成績最好的電影。2014年,《華爾街日報》發文,根據製片商從票房、家用媒體銷售、電視播映版權等各項收入獲得的分成計算,估計《肖申克的救贖》已進賬一億美元。時任華納兄弟家用娛樂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傑夫·貝克()表示,本片家用媒體銷售已賺得約八千萬美元。雖然電影的電視播映版權收入不明,但據2014年華納兄弟在任及前任高管透露,公司電影庫總價值15億美元,《肖申克的救贖》是其中價值頗高的資產。同年,岡頓自稱電影十週年(2004年)時仍帶給他六位數的版稅進賬,而且此後每年都為他贏得“可觀收入”,考慮到電影已上映多年,這樣的情況可謂非常罕見。 == 反響 == === 專業評價 === 《肖申克的救贖》上映後獲得普遍好評。部分影評人將本片與《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飛越瘋人院》、《鐵窗喋血》,以及《牢獄大暴動》()等廣受好評的監獄或類監獄題材劇情片相提並論。吉恩·西斯克()稱,《肖申克的救贖》就像《飛越瘋人院》一樣,都是講述對抗霸道威權的勵志電影。 歐文·格里伯曼()在《娛樂週刊》發文,稱讚弗里曼扮演的瑞德真實可信,讓人產生代入感。《紐約時報》刊登珍妮特·馬斯林()的文章,同樣表揚弗里曼表現出色,感嘆瑞德一角在片中作用範圍有限,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安迪的旁觀者。在她看來,弗里曼的精彩演出已經讓角色遠遠超出旁觀者的需要。馬斯林稱,瑞德在生活上極其依賴監獄高牆,對此弗里曼的詮釋特別感人。《綜藝》的倫納德·克拉迪()認為,弗里曼的角色“戲點更多”,註定人物不會平庸,始終保持優雅和尊嚴。德森·豪()透過《華盛頓郵報》稱弗里曼是喜劇和悽美節奏的“大師”。肯尼斯·圖蘭()在《洛杉磯時報》發表的評論雖然對本片整體印象欠佳,製片人格洛澤甚至認為電影票房失利便是拜他所賜,但文中依然對弗里曼稱頌有加,稱他“輕而易舉地把《肖申克的救贖》提升到最接近應有水準的高度”。 格里伯曼認為,安迪屬於現代版的賈利·古柏式人物,為人善良而且言簡意賅,但羅賓斯的演出無法讓觀眾產生共鳴。馬斯林認為安迪的形象更加柔和,但羅賓斯的詮釋偏向激烈,卓具成效地描繪出人物從新入獄囚犯向年長父輩的轉變過程。克拉迪認為,羅賓斯對人物的刻畫深刻而不花俏,精準、誠實而流暢,是本片的重要臺柱。德森·豪認為安迪就像“俗氣版彌賽亞”,能夠輕易把所有人吸引到身邊,就像“進監獄的阿甘”,但羅賓斯身上散發出恰如其分的純真氣質,讓故事情節真實可信。《好萊塢報道》的評論認為,弗里曼和羅賓斯都為影片奉獻精彩且層次分明的演出,令角色與眾不同;《滾石》雜誌的彼得·崔維斯認為兩位演員創造的人物“強大而動人到無可否認”。克拉迪還稱讚岡頓和布朗的演出,令人物的罪惡形象“極其真實可信”;但德森·豪認為岡頓對典獄長的詮釋充滿陳辭濫調,一面用宗教美德自稱自贊,另一面卻做著謀殺的勾當。 馬斯林認為,德拉邦特的導演處女作就能有如此表現實在令人驚歎,故事情節充滿柔情和意外豐富的關愛,克拉迪覺得電影唯一的缺點是德拉邦特在配角或支線劇情上花費的筆墨太多。《好萊塢報道》稱讚導演和編劇表現乾淨利落,但批評影片實在太長。克拉迪認為《肖申克的救贖》時間較長,基調緩和,幽默和意外事件點綴其間,會削弱電影對主流觀眾的吸引力,但片中對囚犯天性的描繪著實令人著迷。格里伯曼對電影忽視囚犯罪行,刻意把他們描繪成好人的做法不以為然。圖蘭很反感片中那些在他看來極其暴力的內容和強姦場面,因為經過這些橋段對比,絕大多數囚犯看起來都成了心慈手軟的好人,似乎給監獄生活蒙上“玫瑰色的光芒”。克拉迪整體認為《肖申克的救贖》“難能可貴、令人難忘”,就像只有小瑕疵的粗鑽;但德森·豪批評電影偏離主旨的支線劇情太多,而且片尾應該留下懸念,不應為迎合觀眾拍出安迪和瑞德重聚的鏡頭。羅傑·伊伯特指出,本片故事的成功之處不是安迪的英雄行徑,而是瑞德對他的感知和理解。 迪金斯的攝影也像往常一樣獲得讚賞,《好萊塢報道》稱電影鏡頭的預兆感十足,而且設計精湛,崔維斯認為片中鏡頭透過精心佈置體現監獄日常生活的艱難困苦,觀眾幾乎能感覺到犯人皮膚內滲透的沮喪和憤怒。格里伯曼稱讚片中景色,認為“苔蘚般黑暗的飽和影像傳遞出柔和的愉悅感,感覺彷彿伸手就能碰到監獄的高牆”。《好萊塢報道》認為紐曼譜寫的配樂達到個人最高水準,音樂氛圍光芒四射、音調明亮而優雅,完美配合電影核心主題。克拉迪認為配樂在“憂鬱和荒誕之間取得恰到好處的平衡”。 === 榮譽 === 《肖申克的救贖》在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七項提名,創下斯蒂芬·金作品改編電影的新紀錄,分別是最佳影片(馬文)、最佳男主角(弗里曼)、最佳改編劇本(德拉邦特)、最佳攝影(迪金斯)、最佳剪輯(理查德·弗朗西斯-布魯斯)、最佳音響效果(羅伯特·利特、艾略特·泰森、邁克爾·赫比克和威利·D·伯頓),以及最佳原創配樂(紐曼,首次提名),但最終均未獲獎。電影還獲第52屆金球獎兩項提名,分別是弗里曼的劇情類最佳電影男主角,以及德拉邦特的最佳編劇。 羅賓斯和弗里曼均獲1995年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德拉邦特獲1994年美國導演工會獎長片電影最佳導演獎提名和美國編劇工會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迪金斯獲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院線發行電影攝影傑出成就獎,製片人馬文獲1994年美國製片人協會金桂冠獎()提名。 == 影響 == 德拉邦特此後還兩次把金的小說搬上大銀幕,分別是1999年的《綠裡奇蹟》和2007年的《迷霧》。金在2016年接受採訪時稱,對於自家作品的所有改編電影,他最滿意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和《伴我同行》。 片尾安迪把留給瑞德的信件和現金藏在橡樹下,這棵樹隨後得名“肖申克樹”(),成為希望的象徵。據2016年《紐約時報》報導,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前來看望這棵樹。2011年7月29日,肖申克樹被閃電劈開,美國各地新聞主播、報紙和網站爭相報導,訊息甚至飄洋過海登上印度網站。2016年7月22日左右,該樹完全被狂風颳倒,剩餘部分在2017年4月鋸斷。肖申克樹的殘留之後與石錘、磁鐵一起製成《肖申克的救贖》紀念品。 用於為肖申克監獄取景的俄亥俄州立感化院(又名曼斯菲爾德感化院)原計劃在電影拍攝完成後徹底拆除,後來改造成旅遊景點。熱心影迷組建曼斯菲爾德感化院保護協會(),於2000年以一美元價格向俄亥俄州政府買下廢棄建築,開始按監獄和電影拍攝地歷史地標的標準保養維護。2019年的新聞報導估計景點平均每年進賬達到1600萬美元。許多房間和道具都保持原樣,如安迪逃生的排汙管道,以及片尾橡樹的一小截,是在2011年該樹遭閃電劈開後取得。影迷對感化院周邊也很感興趣,當地商家推出“肖申三明治”()和監獄形狀的圓環蛋糕。據曼斯菲爾德/裡奇蘭縣會議和旅遊局(,後更名曼斯菲爾德目的地)提供的統計數字,電影上映後當地旅遊業收入逐年增長,2013年共有約1.8萬遊客慕名而來,為地方經濟貢獻超過三百萬美元。曼斯菲爾德目的地()開通“肖申克線路”(),沿途經過電影相關的15個地點,涉及地區包括曼斯菲爾德、阿什蘭、上桑德斯基和聖克羅伊島。2018年,該線路的運營收入為1690萬美元。 2014年8月下旬,曼斯菲爾德舉辦一系列活動慶祝電影上映20週年,其中包括文藝復興劇院的電影放映、部分拍攝地點的客車遊覽,以及感化院的雞尾酒聚會。岡頓、斯科特·曼、芮妮·布萊恩和詹姆斯·基西基等片中演員出席部分活動。2019年8月,當地又舉行類似的25週年慶祝活動,嘉賓包括德拉邦特、布萊恩、曼、岡頓、阿方索·弗里曼、貝羅斯、羅斯頓、克萊爾·史萊默,以及弗蘭克·梅德拉諾。德拉邦特表示,這還是他在電影完成後首次回到曼斯菲爾德,只有在這裡才能深切感受到影片的深遠影響,他還稱:“這麼多年過去還能聽到人們談論那部電影,這種感覺十分超現實”。 === 時間的考驗 === 根據21篇評論計算出加權平均分82分(滿分100分),代表“普遍讚譽”。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的「IMDb二百五十大電影」排名之中,本片長年名列首位,觀眾評分達9.3分,較第二位的《教父》高0.1分。 1999年,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將本片列入他的“偉大電影”名單。美國電影學會從1998年開始連續開展百年電影史系列評選,《肖申克的救贖》多次入選或提名。1998年,影片獲AFI百年百大電影提名,雖未上榜,但在十年後重新評選時名列第72位,超過《阿甘正傳》(第76名)和《低俗小說》(第94名)。電影在2006年評選的AFI百年百大勵志電影排名第23。安迪和典獄長諾頓分獲AFI百年百大英雄與反派提名;片中臺詞“忙著活,或忙著死”()獲AFI百年百大電影臺詞提名;《微風輕輕吹拂的時光》(《費加羅的婚禮》選段)獲AFI百年百大電影歌曲提名,紐曼的配樂獲AFI百年電影史電影配樂提名。 2005年,美國編劇工會評選史上101部最傑出劇本,本片劇本排名第22。次年,英國第四頻道公司的頻道評選“死前必看的50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排在第13位。2014年,針對2120名好萊塢娛樂從業人員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肖申克的救贖》認可度排在第四位,其中娛樂界律師的認可度最高。2017年,《每日電訊報》在評選史上最佳電影時將本片列在第17位;《今日美國》同年評選史上50部最偉大電影,影片高居第三位。2019年,也把《肖申克的救贖》選入史上最偉大電影榜單。 《肖申克的救贖》還登上許多媒體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偉大電影名單,如《板岩》()和《新音樂快遞》雜誌(2012年)、《綜合》雜誌(,2013年),網站(2014年)、(2015年),網站,以及《美信》和《滾石》雜誌(2017年)。 === 文化影響 === 2014年11月,為慶祝《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0週年,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在加利福尼亞州比佛利山的塞繆爾·戈爾德溫劇院舉行一晚特別放映活動。2015年,本片因“文化、歷史和美學領域的顯著成就”,入選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影片登記表。德拉邦特對此非常激動:“我想不出世界上還有什麼能比《肖申克的救贖》入選祖國電影遺產更有榮譽感。”《綜藝》雜誌刊登的文章認為,“肖申克”已經成為監獄的代名詞,令人馬上想到監獄的景像。 電影的公眾認可度經久不衰,大部分情況下已經超出評論家能夠訴諸筆端的程度。弗里曼接受採訪時稱,不管走到哪裡都有人告訴他,《肖申克的救贖》是他們眼中最偉大的電影,而且這樣的溢美之辭簡直可謂“張嘴就來”。羅賓斯也稱,他敢向天神發誓,不管走到哪裡都有人告訴他,“那部電影改變我的一生”。史蒂芬·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便《肖申克的救贖》不是他小說最優秀的改編電影,“也至少能排到前三,而且在影迷心目中十有八九是第一,因為該片基本上在所有類似調查中都能排到前幾名……這樣的事情我以前連想都沒想過”。2014年《綜藝》雜誌刊登採訪羅賓斯的文章,聲稱南非政治家納爾遜·曼德拉曾告訴羅賓斯他非常喜歡《肖申克的救贖》。許多運動員聲稱該片是他們信心和勇氣的來源,如尊尼·韋健遜(英國)、奧古斯丁·皮克特(,阿根廷)、艾爾·查倫(,加拿大)和丹·萊爾(,美國),約克公爵夫人莎拉也有類似說法。岡頓自稱在摩洛哥、澳大利亞、南美洲、德國、法國和波拉波拉島都遇到本片粉絲。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形容本片就像口香糖,“一踩到就粘在鞋上”。德拉邦特在電影25週年之際表示,老一輩觀眾向新生代分享,令本片經久不衰。 2008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的使用者評選“ 250”榜單超越《教父》排名第一,並且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就開始名列前茅。英國《帝國雜誌》讀者先經投票把影片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佳電影,後又在2006年評為史上最佳電影,2008年評選“史上電影五百強”排名第四,2017年“百佳電影”同樣排第四。2011年3月,BBC廣播一臺和BBC數字廣播一臺聽眾投票將本片選為他們最喜歡的電影。2013年,英國天空電視臺開展民意調查,在所有與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失之交臂的電影中評選最偉大的一部,當年敗給《阿甘正傳》的《肖申克的救贖》勝出。2015年的民意調查結果表明,本片還是英國觀眾最喜歡的電影,英國電影協會分析此次調查的人口年齡分佈後指出,《肖申克的救贖》雖然並非所有年齡段投票人士的最愛,但至少都能排到前15,這表明該片能激起任何年齡觀眾的共鳴。相比之下,《低俗小說》更受青年投票人士青睞,老年人則對《亂世佳人》青眼有加。 2017年蓋特威克機場向旅客開展民意調查,評選坐飛機時看過的十佳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排名第四。英國影評人馬克·克莫德()同年採訪許多美國影迷,他們覺得觀看本片就像“宗教體驗”。2015年的民意調查表明影片還是紐西蘭影迷最喜歡的電影。影迷歷久彌新的熱忱確保本片在史上最受歡迎的電影中始終位居前列。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擴充套件閱讀 == * 針對片中引述《聖經》條文的探討: * == 外部連結 == * * * * * * * * Category:1994年美國電影作品 Category:1990年代犯罪劇情片 Category:1990年代監獄電影 Category:美國監獄劇情片 Category:城堡石娛樂電影 Category:哥倫比亞影業電影 Category:英語電影 Category:友誼題材電影 Category:冤案題材電影 Category:改編自短篇小說的電影 Category:史蒂芬·金作品改編電影 Category:法蘭克·戴倫邦特電影 Category:湯瑪斯·紐曼配樂電影 Category:緬因州背景電影 Category:墨西哥背景電影 Category:監獄背景電影 Category:1947年背景電影 Category:1949年背景電影 Category:1954年背景電影 Category:1963年背景電影 Category:1965年背景電影 Category:1966年背景電影 Category:俄亥俄州取景電影 Category:弗蘭克·德拉邦特編劇電影 Category:越獄題材電影 Category:電影中的自殺 Category: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 Category:華納兄弟電影 Category:1994年電影導演處女作 Category:1994年劇情片 Category: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Category:電影旬報十佳獎最佳外語片
漢斯·莫拉維克
漢斯·莫拉維克(Hans Moravec) 卡內基梅隆大學移動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著作有《智力後裔:機器人和人類智慧的未來》、《機器人:通向非凡思維的純粹機器》(ISBN 0195136306)。 ==參見== *莫拉維克悖論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漢斯·莫拉維克主頁 Category:美國機械學家
吳子
《吳子》又稱《吳子兵法》、《吳起兵法》,是一部兵法著作。騰訊網- 《吳子兵法》“審敵虛實而趨其危”的謀略與運籌技巧 提出以治為勝,賞罰嚴明,主張在軍隊實行“進有重賞,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嚴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為先”,主張透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使士卒掌握各種作戰本領,提高整個軍隊的戰鬥力。強調“簡募良材”,根據士卒體力、技能等條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編組,實現軍隊的最佳化組合。要求統軍將領“總文武”、“兼剛柔”,具備理、備、果、戒、約的“五慎”條件,掌握氣機、地機、事機、力機四個關鍵的因素。提出“審敵虛實而趨其危”,主張先弄清敵人的虛實,選擇有利時機進攻,以奪取勝利。 == 題解 == 《吳子》相傳為戰國時衛國人吳起所作。現存《吳子》分上下兩卷,每卷三篇,共六篇劉君祖、洪鯤:《孫子韓非》,臺北:故鄉出版社,1985年。不過,在後漢班固所編寫之《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圖書總目錄)裡,有「吳起四十八篇」說法,可見原來篇數相當多。究竟是因為散佚而剩下六篇,還是經過再編而濃縮,個中情形不同。總之,現今所能讀到只是六篇。明清以來,許多學者懷疑此書是西漢或六朝時人的偽託之作清代姚鼐以《吳子兵法》中有“笳笛”二字,認為這是魏晉以後才有的,從而斷定《吳子》為偽作。。現在一般認為是經後人整理的吳起的軍事思想的記錄。 == 評價 == 《吳子》主要總結了戰國時期的實戰經驗,與《孫子》一起並稱“孫吳兵法”。非常受到歷代軍事家的重視。《韓非子·五蠹》說:“境內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說:“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吳子》一書雖僅五千字左右,但內容十分豐富,是繼《孫子》以後又一部體係完備、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兵學論著,在中國古代兵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戰國末年,據說「每家藏有孫吳書」(《韓非子》)。後世將孫吳並稱,宋代將《吳子》列入《武經七書》,無疑是公允。 == 版本 == * 宋代的《武經七書》本。 * 明吳勉學刊《二十子》本。 * 明翁氏刊《武學經傳三種》本。 * 清孫星衍《平津館叢書》所收的影宋本《孫吳司馬法》。 * 清《四庫全書》本。 * 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宋刻《武經七書》。 * 丁氏八千卷樓藏劉寅《武經七書直解》影印本所收。 == 體例 == 今本《吳子》六篇。 # 圖國第一,是做為解說戰爭大前提及匡正國政之必要,分析在不同戰爭中應有不同用兵原則。 # 料敵第二,有冷靜敵情分析,說明有關魏國國情及應有對策,並強調可勝不可勝判斷端在自身。 # 治兵第三,談到統率軍隊原則,以創造使士兵能安心放手加入戰鬥之各種易戰條件,為最上策。 # 論將第四,說明一位將軍應有資格與要件,以及對敵將能力之分辨方法及其對應方法等。 # 應變第五,說明在戰場上各種臨機應變措施。 # 勵士第六,談到如何鼓舞士氣,不同於其他篇,採用故事形式,饒有趣味。 == 參考文獻 == Category:子部兵家類 Category:兵書 W Category:吳起 Category:武經七書
吳起
吳起(),中國春秋末期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衞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說三》:吳起,衛左氏中人也。 吳起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取秦國的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但吳起的變法損害了楚國貴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舊勢力的報復。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發動兵變殺害吳起。 吳起著有《吳子兵法》一書,由於他在軍事理論上的貢獻,後人將孫武、吳起並稱為“孫吳”。《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世方爭於功利,而馳說者以孫、吳為宗。唐肅宗時將吳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新唐書·卷十五·禮樂》:(唐肅宗)上元元年,尊太公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比,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列於左,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晶國君樂毅列於右,以良為配。宋徽宗時追尊吳起為廣宗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宋史·卷一百零五·禮八》:宣和五年,禮部言:武成王廟從祀,除本傳已有封爵者,其未經封爵之人…魏西河守吳起封廣宗伯…西廡,吳起…凡七十二將雲。司馬遷著《史記》時,將孫武和吳起合立於《孫子吳起列傳》。現代學者馬非百著《秦集史》時,將李悝和吳起合立於列傳中。 == 生平 == === 早年 === 吳起出生於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盡了全部家產。同鄉鄰里的人笑話他,他就殺掉三十多個譏笑自己的人,從東門逃出衛國。吳起和母親訣別時,咬著自己的胳膊狠狠地發誓說:“我吳起如果做不了公卿、國相,就絕不回衛國。”後來吳起拜曾參之子曾申為師,學習儒術。吳起的母親病逝,他選擇繼續辦公而沒有回家奔喪,曾申惱怒吳起不孝,和他斷絕了師生關係,吳起於是棄儒學兵,侍奉於魯國季孫氏門下。《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韓非子·說林上》:魯季孫新弒其君(應為魯季孫新被弒),吳起仕焉。或謂起曰:“夫死者始死而血,已血而衄,已衄而灰,已灰而土。及其土也,無可為者矣。今季孫乃始血,其毋乃未可知也。”吳起因去之晉。 === 侍奉魯君 === 前412年,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的莒縣(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和安陽。《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齊宣公)四十四年,伐魯、莒及安陽。魯穆公想任用吳起為將,但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穆公對他有所懷疑。吳起渴望成就功名,於是殺掉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偏向齊國。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將,率軍大敗齊軍。取勝後的吳起引起魯國群臣的非議,有人在魯穆公面前中傷吳起說:“吳起是個猜疑殘忍的人,早年殺死鄉人,又因為不孝被曾申逐出師門,君上對他有所懷疑的時候他就殺死自己的妻子。況且魯國是個小國,一旦有了戰勝國的名聲,就會招致各國的攻打。魯國和衛國是兄弟之邦,君上重用吳起,就等於拋棄了衛國。”魯穆公於是對吳起產生了懷疑,免去了吳起的官職。《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謝吳起。而吳起的主公季孫氏也因懈怠賓客被殺,《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季孫好士,終身莊,居處衣服常如朝廷。而季孫適懈,有過失,而不能長為也。故客以為厭易己,相與怨之,遂殺季孫。經人勸說,吳起離開魯國投奔魏國。 === 投奔魏國 === 吳起聽說魏文侯很賢明,想要前去投奔。魏文侯向大臣李悝詢問吳起為人如何,李悝說:“吳起貪心而且好色,但是用兵連司馬穰苴也比不上他。”魏文侯於是任命吳起為將軍,輔佐樂羊攻打中山國。《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三》: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 吳起擔任將領期間,跟最下等計程車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揹負捆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膿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後放聲大哭。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親自替他吸吮膿液,你怎麼還哭呢?”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的,當年吳將軍替我丈夫吸吮膿瘡,他在戰場上勇往直前,死在敵人手裡。如今吳將軍又替我兒子吸吮膿瘡,我不知道他會死在什麼地方,因此我才哭啊。”《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 西河郡守 === 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即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並築城。《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文侯)十六年(應為三十七年),伐秦,築臨晉、元裡。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今陝西省華縣),攻克洛陰(今陝西省大荔縣西南)、郃陽(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並築城。《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文侯)十七年(應為三十八年),伐秦至鄭,還築洛陰。《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西攻秦,至鄭而還,築雒陰、合陽。《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於是魏文候以(吳起)為將,擊秦,拔五城。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並築重泉城(今陝西省蒲城縣東南)加以防守。《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簡公)七年,塹洛,城重泉。在與秦軍作戰期間,吳起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樹葉遮蓋身體來躲避霜露的侵襲。《尉繚子·武議》:吳起與秦戰, 舍不平隴畝,樸樕蓋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這樣加上前412年被公子擊佔領的繁龐(今陝西省韓城市東南),《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文侯)十三年(應為三十四年),公子擊圍繁龐,出其民。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經翟璜推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之守,臣之所進也。”《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外傳》:子夏居西河…如田子方、段幹木、吳起、禽滑釐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為王者師。並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吳起規定凡是能夠身著全副甲冑,執12石之弩,揹負箭矢50個,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里者,可入選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租稅。武卒經過吳起的嚴格訓練,成為魏國的精銳之師。《荀子·議兵篇》: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為抵禦秦國的進攻,修築了吳城(今山西省孝義市西南)。《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二·山西四》:吳城,(孝義)縣西南七十八里。戰國時,魏吳起為西河守,築此城以拒秦,因名。據《吳子兵法》記載,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率兵南征北戰,為魏國奪取土地千里。期間共與諸侯軍隊大戰76次,大勝64次,其餘不分勝負。《吳子·圖國》: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魏文侯死後,吳起侍奉他的兒子魏武侯。有一次魏武侯和大臣們乘船在西河郡巡視,魏武侯感嘆道:“河山這樣的險峻,邊防難道不是很堅固嗎?”大臣王錯 在旁邊附和道:“這就是魏國強大的原因。如果您再廣修城牆,那麼我們魏國稱霸天下的條件就具備了。”吳起回答說:“我們君侯的話,是亡國的論調,你又來附和,這就更加危險了。”魏武侯氣憤地說:“你這話是什麼道理?”吳起回答說:“河山的險固是不能依靠的,霸業也從來不因為山河的險固而產生。過去三苗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岐山居北面,衡山處南面。雖然有這些天險倚仗,可是政事治理不好,結果大禹流放了他們。夏桀的國家,左面是天門山的北麓,右邊是天溪山的南邊,廬山和嶧山在二山北部,伊水、洛水流經它的南面。有這樣的天險,但是沒有治理好國政,結果被商湯擊敗了。殷紂王的國家,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漳水和滏水,面對著黃河,背靠著山。雖有這樣的天險,然而國家治理不好,遭到周武王的討伐。再說您曾經親自率領我們佔領、攻陷了多少城邑,那些城的城牆不是不高,敵兵不是不多,然而能夠攻破它們,那還不是因為他們政治腐敗的緣故嗎?由此看來,依靠河山險固,怎麼能夠成就霸業呢?”魏武侯十分贊同吳起的觀點。《戰國策·卷二十二·魏策一·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稱曰:“河山之險,豈不亦信固哉!”王鍾(應為錯)侍王,曰:“此晉國之所以強也。若善修之,則霸王之業具矣。”吳起對曰:“吾君之言,危國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說乎?”吳起對曰:“河山之險,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業,不從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險也,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國,左天門之陰,而右天溪之陽,廬、嶧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險也,然為政不善,而湯伐之。殷紂之國,左孟門而右漳、釜,前帶河,後被山。有此險也,然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親從臣而勝降城,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眾也,然而可得並者,政惡故也。從是觀之,地形險阻,奚足以霸王矣!”武侯曰:“善。吾乃今日聞聖人之言也!西河之政,專委之子矣。”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威信很高。魏武侯繼位後,魏國國相一職空缺,許多人都認為吳起能夠順利當選,但最終魏武侯任命商文為國相。吳起很不高興,對商文說:“我與您比一下功勞,可以嗎?”商文說:“可以。”吳起說:“統率三軍,讓士兵樂意為國死戰,敵國不敢圖謀侵犯魏國,您能和我比嗎?”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管理文武百官,讓百姓親附,充實國庫的儲備,您能和我比嗎?”商文說:“不如您。”吳起說:“拒守西河郡讓秦國的軍隊不敢向東侵犯,讓韓國、趙國都服從歸順,您能和我比嗎?”商文說:“不如您。”吳起說:“這幾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官位卻在我之上,這是什麼道理呢?”商文說:“國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託付給您呢,還是應當託付給我?”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後說:“應該託付給您啊。”商文說:“這就是我的官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於子乎?屬之於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 陰晉之戰 === 魏武侯曾按照吳起的建議在廟堂設宴宴請士大夫,席間設三排座位,立上等功者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貴重餐具;次等功者坐中排,酒席、餐具比上等功差些;無功者坐後排,只有酒席,沒有貴重餐具。宴會後又在廟堂門外按功勞大小賞賜有功人員的父母妻子。對於死難將士的家屬,則每年派使者慰問,撫卹他們的父母。 此措施實行三年後,前389年,秦惠公出兵50萬攻打魏國的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東南)。魏國計程車卒得知這一訊息,不等待官吏的命令自動穿戴盔甲準備抗敵的達數以萬計。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5萬人,外加戰車500輛、騎兵3000大敗秦軍。《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文侯)三十六年(應為魏武侯七年),秦侵陰晉。《吳子·勵士》:於是武侯設坐廟廷,為三行餉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看席器差減。無功坐後行,看席無重器。餉畢而出,又頒賜有功者父母妻子於廟門外,亦以功為差。有死事之家,歲遣使者勞賜其父母,著不忘於心。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冑而奮擊之者以萬數。武侯召吳起而謂曰:“子前日之放行矣。”起對曰:“…君試無功者五萬人,臣請率以當之”…於是武侯從之,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眾,此勵士之功也。 前387年,魏武侯以吳起為將,率軍討伐齊國至靈丘(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魏武侯)九年,使吳起伐齊,至靈丘。 === 投奔楚國 === 商文死後,公叔出任國相。公叔非常畏懼吳起的才能,他的僕人向他建議說:“吳起為人有骨氣又重視名譽聲望。您可以對魏武侯說您的國土太小,容納不了吳起這樣的人才。當魏武侯問您怎麼辦時,您就建議魏武侯用下嫁公主的辦法試探吳起,如果吳起有長期留在魏國的打算,就一定會迎娶公主,如果沒有長期留下來的打算,就一定會推辭。然後您找個機會請吳起到家裡來做客,在宴會中故意惹公主發怒,讓她當面羞辱您,吳起看到公主這樣羞辱您,就肯定不會娶公主了。”公叔採納了他的建議,吳起見到公主如此羞辱國相,婉言謝絕了魏武侯聯姻的邀請。魏武侯從此不再信任吳起。《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公叔之僕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僕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強秦壤界,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謂武侯曰:“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則必辭。”於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王錯不斷在魏武侯面前進讒言,魏武侯於是派人召喚吳起。吳起行進至岸門(今山西省河津市南)時,停下車回頭遙望西河郡,眼淚一行行流了下來。他的車伕對他說:“我私下觀察您的心志,把捨棄天下看得就像扔掉鞋子一樣。如今您離開西河郡,卻流下了眼淚,這是什麼緣故啊?”吳起擦去眼淚回答說:“你不知道,如果君侯信任我,讓我儘自己的才能,那麼我就可以幫助君侯成就王業。如今君侯卻聽信小人的讒言不信任我,西河郡被秦國攻取的日子不會久了,魏國從此要削弱了。”吳起於是離開魏國投奔楚國。《呂氏春秋·卷十一·仲冬紀·長見》:吳起治西河之外,王錯譖之於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吳起至於岸門,止車而望西河,泣數行而下。其僕謂吳起曰:“竊觀公之意,視釋天下若釋,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吳起抿泣而應之曰:“子不識。君知我而使我畢能,西河可以王。今君聽讒人之議而不知我,西河之為秦取不久矣,魏從此削矣。”吳起果去魏入楚。 === 吳起變法 === 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一向仰慕吳起的才能,任命吳起為令尹《史記 卷六十五 吳起列傳》:“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任職宛城太守的依據來源何處?。期間他曾兩次巡視至息縣(今河南省息縣),向屈宜臼詢問在楚國的為臣之道,但屈宜臼對吳起將要在楚國進行的變法持堅決的反對態度。《說苑·卷十五·指武》:吳起為苑守,行縣適息,問屈宜臼曰:“王不知起不肖,以為苑守,先生將何以教之?”屈公不對。居一年,王以為令尹,行縣適息。問屈宜臼曰:“起問先生,先生不教。今王不知起不肖,以為令尹,先生試觀起為之也!”屈公曰:“子將奈何?”吳起曰:“將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厲甲兵以時爭於天下。”屈公曰:“吾聞昔善治國家者不變故,不易常。今子將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是變其故而易其常也。且吾聞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今子陰謀逆德,好用兇器,殆人所棄,逆之至也,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且子用魯兵不宜得志於齊而得志焉;子用魏兵不宜得志於秦而得志焉。吾聞之曰:‘非禍人不能成禍。’吾固怪吾主之數逆天道,至今無禍。嘻!且待夫子也。”吳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公曰:“不可。”吳起曰:“起之為人謀。”屈公曰:“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處而篤行之,楚國無貴於舉賢。”擔任令尹後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具體措施有:1.制定法律並將其公佈於眾,使官民都明白知曉。2.凡封君的貴族,已傳三代的取消爵祿;停止對疏遠貴族的按例供給,將國內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3.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韓非子·和氏》: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減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吳起謂荊王曰:“荊所有餘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餘,臣不得而為也。”於是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皆甚苦之。4.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吳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圖譭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兇。5.統一楚國風俗,禁止私人請託。《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6.改“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建設楚國國都郢(今湖北省江陵縣西北)。《呂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覽·義賞》:郢人之以兩版垣也,吳起變之而見惡。《呂氏春秋》注云:“教之用四。” 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充套件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後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及吳起相悼王,南並蠻越,遂有洞庭、蒼梧。前381年,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以西)。楚軍穿越梁門(位於大梁西北的關塞),駐軍林中(位於梁門以北),飲馬於黃河,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的聯絡。趙國藉助楚國的攻勢,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縣南),攻克黃城(今山東省冠縣南),楚、趙兩國大敗魏軍。《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敬侯)六年,借兵於楚伐魏,取棘蒲。八年(應為七年),拔魏黃城。《戰國策·卷十二·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楚人救趙而伐魏,戰於州西,出梁門,軍舍林中,馬飲於大河。趙得是藉也,亦襲魏之河北燒棘溝,墜黃城。諸侯都畏懼楚國的強大,但吳起的變法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諸侯患楚之強。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 === 身亡 ===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發動兵變推翻吳起。貴族們號令士卒用箭射傷吳起,吳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屍處,將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貴族們不為所動,射殺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楚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君王的屍體屬重罪,將被誅三族。楚肅王繼位後,命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吳起死後復仇事,史料記載不一。《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並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並中王屍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荊王死,貴人皆來。屍在堂上,貴人相與射吳起。吳起號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屍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亂王!’吳起死矣,且荊國之法,麗兵於王屍者,盡加重罪,逮三族。”此事《戰國策》不載,《韓非子》只記載吳起被肢解,清人郭嵩燾在《史記札記》對此事表示懷疑: “如此則亦楚大變矣,《楚世家》顧不一載,何也?”陽城君因參與此事逃奔出國,其封地被沒收。《呂氏春秋·卷第十九·離俗覽·上德》:“荊王薨,群臣攻吳起,兵於喪所,陽城君與焉,荊罪之。陽城君走,荊收其國。”吳起的屍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韓非子·難言》:“吳起收泣於岸門,痛西河之為秦,卒枝解於楚。”《淮南子·卷十·繆稱訓》:“故商鞅立法而支解,吳起刻削而車裂。”吳起死後,他在楚國的變法宣告失敗。《韓非子·問田》:“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而富強。” === 死後 === 吳起在魏、楚兩國軍事、內政方面的成就在戰國時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後任魏國國相的公叔痤在澮北之戰獲勝後主動將戰功讓給吳起的後人,並稱獲勝的原因是受“吳起的餘教”。《戰國策·卷二十二·魏策一·魏公叔痤為魏將》:魏公叔痤為魏將,而與韓、趙戰澮北,禽樂祚。魏王說,迎郊,以上不田百萬祿之。共叔痤反走,再拜辭曰:“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撓揀而不闢者,此吳起餘教也,臣不能為也。”…於是索吳起之後,賜之田二十萬。與吳起同為衛國人的商鞅,受吳起的影響也很大,如在商鞅變法中的徙木立信和什伍連坐法都是仿效吳起的措施。 == 著作 == 《漢書·藝文志》兵家權謀論著中記載吳起著有《吳起》48篇。《漢書·卷三十·藝文志》:《吳起》四十八篇。有《列傳》。現存《吳子兵法》僅有六篇,包括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這些篇目。《吳子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後世將《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合稱為《孫吳兵法》,北宋時期將《吳子兵法》列入《武經七書》中。 有一種觀點認為《左傳》的成書與吳起有關。最早把吳起同《左傳》聯絡起來的是清代的姚鼐,他認為《左傳》並非一人所寫,左丘明有草創之功,但編撰增補工作主要是由吳起等人所為,《左氏補注序》:《左氏書》非出一人,累有附益,而由吳起之徒為之者蓋尤多。近代學者童書業贊同這種觀點。而錢穆和郭沫若則認為《左傳》的成書於吳起而與左丘明無關。這兩種觀點都尚存爭議。 == 軍事思想 == 吳起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於《吳子兵法》。在《吳子兵法》中,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備,兩者必須並重,不可偏廢。《吳子·圖國》: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廢武,以滅其國;有扈氏之君,恃眾好勇,以喪其社稷;明主鑑玆,必內修文德,外治武備。在政治、軍事並重的前提下,吳起更重視政治教化,《吳子·圖國》: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用道、義、禮、仁治理軍隊和民眾。《吳子·圖國》:是故聖人綏之以道,理之以義,動之以禮,撫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則興,廢之則衰。吳起還從戰爭起因上將戰爭分為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質,主張對戰爭要採取慎重的態度,反對窮兵黷武。《吳子·圖國》:故曰,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是以數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爭名,二曰爭利,三曰積惡,四曰內亂,五曰因飢。其名又有五:一曰義兵,二曰強兵,三曰剛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吳起主張兵不在多,要建立一支平時守禮法,戰時有威勢,前進時銳不可擋,後退時速不可追的軍隊。《吳子·治兵》:所謂治者,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當,退不可追。建立這樣的軍隊,要選募良材,重用勇士和志在殺敵立功的人,為他們加官進爵,厚待他們的家人,讓他們作為軍隊的骨幹。《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選而別之,愛而貴之,是謂軍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敵者,必加其爵列,可以決勝。厚其父母妻子,勸賞畏罰,此堅陳之士可與持久。審能料此,可以擊倍。對士卒的使用要因人而異,使其發揮各自的特長。要按照同鄉同裡編組,同什同伍相互聯保,對部眾嚴格管理。《吳子·治兵》: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養,智者為謀主。鄉里相比,什伍相保。採取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萬人教三軍的教戰方法,嚴格訓練。讓士兵適應方陣、圓陣的變化以及掌握佇列的前、後、左、右、坐、起、進、止等動作,《吳子·治兵》: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熟悉金、鼓、旗、鈴等指揮號令。《吳子·治兵》:一鼓整兵,二鼓習陳,三鼓趨食,四鼓嚴辯,五鼓就行。聞鼓聲合,然後舉旗。《吳子·應變》: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則進,金之則止。前進有重賞,後退有重罰,賞罰必信。《吳子·治兵》:進有重賞,退有重刑,行之以信。獎勵有功者,勉勵無功者,撫卹和慰問犧牲將士的家屬。《吳子·勵兵》:君舉有功而進饗之,無功而勵之…亦以功為差。有死事之家,歲使使者勞賜其父母,著不忘於心。要選拔文武兼備、剛柔並用、安撫士眾、威懾敵軍、決斷疑難的武將作為軍隊的主將。《吳子·論將》: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兵之事也…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眾,怖敵決疑,施令而下不犯,所在寇不敢敵。 吳起主張要根據不同國家不同的地理條件、政治狀況、人民習俗、經濟實力、軍隊素質和軍陣陣法等特點,制定不同的軍事策略,為此他針對六國不同的特點制定了不同的作戰方針和戰法。見《吳子·料敵》。吳起還強調要摸清敵人的部署情況,選擇其薄弱環節進行打擊,為此他列出了八種不需要占卜吉凶就可出擊、六種不需占卜不要與敵作戰的情況。《吳子·料敵》:凡料敵,有不卜而與之戰者八…有不佔而避之者六…武侯問敵必可擊之道。起對曰:“用兵必審敵虛實而趨其危。”吳起還主張用兵要隨機應變,為此他提出擊強、擊眾、谷戰、水戰、圍城等具體戰法。見《吳子·應變》。此外,吳起還最早對養馬和騎戰做了專門的論述。《吳子·治兵》:武侯問曰:“凡蓄卒騎豈有方乎?”起對曰:“夫馬必安其處所,適其水草,節其飢飽。冬則溫廄,夏則涼廡,刻剔毛鬣,謹落四下。戢其耳目,無令驚駭;習其馳逐,閒其進止。人馬相親,然後可使。車騎之具,鞍勒銜轡,必令完堅。凡馬不傷於末,必傷於始,不傷於飢,必傷於飽。日暮道遠,必數上下,寧勞於人,慎無勞馬。常令有餘,備敵覆我。能明此者,橫行天下。” == 逸事 == === 吳起諫君 === 魏武侯曾向吳起詢問國君繼位後第一年稱作“元年”的含義,吳起回答說:“元年就是國君必須要行事謹慎。”魏武侯問:“如何行事謹慎?”吳起說:“君主必須端正自身。”魏武侯又問:“君主應當怎樣端正自身?”吳起回答說:“君主要明智,心智不明的話有什麼辦法能端正自身呢?那應當廣開言路並從中選擇,使自己的心智聰明。古代的君主一開始處理國政時,士大夫如有進言、士人如有請見、百姓如有請求,君主一定會滿足他們,公族如果有人來請安問候一定接見他們,四方有人來投奔都不拒絕,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雙眼不受矇蔽的方法;君主分賞俸祿必須要周到,使用刑罰必須要恰當,一定要宅心仁厚,時常惦記著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禍患,這樣就不會失去民心;君主自身的作風要正派,親信的大臣必須親自挑選任用,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職務,管理百姓的權力不能掌握在一個家族手中,這樣君主就不會失去權力,這都是《春秋》中的囑託,也是君主繼位後第一年必須要做的大事。”《說苑·卷三·建本》:魏武侯問元年於吳子,吳子對曰:“言國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見正,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聽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見,庶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不壅蔽矣;分祿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謂不失民眾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選,大夫不兼官,執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謂不權勢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魏武侯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他。魏武侯退朝後面帶喜色,吳起上前對他說:“有人曾把楚莊王的話告訴過您嗎?”魏武侯問:“楚莊王是怎麼說的?”吳起回答說:“楚莊王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他,退朝後他面帶憂色。申公巫臣上前詢問其原因,楚莊王說:‘我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我,我深感憂慮。憂慮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話中,他說過:“諸侯中能得到師傅的可稱王得天下,得到朋友的可稱霸諸侯,得到提出疑問的人的能夠保全國家,自行謀劃而沒有誰能比得上的會滅亡。”現在憑我這樣的本事,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我,我的國家將要滅亡了!因此我深感憂慮。’楚莊王因此而憂慮,而您卻因此而高興。”魏武侯後退了幾步,拱手向吳起拜了兩次說:“是上天派先生來挽救我的過錯啊。”《荀子·堯問篇》:魏武侯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吳起進曰:“亦嘗有以楚莊王之語,聞於左右者乎?”武侯曰:“楚莊王之語何如?”吳起對曰:“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有憂色。申公巫臣進問曰:‘王朝而有憂色,何也?’莊王曰:‘不穀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是以憂也。其在中蘬之言也,曰:“諸侯自為得師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為謀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群臣莫能逮,吾國幾於亡乎!是以憂也。’楚莊王以憂,而君以喜。”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過也。” === 吳起攻亭 ===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秦國有個崗亭靠近魏國境內。這個崗亭會對魏國的種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徵調部隊攻打它。於是吳起就在北門外放了一根車轅,然後下令說:“誰能把車轅搬到南門外,就賞賜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沒有人去搬它,最終有個人把車轅搬到南門,吳起立即按照命令列賞。不久吳起又在東門外放了一石紅豆,下令說:“誰能把紅豆搬到西門,賞賜如前。”百姓們都爭搶去搬。最後吳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崗亭,能衝鋒陷陣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賞賜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們爭先恐後參戰,一個早上就把崗亭攻佔了。《韓非子·內儲說上·說三》:吳起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臨境,吳起欲攻之。不去,則甚害田者;去之,則不足以徵甲兵。於是乃倚一車轅於北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門之外者,賜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遂賜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東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於西門之外者,賜之如初。”人爭徙之。乃下令曰: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人爭趨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 吳起聚餐 === 吳起出門遇見一位老朋友,便邀請他來家裡用餐。這位老朋友讓吳起先回家等他,說他過一會就去。吳起說:“那我等您來了再吃。”這人到黃昏都沒有來,吳起也不吃飯,就等著他。第二天早上,吳起派人去請這位老朋友。直到這位老朋友來了,吳起才和他一起吃飯。《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六》: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吳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 === 吳起出妻 === 吳起曾讓他的一位妻室織絲帶,結果幅寬比要求的尺度窄些。吳起讓她改一下,吳妻說:“行。”等到織成,又量了量,結果還是不符合要求的尺度,吳起非常生氣。吳妻回答說:“我開頭就把經線確定好了。不可以更改了。”吳起休棄了她。吳妻請求見自己的哥哥,要求哥哥跟吳起求情。她哥哥說:“吳起是個立法的人,他制定法令,是想用來為大國建立功業。他必須首先在自己妻妾身上兌現,然後才能推行給民眾,你不要希望回去了。”吳妻又去拜託弟弟,吳起妻子的弟弟是衛國的顯貴,就憑著被衛君器重的身份,去請求吳起把妻子接回。吳起不聽從,便離開衛國到楚國去了。《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吳起,衛左氏中人也,使其妻織組,而幅狹於度。吳子使更之。其妻曰:“諾。”及成,復度之,果不中度,吳子大怒。其妻對曰:“吾始經之而不可更也。”吳子出之,其妻請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吳子,為法者也。其為法也,且欲以與萬乘致功,必先踐之妻妾,然後行之,子毋幾索入矣。”其妻之弟又重於衛君,乃因以衛君之重請吳子。吳子不聽,遂去衛而入。一曰:吳起示其妻以組,曰:“子為我織組,令之如是。”組已就而效之,其組異善。起曰:“使子為組,令之如是,而今也異善,何也?”其妻曰:“用財若一也,加務善之。”吳起曰:“非語也。”使之衣而歸。其父往請之,吳起曰:“起家無虛言。” 另一種說法:吳起把絲織的帶子拿給他妻子,說:“你為我織條絲帶,以這條當作樣本。”結果吳妻織得特別美。吳起說:“讓你織條絲帶,要求像樣品一樣。現在為甚麼織得特別美?”他妻子說;“用的材料是一樣的,只是額外多用了工夫,所以更美。”吳起說:“這違背了我的吩咐。”讓她穿好衣服,把她休棄。她父親前去求情,吳起說:“我在家說話算話。” == 評價 == === 正面評價 === 吳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將領,軍事上他擁有卓越統帥能力、先進軍事思想,他料敵合變、愛兵如子,吳起在軍事方面的成就在歷朝歷代都享有極高的讚譽。 *臨武君評價吳起:夫兵之所貴者,勢利也;所上者,變軸攻奪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從出,孫吳用之,無敵於天下。見《新序·卷三·雜事》。 *魯仲連稱讚吳起: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見《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燕攻齊取七十餘城》。 *尉繚子稱讚吳起: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見《尉繚子·制談》。 *班固稱讚吳起:當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見《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 *曹操評價吳起: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見曹操《求逸才令》。 *東晉的葛洪稱讚吳起:孫吳韓白,用兵之聖也。見《抱朴子·卷十二·辨問》。《舊唐書》評價吳起:凡言將者,以孫、吳、韓、白為首。見《舊唐書·卷一百一十·李光弼 王思禮 鄧景山 辛雲京》。 *武成王廟有詩稱讚吳起:兵盡其法,士盡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國,旡以恃險,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幼學瓊林》中稱讚吳起:孫臏吳起,將略堪誇;穰苴尉繚,兵機莫測。見《幼學瓊林·卷一·武職》。 *郭沫若稱讚吳起: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永不會磨滅的人物,秦以前作為兵學家是與孫武並稱,作為政治家是與商鞅並稱的。 此外,吳起作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透過改革使魏、楚兩國富國強兵,他在政治上的貢獻也得到廣泛讚譽。 *范雎評價吳起:吳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圖譭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兇。 *蔡澤評價吳起: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南攻楊越,北並陳、蔡,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見《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 *韓非評價吳起:楚不用吳起而削亂。見《韓非子·問田》。 *明朝的思想家李贄稱讚吳起:吳起用之魏則魏強,用之楚而楚伯。見李贄 《墨子批選·序》。 === 負面評價 === 吳起貪戀功名,為取得成功不擇手段。他殺妻求將、為子不孝和貪財好色的人格缺陷為這位文武全才的將領增加了人生汙點,也成為文人墨客詬病的物件: *唐代的白居易作詩貶斥吳起: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見白居易 《慈烏夜啼》。 *唐彥謙有詩譏諷吳起:貪名笑吳起,說國嘆蘇秦。見唐彥謙 《客中感懷》。 *南宋的徐鈞作詩評價吳起:兵書司馬足齊名,盟母戕妻亦駭聞。見徐鈞 《吳起》。 *南宋的於石作詩批判吳起:吳起為魯將,殺妻殊不仁。樂羊伐中山,食子太無情。見於石《感興五首》。 此外,對於吳起執法嚴格、不近人情,用兵殺伐無度,造成橫屍遍野、生靈塗炭的行為也多有非議: *司馬遷評價吳起: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見《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 *班固評價吳起:彼孫、吳者,上勢利而貴變詐;施於暴亂昏嫚之國,君臣有間,上下離心,政謀不良,故可變而詐也、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國滅亡於後。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曹丕評價吳起:禍夫吳起。智小謀大。西河何健。伏屍何劣。見曹丕 《煌煌京洛行》。 == 紀念 == === 吳起縣 === 吳起縣位於陝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鄰定邊縣,東南接志丹縣,東北鄰靖邊縣,西南鄰甘肅省華池縣。1819年,清朝在靖邊縣首次設立吳起鎮。相傳戰國名將吳起曾在此駐兵戍邊,為紀念吳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在此會師,結束長征。1942年,設立吳起縣,後改名吳旗縣。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為吳起縣,屬延安市管轄。 吳起縣境內建有吳起廣場,廣場中心樹立有吳起雕像。 === 起臺鎮 === 起臺鎮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境內,相傳吳起率兵東征討伐齊國,曾在此地安營紮寨,築起高臺點將練兵。兩軍交戰在即時吳起忽聞老母病故,悲痛萬分。但吳起以國家為重,率兵出戰大獲全勝。後人為紀念吳起在此築寺祭祀,名為“吳起臺寺”,簡稱“起臺寺”,起臺鎮由此得名。因歷史的原因,起臺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臺寺被重建,並在此立碑,現該碑仍樹立在起臺鎮。 === 文學形象 === 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吳起於第八十五回《樂羊子怒餟中山羹 西門豹喬送河伯婦》中登場。在第八十六回《吳起殺妻求將 騶忌鼓琴取相》中,吳起在魯穆公手下任職,娶田氏之女為妻。齊國國相田和與田忌、段朋率軍攻打魯國,吳起殺妻取得將位後到達前線,與士兵同甘共苦,得到手下的信任。兩軍對峙時,田和派部下張醜前往吳起營中打探情報,吳起隱藏軍中精兵,故意向張醜展示軍中老弱病殘,並款待張醜說無意與齊國作戰,只想求和,讓他麻痺大意。張醜回營時,吳起暗中調兵遣將尾隨其後,偷襲齊軍主營,齊軍大敗。田和隨後命張醜帶美女二人、黃金千鎰賄賂吳起,又暗地散佈吳起受賄通齊的事情。魯穆公得知後罷免吳起的官職準備治他的罪,吳起逃奔魏國,居住於翟璜的家裡,經翟璜推薦後擔任西河郡守。秦惠公死後,吳起趁秦國君位動盪之機奪取河西五城。其餘描述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基本相同。見《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六回·吳起殺妻求將 騶忌鼓琴取相》。 此外,還有現代作家孫開泰、孫東以吳起為生平的長篇歷史小說《吳起傳》。 === 影視形象 === 1999年上映的長篇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中,吳起由張山飾演。此外,吳起還出現在京劇名段《湘江會》、《戰春秋》中。 == 相關條目 == * 兵家 * 孫武 * 吳起縣 * 河西之戰 * 吳子兵法 * 吳起變法 == 延伸閱讀 == == 參考書籍 == * 戰國 吳起著《吳子兵法》 * 戰國 韓非著《韓非子》 * 戰國 尉繚《尉繚子》 * 戰國末期 荀況著《荀子》 * 秦 呂不韋編《呂氏春秋》 * 西漢淮南王劉安編纂《淮南子》 * 西漢 劉向輯《戰國策》 * 西漢 劉向著《新序》 * 西漢 劉向著《說苑》 * 西漢 司馬遷著《史記》 * 明末餘邵魚、馮夢龍撰《東周列國志》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W吳 W吳 W吳 W吳 W吳 W Q Category:魏國軍事人物 Category:楚國軍事人物 W吳 Category:戰國時代被殺害人物
司馬法
《司馬法》又稱《司馬兵法》或者《司馬穰苴兵法》,為中國著名兵書之一,其成書年代和作者均具爭議。 ==題解== 根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戰國初期,齊威王命令大臣追述古代的司馬兵法,同時也把春秋末期齊景公時的將軍司馬穰苴的兵法附入其中。 《司馬法》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稱《軍禮司馬法》,共155篇。漢朝以後,該書多有散佚,至唐朝編《隋書·經籍志》時錄為3卷5篇,列入子部兵家類,稱為《司馬法》,即今本《司馬法》3卷5篇的原型,其中既涉及了春秋時的制度,亦涉及了戰國時的制度。 對於該書的真偽、成書年代及作者誰屬等問題,歷代學者均有各種不同的看法。部份認為《司馬法》是一部偽書;部份認為史書中的《司馬兵法》、《司馬穰苴兵法》、《司馬法》及《軍禮司馬法》是幾種不同的書;部份認為今本《司馬法》可分為兩部分,前兩篇為古《司馬法》,後三篇為《司馬穰苴兵法》。目前學者一般認為今本《司馬法》不是偽書,歷史上的《司馬兵法》、《司馬穰苴兵法》及《軍禮司馬法》均包含於《司馬法》之中,作者為司馬穰苴及其追論者。 ==評價== 《司馬法》中主要記錄了中國古代的軍禮和軍法,對於禮學研究非常重要,受到歷代兵家和史學家所重視。 ==版本== *清孫星衍《平津館叢書》所收的影宋本《孫吳司馬法》。 *清人所輯《司馬法逸文》。 *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宋刻《武經七書》中收錄。 *丁氏八千卷樓藏劉寅《武經七書直解》影印本。 ==體例== 共五篇: #仁本第一 #天子之義第二 #定爵第三 #嚴位第四 #用眾第五 ==參考資料== Category:子部兵家類 Category:兵書 S Category:齊國 Category:武經七書
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書之一,作者是戰國時齊國人孫臏。 == 題解 == 《孫臏兵法》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東漢以後就已經失傳。因此著名歷史學家錢穆曾推測孫臏就是孫武,認為《孫臏兵法》就是《孫子兵法》。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竹簡本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才改變了學界的認識。竹簡本是漢初抄本,其中孫臏不以第一人稱出現,所以學界普遍認為此書是由孫臏弟子紀錄而成。現在分上下兩編,共三十篇。 == 評價 == 《孫臏兵法》進一步發展了《吳子》的軍事思想,是一部具有豐富的軍事思想的著作。 == 版本 == * 竹簡本——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為漢初抄本。 * 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普及本及線裝本。 *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精裝本《銀雀山漢墓竹簡》第一輯中收錄。與1975年的版本有所改動。 == 參考 == *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孫臏兵法全文及凡例 * 孫臏兵法全文及凡例(繁體:天策府繁體兵書) Category:孫臏 S Category:兵書 Category:諸子百家 Category:中國哲學
孫臏
孫臏(),或說號伯靈,媯姓,孫氏,,本名不詳。是活躍於戰國中期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孫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陽穀縣阿城鎮、菏澤市鄄城縣北一帶),是孫武的後代。《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臏生阿鄄之閒,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齊國的霸業。明末清初有以孫臏、龐涓生平為原型的歷史小說《孫龐鬥志演義》,使孫龐鬥智的故事廣為流傳。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新唐書·卷十五·禮樂》:建中三年…詔史館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齊將孫臏。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宋史·卷一百零五·禮八》:宣和五年,禮部言:武成王廟從祀,除本傳已有封爵者,其未經封爵之人…齊將孫臏武清伯…東廡…孫臏…凡七十二將雲。 == 生平 == === 家族 === 據說孫臏是春秋時期吳國將軍孫武的後代,而孫武活躍於前6世紀末至前5世紀初,孫臏活躍於前4世紀,兩人活躍年代相差100多年。孫臏的先祖是陳國公子陳完,陳完的曾孫田無宇有子陳書,因討伐莒國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改名孫書,封於樂安作為食邑,是媯姓孫氏的始祖。孫書之子孫憑生孫武,孫武因躲避齊國國內發生的陳、鮑、高、國五族之亂而出奔吳國,有子三人,孫馳、孫明和孫敵。次子孫明有子孫順,孫順有子孫機,孫機有子孫操,孫操即為孫臏之父。即孫武→孫明→孫順→孫機→孫操→孫臏,此世系與二人相距年代幾乎吻合。《新唐書·卷七十三下·宰相世系表》:孫氏…又有出自媯姓。齊田完字敬仲,四世孫桓子無宇,無宇(二)子:(恆)、書。書字子佔,齊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賜姓孫氏,食採於樂安。生憑,字起宗,齊卿。憑生武,字長卿,以田、鮑四族謀為亂,奔吳,為將軍。三子:馳、明、敵。(明食採於富春,自是世為富春人。明生髕),髕(即孫臏)生勝,字國輔,秦將。但唐代孫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卻記載孫臏是衛武公的後代。《唐文續拾·卷十四·唐幽州內衙□將中散大夫試殿中監樂安郡孫府君神道碑》:周幽王遭犬戎之難,武公將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衛為公□□□□□□為衛上卿□邑於□其孫武仲,以王父字為氏焉。繼位上卿,良□林□,著於《春秋》。其後孫武入吳王闔閭將,善用兵□□□□□齊宣王將[臏]魏將[涓戰]於馬陵,虜魏太子名[申]護,子孫遂居齊安樂(應為樂安)。 === 在魏受刑 ===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二人一同拜師學習兵法。龐涓後來出仕魏國,擔任了魏惠王的將軍,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孫臏到魏國後,龐涓嫉妒他的才能,於是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並在他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 === 逃奔齊國 === 當齊國使者出使至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時,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齊國使者,用言辭打動了他。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齊國。逃奔到齊國的孫臏得到了田忌的賞識,於是他寄居於田忌門下擔任門客。《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 田忌賽馬 === 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作為賭注。孫臏發現比賽的馬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建議田忌增加賭注,並且向他保證必能取勝。田忌於是與齊威王和諸公子設每場千金作為賭注,比試賽馬。孫臏叫田忌用下等馬,與齊威王的上等馬比賽,首場大敗;隨後孫臏又叫田忌用上等馬、中等馬,分別與齊威王的中等馬及下等馬比賽,結果田忌兩勝一負,最終贏得齊威王的千金賭注,孫臏由此名聲大振。田忌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兵法並讓他擔任自己的兵法教師。《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 桂陵之戰 === 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古本竹書紀年·魏紀》: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鄲伐衛 ,取漆富丘,城之。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成侯)二十一年,魏圍我邯鄲。次年,趙國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戰國策·卷八·齊策一·邯鄲之難》:邯鄲之難,趙求救於齊。《戰國策·卷十四·楚策一·邯鄲之難》:邯鄲之難…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趙。邯鄲拔,楚取睢、濊之間。齊威王召集大臣們商議,鄒忌反對救援,而段幹朋則建議齊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縣)來疲勞魏軍,然後趁魏軍攻破邯鄲後救援趙國,這樣既救援了趙國,又同時削弱了魏、趙兩國。齊威王採納段幹朋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齊軍圍攻魏國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孫臏率領救援趙國。《戰國策·卷八·齊策一·邯鄲之難》: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鄒子曰:“不如勿救。”段幹綸(《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作段幹朋)曰:“弗救,則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鄲,其於齊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軍於邯鄲之郊。”段幹綸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鄲,軍於其郊,是趙不拔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鄲拔而承魏之弊,是趙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 前353年,齊軍兵分兩路,一路與宋國景㪨、衛國公孫倉所率部隊會合,圍攻魏國的襄陵。《古本竹書紀年·魏紀》:梁惠成王十七年,宋景㪨、衛公孫倉會齊師,圍我襄陵。一路由田忌、孫臏率領救援趙國。齊威王打算讓孫臏擔任主將,但孫臏以遭受過酷刑、身體有殘疾為由拒絕。齊威王於是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讓孫臏坐在帶著蓬帳的車子中出謀劃策。《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此時魏軍主力已攻破趙國首都邯鄲,《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惠王十八年(應為十七年),邯鄲降。齊敗我桂陵。龐涓率軍8萬到達茬丘(今山東省茌平縣西),隨後進攻衛國,齊國方面田忌、孫臏率軍八萬到達齊、魏兩國邊境地區。田忌想要直接與魏軍主力交戰,但被孫臏阻止。孫臏認為魏國長期攻打趙國,主力消耗於外,老弱疲憊於內,國內防務空虛,應當採用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搗魏國首都大梁迫使魏國撤軍,魏國一撤軍,趙國自然得救。孫臏於是建議田忌南下佯攻魏國的平陵(今山東省陽穀縣張秋鎮一帶),因為平陵城池雖小,但管轄的地區很大,人口眾多,兵力很強,是東陽地區(指魏國首都大梁以東的地區)的戰略要地,很難被攻克;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國,北面是衛國,進軍途中要經過市丘,容易被切斷糧道,佯攻此地能很好的迷惑魏軍,造成龐涓產生齊軍主將指揮無能的錯覺。田忌採納孫臏的計謀,拔營向平陵進軍。接近平陵時,孫臏向田忌建議由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高唐(今山東省高唐縣)兩城的都大夫率軍直接向平陵發動攻擊,吸引魏軍主力,果然攻打平陵的兩路齊軍大敗。孫臏叫田忌一面派出輕裝戰車,直搗魏國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龐涓迫使其率軍回援;一面讓田忌派出少數部隊佯裝與龐涓的部隊交戰,故作示弱使其輕敵。田忌按孫臏的要求一一照辦,龐涓果然丟掉輜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大梁。孫臏帶領主力部隊在桂陵(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設伏,一舉擒獲龐涓。《孫臏兵法·擒龐涓》:昔者,梁君將攻邯鄲,使將軍龐涓,帶甲八萬至於茬丘。齊君聞之,使將軍忌子,帶甲八萬至…竟(境)。龐子攻衛□□□(NoteTag|《孫臏兵法》出土時竹簡殘缺不全,全書由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整編,缺字處由□代替,補字處由[ ]加缺字補充。)。將軍忌[子]…衛□□,救與…曰:“若不救衛,將何為?”孫子曰:“請南攻平陵。平陵,其城小而縣大,人眾甲兵盛,東陽戰邑,難攻也。吾將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衛,當途有市丘,是吾糧途絕也,吾將示之不知事。”於是徙舍而走平陵。…陵,忌子召孫子而問曰:“事將何為?” 孫子曰:“都大夫孰為不識事?” 曰:“齊城、高唐。”孫子曰:“請取所…二大夫□以□□□臧□□都橫卷四達環塗□橫卷所□陣也。環塗(途)彼甲之所處也。吾未甲勁,本甲不斷。環塗擊柀其後,二大夫可殺也。”於是段(斷)齊城、高唐為兩,直將蟻附平陵。挾笹環塗夾擊其後,齊城、高唐當術而大敗。將軍忌子召孫子問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齊城、高唐,當術而厥(蹶)。事將何為?” 孫子曰:“請遣輕車西馳梁郊,以怒其氣。分卒而從之,示之寡。”於是為之。龐子果棄其輜重,兼趣舍而至。孫子弗息而擊之桂陵,而擒龐涓。《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鬥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 桂陵之戰並沒有擊潰魏軍主力,齊國也沒有正式進攻魏國首都大梁,趙國首都邯鄲仍為魏國所佔領。前352年,魏惠王呼叫韓國的軍隊擊敗包圍襄陵的齊、宋、衛聯軍,齊國被迫請楚國大將景捨出面調停,各國休戰。《古本竹書紀年·魏紀》:(梁惠成王)十八年, 惠成王以韓師敗諸侯師於襄陵。齊侯使楚景舍來求成。公會齊、宋之圍。前351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首都邯鄲。《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成侯)二十四年,魏歸我邯鄲,與魏盟漳水上。大約在此時齊國將龐涓釋放,使其回魏再度為將。 === 馬陵之戰 === 前342年,魏將穰疵在南梁(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和霍(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擊退韓將孔夜的軍隊,《古本竹書紀年·魏紀》:梁惠成王二十八年,穰疵率師及鄭孔夜戰於梁、赫,鄭師敗逋。韓昭侯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向大臣們詢問應當及早救韓還是推遲救韓。張丏認為如果晚救韓,韓國必將轉而投靠魏國,不如早救韓;田忌則認為趁韓、魏之兵還未疲憊就出兵,等於代替韓軍遭受魏軍的攻擊,反而會受制於韓,不如晚救韓等待魏軍疲憊,韓國危在旦夕一定會求救於齊國,這樣可以名利雙收。齊威王十分贊同田忌的觀點,秘密與韓國使者達成協議,但沒有立即派出援軍援助韓國。《戰國策·卷八·齊策一·南梁之難》:南梁之難,韓氏請救於齊。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早救之孰與晚救之便?”張丏對曰:“晚救之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即田忌)曰:“不可,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韓而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且夫魏有破韓之志,韓見且亡,必東愬於齊。我因陰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國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陰告韓使者而遣之。而韓國自恃有齊國的援助,與魏國作戰接連五次戰敗,不得不求救於齊國。齊威王於是派田忌、田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援助韓國。《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韓因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齊因起兵,使田忌、田嬰(應為田朌)將,孫子為師,救韓、趙以擊魏。《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齊宣王)二年(應為齊威王十六年),敗魏馬陵。田忌、田嬰、田朌將,孫子為師。 孫臏再次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軍襲擊魏國首都大梁。龐涓得知訊息後急忙從韓國撤軍返回魏國,但齊軍此時已向西進軍。孫臏考慮到魏軍自恃其勇,一定會輕視齊軍,況且齊軍也有怯戰的名聲,應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引誘魏軍進入埋伏圈後加以殲滅。孫臏命令進入魏國境內的齊軍第一天埋設十萬個做飯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減為三萬個。龐涓行軍三天檢視齊軍留下的灶後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進入魏國境內才三天,齊國士兵就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於是丟下步兵,只帶領精銳騎兵日夜兼程追擊齊軍。孫臏估算龐涓天黑能行進至馬陵,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孫臏於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樹的樹皮,露出白木,在樹上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令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馬陵道兩旁,約定“天黑能在此處看到有火光就萬箭齊發”。龐涓果然當晚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見到白木上寫著字,於是點火檢視。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自知敗局已定,於是拔劍自刎,臨死前說道:“遂成豎子之名!”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10萬人,俘斬魏國主將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從此每況愈下,而齊國則稱霸東方。《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陝,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一說被孫臏亂箭射死,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又殺了太子申。《戰國策·卷二十三·魏策二·齊魏戰於馬陵》:齊魏戰於馬陵,齊大勝魏,殺太子申,覆十萬之軍。 === 其後 === 成侯鄒忌一向與田忌不和。馬陵之戰後,孫臏對田忌說:“將軍有意做一番大事嗎?”田忌不知所以。孫臏說:“將軍最好不要解除武裝返回齊國,而是讓那些疲憊老弱計程車兵來把守住主地(今山東省淄博市西南)。主地的道路狹窄,車輛只能依次通行,碰撞摩擦而過。如果讓那些疲憊老弱計程車兵把守住主地,定能以一當十,以十當百,以百當千。然後將軍背靠泰山,左有濟水,右有高唐,輜重可直達高宛(今山東省桓臺縣境內),只需輕車戰馬就可以直衝齊國首都臨淄的雍門。如此,齊國的大權就可以由將軍掌握決定了,那時候鄒忌必定出逃,否則將軍有可能不能安全的返回齊國。”但田忌沒有聽從孫臏的勸告。《戰國策·卷八·齊策一·田忌為齊將》:田忌為齊將,系梁太子申,禽龐涓。孫子謂田忌曰:“將軍可以為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孫子曰:“將軍無解兵而入齊。使彼罷弊老弱守於主。主者,循軼之途也,擊摩車而相過。使彼罷弊老弱守於主,必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然後背太山,左濟,右天唐,軍重踵高宛,使輕車銳騎衝雍門。若是,則齊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則將軍不得入於齊矣!”田忌不聽。後來鄒忌派公孫閱令人攜帶重金招搖過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紹道:“我是田忌將軍的臣屬,如今將軍三戰三勝,名震天下,現在欲圖大事,麻煩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剛走,公孫閱就派人逮捕占卜的人,在齊威王面前驗證這番話。田忌聞訊後大為恐慌,被迫出奔至楚國,後被楚宣王封於江南(今長江以南的地區)。《戰國策·卷八·齊策一·成侯鄒忌為齊相》:鄒忌以告公孫閈(即公孫閱),公孫閈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人卜者,亦驗其辭於王前。田忌遂走。《戰國策·卷八·齊策一·田忌亡齊而之楚》:田忌亡齊而之楚,鄒忌代之相齊…(楚宣王)果封之(田忌)於江南。孫臏這時也隨田忌來到楚國,有可能一起去了田忌在江南的封地,與弟子潛心著述。《孫臏兵法》的大部分篇章,可能是在楚國完成的。齊宣王繼位後得知田忌被陷害,將田忌召回國內官復原職,《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會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賣田忌,乃復召田忌以為將。而孫臏也於此時返回齊國。《太平御覽》記載孫臏曾為齊宣王獻上收服燕、趙兩國來對抗秦國的計策。《太平御覽·兵部·卷二百八十二·機略一》:齊孫臏謂齊王曰:“凡伐國之道,攻心為上,務先伏其心。今秦之所恃為心者,燕趙也。當收燕趙之權。今說燕趙之君,勿虛言空亂,必將以實利以回其心,所謂攻其心者也。”後孫臏返回故地樂安頤養天年。而班固的《漢書》和曾鞏的《戰國策序》卻記載孫臏不得善終。《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國滅亡於後。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顏師古注:孫武、孫臏、吳起、商秧、白起也。《戰國策序》: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亦滅其國。孫臏有子孫勝,字國輔,擔任秦國將領。據記載,三國時期的東吳孫氏家族就是孫武、孫臏的後代。《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孫破虜討逆傳》: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後也。 == 著作 == 《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漢書·藝文志》兵家權謀論著中記載孫臏著有《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漢書·卷三十·藝文志》: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孫臏兵法》自《隋書·經籍志》便不見於歷代正史文獻著錄,失傳近1700年,造成歷史上諸多對孫武、孫臏其人及其著作的質疑。1972年,在山東省臨沂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了竹簡本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改變了學術界的認識。現存的《孫臏兵法》由出土的竹簡整理而成,分上下兩編共三十一篇。學術界認為上編是在孫臏著作和言論的基礎上由其弟子輯錄、整理而成;下編在內容上雖與上編類似,但在編撰體例上存在不同,是否為孫臏及其弟子所著尚無充分的證據。以下為《孫臏兵法》的篇目及主要內容: 篇目 主要內容 上編 擒龐涓 孫臏記敘如何在桂陵之戰大破魏軍,生擒龐涓。 見威王 孫臏初次見齊威王時陳述自己對戰爭的看法。 威王問 孫臏與齊威王、田忌關於用兵的問答。 陳忌問壘 孫臏與田忌討論在未能構築壁壘時,如何組織各種兵力來進行作戰。 篡卒 論述關係戰爭勝負的一些重要因素。 月戰 論述戰爭勝敗與日、月、星的關係。 八陣 前一段說明“王者之將”應具備的條件;後一段論述用“八陣”作戰,要根據敵情和地形確定戰法、配備兵力。 地葆 從軍事上論述各種地形的優劣。 勢備 以劍、弓弩、舟車、長兵作為比喻,說明陣、勢、變、權四者在軍事上的重要作用。 兵情 以矢、弩、發者分別比喻士卒、將帥和君主,論述只有三方面都合乎要求才能勝敵。 行篡 論述如何使士卒和百姓在戰爭中為統治者盡力。 殺士 闡述善於用兵的將帥能使士卒為之效死。 延氣 反覆強調激勵士氣、鼓舞鬥志的重要性。 官一 論述各種軍事措施及陣法的作用及適用的場合。 五教法 從五個方面論述了相關教戒的原則。 強兵 記述齊威王與孫臏之間關於富國強兵的問答。 下編 十陣 論述十種陣法的特點和作用。 十問 以問答的形式列舉了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各種不同情況,並對此提出不同的擊敵方法。 略甲 本篇簡文殘缺,無法看出主要內容。 客主人分 闡述作戰時人眾、糧多、武器精良都不足以依靠,只有掌握戰爭規律,明確敵我雙方情況,善於利用有利形勢和良好地形,才是取得勝利的關鍵。 善者 指出善戰者在作戰時能使自己處於主動而陷敵於被動。 五名五恭 《五名》論述用不同的方法對付五種不同的敵軍;《五恭》論述軍隊進入敵方境內時,“恭”“暴”兩種手段要交替使用。 兵失 分析了作戰失利的各種因素,提出軍隊要行“起道”的主張。 將義 指出將帥必須具備義、仁、德、信、智的品質。 將德 指出將帥必須具備不輕敵、賞罰及時等品德。 將敗 列舉出二十種能夠致使將帥作戰失敗的品德缺陷。 將失 列舉出三十二種造成將帥作戰失利的原因。 雄牝城 論述難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在地形上的特點。 五度九奪 指出作戰時對己方不利應該避免什麼以及為了挫敗敵軍應當爭奪什麼。 積疏 闡述積疏、盈虛、徑行、疾徐、眾寡、佚勞六對矛盾的相互關係。 奇正 闡述奇正的相互關係和變化,以及如何運用奇正來以克敵制勝。 == 軍事思想 == 孫臏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於《孫臏兵法》,明顯地接受了先祖孫武軍事思想的影響。在軍隊建設方面,孫臏主張:1.注重將帥的選拔和培養,將帥必須具有義、仁、德、信、智、忠、敢、勇等素質,此外還要“知道”(懂得有關天、地、民、敵、陣各方面的作戰規律)和“數戰”(長期的作戰經驗)。為此,他提出了二十種致使將帥作戰失敗的缺點和三十二種致使將帥作戰失敗的情況。2.軍隊的編制方面,孫臏主張要以地方行政組織為單位,以鄉里之長作為軍中長官;軍隊編制時要精簡精良,不能濫竽充數。3.君主、將帥與兵、民之間的關係方面,孫臏主張君主要充分發揮將帥的軍事才能,不要橫加干預;將帥要取得君主的充分信任,以便不受約束地指揮軍隊;將官要對士兵“視如赤子,愛之若狡童,敬之若嚴師”;將官要照顧士兵的利益,關心他們的疾苦,不能一味責罰;要合理運用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提高士兵作戰的積極性;只有獲得百姓的擁護和支援,軍隊才能具備強大的戰鬥力。4.在法制與紀律方面,孫臏主張軍隊必須有嚴格的法制和紀律約束;將帥要賞罰分明,一視同仁;將帥如果明於道義,信於賞罰,會在軍隊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士兵就會自覺地遵守紀律。 在戰略原則上,孫臏主張:1.戰爭之前要多作準備,要對戰爭結果進行謀算。2.將帥在指揮作戰時,必須根據戰場形勢,大膽果斷地執行戰略戰術。3.主張“必攻不守”,積極進攻敵人沒有守備或守備薄弱的地方;攻勢要猛烈,窮追猛打;積極奪取敵人的物資和戰略要地;運用攻心為上的策略,合理運用政治和外交手段配合軍事行動。4.鼓舞士氣方面,孫臏提出分為激氣、利氣、勵氣、斷氣和延氣五個步驟。5.戰術要機動靈活多變,作戰要創造有利態勢。 在戰術方法上,孫臏主張採用詭詐戰術誘敵上鉤、集中兵力以多擊寡、精選銳卒進行突破、在運動戰中殲敵、作戰時合理運用地形、陣法,發揮長兵和弓弩的威力。此外,孫臏還專門論述了攻城戰的策略和戰術。 但是孫臏的軍事思想也有其階級和時代的侷限性。他對戰爭的性質分辨不清,把士兵純粹當作被驅使的工具,有些戰略戰術的表述過於簡單片面,有時還夾雜著迷信觀念,這也是應當指出的。 == 武術 == 孫臏拳是清末民初在聊城、館陶、青島一帶流傳的一種外家拳術,由於習練者穿長袖過指的衣服,又被稱為“長袖拳”,但孫臏拳是否為孫臏所創所傳,已無從考證;加上《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亦不見有孫臏拳之記載。另外孫臏拳在清末民初才在聊城、館陶、青島一帶流傳,因此孫臏拳為後人借用孫臏之名創出拳術的可能性亦不能排除。雖然如此,孫臏拳已在中國大陸廣為流傳,於2011年孫臏拳被列為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評價 == 孫臏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兩次擊敗魏國幫助齊國成就霸業,《史記·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並且著有《孫臏兵法》一書,為後世留下重要軍事理論。歷朝對於孫臏都有很高的評價:魯仲連稱讚孫臏: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見《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燕攻齊取七十餘城》。班固稱讚孫臏:當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見《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葛洪評價孫臏:孫臏思騁其秘略,而司馬刖之。見《抱朴子·外篇·卷十八·擢才》。《幼學瓊林》中稱讚孫臏:孫臏吳起,將略堪誇;穰苴尉繚,兵機莫測。見《幼學瓊林·卷一·武職》。毛澤東對孫臏評價很高,稱他: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 孫臏遭到龐涓陷害失去雙足,身體殘疾,但他沒有自暴自棄,最終兩次擊敗龐涓,得以報仇。司馬遷稱讚孫臏: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見《報任安書》。孔融評價孫臏:不能止人遂為非也,適足絕人還為善耳。雖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孫臏,冤如巷伯,才如史遷,達如子政,一離刀鋸,沒世不齒。見《肉刑議》。唐代的周曇有詩稱讚孫臏:曾嫌勝己害賢人,鑽火明知速自焚。斷足爾能行不足,逢君誰肯不酬君。見周曇《孫臏》。 孫臏雖然在軍事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班固和曾鞏仍批評他鼓勵發動戰爭,最後致使社稷傾覆,國家滅亡。 == 紀念 == === 孫臏墓 === 孫臏墓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箕山鎮孫花園村東北500米的向陽河東岸。1990年,在此地出土了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億城寺的墓碑一塊,上刻有“臏墓址深邃”,經考證確定孫臏墓址在此。經孫氏族人重建,孫臏墓佔地600平方米,其中墓丘直徑4米,封土高3米,立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 === 民間傳說 === 孫臏在民間享有很高的聲譽,共有制靴、製鞋業、皮革業、燒炭業、豆腐業和泥塑業尊孫臏為祖神。 傳說孫臏被龐涓暗害後,為保護被削去髕骨的傷腿,用獸皮製成有史以來第一雙過膝皮靴,後世的靴匠將孫臏尊為祖神。 傳說孫臏下山遇到一位被毒蛇咬傷的樵夫,為了不讓蛇毒攻心,孫臏用劍將樵夫的雙腳砍去,然後砍下自己的雙腳獻給樵夫,而樵夫將自己鞋穿在孫臏腿上供其行走。因樵夫忘記詢問孫臏的姓名和住處,為感激孫臏的救命之恩,樵夫夫婦製鞋送人,使鞋匠一行逐漸興旺。鞋匠們後來知道了孫臏舍足救樵夫的事,就把他尊為製鞋業的祖神。 傳說孫臏被龐涓挖膝之後,只好跪步行走,需要用皮張裹纏膝部。因為帶毛的原皮非常硬,磨得膝部非常疼,他就將皮子去毛後加工柔軟,使用起來舒服方便,從此便出現了皮革業,而孫臏也成了這個行業的始祖。 傳說鬼谷子讓孫臏、龐涓二人外出尋找“無煙柴”,孫臏在烏鴉“哇喲”的叫聲提示下挖窯燒炭,找到“無煙柴”,鬼谷子對孫臏十分滿意,而龐涓則對孫臏更加忌恨。從此,人們把孫臏尊為燒炭業的祖神。 傳說鬼谷子為考驗孫臏、龐涓而假裝生病。孫臏為了讓老師吃點有營養的東西,就磨了豆漿,正巧他晾的鹽,被露水化成鹽水流進豆漿,豆漿凝固變成了豆花(還有一個傳說是龐涓往豆漿裡灑了泡尿)。鬼谷子吃完豆花後,誇獎了孫臏,要求孫臏再做點。龐涓十分嫉妒孫臏,偷偷的往鹽水裡加了點石膏水,沒想到也製成了豆腐。從此以後,人們就把孫臏和龐涓供奉為豆腐業的祖師爺和保護神。 傳說孫臏曾流落至吳地以做泥人為生,後來孫臏出任齊國軍師,以泥人、泥馬布陣,破了龐涓的“五雷陣”,無錫惠山人傳承了孫臏捏泥人的技藝,孫臏也被無錫惠山的泥塑從業者尊為開業祖神。 === 文學形象 === 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孫臏於第八十七回《說秦君衛鞅變法 辭鬼谷孫臏下山》中登場,孫臏原名孫賓,與龐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龐涓急於下山出仕,孫賓為其送行,二人流淚而別。次日夜晚,鬼谷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交給孫賓習誦,三日後孫賓學成。龐涓出仕於魏國,在王錯的推薦下擔任魏國元帥,建立戰功。墨翟遊歷至魏國時,向魏惠王推薦孫賓。魏惠王於是命龐涓寫下書信,攜帶厚禮前往鬼谷迎接孫賓。鬼谷子推算出孫賓日後有劫難,於是讓孫賓改名為孫臏。見《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說秦君衛鞅變法 辭鬼谷孫臏下山》。在第八十八回《孫臏佯狂脫禍 龐涓兵敗桂陵》中,魏惠王想要試探孫臏的才能,命孫龐二人演練陣法。龐涓所佈陣法,孫臏全部知曉並能破解。而孫臏佈陣,龐涓卻不知。龐涓於是私下詢問孫臏,孫臏告知他後龐涓先行報告給魏惠王。魏惠王又問孫臏,得到相同的答案,於是認為二人才能不相上下。但龐涓深知孫臏才能遠勝於自己,於是設計陷害孫臏私通齊國,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事後又假裝好人,治癒照顧孫臏,誘騙他寫出《孫子兵法》及註解。孫臏在侍從的告知下得知真相,用裝瘋賣傻的方法欺騙龐涓。在淳于髡和禽滑釐的幫助下,孫臏逃奔至齊國寄居於田忌門下,龐涓以為孫臏已經投井自殺,沒有追查。魏惠王命龐涓攻打趙國,奪回中山,龐涓獻策直接攻打邯鄲來迫使趙國割地,魏惠王於是命龐涓率兵車五百進攻趙國。趙成侯將中山國故地獻給齊國,請求齊國出兵援助。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救援趙國。戰場上田忌佈下“顛倒八門陣”,在孫臏的指導下,龐涓破陣失敗,損失兩萬人。龐涓得知孫臏未死,於是連夜撤兵,齊國取得桂陵之戰的勝利。鄒忌嫉妒田忌、孫臏的戰功,又收受了龐涓的賄賂,於是派公孫閱陷害田忌,田忌於是交出兵權、孫臏也辭去軍師一職來消除齊威王的懷疑。齊威王死後,齊宣王繼位,得知田忌的冤情,將二人官復原職。其餘記載與《史記》基本相同。見《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八回·孫臏佯狂脫禍 龐涓兵敗桂陵》。 此外,明末清初的吳門嘯客所著歷史小說《孫龐鬥志演義》,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為藍本,夾雜以歷代說部、戲曲的演繹,中間穿插了不少神怪小說內容,使孫龐鬥智的故事深入人心。 === 影視形象 === 孫臏作為影視形象多次出現在電視劇、電影、戲曲等影視作品中。 楊麗花歌仔戲中的孫臏下山,即是用孫臏的故事為劇本,由楊麗花飾演孫臏,陳亞蘭飾演龐涓,闞水源則飾演鄭安平。 1988年上映的TVB電視劇《奇門鬼谷》中,孫臏由歐瑞偉飾演。1999年上映的長篇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中,孫臏由溫海濤飾演。2000年上映的電視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中,孫臏由仇永力飾演。2011年上映的電影《戰國》中,孫臏由孫紅雷飾演。此外,孫臏還出現在京劇《孫臏裝瘋》、《馬陵道》、《五雷陣》、《金光陣》中,其他如豫劇、秦腔、同州梆子等也有相關曲目。 ===遊戲形象=== *《王者榮耀》 == 相關條目 == *兵家 *田忌 *龐涓 *孫臏兵法 *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 *圍魏救趙 == 延伸閱讀 == == 參考書籍 == *《戰國策》 *《古本竹書紀年》 *《東周列國志》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Category:生年不詳 Category:卒年不詳 Category:戰國人 Category:中國軍事學家 Category:山東人 B Category:中國人物神 Category:建中古代名將六十四人 Category:軍事戰略家 Category:身心障礙政治人物 Category:中國截肢者
尉繚子
《尉繚子》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書。 ==題解== 《尉繚子》一書,對於它的作者、成書年代以及性質歸屬歷代都頗有爭議。一說《尉繚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時的隱士,一說為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繚。一般署名是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尉繚子》殘簡,說明此書在西漢已流行,一般認為成書於戰國時代。 ==評價== 《尉繚子》的軍事思想具有戰國時代的特色,頗有價值。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被定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科舉必讀的兵學教材。雖然此書多少有其時代侷限,但書中最後結語說:「臣聞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士卒之半,...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故曰:『百萬之眾不用命,不如萬人之鬥也...』。」文中(殺)為裁減之意,明確指出精兵主義之必要性,值得後人深思。 ==版本== *竹簡殘本——1972年出土的,是現今為止最早的版本。 *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宋刻《武經七書》本。 *《四庫全書》本。 *《清芬堂叢書》本。 *《百子全書》本。 *丁氏八千卷樓藏劉寅《武經七書直解》影印本。 *《群書治要》本。 *《太平御覽》本。 *《續古逸叢書》影宋《五經七書》本。 ==體例== 現存24篇,1~12篇主要論述戰爭和政治,13~24篇講軍令和軍制。 Category:子部兵家類 Category:兵書 Y Category:武經七書
六韜
《六韜》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又稱《姜太公六韜》或《太公兵法》。舊題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問答形式呈現,以周武王設問、姜太公答之,來探討各種古代軍政議題。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史記·留侯世家》則記載張良在流亡時認識了隱士黃石公,受贈《太公兵法》,潛心苦讀十年而有成。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六韜》一直被懷疑為偽書,特別是清代,更被確定為偽書。然而,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古墓中,發現了大批竹簡,其中就有《六韜》的五十多枚,證明《六韜》至少在西漢時已廣泛流傳。 ==內容== 《六韜》透過周武王與姜太公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今本共分六卷。 *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 *武韜:講用兵的韜略 *龍韜:論軍事組織 *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 *豹韜:論戰術 *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評價==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 《六韜》據傳在7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此外,在日本由於源義經盜得《六韜》因而作戰得以出奇制勝的傳說,使得《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 ==現存版本== *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殘本。 *1973年河北定縣八角廊漢墓竹簡殘本。 *敦煌遺書殘本。 *《群書治要》摘要本。 *《四庫全書》本。 *《續古逸叢書》影宋《武經七書》本。 *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宋刻《武經七書》本。 *丁氏八千卷樓藏劉寅《武經七書直解》影印本。 ==外部連線== Category:太公望 Category:子部兵家類 L六 L六 Category:武經七書
黃帝陰符經
《黃帝陰符經》,簡稱《陰符經》,後人依託黃帝所作,成書年代不詳,唐代始通行於世,言行事暗合天道,切應盜機,則能功成事遂。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四百餘字分作三章,另有三百餘字本,各傳本字數有所增減,分章或不分章者皆有。 《陰符經》歷代注家解經要旨不一,或以為兵家權謀之書,或解以道家之言,宋元道士多以內丹功法注經,文人則以儒家性理之說釋之。作為道教的一部重要道經,《陰符經》迄清代已逾百家註解,其重要性不下於《道德經》和《南華真經》。 ==題解== 黃帝為中國傳說帝王,史記列五帝之首,道教奉為得道仙真。郡齋讀書志稱黃帝受《陰符經》來由不一,「或曰受之廣成子,或曰受之玄女,或曰黃帝與風-{後}-、玉女論陰陽六甲,退而自著其事」。蹇昌辰《黃帝陰符經解·序》則言明為西王母降於王屋山,遣九天玄女授予黃帝。 陰符,為暗合,內外契合之意。《黃帝陰符經疏》李荃釋題:「陰,暗也。符,合也。天機暗合於行事之機,故曰陰符」。《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陶宏景注「陰符者,私志於內,物應於外。若合符契,故曰陰符」。兵書六韜提及太公望有陰符,凡八等之語,指主將秘聞,用於陰通言語,不洩中外相知之八種兵符。 李荃《黃帝陰符經疏·序》自稱得《陰符經》於嵩山虎口岩石壁,驪山老母為其解說要旨:「黃帝陰符三百言...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人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 == 內容 == 天地陰陽執行變化,與人事之間有相生相盜之關係,聖人當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掌握天人暗合之機,使行為舉動合乎天道,切應自然,則治國養生皆得其宜,可以長久。 ==註解書目== * 唐·伊尹等七家《黃帝陰符經集註》(《四庫全書》刪伊尹之名而標為六家注七家為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李筌,有算入廣成子、老子、孫子、吳起、鶡冠子而標為標為十一家或十二家者) * 唐·張果《黃帝陰符經注》 * 唐·李筌《黃帝陰符經疏》(或說非李筌所注,實為袁淑真《黃帝陰符經集解》) * 南宋·夏元鼎《黃帝陰符經講義》 * 南宋·朱熹《黃帝陰符經-{注}-解 》(題為崆峒道士鄒訢,或說實為蔡元定所作) * 金·劉處玄《黃帝陰符經注》 * 宋元之際·俞琰《黃帝陰符經註》 * 元末明初·王道淵《黃帝陰符經夾頌解注》 * 清·張清夜(自牧道人)《陰符發秘》 * 《陰符天機經》(《雲笈七籤》卷十五收,又載於《正統道藏》太清部) * 《陰符經三皇玉訣》,題「軒轅黃帝」製 * 任法融《黃帝陰符經釋義》,1992年,三秦出版社 * 蕭登福《黃帝陰符經今註今譯》,1996年,文津出版社 ==考據== 關於作者,舊題黃帝撰,今日學者大多認為是後人偽託,三說如下: *戰國時的蘇秦 *北魏的寇謙之 *唐朝的李荃 關於成書年代,暫時無法取得比較統一的意見: *東晉王羲之曾書寫《陰符經》,併為之石刻鬱逢慶《書畫題跋記》。貞觀六年(632年),褚遂良奉敕書寫《陰符經》五十卷,以草書撰成,自題為,“起居郎臣諸遂良奉敕書”。永徽五年(654年),褚遂良又奉旨書一百二十本,這次以小楷撰成餘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引南宋樓鑰《攻娩集》卷七十二《諸河南(陰符經)跋》。 *唐代蹇昌辰根據《黃帝間玄女兵法》、《玄女法》寫有《陰符經事蹟》,說“……西王母再遣九天玄女授帝秘訣一十九條,《陰符經》三百餘言。至於金丹玉篆之文,寶符飛崖之術,入火履水之法無不備焉。” *朱熹在《陰符經考異序》中說:“伊川程子(即程頤)曰:‘《陰符經》何時書,非商未即周未。 *邵子(邵雍)曰:‘《陰符經》,七國時(即戰國時代)書也。’” *明代呂坤曾 經說:“《陰符經》…其言洞察精微,極天人之蘊奧,黃帝得之以御世,老氏得之以養生,兵家釋之以制理,術家得之以成變化而行鬼神,縱橫家得之以股掌人群, 低昂時變。”他又說:“自有《陰符經》以來,注者不啻百家,要不出三見:曰儒、曰道、曰撣(佛也),倚其一,則三見皆邊也。夫玄金在熔,萬物可鑄;謂稱錘 是鐵則可,謂鐵是稱錘則不可。是書也,譬之江河之水,惟人所挹;其捐也,惟人所用。” *梁啟超說:《陰符經》“置之戰國之未,與《易·繫辭》、《老子》同時可耳,蓋其思想與二書相近也。”《古書真偽及其年代》 ==評價== 唐朝時,陸龜蒙、皮日休作《讀陰符經詩》,讚譽陰符經「備識天地意,獻詞犯乾坤」「口含造化斧,鑿破機關門」「不測似陰陽,難名若神鬼。得以升高天,失之沉厚地」。 宋元開始,道教視《陰符經》為道士必讀之經,常與《道德經》並稱。 張伯端作《悟真篇》,就說「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並引《陰符經》盜機之理解說內丹,如「先且觀天明五賊,次須察地以安民。民安國富方求戰,戰罷方能見聖君...三才相盜食其時,此是神仙道德機。萬化既安諸慮息,百骸俱理證無為」。 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說自己:「理透《陰符》三百字,搜通《道德》五千言」(《重陽全真集》卷十三),其弟子馬丹陽亦說:「學道人不須廣看經書……若河上公注《道德經》、金陵子注《陰符經》,二者時看亦不妨」《丹陽真人語錄》。丘長春的高足尹志平認為:「道人雖未能廣學,《陰符》、《道德》、《清靜》三經,又豈可不學」《清和真人北遊語錄》卷四)。 當時儒士亦對《陰符經》有所稱道,認為《陰符經》窺天道,有至理。程頤說:「《老子》言甚雜,如《陰符經》卻不雜,然皆窺測天道之未盡者也」《遺書》卷十五,元代大儒劉因教其弟子讀《陰符經》,他說:「史既治,則讀諸子者,莊、列、 陰符四書者,皆出一律,雖-{雲}-道家者流,其間有至理存」《靜修集·敘學》。 但也有儒士對《陰符經》多所批評。黃庭堅評《陰符經》詭譎不經。黃震則批《陰符經》四處掇拾,而無所定見,他說:「後世有偽為道書者,曰《常清靜經》;有偽為佛書者,曰《般若經》;千變萬化,皆不出反常一語,初非異事,乃雷同語耳。言用兵而不能明其所以用兵,言修煉而不明其所以修煉,所言鬼神而不能明其所以鬼神。蓋異端之士,掇拾異說,而本無所定見者,豈此其所以為陰符歟?」《黃氏日鈔》卷五十八。 明代哲學家呂坤說《陰符經》「洞造化精微,極天人蘊奧,契性命歸指。帝王得之以御世,老氏得之以養身,兵家得之以制勝,術數家得之以成變化而行鬼神,縱橫家得之以股掌人群,低昂時變。是書也,譬江河之水,惟人所挹。其挹也,惟人所用」,指《陰符經》有如江河之水,各家皆能用之呂坤《陰符經注·序》。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黃帝陰符經集校 * 《陰符經》各版本之考 * 李遠國: 論《黃帝陰符經》的觀時盜機觀 * 連鎮標:《黃帝陰符經》義說 * 李養正:對有關《陰符經》幾個疑問的論證 Category:子部兵家類 Category:哲學書籍 Category:道家 Category:偽書 Category:道經
三略
《三略》又稱《黃石公三略》,是中國古代的一本著名兵書。 == 題解 == 《黃石公三略》原名《黃石公記》。舊題黃石公撰。學者一般認為此書是後人託名偽作,其真實作者已不可考,認為大約成書於西漢末年。 == 評價 == 此書側重於從政治策略上闡明治國用兵的道理,不同於其他兵書。它是一部糅合了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專論戰略的兵書。南宋晁公武稱其:“論用兵機之妙、嚴明之決,軍可以死易生,國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 == 版本 == *南宋孝宗、光宗年間刻《武經七書》本 *《續古逸叢書》影宋《武經七書》本 *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宋刻《武經七書》本 *丁氏八千卷樓藏劉寅《武經七書直解》影印本 == 體例 == 共分上略、中略、下略3卷,共3800餘字。 Category:子部兵家類 Category:兵書Category:太公望 Category:中國名數3 Category:武經七書 Category:西漢作品
考古學
thumb|臺灣臺東縣卑南鄉卑南遺址挖掘現場展示 考古學(或,源自古希臘文:, archaiologia ;,arkhaīos,「古代」;以及, -logiā,「學問」),對於過去人類社會的研究,主要透過重建與分析古代人們的物質文化與環境資料,包括器物、建築、與。由於考古學運用許多不同的研究程式,它可被認定為一門科學與一門人文學,Renfrew and Bahn (2004 [1991]:13)而且在美國,它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Human Challenge (2005)在歐洲則是一門獨立學科;在中國,考古學是歷史學的分支。 考古學研究人類歷史,從距今250萬年前東非最早的石器的發展,直到近代。Wainright, Martin. "Archaeologists dig into Greenham peace camp" in The Guardian 這個學科是最重要的史前史研究學科,在史前時代沒有文字資料可供歷史學家研究,而且這個時代佔了人類整體歷史的99%以上,從舊石器時代直到書寫文字出現之前。考古學具有各種不同的目標,範圍從研究人類演化到文化演化與瞭解文化史。 考古學包括、以及最後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以便更瞭解人類的過去。就宏觀的視野來看,考古學仰賴跨學科分析,學科上的協助來自人類學、歷史學、遺傳學、演化生物學、生物科技、藝術史、古典學、民族學、地理學、Aldenderfer and Maschner (1996) 地質學、Gladfelter (1977)Watters (1992)Watters (2000) 語言學、物理學、資訊科學、化學、統計學、古生態學、古動物學、古生物學、與古植物學。 考古學在19世紀由歐洲的發展出來,從那時開始就成為遍佈世界的學科。從一開始,各種特別型態的考古學就已發展,包括與考古天文學,以及多樣的科學技術以輔助考古學調查。然而今日考古學家面對許多問題,包括面對、盜掘掠奪器物、與反對人類遺留的發掘。 == 名稱溯源 == 漢語的考古學來自於歐洲,而歐洲各國文字中的考古學都源於希臘文的αρχαίολόγί,這個詞是由αρχαίος(意為古代事物或古代)和λόγος(意為科學)組成,在古希臘泛指古代史的研究。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柏拉圖就使用這個希臘文的單詞來指古代史的研究。這個詞在一段時間內很少使用,在17世紀時又被重新使用,用以表示古物和古蹟的研究。17、18世紀的主要指的是古物中的美術品,到了19世紀才泛指一切古物和古蹟。 中國在公元1-2世紀(東漢)已有“古學”這個名詞,來泛指研究古代的學問。到了北宋中葉(11世紀)時,誕生了一門研究青銅彝器和石刻的學問——金石學,即考古學的前身。這時“考”“古”二字也開始被連用。公元1092年成書的《考古圖》就已經率先使用了“考古”這一名詞,不過此時指的是考證古文字與古文章。 == 歷史 == thumb|300px|埃及亞歷山卓的古羅馬劇場 出身安科納的巡迴學者佩茲柯里(Ciriaco Pizzecolli,1391年-1453年),多次走遍地中海地區,以記錄他對古代建築和物質的發現。基於這個原因,他被稱為考古學之父。 現代考古學在19世紀中期起源於歐洲,它是在地質學的科學研究進步之後發展出來。地質學呈現,地球的年齡是數十億年,而不是當時普遍認定的幾千年。在此後不久,1859年查爾斯·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一書,概述了他的演化論,最終導致科學家相信,人類事實上有數百萬年的歷史,從而提供一個時間限度,可在其中蓬勃發展考古研究。同時,在1836年丹麥歷史學家克里斯蒂安·於恩森·湯姆森出版《斯堪第那維亞古物指南》(A Ledetraad til Nordisk Oldkyndighed),於1848年翻譯成英文,其中他提議將歐洲史前史區分為三年代系統,即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這是依據人類使用的材料。這三個概念,包括人類古物、演化與三年代系統,往往被認為是現代考古學的基石。Renfrew and Bahn (2004 [1991]:26) 不久,早期考古學家開始調查世界各地的各個不同區域,對於古代愛琴文明的研究,受到海因裡希·施利曼在特洛伊,以及亞瑟·埃文斯在克里特的發掘所刺激,而約翰·勞埃德·斯蒂芬斯是在整個中美洲重新發現瑪雅文明的關鍵人物。但是,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這些考古學家所運用的方法有著極大的缺陷,往往具有歐洲中心論的偏見,而且許多早期歐洲考古學家往往依賴於愛德華·伯內特·泰勒與路易斯·亨利·摩爾根等人所提供的人類學和民族誌論述,從而比較現代的“野蠻”人群,如同美洲原住民以及在歷史上住在類似社會的歐洲民族。 Renfrew and Bahn (2004 [1991]:29)很快地,這個新創立的考古學蔓延到北美洲,就由塞繆爾·黑文和威廉·亨利·霍爾姆斯等知名學者,發掘古代印第安人遺跡。Renfrew and Bahn (2004 [1991]:30-31) 考古學田野研究法的更進一步發展,出現於十九世紀晚期。其中一位執牛耳的人物,是奧古斯都·皮特·裡弗斯,他認真發掘了英格蘭南部的Cranborne Chase,強調應該受到記錄的,不僅是具有美感或有價值的專案,更包括世俗物品;因此他協助考古學從古物蒐藏(antiquarianism)區分開來。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其他幾位重要的考古學家,進一步完善了這個學科,他們是弗林德斯·皮特里(他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從事發掘),莫蒂默·惠勒(印度),多蘿西·加羅德(Dorothy Garrod,在中東),麥克斯·烏勒(Max Uhle,秘魯),以及阿爾弗雷德·基德爾(Alfred Kidder,墨西哥)。Renfrew and Bahn (2004 [1991]:33-35)在整個20世紀,考古學進一步適應和創新,特別是在1960年代,當時喬治·巴斯推廣海洋考古(maritime archaeology),都市考古(urban archaeology)則隨著許多歐洲城市更新發展變得更普遍,搶救考古(rescue archaeology)則是在日益增加的商業發展之下應運而生。 ==理論== ===目的=== 考古學目的在於瞭解更多關於過去社會以及人類發展的事實。人類有超過99%的歷史是在史前史,當時的人類並未使用文字,因此並未留下關於他們自身的文字記錄,以供我們研究。在欠缺這種書寫文字的資源下,瞭解史前社會的唯一途徑就是考古學。許多關於人類歷史的重大發展發生在史前史,包括在舊石器時代發生的人類演化,當時在非洲,人族從南方猿人發展而來,最終成為當代的智人。考古學也找出許多人類技術演進的訊息,例如使用火的能力、石器的發展、煉鐵術的發明、宗教的源頭,以及農業的創造。假使沒有考古學的話,我們無從瞭解在人類在沒有書寫文字的年代,所發生的演化與技術變遷。 ===研究取向=== 考古學家並不全部服膺同一套考古學理論取向。當考古學於19世紀晚期開始發展,第一個考古學理論取向是,它所具有的目標是解釋文化為何改變和調整,而不是僅僅強調這些文化曾經產生的事實,因此強調歷史特殊論。Trigger (1989)在20世紀初期,許多考古學家研究的是與現存社會(例如美洲原住民、西伯利亞人、中美洲人的社會) 有所關聯的過去社會,他們依循,比較在過去與當代族群及文化群體之間的連續性。在1960年代,由與等美國考古學家所領導的一場考古學運動,反對當時已經建置完備的文化史考古學。Binford (1962)Flannery (1967)他們提議一種更具科學與人類學性質的「新考古學」,具有假設測試與科學方法,這在後來稱為過程考古學。 在1980年代,興起了一個嶄新的後現代運動,由英國考古學家所領導,包括、Shanks and Tilley (1987)Shanks and Tilley (1988)Shanks (1991)Shanks (1993) 、Tilley (1993) 、Miller and Tilley1984Miller et al. (1989)以及伊恩·霍德,Hodder (1982)Hodder (1985)Hodder (1987)Hodder (1990)Hodder (1991)Hodder (1992),這後來稱為後過程主義考古學。它質疑過程主義對科學實證論與公正性的訴求,並強調自我批判的理論反思性。然而,後過程主義遭到過程主義批評為欠缺科學熱情,而且學者依然爭辯著過程主義與後過程主義的有效性。同時,另一個理論「歷史過程論」(historical processualism)興起,尋求整合出一個焦點,放在過程與後過程考古學所強調的反思性及歷史。Pauketat, Timothy R. (2001) 現今的考古學理論採借了來自很大範圍的理論思想,包括演化、現象學、後現代、結構與能動、、功能學派、與、以及等。 == 研究方法 == 一場考古學調查往往包含幾個清楚劃分的階段,每個階段運用特有的研究方法。在任何的實際考古工作可以進行之前,考古學家必須先就所欲達成的清楚目標取得共識。做到這一點之後,進行對一處遺址的,盡可能發現關於這個遺址及其周圍區域的資訊。其次,展開發掘工作,以蒐集埋藏在地下的任何考古特質;第三,研究從這場發掘中所蒐集的資料,並評估是否達成考古學家原先設定的研究目標。然後將這些資訊出版,以便由其他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取得使用,學者認定這是一個好作為,即使有時被忽略。Renfrew and Bahn (2004 [1991]:75) == 分支學科 == 正如大多數的學科,考古學有許多分支學科,區分的方式有些是依據特定的研究法或物質型別(如:、史前音樂、)、地理或年代(如:、),其他的主題(如:、、),或是一處特定的考古文化或文明(如:埃及學、印度學、漢學)。另外也有針對考古學的歷史進行研究的。 === 歷史考古學 === 歷史考古學研究已有某種文字的文化。例如,在英國,考古學家發掘了一些中世紀村落遺址,它們在14世紀的危機之後就遭到棄置,並發現17世紀的花壇園圃的佈局,後來由於流行風格的改變,人們不再使用這種佈局。在美國紐約市城區,考古學家發掘了18世紀非洲裔的墓園,現在成為。 === 民族考古學 === 民族考古學是對於現存人群的考古學研究。Gould (1971a)Gould (1971b)Yellen (1972)Yellen (1977)Gould and Yellen 1987Yellen (1991)這個取向在1960年代強調中程理論而聲名鵲起,這是當時過程學派運動的一項特色。 早期的民族考古學研究將焦點放在狩獵採集或搜食社會。民族考古學繼續成為後過程或其他當代考古學研究取向的一個強力成份。Sillet et al. (2006)Schott and Sillitoe (2005)Ogundele (2005)Kuznar (2001)民族考古學運用民族誌研究來增進與改善它們的類比,然後運用這些類比,詮釋考古學記錄。簡言之,民族考古學就是將民族誌研究運用在考古學。Ashcer (1961) as cited in Wylie (1985) === 實驗考古學 === 是將實驗方法用於發展受到更高度控制的觀察,以分析那些創造並影響考古記錄的過程。Ascher (1961)Saraydar and Shimada (1971)Saraydar and Shimada (1973)Gifford-Gonzalez (1985)Frison (1989)在邏輯實證論的脈絡下,過程論具有改善考古學認識論的科學企圖心,其中研究方法變得重要。在改善詮釋考古學記錄的推論架構方面,實驗技術依然是一個重要成分。 === 文化資源管理 === 雖然考古學可以是一門純科學,但它也可以是一門應用科學,即是為面臨發展計劃所威脅的考古遺址做研究。在這種情況下,考古學成為在文化資源管理之下,一門受到資助的研究活動,在英國稱為文化資產管理(heritage management)。今天,文化資源管理涵蓋了在美國與西歐等地,大部份的考古學研究。在美國,自從1966年透過(National Historic Preservation Act,簡稱NHPA)之後,文化資源管理考古學就成為不斷受到關注的焦點,而且大多數的納稅人、學者與政治人物都相信,文化資源管理協助美國儲存歷史以及史前史,避免隨著城市、水庫與公路的擴張而喪失。除了其他法令以外,國家歷史維護法強制規定,在聯邦土地上所執行的計劃,或是涉及聯邦經費或批准的計劃,都必須考量這個計劃對每一處考古遺址的影響。 文化資源管理在英國的運用範圍,並不侷限於政府出資的計劃。自從1990年開始,要求計畫者必須將考古學視為決定新發展計畫的一項。因此,有許多考古學組織在考古學敏感地區的建築工程開始之前,進行文化遺產減輕破壞調查(mitigation),依據汙染者付費原則,由發展商支付費用。部分文物也必須妥當儲存以避免損壞。 == 研究物件 == 考古學研究的物件是實物。主要是物質的遺存,或者說是遺物與遺蹟。而這些遺存應該是古代人類的活動遺留下來的。考古學的研究集中在對過去的研究上,包括過去文化所遺留下來的各種資料。所以它的研究物件是屬於一定時間以前的古代。比如 英國的考古學下限是諾曼人的入侵(1066年), 法國是加洛林王朝的覆滅(987年), 美洲各國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2年), 中國的一般是以明朝的滅亡(1644年)為下限。 近年來,英國出現的中世紀考古學(Medieval Archeology)則把時間下限推進到了1640年。而美洲各國的工業考古學(Industrial Archeology)則研究近代工業初期的遺物。隨著時代的前進,這些下限都會自然地向後推移。 == 理論 == *考古發掘管理 *文化傳播論 *新考古學 *後過程主義考古學 *科技考古學 *核技術考古 == 分支及其相關學科 == *按照年代分為: **史前考古學 **歷史考古學 *按照地區分為: **歐洲考古學 **埃及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 **日本考古學 **中部美洲考古學 *按照研究物件分為: **宗教考古學 **美術考古學 **紙草學 **金石學 **銘刻學 **甲骨學 **古陶瓷學 **古錢學 **農業考古學 **環境考古學 ***地質考古學 ***考古植物學 ***考古動物學 **考古天文學 *按應用手段劃分: **田野考古學 **水下考古學 *考古上的其他分支: **型別學 **考古學史 **古文獻學 **紋章學 **考古地磁學 **古文字學 **考古年代學 考古學中常用到的一些學科: 第四紀地質學— 體質人類學— 古動物學— 古植物學— 物理學— 化學— 民族學— 民俗學— 社會學— 歷史學— 宗教學— 語言學— 自然科學史— 美術史— 建築史— 地層學 == 技術 == *考古修復 *考古年代測定 *遙感考古 *考古發掘 *洛陽鏟 == 參見 == *文化 *文明 *文物 *博物館 *考古學家列表 *出土文物列表 **中國古人類化石 *遺址列表 *考古發現列表 *考古學術語列表 *考古學文化 *體質人類學 *考古學著作 *古器物學 *考古學家 == 參考資料 == == 參考書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延伸閱讀 == * 陳淳:《考古學研究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 張光直著,曹兵武譯:《考古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 * 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 陳星燦:《中國史前考古學史研究:1895-1949》(北京:三聯書店,1997)。 * Archaeology (magazine) * C. U. Larsen - Sites and Monuments(1992) * Colin Renfrew & Paul Bahn - Archaeology: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2nd edition (1996) * David Hurst Thomas - Archaeology 3rd. edition (1998) * Glyn Daniel - A Short History of Archaeology(1991)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uth American Archaeology - IJSA (magazine) * Internet Archaeology e-journal * Kevin Greene - Introduction to Archaeology(1983) * Lewis Binford - New Perspectives in Archaeology (1968) ISBN 0-202-33022-2 * Robert J. Sharer & Wendy Ashmore - Archaeology: Discovering our Past 2nd edition (1993) * Thomas Hester, Harry Shafer, and Kenneth L. Feder - Field Methods in Archaeology 7th edition (1997) * Alison Wylie - Thinking From Things: Essays in the Philosophy of Archae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CA, 2002 * Smekalova T. N., Voss O., Smekalov S. L. "Magnetic Surveying in Archaeology. More than 10 years of using the Overhauser GSM-19 gradiometer", Wormianum 2008. * Bruce Trigger - "A History of Archaeological Thought" 2nd. edition (2007) * Ian Hodder & Scott Hutson - "Reading the Past" 3rd. edition (2003) * Adrian Praetzellis - "Death by Theory", AltaMira Press (2000). ISBN 0742503593 / 9780742503595 == 外部連結 == * Archaeology Daily News * 400,000 records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architecture in England * NPS Archeology Program: Visit Archeology (Archeology travel guides) * Great Archaeology * Archaeological news updated daily * Council for British Archaeology * Fasti Online - an online database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 The Archaeology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 The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 The Society for American Archaeology * US Forest Service Volunteer program Passport in Time * The World Archaeological Congress * Archaeolog.org * The Archaeology Data Service - Open access online archive for UK and global archaeology * World Archaeology News - weekly update from BBC Radio archaeologist, Win Scutt * The Canadian Museum of Civilization - Archaeology * Estudio de Museología Rosario *archaeology excavations Category:人類學 Category:歷史的輔助科學
濟南市
南市,別稱“泉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市之一,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 濟南同時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九大跨省區分行之一的濟南分行也設立於此。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根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05-2020年)》,濟南被定位為區域中心城市。 濟南擁有2700多年的歷史,《濟南市志》第一卷,page 344,中華書局,2010年10月28日查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故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劉鳳誥對聯)的美譽。濟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國家創新型城市、中國軟體名城、國家園林城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北臨黃河,南依泰山。全市共轄10市轄區、2縣,總面積10,244平方公里。濟南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市、北部的德州市和濱州市、東部的淄博市、南部的泰安市交界。中共濟南市委員會、濟南市人大常委會、濟南市人民政府、濟南市政協均駐歷下區龍鼎大道1號。 濟南已成功舉辦2004年亞洲盃、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第七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2013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等多項國際和國家級盛會。2015年“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在濟南舉辦,標誌著這項世界盛會創辦一個多世紀後首次走進亞洲。2016年中國綠公司年會、2017年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在濟南開幕。 2016年12月7日,濟南市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位列第18位。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支援濟南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2020年8月,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透過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成為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中唯一支援建設的實體性新區。 2021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繼雄安新區之後全國第二個起步區。 == 詞源 == 「濟南」之名來源於西漢時設立的濟南郡。濟南之“濟”指濟水,濟南意為濟水之南。古濟水發源於現河南省濟源市,流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黃河山東段。後因黃河在新莽天鳳元年(14年)從濮陽改道流入其濟水的以北的那一段河道。在1128年改道時,黃河下游流入泗水,1855年改道時,黃河下游流入濟水。因此成為了黃河下游的幹流河道。而濟南、濟源、濟陽、濟寧等地名還是儲存了下來。 濟南簡稱,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紂)克東夷時甲骨文卜辭中的“”字即今日的趵突泉,從而把濟南泉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溯至3544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根據我們對甲骨文十祀徵夷方路線的研究成果,往返途徑的地名“樂”,就是位於濟南的趵突泉,從而把濟南和趵突泉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上溯至商代,如果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成果,西周積年275年和《古本竹書紀年》商代積年496年計算,濟南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距今年(2001年)已經有3543年的歷史了。 王恩田.甲骨文中的濟南和趵突泉[A].濟南大學學報.2001。春秋時期,濟南稱“濼邑”,地理位置位於齊國境內與魯國交界的地方,現在濟南境內還能看到齊長城的遺址。《春秋·桓公十八年》記載:“春王正月,公會齊侯於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 == 歷史 == === 上古史 === 跟濟南相關的最早的傳說,是舜耕歷山,《史記》記載“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相傳舜曾“漁於雷澤,躬耕於歷山”。所以市內至今還散遺各個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耕山”等。因為叫歷山的山有很多,所以現在比較有爭議,其中一說是濟南的千佛山。而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寫道“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謂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書》舜耕歷山,亦云在此,所未詳也。” 春秋時期著名的齊晉“鞍”之戰發生在市北的馬鞍山一帶。成書於春秋的《詩經·大東》,是現存最早的一篇有關濟南的文獻。漢代公元前164年設立濟南國,公元前154年又廢國改郡。西漢時期,有多位皇親被分封在濟南,劉闢光、劉就、劉聖等王公貴族先後被封為濟南王,濟南王劉闢光後參與了“七國之亂”。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史稱“王莽改制”。其在位期間,把濟南改成樂安,直到十六年後,光武帝又將樂安改為濟南國。 東漢期間依舊設濟南王,後因為無嗣導致“國除”:“安帝延光四年(125年),濟南王香薨,無嗣國除。順帝永建元年(126年),以阜陽侯劉顯為濟南王。桓帝永興元年(153年),濟南王廣薨,無嗣國除。靈帝熹平三年(174年),以河閒王劉利子劉康為濟南王。” 漢靈帝時,曹操曾任濟南相。西晉永嘉(307-312年)年間,濟南郡治由東平陵移至歷城。 === 中世史 === 隋高祖開皇三年(583年),改濟南郡為齊州。這段時期濟南的佛教比較興盛,留有千佛山、靈巖寺、千佛崖石窟造像、四門塔(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等佛教遺蹟。隋開皇初廢郡,大業初復置齊郡,轄有歷城、祝阿、臨邑、臨濟、鄒平、章丘、長山、高苑、亭山、淄川10縣。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齊郡為齊州,次年置總管府。貞觀元年(627年)撤總管府,貞觀七年又置總督府。天寶年間先後改稱臨淄郡、濟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齊州,轄歷城、章丘、亭山、臨邑、長清、禹城、臨濟7縣。 到了北宋初屬京東路,元豐元年(1078年)屬京東西路。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領歷城、禹城、章丘、長清、臨邑5縣。曾鞏任職於濟南時曾各種賦詩撰文,促進了濟南文學的發展。兩宋交際時期,濟南府的文學更加繁榮,出現了李清照、辛棄疾等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宋詞作家,兩人被稱作“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辛棄疾字“幼安”)。中國廣告史上最早的商業印刷廣告,出現在北宋時期的濟南府。上海博物館藏的北宋濟南劉家針鋪廣告銅版,是現存最早的工商業印刷廣告。在這則高12.5釐米,寬13釐米的廣告銅板上,中心位置繪有商標——白兔搗藥圖,廣告的標題是商店名稱“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告訴人們商店的地址是“認門前白兔兒為記”,商店經營專案、質量要求和經營方針是:“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可轉為販,別有加燒。請記白”。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印刷廣告文物,比西方的印刷廣告早三百多年。 1128年,北宋的京東東路的濟南府被完顏宗翰、完顏宗輔、完顏宗澤、完顏宗弼、拔離速的3萬金軍攻佔,之後依稱濟南府,屬京東東路,領歷城、臨邑、齊河、章丘、禹城、長清、濟陽7縣。元初改為濟南路,屬中書省,領歷城、章丘、鄒平、濟陽4縣及棣、濱2州,棣州治厭次(今惠民縣),轄厭次、商河、陽信、無棣4縣;濱州治渤海(今濱州市),轄渤海、利津、沾化3縣。1214年,金朝的京東東路的濟南府被成吉思皇帝與拖雷的大軍攻佔,1216年底—1217年初金軍驅逐了之前攻佔京東東路的濟南府的大軍駐軍,1220年濟南府再次被木華黎攻佔。 元朝屬於腹裡的濟南路,濟南的文化依舊興盛,產生過杜仁杰、張養浩等著名文學家和散曲文人。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年初朝廷徵召附近民夫修理決口的黃河河道,由於監工管理極為粗暴,肆意鞭打這些民夫,因此潁川路人劉福通和韓林兒(韓山童之子)就利用這些民夫的不滿情緒發動了紅巾軍之亂;參與紅巾軍之亂的軍隊對當時的大城市都要攻佔和殺掠一番(對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和平民百姓等都是如此);紅巾軍之亂的隊伍純粹是一群不受指揮與控制的強盜土匪,他們於1358年從海寧州渡海攻佔膠西路、益都路和濟南路等地;1362年王保保鎮壓了之前攻佔濟南路、膠西路、益都路的紅巾軍駐軍。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軍攻佔濟南路,曾置山東行中書省。洪武九年(1376年)省治由青州移治濟南,濟南開啟了作為山東省會的歷史。時濟南府治歷城縣,轄有歷城、章丘、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肥城、青城、陵縣15縣及泰安、德州、武定、濱州4州,州領11縣。泰安州轄新泰、萊蕪2縣;德州轄德平、平原2縣;武定州轄陽信、海豐、樂陵、商河4縣;濱州轄利津、沾化、蒲臺3縣。到了嘉靖、萬曆和天啟年間(1521—1627年)濟南府成為當時中原第一大都會,1635年,1636年,1638年,1639年,1642年滿清五次引兵攻佔北直隸和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殺掠無數,尤其是1642年攻陷濟南府時,肆意戮掠後撤退,濟南府城內外積屍十三萬具。滿清順治朝時,山東多次爆發反抗滿清統治而後被鎮壓的起義,這給當時的山東尤其是濟南府造成不小的損毀。據說當時白天赤地千里,榛榛莽莽,夜晚手遊鬼哭,人跡罕至(超過百萬人遇害)。清康熙年間,濟南的商業開始緩慢恢復發展。後為山東布政使司的治所。 === 近代史 === 1904年,濟南開設了商埠,工商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1911年津浦鐵路開通並路過濟南。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中華民國成立後,濟南改作濟南市。民國時期濟南的工商業更加繁榮,瑞蚨祥、大觀園商業城和濟南嘉禾捲菸廠開張,商埠的面積不斷擴大。1928年,進行北伐的國民革命軍佔領濟南。而日本卻藉口以“北伐軍殺害濟南日本僑民”為由,於5月3日出兵濟南報復,將國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東交涉員蔡公時及署內職員17人虐殺,隨後對城中百姓進行大規模殺掠,超過6000濟南市民被殺害,史稱“五三慘案”。直至1929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中日濟案協定》之後,日軍才退出濟南。1929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析歷城縣城、城外商埠及其四郊置濟南市,全市面積為175平方公里,設城內一、二、三區,城外一、二、三區,商埠一、二、三、四區,共10個區。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同年12月,馬良出城迎接欲侵略濟南的日軍進城,濟南陷落。佔領濟南後,日軍將濟南劃為11個區,稱城內東區、城內西區、城外東區、城外西區、商埠東區、商埠西區、商埠中區、東鄉區、南鄉區、西鄉區、北鄉區。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於同年收復濟南,此時濟南設11個區,總面積177.62平方公里。1948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戰亂導致全國物價飛漲、紙幣貶值,濟南經濟全面崩潰,商埠逐漸消失。同年9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濟南,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濟南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濟南特別市和濟南特別市人民政府,1949年5月改為山東省的省轄市。 === 現代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濟南進行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各商鋪以及工廠改由公私合營辦理,同時,出現了中國重汽等著名企業。1958年,將泰安專區的泰安市和章丘、長清、萊蕪、新泰、歷城、寧陽劃歸濟南市。1959年9月,平陰縣、肥城縣劃歸濟南市,同時設立新汶市,撤銷長清縣。1960年,平陰縣劃歸菏澤專區,1961年,泰安專區恢復,將濟南市除歷城縣外的8個縣(市)劃歸泰安專區,濟南市轄區範圍恢復1958年前的建制。文化大革命時期,濟南再次陷入混亂局面。學校和單位以開批鬥大會為由停止工作,全市各部門癱瘓,紅衛兵上街抄家、武鬥。 改革開放後,濟南進入復甦階段。相繼出現浪潮、魯能等著名企業,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商業、旅遊業、體育業也有所發展。 1978年,長清、章丘2縣重新劃入,調整後,濟南市共轄歷下、市中、天橋、槐蔭、郊區5個區和歷城、長清、章丘3個縣。1987年,撤銷濟南市郊區和歷城縣,設立濟南市歷城區。1989年,將德州地區的濟陽、商河兩縣劃歸濟南市。1992年,撤銷章丘縣,設立章丘市(縣級市)。1994年2月,濟南市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2001年,撤銷長清縣,設立長清區。 2004年濟南成為亞洲盃足球賽的主賽場之一,2004年還在大明湖舉辦了O-125世界摩托艇錦標賽。2007年7月濟南遭受特大暴雨襲擊。由於短時間雨量過大以及城市排水系統能力不足,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蹤、170多人受傷,和重大財產損失。2009年濟南承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運會,2013年,濟南又舉辦了第十屆中國藝術節,藉助舉辦大型賽事的機遇,濟南大力發展了東部新城與西部新城。2012年春節,市政府由濟南市經二路193號搬遷到全運會時期建設的龍奧大廈,位於龍鼎大道1號。2016年,撤銷章丘市,設立濟南市章丘區。2018年,撤銷濟陽縣,設立濟南市濟陽區。 2019年1月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 == 地理 == === 氣候 ===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3.6℃,無霜期235天,氣溫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氣溫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溫27.2℃(7月),最低月均溫-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14.0毫米。 濟南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較為清爽,冬季風大寒冷。1月平均氣溫-0.2℃,7月平均氣溫27.6℃;極端最高氣溫42.5℃(1955年7月24日,市區),極端最低氣溫-26.8℃(1985年12月8日,章丘),市區極端最低氣溫-19.7℃(1953年1月17日);年平均氣溫14.9℃,年平均降水量702.5毫米,且山區較平原降水量大達710毫米,由於地表傾斜,不易存水。濟南夏季降水多於一般北方城市,加之三面環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熱空氣迴流聚集,導致了濟南的夏季高溫溼熱。1951-2013年日最高溫≥40℃天數19天。 === 地形地貌 === 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陸地面積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 === 地表徑流 === 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徒駭河、大汶河四大河流。除這四大流量較大的河流外,還有南部山區季節性比較強的錦陽川和錦繡川兩大河流,淄河發源於萊蕪區。湖泊有大明湖(歷下區)、芽莊湖、雪野湖等。 === 泉水特色 === 濟南別稱泉城,泉群眾多、水量豐沛,被稱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濟南城內百泉爭湧,分佈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脈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湧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陰的洪範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屬“濟南泉群”。濟南城內百泉爭湧,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 。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彙集。 濟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巖,在漫長地質變遷年代,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了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濟南南部山脈大量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縱橫交錯,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組織緊密的岩漿岩的阻擋,如同一面天然設定的石牆,將水脈阻斷攔蓄。最終,攔蓄在這裡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壓力,沿地下連線地表的許多裂縫和通道,一股腦的湧出地面,於是就出現了天然湧泉。也正是這樣的地質構造,使得濟南雖然處在河北平原和魯北平原地震帶上,但地下的震動,卻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緩衝。 === 水利設施 === 濟南屬於中國東部大型城市,為保證城區供水與保證各大泉群噴湧,濟南市採取關閉大部分地下水井,改用地表水源的方法。因此在城市南面,西面和北面都建有大型水庫,保證全年的市區自來水供應。 *南部在錦陽川、錦繡川、錦雲川流域主要水利設定有黃巢水庫,錦繡川水庫和臥虎山水庫,他們都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境內。 *西部主要是利用黃河水作為水源的玉清湖水庫,位於濟南市槐蔭區與長清區交界處。 *城市北部有利用黃河水作為水源的鵲山水庫,位於濟南市天橋區境內。 除以上大型水利設施外,還有很多小型的塘壩和土壩建在南部山區的主要河流上。這些小型水利設施有效的降低水流速度,減小水土流失,加強地下水補給,同時也保障了南部山區農業有足夠的灌溉用水。 這些水利設施除了為濟南市提供必要的水源外,另外還有風景區的功能,水庫廣闊的水域面積和溼地氣候吸引了很多野生動物在庫區棲息。因此這幾個水庫也是濟南市民經常光顧的休閒場所。另外水庫中還發展有養殖業,淡水魚類是主要的品種。 == 政治 == === 黨政機構 === 中國共產黨濟南市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濟南市的領導機關,由中國共產黨濟南市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向其負責並報告工作。中共濟南市委接受中共山東省委的領導。 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是濟南市的國家權力機關,由各區和駐濟解放軍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市人大代表組成。 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市人大的常設機關,在閉會期間履行市人民代表大會的部分職能。 濟南市人民政府是濟南市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和濟南市國家行政機關,市人民政府組成人員由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市政府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濟南市政府同時接受山東省人民政府的領導。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濟南市委員會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濟南的地方組織,是愛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政治協商的重要地方機構。 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紀律檢查委員會與濟南市監察委員會合署辦公,是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的機關。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是濟南市的審判機關,組成人員由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濟南市人民檢察院是濟南市的監察機關,組成人員由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同時接受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的領導。 ==== 中央、山東省駐濟機構 ==== 濟南作為軍事戰略要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山東省軍區駐地。大軍區時期曾是濟南軍區所在地,負責山東、河南等2個省級行政區內陸、海、空軍部隊作戰指揮和所屬部隊的軍事、政治、後勤工作。濟南作為重要金融中心,同時也是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所在地;作為總行派出機構,濟南分行負責領導和管理山東、河南兩省的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工作。濟南是山東的經濟中心,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的濟南海關也駐於此。除此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駐濟特派員公署辦事處、中華人民共和國辦財政部駐山東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也坐落在濟南。 由於濟南是山東省省會,中國共產黨山東省委員會、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山東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山東省監察委員會、山東省高階人民法院、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和各民主黨派山東省委員會也都位於此。 === 現任領導 === 濟南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濟南市委員會 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濟南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濟南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劉強 韓金峰 -{於}-海田 雷傑(女)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 山東省夏津縣 山東省莒縣 山東省濟南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2年3月 2022年4月 2022年3月 2017年4月 === 行政區劃 === 濟南市現轄10個市轄區、2個縣。 * 市轄區: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萊蕪區、鋼城區 * 縣:平陰縣、商河縣 習慣上,濟南的市中、歷下、天橋和槐蔭四區相連地區和歷城區的洪家樓、山大路、全福和東風四個街道辦事處,被視為主要城區,位於南部山脈和黃河之間。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濟南高新區)為國家級開發區,行政獨立於市轄區,設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高新區管委會),管理相關事宜。高新區管委會為濟南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接受濟南市人民政府指導。長清區(大學城)、歷城區(唐冶、孫村)和天橋區黃河以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新城區,距離市區較遠。且歷城區仲宮鎮等鄉鎮接近市區,實際常駐人口和城建面積均較大,遠高於鄉鎮規模,近似於縣城水平。濟南南部山區設濟南市南部山區管理委員會,管理相關事務。 近年來,濟南東西部城區發展迅速。濟南西站開通後,西部新城(大金莊、位裡等地)吸引了一部分人口入住。在東部,隨著濟南東站的開通,王舍人已經很好地融入市區,而在“北跨黃河”發展戰略提出後,華山迅速發展,成為濟南市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大橋、賢文、郭店、港溝等地已經或正在成為城區的一部分。 濟南近幾年發展及其迅速,市區面積飛速擴充套件,現已大致形成西到西客站片區,東到歷城、章丘兩區交界處, 北到黃河邊,南到南部山區的中心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新城區,東西狹長的城市病也在被逐漸治癒。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 濟南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370100 濟南市 10,244.44 9,202,432 歷下區 250001 121 40 370102 歷下區 101.18 819,139 姚家街道 250001 14 370103 市中區 281.49 903,714 杆石橋街道 250014 17 370104 槐蔭區 151.61 675,048 興福街道 250117 16 370105 天橋區 258.97 718,024 無影山街道 250031 15 370112 歷城區 1,301.21 1,112,022 山大路街道 250100 21 370113 長清區 1,208.59 595,549 文昌街道 250300 7 3 370114 章丘區 1,719.09 1,075,784 雙山街道 250200 15 3 370115 濟陽區 1,098.81 401,826 濟北街道 251400 6 4 370116 萊蕪區 1,739.61 816,009 鳳城街道 271100 4 11 370117 鋼城區 506.42 286,966 艾山街道 271103 3 2 370124 平陰縣 715.06 323,072 榆山街道 250400 2 6 370126 商河縣 1,162.40 527,311 許商街道 251600 1 11 注:歷下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舜華路街道;歷城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孫村、鉅野河、臨港、遙牆4街道;長清區數字包括濟南經濟開發區所轄平安街道。 注:歷下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舜華路街道;歷城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孫村、鉅野河、臨港、遙牆4街道;長清區數字包括濟南經濟開發區所轄平安街道。 注:歷下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舜華路街道;歷城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孫村、鉅野河、臨港、遙牆4街道;長清區數字包括濟南經濟開發區所轄平安街道。 注:歷下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舜華路街道;歷城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孫村、鉅野河、臨港、遙牆4街道;長清區數字包括濟南經濟開發區所轄平安街道。 注:歷下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舜華路街道;歷城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孫村、鉅野河、臨港、遙牆4街道;長清區數字包括濟南經濟開發區所轄平安街道。 注:歷下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舜華路街道;歷城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孫村、鉅野河、臨港、遙牆4街道;長清區數字包括濟南經濟開發區所轄平安街道。 注:歷下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舜華路街道;歷城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孫村、鉅野河、臨港、遙牆4街道;長清區數字包括濟南經濟開發區所轄平安街道。 注:歷下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舜華路街道;歷城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孫村、鉅野河、臨港、遙牆4街道;長清區數字包括濟南經濟開發區所轄平安街道。 注:歷下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舜華路街道;歷城區數字包括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孫村、鉅野河、臨港、遙牆4街道;長清區數字包括濟南經濟開發區所轄平安街道。 == 人口 == 濟南市歷年人口 ImageSize = width:370 height:350 PlotArea = width:320 height:312 left:40 bottom:30 AlignBars = late DateFormat = x.y Period = from:0 till:1000 TimeAxis = orientation:ver ScaleMajor = unit:year increment:500 start:0 PlotData= color:green width:20 bar:1953 from:start till:318.66 at:318.66 text:318.66 shift:(-15,8) bar:1970 from:start till:407.50 at:407.50 text:407.50 shift:(-15,8) bar:1990 from:start till:523.60 at:523.60 text:523.60 shift:(-15,8) bar:2000 from:start till:592.17 at:592.17 text:592.17 shift:(-15,8) bar:2010 from:start till:811.25 at:811.25 text:811.25 shift:(-15,8) bar:2020 from:start till:936.99 at:936.99 text:936.99 shift:(-15,8) 單位:萬人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9,202,432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8,112,5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089,919人,增長13.44%,年平均增長率為1.27%。其中,男性人口為4,612,797人,佔總人口的50.13%;女性人口為4,589,635人,佔總人口的49.8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5。0-14歲的人口為1,512,643人,佔總人口的16.44%;15-59歲的人口為5,852,677人,佔總人口的63.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837,112人,佔總人口的19.9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94,977人,佔總人口的14.07%。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760,007人,佔總人口的73.4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442,425人,佔總人口的26.54%。 2022年初常住人口933.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0%。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92.8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4.2%,比上年末提高0.75個百分點。戶籍人口816.6萬人,增長1.2%。 === 民族 ===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055,707人,佔98.4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46,725人,佔1.5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074,362人,增長13.4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5,557人,增長11.8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2個百分點。 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濟南市有42個民族居住。其中漢族人口占98.31%,回族佔1.62%,其他少數民族人口較少。 == 經濟 == 古城西關在明清時期就有不少店鋪。自清朝後期,濟南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1904年,山東巡撫會同當時的直隸總督袁世凱奏請清廷在濟南開設商埠,“準各國洋商並華商與劃定節內租地貿易”。開埠以來濟南市的工商業有較快發展,並逐步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城市。20世紀初由德國修建的膠濟鐵路和津浦鐵路交匯與此,更促進了濟南的繁榮。當時著名的商業區有“一巷,二路,三街,四場”(即剪子巷、經二路、估衣市街、筐市街、普利街、萬紫巷商場、大觀園商場、新市場、國貨商場),著名的店鋪攤販有十大貨棧、八大花行和十大醬園,多聚集於經一路、經二路與緯七路一帶。瑞蚨祥也發祥於濟南《濟南市志》第一卷, page 347, page 360, page 366,中華書局,2010-10-28查閱。 1948年國共內戰時期,由於戰亂,濟南的商埠、市場逐漸凋零,大批商戶倒閉,經濟也隨之萎縮。最近幾年,濟南致力於大規模整體商埠區,在規劃開發上有所限制。 === 經濟總量 === 濟南長期穩定居於山東省第三位置,2019年合併萊蕪市前,濟南市超過山東省煙臺市成為第二。 *國家統計局年鑒資料顯示,該市2007年經濟總量是2563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佔5.9%、45.2%、48.9%。 *2008年,濟南市完成GDP3017億元,在省會城市中第6位,在省會城市中次於廣州(8215)、杭州(4781)、武漢(3960)、成都(3901)、南京(3775)。 *2009年,濟南市完成GDP3350億元,較2008年增長11.3,位於全國第21位,省會城市第7位,在省會、直轄市中次於上海(14900.9)、北京(11865.9)、廣州(9112.7)、天津(7500.8)、重慶(6528.7,重慶主城區5697.4)、杭州(5088)、武漢(4560)、成都(4502.6)、瀋陽(4359)、南京(4230.2)、長沙(3745),高於鄭州(3300)。 *2011年濟南全市生產總值4406.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64331元,增長8.9%,摺合9960美元。 *2016年,濟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536.1億元,比上年增長7.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0999元,增長6.5%;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3700美元。 *2022年,濟南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2027.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20.5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180.2億元,增長3.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426.7億元,增長3.0%。三次產業構成比為3.5:34.8:61.7。 2022年濟南國內生產總值地區構成 區劃名稱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佔比(%) 濟南市 12027.5 100.00 歷下區 2282.9 18.98 市中區 1275.6 10.61 槐蔭區 746.8 6.21 天橋區 713.3 5.93 歷城區 1240.7 10.32 長清區 378.8 3.15 章丘區 1120.7 9.32 濟陽區 237.2 1.97 萊蕪區 1005.3 8.36 鋼城區 356.4 2.96 平陰縣 278.8 2.32 商河縣 231.0 1.92 濟南高新區 1619.3 13.46 起步區(直管) 69.3 0.58 南部山區 66.9 0.56 === 第一產業 === * 長清核桃 * 平陰玫瑰 * 濟陽高粱飴 * 商河糖酥火燒 * 佳寶牛奶 * 萊蕪三辣 * 萊蕪黑豬 * 章丘大蔥 * 龍山小米 === 第二產業 === 目前濟南的大型工業企業主要有: ==== 重工 ==== *山東能源集團 *山東電力集團 *山東重工集團 *山東鋼鐵集團 *山東黃金集團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 *中國石化集團濟南分公司 *山東高速集團 *魯能集團 *山水集團 *濟柴股份 *濟南一機床集團 *濟南二機床集團 *濟南鐵路集團 *山東法因數控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濟南變壓器集團 *濟南鍋爐集團 *山東齊魯電機製造有限公司 *濟南庚辰鋼鐵有限公司、濟南玫德鑄造有限公司 *中車山東機車車輛 *章丘市海爾電機有限公司 ==== 輕工 ==== *浪潮集團 *九陽 *宏濟堂 *德馨齋 *齊魯製藥 *中國輕騎集團 *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山東桑樂太陽能有限公司 *濟南趵突泉釀酒有限公司 *濟南元首針織股份 *小鴨集團 *濟南金鐘電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 *濟南民天麵粉有限責任公司 *積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第三產業 === 1982年,人民商場蓋成,2009年,振華集團收購人民商場。1997年10月1日,貴和購物中心開業。2013年9月6日,一二期工程全部改造完成,新老樓體貫通統一,以全新的現代建築形象亮相,商場面積達5.5萬平方米。 1983年,第一臺浪潮微機在濟南誕生。後來浪潮集團成為一家以雲端計算、大資料、關鍵應用主機、伺服器、儲存、人工智慧和ERP等為主營業務的IT企業。2017年10月28日,華誼兄弟電影城(濟南)在長清區正式開工。該專案位於長清大學科技園,總投資60億元。 1999年10月31日,銀座購物廣場開業,後來銀座成為濟南乃至山東店最多的品牌。濟南超市品牌多樣,大陸品牌有銀座、華潤萬家(Ole'精品超市)、濟南華聯、家家悅等,還有臺灣大潤發、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德國麥德龍等。 2004年9月10日,臺灣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銀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濟南簽約,2005年7月經商務部批准成立。統一銀座為便利商店。 2010年11月19日,濟南魏家莊萬達廣場開業。該廣場擁有大型購物中心、五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高檔住宅、城市步行街以及超大LED天幕等奢侈場所及現代化設施,引發濟南各界廣泛關注和討論。一些人認為這是濟南向國內一線城市模式接軌的轉折點,但還有人批評稱濟南正在逐漸失去自己特有的城市文化和性格。 2011年8月27日,恆隆廣場開幕,同年9月30日和諧廣場正式開業,兩個大型高階購物中心的出現,濟南城市的檔次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014年3月29日,世茂國際廣場開業。,同年12月28日,領秀城貴和購物中心開業。 2015年1月10日,濟南綠地中心竣工,建築高度301.2米,竣工後分別取代188米的濟南明珠國際商務港和249米的青島國際金融中心成為濟南市、山東省第一高樓。 2016年6月19日,濟南高新萬達廣場開業。 2017年8月21日,宜家濟南商場開業。 2019年9月28日,濟南永珍城開業。 === 物價 === 濟南的物價在全國屬於中等。《濟南市志》第二卷, page 458,中華書局,2010-10-28查閱 == 交通 == 山東省的交通建設位於全國前列,全省遍佈密集的高速公路網。國家公路,省級公路和縣級以及縣級以下公路互相連線,四通八達。公路路況良好。濟南市作為省會,連線著全省主要幹道,除此之外,鐵路和航空也十分發達。 === 鐵路 === 濟南的鐵路建設始於二十世紀初,1904年建成膠濟鐵路,1911年建成津浦鐵路,濟南遂成為中國重要的鐵路樞紐。途經濟南的高速鐵路有京滬高速鐵路、濟青高速鐵路、膠濟客運專線、石濟客運專線、濟萊高速鐵路(在建)、鄭濟高鐵(在建)、濟濱城際鐵路(規劃),幹線鐵路有京滬鐵路、膠濟鐵路、邯濟鐵路、辛泰鐵路、磁萊鐵路,支線鐵路有濟南鐵路,濟南鐵路局也位於濟南市。始建於1904年的濟南站是全國大型綜合客運貨運站之一,屬特等站,乘坐從濟南火車站始發和途經的快速列車可以到達全國各省會和主要城市。2011年落成的濟南西站是全國大型現代化客運站之一,屬特等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五大始發站,乘坐從濟南西站始發和途徑的高速列車和動車組可以到達京滬高鐵沿線各城市。2018年落成的濟南東站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火車站,是濟青高速鐵路、石濟客運專線、濟萊高速鐵路、濟濱城際鐵路(規劃)的起始站。大明湖站是膠濟線上的二等客貨運車站。2022年12月30日啟用的歷城站是濟萊高速鐵路上的高鐵站。 === 航空 === 據不完全統計,濟南有往來各省會、首府和主要城市的國內航班91個,直飛煙臺、威海和日照的省內航班3個,以及通往大阪、首爾、新加坡、香港、臺北等的國際及地區航班。1992年建成的濟南遙牆國際機場是全國大型綜合機場之一,可以起降大型民航貨運班機。2004年改建的機場建築大大提高了濟南機場的客貨吞吐能力。 2019年從濟南市發改委獲悉,中國民用航空局於日前正式批覆《濟南遙牆國際機場總體規劃修編(2019年版審定稿)》。濟南遙牆國際機場定位為區域性樞紐機場、大型機場。按照近期2030年旅客吞吐量5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飛機起降38.3萬架次,遠期2050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50萬噸、飛機起降59.3萬架次進行規劃,建設新型航站樓對標新加坡樟宜機場。 === 公路 === 途經濟南的全國主要線路有、、、。依託山東發達的高速公路網,濟南長途汽車總站,號稱“中華第一站”,連續六年傳送旅客人數位居全國第一。1999年,中國第一萬公里高速公路即在濟南境內建成(位於濟南至泰安高速公路中)。 經濟南地區的高速公路: *(北京—上海) *(北京—福州) *(青島—銀川) *(青島—蘭州) *(濟南—廣州) *(濟南環線) *(濟南—聊城) *(濟南—泰安) *(濱州—濟南) 和、與濟南繞城高速公路互通。 濟南市城區道路網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基本上已經定型。從總體上看,濟南的城區交通呈現“六橫五縱”的格局。 *六橫是: **—經十西路—經十路—經十東路—,與緯二路交會於八一立交橋,貫穿城區中部的主要交通幹線。 **南辛莊街—經七路—濼源大街—和平路—姚家街 **經四路—共青團路—泉城路—解放路—工業南路—世紀大道—唐王山路 **—南辛莊西路—營市街—槐村街—經一路—明湖西路—明湖東路—花園路—花園東路 **青島路—無影山中路—北園大街—工業北路—,其中青島路濟南國際醫學中心立交橋至北園大街東口全福立交橋建有北園高架路,北園大街東口全福立交橋至濟南繞城高速郭店立交橋建有工業北路高架路 **旅遊路,由千佛山至孫村立交橋 *五縱是: **郎茂山路—陽光新路—緯十二路—濟齊路,南起經十路 **—英雄山路—緯二路—天成路—濟濼路,向北連線 **歷山路—歷山北路,南起經十一路,北至二環北路濟廣高速 **順河高架路,南起,北至濟南北立交橋 **二環東路高架路,南起搬倒井立交橋,北至濟廣高速濟南立交橋,並向北連線,向南連線濟南繞城高速公路 東部城區的奧體中路、春暉路等,有望成為濟南城區的南北向幹道。 2010年代以來,濟南的市內公路建設逐漸加速,開始打造貫穿城區的城市高架橋及通往周邊各地的高速公路網路。市內主要高架橋有: *北園高架橋-工業北路高架橋 *二環南路高架路橋(石房峪山隧道、老虎洞山隧道、漿水泉隧道、龍鼎隧道、港溝隧道),可通往 *順河高架橋(玉函路隧道) *二環東路高架橋(老虎山隧道、小嶺隧道、大嶺隧道) *二環西路高架橋 *經十路及經十東路延長線(部分路段) *旅遊路千佛山東麓隧道工程(開元隧道、轉山隧道、龍洞隧道) 濟南的道路經緯命名源自“織物”長短稱謂。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清政府勘定西關外一區域作為濟南商埠。當時的商埠區境界東西長約五里,南北則不到三里。而在當時,濟南紡織業較為興盛,根據古時織物“長者為經、短者為緯”的稱說,就命名商埠區內的東西方向道路為“經”;把南北方向的道路命名為“緯”,與經路垂直相交。而經緯之間的短緯路一般命名為小緯路,現在,濟南仍有小緯二路、小緯四路、小緯六路等。 日本佔領時期,經七路以南部分地區被闢為新區。抗戰勝利後,該地區橫向道路沿用經路稱謂,是為經八路、經九路、經十路。後來又向南拓展至經十一路。 *濟南長途汽車總站(位於北園大街與濟洛路路口),位居全國前三的大型長途客運站。 *濟南長途汽車東站(甸柳莊東) *濟南長途汽車西站(鄰近濟南西站) *濟南廣場汽車站(濟南火車站廣場) *濟南旅遊汽車站(二七新村南路) *濟南長途客運中心(堤口路) *長清長途汽車站 *濟陽汽車總站 *萊蕪汽車總站 *鋼城汽車總站 *平陰汽車站 *山東交運平陰客運中心 *平陰汽車西站 *商河縣汽車站 *章丘長途汽車總站 === 公共交通 === 濟南市區公共交通的歷史始於1938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設立的“華北交通株式會社濟南自動車營業所”。現在濟南1路公交的中間一段仍沿當年1路車的路線執行。濟南市公共交通十分發達,為全國公共交通建設先進示範城市。為保證公交優先,市區主幹道大多建設有公交專用道。快速公交系統的訊號優先措施也在逐步實施中。 ==== 公交車 ==== 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為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市區內共有近5000輛公交車輛,公共交通線路300條左右,由濟南市公共交通總公司承運,基本遍佈於城市每個角落,市區線路均為無人售票車,單一票價,普通車票價1元,空調車、K開頭空調車及BRT線路2元(IC卡八折,兩小時內換乘六折,學生卡四折)。 *快速公交(BRT):目前有13條主要線路,票價兩元,實行車站內免費換乘。由於採用了硬隔離中央專用道、訊號優先等措施,車速較普通公交有很大提高,目前已成為市區重要的公共交通形式之一。但“BRT”公交的專用車道擠佔了馬路空間反而使得交通狀況惡化,而且在一些擁堵路段仍然要受到訊號燈等各種因素的困擾,因此招致部分公眾批評。2019年起部分普通公交線路也開始部分停靠BRT車站,線路號改為B開頭。 *常規線路:遍及市區各地。自2018年起,濟南公交已基本實現空調車全覆蓋,票價2元。少部分非空調車票價1元。原有K開頭空調車2元(IC卡八折,兩小時內換乘六折,學生卡四折)。 **無軌電車線路:線路號為101至104,均為濟南市重要的公共交通線路,客流量大,運營時間長。票價與普通公交汽車相同。 *社群線路:往返與各個社群之內,線路號為5開頭的三位數,票價1元。 *近郊線路:市郊線路包括去往南部山區村鎮的,線路號多為8開頭的三位數,票價一元。以及去往東郊的線路號多為3開頭的三位數。 *通勤線路:僅在早高峰與晚高峰期間執行,線路號為T開頭(包括K201、K205、K209),票價2元。 *旅遊線路:往返在市區與旅遊景點之間,線路號為遊7開頭的三位數,票價20元(遊709)或40元(遊701、遊707、遊709)。以及行駛在市區內著名景觀之間,線路號為777的三條支線,票價12元(非節假日當日車票可乘坐2次),可享受名泉泡茗茶一杯(一票一次),泉城特色郵政車票一張。旅行社團隊6折優惠,20人以上團隊6折優惠,10人以上團隊7折優惠。 *機場線路:共4條線路,分別在玉泉森信大酒店、濟南站、濟南西站和濟南長途汽車總站與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之間往返,票價20元。 *遠郊線路:遠郊線路由山東交通運輸集團運營,包括去往長清的線路3條,分別為濟長1路、2路和3路,票價4元;去往章丘的線路4條;去往濟陽的線路3條;去往萊蕪的線路3條,分別為濟南濟萊城際快客總站線、東站線和西站線,票價20元;去往平陰的線路2條;去往齊河的線路5條;去往泰安的線路1條,多級票價,全程15元。其中去往章丘、濟陽、泰安的線路號多為K9開頭的三位數,大部分實行多級票價。 ==== 軌道交通 ==== 2020年,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思斌在介紹濟南軌道交通建設情況時提到,濟南軌交共規劃有47條線路,約1700公里,加上600公里的城際鐵路,包括濟萊高鐵、濟濱城際、濟濱城際聯絡線、濟泰城際、濟南至濟寧城際、濟青高鐵、膠濟客專、京滬高鐵、鄭濟高鐵等線路,全域線網總里程超過2300公里。2019年9月18日,濟南軌道交通集團開工建設了全長117公里的濟萊高鐵,這也是國內為數很少的由軌道交通集團建設的高鐵工程。 新建至濟陽區(起步區)有軌電車工程是濟南市首條開工建設的跨黃河城市軌道交通專案,是連線濟南中心城區與濟陽區、起步區的重要軌道交通線路,被列為省市重點工程。該有軌電車可在濟南東站換乘濟南地鐵。工程已於2022年9月27日開工建設。 ==== 計程車 ==== 濟南市計程車車型較多,以不同顏色進行區分,收費標準也有所不同。由於收費標準不統一,引發了一定的爭議。 以常見的車型為例: 車型 顏色 起步價 超出起步里程(含回空費) 等待(行駛速度低於12km/h)費用 普通車型 綠色 3公里內9元 3(不含)-6(含)公里單價1.5元6(不含)-20(含)公里單價2.25元20(不含)-35(含)公里單價3元35(不含)-100(含)公里單價3.75元100(不含)公里以上單價4.125元 每分鐘0.4元 新能源車型 藍色 3公里內12元 3-6公里單價2.4元6-20公里單價3.6元20-35公里單價4.8元35-100公里單價5元100公里以上單價5.4元 每分鐘0.7元 大眾禮賓車型 黑色 3公里內15元 3-6公里單價3元6-20公里單價4.5元20-35公里單價4.5元35-100公里單價5.5元100公里以上單價5.5元 每分鐘1元 夜間行駛須加收15%附加費,電召計程車費用為每次5元。如遇拼車狀況,率先上車的乘客可享受七折優惠 夜間行駛須加收15%附加費,電召計程車費用為每次5元。如遇拼車狀況,率先上車的乘客可享受七折優惠 夜間行駛須加收15%附加費,電召計程車費用為每次5元。如遇拼車狀況,率先上車的乘客可享受七折優惠 夜間行駛須加收15%附加費,電召計程車費用為每次5元。如遇拼車狀況,率先上車的乘客可享受七折優惠 夜間行駛須加收15%附加費,電召計程車費用為每次5元。如遇拼車狀況,率先上車的乘客可享受七折優惠 === 橋樑 === 1909年4月(清宣統二年四月)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開建,1912年10月竣工。1978年12月濟南黃河大橋開建,1982年7月建成通車。 市內黃河橋樑有(按上游到下游排序): *濟陽黃河大橋(濟南黃河四橋,公路橋樑) *青銀高速濟南黃河大橋(濟南黃河三橋,高速公路橋樑) *鳳凰黃河大橋(在建,公路橋樑、軌道交通橋樑) *石濟客專黃河公鐵大橋(高速鐵路橋樑) *濟南黃河大橋(濟南黃河一橋,公路橋樑) *濼口黃河鐵路大橋(鐵路橋樑) *濟南建邦黃河大橋(濟南黃河五橋,公路橋樑) *齊魯黃河大橋(在建,公路橋樑、軌道交通橋樑) *京滬高速濟南黃河大橋(高速鐵路橋樑) *京臺高速濟南黃河大橋(濟南黃河二橋,高速公路橋樑) *京滬鐵路濟南黃河新橋(鐵路橋樑) *齊河黃河大橋(公路橋樑) *長清黃河大橋(公路橋樑) *平陰黃河大橋(公路橋樑) *聊泰鐵路黃河公鐵大橋(鐵路橋樑) == 文化 == === 語言 === 濟南話屬冀魯官話石濟片聊泰小片,使用於市中、歷下、槐蔭、天橋、歷城、長清六區,與普通話相差不大,會普通話的很容易聽懂濟南話。而由於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來濟南工作定居的外地人的增多,90後出生的“新濟南人”在家庭和學校裡通常使用普通話,因而導致了濟南話使用者的逐漸減少,傳統濟南詞彙逐漸流失。 濟南話的語調相對簡單。一般在雙音節詞中首字為普通話的一聲,濟南話則為三聲,普通話的三聲濟南話為一聲(即一三對換),如末字為一聲多數情況下保持一聲,末字普通話為二聲濟南話則為四聲,四聲調基本相似。句法方面濟南方言在比較句、反覆問句和補語結構等方面有自己的特點,但其基本語序和句子的主要組織方式上與普通話差異不大。因此大多數人可以聽懂濟南話,但有很多方言性片語及俚語需要額外解釋。 此外,萊蕪區與鋼城區的萊蕪話、平陰縣的平陰話與濟南話同屬聊泰小片,而章丘區的章丘話屬冀魯官話章利片,濟陽區的濟陽話屬冀魯官話滄惠片陽壽小片,商河縣的商河話屬冀魯官話滄惠片黃樂小片。 === 宗教 === ==== 佛教 ==== 濟南的佛教自隋唐時期開始發展,此後一段時間內十分興盛。濟南高僧義淨,曾繼唐僧之後赴印度取經,譯佛經百餘部。 濟南市內有諸多佛教勝蹟。歷城的四門塔為中國現今最古老的石塔。建於隋朝的千佛山興國禪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靈巖寺、青銅山、玉函山、龍洞等地亦有其他佛教遺蹟。 ==== 道教 ==== 元代在大明湖畔建立了一所道觀,名為北極閣,供奉玄武帝。 ==== 伊斯蘭教 ==== 位於濟南市中區禮拜寺街的禮拜寺,為中國伊斯蘭教早期著名的清真寺之一,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重破壞,改革開放後由濟南社會各界斥資重修。後殿的兩個巨星圓窗雕刻有《古蘭經》經文,為罕見的中國伊斯蘭古典藝術珍品。 ==== 天主教 ==== 1870年,顧立爵神父在濟南東郊的洪家樓購地興建教堂。1902年,方濟各會的荷蘭傳教士利用八國聯軍侵華後中國政府的庚子賠款,在洪家樓動工興建新的教堂,即今日的洪家樓教堂,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教堂。該教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關閉,濟南全市亦嚴禁任何宗教活動。改革開放後的1985年聖誕節,洪家樓教堂重新開放,濟南市的天主教徒在此舉行了盛大彌撒。 === 文學 === 濟南歷史上湧現了很多文人墨客,最著名的是“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和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詞作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創造了“易安體”,同時也被稱為“婉約派”之宗。辛棄疾被認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被譽為“詞中之龍”。元代的張養浩,散曲造詣極高,元曲在他的時期達到頂峰。 歷代許多墨客騷人也曾造訪濟南,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曾鞏、蘇軾,金元時期的元好問,明代的李攀龍、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禎、蒲松齡,民國的老舍等。杜甫曾詩曰:“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其中“此亭”指大明湖中小島上歷下亭。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已被選進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如今在大明湖南岸亦建有老舍紀念館。 === 民俗 === ==== 千佛山廟會 ==== 濟南自元代開始,就在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在千佛山上舉行廟會。舊時趕廟會者大多會購買一定數量的柿子,遂有“柿子節”之稱。廟會鼎盛時段,千佛山上的各種攤位可以達到1000以上。全國各地的藥商會趁此時機在山上進行藥材交易,此被單獨成為“藥市會”。廟會期間亦有各種雜技、馬戲、歌舞表演等。 近年來,千佛山廟會依然興盛,舉辦時間為農曆春節期間、農曆三月初三、重陽節。以春節廟會為例,眾多市民前來上香祈福,並有各色民俗活動,敲大鼓等活動亦允許市民參與。商販亦藉此機會在上山步道兩側擺攤設點販賣商品,以特色小吃及工藝品為主,亦有書攤及其他特色攤位。 ==== 趵突泉燈會 ==== 自1980年起,濟南每逢元宵節和中秋節,會在趵突泉公園舉行燈會,從未中斷。燈會以老濟南特色為主,亦吸引了不少外地及外國遊客。近年來之燈會,強調環保、創新、參與,不僅逐漸使用LED燈替換原有鹵素燈,還製作如掃碼抽獎、頭像合成等供市民參與的燈組。 ==== 放河燈 ==== 據濟南當地的傳說,農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成道的日子。他曾發誓要普度有罪孽的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為“超度亡魂”,每逢農曆七月三十日晚,濟南市民以及寺廟的僧侶會製作眾多的河燈及紙船,放入護城河及大明湖水中。北極廟的道士亦同在此日悼念亡魂,他們在大明湖畔放置大量“法船”並在岸邊做法,後將“法船”一一燒燬,場面壯觀。這個習俗在文化大革命後徹底消失。 ==== 曲水流觴 ==== 從魏晉開始,濟南市民及文人墨客在農曆的三月初三上巳節會舉行一種名叫“曲水流觴”的詩酒宴會。人們圍坐在溪水周圍,把置有酒杯的托盤放在上游的水面,任其沿水流漂流。托盤若停下,則誰離停下的酒杯近,誰就得飲酒作詩,若作詩未果則要被罰酒。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一書中寫道:“歷祠下泉源競發,北流經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宴公私多萃其上”。後經考證,“流杯池”即為今日的王府池子,市民舉行詩酒宴會的溪水便是其分流,被稱作“曲水河”,所在的街巷因此而叫做曲水亭街。此習俗止於清末民初。 === 建築 === 濟南目前已建成和已封頂的150米以上高樓超過50棟,主要集中於濟南CBD和高新區。已建成的最高建築為333米的濟南雲鼎大廈,已封頂的最高建築為428米的山東國際金融中心。 == 社會 == === 教育 === 濟南作為山東省省會,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濟南大學、山東財經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在此建駐。20世紀60-70年代文革時期,毛澤東號召高校轉移到偏遠地區,部分駐濟南高校搬遷到泰安等地級市,文革以後,大部分院校回遷,2003年長清大學科技園開工程建設,部分高校入駐。除此之外,山東省實驗中學等很多初等教育機構也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 === 體育 === thumb|濟南奧體中心 濟南曾舉辦第一屆城市運動會、第十一屆全運會等大型賽事。濟南擁有山東泰山足球俱樂部、山東高速籃球俱樂部等全國頂級俱樂部。濟南擁有許多高標準體育館,如濟南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山東省體育中心。濟南市區內有多處公共運動場館,為方便該市市民休閒活動,各個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小區建設了不少小型的運動場,並配備若干健身器材,部分高校也配備體育館。除大型體育設施外,很多公園在早晨也會免費開放,供公園附近市民晨練。 === 媒體 === ==== 廣播電視網路 ==== *山東廣播電視臺,有山東衛視、齊魯頻道等12個免費電影片道,10個廣播頻道。 *山東教育衛視,由山東省教育廳擁有。 *濟南廣播電視臺,11個免費電影片道,9個廣播頻道。 ==== 報紙 ==== ;大眾日報社 *大眾日報,創刊於1939年,山東省省級黨報,日發行量85萬份(華北地區黨報發行量第一),以機關內徵訂及零售為主,零售價人民幣2元。 *齊魯晚報,山東省省級晚報,在2006年年底《中國報業競爭力監測報告》公佈的中國晚報都市報類報紙競爭力20強排名中排名第三,零售價人民幣1元。 *生活日報 ,濟南市都市市民報紙,零售價人民幣1元。 ;濟南日報社 *濟南日報 ,濟南市市級黨報。 *濟南時報 ,濟南市都市類市民報紙,零售價1元。 *都市女報 *當代健康報 *人口導報 ;萊蕪報業傳媒集團(已撤銷併入濟南日報社) *萊蕪日報,原萊蕪市市級黨報。 *魯中晨刊,原萊蕪市都市類市民報紙,零售價1元。 ;山東商報社 *山東商報 ,山東商報社歸屬於山東省商業集團,以經濟見長的報紙,但仍屬於市民報,零售價1元。 === 醫療 === 濟南作為山東省省會醫療發達,在建濟南國際醫學中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等醫學機構,三甲醫院眾多。三級甲等醫院有: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鐵道部濟南鐵路中心醫院)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中醫院) *山東省立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 *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山東省交通醫院) *山東省腫瘤醫院(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濟南市中心醫院(山東大學臨床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中心醫院) *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濟南市中醫院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 *濟南市兒童醫院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九六零醫院 *武警山東總隊醫院 *濟南市人民醫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萊蕪醫院、原萊蕪市人民醫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旅遊 == 濟南的旅遊突出“泉城”特色。市區為恢復舊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風貌,做了不少努力。改革開放初期濟南的泉水曾遭到嚴重破壞,後來為了恢復市區內各個泉群的持續噴湧,濟南市制定了“保泉”計劃。透過限制地下水開採,加強補給區水利建設等措施,現今濟南各大泉群均已保證了全年噴湧。此外,濟南作為明清兩代省會及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眾多。市區內即有英雄山(濟南革命烈士陵園)、郎茂山等山丘,如今多數已闢為郊野公園。近年來亦在郊區開發眾多主題公園及郊野公園,吸引市民遊覽。 File:BaoTuTengKong.JPG|趵突騰空 File:DamingLakeJinan.jpg|從大明湖北門俯瞰濟南 File:Qianfoshanpark.jpg|千佛山公園的坐佛 File:Jinanhongyegu.jpg|紅葉谷森林公園-秋季 File:濟南市泉城廣場.jpg|位於市中心的泉城廣場 File:山東省博物館正廳.jpg|山東省博物館 File:Jinan Liberation Pavilion.jpg|alt=|解放閣 === 特色小吃 === * 甜沫 * 油旋 * 草包包子 * 鍋貼 * 把子肉 * 黃燜雞米飯 * 萊蕪火燒 * 萊蕪香腸 * 商河糖酥火燒 === 四大泉群 === *趵突泉 *黑虎泉 *珍珠泉 *五龍潭 File:BaotuSpring2.jpg|趵突泉泉眼 File:Black tiger spring.jpg|黑虎泉 File:Five dragon pool 2008 09.jpg|五龍潭 File:Rinse Jade Spring.JPG|漱玉泉 File:Pipa Spring 2010-05.JPG|流入護城河的琵琶泉 File:AQuan.JPG|市區的一處泉水 File:LiuJinLaiSpring.jpg|流進市民家中的泉水 == 名人 == File:Wang Mang.jpg|王莽 File:The statue of Xin Qiji 118.JPG|辛棄疾 File:李清照畫像.jpg|李清照 File:Zhang Yanghao Drawing.jpg|張養浩 File:無款 清末 京劇一百人物像 冊 絹本-One hundred portraits of Peking opera characters MET DP280131.jpg|秦瓊 File:Gong Li Cannes 2016.jpg|鞏俐 File:Wang Wei 001.jpg|伏生 File:Chinese woodcut, Famous medical figures; Portrait of Bian Que Wellcome L0039317.jpg|扁鵲 File:LaoShe.jpg|老舍 File:Ji Xianlin 1934.jpg|季羨林 File:Wangjmei.jpg|王盡美 == 友好城市 == 截至2019年9月,濟南市有市級友好城市27個,包括2個原萊蕪市的友好城市。 國家 省份 城市 批准日期 簽字日期 備註 和歌山縣 和歌山市 1982年4月20日 1983年1月14日 英格蘭西米德蘭郡 考文垂市 1983年5月5日 1983年10月3日 加利福尼亞州 薩克拉門託市 1984年10月20日 1985年5月29日 薩斯喀徹溫省 里賈納市 1985年1月29日 1987年8月10日 山口縣 山口市 1985年3月22日 1985年9月20日 首都地區 1988年2月29日 1988年9月28日 京畿道 水原市 1993年6月16日 1993年10月27日 下諾夫哥羅德州 下諾夫哥羅德市 1994年9月22日 1994年9月23日 布列塔尼大區伊勒-維萊訥省 雷恩市 2000年3月24日 2002年7月18日 新地區赫爾辛基次區 萬達市 2000年12月22日 2001年8月27日 西澳大利亞州 郡德勒普市 2003年9月8日 2004年9月4日 巴伐利亞州 奧格斯堡市 2004年1月29日 2004年10月10日 哈爾科夫州 哈爾科夫市 2006年7月31日 2007年5月23日 中央區 卡法薩巴市 2007年7月16日 2009年5月11日 普拉亞市 2009年4月9日 2009年9月22日 維捷布斯克州 維捷布斯克市 2009年8月17日 2009年9月20日 明斯克市 2011年9月19日 2012年8月13日 原萊蕪市友城 朗多尼亞州 波多韋柳市 2011年9月19日 2011年10月13日 特拉布宗省 馬爾馬里斯市 2011年9月19日 2011年10月21日 東爪哇省 2011年11月10日 2012年9月21日 舊扎戈拉州 卡贊勒格市 2013年9月11日 2013年10月17日 哈利斯科州 薩博潘市 2014年4月15日 2014年4月18日 拉齊奧大區羅馬首都廣域市 奇維塔韋基亞市 2015年7月13日 2016年6月20日 伊梅列季州 庫塔伊西市 2016年4月18日 2016年5月26日 原萊蕪市友城 馬哈拉施特拉邦 那格浦爾市 2016年10月18日 2017年12月8日 南方民族、部落和人民州 阿爾巴門奇市 2018年9月29日 2018年9月4日 馬裡博爾城市市鎮 馬裡博爾市 2018年10月17日 2019年9月26日 == 外國駐濟南領事機構 == 英國、德國、日本、瑞士和美國曾於20世紀初在濟南設定領事機構;義大利、奧地利也曾經在濟南設立領事代辦處,但均於1949年以前結束領事服務 。 2020年6月16日,中國-柬埔寨政府間協調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召開,據此會議的決議,柬埔寨將在濟南市設立總領事館,並於不久後在濟南高新區經十東路7000號漢峪金谷開館運營。該領事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外國在濟南的首個總領事館。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參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 * 五三慘案 Category:山東地級市 Category:副省級市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省會城市 魯 5
握奇經
《握奇經》是中國古代一部專講陣法的軍事著作。 ==題解== 《握奇經》又稱《風后握奇經》、《握機經》、《幄機經》。舊題經文為黃帝的大臣風后所寫,周朝的姜太公加以引申,漢朝的公孫弘註解。一般書後還附有佚名的《握奇經續圖》和題為晉朝的馬隆所述的《八陣圖總述》。此書的真實作者和成書年代,難以詳考,歷來眾說紛紜。書中開篇說:“經曰:八陣,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奇。或總稱之。”此為該書名稱的由來。 ==影響== 清代學者、政治人物張琦曾為該書做註解,在擔任山東定陶縣知縣期間以此影響當地民風,後使該地成為義和團的發源地。 ==評價== 《握奇經》主要論述古代八陣的組合與運用,用五行和八卦的思想來理解和闡釋八陣,並以奇正之說來討論八陣的戰術變化。 ==版本== *《說郛》叢本 *《續百川學海》叢本 *《小十三經》叢本 *《津逮秘書》叢本 *《唐宋叢書》本 *《四庫全書》本 ==參看== *八陣 *五行 *八卦 ==參考== Category:子部兵家類 Category:中國古典典籍
八陣圖
八陣圖可以指: *陣法#八陣:諸葛亮之八陣圖 *八陣圖遺蹟,位於成都市青白江區,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 *神鬼八陣圖:南方電視臺2005年劇集
Visual Basic
Visual Basic(VB)是由微軟公司開發的包含環境的事件驅動程式語言。它源自於 BASIC 程式語言。VB 擁有圖形使用者介面(GUI)和快速應用程式開發(RAD)系統,可以輕易的使用 DAO、RDO、ADO 連線資料庫,或者輕鬆的建立 ActiveX 控制元件。程式設計師可以輕鬆地使用 VB 提供的元件快速建立一個應用程式。 2020 年 3 月 11 日宣佈微軟不會再開發 VB 或增加功能(Going forward, we do not plan to evolve Visual Basic as a language)。 == 發展史 == === .NET Framework 引入之前 === ==== VB 1 ==== 1991 年 4 月,Visual Basic 1.0 for Windows 版本釋出。1992 年 9 月,Visual Basic 1.0 for DOS 版本釋出。這個連線程式語言和使用者介面的進步被稱為 Tripod(有些時候叫做 Ruby),最初的設計是由阿蘭·庫珀()完成的。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許多專家把 VB 的出現當做是軟體開發史上的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VB1.0 版的功能其實非常的弱,但它在推出當時可是第一個“可視”的程式設計軟體。這使得程式設計師欣喜之極,都嘗試在 VB 的平臺上進行軟體創作。 ==== VB 2 ==== 1992 年 11 月,VB2.0 釋出。它對於上一個版本的介面和速度都有所改善。 ==== VB 3 ==== 1993 年夏天,VB3.0 釋出,分為標準版和專業版。其中包含一個資料引擎,可以直接讀取 Access 資料庫。這使得 VB 的資料庫程式設計能力大大提高。 ==== VB 4 ==== 1995 年 8 月,VB4.0 釋出了 32 位版本和 16 位的版本。其中包含了對類的支援。從 VB4 開始,逐步引入了物件導向的程式設計思想。VB 功能強大,學習簡單。而且,VB 還引入了“控制元件”的概念,使得大量已經編好的 VB 程式可以被我們直接拿來使用。 Visual Basic 1.0~4.0 都必須將原始碼編譯成 VB 虛擬碼後解釋執行。 ==== VB 5 ==== 1997年2月,VB5.0 釋出。程式設計師可以用 32 位的版本匯入由 4.0 版本建立的 16 位程式,並且能順利編譯。同時還包含了對使用者自建控制元件的支援。自從 Visual Basic 5.0 以後,VB 支援編譯成本機程式碼,但必須在VB 執行庫的支援下工作。 ==== VB 6 ==== 1998年夏天,VB6.0 釋出。VB6 是 VB.NET 至今仍無法完全取代的版本。 === .NET Framework 引入之後 === ==== VB.NET (VB7)==== 2001 年,Visual Basic .NET 和 .NET Framework釋出。由於其使用了新的核心和特性,所以很多 VB 的程式設計師都要改寫程式。 2002 年 Visual Basic .NET 2002(v7.0)問世,此後 Visual Basic 包含在 Visual Studio 套裝中。 2003 年 Visual Basic .NET 2003(v7.1)推出。 ==== VB 8 ==== 2004年,微軟開放了 Visual Studio .NET 2005 的測試版本(代號Whidbey)。包含了 .NET Framework2.0 的測試版本。2005 年 11 月 7 日 Visual Basic 2005(v8.0)釋出,同時為初學者與學生提供 Visual Basic 2005 的免費簡化版本 Express Edition。原定免費使用期限一年,之後微軟宣佈 Express 版本永久免費。微軟在其軟體名稱中去掉了 .NET 部分。Visual Basic 2005 的“顯著”優點是,可以直接編寫出 Windows XP 風格的控制元件;但是其編寫的小程式就需要近 10MB 的記憶體。 ==== VB 9 ==== 2008 年 2 月 1 日 Visual Basic 2008(v9.0)釋出。 透過幾年的發展,它已成為一種專業化的開發語言和環境。使用者可用 Visual Basic 快速建立 Windows 程式,現在還可以編寫企業水平的客戶/伺服器程式及強大的資料庫應用程式。 ==== VB 10 ==== Visual Basic 10.0 按計劃於2010年3月22日隨 Visual Studio 2010 一起正式釋出。 新加入的功能: * 自動實現屬性 * 集合初始化 * 不需要在程式碼斷行書寫時輸入下劃線“_” * 更好的 lambda 表示式支援 * 更好地與 Python 及 Ruby 等動態語言的互通操作 Visual Basic .NET 2002(7.0)及以後的版本執行在 .NET Framework 環境下。 ====Visual Basic 2012(VB 11.0)==== ====Visual Basic 2013(VB 12.0)==== ====Visual Basic 2015(VB 14.0)==== Visual Basic 2015(VB 14.0)於2015年7月20日釋出。 == 由 VB 派生的語言 == 微軟開發了一系列有關 VB 的指令碼語言: *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即 VBA,包含在微軟的應用程式中(比如 Microsoft Office,常見的有 Excel),以及類似 WordPerfect Office 這樣第三方的產品裡面。VBA這樣嵌入在各種應用程式中看起來有些矛盾,但是它的功能和 VB 一樣強大。 * VBScript 是 ASP 的預設語言,還可以用在 Windows 指令碼編寫和網頁編碼(HTML)中。盡管它的語法類似於 VB,但是它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VBS 不使用 VB 執行庫執行,而是由 Windows 指令碼宿主(wscript.exe - Microsoft Windows Based Script Host)解釋執行。這兩種語言之中的不同點影響 ASP 網站的表現。 當微軟準備開發一種新的編成工具的時候,第一決定就是利用最搶手的VB6來進行修改,或者就是重新組建工程開發新工具。微軟後來開發了 VB 的繼任者 Visual Basic .NET,同時也是 .NET 平臺的一部分。VB.NET 編成語言是一種真正的物件導向編成語言(VB4-VB6 祇能稱為基於物件而不是物件導向,最明顯的特徵就是 VB4-VB6 都不支援類的繼承),和傳統 Visual Basic 並不完全相容。 == 語言特性 == VB 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便於程式設計師使用,無論是新手或者專家。VB 使用了可以簡單建立應用程式的 GUI 系統,但是又可以開發相當複雜的程式。VB 的程式是一種基於窗體的視覺化元件安排的聯合,並且增加程式碼來指定組建的屬性和方法。因為預設的屬性和方法已經有一部分定義在了元件內,所以程式設計師不用寫多少程式碼就可以完成一個簡單的程式。過去的版本里面 VB 程式的效能問題一直被放在檯面上討論,但是隨著計算機速度的飛速增加,關於效能的爭論已經越來越少。 窗體控制元件的增加和改變可以用拖放技術實現。一個排列滿控制元件的工具箱用來顯示可用控制元件(比如文字框或者按鈕)。每個控制元件都有自己的和事件。預設的屬性值會在控制元件建立的時候提供,但是程式設計師也可以進行更改。很多的屬性值可以在執行時候隨著使用者的動作和修改進行改動,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動態的程式。舉個例子來說:窗體的大小改變事件中加入了可以改變控制元件位置的程式碼,在執行時候每當使用者更改視窗大小,控制元件也會隨之改變位置。在文字框中的文字改變事件中加入相應的程式碼,程式就能夠在文字輸入的時候自動翻譯或者阻止某些字元的輸入。 VB 的程式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窗體,或者是一個主窗體和多個子窗體,類似於作業系統的樣子。有很少功能的對話方塊視窗(比如沒有最大化和最小化按鈕的窗體)可以用來提供彈出功能。 VB 的元件既可以擁有使用者介面,也可以沒有。這樣一來伺服器端程式就可以處理增加的模組。 VB 使用引用計數的方法來進行垃圾收集,這個方法中包含有大量的物件,提供基本的物件導向支援。因為越來越多組建的出現,程式設計師可以選用自己需要的擴充套件庫。和有些語言不一樣,VB 對大小寫不敏感,但是能自動轉換關鍵詞到標準的大小寫狀態,以及強制使得符號表入口的實體的變數名稱遵循書寫規則。預設情況下字串的比較是對大小寫敏感的,但是可以關閉這個功能。 VB 使得大量的外界控制元件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大量的第三方控制元件針對 VB 提供。VB 也提供了建立、使用和重用這些控制元件的方法,但是由於語言問題,從一個應用程式建立另外一個並不簡單。 == 術語 == 在討論 Visual Basic(不包含 .NET)時,經常可以聽到以下這些術語,因此掌握這些術語的基本理解對初學者十分有幫助。 * 控制元件:簡單的說,控制元件就是構成或者說建造 Visual Basic 應用程式的圖形化工具,包括窗體、按鈕、核取方塊、列表框、資料控制元件、表格控制元件和圖片控制元件等等。 * 事件:由使用者或作業系統引發的動作,例如擊鍵、單擊滑鼠(Click)、雙擊滑鼠(DblClick)、一段時間的限制,或從埠接收資料。 * 方法:嵌入在物件定義中的程式程式碼,它定義物件怎樣處理資訊並響應某事件。例如,資料庫物件有開啟紀錄集並從一個記錄移動到另一個記錄的方法程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義其特徵的屬性,定義其任務和識別它可以響應的事件的方法。控制元件和窗體是Visual Basic中所有物件的示例。 * 物件:一個控制元件、窗體等都可被看作一個物件。 * 過程:為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務而編寫的程式碼段,過程通常用於響應特定的事件,也可以當作應用程式的使用者自定義函式來使用。 * 屬性:屬性是組成使用者介面的各物件的性質的具體描述。例如上述“物件”中所提到的尺寸、位置、顏色、寬度、高度等等都稱為控制元件的屬性。屬性決定物件的外觀,有時也決定物件的行為。物件的屬性絕大部分是 VB 中已經事先定義好的,但也有的屬性是需要在應用過程中才去定義的。屬性即可為物件提供資料,也能從物件取回資訊。 == VB.NET的變革 == === VB(6.0 及以前)不擁有的特性 === * 繼承:Visual Basic 5 以後,VB雖然提供了簡化的類支援,但仍然不能滿足程式設計師的需求。 * 多執行緒支援:雖然可以使用 Windows API 完成,不過穩定性與除錯都很難保證。 * 異常處理:只支援"On Error Goto line"語句。 * 對指標的支援非常有限。 * VB 只能支援 8 到 32 位的整數,很多語言都有無限制的支援。 * VB 不允許在任何陣列記憶體在不變的變數。 * VB 不支援其它程式語言共享程式程式碼。 Visual Basic .NET(VB 7.0)以後的版本基本支援了上述特性。 === VB 6與VB.NET比較 === VB.NET 的具體變革如下: * 子程式(函式)的定義與呼叫。 * 陣列的初值設定並且需要註明範圍。 * 函式在格式上的改變:Date 函式、Time 函式、部分數學函式部分不能直接使用,String 函式不能使用,DatePart、DateAdd、DateDiff 函式的第一個引數在定義上有所改變。 * Set 保留字不再使用。 * Wend 保留字以 End While 取代。 * 新增運算子:+=、-=、/=、*=、&=。 === 缺點 === 這樣大的變革一度被認為是微軟為了延長 VB 的生命力而做出的,結果把 VB 改得幾乎面目全非,成了一個類似於 C# 的新語言。VB6 的程式幾乎無法執行在 VB.NET 中,儘管微軟針對該問題提供了“升級嚮導”,也無法執行徹底的轉換。這樣,程式設計師不得不付出相當大的精力,手工轉換程式碼。 2005 年,微軟宣佈將不會再對非 .NET 版本的 VB 進行支援。VB 社群立即作出反應表示關心這個訊息,一些老使用者還遞交了希望能夠繼續對 VB 進行技術支援的請願書。微軟後續並沒有改變他們的決定,最終在 2008 年時微軟對從 1.0 到 6.0 的所有 Visual Basic 開發環境版本結束支援。 == 關於VB的爭議 == === 反對者 === VB 是一種充滿了爭議的語言:很多程式設計師對 VB 程式的品質有強烈的反感。很多人認為 VB 不配他們使用,認為它是一種給兒童和菜鳥程式設計師的語言。它自從設計開始就是一種簡單的語言。一些 C++ 和 Java 中的特性在 VB 中並沒有出現。在感受開發的方便和快速的同時,一些類似於編譯時進行型別和宣告檢查的功能在預設情況下是關閉的。這樣一些程式設計師一邊感嘆 VB 的易用性,一邊沮喪地看著一些類似於“未定義型別”錯誤的發生。 一些批評家認為 VB 的簡單特性使得其在未來具有傷害性。很多人自學了 VB,但是並沒有學到好的程式設計習慣。當 VB 進入課堂的時候,學生們不會學到很多基礎的程式技術和結構,因為很多技術已經包含在那些對使用者可見的元件裡面了。不用學習標準的程式設計習慣,因為 VB 具有視覺化的特性,所以導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程式碼的產生。而且很多錯誤和警告的檢查預設情況下都是關閉的,程式設計師很難找到隱藏的錯誤。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在用 VB 程式設計的時候都會把這些選項開啟。 * 並不是非常簡便,它開發的程式只能執行在 Microsoft Windows 中。 * VB 不能很好地綜合 Windows 的基礎 API,很多時候要使用低階運算的“小伎倆”來進行程式設計。而 C 語言的低階記憶體運算比 VB 的要簡單得多。 === 支持者 === 但是很多 VB 的支持者解釋說 VB 的易用性就是它最大的優勢,可以讓經驗豐富的 VB 程式設計師或是剛剛懂得皮毛的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快速開發程式。而且 VB 的程式可以非常簡單的和資料庫連線。比如利用控制元件可以繫結資料庫,這樣一來用 VB 寫出的程式就可以掌握資料庫的所有資訊而不用寫一行程式碼。 很多語言的特性比如 GoSub、On Error 和用變數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元判斷宣告型別(比如字串型 str$)都是從BASIC中來的。VB 的語法和絕大部分語言都不同,可能會讓新的程式設計師混淆。比如宣告“Dim a, b, c As Integer”宣告了 c 為整數變數,但是 a,b 依然是 Variant(.NET中 為 Object)型別的。(如果想宣告 3 個 Integer,必須寫 Dim 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c as Integer;而直接寫 Dim a,後面不寫型別,則自動變成 Variant 型別——佔用大量資源。這個問題在 VB.NET 以後的版本已經解決,Dim a, b, c As Integer 的型別都將為整數) 還有一些特性,比如下劃線字元 _ 支援一行程式碼分多行寫。一些程式設計師在使用的時候由於不符規範而引起錯誤。 === 總結 === VB 會吸引更多的讚譽和批評,也會繼續為廣大的使用者和程式設計師使用。它比較適合用來開發提供友好介面的程式(比如針對伺服器的資料),但是不適合開發需要進行繁重運算的程式(如聯合計算程式)。 對於初學程式設計者,VB是一個很好的入門軟體,對於一些有程式設計才能而未發掘的人,由 VB 著手可輕易引發他們的潛能,發揮他們在這方面的才華。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MSDN上的VB6支援 * VB6支援 * VB的教程 * VB6中文教程 * VBGood(VB愛好者樂園) * play78(VB原始碼) * Applevb(AppleVB) * 部落格園VB團隊 * VB原始碼分享(VB原始碼庫) * Studio Express首頁(下載) Category: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ategory:微軟開發工具 Category:基於物件的程式語言 Category:1991年建立的程式語言
成語
成語是漢字文化圈特有的語言形式,存在於漢語中,它是一個固定短語,表達了一個固定的語意,常帶有歷史故事及哲學意義。成語大多數由四個漢字組成,在文言文中使用廣泛,也有其他字數不等的成語,在白話文或者日常會話中也經常出現。 == 背景 == 成語之主要來源如下: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如: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劍、狐假虎威、愚公移山、庖丁解牛等。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如:刮目相看、紙上談兵、破釜沉舟、完璧歸趙、樂不思蜀、莫須有、功德無量“功德無量”最早出自《漢書·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傳》裡面對丙吉的描寫:“所以擁全神靈,成育聖躬,功德已亡量矣。”(“亡”為“無”通假字)此後寫法變為“功德無量”。由於後來佛教傳入,大量使用此詞,常被人誤認為出自佛教(如《漢語大詞典》亦有此誤)。等。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如:故弄玄虛演變自《韓非子·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老驥伏櫪、青出於藍、囫圇吞棗、篳路藍縷、黃粱一夢等。 *今人文學作品:塵埃落定等。 *外國故事 如:火中取栗來自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猴子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等。 == 語義變遷 == 部分成語由於語言的歷史演變而產生了意義變遷。 *空穴來風:原指有事實依據,今多指無事實依據。 == 語法 == 成語的語法較為複雜,按照現代漢語語法,將成語分為以下幾類。 === 主謂關係 === 主謂式成語前面部分表示人或事物,是被陳述說明的物件;後面部分表示人或事物的行為、動作、性質、狀態、特徵,是陳述或說明前面部分的。 前面部分相當於主語,後面部分相當於謂語。如:螳螂捕蟬、燕啄皇孫。 而雙主謂式成語是由兩個以上主語構成的成語。如:人仰馬翻、人亡政息。 === 並列關係 === 成語中的兩個部分相互關聯,或者語意地位相同。 如:情投意合、三番兩次、國泰民安、集思廣益。 === 動賓關係 === 成語中有動詞和賓語,並且在邏輯上構成關係。 如:平分秋色、大顯身手、顧全大局、嶄露頭角 === 偏正關係 === 成語中的一部分用來限定或修飾另一部分,常見的偏正結構為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如:世外桃源,一盤散沙,默默不語,擦肩而過。 === 補充關係 === 成語中的一部分用來補充說明另一部分。如:輕於鴻毛、遺臭萬年 === 承接關係 === 各個部分有連線、邏輯關係。往往前後部分均有動詞,兩者順序不能被顛倒。如:馬到成功、水到渠成。 === 轉折關係 === 語意與態度的轉變,不依照前一部分往下說。如:不約而同 === 遞進關係 === 程度越來越深,後一部分相比較前部分而言,意思與語態更進一步。如:得隴望蜀、得寸進尺。 === 選擇關係 === 有選擇之意的成語,此類成語大多數存在“寧願做,也不做”、“要麼,要麼”等語法現象。如:寧死不屈 === 因果關係 === 成語前後部分有邏輯上的因果關係,有明確的先後順序。如:溫故知新 === 條件關係 === 前後部分有主動發生和被動發生之區別,亦有因果關係,此類成語有“如果,那麼”之意。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目的關係 === 此類成語有“做某事為了某事”之意。如:守株待兔 === 假設關係 === 虛擬語氣,假設一個不可能或不存在的情景。如:有聞必錄 === 讓步關係 === 此類成語有“即使,也不”之意,前後有讓步關係。如:插翅難飛。 === 存在爭議的語法 === 此類成語的語法與結構含糊不清,具有爭議性。如:胡說八道、大大咧咧。 === 修辭 === 有些成語可用到對偶的句中對修辭法。如:千山萬水、燈紅酒綠。 == 與常用四字詞語之區別 == 成語跟常用四字熟語的本質區別是,成語有歷史故事襯托與哲學意義,即表裡二重意思,缺一不可。而普通四字詞語或四字熟語則未必兩者兼備,如「東北季風」、「馬來西亞」等詞語,以及「全面來襲」、「」之類四字熟語,都不是成語。又如「見怪不怪」是成語,但「見慣不怪」或為該成語訛誤而成的四字熟語,僅是詞語而非成語。成語若拆開解釋便會失去原本的意義,而詞語拆開分別解釋與組合解釋,意思一樣。成語中的文法及詞語結構常與現今的白話文有所差異,文字的使用較為凝鍊。另外,成語片語是固定的,其中的單字如無意中抽換成其他同意的單字使用,多被視為誤用或衍生詞;而刻意抽換成其他單字以表示不同的意義,則會被視為特殊的修辭手法(雙關修辭等);隨著現代漢語多樣化的表達方式逐漸為大眾所接受,以及大眾受到傳統文化教育的層次不一,誤用成語和借成語諷刺兩者之間的界限往往不是那麼清楚。 == 臺灣教育界關於成語的討論 == 中華民國前教育部長杜正勝表示現存成語可能與現實脫節,如「三隻小豬」、「睡美人」等童話故事也可以作為“新成語”,輿論用「杜氏成語」譏諷他的這種主張。教育部成語典編輯召集人李鍌表示,「三隻小豬」絕非成語,而是「參考語料」,放在成語典附錄純供參考中廣新聞網‧〈教育部成語召集人:成語教學不能偏廢〉‧2007年1月25日。, 杜正勝反而以教育部長身份堅持《三隻小豬》作為成語並無不當,並批評成語“讓人思考懶散”,認為“用成語會讓人變得懶散、思想混沌、一知半解,成語與現代生活無關,用成語是國文教育的失敗”,引起軒然大波,受到輿論廣泛批評。 雜誌《親子天下》即指出,漢字記憶已經相當困難,而臺灣的小學生花太多時間在成語記憶上,師長的教學測驗觀念也有偏差、打壓學習興趣,造成臺灣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比香港學生差。 ==參見== *熟語 *諺語 *俗語 *俚語 *格言 *歇後語 *慣用語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民間實用成語典 * IOS上的拼字遊戲-四字成語天地 * Android上的拼字遊戲-四字成語天地 * 教育部《成語典》2020 [基礎版] Category:詞彙學
中國人
中國人,以國籍概念界定,指具有中國國籍的人大清國籍條例、中華民國國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以文化與地理概念界定,是指長時間居住於中國地區或與中華文化有緊密聯絡的人;以國族概念來界定,是指屬於中華民族的人,也稱華人孫中山:s:三民主義。 「中國」一詞,在過去是指「中央之國」的意思,有職掌中心等多重複合含義,因此過去許多中原王朝會稱自己國家為「中國」,而治下士人深受華夷之辨影響,常以「中國」對比「四夷」人事《後漢書/烏桓傳》:俗貴兵死,斂屍以棺,有哭泣之哀,至葬則歌舞相送。肥養一犬,以彩繩纓牽,並取死者所乘馬衣物,皆燒而送之,言以屬累犬,使護死者神靈歸赤山。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如中國人死者魂神歸岱山也。《宋濂/奉天討蒙元北伐檄文》: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乃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 《s:史記三家註/卷123/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從安息繞海北陸到其國,人民相屬,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無盜賊。其俗人長大平正,似中國人而胡服,自雲本中國一別也,常欲通使於中國,而安息圖其利,不能得過。《隋書/ 卷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九》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數,遂大強盛,勢陵中夏。《隋書/志/卷三十五志第三十/經籍四集道經佛經/佛經》:「魏黃初中,中國人始依佛戒,剃髮為僧。」。自清朝中葉後自稱中國人的比例已成為壓倒優勢,至晚清制定國籍法,以現代國籍法定義中國人。晚清時梁啟超提出中華民族概念,涵蓋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主張由各民族融合成單一中華民族,以中國作為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成為中國人。而中華民國也是以「中華民族」概念命名,如孫文於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中說明仿西方民族國家,將多民族擬成一個民族國家。另外章太炎、鄒容等人士提出漢民族主義,希望由漢族建立單一民族國家,稱中國。 因而現今在國際認定上,「中國」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族」這個政治詞彙與「中國人」的定義並非全等,因其是個政治及國族概念,其定義因歷史、政治及國族的立場不同而有所差異。 == 中國人的定義 == === 以中國國籍界定 === 中國人可以指具有中國國籍的人,歷史上可包括大清國籍、中華民國國籍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 「中國」一詞在上古以來,視乎語境,可以有多種意思。除了「朝廷」、「京師」、「本國」等,又有天下間中央之國的意思,包舉「諸夏」,疆域涵蓋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當時多自稱「華」,與夷相對。漢代,有稱漢人為「中國人」的記載《史記》卷113:呂嘉等乃遂反,下令國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國人也,又與使者亂,專欲內屬,盡持先王寶器入獻天子以自媚,多從人,行至長安,虜賣以為僮僕。取自脫一時之利,無顧趙氏社稷,為萬世慮計之意。」《後漢書/烏桓傳》:「俗貴兵死,斂屍以棺,有哭泣之哀,至葬則歌舞相送。肥養一犬,以彩繩纓牽,並取死者所乘馬衣物,皆燒而送之,言以屬累犬,使護死者神靈歸赤山。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如中國人死者魂神歸岱山也。」《史記三家注,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從安息繞海北陸到其國,人民相屬,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無盜賊。其俗人長大平正,似中國人而胡服,自雲本中國一別也,常欲通使於中國,而安息圖其利,不能得過。《北史/列傳/卷九十四列傳第八十二/新羅》:「新羅者,其先本辰韓種也。地在高麗東南,居漢時樂浪地。辰韓亦曰秦韓。相傳言秦世亡人避役來適,馬韓割其東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韓。其言語名物,有似中國人。」 ,到晉代又稱「漢人」,外族則被泛稱為胡人。隋唐文獻在描述百濟各族群時的記錄提及「其人雜有新羅、高麗、倭等,亦有中國人」見《隋書/卷81》百濟。後來蒙古人滅金、宋、西夏,建立元朝。《宋濂/奉天討蒙元北伐檄文》: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乃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新元史: 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帝(忽必烈)大喜,謂塔次郎等曰:「爾國朝覲中國,其來尚矣。今朕欲爾國王來朝,非以逼汝也,但欲垂名於後世耳。」資給甚厚。六月,帝命高麗送塔次郎、彌四郎還,且命中書省牒日本國,言其事。日本人仍不報。《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第七章 宋遼元的制度與社會〉: 第148頁-第163頁.元明時期也會以中國人區分域外民族差別《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二十四》永樂元年冬十月庚申,上謂兵部尚書劉俊曰:「武臣中有韃靼人,多不識字,難委以政,故只令食祿,遇有警急則用以徵代,今中國人亦有冒韃靼名以避政事者,其曉諭改政,不改政者罪之。」,國外有稱中國為唐人,於是也有海外移民自稱「唐人」《明史·外國列傳》「真臘國」條:「唐人者,諸番呼華人之稱也,凡國外諸國盡然」。關外滿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國。清朝前期,中國疆域再次擴張,並控制蒙古、新疆和西藏等地。清朝自順治起便強調統治子民皆屬於中國之民《欽定大清會典》,《禮部·主客清吏司·賔禮·朝貢》,卷五十六,《清高宗實錄》卷七八四。「夫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清世祖實錄》卷一百三“為故明所屬者,理應隸入中國為民”順治十三年八月壬辰傳教士、宮廷畫師蔣友仁奉乾隆帝之命手繪了第二幅高水準的《坤輿全圖》上同樣直接將大清統治地區標名為中國。自稱中國人的比例自清中葉後已成為壓倒優勢。黃興濤《清朝滿人的中國認同——對美國新清史的一種回應》,載〈民族社會學研究通訊〉(第115期),2012-07-15清末公佈的《大清國籍條例》清楚規定固有中國人與生於中國地方(疆域)者亦屬中國國籍。 「中華民國」在憲法上規定其疆域: * 民國元年(1912年)3月8日透過,3月11日公佈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三條:「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 * 民國3年(1914年)5月1日公佈的《中華民國約法》第三條:「中華民國之領土依從前帝國所有之疆域。」 * 民國20年(1931年)5月12日製定,6月1日公佈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一條:「中華民國領土為各省及蒙古西藏。」,民國25年(1936年)5月2日立法院透過,但尚未經國民代表審議的《五五憲草》第四條第一款列舉表示:「中華民國領土為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西康、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 * 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製定,民國36年(1947年)1月1日公佈,12月25日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 清朝以前,中國只有“戶籍”而無“國籍”制度。「中國國籍」一詞始於1909年3月28日,當時清政府因應對荷屬印尼華僑國籍問題而依據血統主義制定《大清國籍條例》《大清國籍條例》與近代“中國”觀唸的重塑 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其中規定:一、凡滿足“生而父為中國人”、“生於父死後而父死時為中國人”、“母為中國人而父無可考或無國籍”之任一條件,不論是否生於中國地方均屬中國國籍”;二、“若父母均無可考或均無國籍而生於中國地方者亦屬中國國籍。其生地並無可考而在中國地方發現之棄童同。” 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國國籍指中華民國國籍。中華民國政府承認雙重國籍,中華民國國民可以同時擁有中華民國國籍和外國國籍,持有其他護照,方便出國。1949年兩岸分治,因兩岸政府對全中國主權的主張,造成中華民國國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份重疊。香港、澳門居民亦同樣擁有完全的中華民國國民身份,歸為華僑、無戶籍國民。由於兩岸長期分治、1990年代香港和澳門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實,目前的中華民國國民一般指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臺灣地區(臺灣、澎湖、金門和馬祖)居民,即通常所說的臺灣人。2013年7月,司法院釋字第710號解釋中,諸位大法官對大陸地區人民的憲法定位各有解釋。實務上,關於公務員報考及投資事務,不適用國民身份「大陸地區人民未具中華民國國民身分 」中華民國國民,不包括大陸地區人民、香港居民及澳門居民在內。 ,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03年6月6日何謂大陸地區人民? , 投資臺灣入口網,關於安全事故索賠事務,則適用國民身份。 現「中國國籍」多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凡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身份的各民族各地人士,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無論其出生地或民族、文化、信仰等都是“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於的「一箇中國」主張,認定中華民國國民亦是中國人,並與香港人和澳門人合稱為“港澳臺同胞”。香港、澳門主權移交後,兩地中國籍居民自動轉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 以中華民族界定 === 在「中華民國」建立初期「中國人」幾乎等於「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則是指漢族和周遭少數民族。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中闡述:「四萬萬中國人中,大多數有同一血統、同一言語文字、同一宗教、同一習慣,完全是一個民族。」「就歷史上說,我們四萬萬漢族是從那一條路走來的呢?也是自帝國主義一條路走來的。由此便可見在漢朝的時候,中國便不主張與外人戰爭,中國的和平思想到漢朝時已經是很充分的了維基文庫:三民主義。」 但因為經過國共戰爭的現今而言,「中華民族」已經不完全等於「中國人」,大多數非中國國籍者在中文裡會自稱「華人」,但不一定會自稱「中國人」。「華僑」指身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而「華裔」則指不具中國國籍的華人後代。80年代以前,在中國大陸出生的海外華人還可以保留中國國籍,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隨後不再承認雙國籍,因此在國外的中國人取得居住國國籍後,會自動失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這部分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規定裡不算華僑。在世界各地非中國出生且具有華人血統的人,稱為「華人」,當中包含中國大陸人、香港人、澳門人、臺灣人及海外華人(新加坡華人、馬來西亞華人、美國華人、加拿大華人、越南華人、泰國華人等)。 == 中國人之認同 == === 臺灣人 === 關於臺灣人是否屬於以政治涵義為主的「中國人」存在一定爭議。原因是國共內戰失敗後,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僅統治臺澎金馬等島嶼。持「一中一臺」、「臺獨」等主張的人士認為「臺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擁有「完整」的主權,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政府是「流亡政府」,是“外來政權”,“在臺灣實行殖民統治”,因此“臺灣人不是中國人”孫中山的“驅逐韃虜”與陳水扁的“臺灣人不是中國人” 2008年9月10日;但持「一個中國」、「一中各表」、「一中同表」等主張的人士則認為臺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反對臺獨,認為“臺灣人都是中國人”王炳忠:我是臺灣人,更是中國人 .觀察者網.[2016-11-04].。 在清朝之前,如果不把澎湖群島算上則歷代中原王朝未曾統治臺灣,而臺灣人的祖籍多數為中國大陸閩南地區及粵東地區,屬於漢族,一般最早在17世紀開始移居臺灣,明鄭及清朝統治臺灣後,更多漢人移居臺灣。從1895年馬關條約至1945年日本投降期間,日本在臺灣實行50年殖民統治,有些在臺灣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認為依據當時臺灣人的國籍,自己當時就是日本人,著名的如李登輝、金美齡等人。 由於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地位和中國代表權上的此消彼長,再加上1990年代以來,“中華民國在臺灣”和“中華民國是臺灣”等政治論述以及中國大陸對臺灣國際空間的打壓,以及中華民國教育部在教科書上的去中國化,使得愈來愈多的臺灣人尤其是年輕人受到了影響。1999年透過臺灣前途決議文之後,民進黨內的主流派係為求執政也逐漸淡化主張臺獨的色彩,轉而強調「由臺灣人民自己決定臺灣的前途」。 2009年《遠見雜誌》民調結果,在可複數選擇認同的情況下,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者佔46%,「華人」或「中華民族」則佔超過70%。 2013年3月《遠見雜誌》民調的結果顯示:民眾認為自己是(可以複選)臺灣人:97%;中華民族:78%;亞洲人:75%;華人:69%;中國人:43%。 2013年10月,TVBS民調中心所做的一份調查中,若臺灣人、中國人二選一,高達78%民眾自認是臺灣人,只有13%認為是中國人。若可選擇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55%民眾表示是臺灣人,38%認為兩者皆是,只有3%自認是中國人而非臺灣人TVBS民調 71%希望臺灣獨立 , 自由時報, 2013-10-31。 2015年,羅志祥、黃安等臺灣藝人,在中國大陸公開稱自己為中國人而遭到臺灣網友砲轟三立新聞網全民抵制!五萬人嗆要「接機」 黃安找白狼求救 中央通訊社經紀公司:羅志祥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 2016年3月,《聯合報》民調結果,自認為臺灣人的民眾高達73%,11%自認是中國人,10%認為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1%認為臺灣人就是中國人 觀察:臺灣認同變化與520後的兩岸關係。 2017年6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關於身分認同趨勢的長期民調,認為自己是臺灣人而不是中國人者有56%,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有36.6%,是中國人而非臺灣人者有3.8%,無意見的有3.6%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年06月~2017年06月)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2018年1月,在傾向獨立的總統及政黨執政一年多後,天下雜誌調查統計發現,臺灣人認同有下滑趨勢(56.4%),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雙重認同則上升到近年新高(34.1%)。 2020年9月24日,根據臺灣智庫的民調顯示,臺灣人認同再度上升,有62.6%認為自己是臺灣人,有2%認同自己僅為中國人,有32.6%認同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若在臺灣人與中國人認同中二選一,則86%認為自己是臺灣人。 此外,臺灣藝術界從藝藝人的也是有自稱「中國人」的認同。例如:劉家昌、鳳飛飛、鄧麗君、張雨生、周杰倫、吳宗憲、羅志祥等人。他們對「中國人」的自我認同,有的是出於中華民國的國籍(即使國際上祇有少數國家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有的則是跳脫政治純粹出於認同「華人」的民族、文化。 === 香港人 === 香港經歷英國殖民統治。香港人中,廣東籍的人士佔大多數,93.4%至94%都有華人(主要是漢族)血統,其中有香港原居民和香港新移民。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後持有英國屬土公民、英國國民(海外)、或持有英國護照的香港人均為英國國民,這些香港人均為英國籍人士。 在2007年有關香港身份認同調查中,選擇「中國人」的有22%,選擇「香港人」則有23%;2008年香港身份認同調查中,選擇「中國人」為39%,選擇「香港人」為18%。部份受訪者同時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和「香港人」。該調查同時進行單項測試,受訪市民對「中國人」和「香港人」有8.02%和7.80%認同感香港人身份認同創新高 星島環球網2012年香港大學身份調查中,選擇「中國人」為17%,選擇「香港人」的比率比選擇「中國人」的比率高約20%至30%。。 然而自2008年以後,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有下跌,2012年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身份認同調查中,自稱「中國人」的比率為17%,是2000年以來新低。結果顯示,香港市民無論狹義或廣義地自稱為「香港人」,比率都比狹義或廣義地自稱為「中國人」的高約20%至30%。總體來說,市民對「香港人」身分認同感上升至10年新高,而對「中國人」身分認同感則跌至12年新低。 據香港01報道,2019年末,路透社曾對香港進行民意調查,調查內容為對香港獨立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41%的受訪者“強烈反對”港獨,26%的受訪者“有點反對”港獨,而持“強烈支援”與“有點支援”港獨的受訪者分別佔8%和9%。而表示“一半半/不清楚”的受訪者佔16%。 2021年9月7日至24日,香港研究協會在對1,012名擁有中國國籍的18歲以上香港市民進行抽樣調查後,釋出了最新一期的《香港市民的國民身分認同調查》民調。資料顯示,在18-29歲的香港市民中,32%「非常不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另有14%的人「不太認同」。而表示「比較認同」與「非常認同」者分別佔1%和40%。另有12%的人表示「一半半」、1%的人表示「不知道/很難說/無意見」。合共有46%的人總體上不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41%的人總體上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而在30-39歲、40-49歲、50-59歲和≥60歲的其他四組受訪者中,除≥60歲者一組以外,其餘三組受訪者總體上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與總體上不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者則依次遞增與遞減,分別為52%/34%、73%/20%和76%/13%。而在≥60歲的受訪者中,總體上不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者則出現逆勢上升的趨勢,合共有22%的人「非常不認同」和「不太認同」,而總體上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者比例也出現下降,合共有70%的人「比較認同」與「非常認同」。 === 澳門人 === 澳門雖然經歷葡萄牙帝國的殖民,但澳門內廣東籍人士佔大多數,絕大部分漢族人口皆自稱為華人。 澳門學聯與青年研究協會於2014年11月進行調查,發現澳門中學生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跌勢明顯,由2007、2009年有超過九成學生十分同意或同意“我是中國人”,跌至2011年的八成,2014年更下滑至五成半。其中,兩成二學生“十分同意”自己是中國人,僅餘2009年同一專案人數的三分之一。 相對而言,澳門中學生對“澳門人”的身份認同頗高,九成人認同自己是澳門人,雖較過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高位。七成四學生覺“澳門人”的身份對自身的重要意義。當他們向外人介紹自己時,七成會稱呼自己為“澳門人”,其次是“中國的澳門人”,佔一成一;會用“中國人”介紹自己的不足一成。如果“有得揀”(可以選擇),五成中學生都希望做“澳門人”。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5-03/13/content_981756.htm 澳門日報 2015-03-13 ===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 ====藏族==== 據西藏流亡政府統計,有65%的流亡藏人願意跟著達賴喇嘛回去,重做中國公民。而其他35%的是一些年輕藏人,他們在感情上不太能接受重新做一箇中國人的未來,他們中有的人表示,寧可繼續在海外流亡,也不回到中國人的管轄之下。 ====維吾爾族==== 居住在新疆的具有中國國籍的各族居民被普遍視為中國人。但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支持者認為,「東突厥斯坦」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或地區,有自己獨立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政治上,在1759年被清朝控制之前,「東突厥斯坦」與中國沒有隸屬關係,而在1759年至1881年被設行省之間與中國是與朝鮮、越南等相類似的宗藩關係。經濟上,在1759年被清朝控制之前,由於中國經濟不佳,「東突厥斯坦」一直與中東的突厥、阿富汗等地區處於同一經濟貿易體系之內,和中國沒有內在的經濟聯絡,僅有民間的轉口貿易。文化上,突厥人的文化與西突厥斯坦及阿富汗、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屬於同一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而不像日本、朝鮮半島(包括韓國、朝鮮)、臺灣、越南、新加坡、琉球等國家及地區一樣屬於漢字文化圈。 ====蒙古族==== 清朝皇帝透過聯姻或征服的方式逐步將整個蒙古收入版圖,1911年外蒙古單方面宣佈獨立,於此同時,內蒙古一部分盟旗的王公受到外蒙滲透,驅逐中國的駐軍,派人到庫倫(今烏蘭巴托)表示向博格達汗效忠。在俄羅斯的支援下,大蒙古國政權向內蒙古地區進軍擴張。然而俄羅斯並不希望大蒙古國取得內蒙古,而中華民國政府透過《蒙古待遇條例》,東蒙王公會議及西蒙王公會議安撫了內蒙各王公,而後軍隊也在逐漸擊退外蒙侵略軍,由此內蒙局勢逐漸安定。同時中華民國政府透過《中俄蒙協約》確保了繼續擁有對外蒙的主權,但失去外蒙古的治權。 如今極少數內蒙古的蒙古人由於受到泛蒙古主義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尋求建立主權國家或者高度自治、甚至與外蒙古統一的運動。 === 外籍華人 === 外籍華人包括世界各地的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國籍的華人。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的支持者,「華人」與「中國人」兩種稱呼並用,而在英語是稱及。 馬來西亞華人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佔了馬來西亞總人口的24%,然而當地華人主要自認為馬來西亞華人、華人或馬來西亞人。當地華人教育體系和媒體也正努力鼓吹當地人對馬來西亞人的認同,而非馬來西亞華人。 2010年,新加坡華人佔新加坡居民人口中的74.1%,即4個新加坡人就有3個是華人,是新加坡人口當中最大的華族族群。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根據不同民族和人種的需要,國家以英語作為第一通用語言。新加坡華人現時已主要自認為是新加坡人,而大部分不會認為是中國人,因為他們雖然屬華裔,但國籍為新加坡共和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不過也是有部分新加坡華人內心自認為「文化上的中國人」。 中國人也可指「華人」(華僑),而「華裔」則指不具中國國籍的華人後代。在1909年《大清國籍條例》頒佈前,晚清沒有國籍的概念。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出生的海外華人多數保留中國國籍,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雙國籍,因此在國外的中國人取得居住國國籍後,會自動失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這些人並非華裔。 ;部分外籍華人的“中國人認同” *美籍華人李小龍曾被記者問道:“你認為你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呢?”李小龍回答:“我認為呢,我是人類。我不想文縐縐地說“孔子曰”,但『天下只一家』,只是每個人都很不同而已。” *美籍華人李玟曾向記者表示:我是中國人,我以中國人的身份登上奧斯卡的舞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的頭髮是黑色的,我的皮膚是黃色的,我就是一個中國人。作為第一個登上奧斯卡頒獎晚會舞臺的中國歌手,我不可以表現得不好。那天在排練中我還對參加這個節目演出的全體表演者講:我們一定要表現得特別好,讓全世界人看到我們有多了不起,要為我們的華人爭光。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Kelly Hsu. 李玟: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 *新加坡籍華人許木泰曾對萬里動情說:“我雖然加入新加坡國籍,但我血管裡流著中國人的血液。” *汶萊籍華人吳尊在受訪為什麼帶孩子到中國大陸唸書時表示「為了讓小朋友感受我們中國人的文化」。 *2018年4月20日,馬來西亞華人政治人物丘光耀在麻坡發表政治演說上調侃馬哈迪·莫哈末時說道「我們中國人最相信什麼?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原文口誤為「人將其死,其言也善」)」 ==參見== * 中國、中國文化、中國歷史 * 華人、中華民族、中國民族列表 * 清國人、中華民國國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 香港人、澳門人、臺灣人 ==註釋== ==參考資料== Category:中國
將苑
《將苑》是中國古代一部專門討論為將用兵之道的軍事著作。《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第473頁。 ==題解== 該書宋朝稱為《將苑》,明朝亦稱《心書》、《新書》。舊題諸葛亮撰。南宋《遂初堂書目》始有記載。明王士騏編《諸葛亮集》將其收入。現有明、清刊本及西夏譯本。全書共50篇,約5,000字。該書本於《孫子》、《吳子》等軍事名著。學者普遍認為此書內容大多采自其它兵書和史書,不是諸葛亮所寫,但是其中某些思想與諸葛亮軍事思想一致,因此認為是熟悉諸葛亮軍事思想的後人所偽託。 ==評價== 該書非常系統的論證了將領在軍隊中的地位、作用、品格和領兵作戰時應該注意的問題,頗受後人重視。 ==版本== *《廣漢魏叢書》本 *《唐宋叢書》本 *《學海類編》本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韓襲芳銅活字單行印本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書林鄭少齋刻本 *清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輯本第四卷 *西夏譯本《》 ==體例== 共分2卷。 ==參看== * 諸葛亮 ==參考資料== Category:兵書 Category:中國古典典籍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是一部記錄唐朝名將李靖的軍事思想的兵書。 ==題解==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又稱《李衛公問對》,簡稱《唐李問對》。舊題李靖所撰。由於新舊唐書都沒有此書的記載,所以許多人懷疑此書是偽作。北宋陳師道等認為是宋人阮逸偽託,元朝馬端臨則認為是宋神宗熙寧年間王震等人所校正。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是熟悉唐太宗、李靖的思想的人根據他們的言論所編寫的,係唐太宗李世民與衛國公李靖多次談兵的言論輯錄,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包括軍制、陣法、訓練、邊防諸問題,但主要討論作戰指揮。 ==內容簡析== 該書體裁是傳統的問答式,全書共有98次問答。這種體裁結構雖鬆散,但論及之處頗為廣泛,並常旁徵博引,對前人軍事思想大膽地評說揚棄。雖是問對,卻是有問無對,蓋唐太宗本是一位嫻於騎射、富有疆場戰鬥經驗的馬上君主,而李靖又是滿腹韜略的軍事家,他們之間的問對,往往能相互引發,啟迪軍事思維。譬如李靖對用兵「奇正」的獨到見解,則是與唐太宗思維碰撞之中產生的。 可見,問對論兵模式本身具有優點,同時也是古代文人對戎事筆錄的一個傳統。 ==內容特點== 該書的另一特點,是詳舉戰例研究戰爭的方法,將抽象的軍事理論具體化,如該書引用西晉馬隆討伐涼州樹機能使用八陣圖、偏箱車的戰例,得出「正兵古人所重」的結論;或先舉理論,再依戰例闡明,如李靖對分合作戰原則的闡述。該書開史論結合研究軍事之先河,影響後世兵書一般都以詳舉戰例為特點。 該書十分重視部隊的軍事教育與管理。強調將帥要深曉兵法,「教得其道,則士為樂用;教不得法,雖朝督暮責,無益於事矣。」提出訓練要由少及多、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還要根據部隊的不同特點,區別對待。 ==評價== 該書繼承並發展了春秋戰國以來的軍事思想,並提出了一些新的軍事理論,備受歷代的重視,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收入到《武經七書》中,作為武學科舉的必讀教材。南宋戴少望《將鑑論斷》稱其:“興廢得失,事宜情實,兵家術法,燦然畢舉,皆可垂範將來。” 該書另一重要貢獻在於:對《孫子兵法》戰略戰術思想的進一步發揮和闡述,例如奇正、攻守、虛實、主客,著重探討了爭取作戰主動權的問題。並對陣法佈列、古代軍制、兵學源流等一系列問題也進行了探討。 ==版本== *《續古逸叢書》影宋《武經七書》本 *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宋刻《武經七書》叢本 *丁氏八千卷樓藏劉寅《武經七書直解》影印本 ==體例== 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98個問答。 #上卷——主要論述奇正關係 #中卷——主要論述各種陣式的演練和實戰 #下卷——主要論述指揮作戰的原則 ==參看== *唐太宗 *李靖 Category:子部兵家類 Category:兵書 Category:唐太宗 Category:唐朝背景作品 Category:戰略 Category:7世紀書籍 Category:武經七書 Category:宋朝作品
李靖
李靖(),字藥師,雍州三原縣(今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東北)人,祖籍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出自隴西李氏-{定著}-四房之一的丹楊房,隋末唐初名將,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舅舅韓擒虎是隋滅南陳的名將,對這個外甥最為賞識。 == 生平 == === 早年 === 李靖年輕時姿貌瑰偉。隋煬帝時代,年僅26歲的李靖就擔任長安功曹(掌管人事,相當於縣府人事主任)。不久雍州舉行科舉考試,他考中及第,被任命為汲縣、安陽、三原三縣縣令,考績連續被評為最優,深獲尚書左僕射(左相)楊素、吏部尚書牛弘的賞識。大業末年,李靖被派往北方前線,調任馬邑郡丞,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與李淵相處後,李靖發現他有“四方之志”(即擁兵自立之意圖),於是偽裝成囚徒,並前往江都,準備向隋煬帝密告。結果走到長安的時候,因兵荒馬亂不能前行,滯留在那裡。李淵自晉陽起兵後,迅速攻下長安,李靖被俘。臨斬前,李靖大叫:“您興起義兵,本是為了天下,除去暴亂,怎麼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李世民勸父親赦免李靖,並將其召入幕府,充做三衛。 === 投效李唐 === 隋末蕭銑趁亂割據在江陵一帶,地盤廣大,南到交趾,北到漢水,西達三峽,東及九江。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獻上平滅蕭銑的十策。唐高祖採納後,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兼攝孝恭行軍長史,大造戰艦,訓練水軍。唐高祖以李孝恭未更戎旅,將三軍之任委託給李靖。唐軍自夔州(今四川奉節東)順江東下,以廬江王李瑗出襄州(今湖北襄陽),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今湖南沅陵),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漢口)。李孝恭接受李靖乘水漲敵懈、迅速進軍江陵的建議,親率戰艦二千多艘順江而下,直搗腹心,攻克荊門(今湖北宜都西北)、宜都(今屬湖北),進抵夷陵(今湖北宜昌)。蕭銑部將文士弘率精兵數萬屯清江(今清江入長江口),前來救援。 九月,唐高祖下令大舉進攻蕭梁。下詔發巴、蜀兵,以趙郡王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統十二總管,自夔州順流東下;以廬江王李瑗為荊郢道行軍元帥,出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擊蕭銑。 貞觀元年(627年),官拜刑部尚書,賜封四百戶。貞觀二年(628年),兼任檢校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轉任兵部尚書。 === 夜襲陰山 === 唐初,東突厥為最大邊害。貞觀三年(629年),以李靖為總指揮「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分六路進攻突厥,次年寒冬冒雪抵達朔州。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騎,趁黑夜攻下頡利可汗的牙帳所在地定襄,頡利北撤鐵山。李靖趁勝追擊,以一萬精兵趁夜襲擊陰山,斬義成公主,俘虜頡利可汗,東突厥自此平定。太宗說:“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書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實古今未有。”封李靖為代國公。此戰實為李靖軍事生涯成就最高的戰役。 === 晚年 === 貞觀八年(634年),西北吐谷渾王慕容伏允犯境。李靖主動請纓,太宗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唐帝國與西域諸國(如突厥、契苾)聯軍徵討吐谷渾。慕容伏允火燒荒野,盡毀草原,以為唐軍不會追擊。李靖採納侯君集之議,分兵兩道追殲,親率李大亮等部由北道切斷其通往祁連山的退路,並迂迴至其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西),李道宗等部由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渾軍。南道唐軍歷經無人之境二千餘-{裡}-,於烏海(今青海苦海)大破伏允部。貞觀九年(635年),李靖在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追至且末(今屬新疆),大敗吐谷渾軍。伏允部下不堪唐軍追擊,殺伏允。伏允之子大寧王慕容順斬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國土遂盡歸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封為衛國公。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徵討高句麗,李靖初以病作拒,唐太宗以司馬懿年老卻能立勳曹魏比喻後,李靖於是答應跟從出發,但至相州時因病重無法前進。駐驆山之戰,高句麗與靺鞨聯兵,江夏王李道宗認為高句麗傾國抗唐,平壤防守必然虛弱,於是建議請五千精兵親自徵討,定能使數十萬之眾不戰而降,唐太宗並未接納。後來,軍隊受困處於劣勢,唐太宗向李靖詢問原因,李靖稱江夏王早已解答過,太宗聽後連忙安撫在旁的李道宗。《隋唐嘉話·捲上》太宗將徵遼,衛公病不能從,帝使執政以起之,不起。帝曰:「吾知之矣。」明日駕臨其第,執手與別,靖謝曰:「老臣宜從,但犬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帝撫其背曰:「勉之,昔司馬仲達非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勳魏室。」靖叩頭曰:「老臣請轝病行矣。」至相州,病篤不能進。駐蹕之役,高麗與靺羯合軍,方四十里,太宗望之有懼色。江夏王進曰:「高麗傾國以抗王師,平壤之守必弱,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根,則數十萬之眾,可不戰而降。」帝不應。既合戰,為賊所乘,殆將不振,還謂衛公曰:「吾以天下之眾,困於蕞爾之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時江夏在側,帝顧之,道宗具陳前言,帝悵然曰:「時匆遽不憶也。」駐蹕之役,六軍為高麗所乘,太宗命視黑旗―英公之麾也,候者告黑旗被圍,帝大恐。須臾復曰圍解,高麗哭聲動山谷,勣軍大勝,斬首數萬,俘虜亦數萬。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靖應唐太宗召,商議討伐高句麗,並自請率兵,唯太宗以其年老而未許。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病卒,享壽七十九,諡號為景武,陪葬昭陵。李靖墓“制如衛(青)、霍(去病)故事,起冢象鐵山、積石山,以旌奇功。”遠看作三丘,中間為圓錐形,兩旁平面作長方形,東斷西連,與李勣墓三丘平面作倒“品”字形不同。 ==其他==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李靖出自隴西李氏丹楊房《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隴西李氏定著四房:其一曰武陽,二曰姑臧,三曰燉煌,四曰丹楊。宰相十人。武陽房有迥秀;姑臧大房有義琰、蔚、揆、逢吉;丹楊房有靖、昭德;又有道廣、元紘、晟。,然而《中說》卻記載李靖屬於趙郡李氏《中說·附錄》:河南董常,太山姚義,京兆杜淹,趙郡李靖,南陽程元,扶風竇威,河東薛收,中山賈瓊,清河房玄齡,鉅鹿魏徵,太原溫大雅,潁川陳叔達等,鹹稱師北面,受王佐之道焉。。 == 家族 == ===曾祖=== *李-{懽}-,北魏河秦二州刺史、杜縣公 ===祖父=== *李崇義,北周廣和復硤殷五州刺史、永康威公 ===父母=== *李詮,隋朝開府儀同三司、趙郡太守、定襄道總管、永康襄公 *河南韓氏,北周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中徐虞洛四州諸軍事、中州刺史、新義威公韓雄之女 ===兄弟姐妹=== *李端,字藥王,隋朝大將軍、永康公 *李敳,唐朝利州總管府司馬 *李客師,唐朝左右驍衛將軍、幽州都督、丹陽郡公 *李正明,唐朝左驍衛、右屯衛、左衛將軍、蘭夔原靈四州都督、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永康公 ===子女=== *李德謇,唐朝將作少匠、衛國公 *李德獎,唐朝延州刺史、衛國公 ===孫子=== *李友謙,李德獎之子,唐朝秦州司馬、衛國公 *李處葉,清陽縣令。其女李芳嫁左衛翊衛裴某 ===曾孫=== *李齊賢,李友謙子,唐朝太子家令寺丞、衛國公 ===玄孫=== *李浚,李齊賢子,嘉州刺史、衛國公。有子四人,李士方、李直方、李知方、李式方 *李湜 *李汗 *李沅,兼殿中侍御史 ===五世孫=== *李彥芳,唐文宗李昂大和(太和)年間,官至鳳翔司錄參軍 ==著作==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李衛公兵法》 *《李靖六軍鏡》 ==李靖碑== 《李靖碑》,全稱《大唐故尚書右僕射特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贈司徒幷州都督衛景武公之碑並序》,亦稱《衛景武公碑》。許敬宗撰,王知敬正書。此碑為昭陵陪葬碑之一。今在陝西醴泉縣昭陵。唐顯慶三年(658年)五月刻。共39行,每行82字。王知敬,河內人,善隸草,宋趙明誠《金石錄》稱“其書有虞書之舒放,歐書之謹嚴,褚書姿媚,備美三家,婀娜剛健”,是初唐碑版書中的精品。 == 藝術形象 == ===文藝作品中的李靖=== *唐傳奇《虯髯客傳》(杜光庭著),以隋朝末年天下將亂,群雄競起為背景,塑造了三名富有俠義豪爽個性的主角:李靖、紅拂女張出塵(本姓張,嫁與李靖為妻)、虯髯客,合稱「風塵三俠」。 *黃易所著《大唐雙龍傳》中,李靖是兩位主角的啟蒙老師,傳授「血戰十式」刀法。 *在金庸所著《笑傲江湖》中,少林寺方丈方證向令狐沖提到李靖曾協助二祖慧可領悟了達摩所留下的《易筋經》中的武學要義。 === 影視作品 === 年份 國家/地區 劇名 性質 演員 1976 《隋唐風雲》 電視劇 何文匯 1984 《決戰玄武門》 電視劇 劉江 1987 《大運河》 電視劇 歐瑞偉 1994 / 《唐太宗李世民》 電視劇 劉乃藝 1995 《隋唐群英會》 電視劇 譚耀文 1996 / 《游龍驚鳳》 電視劇 邢岷山 1996 《隋唐演義》 電視劇 呂一丁 2004 《大唐雙龍傳》 電視劇 歐瑞偉 2006 《風塵三俠之紅拂女》 電視劇 霍建華 2006 《開創盛世》 電視劇 劉滌非 2006 《貞觀之治》 電視劇 吳堅 2006 《薛仁貴傳奇》 電視劇 王繪春 2006 《淵蓋蘇文》 電視劇 金應錫(김응석) 2007 《貞觀長歌》 電視劇 畢海峰 2013 《隋唐演義》 電視劇 管羽 2013 《隋唐英雄 1 & 2》《隋唐英雄 3 & 4》 電視劇 張栩 2021 《長歌行》 電視劇 田峻丞 待播 《天下長安》 電視劇 陳之輝 == 延伸閱讀 == == 參考資料 == *《舊唐書·卷六十七·列傳第十七》李靖傳 *《新唐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十八》李靖傳 *《隋唐嘉話·捲上》隋唐嘉話 ==參考文獻== == 參看 == * 衛公兵法輯本 * 李靖 (神話人物) J靖 Category:三原人 Category:中國軍事學家 Category:隋朝縣令 Category:隋朝兵部員外郎 Category:隋朝郡丞 Category:晉陽起兵人物 Category:唐朝行軍總管 檢校 Category:唐朝安撫大使 Category:唐朝各州總管 Category:唐朝大都督府長史 Category:唐朝刑部尚書 檢校 Category:唐朝太子左衛率 Category:唐朝兵部尚書 Category:唐朝左光祿大夫 Category:唐朝尚書右僕射 Category:唐朝特進 Category:唐朝行軍大總管 Category:唐朝濮州刺史 Category:唐朝上柱國 Category:唐朝國公 Category:唐朝開府儀同三司 Category:唐朝追贈司徒 Category:唐朝追贈幷州都督 Category:唐朝配享太廟 Category: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Category:大唐雙龍傳登場人物 Category:諡景武
衛公兵法輯本
《衛公兵法輯本》是《李衛公兵法》的輯佚本。 ==題解== 《李衛公兵法》又稱《李靖兵法》,是由唐朝的軍事家李靖所著的一部軍事著作,現在已經亡佚。《衛公兵法輯本》是清朝人汪宗沂根據《通典》、《太平御覽》、《武經總要》書中所引的佚文編錄而成。 ==評價== 此書儲存了李靖軍事思想的一些主要內容,為研究李靖的思想提供了很大方便。 ==版本== *清汪宗沂《汪氏兵學三書》輯本 *清乙未浙西村舍《汪氏兵學三書》叢刊本 ==體例== 共分三-{卷}-。 #上-{卷}-——論述將領的職責和用兵方略 #中-{卷}-——論述具體戰法 #下-{卷}-——介紹攻城守城的方法 ==參看== *李靖 ==參考== * 天策府:《李衛公兵法》 * 天策府:《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Category:兵書 Category:清朝書籍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綜合性的軍事著作。 ==題解==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又稱《太白陰經》。中國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因此多用來比喻軍事,《太白陰經》的名稱由此而來。作者為唐朝的李筌。 ==評價== 此書內容豐富,李筌在進書表中稱:“人謀、籌策、攻城、器械、屯田、戰馬、營壘、陣圖、囊括無遺,秋毫畢錄。其陰陽天道,風雲向背,雖遠人事,亦存而不忘。”,後人非常重視。 ==版本== *《墨海金壺》叢本 *《守山閣叢書》本 *《長恩書室叢書》本 *《半畝園叢書》本 *《四庫全書》本 ==體例== 除《四庫全書》為8卷外,其他版本都是10卷。 ==參看== *李筌 Category:兵書 Category:唐朝典籍
太白
太白可以指: ;人名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中國唐朝詩人 ;地名 * 太白市,大韓民國江原道的一個市 * 太白縣,中國陝西省寶雞市下轄的一個縣 * 太白區,日本宮城縣仙台市下轄的一個區 * 太白鎮,若干以太白為名的鎮 * 太白鄉,是中國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下轄的一個鄉 * 太白街道,中國重慶市萬州區的一個街道 * 太白站,位於貴州省桐梓縣太白村的鐵路車站 * 太白山,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南部,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交界處 * 太白山脈,朝鮮半島東部山脈 * 長白山,古稱太白山,位於中國和朝鮮邊境 * 太白河,中國長江流域漢水水系的一條河 * 太白湖,中國湖北省黃岡市的湖泊 * 太白海鮮舫,一艘停泊在香港島南區深灣的畫舫,為珍寶王國的一部份 ;其他 * 太白星,中國古人對金星的一個稱呼 * 太白星君,道教中掌管金星的星君 * 太白穴,中醫穴位名,位於足內側緣,在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 太白粉,食用澱粉。
武經總要
《武經總要》是一部中國北宋官修的軍事著作。宋初將領多出自行伍,拔卒為將,以殿前比試武藝,作為人事升遷的途徑,稱為轉員制度,開國六十年後將領多不知兵法,景祐元年(1034年)富弼上《論武舉武學奏》,建議設立武學,由天章閣待制曾公亮和尚書工部侍郎、參知政事《武經總要序》丁度等奉命於1040年至1044年編輯而成,完成於1044年(北宋慶歷4年)。主題廣泛,從各種類的海軍船艦到投石機都有。武經總要是歷史上最早含有硝石、硫磺、木炭等成分火藥配方的記錄。在1126年金國佔領開封時,失去了武經總要的原本。1231年,南宋藉由一些副本重製了新版本的武經總要。 ==內容== 全書分為前後兩集,共四十三卷,計2869頁。前集二十二卷 將軍事制度、軍事組織、選將用兵、陣法、山川地理等軍事理論和規則;後集二十一卷 前半部分介紹古今戰例,後半部分介紹陰陽占卜。 ==評價== 該書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對於研究宋代以前的軍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紹了武器的製造,對科學技術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版本== *明弘治、正德年間據南宋紹定本重刻本。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李贊刻本。 *明金陵書林唐福春刻本。 *《四庫全書》本。 *《兵書整合》影印明唐福春刻本。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策略研究中心:武經總要 繁體原文 * 重刊續武經總要明趙本學、俞大猷所撰版本,網際網路檔案館中的線上閱讀頁面。 Category:子部兵家類 Category:宋朝典籍 Category:宋朝軍事
虎鈐經
《虎鈐經》是中國古代宋朝的一部軍事學著作。 ==題解== 《虎鈐經》的作者為北宋的許洞。他花了四年時間編寫而成。 ==評價== 內容豐富,涉及了古代軍事的各個方面。 ==版本== *明覆宋刻本 *李盛鐸明刻本 *明抄本 *《範氏奇書》叢本 *《四庫全書》叢本 *《粵雅堂叢書》本 ==體例== 全書共20卷,210篇。 前十卷彙輯《孫子兵法》到《神機制敵太白陰經》的論述,並加上了自己的評述,後十卷多為兵家陰陽占卜之說。 ==參看== *許洞 * 虎鈐經 20卷 (闕卷1至6) (1644) Category:兵書 Category:宋朝典籍
蘇州市
蘇州市(蘇州話:),簡稱蘇,古稱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東南部的一個地級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帶,號稱魚米之鄉、狀元之鄉、院士之鄉、經濟重鎮、歷史文化名城,自古與杭州共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稱。市人民政府駐姑蘇區三香路998號。 蘇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4000餘年,而官方認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蘇州亦曾為春秋之吳國、戰國之越國、漢末江東孫氏政權和元末張士誠政權等多個地方政權的都城和經濟文化中心。早在東漢中期,就成為僅次於中國首都洛陽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時期,蘇州成為至關重要的全國性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當時,蘇州與同省的揚州市及廣東省省會廣州市是全國三大工商業都會,經濟發達,成為中國“富甲天下”的地區,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19世紀時受到西方列強的衝擊,上海開埠與之後太平天國的庚申之劫後,工商業衰敗,人口銳減外移,蘇州經歷了長達一百多年的衰落時期。直到20世紀80年代左右,隨著蘇南模式(鄉鎮企業)的發展和眾多開發區的建立,蘇州經濟開始快速發展,1978-2013年年均經濟增長超過14%。據聯合國的報告,蘇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長6.5%,在全球超過五百萬人口的城市高居增長首位,也因此被認為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新興城市。 蘇州是國內經國務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之一,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北翼重要的經濟城市,是江蘇省經濟較發達、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城市,經濟總量長期居全省前列,是全省的經濟中心、工商業中心、對外貿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樞紐。根據2016年官方釋出的各項統計資料,蘇州的人類發展指數已達到0.901,相當於世界第18位的韓國。 蘇州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0個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 ,人民網。蘇州還承辦過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2018年舉辦的世界遺產城市組織第三屆亞太區大會上,蘇州市被授予全球首個“世界遺產典範城市”稱號。蘇州是中國重要的旅遊城鎮之一,被《米其林旅遊指南》評為“三星級旅遊推薦”(最高階別)。 == 歷史 ==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在春秋時期是吳國的第二任國都、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秦漢六朝時有“江東一都會”的美稱江東一都會——蘇州古城 ,鳳凰網,唐代時是江南地區唯一的雄州,並有“甲郡標天下”之稱,宋代時開始流傳“上有天堂、下在蘇杭”的俗語范成大《吳郡志》:“諺曰:‘天上天堂,地下蘇杭。’”,元代時“蘇州城漂亮得驚人”,明代時是江南一大都會,清代時又是“紅塵中一二等風流富貴之地”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 名稱由來=== ==== 蘇 ==== 蘇州現簡稱-{蘇(蘇)}-。傳說在盤古開天以前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謀臣叫“胥”。他不僅有才學,而且精通天文地理,直至後來幫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將他封他為大臣,並把江東冊封給胥。從此,江東便有了“姑胥”之稱。在蘇州護城河上即有一橋名為“姑胥橋”。胥在江東的靈巖山腳下,建造了“姑胥城”(位置在今天的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姑”是當時古吳語的擬聲詞,無義。 到了周朝的時候,泰伯奔吳,後代遷居姑胥城。因為周朝是仁政治理天下的,有獄卒之意的“胥”字顯然不符合周德,所以就選擇《詩經》中的“山有扶蘇”的“蘇”字。因為“蘇”字代表一種草,有草、魚、禾三個偏旁組成,象徵魚米之鄉,而且與“胥”讀音相近,於是姑胥城就改名為姑蘇城。後來,吳王闔閭在靈巖山造姑蘇臺,靈巖山就成了姑蘇山。 ==== 吳 ==== 蘇州舊稱吳。相傳商代末年,周國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亶父偏愛季歷,但依照傳統,必須傳位於嫡長子。泰伯、仲雍為尊重父意,避讓君位而到當時荊蠻人居多的江東,並隨鄉入俗。當時的江東人喜愛邊跑邊呼喊,泰伯造了一個“吳”字代表他們。在梅里,泰伯被擁立為君長,國號為“勾吳”。“勾”是當時荊蠻語的擬聲詞,無義。 === 春秋戰國 === 蘇州,古代名稱有“句吳、吳、會稽、吳州、吳郡、平江”等。蘇州別稱有“吳都、吳會、吳門、東吳、吳中、吳下、姑蘇、長洲、茂苑”等。 商末周太伯奔吳,建“句吳”國,設都吳城。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在姑蘇臺建立吳都司馬遷《史記 吳太伯世家》,命楚國叛將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成闔閭城(或稱姑蘇城、闔閭大城,具體所在歷來有爭議)(另有一說為公元前559年建成的會稽,即今紹興)。吳國重用兵家始祖孫武,訓練出一支強悍的軍隊,向西滅楚國,一度盡佔今湘贛鄂地區,後北上伐齊,稱霸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前496年,闔閭葬於虎丘。但是在常州和無錫交界處發現了“闔閭城遺址”,目前吳都闔閭所在地一直是歷史學上比較熱門的話題。 前473年,吳國被越國所滅,闔閭城又成為越國都城。前306年,楚國滅越國,"盡取吳故地,東至於浙江"。楚治時期,“吳縣”初設。同時“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以吳為治所設“江東郡”,綜理南至甚為模糊之江東全境。公元前300年左右,蘇州人口已達10萬人George Modelski, World Cities: –3000 to 2000, Washington DC: FAROS 2000, 2003. ISBN 978-0-9676230-1-6. See also Evolutionary World Politics Homepage .。 === 從秦漢到隋唐五代 === 前222年,秦始皇滅楚後,江東郡變更名稱“會稽郡”有秦掃有六合,“易江東名會稽郡”,地域不變直至鄣郡析出。,領縣26(吳、無錫、曲阿、毗陵、婁、陽羨、烏程、由拳、餘杭、富春、全唐、海鹽、餘稽、山陰、諸暨、餘姚、上虞、剡、太末、句章、鄮、烏傷),郡治吳縣,即今蘇州市區。後來從會稽郡的一部分另設行政區劃,設定鄣郡。 前209年,項羽在會稽郡的首府吳縣招募士兵並起義,幾年後推翻了秦朝。 前202年,會稽郡歸屬漢朝。次年以東陽、鄣、會稽三郡五十三縣置荊國,國治吳。 129年,會稽郡北部改稱吳郡,郡治吳縣。南部地區另劃出,設定會稽郡,郡治山陰。 三國屬吳。孫權建立吳國前,吳縣為孫吳的統治中心。南朝置吳州。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戰亂不斷,大批士紳舉族南遷,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隋開皇九年(589年)始置蘇州,並開通南北大運河,蘇州位於重要的商路上。 唐朝,蘇州為江南地區唯一的“雄州”,蘇州為江南道治所,江南道分治後,蘇州為江南東道治所參考《新唐書 地理志》。825年,大詩人白居易修築連線蘇州城和虎丘山的山塘街。 五代十國時,蘇州為南唐和吳越國的邊境城市。 === 宋、元 === 北宋時期屬兩浙路。宋徽宗政和三年,升為平江府。南宋時期屬兩浙西路參考《宋史 地理志》。當時蘇州已經是重要的工商業都會,特別以絲綢著稱。1035年,范仲淹建立文廟、創辦府學,此後,蘇州長期文風鼎盛,歷代文人雅士輩出。 1130年2月,金兵南下,曾毀壞並屠殺該城,戰後不久得到恢復。 1275年,蒙古帝國軍隊佔領蘇州。元改“平江路”。元末,張士誠自稱吳王、改平江路為隆平府,都治蘇州。 === 明、清 === 1367年,朱元璋的軍隊攻破蘇州,張士誠投降。明改“蘇州府”,直隸南京。明時管理南直隸長江以南部分的應天巡撫駐紮在蘇州。 明朝中後期,手工工場出現在當時的蘇州,所謂“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就是手工工場,這成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標誌之一。 清代,蘇州為江蘇巡撫和江蘇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駐地。 明(1368年-1644年)、清(1644年-1911年)兩代,蘇州經歷了一段更加繁榮的時期。由於工商業的發展,中心城市集聚大量人口,長期保持在50萬以上,最高將近500萬市鎮人口,城市街區沿幾條主要通航河道向外呈放射狀延伸,最遠處距離城門(閶門)已經超過10華里。所謂“蘇州以市肆勝”。 明代蘇州的滸墅關在全國8個主要鈔關中稅收額名列第2。當時活躍於全國的徽商這樣評價全國的各大城市:“今之所謂都會者,則大之而為兩京,江、浙、閩、廣諸省(會);次之而蘇、松、淮、揚諸府;臨清、濟寧諸州;儀真、蕪湖諸縣;瓜州、景德諸鎮……”萬曆《歙志》卷一。 清代蘇州更名列天下四聚(四大商業中心)之一。由於消費人口集中,城外楓橋形成全國最大的糧食交易市場,糧食供應來自長江中游的江西、湖南,一部分透過海路轉銷浙江、福建。蘇州的外港,在明朝是太倉的瀏河(透過婁江聯絡蘇州),在清朝則是上海(透過蘇州河聯絡)。這一時期,蘇州是全國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被列為“士大夫必遊五都會”之一。明清兩代全國狀元共出204名,而蘇州即產生了34名。蘇州籍的名相重臣蔚為大觀。 在明、清兩代,蘇州建造了許多著名的私家園林,其中有許多為回蘇州的退休官員所建,體現明顯計程車大夫情趣,與北京的皇家園林或揚州的鹽商園林有明顯的不同。蘇州園林以其精緻典雅的文化風格,備受當時人的讚賞。 1860年,李秀成率領太平天國軍隊進攻蘇州,蘇州經歷浩劫,知府下令放火,將繁華的城西閶門商業區徹底焚燬,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難,成為後來上海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州是太平天國蘇福省的省會,建有李秀成金碧輝煌的忠王府。1863年12月,戈登的常勝軍配合淮軍從太平軍手中奪取蘇州。但戰後蘇州全國經濟中心的地位已經讓位給上海。整個蘇州府的人口從戰前1851年的654.1萬銳減到戰後1865年的228.9萬,因為戰時很多的蘇州人移民去上海後沒有再回蘇州,所以蘇州的人口減少了65%,直至1953年才恢復到313.2萬人曹樹基《太平天國戰爭對蘇南人口的影響》,載於《歷史研究》1998.2。 1895年的馬關條約簽訂以後,蘇州連同重慶、杭州、沙市被闢為國內第一批內陸通商口岸商埠中日《馬關條約》全文 ,鳳凰網,城南還設立了蘇州日租界蘇州日租界界碑、地圖 ,中共蘇州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但該租界始終未繁榮起來,只是後來在界內開辦了瑞豐絲廠日商瑞豐絲廠 ,蘇州地情網。1906年滬寧鐵路通車以後,閶門外石路地區一度有所恢復,清末民初,蘇州商會總會統轄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和太倉直隸州各商務分會,與上海、江寧兩地商會共管江蘇商務。蘇州商會採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創辦事業,蘇州的民族工業因此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蘇州狀元陸潤庠創辦的蘇綸紗廠陸潤癢在蘇州創辦蘇綸紗廠 ,中國青年網。 === 20世紀起 ===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1月5日,江蘇巡撫程德全在蘇州宣佈江蘇省獨立。當月,廢蘇州府,長洲縣、元和縣併入吳縣。 * 1912年1月至9月,吳縣為江蘇省省會。 * 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蘇州市,市轄範圍在原吳縣城區範圍內。1930年,撤銷蘇州市,原蘇州市轄區併入吳縣。 * 1937年,蘇州淪陷於侵華日軍之手。1940年汪精衛政權將江蘇省省會從鎮江縣遷往吳縣。 * 1945年,蘇州光復,駐蘇州日軍在閶門外向國民革命軍投降。 * 1949年4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4月27日拂曉,解放軍第二十九軍八十五師自楓橋進攻蘇州,當日,解放軍攻佔蘇州城。30日,蘇南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與蘇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蘇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成立。5月1日,設立吳縣人民政府。5月13日,蘇州全境解放,以吳縣的城區設立蘇州市,另有蘇州專區,均屬蘇南行政區。 ====移遷各地的蘇州居民 ==== 在中國抗日戰爭中,蘇州經濟又受到重創。大批難民與富商分別逃亡往湖北和重慶。眾多的蘇州居民甚至在重慶主城區白象街附近形成了一條基本由蘇甬滬居民組成的“蘇州街”。現在白象街附近仍有蘇州籍商會和民會會館。 戰後有約30萬當時有經濟能力逃難的蘇州中產居民選擇繼續留在重慶生活,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蘇錫生意人甚至40年代在重慶重新打出諸如陸稿薦、採芝齋、黃天源等老字號繼續營業,這部分人口約佔當年蘇州居民人口數量的15%,除此之外另有約20萬居民在回到蘇州後又在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前夕再次遷往重慶或逃亡香港和臺灣等地。 == 地理 == === 位置 === 蘇州市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帶,東接上海,西抱太湖,南連浙江,北枕長江,江蘇省東南部,與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及浙江省嘉興市、湖州市及上海市接壤。 === 地形 === 蘇州處太湖平原,沿江為高沙平原,河湖密佈,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全市總面積8488.42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其中平原約4,660平方公里,水面約3,607平方公里,丘陵約221平方公里,分別佔總面積的54.9%、42.5%、2.6%。 蘇州的地表自然形態,是漫長地質歷史時期演變的產物,它經歷了從古生代寒武紀至新生代第四紀若干億年的地層沉積和多次海浸、海退的滄桑變化,最終形成今天的自然面貌。 蘇州的地貌特徵以平緩平原為主,全市的地勢低平,太湖水網平原可分為河網沖積—堆積高亢平原、低窪湖蕩平原、平坦水網化平原、濱湖圩田平原。全市自西向東緩慢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陽澄湖和吳江一帶僅2米左右。低山丘陵零星散佈,一般高100-300米,分佈在西部山區和太湖諸島,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此外比較著名的還有洞庭山縹緲峰(336米)、洞庭山莫里峰(293米)、南陽山(338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靈巖山(182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漁洋山(170米)等。主要山體沿太湖呈東北—西南走向,構成七子山—東洞庭山,穹隆山—漁洋山—長沙島—西洞庭山,鄧尉山—潭山—漫山島,東渚—鎮湖一帶殘丘等四組山丘、島嶼群,穹窿、陽山和七子諸山之間,有靈巖、天平、天池等組成的花崗岩丘陵,沿江有香山等低丘,另有虞山、玉山等孤丘矗立於江湖之間的平原上。 蘇州境內河港交錯,湖蕩密佈,最著名的湖泊有位於西隅的太湖和漕湖;東有澱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長江及京杭運河貫穿市區之北。太湖水量北洩入江和東進澱泖後,經黃浦江入江;運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黃浦江東洩入江,由此形成蘇州市的三大水系。全市水域面積(含太湖)3,608平方公里。大小河流2萬餘條,總長1,457公里;其中縣級以上河道147條;通江港浦52條(並港建閘後留有41個口子)。湖泊盪漾323個,計421萬畝(28.07萬公頃);其中500畝以上的湖蕩129個,千畝以上的湖蕩87個,分佈在陽澄、澱泖、浦南地區。 根據地貌成因形態及其區域特徵,蘇州地貌分屬於長江沖積平原區和太湖水網平原區兩個大區,兩個大區又分別包涵了隸歸於三角洲平原、古湖平原、石質山地的6種地貌型別。 === 氣候 === 蘇州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16 °C左右,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 === 礦產資源 === 蘇州市礦產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吳中區和高新區。已探明的中型以上礦產地13處,為蘇州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數量的資源。蘇州的金屬礦產,已探明的鐵、銅、銀、鉛、鋅、錫、鈮、鉭、銦、鎘等礦產,都與本期岩漿活動有成生關係。 蘇州非金屬礦產種類多,資源較為豐富。主要有高嶺土、瓷石、花崗岩、明礬石、螢石、石灰岩、石英砂岩、煤等。 === 主要環境資料 === 蘇州在2003年被評為國際花園城市。2017年蘇州在英國《經濟學人》公佈的全球宜居城市中排名第72位,中國大陸第1位。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蘇州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蘇州市委員會 蘇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蘇州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蘇州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劉小濤 李亞平 吳慶文 朱民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廣東省興寧市 江蘇省丹陽市 山東省嘉祥縣 江蘇省崑山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3年10月 2022年4月 2021年9月 2022年4月 === 行政區劃 === 1993年,蘇州市被國務院批准為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下轄5個市轄區(姑蘇區、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吳江區),代管4個縣級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太倉市),此外還有一縣級行政管理區——蘇州工業園區。 姑蘇區的範圍包含了傳統上的中心城區,由原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合併而成,總面積85.1平方公里,南北分別與吳中區、相城區接壤,西側為虎丘區,東面則是蘇州工業園區。下轄8個街道,分別為滄浪街道、吳門橋街道、雙塔街道、平江街道、蘇錦街道、金閶街道、白洋灣街道、虎丘街道。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姑蘇區內分佈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省文物保護單位3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2處,289處控制保護古建築和790處古橋、古井等古構築物,國家5八級景區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2條,8處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外,姑蘇區與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在管轄範圍上一致,但職權並不相同,前者為蘇州市人民政府管理下的行政區,後者非行政區。 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蘇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320500 蘇州市 8,657.32 12,748,262 姑蘇區 215000 42 52 320505 虎丘區 332.37 832,499 獅山街道 215000 4 2 320506 吳中區 2,231.46 1,388,972 長橋街道 215100 7 7 320507 相城區 489.96 891,055 澄陽街道 215100 7 4 320508 姑蘇區 361.61 2,058,010 蘇錦街道 215000 12 320509 吳江區 1,237.44 1,545,023 松陵街道 215200 4 7 320581 常熟市 1,276.32 1,677,050 虞山街道 215500 6 8 320582 張家港市 986.73 1,432,044 楊舍鎮 215600 8 320583 崑山市 931.51 2,092,496 玉山鎮 215300 10 320585 太倉市 809.93 831,113 婁東街道 215400 2 6 注:姑蘇區數字包含蘇州工業園區所轄4街道,面積278.19平方公里,人口1,133,927人。 注:姑蘇區數字包含蘇州工業園區所轄4街道,面積278.19平方公里,人口1,133,927人。 注:姑蘇區數字包含蘇州工業園區所轄4街道,面積278.19平方公里,人口1,133,927人。 注:姑蘇區數字包含蘇州工業園區所轄4街道,面積278.19平方公里,人口1,133,927人。 注:姑蘇區數字包含蘇州工業園區所轄4街道,面積278.19平方公里,人口1,133,927人。 注:姑蘇區數字包含蘇州工業園區所轄4街道,面積278.19平方公里,人口1,133,927人。 注:姑蘇區數字包含蘇州工業園區所轄4街道,面積278.19平方公里,人口1,133,927人。 注:姑蘇區數字包含蘇州工業園區所轄4街道,面積278.19平方公里,人口1,133,927人。 注:姑蘇區數字包含蘇州工業園區所轄4街道,面積278.19平方公里,人口1,133,927人。 注:姑蘇區數字包含蘇州工業園區所轄4街道,面積278.19平方公里,人口1,133,927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今,蘇州經歷了數次行政區劃的變動: 年份 主要的變動簡介 1949 蘇州設市,屬於蘇南行政公署(省級)管理。 1953 蘇南行政公署、蘇北行政公署和南京直轄市合併,成立江蘇省。下設蘇州市(省轄)和蘇州專區,蘇州專區轄1市(常熟),9縣(常熟、吳縣、吳江、太倉、崑山、無錫、宜興、江陰、震澤) 1956 將宜興縣劃歸鎮江專區,原轄鎮江專區的武進縣劃入蘇州專區。 1958 蘇州市劃歸蘇州專區領導;撤銷常熟市,併入常熟縣;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武進縣劃歸常州專區。 1960 撤銷震澤縣,併入吳縣。 1961 設立沙洲縣(駐楊舍鎮)。 1962 蘇州市仍改為省轄市。原由無錫市領導的無錫縣劃入蘇州專區。此後直到80年代並未有變化。 1983 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蘇州地區,蘇州市轄1市(常熟),5縣(太倉、崑山、吳縣、吳江、沙洲),4區(平江、金閶、滄浪和郊區)。 1986 沙洲縣改設張家港市(縣級市)。此後崑山、吳江、太倉和吳縣陸續改設縣級市。  1992 蘇州市開始開發西部新區,建立蘇州高新區(簡稱蘇州新區,為國家級開發區) 1993 蘇州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擁有部分立法權。 1994 蘇州在東郊的婁葑、跨塘、斜塘、唯亭、勝浦5個鎮與新加坡政府合作建立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簡稱"蘇州工業園區",是國家級開發區)。 2001 撤銷縣級吳縣市,改設吳中區和相城區。 2012 撤銷金閶區、滄浪區、平江區,設立姑蘇區。撤銷縣級吳江市,改設吳江區。 == 人口 == 至2013年年底,全市總人口13,076,908人,其中戶籍人口數為6,538,372人,全市流動人口登記數為6,538,536人,戶籍人口與流動人口基本持平。2013年全市出生67396人,死亡44478人2013蘇州人口資料釋出 流動人口比戶籍人口多164人基本持平 蘇州新聞網。 至2016年年底,全市常駐人口1064.74萬人,城鎮化率達75.5% . . 常住人口和城鎮化率 - 蘇州市人民政府官網。2016年末戶籍人口達678.2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18萬人,增長率為1.66%,與上年相比,提高了0.78個百分點。其中:男性332.53萬人,增長率為1.58%,女性345.67萬人,增長率為1.77%,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6.20,比2015年末下降0.18。分地區看,市區戶籍人口為348.0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76萬人,增長率為1.98%;四市戶籍人口為330.1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42萬人,增長1.36%2016年末我市戶籍人口達678.20萬人 ,蘇州市統計局官網。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2,748,262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459,89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288,372人,增長21.88%,年平均增長率為2%。其中,男性人口為6,657,110人,佔總人口的52.22%;女性人口為6,091,152人,佔總人口的47.7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9.29。0-14歲的人口為1,727,189人,佔總人口的13.55%;15-59歲的人口為8,858,671人,佔總人口的69.49%;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62,402人,佔總人口的16.9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585,701人,佔總人口的12.4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0,418,373人,佔總人口的81.7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329,889人,佔總人口的18.28%。 2022年末,蘇州市戶籍總人口774.7萬人,比上年增長1.6%,人口自然增長率-0.6‰,比上年下降0.88個千分點。年末常住人口1291.1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82.12%。 === 民族 ===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2,620,374人,佔9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7,888人,佔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233,412人,增長21.5%,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3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54,960人,增長75.3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1個百分點。 == 經濟 == === 概述 === 2015年蘇州主要經濟指標一覽表 指標名稱(單位) 經濟資料 地區生產總值(億元) 14,504.07 農業總產值(億元) 412.5 工業總產值(億元) 35,717.59 進出口總額(億美元) 3,053.50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億元) 23,659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億元) 6,124.4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 4,424.82 財政總收入(億元)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億元) 1,560.76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元) 65,33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50,400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元) 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5,700 2015年蘇州國內生產總值地區構成表1-14 分地區生產總值 ,蘇州市統計調查公眾網-蘇州統計年鑑2016 區劃名稱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佔比(%) 蘇州市轄區 7493.58 100.00 常熟 2044.88 27.29 張家港 2229.82 29.76 崑山 3080.01 41.10 太倉 1100.08 14.68 蘇州是中國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是江蘇省的經濟中心、工商業和物流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金融、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GDP從1995年的903億元,急增12倍至2012年的12011億元,與深圳同年的GDP12950億元相差無幾GDP 17年增12倍 蘇州屢出高官 ,明報 2014-08-03 。。2014年蘇州市的地區生產總值13,760.89億元,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和重慶,位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7位,華東第2位,地級市第1位。其中蘇州市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86.92億元。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位元預測,蘇州將很有可能再次成為整個中國的經濟中心。蘇州經濟實力強勁,多年前已超越名氣較大的省會南京,成為江蘇全省第一;蘇州的經濟量亦為全國地級市之首,緊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一線大城市。究其原因,從1990年代末以來,蘇州屢出大膽改革的官員,經濟上每每大刀闊斧,蘇州經濟快速增長之餘,他們的官位亦水漲船高。 下轄的四個縣級市——崑山市、張家港市、常熟市和太倉市的經濟實力均列全國百強縣(市)前五位,分居第1(並列)、3、4、5位。蘇州是中國城鄉發展最均衡的地區之一。2014年,蘇州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0元,位居全國第四位,在上海、北京、深圳之後;其中城鎮居民46,677元,僅次於上海;農村居民23,560元。 thumb|蘇州生產的海格客車 === 國內生產總值 === 部分年份蘇州地區國內生產總值表1-10 歷年地區生產總值 蘇州統計年鑑2016 時間 全市GDP總量(億元) 名義增長率 2015年 14504.07 5.4% 2014年 13760.89 5.7% 2013年 13015.7 8.4% 2012年 12011.65 12.1% 2011年 10716.99 16.1% 2010年 9228.91 19.2% 2009年 7740.20 9.4% 2008年 7078.09 21.0% 2007年 5850.11 19.4% 2006年 4900.63 18.4% 2005年 4138.21 19.9% 2003年 2801.56 34.7% 2002年 2080.37 18.2% 2001年 1760.28 14.3% 2000年 1540.68億元 13.4% 1978年 31.95億元 - 注:名義增長率計算規則為:(當年值-上一年值)/上一年值 % 注:名義增長率計算規則為:(當年值-上一年值)/上一年值 % 注:名義增長率計算規則為:(當年值-上一年值)/上一年值 % 注:名義增長率計算規則為:(當年值-上一年值)/上一年值 % 注:名義增長率計算規則為:(當年值-上一年值)/上一年值 % == 科技 == 2014年全市專利申請量10.32萬件,專利授權量5.47萬件,比去年明顯減少,但結構得到最佳化,兩項指標多年以來首次退居全國第二位。其中,發明專利申請4.08萬件,增長8.1%,僅次於北京;授權5264件,增長4.2%,位列北京、深圳、上海之後。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8.56件,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量達到627件,同比增長40.6%。在《福布斯》雜誌公佈的《福布斯2014創新能力最強的25箇中國大陸城市》中,蘇州位列全國第二,縣級市常熟和崑山也進入前25名。 2014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3644.87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4.8%,佔全省總量的23.82%,位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深圳市。 截止2014年4月,蘇州“千人計劃”專家總數達到157名,位居全國前列。其中創業人才95人,位列全國第一位。蘇州的人才總量近十年來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總量達210萬人;高層次人才更是保持15%的增長率,總數已達15.5萬人。 == 文化 == 蘇州文化是吳文化的核心文化,包含了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各個方面,是人們長期創造積澱的產物。吳文化是吳地的區域文化,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吳文化是吳地的傳統文化。 === 崑曲 === 崑曲是發源於14、15世紀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唸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崑曲傳習班教授各項戲曲課程 ,世界新聞網。崑曲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 因曲調細膩婉轉,有“水磨腔”的美稱。崑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已有600多年曆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崑山腔始於元末明初,是南曲的一個支派,與海鹽腔、餘姚腔和弋陽腔一起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崑山腔最早只是流行於吳中民間的清曲、小唱。到明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對崑山腔進行了改革,成為文人散曲吟唱的詞曲音樂的主流,稱為崑曲。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臺形式崑劇。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為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為唱說語言。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 蘇州評彈 === 蘇州評彈是起源於蘇州的一種說唱藝術,盛行於江南一帶,俗稱“說書”。蘇州評彈是一種用蘇州話演唱的地方曲藝。評彈是評話和彈詞的總稱。評話,只有說,沒有唱;彈詞有說有唱。評彈的聽眾幾乎遍佈全國,在海外僑胞中也有一定影響,被臺灣著名國學大師俞大綱譽為“中國最美的聲音”。 === 吳歌 === 吳歌又稱吳聲歌曲,是文學史上對吳地民歌民謠的總稱,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傳公元前13世紀,殷商末年周王派長子到江南建都並“以歌養民”,從那時算起,吳歌已有3200多年曆史。吳歌是中國吳語地區民歌民謠的總稱。江南水鄉吳文化地區孕育的吳歌,有其鮮明的特色。自古以來,具有委婉清麗、溫柔敦厚、含蓄纏綿、隱喻曲折等特點,區別於北方民歌的熱烈奔放、率直坦蕩、豪情粗獷、高亢雄壯。吳歌具有濃厚的水文化特點,和聳立的高山、遼闊的草原不同,它如涓涓流水一般,清新亮麗,一波三折,柔韌而含情脈脈,和吳儂軟語有相同的格調,有其獨特的民間藝術魅力。2006年,吳歌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另外,蘇州市市歌《蘇州好風光》即是吳歌的代表曲之一。 === 語言 === 吳語是漢語族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分支,其祖語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的春秋時期的吳越兩國上層人士習用的漢語。吳語以蘇州話為代表。蘇州本地話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蘇州話長期以來一直被看作吳語的代表,也是漢語語言族研究中唯一被研究的語種。 蘇州話發音清麗軟糯,抑揚頓挫,具有鮮明的音樂感,被形容為“吳儂軟語”。 吳語還創造了許多形象生動的詞語,有的已被普通話吸收。蘇州話也是一種文學語言,19世紀興起的吳語文學如《海上花列傳》的對白就是以蘇州話寫成。現今蘇州話在普通話的衝擊之下日漸式微,很多蘇州年輕人已經不再會講上一輩的老蘇州話,更是出現了一些祖孫之間蘇州話、普通話雜相對話的情形,大量的外來人口流動也使得蘇州話的保護與傳承變得舉步維艱。 === 美術 === 縮圖|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舊址,現為顏文樑紀念館|右 蘇州美術歷史悠久,名家輩出,發軔於明代的“吳門畫派”。著名人物包括任熊、任伯年、吳昌碩、顏文梁、董希文、朱士傑等。 民國時期創立有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現為南京藝術學院)。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簡稱「蘇州美專」,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滄浪區滄浪亭東側,由被譽為「滄浪三傑」的顏文樑、朱士傑和胡粹中於1922年7月共同創辦,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美術學府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個政府正式命名的美術學校。 ===新聞出版和媒體=== 蘇州的廣播電視事業可以追溯至1945年,當年國民黨青年軍202師政工處與國民黨吳縣縣黨部聯合創辦了蘇州青年廣播電臺。1949年蘇州解放後,於同年5月15日在拙政園內設立“蘇州新華廣播電臺”,後更名為蘇州人民廣播電臺,曾歷經數次變遷。1959年10月1日,蘇州人民廣播電臺電視臺開始試播,後於1962年停播,1983年以“蘇州電視臺”名義恢復播出。2001年,蘇州電視臺、蘇州人民廣播電臺合併成立蘇州廣播電視總檯,為蘇州唯一的公辦廣播電視臺,現擁有11個電影片道(其中5個為總檯運營,6個為江蘇有線運營)、7個廣播頻率、4份報刊和1個移動電影片道,訊號覆蓋蘇州全市和周邊城市。該臺播出的大部分節目均以普通話播出,只有少數節目使用吳語蘇州話(如施斌聊齋)和上海話(僅上海廣播電視臺節目)播出。目前江蘇有線蘇州數字電視共開播了100多個電影片道以及包括鳳凰衛視、星空衛視在內的20多個境外頻道(也可在網路上直接收看),還開通了互動電視服務。蘇州市民亦可透過中國電信IPTV平臺收看電視節目。2010年以來,智慧電視機頂盒,網路智慧電視大為普及,可收看、點播網路電視節目。 報紙出版方面,清末及民國時期蘇州有《蘇州白話報》、《吳郡白話報》、《江蘇白話報》、《獨立報》、《蘇州日報》等民辦報紙,也有官辦報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所有報紙均為官辦,現時蘇州境內報紙的主要出版方為蘇州日報報業集團,為蘇州唯一的報業集團,其旗下報紙《蘇州日報》於1949年7月1日創刊(前身《新蘇州報》、《蘇州工農報》),為蘇州市黨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為小報,其中《姑蘇晚報》是全國第一張彩色晚報,在蘇州有較高的發行量,該集團還擁有《現代蘇州》雜誌。面向全省發行的《揚子晚報》、《現代快報》、《江南時報》亦在蘇州發行,當地的發行量亦較高。 另外,蘇州歷史上曾擁有為數不清的出版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蘇州主要的出版社僅有蘇州人民出版社(1960年12月撤銷)、蘇州大學出版社和古吳軒出版社。 當代雜誌方面,有出版《蘇州雜誌》的雜誌社成立於1988年,同年12月開始編印,陸文夫創刊。雜誌社位於烏鵲橋東青石弄。目前《蘇州雜誌》出版已逾百期,主編為範小青。 === 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2006年有18個專案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蘇州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 ,蘇州政協網: thumb|right|300px|蘇繡屏風 蘇州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批(2006.05.20) 第一批(2006.05.20) 第二批 () 第三批 (2011.05.23) 第四批 (2014.12.03) 吳歌 崑曲 雷允上六神丸製作技藝 滑稽戲 吳地寶卷 古琴藝術 江南絲竹 蘇州泥塑 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蘇州軋神仙廟會 蘇州評彈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蘇州民族樂器製作技藝 蘇派盆景技藝 金村廟會 蘇劇 桃花塢木刻年畫 蘇州玉雕 蘇州書畫裝裱修復技藝 蘇繡 宋錦織造技藝 蘇州燈綵 碧螺春製作技藝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虞山琴派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 明式傢俱製作技藝 光福核雕 制扇技藝 劇裝戲具製作技藝 蘇州端午習俗 蘇州甪直水鄉婦女服飾 粗體為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粗體為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粗體為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粗體為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粗體為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節日 === * 中國蘇州國際旅遊節 * 玄妙觀迎財神 * 西山太湖梅花節 * 虎丘花會 * 拙政園杜鵑花會 * 甪直水鄉服飾文化節 * 南浩街神仙廟會 * 拙政園荷花節 * 虎丘廟會 * 中國蘇州國際絲綢旅遊節 * 蘇州天平紅楓節 * 寒山寺除夕聽鐘聲 === 關於蘇州的諺語 === * 旅遊方面:“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比喻為人間美好的地方。 * 生活方面:“生在蘇州,住在杭州,吃在揚州,死在徽州。”(又稱“食在廣州”,“死在柳州”)“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 農業方面:“蘇湖熟,天下足。”(或作「蘇常熟,天下足」。) * 古代工業方面:“南蘇州,北濰縣。” * 古代商業方面:“全吳嘉會,雄繁天下。” * 閩南語、粵語俚語:“土丘賣鴨蛋、賣鹹鴨蛋”隱喻某人已死。(“土丘”指墳墓或墳場,但口語“土丘”與“蘇州”音近,誤聽為“某人去蘇州賣鹹鴨蛋”的意思) **粵語中還有“蘇州過後冇艇搭”和“”,前者意思類似於“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後者意思為爛攤子。 === 市旗 === 旗面背景為藍色,代表“和平、進步、發展”,而市旗中央則繪有市徽圖形。市徽直徑為市旗的三分之一,市徽中央是紅色水城門,城門下有白色流水,外環呈白色,外環下部有蘇州的漢語拼音SUZHOU。圖形市徽象徵“日月同輝,天長地久”;兩個圓形組成的偏心圓展示蘇州勃勃生機,燦爛輝煌的明日;水城門則表示蘇州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城門下流水代表蘇州是江南水鄉;因此現在也有“一座姑蘇城,整部江南史”的說法,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全世界一線大都會都難與蘇州媲美。 == 旅遊 == 蘇州憑藉其園林藝術和江南水鄉風格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蘇州的自然和歷史景觀極為豐富。蘇州市區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就多達6個,它們分別為蘇州園林(拙政園、留園、虎丘山)、周莊古鎮、同裡古鎮、金雞湖、吳中太湖旅遊區(旺山-穹窿山-東山)和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景區。蘇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被譽為“人間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有“東方威尼斯”之稱。 蘇州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蘇州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太湖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蘇州太湖風景名勝區 ,光明網 蘇州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州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市區) (市區) 蘇州雲巖寺塔 拙政園 留園 蘇州文廟及石刻 保聖寺羅漢塑像 玄妙觀三清殿 網師園 環秀山莊 瑞光塔 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址 寶帶橋 耦園 滄浪亭 紫金庵羅漢塑像 報恩寺塔 盤門 獅子林 軒轅宮正殿 寂鑑寺石殿 東山民居 藝圃 全晉會館 俞樾舊居 春在樓 師儉堂 太平天國忠王府 退思園 柳亞子舊居 (縣級市) 綵衣堂 張溥宅第 綽墩遺址 崇教興福寺塔 太倉石拱橋 趙用賢宅 蘇州現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3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處。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現有儲存完好的古典園林60餘處,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等9個古典園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蘇州園林 === 蘇州園林是指中國蘇州城內的園林建築,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於春秋時期的吳國建都姑蘇時(公元前514年),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於明代,鼎盛於清代。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儲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佔地面積不大,但以意境見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安排,移步換景,變化無窮。蘇州古典園林“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遊,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 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蘇州召開聚焦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 ,人民網。 thumb|right|200px|平江河 === 蘇州古城 === 蘇州城或稱蘇州古城,面積達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最大的城市之一。一般將建城史追溯至前514年,吳王闔閭令伍子胥所建的闔閭城(有爭議)。2500多年,城址從未改變,為世界罕見。今蘇州古城與宋《平江圖》(中國現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圖)相對照,總體框架、骨幹水系、路橋名勝幾乎完全一致。 蘇州也是中國最精緻的城市,曾被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稱讚為“鬼斧神工”。古城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古蹟名園”的獨特風貌。唐代詩人杜荀鶴曾寫道:“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蘇州全市共有城市橋樑總計3681座,其中特大橋27座、大橋125座、中橋520座、小橋3009座,總計長度達224443米蘇州城市橋樑達3681座 ,蘇州新聞網。 蘇州古城以其水鄉特色而聞名。山塘街、平江路則是兩個保護最好、具有水鄉特色的老街區。早在1834年的《吳門表隱》就有記載“平江路古名十泉裡,有古井十口,華陽橋南一,奚家橋南一,苑橋北一”。 === 太湖 === 太湖是中國東部近海區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的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太湖是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湖區有48島、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其有不帶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稱。洞庭東山和西山、漁洋山、木瀆古鎮、蘇州太湖國家溼地公園等都是太湖地區的著名旅遊勝地。1982年,蘇州太湖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蘇州擁有太湖72峰中的48峰,太湖13個國家級景區中的8個,其中包括西山景區、東山景區、光福景區、穹窿山景區、旺山景區、三山島、太湖公園和東太湖生態園。不過擁有太湖面積30%無錫的太湖景色資源也十分優美,導致很多旅客認為太湖是無錫的。 === 蘇州博物館 === 蘇州博物館是中國著名的地方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東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館,是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的封筆之作。館址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遺址。 場館總面積8000多平方米,分東、西、中3路,中路立體建築為殿堂型式,梁坊滿飾蘇式彩繪,入口處側門,有文徵明手植紫藤,內部東側有太平天國古典舞臺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的蘇州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博物館的主庭院等於是北面拙政園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 目前蘇州博物館是全國人氣和人流量最旺的博物館。在一些特定的節日,蘇博的人氣可以達到全國第一,國博等藏品豐富的博物館也望塵莫及。 === 寒山寺 === thumb|right|200px|寒山寺鐘 寒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西閶門外5公里的楓橋鎮,座東朝西,門對古運河。寒山寺相傳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從天台山來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寒山寺因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聞名中外。嘉靖年間,僧本寂鑄大銅鐘和鐘樓。近年,各地遊客,特別是日本、韓國遊客經常專程在新曆元旦、舊曆除夕到寒山寺聽新年鐘聲。同時,一些電視媒體也透過直播新年鐘聲給予了關注。 === 工藝品 === *絲綢製品 *檀香扇 *蘇繡 **雙面繡 *核舟 *桃花塢木刻年畫 *淡水珍珠飾品 *中國畫 *書法 == 交通 == === 水運 === 京杭運河縱橫貫境大運河申遺明年提交文字,有關部門稱讚蘇州段文物、風貌保護得好 ,蘇州新聞網。有內河航道2700多公里,構成水陸交通動脈。蘇州港是河、海兩用港,為江蘇省第一大港口、中國大陸第五大港口和世界第七大港口,2015年貨物吞吐量5.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510.2萬TEU。 此外,許多小型河流穿越市區,有的成為旅遊遊船路線。 ==== 國際海運 ==== 日本下關港,前往蘇州太倉(即蘇州港太倉港區)、中國青島、韓國釜山的渡輪航行。 === 鐵路 === thumb|right|250px|在蘇州站站臺停靠的CRH2型動車組 京滬鐵路、滬寧高速鐵路、京滬高速鐵路和滬蘇通鐵路經過蘇州市。2010年通車的滬寧城際鐵路使上海與蘇州之間的執行時間最快縮短到24分鐘滬寧高鐵7月1日正式開通,蘇州至上海只需24分鐘 ,新浪網。 * 線路 **京滬鐵路 **滬寧高速鐵路 ** 京滬高速鐵路 ** 滬蘇通鐵路 ** 通蘇嘉甬鐵路(建設中) ** 滬蘇湖鐵路(建設中) ** 如通蘇湖鐵路(預可研中) * 客運火車站 ** 蘇州站 ** 蘇州北站 ** 蘇州園區站 ** 蘇州新區站 ** 崑山站 ** 崑山南站 ** 陽澄湖站 ** 花橋站 ** 張家港站 ** 常熟站 ** 太倉站、太倉南站 * 貨運火車站:蘇州西站、張家港北站、太倉港站、唯亭站 ==== 軌道交通 ==== thumb|left|180px|蘇州軌道交通1號線站內,圖為位於姑蘇區的西環路站。) **蘇州市是全國地級市(不包括副省級城市)中第一個獨立擁有地鐵的城市。目前擁有六條線路,、、、、和。目前已開通運營里程達252公里。蘇州地鐵建設的前期準備從1996年就拉開了序幕,近期規劃7條軌道交通線路,遠期規劃為9條線路,規劃總里程(含延伸段總長)380公里,中心城區規模265公里,設站181座,換乘車站37座。目前在建的還有、、和。 **花橋段(包含花橋站、光明路站以及兆豐路站)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花橋鎮境內,於2013年10月16日開通運營,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市地鐵。其中運營中的上海地鐵11號線花橋段與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花橋站可在站外轉乘。 **建設中的北延伸段(十八港路站、白雲渡路站和太倉站)位於太倉市境內。 ==== 有軌電車 ==== 蘇州高新區有軌電車共將建成6條線路,6條線路總長超過80公里,其中1號線已於2012年9月11日開工建設,於2014年10月26日通車試運營。2號線於2014年11月1日開工,於2018年8月31日通車試運營。 === 航空 === 在蘇州光福機場關閉後,當前蘇州已經失去了航空樞紐,目前並無機場;民眾若需要用過空港到達或離開蘇州,只能前往鄰近的無錫或者上海。 * 無錫碩放機場(軍民合用機場,位於無錫市新吳區的碩放街道) *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從蘇州站或蘇州北站乘坐高鐵,到達上海虹橋火車站,然後再轉乘地鐵二號線,從虹橋火車站站直達浦東機場。全程時間大約需要1.5小時) *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從蘇州站或蘇州北站乘坐高鐵,到達上海虹橋火車站) 近些年由於航空設施的欠缺,蘇州當局規避民航華東侷限制的同時讓蘇州擁有特大4F級國際機場的計劃也在進行中。2024年3月16日,蘇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開展關於蘇州通用機場(暫定名)選址報告及可研報告(含專題)編制及上報服務專案招標等工作,並且蘇州市國資委已於2024年3月27日成立了蘇州航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雖然該可行性研究的內容是以發展城市中低空航空產業叢集與貨運經濟為推動點,http://js.people.com.cn/n2/2024/0320/c360303-40781210.html但據政府內部訊息透露,蘇州本次通用機場編制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蘇州目前規劃建設的通用機場改擴編轉至大型民用運輸機場做準備。 === 公路 === 截至2018年末,蘇州公路總里程1217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98千米。 thumb|right|290px|滬寧高速蘇州段,雙向8車道 *蘇州段 *蘇州段 *蘇州段 *蘇州段 * * *蘇州繞城高速公路(由、、和組成) *蘇州段 *蘇州段 *張家港段 *張家港段 * *國道:、、、、 *蘇通長江大橋 *滬蘇通長江大橋 ==== 市內高架快速路網 ==== *東環快速路 *南環快速路 *西環快速路 *北環快速路 *吳東快速路(東環南延) *蘇州北站高架路(東環北延) *獨墅湖大道(南環東延) *蘇福快速路(南環西延) *友新快速路(西環南延) *蘇滸快速路(西環北延) *婁江快速路(北環東延) *太湖大道高架(北環西延) *吳中大道快速路 *中環東線 *中環西線 *中環北線 *中環快速路 ==== 市內快速公交 ==== 蘇州目前共有8條快速公交線路,於2008年開始運營。蘇州快速公交與一般公交車不同,採用加長型車體,並在蘇州市內高架快速路與右側專用車道上運營。 == 教育 == 蘇州歷來教育發達、人文薈萃。歷史上先後有60名狀元、1,500餘名進士出自蘇州。當代蘇州籍的兩院院士達117名,位居全國首位。若按出生地計算,則僅次於上海市和北京市,位居第三。蘇州籍的諾貝爾獎得主目前有兩位——李政道和朱棣文。 === 中小學 === 全市的小學、初中入學率和鞏固率連續多年保持100%;2019年,蘇州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682所(含幼兒園),在校學生195.81萬人。其中,幼兒園867所,在園36.47萬人;小學424所,在校82.13萬人;初中含九年一貫制241所,在校28.03萬人;高中74所,在校10.8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5所,技工學校13所,在校8.44萬人;特殊教育12所,在校1695人。在市區範圍內,江蘇省蘇州中學千年府學薪火傳 古韻今風文明盛 ——江蘇省蘇州中學介紹 ,蘇州中學“偉長計劃”培育創新人才 ,蘇州中學是全國知名的重點中學、千年名校,還有一些傳統名校如蘇州市滸墅關中心小學校、景範中學、吳縣中學、江蘇省震澤中學、蘇州實驗中學、蘇州市第一中學、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蘇州市第三中學、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蘇州大學附屬中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附屬中學一直在社會中享有較高聲望。 蘇州所代管的縣級市也都較早開始近代化教育辦學,如: 常熟市的江蘇省常熟中學,前身是1938年創辦於重慶合川的國立第二中學。 張家港市的江蘇省梁豐高階中學的前身為創辦於1894年(清光緒年間)的梁豐書院。 江蘇省太倉中學、太倉市第一中學建立於1907年,其前身為清朝太倉州試院。 蘇州的基礎教育國際化程度較高。蘇州共有53所國際學校,其中公辦學校國際班有18所,民辦國際學校31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4所;有臺商子女學校1所;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專案26個;具備聘請外籍教師資格學校有119所,招收國際學生的學校145所;建立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和課堂學校7所。在蘇外國學生總數近6000人,在蘇港澳臺中小學生超過4000人,在職外籍教師600多人。 === 高校 === thumb|right|蘇州大學鐘樓 蘇州擁有數量眾多的高等院校和各類科研院所。蘇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前身為建立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在全市各處分佈有共計五個校區和兩個獨立學院,另一所位於城區的蘇州科技大學也在全市遍佈兩個校區和一個獨立學院。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獨墅湖高教區成立於2002年,規劃總面積約11平方公里,是目前國內一流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基地以及高科技成果研究轉化基地。當前擁有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蘇州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內等11所高等綜合科研院校及研究生院,以及蘇州港大思培科技職業學院、蘇州高博軟體技術職業學院、蘇州百年職業學院、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和蘇州評彈學校等6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高教區現在校生達6.8萬人,其中在讀研究生約1.3萬名,教職工3000多人,近40%擁有高階職稱。 坐落於蘇州吳中區的蘇州國際教育園,則是一個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基地。目前,蘇州大學文正學院、蘇州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東吳外國語高等師範學校、蘇州科技大學、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等十餘所高等院校均在此設立校區辦學。 此外,在地級蘇州市範圍內,蘇州還擁有如常熟理工學院、沙洲職業工學院、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崑山學院等等眾多本、專科高等學校。另有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蘇州大學未來校區(吳江)、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等在建。 == 宗教 == === 佛教 === thumb|重元寺 *靈巖山寺 *寒山寺 *西園戒幢律寺 *報恩寺 *文山寺 *包山寺 *重元寺 *報國寺 *定慧寺 === 道教 === * 玄妙觀 * 蘇州城隍廟 * 蘇州玉皇宮 === 伊斯蘭教 === * 石路太平坊清真寺 === 天主教 === * 楊家橋聖母七苦堂 === 基督教新教 === * 蘇州聖約翰堂 * 獅山堂 * 樂群社會堂(宮巷堂) * 思杜堂(使徒堂) * 獨墅湖基督教堂 == 飲食及土特產 == 蘇州是中國飲食文化中心。也是江蘇飲食文化中國三大飲食文化之一的蘇式美食簡介 ,廣州青旅的發揚地。 ===蘇州小吃=== 蘇州小吃也是中國四大小吃之一中國四大小吃之一——蘇州小吃 新華網。蘇州小吃歷史悠久亦聞名天下,蘇式月餅,蘇式酥糖,滷汁豆腐乾,松子糖,黃埭西瓜子,蝦子醬油,棗泥麻餅,豬油年糕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美食。 蘇州最繁華的觀前街南側,有一條200多米長的太監弄,因明代蘇州織造局的太監們聚居於此而得名。現在,它是蘇州著名的美食街。 ===蘇錫菜=== 蘇幫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的蘇菜的一個大系蘇菜形成的氣候因素 ,滁州氣象,具有用料上乘、鮮甜可口、講究火候、濃油赤醬等特點。屬於“南甜”風味。不僅選料嚴謹,製作精細,更是因材施藝。四季有別。烹調技藝以燉、燜、煨著稱;重視調湯,保持原汁。代表菜有松鼠鱖魚、碧螺蝦仁等。 ===蘇式湯麵=== 蘇式湯麵是蘇州地方特色麵食,以鮮美的麵湯和豐富的澆頭為特色。是蘇州本地早茶文化的重要部分。 ===百年老店=== 黃天源、採芝齋、乾生元、松鶴樓、得月樓、稻香村、葉受和、朱鴻興等。 File:Caizhizhai.jpg|採芝齋 File:Songhelou restaurant.jpg|蘇州松鶴樓 File:Deyuelou.jpg|蘇州得月樓 ===土產=== 陽澄湖大閘蟹,洞庭碧螺春,黃埭西瓜子,虎丘茉莉花茶,芡實(雞頭米),東山柑橘、楊梅、枇杷等。 蘇州豆腐乾(津津牌)、蘇州腐乳(津津牌)、蘇州西山楊梅(太湖綠牌)、蘇州西山板栗(太湖綠牌)、蘇州糕團(黃天源牌)、蘇州糖果(採芝圖牌)、蘇州西山銀杏(太湖綠牌)、蘇州西山枇杷(太湖綠牌):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名人 == == 友好城市 == === 中國大陸境內友好城市 === *浙江省溫州市 *吉林省長春市 *廣東省廣州市 *貴州省遵義市 *河南省鄭州市 === 國際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 === 截至2018年底,蘇州市共有22個國際友好城市(省、縣)蘇州友好城市一覽表 ,蘇州政府網,此外還有數目不詳的國際友好交流城市。 *威尼斯 *維多利亞 *池田市 *金澤市 *波特蘭 *圖爾恰縣 *全州市 *龜岡市 *里加 *伊斯梅利亞 *格勒諾布林 *奈梅亨 *東村山市 *埃斯比約 *康斯坦茨 *陶波 *名張市 *阿雷格里港 *馬拉喀什 *傑克遜維爾 *裡希邁基 *太白市 *新松奇 *基輔 *扎波羅熱 *洛根 *塔那那利佛 *俄斯特拉發 *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省 *比尼亞德爾馬 *大山町 *廣川町 *波特蘭 *永平寺町 *克魯努貝里省 *田原市 *鳥取市 *名護市 *黑角 *奧斯汀 *馬累 *西弗蘭德省 *溫得和克 *德雷達瓦 友好城市之間透過多種方式進行交流。例如1996年時蘇州市曾贈予俄勒岡州波特蘭數塊太湖石,目前放置於對面的。後來該市老城還建成了一座蘇州古典園林風格的蘭蘇園。在該市的也有指示到蘇州距離的里程牌。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中國蘇州市政府網 * 名城蘇州 * == 參見 == * 蘇州歷史 ** 吳縣 * 姑蘇區 ** 吳文化 ** 蘇州古典園林 ** 蘇繡 * 太湖 Category:江蘇地級市 Category:長江三角洲城市 Category:運河城市 Category:中國特大城市 Category:較大的市 Category:太湖聚居地 Category:長江沿岸城市 蘇 Category:國家園林城市 Category:國家衛生城市 2 Category:中國港灣城市 Category:江南
許洞
許洞(),字洞夫,一作淵夫,北宋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太子洗馬許仲容之子,壽昌縣太君許氏之兄,科學家沈括的二舅。 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進士(《吳郡志》),任雄武軍推官,擅長弓矢擊刺之伎,精於兵學,有文才,尤精《左傳》。景德元年(1004年)著有《虎鈐經》一書,為均州(今湖北西北部)參軍。恃才傲物,與僧人潘閬有往來,因忤逆知州馬知節而被除名,一生未受重用,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獻《三盛禮賦》,召試中書,任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主簿,年四十二而卒。龔明之《中吳紀聞》載:「洞平生以文章自負,所著詩篇甚多,歐陽修嘗稱為俊逸之士者是也。」《宋史》卷四四一有傳。 ==著作== *《虎鈐經》一百卷 *《春秋釋幽》五卷 *《演玄》十卷 ==參看== *武術 H許 H許 H許 H許
何博士備論
《何博士備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軍事人物評論集。 ==題解== 《何博士備論》又簡稱《備論》,作者為北宋武學博士何去非。該書是何去非在北宋元祐年間任教武學時完成的。 ==評價== 該書從軍事角度評論了戰國以來著名軍事家的成敗得失,見解獨特。原為二十八篇,已佚亡二篇,今存明穴硯齋抄本、《四庫全書》本等。蘇軾稱:“其論歷代所以興廢成敗,皆出人意表,有補於世。” ==版本== *《四庫全書》本 *《指海》叢本 *《長恩室叢書》本 *《留香室叢書》本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留香室刊本 *清光緒元年(1875年)湖北崇文書局刊本 ==參看== *何去非 Category:子部兵家類 Category:兵書 Category:中國傳記 Category:宋朝典籍
何去非
何去非(),字正通,北宋浦城(今福建省浦城)人。 何去非喜談兵學,六舉進士不第。元豐五年(1082年),被任命為右班殿直、武學教授,不久升任武學博士。而且善於做文,頗受蘇軾賞識,稱其對策“詞理優贍,長於論兵”蘇軾《舉何去非換文資狀》。元祐四年蘇軾薦為承奉郎,不事阿諛奉承。元祐五年出京擔任徐州教授。蘇軾又推薦他擔任富陽縣令。曾參與校定《武經七書》。有子何薳。 ==著作== *《何博士備論》 ==注釋== ==參看== *蘇軾 H何 H何 H何 H何
文化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義,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起跟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使其適應自然或周圍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的人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對“文化”有各式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透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Arnold, Matthew. Culture and Anarchy. New York: Macmillan. Third edition, 1882廣義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技術、知識、習俗、藝術等Raymond Williams (1976)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Rev. Ed. (NewYork: Oxford UP, 1983), pp. 87-93 and 236-8.。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學上“文化”則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文化和文明有時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涵義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絡,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絡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 文化的概念 == === 中文詞源 === *「文」的本義指色彩交錯的圖形,或紋理、花紋。 : 從「五色成文」一詞中,「文」還引申出裝飾、修養的意思。 *「化」的本義是變化、生成、造化的意思。 *「文」「化」兩字的組合,最早見於戰國末年出現的《周易·賁卦》: 其中,人文化成,則可縮寫成「文化」。 ; 中文語境下之「文化」概念 thumb|right|200px|四合院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在漢語中實際是“人文教化”的簡稱。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討論人類社會的專屬語;“文”是基礎和工具,包括語言和/或文字;“教化”是這個詞的真正重心所在:作為名詞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共同規範(同時這一規範在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物件化成果中得到體現),作為動詞的“教化”是共同規範產生、傳承、傳播及得到認同的過程和手段。 * 漢朝劉向《說苑·指武》:「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 晉朝束晰《補亡詩·由儀》:「文化內輯,武功外悠。」 * 前蜀杜光庭《賀鶴鳴化枯樹再生表》:「修文化而服遐荒,耀武威而平九有。」 * 元朝耶律楚材《太陽十六題》詩之七:「垂衣端拱愧佳兵,文化優遊致太平。」 * 清朝愛新覺羅弘曆:《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零六十五:「盛京……其讀書之士亦漸摩文化,蒸蒸日盛,堪與畿甸比隆。」 * 梁啟超 關於文化的定義:「文化者,人類心所能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 傳統中國有華夷之辨,但無culture的概念,亦沒有區別中國文化、外國文化的概念,將其翻譯作文化兩字是日本人之舉。 === 外文詞源 === 拉丁語系中這一詞源於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在《圖斯庫盧姆辯論》中首次使用,當時他所指的是靈魂的耕耘或“cultura animi”,即使用農業來暗喻哲學上所謂靈魂的發展即是人類發展的最高境界。塞繆爾·普芬道夫將這個比喻轉化為現代所用的“文化”一詞,但他已不認為哲學是人類的自然完美了。與此相對,他認為文化是在“使人類擺脫野蠻,透過巧法成為完全的人”。 因此文化的涵義不僅耕耘土地,還指照料土地、飼養動物;照料人們的生活,如穿衣、裝飾身體、關心和照料朋友及祭祀祖先的風俗;還意味著居住在城鎮或市區,以及培養正確的道德和心智等。在中世紀晚期,文化開始指道德完美與心智、藝術成就。 === 定義 === 文化實際上主要包括器物(物質文化)、制度(制度文化)和觀念(精神文化)三個方面,具體包括語言、文字、習俗、思想、國力等,客觀地說文化就是社會價值系統的總和。 ; 三層次說 對於文化的構成有不同的說法,其中最常見的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層次說」。 ;;“器物層次” : 人類為了克服自然或適應自然,創造了物質文化,簡單說就是指工具、衣食住行所必須的東西,以及現代高科技創造出來的機器等等。人類藉助創造出來的物質文化,獲取生存所必須的東西。 ;;“制度層次” : 為了與他人和諧相處,人類創造出制度文化,即道德倫理、社會規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典章律法等。人類藉助這些社群與文化行動,構成複雜的人類社會。 ;;“觀念層次” : 為了克服自己在感情、心理上的焦慮和不安,人類創造了精神文化。比如藝術、音樂、戲劇、文學、宗教信仰等。人類藉助這些表達方式獲得滿足與安慰,維持自我的平衡與完整。 ;文化和文明 文化和文明有時候在用法上混淆不清。於是有學者提出區別,文明偏在外,凡是政治、法律、經濟、教育等生活上的表現,以及工藝與科學的成果,可以認為是文明的表現。至於文化偏在內,偏重於精神方面,包含了宗教、哲學、藝術等思想與習俗。 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已形成第一次分工,產生了農業民族和畜牧民族。畜牧民族要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不容易產生大規模聚居,對文字沒有迫切需要。農業民族的生活相較於遊牧民族來說,不僅有固定的居所,還有固定的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這種生活方式,不僅容易形成大部落,還為“早期文明”的生成提供了土壤。文字元號的出現,促使形成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人類第二次分工,為“中期文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文字的定型,標誌著原始社會時期的結束,封建社會的開始。 “文明”是一種需要學習得來的,社會群體交往的規則,使不同的人群差異越來越,是不斷進步的、是大家遵循的一種交往的理性。“文明”有高低之分,取決於是否能建立社會秩序和國際秩序,守護公正、平等、自由和尊嚴。“文化”是與生俱來的習慣,使不同的民族保持不同面貌。“文化”沒有好壞之別,只是族群的特徵、習慣和風俗,是歷史形成和積澱下來的,也是與生俱來的如影隨形的。繼而人們應該區分“文明”和“文化”,既擁抱文明,又守護文化,不應對自己的文化做簡單的價值評判,也不要因為自己的文化去貶低他人的文化。 == "語言文化"比較 == "語言文化"是指語言中的文化。不同的語言允許說話者"表演各種文化自我"。在美國,中英雙語者,他發現普通話表達在表達自己的經歷時比英語表達更強 在葡萄牙語和法語的雙語者中,法語單詞更憤怒,更有力和侵略性。法國人傾向於根據非個人結構來表達他們的觀點,而美國人則傾向於用人稱代詞來表達他們的觀點。法國人傾向於經常分享他們的觀點,而不是私下裡表達他們的觀點。此外,美國人積極看待「個人主義」的概念,而法國人則消極地看待它Song, Lingxi (2022) An informal institu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n occupational safety knowledge sharing via French and English Tweets: languaculture, weak-strong ties and sentiment perspectives, Safety Science 147, 10560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5753521004422 。 == 對文化的一些觀點 == 不同學科對文化有著不同理解。 從哲學角度解釋文化,認為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表現形式。由於哲學的時代和地域性,決定了文化的不同風格。一般來說,哲學思想的變革引起社會制度變化,與之伴隨的有對舊文化的鎮壓和新文化的興起。 從存在主義的角度,文化是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們存在於自然中,同時也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時間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自然中的重要平臺;社會、國家和民族(家族)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的另一個重要平臺;文化是指人們在這種存在過程中的言說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為方式、意識或認知方式。文化不僅用於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為,文化特別包括作為個體的人的自我的心靈意識和感知方式。一個人在回到自己內心世界時的一種自我的對話、觀察的方式。 功能主義學派認為,文化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不論是具體的物質現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還是抽象的社會現象,如風俗習慣、思想意識、社會制度等,都具有滿足人類實際生活需要的作用。 在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中,“文化”也可以作為符號體系尤其是象徵性符號體系來把握。美國文化人類學家C.吉爾茲曾經下過這樣一個定義:所謂文化,即“人類為了傳達關於生活的知識和態度,使之得到傳承和發展而使用的、以象徵符形式來表現的繼承性的觀念體系”。 T.S.艾略特在《基督教與文化》一書中,把文化界定為: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個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見諸於該民族的藝術、社會制度、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之中。 文化的核心是其符號系統,如文字。各文字型系有相應的認知心理。 文化具有社會性、多樣性、系統性和階段性的屬性。 文化還具有地域性、時代性、變異性、繼承性等等的特徵。 近年來動物學研究發現,某些高智商且分佈地域較廣的動物,如渡鴉、虎鯨等,其不同區域類群的生活差異,已非單純的環境習性之別,而是跟人類相仿,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形式。 == 文化的特點 == 透過對不同文化的比較研究,才能瞭解文化的特點。 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它是使個人行為能力為集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文化不是出自個性,而係創自群性,不是天才個人所能獨創,而是大多數人不斷努力的結果。文化與社會是密切相關的,沒有社會就不會有文化,但是也存在沒有文化的社會。文化既然是多數人努力之結果,必須有社會,彼此共同相處。在同一社會內部,文化也具有不一致性。例如,在任何社會中,男性的文化和女性的文化就有不同。此外,不同的年齡、職業、階級等之間也存在著亞文化的差異。 文化是學習得來的,而不是透過遺傳而天生具有的。生理的滿足方式是由文化決定的,每種文化決定這些需求如何得到滿足。從這一角度看,非人的靈長目動物也有一些文化行為的能力,但是這些文化行為和人類社會中龐大複雜的文化象徵體系相比較僅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文化的基礎是象徵。這些其中最重要的是語言和文字,但也包含其他表現方式,如影象(如圖騰旗幟)、肢體動作(如握手或吐舌)、行為解讀(送禮)等。文化不是處在靜止之狀態,而是在動態中求發展,縱有廻瀾也可望復興。幾乎可以說整個文化體系是透過龐大無比的象徵體系深植在人類的思維之中,而人們也透過這套象徵符號體系解讀呈現在眼前的種種事物。因此如何解讀各種象徵在該文化的實質意義便成為人類學和語言學等社會學科詮釋人類心智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1976年,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創造了一個新詞-{zh-hans:模因; zh-hant:迷因}-(Meme),表明文化傳承的過程,以生物學中的演化規則來作類比文化基因陳蓉霞譯:上帝的迷思。-{zh-hans:模因; zh-hant:迷因}-包含甚廣包括宗教、謠言、新聞、知識、觀念、習慣、習俗甚至口號、諺語、用語、用字、笑話,也經由複製(模仿)、變異與選擇的過程而演化。經過複製的觀念並不會與原來觀唸完全相同,因此產生變異。這些相似但是有所不同的觀念,則在散佈時互相競爭,特別是在網際網路成熟發達的時代,普羅大眾對內容的關切度影響其散播範圍、存續時間的長短,因此出現類似天擇的現象。 此外,文化作為相互關係的整體而呈現出一體化的趨勢。 ==文化的演變== 文化發明是指對一群人有幫助,在其行為上可以表示出來,但又不是實際物品的發明。人類在一個全球性的「文化加速演變時期」,其原因是來自國際貿易,大眾媒體,更重要的是世界人口的爆炸性成長。 文化本身會受到支援改變及反對改變兩方力量的影響,這些力量和社會結構及自然事件有關,也和現有社會結構中的一些概念及實務有關,這些也可能是文化演變中的一部份O'Neil, D. 2006. "Processes of Change" 。 社會衝突和技術的發展可以調整社會的動態,提出新的文化模式,可以改變社會。這些社會的演變可能伴隨著意識形態的轉移,或是其他的文化演變。例如美國的和社會中新的實務有關,也帶來性別關係的改變,造成性別結構及經濟結構的變動。例如在上一個冰河時期結束後,熱帶森林開始出現,也開始有適當人類栽種的植物,這帶來了農業的興起,這後來也帶來了許多文化發明及社會動態上的改變Pringle, H. 1998. The Slow Birth of Agriculture. Science 282: 1446.。 文化不是一種「存在」,其本身乃是一種「演變」;倘若不能演變而衰微而靜止,便成死的之文化,也就失去文化對人生之價值。 文化會受到不同社會之間的接觸所影響,可能會造成社會及文化的演變,也可能反而會阻止這様的演變。戰爭或是資源上的競爭會衝擊技術發展及社會動力,另外,文化概念可能會透過擴散或是涵化的方式,由一個社會移轉到另一個社會。在擴散中,某個事物的形式由一個文化移轉到另一個文化,但其意義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漢堡是美國的速食,到中國後成為異國風情的象徵。刺激擴散(概念共享)是指一文化中的一個元素造成另一個文化的進步或是發明。另一方面,直接借鑑(Direct Borrowing)是指一個文化到另一個文化之間,技術上或是有形物質的擴散。創新擴散理論是一個以研究為基礎的模型,描述為何個人及一個文化會接受新概念、新事物及新產品,也描述接受的時機。 涵化有許多不同的意義,在文化相關的文字中,是指用一種文化取代另一種文化,像一些美洲原住民及全球各地的原住民在殖民化的過程遇到的情形一様。個人的類似情形有同化(個人適應了不同的文化)及。 ==對文化的研究== 德國哲學家康德對「啟蒙」有一個類似教化的個人定義:「啟蒙是一個人離開從他引起的不成熟。」Immanuel Kant 1784 "Answering the Question: What is Enlightenment?" (German: "Beantwortung der Frage: Was ist Aufklärung?") Berlinische Monatsschrift, December (Berlin Monthly)。他認為這種不成熟不是來自缺乏瞭解,而是因為沒有勇氣獨立思考。對於這種知識上的怯懦,康德提出「要勇於作智者!」像赫爾德等德國學者回應康德的呼籲,認為人類的創造力雖然帶來許多不可預測及多様化的結果,但和人類的理性一様的重要。再者,赫爾德提出一種集體的教化:「對赫爾德而言,教化是人們整體經驗的總和,給予人們共同的認同,以及有相同命運的感受。」Michael Eldridge, "The German Bildung Tradition" UNC Charlotte 。 1870年時的人類學家愛德華·伯內特·泰勒應用之前提出的高文化及平民文化的概念,提出的理論,他認為宗教會由多神教慢慢演進到一神教McClenon, pp.528-529。他也重新定義文化是人類社會所有活動特徵的總和。在《原始文化》一書中,他認為文化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而獲得的任何能力與習慣。這也為現代的文化理解作了準備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泰勒是現代第一個界定文化的學者。 == 文化的分類 == 文化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大致的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按生物的種類劃分:鳥類、魚類、哺乳動物等 *按地區或地理位置劃分:亞洲、歐洲、非洲等 *按時間劃分:遠古、原始、文明史等 *按形成的原因劃分:自然、人為等 *按其形式來劃分:物質(陶瓷、建築、飲食等)、非物質(技術、手藝、語言、能力等) *按生物的年齡劃分:老年、青壯年、少年等 下面的這個分類是時間、地區、民族等方法的綜合性運用。 * 史前文化 * 古代文化 ** 希臘文化 ** 古羅馬文化 ** 古巴比倫 ** 伊朗文化 ** 印度文化 ** 中華文化 * 近代文化 ** 帝國主義文化 ** 殖民地文化 ** 近代資本主義文化 * 現代文化 ** 社會主義文化 ** 資本主義文化 ** 第三世界文化 * 後現代文化 ** 已開發國家文化 ** 開發中國家文化 ** 未開發國家文化 * 未來文化 * 宗教文化 ** 佛教文化 ** 猶太教文化 ** 基督教文化 ** 伊斯蘭文化 * 地區 ** 西方文化 ** 其他型別文化 == 參考文獻 == * == 參看 == * 文化例外 * 文化研究 * 人類學 * 普世文化通則 *跨文化心理學 == 外部連結 == * Groh, A. (2019). "Theories of Culture". 倫敦 Routledge, ISBN 9781138668652 * Беляев, И. А. Культура, субкультура, контркультура / И. А. Беляев, Н. А. Беляева // Духовность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сть. Сборник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 Выпуск 3; под ред. И. А. Беляева. — Оренбург: Филиал УрАГС в г. Оренбурге, 2002. — С. 5-18. Category:社會概念 Category:社會建構主義 Category:主要話題條目 Category:日語借詞
T細胞
T細胞(;)是淋巴細胞的一種,在免疫反應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T是胸腺(thymus)的英文縮寫。T細胞在骨髓被製造出來之後,在胸腺內進行「新兵訓練」分化成熟為不同亞型的效應T細胞,成熟後就移居於周圍淋巴組織中開始工作。 T細胞膜表面分子有兩大類:T細胞受體(TCR)和分化群分子(CD molecules),其與T細胞的功能相關,也是T細胞的表面標誌(cell-surface marker),可以用以分離、鑑定不同亞群的T細胞。 == 發育 == === 起源 === 所有的T細胞都來源於造血幹細胞(HSC),造血幹細胞會分化為多能祖細胞(MPP),多能祖細胞又會分化為共同淋巴祖細胞(CLP),之後CLP只有三種分化路徑,即T細胞、B細胞和NK細胞。 那些分化為T細胞的CLP將會隨著血流到達胸腺,併成為早期胸腺祖細胞(ETP),現在這些細胞既不表達CD4也不表達CD8。這些細胞將經過一輪分裂之後會進入DN1階段。 === TCR-β選擇 === 在DN2階段(CD44+CD25+),細胞上調RAG1/2並重排TCR(T細胞受體)-β基因座,V-D-J序列和恆定區序列,目的是產生一個有功能的TCR-β鏈。當細胞經過DN3階段(CD44-CD25+)時,細胞將會和TCRβ一起表達一個未經重排的α-鏈(pre-Tα),如果重排後的β-鏈可以和pre-Tα形成二聚體,細胞將產生訊號停止β-鏈的重排。雖然這個訊號需要pre-TCR在細胞膜上表達,不過它與pre-TCR和配體的結合無關。如果pre-TCR形成了,細胞會下調CD25並進入DN4階段(CD25-CD44-),這些細胞將繼續分裂並重排TCRα的基因座。 === 陽性選擇 === 雙陽性(CD4+/CD8+)的T細胞會向胸腺皮層深處遷移,並會接觸到胸腺皮層上皮細胞表面的“自體抗原”(self-antigens)。這些自體抗原結合在胸腺上皮細胞表面的MHC分子上,只有與胸腺細胞的MHC分子表現出足夠強的結合力的T細胞,才能接收到必要的“存活訊號”,而無法接收到足夠“存活訊號”的T細胞將會凋亡。在這個持續幾天的陽性選擇過程中,大部分的T細胞都會死去。 一個T細胞的命運就在陽性選擇的過程中被決定。在雙陽性(CD4+/CD8+)T細胞中,能夠與MHC Ⅱ類分子結合得較好的將成為CD4+細胞,而和MHC Ⅰ類分子有更高親和力的將成為CD8+細胞。將成為CD4+細胞的細胞將會逐漸下調自己的CD8,最終成為單陽性的CD4+細胞。 === 陰性選擇 === 在陽性選擇中存活下來的T細胞將會向胸腺皮質邊緣和髓質區遷移;在髓質區,它們又會接觸到胸腺髓質上皮細胞(mTECs)表面的自體抗原。mTECs會在它們的MHC Ⅰ類分子上呈遞來自全身各個組織的自體抗原。一些mTECs被胸腺樹狀細胞吞噬,它們的自體抗原就會呈遞在樹狀細胞的MHC Ⅱ類分子上(經過了陽性選擇的CD4+細胞只能識別MHC Ⅱ類分子)。在這裡,與自體抗原表現出過強的親和力的T細胞會接收到凋亡訊號並凋亡(在這些細胞中也有一部分會成為調節T細胞),存活下來的細胞就作為成熟的初級T細胞離開胸腺。這一過程是中樞免疫耐受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在於篩選掉可能對自體抗原產生反應的T細胞,從而避免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 === 胸腺輸出 === 經過陽性選擇和陰性選擇,最初到達胸腺的T細胞中有98%死亡,存活下來的2%成為了具有成熟免疫功能的T細胞。胸腺產生成熟T細胞的數量大致隨著個體衰老而減少,在中年人的體內,胸腺的大小平均每年縮小3%。所以,對中老年人而言,外周T細胞的增殖和再生對於免疫系統的意義更大。 == 分類 == T細胞根據功能的差異被分為幾個亞型。雖然在胸腺中就分化出了CD4+和CD8+兩者,但是在外周T細胞還會發生進一步的分化。 === 常規適應性T細胞 === ====輔助性CD4+ T細胞==== 輔助性T細胞(TH細胞)對其他淋巴細胞的活動起輔助作用,包括B細胞向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的發育,以及細胞毒性T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啟用。它們也被稱為CD4+ T細胞,因為它們的細胞表面有CD4蛋白的表達。輔助T細胞在遇到抗原呈遞細胞(APC)表面MHC-II分子結合的外部抗原時被啟用,一旦被啟用就會快速分裂並開始分泌調節免疫反應的細胞因子。輔助T細胞在受到不同細胞因子刺激的情況下,也會進一步分化成不同亞型的輔助T細胞。它們是已知的HIV病毒的目標細胞,在艾滋病發病時會急劇減少。濾泡輔助性T細胞是參與體液應答的CD4陽性輔助性T細胞的一個亞群Crotty S (2014)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differentiation, function, and roles in disease.Immunity 41:529–542. ,屬一類專門為B細胞提供幫助的CD4+ T細胞。 ====調節性CD4+ T細胞==== 調節性T細胞(Treg細胞)舊稱抑制性T細胞,對於免疫耐受至關重要。它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及時有效的結束免疫反應,以及抑制那些從陰性篩選中逃逸的自體免疫T細胞,防止免疫反應對抑制性機體自身造成過度損害。 調節性T細胞既可以在胸腺中發育分化完成,稱為胸腺調節T細胞;也可以在外周組織受免疫反應誘導分化,稱為外周調節T細胞。兩者都表達FOXP3作為其細胞表面標誌物,FOXP3基因的突變會影響調節T細胞的發育,並誘發致命的自體免疫病IPEX。 其他幾類不表達FOXP3基因的T細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例如Tr1細胞和Th3細胞。Tr1與IL-10相關,Th3與TGF-beta相關。最近,Th17細胞也被列入此類免疫抑制細胞之中。 ==== 細胞毒性CD8+ T細胞 ==== 細胞毒性T細胞(CTLs, killer T cells)負責殺傷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和癌細胞,在對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中也有參與。其特點在於細胞表面的CD8蛋白質。它透過識別所有有核細胞表面的MHC-I分子上的短肽抗原,來分辨正常細胞和應殺傷的異常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還可分泌重要的細胞因子IL-2和IFNγ,來影響其他免疫細胞的功能,特別是巨噬細胞和NK細胞。 ====記憶性T細胞==== 還未結合過外部抗原的初級T細胞,一旦結合了抗原呈遞細胞表面MHC分子所包裹的外部抗原,就會開始增殖分化為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其他訊號適當的共刺激對這一過程也是必要的)。曾經,人們認為記憶T細胞只分為中央記憶T細胞和效應記憶T細胞。但是之後,新的記憶T細胞種類不斷被發現,例如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 (Trm)等等。記憶T細胞的共同特點在於其壽命較長(可長達數十年),而且在識別到特定抗原時可以快速分裂為大量的效應T細胞。透過這樣的方式,記憶T細胞就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儲存了對之前感染過病原體的“記憶”。記憶T既可以是CD4+也可以是CD8+,一般會表達CD45RO。 === 類固有T細胞 === ==== 自然殺傷T細胞 ==== 自然殺傷T細胞(NKT細胞),請不要把它和固有免疫中的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混淆。 與一般T細胞識別MHC分子上的肽鏈抗原不同,NKT識別的是CD1d分子上結合的糖蛋白抗原。被啟用後,它們可以執行類似輔助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功能,即釋放細胞因子和細胞毒素。有證據表明,它們能夠識別並殺滅某些腫瘤細胞和被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 ==== 粘膜相關的不變T細胞 ==== 粘膜相關的不變T細胞(MAIT)具有固有免疫效應細胞的特質。在人體內,MAIT細胞分佈於血液、肝臟、肺部、黏膜,具有抵禦微生物感染的能力。MHC-I的類似物,MR1,可以向MAIT細胞呈遞細菌產生的代謝物抗原。接受了MR1呈遞的外部抗原後,MAIT細胞可以釋放促炎症細胞因子並裂解被細菌感染的細胞。MAIT也可以透過不依靠MR1的訊號通路啟用。除了表現出類似固有免疫的功能外,MAIT細胞也輔助獲得性免疫反應,甚至表現出類似記憶細胞的特徵。此外,MAIT也被認為在自體免疫病中發揮作用,如多發性硬化、風溼和炎症性腸病,雖然決定性的證據還有待發現。 ==== γδ T細胞 ==== γδ T細胞代表了T細胞中一小部分不表達αβ-TCR而表達γδ-TCR的型別,在小鼠和人體內僅佔全部T細胞的2%;在兔子、綿羊和雞體內,γδ T細胞佔全部T細胞的比例則可能高達60%。它們主要分佈在腸道粘膜,作為一類上皮內淋巴細胞。關於其抗原識別的細節我們仍知之甚少,不過似乎γδ T細胞並不受限於MHC分子的呈遞。特別的是,γδ T細胞能夠對一類磷酸類抗原做出快速的反應,而這類抗原物質在各種細胞(細菌、植物、癌細胞等)中都有發現。 == 活化 == CD4+ T細胞的啟用需要T細胞上的TCR和共受體(CD28或ICOS),抗原呈遞細胞上的MHCII和共啟用分子兩對分子的分別,同時結合。僅其中一對的結合,無法產生有效的T細胞啟用。理想的CD8+ T細胞啟用則依賴於CD4+  T細胞的訊號轉導。CD4+細胞可以在初級CD8 T細胞的初次免疫應答中給予幫助,並且在急性感染的後期維持CD8+ 記憶T細胞的活性。所以,CD4+ T的啟用對於CD8+ T細胞的活動是有利的。 相比於MHC分子上的抗原,抗原呈遞細胞的共啟用分子一般是由病原體的副產物、熱休克蛋白或者壞死的細胞碎片誘導表達的。共刺激機制被認為可以避免自體免疫的發生,因為即使T細胞錯誤地結合了自體抗原,也可能因為沒有受到合適的共刺激而無法正常活化。一旦T細胞被正確地活化,它的細胞表面蛋白表達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活化T細胞的標誌蛋白包括CD69,CD71,CD25 (也是調節T細胞的標誌)和HLA-DR (人類T細胞的特異標誌)。CTLA-4在活化T細胞表面的上調,對共啟用受體有競爭性抑制作用,可以避免活化T細胞的過度活化。活化T細胞的表面糖基化情況也有改變。 T細胞受體(TCR)是由幾種蛋白質組合成的複合體。TCR的兩個主要組分是由兩個獨立基因分別編碼的TCRα和TCRβ,其他的組分包括CD3家族的蛋白:CD3εγ和CD3εδ的異二聚體,以及最重要的CD3ζ同二聚體。CD3ζ同二聚體上共有6個ITAM基序,可被磷酸化並啟動一系列級聯反應,導致TCR複合體的聚集。 雖然在絕大部分情況下T細胞活化都依賴於TCR對抗原的識別,其他的活化途徑也有被發現,例如細胞毒性T細胞可以被其他CD8 T細胞識別並導致自身的極化。T細胞活化的過程也受到活性氧類物質的影響。 === 抗原識別 === T細胞的主要特點就是能夠分辨正常細胞和異常細胞的能力。不論是正常細胞還是異常細胞,都會表達大量的MHC-抗原多肽複合體(pMHC)。雖然T細胞與正常細胞的pMHC有一定結合力,但是T細胞並不會被啟用;但即使異常細胞的pMHC與正常細胞只有細微的差別,也能夠刺激T細胞發生免疫反應。這樣對不同抗原完全不同的反應特徵稱為T細胞的抗原識別,關於這一機理實現的具體細節如今仍然沒有定論。 == 臨床意義 == === 缺陷 === T細胞缺陷可能意味著T細胞數量的減少或者T細胞功能的缺失。完全的T細胞缺陷可能來自於一些遺傳因素,例如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SCID)、歐門氏症候群或軟骨毛髮發育不全。[46]部分的T細胞缺陷可能是由於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遺傳性的迪喬治綜合徵(DGS)、染色體斷裂綜合徵(CBSs),或者B細胞和T細胞的複合缺陷,例如毛細血管擴張性運動失調 (AT) 和歐德里綜合徵()Medscape > T-cell Disorders . Author: Robert A Schwartz, MD, MPH; Chief Editor: Harumi Jyonouchi, MD. Updated: May 16, 2011。 T細胞缺陷患者面臨的主要風險,主要是一些細胞內病原體,例如單純皰疹病毒、分枝桿菌和李斯特菌。同時,真菌感染在T細胞缺陷患者身上往往也很常見且嚴重。 === 癌症 === T細胞癌變誘發的腫瘤稱為T細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約佔10%。 === 耗竭 === T細胞耗竭是一種T細胞功能失常的狀態,其表現為進展性的功能喪失、基因表達譜的變化、和抑制性細胞因子的持續分泌。T細胞耗竭可能發生於慢性感染、敗血症、癌症的程序中。耗竭的T細胞即使再次暴露於抗原刺激之中也無法恢復正常功能。 ==== 慢性感染和敗血症 ==== T細胞耗竭的直接原因包括持續的抗原刺激、以及CD4細胞的缺失。長時間的抗原暴露和高病毒負載可以加重T細胞耗竭的程度。2-4周的持續抗原暴露就可導致T細胞耗竭。另一個可以導致T細胞耗竭的因素是包括PD-1在內的一系列抑制性受體。細胞因子IL-10或TGF-β也可以導致耗竭。調節T細胞因為可以分泌IL-10和TGF-β,也與T細胞耗竭相關。在阻斷PD-1受體並減少調節T細胞數量後,T細胞耗竭的情況可以得到反轉。[58]在敗血症中,抑制性的細胞因子風暴也會造成T細胞耗竭。現在已有致力於透過阻斷抑制性受體的方式來治療敗血症的療法研究。 ==== 器官移植 ==== 與感染時的情況類似,器官移植帶來的持續異種抗原暴露也會造成T細胞耗竭。腎移植後,T細胞應答能力會隨時間減弱。這些資料說明T細胞耗竭導致的CD8+ T細胞數量減少可能是器官移植耐受中的重要一環。已有幾項研究證明了慢性感染對器官移植後的免疫耐受和長期生存有利,而T細胞耗竭起著一定介導的作用。雖然已有T細胞耗竭對器官移植有利的證據,但是T細胞耗竭同時帶來的感染和癌變風險依然不能忽視。 ==== 癌症 ==== 在癌症程序中,T細胞耗竭顯然對癌組織的存活有利。已有研究證明癌細胞和一些癌症相關細胞可以主動地誘導T細胞耗竭的發生 。在白血病中,T細胞耗竭也與其復發相關。一些研究甚至提出可以基於T細胞抑制性受體PD-1的表達狀態來預測白血病復發的情況。由於免疫抑制性受體與T細胞耗竭以及癌症之間的關係,近年來有大量的研究和臨床試驗致力於透過阻斷免疫抑制性受體來治療癌症,其中有一些已經被認定有效並投入臨床使用。 == 參見 == * 白細胞 *B細胞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Immunobiology, 5th Edition * niaid.nih.gov – The Immune System * T-cell Group – Cardiff University *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Melanoma with Autologous CD4+ T Cells against NY-ESO-1. * The Center for Modeling Immunity to Enteric Pathogens (MIEP) *
白血球
白血-{}-球(),又稱為白細-{}-胞,是血液中重要的血細胞之一。除白血球外,人體血液中還含有紅血球、血小板和血漿。白血球雖命名「白」,但其實際上是無色的 。 白血球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幫助身體抵抗傳染病以及外來的東西。白血球可以由骨髓的造血幹細胞產生。白血球有核,能作變形運動,正常情況下白血球在健康成人體內的濃度為每升血液4×109到11×109個。白血球作為免疫細胞,在機體發生癌症或其他疾病時,血液內的白血球總數或細胞分類百分比可有變化。 除了在血液外,白血球還存在於淋巴系統、脾,扁桃腺以及身體的其他組織。 由於白血球的異常增生失去控制而引起的一種惡性疾病稱為白血病。 == 白細胞種類 == === 粒細胞 === 粒細胞的細胞質中含有若干微小囊性顆粒,顆粒中則貯有多種酶。按照顆粒的染色性質可分為: * 中性粒細胞:佔白血球總數70~80%,當有發炎反應時是第一個主動來參與的細胞。 * 嗜酸性粒細胞:可協助身體對抗引起過敏的過敏原,亦具有吞噬能力。 * 嗜鹼性粒細胞:嗜鹼性白血球主要引發過敏反應,釋放組織胺並造成平滑肌收縮、血管舒張等等。 === 無粒白細胞 === * 淋巴細胞:通常存在於淋巴系統中。血液中含有三種型別的淋巴細胞:B細胞、T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B細胞為可以產生約束病原體的抗體。CD4+ T細胞配合免疫應答。CD8+ T細胞(細胞毒素)和自然殺傷細胞可以殺滅被病毒感染的體細胞。 * 單核細胞:在血液中是一個小小的-{單核細胞}-,然而一旦離開血管後,會轉變成為巨噬細胞,可隨時吞噬大量細菌。單核球擁有中性粒細胞的“清理”功能,但是它比中性粒細胞活得更長,因為它們擔負有其他的責任。單核細胞以及巨噬細胞向T細胞傳遞病原體的抗原片斷使得病原體能夠再次被識別和殺滅或加速身體的免疫應答。 === 定居的白細胞 === * :屬於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一員,是定居於組織中的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蘭氏細胞,它們存在於非血液中。 ** 巨噬細胞:由單核球轉變而來。能捕捉並消滅細菌之類的異物,還會找出該異物抗原、免疫的情報,同時會分解死掉的細菌和細胞。 ** 樹突細胞。 * 肥大細胞。 * 微膠細胞。 === 整體表 === 型別 微觀外觀 插圖 在人類中大約所佔比重(%)Unless else specified in boxes, then ref is: 參見: Blood values 直徑(μm) Unless else specified in boxes, then ref is: Semester 4 medical lectures at Uppsala University 2008 by Leif Jansson 主要目標 細胞核 顆粒 生命週期 嗜中性球 75px 54-62 12-15 * 細菌 * 真菌 3-5葉 細小,模糊的粉色 在血液中約6小時至數天(數天在脾和其他組織) 嗜酸性球 75px 1-6 12-15 * 寄生蟲 * 過敏反應 2葉 著色後為粉至橘色 在血液中約6小時至數天(數天在脾和其他組織) 嗜鹼性球 75px <1 9-10 * 過敏反應 * 寄生蟲 2-3葉 大而藍 在血液中約6小時至數天(數天在脾和其他組織) 淋巴細胞 25-33 8-10 * B細胞:各種病原體 * T細胞 ** CD4+(輔助T細胞):胞內感染病菌 ** CD8+(胞殺T細胞):病毒感染和腫瘤細胞 ** γδ T細胞: * 自然殺手細胞:病毒-病毒感染和腫瘤細胞. 染深色;奇異 只限自然殺手細胞 Semester 4 medical lectures at Uppsala University 2008 by Leif Jansson 幾週至數年 單核球 75px 75px 2-10 14-17 多方面 類腎臟型 沒有 巨噬細胞 21(人類) 多方面 沒有 數天 樹突狀細胞 50px 主要功能是作為抗原呈遞細胞(APC)來啟用T細胞 沒有 與巨噬細胞類似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血液、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 認識血液 Category:驗血 Category:血液學 Category:免疫學 Category:免疫系統
微軟
微軟()是源自美國的跨國科技公司,於1975年由比爾·蓋茲與保羅·艾倫創立,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德,與亞馬遜、蘋果、谷歌、Meta並列為五大科技巨擘。其中為研發、製造、授權及提供廣泛的電腦軟體服務為主要業務,最為著名且暢銷的產品是Microsoft Windows作業系統及Microsoft Office辦公軟體,其它子公司如Xbox遊戲業務等也都十分的著名。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為Altair 8800發展和銷售BASIC直譯器,在1980年代中期藉著MS-DOS在家用電腦作業系統市場上取得長足進步,後來出現的Windows使得微軟逐漸統治了家用桌面電腦作業系統市場。同時微軟也開始擴大業務,進軍其它行業和市場,建立了MSN網站,在電腦硬體市場上,微軟商標及Xbox遊戲機、Zune和MSN TV家庭娛樂裝置也在不同的年份出現在市場上。微軟於1986年首次公開募股,此後不斷走高的股價為微軟締造了四位億萬富翁和12,000位百萬富翁Chapman, Merrill R., In search of stupidity: over 20 years of high-tech marketing disasters (2nd Edition) , Apress, ISBN 978-1-59059-721-7。 隨著公司的強大,微軟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和責備,從數十年來從沒間斷。拒絕交易和捆綁銷售等做法招致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的訴訟。美國司法部和歐盟委員會根據反托拉斯法均對微軟做出過不利裁定美國司法部網頁。 截至2015年,儘管在Android和iOS的競爭下,微軟已經失去了絕大部分行動裝置的系統佔比,但在IBM PC相容作業系統市場和辦公軟體套裝市場仍佔據主導地位。該公司還為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標籤,小工具和伺服器生產各種其他消費者和企業軟體,包括網際網路搜尋(與Bing),數位服務市場(透過MSN),混合現實(HoloLens),雲端計算(Azure)和軟體開發(Visual Studio)。 史蒂夫鮑爾默於2000年取代蓋茨擔任執行長,後來設想了“裝置和服務”戰略。隨著微軟在2008年收購 Danger 公司,於2012年6月首次進入個人電腦生產市場,隨著微軟 Surface 系列平板電腦的推出,以及隨後透過收購諾基亞裝置形成微軟移動和服務部門。自薩蒂亞納德拉於2014年接任執行長以來,該公司業務已多元化,除了原先的 Windows 、 Office 和遊戲主機業務,還發展 Surface 系列和雲服務,並更積極的參與開源,例如在2016年8月18日,宣佈開源 PowerShell,並在Windows 業務、 Office 業務和 Xbox 業務之外新增對Linux平臺的支援,發展 WSL,開源 Windows Terminal,收購 GitHub,.NET 框架 開源並跨平臺,開源 VS Code,加強發展 Microsoft Azure 平臺,Office 產品支援多平臺。 2018年,微軟曾一度超越蘋果公司,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在2019年4月,微軟達到了1兆美元的市值,成為僅次於蘋果公司第二家股價市值超過1兆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按:亞馬遜公司2018年9月之盤中交易價即已曾超過1兆美元,但收盤時未能保持故不被視為正式紀錄)。2021年6月微軟市值首次突破2兆美金,成為第二家市值突破2兆美金的公司。微軟是美國《財富》雜誌2015年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的第95名。 ==歷史== ===起步(1975年–1984年)=== 微軟公司是由比爾·蓋茲和保羅·艾倫在1975年創立的。他們是小時候認識的朋友及高中同學,並對電腦程式設計充滿激情。他們利用他們的演講技能,意圖追求成功。1975年1月,MITS公司發售了Altair 8800大眾化微電腦和遙測系統,這令他們注意到,可以編寫一個BASIC直譯器賺錢。他們致電給Altair 8800的發明者(MITS),提出在該系統中執行BASIC。MITS公司表示感興趣,並要求艾倫和蓋茲進行示範。之後MITS公司聘請艾倫為Altair進行模擬器的開發工作,而蓋茲則開發直譯器。他們的工作十分出色,1975年3月MITS公司同意出售Altair BASIC。他們順利賺了第一桶金,於是蓋茲離開哈佛大學,並搬到MITS在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的總部。1975年4月4日,微軟正式成立,蓋茲為微軟執行長。他在1995年《財富》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回憶,原名“Micro-Soft”是艾倫想出來的,之後更改為“Microsoft”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1995/10/02/206528/index.htm 1995 Fortune magazine article。在1977年8月,公司和日本ASCII雜誌簽署了一個協議,成立了其首個國際辦事處“ASCII Microsoft”。在1979年1月,公司搬遷到在華盛頓州貝爾維尤的新辦公室。 微軟在1980年開發了UNIX作業系統業務,叫做Xenix,並聘用聖克魯茲作業改編該作業系統以應用於不同操作平臺。發表後受到歡迎,並鞏固了公司的霸主地位。1980年11月,微軟獲得了IBM公司的合同,這筆交易中,微軟要提供CP/M作業系統給即將到來的IBM個人電腦。但微軟沒有時間開發一個全新的系統,於是微軟從收購了86-DOS,並將它更名為MS-DOS,並授權給IBM使用;之後,IBM將自己獲得的版本更名為PC-DOS,並安裝在1981年8月發布的IBM PC上,但微軟仍保留了MS-DOS的所有版權。當時,因為IBM有PC-DOS的版權,所以其它公司無法在非IBM硬體上執行這一系統。但由於微軟仍握有MS-DOS的所有版權,微軟除了授權該軟體給IBM使用外,還與其他OEM廠商談判,將經過更改後的MS-DOS系統安裝到這些非IBM新電腦上。加上各種因素,微軟最終成為了領先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系統供應商。從此在非IBM硬體上便可執行微軟更改後的MS-DOS系統,從而完全改變了當時的電腦業的規則和生態。微軟在1983年擴大業務,發布微軟滑鼠,並成立微軟出版社進入新的市場。但不幸的是,保羅·艾倫患上霍奇金病,於同年二月向微軟辭職。 ===Windows和Office(1984年–1994年)=== 微軟公司商標歷史 微軟公司商標歷史 商標 說明 1982年8月26日至1987年間使用。 1994年至2006年間使用。口號“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今日你想去何地?)”(直譯為此,引申的意思是「微軟可以把你帶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2006年至2011年間使用。口號“Your potential. Our passion.(你的潛力。我們的動力。)”</small> 2011年至2012年8月23日間使用。口號“Be What's Next.(成為下一個未來)” 2012年8月23日起使用至今。四個顏色分別代表微軟的四大重要商品,紅色:Office系列、綠色:Xbox家族、藍色:Windows系列、黃色:-{zh-hans:必應;zh-hant:Bing}-搜尋 1984年,微軟和IBM開始合作開發一款不同以往的作業系統OS/2。 1985年11月20日,微軟推出了首款Microsoft Windows的零售版,最初作為其MS-DOS系統的圖形拓展版本。於1986年2月26日,微軟將其總部搬到雷德蒙德。1986年3月13日,公司上市;股價的顯著上升為微軟締造了4位億萬富翁以及12000位百萬富翁Chapman, Merrill R., In search of stupidity: over 20 years of high-tech marketing disasters (2nd Edition), Apress, ISBN 978-1-59059-721-7。由於與IBM的合作夥伴關係,導致1990年聯邦貿易委員會開始對微軟的監視;標誌著與美國政府超過十年的法律衝突的開始。1987年,微軟終於為原始裝置製造商提供了首款OS/2版本See May 1987 releases.。OS/2有一個新的模組化核心和Win32-{zh: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 zh-cn: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 zh-hant: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API),基於MS-DOS的16位元Windows可更容易移植。但之後,OS/2的夥伴關係日趨惡化。 1990年,微軟推出其辦公套件Microsoft Office。該軟體繫結了辦公室生產力應用程式,如Microsoft Office Word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等。5月22日,微軟推出Windows 3.0。Windows 3.0有精簡的使用者介面,改進圖形效能和適合Intel 386處理器的改良。從此,Microsoft Office和Windows在各自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1994年7月27日,美國司法部提出的競爭影響報告書的一部分稱:“從1988年開始,直到1994年7月15日,微軟誘導許多OEM廠商進行反競爭行為。原裝電腦製造商為每臺電腦向微軟支付版稅。”根據每臺處理器許可證,原裝電腦製造商會向其出售的每臺包含特定微處理器的-{zh-hans:計算機; zh-hant:電腦; zh-sg:電腦}-向微軟公司支付特許權使用費,而無論原裝電腦製造商出售的是裝有微軟-{zh-hans:作業系統; zh-hant:作業系統}-還是非微軟-{zh-hans:作業系統; zh-hant:作業系統}-的-{zh-hans:計算機; zh-hant:電腦; zh-sg:電腦}-。 如果沒有使用任何微軟產品,則對OEM(原裝電腦製造商)使用競爭PC作業系統的行為應處以罰款或稅收。自1988年以來,微軟對每臺處理器許可證的使用增加了。” ===法律議題及網際網路(1995年–2007年)=== 1995年5月26日,比爾·蓋茲提出了“網際網路備忘錄”。1995年,微軟開始重新定義其產品,並擴大並進入電腦網路產品線和全球資訊網。該公司於1995年8月24日,釋出Windows 95。具有先發制人的多工功能,新的開始選單,和與32位元相容的使用者介面,並提供Win32 API。Windows 95捆綁了線上服務MSN和IE。同時微軟也開始擴張業務,進軍其他行業和市場:與NBC合資建立MSNBC,拓展有線電視新聞業務。微軟發布Windows CE 1.0,一個新的作業系統,設計為低記憶體裝置提供簡單操作,如PDA。1997年10月,司法部在聯邦地區法院提交了一項議案,稱微軟違反1994年簽署的一項協議,並要求法院責令微軟停止將Internet Explorer捆綁於Windows。 2000年1月13日,比爾·蓋茨將微軟執行長的位置交給史蒂夫·鮑爾默,然後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職位:首席軟體架構師。2001年10月25日,微軟發布Windows XP,是首個使用產品啟用與盜版競爭的Windows,然而Windows XP亦被部份使用者批評其安全漏洞與應用程式繫結(如Internet Explorer及Windows Media Player)等。2011年9月底前,Windows XP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作業系統,在2007年1月,Windows XP的市場佔有率達歷史最高水平,超過76%。根據Netmarketshare公司對全球網路使用者的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8月份,統治作業系統市場長達11年之久的Windows XP最終被Windows 7超越。Windows XP成為有史以來銷量最大及最常用的作業系統,更令下一代的Windows Vista慘澹收場(Windows Vista的市場佔有率最高只有18%)。2004年,微軟發布的Xbox遊戲機進入由索尼和任天堂主導的遊戲機市場。 === Windows Vista、Windows 7及行動裝置(2007年–2011年) === 在2007年1月30日,Windows Vista正式對普通使用者出售。Windows Vista距離上一版本的作業系統Windows XP已有超過五年的時間,這是Windows歷史上間隔時間第二久的一次釋出(最久為Windows 11,間隔6年)。Windows Vista包含了上百種新功能;其中較特別的是新版的圖形使用者介面和稱為「Windows Aero」的全新-{zh-hans:介面; zh-hant:視覺;}-風格(要求較高的硬體需求)、加強後的搜尋功能、新的多媒體創作工具(例如Windows DVD Maker),以及重新設計的網路、音訊、輸出(列印)和顯示-{zh-hans:子系統; zh-hant:次系統;}-。Vista也使用點對點技術提升了電腦系統在家庭網路中的示通訊能力,將讓在不同計算機或裝置之間分享檔案與-{zh-hans:多媒體; zh-hant:數位媒體;}-內容變得更簡單。針對開發者方面,Vista使用.NET Framework 3.0版本,比起傳統的Windows API更能讓開發者能簡單寫出高品質的程式。Windows Vista是第一版只能支援在NTFS硬碟分割區上安裝Windows系統的Windows作業系統。 2008年6月27日,比爾·蓋茲退休後,除了重點專案加以指導外,而其餘時間都只當公司顧問。2008年10月27日推出的Windows Azure的服務平臺,是該公司進入雲端計算入門市場上第一步。2009年2月12日,微軟宣佈有意圖開一個微軟品牌連鎖零售店,並於2009年10月22日第一家零售商店在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正式開幕當天,微軟正式發表Windows 7。其易於使用的功能和效能增強,不但是一個大改造的Windows Vista,亦是Windows 7的重點。Windows 7將更「以使用者為中心」。Windows 7在執行程式方面上有較大的改進;微軟將會在進步的前提下利用多種測量工具來測試作業系統,以增進其執行效率。Windows 7提高了螢幕觸控支援和手寫識別,支援虛擬硬碟,改善多核心處理器的運作效率,開機速度和核心改進。 隨著智慧型手機行業的蓬勃發展,從2007年開始,微軟努力保持與它的競爭對手蘋果和谷歌的現代化的行動作業系統距離。微軟於2010年4月12日上午在三藩市舉行記者會,發表新一代智慧型手機。2010年10月,微軟釋出Windows phone 7。Windows Phone是一個觸控操作模式行動作業系統,採用Windows CE 7核心。而Windows Phone 8採用和Windows 8相同的核心。微軟在發行這個作業系統時,主要的銷售物件是一般的消費市場,而非以前版本所瞄準的企業市場。在Windows Phone中,微軟將其使用介面套用了一種稱為“Metro”的設計語言(曾被使用於Zune中),並將微軟以及其它第三方的軟體整合到了作業系統中,以嚴格控制執行它的硬體。微軟更緊密地與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合作,如:諾基亞。在智慧型手機行業的新戰略,可望挽回失去的市場佔有率。 === Windows 8、Surface及收購諾基亞移動部門(2011年–2014年) === Windows 8是微軟公司改良研發中的下一代電腦作業系統,Windows 8試圖打造一個可在平板電腦、手提電腦、桌上電腦和智慧手機等都能使用的跨平臺作業系統,視窗8 Apps化玩雲端 可下載試用 盼撼蘋果Android明報2012年3月2日被認為是微軟反擊主導平板電腦及手提電話作業系統市場的蘋果電腦iOS和Google Android系統。該軟體除了具備微軟公司的傳統視窗系統顯示方式外,亦將強化更適合使用於觸控螢幕的平板電腦設計,使用類似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中動態方塊(live tiles)介面,新系統可透過官方網上商店Windows Store購買軟體等新功能及特性。Windows 8於2012年8月第1周發布RTM版,並於10月26日正式上市。Windows 8.1中,微軟釋出了與Windows 8有區別的多個重要更新。微軟公司於中原標準時間2013年10月17日釋出Windows 8.1正式版。 平板電腦上,Microsoft Surface是一系列以Windows 8為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分別為Surface和Surface Pro,前者使用英偉達處理器而後者使用英特爾處理器。並使用10.6英寸、長寬比16:9的高解析度螢幕。這款產品由微軟執行長史蒂夫·巴爾默在2012年6月18日於洛杉磯舉行的記者會上公開。10月26日推出。雖然產品有多項新嘗試,但銷量並不理想,截至2013年5月僅售出150萬部 。 2013年9月3日,微軟宣佈將以約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公司幾乎全部的手機業務,當中購買裝置與服務部門50億,支付相關專利21.8億。福布斯評論認為諾基亞是白菜價賤賣,“出售給微軟並不驚訝,驚訝的是出售時間和價格”並且“史蒂芬·埃洛普的動機將被仔細審視”。有媒體則指明埃洛普與微軟的CEO職位令人遐想。 === Windows 10 和新一代 Surface(2014年–2021年) === 2014年9月15日,微軟公司宣佈併購瑞典遊戲開發商Mojang,包含公司所有權和遊戲(如該公司所開發的《Minecraft》)的智慧財產權。收購金額為25億美元。2014年9月30日,微軟在美國西雅圖的新一代Windows作業系統的釋出會中亮相Windows 10技術預覽版,並聲稱正式版將於2015年後半年發行。2015年7月29日,微軟釋出新版Windows 10,擁有多工管理介面、生物識別解鎖(Windows Hello)及全新的瀏覽器Microsoft Edge等數百種功能。微軟希望Windows 10能帶動PC市場增長,並改善旗下Windows Phone的系統功能及生態環境。 2015年7月29日,微軟 Windows 10在全球 190 個國家同步上市,符合硬體資格的正版 Windows 7 、 Windows 8.1 及 Windows Phone 8.1 裝置均能免費升級,預估全球將有數億 Windows 使用者受惠。2015年9月23日,微軟在全球同步上市新版Office 2016。2015年10月7日,微軟釋出新一代Surface Pro產品,以及全新的Surface Book,將Surface品牌擴大到筆記本領域。 2016年6月13日,微軟以每股196美元的價格,斥資262億美元現金收購商業社交平臺領英。2016年8月2日,微軟在官網宣佈,Microsoft HoloLens 開發者版本已經在美國和加拿大開賣。2016年10月26日,微軟在秋季新品釋出會上釋出增強版的 Surface Pro 4 和 Surface Book,提高了其硬體配置。同時還發布了 Surface Studio 一體機和 Surface Dial 等輔助裝置,將 Surface 硬體品牌再次擴大到純桌面領域。 2018年6月4日,微軟正式宣佈以75億美金收購GitHub。2018年6月底,微軟和神州數字、熱酷策略結盟,開拓區塊鏈市場。神州數字的MasterDAX將使用Microsoft Azure作為其區塊鏈雲端平臺。 2018年8月,豐田通商開始與微軟合作,使用Microsoft Azure應用套件建立與水管理相關的物聯網技術的養魚工具。水泵機制是由金代大學的研究人員部分開發的,利用人工智慧來計算傳送帶上魚的數量,分析魚的數量,並根據魚提供的資料推斷出水流的有效性。 此過程中使用的特定計算機程式屬於Azure機器學習和Azure IoT中心平臺。 在2018年9月,微軟停止了Skype Classic。儘管擁有超過60,000項專利,微軟仍於2018年10月10日加入開放發明網路社群。在2018年11月,微軟為Microsoft Azure引入了Azure多重身份驗證。 2018年12月,Microsoft宣佈了Project Mu,這是Microsoft Surface和Hyper-V產品中使用的統一可擴充套件韌體介面核心的開源版本。 該專案推廣了韌體即服務的概念。同月,Microsoft宣佈了Windows Forms和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的開源實現,這將使公司進一步朝著透明發行用於開發Windows桌面應用程式和軟體的關鍵框架的方向發展。12月,該公司還終止了Microsoft Edge專案,轉而支援其瀏覽器使用Chromium後端。 2019年7月22日微軟投資OpenAI $10億美元,雙方將攜手合作替Azure雲端平臺服務開發人工智慧技術。其後的2022年11月30日,OpenAI釋出了一個自然語言生成式模型,名為ChatGPT。 2019年10月,微軟在例行更新Surface產品線的同時,釋出了Surface Neo和Surface Duo兩款新裝置,進軍雙屏計算裝置市場。其中Surface Neo 是一款由兩塊9英寸螢幕拼合起來的雙屏筆記本裝置,並搭載專門為雙屏裝置最佳化的Windows 10X作業系統。而 Surface Duo則是執行著定製版Android 系統的雙屏手機裝置,微軟宣告終結失敗的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後,透過搭載Android系統再一次進軍手機市場。 2020年9月,Microsoft 同意以75億美金收購ZeniMax Media。 2021年4月,Microsoft洽談收購Nuance Communications,估值160億美金。 2021年7月,微軟收購成立於2009年的網路安全公司RiskIQ。 === Windows 11 和收購動視暴雪及其旗下工作室(2021年至今) === 2021年10月初,微軟推出Windows 11作業系統,並開放符合硬體需求的Windows 10使用者免費升級。 2022年1月18日,微軟宣佈計劃以687億美元現金收購動視暴雪以及其旗下所有工作室,並將會把其現有以及未來所有遊戲加入Xbox旗下的Xbox Game Pass訂閱制服務。亦說明動視暴雪在交易完成前暫時不會有人事變動,交易完成之後整體運作將會交由Xbox部門的主管負責。微軟也同時宣佈Xbox Game Pass所有版本的訂閱人數正式突破2500萬人。隨著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於2023年10月13日批准收購案,雙方於同日正式完成收購。 == 微軟企業文化 == 可透過微軟開發人員網路(MSDN)獲得有關開發人員的技術參考以及各種微軟雜誌(例如Microsoft Systems Journal(MSJ))的文章。 MSDN還為公司和個人提供訂閱,而較昂貴的訂閱通常可以訪問微軟軟體的預釋出Beta版本。 2004年4月,微軟為開發人員和使用者建立了一個名為Channel 9(第九頻道)的社群站點,其中提供了Wiki和Internet論壇。另一個提供日常影片廣播和其他服務的社群網站On10.net。傳統上,免費的技術支援是透過聯機Usenet新聞組以及過去由微軟員工監控的CompuServe提供的。一個產品可能有多個新聞組。同事或微軟員工可以選出有幫助的人作為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VP)身份,這使他們有特殊的社會地位,並有可能獲得獎勵和其他福利。 == 部門結構 == === 企業開發平臺產品及服務部門 === 包括Windows使用者服務處、伺服器暨開發工具處、MSN事業處。產品和服務如Windows Live。Windows伺服器版本,如Windows Server。 === 商業部門 === 微軟商業部門生產的Microsoft Office和該公司的線上辦公軟體。軟體產品包括Word(文書處理器),Access(關係資料庫程式),Excel(電子表格程式)的,Outlook(Exchange Server)時,PowerPoint(演示軟體),和Publisher(桌面排版軟體)。後來又增加了一些其他產品,包括Visio,MapPoint,InfoPath和OneNote。 === 娛樂及裝置製造部門 === 娛樂及裝置部生產的嵌入式系統和Windows智慧手機。 == 產品 == 微軟公司試圖在其產品周圍建立「生態體系」,以為其產品以及品牌增值,同樣這麼做的還有蘋果、Google、三星、小米等同業。 === 軟體產品 === 微軟生產的軟體產品包括了很多的種類: * Microsoft Windows - 稱為「Windows」的圖形作業系統;有很多版本。個人版、企業版最新版本是Windows 11。伺服器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22。Microsoft Windows幾乎預裝在所有的IBM相容的個人電腦上。 * MS-DOS - 微軟公司的早期產品,它是一個命令列介面的簡單作業系統。早期的Microsoft Windows版本要在MS-DOS下執行,但是到了Windows NT以及以後的產品已經可以脫離MS-DOS執行了,但基於使用者因軟硬體在Windows NT不能正常運作,微軟同時間繼續推出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Me在MS-DOS下執行的過渡產品。 * Microsoft Office - 它是微軟公司的辦公室套裝軟體,根據版本不同可能包括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電子試算表)、Microsoft Access(資料庫管理系統)、Microsoft PowerPoint(簡報製作)、Microsoft Outlook(個人郵件和日程管理)、Microsoft OneNote(電子筆記)、Microsoft SharePoint Designer(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軟體)、Microsoft Project(專案管理)和Microsoft Publisher(電子排版)等軟體。微軟也為麥金塔電腦生產使用於蘋果電腦的版本。 * Microsoft SQL Server - 是由微軟公司所推出的關聯式資料庫解決方案。 *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 微軟公司所推出的網頁伺服器軟體,類似在網際網路上被廣泛使用的Apache,同時可以解釋ASP動態網頁。 * Internet Explorer - 微軟的網頁瀏覽器。它曾經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瀏覽器,2022年6月15日停止服務走入歷史。從Windows 95開始,預裝在微軟各版本的Windows中。它在麥金塔電腦上也可以使用。微軟投資了四億美元把瀏覽器預裝在蘋果電腦上。主要搜尋引擎為bing。 * Windows Media Player - 它是一個用於播放音樂和影片的應用程式。 * Microsoft Azure - 為微軟為雲端服務的品牌,好處是企業不需要有實體的伺服器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系統服務。 * Microsoft Edge - 微軟的瀏覽器,是 Windows 10 作業系統的預設瀏覽器 * 微軟也生產一系列參考產品,例如百科全書和地圖冊,使用Encarta的名稱。 * 微軟還開發用於應用系統開發的整合開發環境,命名為Microsoft Visual Studio。目前已釋出用於.NET環境程式設計的相應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開源編輯器 Visual Studio Code *Xbox 業務 *PowerShell *Windows Terminal *.Net 開源平臺 ==== 遊戲 ==== * 《光環》系列: ** 第一代:《光環:戰鬥進化》 ** 第二代:《光環2》 ** 第三代:《光環3》 ** 第四代:《光環4》 ** 第五代:《光環5:守護者》 ** 外傳:《光環:星環戰役》 ** 外傳:《光環3:ODST》 ** 外傳:《光環:瑞曲之戰》 ** 復刻版:《光環:最後一戰 復刻版》 ** 合集:《光環:士官長合集》 ** 復刻版:《光環:星環戰役決定版》 ** 外傳:《光環:斯巴達突襲》 ** 外傳:《光環:斯巴達進攻》 ** 外傳:《光環:光環戰爭2》 * 《帝國時代》系列: ** 第一代:《帝國時代》、《帝國時代:羅馬復興》 ** 第二代:《帝國時代II:帝王世紀》、《帝國時代II:征服者入侵》 ** 第三代:《帝國時代III》、《世紀帝國III:群酋爭霸》、《帝國時代III:亞洲王朝》 ** 第四代:《世紀帝國IV》 ** 外傳:《帝國時代Online》 ** 復刻版:《帝國時代II:失落的帝國》、《世紀帝國II:非洲王國》、《世紀帝國II:決定版》 ** 衍生作:《神話世紀》 * 《王國的興起》系列: ** 《王國的興起》 ** 《王國的興起:政權保衛戰》 ** 《王國的興起:傳說再現》 * 《戰爭機器系列》系列: ** 第一代:《戰爭機器》 ** 第二代:《戰爭機器2》 ** 第三代:《戰爭機器3》 ** 第四代:《戰爭機器4》 ** 外傳:《戰爭機器:審判》 * 《Forza Motorsport系列/極限競速系列》系列: ** 第一代:《極限競速》 ** 第二代:《極限競速2》 ** 第三代:《極限競速3》 ** 第四代:《極限競速4》 ** 第五代:《極限競速5》 ** 第六代:《極限競速6》 ** 第七代:《極限競速7》 ** 衍生作第一代:《極限競速 地平線》 ** 衍生作第二代:《極限競速 地平線2》 ** 衍生作第三代:《極限競速 地平線3》 ** 衍生作第四代:《極限競速 地平線4》 ** 衍生作第五代:《極限競速 地平線5》 * 《Kinect 大冒險》 * 《微軟模擬飛行》 * 《微軟模擬列車》 * 《瘋狂城市賽車》系列 * 《魔幻戰士》 * 《我的世界》 * 《Scrolls》 * 《Cobalt》 === 硬體產品 === 雖然微軟總體上是一家軟體公司,它也生產一些電腦硬體產品,通常用來支援其特殊的軟體商品策略: * 早期的一個例子是微軟滑鼠,用來鼓勵更多使用者使用微軟作業系統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由於使用GUI而不用到滑鼠是很罕見的,因此滑鼠-{}-的流行會幫助更多使用者使用Windows。微軟確立了IntelliMouse(中鍵帶滾輪的滑鼠)滑鼠標準,新增的滾輪方便了使用者在瀏覽網頁時上下翻頁。 * 微軟還售賣鍵盤、網路鏡頭、遊戲桿等硬體產品。 * 公司還購買了網際網路裝置公司WebTV,以支援其MSN網際網路服務。 * 2001年公司推出的Xbox遊戲機標誌著公司開始進入價值上百億美元的遊戲終端市場,這個市場之前一直由索尼公司和任天堂兩家公司主導。 * 2005年微軟推出Xbox的後繼機種Xbox 360,雖然其主要的競爭對手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 3遊戲機由於數次延期至2006年11月發售,但由於缺貨與日本的消費慣性等各種因素,Xbox 360的初期推廣並不很順利,但仍在一年後PlayStation 3推出前賣出了1000萬部的銷售量。Xbox 360由於設計缺陷導致3紅問題也引起了玩家的不滿,最終在壓力下微軟承認了3紅事實,並實行3年免費更換服務。 * 2006年11月14日微軟推出Zune可攜式媒體播放器,並開始在美國上市。 * 2008年微軟將為一級方程式賽車所有車隊供應統一規格的行車電腦系統。 * 2010年微軟推出Kinect體感拾取器,初期僅作為遊戲機Xbox360的外設裝備。 * 2012年6月微軟發布Surface平板電腦,打破創立37年以來不生產電腦主機做法。 * 2013年5月21日微軟在記者會上發布了Xbox One。於2013年11月22日正式發售。 *2016年8月2日,微軟在官網宣佈 Microsoft HoloLens 開發者版本已經在美國和加拿大開賣。 *2016年8月2日,2TB版本的Xbox One S開始發售。同月23日,1TB和500GB版本的Xbox One S開始發售。 *2017年11月7日,Xbox One X正式發售,售價499美元。 === 網路產品 === * 1990年代中期,微軟開始將其產品線擴張到電腦網路領域。微軟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線上服務MSN。MSN是美國線上的直接競爭對手,也是微軟其他網路產品的主打品牌。 * 1996年,微軟以及美國的廣播業巨擘NBC聯合創立了MSNBC,一個綜合性的24小時新聞頻道以及線上新聞服務供應商。 * 1997年末,微軟收購了Hotmail,最受歡迎的webmail服務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為MSN Hotmail,並成為Microsoft Account,一個綜合登入服務系統的平臺,現在更改名稱為Outlook.com。 * Windows Live Messenger是一個即時通訊程式,由微軟在1999年推出,是美國線上的AOL Instant Messager、ICQ、QQ的主要競爭對手,2013年10月31日停止服務 。 *2011年5月10日,宣佈以85億美元併購Skype。 === 培訓 === 微軟創立了多所培訓中心,旨在訓練出精通各樣微軟及配合公司環境的專家。目前最著名就是2012年10月最新改版的MCSE。 2012年10月,微軟因應考古題氾濫以及認證與實務相差甚遠的詬病,改採用新一代的雲端解決方案,配合私有雲建置、虛擬化、BI、自動化等,來識別認證的技能,並且以Solutions為主軸,IT技術為輔助,考試大幅加重了實作考題,和以前用認證的制度相比,解決(Solutions)字代表的是更廣泛,較無明顯界定的專業技術範圍,且取消一試就發一張MCTS的制度,取消證照永久效用,改以兩、三年再認證機制,減少85%認證數目,廢除過期考試科目及證照。 *MCSM(Microsoft Certified Solutions Master,微軟認證解決方案大師) *MCSE(Microsoft Certified Solutions Expert,微軟認證解決方案專家) *MCSD(Microsoft Certified Solutions Developer,微軟認證開發專家) *MCSA(Microsoft Certified Solutions Associate,微軟認證解決方案技術師),考科有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8、Visual Studio、SQL Server 2012。 *MCPD考科有桌面端、網頁端、協作平臺端等3個開發領域的考試認證。 ===微軟MVP=== 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icrosoft Most Valuable Professional(MVP)),是那些具備一種或多種微軟技術專業知識,在微軟相關技術社群中貢獻突出的專家。目前全球大約有4200位以上MVP,以美國的人數最多,中國大陸約有240位,臺灣約有110位。 == 微軟中國研發集團 == 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於2006年1月18日正式宣佈成立,由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亞洲工程院、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戰略合作部,以及分佈於北京、上海、深圳的多個產品研發機構組成,集團以矩陣式架構統一和協調微軟在中國所有的研究及開發事務。張亞勤任集團主席,張宏江任集團技術長。 === 微軟亞洲研究院 === 1998年11月5日,微軟公司在北京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並於2001年11月1日將其正式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海外開設的第二家基礎科研機構,也是亞洲地區唯一的基礎研究機構。現任研究院院長是洪小文博士。 == 壟斷問題 == 微軟的Windows產品壟斷桌面電腦作業系統市場。持此看法的人指出,幾乎所有市場上出售的個人電腦都預裝有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 一些觀察家聲稱,微軟作為一個壟斷企業令其競爭對手處境窘困: * 一方面,競爭對手不願意承認微軟的壟斷地位。因為在一個被壟斷的市場,只有一家產品或服務的提供商。因此對競爭對手而言,將微軟稱為壟斷者會將自己置於一個失敗者的境地:這樣做等於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或否定了自己能夠生存、競爭的能力。 * 另一方面,競爭對手又希望將微軟比作壟斷企業,因為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好處。首先,這有可能導致市場管理者(政府)的介入。其次,被看作是「落水狗」的微軟競爭對手有可能在公共關係上取勝,以刺激銷售。 無論微軟是否是壟斷企業,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 在多數微型電腦軟體市場,微軟是主導企業。 * 這種主導引發很多的不滿。 * 這種不滿不僅僅只存在於競爭對手中間。 === 微軟的壟斷地位 === 有人批評微軟試圖利用其在桌上電腦作業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來擴大其在其他市場上的市場份額,例如網頁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作業系統(Windows NT)伺服器作業系統(Windows NT Server)、辦公室套裝軟體(Microsoft Office),多媒體播放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在微軟將IE直接附加在Windows作業系統上後,微軟在瀏覽器獲得了非常大的佔有率。正是由於這種行為,微軟被美國聯邦法庭裁定濫用其在美國的作業系統市場的主導優勢。(詳情參見美國訴微軟案)。 面對這些指控中,微軟認為它只是在滿足客戶需求,提供給Windows使用者免費的瀏覽器(IE)。 也有人批評微軟的商業策略是「擁抱再擴充」()策略。批評者認為微軟試圖在開放、已確立的標準之上加入專利功能,最終達到利用其市場優勢來控制「擴充」的標準。有些人將這種策略稱之為「擁抱、擴充再消滅」()。 2004年3月,微軟公司因違反歐盟公平競爭法,被歐盟委員會要求向競爭對手提供包括Windows作業系統原始碼在內的必要技術資訊,並被處近5億歐元的罰款,創下歐盟罰款的最高紀錄。 2006年4月24日,歐洲初審法院正式開庭審理微軟公司與歐盟委員會在軟體市場上的爭端。盧蘇燕,尚緒謙,歐盟法院開庭審理微軟與歐盟市場爭端 ,新華網 2007年9月17日,歐洲初審法院裁定,維持歐盟委員會對微軟公司做出的反壟斷處罰決定。尚軍,潘革平,歐洲初審法院維持對美國微軟公司的反壟斷處罰 ,新華網 2008年2月,微軟因未能執行2004年歐盟的反壟斷裁決,被歐盟處以8.99億歐元罰款。至此,歐盟已經以違反反壟斷法和未執行反壟斷裁決為名對微軟處以總計16.8億歐元的罰款。微軟也是第一個因不合作態度而被處罰的公司。 微軟在中國大陸也遭到有人舉報涉嫌壟斷行為,並提出10億美元的索賠。舉報人在舉報信中說「微軟的全球統一價策略和在作業系統捆綁應用軟體的做法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但中國國家發改委並未受理。而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亞勤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就《反壟斷法》表態:「由於微軟大部分以非正版方式存在,正版產品市場佔有率很小,因此微軟在中國構成壟斷的前提不存在。」在一些調查中顯示中國網民使用過番茄花園或類似的修改版作業系統的比例有六成之多,使用原版XP的網民不足一成。2014年7月28日,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組織由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福建、湖北、江蘇、重慶、河北等9省市近百名工商執法人員對微軟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四個經營場所,即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廣州、成都分公司進行了反壟斷突擊檢查。針對中國國家工商總局的反壟斷突擊檢查,微軟(中國)有限公司7月30日發表宣告稱,微軟始終如一遵守並符合中國法律法規,會積極解答政府部門可能有的疑問。微軟回應反壟斷調查:會積極解答政府部門可能有的疑問 ,中國經濟網,2014年7月31日2016年1月5日,中國國家工商總局專案組再次對微軟公司、微軟大中華區有關負責人進行反壟斷詢問調查,但微軟沒有作出回應。 == 軼事 == === 政治影響力 === 根據政治反應中心(,opensecrets.org)網站的資料,微軟在一次的美國聯邦選舉的政治捐款中,43%給了民主黨,57%給了共和黨。 === 造就的億萬富翁 === 微軟最富裕的幾個人的資產甚至可以傲視許多其他跨國大公司的創始人。在微軟富翁當中進入「十億美元超鉅富級」的有: * 比爾·蓋茨,微軟創始人,現已退休,自1995~2007年,年年蟬聯《富比士》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第一位。2013年,蓋茨重登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第一位。 * 保羅·艾倫,已故微軟創始人,第32-{}-位。 (2009年資料)。 * 史蒂夫·巴爾默,執行長,現已退休,第29位。 (2009年資料)。 == 裁員 == 美國時間2014年7月17日,全球軟體巨頭微軟公司宣佈,受精簡機構與整合諾基亞手機業務部門的影響,公司將在今後一年削減1.8萬個工作崗位。其中,約1.25萬被裁員工將來自剛剛併購過來的諾基亞裝置與服務部門(主要為手機業務)。這將是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 == 被入侵 == 2017年10月17日,5位前微軟員工稱,四年前微軟用於追蹤自主軟體漏洞內部資料庫被入侵,微軟在2013年發現到資料庫被駭客入侵,但微軟隨後並未公開被攻擊的嚴重程度,5位前員工被採訪描述此事件,微軟拒絕回應。 == 合夥關係 == 在 Linux 與 Novell (Micro Focus 的子公司,OpenSUSE 的母公司(SUSE 已被出售))合作。 2019年5月2日,微軟和J.P. Morgan(摩根大通)宣佈,他們將以合作夥伴關係去加速企業區塊鏈的採用,並使 J.P. Morgan 和 Microsoft 客戶能夠在雲端中構建和擴充套件區塊鏈網路。 == 區塊鏈發展 == 2019年5月,微軟推出一個直接建立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的大型科技公司的第一個分散式基礎設施。 這個名為"Ion"的開源專案涉及網路如何相互通訊的基礎機制。 == 批評及爭議 == 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出生時(1984年5月14日)被稱為「第二蓋茲」,自2002年(18歲)就拒絕微軟,他哈佛大學時代就成立了社群網路服務Facebook。微軟入駐Facebook以來,對與微軟有關的照片來傳送。Windows Phone自Windows 10推出以來,行動作業系統的後續系統為Windows 10 Mobile,但由於種種原因發生爭議。 2014年9月23日,微軟宣佈將自家旗下的網盤品牌OneDrive的免費使用者永久儲存空間上調至15GB,使用備份照片可再次獎勵15GB。但此前尚未註冊的使用者於2015年12月31日將會縮減至5GB,Office365的訂閱使用者不能繼續保持無限儲存空間。Microsoft程式的終端使用者授權協定經常被嚴厲批評。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微軟公司採用機器人保安值守|微軟公司使用機器人保安|話語衚衕|[2014/11] * 微軟最長壽作業系統XP今日“退休” 安全廠商接力 中國經濟網 2014-05-28 * 微軟尖峰時刻 中國經濟網 2014-05-29 == 外部連結 == * * * == 參見 == * 微軟作業系統列表 * 智慧手機列表 Category:美國軟體公司 Category:跨國軟體公司 Category:美國電子遊戲公司 Category:企業資源計劃軟體公司 Category:供應鏈軟體公司 Category:客戶關係管理軟體公司 Category:行動電話製造商 Category:雲端計算提供商 Category:華盛頓州公司 M Category:香港交易所已除牌公司 Category:1975年開業電子遊戲公司 Category:1975年成立的公司 Category:1986年首次公開募股 Category:總部在美國的跨國公司 Category:財富500強公司
Windows 1.0
Microsoft Windows 1.01是微軟第一次對個人電腦作業系統進行使用者圖形介面的嘗試。Windows 1.01基於MS-DOS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1.01是Windows系列的第一個產品,於1985年11月20日開始發行。 當時很多人認為Microsoft Windows 1.01是一個低劣的產品。當時最好的GUI電腦平臺是,另外一個選擇是。Microsoft Windows 1.01在1987年由新發行的Windows 2.0取代,但此版本的支援週期長達16年,由1985年支援到2001年最後一天為止。 Windows 1.01中滑鼠作用得到特別的重視,使用者可以透過點選滑鼠完成大部分的操作。Windows 1.01 自帶一些簡單的應用程式,包括日曆、記事本、計算器等等。總之,剛誕生的Windows 1.01,總會讓人感到它像是一個PDA,甚至可能功能還趕不上PDA,不過這在Windows 1.01誕生時已經相當吸引人了。Windows 1.01的另外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允許使用者同時執行多個程式,並在各個程式之間進行切換,這對於DOS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Windows 1.01執行一個稱為MS-DOS Executive的外殼程式,該程式僅比不支援圖示且不相容Y2K的DIR命令的滑鼠可輸出。 其他提供的程式是計算器,日曆,剪貼簿檢視器,時鐘,記事本,繪畫,黑白棋,卡片檔案,終端和寫入。 Windows 1.01不允許重疊的視窗。 而是將所有視窗平鋪。 只有對話方塊可以顯示在其他視窗上方,但是不能將其最小化。 Windows 1.01可以顯示256種顏色,視窗可以任意縮放,當視窗最小化的時候桌面上會有專門的空間放置這些視窗(其實就是現在的工作列)。在Windows 1.0中已經出現控制面板(Control Panel),對驅動程式、虛擬記憶體有明確的定義,不過功能非常有限。 == 歷史 == 微軟從1981年開始開發圖形使用者介面(GUI)。 在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COMDEX 1982上展示了的(用於IBM PC相容計算機的GUI軟體套件)的演示之後,開始了Windows的開發。1983年,微軟獲悉,部分基於Xerox PARC技術的蘋果自己的GUI軟體要複雜得多,並決定自己的產品會有所不同。 微軟於1983年11月10日首次向公眾展示Windows。 Microsoft需要兩個軟盤驅動器和192 KB的RAM,Microsoft將該軟體描述為MS-DOS 2.0的裝置驅動程式。 當使用僅使用DOS系統呼叫的行為良好的應用程式時,透過在平鋪視窗中支援協作式多工處理,並允許非行為良好的應用程式在全屏模式下執行,Windows與Visi On和Apple Computer的Lisa有所不同,立即提供了許多應用程式 。 與Visi On不同,Windows開發人員不需要使用Unix來開發IBM PC應用程式。 微軟計劃鼓勵其他公司,包括競爭對手,透過在其應用程式中不需要微軟使用者介面來開發Windows程式。 許多MS-DOS計算機製造商,例如Compaq,和DEC,都承諾將提供支援,例如和Lotus等軟體公司。 在預覽Windows之後,在1983年12月說:“它似乎提供了出色的開放性,可重新配置性和可移植性,以及適度的硬體要求和價格……除非其他公司意外地推出產品,否則Microsoft Windows將是第一個大規模的Windows。 測試其目標使用者手中的桌面隱喻”。 蓋茨從Windows的早期開始就將其視為微軟的未來。他在1984年4月告訴《資訊世界》雜誌時說:“作為一家公司,我們的戰略和精力完全致力於Windows(視窗系統),就像我們致力於MS-DOS和Xenix等作業系統核心一樣。我們也只是說從長遠來看,利用Windows的應用程式將具有競爭優勢。” 微軟宣佈的公告明顯沒有IBM,到1984年末,媒體報道了Windows、IBM的和Digital Research的圖形環境管理器(GEM)之間的“ Windows之戰”。微軟曾在1983年11月承諾過,Windows將在1984年4月之前釋出,但後來否認它已經宣佈了釋出日期,並預測Windows將在1985年6月之前釋出。在其開發過程中以及在開發其視窗系統之前,由代號Interface Manager(介面管理器)簡稱。該公司不再強調多工處理,它表示Windows的目的與TopView不同,它是在使用更少的記憶體的情況下“將計算機轉變為圖形豐富的環境”。在微軟說服IBM後者需要GUI之後,兩家公司宣佈引入OS / 2及其圖形化的OS / 2 Presentation Manager,它們最終將取代MS-DOS和Windows。 1987年11月,Windows 1.01被Windows 2.0繼承。 Microsoft支援Windows 1.01達16年,一直到2001年12月31日,這是所有Windows版本中最長的。 ==== Windows 1.01 ==== 1985年11月20日釋出的1.01版是Windows 1.0的第一個公開版本。 ==== Windows 1.02 ==== 1986年5月釋出的1.02版是國際發行版。 ==== Windows 1.03 ==== 1986年8月釋出的1.03版包含一些增強功能,使其與國際發行版保持一致,例如歐洲鍵盤驅動程式以及其他螢幕和印表機驅動程式。 ==== Windows 1.04 ==== 1987年4月釋出的1.04版增加了對新IBM PS/2計算機的支援,儘管沒有提供對PS/2滑鼠或新VGA圖形模式的支援。但是,1987年5月27日,IBM釋出了OEM版本,其中增加了VGA支援,PS/2滑鼠支援,MCGA支援以及對8514/A顯示驅動器的支援。 IBM在三張3.5英寸720k軟盤上釋出了此版本,並將其作為其“個人出版系統”和“大學工具包”捆綁銷售的一部分提供。 == 功能 == Windows 1.0x 系統要求: * 顯示制式:CGA/HGC/EGA * DOS:MS-DOS 2.0-5.0(6.0或更後版本將會報錯) * RAM:256 KB 或更多 * 磁碟驅動器:2 個軟盤驅動器或硬碟。 Windows 1.0 包含的程式: * DOS 檔案執行器 * 計算器 * 日曆 * 便籤 * 剪貼簿 * 時鐘 * 控制面板 * 記事本 * 列印處理程式 * 黑白棋 * 終端 * Windows 畫圖 * Windows 寫字板 == 市場評價 == Windows 1.01已釋出,對此評論不一。 大多數批評家認為該平臺具有未來的潛力,但Windows 1.0並未達到預期。 許多評論批評了其苛刻的系統要求,特別是指出了一次執行多個應用程式時的糟糕效能,並且Windows鼓勵使用滑鼠進行導航,這在當時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紐約時報》將Windows在具有512 KB RAM的系統上的效能與“在北極地區倒糖蜜”進行了比較,並且由於依賴於面向滑鼠的介面,其設計對於鍵盤使用者而言不夠靈活。 總之,《紐約時報》認為效能差,缺少專用軟體,與DOS程式的相容性不確定以及缺乏針對新使用者的教程,使得基於DOS的軟體(例如Borland Sidekick可以提供類似的配件和多工處理功能)是大多數PC使用者所希望的。 雖然Windows 1.01被當代技術出版物視為失敗,然而他們仍然承認其對Windows產品線歷史的整體重要性。(後來開發MIME標準的人)和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IT團隊也對Windows持批評態度,最初是由一組微軟代表向他們介紹的。他低估了平臺的未來影響,他認為,與內部視窗管理器相比,“這些人採用了這種可悲而幼稚的系統。我們只是知道他們永遠都不會完成任何事情。” The Verge認為微軟在2012年釋出Windows 8時受到的歡迎不佳,這與微軟在Windows早期版本方面的掙扎相類似。 Windows 8以類似於在MS-DOS之上執行的Windows 1.01的方式,提供了一種新型的介面和軟體,以適應PC上新興形式的人機介面裝置,但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使用觸控式螢幕(同時,程式也不能在重疊的視窗中執行,只能在螢幕的側面“快照”,在先前版本使用的舊版Windows Shell上執行。 微軟也開發了Windows 1.01的模擬版本,將其作為Windows 10的應用程式,與Netflix節目《怪奇物語》捆綁在一起,與該節目的第三季於1985年釋出相吻合。 == 參見 == * * * System 1 * MS-DOS * * OS/2 == 參考資料 == Category:磁碟作業系統 Category:Microsoft Windows Category:已停止開發的作業系統
英語
英語(),直譯為英國語、英吉利語、英倫語、英格蘭語,是源自西歐英格蘭地區的一支西日耳曼語言,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日耳曼語(至少70%的日耳曼語使用者是在說英語),也是使用範圍最廣的印歐語言。英語是世界上母語人口第三多的語言(僅次於漢語和西班牙語),有近六十個國家將其做為唯一的官方語言或主要官方語言之一,是全世界官方使用最多的語言。英語也是至今唯一具有全球通用語和世界語言地位的語言,是聯合國、歐盟、國際民航組織和許多其他國際組織的官方語言,是網際網路的法通語,也是學習者最多的外語。 現今使用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國家主要是大英帝國及其盎格魯-薩克遜裔居多的殖民地和海外屬地的後代,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曾是殖民地但已經獨立建國的愛爾蘭、加勒比、非洲及南亞的部分地區也被廣泛使用,這些國家和地區一起組成了現在的英語世界,其中最核心的英、美、加、澳、新五國因其政治外交和意識形態上的緊密性與一致性也被統稱為英語圈。 “English”一詞源自於公元5世紀開始遷居大不列顛島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魯人()之名,而“Angles”由日德蘭半島東南岸瀕臨波羅的海的盎格里亞半島()的名稱衍生,在古日耳曼語中意思是“彎勾”或“狹窄”。低地蘇格蘭語是與英語最相似的語言,而同屬盎格魯-菲士蘭語組的弗裡西亞語是不列顛群島外與英語親緣最近的語言。古英語源自於日德蘭半島和萊茵河流域的北海日耳曼語,作為獨立語支有1400多年的發展史。公元5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趁西羅馬滅亡渡海入侵不列顛行省並征服當地原住民布立吞人,他們的各種盎格魯-弗裡西語方言(稱作盎格魯-撒克遜語或古英語)取代海島凱爾特語成為大不列顛島上的主流語言,開啟了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時期。之後因為盎格魯-撒克遜七國先後基督教化,古英語受到少量教會拉丁語的影響。在中世紀早期的維京時代因為丹麥法區建立,英語詞彙受到 北日耳曼語中古諾斯語的大量影響,並開始向著更分析語化的方向發展。在中世紀中期,英語在諾曼征服英格蘭後開始受到羅曼語族(特別是諾曼法語)的深度影響演變出了中古英語,在中世紀後期又受到了一些新拉丁語的影響。15世紀初,倫敦對印刷機的採用、《欽定版聖經》的出版及母音大推移標誌了近代英語的開端。在大航海時代後,英國透過制海權優勢和第一次工業革命建立了龐大的殖民主義日不落帝國並對全球施加政治和文化影響,現代英語在17至20世紀傳播並逐漸成為全球化的通用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同屬英語國家的美國取代了英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以其強大的軍事、經濟和科技實力伴隨著傳播媒體及大眾流行文化,使得英語已經成為國際對話中居領導地位的世界語言,已經許多行業(如科研、導航、法律等)的通用語。 作為一種屈折語,英語相比其他很多語言屈折變化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語序來表達複雜的時態、語體和語氣,是一種相對簡化的屈折語。英語的各種口音和方言在發音和音位方面雖然有顯著差異,而且有時它們的詞彙、語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說英語的人能基本無礙地溝通交流。 == 歷史 == 早期日耳曼人西支部落(盎格魯族、撒克遜族、朱特族和弗裡西族)移民到英格蘭,英語就是從他們的語言中變化繼承下來的。據《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記載,449年左右,不列顛群島國王邀請“盎格魯親戚們”,希望來幫助他對抗皮克特人,於是他賜予盎格魯族東南部的領土作為回報。隨後他又進一步尋求支援,撒克遜族、盎格魯族與朱特族人便紛紛前來。《編年史》記載,最終這些“移民”建立七個王國:諾森布里亞、麥西亞、東盎格利亞、肯特、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和威塞克斯。 5世紀時日耳曼人入侵後,到了7世紀,盎格魯語言逐漸取代了統治當地的羅馬人的拉丁語和本地的布里吞凱爾特語。英格蘭、英語這兩個個詞是從“盎格魯”發展而來的。 公元九世紀,斯堪的納維亞的丹麥人大規模侵入英國北部。九世紀末,入侵者幾乎佔領整個英國的東半部。丹麥人說的是北日爾曼語。北日爾曼語和西日爾曼語的詞彙上差別不是很懸殊,為提升溝通程度常替詞形變化有意無意消音,古英語屈折變化的融蝕也在此開端。斯堪的納維亞人入侵使大量斯堪的納維亞語(以古諾斯語為代表)的詞彙融進古英語中。古諾斯語和古英語有許多同義同源,型態近似之類語,古英語在丹麥統治下吸收不少古諾斯語詞彙,其中最顯著及最具代表性的,是英語的人稱代名詞,為古諾斯語取代原本古英語詞彙,即北日耳曼語式的代名詞取代英語原本西日耳曼語式代名詞,而演變至今日樣貌。 1066年,法國的諾曼第公爵征服英格蘭,在西敏寺登基加冕,史稱征服者威廉。諾曼征服後三百年內,英國君主與貴族講一種屬奧依語的古法語方言盎格魯-諾曼語,教士們則習用拉丁文,古英語淪落為平民以及農奴的語言。因重要場合及貴族的使用,盎格魯-諾曼語強烈影響古英語,古英語也因當時地位相對下賤,缺乏對文法規範的重視和約束,迅速大量丟失早期複雜的曲折變化,進而發展形成中古英語。1500年左右的母音大推移將中古英語變形為近代英語。古英語其中的文學作品是《貝奧武夫》是以古英語記載的傳說中最古老的一篇,在語言學方面也是相當珍貴的文獻。中古英語則是《坎特伯裡故事集》。 近代英語在莎士比亞(逝世1616年4月23日)所處的時期開始繁榮,一些學者將之分為早期近代英語與後期近代英語,分界線為1800年左右。隨著不列顛對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佔領和殖民形成日不落帝國,對當地語言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英語的發展。 雖然英語是屬於日耳曼語族的語言,但在文藝復興時期時英語加入大量拉丁語詞彙,隨著時代演進還加入更多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及希臘語的詞彙,擁有大量羅曼語族起源的借用詞。 == 方言 == 英語是一種多中心語言,使用範圍極為廣泛,不可避免出現各種地區性變體。語言學家已經不再把倫敦或英國上層人士的英語作為唯一的標準英語。除英國英語外,最重大發展的是美國英語和紐澳英語。自從17、18世紀,美國英語、加拿大英語、澳洲英語、紐西蘭英語開始成為獨特的方言。它們也各有自己的地區性的語詞、語法和語音。其他像印度英語、東南亞英語、加勒比地區英語和非洲某些新興國家的英語,都各自受到當地語言影響、具有語音和詞彙上的特點。 英語的主要方言在語音上有明顯差別,拼寫的差別則較小。一般人們以一些學術機構的辭書作為標準的英語,例如《牛津英語詞典》等。在學術、科技文章方面,來自各國作者使用的是一種共同文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美式英語”這個術語通常被理解為美國人特有的語詞和語法,在當時的一些“純潔主義”的英國文人看來,它不是純正的英文,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式英語”一詞的概念逐漸改變,只指在美國本土上使用的英語,而不論其與英國式英語的異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透過大眾傳播媒介迅速發展,美國式英語已反過來對其他方言產生影響,並且正在日益擴大這種影響,電腦軟體也以美國式英語為標準。 == 地理分佈 == 由於大英帝國在世界各地有過許多殖民地,在現代,英語在許多國家與地區,都是通用語言或官方語言之一: # 英語在下列國家和地區是第一語言: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巴哈馬、愛爾蘭、巴貝多、百慕大、蓋亞那、牙買加、紐西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和千里達及托巴哥。目前世界上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母語、本國語)人口約有3億。 # 英語在下列國家和地區中是通用語言,這些國家地區包括加拿大(連同法語)、多米尼克、聖路西亞和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連同法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愛爾蘭(連同愛爾蘭語)、香港(連同中文)、利比裡亞(連同非洲語言)、南非(連同南非荷蘭語和其他非洲語言)、新加坡(連同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和馬來西亞(連同馬來語)。作為第二語言(即不是母語,但為所在國的共通語)使用的人口約有2.5億。 # 英語是下列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之一),但不是本地語言和共通語言:斐濟、迦納、甘比亞、印度、吉里巴斯、賴索托、肯亞、奈米比亞、奈及利亞、馬耳他、馬紹爾群島、巴基斯坦、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索羅門群島、薩摩亞群島、獅子山、史瓦濟蘭、波札那、坦尚尼亞、尚比亞和辛巴威。 === 英語國家人數排名 === 國家 人數 占人口% 第一語言 其他語言 人口 註釋 251,388,301 96% 215,423,557 35,964,744 262,375,152 來源:US Census 2000: Language Use and English-Speaking Ability: 2000 , Table 1. Figure for second language speakers are respondents who reported they do not speak English at home but know it "very well" or "well". Note: figures are for population age 5 and older 125,344,736 12% 226,449 86,125,221 第二語言 38,993,066 第三語言 1,028,737,436 Figures include both those who speak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and those who speak it as a third language. 2001 figures.Table C-17: Population by Bilingualism and trilingualism, 2001 Census of India The figures include English speakers, but not English users. 88,690,000 49% 88,690,000 180,440,005 來源: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report 2009. "The Benefit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r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from Cameroon,Nigeria, Rwanda, Bangladesh and Pakistan. " 'A custom report compiled by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for the British Council'. 79,000,000 53% 4,000,000 >75,000,000 148,000,000 Figures are for speakers of 奈及利亞皮欽語, an English-based pidgin or creole. Ihemere gives a range of roughly 3 to 5 million native speakers; the midpoint of the range is used in the table. Ihemere, Kelechukwu Uchechukwu. 2006. "A Basic Description and Analytic Treatment of Noun Clauses in Nigerian Pidgin. " Nordic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 15(3): 296–313. 62,600,000 98% 60,100,000 1,500,000 64,447,000 來源:Crystal (2005), p. 109. 48,800,000 58% 3,427,000 43,974,000 84,566,000 Total speakers: Census 2000, text above Figure 7. 63.71% of the 66.7 million people aged 5 years or more could speak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Census 1995, as quoted by Andrew González in The Language Planning Situation in the Philippines,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19 (5&6), 487–525. (1998). Ethnologue lists 3.4 million native speakers with 52% of the population speaking it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25,246,220 85% 17,694,830 7,551,390 29,639,030 來源:2001 Census – Knowledge of Official Languages and Mother Tongue . The native speakers figure comprises 122,660 people with both French and English as a mother tongue, plus 17,572,170 people with English and not French as a mother tongue. 18,172,989 92% 15,581,329 2,591,660 19,855,288 來源:2006 Census. The figure shown in the first language English speakers column is actually the number of Australian residents who speak only English at home. The additional language column shows the number of other residents who claim to speak English "well" or "very well". Another 5% of residents did not state their home language or English proficiency. 3,673,626 91.2% 3,008,058 665,568 4,027,947 來源:2006 Census. The figures are people who can speak English with sufficient fluency to hold an everyday conversation. The figure shown in the first language English speakers column is actually the number of New Zealand residents who reported to speak English only, while the additional language column shows the number of New Zealand residents who reported to speak English as one of two or more languages. 5,580,000 20.5% 380,000 5,200,000 27,170,000 來源:Crystal (2003), p. 109. == 漢族為主地域分述 == 由於使用英語的兩個主要國家英國與美國先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並在眾多領域具較大影響力,加上英語相對易學,許多人都將英語作為一種外語甚至是第二語言,把英語作為外國語使用的人約3-5億。在歐洲大陸則是最普遍作為外語來學習的語言(32.6%),接著是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在東亞,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韓國、日本等地,英語是學校的必修課程。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和作為外國語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法,說明英語正在愈來愈被看成一種國際交往的工具,它不再為一國或一個民族所專有,而是一種中性的資訊媒介。 不同語言使用者交談時,英語大多為第一順位交流語言。 英語在多數學術領域佔有一席之位,許多教科書的原文書即為英語,英語也成為多數學術領域必學的第一外國語。 基本英語是為了國際交流使用而簡化的英語。它通常被一些飛機廠商和其他國際企業用作書寫手冊和交流。遠東的一些學校把它作為基礎英語來教授。 === 英語作為外語 === ==== 中國大陸 ==== 在基本教育階段(小學至高中),特別是中學階段,幾乎全部的學校選擇英語作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語必修課。中國大陸自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開始,在全日制普通大學推行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作為對選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必修課課程與拿到大學畢業證書的達標要求。 在1949年至在1960年代中期,因與蘇聯的關係極為密切,主要以俄語作為第一外語,直至文化大革命。從1970年代中期以後,逐漸選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1978年特別是1983年以後,英語是在高等學校升學考試中,和其他主要科目一樣同等對待。以此為導向,中學課程,特別是初中教育絕大多數以英語作為外語教學課程的必修課(也因為這樣,許多人說話時會以外語代指英語);除了非英語外語專業以外,在全日制普通大學,一般均以英語作為必修課,其他外語作為選修;而非英語專業的語言專業,一般要求同時對英語作為必要課程之列。 ==== 澳門 ==== 1999年澳門主權移交。自此,英語的地位和重要性提升,至今已超越葡語。 === 英語作為法定語文之一 === ====新加坡==== 儘管英語原先不是新加坡的土著語言,但由於作為官方語言及實際上各方面的通用語,所以新加坡英語的普及程度極高,已逐漸走向成為本地化的語言。 ==== 香港 ==== 中文和英文皆是香港的法定語文。由於香港曾被英國統治,英語在香港是第二官方語言,在香港十分通行。此外,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且使用普通法,英語因此是商業界、法律界重要語言。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政府在正式檔案中更多采用中文,但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用中文譯本滿足正式檔案要求,但實際處理事務仍然使用英語。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資料,以英語為慣用語言(第一語言)者有5%(約20萬4千人,主要為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 == 音系 == 英語音系學是指對英語音系(亦即聲音系統)的研究。正如所有語言,無論考慮歷史與否,英語口語的發音因不同方言而異。 這種變異在英語特別明顯,因為它在廣泛地區使用,是英國、愛爾蘭、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加勒比海英語國家等國的主要語言,在每一個洲都地有相當人口以之為母語或第二語言。 英語並沒有決定性和國際承認的單一標準,所以不同國家通用的英語有時妨礙溝通。雖然如此,眾多地區的英語口音仍能互相理解。 == 語法 == 英語文法基於日耳曼語源,雖然一些18世紀和19世紀的學者試圖把拉丁語的語法應用於英語,但是並不成功。英語與其他所有的印歐語系語言相比,沒有那麼複雜的屈折變化,也失去幾乎所有陰陽性變化,基本上,英語除了人稱代詞以外,已失去性和格的分別,更強調詞語間相對固定的順序,也就是說英語正朝向分析語的方向發展(如貓尾可以寫作cat tail,而不必寫作cat's tail,這裡的貓cat直接用詞根原形,而沒用屬格詞綴cat's)。 英語的基本語序為SVO,且基本上不能任意變換語序,除了在少數詩詞以外。如下所示: *I saw Brittany.(我看見布里特妮) 英語中仍然保留的屈折變化有: * 所有格:He is Fred's best friend. -'s * 動詞現在時的第三人稱單數:Alfredo works. -s * 過去時:Fred worked. -ed ,但亦有不規則變化。 * 現在分詞/進行時態:Fred is working. -ing(如果動詞的末音節為子音結尾的閉音節,則須雙寫末子音,如running) * 過去分詞:The car was stolen. -en;Fred has talked to the police. -ed,但亦有不規則變化。 * 動名詞:Working is good for the soul. -ing * 複數:Fred has two blue eyes. -s(如果名詞的尾字是s或h,則需加-es,如dishes) * 比較級:Fred is smarter than Rick.形容詞末尾加-er,多音節(3+)在前面加more,如“more difficult” * 最高階:Fred has the fastest car.形容詞末尾加-est,多音節(3+)詞在前面加most,如“the most difficult” 比起其他印歐語系的語言,雖然英語的屈折變化數量大幅減少,但名詞、動詞等依舊有相當數量的不規則變化與強變化。 英語中所有的詞可分成十大類,每一類詞在句子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 這十大詞類是: * 名詞(n.)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的詞。 * 形容詞(a./adj.):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徵的詞。 * 副詞(adv.):修飾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的詞。 * 代詞(pron.):是代替名詞、形容詞和數詞的詞。 * 數詞(num.):表示數量和順序的詞。 * 動詞(v.):表示動作和狀態的詞。 * 冠詞(art.):與名詞連用,其說明人或事物的作用。 * 介詞(prep.):通常置於名詞和代詞之前,表示名詞和代詞與其他詞的關係。 * 連詞(conj.):連線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的詞。 * 感嘆詞(excl.):表示說話人感情或語氣的詞。 == 詞彙 == 幾乎所有的日耳曼語源字彙(包括一切基本字彙,如代詞、連詞等)都相對來説更短、更非正式。拉丁語源的字彙通常代表更加優雅或更能顯示專業造詣。但是,過多運用拉丁語源字彙,則會被認為矯飾或刻意賣弄。喬治·奧威爾的文章《政治與英語》對此作了透徹的描寫。 英語使用者在選擇單詞時,通常可以從日耳曼語源和拉丁語源的近義字彙中挑選:如“sight”和“vision”、“freedom”和“liberty”。這些近義詞之間都有微妙的差異,使用者能夠自由選擇組合表達不同的觀點。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所用到的辭彙一般是日耳曼語源。大多數拉丁語源的字彙通常用在更加正式的講話和文章中,比如法庭發言或者編寫百科全書。在醫學、化學等的許多術語也為拉丁語詞源。 英語以它巨大的詞彙量而著稱,很容易引入專業術語和輸入新詞到日常使用中。另外,俚語也為舊詞換上了新的含義。這種靈活性非常明顯,通常需要正確區分正式的用法和日常一般用法;英美的初等教育教師一般會提醒學生那些日常廣泛使用但在正式場閤中並不正確的字彙。請參看:社會語言學。 === 詞彙量 === 英語的詞彙量非常龐大(總計990,000個),但如果要估計具體數字,必須先判斷哪些能夠算作其單詞。不過與其他語言不同,並沒有一個權威學術機構來規定何為正式的辭彙。醫學、科技領域不斷湧現新詞,一些進入了大眾日常用語中,其他只在一小部分人群內部使用。移民群體帶來的外語單詞也經常融入英語社會中去。一些古詞和方言單詞能否算作英語也無法判斷。 《牛津英語詞典》(第二版)收錄了超過五十萬個條目,標準比較寬鬆:“包括文學與日常對話中的標準辭彙,無論當代、廢棄或古語,也包括主要的科技辭彙和大量方言、俚語。”《牛津英語詞典》補遺,1933年 自從電子計算機普及以來,不少與這範疇相關的詞語進入大眾的生活;另一方面,與電信科技相關的新詞,有不少都是透過詞綴的組合來構成新詞。舉個例子:「wiki」本身是夏威夷語,但由於維基百科的普及,建立了「wikify」(wiki + -fy,維基化的意思);然後又從wikify建立了「wikification」(維基化的過程或行動)。另外,在資料庫中使用的一個新創詞語「serializability」,意思是「把準備寫入資料庫的資料序列化的可行性」,本身亦是源自另一個新建立詞「serialize」(序列化,源自「serial」,即序列)。 === 詞源 === 英語藉詞的詞源很廣泛。由於曾受到法語的影響,英語詞彙在一定程度上大致分為日耳曼詞源(大部分來自古英語),與拉丁語源(由拉丁語而來,大部分來自諾曼法語,有一些也直接從拉丁語借來)。 1973年,與出版《》,書中發表報告,對舊版《簡明牛津詞典》(第三版)中約八萬個單詞進行了電腦化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英語單詞來源如下: * 法語,包括古法語和早期盎格魯法語:28.3%。參見源於法語的英語詞。 * 拉丁語:包括現代科技拉丁詞彙:28.24% * 古英語和中古英語、古挪威語和荷蘭語:25% * 希臘語:5.32% * 不詳:4.03% * 來自專有名詞:3.28% * 其他語言:小於1%。包括漢語普通話、粵語、和閩南語、日語的借詞。 == 文字 == 英語的書寫使用拉丁字母,單詞的拼寫系統或正確拼寫法是依據歷史傳統而繼承下來的,並不嚴格按照發音規律。因此,英語單詞的發音與拼寫之間經常有很大差異,單詞拼法也是所有字母語言中最難掌握的拼寫之一。世界絕大多數的拼音文字是屬於直接拼法,看單詞就能正確發音,而英語拼寫是屬於間接拼法,要藉助音標才知道單詞的正確發音。 === 正寫法 === 英語正寫法(English orthography)又稱英語正字,是書寫約定系統,用於以書面形式表示英語口語,它允許讀者將拼寫、聲音和意義聯絡起來。用這種約定系統,以拉丁字母正確拼字書寫出的語文即「英文」。 英語與許多語言不同的是,幾乎每個音素(聲音)都有多種拼寫方式,而且大多數字母也有多種發音,具體取決於它們在單詞中的位置和上下文。一些拼寫錯誤甚至在母語人士中也很常見,這主要是由於在整個英語歷史上大量借用了其他語言的詞,並沒有成功進行完整的拼寫改革。   === 標音符號 === 英語中有一些單詞需要標記各種標音符號來提示發音,這些單詞絕大部分都是從外語輸入進來。例如à la carte, café, coöperate, élite, façade, naïve, résumé 等。 英語標音符號 英語標音符號 英語標音符號 英語標音符號 英語標音符號 英語標音符號 英語標音符號 英語標音符號 英語標音符號 英語標音符號 英語標音符號 英語標音符號 Àà Ææ Çç Éé Èè Ëë Êê Ïï Ññ Öö Ôô Œœ 標音符號在詩歌或劇本中有時也會用到,能夠將平常不發音的音節標記為發音,來達到戲劇化的效果或者保持詩歌的韻律。在古代或仿古作品中很常見,如“-ed”的字尾經常標記重音符,使其發音,例:cursèd。 在某些古文中(特別是英式英語),連字現象很普遍,如archæology,œsophagus和encyclopædia等。這些詞都為拉丁或希臘詞源。 隨著時間推移和ASCII的盛行,越來越少的英語使用者選擇標記,或已經忘記這些詞是法語詞源,即使在極為正式的書寫當中也不加,甚至有時候標記符號還會被認為是在裝腔作勢;但有人反對這種觀點,認為正確的拼寫應該保留符號,尤其是缺少符號後發音就會出現很大差異時更應該如此。有一些詞明顯不遵循英語的形態音位法,在這類詞中一般會保留標音符號。比如café這個詞,如果把e上的尖音符去掉,按照英語發音規則,e就會不發音。又比如résumé是摘要的意思,有3個音節,resume是繼續的意思,有2個音節,它們在英語詞典中始終分開兩條排列。 有時也需要用到分音符號,但這些符號也經常省略或用連-{字}-符號代替,如coöperate(或co-operate)、daïs、naïve、noël、reëlect(或re-elect)等。 有一些單詞如rôle和hôtel最初傳到英語中時是要加標音符號的,最開始時這些詞法國風情很濃,一些人甚至批評,本來英語中有對等的單詞卻偏要使用外國字彙。還有一些詞如élite(精英)的標音符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消失,但《時代週刊》等報刊雜誌仍然在使用。 == 各地英語測驗 == === 英國 === * 國際英語測試系統(IELTS,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雅思) * 劍橋英文認證(Cambridge Main Suit) === 美國 === * 託福(TOEFL) ** 機考託福(CBT;逐漸廢除) ** 網考託福(iBT) * 多益(TOEIC,商用英文考試) * 英語口語水平測試(TSE) === 臺灣 === * 全民英語能力分級檢定測驗(GEPT) === 中國大陸 === * 全國英語等級考試 (PETS)(主要面向社會考生) * 大學英語考試(CET)(主要面向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碩士生) **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 ** 大學英語六級考試(CET-6) * 全國高校英語專業考試(TEM)(主要面向大學本科英語專業學生) ** 英語專業四級考試(TEM-4) ** 英語專業八級考試(TEM-8) * 上海外語口譯證書考試(SEIAE) * 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 (CATTI) *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主要面向高職高專學生) == 參見 == * 網路英語 * 現代英語 * 英語語法 * 簡易英語 * 英語國際音標 * 最長的英文單詞 * Q後面不接U的英文單字列表 ==註釋== == 參考文獻 == == 參考書目 == * * * * == 外部連結 == * 世界各地的英語口音(愛丁堡大學) 列出並比較了50種英語方言中對100個單詞的不同發音 * 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 * 英語的民族語報告 ;詞典 * Collection of English bilingual dictionaries * dict.org * Dictionary of American Regional English * English language word roots, prefixes and suffixes (affixes) dictionary * Merriam-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 * Macquarie Dictionary Online Category:屈折語
聯合國
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防止戰爭的發生並為各國提供外交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曼哈頓,並受到治外法權的約束。其他主要辦事處設在日內瓦、內羅畢和維也納。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總共有193個會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無爭議的主權國都是聯合國會員國。在聯合國遍佈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透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沒有運作)。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語言,分別為: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 == 歷史 == === 背景和建立(1945年—1947年) === 在聯合國建立的之前一個世紀,為了規制國家之間的衝突,許多國際協約組織和會議被建立起來,例如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1899年及1907年海牙公約Kennedy, p. 5。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損失之後,巴黎和會宣佈建立國際聯盟以保證國家間的和諧相處Kennedy, p. 8。這一組織解決了一些領土爭端,並在一些領域建立國際架構,例如郵政、航空、鴉片控制等,其中一些後來被吸納進聯合國的體系中Kennedy, p. 10。然而國際聯盟對於殖民地(當時佔世界人口的一半)的代表權不夠,並且諸如美國、蘇聯、德國和日本在內的列強參與度亦不足。它無法阻止1931年日本對中國的入侵、納粹德國的擴張、1935年的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1937年的日本侵華戰爭,以及最終出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Kennedy, pp. 13–24。 創立一個新的世界性組織的最初完整構想可以追溯至1939年的美國國務院。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首先使用了“聯合國”一詞,用於描述同盟國家。1942年1月1日,26國政府簽訂《聯合國共同宣言》,聯合國一詞得到首次正式使用Hoopes, Townsend, and Douglas Brinkley. FDR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U.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978-0-300-06930-3.。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在舊金山召開,50國政府及諸多非政府機構參與並起草《聯合國憲章》。1945年10月24日,當時的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法國、蘇聯、英國和美國)及多數其他簽署國(46國)共同批准憲章,聯合國正式宣告成立。 1946年1月6日,聯合國大會第一次會議(51個國家代表出席)以及安理會在英國倫敦的衛理公會中央禮堂舉行。大會選定紐約作為聯合國總部,其設施於1952年完工。聯合國總部同聯合國在日內瓦、維也納和內羅畢的總部一樣,被指定為國際領土Fomerand, pp. 149–151。同時,大會還選舉挪威外相特呂格韋·賴伊為第一任聯合國秘書長。總部完工前,在紐約長島成功湖畔的臨時總部即開始運作,即便後來1971年曾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被迫退出,其地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以及1991年發生蘇聯解體,地位被俄羅斯聯邦取代。 ===冷戰時期(1947年—1991年)=== 雖然維持和平是聯合國的主要權力和目的,但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對立卻時常導致聯合國陷入癱瘓的境地,使其只能對冷戰之外的衝突進行介入Meisler, p. 35,例外之一是1950年的安理會決議,授權美國領導同盟軍抵抗朝鮮對韓國挑釁行動的大規模反擊;該決議在蘇聯代表缺席(因抵制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排除在聯合國外)的情況下透過。Meisler, pp. 58–59。1947年,聯合國大會透過決議,同意分治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色列國。兩年之後聯合國官員拉爾夫·本奇調停此後造成的衝突Meisler, pp. 51–54。1956年,聯合國第一支維和部隊建立起來以應對第二次中東戰爭;然而,對於同時蘇聯在1956年革命後對匈牙利的入侵卻無能為力Meisler, p. 114。 1960年,聯合國部署聯合國剛果行動(UNOC)以維持叛亂的加丹加國的秩序,並在1964年將其歸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治下,這是聯合國早年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Meisler, pp. 115–134。在前往同叛軍首領莫伊茲·衝伯會談的途中,常被稱為是聯合國最高效的秘書長的達格·哈馬舍爾德See Meisler, p. 76; Kennedy, p. 60; Fasulo, pp. 17, 20在空難中身亡;幾個月後他被追授予諾貝爾和平獎Meisler, pp. 127–28, 134。1964年,哈馬舍爾德的繼任者吳丹部署聯合國駐塞普勒斯維和部隊,這是聯合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維和任務Meisler, pp. 156–57。 20世紀60年代,隨著去殖民化的發展,聯合國迎來一批新的獨立國家作為其會員;單在1960年就有17個新國家加入聯合國,其中有16個來自非洲。1971年10月25日,雖然遭到美國的反對,但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援下,控制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控制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成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這一投票也被視為是美國在聯合國中影響力下降的一大訊號Meisler, pp. 195–97。第三世界國家在阿爾及利亞的領導之下建立七十七國集團,這一集團在一段時間內成為聯合國中的一股主導力量Meisler, pp. 208–10。1975年,蘇聯和第三世界國家在美國和以色列的強烈反對之下推動透過決議,宣佈錫安主義為種族主義;1991年,在冷戰結束之後,這一決議被廢止Meisler, pp. 204–26, 213, 220–21。 在第三世界國家的積極活動和對中東、越南和克什米爾衝突的調停不力,使聯合國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其次要目標——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上Meisler, pp. 167–68, 224–25。到70年代,聯合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預算要遠遠高於其維和預算。 ===冷戰後(1991年至今)=== 冷戰結束後,聯合國在維和方面有顯著的擴充套件,在十年內的維和行動數量超過過去四十年Meisler, p. 286。在1988年和2000年間,透過的安理會決議數量翻了超過一倍,維和的預算也增加超過十倍Fasulo, p. 43; Meisler, p. 334。聯合國調停結束薩爾瓦多內戰,成功進行奈米比亞的維和任務,並監督了南非種族隔離和柬埔寨紅色高棉統治之後的民主選舉Meisler, pp. 252–56。1991年,聯合國授權美國領導的同盟軍事行動,擊退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Meisler, pp. 264–77。1971年至1985年擔任副秘書長的布萊恩·厄克特後來說這些行動的成功為聯合國帶來一種“虛假復興”——在之後,聯合國的任務變得更為艱難Meisler, p. 334。 聯合國憲章原本目的是阻止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進攻,但在90年代初聯合國面臨許多同時發生的嚴重國內危機,包括索馬利亞、海地、莫三比克和前南斯拉夫Kennedy, pp. 66–67。在美國於摩加迪沙之戰中損失慘重而撤出之後,聯合國在索馬利亞的行動被普遍認為是失敗的;而聯合國在波黑的行動則因為面對種族清洗顯得任務不清和不果決而成為“世界的笑柄”For quotation "worldwide ridicule", see Meisler, p. 293; for description of UN missions in Somalia and Bosnia, see Meisler, pp. 312–29.。1994年,聯合國盧安達援助團在安理會無法決斷的情況下沒能對盧安達大屠殺進行介入Kennedy, p. 104。 在冷戰的最後數十年中,聯合國受到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批評家的批評,被指管理不善和腐敗Meisler, pp. 226–227。1984年,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停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英國和新加坡也緊隨其後Meisler, pp. 234–37。1992年至1996年在任的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對秘書處進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精簡了組織的規模Meisler, pp. 285–86。他的繼任者科菲·安南(1997年—2006年在任)面對美國撤資的威脅進行進一步的管理改革。 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聯合國授權的國際介入形式多樣。聯合國在獅子山的任務得到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支援,而對阿富汗的入侵則由北約領銜Kennedy, pp. 110–11。2003年,在安理會決議未能透過授權的情況下,美國仍然入侵伊拉克,新一輪的對聯合國是否有效的爭論就此展開Kennedy, p. 111。在秘書長潘基文任下,聯合國維和行動介入蘇丹的達爾富爾衝突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基伍衝突,並派出觀察員和化學武器核查人員前往敘利亞內戰。2013年,對聯合國於2009年在斯里蘭卡內戰末期的行動的內部審查表明,該組織遭遇“系統性的失敗”。在2010年海地地震中,有101名聯合國人員殉職,這是聯合國歷史上最為慘痛的損失。 == 機構體系 == 聯合國系統建立於五大機構之上——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秘書處以及國際法院Fasulo, pp. 3–4。第六個機構託管理事會在1994年最後一塊託管領土帛琉獨立之後已經停止運作Fasulo, p. 8。 五大機構中的四個都將總部設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國際法院的總部位於海牙,而其他專門機構的總部設在聯合國駐日內瓦、維也納和內羅畢的辦事處,剩餘的聯合國實體則分佈在全球各地。聯合國用於政府間會議和檔案的六大語文分別為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根據《聯合國特權和豁免公約》,聯合國及其機構在其進行運作的國傢俱有外交豁免權,由此保障聯合國對東道國及成員國的公平公正。 下列六個主要機構,如琳達·法蘇洛所說,是一個“各種實體和組織的奇妙結合,而他們有一些甚至比聯合國本身還要老,並幾乎完全獨立於聯合國進行運作Fasulo, p. 4。”這其中還包括專門機構、研究和培訓機構、專案和基金以及其他聯合國實體Fasulo, pp. 4–7。 ===大會=== 聯合國大會是聯合國的主要合議性團體,包括聯合國的所有會員國,每年定期舉行會議,但緊急會議亦可以召開Fomerand, pp. 131–33。大會由一位主席(由成員國中產生,根據區域進行輪換)和21位副主席主持Fasulo, pp. 69–70。第一次會議於1946年1月10日在倫敦西敏衛理公會中央禮堂召開,有51個國家的代表參會。 大會對於重要問題的投票需要到場且投票的三分之二多數才能透過。重要問題的例子包括關於和平和安全的建議、主要機構的選舉、接納、暫停和開除會員,以及預算事宜 "Decisions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on important questions shall be made by a two-thirds majority of the members present and voting. These questions shall include: recommend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maintenance of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the election of the non-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the election of the member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the election of members of the Trusteeship Council in accordance with paragraph 1 c of Article 86 of the Charter, the admission of new Members to the United Nations, the suspension of the rights and privileges of membership, the expulsion of Members, questions relating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trusteeship system, and budgetary questions."。其他問題則由簡單多數決定,每個國家只有一票。除預算事項外,透過的決議對於會員沒有約束力。大會可以對聯合國範圍內的一切事項提出建議,但關於和平和安全的事項則屬安全理事會考量。 決議草案由八個委員會進行討論之後交付大會審議Fasulo, pp. 70–73。這八個委員會分別是: *總務委員會 – 監督委員會,由大會主席、副主席和委員會主席組成 *全權證書委員會 – 負責確定各會員國代表的全權證書 *第一委員會(裁軍與國際安全) *第二委員會(經濟和金融) *第三委員會(社會、人道主義和文化) *第四委員會(特殊政治和非殖民化) *第五委員會(行政和預算) *第六委員會(法務) === 安全理事會 === 安全理事會的職責是維護國家之間的和平與安全。聯合國的其他主要機構只有對會員國提出“建議”的權利,而安理會則有權提出具有強制性的決議,在憲章第二十五條規定下,會員國必須接受並履行。 安理會由15個會員國組成,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以及10個非常任理事國。其中五個常任理事國對於安理會決議具有否決權,因此常任理事國能夠阻止透過安理會決議,但無法阻止討論。十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兩年,根據地域分配原則由大會從成員國中選出Fasulo, pp. 40–41。安理會的主席每個月根據英文字母順序進行輪換。 ===秘書處=== 聯合國秘書處由秘書長主持,由來自全球的公務人員協助運作Fasulo, p. 21。它為聯合國機構召開的會議提供研究、資訊和設施,並根據安理會、大會、經社理事會和其他機構的指示進行工作Fomerand, p. 285。 秘書長是聯合國的發言人和領導人。根據聯合國憲章,這一職位是這一組織的“行政首長”。憲章第九十九條規定秘書長可將“其認為可能威脅國際和平及安全之任何事件”提請安理會注意,特呂格韋·賴伊之後的秘書長將之解讀為為這一職位提供了在全球範圍推動行動的機會Meisler, pp. 31–32。秘書長一職已經發展成為聯合國管理者和會員國間爭端及國際問題的調停者兩項職責的結合Kennedy, pp. 59–62。 秘書長在安理會(具有否決權)進行推薦之後由大會進行任命。這一職責沒有具體的要求,但如今已形成慣例應有一至兩個五年任期,應根據地區輪轉任命,且不應來自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現任秘書長為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他在2017年接替了潘基文。 聯合國秘書長 任次 姓名 國籍 就任 卸任 註釋 1 特呂格韋·賴伊 1946年2月2日 1952年11月10日 辭職 2 達格·哈馬舍爾德 1953年4月10日 1961年9月18日 任內殉職 3 吳丹 1961年11月30日 1971年12月31日 4 庫爾特·瓦爾德海姆 1972年1月1日 1981年12月31日 5 哈維爾·佩雷斯·德奎利亞爾 1982年1月1日 1991年12月31日 6 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 1992年1月1日 1996年12月31日 7 科菲·安南 1997年1月1日 2006年12月31日 8 潘基文 2007年1月1日 2016年12月31日 9 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2017年1月1日 現任 ===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ICJ)位於荷蘭海牙,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構,於1945年根據聯合國憲章建立起來,並在1946年作為常設國際法院的繼承者開始執行。國際法院由15名法官組成,法官任期9年,由大會任命,必須來自不同的國家Fomerand, p. 183Fasulo, pp. 100–01。 國際法院的所在地是海牙的和平宮,與海牙國際法學院(私立國際法研究中心)共享一座建築。它的主要目的是對國家之間的爭端進行裁決。法院開庭審理過戰爭罪行、非法國家干涉、種族清洗以及其他一些事宜。其他聯合國機構可以請求國際法院提供司法建議。 ===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在推動國際經濟和社會合作及發展方面對大會進行協助。經社理事會有54個成員國,由大會選出,任期三年。主席同樣選舉產生,任期一年,來自經社理事會中中等或較小的成員國。理事會每年7月召開一次會議,會議地點在紐約或是日內瓦。它的主要職責是收集資訊、為會員國提供建議,與專門機構進行協調並提供建議Fomerand, pp. 103–04。由於協調機構的職責較為寬泛,因此經社理事會時常被批評為不夠集中及無關痛癢Fasulo, pp. 153–55。 經社理事會的下屬機構包括聯合國土著問題常設論壇(為聯合國機構就原住民問題提供建議)、聯合國森林論壇(協調和推廣可持續森林管理)、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協調各機構間的資訊收集)以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協調聯合國機構及非政府組織推動可持續發展)。經社理事會同時還為非政府組織提供顧問權,至2004年,已經有超過2,200個組織獲得了顧問地位Fasulo, p. 156。 ===專門機構=== 聯合國憲章規定,聯合國的主要機構可建立專門機構以履行其職責。最為人所知的機構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等。聯合國透過這些機構進行大部分的人道主義工作,其中包括大規模疫苗專案(透過WHO)來為全球人類消除疾病,提高全球的健康水平、防止飢荒和營養不良(透過WFP)、改善全球兒童的健康和生活質素(透過UNICEF)、以及保護難民(如聯合國難民署)Fasulo, pp. 171–77等。 聯合國組織及專門機構 序號 簡稱 機構 總部 領導人 建立時間 1 糧食及農業組織 義大利羅馬 屈冬玉 1945年 2 國際原子能機構 奧地利維也納 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 1957年 3 國際民航組織 加拿大蒙特利爾 柳芳 1947年 4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義大利羅馬 1977年 5 國際勞工組織 瑞士日內瓦 1946年(1919年) 6 國際海事組織 英國倫敦 1948年 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美國華盛頓 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 1945年(1944年) 8 國際電信聯盟 瑞士日內瓦 趙厚麟 1947年(1865年) 9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法國巴黎 奧德蕾·阿祖萊 1946年 10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奧地利維也納 李勇 1967年 11 世界旅遊組織 西班牙馬德里 1974年 12 萬國郵政聯盟 瑞士伯爾尼 比沙爾·阿布迪拉赫曼·胡賽因 1947年(1874年) 13 世界銀行集團 美國華盛頓 1945年(1944年) 14 世界糧食計劃署 義大利羅馬 1963年 15 世界衛生組織 瑞士日內瓦 譚德塞 1948年 16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瑞士日內瓦 1974年 17 世界氣象組織 瑞士日內瓦 / 格拉德·阿德里安 1950年(1873年) ==辦事範圍== 聯合國和聯合國系統在各地設有辦事處,以聯合國辦事範圍分割槽,共五大區:非洲地區、美洲地區、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歐洲及中亞地區和中東地區: * 非洲:在非洲聯合國的兩個主要活動中心是肯亞的內羅畢和衣索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聯合國系統的許多單位也設立了區域和國家辦事處。 * 美洲:北美地區的活動中心紐約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在南美地區的活動中心智利聖地亞哥是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所在。 *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活動中心泰國曼谷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所在地。 * 歐洲和中亞:主要活動中心分別是瑞士日內瓦和奧地利維也納。兩地都有聯合國辦事處(日內瓦辦事處及維也納辦事處),日內瓦則是歐洲經濟委員會(歐洲經委會)所在地。 * 中東:主要活動中心黎巴嫩貝魯特是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西亞經社會)的總部所在地。 == 會員 == 2011年7月14日南蘇丹加入之後,目前聯合國總共有個會員國,包括除梵蒂岡之外所有未受爭議的獨立國家。 聯合國憲章中對會員國做出了規定: 此外,聯合國大會中還有兩個非會員觀察員國家:聖座(對梵蒂岡擁有主權)和巴勒斯坦國。庫克群島和紐埃兩國皆是同紐西蘭自由聯合的國家,是多個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正式會員,秘書處承認它們的“完全締約能力”。 ===七十七國集團=== 聯合國中的七十七國集團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鬆散聯合,目標是促進其成員的共同經濟利益和提升在聯合國中的集體談判能力。該集團最初由七十七個國家創立,但截至2013年11月其成員國數量已經擴充套件至133個。1964年6月15日,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發表了《七十七國聯合宣言》,正式宣佈集團成立。1967年七十七國集團在阿爾及爾召開第一次重要會議,採納了阿爾及爾憲章並建立了永久的制度基礎。 == 語文 == 聯合國共有六種工作語文,分別為阿拉伯文(以古蘭經為基準)、中文(普通話、簡體中文)、英文(牛津拼寫之英國英語)、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聯合國大會1973年將阿拉伯語列入工作語文。秘書處則使用英文和法文兩種語文為工作語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則是除常任理事國外使用國家數最多的語文(阿拉伯語是26國的官方語言,西班牙語是20國的官方語言)。聯合國建立後,1946年決議官方語文共有五種,在1973年增加了阿拉伯文。 聯合國新聞部為聯合國六種正式語文分別建立了語文日,慶祝多種語言和文化多樣性,並促進六種正式語文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每年,3月20日是聯合國法文日,4月20日是聯合國中文日,4月23日是聯合國英文日和聯合國西班牙文日,6月6日是聯合國俄語日,12月18日是聯合國阿拉伯文日。 == 經費 == 聯合國機構透過成員國的會費與捐款這兩種方式取得經費。聯合國及其機構兩年一度的財政預算來自各成員國的會費。聯合國大會審查聯合國的經費,並確定各國應付的會費款額。各國的會費主要是依照各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來決定的。會費由經常性預算、維和費用和國際法院費用三部分組成。聯合國的特別專案不在常規經費預算之內,這些專案是透過成員國的捐款來運作的。捐款的很大部分是為所需要國家提供農產品,但主要還是資金的支援。 聯合國大會確立的原則是,聯合國不應該在經費上過度倚賴任何國家。為此每財政年度聯合國的會費設有“封頂”價格,規定各成員國所付會費的最高價。2000年協定的部分規定,單個會員國的會費佔經常性財政預算最高額度從原先的25%降低到22%,目前這是美國承擔的經費額度,而其他所有成員國的會費則更低,下限為0.001%。聯合國會費繳納比例每三年修改一次,會費比額編制方法的製定依據支付能力、同時給予人均國民收入低的國家適當寬減的原則。2010年至2012年,每年的會費總額約25億美元。 聯合國憲章第十九條規定:凡拖欠本組織財政款項之會員國,其拖欠數目如等於或超過前兩年所應繳納之數目時,即喪失其在大會投票權。大會如認拖欠原因,確由於該會員國無法控制之情形者,得准許該會員國投票。例如2022年1月初伊朗、委內瑞拉、蘇丹及其它5國家就因拖欠聯合國會費暫被取消在聯合國大會上的投票資格。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美國是向聯合國提供最多經費的國家,同時也是拖欠會費次數最多、金額最大的國家。截至2014年9月底,美國拖欠聯合國會費8億美元、維和預算3.37億美元。 近年來比較明顯的變化有:日本的會費比額從2000年的19.4%降為2013年的10.833%;中國則從2000年的0.995%上升為2013年的5.148%(2013年繳納約1億3119萬美元)。 2011年11月1日,巴勒斯坦獲準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對此事的回應,美國、以色列中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繳納會費。2013年11月9日,美國、以色列等5個國家因為拖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費,喪失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投票權。 == 任務 == === 裁軍與軍控 === 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裁軍與維持和平是聯合國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但是在《憲章》簽署後僅幾個星期,核武器就被開發出來,從而改變了舊有的裁軍與軍控概念。事實上,聯合國大會第一次會議(1946年1月24日召開)所透過的第一個決議就是有關原子能和平利用的。 裁軍會議是國際社會為多邊談判軍控與裁軍協定的唯一論壇,裁軍會議目前有66個成員國,包括五個主要核大國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雖然裁軍會議並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機構,聯合國秘書長向裁軍會議派出私人代表,這名代表是裁軍會議的秘書長。聯合國大會透過的決議往往要求裁軍會議討論特定的裁軍議題,而裁軍會議每年也向聯合國大會彙報工作情況。 === 人權 === 創立聯合國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維護人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發生的慘無人道的大屠殺與種族滅絕令國際社會認識到,新的國際組織必須防止在未來發生類似的事件。早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法律框架,以討論並回應有關侵犯人權方面的投訴。 《聯合國憲章》要求其成員國尊重人權,並應為維護人權採取聯合或單獨行動。《世界人權宣言》1948年被聯合國大會確認為是世界各國應該遵守的人權標準。聯合國大會也經常就人權問題進行討論。大會下屬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是聯合國內的人權機構,主要就人權問題進行調查並提供協助。 == 貢獻 == 聯合國及其各機構在堅持與貫徹《世界人權宣言》的宗旨方面起到中心作用。聯合國為一些過渡到民主政體的國家提供協助,包括監督與協助開展自由公平的選舉、提高司法系統的品質、起草憲法、訓練人權官員。聯合國機構為全球的民主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聯合國也支援婦女權益的提高。聯合國組織從1985年起開始出現性別主流化的主張,用意之一就是鼓勵婦女積極參加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 2005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同意設立一個新的機構“聯合國和平建設委員會”,以協助剛剛擺脫戰亂的國家避免再度陷入衝突。 2006年3月9日,聯合國舉行儀式,正式啟動中央緊急應對基金,為聯合國在自然災害發生後立即開展救援活動提供了資金保證。 == 爭議 == 聯合國建立的初衷是維護世界和平,並且實行的是大國一致前提下的民主原則,使五個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但亦因此有些人對此模式表示異議。時任秘書長潘基文表示認為聯合國應該是中立的說法為錯誤,聯合國定義應是扮演公正的機構而非中立的機構,對於錯誤的事情就應該指責,而正確的事情就應該支援,不依物件是誰而有不同標準。 2018年7月,52歲的美國記者因積極揭發聯合國內部醜聞,其辦公室及常駐身份均先後被撤銷。到了8月被聯合國永久禁止採訪。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被聯合國全面封殺的記者。 === 軍事制裁 === 冷戰結束之後,聯合國開始在國際安全、維持和平等方面扮演較為積極的角色;近年來維持和平任務(簡稱「維和」)的派遣頻率以及規模不斷突破歷史新高,相關費用也已成為該組織財務支出的最大宗。然而受限於「國家」仍為國際舞臺上最主要行為者的現實環境,聯合國對於強國的行為仍無力約束,一些與強國利益沒有直接相關的事務,也難以動員各國參與落實聯合國的決議。 例如:1990年代在盧安達,以及2007年蘇丹南部發生的種族屠殺慘案,聯合國均無法做出立即而有效的處置。2003年美國繞開聯合國的議事程式,片面決定出兵攻打伊拉克,嚴重威脅聯合國權威,但是安理會只能事後追認。2006年以色列軍隊進攻黎巴嫩南部,原駐該地的維和部隊未能發揮作用,安理會透過決議要求停火,亦未能立即落實。對於印度、巴基斯坦、北韓等國家進行核武試爆的行為,安理會均決議反對,但是印度、巴基斯坦還是事實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2009年以色列軍隊進攻巴勒斯坦加薩地區,並攻擊聯合國該駐地設施與人員,安理會亦未能立即而有效的處置。 === 否決權 === 部分人士認為大國所擁有的否決權有可能被濫用。例如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政治衝突,以及近年來許多國際事件在歐美與中俄的立場迥異,動用否決權的使用上,即表現得十分明顯。特別是在安理會中,五大常任理事國享有的否決權,被美國和蘇聯多次運用。 == 改革 == 近年來改革聯合國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具體聯合國需要改革的地方依然沒有獲得共識。無論是那些希望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的人,還是希望聯合國只是提供人道援助的人,都宣稱聯合國應當“改革”,但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改革實質卻是很不同的。 === 安全理事會改組 === 聯合國機構改革中最常被提到及論替的就是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英國、蘇聯、法國、美國、中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是1945年聯合國成立之初時設立的。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及常任理事國。而俄羅斯聯邦1991年取代蘇聯在聯合國的席位及常任理事國。有聲音認為其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負結果,以及戰後分配的世界權力格局,與今日的世界局勢已有一定差異。 日本、德國、印度和巴西明確表態共同尋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因各自面臨來自不同方面的反對聲音,而未能如願;後來上述各國遂恢復獨力運作爭取的策略。 主要的改革提議,或者強調應透過擴大成員國集團來改善安理會的代表性,或者調整常任理事國結構以反映今日的國際政經實力。例如主張應讓更多位在發展中國家成為常任理事國,如印度、巴西等,或者新加入「不具備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如日本、德國等。由於安理會改革涉及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並且極可能有損現有常任理事國的大國分配利益,無論何種方案均有相當程度的反對意見以及窒礙難行之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達到共識。 === 大會投票權 === 此外有聲音主張改革投票權,原因是目前大會按國家作單位,每個國家擁有一票,變相小國享有否決權,大小國家票值不相等。小國集團(Accountability, Coherence, and Transparency, ACT)則堅持將改革重點放在安理會工作方法上,包括改革維持和平行動、加強問責、透明和一致性,加強國際刑事法院與安理會關系,不對種族清洗罪、戰爭罪和反人類罪使用否決權,以及加強區域組織、制裁機制和預防機制的作用等。 2009年2月聯大決定啟動有關安理會改革的政府間談判,但關於安理會改革的談判“文字”。但一些國家則認為,所謂“文字”只是一個對目前各種方案的歸納,包含了各種有爭議的建議,且也沒得到所有會員國的認同。 === 總部所在地改革=== 2019年起陸續發生川普政府不向俄羅斯、伊朗代表團部分成員發出入境簽證,讓其無法在聯合國會議出席,俄國和其盟友在聯合國一般辯論會議提出是時候考慮遷出聯合國總部大樓到一個更沒有爭議的國家了,其表示美國似乎誤解了許多事情和誤以為自己有某種不存在的權力,聯合國所在地是國際領土,美國無權審查誰能否來開會的資格,任何國家的代表團中任何一個人只要想來開會就能來,不需要美國的同意。 美方說法是一些人簽證沒有如期發放為技術原因,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此種說法「非常可笑」似乎貶低了世上所有人的智商。伊朗在會上發言表示聯合總部可以搬到一個更好的國家。其實聯合國搬遷問題在歷史上諸多事件中都曾被提及,屬於一個長期存在議題。 == 流行文化 == === 相關電影 === *漫威電影宇宙:總部位於奧地利維也納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2015年):在舉辦研討會上突然發生爆炸襲擊,造成瓦幹達國王的死亡。 **黑豹(2017年):片尾出現(帝查拉在羅斯協助之下召開會議,揭露瓦幹達的實力並將王國正式對外開放。) *流浪地球系列電影 **《流浪地球2》(2023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為應對2078年太陽氦閃危機,因此改組為地球聯合政府(United Earth Government,簡稱UEG),並提出數十種危機計劃。 == 參見 == * 《聯合國憲章》:聯合國主要機構 ** 聯合國大會:聯合國會員國列表(聯合國區域集團)、聯合國大會觀察員列表、大會決議 **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理事國列表、安全理事會決議 * 聯合國系統:聯合國專門機構 * 聯合國改革 * 模擬聯合國 * 國際聯盟 * 歐洲聯盟 * 八國集團 * 二十國集團 * 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國際組織、國際關係 * 世界政府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引用 === === 來源 === * Coulon, Jocelyn. Soldiers of Diplomacy: The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8. * Fasulo, Linda. An Insider's Guide to the U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300141979 * Fomerand, Jacques. The A to Z of the United Nations. Lanham, MD: Scarecrow Press, 2009. * Gold, Dore. Tower of Babble: How the United Nations Has Fueled Global Chaos. New York: Three Rivers Press, 2004. * Grant, Thomas D. Admiss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Charter Article 4 and the Rise of Universal Organization. Leide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9. * Kennedy, Paul. The Parliament of Ma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6. * Manchester, William andReid, Paul. The Last Lion: Defender of the Realm vol. 3.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12. * Meisler, Stanley. United Nations: The First Fifty Years.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995. * Mires, Charlene. Capital of the World: The Race to Host the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13. * Weiss, Thomas G. and Sam Daws,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n the United Na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 Wistrich, Robert S. A Lethal Obsession: Anti-Semitism from Antiquity to the Global Jihad.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10. == 拓展閱讀 == * United Nations Intellectual History Project Book Serie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Lowe, Vaughan; Roberts, Adam; Welsh, Jennifer; and Zaum, Dominik, eds. (2010).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and War: The Evolution of Thought and Practice since 1945.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Roberts, Adam; and Kingsbury, Benedict, eds. (1993). United Nations, Divided World: The UN's Rol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Schlesinger, Stephen (2003). Act of Creation: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Nation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 外部連結 == ;聯合國官方網站 * * 聯合國地方資訊中心(UNRIC) * 聯合國志願者 ;社交網站聯合國官方賬號 * * * * * * ;其他 * 英國聯合國協會 – 聯合國政策的獨立權威 * 全球政策論壇 – 聯合國問題的獨立智庫 * UN Watch – 聯合國活動觀察NGO Category:1945年建立的組織 Category:1945年美國建立 Category:政府間國際組織 Category:伊斯蘭會議組織國際組織觀察員 Category:世界政府 Category: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組織 Category:薩哈羅夫獎獲得者 Category:紐約市組織 Category:總部在紐約市的國際組織
勒內·笛卡爾
勒內·笛卡爾(;拉丁化:Renatus Cartesius;"Descartes, René" (US English). Lexic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是一位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和科學家。他在荷蘭共和國度過了大部分事業生涯,最初為拿騷的毛裡茨的荷蘭國家軍隊、奧蘭治親王和荷蘭省督服務。作為荷蘭黃金時代最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Nadler, Steven. 2015. The Philosopher, the Priest, and the Painter: A Portrait of Descart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笛卡爾也被廣泛認為是近代哲學和解析幾何的創始人之一。 笛卡爾哲學的許多元素在亞里斯多德學派晚期、16世紀復興的斯多葛主義或奧古斯丁等早期哲學家中都有先例。在他的自然哲學中,其與經院哲學的區別主要有兩點:第一,他拒絕將有形的實體分解為物質和形式;其次,在解釋自然現象時,他拒絕任何訴諸神聖或自然的最終目的。 在他的神學中,他堅持上帝創造行為的絕對自由。笛卡爾拒絕接受先前哲學家的權威,經常將他的觀點與他之前的哲學家區分開來。在現代早期關於情感的論文《靈魂的激情》(法語原名:Les Passions de l'âme)的開篇部分,笛卡爾甚至斷言他將在這個主題上寫作,“就好像以前沒有人寫過這些問題一樣”。他最著名的哲學陳述是“我思故我在”(拉丁語:Cogito, ergo sum;法語:Je pense, donc je suis),見於《談談方法》(1637年;法語和拉丁語)和《哲學原理》(拉丁文原名:Principia Philosophiae;1644年,拉丁文)(類似的概念曾由戈麥斯·佩雷拉提出於約1554年Pereira, Gómez. 1749 [1554]. "De Immortalitate Animae." Antoniana Margarita. p. 277.)。 笛卡爾常被認為是近代哲學的重要先驅,他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促使17世紀人們對認識論日益關注。Bertrand Russell (2004)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pp. 511, 516–17. 他為 17 世紀的歐陸理性主義奠定了基礎,後來由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茨等倡議,但遭由霍布斯、洛克、喬治·柏克萊和休謨等學說組成的經驗主義學派的反對。在 17 世紀的荷蘭共和國,早期現代理性主義的興起—作為歷史上第一次以其自身的高度系統化的哲學流派—對整個現代西方思想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笛卡爾和斯賓諾莎的兩個有影響力的理性主義哲學體系(他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荷蘭聯合省完成了他的所有主要著作)和斯賓諾莎—即笛卡爾主義和斯賓諾莎主義(英語:Spinozism 或 Spinozaism)。正是17世紀的主要理性主義者,如笛卡爾、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茨,為“理性時代”(即「啟蒙時代」)賦予了它的名字並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萊布尼茨、斯賓諾莎Moorman, R. H. 1943. "The Influence of Mathematics on the Philosophy of Spinoza ." National Mathematics Magazine 18(3):108–15.和笛卡爾都精通數學和哲學,笛卡爾和萊布尼茨也對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Grondin, J., 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 From Parmenides to Levinas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126 . 笛卡爾的《第一哲學沉思集》(1641年)仍是大多數哲學系的標準教材。 笛卡爾對數學的影響同樣明顯,笛卡爾坐標系以他的名字命名,被認為是解析幾何的奠基者,該數學領域將先前獨立的幾何和代數領域聯絡起來,並被用於發現無窮小微積分和數學分析。 笛卡爾也是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之一。 == 生平 == 1596年,笛卡爾出生在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圖賴訥拉海(現改名為笛卡爾以紀念這位偉人)。他出身於地位較低的貴族家庭,父親是雷恩的布列塔尼議會的議員。1歲多時母親患肺結核去世,而他也受到傳染,造成體弱多病。母親去世後,父親移居他鄉並再婚,而把笛卡爾留給了他的外祖母帶大,因此父子很少見面,但是父親一直提供金錢方面的幫助,使他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追求自己的興趣而不用擔心經濟來源問題。 1604年,笛卡爾進入位於拉弗萊什的耶穌會的學習。Desmond, p. 24在那裡,他學習到了數學和物理學,包括伽利略的作品。1616年12月畢業後,他遵從他父親希望他成為律師的願望,進入普瓦捷大學學習法律,並獲得和文憑。畢業後笛卡爾一直對職業選擇不定,又決心遊歷歐洲各地,專心尋求“世界這本大書”中的智慧。1618年,笛卡爾加入荷蘭的拿騷的毛裡茨的軍隊。但是荷蘭和西班牙之間簽訂了停戰協定,於是笛卡爾利用這段空閒時間學習數學。 在笛卡兒的時代,拉丁文是學者的語言。他也如當時的習慣,在他的著作上簽上他的拉丁化的名字——(瑞那圖斯·卡提修斯)。正因為如此,由他首創的笛卡兒坐標系也稱卡提修坐標系。 笛卡爾對結合數學與物理學的興趣,是在荷蘭當兵期間產生的。1618年11月10日,他偶然在路旁公告欄上,看到用佛萊芒語提出的數學問題徵答。這引起了他的興趣,並且讓身旁的人,將他不懂的佛萊芒語翻譯成拉丁語。這位身旁的人就是大他八歲的以撒·貝克曼。貝克曼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有很高造詣,很快成為了他的導師。參考 4個月後,他寫信給貝克曼:“你是將我從冷漠中喚醒的人……”,並且告訴他,自己在數學上有了4個重大發現。1619年9月,他去到了法蘭克福,在那時他宣稱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解決任何算術或幾何問題。但笛卡爾認為基於所有學科的基礎都是哲學,而哲學沒有任何確定性,所以他要先在哲學建立確定性的基礎。笛卡爾意識到任務是艱鉅的,“那時我只有二十三歲,我想只有等到更成熟的年紀,在長時間的準備之後才可以去嘗試完成這個任務。”實際上到1628年後他才開始建立他的準則。 1621年笛卡爾退伍。 1622年,當他26歲時,笛卡爾變賣掉父親留下的資產,用4年時間遊歷歐洲,其中在義大利住了2年,隨後遷住於巴黎。他在巴黎結識了馬蘭·梅森,梅森在1624和1625年出版的兩部論戰作品,既反對放縱派也反對懷疑主義。後來笛卡爾的《沉思集》就是專門討論這兩個主題的。離開巴黎後,梅森依然隨時向他通報論戰的進展。 因為在當時的法國教會勢力龐大,不能自由討論宗教問題,因此笛卡爾在1628年移居荷蘭,在那裡住了20多年。在此期間,笛卡爾致力於哲學研究發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包括了《方法論》()、《形而上學的沉思》()和《哲學原理》()等,成為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 1629年,笛卡爾開始寫一部作品,想構建能解釋所有自然現象的統一學說。第一部分名為《世界》,第二部分名為《論人》。《世界》中包含了地動說的假設,他本計劃1633年將初稿寄給梅森,但他聽到伽利略宣揚地動說被監禁的訊息,因為害怕遭受同樣的命運,他在34年放棄了出版。該作品在他去世才得以出版。 1639年11月笛卡爾開始寫作《沉思集》,於40年完成,幾個月後他5歲的女兒弗朗辛因熱病去世。 1649年笛卡爾受瑞典克里斯蒂娜女王之邀來到斯德哥爾摩擔任女王的私人教師,但不幸在這片“熊、冰雪與岩石的土地”患上肺炎,在1650年2月去世,享年54歲。 1663年他的著作在羅馬和巴黎被列入禁書之列。1740年,巴黎才解除禁令,替代當時在法國開始流行的艾薩克·牛頓世界體系。 === 宗教信仰 === 笛卡爾的宗教信仰在學術圈中一直被嚴格地爭論著。他聲稱是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天主教)徒,以及“沉思”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基督教信仰。但是在他自己的時代,笛卡爾被指控宣揚秘密的自然神論和無神論信仰。與他同時代的布萊茲·帕斯卡說,“我不能原諒笛卡爾;他在其全部的哲學之中都想能撇開上帝。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帝來輕輕碰一下,以便使世界運動起來;除此之外,他就再也用不著上帝了。”[.htm 〔法〕帕斯卡爾《思想錄》,思想錄34] 的笛卡爾傳記中寫到,“他作為一個天主教徒有著很深的宗教信仰,並一直保持到他死的那一天,並帶著堅定的,熱情的探索真理的渴望。”The Religious Affiliation of philosopher and mathematician Rene Descartes . Webpage last modified 5 October 2005.在笛卡爾死於瑞典後,克里斯蒂娜女王放棄了她的王位轉信羅馬天主教(瑞典法律要求統治者是新教教徒)。她一直聯絡的僅有的天主教徒就是笛卡爾,他曾是她的個人家庭教師。 == 哲學思想 == thumbnail|手稿,,1616年 笛卡爾在哲學方面影響力很大,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著名命題“我思故我在”。事實上,他在形而上學、認識論、方法論等方面都有很大貢獻,影響至今。 === 笛卡爾方法 === 他從邏輯學、幾何學和代數學中發現了4條規則: # 凡是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到的東西,我絕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 # 把我所審查的每一個難題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為解決。 # 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物件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直到認識最複雜的物件。 # 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儘量全面地考察,儘量普遍地複查,做到確信毫無遺漏。 === 形而上學與認識論 === 笛卡爾是一個二元論者以及理性主義者。笛卡爾認為,人類可以使用數學的方法——也就是理性——來進行哲學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覺更可靠。例如,他認為數字、物理定律這類超出感官的實在是透過理性思考得知的,是無法透過感官認識的。他在“第一個沉思”中提出人無法完全區分睡夢的經驗與清醒的經驗,從而懷疑了感官,反駁了亞里士多德主義的經院哲學家“一切思想來源於感覺”的觀念。 笛卡兒第一步認為懷疑就是出發點,感官知覺的知識是可以被懷疑的,我們並不能信任我們的感官。所以他不會說「我看故我在」、「我聽故我在」。從這裡他悟出一個道理:我們所不能懷疑的是「我們的懷疑」。意指:我們無法去懷疑的,是我們正在「懷疑」這件事時的「懷疑本身」,只有這樣才能肯定我們的「懷疑」是有真實性的,並非虛假的產物。人們覺得理所當然或習以為常的事物,他卻感到疑惑,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笛卡爾將此作為形而上學中最基本的出發點,從這裡他得出結論,“我”必定是一個獨立於肉體的、在思維的東西。笛卡爾還試圖從該出發點證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爾認為,我們都具有對完美實體的概念,由於我們不可能從不完美的實體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必定有一個完美實體——即上帝——的存在來讓我們得到這個概念。從所得到的兩點出發,笛卡爾繼續推論出既然完美的事物(神)存在,那麼我們可以確定之前的惡魔假設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一個完美的事物不可能容許這樣的惡魔欺騙人們,因此藉由不斷的懷疑我們可以確信「這個世界真的存在」,而且經由證明過後的數學邏輯都應該是正確的。現實世界中有諸多可以用理性來察覺的特性,即它們的數學特性(如長、寬、高等),當我們的理智慧夠清楚地認知一件事物時,那麼該事物一定不會是虛幻的,必定是如同我們所認知的那樣。 === 身心二元論 === 笛卡爾對二元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神學和物理學上。笛卡爾關於身心分離的標誌性理論被稱為笛卡爾二元論(或身心二元論),貫穿於他提出的其他理論中,對後來的西方哲學造成了深遠影響Gobert, R. D., The Mind-Body Stage: Passion and Interaction in the Cartesian Theater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在《第一哲學沉思錄》中,笛卡爾試圖證明上帝的存在,並且闡述了人類的靈魂與身體的區別。他認為人是身心的結合體,心靈和身體是不同但又緊密相連的。笛卡爾用樣態()來稱呼實體特定的存在方式。他在《》中寫道:“我們可以清楚地感知實體,而不需要我們所說的與它不同的樣態。但相反的,我們不能離開實體來理解樣態。"他認為,要想脫離實體來感知一種模式,我們需要智力上的抽象。 根據笛卡爾的說法,當兩種物質中可以各自分開存在時,兩種物質就真正不同了。因此,笛卡爾推斷上帝與人類,以及人的身體和心靈間存在根本性的差別。他認為身體是一種延展的實體,而心靈是一種不延展的、非物質的實體。這種巨大差異使得兩者在本體論上截然不同。笛卡爾的不可分割性論證進一步強調了身心的區別。他認為心靈是完全不可分割的,因為:“當我考慮我的精神,也就是說,作為僅僅是一個在思維的東西的我自己的時候,我從精神裡分不出什麼部分來,我把我自己領會為一個單一、完整的東西。” 此外,笛卡爾在《沉思錄》中透過對一塊蠟的討論,揭示了他二元論的最經典的教義:宇宙包含兩種截然不同的實體,即心靈或靈魂和身體。心靈或靈魂被定義為思考,而身體被定義為物質和非思考。笛卡爾時代的亞里士多德哲學認為,宇宙本質上是有目的的或目的論的。發生的一切,無論是星星的運動還是樹木的生長,都可以用自然界中的某種目的來解釋。亞里士多德稱此為“目的因”,而這些目的因對於解釋自然執行的方式是不可或缺的。笛卡爾的二元論支援傳統亞里士多德科學與開普勒和伽利略的新科學之間的區別,後者在試圖解釋自然時否認了神力和 "最終原因 "的作用。笛卡爾透過把最終原因從物理宇宙()中排除,並支援心靈(),為後者提供了哲學上的依據。因此,笛卡爾二元論在為現代物理學鋪平道路的同時,也為靈魂不朽的宗教信仰敞開了大門。   笛卡爾的心靈與物質的二元論暗示了人類的概念。笛卡爾認為,人是身心的複合體。笛卡爾優先考慮心靈,認為心靈可以沒有身體而存在,身體卻不能沒有心靈而存在。在《沉思錄》中,笛卡爾辯稱,心靈是一種純粹的實體,而身體僅由“偶然”()組成。但他同時認為思想和身體是緊密相連的:自然也用疼、餓、渴等等感覺告訴我,我不僅住在我的肉體裡,就像一個舵手住在他的船上一樣,而且除此而外,我和它非常緊密地連結在一起,融合、摻混得像一個整體一樣地同它結合在一起。因為,假如不是這樣,那麼當我的肉體受了傷的時候,我,這個僅僅是一個在思維的我,就不會因此感覺到疼,而只會用理智去知覺這個傷,就如同一個舵手用視覺去察看是不是在他的船上有什麼東西壞了一樣。笛卡爾對具身化的討論提出了他的二元論哲學中最令人困惑的問題之一:一個人的身心結合到底是什麼關係?因此,笛卡爾二元論在笛卡爾死後多年為身心問題的哲學討論設定了議程Stanford Encyclopaedia of Philosophy (online): Descartes and the Pineal Gland.。笛卡爾也是一個理性主義者,相信先天觀念的力量。笛卡爾主張先天知識理論,所有人類都是透過上帝的更高力量而生來就擁有知識的。正是這種先天知識理論後來遭到哲學家約翰·洛克(1632-1704 年)和認為一切知識都是透過經驗獲得的經驗主義者的反對。 == 對數學和歷史貢獻 == 笛卡爾對數學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了解析幾何。笛卡爾成功地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整合。在他的著作《幾何》中,笛卡爾向世人證明,幾何問題可以歸結成代數問題,也可以透過代數轉換來發現、證明幾何性質。笛卡爾引入了座標系以及線段的運算概念。笛卡爾在數學上的成就為後人在微積分上的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後者又是現代數學基石。他創新地將幾何圖形『轉譯』代數方程式,從而將幾何問題以代數方法求解,這就是今日的解析幾何(或稱「座標幾何」)。 此外,現在使用的許多數學符號都是笛卡爾最先使用的,這包括了已知數a, b, c以及未知數x, y, z等,還有指數的表示方法。他還發現了凸多面體邊、頂點、面之間的關係,後人稱為尤拉-笛卡爾公式。還有微積分中常見的笛卡爾葉形線也是他發現的。 在物理學方面,笛卡爾也有所建樹。他在《屈光學》中首次對光的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論論證。他還解釋了人的視力失常的原因,並設計了矯正視力的透鏡。力學上笛卡爾則發展了伽利略運動相對性的理論,強調了慣性運動的直線性。笛卡爾發現了動量守恆原理的原始形式(笛卡兒所定義的動量是一純量,不是向量,因此他的動量守恆原理後來也被證明是錯誤的)。他還發展了宇宙演化論、漩渦說等理論學說,雖然具體理論有許多缺陷,但依然對以後的自然科學家產生了影響。 他還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釋彩虹現象,並且透過元素微粒的旋轉速度來分析顏色。 在心理學方面,笛卡爾也是有所貢獻的。 他的觀點和重大發現,對後來心理學頗有影響。他是近代二元論和唯心主義理論著名的代表。他的反射和反射弧的重大發現,為“動物是機器”的論斷提供了重要依據。並提出,反應----刺激的假設。但是笛卡爾的反射概念是機械性的,他強調人和動物的區別,動物沒有心靈,人是有心靈的,這樣的推斷是二元論的典型表現。另外,心神交感論也是笛卡爾在身心關係上二元論的又一典型表現,他認為,人的肉體是由物質實體構成的,人的心靈是由精神實體構成的。心靈和人體即可以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相互作用。他認為人的原始情緒有六種:驚奇、愛悅、憎惡、慾望、歡樂和悲哀,其他的情緒都是這六種原始情緒的分支,或者組合。 笛卡爾的二元論心理學思想雖然在理論上是錯誤的,但是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是非常具有推動和進步作用的,他利用二元論擺脫了神學對科學的絕對控制,將人們的思想引導至理性思維和具體研究上,所以,他對心理學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 == 瑣事 == 笛卡爾死後墳墓遭盜墓賊挖掘,其頭骨幾經易手現存於法國巴黎夏樂宮人類博物館。 笛卡爾堅決否認他與德國玫瑰十字會之間的關係,他所留下的相關檔案中卻有許多巧合,他不承認可能是因為害怕被當時的教會打壓。 笛卡爾將早期在整合幾何與代數的研究與貝克曼一同分享,且曾說:「如果有機會,你不嫌棄用到我的研究或想法時,你大可表示那是你的想法。」這只是他過於客氣與謙虛的態度罷了,但貝克曼卻真的當作是自己的功勞。這使笛卡爾備受侮辱,所以他譴責貝克曼的「愚蠢和不學無術」。 同行評審(peer-review)的制度淵源於笛卡兒。在《第一哲學沉思集》出版前,Mersenne 收到委託手稿後,將其發給多位哲學家與神學家閱讀;隨後收到了六組反對意見,這些《反駁》與笛卡爾所作的《答辯》被收錄在書中的附錄一同印行,為歷史上最早的同儕評論。Kenny, Anthony. A New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Volume 3, The Rise of Modern Philosophy. p37 == 著作 == * 1618. Musicae Compendium . 笛卡爾為其早期合作者撰寫的關於音樂理論和音樂美學的論文, Isaac Beeckman (去世後第一版,1650)。 * 1626–1628. Regulae ad directionem ingenii (《指導心靈的規則》)。 不全。逝世後第一版是1684年的荷蘭語翻譯版,拉丁原文在1701年阿姆斯特丹出版 (R. Des-Cartes Opuscula Posthuma Physica et Mathematica)。Giovanni Crapulli編輯的最好的批判的版本,包括了1684年荷蘭語的翻譯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1966)。 * 1630–1631. La recherche de la vérité par la lumière naturelle (英文譯名:The Search for Truth),是未完成的對話集,1701年發表。 * 1630–1633. Le Monde (《》) and L'Homme (《論人》)。笛卡爾第一部系統論述他的自然哲學的作品。《論人》在其死後,1662年用拉丁語發表;《論世界》1664年。 * 1637. Discours de la méthode (《談談方法》)。 介紹其作品Essais,包括了Dioptrique,Météores和Géométrie。 * 1637. La Géométrie (《幾何學》)。 笛卡爾在數學方面的主要作品。英語版由Michael Mahoney翻譯 (New York: Dover, 1979)。 * 1641. 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 (《第一哲學沉思集》),拉丁語版亦作Metaphysical Meditations。1642年發表第二版,包括了反駁和答辯,和Letter to Dinet(《給迪內的信》)。Luynes的Duke翻譯出法文版,可能未經笛卡爾審查,1647年發表,包括了 反駁和答辯。 * 1644. Principia philosophiae (《》),拉丁教科書,笛卡爾最初的目的是用此書來替代亞里士多德主義的經院哲學教科書。法文翻譯Principes de philosophie,翻譯者Claude Picot,笛卡爾稽核,1647年以給波希米亞的伊麗莎白公主的信為序言。 * 1647. Notae in programma (英語:Comments on a Certain Broadsheet)。笛卡爾信徒Henricus Regius給笛卡爾的回信。 * 1648. La description du corps humain (《》),笛卡爾死後由Clerselier在1667年發表。 * 1648. Responsiones Renati Des Cartes... (《與波爾曼的對話集》,英語:Conversation with Burman)。用問答形式呈現與Frans Burman在1648年4月16日的對話。1895年重新發現,1896年發表。批註後的雙語版本(拉丁語原文、法語譯文)由Jean-Marie Beyssade編輯,1981年發表。(Paris: PUF)。 * 1649. Les passions de l'âme (《》)。關於伊麗莎白公主》 * 1657. Correspondance (三卷本: 1657, 1659, 1667)。笛卡爾的遺囑執行人發表。1667年的第三卷是最全的。但是Clerselier忽略了許多關於數學的資料。 2010年11月,之前未知的信件,1641年5月27日寄,由一位荷蘭哲學家Erik-Jan Bos用Google發現。Bos 發現信件以總結形式提及了哈弗福德學院儲存的自傳,在。學院不知道信件從未發表。這是近25年來發現的第三封信件。 File:Handwritten letter by Descartes December 1638.jpg|笛卡爾的手寫信,1638年12月 File:René Descartes 1644 Principia philosophiae.jpg|《哲學原理》拉丁文版, 1644年 ==中文文獻== ===原著譯文=== * 龐景仁譯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商務印書館,1986年)ISBN 9787100006859 * 王太慶譯 《談談方法》(商務印書館,2000年)ISBN 9787100030908 * 關文運譯 《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58年)ISBN - ===中文學術文獻=== ====中文==== * 施璇譯 《笛卡爾的心物學說研究》(上海人民,2015)ISBN 9787208128316 * 吳增定《自因的悖謬——笛卡爾、斯賓諾莎與早期現代形而上學的革命 》《“我思”及其主體性——簡析胡塞爾在《第一哲學》中對於笛卡爾的解釋 》 * 雷思溫 《笛卡爾普遍懷疑中的上帝、數學與惡魔 》《戴上面具的笛卡爾與卸下面具的盧梭 》 ====外文譯文==== * 凱莫林(Andreas Kemmerling)《“我”之觀念:笛卡爾哲學研究》(華東師範,2015)ISBN 9787567527690 * G.哈特費爾德《笛卡爾與<第一哲學的沉思>》(廣西師範,2007)ISBN 9787563366521 ====科普與其他==== * 孫衛民 《笛卡爾》(九州,2012)ISBN 9787510814877 * 劉小楓編《笛卡爾的精靈》(華夏,2009)ISBN 9787508051796 == 參見 == === 數學相關條目 === * 笛卡兒坐標系 * My Day * 笛卡兒葉形線 * 等角螺線 * 笛卡兒符號法則 * 笛卡兒積 * 笛卡兒閉範疇 * 尤拉-笛卡兒公式 * 解析幾何 * 笛卡爾數 ===哲學理論=== * 我思故我在 * 理性主義 * 懷疑論 * 唯物主義 * 方法論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 外部連結 === * - 方法論 * 笛卡兒,一位善於思考的人 * - * - * - * 天涯線上書庫 - 笛卡兒: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 華梵大學 - 笛卡兒:引導天賦的規則 Category:17世紀法國哲學家 Category:法國數學家 Category:法國物理學家 Category:語言創造者 Category:啟蒙運動哲學家 Category:17世紀哲學家 Category:普瓦捷大學校友 Category:形而上學學者 Category:17世紀拉丁語作家 Category:理性主義者 Category:科學哲學家 Category:宗教哲學家 Category:安德爾-羅亞爾省人 Category:箴言作家 Category:在荷蘭的外國人
中國大陸高等學校列表
中國大陸高等學校列表列出中國內地的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和軍事高等學校,不計中國大陸的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 截至2021年9月30日,教育部統計的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12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756所,含本科院校1270所、高職(專科)院校1486所;成人高等學校256所。軍事院校則有44所。 ==本科院校建設計劃與部分高校聯盟==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985工程=== ===211工程=== ===2011計劃===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重點大學=== ===C9聯盟=== ===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 ===中西部高校聯盟=== ===中外合作辦學=== ===中國大學城=== ==專科院校建設計劃== ===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 ===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軍事院校== *軍事高等院校,歸屬解放軍、武警戰鬥序列。 ===解放軍院校=== 序號 院校名稱 創校時間 所在地 所屬部門 1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1927年 北京市海淀區紅山口甲3號 中央軍委 2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1953年 長沙市開福區百花園路 中央軍委 3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指揮學院 1952年 南京市浦口區龍泰路 解放軍陸軍 4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 1973年 南京市雨花臺區雙龍街60號 解放軍陸軍 5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步兵學院 1949年 南昌市新建區長征西路2001號 解放軍陸軍 6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 1950年 北京市豐臺區杜家坎21號 解放軍陸軍 7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 1977年 合肥市蜀山區黃山路451號 解放軍陸軍 8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學院 1999年 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 解放軍陸軍 9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 1949年 桂林市象山區崇信路33號 解放軍陸軍 10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邊海防學院 1941年 西安市長安區長安大道 解放軍陸軍 11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防化學院 1950年 北京市昌平區陽坊鎮中心北街1號 解放軍陸軍 12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1954年 重慶市沙坪壩區高灘巖正街30號 解放軍陸軍 13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事交通學院 1949年 天津市河東區成林道東局子1號 解放軍陸軍 14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1961年 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北一路 解放軍陸軍 15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指揮學院 1952年 南京市玄武區後宰門半山園21號 解放軍海軍 16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1949年 武漢市礄口區解放大道717號 解放軍海軍 17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1949年 大連市中山區解放路667號 解放軍海軍 18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學院 1973年 青島市城陽區山東路10號 解放軍海軍 19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 1950年 煙臺市芝罘區二馬路188號 解放軍海軍 20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 1949年 上海市楊浦區翔殷路800號 解放軍海軍 21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勤務學院 1952年 天津市濱海新區山東路1058號 解放軍海軍 22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 1986年 蚌埠市禹會區燕山路1454號 解放軍海軍 23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指揮學院 1958年 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88號 解放軍空軍 24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 1959年 西安市灞橋區長樂東路甲字1號 解放軍空軍 25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 1978年 長春市南湖大路2222號 解放軍空軍 26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學院 1952年 武漢市漢口黃浦大街288號 解放軍空軍 27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哈爾濱飛行學院 1949年 哈爾濱市 解放軍空軍 28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石家莊飛行學院 1949年 石家莊市 解放軍空軍 29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西安飛行學院 1949年 西安市 解放軍空軍 30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1952年 西安市新城區長樂西路169號 解放軍空軍 31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勤務學院 1954年 徐州市 解放軍空軍 32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通訊士官學校 1986年 大連市金州區雙興路20號 解放軍空軍 33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指揮學院 1977年 武漢市江岸區二七路 解放軍火箭軍 34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 1951年 西安市灞橋區同心路2號 解放軍火箭軍 35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士官學校 1971年 濰坊市青州市 解放軍火箭軍 36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 1978年 北京市懷柔區北大街14號 航天系統部 37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資訊工程大學 1931年 鄭州市金水區儉學街7號院 戰略支援部隊 ===武警部隊院校=== 序號 院校名稱 創校時間 所在地 所屬部門 1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 1980年 天津市河東區衛國道187號 武警總部 2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工程大學 1983年 西安市未央區雙擁路1號 武警總部 3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學院 1984年 成都市雙流區警校路一段489號 武警總部 4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特種警察學院 1982年 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白馬路甲1號 武警總部 5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勤學院 1980年 天津市東麗區匯智環路1號 武警後勤 6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士官學校 1984年 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三聯村 武警總部 7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海警學院 1983年 寧波市北侖區小港紅聯 武警總部 ==普通高等學校== ===全列表=== ====華北地區==== 序號 學校名稱 學校標識碼 主管部門 所在地 辦學層次 備註 1 北京大學 4111010001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2 中國人民大學 4111010002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3 清華大學 4111010003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4 北京交通大學 4111010004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5 北京工業大學 4111010005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4111010006 工業和資訊化部 北京市 本科 7 北京理工大學 4111010007 工業和資訊化部 北京市 本科 8 北京科技大學 4111010008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9 北方工業大學 4111010009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10 北京化工大學 4111010010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11 北京工商大學 4111010011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12 北京服裝學院 4111010012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13 北京郵電大學 4111010013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14 北京印刷學院 4111010015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15 北京建築大學 4111010016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16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4111010017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17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4111010018 中央辦公廳 北京市 本科 18 中國農業大學 4111010019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19 北京農學院 4111010020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20 北京林業大學 4111010022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21 北京協和醫學院 4111010023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北京市 本科 22 首都醫科大學 4111010025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23 北京中醫藥大學 4111010026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24 北京師範大學 4111010027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25 首都師範大學 4111010028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26 首都體育學院 4111010029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27 北京外國語大學 4111010030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28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4111010031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29 北京語言大學 4111010032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30 中國傳媒大學 4111010033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31 中央財經大學 4111010034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32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4111010036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33 北京物資學院 4111010037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34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4111010038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35 中國消防救援學院 4111010039 應急管理部 北京市 本科 36 外交學院 4111010040 外交部 北京市 本科 37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4111010041 公安部 北京市 本科 38 國際關係學院 4111010042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39 北京體育大學 4111010043 國家體育總局 北京市 本科 40 中央音樂學院 4111010045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41 中國音樂學院 4111010046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42 中央美術學院 4111010047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43 中央戲劇學院 4111010048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44 中國戲曲學院 4111010049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45 北京電影學院 4111010050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46 北京舞蹈學院 4111010051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47 中央民族大學 4111010052 國家民委 北京市 本科 48 中國政法大學 4111010053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49 華北電力大學 4111010054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50 中華女子學院 4111011149 中華婦女聯合會 北京市 本科 51 北京資訊科技大學 4111011232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52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4111011413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53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4111011414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54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4111011415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55 北京聯合大學 4111011417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56 北京城市學院 4111011418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本科 民辦 57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4111011625 共青團中央 北京市 本科 58 首鋼工學院 4111011831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59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 4111012453 中華全國總工會 北京市 本科 60 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 4111013629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本科 民辦 61 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 4111013630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本科 民辦 62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4111013901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本科 民辦 63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4111013904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本科 民辦 64 北京警察學院 4111014019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65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瑞酒店管理學院 4111014201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本科 民辦 66 中國科學院大學 4111014430 中國科學院 北京市 本科 67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4111014596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市 本科 68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11010853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69 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11010857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70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4111010858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71 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 4111011090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72 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11011092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73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4111011626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74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4111012448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75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 4111012451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76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4111012561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77 北京北大方正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4111012564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專科 民辦 78 北京經貿職業學院 4111012565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專科 民辦 79 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4111012566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專科 民辦 80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 4111012567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81 北京匯佳職業學院 4111012568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專科 民辦 82 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 4111012733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專科 民辦 83 北京科技職業學院 4111013703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專科 民辦 84 北京培黎職業學院 4111013728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專科 民辦 85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4111014073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86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 4111014075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87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 4111014139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88 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 4111014140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專科 民辦 89 北京體育職業學院 4111014215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90 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 4111014279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91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 4111014395 北京市 北京市 專科 92 北京網路職業學院 4111014588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專科 民辦 93 南開大學 4112010055 教育部 天津市 本科 94 天津大學 4112010056 教育部 天津市 本科 95 天津科技大學 4112010057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96 天津工業大學 4112010058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97 中國民航大學 4112010059 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 天津市 本科 98 天津理工大學 4112010060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99 天津農學院 4112010061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00 天津醫科大學 4112010062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01 天津中醫藥大學 4112010063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02 天津師範大學 4112010065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03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 4112010066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04 天津外國語大學 4112010068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05 天津商業大學 4112010069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06 天津財經大學 4112010070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07 天津體育學院 4112010071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08 天津音樂學院 4112010072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09 天津美術學院 4112010073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10 天津城建大學 4112010792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11 天津天獅學院 4112010859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本科 民辦 112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 4112012105 天津市 天津市 本科 113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 4112013658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本科 民辦 114 天津傳媒學院 4112013659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本科 民辦 115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 4112013660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本科 民辦 116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4112013661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本科 民辦 117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 4112013663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本科 民辦 118 天津師範大學津沽學院 4112013896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本科 民辦 119 天津理工大學中環資訊學院 4112013897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本科 民辦 120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4112013898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本科 民辦 121 天津仁愛學院 4112014038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本科 民辦 122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 4112014087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本科 民辦 123 天津市職業大學 4112011032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24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 4112012484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25 天津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12012487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26 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 4112012719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27 天津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12012720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28 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12012721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29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4112012722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30 天津公安警官職業學院 4112012723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31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4112012732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32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 4112012788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33 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 4112012803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34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12012880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35 天津開發區職業技術學院 4112012881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36 天津藝術職業學院 4112012882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37 天津交通職業學院 4112012883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38 天津工業職業學院 4112013700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39 天津石油職業技術學院 4112013701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40 天津城市職業學院 4112013702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41 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12013863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42 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4112013911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43 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4112014020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44 天津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12014021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45 天津海運職業學院 4112014022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46 天津廣播影視職業學院 4112014102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47 天津體育職業學院 4112014599 天津市 天津市 專科 148 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4112014600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 專科 民辦 149 河北大學 4113010075 河北省 保定市 本科 150 河北工程大學 4113010076 河北省 邯鄲市 本科 151 河北地質大學 4113010077 河北省 石家莊市 本科 152 河北工業大學 4113010080 河北省 天津市 本科 153 華北理工大學 4113010081 河北省 唐山市 本科 154 河北科技大學 4113010082 河北省 石家莊市 本科 155 河北建築工程學院 4113010084 河北省 張家口市 本科 156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 4113010085 河北省 滄州市 本科 157 河北農業大學 4113010086 河北省 保定市 本科 158 河北醫科大學 4113010089 河北省 石家莊市 本科 159 河北北方學院 4113010092 河北省 張家口市 本科 160 承德醫學院 4113010093 河北省 承德市 本科 161 河北師範大學 4113010094 河北省 石家莊市 本科 162 保定學院 4113010096 河北省 保定市 本科 163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 4113010098 河北省 承德市 本科 164 唐山師範學院 4113010099 河北省 唐山市 本科 165 廊坊師範學院 4113010100 河北省 廊坊市 本科 166 衡水學院 4113010101 河北省 衡水市 本科 167 石家莊學院 4113010102 河北省 石家莊市 本科 168 邯鄲學院 4113010103 河北省 邯鄲市 本科 169 邢臺學院 4113010104 河北省 邢臺市 本科 170 滄州師範學院 4113010105 河北省 滄州市 本科 171 石家莊鐵道大學 4113010107 河北省 石家莊市 本科 172 燕山大學 4113010216 河北省 秦皇島市 本科 173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 4113010798 河北省 秦皇島市 本科 174 唐山學院 4113011033 河北省 唐山市 本科 175 華北科技學院 4113011104 應急管理部 廊坊市 本科 176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 4113011105 公安部 廊坊市 本科 177 河北體育學院 4113011236 河北省 石家莊市 本科 178 河北金融學院 4113011420 河北省 保定市 本科 179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4113011629 河北省 廊坊市 本科 180 防災科技學院 4113011775 中國地震局 廊坊市 本科 181 河北經貿大學 4113011832 河北省 石家莊市 本科 182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4113011903 司法部 保定市 本科 183 河北傳媒學院 4113012784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本科 民辦 184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 4113012796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本科 民辦 185 河北美術學院 4113013075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本科 民辦 186 河北科技學院 4113013391 河北省教育廳 保定市 本科 民辦 187 河北外國語學院 4113013402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本科 民辦 188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 4113013404 河北省教育廳 保定市 本科 民辦 189 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 4113013408 河北省教育廳 唐山市 本科 民辦 190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 4113016204 河北省 石家莊市 本科 191 河北師範大學匯華學院 4113013411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本科 民辦 192 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4113013414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本科 民辦 193 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 4113013415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本科 民辦 194 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4113016203 河北省 邢臺市 本科 195 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 4113013578 河北省教育廳 邯鄲市 本科 民辦 196 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 4113016202 河北省 承德市 本科 197 燕山大學裡仁學院 4113013592 河北省教育廳 秦皇島市 本科 民辦 198 石家莊鐵道大學四方學院 4113013593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本科 民辦 199 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 4113013594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本科 民辦 200 河北農業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4113013595 河北省教育廳 保定市 本科 民辦 201 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 4113013596 河北省教育廳 唐山市 本科 民辦 202 保定理工學院 4113013891 河北省教育廳 保定市 本科 民辦 203 燕京理工學院 4113013895 河北省教育廳 廊坊市 本科 民辦 204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 4113013899 河北省教育廳 廊坊市 本科 民辦 205 滄州交通學院 4113014202 河北省教育廳 滄州市 本科 民辦 206 河北東方學院 4113014225 河北省教育廳 廊坊市 本科 民辦 207 河北中醫學院 4113014432 河北省 石家莊市 本科 208 張家口學院 4113014458 河北省 張家口市 本科 209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 4213051721 河北省 秦皇島市 本科 210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1034 河北省 邯鄲市 專科 211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1238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12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1423 河北省 張家口市 專科 213 河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2352 河北省 保定市 專科 214 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2367 河北省 廊坊市 專科 215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2389 河北省 秦皇島市 專科 216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 4113012408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17 滄州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2415 河北省 滄州市 專科 218 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2418 河北省 唐山市 專科 219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2424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20 保定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2543 河北省 保定市 專科 221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2773 河北省 秦皇島市 專科 222 石家莊工程職業學院 4113012782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專科 民辦 223 石家莊城市經濟職業學院 4113012783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專科 民辦 224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2785 河北省 唐山市 專科 225 衡水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2786 河北省 衡水市 專科 226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2787 河北省 唐山市 專科 227 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13012884 河北省 邢臺市 專科 228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 4113012885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29 河北旅遊職業學院 4113012887 河北省 承德市 專科 230 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 4113013070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專科 民辦 231 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3071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32 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3072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33 石家莊資訊工程職業學院 4113013073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34 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 4113013074 河北省 秦皇島市 專科 235 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3392 河北省 保定市 專科 236 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3393 河北省 邢臺市 專科 237 渤海石油職業學院 4113013394 河北省 滄州市 專科 238 廊坊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3395 河北省 廊坊市 專科 239 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3396 河北省 唐山市 專科 240 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3397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41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 4113013398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42 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 4113013399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專科 民辦 243 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 4113013400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專科 民辦 244 石家莊科技資訊職業學院 4113013403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專科 民辦 245 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4113013690 河北省 邯鄲市 專科 246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13013779 河北省 滄州市 專科 247 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3822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48 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13014018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專科 民辦 249 石家莊經濟職業學院 4113014047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專科 民辦 250 冀中職業學院 4113014103 河北省 保定市 專科 251 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13014158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專科 民辦 252 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學院 4113014185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53 河北勞動關係職業學院 4113014208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54 石家莊科技職業學院 4113014213 河北省教育廳 石家莊市 專科 民辦 255 泊頭職業學院 4113014259 河北省 滄州市 專科 256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 4113014260 河北省 張家口市 專科 257 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4280 河北省 廊坊市 專科 258 承德護理職業學院 4113014281 河北省 承德市 專科 259 石家莊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3014328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60 廊坊衛生職業學院 4113014335 河北省 廊坊市 專科 261 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4396 河北省 石家莊市 專科 262 保定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3014460 河北省 保定市 專科 263 河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4113014471 河北省 保定市 專科 264 渤海理工職業學院 4113014472 河北省教育廳 滄州市 專科 民辦 265 唐山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3014586 河北省 唐山市 專科 266 曹妃甸職業技術學院 4113014601 河北省教育廳 唐山市 專科 民辦 267 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4113014632 河北省 承德市 專科 268 邯鄲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3014686 河北省 邯鄲市 專科 269 邯鄲科技職業學院 4113014695 河北省 邯鄲市 專科 270 唐山海運職業學院 4113014696 河北省教育廳 唐山市 專科 民辦 271 邢臺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4113014742 河北省教育廳 邢臺市 專科 民辦 272 山西大學 4114010108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73 太原科技大學 4114010109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74 中北大學 4114010110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75 太原理工大學 4114010112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76 山西農業大學 4114010113 山西省 晉中市 本科 277 山西醫科大學 4114010114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78 長治醫學院 4114010117 山西省 長治市 本科 279 山西師範大學 4114010118 山西省 臨汾市 本科 280 太原師範學院 4114010119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81 山西大同大學 4114010120 山西省 大同市 本科 282 晉中學院 4114010121 山西省 晉中市 本科 283 長治學院 4114010122 山西省 長治市 本科 284 運城學院 4114010123 山西省 運城市 本科 285 忻州師範學院 4114010124 山西省 忻州市 本科 286 山西財經大學 4114010125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87 山西中醫藥大學 4114010809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88 呂梁學院 4114010812 山西省 呂梁市 本科 289 太原學院 4114011242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90 山西警察學院 4114012111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91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4114012779 山西省教育廳 太原市 本科 民辦 292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 4114016201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293 山西工學院 4114013534 山西省教育廳 朔州市 本科 民辦 294 晉中資訊學院 4114013535 山西省教育廳 晉中市 本科 民辦 295 山西師範大學現代文理學院 4114013537 山西省教育廳 臨汾市 本科 民辦 296 山西晉中理工學院 4114013538 山西省教育廳 太原市 本科 民辦 297 山西科技學院 4114013597 山西省 晉城市 本科 298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 4114013598 山西省教育廳 太原市 本科 民辦 299 山西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4114013608 山西省教育廳 太原市 本科 民辦 300 山西工商學院 4114013691 山西省教育廳 太原市 本科 民辦 301 太原工業學院 4114014101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302 運城職業技術大學 4114014226 山西省教育廳 運城市 本科 民辦 303 山西傳媒學院 4114014434 山西省 太原市 本科 304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 4114014527 山西省 陽泉市 本科 305 山西能源學院 4214051189 山西省 晉中市 本科 306 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 4114011630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07 長治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2388 山西省 長治市 專科 308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 4114012704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09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2774 山西省 晉城市 專科 310 山西藥科職業學院 4114012776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11 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2780 山西省 大同市 專科 312 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2888 山西省 長治市 專科 313 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2890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14 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2891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15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2892 山西省 運城市 專科 316 陽泉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2893 山西省 陽泉市 專科 317 臨汾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3171 山西省 臨汾市 專科 318 山西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3528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19 山西金融職業學院 4114013530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20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3532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21 山西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3541 山西省教育廳 臨汾市 專科 民辦 322 山西體育職業學院 4114013692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23 山西警官職業學院 4114013693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24 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4114013694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25 潞安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3695 山西省 長治市 專科 326 太原旅遊職業學院 4114013696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27 山西旅遊職業學院 4114013697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28 山西管理職業學院 4114013698 山西省 臨汾市 專科 329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3745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30 忻州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3821 山西省 忻州市 專科 331 山西同文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3862 山西省教育廳 晉中市 專科 民辦 332 晉中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3913 山西省 晉中市 專科 333 山西華澳商貿職業學院 4114013914 山西省教育廳 晉中市 專科 民辦 334 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3934 山西省 運城市 專科 335 運城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4014093 山西省 運城市 專科 336 山西老區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4105 山西省教育廳 太原市 專科 民辦 337 山西經貿職業學院 4114014177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38 朔州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4186 山西省 朔州市 專科 339 山西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4247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40 晉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4014270 山西省 晉中市 專科 341 陽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4014271 山西省 陽泉市 專科 342 山西青年職業學院 4114014336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43 運城護理職業學院 4114014397 山西省 運城市 專科 344 運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4014461 山西省 運城市 專科 345 朔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4014462 山西省 朔州市 專科 346 呂梁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4500 山西省 呂梁市 專科 347 大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4014627 山西省 大同市 專科 348 太原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4014628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49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 4114014681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50 長治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4014687 山西省 長治市 專科 351 山西通用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4697 山西省 大同市 專科 352 朔州陶瓷職業技術學院 4114014698 山西省 朔州市 專科 353 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4214050166 山西省 太原市 專科 354 內蒙古大學 4115010126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本科 355 內蒙古科技大學 4115010127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本科 356 內蒙古工業大學 4115010128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本科 357 內蒙古農業大學 4115010129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本科 358 內蒙古醫科大學 4115010132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本科 359 內蒙古師範大學 4115010135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本科 360 內蒙古民族大學 4115010136 內蒙古自治區 通遼市 本科 361 赤峰學院 4115010138 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市 本科 362 內蒙古財經大學 4115010139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本科 363 呼倫貝爾學院 4115010819 內蒙古自治區 呼倫貝爾市 本科 364 集寧師範學院 4115011427 內蒙古自治區 烏蘭察布市 本科 365 河套學院 4115011631 內蒙古自治區 巴彥淖爾市 本科 366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4115011709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本科 367 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 4115014199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呼和浩特市 本科 民辦 368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 4115014205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呼和浩特市 本科 民辦 369 內蒙古藝術學院 4115014531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本科 370 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 4115014532 內蒙古自治區 鄂爾多斯市 本科 371 內蒙古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0871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專科 372 內蒙古豐州職業學院 4115011429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呼和浩特市 專科 民辦 373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2057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專科 374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2443 內蒙古自治區 興安盟 專科 375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 4115012670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專科 376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2671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專科 377 內蒙古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2673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專科 378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2674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專科 379 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 4115012675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專科 380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 4115012676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專科 381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 4115012677 內蒙古自治區 錫林郭勒盟 專科 382 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 4115012797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專科 383 內蒙古體育職業學院 4115012894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市 專科 384 烏蘭察布職業學院 4115013699 內蒙古自治區 烏蘭察布市 專科 385 通遼職業學院 4115013740 內蒙古自治區 通遼市 專科 386 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 4115013741 內蒙古自治區 通遼市 專科 387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3824 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市 專科 388 包頭鋼鐵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3864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專科 389 烏海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3915 內蒙古自治區 烏海市 專科 390 內蒙古科技職業學院 4115014048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呼和浩特市 專科 民辦 391 內蒙古北方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4049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呼和浩特市 專科 民辦 392 赤峰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4050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赤峰市 專科 民辦 393 內蒙古經貿外語職業學院 4115014051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呼和浩特市 專科 民辦 394 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4187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 專科 395 烏蘭察布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15014219 內蒙古自治區 烏蘭察布市 專科 396 鄂爾多斯職業學院 4115014248 內蒙古自治區 鄂爾多斯市 專科 397 內蒙古工業職業學院 4115014282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呼和浩特市 專科 民辦 398 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4283 內蒙古自治區 呼倫貝爾市 專科 399 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 4115014285 內蒙古自治區 呼倫貝爾市 專科 400 內蒙古能源職業學院 4115014337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呼和浩特市 專科 民辦 401 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4338 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市 專科 402 阿拉善職業技術學院 4115014339 內蒙古自治區 阿拉善盟 專科 403 內蒙古美術職業學院 4115014387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巴彥淖爾市 專科 民辦 404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15014463 內蒙古自治區 鄂爾多斯市 專科 405 鄂爾多斯生態環境職業學院 4115014501 內蒙古自治區 鄂爾多斯市 專科 406 扎蘭屯職業學院 4115014539 內蒙古自治區 呼倫貝爾市 專科 407 赤峰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4115014699 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市 專科 ====東北地區==== 序號 學校名稱 學校標識碼 主管部門 所在地 辦學層次 備註 408 遼寧大學 4121010140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09 大連理工大學 4121010141 教育部 大連市 本科 410 瀋陽工業大學 4121010142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11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4121010143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12 瀋陽理工大學 4121010144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13 東北大學 4121010145 教育部 瀋陽市 本科 414 遼寧科技大學 4121010146 遼寧省 鞍山市 本科 415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4121010147 遼寧省 阜新市 本科 416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4121010148 遼寧省 撫順市 本科 417 瀋陽化工大學 4121010149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18 大連交通大學 4121010150 遼寧省 大連市 本科 419 大連海事大學 4121010151 交通運輸部 大連市 本科 420 大連工業大學 4121010152 遼寧省 大連市 本科 421 瀋陽建築大學 4121010153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22 遼寧工業大學 4121010154 遼寧省 錦州市 本科 423 瀋陽農業大學 4121010157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24 大連海洋大學 4121010158 遼寧省 大連市 本科 425 中國醫科大學 4121010159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26 錦州醫科大學 4121010160 遼寧省 錦州市 本科 427 大連醫科大學 4121010161 遼寧省 大連市 本科 428 遼寧中醫藥大學 4121010162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29 瀋陽藥科大學 4121010163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30 瀋陽醫學院 4121010164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31 遼寧師範大學 4121010165 遼寧省 大連市 本科 432 瀋陽師範大學 4121010166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33 渤海大學 4121010167 遼寧省 錦州市 本科 434 鞍山師範學院 4121010169 遼寧省 鞍山市 本科 435 大連外國語大學 4121010172 遼寧省 大連市 本科 436 東北財經大學 4121010173 遼寧省 大連市 本科 437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4121010175 公安部 瀋陽市 本科 438 瀋陽體育學院 4121010176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39 瀋陽音樂學院 4121010177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40 魯迅美術學院 4121010178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41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4121010841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本科 民辦 442 瀋陽大學 4121011035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43 大連大學 4121011258 遼寧省 大連市 本科 444 遼寧科技學院 4121011430 遼寧省 本溪市 本科 445 遼寧警察學院 4121011432 遼寧省 大連市 本科 446 瀋陽工程學院 4121011632 遼寧省 瀋陽市 本科 447 遼東學院 4121011779 遼寧省 丹東市 本科 448 大連民族大學 4121012026 國家民委 大連市 本科 449 遼寧理工職業大學 4121012595 遼寧省教育廳 錦州市 本科 民辦 450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4121013198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本科 民辦 451 瀋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 4121013199 遼寧省教育廳 遼陽市 本科 民辦 452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北方科技學院 4121013200 遼寧省教育廳 瀋陽市 本科 民辦 453 瀋陽工學院 4121013201 遼寧省教育廳 撫順市 本科 民辦 454 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資訊工程學院 4121013203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本科 民辦 455 大連科技學院 4121013207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本科 民辦 456 瀋陽城市建設學院 4121013208 遼寧省教育廳 瀋陽市 本科 民辦 457 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 4121013212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本科 民辦 458 錦州醫科大學醫療學院 4121013213 遼寧省教育廳 錦州市 本科 民辦 459 遼寧師範大學海華學院 4121013215 遼寧省教育廳 瀋陽市 本科 民辦 460 遼寧理工學院 4121013217 遼寧省教育廳 錦州市 本科 民辦 461 大連財經學院 4121013218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本科 民辦 462 瀋陽城市學院 4121013220 遼寧省教育廳 瀋陽市 本科 民辦 463 大連藝術學院 4121013599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本科 民辦 464 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 4121013609 遼寧省教育廳 瀋陽市 本科 民辦 465 遼寧何氏醫學院 4121013610 遼寧省教育廳 瀋陽市 本科 民辦 466 瀋陽科技學院 4121013621 遼寧省教育廳 瀋陽市 本科 民辦 467 大連東軟資訊學院 4121013631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本科 民辦 468 遼寧財貿學院 4121013900 遼寧省教育廳 葫蘆島市 本科 民辦 469 遼寧傳媒學院 4121013957 遼寧省教育廳 瀋陽市 本科 民辦 470 營口理工學院 4121014435 遼寧省 營口市 本科 471 朝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1010171 遼寧省 朝陽市 專科 472 撫順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1010179 遼寧省 撫順市 專科 473 錦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1010180 遼寧省 錦州市 專科 474 營口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0181 遼寧省 營口市 專科 475 鐵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1010182 遼寧省 鐵嶺市 專科 476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0845 遼寧省 大連市 專科 477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0957 遼寧省 營口市 專科 478 撫順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1037 遼寧省 撫順市 專科 479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1249 遼寧省 遼陽市 專科 480 阜新高等專科學校 4121011250 遼寧省 阜新市 專科 481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 4121011500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482 遼寧稅務高等專科學校 4121011735 遼寧省 大連市 專科 483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2063 遼寧省 盤錦市 專科 484 瀋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2590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485 遼寧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2591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486 遼寧職業學院 4121012592 遼寧省 鐵嶺市 專科 487 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4121012593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488 瀋陽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2594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489 大連商務職業學院 4121012730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專科 民辦 490 遼寧金融職業學院 4121012895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491 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 4121012896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492 遼寧廣告職業學院 4121012897 遼寧省教育廳 瀋陽市 專科 民辦 493 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2898 遼寧省 丹東市 專科 494 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2899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495 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2900 遼寧省 錦州市 專科 496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4121012931 遼寧省 葫蘆島市 專科 497 大連軟體職業學院 4121013958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專科 民辦 498 大連翻譯職業學院 4121013959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專科 民辦 499 遼寧商貿職業學院 4121013960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500 大連楓葉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3961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專科 民辦 501 遼寧裝備製造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4076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502 遼河石油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4077 遼寧省 盤錦市 專科 503 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 4121014106 遼寧省 丹東市 專科 504 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4188 遼寧省 錦州市 專科 505 遼寧建築職業學院 4121014189 遼寧省 遼陽市 專科 506 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4209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專科 民辦 507 大連裝備製造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4227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專科 民辦 508 大連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4228 遼寧省教育廳 大連市 專科 民辦 509 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4240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510 遼寧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4286 遼寧省 本溪市 專科 511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 4121014287 遼寧省 鐵嶺市 專科 512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4288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513 遼寧醫藥職業學院 4121014289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514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 4121014290 遼寧省 鐵嶺市 專科 515 瀋陽北軟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4385 遼寧省教育廳 瀋陽市 專科 民辦 516 遼寧政法職業學院 4121014398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517 遼寧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1014464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518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 4121014473 遼寧省 大連市 專科 519 遼寧特殊教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1014526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520 遼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1014662 遼寧省 瀋陽市 專科 521 鞍山職業技術學院 4121014700 遼寧省 鞍山市 專科 522 吉林大學 4122010183 教育部 長春市 本科 523 延邊大學 4122010184 吉林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本科 524 長春理工大學 4122010186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25 東北電力大學 4122010188 吉林省 吉林市 本科 526 長春工業大學 4122010190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27 吉林建築大學 4122010191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28 吉林化工學院 4122010192 吉林省 吉林市 本科 529 吉林農業大學 4122010193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30 長春中醫藥大學 4122010199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31 東北師範大學 4122010200 教育部 長春市 本科 532 北華大學 4122010201 吉林省 吉林市 本科 533 通化師範學院 4122010202 吉林省 通化市 本科 534 吉林師範大學 4122010203 吉林省 四平市 本科 535 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 4122010204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36 長春師範大學 4122010205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37 白城師範學院 4122010206 吉林省 白城市 本科 538 吉林財經大學 4122010207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39 吉林體育學院 4122010208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40 吉林藝術學院 4122010209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41 吉林外國語大學 4122010964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本科 民辦 542 吉林工商學院 4122011261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43 長春工程學院 4122011437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44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4122011439 吉林省 吉林市 本科 545 吉林警察學院 4122011441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46 長春大學 4122011726 吉林省 長春市 本科 547 長春光華學院 4122013600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本科 民辦 548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資訊學院 4122013601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本科 民辦 549 長春電子科技學院 4122013602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本科 民辦 550 長春財經學院 4122013603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本科 民辦 551 吉林建築科技學院 4122013604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本科 民辦 552 長春建築學院 4122013605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本科 民辦 553 長春科技學院 4122013606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本科 民辦 554 吉林動畫學院 4122013607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本科 民辦 555 吉林師範大學博達學院 4122013622 吉林省教育廳 四平市 本科 民辦 556 長春大學旅遊學院 4122013623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本科 民辦 557 長春人文學院 4122013662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本科 民辦 565 吉林醫藥學院 4122013706 吉林省 吉林市 本科 566 長春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3622000335 吉林省 長春市 專科 560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0847 吉林省 遼源市 專科 561 四平職業大學 4122011044 吉林省 四平市 專科 562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4122011436 吉林省 長春市 專科 563 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4122011440 吉林省 長春市 專科 564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22011823 吉林省 長春市 專科 565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2049 吉林省 長春市 專科 566 長春東方職業學院 4122012306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專科 民辦 567 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4122012901 吉林省 長春市 專科 568 吉林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2902 吉林省 吉林市 專科 569 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2903 吉林省 吉林市 專科 570 吉林工程職業學院 4122012904 吉林省 四平市 專科 571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3161 吉林省 長春市 專科 572 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22013743 吉林省 白城市 專科 573 長春資訊科技職業學院 4122013916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專科 民辦 574 松原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3917 吉林省 松原市 專科 575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4052 吉林省 吉林市 專科 576 白城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4107 吉林省 白城市 專科 577 長白山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4190 吉林省 白山市 專科 578 吉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4291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專科 民辦 579 延邊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4340 吉林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專科 580 吉林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4426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專科 民辦 581 吉林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4567 吉林省教育廳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專科 民辦 582 吉林水利電力職業學院 4122014602 吉林省 長春市 專科 583 長春健康職業學院 4122014603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專科 民辦 584 長春早期教育職業學院 4122014701 吉林省教育廳 長春市 專科 民辦 585 梅河口康美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4702 吉林省教育廳 梅河口市 專科 民辦 583 吉林通用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22014743 吉林省 吉林市 專科 587 通化醫藥健康職業學院 4122014744 吉林省 通化市 專科 588 黑龍江大學 4123010212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589 哈爾濱工業大學 4123010213 工業和資訊化部 哈爾濱市 本科 590 哈爾濱理工大學 4123010214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591 哈爾濱工程大學 4123010217 工業和資訊化部 哈爾濱市 本科 592 黑龍江科技大學 4123010219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593 東北石油大學 4123010220 黑龍江省 大慶市 本科 594 佳木斯大學 4123010222 黑龍江省 佳木斯市 本科 595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4123010223 黑龍江省 大慶市 本科 596 東北農業大學 4123010224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597 東北林業大學 4123010225 教育部 哈爾濱市 本科 598 哈爾濱醫科大學 4123010226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599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4123010228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600 牡丹江醫學院 4123010229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本科 601 哈爾濱師範大學 4123010231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602 齊齊哈爾大學 4123010232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 本科 603 牡丹江師範學院 4123010233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本科 604 哈爾濱學院 4123010234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605 大慶師範學院 4123010235 黑龍江省 大慶市 本科 606 綏化學院 4123010236 黑龍江省 綏化市 本科 607 哈爾濱商業大學 4123010240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608 哈爾濱體育學院 4123010242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609 哈爾濱金融學院 4123010245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610 齊齊哈爾醫學院 4123011230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 本科 611 黑龍江工業學院 4123011445 黑龍江省 雞西市 本科 612 黑龍江東方學院 4123011446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613 哈爾濱資訊工程學院 4123011635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614 黑龍江工程學院 4123011802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615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4123012729 黑龍江省教育廳 齊齊哈爾市 本科 民辦 616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4123013296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617 黑龍江財經學院 4123013298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618 哈爾濱石油學院 4123013299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619 黑龍江工商學院 4123013300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620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4123013301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621 哈爾濱劍橋學院 4123013303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622 黑龍江工程學院崑崙旅遊學院 4123013304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623 哈爾濱廣廈學院 4123013306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624 哈爾濱華德學院 4123013307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625 黑河學院 4123013744 黑龍江省 黑河市 本科 626 哈爾濱音樂學院 4123014560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本科 627 齊齊哈爾高等師範專科學校 4123010238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市 專科 628 伊春職業學院 4123010872 黑龍江省 伊春市 專科 629 牡丹江大學 4123011046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專科 630 黑龍江職業學院 4123011449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31 黑龍江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2053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32 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 4123012490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33 大慶職業學院 4123012718 黑龍江省 大慶市 專科 634 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2724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專科 635 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2725 黑龍江省 佳木斯市 專科 636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4123012726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37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 4123012727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38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4123012728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39 鶴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3012905 黑龍江省 鶴崗市 專科 640 哈爾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2906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41 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2907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42 大興安嶺職業學院 4123012908 黑龍江省 大興安嶺地區 專科 643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 4123012910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專科 644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2911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45 哈爾濱傳媒職業學院 4123013302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646 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4123013447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47 黑龍江商業職業學院 4123013448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專科 648 黑龍江公安警官職業學院 4123013449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49 哈爾濱城市職業學院 4123013451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650 黑龍江農墾科技職業學院 4123013453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51 黑龍江旅遊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3729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52 黑龍江三江美術職業學院 4123013730 黑龍江省教育廳 佳木斯市 專科 民辦 653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4123013731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54 黑龍江能源職業學院 4123013732 黑龍江省 雙鴨山市 專科 655 七臺河職業學院 4123013918 黑龍江省 七臺河市 專科 656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 4123013935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57 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23014017 黑龍江省 大慶市 專科 658 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4053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59 哈爾濱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4055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660 黑龍江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3014095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專科 661 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4123014108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62 佳木斯職業學院 4123014178 黑龍江省 佳木斯市 專科 663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 4123014272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64 齊齊哈爾理工職業學院 4123014400 黑龍江省教育廳 齊齊哈爾市 專科 民辦 665 哈爾濱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23014425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66 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學院 4123014540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 專科 667 哈爾濱北方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23014633 黑龍江省教育廳 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華東地區==== 序號 學校名稱 學校標識碼 主管部門 所在地 辦學層次 備註 668 復旦大學 4131010246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669 同濟大學 4131010247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670 上海交通大學 4131010248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671 華東理工大學 4131010251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672 上海理工大學 4131010252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73 上海海事大學 4131010254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74 東華大學 4131010255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675 上海電力大學 4131010256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76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4131010259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77 上海健康醫學院 4131010262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78 上海海洋大學 4131010264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79 上海中醫藥大學 4131010268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80 華東師範大學 4131010269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681 上海師範大學 4131010270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82 上海外國語大學 4131010271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683 上海財經大學 4131010272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684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4131010273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85 上海海關學院 4131010274 海關總署 上海市 本科 686 華東政法大學 4131010276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87 上海體育學院 4131010277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88 上海音樂學院 4131010278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89 上海戲劇學院 4131010279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90 上海大學 4131010280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91 上海公安學院 4131010283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92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4131010856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93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4131011047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94 上海電機學院 4131011458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95 上海杉達學院 4131011833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 民辦 696 上海政法學院 4131011835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97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4131012044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98 上海商學院 4131012050 上海市 上海市 本科 699 上海立達學院 4131012587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 民辦 700 上海建橋學院 4131012799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 民辦 701 上海興偉學院 4131012914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 民辦 702 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 4131012915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 民辦 703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4131013632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 民辦 704 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4131013636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 民辦 705 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 4131013893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 民辦 706 上海科技大學 4131014423 上海市 中國科學院 上海市 本科 707 上海紐約大學 4131016404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本科 中外合作辦學 708 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4131010275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09 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0851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專科 民辦 710 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0852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專科 民辦 711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4131011733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12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4131012493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13 上海城建職業學院 4131012495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14 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2497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15 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2498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16 上海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2499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17 上海震旦職業學院 4131012583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專科 民辦 718 上海民遠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2584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專科 民辦 719 上海歐華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2585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專科 民辦 720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2586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專科 民辦 721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4131012588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22 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2798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專科 民辦 723 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 4131012800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專科 民辦 724 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4131012801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25 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2912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26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2913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專科 民辦 727 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 4131013747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專科 民辦 728 上海中華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3907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 專科 民辦 729 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 4131014023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30 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4394 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 上海市 專科 731 上海南湖職業技術學院 4131014745 上海市 上海市 專科 732 南京大學 4132010284 教育部 南京市 本科 733 蘇州大學 4132010285 江蘇省 蘇州市 本科 734 東南大學 4132010286 教育部 南京市 本科 73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4132010287 工業和資訊化部 南京市 本科 736 南京理工大學 4132010288 工業和資訊化部 南京市 本科 737 江蘇科技大學 4132010289 江蘇省 鎮江市 本科 738 中國礦業大學 4132010290 教育部 徐州市 本科 739 南京工業大學 4132010291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40 常州大學 4132010292 江蘇省 常州市 本科 741 南京郵電大學 4132010293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42 河海大學 4132010294 教育部 南京市 本科 743 江南大學 4132010295 教育部 無錫市 本科 744 南京林業大學 4132010298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45 江蘇大學 4132010299 江蘇省 鎮江市 本科 746 南京資訊工程大學 4132010300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47 南通大學 4132010304 江蘇省 南通市 本科 748 鹽城工學院 4132010305 江蘇省 鹽城市 本科 749 南京農業大學 4132010307 教育部 南京市 本科 750 南京醫科大學 4132010312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51 徐州醫科大學 4132010313 江蘇省 徐州市 本科 752 南京中醫藥大學 4132010315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53 中國藥科大學 4132010316 教育部 南京市 本科 754 南京師範大學 4132010319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55 江蘇師範大學 4132010320 江蘇省 徐州市 本科 756 淮陰師範學院 4132010323 江蘇省 淮安市 本科 757 鹽城師範學院 4132010324 江蘇省 鹽城市 本科 758 南京財經大學 4132010327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59 江蘇警官學院 4132010329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60 南京體育學院 4132010330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61 南京藝術學院 4132010331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62 蘇州科技大學 4132010332 江蘇省 蘇州市 本科 763 常熟理工學院 4132010333 江蘇省 蘇州市 本科 764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 4132010850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65 淮陰工學院 4132011049 江蘇省 淮安市 本科 766 常州工學院 4132011055 江蘇省 常州市 本科 767 揚州大學 4132011117 江蘇省 揚州市 本科 768 三江學院 4132011122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本科 民辦 769 南京工程學院 4132011276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70 南京審計大學 4132011287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71 南京曉莊學院 4132011460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72 江蘇理工學院 4132011463 江蘇省 常州市 本科 773 江蘇海洋大學 4132011641 江蘇省 連雲港市 本科 774 徐州工程學院 4132011998 江蘇省 徐州市 本科 775 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 4132012048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76 南通理工學院 4132012056 江蘇省教育廳 南通市 本科 民辦 777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4132012213 公安部 南京市 本科 778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 4132012689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本科 民辦 779 泰州學院 4132012917 江蘇省 泰州市 本科 780 無錫太湖學院 4132013571 江蘇省教育廳 無錫市 本科 民辦 781 金陵科技學院 4132013573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782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 4132013579 江蘇省教育廳 徐州市 本科 民辦 783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 4132013646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本科 民辦 784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 4132013654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本科 民辦 78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 4132013655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本科 民辦 786 南京傳媒學院 4132013687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本科 民辦 787 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 4132013842 江蘇省教育廳 泰州市 本科 民辦 788 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 4132013843 江蘇省教育廳 泰州市 本科 民辦 789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 4132013905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本科 民辦 790 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 4132013906 江蘇省教育廳 鎮江市 本科 民辦 791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 4132013980 江蘇省教育廳 連雲港市 本科 民辦 792 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 4132013981 江蘇省教育廳 泰州市 本科 民辦 793 無錫學院 4132013982 江蘇省 無錫市 本科 794 蘇州城市學院 4132013983 江蘇省 蘇州市 本科 795 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4132013984 江蘇省教育廳 蘇州市 本科 民辦 796 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 4132013985 江蘇省教育廳 蘇州市 本科 民辦 797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4132013986 江蘇省教育廳 鎮江市 本科 民辦 798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 4132013987 江蘇省教育廳 揚州市 本科 民辦 799 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 4132013988 江蘇省教育廳 徐州市 本科 民辦 800 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4132013989 江蘇省教育廳 揚州市 本科 民辦 801 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 4132013990 江蘇省教育廳 鎮江市 本科 民辦 802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4132013991 江蘇省教育廳 蘇州市 本科 民辦 803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 4132013992 江蘇省教育廳 泰州市 本科 民辦 804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 4132013993 江蘇省教育廳 南通市 本科 民辦 805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 4132013994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本科 民辦 806 宿遷學院 4132014160 江蘇省 宿遷市 本科 807 江蘇第二師範學院 4132014436 江蘇省 南京市 本科 808 西交利物浦大學 4132016403 江蘇省教育廳 蘇州市 本科 中外合作辦學 809 崑山杜克大學 4132016406 江蘇省教育廳 崑山市 本科 中外合作辦學 810 鹽城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3632000466 江蘇省 鹽城市 專科 811 蘇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3632000583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12 明達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0826 江蘇省教育廳 鹽城市 專科 民辦 813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0848 江蘇省 無錫市 專科 814 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0849 江蘇省 徐州市 專科 815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0958 江蘇省 南通市 專科 816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0960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17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1050 江蘇省 連雲港市 專科 818 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 4132011051 江蘇省 鎮江市 專科 819 南通職業大學 4132011052 江蘇省 南通市 專科 820 蘇州職業大學 4132011054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21 沙洲職業工學院 4132011288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22 揚州市職業大學 4132011462 江蘇省 揚州市 專科 823 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2011585 江蘇省 連雲港市 專科 824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047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25 九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054 江蘇省教育廳 徐州市 專科 民辦 826 矽湖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078 江蘇省教育廳 蘇州市 專科 民辦 827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106 江蘇省 泰州市 專科 828 常州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317 江蘇省 常州市 專科 829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678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30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679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31 應天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680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專科 民辦 832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 4132012681 江蘇省 無錫市 專科 833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 4132012682 江蘇省 鹽城市 專科 834 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683 江蘇省 揚州市 專科 835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 4132012684 江蘇省 南通市 專科 836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685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37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686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38 蘇州託普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687 江蘇省教育廳 蘇州市 專科 民辦 839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688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40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702 江蘇省 無錫市 專科 841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703 江蘇省 南通市 專科 842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804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43 江蘇電子資訊職業學院 4132012805 江蘇省 淮安市 專科 844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4132012806 江蘇省 泰州市 專科 845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807 江蘇省 常州市 專科 846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808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47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809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48 太湖創意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918 江蘇省教育廳 無錫市 專科 民辦 849 炎黃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919 江蘇省教育廳 淮安市 專科 民辦 850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 4132012920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51 正德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921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專科 民辦 852 鐘山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922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專科 民辦 853 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2923 江蘇省教育廳 無錫市 專科 民辦 854 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 4132013017 江蘇省教育廳 無錫市 專科 民辦 855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00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專科 民辦 856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01 江蘇省 常州市 專科 857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02 江蘇省 常州市 專科 858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03 江蘇省 鎮江市 專科 859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04 江蘇省 淮安市 專科 860 建東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05 江蘇省教育廳 常州市 專科 民辦 861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06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62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07 江蘇省 徐州市 專科 863 江蘇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08 江蘇省 無錫市 專科 864 宿遷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10 江蘇省 宿遷市 專科 865 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12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66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13 江蘇省教育廳 揚州市 專科 民辦 867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14 江蘇省 常州市 專科 868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137 江蘇省 無錫市 專科 869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748 江蘇省 無錫市 專科 870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749 江蘇省 無錫市 專科 871 金山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750 江蘇省教育廳 鎮江市 專科 民辦 872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751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73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752 江蘇省 鹽城市 專科 874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753 江蘇省 淮安市 專科 875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3754 江蘇省 揚州市 專科 876 蘇州百年職業學院 4132013962 江蘇省教育廳 蘇州市 專科 中外合作辦學 877 崑山登雲科技職業學院 4132013963 江蘇省教育廳 蘇州市 專科 民辦 878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 4132013964 江蘇省教育廳 南京市 專科 民辦 879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 4132014000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80 南京城市職業學院 4132014001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81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4056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82 蘇州高博軟體技術職業學院 4132014163 江蘇省教育廳 蘇州市 專科 民辦 883 南京旅遊職業學院 4132014180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84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4132014255 江蘇省 南京市 專科 885 蘇州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4256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86 宿遷澤達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4293 江蘇省教育廳 宿遷市 專科 民辦 887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 4132014295 江蘇省 蘇州市 專科 888 徐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2014329 江蘇省 徐州市 專科 889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4401 江蘇省 徐州市 專科 890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4132014475 江蘇省 南通市 專科 891 南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2014493 江蘇省 南通市 專科 892 揚州中瑞酒店職業學院 4132014528 江蘇省教育廳 揚州市 專科 民辦 893 江蘇護理職業學院 4132014541 江蘇省 淮安市 專科 894 江蘇財會職業學院 4132014542 江蘇省 連雲港市 專科 895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 4132014543 江蘇省 常州市 專科 896 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32014568 江蘇省 鎮江市 專科 897 江蘇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4132014589 江蘇省 徐州市 專科 898 江蘇旅遊職業學院 4132014604 江蘇省 揚州市 專科 899 浙江大學 4133010335 教育部 杭州市 本科 900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4133010336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01 浙江工業大學 4133010337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02 浙江理工大學 4133010338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03 浙江海洋大學 4133010340 浙江省 舟山市 本科 904 浙江農林大學 4133010341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05 溫州醫科大學 4133010343 浙江省 溫州市 本科 906 浙江中醫藥大學 4133010344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07 浙江師範大學 4133010345 浙江省 金華市 本科 908 杭州師範大學 4133010346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09 湖州師範學院 4133010347 浙江省 湖州市 本科 910 紹興文理學院 4133010349 浙江省 紹興市 本科 911 台州學院 4133010350 浙江省 台州市 本科 912 溫州大學 4133010351 浙江省 溫州市 本科 913 麗水學院 4133010352 浙江省 麗水市 本科 914 浙江工商大學 4133010353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15 嘉興大學 4133010354 浙江省 嘉興市 本科 916 中國美術學院 4133010355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17 中國計量大學 4133010356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18 浙江萬里學院 4133010876 浙江省 寧波市 本科 919 浙江科技大學 4133011057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20 寧波工程學院 4133011058 浙江省 寧波市 本科 921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4133011481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22 浙江財經大學 4133011482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23 浙江警察學院 4133011483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24 衢州學院 4133011488 浙江省 衢州市 本科 925 寧波大學 4133011646 浙江省 寧波市 本科 926 浙江傳媒學院 4133011647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27 浙江樹人學院 4133011842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本科 民辦 928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4133012792 浙江省教育廳 紹興市 本科 民辦 929 寧波財經學院 4133013001 浙江省教育廳 寧波市 本科 民辦 930 浙大城市學院 4133013021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31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 4133013022 浙江省 寧波市 本科 932 杭州醫學院 4133013023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33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 4133013029 浙江省教育廳 金華市 本科 民辦 934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4133013275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本科 民辦 935 浙江師範大學行知學院 4133013276 浙江省教育廳 金華市 本科 民辦 936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4133013277 浙江省教育廳 寧波市 本科 民辦 937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院 4133013279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本科 民辦 938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4133013280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本科 民辦 939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 4133013283 浙江省教育廳 紹興市 本科 民辦 940 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 4133013284 浙江省教育廳 溫州市 本科 民辦 941 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 4133013285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本科 民辦 942 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 4133013286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本科 民辦 943 湖州學院 4133013287 浙江省教育廳 湖州市 本科 944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 4133013288 浙江省教育廳 紹興市 本科 民辦 945 溫州理工學院 4133013289 浙江省教育廳 溫州市 本科 946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 4133013290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本科 民辦 947 嘉興南湖學院 4133013291 浙江省教育廳 嘉興市 本科 948 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4133013292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本科 民辦 949 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4133013294 浙江省教育廳 嘉興市 本科 民辦 950 溫州商學院 4133013637 浙江省教育廳 溫州市 本科 民辦 951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 4133014206 浙江省教育廳 嘉興市 本科 民辦 952 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 4133014207 浙江省教育廳 金華市 本科 民辦 953 浙江外國語學院 4133014275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54 浙江音樂學院 4133014535 浙江省 杭州市 本科 955 西湖大學 4133014626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本科 民辦 956 浙江藥科職業大學 4133016207 浙江省 寧波市 本科 957 寧波諾丁漢大學 4133016301 浙江省教育廳 寧波市 本科 中外合作辦學 958 溫州肯恩大學 4133016405 浙江省教育廳 溫州市 本科 中外合作辦學 959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0863 浙江省 寧波市 專科 960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0864 浙江省 溫州市 專科 961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036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62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061 浙江省 金華市 專科 963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645 浙江省 寧波市 專科 964 浙江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646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65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4133012647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66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789 浙江省 寧波市 專科 967 台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790 浙江省 台州市 專科 968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791 浙江省 溫州市 專科 969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61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70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62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71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4133012863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72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64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73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65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74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66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75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4133012867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76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68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專科 民辦 977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4133012869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78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4133012870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79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71 浙江省 紹興市 專科 980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72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81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74 浙江省 嘉興市 專科 982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75 浙江省 湖州市 專科 983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76 浙江省教育廳 紹興市 專科 民辦 984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77 浙江省 衢州市 專科 985 麗水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2878 浙江省 麗水市 專科 986 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3002 浙江省教育廳 溫州市 專科 民辦 987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3003 浙江省 金華市 專科 988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3025 浙江省 寧波市 專科 989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3026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90 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3027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專科 民辦 991 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3028 浙江省教育廳 嘉興市 專科 民辦 992 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3030 浙江省教育廳 杭州市 專科 民辦 993 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3688 浙江省 紹興市 專科 994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3742 浙江省 寧波市 專科 995 台州科技職業學院 4133013746 浙江省 台州市 專科 996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3853 浙江省 舟山市 專科 997 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3854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998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4133014088 浙江省 溫州市 專科 999 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4089 浙江省教育廳 台州市 專科 民辦 1000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 4133014090 浙江省教育廳 金華市 專科 民辦 1001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 4133014269 浙江省 紹興市 專科 1002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4133014431 浙江省 杭州市 專科 1003 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4492 浙江省 溫州市 專科 1004 浙江宇翔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4703 浙江省教育廳 湖州市 專科 民辦 1005 浙江金華科貿職業技術學院 4133014746 浙江省教育廳 金華市 專科 民辦 1006 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旅遊與健康職業學院 4133016408 浙江省 舟山市 專科 1007 寧波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233050559 浙江省 寧波市 專科 1008 安徽大學 4134010357 安徽省 合肥市 本科 1009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4134010358 中國科學院 合肥市 本科 1010 合肥工業大學 4134010359 教育部 合肥市 本科 1011 安徽工業大學 4134010360 安徽省 馬鞍山市 本科 1012 安徽理工大學 4134010361 安徽省 淮南市 本科 1013 安徽工程大學 4134010363 安徽省 蕪湖市 本科 1014 安徽農業大學 4134010364 安徽省 合肥市 本科 1015 安徽醫科大學 4134010366 安徽省 合肥市 本科 1016 蚌埠醫學院 4134010367 安徽省 蚌埠市 本科 1017 皖南醫學院 4134010368 安徽省 蕪湖市 本科 1018 安徽中醫藥大學 4134010369 安徽省 合肥市 本科 1019 安徽師範大學 4134010370 安徽省 蕪湖市 本科 1020 阜陽師範大學 4134010371 安徽省 阜陽市 本科 1021 安慶師範大學 4134010372 安徽省 安慶市 本科 1022 淮北師範大學 4134010373 安徽省 淮北市 本科 1023 黃山學院 4134010375 安徽省 黃山市 本科 1024 皖西學院 4134010376 安徽省 六安市 本科 1025 滁州學院 4134010377 安徽省 滁州市 本科 1026 安徽財經大學 4134010378 安徽省 蚌埠市 本科 1027 宿州學院 4134010379 安徽省 宿州市 本科 1028 巢湖學院 4134010380 安徽省 合肥市 本科 1029 淮南師範學院 4134010381 安徽省 淮南市 本科 1030 銅陵學院 4134010383 安徽省 銅陵市 本科 1031 安徽建築大學 4134010878 安徽省 合肥市 本科 1032 安徽科技學院 4134010879 安徽省 滁州市 本科 1033 安徽三聯學院 4134010959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本科 民辦 1034 合肥大學 4134011059 安徽省 合肥市 本科 1035 蚌埠學院 4134011305 安徽省 蚌埠市 本科 1036 池州學院 4134011306 安徽省 池州市 本科 1037 安徽新華學院 4134012216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本科 民辦 1038 安徽文達資訊工程學院 4134012810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本科 民辦 1039 亳州學院 4134012926 安徽省 亳州市 本科 1040 安徽外國語學院 4134013065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本科 民辦 1041 蚌埠工商學院 4134013611 安徽省教育廳 蚌埠市 本科 民辦 1042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 4134013612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本科 民辦 1043 安徽資訊工程學院 4134013613 安徽省教育廳 蕪湖市 本科 民辦 1044 馬鞍山學院 4134013614 安徽省教育廳 馬鞍山市 本科 民辦 1045 合肥城市學院 4134013615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本科 民辦 1046 合肥經濟學院 4134013616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本科 民辦 1047 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 4134013617 安徽省教育廳 蕪湖市 本科 民辦 1048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4134013618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本科 民辦 1049 阜陽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院 4134013619 安徽省教育廳 阜陽市 本科 民辦 1050 淮北理工學院 4134013620 安徽省教育廳 淮北市 本科 民辦 1051 合肥師範學院 4134014098 安徽省 合肥市 本科 1052 皖江工學院 4134014203 安徽省教育廳 馬鞍山市 本科 民辦 1053 安徽藝術學院 4134014682 安徽省 合肥市 本科 1054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0869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55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0963 安徽省 淮北市 專科 1056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1061 安徽省 蕪湖市 專科 1057 淮南聯合大學 4134011308 安徽省 淮南市 專科 1058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072 安徽省 蕪湖市 專科 1059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073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60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074 安徽省 阜陽市 專科 1061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217 安徽省 銅陵市 專科 1062 民辦萬博科技職業學院 4134012218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專科 民辦 1063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 4134012219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64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220 安徽省 淮南市 專科 1065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334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66 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410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67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811 安徽省 淮南市 專科 1068 宿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812 安徽省 宿州市 專科 1069 六安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813 安徽省 六安市 專科 1070 安徽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814 安徽省 蚌埠市 專科 1071 民辦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4134012815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專科 民辦 1072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816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73 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2817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74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34012924 安徽省 蕪湖市 專科 1075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34012925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76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058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77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059 安徽省 滁州市 專科 1078 池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060 安徽省 池州市 專科 1079 宣城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061 安徽省 宣城市 專科 1080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062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81 民辦合肥濱湖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064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專科 民辦 1082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336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83 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 4134013337 安徽省 馬鞍山市 專科 1084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4134013338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85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339 安徽省 蕪湖市 專科 1086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 4134013340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87 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 4134013341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88 阜陽科技職業學院 4134013342 安徽省教育廳 阜陽市 專科 民辦 1089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343 安徽省 亳州市 專科 1090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 4134013344 安徽省 六安市 專科 1091 安慶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345 安徽省 安慶市 專科 1092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 4134013346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93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4013760 安徽省 馬鞍山市 專科 1094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4134013845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95 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4134013846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96 安徽公安職業學院 4134013847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97 安徽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848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98 安徽審計職業學院 4134013849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099 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850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100 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851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101 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3852 安徽省 銅陵市 專科 1102 民辦合肥財經職業學院 4134014058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專科 民辦 1103 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34014096 安徽省 安慶市 專科 1104 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 4134014132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專科 民辦 1105 安徽綠海商務職業學院 4134014133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專科 民辦 1106 合肥共達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4135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專科 民辦 1107 蚌埠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4134014137 安徽省教育廳 蚌埠市 專科 民辦 1108 民辦安徽旅遊職業學院 4134014165 安徽省教育廳 阜陽市 專科 民辦 1109 徽商職業學院 4134014191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110 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4192 安徽省 馬鞍山市 專科 1111 安徽現代資訊工程職業學院 4134014210 安徽省教育廳 淮南市 專科 民辦 1112 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4229 安徽省教育廳 淮北市 專科 民辦 1113 合肥資訊科技職業學院 4134014230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專科 民辦 1114 桐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4014273 安徽省 安慶市 專科 1115 黃山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4296 安徽省 黃山市 專科 1116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 4134014297 安徽省 滁州市 專科 1117 安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4298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118 皖西衛生職業學院 4134014299 安徽省 六安市 專科 1119 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4014330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120 安徽揚子職業技術學院 4134014342 安徽省教育廳 蕪湖市 專科 民辦 1121 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 4134014378 安徽省 安慶市 專科 1122 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 4134014418 安徽省 合肥市 專科 1123 安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4134014419 安徽省 池州市 專科 1124 合肥科技職業學院 4134014420 安徽省教育廳 合肥市 專科 民辦 1125 皖北衛生職業學院 4134014502 安徽省 宿州市 專科 1126 阜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4014536 安徽省 阜陽市 專科 1127 黃山健康職業學院 4134014704 安徽省教育廳 黃山市 專科 民辦 1128 宿州航空職業學院 4134014747 安徽省教育廳 宿州市 專科 民辦 1129 廈門大學 4135010384 教育部 廈門市 本科 1130 華僑大學 4135010385 中央統戰部 泉州市 本科 1131 福州大學 4135010386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科 1132 福建工程學院 4135010388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科 1133 福建農林大學 4135010389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科 1134 集美大學 4135010390 福建省 廈門市 本科 1135 福建醫科大學 4135010392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科 1136 福建中醫藥大學 4135010393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科 1137 福建師範大學 4135010394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科 1138 閩江學院 4135010395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科 1139 武夷學院 4135010397 福建省 南平市 本科 1140 寧德師範學院 4135010398 福建省 寧德市 本科 1141 泉州師範學院 4135010399 福建省 泉州市 本科 1142 閩南師範大學 4135010402 福建省 漳州市 本科 1143 廈門理工學院 4135011062 福建省 廈門市 本科 1144 三明學院 4135011311 福建省 三明市 本科 1145 龍巖學院 4135011312 福建省 龍巖市 本科 1146 福建商學院 4135011313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科 1147 福建警察學院 4135011495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科 1148 莆田學院 4135011498 福建省 莆田市 本科 1149 仰恩大學 4135011784 福建省教育廳 泉州市 本科 民辦 1150 廈門醫學院 4135012631 福建省 廈門市 本科 1151 廈門華廈學院 4135012709 福建省教育廳 廈門市 本科 民辦 1152 閩南理工學院 4135012710 福建省教育廳 泉州市 本科 民辦 1153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 4135012928 福建省教育廳 泉州市 本科 民辦 1154 閩南科技學院 4135012992 福建省教育廳 泉州市 本科 民辦 1155 福州工商學院 4135012993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本科 民辦 1156 廈門工學院 4135013115 福建省教育廳 廈門市 本科 民辦 1157 陽光學院 4135013468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本科 民辦 1158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4135013469 福建省教育廳 漳州市 本科 民辦 1159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4135013470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本科 民辦 1160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4135013471 福建省教育廳 廈門市 本科 民辦 1161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 4135013472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本科 民辦 1162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4135013762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本科 民辦 1163 福建江夏學院 4135013763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科 1164 泉州資訊工程學院 4135013766 福建省教育廳 泉州市 本科 民辦 1165 福州理工學院 4135013773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本科 民辦 1166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4135014046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本科 民辦 1167 福建技術師範學院 4135014683 福建省 福州市 本科 1168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4135010866 福建省 福州市 專科 1169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1314 福建省 漳州市 專科 1170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1315 福建省 龍巖市 專科 1171 黎明職業大學 4135011317 福建省 泉州市 專科 1172 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 4135011499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專科 民辦 1173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1502 福建省 福州市 專科 1174 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2625 福建省 南平市 專科 1175 福建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2626 福建省 福州市 專科 1176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2627 福建省 三明市 專科 1177 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2628 福建省 泉州市 專科 1178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2629 福建省 廈門市 專科 1179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2630 福建省 福州市 專科 1180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2633 福建省 福州市 專科 1181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35012634 福建省 泉州市 專科 1182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 4135012708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專科 民辦 1183 泉州紡織服裝職業學院 4135012711 福建省教育廳 泉州市 專科 民辦 1184 泉州華光職業學院 4135012927 福建省教育廳 泉州市 專科 民辦 1185 閩北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3764 福建省 南平市 專科 1186 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3765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專科 民辦 1187 廈門演藝職業學院 4135013767 福建省教育廳 廈門市 專科 民辦 1188 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3768 福建省教育廳 廈門市 專科 民辦 1189 福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3769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專科 民辦 1190 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3770 福建省 泉州市 專科 1191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3771 福建省 福州市 專科 1192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3772 福建省 莆田市 專科 1193 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3969 福建省 福州市 專科 1194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4135013970 福建省 福州市 專科 1195 福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5013972 福建省 福州市 專科 1196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4135013973 福建省 廈門市 專科 1197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4135013975 福建省 泉州市 專科 1198 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 4135013976 福建省 三明市 專科 1199 寧德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3977 福建省 寧德市 專科 1200 福州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3978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專科 民辦 1201 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3979 福建省教育廳 廈門市 專科 民辦 1202 廈門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4059 福建省教育廳 廈門市 專科 民辦 1203 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4060 福建省 福州市 專科 1204 漳州城市職業學院 4135014110 福建省 漳州市 專科 1205 廈門南洋職業學院 4135014111 福建省教育廳 廈門市 專科 民辦 1206 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4112 福建省教育廳 廈門市 專科 民辦 1207 漳州科技職業學院 4135014113 福建省教育廳 漳州市 專科 民辦 1208 漳州理工職業學院 4135014115 福建省教育廳 漳州市 專科 民辦 1209 武夷山職業學院 4135014116 福建省教育廳 南平市 專科 民辦 1210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 4135014117 福建省 漳州市 專科 1211 泉州海洋職業學院 4135014231 福建省教育廳 泉州市 專科 民辦 1212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4135014232 福建省教育廳 泉州市 專科 民辦 1213 廈門安防科技職業學院 4135014257 福建省教育廳 廈門市 專科 民辦 1214 泉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5014331 福建省 泉州市 專科 1215 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5014490 福建省 福州市 專科 1216 泉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35014503 福建省教育廳 泉州市 專科 民辦 1217 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 4135016411 福建省教育廳 福州市 專科 中外合作辦學 1218 南昌大學 4136010403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19 華東交通大學 4136010404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20 東華理工大學 4136010405 江西省 撫州市 本科 1221 南昌航空大學 4136010406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22 江西理工大學 4136010407 江西省 贛州市 本科 1223 景德鎮陶瓷大學 4136010408 江西省 景德鎮市 本科 1224 江西農業大學 4136010410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25 江西中醫藥大學 4136010412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26 贛南醫科大學 4136010413 江西省 贛州市 本科 1227 江西師範大學 4136010414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28 上饒師範學院 4136010416 江西省 上饒市 本科 1229 宜春學院 4136010417 江西省 宜春市 本科 1230 贛南師範大學 4136010418 江西省 贛州市 本科 1231 井岡山大學 4136010419 江西省 吉安市 本科 1232 江西財經大學 4136010421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33 江西科技學院 4136010846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34 景德鎮學院 4136010894 江西省 景德鎮市 本科 1235 萍鄉學院 4136010895 江西省 萍鄉市 本科 1236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 4136011318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37 南昌工程學院 4136011319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38 江西警察學院 4136011504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39 新餘學院 4136011508 江西省 新餘市 本科 1240 九江學院 4136011843 江西省 九江市 本科 1241 江西工程學院 4136012766 江西省教育廳 新餘市 本科 民辦 1242 南昌理工學院 4136012795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43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 4136012938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44 江西服裝學院 4136013418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45 南昌職業大學 4136013420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46 南昌工學院 4136013421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47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4136013429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48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 4136013430 江西省教育廳 九江市 本科 民辦 1249 南昌交通學院 4136013431 江西省 南昌市教育廳 本科 民辦 1250 贛東學院 4136013432 江西省 撫州市 本科 1251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4136013433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52 贛南科技學院 4136013434 江西省 贛州市 本科 1253 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 4136013435 江西省教育廳 景德鎮市 本科 民辦 1254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4136013436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55 南昌醫學院 4136013437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1256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4136013438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57 贛南師範大學科技學院 4136013439 江西省教育廳 贛州市 本科 民辦 1258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理工學院 4136013440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59 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 4136013441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60 豫章師範學院 4136013774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61 江西軟體職業技術大學 4136013776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本科 民辦 1262 南昌師範學院 4136014437 江西省 南昌市 本科 1263 上饒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3636000312 江西省 上饒市 專科 1264 撫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3636000519 江西省 撫州市 專科 1265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0839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66 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36010888 江西省 上饒市 專科 1267 九江職業大學 4136011505 江西省 九江市 專科 1268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1785 江西省 九江市 專科 1269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4136012929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70 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2930 江西省 景德鎮市 專科 1271 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 4136012932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72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2933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73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4136012934 江西省 贛州市 專科 1274 江西藝術職業學院 4136012936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75 鷹潭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2937 江西省 鷹潭市 專科 1276 江西資訊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2939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77 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2940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78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4136012941 江西省 九江市 專科 1279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4136012942 江西省 贛州市 專科 1280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2943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81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2944 江西省 萍鄉市 專科 1282 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2976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83 江西科技職業學院 4136013419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專科 民辦 1284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4136013422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85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3423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86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3424 江西省 宜春市 專科 1287 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 4136013425 江西省 萍鄉市 專科 1288 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4136013426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89 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3427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90 撫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3428 江西省 撫州市 專科 1291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36013775 江西省 撫州市 專科 1292 江西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4136013866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93 江西製造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3867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94 江西工程職業學院 4136013868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95 江西青年職業學院 4136013869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296 上饒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3870 江西省 上饒市 專科 1297 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3871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專科 民辦 1298 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4136013872 江西省 宜春市 專科 1299 贛西科技職業學院 4136013873 江西省教育廳 新餘市 專科 民辦 1300 江西衛生職業學院 4136013965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301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 4136014166 江西省教育廳 新餘市 專科 民辦 1302 江西楓林涉外經貿職業學院 4136014167 江西省教育廳 九江市 專科 民辦 1303 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 4136014168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專科 民辦 1304 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4241 江西省 新餘市 專科 1305 江西管理職業學院 4136014249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306 江西傳媒職業學院 4136014250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307 江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4321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專科 民辦 1308 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4402 江西省教育廳 景德鎮市 專科 民辦 1309 共青科技職業學院 4136014403 江西省教育廳 九江市 專科 民辦 1310 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6014465 江西省 贛州市 專科 1311 江西水利職業學院 4136014476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312 宜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6014494 江西省 宜春市 專科 1313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4504 江西省 吉安市 專科 1314 江西洪州職業學院 4136014505 江西省教育廳 宜春市 專科 民辦 1315 江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6014537 江西省 鷹潭市 專科 1316 南昌影視傳播職業學院 4136014544 江西省教育廳 南昌市 專科 民辦 1317 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4136014569 江西省 贛州市 專科 1318 萍鄉衛生職業學院 4136014656 江西省 萍鄉市 專科 1319 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 4136014657 江西省 上饒市 專科 1320 贛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4665 江西省 贛州市 專科 1321 南昌健康職業技術學院 4136014705 江西省 南昌市 專科 1322 九江理工職業學院 4136014706 江西省教育廳 九江市 專科 民辦 1323 和君職業學院 4136014748 江西省教育廳 贛州市 專科 民辦 1324 山東大學 4137010422 教育部 濟南市 本科 1325 中國海洋大學 4137010423 教育部 青島市 本科 1326 山東科技大學 4137010424 山東省 青島市 本科 1327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4137010425 教育部 青島市 本科 1328 青島科技大學 4137010426 山東省 青島市 本科 1329 濟南大學 4137010427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30 青島理工大學 4137010429 山東省 青島市 本科 1331 山東建築大學 4137010430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32 齊魯工業大學 4137010431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33 山東理工大學 4137010433 山東省 淄博市 本科 1334 山東農業大學 4137010434 山東省 泰安市 本科 1335 青島農業大學 4137010435 山東省 青島市 本科 1336 濰坊醫學院 4137010438 山東省 濰坊市 本科 1337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4137010439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38 濱州醫學院 4137010440 山東省 濱州市 本科 1339 山東中醫藥大學 4137010441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40 濟寧醫學院 4137010443 山東省 濟寧市 本科 1341 山東師範大學 4137010445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42 曲阜師範大學 4137010446 山東省 濟寧市 本科 1343 聊城大學 4137010447 山東省 聊城市 本科 1344 德州學院 4137010448 山東省 德州市 本科 1345 濱州學院 4137010449 山東省 濱州市 本科 1346 魯東大學 4137010451 山東省 煙臺市 本科 1347 臨沂大學 4137010452 山東省 臨沂市 本科 1348 泰山學院 4137010453 山東省 泰安市 本科 1349 濟寧學院 4137010454 山東省 濟寧市 本科 1350 菏澤學院 4137010455 山東省 菏澤市 本科 1351 山東財經大學 4137010456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52 山東體育學院 4137010457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53 山東藝術學院 4137010458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54 齊魯醫藥學院 4137010825 山東省教育廳 淄博市 本科 民辦 1355 青島濱海學院 4137010868 山東省教育廳 青島市 本科 民辦 1356 棗莊學院 4137010904 山東省 棗莊市 本科 1357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4137010908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58 青島大學 4137011065 山東省 青島市 本科 1359 煙臺大學 4137011066 山東省 煙臺市 本科 1360 濰坊學院 4137011067 山東省 濰坊市 本科 1361 山東警察學院 4137011324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62 山東交通學院 4137011510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63 山東工商學院 4137011688 山東省 煙臺市 本科 1364 山東女子學院 4137012331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65 煙臺南山學院 4137012332 山東省教育廳 煙臺市 本科 民辦 1366 濰坊科技學院 4137012843 山東省教育廳 濰坊市 本科 民辦 1367 山東英才學院 4137013006 山東省教育廳 濟南市 本科 民辦 1368 青島恆星科技學院 4137013015 山東省教育廳 青島市 本科 民辦 1369 青島黃海學院 4137013320 山東省教育廳 青島市 本科 民辦 1370 山東現代學院 4137013322 山東省教育廳 濟南市 本科 民辦 1371 山東協和學院 4137013324 山東省教育廳 濟南市 本科 民辦 1372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4137013356 山東省教育廳 濟南市 本科 民辦 1373 煙臺理工學院 4137013359 山東省教育廳 煙臺市 本科 民辦 1374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 4137013373 山東省教育廳 聊城市 本科 民辦 1375 青島城市學院 4137013378 山東省教育廳 青島市 本科 民辦 1376 濰坊理工學院 4137013379 山東省教育廳 濰坊市 本科 民辦 1377 山東財經大學燕山學院 4137013383 山東省教育廳 濟南市 本科 民辦 1378 山東石油化工學院 4137013386 山東省 東營市 本科 1379 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 4137013387 山東省教育廳 日照市 本科 民辦 1380 泰山科技學院 4137013624 山東省教育廳 泰安市 本科 民辦 1381 山東華宇工學院 4137013857 山東省教育廳 德州市 本科 民辦 1382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 4137013874 山東省教育廳 威海市 本科 民辦 1383 青島工學院 4137013995 山東省教育廳 青島市 本科 民辦 1384 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 4137013997 山東省教育廳 煙臺市 本科 民辦 1385 齊魯理工學院 4137013998 山東省教育廳 濟南市 本科 民辦 1386 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4137013999 山東省教育廳 泰安市 本科 民辦 1387 煙臺科技學院 4137014002 山東省教育廳 濟南市 本科 民辦 1388 山東政法學院 4137014100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89 齊魯師範學院 4137014276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90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4137014277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91 青島電影學院 4137014327 山東省教育廳 青島市 本科 民辦 1392 山東管理學院 4137014438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93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 4137014439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科 1394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37010442 山東省 臨沂市 專科 1395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 4137010444 山東省 菏澤市 專科 1396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0832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397 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4137011827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398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2062 山東省 日照市 專科 1399 曲阜遠東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2070 山東省教育廳 濟寧市 專科 民辦 1400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2324 山東省 青島市 專科 1401 威海職業學院 4137012326 山東省 威海市 專科 1402 山東職業學院 4137012328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03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2329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04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2330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05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2335 山東省 濟寧市 專科 1406 濰坊職業學院 4137012391 山東省 濰坊市 專科 1407 煙臺職業學院 4137012396 山東省 煙臺市 專科 1408 東營職業學院 4137012440 山東省 東營市 專科 1409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2441 山東省 聊城市 專科 1410 濱州職業學院 4137012818 山東省 濱州市 專科 1411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4137012819 山東省 濰坊市 專科 1412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 4137012841 山東省 泰安市 專科 1413 德州科技職業學院 4137012842 山東省教育廳 德州市 專科 民辦 1414 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 4137012844 山東省教育廳 泰安市 專科 民辦 1415 山東聖翰財貿職業學院 4137012945 山東省教育廳 濟南市 專科 民辦 1416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 4137012946 山東省 日照市 專科 1417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4137012947 山東省 濰坊市 專科 1418 青島飛洋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3005 山東省教育廳 青島市 專科 民辦 1419 東營科技職業學院 4137013007 山東省教育廳 東營市 專科 民辦 1420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 4137013008 山東省 濰坊市 專科 1421 淄博職業學院 4137013009 山東省 淄博市 專科 1422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 4137013010 山東省 青島市 專科 1423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3011 山東省 青島市 專科 1424 山東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3012 山東省 濰坊市 專科 1425 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3014 山東省 青島市 專科 1426 山東勝利職業學院 4137013316 山東省 東營市 專科 1427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 4137013317 山東省 濰坊市 專科 1428 山東工業職業學院 4137013318 山東省 淄博市 專科 1429 山東化工職業學院 4137013319 山東省 淄博市 專科 1430 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3321 山東省教育廳 青島市 專科 民辦 1431 濟南職業學院 4137013323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32 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3355 山東省 煙臺市 專科 1433 濰坊工商職業學院 4137013388 山東省教育廳 濰坊市 專科 民辦 1434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3389 山東省 德州市 專科 1435 棗莊科技職業學院 4137013390 山東省 棗莊市 專科 1436 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7013777 山東省 淄博市 專科 1437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37013778 山東省 煙臺市 專科 1438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3855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39 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3856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40 山東旅遊職業學院 4137013858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41 山東鋁業職業學院 4137013859 山東省 淄博市 專科 1442 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 4137013860 山東省教育廳 濟南市 專科 民辦 1443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 4137013861 山東省 泰安市 專科 1444 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 4137013966 山東省 威海市 專科 1445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4137014078 山東省 煙臺市 專科 1446 山東輕工職業學院 4137014079 山東省 淄博市 專科 1447 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 4137014080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48 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4137014081 山東省 煙臺市 專科 1449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4137014082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50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 4137014118 山東省 菏澤市 專科 1451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 4137014193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52 臨沂職業學院 4137014195 山東省 臨沂市 專科 1453 棗莊職業學院 4137014196 山東省 棗莊市 專科 1454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 4137014242 山東省 濟寧市 專科 1455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 4137014261 山東省教育廳 煙臺市 專科 民辦 1456 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 4137014320 山東省 青島市 專科 1457 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7014332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58 濟南護理職業學院 4137014343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59 泰山護理職業學院 4137014345 山東省 泰安市 專科 1460 山東海事職業學院 4137014346 山東省教育廳 濰坊市 專科 民辦 1461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 4137014347 山東省 濰坊市 專科 1462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4137014379 山東省 濰坊市 專科 1463 菏澤職業學院 4137014477 山東省 菏澤市 專科 1464 山東藝術設計職業學院 4137014506 山東省教育廳 濟南市 專科 民辦 1465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4137014507 山東省 威海市 專科 1466 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4137014545 山東省 濟南市 專科 1467 煙臺黃金職業學院 4137014570 山東省教育廳 煙臺市 專科 民辦 1468 日照航海工程職業學院 4137014605 山東省教育廳 日照市 專科 民辦 1469 青島工程職業學院 4137014666 山東省 青島市 專科 1470 青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7014688 山東省 青島市 專科 1471 煙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37014689 山東省 煙臺市 專科 1472 煙臺文化旅遊職業學院 4137014707 山東省 煙臺市 專科 1473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 4137014708 山東省 臨沂市 專科 1474 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 4137014709 山東省教育廳 青島市 專科 民辦 1475 濰坊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4137014710 山東省教育廳 濰坊市 專科 民辦 1476 濱州科技職業學院 4137014749 山東省 濱州市 專科 民辦 ====中南地區==== 序號 學校名稱 學校標識碼 主管部門 所在地 辦學層次 備註 1477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4141010078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478 鄭州大學 4141010459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479 河南理工大學 4141010460 河南省 焦作市 本科 1480 鄭州輕工業大學 4141010462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481 河南工業大學 4141010463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482 河南科技大學 4141010464 河南省 洛陽市 本科 1483 中原工學院 4141010465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484 河南農業大學 4141010466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485 河南科技學院 4141010467 河南省 新鄉市 本科 1486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4141010469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487 河南中醫藥大學 4141010471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488 新鄉醫學院 4141010472 河南省 新鄉市 本科 1489 河南大學 4141010475 河南省 開封市 本科 1490 河南師範大學 4141010476 河南省 新鄉市 本科 1491 信陽師範大學 4141010477 河南省 信陽市 本科 1492 周口師範學院 4141010478 河南省 周口市 本科 1493 安陽師範學院 4141010479 河南省 安陽市 本科 1494 許昌學院 4141010480 河南省 許昌市 本科 1495 南陽師範學院 4141010481 河南省 南陽市 本科 1496 洛陽師範學院 4141010482 河南省 洛陽市 本科 1497 商丘師範學院 4141010483 河南省 商丘市 本科 1498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4141010484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499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4141010485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500 黃淮學院 4141010918 河南省 駐馬店市 本科 1501 平頂山學院 4141010919 河南省 平頂山市 本科 1502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4141011068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503 洛陽理工學院 4141011070 河南省 洛陽市 本科 1504 新鄉學院 4141011071 河南省 新鄉市 本科 1505 信陽農林學院 4141011326 河南省 信陽市 本科 1506 河南工學院 4141011329 河南省 新鄉市 本科 1507 安陽工學院 4141011330 河南省 安陽市 本科 1508 河南工程學院 4141011517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509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 4141011652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510 南陽理工學院 4141011653 河南省 南陽市 本科 1511 河南城建學院 4141011765 河南省 平頂山市 本科 1512 河南警察學院 4141011788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513 黃河科技學院 4141011834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本科 民辦 1514 鐵道警察學院 4141012735 公安部 鄭州市 本科 1515 鄭州科技學院 4141012746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本科 民辦 1516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4141012747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本科 民辦 1517 鄭州師範學院 4141012949 河南省 鄭州市 本科 1518 鄭州財經學院 4141013497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本科 民辦 1519 黃河交通學院 4141013498 河南省教育廳 焦作市 本科 民辦 1520 商丘工學院 4141013500 河南省教育廳 商丘市 本科 民辦 1521 河南開封科技傳媒學院 4141013501 河南省教育廳 開封市 本科 民辦 1522 中原科技學院 4141013502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本科 民辦 1523 信陽學院 4141013503 河南省教育廳 信陽市 本科 民辦 1524 安陽學院 4141013504 河南省教育廳 安陽市 本科 民辦 1525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4141013505 河南省教育廳 新鄉市 本科 民辦 1526 新鄉工程學院 4141013506 河南省教育廳 新鄉市 本科 民辦 1527 鄭州工商學院 4141013507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本科 民辦 1528 鄭州經貿學院 4141013508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本科 民辦 1529 商丘學院 4141014003 河南省教育廳 商丘市 本科 民辦 1530 鄭州商學院 4141014040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本科 民辦 1531 河南科技職業大學 4141014169 河南省教育廳 周口市 本科 民辦 1532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4141014333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本科 民辦 1533 鄭州西亞斯學院 4141014654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本科 民辦 1534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0824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35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0835 河南省 漯河市 專科 1536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0842 河南省 三門峽市 專科 1537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0843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38 開封大學 4141011069 河南省 開封市 專科 1539 焦作大學 4141011522 河南省 焦作市 專科 1540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1787 河南省 濮陽市 專科 1541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4141011828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42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2058 河南省 開封市 專科 1543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2067 河南省 許昌市 專科 1544 河南工業和資訊化職業學院 4141012581 河南省 焦作市 專科 1545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 4141012582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46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2745 河南省 商丘市 專科 1547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2748 河南省 平頂山市 專科 1548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2750 河南省 周口市 專科 1549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2768 河南省 濟源市 專科 1550 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4141012781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51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2793 河南省 鶴壁市 專科 1552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2794 河南省 南陽市 專科 1553 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41012948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554 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1012950 河南省 焦作市 專科 1555 河南檢察職業學院 4141013499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56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 4141013564 河南省 平頂山市 專科 1557 鄭州資訊科技職業學院 4141013565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58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41013780 河南省 漯河市 專科 1559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41013781 河南省 南陽市 專科 1560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41013782 河南省 商丘市 專科 1561 鄭州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3783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562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3784 河南省 信陽市 專科 1563 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 4141013785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564 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 4141013786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65 永城職業學院 4141013787 河南省 商丘市 專科 1566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 4141013788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67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3789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68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4141013790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69 鄭州旅遊職業學院 4141013791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70 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3792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71 河南資訊統計職業學院 4141013885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72 河南林業職業學院 4141013889 河南省 洛陽市 專科 1573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4141013936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74 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4062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575 河南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4181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76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 4141014233 河南省教育廳 漯河市 專科 民辦 1577 鄭州城市職業學院 4141014235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578 安陽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4243 河南省 安陽市 專科 1579 新鄉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4245 河南省 新鄉市 專科 1580 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4251 河南省 駐馬店市 專科 1581 焦作工貿職業學院 4141014300 河南省教育廳 焦作市 專科 民辦 1582 許昌陶瓷職業學院 4141014301 河南省教育廳 許昌市 專科 民辦 1583 鄭州理工職業學院 4141014302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584 鄭州資訊工程職業學院 4141014303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585 長垣烹飪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4305 河南省教育廳 新鄉市 專科 民辦 1586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4141014306 河南省 開封市 專科 1587 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4141014307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88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4141014308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89 河南機電職業學院 4141014348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90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4141014349 河南省 安陽市 專科 1591 許昌電氣職業學院 4141014350 河南省 許昌市 專科 1592 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4351 河南省教育廳 信陽市 專科 民辦 1593 鶴壁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4141014352 河南省教育廳 鶴壁市 專科 民辦 1594 南陽職業學院 4141014353 河南省教育廳 南陽市 專科 民辦 1595 鄭州商貿旅遊職業學院 4141014380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596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 4141014382 河南省 洛陽市 專科 1597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4383 河南省 洛陽市 專科 1598 鄭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1014391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599 安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1014392 河南省 安陽市 專科 1600 鄭州黃河護理職業學院 4141014405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601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41014466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602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 4141014478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603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 4141014479 河南省 南陽市 專科 1604 洛陽科技職業學院 4141014480 河南省教育廳 洛陽市 專科 民辦 1605 鶴壁能源化工職業學院 4141014529 河南省教育廳 鶴壁市 專科 民辦 1606 平頂山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4141014530 河南省教育廳 平頂山市 專科 民辦 1607 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41014597 河南省 濮陽市 專科 1608 駐馬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1014598 河南省 駐馬店市 專科 1609 三門峽社會管理職業學院 4141014606 河南省 三門峽市 專科 1610 河南輕工職業學院 4141014607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611 河南測繪職業學院 4141014608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612 信陽航空職業學院 4141014634 河南省教育廳 信陽市 專科 民辦 1613 鄭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4141014635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614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 4141014636 河南省 新鄉市 專科 1615 河南地礦職業學院 4141014637 河南省 鄭州市 專科 1616 鄭州亞歐交通職業學院 4141014685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中外合作辦學 1617 河南女子職業學院 4141014711 河南省 新鄉市 專科 1618 河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 4141014712 河南省 開封市 專科 1619 濮陽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4713 河南省 濮陽市 專科 1620 南陽科技職業學院 4141014714 河南省 南陽市 專科 1621 蘭考三農職業學院 4141014715 河南省 開封市 專科 1622 汝州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4716 河南省 平頂山市 專科 1623 林州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4141014717 河南省教育廳 安陽市 專科 民辦 1624 鄭州電子商務職業學院 4141014718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625 鄭州軌道工程職業學院 4141014719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626 鄭州體育職業學院 4141014720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627 洛陽文化旅遊職業學院 4141014750 河南省 洛陽市 專科 1628 周口文理職業學院 4141014751 河南省 周口市 專科 1629 信陽藝術職業學院 4141014752 河南省 信陽市 專科 1630 鄭州城建職業學院 4141014753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631 鄭州醫藥健康職業學院 4141014754 河南省教育廳 鄭州市 專科 民辦 1632 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 4241050709 河南省 平頂山市 專科 1633 武漢大學 4142010486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1634 華中科技大學 4142010487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1635 武漢科技大學 4142010488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36 長江大學 4142010489 湖北省 荊州市 本科 1637 武漢工程大學 4142010490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38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4142010491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1639 武漢紡織大學 4142010495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40 武漢輕工大學 4142010496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41 武漢理工大學 4142010497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1642 湖北工業大學 4142010500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43 華中農業大學 4142010504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1644 湖北中醫藥大學 4142010507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45 華中師範大學 4142010511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1646 湖北大學 4142010512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47 湖北師範大學 4142010513 湖北省 黃石市 本科 1648 黃岡師範學院 4142010514 湖北省 黃岡市 本科 1649 湖北民族大學 4142010517 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本科 1650 漢江師範學院 4142010518 湖北省 十堰市 本科 1651 湖北文理學院 4142010519 湖北省 襄陽市 本科 1652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4142010520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1653 武漢體育學院 4142010522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54 湖北美術學院 4142010523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55 中南民族大學 4142010524 國家民委 武漢市 本科 1656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4142010525 湖北省 十堰市 本科 1657 湖北工程學院 4142010528 湖北省 孝感市 本科 1658 湖北理工學院 4142010920 湖北省 黃石市 本科 1659 湖北科技學院 4142010927 湖北省 咸寧市 本科 1660 湖北醫藥學院 4142010929 湖北省 十堰市 本科 1661 江漢大學 4142011072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62 三峽大學 4142011075 湖北省 宜昌市 本科 1663 湖北警官學院 4142011332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64 荊楚理工學院 4142011336 湖北省 荊門市 本科 1665 武漢音樂學院 4142011524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66 湖北經濟學院 4142011600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67 武漢商學院 4142011654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68 武漢東湖學院 4142011798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69 漢口學院 4142011800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70 武昌首義學院 4142012309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71 武昌理工學院 4142012310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72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4142012362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73 武漢晴川學院 4142013188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74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4142013234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75 武漢城市學院 4142013235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76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4142013236 湖北省教育廳 宜昌市 本科 民辦 1677 武漢文理學院 4142013237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78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4142013238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79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資訊工程學院 4142013239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80 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 4142013240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81 武昌工學院 4142013241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82 武漢工商學院 4142013242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83 荊州學院 4142013245 湖北省教育廳 荊州市 本科 民辦 1684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 4142013246 湖北省教育廳 荊州市 本科 民辦 1685 湖北商貿學院 4142013247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86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科技學院 4142013248 湖北省教育廳 十堰市 本科 民辦 1687 湖北醫藥學院藥護學院 4142013249 湖北省教育廳 十堰市 本科 民辦 1688 湖北恩施學院 4142013250 湖北省教育廳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本科 民辦 1689 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 4142013251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90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 4142013253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91 湖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 4142013256 湖北省教育廳 黃石市 本科 民辦 1692 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 4142013257 湖北省教育廳 襄陽市 本科 民辦 1693 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 4142013258 湖北省教育廳 孝感市 本科 民辦 1694 文華學院 4142013262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95 武漢學院 4142013634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96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4142013664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97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4142013666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98 武漢傳媒學院 4142013686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699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4142014035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1700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 4142014099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701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0834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02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0955 湖北省 黃岡市 專科 1703 長江職業學院 4142010956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04 荊州理工職業學院 4142011074 湖北省 荊州市 專科 1705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1334 湖北省 十堰市 專科 1706 鄂州職業大學 4142011335 湖北省 鄂州市 專科 1707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4142011796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08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051 湖北省 孝感市 專科 1709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052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10 恩施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347 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1711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354 湖北省 襄陽市 專科 1712 武漢工貿職業學院 4142012369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1713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737 湖北省 荊州市 專科 1714 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738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15 仙桃職業學院 4142012740 湖北省 仙桃市 專科 1716 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744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17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752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18 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42012951 湖北省 荊州市 專科 1719 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952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20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977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21 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 4142012978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22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979 湖北省 宜昌市 專科 1723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980 湖北省 隨州市 專科 1724 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981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25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982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26 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983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27 武漢警官職業學院 4142012984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28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4142012985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29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 4142012986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1730 武漢科技職業學院 4142012987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1731 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 4142012988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1732 武漢資訊傳播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2989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1733 武昌職業學院 4142012990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1734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 4142012991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1735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 4142013263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36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4142013264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37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3265 湖北省 咸寧市 專科 1738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3266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39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4142013793 湖北省 潛江市 專科 1740 武漢民政職業學院 4142013796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41 湖北黃岡應急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3797 湖北省 黃岡市 專科 1742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4142013798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43 黃岡科技職業學院 4142013799 湖北省教育廳 黃岡市 專科 民辦 1744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4142013800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45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3801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46 三峽電力職業學院 4142014061 湖北省 宜昌市 專科 1747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 4142014119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48 湖北青年職業學院 4142014120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49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4142014197 湖北省 黃石市 專科 1750 三峽旅遊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4258 湖北省 宜昌市 專科 1751 天門職業學院 4142014355 湖北省 天門市 專科 1752 湖北體育職業學院 4142014356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53 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4142014357 湖北省 襄陽市 專科 1754 湖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2014467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55 湖北鐵道運輸職業學院 4142014553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56 武漢海事職業學院 4142014554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57 長江藝術工程職業學院 4142014555 湖北省教育廳 荊州市 專科 民辦 1758 荊門職業學院 4142014571 湖北省 荊門市 專科 1759 武漢鐵路橋樑職業學院 4142014590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60 武漢光谷職業學院 4142014591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1761 湖北健康職業學院 4142014721 湖北省教育廳 咸寧市 專科 民辦 1762 湖北孝感美珈職業學院 4142014755 湖北省教育廳 孝感市 專科 民辦 1763 湘潭大學 4143010530 湖南省 湘潭市 本科 1764 吉首大學 4143010531 湖南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本科 1765 湖南大學 4143010532 教育部 長沙市 本科 1766 中南大學 4143010533 教育部 長沙市 本科 1767 湖南科技大學 4143010534 湖南省 湘潭市 本科 1768 長沙理工大學 4143010536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769 湖南農業大學 4143010537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770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4143010538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771 湖南中醫藥大學 4143010541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772 湖南師範大學 4143010542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773 湖南理工學院 4143010543 湖南省 岳陽市 本科 1774 湘南學院 4143010545 湖南省 郴州市 本科 1775 衡陽師範學院 4143010546 湖南省 衡陽市 本科 1776 邵陽學院 4143010547 湖南省 邵陽市 本科 1777 懷化學院 4143010548 湖南省 懷化市 本科 1778 湖南文理學院 4143010549 湖南省 常德市 本科 1779 湖南科技學院 4143010551 湖南省 永州市 本科 1780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4143010553 湖南省 婁底市 本科 1781 湖南工商大學 4143010554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782 南華大學 4143010555 湖南省 衡陽市 本科 1783 長沙醫學院 4143010823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本科 民辦 1784 長沙學院 4143011077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785 湖南工程學院 4143011342 湖南省 湘潭市 本科 1786 湖南城市學院 4143011527 湖南省 益陽市 本科 1787 湖南工學院 4143011528 湖南省 衡陽市 本科 1788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4143011532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789 湖南警察學院 4143011534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790 湖南工業大學 4143011535 湖南省 株洲市 本科 1791 湖南女子學院 4143011538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792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4143012034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793 湖南醫藥學院 4143012214 湖南省 懷化市 本科 1794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4143012303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本科 民辦 1795 湘潭大學興湘學院 4143012599 湖南省教育廳 湘潭市 本科 民辦 1796 湖南工業大學科技學院 4143012604 湖南省教育廳 株洲市 本科 民辦 1797 湖南科技大學瀟湘學院 4143012649 湖南省教育廳 湘潭市 本科 民辦 1798 南華大學船山學院 4143012650 湖南省教育廳 衡陽市 本科 民辦 1799 湘潭理工學院 4143012651 湖南省教育廳 湘潭市 本科 民辦 1800 湖南師範大學樹達學院 4143012652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本科 民辦 1801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 4143012653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本科 民辦 1802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 4143012656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本科 民辦 1803 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 4143012657 湖南省教育廳 常德市 本科 民辦 1804 湖南理工學院南湖學院 4143012658 湖南省教育廳 岳陽市 本科 民辦 1805 衡陽師範學院南嶽學院 4143012659 湖南省教育廳 衡陽市 本科 民辦 1806 湖南工程學院應用技術學院 4143012660 湖南省教育廳 湘潭市 本科 民辦 1807 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 4143012661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本科 民辦 1808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 4143012662 湖南省教育廳 張家界市 本科 民辦 1809 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 4143013635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本科 民辦 1810 長沙師範學院 4143013806 湖南省 長沙市 本科 1811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4143013809 湖南省教育廳 常德市 本科 民辦 1812 湖南資訊學院 4143013836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本科 民辦 1813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 4143013924 湖南省教育廳 衡陽市 本科 民辦 1814 湖南軟體職業技術大學 4143013925 湖南省教育廳 湘潭市 本科 民辦 1815 湘中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3643000496 湖南省 邵陽市 專科 1816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0827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17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0830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18 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3010836 湖南省 株洲市 專科 1819 湖南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0865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20 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 4143011601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21 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1604 湖南省 株洲市 專科 1822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055 空軍裝備部 長沙市 專科 1823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300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24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301 湖南省 永州市 專科 1825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302 湖南省 株洲市 專科 1826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4143012304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27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343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28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397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29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401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30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 4143012423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31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425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32 保險職業學院 4143012596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33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4143012597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34 湖南網路工程職業學院 4143012598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35 邵陽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600 湖南省 邵陽市 專科 1836 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4143012601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37 長沙商貿旅遊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603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38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739 湖南省 衡陽市 專科 1839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845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40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846 湖南省 湘潭市 專科 1841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847 湖南省 郴州市 專科 1842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848 湖南省 婁底市 專科 1843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2849 湖南省 張家界市 專科 1844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031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45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 4143013032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46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033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47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036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48 懷化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037 湖南省 懷化市 專科 1849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038 湖南省 岳陽市 專科 1850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039 湖南省 常德市 專科 1851 長沙南方職業學院 4143013041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專科 民辦 1852 瀟湘職業學院 4143013042 湖南省教育廳 婁底市 專科 民辦 1853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043 湖南省 株洲市 專科 1854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044 湖南省 湘潭市 專科 1855 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045 湖南省 岳陽市 專科 1856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43013802 湖南省 株洲市 專科 1857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 4143013804 湖南省 岳陽市 專科 1858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805 湖南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1859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807 湖南省 衡陽市 專科 1860 益陽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808 湖南省 益陽市 專科 1861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4143013921 湖南省 益陽市 專科 1862 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922 湖南省 永州市 專科 1863 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923 湖南省 湘潭市 專科 1864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4143013937 湖南省 株洲市 專科 1865 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938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66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939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67 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940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68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941 湖南省 衡陽市 專科 1869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3942 湖南省 株洲市 專科 1870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4143014025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71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4071 湖南省 湘潭市 專科 1872 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4143014072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專科 民辦 1873 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43014097 湖南省 益陽市 專科 1874 湖南都市職業學院 4143014121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專科 民辦 1875 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4143014122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專科 民辦 1876 湖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4182 湖南省 湘潭市 專科 1877 湖南高爾夫旅遊職業學院 4143014309 湖南省教育廳 常德市 專科 民辦 1878 湖南工商職業學院 4143014310 湖南省教育廳 衡陽市 專科 民辦 1879 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4322 湖南省教育廳 長沙市 專科 民辦 1880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 4143014358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81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4143014359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82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4360 湖南省 株洲市 專科 1883 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4143014406 湖南省教育廳 湘潭市 專科 民辦 1884 湖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3014468 湖南省 常德市 專科 1885 湘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3014495 湖南省 郴州市 專科 1886 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 4143014508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87 懷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3014663 湖南省 懷化市 專科 1888 永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3014690 湖南省 永州市 專科 1889 衡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3014691 湖南省 衡陽市 專科 1890 長沙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3014692 湖南省 長沙市 專科 1891 中山大學 4144010558 教育部 廣州市 本科 1892 暨南大學 4144010559 中央統戰部 廣州市 本科 1893 汕頭大學 4144010560 廣東省 汕頭市 本科 1894 華南理工大學 4144010561 教育部 廣州市 本科 1895 華南農業大學 4144010564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896 廣東海洋大學 4144010566 廣東省 湛江市 本科 1897 廣州醫科大學 4144010570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898 廣東醫科大學 4144010571 廣東省 湛江市 本科 1899 廣州中醫藥大學 4144010572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00 廣東藥科大學 4144010573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01 華南師範大學 4144010574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02 韶關學院 4144010576 廣東省 韶關市 本科 1903 惠州學院 4144010577 廣東省 惠州市 本科 1904 韓山師範學院 4144010578 廣東省 潮州市 本科 1905 嶺南師範學院 4144010579 廣東省 湛江市 本科 1906 肇慶學院 4144010580 廣東省 肇慶市 本科 1907 嘉應學院 4144010582 廣東省 梅州市 本科 1908 廣州體育學院 4144010585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09 廣州美術學院 4144010586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10 星海音樂學院 4144010587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11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4144010588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12 深圳大學 4144010590 廣東省 深圳市 本科 1913 廣東財經大學 4144010592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14 廣東白雲學院 4144010822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15 廣州大學 4144011078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16 廣州航海學院 4144011106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17 廣東警官學院 4144011110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18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4144011347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19 五邑大學 4144011349 廣東省 江門市 本科 1920 廣東金融學院 4144011540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21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4144011545 廣東省教育廳 中山市 本科 民辦 1922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4144011656 廣東省 茂名市 本科 1923 東莞理工學院 4144011819 廣東省 東莞市 本科 1924 廣東工業大學 4144011845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25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4144011846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26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4144011847 廣東省 佛山市 本科 1927 廣東培正學院 4144012059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28 南方醫科大學 4144012121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29 廣東東軟學院 4144012574 廣東省教育廳 佛山市 本科 民辦 1930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 4144012617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31 廣州軟體學院 4144012618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32 廣州南方學院 4144012619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33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4144012620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34 廣州華商學院 4144012621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35 湛江科技學院 4144012622 廣東省教育廳 湛江市 本科 民辦 1936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4144012623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37 廣州理工學院 4144012668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38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4144013177 廣東省教育廳 珠海市 本科 民辦 1939 廣州華立學院 4144013656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40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 4144013657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41 廣州商學院 4144013667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42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4144013675 廣東省教育廳 珠海市 本科 民辦 1943 珠海科技學院 4144013684 廣東省教育廳 珠海市 本科 民辦 1944 廣州工商學院 4144013714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45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 4144013717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46 廣東科技學院 4144013719 廣東省教育廳 東莞市 本科 民辦 1947 廣東理工學院 4144013720 廣東省教育廳 肇慶市 本科 民辦 1948 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 4144013721 廣東省教育廳 肇慶市 本科 民辦 1949 東莞城市學院 4144013844 廣東省教育廳 東莞市 本科 民辦 1950 廣州新華學院 4144013902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本科 民辦 1951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 4144014278 廣東省 廣州市 本科 1952 南方科技大學 4144014325 廣東省 深圳市 本科 1953 深圳技術大學 4144014655 廣東省 深圳市 本科 1954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4144016401 廣東省教育廳 珠海市 本科 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 1955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4144016407 廣東省教育廳 深圳市 本科 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 1956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4144016409 廣東省 深圳市 本科 中外合作辦學 1957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4144016410 廣東省 汕頭市 本科 中外合作辦學 1958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0831 廣東省 佛山市 專科 1959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0833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60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0861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61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0862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62 潮汕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0965 廣東省教育廳 揭陽市 專科 民辦 1963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1113 廣東省 深圳市 專科 1964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 4144011114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65 私立華聯學院 4144011121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1966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040 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 廣州市 專科 1967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046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68 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060 廣東省 韶關市 專科 1969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322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70 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325 廣東省教育廳 深圳市 專科 民辦 1971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327 廣東省 佛山市 專科 1972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4144012572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73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4144012573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74 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575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1975 珠海藝術職業學院 4144012576 廣東省教育廳 珠海市 專科 民辦 1976 廣東行政職業學院 4144012577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77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578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78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736 廣東省 佛山市 專科 1979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741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80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742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81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743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82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749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1983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765 廣東省 汕尾市 專科 1984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770 廣東省 雲浮市 專科 1985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771 廣東省 陽江市 專科 1986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772 廣東省 河源市 專科 1987 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953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88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954 廣東省 汕頭市 專科 1989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956 廣東省 揭陽市 專科 1990 深圳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957 廣東省 深圳市 專科 1991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958 廣東省 清遠市 專科 1992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2959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93 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4144012960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94 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 4144012961 廣東省教育廳 東莞市 專科 民辦 1995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 4144012962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96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4144013707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97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3708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98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4144013709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1999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3710 廣東省 中山市 專科 2000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3711 廣東省 江門市 專科 2001 茂名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3712 廣東省 茂名市 專科 2002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3713 廣東省 珠海市 專科 2003 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3715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2004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4144013716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2005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3718 廣東省教育廳 惠州市 專科 民辦 2006 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44013810 廣東省 肇慶市 專科 2007 廣州現代資訊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3912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2008 廣東理工職業學院 4144013919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2009 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 4144013927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2010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4144013928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2011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 4144013929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2012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3930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2013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3943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2014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 4144014063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2015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 4144014065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2016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4066 廣東省 中山市 專科 2017 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4123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2018 廣州松田職業學院 4144014125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2019 廣東文理職業學院 4144014126 廣東省教育廳 湛江市 專科 民辦 2020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4144014136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2021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4263 廣東省 東莞市 專科 2022 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4144014265 廣東省教育廳 江門市 專科 民辦 2023 廣州華商職業學院 4144014266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2024 廣州華夏職業學院 4144014268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2025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 4144014311 廣東省 佛山市 專科 2026 廣東青年職業學院 4144014361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2027 廣州東華職業學院 4144014362 廣東省教育廳 廣州市 專科 民辦 2028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4144014363 廣東省教育廳 東莞市 專科 民辦 2029 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 4144014407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2030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4408 廣東省 惠州市 專科 2031 廣東資訊工程職業學院 4144014427 廣東省教育廳 肇慶市 專科 民辦 2032 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4144014509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2033 惠州城市職業學院 4144014510 廣東省 惠州市 專科 2034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 4144014511 廣東省教育廳 清遠市 專科 民辦 2035 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 4144014556 廣東省 茂名市 專科 2036 廣東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4572 廣東省教育廳 東莞市 專科 民辦 2037 廣東茂名幼兒師範專科學校 4144014587 廣東省 茂名市 專科 2038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4592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2039 惠州工程職業學院 4144014609 廣東省 惠州市 專科 2040 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 4144014610 廣東省 江門市 專科 2041 廣東茂名農林科技職業學院 4144014638 廣東省 茂名市 專科 2042 廣東江門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4014664 廣東省 江門市 專科 2043 廣東財貿職業學院 4144014667 廣東省 清遠市 專科 2044 廣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4014756 廣東省 廣州市 專科 2045 廣東汕頭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4014757 廣東省 汕頭市 專科 2046 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 4144014758 廣東省 梅州市 專科 2047 廣東潮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4144014759 廣東省 潮州市 專科 2048 廣東雲浮中醫藥職業學院 4144014760 廣東省 雲浮市 專科 2049 廣東肇慶航空職業學院 4144014761 廣東省教育廳 肇慶市 專科 民辦 2050 湛江幼兒師範專科學校 4244050853 廣東省 湛江市 專科 2051 廣西大學 4145010593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本科 2052 廣西科技大學 4145010594 廣西壯族自治區 柳州市 本科 2053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4145010595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 本科 2054 桂林理工大學 4145010596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 本科 2055 廣西醫科大學 4145010598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本科 2056 右江民族醫學院 4145010599 廣西壯族自治區 百色市 本科 2057 廣西中醫藥大學 4145010600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本科 2058 桂林醫學院 4145010601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 本科 2059 廣西師範大學 4145010602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 本科 2060 南寧師範大學 4145010603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本科 2061 廣西民族師範學院 4145010604 廣西壯族自治區 崇左市 本科 2062 河池學院 4145010605 廣西壯族自治區 河池市 本科 2063 玉林師範學院 4145010606 廣西壯族自治區 玉林市 本科 2064 廣西藝術學院 4145010607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本科 2065 廣西民族大學 4145010608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本科 2066 百色學院 4145010609 廣西壯族自治區 百色市 本科 2067 梧州學院 4145011354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梧州市 本科 2068 廣西科技師範學院 4145011546 廣西壯族自治區 來賓市 本科 2069 廣西財經學院 4145011548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本科 2070 南寧學院 4145011549 廣西自治區教育廳 南寧市 本科 民辦 2071 北部灣大學 4145011607 廣西壯族自治區 欽州市 本科 2072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4145011825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 本科 2073 桂林旅遊學院 4145011837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 本科 2074 賀州學院 4145011838 廣西壯族自治區 賀州市 本科 2075 廣西警察學院 4145013520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本科 2076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 4145013524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北海市 本科 民辦 2077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 4145016205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本科 2078 柳州工學院 4145013639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柳州市 本科 民辦 2079 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 4145013640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南寧市 本科 民辦 2080 桂林學院 4145013641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桂林市 本科 民辦 2081 南寧師範大學師園學院 4145013642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南寧市 本科 民辦 2082 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 4145013643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南寧市 本科 民辦 2083 桂林資訊科技學院 4145013644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桂林市 本科 民辦 2084 南寧理工學院 4145013645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桂林市 本科 民辦 2085 廣西外國語學院 4145013830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南寧市 本科 民辦 208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 4145013890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北海市 本科 民辦 2087 廣西城市職業大學 4145013920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崇左市 本科 民辦 2088 廣西職業師範學院 4145014684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本科 2089 桂林生命與健康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0035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桂林市 專科 民辦 2090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0867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091 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 4145011350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092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1355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093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1608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094 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5011671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 專科 2095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1773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096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2104 廣西壯族自治區 柳州市 專科 2097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2344 廣西壯族自治區 柳州市 專科 2098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2356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099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2364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00 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2379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01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2392 廣西壯族自治區 柳州市 專科 2102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3138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03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3522 廣西壯族自治區 河池市 專科 2104 北海職業學院 4145013523 廣西壯族自治區 北海市 專科 2105 桂林山水職業學院 4145013526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桂林市 專科 民辦 2106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3827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07 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3828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08 廣西演藝職業學院 4145013829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南寧市 專科 民辦 2109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3831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10 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 4145014026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欽州市 專科 民辦 2111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4145014067 廣西壯族自治區 柳州市 專科 2112 百色職業學院 4145014068 廣西壯族自治區 百色市 專科 2113 廣西工程職業學院 4145014127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百色市 專科 民辦 2114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4170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崇左市 專科 民辦 2115 梧州職業學院 4145014171 廣西壯族自治區 梧州市 專科 2116 廣西經濟職業學院 4145014211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南寧市 專科 民辦 2117 廣西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5014220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18 廣西科技職業學院 4145014312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崇左市 專科 民辦 2119 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4313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20 廣西培賢國際職業學院 4145014481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百色市 專科 民辦 2121 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4512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22 廣西中遠職業學院 4145014546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崇左市 專科 民辦 2123 玉柴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4573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玉林市 專科 民辦 2124 廣西藍天航空職業學院 4145014574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來賓市 專科 民辦 2125 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4611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26 廣西自然資源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4668 廣西壯族自治區 崇左市 專科 2127 欽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45014693 廣西壯族自治區 欽州市 專科 2128 梧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45014694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梧州市 專科 民辦 2129 廣西製造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4722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30 廣西物流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4723 廣西壯族自治區 貴港市 專科 2131 防城港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4762 廣西壯族自治區 防城港市 專科 2132 廣西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4763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 專科 2133 廣西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45014764 廣西壯族自治區 崇左市 專科 2134 北海康養職業學院 4145014765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北海市 專科 民辦 2135 崇左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245051675 廣西壯族自治區 崇左市 專科 2136 海南大學 4146010589 海南省 海口市 本科 2137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4146011100 海南省 三亞市 本科 2138 海南師範大學 4146011658 海南省 海口市 本科 2139 海南醫學院 4146011810 海南省 海口市 本科 2140 海口經濟學院 4146012308 海南省教育廳 海口市 本科 民辦 2141 瓊臺師範學院 4146013811 海南省 海口市 本科 2142 三亞學院 4146013892 海南省教育廳 三亞市 本科 民辦 2143 海南科技職業大學 4146014172 海南省教育廳 海口市 本科 民辦 2144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 4146011999 海南省 海口市 專科 2145 三亞城市職業學院 4146012717 海南省教育廳 三亞市 專科 民辦 2146 海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4146013575 海南省 瓊海市 專科 2147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 4146013576 海南省 海口市 專科 2148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4146013577 海南省 文昌市 專科 2149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4146013875 海南省 海口市 專科 2150 海南工商職業學院 4146013876 海南省教育廳 海口市 專科 民辦 2151 三亞航空旅遊職業學院 4146013931 海南省教育廳 三亞市 專科 民辦 2152 三亞理工職業學院 4146014236 海南省教育廳 三亞市 專科 民辦 2153 海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4146014575 海南省 海口市 專科 2154 三亞中瑞酒店管理職業學院 4146014612 海南省教育廳 三亞市 專科 民辦 2155 海南健康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4146014639 海南省教育廳 海口市 專科 民辦 2156 海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4146014724 海南省 海口市 專科 ====西南地區==== 序號 學校名稱 學校標識碼 主管部門 所在地 辦學層次 備註 2157 重慶大學 4150010611 教育部 重慶市 本科 2158 重慶郵電大學 4150010617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59 重慶交通大學 4150010618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60 重慶醫科大學 4150010631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61 西南大學 4150010635 教育部 重慶市 本科 2162 重慶師範大學 4150010637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63 重慶文理學院 4150010642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64 重慶三峽學院 4150010643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65 長江師範學院 4150010647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66 四川外國語大學 4150010650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67 西南政法大學 4150010652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68 四川美術學院 4150010655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69 重慶科技學院 4150011551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70 重慶理工大學 4150011660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71 重慶工商大學 4150011799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72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 4150012607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本科 民辦 2173 重慶工程學院 4150012608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本科 民辦 2174 重慶城市科技學院 4150012616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本科 民辦 2175 重慶警察學院 4150012757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76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4150013548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本科 民辦 2177 重慶外語外事學院 4150013588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本科 民辦 2178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 4150013589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本科 民辦 2179 重慶財經學院 4150013590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本科 民辦 2180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 4150013591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本科 民辦 2181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4150013627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本科 民辦 2182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 4150014388 重慶市 重慶市 本科 2183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4150010870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184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4150011848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185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50012215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186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4150012605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187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4150012606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188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4150012609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189 重慶海聯職業技術學院 4150012754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190 重慶資訊科技職業學院 4150012755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191 重慶傳媒職業學院 4150012756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192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4150012758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193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50012759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194 重慶建築科技職業學院 4150012820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195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4150013734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196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50013735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197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4150013967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198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4150013968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199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50014008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00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50014009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01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 4150014069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02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4150014128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03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 4150014173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04 重慶建築工程職業學院 4150014183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05 重慶電訊職業學院 4150014237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06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 4150014238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07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4150014246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08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 4150014267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09 重慶化工職業學院 4150014315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10 重慶旅遊職業學院 4150014316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11 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4150014365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12 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 4150014366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13 重慶藝術工程職業學院 4150014367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14 重慶輕工職業學院 4150014368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15 重慶電信職業學院 4150014369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16 重慶經貿職業學院 4150014370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17 重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0014428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18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4150014482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19 重慶科技職業學院 4150014491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20 重慶資源與環境保護職業學院 4150014557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21 重慶護理職業學院 4150014576 重慶市教委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22 重慶理工職業學院 4150014725 重慶市教育廳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23 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 4150014726 重慶市教育廳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24 重慶健康職業學院 4150014727 重慶市教育廳 重慶市 專科 民辦 2225 重慶工信職業學院 4150014766 重慶市 重慶市 專科 2226 四川大學 4151010610 教育部 成都市 本科 2227 西南交通大學 4151010613 教育部 成都市 本科 2228 電子科技大學 4151010614 教育部 成都市 本科 2229 西南石油大學 4151010615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30 成都理工大學 4151010616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31 西南科技大學 4151010619 四川省 綿陽市 本科 2232 成都資訊工程大學 4151010621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33 四川輕化工大學 4151010622 四川省 自貢市 本科 2234 西華大學 4151010623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35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4151010624 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 德陽市 本科 2236 四川農業大學 4151010626 四川省 雅安市 本科 2237 西昌學院 4151010628 四川省 涼山彝族自治州 本科 2238 西南醫科大學 4151010632 四川省 瀘州市 本科 2239 成都中醫藥大學 4151010633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40 川北醫學院 4151010634 四川省 南充市 本科 2241 四川師範大學 4151010636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42 西華師範大學 4151010638 四川省 南充市 本科 2243 綿陽師範學院 4151010639 四川省 綿陽市 本科 2244 內江師範學院 4151010640 四川省 內江市 本科 2245 宜賓學院 4151010641 四川省 宜賓市 本科 2246 四川文理學院 4151010644 四川省 達州市 本科 2247 阿壩師範學院 4151010646 四川省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本科 2248 樂山師範學院 4151010649 四川省 樂山市 本科 2249 西南財經大學 4151010651 教育部 成都市 本科 2250 成都體育學院 4151010653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51 四川音樂學院 4151010654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52 西南民族大學 4151010656 國家民委 成都市 本科 2253 成都大學 4151011079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54 成都工業學院 4151011116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55 攀枝花學院 4151011360 四川省 攀枝花市 本科 2256 四川旅遊學院 4151011552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57 四川民族學院 4151011661 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 本科 2258 四川警察學院 4151012212 四川省 瀘州市 本科 2259 成都東軟學院 4151012636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本科 民辦 2260 成都藝術職業大學 4151012969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本科 民辦 2261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4151013665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本科 民辦 2262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4151013668 四川省教育廳 樂山市 本科 民辦 2263 四川傳媒學院 4151013669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本科 民辦 2264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4151013670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本科 民辦 2265 成都文理學院 4151013671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本科 民辦 2266 四川工商學院 4151013672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本科 民辦 2267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4151013673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本科 民辦 2268 成都醫學院 4151013705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69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4151013816 四川省教育廳 德陽市 本科 民辦 2270 成都錦城學院 4151013903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本科 民辦 2271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4151014037 四川省教育廳 綿陽市 本科 民辦 2272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4151014039 四川省教育廳 眉山市 本科 民辦 2273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4151014043 四川省教育廳 綿陽市 本科 民辦 2274 綿陽城市學院 4151014045 四川省教育廳 綿陽市 本科 民辦 2275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4151014262 四川省教育廳 南充市 本科 民辦 2276 成都師範學院 4151014389 四川省 成都市 本科 2277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4151014410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本科 民辦 2278 吉利學院 4111012802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本科 民辦 2279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4151011553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280 民辦四川天一學院 4151011841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專科 民辦 2281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064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282 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065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283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635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284 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637 四川省 瀘州市 專科 2285 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638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286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639 四川省 南充市 專科 2287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640 四川省 內江市 專科 2288 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641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289 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642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290 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751 四川省 攀枝花市 專科 2291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753 四川省 綿陽市 專科 2292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761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293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762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294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763 四川省 德陽市 專科 2295 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764 四川省 德陽市 專科 2296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767 四川省 達州市 專科 2297 四川託普資訊科技職業學院 4151012963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專科 民辦 2298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 4151012964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專科 民辦 2299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4151012965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300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966 四川省 宜賓市 專科 2301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967 四川省 瀘州市 專科 2302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968 四川省 眉山市 專科 2303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2970 四川省 遂寧市 專科 2304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3048 四川省 樂山市 專科 2305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3049 四川省 雅安市 專科 2306 四川商務職業學院 4151013812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307 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4151013813 四川省 德陽市 專科 2308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3814 四川省 廣安市 專科 2309 四川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3815 四川省 廣元市 專科 2310 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 4151014004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專科 民辦 2311 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 4151014005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專科 民辦 2312 四川鐵道職業學院 4151014006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313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 4151014007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314 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51014010 四川省 綿陽市 專科 2315 四川科技職業學院 4151014070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專科 民辦 2316 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 4151014086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317 四川財經職業學院 4151014091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318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 4151014175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專科 民辦 2319 四川現代職業學院 4151014176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專科 民辦 2320 四川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1014221 四川省 綿陽市 專科 2321 四川長江職業學院 4151014323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專科 民辦 2322 四川三河職業學院 4151014386 四川省教育廳 瀘州市 專科 民辦 2323 川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1014393 四川省 廣元市 專科 2324 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 4151014409 四川省 自貢市 專科 2325 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4411 四川省教育廳 綿陽市 專科 民辦 2326 巴中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4483 四川省教育廳 巴中市 專科 民辦 2327 四川希望汽車職業學院 4151014484 四川省教育廳 資陽市 專科 民辦 2328 四川電子機械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4485 四川省教育廳 綿陽市 專科 民辦 2329 四川文軒職業學院 4151014486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專科 民辦 2330 川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1014496 四川省 內江市 專科 2331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 4151014513 四川省 德陽市 專科 2332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4514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333 四川西南航空職業學院 4151014515 四川省教育廳 成都市 專科 民辦 2334 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4547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335 四川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4151014548 四川省教育廳 涼山彝族自治州 專科 民辦 2336 西昌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1014629 四川省 涼山彝族自治州 專科 2337 眉山藥科職業學院 4151014640 四川省教育廳 眉山市 專科 民辦 2338 天府新區資訊職業學院 4151014641 四川省教育廳 眉山市 專科 民辦 2339 德陽城市軌道交通職業學院 4151014642 四川省教育廳 德陽市 專科 民辦 2340 德陽科貿職業學院 4151014643 四川省教育廳 德陽市 專科 民辦 2341 江陽城建職業學院 4151014644 四川省教育廳 瀘州市 專科 民辦 2342 天府新區航空旅遊職業學院 4151014645 四川省教育廳 眉山市 專科 民辦 2343 天府新區通用航空職業學院 4151014646 四川省教育廳 眉山市 專科 民辦 2344 阿壩職業學院 4151014647 四川省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專科 2345 達州中醫藥職業學院 4151014669 四川省 達州市 專科 2346 內江衛生與健康職業學院 4151014670 四川省 內江市 專科 2347 南充科技職業學院 4151014671 四川省教育廳 南充市 專科 民辦 2348 攀枝花攀西職業學院 4151014672 四川省教育廳 攀枝花市 專科 民辦 2349 資陽口腔職業學院 4151014673 四川省教育廳 資陽市 專科 民辦 2350 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 4151014674 四川省教育廳 資陽市 專科 民辦 2351 南充文化旅遊職業學院 4151014728 四川省 南充市 專科 2352 南充電影工業職業學院 4151014729 四川省教育廳 南充市 專科 民辦 2353 綿陽飛行職業學院 4151014730 四川省教育廳 綿陽市 專科 民辦 2354 德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 4151014731 四川省教育廳 德陽市 專科 民辦 2355 瀘州醫療器械職業學院 4151014732 四川省教育廳 瀘州市 專科 民辦 2356 甘孜職業學院 4151014767 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 專科 2357 自貢職業技術學院 4151014768 四川省教育廳 自貢市 專科 民辦 2358 廣元中核職業技術學院 4251050881 四川省教育廳 廣元市 專科 民辦 2359 四川體育職業學院 4251051351 四川省 成都市 專科 2360 貴州大學 4152010657 貴州省 貴陽市 本科 2361 貴州醫科大學 4152010660 貴州省 貴陽市 本科 2362 遵義醫科大學 4152010661 貴州省 遵義市 本科 2363 貴州中醫藥大學 4152010662 貴州省 貴陽市 本科 2364 貴州師範大學 4152010663 貴州省 貴陽市 本科 2365 遵義師範學院 4152010664 貴州省 遵義市 本科 2366 銅仁學院 4152010665 貴州省 銅仁市 本科 2367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 4152010666 貴州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本科 2368 安順學院 4152010667 貴州省 安順市 本科 2369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4152010668 貴州省 畢節市 本科 2370 凱里學院 4152010669 貴州省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本科 2371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 4152010670 貴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本科 2372 貴州財經大學 4152010671 貴州省 貴陽市 本科 2373 貴州民族大學 4152010672 貴州省 貴陽市 本科 2374 貴陽學院 4152010976 貴州省 貴陽市 本科 2375 六盤水師範學院 4152010977 貴州省 六盤水市 本科 2376 貴州商學院 4152011731 貴州省 貴陽市 本科 2377 貴州警察學院 4152012107 貴州省 貴陽市 本科 2378 貴州中醫藥大學時珍學院 4152013647 貴州省教育廳 貴陽市 本科 民辦 2379 貴州黔南經濟學院 4152013648 貴州省教育廳 貴陽市 本科 民辦 2380 貴州黔南科技學院 4152013649 貴州省教育廳 貴陽市 本科 民辦 2381 貴陽資訊科技學院 4152013650 貴州省教育廳 貴陽市 本科 民辦 2382 貴陽人文科技學院 4152013651 貴州省教育廳 貴陽市 本科 民辦 2383 貴陽康養職業大學 4152016206 貴州省教育廳 貴陽市 本科 民辦 2384 遵義醫科大學醫學與科技學院 4152013653 貴州省教育廳 遵義市 本科 民辦 2385 貴州醫科大學神奇民族醫藥學院 4152013676 貴州省教育廳 貴陽市 本科 民辦 2386 貴州師範學院 4152014223 貴州省 貴陽市 本科 2387 貴州理工學院 4152014440 貴州省 貴陽市 本科 2388 茅臺學院 4152014625 貴州省教育廳 遵義市 本科 民辦 2389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52011663 貴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2390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2222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391 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2223 貴州省 遵義市 專科 2392 貴州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2336 貴州省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專科 2393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2821 貴州省 安順市 專科 2394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2822 貴州省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專科 2395 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2823 貴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2396 遵義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2824 貴州省 遵義市 專科 2397 貴州城市職業學院 4152012850 貴州省教育廳 貴陽市 專科 民辦 2398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3052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399 貴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3053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00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3054 貴州省 六盤水市 專科 2401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3055 貴州省 銅仁市 專科 2402 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3817 貴州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2403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3818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04 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52014011 貴州省 遵義市 專科 2405 貴陽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4129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06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4198 貴州省 畢節市 專科 2407 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4252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08 貴州盛華職業學院 4152014371 貴州省教育廳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民辦 2409 貴州工商職業學院 4152014412 貴州省教育廳 貴陽市 專科 民辦 2410 貴陽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2014469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11 銅仁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2014470 貴州省 銅仁市 專科 2412 黔南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2014497 貴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2413 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52014499 貴州省 畢節市 專科 2414 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4516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15 畢節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2014538 貴州省 畢節市 專科 2416 貴州農業職業學院 4152014549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17 貴州工程職業學院 4152014558 貴州省教育廳 銅仁市 專科 民辦 2418 貴州工貿職業學院 4152014559 貴州省教育廳 畢節市 專科 民辦 2419 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4577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20 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4578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21 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4152014579 貴州省教育廳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民辦 2422 貴州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4152014580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23 貴州裝備製造職業學院 4152014613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24 貴州健康職業學院 4152014614 貴州省 銅仁市 專科 2425 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 4152014615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26 貴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4616 貴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2427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4617 貴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2428 六盤水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2014630 貴州省 六盤水市 專科 2429 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4648 貴州省 畢節市 專科 2430 貴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52014733 貴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2431 貴州財經職業學院 4152014734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32 貴州民用航空職業學院 4152014735 貴州省教育廳 安順市 專科 民辦 2433 貴州文化旅遊職業學院 4152014769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34 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252050963 貴州省 貴陽市 專科 2435 雲南大學 4153010673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36 昆明理工大學 4153010674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37 雲南農業大學 4153010676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38 西南林業大學 4153010677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39 昆明醫科大學 4153010678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40 大理大學 4153010679 雲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本科 2441 雲南中醫藥大學 4153010680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42 雲南師範大學 4153010681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43 昭通學院 4153010683 雲南省 昭通市 本科 2444 曲靖師範學院 4153010684 雲南省 曲靖市 本科 2445 普洱學院 4153010685 雲南省 普洱市 本科 2446 保山學院 4153010686 雲南省 保山市 本科 2447 紅河學院 4153010687 雲南省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本科 2448 雲南財經大學 4153010689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49 雲南藝術學院 4153010690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50 雲南民族大學 4153010691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51 玉溪師範學院 4153011390 雲南省 玉溪市 本科 2452 楚雄師範學院 4153011391 雲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本科 2453 雲南警官學院 4153011392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54 昆明學院 4153011393 雲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455 文山學院 4153011556 雲南省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本科 2456 雲南經濟管理學院 4153012560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本科 民辦 2457 雲南大學滇池學院 4153013326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本科 民辦 2458 麗江文化旅遊學院 4153013328 雲南省教育廳 麗江市 本科 民辦 2459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 4153013329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本科 民辦 2460 昆明城市學院 4153013330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本科 民辦 2461 昆明文理學院 4153013331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本科 民辦 2462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4153013332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本科 民辦 2463 雲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 4153013333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本科 民辦 2464 雲南工商學院 4153013909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本科 民辦 2465 滇西科技師範學院 4153014092 雲南省 臨滄市 本科 2466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 4153014623 雲南省 大理市 本科 2467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4153011557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68 雲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4153012349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69 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2357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70 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2393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71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2555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72 雲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4153012556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73 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4153012558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74 雲南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2559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75 雲南科技資訊職業學院 4153012825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專科 民辦 2476 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2826 雲南省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專科 2477 昆明藝術職業學院 4153012851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專科 民辦 2478 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2971 雲南省 玉溪市 專科 2479 雲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3136 雲南省 曲靖市 專科 2480 雲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3756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81 雲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3757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82 雲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3758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83 雲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 4153013759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專科 民辦 2484 雲南工程職業學院 4153013761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專科 民辦 2485 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53014012 雲南省 曲靖市 專科 2486 楚雄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53014013 雲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專科 2487 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4153014014 雲南省 保山市 專科 2488 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3014015 雲南省 麗江市 專科 2489 德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3014016 雲南省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專科 2490 雲南新興職業學院 4153014032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專科 民辦 2491 雲南錫業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4130 雲南省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專科 2492 雲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 4153014212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專科 民辦 2493 雲南三鑫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4239 雲南省教育廳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專科 民辦 2494 德宏職業學院 4153014253 雲南省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專科 2495 雲南商務職業學院 4153014317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專科 民辦 2496 昆明衛生職業學院 4153014372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專科 民辦 2497 雲南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4373 雲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專科 2498 雲南旅遊職業學院 4153014381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499 紅河衛生職業學院 4153014413 雲南省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專科 2500 雲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 4153014415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專科 民辦 2501 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4487 雲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專科 2502 公安消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 4153014534 應急管理部 昆明市 專科 2503 雲南財經職業學院 4153014550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504 昆明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4581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505 昭通衛生職業學院 4153014582 雲南省 昭通市 專科 2506 大理護理職業學院 4153014583 雲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專科 2507 雲南水利水電職業學院 4153014584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508 雲南輕紡職業學院 4153014618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509 雲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4153014619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510 雲南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4620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511 雲南交通運輸職業學院 4153014621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512 昆明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3014631 雲南省 昆明市 專科 2513 雲南醫藥健康職業學院 4153014649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專科 民辦 2514 雲南理工職業學院 4153014675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市 專科 民辦 2515 曲靖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4676 雲南省 曲靖市 專科 2516 紅河職業技術學院 4153014736 雲南省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專科 2517 西藏農牧學院 4154010693 西藏自治區 林芝市 本科 2518 西藏大學 4154010694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 本科 2519 西藏民族大學 4154010695 西藏自治區 咸陽市 本科 2520 西藏藏醫藥大學 4154010696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 本科 2521 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 4154010692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 專科 2522 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54012481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 專科 2523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 4154014085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 專科 ====西北地區==== 序號 學校名稱 學校標識碼 主管部門 所在地 辦學層次 備註 2524 西北大學 4161010697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25 西安交通大學 4161010698 教育部 西安市 本科 2526 西北工業大學 4161010699 工業和資訊化部 西安市 本科 2527 西安理工大學 4161010700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28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4161010701 教育部 西安市 本科 2529 西安工業大學 4161010702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30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4161010703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31 西安科技大學 4161010704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32 西安石油大學 4161010705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33 陝西科技大學 4161010708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34 西安工程大學 4161010709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35 長安大學 4161010710 教育部 西安市 本科 253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4161010712 教育部 咸陽市 本科 2537 陝西中醫藥大學 4161010716 陝西省 咸陽市 本科 2538 陝西師範大學 4161010718 教育部 西安市 本科 2539 延安大學 4161010719 陝西省 延安市 本科 2540 陝西理工大學 4161010720 陝西省 漢中市 本科 2541 寶雞文理學院 4161010721 陝西省 寶雞市 本科 2542 咸陽師範學院 4161010722 陝西省 咸陽市 本科 2543 渭南師範學院 4161010723 陝西省 渭南市 本科 2544 西安外國語大學 4161010724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45 西北政法大學 4161010726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46 西安體育學院 4161010727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47 西安音樂學院 4161010728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48 西安美術學院 4161010729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49 西安文理學院 4161011080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50 榆林學院 4161011395 陝西省 榆林市 本科 2551 商洛學院 4161011396 陝西省 商洛市 本科 2552 安康學院 4161011397 陝西省 安康市 本科 2553 西安培華學院 4161011400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54 西安財經大學 4161011560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55 西安郵電大學 4161011664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56 西安航空學院 4161011736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57 西安醫學院 4161011840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58 西安歐亞學院 4161012712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59 西安外事學院 4161012713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60 西安翻譯學院 4161012714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61 西京學院 4161012715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62 西安思源學院 4161013121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63 陝西國際商貿學院 4161013123 陝西省教育廳 咸陽市 本科 民辦 2564 陝西服裝工程學院 4161013125 陝西省教育廳 咸陽市 本科 民辦 2565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 4161013569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66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4161013677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67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4161013678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68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4161013679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69 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 4161013680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70 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 4161013681 陝西省教育廳 咸陽市 本科 民辦 2571 西安工商學院 4161013682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72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4161013683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73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學院 4161013685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74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 4161013738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75 西安明德理工學院 4161013894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76 西安資訊職業大學 4161014030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77 長安大學興華學院 4161014034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78 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 4161014041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79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4161014042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本科 民辦 2580 陝西學前師範學院 4161014390 陝西省 西安市 本科 2581 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0828 陝西省 咸陽市 專科 2582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0966 陝西省 咸陽市 專科 2583 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4161011826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584 陝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2510 陝西省 咸陽市 專科 2585 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2827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586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2828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587 陝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2829 陝西省 咸陽市 專科 2588 陝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2830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589 陝西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2831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590 西安高新科技職業學院 4161013122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專科 民辦 2591 西安城市建設職業學院 4161013124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專科 民辦 2592 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566 陝西省 渭南市 專科 2593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567 陝西省 寶雞市 專科 2594 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568 陝西省 漢中市 專科 2595 陝西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570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專科 民辦 2596 陝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736 陝西省 咸陽市 專科 2597 西安海棠職業學院 4161013737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專科 民辦 2598 西安健康工程職業學院 4161013739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專科 民辦 2599 陝西警官職業學院 4161013819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600 陝西經濟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932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601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945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602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946 陝西省 咸陽市 專科 2603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947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604 商洛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948 陝西省 商洛市 專科 2605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949 陝西省 漢中市 專科 2606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950 陝西省 延安市 專科 2607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951 陝西省 渭南市 專科 2608 安康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952 陝西省 安康市 專科 2609 銅川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3953 陝西省 銅川市 專科 2610 陝西青年職業學院 4161014028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611 陝西工商職業學院 4161014029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612 陝西旅遊烹飪職業學院 4161014031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專科 民辦 2613 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4161014222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市 專科 民辦 2614 榆林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4318 陝西省 榆林市 專科 2615 陝西藝術職業學院 4161014488 陝西省 西安市 專科 2616 神木職業技術學院 4161014650 陝西省 神木市 專科 2617 寶雞三和職業學院 4161014651 陝西省教育廳 寶雞市 專科 民辦 2618 榆林能源科技職業學院 4161014737 陝西省教育廳 榆林市 專科 民辦 2619 寶雞中北職業學院 4161014770 陝西省教育廳 寶雞市 專科 民辦 2620 陝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261050084 陝西省 寶雞市 專科 2621 蘭州大學 4162010730 教育部 蘭州市 本科 2622 蘭州理工大學 4162010731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23 蘭州交通大學 4162010732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24 甘肅農業大學 4162010733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25 甘肅中醫藥大學 4162010735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26 西北師範大學 4162010736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27 蘭州城市學院 4162010737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28 隴東學院 4162010738 甘肅省 慶陽市 本科 2629 天水師範學院 4162010739 甘肅省 天水市 本科 2630 河西學院 4162010740 甘肅省 張掖市 本科 2631 蘭州財經大學 4162010741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32 西北民族大學 4162010742 國家民委 蘭州市 本科 2633 甘肅政法大學 4162011406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34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 4162011561 甘肅省 甘南藏族自治州 本科 2635 蘭州文理學院 4162011562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36 甘肅醫學院 4162011805 甘肅省 平涼市 本科 2637 蘭州工業學院 4162011807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38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 4162016209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39 蘭州工商學院 4162013511 甘肅省教育廳 蘭州市 本科 民辦 2640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 4162016208 甘肅省 蘭州市 本科 2641 蘭州博文科技學院 4162013514 甘肅省教育廳 蘭州市 本科 民辦 2642 蘭州資訊科技學院 4162013515 甘肅省教育廳 蘭州市 本科 民辦 2643 隴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62011806 甘肅省 隴南市 專科 2644 定西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62011808 甘肅省 定西市 專科 2645 甘肅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2511 甘肅省 蘭州市 專科 2646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2539 甘肅省 酒泉市 專科 2647 蘭州外語職業學院 4162012832 甘肅省教育廳 蘭州市 專科 民辦 2648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2833 甘肅省 蘭州市 專科 2649 甘肅警察職業學院 4162012834 甘肅省 蘭州市 專科 2650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2835 甘肅省 天水市 專科 2651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2836 甘肅省 天水市 專科 2652 武威職業學院 4162013518 甘肅省 武威市 專科 2653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3519 甘肅省 蘭州市 專科 2654 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3954 甘肅省 蘭州市 專科 2655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3955 甘肅省 武威市 專科 2656 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4131 甘肅省 嘉峪關市 專科 2657 甘肅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4319 甘肅省 天水市 專科 2658 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4375 甘肅省 金昌市 專科 2659 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4376 甘肅省 白銀市 專科 2660 甘肅衛生職業學院 4162014517 甘肅省 蘭州市 專科 2661 蘭州科技職業學院 4162014518 甘肅省教育廳 蘭州市 專科 民辦 2662 慶陽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4551 甘肅省 慶陽市 專科 2663 臨夏現代職業學院 4162014552 甘肅省 臨夏回族自治州 專科 2664 蘭州現代職業學院 4162014594 甘肅省 蘭州市 專科 2665 平涼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4595 甘肅省 平涼市 專科 2666 培黎職業學院 4162014738 甘肅省 張掖市 專科 2667 蘭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4771 甘肅省 蘭州市 專科 2668 白銀希望職業技術學院 4162014772 甘肅省教育廳 白銀市 專科 民辦 2669 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4262051378 甘肅省 蘭州市 專科 2670 青海大學 4163010743 青海省 西寧市 本科 2671 青海師範大學 4163010746 青海省 西寧市 本科 2672 青海民族大學 4163010748 青海省 西寧市 本科 2673 青海大學崑崙學院 4163013674 青海省教育廳 西寧市 本科 民辦 2674 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4163012562 青海省 西寧市 專科 2675 青海警官職業學院 4163012852 青海省 西寧市 專科 2676 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 4163012972 青海省 西寧市 專科 2677 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63012973 青海省 西寧市 專科 2678 青海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4163012974 青海省 西寧市 專科 2679 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4163014519 青海省 西寧市 專科 2680 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4163014520 青海省 海東市 專科 2681 青海柴達木職業技術學院 4163014521 青海省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專科 2682 寧夏大學 4164010749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本科 2683 寧夏醫科大學 4164010752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本科 2684 寧夏師範學院 4164010753 寧夏回族自治區 固原市 本科 2685 北方民族大學 4164011407 國家民委 銀川市 本科 2686 寧夏理工學院 4164012544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 石嘴山市 本科 民辦 2687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4164013325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 銀川市 本科 民辦 2688 銀川能源學院 4164013820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 銀川市 本科 民辦 2689 銀川科技學院 4164014200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 銀川市 本科 民辦 2690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4164012716 寧夏回族自治區 吳忠市 專科 2691 寧夏工業職業學院 4164012837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專科 2692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 4164013086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專科 2693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4164013087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專科 2694 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4164013088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專科 2696 寧夏警官職業學院 4164013089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專科 2696 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4164013151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專科 2697 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 4164014377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專科 2698 寧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64014498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專科 2699 寧夏藝術職業學院 4164014522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專科 2700 寧夏體育職業學院 4164014624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 專科 2701 石嘴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4164014739 寧夏回族自治區 石嘴山市 專科 2702 新疆大學 416501075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本科 2703 塔里木大學 4165010757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阿拉爾市 本科 2704 新疆農業大學 416501075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本科 2705 石河子大學 4165010759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石河子市 本科 2706 新疆醫科大學 416501076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本科 2707 新疆師範大學 416501076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本科 2708 喀什大學 416501076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喀什地區 本科 2709 伊犁師範大學 416501076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本科 2710 新疆財經大學 416501076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本科 2711 新疆藝術學院 416501076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本科 2712 新疆工程學院 416501099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本科 2713 昌吉學院 416501099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昌吉回族自治州 本科 2714 新疆警察學院 416501273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本科 2715 新疆理工學院 416501355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阿克蘇地區 本科 2716 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416501355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 烏魯木齊市 本科 民辦 2717 新疆第二醫學院 416501356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克拉瑪依市 本科 民辦 2718 新疆科技學院 416501356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本科 2719 新疆政法學院 4165013628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圖木舒克市 本科 2720 新疆天山職業技術大學 416501372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 烏魯木齊市 本科 民辦 2721 和田師範專科學校 416501076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和田地區 專科 2722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099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昌吉回族自治州 專科 2723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 416501156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專科 2724 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 416501181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和田地區 專科 2725 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248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克拉瑪依市 專科 2726 新疆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251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專科 2727 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251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專科 2728 新疆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257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 烏魯木齊市 專科 民辦 2729 昌吉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283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昌吉回族自治州 專科 2730 伊犁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297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專科 2731 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309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阿克蘇地區 專科 2732 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309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專科 2733 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356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專科 2734 新疆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372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 烏魯木齊市 專科 民辦 2735 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392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專科 2736 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3956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石河子市 專科 2737 新疆職業大學 416501413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專科 2738 新疆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41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專科 2739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41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專科 2740 新疆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416501442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專科 2741 新疆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48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專科 274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興新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523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烏魯木齊市 專科 2743 哈密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52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 哈密市 專科 2744 新疆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52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 五家渠市 專科 民辦 2745 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58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吐魯番市 專科 2746 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62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專科 2747 和田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65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和田地區 專科 2748 石河子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66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石河子市 專科 2749 喀什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67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喀什地區 專科 2750 克孜勒蘇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67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專科 2751 新疆科信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67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 烏魯木齊市 專科 民辦 2752 阿勒泰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68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阿勒泰地區 專科 2753 塔城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74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塔城地區 專科 2754 塔里木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74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阿拉爾市 專科 2755 新疆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26505106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 專科 2756 鐵門關職業技術學院 4165014660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鐵門關市 專科 ===中央部委屬、省部共建高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部級高等學校=== ===中央國有企業共建制高等院校=== ===公安院校=== *公安警察院校與公安現役部隊院校中面向應屆高中畢業生招生的院校計入在教育部備案的公安類普通高等院校。 ===藝術院校 === ===建築院校 === ===中醫藥院校=== ===示範性軟體學院=== == 成人高等學校 == 序號 學校名稱 學校標識碼 主管部門 備註 1 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 4211050001 北京市 2 北京市東城區職工業餘大學 4211050002 北京市 3 北京市崇文區職工大學 4211050004 北京市 4 北京宣武紅旗業餘大學 4211050005 北京市 5 北京市石景山區業餘大學 4211050006 北京市 6 北京市朝陽區職工大學 4211050007 北京市 7 北京醫藥集團職工大學 4211050018 北京市 8 北京市總工會職工大學 4211050025 北京市 9 中央黨校繼續教育學院 4211050038 中共中央黨校 10 中國記協職工新聞學院 4211050043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 11 中南海業餘大學 4211050044 中共中央辦公廳 12 北京教育學院 4211050061 北京市 13 北京開放大學 4211051160 北京市 14 國家開放大學 4211051161 教育部 http://www.ouchn.edu.cn/ 全國開設45個省級分部、14個行業學院、4000多個學習中心 15 民航管理幹部學院 4211051167 交通運輸部 16 北京市豐臺區職工大學 4211051624 北京市 17 北京市西城經濟科學大學 4211051626 北京市 18 北京市農工商聯合總公司職工大學 4211051630 北京市 19 公安部管理幹部學院 4211051643 公安部 20 國家法官學院 4211051651 最高人民法院 21 華北電業聯合職工大學 4211051800 北京市 22 首都聯合職工大學 4211051837 北京市 23 國家檢察官學院 4211051898 最高人民檢察院 24 天津市和平區新華職工大學 4212050063 天津市 25 天津市河西區職工大學 4212050064 天津市 26 天津市河東區職工大學 4212050065 天津市 27 天津市紅橋區職工大學 4212050066 天津市 28 天津市南開區職工大學 4212050068 天津市 29 天津市建築工程職工大學 4212050070 天津市 30 天津市職工經濟技術大學 4212050073 天津市 31 天津市渤海化工職工學院 4212050095 天津市 32 天津市管理幹部學院 4212050121 天津市 33 天津市廣播電視大學 4212051171 天津市 34 天津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4212051175 天津市 35 天津市工會管理幹部學院 4212051176 天津市 36 天津市房地產局職工大學 4212051659 天津市 37 河北地質職工大學 4213050139 河北省 38 河北省廣播電視大學 4213051177 河北省 39 石家莊職工大學 4213051180 河北省 40 海關管理幹部學院 4231051332 海關總署 41 河北管理幹部學院 4213051723 河北省 42 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 4213051802 河北省 43 太原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職工大學 4214050162 山西省 44 山西機電職工學院 4214050163 山西省 45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鋼鐵學院 4214050164 山西省 46 山西煤炭職工聯合大學 4214050167 山西省 47 山西兵器工業職工大學 4214050169 山西省 48 山西省職工工藝美術學院 4214050175 山西省 49 山西省呂梁市教育學院 4214050197 山西省 50 山西省廣播電視大學 4214051187 山西省 51 山西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4214051787 山西省 52 包頭市職工大學 4215050204 內蒙古自治區 53 內蒙古自治區廣播電視大學 4215051192 內蒙古自治區 54 遼寧兵器工業職工大學 4221051087 遼寧省 55 大連工人大學 4221051110 遼寧省 56 空軍第四職工大學 4221051117 空軍裝備部 57 海軍職工大學 4221051118 海軍裝備部 58 大連職工大學 4221051120 遼寧省 59 撫順礦務局職工工學院 4221051125 遼寧省 60 撫順石油化工公司職工大學 4221051126 遼寧省 61 阜新礦務局職工大學 4221051138 遼寧省 62 朝陽職工工學院 4221051143 遼寧省 63 大連市教育學院 4221051149 遼寧省 64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 4221051196 遼寧省 65 阜新煤炭職工醫學專科學校 4221051227 遼寧省 66 遼寧冶金職工大學 4221051695 遼寧省 67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 4221051842 遼寧省 68 瀋陽機械工業職工大學 4221051843 遼寧省 69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職工大學 4221051845 遼寧省 70 瀋陽市廣播電視大學 4221051848 遼寧省 71 大連市廣播電視大學 4221051849 遼寧省 72 長春職工大學 4222050226 吉林省 73 長春市建築職工業餘大學 4222050229 吉林省 74 長春職工醫科大學 4222050232 吉林省 75 吉林市職工大學 4222050234 吉林省 76 吉林化學工業公司職工大學 4222050236 吉林省 77 通化市職工大學 4222050242 吉林省 78 通化鋼鐵公司職工大學 4222050243 吉林省 79 四平農村成人高等專科學校 4222050249 吉林省 80 吉林省教育學院 4222050252 吉林省 81 長春教育學院 4222050253 吉林省 82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 4222051230 吉林省 83 吉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4222051243 吉林省 84 吉林職工醫科大學 4222051704 吉林省 85 長春廣播電視大學 4222051887 吉林省 86 黑龍江兵器工業職工大學 4223050264 黑龍江省 87 哈爾濱航空職工大學 4223050266 黑龍江省 88 哈爾濱市職工大學 4223050269 黑龍江省 89 齊齊哈爾市建設職工大學 4223050306 黑龍江省 90 齊齊哈爾市職工大學 4223050311 黑龍江省 91 鶴崗礦務局職工大學 4223050327 黑龍江省 92 大慶石油化工總廠職工大學 4223050330 黑龍江省 93 黑龍江農墾管理幹部學院 4223050337 黑龍江省 94 黑龍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4223050335 黑龍江省 95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4223050343 黑龍江省 96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 4223050344 黑龍江省 97 綏化市教育學院 4223050349 黑龍江省 98 黑龍江省廣播電視大學 4223051244 黑龍江省 99 黑龍江省商業職工大學 4223051744 黑龍江省 100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職工大學 4223051745 黑龍江省 101 哈爾濱市廣播電視大學 4223051876 黑龍江省 102 上海科技管理幹部學院 4231050033 上海市 103 上海市黃浦區業餘大學 4231050363 上海市 104 上海市徐彙區業餘大學 4231050366 上海市 105 上海市長寧區業餘大學 4231050367 上海市 106 上海市靜安區業餘大學 4231050368 上海市 107 上海市普陀區業餘大學 4231050369 上海市 108 上海市虹口區業餘大學 4231050371 上海市 109 上海市楊浦區業餘大學 4231050372 上海市 110 上海紡織工業職工大學 4231050393 上海市 111 上海醫藥職工大學 4231050424 上海市 112 上海開放大學 4231051252 上海市 113 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4231051613 上海市 114 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 4231051615 上海市 115 上海市寶山區業餘大學 4231051852 上海市 116 南京市職工大學 4232050460 江蘇省 117 空軍第一職工大學 4232050461 空軍裝備部 118 南通市工人業餘大學 4232050504 江蘇省 119 揚州教育學院 4232050526 江蘇省 120 江蘇開放大學 4232051255 江蘇省 121 江蘇省省級機關管理幹部學院 4232051257 江蘇省 122 南京市廣播電視大學 4232051396 江蘇省 123 江蘇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 4232051828 江蘇省 124 浙江省省級機關職工業餘大學 4233050550 浙江省 125 杭州市工人業餘大學 4233050551 浙江省 126 溫州市工人業餘大學 4233050554 浙江省 127 金華教育學院 4233050561 浙江省 128 浙江省廣播電視大學 4233051258 浙江省 129 浙江經濟管理職工大學 4233051259 浙江省 130 浙江嘉興教育學院 4233051814 浙江省 131 寧波市廣播電視大學 4233051885 浙江省 132 淮南市職工大學 4234050565 安徽省 133 合肥職工科技大學 4234050569 安徽省 134 合肥市職工大學 4234050570 安徽省 135 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4234050581 安徽省 136 宿州教育學院 4234051265 安徽省 137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 4234051388 安徽省 138 福建教育學院 4235050591 福建省 139 福建省廣播電視大學 4235051270 福建省 140 廈門市廣播電視大學 4235051833 福建省 141 江西行政管理幹部學院 4236050151 江西省 142 昌河職工工學院 4236050603 江西省 143 南昌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大學 4236050607 江西省 144 南昌市業餘大學 4236050616 江西省 145 南昌市職工科技大學 4236050617 江西省 146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 4236051281 江西省 147 南昌教育學院 4236051283 江西省 148 江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4236051285 江西省 149 山東省水利職工大學 4237050626 山東省 150 山東兵器工業職工大學 4237050638 山東省 151 新汶礦務局職工大學 4237050641 山東省 152 濟南市職工大學 4237050644 山東省 153 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4237050649 山東省 154 山東省聊城教育學院 4237050661 山東省 155 山東省濟寧教育學院 4237050663 山東省 156 山東省廣播電視大學 4237051286 山東省 157 兗州礦區職工大學 4237051777 山東省 158 山東財政職工大學 4237051779 山東省 159 青島市廣播電視大學 4237051858 山東省 160 長城鋁業公司職工工學院 4241050673 河南省 161 鄭州市職工大學 4241050674 河南省 162 第一拖拉機製造廠拖拉機學院 4241050680 河南省 163 洛陽軸承職工大學 4241050682 河南省 164 洛陽有色金屬職工大學 4241050686 河南省 165 開封空分裝置廠職工大學 4241050688 河南省 166 河南省廣播電視大學 4241051287 河南省 167 焦作職工醫學院 4241051408 河南省 168 磨料磨具工業職工大學 4241051411 河南省 169 駐馬店教育學院 4241051413 河南省 170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 4242050046 湖北省 171 湖北兵器工業職工大學 4242050717 湖北省 172 湖北省紡織職工大學 4242050733 湖北省 173 鄂城鋼鐵廠職工大學 4242050738 湖北省 174 丹江口工程管理局職工大學 4242050740 湖北省 175 湖北省直屬機關業餘大學 4242050742 湖北省 176 湖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4242050756 湖北省 177 十堰教育學院 4242050762 湖北省 178 荊州教育學院 4242050763 湖北省 179 大冶鋼廠職工大學 4242051297 湖北省 180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 4242051305 湖北省 181 武漢冶金管理幹部學院 4242051773 湖北省 182 湖北武漢公安管理幹部學院 4242051774 湖北省 183 華中電業聯合職工大學 4242051862 湖北省 184 漣源鋼鐵總廠職工大學 4243050774 湖南省 185 株洲市職工大學 4243050788 湖南省 186 湖南航空工業職工工學院 4243050793 湖南省 187 中鋼集團衡陽重機職工大學 4243050794 湖南省 188 衡陽工業職工大學 4243050798 湖南省 189 長沙教育學院 4243050810 湖南省 190 湘潭教育學院 4243050812 湖南省 191 湖南省廣播電視大學 4243051306 湖南省 192 益陽教育學院 4243051310 湖南省 193 湖南金融技術職工大學 4243051766 湖南省 194 湖南紡織職工大學 4243051767 湖南省 195 長沙工業職工大學 4243050784 湖南省 196 廣州金橋管理幹部學院 4244050075 廣東省 197 南海成人學院 4244050079 廣東省 198 湛江市業餘大學 4244050821 廣東省 199 廣東省國防工業職工大學 4244050826 廣東省 200 汕頭市業餘大學 4244050835 廣東省 201 韶關市職工大學 4244050837 廣東省 202 廣州市公安管理幹部學院 4244050855 廣東省 203 廣東省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 4244050859 廣東省 204 廣東開放大學 4244051315 廣東省 205 廣東新華教育學院 4244051317 廣東省教育廳 民辦 206 廣東省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 4244051319 廣東省 207 廣東社會科學大學 4244051320 廣東省 208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 4244051393 廣東省 209 深圳廣播電視大學 4244051888 廣東省 210 桂林市職工大學 4245050867 廣西壯族自治區 211 廣西教育學院 4245050870 廣西壯族自治區 212 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大學 4245051338 廣西壯族自治區 213 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4245051340 廣西壯族自治區 214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 4246051865 海南省 215 重慶電力職工大學 4250050901 重慶市 216 重慶冶金成人學院 4250050905 重慶市 217 重慶職工會計專科學校 4250051759 重慶市 218 重慶市廣播電視大學 4250051866 重慶市 219 四川科技職工大學 4251050081 四川省 220 四川省東方動力職工大學 4251050875 四川省 221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職工工學院 4251050879 四川省 222 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職工工學院 4251050883 四川省 223 國營涪江機器廠職工大學 4251050885 四川省 224 成都冶金職工大學 4251050907 四川省 225 第五冶金建設公司職工大學 4251050908 四川省 226 成都工業職工大學 4251050913 四川省 227 四川省化工職工大學 4251050919 四川省 228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職工大學 4251050928 中國科學院 229 廣元職工醫學院 4251050930 四川省 230 南充市職工大學 4251050932 四川省 231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 4251051341 四川省 232 成都市職工大學 4251051758 四川省 233 成都廣播電視大學 4251051886 四川省 234 貴州鋁廠職工大學 4252050962 貴州省 235 貴州機械工業職工大學 4252050965 貴州省 236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 4252051352 貴州省 237 雲南開放大學 4253051357 雲南省 238 陝西航天職工大學 4261050083 陝西省 239 西安航空職工大學 4261050989 陝西省 240 西安飛機工業公司職工工學院 4261050990 陝西省 241 陝西兵器工業職工大學 4261051001 陝西省 242 西北電業職工大學 4261051002 陝西省 243 西安鐵路工程職工大學 4261051006 陝西省 244 西安電力機械製造公司機電學院 4261051009 陝西省 245 陝西省建築工程總公司職工大學 4261051010 陝西省 246 西安市職工大學 4261051017 陝西省 247 寶雞市職工大學 4261051018 陝西省 248 陝西省寶雞教育學院 4261051027 陝西省 249 陝西省廣播電視大學 4261051370 陝西省 250 陝西工運學院 4261051373 陝西省 251 西安市廣播電視大學 4261051871 陝西省 252 蘭州航空工業職工大學 4262051038 甘肅省 253 蘭州鐵路工程職工大學 4262051039 甘肅省 254 甘肅核工業職工大學 4262051040 甘肅省 255 銀光化學材料廠職工大學 4262051042 甘肅省 256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 4262051374 甘肅省 257 青海省聯合職工大學 4263051049 青海省 258 青海省廣播電視大學 4263051382 青海省 259 寧夏回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大學 4264051383 寧夏回族自治區 260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播電視大學 4265051210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6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播電視大學 426505138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62 喀什教育學院 426505159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63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學院 4265051595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64 和田地區教育學院 426505159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65 阿克蘇教育學院 426505171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世界排名== ====世界大學排名==== 以下為中國大陸,據2022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列出世界前百的大學;2012年度則依據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op Universities,2022年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1-2012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1年 全國排名 世界排名(2012年排名) 大學 所在城市 大學聯盟 1 17(71) 清華大學 北京 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AEARU)、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 2 18(49) 北京大學 北京 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AEARU、APRU 3 31(226) 復旦大學 上海 U21、AEARU、APRU 4 45(301) 浙江大學 杭州 APRU、ASRTU 5 50(301)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U21、APRU、ASRTU 6 98(19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 AEARU、APRU ====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 以下為中國大陸,據2021年度QS世界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列出世界前百的大學: 大學(2022年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QS World Rankings,2021年6月 藝術人文Arts and Humanities QS World Rankings,2021年6月 工程科技Engineering & Technology QS World Rankings,2021年6月 生科醫藥Life Sciences & Medicine QS World Rankings,2021年6月 基礎科學Natural Sciences QS World Rankings,2021年6月 社科管理Social Sciences & Management QS World Rankings,2021年6月 清華大學(17) 47 10 — 15 27 北京大學(18) 36 24 62 17 21 復旦大學(31) 62 43 98 43 49 浙江大學(45) — 27 — 53 73 上海交通大學(50) — 23 — 57 5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8) — 77 — 37 — 南京大學(131) — — — 49 — 哈爾濱工業大學(236) — 96 — — — 西安交通大學(290) — 67 — — — 華中科技大學(334) — 82 — — — 中國人民大學(601-650) — — — — 80 == 參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 * 19世紀中國大學列表、中國教會學校列表 *中華民國國立大學列表 (1911年至1949年)、臺灣大專院校列表 *香港專上教育、澳門大學列表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陽光高考_教育部高校招生陽光工程指定平臺
免疫學
免疫學()是生物醫學的一個主要的大分支,其探討的是在各器官中免疫系統為抵抗「非己」的異物所產生的免疫反應。主要討論在健康或是生病時免疫系統所扮演的生理功能角色;一些免疫系統發生病變所產生的疾病(例如自體免疫反應、過敏反應、免疫功能失調);在體內(in vivo)或是體外(in vitro)免疫系統構成分子的物理、化學、生理性質。免疫學也已被廣泛應用於如下的領域上。 == 免疫系統的組織學 == 主要的免疫系統包括胸腺、脾臟、骨髓、淋巴管、淋巴節和二次淋巴組織(如扁桃腺或是增殖腺)、皮膚。在免疫系統在組織學的檢查上,主要的器官、胸腺以及脾臟只能在死後解剖上得以瞭解,但是類似淋巴結或是二次淋巴組織可以在存活的狀態下經由外科手術來得以認識。免疫系統上許多組成分子多半以細胞的形式在身體的各器官、組織中執行。 == 古典免疫學 == 古人發現一個人如果得了某種傳染病,可以長期或終身不再得這種病,有的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較輕微而不致死亡。人們從中得到啟發,懂得「以毒攻毒」的原理,即是在未病之前,先服用或接種這有毒的致病物質,使人體對這些疾病產生特殊的抵抗力,這種思想包含有近代醫學的免疫萌芽了。 在「以毒攻毒」思想指導下,中國也在尋找預防天花的方法。明代郭子章《博集稀痘方》(1557年)、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用(白)水牛蝨和粉作餅或燒灰存性和粥飯服下,以預防天花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尚未得到實際效果,但是,它表明古人在「以毒攻毒」思想下,正在尋找防治天花的方法。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多方面的臨床實驗,終於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牛痘接種法。 == 臨床免疫學 == 臨床免疫學主要研究免疫系統造成的疾病,或是其他醫療導致的免疫系統產生病變。大多數發生的免疫疾病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項。一是免疫系統防衛上的缺陷,在這部分發生缺損,將無法產生適應免疫反應上的疾病(如慢性肉芽腫)和自體免疫反應(autoimmunity),也就是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抗原(比方說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或重症性無力症 myasthenia gravis等疾病)。另一個則是因為其他免疫系統發生病變,包括引起各式的過敏反應,例如對於無害分子化合物的產生反應(如氣喘asthma、過敏allergies)或是反應過渡激烈。 艾滋病即是著名的免疫系統疾病,其由HIV病毒所引起。目前瞭解,愛滋病導因於因HIV病毒感染後,導致含有CD4+(CD4陽性)受體的淋巴細胞(輔助T細胞)及巨噬細胞和部分種類的B細胞受其感染、破壞,最終使得免疫系統崩潰。 臨床免疫學也研究許多方法,來避免許多器官組織移植上所引起的過度激烈免疫反應。如:避免同種移植allograft或是異種移植xenograft後被免疫系統所排斥、破壞。 == 免疫療法 == 利用免疫系統成分來治療疾病,也就是所謂的免疫療法。在癌症的治療上,常伴隨著化療(chemotherapy)或是放射線治療(radiotherapy)。然而,通常免疫療法被用來作為像是愛滋病患,或是其他免疫缺陷疾病,或是自體免疫病症病人之免疫抑制。 == 診斷免疫學 == 抗體和抗原的結合所形成的特殊鍵結,為診斷科學上的相當有利的工具。而在抗體上可以標記放射線物質、可以呈色的酵素、以及螢光物質等。便可以當作探針來標記抗原所在。 常用的技術像是免疫墨點法,ELISA,或是於切片上做免疫組織染色等。而現今,一些抗體常被製作出快速準確且簡單的檢驗試劑,用以檢測疾病,或是特殊物質等。 == 演化免疫學 == 以研究現存生物物種之免疫系統為主,使我們可以利用免疫系統上的差異來瞭解物種的演化以及物種間免疫系統上的差異。以演化角度來看,免疫系統的複雜度,可以由簡單的微生物的胞飲作用,或是昆蟲體內的抗菌蛋白質,到脊椎動物的淋巴系統。另外像是昆蟲或是其他節肢動物並沒有適應免疫系統,僅有先天免疫系統。附帶一提,適應免疫系統也只有脊椎動物才具有。 == 心理神經免疫學 == 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是涉及心理學、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研究結果的一門學科。 == 參考文獻 == * Goldsby RA, Kindt TK, Osborne BA and Kuby J (2003) Immunology, 5th Edition,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New York, ISBN 0-7167-4947-5 Category:醫學院所教科目
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是生物體體內一系列的生物學結構和過程所組成的疾病防禦系統。免疫系統可以檢測小到病毒大到寄生蟲等各類病原體和有害物質,並且在正常情況下能夠將這些物質與生物體自身的健康細胞和組織區分開來。 病原體可以快速地進化和調整,來躲避免疫系統的偵測和攻擊。為了能夠在與病原體的對抗中獲勝,生物體進化出了多種識別和消滅病原體的機制。就連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如細菌,也發展出了可以對抗噬菌體感染的酶系統。一些真核生物,例如植物和昆蟲,從它們古老的祖先那裡繼承了簡單的免疫系統。這些免疫機制包括抗微生物多肽(防禦素)、吞噬作用和補體系統。包括人類在內的有頜類脊椎動物則發展出更為複雜多樣的防禦機制。 典型的脊椎動物免疫系統由多種蛋白質、細胞、組織和器官所組成,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一張精細的動態網路。除了“固有免疫”(又稱“先天免疫”)外,脊椎動物的免疫系統具有複雜的免疫應答,可以透過不斷地適應來更有效地識別特定的病原體,這種適應過程被定義為“適應性免疫”或“獲得性免疫”。針對特定的病原體的初次入侵,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能夠產生具免疫記憶的記憶T細胞;當該種病原體再次入侵時,這種記憶就可以使免疫系統迅速作出強化的免疫應答(即“適應性”)。免疫系統的記憶B細胞也有免疫記憶,能在病原體再次入侵時,迅速產生IgG抗體。而適應性免疫正是疫苗注射能夠產生免疫力的生物學基礎。 免疫系統的紊亂會導致多種疾病的產生。"Inflammatory Cells and Cancer" , Lisa M. Coussens and Zena Werb,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March 19, 2001, vol. 193, no. 6, pages F23-26, Retrieved Aug 13, 2010"Chronic Immune Activation and Inflammation as the Cause of Malignancy" , K.J. O'Byrne and A.G. Dalgleish,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August 2001, vol. 85, no. 4, pages 473–483, Retrieved Aug 13, 2010免疫系統的活力降低就會發生免疫缺陷,進而導致經常性和致命的感染。免疫缺陷可以是遺傳性疾病,如重症聯合免疫缺陷;也可以由藥物治療或病菌感染引發,如艾滋病就是由於艾滋病毒感染而引發的適應性免疫缺陷綜合症。另一方面,免疫系統異常會將正常的組織作為入侵者而進行攻擊,從而引起自體免疫疾病。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包括慢性甲狀腺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第一型糖尿病和全身性紅斑性狼瘡。 ==歷史== 人們對於免疫系統的認知來自於免疫學的發展。免疫學是一門研究免疫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學科。它發源自醫學和對疾病免疫的原因的早期研究。目前已知的最早提及“免疫”這一現象是在公元前430年爆發的雅典大瘟疫期間;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發現在上一次瘟疫中得病的人在瘟疫再次爆發時不會再染病。但這一現象的原因卻一直不為人所知。直到18世紀,皮埃爾·莫佩爾蒂用蠍毒做實驗發現某些狗和小鼠對毒素產生了免疫。隨後,路易斯·巴斯德將這一發現連同其他對適應性免疫的報道進一步擴充套件,發展出了疫苗,並提出了。巴斯德的理論挑戰了當時流行的致病理論,如瘴氣致病論。1891年,羅伯·柯霍首次確定微生物是傳染病的罪魁禍首,他也因此獲得了1905年的諾貝爾獎。1901年,發現黃熱病病毒後,病毒被確定是人類疾病的一種致病原。Major Walter Reed, Medical Corps, U.S. Army Walter Reed Army Medical Center. Accessed 8 January 2007. 透過研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免疫學在19世紀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保羅·埃爾利希和伊利亞·梅契尼可夫作出了重要貢獻:前者建立了來解釋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為了解體液免疫奠定了基礎;後者則是細胞免疫的奠基者。兩人也因為他們在免疫學上的成就而分享了1908年的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 ==免疫系統的組成== 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脾臟、骨髓、胸腺、淋巴結、扁桃體等)、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等)以及免疫分子(淋巴因子、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組成。 === 製造免疫細胞的器官 === 製造免疫細胞的器官是指能夠實現免疫功能的器官和組織,是免疫細胞發生、定居和發揮效應的場所。按功能的不同可以分為中樞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樞製造免疫細胞的器官==== 中樞免疫器官和組織是免疫細胞產生、分化、發育以及成熟的場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 骨髓 骨髓是造血組織,也是免疫細胞的產生的場所。造血幹細胞是骨髓中的原始細胞,能夠分化成各種成熟的血細胞。免疫細胞中的淋巴細胞(T細胞與B細胞)的發育前期是在骨髓內完成,另外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後,也回到骨髓,並在這裡大量產生抗體。同時骨髓也生產其他重要的免疫細胞,包括粒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未成熟胸腺細胞等。 * 胸腺 胸腺的主要功能是生產成熟T細胞。不成熟的淋巴T細胞在骨髓中產生,隨後遷移到胸腺,受到胸腺激素的誘導,成為成熟但還沒有免疫功能的T細胞,再把它們送到脾臟、淋巴系統和其他器官,讓它們在那裡受胸腺激素的影響進一步成熟,隨時準備抵抗各種對人體有害的敵人。胸腺激素還能提高淋巴細胞的防禦能力,誘導淋巴B細胞成熟。 ====外周製造免疫細胞的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和組織是免疫細胞定居的場所,也是免疫細胞發揮免疫應答效應的場所。包括脾、淋巴結和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 淋巴結 淋巴結是淋巴T細胞和淋巴B細胞定居的場所,T細胞佔淋巴結內淋巴細胞總數的75%,B細胞約佔25%。人體分佈著大約500-600個淋巴結,廣泛的分佈在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是主要的外周免疫器官。在身體淺表區域,淋巴主要分佈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在身體內部內臟區域,主要分佈在器官門,沿血管分佈。當抗原入侵機體透過淋巴液流入淋巴結時,抗原會被淋巴結表面的DC細胞(樹突狀細胞)捕獲,並提呈給TH細胞(輔助性T細胞),誘發T細胞和B細胞活化、增殖,發揮免疫效應,清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質。淋巴結中的淋巴細胞可以透過淋巴管,胸導管進入血液,清除血液中的異物,隨後返回到淋巴結。 * 脾 脾在胚胎時期具有造血功能,脾竇中存有大量血液以供機體調節血量。淋巴細胞成熟後在脾中定居。其中淋巴B細胞在淋巴細胞中佔60%,淋巴T細胞佔40%。與淋巴結一樣,脾也是人體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同時體內約90%血液需要流經脾臟,脾臟可以清除血液中的病原體以及衰老的血細胞。 *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簡稱MALT),位於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人體各種黏膜組織中,由黏膜表皮細胞下方的淋巴小結以及表皮細胞之間的微皺褶細胞(M細胞)組成。黏膜層淋巴組織充滿淋巴細胞,如:T細胞和B細胞,還有漿細胞和巨噬細胞,每個黏膜層淋巴組織都正好位於抗原需要透過的黏膜上皮處。比如說腸道上的MALT,當微皺褶細胞(M細胞)同時存在時,微皺褶細胞(M細胞)從腸道內捕捉抗原並傳遞給淋巴組織。 ===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是指參與免疫應答過程或與之有關的細胞。包括淋巴細胞、抗原提呈細胞、粒細胞等細胞。 *淋巴細胞 *抗原提呈細胞 *粒細胞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是免疫細胞分泌的產物,包括抗體(免疫球蛋白)、補體、細胞因子、人體白細胞抗原(HLA)等。 ==分層防禦== 免疫系統透過特異性不斷增加的分層防禦來保護生物體免受感染。簡單說來,就是第一層物理屏障(如表皮)可以防止病原體,如細菌和病毒進入生物體內。如果病原體透過了這層障礙,那麼緊接著先天性免疫系統就會產生迅速但非特異性的免疫反應。先天性免疫系統存在於所有的動植物中。如果病原體再次成功地逃過先天性免疫反應,脊椎動物體內還有第三層保護,即適應性免疫系統(又被稱為後天免疫系統),可以透過先天性免疫反應而被啟用。在這一層防禦中,免疫系統在感染過程中透過適應反應來改進對病原體的識別。在病原體被清除之後,這種改進後的免疫反應依然會以“免疫記憶”的方式得以保留;當再次感染該病原體時,適應性免疫系統就會利用“記憶”對其作出更為快速而強烈的免疫攻擊。 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 先天性免疫系統 適應性免疫系統 非特異性反應 致病源與抗原特異性反應 病源曝露後立即有強烈反應 病源曝露後須過一段時間才有強烈反應 含細胞性和體液性組分 含細胞性和體液性組分 無免疫記憶 具免疫記憶 可在幾乎所有生物體內發現 僅在有下頷的脊椎動物體內發現 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都依賴於免疫系統對自體和異體分子的區分能力。在免疫學中,自體分子是指生物體自身的組成物質,可以被免疫系統與外源物質區分開。 Smith A.D. (Ed) Oxford dictionar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199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854768-6相反地,異體分子是指被免疫系統識別為外源物質的分子。抗原就是一類異體分子,可以特異性地結合,從而引發免疫反應。 ==表層屏障== 許多屏障可以保護生物體免受感染。這些屏障可分為機械、化學和生物學屏障。許多植物具有的蠟質葉面,昆蟲所特有的外骨骼,蛋外層所包裹的膜和殼,以及脊椎動物的皮膚都屬於機械屏障;這些機械屏障包裹住生物體,可以阻擋環境中的病原體入侵。但生物體不可能將自身完全隔離於生活環境之外,部分器官(如肺、腸和尿道)需要與外界環境進行頻繁的物質交換,因此這些器官有其他的機械防禦機制。例如,咳嗽和打噴嚏可以排出呼吸道中的病原體和刺激原;流淚和排尿可以將病原體排出體外;呼吸系統和尿道所分泌的粘液可以黏附和包裹入侵的微生物。 化學屏障也可以保護生物體免受感染。皮膚和呼吸道能夠分泌抗微生物肽,如β-防禦素。而唾液、眼淚和奶水中含有的一些酶,如溶菌酶和,也具有抗菌作用。在生殖系統中,初潮之後的陰道酸性分泌物,以及精液中含有的防禦素和鋅,都可殺死病原體。另一個化學屏障的例子存在於胃中:胃酸和蛋白酶是抵抗病原體強有力的化學屏障。 在泌尿生殖系統和消化道中,片利共生的發揮著生物學屏障的作用;這些腸道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透過改變周圍環境條件,如pH或可利用的鐵元素,來與食物中的病原體細菌競爭。這種競爭一定程度上抑制這些病原體的生長,降低了病原體引起疾病的可能性。由於抗生素能夠非特異性地抑制細菌的生長,卻不影響真菌;因此,口服抗生素可能導致真菌增生,而引發一些疾病,如陰道念珠菌症(由酵母感染所引起)。對於兒童的腸胃感染和細菌性腸胃炎、炎症性腸病、泌尿道感染及的初步研究表明,攝入消化道益生菌,如未經高溫消毒的酸奶中所含的乳酸菌,有助於恢復消化道菌群的健康平衡。 ==先天性免疫== 成功突破錶層屏障進入到生物體內部的微生物或毒素會遭遇到先天性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攻擊。先天性反應通常是當入侵者為模式識別受體識別後被觸發。模式識別受體是先天性免疫系統的關鍵分子,它們可以識別許多不同病原體中的保守組分,也可以識別發出警告訊號的受損傷或受壓細胞。先天性免疫對病原體的攻擊是非特異性的,也就是說該系統是以一種通用的方式來對抗病原體。先天性免疫系統能夠快速地對廣泛的病原體入侵做出反應,但不能夠對某一病原體產生持久的免疫。這一免疫系統是大多數生物體中的主要防禦系統。 ===體液和化學屏障=== ====炎症==== 免疫系統對抗感染的第一步反應就是炎症反應。炎症的特點是紅腫,這是因為炎症部位的血液流入量增加而引起。炎症是引發自類二十烷酸(eicosanoid)和細胞因子,這兩類分子由受損或被感染的細胞所釋放。類二十烷酸包括可以導致發燒和血管舒張(與炎症相關)的前列腺素和可以吸引特定白血球(如粒細胞)的白三烯。一般的細胞因子則包括負責白血球之間聯絡的白介素、促進細胞化學趨向性的趨化因子以及具有抗病毒作用(如關閉宿主細胞的蛋白質合成)的干擾素。此外,炎症反應還可能釋放生長因子和細胞毒因子。所有這些細胞因子和其他相關化學物質將免疫細胞帶到受感染部位,並且在消滅病原體後促進受損組織的復原。 ====補體系統==== 補體系統是對入侵的外源細胞表面進行攻擊的一種生化級聯反應。這一系統包含了超過20種不同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被稱為“補體”,因為它們可以補充協助抗體來消滅病原體。補體是先天性免疫反應中主要的體液免疫組分。除了哺乳動物,許多物種,包括植物、魚類,甚至一些無脊椎動物都具有補體系統。 人體內,補體系統的啟用是透過補體與識別了病原體的抗體結合或與病原體微生物表面的多糖結合來完成。補體結合訊號可以引發快速的免疫攻擊反應。這種快速的反應是來源於對補體分子一系列的蛋白酶解所引起的結果。補體分子本身就是蛋白酶。在與微生物結合(初始訊號)後,補體分子啟用了自己的蛋白酶活性。被啟用的補體分子透過酶解其它補體分子來啟用它們,這一過程不斷迴圈,被啟用的補體分子快速增加。這就形成了一個催化級聯反應,透過這種可調控的正反饋從而放大了初始訊號。這一級聯反應導致大量產生被酶解的多肽,這些多肽可以吸引免疫細胞、提高血管通透性以及附著在病原體表面(方便免疫系統識別)。補體分子的沉積也會破壞病菌的細胞膜,達到殺菌的目的。 ===細胞屏障=== 白血球(白細胞)以類似於獨立單細胞組織的方式來工作,構成了先天性免疫系統的第二隻手。先天性免疫白血球包括了吞噬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樹突狀細胞)、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以及自然殺傷細胞。這些細胞以接觸攻擊較大的病原體或吞噬並殺死較小的微生物的方式,來識別並消滅入侵物。自然殺傷細胞還是啟用適應性免疫系統的重要介導物。 吞噬作用是吞噬細胞透過包裹、吞噬病原體或顆粒的過程,也是細胞型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特徵。吞噬細胞通常會在身體各處巡邏來搜尋病原體,但其也可以被細胞因子召喚到特定位置。病原體被吞噬細胞所吞噬後,被包裹在一種被稱為吞噬體的胞內囊體內;隨後吞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形成吞噬溶酶體。在吞噬溶酶體中,病原體被其中的消化性酶所殺死,或者被所釋放的自由基所殺死。吞噬作用的機制來源於細胞對於營養物質的攝取,但被吞噬細胞作為手段利用於吞噬病原體。吞噬作用可能是最古老的宿主防禦形式,因為在無脊椎動物中也發現了吞噬細胞的存在。 巨噬細胞和噬中性顆粒白血球可以在體內尋找並攻擊入侵的病原體。噬中性顆粒白血球通常存在於血液中,是數量最多的吞噬細胞,能夠佔到血液中白血球總數的50-60%。在炎症發生的急性階段,特別是細菌引起的感染,噬中性顆粒白血球可以快速移動到炎症發生處(又被稱為趨化性),也是第一個到達患處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是多功能細胞,位於組織內,可生產非常多種類的化合物,包括各種酶、補體蛋白、調控因子(如干擾素1)。巨噬細胞具有“清道夫”的功能,能夠清除機體內受損老化的細胞和細胞碎片。巨噬細胞也可以作為抗原呈遞細胞,啟用適應性免疫系統。 樹突狀細胞是一種吞噬細胞,主要位於與外界環境接觸的組織內,包括皮膚、鼻腔、肺、胃以及小腸。這種免疫細胞的名字來源於它們與神經樹突之間的相似性,都具有大量的突起狀結構,但樹突狀細胞與神經系統並沒有直接聯絡。由於可以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適應性免疫系統中的關鍵細胞之一),因此樹突狀細胞可以作為身體組織和免疫系統之間的聯絡橋梁。 肥大細胞位於結締組織和粘膜內,調控發炎反應。它們通常與過敏或全身性過敏性反應相關。嗜酸性和嗜鹼性顆粒白血球類似於噬中性顆粒白血球;它們分泌化學物質來參與抵禦寄生蟲,也在過敏反應中發揮作用。自然殺手細胞並不直接攻擊入侵者,卻能夠攻擊並殺死腫瘤細胞和被病毒侵入的細胞。 ==適應性免疫== 適應性免疫系統是從早期脊椎動物開始演化而來,可以提供更強的免疫應答和免疫記憶,使得每個病原體都可以透過特徵性的抗原表位而被免疫系統“記住”。適應性免疫應答具有高度的抗原特異性,能夠經一個被稱為抗原呈遞的過程來識別“非自身”抗原。抗原的特異性使得應答的產生更有針對性。而這種針對性的應答是由體內的免疫記憶細胞來實現的。如果一個病原體入侵機體超過一次,這些特異性的記憶細胞能夠迅速地消滅這一病原體。 ===淋巴細胞=== 適應性免疫系統中的細胞被稱為淋巴細胞,屬於特殊型別的白細胞。B細胞和T細胞是主要的淋巴細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分化而來。B細胞主要參與體液免疫,而T細胞則參與細胞免疫。B細胞和T細胞都攜帶能夠識別特定靶標的受體分子。T細胞負責識別“非自身”靶標,如病原體,但需要抗原(病原體上的一些小片段)經處理並由一種被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的“自身”受體呈遞之後才能實現。T細胞主要有兩類:細胞毒性T細胞和輔助型T細胞。殺傷型T細胞只能識別由I型MHC分子呈遞的抗原,而輔助型T細胞只能識別II型MHC分子呈遞的抗原。這兩種抗原呈遞機制反映了兩類T細胞所具有的不同作用。還有少量的T細胞屬於第三類,即γδ T細胞,識別不結合MHC分子的完整抗原。 B細胞抗原特異性受體則是位於B細胞表面的抗體,負責識別整個病原體,而不需要經過抗原呈遞。每一種B細胞的細胞系都表達各不相同的抗體,因此,B細胞抗原受體的集合代表了人體能夠產生的所有抗體。 ====胞毒T細胞==== 細胞毒性T細胞是T細胞中的一個亞群,能夠殺死被病毒(或其他病原體)感染的細胞或者受損和失去功能的細胞。與B細胞類似,不同類T細胞能夠識別不同的抗原。當其細胞表面的T細胞受體特異性地結合抗原,並與其他細胞表面的I型MHC分子共同形成複合物時,殺傷型T細胞就會被啟用。對MHC-抗原複合物的識別是由T細胞表面的(CD8)來協助完成。而後,啟用的T細胞會在整個身體內巡遊來尋找是否有細胞表面帶有這一抗原的I型MHC受體分子。一旦接觸到這些細胞,T細胞就會釋放細胞毒素,如穿孔素,能夠在靶細胞的細胞膜上形成孔洞,從而殺死細胞。由T細胞分泌的另外一種毒素,顆粒溶素(一類蛋白酶),能夠進入靶細胞並引發細胞凋亡。T細胞殺死受感染的宿主細胞對於防止病毒複製至關重要。同時對於健康細胞而言,不受控的T細胞將是十分危險的。因此,T細胞的啟用受到高度調控,通常需要很強的MHC-抗原啟用訊號或者由輔助T細胞提供附加訊號才能夠啟用T細胞。 ====輔助型T細胞==== 輔助型T細胞參與調控先天性與適應性免疫反應,根據病原體的情況,幫助機體確定免疫反應型別。這類T細胞不具有細胞毒性,無法直接清除受感染細胞或病原體,但它們可以引導其他免疫細胞來完成清除任務。 輔助型T細胞表達T細胞受體來識別結合在II型MHC分子上的抗原。同時,輔助型T細胞上的CD4分子作為輔助受體也參與結合MHC-抗原複合物,並招募T細胞內的其他分子來啟用T細胞。與殺傷型T細胞相比,輔助型T細胞與MHC-抗原複合物的結合力較弱,這就意味著輔助型T細胞表面要有大量的受體(約200-300個)都結合上了MHC-抗原複合物才能夠啟用輔助型T細胞,而殺傷型T細胞只需要一個受體與MHC-抗原複合物結合就能被啟用。輔助型T細胞的啟用還需要抗原呈遞細胞能夠較長時間的參與。處於靜止期的輔助型T細胞被啟用後,會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從而影響許多型別細胞的活力。由輔助型T細胞所產生的細胞因子訊號能夠增強巨噬細胞的殺菌功能以及殺傷型T細胞的活力。除此之外,啟用輔助型T細胞會導致T細胞表面分子(如CD154,CD40的配基)表達上調,為進一步啟用生產抗體的B細胞提供額外的刺激訊號。 ====γδ T細胞==== γδ T細胞具有與一般T細胞不同的T細胞受體,同時帶有自然殺傷細胞、殺傷型T細胞和輔助型T細胞的多種特性。γδ T細胞產生免疫反應的條件還不十分清楚。如同其他非典型的T細胞亞型,γδ T細胞的界定跨越了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一方面,由於可以透過T細胞受體的基因重排產生多樣性的抗體並具有免疫記憶,γδ T細胞被認為是適應性免疫系統中的組分。另一方面,由於其表面的限制性T細胞受體或自然殺傷細胞受體可以作為模式識別受體來發揮作用,因此多種γδ T細胞也被歸於先天性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例如,大量的人源Vγ9/Vδ2 T細胞可以對微生物產生的分子迅速(幾個小時之內)發生反應,表皮內的高度限制性Vδ1+ T細胞會對受損的表皮細胞發生快速反應。 ====B淋巴細胞和抗體==== B細胞透過其表面的抗體分子特異性結合外源抗原,從而識別病原體。所形成的抗原-抗體複合物被B細胞吞噬,這一抗原在細胞內被分解為肽段。隨後B細胞將這些抗原性肽段透過其細胞表面的II型MHC分子呈遞出來。這種MHC與抗原的組合吸引來合適的輔助型T細胞,而T細胞接著釋放淋巴因子並啟用B細胞。啟用的B細胞開始分裂,所產生的子代細胞(漿細胞)分泌出數百萬個能夠識別該抗原的抗體複製。這些抗體在血漿和淋巴液內迴圈,結合到表達對應抗原的病原體上,被抗體所標識的病原體很快被補體系統或吞噬細胞所消滅。抗體也能夠直接抵禦(“中和”效應)病原體的入侵,透過與細菌毒素結合或與細菌和病毒表面受體(用於感染細胞)結合,來阻止病原體的感染。 ====其他適應性免疫系統==== 雖然適應性免疫系統中的經典分子(如抗體和T細胞受體)僅存在於有頜類脊椎動物,一種不同於經典分子的淋巴細胞衍生分子被發現存在於初等無頜類脊椎動物中(如七鰓鰻和盲鰻)。這些動物可生成大量被稱為“可變淋巴受體”的分子,這些分子產生於少量(一到兩個)基因,功能被認為接近有頜類脊椎動物中的抗原受體,以類似抗體的高度特異的結合方式來識別病原性抗原。 ===免疫記憶=== 當B細胞和T細胞被啟用後,就會開始複製分裂以產生子代細胞,這些子代細胞中的一部分會成為長壽的記憶細胞,例如記憶B細胞、記憶T細胞、骨髓漿細胞(BMPC;區別於血循漿細胞 CPC,circulating plasma cells)。在動物的一生中,這些記憶細胞能夠記住免疫系統所遇到的每一個特定的病原體,一旦再次接觸到此病原體就會觸發強烈的免疫反應。這便是“適應性”,因為機體的免疫系統能夠以此對入侵病原體產生適應,從而隨時準備著應對入侵者的挑戰。免疫記憶可以分為短期被動記憶和長期主動記憶。 ====被動記憶==== 新生嬰兒由於沒有接觸過病原體,因此特別容易發生感染。而母親可以為嬰兒提供多種被動免疫保護。在懷孕期間,一種被稱為IgG的抗體從母親體內直接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得嬰兒即使在出生時體內也具有高的抗體水平,並且與母體的抗原識別特異性保持一致。母乳或牛初乳也含有抗體,可以進入嬰兒腸道來保護其免受細菌感染,直到新生兒能夠自己產生抗體。無論是胎兒期還是嬰兒發育早期,其體內的免疫都是被動免疫,因為其機體並沒有產生任何記憶細胞或抗體,只是借用母體。這種被動免疫通常是短期的,持續時間從幾天到幾個月。在醫學上,透過注射含豐富抗體的血清,能夠將保護性被動免疫從一個個體人為地轉移到另一個個體。 ====主動記憶與免疫接種==== 長期主動記憶是透過感染而啟用B細胞和T細胞來獲得的。主動免疫也能夠透過疫苗接種來產生。疫苗接種的原理是將來自病原體的抗原注入機體來刺激免疫系統,在不引起疾病的情況下引發免疫記憶。這一技術的成功在於它充分利用了免疫系統所具有的天然特異性和可誘導性。由於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疫苗接種可以說是人類對免疫系統最有效的改造。Death and DALY estimates for 2002 by cause for WHO Member Stat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trieved on 1 January 2007. 多數病毒疫苗是基於毒性弱化病毒開發的,而許多細菌疫苗則是來源於微生物中的非細胞組分,包括無害的毒素組分。由於來自於非細胞性疫苗中的許多抗原無法有效地誘導適應性反應,多數細菌疫苗中還新增了免疫佐劑(能夠啟用先天性免疫系統中的抗原呈遞細胞),從而最大化免疫原性。 ==人體免疫力紊亂== 免疫系統是一個極為高效的體系,具有特異性、誘導性和適應性。但免疫系統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出現功能紊亂,主要分為三類:免疫功能低下、自體免疫和超敏反應(包括過敏)。 ===免疫功能低下=== 當免疫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組分失去活性就會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一般而言生物體的免疫運作到足以產下子代的時間結束後就逐漸衰敗,免疫系統在有生殖力的期間會達到高峰,繁殖週期結束後就會下降,人體的免疫力是在50歲之後開始下降,出現免疫衰老,會引發癌症等一系列疾病,中年以後易得癌症,這就是原因之一。剔除年齡因素,在發達國家,肥胖、嗜酒和濫用藥品都是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因素。而在發展中國家,營養不良則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主因。飲食缺乏足夠的蛋白質與免疫力低下密切相關,包括損害細胞介導免疫、補體活力、吞噬細胞功能、IgA抗體濃度以及細胞因子的產生。缺乏單個營養元素,如鐵、銅、鋅、硒、維生素A、C、E和B6,以及葉酸 (維生素B9),也能夠降低免疫反應活力。此外,在發育早期,由於基因突變或者外科手術導致胸腺缺失,會引起嚴重的免疫力低下並且很容易感染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在很多情況下具有可遺傳性或“獲得性”。例如,慢性肉芽腫病的患者體內的吞噬細胞攻擊病原體的能力降低,屬於,可被遺傳。而像艾滋病和一些癌症可以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 ===自體免疫=== thumb|手的關節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而腫脹和變形|alt=See caption 與免疫功能低下對應的另一個極端是過度免疫反應,其同樣會損害人體健康,造成自體免疫紊亂疾病。當免疫系統無法正確區分自體和異體抗原時,就會攻擊自身部分機體。通常情況下,能夠識別自身抗原的淋巴細胞在人體發育早期就會消失。位於胸腺和骨髓中的特異化細胞將自體抗原呈遞給新生淋巴細胞,並將能夠識別自體抗原的細胞消滅,從而阻止自體免疫。 ===超敏反應=== 超敏反應是損害自身機體的免疫反應。按照超敏的反應機制和時程,可以分為四類(I-IV)。I型超敏反應是一種即時的、急性的反應,通常與過敏相關,症狀多樣,從輕微的不適到死亡都可能出現。I型超敏反應由免疫球蛋白IgE所介導,當與抗體相連時,能夠觸發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的脫顆粒作用。當抗體結合到患者自身細胞的抗原上時,就會引起II型超敏反應,摧毀這些細胞。因此,這類反應又被稱為抗體依賴(或細胞毒性)超敏反應,主要由IgG和IgM介導。 免疫複合物(包括抗原聚集體、補體蛋白、IgG以及IgM抗體)如果沒有被及時清除,可能誘發III型超敏反應。IV型超敏反應又被稱為細胞依賴型或延遲型超敏反應,通常發展2至3天后才產生症狀。IV型超敏反應多出現於自體免疫和感染性疾病中,也出現於接觸性皮炎。這類反應由T細胞、單核細胞及巨噬細胞所介導。 ==其他免疫機制== 多組分的適應性免疫系統很可能是從第一個脊椎動物開始出現的,因為無脊椎動物不能夠產生淋巴細胞,也沒有基於抗體的體液免疫反應。但許多物種都發展出了免疫機制,這些機制可能是脊椎動物免疫系統的前身。免疫系統甚至在構造上極為簡單的生命形式中就已經出現。細菌就可以利用一種被稱為“限制性修飾系統”的獨特的防禦機制來保護自身免受病毒的侵害(針對細菌的病毒被稱為“噬菌體”)。原核生物也具有適應性免疫,主要是利用CRISPR序列保留過去接觸過的噬菌體基因組中的基因片段,使得生物體可以透過RNA干擾的形式來阻止病毒在體內複製。 除了相對複雜的免疫系統外,生物體還進化出了多種多樣的免疫機制。模式識別受體是幾乎所有生物體都具有的能夠識別病原體相關分子的一類蛋白質。抗菌肽(如防禦素)是構成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組分,存在於所有動植物中,也是無脊椎生物中主要的免疫形式。多數無脊椎動物也具有補體系統和吞噬類細胞。核酶和RNA干擾通路廣泛存在於真核生物中,被認為參與了針對病毒的免疫反應。 不同於動物,植物體內缺少吞噬類細胞。因此,植物類免疫反應主要採用全身性的化學訊號。單個植物細胞對病原體相關分子,如病原相關分子模式產生免疫反應。當植物的一部分被病原體侵染,植物體就會進行區域性的超敏反應,使得侵染處的細胞迅速凋亡,以阻止病區向植物體的其他部分擴散。系統獲得性抗性是另一類植物特有的防禦反應,可以使整株植物抵抗某一類特定傳染物。RNA沉默機制可以破壞病毒的複製,因此在這種全身性反應中尤為重要。 ==腫瘤免疫== 免疫系統另一個重要功能是發現和消滅腫瘤。腫瘤細胞會表達一些未在正常細胞中發現的抗原。對於免疫系統而言,這些腫瘤抗原是入侵者,它們的存在導致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進行攻擊。腫瘤抗原來自於多個方面。有部分抗原是由致癌病毒所生成,如能夠導致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有很多情況下,腫瘤抗原是生物體內自身蛋白,只是因為在正常細胞中的表達水平很低,而在腫瘤細胞中表達過高。例如,酪氨酸酶的高量表達會將特定的皮膚細胞(黑素細胞)轉變為腫瘤,即黑色素瘤。還有一種可能的腫瘤抗原來源是通常在調控細胞生長和存活中發揮重要功能的蛋白質,它們在異常情況下卻能夠誘導癌症的產生,因此被稱為原癌基因。 免疫系統針對腫瘤的應答主要是利用殺傷型T細胞來摧毀異常細胞,有時候也需要輔助型T細胞的參與。類似於病毒抗原,腫瘤抗原的呈遞也是透過I型MHC分子來進行,使得殺傷型T細胞能夠將腫瘤細胞作為異常細胞進行識別。自然殺傷細胞也能夠透過類似途徑殺死腫瘤細胞,特別是當腫瘤細胞表面的I型MHC分子少於正常細胞的情況(這也是腫瘤細胞的普遍現象)。有時生成針對腫瘤細胞的抗體,也讓補體系統也可以參與到消滅腫瘤的程序中。 一些腫瘤能夠躲過免疫系統的監測,從而發展成為癌症。腫瘤細胞表面的I型MHC分子通常少於正常細胞,因此可以避免被殺傷型T細胞所發現。一些腫瘤細胞可以釋放出一些因子來抑制免疫應答,如分泌能夠降低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活性的細胞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β。此外,針對腫瘤抗原的應答可能出現免疫耐受,使得免疫系統無法繼續攻擊腫瘤細胞。 矛盾的是,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能夠促進腫瘤生長。當腫瘤細胞釋放出細胞因子並吸引巨噬細胞到腫瘤附近,巨噬細胞會合成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反過來促進腫瘤的生長。而且,腫瘤中的缺氧條件和巨噬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會共同誘導腫瘤細胞來降低能夠抑制轉移的蛋白質的合成,從而促進癌細胞的擴散。 ==生理調節== 人體內的激素可以作為免疫調節劑,調控免疫系統的活力。例如,雌激素屬於免疫啟用劑,可以啟用適應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一些自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更容易發生於女性,常常出現於青春期女性(往往具有較高雌激素水平)。相反的是,雄激素則被認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他一些激素也可以調節免疫系統,特別是催乳素、生長激素和維生素D。有理論猜測人體激素水平隨年齡增大而降低是導致老年人免疫力低的影響因素之一。不僅激素可以調節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反過來也可以調節部分激素,如甲狀腺激素的活性。 免疫系統與睡眠和休息之間也有緊密聯絡。睡眠剝奪會損害免疫功能。聯絡免疫系統與睡眠的是複雜的反饋網路,包括了一些細胞因子。例如,針對感染而產生的白介素1和腫瘤壞死因子-α,能夠參與調控非快速動眼睡眠。因此,由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可以導致睡眠週期的改變,包括非快速動眼期中的慢波睡眠。 ===營養與飲食=== 如同其他體內系統,免疫系統的功能依賴於正常的營養供應。長期以來,人們已經形成共識,嚴重的營養不良會導致免疫缺陷。同樣,營養過剩所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和肥胖症,能夠破壞免疫功能。而中度營養不良以及缺乏特定微量元素和營養,也會減弱免疫應答。R.M. Suskind, C.L. Lachney, J.N. Udall, Jr., "Malnutrition and the Immune Response", in: Dairy products in human health and nutrition, M. Serrano-Ríos, ed., CRC Press, 1994. 胎兒期營養缺乏甚至會導致終身免疫系統缺陷。 食物可以影響免疫系統。新鮮的水果、蔬菜和富含特定脂肪酸的食物可以幫助保持健康的免疫系統。在傳統醫學中,一些草藥被認為可以啟用免疫系統,如紫錐花、甘草、人參、黃芪、鼠尾草、大蒜、接骨木和牛膝草等,甚至蜂蜜;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了解它們的作用機制。 藥用真菌,如香菇、靈芝、雲芝{、姬松茸和灰樹花,可能具有上調免疫系統功能,得到了一些體內、體外及有限的臨床研究結果的支援。而這些真菌中具有調控免疫功能的活性物質可能是一大類多糖,特別是β-葡聚醣和α-葡聚醣(如從香菇中提取的活性己糖相關化合物)。β-葡聚醣啟用免疫系統的機制還不十分清楚。一種可能的機制是透過與在多種免疫細胞中表達的補體受體3(CD18)相互作用來影響免疫系統。其他免疫受體,如Toll樣受體2,Dectin-1、乳糖神經醯胺(lactosylceramide)和也被發現能夠接受來自β-葡聚醣的訊號。 == 針對免疫系統的醫學控制 == 透過對免疫系統進行人工干預,一方面可以啟用免疫防禦來對抗容易躲過免疫系統的病原體,另一方面可以抑制由於自體免疫、過敏或器官移植所導致的不利的免疫反應。免疫抑制藥可以用於控制自免疫紊亂或過度組裝損傷引起的炎症反應,也用於抑制器官移植後的排斥反應。 消炎藥常用於控制炎症作用。以糖皮質激素為代表的該類藥物,療效明顯;然而由於它們會引起多種副作用(如中心肥胖、中暑、骨質疏鬆),治療時的用量需要嚴格控制。低劑量的消炎藥常常與細胞毒性或免疫抑制類藥物(如氨甲蝶呤或硫唑嘌呤)聯用。細胞毒性藥物透過殺死快速分裂的細胞,如被啟用的T細胞,從而抑制免疫反應的發生。但這種無區分的殺傷作用同樣會破壞其他持續分裂的細胞,而損害相關器官組織,引起毒副作用。免疫抑制藥物,如環孢素,可以透過抑制細胞訊號轉導通路來阻止T細胞對訊號進行應答。 具有更大化學結構的藥物(大於500Da)會引起中和免疫反應,特別是反覆或大劑量使用。這種現象限制了多肽和蛋白質類藥物(通常分子量大於6000Da)的藥效。不斷發展的計算方法可用於預測多肽和蛋白質的免疫原性,這對於設計治療性的抗體尤其有用,包括分析病毒顆粒表面的突變可能具有的毒性,以及驗證基於多肽的藥物治療方案。早期的技術主要依賴於初步的分析,即在抗原表位中,親水性氨基酸多於疏水性氨基酸。目前,更為先進的方法則基於機器學習,利用已知抗原表位的資料庫(通常為病毒蛋白質的表位)作為訓練資料集此外,能夠為B細胞所識別的病原體表位的編目也被收錄到一個公共資料庫中,供研究人員進行相關資料分析。利用生物資訊學來研究免疫原性已經成為一個新興領域,被稱為“免疫資訊學”。 == 病原體對抗免疫系統的對策 == 任何病原體要成功存活,必須能夠逃避宿主免疫系統的攻擊。因此,病原體進化出了多種方法使得它們能侵染宿主而又不被免疫系統探測到和殺死。細菌經常能夠分泌一些消化性酶(如)來降解並透過宿主細胞膜。也有一些細菌利用III型分泌系統將其針狀結構插入宿主細胞膜,直接將自己的蛋白質(effectors)輸入到宿主體內。而這些蛋白質可被用於關閉或啟用宿主細胞的免疫系統。 病原體逃避宿主先天性免疫系統的機制非常多樣。一種常見的策略是躲藏在宿主細胞內部(又被稱為胞內致病)。在胞內致病機制中,病原體主要躲在宿主細胞內度過其生命週期,從而避免直接接觸免疫細胞、抗體和補體。例如,病毒、沙門氏菌(可引起食物中毒)以及真核類的寄生蟲,包括瘧原蟲(瘧疾)和利什曼原蟲(利什曼病)。有一些病菌,如結核分枝桿菌,被包裹在一個保護性的膠囊內,可以防止被宿主內的補體所裂解。很多病原菌會分泌化合物來降低或誤導宿主的免疫反應。還有的細菌可以生成生物膜來保護自身免遭免疫系統的攻擊。這類生物膜出現在許多病菌感染中,如綠膿桿菌和伯克氏菌(感染特徵為引起肺部的囊腫性纖維化)。其他一些細菌可合成菌體表面蛋白質,用於結合抗體,使抗體失效。這類的例子包括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消化鏈球菌。 病原體逃避適應性免疫系統的機制更為複雜。最簡單的策略是快速改變自身非必要的抗體識別表位(位於病原體表面的氨基酸、糖類),同時隱藏必要的表位。這一機制被稱為。一個典型的例子是HIV,病毒可進行快速突變,使得位於病毒包膜(包裹HIV病毒)的蛋白質處於不斷地改變之中。這種高頻率的抗原變異導致疫苗難以奏效。寄生蟲布氏羅得西亞錐蟲也採用了類似的策略,持續地變換表面蛋白質,頻率快於抗體反應,使得抗體攻擊失去目標。另一種常用的逃避機制是利用宿主自身的分子來矇蔽抗體。例如,HIV病毒可以用宿主細胞的外層細胞膜構建包裹病毒體的囊膜。採用這種逃避機制的病毒使免疫系統難以將其識別為外源物質而進行消除。 一些細菌可以分泌外源性超抗原,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鏈球菌致熱外毒素、M蛋白等,可啟用大量的T細胞(2%~20%某些亞型T細胞克隆)活化,誘導免疫抑制,即T細胞因過度啟用而消耗,導致T細胞功能或數量失調。 == 參見 == *抗原和抗體 *半抗原 *抗原原罪 *克隆選擇 *過敏 *多株B細胞反應 *防禦素 * *CRISPR/Cas 系統(細菌和古菌的適應性免疫系統) *免疫組學 *人體生理學 *免疫網路學說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免疫系統 (適合高中至大學水平讀者) *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線上課本 (適合大學水平讀者) *《免疫學》(第五版),編寫 (適合大學高年級及研究生水平讀者) *醫學免疫學網路課程 *《Immunology》,免疫學雜誌(免費閱讀)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免疫學雜誌(免費閱讀) *《一個細胞的內在生活》,描述人體內部功能的短片 *微生物世界 ,介紹動物是如何抵禦微生物的入侵 Category:免疫學 Category:人體生理學
紅血球
thumb|300px|血液的光學顯微鏡照片,大量顯現紅細胞。中央有1個的細胞是白血球,紅細胞之間看上去像小碎片一樣的東西是血小板 紅細胞(,簡稱RBCs,或稱erythrocytes),又稱為-{zh-cn:紅血球;zh-tw:紅細胞;zh-hk:紅血球}-或血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球,同時也是脊椎動物體內透過血液將氧氣從肺或鰓運送到身體各個組織的最主要的媒介。破裂中的紅細胞或其碎片則稱為裂紅-{}-細胞()。 == 歷史 == 1658年,荷蘭生物學家揚·斯瓦默丹應用早期的顯微鏡首先發現了紅細胞,並對其形態進行了描述"Swammerdam, Jan (1637–1680)", McGraw Hill AccessScience, 2007. Accessed 27 December 2007.Red Gold - Blood History Timeline , PBS 2002. Accessed 27 December 2007.。 == 生物學功能 == 紅細胞的主要功能分子是血紅蛋白,佔紅細胞的90%。血紅蛋白是一種含有血紅素的蛋白質分子,它可以在肺部或鰓部與氧氣分子結合,然後在身體的組織中將結合的氧氣分子釋放。氧氣分子可以很容易地以擴散方式透過紅細胞的細胞膜。血紅蛋白也可以運送有機體使用氧氣後產生的二氧化碳(不到氧氣總量的2%,更多的二氧化碳由血漿來運輸)。另一種相關的蛋白質分子肌紅蛋白,可以在肌肉細胞中儲存氧氣。此外,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的結合活性要遠高於氧氣,因此當空氣中存在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時,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嚴重時可致死。 紅細胞的顏色是來自於血紅蛋白中所含的血紅素。血漿本身是無色的,而紅細胞則可以根據血紅素狀態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顏色:結合氧氣分子時,處於氧化態的血紅素分子顯鮮紅色;而當氧氣分子被釋放後,處於去氧化態的血紅素顯暗紅色,而且會使血管壁看起來帶有藍色(這時的血管俗稱“青筋”)。脈動式氧合測量器()正是利用了這一顏色變化的原理,採用比色法實現對動脈中血氧飽和度的測定。 紅細胞這種攜氧細胞(即將攜氧蛋白質包含在細胞中而不是直接包含於體液中)的出現,是脊椎動物進化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它使得血液在低黏度情況下仍具有高攜氧性。 在哺乳動物中,成熟的紅細胞是無細胞核的(常常誤認為駱駝和羊駝的成熟紅細胞是有細胞核的,但實際上,駱駝紅血球並沒有細胞核,只是形狀不同),這意味著它們不含有儲存於細胞核中的DNA。相比較而言,包括鳥類在內的其他幾乎所有的脊椎動物的紅細胞都是有核的(除了兩棲動物有尾目中的蠑螈W. D. Cohen. The cytomorphic system of anucleate non-mammalian erythrocytes. Protoplasma, vol 113 no 1, February 1982)。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也沒有線粒體,它們透過糖酵解產生能量。而且紅細胞表面也沒有胰島素受體,因此其糖攝入不能被胰島素所調控。由於缺少細胞核和細胞器,因此紅細胞不能生產結構蛋白、修復蛋白或酶,使得其只有有限的壽命。 哺乳動物的紅細胞為扁平狀,且兩面中心都向內凹陷。這種形狀可以最大限度的從周圍攝取氧氣。同時它還具有柔韌性,這使得它可以透過毛細血管,並釋放氧分子。哺乳動物的紅細胞基本為圓形,只有在駱駝中為橢圓形。 在大血管中,有時紅細胞可以以扁平的側面互相堆積在一起,形成錢串狀。當特定血清蛋白含量提高時(如炎症反應時),這一堆積情況發生的機率會增大。 脾臟是紅細胞的儲存器官。在一些哺乳動物,如馬和狗中,脾臟積存了大量的紅細胞,在必要時可以釋放到血液中,以提供更大的攜氧量。但在人類中,其作用有限。 == 人類的紅細胞 == 人類的紅細胞同其他哺乳動物相似,也是扁平的卵狀,中間凹陷。紅細胞的直徑通常是6~8µm,比大多其他型別的人類細胞要小。成人體內大約有2~3×1013個紅細胞(女性大約為4~5百萬/微升血液,男性為5~6百萬/微升血液;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的人由於低氧壓力,會有更高的紅細胞含量)。相比於其他血細胞(白血球含量為4000~11000/微升,血小板為15萬~40萬/微升),紅細胞在血液中更為常見。一個紅細胞中含有約2.7億個血紅蛋白,每個血紅蛋白中含有4個血紅素分子;因此血液中的紅細胞中共儲存了約3.5克鐵,比其他組織中的鐵含量多5倍。 === 紅血球生成 === 紅血球生成,即 ,需要以下養分作為原料: # 鐵:維持血紅素數值的主要物質。 # 維生素B12及內在因子:維生素B12在紅血球的成熟與製造扮演重要的角色。 # 葉酸 # 銅 # 紅血球生成素 # 睪固酮 === 生命週期 === 產生紅細胞的過程叫做紅血球生成。紅細胞是由大骨中的紅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持續製造,產率為每秒兩百萬個(在胚胎中,肝臟是主要的紅細胞生產地)。促紅細胞生成素(一種荷爾蒙,主要由腎臟產生,在肝臟中亦可生成小量)可以促進紅細胞生成;其經常在體育比賽中被用作興奮劑。在離開骨髓前後,初生的紅細胞被稱為網狀紅血球,約佔迴圈紅細胞數量的1%。紅細胞由幹細胞到網狀紅血球,再到成熟的紅細胞,需要約7天;此後,還能夠存活約120天。衰老的紅細胞被脾臟、肝臟等處的巨噬細胞吞噬並破壞,殘餘物質被釋放到血液中。組成血紅蛋白的血紅素則最終被分解為膽紅素。 === 表面蛋白質 === 紅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主要有兩類: * * ,如血型糖蛋白C 人類的不同血型正是來自於紅細胞表面所含的不同的血型糖蛋白。 === 血液分離與回輸 === 人類紅細胞可以透過離心從血漿中分離出來。在獻血過程中,紅細胞被很快回輸到獻血者體內,而血漿則被收集。 一些運動員透過血液回輸技術(或稱“血液興奮劑”)來提高比賽成績。這一技術是首先從自身體內抽取約一升血液,然後將紅細胞分離出來,並冷凍儲存(紅細胞在-79 °C下可以儲存三個星期),在比賽之前再重新輸回體內。這種作弊很難被檢測,但這一方法不僅會導致血液黏度過高,而且對於使用者的迴圈系統會有極大的損害。 == 疾病與診斷 == 與紅細胞相關的血液疾病包括: * 由於紅細胞數量降低或紅細胞(包括血紅蛋白)的異常所導致的血液攜氧能力的降低,即貧血。 ** 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的一類貧血,其發生原因通常為鐵攝入或吸收不足所導致的血紅蛋白(含鐵)無法合成。 ** 鐮刀型紅細胞疾病:一類與血紅蛋白相關的遺傳性疾病。在這一疾病中,血紅蛋白在組織中釋放氧氣後變為不可溶狀態,並導致紅細胞發生形變,形變的紅細胞的柔性下降從而導致血管阻塞、中風和其他組織損傷。 ** 地中海貧血:一類能夠導致產生異常的血紅蛋白亞基的遺傳性疾病。 ** 球形紅細胞增多症:一類導致紅細胞細胞骨架缺陷的遺傳性疾病。表現為紅細胞體積變小,形狀變為球形,且易碎。 ** 惡性貧血:一類自體免疫性疾病。會引起缺乏內因子,並進一步引起維生素B12缺乏,而維生素B12為血紅蛋白合成的必需材料。 ** 再生不良性貧血:骨髓無法生產血細胞。 ** 獲得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只能生產除了紅細胞以外的所有血細胞。 ** 溶血反應:泛指紅細胞的非正常分解,其有多種產生原因。 * 瘧原蟲能夠寄生於紅細胞中,以血紅蛋白為食,導致紅細胞破裂,並引起發燒,此病症被稱為瘧疾。鐮刀型紅細胞疾病和地中海貧血在瘧疾多發地區很普遍,其原因在於這些紅細胞的病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瘧疾產生抵抗。 * 紅細胞增多症是表現為紅細胞數量過量的一些疾病。而紅細胞數量增多所引起的血液黏度增加會導致一系列症狀。 **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骨髓病變導致紅細胞數量增多。 * 微血管病變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和血栓性微血管病變:表現為疾病特有的紅細胞片斷,即裂紅細胞。這些疾病會產生纖維蛋白鏈,使得紅細胞在透過血栓時被破壞。 紅細胞相關的血檢包括紅細胞計數(單位體積的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和紅細胞比積(血液中紅細胞所佔的體積百分比)。在輸血或進行器官移植前,需要進行血型檢測。 == 參見 == * 血液 * 血細胞 * 貧血 * 全血細胞計數 * 工作細胞(將人體細胞擬人化的日本漫畫作品)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血液、紅細胞、白血球和血小板 * 紅細胞相關疾病患者 * 血型和紅細胞表面抗原 Category:人體細胞 Category:血細胞 Category:呼吸 Category:血液學
希臘
希臘共和國(),通稱希臘(,Elláda),是位於東南歐的發達跨大陸國家。2019年其人口為1,080萬。雅典為希臘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薩洛尼基為第二大城市。 希臘位於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戰略地位重要。其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西北鄰阿爾巴尼亞,北部鄰北馬其頓和保加利亞,東北鄰土耳其。希臘分為九個傳統地區:馬其頓、中希臘、伯羅奔尼撒、色薩利、伊庇魯斯、愛琴海諸島(包括十二群島及基克拉澤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奧尼亞群島。愛琴海位於希臘本土東側,愛奧尼亞海位於西側,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於南側。希臘海岸線長達,為地中海盆地國家中最長,世界第11長。希臘擁有大量島嶼,其中227個島嶼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區域為山地,奧林帕斯山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臘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年已經建立文明社會。其地理位置與文化交流豐富,被稱作西方文明的搖籃,為民主制度、西方哲學、奧林匹克運動會、西方文學、史學、政治學、重要科學及數學原理、西方戲劇(悲劇及喜劇)的發源地。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腓力二世首先統一了希臘。其子亞歷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區,將希臘文化和科學自東地中海地區傳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紀希臘為羅馬所吞併,成為羅馬帝國及其繼承國拜占庭帝國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中後者為希臘語言及文化所主導。公元1世紀希臘正教會建立起來,塑造了現代希臘的文化認同,並將希臘傳統傳播至正教世界。15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奪取了希臘地區。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歷經獨立戰爭後,於1830年希臘作為現代民族國家被國際社會所承認。希臘擁有18項世界遺產,其中包括文化遺產16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項,這一數目在歐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臘為民主制國家,發達國家及高收入經濟體,其生活-{zh-hans:質量; zh-hant:品質}-較高,及人類發展指數為極高。希臘為聯合國創始國,為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前身)第十個成員國,並自2001年以來為歐元區成員國。其亦為諸多國際組織的成員國,包括歐洲委員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及法語圈國際組織。希臘的獨特文化地位、旅遊業、航運及戰略地位使其躋身中等強國之列http://europesworld.org/2013/06/01/greece-can-still-be-a-geopolitical-asset-for-the-eu/#.V-ljaCQbP9s 。 __TOC__ == 語源 == 希臘在現代希臘語中的名稱是Ελλάδα(Elláda,發音為[eláδa])。古希臘語和純正希臘語(Katharevousa,19世紀至1976年的希臘官方文體)的對應形式是Ἑλλάς(希臘語,古典語:[hel.lás],現代語:[elás])。這就是英語替代名稱Hellas的來源,它大多出現在今天古體文學作品或詩歌的語境中。“希臘”的形容詞形式ελλη(ellinikos)有時也被翻譯為希臘語,在希臘官方機構的正式名稱中經常以這種方式出現,如希臘國家名稱“希臘共和國” (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 [eliniˈci ðimokraˈti.a])。 希臘和希臘語的英文名稱(Greece 和 Greek)來源自拉丁語的 Graecia 和 Graecus ,這兩個詞是Graeci(Γραικς,Graikoí;單數Γρaικίς,Graikós)的名字,Graeci是最早在義大利南部定居Magna Graecia的古希臘部落之一。這個詞可能來源於原始印歐語系詞根*ǵerh₂-, “變老”,更具體地說,來自格雷亞(古城),亞里士多德說格雷亞是希臘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那不勒斯地區殖民者的來源。 中文詞“希臘”的由來不甚明晰,有可能早期將該詞帶入中國的是歐洲的傳教士。當時的傳教士都是很有學問的人,通曉拉丁語和希臘語的大有人在,其時也正是純正希臘語還很興旺的時代。而在近代最早接觸西方文明的中國人一般都持閩粵方言,他們在透過傳教士翻譯西方地名的時候,可能按照希臘語本身的方法稱呼希臘,而“希”字在閩粵方言之中不是齒齦發音的“x”,而是清喉擦音“h”。 另外,東羅馬帝國的核心地帶包括希臘,以希臘語寫成的聖經新約裡面也有若干處提及希臘,所以也許在唐朝已經有景教的聖經譯本之中出現過希臘的其他名字,但此譯本已經失傳。後來在十七世紀有法國人巴設(或“白日昇”,Jean Basset)將部分新約翻譯為中文,其中提及希臘的部分應該與和合本聖經一樣,作“希利尼”,例如《約 19:20》。其手抄本現存大英博物館。 == 歷史 == 根據考古資料,希臘大約在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已經有人類聚居。約公元前3200年,青銅時代的希臘孕育了歐洲最古老的文明:米諾斯文明(位於克里特島),基克拉澤斯文明(位於基克拉澤斯群島)及赫拉斯文明(位於希臘大陸)。公元前1600左右被邁錫尼文明取代,以上統稱愛琴文明。邁錫尼文明被多利安人取代,之後希臘經歷了一段黑暗時期,之前人們認為,在這一時期,希臘與外國文化之間失去了所有交流,幾乎沒有文化進步。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些考古研究發現希臘的一些地區比傳統上想象的要富裕得多,與外國聯絡也更廣泛。公元前9世紀,隨著黑暗時代的結束,希臘半島上出現了各種王國和城邦,這些王國和城邦分佈在黑海沿岸、義大利南部(“Magna Graecia”)和小亞細亞。這些國家及其殖民地巨大的經濟繁榮,使得希臘文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榮,古典希臘的文化繁榮表現在建築、戲劇、科學、數學和哲學上。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在雅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民主政體。這一階段出現荷馬史詩等希臘文作品,稱為古風時期。此時希臘城邦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並在前776年舉辦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前5世紀初,希臘城邦的聯軍成功抵禦波斯帝國入侵,並在此時達到其科技文化的高峰,稱為古典時期。希臘,馬其頓和色雷斯地區的文明被統稱為海倫尼克(),為希臘一詞的來源。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國在腓力二世與其子亞歷山大大帝領導下,統一希臘大部並揮師向東,滅亡波斯帝國,希臘文化傳播到埃及、中東和中亞甚至印度河流域,史稱希臘化時代。希臘歷史中政治與軍事上重要的城邦為:雅典、斯巴達、科林斯和底比斯。 亞歷山大死後,經過一段混亂的時期,亞歷山大將軍的後裔建立安提柯王朝並在在公元前276年重新控制了馬其頓和大部分希臘城邦。大約從公元前200年開始,羅馬共和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希臘事務,並與馬其頓進行了一系列戰爭。最終馬其頓在公元前168年的皮德納戰役中戰敗,標誌著希臘反抗力量的終結。公元前146年,馬其頓被羅馬吞併為一個省,希臘其他地區成為羅馬的保護國。公元前27年,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吞併了希臘其他地區,並將其變為參議院的亞該亞行省。 雖然在軍事上被羅馬完全征服,希臘文化卻反過來影響羅馬人的生活。作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希臘文化繼續主宰著東地中海。自公元324年開始,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330年建成。此新都後來作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衰敗的羅馬帝國被狄奧多西一世分為東羅馬和西羅馬。620年,希拉剋略皇帝用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東羅馬帝國完全希臘化,而希臘也在東羅馬帝國的影響下引入了天主教(東西教會大分裂後改為東正教)。東羅馬抵禦了近千年來自東西方的攻擊,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終淪陷,奧斯曼帝國也從此逐漸征服整個希臘。儘管奧斯曼帝國為伊斯蘭教國家,但依然對希臘東正教採取寬容態度,並允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保有相當的影響力,希臘文化也得以保留下來。 從十六世紀後期開始,一些被稱為“法那爾人”的富有希臘商人逐漸在帝國中獲得了地位與話語權,他們被委以重要職務,如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地區就由這些商人代管。法那爾人普遍接受西式教育,對其希臘人身份有著認同感。因此隨著啟蒙運動民族主義概念的傳播與世俗學習的增加,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時期的現代希臘民族主義在精英階層中誕生,這個國家將不再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它要獨立於其他東正教民族,獲得政治自主權。1814年,友誼社於敖德薩成立,其宣傳希臘文化認同,開始籌劃武裝獨立。1821年3月22日,希臘獨立戰爭首先在今天的羅馬尼亞地區爆發。儘管起義軍開始時取得了一定優勢,甚至於1821年10月攻佔了特里波利,但在易卜拉欣於1825年2月登陸伯羅奔尼撒半島後被埃及和奧斯曼聯軍完全壓制。1822年和1824年,土耳其人和埃及人蹂躪了包括希俄斯島和普薩拉島在內的島嶼,對人口進行了大規模屠殺。希俄斯的12萬希臘人口中,約有四分之三被殺害、奴役或死於疾病。這在西歐激起了支援希臘叛軍的輿論。 經過多年的談判,法國、俄國和英國簽訂《1827倫敦條約》決定介入衝突,在數次重創奧斯曼與埃及軍隊後,這個新生的希臘國家終於在1830年根據《1830倫敦議定書》得到承認,並於1833年建立君主政權。 在整個19世紀及20世紀初,希臘不斷擴張領土,吸收奧斯曼帝國內講希臘語的族群,到1913年,希臘的領土和人口幾乎翻了一番,吞併了克里特島、伊庇魯斯和馬其頓南部。由於第二次希土戰爭希臘災難性的失敗以及之後導致的難民問題,人民對國王愈加不滿。1923~1927年間,希臘由君主國變為共和國,旋即是短命的軍人獨裁統治,最終復歸為君主國;三年內頒布三部憲法,此後雖過了四年相對穩定的日子卻又遭遇經濟危機,貨幣暴跌四分之三而政府卻束手無策;1936年民主制徹底坍塌而專制政府正式登臺,當局解散議會、廢除憲法、宣佈軍事管制、鎮壓政黨和反對派組織,並剝奪人民的政治自由,軍警力量得以加強,幾千人被投入集中營虐待,同時還發展法西斯式的國家青年組織,精心安排歌頌領袖的遊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自意屬阿爾巴尼亞入侵希臘,希意戰爭爆發,但前者把義大利軍打退,之後納粹德國干涉巴爾幹半島,聯合義大利和保加利亞發動希臘戰役,軸心國軍隊佔領希臘,1944年保加利亞向盟軍投降,德軍撤出希臘,希臘復國。義大利割讓佐則卡尼索斯群島,現代希臘版圖定型。二戰後,希臘又經歷一次內戰。1949年內戰結束後的希臘宣佈加入北約組織。1967年4月21日軍人發動政變,之後又宣佈廢黜國王。塞普勒斯問題最終導致軍人政權在1974年的垮臺,同年公投透過廢除君主制,共和國成立。1977年大選結果左派勢力增長但是並未使政局混亂,希臘政局自此安定。1981年希臘正式加入歐洲共同體並在2001年接受歐元作為貨幣。2009年,希臘國債危機開始受到世界關注。 == 政治 == 希臘是一個單一制的議會制共和國。現行憲法由希臘第五修正議會起草並透過,在1967年至1974年期間執政的軍政府垮臺後,於1975年生效。在1986年、2001年、2008年和2019年,各被修訂了三次。《希臘憲法》由120條組成,規定將權力分為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門,並對公民自由和社會權利給予廣泛的具體保障(2001年進一步加強)。1952年的憲法修正案保障了婦女的選舉權。 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希臘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五年。根據憲法,行政權力由總統和政府行使。然而,1986年的憲法修正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總統的職責和權力,使其在很大程度變為了一個象徵性職位;因此,大部分政治權力都歸屬於希臘總理。該職位由能夠獲得議會信任投票的政黨現任領導人擔任。共和國總統根據議會的意志任命總理,並根據他們的建議任命或罷免其他內閣成員。 立法權由300名成員組成的民選一院制議會行使,議會透過的法規由共和國總統頒佈。議會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但如果鑑於要處理一個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國家問題,共和國總統有義務根據內閣的提議提前解散議會。如果反對派成功透過不信任動議,總統也有義務提前解散議會。希臘的投票年齡為17歲。 根據經合組織2016年的一份報告,與大多數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希臘人的公民參與程度屬於中等;在最近的選舉中,選民投票率為64%,低於經合組織69%的平均水平。 與周圍的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家不同,希臘是冷戰時期沒有奉行社會主義制度的東南歐國家之一。 === 政黨 === 自恢復民主以來,希臘政黨體系由自由保守的新民主黨(ND)和社會民主的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PASOK)主導。希臘議會中的其他政黨包括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希臘共產黨(KKE)、希臘解決方案(Greek solution) 和歐洲現實不服從陣線 (MeRA25)。 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和新民主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基本上交替執政,直到2009年政府債務危機爆發。從那時起,兩個主要政黨支援率急劇下降"Ερευνα της Pulse RC για το Ποντικι" (PDF). GR: Pulse RC. 2 February 2012. Retrieved 2 February 2012 – via Ek logika."Πολιτικό Βαρόμετρο 99" [Political barometer] (PDF). Public Issue. Ek logika. 7 February 2012. Archived (PDF) from the original on 26 February 2012. Retrieved 7 February 2011.。2011年11月,兩大政黨加入了規模較小的東正教人民集會,組成大聯盟,承諾議會支援由前歐洲央行副行長盧卡斯·帕帕季莫斯領導的民族團結政府。帕諾斯·卡梅諾斯投票反對本屆政府,他脫離了ND,組建了右翼民粹主義的獨立希臘人。 聯合政府領導該國參加了2012年5月的議會選舉。希臘傳統政黨PASOK和ND的權力分別從43%下降到13%和從33%下降到18%。左翼政黨SYRIZA成為第二大政黨,得票率從4%上升到16%。沒有一個政黨能夠組建一個可持續的政府,這導致了2012年6月的議會選舉。第二次選舉的結果是組建了一個由ND(29%)、PASOK(12%)和民主左翼(6%)組成的聯合政府。 自那以後,SYRIZA已經取代PASOK成為中左翼的主要政黨。亞歷克西斯·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在2015年1月25日舉行的大選中帶領SYRIZA獲勝,但以兩個席位之差未能在議會中獲得絕對多數。第二天早上,齊普拉斯與獨立希臘人達成協議,組建聯盟,並宣誓就任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2015年8月辭職後呼籲提前舉行選舉,這導致了由希臘首位女總理瓦西里基·塔努·克里斯托菲洛法官領導的為期一個月的看守政府。在2015年9月的大選中,亞歷克西斯·齊普拉斯帶領SYRIZA再次獲勝,贏得了300個席位中的145個,並與獨立希臘人重新組建了聯盟。然而,他在2019年7月的大選中被領導ND的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擊敗。2019年7月7日,在新民主黨取得壓倒性勝利後,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組建了一箇中右翼政府。2023年5月22日,希臘內政部公佈對96.91%議會選舉選票的統計結果,新民主黨以40.80%的得票率贏得大選,獲得希臘300個議會席位中的146席,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繼續擔任希臘總理。 == 行政區劃 == 2011年之前,希臘劃分為13個大區,其下進一步分為54個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享有很大自治權的區域阿索斯山自治修道院州(聖山,)。依照卡利克拉提斯法案,2011年1月1日,新的希臘行政區劃體系開始生效。原有的13個大區保留,54個州被撤銷。原有的1000多個市鎮合併重組為325個。在13個大區之上,新設了7個權力下放管理局。大區與市鎮實行自治,已在2010年11月7日和2010年11月14日分別舉行了首次地方選舉。聖山不受改革影響。 地圖 序號 大區 首府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 GDP(億歐元) 1 阿提卡大區 雅典 3,808.10 3,814,064 €834.69 2 中希臘大區 拉米亞 15,549.31 508,254 €79.26 3 中馬其頓大區 塞薩洛尼基 18,810.52 1,795,669 €238.50 4 克里特大區 伊拉克利翁 8,259 624,408 €86.54 5 東馬其頓和色雷斯大區 科莫蒂尼 14,157.76 562,201 €67.09 6 伊庇魯斯大區 約阿尼納 9,203.22 319,991 €38.43 7 伊奧尼亞群島大區 克基拉市 2,306.94 204,532 €30.64 8 北愛琴大區 米蒂利尼 3,835.91 194,943 €24.12 9 伯羅奔尼撒大區 特里波利 15,489.96 539,535 €76.83 10 南愛琴大區 埃爾穆波利 5,285.99 327,820 €58.88 11 色薩利大區 拉里薩 14,036.64 688,255 €90.06 12 西希臘大區 帕特雷 11,350.18 648,220 €78.47 13 西馬其頓大區 科扎尼 9,451 254,595 €38.49 (14) 阿索斯山 卡里埃 390 1,746 == 地理 == 希臘位於歐洲南部和東南部,由一個多山的半島和將近6000個島嶼組成,巴爾幹半島的南端自伯羅奔尼撒半島伸入地中海,伯羅奔尼撒半島則在地理上被科林斯地峽運河與歐洲大陸隔開,戰略上位於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由於其極為曲折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希臘擁有世界上第11長的海岸線,長達13676公里(8498英里);其陸地邊界為1160公里(721英里)。該國大致位於北緯34°至42°,東經19°至30°之間,各方向極點為: * 北部:奧爾梅尼安 * 南部:加夫佐斯島 * 東部:斯特羅恩吉利島 * 西部:奧索尼島 希臘80%的地區由山脈或丘陵組成,使該國名列歐洲山區最多的國家之一。奧林匹斯山是希臘眾神的神話住所,最高點位於2918米(9573英尺)的奧林匹斯山,這也是該國最高的山峰。希臘西部有許多湖泊和溼地,以品都斯山脈為主。品都斯山脈是阿爾卑斯山狄娜裡克部分的延續,其最高點為海拔達到2637米(8652英尺)斯莫利卡斯山(希臘第二高峰),歷史上一直是東西方旅行的重要障礙。 品都斯山脈穿過伯羅奔尼撒半島中部,基西拉島和安蒂基西拉島,進入愛琴海西南部,最終到達克里特島。愛琴海的島嶼是水下山脈的頂峰,末次冰期時代曾經是大陸的延伸。品都斯山脈的特點是其高聳陡峭的山峰,經常被眾多的峽谷和各種其他喀斯特地形分割。壯觀的維科斯峽谷是品都山脈維科斯-奧奧斯國家公園的一部分,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列為世界上最深的峽谷。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層是美特拉巖柱,其頂部是中世紀希臘東正教修道院。 希臘東北部是另一個高海拔山脈羅多佩山脈,分佈在東馬其頓-色雷斯地區;該地區覆蓋著廣闊、茂密的古老森林,包括位於該國東北部埃夫羅斯地區的著名的達迪亞森林。 廣闊的平原主要位於色薩利、馬其頓中部和色雷斯地區。它們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可耕地,因此構成了關鍵的經濟區域。稀有海洋物種,如鰭足海豹和紅海龜,生活在希臘大陸周圍的海域,而其茂密的森林是瀕臨滅絕的棕熊、歐亞山貓、獐和野山羊的家園。 === 氣候 === 希臘屬地中海型氣候, 冬季溫和溼潤,夏季炎熱乾燥,秋季漫長,春季短暫,在南部地區有時溫暖的秋天可以持續到12月份。在沿海地區這種氣候最為普遍,包括雅典、基克拉澤斯、多德卡尼斯、克里特、伯羅奔尼撒、愛奧尼亞群島和希臘大陸中部的部分地區。品都斯山脈對該國的氣候有一定影響,相較來說希臘東部氣候比西部更加溫和,年不同時間段降雨量相差更小。克里特島等島嶼的氣候更為接近希臘西部,有時夏季甚至無雨。全境日照充足,各地區每年平均日照超過2000小時,在希臘旅行的遊客建議帶上防曬霜,墨鏡等防曬用品,避免被強烈的紫外線灼傷。 希臘每年的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和2月,最高氣溫在7和8月,1月平均氣溫攝氏13度,7月8月平均攝氏33度。 希臘西北部的山區(伊庇魯斯、希臘中部、色薩利、馬其頓西部的部分地區)以及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中部山區,包括阿契亞、阿卡迪亞和拉科尼亞的部分地區,都屬於高山氣候,並伴有大雪。希臘北部、馬其頓中部、東馬其頓和色雷斯的內陸地區氣候溫和,冬季寒冷潮溼,夏季炎熱乾燥,雷暴頻繁。山區和北部地區每年都會下雪,即使在雅典等地勢低窪的南部地區,短暫的降雪也並非沒有。 == 經濟 == 希臘擁有綜合了市場經濟以及佔GDP一半左右的公共版塊。旅遊業是支柱產業,佔希臘GDP以及外匯收入的很大一部分(15%左右)。希臘是歐盟經濟援助的主要受惠國,受歐盟援助的資金大約佔總GDP的3.3%,在過去幾年中希臘經濟穩步增長。 急需解決的問題包括了降低失業率以及進一步的經濟重組,包括了幾個主要國有企業的私有化,社會保障體系、稅收體系的改革,以及減少官僚系統的缺失。 希臘已自2002年1月1日起與其他「歐元區」會員國同步採用歐元取代舊制希幣成為新流通貨幣。 2010年2月,希臘政府欠債3千億歐元,恐無力償債而導致國家破產,其他歐元區國家擔心希臘的危機會對他們造成重大衝擊。希臘名列PIIGS之一,在2011年幾乎導致歐元區瓦解希臘應借鑑愛爾蘭 實事求是由奢入儉 。2014年,由於市場擔心希臘提前退出歐元區,導致國債收益率飆升、股市暴跌,歐洲債務危機可能爆發。 === 戰後經濟 === 戰後初期,希臘還是相當落後的農業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但近幾十年來,經濟有了飛快的發展,工業產值已經超過農業,第三產業也日益興旺,現已邁入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2,140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485歐元。 === 農業 === 希臘的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1/6。農產品以橄欖、棉花和菸草為三大支柱。橄欖油除滿足國內需求外,還大量出口。此外希臘還盛產麥類、玉米、土豆、蘆筍、甜菜、西紅柿、桃子、葡萄、柑橘和檸檬。國土總面積30%為可耕種地,但由於地勢較高,牧草稀疏,僅適合與飼養綿羊和山羊。希臘還出產一種著名的乳製品——羊乳酪,世界各地習慣性地將羊乳酪成為“希臘式乳酪”。最有名一種叫做菲達乳酪(Feta Cheese),沿海漁業發達。 === 工礦業 === 希臘傳統產業以紡織、食品和煙草加工為主。近年來,鋼鐵、造船、煉油、鍊鋁、化肥和水泥等重工業發展較快。雅典和塞薩洛尼基為兩大工業中心。礦產資源有褐煤、鋁土、鎂、鎳、鉻、金、鐵、鉛和鋅。大理石尤其豐富,古希臘許多建築和雕塑都以大理石為原材料。希臘的大理石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5%,大量向外國出口。 === 交通運輸業 === 國內運輸以公路和海運為主,鐵路為輔,對外貿易主要靠海運。 由於希臘境內多山,鐵路網比較稀疏,2004年鐵路總長2 385千米,年貨運量259萬噸,年客運量888萬人次。其中近1/3為軌距為1米的窄軌鐵路,這種窄軌線路主要分佈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從雅典經塞薩洛尼基北上的鐵路是聯絡中歐、東歐的國際幹線,自塞薩洛尼基通往伊斯坦布林的鐵路是溝通歐亞大陸的重要通道。 希臘的公路網非常稠密,總長11.67萬千米,2005年高速公路總長2 186千米,國道9 100多千米。連結雅典和各地的長途汽車線路很多,車次頻繁。 希臘海域遼闊,島嶼眾多,海上輪渡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海運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普通客輪外,還使用速度較快的水翼船。連線愛琴海的主要港口是雅典外港比雷埃夫斯。去伊奧尼亞群島的客輪則多從帕特雷和伊古邁尼察出發。主要港口有比雷埃夫斯、塞薩洛尼基、沃洛斯和帕特雷。 希臘本土和個島嶼之間的空運飛速發展,國營奧林匹克航空公司將雅典和其他30多個城市及島嶼連成一片。另外有7傢俬人航空公司,主要經營國內航線。全國有35個機場。主要機場有澤尼澤洛斯國際機場、塞薩洛尼基機場和克里特機場等。但因債務危機,希臘決定出售全國14座機場。 === 對外貿易 === 希臘每年進口大量的工業製成品、石油、肉類和飼料等;出口紡織品、橄欖油、葡萄酒、棉花、菸草、羊乳酪、大理石、鋁土等。 ===旅遊業=== 希臘的旅遊業非常興旺。每年來希臘的外國遊客約1,600萬人次,超過希臘的總人口數。旅遊業每年為希臘帶來約140億美元的收入。同時他們的僑匯也是重要的外匯收入。 2019-2-21希臘央行宣佈,2018年赴希臘旅遊的總人數為3012萬人。這一驚人的數字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10.8%,2017年有2719萬人訪問該國。與旅遊業和遊客消費有關的收入在2018年達到161.1億歐元(合183億美元),比2017年的收入高出10.1%。 希臘央行的報告指出,大多數到訪希臘的遊客都是歐盟國家的公民。3012萬名遊客中,來自歐盟成員國的歐洲公民共計2140萬人,另有873萬名遊客來自歐盟以外的國家。 在2018年期間,歐盟遊客創造的收入增長了11.9%,總計達到110.34億歐元(合125.18億美元)。來自非歐盟遊客的收入為46.62億歐元(合52.9億美元),增長了7.3%。 訪問希臘的公民最多的歐洲國家是德國。在2018年,共有438.1萬名德國人訪問了希臘,增幅為18.2%。接下來是英國,有近300萬公民前往希臘。法國在該國度假的遊客數量中排名第三,有152.4萬名。 從俄羅斯和美國赴希臘的遊客人數可以看出旅遊人數的顯著變化。通常在度假期間前往希臘的俄羅斯遊客人數比上一年減少了11.6%,令人吃驚。與此同時,赴希臘旅遊的美國人數達到109.7萬人,比上年增長了26.9%。 根據希臘駐中國領事機構的資料,在2016年,選擇地中海度假的10箇中國高收入人群中就有1個選擇了希臘,並在未來幾年有增長趨勢。 預計到2018年,每10箇中就有2個將選擇希臘,預計短短兩年內將增長近100%。 ===投資移民=== 由於希臘在二零零九年爆發歐債危機,於是希臘政府決定推行投資移民計劃,祇要在希臘購買二十五萬歐元(不含稅)或以上的房產,便可以獲得「黃金簽證」,在希臘住滿五年,可以獲批永久居留權,而近年也有中國大陸居民透過申請「黃金簽證」在希臘定居。 == 人口、語言、宗教和醫療 == 希臘2011年人口為10,816,286 人。大多數希臘人(98%)信奉國教東正教。東正教會受國家保護,並有自治權,但受位於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元老院的精神指導。除此之外,還有1.3%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也是唯一受官方承認的除東正教之外的宗教。 === 語言 === 在希臘,其官方語言為希臘語。而英語為最普遍的外國語言。 === 宗教 === 《希臘憲法》承認,基督宗教中的正教會為國家的普遍的信仰,雖然如此,但同時也保證對所有宗教的信仰自由。希臘政府在人口普查時不統計公民的宗教信仰。據美國國務院,估計有97%的希臘公民確定自己為正教會基督徒,他們是屬於希臘正教會。在2005年歐統處調查,81%的希臘公民的回應,他們“相信著有上帝”,這是僅次於馬耳他和塞普勒斯的,是歐盟成員國之中的比例最高。根據其他來源,有15.8%的希臘人形容自己作為“篤信宗教”,這是所有歐洲國家中最高的。該調查還發現,只有3.5%希臘人從不去教堂。 估計確認希臘的穆斯林少數民族,主要位於色雷斯,估計有十餘萬希臘公民,而有20-30萬穆斯林移民。 === 醫療 === 希臘的醫療系統得到廣泛的普及,位居世界排名前列。在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它在整體評估排名是第14位,在服務品質上是11位。2010年,希臘共有138家醫院和31000張病床。但2011年7月1日,衛生和社會互助部公佈的計劃,已減少至77家醫院和36035張病床,作為一個必要的改革,以減少開支,並進一步加強保健的標準。 == 軍事 == 希臘武裝部隊由希臘國防總參謀部(希臘語:Γενικό Επιτελείο Εθνικής Άμυνας – ΓΕΕΘΑ)監督,文職權力歸屬國防部。 它由三個分支組成Agency, C.I. (2013). The CIA World Factbook 2014. Skyhorse. p. 991. ISBN 978-1-62873-451-5. Retrieved 14 February 2023.: 希臘陸軍 (Ellinikos Stratos, ES) 希臘海軍 (Elliniko Polemiko Navtiko, EPN) 希臘空軍 (Elliniki Polemiki Aeroporia, EPA) 此外,希臘還設有海岸警衛隊,負責海上執法、搜救和港口事務。 雖然它戰時支援海軍,但它在行政管理上隸屬於航運部。 希臘軍人總數為364,050人,其中現役142,700人,預備役221,350人。 希臘在軍隊服役的公民人數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2009年之前,希臘對所有18歲以上的男性實行為期1年的強制徵兵。雖然接受婦女的服役申請,但她們的徵兵不是強制性的。此舉引起了反對義務兵役人士的反對,希臘憲法第4條規定所有希臘公民都有義務保衛希臘,而負擔完全落在男性公民身上。現在對於19至45歲的希臘公民來說,希臘陸軍的服役期為九個月,海軍和空軍為一年。此外,居住在戰略敏感地區的18至60歲的希臘男性可能需要在國民警衛隊兼職服役。在希臘服兵役可以領取工資。 儘管其對北約任務的參與很少,但作為成員國希臘軍方常常參與北約的軍事演習和部署。希臘每年的軍費開支超過70億美元,佔GDP的2.3%,按絕對值計算在世界上排名第24位,按人均計算排名第7位,在北約中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 此外,希臘是僅有的五個達到或超過國防開支佔GDP 2%之最低目標的北約國家之一。 希軍擁有200架以上第四代戰機,數百輛德製先進戰車和數千輛裝甲車輛、20多艘飛彈巡防艦,以其國力人口規模來講屬於異常龐大的戰力,可能與處在北約對抗俄國和中東局勢的較前線地位有關。 == 文化 == 希臘文化自邁錫尼希臘開始已經發展了數千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希臘文明穿越數千年,經歷了羅馬帝國及其希臘化的延續東羅馬或拜占庭帝國的影響,從古典希臘一直延續下來。其他文化和國家,如拉丁化和法蘭克化(中古日耳曼文化)的國家、奧斯曼帝國、威尼斯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和大英帝國,也對現代希臘文化產生了影響,儘管歷史學家認為希臘獨立戰爭振興了希臘,並將其變為了一個由多方面文化組成的,單一、有凝聚力的實體。 在古代,希臘是西方文化的發源地。現代民主國家要歸功於希臘對人民政府、陪審團審判和法律平等的信念。古希臘人在許多依賴系統思想的領域開創了先河,包括邏輯學、生物學、幾何學、政府學、地理學、醫學、歷史學、哲學、物理學和數學。他們引入了史詩和抒情詩、歷史、悲劇、喜劇和戲劇等重要的文學形式。在追求秩序和比例的過程中,希臘人對於美的理念也深刻影響了西方藝術。 === 文學 === 希臘文學可分為三大類:古希臘文學、拜占庭文學和現代希臘文學。 雅典被認為是西方文學的發源地Carol Strickland (2007). The Illustrated Timeline of Western Literature: A Crash Course in Words & Pictures. 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 Inc. p. 2. ISBN 978-1-4027-4860-8. Although the first writing originates in the cradle of civilization along Middle Eastern rivers – the Tigris, Euphrates, and Nile – the true cradle of Western literature is Athens. As the poet Percy Bysshe Shelley says, "We are all Greeks." "The Modern Greek language in its relation to Ancient Greek", E. M. Geldart。在希臘文學的開端,矗立著荷馬的兩部不朽豐碑:《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儘管創作日期各不相同,但這些作品的年代都是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在古典主義時期,許多西方文學流派變得更加突出。抒情詩、頌歌、田園詩、輓歌、短詩雋句;喜劇和悲劇的戲劇性呈現;史學、修辭學論文,哲學辯證法和哲學論文都出現在這一時期。兩位主要的抒情詩人是莎孚和品達。古典時代還見證了戲劇的黎明。 在古典時代創作和表演的數百部悲劇中,只有少數三位作家的戲劇倖存下來: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現存的戲劇也是喜劇呈現的寶庫,而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是這一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歷史學家。4世紀最偉大的散文成就是三位偉大哲學家的哲學作品。 拜占庭文學是指拜占庭人用阿提西化,有中世紀文法特徵的早期現代希臘語寫成的文學,表現了中世紀時期信仰基督教的拜占庭希臘知識分子的生活。儘管流行的拜占庭文學和早期的現代希臘文學都始於11世紀,但兩者難以區分。 現代希臘文學是指用現代希臘語創作的文學,出現於11世紀拜占庭時代的晚期。克里特文藝復興時期的詩歌《埃羅托克裡託斯》被認為是這一時期希臘文學的傑作。這是一部1600年左右由維特森佐斯·科爾納羅斯 (1553-1613)創作的浪漫詩歌。在後來的啟蒙時期(Diafotismos),阿達曼蒂奧斯·科萊(Adamantios Korais)和里加斯·費拉約(Rigas Feraios)等作家用他們的作品為希臘革命埋下了伏筆(1821–1830)。 === 藝術 === 希臘的藝術創作始於史前前希臘基克拉迪文明和米諾斯文明,這兩個文明都受到當地傳統和古埃及藝術的影響。 古希臘有幾個相互關聯的繪畫傳統。由於技法的差異,它們的發展經歷了些微的分化。並不是所有的繪畫技術都能在考古記錄中同樣好地體現出來。根據普林尼·塞孔杜斯或保薩尼亞斯等作家的說法,最受尊敬的藝術形式是畫在木板上的獨立可移動繪畫,被稱為木版畫,這也是版畫最古老的一種形式。此外,希臘的壁畫傳統至少可以追溯到米諾斯和邁錫尼青銅時代,克諾索斯、梯林斯和邁錫尼等地都有奢華的壁畫裝飾。古希臘的大部分人像或建築雕塑都是彩繪的,因此這一型別的希臘石雕被認為是多彩華麗的。 古希臘雕塑幾乎全部由大理石或青銅製成;到5世紀初,雕塑選用的主要材料便為青銅。大理石和青銅都很容易雕刻成型,而且非常耐用。用於寺廟宗教崇拜和奢侈建築的克里斯裡凡亭雕像使用黃金,最常見的便是用葉子形式的黃金和象牙來覆蓋人物的全身或某些部位(面部和手部),可能還有用寶石和其他材料的,但不太常見,往往只有碎片倖存下來。到19世紀初,在古希臘遺址的系統挖掘已經發現了大量的雕塑,表面有明顯的多色痕跡。不過直到20世紀末德國考古學家文森茲·布林克曼發表關於多色雕像的研究結果,古希臘雕塑繪畫才成為一個學界共識。 拜占庭時期的藝術創造並未停止。這種新美學最顯著的特點是其“抽象”或反自然主義的特徵。如果說古典藝術的特點是試圖創造儘可能模仿現實的作品,那麼拜占庭藝術似乎已經放棄了這種嘗試,轉而採用更具象徵意義的方法。拜占庭的繪畫主要集中在聖像和聖徒傳記上。馬其頓藝術(拜占庭)是馬其頓文藝復興的藝術表現形式,這個標籤有時被用來描述拜占庭帝國的馬其頓王朝(867–1056)時期,特別是10世紀,一些學者認為這是一個對古典學術越來越感興趣的時期,並將古典主題融入了基督教藝術中。 後拜占庭藝術流派包括克里特派和庚烷學派。希臘王國的首次藝術運動可以認為是19世紀的希臘學院藝術(慕尼黑學派)。著名的現代希臘畫家包括尼古拉斯·吉熱斯、喬治奧斯·雅科比德斯、西奧多羅斯·弗裡扎基斯等,而著名的雕塑家則為帕夫洛斯·普羅薩倫蒂斯、約阿尼斯·科索斯。 ==== 建築 ==== 古希臘最主要的大型建築是神廟。那時人們信奉的是多神教,各行各業各地方都有自己的守護神Padilla, Mark William. Rites of Passage in Ancient Greece: Literature, Religion, Society. Buck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9 [2020-08-21]. ISBN 978-0-8387-541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9) (英語).。希臘神廟的建築特點是廣泛地運用石柱。因此基石、柱子和蓋在其上之簷部的處理,基本上決定了神廟的外貌。列柱之美即建築美學的具體體現。古代希臘人創造了多立克、愛奧尼亞、科林斯3種石柱形態,這三種柱式是在人們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後面的柱式總與前面柱式之間有一定的聯絡,有一定的進步意義。而貫穿四種柱式的則是永遠不變的人體美與數的和諧。柱式的發展對古希臘建築的結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並且對後來的古羅馬,歐洲的建築風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thumb|200px|雅典帕德嫩神廟 *多立克柱式——是較為樸實莊重的一種柱式,為多里安人所創造的。他的柱身比例較為粗短,柱的下端直接置於石臺上,不加另外基座。柱的頂端是由一扁圓形墊石託著一塊厚實的方形石板,再與上面的楣梁連線,整個柱形樸素、穩重、堅固。著名的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Fullerton, Mark D. Art & Archaeology of The Roman World. Thames & Hudson. 2020: 87. ISBN 978-0-500-051931 (英語).。 *愛奧尼亞柱式——由小亞細亞沿海的伊奧尼亞人所創造的。他的柱身修長,垂直線紋精細。柱的底部加上了圓形基座,柱的頂端加了渦卷形裝飾。整個柱式優美、輕靈、典雅。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俄瑞克忒翁神廟。 *科林斯柱式——出現較晚,流行於希臘化時期,最初為科林斯人所創造而得名。這種柱式是從愛奧尼亞式變化而成,所不同的是柱頂端的一對漩渦形紋沒有了,代之以繁密重迭的卷葉形裝飾,更顯的精緻華美。科林斯柱式最初用於建築內部,到希臘化後期和羅馬時期才更多地用於大型建築。雅典的宙斯神廟採用的正是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Columns. Architect of the Capitol. [2019-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英語).。 === 飲食 === === 哲學 === left|thumb|位於雅典的柏拉圖雕像 大多數西方哲學傳統始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最初的一批哲學家被稱為“前蘇格拉底學派”,也即生活在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這些哲學家大多來自希臘西部或東部殖民地,他們的原作大多未能完整倖存,只有一些殘篇留存至今。 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的重要人物,他開創了古希臘哲學的新階段,併為後續西方哲學奠定了重要基礎。與同時代的智辯家類似,他拒絕前人為物質世界提出的各種推測,而將自身哲學建立在人的思想與意見之上。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在他的作品中整合了蘇格拉底的各種學說,並加入了部分早期哲學家的理論,構建了一個綜合的哲學系統。 來自希臘斯塔基拉的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弟子,他與老師柏拉圖一同被認為是古典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傾向於由超出人類感官的理型來理解世界,而亞里士多德則偏好由人類經驗事實入手構造理論。除了上述三位哲學家外,始於古希臘的著名的哲學流派還有斯多葛主義、伊比鳩魯學派、懷疑論和新柏拉圖主義。 拜占庭帝國流行於8至15世紀的拜占庭哲學也源於古希臘哲學,即使它帶有一種基督教世界觀,但人們仍可從中識別出源自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及新柏拉圖主義的觀點。Ninian Smart, World Philosophies, pages 151-2. Routledge 君士坦丁堡陷落前夕,哲學家格彌斯托士·卜列東試圖恢復“希臘人()”的使用,並主張迴歸古典世界的奧林匹亞諸神。1453年後,許多希臘拜占庭學者去往西歐參與當時的文藝復興。 18世紀末的歐洲啟蒙運動亦波及希臘,其在希臘被稱為(Diafotismos,)Patiniotis M. (2015) "Neo-Hellenic Enlightenment: In Search of a European Identity," in Arabatzis T., Renn J., Simões A. (eds), Relocat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 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Science, vol 312. Springer, Cham. https://doi.org/10.1007/978-3-319-14553-2_9,這一時期現代希臘在文化藝術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代表人物包括阿扎曼蒂奧斯·科萊斯、里加斯·費拉伊奧斯、。 希臘現代時期的哲學家和政治學家還包括科尼利厄斯·卡斯托裡亞迪斯、尼科斯·普蘭查斯、。 == 旅遊 == *雅典 *克里特島 *聖托里尼 *米科諾斯島 *羅得島 *羅茲 *德爾斐 *奧林匹亞 *阿索斯山 *奧林匹斯山 *馬拉松 *邁錫尼遺址 == 教育 == 希臘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公立中、小學免費,大學實行獎學金制。1837年,希臘開辦了第一所大學。現在全國有大學21所,其他高等院校70多所,在校學生30多萬。其中雅典大學和塞薩洛尼基大學規模最大,學生都在3萬以上。著名大學有雅典大學、塞薩洛尼基大學、克里特大學、帕特雷大學、雅典工學院等。 == 社會保障 == ===退休=== 在希臘,最低保險期限為 15 年,一般年齡限制為 67 歲且工作時間為 4,500 天。 一般來說,62歲和完成40個保險年限(12000個工作日)是領取全額養老金的前提條件。 此外,在某些情況下,受撫養人有資格獲得額外的每月款項。 == 體育 == 希臘在大型國際綜合運動會的成績: * 夏季奧運:30金42銀38銅110枚(第32) * 冬季奧運:無獎牌 * 夏季大運會:3金7銀9銅 19枚(前60) * 冬季大運會:無獎牌 * 世界運動會:4金6銀2銅12枚(前40) * 夏季青年奧運會:1銀3銅(第67) * 冬季青年奧運會:無獎牌 * 世界武搏運動會:4銀(第39) == 參見 == * 文明 * 希臘神話 * 古希臘 * 馬其頓名稱爭議 * 賽普勒斯共和國 == 備注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希臘 - 希臘生活的網站 * 海島希臘 * primeminister.gr - 政府官方網站(希臘文) * 希臘議會 - 議會官方網站 * 全球希臘大使館列表 * 格雷西亞1973 Category:歐洲國家 Category:東正教國家 Category:1821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Category: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
十七史百將傳
《十七史百將傳》,又稱《百將傳》、《正百將傳》,是一部中國古代的名將的傳記,共分十卷,收錄了共一百位名將。 《十七史百將傳》是北宋東光(今河北省東光縣)人張預(字公立)用了數年時間編寫而成的,他從十七史中選出一百位名將,按照《孫子》的思想編寫,後世許多的名將傳記都是受到了他的影響。至今傳世的版本有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翁氏刻和隆慶元年(1567年)耿文光印本。 == 百將名錄 == #齊太公 #孫武 #范蠡 #孫臏 #田穰苴 #吳起 #白起 #王翦 #樂毅 #李牧 #趙奢 #廉頗 #田單 #張良 #韓信 #周亞夫 #李廣 #衛青 #霍去病 #趙充國 #陳湯 #馮奉世 #鄧禹 #寇恂 #馮異 #岑彭 #賈復 #吳漢 #耿弇 #耿恭 #王霸 #臧宮 #祭遵 #馬援 #班超 #虞詡 #皇甫規 #張奐 #段紀明 #皇甫嵩 #朱雋 #張遼 #張郃 #徐晃 #李典 #鄧艾 #司馬懿 #諸葛亮 #關羽 #張飛 #周瑜 #呂蒙 #陸遜 #陸抗 #羊祜 #杜預 #王濬 #馬隆 #周訪 #陶侃 #謝玄 #慕容恪 #王猛 #檀道濟 #王鎮惡 #韋睿 #王僧辯 #吳明徹 #崔浩 #於謹 #斛律光 #宇文憲 #韋孝寬 #楊素 #長孫晟 #韓擒虎 #賀若弼 #史萬歲 #李孝恭 #尉遲恭 #李靖 #李勣 #蘇定方 #薛仁貴 #裴行儉 #唐休璟 #張仁願 #王晙 #郭元振 #李嗣業 #李光弼 #郭子儀 #李抱真 #李晟 #李愬 #馬燧 #渾瑊 #王忠嗣 #劉鄩 #劉詞 Category:兵書 Category:中國軍事人物傳記 Category:宋朝典籍
王績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隋末唐初絳州龍門縣(今山西河津市)人,初唐詩人。 初唐的三十餘年,詩壇上仍舊瀰漫著梁陳餘風,只有王績在追蹤晉宋間獨來獨往因而不免寂寞的陶淵明。他以此為後世稱讚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詩之亂頭粗服而好者,千載一淵明耳。樂天效之,便傷俚淺,唯王無功差得其彷彿。”。 ==生平== 出生於“ 六世冠冕”、“家富墳籍”,少與李播、呂才友好,十多歲遊長安,拜見楊素,在宴會裡大出風頭,被稱為“神仙童子”《唐才子傳》卷一。隋朝大業末年,舉孝悌廉潔科,官為秘書正字。簡傲嗜酒,因不願在京任職,去做了六合縣丞,不理政事,天天喝酒(所以稱為五斗先生),屢被彈劾。王績嘆曰:“網羅高懸,去將安所?”呂才:《東皋子集序》不久,“託以風疾,輕舟夜遁”,辭官回家。 唐朝武德年間,徵集隋朝舊官,薛收推薦王績徵為門下省待詔,其弟王靜問他:“待詔可樂否?”答曰:“吾待詔,俸殊為蕭瑟,但良醞三升,差可戀爾。”日給酒一斗,時人稱之“斗酒學士”。貞觀四年(630年),因其兄王凝因彈劾大臣侯君集獲罪,“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王福畤:〈錄東皋子答陳尚書書略〉,《全唐文》卷一六一,王績稱疾退隱。貞觀十一年(637年),“以家貧赴選”,他聽說太樂署有位小吏焦革善於釀酒,王績自求任太樂丞,吏部以非流不許,王績苦苦哀求,乃許。不久焦氏夫婦卻相繼去世,再無人供應好酒。王績長嘆道:“天乃不令吾飽美酒。”呂才:《東皋子集序》 貞觀初年,因病回鄉,與其兄王通隱居於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專心研究釀酒技術,他把焦革釀酒法撰為《酒經》一卷。又以詩賦著稱於世。貞觀十八年(644年),“終於家”。其文集由呂才輯為五卷,其詩多寫田園山水,淳樸自然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王無功以真率疏淺之格,如初唐諸家之中,如鸞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有樂府餘響”唐汝詢:《唐詩選譯》,對唐詩的健康發展有一定影響。明人楊慎說他:“隱節既高,詩律又盛。蓋王、楊、盧、駱之濫觴,陳、杜、沈、宋之先鞭也”《升庵詩話》卷二。初唐四傑中的王勃,是其侄孫。 ==著作== *《東皋子集》 ==注釋== ==參考書目== * 《新唐書·卷二百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一隱逸》 * 《唐才子傳》卷一 * 呂才:《東皋子集序》 == 外部連結 == * 國學網站:王績研究 J Category:河津人 Category:隋朝中央官員 Category:隋朝縣丞 Category:唐朝門下省官員 Category:唐朝詩人 Category:下邳王氏
沸石
沸石是一種含有水架狀結構的鋁矽酸鹽礦物群,最早發現於1756年。瑞典礦物學家克朗斯提(Cronstedt)發現有一類天然鋁矽酸鹽礦石在灼燒時會產生沸騰現象,因此命名為沸石(瑞典文:zeolit),其名稱來自希臘文“”(意思為沸騰的)和“”(意思為石頭)。此後人們對沸石的研究不斷深入。 沸石族礦物主要由矽、鋁、氧組成,其化學通式為・y,這裡的 為金屬離子或氫離子,這些陽離子可以跟電解質溶液中的其他陽離子交換。 晶體結構中有許多空腔(籠)和連線空腔的通道,水分子位於其中,可由通道運輸。晶體和集合體形態及解理隨著晶體結構的不同而異,一般呈淺色,玻璃光澤,硬度3-3.5,比重2.0-2.4。 沸石族礦物由低溫熱液作用形成,見於噴出巖,特別是玄武岩的孔隙中,也見於沉積岩、變質岩及熱液礦床和某些近代溫泉沉積中。 1932年,McBain提出了“分子篩”(Molecular sieve)的概念。表示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篩分物質的多孔材料。沸石用作分子篩,可以吸取或過濾其他物質的分子。雖然沸石只是分子篩的一種,但是沸石在其中最具代表性,因此“沸石”和“分子篩”這兩個詞經常被混用。 除了天然產品外,也可由人工合成,人造沸石是:磺酸化聚苯乙烯,天然沸石:鋁矽酸鈉。 == 用途 == * 吸附劑和乾燥劑 * 催化劑或助催化劑 * 洗滌劑 * 建築材料 * 其他用途(汙水處理、土壤改良劑、肥料新增劑、藥物載體、飼料新增劑、防止蒸餾過程中出現暴沸等) == A型沸石 == A型沸石,代號LTA,是應用最廣的人造矽酸鹽沸石。典型品種組成為|Na12(H2O)27/8|[Al12Si12O48],|Na64(H2O)326.71|[Si96Al96O384]或|Na91.7|[Si96Al96O384]。孔穴十分巨大。該型始於立方晶系,具立方面心晶胞,晶胞引數a = 24.6Å左右。A型沸石具有吸附水分子的良好效能,乾燥效能很高,易再生,可反覆使用。5A型可以高效分立正丁烷和異丁烷,3A型可乾燥乙烯、丙烯等氣體。 == 磷酸鋁沸石 == 磷酸鋁沸石,代號AFI,又稱介孔磷酸鋁(meso-porous aluminum phosphates)。典型組成是AlPO4。屬於六方晶系,a = 13.827Å,c = 8.580Å。磷酸鋁沸石具有優良的反應活性,可以製備單層碳奈米管;亦可用作催化劑,將乙烷氧化為乙二酸。 == 參見 == * 礦物列表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Category:網矽酸鹽礦物 Category:沸石族 Category:酸催化劑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希臘化時代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工程師、天文學家。出生於西西里島的錫拉庫扎,據說他在亞歷山卓求學時期,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今天的埃及仍在使用。第二次布匿戰爭時,羅馬大軍圍攻錫拉庫扎,阿基米德死於羅馬士兵之手。 阿基米德對數學和物理學的影響極為深遠,被視為古希臘最傑出的科學家。美國數學史學家埃裡克·坦普爾·貝爾在其《數學大師》一書中將阿基米德與牛頓和高斯並列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數學家。 ==傳記== 阿基米德於出生於義大利南部海岸的港口城市錫拉庫扎,當時是大希臘的自治殖民地。其生日是根據拜占庭希臘裔歷史學家的阿基米德活了75歲的說法推算的。, Works of Archimedes, 1897 依照阿基米德的《》,阿基米德之父名為菲迪亞斯(希臘文:Φειδίας,Pheidias),是一個天文學家,除此之外我們對其一無所知。普魯塔克於《名人傳》中寫道,阿基米德與錫拉庫扎的統治者希倫二世有血緣關係。其友赫拉克利特(Heracleides)為阿基米德撰寫的傳記已經失傳,使他生活點滴成為謎團。 我們無從得知他是否結婚,或育有後代。他在年輕時可能曾在古埃及亞歷山卓學習,科農和埃拉託斯特尼是他的同輩。他把科農稱作是他的朋友,他在另兩本著作《》和《》之引言裡提到了埃拉託斯特尼。 ,阿基米德死於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當時馬克盧斯將軍領導的羅馬軍隊在歷時兩年攻城戰後佔領了錫拉庫扎城。根據來自普魯塔克的知名說法:當城市被佔領時,阿基米德還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名羅馬士兵要求他去面見馬克盧斯將軍。他拒絕了,說要完成這個難題。士兵憤怒難當,揮劍殺死了阿基米德。關於阿基米德之死,普魯塔克的一個說法認為他在嘗試向羅馬士兵投降的時候死亡。按照這個故事,阿基米德當時攜帶著數學儀器,士兵以為是什麼貴重物件,因而殺了他。依記載,馬克盧斯將軍對阿基米德之死感到很生氣,他認為阿基米德是重要的科學家並下令不得傷害他。馬克盧斯曾稱阿基米德為“幾何學的巨人”。Mary Jaeger. Archimedes and the Roman Imagination, p. 113. 相傳阿基米德的遺言是“別打擾我的圓圈”,指當時他被羅馬士兵打擾時正在研究的數學畫圖法中的圓圈。在拉丁語中常作“Noli turbare circulos meos”,但沒有確鑿證據表明阿基米德確實說了這些話,這在普魯塔克的說法中也沒有出現。公元1世紀,瓦萊裡烏斯·馬克西姆斯在《難忘的事蹟名言》(英:Memorable Doings and Sayings)中記載為:“...sed protecto manibus puluere 'noli' inquit, 'obsecro, istum disturbare'”(“……以雙手保護著沙塵,說:‘求你了,別打擾它!’”)。這句話對應的純正希臘語版本是"μὴ μου τοὺς κύκλους τάραττε!" (拉丁文轉寫:Mē mou tous kuklous taratte!)。 阿基米德之墓上刻著其最喜愛的數學證明的雕塑,包括高度、直徑相同的球面和圓柱體。他曾證明球表面積等於其外切圓柱體側面表面積,球的體積是外切圓柱體體積的2/3。公元前75年,阿基米德死後137年,羅馬演說家西塞羅在西西里擔任財務官。他聽說了阿基米德之墓的故事,但當地沒有人能告訴他其之具體位置。最終,他在錫拉庫扎的阿格里真託之門附近尋到其墓,無人照料,灌木叢生。西塞羅打掃了其墓,得以閱覽其上鐫刻的碑文和雕刻。 1960年前期,錫拉庫扎當地麗景酒店曾發現一座墳墓,據稱屬於阿基米德,但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這一點。如今,無人知曉其墓地的具體位置。 “阿基米德傳”的標準版本,在他死後許久才由古羅馬歷史學家寫就。錫拉庫扎攻城由波利比烏斯在記於其《通史》(英文:“Universal History”)中,大約在阿基米德死後70年寫就,此後被普魯塔克和蒂託·李維引用。此文主要著墨與其為保衛城市所建的“戰爭機器”,未有詳述阿基米德為人。 == 生平 == ===亞歷山大里亞求學===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出生在西西里島東南端的敘拉古城。阿基米德的父親是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所以他從小受家庭影響,十分喜愛數學。在當時古希臘的輝煌文化已經逐漸衰退,經濟、文化中心逐漸轉移到托勒密王朝的亞歷山大城,大概在他九歲時,父親送他到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唸書,亞歷山大城是當時西方世界的知識、文化中心,學者雲集,舉凡文學、數學、天文學、醫學的研究都很發達,阿基米德在這裡隨許多著名的數學家學習,包括有名的幾何學大師歐幾裡得。 ===回到敘拉古=== 在經過許多年的求學歷程後,阿基米德回到故鄉敘拉古。據說敘拉古的國王希倫二世與阿基米德的父親是朋友,一說國王與他們是親戚關係。總之,阿基米德受到國王的禮遇,經常出入宮廷,並常與國王、大臣們暢談國事或閒話家常。阿基米德在這種優裕的環境下,作了幾十年的研究工作,並在數學、力學、機械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發現與成就,成為上古時代歐洲最有建立的科學家。 據說阿基米德經常為了研究而廢寢忘食,走進他的住處,隨處可見數字和方程式,地上則是畫滿了各式各樣的圖形,牆上與桌上也無法倖免地成了他的計算板。 ===布匿戰爭時期=== 公元前3世紀末,正是羅馬共和國與迦太基,為了爭奪西西里島的霸權而開戰的時期。地處西西里島的敘拉古一直都是投靠羅馬,但是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大敗羅馬軍隊,敘拉古的新國王(希倫二世的孫子),立即見風轉舵與迦太基結盟,羅馬共和國於是派馬克盧斯將軍領軍從海路和陸路同時進攻敘拉古。國難當前,保家衛國的責任感促使阿基米德奮起抗敵,於是他絞盡腦汁,日以繼夜的發明各種禦敵武器。 當時阿基米德造了巨大的起重機,可以將敵人的戰艦吊到半空中,然後重重摔下使戰艦在水面上粉碎;他還利用槓桿原理製造出一批投石機,凡是靠近城牆的敵人,都難逃他飛石與標槍的攻擊。這些武器弄得羅馬軍隊驚慌失措、人人害怕,連大將軍馬克盧斯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場羅馬艦隊與阿基米德一人的戰爭」、「阿基米德簡直是神話中的百手巨人」。 ===阿基米德之死=== 由於久攻不下,馬克盧斯決定改變策略,以圍城的持久戰來斷絕城內糧食,這個妙計使得阿基米德也無可奈何。公元前212年,敘拉古城終於被羅馬軍隊攻陷。相傳羅馬軍隊進城時,阿基米德還在自家前的地上畫圖研究幾何問題。羅馬士兵走近沉思中的阿基米德,要求他立刻前去面見馬克盧斯,並踩壞了畫在沙地上的圖形。阿基米德大罵:「別碰我的圖!」士兵一氣之下便殺了阿基米德。 ==成就== === 數學 === thumb|right|200px|“Stomachion”是裡的一個類似七巧板的拼圖,由14塊碎片組成的幾何拼圖問題。 對於阿基米德來說,工程機械和物理上的發明只是次要的,他更感興趣而且投注更多時間的是純理論上的研究,尤其是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利用「逼近法」算出球表面積、球體積、拋物線、橢圓面積,後世的數學家依據這種方法加以發展成近代的「微積分」。他還研究出螺旋形曲線的性質,現今的「阿基米德螺線」曲線,就是為紀念他而命名。另外他在《數沙者》一書中,他創造了一套記錄龐大數目的方法,簡化了記數的方式。 經由研究上的文字,科學家發現了失傳的阿基米德手稿,並加以解讀。在殘卷《方法》命題14中,阿基米德提出無窮大的概念,是現代集合論的基礎。在殘卷《Stomachion》(中文譯名為“阿基米德小房”,英文譯名直譯為“阿基米德盒子”)中,由教士約翰·麥隆納斯於公元1229 年4 月14 日抄寫,想在耶穌復活週年日,當作禮物獻給教會,阿基米德經由一種類似七巧板的圖形遊戲,研究以十四片碎片組成正方形的所有拼法(一共17152種方法,並可分成536個大類),成為組合學最早的開端。 當阿基米德經常被視為一個機械裝置的工程師時,他也做了有關於數學領域的貢獻。普魯塔克寫道:「他將他全部的情感和野心完全的投注在那些單純的猜測裡頭,而在那裡可能不需要有庸俗的生活。」 阿基米德使用無窮小量的數學分析方式,類似現在的微積分。透過反證法,他甚至可以讓問題的答案達到任意精確度,同時也給出答案所在的範圍。這種技術被稱為窮舉法,並且他使用這種方法計算出了圓周率的近似值。他做出圓的外接多邊型和內接多邊型。隨著多邊形的邊數增加,將會越來越接近圓。 阿基米德將歐幾裡得提出的趨近觀唸作了有效的運用,他提出圓內接多邊形和相似圓外切多邊形,當邊數足夠大時,兩多邊形的周長便一個由上,一個由下的趨近於圓周長。他先用六邊形,以後逐次加倍邊數,到了九十六邊形,阿基米德計算出其面積,並且指出圓周率的值:{223 \over 71} <Π < \frac{22}{7};:也就是 3.140845 < \pi < 3.142857阿基米德原著 《量圓》 《中國數學史大系》 副卷第一 第二章 第三編 希臘 197-203頁 他還證明瞭圓面積等於圓周率乘以半徑的平方。在球體和圓柱的研究中,阿基米德假設,一個任意的數在自加足夠多的次數之後,會大於任意一個給定的數。這被稱為實數的阿基米德性質。另外他算出球的表面積是其內接最大圓面積的四倍。而他匯出圓柱內切球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二,這個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在其著作《圓的測量》中,阿基米德給出了3的平方根的近似值,介於265 ⁄ 153 (約為1.7320261)和1351 ⁄ 780 (約為1.7320512)之間。其實際值大約為1.7320508,這是一個非常準確的近似值。他直接給出了結果卻沒有給出任何計算方法的解釋。由此,約翰·沃利斯作出如下評價:「這就像是故意的,似乎阿基米德已經決定不向後人們透露他的演算法的秘密,只是強迫他們接受他的結果。」 ===幾何學=== 阿基米德是第一位講科學的工程師,在他的研究中,使用歐幾裡得的方法,先假設,再得到結果,他不斷地尋求一般性的原則用於特殊的工程上。他的作品始終融合數學和物理,因此阿基米德成為物理學之父。 他應用槓桿原理於戰爭,保衛西拉斯鳩的事蹟是家喻戶曉的。而他也以同一原理匯出部分球體的體積、回轉體的體積(橢球、回轉拋物面、回轉雙曲面),此外,他也討論阿基米德螺線(例如:蒼蠅由等速旋轉的唱盤中心向外走去所留下的軌跡),圓、球體、圓柱的相關原理,成就斐然。 ===天文學=== 在天文學方面,阿基米德曾運用水力製作一座天象儀,球面上有日、月、星辰和五大行星,根據記載,這個天象儀不但執行精確,連何時會發生月食、日食都能加以預測。晚年的阿基米德開始懷疑地球中心學說(地心說),並猜想地球有可能繞太陽轉動,這個觀念一直到哥白尼時代才被人們提出來討論。 === 其他 === 雖然槓桿原理不是阿基米德發現的,但是他在他的衛面平衡研究中解釋了其工作原理。以亞里士多德的追隨者為主的逍遙學派學校中曾出現過更早的關於槓桿的描述,也有說是阿爾庫塔斯。根據帕普斯所述,阿基米德關於槓桿的研究曾引出過其非常著名的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普魯塔克曾描述過阿基米德是如何設計滑輪機構的,該機構可以讓水手們利用槓桿原理提起那些過重的無法單憑人力搬運的物品。阿基米德也被認為曾改進過投射器的威力和準確度,並且發明了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使用的計程器。這個計程器是一種車輛的形式,在每行駛過一定距離後車上的齒輪機構就會向特定容器中投入一個球。 西塞羅在他的對話錄《國家論》中曾大致提到過阿基米德,這部對話錄描述了一段發生在公元前129年的虛構的談話。公元前212年,據說在佔領敘拉古之後,馬庫斯·克勞狄斯·馬塞勒斯將軍將兩部用於天文學的機械裝置帶回了羅馬,這兩部裝置顯示了太陽,月亮和五個行星的運動。西塞羅還提到了由泰勒斯和歐多克索斯設計的類似裝置。對話錄表明,馬塞勒斯將其中一部機器據為已有,另外一部則捐贈給了羅馬的功德廟。馬塞勒斯持有的那一部後來被公開展示,據西塞羅說,加勒斯向演示的過程被後者記錄如下 == 著作 == * 《》 * 《》:此書討論物體的浮力,研究了旋轉拋物體在流體中的穩定性 * 《》:此書從幾個定義和公理出發,推出關於球與圓柱面積和體積等50多個命題 * 《》:此書從幾個基本假設出發,透過嚴格的幾何方法論證力學原理,並求出若干平面圖形的重心 * 《》:此書主要講述設計一種可以表示任何大數目的方法 * 《槓桿論》 * 《劈錐曲面體與球體論》 * 《》 * 《》 ==軼事== === 真假皇冠 === 希倫二世國王,請金匠用純金打造了一頂純金王冠,做好了以後,吹哨者密報金匠造假摻了「白銀」在裡面,但是又不能把王冠毀壞來鑑定。阿基米德想了好久,一直沒有好方法,吃不下飯也睡不好覺。有一天,他在洗澡的時候發現,當他坐在浴盆裡時水位上升了,這使得他想到了:「上升了的水位正好應該等於王冠的體積,所以只要拿與王冠等重量的金子,放到水裡,測出它的體積,看看它的體積是否與王冠的體積相同,如果王冠體積更大,這就表示其中造了假,摻了銀。」 阿基米德想到這裡,不禁高興的從浴盆跳了出來,赤身裸體跑了出去,邊跑還邊喊著:「尤里卡,尤里卡!」(希臘語:εύρηκα,意即「發現了!」)然經過證明之後,王冠中確實含有白銀,阿基米德成功的揭穿了金匠的舞弊詭計,國王對他當然是更加的信服了。 後來阿基米德將這個發現進一步總結出浮力理論,為浮體學建立了基本的定理,並寫在他的《浮體論》著作裡,也就是:物體在流體中所受的浮力,等於物體所排開的流體的重量。 === 舉起地球 === 阿基米德對於機械的研究源自於他在亞歷山大城求學時期。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羅河邊散步,看到農民提水澆地相當費力,經過思考之後他發明瞭一種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裡旋轉而把水吸上來的工具,後世的人叫它做「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埃及一直到二千年後的現在,還有人使用這種器械。這個工具成了後來螺旋推進器的先祖。 當時的歐洲,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一些簡單機械,譬如螺絲、滑車、槓桿、齒輪等,阿基米德花了許多時間去研究,發現了「槓桿原理」和「力矩」的觀念,對於經常使用工具製作機械的阿基米德而言,將理論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上是輕而易舉的。他曾說只要給他一個支點和棒子,他就可以舉起整個地球(當然這只是比喻,因為太空沒有重力)。 剛好此時國王希倫二世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他替埃及托勒密王造了一艘船,但因為船太大太重,無法放進海裡,國王就對阿基米德說:「你連地球都舉得起來,把一艘船放進海裡應該很容易吧?」於是阿基米德迅速地巧妙組合各種機械,造出一架機具。在一切準備妥當後,將牽引機的繩子交給國王,國王輕輕一拉,大船果然移動下水,國王不得不為阿基米德的天才所折服。從這個歷史故事我們可以知道,阿基米德可能是當時全世界對於機械的原理與運用,瞭解最透徹的人。 ==參見== * * 阿基米德公理 * 阿基米德數 * 阿基米德立體 * * 戴可利斯 * * * * * * 阿基米德重寫本 * 張衡 * 阿基米德墓 ==註釋== a. In the preface to On Spirals addressed to Dositheus of Pelusium, Archimedes says that "many years have elapsed since Conon's death." Conon of Samos lived , suggesting that Archimedes may have been an older man when writing some of his works. b. The treatises by Archimedes known to exist only through references in the works of other authors are: On Sphere-Making and a work on polyhedra mentioned by Pappus of Alexandria; Catoptrica, a work on optics mentioned by Theon of Alexandria; Principles, addressed to Zeuxippus and explaining the number system used in The Sand Reckoner; On Balances and Levers; On Centers of Gravity; On the Calendar. Of the surviving works by Archimedes, T. L. Heath offer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 as to the order in which they were written: On the Equilibrium of Planes I, The Quadrature of the Parabola, On the Equilibrium of Planes II, On the Sphere and the Cylinder I, II, On Spirals, On Conoids and Spheroids, On Floating Bodies I, II, On the Measurement of a Circle, The Sand Reckoner. c. Boyer, Carl Benjamin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1991) "Arabic scholars inform us that the familiar area formula for a triangle in terms of its three sides, usually known as Heron's formula — k = , where s is the semiperimeter — was known to Archimedes several centuries before Heron lived. Arabic scholars also attribute to Archimedes the 'theorem on the broken chord' ... Archimedes is reported by the Arabs to have given several proofs of the theorem." d. "It was usual to smear the seams or even the whole hull with pitch or with pitch and wax". In Νεκρικοὶ Διάλογοι (Dialogues of the Dead), Lucian refers to coating the seams of a skiff with wax, a reference to pitch (tar) or wax. == 參考文獻 == ==延伸閱讀== * * * Republished translation of the 1938 study of Archimedes and his works by an historian of science. * * * Complete works of Archimedes in English. * * * * http://www.wilbourhall.org 《阿基米德著作》Heiberg版的PDF掃描件,現屬公共領域] * 英文翻譯版: 《阿基米德著作》(The Works of Archimedes), trans. T.L. Heath; 補充: 《力學理論方法》(The Method of Mechanical Theorems), trans. L.G. Robinson ==外部連結== * * * * * * * The Archimedes Palimpsest project at The Walters Art Museum in Baltimore, Maryland * * * Photograph of the Sakkas experiment in 1973 * Testing the Archimedes steam cannon * Stamps of Archimedes * Archimedes Palimpsest reveals insights centuries ahead of its time Category:前3世紀古希臘人 Category:前3世紀作家 Category:古希臘工程師 Category:古希臘發明家 Category:古希臘數學家 Category:古希臘物理學家 Category:西西里希臘人 Category:西西里數學家 Category:西西里科學家 Category:被處決的科學家 Category:幾何學家 Category:被謀殺的古希臘人 Category:古錫拉庫薩人 Category:流體力學家 Category:浮力 Category:前280年代出生 Category:前210年代逝世 Category:希臘化時期哲學家
垃圾電郵
垃圾電郵(或)是濫發電子訊息中最常見的一種,指的就是“不請自來,未經使用者許可就塞入信箱的電子郵件”。 ==特性== 垃圾電郵的主要特性包括: #未經消費者的同意 #與消費者需求不相關 #以詐欺的方式騙取郵件地址 #攻擊性的廣告:例如誇張不實,包括情色、釣魚網站 #散佈的數量龐大。 垃圾電郵的防制: #設定多重E-Mail:將重要的E-Mail只通知給認識的人,而與廠商交易、較危險的,則利用其他較不重要、不在意且較少使用、開啟的信箱 #少公佈自己的E-Mail,甚至在自己的網站上,也應審慎斟酌,以其他方式告知 #利用防制SPAM的軟體。此外,ISP亦有責任來阻斷其上的SPAM網站。 ==來源== “SPAM”最初是一個罐裝肉的牌子。對於這個牌子的名字來源有很多解釋,官方版本說它是“Specially Processed Assorted Meat”,特殊加工過的混合肉。這種SPAM在二戰後糧食短缺的歐美非常普及,1970年蒙提·派森中有個喜劇小品就叫Spam,劇中兩位顧客試圖點一份沒有SPAM的早餐,但卻無法如願。在網際網路流行後,Spam被用來稱呼網際網路上遍佈的垃圾郵件。 == 技術 == ==== 附件 ==== 如果營銷人員有某個包含客戶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的資料庫,他們可以付費將自己的資料庫與包含電子郵件地址的外部資料庫進行匹配,其公司就有辦法向那些未要求接收電子郵件,甚至是主動隱瞞郵件地址的人傳送電子郵件。 ==歷史== 最早出現的濫發電子資訊源自垃圾傳真(Spam Fax),至今許多商業機構每天仍然會收到大量廣告傳真。此外,近年垃圾電郵(Spam Email)的問題也相當嚴重,有調查報告指出,於使用者收到的電郵之中,平均有60%至90%均是垃圾郵件。這些垃圾郵件除了廣告以外,部分更包含詐騙內容,甚至包含了間諜軟體、木馬程式等,以盜取使用者的私人資料。 在垃圾電子郵件出現之前,美國一位名為桑福德·華萊士(或稱Spamford或「垃圾福」)的人,成立了一間公司,專門為其他公司客戶提供收費廣告傳真服務,由於惹起接收者的反感,以及浪費紙張,於是美國立法禁止未經同意的傳真廣告。後來垃圾福把廣告轉到電子郵件,垃圾郵件便順理成章地出現。 垃圾郵件一般具有批次傳送的特徵。內容包括賺錢資訊、成人廣告、商業或個人網站廣告、電子雜誌、連環信等。垃圾郵件可以分為良性和惡性的。良性垃圾郵件是各種宣傳廣告等對收件人影響不大的資訊郵件。惡性垃圾郵件是指具有破壞性的電子郵件。 一些有心人會從網上多個BBS論壇、新聞組等收集網民的電腦地址,再售予廣告商,從而傳送垃圾郵件到該些地址。在這些郵件,往往可找到「從收信人的清單移除」的連結。當使用者依照連結指示去做時,廣告商便知道該地址有效,使用者便會收到更多垃圾郵件。 隨著垃圾郵件的問題日趨嚴重,多家軟體商也各自推出反垃圾郵件的軟體。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垃圾郵件的格式更加日新月異,以避過此類軟體的偵測。 現時,多個國家已立法,試圖設法杜絕垃圾郵件。不少網路服務供應商的服務政策也有包含反垃圾郵件,並設立用作投訴的電郵地址。也有一些網上團體,提供郵件分析及代客送往相關的ISP作出投訴的服務。 == 反垃圾郵件技術 == ==參見== *奈及利亞騙徒 *釣魚式攻擊 *白目 *電腦病毒 *垃圾訊息機器人 == 資料來源 == * Category:電子商務 Category:資訊科技管理 Category:市場營銷 Category:計算機歷史 Category:網路術語
石油化學
石油化學()是研究石油及其產品的組成和性質、石化過程的一門學科。註:根據《英漢石油大辭典》分類 thumb|美國一所石化廠 其中最常見的兩大類產物分別為:烯烴和芳香烴。煉油廠藉由流化催化裂化提煉生產烯烴和芳香烴。化工廠透過天然氣液體(如乙烷和丙烷)的蒸汽裂化生產烯烴,透過石腦油催化重整生產芳香烴。烯烴和芳香烴是各種材料(如溶劑、清潔劑和黏合劑)的原料。烯烴是用於塑膠、樹脂、纖維、彈性體、潤滑劑和凝膠中的聚合物和低聚物的原料。 ==概述== 油井從陸地或海洋下,提取原油和天然氣。之後用船舶、火車和管道運輸,送到煉油廠。 煉油廠執行各種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來處理原油和天然氣。這涉及到非常專業的製造工藝,重要的過程之一是蒸餾,即重質原油分離成更輕的群體(稱為餾化)的碳氫化合物。原油蒸餾裝置(Crude Distillation Unit)和VDU程序有兩個程序。CDU的目的是從原油原料提取和分離有價值的餾分(石腦油、煤油、柴油)和大氣氣油(AGO)。用於開展上述過程技術被稱為複雜的蒸餾,其目標是要收回寶貴的氣油。兩個蒸餾的餾分燃料油和石腦油,這是消費者所熟悉的燃油,用於提取柴油燃料在汽車上用。石腦油用於汽油和石化產品的主要來源。精煉加工成其他碳氫化合物的複雜混合物。 在石化行業所用的原料是已知的作為原料。這是從煉油廠經過裂解:取出石腦油、丁烷,如天然氣的組成部分,和一些副產品煉油工藝,獲得如乙烷和丙烷。 裂解的重油分子分解成更輕、更寶貴的部分。分解過程中為兩種:蒸汽裂解和催化裂解。 一旦這些操作完成後,新產品獲得,作為石化行業添磚加瓦的衍生產品:烯烴,即主要是乙烯、丙烯和所謂的C4的衍生產品,包括丁二烯和芳烴(因為其獨特的芳香氣味,也就是苯、甲苯和二甲苯)。 石化後產品透過各種生產工藝,最終輸出產品,如塑膠、肥皂和洗滌劑,如阿司匹靈保健品、合成纖維衣服和傢俱、橡膠、塗料、絕緣材料等。 ==歷史== * 1835年,法國化學家Henri Victor Regnault於放置在陽光下氯乙烯的燒瓶底部發現聚氯乙烯的白色固體。 * 1839年,Eduard Simon在蒸餾安息香脂(Storax balsam)時,意外發現聚苯乙烯。 * 1856年,William Henry Perkin發現了第一種合成染料Mauveine。 * 1888年,奧地利植物科學家Friedrich Reinitzer觀察到苯甲酸膽固醇脂有兩個不同的熔點。 * 1909年,Leo Hendrik Baekeland發明瞭由苯酚和甲醛製成的膠木。 * 1928年,費託合成發明瞭合成燃料。 * 1929年,Walter Bock發明瞭由苯乙烯和丁二烯組成的合成橡膠Buna-S,用於製造汽車輪胎。 * 1933年,Otto Röhm聚合了第一個丙烯酸玻璃甲基丙烯酸甲酯。 * 1935年,Michael Perrin發明瞭聚乙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聚丙烯在20世紀50年代初被發現。 * 1937年,Wallace Hume Carothers發明瞭尼龍。 * 1946年,發明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由乙烯和對二甲苯聚合而成。 * 1938年,Otto Bayer發明瞭聚氨酯。 * 1941年,Roy Plunkett發明瞭聚四氟乙烯。 * 1949年,Fritz Stastny將聚苯乙烯轉化為泡沫。 * 1965年,Stephanie Kwolek發明瞭Kevlar。 ==過程== 加氫裂化是在350~450℃、壓力為15~18兆帕並有氫氣及催化劑(雙功能催化劑,由載體和金屬組分組成,載體如氧化鋁、分子篩等,金屬如鎢、鉬、鈷、鎳等的硫化物)存在下,油品進行加氫、裂化和異構化反應;能使原料中大分子烴類發生裂化和異構化,使烯烴飽和,將硫、氧、氮等雜質除去。產品有液化氣、高辛烷值汽油、低冰點噴氣燃料、低凝柴油等。 催化裂化是在450~500℃及催化劑存在下,在流化床反應器內進行,主要採用帶提升管反應器的流化催化裂化過程。一般以重質餾分油、脫瀝青榨油等為原料,產品有高辛烷值的汽油、柴油等。 催化裂解一般在550~600℃及催化劑存在下,於提升管加床層或提升管反應器內進行,以正碳離子催化反應和二次裂化反應為主。產品有裂解氣、高辛烷值的汽油、柴油、重油、焦炭等。 ==烯烴== 以下列出烯烴主要石油化學之一部分: * 乙烯 - 最基本的烯烴類化合物,常作為化學原料。 ** 聚乙烯 - 將乙烯聚合而成,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之一。按其密度和分支分類有: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 乙醇 - 乙烯與水進行水合反應後所得。 ** 環氧乙烷 - 透過氧化乙烯所得。 *** 乙二醇 - 將氧化後的乙烯進行水合反應。 * 丙烯 ** 異丙醇 - 常用溶劑之一。 *** 丙酮 - 常用溶劑之一。以異丙醇氧化而得。 ** 丙烯腈 - 常做為丙烯酸纖維和ABS樹脂聚合單體。 ** 聚丙烯 - 丙烯聚合而成。 ** 環氧丙烷 - 將丙烯氧化而得。 ** 丙烯酸 ** 烯丙基氯 *** 環氧氯丙烷 *** 環氧樹脂 * 丁烯 * 高階烯烴 ==芳香烴== 以下列出芳香烴主要石油化學之一部分: * 苯 - 最簡單的芳烴 ** 乙苯 - 由苯和乙烯製成 *** 苯乙烯脫氫制苯乙烯 ; 用作單體 **** 聚苯乙烯 - 以苯乙烯為單體的聚合物 ** 異丙苯 - 異丙苯; 異丙苯法中的原料 *** 苯酚 - 羥基苯; 通常由異丙苯製造 *** 丙酮 - 二甲基酮; 也常常由異丙基過程製得 *** 雙酚A - 一種“雙”酚,用於環氧樹脂的聚合反應,製造普通型別的聚碳酸酯 **** 環氧樹脂 - 一種由雙酚A,表氯醇和一些胺形成的聚合膠 **** 聚碳酸酯 - 由雙酚A和光氣 (二氯化碳)製成的塑膠聚合物 *** 溶劑 - 用於溶解物質的液體; 通常由石化產品製成的例子包括乙醇,異丙醇,丙酮,苯,甲苯,二甲苯 ** 環己烷 - 有時用作非極性溶劑的6-碳脂肪族環狀烴 *** 己二酸 -6-碳二羧酸 ,其可以是與二胺一起用作共聚單體以形成尼龍的交替共聚物形式的前體。 **** 尼龍 - 聚醯胺型別,一些是由二羧酸或衍生物與二胺共聚形成的交替共聚物 ** 己內醯胺 - 一種6-碳環醯胺 *** 尼龍 - 聚醯胺型別,有些來自聚合己內醯胺 ** 硝基苯 - 可以透過苯的單一硝化來製備 *** 苯胺 - 氨基苯 **** 亞甲基二苯基二異氰酸酯 (MDI) - 用作與二醇或多元醇形成聚氨酯或與二胺或多胺形成聚脲的共聚單體 ** 烷基苯 - 一種可用作磺酸鹽 表面活性劑 (洗滌劑)的前體的一般型別的芳烴, *** 洗滌劑 - 通常包括表面活性劑型別,如烷基苯磺酸鹽和壬基酚乙氧基化物 ** 氯苯 * 甲苯 - 甲苯; 可以是其他化學品的溶劑或前體 ** 苯 ** 甲苯二異氰酸酯 (TDI) - 用作與聚醚多元醇的共聚單體以形成聚氨酯或與二胺或聚胺形成聚脲 聚氨酯 ** 苯甲酸 - 羧基苯 *** 己內醯胺 **** 尼龍 * 混合二甲苯 - 三種二甲苯異構體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是溶劑,但更多的是前體化學品 ** 鄰二甲苯 - 兩個甲基均可被氧化形成( 鄰位 )鄰苯二甲酸 *** 鄰苯二甲酸酐 ** 對二甲苯 - 兩個甲基都可被氧化形成對苯二甲酸 *** 對苯二甲酸二甲酯 - 可以共聚形成某些聚酯 **** 聚酯 - 儘管可以有多種型別,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石化產品製成的並且使用非常廣泛。 *** 純化的對苯二甲酸 - 通常共聚形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聚酯 ** 間二甲苯 *** 間苯二甲酸 **** 醇酸樹脂 **** 聚醯胺樹脂 **** 不飽和聚酯 ==相關== *油田化學 *煉油工程 *天然氣 *油氣儲運 *油田地面工程 *石油經濟管理 *空氣汙染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 Petrochemistry in Europe * The Emerging Oil Refinery Capacity Crunch * Oil Refinery Processes - Ronald(Ron)F.Colwell * Educational resource on petrochemistry * petrochemistry.net Category:化學分支 Category:石油
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視為中國文化之精粹,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後為中央國術館正式採用,現今臺灣亦沿用此稱呼)。由於歷史發展和地域分佈關係,衍生出不同流派。中國武術主要內容包括搏擊技藝、暗器射技、格鬥理論與戰法、實用功法。搏擊技藝包含徒手搏擊技和武器格鬥術。實用功法蘊含保健功法及實戰功法,理論部分則是來自前人之武術經驗和拳譜記錄。中國武術往往帶有思想冶鍊的文化特徵及人文哲學的特色、意義,對現今中國的大眾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 起源 == 中國武術的起源被歸因於中國古代自衛、狩獵技術和軍事訓練的需要。肉搏戰和武器練習在訓練中國古代士兵中很重要。 最早提及中國武術的文獻可在《春秋》中找到,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也記載了摔跤。班固所著的《漢書》 收錄了“手戰六章” 。此外,著名醫師華佗在公元208年左右創作了“五禽戲”——虎、鹿、猴、熊和鳥。道家哲學及其養生和鍛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武術。在“八仙”等風格中可以找到對道家概念的直接參考,它使用歸因於每個仙人特徵的戰鬥技術。少林功夫被認為是最早制度化的中國武術之一。在16世紀和17世紀之間,少林僧侶開始練習武術,武術也成為少林僧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宋元時期,武術比賽由朝廷主辦,武術的現代觀念在明清兩代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清朝滅亡以及日本入侵和中國內戰的動蕩之間的過渡時期,由於鼓勵許多武術家公開教授他們的藝術,中國武術變得更加大眾化。當時,有人認為武術是提升民族自豪感、建設強國的手段。結果,許多拳譜被出版,培訓學院被建立,組織了兩次國家考試和示範隊出國旅行。在中國各地和各個海外華人社群成立了許多武術協會。國民政府於1928年成立的中央國術館,以及霍元甲於1910年創立的精武體育會都是提倡系統化訓練方法的組織的例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多知名武術家選擇逃離共產黨政府的統治,移居臺灣、香港,並將中國武術帶到了海外。1958年,政府成立了中華全國武術協​​會,作為規範武術訓練的傘式組織。中國國家體委牽頭為大部分主要藝術專案制定了標準化形式。在此期間,建立了包括標準形式、教學課程和教練等級在內的國家武術體系。1979年,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組來重新評估武術的教學和實踐。1986年,中國國家武術研究所成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活動研究和管理的中央機構。 ==方式== 中國有著悠久的武術傳統,包括數百種不同的風格。在過去的兩千多年裡,已經發展出許多獨特的風格,每一種都有自己的一套技術和理念。中國武術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來區分它們:例如外家拳和內家拳。中國武術也可以按位置分類,如北拳和南拳。 中國武術訓練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基礎、形式、應用和武器;不同的風格對每個元件的重視程度不同。此外,哲學、倫理學甚至醫學實踐都受到大多數中國武術的高度重視。一個完整的培訓體系還應該提供對中國態度和文化的洞察力。基本功是任何武術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沒有它們,學生無法進入更高階的階段。基礎知識通常由基本技術、調節練習(包括姿勢)組成。基礎訓練可能涉及重複執行的簡單動作;其他基本訓練的例子有伸展運動、冥想、擊打、投擲或跳躍。沒有強壯靈活的肌肉、氣或呼吸的管理以及適當的身體力學,學生不可能在中國武術中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
八卦掌
八卦掌為中國武術的著名拳種,源自清朝末年武師董海川,與太極拳和形意拳並稱三大內家拳。 ==主要掌法== 八卦掌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掌法為三個母掌,分別是單換掌,雙換掌,順式掌。 一般而言,八卦掌從董海川算起到了第二代便開始出現風格明顯不同的流派,掌法名稱也不盡相同,但有部分如上述三母掌是共同的,八卦掌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繞圓走轉,其中旋轉與螺旋的動作為其特色,在走轉中換的掌法一般統稱轉掌,以下舉程派八卦掌的轉掌部分掌名為例: 程派八卦掌的轉掌部分可分為兩階段,其一為八大母掌共八掌(或稱八大綱),其二為先天八卦共十掌(或稱天干八卦或十天干): 八大母掌: 1單換掌 2雙換掌 3順式掌 4背身掌 5翻身掌 6磨身掌 7三穿掌 8回身掌 天干八卦:有四形與四身 1蛇形順式掌 2龍形穿手掌 3虎形回身掌 4燕形蓋手掌 5轉身反背掌 6擰身探馬掌 7翻身背插掌 8停身搬扣掌 9片旋掌 10五龍擺尾掌 八卦掌除了轉掌部分,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後天掌或稱地支八卦,共有六十四掌,故也有人會說八卦六十四掌,這六十四個散手掌便是八卦掌對敵的基礎手法,配合天干八卦練出來的靈活身法與步法,便形成獨樹一幟的八卦掌,民國初年著名的第三代(從董海川算起)八卦掌傳人高義盛先生有云「先天掌為後天掌之本,後天掌為先天掌之用,無先天掌則八卦掌無根源,無後天掌則八卦掌不齊全。」 ==源流== 八卦掌的來源由於資料的缺乏已無從考證,一般把它歸之於清朝咸豐年間的武術家董海川(1797-1882)。董海川由於其圍圓而習練,開始叫轉掌,後來門人稱作八卦轉掌,最後定名為八卦掌。八卦掌主要有兩個流派:一個是以程廷華的龍爪掌為代表的程派,一個是以尹福的牛舌掌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這兩個流派有關。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主要流派== *尹派八卦掌——尹福 *程派八卦掌——程廷華 *梁派八卦掌——梁振蒲 *史派八卦掌——史計棟 *樊派八卦掌——樊志湧 *形意八卦掌——張佔𣁽 董海川以後,八卦掌主要分為二個重要流派,即程派八卦掌和尹派八卦掌。兩者八卦掌的區別之一在於掌形,尹派所用的為牛舌掌,而程派所用的掌則是龍爪掌,其餘區別主要在風格上,程尹二人由於是帶藝投師,董海川因材施教,一般而言在風格上可以粗略的稱程派為柔掌,尹派為硬掌 不過經現代的演化,中國的尹派八卦也把牛舌掌的特質改變了,大部份的八卦掌都採用龍爪掌,但臺灣壽山八卦掌仍然保持傳統的姿勢。 尹福是清朝皇宮侍衛教頭,故這一派主要於大內盛傳,重要傳人有尹玉璋,宮寶田與宮寶山。宮氏的八卦掌又傳到劉雲樵與宮寶齋,由此傳至臺灣。 程廷華則於北京城除皇宮外傳授八卦掌,重要弟子很多,如程有龍,程有信,程有功,程有生,李文彪,劉斌,周玉祥,高義盛,孫祿堂等,其中有功為程廷華的姪子,有龍為程廷華長子,其武藝為程廷華親授。程有信為程廷華的次子,程廷華死時,程有信年方九歲,其武藝為程有龍李文彪等程廷華弟子傳授,現北京劉敬儒,劉興漢,孫志君,香港的何可才,鄧昌成,天津的劉鳳彩,以及臺灣的吳錦園,張峻峰等都是程派八卦掌開出的重要門派。 八卦掌流傳至今,程尹兩大支派可說是代表性的系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八卦掌與形意拳在拳理與招式的關係一直都很密切,有些傳人合併了這兩個門派,被稱為形意八卦掌。形意八卦掌脫胎於程派,始於張佔魁及其門下。張佔魁曾從劉奇蘭學形意拳,後在董海川墓前拜師,由程廷華代師傳藝,此派傳承之後被稱為形意八卦掌。 ==特徵== 八卦掌的特徵是身步法的靈活性,以及避正打斜,滾鑽掙裹,並以淌泥步做為走轉的主要步形,以擺步與扣步做變化。 八卦掌的特殊之處在於基本功由走轉換掌中培養出來,一般所見的走圈只是八卦掌內容的一小部分,走圈中換掌的目的在於訓練出八卦掌特有的靈活步法與身法,這也是避正打斜的基礎,同時也是訓練螺旋勁與擰勁的重要過程。走圈只是築基功,並不是用來對敵的招式。 除了走轉中換掌鍛鍊出的基本功外,八卦掌還有散手掌,或稱後天六十四掌,或稱地支六十四掌,散手掌中的每一掌沒有走圈時換的掌來的複雜,也不一定在圓圈上行步,每一掌都是對敵拆招的基礎,包含數種八卦掌擊人的重要手法,這個時候由走圈中練出來的功力就十分重要了。 於走圈換掌與散手掌練習純熟後,亦可將散手掌化於走圈中,也就是身法步法與手法的多種變化,套路非常靈活,並不固定,但是所謂的不固定並非亂使,而是在有一定的拳理與基礎上隨意變化。任何拳法皆是如此,初學者仍須穩紮穩打,一板一眼的打基礎。 ==八卦掌的特殊器械== 八卦掌有風格獨具的掌法,在這樣的基礎上,有了相對應的特殊兵器:子午鴛鴦鉞,或簡稱八卦雙鉞或雙鉞。 雙鉞是短兵器,兩手各持一支,用法便是八卦掌的掌法,所以大體而言,雙鉞的功用是將八卦掌的殺傷力提高,攻擊的武器從手掌換成鉞。 ==參見== *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門派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八卦掌譜論 * 八卦掌網站 Category:八卦掌
董海川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清朝直隸省順天府文安縣朱家塢村人,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 ==生平== 董海川的生平及創拳經過,經過後世的傳說潤飾,充滿神話色彩,很難得知真假。在他死後,其弟子於1883年(光緒九年)立的碑銘,是目前最早的文字記錄,是較為可靠的記載。其再傳弟子在1982年再立一墓誌銘。內容與碑銘又有所不同。 ===幼好拳術===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名董守業,務農為生,生有三子,長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少時家貧,但喜愛武術、田獵,個性剛直,力氣過人,擅長羅漢拳、二郎拳,精通各式兵械,以武藝聞名鄉裡《碑銘》:「少任豪俠,不治生產。法郭解之為,濟困扶危,不遺餘力。性好田獵,日騁於茂林之間,群獸為之辟易。」。 ===壯遊創拳=== 他在鹹豐年間,離開家鄉。根據韓慕俠、高義盛一派的傳說,董海川在安徽九華山得遇道士畢澄霞(一說為雲盤老祖)傳授其技,創立了八卦掌。這個說法並不被其他人所接受,但是他曾經受到道教儀式中的步法啟示,即是可以肯定的,也因此他的拳術充滿了道士的色彩《碑銘》:「及長,遍遊四方,乃過吳越巴蜀,舉凡名山大川,無不應臨搜奇,以壯其襟懷。後遇黃冠(即道士),授以武術,遂精拳勇。」。 ===王府當差=== 董海川離家出走後,成為太監。最後到了北京肅親王府當差《碑銘》:「不意中年蹈司馬公之故轍,竟充宦官。先生疾惡如仇,時露英氣,同人即起猜疑,改隸肅邸。」(一說為睿親王府孫祿堂《拳意述真》:「董海川先生,順天文安縣朱家塢人。喜習武術,嘗涉跡江皖間,遇異人傳授。居三年,拳術劍術及各器械,無不造其極,歸後入睿王府當差。」)。董海川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為人所知,其武術了得,旗人全凱亭求為弟子。因為他的武藝,升任七品首領職,名氣逐漸在京城中傳開。 他當太監的原因,人言各殊。 #一說是因為躲避命案,自己閹割而成太監張全亮《八卦掌先師董海川不盡事解惑》:「關於董先師北上進京而又閹割為老公(太監)的說法也很多,一說董先師藝成後,往來南北扶危濟困,曾在蘇州夜闖府衙,殺死強搶民女又傷人命的蘇州知府,成了欽犯,被朝廷追捕;又在霸州打死打傷九個與官府勾結、橫行鄉里的惡霸,被霸州捕快抓捕入獄,打入死牢。在獄中,董海川崩斷鐐銬,越獄潛逃。為了躲避命案的追究,而閹割為老公。」; #一說是捻軍或太平軍派至清廷當臥底者此說法來自梁振蒲弟子,李子鳴所著《董海川與八卦掌-董海川的故事》,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10月出版。他說:「太平天國建國這年(1851年)......當時有個叫郭濟元的人(別名鐵柺道人)與洪秀全過從甚密,他建議派人到北京把咸豐殺掉!洪秀全認為是個辦法,但是到哪裡尋這樣的能人呢?郭濟元講:‘我認識一個叫董海川的,能高來高去,定可勝任。’洪秀全同意後,郭找到董海川。董考慮後毅然承擔。郭說:‘咸豐大小是個皇帝,你得受點痛苦,閹割為太監,就比較容易了,如何?’董答:‘為驅逐滿人,在所不惜!’郭偕董董去見洪秀全,事遂定。」; #一說是由於練八卦掌需挾襠,容易引起性慾,影響練功而自閹來自劉雲樵一系的傳說。見郭肖波《八卦掌探源》:「據先師劉公雲樵所言﹕『八卦掌的走圈要夾檔,對腎囊的摩擦甚多;加上八卦掌內修以練精入手,年輕人腎火旺則忍耐不住。』在編者練八卦掌時,先師時常關照要千萬忍耐,以免妨礙八卦掌的進步。據先師揣測﹕董當年可能也有慾火難馭的苦惱,為了修練功夫而痛下決心自宮。」。 清朝太監管理甚嚴,太監淨身,多在十五至二十歲之間,不允許私自淨身,且需先向禮部登記,經內務府查驗後才可進宮。所以董海川中年自閹說法,與清朝法制不符,可能性較低。根據其碑銘:「不意中年蹈司馬公(即司馬遷)之故轍,竟充宦官。」,可能是因為受宮刑,而成為宦官。 ===教徒授藝=== 董海川最早是以轉掌為名,在王府中傳武術給王公貴族《董海川先生墓誌銘》:「公生年壯舉頗多,初集幼學拳技,匯南遊見聞,提練擊閃制勝之巧,採納練神導氣之方,始創轉掌,首授京畿。」。因為聲名日盛,北京城內外許多武術中人,向他公開挑戰,皆嚐敗績。如精於羅漢拳的尹福,擅長摔跤的程廷華,善用腿的史計棟等人,相繼敗在董海川手下,求為弟子,他的武術於是在北京城內外流傳。 此後,董海川以易經道理加入拳術之中,改稱為八卦掌《董海川先生墓誌銘》:「未數年,高徒輩出,藝驚武壇,乃取易理析拳理,籍八卦名掌術,故公即為此門鼻祖。」。 因年事漸高,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從肅王府告老退休,遂在北京設館授徒。他擇徒標準很嚴,而且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八卦掌形成了許多不同特色的流派《碑銘》:「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各授一藝。」。 據稱董海川壽享高齡,臨歿昏惘,仰臥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 ==武術特色== ==弟子傳人== 董氏傳人眾多,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據萬安公墓董海川墓誌銘所載有六十七人,著名的有尹福、程廷華、馬維祺、史計棟、宋長榮、宋永祥、魏吉祥、樊志湧、谷步雲、劉寶真、梁振蒲、劉鳳春、司元功等。 未列入碑文的弟子有:全凱亭、阮古珍、梁世珍、賈岐山、張懷山、-{種}-香林、吳茂亭、李雲貴、梁樂、張佔魁等人。 == 參見 == *中國武術門派 *八卦掌 *八卦太極拳 *中國武術 ==註釋== ==參考== * 疾風拳社:八卦掌 * 武術全球資訊網:董海川碑銘 * 八卦掌先師董海川不盡事解惑 D董 D董 D董 H D董
黃鶴樓
thumb|right|黃鶴樓 thumb|黃鶴樓匾額 黃鶴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上,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黃鶴樓被稱為“天下絕景”,這一稱謂源自宋徽宗的一幅畫“天下絕景黃鶴樓”。黃鶴樓共5層,高51.4米。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800年曆史,歷代屢修屢毀,黃鶴樓原址靠近江邊,被選用為武漢長江公鐵兩用大橋的引橋起點,現在的黃鶴樓是於1985年異址重建的。 ==歷史沿襲== 黃鶴樓原址在湖北省武昌蛇山黃鶴磯頭,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223年)。《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而據《極恩錄》記載說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 唐永泰元年(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最後一座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現在遺址上只剩下清代黃鶴樓毀滅後唯一遺留下來的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 黃鶴樓從北宋至1950年代,還曾作為道教的名山聖地,是呂洞賓傳道、修行、教化的道場。《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言 :“呂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黃鶴樓,午刻昇天而去。故留成仙聖蹟。”《全真晚壇課功經》中稱其為“黃鶴樓頭留聖蹟”。 古黃鶴樓“凡三層,計高九丈二尺,加銅頂七尺,共成九九之數”。 ==現況== thumb|right|白雲黃鶴 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拆除黃鶴樓並佔用了黃鶴樓舊址作為橋基,1981年10月武漢市政府決定根據歷史資料重建黃鶴樓,專家決定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重建新的黃鶴樓。1985年6月落成,成為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新樓共五層,加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高51.4米,攢尖頂,層層飛簷,比古樓高出將近20米。古樓底層“各寬15米”,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30米。整個樓體都是用鋼筋混凝土建成。 新黃鶴樓的樓層內外繪有以仙鶴為主體,雲紋、花草、龍鳳等為陪襯的圖案。第一層大廳的正面牆壁,是一幅以“白雲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7米的楹聯: 第二層是用大理石鐫刻的《黃鶴樓記》,記述了樓的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此外還有“孫權築城”、“周瑜設宴”等壁畫。第三層大廳內是“繡畫像”壁畫,描繪了中國古代詩人李白、白居易、陸游、岳飛等人的形像,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現在的黃鶴樓被改建為黃鶴樓公園,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佔地約150畝。樓前牌坊上寫「三楚一樓」四個大字,樓臺基旁立有兩座碑亭,石碑上記載著重建黃鶴樓的業績與今人寫的「重修黃鶴樓記」。 2003年2月,黃鶴樓開始進行1985年重建以來的首次大規模整修。此次整修主要是對樓頂的四塊牌匾進行維修,在保持字跡不變的情況下對牌匾重新複製。 遊客如欲參觀黃鶴樓,需繳付入場費。2017年時入場費為人民幣80元。 2023年7月,成人票價:70元,提前一天手機購票65元。學生、60-65歲老人、6-18歲兒童半價35元。65歲以上老人,6歲以下兒童免票。 現存版本黃鶴樓於2023年被列入“第六批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推薦申報名錄”,但最終未列入第六批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代吟誦== 黃鶴樓被中國曆代許多著名詩人吟詩頌讚,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裡吟詩作賦,其中崔顥的《黃鶴樓》詩更使黃鶴樓名揚天下。 崔顥《黃鶴樓》詩: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詩: ==傳說== 關於黃鶴樓的傳說有很多。《齊諧志》記載,仙人王子安乘黃鶴經過這裡的一座山,因此山名黃鶴。後來有人在山上造了一座樓,名為黃鶴樓。《述異記》上說,荀環喜好神仙之術,曾在黃鶴樓上看見有仙人乘坐黃鶴從天而降,仙人同他一起飲酒,然後乘鶴而去。《鄂州圖經》說,費褘登仙之後,曾經乘坐黃鶴到此休息。 == 參見 == * 鶴科 * * 中國四大名樓 * 滕王閣 * 毛澤東詩詞 * 嶽陽樓 * 武漢市 * 長江 * 神仙 ==參考資料== *商偉:〈題寫名勝:從黃鶴樓到鳳凰臺〉。 ==外部連結== * * * Category:中國樓閣 Category:223年建立 Category:武昌區建築物 Category:黃鶴樓 Category:中國紙幣上的建築物 Category:中國重建建築物 Category:東吳建築 Category:1985年完工建築物 Category:1985年中國建立
國際社會
國際社會一詞,通常被用來指涉: * 世界上所有的政府與政權。 * 各種國際組織、國際非政府組織、其參與國或團體等代表。 * 世界上各區域、民族、性別的所有人民。 國際社會的成員受國際法與國際習慣法的期待約束,而對和平、人權、人性尊嚴等普世價值均負有一定的道德責任。 == 參見 == * 世界 * 國際貿易 * 國際公法 * 聯合國憲章 * 國際機構列表 * 世界人權宣言 *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 防止及懲治危害種族罪公約 * 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 * 戰爭罪 * 英國學派 Community Community Category:政治標語 Category:社群型別 Category:世界 Category:國家主義 Category:全球政治 Category:多邊關係 Category:國際主義 Category:全球化
古巴
古巴共和國(),通稱古巴(),是美洲西印度群島西半部的一個國家,位於北緯19°與24°,西經74°與85°之間。處在墨西哥灣入口處,西與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隔尤卡坦海峽,南有牙買加和開曼群島,東與海地共和國和多明尼加共和國隔向風海峽,東北方有巴哈馬群島,與美國隔佛羅里達海峽相對,與佛羅里達州最南端的基韋斯特的陸地最短距離約為145公里。作為加勒比地區面積最大和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古巴扼守巴拿馬運河與美國東岸之間的海路要道。被形容為墨西哥灣的鑰匙。領土包括古巴主島及其附屬群島和青年島。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聖地亞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認為,“古巴”一名源自泰諾語“coabana”,意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Alfred Carrada, The Dictionary of the Taino Language (plate 8) 。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華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親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共產主義國家,面臨著美國長期的經濟封鎖,但憑藉78.3歲的預期壽命、99.9%的識字率和接近1.8公頃的人均生態足跡,其人類發展指數多年來一直維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邁入極高人類發展指數行列。古巴於2006年成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續發展定義的國家。Cf. WWF –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Living Planet Report 2006 , pág. 21.目前古巴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已經展開,例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Country Rankings ,華爾街日報, 2012聯合國糧農組織駐古巴的代表特奧多爾·弗裡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 2011年,勞爾·卡斯特羅接替兄長菲德爾·卡斯特羅出任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開始進行一系列改革,至2014年與美國關係正常化,出現古巴解凍。2018年,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成為新一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透過修憲,包括為領導人設立任期制及承認私有財產制,新憲法在2019年公投中透過。根據新憲法,古巴將設立國家主席和總理職務,取代之前的國務委員會主席和部長會議主席職務。2019年10月10日,古巴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宣佈,現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當選古巴共和國主席。勞爾·卡斯特羅留任第一書記。2021年4月19日,古巴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古巴國家主席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接替勞爾·卡斯特羅出任古共中央第一書記,結束卡斯特羅兄弟自1959年古巴革命以來62年的統治。 == 歷史 == === 早期文明 === 在西班牙人抵達之前,古巴島上居住著泰諾人、西波內人和瓜納哈塔貝伊人。他們的祖先自北、中和南美洲大陸漂泊而至。泰諾人最早掌握製陶術和農耕。西波內人和瓜納哈塔貝伊人較落後,是穴居的狩獵收集者和漁民,到晚期才種植菸草等農作物。 thumb|left|upright|被譽為“美洲首位起義者”的哈土依 === 殖民 === 古巴於1492年10月被哥倫布發現。1511年成為殖民地。1515年,夏灣拿建立。不願皈依基督教的原住民被西班牙殖民者強迫淘金。1529年在古巴爆發的麻疹殺死了三分之二倖存自天花的原住民,他們對來自歐洲的傳染病毫無抵抗力,在一個世紀之內幾乎全部滅絕。為了填補勞動力空缺,自16世紀開始大批非洲黑奴被輸入,從事種植園勞動和採礦作業。1762年,夏灣拿被大英帝國短暫佔領,最後由西班牙放棄佛羅里達而換回。1790年,古巴出現初期要求獨立的運動,獲得自由的農奴何塞·安東尼奧領導了奴隸起義。 據1817年人口調查,19世紀初古巴人口共68.8萬人,其中西班牙人和土生白人為31萬多,黑人為36萬多。黑人中三分之一為自由人,其餘為奴隸。白人移民依賴於對西班牙的貿易,並渴望得到庇護,以鎮壓海盜襲擊和奴隸叛亂,這使古巴遲遲沒有像其它拉丁美洲國家那樣透過革命脫離西班牙帝國的統治,西班牙王室宣稱古巴為“永遠最忠誠的島”。此時的古巴源源不斷地向歐美輸送著蔗糖、咖啡和菸草。直到1880年代,古巴才實現完全廢奴。作為經濟基礎的種植業和採礦業難以放棄對奴隸的使用。 19世紀中期起,沒有參政權,並承受著高賦稅的古巴人開始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要求獨立。1868年10月,種植園主、律師塞斯佩德斯解放了他的奴隸,在奧連特省發動武裝起義,次年4月建立戰時共和國,自任總統。此後西班牙增兵,並推行分化政策,製造分裂。起義軍反覆受挫,被迫在1878年2月簽訂《桑洪條約》,十年戰爭結束。1895年1月,流亡美國的革命領導人何塞·馬蒂號召民眾起義,2月各地響應,4月馬蒂率領起義軍在古巴東部登陸,隊伍擴大,但不久馬蒂在戰鬥中中彈犧牲。9月革命政府成立,1898年初,起義軍已經佔領三分之二的國土。 === 共和國時期(1902-1959) === 奉命維護美國利益的緬因號戰列艦在夏灣拿港爆炸,美國指這是西班牙所為,由此介入戰爭,史稱美西戰爭,最後西班牙將古巴割讓給美國。 1902年美國承認古巴獨立,扶植獨裁者埃斯特拉達·帕爾馬。美國在古巴建國憲法中加入普拉特修正案,並遲遲不肯撤軍,1903年2月美古簽訂“互惠條約”,美強行租佔海軍基地兩處(至今仍佔領關塔那摩基地),並降低美國產品的關稅。1906年美國趁古巴地方政府垮臺,再次出兵佔領古巴,實行三年的軍事佔領,並持續干涉古巴內政和商業。1924年,赫拉爾多·馬查多當選總統,在其統治期間,旅遊業興起,大量美資酒店與餐館出現,隨之而來的是賭博與賣春。1929年華爾街股災帶來了糖價暴跌、政局動盪、總罷工,以及反美、反獨裁的抗議學生。1933年8月,蔗糖工人和一支叛軍推翻了不得人心的馬查多政權。隨後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透過“中士兵變”推翻繼任者塞斯佩德斯,透過操縱一系列傀儡政府,開始了對古巴政治長達25年的支配,在這位古巴史上唯一的非白人元首於1940至1944年出任總統時,言論自由得到一定的放開,婦女被允許參加選舉,教育得到國家投資,國家開始對弱勢群體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巴蒂斯塔曾提議美洲聯合起來推翻西班牙佛朗哥獨裁政權,但古巴未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巴蒂斯塔頒佈的1940年憲法阻止他連任總統,此後,拉蒙·格勞·聖馬丁和卡洛斯·普里奧的革命黨政府因貪汙腐敗失信於民,但投資的湧入提高了各階層的生活水平,中產階級在多數城市成型。.在美國支援下,巴蒂斯塔於1952至透過軍事政變再次上臺,實行軍事獨裁。在其獨裁統治期間,他解散議會,廢除1940年以來的初步具有憲政民主體制的憲法,制定了“憲法條例”和反勞工法,禁止政黨活動和群眾集會和罷工,還與美國簽定軍事互助條約。他從國庫竊取4000萬美元,與國外的資本建立裙帶關係,縱容黑手黨接管賭場等各種娛樂場所,而反對者多被處死,令古巴成了毒梟、皮條客和資本家的天堂。古巴出現了財富嚴重集中的現象,民眾憤怒情緒滋長。 === 革命和社會主義時期(1959-) === 1953年7月26日,以菲德爾·卡斯特羅和勞爾·卡斯特羅為首的約160名革命者進攻聖地亞哥的蒙卡達兵營和巴亞莫兵營,打響了古巴革命的第一槍,行動失敗後倖存者被捕,但在群眾壓力下又被特赦。之後,革命者以「建立古巴人的古巴」為口號,組建革命組織七二六運動,繼續反對巴蒂斯塔獨裁統治。1956年11月25日,卡斯特羅兄弟、切·格瓦拉等82名革命者乘格拉瑪號遊艇從墨西哥返回古巴,後赴馬埃斯特臘山區開展游擊戰爭。1957年3月,安東尼奧·埃切維里亞等人攻打總統府,建立三一三革命指導委員會。1958年2月,福雷·喬蒙領導遠征軍開闢新戰線。見到巴蒂斯塔政權氣數將盡,美國於1958年3月14日開始對其施加武器禁運,此後,革命者衝出馬埃斯特臘山,發動總攻,聖克拉拉被佔後,巴蒂斯塔逃往葡萄牙。同日,即1959年1月1日,起義軍進入夏灣拿。次日,宣佈成立革命政府。 革命的頭一年,卡斯特羅政府實施了包括土地改革在內的國有化改革,推廣集體農業。原本美國掌握古巴40%的甘蔗田、幾乎全部養牛場,90%礦場和80%的公共事業。包括這些在內的全部私人資本總計250億美元,全部收歸國有,這導致美國於1961年與其斷交,並對古巴實行經濟、貿易和金融封鎖,關鍵的蔗糖出口和石油、零件的進口中斷。此前古巴進口物資的三分之二依賴美國。4月16日,卡斯特羅宣佈古巴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7日,美國中央情報局派出1500名僱傭兵登陸吉隆灘,試圖入侵豬灣,19日失敗。雖然蘇聯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妥協令古巴不滿,但迫於美國威脅,古巴還是投向了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更於1972年加入經濟互助委員會。1976年舉行公民投票透過憲法,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同年12月召開第一次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取消總統制,設立國務委員會。1960年至1985年期間,該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3.1%,1985年超過3000美元,遠超拉美其他國家1.8%和2200美元的平均值。 1990年8月,政府宣佈國家進入“和平時期的特殊階段”。在這段時期,石油和器材的短缺導致古巴農業一度衰竭,斷電和飢餓變得普遍。1991年蘇聯解體後,古巴失去每年40億到6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美國於1992年和1996年相繼出臺了《托里切利法》和《赫爾姆斯-伯頓法》等旨在阻斷外界與古巴的貿易與投資的經濟制裁法案,以圖古巴像東歐一樣以資本主義制度取代社會主義制度。但古巴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古巴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計劃經濟。1993年起,古巴開始進行改革,每年均有新的改革舉措出臺。1997年10月,古共五大提出把經濟工作放在優先地位。 勞爾·卡斯特羅在2011年4月的古巴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正式接替其兄長菲德爾成為古巴最高領導人。他接掌政權之後透過推行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提振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並廢止領導人任期終身制。 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於2021年4月19日接任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的位置,為古巴共和國歷史上首位1959年古巴革命後成長起來的最高領導人,以及首位非卡斯特羅家族的領導人。 2019年4月,古巴新憲法經全民公投-{zh-hans:透過; zh-hant:透過;}-後正式生效實施,新憲法包括私有財產和外國投資,重新設立古巴總理一職,設立古巴共和國主席一職並規定每屆任期為五年,最多連任一次,禁止性別、種族、族群、性取向、性別認同、殘疾的歧視等內容。 2021年7月11日的聖安東尼奧德洛斯巴尼奧斯爆發2021年古巴抗議,在之後古巴抗議漸漸延蔓至全古巴。抗議者要求結束古巴共產黨獨裁統治和加快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古巴經濟在2020年達到了最低端,部分原因主要是因古巴在經濟上的效率逐漸低下,繁文縟禮即過分嚴格死板的規章制度。再加上美國對古巴的制裁而導致經濟的完全崩潰。此外,古巴疫情也加劇了經濟崩潰的情況,後而引發的食品和藥品短缺,同時為這次的抗議埋下了導火線。 == 地理 == 古巴陸地由古巴島,青年島以及大大小小共4,195個島嶼組成,古巴島為主島,周圍環繞四個較小的島群,包括西北海岸以外的科羅拉多群島、主島中北段大西洋沿岸以外的薩瓦納 - 卡馬圭群島、中部南岸外的王後花園群島和北部南岸外的卡納雷奧斯群島。 古巴的領土總面積為110,861平方公里。古巴島形狀狹長,從西端的聖安東尼奧角到東端的邁西角,長度為1,225公里,最寬處寬約210公里,最窄處不到32公里,平均約80公里,全島面積為105,006平方公里,是加勒比海中最大的島嶼,世界第17大島。地勢比較平坦,山地、丘陵只佔總面積的1/4,無獨立山丘,可耕地達6.6萬平方公里,利於發展大規模機械農業。主要山脈為東南部的馬埃斯特臘山脈、中部的埃斯坎布拉伊山脈和西部的瓜尼瓜尼科山脈,存在喀斯特地形,有險峻的石灰岩山地和巖洞。哈瓦那周邊的丘陵地覆蓋著石灰岩風化土,是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種植業用地。最大山脈馬埃斯特臘山脈沿著南部海岸延伸250公里,南坡陡峭而北坡較平緩,其主峰圖基諾峰海拔1,974米,是全國最高點。由於古巴島形狀狹長,其河流往往短淺湍急,不利於航運,但利於水力發電。位於東部的考託河全長370公里,為最大河流,中、下游約110公里可通航,滋潤著重要的稻米、菸草和甘蔗種植區。主島曲折的海岸線全長3,735公里,峽灣、海灣、沙洲、紅樹林、珊瑚礁、溼地、大小岬角與半島構成了多樣的景觀,近海有7萬平方公里的大陸架。多天然深水良港,夏灣拿港條件尤佳。古巴第二大島為青年島,面積為3,056平方公里。 === 氣候 === left|thumb|馬埃斯特臘山脈 受墨西哥灣暖流增溫增溼影響的當地氣候為熱帶草原氣候,氣溫年較差相較於日較差很小,季節變化由降水量決定。旱季從十一月持續到次年四月,雨季從五月持續到十月。旱季時全國受乾燥、單一的東北信風吹拂,氣候比較溫和,適宜旅遊。雨季時東南信風將大西洋上空的溼潤氣流帶到島上,平均相對溼度高達90%左右,加強了悶熱感。早晨的溼度可高達約95%,到正午有所下降。 平原地區的一月平均氣溫為23 °C,七月為27 °C,東部海岸的年均最高氣溫高達34 °C,馬埃斯特拉山頂部約為20 °C。極端最高氣溫38.8 °C,於1999年4月17日在胡卡利托錄得;極端最低氣溫0.6 °C,於1996年2月18日在巴伊諾阿錄得。哈瓦那的年平均降水量為1,190毫米,在特立尼達山區和青年島可達2,000毫米,而馬埃斯特臘山脈東側的關塔那摩則少於1,000毫米。雨季的同時,特別是在八月到十月間,颶風頻發。降水分配不均常會造成嚴重的旱澇災害。 === 動植物 === 古巴的氣候條件培育了多樣的熱帶植物,有超過6,500種種子植物。東部的森林尤為廣闊,有王棕等棕櫚科植物30餘種。盛產貴重的硬木,有桃花心木、紅木、檀木、墨水樹、古巴松等。古巴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2011年達25%。 硬毛鼠和各種蝙蝠廣佈於古巴。137種鳥類中具代表性的有禿鷹、蜂鳥、火烈鳥、野生火雞、金剛鸚鵡和雀科鳴禽。105種爬行動物全部無毒,包括古巴彩龜、美洲鱷和特有種古巴鱷。魚類和甲殼動物中,珊瑚礁魚類、陸地蟹、鯊魚、鯛魚和金槍魚的種群數量相當豐富。 == 政治 == 古巴共和國是現今少數幾個由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古巴1976年的憲法規定該國為社會主義共和國。1992年的憲法規定該國由何塞·馬蒂思想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2002年追加“社會主義體制不可動搖”一條。古巴共產黨為“社會與國家的領導力量”,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兼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兼古巴部長會議主席(政府首腦)和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該職務和國務委員會的31名委員均由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任期五年,可任兩屆。 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為古巴共和國最高權力機關,609名委員享有立法權和修憲權。每屆任期五年,每年舉行兩次例會。下設的國務委員會是全國人大休會時行使立法權的領導集體。地方設有省級、市級人民政權代表大會,委員任期兩年半。大會候選人由公民投票認可,所有16歲以上沒有因精神疾病或刑事犯罪失去投票資格的公民都可以使選舉權,目前古巴全民投票率均在80%以上。憲法第131條規定:“選舉是自由、平等和無記名的”。第136條規定:“獲得選區內超過半數有效票的候選人才能當選為人大代表。”半數被提名人在公共會議上被提名並接受選舉委員會核准,其餘由社會團體(如工會、農協和學生會)提名。透過不記名投票和公開計票,得票最多者獲得相應的議席。 1992年修訂的古巴憲法將組黨行為除罪化,此後一些諸如古巴愛國聯盟的有組織反對黨開始在古巴國內公開運作,但包括古巴共產黨在內的任何政黨都不被允許在古巴提名候選人或參與競選活動。Cuba: Elections and Events 1991–2001 Latin American Election Statistics Home古巴共產黨是該國執政黨,是社會和國家的領導核心,青年共產主義聯盟是其有力的下屬組織。古共召開過六次黨代表大會,2011年有約80萬名黨員。議會中至少有一半議員為黨員,其餘議員為無黨派人士。反對黨在國外進行抗議和集資,國內的反對勢力微乎其微。 最高人民法院作為國家最高司法部門,受理所有自省級法院提出的上訴。最高法官由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選出,各省區有下級法院。威脅國家安全的罪行由特別法庭受理。 2018年7月14日,古巴共產黨中央機關報《格拉瑪報》披露古巴新憲法草案要點,包括規定國家元首任期不得超過十年,並且承認私有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古巴新憲法規定,古巴領導人只能連任兩屆,每個任期為五年。新憲法提出“規定古巴國家主席和副主席的職務”。古巴將新設原先被廢除的古巴總理職務;此前,國家元首被稱為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政府首腦被稱為古巴部長會議主席。《格拉瑪報》稱,古巴憲法草案首次提出禁止性別歧視,承認私有財產權。新憲法草案原本刪除了“向共產主義前進”的內容,改為“建設社會主義”,但在與民眾協商後,最終提交公投的草案保留了前者。2018年7月21日,草案由國務委員會秘書提交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批准,再舉行全國公民投票透過。同時古巴共產黨仍將是“社會和國家的領導力量”。新憲法在2018年7月22日至23日舉行的古巴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會議上投票表決。新憲法修正案12月22日獲得古巴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批准,於2019年2月24日全國公投獲得透過,支援率高達90.61%。 2019年7月13日,古巴第九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第三次常規會議一致透過新的《古巴共和國選舉法》,即日生效。根據新憲法與新選舉法,古巴將設國家主席(國家元首)和總理(政府首腦)職位,國家主席由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可連任兩屆,總理經國家主席提名後由全國人大任命。1976年頒佈的現行憲法規定,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兼任部長會議主席(政府首腦),任期不受限制。2019年4月,古巴頒佈新憲法,取代了1976年頒佈的現行憲法。時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迪亞斯-卡內爾當天在會上說,新的國家主席將於今年10月選舉產生,今年底前將產生新的總理和內閣成員。當天,古巴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還表決透過了新的《國家象徵法》和首部《捕魚法》。古巴第九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在2019年10月10日宣佈,現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迪亞斯-卡內爾當天當選古巴共和國主席。 == 行政區劃 == 古巴採用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全國分為14個省、一個省級市(哈瓦那市)和青年島特區,這些行政區多由以前的六個較大的歷史省份分出,其中阿爾特米薩省和瑪雅貝克省為2011年1月1日從原哈瓦那省劃分出來,省下共設169個市。 比那爾德里奧省 阿爾特米薩省 哈瓦那市 瑪雅貝克省 馬坦薩斯省 西恩富戈斯省 比亞克拉拉省 聖斯皮裡圖斯省 謝戈德阿維拉省 卡馬圭省 拉斯圖納斯省 格拉瑪省 奧爾金省 聖地亞哥省 關塔那摩省 青年島特區 == 軍事 == thumb|何塞·馬蒂墓前換崗的古巴禮兵 古巴政府軍稱為古巴革命武裝力量。2006年,軍費佔古巴國內生產總值的3.8%。,裝備得仰賴中國和朝鮮的供應。古巴是一個長期實行義務兵役制的國家,年滿17歲的男青年均有服兵役的義務。服役期1年或2年,長度取決於是否被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年滿17歲的女性公民如果自願,並符合軍隊需要,也可參軍服現役。 卡斯特羅曾建立起僅次於巴西武裝力量的拉美第二大武裝力量。從1975年到1980年代末,蘇聯的軍事援助使古巴提升了軍事能力,使古巴軍隊有能力介入亞非拉國家左翼反對派或政權的行動。但隨著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古巴失去軍援,被迫裁軍,軍隊人數由1994年的23.5萬人縮減到2011年的約8.5萬人。從此,軍隊除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外,還直接開辦企業,其目的在於減輕政府的軍費負擔,並給予政權元老和高階軍官好處以維繫軍內團結。古巴革命武裝力量使用的蘇制武器和本國開發的輕武器與美軍裝備的差距正在擴大。 古巴陸軍2007年的兵力為3.8萬人。部隊可得到一個空防高炮團和一個地對空導彈旅的支援。地面部隊的主要武器裝備包括900輛蘇制T系列坦克、700輛裝甲運兵車、500門機動火炮等。古巴軍隊還擁有多種導彈,其中包括防空軍裝備的300枚蘇制地對空導彈。古巴空軍的員額約八千人,編為6個飛行中隊,裝備110架米格系列戰鬥機和45架攻擊直升機。古巴海軍約有三千軍人,只有一些小型艦隻,包括一支550多人組成的海軍陸戰隊。Christopher Langton, Military Balance 2007, Routledge此外還有準軍事部隊共110餘萬人,其中地方民兵100餘萬人、勞動青年軍6.5萬人、民防部隊5萬人、國家保安隊2萬人、邊防警衛隊6500人。 == 外交 == thumb|250px| 古巴政府認為,古巴遵守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尊重各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支援民族自決、各國平等,反對干涉別國內政。認為國際合作應在平等基礎上互惠互利,堅持和平共處,遵守《聯合國憲章》。古巴外交政策的基礎是國際主義、反帝國主義和團結第三世界國家。古巴政府譴責任何霸權行為,如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單方面採取強制措施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包括國家恐怖主義。 古巴與181個國家有外交關係。在116個國家駐有143個外交代表處,其中有114個大使館、和2個總領事館、19個領事館、4個辦事處、4個國際組織代表團。2015年,美國把古巴從「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中除名。2015年7月1日,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宣佈美國與古巴正式恢復外交關係。7月20日零時起,兩國正式恢復邦交,兩國在對方的利益代表處升格為大使館。2016年3月,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訪問古巴。這是繼1928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訪問古巴之後,美國總統又一次訪問古巴。古巴也是目前唯一與聖座保持外交關係的社會主義國家。 古巴因奉行共產主義,與同樣為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良好,也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的原則,所以與中華民國的關係非常緊張。古巴也是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建交的美洲國家。 為了拓展國際生存空間,革命勝利以來,古巴一直奉行國際主義。它是不結盟運動的重要成員,1979年在哈瓦那舉行了不結盟運動第六次首腦會議。古巴支援其他國家的共產主義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是蘇聯代理人戰爭的主要支援者。古巴曾於1961至1965年支援阿爾及利亞革命並取勝,: "Cuba's relationship with Algeria in 1961–5 […]clashes with the image of Cuban foreign policy—cynical ploys of a [Soviet] client state—that prevails not only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also in many European capitals. […]The aid Cuba gave Algeria in 1961–2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East-West conflict. Its roots predate Castro's victory in 1959 and lie in the Cubans' widespread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struggle of the Algerian people."曾向安哥拉派出數萬軍隊,與南非種族隔離政權對抗,促使奈米比亞獨立。古巴在一些國家遭遇了挫折,它在格瑞那達曾被美軍擊退,而得到卡斯特羅親自指導的阿連德政府也被軍事政變推翻。古巴也參與過南葉門、衣索比亞、幾內亞比索和莫三比克等國的衝突。 在蘇聯解體後,由於缺少外援,古巴減少了對國際事務的介入。但堅持派出醫生、教師和農業技術人員支援發展中國家,也向受災國家無償提供各種人道主義援助。有數萬名名古巴醫務工作者在國外工作,包括多達三萬名經由石油換醫生計劃在委內瑞拉工作的醫生。A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oil-for-doctors programme has not been welcomed uncritically in Venezuela. The initial impetus for Cuban doctors' going to Venezuela was a Chavez-government welfare project called Misión Barrio Adentro().超過1.8萬名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嚴重受害的兒童在古巴接受了免費療養。自海地大地震發生以來,古巴醫生在海地已經接診達200萬人次。作為美洲玻利瓦爾同盟的創始國,古巴支援促成拉美、加勒比地區國家經貿合作一體化,反對美國主導下的自由貿易協定。古巴得到了拉丁美洲各左翼政府掌權的國家,特別是尼加拉瓜、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的支援。中國、越南和日本是古巴在亞洲最主要的貿易伙伴,民間交流也較頻繁。古巴與韓國亦於2024年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此前兩國之間已有較為頻繁的經貿往來。 與於1996年頒佈《古巴自由民主團結法》的美國相對,從1992年開始,聯合國大會每年都透過要求美國解除對古巴的制裁的決議。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表示,加強同古巴在各方面的合作是反對美國封鎖古巴的最好方式。古巴政府否認美國租佔關塔那摩灣的合法性,因此從1960年以後一直拒絕收取美國的租金,並認為美國歸還該地是古美關係正常化的五個基本要求之一。 2008年,歐盟與古巴恢復全面關係和雙邊合作,而美國則以古巴“拒絕走向民主化並尊重人權”為由,繼續對其實施貿易禁運。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於2009年4月17日表示,將尋求美國與古巴關係新開端,取消了對古巴裔美國人到古旅行和匯款的限制。2014年,古巴與美國達成協議,雙方同意透過談判實現兩國外交關係正常化。 2015年8月14日美國駐古巴大使館升起了國旗,暌違54年後兩國復交。 2016年3月20日,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歷史性訪問古巴,是88年來首位訪問古巴的在任美國總統,象徵古巴與美國的關係解凍。 == 經濟 == 古巴政府以社會主義原則實施計劃經濟,大部分生產資料由國家控制,並且大部分勞動力為國家所僱傭。蘇聯解體後私有產業有所發展,在2006年約77.5%的工作從屬於公共部門,剩下的約21.5%從屬於私有部門,而在1981年,這個比例約為91.8%比8.2%。投資需要符合專門的條件,多數商品的價格由國家決定。2013年7月,平均月收入為466古巴比-{}-索,約合19美元。古巴維持著低失業率和低通貨膨脹率,但多年來貿易逆差較重,償還外債能力有限。 雖然不再維持單一作物經濟,但如今古巴的經濟結構仍然相當簡單,且經濟一直依賴某一國家,使國家經濟易受自然災害和國際環境衝擊。據估計,委內瑞拉對古巴2008年至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超過20%。政府逐步實施以出口替代進口的發展戰略,希望透過吸收外資來增加古巴的外匯收入和創造就業機會。建於馬列爾港的發展特區是古巴首個自由貿易區。 古巴也同時施行配給制,因此每個古巴家庭都有供應本,憑本每月供應最基本食品和日用品,並象徵性收費。 貨幣方面,古巴曾經有一個雙貨幣系統。古巴國內的薪資與市場主要使用古巴比索(CUP),在旅遊經濟中使用比美元幣值稍高的可兌換比索(CUC)(2004年取消美元自由流通以前可兌換比索與美元等值)。但根據臺灣三立電視的報道,因為可兌換比索(CUC)的貨幣價值比古巴比索(CUP)高,導致可兌換比索(CUC)主導了古巴國內的市場定價。但古巴人的月薪才僅僅20古巴比索(CUP),國民購買力很低,因此出現了社會問題,加上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導致古巴經濟陷入危機。因此從2021年起,古巴取消實施了二十幾年的雙貨幣政策,廢除可兌換比索,並將唯一法定貨幣古巴披索匯率定在24披索兌1美元。 蘇聯和經濟互助委員會的解體使古巴失去了巨大的蔗糖補貼市場和廉價石油的供應者。從1989年到1992年,國民生產總值滑落35%,人均收入下降39%。面對這場叫做“特殊時期”的經濟危機,古巴逐步而有限度地開放了市場,以緩解食品、日用品和公共設施的嚴重短缺。允許一些零售業和輕工業出現私營業者,並開放了旅遊業。 2010年古巴的出口額為19.02億美元,中國大陸佔39%,委內瑞拉佔12%,西班牙佔9%;進口額25.45億美元,中國佔42%,巴西佔16%,加拿大佔15%。進入21世紀,中國逐漸取代加拿大等國,成為古巴最重要的進出口夥伴。主要出口物資為鎳、蔗糖、菸草、醫療產品、魚類、柑橘和咖啡。主要進口燃料、機械、電器、交通工具、衣物和農副產品。目前古巴持有債務約223.6億美元Debt – external . Definition in The World Factbook.,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4%Debt – external . Definition in The World Factbook.。 提交古共六大審議的《經濟社會政策方針》草案指出,古巴處於歷史上最嚴重的困難時期:1998年至2008年發生的16次颶風使國家遭受206.64億美元損失,嚴重旱災造成13.5億美元損失,再加上美國對古巴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經濟、金融和貿易封鎖導致的上千億美元損失,不改革原有體制,國家經濟就有崩潰的危險。2011年4月,古巴透過經濟改革計劃,明確古巴經濟體制繼續以基本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及依據個人能力和勞動進行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為基礎。住房、機動車買賣解禁,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決定實行政企分開,並計劃廢止糧食、香菸補貼和貨幣雙軌制。為提高生產率,減少國家負擔的各項補貼,國營企業裁員50萬。將個體工商業者的經營許可範圍由29個擴大到178個,以便吸收國營企業的下崗員工。一年之內,個體戶的數量幾乎翻了一番,超過35萬戶。針對他們,2013年政府全面恢復了稅收制度。 === 產業 === right|thumb|古巴聖地亞哥的雪茄製作 據2015年版《世界概況》,古巴國內生產總值的構成如下:農業佔4%,工業佔23.5%,服務業佔72.7%。 菲德爾·卡斯特羅曾提出要在1969年實現產糖一千萬噸的奮鬥目標。當時,蔗糖業是古巴唯一的支柱產業。政府把整個古巴的人力和物力動員到了極限。1970年7月24日,甘蔗收穫期結束,政府宣佈產糖850萬噸,達到該國蔗糖歷史最高年產量。因乾旱、颶風、國際糖價持續低迷和能源短缺等因素,古巴蔗糖工業陷入衰退。政府於2002年對食糖工業實行調整,把甘蔗種植面積削減到原來的60%,大量關閉糖廠,2011年古巴原糖產量降至110萬噸。目前,該國積極開發和生產甘蔗乙醇。 古巴的藥品進口減少計劃始於1991年,現有先進的生物醫藥技術,1991年以來,古巴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80個生物製劑中心。已經有包括干擾素、生長素、抗體藥物和抗癌藥物在內的約38種生物醫藥產品出口到包括英國、加拿大甚至美國在內的近50個國家和地區。古巴生產的乙肝疫苗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了聯合國採購名單。 古巴生產的雪茄普遍被認為是雪茄中的極品,每年創造產值在4億美元左右,約佔據國際市場頂級雪茄銷售的70%。其優勢在於比那爾德里奧省適宜菸草生長的小氣候和紅壤,同時歸功於當地雪茄製作人的手藝和多年來選拔優秀煙種的傳統。古巴現有35個雪茄品牌,500多個品種。來自中國大陸、東歐和中東等新興市場的需求使得該產業從國際金融危機和多國出臺禁菸令的影響下恢復,其中中國大陸已成為僅次於西班牙和法國的古巴雪茄第三大銷售地。同時,位於全球品牌飲料銷售排名第25位的“哈瓦那俱樂部”朗姆酒的銷量仍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長率。 1996年,古巴建立了免稅區和工業園區,發展了冶金、製衣、農業機械、電子技術、建築材料和化工產業,提高輕工業品自給率。傳統上,除了甘蔗和菸草,大米、海鮮、蜂蜜、咖啡、馬鈴薯、菜豆、柑橘和畜產品也是古巴主要的農副產品。糧食依賴進口,長期實行定量供應,蘇聯的解體迫使古巴透過“復古農業”改變依賴蘇聯補貼燃料的農業生產方式,在佔國土面積約一半的可耕地上,實際種植面積約為500萬公頃,農業從業人員收入可比公務員收入高2倍以上,但農業人口不足全國人口的9%。政府從2008年起實施農業改革,以承包形式向農民提供閒置土地,提高土地使用面積和利用效率。2014年古巴糧食自給率達到六成以上。為緩解農藥缺乏和環境汙染的壓力,在有機農業工作組和各個食蟲動物與昆蟲病原微生物生產中心的支援下,古巴目前有大約60%的農民從事種植業與畜牧業一體化的有機農業生產。www.cqagri.gov.cn/detail.asp?pubID=211281獨特的城市農業系統也是彌補蘇聯解體後農產品進口的空缺的一個手段。 ==== 礦產與能源 ==== 古巴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鎳、鉻、銅、鐵、錳。此外也開採硫磺、鈷、硫鐵礦、石膏、石棉、石油和石灰石。地下資源是政府所有的財產。其中鎳的儲量居世界第二,僅次於俄羅斯。古巴是世界第五大精煉鈷生產國。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北古巴海盆存有大約46億桶石油和9.8萬億立方米天然氣。2012年2月初,古巴深海商業採油計劃正式付諸實施。 古巴鎳產品在全球鎳市場佔有6.4%的份額,對出口總額的貢獻約為25%。切·格瓦拉鎳礦廠每年鎳成品產量達到三萬噸,佔古巴鎳總產量的40%左右,主要保證中國和加拿大市場的需求。 2006年上半年古巴石油日產量為7.6萬桶/天,而石油消費量為20.9萬桶/天。大部分石油產自北部的馬坦薩斯省,原油主要是重質高硫原油,因此該國的煉油廠需要對原油進行特殊處理才能進行加工。古巴透過國家投資或與外國企業合作的方式重點投資電力和石油領域。目前委內瑞拉以優惠價格每天向古巴出口110,000桶石油,換得44,000名古巴的醫生、教師和技術人員。 1989年,古巴的家庭電力普及率為96%。1993年5月,古巴國會透過「國家能源發展計畫」,設定以提升能源效率、國內石油開採、糖業生質能等3大主軸發展,分散型再生能源供應體系也開始陸續建置。此時古巴基本仍依賴11座老舊大型火力發電廠,電力需求問題未有效解決。2004及2005年發生全國性嚴重停電後,古巴政府展開「能源革命」。6個月內,境內900萬顆傳統燈泡幾乎完全替換成省電燈泡,並實行家電以舊換新。2年內,全國煤油、液化石油氣、汽油使用量分別下降了34%、40%和80%。在政府補貼下,每月用電量在100度以內的使用者每度電支付約0.38美分,超用部分施以懲罰性超高累進費率,300度以上的用電價格高達原本的14倍。 2006年政府在全國裝設1,854座微型柴油發電廠,以解決由颶風和裝置老舊造成的停電問題。4,000具緊急備用供電系統被裝配在醫院、農場、學校等重要場所,目前古巴分散型發電裝置容量比例居全球第二,僅次於丹麥。目前古巴正積極匯入生質能氣化複迴圈發電等第二代生質燃料技術,以合資創投方式興建5所裝置容量約32百萬瓦的蔗渣發電廠。在2,364所學校引進太陽能發電的舉措獲2001年聯合國全球500佳環境獎肯定。古巴在2005至2007年間,達成18%的減碳成果,遠超過京都議定書制定的5.2%減碳目標。 ==== 旅遊業 ==== 1959年革命勝利後的30年內,古巴只接待來自蘇聯和東歐國家少數客人。自1990年代旅遊業開放以來,該國旅遊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拉美地區第九大旅遊目的地國。1994年,古巴成立旅遊部,在1990年和2000年間,超過35億美元用於投資興建旅遊設施。1995年,旅遊業收入超過了蔗糖業收入,成為該國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國際遊輪的重返帶來了大批遊客,2010年,古巴共接待外國遊客250萬人次,其中加拿大遊客達94.5萬人次,獲得了約24億美元的收入。雖然古巴期待更多美國遊客的到來,但在《赫爾姆斯-伯頓法》制約下,美國遊客數量非常有限,主要是探親的古巴流亡者,此外每年有不到三萬名美國人非法前往古巴。除了傳統旅遊,醫療旅遊也受到重視,2005年,有超過19,600位遊客在古巴的收費國際醫院接受治療,受歡迎的專案包括泥療、特殊體檢以及治療色素變異視網膜炎、白斑病、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症等疑難病。 夏灣拿舊城有著各個時期的建築,從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巴洛克建築到受美蘇影響而出現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和裝飾主義建築,這使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於街道狹窄,無法滿足美國遊客對酒店和娛樂場所的需求,巴蒂斯塔政權決定拆除哈瓦那舊城。不過,該計劃最終因為革命而擱淺。巴拉德羅擁有超過20公里的白沙灘,2008至2011年接待的國際遊客均超過一百萬,該地旅遊業收入佔全國旅遊總收入的42%,現有49家酒店,86.9%的酒店都是四星級或五星級水平。 === 交通 === 古巴有約49,000公里的公路,其中鋪面公路14,478公里,高速公路682公里,中央公路橫貫古巴島。古巴是加勒比島國中唯一有客運鐵路的國家,鐵路長14,838公里,其中一半以上為甘蔗運輸專線,有電氣化鐵路147公里,2010年5月,古巴政府宣佈廣泛的計劃來修復鐵路網,新買的機車車輛,並開放四個中心培訓鐵路工人。海運船隻117艘,總噸位140萬噸。有16個商業港口和23個輔助港口,其中較大的有7個。古巴一度為加勒比地區最大的海運國家,但由於經濟互助委員會解散,海運量大幅下降。哈瓦那港和聖地亞哥港為主要港口。共有20個機場,其中11個為國際機場。2012年,古巴航空公司有13架現役客機,除了三架空中客車A320-200型客機,均為俄羅斯和烏克蘭所制。它以哈瓦那何塞·馬蒂國際機場為總部,與加拿大、墨西哥、西班牙、俄羅斯、委內瑞拉等15個國家通航,共有35個目的地。也有很多外國航空公司經營直航古巴航線,美國與古巴之間沒有正常的商業航線,運營形式為包機,美國政府在外交官遭到聲波攻擊的事件之後恢復禁止美國公民獨自前往古巴。http://www.sinovision.net/news.php?act=details&news_id=163630 以前古巴的高檔車不多,主要集中於外國常駐機構、租車行。汽車多為老爺車,車況較差,需要頻繁維修,且往往沒有空調,不過這樣的經典老車經常出現在古巴街頭,形成觀光風情。允許機動車買賣後,現代的高檔車開始增多,但廉價的中國大陸吉利汽車在當地有一定地位。主要交通工具是客車、計程車和火車,部分城市主要交通工具還有腳踏車和馬車(馬車是除哈瓦那和巴拉德羅以外古巴各大中城市的常見交通工具)。古巴的計程車樣式不一,甚至包括廉價的人力三輪車,私車載客非常普遍。供外國遊客乘坐的“椰子計程車”(西班牙文:CocoTaxi,外形像椰子的機動三輪計程車)價格較高。2012年,私人運營計程車執照恢復發放。外觀奇特、條件欠佳的“駱駝巴士”已退出哈瓦那歷史舞臺,被用來加強其他地方的公交系統,取而代之的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宇通客車,亦有少部分為阿根廷生產的依維柯牌客車及巴西生產的賓士客車,但公交運力依舊不足,車內經常十分擁擠。古巴的公車也可謂是真正的“公車”,古巴交通管理法規規定,掛藍色牌照的公車如有空座位,遇有人搭車且搭乘人方向相符的情況下應允許乘坐,否則百姓可以上告。古巴的校車基本上是來自美國及加拿大的二手校車,一律漆成黃色。 File:Habana Harbour.jpg|哈瓦那港 File:DirkvdM cuba horsecart.jpg|鄉間馬車 File:2012-02-Baracoa oeffentlicher Nahverkehr 01 anagoria.JPG|在巴拉科阿,巧克力廠的職工班車以校車充當 == 社會 == 1899~2002古巴官方人口普查 人種% 1899 1907 1919 1931 1943 1953 1981 2002 白人 66.9 69.7 72.2 72.1 74.3 72.8 66.0 65.05 黑人 14.9 13.4 11.2 11.0 9.7 12.4 12.0 10.08 混血人種 17.2 16.3 16.0 16.2 15.6 14.5 21.9 23.84 亞洲人 1.0 0.6 0.6 0.7 0.4 0.3 0.1 1.02 === 人口 === 截至2012年底,古巴全國人口為11,167,325人,是人口最多的加勒比島國,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2.3人。古巴人的平均年齡為35.1歲,16.3%的人口超過60歲,75%的古巴居民居住在城市,即846.5萬餘人,農村人口為277.5萬餘人。與之前相反,女性佔總人口的50.1%,略高於男性所佔比例。古巴是美洲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國家,2012年每千人中出生9.96人。人口總數從2006年起呈現出微弱減少趨勢。由於育齡婦女生育率下降,今後人口老齡化將日趨嚴重。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8.3%,0~14歲人口占17.2%。可就業人口502萬人,佔15歲及以上人口的54.3%。從2002到2012年,居民居住單位數量增長了9.9%。 古巴白人的祖先主要來自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島、加利西亞、安達盧西亞和加泰羅尼亞,而古巴黑人的祖先基本來自西屬幾內亞的黑奴交易中心。還有少量亞裔居民,主要是來自福建和廣東的華工後裔,古巴革命打破了種族的階級界限,這促進了人種融合,即混血人種比例的增長。 ==== 移民 ==== 和其它靠近美國的發展中國家一樣,古巴有大批人出於經濟目的移民美國,古巴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後,由於擔心財產被剝奪,大量古巴流亡者開始前往佛羅里達,他們主要是地主、商人和知識分子。僅1965年,就有約10萬名古巴人透過每天兩次的“自由航班”從哈瓦那赴美。1966年《古巴調適法》出爐,該法規定,任何自1959年後到達美國且在美國居住滿一年的古巴移民,可以獲得永久居留權。 在1980年的馬列爾偷渡事件中,有15萬古巴人渡海北上。跟1960年代的那批不同的是,這批難民中的大多數都很貧窮。卡斯特羅政府默許了此次偷渡,並利用此事件清走了大量的罪犯和精神病人。另一場大規模的古巴移民潮發生在1994年。為了防止馬列爾偷渡事件重演,克林頓政府宣佈在海上被攔截的古巴人將不被帶往美國,而是送至關塔那摩監獄或巴拿馬。在從1994年夏天開始八個月的時間裡,有超過三萬名古巴人和被攔截,並被送往美國本土之外的營地。 1994年9月9日,美國與古巴就移民問題達成協議。規定美國需將古巴難民安置在美國本土之外安全的避難所,古巴也承諾阻止其國民偷渡。自此美國每年接受兩萬名合法古巴移民。1995年5月2日,第二項協議達成,允許關塔那摩難民營裡的古巴人進入美國。同時建立了一個直接遣返在海上被攔截的古巴人的制度。古巴政府承諾不對這些被遣返者進行懲處。 約三分之一的古巴家庭在美國有親戚,他們收到的匯款抵消了一小部分制裁帶來的損失,但由於移民的種族構成,黑人家庭普遍在消費上處於一定的弱勢。 === 衛生 === 所有古巴公民都有權在該國所有醫療機構接受免費醫療。該國保障的醫保權利如下:透過由診所、疾控中心、家庭醫生和醫院組成的城鄉三級醫療網路提供免費醫藥和醫護;提供免費牙科保健;在衛生管理推廣與健康教育發展計劃下,進行定期體檢、常規接種疫苗和其他疾病預防措施。上述計劃與行動透過群眾組織和社會組織覆蓋全部人口。在財政補助下,古巴職業女性在分娩前後享有帶薪產假和與其母育角色相容的臨時性工作方案。 多年來,古巴醫療投入均佔GDP的10%左右。古巴衛生系統最大的優點是醫生素質高、密度高,每163人擁有一名醫生。平均每120戶配置1名家庭醫生,為每個家庭提供基本醫療、疫苗注射、健康教育、優生避孕等服務,並以此實現患者分流。古巴在生物醫藥領域堅持自主創新,疫苗、干擾素、降血脂藥物等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針灸和草藥療法也被納入國家醫療保健系統。古巴人均壽命達78.3歲,排名美洲第三(僅次於加拿大和智利),世界第37。嬰兒死亡率2011年為千分之四點九,與加拿大並列為美洲最低。http://media.china.com.cn/cmyj/81401.html根據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古巴是肺結核發病率最低的國家,每10萬人中僅7例。另外,工傷發生率由1999年的5.2‰下降到2011年的1.6‰(2010年德國為25.8‰)。2004年起,古巴啟動“奇蹟手術”計劃,即視力復明計劃,為多國貧困眼疾患者實行免費手術治療。 古巴透過建立高效完善的基礎醫療體制使其用低成本取得高效益。古巴的多項重要公共健康指數都達到了世界最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其人均醫療支出成本卻還不到美國的1/15。古巴的醫療制度受到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以及其他許多國際機構和專業人士的讚揚。 但古巴的真實醫療水平與現狀並不樂觀,而多項重要衛生指標均存在造假、摻水等問題。 比如嬰兒死亡率,有證據表明醫生可能將早期新生兒死亡(注:指活產嬰兒在出生後頭七天內死亡)重新分類為晚期胎兒死亡(注:指包括妊娠20周或500克後胎兒的任何死亡),從而縮小了嬰兒死亡率(注:指活產嬰兒出生後一年內死亡)統計資料,並提高了預期壽命。古巴醫生將新生兒死亡重新歸類為晚期胎兒死亡,以便醫生迎合政府的嬰兒死亡率目標對可能在出生後不久死亡的子宮內胎兒墮胎,也是一種策略: “當超聲波顯示胎兒發育異常時,醫生經常在未經母親明確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墮胎,這引發嚴重的醫學倫理問題,背後原因是:‘不這麼做可能會提高嬰兒死亡率’。每100次分娩中就有72.8例墮胎,古巴是世界上墮胎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不計一切手段“保持世界領先的嬰兒低死亡率”,是古巴公共衛生部門必須完成的任務。對預期壽命資料的摻水,據說也如法炮製,“本年死者被統計為正在治療的瀕死者,明年再死”。對嬰兒死亡率的關注,可能導致其他型別死亡率增加: 這些結果以其他一部分人群為代價。2015年古巴孕產婦死亡率,高於巴貝多、貝里斯、智利、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和烏拉圭等拉丁美洲國家(《1990至2015年孕產婦死亡趨勢》,2015年)。在預期健康壽命方面,古巴排在哥斯大黎加、智利、秘魯和百慕大之後,略高於烏拉圭、波多黎各、巴拿馬、尼加拉瓜和哥倫比亞。此外,根據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於2018年釋出的世界各國醫療水平排名,古巴在拉美地區低於百慕大、波多黎各、智利,僅略高於美屬維爾京群島、哥斯大黎加、烏拉圭、巴貝多等,在世界排名中,低於黎巴嫩、黑山、白俄羅斯、羅馬尼亞、中華人民共和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發展中國家,略高於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波黑、伊朗、利比亞等發展中國家。 另外,古巴在醫療環境、設施、醫護人員薪資上存在很多問題:不少醫療設施陳舊而過時,也時常缺乏必需藥品。醫生工資低。CUBAN HEALTH CARE SYSTEM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NHS PLAN . Select Committee on Health.Leo Burghardt: Zeit des Nach- und Überdenkens in Kuba, Neues Deutschland, 5. Januar 2008 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狀況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狀況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狀況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狀況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狀況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狀況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狀況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狀況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狀況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狀況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狀況資料 男性/女性預期壽命(歲): 76.2/80.4 嬰兒死亡率(每千人): 4.9 15至60歲男性/女性死亡率(每千人): 120/78 每千人擁有醫生(除牙醫)數: 6.8 每千人擁有牙醫數: 0.87 每萬人擁有醫院病床數: 49 人均醫療支出(美元): 503 衛生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11.8 艾滋病毒感染百分比: 0.052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概況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概況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概況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概況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概況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概況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概況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概況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古巴衛生概況 === 教育 === 古巴的教育普及程度在整個拉美國家中名列前茅。教育支出常年佔財政支出的一成左右。學生完成9年義務教育後,可透過考試升入大學預科學校或職業技術學校,落榜考生當年有一次補考機會。各級學校均為公立,一律免學費和書本費,還免費提供伙食和校服。小學入學率為100%,受過高等教育的佔受教育人數的57%,1957年的識字率為76.4%。1961年底,卡斯特羅政府宣佈完成掃盲運動。如今古巴的識字率達99.9%,領先全球。 高等教育機構共63所,包括大學、專科學院、高等師範院校和高等職業院校,建於1728年的哈瓦那大學是古巴最重要的高等學府,包含經濟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領域,有14個研究中心。由古巴高等教育部運作的遠端教育系統為農民提供下午和晚間課程。古巴接收不少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學習西班牙語和醫學等專業。 在革命中有大批教師移民國外,造成師資緊缺。為此古巴政府在城鄉建立起一批師範學校。政府還將巴蒂斯塔統治時期的69座兵營改建成學校。到60年代末教育得到普及。2000年年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讚揚古巴小學生的語言課和數學課成績在被調查的13個拉美國家中得分最高。2002年年初,古巴政府提出新的教育體制改革計劃,要求將每班學生數縮減至15~20名,在各教室配備電視,在各級學校中開設計算機課,並對高中生進行更加直接的專業教育。此外,在兩個全國性頻道中每天分別播出10小時和12小時的教育節目。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支援下,政府開展了一項全國範圍內的早期教育計劃,名為“教育你的孩子”,為0—6歲兒童提供基於社群的服務。 教育強調政治意識形態,“勤奮、自律、愛國”是所有中小學的校訓。有特色的小學課程包括舞蹈、園藝、健康衛生、古巴革命史、棒球和國際象棋。城市中學生要定期到農村寄宿,參加收穫農作物的義務勞動,而農村基礎中學實行半日學習半日勞動制。 古巴的教育也面臨一定的困難,比如教材等教學用品的缺乏。學生用完教材後,需將其交給下一屆學生繼續使用。 === 宗教 === 古巴曾是無神論國家。1962年卡斯特羅政府曾關閉400多所天主教學校,聲稱這些學校散佈威脅安全的信仰。1991年,古巴共產黨撤除宗教禁令。次年,憲法修正,將古巴變為世俗國家,也就是說政府雖為非宗教性機關,但是不再反對宗教信仰。因此,宗教信徒也可以加入古巴共產黨,天主教自此復興。1996年11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受卡斯特羅之邀訪問古巴。 古巴最普遍的宗教是由西班牙人帶到島上的天主教,國內有11個教區,650座教堂。與之相依相存,這是一種基於西非約魯巴人信仰,幷包含許多天主教元素的混合宗教,作為一種非政治、無組織的宗教形式,它多年來受到政府支援。據估計,大約有35%的古巴人為受洗的天主教徒,其中許多人同時也傾向於信薩泰裡阿教。梵蒂岡宣稱有六成古巴人信奉羅馬天主教。Benedikt XVI. in Havanna: Der Papst und die legitimen Hoffnungen der Kubaner – Ausland – FAZ . Website der FAZ. Abgerufen am 26. März 2012.仁愛聖母於1916年由教宗本篤十五世宣佈為古巴的主保。而在薩泰裡阿教中,她被奉為愛之女神。 有大約二十一萬古巴人屬於54個新教教派。隨著五旬節運動的傳播,神召會的信徒超過了十萬人。約8.9萬人屬於耶和華見證人。此外古巴還有小規模的印度教徒、猶太教徒、穆斯林和巴哈伊信仰者。 === 假日 === 日期 名稱 西班牙文名稱 備註 1月1日 解放日/新年 Día de la Liberación 國慶日;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勝利。同時也是公曆新年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Día Internacional de los Trabajadores 舉行群眾集會。 7月26日 國家起義日 Día de la Rebeldía Nacional 攻打蒙卡達兵營紀念日。 10月10日 獨立戰爭開始紀念日 Inicio de las guerras de independencia 十年戰爭於1868年10月10日開始。 12月25日 聖誕節 Navidad 1998年接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後重設該假日。 === 媒體 === 古巴的媒體都是國有的,由中央和各市政府掌管,政治訊息由古巴共產黨監管。拉丁美洲通訊社是古巴官方國際通訊社,建立於1961年,在全世界設有37個分社。國家通訊社建立於1974年,主要負責國內新聞報道。 古巴廣播電視協會(ICRT)控制著廣播和電視節目。全國共有各級電影片道38個。國際性電影片道為古巴電視臺國際頻道(Cubavisión Internacional);全國性的電視臺有古巴電視臺(Cubavisión)、起義電視臺(Tele Rebelde)、教育頻道(Canal Educativo)、教育頻道二臺(Canal Educativo 2)和綜合頻道(Multivisión),以上電視臺24小時不間斷播出。此外各省和一些城市也有地方電視臺。電視臺播放連續劇、喜劇、電影、紀錄片、體育節目、音樂節目、新聞和政論節目,其中很多節目來自巴西、美國和西班牙。古巴的第一個廣播電臺開播於1922年8月22日。目前有91個廣播電臺:一個國際臺,6個國家臺,18個省屬臺,66個市屬臺,遍佈全國各地。從2013年1月20日起,南方電視臺每天晚上8點到第二天下午4點半的節目在古巴同步播出,該電視臺由一些拉美國家政府資助,總部設在委內瑞拉加拉加斯,旨在推動拉美一體化。為觀看外國節目,有不少古巴人私下安裝衛星天線和開設影視庫。 《格拉瑪報》(GRANMA)是古巴共產黨機關報,創辦於1965年10月,發行量70萬份;《起義青年報》(Jóven Rebelde)是青年共產主義聯盟中央機關報;《勞動者報》(Trabajadores)是中央工會機關報;《波希米亞》(Bohemia)週刊創於1908年5月,每期發行30萬份。《先鋒》、《我們還年輕》和《Zunzún》是三份青少年雜誌。也有一些網路媒體。 === 網際網路 === 古巴從1996年開始透過衛星訊號提供網路寬頻服務,但以往任何試圖擴大古巴網際網路連線的舉動,都需得到執行對古巴經濟制裁的美國財政部的許可。由於衛星接入昂貴而緩慢,且政府態度謹慎,長期以來網際網路發展很慢。目前,古巴的網際網路連線率排美洲最末,約16%的古巴人使用網路,其中多數都只能在指定的單位、學校或青年計算機俱樂部上國內的區域網,僅有2.9%的古巴人能在國內不受限制地瀏覽世界各地的網頁。為了提高網速,連線委內瑞拉、古巴和牙買加三國的ALBA-1海底光纜系統自2012年8月投入使用,頻寬為640Gb/秒。2013年1月10日,古巴啟動了海底光纜接入網際網路的除錯工作,以確保該通訊系統正常執行。 出於對網路異見分子的擔憂,古巴建立了一些類似於西方熱門網站的仿品。RedSocial(意為社會性網路)是與Facebook相似,但由古巴網民專用的社交網站。基於Wiki技術的網路百科全書EcuRed則反映著左翼意識形態。該網站於2010年12月建立,至2013年1月有超過十萬個條目。同時,親政府的“革命”部落格作者進行著針對異見分子的“反擊戰”。 直至2015年7月初,古巴政府終於在全國範圍內開放了35個公共無線上網點,意味著古巴人開始可以使用Facebook和Twitter。 2018年12月6日,古巴首次開通手機網際網路,雖然價格不菲,但還是有530萬個手機上網使用者選擇啟用了賬戶,人數佔到古巴全國人口的約50%。當地時間6日早8點,古巴電信公司 (ETECSA) 的使用者如果持有以53或者52開頭的電話號碼,就可以使用手機上網了,整個安裝和-{zh-hans:開通; zh-hant:開通;}-過程需要3天。在價格方面,1MB需要花費10美分,套餐的話從7美元600MB到30美元4GB不等。報道稱,目前古巴公營單位的平均工資水平是一個月30美元,因此購買手機上網服務比較昂貴。 == 文化 == 古巴如同一個熔爐,融合了以傳統西班牙文化和非洲文化為主的多種移民文化,也融入了濃厚的政治氣氛。 === 美術 === 古巴畫家於二十世紀初嶄露頭角,其中主要的畫家有深受畢加索讚譽的華裔畫家威爾弗雷多·林(中文名林飛龍,有作品被選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馬德里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雷內·波託卡雷羅、阿米莉亞·佩萊斯等,他們都是先鋒派藝術家。重要的當代畫家有托馬斯·桑切斯、何塞·貝迪亞、阿圖羅·昆卡、羅伯託·法貝羅、納爾遜·多明格斯、埃爾內斯托·佩納等等。革命後,古巴出現了大量用於鼓舞群眾鬥志的革命宣傳畫。雖然藝術創作受到社會主義寫實主義的強烈影響,但不同於東方社會主義國家的傳統,古巴的先鋒藝術並未受到政府壓制,反而有機會出國展出。 === 文學 === 古巴文學在19世紀初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占主導地位的主題是獨立和自由。何塞·馬蒂引領了古巴文學的現代主義運動。古巴共和國成立後。一些流亡國外的革命作家回到祖國。這時有許多作家沉醉於自我表現,有些作家宣揚愛國主義,抨擊腐敗的政治。小說家卡洛斯·洛維拉在《將軍與博士》一書中譴責古巴出現的新貴族,表現堅定的反教權立場。米格爾·德·卡里翁發表了用自然主義手法寫作的抨擊資產階級道德觀的小說《誠實的女性》與反映下層社會生活的小說《不純貞的女人》。作家何塞·安東尼奧·拉莫斯發表了譴責帝國主義干涉與種族歧視問題的小說與劇本《沼澤》、《科阿伊巴伊》等。而尼古拉斯·紀廉則側重於批判現實的文學,作為黑人派運動的代表,他運用黑人民間詩歌的韻律或以黑人生活作為題材進行創作,表達對社會不公的抗議。1928年何塞·塔列特發表的《拉·侖巴》開創了黑人詩歌的先河。在20世紀30、40年代,文學創作更多地反映民族覺醒和反抗。 現代的古巴文學作品亦多表達對舊時代的譴責。阿萊霍·卡彭鐵爾,著有反映海地獨立戰爭的小說《人間王國》。小說家吉列爾莫·因凡特的代表作是揭露古巴獨裁者鎮壓人民的短篇小說集《平時和戰時一個樣》,以及反映古巴革命前夕哈瓦那生活的長篇小說《三隻可憐的老虎》。埃德蒙多·德斯諾埃斯的《沒有問題》描寫1952年巴蒂斯塔政變直至馬埃斯特臘山游擊戰,諾埃爾·納瓦羅的《在我們焦慮不安的日子裡》揭露憲警罪行。胡安·阿爾科查的《只有死人在行進》,描寫一群毫無理想的青年醉生夢死的生活。多拉·阿隆索的《無刺的土地》,反映土地改革問題。阿貝拉爾多·皮涅羅的《休息》,反映哈瓦那汽車工人的罷工鬥爭。達烏拉·奧萊馬·加西亞的小說《志願女教師》,反映古巴革命以後的掃盲運動。 1939年至1960年間,海明威在古巴定居,並稱自己為“普通的古巴人”。在此期間他寫下了聞名於世的代表作《老人與海》。 === 體育 === 體育是古巴的全民熱點,由於歷史上與美國的聯絡,古巴人較多地參與到流行於北美的運動中,而不是傳統上在西班牙語國家比較普遍的運動。其中棒球是最受歡迎的,其次有籃球、排球、板球和田徑等。古巴在業餘拳擊上居於主導地位,持續在國際比賽上取得獎牌。戴龍·羅伯斯曾是男子110米跨欄世界紀錄保持者。古巴政府1962年就宣佈取消體育職業化,實行全民免費觀看各項體育比賽。 棒球和排球聞名世界。古巴排球的特點在於強勁的彈跳力和扣殺力,故有“黑色橡膠”之稱。而身著紅色球衣的棒球球員人稱“紅色閃電”。1951年起古巴成棒連續40次在世界盃、洲際杯、奧運及經典賽等國際賽都闖進決賽,贏過25次世界盃冠軍、10次洲際杯冠軍,在1992年、1996年和2004年三獲奧運會棒球金牌。2000年開放職棒球員參賽之後,古巴的棒球優勢不再,很難再一枝獨秀。2008年在荷蘭舉行的哈連杯,古巴竟兩度輸給美國大學明星隊,更是震撼國際棒壇。不過自2011年起,古巴棒球代表隊位列國際棒球總會世界排名榜首。 比較起來,古巴足球缺乏群眾基礎,自1938年後一直未能闖入世界盃,而整個古巴體育介面臨的球員叛逃問題更使其運作雪上加霜。僅在2008年的一場在與美國隊戰平的奧運會足球預選賽過後,就有七名古巴球員在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的引誘下叛逃。不過對歐洲聯賽、歐洲盃、南美解放者杯,特別是對2010年世界盃全部比賽的現場直播,已經使人們對足球的參與升溫。 === 音樂 === 古巴音樂是西班牙民族音樂和黑人歌舞文化的混合產物。頌樂是音樂形式的中心,在此基礎上衍生出許多其它音樂風格,如薩爾薩、恰恰恰、倫巴、曼波舞曲等等。三絃吉他誕生在古巴,而刮瓜、馬林巴和崩歌鼓則是源自非洲的樂器。早期的印第安原住民在殖民統治時期幾乎消失,唯一留下的音樂遺蹟是名為沙槌的打擊樂器,它也是其它拉丁音樂的主要樂器。除了節奏複雜,變化多端的古巴非洲音樂,重曲調變化,輕節奏變化的瓜希拉音樂(鄉村音樂)是古巴傳統民間音樂的另一種主要型別。它保持著濃郁的安達盧西亞音樂風味,村民多喜歡以這種音樂形式來議論政治,融入頌樂節奏的愛國歌曲《關塔納梅拉》是流傳最廣的瓜希拉音樂。此外,自20世紀90年代起,雷鬼日益普及。 古巴革命勝利後產生的新吟遊歌謠頗有影響力,這是一種政治性很強的音樂,由歌頌愛情發展到記錄重要事件,甚至成為了一種宣傳武器,與拉丁美洲的重大政治事件緊密聯絡在一起,代表作品有《要古巴,不要美國佬》和卡洛斯·普埃布拉為送別格瓦拉而作的《永別了,指揮官》。 1996年,英國世界巡迴唱片公司(World Circuit)進入古巴開始錄製專輯。透過製作人伊布拉印·飛列與其樂團同名的專輯《美景俱樂部》(Buena Vista Social Club)的成功,使得古巴音樂重回世界樂壇。埃內斯托·萊庫奧納的鋼琴作品《黑人狂想曲》及歌曲《西波涅》是世界經典曲目。 === 飲食 === 將馬鈴薯、胡蘿蔔、肉類和鱷梨燉在一起,就成了一鍋阿西亞科,這道菜的名字也被用來形容古巴飲食文化的相容幷包。古巴菜譜將西班牙人的烹飪技術、菜式與包括香料在的本土熱帶物產相結合,也吸收了華人的紅燒方法、米食傳統和克里奧爾人的甜食。傳統上,古巴人不講究分道上菜,每頓飯盛在一盤中。黑豆飯被形象地稱作“摩爾人和基督徒飯”(Platillo Morros y Cristianos,黑豆象徵膚色黝黑的摩爾人;而白米飯象徵基督徒的西班牙人),是最典型的主食,其它常見的主食還有芭蕉、木薯、古巴式麵包和熱帶水果等。大蒜、小茴香、牛至和月桂葉是主要的香料。特色菜包括“舊衣服”(碎牛肉炒蔬菜)、烤乳豬、炸豬皮、木瓜煎雞飯、洋蔥肉餡餅和西蕃蓮拌乳酪。在沿海的漁村,人們的蛋白質來源以魚類為主,那裡餐桌上常有旗魚、鯛魚、鱒魚和烤龍蝦。對餐飲業的限制影響了傳統菜餚的普及。 咖啡和甘蔗的遍植自然使牛奶咖啡、甘蔗汁和以甘蔗釀製的朗姆酒成為了流行的飲品,有多種以朗姆酒為基酒的雞尾酒誕生在古巴。哈瓦那舊城裡著名的五分錢小酒吧至今還保留著海明威的手跡:“我的莫希託在(五分錢)小酒吧,我的德貴麗在小佛羅里達(餐館)。”http://es.wikipedia.org/wiki/Floridita Mi mojito en La Bodeguita, mi daiquirí en El Floridita,見維基百科西班牙文版最地道的“自由古巴”由土可樂和哈瓦那俱樂部牌朗姆酒兌成。科佩里亞(Coppelia)冰淇淋是古巴冰淇淋的代表,差不多每個市鎮都有其門店。 === 電影 === 20世紀40至50年代,由於美國電影的壟斷組織統治了古巴電影市場。古巴電影事業的發展受到阻礙。為了擺脫困境,古巴電影工作者開始與墨西哥電影創作人員合作拍攝影片,合拍的影片中有《街頭天使》、《不該出生的人們》、《命運的打擊》。 1959年後,古巴政府成立了電影藝術和電影業研究所,它在1977年後成為文化部管轄的一個局,既是電影製片生產中心,管理影片發行、輸出輸入事宜的機構,又是培養電影工作者的學校,還設有電影資料館,並出版電影刊物。這一時期有與蘇聯合拍的電影,如1964年的《我是古巴》,還有反映其支援民族解放運動的電影,如《安哥拉──希望的勝利》、《民族的矛》和《格瑞那達:小國家、偉大的革命》。號稱是古巴的第一部同性戀影片的《草莓與巧克力》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古巴影片,而2005年的公路片《古巴萬歲》是罕有的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的古巴電影兒童最佳劇情片《古巴萬歲》 中國網路電視臺。此外,古巴電影共四度獲得戈雅獎最佳西班牙語外國片獎。 在古巴舉行的國際電影節有:拉丁美洲新電影國際電影節、哈瓦那國際青年電影節。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古巴共和國政府網站 Category:加勒比地區國家 Category:前西班牙殖民地 Category:前美國殖民地 Category:墨西哥灣 Category:島國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Category:共和國 Category:一黨制國家 Category:社會主義國家 Category:西班牙語國家地區 Category: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Category:新西班牙
世界燃油規範
世界燃油規範,汽車行業共同議定的燃油標準。1998年6月3-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燃料會議上,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汽車製造商聯盟(Alliance)、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JAMA)和(美國)發動機製造商協會(AAMA)代表全球汽車行業聯合發表了“世界燃油規範”,提出了世界範圍的汽、柴油標準。燃油規範的第一版於1998年出版,2000年4月又出了新一版的燃油規範。 第一版的燃油規範把燃油分成三個等級,第二版把燃油分為四個等級,增加了一個體現未來發展的IV類油。 # 一類油主要用於對汽車排放不控制或要求很低的市場 # 二類油主要用於對排放有嚴格控制要求的市場 # 三類油主要用於對排放有超前控制要求的市場 # 四類油主要用於對排放有更超前控制要求的市場(如美國加州) 雖然“世界燃料規範”對燃油的規定苛刻,且未能充分與全球石化行業協商就單方面推出,但其影響不可低估,許多國家包括中國製定新燃油標準時都參考其內容。目前歐美國家的燃油標準大體相當於II檔水平,2004年要求達到III檔水平。 Category:能源
(;源於,轉寫為「helios」,直譯為「太陽」;舊譯氜)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原子序數為2,原子量為。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無毒的惰性單原子氣體。它也是稀有氣體族的第一個元素。其單質熔點和沸點為所有元素中最低的。繼氫原子之後,氦是可觀宇宙中第二輕且含量第二高的元素,在全宇宙的元素質量中大約佔了24%,超過其它原子總和的12倍。它的總含量和太陽或木星內的比例十分相似。這是因為和接下來三個元素比較起來,氦-4有非常高的核結合能(每個核子中)。而它的高結合能也能解釋為何它是核融合與核衰變的產物。氦-4是宇宙中氦最主要的同位素,最廣泛的來源形成於大霹靂時期。而新的氦形成於恆星內部的核融合反應。 氦是以希臘神話中泰坦族的太陽神-赫利奧斯(Helios)命名。氦的首次發現是由喬治斯·雷頁特Rayet, G. (1868) "Analyse spectral des protubérances observées, pendant l'éclipse totale de Soleil visible le 18 août 1868, à la presqu'île de Malacca" (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protuberances observed during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seen on 18 August 1868, from the Malacca peninsula), Comptes rendus ... , 67 : 757–759. From p. 758: " ... je vis immédiatement une série de neuf lignes brillantes qui ... me semblent devoir être assimilées aux lignes principales du spectre solaire, B, D, E, b, une ligne inconnue, F, et deux lignes du groupe G." ( ... I saw immediately a series of nine bright lines that ... seemed to me should be classed as the principal lines of the solar spectrum, B, D, E, b, an unknown line, F, and two lines of the group G.)、C. T. 海格上尉= C. T. Haig (1868) "Account of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the eclipse of the sun, August 18th, 1868,"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7 : 74–80. From p. 74: "I may state at once that I observed the spectra of two red flames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in their spectra two broad bright bands quite sharply defined, one rose-madder and the other light golden."、諾曼·R·波格森Pogson filed his observations of the 1868 eclipse with the local Indian government, but his report wasn't published. (Biman B. Nath, The Story of Helium and the Birth of Astrophysics (New York, New York: Springer, 2013), p. 8.) Nevertheless, Lockyer quoted from his report. From p. 320 of Lockyer, J. Norman (1896) "The story of helium. Prologue," Nature, 53 : 319–322 : "Pogson, in referring to the eclipse of 1868, said that the yellow line was "at D, or near D." "和約翰·赫歇爾中尉在1868年的日全食觀測到一條未知的黃色光譜,後來被法國的天文學家侏爾斯·詹森Lieutenant John Herschel (1868) "Account of the solar eclipse of 1868, as seen at Jamkandi in the Bombay Presidency,"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7 : 104–120. From p. 113: As the moment of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approached, " … I recorded an increasing brilliancy in the spectrum in the neighborhood of D, so great in fact as to prevent any measurement of that line till an opportune cloud moderated the light. I am not prepared to offer any explanation of this." From p. 117: "I also consider that there can be no question that the ORANGE LINE was identical with D, so far as the capacity of the instrument to establish any such identity is concerned."證實有這條光譜,同時約瑟夫·諾曼·洛克耶也獨力在英國發現一樣的結果。人們認為發現氦是侏爾斯·詹森和約瑟夫·諾曼·洛克耶的功勞。而洛克耶也是第一個提出這條光譜是來自一種新的元素,並命名此元素。而正式的發現則是在1895年由瑞典的兩位化學家和從瀝青鈾礦中分離出氦。在1903年,在美國發現大存量的天然氦氣井,直到現在依舊為氦氣的最大供應商。 而液態氦則用於低溫(單用氦的最大宗,佔了四分之一),特別是在超導磁體的冷卻中,主要的商業應用是在MRI掃描器中。 在工業上,氦氣有許多用途。例如:作為加壓和吹掃氣體、電弧焊接時的保護氣體、及參與製造晶體的化學反應過程(如製造矽晶圓時,氦氣佔所產生氣體的一半)。日常生活中的小用途則是作為氣球或飛艇上升所需的氣體。 For a more authoritative but older 1996 pie chart showing U.S. helium use by sector, showing much the same result, see the chart reproduced in "Applications" section of this article.與密度和空氣密度不同的任何氣體一樣,吸入少量氦氣會暫時改變人聲的音調。在科研方面,氦(4He)兩個流體相(He I & He II)的表現性,對於科學家在研究量子力學(特別是超流動性的性質)及觀察如超導電性(產於近乎絕對零度)的現象是很重要的。 在地球上,它在大氣中的濃度為5.2 ppm,較為稀少。今天陸地上大多數存在的為氦是由重放射性元素(例如釷和鈾的天然放射性衰變)產生的,這種衰變會發射出由氦-4核組成的α粒子。該放射性氦被天然氣捕獲,其體積濃度可高達7%,而後再經過分餾的低溫分離過程,以進行商業提取。先前,地球上的氦為不可再生資源,因為一旦釋放到大氣中,它很容易逃逸到太空,人們認為這種情況將會使氦日益短缺。Witchalls, Clint (18 August 2010) Nobel prizewinner: We are running out of helium. New Scientist. 然而,近來的研究指出,透過輻射衰變生成於地球深層的氦氣,在某些情況下透過火山運動被釋放,使得大氣中能被收集的氦氣量比預期的更多。 == 歷史 == 首個證明氦存在的證據是太陽色球的發射光譜中的一條亮黃色譜線。1868年8月18日,法國天文學家皮埃爾·讓森在印度的貢土爾觀測日全食時,發現了這條波長為587.49 nm的譜線。起初人們推測這條譜線來自鈉。同年10月20日,英國天文學家約瑟夫·諾曼·洛克耶在太陽光譜中發現了一條黃線。由於這條譜線的波長和夫朗和斐譜線中鈉產生的D1線和D2的波長相似,洛克耶將其命名為D3線。他還提出這條譜線來自太陽上的一種尚未在地球上發現的元素。洛克耶和英國化學愛德華·弗蘭克蘭(英文:Edward Frankland)以希臘語中的ἥλιος(helios,意為“太陽”)一詞,將這一元素命名為Helium.Sir Norman Lockyer –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 that he named helium " Balloon Professional Magazine, 7 August 2009. 1881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在分析維蘇威火山的岩漿時發現了氦的D3線,這是氦在地球上的首次發現記錄。 1895年3月26日,蘇格蘭化學家威廉·拉姆齊爵士將(一種瀝青鈾礦,其質量的10%為稀土元素)用酸處理,首次在地球上分離出氦。拉姆齊當時在尋找氬,他用硫酸處理礦物,分離釋放出的氣體中的氮和氧。在剩下的氣體中,他發現了一條和太陽光譜中的D3線吻合的黃色譜線。洛克耶和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克魯克斯鑑定了這一氣體樣品,證明了它是氦氣,且氦非金屬元素。同一年,兩位化學家和在瑞典烏普薩拉獨立從釔鈾礦中分離出氦;他們收集的氦足以測定這一元素的原子量。 在拉姆齊分離氦之前,美國地質化學家同樣注意到一份瀝青鈾礦樣品中的一條不尋常的譜線,並從中分離出氦;但他認為這些譜線來自氮氣。他致拉姆齊的賀信是科學史上“發現”和“鄰近發現”的一個有趣例子。 1907年,歐內斯特·盧瑟福與讓α粒子穿透玻璃壁進入真空管,向管中放電後觀察管內氣體的發射光譜,證明α粒子就是氦核。1908年,荷蘭物理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將氦冷卻至不到1K的低溫,從而首次製得液態氦。他還試著將氦固化,但是氦沒有固、液、氣三相平衡的三相點,因此他的嘗試沒有成功。1926年,昂內斯的學生在低溫下向氦加壓,製得了1 cm3的固態氦。 1938年,蘇聯物理學家彼得·列昂尼多維奇·卡皮察發現氦-4在接近絕對零度時幾乎沒有粘度,從而發現了今天所說的超流體。這一現象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有關。1972年,美國物理學家道格拉斯·奧謝羅夫、戴維·李、以及羅伯特·科爾曼·理查森發現氦-3也有超流體現象,但所需的溫度比氦-4低得多。氦-3的超流體現象被認為和氦-3費米子配對形成玻色子有關,這種配對和超導體中電子形成的庫珀對類似。 1903年,在德克斯特鎮區 (英文:Dexter, Kansas)的一場鑽油作業中,產生了一種不會燃燒的氣體間歇泉。堪薩斯州的地質學家收集了這些溢位氣體的樣本,並帶回勞倫斯郡的堪薩斯大學,在化學家和的協助下,發現這種氣體是由72%氮、15%甲烷、1%氫、12%的不明氣體所組成。進一步的分析後,和發現樣本中1.84%是氦。這顯示了氦氣雖然在地球上很罕見,但大量集中在北美大平原地區,可視作天然氣的副產品並從中萃取。 這項發現也使美國成為全世界氦氣的主要供應者。在理查德·特雷爾福爾爵士的建議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贊助了三座小型的氦氣實驗工廠。工廠的目標是提供比空氣輕的不可燃氣體供防空氣球使用。在這個計畫中,儘管先前已經獲得了不到一立方公尺的天然氣,但該計劃共生產了5,700立方公尺(200,000立方英尺)的92%氦氣。某些部分也運用在全球首艘氦氣飛船──美國海軍的C-7飛船,在1921年12月1日從維吉尼亞的漢普頓錨地首航至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博林地區。比起美國海軍飛機工廠製造,在1923年9月啟航的第一艘硬式氦氣飛艇──將近提早了兩年。 雖然萃取過程中運用的低溫氣體液化技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間沒有及時發展,但生產依然繼續進行。氦氣主要用於航空器中輕於空氣的舉升氣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舉升氣體與氦氣遮蔽電弧焊接的用途,氦氣的需求逐漸增加,而氦質譜儀在製作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中也非常重要。 1925年,為了供應戰爭時期軍事飛艇、和平時期商業飛艇,美國政府在德克薩斯州的阿馬裡洛啟用了國家氦儲備。1925年的氦氣法修正案,禁止出口氦氣,使美國得以獨佔氦氣生產,隨著使用氦氣的巨額花費,興登堡飛船,如同所有的齊柏林飛船,被迫使用氫氣當作舉升氣體。氦氣市場在第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消沉,但為了確保液態氦的供應,儲備在1950年代開始擴大,在太空競賽與冷戰當作製作氫氧火箭推進劑(及其他用途)的冷卻液。在1965年在美國使用的氦氣是戰時高峰消耗量的八倍多。 在1960年的氦氣法修正案(美國公法86–777)透過後,安排了五間私人工廠從天然氣當中提取氦氣。因應氦氣儲存計畫,當局在堪薩斯州的布什頓建造了425英里(684公里)的管線,將這些工廠與德克薩斯州阿馬裡洛附近政府部分耗盡的克利夫塞天然氣田連線起來。這些氦-氮混合物被注入並儲存在克利夫塞天然氣田,直到需要時再進一步的純化。 到了1995年,收集與儲存10億立方公尺的氣體花費了14億美元的債務,促使美國國會在1996年淘汰儲備。Stwertka, Albert (1998). Guide to the Elements: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24. 1996年的氦氣法修正案Helium Privatization Act of 1996 (美國公法104–273)便針對美國內政部,要求清空儲備,並於2005年開始銷售。 氦氣生產純度在1930到1945年間大約為98.3%(2%氮氣),為飛艇提供充足的燃料。在1945年,少量的99.9%氦氣作為焊接用途。到了1949,就可取得商業量的A級99.5%氦氣。 多年以來,美國生產全球超過90%商業用氦氣,其餘的是由在加拿大、波蘭、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萃取工廠製造。在1990年代中期,位於阿爾及利亞阿爾澤的新工廠開始作業後,製造了1700萬立方公尺(6億立方英呎),足夠供應全歐洲的需求。同時,截至2000年,美國國內的氦氣消耗量每年已成長超過1500萬公斤。在2004至2006年間,在拉斯拉凡、卡塔、阿爾及利亞的斯基克達建立了更多的工廠。阿爾及利亞迅速成為氦氣製造的第二大國。透過這次擴建,氦氣的消耗量與生產成本都向上提升。從2002到2007年,氦氣的價格翻了一倍。 截至2012年,美國國家氦儲備佔了全球30%的氦氣,預估在2018年消耗殆盡。儘管如此,美國參議院所提議的法案仍允許繼續販售。其他大型儲備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休哥頓和附近的天然氣田,以及德克薩斯州和奧克拉荷馬州的突出部。新的工廠預估在2012年於卡塔、俄羅斯和美國的懷俄明州投產,但他們不被預期能緩解短缺。 在2013年,卡達啟用了全球最大的氦氣工廠 Air Liquide Press Release.,雖然2017年卡達外交危機嚴重影響當地的氦氣生產。2014年被廣泛認定為氦氣貿易供過於求的一年,但隨後幾年卻是明顯的短缺。http://www.gasworld.com/2015-what-lies-ahead-part-1/2004706.article Gasworld, 25 Dec 2014.那斯達克報導(2015年)三福氣體股份有限公司(Air Products)—— 一家銷售工業用氣體的國際公司─由於原料供應的限制,氦氣量仍然處於經濟壓力之下。 === 名稱由來 === 在皮埃爾·讓森從太陽光譜中發現氦時,英國人洛克耶和弗蘭克蘭(E. F. Frankland)認為這種物質在地球上還沒有發現,因此定名為“氦”(法文為,英文為),源自希臘語,意為“太陽”。 在中文裡,晚清時由傳教士創辦的益智書會譯作“氜”(讀作“日”),以表示從太陽光中發現的氣態元素。1915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的《無機化學命名草案》則採用發音與英文更為一致的“氦”,並沿用至今。 == 性質 == 氦氣在所有氣體中最難液化,沸點僅為4.22K,這源於氦極低的極性。同時,氦是唯一不能在標準大氣壓下固化的物質,也沒有固-液-氣三相點。基於類似的原因,氦在水中的溶解度也極小,20°C時每升水中僅能溶解8.61毫升。 液氦在溫度降至2.178 K(−271 ℃)時,性質會發生突變,粘度極小,能形成只有幾個原子厚度的薄膜,發生無粘度流動,成為一種超流體,稱為氦(II),正常的液氦稱作氦(I)。這種氦(II)的表面張力很小,能沿容器壁向上流動,直到兩邊液麵等高。此時的氦熱傳導性為銅的800倍,成為導熱效能極佳的熱導體。其比熱容、壓縮性等都是反常的。液氦的另一重要性質是能穿透許多常見材料,如PVC、橡膠與大部分玻璃,所以玻璃杜瓦瓶無法用於液氦的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無機化學》(第四版)北京師範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等編。 氦的化學性質很不活躍,一般狀態下不會和其它物質反應,但目前已獲得在高於113GPa壓力下熱力學穩定的Na2He,並且可能存在15GPa條件下結構類似的Na2HeO。 === 同位素 === 現時已知的氦同位素有八種,包括氦3、氦4、氦5、氦6、氦8等,但只有氦3和氦4是穩定的,其餘的均帶有放射性。在自然界中,氦同位素中以氦4佔最多,多是從其他放射性物質的α衰變放出α粒子(氦4原子核)而來。氦3的含量在地球上極少,而在月球上儲量巨大,它們均是由超重氫(氚)的β衰變所產生。 == 分佈 == 氦存在於整個宇宙中,按質量計佔23%。但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於天然氣或放射性礦石中。在地球大氣層中,氦的濃度十分低,只有體積比百萬分之5.2。在地球上的放射性礦物中所含的氦是α衰變的產物。氦在某些天然氣中含有在經濟上值得提取的量,最高可以含有7%,在美國的天然氣中氦大約有1%。在地表的空氣中每立方米含有4.6立方厘米的氦,大約佔整個體積的0.0005%,密度只有空氣的7.2分之一,是除了氫以外密度最小的氣體。 == 製造 == # 天然氣分離法:工業主要以含有氦的天然氣為原料反覆進行液化分餾,然後利用活性炭吸附提純得到純氦。 # 合成氨法:在合成氨中,從尾氣經分離提純可得氦。 # 空氣分餾法:從液態空氣中用分餾法從氖氦混合氣中提取。 # 鈾礦石法:將含氦的鈾礦石經過焙燒,分離出氣體,再經過化學方法,除去水蒸氣、氫氣和二氧化碳等雜質提純出氦。 == 用途 == 由於氦很輕,而且不易燃,因此它可用於填充飛船、氣球、溫度計、電子管、潛水服等。也可用於原子反應堆和加速器、鐳射器、冶煉和焊接時的保護氣體,還可用來填充燈泡和霓虹燈管,也用來製造泡沫塑膠。 由於氦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因此可以加到氧氣中防止減壓病,作為潛水員的呼吸用氣體,或用於治療氣喘和窒息。 液體氦的溫度(-268.93℃)接近絕對零度(-273.15℃),因此它在超導研究中用作超流體,製造超導材料。液態氦還常用做冷卻劑和製冷劑。在醫學中,用於氬氦刀以治療癌症。 它還可以用作人造大氣層和鐳射媒體的組成部分。 由於化學性質極其穩定,一般不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氦氣也用於防腐,毛澤東水晶棺內的氣體即為氦氣。 ==圖片== Image:William Ramsay working.jpg|地層氦的發現者威廉·拉姆齊爵士 Image:Airship Industries Skyship 500 AN0202469.jpg|一艘內裡注滿氦的飛船 Image:HeTube.jpg|充滿氦氣,形似氦化學符號(He)的充氣放電管 ==其它== === 對聲音的影響 === 因為氦氣傳播聲音的速度差不多為空氣的三倍,這會改變人的聲帶的共振態,於是使得吸入氦氣的人說話的聲音的頻率變高。這個有趣的現象使得吸入氦氣的人說話尖聲細氣,就好像舊時代的卡通人物一樣,與吸入六氟化硫後聲音變粗正好相反。這種現象經常被錯誤地解釋為音速的提高直接導致聲音訊率的增加,或者氦氣使得聲帶振動變快。 === 危害 === 如果大量吸入氦氣,會造成體內氧氣被氦取代,因而發生缺氧。這樣死亡的人數包括2003年在溫哥華窒息的一名青年和2006年在南佛羅里達州窒息的兩名成年人。1998年,來自維多利亞的一名澳大利亞女孩在吸入派對氣球的全部氦氣後失去知覺並臉色發藍。另外,如果是由高壓氣瓶中直接吸入氦氣,那麼高流速且高壓的氦氣會導致,嚴重破壞肺部組織。 因氦造成的死亡很少見。媒體記錄的第一個因氦死亡的案例是來自德克薩斯州的15歲女孩,她於1998年在朋友聚會上因吸入氦氣而死亡,死亡的確切型別尚不清楚。 在美國,2000年至2004年間僅報告了兩起氦氣死亡事件,其中一名男子於2002年在北卡羅來納州因氣壓傷死亡。2003年,在溫哥華有一名青年窒息,而在2000年有一名27歲的澳大利亞男子在吸入氦氣瓶的氦氣後發生栓塞。2006年,有兩名成年人在南佛羅里達窒息。在2009年和2010年也有案例,一名加利福尼亞青年被發現頭上套著一個掛在一個氦氣罐上的袋子,而在北愛爾蘭的另一名青少年死於氦氣導致的窒息。在,一名少女於2012年在一次聚會上死於氣壓傷。同年,密歇根州的一名女孩因缺氧而死亡。 The Oxford Leader Newspaper, Sherman Publications, Inc., December 3, 2012. 據爆料,2015年1月28日日本少女偶像團體3B junior的一名成員在參加BS朝日的綜藝節目錄影時,因玩變聲遊戲吸入氦氣後失去意識陷入昏迷被送醫治療,該事件直到一星期後的2月4日才被公開。朝日電視臺的工作人員緊急召開記者會,表示該成員已被送往醫院,目前出現眼部和四肢活動等康復跡象,但意識尚未完全恢復。由於忽視安全措施,警方已展開調查。同年4月21日臺灣藝人楊又穎吸入過量氦氣自殺身亡。楊又穎輕生!吸氦氣腦部傷救不回 後遺症更甚於笑氣 液氦的危險性類似於液氮,其極度低溫會造成凍傷,且如果不安裝減壓裝置,氦的汽化膨脹比會引起爆炸。由於當溫度低於10 K的氦氣加熱到室溫時會發生快速而顯著的熱脹冷縮,因此裝有5至10 K氦氣的容器應當作裝有液氦的容器進行處理。 大量而高壓(20個大氣壓或2 MPa)的氦氧混合氣體會造成,不過少量的氮就能夠處理這問題。 ==相關== *氦-2 *氦-3 *氦-4 *氦-5 *零號元素 *反氦 *氦化鈉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1 Category:稀有氣體 Category:冷凍劑 Category:飛艇技術 Category:第1週期元素 Category:1860年代發現的物質
漢字
漢字(,;),又稱中文字、華文字、華語字、唐話字、唐人字、中國字,為記錄漢語而發明的語素文字,受到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為世界唯一仍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也是獨有的指示會意文字-{}-體系。最初,由中國上古時代的黃河文明華夏族所發明創製,其字型歷經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確切出現的歷史尚有討論空間,最早可追溯至陶文,成熟於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發生隸變產生隸書並於後世衍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在唐代穩定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唯一使用至今的原生文字。相較而言,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均有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體分為傳統漢字與簡化字兩大標準,前者主要用於臺灣以及香港、澳門,後者則由中國大陸制定並使用,且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僑眾多的國家採用。非漢語體系中,日本將部分漢字自行作簡後,成為現在的日本新字型,大韓民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此外,漢語也是多數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的工作語言,加上這些國際組織均採用簡體字為工作語言,以及中國崛起等原因,所以現今多數國家的外國人如果學習漢字,均以簡體字為主。少數情況下才會學習繁體字(如研究中國歷史、研究古代漢語、派駐港澳臺地區等)。 == 「漢字」語源 == 「漢字」一詞最早出自元朝《金史》卷九本紀第九,「章宗一」:「十八年,封金源郡王。始習本朝語言小字,及漢字經書,以進士完顏匡、司經徐孝美等侍讀」。《金史》也出現多次,如:「女真初無文字,及破遼,獲契丹、漢人,始通契丹、漢字,於是諸子皆學之」、「長子布輝,識女真、契丹、漢字,善騎射」,將漢族文字、女真族文字、契丹族文字之間互相區別。 在清朝前期,政府官方文字是滿文,當時已用「漢字」一詞稱呼中國漢族的傳統文字。另外,日本人也稱呼為「」,以別於由漢字衍生的假名。在李氏朝鮮,「」則與訓民正音(諺文)相區別。在越南,「」則與由漢字衍生的喃字相區別。在琉球國,「」則與琉球國字頭相區別。 == 漢字的歷史 == thumb|甲骨文 傳說漢字起源於倉頡造字。根據《淮南子》的記載,黃帝的右史官倉頡根據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造了文字,使而「天雨粟,鬼夜哭」。但從歷史的角度看,複雜的漢字系統不可能由一人發明,倉頡應該是在漢字的-{zh-hans:搜;zh-hk:蒐;zh-tw:蒐;}-集、整理、統一上作出了突出貢獻,所以後來荀子在其《荀子·解蔽》中對此評論認為「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 字形史 === ==== 原始文字 ==== 文字發明前的口頭知識在傳播和積累中有明顯缺點,原始人類使用了結繩、刻契、圖畫的方法輔助記事,後來用特徵圖形來簡化、取代圖畫。當圖形符號簡化到一定程度,並形成與語言的特定對應時,原始文字就形成了。唐蘭在《古文字學導論》中將古文字分成殷商系、西周系、六國系、秦系四系。 1994年,湖北楊家灣大溪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在這些6000年前的陶器上發現了170多種符號,部分符號的特徵與甲骨文很類似。此外,山東大汶口出土陶器上的象形符號、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半坡陶符以及河南賈湖遺址發現的距今8000年前的龜甲上的賈湖契刻符號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階段的表現。但是,這些幾何符號是否是文字、是否是漢字前身,這些仍是爭議頗多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學者王恩田與俞偉超等人認為,在龍山文化中發現的丁公陶文,是東夷系統的文字俞偉超〈丁公陶文是已亡佚的東夷文字〉,收錄於俞偉超《古史的考古學探索》,中國和平出版社,2002年。。馮時認為,丁公陶文屬於古彝文系統,殷商甲骨文中的人方以及西周所稱的東夷,可能與彝族有關馮時《古文字與古史新論》,臺灣書房,2007年。。李象潤、李浴洋等大多數學者認為,丁公陶文屬於古漢字系統李象潤、李浴洋《東夷契刻:中國書法的原生態——直插中華漢字根底基因的哲理對話》陳望衡《邁入文明的大門:龍山文化的審美解讀》。 ==== 象形指事時代 ==== 從甲骨文到小篆,漢字經歷了從鉅細靡遺描繪意象的方式,往簡化成容易紀錄刻畫的方向變遷,字形逐步脫離事物的具體形象。這一時期的漢字也稱為古文字。 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已經是比較完整的文字型系。在已發現的4500多個甲骨文單字中,目前已能認出近2000字。與甲骨文同期,青銅器上鑄造的文字被稱為金文或鐘鼎文。西周時期的《散氏盤》、《毛公鼎》具備很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 春秋時代開始,各地諸侯相爭,而原本週文化獨尊的局面逐漸破壞,各地區文化開始有“在地化”的改變趨勢。到了戰國時代以後,這種情況更明顯,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為五大系統:東方齊系、東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晉系和西方秦系文字,各系統的文字大體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異,因此彼此文書往來並沒有太大問題。春秋戰國紛爭和民族融合普通高中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一、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李斯在大篆(秦系文字)和六國古文的基礎上,進行規範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為秦朝的標準書寫字型,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影響深遠。小篆呈長方形,筆畫圓潤流暢。小篆解決了各國文字間出現大量異體字的情況,「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文字的統一有力促進了不同語族間的文化傳播,對中國統一以及東亞各國的文化交流發揮重要作用,為世界文字史所罕見。 漢字的發展經歷了諸多演變。初期漢字系統的字數很少,以象形與指事的獨體字為主,大量事物以通假字來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較大歧義。例如先秦的「文」,兼有後世的新字「紋」的功能,表示一組成各種事務的規律、型式,不單指文字的「文」,也包含野獸身上的花「紋」、布上面的織「紋」、手指的指「紋」等數種含意。 除了「凹」、「凸」等特例直到唐朝才發明林西莉 著,李之義 譯:《漢字的故事》,貓頭鷹出版社出版。ISBN 978-986-7415-89-9,大部分的象形指事字很早就已經定型,成為下個時代形聲會意組字法的基礎。 ==== 形聲會意時代 ==== 為了能更精準的表述,最早從小篆的時代開始一直到現代,因應隨文明發展不斷增加的新事物,以基本的象形指事字為基礎,發展了形聲、會意的組字法,以組合方式,來細化大量的字出來,使得文書上記載越來越精密,一直為造字主力。 例如: * 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舟」一種;但演化到現在,細分成「舨、舟、艇、船、艦」等不同小大規模與形制的「舟」。 * 起初,金屬只有「金」一種,但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對於金屬的知識更加豐富,「金」被細化成「金」、「銀」、「銅」、「鐵」等等。 * 隋文帝楊堅原為-{隨}-國公,但因「-{隨}-」字的「辶」有不穩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為國號。 * 唐朝和武周時,武則天根據「日月當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為她的名字。同時發明的文字還包括圀、瞾、囝等。人稱則天文字。 * 五代劉龑取「飛龍在天」之意創了自己名字內的「-{zh-hans:龑; zh-hant:龑;}-」字。 *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事物的湧入,也造了許多字。例如隨著「Beer」傳入中國,如何用漢字表達是大哉問,最初譯為皮酒,後覺不妥,於1910年左右創造了「啤」字——譯為「啤酒」。(而在同一時期,朝鮮半島與日本採用了「麥酒」這個名字作為「啤酒」的譯名。) * 近現代科學名詞用字多有新造漢字,以形聲字為多,亦有形聲兼會意字和反切字。還有一部份是古字賦予新義(如“烷”在古書中也有,意為“火”)。 **化學元素中,常溫下為固體的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一般分別用“金”、“石”為形旁,並以相應英文名稱中的音節發音近似的漢字為聲旁,如“鎂”、“鋁”、“硒”、“碲”等字;常溫下為氣體的元素從“-{氣}-”,如“氦”、“氟”等;“汞”、“溴”常溫下呈液態,從“水”。 **一些化學元素用字則與其性質和功能有關,如“氫”言其重量“輕”,“氧”有“滋養生命”之意,“氯”有“綠色”意。 **一些非金屬元素加氫生成的基團常按其性質將形旁改為“金”、“⺼”(氮用“氨”字改),如“銨”、“胺”、“鏻”、“膦”、“鉮”、“胂”等,分別表示其相應的質子化的氫化物以及氫化物分子中的氫被烴基取代的化合物,其音從原字改變音調而來。 **熱力學中,相關的形聲字則從“火”為形旁,如“焓”、“熵”等。 **有機化學中,命名原則如下,包括新造字和古字賦予新義: ***“酉”表示含氧元素:醇、醛、酮、酚等。 ***“艹”表示芳香烴:苯、萘、菲、蕃、苊等。茂被用於指五個碳的環戊二烯(戊意思是五,表示五元環)。 ***“⺼”表示含氮元素:肟、腈、朊(蛋白質舊稱)等。 ***“口”表示雜環化合物:吡咯、噻吩等。 ***古字甾用來指母體是四個環和三個支鏈的一類化學物質。 ***古字㗊過去被用來指具有四個環的卟吩。 ***一些基團常取其組成元素的名稱用字的偏旁合成,其發音取兩部分字音合成,類似反切。如“烴”(碳氫)、“羰”(碳氧)、“巰”(氫硫)、“羥”(氫氧)等。 ***烴類中,烷、烯、炔則為形聲兼會意字,聲旁分別取自“完”、“稀”、“缺”,表示其不同的飽和度。 ** 工程中部份字屬於新造或選用已有古字賦予新義:“泵”、“砼”等。 ** 生物學中部份字屬於新造或選用已有古字賦予新義:㺢㹢狓、猛獁的“獁”、𪄳鷎、鴯鶓、鵎鵼、鶆䴈、鿕屬的“鿕”等。 * 為了表示英制的單位,還造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浬(海-{裡}-)、嗧(加侖)、瓩(千瓦)、呎(英尺)、哩(英里)等度量衡用字。目前在臺灣仍然使用,但多為單多音節混用,香港已經沒有用嗧、瓩等,而浬、呎、哩等就已經是單音節。不過這些多音節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陸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標準計量局所發的《關於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陸地區不使用。 有了造好的象形、指事的獨體字為基礎,使用形聲、會意組字法隨著文明的發展,組出表示新事物的合體字,這使得記載為文時,以前述的各種不同的船來說,只要看一單位的字形,我們就知道指的是哪一種「舟」,這樣辨識理解的效率非常高;反過來,以組詞的方式就要看過前後文(或短或長)有其他哪些字才能判斷正確的意義,較缺乏辨識效率,但方便口語溝通(漢字同音字太多,聽覺不易辨識,解法一為組詞,二為如韓日語數音為一字:「浬」發音為海-{裡}-)。 === 繁化與簡化 === ==== 繁化 ==== 漢字非為一時、一地、一人所造,是古人共同使用流傳後的結果,受到多數人使用的字形則可流傳至今,不受流通的字形則收藏在金石古典,或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因此,有的字會為了書寫簡便,省筆或速寫漸漸成為另一個筆畫少的字型,稱為「漢字簡化」;但是亦有為了使漢字能清晰辨識或加強表音、表意,而將字形增加筆畫或部件,使得該字能精準表達或是不易更動,稱為「漢字繁化」。 「漢字繁化」的首要目的是加強漢字的辨識度,避免混淆。如國字數字的大小寫中,因「一、二、三」等數字筆畫少,在書寫後容易遭到篡改而影響金額、數量等利益,除若干數字是借用筆畫較多的他字來代表數字,如以「壹」代「一」、「貳」代「二」、「伍」代「五」、「陸」代「六」、「玖」代「九」等外,另外則採增加筆畫或部件而造出的漢字數字,如「一」有「弌」、「二」有「弍」、「三」有「弎、-{叄、叄}-(亦為參之代字後變體)」、「四」有「䦉」等,在原來的漢字上再加上其他筆畫部件,而音義並未改變,是漢字繁化情形。「上」和「下」也是由古文「丄」(或「𠄞」)和「丅」(或「𠄟」)增筆繁化而成。 有些繁化現象,則為加強字理。例如為加強漢字標音功能而增加識音的聲符。例如「-{齒}-」字,古字作「𠚕」,是口中有牙齒的象形。可能因不易識別字音而增加聲符「止」作為標音,「𠚕」與「-{齒}-」的音和義是一樣的。又如「-{鬥}-」字形是-{象}-二個散髮動手打鬥之人,可能因不易識別字音而增加聲符「-{鬥}-」、「豆」作為標音,繁化為「-{鬦}-」、「-{𩰒}-」亦有「-{鬬}-」、「-{鬭}-」、「-{鬪}-」,而「-{鬥}-」與「-{鬦}-」、「-{𩰒}-」的音和義是一樣的。如此字義並無改變,繁化是為了能增加該字的標音功能。又例如替漢字增加義符,像「-{華}-」的古字並無上方的「艹」,本身是花朵的象形,後來增添義符「艹」表示類屬。又如「舂」、「-{舊}-」等字所含有的「臼」字,甲骨文只作「凵」,像凹陷下去的形狀,然而這形狀也很容易被理解作地面凹陷下去;因此金文就在「凵」內加像米粒、穀粒的小點,增強它的象形成份,使「臼」義明顯。 另外,亦有漢字造字的繁化現象。漢字作為古人識別萬事萬物的工具,然而人事物眾多,漢字卻有限,若將萬事萬物都造一字表示,則漢字數量過於龐大,如古時以馬作為生活交通工具,為不同型別的馬造出許多漢字,如「驤(xiāng、ㄒㄧㄤ):後右蹄白色的馬」、「馵(zhù、ㄓㄨˋ):後左腳白色的馬」、「騚(qián、ㄑㄧㄢˊ):四蹄全白的馬」等字,大量增加馬部專屬的漢字,雖能特定、精準地專指某種馬匹的意思,至今卻鮮少使用。因此,一般仍是以一個漢字具備多項意義來運用,再由一個漢字沿伸出多個漢字,稱為「漢字繁化」。而相同字義的漢字繁化,為漢字同源詞中的「累增字」,繁化後產生不同意義者為漢字同源詞中的「後起字」及「孳乳字」。 此處與「簡體字」(「相同字義而筆畫減省」的漢字)相對,故僅論述「相同字義而筆畫增繁」的漢字,即「累增字」,指原字雖已造,然而該字借給他用後對於表達原事物的意義漸漸不清,故再增加表意部件來表達原字意義,如「止」本意為腳趾,後世多借用此字表示「停留」義,於是加「足」繁化為「趾」以示本義;「然」本意為燃燒,後多將其用作虛詞,原義加「火」繁化為「燃」;「它」本意為蛇,但逐漸用作代詞,本義則加「-{蟲}-」部繁化為「蛇」。 ==== 簡化 ==== 漢字結構複雜,異體字非常多。自古以來已經有許多的俗字,其中有一些是為了書寫簡便,較之正字筆畫減少的簡俗字,但俗字多半是人民私下使用,正式的文書仍然是用正體字。 近代,處於強勢地位的西方文明開始進入東亞,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中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當中有人堅持漢字的傳統,亦有鼓吹放棄使用漢字。這些鼓吹放棄漢字運動的立論「漢字落後論」,內容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是繁瑣笨拙的。尤其在近代個人電腦還沒有普遍化以前,因為漢字不能透過打字機書寫,而必須使用巨型的排版房的鉛字,也就是說漢字已成為教育及資訊化上的瓶頸。但是近代個人電腦普遍化以後,漢字能透過個人電腦輸入,此種論述已經不具說服性。許多使用漢字國家以政治推行的方式,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日本的使用假名方案以及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都是基於這種考量。 對於「漢字簡化」,執行的-{物件}-有民間及官方二種。在民間百姓寫字只為紀錄或交流,不需要嚴格遵守筆畫規範,因為漢字筆畫多,在書寫時會有連筆、省筆以求快速書寫是古今皆有的現象,如將「-{貝}-」、「-{見}-」、「且」、「直」等有框中二橫、三橫的筆畫直接以一直筆代替,這是民間漢字簡化的情形,加上普遍在社會中流通,成為民間「手頭字」、「俗字」;而官方的「漢字簡化」則是由政府以公權力進行並頒布實施。 1935年8月2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頒佈《第一批簡體字表》,1936年2月被通令“暫緩推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56年1月28日發布《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5月審定透過《簡化字總表》,客觀上配合了不久之後的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政策。1986年經少量修訂後重新發表,一直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至今。1977年,曾公佈《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布「二簡字」,試用一段時間(約八年)後因為字形過於簡陋且混亂而停用,並於1986年正式宣佈廢除。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分別發布了同中國大陸《簡化字總表》相同的簡化字表。 日本政府在二戰結束後也進行了漢字簡化。1946年日本內閣公佈了《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個,其中對部分漢字進行了簡化,有些簡化後的漢字與中國大陸簡化後的漢字一致,有些則有一定差異,部分為日本自創。 === 書體史 === 小篆筆畫以曲線為主,後來逐步變得直線特徵較多、更容易書寫。到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體。漢代以後,漢字的書寫方式逐步從木簡和竹簡,發展到在帛、紙上的毛筆書寫。隸書的出現,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隸書進一步發展為楷書,到唐代,楷體完全定形。除端正的楷書外,亦同時衍生出適於手寫的行楷,並進一步衍生出筆畫更加簡省而飛動的草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體都發展為藝術。古代印刷術發明後,明朝出現了用於印刷的宋體、民初出現仿宋體,宋體亦傳入日本、韓國等使用漢字的國家,同樣成為當地通行的漢字印刷體。現代手寫體仍以楷體為標準(鋼筆字),除了傳統的宋體外,現代又陸續出現了筆畫大小粗細均衡的黑體等字形。 === 書寫方向 === 在紙張被發明之前,漢字通常寫在竹簡上。因此,傳統漢字書寫方向為從上往下,從右往左的豎排格式。自二十世紀中葉,越來越多的漢語出版社開始使用橫排發行刊物,尤其是有關科學技術的期刊(橫排便於書寫數學公式和化學表示式,並且便於穿插同為橫排書寫的西方字元)。 == 漢字的特點 == 漢字的特點如下: # 字根組字:每個漢字可由物體及抽象事物構成。一個漢字偶爾只由一個構成字組成,通常是由兩個以上構成部分合體而成。漢字本身即有意義的869個聲母及265個形母的象形、指事字為最基本字根部件,稱為「字源」,通常為獨體字,例如「日」、「月」,可組成各種複合部件(如「明」,可再堆疊組合成漢字盟、萌、曌等字)、以及一般認知的字(「明」本身就是一個字)。《參考漢字的字形與編碼第三頁 》 # 表意:承上,字根本身表義,多個字根合成新義,且空間的配置對字義有影響。(朱邦復先生的字易即是探討此) # 相容並蓄:各語言、各領域應用可以六書基本規則,可貼近自身領域、地域所需組出所需要之字。最明顯的例子當屬化學元素的中文命名法。 # 書同文:漢字本身不完全表音,不同方言、語言之間,仍可書同文,以文意、字義來互相瞭解。 # 獨有的文化如對聯、書法藝術等。 # 任意排列:漢字可由上而下、由右而左、由左而右排列,不像多數文字只能固定一個方向讀。 # 方格字:一般漢字不論筆畫多少,一個漢字都可以一個方格呈現,故能創作文句大小等距、對稱的門聯、春聯。 # 拼義文字:與拼音文字地位相當,為不同的發展道路,反映了不同型別的文明。 == 漢字的語文知識 == === 構造原理 ===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 象形 ==== 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 指事 ==== 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有人稱為抽象的象形。 ==== 會意 ==== 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 形聲 ==== 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聲符,結合不同的屬性部件,表不同意義如蝴、湖、葫、瑚、醐等,而以同樣的發音元素(也有的是完全同音),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如過、蝸。 ==== 轉注 ==== 六書中轉註爭議最大。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對轉註的定義是:「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有人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轉註是用於兩個字互為註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如「老」、「考」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云:「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由於許慎對轉註定義模糊,《說文解字》一書中除此例以外再無其他字被記載為轉註字,因此,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有許多解釋和爭議。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澐認為「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亦有觀點認為轉註不是解釋漢字字源必須的概念,中國著名文字學家、北京大學教授裘錫圭先生認為:「在今天研究漢字,根本不用去管轉註這個術語。不講轉註,完全能夠把漢字的構造講清楚。……總之,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捲入到無休無止的關於轉註定義的爭論中去。」裘錫圭,《文字學概要》,1988年,商務印書館 ==== 假借 ==== 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漢字的故事》 林西莉著,李之義譯,貓頭鷹出版社出版。ISBN 978-986-7415-89-9,但後來被假借當作別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其中「轉注」「假借」兩項的意義,至今爭訟不休,尚無令人滿意的說法。) 總結以上古代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 字形 === 漢字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即有不同的字型;不同的字型,漢字的字型形狀不一樣。就算是同樣的字型,也會因使用地區或-{使用者}-的不同而有字形上的差異。由於各地對字形的使用並沒有統一,加之大陸地區使用“新字形”(與“舊字形”或“傳承字形”相對)、日本使用“新字型”,便產生了許多差異。例如“刃”及“角”,在各地寫法都不盡相同。又如“口”字,中華民國官方規定最後一橫要寫得超過上面的橫折露出來一點,其他地區的寫法卻是不出頭的。 規整的字型(如:楷書、宋體、隸書、篆書等)書寫下的漢字是一種方塊字,每個字佔據同樣的空間。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體字由基礎部件組合構成,佔了漢字的90%以上。合體字的常見組合方式有:上下結構,如:「笑」、「尖」;左右結構,如:「詞」、「科」;半包圍結構,如:「同」、「趨」;全包圍結構,如:「團」、「回」;複合結構,如:「贏」、「斑」等。漢字的基末級部件(或稱基礎部件)包括獨體字、偏旁部首和其他非字部件。 所謂的「文字」,古代是兩個東西,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為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宋鄭樵《象類書》雲:「獨體為文,合體為字」。這個文,現代的術語叫作字根部件,漢字是以意念的表達需要組合所需部件於一方塊,合成千千萬萬的字。 鄭樵的蒐集,以形為主的文有三百三十個,稱為形母,以聲為主的文共有八百七十個,稱為聲母,合計一千二百文。 但鄭樵的聲母形母已經失傳,近代周何教授依據中文資訊交換碼(CCCII)第二集的22394字的字集重新整理的結果,得出漢字有869個聲母及265個形母,共計1134個。形母:鄭樵的蒐集,有三百三十個。現代的研究整理,是265個。聲母:鄭樵的蒐集,有八百七十個。現代的研究整理,是869個。 末級部件,再行拆解,即為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筆畫。漢字的筆畫離不開「點」、「橫」、「豎」、「撇」、「捺」、「折」這六種基本筆畫,另外還有「提」。以書法為例,對各種筆畫都有多種不同寫法,尤其以折的變化最多。 書寫漢字時,筆畫的走向和出現的先後次序,即「筆順」,是比較固定的。基本規則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先外後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不同書寫體漢字的筆順可能有所差異。 ;各地字差異 以下舉出幾個各地字差異: 中國大陸 臺灣 日本 南北韓 香港 === 讀音 === 漢字是多種語言的共同書寫體系,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或數個音節(視語言而定)。此外念法上在日語以及各漢語中,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 * 漢語 :上古漢語,有人認為曾存在一個漢字多個音節的情況,但目前主流看法仍是以一字一音為主。中古漢語(以切韻及廣韻音系為代表)已經確知為一字一音節。現代標準漢語中,皆由一個聲母、一個韻母及聲調確定,實際用到1300多個音節。 :從字源來看,由於漢語-{使用者}-習慣用不同字形書寫同音異義的語素,且同一漢字常常存在許多書寫變體,因此存在較多同音字現象(與之對比的是,西方語言習慣用同一詞形書寫同音異義的語素,因此存在較多多義詞現象,如“蝙蝠”和“球拍”在英語中都用bat書寫)。由於各種原因,漢字還有一字多音的情形,稱為多音字或破音字,此外,許多地方的漢語具有文白異讀的情況。中國其他少數民族借漢字表音時,也有存在一字多音節的情況。 * 朝鮮語 :漢字大致為一字一種發音,存在訓讀,但現今已不常用。 * 日語 :在漢字的發音上,有著多音節,如()、(),也有單音節如(空氣)的,此外有許多字因訓讀、音讀,在不同狀況,發不同音的情形。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漢字使用地區仍有少數字使用多音節字,如「浬」(-{海里}-)、「嗧」(-{加侖}-)、「瓩」(千瓦)、吋(英寸)、哩(英里)等。中華民國官方機構或民間均普遍使用,在大陸地區由於官方廢除已不使用,但一般人也理解其意思。 === 注音 ===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注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採用這種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讀若準」。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女為說己者容」中,使用「說者曰悅」來進行注音。 以上兩種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沒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過於冷僻,這就難以發揮注音的作用,例如「-{襪}-音-{韈}-」等。 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透過反切法進行標註,即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併來注音,使得所有漢字發音都有可能組合出來。如「練,朗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 近代以來,又發展出了仿漢字形式的注音符號及眾多拉丁化拼音方式。注音符號一直都是中華民國官方教學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漢字前先要求必需掌握。而目前大陸最為廣泛使用的是漢語拼音。 由於漢字以本身表義為主,注音方面較為薄弱。這個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獻,不至於產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樣,用字措辭太懸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斷古代聲韻的難度,必須進行專門的漢語音韻學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例如「龐」從「龍」而得聲,但今日北京話前者讀「páng・ㄆㄤˊ」,後者為「lóng・ㄌㄨㄥˊ」。 潘悟雲和法國學者沙加爾認為:漢朝之前,某些漢字可能代表著兩個音節以上的發音,即這些字具有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 === 漢字與詞語 === 漢字是漢文組成的最小單位,大半可作單字詞獨立表義。隨著語言發展,也出現了不少兩字或多字詞語,近代白話尤多,大致可分為三類: * 同義複詞:「遭遇」、「學習」(兩字同義) * 反義複詞:「勝敗」乃兵家常事(兩字反義,兩個意思都保留) * 偏義複詞:毫無「動靜」(兩字反義,只保留「動」義) 不過,準確掌握其複雜的形式和用法也成為了學習漢語的一種負擔。漢語中的常用詞彙約幾萬條,總詞彙量更有上百萬條,數量的龐大可能使人卻步。 在古文而言,使用單字比使用詞語來得精確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復先生就提倡精確使用「字」的復古作為。 === 漢字的數量 === 漢字由於是開放集合,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日常所使用的漢字約為幾千字。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見於漢朝許慎之《說文解字》中,共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近代編集的字典收字量更高,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臺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中國的《漢語大字典》(第一版)收字54678個,(第二版)收字60370個;最新的《中華字海》收字85568個,包含了《漢語大字典》、《中文大字典》、《康熙字典》和《說文解字》的所有收字;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21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者,為日本《今昔文字鏡》,收字17萬個(含漢字以外的文字)。 20世紀所新創的,還有第一批簡化字後跟第二批的「二簡字」,其中也包括社會上不少人造文字,不過二簡字已被大陸官方廢除,只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但現時並沒有於計算機編碼中被收錄。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準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臺灣的國家標準CNS11643,目前(4.0)共收錄可考證之正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在戶政系統等官方機構普遍使用。臺灣及港澳地區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正體漢字13053個。GB 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總共收錄70244個漢字;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 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89個,另有七個擴充套件區、相容補充、筆畫和部首,總數亦高達94236個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複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過去在漢字組成基本因子(前述字根部件)研究與教學上落後,造成學習上必須逐字學習難以舉一反三,漢字數量越多學習越困難,組建新字的風氣日趨保守,也沒有相應的資訊處理技術,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以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所以近代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漢字字位數量==== 漢字字位(或者叫“字素”、“字種”)是指將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正體字、簡體字、二簡字、異體字、新字形、舊字形、訛字、缺筆字等)計算為同一個字,而不是分別計算為不同的字。例如:“-{夠}-”和“-{夠}-”被視為同一個漢字的不同字位變體,而不是兩個漢字。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異體字字典(正式六版)》,漢字正字為29,921字,異體字為74,407字,另有待考附錄字2,002字,但以上不含85字的和製漢字、255字的朝鮮漢字,若加計則正字為30,261字。近代編纂的字典所收的字越來越多,實際上增加的絕大多數是字位變體而不是字位。例如,收字42,174個的《康熙字典》僅僅比收字85,568個的《中華字海》少1,000個左右的字位。 === 常用字 === ==== ====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於1988年頒佈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收錄3,500字(2,500個常用字,1,000個次常用字),適用於中國大陸。 2007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裡,在10.07億漢字的語料上,進行漢字使用情況資料調查,結果為:595字數的覆蓋率達到80%,964字數的覆蓋率達到90%,2394字數的覆蓋率達到99%。 山西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受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託,抽樣統計200萬字的材料,檢測《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收字的使用頻率。結果是:2,500常用字覆蓋率達97.97%,1,000次常用字覆蓋率達98.49%,合計共3,500字覆蓋率達99.48%。 * 香港教育署於1986年起頒佈的《常用字字形表》收錄4,700多字,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 ==== ==== 1979年,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的《常用國字標準字型表》收錄4,808字,適用於臺灣。 ==== ==== 日本內閣於1946年頒佈《當用漢字》,收錄1,850漢字;文部省國語審議會(今文部科學省文化審議會)於1981年頒佈《常用漢字》,收錄1,945漢字,取代《當用漢字》。依《常用漢字》,1006個漢字在小學教授,939個在中學中教授,共計1,945個。2010年11月30日追加196個新的常用漢字,並削除5個漢字,合計共2,136字。 自1975年,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推出日本漢字能力檢定,測試日本人對漢字的掌握。直至2007年,共2,716,711人考核。成績分為12級,由最高至最低排列分別為:1級、準1級、2級、準2級、3級、4級、5級、6級、7級、8級、9級、10級。 多數日文漢字為一字多音。因為每個漢字在不同的日語詞彙中有訓讀音或音讀音,所以日文漢字會比中文漢字困難許多。 ==== ==== 漢文教育用基礎漢字是韓國教育中規定的標準漢字,皆為與正體字大致相同的韓文漢字。於1972年8月16日公佈,數量約1,800字,在中高等院校進行普及。 === 筆畫最少與最多的漢字 === 最簡單的漢字只有一筆畫,但卻不止一個字:除了「一」字以外,「乙」、「〇」、「丶」、「丨」、「亅」、「丿」、「乀」、「乁」、「𠄌」、「𠃋」、「𠃉」、「𠃊」、「乚」等都是漢字,而且都有各自的讀音。 中文漢字中,筆畫最多的漢字可能是“”,是一種麵食的名稱,此字至今習用,其不同寫法的筆畫數在54至71畫之間不等。被傳統辭典收錄的筆畫最多的漢字為《字彙補》、《漢語大字典》中由四個“-{龍}-”字組成的「」字,共64畫;同樣屬於64劃的字由四個“-{興}-”字組成的“𠔻”字,收入自《中文大辭典》;之後的是由四個「雷」字組成的“䨻”字,有52劃,收錄於《說文解字》。 另外,日本漢字「」收錄於日本的TRON計劃中,但此字無法提供有效證據表明其確有使用,因此狀況存疑。該字由3個「-{龍}-」字和3個「-{雲}-」個組合而成,共有84劃。該字曾提交到當時的統一碼擴充套件C區,編號為JMK66147,後因擴充套件C區的時間原因被安排到了擴充套件D區,之後因找不到合適證據被撤銷。最後提交到擴充套件G區並被接受。 == 漢字文化 == ===漢字所記錄的語言=== 現在,純漢字僅僅被用於記錄漢語。在日本,漢字和假名一起被用於記錄日語。在韓國,除了純漢字和純諺文記錄的朝鮮語,也有韓漢混用記錄的朝鮮語。 其他一些民族在早期會將漢字單純作為表音文字來記錄他們的語言。如蒙古語最早的文獻蒙古秘史即用純漢字當做表音文字進行記錄;日語最早的文獻也是把漢字當做表音文字來記錄日語,後來演變出萬葉假名;朝鮮語最早的文獻也是使用純漢字當做表音文字來記錄朝鮮語。直到1443年,當時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李祹發明瞭諺文,並在1446年頒布《訓民正音》,使得整個朝鮮半島從此開始使用諺文記錄韓語。 === 衍生文字 === 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的創製受到了漢字的影響,它們跟漢字一樣都是方塊型文字,筆畫形狀也極其類似,其中契丹文、女真文也採用類似六書的造字法,西夏文則不採用六書造字法。但這些文字除個別字與漢字外形相同外,絕大部分字形都跟漢字不同,因此在Unicode中它們都是獨立區塊編碼的。 古壯字(方塊壯字)、古白字(方塊白字)、古布依字(方塊布依字)、字喃等文字可以說是漢字在其他語言中的擴充,因為它們很大一部分本身就是漢字(賦予新義),另一些則是用已有漢字偏旁組合構成新字,因此,這些文字的外觀上與漢字很相似,在Unicode中與漢字一道編入漢字區。 女書是用於記錄漢語的另一種文字,它們的造字法與六書有部分相似之處,但字的外觀與漢字差異較大,Unicode中作為獨立區塊編碼。 以上文字有些因各種原因而消亡,如今除專家學者外無幾人能識。 日語的假名()是由漢字的草體、簡筆演變而成的。朝鮮半島使用的諺文在創製時深受漢字影響。諺文和日語假名一樣可以和漢字一同混寫。 此外如蒙古文、滿文、錫伯文等也是在漢字書寫方式和書寫工具的影響下,將從右向左書寫的源自察合臺文的書寫方式改為從上到下書寫,文字的結構也隨之有所變化。 === 漢字文化圈 ===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語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在古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群島,以及位於婆羅洲的蘭芳共和國,漢字都曾是該國正式文書的唯一系統,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文明的傳播分享有著重要作用。 由於漢字和發聲的聯絡不是非常密切,比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都曾經有過不會說漢語,單純用漢字書寫的歷史階段。漢字的這個特點對於維繫一個文化圈—一個充滿各種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體的民族——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漢字對周邊國家的文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形成了一個共同使用漢字的漢字文化圈,在日本、越南和朝鮮半島、琉球群島,漢字被融合成它們語言的文字「」、「」、「」。直到現在,日語中仍然把漢字認為是書寫體系的一部分。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越南,已經完全不再使用漢字;在大韓民國,漢字的使用在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少;但是由於朝鮮語/韓語中使用了大量的漢字詞彙,並且重音現象嚴重,所以在需要嚴謹表達的場合(如法律條文)時仍然會使用漢字。雖然在通常情況下人名、公司機構名稱等均使用韓文書寫,不過大多數的人名、公司機構均有其對應的漢字名稱。 ==== 日本 ==== 漢字於公元3世紀經朝鮮半島輾轉傳入日本。二戰後日本開始限制漢字的數量和使用,頒布了《當用漢字表》及《人名用字表》等,其中簡化了部分漢字(日本新字型),不過文學創作使用的漢字,並不在限制之列。日本除從中文中傳入的漢字外,還創造和簡化了一些漢字,如「-{辻}-」(十字路口)、「-{栃}-」、「-{峠}-」(山道)和「-{広}-」(廣)、「-{転}-」(轉)、「-{働}-」(勞動)等。 ==== 朝鮮半島 ==== 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了朝鮮半島,朝鮮語/韓語曾經完全使用漢字來書寫。相傳薛聰在當時發明瞭吏讀,把朝鮮語用同音或同義的漢字來表示。例如:「乙」字被用來表示韓語中的字尾「-l()」。由於有不少發音都沒有對應的漢字,所以朝鮮半島的人民又運用組字法,把兩個或多個漢字合組成為一個新的吏讀字。相傳後來的契丹文就是受到吏讀字的影響。此外尚有鄉札、口訣等以漢字表記朝鮮語的方法。 1443年,朝鮮世宗大王頒布《訓民正音》,發明瞭諺文與漢字一起使用,但當中有不少部件仍然有昔日吏讀字的痕跡。現在的大韓民國雖禁止在正式場合下使用漢字,並停止了在中小學中教授漢字(但是從2011年開始,大韓民國的李明博政府已經決定將漢字重新納入中小學的課程裡),不過漢字在民間仍在繼續使用,且可以按照個人習慣書寫,但是現在能寫一筆漂亮漢字的韓國人越來越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於1948年廢除了漢字,僅保留了十幾個漢字(參見廢除漢字)。 ==== 越南 ==== 公元1世紀漢字便傳入了越南,越南語也曾完全使用漢字做為書寫用文字,並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喃字,但是由於書寫不便,漢字仍是主要的書寫方式。 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成立後廢除漢字,使用了稱為「國語字」的拼音文字。現在的越南文已經看不出漢字的痕跡了。 === 漢字民俗 === 漢人許多日常生活、民俗文化都與漢字有關,例如: * 射虎:就是猜燈謎,也叫打燈虎,與漢字有著密切關係。舊時的射虎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文人射虎,謎面深奧、謎格複雜多樣、謎底多為四書五經中的原句;一類是市井燈謎,謎面謎底均很通俗。射虎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 字謎:猜字謎是一種漢字遊戲,藉由謎底來猜出一個或多個漢字,如「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十字對十字,日頭對月亮。(猜一字)」是猜「-{廟}-」字、「目字加兩點,莫作-{貝}-字猜;-{貝}-字減兩點,莫作目字猜。(猜二字)」是猜「-{賀}-、-{資}-」二字。 * 合文:中國民間常將一些帶有吉祥含義的短語合寫為一個字,以祈求吉祥,常見的合文如「-{招財進寶}-」、「囍」(雙喜)、「-{黃金萬両}-」等。 * 諧音字:漢人喜歡利用漢字的同音特點用諧音字取吉祥之意,比如蝙蝠的「蝠」諧音為幸福的「福」,於是廟宇中常見石柱刻有蝙輻。而走獸的「獸」亦諧音為「壽」。 * 增減筆:在書法中為呈現不同結構會有「增筆」與「減筆」的情形,而有的書寫者更因不同想法將漢字作增減筆,如寫「䖝二」代表「風月無邊」、「(爿圡)觀」表示「壯觀多一點」等。 * 九九消寒圖:中國北方地區的一項民俗在每年數九的季節寫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雙鉤字,這九個字每字九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根據天氣為一個筆畫填充顏色,到數九結束完成全圖。 * 花鳥字:一些民間藝人用一些花卉和禽鳥的圖案拼寫成漢字,近看細節是一些花鳥畫,遠看整體卻是一幅字,這種字畫結合的藝術形式被稱作花鳥字,是一種多彩花鳥蟲魚組合書法。在中國,只有在春節廟會中,和一些節日集會中才可以看到。花鳥字在英美等西方國家也成為一種街頭藝術。早期的鳥字畫大多寫的是一些吉祥話語,以祈求吉利,現在在廟會見到的鳥字畫則以書寫顧客的姓名為主,購買者的目的也由祈求吉祥逐漸轉變為獵奇。 *門聯、春聯:在紙張上書寫文句貼在門楣、門柱構成「冂」,通常表達主人身分、文學心境。在過舊曆新年時,則會在紅色紙上書寫門聯,或是吉祥字如「春」、「福」、「滿」、「山珍海味」等字貼在門、牆、米缸、冰箱等處。 *題字、墨寶:在紙張、木石、器物上寫字(書法)。一些匾額、招牌、建築物題字的字型是向當代知名書法家邀字,或是從古今書法作品中選字製成。 *測字:一種以求測者抽出漢字或寫下漢字,再由相命者利用漢字的形、音、義、部件、增筆、減筆、拆合等,甚至憑據書寫時的筆勢、墨的濃淡、當時環境等因素作出命相的解釋或論斷吉凶。 *拆字:漢人社會在說「姓氏」時常以拆字法說明,如「雙木林」、「弓長張」等。說明一個單字時,也可用拆字法,如「ㄏㄨㄥˊ/hóng」有「江鳥鴻」、「寶蓋宏」、「水共洪」等。 *隱語:將欲指稱人事物的字以隱諱的方式說出,通常是以拆開漢字的原則,如「丘八」是「兵」的隱語。因為隱諱,通常也是為了不-{直接}--{口出}-髒話,如「貝戈戈」(賤)、「竹本口木子」(笨呆子」)等。 *印章:漢人社會以印章簽署公文書、契約之情形相當普遍,私章可代表個人簽名,故極重視其防偽功能,常以漢字之特殊字型來增加仿冒難度。另外個人藏書章、詞句章,也以不同漢字字型作出個人風格。 *符咒:道教法術的一種,用黃紙或其他色紙,並透過一定的方法,書寫畫一些字或圖案,常被認為具有驅邪的效果。其中多個漢字可以連字、合字,也可以將漢字拆開書寫,不一而足。 *正字計數:採用漢字「正」字表示計數符號,例如用在學校學生幹部或公職候選人的選舉計票。因為「正」字筆劃為5劃,易於算數統計;而且該字結構只有橫線與直線,易於辨識,此計數方法普遍見於漢字文化圈。 === 漢字藝術 === 漢字獨特優美的結構,書寫的主要工具——毛筆有多樣的表現力,因而產生了中文獨特的造型藝術——書法。而篆刻是和書法相關的藝術,用刀在石材上雕刻出篆字作為印章,尚有勒石、山壁題字等。 ==== 字型 ==== 同一個漢字,可以有不同的字型。當前漢字字型主要有篆書、隷書、草書、行書、楷書等。 甲骨文 金文(鐘鼎文) 大篆(籀文) 小篆(篆書) 隷書(漢隸) 楷書(正體字) 簡化字(簡體字) == 漢字變化 == === 造字 === 漢字歷史上是不斷在組新字的,目前的各種漢字並非同時定型於某一年代,而是應時代需要逐漸發展而來的。例如:“人”字在商朝就已出現,“凹”字和“凸”字則是在唐朝才出現的。 此外不同的行業也會因用字需求而造字。例如:中國的傳統音樂在記譜上會使用減字譜、工尺譜。 === 拉丁化 === 自十九世紀中葉後,亞洲和西方都釋出了很多漢字拉丁化方案,如: * 威妥瑪拼音(1867年) * 法國遠東學院拼音(1902年) * 郵政式拼音(1906年) * 德式拼音(1911年) * 國語羅馬字(1928年) * 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 * 耶魯拼音(1943年) * 捷克拼音(1951年) * 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 * 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1984年) * 粵語拼音(1993年) * 通用拼音(1998年) 現在,漢語拼音方案是使用最廣且被國際上廣泛接受的漢字拉丁化方案,同時也是被聯合國接受的漢字拉丁化方案。而威妥瑪拼音歷史悠久,至今仍用於中華民國(臺灣)的人名、地名拼寫。不過隨著漢語拼音在國際上的普及,現在使用頻率正在大幅度的減少。2008年9月16日,中華民國行政院跨部會議透過提案,放棄此前使用通用拼音的政策,改採漢語拼音為譯音標準,並從2009年1月1日起實施,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道路名稱仍採用威妥瑪拼音、郵政式拼音、國語羅馬字、國音二式抑或通用拼音。 === 異體字整理 === 漢字中存在許多異體字,它們的意義和讀音完全相同,只是寫法不同。異體字的產生部分是由於歷史原因,有的則是人為造字,如「和、-{咊}-、-{龢}-」、「秋、-{秌}-、龝、𥤛」等。 臺灣也有使用所謂的異體字,例如“-{臺}-”與“-{臺}-”、“-{體}-”與“-{體}-”以及“-{學}-”與“-{學}-”等等。 中國大陸於1956年公佈整理異體字表,廢除了大量異體字,但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恢復了部分異體字。如“-{於}-”曾被當作“-{於}-”的異體字廢除掉,但因為姓氏中「-{於}-」和「-{於}-」同時存在,不宜混為一談,所以在1988年發表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又恢復成為規範字。另外,不同地區對異體字的取捨有所不同,例如韓國就以漢字各種異體字中最早出現的樣式為標準寫法。所以,在韓語漢字的標準中,取“甛”而不取“甜”、取“-{幇}-”而不取“-{幫}-”、取“-{畵}-”而不取“-{畫}-”。 == 計算機處理 == 由於英文文字是由26個字母排列組合而成的文字,因此可以簡化輸入步驟;相比較之下漢字則不能如此,從字形上漢字雖然可以拆解成不同的部分,但是被分成的部首或偏旁數量過多,這樣不但不能達到簡化輸入的目的,反而顯得更為繁瑣。於是從漢字字音上去考慮,漢字輸入被分成少量的語音元素組合排列,反而可以達到簡化輸入的步驟。因為是語音輸入對漢字的讀音必須清楚,某些生僻字或不知道漢字發音的則會很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漢字的輸入。 由於打字機鍵盤是為歐美文字設計的,在設計時本身沒有考慮漢字輸入的問題,輸入漢字往往比輸入拼音文字困難。漢字沒有經過中文打字機的普及,直接進入了電腦中文資訊處理階段。在電腦發明初期曾引起漢字能否適應電腦時代的問題,支援漢字拉丁化的學者甚至以此為理據。 隨著各種中文輸入法的出現,漢字的計算機輸入、儲存、輸出技術得到了基本解決,大大提高了中文寫作、出版、資訊檢索等的效率。目前中文輸入法有上千種之多,主要包括表音輸入和表形輸入兩類,也有兩者兼之的。漢字的語音輸入、手寫識別和光學字元識別(OCR)技術也已得到廣泛應用。 如收錄數千字的GB 2312(中國大陸)、Big5及CNS 11643(臺灣)、HKSCS(香港)、JIS(日本)、KS X 1001(韓國)、KPS 9566(朝鮮),以及收錄兩萬多字的GBK(中國大陸)、國際標準Unicode、ISO 10646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技術及其他種種因素,在收錄字數,及收錄字型等方面或做不同層次的調整。 中國政府為了解決郵政戶籍整理等的用字需要,於2000年實行了一個新的漢字編碼的國家標準《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的擴充》GB 18030-2000,共收漢字27484個。後又釋出了GB 18030-2005再次進行擴充,新增了42760個漢字。 === 漢字編碼 === 為進行資訊交換,各漢字使用地區都制訂了一系列漢字字符集標準。 * 國標碼在中國大陸使用。GB 2312收錄6763個漢字,GBK收錄20912個漢字,最新的GB 18030-2005收錄70244字(其中包括大量的東亞文字)。中國大陸官方要求在中國大陸出售的軟體必須支援GB 18030編碼。 * Big5碼。收錄13053個漢字。在臺灣、港澳地區使用的一位元組或兩位元組編碼。 * Unicode:在國際通訊化和軟體設計領域,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編碼收集了漢語、日語、朝鮮語/韓語中的漢字集。 * 宋體-方正超大字符集。2002年由微軟開發,包含GB18030-2000字符集、CJK Ext-B中的36862個漢字,共計64395個漢字。並提供了增強型區位碼輸入法尉遲治平,湯勤,論中文字符集、字型檔及輸入法的研製. 語言研究 2006年9月第26卷 第3期。宋體-方正超大字符集支援這個字符集的顯示。 ==== 動態造字 ====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漢字的輸入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速度越來越快,並且這項技術仍在不斷提高。 漢字詞彙更新的例項 在化學領域,尤其需要大量描繪微世界的新詞,因此化學學科漢字更新的情況最為顯著。 化學名詞曾用了“形聲、會意造字法”,造了一系列的新字,很多是將兩個字的字根組合,以表示新的意義的字,其發音也是原來兩字發音之組合(反切法)。例如: * 「烴」(tīng):碳(t-)、氫(-īng) * 「羰」(tāng):碳(t-)、氧(-ang) * 「巰」(qiú):氫(q-)、硫(-iú) * 「羥」(qiǎng):氫(q-)、氧(-ǎng) * “烷”、“烯”、“炔”:則為“形聲兼會意”字,聲旁分別取自「完」、「稀」、「缺」,並且用來表示其不同程度的飽和狀態。 == 繁簡體漢字的比較 == * 繁體字:由中國自古承襲演變的文字,優點是單一字內含意深遠,缺點則是筆畫較多,標準寫法的書體書寫速度較慢。 * 簡化字:相對於傳統漢字,是簡化程度比較大的,廢除且合併了很多字,也簡併了很多的部件,優點是書寫容易、快速,缺點是有時難以精密用字,辨識困難,導致同義詞增多,例如:「-{頭髮黑}-」,一般理解成「-{頭髮黑}-」,另一種則為「-{頭發黑}-」,且比起繁體字較失美觀,因此在寫書法時通常仍使用繁體字。 除了中國使用的簡化字外,日本與韓國也分別對漢字進行了簡化。在臺灣,官方用字或正式文書必須使用正體字;在手寫的非正式文書中,有些人會使用行書、草書或民間的俗寫,例如:「-{臺}-」(-{臺}-)、「-{門}-」(-{門}-)、「-{與}-」(-{與}-);但是,不會使用簡化字中較難辨識字意的合併字,例如:「-{裡}-」(-{裡、裡}-)、「-{後}-」(-{後}-)、「-{餘}-」(-{餘}-)、「-{制}-」(-{製}-)、「-{面}-」(-{麵、麵}-)、「-{谷}-」(-{穀}-)、「-{復}-」(-{復、複}-)、「-{臺}-」(-{臺、檯、颱}-),皆不簡化。 == 參見 == * 國字 * 漢語 * 漢族 * 文字、文法 * 漢字改革 * 漢字文化圈 * 漢字復活 * 漢字排檢法 * 漢字廢止 * 日本漢字改革史 * 校對 * 中國文字博物館 * 日語 *漢字使用國間專有名詞互譯 *分詞連寫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詞語春秋》 李梵 著,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漢語文化暢談叢書”之二。ISBN 978-7-80019-917-2 * 《漢字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語文出版社 1988年10月 * 《字裡乾坤》 林成滔 著,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漢語文化暢談叢書”之一。ISBN 978-7-80019-821-2 * 《漢字的故事》 林西莉 著,李之義 譯,貓頭鷹出版社出版。ISBN 978-986-7415-89-9 * 《中華印刷通史》 * 《河洛閩南語縱橫談》 吳在野 著,東大圖書公司 出版。ISBN 978-957-19-2266-9 * 《談人文與資訊》謝清俊 著,中華民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 發行。ISBN 978-986-00-4856-8 * 《語言、認同與去殖民》 蔣為文 著,國立成功大學2005年出版。ISBN 978-957-8845-85-5 * 《語言、文學kap臺灣國家再想像》 蔣為文 著,國立成功大學2007年出版。ISBN 978-986-00-9746-7 * Defrancis, John 1990.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 (Taiwan edition). 臺北:文鶴出版社。 * == 外部連結 == ===實用工具 === * Chinese Etymology 字源 * 中華語文知識庫 * 漢語多功能字型檔 * 漢典 * 漢字全息資源應用系統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字典 * 古今文字-{整合}- *小學堂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 * 字形維基 * 字統網 * 缺字系統 *漢字部件檢索 * 國字標準字型筆順學習網 * CJKV Dict 中日韓越辭典 === 常用字頻率統計 === * 港臺及大陸現代漢語常用字頻率統計 * 漢字單字頻率列表 * 漢字分級標準檢索系統 * 國小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書 * 國語辭典簡編本編輯資料字詞頻統計報告 * 常用國語詞語調查報告 === 文章 === *汪德邁:〈中國表意文字的起源及其特徵 〉。 *陳光宇:〈試論漢字起源定點與世界古文字溯源比較 〉。 *陳光宇:〈從甲骨文推測漢字起源與發展的模式 〉。 Category:語素文字 Category:從左到右書寫的文字 Category:從上至下書寫及各行從右到左排列的文字 Category:漢字
稀有氣體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left;" | ↓ 週期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稀有氣體(),又稱-{zh-cn:惰性氣體;zh-tw:稀有氣體;zh-sg:稀有氣體;}-、懶性氣體、鈍氣、貴氣體等,是指在元素週期表中同屬第18族(舊稱ⅧA族)的化學元素。它們性質相似,在常溫常壓下都是無色無味的單原子氣體,很難參與化學反應。天然存在的稀有氣體有六種,即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和具放射性的氡(Rn)。而人工合成的(Og)原子核非常不穩定,半衰期極短,因此目前未能透過化學實驗來研究其性質。根據元素週期律,除了氖的反應活性最低外,其餘惰性氣體的反應活性隨著原子序的增大而漸高,因此估計鿫應比氡更活潑。而且,理論計算顯示,鿫可能會非常活潑,以至於不一定能稱為-{惰性}-氣體。 稀有氣體的特性可以用現代的原子結構理論來解釋:它們的最外電子層的電子已「滿」(即已達成八隅體狀態),非常穩定,極少參與化學反應,至今只成功製備出幾百種稀有氣體化合物。每種稀有氣體的熔點和沸點十分接近,溫度差距小於10 °C(18 °F),因此它們僅在很小的溫度範圍內以液態存在。 經氣體液化和分餾方法可從空氣中獲得氖、氬、氪和氙,而氦氣通常提取自天然氣,氡氣則通常由鐳化合物經放射性衰變後分離出來。稀有氣體在工業方面主要應用在照明裝置、焊接和太空探測。氦也會應用在深海潛水。如潛水深度大於55米,潛水員所用的壓縮空氣瓶內的氮要由氦代替,以避免氧中毒及氮麻醉的徵狀。另一方面,由於氫氣非常不穩定,容易燃燒和爆炸,現今的飛艇及氣球都採用氦氣替代氫氣。 == 名稱 == 自從惰性氣體在十九世紀始為人知,其性質越趨透澈而多次改名。化學家最初認為它們很罕見,稱之為稀有-{}-氣體(rare gases)。不過,並非所有氣體都很少見,這種說法只適用於部分氣體。例如氬氣在地球大氣層的含量佔0.9%,勝過二氧化碳;而氦氣在地球大氣層的含量確實很少,但在宇宙卻相當充沛,佔25%,僅次於氫。所以化學家又改稱惰性-{}-氣體(又稱鈍氣,inert gases),表示它們在普通環境不化學反應,不曾在自然出現過化合物。對於那些早期需藉由化合物來尋找元素的科學家來說,這些元素甚難尋找。不過,最近研究指出它們可以藉助人工合成的方式和其他元素結合成化合物(此即稀有氣體化合物),故最後改稱noble gas,這稱呼是由雨果·埃德曼於1898年所用的德語詞Edelgas翻譯而來,表示它們極不活潑,難以反應,但並非不能產生任何化合物,類比於與極不活潑的惰性金屬(noble metal)。 在中文譯名方面,兩岸三地有不同稱呼。中國大陸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於1991年公佈的《化學名詞》中正式規定「noble gases」稱為稀有-{}-氣體一詞。香港教育局的《中學化學科常用英漢辭彙》稱「noble gases」為(高)貴-{}-氣體中學化學科常用英漢辭彙 ,而一般社會仍有使用惰性-{}-氣體的稱呼。而臺灣方面,由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國立編譯館建議常稱「noble gases」為惰性-{}-氣體,比較少用鈍氣(但審定高中以下化學課本統一使用鈍氣)、稀有-{}-氣體等,然而最近也有稱為-{zh-cn:高貴氣體;zh-tw:高貴氣體; zh-hk:稀有氣體;zh-sg:高貴氣體}-。 == 發現史 == 1868年8月18日,皮埃爾·讓森和約瑟夫·諾曼底·洛克伊爾在觀測太陽的色球層時,發現一種發射光譜中有黃色譜線的物質,他們把該物質命名為“氦”(、),該詞源自希臘語(ílios),意為“太陽”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1989),s.v. "helium". Retrieved December 16, 2006, from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 Also, from quotation there: Thomson, W. (1872). Rep. Brit. Assoc. xcix: "Frankland and Lockyer find the yellow prominences to give a very decided bright line not far from D, but hitherto not identified with any terrestrial flame. It seems to indicate a new substance, which they propose to call Helium."。在他們之前,英國化學及物理學家亨利·卡文迪什已經在1784年在空氣中發現一種微量的物質,其化學反應活性比氮氣還低。一個世紀之後的1895年,瑞利勳爵比較空氣中分離出的氮氣和化學反應所產生的氮氣,發現它們的密度有所不同。瑞利勳爵與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威廉·拉姆齊合作,推測從空氣提取的“氮氣”與另一氣體混合物。此後,他們透過實驗順利地分離一種新的元素:氬,此名稱源自希臘語(argós),意思為“不活躍”。由此發現,元素週期表上欠缺一整類的氣體。在尋找氬氣期間,拉姆齊重複美國地質學家希爾布蘭德的實驗,即把釔鈾礦放在硫酸中加熱,他透過此法成功的分離出氦氣。1902年,德米特里·門捷列夫接受氦和氬元素的發現,併為這些稀有氣體納入他的元素排列之內,分類為第0族,而元素週期表即從該排列演變而來。 拉姆齊繼續使用分餾法把液態空氣分離成不同的成分以尋找其他的稀有氣體。他於1898年發現三種新元素:氪、氖和氙。“氪”源自希臘語“(kruptós)”,意為“隱藏”;“氖”源自希臘語“(néos)”,意為“新”;“氙”源自希臘語“(xénos)”,意為“陌生人”。氡於1898年由弗里德里希·厄恩斯特·當發現,最初取名為鐳放射物(radium emanation),但當時並未列為稀有氣體。直到1904年才發現它的特性與其他稀有氣體相似。1904年,瑞利和拉姆齊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稀有氣體領域的發現。瑞典皇家科學院主席西德布洛姆致詞說:“即使前人未能確認該族中任何一個元素,卻依然能發現一個新的元素族,這是在化學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對科學發展有本質上的特殊意義。” 稀有氣體的發現有助於對原子結構一般理解的發展。在1895年,法國化學家亨利·莫瓦桑嘗試將氟(電負性最高的元素)與氬(稀有氣體)反應,但沒有成功。直到20世紀末,科學家仍無法制備出氬的化合物,但這些嘗試有助於發展新的原子結構理論。由這些實驗結果,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於1913年提出,在原子中的電子以電子層形式圍繞原子核排列,除了氦氣以外的所有稀有氣體元素的最外層的電子層總是包含8個電子。1916年,吉爾伯特·路易斯制定八隅體規則,指出最外電子層上有8個電子是任何原子最穩定的排布;此電子排布使它們不會與其他元素髮生反應,因為它們不需要更多的電子以填滿其最外層電子層。 1962年,尼爾·巴特利特發現首種稀有氣體化合物六氟合鉑酸氙。其他稀有氣體化合物隨後陸續發現:在1962年發現氡的化合物二氟化氡;並於1963年發現氪的化合物二氟化氪。2000年,第一種穩定的氬化合物氟氬化氫(HArF)在40K(-233.2℃)下成功製備。 2006年10月,聯合核研究所與美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成功地以鈣原子轟擊鉲的方法,人工合成出鿫,它是18族的第七個元素。 == 物理和原子性質 == 18族元素特性 性質 氦 氖 氬 氪 氙 氡 鿫 主要化合價 0 不詳氖仍未合成任何化合物。 0 0, +1, +2 0, +1, +2, +4, +6, +8 0, +2, +6 -1, 0, +1, +2, +4, +6(推測) 狀態(標況) 氣體 氣體 氣體 氣體 氣體 氣體 固體(推測) 密度(g/L) 0.1786 0.9002 1.7818 3.708 5.851 9.97 7200(推測) 熔點(°C) −272.20在25巴的壓力下 −248.59 −189.34 −157.37 −111.75 −71 52 ± 15(推測) 沸點(°C) −268.928 −246.046 −185.848 −153.415 −108.099 −61.7 177 ± 10(推測) 汽化熱(kJ/mol) 0.08 1.74 6.52 9.05 12.65 18.1 19.4(推測) 20 °C時在水中的溶解度(cm3/kg) 8.61 10.5 33.6 59.4 108.1 230 不詳 原子序數 2 10 18 36 54 86 118 原子半徑(pm) 31 38 71 88 108 120 152(推測)Oganesson , American Elements 電離能(kJ/mol) 2372 2080 1520 1351 1170 1037 860.1(推測) 電負度 4.16 4.79 3.24 2.97 2.58 2.2 不詳 關於更多資料,參見稀有氣體性質表。 由於稀有氣體無極性且相對分子質量較小,因而它們的分子間作用力非常弱,所以熔點和沸點非常低。它們在標準狀況下都是單原子氣體,甚至比一般固體元素原子量更大的氙、氡等也是如此。與其它稀有氣體元素相比,氦具有一些獨特的性質:它的沸點和熔點低於其它任何已知的物質;它是唯一的一種表現出超流性的元素;它是唯一不能在標準狀況下冷卻凝固的元素——必須在0.95 K(−272.200℃)的溫度施加25個大氣壓(2,500 kPa)的壓力,才能使氦凝固。 到氙為止的稀有氣體都有多個穩定的同位素,氡和鿫則沒有穩定同位素。壽命最長的氡同位素222Rn的半衰期只有3.8天,222Rn會衰變為氦和釙,最終衰變產物則是鉛;而目前已知的鿫同位素只有294Og,半衰期僅0.7毫秒。 稀有氣體原子像大部分族中的原子一樣,由於電子層數的增加,原子半徑隨著週期的增加而增加。原子的大小與影響物質的許多性質。例如,電離能隨著半徑的增加而減少,因為較重的稀有氣體中的價電子離核較遠,因此更容易脫離原子核的束縛。稀有氣體的電離能是每一個週期中最大的,這反映了它們的電子排布的穩定性,也導致了它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然而,有些較重的稀有氣體的電離能較小,足以與其它元素和分子相比。巴特利特正是看到了氙的第一電離能與氧分子相似,而嘗試用六氟化鉑來把氙氧化,因為六氟化鉑的氧化性非常強,足以把氧氣氧化。稀有氣體不能得到一個電子,而形成穩定的陰離子;也就是說,它們的電子親合能是負值。 稀有氣體的宏觀物理性質主要來自原子之間的弱範德華力。原子之間的吸引力隨著原子大小的增加而增加,由於極化性的增加以及電離能的減少。這就是在第18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徑和原子間力增加,導致熔點、沸點、汽化熱和溶解度增加的原因。密度的增加則是由於原子序數的增加。 稀有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幾乎是理想氣體,但它們與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偏差提供了分子間作用力的研究的重要線索。蘭納-瓊斯勢,通常用來模擬分子間的作用,由約翰·蘭納-瓊斯根據氖的實驗資料提出,那時量子力學還沒有發展到可以作為從第一性原理(即量子化學從頭計算)理解分子間作用力的工具。這些作用的理論分析變得易於處理,因為稀有氣體是單原子,且原子是球形,這意味著原子之間的作用與方向無關(各向同性)。 == 化學性質 == 稀有氣體組成了元素週期表中的第18族。已經確認的元素是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氡(Rn)和鿫(Og),前六者在標準狀況下都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不可燃的氣體。 曾經有一段時間,它們稱為元素週期表中的第0族,因為大家認為它們的化合價為零,也就是說,它們的原子不能與其它元素結合而形成化合物。然而,後來發現有些稀有氣體確實可以形成化合物(氖除外),這樣“第0族”的名稱便再沒有人使用了。目前對第18族的最新元素鿫瞭解非常少。 與其他主族一樣,此族元素的電子排布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主導化學性質變化趨勢的最外層電子: Z 元素 電子數目/電子層 2 氦 2 10 氖 2, 8 18 氬 2, 8, 8 36 氪 2, 8, 18, 8 54 氙 2, 8, 18, 18, 8 86 氡 2, 8, 18, 32, 18, 8 118 鿫 2, 8, 18, 32, 32, 18, 8(預測) 稀有氣體的價電子層已滿。價電子是最外層的電子,通常只有這些電子參與化學鍵。價電子層已滿的原子是非常穩定的,因此很難形成化學鍵,也極難得到或失去電子。然而,在較重的稀有氣體中(例如氡),最外層的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電磁力要小於較輕的稀有氣體(例如氦),因此較重的稀有氣體較容易失去最外層電子這是在經典力學範圍內使用庫侖定律推匯出的,在定性判斷時也適用。。 === 稀有氣體記法 === 由於價電子層已滿,因此稀有氣體可以與電子排布記法結合起來,形成稀有氣體記法。這種記法是先寫出元素之前的最近的稀有氣體,然後再寫出從那裡開始的電子排布。例如,碳的電子排布是1s22s22p2,稀有氣體記法則是[He]2s22p2。使用這種記法更容易識別元素,也比完整的原子軌道記法要簡短。 === 化合物 === 稀有氣體的化學反應活性極低;因此,目前只製備出了數百個稀有氣體化合物。氦和氖參與化學鍵的中性化合物目前還沒有成功製備(雖然理論上少數氦的化合物是可以存在的),氡、氙、氪和氬也只表現出極低的活性。根據艾倫電負性的大小,可知反應活性的順序為Ne < He < Ar < Kr < Xe < Rn < Og。 1933年,萊納斯·鮑林預言較重的稀有氣體可以與氟和氧反應,生成化合物。他預言了六氟化氪(KrF6)和六氟化氙(XeF6)的存在,推測XeF8可能存在但不穩定,也預測了氙酸可以轉化成氙酸鹽。目前已經證明了這些預言基本上是準確的,只有XeF8已知不但熱力學上不穩定,動力學上也不穩定。 氙的化合物是稀有氣體化合物中數量最繁多的。在大部分這些化合物中,氙原子的氧化態都是+2、+4、+6或+8,與電負性很高的原子如氟或氧鍵合,例如二氟化氙(XeF2)、四氟化氙(XeF4)、六氟化氙(XeF6)、四氧化氙(XeO4)以及高氙酸鈉(Na4XeO6)。其中有些化合物可以在化學合成中作為氧化劑,特別是XeF2可以作為氟化劑。到2007年為止,已經制備出了大約五百種氙與其它元素鍵合的化合物,包括有機氙化合物(氙與碳原子鍵合),以及氙與氮、氯、金、汞和氙本身鍵合的化合物。氙與硼、氫、溴、碘、鈹、硫、鈦、銅和銀鍵合的化合物也已製得,但只能在低溫的稀有氣體基質或超音速稀有氣體射流中存在。 理論上,氡比氙要更活潑,因此應該比氙更容易與其它原子鍵合。然而,由於氡的同位素皆具高度放射性和極短的半衰期,實際上只製備出了少數氡的氟化物和氧化物。 氪沒有氙活潑,但仍然製備出了一些氪的化合物,其中氪的氧化態為+2。二氟化氪是最重要和最容易製備的氪化合物。氪與氮和氧鍵合的化合物也已製得,但分別只在−60 °C(−76.0 °F)和−90 °C(−130.0 °F)以下穩定。 氪原子與其它非金屬(氫、氯和碳)以及一些過渡金屬(銅、銀、金)鍵合的化合物也已製得,但只能存在於低溫的稀有氣體基質或超音速稀有氣體射流中。2000年用類似的條件製備了最初幾個氬化合物,例如氟氬化氫(HArF),以及一些氬與過渡金屬銅、銀、金鍵合的化合物。到2007年為止,還沒有成功製備出含有氦或氖的共價鍵的化合物。 稀有氣體(包括氦)可以在氣相中形成穩定的多原子離子。最簡單是1925年發現的氦合氫離子(HeH+)。因為它含有宇宙中最豐富的兩種元素:氫和氦,因此被認為廣泛存在於星際介質中。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已知的稀有氣體準分子。這些化合物比如ArF和KrF只能在激發態穩定存在,其中一些用於準分子鐳射器。 稀有氣體原子除了形成共價分子,還能形成非共價化合物。它們的包合物最早於1949年報道,這類化合物中一個稀有氣體原子被特定的無機或有機配體容納在晶格中。它們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稀有氣體原子的大小必須與配體晶格的大小匹配。例如氬、氪和氙能與氫醌形成包合物,而氦和氖卻不能,因為它們太小並且可極化性不夠強。氖、氬、氪和氙還能形成由冰的晶格容納稀有氣體原子的水合物。 稀有氣體能形成由富勒烯分子容納稀有氣體原子的內嵌富勒烯。1993年時發現60個碳原子的球狀分子,可以與高壓的稀有氣體反應形成諸如的配合物(2這個記號表示氦原子在分子內,而不是與它形成共價鍵)。截止2008年,富勒烯與氦、氖、氬、氪和氙的配合物都已製得。這些化合物的用途主要是透過稀有氣體原子的核磁共振波譜來研究富勒烯的結構和反應性。 稀有氣體化合物例如二氟化氙()被視作超價分子,因為它們違反了超價分子。這些化合物的成鍵可以使用三中心四電子鍵模型來解釋。這種模型於1951年首次提出,描述了三個共線原子的成鍵狀況。例如的成鍵可以用三個原子的p軌道進行線性組合形成分子軌道來描述,氙原子全滿的p軌道與每個氟原子半滿的p軌道重疊,形成一個全滿的成鍵軌道、一個全滿的非鍵軌道和一個全空的反鍵軌道。最高佔有分子軌道(HOMO)定域在兩個端基原子上,這表明氟的高電負性促進了電荷的定域化。 較重稀有氣體氪和氙的化學已有了長足的發展,而較輕稀有氣體氖和氦仍處於開始階段,而最穩定的氖至今仍沒有一種確認存在的化合物,目前只發現了一些不穩定的陽離子和未經證實的水合物。 == 自然存在與製備 == 稀有氣體在宇宙中的丰度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而降低。氦是宇宙中僅次於氫的最豐富的元素之一,質量分數大約為24%。宇宙中的大部分氦都是在太初核合成中形成的,但是由於恆星核合成中的氫的聚變,氦的數量仍在不斷增加。地球上的丰度則完全不同,氦僅僅是大氣中第三豐富的稀有氣體。這種不同的原因是大氣層中沒有太初氦,因為氦的原子質量太小,無法被地球的引力場吸引在地球表面附近,因此會散逸至太空中。地球上的氦來自地殼中重元素(例如鈾和釷)的α衰變,這樣產生的氦往往積聚在天然氣田中。另一方面,較豐富的氬來自於鉀-40的β衰變。鉀-40同樣存在於地殼中,它衰變產生的氬-40是地球上最豐富的氬同位素,儘管它在太陽系中相當稀少。這個過程是鉀氬測年法的理論基礎。氙在大氣中的丰度比預想的要低,這被稱作“氙失蹤問題”()。有一種理論認為缺少的氙可能被限制在地殼的礦石中。二氧化氙發現後,有研究認為氙能取代矽酸中的矽從而固定在地殼中。氡在岩石圈中透過鐳的α衰變生成。它會透過裂縫逸出石材進入建築物,並在通風不佳的建築物內積聚。因為氡的放射性很強,它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估計僅在美國每年就有21000人死於氡引發的肺癌。至於鿫則不存在於自然界中,只能透過粒子加速器人工合成,且製備難度極大,至今科學家只成功合成出五個(亦可能為六個)鿫原子。 丰度 氦 氖 氬 氪 氙 氡 太陽系(以矽原子為相對標準) 2343 2.148 0.1025 5.515 × 10−5 5.391 × 10−6 – 地球大氣(體積分數,單位:ppm) 5.20 18.20 9340.00 1.10 0.09 (0.06–18) × 10−19 火成岩(質量分數,單位:ppm) 3 × 10−3 7 × 10−5 4 × 10−2 – – 1.7 × 10−10 氣體 2004年價格(美元/m3) 氦(工業級) 4.20–4.90 氦(實驗室級) 22.30–44.90 氬 2.70–8.50 氖 60–120 氪 400–500 氙 4000–5000 氖、氬、氪和氙都是從空氣中使用氣體液化的方法獲得的,先將各種氣體液化,再根據沸點不同來分餾,將混合物分離成不同的餾分。氦通常提取自天然氣,而氡可以從鐳化合物放射性衰變的產物中分離出來。稀有氣體的價格取決於他們的自然丰度,因此氬最便宜而氙最昂貴。右側的表格給出了2004年時實驗量的各種稀有氣體在美國的銷售價格。 == 應用 == thumb|left|液氦用於冷卻現代核磁共振成像掃描系統中的超導磁鐵|alt=一箇中央有孔的大立方體圓筒,側面安裝有把手。 稀有氣體的熔沸點非常低,是用途廣泛的低溫學工作介質。特別是沸點低達4.2K(−268.95 °C)的液氦可以用於冷卻核磁共振成像和核磁共振波譜法所需的超導磁鐵。儘管液氖的冷卻溫度沒有液氦那麼低,但是仍在低溫學中廣泛使用,因為它的製冷量是液氦的40倍、液氫的3倍。 因為氦在液體尤其是脂質中的溶解度較低,它在潛水員的呼吸氣體中代替了氮氣。人受到類似於水肺潛水的壓力時,氣體會被血液和人體組織吸收,這會造成氮麻醉的嚴重後果。因為溶解度遠比氮氣小,少量的氦被帶入細胞膜。而用氦代替呼吸混合氣中的部分成分時(例如三混氣和氦氧混合劑),潛入較深後上浮時的麻醉反應可以大大減輕。氦的低溶解性為減壓病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由於溶解在體內的氣體減少,上浮時由於減壓而形成的氣泡將大大減少。另一種稀有氣體氬被視作水中呼吸器潛水最好的防水衣填充氣體。氦也用作核反應堆中核燃料棒的填充氣體。 自從1937年的興登堡災難以來,儘管相對氫氣會使浮力降低8.6%,但因密度小且不可燃,各國仍使用氦氣代替氫氣填充飛艇和氣球。 稀有氣體在許多場合中用於提供惰性氣氛。氬在化學合成時常用於保護對氮氣敏感的化合物。固態氬也用於研究活性中間體等非常不穩定的化合物,方法是在超低溫下將其隔離在固態氬構成的基質中。氦是氣相色譜法中的載色劑、溫度計的填充氣,並用於蓋革計數器和氣泡室等輻射測量裝置中。氦和氬都用作焊接電弧的保護氣和賤金屬的焊接及切割的惰性保護氣。它們在其他冶金過程和半導體工業中矽的生產中同樣有著廣泛應用。 由於化學活性很低,稀有氣體廣泛的應用於照明領域。氬和氮的混合氣體是白熾燈中填充的保護氣。氪可降低燈絲的蒸發率而常用於色溫和效率更高效能白熾燈,特別在鹵素燈中可將氪與少量碘或溴的化合物混合充入。此外,在放電燈中填充不同的稀有氣體,可以產生不同顏色的光,如霓虹燈中常見的氖燈。儘管稱為氖燈,其中通常含有其他氣體和磷,它們在氖發出的橙紅色光的基礎上加入了其他顏色。氙通常用於氙弧燈,因為它們的近連續光譜與日光相似。這種燈可用於電影放映機和汽車前燈等。 稀有氣體可用於準分子鐳射器,這是因為它們可形成短暫存在的電子激發態受激子 這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提供的譯名,參見其查詢結果 ()。這些用於鐳射器的受激子可能是稀有氣體二聚體,例如Ar2、Kr2或Xe2,更有可能是與鹵素結合的受激子,例如ArF、KrF、XeF或XeCl。這些鐳射器產生波長較短的紫外線,其中ArF產生的紫外線波長為193奈米,而KrF為248奈米。這種高頻率的鐳射使高精密成像成為現實。準分子鐳射有諸多工業、醫藥和科學用途。積體電路製造過程中的顯微光刻法和微製造必須用到準分子鐳射。鐳射手術,例如血管再成形術和眼部手術也需用到準分子鐳射。 一些稀有氣體有直接的醫學用途,如:氦有時用於改善哮喘患者的呼吸;氙則因為在脂質中的高溶解度成為一種麻醉劑,比常用的一氧化二氮(俗稱笑氣)更為有效,且容易從體內排出而麻醉後甦醒也較快。氙在超極化核磁共振成像中用於拍攝肺的醫學影像。具有強放射性的氡可用於放射線療法,由於其半衰期很短,通常只能製取出極少量。 大多數離子推進器以惰性氣體作為推進劑。由於離子推進器不是以化學反應驅動的,因此需要化學惰性的燃料來防止燃料與推進器上的任何其他物質發生不必要的反應,從而腐蝕機體,減短使用壽命,化學惰性的燃料也能避免對環境造成汙染。Rocket Propulsion Elements — Sutton & Biblarz 7th edition目前許多推進器都使用氙作為燃料,因為它的高原子序使其遊離能很低,從而很容易電離。且氙在室溫下能夠以液態儲存,在推進器運作時可輕易轉化為氣體。然而,目前全球氙供應短缺且價格昂貴(2021年每公斤氙約3,000美元)。2018至2023年間,星鏈網路衛星上的霍爾效應推進器使用成本更低的氪作為燃料,之後星鏈衛星改用氬霍爾效應推進器以求更高的比衝。 由於鿫只能用粒子加速器人工合成,且製備難度極大,製備出的量又極少(至多幾顆原子),生成後又會很快衰變,因此除了學術研究之外沒有任何實際用途。 == 放電色 == 稀有氣體放電的顏色;最後一行(較窄)是光譜;第二行是純淨氣體的圖片。 氦 氖 氬 氪 氙 氣體放電發出的光的顏色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 *放電引數(電流密度、電場和溫度等的區域性值——注意第一行中放電顏色的變化); *氣體純度(少量雜質氣體都可能影響顏色); *放電管的材料(最後一行用厚家用玻璃製成的放電管會抑制紫外線和藍光的產生)。 == 註釋 == == 參見 == *稀有氣體性質表,物理性質的擴充套件列表。 *惰性金屬,化學性質穩定,抗腐蝕和氧化的金屬。又稱貴金屬。 *非活性氣體,在特定條件下不發生化學反應的氣體。 *工業煤氣 == 參考文獻 == === 註腳 === === 參考書目 === * * * * * * * * 左方一族: 稀有氣體第18族(0) 鹵素 稀有氣體第18族(0) Category:族 (化學)
人口
thumb|350px|各國人口統計圖 人口(),通常是指一個地理區域的人類數目,對人口進行研究的科目有社會學和地理學,它是人口學研究的最基本的範疇,一個地域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這限制了人口數目的增長,一些人類社會學觀察員建議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人口,並且認為未受抑制的人口增長有可能導致馬爾薩斯學說災難,但是也有人表示不同意這個觀點。人口具有自然的和社會的兩重屬性。 == 全球人口 == * 世界人口:(年月日) == 人口再生產型別 == *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長率僅見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個別地區。 * 傳統型:高出生率,較高死亡率,較低的自然增長率僅見於少數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地區。 * 過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多為發展中國家,如亞洲的巴基斯坦。 * 現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長率,如歐洲的德國,目前東亞大部分國家除蒙古及北韓外為這一型別。 == 人口爆炸 == 用來形容某地區的人口突然快速地增長,就像炸彈爆炸的一瞬間般。人口爆炸通常都會發生在戰爭之後的一至兩年,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人口爆炸。 * 全球人口數量爆炸性的增長:從1804年的10億、1927年20億、1959年30億、1974年40億、1987年50億、1999年60億、2011年70億、2022年已達80億。 ==歷年來世界上的人口== 按照現代人是在5萬年前出現的來算,考慮到那時沒有人口限制,平均壽命短,一個年輕的人口結構和較高的生育率——每個母親大約會生6到8個孩子,美國人口學者卡爾·郝伯(CarlHaub)認為,在農業出現以前,在以狩獵為生的方式下,全世界的人口大約只有500萬到1000萬。到了公元1世紀,根據當時羅馬、中國和地中海地區的斷斷續續的人口普查,世界人口已增長至3億。對此用一個較高的出生率就可以估算出,迄今為止地球上總共生活過大約1060億人。我們現在的地球有73億人,佔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總人口的6.8%。在1900年,全世界只有16億人,但是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世界人口的激增,所以我們現有人口占地球曾有人口的比例在上升。 截至2011年11月,世界人口已達到70億,大約是所有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6%,由此估算,曾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口1167億。 == 參見 == * 國家人口列表 * 世界人口 * Population Matters的“承諾兩個或更少”運動(主動自願,以促進較小的英國家庭) * == 引用和註釋 == Category:人口學 id:Penduduk#Penduduk dunia
時區
時區,是地球上的區域使用同一個時間定義。以前,人們透過觀察太陽的位置(時角)決定時間,這就使得不同經度的地方的時間有所不同(地方時)。1863年,首次使用時區的概念,透過設立一個區域的標準時間部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世界各國位於地球不同位置上,因此不同國家,特別是東西跨度大的國家日出、日落時間必定有所偏差。這些偏差就是所謂的時差。 == 歷史 == 在農業社會,世界各地一般採用各自的地方時。十九世紀隨著長途鐵路運輸的發展,1870年代加拿大鐵路工程師史丹佛·佛萊明()首次提出全世界按統一標準劃分時區。1883年11月18日,美國鐵路部門正式實施五個時區。1884年華盛頓召開的子午線國際會議正式透過採納這種時區劃分,稱為世界標準時制度。 == 理論時區 == 理論時區以被15整除的經線為中心,向東西兩側延伸7.5度,即每15°劃分一個時區,這是理論時區。理論時區的時間採用其中央經線(或標準經線)的地方時。所以每差一個時區,區時相差一個小時,相差多少個時區,就相差多少個小時。因此推算,東12區與西12區為同一地方,為避免同一地方日期卻相差一天的矛盾,提出國際換日線的概念,國際換日線東側比西側遲整整24小時。 == 法定時區 == 但是,為了避開國界線,有的時區的形狀並不規則,而且比較大的國家以國家內部行政分界線為時區界線,這是實際時區,即法定時區。 ==時區表示法== ===ISO 8601=== ====協調世界時==== 如果時間是以協調世界時(UTC)表示,則在時間後面直接加上一個“Z”(不加空格)。“Z”是協調世界時中0時區的標誌。因此,“09:30 UTC”就寫作“09:30Z”或是“0930Z”。“14:45:15 UTC”則為“14:45:15Z”或“144515Z”。 UTC時間也被叫做祖魯時間,因為在北約音標字母中用“Zulu”表示“Z”。 ====UTC偏移量==== UTC偏移量用以下形式表示:±[hh]:[mm]、±[hh][mm]、或者±[hh]。如果所在區時比協調世界時早1個小時(例如柏林冬季時間),那麼時區標識應為“+01:00”、“+0100”或者直接寫作“+01”。這也同上面的“Z”一樣直接加在時間後面。 "UTC+8"表示當協調世界時(UTC)時間為凌晨2點的時候,當地的時間為2+8點,即早上10點。 ===縮寫=== 時區通常都用字母縮寫形式來表示,例如“EST、WST、CST”等。但是它們並不是ISO 8601標準的一部分,不應單獨用它們作為時區的標識。一些縮寫可能意義模糊,例如“BST”應當是英國夏令時,但在1968年到1971年間被重新命名為“英國標準時”,這只是因為立法者不願稱其為中歐時間。在該法案中還確認英國的標準時間仍然為格林威治標準時。 == 全球UTC偏移量 == UTC−12:00 …UTC−07:00 UTC−12:00 …UTC−07:00 UTC−12:00 …UTC−07:00 UTC−12:00 …UTC−07:00 UTC−06:00 …UTC−01:00 UTC−06:00 …UTC−01:00 UTC−06:00 …UTC−01:00 UTC−06:00 …UTC−01:00 UTC±00:00 …UTC+05:45 UTC±00:00 …UTC+05:45 UTC±00:00 …UTC+05:45 UTC±00:00 …UTC+05:45 UTC+06:00 …UTC+11:30 UTC+06:00 …UTC+11:30 UTC+06:00 …UTC+11:30 UTC+06:00 …UTC+11:30 UTC+12:00 …UTC+14:00 UTC+12:00 …UTC+14:00 UTC+12:00 …UTC+14:00 UTC+12:00 …UTC+14:00 大洋洲 / 北美洲 大洋洲 / 北美洲 大洋洲 / 北美洲 大洋洲 / 北美洲 北美洲 / 南美洲 北美洲 / 南美洲 北美洲 / 南美洲 北美洲 / 南美洲 歐洲 / 非洲 / 亞洲 歐洲 / 非洲 / 亞洲 歐洲 / 非洲 / 亞洲 歐洲 / 非洲 / 亞洲 亞洲 亞洲 亞洲 亞洲 亞洲 / 大洋洲 亞洲 / 大洋洲 亞洲 / 大洋洲 亞洲 / 大洋洲 無夏令時 無夏令時 有夏令時 有夏令時 無夏令時 無夏令時 有夏令時 有夏令時 無夏令時 無夏令時 有夏令時 有夏令時 無夏令時 無夏令時 有夏令時 有夏令時 無夏令時 無夏令時 有夏令時 有夏令時 −12:00 −12:00/−11:00N:US- −06:00CA- −06:00/−05:00N:CA-、US-、MX- ±00:00IS ±00:00/+01:00 N:GB、IE、PT +06:00 RU-、KZ- +06:00/+07:00 +12:00 KI-, RU- +12:00/+13:00 S:NZ- +06:30 MM +06:30/+07:30 +12:45 +12:45/+13:45 S:NZ −11:00 US- −11:00/−10:00 −05:00 BO, CO, PA, PE −05:00/−04:00 N:CA-、CU、US- +01:00 TN、CG、CD-、DZ、NE、NG +01:00/+02:00 N:AT、BA、BE、CH、CZ、DE、ES-、FR、HR、HU、IT、LI、LU、MK、NL、NO、SE、SI、SK +07:00 RU-、VN、LA、TH、KH、ID-、MN- +07:00/+08:00 +13:00 KI- −10:00US- −10:00/−09:00N:US- −04:00CA- −04:00/−03:00 N:CA- S:AQ- +02:00 非洲:NA +02:00/+03:00 N:FI、EE、LV、LT、UA、BG、GR、MD、RO、TR +08:00 CN、HK、ID、MY、RU、PH、SG、TW、MN- +08:00/+09:00 +14:00 KI- −03:30 −03:30/−02:30 N:CA- −09:00 −09:00/−08:00 N:US- −03:00 AR −03:00/−02:00 S:BR- +03:00 歐洲:BY、RU-;非洲:KE、SD、SO、SS、ER;亞洲:IQ、SA +03:00/+04:00 +09:00 RU-、JP、KR、KP、ID- +09:00/+10:00 +03:30 +03:30/+04:30 IR +09:30 +09:30/+10:30 AU- −08:00 −08:00/−07:00 N:CA-、US-、MX- −02:00 −02:00/−01:00 +04:00RU-, GE +04:00/+05:00 +10:00 RU- +10:00/+11:00 +04:30 AF −07:00US- −07:00/−06:00 N: CA-、US-、MX- −01:00 −01:00/±00:00 +05:00 KZ-、PK +05:00/+06:00 +11:00 RU- +11:00/+12:00 +05:30 IN +11:30 NF +05:45 NP == 參見 == * 時差問題 * 恆星時 * 時區列表 * 國際換日線 * 各國時區列表 *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 外部連結 == * 世界時間服務 * 國家授時中心網路伺服器時間釋出 * Flash動畫世界時區地圖 * Time.is
王勃
王勃(,一作),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人,初唐詩人、文學家。王勃出身貴族世家,自少聰慧,十七歲時獲沛王李賢徵為侍讀,平步青雲,後因撰寫《檄英王雞》觸怒唐高宗,被斥逐出王府。王勃流寓蜀地三年後,回京參加官員詮選,聲名大噪,結果出任虢州參軍,在職期間因殺人而獲罪免官,其父王福畤亦受牽連,被逐交趾。王勃與父親上路南行,渡海溺死,英年早逝,年僅廿八。王勃善寫詩賦與駢文,擅長創作對偶句,擴大樂府體裁,辭賦風格清新脫俗,一反初唐宮廷詩的矯飾浮誇,下開盛唐詩風,代表作有《滕王閣序》、《春思賦》、《採蓮賦》、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絕《山中》等。王勃才華洋溢,享負盛名,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生平== 王勃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為隋末大儒王通,叔祖為隋唐之際隱士詩人王績,父親王福畤。王勃自少聰慧,九歲時讀顏師古《漢書注》,作《漢書指瑕》;少年時已在洛陽參加官員間的宴會,並受邀作詩;十四歲時得劉祥道舉薦「幽素科」。王勃熱衷於功名,致力撰寫詩賦呈獻給高官,劉祥道、賀蘭敏之、沛王李賢和唐高宗都欣賞他的詩歌。十七歲時,王勃被沛王徵為侍讀,667年到東吳遊覽。正當少年得志之時,王勃遇上沉重打擊。669年,諸王鬪雞,王勃為沛王撰文《檄英王雞》,唐高宗看到此文,憤怒地說:這樣做會增加兩位王子互相鬥爭之心。即日斥退王勃,不再讓他進入王府。同年七月,王勃有西南之行,遊覽蜀地景物,藉以排遣政治失意。自669年秋,王勃與盧照鄰結伴而行,先後到梓州、成都、彭州等地,在蜀地結識各級官員,撰寫宴會詩的序文,藉機顯露才華。 流寓三年後, 671年王勃回京,參加由吏部侍郎裴行儉主持的銓選考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同時參選,成為文壇佳話。王勃致力呈獻著作,物件包括當時掌管詮選的裴行儉與李敬玄,王勃又向裴行儉上「啟」,陳述己見與大志,名氣迅速傳遍天下,結果「三府」交相徵聘,王勃卻因病請辭,請求為虢州參軍。王勃在虢州時,官奴曹達因犯法而向王勃求保護,王勃把他藏起來,後來覺得藏不住了,怕受到連累,暗地裡殺了曹達。事情被揭發後,王勃被判死刑,674年改元大赦,王勃得以出獄,於675年回歸故鄉龍門;父親王福畤因王勃的罪行而失官,被逐為交趾縣令。同年六月時李賢晉封太子,再大赦,王勃可以回復舊職,但沒有接受,八月與父親從龍門出發南下,這等於他與父親同時被流放。父子路經洪州滕王閣,參與宴會,王勃撰成不朽名篇《滕王閣序》。後南行途中,王勃渡海溺死(一說王勃南下與其父會合時溺死),年二十八。王勃寫文章時不打草稿,有時蒙上被子,像在睡覺,起來後下筆立成,時人稱之「腹稿」。 ==文學== ===詩歌=== ====近體詩==== 王勃對詩歌的革新,表現在對偶句及詩歌結尾的撰寫,其律詩較當時流行的宮廷詩歌簡單和個性化,後來發展成盛唐律詩的特點。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達直接,與當時宮廷詩風的矯飾作風形成鮮明對照:「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作者在長安送別友人到四川去做縣尉,往西南望去,只見一片風煙,氣象開闊博大,抒發即使遠隔天涯,知己仍像親近的鄰居一樣,心靈相通。五律《易陽早發》描述夜空中的涼飆和流螢,與白日艱苦的旅程,「復此涼飆至,空山飛夜螢」,表達了詩人旅途上的愁悶。王勃也寫過一些隱士詩和遊仙詩,但不及其送別詩與旅行詩出色。 王勃的絶句自我色彩強烈,五絕《山中》是他在後世最流行的作品之一:「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此詩乃寓居巴蜀時所作,抒發未能回歸長安的悲哀,在深秋黃昏時份,但見山上都是黃葉在飄零飛舞。王勃能走出宮廷詩人的園林遊覽,描寫大自然的壯麗和險峻陡峭的景象。他途經劍閣山區,寫下五絕《普安建陰題壁》,敘述在山上俯瞰看似無底的河流,旅途艱辛,雲霧籠罩,引出遊子何時可歸的憂慮。《江亭夜月送別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頭兩句用字典雅,尾句則樸素,說明江亭關閉的原因,表現了滲透人和景物的寒冷感覺。王勃也善於用宮廷風格寫精巧矯飾的絕句,如七絕《秋江送別二首》。排律《泥溪》對句出色,句法曲折,感受新鮮,將水行的危險與陸行的危險相對,景象奇異美麗。 ====古體詩==== 樂府方面,王勃並不因循樂府舊題的固有體式規限,「自我作古」,從傳統中解放出來,創製與舊題樂譜不同的作品,改造傳統樂府體式,形式上的特色包括篇幅加長,以四句或六句為一解,以及多長短句雜言。其長篇歌行《秋夜長》、《採蓮歸》、《臨高臺》,都是從樂府擴充套件而成。王勃透過對原調的改動,在字句和分章都使之向整齊韻律推進,大幅加長原調短曲,以充實敍事抒情內容。《秋夜長》敘述思婦長夜不寐,悲傷幽怨,詩歌以思婦喻己,以征夫離家而去比喻君王疏遠自己,透過描寫傳統遊子思婦相思之情,寄寓自己對昔日光輝的緬懷。《採蓮曲》似為六朝同題作品的模仿,其詩增長篇幅,雜言為詩以及基本上以四句構成一韻組,最為明顯的曲體特徵是使用三言句,一曲之中自生起伏,以四句為一解,藉以轉換場景焦點,從採蓮景象、女子相思、征夫未還、雁書來至等,一解一景,突出採蓮女思念征夫的主題。採蓮女懷想夫君之事有所寓意,詩句描繪採蓮女的美豔,並加入遊子思婦的題材。 王勃《隴西行》以樂歌形式重寫史事,全詩分十章,敘述隴西故事,聚焦於《史記.李將軍列傳》所述的李廣生平事蹟。王勃七言歌行中的傑作是《臨高臺》,此詩沿用樂府舊題,音節富於變化,富於抒情色彩,描寫從高臺觀察京城的景象,「高臺四望同,帝鄉佳氣鬱蔥蔥」;結尾的死亡象徵寫得漫不經意,寄寓對人生短暫的感傷。詩人透過俯瞰城市,看到美麗的短暫無常,表現及時行樂、榮華易逝的思想。七言古詩《滕王閣》表達世俗榮華短暫無常的主題,滕王閣只是短暫的尋歡作樂歌舞之地,與之相對的是永恆的大江。王勃從未從軍塞外,卻寫有邊塞樂府,對邊塞地名的鋪排妙用,展現了廣博學問與對國家的深厚感情。 ===辭賦=== 王勃入蜀前辭賦文風綺靡,用典繁密,語言雕琢;入蜀後辭賦風格清新脫俗,語言平易曉暢。早期辭賦之作有《七夕賦》、《九成宮東臺山池賦》。其中《寒梧棲鳳賦》是唐代律賦的最早作品,是唐代定韻作賦的最早作品之一,賦文引經據典,用語雅正,寫鳳凰非醴泉不飲,非練實不食的高傲性格,勾畫了作者清高卻未受青睞的形象,抒發渴望得到重用,語氣不卑不亢,行文婉轉有度。四韻短賦經王勃的實踐,使其題材開闊,體裁靈便,抒情詠物到達了新高峰。《馴鳶賦》體制趨向短小和格律化,有鮮明個人色彩,以自傲的鳶鳥形象,勾畫自身仕途挫折的遭遇。盧照鄰亦作有同名《馴鳶賦》,二賦互吐心聲,嗟嘆境遇。王勃感嘆當初以為天地之大可作一番大事業,結果卻受傷被困,抒發挫折後「與道浮沉」的豁達。在《江曲孤鳧賦》中,作者磨平了憤慨,表達的是悠閒自適,與世無爭的思想,與屈原楚辭《卜居》同樣選用孤鳧為意象,以對比手法突出己志,捕捉鳧鳥孤身暢遊之樂,寄託詩人摒棄名利,逍遙自樂的出世思想。 《春思賦》寫於671年,為作者自喻之作,創作於仕途失意與旅居他鄉流離轉徒之際,序文用《世說新語》新亭對泣故事,表達身處蜀地的異鄉情懷。賦文模倣潘岳《秋興賦》的自敘模式及抒情手法,風格纖濃華麗,極盡模描雕繪之能事,卻並非六朝春賦傳統的延續,而是返回《楚辭》的抒情傳統。內容寫到長安、洛陽、江南的春色,也描寫了各種人物的春思,包括蕩子從軍、娼婦閨怨等流行題材,成為一幅初唐的生活畫卷。賦文敘述征夫守邊,「羌笛唯橫隴路風,戎衣直照關山月」,把樂府橫吹曲吹奏的《隴頭水》和《關山月》巧妙地融合情境,以呈現邊塞景象。作者懷著憤懣失意的心情,面對春色無邊,不禁悲從中來;全賦以失意落魄為主調,結尾則以司馬相如和陳平後來得志的故事自況自勵,表達了樂觀與自信。形式上以賦體鋪陳為基礎,行文則以五、七言詩句為主,如「春江澹容與,春期無處所;春水春魚樂,春汀春雁舉」等句,以大量詩句入賦,與樂府傳統淵源甚深,融和詩賦體裁。《採蓮賦》作於675年,獻給其舊主沛王李賢,期望這位新封太子加以重新提攜。賦文襲用江淹《別賦》的體裁結構,善於修辭,描寫豐贍繁複,運用典故旁徵博引,集中描繪昔日宴會的場景,席上皆是才華洋溢的隱士與賓客,然後筆鋒轉至被疏遠的詩人,他被流放至南方,正受羈旅之苦,「傷君王兮未知」,「憶離居兮方苦」,展現詩人人生挫折。 ===駢文=== 王勃駢文《滕王閣序》非常著名,標誌著他寫作生涯的巔峰。王勃序的一大特色,在直抒胸臆,述己之幸酸,不時流露身世之感,《滕王閣序》即以自傷之情貫穿全文。滕王閣建在江西南昌附近,《滕王閣序》原題《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作於675年,王勃時年二十六歲,隨父親王福畤前往南方就任交趾縣令的途上。王勃及父親受到洪州都督閻伯嶼的盛情邀請,臨別時王勃在宴上受邀撰寫宴會詩集之序。序文辭藻雅麗,誇讚洪州景物,大部份典故都和洪州當地歷史與風俗緊密相連,寫出悲傷和憂慮的色彩,注入作者個人身世之感,表現沮喪心情,結合了華麗文風與寫景時偶爾表現的個人感情,用典精當,勾勒出一個失意青年的自畫像。如「李廣難封」句中引用了《史記》所載李廣故事,李廣未能封侯,與王勃不幸遭遇的原因類似。《滕王閣序》最有名的兩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時就深受人們喜愛,傳誦甚廣。王勃常在序文中透露對個人不幸際遇的感慨,《滕王閣序》外,還寫了大量駢文,大多作於類似宴會上,但大部份已散佚。《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序》敘述時地與背景後,以王褒、揚雄和司馬相如自比文才,而以孔子比喻自己懷才不遇。 ==思想== 文藝觀方面,王勃貶斥龍朔年間(661—664)的浮誇文風,大力主張文章的「剛健」與「風骨」。在上呈吏部侍郎裴行儉的啟中,王勃上承裴子野《雕蟲論》的觀點,認為雕琢文風乃朝政衰敗的因由,高舉儒家經典以批評時文的綺靡,並指出時文崇尚雕琢乃「以詩賦為先」的選官制度使然,批評官員考核過度強調詩賦寫作,使士人趨之若鶩,捨本逐末。王勃也寫下大量學術著作,大部份與儒家思想有關。 ==文集== 楊炯編的王勃文集有三十卷(一說由王勃之兄王勮、王勔主持編纂),編纂於684至689年間。其後散佚嚴重,今存的明代刊本王勃集只有兩卷,是從《文苑英華》等文集再編的輯本,清代蔣清翊加以注釋,撰成《王子安集註》。初唐時《王勃集》就傳至日本,至今儲存了《王勃集》卷28、卷29、卷30的古抄本殘本。日本正倉院儲存著稱為《王勃詩序》的抄本,年代記錄是「慶雲四年」(707年),共儲存王勃序41篇,其中有20篇不見於明清時中國的文獻,文字比中國現存的刊本更接近王勃原本。 ==評價== 王勃是初唐最享負盛名的作家之一,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裴行儉評論王勃「華而不實」,潛質優厚但卻一事無成。楊炯稱許王勃對宮廷詩歌雕琢的文體進行變革,讚揚王勃開一代之風,乃使「積年綺碎,一朝清廓」,其剛健文風超脫了南朝的綺麗,為一眾時人所學習倣效。七世紀中期時人評論初唐四傑辭藻華麗而「輕薄」,據盛唐詩人杜甫詩《戲為六絕句六首》其二曰:「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元代方回高度評價王勃詩歌的技巧。明末唐汝詢把唐代絕句抒情之功歸於王勃。近人葉嘉瑩批評王勃「對於人生沒有太深入的瞭解,在思想性方面並沒有什麼深度」,「不能成為真正好的第一流詩人」。宇文所安讚賞王勃對偶句的創作:「作為中國最著名的駢文作家之一,王勃的真正力量在於描寫及構造完美的對句的能力」。陳偉強評論王勃「詩賦駢文,雕琢華麗,不脫六朝氣習」,其人「才華洋溢,可惜英年早逝,否則其文學與學術成就必定遠不止此」。 ==傳說== 五代時王定保《唐摭言》記載,王勃十四歲時出席了南昌的一次宴會,南昌府都督閻公在滕王閣宴請賓客,大家飲酒作詩收集起來,前面還要寫一篇序文。閻公請參加宴會的文人作序,王勃以外,大家都謙讓。都督事先已讓其女婿準備好序文,以便在盛會中表現才能。不料王勃席間自告奮勇寫了《滕王閣序》,閻公憤然離席,令下官伺其下筆。初聞文章開頭,閻公評價說「亦是老生常談」;接著又報,閻公聽聞後沉吟不語;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對仗,閻公大驚喊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知道王勃作品的確精彩,遠在其女婿之上,隨即款待王勃。《唐摭言》這則軼聞成為後來野史、詩歌、戲曲相關故事的藍本,被改編和渲染。晚明馮夢龍小說《馬當神風送滕王閣》、清初鄭瑜雜劇《滕王閣》的情節梗概為:王勃偶遇一老翁,原來老翁是馬當山神,他用風送王勃使之及時趕到滕王閣宴會去。 ==參見== *水仙尊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 * * Category:唐朝詩人 Category:唐朝侍讀 Category:7世紀中國詩人 Category:水仙尊王 Category:海上身亡者 Category:唐朝溺死者 Category:河津人 B Category:山西作家 Category:唐朝參軍 Category:下邳王氏
(;),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原子序數為11,原子量為。它是柔軟且活性大的銀白色金屬。鈉是週期表的第一族元素,為鹼金屬的一員。因為它的價殼層只有單個電子,所以容易失去電子形成帶正電的陽離子Na+。鈉唯一的穩定同位素為鈉-23。純金屬態的鈉並不存在自然界中,須以含鈉的化合物來製備。鈉是地殼中含量第六多的元素,並且多數存在於礦物中,如長石、方鈉石以及石鹽(NaCl)等。多數鈉鹽溶解度都很高:超過億萬的鈉離子都被水自礦物中給溶出,因此在溶於海洋的元素中,鈉離子和氯離子是最常見的。 鈉在西元1807年最先由漢弗裡·戴維以電解氫氧化鈉分解出來,鈉化合物有許多應用,像是NaOH(鹼液)可用於肥皂製造、NaCl(食鹽)可做為除冰劑也是動物和人類體內的養分。 鈉對所有動物植物都是必要的元素。鈉離子是細胞外液(ECF)中最重要的陽離子,對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細胞外液的間隔具重要影響,間隔中的水份流失,會造成鈉離子濃度上升,這種情況稱為高鈉血癥,細胞外液間隔中的水和鈉離子等滲性的流失,造成間隔大小變小,這種情況稱為低血鈉症。 鈉鉀幫浦在人的細胞中用來三個鈉離子移到細胞外,並將兩個鉀離子進入細胞內。測量細胞膜內外的離子濃度,鉀離子為40:1,而鈉離子為1:10。在神經細胞中,當神經細胞靜止時,細胞膜電荷的交換會造成神經衝動的傳導,稱之為動作電位,而鈉是此作用的關鍵。 ==物理性質== 在標準情況下,鈉是一種軟的銀色金屬。 除非浸入礦物油或惰性氣體中(這也是它通常的儲存方式),不然鈉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形成灰白色的氧化鈉。金屬鈉可以被刀輕易切割,也是良好的熱導體和電導體。由於原子量低且原子半徑大,鈉是密度第三低的金屬,也是三種可浮於水的金屬之一,另外兩種是鋰和鉀。Greenwood and Earnshaw, p. 75鈉的熔點(98 °C)和沸點(883 °C)低於鋰但高於鉀,符合元素週期律。這些性質在高壓下變化:在1.5 Mbar下,金屬鈉的外觀從銀白色變成黑色,在1.9 Mbar下變成透明的紅色,在3 Mbar下變成透明清澈的固體。這些高壓同素異形體都是電的絕緣體,結構都為電子鹽。 在焰色反應中,鈉和其化合物是黃色的,因為激發態的3s電子會在從3p跌到3s時放出一個光子,而這個光子的波長為D線,也就是589.3 nm。自旋-軌道作用使得3p軌道和D線都分成兩條,分別處於589.0和589.6 nm;而超精細結構使得這兩條軌道放出更多的線。 ===同位素=== 目前已知有20種鈉的同位素,不過只有23Na是穩定的。23Na是在碳聚變中兩個碳原子核聚變並放出質子而成的,這需要超過6億開爾文的溫度和3個太陽質量才能做到。兩種放射性的是由宇宙射線散裂產生的:22Na的半衰期為2.6年,而 24Na的半衰期為15小時,其它鈉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小於一分鐘。兩種鈉的同核異構體也是已知的,半衰期較長的24mNa 的半衰期為20.2毫秒。在臨界事故中,急性中子輻射會把人體內的一些23Na轉變成24Na,因此可以透過 24Na和23Na的比例計算受害者的輻射劑量。 ==化學性質== 鈉原子有11個電子,比稀有氣體氖多一個電子。鈉的第一和第二電離能分別為495.8 kJ/mol和4562 kJ/mol,因此鈉通常形成含有Na+陽離子的離子化合物。 鈉的反應性比鉀低,但比鋰高。金屬鈉是一種強還原劑,Na+/Na的標準電極電勢為−2.71V,不過鋰和鉀的標準電極電勢都更低。 ===含鈉鹽類及鈉氧化物=== 鈉化合物具有巨大的商業重要性,對於生產玻璃、紙、肥皂和紡織品的行業尤其重要。最重要的鈉化合物包括氯化鈉(NaCl)、碳酸鈉(Na2CO3)、碳酸氫鈉(NaHCO3)、氫氧化鈉(NaOH)、硝酸鈉(NaNO3)、磷酸鈉、硫代硫酸鈉(Na2S2O3·5H2O)、氟化鈉、醋酸鈉和硼砂(Na2B4O7·10H2O)。在這些化合物中,鈉通常形成離子鍵,是一種硬的路易斯酸。 很多肥皂都是脂肪酸的鈉鹽。鈉肥皂比鉀肥皂的熔點更高(也更硬)。 類似其它鹼金屬,鈉和水的反應是強烈的放熱反應。反應會產生氫氧化鈉和可燃的氫氣。當鈉在空氣中燃燒時,會產生過氧化鈉和一些氧化鈉。Greenwood and Earnshaw, p. 84 ===水溶液=== 鈉傾向於形成可溶於水的化合物,例如鹵化物、硫酸鹽、硝酸鹽、羧酸鹽和碳酸鹽。鈉的主要水合物是水配合物 [Na(H2O)n]+,其中n = 4–8。 從水溶液中直接沉澱鈉鹽是罕見的,因為鈉鹽通常對水具有高親和力(鉍酸鈉 NaBiO3除外)。由於鈉化合物在水中的高溶解度,鈉鹽通常是透過蒸發或用有機溶劑沉澱分離的。它們在有機溶劑的溶解度低,例如氯化鈉在乙醇的溶解度只有 0.35 g/L。冠醚,像是15-冠-5,可用作相轉移催化劑。 樣本的鈉含量可以透過原子吸收光譜法或電位差計測量。 ===電子鹽和鈉化物=== 與其他鹼金屬一樣,鈉溶於氨和一些胺中,形成深色溶液。這些溶液蒸發後會留下一層閃亮的金屬鈉薄膜。這些溶液會形成配合物 (Na(NH3)6)+,它的正電荷會被作為陰離子的電子抵消。穴醚可以將這些配合物作為結晶分離。鈉會和冠醚、穴醚和其它配體形成配合物。舉個例子,15-冠-5對鈉有高親和性,因為它的孔徑為 1.7–2.2 Å,可以裝下一個鈉原子(1.9 Å)。穴醚,類似冠醚和其它,也對鈉離子具有高親和力。透過歧化將穴醚加到鈉的氨溶液中,可以獲得鈉負離子 Na−的衍生物。 ===有機鈉化合物=== 很多有機鈉化合物是已知的。由於C-Na鍵的高極性,它們類似碳負離子。一些著名的有機鈉化合物包括環戊二烯基鈉(NaC5H5)和三苯基碳鈉((C6H5)3CNa)。萘鈉,化學式 Na+[C10H8•]−,是一種強還原劑,由鈉和萘在醚類環境中反應而成。Greenwood and Earnshaw, p. 111 ===金屬間化合物=== 鈉可以和很多金屬形成合金,例如鉀、鈣、鉛、11族元素和12族元素。鈉和鉀的合金有 KNa2和NaK。含有 40–90% 鉀的鈉鉀合金在常溫下是液體,是極佳的熱導體和電導體。鈉鈣合金是從 NaCl-CaCl2和 NaCl-CaCl2-BaCl2中電解鈉的副產物。鈣僅與鈉部分混溶。在液態下,鈉和鉛完全混溶。有幾種製造鈉鉛合金的方法,其中一種方法是將它們一起融化,另一種方法是將鈉電解沉積在熔化的鉛陰極上。NaPb3、NaPb、Na9Pb4、Na5Pb2和Na15Pb4都是已知的鈉鉛合金。鈉也和金 (NaAu2) 、銀 (NaAg2)形成合金。12族元素(鋅、鎘和汞)可以和鈉形成合金。NaZn13和NaCd2是已知的。鈉會形成 NaHg、NaHg4、NaHg2、Na3Hg2和 Na3Hg等各種汞齊。 == 歷史 == 鈉的名稱來自阿拉伯語suda(صداع),意思是頭痛,因為人們很早就知道碳酸鈉或蘇打水有緩解頭痛的特性。儘管鈉(有時被稱為蘇打)長期以來一直在化合物中被識別,但直到1807年,漢弗裡·戴維透過電解氫氧化鈉,才分離出金屬鈉。1814年,鈉的化學符號Na由約恩斯·貝爾塞柳斯在他的化學符號系統中首次發表,J. Jacob Berzelius, Försök, att, genom användandet af den electrokemiska theorien och de kemiska proportionerna, grundlägga ett rent vettenskapligt system för mineralogien [Attempt, by the use of electrochemical theory and chemical proportions, to found a pure scientific system for mineralogy] (Stockholm, Sweden: A. Gadelius, 1814), p. 87.是這種元素的新拉丁語名稱natrium,指的是埃及的,即主要是水合碳酸鈉組成的天然礦物。石鹼在歷史上有多個重要的工業和家庭用途,後來被其它鈉化合物取代。 == 分佈 == 地殼中含有 2.27% 鈉,是地殼中第七豐富的元素,也是第五豐富的金屬,僅次於鋁、鐵、鈣和鎂,位於鉀之前。Greenwood and Earnshaw, p. 69鈉在海洋中的丰度為 1.08 mg/L。 ===太空的鈉=== 原子鈉在光譜的橙黃色部分有極強的譜線(和鈉燈的譜線一樣)。這存在於很多恆星的譜線中,包括太陽。1814年,約瑟夫·馮·夫琅和費在研究太陽光譜中的譜線(夫琅和費線)時首次研究了這條線。他把這條線命名為D線,儘管它其實是由精細結構和超精細結構分開的緊密的線。 D 線的強度意味著它已在許多其他天文環境中被檢測到。在恆星中,可以在任何表面冷卻到足以使鈉以原子形式(而不是電離的離子形式)看到它。這對應於黃-白矮星和溫度更低的恆星。許多恆星似乎有鈉吸收線,但這實際上是由前面的星際物質中的氣體引起的。這兩者可以透過高解析度光譜來區分,因為星際譜線比透過恆星自轉產生的線窄得多。 在許多太陽系環境中也檢測到了鈉,包括水星的大氣層、月球的散逸層和許多天體。一些彗尾中含有鈉,而它們是在 1997 年對海爾-波普彗星的觀測中首次發現的。鈉甚至在一些太陽系外行星的大氣中被檢測到了。 ==生產== 全球每年生產 100,000 噸的金屬鈉。其在 19 世紀後期首次商業化生產,由碳酸鈉在 1100 °C下的碳熱反應而成。這類似於生產金屬鋁的的第一步。 :Na2CO3 + 2 C → 2 Na + 3 CO 人們對鋁的高需求創造了生產鈉的需求。透過電解熔鹽浴生產鋁的霍爾-埃魯法的引入結束了對大量鈉的需求。1886年,又開發了基於還原氫氧化鈉的相關工藝。 基於 1924 年獲得專利的工藝,鈉現在是透過熔融氯化鈉的電解來進行商業生產。Pauling, Linus, General Chemistry, 1970 ed., Dover Publications這個反應會在中完成,其中 NaCl 會和氯化鈣混合,使熔點下降到 700 °C以下。由於鈣的電正性比鈉低,所以沒有鈣會沉積在陰極。這個方法比之前的(電解氫氧化鈉)便宜。 由於儲存和運輸困難,鈉的市場波動較大。它必須儲存在乾燥的非活性氣體氣氛或無水礦物油裡,以防止形成氧化鈉或超氧化鈉氧化膜。 ==用處== 儘管金屬鈉有很多重要的用處,鈉化合物有更多的用處。例如,全球每年都會生產數百萬噸的氯化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氯化鈉廣泛用於除冰,也用作為防腐劑。碳酸氫鈉的使用包括烘焙、作為膨鬆劑和。類似鉀,許多重要的藥物都新增了鈉以提高生物利用度。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鉀是更好的離子,但鈉的價格和原子量較低。氫化鈉在各種有機反應(例如羥醛反應)和無機化學中用作還原劑。 金屬鈉主要用於製造硼氫化鈉、疊氮化鈉、靛藍和三苯基膦。曾經,鈉常見的用途是製造四乙基鉛和金屬鈦。由於四乙基鉛被淘汰了,新的鈦生產方法也出現了,鈉的產量在 1970 年後下降。鈉還用作合金、硬水軟化、以及當其它物質無效時,金屬的還原劑。鈉燈有時用於城市的街道照明,會發出橙黃色至桃色的光。鈉或和鉀的合金都是乾燥劑,在乾燥時會和二苯基甲酮一起形成強烈的藍色。在有機合成中,鈉可用於各種反應,如伯奇還原反應,也可用於以定性分析化合物。鈉和醇反應,形成醇鈉;而鈉的氨溶液可以把炔烴還原成反式烯烴。放射鈉 D光的鐳射器用於製造鐳射導引星,輔助陸基可見光望遠鏡的自適應光學。 ===傳播熱量=== 液態鈉在某些核反應堆中用作傳熱劑Sodium as a Fast Reactor Coolant presented by Thomas H. Fanning. Nuclear Engineering Division.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U.S.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Topical Seminar Series on Sodium Fast Reactors. 3 May 2007,因為它具有在反應堆中實現高中子通量所需的高熱導率和低中子吸收截面。鈉的較高沸點允許反應堆在正常壓力下執行,但它的缺點包括不透明性(阻礙了視覺維護)以及爆炸性。放射性的鈉-24在執行過程中可能由鈉的中子活化產生,有輕微輻射危害。在從反應堆中取出後的幾天內,它的放射性就會停止。如果反應堆需要頻繁開關,就會使用 NaK,因為 NaK 在室溫下是液體,不會在管道中凝固。在這種情況下,鉀的自燃性需要額外的預防措施來防止和檢測。鈉的另一種傳熱應用是高效能內燃機中的提升閥。閥杆部分中充滿鈉,並作為熱導管來冷卻閥門。 ==生物影響== === 對人體的影響 === 鈉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素Gropper SS, Groff JL, et al. (2005)Advanced Nutrition and Human Metabolism, 4th ed., pp. 402-404. Wardswirth, ISBN 978-0-534-55986-1。它可調節血液體積、血壓、滲透平衡和 pH。鈉的最低生理需求從新生兒的每天約 120 毫克到 10 歲以上的每天 500 毫克不等。 ==== 含量與分佈 ==== 人體鈉含量為105克,其中骨骼表面佔總含量的30%。血鈉正常濃度為每升血液含鈉3.15-3.4克。Institute of Medicine (2005)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Water, Potassium, Sodium, Chloride, and Sulfate. pp. 269-423. National Academy Press, ISBN 978-0-309-53049-1 ==== 飲食 ==== 氯化鈉是飲食中鈉的主要來源,在醃製食品、等商品中用作調味品和防腐劑。 對於美國人來說,大多數氯化鈉來自方便食品。鈉的其它來源包括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鈉和穀氨酸鈉 (MSG)、亞硝酸鈉、糖精鈉、碳酸氫鈉(泡打粉)和苯甲酸鈉等食品新增劑。 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3克,兒童與少年為1.5-2.2克美國國家醫學院將鈉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設為每天 2.3 克,但一個普通美國人每天消耗 3.4 克的鈉。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攝入不超過 1.5 克的鈉。 ==== 高鈉消耗 ==== 攝入高鈉並不健康,會導致心臟機械效能的改變。高鈉攝入還與慢性腎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中風有關。 ===== 高血壓 ===== 較高的鈉攝入量與較高的血壓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有研究發現,每天將鈉攝入量降低 2 克,會使收縮壓降低約 2到 4毫米汞柱。據估計,鈉攝入量的減少將會使高血壓病例減少 9% 至 17%。 高血壓每年導致全球 760 萬人過早死亡。(注意鹽裡只含有 39.3% 的鈉,剩下的部分都是氯和其它微量元素,所以 2.3 g 的鈉就是 5.9 g的食鹽,約為一茶匙。Table Salt Conversion . Traditionaloven.com. Retrieved on 11 November 2015.)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患有高血壓和前高血壓的成年人應將每日鈉攝入量減少到 1.5 克。 ==== 生理影響====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調節體內的液體量和鈉濃度。腎臟中血壓和鈉濃度的降低會導致腎素的產生,進而產生醛固酮和血管緊張素,從而刺激鈉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當鈉濃度增加時,腎素的產生減少,鈉濃度恢復正常。鈉離子 (Na+) 是神經元功能以及細胞和細胞外液之間滲透調節的重要電解質。這在所有動物中都是透過鈉鉀泵來實現的。 鈉是細胞外液中最普遍的金屬離子。 人類血液中異常低或異常高的鈉水平在醫學上分別為低血鈉症和高血鈉症。這些情況可能是由遺傳因素、衰老或長期嘔吐或腹瀉引起的。 === 對植物的影響=== 在C4類植物中,鈉是一種有助於新陳代謝的微量營養素,特別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再生和葉綠素的合成中。它在多種作用中可以替代鉀,例如維持膨壓和幫助氣孔的開啟和關閉。土壤中過量的鈉會透過降低水勢來限制水分的吸收,這可能會導致植物枯萎。細胞質中鈉濃度過高會導致酶抑制,進而導致壞死和萎黃病。作為回應,一些植物已經發展出機制來限制根部對鈉的吸收,將其儲存在細胞的液胞中,並限制鹽分從根部向葉子的運輸。過量的鈉也可能儲存在舊的植物組織中,限制對新生長的植物組織的損害。鹽生植物已經適應在富含鈉的環境中繁衍生息。 ==危險性== 鈉遇水形成可燃的氫氣和腐蝕性的氫氧化鈉,因此攝入並接觸皮膚、眼睛或粘膜上的水分會導致嚴重灼傷。鈉在水中爆炸,因為形成了高爆炸性的氫氣和可溶於水的氫氧化鈉(這使表面積增加)。然而,鈉在空氣中被點燃或自燃(據報道,當鈉達到 290 °C時發生)產生的火相對溫和。如果是大塊的鈉(非熔融),由於會形成保護層,它與氧氣的反應會變慢。水類滅火器只會加劇鈉火,二氧化碳和二氟氯溴甲烷也不應該用於鈉火。金屬產生的火是D類火,但不是所有的 D類滅火器都對鈉火有效。一種對鈉火有效的滅火劑為 Met-L-X。其它有效滅火劑包括 Lith-X,由石墨粉、有機磷酸酯阻燃劑和幹沙組成。透過惰性氣體將鈉與氧氣隔離,可以防止核反應堆中的鈉火災。使用稱為集水盤系統的多種設計措施可以防止池型鈉火。它們將洩漏的鈉收集到一個與氧氣隔離的洩漏回收罐中。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Sodium at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 Etymology of "natrium" – source of symbol Na * The Wooden Periodic Table Table's Entry on Sodium * Sodium isotopes data from The Berkeley Laboratory Isotopes Project's Category:還原劑 Category:鹼金屬 Category:生命化學元素 3A 3A Category:易制爆化學品
楊炯
楊(),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官員。初唐四傑之一。 ==生平== 楊炯的曾祖楊初在北周為大將軍,隋朝任宗正卿、常州刺史、順楊公,唐朝任左光祿大夫、華山郡開國公,伯祖楊安被王世充封為鄯國公,因為謀劃歸附唐朝被王世充殺害,唐朝贈予大將軍,另一伯祖楊善會是隋朝清河郡通守,被竇建德殺害,在《隋書》有傳。楊炯父親和祖父則史無記載,其自稱小時窮賤楊炯.梓州官僚贊.全唐文·卷一九一.。 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十歲被舉為神童,顯慶五年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 永淳元年(682年),被中書令薛元超舉薦為崇文館學士,及太子詹事司直。中書令裴炎十分看重楊炯和楊炯堂弟楊獻,稱他們為弘農二俊。在此期間,楊炯寫作了不少文章,還為王勃編集並作序。在序中藉以對王勃文學方面的評價,對當時盛行的上官體詩風進行了批判。 武后垂拱元年(685年),因從祖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起兵失敗而受到牽連,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與宋之問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 如意元年(692年)後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舊唐書》本傳記載楊炯任官“為政殘酷,人吏動不如意,輒榜殺之。又所居府舍,多進士亭臺,皆書榜額,為之美名,大為遠近所笑”。宰相張說有《贈別楊盈川箴》詩告誡他:“才勿驕吝,政無煩苛”。。後死於盈川任所,歸葬洛陽。 ==卒年== 楊炯卒年不可確考。楊炯詩文可系年的最後一篇作於長壽二年(693年)。聞一多《唐詩大系》系其卒年為695年左右,並不確定,但不知定為該年依據。另一說卒年為692年,均是以任盈川令之年為其卒年。 ==文學評價== 楊炯恃才傲物,他聽說自己為四傑之一後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還傳言他嘲笑朝廷中的官員是“麒麟楦”,意即披著麒麟皮的驢。 楊炯擅長寫邊塞詩,氣勢軒昂,風格豪放。明胡應麟《詩藪·內編》謂“盈川近體,雖神俊輸王,而整肅渾雄。究其體裁,實為正始。”張說曰:“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也。” ==家庭== ===曾祖=== *楊初,北周大將軍,隋朝宗正卿、常州刺史、順楊公,唐朝左光祿大夫、華山郡開國公 ===夫人=== *隴西李氏,出自丹楊房,趙郡太守、雍州大中正、上開府、永康公李詮曾孫女,幽州都督、鎮軍大將軍、上柱國、丹陽公李客師孫女,上騎都尉、隰州縣縣令、丹陽公李大善之女 ==著作== 詩文集有《楊盈川集》。《全唐詩》存詩一卷,共33首。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篇。 ==注釋== == 延伸閱讀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 古詩庫:楊炯全集 Category:唐朝詩人 Category:初唐四傑 Category:唐朝校書郎 Category:唐朝崇文館學士 Category:唐朝詹事 Category:唐朝司直 Category:唐朝司法參軍 Category:武周縣令 Category:華陰人 Category:弘農楊氏 J Category:690年代逝世
1949年
== 大事記 == *臺鐵最後一次對臺鐵蒸汽機車更動編號。臺鐵蒸汽機車編號至此完全固定,不再更動。 ===1月=== *1月1日——克什米爾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聯合國協調下停戰。 *1月6日——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發布第一號大法官會議解釋文。 *1月7日——以色列與埃及相互停火。 *1月10日——徐蚌會戰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攻破國軍陣地,副總司令杜聿明被俘,兵團司令邱清泉自殺,李彌、孫元良等突圍以出。解放軍乘勢南陷蚌埠、臨淮等地,進而威脅南京。 *1月15日——解放軍攻陷天津。 *1月21日——蔣介石召集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臨時會議,正式宣佈引退。旋發布謀引退謀和文告。 *1月22日——李宗仁宣佈代理總統職權,派邵力子、張治中、黃紹竑、彭昭賢、鍾天心五人為代表,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談」。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北平區域性和平」,解放軍無阻進入北平。平津戰役結束。 *1月23日——日本民主自由黨取得議會多數。 *1月25日——以色列第一次選舉,大衛·本-古理安(David Ben-Gurion)當選總理。 *1月25日——第一屆艾美獎在Hollywood Athletic Club舉行。 *1月27日——由上海駛往基隆港的太平輪在舟山群島附近海域在夜間與貨輪建元輪相撞後沉沒,近千人罹難。 *1月28日——安理會透過決議,荷蘭政府須將印尼主權轉移給印尼聯邦共和國。 ===2月=== *2月1日——馬來亞共產黨正式頒布《馬來亞民族解放軍建立宣言》,由此馬來亞共產黨從遊擊隊正式轉為馬來亞民族解放軍。並繼續和大英國協軍和英國軍隊繼續武裝鬥爭。 *2月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遷移廣州辦公。 *2月4日——以色列議會第一次召開。 *2月4日——伊朗國王巴勒維遭暗殺未遂。 *2月5日——民國行政院遷移廣州辦公,南京惟留代總統辦公處,負責「和談」事項。 *2月5日——蘇聯向挪威提出互不侵犯條約,同時要求挪威不得加入北約。 *2月8日——主教敏真諦·若瑟因叛國等罪被匈牙利政府判處無期徒刑。 *2月24日——以色列與埃及簽署停戰協議。 *2月26日——泰國比裡·帕儂榮二·二六政變失敗,流亡廣東。 ===3月=== *3月3日——挪威拒絕蘇聯提出的互不侵犯條約,並將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3月25日——蘇聯驅逐波羅的海地區部分居民至西伯利亞。 ===4月=== *4月3日——南韓左翼團體在濟州島上發動攻擊,隨後遭美軍鎮壓。 *4月3日——以色列與約旦簽署停戰協議。 *4月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4月16日——捷克斯洛伐克與匈牙利雙方簽訂友好互助條約。 *4月19日——杜魯門將馬歇爾計畫延長15個月。 *4月20日——中國共產黨最後通牒限期屆滿,解放軍開始砲轟長江南岸,是夜解放軍分道渡江,國軍江陰要塞司令戴戎光投向中國共產黨,解放軍南下。 * 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解放軍釋出總攻擊令,解放軍渡過長江。英艦紫石英號負傷,被迫停於鎮江以東長江中,其餘3艘英艦逃走。 * 4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歷時半年的太原戰役,攻佔太原,當地國軍被大規模殲滅,山西省代主席梁化之等人集體自殺,被國民黨政權稱為“太原五百完人”。 * 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渡江戰役中佔領南京。 *4月27日——以阿雙方在洛桑舉行會議,協議領土劃分及難民問題。 ===5月=== *5月1日——傑拉德·古柏發現海衛二。 *5月4日——解放軍攻陷杭州。 *5月4日——一架搭載杜裡諾足球俱樂部成員的客機在杜林近郊發生空難。 *5月5日——歐洲理事會在倫敦透過成立。 *5月6日——EDSAC計算機進行首次程式運算。 *5月8日——德國制憲議會透過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5月11日——以色列國加入聯合國。 *5月11日——暹羅更名為泰國。 *5月12日——蘇聯停止對西柏林的封鎖。 *5月16日——盛世才岳父邱宗浚全家被滅門。 *5月16日——東京證交所於二戰結束後重新恢復交易。 *5月20日——陳誠(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在中華民國臺灣省頒佈戒嚴令(正式名稱為《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一號》),宣告自1949年5月20日零時起,在臺灣省全境實施戒嚴,此戒嚴令實行的時期又被稱為“戒嚴時代”或“戒嚴時期”。戒嚴至1987年7月14日,中華民國總統 蔣經國先生宣佈自1987年7月15日零時解嚴。 * 5月21日——中國共產黨與英方就“紫石英”號事件交涉。 * 5月23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 * 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上海。 ===6月=== * 6月8日——反烏託邦小說《一九八四》出版。 *6月10日——上海軍管會查封上海證券交易所。 *6月14日——第一隻靈長類動物成功進入太空,但隨後死於降落傘失靈。 * 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召開,籌備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省政府公佈「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新臺幣發行辦法」,實行幣制改革。 *6月17日——計算機曼切斯特1型成為首部連續運作9小時且無錯誤產生的電腦。 * 6月18日——行政院發布《卅八穗五字第四八九六號令》,自6月26日上午零時零分起,「關閉」北起遼河口、南至閩江口的中國領海,所有外籍船舶及航空器均不得進入上述區域,而區域內各港口,也自即日起停止對外開放。 *6月18日——匈牙利外交部長拉依克因通敵罪遭逮捕。 *6月24日——荷蘭軍隊撤出印尼首都日惹。 * 6月25日——毛澤東被民國政府最高法院檢察署通緝。 * 6月28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 6月29日——南非聯邦開始實行種族隔離計劃。 ===7月=== * 7月13日——梵蒂岡把所有信奉和講授共產主義學說的天主教徒逐出教會,並拒絕為“自覺並任意地”支援共產黨活動的人舉行聖禮。 * 7月13日——澎湖縣發生澎湖七一三事件。 * 7月16日——中華民國國軍開始從中國大陸撤退至臺灣,中國大陸各地紛紛被中國共產黨執掌政權。 ===8月=== * 8月5日——美國國務院為辯護其對華靜觀政策,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United States Position on China, August 1949。 * 8月8日——不丹獨立。 * 8月12日——《日內瓦公約》簽署。 * 8月29日——蘇聯試爆第一顆原子彈。 ===9月=== *9月21日——中國共產黨在北平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9月23日——蘇聯試爆第一顆原子彈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9月25日——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嶽代表7萬名國軍駐疆官兵,通電起義。9月26日,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迪化市政府市長屈武通電投共,中共控制了新疆。標誌著中國共產黨政權已控制中國西北地區,獲得中國北方全部領土。 *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透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 ===10月===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此後至1950年初,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控區域不斷擴大,中華民國行政區域急劇縮減為臺灣、澎湖、金門、馬祖、東沙群島、部分南沙群島和大陸沿海部分小島嶼。 *10月2日——蘇聯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建交。 *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 *10月12日——民國政府宣佈自本日起西遷重慶辦公,廣東省政府則移設海南島。 *10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湖南全境。國軍放棄廣州。 *10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廣州。 *10月14日——12月,中國張家口爆發了張家口鼠疫,75人死亡。 *10月25日——金門縣爆發古寧頭戰役,中華民國國軍全殲登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10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中山縣。 ===11月=== *11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乘夜進攻舟山登步島,國軍石覺部奮力抗敵。登步島戰役爆發。 *11月9日——發生兩航事件。在香港的中國航空與中央航空運輸公司的人員於當天早上駕駛了12架飛機從香港啟德機場飛往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大陸地區,其中一架飛抵北京,其它飛機飛抵天津。 *11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迫近重慶郊區。中華民國政府再西遷至成都。 *11月29日——第一枚人工晶體由Ridley醫生在倫敦St.Thomas醫院為病人植入。 ===12月=== *12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彭德懷、徐向前等部入四川北部,會合林彪、劉伯承等部,對成都採取大包圍形勢。成都外圍展開激戰。蔣指示閻錫山作好當晚離開成都之準備總統府事略室編:《蔣中正總統文物·事略稿本》,1949年12月7日,臺北國史館藏。蔣決定中華民國政府遷移臺北,指示行政院召開緊急會議周宏濤:《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臺北:天下遠見,2003年9月。是晚8時中華民國38年12月8日 中華日報剪報 : 下午八時,行政院舉行會議,透過國府遷設臺北程玉鳳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1949年10至12月》,臺北國史館出版,1997年10月,隨即釋出「總統令」:「政府遷設臺北,並在西昌設大本營,統率陸海空軍在大陸指揮作戰。此令。」《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總統府第五局公報室,1949-12-31,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總統府公報影像系統 成都設定防衛司令部。胡宗南接防成都市區。 *12月9日——雲南省主席盧漢宣佈雲南投共,公開通電歸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12月10日——下午蔣飛返臺北。蔣帶著兒子蔣經國,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往臺北,從此臺海兩岸分治,蔣再也沒回到中國大陸。貴州省政府秘書長何朝宗以貴州省代主席的名義,宣佈貴州投共,公開通電歸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12月11日——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在彭縣宣佈投共,公開通電歸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12月17日——緬甸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12月27日——荷蘭承認印度尼西亞的獨立。 *12月28日——黑克勒-科赫成立。 *12月30日——印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 == * 1月1日——徐小鳳,香港女歌手 * 1月12日——村上春樹,日本小說家 * 1月18日——菲力浦·史塔克,法國設計師 * 1月20日——斯琴高娃,中國女演員 * 1月29日——黃錦燊,香港男演員 * 2月13日——葉菊蘭,臺灣政治人物 * 4月21日——,馬來西亞第八任首相慕尤丁夫人 * 4月30日——安東尼奧·古鐵雷斯,第114任葡萄牙總理,第9任聯合國秘書長 * 5月21日——潘迎紫,臺灣與香港女演員 * 5月22日——胡國雄,香港足球運動員 * 6月22日——梅麗·史翠普,美國影星 * 7月3日——薄熙來,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重慶市委書記 * 7月22日——蕭若元,香港人網創辦人 * 7月26日——他信·西那瓦,第23任泰國總理 * 8月22日——高樂聖,美國外交官,前駐香港總領事及駐塞普勒斯大使。 * 12月8日——蘇紹連,臺灣知名詩人。 * 12月22日——程翔,記者 == 逝世 == == 諾貝爾獎 == * 物理:湯川秀樹 * 化學:威廉·吉奧克(William Francis Giauque) * 生理和醫學:瓦爾特·魯道夫·赫斯(Walter Rudolf Hess)、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Antonio Caetano De Abreu Freire Egas Moniz) * 文學: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 和平:約翰·博伊德·奧爾(Lord John Boyd Orr of Brechin)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22屆,1950年頒發)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一代奸雄》(All the King's Men)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約瑟夫·曼凱維奇(Joseph L. Mankiewicz)《三妻豔史》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布羅德里克·克勞福德(Broderick Crawford)《一代奸雄》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奧麗維亞·德哈維蘭(Olivia de Havilland)《千金小姐》 *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迪安·賈格爾(Dean Jagger)《十二點正》 *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梅瑟爾德斯·麥坎布里奇(Mercedes McCambridge)《一代奸雄》 (其他獎項參見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 == 參考文獻 == * 9年 4
(),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源於),原子序數為19,原子量為。 鉀最早於植物的灰燼中所分離出,故其名稱源自植物的灰燼()。在元素週期表中,鉀屬於鹼金族,所有鹼金屬在外部電子殼中都具有單價電子在離子鹽中發生。其易被去除電子而形成具有正電荷的離子──陽離子(陽離子可與陰離子結合形成鹽)。 鉀元素在自然界裡僅以離子化合物存在,是一種柔軟的銀白色鹼性金屬。在空氣中會迅速氧化,遇水會劇烈反應,產生足夠的熱量以點燃反應中釋放的氫氣,並放出藍紫色的火焰。它被發現溶解於海水(自然界中的鉀以化合物的形式溶解於海水中,按重量百分比計為0.04%),是許多礦物質的一部分。 鉀與鈉的化學性質非常相似,而鈉是元素週期表第1族中鉀的前一個元素。它們具有相似的第一電離能,讓原子丟棄其最外層唯一的電子。在1702年,鉀與鈉被懷疑可以與相同的陰離子結合形成類似的鹽類,並且在1807年以電解證明。天然存在的鉀由三種同位素組成,其中的是放射性的。微量的存在於所有鉀中,它是人體中最常見的放射性同位素。 鉀離子對所有活細胞的功能非常重要。正常的神經傳遞需要鉀離子透過神經細胞膜轉移;過低或過量的鉀也都會導致許多身體的徵兆或症狀,包括心律異常和各種心電圖異常。新鮮水果和蔬菜是鉀的良好來源。身體攝取鉀時,血漿中的鉀離子濃度會上升,造成鉀離子從細胞外往細胞內移動,增加腎臟對鉀離子的代謝。 鉀的大多數工業應用了鉀化合物(例如鉀皂)在水中的的高溶解度。含鉀的農業肥料佔了全球鉀化學產物的95%,用於補救因大量生產作物而耗盡鉀的土壤。 Greenwood, p. 73 == 性質 == 鉀的熔點、硬度低,比鈉更活潑,在空氣中很快氧化。鉀的密度小於水,大於煤油。鉀和水會產生劇烈反應(產生高溫使自己熔成一個銀白色的球,釋放大量氫,使金屬球在水面高速移動,氫氣燃燒,可以看到紫藍色的火焰,生成氫氧化鉀。方程式如下: :\rm 2K + 2H_2O \rightarrow 2KOH + H_2\uparrow 鉀可以和鹵族、氧族元素反應,還可以使其他金屬的鹽類還原(熔融狀態下),對有機物有很強的還原作用。 鉀容易與氧反應 在表面形成紫色的氧化鉀 :\rm 4K + O_2 \rightarrow 2K_2O 鉀為爆炸性和易燃的物質,一般以汽油或煤油封存。 == 發現 == 1807年由英國化學家戴維首次用電解法從熔融氫氧化鉀中製得金屬鉀,並定名。 == 名稱由來 == ,這個單字不存在於古典拉丁語中,這是由永斯·貝採利烏斯創造的新拉丁文名詞。這個名詞起源於(al-qalyah),本義為植物灰燼。qaly是刺沙蓬一類的植物,古人焚燒這種植物,從灰燼中可以的得到不純的鉀鹽和鈉鹽混合物,進而和石灰水反應可以得到強鹼溶液。這個阿拉伯名詞傳入歐洲後,被拼為alkali,意為鹼。永斯·貝採利烏斯以此命名鉀為kalium。 鉀英文名「potassium」則由「Potash」衍生而來。當時的人們焚燒木材,其灰燼用水浸泡,取上清液,在銅鍋裡煮沸除去水分,可得不純的鉀鹽混合物,稱為草木灰(,Pot-Ashes:pot鍋,ash灰燼,譯作“草木灰”)。戴維使用的氫氧化鉀就是從草木灰轉化而來的,因此將鉀命名為potassium。 == 分佈 == 鉀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在雲母、鉀長石等矽酸鹽中都富含鉀。鉀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2.09%,居第七位。在海水中以鉀離子的形式存在,含量約為0.1%。鉀在海水中含量比鈉離子少的原因是由於被土壤和植物吸收多。在動植物體內也含有鉀。正常人體內約含鉀175克,其中98%的鉀貯存於細胞液內,是細胞內最主要的陽離子。 == 製備 == 這種元素透過將其常見的氫氧化物進行電解而得到。將氫氧化鉀與鹵化物進行熔融電解,再經真空蒸餾製得。 早期,由法國化學家給呂薩克和泰納爾發明的隔絕空氣加強熱於碳酸鉀、碳粉、鐵粉、明礬混合物的方法也被用於製備粗鉀,並被用於當時的一種打火機中。 == 同位素 == 已發現的鉀的同位素共有16種,包括鉀35至鉀50,其中只有鉀39和鉀41是穩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帶有放射性。 == 應用 == 鉀主要用作還原劑及用於合成中。鉀的化合物在工業上用途很廣。鉀鹽可以用於製造化肥及肥皂。鉀對動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起很大作用,是植物生長的三大營養元素之一。 鉀金屬在工業上可作為較強的還原劑。鈉鉀合金在一些特殊冷卻裝置中作為熱傳導的媒介。 == 對人體的影響 == === 營養代謝 === 鉀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素,是體細胞內主要的陽離子,體重70公斤的成年男性體內,鉀含量約3500mEq。飲食中的鉀離子在小腸中很容易被吸收。人體鉀離子主要流失途徑有80-90%是由腎臟經尿液排除,其餘10-20%是由糞便排出。腎臟對於鉀離子具有調控作用,藉以維持鉀離子濃度在正常範圍內。基於彌補身體的流失量以維持正常儲存及血漿濃度的平衡,成人每日的最小需要量為200 mg。含鉀豐富的食物 包括乳製品、水果、蔬菜、瘦肉、內臟、香蕉、葡萄乾、金槍魚、菠菜、鱷梨、酸奶、鮭魚、石榴、扁豆、蘑菇、牛奶等。飲食建議攝取量如下: 美國DRI建議之鉀充足攝取量(Adequate Intake, AI)Institute of Medicine(2005)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Water, Potassium, Sodium, Chloride, and Sulfate. pp. 186-268. National Academy Press, ISBN 978-0-309-53049-1 鉀充足攝取量 (公克/天) 0.4 0.7 3.0 3.8 4.5 4.7 4.7 5.1 鉀可以調節細胞內適宜的滲透壓和體液的酸鹼平衡,參與細胞內糖和蛋白質的代謝。有助於維持神經健康、心跳規律正常,可以預防中風,並協助肌肉正常收縮。在攝入高鈉而導致高血壓時,鉀具有降血壓作用。細胞對鉀的調節與鈉鉀泵(Na+/K+ pump)和鉀離子通道有關。 ====低血鉀(Hypokalemia)==== 人體鉀缺乏可引起心跳不規律和加速、心電圖異常、肌肉衰弱和煩躁,最後導致心跳停止。一般而言,身體健康的人,會自動將多餘的鉀排出體外。但腎病患者則要特別留意,避免攝取過量的鉀。 導致低血鉀的原因包括:長期嘔吐、腹瀉、糖尿病酸中毒、神經性厭食症、長期營養不良、慢性酒精中毒、腎上腺腫瘤、燙傷、臨床上常見的電解質異常、吸收不良或血鉀過度流失、或使用某些藥物而使血中之鉀濃度不夠。輕度低血鉀(血清鉀濃度3.0-3.5meq/L)經常是沒有症狀;中度低血鉀(血清鉀濃度2.5-3.0meq/L)有非特異性的症狀像是虛弱、疲倦、便秘等;嚴重低血鉀(血清鉀濃度<2.5meq/L)可能發生肌肉壞死,甚至呼吸肌麻痺衰竭。補充鉀離子是治療低血鉀的最根本辦法。 ==== 高血鉀(Hyperkalemia) ==== 血中鉀離子濃度高於5.5 mEq/L時稱為高血鉀,可能因攝取過多、排洩減少、或因鉀離子由細胞內轉移至細胞外液等原因造成。一般以腎臟衰竭病患容易發生高血鉀。當人體發生高血鉀時,會有血壓降低、心律不整、心電圖改變、嚴重時會有心室纖維顫動、心跳停止。神經肌肉的症狀在早期為肌肉震顫、痙攣、感覺異常等情形,晚期則會有肌肉無力、弛緩性麻痺、呼吸停止。此外也會出現噁心、嘔吐、腸蠕動增加、腹瀉、腹絞痛等消化系統的症狀及少尿、無尿等泌尿系統的症狀。 ==== 相關遺傳性疾病 ==== * 家族性低血鉀週期性無力症(familial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為自體顯性遺傳疾病,相當罕見。突變的基因CACNL1A3是一種鈣離子通道。疾病的特徵是突然發生的肌肉麻痺與血清鉀濃度<2.5meq/L。血鉀減少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攝取碳水化合物或鈉離子而誘發,會在24小時內自然消退,但有時會引起致命性心率不整。 * 李德爾氏綜合徵(Liddle's syndrome)為隱性遺傳疾病。此遺傳異常會因為礦物皮質醛酮增高,影響到腎臟離子輸送活性,刺激集尿管細胞對鈉離子的再吸收,造成代謝性鹼中毒和低血鉀。 * 巴特氏症候群(Bartter's syndrome)為亨利氏環(loop of Henle)和近曲小管的鈉運輸蛋白(chloride-associated sodium transporters)失去活性或功能。 * 吉特曼氏綜合症(Gitelman's syndrome)是腎臟遠曲小管(distal convoluted tubule)鈉運輸蛋白失去活性或功能。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Category:營養學 Category:鹼金屬 Category:生命化學元素 4A 4A Category:易制爆化學品 Category:自燃物質
鍊金術
煉金術是中世紀的一種化學哲學的思想和始祖,是當代化學的雛形。其目標是透過化學方法將一些基本金屬轉變為黃金,製造萬靈藥及製備長生不老藥。現在的科學表明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直到19世紀之前,煉金術尚未被科學證據所否定。包括艾薩克·牛頓在內的一些著名科學家都曾進行過煉金術嘗試。現代化學的出現才使人們對煉金術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煉金術在一個複雜網路之下跨越至少2500年,曾存在於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波斯、印度、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古希臘和羅馬,以及穆斯林文明,然後在歐洲存在直至19世紀。 == 西方的鍊金術 == 早期的鍊金術者的生活時代是從公元1世紀到5世紀。西方最早的鍊金術著作是假藉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的名字所著(約公元100年)。西方鍊金術認為金屬都是活的有機體,逐漸發展成為十全十美的黃金。這種發展可加以促進,或者用人工仿造。所採取的手段是把黃金的形式或者靈魂隔離開來,使其轉入常見金屬;這樣常見金屬就會具有黃金的形式或特徵。金屬的靈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種靈氣,主要是表現在金屬的顏色上。因此常見金屬的表面鍍上金銀就被當作是鍊金術者所促成的轉化。 鍊金術者所採用的一個相當普遍的方法是把四種常見金屬銅、錫、鉛、鐵熔合,獲得一種類似合金的物質。然後使這種合金-{表}-面變白,這樣就賦給它一種銀的靈氣或者形式。接著再給它加進一點金子作為種籽或發酵劑使全部合金變為黃金。最後再加一道手續,或者把表面一層的常見金屬蝕刻掉,留下一個黃金的表面,或者用硫磺水把合金泡過,使它看上去有點像青銅那樣,這樣轉變就完成了。 另一種為早期鍊金術者加以廣泛傳播的思想,是一種更原始的觀念,即金屬是兩性生殖的產物,金屬本身就有雌雄之分。這種觀念在伊斯蘭教和中古鍊金術裡的地位比較重要。 自公元12世紀起,基督教盛行的西方開始翻譯阿拉伯和希臘著作,包括鍊金術文獻。希臘鍊金術對歐洲的影響遠不及經過了系統化的阿拉伯鍊金術所產生的影響。煉製黃金是歐洲鍊金術的主要目標。歐洲學者根據伊斯蘭鍊金術的理論,作了大量實驗。雖然不可能成功,但為化學的發展與出現積累了大量知識。 == 伊斯蘭世界的鍊金術 == 伊斯蘭鍊金術體現了一種關於本質的哲學,它與古希臘赫耳墨斯的哲學和中國的鍊金術,以及關於礦物和金屬轉變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關係。伊斯蘭教歷史上,穆斯林學者對鍊金術的效能長期爭論不休。正統的宗教學者大多反對鍊金術,而多數自然學科的學者,儘管他們也不相信一般金屬能變成黃金,卻接受了鍊金術的基本觀點。著名的伊斯蘭醫學家伊本·西那在他的《治療書》中關於金屬構成的學說,便是以鍊金術的理論為基礎。 穆斯林中最早的鍊金術者是倭麥亞王子哈立德·伊本·葉基德。8世紀初,鍊金術甚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賈比爾·伊本·哈揚。他的著作《七十本書》和《平衡書》,被視為伊斯蘭鍊金術的基礎理論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寫成的關於鍊金術最重要的文獻。穆斯林醫生兼鍊金術拉齊被譽為將鍊金術發展為古代化學的奠基人。 == 中國的鍊金術 == 鍊金術在中國古代又稱「黃白術」。煉丹術士(煉丹家)認為物質是可以變化的,加以人工鍛煉,可以縮短年代,加速變化。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欒大自稱能以丹砂製作「黃金」,淮南王劉安的方士則自稱能以汞製作金和銀。西漢末年,劉向根據劉安留下的秘笈,卻不能成功。王莽據說留下60多萬斤「黃金」,應是一種合金。傳說道士左慈、李根都能鍊金。丹家所造的金銀,大都是汞化物。水銀氧化後,有紅黃二色,黃色的就被視為「金」。後世丹家認為水銀在鍊金中是最關鍵的,汞加鉛可以變金。唐宋時代的偽金偽銀多用銅、鐵、錫、水銀合成,丹家如唐初成弼、北宋王捷;北宋時的《寶藏論》記載有偽金5種、偽銀13種。馮家昇:《馮家昇論著輯粹》(北京:中華書局,1987),〈煉丹術的成長及其西傳〉,頁360-363。 此外,鍊金術在中國古代也被稱作“煉丹術”,其引用許多道家理念,有不少提及養生和修行的理論,相較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的煉丹術更為關注如何達至長生不死。秦始皇在討平六國之後,曾派方士徐福到海上求仙人長生不死之藥。漢武帝本人亦熱衷於尋求神仙和長生術。東漢時期,煉丹術進一步發展,煉丹術士輩出,如魏伯陽,著書《周易參同契》以闡明長生不死之說。繼後,南朝煉丹術士陶弘景著《真誥》。至唐代,煉丹術與道教結合而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煉丹術士孫思邈,著作《丹房訣要》。這些煉丹術著作有頗多化學知識,據統計共有化學元素六十多種,還有許多關於化學變化的記載。民間還傳說道教淨明道與閭山派的許遜、八仙中的鍾離權、呂洞賓師徒會點石成金或點鐵成金之術,所以把他們視為財神。 只是,大部分所謂「仙丹」乃是用重金屬如鉛、汞等煉製而成的,人若服食不僅無法長生不死,更有可能中毒加速死亡。中國和其他地方一樣,煉丹術有兩大信條:一、相信其他金屬可化為黃金;二、相信服食金丹可以成仙。在西元前四世紀的中國文獻裡,就明確提到這兩種信條。學者普遍同意鄒衍是煉丹術的創立者。在西元前二世紀,劉安和其他作者(淮南子)(仙藥):「為神丹既成,不但長生,又可以作黃金」都提到金丹和長生不死的關係。Joseph Needham.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ume 5, 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Part 5, Spagyrical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Physiological Alche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3 == 其他的鍊金術 == 佛教和婆羅門教的經文裡曾提到一種能將銅轉化為金,名曰hataka的液體, == 影響 == 現代科學證明鍊金術是不可行的,因為金是原子序79的金屬元素,而非化合物。但是,若使用核聚變或核裂變的方式,確有可能將其他元素轉變為金,但不符經濟效益,而且需要龐大能量,故目前無人採用此種鍊金方式。 煉金術作為現代化學的先驅在化學發展史上有一定積極作用。透過鍊金術,人們積累了化學實驗的經驗,發明多種實驗器具,認識許多天然礦物。在歐洲,鍊金術成為現代化學產生和發展的基礎。 現代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認為,古代的鍊金術實際上是一種人以自己的心靈發展為參照,對自然界現象的投射行為。 == 參考文獻 == == 研究書目 == * 陳國符:《中國外丹黃白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 參見 == * 赫耳墨斯主義 * 阿佐特 * 賢者之石 * 外丹術 Category:化學史 Category:神秘主義 Category:古代職業
駱賓王
駱賓王(生年一作619年,卒年一作687年。),字觀光,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人。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 唐朝初期的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684年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駱賓王起草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敬業敗後,賓王不知所終,一說被斬,一說剃髮出家隱居。 《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生平== 以《易經.風地觀》:「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名賓王,字觀光。龍朔初年,駱賓王擔任道王李元慶的幕府屬官。後來相繼擔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儀鳳四年(679年),駱賓王升任朝廷的侍御史官職。曾經被人誣陷入獄,有《在獄詠蟬》一詩傳世。被赦免後出任地方官臨海縣丞,所以後人也稱他駱臨海。 光宅元年(684年),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駱賓王作為徐敬業的幕僚,起草了著名的《討武氏檄》,痛斥武則天的種種行為。武則天讀到檄文中“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只是嘻笑,直到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大吃一驚,向左右大臣詢問說:“這是誰寫的?”有人回答說是駱賓王所作,武則天非常不高興的說:“這是宰相的過失,駱賓王有如此的才華,怎麼可以讓他流失在外懷才不遇?”《舊唐書·卷六十七·列傳第十七》:初,敬業傳檄至京師,則天讀之微哂,至“一抔之土未乾”,遽問侍臣曰:“此語誰為之?”或對曰:“駱賔王之辭也。”則天曰:“宰相之過,安失此人?”《新唐書·卷二百一·列傳第一百二十六》:賔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初為道王府屬,嘗使自言所能,賔王不答。歷武功主簿。裴行儉為桃州總管,表掌書奏,不應,調長安主簿。武后時,數上疏言事。下除臨海丞,鞅鞅不得志,棄官去。徐敬業亂,署賔王為府屬,為敬業傳檄天下,斥武后罪。-{後}-讀,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誰為之?”或以賔王對,-{後}-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業敗,賔王亡命,不知所之。中宗時,詔求其文,得數百篇。《唐詩紀事·卷七》:賓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武后時,數上疏言事,除臨海丞,鞅鞅不得志,棄官去。徐敬業亂,以為府屬,為敬業檄武后罪。-{後}-讀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中宗時詔求其文,得數百篇。《唐才子傳·卷一》:賓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武后時,數上疏言事,得罪貶臨海丞,鞅鞅不得志,棄官去。文明中,徐敬業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為府屬。為敬業作檄傳天下,暴斥武后罪。-{後}-見讀之,矍然曰:“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後}-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過也。”及敗亡命,不知所之。《唐語林·卷二·文學》:駱賓王年方弱冠,時徐敬業據揚州而反,賓王陷於賊庭,其時書檄皆賓王之詞也。每與朝廷文字,極數偽周,天后覽之,至“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初微笑之。及見“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乃不悅,曰:“宰相因何失如此之人!”蓋有遺才之恨。《酉陽雜俎·卷一忠志》:駱賓王為徐敬業作檄,極疏大周過惡。則天覽及“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微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不悅曰:“宰相何得失如此人!”《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唐紀十九》:移檄州縣,略曰:“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又曰:“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又曰:“包藏禍心,竊窺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又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又曰:“試觀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太后見檄,問曰:“誰所為?”或對曰:“駱賓王。”太后曰:“宰相之過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 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逃亡,不知所終。《舊唐書》與《資治通鑑》都說駱賓王被殺《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乙丑,敬業至海陵界,阻風,其將王那相斬敬業、敬猷及駱賓王首來降。,《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郗雲卿在《駱賓王文集》序中認為“文明中,與嗣業於廣陵共謀起義,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孟棨《本事詩》說駱賓王逃脫後削髮為僧,“遍遊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 一說駱賓王逃匿於今江蘇南通一帶,據朱國楨《湧幢小品》卷六記載,明正德九年(1514年),南通城東黃泥口一位曹姓農民挖地時曾發現駱賓王墓,農人掘開墳墓,見“棺內人還衣冠如新”。農人大異之,於是把墓地封回。不久墓址就被水淹沒。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職南通的福建人劉名芳,派人下水搜尋,結果找到幾根“枯骨查牙”,就當作駱賓王的骸骨,迎至狼山東南麓,這就是儲存至今的南通駱賓王墓。 駱賓王的詩題材較為廣泛,因才高位卑,憤激之情,時見紙上。他的五言律詩精工整煉,尤其擅長七言歌行,筆力雄健。名作《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長篇詩歌,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絕唱”。他對革新初唐的浮靡詩風,開闢唐代文學的繁榮局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 相關著作 == * 唐中宗時期,郗雲卿編輯有《駱賓王集》10卷,現在已經散佚。明清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的《駱賓王集》,所收篇目大致相同,都是後人重新編輯的。 ==流行文化== * 2019年,由黃淑蔓主唱、戴偉作曲、陳心遙填詞的香港粵語流行曲《一定要得》,其中兩句歌詞︰「白毛會浮綠水 係因為紅掌撥緊清波」引用了駱賓王的詩作《詠鵝》。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駱賓王詩集 * 駱賓王的生死之謎 Category:唐朝詩人 Category:唐朝作家 Category:唐朝主簿 Category:唐朝侍御史 Category:唐朝縣丞 Category:唐朝叛亂人物 Category:中國人物神 Category:唐朝下落不明者 Category:浙江作家 Category:浙江詩人 Category:義烏人 B Category:7世紀中國詩人
鹼金屬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left;" | ↓ 週期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鹼金屬是指在元素週期表中同屬第1族(舊稱ⅠA族)的六個金屬元素:鋰(Li)、鈉(Na)、鉀(K)、銣(Rb)、銫(Cs)、鍅(Fr).,其中鍅具有強烈的放射性。 鹼金屬均有一個屬於s軌道的最外層電子,,因此這一族屬於元素週期表的s區。鹼金屬的化學性質顯示出十分明顯的同族元素相似性,是化學的例證之一。儘管氫也同屬於第1族,但其顯現的化學性質和鹼金屬相差甚遠,因此通常不被認為是鹼金屬。 鹼金屬有很多相似的性質;它們都是銀白色的金屬、密度小、熔點和沸點都比較低、標準狀況下有很高的。它們易失去價電子形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 它們一般質地較為柔軟,可以用刀切開,露出銀白色的剖面;由於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剖面暴露於空氣中將很快失去光澤。由於鹼金屬化學性質都很活潑,貯存時一般將它們放在礦物油中,或封於稀有氣體中儲存,以防止其與空氣或水發生反應。在自然界中,鹼金屬元素只有化合態,不能以遊離態存在。 鹼金屬都能和水發生激烈的反應,生成鹼性的氫氧化物,其反應能力與劇烈程度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而越強。 所有已發現的鹼金屬均天然存在於自然界中。按照化學元素豐度順序,自然界化學丰度最高的是鈉,其次是鉀,接下來是鋰、銣、銫,最後是鍅。鍅的放射性很強,半衰期很短,十分不穩定,因此只能作為天然衰變鏈的產物,在自然界中痕量存在。已有實驗試圖合成可能的第七個鹼金屬Uue,但截至目前均以失敗告終。此外,由於相對論效應會極大影響包括Uue在內的超重元素的性質,因此Uue可能不是鹼金屬;即使它真的是鹼金屬,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也可能會和其它六個鹼金屬有較大差異。 鹼金屬有多種用途。銣或銫的原子鐘是遊離態鹼金屬元素最著名的應用例項之一,其中以銫原子鐘最為精準。鈉化合物較為常見的一種用途是製作鈉燈,一種高效光源。 人類對食鹽(氯化鈉)的使用可追溯到古代。鈉和鉀是生物體中的電解質,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屬於膳食礦物質。儘管其它鹼金屬並非膳食礦物質,它們同樣會對身體產生或有益或有害的影響。 ==性質== === 化學性質 === 這一族的核外電子結構(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模式特殊,因此它們的化學性質呈規律性變化: Z 元素 核外電子構型 電子排布為了簡潔,用稀有氣體標記法表示核外電子排布:先寫出之前一個稀有氣體元素的符號,再繼續寫下除去該稀有氣體元素之外的電子排布。 3 鋰 2, 1 [He] 2s1 11 鈉 2, 8, 1 [Ne] 3s1 19 鉀 2, 8, 8, 1 [Ar] 4s1 37 銣 2, 8, 18, 8, 1 [Kr] 5s1 55 銫 2, 8, 18, 18, 8, 1 [Xe] 6s1 87 鍅 2, 8, 18, 32, 18, 8, 1 [Rn] 7s1 由於具有強烈的放射性,鍅可展現的化學性質十分有限,因此它的化學性質並未得到深入研究。對鹼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研究主要針對這一族的前五個元素。 已知的鹼金屬元素均為活潑金屬,至今尚未發現鹼金屬的天然單質。 因此,鹼金屬通常泡在礦物油或煤油中儲存。 鹼金屬和鹵素劇烈反應生成鹵化物,為白色的離子晶體,除氟化鋰外均可溶於水。 鹼金屬和水反應生成強鹼性的氫氧化物溶液,因此應當妥善儲存。原子量越大(越“重”)的鹼金屬,反應越為劇烈:比如銫加入水中引發的爆炸比鉀更劇烈,就是一個例子。 由於擁有較低的有效核電荷,且只需失去一個電子就能達到稀有氣體電子結構,鹼金屬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是同週期元素中最低的。與之相對的是,鹼金屬的第二電離能普遍很高,因為失去一個電子的鹼金屬離子為稀有氣體電子結構,而且電子和原子核的距離下降了。這一能量差異導致鹼金屬在反應中通常失去一個電子,形成一價正離子。 化學家起初認為鹼金屬不會形成負離子,但後來的研究發現了一類含負一價鹼金屬離子的不穩定化合物,稱作鹼化物。鹼化物中的鹼金屬負離子有充滿的s亞層,這使得它更加穩定。“反氫化鈉”,H+Na-,是這類化合物中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通常的氫化鈉應當是Na+H-,反氫化鈉具有與之相反的電荷分佈。因此,反氫化鈉的能量高,純淨物很不穩定,但它的幾種衍生物已被預測為穩定或亞穩定的。根據目前已知的資訊,除鋰之外的鹼金屬都能形成鹼化物。鹼化物的化學性質和電子鹽(一種以束縛電子為負離子的鹽)類似。由於擁有不同尋常的化學計量和低電離電位,鹼化物有很高的理論研究價值。 鋰離子(Li+)的半徑很小(76pm),會極化化合物中的陰離子,使化合物具有一定共價性; 因此,鋰的化學性質和這一族中的其他元素有一些差異。例如,氟化鋰是唯一不溶於水的鹼金屬鹵化物;氫氧化鋰是唯一不潮解的鹼金屬氫氧化物。鋰和鎂存在對角線規則,鋰的某些化學性質和鎂相近。比如說,鋰可以形成穩定的氮化物,這一性質在鎂所在的鹼土金屬中很普遍,但在鹼金屬中則顯得獨特。此外,在各自所在的族中,只有鋰和鎂可以形成共價有機金屬化合物。此外,高氯酸鋰和其它含有無法被極化的大陰離子的鋰鹽比類似的鹼金屬鹽穩定,可能是因為 Li+ 有高溶劑化能。此效應也使最簡單的鋰鹽基本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因為無水物極易潮解:這也是氯化鋰和溴化鋰可以用作除溼器和空調的原因。 根據推測,鍅和其它鹼金屬也會有一些性質差異。鍅的原子量很高,它的電子運動較快,會引發更明顯的相對論效應,鍅具有的7s電子因而會更穩定。根據推測,鍅的電負性、電離能會比銫更高,這和鹼金屬從上到下電負性和電離能的變化趨勢相反。此外,鍅的原子半徑可能會反常地低。已經考慮到相對論效應而預測鍅的幾個特性是電子親和能 (47.2 kJ/mol) 和 Fr2 分子的鍵解離能 (42.1 kJ/mol)。 CsFr 分子的極性為 Cs+Fr−,顯示鍅的 7s 殼層比銫的 6s 殼層更受到相對論效應的影響。 此外,超氧化鍅 (FrO2) 預測有可觀的共價性,這和其它鹼金屬超氧化物不同。這是由於鍅的6p 電子成鍵導致的。 ====化合物及反應==== =====和水的反應(鹼金屬氫氧化物)===== 所有的鹼金屬都可和冷水劇烈反應——乃至產生爆炸——生成強鹼性的鹼金屬氫氧化物水溶液,釋放氫氣。沿這一族從上到下,反應逐漸加劇:鋰和水反應平緩進行,伴有冒泡現象;鈉和鉀與水反應可產生燃燒;銣和銫沉入水中,迅速產生大量氫氣併產生衝擊波,足以將玻璃容器擊碎。鹼金屬放入水中時產生的爆炸分為兩個獨立階段:首先,金屬和水反應,產生氫氣。這一步中,反應性更強的重鹼金屬元素能更快地產生氫氣。接下來,反應第一階段產生的熱量通常會點燃新產生的氫氣,使其在空氣中爆炸性燃燒。這一氫氣爆炸可在水面上產生可見的火焰,而剛開始的金屬和水的反應主要在水下進行,因此不產生火焰。 但是鹼金屬在水中發生爆炸原因仍存在爭議。2015年國外的一份文獻中稱,鹼金屬與水反應在其接觸水的一瞬間就被決定了,鹼金屬與水反應中鹼金屬會瞬間釋放自己的電子,使之無法束縛自己內部的正電荷繼而引發爆炸。 =====和第14族(第IVA族,碳族)元素的反應===== 鋰和鈉可與碳反應生成(Li2C2和Na2C2),這類化合物也可由金屬與乙炔反應制得。鉀、鈉、銣和銫可與石墨反應,鹼金屬原子嵌入到六邊形的石墨層中,形成石墨層間化合物MC60(深灰色、近乎黑色)、MC48(深灰色、近乎黑色)、MC36(藍色)、MC24(鋼藍色)、MC8(銅黃色)。它們的導電性比純石墨強200倍,說明鹼金屬的價電子轉移到石墨層中,形成M+Cx-的化合物。加熱KC8時,鉀原子發生脫嵌。隨著加熱時間的增長,逐漸形成KC24、KC36、KC48直到KC60。KC8是強還原劑,可自燃,接觸水則爆炸。和石墨反應時,較大的鹼金屬原子(鉀、銣、銫)開始時形成KC8,而小的鹼金屬原子開始時形成KC6。 鹼金屬和碳族其它的元素反應時,生成含籠狀結構的離子化合物。例如矽化物M4(M=K,Rb,Cs),含有M+和四面體離子。鹼金屬鍺化物中含有簡單的Ge4-離子,以及其它的簇合(津特耳相)離子,, , , 以及 [(Ge9)2]6−,其化學性質和相應的矽化物相近。鹼金屬錫化物主要為離子化合物。陰離子有Sn4-離子,S.M. Kauzlarich,(1994), Zintl Compounds, Encyclopedia of Inorganic 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ISBN 978-0-471-93620-6有時有更復雜的簇合離子,例如 中的 , Tetrapotassium nonastannide, ,C. Hoch, M. Wendorff and C. Röhr, Acta Cryst. (2002). C58, i45-i46 簡單的鉛陰離子(Pb4-)尚未發現;鹼金屬鉛化物均含有複雜的簇合離子。 =====和第15族(第VA族,氮族)元素的反應===== 鋰是唯一在標準狀況下和氮氣反應的鹼金屬,它的氮化物也是唯一穩定的鹼金屬氮化物。破壞N2分子中的N-N三鍵需要很高的能量,因而N2顯惰性。形成鹼金屬氮化物需要消耗能量,從而將鹼金屬電離生成M+離子,破壞N2分子的三鍵並形成N3-離子;這些能量由形成鹼金屬氮化物釋放的晶格能進行補償。離子半徑越小,電荷越高,晶格能越大;而鹼金屬無法形成高電荷離子,因而鹼金屬氮化物的晶格能只取決於金屬離子的半徑。所以,只有半徑最小的鋰能夠釋放足夠的晶格能,讓形成氮化物的反應成為一個放熱反應,形成Li3N。而其它的鹼金屬無法釋放足夠的晶格能,形成氮化物的反應是吸熱的,因而在標準條件下不生成氮化物。 Na3N和K3N極不穩定,容易分解為原來的組成元素(氮氣和鹼金屬)。. 'Elusive Binary Compound Prepared'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80 No. 20 (20 May 2002)空間位阻禁止了氮化銣和氮化銫的存在。 不過,鈉和鉀可以形成無色的疊氮化物,包含線性的 。由於鹼金屬陽離子很大,它們是熱力學穩定的,融化時仍未分解。 鹼金屬均易於和磷、砷反應,生成M3P/M3As. P3- 和As3-的半徑更大,形成化合物需要提供的能量更低,因而不需要很高的晶格能。 M3P/M3As不是僅有的鹼金屬磷化物或砷化物。鉀有9種不同的已知磷化物:K3P, K4P3, K5P4, KP, K4P6, K3P7, K3P11,KP10.3 以及 KP15。 H.G. Von Schnering, W. Hönle Phosphides - Solid-state Chemistry Encyclopedia of Inorganic Chemistry Ed. R. Bruce King (1994) John Wiley & Sons ISBN 978-0-471-93620-6大多數金屬可生成砷化物,而只有鹼金屬、鹼土金屬可生成離子型砷化物。Na3As的結構很複雜:其中的Na-Na距離為328-330pm,比金屬鈉單質中的Na-Na距離更短。這說明即使和低電負性的鹼金屬形成的化學鍵也不是純粹的離子鍵。已發現M3As以外的鹼金屬砷化物。比如LiAs,它帶有金屬光澤和強導電性,說明其中可能存在金屬鍵。鹼金屬銻化物中的Sb3-離子是強還原劑,因此鹼金屬銻化物不穩定,易發生反應。鹼金屬銻化物和酸反應形成不穩定的劇毒氣體SbH3。鉍化物不完全為離子性,而是含有部分離子鍵和部分金屬鍵的金屬互化物。 實際上,它們具有某些金屬性質,化學計量比MSb的鹼金屬銻化物包含以螺旋Zintl結構鍵合的銻原子。 鉍化物甚至不是完全離子化的;它們是含有部分金屬鍵和部分離子鍵的金屬間化合物。 =====和第16族(VIA族,氧族)元素的反應===== 標準狀況下,鹼金屬均可和氧氣劇烈反應,形成多種多樣的氧化物。比如簡單氧化物(含O2-離子),過氧化物(含 離子,氧原子間存在單鍵),超氧化物(含離子)等。鋰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鋰;鈉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的混合物;鉀則形成過氧化鉀和超氧化鉀的混合物;銣和銫只形成超氧化物。鋰、鈉和鉀在空氣中僅僅是燃燒,而銣和銫可在空氣中自燃,這也說明鹼金屬從上到下反應性增強。 半徑小的鹼金屬離子趨向於極化複雜的負離子(過氧化物和超氧化物),將複雜離子中的電子吸引到其中的一個氧原子中,形成一個O2-離子和一個氧原子。因此,鋰在室溫下和氧氣反應只生成簡單氧化物;而鈉和鉀的半徑更大,極化效應更弱,因而可以形成較不穩定的過氧化物。這一族中最下方的銣和銫半徑很大,可以形成最不穩定的超氧化物。形成超氧化物釋放的能量最多,因此較大的鹼金屬原子和氧氣反應更趨向於生成超氧化物。銣和銫的簡單氧化物和過氧化物確實存在,但是無法在標準狀況下由鹼金屬和氧氣反應制得。不過如果控制反應條件,除鍅之外的所有鹼金屬都能形成簡單氧化物,過氧化物和超氧化物。鹼金屬過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是強氧化劑。過氧化鈉和超氧化鉀可與二氧化碳反應,形成鹼金屬碳酸鹽和氧氣,因而在潛艇的空氣清淨機中被使用。撥出氣體中的水蒸氣可使超氧化鉀除去二氧化碳的反應更加高效。 銣和銫可形成比超氧化物更復雜的氧化物。銣在空氣中被氧化可生成Rb6O和Rb9O2.銫生成的氧化物種類豐富得多,比如臭氧化物CsO3, 以及幾種色彩鮮明的低氧化物,如, , , (深綠色), CsO, ,以及.真空下加熱可生成. 鹼金屬可和較重的氧族元素(硫、硒、碲、釙)發生類似反應。除鍅之外,所有的M2Ch(M為鹼金屬,Ch=S、Se、Te、Po)都是已知的。鹼金屬和過量的氧族元素反應生成M2Chx,其中的氧族元素原子連線成鏈狀。比如,鈉可和硫反應生成硫化鈉(Na2S)以及各種多硫化鈉(Na2Sx, x=2~6),其中含有 離子。 Se2-和Te2-的鹼性使得鹼金屬硒化物水溶液和碲化物水溶液呈鹼性。鹼金屬和硒、碲直接反應時,除生成M2Se或M2Te之外,還生成多硒化物和多碲化物。鹼金屬在300-400  °C下和釙直接反應,形成含Po2-離子的鹼金屬釙化物,後者化學上十分穩定。 =====和第17族(VIIA族,鹵素)元素,以及氫氣的反應===== 鹼金屬是元素週期表中電負性最低的元素,因而趨向於和電負性最高的鹵素形成離子鍵,產物為鹼金屬鹵化物。氯化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食鹽,就是其中之一。鹼金屬和鹵素的反應性呈規律性變化:從鋰到銫,反應性越來越強;從氟到碘,反應性越來越弱。鹼金屬鹵化物化學式均為MX(M為鹼金屬,X為鹵素),均為白色離子晶體,常溫下為固態。除氟化鋰之外,鹼金屬鹵化物均可溶於水。氟化鋰中的Li+和F-的半徑都很小,二者間靜電相互作用很強,因而氟化鋰的晶格能很高,因此不溶於水。 鹼金屬也和氫反應,形成離子型氫化物,其中的氫負離子可作為擬鹵素。它們可用作還原劑,合成氫化物、氫配合物和氫氣。 其它擬鹵化物也是已知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氰化物。除了氰化鋰,它們的晶體結構類似真正的鹼金屬鹵化物,而氰離子可以自由旋轉。 三元鹼金屬滷氧化物,像是 Na3ClO、K3BrO (黃色)、 Na4Br2O、 Na4I2O和 K4Br2O也是已知的。 鹼金屬多鹵化物不穩定,儘管超大的銣和銫透過極弱的極化性來穩定這些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鹼金屬的半徑很大,而電荷僅有+1,所以鹼金屬通常不和簡單的路易斯鹼生成配合物。半徑最小的Li+有最多的配合物,隨著離子半徑增大,形成的配合物越來越少。水溶液中,鹼金屬離子以八面體的六水合離子([M(H2O)6]+)存在;由於鋰離子半徑小,因而形成的是正四面體的四水合離子[Li(H2O)4]+.由於水分子的極性,二者由靜電力相互吸引,形成水合離子。因此,含鹼金屬離子的無水鹽常被用做乾燥劑。同樣由於靜電相互作用的原因,鹼金屬易於和冠醚、穴醚形成配合物。比如,Li+可和12-冠-4形成配合物,Na+與15-冠-5形成配合物,K+與18-冠-6形成配合物。 =====氨溶液===== 和大多數金屬不同,鹼金屬在液氨中緩慢溶解,生成氫氣和鹼金屬(MNH2).使用催化劑可加速這一過程。形成的氨基化合物不溶於液氨,從體系中析出;剩餘的液體是有明顯顏色的鹼金屬液氨溶液。這類溶液中含有溶劑化電子,因而顏色明顯,具有強導電性。濃度小於3mol/L時,溶液呈深藍色,導電性是氯化鈉水溶液的10倍;濃度大於3mol/L時,溶液顯銅黃色,導電效能和液態金屬(如汞)相近。除了氨基化合物與溶劑化電子,溶液中還有鹼金屬離子(M+),鹼金屬原子(M),鹼金屬雙原子分子(M2)和鹼金屬負離子(M-)。後三種粒子均不穩定,最終生成熱力學穩定的鹼金屬氨基化合物和氫氣。氨合電子為強還原劑,常在化學合成中使用。 =====金屬有機化學===== 鋰形成的有機金屬化合物種類最多,相對最為穩定,成鍵為共價鍵。有機鋰試劑為不導電的固體或液體,熔點低,易揮發,趨向於生成化學式為(RLi)x的多聚物(R為有機基團)。以甲基鋰為例,其化學式為(CH3Li)x,x=4或6,結構分別為正四面體型和正八面體型。有機鈉化物和有機鉀化物也是多聚的。William Clegg, Ben Conway, Alan R. Kennedy, Jan Klett, Robert E. Mulvey, Luca Russo "Synthesis and Structures of [(Trimethylsilyl)methyl]sodium and -potassium with Bi- and Tridentate N-Donor Ligands" Eur. J. Inorg. Chem. 2011, 721–726. 鋰的電負性低,因而鋰-碳鍵的電荷密度主要集中在碳原子上,可有效形成碳負離子;因此,有機鋰化合物是非常強力的鹼,也是強力的親核試劑。丁基鋰常被用做強鹼,已經投入商業化生產。 有機鈉試劑在化學中的應用較為有限。相比較而言,有機鋰試劑已投入商業化生產,且反應效能更易於使用。有些有機鈉試劑具有商業意義,其中最主要的是環戊二烯基鈉。四苯硼鈉也可歸類為有機鈉化物,因為在固態下這一化合物中的鈉和芳基形成化學鍵。更重的鹼金屬形成的有機金屬化合物反應性更強,應用更為受限。施洛瑟鹼是這類化合物中的一種重要試劑。它是正丁基鋰和叔丁醇鉀的混合物,可和丙烯反應,生成丙烯鉀(KCH2CHCH2)。 順-2-丁烯和反-2-丁烯在和鹼金屬接觸時實現化學平衡。所用的鹼金屬為鋰和鈉時,這一異構化反應進行得較快;而使用鉀、銣、銫時進行得較慢。鉀、銣、銫更傾向高位阻的構象。有機鈉、有機鉀、有機銣和有機銫化合物成鍵以離子性為主,在非極性溶劑中幾乎不可溶。 ===物理性質=== 銫有金色光澤,其它的鹼金屬均為銀白色。鹼金屬都很軟,具有較低的密度、熔點以及沸點。 下表總結了鹼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原子性質。標有問號的資料尚未確定,或者是由元素週期律推斷所得,並非實際測量結果。 鹼金屬 標準原子量(u) 熔點 沸點 密度(g/cm3) 電負性(鮑林標度) 第一電離能(kJ•mol−1) 原子半徑(pm) 焰色反應 焰色反應 鋰 6.94(1) 453.69 K,180.54 °C,356.97 °F 1615 K,1342 °C,2448 °F 0.534 0.98 520.2 152 紅色 鈉 22.98976928(2) 370.87 K,97.72 °C,207.9 °F 1156 K,883 °C,1621 °F 0.968 0.93 495.8 186 橙黃色 鉀 39.0983(1) 336.53 K,63.38 °C,146.08 °F 1032 K,759 °C,1398 °F 0.89 0.82 418.8 227 紫丁香色 或粉色 銣 85.4678(3) 312.467 K,39.31 °C,102.76 °F 961 K,688 °C,1270 °F 1.532 0.82 403.0 248 紅色或紫紅色   銫 132.9054519(2) 301.59 K,28.44 °C,83.19 °F 944 K,671 °C,1240 °F 1.93 0.79 375.7 265 藍色或紫色 鍅 [223] ? 300 K,? 27 °C,? 80 °F ? 950 K,? 677 °C,? 1250 °F ? 1.87 ? 0.7 380 ? ?   ====元素週期律==== 元素週期表中,鹼金屬族是族內元素性質最為相近的一族。沿著週期表從上到下,鹼金屬元素的原子半徑逐漸升高, 電負性逐漸降低, 逐漸升高,熔沸點逐漸降低。總體而言,鹼金屬的密度從上到下逐漸升高;鉀是一個例外,它的密度比上面的鈉略低。 =====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 : 鹼金屬的原子半徑 和 離子半徑 單位為 皮米 (pm)。單元格背景從紅色到黃色,表示的半徑逐漸增高。 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的顏色標度一致。 鹼金屬 原子半徑(pm) 離子半徑(pm) 鋰 152 60 鈉 186 95 鉀 227 133 銣 248 148 銫 265 167 沿週期表從上到下,已知的鹼金屬原子半徑逐漸升高。由於遮蔽效應,當一個原子有多於一個電子層時,每個電子被原子核吸引的同時都受到其他電子的排斥。鹼金屬價電子只受到一個+1的淨電荷的作用,因為部分有效核電荷被內層電子(除去最外層的所有電子)所抵消,而鹼金屬內層電子的數量永遠比核電荷數少一個。因此,鹼金屬原子半徑只和電子層數有關;電子層數隨週期數增加而增加,因此鹼金屬原子半徑從上到下逐漸增大。 鹼金屬的離子半徑比原子半徑小得多。失去最外層電子後,鹼金屬離子比鹼金屬少一層電子,因而半徑更小。此外,鹼金屬離子的有效核電荷升高了,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吸引更強烈,導致半徑減小。 =====第一電離能===== : 鹼金屬的第一電離能J.E. Huheey, E.A. Keiter, and R.L. Keiter in Inorganic Chemistry : Principles of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4th edition, HarperCollins, New York, USA, 1993.A.M. James and M.P. Lord in Macmillan's Chemical and Physical Data, Macmillan, London, UK, 1992.單元格背景從紅色到黃色,表示的電離能逐漸降低。 鹼金屬 第一電離能(kJ/mol) 鋰 520.2 鈉 495.8 鉀 418.8 銣 403.0 銫 375.7 鍅 380 元素或分子的第一電離能指將最容易解離的電子從氣態原子/分子中解離出來,形成帶+1電荷的氣態離子所需的能量。第一電離能受有效核電荷數、內層電子的遮蔽效應、最易解離的電子(對主族元素而言,通常是最外層電子)到原子核距離的影響。核電荷數與遮蔽效應影響作用於易解離電子的有效電荷。作用於鹼金屬最外層電子的有效電荷相同(均為+1),因此影響第一電離能的只有最外層電子到原子核的距離。沿這一族從上到下,外層電子到原子核的距離逐漸升高,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逐漸減弱, 第一電離能因而逐漸降低。鍅是這一趨勢的特例。由於相對論效應的作用和7s軌道的收縮,鍅的價層電子比非相對論模型的預測值更為接近原子核,價電子受到更多的吸引力,因此鍅的第一電離能比銫略高。由於鹼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只受到一個有效電荷作用,且失去一個電子後能形成穩定的稀有氣體電子構型,因此鹼金屬的第一電離能是同週期元素中最低的。 鹼金屬元素的第二電離能遠高於第一電離能,因為第二易解離的電子位於一個全充滿的電子軌道中,因此難以解離。 =====反應活性===== 沿週期表從上到下,鹼金屬反應性逐漸升高,這是鹼金屬的第一電離能和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於鹼金屬的第一電離能從上到下逐漸降低,外層電子逐漸易於在反應中解離,反應性逐漸升高。 原子化能被用來衡量元素的金屬鍵強度,隨著鹼金屬從上到下原子半徑上升,金屬原子核間距上升,金屬鍵的離域電子到原子核的距離上升,原子化能下降。將原子化能與第一電離能相加,可以得到一個數值,它和鹼金屬參與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密切相關(但不相等)。從上到下,這個數值逐漸降低,鹼金屬的反應活化能也逐漸降低。因此,化學反應可以更快進行,反應性因而從上到下逐漸增加。 =====電負性===== : 鹼金屬電負性 單元格背景從紅色到黃色,表示的電負性降低,。 鹼金屬 電負性 鋰 0.98 鈉 0.93 鉀 0.82 銣 0.82 銫 0.79 鍅 ? 0.7 電負性描述原子或官能團吸引電子的能力。假如氯化鈉中氯和鈉之間形成的是共價鍵,由於氯的電負性更高,兩個原子間的共用電子對會被吸引到靠近氯的一側。由於氯和鈉的電負性相差實在太大,共用電子對過於靠近氯,實際上已經可以看做鈉上的電子被氯奪走,因此在氯化鈉固體中實際形成的是離子鍵。如果將鈉換成鋰的話,電子對就不會離氯這麼近。由於鋰原子半徑小,電子對與鋰的有效核電荷的距離更近,鹼金屬原子和共用電子對之間的吸引力增強了。由此得出,半徑較大的鹼金屬原子吸引共用電子對的能力更差,電負性越低。 由於鋰的電負性較高,鋰的某些化合物顯共價性。比如,碘化鋰可溶於有機溶劑中,大多數共價化合物擁有這一性質; 氟化鋰是唯一不溶於水的鹼金屬鹵化物; 以及氫氧化鋰是唯一不潮解的鹼金屬氫氧化物。 =====熔沸點===== : 鹼金屬的熔點和沸點單元格背景從紅色到黃色,表示的熔點/沸點逐漸降低。熔點和沸點的顏色標度不同。 鹼金屬 熔點 沸點 鋰 鈉 鉀 銣 銫 鍅 加熱金屬至其熔點時,原本將金屬原子束縛在一起的金屬鍵變弱,原子因而可以自由移動;加熱至沸點時,金屬鍵完全斷裂。因此,鹼金屬熔沸點的變化規律說明鹼金屬的金屬鍵強度從上到下逐漸變弱。金屬原子由原子核與離域電子之間的靜電引力束縛在一起。從上到下鹼金屬的原子半徑升高,離域電子和原子核的距離增大,金屬鍵因而變弱,導致熔沸點降低。由於內層電子的遮蔽效應,核電荷的變化可忽略。 =====密度===== : 鹼金屬的密度單元格背景從紅色到黃色,表示的密度逐漸升高。 鹼金屬 密度 (g/cm3) 鋰 0.534 鈉 0.968 鉀 0.89 銣 1.532 銫 1.93 鍅 鹼金屬晶體均為體心立方結構。,因此影響密度的只有兩個因素:單位體積可容納的原子數,以及單一原子的質量。單位體積可容納的原子數由原子半徑決定,因此如果知道鹼金屬的原子半徑和原子量數值,就可計算鹼金屬的密度。由結果來看,鹼金屬的密度從上到下依次增高,鉀是一個例外。由於擁有同一週期中最小的原子量和最大的原子半徑,鹼金屬是同一週期中密度最低的金屬。鋰、鈉、鉀是僅有的三個密度小於水的金屬元素。 ===原子核穩定性=== 鹼金屬的主要同位素 Z 鹼金屬 穩定同位素 斜體字表示不穩定核素奇數-奇數同位素以粉色表示 斜體字表示不穩定核素奇數-奇數同位素以粉色表示 斜體字表示不穩定核素奇數-奇數同位素以粉色表示 3 鋰 2 — style="background:pink;"   11 鈉 1 —     19 鉀 2 1 37 銣 1 1   55 銫 1 —     87 鍅 — — 無原生核素 無原生核素 無原生核素 鹼金屬的原子序數均為奇數,因此它們的同位素只可能為(質子數和中子數均為奇數,質量數為偶數)或(質子數為奇數,中子數為偶數,質量數為奇數)。奇數-奇數較為罕見——這類核素通常會發生β衰變,衰變產物為偶數-偶數核素,後者擁有更高的束縛能,因而更加穩定。 由於奇數-奇數核素十分罕見,鹼金屬幾乎所有的主要同位素均是奇數-偶數核素。鹼金屬奇數-奇數同位素中,鋰-6是穩定的,鉀的放射性同位素鉀-40也有較長的壽命。對一個給定的奇數質量數,只能有一種(不產生β衰變的同位素)。和偶數-偶數核素與奇數-奇數核素間的束縛能差距相比,奇數-偶數核素與偶數-奇數核素的束縛能幾乎沒有差距,因此和β衰變穩定同位素質量相等的其它核素(同量素)會產生β衰變,生成能量最低的核素。總之,質子數和/或中子數為奇數的核素相對不穩定,這就導致擁有奇數原子序數的元素——例如鹼金屬—— 擁有的穩定同位素數量比原子序數為偶數的元素少。26種單一同位素元素中,除鈹之外的所有成員的質子數均為奇數,中子數均為偶數。(鈹的質子數為偶數,中子數為奇數) 鈉、鉀、銣、鍅擁有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 鈉-22和鈉-24為的痕量放射同位素 ,鉀-40和銣-87有很長的 半衰期,得以在自然界中存在,鍅的所有同位素均具有放射性。 20世紀初,人們認為銫是放射性的,儘管它沒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那時還沒有發現鍅。鉀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K-40約佔自然界中的鉀的0.012%,因此自然界的鉀存在微弱的放射性。正是鉀產生的這一微弱輻射,導致1925年有人錯誤地聲稱發現了87號元素。 銫-137是一種β放射源,也是一種強γ放射源。它的半衰期為30.17 年,是兩種主要的中等壽命裂變產物之一(另一種為鍶-90)。這兩種裂變產物是核燃料棒使用完畢後數年到數百年產生的輻射的主要來源。經過高能β衰變,最終生成穩定的鋇-137。捕獲中子的速度很慢,因而不能透過中子照射的方法進行處理,只能任其衰變。在水文學研究中,被用做,和氚在這方面的應用類似。幾乎所有的核試驗都會向環境中釋放少量的銫-134與銫-137。某些核事故也會釋放這兩種同位素,比如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截至2005年,銫-137仍是切爾諾貝利核電廠附近隔離區的主要輻射源。 ==延伸== 儘管目前只發現了6個鹼金屬元素,目前已有研究預測比鍅更重的鹼金屬元素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據推測,鍅之後的第一個鹼金屬元素是目前尚未發現的第119號元素Uue。它是第八週期的第一個元素,性質和可能同族的其它元素類似。它的化學性質可能更接近鉀或銣;而根據元素週期律,Uue的性質應當與銫或鍅更為相近,乃至比它們更易反應。Uue的價電子運動速度高,產生相對論效應,導致Uue的第一電離能升高,金屬半徑和離子半徑降低,反應性下降。目前已發現相對論效應對鍅的性質產生了類似影響。相對論效應可能導致Uue元素不像其它鹼金屬那樣反應。 Uue的8s軌道因相對論效應而變得穩定,導致 Uue的電子親合能升高——遠高於銫和鍅的電子親合能,甚至比其它所有的鹼金屬元素都高。 相對論效應同樣會導致Uue的極化性大幅下降。另一方面, Uue的熔點可能仍符合鹼金屬元素的熔點變化規律,也就是比鍅更低。據推測,Uue的熔點可能在0 °C 到 30 °C之間。 Uue的價層電子穩定性導致8s軌道的收縮,繼而導致原子半徑降低。據預測Uue的原子半徑為240 pm,,比銣原子(247 pm)略小。 因此,+1氧化態的Uue的化學性質應當更接近銣,而不是鍅。與之相反,據預測Uue+ 的離子半徑比Rb+大。Uue+的最外層7p軌道不穩定,因而比低層數的p軌道更大。除鹼金屬特徵的+1氧化態之外,Uue還可能擁有其它鹼金屬沒有的+3氧化態。 Uue中7p3/2亞層不穩定且有膨脹,導致7p3/2亞層的最外電子的電離能比其他方式的預測值低,因此可能解離更多電子產生+3氧化態。 很多Uue化合物中可能有7p3/2電子參與成鍵,這些化合物因而顯現部分共價性 關於比Uue更重的鹼金屬元素的預測研究相對較少。根據元素週期表向下推測,下一個鹼金屬應該是第169號元素Uhn;而根據狄拉克-福克方法計算,下一個鹼金屬應當是第165號元素Uhp,其核外電子排布為[Uuo] 5g18 6f14 7d10 8s2 8p1/22 9s1. 深入的計算顯示Uhp的電離能會比Uup、鍅、銫更高,與鈉相近。Uhp的原子半徑也會符合自銫開始的遞減趨勢:它的原子半徑可能和鉀相近。 除9s電子外,Uhp的7d電子也可能一道參與化學反應,形成比+1更高的氧化態,因而比起鹼金屬Uhp可能和硼族元素的行為更加接近。 截至2012年,尚未有關於Uhp以後的鹼金屬性質的研究。第八週期之後的元素擁有強烈的相對論效應和層結構效應,由較輕元素性質變化規律做出的外推因而變得完全不準確。 相對論效應使s軌道穩定,層結構效應使層數高的電子層的p,d,f,g軌道變得不穩定,二者產生的效果相反。因此,對第八週期之後的元素而言,相對論計算和非相對論計算得出的結果差距更加明顯。由於鹼金屬和鹼土金屬均為s區元素,對Uue和Uhp性質及變化趨勢做出的預測可能同樣適用於相應的鹼土金屬: Ubn和Uhh. ==具有部分類似性質的其它元素或基團== 很多物質和鹼金屬一樣傾向於形成一價陽離子。類似擬鹵素,這些物質有時稱作“擬鹼金屬”。它們包括一些元素和更多的原子團,這些原子團在大小和極化性的方面和鹼金屬類似。 ===氫=== 氫擁有一個核外電子,通常出於方便起見將其放在元素週期表第1族的最上側。然而,氫通常不被看做是一個鹼金屬元素。 一般條件下,氫以雙原子分子(H2)的形式存在; 然而,鹼金屬只有在高溫下變成氣態後才能形成雙原子分子(如Li2)。Chemical Bonding, Mark J. Wint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0-19-855694-7 和鹼金屬一樣,氫擁有一個價電子,易於和鹵素反應,但是氫和鹼金屬的相似性也只有這些了。 將氫放在鋰上方,主要是由於它的電子構型和鹼金屬相似,並非出於化學性質的考慮。有時它被放在碳的上方,因為氫和碳的電負性相近;有時會放在擁有某些相似化學性質的氟上方。 氫的第一電離能為 (1312.0 kJ/mol),遠高於鹼金屬的第一電離能。由於只需一個電子就可形成稀有氣體構型,氫的行為有時更接近鹵素。和鹵素一樣,氫可以形成-1價的氫負離子。儘管在鹼化物中,鹼金屬也可形成負離子,然而這類產物很不穩定,只用於實驗室研究。在極端高壓的作用下(比如木星核心和土星核心的高壓),氫發生相變生成金屬氫,性質和鹼金屬類似。 反對這種放置的論點是,與鹵素放熱形成鹵化物的反應不同,氫形成氫化物的反應是吸熱的。 H− 陰離子的大小也違反鹵素離子越往下大小越大的趨勢。實際上,H -的擴散性很強,因為它的單個質子不能輕易控制兩個電子。 當它們經受非金屬過渡到金屬的作用時,在3000 K下的液體金屬氫的電阻率約等於在2000 K壓力下的銣和銫的液體的電阻率。 氫的 1s1 電子構型類似鹼金屬 (ns1),不過由於不存在 1p 亞層,氫的這個構型很特殊。 它可以失去一個電子,形成氫正離子 H+,或是再獲得一個電子,形成氫負離子 H−。 前者可以說明氫和鹼金屬類似,而後者顯示氫和鹵素相似。不過,由於 1p 軌道不存在,不管歸類到鹼金屬或是鹵素都不能完美解決問題。 在熱力學性質如電離能和電子親和能方面,碳族元素也很合適,但是氫不能以四價存在。 所以,沒有一種排法是令人滿意的, 儘管鹼金屬是最常見的放置位置(如果選擇一個放置位置),因為在所有單原子氫物種中,水合氫離子目前為止是最重要的,它是酸鹼化學的基礎。 氫因其異常的電子構型和小尺寸,產生的非正統性質的一個例子是氫離子非常小(半徑約為0.15 pm,而大多數其他原子和離子的大小為50-220pm),因此除了與其他原子或分子締合以外,它在縮合體系中不存在。 實際上,質子在化學物質之間的轉移是酸鹼理論的基礎。 氫形成氫鍵的能力也是獨特的,這是電荷轉移,靜電和電子相關貢獻現象的影響。 雖然類似的鋰鍵是已知的,但它們大多是有靜電的。 然而,在某些分子晶體中,氫可以起到與鹼金屬相同的結構作用,並且與輕的鹼金屬(尤其是鋰)有著密切的關係。 ===銨及其衍生物=== 銨離子()的性質像是一種介於鉀和銣之間的“中間鹼金屬”,經常被看做鹼金屬的近親。舉例來說,絕大多數的鹼金屬鹽易溶於水,絕大多數的銨鹽也溶於水。根據推測,在極高壓下,銨可以形成穩定的金屬銨(由離子和遊離電子構成)。這一反應可能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進行,這兩顆行星的內部磁場可能受到了該反應的顯著影響。據估計,從氨氣與氫氣的混合物轉變為金屬銨所需的壓強為25 GPa 左右,低於將遊離態物質轉化為金屬態通常所需的壓強100 GPa 其它“擬鹼金屬”包括銨的烷基衍生物,其中銨的一些氫原子被替換成烷基或芳基。季銨鹽()可用於替代昂貴的Cs+來穩定又大又容易極化的陰離子(如 )。季銨氫氧化物和鹼金屬氫氧化物一樣是強鹼,會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鹽。此外,銨的氮原子可以被更重的氮族元素取代,生成鏻()或鉮()陽離子,它們的氫原子也可以被烷基或芳基取代。四氫銻陽離子()本身仍未被發現,但它的衍生物已獲得表徵。 === 二茂鈷和其衍生物 === 二茂鈷, Co(C5H5)2,是一種茂金屬,是 二茂鐵的鈷類似物。 它是一種暗紫色固體。 二茂鈷有 19 個價電子,比有機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常見價電子數量—18個多一個。它非常穩定的類似物二茂鐵有18個電子,符合18電子規則。 該額外的電子佔據一個於Co-C鍵的反鍵軌道。 因此, Co(C5H5)2 的很多化學反應都傾向於失去這個多餘的電子, 形成極度穩定的 18電子陽離子二茂鈷陽離子。 許多二茂鈷鹽與銫鹽會共沉澱,而氫氧化二茂鈷是可以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形成碳酸二茂鈷的強鹼。 與鹼金屬一樣,二茂鈷是一種強還原劑,由於十個甲基的誘導效應,十甲基二茂鈷的還原性更強。 鈷可以被其較重的同類物銠取代,從而得到更強的還原劑二茂銠。 二茂銥(用 銥代替鈷)可能會更強,但由於其不穩定性,因此並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鉈=== 和所有的鹼金屬一樣,鉈擁有+1氧化態。Tl+的離子半徑為164 pm,和K+ (152 pm)、Ag+(129 pm)相仿,因此含Tl+的鉈化合物性質通常和相應的鉀化合物或銀化合物相近。在鉈被發現後的數年裡,歐洲大陸認為鉈是一種鹼金屬;在尤利烏斯·洛塔爾·邁耶爾1868年編制的週期表以及門捷列夫1869年編制的元素週期表中,鉈被當做第六個鹼金屬,位置與銫相鄰。後來兩人都對週期表進行了修改。在邁耶爾1870年的週期表和門捷列夫1871年的週期表中,鉈被放在了硼族,也就是如今它所在的位置;而銫下方的一格為空缺。不過鉈同樣有+3氧化態,而已知的鹼金屬都不具備這一氧化態。 如今人們認為鍅是第六個鹼金屬元素。. === 第11族元素 === 11族元素(又稱貨幣金屬)銅,銀和金,由於它們可以形成具有不完整d軌道的離子,因此通常歸類為過渡金屬。 在物理上,它們相對於其它過渡金屬,有較低的熔點和較高的電負性值,更像是後過渡金屬。 Cu,Ag和Au被填充的d軌道和自由s電子形成它們的高電導率和熱導率。第11族左側的過渡金屬會經歷s電子和部分填充的d殼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降低電子遷移率。Russell AM & Lee KL (2005)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 in nonferrous metals . Wiley-Interscience, New York. p. 302. 化學上,第11族金屬的行為類似於主族金屬,處於+1價態,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與鹼金屬有關:這是其先前被標記為IB族,與鹼金屬的 IA族有關的原因。它們有時被分類為後過渡金屬。Deming HG (1940) Fundamental 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pp. 705–7 它們的光譜類似於鹼金屬。 它們的一價正離子是順磁性的,並且與鹼金屬的鹽一樣,它們的鹽沒有顏色(除非陰離子有顏色)。Bailar, J. C. (1973) Comprehensive inorganic chemistry, vol. 3, p. 16. 在門捷列夫 1871年元素週期表中,銅、銀和金被列出了兩次,一次在VIII族下(鐵系元素和鉑族金屬),另一次在IB族下。 儘管如此,IB族裡的它們還是用括號括了起來,指出它是暫定的。 門捷列夫對元素進行分配的主要標準是元素的最大氧化態:在此基礎上,由於當時已知存在二價銅和三價金化合物,因此無法將第11族元素歸為IB族。 但是,消除IB族將使IA族成為唯一缺乏A–B分叉的主族(VIII族被標記為過渡族)。 此後不久,大多數化學家選擇對IB族中的這些元素進行分類,並將它們從VIII族中刪除,以得到對稱性:這是主要的分類方法,直到現代的中長18列元素週期表的出現使鹼金屬和第11族金屬分離。 傳統上,第11族金屬被視為鹼金屬的一部分,因為它們具有鹼金屬特徵性的 s1電子構型(第1族:p6s1;第11族:d10s1)。 然而,相似性主要限於兩組的+1化合物的化學計量數,而不是它們的化學性質。 這是由於被完全填充的d殼層比被完全填充的p殼層對最外層s電子的遮蔽作用弱得多,因此第11族金屬比相應的鹼金屬具有更高的第一電離能和更小的離子半徑。 此外,它們具有較高的熔點,硬度和密度,並且在液氨中具有較低的反應性和溶解度,在其化合物中具有更大的共價性。 最後,鹼金屬在標準電極電勢表的頂部,而第11族金屬幾乎在底部。 第11族元素的d殼層比鹼金屬的p殼層更容易被破壞,因此第二和第三電離能更低,能夠實現比+1高的氧化態和更豐富的配位化學,從而使第11族金屬的性質更像過渡金屬。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與銣和銫可以和金形成離子化合物,在其中形成金離子(Au-)。金離子以溶劑化形式出現在液氨溶液中:此處的金的表現為擬鹵素,因為它的5d106s1構型比準封閉殼5d106s2少一個電子,也就是很穩定的汞的電子構型。 ==歷史== ===鹼金屬族的出現=== 1865年左右,約翰·紐蘭茲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列出了這些元素,以原子量增加和物理化學性質相似的順序出現,第一個元素會和第八個元素的性質類似。他將這種週期性比作音樂的八度。在這種情況下,分開了一個八度的音符具有相似的音樂功能。 他將所有已知的鹼金屬(鋰到銫)以及銅,銀和鉈(它們表示出鹼金屬的+1氧化態特徵)放入當時的元素週期表,一起成為一個族。他的週期表把氫歸類為鹵素。 1869年後,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提出了他的元素週期表,將鋰放在鈉,鉀、銣、銫和鉈形成的族的頂部。 兩年後,門捷列夫修改了元素週期表,將第1族中的氫置於鋰上方,並且將鉈移至硼族元素。 在此版本,銅、銀和金被放置了兩次,一次是11族元素的一部分,另一次是包含當今 8至11族元素的VIII族。在1869年,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中,銅和銀與氫和汞排在同一族中,而金暫定在鈾和當時未發現的鋁下元素之下,屬於硼族元素。 引入18列元素週期表後,第11族元素移動到了d區中的當前位置,而鹼金屬則留在了 IA組中。後來該組的名稱在1988年更改為第1族。 鹼金屬這個名稱來自以下事實:當鹼金屬溶於水中時,它們所形成的氫氧化物均為強鹼。 ===鋰=== 1800年,巴西化學家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在瑞典的上發現了(LiAlSi4O10)然而直到1817年,正在貝採裡烏斯的實驗室工作的約翰·奧古斯特·阿韋德松才在分析透鋰長石時發現了一種新元素。這種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和鈉、鉀的化合物相似;它的碳酸鹽和氫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比鈉、鉀的對應化合物低。貝採裡烏斯將這一未知的材料命名為"lithion/lithina",這一名稱來自希臘語的λιθoς (lithos,意為“岩石”)。當時已知的另外兩種鹼金屬中,鈉因在動物血液中含量豐富而知名,鉀是在植物灰燼中發現的,因此lithos這一名稱體現了這種材料的獨特來源——礦石。貝採裡烏斯將這一材料中的金屬命名為"lithium". ===鈉=== 人類從遠古時期開始就知道鈉的化合物了。食鹽(氯化鈉)是人類活動的重要物資。羅馬歷史學家老普林尼在他的《博物志》海水部分的一處旁註中提到:“在羅馬……士兵的薪餉曾經是食鹽,‘薪水’(salarium)這個詞就來自‘鹽’(sal)”。Plinius Naturalis Historia XXXI受拉丁語影響的語言中的“薪水”一詞多是salarium的變形,比如英語中的salary,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中的salario. 鈉的英文名Sodium來自蘇打(soda),而蘇打的名稱源自阿拉伯語的suda (صداع),意為“頭痛”。人們很早知道碳酸鈉有緩解頭痛的功效,蘇打因此得名。 1807年,漢弗萊·戴維用之前分離鉀的類似方法電解熔融苛性鈉(氫氧化鈉),首次將鈉分離出來。 ===鉀=== 從古代起人們就使用白草木灰了,然而它的使用史的大部分時間中,人們並不瞭解草木灰和鈉礦物鹽是完全不同的物質。1702年,格奧爾格·恩斯特·斯塔爾獲取了一些實驗證據,提出草木灰和礦物鹽有本質上的差異,到了1736年 證明了這一差異。而那時人們仍然不知道鉀、鈉化合物的準確化學組成,也不知道鉀、鈉這兩種元素。因此,安託萬-洛朗·德·拉瓦錫並沒有將鹼金屬收錄進他1789年編制的元素表中。純鉀的首次分離發生在1807年,由漢弗萊·戴維爵士在英國完成。戴維用當時新發明的伏打電堆電解熔融的苛性鉀,得到了這一元素。鉀是首個用電解法分離出的元素。同年,戴維宣佈用相似的方法從苛性鈉中分離出金屬鈉,從而說明了兩種元素及相應化合物的本質差異。 ===銣=== 銣在1861年由羅伯特·本生和古斯塔夫·基爾霍夫在德國的海德堡發現。本生和基爾霍夫最早提出用光譜學方法尋找新的元素;他們用分光鏡分析礦石時發現了銣。銣的名稱rubidium來自拉丁語的rubidus,意為“深紅”或“鮮紅”,這一名稱來自銣的發射光譜中的亮紅色譜線。銣的發現緊隨銫的發現,而銫同樣是由本生和基爾霍夫用分光鏡發現的。 ===銫=== 1860年,羅伯特·本生和古斯塔夫·基爾霍夫在德國巴德迪爾克海姆的礦泉水中發現了銫。銫的名稱caesium來自拉丁語的caesius,意為“天藍色”。這一名稱來自銫的發射光譜中的藍色譜線。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ition銫在本生和基爾霍夫發明分光鏡僅一年後即被發現,是首個透過光譜學方法發現的元素。 ===鍅=== 1939年之前,第87號元素被錯誤或者不完整地發現了至少四次。 1939年,的瑪格麗特·佩裡在巴黎提純一份錒-227樣品時真正發現了鍅。錒-227的衰變能為220 keV,然而佩裡發現其中一些衰變粒子的能量低於80 keV。佩裡認為這是一種之前未被分辨出的衰變產物,於是在提純過程中將其分離出來,但是後來在提純的後錒-227中又產生了這種物質。後續的大量實驗證明這種未知物質不可能是釷、鐳、鉛、鉍或者鉈,而顯現出可鹼金屬相近的化學性質(比如和銫鹽形成)。佩裡因而認為這種未知物是第87號元素,由錒-227的α衰變產生。Adloff, Jean-Pierre; Kaufman, George B. (2005-09-25).Francium (Atomic Number 87), the Last Discovered Natural Element . The Chemical Educator 10 (5). Retrieved on 26 March 2007.於是佩裡試圖測定錒-227中α衰變與β衰變的比率。她的第一次實驗測定的α衰變比率為0.6%,後來她將這一數值修正為1%。鍅是最後一種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元素。一些元素——如鎝和鈽——起初由人工製得,後來在自然界中發現了。 ===鍅下元素(Eka-鍅)=== 鍅下方的元素(Eka-Francium, 類鍅)極有可能是第119號元素Uue;然而相對論效應使得這一結論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合成Uue的首次嘗試發生在1985年:科學家在美國加州伯克利的超重離子直線加速器(superHILAC)中用鈣-48轟擊鑀-254,結果未鑑別出任何原子。因而其收率限制為300nb。 :\,^{254}_{99}\mathrm{Es} + \,^{48}_{20}\mathrm{Ca} \to \,^{302}_{119}\mathrm{Uue} ^{*} \to 無原子 星號表示激發態。 這一反應選擇了254Es做為原料。254Es的質量數大,半衰期相對較長(270天),可獲得性高(數毫克),因此常被用來合成超重元素。然而這一反應近期極不可能生成Uue原子,因為很難生產足夠多的鑀-254來製作一個尺寸足夠大的靶,從而將實驗的靈敏度提升到所需級別。鑀尚未在自然界中發現,只能在實驗室製取。不過,由於Uue是擴充套件元素週期表第8週期的第一個元素,未來極有可能用其它反應來製取它。德國達姆施塔特的GSI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正在嘗試用鈦核轟擊鉳製取Uue.目前還沒有發現位於第8週期的元素;而且由於液滴不穩定性,或許只有原子序數較低的第8週期元素(原子序數低於128)在物理上可能存在。比Uue更重的鹼金屬原子序數太高,因此尚未有合成嘗試。 ==存在範圍== ===太陽系=== 說明:除氫以外,質子數為偶數的元素比質子數為奇數的元素更為常見——後者擁有未成對的質子,趨向於捕獲另一個質子,原子序數因此增加。而偶數原子數的元素中的質子均為成對質子,自旋彼此抵消,使得原子更加穩定。所有的鹼金屬的原子序數均為奇數,它們在太陽系中的丰度低於鄰近的兩族元素(稀有氣體和鹼土金屬)。銣之後的鹼金屬只能在超新星中生成,而不能由恆星核合成獲得,所以較重的鹼金屬比輕的鹼金屬稀有。鋰的丰度低於鈉、鉀,因為它在太初核合成和恆星中都極少生成——大爆炸只能生成痕量的鋰、鈹和硼,因為這些元素缺少穩定的5核子或8核子核素;而恆星核合成反應會透過3氦過程生成碳來透過這一瓶頸。 ===地球=== 地球是由形成太陽的物質雲構成的,但是在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過程中,行星獲得了不同的組成。此外,地球的自然史導致地球某些部分擁有不同的元素分佈。地球質量約為5.98 kg. 其中主要的成分是鐵(32.1%,質量分數,下同), 氧 (30.1%), 矽 (15.1%), 鎂 (13.9%), 硫 (2.9%), 鎳 (1.8%), 鈣 (1.5%)以及鋁 (1.4%);另外的1.2%為剩下的所有元素。由於質量層化,地球的核心區可能主要由鐵構成(88.8%),此外可能還有鎳(5.8%)、硫(4.5%),以及剩餘0.9%的其它元素。 由於反應活性很高的緣故,鹼金屬在自然界不以單質形式存在。它們屬於,極易和氧結合,因而和二氧化矽緊密關聯,形成不會沉入地球核心的低密度礦物,因而停留在地球表面附近。鉀、銣、銫屬於地球化學中的不相容成分,因為它們的離子半徑大,不能進入礦物中的陽離子聚集區域。 鈉和鉀在土壤中十分豐富。 鈉在地殼中的質量分數約為2.6%,是地殼中丰度排在第六的元素;鉀的質量分數約為1.5%,排在第七。許多礦物中都含有鈉,其中最常見的是大量溶解在海水中食鹽(氯化鈉)。很多固態礦物中也含有鈉,比如岩鹽、角閃石、冰晶石、、沸石等。 鋰的反應活性相對較低,因而可以在海水中大量發現。據估計鋰在海水中的質量分數約為0.14~0.25ppm ,若以體積莫爾濃度表示就是25μM. 銣的丰度和鋅大抵相同,比銅要高,可在白榴石、銫榴石、光鹵石、和中找到。銫的丰度低於銣,但比很多為人們所熟知的元素(比如鎘、錫、銻、鎢)更高。 鍅-223是鍅的唯一一種天然存在的同位素。它是錒-227的α衰變產物,在鈾和釷的礦物中極少量存在。 在鈾礦石中,大概有1018 個鈾原子才會出現一個鍅原子。 鍅的半衰期極短,為22分鐘;因此據估計地殼中最多隻會有30 g的鍅。 ==製備與分離== 製取純的鹼金屬較為困難。鹼金屬的反應活性很高,這導致它們極易和常見的物質(例如水、空氣)反應,且無法用其他元素置換製備。因此,鹼金屬只能用電解一類的高能方法分離。鋰和鈉通常用電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獲得,為了降低熔點,通常會在混合物中加氯化鈣。其它幾種較重的鹼金屬一般用還原劑(通常是鎂或者鈣)還原的方法制備。用還原反應可獲得液態或氣態的鹼金屬,產物經分餾可獲得純化的鹼金屬。 鋰鹽必須從礦物泉水中、 滷水池或者滷水礦產生的滷水中提取。電解熔融的氯化鋰和氯化鉀混合物,便可以得到金屬鋰。 鉀存在於多種礦物中,例如鉀石鹽(氯化鉀)等。有時會用分解氯化鉀來製取金屬鉀,但鉀更常見的製備方法是電解氫氧化鉀, 和19世紀末20世紀初製取鈉的方法類似。Eggeman, Tim. Sodium and Sodium Alloys. Kirk-Othmer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ohn Wiley & Sons, Inc. Published online 2007. 氫氧化鉀礦物廣泛存在於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以色列、美國和約旦等地。含鉀礦物也可以從海水中提取。 鈉主要存在於海水和乾涸的海床中。現在的製備方法是用電解,過程中會加入一些鈣、鍶、鋇鹽,以將氯化鈉的熔點降至700 °C以下。 超純鈉可透過疊氮化鈉分解制備。Merck Index, 9th ed., monograph 8325 在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的數年間,銣主要從鹼金屬混合碳酸鹽()中提取。鹼金屬混合碳酸鹽是鉀生產過程中的一種副產物,包含21%的銣,剩餘部分是鉀和少量的銫。如今通常用將銣和鉀、銫分開:將一種含銣和銫的礬(Cs,Rb)Al(SO4)2•12H2O經30步反應處理,可得到純淨的銣礬,從而進一步製取銣。銣的生產方法有限,礦物丰度低,導致含銣化合物的產量只有每年2到4噸。 然而銫並不是用這一反應分離製取的。銫主要從 銫榴石礦中提取,有三種常見的提取方法:酸消化、鹼分解以及直接還原。 鍅-223是唯一一種存在於自然界的鍅的同位素,由錒-227的α衰變生成。據計算地殼中最多隻會有30g的鍅,極為稀少。因此鍅主要透過核反應制備:197Au + 18O → 210Fr + 5 n,產物可以是鍅-209、鍅-210、鍅-211.至今最大的一份鍅樣品含有300,000個鍅中性原子,合成方法正是上述的核反應。 所有的鹼金屬都可以從矽酸鹽中用同樣的步驟獲得:首先用硫酸將鋁和所需的鹼金屬從礦石中溶出;溶液中加鹼將鋁離子以氫氧化鋁的形式沉澱出來,將鋁和鹼金屬分離。將剩餘的鹼金屬離子以碳酸鹽的形式選擇性沉澱出來,再用鹽酸溶解沉澱;濃縮所得溶液可得鹼金屬氯化物,將其電解即得鹼金屬。 ==應用== 除鍅以外的鹼金屬均有很多種商業應用。鋰常被用做電池材料,氧化鋰可用來處理二氧化矽。鋰還可用來製作潤滑脂,處理空氣,對鋁的生產也有輔助作用 純鈉可用於製作鈉燈,一種十分高效的光源; 還可以用來拋光其它金屬的表面。鈉化合物也有十分廣泛的用途,比如常見的食鹽就是氯化鈉;常用的肥皂是鈉或鉀的脂肪酸鹽。 鉀是植物重要的營養元素,因此鉀的化合物常被用做化肥。 氫氧化鉀是一種強鹼,被用來控制各種體系的pH值。 銣和銫常用於製作原子鐘。銫原子鐘極其精確,如果一臺銫原子鐘從8千萬年前的恐龍時代開始執行到今天,它的偏差不會超過4秒。因此銫原子被用來定義“秒”單位。銫常新增在石油工業所用的鑽井液中。銣離子常用於製作紫色焰火。 鍅沒有商業應用,但鍅的原子結構相對簡單,因而在光譜學實驗中有廣泛應用。鍅的光譜學研究可以提供和能級、次原子粒子間的耦合常數相關的資訊。科學家研究鐳射束縛的鍅-210粒子發射的光,獲得了原子能級躍遷的準確資料,和量子論的預測相近。 ==生物學作用及防護== 通常在生物系統中只有痕量的鋰。鋰沒有已知的生物學作用,但是攝入鋰確實對身體有影響。 精神病學中常用每天0.5 到 2 克的碳酸鋰,做為治療雙極性情感疾患(躁鬱症),不過這種治療有一些副作用。攝入過量的鋰會導致呆滯、言語不清、嘔吐等症狀,乃至引發中樞神經中毒。而用於治療躁鬱症的鋰用量僅僅略低於中毒劑量。 鋰在人體中的天然生物學功能尚待研究;不過從生物化學特性、被人體處理的方式以及在老鼠、山羊身上的實驗結果來看,鋰是一種必要的稀有元素。 鈉和鉀存在於一切已知的生物學系統中,通常作為細胞內外的電解質存在。 鈉是控制血容量、血壓、滲透平衡和pH的必須營養素,人類對鈉的最小生理需求量為每天500毫克。 氯化鈉——也就是俗稱的食鹽——是食物中主要的鈉源,用作調味品和食物處理(比如泡菜、臘肉)。氯化鈉主要來自處理過的食物。鈉的DRI為每天1.5g,然而根據2010年的調查,中國城市居民平均每日攝入的鈉相當於13.5g食鹽(5.31 g鈉)。而每天攝入的鈉超過2.3克就會提高患高血壓的機率。 由鈉攝入過量導致的高血壓每年在全球導致了760萬例早逝。 鉀是細胞內的主要陽離子,而鈉是動物細胞外的主要陽離子。 這兩種帶電粒子的濃度差異導致了細胞內外的電勢差,也就是膜電勢。細胞膜兩側的鈉鉀濃度平衡由細胞膜內的離子泵維持。由鈉鉀濃度差產生的膜電勢讓細胞可以產生動作電位——一次急劇的細胞放電過程。細胞放電的能力是很多種身體機能(、肌肉收縮、心臟功能等)的基礎。 銣沒有已知的生物學作用,不過或許可能促進代謝。由於鉀、銣、銫的化學性質相似,銣和銫有可能取代身體中的鉀離子引發低鉀血癥,因此它們具有輕微的毒性。絕大多數人極少攝入銫。攝入大量的銫會導致劇烈過敏和痙攣,但通常不可能透過自然途徑攝入這種劑量的銫,因此銫不屬於主要化學汙染物。 氯化銫在小鼠身上的LD50為2.3 g 每千克體重,和氯化鉀、氯化鈉的LD50相仿。一些癌症替代療法用氯化銫作為治療藥物,這種未經科學證實的療法可能和至少50名患者的死亡有聯絡。Wood, Leonie. 銫的放射性同位素需要格外小心處理,若對銫-137γ放射源處理不當,可能導致這種放射性核素洩露,引發輻射傷害。最著名的例子是1987年的戈亞尼亞事故:巴西戈亞尼亞的一處廢品堆積場中掃出了一臺放療儀,這臺放療儀屬於一家廢棄的診所,未經妥善處理。放療儀中發光的銫鹽被賣給了好奇又缺乏教育的買家。事件造成了4人死亡及大量的輻射傷害。銫-137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釋放的對健康威脅最大的四種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另外三種為銫-134、碘-131和鍶-90)。 鍅沒有生物學功能。其強放射性可能引發輻射中毒,因此鍅極可能有毒。 然而至今為止最大的鍅樣品只有約300,000箇中性鍅原子,因此絕大多數人不可能攝入鍅。 == 參看 == * 元素週期表 * 元素的族 * 鹼化物 ==註解== ==參考文獻== 左方一族: 鹼金屬第1族(ⅠA) 右方一族: 不存在 鹼金屬第1族(ⅠA) 鹼土金屬 A Category:族 (化學) Category:元素週期表 Category:包含影片剪輯的條目
(),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原子序數為12,是一種銀白色的鹼土金屬。鎂與其他五個同族元素有相似的物理性質、同樣的價電子數及相似結晶體。鎂是在地球的地殼中第八豐富的元素,約佔2%的質量。鎂是宇宙含量第九豐富的元素,它是在巨大星體中由三個氦原子核加上一個碳原子核,核融合所形成,當星體爆炸成超新星時,鎂元素會逸散到宇宙中,之後可能再融入其他新的星系。鎂是地殼中是第八多、地球中第四常見(前有鐵、氧、矽)元素,佔地球百分之十三的質量和地殼 的百分之二,且它是海洋中溶解第三多的元素,僅次於鈉、氯。 鎂在人體內構成了三百種酵素,且對於所有細胞都是必須的,是在人體中佔有第十一多(依重量排序)的元素。鎂離子會與身體中如同ATP或 DNA RNA等高分子聚合物反應,且數百種酵素都需要鎂離子才能運作。在藥理學上,鎂離子聚合物通常被用為瀉藥、抗酸藥(胃藥)、或用來調整不正常的神經衝動與例如在子癲情況中的血管痙攣。鎂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物的形式被發現,普遍來說具有氧化數為+2的氧化型態。其可以被人工製造,具有高度的活性。鎂現今主要透過電解鎂鹽的方式得到,主要用來製造鎂鋁合金。鋁加上鎂製成合金後可變得更輕且提升其強度。 == 性質 == 鎂屬於元素週期表上的IIA族鹼土金屬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為24.305。具有銀白色光澤,略有延展性。鎂的密度小,離子化傾向大。 在空氣中,鎂的表面會生成一層很薄的氧化膜,使空氣很難與它反應。鎂和醇、酸、熱水反應能夠生成氫氣。粉末或帶狀的鎂在空氣中燃燒時會發出強烈的白光。在氮氣中進行高溫加熱,鎂會生成氮化鎂(Mg3N2);鎂也可以和鹵素發生強烈反應;鎂也能直接與硫化合。鎂的檢測可以用EDTA滴定法分析。燃點約凱氏733.15度。 == 發現 == 1755年,蘇格蘭化學家約瑟夫·布拉克最先發現鎂元素。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H.Davy)用熔融電解法首先製得了金屬鎂。1828年法國科學家用金屬鉀還原熔融的無水氯化鎂得到純鎂。 == 名稱由來 == 源自希臘語,指一種礦石苦土(即氧化鎂)。 == 分佈 == 在地球上鎂的含量比較多,含量約2.5%。天然含鎂的礦石有菱鎂礦、白雲石、光鹵石等。鎂離子也是海水中的重要成分。鎂也存在於人體和植物中,它是葉綠素的主要成分。 == 製備 == *鎂可以用菱鎂礦進行熱分解,加焦炭進行氯化得到氯化鎂,再透過電解含氯化鎂的熔融鹽製取金屬鎂。 化學反應方程式: :MgCO3 -> MgO + CO2 :2MgO + C + 2Cl2 -> 2MgCl2 + CO2 :MgCl2 -> Mg + Cl2 *鎂可以用熱還原氧化鎂的方法制取。 *另外還可以從海水中提取的氯化鎂進行脫水,加入氯化鉀進行熔融電解的方法制備。 海水提鎂工藝流程 步驟 主要反應 制熟石灰 CaCO3 -> CaO + CO2, CaO + H2O -> Ca(OH)2 沉澱 MgCl2 + Ca(OH)2 -> Mg(OH)2 + CaCl2 酸化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蒸發再濃縮、冷卻結晶 析出MgCl2.6H2O 脫水 在氯化氫氣流中使MgCl2.6H2O脫水製得無水氯化鎂 電解 電解熔融氯化鎂製得鎂 == 同位素 == 已發現鎂的同位素共有13種,包括鎂20至鎂32,其中只有鎂24、鎂25、鎂26是穩定的,其他鎂的同位素都帶有放射性。 == 用途 == 鎂是用途第三廣泛的結構材料,僅次於鐵和鋁。鎂的主要用途是:製造鋁合金,壓模鑄造(與鋅形成合金),鋼鐵生產中脫硫處理,克羅爾法制備鈦。 金屬鎂可用於熔融鹽金屬熱還原法以製取稀有金屬。 由於鎂比鋁輕,含5%-30%鎂的鎂鋁合金質輕,有良好的機械效能,廣泛在航空、航天上使用。如2015年底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工程系研究院就公佈最新科研成果:以約百分之八十六鎂配以約百分之十四納微米級別的碳化矽製造出新的質輕堅硬金屬奈米複合材料,未來將應用於航空、航天及電子手提平板方面。 另外利用鎂易於氧化的性質,可用於製造許多純金屬的還原劑。也可用於閃光燈、吸氧器、煙花、照明彈等。 加微量鎂於熔融生鐵中,冷卻後得到球墨鑄鐵,比普通鐵堅韌耐磨。 從18世紀初開始,苦滷(氯化鎂,MgCl2)和瀉鹽(硫酸鎂,MgSO4 * 7H2O)就已作為藥品得到了使用。 一些運動員進行重量訓練、攀巖或是硬舉等運動時,在手掌沾的鎂粉,實際上是碳酸鎂,具有吸水和吸油性,可達到止滑作用。 由於鎂燃燒的溫度很高,可以用於製造熱誘餌彈。 == 對人體的影響 == 鎂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元素之一。它能輔助鈣和鉀的吸收。它具有預防心臟病、糖尿病、夜尿症、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建議成年男性每日鎂的攝取量為350毫克,女性為300毫克,嬰兒50~70毫克,兒童150~250毫克,孕婦與乳母450毫克。最大日安全攝入量為3g。 (一般而言,鎂的每日應攝取量,應為每公斤體重6-8毫克) 缺乏鎂會使神經受到干擾,引致暴躁及緊張,並且會肌肉震顫及絞痛、心律不整、心悸、低血糖、虛弱、疲倦、神經過敏、手腳顫抖等。而酒精、利尿劑、高量的維生素D及鋅,均會增加身體對鎂的需求。 == 化合物 == * 氫氧化鎂,用作塑膠、樹脂、橡膠、油漆等材料的阻燃填充劑,以及治療胃酸過多的抗酸劑。 * 硼酸鎂,用作鎮靜劑。 * 溴化鎂,可以用作多種反應的催化劑。 * 格氏試劑,一類有機鎂化合物,常用於有機合成。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Category:鹼土金屬 3B 3B
文物
文物一詞,在中國最早是指禮樂制度。《左傳·桓公二年》記載,“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宣告以發之;以臨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現今則將過去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事物稱為文物。對於文物的確切定義,現在學界還沒有達成共識,但是幾乎與古董同義,只是古董這個詞的商業色彩比較濃厚。 == 歷史 == 宋朝的帝王與平民多好文物,宋徽宗本人是藝術家,“效公麟之《考古》,作《宣和殿博古圖》,凡所藏者,為大小禮器,則五百有已”《鐵圍山叢談》卷四。周密稱宋高宗“訪求法書名畫,不遺餘力……展玩摹拓不少怠”《齊東野語》卷六。米芾“精於鑑裁,遇古器物書畫則極力求取必得乃已”。明代中葉以後賞玩之風大盛。高濂“遍好鐘鼎卣彝,書畫法帖,窯玉古玩,文房器具”高濂《遵生八箋》。沈德符《敝帚齋餘談》寫道:“玩好之物,以古為貴,惟本朝則不然。永樂之剔紅,宣德之銅,成化之窯,其價遂與古敵……始於一二雅人,賞識摩挲,濫觴於江南好事之縉紳,波靡於新安耳食之大賈,曰千曰百,動輒傾囊相酬。”陳夢家與王世襄都喜愛收藏明式傢俱2006年8月,陳子善在《文報告請示》副刊發表《陳夢家的遺文》記:“一次我好奇地扣問趙師長教師(趙蘿蕤),陳夢家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明式傢俱保藏家,有沒有可能讓我見識見識劫後倖存的陳夢家的珍藏?趙師長教師一聽樂了,你坐的不就是明代的椅子嗎?本來趙師長教師客堂和書房中的安排,差不多滿是明式傢俱,我是有眼不識泰山,鬧了笑話。”。1966年,陳夢家自殺身亡,所藏明清傢俱悉數沒收,後輾轉被上海博物館珍藏。王世襄後來還編著《明式傢俱珍賞》,扉頁印有:“僅以此冊紀念陳夢家先生”。 == 文物作用 == * 社會教育作用。張岱認為,“博洽好古,猶是文人韻事。”張岱:《陶庵夢憶》 * 歷史借鑑作用 * 科學研究作用 * 董其昌還提到“玩古董,有助於祛病延年。”這是一種生理美學的需求。董其昌:《骨董十三說·八說》 == 文物價值 == 文物價值一般包括文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特殊的商品價值四類。趙希鵠描述:“明窗淨几,羅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時取古人妙跡,以觀鳥篆蝸書,奇峰遠水,摩挲鐘鼎,如親見商周。端硯湧崖泉,焦桐鳴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謂受用清福,孰有逾此乎?是境也,閬苑瑤池,未必是過。”(《〈洞天清錄集〉序》)文物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文物價值的認定是一個主觀的過程。 == 文物分類 == 文物分類的標準有很多,例如: # 按時間分類,即按照文物的製造年代分類,如一件瓷器可以按照這個標準被歸入“清代文物”“封建時代文物”等 # 按質地分類,如可將文物分為“青銅器”“瓷器”“玉器”等 # 按來源分類,主要用於博物館工作中,分為“出土文物”“徵集文物”“收購文物” # 按價值分類,是根據文物的重要和珍稀程度對文物進行的分類,如“受國家保護的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館藏二級文物”文物完整性也會列入其中 # 按社會屬性分類,這一分類也是在文物學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種分類法,文物是人類社會的產物,一件文物的社會屬性也就對文物學研究中搞清楚一件文物所承載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和藝術價值至關重要。例如將文物分為“禮器”“明器(冥器)”“實用品”“裝飾品”“藝術品”“貴族物品”“皇室用品”“平民用品”等。 == 文物鑑別 == 文物鑑定是指對文物進行鑑定,選擇標準器是最基本的方法。透過全面歸納總結標準器物特徵,明確其時代特點和風格,從而來確定某件文物的時代,確定其價值。 == 文物管理 == * 文物出境管理 * 私人收藏文物管理 * 文物保護單位管理 * 文物人才培養和管理 * 文物調查 * 文物揀選 * 文物普查 * 文物圖書出版 * 館藏文物管理 == 文物保護技術 == * 石質文物保護技術 * 文物傳拓技術 * 文物影像資料保護技術 * 紙質文物保護與修復 * 紡織品類文物保護技術 * 矽酸鹽質地文物保護技術 * 金屬質地文物保護技術 * 皮革質地文物保護與修復 * 紡織文物保護 * 書籍紙皮印刷品保護與修復 == 注釋 == == 延伸閱讀 == == 參看 == * 世界遺產 * 自然遺產 * 文物 * 非物質文化遺產,另一種觀念 * GLAM (產業) *關於武裝衝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的海牙公約 * 中國文物保護體系 * 中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博物館 * 考古學 *古董鑑定詐騙 * 文物價值 * 古蹟 * 古玉 == 例子 == * 清明上河圖 == 參考 == == 外部連結 == *全國法規資料庫-文化資產儲存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 Category:歷史學 Category:考古學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即中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根據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透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在省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者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者直接確定,並報國務院核定公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和記錄檔案,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門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得拆除,需要遷移的,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准。 == 統計 == 至201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公佈了八批,共5058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次 公佈日期 公佈文號 增加數量 合併數量 來源 第一批 1961年3月4日 國文習字40號 1964年10月26日 1981年10月16日 (81)文物字第534號 第二批 1982年2月23日 國發〔1982〕34號 第三批 1988年1月13日 國發〔1988〕5號 第四批 1996年11月20日 國發〔1996〕47號 第五批 2001年6月25日 國發〔2001〕25號 (-1) 第五批增補a 2002年11月22日 國函〔2002〕106號 第五批增補b 2003年3月2日 國函〔2003〕29號 第五批增補c 2003年4月3日 國函〔2003〕45號 第六批 2006年5月25日 國發〔2006〕19號 第六批增補a 2009年8月20日 國函〔2009〕97號 第七批 2013年3月5日 國發〔2013〕13號 (+1) 第七批增補a 2014年4月25日 國函〔2014〕49號 第八批 2019年10月7日 國發〔2019〕22號 總計 5058 第一至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類別和第四至七批類別不統一,其中前三批分為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石窟寺、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石刻及其他、古遺址、古墓葬等六類。從第四批開始,重新劃分為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其他等六類。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基礎上,國家文物局以新分類為準,對前三批進行了統一歸類(其中原“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改為“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原“石窟寺”、“石刻及其他”大部分改為“石窟寺及石刻”,少數改為“其他”,原“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大部分改為“古建築”,少數改為“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同時對第一至七批重新進行了統一編號。現按新分類統計如下: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第五批 第六批 第七批 第八批 合計 (一)古遺址 26 10 49 56 145 220 516 167 1194 (二)古墓葬 19 7 29 22 50 77 186 30 418 (三)古建築 77 28 107 110 248 513 795 280 2160 (四)石窟寺及石刻 21 5 27 10 32 63 110 39 307 (五)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33 10 45 51 41 208 330 234 952 (六)其它 4 2 1 1 5 1 7 12 27 合計 180 62 258 250 521(-1) 1082 1944 762 5058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查詢(國家政務服務平臺)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國家文物局)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專題(中國網) == 參見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其他)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制度 Category:中國文物分類 Category:中國地名列表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縮寫;,縮寫),簡稱北約組織、北約,是歐洲、北美洲國家為實現防衛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國擁有大量核武器、常規部隊,是西方世界重要的軍事同盟。北約為二戰後西方陣營在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誌,亦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發展,是以美國、英國、法國為首的歐洲防務體系。1949年3月18日,美國、英國、法國針對以蘇聯及東方集團,公開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各創始成員國於同年4月4日於美國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宣告組織正式成立,而後者於1955年成立華沙條約組織與其抗衡。1990年代華約解散、蘇聯解體後,北約成為聯合國打擊國際性恐怖組織的主力之一和地區性防衛協作的組織。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北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交部部長、國防部部長組成。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最新成員瑞典於2024年3月7日所加入,至此北約總共由跨域歐洲和北美洲的32個國家組成。 北約軍事開支佔世界國防開支的70%以上,成員一致認為,到2024年要達到或維持至少佔GDP2%的國防開支目標。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之規定,一旦確認其任一成員受到攻擊,則視為針對全體成員之攻擊,其他成員需作出即時反應。該條款一般被解讀為各國部隊將自動參戰,並不再需要各國政府授權參戰,即集體自衛權。該條款於九一一事件期間被首次啟用。 北約曾協助反海盜行動,在聯合國要求下打擊亞丁灣、非洲之角、印度洋海盜,並在2011年根據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將利比亞上空設為禁飛區。 == 組織 == 該組織的主要機構為北大西洋理事會(部長理事會)、防務計劃委員會、計劃與分析委員會、常任代表理事會、國際秘書處和軍事委員會。北大西洋理事會為北約的主要決策機構,它經常舉行大使級的會晤,每年至少舉行兩次外長級會晤,必要時舉行元首會議。軍事委員會為北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下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美國─加拿大區域聯合防空計劃小組等,軍委會每年開會兩至三次,負責就北約防務問題向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劃委員會提出建議,其主席由軍委會成員選定,任期兩到三年。除法國、西班牙和冰島外,所有成員都指派一些本國軍隊由北約統一指揮。1991年12月,北約設立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作為同它原來的東歐集團對手中的國家進行對話的一個論壇。 北約成立以來的主要活動是透過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劃委員會就高階國際重大政治問題密切磋商、協調立場;在軍事方面研究和制定統一戰略和行動計劃;每年舉行各種軍事演習。 == 歷代領袖 == === 秘書長 === 編號 姓名 國籍 任期 1 黑斯廷斯·伊斯梅(1887-1965) 1952年4月4日-1957年5月16日 2 保羅-亨利·斯巴克(1899-1972) 1957年5月16日-1961年4月21日 3 (1897-1979) 1961年4月21日-1964年8月1日 4 曼利奧·布羅西奧(1897-1980) 1964年8月1日-1971年10月1日 5 約瑟夫·倫斯(1911-2002) 1971年10月1日-1984年6月25日 6 卡靈頓爵士(1919-2018) 1984年6月25日-1988年7月1日 7 (1934-1994) 1988年7月1日-1994年8月13日 代理 (1934-2018) 1994年8月13日-1994年10月17日 8 (1938-) 1994年10月17日-1995年10月20日 代理 (1934-2018) 1995年10月20日-1995年12月5日 9 哈維爾·索拉納(1942-) 1995年12月5日-1999年10月6日 10 (1946-) 1999年10月14日-2003年12月17日 代理 (1940-) 2003年12月17日-2004年1月1日 11 夏侯雅伯(1948-) 2004年1月1日-2009年8月1日 12 安德斯·福格·拉斯穆森(1953-) 2009年8月1日-2014年10月1日 13 延斯·斯托爾滕貝格(1959-) 2014年10月1日-至今 === 副秘書長 === 編號 姓名 國籍 任期 1 約恩克海爾·範弗雷登比赫 1952-1956 2 1956-1958 3 1958-1962 4 1962-1964 5 詹姆斯·A·羅伯茨 1964-1968 6 1969-1971 7 保羅·潘薩·切德羅尼奧 1971-1978 8 1978-1981 9 埃裡克·達林 1981-1985 10 1985-1989 11 阿梅代奧·德弗朗基斯 1989-1994 12 1994-2001 13 2001-2007 14 2007-2012 15 亞歷山大·弗什博 2012-2016 16 2016-2019 17 米爾恰·傑瓦訥 2019-現任 == 起源 ==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8月24日各方完成批准手續,北約正式成立。希臘、土耳其於1952年2月18日、西德於1955年5月6日、西班牙於1982年5月30日正式加入。 == 發展 == === 二十世紀末期 === 1990年代,隨著華沙公約組織解散和蘇聯解體,歐洲的政治和安全形勢發生很大變化,北約面對的議題從過去的軍事威脅擴散到全球恐怖主義、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網路攻擊和大規模殺傷力武器擴散等各種問題上。 ==== 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 ==== 1991年12月,北約首創成立由北約國家、前華約國家、獨聯體及波羅的海三國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1994年1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首腦會議一致透過了同中歐、東歐國家和俄羅斯建立和平夥伴關係的方案。 ==== 歐洲北大西洋夥伴關係委員會 ==== 1997年5月,為把北約與夥伴的政治軍事合作提高到一個新水準,加強歐洲和大西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北約國家與夥伴國家外長共同決定成立歐洲北大西洋夥伴關係委員會。該組織的宗旨是締約方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方同他國發生戰爭時,必須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華約解散後,北約增加其使命,如維持和平和透過對話促進地區穩定等。 ==== 第一輪新成員加入 ==== 1999年接納波蘭、匈牙利、捷克為北約新成員。 === 二十一世紀 === ==== 九一一恐怖襲擊 ==== 北約於2001年10月4日第一次引用北約憲章第五條,認為九一一的襲擊應視為對全體成員的攻擊。2003年8月,北約進入阿富汗,開始了歐洲境外首次軍事行動。北約亦參與伊拉克的軍警培訓工作。 ==== 第二輪新成員加入 ==== 2002年11月21日布拉格召開的北約高峰會議,接受了第二波的申請,2004年正式接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 ==== 第三輪新成員加入 ==== 2009年4月1日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加入北約。 ==== 東歐導彈攔截系統 ==== 就北約計劃在波蘭和捷克建立導彈攔截系統,俄羅斯稱這樣部署可能導致新一輪的軍備競賽。2009年9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不再繼續執行部署在波蘭和捷克的遠端導彈攔截系統,轉而部署由攔截對短程和中程導彈使用的神盾戰鬥系統代替,北約秘書長呼籲,明確北約和俄羅斯的導彈防禦系統合作。 ==== 俄烏戰爭 ==== ===== 克里米亞危機 ===== 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後,芬蘭與瑞典開始考慮是否尋求加入北約。芬蘭政府談論就加入北約展開“公開討論”。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2022年5月,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促使本來加入意願不高的芬蘭與瑞典決定申請加入北約,並於9月獲得土耳其和匈牙利除外的所有成員國批准加入法案。 2023年3月27日,匈牙利議會透過批准芬蘭加入北約,3月30日土耳其議會透過相關法案。最終芬蘭於4月4日正式加入,成為北約第31個成員。 2024年1月23日,土耳其議會透過批准瑞典加入北約,而匈牙利議會2月26日透過相關法案。最終瑞典於3月7日正式加入,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 == 批評 == *法國總統馬克宏2019年11月7日提出“北約正在腦死”,認為已經沒有太多功能,有些意圖但由於內部分裂也沒有可行性,發言後多國政要表示反對,並表示馬克龍發言有點過度,但三日後美媒曝光稱多名歐洲官員私下或公開同意馬克龍的說法。盧森堡外長讓·阿塞爾博恩公開支援馬克龍說法並告訴德國《明鏡週刊》馬克龍說的95%都是對的,美國基本利用北約攫取自身利益,土耳其這幾年也比照辦理,其他定期交錢的成員卻基本被放置一旁無人聞問。 *德國議員、左翼黨議院外事務代表亞歷山大·諾伊表示,美國和土耳其是“北約的掘墓人”將這組織完全當成自身利益背書機器,歐洲沒理由繼續維持這種無利益組織。 *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美國花了太多錢保護歐洲盟友”觀點,正被越來越多的美國國會議員所支援,他要求北約成員提高開支,並在2019北約領導人會議上暗示可能離開北約。直到一些國家提高了向美買武器的預算後才暫時擱置,法國媒體表示美國此後這種「勒索」將成常態。 *土耳其2018年起與西方交惡後決定購買俄國S-400飛彈,2019年4月17日土耳其總統發言人易卜拉欣·卡林強勢表示北約有若干國家一直威脅不準買俄軍武器否則將土除名,土方不會理會這種幹預內政的言論,S-400飛彈購買計劃將持續進行。有軍事分析家認為基本上是歐美更需要土耳其在中東的位置,否則北約在中東毫無角色,因此這種威脅只是外交辭令沒有實行可能。2021年10月,土耳其被踢出美國主導的F-35戰鬥機生產專案。 == 戰爭 == === 巴爾幹內戰 === 冷戰後北約的第一個軍事行動是於1993年6月至1999年4月期間介入前南斯拉夫的內戰。 === 阿富汗戰爭(2001年-2021年) === 9月11日在美國發生的襲擊導致北約在該組織的歷史上首次援引《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該條規定,對任何成員的攻擊應被視為對所有人的攻擊。2001年10月4日,當北約確定這些攻擊確實符合北大西洋公約的條款時,該呼叫得到確認。北約針對襲擊事件採取的八項官方行動包括“雄鷹行動”和“”,這是一項在地中海開展的海軍行動,旨在防止恐怖分子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移動,並加強航運的總體安全 ,從2001年10月4日開始。 2021年4月14日,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表示,該聯盟已同意在5月1日之前開始從阿富汗撤軍。 === 利比亞革命 === 2011年3月27日,北約決定全面接管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授權的所有針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 == 成員 == 北約歐洲夥伴地圖 北約全球夥伴地圖 {|class="wikitable collapsible collapsed" style="background:white; border:1px solid white;" {|class="wikitable collapsible collapsed" style="background:white; border:1px solid white;" 北約  機會增強夥伴  獨立合作伙伴行動計劃 和平夥伴關係計劃 地中海對話 伊斯坦布林合作倡議 全球合作伙伴 === 創立組織成員(1949年) === * * * (包含與) * (包含,1966年3月9日法國-{退出}-指揮機構,保留會員地位,北約總部從巴黎遷往布魯塞爾,後來於2009年4月1日重新加入。) * * * * * * * (包含) * === 冷戰期間加入 === * 1952年2月18日 ** ** * 1955年5月9日 ** (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統一後的德國仍是北約成員國。) * 1982年5月30日 ** === 冷戰結束至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 === * 1999年3月12日 ** ** ** * 2004年3月29日 ** ** ** ** ** ** ** * 2009年4月1日 ** ** * 2017年6月5日 ** * 2020年3月27日 **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 === * 2023年4月4日 ** * 2024年3月7日 ** == 潛在成員 == === 成員國行動計劃 === *(2018年12月5日) === 機會增強夥伴計劃 === *,已申請加入北約。 *,已於2019年2月透過憲法修正案,把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寫入憲法。在2022年俄烏戰爭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談判中做出讓步聲稱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期後俄烏兩國之間的談判重新啟動,但並未有進展。 **2022年9月30日俄國總統普京簽署條約單方面將烏克蘭東部與南部四個州納為俄國領土數小時後,澤倫斯基隨即在Telegram發布影片,影片中,穿著戰鬥迷彩服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烏克蘭國會議長魯斯蘭·斯特凡丘克、與烏克蘭總理傑尼斯·什米加爾陪同下,簽署正式申請「根據加速程式」成為北約(NATO)成員國的檔案,正式向北約申請加入,他並表示,雖然烏克蘭正在等待其他北約成員達成共識,但在基輔安全協定(Kyiv Security Compact)的保障之下,烏克蘭仍然受到保護。 === 獨立夥伴行動計劃 === *(2005年5月27日) *(2005年12月16日) *(2006年1月31日) *(2006年5月19日) *(2015年1月15日) === 其他 === 2022年6月,韓國計劃在北約總部布魯塞爾設立駐北約代表處。 2023年6月,北約計劃在日本東京設立駐東京辦事處。 == 軍事支出 == 成員 人口 GDP(名義) 國防開支(美元) 國防開支(美元) 國防開支(美元) 國防開支(美元) 軍隊人數 成員 人口 GDP(名義) 總計(百萬美元) 佔實際GDP百分比 人均 每1,000名軍人(百萬美元) 軍隊人數 3,074,579 16.75 198 1.26 58 29 6,800 11,720,716 529.55 4,921 0.93 392 189 26,000 6,966,899 70.13 1,079 1.61 132 43 25,000 38,436,447 2,016.00 21,885 1.27 569 304 72,000 4,227,746 63.17 1,072 1.75 238 71 15,000 10,702,498 261.73 2,969 1.19 236 114 26,000 5,869,410 360.51 4,760 1.35 760 280 17,000 1,228,624 32.74 669 2.13 429 106 6,300 5,553,000 267.61 5,287 21,500 67,413,000 2,938.00 50,659 1.84 709 244 208,000 83,190,556 4,319.00 54,113 1.36 591 294 184,000 10,718,565 211.64 4,844 2.24 431 46 105,000 9,771,827 180.50 2,080 1.21 178 104 20,000 354,234 24.24 60,317,116 2,106.00 24,482 1.22 385 137 179,000 1,881,232 36.77 724 2.01 325 113 6,400 2,731,464 56.23 1,084 2.13 336 53 21,000 628,381 72.99 391 0.55 552 434 900 609,859 5.69 92 1.65 126 58 1,600 17,674,000 1,012.99 12,419 1.35 655 303 41,000 2,125,971 13.33 108 1.09 51 15 7,200 5,467,439 422.06 7,179 1.70 1,308 359 20,000 38,282,325 606.73 11,971 2.01 296 97 123,000 10,344,802 251.70 3,358 1.41 299 112 30,000 21,302,893 261.87 5,043 2.04 225 73 69,000 5,440,602 111.87 1,905 1.74 322 147 13,000 2,102,678 56.85 581 1.04 253 85 6,800 47,450,795 1,450.00 13,156 0.92 264 109 121,000 10,481,937 23,600 83,614,362 794.53 13,919 1.89 225 32 435,000 67,081,000 3,108.00 60,376 2.13 979 419 144,000 332,639,102 22,320.00 730,149 3.42 2,072 546 1,338,000 align=left 972,304,959 48,711.57 1,036,186 2.51 1,045 317 3,313,100 === 相關爭議 === 2019年11月28日,北約宣佈同意降低美國的分攤費用。預算新規定已於2021年生效,美、德各負擔北約預算的16%,過去美國分攤佔比為22%,北約每年預算約25億美元。另外,成員國也同意在2024年達到軍事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GDP)2%的標準,目前32個成員國中僅6國達到該目標。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華沙公約組織 *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 * 北約擴張 * 共有核武器 * 集體自衛權 * 北約庫存編號 * 北約-{zh-hk:軍事標準標誌;zh-cn:軍隊標準標誌;zh-tw:軍隊符號;}- * 北約成員國 * 主要非北約盟友 == 外部連結 ==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官方網站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反應部隊文章 Category:1949年美國建立 Category:1949年建立的軍事組織 Category:布魯塞爾組織 Category:國際軍事組織 Category:政府間國際組織 Category:超組織 Category:反共組織 Category:冷戰組織 Category:冷戰聯盟和軍事戰略 Category:冷戰條約 Category:20世紀軍事同盟 Category:21世紀軍事同盟 Category:阿爾巴尼亞軍事同盟 Category:比利時軍事同盟 Category:保加利亞軍事同盟 Category:加拿大軍事同盟 Category:克羅埃西亞軍事同盟 Category:捷克軍事同盟 Category:丹麥軍事同盟 Category:愛沙尼亞軍事同盟 Category:芬蘭軍事同盟 Category:法國軍事同盟 Category:德國軍事同盟 Category:希臘軍事同盟 Category:匈牙利軍事同盟 Category:冰島軍事同盟 Category:義大利軍事同盟 Category:拉脫維亞軍事同盟 Category:立陶宛軍事同盟 Category:盧森堡軍事同盟 Category:蒙特內哥羅軍事同盟 Category:荷蘭軍事同盟 Category:北馬其頓軍事同盟 Category:挪威軍事同盟 Category:波蘭軍事同盟 Category:葡萄牙軍事同盟 Category:羅馬尼亞軍事同盟 Category:斯洛伐克軍事同盟 Category:斯洛維尼亞軍事同盟 Category:西班牙軍事同盟 Category:土耳其軍事同盟 Category:英國軍事同盟 Category:美國軍事同盟
整合開發環境
整合開發環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簡稱IDE,也稱為Integration Design Environment、Integration Debugging Environment)是一種輔助程式開發人員開發軟體的應用軟體,在開發工具內部就可以輔助編寫原始碼文字、並編譯打包成為可用的程式,有些甚至可以設計圖形介面。 IDE通常包括程式語言編輯器、自動構建工具、通常還包括除錯器。有些IDE包含編譯器/直譯器,如微軟的Microsoft Visual Studio,有些則不包含,如Eclipse、SharpDevelop等,這些IDE是透過呼叫第三方編譯器來實現程式碼的編譯工作的。有時IDE還會包含版本控制系統和一些可以設計圖形使用者介面的工具。許多支援物件導向的現代化IDE還包括了類別瀏覽器、物件檢視器、物件結構圖。雖然目前有一些IDE支援多種程式語言(例如Eclipse、NetBeans、Microsoft Visual Studio),但是一般而言,IDE主要還是針對特定的程式語言而量身打造(例如Visual Basic、Spyder)。 == 歷史 == 當人們開始在主機或終端機進行開發時,IDE最初有了實現的可能。早期的程式語言在送進編譯器處理之前,必須要先經過流程圖、撰寫表格、打卡,所以當時並不需要IDE。Basic是第一個有IDE的程式語言,同時也是第一個可以直接在主機或終端機前開發程式,他的IDE(Dartmouth Time Sharing System的一部份)是採取命令列的方式,並不像現代的IDE使用選單和圖形化。但是他良好的整合了編輯、檔案、管理、編譯、除錯、執行等功能,符合現代化IDE的特性。 今天,IDE這個詞和一些沒有關連性的命令列工具(像vi、emacs、make)是一種對照,雖然你可以把Unix當成是一個IDE,但是多數的程式開發人員會把IDE當成是一個可以完成各種開發工作的一個程式,這個IDE程式提供許多的功能,例如:製作、修改、編譯、釋出、除錯。IDE的想法是把各種命令列的開發工具結合起來,提供一個抽象化的工具,來減少學習程式語言的時間,增加開發人員的生產力,同時也將各種開發工作做更密切的整合,來提高生產力,例如在寫程式的時候就直接做編譯,一發現有語法上的錯誤就立即回應。雖然現代的IDE多數是圖形化的,但是IDE在視窗系統(windowing system,例如Microsoft Windows或X Window System)出現前就已經開始使用,在當時IDE是純文字模式,透過功能鍵和熱鍵來從事各項工作,例如Turbo Pascal就是一個例子。 近幾年來,最有意思的發展是Eclipse和NetBeans這類開放原始碼IDE的出現和流行,在結合開放原始碼的精神—開放、可擴張之下,激發了人們成立社群以延伸這些IDE的能力,讓這些IDE也能支援其他程式語言和其他的應用。 == 視覺化程式設計 == 視覺化程式設計也越來越重要,所謂的視覺化程式設計和Visual Basic或Visual C++並不同,支援視覺化程式設計的IDE可以讓開發人員直接移動程式單元來建立流程圖和結構圖,然後直接做編譯或直譯,這一類的流程圖通常是以UML為基礎。 這樣的介面因為樂高的Mindstorms開始普及,一些公司也開始透過瀏覽器Mozilla和分散式程式設計(LabVIEW)往這方面努力。從1980年代開始,第一個視覺化程式設計系統—Max,就是以類比合成器的設計為榜樣,同時被用來開發即時音樂演出軟體。 這種方法也被用在專業軟體,例如Openlab,這類的使用者需要完整程式設計語言的彈性,並不想要傳統的學習曲線。 視覺化程式設計語言有另一個半免費和開放原始碼的替代品-Mindscript,具有加密系統和連結資料庫等等。 == 圖形介面開發工具 == 微軟的Visual Basic是早期的典型的視覺化開發環境。後來的包括Borland公司的Delphi等。 視覺化開發環境的特點是“控制元件組裝”。很多控制元件都是自己象畫圖一樣組裝起來的,開發環境解決了很多例行的、標準化的程式碼,比起非視覺化的開發環境來說,更加直觀,開發速度快,效率高。 以Delphi為例:Delphi包含了程式程式碼檔案(.PAS)和控制元件佈局檔案(.dfm),當你在畫布(FORM)上拖放一個按鈕(BUTTON)時,Delphi開發環境會自動建立一個DFM檔案標明BUTTON位置,並且自動在PAS檔案中將最基本的完整程式碼替你寫出來,你只需要在需要修改的地方修改或者增加就可以完成很多功能。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整合開發環境列表 * 軟體開發工具包(SDK) * 工具程式 * 軟體工程 ** 軟體工程主題列表 * 電腦輔助軟體工程 * 快速應用程式開發 Category:程式設計工具
巴魯赫·斯賓諾莎
巴魯赫·斯賓諾莎(拉迪諾語:,,)是一名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是17世紀理性主義先驅,啟蒙時代以及現代聖經批判學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引導了現代對自我及宇宙的認識,因此被認為是“近世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 斯賓諾莎繼承了勒內·笛卡爾的思想,是荷蘭黃金時代的哲學領軍者。斯賓諾莎的名字“巴魯赫”意為“受祝福的”,在不同語言中寫法各不相同。在希伯來語中,他的名字寫為 ,在現代猶太團體中,他的名字被寫為“Bento”(“受祝福的”葡萄牙語)。 在斯賓諾莎的拉丁語作品中,他使用本尼迪克特·德·斯賓諾莎這個名字。 斯賓諾莎生於阿姆斯特丹的。因對希伯來聖經的真實性和神性本質提出了極具爭議的觀點,葡萄牙猶太會堂向他發出譴責令,23歲的斯賓諾莎(包括他的家人)被逐出教會。斯賓諾莎去世後不久,他的作品隨即被天主教會列為禁書。同時代人常稱斯賓諾莎為“無神論者”,儘管斯賓諾莎從未在自己作品中懷疑上帝的存在。 斯賓諾莎生活簡樸,以打磨鏡片為生,他曾參與制作惠更斯兄弟設計的望遠鏡。斯賓諾莎回絕他人提供的資助和獎賞,並拒絕了榮譽性的教職工作。或許是因為常年打磨鏡片吸入過量粉塵,斯賓諾莎於1677年死於肺病,年僅44歲。他被葬於海牙新教堂墓地。 斯賓諾莎的哲學研究幾乎涵蓋所有領域,包括形而上學、認識論、政治哲學、倫理學、心靈哲學、科學哲學。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斯賓諾莎是17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的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兩部著作《神學政治論》和《倫理學》中。其餘作品要麼是早期思想,要麼是未完成作品,其中理論在前述兩部著作中都有涉及(例如《》),或者不作為斯賓諾莎的哲學重點(例如《》和《希伯來語語法書》)。與此同時,斯賓諾莎也留下了許多通訊信件,其中內容可為其哲學思想作出明晰解釋,或展示出他哲學觀點的演化歷程。Shirley, Samuel (2002). Complete Works. Hackett. 斯賓諾莎的著作《倫理學》於死後發表,這部作品讓他成為了西方哲學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斯賓諾莎在此書中對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提出質疑,據羅傑·斯克魯頓所言,“斯賓諾莎在這最後一本拉丁文傑作中指出了中世紀哲學細緻概念背後的巨大缺陷,它們最終將反對自身,並完全覆滅”。 黑格爾曾表示“斯賓諾莎哲學是近代哲學的重點,要麼是斯賓諾莎主義,要麼就不是哲學。” 鑑於斯賓諾莎的巨大成就及高尚品格,吉爾·德勒茲稱他為“哲學王子”。Quoted in the translator's preface of Deleuze's Expressionism in Philosophy: Spinoza (1990). ==生活背景== thumb|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斯賓諾莎雕像,上面刻有引自《神學政治論》的文字“國家存在的目的是實現自由”。 === 家世 === 斯賓諾莎的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斯雷翁省埃斯賓諾莎(Espinoza)鎮的塞法迪猶太人。1492年,因西班牙政府和天主教教會對猶太人的宗教和種族迫害,逃難到葡萄牙。 1579年,烏得勒支同盟頒佈了《寬容法令》,彼時已皈依天主教的葡萄牙猶太人受此吸引,從1593年起陸續乘船來到阿姆斯特丹,並在此重新皈依猶太教。 1598年,阿姆斯特丹的猶太移民獲准建造猶太教堂,1615年,接納和管理猶太人的法令獲得透過。 作為流亡者後裔,社群成員們對自己的身份有強烈認同。 斯賓諾莎的祖父艾薩克·德·斯賓諾莎出生在葡萄牙里斯本,後帶幼子邁克爾·德·斯賓諾莎(斯賓諾莎的父親)前往法國南特,並於1615年來到鹿特丹。1627年,艾薩克在鹿特丹去世。隨後斯賓諾莎的父親和叔叔曼努埃爾前往阿姆斯特丹,並在此重新皈依了猶太教。斯賓諾莎的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並擔任猶太人公會會長和猶太教會學校校長。 他的三任妻子都早逝,六個孩子中只有三個活到了成年。 === 17世紀荷蘭 === 在17世紀荷蘭,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作為兩個重要的都會,集聚了來自世界各來的商船,不同文化信仰的人生活於此。商業繁榮促進了文化和觀點的包容,這兩座城市成為了異見者逃避教會審查的避風港(儘管一些“過於極端”的觀念甚至在荷蘭也無法被容忍)。因此,笛卡爾和斯賓諾莎的哲學作品在17世紀荷蘭共和國的發展並非偶然。 在這種環境下,斯賓諾莎有機會結交持有非傳統觀念的朋友,例如成員。 斯賓諾莎結交的朋友包括萊頓的學生尼古拉斯·斯坦諾,以及保持通訊關係的。 ==生平== === 早年 === 1632年11月24日,斯賓諾莎出生於。他是其父的次子,本名巴魯赫,後自己將名字改成本尼迪克特。他的父親邁克爾·德·斯賓諾莎以經營進出口貿易為生,事業成功但不算富裕。 斯賓諾莎的母親安娜·狄波拉是邁克爾的第二任妻子,在斯賓諾莎年僅六歲時去世。 斯賓諾莎的母語是葡萄牙語,不過他也通曉希伯來語、西班牙語和丹麥語,或許還熟悉法語,以及後來學習的拉丁語。 儘管斯賓諾莎以拉丁語寫作,但他直到青年時才學會這門語言。 斯賓諾莎早年進入當地的猶太神學校,學習希伯來文、猶太法典以及中世紀的猶太哲學等,師從、瑪拿西·本·以色列等猶太學者。 斯賓諾莎幼時致力成為拉比,但他沒有完成高等的猶太律法教育。17歲時,其長兄艾薩克過世,斯賓諾莎不得中斷學業照顧家族生意。 1654年,斯賓諾莎的父親過世,時年二十一歲的斯賓諾莎按照猶太禮法為父親守喪11個月。 其姐妹麗貝卡因遺產問題和他發生了糾紛,他雖然在法庭中勝訴,但還是將遺產交給了麗貝卡。 1654至1655年,斯賓諾莎跟隨導師弗朗索瓦·馮·登·恩登學習拉丁語,當時斯賓諾莎二十歲左右。不過也有其它記錄則顯示,斯賓諾莎師從馮·登·恩登的時間是在1657至1658年。馮·登·恩登在當時是個臭名昭著的自由思想家,他是耶穌會士、激進的民主派,很可能傳授給了斯賓諾莎有關笛卡爾的現代哲學思想。 在大約十年後的1660年代,馮·登·恩登被認為是笛卡爾主義者和無神論者,因此他的作品被天主教會列為禁書。 斯賓諾莎開始使用他的拉丁語名字本尼迪克特,並於馮·登·恩登所在學校擔任教師。 根據為斯賓諾莎寫的傳記,斯賓諾莎曾愛上老師馮·登·恩登的女兒克拉拉,但克拉拉拒絕了他,並接受了另一位更富有的學生的求愛。不過這個逸聞的真實性不高,因為據稱克拉拉出生於1643年,在斯賓諾莎學業完成時她年僅13歲。 但事實上克拉拉的出生時間是1641年,而假如斯賓諾莎是1657年開始在馮·登·恩登門下學習,故事則略微有些可信,因為此時克拉拉15歲,當斯賓諾莎學成離開阿姆斯特丹時,她的年齡在18至19歲。"Franciscus van den Enden ". users.telenet.be. Retrieved 4 June 2022. 1671年,克拉拉嫁給了那位更富有的學生,阿姆斯特丹醫師。 在馮·登·恩登門下求學期間,斯賓諾莎與當時荷蘭新教中旗下的學院黨趣味相投,他們都傾向理性主義。他也同時與門諾會眾有著聯絡。 當時,斯賓諾莎的許多朋友都是一些反對教會權威的基督教異見人物,他們時常聚會討論教會權威和教條相關問題。 1650年代後期至1660年代前期,斯賓諾莎逐漸與部分反傳統思想家熟識,這個交流組織被稱為斯賓諾莎學派,其中成員包括、、、和。 斯賓諾莎違背猶太教,尤其是堅持《妥拉》作者並非摩西,這種思想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他內心長久掙扎的結果:若是有人認為我說得過於廣泛,沒有充分的證據,我就要請他把這些史書裡有什麼計劃指給我們看,這種計劃可以為別的歷史作家所採納而無過失。而且在設法融會解釋的時候,要嚴格地觀察和解釋辭句以及前後的次序與連貫,這樣我們也許在我們的寫作中加以仿效。他若是辦得到,我就立刻佩服他,我就視之如偉大的阿波羅神。因為,老實說,經過長久的努力,我還不能發見有這類的事。我也未嘗不可以附帶說,我這裡所說的無一不是我思量了好久的。而且,我雖然自幼就灌注了關於《聖經》的通常的意見,至今我還不能抵抗我以上的主張的力量。人們開始指責斯賓諾莎為異教徒,他與宗教當局之間的矛盾也越發明顯。在接受當地猶太教堂兩位成員詢問時,斯賓諾莎表示上帝有一個身體,聖經文字中沒有與之相悖的敘述。 不久他在猶太教堂臺階上被人持刀襲擊,襲擊者高喊“異教徒!”,斯賓諾莎對此次襲擊深感震驚,他一直保留(並穿著)遭受襲擊而破損的披風用以紀念。 父親去世後,斯賓諾莎和弟弟加布裡埃爾(亞伯拉罕) 運作家族生意,但是或許是因為第一次英荷戰爭影響,生意很快遇到困難。1656年3月,斯賓諾莎向阿姆斯特丹提出申明自己是孤兒,以避免成為父親的債權人,並繼承了母親的遺產。此外,在1654和1655年向猶太學堂和猶太教堂捐贈大筆款項後,他將1655年12月和1656年3月的捐款減少到了名義金額(1656年3月的捐款從未兌付)。 斯賓諾莎最終放棄了照看家族生意,將其全權交給自己的弟弟加布裡埃爾管理,他全身心投入到哲學研究,尤其是笛卡爾哲學思想,以及光學鏡片的研究中。 === 逐出教會 === 1656年7月27日,阿姆斯特丹猶太教會向時年23歲的斯賓諾莎發出譴責令(也稱絕罰)。 譴責令內容如下:Ma'amad(猶太社群領袖)早已知曉巴魯赫·斯賓諾莎的邪惡觀點與行徑,併為他的改邪歸正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他無視我們的勸阻而一意孤行,甚而有關這位可憎的異教徒的惡劣事蹟還日益增多,許多人都可證實他的言行。在榮耀的 chachamim (聖徒們)為此作出細緻調查後,他們達成共識,斯賓諾莎應當被逐出以色列人的社群。根據天使和聖人的旨意,我們把斯賓諾莎逐出社群,並詛咒他。根據榮耀的上帝和全體聖會的旨意,根據六百一十三條戒律,他將受到像重修耶利哥城的人所受的那般詛咒,像嬉笑以利沙的男孩們所受的那般詛咒,並且附加律法書中的一切詛咒。他將被詛咒,無論日與夜,無論醒時和沉睡,無論來時和去時。主不會留他片刻安寧,主的憤怒傾覆於他,並把書中一切詛咒加於他。主會從天下抹去他的名字,使他與眾人分離,不致傷害以色列人,所有這些都已寫於律法書中。然後我們還需奉勸那些仍信上帝的人,你們不應再與他交流,無論口頭還是書信;你們不應幫他,不應與他居於一室,不應距他近於四臂長,不應閱讀他編撰或寫就的任何東西。 阿姆斯特丹猶太教會經常會對大小事件發表譴責令,因此斯賓諾莎收到的譴責令並非罕見。Yitzhak Melame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peaking at an Artistic Director's Roundtable, Theater J, Washington D.C., 18 March 2012. 然而,與其他譴責令不同,這封譴責令的措辭異常嚴厲。 斯賓諾莎遭受驅逐的原因未有記錄Steven B. Smith, Spinoza's book of life: freedom and redemption in the Ethic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 December 2003), p. xx – Introduction via Google Books,譴責令只控訴他為“可憎的異教徒”,並表示他施行“異教徒的惡劣事蹟”,並且“許多人都可證實他的言行”。事實上並不存在此類證詞,斯賓諾莎受驅逐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斯賓諾莎公開表達了關於宗教的極端觀點。正如他的傳記作者所說:“毫無疑問,斯賓諾莎在公開場合表達了他後續發表在書中的觀點。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看到,斯賓諾莎否認靈魂不朽,拒絕天國中的上帝——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信奉的上帝。他還表示,律法書不是上帝的作品,他對猶太人沒有約束力。那麼,對於這個有史以來最激進、最徹底的思想家,正統猶太社群與之斷絕關係就情有可原了。” 其次,大多生活在阿姆斯特丹猶太社群的成員都是葡萄牙猶太裔難民後代,他們的祖先為逃避宗教迫害逃難至此。因此他們需要十分小心本社群的名譽,極力避免任何與斯賓諾莎的聯絡,以免因他的爭議性觀點為本社群招致可能的迫害或驅逐。 沒有證據表明阿姆斯特丹市政當局參與了對斯賓諾莎的驅逐,但“在1619年,市議會督促(葡萄牙猶太裔社群)規範自身行為,並確保其成員遵從嚴格的猶太律法。”其它證據顯示,猶太社群一直刻意避免激怒市政當局,例如禁止在猶太教堂舉行公開婚禮或葬禮遊行,禁止與基督徒討論宗教事務,以免這類活動“干擾我們享受的自由”。就此看來,對斯賓諾莎的驅逐幾乎是必然的,這是猶太社群為降低風險而作出的自我審查。 再者,似乎在驅逐之前,斯賓諾莎就已經和猶太教會疏遠,並且透過口頭和哲學作品(例如《倫理學》第一卷)表達了對猶太教的批評。斯賓諾莎可能是在與姐妹的訴訟後,或是在猶太教堂臺階受襲擊後停止了參與宗教活動。他或許口頭表達了他後續在《神學政治論》中提出的觀點:政府應當壓制猶太教,因為這個宗教對猶太人有害。也許是因為經濟狀況或其它原因,斯賓諾莎在1656年後終止了向猶太教堂的捐款。譴責令所提及的“惡劣事蹟”可能是斯賓諾莎不顧猶太教會的規定和一些拉比(包括邁蒙尼德)的要求,而執意在民事法庭提起訴訟,選擇放棄父親的遺產及債務。獲悉譴責令後,據稱斯賓諾莎如此回覆:“非常好,假如我不怕由此招致的非議,它不會強迫我去做任何違心之事。” 與以往頒佈的譴責令不同,斯賓諾莎的這封譴責令並未使他悔改,因此也就從未撤銷。 收到譴責令後,斯賓諾莎用西班牙語向猶太教會中的長者寫了一封“申辯信”,信中“他稱自己的觀點符合正統,並表示拉比宣稱他‘作出惡劣行徑’的原因僅僅是他未參加宗教旁觀儀式”。 這封“申辯信”並未存留至今,不過其中部分敘述可能出現在了斯賓諾莎的後續作品《神學政治論》中。 他在書中引用了中世紀聖經學者阿伯拉罕·伊本·埃茲拉關於的暗示(例如創世紀12:6中提到的“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伊本·埃茲拉稱此段落“神秘”,並說“知曉其中意涵的人應當保守秘密”),以證明自己的觀點存在歷史先例。 斯賓諾莎並未因驅逐轉而皈依基督教,他仍保留拉丁文名字本尼迪克特·德·斯賓諾莎,並與和貴格會保持密切聯絡。Spinoza's Biography in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4 February 2018. 他甚至搬往社友會附近居住,並在死後葬於海牙新教堂。 儘管斯賓諾莎從未受洗,但有證據表明他參與了社友會的集會。 如學者哈瓦所說,“斯賓諾莎反對猶太教自斐洛以來的觀點,他認為真理不在於聖經文字,而在於對它的闡釋方法。” 沒有證據表明斯賓諾莎仍保留有作為猶太人的身份認同,並且“斯賓諾莎對世俗的猶太教不抱有幻想,對他而言,成為一個世俗的、卻又是同化的猶太人根本是無稽之談。” ==== 現代重估 ==== 以色列國首任首相戴維·本-古裡安稱斯賓諾莎是“三百年來年來以色列復國主義先驅”,他在1953年的文章中讚揚了斯賓諾莎,並重新引發了人們對他被猶太教會驅逐事件的討論。以色列政治家、拉比以及世界各地的猶太出版機構都參與了這次討論。不過這些參與者都沒有推翻譴責令的權力,譴責令只能由阿姆斯特丹猶太教會收回。 2012年9月,阿姆斯特丹葡萄牙-以色列公會詢問社群首席拉比是否可以根據一些斯賓諾莎研究者的意見,重估這份譴責令。然而託萊達諾以“斯賓諾莎理論太過荒謬,並試圖藉此打破我們宗教的基礎”為由推遲並拒絕了這一請求。 2015年12月,阿姆斯特丹猶太社群舉辦了一次研討會,專門討論是否應該取消這份譴責令。研討會邀請了世界各地的學者,包括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在500多人的辯論會上,納德勒認為我們應當釐清“斯賓諾莎的哲學觀點,當時頒佈這份譴責令的歷史背景,以及取消這份譴責令的好處與壞處”。大多數參會者認為應當取消譴責令,但猶太教會拉比卻認為應當保留譴責令,因為他認為自己的智慧並不高於前任們,並且斯賓諾莎的思想並未隨時間流逝而降低破壞力。 2021年11月,斯賓諾莎研究者在提出製作一部有關斯賓諾莎遭受驅逐的電影后,被禁止進入阿姆斯特丹葡萄牙裔猶太社群,並且被當地拉比約瑟夫·塞爾法蒂稱為不受歡迎者。 === 後續生活 === 斯賓諾莎最後搬出猶太人居住區,以磨鏡片為生,同時進行哲學思考。他信奉並親自踐行了“基於寬容與仁慈的哲學”。 斯賓諾莎因其所謂無神論觀點而受他人批評嘲笑,但即使是這些人也“不得不承認他過著如聖徒一般的生活”。 除爭議性的宗教觀點外,其他人對斯賓諾莎沒有什麼不好的評價,偶爾有人會說“他有時喜歡看蜘蛛追逐蒼蠅”。 譴責令頒佈後,市政當局也將斯賓諾莎驅逐出了阿姆斯特丹,“作為對拉比們的回應,也是對神職人員的安撫,因為他們對於這位猶太社群中的自由思想者十分惱怒”。 斯賓諾莎搬往阿姆斯特丹附近小鎮,但不久後又悄悄搬回阿姆斯特丹居住。在阿姆斯特丹期間,他私下教授哲學課程,並研磨鏡片。斯賓諾莎於1660至1661年左右離開阿姆斯特丹。 在阿姆斯特丹居住期間,斯賓諾莎寫下了《簡論上帝、人及其福祉》,這部作品沒有於斯賓諾莎生前發表,很可能是迫於外界壓力。此書存有兩部荷蘭語譯本,在1810年重新被人發現。 1660至1661年左右,斯賓諾莎從阿姆斯特丹搬往萊頓旁的小城萊茵斯堡,這裡也是總部所在地。 在此期間,斯賓諾莎開始撰寫《》以及《倫理學》。1663年,他短暫回到阿姆斯特丹,並在此發表了《笛卡爾哲學原理》,這是斯賓諾莎唯一一部以本名發表的作品。同年斯賓諾莎搬往。 在福爾堡期間,斯賓諾莎繼續《倫理學》寫作,並且與歐洲各地科學家、哲學家和神學家通訊。 1670年,他完成了《神學政治論》,以這部作品為世俗的憲政政府辯護,支援時任大議長約翰·德·維特,反對總督奧蘭治親王。 萊布尼茨拜訪了斯賓諾莎,並在1672年奧蘭治親王支持者殺害維特後聲稱斯賓諾莎的處境十分危險。"……他(斯賓諾莎)在約翰·德·維特被殺那晚告訴我(萊布尼茨),他有十分強烈的願望,他希望出門,到德·維特被殺的地方貼上一張寫有“Ultimi barbarorum(終極野蠻行徑)”的標語。但他的房東關上了房門不讓他出去,因為他很可能會被別人撕成碎片。" (A Refutation Recently Discovered of Spinoza by Leibnitz, "Remarks on the Unpublished Refutation of Spinoza by Leibnitz", Edinburg: Thomas Constable and Company, 1855. p. 70. 儘管《神學政治論》匿名發表,但很快人們就發現它的作者是斯賓諾莎。維特的敵人認為此書“由惡魔和叛變的猶太人在地獄中寫成,它的發表經過維特的認同”。 1673年,這部作品受到歸正會指責,並在1674年被正式禁止。 斯賓諾莎依靠研磨鏡片和製作光學儀器獲取微薄收入,但福爾堡時他也參與了當時重要的光學研究工作。他的工作不止是研磨鏡片,還製作顯微鏡和望遠鏡。 斯賓諾莎與惠更斯兄弟建立了友誼,他們辯論顯微鏡的設計(斯賓諾莎偏好更小的物鏡Christiaan Huygens, Oeuvres complètes, Letter No. 1638, 11 May 1668),並計劃建造當時歐洲最大的望遠鏡(12米焦距)Christiaan Huygens, Oeuvres complètes, letter to his brother 23 September 1667。斯賓諾莎製作的鏡片品質受到惠更斯的讚賞,在斯賓諾莎去世十年後的1687年,出自他手的鏡片被惠更斯用在了一個13米焦距的天文望遠鏡上。Christiaan Huygens, Oeuvres complètes, vol. XXII, p. 732, footnote 阿姆斯特丹醫師曾讚賞斯賓諾莎製作的顯微鏡“精美絕倫”,它幫助科克林取得了許多解剖學發現。Theodore Kerckring, "Spicilegium Anatomicum" Observatio XCIII (1670) 除製作鏡片外,斯賓諾莎也定期接受朋友的小額資助。 thumb|斯賓諾莎在海牙時的住處,他在此度過了人生最後7年。 1670年,斯賓諾莎移居海牙,依靠約翰·德·維特給予的小額補恤以及已過世的朋友西蒙·德弗里斯的兄弟的少量年金維持生活。 在此處他撰寫了《倫理學》,一本未完成的希伯來文語法書,《神學政治論》,以及幾篇科學論文(《論彩虹》和《論機率計算》),並開始將聖經翻譯為荷蘭語(他後來將這個譯本銷燬)。 1673年有一位巴拉丁選帝侯提供他海德堡大學哲學系的教職,條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不過斯賓諾莎婉拒,或許是因為他認為此項工作不利於自己的思想自由。 人們常將斯賓諾莎描繪為孤獨的人,僅僅依靠研磨鏡片為生。但事實上斯賓諾莎有許多朋友,只不過他將自己的需求保持在了最低限度。 他踐行寬容與仁慈的哲學。稱他“過著有如聖徒般的生活”。 評論家M·斯圖爾特·菲爾普斯寫道:“從未有人比斯賓諾莎更接近理想的哲學家生活。” 哈羅德·布魯姆寫道:“作為現實的導師,他踐行自己的智慧,可以肯定他是最傑出的人類之一。” 紐約時報評價說,“他從不做作,但也不漫不經心;他的作風極其謙遜隱僻;有時他幾天不出房門。他十分節儉,開銷每天僅有幾塊錢。” 布魯姆寫道:“他似乎全無性生活。” 斯賓諾莎也和激進派新教徒、千禧年主義者保持通訊。斯賓諾莎被逐出猶太社群後,塞裡烏斯成為了其資助者,他甚至還為斯賓諾莎收發信函。他們間的友誼直至1669年塞裡烏斯的去世。 自1660年代起,斯賓諾莎逐漸出名。拜訪了斯賓諾莎,並在餘生中保持書信往來。1676年,萊布尼茨來到海牙與斯賓諾莎討論當年早些時候完成的《倫理學》。 === 去世 === 1676年,斯賓諾莎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並於1677年2月21日去世,年僅44歲。 他的死因是肺部疾病,很可能是長年磨鏡片吸入的大量玻璃粉塵導致的肺塵病。 ==著作== 斯賓諾莎最初的寫作始於對笛卡爾作品的分析。 他發表的首部作品是使用歐幾里得方法對笛卡爾《》中定理與公理的幾何證明。斯賓諾莎與萊布尼茲一起被認為是與“經驗主義者”相對的“理性主義者”。 斯賓諾莎以匿名發表的《神學政治論》因其笛卡爾主義思想而在當時受到廣泛批評,因此他不得不放棄公開發表後續作品。斯賓諾莎有一個用來標記信件的印戒,上面刻的詞語便是“謹慎()”,字樣上方是一玫瑰圖案,也是保密的標誌。 “既然他選擇使用一門廣為人知的語言寫作,那麼他就不得不藏起他的作品。” 除《》與《神學政治論》外,斯賓諾莎包括《倫理學》在內的其餘作品都在死後才發表。這些作品由斯賓諾莎的幾個朋友秘密整理發表,以免遭當局沒收銷燬。《倫理學》以歐幾里得幾何作品方式寫成,一開始就給出一組公理以及各種公式,從中產生命題、證明、推論以及解釋。該作品晦澀艱深,其中許多隱晦之處至今仍未明晰,被認為是“極其神秘的傑作”。 斯賓諾莎的早期作品《簡論上帝、人及其福祉》也未在生前發表,後有荷蘭文譯本於1810年被發現,並在1851至1862年之間出版。 === 通訊信件 === 1664至1665年間,斯賓諾莎與相互通訊,布利傑伯格是加爾文主義者,他在信中詢問斯賓諾莎有關惡的定義。1665年晚些時候,斯賓諾莎和提及他正開始撰寫一部名為《神學政治論》的新作品,這部作品最終發表於1670年。萊布尼茨在《對斯賓諾莎的反駁》一文中表達了他對斯賓諾莎思想的反對,不過他也和斯賓諾莎至少有過一次會面(上文提及),而他作品中的一些概念也與斯賓諾莎思想十分相似(參見單子論)。 在1675年12月寫給的信中,斯賓諾莎明確評價了天主教和伊斯蘭教思想。他認為這兩種宗教的目的都是“欺騙民眾,約束他們的思想”,他還表示伊斯蘭教所做的要遠超天主教。 === 作品列表 === 作品原名 中文譯名 作成時間 備註 Korte Verhandeling van God, de mensch en deszelvs welstand 《簡論上帝、人及其福祉》 1660 1810年荷蘭語譯本重新發現,在1851-1862年間出版 Tractatus de Intellectus Emendatione 《》 1662 未完成作品,死後出版 Principia philosophiae cartesianae 《》 1663 Tractatus Theologico-Politicus Tractatus Politicus (PDF) 《神學政治論》 1670 生前匿名出版 Tractatus Politicus 《》 1675-76 未完成作品,死後出版 Ethica Ordine Geometrico Demonstrata 《依幾何次序所證倫理學》 1677 也即《倫理學》,寫成於1674年,但死後才出版 Compendium grammatices linguae hebraeae 《希伯來語語法書》 1677 ==哲學思想== 斯賓諾莎的哲學思想被認為是理性主義,其核心在於理念與現實完美對應,就如數學是外在世界的精準呈現。 他繼承了笛卡爾的觀點,認為真理可從“清澈明瞭”的思想中由邏輯推出,而推理的材料只能來自於“不言自明的真理”,也即公理。 === 形而上學 === 斯賓諾莎的形而上學由實體及其樣式組成。在《倫理學》中,斯賓諾莎聲稱只存在有唯一實體,它是絕對無限、自因,且永恆的。他稱這唯一實體是“上帝”或“自然”。事實上,斯賓諾莎將這兩個詞語視為同義,他將其描述為“上帝或自然()”。因此對斯賓諾莎而言,整個宇宙即是由唯一實體(上帝/自然)以及它的形式變化(樣式)組成。斯賓諾莎的所有哲學主張:他的心靈哲學、認識論、心理學、道德哲學、政治哲學、宗教哲學,都或多或少受到《倫理學》第一部分中表述的形而上學觀點的影響。 ==== 實體、屬性和樣式 ==== 斯賓諾莎對上帝的認知照亮了他對各存在的基礎構想。這些概念初看顯得十分奇特。關於“是什麼存在?”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實體,它的屬性,及其樣式。”——卡爾·雅思貝爾斯斯賓諾莎延續了邁蒙尼德的思想,將實體定義為“自我持存,自我構建”的事物,也即它可在不借助外物的情況下被理解。 概念上的獨立意味著本體論上的獨立,它的存在不必藉助它物,它是“自因()”。樣式是不可獨立存在的東西,它必須依附於其它事物,作為屬性(比如顏色)、關係(比如大小)和個體物。 樣式可進一步分為“有限”與“無限”兩類,“無限”樣式顯著異於“有限”樣式(這裡斯賓諾莎舉了靜止與運動的例子)。斯賓諾莎的“樣式”概念類似於傳統哲學中的“屬性”,而他的“屬性”則用於表示一些不同的東西。 對斯賓諾莎而言,“屬性,我理解為由知性看來是構成實體的本質的東西”,因此可能存在有無限種屬性。 屬性是知性所認為的、規定的現實的本質。 斯賓諾莎把上帝定義為“包含無限屬性的實體,每個屬性都表現出其永恆無限的本質”,並且鑑於“沒有任何起因或緣由”能夠阻止它的存在,那麼也就是說上帝必然存在。 這個本體論證明顯示了上帝的存在,但斯賓諾莎並未止步於此,他繼續寫道:“一切都位於上帝之中,沒有任何事物可在無上帝的情況下存在,如果沒有上帝,它們甚至無法被設想”。 這也意味著上帝等同於整個宇宙,斯賓諾莎將這個觀點稱為“上帝或自然()”,後世有人將其解讀為無神論或泛神論。 上帝可從物質世界(廣延)屬性或精神世界(思維)屬性而被認知,廣延和思維代表了對物質或心靈世界的完整敘述。 至此,斯賓諾莎寫道:“心靈與身體是一回事,在思維的屬性中構建是心靈,在廣延的屬性中構建是身體”。 此外,斯賓諾莎還論證說:“由上帝創造的事物不能存在其它可能的方式或秩序”。Baruch Spinoza. Ethics, in Spinoza: Complete Works, trans. by Samuel Shirley and ed. by Michael L. Morgan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2002), see Part I, Proposition 33. 那麼也就是說,諸如“自由”或“機率”這種概念就失去了意義。 斯賓諾莎的決定論觀點反映在了他的作品《倫理學》中:那投入母親懷中的嬰兒,亦自信這是出於自由意志,那忿怒的幼童亦相信他想要報仇也是由於自由意志。怯懦的人自以為依照自由意志而開小差,酒醉的人亦相信出於他的心靈的自由命令,他說出些他清醒時所不願說的話。這樣看來,瘋人、空談家、兒童以及其他類此的人,都相信他們的說話是出於心靈的自由命令,而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力量去控制他們想說話的衝動。Ethics, Part III, Proposition 2.斯賓諾莎認為人的智慧是最高實體智慧的組成部分。世界上只有上帝是擁有完全自由的,而人雖可以試圖去除外在的束縛,卻永遠無法獲得自由意志。如果我們能夠將事情看作是必然的,那麼我們就愈容易與上帝合為一體。因此,斯賓諾莎提出我們應該“”看事情。 在給G.H.舒勒的信中(Letter 58),斯賓諾莎寫道:“人知道自己的慾望,但不知道這慾望的背後已註定的成因”。 斯賓諾莎哲學非常類似斯多噶學派, 但是他在一個重要的觀點上與斯多噶學派有尖銳的分歧:他完全反對他們動機可以戰勝情感的觀點。相反,他主張情感只會被另一個更強的情感取代或戰勝。他還認為,對消極情緒原因的認知可引發積極情緒,而這正是後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的關鍵。 據埃裡克·施利瑟所言,斯賓諾莎對獲取自然知識的可能性存在懷疑,因此他與伽利略和惠更斯的觀點存在衝突。 斯賓諾莎認為,感性所感知的一切都僅僅且僅能透過最高實體的存在而存在,單純意義上的世間萬物(不對最高實體加以反思)只是假象。 他在《倫理學》中闡釋說:“存在屬於實體的本性” 斯賓諾莎用圓形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把圓形比喻為最高實體(或者神),在圓形之內隨意劃一個十字,形成一個直角(寓意世間萬物的形成和持存),則該圓內有無限多的直角。但若非圓形(最高實體)存在,則不可能有角度,也就不可能有所謂“直角”(萬物)。在直角被劃出之前,雖然說不存在該直角,但直角的觀念本身是隱含在圓形中的,而萬物的觀念,根據斯賓諾莎,是最初就隱含在最高實體中的。 黑格爾指出他關於神的觀念可以被稱為“無世界論”。 ==== 因果 ==== 萊布尼茨提出的充足理由律也廣泛出現於斯賓諾莎的哲學作品中。 它被斯賓諾莎用於統一事件因果及其解釋。 斯賓諾莎認為現象的成因總是可回答的,並且總是可以根據相關的原因作出回答。 於是這就排除了目的論和目的因的說法,雖然它對人類的意義有限。 斯賓諾莎也被描述為是“伊壁鳩魯式唯物主義者”,尤其體現在他對笛卡爾身心二元論的反對。斯賓諾莎認同伊壁鳩魯學派關於原子的說法:原子是世界的基礎,萬物皆由原子構成。 但斯賓諾莎在有關決定論的議題上與伊壁鳩魯學派存在分歧,伊壁鳩魯學派認為原子的運動具有機率性(這與當代量子物理學觀點類似),這方面斯賓諾莎的觀點更類似於先前的斯多葛學派。 ==== 情緒 ==== 關於人類情緒的觀念,斯賓諾莎區別於笛卡爾和休謨的一點在於,他在某些重要方面視情緒為認知。喬納森·貝內特表示,“斯賓諾莎視情緒為認知的後果。(然而)卻未明確的表達這一觀點,並且有時似乎又完全將其忽略。” 斯賓諾莎列舉了一些例子,旨在展示情緒運作背後的真理,但如貝內特所說,這些例子所展示出的圖景“不討人喜歡,似乎沾染了普遍的利己主義。” === 道德哲學 === 斯賓諾莎的道德觀與古希臘伊壁鳩魯學派類似,認為道德倫理超出了物質世界的範疇,不過伊壁鳩魯學派注重身體愉悅,而斯賓諾莎更看重精神福祉。 斯賓諾莎在《》中表達了關於道德哲學的核心觀點,敘述了什麼是真實且最終的善。他認為善與惡是相對的概念,任何事物都不存在內在善惡之分,只有在相對於特殊個體時,這種區分才得以顯現。傳統中被視為善或惡的事物,只是因為它們對人類的價值不同。斯賓諾莎相信決定論的宇宙,“自然中所有事物都為一確定目的而精確完美的行動。”斯賓諾莎的宇宙中不存在機率,沒有偶然。 斯賓諾莎認為世界一切執行秩序都是確定且必要的,因此善惡就失去了意義。這個世界之所以看起來並非完美,只因為我們視角有限。 斯賓諾莎認為,一個人只要受制於外在的影響,他就是處於奴役狀態,而只要和上帝/自然達成一致,人們就不再受制於這種影響,而能獲得相對的自由,也因此擺脫恐懼。斯賓諾莎還主張無知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對於死亡的問題,斯賓諾莎的名言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關於死的默唸,而是對於生的沉思。” 他的一生也徹底地實踐了這句格言,對死亡一直十分平靜面對。 斯賓諾莎在《》第六章第四節表達了對性別平等的反對,他寫道:“但是有人會問,女性受男性的統治,這也是自然決定的嗎,或者這只是制度的規定?假如說這只是制度規定,那麼我們就沒有理由將婦女排除在政府人選之外。但假如我們回溯經驗,就會發現這結果是源自她們的軟弱性。正因如此,從來沒有一個男女合作的統治,無論地球何處,我們總是看到男性統治,女性被統治,依據這個規律,兩種性別和諧共處。”Spinoza – A Political Treatise , p. 57, files.ethz.chSpinoza, Equality, and Hierarchy , Beth Lord, University of Aberdeen, aura.abdn.ac.uk, accessed 16 March 2021 ==== 善與惡 ==== 斯賓諾莎以下述語句定義“善”與“惡”:所謂善是指我們確知對我們有用的東西而言。 反之,所謂惡是指我們確知那阻礙我們佔有任何善的東西而言。由此可見,斯賓諾莎在某種程度上將道德價值視為一種工具,特定物品的善與惡並非取決於其本質屬性。斯賓諾莎強調“內在知識”,因為他認為確定知識的總和等同於對上帝的理解程度。 ==== 福祉 ==== 斯賓諾莎的倫理學以人的福祉為中心,他認為福祉(或奴役或自由)是:心靈對神的理智的愛,就是神藉以愛它自身的愛,這並不是就神是無限的而言,而是就神之體現於在永恆的形式下看來的人的心靈的本質之中而言,這就是說心靈對神的理智的愛乃是神藉以愛它自身的無限的愛的一部分。正如喬納森·貝內特所闡釋的,這意味著“斯賓諾莎希望‘福祉’代表人有可能達成的最有價值、最適宜的狀態。” 要理解何為“最有價值、最適宜的狀態”,首先需要理解斯賓諾莎提出的(生存的努力和傾向)概念,並且這種“完美”狀態並不是指代道德價值,而是表示一種圓滿。因為個體只是無限之實體的一個變體,它們是無法達成完全圓滿的,也即它們無法達成“完美”或“福祉”。只有唯一的宇宙實體才能達成完美的圓滿。然而,單純的形式可達成較小的福祉,也就是完成對自身的純粹理解,作為宇宙實體的一個變體,理解與宇宙中其他事物之間的關係。這就是斯賓諾莎在《倫理學》結尾部分所敘述的東西,在此他完成了關鍵的兩步,使形而上學、認識論以及本書中提出並發展的倫理學命題相結合。在《倫理學》第五部分命題二十四,對個別事物的理解與對神(宇宙實體)的理解相結合,在第五部分命題二十五,心靈的最高努力(conatus)與第三種知識(直觀知識)相結合。 自此,福祉的概念與“對神的理智的愛()”達成關聯。 === 《倫理學》 === 宇宙中任何事物的起因都源於自然本質,因此對斯賓諾莎而言,現實是完美的。如果某種境況看似不幸,那隻能是因為我們對於自然的認識不夠充分。儘管人類有能力理解各事件因果,但對於整體無限的複雜性卻無能為力,因為科學具有侷限性,人無法僅憑經驗掌握整個宇宙事件序列。斯賓諾莎還認為,雖然知覺感官非常實用,但不足以藉此發現真理。斯賓諾莎提出,萬物(不只人類)都「努力於維護自己的存有」,他稱這種努力為,這個詞語同時意為努力和傾向。這雙重涵義正是斯賓諾莎所要的,因為他認為這種自我儲存的努力其實是出自萬物本性的傾向,萬物順著本性就會努力維護自己。 而美德即是將理性作為倫理準則,藉此實現這種保有本性。斯賓諾莎認為,最高的美德是智慧之愛,或者說是對於上帝/自然/宇宙的知識。 在《倫理學》中,斯賓諾莎還敘述了三種不同的知識Spinoza, Benedict (1677). "Books 1–5". The Ethics.: # 第一種是有關經驗的知識,準確而言,這是關於事物的“不正確的、片斷的和混淆”的知識。 關於這種知識的其它解釋是,它是危險的推理知識,這種推理過程缺乏理性,可以將心靈轉為“被動”狀態。斯賓諾莎在《倫理學》前半部解釋說,“被動心靈”可轉變為激情。 # 第二種知識混合了理性與情感。人們以日常合理性分析得出這類知識,這其中的例子包括任何被歸為非完美德行的事物。非完美德行即是那些被托馬斯·阿奎那和亞里士多德視為異教德行的東西。 # 第三種知識是關於上帝的知識,它需要藉由心靈的理性與推理得出。斯賓諾莎認為這種知識是個體的本質,而上帝正是這些本質的總和。包括完美德行在內的適當原因可造就這類知識。 在《倫理學》最後部分,斯賓諾莎關於“福祉”意義的探討,以及認為掌控情緒的前提是將其與外部刺激分離的觀點都預示了20世紀心理學方法的發展。他認為知識可分為三種型別——意見、推理和內在知識,而其中內在知識可為人類心靈帶來最高的滿足,因為我們關於自我、自然的認識越充分,我們(在現實中)獲得的福祉就越完滿,並且只有內在知識才是永恆的。 === 政治哲學 === 斯賓諾莎的政治哲學受其生活時代的影響,他捍衛當時荷蘭相對歐洲其他地方更加自由的社會環境。正如他在《神學政治論》序言所寫:那麼,我們幸而生於共和國中,人人思想自由,沒有拘束,各人都可隨心之所安崇奉上帝。自由比任何事物都為珍貴。我有鑑於此,欲證明容納自由,不但於社會的治安沒有妨害,而且,若無此自由,則敬神之心無由而興,社會治安也不鞏固。斯賓諾莎的政治觀點分佈在三部作品《政治論》、《神學政治論》和《倫理學》中。初看來這些觀點似乎與霍布斯的思想類似,但兩者的結論卻不相同。斯賓諾莎的哲學以上述 conatus 概念為重點,這個概念意為個體為生存所作的努力和傾向,即使是在最惡劣的專制政體下,最強大的利維坦也無法剝奪這種傾向。斯賓諾莎認為,每個個體都有自然權利,這個自然權利包含他所欲求的和他所能取得的一切事物。因此,個人自然權利就等於他的力量或權力。 故而在斯賓諾莎哲學中,主觀權利(即人權)不存在於自然中,它是社會的構建,只存在於文明狀態。此外,斯賓諾莎還指出,在社會形成之前不存在對與錯的理念,因為在自然狀態下並沒有什麼普遍的規範,而只有個體的欲求(這種欲求促使人們統治弱於自己的他人)。 但假如人們只受個人欲求驅使,那麼文明社會又何以成形?斯賓諾莎認為有許多方式可以引向文明社會。首先是透過《倫理學》中描述的情感行為。 透過情感共識,個人情緒可以與他人產生共鳴,相似的個體聚集到一起,這種相似性又加強個體感受以及有關自身存在的體驗。其次,社會也有助於完成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它藉由任務的分配與排程,使個體可以花費更少精力達成更多需求。這也是科學和藝術能在社會中發展的原因,事物的演進不再受制於個體的有限生命,而是能夠隨社會持續發展。 此外,個體面臨生存威脅的恐懼也是促成社會形成的原因,社會能保護其中成員,為他們帶來安全感。雖然斯賓諾莎採用了與霍布斯類似的論證(恐懼促成社會形成),但他分析得出的結論卻不同,他認為人們需要一個自由的社會。 在斯賓諾莎的政治哲學中,納入社會的個體並未放棄他們的自然權利。如果說斯賓諾莎在《神學政治論》中描繪的社會起源類似契約,那麼這種觀點在其後續作品《政治論》中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情感的聯合,人們不再是借自由意志形成社會,而是透過感情或主導(眾多個體因極具魅力的某人而被吸引到一起,這也可作為社會的可能誕生方式之一)形成社會。個體並非是國家絕對權力下的被動臣民,與此相反,國家的力量就來自其中公民。在斯賓諾莎的觀念中,國家的存在完全依賴其中公民力量的聚集,假如政治制度設計得當,這些力量可促進社會發展。“設計得當”意味著這些制度應當引導政治領導者遵循規則,並且這種遵循必須是出於自主意願。斯賓諾莎並不認為國家是社會的對立面,社會是人類的聚集,而國家只是社會的一種特殊形式。 因此國家並不像霍布斯哲學中那樣超越了社會。 個體權利的存在的根本原因在於個體可從團體的力量中受益。個體權利由他們構成的政治團體(國家)得到保證,這些權利只存在於國家——也即有組織的社會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家對其子民擁有絕對的權力,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首先要明白在斯賓諾莎哲學中,政府或社會(這兩者沒有差別)完全依賴其中個體的存在。所以個體在文明國家仍保留有自然權利,他們不可避免的會對國家中的事物作出符合自身意願的判斷,任何違背這一傾向的行為都將導致社會動盪。因此國家應當限制可能危及整體的行為。 也就是說,假如國家選擇利用恐懼或反人類行徑維護自身統治,這種統治是無法長久維持的,因為這種行為危害其力量發展,並強化民眾(multitudo)的反抗或不服從傾向:服從是維持社會秩序與和平的基礎。 於是,從上述理解可以窺見斯賓諾莎和霍布斯有關國家運作觀點的差異。對霍布斯而言,國家存在的目的是藉由安全保證來維持和平,因此如果有必要,利用恐懼是可取的。而根據斯賓諾莎的觀點,這種利用恐懼達成的和平狀態並非真正的和平,它僅僅是壓制了動盪。真正的和平意味著國家中的個體能夠意識並達成他們各自潛能,由此每個人都能在心靈中獲得最低限度的和平。這也是斯賓諾莎偏向組織良好的國家,在這些國家中,公民可透過參與立法來提升法律質量,並影響國家運作。 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哲學中,好的政治意味著好的政府(定義為特定政治團體作出決策的方式),那這就意味著不同型別的政府可按其德行排序(例如據柏拉圖所言,貴族政體優於民主政體,而民主政體又優於寡頭政體和僭主政體)。斯賓諾莎的觀點超越了這種簡單的排序,他認為政府沒有好壞之分:更好的政府是國家中更多人可適應的政府,那麼改變這一政府就不是好的選擇,因為這種變化會打破已有的力量平衡,不同利益團體將會發生衝突,從而帶來動盪。因此斯賓諾莎主張,更好的方式是設計更好的制度,他為不同政體描繪了大致的制度輪廓,例如對於君主制,應當有一個代表國王官方的議會,其中成員應當公開選定,他們的意見作為國王可能做出的決策。這種制度透過正式程式,將國王周圍的顧問圈公開與透明化,這有利於避免隱秘的朝臣干政,減少某人代替國王作出決策的可能。 ==影響== === 泛神論之爭 === 斯賓諾莎否認有人格神、超自然神的存在,他集中批判了神學目的論、擬人觀和天意說,要求從自然本身來說明自然,他認為構成萬物存在和統一基礎的實體是自然,也就是神。他開創了用理性主義觀點和歷史的方法系統地批判《聖經》的歷史,考察了宗教的起源、本質和歷史作用,並建立了近代西方無神論史上一個較早和較系統的體系。他的學說克服了笛卡兒二元論的缺點,把唯理論和唯物主義、泛神論結合起來。後世哲學家稱具有這種特徵的學說為斯賓諾莎主義。 1785年,弗里德里希·海因裡希·雅各比發表文章批判斯賓諾莎的泛神論思想,幾年前戈特霍爾德·埃弗拉伊姆·萊辛臨終時承認自己是“斯賓諾莎主義者”,在那個時代,這個稱號等同於無神論者。雅各比聲稱斯賓諾莎的學說為純粹的唯物主義思想,因為斯賓諾莎提出一切事物都是神/自然的延伸。雅各比認為這種思想受到了啟蒙時代理性主義思潮影響,並只能導致徹底的無神論。摩西·門德爾松對雅各比的說法提出異議,他認為有神論和泛神論沒有差別。這個爭論在當時歐洲思想界造成了巨大影響。 斯賓諾莎哲學為18世紀歐洲提供了除唯物主義、無神論和自然神論外的另一選擇。斯賓諾莎有三個觀點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 一切存在的統一 * 一切事件的規律性 * 靈魂與自然的一致 到1879年,斯賓諾莎的泛神論觀點已被許多人接受,但也仍有部分人強烈反對這一觀點,他們認為這個觀點過於危險、奇特。"史密斯博士認為斯賓諾莎的泛神論思想是基督教最危險的敵人,他確信這種思想已經控制了舊世界(歐洲)大部分學校、出版機構和講壇,並正在迅速席捲新世界(美國)。他的這種震驚和憤慨有時上升到十分強烈的地步。" Memorial of the Rev. Henry Smith, D.D., LL D., Professor of Sacred Rhetoric and Pastoral Theology in Lane Theological Seminary, Consisting of Addresses on Occasion of the Anniversary of the Seminary, 8 May 1879, Together with Commemorative Resolutions, p. 26. 斯賓諾莎提出的“上帝或自然()”反映出了一個充滿活力、自然的上帝,這與牛頓物理學所引出的生成第一因的上帝,以及朱利安·奧弗雷·拉·美特利在《人是機器》中提出的無生氣的機械上帝有顯著不同。柯勒律治和雪萊視斯賓諾莎哲學為自然宗教。 諾瓦利斯稱斯賓諾莎為“心醉於上帝的人”。 雪萊的文章《》的靈感來自斯賓諾莎。 斯賓諾莎被認為是無神論者的主要原因在於,他用“上帝(Deus)”一詞指代與傳統猶太/基督教一神論完全不同的上帝形象。“斯賓諾莎否認上帝的人格和意識:上帝既無智識,也無情感或意願;他的行為並無最終目的,相反,萬事萬物皆遵循他的本性(也即遵循宇宙定律)活動……”Frank Thilly,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 47, Holt & Co., New York, 1914 由此可見,斯賓諾莎所稱的冷漠、對人類事務毫無興趣的上帝和傳統宗教中擬人化、類似父親形象的上帝形成了鮮明對比。"I believe in Spinoza's God who reveals himself in the orderly harmony of what exists, not in a God who concerns himself with fates and actions of human beings." These words were spoken by Albert Einstein, upon being asked if he believed in God by Rabbi Herbert Goldstein of the Institutional Synagogue, New York, April 24, 1921, publish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25, 1929; from Einstein: The Life and Times Ronald W. Clark, New York: World Publishing Co., 1971, p. 413; also cited as a telegram to a Jewish newspaper, 1929, Einstein Archive 33–272, from Alice Calaprice, ed., The Expanded Quotable Einstei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廣泛認為斯賓諾莎將上帝等同為物質世界,因此人們稱他為“先知”Picton, J. Allanson, "Pantheism: Its Story and Significance", 1905.、“王子”Fraser, Alexander Campbell "Philosophy of Theism", William Blackwood and Sons, 1895, p. 163.,以及泛神論的最傑出闡釋者。在寫給亨利·奧爾登堡的信中,斯賓諾莎表示“那些聲稱我將上帝與自然完全等同(也就意味著上帝是有質量、有形的物質)的人,他們無疑是錯了”。 對斯賓諾莎而言,我們的宇宙僅是位於思維和廣延這兩種屬性下的形式,而上帝仍有無限種其它屬性並未呈現於我們的世界。 據卡爾·雅思貝爾斯所言,當斯賓諾莎寫下“上帝或自然()”一詞時,他所要表達的是上帝是(),而不是()。雅思貝爾斯認為在斯賓諾莎的本意中,自然與上帝並不是可相互替代的概念,上帝的超越性表現於其所擁有無限屬性,而其中只有兩種屬性可被人類知曉,即思維與廣延。 甚至思維和廣延這兩個屬性下的上帝也不與人類世界完全等同,這個世界仍是“可分的”,它由不同部分組成。但斯賓諾莎指出,“由實體的屬性推出實體可分,是對於實體的屬性沒有得到真正的認識”,這意味著人們無法透過分割實體而設想某種屬性,他還說,“絕對無限的實體是不可分的”。 依據這個邏輯,人所生活的世界應當被認為是思維和廣延這兩種屬性下的一個形式。由此雅思貝爾斯認為,假如人們試圖將斯賓諾莎哲學與泛神論的“一切皆在神裡”相符,那麼“神”必須保持其超越性,而“一切”不能被解釋為有限事物的總和。 馬夏爾·蓋魯主張使用“萬有在神論”而非“泛神論”相容斯賓諾莎的思想。斯賓諾莎所言的世界並非上帝,而是“內在於”上帝。有限事物不僅其成因來自上帝,它們甚至必須在上帝存在的前提下被構造。 不過,萬有在神論哲學家仍堅稱斯賓諾莎的思想可由經典泛神論作出解釋。 根據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斯賓諾莎的上帝是“無限智慧”,他是全知的,並且他愛自己,因此也愛所有人類,因為人類也是他的一部分。 斯賓諾莎認為“對神的理智的愛()”是人可達成的最高的善。 但這種行為是複雜的,因為上帝既無自由意志,也無目的或傾向,人們需要明白上帝不會因我們愛他而反過來愛我們。“凡愛神的人決不能指望神回愛他”,斯賓諾莎寫道。 認為關於斯賓諾莎是無神論還是泛神論的探討取決於分析的態度。假如分析者認為泛神論與宗教相關,那麼斯賓諾莎就不是泛神論者,因為斯賓諾莎認為面向上帝的態度不該是宗教式的敬畏,而是基於客觀研究與理智思考,他認為宗教立場將會附帶錯誤與迷信的可能。 === 現代哲學 === 許多學者探討了斯賓諾莎哲學和東方哲學的相似性。德國哲學家最早注意到斯賓諾莎宗教概念與印度吠檀多傳統的相似性,他寫道:“……如此準確的表達了吠檀多的觀點,這不得不讓我們懷疑它的創始者是否從印度教中借鑑了其基礎原則,但他的傳記卻不能使我們滿意,因為似乎他完全不熟悉吠檀多的教義……”Literary Remains of the Late Professor Theodore Goldstucker, W. H. Allen, 1879. p. 32. 馬克斯·繆勒也發現了斯賓諾莎哲學體系與吠檀多的相似性,他將吠檀多中的梵等同於斯賓諾莎的宇宙實體。Three Lectures on the Vedanta Philosophy. F. Max Muller. Kessinger Publishing, 2003. p. 123 喬治·桑塔亞那的畢業論文《斯賓諾莎的倫理學說》發表於George Santayana, "The Ethical Doctrine of Spinoza", The Harvard Monthly, 2 (June 1886: 144–52).,而後他又為斯賓諾莎的《倫理學》和《論人類理解力的提高》寫了導論。George Santayana, "Introduction", in Spinoza's Ethics and "De intellectus emendatione"(London: Dent, 1910, vii–xxii) 1932年,桑塔亞那受邀為在海牙舉辦的斯賓諾莎300週年誕辰慶祝會議撰寫一篇文章(後續以《終極宗教》為題發表)。George Santayana, "Ultimate Religion", in Obiter Scripta, eds. Justus Buchler and Benjamin Schwartz (New York and London: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36) 280–97. 在自傳中,桑塔亞那稱斯賓諾莎對道德的自然基礎有著“精湛超凡”的理解。George Santayana, Persons and Places (Cambridge, MA and London: MIT Press, 1986) 233–36. 維特根斯坦的著作《邏輯哲學論》()標題借鑑了斯賓諾莎的《神學政治論》()。並且維特根斯坦同時也借鑑了斯賓諾莎“”的表達(Notebooks, 1914–16, p. 83),而他《邏輯哲學論》也採用了與《倫理學》類似的敘述結構,即在基本的邏輯斷言上建立複雜的哲學論證。此外,在《邏輯哲學論》命題6.4311和6.45,維特根斯坦暗示了斯賓諾莎對永恆的理解以及對於永生宗教概念的闡釋,他寫道,“死不是生活裡的一件事情:人是沒有經歷過死的。(6.4311)”,“用永恆觀點來觀察世界,就是把它看作一個整體——個有界限的整體。(6.45)”。 斯賓諾莎哲學在戰後法國哲學中佔據重要地位。許多哲學家“使用斯賓諾莎對抗現象學的非理性主義傾向”,當時現象學在法國的流行主要與黑格爾、海德格爾和胡塞爾有關。 路易斯·阿爾都塞等人認為可以用斯賓諾莎哲學彌補馬克思主義的缺陷,尤其是可以利用斯賓諾莎哲學中內在因果性來減少馬克思主義對黑格爾辯證法的過度依賴。安東尼奧·奈格里在流往法國期間創作了許多關於斯賓諾莎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野蠻的異常》。其他著名的法國斯賓諾莎學者還包括亞歷山大·馬瑟隆、馬歇爾·格魯特、安德烈·託塞爾和皮埃爾·馬舍雷,其中馬舍雷曾發表五卷版斯賓諾莎《倫理學》評註,被認為是“斯賓諾莎評註的里程碑式作品”。 吉爾·德勒茲在其博士論文中稱斯賓諾莎為“哲學王子”Deleuze, 1968.,他有關斯賓諾莎的闡釋——尤其是恢復斯賓諾莎思想的政治維度方面,對法國哲學界有很大影響。. 德勒茲曾發表了兩部關於斯賓諾莎的作品,在巴黎第八大學就職期間,他也就斯賓諾莎哲學舉行了多次講座。德勒茲自己的作品也深受斯賓諾莎哲學,尤其是內在性與單義性的影響。稱德勒茲的《哲學中的表現主義》是一部“革命性作品,它發現在斯賓諾莎哲學中,表達可被視為一箇中心概念。” 愛因斯坦曾表示斯賓諾莎對他世界觀形成影響巨大。斯賓諾莎將上帝(無限實體)等同為自然,這與愛因斯坦持有的非人格化神的觀點一致。1929年,愛因斯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他所有存在的和諧一致中顯現自身,但我不信一個會關注人類事務的上帝。” 列奧·施特勞斯在《斯賓諾莎宗教評論》中提出,斯賓諾莎可作為啟蒙時代理性主義傳統代表人物之一,而這個傳統最終促使了現代的誕生。 此外,他也將斯賓諾莎作品視為猶太現代性的起始。提出,在1650至1750年間,“斯賓諾莎是神啟宗教的主要挑戰者,他動搖了固有的思想、傳統、道德,以及專制與非專制國家都認同的神權政治思想。”Israel, J. (2001) Radical Enlightenment; Philosophy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ity 1650–175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159. === 紀念 === * 斯賓諾莎的肖像作為標誌印在舊系列的1000荷蘭盾鈔票上,直到2002年被歐元取代。 * 荷蘭科學界最高獎以斯賓諾莎命名。 * 斯賓諾莎思想被收錄在概括荷蘭歷史的50個學說中。 ==參考== === 腳註 === === 來源 === * * ) * * * Second edition published in 20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延伸閱讀 == * Albiac, Gabriel, 1987. La sinagoga vacía: un estudio de las fuentes marranas del espinosismo. Madrid: Hiperión D.L. * Balibar, Étienne, 1985. Spinoza et la politique ("Spinoza and politics") Paris: PUF. * Belcaro Anna Maddalena, Effetto Spinoza. Avventure filosofiche, Ianieri Ed., 2020, * Bennett, Jonathan, 1984. A Study of Spinoza's Ethics. Hackett. * Boucher, Wayne I., 1999. Spinoza in English: A Bibliography from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2nd edn. Thoemmes Press. * Boucher, Wayne I., ed., 1999. Spinoza: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Century Discussions. 6 vols. Thoemmes Press. * Carlisle, Clare. "Questioning Transcendence, Teleology and Truth" in Kierkegaard and the Renaissance and Modern Traditions (ed. Jon Stewart. Farnham: Ashgate Publishing, 2009). * ———, 2021. Spinoza's Religion: A New Reading of the Eth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Edwin M. Curley, Behind the Geometrical Method. A Reading of Spinoza's Ethic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 Damásio, António, 2003. Looking for Spinoza: Joy, Sorrow, and the Feeling Brain, Harvest Books, * Deleuze, Gilles, 1968. Spinoza et le problème de l'expression. Trans. "Expressionism in Philosophy: Spinoza" Martin Joughin (New York: Zone Books). * ———, 1970. Spinoza: Philosophie pratique. Transl. "Spinoza: Practical Philosophy". * ———, 1990. Negotiations trans. Martin Joughi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Della Rocca, Michael. 1996. Representation and the Mind-Body Problem in Spinoz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Michael Della Rocca, Spinoza,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 Garrett, Don, ed., 1995.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pinoza. Cambridge Uni. Press. * Gatens, Moira, and Lloyd, Genevieve, 1999. Collective imaginings : Spinoza, past and present. Routledge. * Goldstein, Rebecca, 2006. Betraying Spinoza: The Renegade Jew Who Gave Us Modernity. Schocken. * Goode, Francis, 2012. Life of Spinoza. Smashwords edition. * Gullan-Whur, Margaret, 1998. Within Reason: A Life of Spinoza. Jonathan Cape. * Hampshire, Stuart, 1951. Spinoza and Spinozism, OUP, 2005 * Hardt, Michael, tran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Preface, in French, by Gilles Deleuze, available here: * Israel, Jonathan, 2001. The Radical Enlightenmen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2006. Enlightenment Contested: Philosophy, Modernity,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Man 1670–1752, ( hardback) * Kasher, Asa, and Shlomo Biderman. "Why Was Baruch de Spinoza Excommunicated? " * Kayser, Rudolf, 1946,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lbert Einstein. Spinoza: Portrait of a Spiritual Hero. New York: The Philosophical Library. * Lloyd, Genevieve, 1996. Spinoza and the Ethics. Routledge. * ———, 2018. Reclaiming wonder . After the sublim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 LeBuffe, Michael. 2010. Spinoza and Human Free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Lovejoy, Arthur O., 1936. "Plenitude and Sufficient Reason in Leibniz and Spinoza" in his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44–82 (). Reprinted in Frankfurt, H. G., ed., 1972. Leibniz: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 Anchor Books. * Macherey, Pierre, 1977. Hegel ou Spinoza, Maspéro (2nd ed. La Découverte, 2004). * ———, 1994–98. Introduction à l'Ethique de Spinoza. Paris: PUF. * Magnusson 1990: Magnusson, M (ed.), Spinoza, Baruch, Chamber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Chambers 1990, . * Matheron, Alexandre, 1969. Individu et communauté chez Spinoza, Paris: Minuit. * Melamed, Yitzhak Y., Spinoza’s Metaphysics: Substance and Though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xxii+232 pp. * Melamed, Yitzhak Y. (ed.), The Young Spinoza: A Metaphysician in the Mak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 Melamed, Yitzhak Y. (ed.), Spinoza’s Ethics: A Critical Guid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 Millner, Simon L., The Face of Benedictus Spinoza (New York: Machmadim Art Editions, Inc., 1946). * Montag, Warren. Bodies, Masses, Power: Spinoza and his Contemporaries. (London: Verso, 2002). * Moreau, Pierre-François, 2003, Spinoza et le spinozisme, PUF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 Nadler, Steven, Spinoza's Ethics: An Introduction, 200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England, ). * Negri, Antonio, 1991. The Savage Anomaly: The Power of Spinoza's Metaphysics and Politics. * ———, 2004. Subversive Spinoza: (Un)Contemporary Variations. * Popkin, R. H., 2004. Spinoza (Oxford: One World Publications) * * Ratner, Joseph, 1927. The Philosophy of Spinoza (The Modern Library: Random House) * Smilevski, Goce, 2006. Conversation with Spinoza: A Cobweb Novel, translated from the Macedonian by Filip Korzenski. Evanston, Illinoi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 Stolze, Ted and Warren Montag (eds.), The New Spinoza,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 Strauss, Leo. Persecution and the Art of Writing. Glencoe, Illinois: Free Press, 1952. Reprin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 ———ch. 5, "How to Study Spinoza's Tractus Theologico-Politicus;" reprinted in Strauss, Jewish Philosophy and the Crisis of Modernity, ed. Kenneth Hart Green (Albany, NY: SUNY Press, 1997), 181–233. * ———Spinoza's Critique of Religion.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65. Reprint.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 ——— "Preface 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reprinted as "Preface to Spinoza's Critique of Religion", in Strauss, Liberalism Ancient and Modern (New York: Basic Books, 1968, 224–59; also in Strauss, Jewish Philosophy and the Crisis of Modernity, 137–77). * Valentiner, W.R., 1957. Rembrandt and Spinoza: A Study of the Spiritual Conflicts in Seventeenth-Century Holland, London: Phaidon Press. * Vinciguerra, Lorenzo Spinoza in French Philosophy Today . Philosophy Today , Vol. 53, No. 4, Winter 2009 . * Williams, David Lay. 2010. "Spinoza and the General Will",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72 (April): 341–356. * Wolfson, Henry A. "The Philosophy of Spinoza". 2 vol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Yalom, I. (2012). The Spinoza Problem: A Novel. New York: Basic Books. * Yovel, Yirmiyahu, "Spinoza and Other Heretics, Vol. 1: The Marrano of Reas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 Yovel, Yirmiyahu, "Spinoza and Other Heretics, Vol. 2: The Adventures of Immanence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 外部連結 == === 文章 === * 網路哲學百科全書: ** ** ** ** ** * 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 ** "Spinoza " by Steven Nadler. ** "Spinoza's Psychological Theory " by Michael LeBuffe. ** "Spinoza's Physical Theory " by Richard Manning. ** "Spinoza's Political Philosophy " by Justin Steinberg. * Spinoza, Baruch (Bento, Benedictus) De in 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05) by Edwin Curley * Bulletin Spinoza of the journal Archives de philosophie * Susan James on Spinoza on the Passions , Philosophy Bites podcast * Spinoza, the Moral Heretic by Matthew J. Kisner * BBC Radio 4 In Our Time programme on Spinoza * The Escamoth stating Spinoza's excommunication * Gilles Deleuze's lectures about Spinoza (1978–1981) * Spinoza in the Jewish Encyclopedia * Spinoza in the Encyclopaedia Judaica * Video lecture on Baruch Spinoza by Dr. Henry Abramson * 《斯賓諾莎傳》 === 作品 === * Spinoza Opera Carl Gebhardt's 1925 four volume edition of Spinoza's Works. * * * * * Refutation of Spinoza by Leibniz In full via Google Books * More easily readable versions of the Correspondence, Ethics Demonstrated in Geometrical Order and Treatise on Theology and Politics * EthicaDB Hypertextual and multilingual publication of Ethics * A Theologico-Political Treatise– English Translation * A Theologico-Political Treatise – English Translation (at sacred-texts.com) * A letter from Spinoza to Albert Burgh * Ethica Ordine Geometrico Demonstrata et in quinque partes distincta, in quibus agetur * Opera posthuma – Amsterdam 1677. Complete photographic reproduction, ed. by F. Mignini (Quodlibet publishing house website) * The Ethics of Benedict de Spinoza, translated by George Eliot, transcribed by Thomas Deegan * Spinoza Archive on the Digital collections of Younes and Soraya Nazarian Library, University of Haifa * Spinoza, Benedictus de. Ethics: Demonstrated in Geometric Order . Translated from the Latin by R. H. M. Elwes, 1883. MTSU Philosophy WebWorks Hypertext Edition, 1997. Category:荷蘭哲學家 Category:荷蘭猶太人 Category:啟蒙運動哲學家 Category:荷蘭法學家 Category:形而上學學者 Category:罹患肺結核逝世者 Category:葡萄牙裔荷蘭人 Category:阿姆斯特丹人 Category:荷蘭政治理論家 Category:決定論者 Category:17世紀拉丁語作家 Category:理性主義者 Category:宗教批評者 Category:猶太教批評者 Category:天主教會批評者 Category:西班牙和葡萄牙裔猶太人 Category:17世紀荷蘭人
多使用者
多使用者軟體允許多個計算機使用者在同一時間內使用。分時系統就屬於多使用者系統。多數大型計算機使用的批處理任務也常被看作“多使用者” ,以防在CPU等待I/O操作完成時處於空閒狀態。然而,在此語境下,“多工”這個概念更為常用。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Unix及類Unix系統,多個遠端使用者有權(如透過串列埠或Secure Shell)在同一時刻訪問Unix Shell系統。另一個例子是在同一臺機器上的多個終端上開啟多個X Window會話——這也是一個使用瘦客戶端的例子。類似的功能也在眾多不屬於類Unix系統的作業系統中可用,如Multics、VM/CMS、OpenVMS和多工DOS. 一些多使用者作業系統(如Windows NT系列起的Windows版本)既支援多使用者併發訪問 (如透過遠端桌面連線),也允許某個使用者斷開一個本地會話,當另一個使用者登入使用系統時保持自己的程序執行(也就是執行這些程序自己的任務)。作業系統在容許每個使用者的程序與其他使用者的程序同時執行的前提下進行隔離。 管理系統一定是多使用者系統,一般包括一個或多個系統管理員和一大群終端使用者。 與之相對的概念“單使用者”常在談到一套作業系統在某個時刻只能由一個使用者操作或一個單使用者軟體的終端使用者許可協議時使用。以Unix為例的多使用者作業系統有時包含單使用者模式或執行級別供緊急維護之用。MS-DOS、OS/2、Classic Mac OS等均為單使用者作業系統。 == 外部連結 == * Interix in a Multi-User Windows TSE Environment 關於Unix多使用者模型和MS-Windows NT 遠端桌面協議的論文 Category:作業系統技術
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世界遺產委員會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決議透過的地標或區域,其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以及兼具兩者的複合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地點,必須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OUV),在地理或歷史上具有可辨識與特殊的意義。世界遺產可以是古代遺址、歷史建築、城市、沙漠、森林、島嶼、湖泊、山脈、荒野地區。 世界遺產設定的目的為後世子孫保護這些地點,以免因人類或動物入侵,非經授權、不受監控、行政疏忽等造成的破壞。世界遺產始於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透過,1975年12月17日生效的《世界遺產公約》。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力組織,參與世界遺產的甄選、管理與保護工作。 ,總計有1,199項世界遺產,包括933項文化遺產、227項自然遺產、39項複合遺產。以區域畫分,歐洲和北美地區565項最多,其次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89項。以締約國畫分,義大利共和國59項最多,其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57項。 == 歷史沿革 == === 文化遺產的保護 === 文化遺產的概念最早起源於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在旅遊業興起後,對於保留文化遺產的意願更加濃厚。 國際上保護文化遺產的運動一說起源於《1907年海牙公約》,該公約禁止在戰爭期間損壞紀念碑與文化設施,1922年國際聯盟成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前身(ICIC),促進研究人員、科學家、藝術家與其他知識分子之間的文化與知識交流,而後1935年的《洛裡奇協定》與1943年的《雅典憲章》強調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45年成立時,其章程中包含「儲存和保護世界的遺產書籍、藝術作品和歷史和科學古蹟」,它還規定向有關國家推薦必要的國際條約。UNESCO於1951年成立「國際古蹟、藝術和歷史遺產及考古發掘委員會」,根據該委員會的建議,1959年於UNESCO大會上透過設立「」(ICCROM),1965年依據《》成立「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 此外,UNESCO在《1907年海牙公約》的基礎上,透過了《1954年海牙公約》,以強化當發生武裝衝突時對於文化財產的保護。UNESCO之後又陸續透過了一系列保護文化財產的建議和條約。 1954年,埃及政府決定建造阿斯旺水壩,估計落成後的水庫將淹沒尼羅河谷的大片區域,包含古埃及和古努比亞的文化寶藏。1959年,埃及和蘇丹政府請求UNESCO協助他們保護和拯救瀕臨滅絕的古蹟和遺址。1960年,UNESCO發起了。這一呼籲促成數百個遺址的挖掘和記錄,數千件物品的恢復,以及幾個重要寺廟搬遷到地勢更高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布辛拜勒神廟和菲萊神廟。該運動成功於1980年告一段落,為感謝為活動中做出特別貢獻的國家,埃及捐贈了四座神廟;丹鐸神廟搬到了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德波神廟搬到馬德里的、搬到荷蘭萊頓的國立古物博物館、搬到到義大利都靈的埃及博物館。 該活動耗費8,000萬美元(相當於2020年幣值的2.5億美元),並成功帶動了其他維護活動,例如義大利的威尼斯及其潟湖、巴基斯坦的摩亨佐-達羅、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之後,UNESCO與ICOMOS共同起草保護文化遺產的公約草案。 === 自然遺產的保護 === 1735年那不勒斯王國制定了保護自然區域的法律,當時很多自然保護區成立的目的為供皇室狩獵用,那不勒斯政府設立的自然保護區已較接近今日的概念,而不像當時常見供皇室狩獵用的保護區。 1872年美國成立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之後1879年澳大利亞成立皇家國家公園;1890年,美國環保運動先驅約翰·繆爾在《Centruy》雜誌發表的兩篇文章,促成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設立。之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國家公園的想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1948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法國成立,致力於尋找當前迫切的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實用解決方式。在世界遺產構想發展之初,自然遺產部分即邀請IUCN作為諮詢顧問。 === 《世界遺產公約》的制定 === thumb|right| 1978年第二屆世界遺產委員會透過,世界遺產編號第1號加拉巴哥群島 1965年,美國舉行,倡議將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聯合保護,呼籲設立「世界遺產信託基金」,以保護世界上珍貴的自然風景區和歷史遺跡,供全世界各地的民眾、未來的子孫使用。IUCN在1968年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並於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中提交討論。 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舉行的第十七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透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該公約在獲得20個批准書後生效,其於1975年12月17日達成。,已有195個締約國批准,其中包括191個聯合國成員國,2個聯合國觀察員國(教廷、巴勒斯坦國),2個紐西蘭聯絡邦(庫克群島、紐埃)。尚有2個聯合國成員國尚未批准該公約:列支敦斯登、諾魯。 1976年11月,世界遺產公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召開,此會議每兩年召開一次,以選出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成員國,並確認每個締約國需要向世界遺產基金捐款的金額。第一次締約方大會選舉了第一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透過了《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並於次年(1977年)召開了第一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之後,在1978年的第二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厄瓜多的加拉巴哥群島等12個專案被登記為第一批世界遺產。 === 提名規則修正 === 1994年11月,日本政府、UNESCO、ICCROM,與ICOMOS共同籌辦「奈良會議」,會中依據1964年制定的《威尼斯憲章》,針對「真實性」議題訂定《奈良真實性檔案》,簡稱《奈良檔案》,對於文化遺產的價值與真實性之定義達成更廣泛、客觀地評估。《奈良檔案》的主要觀點為「不完整的原物」遠比修護過「完整的非原物」更具有其真實性,因此並不鼓勵只求完整但忽略真實性的古蹟整修。 根據ICOMOS在1987-1993年的調查,《世界遺產名錄》中與歐洲、基督教相關的專案佔比過高,代表性缺乏平衡,世界遺產委員會於1994年啟動「全球性策略」加以修正。2000年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透過《凱恩斯決議》(Cairns Decision),限制已有較多世界遺產的締約國申報數量,對沒有世界遺產的締約國的申報給予特別支援。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修正《凱恩斯決議》為《凱恩斯-蘇州決議》(Cairns-Suzhou Decision),希望貫徹世界遺產的全球性策略,追求世界遺產所應具備的全球代表性和平衡性,各締約國每年最多可提名兩項世界遺產,但其中有一項必須是自然遺產。 == 相關組織與世界遺產基金 == === 世界遺產委員會 === 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職責為根據《世界遺產公約》,審查成員國提交的報告,決定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專案;分配世界遺產基金,對締約國的遺產保護與修護工作給予財政援助。 世界遺產委員會由批准《世界遺產公約》的締約國中選出21名代表組成。根據《世界遺產公約》規定,委員會成員的任期為6年,但目前各締約國均自願將其任期限制為4年,以便讓其他締約國有機會參與委員會,已成為慣例。委員會中選舉7名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其中包括1名主席、5名副主席、1名報告員,主席團負責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協調工作,包括決定開會日期、會議的主持等。 世界遺產委員會敦請相關組織協助,以提供世界遺產委員會專業意見。包括(ICCROM)、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世界遺產委員會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但近兩屆均因外在因素導致會議推遲。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原訂2020年舉行,但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推遲至2021年7月;第4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原訂2022年在俄羅斯喀山舉行,但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部分成員國要求更改地點舉行而延期。 === 世界遺產中心 === 成立於1992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轄下組織,負責世界遺產的各項相關事務,其位於法國巴黎豐特努瓦廣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樓內。世界遺產中心負責辦理世界遺產委員會及其主席團的年度會議、向締約國提供關於準備遺址提名的建議、世界遺產基金的管理、組織當世界遺產受到威脅時的緊急行動、更新世界遺產名錄和資料庫、開發教材以提高各界對遺產保護必要性的認識等。 === 世界遺產基金 === 世界遺產基金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第15條,於1977年成立,以作為世界遺產中心運作、世界遺產審查、專家諮詢、教育宣導材料、活動舉辦,以及緊急援助活動的經費。世界遺產基金在2024—2025兩年期的經費為580萬美元,另外還有40萬美元用於向處於緊急危險(例如由於火災、洪水或戰爭)的場所提供緊急援助。 世界遺產基金的主要來源為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第16.1條,世界遺產中心定期向締約國收取分攤費用。另外世界遺產基金也接受個人與組織指定特定用途、或是不指定用途的捐贈。 == 世界遺產登入 == 各締約國需要首先對該國有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出一份詳細的目錄,稱為預備名單,原則上沒有列入預備名單的遺產不能申報。之後,該國可以從預備名單中提名,世界遺產中心會對於如何準備提名錶提供建議和協助。提交世界遺產中心的提名錶先由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獨立審核,評估報告送到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會每年開會討論是否將提名遺產「入選」至《世界遺產名錄》。委員會有時作出「補充資訊」、「退回重報」結論並要求會員國提供更多資訊,或者決議「無法入選」。「無法入選」提名專案除非有新科學事證,否則不得再次申請。 === 預備名單 === 預備名單(Tentative Lists,或稱暫定清單)為各締約國在登記為世界遺產前,向世界遺產中心提交的名錄。各締約國在提名登記《世界遺產名錄》前,該專案至少需要在預備名單內超過一年,世界遺產中心鼓勵締約國至少每十年重新審查和提交其預備名單,預備名單需要以英文或法文撰寫。 不在預備名單上的專案,原本不被允許向世界遺產委員會登記和推薦,但2003年巴姆大地震使得伊朗巴姆古城受到嚴重損壞,之後在2005年修訂的《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增列,當不可預見的情況,需要緊急註冊時,可以採「緊急登記建議」方式登記。 當預備名單中獲得締約國提名的專案在世界遺產委會審議透過,該專案就會從締約國的預備名單中刪除。 === 世界遺產的命名 === 世界遺產的官方名稱,使用英文與法文,諮詢機構在實地調查時,可能提出建議,以更好的描述該專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名稱亦可以更改,例如1979年透過,編號第31號的專案,原登入名稱為「奧斯威辛集中營」,後來改為「前納粹德國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1940-1945年)」,以強調其為納粹德國時期的設施;另外,1996年透過,編號第757號的愛爾蘭「斯凱利格·邁克爾島」專案,原登入名稱採用英語名稱「Skellig Michael」,後為尊重當地文化,改用蘇格蘭蓋爾語名稱「Sceilg Mhichíl」。 === 保護區與緩衝區 === 世界遺產專案需要界定其保護區與緩衝區,保護區為該專案需要保護的核心區域,緩衝區可視需要設立或不設立。緩衝區的構想源自於自然保護區,而文化遺產同時應用此概念。在法國,歷史古蹟規定為周邊500公尺,世界遺產則未限定緩衝區範圍。《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修訂版規定,世界遺產預設為要設立緩衝區,若無設定要說明理由。 緩衝區不具有遺產價值,但其作為核心保護區域與一般區域的緩衝,緩衝區內會限制開發。另外,未列入緩衝區,但可能有影響的區域,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也需要列入管理。例如英國倫敦塔附近的碎片大廈未在緩衝區內,但其超過300公尺的高度影響了倫敦塔的景觀,世界遺產委員會曾對表示關注,但沒有採取任何進一步措施。部分人士認為限制過多將會妨礙城市的整體發展。 另一個案例為德國的科隆主教座堂,因為附近高樓層建築的興建將破壞其景觀,科隆主教座堂於2004年被列入瀕危遺產,甚至一度被討論是否要從《世界遺產名錄》中除名,但在2006年其由瀕危遺產除名。它是首例以周邊開發對景觀的破壞為由,而被列入瀕危遺產的案例,當時引發廣大的爭論,部分人士擔心,未來各歷史名城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 登入基準 === 被提名的遺產,必須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以及至少滿足以下十項基準的其中一項,其中(i)至(vi)項為文化遺產的基準,(vii)至(x)項為自然遺產的基準。 ==== 文化遺產基準 ==== *(i)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 *(ii)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iii)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iv)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型別,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v)代表某一個或數個文化的人類傳統聚落或土地使用,提供出色的典範-特別是因為難以抗拒的歷史潮流而處於消滅危機的場合。 *(vi)具有顯著普遍價值的事件、生活的傳統、理念、信仰、藝術及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連結(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該基準應最好與其他基準共同使用)。 ==== 自然遺產基準 ==== *(vii)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自然現象或地區。 *(viii)代表生命進化的紀錄、重要且持續的地質發展過程、具有意義的地形學或地文學特色等的地球歷史主要發展階段的顯著例子。 *(ix)在陸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的演化與發展上,代表持續進行中的生態學及生物學過程的顯著例子。 *(x)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 ==== 完整性與真實性 ==== 世界遺產除了「突出的普世價值」、十項基準以外,還必須考量完整性(integrity)與真實性(authenticity)的要求。完整性適用於所有的遺產專案,真實性主要為針對文化遺產。完整性的概念原本用於自然遺產,指自然的、背景的、環境的完整,當遺產內或周邊有不當的開發,而危及遺產的本質,即減損了遺產的完整性,後將此概念延伸至文化遺產。真實性的概念經過時代演變,後以《奈良檔案》中提出的概念為主。 === 提名流程 === 《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規定了世界遺產名錄登記所需的前提、審查流程和登記後的保護狀況報告。提名的流程如下所示: 締約國政府從預備名單提名 締約國政府從預備名單提名 ↓ ↓ 世界遺產委員會敦請諮詢機構評估 世界遺產委員會敦請諮詢機構評估 ↓ ↓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針對申請文化遺產專案實地調查、提出建議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針對申請自然遺產專案實地調查、提出建議 ↓ ↓ 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審議 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審議 ↓ ↓ 正式登入 正式登入 === 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審議 === 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審議的結果可分為四類,分別為入選(Inscribe)、補充資訊(Refer)、退回重報(Defer)、無法入選(Not to inscribe)。 「入選」為正式承認在《世界遺產名錄》上登入;「補充資訊」為該專案已證實具備世界遺產要求的條件,但儲存計畫等尚未完備,需要申請國補充資料,於次一年的世界遺產委員會重新審查,若在「補充資訊」狀態達三年仍尚未入選,需退回至最初申請程式;「退回重報」為該專案尚未達到世界遺產要求的條件,必須重新提交檔案,再重新安排諮詢機構實地調查,「退回重報」專案再進入世界遺產委員會審查,通常至少要再經過2年;「無法入選」為該專案未達到世界遺產的基準,除非有新的科學事證,可證明該專案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否則不能再提報。世界遺產委員會在認定申請專案為「無法入選」前,會告知申請國自行撤回,但仍有少數申請案件執意提報而被判定為「無法入選」。 === 世界遺產的監測、變更與除名 === 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專案,每6年需提供一份定期報告,以更新保護狀態與相關資訊。另外UNESCO規劃當遺產受到威脅時,須採取反應監測(Reactive Monitoring),原本此構想為針對瀕危遺產,但也適用於其他的世界遺產專案。 世界遺產專案若是調整緩衝區範圍,增加或減少保護區內容,需要做保護範圍的變更。變更可以分為小變更(Minor modifications)與重大變更(Significant modifications),兩種變更的區隔無明文規定,由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定。根據《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重大變更為可能影響「突出的普世價值」,需要與新申請專案一樣,經過諮詢機構評估,並在世界遺產委員會透過;小變更則不需要經過諮詢機構評估,僅需在世界遺產委員會透過。 另一方面,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專案,當失去「突出的普世價值」價值,經世界遺產委員會決議後,將會從《世界遺產名錄》中除名。,有3件曾經列為世界遺產的專案被除名,分別是2007年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2009年德國的德勒斯登易北河谷、2021年英國的利物浦海事商城。曾任UNESCO總幹事的松浦晃一郎認為,當出現世界遺產除名案例,可促進各國更重視已登入為世界遺產專案的保護。 === 瀕危遺產 === thumb|right| 1979年獲得登入,世界遺產編號第121號的加德滿都谷地,2003-2007年被列為瀕危遺產 瀕危遺產為面對可能遭受破壞威脅的遺產,這些原因包括戰爭、自然災害、汙染、偷獵、不當的城市化、等。設定《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目的,為喚起國際社會對這些瀕危遺產的關注。世界遺產委員會可以從世界遺產基金提供直接財政援助,亦可制定因應計畫、促請遺產所在地國家採取行動,以保護此類遺產。 瀕危遺產的運作方式與一般世界遺產不同,一般世界遺產的提名只能由遺產所屬締約國政府提出,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第11.4條以及《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第177至191項,將世界遺產專案列為「瀕危遺產」可由任何個人或團體申請,經過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透過後,即可列為瀕危遺產。,共有56項瀕危遺產。 登記為瀕危遺產原則上不需要經由擁有國本身的同意,但一般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諮詢擁有國的意願,不會強行登記。各國對於世界遺產專案被註記為「瀕危遺產」,有些會視為恥辱並極力抗拒;有些則是相當歡迎該專案被列為「瀕危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強調列為「瀕危遺產」不是懲罰,而是在列為瀕危遺產後可明瞭遭受破壞威脅的情形,並積極給予改善。 尼泊爾的加德滿都谷地於1979年列為世界遺產,1992年有人提議因該地的城市化會使遺產遭受危險,但因尼泊爾政府強力反對而作罷;2003年因改善有限,世界遺產委員會逕自將其列為瀕危遺產,2007年則因獲得較大改善因而從瀕危遺產除名;2015年因地震造成遺產破壞,有人提議列為瀕危遺產,尼泊爾政府強力反對,希望給一年寬限期以做改善;一年後(2016年),再度有人提議,尼泊爾政府仍反對,並希望再給一年寬限期;2017年尼泊爾政府再獲得一年寬限期。 貝南的阿波美王宮則是另一種型別的案例,1985年因龍捲風造成阿波美王宮的損害,因應貝南政府提出的要求,阿波美王宮當年同時登入在世界遺產以及瀕危遺產名單中,自此開始由多個國家的專家及機構所參與的修復工程,於2007年由瀕危遺產名單中除名。 === 跨國遺產 === 世界遺產中還有跨越多個國家的跨國遺產,UNESCO表示提名錶最好由各持有國共同撰寫,並聯合設立專門機構管理。具備跨國遺產概念的自然保護區,其起源比世界遺產機制本身還要古老,例如跨越美國與加拿大的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於1932年設立,1995年登入為世界遺產。而後文化遺產仿造自然遺產的方式施行,例如跨越歐洲七個國家,2021年登入為世界遺產的歐洲溫泉療養勝地。 == 世界遺產統計 == 世界遺產委員會將世界劃分為五個地理區域,分別為:阿拉伯國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歐洲和北美地區。下表為五個地理區域的統計資料: 區域 文化遺產 自然遺產 複合遺產 合計 百分比 擁有世界遺產的締約國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103 38 8 149 28 歐洲和北美地區 485 69 11 565 50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205 72 12 289 36 阿拉伯國家 84 6 3 93 18 非洲 56 42 5 103 36 總計 933 227 39 1,199 100% 168 ,各國擁有世界遺產數量前十名依序為:義大利(59);中華人民共和國(57);德國(52);法國(52);西班牙(50);印度(42);(35);英國(33);俄羅斯(31);伊朗(27)。 -{zh-hant: ImageSize = width:600 height:auto barincrement:15 PlotArea = top:10 bottom:30 right:90 left:20 AlignBars = early DateFormat = yyyy Period = from:0 till:60 TimeAxis = orientation:horizontal ScaleMajor = unit:year increment:10 start:0 Colors = id:canvas value:rgb(1,1,1) id:green value:green id:blue value:blue id:orange value:orange id:red value:rgb(0.95,0.1,0) id:redl value:rgb(0.84,0.41,0) id:black value:black id:brown value:rgb(0.58,0.29,0) Backgroundcolors = canvas:canvas Define $n24=24 BarData = barset:Studentenbuden PlotData = width:5 align:left fontsize:M shift:(3,-5) anchor:till barset:Studentenbuden from: 0 till: 59 color:green text:"[[義大利世界遺產列表|義大利]]"(59) from: 0 till: 57 color:green text:"[[中國世界遺產列表|中華人民共和國]]"(57) from: 0 till: 52 color:green text:"[[德國世界遺產列表|德國]]"(52) from: 0 till: 52 color:blue text:"[[法國世界遺產列表|法國]]"(52) from: 0 till: 50 color:blue text:"[[西班牙世界遺產列表|西班牙]]"(50) from: 0 till: 42 color:blue text:"[[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印度]]"(42) from: 0 till: 35 color:orange text:"[[墨西哥世界遺產列表|墨西哥]]"(35) from: 0 till: 33 color:red text:"[[英國世界遺產列表|英國]]"(33) from: 0 till: 31 color:red text:"[[俄羅斯世界遺產列表|俄羅斯]]"(31) from: 0 till: 27 color:redl text:"[[伊朗世界遺產列表|伊朗]]"(27) barset:skip ;zh-hans: ImageSize = width:600 height:auto barincrement:15 PlotArea = top:10 bottom:30 right:90 left:20 AlignBars = early DateFormat = yyyy Period = from:0 till:60 TimeAxis = orientation:horizontal ScaleMajor = unit:year increment:10 start:0 Colors = id:canvas value:rgb(1,1,1) id:green value:green id:blue value:blue id:orange value:orange id:red value:rgb(0.95,0.1,0) id:redl value:rgb(0.84,0.41,0) id:black value:black id:brown value:rgb(0.58,0.29,0) Backgroundcolors = canvas:canvas Define $n24=24 BarData = barset:Studentenbuden PlotData = width:5 align:left fontsize:M shift:(3,-5) anchor:till barset:Studentenbuden from: 0 till: 59 color:green text:"[[義大利世界遺產列表|義大利]]"(59) from: 0 till: 57 color:green text:"[[中國世界遺產列表|中華人民共和國]]"(57) from: 0 till: 52 color:green text:"[[德國世界遺產列表|德國]]"(52) from: 0 till: 52 color:blue text:"[[法國世界遺產列表|法國]]"(52) from: 0 till: 50 color:blue text:"[[西班牙世界遺產列表|西班牙]]"(50) from: 0 till: 42 color:blue text:"[[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印度]]"(42) from: 0 till: 35 color:orange text:"[[墨西哥世界遺產列表|墨西哥]]"(35) from: 0 till: 33 color:red text:"[[英國世界遺產列表|英國]]"(33) from: 0 till: 31 color:red text:"[[俄羅斯世界遺產列表|俄羅斯]]"(31) from: 0 till: 27 color:redl text:"[[伊朗世界遺產列表|伊朗]]"(27) barset:skip }- == 相關議題 == === 登入國的不平衡 === thumb|right| 2004年獲得登入,世界遺產編號第1161號的皮通山保護區 部分締約國擁有大量的世界遺產,但是仍有。日本歷史學家羽田正表示,西亞地區世界遺產嚴重欠缺,其根源為現今文化財產保護的機制源至於歐洲,對西亞來說是一個新的概念,世界遺產的制度設計太偏向西方中心主義。 在2000年以前,世界遺產委員會由少數締約國主導,有10個締約國曾經三度擔任委員會成員國,特別是義大利被點名利用其長期在委員會,大量提名該國地點成為世界遺產。針對這個問題,後來《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修正為,委員會成員國應「自願」將任期由6年縮短至4年,委員會中成員國最低配額為非洲4席;亞洲和太平洋地區3席;歐洲和北美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阿拉伯國家各2席(最低配額合計13席,總席次為21席)。 對於部分經濟不發達的小國,登入世界遺產為該國的大事,希望能帶動旅遊觀光,例如聖露西亞積極推動皮通山成為世界遺產。部分人士認為世界遺產的登入應該優先考慮尚未有世界遺產的締約國,部分則認為世界遺產登入不應對不同締約國有不同的標準。 對於小國而言,登入世界遺產可能面臨兩個障礙,第一為資金,第二為語言。日本在推動琉球王國的城堡以及相關遺產群成為世界遺產的直接費用據說超過1億日圓,周邊相關費用則高達數十億日圓,對於財力不充裕的小國可能形成負擔;另外,世界遺產的申請檔案必須用英語或法語撰寫,對於部分締約國,可能難以尋覓精通英語或法語,同時對該國遺產價值有深刻了解的人士。 === 新型態世界遺產 === 1994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啟動的全球性策略,揭示「文化景觀」、「工業遺產」、「20世紀遺產」等型態的遺產需要深入探討。同一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在馬德里舉行的專家會議上提出「文化路徑」的概念。 ==== 文化景觀 ==== 1992年世界遺產引進「文化景觀」型別,指人類與自然環境經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成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第一個採用文化景觀概念的世界遺產為紐西蘭的東格里羅國家公園(1993年擴充套件)。1986年蘇格蘭的聖基爾達島登入為自然遺產,當時ICOMOS認為該地應有文化遺產的價值,但當時沒有文化景觀的型別,所以未列為文化遺產。2005年聖基爾達島以符合文化景觀的條件被登入為文化遺產,成為兼具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複合遺產。現今文化景觀概念已被廣泛接受,甚至有人說它是21世紀申請世界遺產的主流型別,但由於大量案件以符合文化景觀的概念申請世界遺產,ICOMOS對其價值的判斷變得更加嚴格。 ==== 工業遺產 ==== 工業遺產為文化遺產其中一種型別,在世界遺產設立之初即獲得討論,相關組織(TICCIH)為ICOMOS的諮詢機構。工業遺產在1987年英國新拉納克申請世界遺產後獲得重視,1994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全球性策略發布後,工業遺產的數量逐漸增加。但在1994年世界遺產委員會上,部分與會代表對於德國弗爾克林根鋼鐵廠這種未經修飾的現代工廠可列為世界遺產感到疑惑。傳統工業遺產往往以起源於英國的工業革命為中心,但西班牙的拉斯梅德拉斯為羅馬帝國時期的金礦遺跡,其入選世界遺產讓工業遺產的範疇更為廣泛。 ==== 20世紀遺產 ==== 20世紀遺產顧名思義為以20世紀建造的建築物為物件的文化遺產,但有時候年代可延伸至19世紀後期,亦可稱為近代遺產(Modern Heritage)。早期一些案例以美學觀點列入世界遺產,如安東尼·高第的建築作品。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於1981年開始申請世界遺產,據說當時對此建築物的評價尚未完全確定,最終在2007年獲得列入世界遺產。有人認為世界遺產不應該紀念個人建築師,因此如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圖根哈特別墅、、勒·柯布西耶的建築作品等專案審議過程遭受推遲,也有人批評現行20世紀遺產概念太偏向歐洲中心主義,ICOMOS成立20世紀遺產國際學術委員會(ISC20C)探討相關議題。 ==== 文化路徑 ==== 文化路徑用主題故事將多個地點串聯,以達到多元交流與理解,主題可以是宗教、文藝、族群、產業等。例如跨越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的世界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將形成於西元前2世紀至西元1世紀、持續使用至16世紀,在東西文化交流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絲路作為主題,將重點城鎮遺蹟、商貿城市、交通遺蹟、宗教遺蹟及相關遺蹟等33處地點納入。 文化路徑的概念在1993年聖雅各之路列入世界遺產後,1994年11月在馬德里舉行的専家會議上首度提出;1998年ICOMOS成立「文化路徑國際委員會」(CIIC);CIIC在2005年完成文化路徑內容細則;ICOMOS在2008年公佈《文化路徑憲章》,揭示文化路徑整體構想、管理與保護機制。文化路徑反映當代文化資產儲存的整合思維,遺產保護不只是單純的修復與儲存,還涉及環境教育、博物館詮釋、產業振興、觀光發展、文化認同、人才培育等面向,而成為一個整合性的地方發展戰略。 === 世界遺產數量的上限 === 世界遺產計畫規劃初期,曾有提議為上限數量為100個,但在1981年第五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已達110個,2015年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時超過1,000個,而且至今數目仍持續增加。早期透過的世界遺產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長城、埃及的吉薩金字塔群、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印度的泰姬陵等均具有高知名度,但隨著世界遺產數量的增加,有人士指出許多難以辨識「突出的普世價值」卻列為世界遺產的專案正在增加中,世界遺產專案不斷擴大,將減損世界遺產的品牌價值。ICUN表示,世界遺產從未打算過要將世界上所有的生態系統全部列入,而且已有其他計畫如溼地公約、人與生物圈計劃,列入世界遺產的數量應有上限;ICOMOS從保護遺跡的觀點切入,表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可有效提醒該地政府做好保護工作,名錄內的數量不該設立上限。 === 遊說活動 === thumb|left| 2021年獲得登入,世界遺產編號第1591號的韓國灘塗 隨著世界遺產受到各國關注,遊說活動日益興盛,目的希望自己國家提名的專案被登入為世界遺產。根據《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在諮詢機構(ICOMOS、IUCN)提出建議報告至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審議之間,通常約有數個月的時間,此階段常有大規模的遊說活動,並使得諮詢機構提出的建議在最終審議時被推翻。例如大韓民國提報的韓國灘塗原本IUCN建議為「退回重報」,2021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審議時卻翻盤為「入選」。 在第3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舉辦時,IUCN表示對部分保護措施尚不完善的地點,卻獲得世界遺產委員會透過而入選世界遺產的情況表示擔憂。在紀念《世界遺產公約》透過40週年的會議上,前世界遺產中心主任伯恩·馮·德羅斯特(Bernd von Droste)對於世界遺產委員會由外交官而非專家主導的現象表示憂心。在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舉辦時,擔任主席的則表示,各國在世界遺產委員會中的發言時常為政治性考量。 === 政治介入 === 政治介入世界遺產的案例屢見不鮮,有兩個引發嚴重紛爭的案例「希伯侖」與「柏威夏寺」。希伯侖位於約旦河西岸,為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有領土爭議地區。巴勒斯坦國一直積極推動希伯侖登入為世界遺產與瀕危遺產,但遭以色列強烈反對。巴勒斯坦國多次申請失敗後,於2017年獲世界遺產委員會透過,希伯侖順利登入為世界遺產。該案透過後,美國與以色列相繼退出UNESCO,表達對於此案的強烈不滿。 柏威夏寺在柬埔寨與泰國邊界,兩國對於柏威夏寺的歸屬長期存有爭議。2008年由柬埔寨向世界遺產委員會申請,柏威夏寺成功登入世界遺產。後引發柬、泰兩國局勢緊張,2008-2011年間兩國為此爆發軍事衝突,造成多人傷亡。 除了上述兩個案例之外,其他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高句麗時期的古墳群歸屬有爭議,後來雙方各自就境內遺產,分別登記為編號1091號「高句麗古墓群」與編號1135號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1996年日本「原爆圓頂館」在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表示日本只強調自己為受害者;美國則在投票時棄權。2015年日本以「明治工業革命遺蹟:鋼鐵、造船和煤礦」專案申請世界遺產,引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抗議日本將有奴役勞工、戰俘和宣揚軍國主義的地點列為世界遺產。 === 氣候變遷與世界遺產 === 全球變暖對於全球環境造成巨大影響,也對於許多世界遺產造成不可預測的危機。2007年UNESCO發布「氣候變遷與世界遺產案例分析」,其中揭示26個備受全球變暖威脅的世界遺產案例,包括冰川、海洋、陸地生態保護區、考古遺跡、歷史都市與聚落等。秘魯的瓦斯卡蘭國家公園的的冰河持續後退,往後的50年,冰河很可能會完全的消失,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坦尚尼亞的乞力馬紮羅國家公園、瑞士的阿萊奇自然保護區;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因海水溫度上升、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使得許多的珊瑚礁產生了白化現象;在印度與孟加拉交界的蘇達班為全球最大的紅樹林帶,因為海平面上升可能使得75%的紅樹林消失;秘魯的昌昌城考古地區,因罕見的暴雨、地下水位上升、鹽分侵入使得遺址破壞持續擴大;義大利威尼斯因氣候變遷加劇、海平面上升、地層下陷等因素,的問題日益嚴重。 20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表的報告《世界遺產—冰川:氣候變化的哨兵》指出:由於全球暖化,到了2050年世界遺產中的冰川有三分之一將會消失。諸如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國家公園及肯亞山、亞洲的中國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冰川質量減損第一名,相較於2000年)、歐洲的庇里牛斯山、拉丁美洲的阿根廷盧斯阿萊爾塞斯國家公園(冰川質量減損第二名)以及北美洲的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及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等。統計50個世界遺產大概有18,600處冰川,面積約為66,000平方公里,幾乎佔地球冰川總面積的10%。冰川生態系統是重要資源,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並可提供許多生態系統服務。如果全球升溫不超過 1.5°C(相較於前工業時期),還有可能挽救另外三分之二的冰川。 === 過度商業化 === (Overtourism,或稱過度旅遊)在世界遺產出現之前就已存在,被認為是對於遺產的保護有所危害。 對於許多地方的政府與民眾而言,世界遺產為旅遊的金字招牌,可帶來豐厚收益,但是過度商業化卻可能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麗江古城為一個案例。麗江古城保留了納西族人的傳統街道與風俗,在1997年登記為世界遺產前,1995年遊客人數約70萬人,但於2006年快速成長至370萬人,眾多遊客帶來的廢水未妥善處理,使得當地的水質明顯惡化。另一方面,隨著商業活動的急速擴大,當地高漲的房價與物價導致原居民遷出,納西族人從1997年約16,900人減少至2005年6,000人,納西族人的原始生活領域與傳統文化受到威脅。 然而,亦有登入為世界遺產,對於旅遊限制更嚴格的例子。日本「神宿之島」宗像·沖之島及相關遺產群原本因宗教理由禁止女性進入,在登入為世界遺產後除神職人員以外完全禁止進入,限制較登入為世界遺產前更嚴格。 ICOMOS在1976年發布《文化旅遊憲章》,呼籲以負責任的旅遊方式對待文化遺產。另一方面,世界遺產委員會於2001年開始制定「世界遺產與永續旅遊計畫」,協助貧困國家制定政策,以在當地居民的經濟利益與遺產地保護之間取得平衡。 == 參見 == * 每年度入選世界遺產列表 * 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 各國世界遺產數列表 * 前世界遺產列表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人與生物圈計劃 * 世界記憶計劃 * 世界七大奇蹟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世界遺產委員會 * 世界遺產城市組織 *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 注釋 ==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單 * 《世界遺產公約》 * 《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 Category:1972年環境 Category:1972年面世 Category:全球文化 Category:保護區 Category: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Windows 3.1x
Windows 3.1x家族是微軟於1992年到1994年間所發行的Windows系列操作平臺。 Windows 3.1x需從MS-DOS作業系統執行。MS-DOS的檔案管理程式被基於圖示的程式管理程式(Manager)以及基於列表的檔案管理程式(Winfile)取代,由此簡化了程式的啟動。控制面板作為系統設定的中心,包括了諸如介面顏色主題的有限控制功能。一些捆綁的應用程式也包括在Windows內,例如“-{zh-cn:寫字板;zh-tw:小作家}-”、“計算器”等。 == 開發歷史 == == 版本 == === Windows 3.1 === 1992年4月6日,作為Windows 3.0的繼任者Windows 3.1發行。隨後的版本在1992至1993年間釋出,直到1995年開始被Windows 95取代。在Windows 3.1的生命週期中,Windows 3.1對仍然基於MS-DOS的平臺引入了多個增強功能,包括改進系統穩定性並擴充套件對多媒體、TrueType字型和工作組聯網的支援。 為增加系統穩定性,Windows 3.1取消了對真實模式的支援,至少需要286 PC和1MB記憶體才能執行。某些舊的功能被移除,例如CGA圖形支援(儘管Windows 3.0的CGA驅動程式仍然可以在3.1上執行),以及與真實模式Windows 2.x應用程式的相容性。 Windows 3.1新增了對TrueType字型的支援,為Windows應用程式提供了可伸縮的字型,而不必求助於第三方字型技術,如Adobe Type Manager。Windows 3.1包括了三種帶有常規、粗體、斜體和粗斜體版本的字型(Arial、Courier New和Times New Roman)以及可伸縮符號集合()。Truetype字型可以取決於所呼叫的應用程式進行任意大小的伸縮以及旋轉。 在386增強模式中,如果DOS應用程式支援滑鼠,則視窗化DOS應用程式可以讓使用者使用Windows滑鼠指標操作程式中的選單和其他物件。少數DOS應用程式(如Microsoft Word的最新版本)可以訪問Windows剪貼簿。Windows自身附帶的驅動程式不能直接與DOS應用程式一起工作,並且滑鼠等硬體需要在啟動Windows之前載入DOS驅動程式。 Windows 3.1中的圖示除了具有更詳細的外觀外還能夠拖拽。假設檔案與能夠處理列印任務的應用程式(如文書處理器)相關聯,則可以將檔案拖拽到列印管理器圖示上,該檔案會由當前印表機列印。或者可以將檔案拖拽出檔案管理器並放到應用程式圖示或視窗上進行處理。 與Windows 3.0的最大記憶體限制為16MB不同,Windows 3.1在386增強模式下理論上可以訪問最大4GB的記憶體,而實際上限是256MB。但是,任何單個程序都不能使用超過16MB的記憶體。與Windows 3.0相比,檔案管理器有了顯著改進。Windows 3.0 with Multimedia Extensions中附帶的多媒體擴充套件在Windows 3.1中得到了增強,並且對所有Windows 3.1使用者都可用。 Windows 3.1可透過720KB、1.2MB和1.44MB軟盤發行媒介獲得。它也是第一個以CD-ROM形式分發的Windows版本(儘管在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中更為常見),它通常隨MS-DOS 6.22一併提供在一張CD上。完整安裝後的Windows 3.1佔用大約10MB和15MB的硬碟空間。 Windows 3.1中透過的(僅限386增強模式)透過使用32位保護模式驅動程式而非16位BIOS功能(需要Windows暫時退出保護模式)提高了系統效能。而Windows 3.1還引入了用於儲存系統和應用程式的設定資訊的登錄檔。 Windows 3.1是第一個可以透過Command.com啟動Windows程式的版本。 ==== Windows 3.1 for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 Windows 3.1 for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是微軟專門為中歐和東歐地區釋出的Windows 3.1版本,該版本允許使用西裡爾字母,並使用帶有中歐和東歐語言特徵的變音符號的字型。微軟引入了自己的內碼表(Windows-1250),並支援其違反許多國家/地區的ISO標準的使用(例如,官方的波蘭語內碼表為ISO-8859-2,微軟忽略了該內碼表,但當代Internet Explorer版本支援該內碼表 )。微軟同樣還發布了支援日語的Windows 3.1J,在日本市場上市的第一年(1993年)就發行了146萬副本。 ==== Modular Windows ==== Modular Windows是在Tandy影片資訊系統(Tandy Video Information System)上執行的Windows 3.1的特殊版本。微軟的目標是將Modular Windows作為各種裝置(特別是用於連線電視的裝置)的嵌入式作業系統,特別是那些設計用於連線電視的裝置。然而,VIS是唯一已知的實際使用此Windows版本的產品。據稱微軟在VIS釋出後不久就建立了一個新的且不相容的Modular Windows版本(“1.1”)。目前尚無專用於Modular Windows 1.1的產品。 === Windows 3.11=== Windows 3.11於1993年11月8日釋出。與Windows 3.1相比,該版本並沒有新增太多功能改進,主要包含的是對Windows 3.1的錯誤修復。但正因為這些修復,Windows 3.11被認為是Windows 3.1的一個重大改進,對該作業系統的流行起到了推動作用。微軟用Windows 3.11取代了Windows 3.1的所有零售版,並向目前擁有Windows 3.1的所有使用者提供免費升級。。 === Windows 3.2 === Windows 3.2是微軟專為中國大陸市場開發的視窗版本,僅提供簡體中文版中文 (簡體的) 3.2 升級的 Microsoft Windows 可用。1993年11月22日,微軟為中國市場釋出了Windows 3.1的簡體中文版本。一年後,微軟釋出了更新,將其標識為Windows 3.2。因此,Windows 3.2是Windows 3.1中文版的更新版本。相比Windows 3.1,該版本是為了適應市場需要,同時修復了3.1版本對中文的核心相容性問題,而專門定做和完善的版本,針對印刷和照排行業的需要,也做了深度的改進。這個版本是當年中國大陸的學校、企事業機關普遍使用的版本,中國大陸的軟體開發商也紛紛基於此平臺開發出第一代Windows軟體,例如WPS Office 1.0和科利華電腦家庭教師。 Windows 3.2通常由計算機製造商附帶著10張軟盤版本的MS-DOS出售,該版本在基本輸出和某些翻譯的實用程式中也具有簡體中文字元。 == Windows for Workgroups == Windows for Workgroups是Windows 3.1x的一個擴充套件,允許使用者無需集中式身份驗證伺服器即可共享其資源並請求其他資源。它透過NetBIOS使用SMB協議。 === 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 === 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於1992年10月釋出(最初代號為Winball,以後稱為Sparta),具有本機網路支援。它透過基於NetBIOS的NBF或IPX網路傳輸協議提供了SMB檔案共享支援,並引入了傷心小棧紙牌遊戲和VSHARE.386(SHARE.EXE的VxD版本)(終止和駐留程式)。 === 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 === 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於1993年8月11日公佈,並於1993年11月釋出(最初代號為Snowball)。它支援32位檔案訪問,完整的32位網路重定向器以及在它們之間共享的VCACHE.386檔案快取。 WFW 3.11放棄了標準模式支援,並且需要386機器才能執行。 Windows 3.x需要Winsock程式包才能支援TCP/IP網路。此前Windows 3.x使用者通常使用第三方程式包,但在1994年8月,微軟釋出了一個附加程式包(代號為Wolverine),該程式包在Windows中為Workgroups 3.11提供了TCP/IP支援。 Wolverine是一個32位堆疊(可透過WinSock Thunk從16位Windows應用程式訪問),使其具有優於大多數可用的第三方TCP/IP Windows堆疊的效能。但是,它僅與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相容,並且缺少對撥號的支援。 Wolverine堆疊是TCP/IP堆疊的早期版本,後來隨Windows 95一起提供,並且為16到32位相容性層提供了早期測試平臺,這對於Windows 95的成功至關重要。 由於改進的功能和更高的穩定性,在1994年釋出MS-DOS 6.22之後,WFW 3.11很大程度上取代了Windows 3.1,用於在新的個人電腦上進行安裝。 == 系統需求 == == 爭議 == Windows 3.1x的Beta測試版本的安裝程式使用一段稱為AARD的特殊程式碼,檢測當前執行的DOS是MS-DOS還是其他的DOS作業系統(如DR-DOS)。AARD程式碼程式碼在MS-DOS和PC-DOS上成功執行數個功能測試,但在競爭對手的作業系統上會出現技術支援警告訊息。如果系統不是MS-DOS,安裝程式將失敗。DR-DOS的開發者數位研究公司在Windows 3.x的Beta測試版本釋出的幾周後釋出了一個補丁,遮蔽AARD程式碼以允許安裝程式繼續安裝。而微軟在Windows 3.1的最終版本中禁用了這段警告訊息,但未將AARD程式碼刪除。當Caldera從Novell手中購買到DR-DOS時,他們就AARD程式碼對微軟提起訴訟,但後來達成和解。 == 影響 == 1995年8月釋出的Windows 95取代了Windows 3.1x。微軟在2008年11月1日正式取消了對所有16位版本的Windows的支援。 在個人電腦世界中被淘汰後的Windows 3.1以及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作為嵌入式作業系統找到利基市場。截至2008年11月,維珍航空和澳洲航空都將其用於遠端噴氣式飛機上的某些機上娛樂系統。而在零售現金收銀機中,Windows 3.1和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仍然作為嵌入式作業系統繼續使用。此外,Windows 3.1還用作DOSBox中的輔助應用程式,以便在64位Windows上模擬Win16遊戲。 2008年7月9日,微軟宣佈自2008年11月1日起,所有OEM分銷商將不再提供用於嵌入式裝置渠道的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 2013年7月14日,Linux核心版本3.11被正式命名為“Linux For Workgroups”,出於對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的玩笑式的引用。 == 參見 == * * IFSHLP.SYS == 參考資料 == Category:磁碟作業系統 Category:Microsoft Windows Category:已停止開發的作業系統
Windows 95
是微軟於1995年推出的電腦作業系統。Windows 95是一個混合的16位/32位Windows系統,是Windows 9x系列的第一代產品,其版本號為4.0,開發代號為Chicago。於1995年8月15日發行給製造商(RTM),並於1995年8月24日發行零售版。 Windows 95整合了微軟之前獨立的MS-DOS和Windows作業系統,並在其前身的基礎上進行了重大改進,最顯著的是對圖形使用者介面的重要的改進和和簡化的“即插即用”特性。作業系統的核心元件也進行了重大更改,例如從主要為協作式多工的16位架構轉變為搶佔式多工的32位架構;拋棄了對前一代16位x86的支援,因此它要求英特爾的80386處理器或者在保護模式下執行於一個相容的速度更快的處理器。同時也是第一個特別捆綁一個版本的DOS的視窗版本(MS-DOS 7.0)。這樣,微軟就可以保持由Windows 3.x建立起來的GUI市場的統治地位,同時使得沒有非微軟的產品可以提供對系統的底層操作服務。也就是說,Windows 95具有雙重的角色。它帶來了更強大的、更穩定、更實用的桌面圖形使用者介面,同時也結束了桌面作業系統間的競爭。 == 歷史 == Windows 95以強大的攻勢進行釋出,包括商業性質的滾石樂隊的歌曲《Start Me Up》。很多沒有電腦的顧客受到宣傳的影響而排隊購買軟體,有些人甚至不知道Windows 95是什麼。 後來的Windows 95版本附帶了Internet Explorer 3,然後是Internet Explorer 4。當Internet Explorer 4被整合到作業系統後,它將給系統帶來一些新特徵。Internet Explorer被用來給系統的桌面提供HTML支援。這個也是在微軟的反托拉斯案中的焦點,因為整合後的Internet Explorer排擠了微軟的競爭對手網景的產品。Windows 95的後續產品是Windows 98。 ==版本== Windows 95共有五種版本: * Windows 95 零售版(釋出日期1995年8月24日) * Windows 95 OEM Service Release 1(OSR1)(釋出日期1996年2月14日,包括 Windows 95 Service Pack 1) * Windows 95 OEM Service Release 2(OSR2)(釋出日期1996年8月24日,包括一些改良例如IE 3.0和FAT32的支援) *Windows 95 OEM Service Release 2.1(OSR2.1)(釋出日期1997年8月24日,包括基本USB和AGP的支援) *Windows 95 OEM Service Release 2.5(OSR2.5)(釋出日期1997年11月26日,包括以上版本多所有功能,另附IE 4.0與DirectX 5.0) OSR2、OSR2.1和OSR2.5並沒有對公眾發行,而是由廠商預先安裝在電腦上。 == 架構 == Windows 95的架構由Windows for Workgroups的386增強模式演變而來,旨在最大程度地相容現有的MS-DOS和16位Windows程式與裝置驅動程式,同時提供更穩定和更出色的系統效能。Windows 95的最低運作水平包括以32位保護模式執行的大量虛擬裝置驅動程式(VxD)以及以虛擬8086模式執行的一個或多個虛擬DOS計算機。虛擬驅動程式負責處理物理裝置(例如影片卡與網絡卡)、模擬虛擬機器所使用的虛擬裝置或提供各種系統服務。三個最重要的虛擬裝置驅動程式分別是: ;虛擬機器管理器(Virtual Machine Manager / VMM32.VXD) : 負責記憶體管理、事件處理、中斷處理、載入和初始化虛擬裝置驅動程式、建立新虛擬機器以及執行緒排程。 ;配置管理器(Configuration Manager / CONFIGMG) :負責實現隨插即用功能、監控硬體配置變化、使用匯流排列舉器檢測裝置以及以無衝突的方式分配I/O埠、IRQ,DMA通道和記憶體。 ;可安裝檔案系統管理器(Installable File System Manager);輸入/輸出子系統(Input/Output Subsystem) :協調對支援的檔案系統的訪問。Windows 95 最初附帶支援FAT12,FAT16,VFAT擴充套件,ISO 9660(CDFS)和網路重定向器,而後期版本支援FAT32。 對物理媒體的訪問請求被髮送到輸入/輸出管理器,由其負責排程請求。每個物理介質都有自己的裝置驅動程式:訪問磁碟由埠驅動程式執行;訪問SCSI裝置則由在SCSI層上運作的微型埠驅動程式處理。埠與微型埠驅動程式繞過MS-DOS和BIOS,以32位保護模式執行讀寫操作,從而顯著提高效能。若儲存裝置沒有原生Windows驅動程式,或者裝置被強制以相容模式執行,則“真實模式對映器”(Real Mode Mapper)可以透過MS-DOS訪問此儲存裝置。 32位Windows程式能夠自行分配記憶體段,且記憶體段的大小可以任意調整。程式無法訪問段外的儲存區。 某個程式崩潰並不會使其他程式收到損壞。而在此之前,程式會使用固定的非獨佔64KB段。雖然64KB大小是DOS和Windows 3.x系統的嚴重障礙,但缺乏對排他性的保證是造成穩定性問題的原因,因為程式有時會彼此覆蓋記憶體段。在Windows 3.x中,崩潰的程式會破壞其記憶體段周圍的程序。 Win32 API由三個模組實現,每個模組由一個16位和一個32位元件組成: ; 核心 : 提供對記憶體和程序管理的高階訪問,以及對檔案系統的訪問。 由KRNL386.EXE、KERNEL32.DLL和VWIN32.VXD組成。 ; 使用者 : 負責管理和繪製使用者介面元件,如視窗、選單和按鈕。 由USER.EXE和USER32.DLL組成。 ; 圖形裝置介面(GDI) : 負責以獨立於裝置的方式繪製圖形。 由GDI.EXE和GDI32.DLL組成。 === 對MS-DOS的依賴 === 對於終端使用者來說,MS-DOS是Windows 95的底層元件,例如使用者可以阻止載入圖形使用者介面並將系統引導到真實模式MS-DOS環境中。這引發了使用者和專業人士之間程度不小的爭論:Windows 95究竟是作業系統,還是僅僅在MS-DOS上執行的圖形外殼。 在啟動圖形使用者介面時,虛擬機器管理器會接管與檔案系統和磁碟相關的功能。MS-DOS本身被降級為16位裝置驅動程式的相容層。這與依賴於MS-DOS執行檔案和磁碟訪問的Windows早期版本形成對比(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在啟用32位檔案及磁碟訪問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繞過MS-DOS)。將MS-DOS保留在記憶體中允許Windows 95在合適的Windows驅動程式不可用時使用DOS裝置驅動程式。Windows 95能夠使用所有16位Windows 3.x驅動程式。 與Windows 3.1x不同,在Windows 95中執行的DOS程式不需要為滑鼠、CD-ROM及音效卡載入DOS驅動程式,而是使用Windows驅動程式。啟動Windows 95仍然需要HIMEM.SYS,但EMM386和其他記憶體管理器僅由舊版DOS程式所使用。此外,CONFIG.SYS和AUTOEXEC.BAT的設定對Windows程式沒有影響(除HIMEM.SYS外)。無法在Windows 3.x上執行的DOS遊戲可以在Windows 95中執行(遊戲往往會將Windows 3.x鎖定或導致其他問題)。與Windows 3.x一樣,使用EGA或VGA圖形模式的DOS程式會在視窗模式下執行(CGA和文字模式程式可以繼續以全屏模式執行)。 要啟用Windows 95的MS-DOS元件,可以在啟動Windows 95之前按下鍵暫停預設啟動過程並顯示DOS啟動選項選單,由此允許使用者繼續正常啟動Windows、以安全模式啟動Windows或開啟DOS提示符。此時系統與早期版本的MS-DOS一樣沒有32位支援,必須為滑鼠和其他硬體載入DOS驅動程式。 由於Windows 95基於DOS開發,Windows 95必須保持內部DOS資料結構與的資料結構同步。即使是原生32位Windows程式,啟動程式時MS-DOS也會被短暫執行以建立稱為“程式段字首”的資料結構。MS-DOS甚至可能會在執行此操作時耗盡常規記憶體,從而阻止程式啟動,而Windows 3.x首先在常規記憶體中分配固定段。由於記憶體段是固定分配的,Windows無法移動這些記憶體段,從而導致無法啟動更多的程式。 Microsoft在Windows 95 OSR2(OEM Service Release 2)中部分刪除了對檔案控制塊(DOS 1.x和CP/M的API保留)的支援。FCB功能可以讀取但無法寫入FAT32卷。 == 參見 == * Microsoft Windows的歷史 * 作業系統 * 作業系統列表 * 微軟作業系統列表 * 微軟 * Windows 95 開發歷史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Category:Microsoft Windows Category:已停止開發的作業系統 Category:過時技術
Windows 98
是微軟於1998年推出的電腦作業系統,是一個基於DOS的混合的16位/32位Windows系統,是Windows 9x系列的一部分,其版本號為4.1,開發代號為Memphis。於1998年5月15日發行RTM版本,零售版則於6月25日發行。 == 開發歷史 == == 特點 == 這個新的系統是基於Windows 95編寫的,它改良硬體標準的支援,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對FAT32檔案系統的支援、多顯示器、Web TV的支援。整合到Windows圖形使用者介面的Internet Explorer稱為活動桌面(Active Desktop)。 此外並在記憶體管理中,改進Windows 95在同一儲存區段混合存放的16位與32位的程式碼,易導致一個程式出錯就會連帶造成整個系統崩潰的問題。從Windows 98開始,儲存管理上有革新的進步,即是將16位與32位程式碼放在不同記憶體區段執行,一旦某一應用程式發生錯誤,可以單獨關閉該程式,不影響整個系統持續正常的運作。 從Windows 98開始的多工作業系統,也與Windows 95的搶佔式多工處理有著完全不同的改善。它可以由使用者決定是平均分配系統資源進行多工操作,或是將某一個較不急於達成、或完成時間較長的程式設為背景(後臺)執行,高度增加了多工的實用性。 在Windows 98中,微軟新增一個名為Windows Update的元件,此元件可以自動從微軟官網下載系統的重大更新(2011年停止)。 == 第二版 == Windows 98 SE(Second Edition,第二版)發行於1999年5月5日(也有1999年6月10日這樣的說法,可能是中文版的釋出時間)。它修復了許多問題,包括一系列的改進,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對DVD-ROM和對USB的支援。核心部分上,Windows 98 SE增加了影音流媒體的接收能力以及5.1聲道的支援。 == 系統需求 == Windows 98系統需求 硬體 最低配置 備註 CPU Intel 80486 66 MHz或更高的處理器 推薦使用奔騰處理器 記憶體 16 MB 硬碟空間 * 從Windows 3.1或95升級:120–295 MB(通常為 195 MB)。 * 全新安裝(FAT16):165–355 MB(通常為 225 MB)。 * 全新安裝(FAT32):140–255 MB(通常為 175 MB) 顯示卡 VGA或更高解析度顯示器(640×480) 媒體裝置 CD-ROM或DVD-ROM驅動器 也可使用軟盤安裝,但速度很慢 輸入裝置 Microsoft滑鼠或相容的指標裝置 == 市場反應 == 由於Windows 98是一個16位和32位的混合作業系統以及基於Windows 9x核心,它執行中仍然容易出現問題,例如藍色畫面宕機發生機率過高。 Windows 98被人批評為沒有足夠的革新,第二版被批評不能在第一版的基礎上自由升級,但這僅限於OEM版的98SE,只要是98SE正式銷售版,依然可以從98第一版上進行直接升級。 Windows 98的後續產品是Windows Me。 == 產品生命週期 == 根據微軟的消費者產品生命週期政策,對Windows 98的支援計劃於2003年6月30日結束,然而,在2002年12月,微軟將支援延長至2004年1月16日。2004年1月13日,以新興市場的支援量為由,最終支援結束日期再次延長至2006年7月11日。 2002年6月30日,Windows 98的零售供應按計劃結束,後來由於微軟與Sun Microsystems達成的Java相關的和解條款,微軟完全無法以任何形式(MSDN或其他形式)提供。 在Windows 98支援結束後,Windows Update網站仍然可用,然而,在2011年期間,Windows Update v4網站退休,並從其伺服器上刪除了Windows 98和Windows 98 SE的更新。 == 流行文化 == === 音樂 === * 1999年—《NEW BOY》:歌手朴樹演唱,描繪了1999年的人們對2000年的想象,歌詞中出現了奔騰電腦和Windows 98等直接意象。 == 註釋 == == 參見 == == 參考資料 == Category:Microsoft Windows Category:已停止開發的作業系統 Category:過時技術
藍色畫面宕機
thumb|整間電腦教室出現藍色畫面的情況 藍色畫面宕機(,縮寫為:BSoD)指的是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在無法從一個系統錯誤中恢復過來時所顯示的螢幕影象。 當Windows 9x出現BSOD錯誤時,通常會顯示兩次BSOD畫面。 Windows NT系列(包括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的穩定性高於Windows 9x,當Windows NT出現致命錯誤而必須重新啟動時,會顯示BSoD畫面。BSOD畫面上所顯示的資訊會有偵錯碼,例如:STOP: 0x0000004e,以及其簡短的錯誤訊息,使用者可以在微軟的技術支援網站 搜尋此偵錯碼出現時可能是什麼原因。但有時錯誤碼並不能讓使用者很快的找到導致藍白當機的原因,反而會誤導使用者,因此可能要以試誤法(trial and error)才能找出原因。 Windows 9x/ME發生之BSoD允許使用者選擇繼續或者重新啟動。但是,VxD一般不隨便顯示BSoD──它們一般只在一個不透過重新啟動就無法修復的錯誤發生時才顯示BSoD,因此當BSoD顯示時,系統已經不穩定或宕機。在Windows 9x時代,出現藍色畫面的最常見原因是DLL-{zh-hans:地獄; zh-hant:衝突;}-,意即同一個DLL的多個版本造成的不相容;當應用程式需要使用這些DLL時,Windows將它們載入到記憶體;如果替換了DLL,下一次應用程式載入DLL時它可能不是該應用程式所希望的版本,且這種不相容性隨著安裝更多的新軟體而增加。Windows NT系列的穩定性明顯優於Windows 9x,發生藍畫面宕機的機率遠低於Windows 9x。 ==歷史== thumb|發生在CNIT的一次藍色畫面宕機 藍色畫面宕機自Windows 1.0就已經存在。在Windows 1.x-2.x中,當Windows發現了版本過高的DOS系統時,它將會在繼續啟動前顯示一個藍底白字的介面“Incorrect DOS version”和一個列有核心模組及它們各自記憶體地址的列表。不過,這個藍色畫面宕機仍並非真正的系統錯誤;當真正的錯誤發生時,系統反而會鎖死,或直接退出到DOS。Windows 3.0中設計了一個專門用來顯示重要系統資訊的對話方塊,這些資訊通常會來自386增強模式下的驅動程式,或其他無法正常執行的程式。 在Windows 3.1中,這一對話方塊由黑色改為了藍色,並且會在按下Ctrl+Alt+Del(用於開啟工作管理員)時出現,如果當時沒有無響應的程式。當系統錯誤足夠嚴重時,Windows 3.x仍然會直接退出到DOS。 現在通常所說的藍色畫面宕機介面在Windows NT 3.1(Windows NT系列的首個系統,釋出於1993年)中首次出現,並延續到了之後的所有Windows系統中。藍色畫面宕機介面通常由編寫不良的驅動程式或故障的硬體引起,如記憶體故障、供電問題、過熱或超出其規格限制的硬體。在Windows 9x的時代,系統核心中不完整的動態連結庫或bug也會導致藍色畫面宕機。Windows 9x相比於後續的Windows版本,藍色畫面宕機非常常見。 ==格式== 在Windows 8和Windows Server 2012之前,藍色畫面宕機都以皇室藍為背景色顯示銀色的文字,這些文字包含了當前記憶體和暫存器的值。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8和Windows 10則使用了蔚藍色作為背景。 Windows 95、98和ME的藍色畫面宕機介面顯示使用了80×25的文字模式。Windows NT系列使用的是720×400解析度、80×50的文字模式。Windows XP、Vista和7的藍色畫面宕機中使用了Lucida Console字型。Windows 8、Windows Server 2012使用Segoe UI,並使用引導幀緩衝(the boot framebuffer)來顯示內容,在UEFI的機器上使用最高的可用圖形輸出協議模式(Graphics Output Protocol mode),在傳統BIOS的機器上使用1024×768(假設顯示器是扁平橫向放置的)或最高的VESA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擴充套件模式(如果引導配置資料庫中設定了最高模式,'highestmode')。Windows 10版本 1607以後的藍色畫面宕機介面與Windows 8相同,但多了一個通向微軟公司官網的二維碼,網頁主要是微軟公司對藍色畫面宕機原因的群眾調查。 雖然名叫“藍色畫面宕機”,但在Windows 9x時代,藍色畫面畫面的顏色可以由使用者自定義;而在2016年9月及之後的Windows預覽版本中,藍色畫面宕機變成了深綠色,以和正式版本的Windows藍色畫面做區分,方便開發人員快速分辨版本。 ==Windows NT== 在Windows NT的系列作業系統中,當核心或者執行在核心模式中的驅動程式發生無法修復的錯誤時,就會發生藍色畫面宕機。此處的藍色畫面宕機官方名稱為停止錯誤(stop error),在Windows的軟體開發工具包(SDK)與驅動開發工具包(DDK)文件中也被稱為“錯誤檢查”(bug check)。它通常是被一般保護錯誤引起的。此時,作業系統能採取的唯一安全手段只有重新啟動電腦;而作為結果,使用者甚至沒有機會來儲存未儲存的資料。 藍色畫面畫面中顯示的文字包括了錯誤碼和它的名稱(如“0x0000001E, KMODE_EXCEPTION_NOT_HANDLED”),並在隨後用括號括住四個與錯誤相關的值以方便維修。根據錯誤的不同,它可能還會顯示問題發生的記憶體地址,以及在該地址下載入的驅動程式。此外,在螢幕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可能還會分別顯示所有已經載入的驅動程式和堆疊轉儲資訊,而所給的驅動程式資訊分為三列,每一列分別是驅動程式的基地址、驅動程式的建立日期和驅動程式的名稱。 預設情況下,Windows會在錯誤發生時建立一個記憶體轉儲檔案,根據Windows版本的不同它可以小至64kB(小型轉儲),也可以大至RAM的完整複製(完全轉儲)。這個檔案稍後可以使用偵錯程式(一般是WinDbg)進行除錯。偵錯程式是進行堆疊追蹤所必需的;並且由於藍色畫面中的資訊很有限,可能會造成誤導或隱藏真正的原因,因此確定藍色畫面的真正原因也需要它的參與。 在預設情況下,Windows XP被配置為只儲存64kB的迷你轉儲檔案,然後自動重啟電腦。由於這一過程發生的非常迅速,藍色畫面可能只會一閃而過甚至完全看不到,因此使用者也很容易把它當作電腦隨機重啟的故障,直到重啟完成後Windows提示剛剛曾發生過嚴重的錯誤。當然,可以透過關閉控制面板中“系統屬性—高階—啟動和故障恢復—系統失敗”中的自動重啟來達到顯示藍色畫面的目的。 Windows還可以被設定為將除錯資訊實時傳送到在另一臺計算機上執行的核心偵錯程式。如果此時發生了停止錯誤,Windows將會暫停執行並且中斷偵錯程式,而不是顯示藍色畫面;之後,就可以用偵錯程式檢查記憶體的內容並尋找問題的原因了。 藍色畫面宕機也可能由嚴重的引導載入程式錯誤引起。在該錯誤中,Windows由於儲存驅動程式錯誤、檔案系統損壞或其他類似的問題而無法訪問引導分割槽。它的錯誤碼是STOP 0x0000007B (INACCESSIBLE_BOOT_DEVICE)。在這種情況下,Windows將不會儲存任何記憶體轉儲檔案。由於此時Windows無法從硬碟啟動,因此要想修復這種錯誤就需要使用在Windows安裝盤中所附帶的工具。 ===細節=== 在Windows Server 2012之前,藍色畫面宕機介面會顯示一個大寫的錯誤名稱(例如APC_INDEX_MISMATCH)、一個十六進位制的錯誤碼(如0x00000001)和四個引數。一般的顯示格式如下: 根據錯誤碼及其性質,引數可能會指出錯誤的原因和/或位置。此外,藍色畫面介面上還會顯示四段一般性的解釋與建議,有時也會指出其他的技術資訊,例如出錯檔案的名稱和記憶體地址。 而隨著Windows Server 2012的釋出,藍色畫面宕機的介面大幅改動並刪去了以上的所有資訊,只留下了錯誤名稱和一段簡短的描述。Windows 8加入了一個哭臉的顏文字。不過,十六進位制的錯誤碼和引數仍然能在事件檢視器和記憶體轉儲檔案中被查詢到。從Windows 10 版本 14393開始,增加了一個用於快速故障排除的二維碼。 == 不同版本的Windows發生藍色畫面 == thumb|在Windows XP中,程式發生較小問題時不會出現BSoD,而只會出現「程式發生錯誤」螢幕。圖為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一個LED螢幕上顯示的錯誤資訊 預設情況下,BSoD的顯示是藍(0x01或#0000AA,Windows 8/10則是#2067B2)底白(0x0F或#FFFFFF)字。顯示的資訊包括了當前的記憶體值以及暫存器值。 BSoD已經極少出現在Windows NT家族中。當在較輕微的軟體錯誤出現時,雖然程式依然可能崩潰,但由於新系統中更好的記憶體管理,類似錯誤並不會損害到整個作業系統。在這些系統中,“真正的”BSoD只在整個系統崩潰時才會出現。 BSoD最早出現在Windows 1.0中。另外,在微軟遊戲主機XBOX出現的畫面不是藍色,而是綠色。而在XP/Vista/7中,存在一種比BSoD更嚴重的紅白當機畫面,常見於驅動程式故障。怎樣解決cs紅屏宕機現象_系統最佳化/輔助使用問題_PConline快問 ,2009年6月25日查閱 Windows Insider Preview有綠屏宕機畫面和藍色畫面宕機畫面。 在中文版本的作業系統中,Windows 3.2與Windows 95(不包括OSR2)中藍色畫面內容為中文,之後版本的藍色畫面均為英文提示,直到Windows 8之後才重新換回中文。 File:BSoD in Windows 3.2 Chinese Version.png|Windows 3.2中文版 File:Windows 9X BSOD.png|Windows 3.1/95/98/Me File:Windows XP BSOD.png|Windows XP/Vista/7 File:Blue Screen of Death.png|Windows 8/8.1/10(版本1507/1511) File:Bsodwindows10.png|Windows 10(版本1607及以後) ==相關條目== * 紅屏宕機 * 核心錯誤 * 綠白當機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微軟技術支援網站 *在Windows 10 1607以後掃描藍色畫面介面中的二維碼會跳轉至藍色畫面錯誤疑難解答介面 * Bluescreeners Developer Team * BlueScreen -一個黑色幽默風格的螢幕保護程式,由微軟所推出,可以模擬藍色畫面宕機畫面。(對Windows8和Windows10無效果) Category:Microsoft Windows Category:計算機錯誤
Windows NT
Windows NT,新技術視窗作業系統()的簡稱,是美國微軟公司1993年推出的純32位作業系統核心。其基於OS/2 NT的基礎構造。OS/2是由微軟和IBM聯合研製,分為微軟的Microsoft OS/2 NT與IBM的IBM OS/2。由於雙方在協作後來不歡而散,IBM繼續向市場提供先前的OS/2版本;而微軟則把OS/2 NT改名為Windows NT,並在1988年11月開始了對於“WinNT”(即第一代的Windows NT 3.1)的產品研發。在研發初期,Windows NT曾一度被認為將會是原先OS/2的3.0版本,但面世之後的Windows NT是一種純32位作業系統,採用NT核心技術。 後期更新的Windows NT支援32與64位元兩種版本,直到2021年發布的Windows 11則只提供64位元版本,不再提供32位元版本。 == 名字由來 == 有說法認為,NT一名源自原NT首席領導者戴夫·卡特勒,曾經開發過OpenVMS系統的他將“VMS”一詞,利用愷撒密碼原理將每個字母向前遞增一位,使之成為“WNT”。但NT的其中一名原設計師馬克·洛考夫斯基曾提到,NT一名源自該系統的目標處理器,代號為“N-Ten”的處理器。 在1998年比爾·蓋茨的一次問答環節上,他透露“NT”一詞曾經以逆向首字母縮略詞的形式派生為“新技術”(New Technology)之意,但現已不再包含任何特定意義。儘管微軟對於NT架構的系統產品仍描述為“基於NT技術構建”(臺翻“NT技術平臺”)(Built on NT Technology),但自Windows 2000之後基於NT架構的系統均拋棄了“NT”一詞。 == 歷史 == 1988年10月,微軟公司從迪吉多(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僱傭了一批人員,由戴夫·卡特勒領導,開發這個新系統《Windows NT的歷史全景》,戴夫·卡特勒(David Cutler)為《Microsoft Windows Internals》第四版寫的序。這個系統的很多元素反映了早期的帶有VMS和RSX-11的DEC(迪吉多)概念。 == Windows NT核心架構 == Windows NT採用使用者模式與核心模式的分層設計並且是搶佔式和可重入的。可執行在單處理器或對稱多處理器(SMP)上,並利用I/O請求包與非同步I/O來處理所有的I/O請求。在Windows 2000(不含)之前採用的Windows NT皆為32位元版本的,第一個基於IA-64的64位元Windows NT首先用於64位元的Windows 2000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24030244/http://www.microsoft.com/Presspass/press/2000/jul00/itaniumpr.mspx,第二個則是Windows XP 64-bit Edition,而第一個基於x86-64的64位Windows NT則為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NT採用的核心是屬於混合核心。其體系結構包括簡單核心、硬體抽象層(HAL)、驅動程式、服務(總稱為執行體), 這些均屬於核心模式。使用者模式下的程式與子系統僅能存取其可存取的資源,核心模式下的程式則可以存取所有資源與外部裝置。 == 各釋出版本 == Windows NT各釋出版本 NT版本 市場名稱 版本 發行日期 RTMBuild NT 3.1 Windows NT 3.1 Workstation(僅被命名為“Windows NT”)、Advanced Server 1993年7月27日 528 NT 3.5 Windows NT 3.5 Workstation、Advanced Server 1994年9月5日 807 NT 3.51 Windows NT 3.51 Workstation、伺服器版 1995年5月30日 1057 NT 4.0 Windows NT 4.0 Workstation、伺服器版、Server Enterprise Edition,Terminal Server、Embedded 1996年7月29日 1381 NT 5.0 Windows 2000 專業版、伺服器版、Advanced Server、DataCenter Server 2000年2月17日 2195 NT 5.1 Windows XP 家庭版、專業版、Media Center、Tablet PC、入門版、Embedded、N 2001年10月25日 2600 NT 5.2 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Version 2003(For IA64)、專業版 x64 Edition(For AMD64) * IA64: 2003年3月28日 * x64: 2005年4月25日 3790 NT 5.2 Windows Server 2003 Standard、企業版、DataCenter、Web、Small Business Server 2003年4月24日 3790 NT 5.2 Windows Server 2003 R2 Standard、企業版、DataCenter、Web、Small Business Server 2005年12月6日 3790 NT 6.0 Windows Vista 入門版、家庭普通版、家庭高階版、商業版、企業版、旗艦版 2007年1月30日 * 6000(RTM) * 6001(SP1) * 6002(SP2) NT 6.0 Windows Server 2008 Foundation、Standard、企業版、Datacenter、Web Server、HPC Server、Itanium-Based Systems 2008年8月27日 * 6001(RTM) * 6002(SP2) NT 6.1 Windows 7 入門版、家庭普通版、家庭高階版、專業版、企業版、旗艦版 2009年10月22日 * 7600(RTM) * 7601(SP1) NT 6.1 Windows Server 2008 R2 Foundation、Standard、企業版、Datacenter、Web Server、HPC Server、Itanium-Based Systems 2009年10月22日 * 7600(RTM) * 7601(SP1) NT 6.2 Windows 8 Windows 8、專業版、企業版、Windows RT 2012年10月26日 9200 NT 6.2 Windows Phone 8 2012年10月30日 9200 NT 6.2 Windows Server 2012 Foundation、Essentials、Standard、Datacenter 2012年9月4日 9200 NT 6.3 Windows 8.1 Windows 8.1、專業版、企業版、Windows RT 8.1 2013年10月18日 9600 NT 6.3 Windows Server 2012 R2 Essentials、Standard、Datacenter 2013年10月18日 9600 NT 10.0 曾稱:NT 6.4 Windows 10 個人使用:家庭版(包括S模式的家庭版)、專業版(包括S模式的專業版)、專業工作站版 商用:企業版、教育版、專業教育版(包括S模式的專業教育版) 移動裝置:移動版、移動企業版 物聯網裝置:Windows 10 IoT 2015年7月29日 10240(TH1)10586(TH2)14393(RS1)15063(RS2)16299(RS3)17134(RS4)17763(RS5)18362(19H1)18363(19H2)19041(20H1)19042(20H2)19043(21H1)19044(21H2)19045(22H2) NT 10.0 曾稱:NT 6.4 Windows Server 2016 Essentials、Standard、Datacenter 2016年9月26日 14393(RS1)16299(RS3)17134(RS4) NT 10.0 曾稱:NT 6.4 Windows Server 2019 Essentials、Standard、Datacenter 2018年10月2日 17763 NT 10.0 曾稱:NT 6.4 Windows Server 2022 Essentials、Standard、Datacenter 2021年8月18日 20348 NT 10.0 曾稱:NT 6.4 Windows 11 個人使用:家庭版、專業版、專業工作站版 商用:企業版、教育版、專業教育版 2021年10月5日 22000(21H2)22621(22H2)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微軟視窗歷史 ** 藍色畫面宕機 * 作業系統 ** 作業系統列表 *** 微軟作業系統列表
Microsoft Windows
,有時被譯為微軟視-{}-窗或視-{}-窗作業系統,是微軟以圖形使用者介面為主推出的一系列專有商業軟體作業系統。它於1985年問世,起初為執行於MS-DOS之下的桌面環境,其後續版本逐漸發展成為主要為個人電腦和伺服器使用者設計的作業系統,並最終獲得了世界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壟斷地位 。此作業系統可以在幾種不同型別的平臺上執行,如個人電腦(PC)、移動裝置、伺服器(Server)和嵌入式系統等等,其中在個人電腦的領域應用內最為普遍。在2004年國際資料資訊公司一次有關未來發展趨勢的會議上,副董事長Avneesh Saxena宣佈Windows擁有終端作業系統大約70%的市場份額IDC: Consolidation to Windows won't happen www.linuxworld.com.au。 微軟於1985年11月20日推出了名為Microsoft Windows的作業系統,作為MS-DOS的圖形作業系統外殼,以響應對圖形使用者介面(GUI)的日益增長的興趣。Microsoft Windows以超過90%的市場份額佔領了全球個人計算機市場,超過了1984年推出的MacOS。蘋果公司開始將Windows視作對產品進行GUI開發的創新的不公平侵犯。例如麗莎(Lisa)和麥金塔(Macintosh)(最終於1993年在法院和解下獲得微軟的支援)。在PC上,Windows仍然是最受歡迎的作業系統。然而,由於Android智慧手機的銷量大幅增長,微軟在2014年承認其將整個作業系統市場的絕大部分輸給了Android。2014年,出售的Windows裝置數量不到出售的Android裝置的25%。但是,這種比較可能並不完全相關,因為這兩個作業系統通常針對不同的平臺。儘管如此,用於Windows的伺服器使用數量(與競爭對手相當)仍顯示出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與終端使用者使用的相似。 截至2023年11月,用於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慧手機和嵌入式裝置的最新版本是Windows 11,版本23H2。用於伺服器計算機的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22,版本21H2。Windows的特殊版本也可以在Xbox影片遊戲機上執行。 == 版本歷史 == 名稱 最新版本 正式發售日期 開發代號 停止支援時間 停止支援時間 名稱 最新版本 正式發售日期 開發代號 主流 擴充套件 1.01 1985年11月20日 Interface Manager 2001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2.03 1987年12月9日 2001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2.11 1988年5月27日 2001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3.0 1990年5月22日 2001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3.1 1992年4月6日 Janus 2001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3.1 1992年10月 Winball、Sparta 2001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NT 3.1.528 1993年7月27日 Razzle 2001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3.11.300 1993年8月11日 Snowball 2001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3.2.153 1993年11月22日 2001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NT 3.5.807 1994年9月21日 Daytona 2001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NT 3.51.1057 1995年5月30日 Tukwila 2001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4.0.950 1995年8月24日 Chicago、4.0 2000年12月31日 2001年12月31日 NT 4.0.1381 1996年7月31日 Cairo 2002年6月30日 2004年6月30日 4.10.1998 1998年6月25日 Memphis、97、4.1 2002年6月30日 2006年7月11日 4.10.2222 1999年5月5日 2002年6月30日 2006年7月11日 NT 5.0.2195 2000年2月17日 NT 5.0 2005年6月30日 2010年7月13日 4.90.3000 2000年9月14日 Millennium、4.9 2003年12月31日 2006年7月11日 NT 5.1.2600 2001年10月25日 Whistler 2009年4月14日 2014年4月8日 NT 5.2.3790 2003年3月28日 2009年4月14日 2014年4月8日 NT 5.2.3790 2003年4月24日 Whistler Server、 Windows .NET Server 2010年7月13日 2015年7月14日 NT 5.2.3790 2005年4月25日 2009年4月14日 2014年4月8日 NT 5.1.2600 2006年7月8日 Eiger、Mönch 2009年4月14日 2014年4月8日 NT 6.0.6003 2007年1月30日 Longhorn 2012年4月10日 2017年4月11日 NT 5.2.4500 2007年11月4日 Quattro 2013年1月8日 2013年1月8日 NT 6.0.6003 2008年2月27日 Longhorn Server 2015年1月13日 2020年1月14日 NT 6.1.7601 2009年10月22日 Windows 7 2015年1月13日 2020年1月14日 NT 6.1.7601 2009年10月22日 2015年1月13日 2020年1月14日 NT 6.1.8400 2011年4月6日 Vail 2016年4月12日 2016年4月12日 NT 6.2.9200 2012年9月4日 Server 8 2018年10月9日 2023年1月9日 NT 6.2.9200 2012年10月26日 2016年1月12日 2016年1月12日 NT 6.3.9600 2013年10月17日 Blue 2018年1月9日 2023年1月10日 NT 6.3.9600 2013年10月18日 Server Blue 2018年10月9日 2023年1月10日 NT 10.0.19044 2015年7月29日 Threshold、 Redstone、Vibranium 2025年10月14日(不含LTSB/LTSC) 2025年10月14日(不含LTSB/LTSC) NT 10.0.14393 2016年10月12日 Redstone 2022年1月11日 2027年1月12日 NT 10.0.17763 2018年10月2日 Redstone 2024年1月9日 2029年1月9日 NT 10.0.20348 2021年8月18日 Iron 2026年10月13日 2031年10月14日 NT 10.0.22000 2021年10月5日 Sun Valley 2025年11月11日 2025年11月11日 功能特點 MS-DOS Windows 3.1 Windows 95 Windows 98 / ME Windows NT 3.1 - 4.0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Windows 2003 Windows Vista Windows 7 Windows 8 / 8.1 Windows 10 Windows 11 GUI 無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Luna介面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有 有 有 有 無 無 無 Windows Aero或桌面視窗管理器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有 有 有 有 有 Windows Flip 3D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有 有 無 無 無 Metro UI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有 有 有 支援MS-DOS軟體 有 有 有 有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支援Microsoft Store應用程式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有 有 有 內建驅動程式數 ? ? 1,000+ 3,000+ ? ? 10,000+ ? 28,000+ ? ? ? ? 支援64位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僅支援64位 系統核心 MS-DOS MS-DOS MS-DOS MS-DOS NT 3.1/3.5/3.51/4.0 NT 5.0 NT 5.1 NT 5.2 NT 6.0 NT 6.1 NT 6.2 / 6.3 NT 10.0 NT 10.0 Windows標誌歷史 Windows標誌歷史 標誌 說明 1985年至1992年在Windows 1.0、Windows 2.0和Windows 3.0使用。 center 1992年至2001年在Windows 3.1至Windows 2000/Windows ME使用。 2001年至2012年在Windows XP、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上使用。 2012年至2021年在Windows 8、Windows 8.1和Windows 10上使用。 2021年使用至今的Windows標誌,在Windows 11,Windows 365上使用。此標誌反顯得與初代版本有幾分相似。 Windows可以指微軟公司的某一個或全部作業系統產品,這些產品可以大致被分為以下幾類: === 早期版本 === 早期版本的Windows通常被看作僅僅是執行於MS-DOS系統中的一個圖形使用者介面,不是作業系統,主要因為它們在MS-DOS上執行並且把它用作檔案系統服務。不過,即使最早的Windows也已經具有了許多典型的作業系統的功能,包括擁有自己的-{zh-hans:可執行檔案; zh-hant:執行檔;}-格式以及提供自己的裝置驅動程式(計時器、圖形、印表機、滑鼠、鍵盤以及音效卡)。與MS-DOS不同,透過協作式多工,Windows允許使用者同時執行多個圖形應用程式。Windows還實現了一個設計精良的、基於記憶體分段的軟體虛擬記憶體方案,使其能夠執行大於實體記憶體的應用程式。程式碼段和資源在記憶體不足的時候進行交換,並且當一個應用程式釋放處理器控制時,特別是等待使用者輸入的時候,資料段會被移入記憶體。 16-{zh-hans:位; zh-hant:位元;}-版本的Windows包括Windows 1.0、Windows 2.0及最後版本Windows 3.x。 Windows 1.0釋出於1985年11月,在當時欲與蘋果公司的作業系統競爭,但收效勝微。它並不是一個完整的作業系統,而是MS-DOS系統的延伸。Windows 1.0釋出時即附帶了包含計算器、日曆、、剪貼簿檢視器、時鐘、控制面板、記事本、畫圖、黑白棋和書寫器等一系列元件。在Windows 1.0中尚不支援視窗的疊放,彼時所有視窗只能緊密相連,只有諸如對話方塊等部件可以疊在其他視窗之上。當時微軟還一同發售了包含C語言開發環境的Windows開發庫。 Windows 2.0釋出於1987年12月,相比於上一代更受歡迎。它對使用者介面和記憶體管理等功能進行了多項改進。在Windows 2.03中視窗首度允許疊放,而這一改動也招來了蘋果公司侵害其智慧財產權的訴訟。Windows 2.0中還引入了更復雜的快捷鍵和對擴充套件儲存器的支援。除了完整的Windows外,有時也會有一些公司將自己的程式與僅執行時版的Windows整合在一起,使使用者無需安裝Windows就可以在MS-DOS上使用他們的程式。 Windows 3.0釋出於1990年,極大地改進了外觀設計,還增加了虛擬記憶體和VxD功能。Windows 3.0中,應用可以執行在保護模式下,訪問高達幾兆的記憶體而無需參與對虛擬記憶體的管理。Windows 3.0是微軟首部取得廣泛商業成功的產品,在首銷的六個月中便賣出了兩百多萬份。 Windows 3.1釋出於1992年3月1日。1993年8月,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釋出,這是一個支援點對點網路的特殊版本。 Windows 3.2釋出於1994年,是Windows 3.1中文版的更新版本,僅提供簡體中文版。中文 (簡體的) 3.2 升級的 Microsoft Windows 可用它主要修復與漢語複雜的寫作系統相關的問題。 === Windows 9x系列 === Windows 9x是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Me等以Windows 95核心作為參考的微軟作業系統通稱,與Windows NT分離於兩個開發路線。它是一種多工圖形方式的作業系統。 Windows 9x仍然需要依賴16-{zh-hans:位; zh-hant:位元;}-的DOS基層程式才能執行,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32-{zh-hans:位; zh-hant:位元;}-作業系統,由於使用DOS程式碼,架構也與16位DOS一樣,核心屬於單核心,但也引入了部分32-{zh-hans:位; zh-hant:位元;}-作業系統的特性,具有一定的32位的處理能力。Windows 9x可視為微軟將MS-DOS作業系統與早期Windows圖形使用者介面整合出售。 Windows 95在1995年8月24日正式釋出,作為繼Windows 3.x後的下一代消費級Windows。儘管仍然以MS-DOS為基礎,Windows 95引入了對32位程式、即插即用硬體、搶佔式多工處理、長檔名等功能的支援,並提供更高的穩定性。與此同時,Windows 95引入了全新的、物件化的使用者介面設計,用“開始”選單、工作列、Windows資源管理器等全新元件取代了之前的。Windows 95是微軟歷史上的一次巨大商業成功。CNET的Ina Fried評價道:“當Windows 95終於在2001年走下市場時,它已然牢牢地釘在了全世界的電腦上。”此外,微軟的網頁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首度與Windows捆綁發行。 Windows 98隨後於1998年6月25日釋出,引入了Windows Driver Model、USB通用裝置、ACPI、休眠、等功能和硬體的支援。Internet Explorer 4還透過活動桌面和Windows桌面更新整合到了Windows 98。1999年5月,Windows 98的更新版本Windows 98 SE(Second Edition,第二版)釋出。Windows 98 SE包括Internet Explorer 5.0和Windows Media Player 6.2以及其他升級。 Windows Me(Millennium Edition)釋出於2000年9月14日,它是最後一代基於DOS的Windows。Windows Me借鑑了Windows 2000的外觀,啟動速度較前幾代都更快(代價是失去了訪問真實模式DOS環境的能力,及一些舊程式的相容性),增強了多媒體功能(包括 Windows Media Player 7、Windows Movie Maker和用於從掃描器和數碼相機檢索影象的框架)並新增了諸如、系統恢復以及工具等功能。不過,Windows Me的執行速度和不穩定性,硬體相容性問題以及取消對真實模式DOS的支援而廣受詬病,《個人電腦世界》雜誌認為Windows Me是微軟歷史上最糟糕的一代系統,也是有史以來第四差的科技產品。Windows Me 也經常被戲稱為 Windows Mistake Edition。 === Windows NT系列 === 不同於依然需要DOS基層程式的混合16/32-{zh-hans:位; zh-hant:位元;}-的Windows 9x,Windows NT系列採用的是重新設計的Windows NT核心,屬於混合式核心。最早僅支援純32-{zh-hans:位; zh-hant:位元;}-,後期加入了對64-{zh-hans:位; zh-hant:位元;}-的支援。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Windows NT系統包括: * Windows NT 3.1 * Windows NT 3.5 * Windows NT 3.51 * Windows NT 4.0 * Windows 2000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XP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Vista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7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8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8.1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10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Server 2003/2003R2/2008 64-{zh-hans:位; zh-hant:位元;}-Windows NT系統,分為支援於IA-64架構和x64架構的兩種不同版本。在歷史上微軟曾對兩種不同的64-{zh-hans:位; zh-hant:位元;}-架構提供支援,其一是英特爾公司和惠普公司聯合開發具有革新化的Itanium家族架構,或稱之為IA-64;和AMD公司開發的演進化的x86-64架構。由於兩種架構的核心設計思想不同,因此兩種架構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不具有互通性,但都對傳統的IA-32架構的軟體一定程度上提供支援。微軟在發布Windows Server 2012 R2前放棄了對Itanium架構的支援。因此現在微軟的64位元產品指的單單是x86-64架構,而在微軟的詞彙中稱為x64。 支援Itanium家族架構的微軟Windows產品有: * Windows 2000 Advanced/Datacenter Server Limited Edition * 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 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Version 2003 * Windows Server 2003/2003 R2 Enterprise/Datacenter * Windows Server 2008/2008 R2 for Itanium Based System 支援x64架構的Windows產品有: *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x64 Edition * Windows Server 2003/2003R2全線產品(Web版除外) * Windows Vista/7 * Windows Server 2008/2008R2/2012/2012R2全線產品 * Windows 8/8.1 * Windows 10 * Windows 11 下面以以釋出時間為線索介紹。 ==== 早期版本(Windows NT 3.1/3.5/3.51/4.0/2000) ==== 1988年11月,一支新組建的微軟團隊(包括前DEC開發人員戴夫·卡特勒和馬克·洛考夫斯基)開始開發IBM和微軟的OS/2作業系統的改進版本“NT OS/2”。NT OS/2旨在設計為一個安全的、多使用者的,支援POSIX、模組化的、可移植核心支援多種處理器架構的作業系統。然而,在Windows 3.0的成功後,團隊決定重新著手開發稱為Win32的Windows API的擴充套件32位介面,而不是OS/2的介面。Win32保持了與Windows API相似的結構(允許現有的Windows應用程式輕鬆移植到其他平臺),又支援NT核心的功能。在徵得微軟同意後,這樣的開發繼續了下去,直到Windows NT誕生。但是,IBM反對這些更改,並最終獨自繼續開發OS/2。 Windows NT首度基於混合核心執行。 初代的NT系統被命名為Windows NT 3.1(以和Windows 3.1相聯絡),於1993年7月釋出,有用於工作站和伺服器的版本。 Windows NT 3.5在1994年9月釋出,專注於效能改進和對Novell的NetWare的支援。Windows NT 3.51在1995年5月釋出,包括對PowerPC體系結構的額外改進和支援。Windows NT 4.0在1996年6月釋出,向NT系列帶來了Windows 95的使用者介面設計。2000年2月17日,Windows 2000釋出,自此之後NT系列不再保留“NT”的名稱。 ==== Windows XP ==== Windows NT 的下一個大版本Windows XP 於2001年10月25日正式釋出。Windows XP的誕生旨在將Windows 9x的使用者引入到Windows NT中,微軟為此保證其將提供比DOS系列更好的效能和體驗。Windows XP引入了經典的使用者介面設計 Luna (其中包括了新版的“開始”選單和麵向任務的Windows瀏覽器)、流式傳輸的多媒體服務和Internet Explorer 6。 在零售中,Windows XP分為兩個主要的版本:家庭版(Home Edition)和專業版(Professional)。家庭版主要面向普通客戶,而專業版面向商業客戶和專業使用者。之後也發行了媒體中心版(Media Center Edition,設計於家庭影院的電腦,擁有更強的影音功能)和平板電腦版(Tablet PC Edition,設計於可攜帶的平板電腦,支援手寫筆輸入等功能)。 ==== Windows Vista 和 Windows 7 ==== 經歷了漫長的開發程序,Windows Vista在2006年11月30日釋出(此時釋出的是批次許可版本,零售版稍後於2007年1月30日釋出)。它引入了全新的Windows Aero設計,加入了大量新技術參見英語Wikipedia頁面“Technical features new to Windows Vista”,但因為效能下滑、啟動變慢等諸多原因飽受批評。 在2009年7月22日,Windows 7和Windows Server 2008 R2發行給製造商(RTM),零售版則於3個月後釋出。與上一代Windows Vista大量引入新功能不同,Windows 7的升級更集中、更平緩,意圖與Windows Vista的應用和硬體完全相容。Windows 7繼續改良了Windows Aero設計,並引入了多點觸控、家庭組等新功能。 ==== Windows 8 / 8.1 ==== Windows 8在2012年10月26日釋出,它呈現出了巨大的變化,包括現代UI(Modern UI)的引入、迎合觸控裝置的磁貼化設計等。這些變化中包含了對開始選單的重新設計,在其中微軟使用了巨大的磁貼以方便平板電腦等裝置的觸控,並且磁貼本身也可以用於快速呈現使用者需要的資訊。此外還誕生了Metro應用程式,它們與常規的應用在外觀和設計上大相徑庭。值得一提的是,Windows 8激進地將最低解析度上調至了1024×768畫素,這使得很多上網本無法執行Windows 8。 Windows 8.1作為Windows 8的升級版,於2013年10月17日釋出,包含了功能上的一些增強。 ==== Windows 10 ==== 2014年9月30日,微軟宣佈將以Windows 10作為Windows的下一代作業系統,並發行技術預覽版。Windows 10在2015年7月29日正式釋出,並且解決了Windows 8中使用者介面設計的缺陷。Windows 10的改變包括傳統開始選單的迴歸、全新的虛擬桌面系統,以及可以視窗化執行的Windows Store應用。Windows 10聲稱會免費提供給符合條件的Windows 7、Windows 8和Windows 8.1電腦。Windows 10是微軟有史以來安全性最高的Windows,其中支援Windows Hello、指紋以及面部ID登入。Windows 10包括數碼筆、平板電腦等服務,同時也是相容性最強的Windows。而Windows 10也是支援Xbox遊戲機的作業系統。 當中也加入了新的語音助理Cortana 。 2021年6月,在Windows 11公佈之後,微軟更新了Windows 10的產品生命週期政策,表示Windows 10將在2025年10月14日後停止支援。 ==== Windows 11 ==== 在2021年6月24日的直播中,微軟宣佈了將以Windows 11作為Windows的下一代作業系統。據微軟稱,Windows 11將會被設計的更加友好和易用。Windows 11於2021年10月5日正式釋出,並且會免費提供給符合Windows 11最低硬體需求的Windows 10使用者升級。 ==== Windows 365 ==== 2021年7月,微軟宣佈將在8月2日推出虛擬化Windows訂閱服務「Windows 365」。它不是Microsoft Windows的獨立版本,而是一種Web服務。他被視為建立在Windows虛擬桌面之上的Windows 10和Windows 11。Windows 365可以跨平臺使用,因此Apple和Android以及任何帶有網路瀏覽器的作業系統使用者都可以使用Windows 365。 ===行動裝置作業系統=== 微軟針對移動產品而開發的精簡-{zh-hans:移動裝置操作; zh-hant: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包括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和Windows 10 Mobile。 ==== Windows CE核心 ==== *Pocket PC 2000 *Pocket PC 2002 *Windows Mobile 2003 *Windows Mobile 2003 SE *Windows Mobile 5 *Windows Mobile 6 *Windows Mobile 6.1 *Windows Mobile 6.5 *Windows Mobile 6.5.3 *Windows Phone 7 ==== Windows NT核心 ==== *Windows Phone 8 *Windows Phone 8.1 *Windows RT *Windows RT 8.1 *Windows 10 Mobile ===為特殊裝置設計的版本 === *為雲端運算所設計的Microsoft Azure。 *為嵌入式裝置設計的Windows Embedded Compact。 *為手持裝置所設計的Windows 10 行動裝置版。 * 為微軟遊戲機Xbox設計的XboxOS。。 * Microsoft HoloLens計算平臺 Windows Mixed Reality。 * 為Netflix怪奇物語設計的Windows 1.11。 * 為Surface Neo雙屏計算機設計的Windows 10X(Surface Neo及其搭載的Windows 10X已在2019年10月2日微軟釋出會上亮相,但尚未正式對消費者發售)。 == 歷史 == Windows之起源,可追溯到多年前全錄公司所進行的研發工作。1970年,美國全錄公司成立了著名的研究機構帕羅奧多研究中心,主要從事區域網路、鐳射印表機、圖形使用者介面和麵向物件技術的研究。全錄於1981年宣佈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商用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Star 8010”工作站。但技術並未得到大眾的重視,也沒有協助商業化的應用。 這時蘋果電腦的創始人之一的史蒂夫·喬布斯在參觀全錄公司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後認識到圖形使用者介面的重要性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便開始著手進行自己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研發工作。之後在1983年研發出第一個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Lisa OS。不久,蘋果電腦又推出第二個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System Software(現稱macOS),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商用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蘋果電腦在開發Macintosh時基於市場戰略上的考慮,故意開發了只能在蘋果電腦上作運作的圖形使用者介面系統,但當時因為Intel x86微處理器晶片的IBM相容電腦已漸露頭角,因此就給了微軟公司所開發的Windows生存空間和市場。 微軟公司亦已經意識到建立業界標準的重要性,所以在1983年春季就宣佈開始研究開發Windows,希望它能夠成為基於Intel x86微處理晶片計算機上的標準圖形使用者介面作業系統。它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別推出Windows 1.01和Windows 2.03。但是當時硬體和DOS作業系統的限制,這兩個版本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功。此後,Microsoft對Windows的唯讀記憶體管理、圖形使用者介面做了重大改進,使圖形使用者介面更加美觀並支援虛擬記憶體功能。此一突破性的由來是亞歷桑那大學物理教授Murray Sargent 1989年去微軟做暑期研究,發現當時Microsoft Windows不能處理大量記憶和同時處理多項程式,這問題可由他發明的一種程式來解決。他幫微軟解決這重大問題後仍回學校教書,後來才加入微軟成為微軟員工憂鬱巨人IBM,第235頁。微軟於1990年9月推出Windows 3.0並一砲而紅。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作業系統一面世便在商業上取得驚人的成功;不到推出後的六個星期,微軟已經賣出50萬份Windows 3.0,打破了任何軟體產品的六週內銷售記錄,從而開始了微軟在作業系統上的壟斷地位。但在1994年時被蘋果公司控告侵權,展開了著名的“”訴訟官司。蓋茨還譏諷喬布斯說:“我們有一個富鄰居——施樂,他家有一張電視。當我們想偷的時候,發現喬布斯早就偷走了,可他卻說我們是小偷。”喬布斯也反唇相譏:“畢加索不是說過嗎,‘好的藝術家只是照抄,偉大的藝術家則是竊取靈感’。而我們在竊取偉大的靈感的方面上一直都厚顏無恥。” 自Windows 95和Windows NT 4.0以來,這個系統最明顯的特徵是桌面環境。微軟設計的桌面大大增進了人機交流的介面,使得更多簡單的操作只需要少許的書、知識就可以勝任了。但是Windows介面也使得使用者和電腦的內部運作產生隔閡,令使用者控制或設定電腦內部的選項感到更大的困難(這也是由於現代作業系統功能和複雜性不斷增長、以及有大量低水平的計算機人員的增長所帶來的困難)。 Windows獲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估計現在有90%的個人電腦使用這個系統。但從另一方面看,使用者很難選擇其它的作業系統,因為許多電腦已經預裝Windows系統,而他們必須移除Windows之後才可以安裝其他系統,況且市面上的很多流行軟體及硬體廠商的驅動程式都是為Windows而編寫的,如果使用者安裝其他作業系統便必須面臨辛苦的適應新作業系統,併為新系統尋找驅動及第三方軟體的尷尬,為此將拋棄他們可能獲得的技術支援和常年累積的使用習慣。畢竟一款沒有多數驅動軟體和應用軟體支援的作業系統很難普及。因此,它的市場佔有率或保持市場主導位置的活動都是極富爭議性的。不過目前一部分Linux系統選擇試圖相容Windows的軟體並因此開發了相仿的技術,更甚至有組織試圖用C語言編寫與Windows XP完全相容的非Windows系統,但是這些技術對於普通使用者還是有太高的難度。 === 對中文的支援 === 早期IBM PC個人電腦並不支援中文處理,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個人電腦逐漸普及,臺灣開始有公司為使用DOS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編寫能處理中文的外掛式中文系統,著名建基於DOS的中文系統有國喬中文系統、倚天中文系統、震漢中文系統等等。由於實際上是用擷取繪寫螢幕指令的方式,擷取畫面上的文字,將兩個ASCII編碼改為以圖形顯示的大五碼中文字,導致中文文書處理相當複雜(例如換行、左右對齊)。再加上承繼自DOS的固定行列顯示、早期只能顯示16×15圖素的點陣字型,早期的中文系統只能算是勉強能於個人電腦上處理中文訊息。 微軟早期的Windows 1.x和Windows 2.x沒有中文版本,臺灣資策會曾研發出配合Windows 2.11之外掛式中文套件,但能配合使用之軟體不多。1990年5月英文版Windows 3.0推出之後,資策會亦曾配合此版與當時甫回臺灣之朱邦復合作研發3.0版之中文套件,微軟原擬收購此技術,但因價錢無法談攏而作罷。其後微軟收回對資策會之授權,採用日本漢字技術,於1991年8月推出繁體中文版Windows 3.0,開始吸引華文地區的用家轉用。然而,迄1992年12月,微軟Windows 3.1正式的繁體中文版尚未出版之前,宏碁資訊仍以「中文視窗工作室」為名,推出可搭配英文版Windows 3.0及3.1之資策會版中文套件。隨著微軟於1993年推出繁體中文版的Windows 3.1,由於支援向量字型TrueType技術,加上Microsoft Word 5.0中文版等軟體的推出,使用者首次能輕易的以「所見即所得」方式處理中文。 微軟不久便推出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 3.11,奠定微軟於華文地區的主導地位。 1994年12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部和微軟簽署《Windows 95中文版專案合作備忘錄》。 1995年9月20日,國家技術監督局標準化司、電子工業部計算機司和美國微軟就Windows95中文版專案標準規範等有關事宜成合作協議。 隨著繁體中文版(1995年11月)和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 95推出,雖然同期倚天中文系統已支援SVGA模式以24×24圖素點陣字型顯示、使用平滑字型、圖龍字型列億、震撼中文系統已支援使用TrueType列印等改進,但各種基於DOS的中文系統,連同少數基於英文版Windows的中文套件,於Windows 95的普及下,很快便舉行告別式。 早期的中文版Windows只對應該地區的中文編碼,如正體版Windows只支援大五碼中文,簡體版Windows只支援GB2312中文。隨著以統一碼為基礎的NT核心流行,由Windows 2000開始,基本上已可在繁體中文版的Windows上處理簡體字(反之亦然)。當然,以大五碼或國標碼編寫的程式,於預設為另一方編碼(控制檯內「地區及語言設定」)的Windows上執行仍會出現亂碼,此一現象只能期待統一碼完成取代各種區域性編碼後才可解決。 == 市場情況 == === 使用份額 === Windows在全球作業系統市場之中有統治性的地位,佔了約90%,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如Mac OS或Linux等);但其-{zh-hant:行動裝置作業系統; zh-hans:移動作業系統}-如Windows Phone及Windows Mobile等則大幅落後於其他移動作業系統(如Android及iOS等)並失去了該領域大量的市場。 === 產品發售總量 === 日期 發售總數 1987年11月 突破100萬套 1992年2月 900萬套(業界推測)《日經產業新聞》1992年2月4日 1992年4月 突破1000萬套 1995年 突破1億套 1997年 突破2億套 1999年 3億2430萬套 == 批評 == == 註釋 == == 參見 == * 作業系統 ** 作業系統列表 *微軟公司 * Windows NT體系結構 * MS-DOS * Windows Phone * Windows API * Windows Holographic/Microsoft HoloLens * Windows Central * WinHEC * ReactOS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微軟官方網站: ** 美國 ** 香港(中文) ** 中國 ** 臺灣 ** 官方網誌 * 官方社交網站帳號: ** ** ** Category:視窗系統
DOS
DOS,是磁碟作業系統(英文:Disk Operating System)的縮寫,是個人電腦上的一類作業系統。從1981年直到1995年的15年間,DOS在IBM PC相容機市場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若是把部份以DOS為基礎的Microsoft Windows版本,如Windows 95、98和Me等都算進去的話,那麼其商業壽命至少可以算到2000年。 DOS家族包括MS-DOS、PC-DOS、DR-DOS、FreeDOS、、、JM-OS等,其中以MS-DOS最為著名。雖然這些系統常被簡稱為「DOS」,但沒有任何一個系統單純以「DOS」命名(只有一個毫無關連的1960年代以此命名)。此外,有幾個和DOS無關、在非x86的微電腦系統上執行的磁碟作業系統在名稱中也有「DOS」字眼,而且在專門討論該機器的場閤中也會簡稱為「DOS」(例如:、、、Apple DOS、、、、ProDOS、等),但這些系統和DOS執行檔以及MS-DOS API並不相容。 == 設計架構 == 所有DOS類的作業系統都是在使用Intel x86或其相容CPU的機器上執行的(主要是IBM PC及其相容機)。最早的時候,DOS並未受限於此;為了在許多以x86為基礎,但和IBM PC不相容的機器上執行,產生了不少特定機器版本的DOS及類似的作業系統參閱MS-DOS條目。 DOS是單一使用者、單工的作業系統,擁有不可重入的基本核心函式(意即同時間只能有一個程式呼叫這些函式)。有一個例外的狀況,就是常駐程式(Terminate and Stay Resident,縮寫為TSR)。某些常駐程式允許使用者多工操作;然而此時仍有「核心不可重入」的問題:當一個行程(process)呼叫了作業系統核心中的服務函式(也就是系統呼叫)時,在這個呼叫結束之前,其他的行程絕對不能進行系統呼叫、打斷第一個行程。 DOS的核心為使用者程式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函式,例如:在螢幕上顯示文字、從鍵盤讀入字元、存取磁碟上的檔案等等。 === 指令碼語言 === DOS透過批次檔(副檔名為.BAT)提供介面指令碼的功能。這些檔案是純文字格式的,可以用任何的文字編輯器(像是edit.com)編輯。他們執行起來和編譯而成的程式沒有兩樣。檔案中的每一行都被視為命令來執行。批次檔也可以使用數個內部命令,例如goto和條件運算式。 === 硬體存取 === DOS提供了簡單的硬體抽象層,讓程式員可以開發文字介面的應用程式;但這個硬體抽象層無法存取大部份的計算機硬體,像是顯示卡、印表機,或是滑鼠等。這使得程式員必須直接存取硬體,導致每個應用程式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組硬體週邊驅動程式。硬體製造商會將他們的硬體規格書釋出,以確保在受歡迎的應用程式中有它們的驅動程式。 === 裝置保留名稱 === 在DOS中,有數個名稱保留給裝置使用,無法拿來當一般檔案的名稱(不管副檔名是什麼);這些保留名稱是用來將應用程式的輸出傳送給硬體週邊用的。這樣的限制也影響到數個版本的Windows,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造成當機和安全性弱點。 其中一些保留名稱有:NUL:、COM1:或AUX:、COM2:、COM3:、COM4:、CON:、LPT1:或PRN:、LPT2:、LPT3:,以及CLOCK$。 === 磁碟命名法 === 在DOS中,磁碟機是利用不同的字母命名的。標準的作法是保留「A」和「B」給軟碟機。若是系統只有一臺軟碟機的話,DOS允許這臺軟碟機同時使用這兩個代號,然後DOS會要求使用者更換磁片。這麼做可以讓使用者把檔案複製到不同的軟碟片上,或是執行某一片軟碟片上的程式,然後把資料檔案存放在另一片軟碟片上。最早硬碟的代號為「C」和「D」。在一臺硬碟機上,DOS只允許一個活動分割區的存在。隨著支援的硬碟數量越來越多,磁碟代號的命名方法演變為:先將磁碟代號指派給每一顆硬碟機的活動主分割區,然後第二輪將代號指派給延伸分割區中的邏輯磁碟區,第三輪再把代號指定給非活動的主分割區。(前題是:它們存在,而且包含了DOS可以讀取的檔案系統。)最後,DOS才將代號指派給光碟機、RAM disk,以及其他的硬體。一般來說,磁碟代號都是依照驅動程式的載入順序,按字母順序指派的,但驅動程式也可以要求DOS指派不同的字母。例如網路磁碟機的驅動程式通常會指派最後的幾個字母。 因為DOS的應用程式會直接使用這些磁碟代號(和Unix類系統使用/dev目錄的方法不同),因此若是新增了需要分配磁碟代號的硬體,可能會導致這些應用程式出錯。舉例來說:若是原本硬碟中的延伸分割區中存在邏輯磁碟區,此時新增一顆有主分割區的硬碟的話,由於主分割區擁有較高的分配優先權,所以原本硬碟的邏輯磁碟區的代號就會改變。此外,就算是新增一顆只有延伸分割區和邏輯磁碟區的硬碟,還是會影響到RAM disk及光碟機的代號。這個問題一直到9x系列的Windows都仍然存在;NT系列才有解決方案:磁碟代號會保留給已存在的磁碟機機,除非使用者手動更改。 === 開機流程 === PC相容機的開機磁區(MBR)位於第 0 扇區。對於DOS來說,這段程式碼會將DOS的HAL讀入記憶體中然後執行。在DR DOS及PC DOS中,這個HAL放在檔案中;而MS DOS則是放在。接下來這個HAL會載入位於(PC DOS或DR DOS)或是MSDOS.SYS(MS DOS)裡面的DOS核心。Windows 9x中附的DOS版本(MS DOS 7和8)將HAL和核心合併放在IO.SYS裡面,而MSDOS.SYS則是文字格式的組態檔案。然後DOS核心會去執行這個檔案。在CONFIG.SYS中,SHELL這個命令指定了SHELL的檔案位置(通常是COMMAND.COM)。接下來這個SHELL會被執行,然後它會去開啟開機啟動項(通常是AUTOEXEC.BAT) == 歷史 == MS-DOS(以及經授權更換商標而成的IBM PC-DOS)以及它的前身86-DOS是受到Digital Research公司的CP/M()啟發而完成的。是當時使用Intel 8080及 Z80這兩顆8位元的微電腦上最受歡迎的磁碟作業系統。 在1980年的時候,使用Intel 8088微處理器,開發出了他們的第一臺微電腦。他們需要一套能夠在這臺微電腦上使用的作業系統。在找一套能和相容的,一開始找上了微軟的執行長比爾·蓋茨(可能是因為當時微軟開發出了讓可以在Apple II上執行的,所以相信微軟擁有)。被轉介到,並且舉行了相關的會議。然而,關於的使用權的初次談判破裂了—因為希望以權利金的方式販售,但希望單一授權,並且將名稱改為。的創始人蓋瑞·基爾多拒絕簽約,因此放棄購買。 IBM再次找上比爾·蓋茨。蓋茨轉而找上了(SCP)。SCP的程式員開發了一套CP/M-80的變體作業系統,原本是打算用來測試SCP為S-100匯流排新開發的16位元Intel 8086 CPU介面卡。這套系統原本的名稱是「QDOS」(Quick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後來在商業發行前改名為86-DOS。微軟買下了86-DOS(據說成交金額為50,000美元),後來成了1981年發行的Microsoft Disk Operating System,簡稱MS-DOS。 微軟也將這套系統授權給數個電腦公司。這些電腦公司販售給他們的硬體使用的MS-DOS,有時使用他們自己的名稱。微軟後來要求他們使用MS-DOS這個名稱,除了IBM以外。IBM持續為IBM PC開發新版的PC-DOS。Digital Research查覺到IBM正在販售和CP/M很類似的作業系統(而且還跟當初IBM談判時堅持的名稱相同),於是揚言要提出法律訴訟。IBM以一項協議回應他們:IBM讓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要使用PC-DOS還是CP/M-86(Kildall開發的8086版CP/M)。兩者相較,CP/M比PC-DOS貴上近200美元,銷售量也低。CP/M逐漸淡出,而MS-DOS和PC-DOS則成了PC和PC相容機的主力作業系統。 Digital Research曾試圖挽回CP/M-86錯失的市場。一開始是發行了,後來又發行了DR-DOS(這兩者都同時與MS-DOS和CP/M-86的軟體相容)。Digital Research被Novell買下,DR-DOS變成了Novell DOS 7。之後,它又成為Caldera Systems(以OpenDOS及DR DOS 7為名)、以及的一部份。 後來,微軟和IBM在兩套DOS的繼任作業系統(微軟的Windows和IBM的OS/2)上發生了一連串爭執。他們在DOS系統上的開發也因此分道揚鑣。 MS-DOS在某些層面上轉型成為Windows;而PC-DOS的最後一個版本為1998年發行的PC-DOS 2000。 FreeDOS計劃開始於1994年6月26日。當天微軟宣佈他們將不再販賣MS-DOS,也不再提供支援。於是吉姆·霍爾張貼了一份宣言,宣佈要開發DOS的開放源始碼替代品。在幾個星期內,包括Pat Villani和Tim Norman的幾位程式員加入了這個計劃。他們利用共享他們撰寫或現有程式碼的方式,產生了核心、command.com命令直譯器(shell介面)以及核心公用程式。在歷經了數個版本的官方預覽版本之後,FreeDOS 1.0版在2006年9月3日正式釋出。使用FreeDOS不需支付任何的版權費用或權利金。 == 淡出 == 早期版本的Microsoft Windows只是在DOS之上執行的應用程式。大約在90年代初,Windows仍相當依賴新版本的DOS。一直到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DOS才逐漸退居負責開機及載入Windows核心的角色。在Windows 95(以及其後推出的Windows 98與Me)中,MS-DOS核心依然存在,只是加上Windows當作系統的圖形介面。Windows 95與98的MS-DOS元件可以在不開啟Windows的情況下獨立執行(但Windows Me不行)。隨著Windows的普及,大部份的電腦使用者都使用Windows,DOS也越來越少人使用。英特爾計畫於2020年徹底捨棄Intel平臺的UEFI CSM(即UEFI的Legacy BIOS開機支援),屆時Intel平臺的個人電腦將無法啟動DOS系統。 == 持續發展 == 有些電腦製造商(包括Dell和HP)會預載FreeDOS當作OEM作業系統出貨。 有一套以GPL方式授權的DOS,名為NX-DOS,目前正在開發中。它是一套16位元的即時作業系統,擁有網路功能,可以從軟碟片開機,還有一個不太完整的USB驅動程式。NX-DOS專案從1992年就開始了,原本是個個人專案,在2005年的時候以GPL方式釋出。 目前仍可取得的DOS系統有DR-DOS(以及加強的DR-DOS)、俄國人開發的、ROM-DOS、FreeDOS、NX-DOS、Multiuser DOS(以Digital Research的Concurrent DOS為基礎)等等。 === 嵌入式系統 === 由於DOS可以直接存取硬體,因此它很適合拿來控制嵌入式裝置。新版本的DR-DOS便瞄準了這塊市場。 佳能的數位相機PowerShot Pro 70使用ROM-DOS做為嵌入式系統。 === 模擬器 === 在Linux下,使用(一套用來執行真真實模式程式的Linux原生虛擬機器)可以執行DOS及其衍生版本。另外在各個版本的UNIX下也有許多用來執行DOS的模擬器,有些甚至在非x86的平臺上也可以執行,像是DOSBox。 由於Windows XP和Vista無法和純DOS相容,DOS模擬器在這些系統上也越來越流行。這些模擬器可以用來執行過去的老軟體或其他DOS軟體。其中一個最為知名的是DOSBox,主要的設計目標是在當前的作業系統上執行DOS的遊戲程式。 在Microsoft Virtual PC下也可以執行DOS的應用程式,相容性比DOS模擬器好。使用者可以安裝合法的MS-DOS,然後除了那些最難對付的應用程式以外,絕大部份的DOS應用程式都可以在上面執行。 === 與Microsoft Windows的關係 === 純32位元版本的Windows(從NT開始;包含了2003、XP和Vista)並非以DOS為基礎的。這些系統中內含了一個(NT Virtual DOS Machine,縮寫為NTVDM),在上面執行一個修改過的DOS。原本以DOS為基礎的系統使用傳統的COMMAND.COM做為命令列介面,而Windows NT及其衍生版本則是使用cmd.exe(不過cmd.exe也移植了許多DOS的命令)。x64架構的Windows也有cmd.exe(命令提示字元),但是無法執行16位元DOS程式(沒有NTVDM)。 == 軟體 == 由於DOS在長時間內是PC相容機的主要平臺,有許多為DOS撰寫的知名軟體。例如: * AutoCAD;一套工業用的繪圖軟體, 是少數能成功由DOS過度至WINDOWS的軟體繪圖軟體 * Lotus 1-2-3;一套在企業市場中被廣泛運用的試算表軟體。被許多人視為IBM PC成功的主因 * 中文系統;外掛在DOS以便顯示中文字形, 常見的有倚天、震漢、零壹、國喬等外掛中文系統 * WordPerfect;一套目前出在Windows平臺的文字編輯器 * WordStar;文字編輯器 * PE;一套文字編輯器, 由IBM公司所開發, 只有簡單排版功能, 當時常用於編寫程式原始碼. * ;一套複製軟體, 用以備份具防拷保護的5.25吋軟盤. * CopyIIPC;另一套複製軟體, 用以備份具防拷保護的5.25吋磁片. * WPS,DOS時代中國最流行的文書處理軟體,現已改名為WPS Office執行於Windows平臺。 * CCED; DOS時代在中國流行的中文字表處理軟體。 * 慧星一號,DOS時代香港及臺灣最流行的中文文書處理軟體,引入視窗操作概念。 * dBase;最早的資料庫軟體之一 * CLIPPER;是dBASE的編譯器. * Dr compiler;是CLIPPER的加強版, 臺灣在原有的CLIPPER加上新加入的LIB而成資料庫軟體之一 * Pctools; 工具軟體整合DOS的COPY DISKCOPY FORMAT 等多項功能於一身的軟體, 以選單形式來操作. * ; 資料機通訊軟體, 是BBS時期常用的軟體. * ; 壓縮軟體 DOS 年代已出現的ZIP壓縮格式, WINDOWS 現已內含這功能. * ;一套DOS版的網路瀏覽器 * DJGPP, gcc的DOS移植版 * ,取代原本的命令列介面的軟體 * Borland的整合式開發環境,包括了Turbo Pascal、Turbo BASIC、Turbo C,以及 * 撥接式電子佈告欄 (BBS)架站軟體、、、,以及 * BASIC語言工具程式BASICA以及GW-BASIC * 許多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由Id Software以及Apogee Software(後來改名為3D Realms)合資開發的德軍總部3D;Id Software的Doom以及Quake;3D Realms的Duke Nukem 3D、影武者系列,以及。3D Realms開發的這3套遊戲使用的都是DOS上的「Build引擎」。Build引擎的作者是,這個引擎也被用於Silverman的這個遊戲上。 == 易用性 == === 使用者介面 === 所有的DOS均使用命令列介面。執行程式的方法是在命令列中鍵入程式的名稱。DOS系統包含一些公用程式,也提供了一些不是以程式方式存在的命令(通常被稱為內部命令)。 為了提供對使用者更友善的操作環境,許多的軟體廠商紛紛推出各式各樣的檔案管理程式。這些程式通常使用選單及圖示做為介面。Microsoft Windows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最後發展成為完整的作業系統,取代DOS成了PC相容機上最受歡迎的作業系統。-{使用文字模式的使用者介面}-有:、、、Quarterdesk的,以及SideKick。使用圖形使用者介面的程式有:Digital Research的(最早是寫給CP/M用的)以及。 發展到最後,主要的DOS廠商開始在DOS中加入自己的環境管理程式。MS/PC-DOS 4中有;而次年發行的DR-DOS 5則加入了以GEM為基礎的。 === 多工 === 在最初的設計中,DOS是一個單工的作業系統。MS/PC-DOS使用DOS shell做到工作切換的功能,而DR-DOS則是在DR-DOS 6中利用TaskMAX做到類似的功能。 MS/PC-DOS自始至終都沒有多工的能力; DR-DOS則是在DR-DOS 7中提供了這個功能(DR-DOS的DPMI必須啟用)。 == 限制 == DOS的架構有數項惱人的限制。最早的8088微處理器只能定址到1 MB的實體記憶體空間。由於附加的硬體裝置也必須對映到這段空間,因此最高可以使用的記憶體只有640 KB(被稱為「傳統記憶體」)。在DOS的結構上,640 KB被視為最大的記憶體空間,DOS無法定址更高的位址。早期避開這個問題的做法是使用擴充套件記憶體;80286出來之後,發展出了延伸記憶體。雖然這些技術提供了更多的記憶體應用程式,但應用程式仍必須從傳統記憶體開始執行,佔用640 KB中的部份空間。80386微處理器使用了重新設計的保護模式,應用程式可以透過DOS extender及DOS保護模式介面(DOS Protected Mode Interface,縮寫為DPMI)等技術使用額外的記憶體,也可以有多工的功能。 DOS還有硬碟分割區大小的限制。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兩個。首先,許多DOS類的作業系統只支援到FAT16,而FAT16在設計上就不支援超過2.1 GB的硬碟分割區。另外,DOS存取硬碟的方式是透過INT 13這個中斷呼叫,然後往下再利用CHS系統對應到磁碟上的資料。在這個架構下,作業系統只能看到8 GB的硬碟空間。比較新的作業系統使用軟體的方式(例如:32位元磁碟存取)存取硬碟。 FAT16和FAT12(用於軟碟片)上的檔案名稱必須遵守「8.3命名規則」:檔案的主檔名不得超個8個字元,而副檔名則不得超過3個字元。 == 命令集 == (部分) 命令 備註 MD 建立子目錄 CD 改變當前目錄 RD 刪除子目錄命令 DIR 示磁碟目錄命令 PATH 路徑設定命令 TREE 顯示磁碟目錄結構命令 DELTREE 刪除整個目錄命令 FORMAT 磁碟格式化命令 SCANDISK 檢查磁碟當前狀態命令 UNFORMAT 恢復格式化命令 DISKCOPY 整盤複製命令 VOL 顯示磁碟捲標命令 SCANDISK 檢測、修復磁碟命令 DEFRAG 重整磁碟命令 SYS 系統複製命令 COPY 檔案複製命令 XCOPY 目錄複製命令 TYPE 顯示檔案內容命令 REN 檔案改名命令 FC 檔案比較命令 ATTRIB 修改檔案屬性命令 DEL 刪除檔案命令 UNDELETE 恢復刪除命令 VER 檢視系統版本號命令 DATE 檢視日期命令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COMMAND.COM,DOS和Windows 9x的命令列直譯器 * DOS API * MS-DOS * IBM PC DOS * DR-DOS * FreeDOS * 作業系統 * 作業系統列表 * 微軟作業系統列表 Category:磁碟作業系統 Category:磁碟作業系統
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簡稱Win2K,是由微軟公司所開發並銷售的電腦作業系統,屬於微軟Windows NT產品線的一部分。於1999年12月15日發行給製造商(RTM),並於2000年2月17日發行零售版。 Windows 2000釋出了四個版本:專業版(Professional)、伺服器版(Server)、進階伺服器版(Advanced Server)、資料中心伺服器版(Datacenter Server)。雖然每個版本有不同的市場目標,但都使用相同的核心功能,包括許多系統應用程式,例如微軟管理控制檯和系統管理程式。 Windows 2000引入了NTFS 3.0、加密檔案系統、動態邏輯磁碟管理" Disk Management: Microsoft Technet 。相比Windows NT 4.0,Windows 2000透過輔助技術改進了對殘障人士的支援。"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Accessibility Resources 另外增加了對語言和地區設定的支援。" Windows 2000 List of Locale IDs and Language Groups ." Microsoft Support KB 292264: List of Languages Supported in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and Windows Server 2003 .伺服器版本具有附加功能,最引人注目的是活動目錄的引入,在隨後的幾年中成為商業場景中廣泛使用的目錄服務。 微軟稱Windows 2000當時最安全的Windows版本;不過Windows 2000也成為許多高危電腦病毒的攻擊目標,像是知名的紅色程式碼(Code Red)和Nimda病毒。 在釋出後的十年裡,它幾乎每個月都會收到安全漏洞補丁,直到2010年7月13日終止支援為止。該系統多年來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公用電腦廣泛使用。 Windows 2000後續系統為Windows XP(2001年10月上市)及Windows Server 2003(2003年4月上市)。 == 開發歷史 == Windows 2000是Windows NT家族中的一部份,目的是取代Windows NT 4.0。原先被稱作Windows NT 5.0,隨後稱之為Windows NT 2000,最後微軟決定簡化名稱,在1998年10月27日定名為Windows 2000。Windows 2000的第一個測試版在1998年9月釋出,測試版一直釋出到1999年4月29日第三個測試版為止,測試期間有針對DEC Alpha平臺的Windows 2000釋出,但是第二個測試版取消(因此直到Windows XP開始支援x86-64平臺為止,Windows NT 4.0是微軟最後一個支援跨平臺的作業系統)。測試結束之後,從1999年7月到1999年11月微軟還釋出三次釋出候選版(release candidates)。最終在1999年12月12日,微軟釋出Windows 2000的RTM版本。 在2000年9月29日釋出了能夠支援32個處理器的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目標是大型的電腦系統。 == 新功能與改進 == Windows 2000 將 Windows 98 和 98 SE 的許多新功能引入了 NT 系列,例如 Windows桌面更新、Internet Explorer 5(2001年,Internet Explorer 6緊隨其後,也可用於Windows 2000)、Outlook Express、 NetMeeting、FAT32支援、Windows驅動程式模型、Internet 連線共享、Windows 媒體播放器、WebDAV 支援等。某些新功能在所有 Windows 2000 版本中都很常見,其中包括 NTFS 3.0、Microsoft管理控制檯 (MMC)、UDF 支援、加密檔案系統 (EFS)、邏輯磁碟管理器、影象色彩管理 2.0、支援基於 PostScript 3 的印表機、OpenType (.OTF) 和 Type 1 PostScript (.PFB) 字型支援(包括一種新字型——Palatino Linotype——以展示一些 OpenType 功能)、資料保護API (DPAPI)、支援 LDAP/Active Directory 的通訊簿、可用性增強以及多語言和區域設定支援。 Windows 2000 還為 USB 印表機、大容量儲存類裝置引入了 USB 裝置類驅動程式,並改進了對印表機和掃描器的 FireWire SBP-2 支援,以及用於儲存裝置的安全刪除小程式。 Windows 2000 SP4 新增了本機 USB 2.0 支援。 Windows 2000 也是第一個在作業系統級別支援休眠(作業系統控制的 ACPI S4 睡眠狀態)的 Windows 版本,這與需要硬體製造商或驅動程式開發人員提供特殊驅動程式的 Windows 98 不同。 引入了一種旨在保護關鍵系統檔案的新功能,稱為 Windows檔案保護。這透過防止除 Microsoft 作業系統更新機制以外的程式(例如 Package Installer、Windows Installer 和其他更新元件)修改它們來保護關鍵的 Windows 系統檔案。系統檔案檢查器實用程式使使用者能夠手動掃描所有受保護系統檔案的完整性,並可選擇修復它們,方法是從儲存在單獨的“DLLCACHE”目錄中的快取或從原始安裝媒體中恢復。 Microsoft 認識到嚴重錯誤(藍色畫面宕機或停止錯誤)可能會導致需要持續執行的伺服器出現問題,因此提供了一個系統設定,允許伺服器在發生停止錯誤時自動重新啟動。還包括一個選項,可以將前 64 KB 記憶體轉儲到磁碟(用於除錯目的的最小記憶體量,也稱為 minidump)、僅轉儲核心記憶體或轉儲核心記憶體。將記憶體的全部內容寫入磁碟,並將此事件記錄在Windows 2000事件日誌中。為了提高執行 Windows 2000 的伺服器的效能,Microsoft 讓管理員可以選擇為後臺服務或應用程式最佳化作業系統的記憶體和處理器使用模式。 Windows 2000 還在作業系統中引入了核心系統管理和管理功能,如 Windows Installer、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和 Windows 事件跟蹤 (ETW)。 * COM+ * NTFS 3.0 * 加密檔案系統 * 磁碟管理 * 指令集 * 語言與地區:更多國家、地區和語言的支援。並且,Windows還支援語言包,允許在同一個Windows 2000安裝中使用多種語言。 * 遊戲 * 系統工具 * 復原主控臺 * Server版專用功能 * 分散式檔案系統 * Active Directory * Volume fault tolerance == 架構 == Windows 2000是高度模組化的系統,系統中包含了兩個層次:使用者模式和核心模式。使用者模式顧名思義代表了使用者程式在這個模式中執行,-{只}-能存取部份的系統資源。核心模式則可以存取所有的系統資源,包含了記憶體和外部的裝置。使用者模式執行程式是透過“Executive”的介面來執行,而Executive本身是位於核心模式,因此可以存取到各種系統資源。 == 系統需求 == Windows 2000系統需求 最低配置 推薦配置 x86架構 x86架構 x86架構 CPU Pentium 133 MHz Pentium II 300 MHz 記憶體 32 MB(伺服器版為128 MB) 128 MB(伺服器版為256 MB) 硬碟空間 1 GB(伺服器版為2 GB) 5 GB 顯示卡 800×600 VGA或更好的顯示器 1024×768 VGA或更好的顯示器 輸入裝置 鍵盤 及/或 滑鼠 鍵盤 及/或 滑鼠 Windows 2000可以透過多種方法部署。它可以透過傳統媒介(如CD)或透過共享資料夾安裝到伺服器上。安裝可以選擇手動安裝或無人值守。手動安裝時,管理員必須指定配置選項。無人值守安裝則是透過填寫了所有選項的應答檔案或INI檔案形式編寫的預定義指令碼。應答檔案可以手動建立,也可以使用圖形安裝管理器建立。之後Winnt.exe或Winnt32.exe程式使用該應答檔案來自動安裝。無人值守安裝可以使用微軟系統配置管理器,透過可引導光碟執行;可以透過系統準備工具(Sysprep)執行;可以透過使用/syspart開關的Winnt32.exe程式執行;或者透過(RIS)執行。Windows 2000中也引入了可整合(slipstream)一個服務包到原來的作業系統安裝檔案。 == 版本 == 微軟針對不同的市場和業務需求釋出了多個版本的Windows 2000:專業版(Professional)、伺服器版(Server)、進階伺服器版(Advanced Server)和資料中心伺服器版(Datacenter Server)。每個版本都是單獨的包裝。 *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專業版)被設計為面向企業和高階使用者的桌面作業系統。 * Windows 2000 Server(伺服器版)與專業版有相同的使用者介面,但包含用於作為伺服器的計算機執行基礎架構和應用的附加元件。 *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進階伺服器版)是伺服器版的一種變體,專為大中型企業設計。 * 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資料中心伺服器版)是伺服器版的一種變體,專為經常透過中央伺服器移動大量機密或敏感資料的大型企業而設計。 另外,微軟也販賣64位元處理器Itanium專用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Limited Edition和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 Limited Edition,不過功能上有些限制。 == Service Pack(服務包) == 微軟為Windows 2000釋出了四個完整的服務包(Service Pack)和一個在SP4之後的更新彙總包,這是最後一個服務包。微軟在Windows 2000 SP3中逐步淘汰了其Java虛擬機器(JVM)的所有開發。 微軟最初打算為Windows 2000釋出第五個服務包,但在其開發早期取消了該專案,而釋出了SP4的更新彙總1做替代,這是所有安全補丁和其他一些重要修復的集合。更新彙總不包括所有與安全無關的補丁,也不會像完整的服務包一樣進行廣泛的迴歸測試。微軟稱此更新將比完整的新服務包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並且仍將幫助Windows 2000客戶保護他們的電腦、降低支援成本並支援現有的計算機硬體。 *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1:於2000年7月31日釋出 *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2:於2001年5月16日釋出 *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3:於2002年8月21日釋出 *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4:於2003年6月26日釋出 * Windows 2000 SP4 更新彙總 1:於2005年9月13日釋出 == 安全性 == 2002 年 10 月,Microsoft 委託 IDC 確定 Windows 2000 上企業應用程式的總擁有成本 (TCO) 與 Linux 上相同應用程式的 TCO。 IDC 的報告基於對 104 家北美公司的 IT 主管和經理的電話採訪,他們確定了他們在檔案、列印、安全和網路服務的特定工作負載中使用什麼。 IDC 確定,Windows 2000 的 TCO 優於 Linux 的四個領域(對於一個平均 100 名員工的組織來說,在五年內)是檔案、列印、網路基礎設施和安全基礎設施。然而,他們確定 Linux 在 Web 服務方面比 Windows 2000 具有更好的 TCO。報告還發現,最大的成本不是軟體和硬體的採購,而是人員成本和停機時間。雖然該報告在 IT 基礎設施停機期間應用了 40% 的生產力因素,但認識到員工並非完全沒有生產力,但它沒有考慮停機時間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該報告指出,Linux 伺服器的計劃外停機時間少於 Windows 2000 伺服器。它發現與 Windows 2000 伺服器相比,大多數 Linux 伺服器每臺伺服器執行的工作負載更少,而且受訪企業中沒有一家使用 4 路 SMP Linux 計算機。該報告也沒有考慮特定的應用伺服器——需要低維護並由特定供應商提供的伺服器。該報告確實強調 TCO 只是考慮是否使用特定 IT 平臺的一個因素,並且還指出,隨著管理和伺服器軟體的改進和更好地打包,所顯示的整體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 支援生命週期 == == 原始碼洩露事件 == 2004年2月12日(或者之前),發生部分Windows 2000和Windows NT 4.0的原始碼在網路上洩漏的事件。這次洩漏源後來追蹤到,一個夥伴。微軟發表以下的宣告: 微軟的原始碼既受版權保護,又作為商業機密受到保護。任何公佈、傳播、下載或者使用這些洩漏的原始碼都是非法的。 儘管微軟發出警告,但是這些洩漏的原始碼已在檔案共享網路上廣泛傳播,甚至在2004年2月16日還有從洩漏的原始碼中發現Internet Explorer的安全漏洞。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Windows Me * 微軟視窗歷史 * 微軟作業系統列表 Category:Windows NT Category:已停止開發的作業系統 Category:過時技術
英國大學列表
下面是英國各大學的列表,這個列表包括了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英格蘭和英國海外領土的大學: == 英格蘭 == *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官網 *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官網 **坎貝威爾藝術學院 **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 **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 **倫敦傳播學院 **倫敦時裝學院 **溫布林登藝術學院 *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官網 *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官網 *巴斯思巴大學(Bath Spa University) *貝德福德郡大學 (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 *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Birmingham University)官網 *伯明翰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Birmingham,)官網 *伯明翰城市大學 (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縮寫:BCU) *博爾頓大學(University of Bolton) *伯恩茅斯大學(Bournemouth University) *布拉德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Bradford,Bradford University) *布萊頓大學(University of Brighton) *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官網 *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 *白金漢大學(University of Buckingham)官網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官網 *坎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學(Canterbury Christ Church University) *中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 Birmingham) *中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Chester) *奇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Chichester) *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 *克萊菲爾德大學(Cranfield University) *德蒙福特大學(De Montfort University) *德比大學(University of Derby,Derby University) *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 *東英吉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Norwich)官網 *東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 *知山大學 (Edge Hill University) *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 *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 *格羅斯特郡大學(University of Gloucestershire) *格林威治大學(University of Greenwich) *赫福郡大學(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Hatfield) *哈德斯菲爾德大學(Huddersfield University) *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官網 *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 Canterbury) *金士頓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 South West London) *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 *利茲音樂學院(Leeds College of Music)官網 *利茲都市大學(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利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 *利茲貝克特大學 (Leeds Beckett University) *萊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官網 *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Lincoln) *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利物浦希望大學(Liverpool Hope University) *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官網 **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 Birkbeck, University Of London 官網 **倫敦大學科陶德美術學院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Goldsmiths College **倫敦大學哲學及神學專科學院 Heythrop College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官網 **倫敦大學倫敦商學院 London Business School官網 **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官網 **倫敦大學衞生及熱帶醫學學院 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倫敦瑪麗王后大學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官網 ***St Bartholomew's and the Royal Londo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皇家音樂學院 Royal Academy of Music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 Royal Holloway 官網 **倫敦大學城市學院(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官網 **倫敦大學聖喬治學院 St. George's 官網 **高階研究學院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官網 **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官網 ***倫敦大學教育學院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官網 ***藥劑學院 School of Pharmacy ***Eastman Dental Institute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Institute of Neurology ***Institute of Ophthalmology ***Royal Free and University College Medical School ***School of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Studies ***Slade School of Fine Art *倫敦都市大學(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倫敦南岸大學(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 *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 *路頓大學(University of Luton) *曼徹斯特都會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官網 **曼徹斯特商學院(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官網 *密德薩斯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 West London) *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 *Newman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 Birmingham *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ampton) *諾桑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umbria, Carlisle, England and Newcastle upon Tyne) *Norwich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諾丁漢大學(Nottingham University)官網 *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英國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Milton Keynes)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官網 **西敏寺學院 Westminster College *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 *普茲茅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Ravensbourne College of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 London *雷丁大學(Reading University)官網 *羅漢普頓大學 (Roehampton University) *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官網 *皇家音樂學院 (Royal College of Music)官網 *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官網 *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官網 *皇家北方音樂學院 (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 Manchester)官網 *皇家獸醫學院(Royal Veterinary College)官網 *St.Martin's College *St.Mary's College, Twickenham, West London *索爾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Salford) *謝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官網 *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Southampton Solent University *Southampton Institue of Higher Education *史丹福郡大學 (Staffordshire University) *桑德蘭大學(Sunderland University) *Surrey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 *薩裡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 Guildford) *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 Brighton) *提賽德大學 (University of Teesside) *泰晤士河谷大學 (Thames Valley University) *Trinity College of Music, London *University College of St.Mark & St.John, Plymouth, England *University College, Scarborough *University College, Warrington *University College, Writtle, Chelmsford, England *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 *西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Bristol) *西敏寺大學(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London) *Wimbledon School of Art *溫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Winchester) *伍爾弗漢普頓大學 (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 *University of Worcester *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官網 **North Riding College == 威爾斯 == *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 *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Aberystwyth University) *班戈大學(Bangor University) *南威爾斯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 Wales) *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 *威爾斯三一聖大衛大學(University of Wales Trinity Saint David) == 北愛爾蘭 ==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 貝爾法斯特聖瑪麗學院(St. Mary's College) ** 貝爾法斯特斯卻萊米爾斯學院(Stranmillis College,Stranmillis University College) * 阿爾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Ulster) == 蘇格蘭 == *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 官網 *亞伯泰大學(University of Abertay,Dundee) *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 *愛丁堡大學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愛丁堡納皮爾大學 (Edinburgh Napier University) *格拉斯哥大學(Glasgow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Glasgow) 官網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學(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 *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官網 *佩斯利大學(University of Paisley) *瑪格麗特皇后大學(Queen Margaret University) *羅伯特哥頓大學(The Robert Gordon University,Aberdeen)官網 *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官網 *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Glasgow)官網 *西蘇格蘭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 ==英國海外領土== 安圭拉 *西印度群島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官網 *聖詹姆斯醫學院 (Saint James School of Medicine) 官網 英屬維爾京群島 *西印度群島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官網 開曼群島 *聖馬太大學 (St. Matthew's University) 官網 *開曼群島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of the Cayman Islands) 官網 *西印度群島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官網 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大學 (University of Gibraltar) 官網 蒙塞拉特島 *西印度群島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官網 *加勒比美國大學 (American University of the Caribbean) 官網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恩賜大學 (Charisma University) 官網 *西印度群島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官網 == 參見 == * 英國大學聯盟列表 * 英國大學 * 羅素大學集團 Category:英國大學列表 Category:英國相關列表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縮寫:),簡稱清華,舊稱清華學堂、遊美肄業館、清華學校、國立清華大學,是一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的公立大學。始建於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華園而得名,初為清政府利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所建“遊美學務處”及附設“肄業館”,1925年始設大學部。抗日戰爭爆發後,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內遷昆明,易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部分遷回北京清華園覆校,擁有文、法、理、工、農等5個學院。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立清華大學歸屬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華大學”;而國立清華大學則於1956年由原大陸時期校長梅貽琦,在臺灣新竹覆校,仍沿用原名。 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文、法、理、農、航天等院系外遷,吸納外校工科,轉為多科性工業大學,在土木、水利、計算機、核能等領域貢獻卓越,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後,逐步恢復理科、人文社科、經濟管理類學科。1999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併入,成立美術學院。2006年,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合作辦學,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2012年,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併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學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 清華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頂尖的高校之一,現屬於「QS世界百強大學」、「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強大學」、「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百強大學」及「軟科世界百強大學」,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截至2022年8月,清華大學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1個學院。清華大學還擁有433個科研機構、數家校辦產業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華控股及其旗下的誠志集團、清華科技園等。 清華大學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均排在中國大陸首位。清華大學於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更首次奪得亞洲第一。 == 校名 == === 中文校名 === 校名「清華」二字乃因「清華園」得名。而「清華園」的命名,則有兩種說法。第一種來自取義「水木清華」,此詞最早來自東晉謝混作《遊西池》詩,有“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湛”通“沉”,音chén),意指“夕陽斜照,鳴叫的鳥兒歸林;清澈的水色與華美的草木,已經淹沒在暮色之中。”原為感嘆時光流逝之意。南朝梁蕭統編《文選》中,唐李善注引《倉頡篇》曰:“湛,水不流也”;唐《五臣註文選》李周翰注:“湛,澄,華麗也。”;但按照《說文解字》所載:“湛,沒也。從水甚聲”,按照上下文,一般認為更正確的理解為“與上文‘昃’對應,應為‘沉’意,表沉沒於暮色中”,這與全詩表達感嘆時光流逝意境相同。後引申出“水木清華”一詞,並賦予“池水清澈,樹木華美”之意,工字廳北側建築主體景觀後廈,正廊上懸掛“水木清華”四字匾額。另一種說法,則是明清以來的皇家園林,以“清華”二字命名者,皆來源李世民作《大唐三藏聖教序》中“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句,比如明萬曆年間建皇家園林清華園(今暢春園)。 清康熙年間建熙春園,後分為近春園、熙春園兩部,咸豐帝為熙春園親書匾額改為“清華園”。1910年,遊美學務處將附屬肄業館改為學堂,依據所在地而定名“清華學堂”(Tsing Hua Imperial College),後沿襲更名“清華學校”(Tsing Hua College)。192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掌控北京後準備改辦大學,由於清華接收美國退還庚款,對羅家倫校長的委任狀中定名為“清華大學”,未加“國立”二字,後經羅家倫多次爭取,最終定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奉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令,去掉「國立」二字,並延續至今。 === 英文校名 === “清華”二字按照晚清流行的威妥瑪拼音寫為“ch'ing hua”,但當時尖團音尚未合流,「清」還讀作「cing」,用國際音標表示即為「[ʦʰiŋ]」,用威妥瑪拼音表示為「ts'ing」。而“清華園”作為地名,採用地名通用的郵政式拼音拼寫。郵政式拼音建立在威妥瑪拼音基礎之上,取消「送氣符」,從“ts'i”被改變為“tsi”,因此郵政式拼音清華的拼寫為“tsing hua”,便沿用至今。在1949年之前,基本將校名寫為“Tsing Hua”,漢語拼音“Qīng Huá”推行後也依舊沿用原名,1981年,校方正式確定校名英文寫為“Tsinghua University”。1977年第三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決定使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地名,1987年12月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發出《關於地名標誌不得采用威妥瑪式等舊拼法和外文的通知》,所以在一般意義上、從譯名規範性的角度講“清華大學”的翻譯應為“Qinghua University”,但出於對約定俗稱的習慣尊重、減少宣傳成本,尤其是上述採用威妥瑪式拼音的學校幾乎都是百年老字號,其威妥瑪式拼音名稱早已深入人心,尤其在海外比漢語拼音令人更容易識別,故而清華大學官方仍然沿用威妥瑪式拼音演變而來的譯稱「Tsinghua University」,對此,仍然有人對此持有不同意見。 === 校名商標 === 今日中文校名手寫體為1950年毛澤東手書。1997年開始,學校為毛體“清華”、毛體“清華大學”、“TSINGHUA”、“Tsinghua University”、校徽、清華鐘徽、二校門圖案等在內地、香港等近40個國家地區獲得註冊商標,其中“清華”於2006年成為國家馳名商標,是中國大陸高校首個馳名商標,為打擊眾多以清華名義宣傳甚至作假的產品服務提供了法律依據。 == 歷史 == === 清華學堂時期 === 清華大學源於辛丑條約約定的庚子賠款。1904至1905年(光緒三十年至三十一年),大清駐美公使梁誠在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商議以黃金還是白銀為準還款時,得知美國政府認為賠款已超過美國應得到的部分,索要過多。梁誠得知後,幾番據理力爭要求美國退回,幾經遊說之後,1908年12月28日,美國總統老羅斯福決定返還賠款基數定為一千餘萬美元,逐年退還。賠款用於人才培養和赴美留學。 1909年(宣統元年),美國開始退還庚款。為統籌考核留學生,外務部與學部上奏設立“遊美學務處”並附設“肄業館”。7月17日(六月初一)遊美學務處正式建立有“遊美學務處”建立於“6月或7月”、“六月初四日”等說法,但根據《遊美學務處為報宣統元年全年經費事致外務部呈文》,應為“六月初一”,即1909年7月17日。,後任命外務部署左丞、左參議兼學部丞參上行走周自齊擔任總辦,學部員外郎範源濂和外務部候補主事唐國安,駐美公使館參贊容揆任駐美學生監督,三年間共組織三批近200人赴美留學。 外務部選定清華園後,修繕工字廳、建造校門、一院、二院、三院、同方部、北院、校醫院,1911年竣工,校園佔地450畝。1911年2月,肄業館改稱“清華學堂”,由軍機大臣那桐題寫校名,總辦周自齊兼任監督,會辦範源濂、唐國安兼任副監督。3月30日(三月初一)暫行開學儀式(中等科),4月1日高等科開學,教師多從美國聘請,遊美學務處也遷入工字廳辦公。10月,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挪用退還賠款彌補軍費,學堂經費斷絕,原定正式開學儀式取消,11月9日正式停課。1912年5月1日復課。 === 清華學校時期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裁撤遊美學務處,學堂改名為清華學校,分中等科四年、高等科四年共計八年學制。唐國安為第一任校長,周詒春為教務長,在校生約500人,教員30餘人,以“培植全材,增進國力”為宗旨培養“領袖人才”。1913年春,近春園、長春園東南隅、水磨村部分地段併入清華大學。1914年10月,美國建築師墨菲與為學校規劃校園,佈置留美預備學校和綜合大學。1916年至1920年,建成圖書館、體育館、科學館、大禮堂等早期建築。此期間,經費充足、園林優美,學習環境十分理想。學校強調體育鍛煉和強健體魄,設立體操課,午後“強迫運動”,開辦童子軍訓練和軍事訓練(兵操);參加菲律賓第一屆遠東運動會;清華、協和、匯文合辦的“三角運動會”為北京最早校際大賽。 1914年11月5日,時任參政院參政梁啟超先生在清華學校同方部作的題為“君子”演講,引述易經中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及“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對清華學子給予厚望。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定為校訓。 1913年3月初,唐國安校長病逝,周詒春繼任,任內勤勉,增加裝置建築,擴充留美名額,於1918年1月辭職。此後因受到政局變化以及學生反對,直到1931年校長更迭頻繁,史稱“清華校長更迭風波”。早期先後有範源濂(美國駐華公使反對)、趙國材(代理)、張煜全(被迫辭職)、羅忠詒(學生拒絕)、嚴鶴齡(代理)、金邦正(離校赴美)、曹雲祥(代理)被任命校長。 1924年5月,曹雲祥成為正式校長,在任6年中,將清華從中等留美預備學校改辦為綜合性大學,辦學目的也從從派遣留學逐步轉為培養本國人才,1925年春成立國學研究院,聘請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等導師。1925年5月成立大學部,始創四年制本科教育,開始招收大學一年級生,稱為新制生,而留美預備部學生為舊制生,之後清華學校由留美預備部、大學部、國學研究院三個部分組成,並逐步向綜合性大學過渡。至1926年,大學部共成立17個學系,包含中國文學系、西洋文學系、歷史學系、經濟學系、教育心理學系、物理學系、工程學系、體育學系、音樂系等。至此,清華改辦大學的初步框架形成。 清華學校的課程、教材等均仿照「美國學堂」,許多教師來自美國。1911年2月,共有17名美籍教師在清華執教,是清華第一批外籍教師,並承擔大部分教學工作。外籍教師在清華主導教學工作,一直到大學部創立,許多清華留美生返校服務,中國教師才逐步取代外籍教師的優勢地位,成為教師隊伍的主角。清華學校的體育、兵操、課外活動等大多模仿美國學校;學校的行政組織形式,比如董事會、評議會、教授會等,也是仿照美國。英語是校內通用語言文字。英國哲學家羅素訪問清華時表示:「清華學校恰像一個由美國移植到中國來的大學校」。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北京城內十多所學校示威遊行。清華學生組織演講、會見公使、致電巴黎和會。9日,校內掛半旗,全體同學在體育館舉行“國恥紀念會”,並焚燒校內日貨。共同宣誓“願犧牲生命,以保護中華民國人民、土地、主權”。“五四”運動後,更多新思潮湧入清華,促進了清華學生的覺醒。1926年3月13日,舉行紀念孫中山逝世週年大會,李大釗、陳毅來校演講。3月18日,北京民眾為反日本入侵遊行請願,遭段祺瑞政府打壓,開槍掃射學生,是為三·一八慘案,其中清華學生韋傑三犧牲。1927年6月,國學大師王國維憂憤國事,於北京昆明湖自殺,震驚全國。梁啟超亦因病離校就醫。同月教務長張彭春遭反對勢力攻擊而辭職,校園爆發「挽張去惡」風潮,學生遊行要求改造清華,曹雲祥校長被迫接受「教授治校」的治校原則。 ===國立清華大學初期===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掌控北京後,任命孫科為清華校長,被孫科婉拒。國民政府遂改派羅家倫為校長,將學校易名為“國立清華大學”。羅家倫於校長就職演講中,提出要四化辦學(廉潔化、學術化、平民化、紀律化),並實行軍營化管理,遭學校師生拒絕。任職期間,羅家倫對學校組織結構大加整改,延請蔣廷黻、張奚若、蕭公權、馮友蘭、張子高等幾十位著名教授。1929年4月,羅家倫因查出清華基金帳目虧空,要求改革,與清華大學董事會發生矛盾,提出辭職。同月,清華大學師生發起解散董事會,回歸教育部管轄運動。5月,清華重歸教育部管轄;6月,清華大學董事會解散,清華基金改由中華教育文教基金會保管。成立研究院,先辦文法兩科,次辦理工農科。1929年6月21日,學校在大禮堂舉辦最後一屆留美預備部、國學研究院以及第一屆大學部學生畢業典禮,留美預備部與國學研究院在此年停辦。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蔣介石在北方失勢,北平落入閻錫山之手,校內親閻錫山勢力醞釀“倒羅運動”,再加上羅家倫長期與學校師生意見不合,5月20日請辭離去。閻錫山指派同為山西人的清華校友喬萬選為清華校長,但是遭到清華師生以反對軍閥力量把持校政為由,拒絕喬萬選。6月25日,喬萬選企圖以武力接收清華,遭學生阻擋,並簽下「永不任清華校長」承諾書。清華校務暫由校務會議維持,清華進入長達十至十一月的無校長時期。1931年4月,教育部任命吳南軒為校長,然而吳南軒擅自解聘教授,任用私人,攜印入城,斷絕學校資金並暗示武力解決,引起全校師生不滿,學生護校委員會和教授會迫使教育部將其撤職。 1931年10月14日,梅貽琦被任命為校長,12月3日,在校長就職典禮上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理念,此理念對清華有著深遠的影響。梅貽琦擔任清華校長長達17年,為清華最久任的校長,且對學校建設貢獻巨大,確定了清華著名學府地位,被稱為清華永遠的校長。 此時期,梅貽琦大力延聘名師,讓此時的清華園名師雲集,如文學院的馮友蘭、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吳宓、金嶽霖等;理學院的葉企孫、吳有訓、周培源、陳省身、楊武之、黃子卿等;法學院有陳岱孫;工學院有顧毓琇、施嘉煬、劉仙洲、章名濤、任之恭等,體育部還有著名體育教育學家馬約翰。在治校理念上,確立“民主治校原則”,也稱為“教授治校”,清華的教授會、評議會、校務會以及各種專門委員會,多由教授擔任,讓教授能積極參與學校事務。 這些學術大師在清華創造出許多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學方面,熊慶來的熊氏無窮數、孫光遠對微分幾何的研究、吳有訓對X射線的研究、趙忠堯對γ射線散射的研究、周培源對流體力學湍流的研究、黃子卿在等張比容測定的研究等,在當時都是中國一流研究;在工程方面,機械繫教授王士倬建造中國第一座航空風洞;人文方面,朱自清的散文、聞一多在《詩經》、《楚辭》的研究、俞平伯關於《紅樓夢》的研究、王力在聲韻學、訓詁學的研究等,在學術界影響深遠。 1935年秋天,在日軍危及華北之時,部分清華學生成立學生自治會救國委員會,學生蔣南翔草擬《告全國民眾書》,喊出:“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運動爆發,清華大批學生參加運動,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12月16日,更大規模遊行展開。次日,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頭版頭條刊登報道:“5000中國人奮起反對日本統治,警察擊倒60——北平學生被打,‘貞德’被捕”,其中將清華女學生陸璀譽為“中國的貞德”。 1936年,因日本侵華戰爭,學校於長沙嶽麓山興建校舍,並將學校珍貴圖書器材南遷,同時決定籌辦特種研究所。2月19日,參予學生運動的救國會與學校教授會為了上學期期末考試補考問題發生對立,教授集體辭職。22日,由學生會與用功讀書學生組成之護校團發起挽留教授。23日,梅貽琦自南京回校,處分救國會帶頭分子,並慰留所有教授。29日,冀察政務委員長宋哲元派兵進入校園逮捕二十一名左派學運學生,後經校方多方奔走,獲得保釋。12月,西安事變爆發,校園左右派學生對立。28日,由潘光旦教務長宣佈解散校園一切學生運動。 ===抗戰時期=== 1937年發生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5日,日軍即佔領清華園。9月10日,清華大學奉令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0月25日,臨大開學,共有文、理、工、法商等四院十七系,文學院另於南嶽上課。1938年1月,因戰爭吃緊,決議搬遷至昆明,臨大組織師生分三路艱難到達昆明,校名改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梅貽琦任設常務委員會主席。5月4日,聯大開課,三校師生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開展教學、科研工作西南聯大時期,畢業生分清華、北大、南開、聯大四種學籍,合併前學生擁有原校學籍,合併後招生為聯大學籍,其中清華學籍畢業生為723人。。1939年因戰局吃緊,政府宣佈停付庚款。清華農業、航空、無線電、金屬、社會調查五研究所自行設法維持。8月,清華決定恢復文科研究所,設中文、外文、歷史、哲學四部。1940年,因聯大校園屢遭日軍轟炸,教育部命聯大遷川。8月,聯大決定於四川敘永設立分校,命一年級及先修班新生前往上課。11月,為了培養大後方中小學教師,聯大成立師院附設學校。1941年1月,敘永分校開始上課。4月,清華大學成立卅年,師生於昆明舉行紀念會,出版學報紀念專刊。8月,敘永分校結束運作,學生返回昆明。10月,文科研究所於昆明東郊龍泉鎮司家營成立,由馮友蘭教授出任校長。11月,與盟軍合作於昆明成立譯員訓練班,並成立師範學院初級部。聯大期間,學生參與青年從軍運動,應徵飛虎隊翻譯、入緬作戰、參加印度遠征軍。 聯大期間,清華單獨設立昆明辦事處、研究院、特種研究所。研究院自1939年起逐漸恢復,設有文科、理科、法科3個研究所共12個學部,招收研究生。特種研究所依靠庚款基金利息,擁有農業、航空、無線電、金屬、國情普查五個研究所,服務軍事研究,研製軍用飛機、,研製出中國第一個電子管。抗戰勝利後,各研究所併入相關各系。 戰爭中,清華園遭到嚴重破壞,建築物40%以上損壞,各類裝置全部損壞,未南遷圖書八成被損。1937年夏,清華園陷落後,少量留守教職工成立清華大學保管委員會保護學校。1939年春,日軍野戰醫院152病院進駐清華園。佔領期間,以各系館為傷病住房,以圖書館為治療室、手術室,以體育館為馬廄,以新南院為妓館,殺害留守教職工。 === 國立清華大學復員時期 === 1945年日本投降後,學校開始修繕清華園。次年聯大結束,三校復員。清華在戰爭傷痕下努力恢復發展,1946年2月,部分系所勉強於北平清華園重新復課。5月4日,西南聯大結束,學生依志願分發,入清華者932人,入北大者644人,入南開者65人。三校於昆明立碑紀念八年之艱苦合作。師生陸續北返,只留下師範學院改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7月,清華中文系教授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刺殺,昆明發生學潮,梅校長赴滇解決。10月10日,正式於清華園上課,收集補充圖書儀器裝置,並招考新生。1948年,清華大學擴充農學、氣象學、法學、航空工程等院系。同年11月24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下,國民政府教育部督學前來談遷校事宜,並接走清華5位教師。12月13日,解放軍進軍至西郊,繞開圓明園和清華、燕大,佔領豐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指示保護清華、燕京等校。解放軍與國軍戰於學校牆外,不久後國軍退守城內。15日,解放軍進駐海淀鎮,清華園成為最早被解放軍佔領並宣告解放的國立大學。12月18日,解放軍第13兵團政治部張貼布告宣佈嚴加保護學校,阻止搶掠。梅貽琦校長於12月14日因公入城,留在城內,後於21日乘飛機前往南京。12月17日,校務會議推舉馮友蘭為臨時主席,代理主持校務。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 === 1949年1月10日,北平市軍管會接管清華,5月4日,成立以葉企孫為主席的校務委員會,主持校務。國立清華大學時任校長梅貽琦赴歐洲,後往紐約。1955年,梅貽琦在中華民國臺灣省新竹市主持國立清華大學在臺復校。1990年代以來,臺灣國立清華大學和北京清華大學交往頻繁,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美國許多地區的清華校友會同時為北京清華和新竹清華校友服務。 1950年6月,營建系主任梁思成為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設計新國徽。1952年,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仿照蘇聯社會主義模式進行院系調整,清華法、文、理、農、航空和工學部分院系劃歸北京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航空學院等校,北京大學等校部分工學專業劃歸清華。清華大學從一所全科目綜合類大學變成僅有八個工程系的工程技術大學。這一強制改革把人文教育趕出校園對清華髮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傷害,同一時候的三反五反開始控制教授們思想和學術自由。 1953年起,清華著手進行以“學習蘇聯先進教育經驗”為藍本的教學改革,按計劃培養技術人才,從學分制轉為學年制,學制延長到6年,建立嚴格統一的教學大綱,翻譯大量蘇聯教材,加強基礎科目,聘請蘇聯專家,學者教授。1955年後,增設實驗核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藝學等當時的尖端技術專業,以為工業和國防現代化,尤其是核武器計劃儲備和培訓人才。1958年後,開展教育領域“大躍進”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教育事業大躍進的目標為:“全國應在3年到5年時間內,基本上完成掃除文盲、普及中學教育、農業合作社社社有中學和使學齡前兒童大多數都能入託兒所和幼兒園的任務。應大力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爭取在15年左右的時間內,基本上做到使全國的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條件和自願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我們將以15年左右的時間普及高等教育,然後再以15年左右的時間從事提高工作。。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勤工儉學、教育支援農業,清華師生承擔了密雲水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等實踐工作,前往上莊公社等地區參加農業、水利、機械等工作。 1957年至1958年春的反右鬥爭中,清華571人被劃右派。清華逐漸形成“又紅又專”(政治上忠誠,學術上優秀)的特色,從1953年起率先實行“政治輔導員”制度,讓優秀學生黨員“雙肩挑”(專業學習和政治工作),延續至今。當時的清華被稱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1957年11月29日,蔣南翔校長提出“爭取健康地為祖國工作五十年”口號,使得清華學生在德智體全面發展,並激勵清華人至今。在馬約翰等優秀體育教師帶領下,1954年成立體育代表隊,在北京市高校運動會上連奪6次男子團體第一和5次女子團體第一。 共和國初期,學校校園不斷擴大,原貫穿校園的京張鐵路東移800米至今五道口處。新建中央主樓、西主樓、東主樓、工程物理系館、精密儀器系館(9003大樓)、各類實驗室和校辦工廠。在昌平新建原子能研究基地(今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 ===文化大革命時期=== 清華附中是文革紅衛兵激進學生運動的發源地。1966年5月29日晚,一些對舊教育制度不滿的清華附中學生,討論北大聶元梓等七人所貼的大字報,其中一位學生提議以紅衛兵為名字寫大字報,受到其他同學的贊同,中國第一個紅衛兵組織誕生。1966年6月2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紅衛兵貼出大字報並在同年8月2號得到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回信支援。紅衛兵開始“破四舊”、“大串聯”,將運動推向全國。 1966年6月8日一說是6月13日,工作組進駐清華,將各級幹部打為“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牛鬼蛇神”,13日工作組停止校長蔣南翔的工作並接管清華,批評並壓制以蒯大富為首的造反學生。7月,毛澤東回京,形式扭轉,不久工作組撤回。1966年8月24日,二校門被紅衛兵拉倒,並於次年建立全國第一座大型毛主席塑像。1966年12月19日,經“無產階級司令部”授意,一統清華“文革”的井岡山兵團成立,蒯大富為第一把手。12月25日,5000多師生開展“反劉少奇、鄧小平”遊行,即“一二·二五大行動”。1967年4月10日,召開旨在揭露劉少奇的“批鬥王光美萬人大會”。1967年4月14日,因對文革一系列重大問題存在分歧,井岡山兵團分裂為“兵團總部”(“團派”)和“四一四串聯隊”(“414派”或“四派”),矛盾日益激烈。5月29日晚,“414派”成立“清華大學井岡山四一四總部”,與“團派”正式對立。“團派”屬極端造反派,“414派”屬造反派中的保守派。1968年3月,“楊、餘、傅事件”後,兩派矛盾膨脹,引發清華大學百日大武鬥,是北京最為嚴重的武鬥事件,致使18人死亡,1100多人受傷,30多人終身殘疾,直接經濟損失1000餘萬元人民幣,全校1萬多名師生紛紛逃離清華。1968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派出工宣隊進駐清華。“團派”襲擊工宣隊工人,導致5人被殺、731人受傷,震動北京城,史稱“七·二七事件”,直接導致毛澤東終止全國群眾武鬥。 1968年底,為“清理階級隊伍”,工宣隊進行“人人排隊、層層摸底”的高壓運動,造成非正常死亡約16人根據統計,清華文革期間非正常死亡總人數為52人。。工宣隊被作為北京“六廠二校”典範推廣全國。1969年,在江西南昌鯉魚洲建立試驗農場,上千教職工感染血吸蟲病,實行“勞動改造”和“思想批判”《無罪流放——66位知識分子在五·七幹校告白》一書中有人回憶:“在江西鯉魚洲清華大學試驗農場,勞動被當成對知識分子的懲罰,只有對工宣隊表現得俯首帖耳才算改造好了,完全是一種奴化式的改造。在勞動改造和思想批判的嚴酷考驗下,知識分子的人格問題,成為整個運動的焦點。”。直到1976年,工宣隊以學軍、學農、學工方式來“再教育”和“改造”學生和教職工,採用“兩個估計”政策對待知識分子“兩個估計”政策,即:一、文革前十七年教育界是“資產階級專了無產階級的政”;二、教師隊伍包括解放後培養的大批學生,“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產階級的”,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出自1971年8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紀要》)。 1975年,鄧小平主持工作後,清華黨委副書記劉冰等人寫信給毛澤東,斥責清華一二把手遲群、謝靜宜飛揚跋扈。這被毛澤東看做“文革”翻案,加以批評,後演變為“教育革命大辯論”。12月,演變為全國性“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數十萬群眾和機關幹部前來清華“學習”、“參觀”,教學工作癱瘓,貼出十萬多份大字報。1976年10月,“四人幫”倒臺。16日,中共北京市委整頓學校。次年4月29日,劉達任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開始整頓領導班子、糾正冤假錯案、改善教職工隊伍結構,不久後取消革委會。 === 改革開放初期 === 1978年2月,恢復高考之後招收的800多名新生到校。6月23日,鄧小平聽取清華大學情況彙報,並指示辦重點學校、擴大學校規模。1979年,制定五年制教學計劃,更重視基礎訓練,增加選修課。1981年9月,正式實施計劃培養與按學分累計成績的方法。學校迅速恢復教學、科研能力,1978年恢復招收碩士研究生,1980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到1982年,在校學生數量超過8800人。1978年-1982年,學校獲得各級科技獎、專利獎250項,一批科研專案獲得成功,如:新型焊接電弧控制法、紫外曝光精縮機、大規模積體電路、數字式電可控頻率捷變系統、20萬千瓦大型發電機組電子計算機模擬系統。 1979年5月,化72班團支部綜合意見提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多做貢獻”的口號。1980年4月17日的《人民日報》轉載化72班口號相關文章;1981年3月20日的《中國青年報》第三次發表社論《為社會主義祖國前途而奮鬥是當代青年最崇高的使命和榮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介紹化72班事蹟。這句口號迅速被傳遍全國。 thumb|200px|清華大學二校門 1981年10月,校長工作會議決定清華英文譯名為“Tsinghua University”。1982年7月,第六次黨代會明確辦學指導方針為“一個根本、兩個中心、三方面結合”。即: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學校即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學研究中心;教學、科研、生產開發及社會實踐相結合。學校的重心逐步從“階級鬥爭”轉移到教學、科研中。1985年8月,第七次黨代會,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從現在起的十年,是把清華大學逐步建設成為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發展階段。” 學校陸續撤銷綿陽分校、水利系三門峽基地、團河農場、西山林場,並逐步確定“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發展策略,逐步增設眾多理科、文科、管理學科等類院系。理科方面,1979年成立應用數學系、1982年6月恢復物理系、1984年6月成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85年10月恢復化學系、1985年12月恢復理學院建制,周光召兼任院長;人文社科方面,1983年7月恢復外語系、1984年4月建立社會科學系、1985年3月恢復中國語言文學系;管理學科方面:1979年成立經濟管理工程系;1984年擴建為經濟管理學院,朱鎔基任院長。其他方面,1984年建立研究生院、1985年成立中國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6年12月23日晚6時30分,部分學生因民主主張在大禮堂前聚會,兩三千人圍觀,8時20分左右,近千人出西門進入北大、人大遊行。次日,學校廣播指出學生行為“是一件嚴重的錯誤事件”。26日,北京市出臺《北京市關於遊行示威的暫行規定》,限定遊行流程、秩序。29日,北師大部分學生遊行進入人大、清華、北大鼓動遊行。 應校友的要求,校方決定拆除毛澤東像,但同時決定在主樓大廳北牆上建立永久性的毛澤東青銅浮雕像2002年後,浮雕像改為清華校徽。,以緬懷毛澤東同志。1987年8月26日,毛澤東浮雕像揭幕,8月29日,拆除位於原二校門位置的毛主席塑像。1990年3月底,校友會決定校友集資重建二校門,並於1991年80週年校慶前重建完成。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去世,校內出現輓聯、標語及大字報。23日,3000餘人集會成立“清華大學和平請願組織委員會”,24日起罷課。24日,和平請願組織委員會提出與國務院負責人對話,但最終未赴約。26日,《人民日報》釋出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學校申明“不贊成罷課”。27日,大量學生出校參與四二七大遊行,後得到市民、教職工、報紙的客觀認可。5月4日,約1000人參加高自聯五四大遊行,並宣佈高校復課。13日,部分清華學生參加廣場絕食。5月20日,國務院宣佈北京戒嚴,28日,學生參加高自聯組織的“全球華人大遊行”。6月4日凌晨戒嚴清場後,學生開始撤離,凌晨3時起,學校派車前往各醫院查詢,最終查明清華學生在復興門等處死亡4人,受傷19人此處死亡、受傷人數根據《清華大學志》大事記(2001年版,819頁),在1994年丁子霖教授出版《六四受難者名冊》中亦為4人,分別為段昌隆(化工系84級應屆畢業生)、劉弘(環保專業88級研究生)、鍾慶(精儀系86級6班)、周德平(無線電電子學系碩士研究生,7月6日被校方確認)。但1989年6月底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李錫銘所做報告為清華大學死亡3人,可能由於後者統計時周德平尚未被校方確認。。5日,清華下半旗,部分教授、市民參與悼念。7日,校方安排復課。21日,校方要求“高自聯”、“工自聯”、“籌委會”、“清華人之聲”廣播臺等骨幹主動向公安交代情況。 7月10日,校黨委召開全校清查清理工作會議。8月1日起,學校在清華核研院召開黨政幹部會議,學習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精神,對此次風波進行反思,之後組織全校師生進行學習。9月22日,清華大禮堂舉行平息風波戒嚴部隊英模事蹟報告會。1990年開展黨員重新登記試點1990年, 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在部分單位進行黨員重新登記工作的意見》,清華試點黨員重新登記。全校正式黨員5125名,重新登記5069名,31名未登記(其中開除黨籍8名、宣告退黨18名、不申請登記3名、不予以登記2名),14名緩期登記,留黨察看1名,其他黨籍處分9名,因經濟問題未結尚待登記1名。此外,在329名預備黨員中,24名取消預備黨員資格。。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前期=== ==== 第一個九年(1994—2002年) ==== thumb|200px|逸夫科技樓 thumb|200px|環境節能樓 1990年代是清華建設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時期,「211工程」的制定開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序幕,為清華發展帶來極大動力。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8月23日,暑期黨政幹部會上,學校提出:“到2011年,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爭取把清華大學建成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1994年,學校制定《清華大學“211工程”整體規劃》,1996年9月開始實施,總投資4.6億元。1995年3月,學校開始制定“九五”事業發展規劃,建設目標確定為:「到2000年,清華大學將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管理方面成為國際著名的、處於亞洲前列的大學,部分學科接近或達到世界一流大學的水平,為實現學校總的奮鬥目標奠定全面而堅實的基礎。」。 1998年5月,江澤民總書記提出建設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目標,國家開始實施“985工程”。8月,清華最終制定《清華大學建立世界一流大學規劃(1999-2001)》,即“985”計劃,並於2003年透過一期驗收。 為了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清華進行部分院系調整。1993年12月恢復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建制;1994年整合建立資訊學院;1996年整合建立機械工程學院;1999年恢復法學院;1999年併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為美術學院;2000年整合建立土木水利學院建制,同年建立公共管理學院;2001年6月8日,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掛牌成立,成為清華第一個異地辦學實體;2001年建立醫學院,同年工業工程專業從精密儀器系分離出來建立工業工程系;2002年建立新聞與傳播學院。 科研方面,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召開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授予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名科技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其中14位專家曾在清華學習或工作過北大官方宣稱兩彈一星功勳中有12名北大校友,清華官方宣稱有14名清華校友,但名單中均包括大量西南聯大師生。則若僅按照學籍區分,北大擁有4名畢業生,清華擁有8名畢業生,為王淦昌、趙九章、彭桓武、錢三強、錢學森、王大珩、陳芳允(聯大清華學籍)、屠守鍔(聯大清華學籍)。。 2001年4月29日是清華大學90週年校慶日,海峽兩岸的北京清華和新竹清華首次合辦校慶。4月22日,北京清華校長王大中率團訪問臺灣,26日,新竹清華校長劉炯朗率團訪問北京。此外,兩校之間還舉行學生排球友誼賽等諸多慶祝活動。清華的九十週年建校大會在新建成的綜合體育館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中央書記處書記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海內外及兄弟院校領導、有緊密聯絡的國內外企業代表、輸送優秀生源的中學校長,以及最早為1931年畢業的各級校友出席。江澤民發表講話,激勵青年學子創造時代業績,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中國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 ==== 第二個九年(2003—2011年) ==== 2003年初,清華明確“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總體戰略,即1994年至2002年,調整結構,初步向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過渡;2003年至2011年,重點突破,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2012年至2020年,整體推進,在總體上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最終到2050年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爭取達到或接近世界著名一流大學的水平。 2003年以來,為了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清華繼續進行部分院系調整。2004年在工程力學系、宇航技術研究中心等基礎上建立航天航空學院;2006年,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緊密合作辦學,成立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2008年恢復心理學系,同年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邢賁思任院長;2009年成立教育研究院和生命科學學院,同年復建清華國學研究院,由著名哲學家陳來任院長。2011年,成立環境學院。 科技方面,清華開展科研攻關,例如在2003年的非典期間,清華實行封校措施,取消校慶活動,嚴密控制出校、返校人員,保證師生教學科研安全。同時全校科研機構開展緊急非典科研攻關,生物系饒子和教授領導實驗室研究“非典”冠狀病毒全基因組蛋白質及相關多肽的大規模表達,環境系、清華同方、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等開展醫院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紅外線快速體溫檢測儀器研製生產,並大規模投入使用。清華同方還為附中、附小建設網路教育平臺,並對外免費開放遠端教育。 然而清華在建設一流大學的同時,也遇到一些困境。學科建設方面,人文學科規模不大,醫學部分一直無法與協和合併;青年教師住房問題長期無法妥善解決;2005年的水木清華BBS事件讓學生與校方嚴重對立,最終學生在校外創辦水木社群(“新水”,與校方“舊水”對應)2005年分裂之前,水木清華BBS最高線上人數曾超過2萬人;2005年後站務組於校外獨立運營的水木社群(新水)於2010年4月19日線上人數突破3萬人;校方掌控後的水木清華BBS(舊水),截止2010年11月,最高線上人數為4781人。。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第三個九年與百年校慶=== 根據清華明確的“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總體戰略,2012年至2020年是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第三個九年,戰略提出清華大學應整體推進,在總體上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最終到2050年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爭取達到或接近世界著名一流大學的水平。 2010年,清華在校慶日上宣佈啟動“百年校慶年”,釋出校慶標識,公佈校內道路命名方案,開始舉辦各類學術活動、社會服務、校友互動等。同年7月,北京清華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組成“兩岸聯合登山隊”共同攀登唐古拉山脈中段的各拉丹東雪山。2011年4月24日上午,“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於人民大會堂召開,胡錦濤(1965屆水利系校友)、吳邦國(1967屆無線電電子學系校友)、溫家寶、賈慶林、習近平(1979屆工程化學系校友)、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等國內大學代表,耶魯大學校長萊文等國外大學代表,國內外知名學者代表,臺灣新竹清華大學代表團,清華校友代表和師生代表,共8000多人出席大會。校慶前後,胡錦濤、朱鎔基(1951屆校友、經管學院首任院長)先後回校考察訪談,深圳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在清華舉行,全球130餘所大學校長齊聚清華參加“2011大學校長全球峰會暨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第15屆校長年會”,世界知名經濟學者齊聚清華參加“國際經濟學會第16屆全球大會”,清華校友、社會人士成立清華新百年發展基金支援清華髮展。 百年校慶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提出新的建設一流大學計畫,稱為2011計劃,與985工程、211工程不同,此計畫取消終身制。百年校慶後,清華又接連入選一系列建設名單,2015年,習近平推出雙一流建設。2016年,985工程、211工程相繼取消。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佈雙一流建設名單,清華入選為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並同時有34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2017年12月28日,清華正式釋出《“雙一流”建設方案》。 百年校慶之後,清華在辦學上也同樣有所突破,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併入成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成立人文學院、社會科學學院、材料學院。2013年4月,美國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宣佈向清華大學個人捐贈1億美元,並籌集2億美元建立“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專案”,2015年6月18日,清華大學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微軟公司合作建立全球創新學院,這是中國大學第一次到美國辦學,建立第一個實體校區和教育科研平臺,同年,成立藥學院。 2016年成立專門培養未來的世界領導者的蘇世民書院,並招收第一屆學生。2018年,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與香港大學簽約合辦本科雙學位課程,2019年,成立天文系、車輛與運載學院;與香港中文大學簽約合辦本科雙學位課程,2020年,成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 2021年,成立清華大學求真書院;成立清華大學積體電路學院;建立通用人工智慧實驗班;成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成立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成立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成立清華大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氣候變化治理機制與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聯合研究中心;入選國家智慧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教育特色基地。成立清華大學-中國電子資料治理工程聯合研究院。2022年,組建清華大學聞泰科技工業與車規半導體晶片聯合研究中心;成立為先書院。 百年校慶之後,清華在教學上進行一些改革。2014年12月,清華大學成立本科生課程諮詢委員會(簡稱課諮委),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學生參與學校教學管理的學生組織。2015年7月8日正式成立的清華大學教學委員會,就在委員會章程中規定,對於涉及本科生的決議,應該透過課諮委徵求學生意見。2015年,進行學分績改革,此年入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開始,學期成績從百分制改為等級制,在選課制度上,執行“候選佇列”方案,取消退課費,並延長退課時間,讓選課更有彈性,降低學生壓力。2017年開始,清華實施大類招生與大類培養,將原本的本科專業分為16個大類,目的是打破學科界限,培養交叉復合型人才。2018年起,本科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溝通能力、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成立語言教學中心,以提升學生用非母語交流的能力,並從2019年開始,第二外語成為本科生的必修課。 == 辦學概況 == thumb|200px|清華大禮堂 清華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名列211工程、985工程、一流A類大學。被公認為是中國大陸最出色的高等學府之一。 傳統上,清華大學為文理並重。1952年院系調整後,文理科移出,成為一所工科強勢的學校。改革開放以後,開始致力於建設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在保持工程領域的優勢的形勢下,其理、商、法、新聞、管理、生物、藝術等類專業進入世界前百。近幾十年來,清華大學常被比喻為中國的麻省理工學院,但是在2017年,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在工科領域(機械、航天、土木、電子電機)以及電腦科學排名世界第一,超越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等名校。 對高中畢業生來說,清華是中國大陸競爭最激烈的兩所學校之一,與北京大學並稱清北,每年只有中國各省市高考成績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才有機會被清華錄取。清華大學的本科生畢業後相當一部分到美國的院校攻讀博士學位,在2006年,清華是獲得美國院校博士學位最多的本科生生源院校。 清華大學也是國家工程科研的重要中心之一,在航空航天、資訊產業、計算科學、核物理、應用物理、生命科技等眾多領域不斷創造國家頂尖技術。 === 學科 === 截至2022年8月,清華大學現有21個學院、59個系,包含建築、土木水利、環境、機械、航天航空、資訊、理學、生命科學、醫學、藥學、公衛、經管、人文、社科、法學、美術、公管、新聞、馬克思主義、金融、材料等。本科專業共有有88個包括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臨床醫學專業。,第二學士學位18個,碩士專業有66個,博士專業則有有60個包括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臨床醫學學位。。清華入選雙一流學科分別是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資訊與通訊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會計與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等34個學科。 * 院系專業 本科專業 學院(系) 本科專業 學院(系) 建築學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經濟學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城鄉規劃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社會學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風景園林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國際政治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國際政治(國際事務與全球治理方向)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土木工程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 心理學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工程管理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 政治學與行政學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交通工程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 哲學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日新書院 水利水電工程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 歷史學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日新書院 水利科學與工程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 漢語言文學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日新書院 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 科學史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環境工程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英語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環境工程(全球環境國際班)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英語(世界文學與文化實驗班)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日語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測控技術與儀器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為先書院 法學 清華大學法學院 機械工程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法學(國際班) 清華大學法學院 機械工程(實驗班)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新聞學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微機電系統工程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日新書院 車輛工程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廣告學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車輛工程(車身方向)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藝術史論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工業工程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動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統計學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繪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雕塑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 攝影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工程力學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 中國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航空航天工程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 藝術設計學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學員班)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 環境設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網際網路國際班)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 產品設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 清華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服裝與服飾設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電子資訊工程 清華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公共藝術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 清華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工藝美術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清華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數字媒體藝術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自動化 清華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藝術與科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軟體工程 清華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陶瓷藝術設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電腦科學與技術 清華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工業設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電腦科學與技術(電腦科學實驗班) 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 藥學 清華大學藥學院 人工智慧 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 生物醫學工程 清華大學醫學院、為先書院 工程物理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臨床醫學(八年制) 清華大學醫學院 工程物理(能源實驗班)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臨床醫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核工程與核技術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 清華大學新雅書院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 智慧工程與創意設計 清華大學新雅書院 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 理論與應用力學(錢學森力學班) 清華大學行健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為先書院 化學 清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 數學與應用數學 清華大學理學院數學科學系 化學生物學 清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 數學與應用數學 清華大學致理書院 化學生物學(藥學方向) 清華大學探微書院 資訊與計算科學 清華大學致理書院 生物科學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數理基礎科學 清華大學致理書院 生物技術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物理學 清華大學致理書院 行政管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化學 清華大學致理書院 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化學生物學 清華大學致理書院 經濟與金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生物科學 清華大學致理書院 會計學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英才計劃) 清華大學求真書院 工商管理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領軍計劃)本博貫通 清華大學求真書院 金融學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數理基礎科學 清華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金融學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物理學 清華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經濟學(學堂班)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應用物理學 清華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經濟學(學堂班)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雙學士學位及交叉培養專案 專案名稱 學院(系) 計算機與金融 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經濟管理學院 數理基礎科學+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數理基礎科學+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數理基礎科學+環境工程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數理基礎科學+機械工程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數理基礎科學+測控技術與儀器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數理基礎科學+能源與動力工程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數理基礎科學+工業工程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數理基礎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數理基礎科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數理基礎科學+工程物理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數理基礎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數理基礎科學+軟體工程 清華大學未央書院 化學生物學+環境工程 清華大學探微書院 化學生物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清華大學探微書院 化學生物學+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 清華大學探微書院 化學生物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清華大學探微書院 化學生物學+生醫工程 清華大學探微書院 理論與應用力學+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 清華大學行健書院 理論與應用力學+車輛工程 清華大學行健書院 理論與應用力學+航空航天工程 清華大學行健書院 理論與應用力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烽火班) 清華大學行健書院 理論與應用力學+能源與動力工程(航空航天) 清華大學行健書院 中外文化綜合班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 === 師生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清華在校生共有59270人人,其中本科生16320人(國際生946人),碩士生22423人(國際生1659人),博士生20527人包括北京協和醫學院合作學生。(國際生467人)。清華的港澳臺僑學生共1001人。清華大學國際化程度高,留學生數量居中國高校前列,留學生共有3440名,其中本科生41%、碩士生28%、博士生8%、交換生15%、中文進修生8%,分別來自126個國家,其中韓國、美國、德國、日本、法國、加拿大、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英國、伊朗、印尼的留學生人數居前十四位。 截至2022年8月31日,清華的教職員工共有16270人,其中教師3803人、職工9695人、博士後在站2772人,在職教師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楊振寧)、圖靈獎獲得者1名(姚期智),中國科學院院士5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8人不包含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協和醫學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 === 教學科研機構 === 清華大學共有21個學院、59個系,是擁有理學、工學、醫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學院 系 系館 學院 系 系館 學院 系 系館 建築學院 建築系 梁銶琚樓 美術學院 藝術史論系 美術學院大樓 航天航空學院 航空宇航工程系 蒙民偉科技大樓 建築學院 城市規劃系 梁銶琚樓 美術學院 工業設計系 美術學院大樓 航天航空學院 工程力學系 蒙民偉科技大樓 建築學院 建築技術科學系 梁銶琚樓 美術學院 環境藝術設計系 美術學院大樓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系 李兆基科技大樓 建築學院 景觀學系 梁銶琚樓 美術學院 陶瓷藝術設計系 美術學院大樓 機械工程學院 基礎訓練中心 李兆基科技大樓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學系 熊知行樓 美術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系 美術學院大樓 機械工程學院 車輛與運載學院 李兆基科技大樓 社會科學學院 心理學系 偉清樓 美術學院 服裝藝術設計系 美術學院大樓 機械工程學院 精密儀器系 曾憲梓樓 社會科學學院 政治學系 明齋 美術學院 資訊藝術設計系 美術學院大樓 機械工程學院 能動工程系 動力機械館 社會科學學院 國際關係學系 明齋 美術學院 工藝美術系 美術學院大樓 機械工程學院 工業工程系 舜德樓 社會科學學院 經濟學研究所 明齋 美術學院 繪畫系 美術學院大樓 人文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 蒙民偉人文樓 經濟管理學院 會計系 偉倫樓 美術學院 雕塑系 美術學院大樓 人文學院 哲學系 蒙民偉人文樓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系 偉倫樓 理學院 數學系 理科樓 人文學院 歷史系 蒙民偉人文樓 經濟管理學院 金融系 偉倫樓 理學院 物理系 理科樓 人文學院 科學史系 蒙民偉人文樓 經濟管理學院 市場營銷系 偉倫樓 理學院 化學系 何添樓 人文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系 文南樓 經濟管理學院 組織管理系 偉倫樓 理學院 地球系統科學系 蒙民偉科技大樓 醫學院 基礎醫學系 醫學科學樓 經濟管理學院 創業戰略系 偉倫樓 理學院 天文系 蒙民偉科技大樓 醫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系 醫學科學樓 經濟管理學院 管理科學系 偉倫樓 土木水利學院 土木工程系 何善衡樓 醫學院 臨床醫學院 醫學科學樓 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電子工程系 羅姆樓 土木水利學院 建設管理系 何善衡樓 藥學院 藥學院 醫學科學樓 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積體電路學院 東主樓 土木水利學院 水利水電工程系 新水利館 衛健學院 衛健學院 明理樓 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電腦科學與技術系 東主樓 環境學院 環境工程系 環境節能樓 材料學院 材料學院 逸夫技術科學樓 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軟體學院 東主樓 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系 環境節能樓 生命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館 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自動化系 中央主樓 環境學院 環境規劃與管理系 環境節能樓 電機工程系 電機工程系 西主樓 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資訊國家研究中心 信科大樓 新聞與傳播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 宏盟樓 工程物理系 工程物理系 劉卿樓 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網路研究院 中央主樓 法學院 法學院 明理樓 化學工程系 化學工程系 英士樓 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善齋 公共管理學院紫色代表院沒有本科。 公共管理學院紫色代表院沒有本科。 伍舜德樓 交叉資訊研究院 交叉資訊研究院 信科大樓 五道口金融學院 五道口金融學院 五道口金融學院 蘇世民書院 蘇世民書院 蘇世民書院 教育研究院 教育研究院 文南樓 書院 書院 書院 書院 書院 書院 書院 書院 新雅書院 日新書院 未央書院 探微書院 致理書院 行健書院 求真書院 為先書院 實體科研機構 實體科研機構 實體科研機構 實體科研機構 實體科研機構 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 高等研究院 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 航空發動機研究院 低碳能源實驗室 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 未來實驗室 腦與智慧實驗室 智慧產業研究院 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學科評估===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清華大學共有54個一級學科參加,其中共有21個學科評為A+,數量居高校首位。第四輪學科評的結果按照「分檔」呈現,將排名前70%的學科分成9檔: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 結果 學科代號 學科 參評大學數 結果 學科代號 學科 參評大學數 結果 學科代號 學科 參評大學數 A+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231 A+ 1202 工商管理 240 A- 1304 美術學 93 A+ 0703 化學 150 A+ 1204 公共管理 143 B+ 0101 哲學 84 A+ 0710 生物學 161 A+ 1305 設計學 94 B+ 0201 理論經濟學 90 A+ 0801 力學 80 A 0301 法學 144 B+ 0401 教育學 101 A+ 0802 機械工程 189 A 0701 數學 182 B+ 0403 體育學 78 A+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73 A 0702 物理學 127 B+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148 A+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172 A 0809 電子科學與技術 106 B+ 0602 中國史 82 A+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84 A 0810 資訊與通訊工程 137 B+ 0713 生態學 100 A+ 0808 電氣工程 84 A 0814 土木工程 134 B+ 0714 統計學 120 A+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162 A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144 B+ 0803 光學工程 80 A+ 0812 電腦科學與技術 238 A 0835 軟體工程 165 B+ 0837 安全科學與工程 52 A+ 0813 建築學 54 A- 0202 應用經濟學 155 B- 0603 世界史 58 A+ 0815 水利工程 49 A- 0302 政治學 76 B- 0825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25 A+ 0827 核科學與技術 20 A- 0303 社會學 65 C+ 0706 大氣科學 14 A+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155 A-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163 C+ 0712 科學技術史 21 A+ 0833 城鄉規劃學 51 A- 0503 新聞傳播學 81 C- 0402 心理學 51 A+ 0834 風景園林學 56 A- 0831 生物醫學工程 70 C-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52 A+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187 A- 1301 藝術學理論 50 其他 0704 天文學 8 A- === 科研成就 === 抗戰時期,清華主要服務軍事研究,1939年起,清華研製了軍用飛機、軍事通訊,研製出中國第一個電子管。抗戰勝利後,各研究所併入相關各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研多受到蘇聯的幫助,在此期間,清華增設實驗核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藝學等當時的尖端技術專業,從事工業和國防現代化的科研,尤其是核武器。1958年後,開展教育領域“大躍進”。為適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清華進行農業、水利、機械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文化大革命時期,清華大學科研受阻。改革開放後,清華大學科研進一步走向現代化,1978年-1982年,學校獲得各級科技獎、專利獎250項,一批科研專案獲得成功,如:新型焊接電弧控制法、紫外曝光精縮機、大規模積體電路、數字式電可控頻率捷變系統、20萬千瓦大型發電機組電子計算機模擬系統。 改革開放後,清華在許多科研領域有所突破。1994年,清華大學國家CIMS工程中心(National CIM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獲美國製造工程師學會的大學領先獎。2000年6月28日18時37分,“航天清華一號”微小衛星順利發射升空。2004年4月18日23時59分,首顆自主研發納型衛星“納星一號”在西昌成功發射。2001年,工物系與清華同方研製同方威視大型集裝箱檢查系統,裝備各地海關、機場並出口多國,但後捲入行賄事件。核研院於2000年12月建成世界首座模組式高溫氣冷實驗堆,實現滿功率執行和併網發電,為安全民用核能與核潛艇事業奠定基礎。物理系研究高溫超導技術,建成產業化生產線,與中國聯通合作建立高溫超導濾波系統示範CDMA行動通訊基站。2008年,校友向清華大學捐贈2388枚竹簡。清華大學成立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對其進行研究,經測定為戰國中期偏晚(公元前305±30年)竹簡,大多為歷史類書籍,包括焚書坑儒後失傳的《尚書》,具備極高的歷史價值,稱之為“清華簡”。2012年,由清華大學主持、北京品馳醫療裝置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壇醫院參與共建的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成立,完成了“腦起搏器關鍵技術、系統與臨床應用”專案。2013年1月,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姚期智教授宣佈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量子路由器,並在實驗室成功演示;同年3月,薛其坤院士團隊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清華大學的科研規模宏大,在2010至2014年共發表37342篇論文,其中高被引論文有1177篇,是中國大陸高校第一,論文平均年引用次為1.298次,高被引學者有109位,是中國大陸高校第一。根據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2021年12月公佈的資料,2011-2020年清華大學被SCI收錄的論文中有43908篇論文被引用1013820次,居全國高校第二位。2019年,清華大學被網路版SCI收錄論文數為5983篇,居中國大陸高校第九位;被工程索引(EI)收錄論文5794篇,保持中國大陸高校排名第一位;被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CPCI-S)收錄論文874篇,在中國大陸高校排名第一。 科研專案方面,2021年,清華獲批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專案689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34個,國家2030重大專案立項專案11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建設部、環保部等部委專案161個,北京市各類科技計劃基金專案77個。全年合同額超過29億元。同年,清華文科院系新增課題904項,到款經費超過4億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立項11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專案立項1項。 在科研獲獎方面,2017年共有18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0項。其中作為第一單位獲獎有11項,數量高居高校首位。2020年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0項,省部級科技獎48項,其他各類科技專項獎298項,發表科技論文9808篇,其中國際會議1357篇,國內會議194篇,國外刊物5665篇,全國刊物2592篇。出版專著76本。SCI收錄5968篇,EI收錄4944篇,CPCI-S收錄1493篇。申請大陸專利3860項,授權專利3535項;申請國外專利586項,授權專利311項;軟體登記364項。科研經費收入74.36億元。海外科技合作新籤298項,合同金額5.5億人民幣,海外科技合作到款432項,金額4.27億人民幣。截至2020年底,清華累計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607項,其中: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者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8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59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62項。 ===國際交流=== 清華大學歷史上與國際交流頻繁,1909年(宣統元年),外務部與學部上奏設立肄業館(清華大學前身)之後,於7月17日(六月初一)正式建立了遊美學務處,三年間共組織三批近200人赴美留學。 1914年10月,美國建築師墨菲與為學校規劃校園,佈置留美預備學校和綜合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3年起,清華著手聘請大量蘇聯專家,學者教授。改革開放後,1978年6月23日,因鄧小平指示,清華大學經過嚴格考核,選拔,於1978年12月向美國派遣了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留學人員52名,其中清華大學校教師9名,從而拉開了中國教育領域改革開放的序幕。 近年來,清華更加重視國際交流。清華大學與國際院校合作開設了54項聯合培養雙授聯授學位專案和28個全英文講授研究生學位專案,與全球50個國家的293所大學與研究機構簽署校際合作協議。清華-瑞典皇家工學院核學科雙碩士學位專案、清華-亞琛高階裝備創新設計製造國際領軍人才培養專案、精準醫學與公共健康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專案等11個專案入選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專案”,清華-瑞士日內瓦大學可持續發展公共政策雙碩士學位專案和清華-耶魯環境雙碩士學位專案入選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國際組織後備人才培養專案”。清華大學還設立了博士生出席國際會議基金,派研究生出席高水平會議或赴國際一流大學訪學研究。自2017年啟動國際組織人才推送工作至2021年底,清華大學累計有300餘名學生赴國際組織實習任職,其中60%實習地點在海外。 2007年,清華與比利時魯汶大學相互舉辦“清華-魯汶周”和“魯汶-清華周”,2008年和2010年,與日本東京大學相互舉辦“清華-東大周”和“東大-清華周”,與美國伯克利大學相互舉辦“清華-伯克利周”和“伯克利-清華周”,舉行各類學術研討會和校園文化交流活動。2010年4月,作為99週年校慶專案,清華組織大批教授和學生藝術團訪美交流。6月,清華與麻省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三校聯合成立理論電腦科學研究中心,廣泛開展學生交換、師資交流和國際研究專案。 在國際化辦學部分清華也取得重要的進展。2014年5月,清華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並啟動交叉創新中心,聯合開展創新性研究與教育。2014年9月7日,清華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深圳市聯合創辦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打造全球教育創新平臺,同年,清華-耶魯環境、清華-約翰霍普金斯全球政治與經濟、清華-哥倫比亞商務分析等學位專案相繼設立。2017年,清華與米蘭理工大學合作,在義大利成立米蘭藝術設計學院以及中意設計創新基地,是清華首次在歐洲設立的教育科研基地。 清華大學還屢次發起高校聯盟。17年發起,成立亞洲大學聯盟並擔任主席單位。2019年倡議成立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並擔任主席學校,包括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東京大學在內的9個國家12所大學成為聯盟成員。2020年12月,發起成立“世界慕課聯盟”,擔任主席單位;2021年12月,“世界慕課與線上教育大會”舉辦,聯盟更名為“世界慕課與線上教育聯盟”。 科研合作方面,2017—2021年期間,清華與300家國際企業累計開展1000項科研合作,目前執行的涉外校企聯合研究機構為23家,涉外校校聯合機構10家。截至2021年底,與英國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日本東京大學、東北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阿爾伯塔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帝國理工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等16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簽署戰略科研合作協議,並啟動聯合種子基金專案170餘項。 國際生源方面,2017年,清華在本科國際學生招生中採取國際通行的“綜合考核”制。2018年,調整國際博士生招生錄取,設立國際學生學者中心,改革國際學生的管理機制。將國際學生納入學生髮展支援體系,提供入學教育、職業發展支援、學習發展指導、團體心理輔導等服務。2018年1月9日,部署啟動“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20計劃”),並由學校20餘個職能部門共同參加。從2017年至2020年,“2020計劃”共完成603項任務,其中涉及資訊化相關問題116項,涉及多語言多文化問題157項,涉及學習和學術研究問題330項。 ===排名聲譽=== *清華大學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大學,學術水平位於中國前沿,以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見長。 *與北京大學並稱“清華北大/北大清華”,獲廣泛認為是中國大陸最高學府之一。 *清華大學得到世界上眾多排名機構的高度認可,多次位列中國第一與亞洲第一。 大學排行榜 排名年份 排行榜總排名 兩岸四地排名 前一名兩岸四地大學 後一名兩岸四地大學 QS世界大學排名 2022-23年 14 2 北京大學 香港大學 QS亞洲大學排名 2020年 2 1 - 香港大學 QS金磚五國大學排名 2016年 1 1榜單中的“中國”部分只包括中國大陸的大學。 北京大學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2021-22年 16 1 - 北京大學 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 2019年 1 1 香港科技大學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聲譽排名》 2021年 10 1 北京大學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2021年 28 1 北京大學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附屬排名》此排名撇除了各院校獎項的摺合數,其他一切維持不變。 2015年 80 1 北京大學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兩岸四地排名》 2017年 1 1 北京大學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 2022-23年 23 1 北京大學 ===資產=== 清華大學是2020年兩岸四地辦學經費最多的大學,根據校方統計,2020年清華擁有固定資產240.23億元,2021年的辦學預算為317.28億元。清華大學校園面積廣大,校園面積為442.12公頃校本部306.0公頃,核研院71.3公頃,不含附屬醫院。,建築面積287.69萬平方米不含附屬醫院。,是中國大陸綜合性大學的第一。 校園裡政府批准的科研機構有161個、學校自設的科研機構有148個、聯合共建科研機構有138個、境外合作科研機構有14個,其中國家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6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9個,含有儀器裝置共38.28萬臺件,摺合價值113.91億元。清華大學圖書館總館由老館、逸夫館以及李文正館(又稱北館)組成,此外清華還擁有六個專業圖書館,分別為經管圖書館、建築圖書館、法律圖書館、文科圖書館、美術圖書館、金融圖書館,總建築面積7.86萬平方公尺,閱覽座位4094餘席。截止到2020年底,清華圖書館共藏書548.46萬冊,古籍線裝書22.24萬冊、期刊合訂本約60.84萬冊,還擁有校館統籌年訂購印刷型中外文報刊2,466種,研究生論文16.82萬篇、縮微資料2.82萬種、各類資料庫913個、電子期刊17.16萬種、電子圖書696.84萬冊、電子版學位論文1252.04萬篇。 為了增加學校收入,清華創立了三家工廠、一家後勤服務企業,以及2015年中國最大的校辦企業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其總資產超過3500億人民幣,總市值達到3054.53億人民幣,旗下控股上市公司有誠志股份有限公司等,在2013年凈利潤總額為19.13億元,是中國最賺錢的校辦企業。 == 傳統 == === 理念 === 在中國的大學中,清華的校園文化獨具特色。因前身是留美預備學校,受美國文化影響很深,但同時擁有悠久的中華文化傳統,中西文化在校園內和諧共生。 傳統 內容 解釋與來源 校訓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1914年,梁啟超先生到清華以“君子”為題做演講,以《周易》“-{乾}-”、“坤”二卦的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中心內容激勵清華學子發奮圖強。此後,學校即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尊為校訓,制定校徽。1917年修建大禮堂即以巨徽嵌於正額,以壯觀瞻,同時期產生的校徽中也已有此八字。 校風 行勝於言 來源於1920級畢業紀念物——位於大禮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上的中文銘言。 學風 嚴謹勤奮 求實創新 1985年五月,清華校黨委書記李傳信在第二十四屆學生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說,提出要發揚嚴謹、勤奮、求實與創新的優良學風。 校箴 人文日新 清華大禮堂南牆上方懸掛匾額:“人文日新”,體現了清華人的勇於求新、不斷求新的精神。 清華精神 愛國奉獻 追求卓越 在紀念90週年校慶期間,全校開展了整整一年的“清華精神”大討論,但最終沒有得出明確的定義,直到2003年,清華校長顧秉林在任職致詞中正式提到清華精神為“愛國奉獻、追求卓越”才確立。 辦學風格 中西融會 古今貫通 文理滲透 清華早年延續傳統,無論是中文國學,還是外文西學,無論是通古文化,還是現代科技,無論是人文社科,還是理學工程,都應融會貫通,認真鑽研。 育人理念 又紅又專 全面發展 理念來自於蔣南翔校長所倡導,讓清華學生具備完整的共產主義思想,更加專注於科研,全面發展為共和國的工程棟樑。 === 校旗與校色 === 清華早期確定的校旗與校色均對應英文「Color」一詞,指以特定顏色制定的學校旗幟、綬帶等。1916年秋,清華學校為增強學生體魄,成立兵操訓練營,但此時少一面軍旗。1916年12月28日《清華週刊》的訊息稱:“兵操軍旗式現已繪定。旗系紫色,中間置白色圓圈,內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個字。圈下繪槍兩支,亦系白色。”此訊息並沒有提到此旗如何創造的,創意緣由和設計者也沒提及。1917年6月,《清華年刊》(Tsinghuapper)刊登兵操軍旗式,兵操軍旗即成為清華校旗,在隆重場合懸掛使用。 但在一般場合或印刷品上,通常採用長三角型校旗,該校旗依舊為紫、白兩色,印有中文、英文校名。校旗深受學生尊重,經常被歌頌。時至今日,老校旗不再被使用,一般活動中懸掛旗幟即為今校徽與毛體清華中英文校名圖樣。 清華事實上一直以紫色、白色作為校色,但1949年前無準確學校規定。在建校初期的英文校歌中,即有“(中文:噫清華,嘻清華,吾校巋巍,美哉吾校旗,願日增汝之光輝)”這樣的詞句,說明最初已形成紫、白校色的文化。紫色是由紅藍兩色混合而成的,紅色代表中國;藍色象徵西土,紅藍相融蘊含著中西文化的融合,符合清華文化的特徵。如今在北京清華官網上,規定了準確的校色。 長三角形清華校旗(顏色復原) 位於清華大學校史館的舊校旗 顏色 CMYK色彩 RGB色彩 長三角形清華校旗(顏色復原) 位於清華大學校史館的舊校旗 紫色 C=58%,M=90%,Y=0,K=0 #82318E 長三角形清華校旗(顏色復原) 位於清華大學校史館的舊校旗 白色 C=0,M=0,Y=0,K=0 #FFFFFF === 校徽與校標 === 1917年6月,《清華年刊》刊登兵操軍旗的同時,將其中圓圈內部分作為年刊封面,但未說明此標誌。1918年到1919年期間的《清華週刊》封面上也採用此標誌,略有不同,但沒有對這個圖案作任何文字說明。1926年11月25日,校評議會議決:“透過校徽之格式:圓形、斜十字”。1928年9月,清華學校改為國立清華大學,11月末《清華週刊》目錄頁出現國立清華大學校徽圖案,但孟凡茂認為,此圖案並非正式校徽。1932年3月《國立清華大學校刊》刊登啟事,向全校師生徵求校徽圖案。1934年6月1日《清華週刊》刊登國立清華大學校徽圖案,成為目前校徽的基本形制。 1949年,改為清華大學,後調整校徽至今。清華現有校徽為圓形,最中心為五角星,中間層為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最外層為“清華大學”及英文與建立年份“1911”字樣。 1949年後,梁鴻文根據清華聞亭內的古鐘樣式,製作成新校標(或稱鐘形徽),示意警鐘長鳴,亦顯端重大方。如今在清華官方網站上,同樣確定為官方校標,其顏色與校徽相同。校標同樣為圓形,相比校徽裝飾較少,圈內環繞清華大學英文字樣,中心為古鐘樣式,內部書寫篆體“清華”二字,下標明成立年份“1911”。1998年,以“清華鍾型圖案”為名,被註冊為在教育和科研領域類的服務商標,是清華大學第二個服務商標。 File:The Logo of Tsinghua Hua School, in 1925.png|清華學校校徽 File:The Logo of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svg|國立清華大學校徽,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沿用至今 File:Tsinghua University Logo.svg|清華大學校徽,清華大學(北京市)沿用至今 File:Emblem bell.jpg|清華大學校標(鐘形徽) File:NTHU Bird Seal.svg|鳥形(鷹翅)老校徽,配戴用 === 校歌 === 清華大學建校之初即制定校歌。第一首校歌由清華學校聘請的美籍音樂教師卡瑟琳·西理(Katharine Elizabeth Seelye)所作,歌詞為英文,題名“Tsing Hua College Song”,歌詞首次於1914年刊,詞曲刊登在1916年出版的清華年刊上。1917年透過徵文,將其譯為中文,刊登在1917年6月的《清華週刊·增刊》上。“Tsing Hua College Song”的歌曲詞譜以及中文譯文均不理想。同時期還產生「清華優勝歌」,歌詞亦為英文,名為“Cheer for Old Tsinghua”,深為師生喜愛,但不宜作為校歌。後出現《清華愛國歌》、《清華進行曲》(March Forward Tsing Hua)等歌頌清華歌曲,但仍然不適合做校歌。 1923年前後,清華大學重新公開徵集校歌,最終採用汪鸞翔用文言文寫成的歌詞,並由何林一夫人張麗珍因何林一夫人不是清華正式教職員,因此其姓名在不同來源中有不同說法,後經張家家屬更正,確認譜曲者姓名正確寫法為「張麗珍」。譜曲。於1924年3月18日全體練習試唱,3月20日在大禮堂正式合唱,刊載於1924年3月28日《清華週刊》第307期。為幫助學生理解,汪鸞翔於1925年秋在《清華週刊》上發表《清華中文校歌之真義》,對校歌逐段作解析。賀麟先生言之:“可以表示中國文化之精神。而同時又能符合校訓,達出清華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詞亦頗得體,……而大家均覺欣賞此歌。” 此後英文校歌由中文校歌取而代之,中間一度被遺忘,後重新拾起,並沿用至今。目前中文校歌在學校內認同率很高據2008年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生魏曉凡的一份校園隨機樣本調查,16人全部都知道清華校歌,15人會唱,大多數人從開學軍訓或一二·九合唱學得。。 1930年5月4日,國立清華大學19週年校慶遊藝晚會上,校長羅家倫宣佈製作新歌,楊振聲、吳宓修正,趙元任譜曲,並在晚會上請練習者登臺一唱,獲得滿堂喝彩,但半個月後羅家倫被部分學生驅趕而辭職,新校歌不了了之。1939年,西南聯大常委會核定《滿江紅》(羅庸作詞,張清常作曲)為聯大校歌。新中國成立後,舊校歌因為不符合新社會的要求,不能繼續使用,改革開放後才恢復校歌的地位。 === 校花 === 清華大學的校花是紫荊花和丁香花。紫荊和丁香視為清華的校花的時間不可考,至少在1949年前便已約定俗成,其理由最早可能來自1916年除夕,聞一多及其班上同學公開表演莎士比亞演劇“Much Ado about Nothing”,中文題名為《紫荊魂》。 之所以將其看做校花,首先紫荊花為紫色、丁香花有紫和白兩種,與校色、校旗相同;再者,清華園內種植許多紫荊花及丁香花,並且均在校慶日(4月底)前後開放;同時,紫荊花形簇簇群擁,在中國古代象徵著和睦、團結之意,也代表清華學子親密相處、共發芬芳。 清華校內有眾多設施、機構被以“紫荊”或“丁香”命名,目前供部分本科生、博士生與留學生居住的公寓群被稱為“紫荊學生公寓”,還有紫荊園、丁香園食堂等。 === 校慶日 === 清華大學目前公認的校慶日為四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追溯到1911年清華學堂建立。 對於清華學堂開學日,歷來說法各異,通常有“1911年4月29日(四月初一)”、“1911年4月1日”、“1911年4月29日(陰曆三月初一日)”、“3月24或25日,即陽曆四月二十九日”、“1911年3月30日(三月初一)先行開學”。 根據清宮檔案《外務部為訂立清華學堂章程事奏摺稿》、《吳宓日記》等記載,清華學堂於1911年3月30日(陰曆三月初一,星期四)上午11時舉行暫行開學儀式(可能只有中等科),4月1日(星期六)高等科在工字廳舉行開學儀式,並計劃暑假後的10月16日(陰曆八月二十五日)舉行正式開學儀式,但由於辛亥革命而未能舉行。4月3日(星期一)開始上課。 建校初期,由於民國成立改換公曆紀年,將陽曆四月初一混作陰曆,即以為4月29日(星期六),校內書刊誤傳,各類慶祝活動均定於四月末舉行,又因美式傳統,定做4月最末的星期日,延續至今。 校慶日活動通常有校友返校,各系館、實驗室、圖書館開放參觀,以及舉行“馬約翰運動會”等等。早年還有開放女生宿舍供男生參觀的節目。 ===班號與級號=== 清華以入學年份最後數字命名為“幾字班”,比如2017年入學的,稱為“七字班”。清華的班號命名方式與級號和專業有關。“班號”的是以“專業代號(漢字)+級號程式碼+班級序號”。級號程式碼是通常是1位數,班級序號一般為1位數,也有2位數的情況。比如化72班,其中“化”是專業代號,代表化學工程學專業;“7”代表7字班,入學年份最後數字為“7”;“2”為班級序號,是此專業的第2班。 清華“級號”稱呼在不同時代有不同命名方式。最早的稱呼,為第幾批庚款留美生,共有三批。清華學校時期,“級號”為畢業年份,並且農曆年號和西元年號並用,例如1920年畢業生的級號為“庚申級”或“1920級”。1925年創立大學部之後,招收新制生,1925年入學的為“第一級”,1926年入學為“第二級”(亦稱1930級),以此類推,一直到抗戰發生前的“第十二級”(亦稱1940級)為止。西南聯大時期,則以公元畢業年為級號。 院系調整之後,以入學年為“級”,以畢業年為“屆”,並且以“屆”為級號,並把畢業年的尾數稱為“某字班”,“某”為級號程式碼。比如,胡錦濤1959年入學,學制6年,1965年畢業,則稱為1965屆(簡稱65屆),5字班。1970年招收工農兵學員之後,以入學年為級號,並以入學年尾數為“某字班”,並延續至今。 ==學生活動== ===社團活動=== 清華學生社團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自1912年成立第一個社團至今已有百年的發展。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經有數十家社團,科學社、文學社、唯真學會、美術社、戲劇社等學生社團留下了創辦者葉企孫、聞一多、梁實秋等前輩的足跡。改革開放後,清華學生社團蓬勃發展,出現一批在校園內外具有影響的優秀社團。社團已成為清華學生成長的「第二集體」,具有豐富校園文化、培養興趣愛好、促進全面發展等重要作用。 2016年統計,清華大學有學生社團共245家,分別類屬文化、藝術、體育、科創、公益和素質拓展等六大領域,社團成員總數超過3.2萬人次,平均每位本科生參加2.5個社團。清華社團活動十分活躍,每學期初舉辦的“百團大戰”聯合招新都吸引逾萬人次關注,社團文化節、“地球村”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夢想學校”公益社會實踐專案、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也是較具影響力的社團活動。 ===體育活動=== 清華大學有著深厚的體育鍛煉傳統,從建校之始就認識只有身體強壯,才能擔負起國家社會的重責大任。新中國成立後,時任校長蔣南翔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延續體育鍛鍊的傳統,清華的運動氛圍再次熱烈起來。每年清華都會舉辦大型運動會——馬約翰杯,此活動將持續一年,全校的師生、教職員工,甚至校友代表,都會組隊參加賽事,比賽專案有田徑、各種球類以及棋類等各種專案。除了大型活動,每個院系內都會舉辦班級間的籃球賽與足球賽,也會組建各種賽事的體育俱樂部和愛好者協會。清華對體育的要求十分高,本科生需完成“陽光長跑”計劃和大一體育專項等,有時被學生戲稱為“五道口體校”,從2017級本科新生開始,需要學會游泳才能畢業。每年的畢業季,清華大學還有“畢業長跑”活動。 2001年5月,在第三屆北大—清華賽艇對抗賽中,清華以18分50秒41戰勝北大代表隊。7月10日,清華大學登山隊5名隊員成功登頂念青唐古拉山中央峰。9月23日,在首屆世界名校賽艇對抗賽決賽中,最終耶魯大學代表隊奪冠,清華獲得亞軍。12月,經管學院諸宸再次奪得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在2001年11月舉行的九運會上,清華參賽選手奪得2金、3銀、1銅;在2005年舉行的十運會上,清華參賽選手奪得4金、5銀、1銅。從2000年開始,清華開始組織學生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賽,2004年參加人數增加到6447人,佔總參賽人數2萬5千人的四分之一,其中770人向全程衝刺,627人跑完全程。1999年開始,清華與國家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開展合作,將清華大學射擊佇列入國家射擊訓練隊管理體系,由王義夫擔任教練。到2009年底,在十年中,射擊隊在國內外比賽中奪得149塊金牌、111塊銀牌、58塊銅牌。2005年8月,經管學院體育特長生胡凱在伊茲密爾第23屆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奪得男子100米賽跑冠軍,被稱為“眼鏡飛人”,王穎奪得女子三級跳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胡凱作為參賽運動員闖入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清華3700餘同學參與志願服務,總服務時長超過52萬小時。環境系郝吉明院士作為“北京奧運空氣質量保障研究領銜專家”開展北京空氣質量研究,陳明游泳館運營團隊接待248批次訓練運動員,體育部主任陳偉強擔任北京奧運會田徑比賽總裁判長,校長辦副主任黃曉霞擔任國家游泳中心場館團隊觀眾服務經理。2012年7月,經濟管理學院2011級學生易思玲在第30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為中國隊奪得本屆奧運會首金。2021年7月24日,經濟管理學院2018級學生楊倩在2020年東京奧運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為中國隊奪得本屆奧運會首金,並以251.8環的成績破奧運紀錄。 === 學生節日 === 男生節與女生節是清華大學重要的學生活動,在這兩天男女同學會相互表達祝福及友情。每年的11月12日為男生節,3月7日為女生節。其寓意是祝福男生們度過“光棍”(11月11日)找到所屬,女生們永遠保持青春活力不步入婦女階段(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 清華男生節始於2002年,設立它的初衷是在清華校園內男多於女的情況下,營造男女雙方良好的溝通氛圍。男生節的常規活動有:女生在校園四處張貼祝賀男生節的橫幅、男生宿舍樓下獻歌、創意佈置男生寢室、給男生送早餐或獨特禮物、玩轉紫荊活動等。 清華女生節始於1993年,當時的女生節活動主要是關愛女生的系列講座以及女生節晚會。2010年,清華掛出第一條女生節橫幅,2012年起,充滿創意女生節橫幅照片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紅色的橫幅成為女生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掛橫幅,節日當天會舉辦“心願牆”、趣味遊戲、“青鳥傳書”等活動,學校部分院系的男女比例不平衡,一些理工科女生們甚至收到三十份禮物。 === 集體建設 === 清華大學集體主義文化濃厚,「班集體」與「共青團支部」是清華學生在校生活的重要一部份,許多集體活動如男生節、女生節、主題教育等,都是以班級為單位。班級是同學的第一集體,清華學生在此共同學習和集體生活並一起成長,展開豐富的班級文化。 主題教育是清華學生培養的重要工作,每年不同的班級進行不一樣的主題,透過開展團日、報告會、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完成思想教育工作。自2013年開始,清華創新主題教育形式,展開面向大一新生的新生夢想秀活動,時間為大一軍訓期間,截至2016年,共有800多位新生向師生展示自己的夢想。團支部等級評估(甲團)是清華每個班級團支部的年度重要大事,在此活動中,班級團支部會展示在一年中,班級進行的各種集體活動與成果 ===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清華學生假期生活的重要一部份。自1981年開始,清華學生社會實踐已經有30多年歷史。1981年二月,清華大學團委組織學生到京郊平谷縣進行經濟調查,並撰寫「平谷縣農村經濟情況調查報告」。此後,每年寒暑假、雙休日,清華學生到各地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從中瞭解社會與服務社會。2006年以來,每年參與社會實踐的總人數均突破一萬人,特色實踐活動包括扶貧支教、社會調研、校友訪談、科技服務,以及與世界著名大學聯合開展的中外支教。 2016年寒暑假期間,清華本科生共組織721個支隊、人數6702人進行社會實踐;研究生出行支隊168支、人次數達到1643人,創歷史新高。實踐地點涵蓋33個省級行政區,以及亞洲、非洲、歐洲、北美、南美等五大洲20多個國家,其中博士生必修課實踐也首次前往肯亞的蒙內鐵路進行考察。2016年,清華組織「學習調研團」社會實踐,共有294支支隊、2800餘人次深入各地調研宣講;同年,整合校內生科技教育交流協會、書脊支教團、粉刷匠工作室三大公益社團資源,推出「清華夢想學校」專案,到各地從事鄉村教師培訓、學生夏令營、校園環境改造、鄉村調研等方面為當地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文藝活動=== 清華校內有豐富的文藝文化活動,如校園歌手大賽,是清華校內最受歡迎的文藝活動之一,也是北京高校規模最大的學生活動之一,每年有將近500名音樂愛好者參賽;秋季學期有「一二九合唱比賽」,以及「一二九文化周」系列活動;每年各院系還會舉辦學生節,展現學生自編自演的文藝晚會;「新年聯歡晚會」是清華師生迎接新年的大型文藝活動,每年的晚會上有抽獎、各類協會社團表演等環節,以及播放新年賀歲電影。 清華大學學生藝術團轄下的十二支隊伍是清華的藝術代表隊,是清華藝術教育成果的集中體現。學生藝術團負責管理的「白楊計劃」是專門培養優秀學生主持人的專案,於2015年啟動,2016年舉辦首屆清華大學校園主持人大賽,展現專案成果。清華師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文藝作品,如話劇《馬蘭花開》、舞蹈《馬蘭花魂》、國標舞《我們的歌》、相聲《衚衕趣聞》和《海峽見聞》等。 ===公益服務=== 紫荊總隊成立於1996年,是清華大學負責公益專案的學生組織,截至2016年底,紫荊總隊共有76個下級註冊團體,19767名志願者,累積專案1556個,累計志願工時359049小時。清華校內有眾多的志願者服務團,提供各式公益服務,如校園義務講解、展開「情繫母校」回高中母校交流、「紫荊信箱」回覆聯絡中學生、「學友計劃」(Buddy Program)幫助支援國際交換生等等。 清華為大型活動提供志願服務,如G20峰會第一次協調人會議、世界洲際月季大會、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等。每年清華會在國際志願者日舉辦志願公益嘉年華,12月的第一週舉辦清華大學公益文化周,在此活動中展現校園優秀志願活動。清華從2006年開始,每兩年評選一次「十佳紫荊志願者」,選出10位清華紫荊志願者中的優秀代表,是清華大學授予校內優秀志願者的最高榮譽。 == 校園環境 == thumb|right|250px|水木清華 thumb|250px|清華學堂|left 清華大學校園基本為一個整體,形狀呈長方形,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2公里,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與北五環之間,東臨地鐵13號線,西臨北京大學、圓明園。此外,建築中的光華路校區、核研院(北京昌平)、深圳研究生院、附屬醫院以及少量療養所、教工住宅位於校本部之外。 清華校園按照南門主路(學堂路)分為東區、西區。西區校園為老校區,以美式的校園佈局和眾多西洋風格的磚石結構歷史建築為特色。大禮堂為中心景觀,圖書館(一、二、三期工程)、科學館、清華學堂、同方部、西體育館及理學院等建築分佈其間,原王府庭園工字廳、古月堂、水木清華等古建築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園遺址)則展示了中國傳統的園林風格。東區則以1950年代興建的蘇式主樓為主體,以及建築館、明理樓、經管學院、逸夫科技館等現代風格的建築物。 西區老校區多為美式紅磚建築,東區多為白色的現代建築,因此曾被一代人戲稱為“紅區”、“白區”,此外東北部為紫荊學生公寓區、西北部為教工生活區與清華附中、西南部為照瀾院社群。 清華校園內綠化程度高,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築形成不同風格的建築群落。截至2010年底,校園內共有喬木4.5萬株、灌木20萬株、竹子8.7萬棵、宿根花卉4.4萬株、色塊27.4萬株、百年以上老樹240棵。校園內的樹木種類達1210種,全校綠化面積135公頃,綠化程度54.8%。 清華校園內教學與生活設施完善,全校共有6座教學樓,兩個階梯教室,面積達到5.3公頃、教室276間、座位數22806個,其中第六教學樓建築面積3.4公頃,可容納7500餘人上課;清華擁有的學生公寓面積為50公頃,共1.457萬間,新建的紫荊學生公寓佔地約28.6公頃,總建築面積約37萬平方米,位於校園北邊偏東,紫荊學生公寓區內有c樓,提供超市、銀行、郵局等服務;校園內共有19個食堂與餐廳,其中建築面積為1.3萬平方米的“紫荊園”是大陸高校較大的學生食堂,可容納3000餘人同時就餐。 清華體育氛圍濃厚,校內體育設施先進且齊全。體育運動場地面積達22萬平方公尺,有游泳館、射擊館等專業場館,也還有手球、沙灘排球、攀巖、排球、籃球、足球、棒球等專業的戶外設施。擁有三個體育館,分別是西區體育館、東區體育館、綜合體育館(又稱為「曹光彪體育中心」);擁有3個操場,分別是東大操場、西大操場、紫荊操場;游泳館兩個,分別是西湖游泳池、陳明游泳館;一個棒壘球場「北操」、一個射擊館「維學館」。 2010年3月,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評選出“全球最美大學校園”。入選的14個校園中,10個來自美國,3個來自歐洲,唯一上榜的亞洲院校是清華大學。福布斯認為自然環境對於校園十分重要,清華所擁有的皇家園林清華園舊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緊靠頤和園,既有傳統中國式景觀建築,又有傳統西式建築和現代景觀建築。 ===早期建築=== 清華大學早期的建築物現存有二十座,比較著名的有清華學堂、清華圖書館、體育館、清華大禮堂、清華科學館等。清華位於原為清代康熙時期修建的熙春園。道光二年的時候,熙春園被分為東西兩園,咸豐年間將東園改名為清華園。早期的建築物分成三批建設: 第一期於1909年開工建設,仿製文藝復興券柱式大門的新校門(今二校門)以及清華學堂、校醫院、二院、三院等建築。沿用清代的工字廳、怡春院和古月堂三組傳統四合院建築,另外修建的一院(今清華學堂西半部)、二院(部分已拆)、三院(已拆)、校醫院、同方部等,於1912年基本完工。一院採用德國古典建築風格,為二層磚木結構樓房。二院為行列式平房,三院為折中式平房。 第二期則從1914年開始建設,周詒春校長委託美國建築師墨菲擬定首個校園規劃,將一院向東擴建為清華學堂,另外修建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前館)和大禮堂,這四座建築被稱為“清華學校之四大建築”。四大建築均採用當時美國流行的大學建築風格,科學館為紅色磚牆,屋頂鋪設石板瓦,大禮堂也是紅磚外牆,入口處有大理石柱廊,圖書館室內則採用磨光花崗石裝飾。1917年至1927年興建舊甲所、舊乙所(已拆)、舊丙所、舊丁所(已拆)、南院(今照瀾院)、西院(舊)、工藝館(今舊土木館)等。 1928年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清華聘請設計師重新規劃校園,興建一些建築,例如西校門、氣象臺以及學生宿舍,另外還擴建了體育館、圖書館等建築。第三期是1930-1936年間興建的建築,其風格採用美國近代折衷式的校園建築風格,特點是磚混結構,外形對稱,比例端莊,立面三段式劃分,利用清水磚牆面砌出線腳。 ===現代建築區=== left|thumb|250px|中央主樓 現代建築區位於清華東部,屬於白區,是1950年代京張鐵路東移後的新校區,由學堂路、至善路、日新路、荷清路所圍成的長方形區域。清華大部分的院系系館、第三至第六教學樓皆位於此。現代建築區的大部分建築都在王大中校長任內完成,佔當時的清華園所建校舍的54%,可謂跨越式發展,主要經費來源為國家撥款、社會捐贈以及銀行貸款。 東區以中央主樓為中心,主樓前面有個巨大的綠色草皮,呈現十字狀,綠地周邊環繞四座建築物,西側是經管偉倫樓與法學明理樓;東側是建築學院與逸夫技術科學樓。主樓後面則是綜合體育館、東大操場、東區體育中心,以及羅姆樓、蒙民偉科技大樓、土木何善衡樓、工物館等系館。主樓的東側則有美術學院、環境節能樓、藝術博物館;西測則是新清華學堂、蒙民偉音樂廳以及校史館。 ===歷史名人故居區=== 歷史名人故居區位於清華大學西南邊,為教工生活區域,有大量住宅,具有早期四座教授住宅院:照瀾院、西院、新林院以及勝因院。此區域由清華路、學堂路、成府路、清華南路圍成的方形區域,許多清華著名教授都曾住在這。這些教授住宅院,被北京市政府列為北京市第一批歷史建築。 老清華的住宅名稱最初以東南西北為命名,分別有北院、南院、西院。之後隨著校園的擴大,出現了「新南院」、「新新南院」。抗戰勝利後,朱自清提議,根據諧音將舊南院改為照瀾院,新南院改為「新林院」。根據陳岱孫回憶,在昆明的清華委員會為了紀念清華某些研究所曾經設在「大普吉村」,把「新新南院」正式定名為普吉院。因抗戰時期西南聯大曾經租借昆明的勝因寺為校舍,因此出現了「勝因院」為教授住宅院。於是在1948年,清華有北院、西院、照瀾院、新林院、勝因院五座教授住宅院,以及一個職工住宅「普吉院」。 1990年代,清華擴建圖書館,北院逐漸成為教學區的孤立住宅,於是逐漸被拆除,目前僅存原為朱自清故居的北院16號,現已改建成後勤辦公室。 ===紫荊學生公寓區=== 紫荊學生公寓區位於清華東北部,由荷清路、清華校河、紫荊路圍成的梯形區域,包含紫荊公寓1至23號樓、老樓31至37號樓,以及一些運動場館。 2000年以來,學校宿舍、教室數量與質量逐漸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學生要求,開始籌劃建設新學生公寓。在王大中校長的努力下,清華全額向銀行貸款,整個工程動態投資14.5億元,並於2000年12月15日開工,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負責設計,設計可容納學生為2萬2240人,其中本科1萬4千人、碩士3千人、博士1240人、留學生和繼續教育學員各2000人。。 學校在清華校園北的大石橋地區的預留髮展用地處徵地,並於2001年初開始建設“大石橋學生公寓”,後依照清華校花之一“紫荊花”更名為“紫荊學生公寓”。2002年9月,近4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建成,並迎來本科生新生入住;本科生二期工程於2003年9月前竣工;2004年,留學生、博士生、繼續教育學員公寓建成。 紫荊學生公寓採用筒子樓式佈局。本科生柱紫荊1至13號樓,為7層坡屋頂,平面以折線分佈,內部設計為四人一間,上鋪下居,插座、網路埠到桌,每兩間宿舍合用一間小廳,配置電話和電視介面;研究生住平面呈「W」型的白色15層大樓,為紫荊14至17號樓,同時也是清華最高的樓層,內部設計為為一人一間,並配有獨立衛生間與浴室;留學生居住在沿荷清路自北向南排列的6座11層板式樓,為紫荊18至23號樓。全部公寓架空2.2米作為零層,存放腳踏車。 此外,在紫荊學生公寓區,配置桃李園和紫荊園兩個大型食堂,在留學生公寓部分還有芝蘭園與玉樹園兩個食堂。配置紫荊公寓學生服務中心(「C樓」)提供各類社群服務、商業服務以及活動場地,配置紫荊操場,擁有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等眾多體育場地,東北角還有氣膜館提供桌球與羽球場地。 == 行政管理 == ===行政隸屬=== 1909年所建遊美學務處及其附設肄業館,隸屬清政府外務部與學部共同管轄。1911年,肄業館改名清華學堂後,隸屬關係未變。1912年5月23日,北洋政府外交部、教育部撤銷遊美學務處,同期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範源濂提議清華歸外交部,不再隸屬教育部。 192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進入北京後,宣佈接管清華,更名“國立清華大學”,幾經磋商後由中華民國大學院會同國民政府外交部共同管理,聘任董事會管理學校。1929年4月,董事會宣佈集體辭職,後召開全體學生大會和教授會議,最終報批南京國民政府,清華僅隸屬教育部。 1949年1月10日,北平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宣佈接管清華大學,6月,隸屬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後,隸屬教育部。1952年,國家成立高等教育部,清華隸屬之;1958年,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合併為教育部;1963年,再次分設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清華隸屬高等教育部;1966年,兩部再次合併;1970年6月,撤銷教育部,成立國務院科教組,清華隸屬之;1975年1月,撤銷國務院科教組,恢復教育部,清華隸屬之;1985年6月,撤銷教育部,設立國家教育委員會,清華隸屬之;1998年,撤銷國家教育委員會,恢復教育部,清華隸屬之至今。 ===主要負責人=== 文革後的校長與校黨委書記 校長 任期 校黨委書記 任期 劉達 1978年6月 - 1983年5月 劉達 1977年4月 - 1982年7月 高景德 1983年5月 - 1988年10月 林克 1982年7月 - 1984年2月 高景德 1983年5月 - 1988年10月 李傳信 1984年2月 - 1988年9月 張孝文 1988年10月 - 1994年1月 方惠堅 1988年9月 - 1995年9月 王大中 1994年1月 - 2003年4月 賀美英 1995年9月 - 2002年2月 顧秉林 2003年4月 - 2012年2月 陳希 2002年2月 - 2008年12月 陳吉寧 2012年2月 - 2015年3月 胡和平 2008年12月 - 2013年11月 邱勇 2015年3月 - 2022年2月 陳旭 2013年12月 - 2022年2月 王希勤 2022年2月 - 2023年12月 邱勇 2022年2月 李路明 2023年12月 - 清華在不同時期主要負責人有不同名稱與職權,在清華學堂時期,主要負責人叫做監督,負責校內一切行政,改制為清華學校時,負責人為校長。1917年9月,北洋政府為了加強對清華經費的控制,清華逐步推行董事會領導制度,由外交部選任10人擔任董事,負責除了教務以外的事物。然而隨著董事的權力逐步的增大,與學校師生之間的矛盾逐漸擴大,使得校長人事不穩定,多次更迭。 1929年6月29日,教育部宣佈取消清華大學董事會,實施校長領導制,並規定校長負責綜理清華校務,校長由教育部長提請國民政府任命,然而因為政權不穩定,國民政府選派的人選有時與師生產生衝突,校長人事仍然不穩,1930年5月至1931年4月,清華甚至沒有校長,學校事務由校務會議處理,直到1931年梅貽琦擔任校長,人事才算穩定。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與南開大學在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教育部派定蔣夢麟、胡適、梅貽琦、張伯苓、傅斯年等11人組成籌備委員會,三校的校長擔任籌備委員會常委,並依照籌備委員會決議處理校務。1938年初,學校由長沙遷往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領導體制與臨大相同。1938年12月21日,常委會決議,由梅貽琦擔任常委會主席,原本應由三校校長輪流擔任,但因其他兩校校長通常不在昆明,實際校務由梅貽琦主持。 1946年8月,清華回到清華園,領導體制與抗戰期間相同。1948年12月15日,北平由解放軍佔領,梅貽琦離開北平,學校由校務委員會主持工作,並設定主席,1952年6月,由教育部通知成立清華籌備會,主持院系調整期間的工作,1952年10月清華籌備會工作結束。1952年10月,教育部任命蔣南翔為校長,並實施校長負責制,之後在文革之前,領導體制經過三次變更,1956年,蔣南翔擔任清華黨委書記,實施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959年,改為黨委領導下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1962年,改為黨委領導下的以校長為首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 1966年,文革爆發,清華的領導體制數次變更,由同年6月的文化大革命工作組、8月的文革籌備臨時委員會、12月以蒯大富為首的清華大學井岡山兵團奪取部分行政權力,之後清華持續的混亂,直到1968年7月27工宣隊進校,穩定局勢,掌管學校全部權力,1969年,清華大學革命委員會成立,全面領導學校工作,直至改革開放。 1978年6月,學校取消革命委員會體制,實施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黨委決定,校長執行),並逐漸朝校長負責制過度,1988年9月之後,實施校長負責制至今。1992年開始,清華大學成為副部級大學,校長與校黨委書記行政級別均為副部級,並且須由由中共中央任命、中共中央組織部負責宣佈任命結果。 ===經費 === 美國退還庚款 年度 原賠款額(美金) 保留額(美金) 退款額(美金) 1909-1910 1,022,683 539,588 483,094 1911-1914 1,080,787 539,588 1,264,582 1915 1,264,582 539,588 724,993 1916-1931 1,329,784 539,588 790,196 1932-1939 1,919,967 539,588 1,380,378 1940 1,923,374 539,588 1,380,378 總計 46,189,359 17,266,840 28,922,519 清華前身遊美學務處本因庚子賠款的美國“退款”而立。根據1901年八國聯軍迫使清政府簽署的《辛丑條約》,共賠償各國白銀45,000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4釐,本息合計98,223.815萬兩,其中美國分得32,939,055兩,按當時1:0.742折算,合美金24,440,778.81元,39年本息合計美元53,551,551.15元。美國總統羅斯福、國務卿海約翰認為賠款“實屬過多”,最終美國國會於1908年5月25日決定賠款限定為13,655,492.69美元,年息4%,後確定其中差額全部用於辦學和赴美留學。從1909年到1914年,每年約還款50萬美元,1915年到1931年,每年近80萬美元,1932年至1937年,每年約138萬美元。1916年之前,清華方面支出無定額,剩餘部分存至外交部,作為“清華基金”。1917年後經費定額每年約70萬美元。1929年8月,清華全部基金移交“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中基會)代管。當年確定的校務進行計劃大綱規定:美國退款除留美經費外,全部作為清華經費,每年約40餘萬美元。1932年後,限定清華經費為國幣120萬元。1932年,國民政府停付美國庚款一年,清華經費突然中斷,後由財務部墊付國幣100萬作為維持。1933年7月起,中基會開始每月撥付清華經費國幣10萬元。此期間,加上少量直接收入,學校每年收入約124萬元,經常支出約100萬元,故剩餘部分費用增建建築。 清華大學經費 年度 預算(億人民幣) 決算(億人民幣) 2012年 未公佈教育部規定公開財務資訊從2013年開始。 161.3 2013年 113.77 177.3 2014年 164.1 175.6 2015年 174.9 205.5 2016年 182.1 218.8 2017年 233.3 247.7 2018年 269.4 276.4 2019年 297.2 319.6 2020年 310.7 2021年 317.3 2022年 362.1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因抗戰將各院校經費按七成支付,長沙臨大的日常費用由各校七成經費中抽出一半支付。1938年西南聯大初期,三校撥付七成經費中4/7撥至聯大,剩餘3/7上交教育部它用。1939年後西南聯大完全由政府負擔,三校不再單獨撥款。此時期,聯大每年預算約為國幣180萬,但國幣不斷貶值,預算猛增致使政府無法撥付,校方只好向銀行高額借貸。同時,清華除併入聯大外的留美學務與特種研究所仍需經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學校在美存款又被凍結,只得由政府擔保不斷向銀行貸款,每年高達數百萬。1946年7月,學校遷回清華園,由政府撥款,但由於貨幣貶值而極度困難,學校不得不動用清華基金利息。1946年底政府撥款39.22餘億元(折戰前國幣45萬餘元);1947年撥款276億餘元(折戰前國幣46萬餘元);1948年撥款金圓券255萬餘元(折戰前國幣約24萬元)。存於美國銀行的清華基金每年約十三四萬美金。1949年,學校向北平軍管會報告稱“基金存於紐約華美協進社及銀行”,由梅貽琦親自經管,無從查考支付。後於1950年,梅貽琦先生在美國繼續經營清華基金,並於1955年使用清華基金在臺灣籌辦“原子科學研究所”,後發展為臺灣清華大學。 1949年初,整理結款共200餘萬元,摺合人民券20餘萬元。從1949年底到1979年,清華經費均依賴政府撥款。其中教育事業費方面,從建國初到1958年大躍進期間,政府撥款迅速從108.9萬元上升到800.8萬元,1959年增至1437.9萬元。由於三年大饑荒,1962年撥款降至971.9萬元,之後迅速恢復。1966年“文革”開始後,經費逐漸降至1969年的677萬元。改革開放後,政府撥款逐步增加,從1978年的2195.2萬元到1990年的5247.5萬元。1981年至1991年,世界銀行向清華貸款四次,其中1981年到1987年的大學發展專案貸款實際執行1.52億美元,用於重點學科實驗室;1989年的教材開發專案貸款,實際執行65.1萬美元;1991年的重點學科建設貸款約140萬美元,重點學科發展專案信貸約853萬美元。1980年後,學校逐步透過校辦企業、校辦工廠、科技成果轉化、對外服務等獲得收入。到2000年,學校產業經營收入65億元,利潤6.45億元,總資產達到122億元,科研經費收入7.3億元。到2009年,科技經費收入達到24.45億元。2014年,清華年度決算175.6億人民幣,年度收入123.57億人民幣,辦學經費82億人民幣,科研經費近40億人民幣,居兩岸四地第一,經費來源大多來自政府。2015年,收入總計達149.78億元,與2014年相比,增加26.21億元,增長21.21%。另外總共接受捐贈5.06億元。 == 校友 == 自建校以來,清華已經培養了20萬名以上的學生,湧現一大批「學術大師」、「興業英才」、「治國棟樑」等各領域的傑出校友,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根據清華大學章程第三十七條,清華校友是在清華學習或工作過的師生,或是獲得清華授予的名譽學位或榮譽職銜人士。根據2009年版的清華大學校友總會章程,清華校友包含新竹清華大學師生。 ===校友會=== 校友總會前身是清華學校留美同學會,成立於1913年6月29日,1981年改為現名。校友總會廣泛聯絡校友,校友聯絡率超過80%,並建立各種校友相關組織。截至2014年,建立各年級校友組織、理事會六十多個;海內外校友會組織196個,其中中國大陸各省市140個,港澳臺3個;海外清華校友會組織53個,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尼、泰國等14個國家。2003年之後,陸續成立20個行業協會以及校友攝影俱樂部、校友合唱團、校友羽毛球協會等多個組織。 ===學術界=== 在學術界中,清華校友包括楊振寧與李政道兩位物理諾貝爾獎得主,兩位曾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8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分別是黃昆、金怡濂、劉東生、王永志、葉篤正、吳徵鎰、吳良鏞、鄭哲敏;23位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人當中,有14人來自清華,其中包含兩彈元勛鄧稼先以及王淦昌、趙九章、彭桓武、錢三強、錢學森、王大珩、陳芳允、郭永懷、屠守鍔、楊嘉墀、王希季、朱光亞、周光召。人民科學家、世界最大無線電望遠鏡FAST總工程師南仁東也是清華校友。 院士部分,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就學於清華的有59人,畢業於清華的則有32位。截至2011年,共有333名清華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47名清華校友榮膺中國工程院院士。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共有40位兩院院士畢業於清華。美國院士部分,10位清華校友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9位校友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軍政界 === 在政治方面,清華大學培養了中國共產黨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第五任領導人習近平,自1977年以來,有8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身清華,包括朱鎔基、吳邦國、姚依林、吳官正、黃菊、宋平,為中國高校之最。政治局委員或候補委員部分有劉延東、曾培炎、王漢斌、胡喬木、李錫銘、陳希、黃坤明、陳吉寧、李幹傑等。 軍事部分,有抗日名將孫立人、馮仲雲,被毛澤東譽為「一個人能頂幾個師」的著名情報員熊向暉。 === 商界與其他 === 清華大學校友中有諸多成功的企業家,其中包含搜狐創辦人張朝陽、美團創辦人王興、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中國女首富、碧桂園集團董事局副主席楊惠妍等。根據中國校友會網調查,清華共培養132個億萬富豪,為中國大陸高校最多。根據Wealth-X公司的調查,清華校友成為(淨資產達超過3000萬美元)共有1090人,排名世界第31名,中國第一。其他行業中,知名校友有亞洲第一位女性雨果獎得主郝景芳、音樂人高曉松、歌手李健、世界圍棋冠軍古力。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 *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管高校 (北京市)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大學 Category:985工程 Category:211工程 Category:九校聯盟 Category:北平四大名校 Category: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Category: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Category:1911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Category:三位一體招生院校 Category: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獎單位 Category: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獎單位 Category:海淀區學校 Category:1911年中國建立 Category:中關村
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縮寫:),-{zh-cn:亦稱國內生產總額; zh-hk:亦稱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毛額; zh-tw:亦稱國內生產總額、國內生產總值;}-,在描述地區性生產時稱地區生產總值,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區域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market value)。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在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 == 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區別 == 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不同之處在於: *GNP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即GDP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GNP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再簡單的來說GDP是屬地主義,GNP是屬人主義。舉例來說,無論臺灣、香港、韓國還是美國的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最終財貨,都包括在中國大陸的GDP內,此一數值亦包括移住勞工的薪資在內。 *GDP是國內生產與附加價值的加總;而GNP是除了國內生產總值以外,再加上國外生產的紅利與利息總值;因此如果重視GNP數值的經濟發展,會較注重海外投資與生產,但只注重GNP而忽略GDP的經濟發展可能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化。 == 計算公式 == === 生產面 === 又稱最終產出法,先將社會一至三級產業加以區分後,再把各產業的增加產值相加。因第四和第五產業本身區分不明顯,無法明確顯示產值,目前無計入。 :本地生產總值 = 第一產業產值 + 第二產業產值 + 第三產業產值 當中第一產業包括種植業、漁業等提取天然資源的經濟活動,第二產業包括輕紡工業、重化工業等將天然資源轉換成製成品或半製成品的經濟活動,第三產業則包括商業、旅遊業、零售業等提供服務的經濟活動。 此方法得出的本地生產總值乃按要素成本計算,若加上間接稅,再扣除補貼,將得到按市價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 === 分配面 === 分配面又稱所得面,利用各種生產要素的所得總和來估計。 :GNP = W + R + I + π 當中 W = 工資,R = 地租,I = 利息,π = 利潤 此方法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樣按要素成本計算,若加上間接稅,再扣除補貼,將得到按市價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 以此方法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又稱為國內總收入。 === 支出面 === 又稱最終用途衡量法,從最終產品購買者的支出面來估計。 : GDP = C + I + G + (X - M) 當中C = 私人消費開支,I = 投資總額, G = 政府消費開支,X = 出口總值,M = 進口總值 由於出口總值減去進口總值等於淨出口(NX),所以公式可表示成: : GDP = C + I + G + NX 本地生產總值要計算出口是因為本地公司所生產的商品不一定全部反映在本地私人消費(C)和政府開支(G)中。出口商品或服務也是以本地為基地的公司的生產所得,應計算在本地生產總值內。而進口成份要減去因為本地消費或投資當中或有進口商品或服務,而這些開支都非本地生產所得。 此方法得出的本地生產總值乃按市價計算,若加上補貼,再扣除間接稅,將得到按要素成本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 ===三面等價原則=== 以上三方面計算結果在理論上應當相同。 ===其他=== ====個人面==== :GDP = c + s + t 當中 c = 消費,s = 儲蓄,t = 稅 == 名目GDP與實質GDP == 由於GDP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及勞務的價值,而物價水準是不斷變化的。是指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的某特定時期的GDP。名目GDP包含了物價水準的因素,若現在的物價水準上漲1倍,名目GDP也會隨之上漲1倍,故名目GDP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期,因而有了實質GDP()的概念。 在經濟學中,實質GDP並非捨棄了物價的變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準年的價格水準。例如,假設以2000年為基準年,則2011年的名目GDP是使用2011年的物價所計算出,而實質GDP是使用2000年的物價所計算出。 == 各國比較 == 不同國家間的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轉換方式主要有兩種: # 使用各國貨幣的國際匯率轉換; # 根據各國貨幣與一選定標準(一般為美元)的購買力平價。 透過兩種方式得到的各國國內生產總值排名會有很大不同(見下),因為如果使用國際匯率,就會由於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在國際市場過弱,而低估國內消費者與生產商的購買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購買力平價,則又無法精確計算該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與服務。 國內生產總值分為名目國內生產總值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其中,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是以現行價格水平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值,不僅包含了當期產量的資訊也包含了當期該國的價格水平資訊。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是以基準點價格水平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值。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用名目國內生產總值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比率計算的物價水平衡量指標。 目前共有3個組織分別對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進行統計比較,分別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包含在其出版的《世界概況》中)。 == 各國本地生產總值總量 == * 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國際匯率) * 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購買力平價) == 各國人均 == * 各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國際匯率) * 各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購買力平價) * 歷年各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 各國人均國內GNI列表 (購買力平價) == 參見 == * 綠色GDP * 國民收入(GNI) * 宏觀經濟學 * 世界生產總值(GWP) * 國民生產總值(GNP) * 真實發展指標(GPI) * 無條件基本收入 * 軍事凱因斯主義 * 主權國家的外部資產清單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全球各國國內生產總額 * 多地啟動新一輪引資上專案:GDP增速不及預期 中國經濟網 2014-07-31 Category:國內生產總值 Category:宏觀經濟學 Category:發展經濟學 Category:經濟學術語 Category:統計學術語 Category:經濟指數
朝鮮的名稱
朝-{}-鮮(諺文:)或韓(諺文:)可以指文化上的朝-{}-鮮,包括地理上的朝-{}-鮮半島,也包括朝鮮的主體民族、即朝鮮民族。 “朝-{}-鮮”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在公元前200年的《尚書大傳》中提到朝鮮的意思為“朝日鮮明”。1392年,高麗()被李成桂推翻,明太祖朱元璋選定了朝鮮為其號。1401年,明惠帝冊封朝鮮太宗為朝鮮國王。1896年,朝鮮高宗宣佈朝鮮獨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韓合併後,日本使用「朝鮮」一名,設立朝鮮總督府。在上海建立的流亡政府名為-{H|大韓民國=>zh-hk:南韓;大韓民國=>zh-mo:南韓;大韓民國=>zh-tw:南韓;大韓民國=>zh-sg:南韓;大韓民國=>zh-my:南韓;}--{H|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zh-hk: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zh-mo: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zh-tw: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zh-sg: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zh-my:北韓;}--{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1948年,南方政權建國,國號為-{大}-韓民國;北方政權也建國,國號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官方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簡稱為朝鮮,-{大}-韓民國則簡稱為韓國。 == 辭源 == ===朝鮮=== “朝鮮”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在公元前200年的《尚書大傳》中提到朝鮮的意思為「朝日鮮明」,“朝”讀如“朝日”的“朝”。而唐代司馬貞所撰《史記索隱》中提到「朝鮮」的發音為「潮仙」:「案,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訕。」所以可以推測經過較長時間的流傳,朝鮮的發音有所改變。西周滅商之後,商朝的遺老箕子不願意成為周臣,帶領一部分侍從到達朝鮮半島和當地居民一起建立了「箕氏侯國」,並得到周武王的承認和冊封《史記.宋微子世家》,《尚書大傳》和司馬遷的《史記》均記載了此事,史稱「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的管轄地區主要指現在朝鮮半島外側靠北的地方。如果北海為今天的渤海的話,有學者認為箕子朝鮮初期位今中國河北、遼寧和內蒙古東南部。箕子朝鮮在半島統治近一千年,歷經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2世紀被燕人衛滿取代。這段歷史為朝鮮留下了光彩的記憶,等到後來朝鮮進入「高麗」和「朝鮮王朝」時,箕子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讚賞。朝鮮人稱其為「箕聖」,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 “朝鮮”一詞在朝鮮的史書《三國遺事》被用來稱呼“古朝鮮”(王儉朝鮮)、“衛滿朝鮮”。“古朝鮮”與“衛滿朝鮮”並立而言,所以今天在朝鮮和韓國單稱古朝鮮,多指王儉朝鮮(即檀君朝鮮)。從周朝至漢朝的中國史書,“朝鮮”只是指朝鮮半島北部的地區,朝鮮半島南部則被稱為三韓(即辰韓、馬韓、弁韓《魏書·東夷記》)。《後漢書·東夷列傳》第七十五:“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餘里,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辰國也。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辰王,都目支國,盡王三韓之地。其諸國王先皆是馬韓種人焉。” 漢初,燕王盧綰叛漢後逃至匈奴,其部將衛滿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成為箕子朝鮮的國相。公元前194年,衛滿推翻了箕子朝鮮,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國號仍稱“朝鮮”,成為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史稱「衛滿朝鮮」。此時期,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還分佈著扶餘、高句麗、沃沮等部落。 公元前108年(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東征朝鮮,未成功,接著派來增援部隊。公元前108年夏,朝鮮右渠王(衛滿的孫子)被殺,衛滿朝鮮滅亡。 西漢在此設立四郡,“朝鮮”一詞消失在中國典籍中。 可是,朝鮮半島北部地區高句麗崛起,很快瓦解了真番、臨屯兩郡,玄菟郡也改動了轄區。到西晉末年公元313年,高句麗吞併了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 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麗,自立為王。最初李成桂原想繼續使用高麗的國號。但由於高麗王室在高麗末期對朝鮮半島統治的合法性遭到質疑,李成桂決定改國號,以朝鮮(為紀念古朝鮮)、和寧(李成桂父親李子春就仕之地)兩號請明太祖朱元璋決定,明太祖選擇了“朝鮮”,但不肯冊封。《李朝太祖大王實錄·太祖二年·二月十五 》:上感悅,賜韓尙質田五十結,下敎境內: 王若曰,予以涼德,荷天休命,肇有邦國。向遣中樞院使趙琳,奏聞於帝,報曰: “國更何號,星馳來報。” 卽令僉書中樞院事韓尙質請更國號,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五日,韓尙質齎禮部諮文以來。本部右侍郞張智等於洪武二十五年閏十二月初九日,欽奉聖旨: “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 茲予不穀,豈敢自慶! 實是宗社生靈無疆之福也。誠宜播告中外,與之更始。可自今除高麗國名,遵用朝鮮之號。直到1401年,明惠帝才正式冊封朝鮮太宗為朝鮮國王。此後“朝鮮”一詞成為國家、民族和語言的名稱。 到了高麗時期,編纂史書,尊箕子朝鮮為祖先,同時檀君朝鮮也作為開國神話寫入史書,“朝鮮”一詞再次出現於文字史料中。 ===韓=== 1896年,朝鮮高宗宣佈朝鮮“獨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此處的“韓”字既來自朝鮮半島南部古稱“三韓”,同時“韓”字在韓語中更有“偉大”或“第一”的意思。這也是第一次「韓」從民間走向官方。 在朝鮮半島歷經的三國時期、統一新羅時代、後三國時期和高麗時期,國名均與“朝鮮”無關,中國史書中也以朝鮮半島各國之名相稱,並未將其統稱為朝鮮。陳壽《三國志》把三韓統稱為韓國《三國志》卷三十: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韓國。。反倒是源自“三韓”的“韓”稱呼一直在國號頻變的半島民間延續,成了“朝鮮半島”的簡稱,這一簡稱一直延續到近代。例如:日本國內主張以武力迫使朝鮮半島開國的“徵韓論”,以及甲午戰爭時期清帝宣戰詔書中的「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但在康熙字典中,對“韓”字的解釋有春秋時期的韓國、韓姓和三韓,卻並沒有查到朝鮮半島之意。 === 高麗 === 由於高麗王朝是朝鮮半島上第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zh-hans:朝鮮民族;zh-hant:朝鮮民族;}-的形成和朝鮮文化形成的也開始於這一朝代,因此在朝鮮王朝建立之後,中國和西方國家仍然繼續以“高麗”(其中「麗」讀作-{|zh-cn:; zh-hant:; zh-tw:; zh-hk:; zh-mo:}-)作為朝鮮的別名。另外西方語言中的Korea/Corea(「高麗」)也是來自於該王朝,而西方對於朝鮮半島的稱呼並沒有因為政權變遷而更改,因此西方語言中沒有「朝鮮」與「韓」的區分,統稱Korea/Corea(或其他類似詞彙),對於半島南北政權的稱呼也因此沒有漢字文化圈中如此多樣,而稱為南、北「高麗」,另外高麗大學的翻譯也是「Korea」大學。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日成提出的朝鮮半島統一後的國名「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也是基於「高麗」該詞彙。 ===其他名稱=== 在朝鮮王朝時期,朝鮮人自稱多為“東國”、“大東”、“海東”、“東邦”,此外還會以“震域”、“槿域”、“青丘”、“雞林”、“八道”、“三韓”來指代韓或朝鮮。 == 各地對於朝鮮有關的稱呼 == === 中國大陸 === 在中國大陸,「-{朝}-鮮」這一稱呼既是官方和民間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在涉及歷史、地理、語言學、人類學等-{方面}-專有名詞時,又是包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內的整個朝鮮半島的稱呼。 中國大陸對於-{朝}-鮮族、-{朝}-鮮半島、-{朝}-鮮戰爭等名詞時全部沿用「朝鮮」這一稱呼,但對於其語言,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皆以「-{朝}-鮮語」作為稱呼,但近年來有不少人士開始用“韓語”稱呼該語言,尤其是在-{大}-韓民國使用的-{朝}-鮮語,對於中國朝鮮族所使用的-{朝}-鮮語,偶爾也會稱呼為韓語,雖然實際上朝鮮族所使用的朝鮮語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朝鮮語更接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之前,中方以“南-{朝}-鮮”稱呼韓方,但在1992年中韓建交之後,中方正式對韓方的稱呼將“南-{朝}-鮮”改成“韓-{}-國”。 === 港澳 === 在香港、澳門,「朝鮮」這一稱呼的用處並不如中國大陸一般廣泛,一般只用於歷史(如朝鮮王朝相關詞彙)、地理(如-{朝}-鮮半島、-{朝}-鮮灣)還有民族(朝鮮族)。其他與當地相關的事物一般以“韓國”形容(如韓語、韓服、韓劇等等)。 “韓-{}-國”這一稱呼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代表“南北方”在內的整個“朝鮮半島”,但一般情況下則通常特指朝鮮半島南部的-{大}-韓民國。故容易產生誤解時常稱-{大}-韓民國為“-{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北}-韓”,以避免歧義。 === 臺灣 === 在臺灣的中文語境裡,「-{朝}-鮮」這一稱呼平時不常用。通常也是用於史地詞彙,如“朝鮮半島”。而受到過去冷戰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只承認-{大}-韓民國的影響,「韓國」這一稱呼至今仍常慣指-{大}-韓民國或整個朝鮮半島。當今官方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 ,中華民國外交部或民間聽到金正恩死亡傳言 北韓訊息人士爆:部分民眾興高采烈 ,自由時報金正恩若崩逝...專家:北韓軍部為團結可能發動「韓美作戰計畫」 ,東森新聞雲均以「-{北}-韓」稱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民視是目前唯一使用「北-{朝}-鮮」這一稱呼的臺灣媒體。 === 馬新 === 在新加坡的中文語境裡,均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為“朝鮮”,-{大}-韓民國稱為“韓國”。馬來西亞中文媒體及華社民間也經常以“韓國”、“朝鮮”稱呼朝鮮半島南北政權。 === 越南 === 越南民主共和國及其繼承者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為「-{朝}-鮮」(),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之前,越方以“南-{朝}-鮮”()稱呼韓方。但在1992年韓越建交之後,越方正式對韓方的稱呼將“南-{朝}-鮮”改成“韓-{}-國”()。 而越南共和國政府在1975年滅亡以前,將大韓民國視為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權並拒絕承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並將大韓民國簡稱為“韓-{}-國”()。 === 日本 === 在日本,「-{朝}-鮮」是整個-{朝}-鮮半島的簡稱,當今日本稱-{大}-韓民國為「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北-{朝}-鮮」。 “北朝鮮の弾道ミサイル発射は1発だった” 防衛省が訂正 ,NHK === 大韓民國 === -{大}-韓民國國內官方及民間均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為“-{北}-韓”(),在涉及歷史、地理、語言學、人類學等-{方面}-專有名詞時也一律以“韓”稱呼,如“韓半島”、“韓民族”。然而,韓國各大媒體的中文版網頁-{方面}-,則大多使用“-{朝}-鮮”,例如韓聯社、《-{朝}-鮮日報》、《東亞日報》、《中央日報》和《韓民族日報》;-{只}-有KBS使用“-{北}-韓”。 過去大韓民國官方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貶稱「北傀」() ,意指北方政權為前蘇聯操縱的傀儡政權。隨著1980年代以後韓國實現民主化以及韓朝關係的改善,現今韓國政府已不再使用官方詞彙中的貶義詞來形容朝鮮政權。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內對於有關事物皆統稱為「朝鮮」,而幾乎不使用「韓」字樣。對於本國常簡稱為「-{朝}-鮮」,和南邊政權相對時有時也稱為「北-{朝}-鮮」。而稱呼-{大}-韓民國為「南-{朝}-鮮」。有時,朝鮮的對南宣傳(如“我們民族之間”網站釋出的部分影片)會使用“韓半島”“韓國”等詞語,以符合朝鮮半島南方使用習慣。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官方對南韓當局的蔑稱為「南朝鮮傀儡」(),意指南方政權為美國操縱的傀儡政權。 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官方在韓朝首腦會談等會談相關事項、韓朝協議文、國內外媒體或第三方發言引用等情況下,會使用「-{大}-韓民國」這一稱號。2023年7月以來,朝鮮官方越來越多地使用“大-{}-韓民國”一詞來稱呼韓國,甚至在朝鮮勞動黨八屆九中全會的官方報道中宣稱朝韓是“兩個國家”。 === 西方 === 西方語言中稱為Korea(英語、德語等,或其他類似詞彙,如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中的Corea和法語的Corée),該詞彙來自於高麗王朝。而西方對於朝鮮半島的稱呼並沒有因為政權變遷而更改,因此西方語言中並沒有多種詞彙來表達有關概念,無論是「朝鮮」還是「韓」,統一譯為Korea(或其他類似詞彙)。對於半島南北政權的稱呼也因此沒有漢字文化圈中如此多樣,而單純稱為南、北Korea。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韓國 (消歧義) * 阿斯達 * 朝鮮 (地區) * 朝鮮王朝 * 朝鮮半島歷史 * 兩韓統一問題 * 中國:文化上的稱謂 * 琉球:文化上的稱謂 Category:朝鮮半島歷史 CX Category:國家名稱語源
NTFS
NTFS(),是Microsoft公司開發的專用檔案系統,從Windows NT 3.1開始成為Windows NT家族的預設檔案系統。 NTFS取代FAT(檔案分配表)和HPFS(高效能檔案系統)並進行一系列改進成為更加完善的安全系統,例如增強對後設資料的支援,使用更高階的資料結構以提升效能、可靠性和磁碟空間利用率,並附帶一系列增強功能,如訪問控制表(ACL)和檔案系統日誌。 其他桌上型電腦和伺服器作業系統也支援NTFS。Linux和windows提供程式碼的軟體NTFS-system,可用於讀寫NTFS檔案。Mac OS X核心不能對NTFS進行寫入操作。 == 歷史 == 20世紀80年代中期,微軟(Microsoft)和IBM合作,希望建立下一代的圖形作業系統。該專案的成果為OS/2,但由於微軟和IBM在很多重要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最後合作被終止,目前OS/2至今仍屬於IBM,而Microsoft從此後開始研究Windows NT。 OS/2的檔案系統HPFS包含許多重要功能,當Microsoft開始建立他們自己的新作業系統時,NTFS檔案系統的很多功能正是從HPFS中借鑑改善的。可能正是因為他們來自於同一個專案,HPFS和NTFS使用相同的磁碟分割槽標識程式碼(0x07)。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情況,因為可用的標識碼並不匱乏,其它每個檔案系統具有自己的標識碼,例如,FAT擁有超過九個編號(FAT12、FAT16、FAT32等等各自都擁有不同的標識碼)。這種特例也導致之後用於區分檔案系統的演算法當遇到程式碼0x07時候不得不進行額外的檢測。 NTFS的開發者包括:Tom Miller、Gary Kimura、Brian Andrew以及David Goebel。 == 版本 == 微軟正式釋出的NTFS版本有五個: NTFS 版本號 首個支援的作業系統 釋出時間 新功能 備註 1.0 Windows NT 3.1 1993 最初版本 v1.0和v1.1和之後的所有版本不相容。也即使用NT 3.5x寫入的卷無法被NT 3.1讀取。該問題的一個解決方案是使用NT 3.5x光碟更新NT 3.1,並新增對FAT系統的長檔名支援。 1.1 Windows NT 3.51 1995 壓縮檔案、命名流、訪問控制表 1.2 Windows NT 4.0 1996 安全描述符 Windows NT 4.0 作業系統釋出之後,該檔案系統版本號俗稱 NTFS 4.0 3.0 Windows 2000 2000 支援磁碟限額、加密、稀疏檔案、重解析點,更新序列數(USN)日誌、$Extend資料夾(及其中的檔案),並改進安全描述符設計方案,允許使用同樣的安全設定的多個檔案共享一個安全描述符。 Windows NT 4.0 的 SP4 升級包對這個版本的NTFS提供了相容。 Windows 2000 作業系統釋出之後,該檔案系統版本號俗稱 NTFS 5.0。 3.1 Windows XP 2001 在MFT中提供冗餘MFT記錄數擴充套件項,可用於恢復受損的MFT檔案。 Windows XP 作業系統釋出之後,該檔案系統版本號俗稱 NTFS 5.1 的檔案版本號(例如在 Windows 2000 裡面是 v5.0)是基於作業系統版本號的,不該與 NTFS 版本號(例如 Windows XP 裡面是 v3.1)混淆。 後續的Windows的版本更新增加了許多檔案系統相關的功能,但並沒有改變NTFS本身。例如Windows Vista增加了NTFS符號連結、事務NTFS、磁碟收縮和自我修復,但除了符號連結外其他功能其實都由作業系統實現。 == 功能 == 相對於之前的版本,NTFS v3.0包含若干新功能:磁碟使用限額、稀疏檔案支援、重解析點、分佈連結跟蹤,以及檔案級加密(即“加密檔案系統(EFS)”)。 === 可伸縮性 === 理論上,NTFS卷的最大容量為264-1簇。在Windows XP專業版中,由於分割槽表限制,實際實現的最大容量為232-1簇。例如,在當簇的從大小為64 KiB時,Windows XP的NTFS卷的最大容量為256 TiB減去64 KiB;而當簇大小為預設的4 KiB時,卷最大容量將變為16 TiB減去4 KiB(但這都超過了Windows XP SP1對磁碟容量的128 GiB限制)。由於主開機記錄(MBR)分割槽表最大支援單個分割槽容量為2 TiB,因此如果要建立超過2 TiB的NTFS卷,必須要使用動態卷或者GPT卷。注意:微軟預設的載入程式必須使用UEFI和64位作業系統才能從GPT卷引導系統。 === 日誌 === NTFS是一個日誌檔案系統,使用NTFS日誌($Logfile)記錄卷更改後設資料。這是NTFS一個非常關鍵的功能(FAT/FAT32不提供此項功能),可確保其內部的複雜資料結構(如比較重要的如卷分配圖、磁碟碎片整理API產生的資料轉移操作、MFT(主檔案表)記錄的更改情況(包括移動MFT記錄中儲存的變長屬性和屬性表等))和索引(在目錄和安全描述符中使用)即使在系統崩潰後仍然能保證一致性,而當在卷被重新載入後,可以非常容易地回滾這些關鍵資料的意外修改。 USN日誌是一項系統管理功能,用於記錄卷中所有檔案、資料流、目錄的內容、屬性以及各項安全設定的更改情況。應用程式可以利用日誌追蹤卷的更改。對於非系統卷,可以選擇開啟或關閉日誌。當新增一個新卷後,預設情況下日誌功能處於開啟狀態。 === 硬連結 === 硬連結可用於將不同的檔名直接關聯到同樣的檔案內容。 硬連結類似於目錄連線,但必須引用到檔案。硬連結只能連線到同一個卷內的檔案,因為每個卷擁有自己的主檔案表(MFT)。硬連結有自己的後設資料,因此如果更改某個硬連結的檔案大小或尺寸,其他硬連結在被開啟前可能不會自動更新這些資訊。 硬連結原本用於支援Windows NT的POSIX子系統MS 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 Resource Guide, "POSIX Compatibility "。 Windows使用硬連結實現對8.3檔名的支援。作業系統需要該功能,因為有些古老的應用程式只能使用短檔名。NTFS將會為檔案和目錄建立額外的NTFS記錄,但他們將總是自動同步更新(常規硬連結並不會同步更新)。 NTFS檔案系統限制單個檔案只能關聯到1024個硬連結。 === 可選資料流(ADS) === 可選資料流使單個檔案可以關聯到多個資料流。NTFS資料流的表述方式為“檔名:流名”,例如“text.txt:extrastream”。 NTFS流從Windows NT 3.1開始被引入,起初設計目的是為了Services for Macintosh(SFM)能夠正確儲存Macintosh的資源分岔。現在的Windows伺服器已經不再包含此功能,但很多第三方的Apple歸檔服務(AFP)產品(例如Group Logic的ExtremeZ-IP)仍然會繼續使用可選資料流。Internet Explorer和其它一些瀏覽器會在從網路上下載的檔案中新增一個非常小的可選資料流,用於標記它們來自於外部網站(表示可能會存在安全風險),使用者在開啟這些檔案前系統將會顯示一個確認提示。 當使用者表示不希望再次看到這個確認對話方塊的時候,這個可選流將會從下載的檔案中被直接刪除。 可選資料流不會顯示在Windows資源管理器中,也不會算入檢視檔案屬性時顯示的檔案大小。如果將檔案複製到FAT格式的磁碟、附加到電子郵件、上傳到網站,或者移動到任何其它不支援可選流的位置上時,則只有主資料流會被保留下來,其它可選流將被全部丟棄,因此使用可選流來儲存重要資料很可能會發生意外。Microsoft提供了一個叫作Streams的工具,使用者可以使用這個工具檢視卷中的可選流。從Windows Powershell 3.0版本開始,以下cmdlet支援對可選資料流進行操作:Add-Content、Clear-Content、Get-Item、Out-String、Remove-Item,以及Set-Item。 有些媒體播放器也嘗試使用可選資料流記錄多媒體檔案的自定義後設資料,用於管理媒體檔案。MPEG、OGG等格式通常在檔案內簽入資訊標籤記錄媒體資訊,但不是所有格式都支援這種設計,而使用可選資料流的好處正是他不會影響檔案本身的內容。在Windows中註冊外殼擴充套件程式後,系統就可以解析這些資料,然後可以在Windows資源管理器的資訊欄中顯示它們。但大部分媒體播放器還是選擇使用獨立資料庫而非可選資料流來儲存這些資訊,因為可選資料流可能帶來一些其它問題,一個典型問題是檔案上的資訊對於所有使用者都可見並且是共享的,因此使用可選資料流將無法根據不同使用者的安全設定和喜好進行分別管理和保護。 一些惡意軟體會使用可選資料流來隱藏程式程式碼,Malware utilising Alternate Data Streams? , AusCERT Web Log, 21 August 2007不過不少惡意軟體掃描程式和特殊工具現在已經能夠檢查可選資料流中的內容。 === 檔案壓縮 === NTFS能夠使用LZNT1演算法(LZ77演算法的一種變種)壓縮檔案。檔案壓縮以16個簇為一個區塊進行,也即如果簇大小為4KB,則壓縮時單個區塊的大小為64KB。NTFS壓縮演算法支援的最大簇大小為 4KB,如果簇大小超過 4KB,則壓縮功能將不可用。 如果壓縮可以將64KB資料壓縮到60KB或者更小,則NTFS會將多餘的4KB頁面視為稀疏檔案簇,認為他們未經寫入。對此類簇的隨機訪問的效能是可以接受的,作業系統只需跟蹤碎片連結即可。但如果處理大型可壓縮檔案,則會產生大量碎片,因為NTFS會將每個小於64KB的區塊都看成一個碎片區域。微軟NTFS開發團隊的研究表明,在簇大小為4KB(預設設定)時,NTFS捲上壓縮檔案的合理最大尺寸應當在50-60GB之間。當簇大小更小時,最大尺寸也會減小。硬碟空間受限的單使用者系統可以使用NTFS壓縮在處理小檔案(4KB到64KB,或者更大尺寸,具體範圍取決於壓縮比)時受益。小於900位元組的檔案將被直接儲存在MFT的目錄項中。 快閃記憶體裝置(如固態硬碟)沒有傳統硬碟的磁頭移動延遲,因此對此類裝置,磁碟碎片的影響非常有限。具有快速多處理器系統的使用者可以透過壓縮應用程式檔案和資料以提升速度並降低磁碟空間使用率。請注意,使用Sandforce控制器的SSD本身也會壓縮資料,但檔案系統壓縮會導致傳輸的資料量變少,因此I/O負載會降低。 資料壓縮的最佳目標是內容具有重複性、很少寫入、通常順序訪問,並且尚未被壓縮過的檔案。例如,日誌檔案就是一種理想的壓縮目標。 壓縮系統引導時需要使用的檔案,如驅動程式、NTLDR、winload.exe,或者BOOTMGR,會導致系統無法正確啟動。不過在較新版本的Windows系統中,重要的系統檔案會被禁止壓縮。 當在驅動器或目錄的“高階設定”中更改“將檔案進行壓縮”的設定時,每個檔案將被獨立進行壓縮或者解壓縮。 對於壓縮檔案的讀寫絕大部分時候是透明的,但Microsoft建議避免對伺服器系統或者透過網路共享的遠端配置檔案進行壓縮,因為這可能增加處理器的負擔。"Best practices for NTFS compression in Windows ." Microsoft Knowledge Base. Retrieved on 2005-08-18.Microsoft建議不要壓縮超過30MB的檔案,因為這可能會產生效能問題。由於壓縮檔案會產生很多碎片,因此磁碟碎片整理過程通常需要花費更長時間。 計算機系統中最慢的裝置通常不是CPU而是硬碟,因此NTFS壓縮通常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慢速的非RAM儲存系統,節省空間和時間(前提是假設壓縮檔案的碎片不會連續存放) 。 === 稀疏檔案 === 稀疏檔案是包含稀疏資料集的檔案,稀疏檔案只儲存檔案中各個有意義的片段,而片段之間的空白將被忽略,這種設計特別適合實際資料非常少、大部分割槽域空白的檔案。讀取檔案時,對任何被忽略的位置,檔案系統程式都會返回資料0,因此檔案內容看起來幾乎全是零。很多資料庫和科學程式使用稀疏檔案Sparse File Errors: 1450 or 665 due to file fragmentation: Fixes and Workarounds , Microsoft Customer Service and Support (CSS) SQL Server Engineers Blog, March 4, 2009。Microsoft實現對稀疏檔案的高效儲存支援,允許應用程式指定檔案的空(零)資料區域。讀取稀疏檔案的應用程式不需要做單獨處理,可以繼續使用常規方法讀取資料,作業系統將根據讀取的位置決定返回零或者實際資料。和壓縮檔案類似,磁碟限額對稀疏檔案的尺寸判斷以宣告大小而非實際佔用大小為準。 === 卷影複製 === 卷影複製(VSC)服務透過將新改寫的資料複製到卷影(寫入時複製)來儲存NTFS捲上的檔案和資料夾的歷史版本。當使用者請求恢復檔案的早期版本時,舊的檔案資料將會覆蓋新資料。該功能也使得資料備份程式可以存檔當前系統正在使用的檔案。對於負載較重的系統,Microsoft建議將卷影副本設定到單獨的磁碟上,以減小系統主要卷的I/O負載。 Windows Vista透過持久卷影副本實現系統還原和先前的版本功能。但舊版本的作業系統載入NTFS卷時,由於其無法識別持久卷影副本的資料格式,這些副本將被刪除。 === 事務 === 在Windows Vista中,應用程式可以使用事務NTFS(Transactional NTFS,TxF)將一系列對檔案的更改歸組到一個事務中。事務能夠確保所有更改要麼同時生效,要麼同時作廢,並能確保在事務提交完成前,其它應用程式無法無法檢測到其中的更改。 該技術使用和卷影複製類似的技術(也即寫入時複製)以確保在事務不成功時,被改寫的資料可以安全地回滾。通用日誌檔案系統的日誌將記錄下尚未成功提交或者已經提交但尚未完全生效的事務(常見原因是事務的某個參與者在提交過程中系統意外崩潰)。 事務NTFS並不要求事務是本機NTFS卷的檔案操作,可以包含在其它位置的任意事務資料或操作,例如對其它卷、本地登錄檔、SQL資料庫中、系統服務或者遠端服務中的事務修改。所有這些事務使用Windows系統中的“分佈事務協調器(DTC)”服務在網路級別協調所有參與者,以確保所有參與者都能接收到同樣的提交狀態,並傳輸所有經過確認的更改。分散式NTFS事務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可以以事務方式建立一個網路級別的分散式檔案系統,並且每個客戶端都保留每個檔案的準確的離線快取。 === 安全 === 在NTFS中,每個檔案或資料夾具有一個安全描述符,用於說明其所有者,幷包含兩個安全控制列表(ACL)。 第一個列表被稱為自主訪問控制列表(DACL),用於描述是否允許或禁止特定的使用者或使用者組進行特定的操作(如讀取、寫入、執行或刪除)。例如,“C:\Program Files”資料夾可能被設定為允許所有使用者讀取並執行,但只有具有管理員許可權的使用者才能修改其內容。Windows Vista為DACL增加了強制訪問控制功能。DACL是Windows Vista及後續作業系統的使用者賬戶控制功能的主要檢查點。 第二個列表被稱為系統訪問控制列表(SACL),用於描述對檔案或資料夾的特定行為是否應當被稽核,以及在操作成功後是否應當記錄操作。例如,企業可能會對高度敏感的檔案開啟稽核功能,這樣管理員就可以瞭解到是否有人嘗試刪除或複製這些檔案,以及他們的操作是否成功完成。 === 加密 === 加密檔案系統(EFS)提供對NTFS捲上任意檔案和資料夾的使用者透明的強保護。加密檔案系統需要與EFS服務、Microsoft的加密應用程式介面(CryptoAPI)以及EFS 檔案執行時庫(FSRTL)聯合工作。 EFS使用對稱金鑰(也被稱為“檔案加密金鑰(FEK)”)加密檔案,這比起使用非對稱金鑰加密在加密和解密大量資料時消耗的時間較少。該對稱金鑰使用一個和請求加密檔案的使用者相關的公鑰加密檔案的內容,加密後的資料儲存在被加密檔案的可選資料流中。當需要解密檔案時,檔案系統使用使用者的金鑰解密儲存在檔案頭中的對稱金鑰,然後使用該對稱金鑰解密檔案。這些操作在檔案系統級別完成,因此對使用者來說是透明的。How EFS Works , Microsoft Windows 2000 Resource Kit為了處理使用者丟失金鑰的情況,加密檔案系統中還支援多個附加解密金鑰,因此除使用者外,授權過的恢復代理也能訪問資料。NTFS提供的加密和壓縮功能是互相排斥的——如果同時希望加密和壓縮,則NTFS檔案系統級別隻能開啟其中一種功能,另一種功能需要使用其它第三方工具完成。 Basic、Home和MediaCenter版本的Windows上不支援EFS功能。要使用這個功能,必須安裝Professional、Ultimate或者伺服器版本的Windows,或者使用Windows域中的企業部署工具進行部署。 === 限額 === 磁碟限額是NTFS v3開始提供的功能。此功能允許計算機管理員在受支援的Windows作業系統上為每個使用者分別設定允許使用的磁碟空間閾值,或者跟蹤檢視每個使用者使用的磁碟空間使用量。管理員可以設定當某個使用者使用特定量的磁碟空間後收到“磁碟空間超限”的警告,甚至拒絕他們繼續佔用更多空間。如果有檔案或者目錄使用NTFS檔案壓縮,則磁碟限額管理的尺寸以壓縮後的實際尺寸為準。如果應用程式透過作業系統介面查詢使用者可用的剩餘磁碟空間大小,開啟限額後程式得到的大小將是在限額範圍內的剩餘空間,而不再是磁碟的總剩餘空間。 Basic、Home和MediaCenter版本的Windows不支援磁碟限額功能。要使用這個功能,必須安裝Professional、Ultimate或者伺服器版本的Windows,或者使用Windows域中的企業部署工具進行部署。 === 重解析點 === 該功能從NTFS v3開始可用。該功能可以在使用者空間中為檔案或目錄新增一個關聯的重解析點屬性。當物件管理器(請參見Windows NT線執行)解析檔案系統名稱並遇到重解析點屬性時,它將“重新解析”名稱,具體做法是:Windows會將需要重解析的名稱傳遞給已經載入的所有檔案過濾驅動程式,每個過濾驅動程式都會檢查重解析資料並判斷自己是否和該重解析點相關聯。如果某個過濾驅動程式判定自己匹配該重解析點,則它將攔截這次檔案系統呼叫,然後執行對應的特定功能。重解析點是實現卷載入點、目錄連線、分層儲存管理、本機結構儲存,以及單例項儲存等功能的基礎。 === 卷載入點 === 類似於Unix 載入點,可以將一個卷的根目錄附加到另一個檔案系統的某個目錄下。這項功能可以讓驅動器不需要單獨的卷標(如C:或D:)就可以被訪問。 當卷被載入到另一個卷的某個目錄時,該目錄原來的內容將無法訪問,而被新載入的卷中的內容所代替。被載入的卷仍然可以繼續擁有獨立的卷標。NTFS檔案系統不允許卷之間相互載入。卷載入點可以是永久的,也可以是非永久的。前者在系統重啟後會自動載入,而後者需要手動重新載入。 被載入的卷可以使用NTFS外的其它檔案系統。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被載入的卷一個遠端共享的目錄,該目錄擁有自己的許可權設定,並且能夠根據實際檔案系統的策略為當前作業系統設定特定的訪問許可權。 === 目錄連線 === 類似於卷載入點,但目錄連線的連線目標是檔案系統中的某個其它目錄。例如,目錄C:\exampledir帶有一個目錄連線屬性,連線到D:\linkeddir。當使用者級別的應用程式訪問時,NTFS將自動把所有引用重定向到D:\linkeddir。目錄連線功能在概念上類似於Unix的目錄符號連結,但符號連結可以連線到任何目標,而NTFS目錄連線只允許連線到目錄。 目錄連線可以在控制檯中透過命令MKLINK /J連線名目標目錄建立,使用RMDIR連線名刪除。目錄連線是永久性的,如果在客戶端訪問伺服器的目錄連線,則作業系統會使用被連結的目錄所屬的系統(或域)的安全設定。但連線本身可能擁有獨立的安全設定,並且刪除一個目錄連線不會同時刪除目標目錄。 有些目錄連線是Windows Vista系統建立的,用於保持和早期版本的Windows的相容性,例如系統驅動器中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資料夾會被連線到同一個卷中的Users物理目錄上。這些目錄預設情況下是隱藏的,並且進行相關的安全設定,因此Windows資源管理器不允許外殼或者大部分應用程式直接開啟它們,這樣的設定可能是為了防止使用者發現兩個看上去相同的資料夾,然後錯誤地刪除其中的某一個。預設情況下只有本機的SYSTEM賬戶或者的Administrators使用者組成員可以訪問這些目錄,這是考慮到這些賬戶安裝軟體的許可權,而安裝時可能會產生相容性問題。 目錄連線屬於軟連結(即使目標目錄已經被刪除,他們也仍然存在),使用一種類似符號連結的方式工作(只不過對於目標位置和型別有額外的限制),但NTFS檔案系統對它們進行特殊最佳化,解析更快,相比於之後提出的NTFS 符號連結,目錄連線的開銷更小,且可以在伺服器端解析,因此可以在遠端共享目錄中使用它們。 === 符號連結 === 符號連結(或稱軟連結)從Windows Vista開始引入。符號連結在客戶端解析,因此如果伺服器上共享一個符號連結,則客戶端訪問時將服從本機而非伺服器端的訪問限制。 符號連結可以連結到檔案(使用MKLINK符號連結目標檔名建立),也可以連結到目錄(使用MKLINK /D符號連結目標目錄建立)。和Unix符號連結不同的一點是,NTFS符號連結在建立的時候就要決定目標型別(目錄或檔案),但建立符號連結的時候並不需要目標已經存在或可以訪問,在訪問時才會實際檢查可訪問性。NTFS在訪問符號連結時也會檢查目標的型別,由於NTFS不允許在任何位置有目錄和檔案同名,因此如果目標名稱存在但是型別不正確,系統也會返回一個找不到目標的錯誤。 符號連結也可以引用遠端主機上的共享資料夾或者其中的檔案、子資料夾。但目標並不會被立即載入,而是在應用程式使用OpenFile()或者CreateFile() API請求開啟目標的時候才載入到系統中。符號連結是永久的(重新啟動後仍然保留在對應的捲上),可以在命令列或者指令碼中使用DEL符號連結刪除它們。 === 分層儲存管理(HSM) === 分層儲存管理是一種轉移一定時間不用的檔案到價值更低的儲存介質中的方法。當檔案再次被訪問時,檔案上的重解析點將判定檔案需要被使用,並將檔案從儲存介質中恢復出來。分層儲存不但可以節省儲存開銷,也可以提高作業系統的資料讀寫和執行效率。 === 本機結構儲存(NSS) === 本機結構儲存是一種已經被Microsoft終止使用的ActiveX文件儲存技術。這項技術允許ActiveX文件使用和ActiveX內部的多流格式相同的方式進行儲存。作業系統會載入一個NSS檔案過濾驅動程式,可以在應用程式使用檔案時透明地處理多流格式。當NSS檔案被傳輸到非NTFS格式的磁碟捲上時,檔案內部的多個流將被合併轉換為一個流。John Saville, "What is Native Structured Storage? " ===分佈連結跟蹤(DLT)=== 分佈連結跟蹤功能允許應用程式跟蹤被重新命名或者移動到同一計算機、域或工作組的其它卷中的檔案、快捷方式和OLE連結。跟蹤功能由一個系統服務提供,使用儲存在元檔案中的物件識別符號(OID)索引實現。http://technet.microsoft.com/en-us/library/cc736811(WS.10).aspx當應用程式請求跟蹤某個檔案或目錄後,跟蹤服務將會建立物件的OID項並指向目標。在一個NTFS v3上執行檔案重新命名、複製或移動操作時,也會同時複製物件的OID,這樣跟蹤服務就可以有效地尋找到目標。 === 單例項儲存(SIS) === 當若干個不同目錄中存有內容相同的檔案時,單例項儲存允許將相同檔案歸併到一個單一檔案中,並將所有檔案引用到實際的檔案上。單例項儲存功能包含一個用於管理複製、修改和歸併檔案的檔案系統過濾器和一個用於搜尋需要歸併的相同檔案的使用者空間服務(“groveler”)。單例項儲存提出時的主要針對目標是遠端安裝伺服器,這些伺服器上往往擁有若干個包含大量相同檔案的安裝映象,單例項儲存可以將它們統一起來,因而節省需要佔用的總尺寸。和硬連結不同的一點是,在SIS下,每個檔案在邏輯上仍然是獨立的,更改被合併為單個檔案的任意其中一個檔案都不會影響其它檔案,而是會取消對該檔案的合併併產生一個新的副本。不過新檔案不會立即寫入到硬碟,NTFS使用類似於寫入時複製的技術,在檔案最終需要儲存時才執行復制。 == 內部實現 == 在內部,NTFS使用B+樹索引檔案系統資料。這種資料結構的方式實現比較複雜,但能夠在大多數情況下提高檔案的查詢速度。檔案系統日誌用於確保檔案的後設資料完整,不存在孤立的檔案內容。相比於FAT檔案系統,NTFS檔案系統的可靠性更高。"Microsoft TechNet Resource Kit " NTFS允許對名稱(包括檔名稱、流名稱、索引名稱等)使用除了0x0000以外的任意16位值序列進行編碼。這意味著支援NTFS支援UTF-16碼位,但檔案系統並不會檢查某個UTF-16序列是否有效(也即允許NTFS內部任意16位整數序列,不受Unicode標準的限制)。 === 分割槽引導扇區=== NTFS 引導扇區內容 位元組偏移 欄位長度(位元組) 典型值 欄位名 描述 0x00 3 0xEB5290 JMP 指令 用於命令處理器繼續執行引導扇區後的內容 0x03 8 "NTFS    "單詞“NTFS”,以及後續四個空格(0x20) OEM 標識 用於標記當前分割槽使用NTFS檔案系統 0x0B 2 0x0200 每扇區位元組數 說明每個扇區的位元組數 0x0D 1 0x08 每簇扇區數 說明每個簇包含的扇區數 0x0E 2 0x0000 保留扇區數 被作業系統保留的扇區數,參考文獻中未說明保留扇區的位置 0x10 3 0x000000 未使用 該欄位的內容始終為零 0x13 2 0x0000 NTFS 未使用 該欄位的內容始終為零 0x15 1 0xF8 介質描述符 參考檔案中未說明詳細資訊 0x16 2 0x0000 未使用Unused 該欄位的內容始終為零 0x18 2 0x003F 每磁軌扇區數 說明每個磁軌的扇區數 0x1A 2 0x00FF 磁頭數 該驅動器包含的讀寫磁頭數 0x1C 4 0x0000003F 隱藏扇區數 隱藏的扇區數目。參考文獻中未說明隱藏扇區位置 0x20 4 0x00000000 未使用 NTFS未使用 0x24 4 0x80008000 未使用 NTFS未使用 0x28 8 0x00000000007FF54A 總扇區數 該分割槽包含的總扇區數目 0x30 8 0x0000000000000004 $MFT 簇編號 $MFT 所在的簇的編號 0x38 8 0x000000000007FF54 $MFTMirr 簇編號 $MFT映象(備份)所在的簇的編號 0x40 1 0xF6 檔案記錄段位元組數 每個檔案記錄段的包含的位元組數目。如果該值為負數,則實際值為 2 的 -value 次冪,例如值 0xF6 表示記錄長度為 2^10(10==-0xf6) 0x41 3 0x000000 未使用 NTFS未使用該欄位 0x44 1 0x01 索引緩衝簇數 每個索引緩衝佔據的簇數目,演算法和檔案記錄段相同 0x45 3 0x000000 未使用 NTFS未使用該欄位 0x48 8 0x1C741BC9741BA514 卷序列數 該分割槽的唯一隨機編號,用於確保內容一致性 0x50 4 0x00000000 校驗和 表中上述所有專案的校驗和。文獻中未說明校驗演算法 0x54 426 啟動指令碼 用於載入作業系統其它部分的指令碼,該欄位位置正是引導扇區前三個位元組指向的位置 0x01FE 2 0xAA55 扇區結束標記 該欄位用於標記一個正常扇區的結束 NTFS Partition Boot Sector Information on structure of the boot sector. 作業系統首先透過0x30位置的8個位元組找到 $MFT 所在的簇編號,然後將其和每簇扇區數(0x0D位置的1位元組)以及每扇區位元組數(0x0B位置的2位元組)相乘,獲得$MFT的位元組偏移量。 === 主檔案表(MFT)=== 在NTFS中,所有檔案資料——檔名、建立日期、訪問許可權(使用訪問控制表(ACL)實現),以及內容——都作為後設資料儲存在主檔案表中。這種抽象的實現方式能夠大大簡化為檔案系統新增功能的成本。例如,Active Directory(活動目錄)服務可以很容易在檔案系統中為檔案新增索引欄位。這種設計方式也使得Everything或者Ultrasearch一類的軟體可以不依賴於Windows Search實現對檔案和資料夾名稱的實時搜尋。 MFT結構支援最小化磁碟碎片的演算法。一個目錄項同時包含“檔名”和“檔案ID”,後者是用於在主檔案表中標識檔案的記錄編號。檔案ID也包含“重用次數”資訊,可用於檢測對檔案的過期引用。這點設計非常類似於Files-11檔案系統的W_FID,和NTFS的其他部分迥然不同。 === 元檔案 === NTFS包含若干用於定義和組織檔案系統的檔案。總體來說,這些檔案中的絕大多數結構和其它使用者檔案類似(只有“$Volume”比較特殊),但不能被檔案系統客戶端直接訪問。這些元檔案為定義檔案、備份檔案系統的關鍵資料、快取檔案系統的更改、管理空閒空間的分配、滿足BIOS的要求、跟蹤壞扇區單元,以及儲存安全資訊和磁碟空間使用情況等等多種不同需求提供支援。 區段編號 檔名 作用 0 $MFT 描述捲上的所有檔案,包括檔名、時間戳、流名稱和資料流所在的簇的編號列表、索引、安全識別符號,以及檔案屬性(如“只讀”、“壓縮”、“加密”等)。 1 $MFTMirr $MFT的最開始的幾個關鍵項的副本,通常是4項(4KiB)。 2 $LogFile 檔案系統更改的事務日誌,用於保護後設資料的穩定性。 3 $Volume 卷的相關資訊,如卷物件識別符號、卷標、檔案系統版本,以及若干卷標誌(包括:“正在載入”、“需要掃描”、“需要調整$LogFile大小”、“在NT4上載入”、“正在更新卷序列號”、“需要升級結構”等)。這些資料不直接在資料流中儲存,而是儲存於特殊的 MFT 屬性中。如果卷物件識別符號存在,則將會在一個 $OJBECT_ID 記錄中;卷標儲存在 $VOLUME_NAME 記錄中;其它資料儲存在 $VOLUME_INFORMATION 記錄中;卷序列號儲存在$Boot檔案中(請參見下文)。 4 $AttrDef 所有NTFS專案使用到的屬性的定義表,包含屬性名稱、屬性編號和屬性描述等。 5 . 根目錄。目錄資料儲存在兩個名稱均為 $I30 的 $INDEX_ROOT 和 $INDEX_ALLOCATIOn 屬性中 6 $Bitmap 一個點陣圖,每一位按順序指示捲上的對應簇正在被使用(1)或空閒(0)。 7 $Boot 卷引導記錄,該檔案始終位於卷的第一個簇,其中包含引導程式碼(用於定位並啟動NTLDR/BOOTMGR)、BIOS引數塊(其中包含卷序列號),以及$MFT和$MFTMirr所在的簇編號。 8 $BadClus 包含所有標記為“有壞扇區”的簇的一個檔案。該檔案通常被chkdsk(磁碟掃描)工具使用,用於管理所有簇狀態,記錄壞扇區,以及標記空白簇。該檔案包含兩個資料流(無論卷是否有壞道):一個包含所有壞扇區編號的無名稱流(如果卷沒有壞扇區則該流長度為零),以及名稱為$Bad的流,包含所有包含記錄在第一個流中的簇。 9 $Secure 訪問控制表(ACL)資料庫,NTFS將所有ACL資訊集中儲存於該資料庫(而非每個檔案獨立儲存各自的ACL)以節省磁碟佔用並提高執行效率。此部分包含兩個索引,分別是:“$SII”——可能是安全ID索引,以及“$SDH”——安全描述符雜湊。注意大部分ACL列表通常都很長,因此這個部分只是索引,記錄的是實際儲存ACL資料的$SDS流的位置。 10 $UpCase Unicode大寫字母表,用於確保在Win32和DOS名稱空間下大小寫不敏感。 11 $Extend 檔案系統目錄,用於包含若干作業系統或其它軟體所需要的擴充套件資料,如$Quota、$ObjId、$Reparse、$UsnJrnl等。 12 ... 23 保留為 $MFT 擴充套件項使用。擴充套件專案是一系列附加MFT記錄,用於描述未在主記錄中包含的屬性。例如,當卷需要磁碟清理,包含太多流,具有長檔名或者非常複雜的安全設定,以及其它特殊情況時,可能會用到保留專案 保留為 $MFT 擴充套件項使用。擴充套件專案是一系列附加MFT記錄,用於描述未在主記錄中包含的屬性。例如,當卷需要磁碟清理,包含太多流,具有長檔名或者非常複雜的安全設定,以及其它特殊情況時,可能會用到保留專案 24 $Extend\$Quota 磁碟限額設定。包含兩個索引根目錄,名稱分別為$O和$Q。 25 $Extend\$ObjId 分佈連結跟蹤資料。包含一個索引根目錄,名稱為$O。 26 $Extend\$Reparse 捲上所有重解析點(如符號連結)資料。包含一個索引根目錄,名稱為$R。 27 ... file.ext 常規檔案系統專案的起始位置。 Windows對這些元檔案的處理方式較為特殊,直接由NTFS.SYS進行處理,因此難以直接檢視,需要使用特殊工具進行提取。從Windows 7開始,NTFS驅動程式完全阻擋了使用者訪問許可權,任何嘗試訪問元檔案的請求都會直接進入藍色畫面宕機介面。微軟“OEM支援工具”中的“nfi.exe(NTFS檔案扇區資訊實用工具)”是一個可檢視這些檔案的工具l.liru,要檢視“$MFT”的內容,只需使用下列命令列:nfi.exe c:\$MFT。另一個繞過作業系統保護限制的方法是使用7-Zip檔案管理器工具並輸入低階NTFS路徑\\.x:\,此時將會出現三個新的資料夾:$extend、$[DELETED]以及[SYSTEM]。這個操作可以用於任何可移動裝置,但如果需要訪問當前活動分割槽,則需要進入離線模式(也即WinRE)。 === 從MFT到屬性、屬性表和流 === 對於每個MFT記錄所描述的檔案或目錄,都有一個線性存放的流描述符(也即屬性)儲存區,被打包後存放在一個變長記錄(也即屬性表)中,然後使用額外的填充符填充以滿足MFT記錄的1Kib對齊要求。這部分資料完整地描述了和檔案相關聯的所有資料流。注意此處的“流”和檔案資料流不是一個概念,而是所有資料資訊的統稱。 每個流(或稱屬性)本身包含如下資料:型別(內部通常儲存為一個固定長度的整數或者一個描述符,但通常開發應用程式開發時呼叫FileOpen()或者FileCreate() API時會使用等效的識別符號來代表它)、流名稱(可選,注意和檔名沒有任何關係),以及資料(可選,但大部分流具有資料)。對於NTFS而言,檔案的主資料(也即檔案內容)、目錄的索引資訊、檔案的可選資料流、以及檔案的所有屬性,處理方式都是完全相同的,他們都是屬性表中的某個屬性而已。 * 對於每個MFT中描述的檔案(或非常駐的流描述符儲存區,此概念請參考下文),每種流描述符(使用流型別+流名稱聯合區分)必須唯一。此外,NTFS還對於描述符有一些用於排序的約束要求。 * NTFS預定義了一種稱為“空流”的型別,用於在流儲存區中表明流描述符的結尾。空流必須是每個儲存區中的最後一個流描述符,所有之後的剩餘空間都將被忽略,只包含填充位元組(用於滿足MFT的記錄尺寸要求或者非常駐流儲存區的簇尺寸要求)。 * 對於每個MFT記錄,某些型別的流必須存在,例外是整個記錄只有一個空流表示該記錄未使用。 ** 這裡的“某些”具體指的是包含時間戳和其它單位元(Bit)的屬性的“標準屬性”,這種屬性的長度和格式是固定的,這是為了相容DOS或者Windows 95/98管理的FAT/FAT32檔案。 * 某些型別的流不能包含名稱,必須是匿名的。 ** 這裡的“某些”包括標準屬性、NTFS的“檔名”流,以及“短檔名”流(注意如果該檔案無需考慮對DOS應用程式的相容性,則“短檔名”流並不一定出現)。有些時候檔案也可能只包含“短檔名”而沒有“檔名”,這時候短檔名會代替檔名顯示在資源管理器的“檔名”一欄中。 ** 即使流儲存區中包含有“檔名”流,也並不表示檔案一定會出現在檔案系統中。要顯示檔案,該專案還必須要進入捲上的某個目錄的索引表。注意目錄的索引表中除了記錄該檔案的MFT記錄編號外,也對檔案單獨提供一份MFT記錄、安全描述符、屬性表等,因此理論上單個檔案可以被多個目錄“硬連結”多次,並且在每個目錄中顯示為不同的名稱。 * 表示檔案資料的預設資料流的流型別為$DATA,該資料流沒有名稱。可選資料流使用同樣的流型別,但必須具有流名稱。 * 目錄的預設資料流和檔案的情況不同,目錄的資料流(存放檔案的索引表)不是匿名的,NTFS會透過目錄的資料流的名稱(如在NTFS 3以上版本中為“$I30”)來表明目錄索引的格式。 可以使用nfi.exe(NTFS檔案扇區資訊實用工具)檢視任意檔案或者目錄的資料流,這個實用工具目前包含在Microsoft OEM Support Tools中,可以免費釋出。 === 常駐檔案和非常駐檔案 === 為了最佳化小資料檔案的資源佔用並降低I/O負荷,在流描述符和檔案資料大小總和不超過單個MFT最大記錄大小時,NTFS會直接將資料放入流描述符區域中(通常情況下,MFT中資料流的內容是實際檔案資料鎖在的簇的列表)。此類直接將資料存入MFT的檔案被稱計算機取證工作者稱為“常駐資料”。常駐檔案允許的資料量受到檔案其它資訊佔用的流描述符大小的影響,通常一個沒有可選資料流、檔名不長且無特殊ACL設定的檔案允許存放700到800個位元組。 * 某些流描述符(如上文提到的首選檔名、基本檔案屬性,以及下文所述的非常駐流主分配表)必須以常駐形式存在。 * 啟用NTFS加密的流、稀疏資料流,以及壓縮資料流無法常駐。 * 非常駐流的分配圖格式和檔案是否為稀疏檔案有關。對目前版本的NTFS而言,如果某個非常駐資料流被轉換為稀疏流,將無法還原為非稀疏格式,因此該檔案將無法重新常駐,除非將流完全截斷並且丟棄整個稀疏分配圖。 * 如果一個非常駐資料流碎片太多,以至於在MFT記錄中無法放下整個分配圖,則分配圖本身可能也會被存放到一個非常駐流當中,而檔案本身只包含一個小型常駐資料流,其內容是標識非常駐分配圖所在的簇的位置。 * 如果一個檔案的流太多(包括可選資料流、擴充套件屬性、安全描述符等),流描述符無法完整放入MFT中,則NTFS也會建立一個非常駐資料流,用於存放必須常駐的流之外的其它流描述,該資料流使用和MFT一樣的格式,但不再有空間尺寸限制。 由於常駐檔案不直接佔據簇(也即基本的“分配單元”),這使得NTFS卷有可能包含比簇數目更多的檔案。例如,一個80GB(74.5GiB)的分割槽,NTFS可以將其格式化併產生19,543,064個4KiB的簇。除去系統檔案(64MiB日誌檔案,一個2,442,888位元組的點陣圖,以及大約25個簇的固定頭部),還剩餘19,526,158個簇可用於檔案和索引。由於每個簇有4個MFT記錄,因此卷理論上可以包含將近4×19,526,158 = 78,104,632個常駐檔案。 === 機會鎖 === 機會鎖(Oplock)允許網路客戶端改變對檔案或資料流的快取策略,以便於增強效能或降低網路佔用。機會鎖應用到檔案某個開啟的流上,不影響同一個檔案的其它流。 機會鎖可以用於在後臺透明訪問檔案。如果沒有其它程序訪問伺服器檔案,網路客戶端可以避免向檔案寫入資料;而如果沒有其他程序正在寫入資料,客戶端可以快取即將讀取的資料。 Windows支援四種不同型別的機會鎖: * 等級2(共享):多個讀取,不可寫入(也即讀快取)。 * 等級1(獨佔):任意緩衝方式的獨佔訪問(也即讀寫快取)。 * 批次鎖(也是獨佔的):在伺服器上開啟流,在客戶端關閉流(讀、寫和控制代碼快取)。 * 過濾鎖(也是獨佔的):當其它程式嘗試訪問流時,應用程式和系統過濾器可以放棄該鎖(讀寫快取,從Windows 2000開始受支援) 在Windows 7和Windows Server 2008 R2系統中,機會鎖得到增強,支援每個客戶端使用獨立的機會鎖鍵。http://technet.microsoft.com/en-us/library/ff383236(WS.10).aspx === 時間 === Windows NT和後續產品使用UTC作為內部時間戳,並在顯示時進行適當的轉換。也就是說,NTFS時間戳使用UTC模式。 由於歷史原因,不支援NTFS的Windows使用本地時區作為時間戳,而目前版本的Windows對非NTFS分割槽也是用此方式進行處理。這意味著當檔案在NTFS和非NTFS分割槽間進行移動時,作業系統需要實時轉換時間戳。如果某些檔案移動時處於夏令時,而某些檔案處於標準時間,則可能移動後的時間可能會產生歧義,特別是當執行時間正好在時制轉換前後時,使用者可能會看到一小時的時間差。基於不同地區的不同夏令時規則,在任意12個月中,可能會產生最多4個小時的永久時間戳錯誤。"Beating the Daylight Saving Time bug and getting correct file modification times " The Code Project == 互操作性 == NTFS具體的內部實現細節屬於商業秘密,這給第三方開發者製作NTFS檔案系統處理程式帶來很大的困難。 === Microsoft Windows === 儘管絕大多數NTFS版本的絕大部分都完全向前以及向後相容,但在舊版本的Microsoft Windows載入新版本的NTFS卷仍然會產生不少技術問題。這種問題往往來自於同一臺計算機的多重啟動功能,或者使用行動硬碟裝置傳輸檔案。 例如,在不支援的作業系統上嘗試使用帶有“先前版本”(嚴格的說稱為卷影副本)的NTFS分割槽,會導致先前版本資料丟失。 Windows提供了一個命令列工具“convert.exe”可用於將部分檔案系統轉換為NTFS,包括HPFS(僅在Windows NT 3.1、3.5和3.51中受支援)、FAT16和FAT32(在Windows 2000及後續版本中受支援)。 === Mac OS X === Mac OS X 10.3及後續版本包含對NTFS格式分割槽的只讀支援。基於GPL授權的NTFS-3G也可以透過使用者空間檔案系統在Mac OS X上使用並讀寫NTFS分割槽。NTFS-3G的開發團隊還提供一個效能更好的商業版本,名稱為“Tuxera NTFS for Mac”。 Paragon Software Group也出售可執行讀寫操作的驅動程式,名稱為“NTFS for Mac OS X”,部分希捷(Seagate)硬碟包含該元件。Mac OS X 10.6和後續版本中包含有本機NTFS的寫入支援,預設情況下此功能未啟用,可以透過特定方法開啟。但有使用者報告此功能不穩定並會導致核心錯誤,可能這也是該功能未啟動或者被宣告的原因之一。 === Linux === 完整並安全的對NTFS的讀寫功能由NTFS-3G 驅動程式提供。該驅動程式包含在絕大多數Linux發行版中。同時也存在過時的,大部分僅只讀的解決方案: * Linux核心2.2:從版本2.2.0開始,可以讀取NTFS分割槽。 * Linux核心2.6:包含一個由Anton Altaparmakov(來自劍橋大學)和Richard Russon編寫的驅動程式,該驅動程式支援讀取檔案以及在部分情況下的改寫檔案和調整檔案大小。 * NTFSMount:使用ntfsmount可以透過一個使用者級驅動程式對檔案和目錄進行有限的讀寫操作。"ntfsmount wiki page on linux-ntfs.org " * Tuxera NTFS:高效能可讀寫商業核心驅動,主要是針對嵌入式裝置,他還開發了開源的NTFS-3G驅動。 * NTFS for Linux:由Paragon Software Group提供的對NTFS提供完整讀寫支援的商用驅動程式,桌面版可免費下載,嵌入式Linux版本則需要收費。 * Captive NTFS(已停止維護):一個使用Windows自身的驅動程式“ntfs.sys”並進行簡單封裝的驅動程式。 請注意,上面所有三個使用者級別驅動程式(NTFSMount、NTFS-3G以及Captive NTFS)都基於使用者空間檔案系統(FUSE)實現的,該系統是一個用於在使用者空間和核心程式碼間通訊以獲取或儲存資料的Linux核心模組。上面所有的驅動程式(除了Tuxera NTFS和Paragon NTFS for Linux)都是以GPL的方式開源的。由於NTFS內部結構非常複雜,內建的2.6.14核心驅動程式和FUSE都不允許修改被認為是不安全的卷,以避免發生資料丟失。 === 其他 === eComStation和FreeBSD都提供對NTFS的只讀訪問支援(eComStation有一個測試版本的驅動程式允許寫入/刪除操作,但通常認為該驅動程式還不安全)。BeOS有一個基於NTFS-3G的第三方工具,允許完整的NTFS讀寫操作。除了Linux,NTFS-3G也能工作在Mac OS X、FreeBSD、NetBSD、Solaris以及Haiku上。同時,也有一個稱為“NTFS4DOS”的商用驅動程式允許在DOS下進行讀寫。 Ahead Software曾經在2002至2004年間開發了一個名為“NTFSREAD”的驅動程式(版本1.200),可用於DR-DOS,並曾包含在他們的Nero Burning ROM軟體中。OpenBSD在2011年5月1日釋出的4.9版本中提供了針對i386和amd64體系結構的NTFS只讀支援。 Google開發的Chrome OS作業系統也支援NTFS。 === 調整大小 === 有許多第三方工具可以安全地重新調整NTFS分割槽的大小。在Windows Vista中,Microsoft新增收縮和擴充套件分割槽的功能,但該功能非常有限,因為該功能無法整理頁面檔案碎片或者標記為不可移動的檔案,因此限制對分割槽的收縮能力。取消頁面檔案重新啟動或使用第三方的工具進行磁碟碎片整理也許能改善收縮效果。 == 另請參閱 == * 檔案系統的對比 * NTFSDOS * Files-11—ODS-2非常類似於NTFS(如相比較於INDEXF.SYS和$Mft,BITMAP.SYS和 $Bitmap) * HPFS,為OS/2作業系統開發的檔案系統 * ntfsresize * Samba(軟體) == 參考文獻 == * * * == 外部連結 == * 文獻: ** Low-level description of NTFS disk structures from the Linux-NTFS project ** NTFS.com – documentation and resources for NTFS ** Microsoft NTFS Technical Reference * 實現技術: ** NTFS-3G – an open source read/write NTFS driver for Linux, FreeBSD, Mac OS X, NetBSD, Solaris and Haiku. ** Linux-NTFS – an open source project to add NTFS support to the Linux kernel(write support is limited, but can be used for simple tasks), and write POSIX-compatible utilities for accessing and manipulating NTFS(ntfsprogs; includes ntfsls, ntfsresize, ntfsclone, etc). Linux NTFS FAQ and howto ** Captive NTFS – a shim which used the Windows NTFS driver to access NTFS file systems under Linux Category:微軟磁碟檔案系統 Category:Windows元件
長春市
長春市,簡稱長,又稱北國春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的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位於中國東北平原腹地松遼平原,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接壤,是東北地區的“地理中心”,也是“一帶一路”北線重要節點城市、中蒙俄經濟走廊節點城市、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戰略腹地城市。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位於長春。1932年3月至1945年8月間為滿洲國首都。 長春市總面積24,662平方公里。長春戶籍居民包括漢、滿、朝鮮、回、蒙古、錫伯等38個民族。長春市區內居住著30多萬來自世界各國的外僑,包括日本人、韓國人、歐洲人、阿拉伯人等。長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汽車工業城市和最早的電影工業基地,同時也是中國沿邊開放城市、東北地區最早開埠的城市之一。 長春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眾多歷史古蹟、工業遺產,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也是近代東北亞政治軍事衝突完整歷程的集中見證地。長春的綠化率居於亞洲大城市前列。長春是“中國製造2025”試點城市、“首批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城市”。2003年長春被世界銀行評定為中國基礎建設最佳城市第2位、地方保護主義色彩最低城市第1位、國際化及國際融入度第10位、政府行政效率及廉潔度第10位。 == 釋名 == 長春地名的歷史由來,有幾種說法: # 一說是:長春是以薔薇的別名“長春花”而命名的。如:《滿洲地名考》中提到:即“長春之意,是薔薇的異名”。在此,進一步說明,此種說法“並不能斷言這就是長春一名的出處”;持同種說法的《遼史》《吉林通志》也有記載。“花名長春,柔枝紛披,取以名地”。此外,近人對此說法進行了考證,其結論為:“長春這個地名,是以花使命名的。遠在遼金時期,長春這一帶生著許多乘技紛披,花團錦簇的‘長春’花,也就是薔薇科野生月季花,月季花從古至今,一直叫長春花,是由月月開花而得名的……。” # 二說是:據《長春縣誌》記載:長春廳“設治地點,原在長春堡較東偏數里,命名放由此起。而建置之處,土人更名之日,新立城雲。”由此得出長春之名,是因廳設於長春堡附近,而故名。然而長春堡之名的來歷,據1982年《長春地名》資料記載:長春堡是由新遷居此地的漢族人命名的,是吉祥之意;另則,長春堡是沿用了遼金時代的長春州的舊名。雖然此地原不屬於長春州轄境,但中國歷史上地名移位的例子並不鮮見。而且,《吉林地誌》(民國二年版)和《增訂吉林地理紀要》(民國二十年版)均認為長春一名源於長春廳,而長春廳是因襲了遼金時的長春州而得名。 == 歷史 == === 古代 === 石器時代的長春地區大致屬於榆樹文化範圍。 三代時期屬肅慎領地。東周時期成為穢貊族的主要聚集地。秦漢之後屬夫餘。南北朝時期併入逐漸興盛的高句麗。唐朝高宗時期,高句麗被滅國,這裡成為唐安東都護府的一部分,開元后屬渤海國扶余府管轄。926年契丹滅渤海國後,屬東京道黃龍府(今農安縣)。金改黃龍府為濟州,屬上京路,後濟州更名為隆州。元初又更名為遼東路,後建遼陽行省,改稱開元路。明初建奴兒干都司屬伊通河衛,後成為兀良哈與女真各部爭奪要地。明末清初成為蒙古科爾沁部王公的領地,後隸屬漠南蒙古郭爾羅斯前旗管轄。 清建立政權後,為了防止漢族和蒙古族人擅自進入滿族發祥地,對滿洲地區實施了封禁政策,但在1791年,郭爾羅斯前旗輔國公開始『招民開荒』,暗中鼓勵關內漢族移民滿洲,移居者增加,長春-吉林一線尤甚。 嘉慶五年五月戊戌(1800年7月8日)設定理事通判、巡檢各一,隸屬於吉林將軍。吉林將軍開始實地調查,發現已開墾土地面積達26.55萬畝,住戶達3330戶,移居者已和輔國公簽訂了長年地租,強行驅逐已經不可能,另外考慮到輔國公經濟利益,清政府將這一區域納入行政區劃。理事通判衙門始設於伊通河畔長春堡東之新立城,因地屬長春堡境界、乃於治署之前冠以地名,稱為長春廳。長春之名正式使用於此。 道光五年(1825年),長春廳署移址於寬城子(長春舊城的名稱,該城的城牆四至位於今長春市南關區民康路以東,伊通河以西,長春大街以南,解放大路以北一帶),廳署修築於今四道街,廳名依舊,廳之所在地名寬城子與長春並用。 同治四年(1865年),為防匪患,當地商人自發集資,挖壕建城牆。初建成的城牆高一丈五尺,總長20華里,共有9個城門。 光緒七年(1881年)理事通判改撫民通判。1888年8月14日,吉林將軍長順奏請長春廳改升長春府,光緒十五年(1889年)春,準長春廳改為長春府,撫民通判升為知府。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改長春城牆為磚牆,並增開三門。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將軍改為吉林省。 === 近代 === 1896年沙俄侵入中國東北,1898年後俄國修築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南滿支線(今哈大線鐵路),長春作為一處沿途的重要站點,於1899年在舊城西北二道溝設立了寬城子火車站,在車站附近修建了俄國的鐵路附屬地。 1904年日俄戰爭開始,兩國為爭奪東北地區的殖民權益展開激戰。1905年9月5日,雙方簽訂《朴茨茅斯條約》結束了戰爭,日俄以寬城子站為界重新劃定勢力範圍,日本從俄國手中攫得旅順至寬城子段之鐵路及其一切權益,改名為南滿鐵路。1907年日本開始著手在舊城北面頭道溝一帶建設長春火車站及長春滿鐵附屬地。 1907年,長春應列強之要求正式開闢商埠,設立了開埠局,在舊城以北(今長春大街)至滿鐵附屬地(今上海路)之間建設商埠地。 1913年1月8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釋出第24號《命令》:“各府、直隸廳、州、縣,一律改稱縣,仍冠以原地名,長官一律稱縣知事。各縣衙門改組為縣公署,行政區域不變。”1913年3月2日,吉林省民政公署釋出府、廳、州均改為縣的《通令》,佈告吉林府、長春府、延吉府、新城府等11府及各廳、州均改為縣。各縣管轄區域及應辦事務,“悉仍現制辦理”;“各處均暫用舊印,新印頒發到日,再行轉發啟用”,長春府遵令改稱“長春縣”,縣衙稱縣公署,縣官稱知事。 1914年6月東北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長春縣劃屬吉林省吉長道所轄;民國九年(1920年)8月始籌建市政,吉長道尹蔡運升倡辦長春市政公所。8月26日,吉長道尹兼長春市政公所督辦蔡運升釋出訓令第二十三號,知照長春縣知事。至此,長春市政公所正式成立,隸屬吉長道。1929年廢道制,縣公署改稱縣政府,知事改稱縣長。1929年9月,長春市政公所與開埠局合併,稱長春市政籌備處,置處長。市政管理機關與長春縣並立。長春縣隸屬吉林省,為一等縣。 清朝政府被推翻後,從1912年到1928年,本地區的實際統治者為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由於張不能滿足日本對東北的侵略要求,於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長春地區正式歸入國民政府隸屬。 ==== 滿洲國時期 ====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翌日長春淪陷。1932年1月1日,長春縣改制“長春市”,至此市制始成。1932年3月1日,滿洲國建國,3月14日宣佈定都長春,15日改名為“新京”,為滿洲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1932年8月,改為“新京特別市”,隸屬滿洲國國務院。 在14年的滿洲國時期,日本及滿洲國,利用西方工業化的經驗對城市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和建設,新京的城市建設和人口都有了很大的增長,至1944年市區面積已經由21平方千米擴充套件為80平方千米,人口達到121.7萬人,其中日本人約為14萬。1945年8月,蘇聯紅軍攻入滿洲國,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偽滿洲國滅亡。8月20日蘇軍空降兵佔領新京,並實行軍事管制。12月20日蘇軍把新京改回舊名長春,國軍接收長春。 === 現代 === 1945年12月20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長春市設定長春市政府,隸屬吉林省。1946年4月14日上午,蘇軍撤離長春回國,將長春市全面移交國民政府。下午2時,東北民主聯軍吉林軍區部隊在周保中指揮下發起圍攻長春戰役,國民政府稱為“四一四”戰役。4月18日,共軍殲滅長春守軍滿鐵石部隊,市長趙君邁等被俘。1946年5月23日,由於國軍於第二次四平街會戰取得勝利,駐長春的共軍各機關撤離,國民政府重新控制長春。 1947年6月5日政府正式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廢除新京特別市,正式批准析長春縣置長春市,為吉林省省轄市,同長春縣均隸屬於吉林省。 1948年5月23日東北野戰軍蕭勁光部包圍長春,封鎖城區對外交通,禁止人員出入。10月19日解放軍佔領長春。長春圍城持續150天,部分資料稱其造成長春城內約十幾萬(一說數十萬)平民死亡。後長春市改為“長春特別市”,隸屬東北人民政府。市政府稱“長春特別市政府”。 1949年3月11日,長春特別市政府改稱長春市政府。1949年4月21日,長春市政府由東北行政委員會直屬改由吉林省政府直屬。1949年5月9日,長春市政府改稱市人民政府。1952年撤銷長春縣,改為長春市郊區。1953年8月1日,長春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理。1954年8月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長春市改為吉林省省轄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從吉林市遷到長春市,長春市成為吉林省會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5年2月22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指示,根據1954年《憲法》,長春市人民政府改稱長春市人民委員會。1968年2月23日,成立長春市革命委員會。1979年列為全國十五大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0年6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長春市革命委員會改稱長春市人民政府。 == 地理 == === 地形 === 長春位於東北平原中部,處於松嫩平原和松遼分水嶺的結合部。長春到四平深斷裂是一條分割山地與平原的主要構造線,以東為隆起區(主要為大黑山),以西為沉降區,長春地區位於隆起區與沉隆區之間。地質構造的過渡性決定了長春地貌型別的多樣性,形成了東高西低的地貌特徵。長春就位於東部低山丘陵向西部臺地平原的過渡地帶,市區海拔在250—350米之間。長春地區東部有小面積的低山丘陵,較大部分為臺地,第二松花江、飲馬河、伊通河縱貫其間,沿河兩岸則為平坦的沖積平原。山地約佔長春地區土地總面積的9%:其中,低山佔2.56%,丘陵佔6.44%。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達嶺。臺地約佔土地總面積的41%。其中,平緩臺地佔35.23%,高臺地佔5.77%。主要有榆樹臺地、長春臺地、雙陽臺地和優龍泉臺地。平原約佔土地總面積的50%。其中,河谷平原佔39.4%,低階地佔7.5%,湖積平原佔3.1%。主要有雙陽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飲馬河河谷平原和農安湖積平原。《參見東北地區地形地貌縱論》-吉林卷,地質出版社1994年,下同 長春地區歸納起來有三個地質特點:一是地表起伏小,相對高差不超過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過4度至5度,有利於發展城市交通運輸。二是地質基礎比較穩固,地耐力為15噸至20噸/平方米,有利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大部分處於臺地丘陵地區,地下水相對松遼平原大部分地區較深,不利於採用。 長春城區最高點為大頂子山,是南關區、淨月潭開發區、雙陽區的分界點,海拔406米。 === 氣候 === 長春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在全國乾溼氣候分割槽中,地處溼潤區向亞乾旱區的過渡地帶。氣溫自東向西遞增,降水自東向西遞減。春季較短,乾旱多風;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常與東南移動的貝加爾湖的冷空氣交匯於此,東南風盛行,也有渤海補充的溼氣過境,溫熱多雨,降水量佔全年的60%以上。秋季,天高氣爽,可形成持續數日的晴朗而溫暖的天氣,溫差較大,風速也較春季小。冬季漫長,在強大的蒙古高壓控制下,氣候寒冷而乾燥。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溼適中的氣候特徵。 年平均氣溫5.65°C,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5.1°C,極端最低氣溫−36.5℃(1970年1月4日)。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1℃,極端最高氣溫38.0℃(1951年7月9日)。年平均日照時間2,688小時,無霜期140-150天。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長春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長春市委員會 長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長春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長春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張恩惠 王志厚 王子聯 高志國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吉林省永吉縣 吉林省梨樹縣 吉林省大安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3年4月 2021年1月 2021年7月 2023年1月 === 行政區劃 === 長春市現轄7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 市轄區:南關區、寬城區、朝陽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九臺區 * 縣級市:榆樹市、德惠市、公主嶺市 * 縣:農安縣 === 特殊區域 === “亞區域”:長春市在主要市轄區之內還包含有兩個重要的亞區域: * 汽車廠區:即第一汽車製造廠廠區與生活區,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職工和家屬生活工作的地方。居民區也有統一的規劃和街區管理,廠區內房產、市政建設,以及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都獨立於市政府。建立了20多所子弟中小學,由汽車廠子弟教育處統一管轄。醫療衛生事業由工廠衛生處領導。通訊與網際網路由工廠通訊處負責。生活水平及社會福利普遍高於長春市其他地區,私家車佔居民比例更是大大高於長春市的平均水平。這一切相對獨立的特點使得汽車廠區形成了一大片整齊的居民街區群落,熱播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就是在一汽的某街區取景拍攝的。 開發區:長春市先後成立了四個主要的開發區作為特殊經濟區域: * 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88年5月建立,1991年3月被國務院批准為27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 *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7月,1993年4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 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前身是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成立於2005年9月。2010年12月30日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並更名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2012年10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改為現名。主要為了承接一汽剝離社會職能。 * 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5年8月,屬省級開發區,以開發旅遊經濟為核心。 * 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 * 長江路經濟開發區 * 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 * 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長春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220100 長春市 24,734.13 9,066,906 南關區 130000 102 75 32 5 220102 南關區 515.46 1,224,928 南嶺街道 130000 21 3 1 220103 寬城區 882.58 857,245 新發街道 130000 12 5 1 220104 朝陽區 278.25 962,099 前進街道 130000 10 2 1 220105 二道區 573.82 755,279 東盛街道 130000 9 3 1 220106 綠園區 329.33 1,032,897 春城街道 130000 9 3 220112 雙陽區 1,677.04 335,723 雲山街道 130600 4 3 1 1 220113 九臺區 3,371.52 613,836 九臺街道 130500 15 2 2 2 220122 農安縣 5,235.46 867,274 寶塔街道 130200 4 11 10 220182 榆樹市 4,712.49 836,098 華昌街道 130400 4 15 9 1 220183 德惠市 3,017.58 719,214 勝利街道 130300 4 10 4 220184 公主嶺市 4,140.60 862,313 河南街道 136100 10 18 2 1 注: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臺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注: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臺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注: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臺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注: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臺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注: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臺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注: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臺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注: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臺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注: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臺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注: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臺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注: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臺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注:南關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臨河街道、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所轄2街道3鎮;寬城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興隆山鎮、奮進鄉,長春合隆經濟開發區所轄合隆鎮(由農安縣託管),長江路經濟開發區所轄5街道,由德惠市託管的米沙子鎮和萬寶鎮;朝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矽谷街道、雙德鄉;二道區數字包含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東方廣場街道、長春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所轄3鎮(由九臺市託管)、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所轄2鎮1鄉;綠園區數字包含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雙陽區數字包含長春雙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梅花鹿產業經濟開發區)所轄雙營子回族鄉。 === 區劃沿革 === 1949年長春市為吉林省轄市。1952年原由省直轄的長春縣撤銷,併入長春市。1953年長春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管。1954年長春市劃歸吉林省,為吉林省人民政府駐地。1958年原公主嶺專區所屬農安、九臺、德惠、雙陽、榆樹等5縣交由長春市領導。1966年將農安、德惠、九臺、雙陽、榆樹5縣劃歸德惠專區。1969年撤銷德惠專區,所屬農安、德惠、九臺、雙陽、榆樹5縣劃歸長春市。1989年2月,國家批准長春市為國家計劃單列市,賦予相當省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3年7月,國務院決定各省會市不再實行計劃單列,長春市於同年12月停止計劃單列市。2020年,公主嶺市劃歸長春市。 撤縣建市時間: * 公主嶺,1985年2月 * 九臺,1988年8月 * 榆樹,1990年12月 * 德惠,1994年7月 1995年8月,正式撤銷雙陽縣建制,設立雙陽區,屬於長春市。撤銷長春市郊區建制,組建綠園區。長春二道河子區改名二道區。長春市6個區的各行政區域做了相應的調整。市轄區面積由1116平方千米增加到357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由136平方千米增加到137.35平方千米。 2005年,將九臺市的卡倫湖鎮、龍嘉鎮(原龍家堡鎮)、東湖鎮3個鎮劃歸二道區管轄,將德惠市米沙子鎮、萬寶鎮、農安縣合隆鎮3個鎮劃歸寬城區管轄。經過此次調整,長春市轄區面積由3616平方千米擴大到4756平方千米,擴大了31.5%。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九臺市,設立九臺區,屬於長春市。 2020年6月19日,國務院批准將公主嶺市劃歸長春市代管。 == 人口 == 簡要列出長春個別年份的人口資料。 * 1811年,長春廳轄民1,178戶,人口61,755人。 * 1907年,長春府人口466,858人,其中府城人口約7萬人。 * 1911年,長春府有591,240人,榆樹縣有423,677人,農安縣有431,999人,德惠縣有328,491人,雙陽縣有233,734人。,下同。其中,1911年人口資料甚至高於1931年,存疑 * 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長春縣有478,539人,榆樹縣有502,822人,農安縣有318,190人 ,德惠縣有376,034人,雙陽縣有247,982人。南滿鐵路附屬地有37,802人。 * 1943年,新京特別市有754,210人。長春縣有538,659人,榆樹縣有653,790人,農安縣有391,800人,德惠縣有329,882人,雙陽縣有260,586人,九臺縣有415,110人。 * 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長春地區有3,163,226人,男女比例為110.67:100。其中市區內有722,334人。 * 1958年,長春地區面積20,369平方千米,人口3,572,496人。其中4個市轄區面積146.76平方千米,人口98.8萬。 * 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長春地區有4,282,117人,男女比例為105.89:100,其中市區內有1,307,056人。 * 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長春地區有5,754,166人,男女比例為103.94:100,其中市區內有1,737,768人。 *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長春地區有6,421,956人,男女比例為104.71:100。市區有2,192,320人,其中漢族2,096,991人,滿族39,942人,朝鮮族27,241人,回族22,938人,蒙古族3,526人,錫伯族594人,其他少數民族1088人。 * 1994年,長春地區面積20,369平方千米,有1,700,389戶、6,574,999人。其中市區面積544平方千米,有630,679戶、2,237,074人。 * 1998年長春地區有1,828,540戶、6,868,673人,其中男性3,494,777人,佔50.9%。市轄區人口有2,826,890人,當年出生22,151人,死亡15,24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全市有37個少數民族,27.8萬人。主要有滿族146,817人、朝鮮族49,964人、回族42,697人、蒙古族6,060人、錫伯族754人。 *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長春地區總人口7,135,439人,男女比例為104.72:100。其中:城鎮人口355.3萬人,鄉村358.2萬人。 * 2006年底,全市面積20,571平方千米,總人口744.58萬人。 * 2008年5月,長春六大主城區、四大開發區總人口487.6萬(四環路以內),其中三環以內戶籍人口368萬。長春地區總人口868.72萬(戶籍人口750萬),四環內實際居住人口超過500萬,其中外來和流動人口約為120萬。建成區面積660.19平方千米(五環-繞城高速以內),其中四環內建成區(核心建成區)面積379.94平方千米。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67443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541650人,增長7.59%。年平均增長率為0.73%。其中,男性為3878513人,佔總人口的50.52%;女性為3798576人,佔總人口的49.4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10。0-14歲的人口為921367人,佔12.00%;15-64歲的人口為6137509人,佔79.95%;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18213人,佔8.05%。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9,066,906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8,767,37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99,531人,增長3.42%,年平均增長率為0.34%。其中,男性人口為4,538,382人,佔總人口的50.05%;女性人口為4,528,524人,佔總人口的49.9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22。0-14歲的人口為1,100,957人,佔總人口的12.14%;15-59歲的人口為6,075,939人,佔總人口的67.0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890,010人,佔總人口的20.8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82,886人,佔總人口的14.1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979,069人,佔總人口的65.9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087,837人,佔總人口的34.06%。 2022年末全市總人口為906.5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08.68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7.1%,增長0.3個百分點。   === 民族 ===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8,666,496人,佔95.5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00,410人,佔4.4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94,747人,增長2.3%,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0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04,784人,增長35.44%,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04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增加37,190人,增長21.77%,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5個百分點;朝鮮族人口增加37,446人,增長67.04%,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9個百分點。 長春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 民族名稱 漢族 滿族 朝鮮族 回族 蒙古族 維吾爾族 苗族 土家族 壯族 錫伯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8,666,496 208,017 93,304 43,517 34,114 2,857 2,668 2,317 1,861 1,540 10,215 佔總人口比例(%) 95.58 2.29 1.03 0.48 0.38 0.03 0.03 0.03 0.02 0.02 0.11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51.95 23.30 10.87 8.52 0.71 0.67 0.58 0.46 0.38 2.55 == 交通 == === 鐵路 === 吉林省鐵路密度居中國第三位,長春地區更處於核心位置,位處京哈鐵路大動脈上,是長春至大連、哈爾濱、白城、圖們4條鐵路幹線的交匯點,與長圖線大致並行的長琿城際鐵路也以長春站為起點。現已開通直達北京、廣州、西安、上海等地的特快、直達列車,長春火車站舊站舍建於1913年,1992年爆破拆除改建,目前日傳送旅客達到7萬多人次,並在長春西部新建了長春西站,其是哈大高鐵上的一個重要車站。 === 航空 === 長春的民用機場多年以來一直是大房身機場,不過由於其距離市區較近,缺乏擴建的空間,已經無法滿足不斷增加的客流量需求。2005年8月長春市開始啟用了位於九臺市龍家堡鎮與東湖鎮交界處的新機場:龍嘉國際機場。目前已經開闢了50多條國內外航線,國內航線包括至北京、上海、成都、昆明、廈門、西安、桂林等主要城市。國際上已開通至首爾、仙台、東京、香港、新西伯利亞等航線。 === 公共交通 === 截止2007年5月,包括國有公共汽車線路、小公共汽車、專線小公共汽車和郊線公共汽車共計255條公交線路。其中,保留並改造了54路有軌電車線路,新建了55路有軌電車線路,是全國僅存的幾個保留有軌電車的城市之一。 === 長春軌道交通 === 長春共計劃修建10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其中1、2、5、6、7號線為地鐵線路,3、4、8號線為輕軌,空港/九臺線(9號線)和雙陽線(10號線)為市域鐵路,10條線共同組成三主七輔雙模式軌道交通459.7公里的線網。目前3號線已於2002年通車使用,4號線已於2011年通車使用,2012年至2018年建設地鐵1、2號線市區段工程、3號線東延線、8號線工程。其中地鐵1號線已於2017年6月30日通車使用,地鐵2號線已於2018年8月30日通車,,輕軌8號線於2018年10月30日開通運營。 === 計程車 === 長春的計程車行業發達,出租汽車總量、人均計程車佔有量以及計程車行業對經濟貢獻率均居於全國前列。計程車起步價7元/2.5公里,2.5公里後每公里收費1.95元,時速低於每小時5公里時,每2.5分鐘收取1元等候費。另收1元燃油附加費,拼客情況下此項費用則不允許收取 === 公路 === 全市共有公路569條,總里程達7094.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條,279.3公里;國道6條、672.5公里;省道7條,398.9公里;縣道28條、1,420.5公里;鄉道515條、4,288.1公里;專用車道8條、35.5公里。另外,長春“兩橫三縱”快速路全長84.5公里,緩解了各城區交通壓力。 * 、、、、、、過境。 ==== 環路 ==== 長春市正在構建的城市閉合交通網路,包括:一環路全長15.13公里;二環路(舊中環)全長33.21公里;三環路(舊環城公路)全長47.88公里;四環路全長68公里;五環路()全長89.8公里(建成);大外環全長416公里(在建)。 == 經濟 == 在民國滿洲國時期,長春主要為消費型經濟,第三產業發達,第一產業隨著大量關內移民湧入也獲得了巨大發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長春逐漸轉型為製造型經濟,一直到現在也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 以下為長春地區2001-2008年的主要經濟指標主要資料來源:: 年份 地區生產總值 增長 人均產值 增長 第一產業 比重 第二產業 比重 第三產業 比重 單位 億元 % 元 % 億元 % 億元 % 億元 % 2008 2,561.9 16.5 34,193 15.4 217.8 8.5 1311.8 51.2 1032.3 40.3 2007 2,074 19.1 27,651 18.2 190 9.2 1,046 50.5 837 40.4 2006 1,741 15.1 23,385 14.3 162 9.3 852 48.9 727 41.8 2005 1,513 (-1.5) 20,462 (-2.2) 164 10.8 705 46.6 644 42.6 2004 1,536 14.8 20,923 14 168 10.9 743 48.4 625 40.7 2003 1,338 16.3 18,357 15.5 157 11.8 630 47.1 550 41.1 2002 1,150 14.7 15,890 13.8 147 12.8 522 45.4 481 41.8 2001 1,003 21.7 13,957 20.9 136 13.5 444 44.2 424 42.2 === 第一產業 === 長春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產糧區,2004年全國十大產糧縣排名,長春地區有三個,其中,榆樹市以23.2億公斤糧食產量名列榜首。相關知名企業包括大成集團、德大集團、吉糧集團和皓月集團等。 === 第二產業 === 工業仍然是長春經濟的主導力量。主要的產業有:汽車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光電資訊、生物醫藥、能源、建築和材料製造等。 汽車工業佔工業產值比重超過70%,是名副其實的龍頭產業。一汽集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家汽車廠,1953年始建,1956年出車,生產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輛汽車、第一輛轎車,現已成為中國汽車工業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技術最先進的現代化汽車生產科研基地。全世界汽車零配件行業百強大都在長春設廠生產。長春客車廠生產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輛軌道客車、第一輛有軌電車、第一列地鐵和第一輛磁懸浮列車。產品包括北京地鐵、武漢輕軌、重慶輕軌、廣州地鐵、平壤地鐵、德黑蘭地鐵和悉尼地鐵,以及中國很多鐵路客車。 === 第三產業 === 長春最繁華的商圈有六個:重慶路商圈、紅旗街商圈、同志街商圈、長春站商圈、桂林路商圈、亞泰商圈。 * 重慶路:有商業半步行街、萬達購物廣場、卓展、國貿、長春百貨大樓、亞泰富苑等大型商場和眾多專賣店,是長春最傳統的商圈。 * 紅旗街:主要有歐亞商都、紅旗青年薈(暫時停業,原巴黎春天)、萬達廣場等,鄰近電腦科技城包括歐亞科技城、百腦匯。 * 桂林路:年輕人多的商圈,有各種特色小店,也有一些小服飾市場,特色的包括依林小鎮等。 另外,位於光復路附近的新天地購物公園建立後,也逐漸形成商圈,亞泰大街逐漸繁華,聚集越來越多的商場和飯店。 長春的星級賓館數量眾多,五星級的有香格里拉大飯店、紫荊花大飯店、名門飯店、錦江花園大酒店、金安大飯店、華天大酒店、卓展天天酒店、南湖賓館、松苑賓館、開元名都酒店、喜來登飯店、兆隆酒店(在建)、廣澤大酒店(在建)、凱悅酒店、長春國際金融中心大酒店(在建)、龍湖酒店、五環國際酒店、凈月大飯店等十六家(在建),四星級的還有吉林省賓館、長春市賓館、長白山賓館、會展中心大飯店、吉祥酒店等十幾家。從數量和質量上看,對於長春建設東北亞地區旅遊和會展中心的目標尚有所距離。 長春的電影工業,1945年10月中國在長春建立了東北電影公司,1946年5月遷佳木斯,1949年4月東北電影製片廠遷回長春現址。在此誕生了第一部故事片《橋》(1949年5月)。1955年,東北電影製片改名為現在的長春電影製片廠。 == 文化 == === 語言 === 長春方言屬於東北官話吉長方言長哈小片,起源於大量的河北,山東移民與原關外漢人和滿族人語言的混合。由於長春在建國後大量各地移民融入,所以又形成了口音較東北大部分地區為輕,即更接近普通話的特點,在全國範圍來看都是普通話普及程度排名前列的。 長春方言當然也具備了東北話很多特點,比如兒化音較多,(r)和(y)不分,平舌音和捲舌音容易混淆等。此外有大量獨特的用詞,特別是形容詞方面,比如:埋汰(形容髒,音:mai2-tai),膈應(形容讓人反感不適,音:ge4-ying),隔路(形容奇怪,特立獨行,音:ge2-lu4),得瑟(形容愛張揚,音:de4-se),砢磣(形容相貌難看,音:ke1-chen)等等。也有名詞,如:嘎拉哈(一種常見的少兒玩具,一般用羊拐踝骨做成,音:ga3-la-ha4)。有的詞甚至無法用現有的漢語拼音表達,如:“pia4-ji”(口扁(pia讀四聲)嘰”,一種男孩子玩的扇紙片遊戲,一般為圓形)。隨著一些小品和影視作品在全國流行,很多本地土語已為各地人所知。 相對於南方很多地區“十里不同音”的狀況,東北的廣闊領域內口音則相對一致,對於長春來說,來自周邊市縣的人和市區的人交談時,一般也不易區分。當然各市縣也有各自獨特的語言特點,例如有一句話叫:“農安縣,三大乏:嗯哪嘎哈不遠遐參見:楊子忱《長春方言》,《吉林日報》2005年1月13日”,說的就是當地主要的特色用語。 長春城區內有特有的方言,如大回(左轉),小回(右轉),踩一腳(公交車,計程車乘客用來說下車用語),得兒(der 一聲兒化音,與其它東北吉林全為貶義不同,既可能有貶義,也可能有褒義,看具體語境)參見:78歲長春“馬三立”嘔心10餘年編“東北話大全。 === 宗教 === 長春最大的佛教寺院是位於人民廣場東北角的護國般若寺(bōrě,智慧之意),該寺始建於1922年,1934年滿洲國命名為“護國般若寺”。寺院佔地1.5萬平方米,造型古樸典雅,香客如織,現為吉林省和長春市佛教協會所在地。參見:http://www.gmw.cn/content/2006-07/14/content_450144.htm 知名寺廟還有百國興隆寺、觀音寺、大佛寺等。曾在電視劇《紅樓夢》扮演林黛玉的藝人陳曉旭曾在2007年初在百國興隆寺剃度為尼。參見:http://news.sina.com.cn/z/chenxiaoxu/index.shtml 陳曉旭出家專題 儒學方面,長春文廟是現有的全國十四家“祭孔”的文廟之一,每年二月和八月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紀念先聖。儀式再現了兩千多年前“鐘磬齊嗚,韶樂繞樑”的盛況,其作用也超脫了信仰寄託的範疇,更多表達了文化傳承的理念。參見: 長春的穆斯林人口不多,但僅有的兩座清真寺都雄渾綺麗,整體佈局和建築藝術與中國內地伊斯蘭建築一脈相承,同時又有著中國北方地區吉林民居的特點。其中,長通路清真寺始建於1824年,見證了長春城市大部分的歷史,也是長春最大的清真寺。為了滿足長春穆斯林人口不斷增加的需求,近年來又異地重建了二道清真寺。參見: 長春的基督宗教團體主要分為新教與天主教。長春最大的新教教堂為位於西五馬路的長春基督教堂,它有兩個禮拜堂,是長春基督教會所在地。最大的天主教堂是位於東四道街的長春天主教堂,因主要奉祀聖女小德蘭,也稱德肋薩堂。其他還有春城基督教堂、寬城基督教堂、朝鮮族基督教堂等。長春曾經也有過東正教教堂,由於俄國在長春的影響力衰竭而譭棄拆除。下轄的德惠市現有一座東正教堂,也已經年久失修了。參見:http://www.tvtour.com.cn/dms/scape_index.php?id=6488 東北地區是滿族人的故鄉,而滿族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所信仰的薩滿教正在逐漸消逝,因此其宗教特質也成了本地區重要的文化遺產。目前在長春有著東北地區唯一一個薩滿文化專門研究機構——長春師範學院薩滿文化研究所。參見: === 城市建設 === thumb|長春有軌電車工農大路總站 1825年,長春廳署從新立城移址於寬城子(長春舊城),寬城子成為長春城市的第一塊街區,長春城建以此為始。 1899年,隨著舊城西北二道溝 沙俄寬城子火車站的修建,俄國在車站附近設立了鐵路附屬地,長春城市的第二塊街區形成。 1907年日本開始著手在舊城北面頭道溝一帶建設長春火車站及長春滿鐵附屬地,長春城市的第三塊街區形成。同年長春正式開闢商埠,在舊城以北至滿鐵附屬地之間建設商埠地,此為長春城市的第四塊街區。 長春現有城市佈局基本形成於新京時期。當時滿洲國推行“國都建設”,由主要來自於日本的一批一流建設工程專家,借鑑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英國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編制了《大新京都市計劃》。該規劃設計以長春滿鐵附屬地為基礎,注重新舊城區間的有機結合。考慮到城市擴張發展的可能方向,將新城區置於舊城區的南面。新城區的城市綠化、市政工程設施以及交通道路的規劃設計代表了當時的先進水準,建成了以滿八大部為代表的花園城市風貌的大片新街區。道路系統採用放射狀、環狀與方格狀結合的多心形式,重要路口設定環島廣場(如直徑300米的大同廣場、直徑244米的安民廣場),加寬道路設計,綠化帶結合公園形成綠化系統。 建國後長春城市的主要變化是建成區面積大大增加,在京哈鐵路以西和以北,以及南湖以南和伊通河以東開拓了大片的城區。但是老市區長期保持著舊貌,真正的城市改造和建設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才開始的。1985年5月4日,《長春市城市總體規劃》經國務院批覆。國務院在這個總體規劃的批覆中指出:“長春市的城市建設要堅持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把長春市建設成經濟實力較強、社會文明進步、城市佈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良好的現代城市。要加強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街區及其周圍環境的保護。要重視城市設計,充分發揮長春市園林綠化的優勢,本著尊重自然、尊重歷史的原則,精心塑造建築別緻、街景獨特、環境優美的園林城市形象”來源:。其後又經過了幾輪對《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整與修編。長春城市規劃與建設延續併發揚了優良的傳統,形成舒展、通透、大氣、開放的風格特色,建成區版圖不斷向四周拓展。 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整體衰落,長春也在積極進行城市轉型,當時政府和專家們參考了德國魯爾區的一些成功典範,如由重工業城市成功轉型為文教和會展中心的杜塞爾多夫,也對長春的未來發展有所借鑑。長春市城市面積廣大,城市型別也可以趨於多元化,在保留大部分重工業區域的同時,在其他地區開發新的城市功能,這也是城市發展的一個目標。 === 建築 === 長春由於歷史上受俄日的影響,滿洲國新京時期的遺留建築,中西結合、多種文化混合的特點,成為城市建築的主要特色。 === 餐飲 === 長春飲食是東北菜系下吉菜分支的代表,特點是口味重(偏鹹)、菜量足、葷菜多。同時也由於移民城市的特點,各大菜系彙集,川、魯、京等都不鮮見。民族風味則包括滿、蒙、朝鮮等民族的特色食品。另外,長春人喜歡吃涮鍋子,大街小巷總能找到不同風味的火鍋店。 特色菜及小吃包括東北家常熬魚、紅燒丸子、滿族八大碗、人參汽鍋雞、燒鹿尾、羊肉燒芸豆、朝鮮冷麵、尖椒幹豆腐、地三鮮(茄子、土豆、青椒)、回寶珍餃子、李連貴燻肉大餅、酸菜白肉火鍋等。在一些不知名的小巷子裡可以吃到很多有當地特色的小吃,如壇肉、醬骨頭、麻辣燙、酸辣粉、炒粉、烤蒜、豆腐串、烤饅頭、打糕、朝鮮鹹菜、狗肉、明太魚等。不過最有地方特色的還是排骨燉豆角、殺豬菜。 長春的酒吧主要分佈於同志街、重慶路、隆禮路等地段,像五月花、歡樂時光克羅娜、浪漫夜、百花深處等幾家都頗有特色。 === 影視媒體 === 長春的電影文化歷史較長,底蘊深厚。早在1937年,滿洲國在新京成立了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在滿映存在的八年裡,共拍攝故事片108部,教育片、紀錄片189部。著名演員有李香蘭(山口淑子)、劉恩甲、浦克、張奕、於洋和凌元等,導演有內田吐夢、朱文順等。在八年抗戰中,半個中國都陷入戰火之時,長春的電影界成為燈紅酒綠的世外桃源。解放後滿映被接收並改為長春電影製片廠,《英雄兒女》、《劉三姐》、《五朵金花》、《白毛女》等影片成為共和國經典。如今的長影在中國電影界已經不再有當年的至高地位,但仍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電影製作中心。長影簡介: 長春是吉林電視臺和長春電視臺所在地,高218米的吉林電視塔已成為本市地標。目前,省臺有7個頻道,市臺有5個頻道,此外下轄各市、縣及雙陽區和一汽也擁有各自的電視臺。節目一般以普通話播出,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節目使用方言,特別是綜藝節目等。參見長春市廣電局網站:http://www.cc.jl.gov.cn/infopub25/guangdian/index.htm,下同 同樣,吉林省廣播電臺和長春市廣播電臺也都坐落於長春,像長春臺的交通之聲頻道和文藝頻道等都有大量聽眾。 長春報業屬於百家爭鳴,沒有巨頭壟斷,影響最大的有兩家:吉林日報系的《城市晚報》網站:http://csw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08-06/23/node_21.htm 和省文化廳的《新文化報》新文化網:,此外《吉林日報》、《長春晚報》等也有較大銷量。 === 節慶會展 === * 長春電影節:全稱“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現已成為中國電影界的“四大電影節”之一。 * 長春國際雕塑作品邀請展:於1997年首次舉辦,至2008年已舉辦了九屆。每屆都有上百個國家的藝術作品參展,很多優秀作品由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收藏展出。 * 長春冰雪節:全稱“中國長春淨月潭冰雪旅遊節暨瓦薩國際越野滑雪賽”,始於1998年,每年冬季在淨月潭舉辦,包括多種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參考網站: * 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中國大型車展,創辦於1999年,地點為長春國際會展中心。長春作為汽車工業中心,每年還有很多相關會展,於2007年舉辦了第一屆“長春汽車節”。 * 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農博會是吉林省的重要展會,截止到2008年9月2日,已經舉辦了七屆。 * 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簡稱東北亞博覽會):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是經國務院批准,由商務部、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國家級大型國際性區域綜合博覽會,是中國政府為推動中國與東北亞國家經貿往來和區域合作而採取的一項積極行動,旨在構建中國與東北亞國家互利共贏、交流合作、競爭開放的長期合作平臺。 === 體育 === 長春是東北地區的重要體育城市,近年來在足球,籃球等集體專案上有過突出的表現。 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是近年來中國足壇的一支勁旅,2006年第一次升上頂級聯賽就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在2007賽季更是第一次奪取了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的冠軍。2008年,又第一次代表中國參加了亞洲冠軍聯賽。 吉林九臺農商銀行隊已在CBA征戰多個賽季,曾經在2004-2005賽季闖入季後賽半決賽,敗於當年的總冠軍廣東華南虎隊。參考:官方網站 東北師範大學男籃是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的一支勁旅,曾連續三年闖入八強並捧得過一次冠軍。參考:http://sports.sohu.com/42/36/sports_subject163033642.shtml 另外,長春市在冬季專案,乒乓球,射擊等專案上都為國家輸送了不少人才,其中,長春的短道速滑選手曾經佔據了大半支國家隊,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年僅19歲的長春籍小將周洋奪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軍,為長春市贏得了第一枚奧運會個人專案金牌。 2007年,長春市成功舉辦了2007年亞洲冬季運動會,成為繼哈爾濱之後第二個舉辦這一賽事的中國城市。 ; 體育場館 南嶺體育場主要用於田徑和足球賽事,目前是長春亞泰足球隊主場,可容納觀眾50,000人。 經開體育場曾於2009-17年作為長春亞泰隊主場,可容納觀眾25,000人。 五環體育館第六屆冬季亞洲運動會主賽場,可用於冰上及籃球,排球等賽事,可容納觀眾12,000人。 長春市體育館目前是吉林東北虎籃球隊主場,可容納觀眾4,400人。趙娟:《建國初期長春十大建築之長春體育館》,載於《長春晚報》2016年2月20日。 吉林省滑冰館第六屆冬季亞洲運動會比賽場館,可容納觀眾2,664人。 吉林省速滑館第六屆冬季亞洲運動會比賽場館,可容納觀眾2,000人。 富奧冰球館第六屆冬季亞洲運動會比賽場館,可容納觀眾800人。 長春市滑冰館第六屆冬季亞洲運動會比賽場館,可容納觀眾300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旅遊景點 == * 滿洲國皇宮博物院:中國現存的三大宮廷遺址之一,位於寬城區光復路北側,自1932年4月至1945年8月以前,一直作為滿洲國皇帝溥儀辦公和生活的地方。其宮廷區域可分為用於政務辦公的外廷和皇室生活的內廷兩個部分,建築風格東西合璧。其中外廷的主體建築勤民樓建於20世紀初,是溥儀辦理政務和舉行典禮的場所,1932年9月15日在此簽訂了《日滿議定書》。參考:http://www.tourunion.com/info/htm/25716.htm 其它主要建築有輯熙樓(溥儀和婉容的寢宮)、懷遠樓、嘉樂殿、同德殿、書畫庫、建國神廟遺蹟和御用防空洞等。對遊客開放的還有跑馬場和東北淪陷史陳列館。 * 八大部 * 文化廣場:原名地質宮廣場,歷史上曾被規劃為滿洲國新宮廷前的順天廣場,目前是長春市最大的城市廣場,坐落在朝陽區中心,總面積20.5公頃,廣場以新民大街道路中心線至地質宮主樓中央為南北主軸,中軸線全長429米。參考: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45369.html * 南湖公園 * 世界雕塑公園 * 長春動植物公園:位於長春南嶺,佔地74公頃。公園於1938年的滿洲國時期開始建設,1940年第一期工程結束,在當時由於其面積廣大,展出的動物種類繁多,號稱“亞洲第一”,興盛一時。國共內戰後成為一片廢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多次維修,1984年開始全面恢復建設,於1987年9月15日重新開園。參考:http://travel.tom.com/dongzhiwuyuan.html * 淨月潭 * 長影世紀城:位於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西側,借鑑了美國好萊塢環球影城和迪士尼樂園的部分創意,是以不同的電影放映手段為主線,結合遊樂設施的一家電影主題公園。 * 長春世界風景園:位於長春蓮花山旅遊度假區勸農山鎮,佔地138公頃。園內彙集了世界上近四十個國家、近百個著名人文、自然景觀,是東北地區唯一的微縮景觀公園。 * 長春蓮花山滑雪場:位於長春市蓮花山旅遊度假區四家鄉青山村,距市區38公里,是長春市最大的綜合滑雪場。 * 長春天定山滑雪場:位於長春市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總佔地面積80萬平方米。 == 教育科研機構 == === 科研機構 ===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機構列表: *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原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研究所) * 國家天文臺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 * 長春中俄科技園 === 普通高等學校 === 長春普通高等學校: * 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長春理工大學 *吉林財經大學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長春工業大學 * 長春大學 * 吉林農業大學 * 長春工程學院 * 長春師範大學 * 吉林藝術學院 * 吉林警察學院 === 軍事院校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士官學校 === 中學 === 普通高階中學: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省實驗中學 *長春市實驗中學 *長春市第十一中學 *長春市第二中學 *吉林大學附屬中學 *長春外國語學校 *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第三中學、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第六中學 初級中學: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省實驗中學 *吉林大學附屬中學 *長春市實驗中學 == 名人 == *日本仙台市天文臺愛子觀測所發現的小行星7485以長春之名命名。 == 友好城市 == 長春市現有14個國際友好城市: thumb|400px|right|長春的國際友好城市分佈:13國,14城市 城市名稱 所屬國 對方簽字人 長春方簽字人 簽字地點 簽字時間 仙台 日本 市長:島野武 市長:馮英奎 仙台 1980-10-27 諾維薩德 塞爾維亞(當時為南斯拉夫) 議長:霍華德奇 市長:馮英奎 諾維薩德 1981-11-10 伯明翰 英國 市長:海爾斯 市長:馮英奎 伯明翰 1983-07-07 弗林特 美國 市長:夏普 市長:馮英奎 弗林特 1985-06-08 明斯克 白俄羅斯 市長:格拉西明科 市長:米鳳君 明斯克 1992-05-18 溫莎 加拿大 市長:裡默傑斯 市長:米鳳君 長春 1992-08-25 日利納 斯洛伐克 市長:斯洛塔 市長:米鳳君 長春 1992-11-23 蔚山 韓國 市長:金昌洙 市長:米鳳君 長春 1994-03-15 小石城 美國 市長:戴利 市長:米鳳君 小石城 1994-06-02 馬斯特頓 紐西蘭 市長:弗朗西斯 副市長:尹文 馬斯特頓 1996-09-12 烏蘭烏德 俄羅斯 市長:阿依達耶夫 市長:李述 北京 2000-09-27 清津 朝鮮 市長:韓興標 市長:祝業精 長春 2003-10-25 莫拉 瑞典 市長:佛洛斯特 市長:祝業精 長春 2005-01-01 沃爾夫斯堡 德國 市長: 市長:祝業精 沃爾夫斯堡 2006-06-12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出處 === === 書籍 === * 《滿洲地名考》,新京,滿洲事情案內所,康德5年出版 * 《長春縣誌》 * 《吉林地誌》 * 《遼史》 * 《東北古史與地理》,東北歷史與文化論叢第一卷,吉林文史出版社 == 外部連結 == * 長春市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C C C 3 吉 C 吉
宋之問
宋之問(宋之問的生卒年,有多種說法。聞一多《唐詩大系》認為宋之問生於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卒於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蘇雪林的《唐詩概論》認為宋之問約生於公元650年(高宗永徽元年),卒於公元712年(玄宗先天元年)。王達津《宋之問與〈靈隱寺〉詩》認為生於高宗顯慶五年(660年),卒於景龍元年(710年)。),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今山西省汾陽市)人。唐朝詩人。著有《宋之問集》。 == 生平 == 宋之問弱冠即有文名,是劉希夷的舅舅。唐上元二年(675年)舅甥雙雙進士及第。但之問因為想抄襲劉希夷所寫《代悲白頭翁》詩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詩句,向劉詢問,劉一開始答應,不久又反悔。宋之問大怒,就用土袋將劉希夷活埋韋絢《賓客嘉話錄》:“劉希夷詩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問苦愛此兩句,知其未示人,懇乞,許而不與。之問怒,以土袋壓殺之。”。 之問歷任洛州參軍、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宋之問長得一表人才,寫得一手好詩,卻因口臭不能當男寵孟棨《本事詩·怨憤》記載:“宋考功(即宋之問),天后(即武則天)朝求為北門學士,不許,作《明河篇》以見其意,末雲:‘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則天見其詩,謂崔融曰:‘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但以其有口過。’蓋以之問患齒疾,口常臭故也。之問終身慚憤。”。之問甚是慚恨,常含雞舌香(丁香)於口中京江張氏藏《控鶴監秘記》:“之問曾將後嬖二張事,託諸吟詠,以媚二張,為後所見古云,之問遂終身啣雞舌之恨。”。他曾為張易之兄弟手捧溺器,而“天下醜其行。”張垍《控鶴監秘記》:“之問尤諂事二張,為持溺器,人笑之”。。在京時期,他與沈佺期並稱為“沈宋”,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和陳子昂及楊炯、駱賓王、杜審言等有交往。武則天時因附張易之,連坐,降官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宋之問與宋之遜暗中逃回洛陽。躲在光祿卿、駙馬都尉王同皎家借宿。神龍二年(706年)三月,張仲之與王同皎等人密謀暗殺武三思。之問為了立功,派使兄長宋之遜之子宋曇、外甥李悛同給事中冉祖雍向武三思告密《資治通鑑》卷二○八“宋之問及弟兗州司倉之遜皆坐附會張易之貶嶺南,逃歸東都,匿於友人光祿卿、駙馬都尉王同皎家。同皎疾武三思及韋後所為,每與所親言之,輒切齒。之遜於簾下聞之,密遣其子曇及甥校書郎李悛告三思,欲以自贖。”。不久以功升為鴻臚主簿,官至吏部考功員外郎,修文館學士,史稱“宋考功”。 後又諂事太平公主,以知貢舉時貪賄,景龍三年(709年)歲暮,貶越州長史宋之問:〈在桂州與修史學士吳競書〉,見《全唐文》卷二百四十。唐睿宗即位,被流放到欽州(今廣東欽縣),玄宗先天初年,被賜死於桂州驛站宋之問的卒所,至今仍有爭議。《舊唐書》卷一百九十文苑傳中宋之問本傳載:“睿宗即位,以之問嘗附張易之,武三思,配徙欽州。先天中,賜死於徙所。”據此可知,宋之問卒於欽州,但《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傳中宋之問本傳雲:“睿宗立,以獪險盈惡詔流欽州……並賜死桂州。之問得詔,震汗,東西步,不引決。”又《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六下酷吏傳周利貞傳雲:”無何玄宗正位,利貞與薛昶、宋之問同賜死於桂州驛。”陶敏〈宋之問卒於桂州考〉一文據《古今圖書整合》卷一百○四十三載桂州城南元山觀有宋之問舊宅,又據柳開〈元山觀記〉一文雲宋之問歿後,其夫人孫氏捐宅為道觀,認為宋之問應被賜死於桂州。張錫厚〈論沈宋及其詩歌創作〉一文則認為“從宋之問沿途寫有《下桂江龍目灘》、《下桂江縣黎壁》、《發滕州》、《經梧州》等詩來看,不難說明宋之問還是奉詔由桂江乘船前往欽州貶所,故‘賜死於徙所’之說,不虛矣。”傳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則以為宋之問貶欽州,經年逗留桂州依王晙,又在廣州依長史朱齊之,從《下桂江龍目灘》、《下桂江縣黎壁》諸詩來看,當作於往返於桂、廣諸州之間,玄宗即位後,應賜死於桂州驛。(第五冊,頁11-13)。 == 文學 == 詩與沈佺期齊名,並稱“沈宋”,為近體詩定型的代表詩人。所作多粉飾太平、頌揚功德之應制詩,靡麗精巧,尤善五言律詩,對初唐律體之定型頗有貢獻,尤其貶謫之後,詩句逐漸簡單遼闊,但開盛唐氣象。錢木庵《唐音審體》說:“律詩始於初唐,至沈宋而其格始備。” === 代表作 === 渡漢江 題大庾嶺北驛 ==著作== * 武平一所纂《宋之問集》10卷,已佚。 *《四部叢刊續編》所收明人輯《宋之問集》 2卷。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Z Category:汾陽人 Category:靈寶人 Category:唐朝詩人 Category:唐朝政治人物 Category:上元二年乙亥科進士
弗里德里希·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是出身德國的哲學家、詩人、文化批評家、古典語言學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對現代哲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轉向研究哲學前他是古典語言學家。他也以創作詩歌和音樂作品為副業。他最初是普魯士公民,1869年移居瑞士的巴塞爾後,他應自己的要求成為無國籍人。 24歲時,在完成學業後,他被任命為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副教授。1879 年,他因健康原因辭去教職。此後,他開始四處旅行,以尋找適合其健康狀態的環境,主要是在義大利和瑞士。在隨後的十幾年裡,他完成了他的主要著作中的大部分。1889年起,尼采已精神失常Brobjer, Thomas. 2008. Nietzsche's Philosophical Context: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p. 4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他在餘生中接受母親及妹妹的照護,最後於1900年去世。 尼采的作品涵蓋了哲學論戰、詩歌創作、文化批評及小說等領域,他表現出對格言體和反諷的喜愛。他的哲學思想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對真理的強烈批判和支援觀點主義。他批判宗教和基督教道德並提出主奴道德。他對生命以一種美學式的肯定以回應“上帝已死”和虛無主義危機。他將人類描述為競爭意志的表達,並將其總體理解為權力意志。他還提出了一些有影響力的概念,如超人和永恆輪迴。在他晚期的作品中,他越來越關注個體的創造力以克服傳統文化和道德,以追求新的價值和審美健康。他的作品涉及廣泛的主題,包括藝術、語言學、歷史、音樂、宗教、悲劇、文化、科學。 叔本華的哲學給年輕的尼采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他後來擺脫了悲觀主義。他的作品包含對道德、宗教、哲學、科學和藝術形式的嚴厲批評。在他看來,當代文化比古希臘文化還要弱。他一再攻擊的目標首先是基督教道德以及基督教和柏拉圖主義的形而上學。他質疑一般真理的價值,從而成為後現代哲學途徑的先驅。Wicks, Robert. [1997] 2011. "Friedrich Nietzsche ."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dited by E. N. Zalta. Retrieved 6 October 2011.Wilkerson, Dale. 14 October 2015. "Friedrich Nietzsche ."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Belliotti, Raymond A. 2013. Jesus or Nietzsche: How Should We Live Our Lives?. Rodopi. pp. 195–201. 尼采的思想在20世紀60年代重新流行起來,他的思想對20世紀和21世紀早期的哲學思想家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和後結構主義等歐陸哲學流派。 == 生平 == === 早年(1844—1869) === 尼采在1844年10月15日生於接近萊比錫的小鎮,當時那裡隸屬普魯士的薩克森省管轄。他的名字來自於當時正值49歲生日的腓特烈·威廉四世國王,這個巧合被他的父母視為是好預兆,不過後來尼采放棄了「威廉」這個名字Kaufmann, Walter, Nietzsche: Philosopher, Psychologist, Antichrist, p. 22.。尼采的父親卡爾·路德維希(1813-1849年)是路德教派的牧師和教師,母親是法蘭齊斯卡娜·奧勒爾(1826-1897年),雙親在1843年結婚。他的妹妹在1846年出生,小弟路德維希·約瑟夫則在1848年出生。尼采的父親因腦軟化症而在1849年去世,兩年後他的弟弟也去世了。1850年尼采全家搬遷到薩勒(Saale)河畔的瑙姆堡,與尼采的祖母和父親的兩名未婚姊妹共同生活,由於他的母親終身未改嫁,因此尼采幾乎在充滿女性的環境中成長。在祖母於1856年去世之後,尼采全家搬了出來。 尼采就讀於私立的男子學校,在那裡他認識來自顯赫家庭的古斯塔夫·克魯格和威廉·皮德爾,與他們結為至交。這時的尼采希望以父親為榜樣也成為牧師,因此他時常給夥伴們朗誦聖經裡某些章節,為此他獲得小牧師的稱謂。他也認識了一些當地的音樂家,開始他對音樂的愛好。14歲時他進入普夫達(Pforta)中學,課程以古典教育為主,且以訓練嚴格出名,開始讓尼采很不適應。尼采在學校裡也認識保羅·杜森(Paul Deussen)和卡爾·馮·格爾斯多夫。尼采在這段時間也專注於撰寫詩賦和音樂。在普夫達中學裡尼采接受希臘和羅馬古文學的訓練,這也是他首次接觸到與家中基督教教育完全不同的環境。 於1864年畢業後,尼采進入波恩大學,開始對神學和古典語文學進行研究,並在此期間做了大量有關於荷馬與古典語文的演講。在經過一學期的研究後(也是出於對他母親的不滿)尼采失去對基督教的信念,停止對宗教的研究Schaberg, William, The Nietzsche Can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p32.。尼采轉變的緣故可能為閱讀神學家大衛·史特勞斯所著的《耶穌的生平》一書,這對當時年輕的尼采產生極大震撼。尼采接著將心力放在研究哲學上,不久受到弗里德里希·威廉·裡奇爾(Friedrich Wilhelm Ritschl)教授的賞識,並且在隔年追隨他前往萊比錫大學就讀。在那裡他也認識後來成為古典學家的同學歐文·羅德,並且發表了第一份文字學的研究。 在1865年尼采研讀了許多亞瑟·叔本華的著作,並在1866年讀了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朗格所著的《唯物主義之歷史》一書。他很快便迷上兩本書裡的哲學觀,這促使他將他的研究領域擴充套件至文字學以外,並且決定繼續深入學習。1867年尼采自願入普魯士軍隊於瑙姆堡的砲兵部隊服役一年,然而在1868年3月發生的車禍卻使他無法繼續服役。尼采於是繼續他的研究,在他研究暫停的那年他也認識了理察·華格納。 === 教授生涯(1869—1879) === thumb|175px|left|1871年10月中旬,從左至右:好友歐文·羅德、卡爾·馮·格爾斯多夫、和弗里德里希·尼采。 在裡奇爾教授的幫助下,尼采得以輕易獲得瑞士巴塞爾大學提供的古典哲學教授職位,而無需先取得博士學位或教學的證書。在搬至巴塞爾後,尼采宣佈放棄他的普魯士公民權,從此保持無國籍人士的身分到去世 Hecker, Hellmuth: "Nietzsches Staatsangehörigkeit als Rechtsfrage", Neue Juristische Wochenschrift, Jg. 40, 1987, nr. 23, p. 1388-1391; and His, Eduard: "Friedrich Nietzsches Heimatlosigkeit", Basler Zeitschrift für Geschichte und Altertumskunde, vol. 40, 1941, p. 159-186.。儘管如此,他仍在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參軍,擔任醫護兵職務。短暫的軍旅生涯帶給他極大的震撼,讓他見識到戰爭帶來的毀滅,同時萌發日後“權力意志”思想的雛形。在從軍期間他也染上痢疾和白喉。 在1870年回到巴塞爾後,尼采以旁觀者的身分見證德意志帝國的建立,以及接下來奧託·馮·俾斯麥執政的年代。尼采以「荷馬與古典哲學」作為他教授教職演說的主題。在大學裡他認識神學教授弗朗茨·奧韋爾貝克,兩人從此成為終身至交。尼采也認識默默無名的俄國哲學家阿夫裡坎·斯皮爾 A biography on Spir. 以及他的同事—歷史學家雅各·布克哈特(代表作《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尼采還經常前往聆聽布克哈特的授課,兩人對尼采都產生極大影響。尼采也長期與在萊比錫認識的理察·華格納和他的妻子柯西瑪保持聯絡,尼采相當欣賞華格納夫妻,經常前往華格納在琉森州的住所拜訪。華格納夫妻將尼采引入他們的社交圈子,還邀請他共同出席拜羅伊特節日劇院的開幕演奏。 尼采在1870年他還將《悲劇的誕生》一書的手稿送給柯西瑪作為生日禮物,後在在1872年正式出版《悲劇的誕生》一書。然而,其他的古典語文學教授包括裡奇爾在內都對尼采的新書不感興趣,甚至還表露極大的失望,認為尼采拋棄了“他的母親”,即古典語文學。因為尼采在這本書裡放棄精確的語言學研究方式,而是改用哲學的演繹方式進行論述。另語言學家烏爾裡希·馮·維拉莫維茨-默倫多夫則發表了篇嚴厲的批判文章,雖然其默默無聞(此前他對尼采十分恭敬),但他的觀點代表語文學界對於尼采這本書的主要看法。尼采青年時期的好友歐文·羅德(這時已在基爾擔任教授)以及華格納則挺身替他辯護。尼采坦承他在古典語文學界被孤立的處境,以至於曾經人頭攢動的尼采先生的課堂變得冷清,到了來年,只有兩個外來系的學生。這是令人苦惱的,對於尼采更是如此。 在1873年至1876年之間,尼采陸續發表四篇長篇論文:《大衛·史特勞斯:自白者和作家》、《歷史對生命的利與弊》、《教育家叔本華》、和《理察·華格納在拜魯特》(這四篇論文後來被收錄以《不合時宜的考察》為名出版)。四篇論文都帶有文化批判的色彩,吸納叔本華和華格納的思想(但在第四篇《理查德.瓦格納在拜羅伊特》中隱隱表露與瓦格納之間的矛盾),挑戰當時正快速發展中的德國文化。從1873年開始尼采也陸續撰寫短文,這些短文在他死後以《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為名出版。在這段時間裡尼采活躍於華格納的社交圈中,認識瑪畢達·莫森布(Malwida Von Meysenbug)女士和漢斯·馮·彪羅,也認識道德學家保羅·雷(Paul Rée代表作《論道德感的起源》),雷在1876年對於尼采產生極大影響,使他脫離早期著作中的悲觀寫作風格。然而,1876年的拜魯特音樂會卻使尼采大為失望,他被演奏的平庸和大眾的粗俗反應所震怒,從此開始與華格納保持距離。 尼采接著在1878年出版《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書,以格言方式討論從形而上學到宗教乃至於性別等各種議題,也是在這本書裡尼采明確的拋棄華格納和叔本華的哲學。尼采與歐文·羅德等人的交誼也在這時開始冷淡。尼采在這段時期在尋找合適的婚姻物件,卻始終沒有著落。自從幼年時期開始便為許多慢性疾病所苦的尼采,健康狀況亦越來越差。嚴重的近視使他近乎喪失視力、偏頭痛的疾病、以及劇烈的胃部疾病。1868年的車禍和1870年的大病也進一步惡化了他的健康狀況,迫使他在巴塞爾任教期間必須申請越來越長的病假。終於在1879年,尼采不得不辭去他在巴塞爾的教授職位,正常教學活動完全中止。 === 孤獨的哲學家(1879—1888) === 由於飽受疾病煎熬,尼采開始四處旅遊以尋找氣候較為理想的地區定居,從此到1889年為止以私人身分遊遍許多城市。他多年在瑞士的格勞邦頓州地區度夏,並多年在義大利的熱那亞、都靈以及法國的尼斯等地過冬。在1881年當法國佔領突尼西亞時,他曾計畫前往突尼西亞以觀賞從非洲眺望歐洲大陸的風景,但後來打消這個主意(或許是因為健康原因)Stephan Güntzel, Nietzsche's Geophilosophy , p.85 in: Journal of Nietzsche Studies 25 (Spring 2003),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University Park (Penn State), 2003-10-15; re-published on HyperNietzsche's website /。尼采偶而會返回瑙姆堡探望他的親人,在這段時期尼采與他的妹妹也經常爆發爭執、但通常到最後都得以和解。尼采依靠他從巴塞爾大學獲得的退休金生活,但也獲得一些朋友的資助。曾是尼采學生的彼得·加斯特(Peter Gast)也自願擔任尼采的個人秘書。直到尼采去世為止弗朗茨·奧韋爾貝克和彼得·加斯特兩人始終與尼采保持緊密關係。即使已經脫離華格納的圈子,瑪畢達·莫森布女士仍在尼采生活中扮演著類似母親一般的角色。不久後尼采開始與音樂評論家卡爾·富克斯接觸。這段時期是尼采創作的黃金時期,從1878年出版的《人性,太人性的》一書開始,尼采在接下來每年都會出版一本書(或文集)直到1888年為止,在最後一年裡尼采完成了五本書。 在1882年尼采出版《快樂的科學》的第一部分,他在那年也透過瑪畢達·莫森布和保羅·雷認識女作家露·莎樂美。尼采和莎樂美在圖林根一同度夏,妹妹伊莉莎白也經常陪伴他們。尼采最後深深愛上莎樂美,在保羅·雷的協助下開始追求她,但當尼采向她求婚時,莎樂美拒絕了他。尼采與莎樂美和雷兩人的親密關係最終在1882年/1883年的冬季破裂,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自妹妹伊莉莎白的從中阻撓和離間。在失戀的痛苦下尼采的病情再度復發,他與母親與妹妹的關係也由於莎樂美而幾近破裂,更數度萌生自殺的念頭。尼采接著躲至義大利的利古裡亞,在那裡他僅花了十日的時間,寫下第一部分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在徹底切斷他與叔本華的哲學聯絡、以及與華格納的友誼後,尼采的朋友所剩無幾。他筆下的查拉圖斯特拉風格之獨特使他更被當時的主流所疏離,著作的賣出量也少得可憐。尼采對此無動於衷,繼續保持他孤獨的生活,儘管他經常對此抱怨。尼采的書籍都是自費出版,且大多僅賣出幾百本,最多也不到兩千本。在1885年他只印出40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只將其分送給他的親密朋友們閱讀。 在1886年尼采與他的助理編輯恩斯特·施梅茨斷絕合作關係,對其保持的反猶太思想感到厭惡。尼采寫道他的著作被「完全埋在反猶太的垃圾堆中」,甚至將他與那些「應該被所有理智人類所瞧不起的活動」連結在一起。他接著自費出版《善惡的彼岸》,並在1886~1887年再版了他之前的幾本著作(《悲劇的誕生》、《人性,太人性的》、《朝霞》、以及《快樂的科學》),附上新的引言,重新解釋這些早期的著作。這時尼采認為他的著作已經大致完成,並期望可以吸引新的讀者群。事實上,對於尼采思想的興趣在這段時期的確有所提升,即使尼采本人並沒有發現。也是在這些年裡尼采認識作家卡爾·施皮特勒等人。1886年,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與一名反猶太主義者結婚,並前往巴拉圭企圖建立純種的「德意志人」殖民地,她們的計劃則被尼采大肆嘲笑。長年下來尼采與伊莉莎白兄妹兩人衝突不斷,最後大多是以和解告終,但這次的分離之後,要到尼采發瘋後兩人才得以再次團聚了。這時尼采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使得他根本無法進行較長期的寫作計畫。在1887年尼采發表《道德譜系學》一書,引發相當的爭議。 在這幾年裡尼采持續接觸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很快便受之影響Kaufmann, Walter, Nietzsche: Philosopher, Psychologist, Antichrist, pp. 306–340.。他也與依波利特·阿道爾夫·丹納保持書信聯絡,後來也認識丹麥文學家。在1870年代以講授克爾凱郭爾哲學思想為主的布蘭德斯曾邀請尼采同去研讀克爾凱郭爾的作品,尼采在回信中承諾會抽空前往哥本哈根拜訪他,但在他來得及實現這個承諾前自己便已經被病魔纏身。在1888年初,布蘭德斯於哥本哈根大學首次正式講授尼采的哲學思想,不過這已是他發瘋前夕了。 雖然尼采在1886年曾宣佈(在《善惡的彼岸》的結語中)他會著手撰寫名為《權力意志》的新書,他最後放棄這個計畫,並且以其中未完成的文稿彙編另外兩本著作:《偶像的黃昏》與《反基督》(兩本書都在1888年完成) Mazzino Montinari, Friedrich Nietzsche (1974; transl. in German in 1991, Friedrich Nietzsche. Eine Einführung., Berlin-New York, De Gruyter; and in French, Friedrich Nietzsche,PUF, 2001) 。 這時尼采的健康狀況稍有改善,1888年的夏季裡他都保持旺盛的寫作精力。當年秋季的著作和書信中顯示他已經開始對自己的地位和「命運」抱持更高的期望,他開始高估社會上對於他的著作的名聲和肯定,尤其是在當時引起相當爭議的《華格納事件》一書。在完成《偶像的黃昏》與《反基督》兩本書後,尼采在他44歲生日時決定替自己寫下一本自傳《瞧!這個人》,尼采在這本自傳中希望讀者認識到自己獨特的一面:「聽我說啊!我是這樣獨特而又這樣傑出的人。不要把我與任何其他人混淆。」(考夫曼的英文譯本)。在12月,尼采開始與劇作家奧古斯特·史特林堡通訊,由於覺得自己的作品在國際上缺乏重視,尼采向一些以前的出版商買回自己作品的版權,企圖將它們翻至其他的歐洲語言在國外出版。除此之外他還開始撰寫《尼采反對華格納》一書。 === 發瘋和去世(1889—1900) === thumb|200px|right|Hans Olde所拍攝的系列名為「生病的尼采」的一張照片,1899年夏季。 在1889年1月3日,尼采開始顯露出精神狀況不穩的徵兆。有日在義大利都靈街上引起公眾騷動後,尼采被義大利警方帶回。當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至今已無從得知,經常流傳的一說是尼采在卡羅·阿爾伯託廣場看見一匹馬被馬夫鞭打,突然上前抱住馬的脖子痛哭道:“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啊!”,接著便癱倒在地上(巧合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中有幕是主角拉斯柯爾尼科夫看見馬遭到鞭打的場景。尼采曾稱讚陀思妥耶夫斯基為「唯一讓我受益良多的心理學家」)。 在接下來幾日裡尼采寄出幾封簡訊給他的幾名朋友(包括布克哈特以及華格納的妻子柯西瑪在內)—這些信被稱為“Wahnbriefe”(「發瘋的信件」)。 在給布克哈特的信中尼采寫道:「我已經被該亞法(新約聖經中陷害耶穌基督的祭司)套上腳鐐了。去年我還被那些德國醫師長期折磨。威廉皇帝、俾斯麥、還有那些反猶太主義者都被廢止吧!」 The Portable Nietzsche, trans. Walter Kaufmann. 在1889年1月6日,布克哈特把尼采的信拿給奧韋爾貝克閱讀,隔日奧韋爾貝克也從尼采那接獲一封類似的信,他們決定必須想辦法把尼采帶回巴塞爾。很快的奧韋爾貝克趕赴都靈將尼采護送回巴塞爾的精神病診所,在那時尼采顯然已經完全發瘋了,尼采的母親決定將他轉送至耶拿以接受精神病醫師奧圖·賓斯汪格的治療。從1889年11月至1890年2月間尤利烏斯·朗本也企圖治療尼采,他批評主治醫師的方式對於尼采的情況並無法發揮效果。朗本對於尼采的控制似乎越來越深入,直到後來他對尼采全權管理的要求和他隱秘的舉止使得他逐漸失去尼采母親等人的信任。在1890年初尼采的母親將他從精神病醫院帶回瑙姆堡的家中療養,在這段期間奧韋爾貝克和彼得·加斯特也討論要如何處理尼采未完成的著作。尼采的《偶像的黃昏》已在1889年1月依照原定計畫出版,他們並在2月下單印刷50份《尼采反對華格納》的複製,但出版商秘密的印刷了100本。奧韋爾貝克和加斯特決定暫停《反基督》以及《瞧!這個人》的出版,因為這兩本書包含更為激進的道德理論。這時尼采的名聲開始第一波的復甦。 thumb|left|在尼采精神崩潰後,原先的助手彼得·加斯特開始進行「修正」尼采文稿的工作,而沒有經過尼采的認可。這系列的篡改如今被研究尼采的學者們嚴厲批評。 在1893年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從巴拉圭返回德國,殖民地計畫以徹底失敗告終,她的丈夫還在那裡自殺了。回到德國後,伊莉莎白開始閱讀尼采的著作,並且一步接著一步的控制了這些著作以及它們的出版。奧韋爾貝克最後被伊莉莎白驅離,但彼得·加斯特則選擇和她合作。在母親於1897年去世後,尼采搬到魏瑪,由伊莉莎白負責照顧他,伊莉莎白也允許一些包括魯道夫·斯坦納在內的訪客前來探望已經無法與人正常溝通的尼采。 一些人長期懷疑梅毒為尼采發瘋的病因Gino Gschwend: Pathogramm von Nietzsche aus neurologischer Sicht. In: Schweizerische Ärztezeitung 81, 2000, S. 45–48 (online ),然而愈來愈多的研究者對此提出質疑Geschichte der Medizin. Nietzsches Krankheit: Genie und Wahnsinn Ärzteblatt, aufgerufen am 6. November 2021,許多尼采的病徵、以及他在發瘋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的健康狀況似乎與傳統的梅毒感染不同。近來,根據他的醫療檔案的評估得出的結論是,如遺傳性腦中風(CADASIL)這類疾病也可能導致他在生命結束時的精神錯亂。The neurological illness of Friedrich Nietzsche 2008, von D. Hemelsoet, K. Helelsoet und D. Devreese (engl.) PubMed, aufgerufen am 6. November 2021 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尼采的發瘋與他的哲學思想無關,但有一些人則主張他發瘋的緣故是他自己哲學思想所帶來的心理失調。 在1900年8月25日,尼采死於肺炎,伊莉莎白將他與父親的墳墓並列安葬。他的朋友加斯特在葬禮上致哀悼詞道:「願你神聖之名受所有後代彰顯!」 Schain, Richard. "Nietzsche's Visionary Values - Genius or Dementia? (儘管尼采曾在《瞧!這個人》一書中表示他不希望自己被人稱為「神聖的」)。 在尼采死後不久,妹妹伊莉莎白將他留下的一些筆記整理為《權力意志》一書出版。由於這本書是由他妹妹編彙的,學者一般認為這本書並沒有反應出尼采的真正思想。研究尼采的學者便說《權力意志》一書「根本是假的」。伊莉莎白篡改和刪除許多尼采原稿的段落,例如在《反基督》一書的第35節中,伊莉莎白便刪去尼采為了諷刺聖經而寫下的一段落。 == 哲學思想 == 作為身具影響力的哲學家,對尼采思想的研究卻可能是在當代哲學界缺乏共識的領域。人們可以容易的看出尼采提出的主要概念,但這些概念背後的真正涵義、以及這些概念的重要性先後都是相當具有爭議的。尼采曾知名的提出「上帝已死」的主張,而這種上帝之死不是為了形塑成激進的觀點主義,便是迫使讀者接受「真相」永遠是具有既定觀點的主張。尼采也區分主人-奴隸道德說,主人的道德是來自於對生命的頌揚,而奴隸的道德卻是來自於對前者的憤恨。這種區分方式直接指出「好與壞」與「善與惡」兩種道德標準的衝突,更重要的是,在主人道德中的「好」卻在奴隸道德中被視為是「惡」。 從道德與倫理引發的各種爭議也因此可以被歸屬為心理學的領域,尼采提出的觀點主義可能減少知識論在心理學界的重要性。尼采作品中頻繁地出現了「權力意志」的概念,在最基本上,尼采曾主張意志的力量在解釋人類行為上要比柏拉圖學派的愛慾(Eros)概念、叔本華的「生存的意志」、或是功利主義的道德主張都要來的清楚有力多了,但若從這個概念進一步延伸,尼采的涵義究竟為何則仍有爭議。 許多尼采的哲學思想都帶有批判性的風格,尼采常受到「缺乏一套建設性的體系」的批評。然而,尼采自己曾表示他不認為哲學本身可以建構一套思想體系,在《善惡的彼岸》的序言中他指出許多以教條原則建構哲學體系的思想家帶有的往往只是普遍的偏見罷了(例如靈魂的概念)。不過尼采也有一些帶有建設性色彩的概念例如超人說以及永恆輪迴,尼采認為超人是人類以及個人可以靠著自己力量達成的目標。 == 著作 == === 《悲劇的誕生》 === 尼采在1872年出版他的第一本書《悲劇的誕生:源於音樂的靈魂》(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aus dem Geiste der Musik),在1886年則改以《悲劇的誕生:希臘文化和悲觀主義》(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Oder: Griechentum und Pessimismus)為名重新出版。第二版包含序言—「自我批判的嘗試」,之中尼采對他的這本早期作品做了一些評論和檢討。 與啟蒙時期傳統中認為古希臘文明屬於高貴、單純、優雅而宏偉Johann Winckelmann, History of Ancient Art, 1764的看法不同的是,尼采將古希臘文明描述為兩種獨特派系的不斷鬥爭——阿波羅派與狄俄倪索斯派。阿波羅在尼采來看屬於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原則上的個人主義),帶著其優雅、冷靜、以及對於外表美觀的重視,人得以立刻將其自身與樸實的自然界區隔開來。而狄俄倪索斯則代表酒醉、非理性、以及無人性,尼采在這裡也顯示他受到叔本華提出的非理性成分主導人類創造力的概念所影響。尼采描述在蘇格拉底之後阿波羅派如何支配了西方文明的思想,並且提出德國浪漫主義(尤其以理察·華格納為代表)作為復興狄俄倪索斯派的可能方式,以挽救歐洲的文化。 《悲劇的誕生》剛發表時受到古典文字學家烏爾裡希·馮·維拉莫維茨-默倫多夫等人的激烈批評。1886年尼采也對這本書抱持保留態度,將其稱為「一本難以忍受的書…寫的很糟糕、沉悶、讓人難堪、瘋狂。」 === 《不合時宜的考察》 === 尼采在1873年開始撰寫,並於1876年完成了《不合時宜的考察》。這本書收集四篇(原先計畫13篇)討論當時歐洲情況的論文,尤其是有關德國的文化。另外還有第五篇原標題為《我們文字學家》的論文要到尼采死後才被出版 Glenn W. Most, "On the use and abuse of ancient Greece for life" , HyperNietzsche, 2003-11-09 。 :# 《大衛·史特勞斯:自白者和作家》,1873年,攻擊神學家大衛·史特勞斯所著的《舊與新信仰:自白文》(1871年),尼采以此作為當時德國社會思想的代表。他指出史特勞斯的「新信仰」——依據歷史發展而設計出的一套普世制度,批評那是根基於對歷史的誤解之上成立的一套腐敗文化。尼采不但攻擊這本書,還攻擊史特勞斯本人是庸俗的假文化代表。 :# 《歷史對生命的利與弊》,1874年,突破「知識本身就是目的」的傳統看法,尼采提出另一套解讀歷史的方式,主張活著的人類生命才是主要的關注目標,並描述這種概念可以如何改善社會的健康。尼采也提出一套對於古典人文主義原則的批評。尼采在批評歷史主義(認為人類是透過歷史而被創造的)的同時,也批評認為人可以用客觀概念瞭解人類本身的主張,因為人之所以活在世上純粹就是因為被其主觀性所驅動。 :# 《教育家叔本華》,1874年,討論以叔本華的哲學思想復甦德國文化尤其是哲學本身的可能性。在該書中,尼采以叔本華為典範,描繪他所讚賞的“真誠的”“不與時代精神同流”的“真正的”哲學家型別,對現代文化尤其是“學者文化”和現代教育進行批判。 :# 《理察·華格納在拜魯特》,1876年,研究理察·華格納的心理狀況,原先得出較為負面的結論,而沒有反映出當時他與華格納之間的深厚友情,也因此尼采最初沒有將其發表,並在後來將其修改成較為正面的評價。儘管如此,這篇論文預見尼采與華格納兩人在未來的衝突和分裂。 === 《人性的,太人性的》 === 《人性的,太人性的》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最初於1878年出版,尼采在1879年出版增補的第二部分《各種看法和原則》,1880年出版第三部分《流浪者及其陰影》。三個部分一起在1886年以《人性,太人性的:自由靈魂之書》(Menschliches, Allzumenschliches, Ein Buch für freie Geister)為名出版。這本書代表尼采創作生涯中的「中期作品」的開端,拋棄德國浪漫主義和華格納的影響,開始顯現出完全的實證主義的傾向。這個時期的寫作風格在於很少提出一套建設性的哲學體系,這些作品都是以數百條格言編彙而成,有時只有一句話,有時則長達一頁或兩頁之多。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揭發出許多錯誤的假設,而不是對這些假設提出解釋,雖然尼采也在許多論點中使用一些他的思想:他使用實證主義以及權力意志的概念作為解釋問題的手段,雖然權力意志的概念在這時還沒有發展成熟。 === 《朝霞》 === 在《朝霞:道德偏見之反思》(Morgenröte. Gedanken über die moralischen Vorurteile,1881年)一書中尼采減少快樂主義在驅動人類行為上的重要性,並且改強調「對權力的感覺」所扮演的角色。他的相對主義觀點既是道德上的也是文化上的,而他對於基督教的批評至此也發展成熟。尼采在這本書裡寫下的格言都相當清楚、冷靜、並且都帶有一致的風格,尼采的這本書似乎是要呈現給讀者獨特的體驗,而不是試圖說服讀者接受任何的觀點。在後來幾本書裡尼采會繼續將之中許多的概念發展成熟。 === 《快樂的科學》 === 《快樂的科學》(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1882年)是尼采中期作品裡最龐大而又最完整的一本書,尼采繼續使用格言的風格寫作,這本書也包含大量的詩句,多過其他所有的作品。這本書的主題是頌揚生命的快樂,並且將美學的樂趣以輕鬆的哲學風格帶入生命中(書名是源於法國普羅旺斯的方言——代表著詩歌的藝術)。尼采提出永恆輪迴的理論作為例子,純粹以一個人的生命來考量一個人應該要採取怎樣的行動。這與基督教傳統主張的死後生命——亦即人可以犧牲當前肉體慾望以換取長久心靈平安喜樂——不同。不過,《快樂的科學》最為人所知的是尼采提出「上帝已死」這個說法,這代表尼采試圖以自然主義與美學取代宗教傳統的概念;在海德格爾《尼采的話“上帝死了”》文中,這句話被闡釋成數千年來西方的理性-宗教傳統所信奉的超感性世界的破滅。 ===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在1883-1885年間完成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本寫給所有人及不寫給任何人的書》(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象徵尼采中期作品的終結和晚期作品的開端,這本書成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著作Nietzsche, Friedrich, "Thus Spoke Zarathustra" in the chapter "Why I Write Such Good Books" in Ecce Homo, 1888。該書寫作格式相當獨特,尼采使用哲學小說風格的寫作方式,類似於新約聖經以及柏拉圖對話錄的風格,同時也相當類似於前蘇格拉底哲學作品裡的語調,經常以自然現象作為修辭和講述故事的手段。尼采也經常提及西方文學及哲學的各種傳統,解釋並討論這些傳統的問題。以查拉圖斯特拉(瑣羅亞斯德教的創教先知)這個角色為媒介,由他四處進行哲學演講,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種聽眾對於其哲學的反應。這些聽眾的反應(像其他的教育小說一樣)就可以視為是對於查拉圖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學的評論。這些特色和書中本身論點的模糊性和矛盾本質,最終使這本書獲得閱讀大眾的青睞,但也使得這本書相當難以被學界分析(或許這就是尼采原先的意圖),《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也因此在哲學界曾不受學者的重視(尤其是英語國家的分析哲學傳統),到20世紀的後半期人們才對這本書以及尼采混合小說和哲學的獨特寫作風格產生廣泛興趣 Behler, Ernst, Nietzsch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Nietzsche, Magnus and Higgins (ed),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6, pp. 281-319 。尼采在這本書中正式提出永恆輪迴的理論,並且第一次用「超人」(Übermensch)這個詞,尼采在之後所有的作品裡都使用了超人這個理論。 === 《善惡的彼岸》 === 在尼采的「晚期作品」中,1886年出版的《善惡的彼岸:未來哲學的序曲》(Jenseits von Gut und Böse. Vorspiel einer Philosophie der Zukunft)最接近於他的中期作品的風格。在這本書裡尼采定義了真正的哲學應該具備的條件:想像力、自我主張、危險、創意、以及「價值的創造」——其他的他都認為是附帶的條件。從這裡觸發尼采質疑了一些哲學傳統上的重要假設,例如許多哲學流派常使用的「自我意識」、「知識」、「真理」、以及「自由意志」等概念。尼采批評這些傳統概念是沒有足夠證據的,他改提出力量意志(the will to power)來解釋人類的行為,尼采在書中提出他對「生命的觀點」,並且認為那是「超越善與惡的」,否定人類世上存在著一套普世的道德。在知名的主人-奴隸道德說裡尼采重新評價稱霸西方哲學已久的人文主義傳統,他主張即使是對於弱者施與支配、佔有甚至傷害,也不見得是任何人都有資格指責。尼采在這本書裡貫徹道德相對主義以及觀點主義的論點。 === 《道德譜系學》 === 由三篇專文構成、在1887年出版的《道德譜系學》(Zur Genealogie der Moral)一書是尼采在進入混亂的1888年前的最後著作。每篇專文都專注於討論道德概念的發展以及傳統,尼采試著證明當代道德觀的最初起源根本沒有半點道德根據,殘酷的權力鬥爭才是形塑道德的主要角色。與其他作品相較,這本書在寫作形式和語調上都較為傾向哲學論述的風格,也因此這本書成為哲學界對於尼采思想分析的主要來源。 在第一篇專文中尼采將基督教的道德觀追溯至那個被他稱為「奴隸藉由道德造反」的時期,他描述位居社會底層的成員對於那些強大、富有而高貴的上層成員的「怨恨」。貴族成員們是以「好/壞」作為價值的區分標準,認為他們在社會中所佔的優勢證明他們自身的優越,並且藐視那些底層的成員。而奴隸們則發現他們無法面對自己被強者征服的事實,於是構思出一套「想像的復仇」,將那些強者描述為「惡」、並將他們自身描述為「善」,也因此建構出基督教的道德觀,透過這套道德觀,無能而軟弱的成員才有資格住在地球上。 在第二篇專文中尼采則描述在這套道德觀浮現前的社會的景象(他將之稱為「傳統的道德」),在那之前以暴力傷害人的權利來自於人的能力,就如同動物也有記憶和進行承諾的能力一般,違背承諾者會遭致的懲罰就是被暴力傷害。也因此,依據尼采的說法,懲罰的傳統並不是來自於任何道德目標或理論。「壞的結果」也是在道德觀浮現前的社會就已存在的概念。若是人不再有自由四處遊蕩和進行劫掠,他所帶有的暴力的動物本性便會轉而發洩至自己身上。 在第三篇專文裡尼采則討論到基督教道德觀裡所呈現的「完美的禁慾者」的概念,尼采主張埋藏在這個禁慾概念之後的只不過是一連串可笑而又沒有根據的迷信,即使在現代社會,這些迷信仍然企圖以新的、「秘密的」形式腐敗人類。 === 《華格納事件》 === 《華格納事件:一個音樂家的問題》是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第一本書,1888年是尼采創作的高峰期、但也是他發瘋前最後一年。在這本書裡尼采規模空前而毫無節制的攻擊理查·華格納,他承認華格納的作品是極為傑出的音樂成就,但他批評那隻不過是文化衰退和虛無主義的產物,也因此只是象徵軟弱無能。這本書顯示尼采也是相當犀利的音樂評論家,並且也替他後來在對藝術本質、及藝術在人類未來扮演的角色的思考上奠定基礎。 === 《偶像的黃昏》 === 同在1888年出版的《偶像的黃昏:或怎樣用錘子從事哲學》(Götzen-Dämmerung, oder Wie man mit dem Hammer philosophiert)是極具爭議性的一本書,書名是取自華格納的同名歌劇尼貝龍根的指環中第四部「諸神的黃昏」(Die Götterdämmerung)。在這本篇幅不多的書裡,尼采重新提出並且總結對於許多主要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以及其他基督教哲學家)的批評。他在「蘇格拉底的問題」這個章節裡指出沒有人可以計算生命的價值為何,任何試圖計算生命價值的人都只是證明自己具有否定生命或是肯定生命的傾向。他認為在蘇格拉底之後的哲學發展都是「墮落的」,因為那些哲學家企圖以辯證法作為自我辯護的工具,而傳統思想的權威則被毀滅。尼采批判了當時的德國文化相當單純而幼稚,並向許多主要的法國、英國、以及義大利文化代表人物開炮。比起那些所謂的“頹廢主義”,尼采更贊成像凱薩、拿破崙、歌德、修昔底德、以及詭辯家們,他認為後者比起前者要來的健康而強壯多了。這本書的最後告訴了讀者尼采最重要的計劃:重新評價所有的價值觀()。同時古羅馬的文明成就在尼采來看要比古希臘高多了。 === 《反基督》 === 《反基督:對基督教的詛咒》(Der Antichrist. Fluch auf das Christentum)是尼采知名而又具爭議的著作,尼采在這本書中對基督教的道德觀發起論戰式的批判攻勢,後來世人將尼采視為是反基督教的狂熱者的形象主要也是源自於這本書。在這本書裡尼采集結他在之前的作品裡對於基督教的各種批評,但改以諷刺的寫作風格表達他對於基督教倫理中奴隸道德腐敗高尚的古羅馬道德的噁心和痛恨。 他舉出基督教中的一些成分—例如福音書、保羅、殉教者、神父、以及十字軍,認為那些都屬於奴隸道德中的怨恨,認為基督教企圖鼓吹軟弱和不健康以犧牲掉那些更強壯的道德。 尼采也不忘批評耶穌基督以及其他許多重要的基督教象徵,這本書也因此拋棄他其他作品中相對而言較為中立(雖然仍都很激動)的分析風格,轉而採取全然事實的論戰風格批判。尼采並且提出一套「反基督」的道德以改進未來:重新評價所有的價值觀。 === 《瞧!這個人》 === 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瞧!這個人》(Ecce Homo)是風格極為獨特的自傳,有些章節的名稱甚至是「為什麼我這麼有智慧」、「為什麼我這麼聰明」、「為什麼我寫出這麼好的書」。自傳中記述的主要是尼采哲學思想的發展經歷,而不是尼采個人的生平。書中凸顯尼采在研究各種哲學傳統上的計畫,但較少提起他對於哲學與文學之分裂的理論,以及哲學與個人特質、身體和心靈之間的衝突。尼采試著將許多他的哲學思想與他的身體外貌相連結,他偶爾還會刻意以極為謙虛的評論描述自己,甚至呈現出半開玩笑或自我奉承的筆風(這同時也是諷刺蘇格拉底的謙虛)。在描述完自己後,尼采宣稱世上所有的美德都已經呈現在他身上(包括父親的早逝以及奇差無比的視力——用以證明他的逆來順受),他也短暫的評論他所有的作品。最後一章節則名為「為什麼我是一個宿命」,尼采在書的結尾告訴讀者,「永恆輪迴」以及「對所有價值觀的重新評價」是他哲學研究的中心。 === 《尼采反對華格納》 === 1888年底出版的《尼采反對華格納:來自一個心理學家的檔案》(Nietzsche contra Wagner, Aktenstücke eines Psychologen)收錄一系列尼采在1878至1887年間撰寫的有關華格納及其音樂的評論。這些檔案說明尼采與華格納之間在美學上的差異,並且記述華格納的音樂如何逐漸的遭到基督教、雅利安人種至上主義、以及反猶太主義的腐化。 === 未出版的筆記 === 長年下來,尼采寫下大量的文稿和筆記,尤其是記述他的哲學思想的發展歷程。在尼采死後,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成為這些檔案的合法繼承人,她將這些文稿編彙後以《權力意志》為名出版。 後來的研究發現伊莉莎白對這本書動了許多手腳,包括極為選擇性的挑選文稿、擅改段落的排序,因此當前主流的學界認為由伊莉莎白編彙的這本書屬於修正主義的篡改版本,只不過是她以哥哥的作品為媒介夾帶自己的政治觀點罷了,尼采在世時極為厭惡自己的文稿遭到這樣的篡改。除此之外,伊莉莎白在日後進一步篡改哥哥的作品以迎合納粹的思想,這些紀錄都證明尼采後來被與法西斯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畫上等號有可能是伊莉莎白篡改的後果。 1960年代,學者馬齊諾·蒙蒂納裡和喬治·科利出版第一本經過詳細重新檢驗和整理的尼采筆記本,將尼采的文稿依據時間先後排序(伊莉莎白和彼得·加斯特是以主題分類,還擅自加上標題、剪貼段落,甚至加上其他作家的檔案而沒有註明,誤導讀者認為那是尼采的文筆)Mazzino Montinari (postface of Paolo d'Iorio), The 'Will to Power' does not exist, Sigrid Oloff-Montinari original Italian edition Centro Montinari (Italian) ),這個版本接著也被翻譯為各種語言出版。 另外,尼采生前還有幾篇論文,談論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亦在死後以《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為名出版。 == 影響 == 尼采對20世紀的哲學留下深刻的影響,尤其是歐陸哲學,雖然以分析哲學為主的英美國家要到20世紀後半期才開始注重他的作品。尼采重要的貢獻有他企圖揭發社會的既有價值觀的本質,尼采指出人的動物本性和慾望在型塑人類行為上扮演的角色這一點,也大為影響後來的心理學家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爾·榮格。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學說中重視心理力量的部份也是受到尼采權力意志說的影響。 尼采不僅深深影響後來的存在主義,他的影響所及到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解釋學等,尼采所提出的「上帝已死」成了存在主義的中心論點:如果沒有上帝,那麼就沒有必然的價值或道德律;如果沒有必然的價值或道德律,那麼人類應該如何自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尼采的思想開始被人與納粹主義與反猶太主義相連結,這很大程度上出自他的妹妹伊莉莎白對於他作品的篡改;伊莉莎白甚至主動與納粹人士合作,選擇性地解釋尼采的理論以正當化對其他人種及國家的戰爭和侵略,儘管尼采本人曾明確反對反猶太主義。 == 研究書籍 == 關於19世紀哲學家尼采的相關作品,主要是學者翻譯引入對尼采思想的討論,也包括少量電影。 === 非中文專著 === * 朗佩特著,婁林譯,《尼采的教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ISBN 9787567501027 * 朗佩特著,田立年、賀志剛 譯,《施特勞斯與尼采》,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ISBN 9787542621849 * 朗佩特著,李致遠、彭磊、李春長譯, 尼采與現時代》,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ISBN 9787508047966 * 朗佩特著,李致遠、李小均 譯,《尼采的使命》,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ISBN 9787508047911 * 海德格爾著,孫周興譯,《尼采(全二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ISBN 9787100070348 * 海德格爾著,孫周興譯,《林中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ISBN 9787532733668 * 德勒茲著,周穎、劉玉宇譯,《尼采與哲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ISBN 9787801495662 * 洛維特著,李秋零譯,《從黑格爾到尼采》,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ISBN 9787108021908 * 羅森著,吳松江、陳衛斌譯,《啟蒙的面具》,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ISBN 9787538264319 * 丹豪瑟 著, 田立年譯,《尼采眼中的蘇格拉底》,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ISBN 9787508077826 * 凱斯.安塞爾-皮爾遜著,《尼采反盧梭》,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ISBN 9787508037561 * 奧弗洛赫蒂 著, 田立年譯,《尼采與古典傳統》,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ISBN 9787561752494 * 戴維·羅賓遜著, 程煉譯,《尼采與後現代主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ISBN 9787301084861 === 中文專著 === * 吳增定著,《尼采與柏拉圖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ISBN 9787208052567 * 張文濤著,《尼采六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ISBN 9787561754702 * 周國平著,《尼采與形而上學》,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ISBN 9787535511782 * 周國平著,《尼采:在廿世紀的轉折點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ISBN 9787208004672 * 郜元寶著,《尼采在中國》,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ISBN 9787542614827 * 陳鼓應著,《悲劇哲學家尼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ISBN 9787208060968 * 汪民安著,《尼采與身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ISBN 9787301131473 * 張典著,《尼采和主體性哲學》,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ISBN 9787508728650 * 趙廣明著,《尼采的啟示,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ISBN 9787509736470 * 黃國鉅著,《尼采:從酒神到超人》,香港:中華書局,2014,ISBN 9789888290017 === 選編著作 === * 伯恩·馬格努斯、凱瑟琳·希金斯選編,《尼采》,北京:三聯書店,2006,ISBN 9787108024848 * 劉小楓主編,黃立年譯,《尼采與古典傳統續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ISBN 9787561759233 * 彼肖普主編,黃立年譯尼采與古代》,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ISBN 9787561780756 * 劉小楓主編,《尼采在西方》,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ISBN 9787561774311 * 劉小楓主編,《尼采與基督教》,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ISBN 9787508077857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Wicks, Robert. "Friedrich Nietzsche", i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Fall 2004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 * Magnus and Higgins. "Nietzsche's works and their themes",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Nietzsche, Magnus and Higgins (e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1996, pp. 21–58. * 周國平. 《尼采:在廿世紀的轉折點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 參見 == * 關於尼采的論著作品 *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哲學思想 * 永恆輪迴 * 上帝已死 * 超人說 * 末人 * 主人-奴隸道德說 * 《尼采老師~領悟世代新人降臨便利店~》(日本漫畫作品) == 外部連結 == * * 詩詞 * 哲學宗教--尼采文選 * "Friedrich Nietzsche" 史丹佛哲學百科 * 尼采的道德和政治哲學 史丹佛哲學百科 * 尼采年表 * The Nietzsche Circle * Friedrich 尼采協會 * 尼采研究小組: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 Hyper Nietzsche * The Nietzsche Channel * 尼采線上 * 神的一生 菲利普·所來爾思 * 尼采 著: 上帝之死(反基督)志文出版社 , ISBN 9789575450113 * 張慶熊:〈「虛無主義」和「永恆輪回」——從尼采的問題意識出發的考察〉 (2011) * 張旭東:〈頹廢時代的「偉大的哲學衝突”——尼采的馬克思主義讀法〉 (2009) * 何乏筆:〈冰冷的激情:尼采、傅柯與哲學的美學化〉 * Walter Kaufmann : Nietzsche: Philosopher, Psychologist, Antichrist * 莉娜閻王的弗里德里希·尼采畫像 Category:19世紀哲學家 Category:普法戰爭人物 Category:德國哲學家 Category:存在主義 Category:歐陸哲學家 Category:巴塞爾大學教師 Category:波恩大學校友 Category:萊比錫大學校友 Category:薩克森州人 Category:形而上學學者 Category:歷史哲學家 Category:薩克森省人 Category:決定論者 Category:虛無主義哲學家 Category:基督教批評者 Category:宗教批評者 Category:脫離信義宗者 Category:天主教會批評者 Category:批判理論家 Category:19世紀無神論者 Category:箴言作家 Category:無國籍人士
廣州市
廣州市,通稱廣州,簡稱廣、穗,別稱羊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的省會、副省級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廣州市為中國大陸和廣東對外的商貿中心兼綜合交通樞紐,是中國大陸的一線城市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聯合指揮部亦駐紮該地。 廣州擁有2200多年以上的建城史,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1982年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廣州從秦朝開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和中國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法律及科教中心,也是近代中國革命的策源地和現代文明的重要搖籃。廣州在南越國與南漢兩個時期曾短暫作為過地方割據政權的都城,進入現代後於1921年建立市政廳機構,開創了中國大陸的市政建制。 因自古以來多遠離大一統中央政權核心地帶的特殊地理位置,廣州作為中國南方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自建城以來一直保持著繁榮,是世界上少數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之一。廣州從三國時期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且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對外貿易管理機構市舶司。明清時期廣州更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中國壟斷性的商業中心、世界重要的商業貿易中心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州於1957年成為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之稱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舉辦地。改革開放啟動後,廣州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創造了諸多“全國第一”,經濟隨之得到高速發展,其國內生產總值在中國省會城市中的排名長期保持第一至今。 因為位於珠江入海口和珠江三角洲中心的緣故,廣州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是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獲譽為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被中國國務院定位為國際大都市和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連續入選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路的國際大都市名冊,2018年曾被評為全球第27名,2020年則維持世界一線城市,全球排名第34名。據聯合國《2016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廣州人類發展指數蟬聯中國大陸35個主要城市第一。由廣州市、佛山市全域以及肇慶市、清遠市部分地區組成的廣州都市圈,是中國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經濟實力最強的都市圈城市之一。 == 名稱 == ===溯源=== 城(亦稱任囂城)是廣州最早建城時的名稱,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軍征服嶺南,南海郡尉任囂在番山和禺山上(今倉邊路附近)修築的一座城池,其名稱一直沿用至民國。公元226年和246年吳國兩次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合浦以西仍稱「交州」,合浦以東取交州刺史部原治所廣信之“廣”而稱「廣州」,包括南海、蒼梧、鬱林、合浦四郡,治所在番禺。這是兩廣分治之始,亦是「廣州」得名之始,但當時的廣州僅為管轄區,約等同於現之廣東省。自唐朝始,設廣州府,成為廣府由來,1921年正式設廣州市,番禺城才第一次正名為“廣州市”。 === 別稱 === “五羊城”、“羊城”、“穗城”此等廣州的別名來自於五羊傳說。相傳有五位仙人穿著五色衣裳騎著五色羊,手執“一莖六出”的穀穗來到廣州城,將穀穗交給城中人後,飛昇而去,而五羊則化為石。故廣州也簡稱為“穗”。廣州適宜種植花卉,進而衍生出廣州花市,廣州也享有花城的別稱。2017年,有調查表明81.02%的市民最喜歡“花城”的別稱。 廣州自唐代起就是廣州府的府城,清代後是廣東省的省城,因此省城亦成為廣東人對廣州城的通稱。古時廣州還有“南武城”、“楚庭”、“番禺”、“南海”等稱謂。 === 譯名 === 「」之稱最早見於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的日記《利瑪竇中國札記》中,當時該詞指廣東。此後,士丹頓所著的《》、龍思泰所著的《早期澳門史》()、威廉·亨特所著的《廣州番鬼錄》()與《舊中國雜記》()均使用該詞指代廣州。由於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又因1841年以前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政策,使廣州成為清朝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一詞作為港口城市廣州的稱呼名揚世界。 1957年漢語拼音方案出臺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普通話拼音統一漢族人口聚居城市及地名的英文譯名,取消國民政府以往根據各地語言特點而設定的傳統英文名。廣州的對外正式用名被改為“”並使用至今。不過由於傳統稱謂認受度較高,部分半官方機構主辦的活動仍使用「」的譯名,如廣府文化節、廣交會、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IATA程式碼和廣州塔就採「」作為標準譯名。 == 歷史 == === 先秦至三國 === 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廣州一帶就有“百越人”活動。春秋戰國時期,今兩廣和越南北部地區泛稱為嶺南,當時居住在這裡的民族稱為南越(又稱南粵)。在周朝,這裡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春秋末期,越國為楚國所滅,宰相公師隅帶領越國臣民南遷至廣東,建城南武,即今廣州《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一.廣東二》:「……闔閭子孫避越嶺外,築南武城。後楚滅越,越王子孫避入,始興令師隅修吳故南武城是也……」。 廣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以海上商貿為主要特色,有“三朝十帝”的建都史。公元前219年,秦王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軍力攻取嶺南。越人殺死屠睢,任囂獲派為主將。公元前214年,秦攻佔嶺南,選址白雲山和珠江之間南越人聚居的高地(番山)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為廣州設立行政區和建城的開始。公元前204年,秦末南海郡尉趙佗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是為今嶺南地區第一次建立都城。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朝征服南越國,設立九郡,其中南海郡治仍設在在番禺《漢書卷九十五》 西南夷兩粵朝鮮傳第六十五。三國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交州刺史步騭重遷州治回番禺,擴建城郭,後稱為步騭城《水經注》:“建安中,吳遣步騭為交州刺史。騭到南海,見土地形勢,觀尉佗舊治處負山帶海,博敞渺目。高則桑土,下則沃衍,林麓鳥獸,於何不有?……騭登高遠望,睹巨海之浩茫,觀原藪之殷阜,乃曰:‘斯誠海島膏腴之地,宜為都邑。’建安二十二年,遷州番禺,築立城郭”。。後陸胤任交州刺史時,由於州治番禺臨海,缺少淡水而鑿甘溪引水入城北,並建水塘儲水,解決了番禺城的用水需要《三國志卷六十一》:州治臨海,海流秋鹹,胤又畜水,民得甘食。 === 兩晉至隋唐 === 兩晉及南北朝時期中原北部戰亂頻仍,漢人大量移入相對安定的江南地區,另有一定數量的漢人遷入嶺南,促進了廣州一帶的經濟開發。海外貿易中心由交趾轉移到廣州,廣州港的海上貿易日趨繁榮。廣州亦是當時海外各國與中原進行文化政治交流的重要樞紐。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大秦使者循海道由廣州登陸,到達京城洛陽。同年,印度僧人迦摩羅尊前來廣州,建立首座佛寺仁王寺;東晉時高僧曇摩耶舍由海道來廣州,建立王園寺,即今光孝寺。此後的中外佛教交流也大多經由廣州。 隋唐時期的廣州仍然維持著海上貿易中心的地位。隋文帝廢南海郡,置廣州總管府。唐顯慶六年(661年),在廣州設市舶使,總管海路邦交以及外貿。自中唐以後,西部的陸路交通絲綢之路受到阻斷,“海上絲路”代而興起。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樞紐之一,廣州的繁盛景象一度達到頂峰。自開闢從廣州到爪哇和阿拉伯的航道之後,海上商船來往十分頻繁《冊府元龜》卷五四六《唐大和尚東征傳》載:天寶九年,廣州“江中有婆羅門、波斯、崑崙等舶,不知其數,並載香藥、珍寶,積載如山。船深六、七丈”。大曆五年,李勉任嶺南節度使時,海舶歲至四千餘艘。其中“師子國舶最大,梯而上下數丈,皆積寶貨”。。唐政府採取鼓勵海外貿易的政策,外商可在中國自由貿易,聚集在廣州的外商有十多萬人。此時,廣州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並從未關閉過的貿易通商口岸,不僅是全國最大貿易港,也是世界貿易大港,更同時是中西文化宗教的交流重地,各國高僧、傳教士陸續經由廣州來到中國。唐乾符六年(879年),黃巢軍攻佔廣州,殺害在廣州的眾多“蕃商”,廣州的海外貿易受到重創。 ===五代至宋元=== 917年,劉龑建立南漢國,定都興王府(廣州)。這是廣州在歷史上第二次建都。此時廣州的財政收入主要仍靠對外貿易。開寶四年(971年),北宋太祖趙匡胤滅南漢國,廢興王府,複稱廣州,屬嶺南道,並在廣州設立市舶司。由於中西陸路交通幾乎陷於停頓,兩宋海運皆十分興盛。北宋時廣州仍為最大貿易海港,前來廣州貿易及朝貢的國家超過唐代,達五十餘國。997年(至道三年),北宋設廣南東路,廣州屬之併為治所。南宋中期以後,泉州港超越廣州港成為第一大港。 宋、元交替之際,廣州成為宋軍與元軍最後爭奪之地,在戰亂中遭到嚴重破壞,對外通商陷於停頓。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為江西行中書省轄廣東道及廣州路治。1279年(至元十六年)崖山之役後,元政府確立了在廣州地區的統治;同年,元政府派遣廣東招討使出使俱藍,招諭印度半島和東南亞國家前來通商朝貢。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廣州始恢復市舶司的設定。元代的廣州仍為僅次於泉州的全國第二大港,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海上貿易同樣繁榮,航道通往亞、歐、非洲各國,來廣州貿易的國家達到一百四十餘個。 === 明清時期 === 明朝初期,一改宋、元時期的對外開放政策,實行海禁,廣州成為向大部分國家的唯一開放的通商港口,重新成為全國第一大港。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廣州路為廣州府,為廣東布政使司、廣州府治。嘉靖年間,葡萄牙艦隊入侵廣州,發生屯門海戰及西草灣之戰,明政府在戰敗葡人後封鎖廣州。但葡萄牙人轉而佔據澳門,基本壟斷廣州的對外貿易。1567年(隆慶元年),由於沿海倭寇逐漸平定,明朝開放海禁,默許私人對外貿易,廣州海外貿易不斷發展,廣州專門為外商服務的牙行也不斷擴大。萬曆以後出現專門代理外商的買辦商人“十三行”,市舶司的外貿具體業務也為牙行所操縱。1650年,滿清為了壓制反清勢力在廣州屠城,史稱庚寅之劫。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廣州一度成為唯一對西方國家開放的通商港口,史稱“一口通商”,由廣州十三行壟斷大部分中國的對外貿易,廣州成為當時世界第三大城市(次於北京及倫敦)。1840年夏,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五月,廣州城郊三元里發生民眾自發抗擊英國侵略者的鬥爭。1842年,清政府戰敗,簽訂《南京條約》開通廣州等五處為通商口岸。香港被割讓給英國后辟為自由港,逐漸代替廣州成為貨物的集散地。1858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廣東巡撫投降,外人委員會成立,廣東政府成為傀儡政府。英法兩國在1861年起佔領沙面島達80多年。 === 晚清革命到民國 === 廣州作為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19世紀末,何子淵、丘逢甲等於此地創辦和推廣新式學堂,不僅培育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而且還催生出嶺南畫派,為辛亥革命積蓄巨大能量。但1910年新軍燕塘起義以及1911年黃興等人發起的黃花崗起義都以失敗告終。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省城各團體諮議局於11月宣佈獨立,並推舉胡漢民為廣東都督,成立廣東軍政府。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廣州府。孫中山在廣東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1917年8月,約百名原在北京的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孫中山為大元帥,行使中華民國行政權,展開護法運動。後因“非常國會”倒向桂系,迫使孫離開廣州。同年設立廣州市政公所。1918年10月,市政公所宣佈拆除全部城牆,開闢舊城牆基為馬路。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暫行條例》公佈實施,廣州市政廳成立,廣州正式建市,成為中國首個市。1921年4月,非常國會聲稱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選孫中山為大總統,在廣州就職。 中國國民黨1924年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年孫中山在長洲島創辦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25年爆發歷時16個月的省港大罷工,期間示威人士被鎮壓,史稱沙基慘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同年在廣州正式成立。1926年蔣中正在廣州東校場帶領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同時,毛澤東、彭湃等人在這裡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為中國共產黨培養骨幹力量。1927年四一二事件發生期間,李濟深在廣州戒嚴,持續逮捕處決兩千多名共產黨員。12月,-{zh:廣州暴動;zh-hans:廣州起義;zh-hant:廣州暴動;zh-cn:廣州起義;zh-tw:廣州暴動;zh-hk:廣州暴動;zh-sg:廣州暴動;zh-mo:廣州暴動;}-爆發,廣州蘇維埃政府在成立三天後被鎮壓。 1929年至1936年為陳濟棠主政廣州時期,廣州的經濟、文化、交通和城市發展顯著,留下海珠橋、中山紀念堂、國立中山大學五山新校舍、愛群大酒店等著名建築。1930年,廣州曾一度升格為特別市,但同年改回省轄市。陳濟棠在1936年發動兩廣事變,最後失敗逃往香港。粵漢鐵路也在同年修通。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10月,日軍進攻廣州,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廣州地區淪陷,之後人口由超過120萬迅速減至30萬,絕大部分逃至香港。香港淪陷後的1942年發生糧荒,又有逾46萬人回穗。 === 二戰後到共和國 === 1945年9月,國民革命軍進入廣州,廣州光復。1947年3月29日,國民黨第六屆三中全會決議透過廣州市改為特別市;同年7月1日,廣州市復為院轄市(直轄市)。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的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逼近長江,中華民國政府從南京南遷廣州,廣州市成為中華民國首都至10月13日為止。 1949年10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廣州戰役,同日國軍撤退並炸燬海珠橋。此後廣州由中國共產黨統領,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直轄市、廣東省人民政府駐地;此後由於政治、經濟等原因,陸續有大量人員偷渡至英屬香港,史稱“逃港潮”,此情況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有所好轉。1954年6月19日,根據中央人民政府《關於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合並若干省、市建制的決定》,廣州併入廣東省建制,改為省轄市。1956年,當局開始推行公私合營,充公所有私人經營的商號,其中有企業遷至澳門、香港等地;亦有部分私立和民辦學校遷往香港辦學。1957年,廣州舉辦了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此後每年都舉辦兩屆,鞏固了廣州作為中國重要外貿城市的地位。文化大革命於1966年發生後,市內陷入混亂狀態,名勝古蹟遭到毀壞。 === 經濟再開放 === 改革開放後,廣州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和綜合改革試驗區的中心城市,居於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廣州充分利用優惠政策和當地優勢,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全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綜合經濟實力由1980年的第六位前進到1992年的第三位,僅次於上海和北京。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鞏固與提高。1984年10月,劃為國家計劃單列城市。1998年,當局提出“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十年一大變”的發展規劃。 在21世紀,「廣佛同城化」成為討論的熱點議題,電視臺、電臺、電信等相互落地,兩地人民交流更加密切。2001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運動會在廣州開幕。2010年11月,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辦,為廣州再次成功舉辦綜合大型運動會。2016年,國務院批覆《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明確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2017年末,廣東省政府與國家海洋局聯合釋出公告,廣州被委以發展成繼上海、深圳後中國第三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任。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被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中一箇中心城市,明確了“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的發展方向。 == 地理 == === 地質地貌 === 廣州位於東經112°57′至114°3′,北緯22°26′至23°56′之間,市域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地形複雜,有中低山地、丘陵地、崗臺地、沖積平原和灘塗五種土地型別。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區與惠州市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地,市區有獲譽為“市肺”的白雲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為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廣州市有較好的成礦條件,已發現礦產47種,佔全省總數的31.5%,礦產地820處,其中大、中型礦床22處。主要礦產有建築用花崗岩、水泥用灰巖、陶瓷土、鉀、鈉長石、鹽礦、芒硝、霞石正長巖、螢石、大理岩、礦泉水和熱礦水等。區內能源礦產和有色金屬礦產十分短缺。 === 氣候 ===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迴歸線從其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徵。全年平均氣溫為20-22攝氏度,平均相對溼度77%,市區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720毫米,最多年降雨量為2637.8毫米(2016年),最少年降雨量為1239.5毫米(1990年)。由於廣州地處北迴歸線以南,因此在冬季,廣州的降雪機率極低,但因為極地大陸氣團南下的關係,冬季溫度有時相當低。在明清兩代長達400年的小冰期內,廣州至少出現了11次降雪;而近代曾出現的降雪紀錄分別在1928年1月31日、1967年12月29日和2016年1月24日。 廣州有確切氣象紀錄的歷史極端最低氣溫為0.0℃(1957年2月11日和1999年12月23日),也有-5.0℃的非正式記錄(1893年1月18日),歷史極端最高氣溫為39.1℃(2004年7月1日),也有39.2℃的非正式記錄(2014年8月1日)。最多高溫日數為65日(2014年),最少高溫日數為0日(1975年)。全年中,3月氣溫回升,多出現回南天,4至6月為雨季,受冷暖空氣交匯及季風槽影響,多暴雨,7至9月,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高溫炎熱,多臺風,10月、11月為晴朗乾燥的秋季,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 === 水文 === 廣州市位於西江、東江和北江的下游,境內河流水系發達,水域面積廣闊。全市河流屬珠江水系,包括珠江三角洲和北江兩個二級水系,主要歸屬珠江三角洲水系。其中東北部以山區河流為主,主要河流有流經從化區、花都區和白雲區的流溪河,流經增城區的增江、東江北幹流及白坭河等;南部為珠江三角洲河網區,主要為西、北、東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後航道交織成的河網。河網區主要水道總長度416公里,其中前、後航道縱貫廣州市城區。珠江入海有八大口門,其中虎門、蕉門、洪奇瀝三口門在廣州市境內,其河川徑流分別注入伶仃洋。珠江口海岸線522公里,淺海水域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 廣州市的湖泊主要為人工湖,境內水庫及各類蓄水工程1322宗,總庫容11.16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1座,即流溪河水庫,總庫容為3.87億立方米;中型水庫15座,總庫容為4.12億立方米。市區自20世紀50年代以後陸續修建的人工湖泊有20多個,兼有調洪與觀光遊覽功能;其中東山湖、麓湖、流花湖、荔灣湖、白雲湖等5湖總面積5.79平方公里,水面面積2.26平方公里。廣州城內由五代時開鑿六脈渠,貫通城內外河道密佈,在晚清後城市逐步拆城牆、開馬路一系列工程下,老城內河涌也就逐漸湮沒,在2010亞運後如東濠湧等獲當局重新開發作為休憩觀光地。 ===生物=== 廣州市生物種類繁多。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但基本是次生林和人工林,天然林已極少。糧食、經濟作物、畜禽、水產和野生動物種類多,增城絲苗米是廣州市首個獲得地理標誌的保護品種。果樹以熱帶、亞熱帶品種為主,是荔枝、龍眼、黃皮、烏欖、橄欖等起源和型別形成的中心地帶。廣州市的陸地野生動物主要分佈在北部邊界天堂頂,包括蟒蛇、穿山甲和蒼鷹等,水生野生動物主要有中華白海豚、花鰻鱺、中華鱘等。 == 行政區劃 == 廣州市現轄11個市轄區: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增城區、從化區。 現時的廣州市區主要位於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與天河區,歷史上的廣州城區面積一直在擴張;由建城伊始的越秀區、東山區,直至清代的西關,民國時候的河南(今海珠區西北方一帶),以至20世紀末的白雲、芳村、天河與21世紀開始的番禺區、蘿崗區。2005年調整行政區劃後,未來廣州市區或將包括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黃埔區、白雲區南部(北二環高速公路以南)、番禺區(沙灣水道以北)、蘿崗區(不包括中新廣州知識城和九龍鎮)的城市延伸地區,面積約1310平方公里。 廣州市在2005年5月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東山、芳村兩區,東山區併入越秀區;芳村區併入荔灣區。同時新設立南沙、蘿崗兩區。南沙區由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加上原番禺區的部份村落組成;蘿崗區則是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加上原白雲區、天河區、黃埔區和增城市的部分組成。新區機構在同年9月末正式掛牌。至此,東山區和芳村區已不復存在,但部分地名、機構名稱則繼續保留。此次調整也引起廣泛爭議,不少人擔心東山少爺、西關小姐的稱呼逐漸被人淡忘。 2005年區劃調整前的原市區設定如下: * 4個老城區,包括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東山區,當地居民稱為市中心,越秀區和東山區則是傳統省城; * 4個市中心擴充套件城區,包括芳村區、天河區、黃埔區、白雲區; * 2個衛星城區,包括番禺區、花都區; * 2個郊區縣級市,包括增城市、從化市。 2014年2月,國務院同意廣東省調整廣州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蘿崗區和原黃埔區,建立新黃埔區;從化、增城撤市設區。這亦代表著廣州轄下已沒有縣和縣級市。 * 6箇中心城區包括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黃埔區、白雲區; * 5個外圍區包括番禺區、南沙區、花都區、增城區、從化區。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440100 廣州市 7,434.40 18,676,605 越秀區 510000 142 34 440103 荔灣區 59.10 1,238,305 石圍塘街道 510360 22 440104 越秀區 33.80 1,038,643 北京街道 510030 18 440105 海珠區 90.40 1,819,037 江海街道 510300 18 440106 天河區 137.38 2,241,826 天園街道 510665 21 440111 白雲區 795.79 3,742,991 景泰街道 510405 20 4 440112 黃埔區 484.17 1,264,447 蘿崗街道 510700 16 1 440113 番禺區 529.94 2,658,397 市橋街道 511400 11 5 440114 花都區 970.04 1,642,360 花城街道 510800 4 6 440115 南沙區 783.56 846,584 黃閣鎮 511458 3 6 440117 從化區 1,974.50 717,684 街口街道 510900 3 5 440118 增城區 1,616.47 1,466,331 荔城街道 511300 6 7 == 交通 == 廣州交通發達,是中國華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其中,以人民路高架、東濠湧高架為代表的高架橋;廣園快速路、華南快速路為代表的快速路與內環路、外環路(廣州環城高速)、二環高速(廣州繞城高速)為代表的環狀路共同對廣州的道路交通起到重要作用。高速公路由於私家車太多、道路通行能力低等原因,交通擠塞成為廣州市內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公共交通方面,廣州市內已有地鐵、快速公交、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有軌電車等各種運輸方式。2007年1月,廣州市政府全面禁止在市區內駕駛摩托車。但在2021年11月,廣州市啟動電動腳踏車登記上牌,允許市民騎行電動腳踏車。廣州長途汽車直達香港和澳門(實際上直達珠海),繁忙的長途汽車每年會從城市中的不同載客點(主要為酒店)接載旅客至香港和澳門。 廣州也是中國最重要的鐵路與航空樞紐城市之一,旅客能乘坐火車或飛機到達中國國內各大主要城市,而來往廣州和國外的國際航線更遍佈世界各地。根據《福布斯》2014年的客貨運能力最強的25個城市榜單,廣州客運、貨運指數均排名全國第一。 === 城市軌道交通 === 1997年,廣州開通地鐵1號線,是繼北京、天津和上海之後第四個擁有地下鐵道系統的中國大陸城市。截至2023年12月29日,廣州地鐵共有16條營運路線,運營里程為653千米,位於中國內地第三名。廣州地鐵現時已經成為廣州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2021年全年累計客流超過28億人次,佔全市公共交通出行總量的61%。為更好地解決交通堵塞問題,廣州市仍在大規模擴建地鐵。截至2022年6月,廣州在建地鐵線路達到10條,合計201.9公里。 而廣州市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海珠有軌電車已在2014年12月31日開通試運營,黃埔有軌電車1號線也在2020年12月開通運營。未來廣州市將會有多條有軌電車線路覆蓋各區。 === 路面公共交通 === 廣州計程車(計程車)在1978年開啟“揚手即停”的經營模式,結束了“路上空駛計程車不載人”的局面,而廣州巴士(公共汽車)也在1993年率先實施無人售票,這些創新的舉措迅速地在全中國大陸推行開來。 2010年引進的廣州快速公交運輸系統屬世界第二大快速公交系統,曾被評為BRT的金牌標準。其日常載客量可達100萬人次,高峰時期每小時單向客流高達26,900人次,僅次於波哥大的快速交通系統,平均每10秒鐘就有一輛巴士,每個站平均每小時進站公交達到350輛。師大暨大站包括橋樑在內的站臺是世界最長的BRT站臺,長達260米。2018年,廣州市的公共汽車營運路線共有1,251條,總里程達2.3萬公里,市區的公交線網密度超3.9公里/平方公里;公交專用道總里程達到519.4公里,公交車輛1.5萬輛;2019年7月,廣州市常規公交日均客運量達627萬人次。 廣州市區的計程車和公共汽車在早期主要使用液化石油氣(LPG)和液化天然氣(LNG)作燃料,後期陸續更換為油電、氣電混合動力甚至是純電動的車輛。其中公共汽車在2017年開始大規模投放純電動公共汽車,隨後所有投放或更換的公交車均為純電動汽車。2018年廣州中心六區的純電動巴士已達1.1萬輛,基本實現了公交電動化,電動公交車投入規模居全球第二。 ===航空===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位於白雲區與花都區交界,2004年8月5日正式投入運營,是中國大陸第三繁忙的機場,粵港澳大灣區第二繁忙的機場和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亦為中國大陸三大門戶複合樞紐機場之一。該機場取代原先位於市中心的無法滿足日益增長航空需求的舊機場。機場現有兩座航站樓和三條飛機跑道,成為中國國內第三個擁有三跑道的民航機場,比鄰近的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預計的2023年落成早8年。廣州白雲機場是中國南方航空、海南航空、中國東方航空、九元航空、龍浩航空等航空公司的樞紐機場,聯邦快遞的亞太轉運中心亦設在機場內。2019年,白雲機場航線網路已覆蓋全球230多個通航點,其中國際及地區航點94個,已有超過80家中外航空公司在此運營,同年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達7338.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92萬噸,年起降量達49.1萬架次。2020年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造成的全球影響下,白雲機場以較佳的恢復水平實現旅客吞吐量4,376.8萬人次,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鐵道運輸=== 廣州是中國大陸四大鐵路樞紐之一,主要車站有廣州站、廣州南站、廣州東站和廣州白雲站。另外還有廣州北站、慶盛站等車站。廣州站是京廣鐵路(北京-廣州)、廣深鐵路(廣州-深圳)、廣茂鐵路(廣州-茂名)和廣梅汕鐵路的終點站,而廣州南站是京廣高速鐵路(廣州-北京)、廣深港高速鐵路、廣珠城際鐵路(廣州-珠海)、南廣鐵路和貴廣客運專線的始發站。廣九直通車從廣州東站開出,直達香港紅磡站,總長度約182公里,車程在兩小時內。2009年末,武廣客運專線投入運營,最高時速可達350公里/小時。2011年1月7日,廣珠城際鐵路投入運營,最高時速可達200公里/小時。2019年12月,穗深城際鐵路正式開通。2020年11月30日,廣清城際一期、新白廣城際鐵路一期投入運營。由廣州南站乘坐高速鐵路至深圳北站至少需35分鐘起,至香港西九龍站至少需要47分鐘,至上海虹橋站至少需要6小時50分鐘,至北京西站至少需要7小時38分。 === 航運 === 廣州港位處於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帶,漢武帝征服南越後,即派使者沿百越人所開航路,拓展了橫越孟加拉灣到斯里蘭卡的航線,標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開端並成為始發港,延至現代,也是珠江三角洲以及華南地區的主要物資集散地和最大的國際貿易中樞港。廣州港主要由黃埔港和南沙港兩大港區組成,現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2018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到6.1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191萬標箱,居國內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五位。馬士基、達飛、地中海、中遠海運等全球前21名班輪巨頭均進駐廣州港。 除去需提前預約的「如約」航線,在市區運營的廣州水上巴士共有9條航線,作為市民過江重要方式及廣州市公共運輸的補充力量。除此之外,珠江上還有各類渡輪線路,用於近江居民直接渡江;其中南沙碼頭和蓮花山碼頭間每天都有高速雙體船往返,亦有往返香港的客、貨輪。 == 經濟 == 廣州自古已是華南地區著名的商埠,擁有2000多年的開放貿易歷史。1970年代末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廣州經濟發展迅速。2005年國務院發表的一份報告稱,廣州是中國大陸首個進入“發達”狀態的城市。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0,604.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第三個進入GDP“萬億元俱樂部”的城市,也是首個經濟總量過萬億的省會城市。2012年9月,南沙區廣州南沙新區獲批,成為第六個國家級開放開發新區。2021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232億元,比上年增長8.1%,人均GDP達15萬元。GDP總量為中國第4,人均GDP水平與葡萄牙相當,購買力平價水準已和發達國家的中心城市相當。 廣州近年來地區生產總值變化 年份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2021 2022 2,492 3,204 4,450 6,081 8,366 10,640 13,194 16,135 18,559 21,002 25,019 28,232 29,754 === 農業 === 廣州市內雨水充潤、土地肥沃,市區曾經有非常廣大的農業用地。兩千年前就已經有水稻種植的記載。宋代的廣州擁有中國較大的米市,蔬菜、水果、糖蔗、花卉也享有盛名。由於曾長久作為中國主要港口,廣州引進多種優良作物品種。二十世紀上半葉,交通發展造成外地農產品入侵以及戰爭的影響下,廣州農業增長緩滯。1950年代初中期農業產量大幅增長,但後期的“大躍進”以及其後的文革嚴重打擊農業生產。改革開放後,隨著廣州發展為大城市,逐漸形成為城市服務的城郊農業格局,政府的方針為服務城市,富農利民,鼓勵出口創匯。具體措施為降低產糧比例,增加蔬果蛋奶等農副產品比例,致力發展林牧漁業。廣州農業產值大幅增長,在202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497.61億元;但隨著第二第三產業飛速增長,農業所佔的經濟比重在逐漸下降:1978年廣州市農業生產總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1.67%,1990年下降至8.05%,2010年僅為1.78%。 城市發展和工業化程序也使得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農耕用地迅速萎縮。清光緒五年(1879年)廣州府登記在冊的田地山塘總面積為1062.32萬畝;1978年廣州的耕地面積為374.22萬畝,到2020年減至只有131.75萬畝。目前,廣州種植農産品的地方主要在白雲、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和增城。1990年農業人口有250.46萬人,2014年為76.13萬人。廣州著名的農業特產有泮塘五秀(蓮藕、馬蹄、菱角、茭筍、茨菇),以及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蘿為首的四大嶺南佳果等各類熱帶生果。 === 工業 === 古代廣州的手工業非常發達,船舶業、冶鑄和五金業、紡織業、食品加工、中成藥業、陶瓷業、美工等都享譽全國。廣州清初所產棉花,以輕暖出名,於廣州十三行之財富積累也有助推。由於本埠棉布價廉物美於英國布,出口甚多。巨大利益驅使棉花來料加工迅速興起。廣州紡織業帶之形成,帶動相關行業的興盛 。1870年代起,清廷展開洋務運動,廣州近代工業開始起步。清朝末期,廣州附近已經集中大量各種輕工業工廠。民國開始,廣州輕工業快速發展,對外貿易大幅增長,使廣州成為當時中國較為發達的城市。1929年至1936年,陳濟棠主粵時建立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對廣東經濟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工業國有化。1950年代及1960年代時,工業有所恢復,但文化大革命再次嚴重衝擊廣州工業生產,工業發展減慢。但其間仍在政府扶持下建立重工業體系。1975年後,政治局面好轉,政府大力扶持日用品為主的輕工業,廣州工業進入快速增長時期。1980年代後期,廣州市主要發展第三產業,工業產值比重下降。 1990年代起乃至2000年以後,廣州市政府力圖改變產業構成,加大扶植重工業;汽車、石化和電子資訊產品製造已成為21世紀初廣州的三大支柱產業。汽車產業為廣州市第一大產業,同時也支撐了廣州市的主要GDP佔比和財政收入。在該產業方面,相繼成功吸引日本三間主要汽車製造企業投資設立工廠,令廣州在數年間成為中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在2017年,廣州市汽車產量達310.8萬輛,產量居全國第一;江南地區最大的廣州市陳田汽配市場位於市郊,廣州同時亦是國內出產日本汽車最多的城市。廣州主要的石化企業有中國石化廣州分公司、廣州珠江化工集團和廣東南方鹼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廣州工業總產值位居全省第四位,其中電子產品製造業全年產值2,643億元。 廣州在近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中國製造2025”的試點城市之一。早在1991年3月,廣州就成立了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的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兩國合作推動的中新廣州知識城奠基,將重點發展科技創新、高階製造業、人工智慧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領域,現已引進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冷泉港實驗室等研發專案和機構。2011年,廣州國際生物島(官洲島)正式開放,定位為國際生物醫藥創新中心,推動廣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截至2016年有132家企業簽約落戶。2017年3月,廣州宣佈將發展新一代資訊科技、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實現從三大支柱產業到“IAB“計劃的升級。2018年,廣州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000家,總數從2015年的1,919家增加至2018年的1.1萬家,新增數量位居全國第三。 === 商業 === thumb|left|廣交會展館空中走廊 六朝時期的廣州對外貿易已相當興旺,外國海商“久停廣州,往來求利”慧皎:《高僧傳》卷一。隋唐時期廣州對外貿易發展到頂峰,外國人數量一度達到全城人口的30%以上,成為當時中國對外貿易的核心。經過元朝的短暫沉寂後,明清兩朝廣州再次崛起,在清朝一口通商政策下成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對外口岸,成為具壟斷地位的全國商業中心。上海開埠後,隨著全國逐漸開放,廣州逐漸失去對外貿易中心地位,但仍然是全國最重要的商業城市。 在韓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被世界多國實行經濟封鎖及貨物禁運的情況下,廣州在1957年4月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拓展與東南亞貿易並爭取有關商人的支援,成為新中國通向世界大門的視窗;此後每年均舉辦春、秋兩屆,2007年開始更增加進口展區並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現時每屆展會均吸引來自全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逾20萬客商,是共和國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成功的國際展會。截至2022年第130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約1.5萬億美元,累計到會境外採購商約900萬人。隨著琶洲展館四期即將落成,展會能力將躍居世界第一。 改革開放後的廣州百貨業蓬勃發展,1980年代起友誼商店專門為港澳及外賓銷售電器等入口商品,西湖路燈光夜市則是平民的熱門去處。而地處沿江西路江邊的南方大廈就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百貨商店,更創立中國大陸第一家24小時便利店,和華夏百貨形成人民南商圈,是上下九傳統西部商圈的延伸,後者在1995年成立步行街。位於北京路的新大新公司和廣州百貨大廈業務亦蒸蒸日上,馬路後來也闢為步行街。超級市場萬客隆及吉之島1996年在廣州開設中國大陸第一家分店,隨後香港7-Eleven、百佳超級市場、OK便利店等廣州人熟悉的超市及便利店品牌陸續進入廣州。因受交通壓力及天河新區發展影響,90年代尾的人民南商圈開始衰落,成為電子服裝批發集散地,城市商圈向東部新區轉移。到21世紀,以天河城、天環廣場、正佳廣場、太古匯、萬菱匯為代表的天河路商圈,成為廣州的中心商圈。 == 政治 == 從古至今,廣州基本上是嶺南地區的政治中心。秦末為南越國都城,漢朝征服南越國後立番禺為南海郡治。漢末郡治遷至龍灣與古壩之間(今番禺沙灣附近)。三國時,吳國遷郡治回番禺,後又設為交州治所。交廣分治後為廣州治所。晉、南北朝沿用南海郡,番禺為郡治。隋文帝廢南海郡,置廣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唐代分全國為十道,其中嶺南道治所設在廣州。862年,嶺南分東、西二道,廣州為嶺南東道治。五代時期廣州為南漢國國都。宋初復設嶺南道(後改為廣南東路),廣州為治所。明朝廣州為廣州府城,由番禺縣、南海縣兩縣分管,亦為廣東承宣布政使司駐地。清軍佔領中原後,南明紹武帝在廣州建都,不久南明滅亡,清朝的廣州成為廣東省會、廣州府城及番禺與南海縣治。兩廣總督衙門、廣東巡撫衙門、廣東布政司、廣東按察司都在廣州南海縣界內。 清朝末期,廣州爆發數次武裝起義,均以失敗告終,其中最大的為黃花崗起義。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廣東省獨立,11月10日成立軍政府。12月初,廣東臨時省議會成立,公佈21歲以上廣東籍人皆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議會由120名議員組成,透過比例選舉制產生。其中女性議員須佔10名,開中國婦女參政先河。1913年4月,廣東省議會成立,羅曉峰任議長。1918年10月,廣州市市政公所成立。1921年2月廣州正式設市,成立廣州市政廳,孫科任市長。 1917年至1922年間,孫中山以及西南各省的國會代表兩次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1925年孫中山逝世,同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7月4日成立廣州市市政府,實行市政委員會制,伍朝樞任市政委員會委員長。1929年,廣州市實行市長制。 1949年10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廣州,28日成立廣州市軍事管理委員會,葉劍英任主席。目前廣州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制架構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市政府在中共廣州市委的領導下運作,政府駐地越秀區。廣州市是廣東省的省會,廣東省人民政府駐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亦駐紮該地。 === 地方首長 === 廣州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廣州市委員會 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廣州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州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郭永航 王衍詩 孫志洋 李貽偉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 山東省陽穀縣 吉林省扶余市 山東省陽穀縣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1年12月 2022年1月 2024年1月 2021年1月 === 社會運動 === 作為近代革命發源地,廣州自民國時期就是中國社會運動的中心,每次全國性社會運動都有廣州民眾的響應和參與。以廣州為中心的大規模的社會運動,最早有1925年至1926年在廣州和香港同時舉辦的省港大罷工。廣州市民在1989年發起活動,聲援天安門民主運動,數萬人聚集在海珠區主幹道集會。6月4日發生六四事件後,廣州爆發大遊行、罷工、罷市,交通癱瘓,持續至6月5日。1999年的全國反美活動,有數十萬群眾、學生在市內遊行示威,抗議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同時駐廣州美國領事館也受到部分激進示威人士破壞。2005年的全國反日示威,也有數十萬人在主幹道遊行,不過廣州封鎖訊息,大學和中學也禁止學生遊行。 2010年7月逾千市民在地鐵江南西站出口聚集舉行2010年廣州撐粵語行動請願活動,為廣府文化發出自己的呼聲。事後中國大陸傳媒封鎖訊息,廣州亦遮蔽香港電視相關的新聞片段。廣州2000人上街集會“撐粵語” ,聯合早報網,2010年7月26日。而8月1日於廣州人民公園的撐粵語集會被當局強力阻撓,民眾被逼轉移路線,當至北京路南段時被大量警察包圍,集會人士被押送上大巴帶離,在東山體育場等地接受問話。當局將活動定性為“非法集會”,出動大批公安阻止,扣查多名集會人員和記者。 2012年8月,隨著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事件不斷髮酵,反日遊行示威在中國各地爆發,包括廣州,但其中一部分演變為惡意破壞事件,包括任意打砸其他市民的日本產汽車等惡劣行為。 由於中國大陸信訪制度允許民眾直接到上級政府部門表達訴求,廣東省人民政府在東風中路的正門就經常有本省不同地方的請願人士到來希望得到省政府幫助。2014年初較為重大的請願群體,有禽流感期間因強行關停街市而蒙受損失的省內家禽業者,還有反對石化專案在茂名落地的在穗茂名青年。 === 市政工程 === ==== 創衛及創文 ==== 廣州市自1990年開始參與“建立全國衛生城市”(簡稱“創衛”),於2008年成功取得該“稱號”。1998年開始“建立全國文明城市”(簡稱“創文”),2011年成功。“創衛”期間,廣州市區的衛生情況有顯著改善,如清理城區衛生死角、城中村、汙水處理和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相關負責官員稱“創衛”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創文”是“民心工程”。本地傳媒《南方都市報》就曾質疑及批評此類工程花費鉅額公共財政,屬形式主義和行為擾民等;兩項工程歷年來共花費的公共財政數以十億計,難以細算。 ==== 亞運相關工程 ==== 位於廣州新城的亞運村主體工程於2008年5月全面動工、2010年8月建成,總用地達到110.9公頃,總投資超過41億元。在廣州亞運來臨之際,廣州市政府於2010年之前完成大量城市規劃工程,當中包括主幹道“四位一體”綜合整治、老城區迎亞運環境整治、社群雨汙分流改造、場館周邊和重點區域整治和迎亞運綠化改造專項等,完成多條道路升級改造,併為大部分臨街騎樓及歷史建築翻新及居民樓房頂店鋪門面整飾,體現城市特色。但這些亞運工程亦引起不少爭議。這期間有多條完好的馬路被翻新,市政協委員韓志鵬就曾質疑越華路在半年裡開挖六次、換了五次地磚。除此之外,臨街騎樓與歷史建築時破壞原本但歷史與藝術感;而臨街幾千座大廈公寓統一裝修時,不少-{zh-cn:竊賊; zh-hk:賊人;}--{zh-hans:透過; zh-hant:透過;}-腳手架進入上百戶居民家-{zh-cn:盜竊; zh-tw:盜竊; zh-hk:爆竊;}-;工程完畢後不久又爆出工程使用劣質材料等事件,亦為不少市民所詬病。 ====微改造==== 2016年,廣州市印發實施《廣州市城市更新辦法》,提出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隨後,市政府開始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專案,首先改造的,是198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及位於廣州城區核心的229個老舊小區。。廣州市對基礎設施、市政設施、街道外立面及公共環境實行改造,提升街區的品質。有的社群將閒置工地改造為小廣場、小公園。有的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專案成立了“微改造建設委員會”,經由設計師出方案,居民提出意見,設計師加以修改,最終形成微改造定製方案。有的街區成立了“共同締造工作坊”,由居民、高校專家、藝術家和設計團隊組成。截至2021年8月底,廣州市的521個專案(667個小區)已完成改造。不過,有些微改造存在缺乏後續維護,設計不實用的問題。 == 社會 == === 人口 === 2023年廣州市各區人口資料 區劃名稱 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萬人) 區劃名稱 總計(萬人) 比重(%) 城鎮人口比重(%)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戶籍人口(萬人) 廣州市 1882.70 100.00 86.76 2,530 1056.61 荔灣區 113.30 6.01 100.00 19,113 80.48 越秀區 96.00 5.58 100.00 31,036 117.01 海珠區 176.83 9.68 100.00 20,153 110.98 天河區 223.80 11.90 100.00 16,295 109.36 白雲區 366.68 19.61 81.41 4,636 122.89 黃埔區 122.21 6.37 94.37 2,474 70.44 番禺區 282.29 14.98 90.81 5,318 120.52 花都區 172.87 9.09 70.82 1,762 90.54 南沙區 96.79 4.79 75.02 1,149 56.32 從化區 73.26 3.87 53.89 368 66.33 增城區 158.67 8.13 74.81 946 111.74 2021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1881.06萬人,城鎮化率為86.46%。年末戶籍人口1011.53萬人,城鎮化率為80.81%,市區常住人口1112.6萬人,外來人口占總數46.2%。廣州是中國人口密度較高的城市之一,人口多數集中在舊城區,中心四區(越秀、荔灣、天河、海珠)平均常住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19456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越秀區則達到每平方公里31,036人,為人口密度最低的從化區的80倍以上。 廣州市的年出生率自2001年來一直在9.6‰以下,自然增長率在4.3‰以下。市民預期壽命81.34歲,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同時人口老齡化問題亦日益突出。截止2018年底,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169.27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8.25%,其中舊城區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已超過25%;而2020年老年人口已超過200萬。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廣州市民男性較女性為多,2010年末男女性別比為109.46,男性比女性多出573,694人。其中,0至14歲年齡段性別比例失調現象嚴重,達到115.62,預示未來廣州性別比例差距有擴大的趨勢。 廣州市人口以漢族為主,佔常住人口的98.3%左右,常住少數民族人口21.29萬人,分屬55個少數民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有壯、土家、苗、瑤、回、滿、侗、蒙古、布依族等9個民族。廣州市高速發展的經濟與高就業機會吸引大量外地人口前來,在2018年外地人口就達到全市人口50%,如何妥善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是市政府的艱巨任務。 ==== 外地人口 ==== 廣州市作為大城市,有大量外地人士湧入廣州工作,但「本地人」與「外地人」存在部分矛盾,同時亦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2014年,廣東省政府出臺檔案,明確要求控制廣州、深圳特大城市的人口規模。 2018年統計資料表明,廣州戶籍人口為912萬人,而廣州登記在冊流動人口967.3萬人,廣州流動人口已經反超戶籍人口。青壯年佔絕大部分,20-50歲佔85%,大專以上學歷佔12%。其中白雲區、番禺區、天河區的流動人口超過百萬。番禺區登記在冊流動人士就有111.7萬人,流動人士戶籍地涉及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就性別比例看,男性稍多,佔總數53.5%。2019年農民工佔廣州流動人口比例達到70%,大部分是男農民工。 ==== 外籍人口 ==== 廣州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開放城市之一,作為對外貿易的視窗,再加上靠近香港和澳門的原因,來自北美、日韓、歐洲、中東、非洲等地區的外籍人士眾多。而在這其中又是以非洲裔黑人居多,因此廣州被獲譽為第三世界的“首都”。其主要聚居於環市東路、淘金坑、建設新村一帶以及天河區以天河北路為中心一帶大廈外企辦事處;番禺區裡的某些樓盤,如祈福新村、麗江花園等亦有較多外國人。 廣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2019年統計顯示,在廣州登記居住的外籍人士為8.3萬人,其中臨時居住的2.3萬人,常住半年以上的為6萬人,日韓、歐美國家人員佔大多數,有13,000多名登記的是來自非洲的外籍人士;約1萬人來自阿拉伯國家和地區,雖無大規模定居,但常出現於小北-登峰一帶的商業區貿易;棠景街也有較多韓國人。2019年,出入廣州口岸外國人290餘萬人次,其中有35萬人次來自非洲國家,大部分為同一人反覆出入境,多數是由於簽證允許逗留時間較短或商務需求,而非移民。近年來廣州的治安問題時有涉及到廣州黑人,引起廣州民間的不滿。而針對於因大量外籍人士入境廣州所造成的“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問題,廣州公安機關內部建立了四支執法服務隊伍來處理此事;2008年起,廣州於居住超過200名外國人的社群建立“外國人管理服務工作站”,以應對“三非”外國人問題。 === 語言 === 長久以來,廣州絕大部分地方通行的語言主要為廣州話,基本上屬於粵語廣府片。廣州城主要有西關和東山口音,而建置屬於外郊的從化、花縣、番禺等的粵語也各具特點。因此廣州也就形成以粵語為載體的包括粵劇、粵曲、南音、鹹水歌等在內的“粵語文化”。廣州話中除粵語中所含的詞語之外,還吸收不少潮州話及客家話的詞語,例如「口渴」讀成「口涸」。廣州由於歷史原因,大量詞彙亦受到英語影響。花都區、增城區、從化區部分人口及白雲區小部分人口通行客家話,白雲區亦有個別居民點講潮汕話。 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大量市外及廣東省外的人口急劇湧入。因省、市籍族群不同,所操語言種類眾多,以及年輕人長期受普通話作教學媒介及推廣普通話之影響,目前廣州在語言交流上整體上粵語和普通話為主;因此在許多大型公眾場合,普通話為主導語言。有部分場合會加上粵語或英語廣播,而族群內部仍多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部分外來人口為融合當地文化會以粵語與當地人交流。雖然21世紀初以來配合行政手段的人口結構和語言環境變化,使普通話逐漸衝擊粵語的強勢地位,但受到本土文化以及香港地緣的支撐、以及廣州民間近年來發起檢討推廣普通話的政策以著手保護粵語,使粵語在當地仍有一定的地位。2016年起廣州一帶出現多個粵語網路及綜藝節目和網路歌手,使粵語的關注度再度提高。 === 教育 === 廣州教育歷史始於西漢末年。三國時期,騎都尉虞翻曾在番禺虞苑辦學。宋朝設有番山書院。清朝時,設有府學宮,為廣州最高學府,另設有縣學宮番禺學宮與南海學宮。除此之外,民間自行籌辦義學與社學。清末年間,力圖改革風氣日盛,洋務派於同治三年在廣州開設同文館,以培養翻譯人才,大量教會學校也在此時成立,並在後來成立港澳分校,分別是培正、培道、培英、協和、真光。康有為在光緒年間開辦萬木草堂,以教授新學。當時書院林立,著名的有粵秀書院、、聖心書院、羊城書院、學海堂、菊坡精舍、應元書院、廣雅書院等。 廣州是中國高等教育比較發達的城市。早在1866年,廣州就有了中國的第一所西醫教育機構——博濟醫學堂;在1888年也有了格致書院,後成為民國時期13所中國基督教大學之一的嶺南大學。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創立了國立廣東大學(後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和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分別培育國家建設、國民革命專門之政治和軍事人才,對中華民國曆史具有深遠影響,享有“文校中大,武校黃埔”的美譽。除此之外,勷勤大學、光華醫學院、廣東國民大學、廣東工業專門學校等院校在民國時期亦有著重大影響力。 1949年後,解放軍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陸續接管所有的學校的校舍或組織,陸續合併或撤銷教會學校,其中部分學校遷至澳門、香港等地,部分公立和私立學校也在1950年代院校調整時期進行調整及撤併。在現代,廣州等高等教育依然發達。廣州高等教育人口共有288萬,占人口比例約20%;全市共有高等院校40餘所,是嶺南地區高校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廣州的全國著名學府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當局以巨資興建的廣州大學城也在2004年投入使用。廣州有10所市屬高等院校,其中兩所本科院校分別是廣州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 === 體育 === 廣州地區體育運動源遠流長,是中國較早發展近代體育的地方。廣州每年都會舉辦、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和“市長盃”系列賽等覆蓋各年齡段的大小賽事。廣州還曾舉辦過1987年第六屆和2001年第九屆全國運動會、1991年第一屆女子世界盃足球賽、2007年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十六屆亞洲(夏季)運動會和第一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等大型體育賽事。體育場館主要有越秀山體育場、天河體育場、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廣州足球公園、廣東省人民體育場、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黃埔體育場、英東體育場、增城體育場、燕子崗體育場、寶崗體育場、、等。 廣州市職業運動俱樂部 運動專案 所屬聯賽 等級 隊名 主場 足球 中國足球甲級聯賽 次級 廣州隊 越秀山體育場 足球 中國足球乙級聯賽 三級 廣東廣州豹 黃埔體育場 籃球 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 頂級 時代中國廣州 天河體育館 排球 中國排球聯賽 頂級 恒大女排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館 棒球 中國棒球聯賽 頂級 廣東獵豹 天河體育中心棒球場 羽毛球 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超級聯賽 頂級 廣東粵羽 天河體育中心 電子競技(守望先鋒) 守望先鋒聯賽 頂級 廣州衝鋒 天河體育中心 廣州市羽毛球隊是全國知名強隊,從1978年起就獲得單獨組隊參加全國比賽的資格。在足球方面,廣州足球俱樂部(2010-2014年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2014-2020年廣州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在2011年中國足球超級聯賽首次為廣州隊奪得全國規模的足球比賽冠軍,並在之後連續6年,9年8次獲得冠軍(2011-2017年、2019年);除此之外還奪得2012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中國足協超級盃冠軍,2013年、2015年亞冠聯賽冠軍以及2013年、2015年世界俱樂部杯殿軍。 === 醫療衛生 === 廣州是中國大陸醫療衛生水平較為發達的城市,市內醫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與廣州市內的多間醫科院校和藥廠共同構成完整的醫療體系,經常收治廣東省內其他醫院送至的危重病人。2020年全市共有38家三級甲等醫院,專業分工較為全面。其中孫逸仙紀念醫院的前身眼科醫局建立於1835年,是中國最早的西醫醫院。作為中國中心城市,廣州市的醫療保險便民服務已覆蓋全市。 製藥業在廣州同樣發達,陳李濟是中國現存歷史最久的製藥廠。而王老吉、敬修堂、潘高壽、何濟公是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品牌,現統一由廣藥集團管理。 === 宗教 === 廣州的宗教歷史源遠流長,漢傳佛教(於255年傳入)、道教(於306年傳入)、伊斯蘭教(於唐初傳入)、天主教(於明末傳入)、基督新教(於清初傳入)五大宗教一應俱全;截至2020年末,經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依法登記及允許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已達82處,其中佛教23處、道教10處、伊斯蘭教4處、天主教7處和基督教38處。由於廣州本具外貿港口之地位,除道教屬中國本土宗教之外,其餘均由外國傳入,包括隨商而來的祆教(瑣羅亞斯德教)。 廣州五大宗教近10間重點寺觀教堂均分佈於廣州舊中軸線上,顯示出宗教文化與廣州歷史文化相互交融的獨特人文景觀。2020年,廣州市有信教群眾90餘萬人,其中佛教徒約56萬人,道教徒約20萬人,伊斯蘭教徒8萬人,天主教基督徒約2.9萬人,新教基督徒6.7萬人,外國人信徒約5萬人。經宗教團體認定的專門從事宗教職業的人員(宗教教職人員),包括比丘、比丘尼、道士、阿訇、牧師、神父、修女等共450人。 === 傳媒 === 廣州的言論比中國大陸其他地區較開放。從理論上來說,廣州的傳媒與中國大陸其他傳媒一樣,受到中國共產黨的監管與審查。但在實際操作上,廣州傳媒比其他城市的傳媒更為靈活,亦即“打擦邊球”。相對開放的言論,使得廣州傳媒與其製造的話題時常成為全國關注的物件,也多次引發大規模討論。且廣州的本土方言節目分佈廣泛,基本上大多數頻道都有使用粵語廣播和主持節目。 廣州的廣播事業可追溯至1929年5月啟播的廣州特別市無線電播音臺,而廣東電視臺的前身廣州電視臺就在1959年啟播。現今廣州的廣播電視機構有省屬的廣東廣播電視臺(含原廣東電視臺、南方電視臺和廣東電臺)和市屬的廣州廣播電視臺,其大多數頻道使用粵語廣播,近年來普通話節目比例也在增加。廣東電臺旗下的珠江經濟臺是全國首家經濟廣播電臺;南方臺旗下的經濟頻道前身廣東經濟電視臺是中國大陸首家商業電視媒體,南方衛視更是中國大陸唯一獲國家廣電總局批准上星的粵語電影片道。廣州市各電視臺的綜合頻道在晚上七點到九點的黃金時段主要以社會新聞、民生類節目為主,與國內其他電視臺在該時段密集播放綜藝、娛樂、連續劇等節目相比,予人“更具社會責任”的感覺。廣州共有廣州有線和廣東有線2間有線電視公司使用數字電視形式傳送節目。兩司在2007年起開始由模擬電視逐步地轉向數字電視,並在2010年起逐步推廣高畫質電視服務。廣州的有線電視還提供部分經過濾審查的境外電影片道,包括香港無線電視旗下的免費電影片道翡翠臺和明珠臺,以及衛星電影片道鳳凰衛視中文臺、澳亞衛視中文臺。 廣州是中國大陸報刊發行較發達的城市,有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三大報業集團,三大集團之間多有商業競爭和觀點爭鳴。《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和《南方都市報》的日發行量都超過100萬份,此外還有《南方日報》、《新快報》、《資訊時報》等報紙每日發行。曾於廣州各地鐵站免費派發的《羊城地鐵報》是中國大陸第一份免費地鐵日報,惟該報於2018年12月休刊。除報紙外,廣州還發行多份週報,其中包括得到中國大陸民眾認可、具備全國影響力的《南方週末》,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期間更接受《南周》的獨家專訪,而2013年的《南周》新年特刊被刪改事件曾引發國際傳媒廣泛報道。廣州的雜誌也有較高的知名度,《南風窗》、《新週刊》、《南方人物週刊》、《南都週刊》等時政社會類雜誌被不少中國大陸居民認可,具有全國影響力。 == 建築 == 秦漢時廣州就是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築城和建造宮室的技術早有發展。明代後期到清代,西方近代文化逐漸傳入,由於廣州在對外貿易中長期是唯一對外通商港口,以及周邊的澳門、香港先後為葡、英所租佔,使廣州成為西方建築文化最早傳入中國的城市。鴉片戰爭後,沙面租界的出現使廣州有成片西方風格的建築。在19世紀以來,城市建造經歷西洋建築風格的傳入、傳統建築復興及現代主義建築風潮等時代,令當地建築呈現融合本土特色、傳統中國建築體系主題特色和西方建築特色的面貌。 === 傳統和近代建築 === 廣州在明清時期,曾有18座城門,主要分佈在今越秀區。1920年廣州大舉開路時全部清拆,現時只剩下西門口等遺址,而由城門衍生出來的地名如大東門、西門口、小北路(小北門)等仍然使用至今。近年來雖然政府不斷修葺和保護傳統建築,如修復五仙觀、廣州城隍廟等,但部分文物建築仍然受到強拆和破壞。在2009年,開發商強拆東山新河浦保護區內的小洋樓,在文化及建築專家聯名上書至市長後才被緊急叫停。 ==== 騎樓 ==== 騎樓是嶺南一帶常見的建築形式,廣州騎樓的大規模建造始於20世紀20年代,在民國11年(1922年)《廣州市內不準建築騎樓之馬路表》和民國19年(1930年)《取締建築章程》的引導下形成持續到現今的格局。20世紀90年代時期,當局先後清拆中山路、寶華路、解放路和六二三路一帶的騎樓,造成歷史建築的破壞,主幹道上大部分老字號亦被迫結業。到21世紀,當局開始限制騎樓街區的拆遷,在《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裡,保護騎樓街區便佔據相當大的篇幅。惟部分騎樓,如恩寧路、北京南路、一德路、萬福路等地的騎樓,在舊區重建和地鐵工程當中仍面臨遷拆危機,其去留亦引發社會上激烈的討論。2021年,當局擬出臺新政,在老城區範圍內,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也加強包括騎樓在內老建築的翻新、維護等支援力度。像恩寧路(永慶坊)一帶騎樓,在政府投資改造工程下獲得系統化維護和翻新。 ==== 書院 ==== 北京街曾矗立自清末以來中國最大古書院群。大小馬站古書院群,分佈於北京路西邊的大小馬站、流水井街巷兩側約20,000平方米的範圍內,早年曾保留書院12間,現存書院6間。其中小馬站西側3間(曾家祠、濂溪書院和見大書院);流水井兩側3間(西側廬江書院、考亭書院,東側冠英家塾)。由於廣州書院多數已經日久失修,部分已經相當破落,廣州市政府計劃撥資修繕書院。在廣州,較有代表性的書院祠堂建築是陳家祠。 ==== 西關大屋 ==== 西關大屋位於舊城區西關一帶,主要由清代豪門富商興建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俗稱“古老大屋”。西關大屋因各種原因,日久失修,多數已經相當破落。隨著舊城改造,越來越多的舊樓被髮展商清拆,即使有數十年曆史的西關大屋也不能倖免。現時龍津西路、逢源路一帶比較集中的典型西關大屋民居已劃為“西關大屋建築保護區”。 ==== 東山洋樓 ==== 在環市東路華僑新村的別墅群和東山新河浦一帶的小洋樓是廣州近代建築史的代表。宣統三年(1911),廣九鐵路通車後,有僑民和本地富商於此地以歐美風格建造民居。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軍、政、官僚亦紛紛在此修建別墅、官邸,因此,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起,東山成為廣州的政治前臺。 === 現代建築 === left|thumb|廣州的天河北CBD高樓林立 廣州經濟發達,90米以上的高樓超過400棟,150米以上的高樓數目與密度均排在中國大陸甚至世界城市的前列。高樓群主要集中在天河區和越秀區,並隨著廣州都市化程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超高層建築正在興建。中心商務區珠江新城,正在規劃18棟200米以上的高樓,150米以上的高樓50棟左右。其中,具代表性的高樓有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俗稱東塔,530米)、廣州國際金融中心(俗稱西塔,443米)、中信廣場(391米)、中華國際中心(269米)和廣東電信廣場(260米)等。而廣州塔的塔身主體450米,天線桅杆150米,總高度600米,也成為僅次東京晴空塔的世界第二高的電視觀光塔。 === 宗教建築 === 作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悠久的通商口岸,廣州保留許多珍貴的宗教建築,大部分密集分佈在舊城區內,五大宗教各有至少一座建築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共9項,此外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有5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廣州市登記文物保護單位12處。其中佛教的六榕寺塔、光孝寺,天主教的石室聖心大教堂、沙面露德聖母堂,伊斯蘭教的懷聖寺光塔,基督新教沙面堂以及道教的五仙觀和南海神廟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有代表性的為石室聖心大教堂,1863年興建,1888年落成,是全球四座全石構的哥德式教堂之一。 === 文保單位 === 經歷多年本地建築發展,廣州積累眾多歷史古蹟尤其建築方面,也有相當數量獲得保護評定。截至2019年,廣州市內的國家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428處。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單位3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47個。南越王墓建於西漢時期,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蹟已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光孝寺、六榕寺、懷聖寺等都有1000多年曆史,還有建於隋朝的南海神廟,明朝的五仙觀、鎮海樓、蓮花塔,清朝的陳家祠、餘蔭山房、大佛寺等。近代革命史蹟有毛澤東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黃埔軍校舊址、中山紀念堂、洪秀全故居等。 == 文化 == === 曲藝戲劇 === 粵劇,源自南戲,廣泛流傳於兩廣、港澳和海外華人社群,在廣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粵劇後,粵劇藝人在廣州黃沙成立八和會館,此後廣州逐漸成為粵劇活動的中心,民國時期達到繁盛的頂峰,並且國共內戰時有粵劇藝人遷往香港。後來一度受到文革摧殘,但改革開放後再次得到重視,重新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發展。 在廣州的粵劇著名劇目有:《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香羅塚》、《紅了櫻桃碎了心》等。廣州歷來的粵劇劇團有覺先聲劇團、廣東省粵劇團、廣州粵劇團、廣州紅豆粵劇團等等,而粵劇名伶有:薛覺先、馬師曾、靚次伯、梁醒波、新馬師曾、芳艷芬、紅線女、羅品超等。 === 飲食 === thumb|170px|right|1889年創立的舊式茶樓──蓮香樓 廣州的飲食業發達,全市飲食企業多達數萬家。在市區,店家普遍經營「三茶兩飯一宵夜」(早茶、下午茶、夜茶和午飯、晚飯、消夜),全日供應幾乎沒有中斷。這使得廣州市每年的餐飲零售總額高達上千億元,人均消費常年居中國大陸各主要城市之首。廣州每年舉行「廣州國際美食節」,促進飲食業的發展。 廣州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粵菜的代表性城市,傳統本地菜以廣府菜為主。廣州位於珠江口,因此海鮮及河鮮也是常見的菜色。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氣候溼熱易上火的環境使飲涼茶成為廣州人常年的生活習慣。廣州菜選料龐雜,在1965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上被介紹的粵菜就有5457種之多,著名菜式有五蛇羮、烤乳豬及龍虎鳳、冬瓜盅、老火湯。蒸、煎、炸等是粵菜餐館最普遍的烹調方法,因為這些方式烹調時間短,符合保留原味的烹調哲學。早茶是廣州飲食文化最有名的標籤之一,廣式點心是廣州人飲早茶的標配。茶點分為乾溼兩種,乾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溼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 作為歷史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和著名僑鄉,廣州的飲食也呈現出融會貫通、風格多樣的特點。一方面,廣州菜善於借鑑外來菜系的用料和烹飪手法,如上湯焗龍蝦、鹽焗海螺等菜品即是西餐中“焗法”在廣州菜中的體現。另一方面,廣州菜也對周邊國家的飲食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越南粉相傳原型是起源於廣州的沙河粉,在20世紀初由廣東人傳入越南。改革開放以來,廣州飲食國際化的趨勢加強。外地餐飲企業在廣州設分店,異國風味食肆繁多,中國大陸最初的一批東南亞菜大廚就在此發圍,市面除了有專做南亞風味的印度餐廳,也有適閤中東人士的穆斯林餐廳。2018年,世界知名美食年鑑《米其林指南》釋出首版《米其林指南廣州》,標誌著廣州成為中國大陸第二個、亞洲第九個獲得米其林指南評鑑的地區。 === 民俗 === 廣州每年一度於新年春節之前舉辦特別的迎春花市,供市民購買賀年年花及各式用品。在明萬曆年間,廣州已經出現花市。清中葉後,廣州花市的規模越來越大,上市品種也越來越多。1919年後因城牆拆除和“五四運動”新思潮的影響而更興旺。一般春節前的三四天花市就會開始,到農曆除夕的午夜收市。越秀公園、文化公園、烈士陵園、流花湖等公園,也在春節期間舉辦形式多樣的花展、花會,成為廣州花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荔枝灣公園內還有廣州唯一的水上花市,開創了與傳統花市有別的新形式。 === 傳統工藝 === thumb|廣彩蓋罐 廣州獨有的傳統美術工藝有“三雕一彩一繡”,三雕指牙雕、玉雕和木雕,一彩一繡是指廣彩和廣繡。其中,廣繡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廣彩從清康熙年間開始生產,後創制出著名的琺琅彩;廣雕以象牙雕刻中的鏤空、透深技藝聞名;廣州玉雕與北京、揚州、上海齊名,獲公認為玉雕界四大“門派”之一“南派”之首,工藝源遠流長,造型典雅秀麗,具濃郁的地方特色,其中通雕座件、鏤雕玉球、組合鑲嵌等新工藝在業界頗具影響力。另外還有廣州欖雕、廣州磚雕、廣州骨雕以及傢俱工藝等等。由於年輕一代多不願繼承學習,傳統工藝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廣州工藝有廣繡、象牙雕刻、廣州玉雕、廣州欖雕、灰塑、廣式硬木傢俱製作技藝和廣彩瓷燒製技藝。 == 旅遊 == 廣州是國際花園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廣州現有長隆旅遊度假區和廣州市白雲山風景區2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廣州塔、北京路文化旅遊區、中山紀念堂、南越王博物館、廣州動物園、黃花崗公園、越秀公園、廣州烈士陵園、陳家祠、正佳廣場、華南植物園等24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羊城八景”是指廣州歷代列出的8個旅遊景點,不同歷史時期的“羊城八景”並不一致。2011年,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組織評選的“羊城新八景”為:塔耀新城、珠水流光、雲山疊翠、越秀風華、古祠流芳、荔灣勝境、科城綿繡、溼地唱晚。 === 公園 === 廣州市公園分佈廣泛,下轄十一個區均有分佈。2009年起,除少數公園(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廣州動物園),廣州市區各主要公園均為免費入園。其中,開闢於1917年的人民公園,為廣州第一個綜合性公園,也是廣州市第一個免費公園。 除作為市民休憩用地之外,有的公園具特殊意義。如越秀山上越秀公園就有廣州地標五羊石像;黃花崗公園內有多位革命者的墓;廣州中山紀念堂為紀念孫文逝世而建立;海心沙亞運公園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的舉辦地。此外,也有公園具各種文化功能,突出的有廣州文化公園、廣州兒童公園、等等。而各人工湖公園,則更兼具城市濕地的調節功能;其中,建於1958年的東山湖公園、荔灣湖公園、流花湖公園、麓湖公園,並稱廣州四大人工湖公園。2011年開園的白雲湖公園和海珠湖公園成為廣州市新增的大型人工湖公園。市內公園也常開設花展、畫展、燈展等展覽以使公園活動更為豐富。2013年開始,廣州各區均陸續建設兒童公園,面積和數量均居全國第一。不過,廣州個別免費公園內部仍有需收費才能入內的景點,此現象引起市民爭議。 === 博物館 === 廣州的博物館主要有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博物館(鎮海樓)、南越王博物院、廣東美術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等。 廣東省博物館是廣州市乃至廣東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其籌建於於1957年,現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址位於珠江新城,佔地面積4.1萬平方米。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已達17.27萬餘件(套),其中館藏中的書畫、古陶瓷兩類文物,在數量和質量上居全國博物館中前列。館藏精品有信宜銅盉(西周)、千金猴王硯等。而廣東出土文物與金木雕、端硯的收藏最為豐富,也最具地方特色,尤其注重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民俗文物的收集。 而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珍藏了目前最古老來自廣州的文物。博物院位於解放北路867號,是在第二代南越王趙眜的陵寢原址上修建的遺址博物館,簡稱南博。博物院佔地面積為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500平方米,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院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由綜合陳列大樓、古墓保護區、主體陳列大樓幾個空間組成。院藏“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金銘文虎節、印花銅板模等文物,這些文物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社會生活諸多方面。 == 對外交流 == 廣州的對外交流始於漢朝,源於廣州的海上絲綢之路環東海北上最先抵達的外國港口即為福岡"廣州友好城市之日本福岡市 " 中國評論新聞網. 於2010年12月4日查閱.。歷經多個朝代後,航運商業仍舊相當發達,至今與多個國家交流頻繁。 === 領事機構 ===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後,美國率先於1979年在廣州重設領事館,之後外國駐穗領館不斷增加,至2023年4月共有68個國家在廣州設有總領事館,在中國大陸僅次於上海。許多國家在廣州設領後,與廣東的經貿往來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大多數領館的領區除廣東之外還包括廣西、福建、海南,有部分還包括湖南、江西,甚至雲南、貴州等省。 === 友好城市 === 1979年,日本福岡市成為廣州第一個友好城市。截至2023年2月,廣州已與67個國家的102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係,其中國際友好城市38個,國際友好合作交流城市64個。廣州流花湖公園建有法蘭克福玫瑰園,內有該市贈送的歌德半身青銅塑像;而溫哥華唐人街內立有廣州贈送的雲石中華門牌坊。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基本資料 * 廣州市人民政府網站 ; 地圖及衛星照片 * Google地圖-廣州 * ; 照片 * Flickr - 廣州群組 ; 旅遊 *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資訊頻道 == 延伸閱讀 == Category:粵語 Category:廣東地級市 Category:副省級市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省會城市 粵 粵 Category:中國沿海開放城市 G 粵 3 Category:亞洲運動會主辦城市 Category:國家中心城市 粵 副省級 Category:粵港澳大灣區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為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獲歷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記載逾四千年的中國歷史,上起傳說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且統一使用分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正史」一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當乾隆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由「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學術界則一般奉《清史稿》為「二十五史」之一而摒除《新元史》,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成「二十六史」。 == 歷史發展 == === 「二十四史」的概念形成 ===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範曄《後漢書》問世,唐代以後遂漸取代《東觀漢記》,成為“三史”之一。 其後,在《三國志》編成之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 於唐代,記載三國至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十部正史,合稱「十史」。後來出現了「十三史」,即包括「十史」和《史記》《漢書》《後漢書》。唐朝時吳武陵有《十三代史駁議》二十卷,宗諫注《十三代史目》十卷。 於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北宋王令著有《王先生十七史蒙求》,南宋呂祖謙有《十七史詳節》。 於明代,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代顧炎武《日知錄·監本二十一史》說:「宋時止有十七史,今則併宋、遼、金、元四史為二十一史。」 清代雍正年間,《明史》編成,合稱「二十二史」,趙翼《廿二史札記》則是依此命名。其後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在編寫《四庫全書》的時候,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即二十四史。 === 後續 === 因《元史》撰寫之內容實為缺漏,且用字離疏,故柯劭忞於民國六年(1917年)召編《新元史》,民國九年(1920年)脫稿,民國十年(1921年)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但也有人將趙爾巽等編的《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的總數計算,合稱「二十六史」。 1971年,主持「二十四史」整理工作的顧頡剛在其《整理國史計劃書》中說:「錢海嶽獨竭數十年的精力,編成紀傳體的《南明史》百數十卷,足備一代文獻。」「如能覓得,應置《明史》之後。」等到錢氏女婿堵仲偉拜訪顧頡剛並出示《南明史稿》時,顧氏又作題跋,將此書「次於《明史》之後,《清史稿》之前」,但此計劃並未得到支援,眾人認為應等《二十四史》點校完成後再議此事。 == 列表 == 二十四史 流水號 書名 修撰人 修撰人 例目 例目 例目 例目 例目 總卷數 記事起訖時間 備註 流水號 書名 時代 姓名 本紀 表 書志 列傳 其他 總卷數 記事起訖時間 備註 1 史記 西漢 司馬遷 12 10 8 70 世家30 130 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 合稱三史 2 漢書 東漢 班固 12 8 10 70 100 漢高帝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 合稱三史 - 東觀漢記 東漢 劉珍等 3 1 1 15 載記1 散句1 22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至漢靈帝中平六年(189年) 合稱三史 3 後漢書 南朝宋 範曄 10 30 80 120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至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 合稱四史 (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記) 4 三國志 晉 陳壽 4 61 65 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至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合稱四史 (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記) 5 晉書 唐 房玄齡等 10 20 70 載記30 130 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至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 唐朝時合稱十三史 6 宋書 南朝梁 沈約 10 30 60 100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至宋順帝昇明三年(479年) 唐朝時合稱十三史 7 南齊書 南朝梁 蕭子顯 8 11 40 59 齊高祖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502年) 唐朝時合稱十三史 8 梁書 唐 姚思廉 6 50 56 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至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 唐朝時合稱十三史 9 陳書 唐 姚思廉 6 30 36 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至陳後主禎明三年(589年) 唐朝時合稱十三史 10 魏書 北齊 魏收 12 20 98 130 魏道武帝登國元年(386年)至東魏孝靜帝武定八年(550年) 唐朝時合稱十三史 11 北齊書 唐 李百藥 8 42 50 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至北齊幼主承光元年(577年) 唐朝時合稱十三史 12 周書 唐 令狐德棻等 8 42 50 西魏文帝大統元年(535年)至周靜帝大定元年(581年) 唐朝時合稱十三史 13 隋書 唐 魏徵等 5 30 50 85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年) 唐朝時合稱十三史 14 南史 唐 李延壽 10 70 80 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至陳後主禎明三年(589年) 宋朝時合稱十七史 (扣除舊唐書、舊五代史) 15 北史 唐 李延壽 12 88 100 魏道武帝登國元年(386年)至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年) 宋朝時合稱十七史 (扣除舊唐書、舊五代史) 16 舊唐書 後晉 劉昫等 20 30 150 200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宋朝時合稱十七史 (扣除舊唐書、舊五代史) 17 新唐書 宋 歐陽修、宋祁等 10 15 50 150 255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宋朝時合稱十七史 (扣除舊唐書、舊五代史) 18 舊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61 12 77 150 梁太祖開平元年(907年)至周恭帝顯德七年(960年) 宋朝時合稱十七史 (扣除舊唐書、舊五代史) 19 新五代史 宋 歐陽修 12 1 3 45 世家10 四夷附錄3 74 梁太祖開平元年(907年)至周恭帝顯德七年(960年) 宋朝時合稱十七史 (扣除舊唐書、舊五代史) 20 宋史 元 脫脫等 47 32 162 255 496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趙昺祥興二年(1279年) 明朝時合稱二十一史 21 遼史 元 脫脫等 30 8 32 45 國語解1 116 遼太祖元年(907年)至遼天祚帝保大五年(1125年) 明朝時合稱二十一史 22 金史 元 脫脫等 19 4 39 73 135 金太祖收國元年(1115年)至金哀宗天興元年(1234年) 明朝時合稱二十一史 23 元史 明 宋濂等 47 8 58 97 210 元太祖元年(1206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 明朝時合稱二十一史 24(25) 明史 清 張廷玉等 24 13 75 230 332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至明莊烈帝崇禎十七年(1644年) 合稱二十四史 (加上舊唐書、舊五代史) - 南明史 共和 錢海嶽 5 10 9 96 120 明安宗崇禎十七年(1644年)至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 - (24) 新元史 民國 柯劭忞 26 7 70 154 257 元太祖元年(1206年)至元昭宗宣光八年(1378年) 合稱二十五史 (26) 清史稿 民國 趙爾巽等 25 135 53 316 529 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年)至清末帝宣統三年(1911年) 合稱二十六史 == 主要版本 == * 南宋紹興十四年四川轉運使井憲孟刊行「眉山七史」(宋、南齊、梁、陳、魏、北齊、周書,現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 * 明朝南京國子監刻“二十一史”(“南監本”) * 明萬曆北京國子監刻“二十一史”(“北監本”) * 明崇禎毛氏汲古閣刻“十七史” * 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二十四史” * 清同治光緒間五省官書局合刻“二十四史” * 中華民國商務印書館印張元濟輯《百衲本二十四史》 * 民國45-46年二十五史編刊館印行《仁壽本二十五史》(1961年國防研究院出版修訂本《清史》,1971年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補入出版,改稱「仁壽本二十六史」) * 民國56年臺灣商務印書館王雲五重印《百衲本二十四史》(16開 精裝) * 民國65年臺灣商務印書館王雲五補校《百衲本二十四史》(大32開 平裝) * 民國99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增大開本、放大字型重印王雲五補校《百衲本二十四史》(精裝。出版說明為18開,但對於32開而言,開本的增大主要在寬度上而不是在長度上) * 中華書局排印《點校本二十四史》 == 參見 == * 中國歷史 * 正史 * 野史 === 人物列表 === *史記人物列表 *漢書人物列表 *後漢書人物列表 *三國志人物列表 *晉書人物列表 *宋書人物列表 *南齊書人物列表 *梁書人物列表 *陳書人物列表 *魏書人物列表 *北齊書人物列表 *周書人物列表 *隋書人物列表 *北史人物列表 *南史人物列表 *唐書人物列表 *五代史人物列表 *宋史人物列表 *遼史人物列表 *金史人物列表 *元史人物列表 *明史人物列表 *清史稿人物列表 *春秋人物列表 *戰國人物列表 *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中華文化網《歷史傳記》 Category:紀傳體 * ESSS
鹼土金屬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left;" | ↓ 週期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鹼土金屬是指在元素週期表中同屬第2族(舊稱ⅡA族)的六個金屬元素:鈹(Be)、鎂(Mg)、鈣(Ca)、鍶(Sr)、鋇(Ba)、鐳(Ra),.其中鐳具有放射性。 鹼土金屬有相似的性質:標準情況下,它們都是銀白色的、閃亮、高反應性 且比較軟的金屬 ,密度比其他金屬小。鹼土金屬在化合物中是以+2的氧化態存在。鹼土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變為陽離子時,最外層一般是8個電子,但鈹離子最外層只有2個電子。 鹼土金屬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製成許多合金,如鎂鋁合金等。 鹼土金屬對水的溶解度低,且都是活潑金屬、強電離,但仍不如鹼金屬般活潑。 在結構上,它們(與氦一起)共同具有一個全充滿的s軌道。 也就是說,該完整的軌道包含兩個電子,而鹼土金屬容易失去該兩個電子,以氧化態+2 的陽離子出現。 目前,所有已被發現的鹼土金屬均存在於自然界中,儘管鐳僅作為鈾和釷衰變鏈的中間衰變產物在地殼中微量存在。 為了合成出可能是該族下一個成員的120號元素,科學家們嘗試了多次實驗,不過目前都以失敗告終。 == 性質 == === 物理性質 === 鹼土金屬均為銀白色、較軟的固體,具有相對較低的密度、熔點以及沸點。 下表總結了鹼土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原子性質。  元素名稱  元素符號 原子半徑(nm) 主要化合價 狀態(標況) 單質密度(克/立方厘米) 硬度(金剛石=10) 單質熔點(℃) 單質沸點(℃) 電負性(χP)《無機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0章 鹼金屬和鹼土金屬元素.10.2 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性質 焰色試驗結果 鈹 Be 0.105 +2 固體 1.848 4 1278 2970 1.5 無焰色 鎂 Mg 0.150 +2 固體 1.738 2.0 650 1090 1.2 無焰色 鈣 Ca 0.180 +2 固體 1.55 1.5 842 1484 1.0 磚紅色 鍶 Sr 0.200 +2 固體 2.63 1.8 777 1382 1.0 紅色 鋇 Ba 0.215 +2 固體 3.510 1.25 727 1870 0.9 蘋果綠 鐳 Ra 0.215 +2 固體 5.000 1.03 700 1737 0.9 紅色 === 化學性質 === Z 元素 核電外子構型 電子排布為了簡潔,用惰性氣體標記法表示核外電子排布:先寫出之前一個惰性氣體元素的符號,再繼續寫下該稀有氣體元素之外的電子排布。 4 鈹 2, 2 [He] 2s2 12 鎂 2, 8, 2 [Ne] 3s2 20 鈣 2, 8, 8, 2 [Ar] 4s2 38 鍶 2, 8, 18, 8, 2 [Kr] 5s2 56 鋇 2, 8, 18, 18, 8, 2 [Xe] 6s2 88 鐳 2, 8, 18, 32, 18, 8, 2 [Rn] 7s2 *鈹以外的鹼土金屬都能和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氣和鹼性的氫氧化物。鹼土金屬和水的反應較鹼金屬與水的反應來的溫和,不像鹼金屬在室溫中就會和水劇烈反應。而鎂和冷水反應緩慢,在熱水或水蒸汽才較為劇烈,鈣、鍶、鋇、鐳在常溫下可以和冷水劇烈反應。 例子: Ca+2 H2O=Ca(OH)2+H2 *鹼土金屬可和鹵素(例如:氯)反應,產生離子化合物。不過鈹的鹵化物是共價化合物,不是離子化合物。其中越重的元素就反應得越劇烈。 Mg + Cl_2 \rightarrow MgCl_2 *鹼土金屬都能在空氣中燃燒,主要產生氧化物,以下為鹼土金屬還原氧氣(O2)的方程式: 2Mg + O_2 \rightarrow 2MgO 鎂還能形成氮化物(氮化鎂),鋇和氧氣加熱下反應除了得到氧化鋇,還能得到過氧化鋇(過氧化鋇可以吸氧、放氧,用來提取大氣中的氧氣Holleman, A. F.; Wiberg, E. "Inorganic Chemistry"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2001. ISBN 0-12-352651-5.)。 === 化合物性質 === ==== 氫化物 ==== 鹼土金屬的離子氫化物是強還原劑,其和水的反應方程式通式為: *MgH2 + 2 H2O → Mg(OH)2 + 2 H2↑《無機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0章 鹼金屬和鹼土金屬元素.10.3 氫化物 ==== 鹵化物 ==== === 放射性 === 除鎂和鍶外所有鹼土金屬在自然界中都至少存在著一個放射性同位素,其中鈹-7、鈹-10、鈣-41和鐳-226是微量放射性同位素。鈣-48和鋇-130由於有很長的半衰期,因此它們都以一定的量存在於大自然中。鐳在自然界中沒有穩定的同位素,含量最多的是具放射性的鐳-226。 == 蘊藏量 == 鈣和鎂在地殼中十分常見,它們分別是現時地球上蘊藏量第五多和第八多的元素。這兩個元素在地殼中形成數種的礦物,如白雲石、石灰石和方解石等。其他非放射性的鹼土金屬在地球的蘊藏量較少,但也形成一些礦物,如綠柱石(鈹)、天青石(鍶)和重晶石(鋇)等。放射性元素鐳最長的半衰期只達1601年,因此它只能由其他較重的元素經放射性衰變所得,從而少量地出現在大自然中,如瀝青鈾礦等放射性礦物中便可能含有鐳。 == 應用 == 鈹主要用於軍事工業,但鈹還有其他用途。鈹在電子科技方面被用作3-5族化合物半導體的P型摻雜物,而氧化鈹被用作高強度的電絕緣體和導熱體。由於鈹剛性高、密度低,在很大的溫度範圍內都可穩定保持形狀,所以在國防及航空航天工業中可做輕質結構部件材料。 鎂的用途十分廣泛。它的主要用途是:製造鋁合金、壓模鑄造(與鋅形成合金)、鋼鐵生產中脫硫處理、克羅爾法製備鈦等。此外,利用鎂易於氧化的性質,可用於製造許多純金屬的還原劑。也可用於閃光燈、吸氣器、煙花、照明彈等。 由於鈣的高活性,因此可用作合金的脫氧劑,以及油類的脫水劑等,另外鈣也用作從礦石中分離出其他金屬(例如鈾等)的還原劑。鈣也可用於生產多種金屬的合金,例如鋁和銅合金。此外鈣在乾酪、砂漿和水泥的生產中也有起作用。 鍶和鋇的用途不及前三種較輕的鹼土金屬,但它們仍有用處。碳酸鍶常用於製造紅色煙花,純鍶則用於研究神經元中神經傳遞物的釋放等。 放射性同位素鍶-90的衰變熱常作為蘇聯/俄羅斯式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的熱源(通常是以氟化鍶的形式)。純鋇或鋇鋁合金可用於吸收真空管(如電視映像管)中的多餘氣體。硫酸鋇常用於石油和天然氣井中的鑽井液 ,或用作消化道X光成像中的放射性造影劑,以及製造名為立德粉的白色顏料等。 由於鐳具有放射性,因此在現今的用途並不廣。但鐳在過去有著許多應用。鐳曾經常用於發光塗料中,無知的人們甚至經常將鐳新增到飲用水、牙膏和許多其他產品中,認為放射線可以促進健康,直到他們發現放射線對人體的致命危害時才逐漸停止使用。現今鐳被少量地用作工業及醫療上的放射源,但也多被其他更強大且更安全的放射性同位素所取代。 == 在生物圈的位置 == *鈹的低水溶性令其難以被生物利用,而且鈹和其化合物都有劇毒。此外,鈹及其化合物更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1類致癌物。 *鎂和鈣在生物圈較為普及,並佔有重要的位置。它們參與多種角色,如鎂/鈣離子就參與一些生物細胞中的作用;鎂作為某些酶的活性中心;鈣鹽(如羥磷灰石)則是構成生物結構的成份之一,如脊椎動物的骨骼就含有鈣鹽。 *鍶和鋇在生物圈內的可用性較低。鍶在海洋生物,特別是在硬珊瑚扮演較重要的角色;牠們以鍶建立外骨骼。這兩種元素都有其醫學用途,如硫酸鋇就是使用X光透視腸胃前需服用的藥物。鍶化合物則可應用於牙膏中。 *鐳的可用性較低,並有著高放射性,因此它對生物來說是劇毒的。 == 註解 ==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元素週期表 * 元素的族 左方一族: 鹼土金屬第2族(ⅡA) 右方一族: 1族元素 鹼土金屬第2族(ⅡA) 3族元素 Category:族 (化學) 族
Emacs
Emacs(,源自Editor MACroS,宏編輯器),是一個文字編輯器家族,它具有可擴充套件性,使用者以程式設計師和其他以技術工作為主的計算機使用者為主。最初由理查德·斯托曼於1975年在MIT協同蓋伊·史提爾二世共同完成。這一創意的靈感來源於TECO宏編輯器TECMAC和TMACS,它們是由蓋伊·史提爾二世、、李察·格連布勒、Charles Frankston等人編寫的宏文字編輯器。 自誕生以來,Emacs演化出了眾多分支,其中使用最廣泛的兩種分別是:1984年由理查·斯托曼發起並由他維護至2008年的GNU Emacs,以及1991年發起的XEmacs。XEmacs是GNU Emacs的分支,至今仍保持著相當的相容性。它們都使用了Emacs Lisp這種有著極強擴充套件性的程式語言,從而實現了包括程式設計、編譯乃至網路瀏覽等等功能的擴充套件。 在Unix文化裡,Emacs是駭客們關於編輯器之戰的兩大主角之一,它的對手是vi(Vim)。 == 歷史 == Emacs在1970年代誕生於MIT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AI Lab)。在此之前,人工智慧實驗室的PDP-6和PDP-10電腦上執行的ITS作業系統的預設編輯器是一個叫TECO(Text Editor and Corrector)的行編輯器。與現代的文字編輯器不同,TECO將擊鍵、編輯和文字顯示按照不同的模式進行處理,稍晚出現的vi與它有些類似。在TECO上擊鍵並不會直接將這些字元插入到文件裡去,必須先輸入一系列相應的TECO指令,而被編輯的文字在輸入命令的時候是不會顯示在螢幕上的。在如今還在使用的UNIX編輯器ed上,我們還能看到類似的工作方式。 1970年代初,-{zh-tw:理查·史託曼;zh-cn:理查德·斯托曼}--{zh-tw:拜訪;zh-cn:訪問}--{zh-tw: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zh-cn: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Stanford AI Lab)時見到了那裡的"E" editor。這種編輯器有著所見即所得的直觀特點,深深打動了-{zh-tw:史託曼;zh-cn:斯托曼}-,後來成為了大部分現代文字編輯器都具有的特性。後來斯托曼回到MIT,那時候MIT AI lab的駭客Carl Mikkelsen已經給TECO加上了稱作“Control-R”的編輯顯示模式,使得螢幕能跟隨使用者的每次擊鍵重新整理顯示。斯托曼重寫了這一模式,使它執行得更有效率,後來又加入了宏,允許使用者重新定義執行TECO程式的鍵位。 這一新版的TECO立刻在AI實驗室流行開來,並且很快積累起了大量自定義的宏,這些宏的名字通常就以“MAC”或者“MACS”結尾,意為“宏”(macro)。兩年後,蓋伊·史提爾二世承擔起統一當時存在的各種鍵盤命令集的工作。史提爾和斯托曼經過一夜奮戰,最終由斯托曼完成了這一任務,包括一套擴充套件和註釋新的宏包的工具。這個完成的系統被稱作EMACS,代表“Editing MACroS”,也代表“E with MACroS”。 根據斯托曼的說法,他採用這個名字是“因為當時<E>在ITS裡還沒有被當作縮寫用過”原文:because <E> was not in use as an abbreviation on ITS at the time.。也有說法指出,當時波士頓在MIT附近有家名為“”的商店出售的冰淇淋很受歡迎,Dave Moon是那裡的老主顧,他就將ITS上一個給文字排版的程式命名為BOLIO,然而斯托曼並不喜歡甚或根本不知道那種冰淇淋,此事後來成了駭客界的一樁公案。 斯托曼意識到過多的定製、在開發過程中事實上的分支以及針對特殊用途的限制,威脅著Emacs的發展。後來他寫道: 最初的Emacs同TECO一樣-{只}-能執行在PDP系列的電腦上。Emacs雖然是在TECO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過它已經足以被認為是一個新的文字編輯器了。很快,Emacs就成為ITS上的標準編輯程式,接著由Michael McMahon從ITS移植到Tenex和TOPS-20作業系統上。其他Emacs早期的貢獻者還包括Kent Pitman、Earl Killian和Eugene Ciccarelli。到了1979年,Emacs已經是MIT人工智慧實驗室和它的電腦科學實驗室的主流編輯器了。 === 其他早期實現 === 後來幾年,程式設計師們寫了很多類Emacs的編輯器。其中包括Michael McMahon和Daniel Weinreb為Lisp機器寫的EINE(“EINE Is Not EMACS”)和ZWEI(“ZWEI Was EINE Initially”),還有Owen Theodore Anderson寫的Sine。Weinreb的EINE是第一個以Lisp實現的Emacs。1978年,Bernard Greenberg寫了Multics Emacs,大部分由Multics Lisp實現。Multics Emacs後來由Richard Soley維護。很多Emacs的變種,包括GNU Emacs,後來都將Lisp作為自己的擴充套件語言。 詹姆斯·高斯林,在1981年寫了Gosling Emacs,他後來還發明瞭NeWS和Java。作為第一個在Unix上執行的類Emacs編輯器,Gosling Emacs由C語言實現,並且以Mocklisp作為擴充套件語言。1984年,Gosling Emacs成為專有軟體。 === GNU Emacs === 1984年,斯托曼開始致力於開發GNU Emacs,這將是一個自由軟體,以代替專有的Gosling Emacs。最初GNU Emacs是在Gosling Emacs的基礎上開發的,不過斯托曼後來用一個真正的Lisp直譯器代替了原來的Mocklisp直譯器,由於Lisp直譯器在此軟體中的核心地位,這意味著實際上重寫了幾乎全部程式碼。GNU Emacs是GNU計劃的第一個專案,以C語言編寫,將Emacs Lisp(其直譯器由C實現)作為擴充套件語言。GNU Emacs最早廣泛釋出的版本是15.34,出現於1985年。實際上版本2到12並不存在,GNU Emacs的早期版本都是以“1.x.x”的形式編號,直到1.12版時開發人員放棄了這一記法,因為他們認為主版本號是不應該改動的,所以版本號從“1”跳躍到了“13”。因此,Version 13是第一個public release,它釋出於1985年3月20日。 GNU Emacs後來被移植到了Unix系統上。它比Gosling Emacs擁有更多的的功能,尤其是它有一個真正的Lisp作為擴充套件語言。結果,GNU Emacs很快就取代了Gosling Emacs,成為Unix系統上預設的Emacs編輯器。 到1999年為止,GNU Emacs的開發工作基本是在封閉的情況下進行。這種開發方式在《大教堂和市集》中被稱為“大教堂模式”。從那以後,GNU Emacs專案建立了公共開發郵件列表和匿名CVS程式碼訪問,開發工作在一個CVS程式碼倉庫中進行。2008年,Emacs開始使用Bazaar進行版本控制。 斯托曼是GNU Emacs的主要維護者,但他曾經有幾次把維護工作交給別人。他於2008年將程式碼的維護工作交給了Stefan Monnier和Chong Yidong,參見"Stallman on handing over GNU Emacs, its fut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nomenclature" 。他在mail list上發出以下內容: === XEmacs === 1991年,Lucid公司的Jamie Zawinski等人以GNU Emacs 19的一個早期alpha版為基礎,新增了一些新的特性,開發出Lucid Emacs。很快,Lucid Emacs的開發與GNU Emacs漸行漸遠,最終雙方的團隊放棄了將兩者合併的努力。Lucid Emacs被重新命名為XEmacs;至今為止,XEmacs仍然是最流行的Emacs變種之一。 === 其他GNU Emacs的衍生版本 === 其他的衍生版本,包括: * Meadow - 一個Windows下的日語版本 * SXEmacs - Steve Youngs實現的衍生版本,基於XEmacs * Aquamacs - 一個致力於與蘋果的OS X整合的Emacs版本 === 其他Emacs變種 === 除上述編輯器以外,還有很多不基於GNU Emacs的編輯器,有些專案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精簡版的Emacs。在1980年代,GNU Emacs只能在很高階的電腦上執行,這就為精簡版的Emacs實現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還有一些Emacs變種是為了克隆一個完整的Emacs,但是使用不同的Lisp方言或者其他的程式語言。比如: * MicroEMACS,原作者是Dave Conroy,後來由Daniel Lawrence進一步開發,有很多變種。 * Mg,原名MicroGNUEmacs,是一個MicroEMACS的公共領域分支,比MicroGNUEmacs更加接近於GNU Emacs。現在預設安裝在OpenBSD上。 * NotGNU,一個小型、快速的Emacs實現,是免費軟體,支援DOS、Win16、Win32和GNU/Linux,作者為Julie Melbin。 * JOVE(Jonathan's Own Version of Emacs),Jonathan Payne為類Unix系統寫的Emacs不可程式設計的Emacs實現。 * Zile是Zile Is Lossy Emacs的遞迴縮寫,以C語言編寫。 * Climacs,以Common Lisp編寫的Emacs變種。 * QEmacs,一個由Fabrice Bellard編寫的小型編輯器,支援UTF-8,可以快速編輯上百兆大小的檔案。 * Epsilon,一個由Lugaru Software開發的Emacs變種。支援MS-DOS、MS-Windows、GNU/Linux、FreeBSD、O/S 2等作業系統。它使用了一個與C語言語法類似的非Lisp語言作為擴充套件語言。 * EmACT,1986年由Christian Jullien從MicroEmacs衍生而來,原始碼可以在SourceForge獲取。 * Hemlock,最初以Spice Lisp實現,後來改為Common Lisp。Hemlock是CMU Common Lisp的一部分,受到了Zmacs的影響。 === 可以模擬Emacs的編輯器 === * Yi,以Haskell語言編寫,內建一個Emacs模擬器。 * Joe's Own Editor內建一個Emacs模擬器。 * JED內建一個Emacs模擬器。 == 版權 == Emacs的版權遵從GNU通用公共許可證,賦予他人自由地對包括C和Lisp在內的Emacs原始檔進行修改和再發行的權利。較早版本的GNU Emacs文件是在一種點對點(ad-hoc)的許可下發布的,要求所有修改過的副本都要包含某些特定的文字。例如,GNU Emacs的使用者手冊中必須包含如何獲得GNU Emacs的說明,以及理查·史託曼的文章——《GNU宣言》。作為較早版本的GNU Emacs的分支,XEmacs的手冊也採用相同的使用許可。較新版本的GNU Emacs文件則採用《GNU自由文件許可證》,以使用“不變段落”("invariant sections")的形式包含有同樣的文字,並且要求這些文件自我宣告為“GNU手冊”(GNU Manuals)。 == 功能特點 == Emacs不僅僅是一個編輯器,它是一個整合環境,或可稱它為整合開發環境,這些功能如讓使用者置身於全功能的作業系統中。Emacs可以: * 收發電子郵件、上新聞組(Gnus) * 無縫直接編輯遠端檔案(Tramp) * 透過Telnet登入遠端主機 * 操作殼層(M-x EShell,Term) * 結合git, mercurial等版本控制系統並直接操作(Magit,VC) * 上Twitter(Twittering-mode) * -{zh-hans:登陸; zh-hant:登入;}-IRC和朋友交流(M-x ERC,rcirc) * 電子資料表 * 模擬其他編輯器,如vi(Evil-mode)、WordStar、EDT、TPU等 * 編輯Wiki (Wikipedia-mode) * 對多種程式語言的編輯,如C/C++、Perl、Python、Lisp等等 * 除錯程式,結合GDB,EDebug等。 * 玩遊戲 * 計算器 * 心理諮詢(M-x doctor) * 煮咖啡 * 記筆記、日記(Org-mode) * 管理日程,Task,待辦事項(ToDo),約會等GTD(Org-mode) * 寫作與出版(Org-mode,Muse-mode) * 目錄管理(Dired) * 檔案比較、合併(Ediff) * 閱讀info和man文件(M-x info,woman) * 瀏覽網站(M-x eww) * 為各種程式(TeX、LaTeX等)提供統一的操作介面 * …… 此外Emacs還有如下特點: # 實時編輯器 # Self-documenting # 可定製性 # 可擴充套件性(整合Lisp語言) === 可定製性 === GNU Emacs幾乎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定製,有的可以透過C語言實現,有的可以透過一個Lisp的方言——Emacs Lisp來實現。在Lisp環境中,變數和子程式可以在不重新編譯/啟動Emacs的前提下被修改。Emacs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和偏好對編輯器進行定製。強大而自由的個人定製功能是Emacs受到廣泛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定製Emacs主要有三種方法: # 使用Emacs的互動式定製功能(即customize)。Emacs提供了圖形化的互動介面,使使用者能夠對可定製的公共變數進行設定,也可以定製配色主題。這種方法使Emacs的初學者不需要接觸Emacs Lisp程式碼即可完成定製。 # 將一系列按鍵記錄為宏,呼叫這一宏可以自動重複進行已經記錄的一系列複雜操作。宏可以儲存並命名,以便按名呼叫,不過同一時刻-{只}-能存在一個匿名的宏。 # 透過使用Emacs Lisp完成Emacs的定製。這種方法最為複雜,但是也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和更強大的功能。使用者通常將個人定製的Emacs Lisp程式碼儲存在一個名為.emacs(.el)(或init.el)的配置檔案中,Emacs程式執行之初便讀取這一檔案,完成使用者要求的配置。使用者可以透過.emacs檔案重設變數、重新定義按鍵的繫結(key bindings)、以及定義新的命令,以方便使用者個人的使用。很多高階使用者的.emacs檔案的個性化配置長達數百行甚至更多,這些個人的定製使他們的Emacs不僅與預設配置的功能不同,每個人的Emacs之間也千差萬別。這種差異能很好的滿足不同個性的偏好和不同工作的需求。 如果一段Emacs Lisp程式碼確實有用,它通常會被打包併發布給其他使用者。在因特網上能找到很多這樣來自第三方的Emacs Lisp庫,例如能用於編輯維基百科條目的wikipedia-mode。Usenet上的新聞組gnu.emacs.sources專門釋出新的Emacs Lisp庫。有些第三方程式碼最終還成為了Emacs的一部分。 手工配置安裝各種Emacs Lisp程式碼畢竟有些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Emacs 24自帶包管理器ELPA(package.el)。使用者可以方便的瀏覽可用的包(M-x package-list-packages)和自動下載安裝包(M-x package-install)。詳細資訊可以參考Emacs Wiki上的ELPA詞條。 === 效能 === 在GNU Emacs剛誕生時,它比相同系統上的其他編輯器執行速度要慢很多,但是現代的電腦可以很快地執行GNU Emacs。早期的GNU Emacs可以處理256 MB以下的檔案,GNU Emacs 23.2將這一限制提升到512 MB,而在64位系統的GNU Emacs 24中,這個限制是大約2 EiB。 === 平臺 === Emacs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可移植性的重要軟體之一,能夠在當前絕大多數作業系統上執行,包括各種類Unix系統(GNU/Linux、FreeBSD、NetBSD、OpenBSD、Solaris、AIX、OS X等)、MS-DOS、Microsoft Windows等。甚至在Android和諾基亞的Maemo上,Emacs也能執行。 GNU Emacs既可以在文字終端也可以在圖形使用者介面環境下執行。在類Unix系統上,GNU Emacs使用X-Window產生GUI,或者直接使用“框架”(widget toolkit),例如Motif、LessTif或GTK+等等。Emacs也能夠利用OS X和Microsoft Windows的本地圖形系統產生GUI。用GUI環境下的Emacs能提供選單欄(Menubar)、工具欄(toolbar)、捲軸以及環境選單(context menu)等互動方式。 === 編輯模式 === ==== 主模式 ==== Emacs採取的編輯方式是對不同型別的文字進入相應的編輯模式,即“主模式”(major mode)。Emacs針對多種文件定義了不同的主模式,包括普通文字檔案、各種程式語言的原始檔、HTML文件、TEX與LaTeX文件,以及其他型別的文字檔案等等。 每種主模式都有特殊的Emacs Lisp變數和函式,使使用者在這種模式下能更方便的處理這一特定型別的文字。例如,各種程式語言的主模式通常會提供: * 語法高亮(“font lock”):對原始檔文字中的關鍵字、註釋加以不同的字型和顏色(“faces”)。 * 自動縮排,用來維護檔案的格式一致。 * 自動插入檔案所需要的結構元素,如空格、換行以及括號。 * 特殊的編輯命令,比如跳轉到函式的開頭或者結尾,或者(在類似於XML的標記語言中)驗證文件還有插入關閉標籤。 ==== 次模式 ==== Emacs還能進一步定義“次模式”(minor mode),用以深度定製Emacs。一個GNU Emacs的緩衝區(buffer)-{只}-能關聯於一種主模式,卻能同時關聯多個次模式。比如,編寫C語言的主模式可以同時定義多個次模式,每個次模式有著不同的縮排風格(indent style)。 === 國際化 === Emacs支援對多種文字的文字編輯,加上對多種字符集、字母系統、書寫系統,以及不同文化的書寫習慣都提供了支援,使得世界上大多數語言的使用者都能透過Emacs進行文字處理。Emacs還能透過呼叫諸如Aspell這樣的外部程式,實現多種語言的拼寫檢查。GNU Emacs 24新增了對雙向文字的支援。 Emacs支援包括UTF-8在內的諸多編碼系統。GNU Emacs從23開始以UTF-8作為自身的編碼系統,而在之前的版本,Emacs擁有一種特殊的內部編碼系統MULE(MULti-language Environment),在讀寫檔案時進行編碼和解碼。XEmacs編碼系統和GNU Emacs相似,但具體的實現方法不完全一樣。 一個叫做Emacspeak的子系統可以透過音訊反饋,讓擁有視覺障礙的使用者和盲人使用者使用Emacs。 == 使用Emacs == === 命令 === 在普通的編輯模式下,GNU Emacs和其他文字編輯器一樣,允許使用者透過按下鍵盤上的鍵插入其相對應的字元,也可以使用鍵盤上的方向鍵來移動游標。使用各種修飾鍵(如[Ctrl]、[Alt]、[Shift]等)和其它的普通鍵配合可以呼叫Emacs Lisp函式和宏。 某些GNU Emacs命令會呼叫外部程式,比如使用Aspell進行拼寫檢查或者使用GCC進行程式編譯,解析被呼叫的外部程式的輸出,並將結果顯示出來。習慣IBM Common User Access的使用者可以使用“cua-mode”,“cua-mode”曾經是一個第三方外掛,從GNU Emacs 22開始被包含在Emacs中。 下表給出了一些基本命令。[Ctrl]鍵以大寫C表示,[Meta]鍵[Alt]鍵以大寫M表示。 命令 快捷鍵 功能 forward-word M-f 向前移動一個單詞。 isearch-forword C-s 遞增搜尋 undo C-/ 撤銷最後一次操作,如果多次執行則取消以前的操作。 keyboard-quit C-g 取消當前的命令。 find-file C-x C-f 在一個新的緩衝區裡訪問某個檔案(使用者給定檔名)。 save-buffer C-x C-s 將緩衝區的內容儲存到檔案。 save-some-buffers C-x s 儲存所有的緩衝區 save-with-newname C-x C-w 將緩衝區的內容另存為一個新的檔案。 save-buffers-kill-emacs C-x C-c 提示是否儲存檔案,然後退出Emacs。 set-mark-command C-[空格]注 設定標記,用於剪下或複製。 kill-region C-w 剪下標記到當前游標所在處的文字。 kill-ring-save M-w 複製標記到當前游標所在處的文字。 yank C-y 從Emacs的剪貼簿中貼上文字。 kill-buffer C-x k 關閉當前buffer。 注:中文系統C-[空格]一般為系統輸入法,可使用C-@代替。 === 小緩衝 === Emacs使用“小緩衝”(通常在最下面一行)顯示資訊提示以及輸入命令和命令引數。在合適的情況下,小緩衝支援使用製表鍵或空格鍵補全。每個frame只有一個小緩衝。 === 檔案管理與顯示 === Emacs將文字存放在緩衝區中。使用者可以建立新的緩衝區,也可以關閉不需要的緩衝區,Emacs可以同時存在很多緩衝區。大部分的緩衝區的文字來自文字檔案,使用者可以編輯緩衝區的內容,並且儲存到磁碟上。緩衝區也可以儲存臨時文字,比如“help”庫顯示的文件字串。 === 程式語言支援 === ==== Python ==== * Emacs 內建的 python-mode * Elpy === Emacs小拇指 === 很多Emacs使用者都有過重複性勞損的經歷,原因是Emacs強烈依賴Ctrl鍵和Meta鍵,也由於Ctrl鍵在現代鍵盤中的位置。 解決方法有軟體方法,也有硬體方法。軟體方法包括: * 使用 ergoemacs-mode 定製鍵盤佈局。 * 定製鍵盤佈局,使Ctrl和大寫鎖定鍵交換位置。其他相似的方法包括將大寫鎖定鍵定義為Ctrl,或交換Ctrl和Meta鍵。 * god-mode 可以讓 Emacs 不用修飾鍵就觸發命令。 * 使用 evil-mode,一個高階的 Vim 模擬層。 * Emacs有一個內建的“Viper-mode”,允許使用者使用vi的鍵繫結來進行基本的文字編輯,而使用Emacs本身的鍵繫結來進行更高階的操作。 * 讓一個更容易按的鍵(如空格鍵)擁有多種功能,當那個鍵和其他鍵一起按下時,功能為Ctrl鍵的。 * 使用語音輸入控制Emacs。 * 很多軟體,如xwrits,可以提醒使用者進行定期的休息。 硬體方法包括使用特殊的鍵盤,如Kinesis鍵盤的修飾鍵放在大拇指很容易按到的位置,或者微軟自然鍵盤,它的修飾鍵對稱的放置在鍵盤的兩邊,並且可以使用手掌按下。腳控踏板也是一種方法。 如果使用普通鍵盤,可以在按Ctrl組合鍵時手掌下移,用無名指擊Ctrl,或者直接以小指掌骨壓下Ctrl,以規避小指過度利用。 “Emacs小拇指”是近些年才出現的。在Emacs誕生時,鍵盤的Ctrl鍵非常大,並且在空格鍵的旁邊,使用大拇指很容易按。 Vim 的擁護者經常以Emacs小拇指作為切換編輯器的原因,雖然有些 Vim 使用者(因為相似的原因)也會交換模式轉換鍵和大小寫轉換鍵的功能。 == 外部連結 == * GNU Emacs官方網站,包括: ** GNU Emacs常見問題解答 ** GNU Emacs for Windows常見問題解答 * A paper on the design of the original Emacs,by Stallman * "Multics Emacs: The Histor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y B. Greenberg * "Emacs Timeline" by J. Zawinski * "List of Emacs implementations" by C. Finseth * Reviewed entry in the Free Software Directory * Emacs實現列表 * WikEmacs * Emacs中文網(已失效) * Emacs China中文論壇 * 中文Emacs User's Guide * IBM dw教程:生活在Emacs中 * Emacs Wiki:一個關於Emacs的wiki。網站上有英語、漢語等多種語言。EmacsWiki主要是提供一些Emacs的使用教程、技巧和使用者貢獻的配置檔案。像其他wiki一樣,所有人都可以編輯。不過EmacsWiki沒有註冊的制度,不需要賬戶就可以編輯整個wiki。 == 參考文獻 == * 注:本文第一部分,部分引用自遵守GFDL的《Emacs使用者指南》漢譯版 == 參見 == * 檔案編輯器比較 * 使用Emacs編輯維基百科 * GNU TeXmacs Category:檔案比較工具 Category:Unix文字編輯器 Category:1976年軟體 Category:自由整合開發環境 Category:用C程式設計的自由軟體 Category:用Lisp語言編輯的自由軟體 Category:自由文字編輯器 Category:GNU計劃軟體 Category:十六進位制編輯器 Category:Linux整合開發環境 Category:Linux文字編輯器 Category:OS X文字編輯器 Category:OpenVMS文字編輯器 Category:Windows文字編輯器
(;,意為「煤炭」),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原子序數為6,原子量為,位於元素週期表中的IV A族,屬於非金屬。每個碳原子有四顆能夠進行鍵合的電子,因此其化合價通常為4。自然產生的碳由三種同位素組成:12C和13C為穩定同位素,而14C則具放射性,其半衰期約為5730年。碳是少數幾個自遠古就被發現的元素之一(見化學元素發現年表)。 碳的同素異形體有數種,最常見的包括:石墨、鑽石及無定形碳。這些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物理性質,包括外表、硬度、電導率等等,都具有極大的差異。在正常條件下,鑽石、碳奈米管和石墨烯的熱導率是已知材質中最高的。 所有碳的同素異形體在一般條件下都呈固態,其中石墨的熱力學穩定性最高。它們不易受化學侵蝕,甚至連氧都要在高溫下才可與其反應。碳在無機化合物中最常見的氧化態為+4,並在一氧化碳及過渡金屬羰基配合物中呈+2態。無機碳主要來自石灰石、白雲石和二氧化碳,但也大量出現在煤、泥炭、石油和甲烷水合物等有機礦藏中。碳是所有元素中化合物種類最多的,目前有近一千萬種已記錄的純有機化合物,但這只是理論上可以存在的化合物中的冰山一角。 碳的豐度在地球地殼中排列第15(見地球的地殼元素豐度列表),並在全宇宙中排列第4(見化學元素豐度),名列氫、氦和氧之下。由於碳元素極為充沛,再加上它在地球環境下所能產生的聚合物種類極為繁多,因此碳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化學根本。 ==特性== 碳的各種同素異形體的物理特性差異極大,例如鑽石是最堅硬的天然物質,而石墨則是最柔軟的物質之一。碳可以和眾多較小原子(包括碳原子)產生多個共價鍵,因此碳化合物的總數是各個元素中最高的,已發現的有近一千萬種,佔所有已知化合物的絕大多數。碳的昇華點是所有元素中最高的。在標準大氣壓下,碳沒有熔點,因為它的三相點位於10.8\pm 0.2MPa、4600\pm 300K(約4,330°C),而是會在3,900K左右昇華。因此所有碳同素異形體的固體溫度上限比熔點最高的金屬還要高,如鎢和釕。雖然碳能夠進行氧化反應,但它的耐氧化性比鐵和銅等元素都強。 碳化合物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化學基礎。碳氮氧迴圈反應是太陽以及其他恆星內部部分能量的來源。雖然碳擁有上千萬種化合物,但碳在一般條件下的化學性質並不活躍。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碳能夠抵抗幾乎所有的氧化劑,並只會與最強的氧化劑反應。無論是硫酸、鹽酸、氯還是任何鹼,都無法侵蝕碳。在高溫條件下,碳會和氧反應形成碳氧化物(CO、CO2),也會把金屬氧化物還原為純金屬,例如將氧化鐵還原為遊離態鐵。這一放熱反應應用於鋼鐵工業中,用以控制鋼鐵的碳含量: :Fe3O4 + 4C -> 3Fe + 4CO 碳能和某些金屬在高溫下形成碳化物,如鋼鐵中的及用作製造堅硬鑽頭磨料的碳化鎢等。 截至2009年,石墨烯是所有已知物質中最堅固的。然而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的過程需要更進一步的完善才能在工業中應用。 碳的各種同素異形體有著兩極化的異常特性: 人造鑽石奈米晶體是最堅硬的物質。 石墨是最柔軟的物質之一。 鑽石是極佳的磨料。 石墨是極佳的潤滑劑,甚至具超潤滑性。 鑽石是高絕緣體。 石墨是高導電體 鑽石是導熱率最高的物質之一。 石墨可用作熱絕緣體。 鑽石透明。 石墨為不透明黑色。 鑽石晶體結構屬於立方晶系。 石墨晶體結構屬於六方晶系。 無定形碳具各向同性。 碳奈米管是各向異性最強的物質之一。 ===同素異形體=== 的存活時間極短,因此碳一般以多原子形態穩定存在,這些碳原子的不同排布方式稱為同素異形體。最常見的三種碳同素異形體為無定形碳、石墨及鑽石。富勒烯曾經是新發現的奇異物質,但今天已大量生產,受到了科學家的深入研究。富勒烯共包括巴基球、碳奈米管、碳奈米芽及碳奈米纖維等。其他同素異形體還有:藍絲黛爾石、玻璃碳、碳奈米泡沫及直鏈乙炔碳等等。 碳的無定形體是碳原子以非晶體形式不規則排列時形成的玻璃態物質,也就是不具備宏觀晶體結構的石墨。無定形碳呈粉末狀,是煤炭、煤煙(炭黑)及活性炭的主要成份。在正常壓力下,碳以石墨的形式存在,其中每個碳原子都和另外三個碳原子鍵合,形成平面六邊形環平鋪結構。這一種網狀平面結構能夠層疊起來,每層間有弱範德華力。因此石墨性質柔軟,也可作潤滑劑(因為層與層間能輕易平行滑動)。由於石墨中每個碳原子都有一顆外層離域電子,共同形成遍佈整個平面的π-雲,所以電能順著石墨的每個共價鍵合平面上傳導。因此碳的整體電導率低於大部分金屬。由於含有離域電子,因此在標準條件下石墨比鑽石更加穩定。 在極高壓力下,碳會形成原子排布更緊密的鑽石,其密度幾乎為石墨的兩倍。鑽石中的每個碳原子以四面體狀與另外四個碳原子鍵合,形成一個三維密鋪網狀結構。鑽石晶體屬立方晶系與矽和鍺相同。由於碳-碳共價鍵非常強,因此鑽石是最抗刮損的天然材質。雖然民間有「鑽石是永恆的」一說,但實際上鑽石在標準環境下並不具備熱力學穩定性,而且會轉變為石墨。然而由於轉變需要較高的活化能,所以該過程極為緩慢,肉眼無法觀察。碳在某些情況下會結晶成藍絲黛爾石。這一形態為六方晶體,所有碳原子間都以共價鍵鍵合。因此藍絲黛爾石與鑽石特性相近。 富勒烯的結構與石墨相似,但除了六角碳原子環以外,它還含有五角環和七角環。這些環鑲嵌成平面,卷縮成球體、橢球體和圓柱體等形狀。各種富勒烯(包括巴基球、碳奈米管和碳奈米芽)的特性仍尚待研究,屬於奈米材料科學的範疇。「富勒烯」(Fullerene)和「巴基球」(Buckyball)是以推廣網格球頂作為建築結構的建築師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命名的,而網格球頂與富勒烯的幾何結構相似。巴基球是較大的純碳單質分子,每個碳原子與三個碳原子鍵合,形成橢球體(最簡單的一種為足球形的C60,亦即巴克敏斯特富勒烯)。碳奈米管則是碳原子六角形密鋪平面所卷縮而成的管狀(圓柱體)分子。2007年,科學家首次宣佈發現碳奈米芽,一種巴基球和碳奈米管的混合體(巴基球鍵合在碳奈米管壁上)。碳奈米芽同時具有巴基球和碳奈米管的屬性。 其他同素異形體還有碳奈米泡沫,發現於1997年,具鐵磁性。碳奈米泡沫由眾多碳原子低密度聚集而成,每個原子與三個碳原子鍵合,形成由六角或七角環串聯而成的鬆散三維網格。它是已知最輕的固體之一,密度約為2kg/m3。同樣,玻璃碳也含有大量的內部氣孔。但與普通石墨不同,其每一層並不平行層疊,而是以相對隨機的方式排布。直鏈乙炔碳的化學結構為-(C:::C)n-。這一分子呈直鏈型,具有sp混成軌域,是一種在三鍵和單鍵之間交替的聚合物。其楊氏模量是世\,因此在奈米科技中有相當的研究空間。 ===存量=== 碳在全宇宙各元素中總質量排列第四,位於氫、氦和氧之後。碳大量存在於彗星、大部分行星大氣層、太陽以及其他恆星中。一些隕石含有太陽系還處於原行星盤時所遺留下來的微鑽石。隕石撞擊時的巨大溫度和壓力也會在撞擊坑處形成微鑽石。 碳與氧結合成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於地球大氣中(當中約有8100億噸碳)並溶解在所有水體中(約有36萬億噸碳)。整個生物圈共含有約1.9萬億噸碳。碳氫化合物(如煤、石油和天然氣)同樣含有碳:煤礦儲備共有約9000億噸碳,石油儲備有約1500億噸碳,而天然氣則有約1050億噸碳,但仍不包括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源(含有5400億噸碳)。"Wonderfuel: Welcome to the age of unconventional gas" by Helen Knight, New Scientist, 12 June 2010, pp. 44–7.碳也封存在地球兩極和海底的甲烷水合物中,碳含量估計共有5千億至2萬5千億噸,Ocean methane stocks 'overstated' , BBC, 17 Feb. 2004.另有研究估計含量為3萬億噸。"Ice on fire: The next fossil fuel" by Fred Pearce, New Scientist, 27 June 2009, pp. 30-33.過去的碳氫化合物含量比今天要多。從1751年至2008年有大約3470億噸碳在化石燃料燃燒過程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到大氣層中。Calculated from file global.1751_2008.csv in from the 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 碳酸鹽岩石(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等等)中含有大量的碳。最大的碳礦石來源是煤,佔化石燃料的80%。 若以個別同素異形體計算,則石墨主要位於美國(以紐約州及德克薩斯州為主)、俄羅斯、墨西哥、格陵蘭和印度。天然鑽石主要出現在古火山的「頸部管道」部分的金伯利岩內。大部分鑽石礦藏都位於非洲,其中以南非、奈米比亞、波札那、剛果共和國及塞拉里昂居多。其他礦藏地點包括美國阿肯色州、加拿大、俄羅斯北極圈內、巴西以及西澳洲。好望角對出的洋底也有進行鑽石的開採。雖然自然界中存在著不少鑽石,但是在美國有30%的工業用鑽石都是人工合成的。 宇宙射線會在海拔9至15公里的對流層和平流層處產生碳-14。這一反應中,熱中子撞擊氮-14原子核,形成碳-14原子核及一顆質子。 ===同位素=== 所有碳同位素的原子都有6顆質子,但中子數各異(從2到16顆不等)。碳有兩個自然存在的穩定同位素:碳-12(^12C)佔地球上碳的98.93%,而碳-13(^13C)則佔剩餘的1.07%。生物體中^12C同位素的比率更高,因為生物化學反應會選擇性地消除^13C。1961年,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決定以碳-12同位素作為原子量單位的定義標準。核磁共振所探測的就是^13C。 碳-14(^14C)是自然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在地球上的豐度為一萬億分之一(0.0000000001%),主要存在於大氣層和地表礦藏中,如泥炭及其他有機物質等。碳-14以0.158 MeV能量進行β−衰變。由於半衰期只有5730年,所以該同位素在古老岩石中幾乎絕跡,但會在大氣高層(低平流層及高對流層)中經宇宙射線和氮間的反應而不斷產生。14C在大氣層及生物體中的豐度幾乎守恆,但在生物體死亡後有規律地衰減,這就是放射性碳定年法的原理。該定年法可測量年齡在4萬年以下的含碳物質。 碳有15種已知同位素,其中存活時間最短的是^8C,它會進行質子發射和α衰變,半衰期為1.98739x10−21秒。同位素^19C有核暈效應,即其半徑比密度均勻的正常球體原子核高得多。 ===星體內部核合成=== 碳原子核的合成需要在巨星或超巨星內部,透過3顆α粒子(氦原子核)幾乎同時互相撞擊而形成,稱為3氦過程。進一步與氫或氦融合後分別產生的鋰-5和鈹-8都很不穩定,因此會迅速衰變回較小的原子核。這種情況下的溫度達到1億開爾文,所需的氦濃度極高。大爆炸後的宇宙迅速膨脹、冷卻,因此大爆炸沒有產生大量的碳元素。赫羅圖中的水平分支恆星則具備3氦過程的所需條件,可以大量生成碳。超新星爆炸再將這些恆星內部的碳散佈到太空中,這些含碳的塵埃聚合形成第二代、第三代恆星及其行星。太陽系屬於第三代恆星系統,因此地球生物所賴以為生的碳元素,最初也是在巨大恆星的內部合成的。另外,透過碳氮氧迴圈過程,碳作為聚變反應的催化劑,為恆星提供了絕大部分的能量。 亞毫米波天文學能夠探測到含不同碳同位素的一氧化碳間的迴圈轉換(^12CO、^13CO及C^18O),這可用於研究分子雲中剛剛形成的恆星。 ===碳迴圈=== 在地球上並不容易發生元素間的轉變,因此地球上的碳基本上是守恆的。任何使用到碳的物理及化學過程都必須從一處取得碳,並在過程後轉移到另一處。環境中碳所遵循的路徑稱為碳迴圈。例如,植物從周圍環境中吸取二氧化碳,用以增加自身質量。動物可能會進食一部分植物體,並再以二氧化碳把碳還原到環境中。整個碳迴圈實際上複雜得多,比如一些二氧化碳會溶解在海洋中,動植物死亡後也會成為石油或煤,再經焚燒把碳還原到大氣中。 ==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 碳能夠形成串連的C-C鍵,形成很長的分子鏈,這種特性叫做成鏈。碳-碳鍵強而穩定。因此,碳可以形成幾乎無限種不同的化合物。其實,碳化合物的數量比其他所有元素的化合物加起來還要多(除氫以外,因為大部分碳化合物都含有氫)。 最簡單的有機分子是碳氫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以一條碳鏈為主幹,並有氫原子鍵合在碳鏈上。鏈長、支鏈及官能團等都會影響有機化合物的物理及化學特性。 所有生物體中都含有碳,並以碳作為有機化學的基礎。碳氫化合物在工業上可用作製冷劑、潤滑劑、溶劑、塑膠的製造原料、化石燃料等等。 碳與氧和氫結合後,會形成眾多必不可少的生物化合物,包括糖、木酯素、甲殼素、醇、脂、酯、類胡蘿蔔素、萜烯等等。碳與氮結合會形成生物鹼,再加上硫後會形成抗生素、氨基酸及橡膠等等。最後加入磷,會形成生命所需的化學編碼分子DNA及RNA,以及生物細胞用以傳遞能量的三磷酸腺苷(ATP)。 ===無機化合物=== 礦石中的含碳物質以及不含氫或氟的碳化合物一般不歸於有機化合物中,但這種定義並不是絕對的。這些無機化合物包括最簡單的各種氧化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曾是古大氣層的主要成份,但今天則只佔地球大氣層中的極小一部分。當二氧化碳溶於水後,會形成碳酸(H2CO3)。但由於有多個氧原子以單鍵連結到一顆碳原子上,所以它並不穩定。然而透過這一中繼狀態,因共振而穩定的碳酸鹽離子得以形成。一些重要的岩石都含有碳酸鹽,如石灰岩、白堊巖和大理石等。 另一常見的碳氧化物是一氧化碳(CO),一種在不完全燃燒後產生的無色、無味的氣體。一氧化碳分子中有一個三鍵,而且極性非常強,所以會不可逆轉地與血紅蛋白分子結合,使得親和力較低的氧無法經血紅蛋白傳輸。氰化物(CN-)的結構相似,但其特性更類似於鹵素離子(擬鹵素)。例如,氰分子((CN)2)與雙原子鹵素相似。其他較罕見的氧化物包括二氧化三碳(C3O2)、不穩定的一氧化二碳(C2O)、三氧化碳(CO3)環戊五酮(C5O5)、 環己六酮(C6O6)和苯六甲酸酐(C12O9)。 當碳遇到如鎢等活性較強的金屬時,會形成碳化物(C^4-)或乙炔化物(C2^2-),大大提高這些合金的熔點。碳的電負性為2.5,所以會主要形成共價鍵。碳有幾種共價鍵晶格化合物,如結構與鑽石相近的碳化矽(SiC)。 ===金屬有機化合物=== 金屬有機化合物是任何具有碳-金屬鍵的化合物。金屬有機化合物類別繁多,主要分為烷基金屬化合物(如四乙基鉛)、η2烯烴化合物(如蔡斯鹽)和η3烯丙基化合物(如氯化烯丙基鈀二聚物);含環戊二烯配位體的茂金屬(如二茂鐵);以及過渡金屬卡賓配合物。金屬羰基配合物有很多種,包括四羰基鎳等。 ==歷史== 中文的「碳」字為形聲字,以石部表示固體非金屬,並以「炭」旁表示碳元素源自木炭或煤炭等物質。韓文及日文中碳的漢字寫法均為「炭素」。在英文中,carbon來自拉丁文的carbo,即煤炭和木炭;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法文中的charbon同樣也是木炭的意思。德文、荷蘭文和丹麥文中碳分別寫作Kohlenstoff、koolstof和kulstof,都是「炭物質」的意思。 最早的人類文明就已在煤煙和木炭中發現了碳。中國人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發現了鑽石。人們在古羅馬時代就開始透過在無氧環境下加熱木材製造木炭。 1722年,瑞尼·瑞歐莫發現鐵在轉變為鋼的過程中會吸收一種物質,今天人們知道這就是碳。1772年,安東萬·拉瓦節證明鑽石是完全由碳組成的。他燃燒了木炭和鑽石,發現兩者都沒有產生水,而且形成的二氧化碳質量相同。人們曾以為石墨是鉛的一種形態,但卡爾·威廉·舍勒在1779年證明瞭它和木炭相同,但混有小量鐵,並會經硝酸氧化之後釋放二氧化碳。1786年,法國科學家克勞德·貝託萊、加斯帕·蒙日和沙爾·奧古斯丁·範德蒙以拉瓦節對鑽石所用的方法證明,石墨同樣主要由碳組成。石墨在燃燒後同樣留下了鐵,因此他們以為鐵在石墨結構中是必要的。拉瓦節在他1789年的教科書中將碳列為化學元素。 1985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碳單質富勒烯,其中包括巴基球、碳奈米管等等。發現者羅伯特·柯爾、哈羅德·克羅託和理查德·斯莫利因此獲得了199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其他奇特的碳同素異形體也被陸續發現了,例如玻璃碳。 ==生產== ===石墨=== 大量天然石墨礦藏分佈在世界各地,其中主要出產國為中國、印度、巴西和朝鮮。石墨礦石都是變質巖,與石英、片岩中的雲母和長石、片麻岩及變質砂岩和石灰岩一同出現,呈透鏡狀或葉脈狀,厚度可達1米多。位於英國坎伯蘭博羅戴爾(Borrowdale)的石墨礦藏巨大且純度高,直到19世紀,人們都直接鋸下石墨塊,削成條狀後包在木條中,作鉛筆出售。今天,要從較小的石墨礦中提取石墨,需要把礦石壓碎後,用水浮出較輕的石墨。USGS Minerals Yearbook: Graphite, 2009 and Graphite: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1 天然石墨以三種形式出現:無定形態、薄片狀或結晶薄片狀以及葉脈狀或塊狀。無定形石墨的質量最低,但也最常見,一般被用於生產價值最低的產品。在工業中「無定形」指的是晶體細小,而非科學中所指的完全缺乏晶體結構。無定形石墨大量出現在位於中國、歐洲、墨西哥以及美國的大型礦藏中。薄片狀石墨的價值更高,也較少見,通常出現在變質巖中。質量較高的薄片石墨價格可以是無定形石墨的4倍,可製成一膨脹性石墨,用作阻燃劑等。薄片石墨出產於巴西、加拿大、中國、德國和馬達加斯加。葉脈狀或塊狀石墨最為罕見,是天然石墨中質量與價格最高的一種。這種石墨整塊出現在岩石與岩石之間,目前只有斯里蘭卡出產。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2010年全球石墨產量為1100萬噸,其中中國佔了80萬噸,印度13萬噸,巴西7.6萬噸,朝鮮3萬噸,加拿大2.5萬噸。美國沒有開採自然石墨,但2009年共生產了11.8萬噸合成石墨,估計總值9.98億美元。 ===鑽石=== 全球的鑽石生產由少數大型企業控制,而鑽石礦藏也只分佈在地球的少數地區。 鑽石礦石中只有極小部分是鑽石。在最初壓碎礦石時須避免損傷大塊鑽石,壓碎後再以密度分開各種粒子。今天,人們利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能夠預先找到鑽石含量較高的部分,接著的分類過程則由人工進行。在X光科技普及之前,人們用塗上油脂的運輸帶提取鑽石。鑽石比礦石中其他的礦物更容易粘在油脂上。 歷史上只有南印度出產鑽石。 Page 159 discussion on Alluvial diamonds in India and elsewhere as well as earliest finds自公元前9世紀左右至 Ball was a Geologist in British service. Chapter I, Page 1公元18世紀中葉,印度都是世界唯一的鑽石產國。18世紀末,印度的礦藏已經衰減了許多,因此巴西1725年發現鑽石後,成為了印度以外的首個鑽石產地。 1870年代人們發現了南非的鑽石礦場,才開始了對主要礦藏(金伯利岩及鉀鎂煌斑岩)的開採。產量不斷提高,截至2007年一共已有45億卡拉鑽石從當地開採出來。鑽石在美國主要分佈在阿肯色州、科羅拉多州和蒙大拿州。 今天經濟效益最高的鑽石產國有俄羅斯、波札那、澳洲及剛果共和國。俄羅斯的鑽石產量為全球的五分之一。澳洲擁有鑽石含量最高的礦藏,其年產量在1990年代達到4200萬噸的頂峰。其他的商業鑽石礦場位於加拿大加拿大、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部分在雅庫特地區)、巴西以及澳洲北部和西部。 根據貝恩公司的報告,全球2018年鑽石產量為1.47億克拉,預計2019年產量為1.42億克拉。 ==應用== thumb|left|C60富勒烯晶體 所有生物都依賴碳。如果沒有碳,我們所知的生物形態都不可能存在(見假定性生物化學)。除了作食物和木材以外,碳的最大用途是在化石燃料上(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如天然氣和石油等。石油化學工業利用煉油廠把原油蒸餾成汽油和柴油。纖維素是一種植物製造的碳聚合物,出現在棉花和麻中。植物中的纖維素主要有支撐結構的作用。動物來源的碳聚合物有羊毛、羊絨和絲綢。塑膠是人工合成的碳聚合物,一般在分子鏈中含有固定間隔的氧和氮原子。塑膠的製造原料都可以從石油加工而成。 碳及其化合物的應用非常廣泛。碳可以和鐵形成合金,亦即鋼。石墨與粘土混合後可製成鉛筆芯,用於書寫和繪畫。石墨還能用作潤滑劑、顏料、玻璃生產過程中的鑄模材料、亁電池中或電鍍和電鑄過程中的電極、電動機中的碳刷以及核反應爐中的中子減速劑等等。 木炭可用於繪畫、燒烤、煉鐵等等。木材、煤炭和石油都可用作燃料,用以發電或保暖。高質量鑽石被用作首飾,而工業用鑽石則可在金屬或石頭上進行鑽孔、切割和磨光。化石燃料中的碳氫化合物能加工成塑膠。聚酯纖維裂解後形成的碳纖維可以為塑膠加固,產生輕盈的複合材料。碳纖維的製造原料為經拉伸過的聚丙烯腈(PAN)以及其他有機物質,其最終的晶體結構和力學屬性取決於初始原料和製作工序。由PAN做成的碳纖維結構與細長的石墨絲相似,而經過熱處理後,結構就會變成連續的一張薄片。這種纖維的拉伸比強度比鋼還要高。 炭黑的應用包括:黑色顔料、印刷墨水、藝術油墨和水彩、碳式複寫紙、汽車油漆、墨和鐳射印表機碳粉。炭黑還可以用作橡膠和塑膠的填充劑。活性炭可吸附、過濾物質,其應用範圍包括防毒面具、水淨化、廚房吸油煙機等,也可從消化系統中吸收毒物或氣體作醫學治療。碳在高溫下可以進行還原反應,如焦炭可將鐵礦石轉化為鐵金屬。鋼與碳粉末一起加熱後,可以達到表面硬化的作用。碳化矽、碳化鎢、碳化硼和碳化鈦都是超硬材料,在切割和碾磨時被用作磨料。幾乎所有衣料都由碳化合物組成,如人造紡織品和皮革等。不同形式的碳是有希望的催化劑或催化劑載體和電極材料。 ===鑽石=== 鑽石工業可基本分為寶石級和工業級鑽石的生產和加工,兩種市場的運作方式截然不同。 寶石級鑽石交易市場巨大。但與金、鉑等貴金屬不同,鑽石寶石的交易並不像日用品:其利潤幅度很高,二手市場也不大。 工業用鑽石市場主要注重鑽石的硬度和熱導率,而幾乎忽略鑽石的清澈度和顔色。因此開採出來的鑽石中,有80%(即1億卡拉、20噸)無法用作寶石,需要轉到工業用途上。 Internet Archive 1950年人工鑽石被發明之後,馬上就有了工業用途,年產量共有30億卡拉(600噸)。鑽石在工業中主要被用於切割、鑽孔、碾磨和磨光等,一般大小不需要太大。大部分寶石級鑽石都可以用在工業上。鑽石可以鑲嵌在鑽頭或鋸子上,或磨成粉末後進行碾磨和磨光。在專門用途上,鑽石可以作高壓實驗的器材(如鑽石對頂砧)、高效軸承以及特殊窗戶等。在人工鑽石生產技術的發展下,更多應用將在未來實現,如作為積體電路中的半導體或電子產品中的散熱片等。 ==安全== 純碳對人類的毒性很低,甚至可以以石墨或木炭的形式直接安全進食。碳可以抵抗化學侵蝕,包括消化道中的酸。因此當進入人體組織後,碳會長時間存留。炭黑有可能是第一種被用作紋身的顔料。冰人奧茨的身上有碳刺青,一直保留到他死後5200年後的今天。然而,大量吸入煤灰或煤煙卻會刺激肺部,並造成煤工塵肺等阻塞性肺病。作磨料用的鑽石粉末在進食或吸入後同樣會造成危險。柴油引擎排煙中含有碳微粒,這些微粒會在肺部積聚。如果進入身體的含碳物質還有其他的雜質,如有機化合物和重金屬等,就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傷害。 碳對大部分地球生物來說毒性都很低,但對某些生物卻有毒。比如,碳奈米微塵對果蠅屬是有毒的。Carbon Nanoparticles Toxic To Adult Fruit Flies But Benign To Young ScienceDaily (Aug. 17, 2009) 碳在高溫下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如溫斯喬火災就是因加熱的石墨造成的。大量煤炭在無氧狀態下經過數億年後,首次被挖出時,可能會在接觸到空氣後自燃。 碳的眾多化合物中,有著多種劇毒,如河豚毒素、蓖麻毒蛋白、氰化物(CN-)和一氧化碳。 ==碳與各元素鍵合== ==參見== * 碳沙文主義 * 碳足印 * 低碳經濟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Carbon at 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諾丁漢大學) * 大英百科全書:碳 * 碳在電化學中的應用 2D 2D Category:碳族元素 Category:碳的同素異形體 Category:反應性非金屬元素 Category:多原子非金屬元素 Category:自然元素礦物 Category:還原劑
協調世界時
現在時間 (UTC) 協調世界時(,,簡稱UTC)是最主要的世界時間標準,其以原子時的秒長為基礎,在時刻上儘量接近於-{zh-tw:格林威治標準時間;zh-hk:格林威治標準時間;zh-mo:格林威治標準時間;zh-cn:格林威治標準時間;}-。臺灣採用CNS 7648的《資料元及交換格式–資訊交換–日期及時間的表示法》(與ISO 8601類似)稱之為「世界協-{}-調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ISO 8601:2000的國家標準GB/T 7408-2005《資料元和交換格式 資訊交換 日期和時間表示法》中則稱之為「協調世-{}-界時」。 協調世界時是世界上調節時鐘和時間的主要時間標準,它與0度經線的平太陽時相差不超過1秒,並不遵守夏令時。協調世界時是最接近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MT)的幾個替代時間系統之一。對於大多數用途來說,UTC時間被認為能與GMT時間互換,但GMT時間已不再被科學界所確定。 協調世界時(UTC)正式形成於1963年國際無線電諮詢委員會的374號建議中,該建議由多國時間實驗室共同提出。人們對該時間系統進行過數次調整,直到1972年引入了閏秒機制,調整工作得以簡化。也有很多人提議用一個沒有閏秒的時間系統來替換掉協調世界時,但目前尚未就此達成一致。 現行的協調世界時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建議《Standard-frequency and time-signal emissions》(ITU-R TF.460-6)所確定。UTC基於國際原子時,並透過不規則的加入閏秒來抵消地球自轉變慢的影響。閏秒在必要的時候會被插入到UTC中,以保證協調世界時(UTC)與世界時(UT1)相差不超過0.9秒。 == 縮寫 == 協調世界時的縮寫為UTC。國際電信聯盟希望協調世界時能夠在所有語言有單一的縮寫。英語和法語區的人同時希望各自的語言縮寫-CUT和TUC能夠成為國際標準,結果最後妥協使用UTC,這個縮寫跟從世界時變種(UT0、UT1、UT2、UT1R等等)的縮寫模式相似 Resolution no. 3 by Commissions 4 (Ephemerides/Ephémérides) and 31 (Time/L'Heure) (near the end of the document) "recommend that the following notations be used in all languages", UT0(i), UT1(i), UT2(i), UTC, UTC(i), UT, where (i) is institution "i".。 == 機理 == 協調世界時把時間分為天、小時、分鐘和秒。通常,天是使用格里曆(公曆)定義的,但也能使用儒略日。每天包含24小時,每小時包含60分鐘。一分鐘通常有60秒,但加入了隨機的閏秒後,一分鐘可能是61秒或59秒。因此,在UTC系統的時間尺度中,秒和比秒小的單位(毫秒、微秒等)其長度是固定的,但是對於分鐘和比分還大的單位(小時、天、周等),其長度是可變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IERS)做出插入閏秒的決定,並至少在加入前6個月釋出在該組織的“公告C”中 。閏秒是無法提前很早預知的,因為地球的自轉速率是不可預測的。 幾乎所有的UTC天都包含 86,400 SI秒,即每分鐘正好有60秒。然而,由於一個平太陽日比 86,400 SI秒稍微長一些,偶爾會有一個UTC天的最後一分鐘被調整為61秒。多出的這一秒被稱為閏秒,它體現了上一閏秒後比平太陽日多出來的全部時長(大約每天2毫秒)。一個UTC天的最後一分鐘也可以是59秒,以此來適應地球自轉得更快的情況,但是這樣的可能性很小,至今還沒有出現過。UTC天的長度不規則意味著帶小數的儒略日和UTC時間不能很好的對應。 為了保證協調世界時很接近世界時UT1,UTC從基於TAI的線性方程轉變成另一方程時,偶爾會出現不連續點。這些不連續點以閏秒的形式體現出來,這些不連續點就是造成了UTC天的長度不規則的閏秒。IERS規定不連續點僅出現在6月或12月底,但也有規定將3月或者9月作為備選 。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IERS)跟蹤並公佈UTC時間和世界時的差別,即DUT1 = UT1 - UTC,另外,IERS也負責引入不連續的閏秒來保證它們的時間差DUT1在±0.9秒之間。 由於時間膨脹效應,不在大地基準面或者快速運動的標準時鍾,將不會和UTC時間保持同步。因此,在必要的時候,從大地基準面時鐘有確定關係的時鐘那裡獲取的遙感訊號,可以用來提供UTC時間,比如裝在航天器等位置上的時鐘。 如果查詢不到描述兩UTC時刻之間閏秒數量的列表,就不可能計算出這段時間內的精確時差。相應的,計算出一段以未來時刻為終點的時間間隔的時差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其中可能包含了數量不定的閏秒(比如,“現在”和“2099-12-31 23:59:59”之間有多少TAI秒)。因此,許多要求長期(多年)高精度測量的科學應用使用TAI來代替UTC時間。TAI也經常被用在不能處理閏秒的系統中。GPS時總是恰好比TAI時落後19秒(TAI時和GPS時都不受UTC中引入的閏秒影響)。 == 歷史 == 國際原子時的誤差為每日數納秒,而世界時的誤差為每日數毫秒。對於這種情況,一種稱為協調世界時的折衷時標於1972年面世。為確保協調世界時與世界時相差不會超過0.9秒,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會在協調世界時內加上正或負閏秒。因此協調世界時與國際原子時之間會出現若干整數秒的差別。位於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事務中央局負責決定何時加入閏秒。 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了國際子午線會議(International Meridian Conference),英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的當地平太陽時被指定為通用日,以午夜零時作為當天的起點。這種規定符合民用格林尼治時間(GMT),民用GMT自1847年起就在大不列顛島使用。相比之下,天文GMT開始於當天午夜後12小時的中午,直到1925年1月1日都是如此。與之相反,航海GMT開始於當天午夜前12小時的中午,至少到了1805年英國皇家海軍還在使用,航海GMT在其他地方又被使用了更長的時間,因為1884年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提到了它。1884年,有三分之二的圖表和地圖使用格林尼治子午線(Greenwich Meridian)作為它們的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192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引入了世界時(UT)的概念來指代GMT,UT的一天開始於GMT的午夜。直到20世紀50年代,廣播時間訊號都是以世界時UT為準,因此也以地球的自轉為準。 1955年,銫原子鐘的發明,提供了一種比天文觀測更穩定且更方便的授時機制。1956年,美國國家標準局(U.S. 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和美國海軍天文臺(U.S. Naval Observatory)開始研究以原子頻率為準的時間尺度。到了1959年,這些時間尺度被用來生成WWV時間訊號,並透過廣播它們的無線電臺廣為人知。1960年,美國海軍天文臺、英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以及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UK 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協調了它們的無線電廣播,由此時間的步長和頻率的變化得到了協調,這樣產生的時間尺度也被正式命名為“協調世界時”。 1958年,將新確立的銫原子躍遷頻率和曆書秒聯絡起來的資料被公佈"The second is the duration of periods of the radi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two hyperfine levels of the ground state of the cesium 133 atom." CGPM (1960, Resolution 9, as quoted in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2006, 133) 。當曆書秒在支配太陽系行星和衛星運動的定律中充當自變數時,曆書秒這種時間間隔可以使得這些定律能夠準確預測太陽系中天體的觀測位置。在觀測精度允許的範圍內,曆書秒的長度是一定的,就像原子秒一樣。這次公佈的資料使得原子秒的某一長度值可以妥善地用於天體運動定律中。 1961年,國際時間局開始在國際上協調不同的UTC時間( 但是直到1967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才採用“協調世界時”這個命名 ) 。從那以後,每幾個月就會出現時間跳躍的情況,頻率的改變發生在每年的年末。每次跳躍都使時間增加100毫秒,這種UTC時間旨在能和世界時UT2保持很近似。 1967年,國際單位制秒根據銫原子鐘產生的頻率被重新定義,這樣定義的秒實際上和曆書時的秒長度一樣。這個頻率就是1958年以來暫時用於TAI時間的頻率。很快人們發現讓不同長度的UTC秒和SI秒並存於TAI中是不對的。人們認為,時間訊號保持在一個恆定的頻率會更好,而那個頻率應該和SI秒相符合。因此,有必要依賴於時間跳躍來保持時間訊號和世界時UT很接近。人們在一個被稱為“跳躍原子時”(SAT)的服務中嘗試了這項實驗,SAT時的秒長和TAI時的秒長一致,另外SAT使用了長度為200毫秒的時間階躍來保持其和世界時UT2的同步。 在UTC以及SAT系統中進行頻繁的時間跳躍並不令人滿意。1968年,G. M. R. Winkler以及銫原子鐘的發明人Louis Essen,各自獨立地提出時間階躍的長度應僅為1秒。連同UTC的秒長應和TAI的秒長一致的觀點,這樣的系統最終得到了認可。UTC時間的最後一次不規則時間跳躍發生在1971年底,其長度為0.107758TAI秒,因此UTC時間1972年1月00:00:00恰好等於TAI時間的1972年1月00:00:10,這樣一來UTC和TAI之間的時間差就被調整為了整數秒。同時,UTC時間每秒的變化和TAI的變化精確地一致。另外,UTC時間也開始在時刻上更接近UT1而非UT2。一些報時訊號開始播報UT1和UTC之間的修正值DUT1,來滿足那些需要比當前UTC更接近UT1的應用。 == 用途 == 這套時間系統被應用於許多網際網路和全球資訊網的標準中,例如,網路時間協議(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就是協調世界時在網際網路中使用的一種方式。 在軍事中,協調世界時區會使用“Z”來表示。而在航空上,所有使用的時間劃一規定是協調世界時。而且Z在無線電中應以北約音標字母讀作“Zulu”,協調世界時也會被稱為“Zulu time”。比如說飛機在香港時間(UTC+8)18:00整起飛,就會寫成1000z,又或者讀作“1000Zulu”。 === 日常使用 === 如果本地時間比UTC時間快,例如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蒙古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西部的時間比UTC快8小時,就會寫作UTC+8,俗稱東八區。相反,如果本地時間比UTC時間慢,例如夏威夷的時間比UTC時間慢10小時,就會寫作UTC-10,俗稱西十區。 === 極地 === 所有經線都在南極和北極匯聚,所以任何時區都可以在南極和北極使用。實踐中,極地探險家和科學家只需選擇最方便的時區即可。 == 參見 == * 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MT) * 原子時 * 時間 * 國際時間局 * BPM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 * * * * * == 外部連結 ==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W3C對於UTC的說明 與 IETF 網路標準 RFC 3339 * 香港天文-{臺}- * 國家時間與頻率標準實驗室 X fi:Aikajärjestelmä#UTC
無定形碳
無定形碳(Amorphous carbon)一種非構造、富含反應性的碳。所謂無定形碳是指其內部結構而言。部分無定形碳的末端可能與氫以結合,形成氫化無定形碳。 ==現代科學== ==礦物學== 在礦物學上的定義,無定形碳泛指除了石墨與鑽石之外的不純碳物質,包括了: *煤炭 *煤煙 *焦炭 *木炭 *骨炭 * ==參看== * 碳 * 同素異形體 ==參考資料== Category:碳的同素異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