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ry
stringlengths
58
581
choices
sequence
gold
sequence
问题:20 世纪 60 年代, 我国以国防为主的尖端科技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64 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 功; 1967 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关于原子弹和氢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A)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 (B)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 (C)原子弹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氢弹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 (D)原子弹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氢弹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 "(B)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 "(C)原子弹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氢弹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 "(D)原子弹是根据核聚变原理研制的,氢弹是根据核裂变原理研制的" ]
[ 2 ]
问题:2019 年, 我国运动员陈芋汐获得国际泳联世锦赛女子单人 10 米跳台冠军。某轮比赛中, 陈芋汐在跳台 上倒立静止, 然后下落, 前 $5 \mathrm{~m}$ 完成技术动作, 随后 $5 \mathrm{~m}$ 完成姿态调整。假设整个下落过程近似为自由落 体运动, 重力加速度大小取 $10 \mathrm{~m} / \mathrm{s}^{2}$, 则她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 选项:(A)$0.2 \mathrm{~s}$ (B)$0.4 \mathrm{~s}$ (C)$1.0 \mathrm{~s}$ (D)$1.4 \mathrm{~s}$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0.2 \\mathrm{~s}$", "(B)$0.4 \\mathrm{~s}$", "(C)$1.0 \\mathrm{~s}$", "(D)$1.4 \\mathrm{~s}$" ]
[ 1 ]
问题:抗日战争时期, 我军缴获不少敌军武器武装自己, 其中某轻机枪子弹弹头质量约 $8 \mathrm{~g}$, 出膛速度大小约 $750 \mathrm{~m} / \mathrm{s}$ 。某战士在使用该机枪连续射击 1 分钟的过程中, 机枪所受子弹的平均反冲力大小约 $12 \mathrm{~N}$, 则机枪 在这 1 分钟内射出子弹的数量约为 选项:(A)40 (B)80 (C)120 (D)160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40", "(B)80", "(C)120", "(D)160" ]
[ 2 ]
问题:关于电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B)电场力一定对正电荷做正功 (C)电场线是实际存在的线, 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D)静电场的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且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 "(B)电场力一定对正电荷做正功", "(C)电场线是实际存在的线, 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D)静电场的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且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
[ 0, 3 ]
问题: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 2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铝同位素 ${ }^{26} \mathrm{Al},{ }^{26} \mathrm{Al}$ 核 $\beta$ 衰变的衰变方程为 ${ }_{13}^{26} \mathrm{Al} \rightarrow{ }_{12}^{26} \mathrm{Mg}+{ }_{1}^{0} \mathrm{e}$, 测得 ${ }^{26} \mathrm{Al}$ 核的 半衰期为 72 万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A)${ }^{26} \mathrm{Al}$ 核的质量等于 ${ }^{26} \mathrm{Mg}$ 核的质量 (B)${ }^{26} \mathrm{Al}$ 核的中子数大于 ${ }^{26} \mathrm{Mg}$ 核的中子数 (C)将铝同位素 ${ }^{26} \mathrm{Al}$ 放置在低温低压的环境中, 其半衰期不变 (D)银河系中现有的铝同位素 ${ }^{26} \mathrm{Al}$ 将在 144 万年后全部衰变为 ${ }^{26} \mathrm{Mg}$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 }^{26} \\mathrm{Al}$ 核的质量等于 ${ }^{26} \\mathrm{Mg}$ 核的质量", "(B)${ }^{26} \\mathrm{Al}$ 核的中子数大于 ${ }^{26} \\mathrm{Mg}$ 核的中子数", "(C)将铝同位素 ${ }^{26} \\mathrm{Al}$ 放置在低温低压的环境中, 其半衰期不变", "(D)银河系中现有的铝同位素 ${ }^{26} \\mathrm{Al}$ 将在 144 万年后全部衰变为 ${ }^{26} \\mathrm{Mg}$" ]
[ 2 ]
问题:普朗克常量 $h=6.626 \times 10^{-34} \mathrm{~J} \cdot \mathrm{s}$, 光速为 $c$, 电子质量为 $\boldsymbol{m}_{e}$, 则 $\frac{h}{m_{e} c}$ 在国际单位制下的单位是 选项:(A)$\mathrm{J} / \mathrm{s}$ (B)$\mathrm{m}$ (C)$\mathrm{J} \cdot \mathrm{m}$ (D)$\mathrm{m} / \mathrm{s}$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mathrm{J} / \\mathrm{s}$", "(B)$\\mathrm{m}$", "(C)$\\mathrm{J} \\cdot \\mathrm{m}$", "(D)$\\mathrm{m} / \\mathrm{s}$ " ]
[ 1 ]
问题:“祝融号” 火星车登陆火星之前, “天问一号” 探测器沿椭圆形的停泊轨道绕火星飞行, 其周期为 2 个火星日, 假设某飞船沿圆轨道绕火星飞行, 其周期也为 2 个火星日, 已知一个火星日的时长约为一个地 球日, 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0.1 倍, 则该飞船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的比值约为 选项:(A)$\sqrt[3]{4}$ (B)$\sqrt[3]{\frac{1}{4}}$ (C)$\sqrt[3]{\frac{5}{2}}$ (D)$\sqrt[3]{\frac{2}{5}}$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sqrt[3]{4}$", "(B)$\\sqrt[3]{\\frac{1}{4}}$", "(C)$\\sqrt[3]{\\frac{5}{2}}$", "(D)$\\sqrt[3]{\\frac{2}{5}}$" ]
[ 3 ]
问题: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 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选项:(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 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 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
[ 2 ]
问题:用“中子活化”技术分析某样品的成分, 中子轰击样品中的 ${ }_{7}^{14} \mathrm{~N}$ 产生 ${ }_{6}^{14} \mathrm{C}$ 和另一种粒子 $\mathrm{X}$, 则 $\mathrm{X}$ 是 选项:(A)质子 (B)$\alpha$ 粒子 (C)$\beta$ 粒子 (D)正电子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质子", "(B)$\\alpha$ 粒子", "(C)$\\beta$ 粒子", "(D)正电子" ]
[ 0 ]
问题:有研究发现, 某神经细胞传递信号时, 离子从细胞膜一侧流到另一侧形成跨膜电流, 若将该细胞膜视为 $1 \times 10^{-8} \mathrm{~F}$ 的电容器, 在 $2 \mathrm{~ms}$ 内细胞膜两侧的电势差从 $-70 \mathrm{mV}$ 变为 $30 \mathrm{mV}$, 则该过程中跨膜电流的平均 值为 选项:(A)$1.5 \times 10^{-7} \mathrm{~A}$ (B)$2 \times 10^{-7} \mathrm{~A}$ (C)$3.5 \times 10^{-7} \mathrm{~A}$ (D)$5 \times 10^{-7} \mathrm{~A}$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1.5 \\times 10^{-7} \\mathrm{~A}$", "(B)$2 \\times 10^{-7} \\mathrm{~A}$", "(C)$3.5 \\times 10^{-7} \\mathrm{~A}$", "(D)$5 \\times 10^{-7} \\mathrm{~A}$" ]
[ 1 ]
问题:在光滑桌面上将长为 $\pi L$ 的软导线两端固定, 固定点的距离为 $2 L$, 导线通有电流 $I$, 处于磁感应强度大 小为 $B$ 、方向坚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线中的张力为 选项:(A)$B I L$ (B)$2 B I L$ (C)$\pi B I L$ (D)$2 \pi B I L$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B I L$", "(B)$2 B I L$", "(C)$\\pi B I L$", "(D)$2 \\pi B I L$" ]
[ 0 ]
问题: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 提出了惯性的概 念, 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 其中 正确的是 选项:(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 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 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
[ 0, 3 ]
问题: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 $\mathrm{R} 、$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 $\mathrm{d}$ 。已 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 速度大小之比为 选项:(A)$1-\frac{d}{R}$ (B)$1+\frac{\mathrm{d}}{\mathrm{R}}$ (C)$\left(\frac{\mathrm{R}-\mathrm{d}}{\mathrm{R}}\right)^{2}$ (D)$\left.\frac{\mathrm{R}}{\mathrm{R}-\mathrm{d}}\right)^{2}$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1-\\frac{d}{R}$", "(B)$1+\\frac{\\mathrm{d}}{\\mathrm{R}}$", "(C)$\\left(\\frac{\\mathrm{R}-\\mathrm{d}}{\\mathrm{R}}\\right)^{2}$", "(D)$\\left.\\frac{\\mathrm{R}}{\\mathrm{R}-\\mathrm{d}}\\right)^{2}$" ]
[ 0 ]
问题: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一质子循坏, 循环的结果可 表示为 $4 \nmid \mathrm{H} \rightarrow \frac{4}{2} \mathrm{He}+29 \mathrm{e}+2 v$, 已知 $\mathrm{H} \mathrm{H}$ 和 ${ }_{2}^{4} \mathrm{He}$ 的质量分别为 $m_{\mathrm{p}}=1.0078 \mathrm{u}$ 和 $m_{a}=4.0026 \mathrm{u}, 1 \mathrm{u}$ $=931 \mathrm{MeV} / c^{2}, c$ 为光速. 在 4 个 $\rfloor \mathrm{H}$ 转变成 1 个胱 $\mathrm{He}$ 的过程中, 释放的能量约为 选项:(A)$8 \mathrm{MeV}$ (B)$16 \mathrm{MeV}$ (C)$26 \mathrm{MeV}$ (D)$52 \mathrm{MeV}$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8 \\mathrm{MeV}$", "(B)$16 \\mathrm{MeV}$", "(C)$26 \\mathrm{MeV}$", "(D)$52 \\mathrm{MeV}$" ]
[ 2 ]
问题: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 $30^{\circ}$ 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 轻绳与 斜面平行. 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frac{\sqrt{3}}{3}$, 重力加速度取 $10 \mathrm{~m} / \mathrm{s}^{2}$. 若轻绳能承受的 最大张力为 $1500 \mathrm{~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选项:(A)$150 \mathrm{~kg}$ (B)$100 \sqrt{3} \mathrm{~kg}$ (C)$200 \mathrm{~kg}$ (D)$200 \sqrt{3} \mathrm{~kg}$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150 \\mathrm{~kg}$", "(B)$100 \\sqrt{3} \\mathrm{~kg}$", "(C)$200 \\mathrm{~kg}$", "(D)$200 \\sqrt{3} \\mathrm{~kg}$" ]
[ 0 ]
问题: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 $\alpha$ 粒子衰变成钍核, 衰变方程为 ${ }^{238} \mathrm{U} \rightarrow$ ${ }_{90}^{234} \mathrm{Th}_{+}{ }_{2}^{4} \mathrm{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衰变后针核的动能等于 $\alpha$ 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针核的动量大小等于 $\alpha$ 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 $\alpha$ 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 $\alpha$ 粒子与针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衰变后针核的动能等于 $\\alpha$ 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针核的动量大小等于 $\\alpha$ 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 $\\alpha$ 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 $\\alpha$ 粒子与针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
[ 1 ]
问题: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折成直角, 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折成直角, 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
[ 1 ]
问题: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当 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 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 天文学家称为“行星冲日”, 据报道, 2014 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为: 1 月 6 日木星冲日; 4 月 9 日火星冲日; 5 月 11 日土星冲日; 8 月 29 日海王星冲日; 10 月 8 日天王星冲日. 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 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egin{tabular}{|c|c|c|c|c|c|c|} \hline & 地球 & 火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 \hline 轨道半径 (AU ) & 1.0 & 1.5 & 5.2 & 9.5 & 19 & 30 \\ \hline \end{tabular} 选项:(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在 2015 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 (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地外行星中, 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在 2015 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 "(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地外行星中, 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
[ 1, 3 ]
问题: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 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 推动物理学的 发展, 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选项:(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 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 $\alpha$ 离子轰击 ${ }_{7}^{14} \mathrm{~N}$ 获得反冲核 ${ }_{8}^{17} \mathrm{O}$, 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 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 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 $\\alpha$ 离子轰击 ${ }_{7}^{14} \\mathrm{~N}$ 获得反冲核 ${ }_{8}^{17} \\mathrm{O}$, 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 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
[ 0, 2 ]
问题:表示放射性元素碘 $131 ({ }_{513}^{131} \mathrm{I} ) \beta$ 衰变的方程是 选项:(A)${ }_{53}{ }^{131} \mathrm{I} \rightarrow 51^{127} \mathrm{Sb}^{2}{ }_{2}{ }^{4} \mathrm{He}$ (B)${ }_{53}{ }^{131} \mathrm{I} \rightarrow 54^{131} \mathrm{Xe}^{+} 1^{0} \mathrm{e}$ (C)${ }_{53}{ }^{131} \mathrm{I} \rightarrow{ }_{53}{ }^{130} \mathrm{I}+{ }_{0} 1 \mathrm{n}$ (D)${ }_{53}{ }^{131} \mathrm{I} \rightarrow 52^{130} \mathrm{Te}^{+}{ }_{1}{ }^{1} \mathrm{H}$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 }_{53}{ }^{131} \\mathrm{I} \\rightarrow 51^{127} \\mathrm{Sb}^{2}{ }_{2}{ }^{4} \\mathrm{He}$", "(B)${ }_{53}{ }^{131} \\mathrm{I} \\rightarrow 54^{131} \\mathrm{Xe}^{+} 1^{0} \\mathrm{e}$", "(C)${ }_{53}{ }^{131} \\mathrm{I} \\rightarrow{ }_{53}{ }^{130} \\mathrm{I}+{ }_{0} 1 \\mathrm{n}$", "(D)${ }_{53}{ }^{131} \\mathrm{I} \\rightarrow 52^{130} \\mathrm{Te}^{+}{ }_{1}{ }^{1} \\mathrm{H}$" ]
[ 1 ]
问题: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 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这些卫星的 选项:(A)质量可以不同 (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D)速率可以不同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质量可以不同", "(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D)速率可以不同" ]
[ 0 ]
问题: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 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 选项:(A)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 (B)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C)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 "(B)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C)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
[ 3 ]
问题: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 正确的是 选项:(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 (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 (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 (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 "(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 "(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 "(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
[ 0, 3 ]
问题:将质量为 $1.00 \mathrm{~kg}$ 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 $50 \mathrm{~g}$ 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 $600 \mathrm{~m} / \mathrm{s}$ 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 火箭 的动量大小为 (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选项:(A)$30 \mathrm{~kg} \cdot \mathrm{m} / \mathrm{s}$ (B)$5.7 \times 10^{2} \mathrm{~kg} \cdot \mathrm{m} / \mathrm{s}$ (C)$6.0 \times 10^{2} \mathrm{~kg} \cdot \mathrm{m} / \mathrm{s}$ (D)$6.3 \times 10^{2} \mathrm{~kg} \cdot \mathrm{m} / \mathrm{s}$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30 \\mathrm{~kg} \\cdot \\mathrm{m} / \\mathrm{s}$", "(B)$5.7 \\times 10^{2} \\mathrm{~kg} \\cdot \\mathrm{m} / \\mathrm{s}$", "(C)$6.0 \\times 10^{2} \\mathrm{~kg} \\cdot \\mathrm{m} / \\mathrm{s}$", "(D)$6.3 \\times 10^{2} \\mathrm{~kg} \\cdot \\mathrm{m} / \\mathrm{s}$" ]
[ 0 ]
问题: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 (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 其原因是( $)$ 选项:(A)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坚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坚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
[ 2 ]
问题: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㲴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 氚核聚变反应方程是: ${ }_{1}^{2} \mathrm{H}^{+} \stackrel{2}{1} \mathrm{H} \rightarrow{ }^{3} \mathrm{He}+{ }^{1} \mathrm{n}$, 已知 ${ }^{2} \mathrm{H}$ 的质量为 $2.0136 \mathrm{u}$, ${ }^{3} \mathrm{He}$ 的质量为 $3.0150 \mathrm{u},{ }_{0}^{1} \mathrm{n}$ 的质量为 $1.0087 \mathrm{u}, 1 \mathrm{u}=931 \mathrm{MeV} / \mathrm{c}^{2}$. 㲴核聚变 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选项:(A)$3.7 \mathrm{MeV}$ (B)$3.3 \mathrm{MeV}$ (C)$2.7 \mathrm{MeV}$ (D)$0.93 \mathrm{MeV}$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3.7 \\mathrm{MeV}$", "(B)$3.3 \\mathrm{MeV}$", "(C)$2.7 \\mathrm{MeV}$", "(D)$0.93 \\mathrm{MeV}$" ]
[ 1 ]
问题:最近, 我国为 “长征九号” 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 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 速度约为 $3 \mathrm{~km} / \mathrm{s}$, 产生的推力约为 $4.8 \times 10^{6} \mathrm{~N}$, 则它在 $1 \mathrm{~s}$ 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选项:(A)$1.6 \times 10^{2} \mathrm{~kg}$ (B)$1.6 \times 10^{3} \mathrm{~kg}$ (C)$1.6 \times 10^{5} \mathrm{~kg}$ (D)$1.6 \times 10^{6} \mathrm{~kg}$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1.6 \\times 10^{2} \\mathrm{~kg}$", "(B)$1.6 \\times 10^{3} \\mathrm{~kg}$", "(C)$1.6 \\times 10^{5} \\mathrm{~kg}$", "(D)$1.6 \\times 10^{6} \\mathrm{~kg}$" ]
[ 1 ]
问题:每题选出答案后, 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 8 题, 每题 5 分, 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5 分, 共 2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正确的) 1. 科学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意义深远, 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理想实验 法等对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十分重要。下列哪个成果是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到的 选项:(A)牛顿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 (B)库仑发现 “库仑定律” (C)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 (D)伽利略发现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牛顿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 "(B)库仑发现 “库仑定律”", "(C)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 "(D)伽利略发现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 ]
[ 3 ]
问题: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 利用光源发出的紫外线, 将精细图投影在硅片上, 再经 技术处理制成芯片。为提高光刻机清晰投影最小图像的能力, 在透镜组和硅片之间充有液 体。紫外线进入液体后与其在真空中相比 ( $)$ 选项:(A)波长变短 (B)光子能量增加 (C)频率降低 (D)传播速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波长变短", "(B)光子能量增加", "(C)频率降低", "(D)传播速" ]
[ 0 ]
问题:一冲九霄, 问鼎苍窝。 2021 年 4 月 29 日, 长征五号 B 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 心舱发射升空, 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下列关于火箭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A)增加单位时间的燃气喷射量可以增大火箭的推力 (B)增大燃气相对于火箭的 喷射速度可以增大火箭的推力 (C)当燃气喷出火箭喷口的速度相对于地面为零时火箭就不再加速 (D)火箭发射时获得的推力来自于喷出的燃气与发射台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增加单位时间的燃气喷射量可以增大火箭的推力", "(B)增大燃气相对于火箭的 喷射速度可以增大火箭的推力", "(C)当燃气喷出火箭喷口的速度相对于地面为零时火箭就不再加速", "(D)火箭发射时获得的推力来自于喷出的燃气与发射台之间的相互作用" ]
[ 2, 3 ]
问题:2006 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 通过(钲 48)轰击(锎 249) 发生核反应, 成功合成了第 118 号元素, 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 最大的元素, 实验表明, 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 3 个相同的粒子 $\mathrm{x}$, 再连续经过 3 次 $\alpha$ 衰变后, 变成质量为 282 的第 112 号元素的原子核, 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 $\mathrm{x}$ 是 选项:(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alpha$ 粒子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alpha$ 粒子" ]
[ 0 ]
问题:2006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 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的出色工作被誉为是宇 宙学研究进入精密科学时代的起点, 下列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谱相关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选项:(A)微波是指波长在 $10^{-3} \mathrm{~m}$ 到 $10 \mathrm{~m}$ 之间的电磁波 (B)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微波是指波长在 $10^{-3} \\mathrm{~m}$ 到 $10 \\mathrm{~m}$ 之间的电磁波", "(B)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
[ 0, 2, 3 ]
问题:假设太阳系中天体的密度不变, 天体直径和天体之间距离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地球绕太阳公转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 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选项:(A)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B)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 $\frac{1}{16}$ (C)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缩小前的相同 (D)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B)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 $\\frac{1}{16}$", "(C)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缩小前的相同 ", "(D)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
[ 1, 2 ]
问题: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 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 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 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
[ 1 ]
问题:关于静电场的等势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A)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可能相交 (B)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相互垂直 (C)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 (D)将一负的试探电荷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移至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电场力 做正功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可能相交", "(B)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相互垂直", "(C)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 "(D)将一负的试探电荷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移至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电场力 做正功" ]
[ 1 ]
问题: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时间间隔 $\mathrm{t}$ 内位移为 $\mathrm{s}$, 动能变为原来的 9 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选项:(A)$\frac{2 s}{t^{2}}$ (B)$\frac{s}{t^{2}}$ (C)$\frac{3 s}{2 t^{2}}$ (D)$\frac{4 s}{t^{2}}$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frac{2 s}{t^{2}}$", "(B)$\\frac{s}{t^{2}}$", "(C)$\\frac{3 s}{2 t^{2}}$", "(D)$\\frac{4 s}{t^{2}}$" ]
[ 1 ]
问题:1934 年, 约里奥 - 居里夫妇用 $\alpha$ 粒子轰击铝核 ${ }^{27} \mathrm{Al}$, 产生了第一个 人工放射性核素 $\mathrm{X}: \alpha+{ }^{27} \mathrm{13} \mathrm{Al} \rightarrow \mathrm{n}+\mathrm{X} . \mathrm{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选项:(A)15 和 28 (B)15 和 30 (C)16 和 30 (D)17 和 31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15 和 28", "(B)15 和 30", "(C)16 和 30", "(D)17 和 31" ]
[ 1 ]
问题:为了探测引力波, “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 $P$, 其轨道半径约为 地球半径的 16 倍; 另一地球卫星 $\mathrm{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4 倍。 $\mathrm{P}$ 与 $Q$ 的周期之比约为 选项:(A)2: 1 (B)4: 1 (C)8: 1 (D)16: 1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2: 1", "(B)4: 1", "(C)8: 1", "(D)16: 1" ]
[ 2 ]
问题:在一斜面顶端, 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 $v$ 和 $\frac{v}{2}$ 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 平抛出, 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 率的 选项:(A)2 倍 (B)4 倍 (C)6 倍 (D)8 倍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2 倍", "(B)4 倍", "(C)6 倍", "(D)8 倍" ]
[ 0 ]
问题:关于一定量的气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 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其内能一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 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 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其内能一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 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
[ 0, 3 ]
问题: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 $0.2 \sim 0.3 \mathrm{~s}$, 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 成. 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 $40 \sim 80 \mu \mathrm{s}$, 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 中. 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 $1.0 \times 10^{9} \mathrm{~V}$, 云地间距离约为 $\mathrm{l}$ $\mathrm{km}$; 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 $6 \mathrm{C}$, 闪击持续时间约为 $60 \mu \mathrm{s}$. 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 根据以上数据, 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选项:(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 $1 \times 10^{5} \mathrm{~A}$ (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 $\mathrm{l} \times 10^{14} \mathrm{~W}$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 $1 \times 10^{6} \mathrm{~V} / \mathrm{m}$ (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 $6 \times 10^{6} \mathrm{~J}$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 $1 \\times 10^{5} \\mathrm{~A}$", "(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 $\\mathrm{l} \\times 10^{14} \\mathrm{~W}$",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 $1 \\times 10^{6} \\mathrm{~V} / \\mathrm{m}$", "(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 $6 \\times 10^{6} \\mathrm{~J}$" ]
[ 0, 2 ]
问题: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_{1}$, 激发态能量 $E_{n}=\frac{E_{1}}{n^{2}}$, 其中 $n=2$, 3.... 用 $\mathrm{h}$ 表示普朗克常量, $\mathrm{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 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 选项:(A)$-\frac{4 h c}{3 \mathrm{E}_{1}}$ (B)$-\frac{2 h c}{\mathrm{E}_{1}}$ (C)$-\frac{4 h c}{\mathrm{E}_{1}}$ (D)$-\frac{9 h c}{\mathrm{E}_{1}}$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frac{4 h c}{3 \\mathrm{E}_{1}}$", "(B)$-\\frac{2 h c}{\\mathrm{E}_{1}}$", "(C)$-\\frac{4 h c}{\\mathrm{E}_{1}}$", "(D)$-\\frac{9 h c}{\\mathrm{E}_{1}}$" ]
[ 2 ]
问题: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 先在“24 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即绕地球一圈需要 24 小时); 然后, 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 小时轨道” 和“72 小时轨道”; 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 并忽略卫星质量的 变化, 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选项:(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B)卫星动能增大, 引力势能增大 (C)卫星动能减小, 引力势能减小 (D)卫星动能减小, 引力势能增大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B)卫星动能增大, 引力势能增大", "(C)卫星动能减小, 引力势能减小", "(D)卫星动能减小, 引力势能增大" ]
[ 3 ]
问题:一列简谐横波沿 $\mathrm{x}$ 轴传播, 波长为 $1.2 \mathrm{~m}$, 振幅为 $\mathrm{A}$. 当坐标为 $\mathrm{x}=0$ 处质元的位移为 $-\frac{\sqrt{3}}{2} \mathrm{~A}$ 且向 $\mathrm{y}$ 轴负方向运动时. 坐标为 $\mathrm{x}=0.4 \mathrm{~m}$ 处质元的位移 为 $\frac{\sqrt{3}}{2} \mathrm{~A}$. 当坐标为 $\mathrm{x}=0.2 \mathrm{~m}$ 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 $\mathrm{y}$ 轴正方向运动时, $\mathrm{x}=0.4 \mathrm{~m}$ 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选项:(A)$-\frac{1}{2}$ A、沿 $\mathrm{y}$ 轴正方向 (B)$-\frac{1}{2}$ A , 沿 $\mathrm{y}$ 轴负方向 (C)$-\frac{\sqrt{3}}{2} \mathrm{~A} 、$ 沿 $\mathrm{y}$ 轴正方向 (D)$\frac{\sqrt{3}}{2} \mathrm{~A} 、$ 沿 $\mathrm{y}$ 轴负方向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frac{1}{2}$ A、沿 $\\mathrm{y}$ 轴正方向", "(B)$-\\frac{1}{2}$ A , 沿 $\\mathrm{y}$ 轴负方向", "(C)$-\\frac{\\sqrt{3}}{2} \\mathrm{~A} 、$ 沿 $\\mathrm{y}$ 轴正方向", "(D)$\\frac{\\sqrt{3}}{2} \\mathrm{~A} 、$ 沿 $\\mathrm{y}$ 轴负方向" ]
[ 2 ]
问题: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 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 $\lambda_{1}=0.6328 \mu \mathrm{m}, \lambda_{2}=3.39 \mu \mathrm{m}$, 已知波长为 $\lambda_{1}$ 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 $\triangle \mathrm{E}_{1}=1.96 \mathrm{eV}$ 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用 $\triangle \mathrm{E}_{2}$ 表示产生波长为 $\lambda_{2}$ 的激光 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 则 $\triangle \mathrm{E}_{2}$ 的近似值为( ) 选项:(A)$10.50 \mathrm{eV}$ (B)$0.98 \mathrm{eV}$ (C)$0.53 \mathrm{eV}$ (D)$0.36 \mathrm{eV}$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10.50 \\mathrm{eV}$", "(B)$0.98 \\mathrm{eV}$", "(C)$0.53 \\mathrm{eV}$", "(D)$0.36 \\mathrm{eV}$" ]
[ 3 ]
问题: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 4.7 倍, 质量是地球的 25 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 1.4 小时, 引力常量 $\mathrm{G}=6.67 \times 10^{-11} \mathrm{~N}^{-} \mathrm{m}^{2} / \mathrm{kg}^{2}$, 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选项:(A)$1.8 \times 10^{3} \mathrm{~kg} / \mathrm{m}^{3}$ (B)$5.6 \times 10^{3} \mathrm{~kg} / \mathrm{m}^{3}$ (C)$1.1 \times 10^{4} \mathrm{~kg} / \mathrm{m}^{3}$ (D)$2.9 \times 10^{4} \mathrm{~kg} / \mathrm{m}^{3}$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1.8 \\times 10^{3} \\mathrm{~kg} / \\mathrm{m}^{3}$", "(B)$5.6 \\times 10^{3} \\mathrm{~kg} / \\mathrm{m}^{3}$", "(C)$1.1 \\times 10^{4} \\mathrm{~kg} / \\mathrm{m}^{3}$", "(D)$2.9 \\times 10^{4} \\mathrm{~kg} / \\mathrm{m}^{3}$" ]
[ 3 ]
问题:质量为 $\mathrm{M}$ 的物块以速度 $\mathrm{V}$ 运动, 与质量为 $\mathrm{m}$ 的静止物块发生正撞, \section{$\underline{M}$} 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哣可能为( $)$ 选项:(A)2 (B)3 (C)4 (D)5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2", "(B)3", "(C)4", "(D)5" ]
[ 0 ]
问题:研究表明, 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 3 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 22 小时, 假设 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 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 末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 相比 选项:(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 (B)向心加速度变大 (C)线速度变大 (D)角速度变大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 "(B)向心加速度变大", "(C)线速度变大", "(D)角速度变大" ]
[ 0 ]
问题:平衡位置处于坐标原点的波源 $\mathrm{S}$ 在 $\mathrm{y}$ 轴上振动, 产生频率为 $50 \mathrm{~Hz}$ 的简谐横波向 $\mathrm{x}$ 轴正、负两个方向传播, 波速均为 $100 \mathrm{~m} / \mathrm{s}$, 平衡位置在 $\mathrm{x}$ 轴上的 $\mathrm{P} 、 \mathrm{Q}$ 两个质点随波 源振动着, $P 、 Q$ 的 $x$ 轴坐标分别为 $x P=3.5 m, ~ x Q=-3 m$, 当 $S$ 位移为负且向 $-y$ 方向 运动时, $\mathrm{P} 、 \mathrm{Q}$ 两质点的 选项:(A)位移方向相同, 速度方向相反 (B)位移方向相同, 速度方向相同 (C)位移方向相反, 速度方向相反 (D)位移方向相反, 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位移方向相同, 速度方向相反", "(B)位移方向相同, 速度方向相同", "(C)位移方向相反, 速度方向相反", "(D)位移方向相反, 速度方向相同" ]
[ 3 ]
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A)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B)可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菼光来设计防伪措施 (C)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都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 (D)观察者与波源互相远离时接收到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B)可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菼光来设计防伪措施", "(C)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都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 "(D)观察者与波源互相远离时接收到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 ]
[ 1, 3 ]
问题: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选项:(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
[ 3 ]
问题: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 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 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6.6 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 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选项:(A)1h (B)4h (C)8h (D)16h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1h", "(B)4h", "(C)8h", "(D)16h" ]
[ 1 ]
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液体中悬浮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对外界做功, 其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液体中悬浮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对外界做功, 其内能一定减少" ]
[ 0 ]
问题:某原子电离后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若该电子在核的静电力作用下 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 那么电子运动 选项:(A)半径越大, 加速度越大 (B)半径越小,周期越大 (C)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D)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小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半径越大, 加速度越大", "(B)半径越小,周期越大", "(C)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D)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小" ]
[ 2 ]
问题:某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 1: 10 , 当输入电压增加 $20 \mathrm{~V}$ 时, 输出 电压 选项:(A)降低 $2 \mathrm{~V}$ (B)增加 $2 \mathrm{~V}$ (C)降低 $200 \mathrm{~V}$ (D)增加 $200 \mathrm{~V}$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降低 $2 \\mathrm{~V}$", "(B)增加 $2 \\mathrm{~V}$", "(C)降低 $200 \\mathrm{~V}$", "(D)增加 $200 \\mathrm{~V}$" ]
[ 3 ]
问题: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 在抛出 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 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 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 选项:(A)$\frac{\pi}{6}$ (B)$\frac{\pi}{4}$ (C)$\frac{\pi}{3}$ (D)$\frac{5 \pi}{12}$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frac{\\pi}{6}$", "(B)$\\frac{\\pi}{4}$", "(C)$\\frac{\\pi}{3}$", "(D)$\\frac{5 \\pi}{12}$" ]
[ 1 ]
问题: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 现用一大小为 $F_{1}$ 的水平拉力拉动物 体, 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为 $\mathrm{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 $F_{2}$, 物体从静止 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 $2 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 用 $W_{F 1} 、 W_{F 2}$ 分别 表示拉力 $F_{1} 、 F_{2}$ 所做的功, $W_{f 1} 、 W_{f 2}$ 分别表示前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则 选项:(A)$W_{F 2}>4 W_{f 1}, W_{f 2}>2 W_{f 1}$ (B)$\mathrm{W}_{\mathrm{f} 2}>4 \mathrm{~W}_{\mathrm{F} 1}, \mathrm{~W}_{\mathrm{f} 2}=2 \mathrm{~W}_{\mathrm{f} 1}$ (C)$\mathrm{W}_{\mathrm{f} 2}<4 \mathrm{~W}_{\mathrm{f} 1}, \mathrm{~W}_{\mathrm{f} 2}=2 \mathrm{~W}_{\mathrm{f} 1}$ (D)$W_{f 2}<4 W_{f 1}, W_{f 2}<2 W_{f 1}$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W_{F 2}>4 W_{f 1}, W_{f 2}>2 W_{f 1}$", "(B)$\\mathrm{W}_{\\mathrm{f} 2}>4 \\mathrm{~W}_{\\mathrm{F} 1}, \\mathrm{~W}_{\\mathrm{f} 2}=2 \\mathrm{~W}_{\\mathrm{f} 1}$", "(C)$\\mathrm{W}_{\\mathrm{f} 2}<4 \\mathrm{~W}_{\\mathrm{f} 1}, \\mathrm{~W}_{\\mathrm{f} 2}=2 \\mathrm{~W}_{\\mathrm{f} 1}$", "(D)$W_{f 2}<4 W_{f 1}, W_{f 2}<2 W_{f 1}$" ]
[ 2 ]
问题: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 两极的大小为 $\mathrm{g}_{0}$, 赤道的大小为 $\mathrm{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mathrm{T}$, 引力常量为 G. 则地球的密度为 选项:(A)$\frac{3 \pi}{G T^{2}} \frac{g_{0}-g}{g_{0}}$ (B)$\frac{3 \pi}{G^{2}} \frac{g_{0}}{g_{0}-g}$ (C)$\frac{3 \pi}{G T^{2}}$ (D)$\frac{3 \pi}{G T^{2}} \frac{g_{0}}{g}$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frac{3 \\pi}{G T^{2}} \\frac{g_{0}-g}{g_{0}}$", "(B)$\\frac{3 \\pi}{G^{2}} \\frac{g_{0}}{g_{0}-g}$ ", "(C)$\\frac{3 \\pi}{G T^{2}}$", "(D)$\\frac{3 \\pi}{G T^{2}} \\frac{g_{0}}{g}$" ]
[ 1 ]
问题: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 (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 电势也为零 (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 电势也逐渐降低 (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的方向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 "(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 电势也为零", "(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 电势也逐渐降低", "(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的方向" ]
[ 0 ]
问题: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 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若碰撞后汽 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 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 (B)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 (C)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 (D)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 "(B)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 "(C)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 "(D)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 ]
[ 3 ]
问题: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frac{1}{10}$, 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frac{1}{2}$, 则同一物体在火星表面与在地 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比值约为 选项:(A)0.2 (B)0.4 (C)2.0 (D)2.5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0.2", "(B)0.4", "(C)2.0", "(D)2.5" ]
[ 1 ]
问题: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 $-\mathrm{Q}$ 和 $+3 \mathrm{Q}$ 的相同金属小球 (均可视为点电荷), 固定在相 距为 $\mathrm{r}$ 的两处, 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mathrm{F}$. 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 $\frac{r}{2}$, 则两 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 选项:(A)$\frac{1}{12} F$ (B)$\frac{3}{4} F$ (C)$\frac{4}{3} F$ (D)$\frac{1}{4} \mathrm{~F}$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frac{1}{12} F$", "(B)$\\frac{3}{4} F$", "(C)$\\frac{4}{3} F$", "(D)$\\frac{1}{4} \\mathrm{~F}$" ]
[ 2 ]
问题:英国《新科学家 (New Scientist)》杂志评选出了 2008 年度世界 8 项科学之最, 在 XTEJ1650 - 500 双星系统中发现的最小黑洞位列其中, 若某黑洞的半径 R 约 $45 \mathrm{~km}$, 质量 $\mathrm{M}$ 和半径 $\mathrm{R}$ 的关系满足 $\frac{M}{R}=\frac{c^{2}}{2 G}$ (其中 $\mathrm{c}$ 为光速, $\mathrm{G}$ 为引力常量), 则该黑洞表面 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 ( $)$ 选项:(A)$10^{8} \mathrm{~m} / \mathrm{s}^{2}$ (B)$10^{10} \mathrm{~m} / \mathrm{s}^{2}$ (C)$10^{12} \mathrm{~m} / \mathrm{s}^{2}$ (D)$10^{14} \mathrm{~m} / \mathrm{s}^{2}$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10^{8} \\mathrm{~m} / \\mathrm{s}^{2}$", "(B)$10^{10} \\mathrm{~m} / \\mathrm{s}^{2}$", "(C)$10^{12} \\mathrm{~m} / \\mathrm{s}^{2}$", "(D)$10^{14} \\mathrm{~m} / \\mathrm{s}^{2}$" ]
[ 2 ]
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物体放出热量, 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 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 同时对外做功, 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 同时对外做功, 其内能可能不变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物体放出热量, 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 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 同时对外做功, 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 同时对外做功, 其内能可能不变" ]
[ 2 ]
问题: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 $\alpha$ 衰变的是( ) 选项:(A)${ }_{7}^{14} \mathrm{~N}+\stackrel{4}{2} \mathrm{He} \rightarrow{ }^{17} \mathrm{O}+{ }^{1} \mathrm{H}$ (B)${ }_{92}^{238} \mathrm{U} \rightarrow{ }_{90}^{234} \mathrm{Th}+{ }^{4} \mathrm{He}$ (C)$\quad{ }^{2} \mathrm{1} \mathrm{H}+{ }^{3} \mathrm{H} \rightarrow{ }^{4} \mathrm{He}+{ }^{1} \mathrm{n}$ (D)$\quad{ }_{90}^{234} \mathrm{Th} \rightarrow \stackrel{234}{91} \mathrm{~Pa}+\stackrel{0}{-1 \mathrm{e}}$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 }_{7}^{14} \\mathrm{~N}+\\stackrel{4}{2} \\mathrm{He} \\rightarrow{ }^{17} \\mathrm{O}+{ }^{1} \\mathrm{H}$", "(B)${ }_{92}^{238} \\mathrm{U} \\rightarrow{ }_{90}^{234} \\mathrm{Th}+{ }^{4} \\mathrm{He}$", "(C)$\\quad{ }^{2} \\mathrm{1} \\mathrm{H}+{ }^{3} \\mathrm{H} \\rightarrow{ }^{4} \\mathrm{He}+{ }^{1} \\mathrm{n}$", "(D)$\\quad{ }_{90}^{234} \\mathrm{Th} \\rightarrow \\stackrel{234}{91} \\mathrm{~Pa}+\\stackrel{0}{-1 \\mathrm{e}}$" ]
[ 1 ]
问题: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 那么 选项:(A)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 (B)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C)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 "(B)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C)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
[ 3 ]
问题:“蹦极”运动中, 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 另一端绑在人身上, 人从几十 米高处跳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坚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 到人 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 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 人的动能一直减小 (C)绳恰好伸直时, 绳的弹性势能为零, 人的动能最大 (D)人在最低点时, 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 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 人的动能一直减小", "(C)绳恰好伸直时, 绳的弹性势能为零, 人的动能最大", "(D)人在最低点时, 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 ]
[ 0 ]
问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 可以初步了解常用的公交一卡通 (IC 卡) 的工 作原理及相关问题. IC 卡内部有一个由电感线圈 L 和电容 C 构成的 LC 振 荡电路. 公交车上的读卡机 (刷卡时“嘀”的响一声的机器) 向外发射某一特 定频率的电磁波. 刷卡时, IC 卡内的线圈 L 中产生感应电流, 给电容 C 充 电, 达到一定的电压后, 驱动卡内芯片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选项:(A)IC 卡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卡内的电池 (B)仅当读卡机发射该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 IC 卡才能有效工作 (C)若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偏离该特定频率, 则线圈 L 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D)IC 卡只能接收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 而不能向读卡机传输自身的数据信 息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IC 卡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卡内的电池", "(B)仅当读卡机发射该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 IC 卡才能有效工作", "(C)若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偏离该特定频率, 则线圈 L 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D)IC 卡只能接收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 而不能向读卡机传输自身的数据信 息" ]
[ 1 ]
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B)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 (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 (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B)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 "(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 "(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
[ 1 ]
问题: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 动能减小为原来的 $\frac{1}{4}$, 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 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 选项:(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4: 1$ (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2: 1$ (C)周期之比为 $1: 8$ (D)轨道半径之比为 1: 2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4: 1$", "(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2: 1$", "(C)周期之比为 $1: 8$", "(D)轨道半径之比为 1: 2" ]
[ 2 ]
问题:通过一理想变压器, 经同一线路输送相同的电功率 $\mathrm{P}$, 原线圈的电压 $\mathrm{U}$ 保持不 变, 输电线路的总电阻为 $\mathrm{R}$. 当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为 $\mathrm{k}$ 时, 线路损耗的电功率为 $\mathrm{P}_{1}$, 若将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提高到 $\mathrm{nk}$, 线路损耗的电功率为 $\mathrm{P}_{2}$, 则 $\mathrm{P}_{1}$ 和 $\frac{P_{2}}{P_{1}}$ 分别 为 选项:(A)$\frac{P R}{k U}, \frac{1}{n}$ (B)$\left(\frac{P R}{k U}\right)^{2} R, \frac{1}{n}$ (C)$\frac{P R}{k U}, \frac{1}{n^{2}}$ (D)$\left(\frac{P}{k U}\right)^{2} \mathrm{R}, \frac{1}{n^{2}}$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frac{P R}{k U}, \\frac{1}{n}$", "(B)$\\left(\\frac{P R}{k U}\\right)^{2} R, \\frac{1}{n}$", "(C)$\\frac{P R}{k U}, \\frac{1}{n^{2}}$", "(D)$\\left(\\frac{P}{k U}\\right)^{2} \\mathrm{R}, \\frac{1}{n^{2}}$" ]
[ 3 ]
问题: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铝 26, 铝 26 的半衰期为 72 万年, 其衰变 方程为 ${ }_{13}^{26} \mathrm{Al} \rightarrow_{12}^{26} \mathrm{Mg}+\mathrm{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quad$ ) 选项:(A)$\mathrm{Y}$ 是氦核 (B)$\mathrm{Y}$ 是质子 (C)再经过 72 万年, 现有的铝 26 衰变一半 (D)再经过 144 万年, 现有的铝 26 全部衰变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mathrm{Y}$ 是氦核", "(B)$\\mathrm{Y}$ 是质子", "(C)再经过 72 万年, 现有的铝 26 衰变一半", "(D)再经过 144 万年, 现有的铝 26 全部衰变" ]
[ 2 ]
问题:2021 年 4 月, 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 “天和” 核心舱成功发射并入轨运行, 若核心舱绕 地球的运行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引力常量, 由下列物理量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选项:(A)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半径 (B)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周期 (C)核心舱的绕地角速度和绕地周期 (D)核心舱的绕地线速度和绕地半径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半径", "(B)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周期", "(C)核心舱的绕地角速度和绕地周期", "(D)核心舱的绕地线速度和绕地半径" ]
[ 3 ]
问题:“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 2017 年 4 月 20 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与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 “天舟一号”在距离地面约 $380 \mathrm{~km}$ 的圆轨道上飞行, 则其 选项:(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 "(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
[ 1, 2, 3 ]
问题: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 $\rho$, 引力常量为 $G$, 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 星的周期是( ) 选项:(A)$\sqrt{\frac{3 \pi}{G \rho}}$ (B)$\sqrt{\frac{4 \pi}{G \rho}}$ (C)$\sqrt{\frac{1}{3 \pi G \rho}}$ (D)$\sqrt{\frac{1}{4 \pi G \rho}}$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sqrt{\\frac{3 \\pi}{G \\rho}}$", "(B)$\\sqrt{\\frac{4 \\pi}{G \\rho}}$", "(C)$\\sqrt{\\frac{1}{3 \\pi G \\rho}}$", "(D)$\\sqrt{\\frac{1}{4 \\pi G \\rho}}$" ]
[ 0 ]
问题:氜核 ${ }_{1}^{2} \mathrm{H}$ 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 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 $6_{1}^{2} \mathrm{H} \rightarrow 2{ }_{2}^{4} \mathrm{He}+2{ }_{1}^{1} \mathrm{H}+2{ }_{0}^{1} \mathrm{n}+43.15 \mathrm{MeV}$ 表示。海水中富含氞, 已知 $1 \mathrm{~kg}$ 海水中含有的氚核约为 $1.0 \times 10^{22}$ 个, 若全都发生聚变反应, 其释放的能量与质量为 $M$ 的标准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相 等; 已知 $1 \mathrm{~kg}$ 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 $2.9 \times 10^{7} \mathrm{~J}, 1 \mathrm{MeV}=1.6 \times 10^{-13} \mathrm{~J}$, 则 $M$ 约为 选项:(A)$40 \mathrm{~kg}$ (B)$100 \mathrm{~kg}$ (C)$400 \mathrm{~kg}$ (D)$1000 \mathrm{~kg}$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40 \\mathrm{~kg}$", "(B)$100 \\mathrm{~kg}$", "(C)$400 \\mathrm{~kg}$", "(D)$1000 \\mathrm{~kg}$" ]
[ 2 ]
问题:特高压输电可使输送中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大幅降低。我国已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了特 高压输电技术。假设从 $A$ 处采用 $550 \mathrm{kV}$ 的超高压向 $B$ 处输电, 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 $\Delta P$, 到达 $B$ 处时电压下降了 $\Delta U$ 。在保持 $A$ 处输送的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 改用 1 $100 \mathrm{kV}$ 特高压输电, 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变为 $\Delta P^{\prime}$, 到达 $B$ 处时电压下降了 $\Delta U^{\prime}$ 。不考虑其 他因素的影响, 则 选项:(A)$\Delta P^{\prime}=\frac{1}{4} \Delta P$ (B)$\Delta P^{\prime}=\frac{1}{2} \Delta P$ (C)$\Delta U^{\prime}=\frac{1}{4} \Delta U$ (D)$\Delta U^{\prime}=\frac{1}{2}$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Delta P^{\\prime}=\\frac{1}{4} \\Delta P$", "(B)$\\Delta P^{\\prime}=\\frac{1}{2} \\Delta P$", "(C)$\\Delta U^{\\prime}=\\frac{1}{4} \\Delta U$", "(D)$\\Delta U^{\\prime}=\\frac{1}{2}$" ]
[ 0, 3 ]
问题: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选项:(A)$\alpha$ 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alpha$ 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 ]
[ 1 ]
问题: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 它将 $220 \mathrm{~V}$ 交变电流改变为 $110 \mathrm{~V}$, 已知 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 800 , 则副线圈的匝数为 选项:(A)200 (B)400 (C)1600 (D)3200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200", "(B)400", "(C)1600", "(D)3200" ]
[ 1 ]
问题: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 《春 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之说, 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选项:(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从干燥的地㚪炎上走过, 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从干燥的地㚪炎上走过, 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
[ 2 ]
问题:过去几千年来, 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 行星“51 peg b” 的 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 “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周期 约为 4 天, 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 $\frac{1}{20}$,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选项:(A)$\frac{1}{10}$ (B)1 (C)5 (D)10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frac{1}{10}$", "(B)1", "(C)5", "(D)10" ]
[ 1 ]
问题:水平桌面上, 一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 $F$ 拉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 物体通过的路程等 于 $s_{0}$ 时, 速度的大小为 $v_{0}$, 此时撤去 $F$, 物体继续滑行 $2 s_{0}$ 的路程后停止运动, 重力加速度大 小为 $g$, 则 选项:(A)在此过程中 $F$ 所做的功为 $\frac{1}{2} m v_{0}^{2}$ (B)在此过中 $F$ 的冲量大小等于 $\frac{3}{2} m v_{0}$ (C)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 $\frac{v_{0}^{2}}{4 s_{0} g}$ (D)$F$ 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 2 倍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在此过程中 $F$ 所做的功为 $\\frac{1}{2} m v_{0}^{2}$", "(B)在此过中 $F$ 的冲量大小等于 $\\frac{3}{2} m v_{0}$", "(C)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 $\\frac{v_{0}^{2}}{4 s_{0} g}$", "(D)$F$ 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 2 倍" ]
[ 1, 2 ]
问题:属于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 选项:(A)真空中光速不变 (B)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 (C)物体的质量不变 (D)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真空中光速不变", "(B)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 "(C)物体的质量不变", "(D)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 ]
[ 0 ]
问题:对于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A)在相同介质中, 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 蓝光的波长最短 (D)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在相同介质中, 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 蓝光的波长最短", "(D)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 ]
[ 2 ]
问题: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 太阳每秒 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 $4 \times 10^{26} \mathrm{~J}$,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太阳每秒钟减少的 质量最接近 选项:(A)$10^{36} \mathrm{~kg}$ (B)$10^{18} \mathrm{~kg}$ (C)$10^{13} \mathrm{~kg}$ (D)$10^{9} \mathrm{~kg}$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10^{36} \\mathrm{~kg}$", "(B)$10^{18} \\mathrm{~kg}$", "(C)$10^{13} \\mathrm{~kg}$", "(D)$10^{9} \\mathrm{~kg}$" ]
[ 3 ]
问题: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 $\rho$ 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 已知万有引 力常量 $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 则天体自转周 期为 选项:(A)$\left(\frac{4 \pi}{3 \mathrm{G} \rho}\right)^{\frac{1}{2}}$ (B)$\left(\frac{3}{4 \pi G \rho}\right)^{\frac{1}{2}}$ (C)$\left(\frac{\pi}{G \rho}\right)^{\frac{1}{2}}$ (D)$\left(\frac{3 \pi}{G \rho}\right)^{\frac{1}{2}}$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left(\\frac{4 \\pi}{3 \\mathrm{G} \\rho}\\right)^{\\frac{1}{2}}$", "(B)$\\left(\\frac{3}{4 \\pi G \\rho}\\right)^{\\frac{1}{2}}$", "(C)$\\left(\\frac{\\pi}{G \\rho}\\right)^{\\frac{1}{2}}$", "(D)$\\left(\\frac{3 \\pi}{G \\rho}\\right)^{\\frac{1}{2}}$" ]
[ 3 ]
问题:质量为 $1.5 \times 10^{3} \mathrm{~kg}$ 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 速度为 $20 \mathrm{~m} / \mathrm{s}$, 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1.8 \times 10^{3} \mathrm{~N}$ 。此时, 汽车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 选项:(A)$90 \mathrm{~W}$ (B)$30 \mathrm{~kW}$ (C)$36 \mathrm{~kW}$ (D)$300 \mathrm{~kW}$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90 \\mathrm{~W}$", "(B)$30 \\mathrm{~kW}$", "(C)$36 \\mathrm{~kW}$", "(D)$300 \\mathrm{~kW}$" ]
[ 2 ]
问题:2021 年 2 月, 执行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 “天问一号” 探测器在成功实施三次近火制动后, 进入运行周 期约为 $1.8 \times 10^{5} \mathrm{~s}$ 的椭圆形停泊轨道, 轨道与火星表面的最近距离约为 $2.8 \times 10^{5} \mathrm{~m}$ 。已知火星半径约为 $3.4 \times 10^{6} \mathrm{~m}$, 火星表面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3.7 \mathrm{~m} / \mathrm{s}^{2}$, 则 “天问一号” 的停泊轨道与火星表面的最远 距离约为 选项:(A)$6 \times 10^{5} \mathrm{~m}$ (B)$6 \times 10^{6} \mathrm{~m}$ (C)$6 \times 10^{7} \mathrm{~m}$ (D)$6 \times 10^{8} \mathrm{~m}$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6 \\times 10^{5} \\mathrm{~m}$", "(B)$6 \\times 10^{6} \\mathrm{~m}$", "(C)$6 \\times 10^{7} \\mathrm{~m}$", "(D)$6 \\times 10^{8} \\mathrm{~m}$" ]
[ 2 ]
问题:2012 年 6 月 18 日, 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 $343 \mathrm{~km}$ 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对接轨道所 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A)为实现对接, 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 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 在运行一段时间后, 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加干预, 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 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为实现对接, 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 度之间 ", "(B)如不加干预, 在运行一段时间后, 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加干预, 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 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
[ 1 ]
问题:上世纪四十年代初, 我国科学家王淦昌先生首先提出证明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 如果 静止原子核 ${ }_{4}^{7} \mathrm{Be}$ 俘获核外 $\mathrm{K}$ 层电子 $\mathrm{e}$, 可生成一个新原子核 $\mathrm{X}$, 并放出中微子 $v_{\mathrm{e}}$, 即 ${ }_{4}^{7} \mathrm{Be}$ $+{ }_{-1}^{0} \mathrm{e} \rightarrow \mathrm{X}+{ }_{0}^{0} v_{\mathrm{e}}$ 。根据核反应后原子核 $\mathrm{X}$ 的动能和动量, 可以间接测量中微子的能量和动 量, 进而确定中微子的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原子核 $\mathrm{X}$ 是 ${ }_{3}^{7} \mathrm{Li}$ (B)核反应前后 总质子数不变 (C)核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同 (D)中微子 $v_{e}$ 的电荷量与电子的相同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原子核 $\\mathrm{X}$ 是 ${ }_{3}^{7} \\mathrm{Li}$", "(B)核反应前后 总质子数不变", "(C)核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同", "(D)中微子 $v_{e}$ 的电荷量与电子的相同" ]
[ 0 ]
问题:2022 年 5 月, 我国成功完成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 形成的组合体在地球 引力作用下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周期约 90 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A)组合体中的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B)组合体的速度大小略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组合体的角速度大小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大 (D)组合体的加速度大小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小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组合体中的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B)组合体的速度大小略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组合体的角速度大小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大", "(D)组合体的加速度大小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小" ]
[ 2 ]
问题:我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 乘高铁极大节省了出行时间。假设两火车站 $\mathrm{W}$ 和 $\mathrm{G}$ 间的铁路 里程为 $1080 \mathrm{~km}, \mathrm{~W}$ 和 $\mathrm{G}$ 之间还均匀分布了 4 个车站。列车从 $\mathrm{W}$ 站始发, 经停 4 站后到达 终点站 $\mathrm{G}$ 。设普通列车的最高速度为 $108 \mathrm{~km} / \mathrm{h}$, 高铁列车的最高速度为 $324 \mathrm{~km} / \mathrm{h}$ 。若普通 列车和高铁列车在进站和出站过程中, 加速度大小均为 $0.5 \mathrm{~m} / \mathrm{s}^{2}$, 其余行驶时间内保持各自 的最高速度匀速运动, 两种列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相同, 则从 $\mathrm{W}$ 到 $\mathrm{G}$ 乘高铁列车出行 比乘普通列车节省的时间为( ) 选项:(A)6 小时 25 分钟 (B)6 小时 30 分钟 (C)6 小时 35 分钟 (D)6 小时 40 分钟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6 小时 25 分钟", "(B)6 小时 30 分钟", "(C)6 小时 35 分钟", "(D)6 小时 40 分钟" ]
[ 1 ]
问题:一质点做曲线运动, 在前一段时间内速度大小由 $v$ 增大到 $2 v$,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速度 大小由 $2 v$ 增大到 $5 v$ 。前后两段时间内, 合外力对质点做功分别为 $W_{1}$ 和 $W_{2}$, 合外力的冲 量大小分别为 $I_{1}$ 和 $I_{2}$ 。下列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 选项:(A)$W_{2}=3 W_{1}, \quad I_{2} \leq 3 I_{1}$ (B)$W_{2}=3 W_{1}, I_{2} \geq I_{1}$ (C)$W_{2}=7 W_{1}, I_{2} \leq 3 I_{1}$ (D)$W_{2}=7 W_{1}, I_{2} \geq I_{1}$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W_{2}=3 W_{1}, \\quad I_{2} \\leq 3 I_{1}$", "(B)$W_{2}=3 W_{1}, I_{2} \\geq I_{1}$", "(C)$W_{2}=7 W_{1}, I_{2} \\leq 3 I_{1}$", "(D)$W_{2}=7 W_{1}, I_{2} \\geq I_{1}$ " ]
[ 2 ]
问题:真空中, A、B两点与点电荷 $Q$ 的距离分别为 $r$ 和 $3 r$, 则 $A 、 B$ 两点的电场强度 大小之比为 选项:(A)3: 1 (B)$1: 3$ (C)9: 1 (D)$1: 9$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3: 1", "(B)$1: 3$", "(C)9: 1", "(D)$1: 9$" ]
[ 2 ]
问题: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两极板的正对面积、间距和电荷量不变, 在两极 板间揷入一电介质, 其电容 C 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U 的变化情况是 选项:(A)C 和 U 均增大 (B)C 增大, U减小 (C)C 减小, U 增大 (D)C 和 U 均减小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C 和 U 均增大", "(B)C 增大, U减小", "(C)C 减小, U 增大", "(D)C 和 U 均减小" ]
[ 1 ]
问题:在核反应方程 ${ }^{4} \mathrm{He}+{ }^{14} \mathrm{~N} \rightarrow{ }^{17} \mathrm{O}+\mathrm{X}$ 中, $\mathrm{X}$ 表示的是 选项:(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粒子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粒子" ]
[ 0 ]
问题: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
[ 2 ]
问题: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 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 红色滤光片后 选项:(A)干涉条纹消失 (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干涉条纹消失", "(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
[ 3 ]
问题: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 律, 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 60 倍的情况下, 需要验证 选项:(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 $60^{2}$ (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 $60^{2}$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 $\frac{1}{6}$ (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 $\frac{1}{60}$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 $60^{2}$", "(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 $60^{2}$",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 $\\frac{1}{6}$", "(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 $\\frac{1}{60}$" ]
[ 1 ]
问题: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 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 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仅撤除电场, 则该粒子做匀速 圆周运动。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两类运动无关的是( ) 选项:(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 (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 (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 (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 答案:从A到D, 我们应选择
[ "(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 "(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 "(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 "(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 ]
[ 2 ]

Dataset Card for "agieval-gaokao-physics"

Dataset taken from https://github.com/microsoft/AGIEval and processed as in that repo, following dmayhem93/agieval-* datasets on the HF hub.

This dataset contains the contents of the Gaokao Physics subtask of AGIEval, as accessed in https://github.com/ruixiangcui/AGIEval/commit/5c77d073fda993f1652eaae3cf5d04cc5fd21d40 .

Citation:

@misc{zhong2023agieval,
      title={AGIEval: A Human-Centric Benchmark for Evaluating Foundation Models},
      author={Wanjun Zhong and Ruixiang Cui and Yiduo Guo and Yaobo Liang and Shuai Lu and Yanlin Wang and Amin Saied and Weizhu Chen and Nan Duan},
      year={2023},
      eprint={2304.06364},
      archivePrefix={arXiv},
      primaryClass={cs.CL}
}

Please make sure to cite all the individual datasets in your paper when you use them. We provide the relevant citation information below:

@inproceedings{ling-etal-2017-program,
    title = "Program Induction by Rationale Generation: Learning to Solve and Explain Algebraic Word Problems",
    author = "Ling, Wang  and
      Yogatama, Dani  and
      Dyer, Chris  and
      Blunsom, Phil",
    booktitle = "Proceedings of the 5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Volume 1: Long Papers)",
    month = jul,
    year = "2017",
    address = "Vancouver, Canada",
    publisher =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url = "https://aclanthology.org/P17-1015",
    doi = "10.18653/v1/P17-1015",
    pages = "158--167",
    abstract = "Solving algebraic word problems requires executing a series of arithmetic operations{---}a program{---}to obtain a final answer. However, since programs can be arbitrarily complicated, inducing them directly from question-answer pairs is a formidable challenge. To make this task more feasible, we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generating answer rationales, sequences of natural language and human-readabl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that derive the final answer through a series of small steps. Although rationales do not explicitly specify programs, they provide a scaffolding for their structure via intermediate milestones. To evaluate our approach, we have created a new 100,000-sample dataset of questions, answers and rational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direct supervision of program learning via answer rationales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inducing arithmetic programs.",
}

@inproceedings{hendrycksmath2021,
  title={Measur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With the MATH Dataset},
  author={Dan Hendrycks and Collin Burns and Saurav Kadavath and Akul Arora and Steven Basart and Eric Tang and Dawn Song and Jacob Steinhardt},
  journal={NeurIPS},
  year={2021}
}

@inproceedings{Liu2020LogiQAAC,
  title={LogiQA: A Challenge Dataset for Mach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with Logical Reasoning},
  author={Jian Liu and Leyang Cui and Hanmeng Liu and Dandan Huang and Yile Wang and Yue Zhang},
  booktitle={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year={2020}
}

@inproceedings{zhong2019jec,
  title={JEC-QA: A Legal-Domain Question Answering Dataset},
  author={Zhong, Haoxi and Xiao, Chaojun and Tu, Cunchao and Zhang, Tianyang and Liu, Zhiyuan and Sun, Maosong},
  booktitle={Proceedings of AAAI},
  year={2020},
}

@article{Wang2021FromLT,
  title={From LSAT: 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Complex Reasoning},
  author={Siyuan Wang and Zhongkun Liu and Wanjun Zhong and Ming Zhou and Zhongyu Wei and Zhumin Chen and Nan Duan},
  journal={IEEE/ACM Transactions on Audio,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year={2021},
  volume={30},
  pages={2201-2216}
}
Downloads last month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