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stringlengths
21
141
url
stringlengths
41
175
title
stringlengths
4
46
summary
stringlengths
0
465
text
stringlengths
26
21.8k
zhongwen_simp.120820_rolling_burma_censorship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20_rolling_burma_censorship
缅甸推进改革取消媒体审查制度
缅甸政府周一(20日)宣布取消刊物出版前审查制度,其中包括报章。
这是缅甸民选政府自去年上台后所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最新的一项。 缅甸政府审查部门的官员说,记者不需要在发表稿件前交由国家审查部门审查。 在缅甸军政府统治的近50年时间,包括报纸到歌词在内的一切出版物都需要经过当局审查。 去年,缅甸已经放松新闻审查制度。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world-4825720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8257208
俾路支恐袭和拐卖新娘: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又引争议
近日,巴基斯坦相继传来与中国相关的新闻:先是有南部瓜达尔港发生针对中资酒店的恐怖袭击,接着北部又有涉嫌中方人口贩子拐卖巴基斯坦基督徒新娘的事件,为中国与巴基斯坦官方长期谱写的“巴铁”主旋律新加了争议。这些争议会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有多少影响也引发了众多关注。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重金支持巴基斯坦发展国内基建,受到绝大多数巴基斯坦人欢迎。但安全成为一个问题。 日前,三名枪手对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瓜达尔港的五星级明珠大陆酒店发动自杀性攻击。这是中国人在当地建设的惟一五星级酒店。巴基斯坦官方称,三名袭击者被击毙,数名巴基斯坦安全人员伤亡, 但否认袭击者打死打伤中国人。 分离组织“俾路支解放军”宣布,袭击打死打伤多名巴基斯坦安全人员和中国人。这个分离组织还明言反对中国投资,宣称这些项目让当地人收益甚少。这一组织已多次发动针对中国人的武装袭击,包括2018年攻击中国在卡拉奇的总领馆。 BBC驻伊斯兰堡记者凯尔马尼指出,袭击发生后,中国和巴基斯坦官员都强调暴力无法阻挡两国的密切合作。尽管如此,“俾路支解放军”不断的武装活动仍然给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带来了隐忧。 俾路支人 俾路支人是巴基斯坦的四大种族之一,有独特语言和文化。巴基斯坦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在与俾路支地方分离势力进行武装和政治斗争几乎没有停息,并且牵涉到复杂的国内、地区和国际矛盾,影响到巴基斯坦与其它国家的关系。 早在2018年11月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遇袭后,俾路支分离主义组织就警告中国政府称,不要再借中巴经济走廊的名义抢占俾路支省的自然资源和土地,否则他们会再次发起袭击。 早在2018年7月,中国外交部就一再发布安全警告,告诫中国公民暂勿前往巴基斯坦俾路支省。 2019年5月份,巴基斯坦的联邦调查局逮捕了数名中国和巴基斯坦公民,指控他们涉嫌欺骗巴基斯坦年轻女孩假结婚,然后送到中国强迫他们卖淫。 巴基斯坦“新娘”风波 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开启以来,中国和巴基斯坦人员来往数量大增。民间来往的人们抱有各种意图,也包括一些试图利用不法手段搭上中巴经济走廊快车的个人和组织。 2019年,随着巴基斯坦媒体的不断爆料,以及国际人权组织的警告,一些中国和巴基斯坦非法犯罪分子走私贩卖巴基斯坦女子到中国卖淫的消息越来越受到两国官方重视。 在中国互联网上也可见到,主要是山东的一些婚介打出的18万人民币娶一个巴基斯坦新娘的广告和消息,还配有照片。与此同时,据称中国警方2019年2月就已开始在山东一些村县清理非法涉外婚姻中介。中巴双方政府也展开合作打击有关犯罪行为。 中巴经济走廊受到印度明确反对。 五月,巴基斯坦联邦调查局逮捕数名中国和巴基斯坦公民,指控他们涉嫌欺骗巴基斯坦年轻女孩假结婚,然后送到中国强迫他们卖淫。虽然类似的刑事案件并非中巴民间交流的主流,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这类案件在媒体上曝光,多少负面影响了中国人在巴基斯坦民间的形象。 但是,BBC乌尔都语部资深记者拉法格特·阿里则表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因为对巴基斯坦经济振兴意义巨大,受到大多数民众的欢迎和期待,因此唯利是图的个别人口走私案件即使有不良影响,也难以动摇中巴国家间合作。 阿里还指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不仅影响到两国核心利益,而且影响到地区和国际利益,因此俾路支袭击等新闻的背景可能并不简单。
ukchina_simp.vert-fut-49649606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9649606
地震之谜:“人造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电视演播室开始摇晃,女主播顿时面露恐惧,话说了一半就停下来,陷入沉默。摇晃加剧。围坐在笨重的大塑料桌旁的其他主持人,呆坐不动,担心地左右瞥了几眼。震动更强烈了。他们头顶上的设备发出咔嗒声。一位主播向上望,倒抽了一口冷气。该撤了。
这个韩国直播电视团队随即匆忙扔掉身上的麦克风,丢下了他们的设备,此时一场5.5级地震的震波正在震撼着浦项(Pohang)全城。这是一次剧烈的地震。其他视频片段显示,人们从大楼逃出来,他们身后的建筑物墙身随即倒塌。这个拥有50万居民的城市一片惊慌。但这次地震并不是一次反常的自然事件。而是人为造成的。 一组专家今年3月份发表的一份报告得出了上述结论。他们试图找出2017年11月15日浦项地震的原因。这次地震造成135人受伤,1700人被迫暂时转移到紧急住所。数千座建筑被毁,经济损失达7500万美元。地震时附近有一个正在开工的地热钻探工程,因此一个有待回答的大问题是:是谁干的?人类还是自然?为了查明是否这项工程引发了地震,韩国请来了新一代地震学家:地震侦探。 他们的任务是梳理地震记录和行业数据,以判断地震是天灾还是人祸。二者都不容易证明。但这些科学家现在提出了更可靠的方法来找出罪魁祸首。他们是地球的法医。 随着地表钻探和水力压裂开采能源技术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运用,人类诱导或人为产生的地震已成为一个日益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在,每年大约有10万口油井开钻,到2050年,地热能的使用可能会增加6倍。地热能开采有时需要向热岩中注水以产生蒸汽。但开采大量的化石燃料或需要向断裂的岩石中注水,有可能破坏地下岩层的应力平衡,引发地震。 裂缝显示地震的强度(Credit: Getty Images) 虽然在英语中我们喜欢用“在稳固的基础上”这样的比喻,但从地质的角度来看,我们脚下的大地绝不稳固,全是由不同密度物质组成的移动岩层,有断层和裂缝,并有地下水流穿过。这里还有沉积物、粘土和基岩。更不用说从更宏观的角度,有巨大的地壳构造板块相互挤压或撕离。在一些地带,地表就像一座玩具砖塔,只消一推即倒。 埃尔斯沃思(Bill Ellsworth)犹记得他第一次看到浦项地震时人们逃出大楼时的情景。 他说:“我后来看到了一些监控摄像头的视频,他们非常幸运,没有人死亡。”埃尔斯沃思为斯坦福大学诱发和触发地震活动中心(Stanford University's Center for Induced and Triggered Seismicity)的学者,是调查浦项地震的国际团队的一员。 这些调查人员冒着很大风险。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将浦项地震定性为人为地震是非同小可之事。地震采用里克特级数(Richter scale)计量,这是“对数级”,意味着每增加一级,强度就增加10倍。居民可以感觉到里氏3级左右的地震,4级地震足以将货架上的物品震落。由人类活动引起的5.5级或更高级别的地震非常罕见,尽管仍被认为是中等强度,但已经足以摧毁建筑物。 地震中失去家园的灾民(Credit: Getty Images) 浦项地震发生的第二天,经营这家实验性地热发电厂的NexGeo公司否认对此事负有任何责任。但当埃尔斯沃思和他的团队开始搜集证据时,一个不同的故事开始浮出水面。他和其他专家研究了该地区的地震数据,以及配合调查的NexGeo公司提供的有关钻井活动的信息。 地热发电厂利用地热能发电。有多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利用直接从地热储层释放的蒸汽。但也有这样的情况,岩石可能是滚烫的,但没有足够的水以蒸汽的形式把热量带到地表。为了打破岩石并释放这些热量,NexGeo公司计划向地下注水。 在该公司的团队执行注水之前,他们必须深入地下钻孔。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了问题。 往地下岩石钻孔时,岩石会被钻头粉碎成微小的颗粒,这些岩石颗粒必须被清除出钻井。要做到清除,需要从钻头中心射出一种密度相对较大的钻井液,钻井液从钻头中流出到达钻孔底部,然后将钻头周围的碎石冲到地面上。但是,韩国钻探人员意外地在地下约3.8千米深的地方击中了一块破裂的岩石。大量的泥浆没有向上涌出,而是流进了裂缝,因此增加了那个岩区的压强。 埃尔斯沃思解释说:“不管是什么原因,有一条裂缝让钻井液从钻孔中流出。”冲下更多的钻井液后,钻井工们保住了他们的钻孔。但是现在巨大的水压造成了人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地震活动。 埃尔斯沃思说:“水压引发了一些非常轻微的地震,因为强度非常小,当时没有人注意到。” 韩国示威者要求重视环境问题(Credit: Getty Images) 后来对这些轻微地震的空间分析发现,钻探实际上已经碰到断层线,即地下两个岩层面相交的边界。而钻探小组当时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沿着这些断层可能发生地层移动,这就是导致地震的原因。 理想情况是,若果事前已知钻井或灌注井液的岩区有断层线,通常是可以避开断层线钻井。但在这次事故中,部分原因是地表没有迹象表明地下存在断层线,韩国的钻探队根本不知道自己钻到了什么地方。正如埃尔斯沃思所说:“这是非常不幸的。” “这个断层就是我们所说的临界应力,只要有地层有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断层移动,而最终发生的正是这种情况。” 起初那些轻微的地震被忽视了,那其实是一个信号,说明出了问题。仅仅几周后,5.5级地震就发生了。 在地震中受损的一座小学(Credit: Getty Images) 埃尔斯沃思和他的同事们收集的数据使他们相信,这次地震是人为造成的。尽管对调查结果存在一些争议,但韩国政府已经接受了调查结果,并表示将拆除地热发电厂。 钻探小组是否注意到了早期的地震活动并及时停止钻探?埃尔斯沃思说,这是有可能的,但是钻探小组当时依靠的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交通灯式的系统来判断钻井是否安全。该系统只有地震达到一定的震级时才能监测到有地震发生,才能停止钻探。埃尔斯沃思指出,在这次事故中,这些轻微地震的震级非常小,因此这个监测系统未能察觉,而调查小组测绘发生这些微地震的区域,发现此处有断层存在。理论上,这种更全面的分析可以让钻井操作人员更早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英国广播公司未来频道(BBC Future)曾与NextGeo公司联系,讨论这份报告的内容,但他们并未作出回应。) 但是,监听大地的声音并弄清地下发出的各种轰鸣声意味什么问题并非易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5500英里之外的英格兰南部,一位科学家发现自己卷入了另一起地震侦探案件。这一次和位于萨里郡(Surrey)宜人乡村的石油钻探作业有关。 通过仔细分析,地震"侦探"们可以探测到地震活动的源头(Credit: Getty Images) 地震悬案 除了研究当代的地震,地震学家甚至正在探究几十年前发生的地震背后可能的人为原因。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苏珊‧霍夫(Susan Hough)研究了1952年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克恩县(Kern County)的7.5级大地震的记录。 霍夫在网上发现了一些旧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让她分析钻井的位置和深度。她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并标记出断层线的存在,从而证明石油钻井开采确实可能释放了压力,导致了地震,因为石油是从一个大断层上方的储层中开采出来。压力的消失引发了断层的自由移动。她说:“要发生这么大的地震,必须有一个断层承受着储存的压力。”她的模型甚至解释了地震是如何在最初的石油产出约100天后发生的,这几乎就是实际情况。 一个早春时节阳光明媚的下午,希克斯(Stephen Hicks)在田边打开了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旁边的一个大黑盒子。隔着树篱,几匹马困惑地看着我们,然后小跑着离开了。“我们这里有5个这样的盒子,”他一边说,一边满怀热情地在盒子里的电线和零件中翻来翻去,检查是否一切就绪。 希克斯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地震学家。他正在领导当地的一项调查,旨在找出该地区一系列轻微地震的原因。在山丘平缓起伏,溪流潺潺不息的萨里郡,这看来不会是应该发生的事。但今年2月27日凌晨,该地区发生3.1级地震。这是迄今为止最强烈的一次地震,虽然没有造成巨大的破坏,但却是一起不同寻常的事件。英国每年只有两到三次这样的地震。 由于英国石油天然气投资公司(UKOG)一直在附近开采石油,许多当地人担心这种活动会破坏古老的断层线,引发地震。钻井现场曾进行过一系列激烈的抗议活动。许多人求助于科学家,看看他们能否证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正是希克斯要研究的。 希克斯兴致勃勃地指着黑色盒子里的一个小盒子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转换器,就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某种数字形式,然后我们可以把它转换成速度、每秒多少米或加速度。” 他往地上狠狠跺了几下脚,然后向我展示了可以在线查看的近乎实时的震动图表,几分钟后图表上出现了巨大峰值。现场有多个仪器,这意味着偶然的噪音,比如过往车辆(或跺脚的科学家)发出的杂音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当许多地震监测仪一致出现震动时,才表明发生了地震。 这套设备为英国地质调查局(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所有,价值约1万英镑。2018年夏天,希克斯和他的同事协助安装了5套设备。此后他一直在监控信号。但与浦项不同,这里似乎没有确凿的证据。 英国萨里郡通常不会发生剧烈的地震活动,但2019年初发生的一系列轻微地震已经令当地居民震惊不已(Credit: Getty Images) 在过去的8个月里,希克斯所探测到的90次左右的地震都很微弱,不到1级。它们发生在相对较浅的深度,约地下2.5千米处,但又比钻探位置深,钻探深度约为700米或800米。不仅如此,地震分布在威尔德盆地(Weald basin)周围,而不是集中在钻井现场附近。 他说:“我们认为这是巧合,这种集群,我们称之为地震群,你在某个时间会发现很多。这是随机的。” 萨里郡的这种地震,是“横移断层”,即岩层相互平面移动所造成。希克斯说,这有点像两只鞋子摩擦在一起。虽然他不认为这些地震是人为造成的,但觉得其生成原因仍然令人感兴趣,因为在英国,像这样在如此浅的地表发生的地震通常不会有如此高分辨率的记录。 他说:“不管原因是什么,这仍然是一系列令人感兴趣的事件。” 我们在乡间漫步时,走到萨里郡最大地震的震中,一个有趣的钻井场所附近,我们遇到一位名叫威尔逊(Jackie Wilson)的女士,她正在遛狗。她说,今年2月3.1级地震发生时,她的猫“从床上跳了下来”。 她补充道:“确实有人带着请愿书,请当地人签名反对所有正在进行的钻探活动。我想从那以后地震活动就开始了,不是吗?” 希克斯已经回复了当地人发来的电子邮件、电话和推特,当地人也同样好奇这场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现在希克斯仍坚持自己的结论,认为地震是自然的。我们见面几周后,他和同事在网上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他们写道:“总的来说,我们在地震参数中没有发现强烈暗示人为原因的迹象。” 但公众对地震可能是人为造成的担忧,在世界各地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当钻探或地热活动与地震发生在同一地点时。 希克斯正在检查他的大黑盒子,以调查萨里郡的地震(Credit: Chris Baraniuk) 很明显,人们已经能接受人为活动可能造成地震的概念,地震可以由人类行为诱发或直接触发。后者与前者略微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地震主要是由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但人类活动对地震的发生起着一定作用。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的格里戈利(Francesco Grigoli)说,公众有这样的担忧是很自然的。格里戈利研究了地震侦探在试图找出地震原因时可用的工具。 他解释说:“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法来识别任何地震事件,并将地震辨析分类。”浦项地震发生不到一年后,他和同事们研究了这次地震,但他们的研究仅限于一个日本监测站公开的地震活动数据,该监测站距离震中很远,而且他当时无法获得NexGeo公司的钻探信息。 他的观点是,在判断地震是否人为造成时,更多公开的数据可以带来不同结果。 此外,地震监测技术的分辨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韦尔登(James Verdon)表示,如果钻井公司受到鼓励,就可以使用高度敏感的监听阵列,能够听到“每一次岩石最新爆裂的声音”。 他解释说:“这为我们提供了成千甚至上万的数据点,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据点更详细地评估地震灾害。” 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在芬兰的一个地热工程中,微震监测明显有助于将流体诱发的地震活动降到最低。在该案例中,钻井团队仔细监听小规模的地震活动,因而促使他们不时降低注液速度,或者拉长两次注水之间的等待时间。这篇论文的作者们认为,这阻止了较严重的地震发生。 有些人对人口密集地区附近钻井永远心怀不安。他们认为,即使引发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但潜在的后果太严重。尽管如此,在理论上,地震侦探们可以帮助评估正在进行的钻探情况,并在钻探变得危险时发出警报,而不仅仅是在事故发生后才采取行动。通过仔细倾听大地发出的声音,企业和政府或许能更好地做出反应,以免为时过晚。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vert-fut-40521831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0521831
从爱因斯坦的怪癖中你能学到什么
著名发明家、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深信脚趾运动的功效——根据作家马克·J·塞弗尔(Marc J Seifer)的描述,特斯拉每晚重复做"压扁"脚趾的运动,每只脚100次。虽然我们并不了解有关特斯拉脚趾运动的所有细节,但我们知道特斯拉声称脚趾运动有助于刺激大脑细胞。
20世纪最多产数学家保罗·艾尔多斯(Paul Erdos)喜欢另一种刺激剂:安非他命,依靠安非他命的刺激,艾尔多斯能对着数字一连工作20个小时。艾尔多斯的朋友用500美元押注他无法停用一个月安非他命,艾尔多斯赢了这笔赌注,但是他对朋友抱怨到:"你让数学倒退了一个月。" 牛顿则大力宣扬禁欲和独身的好处。1727年牛顿去世时,他已经永久地转变了我们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并留下了一千万字的笔记;而所有记录都证实,牛顿一直保持着童子之身(特斯拉也秉持禁欲信条,虽然后来他声称自己爱上了一只鸽子。) 许多全世界最聪明的科学家们同时也极度疯狂。从完全禁止信徒食用豆子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到进行裸体"空气浴"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这些科学家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都不乏有一些非常奇怪的嗜好。 然而,如果这些嗜好不只是迷信呢?科学家们正越来越意识到,智力优势不只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纯粹的基因运气。最新研究证明,决定你成年后是天才还是傻瓜的因素中,40%是环境因素。不论你是否对此结果满意,日常习惯的确会对大脑产生极强的影响,从而塑造大脑结构,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 会不会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烈酒,尼古拉·特斯拉才不得不采用压扁自己的脚趾这种方法呢?我们永远无法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图片来源: SPL) 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伟人之中,集天才与不寻常的嗜好为一身的最佳体现毫无疑问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所以,如果要找一个研究对象,寻找可以让大脑更聪明的行为,就没有比爱因斯坦更适合的人选了。既然爱因斯坦告诉了我们如何从原子中释放能量,那么也许,他也能够就如何从我们小小的脑袋瓜里释放最多的智慧给我们支几招。那么我们能从爱因斯坦的睡眠、饮食,甚至时尚选择中学到点什么吗? 十小时睡眠和白日小憩 睡眠有助于大脑,这是普遍的认知,但爱因斯坦比大多数人更重视这一建议。据说爱因斯坦一天的睡眠时间在十小时以上——几乎是美国人平均睡眠时间的1.5倍(6.8小时)。然而,我们真的能靠睡觉变聪明吗? 作家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曾写道:"人们普遍有这样的体验,晚上在一个问题上冥思苦想不得解,可是经过一夜安眠后,早上你会得到答案。" 据说,人类历史上的许多最具颠覆性的突破,比如发现元素周期表、DNA结构,以及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都得益于发现者无意识间获得的灵感;因为在睡梦中梦见了被电击的母牛,爱因斯坦才发现了狭义相对论。这样的说法属实吗? 2004年,德国吕贝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ubeck)的科学家们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了以上说法。科学家首先教会参加实验的志愿者们如何玩一个数字游戏。大多数志愿者通过练习能够逐渐掌握游戏技巧,但目前为止,最快提升游戏水平的途径是发现隐藏的规律。当科学家们八小时后再度测试志愿者的游戏水平,他们发现,那些被允许去睡觉的志愿者发现游戏规律的可能性是那些一直醒着的志愿者的两倍以上。 当我们睡着后,大脑会进入一系列循环。每90至120分钟,大脑在轻度睡眠、深度睡眠,以及一个与做梦有关的阶段之间波动;这一与做梦有关的过程被称作"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直到最近科学家才认为该过程对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然而这不是故事的全部。"非快速眼动睡眠有些神秘,但我们在夜晚60%的睡眠时间都在非快速眼动过程中度过,"渥太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ttawa)神经学家斯图尔特·福格尔(Stuart Fogel)说道。 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特征是大脑的间歇快速运动,也被称作"纺锤波事件"(spindle events),因为脑电图(EEG)上会留下纺锤形锯齿波形的波迹。一晚上的正常睡眠包括了成千上万次非快速眼动睡眠过程,每一次持续的时间最长几秒钟。"这的确是通往睡眠其他阶段的途径——你睡的时间越长,就会经历越多次数的纺锤波事件,"福格尔说道。 与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一起放松自己(图片来源: SPL) "纺锤波事件"始于大脑深层处迅速形成的结构所产生的电能激增。"罪魁祸首"是丘脑(thalamus),丘脑是一个椭圆形区域,充当大脑中主要的"转换中心",将传入的感官信号发送至正确的方向。当我们睡觉时,它就像一个内置耳塞,扰乱外部信息来帮助你入睡。在"纺锤波事件"中,激增的电能会到达大脑表面,然后再折返,以完成整个循环。 有趣的是,那些经历了更多"纺锤波事件"的人往往会拥有更多"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解决新问题、在新情况下使用逻辑,以及识别规律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那样。"这种智力与记忆事实和数字等其他智力无关,它仅仅与这些推理能力有关,"福格尔表示。这正好让人联想到爱因斯坦对正统教育的憎恶,以及他的那句忠告——"不要背诵任何你能够查得到的东西"。 尽管睡得越多,经历的"纺锤波事件"就越多,但这并不一定就能证明,更多的睡眠就有益处。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因为拥有更多的"纺锤波事件"所以更聪明?还是因为更聪明,所以才会经历更多的"纺锤波事件"?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尚无结论。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夜间睡眠和男性白天打盹儿都可以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智力提升与"纺锤波事件"的存在有关,而"纺锤波事件"仅会发生在女性的夜间睡眠中,以及男性白天打盹儿期间。 我们尚不知晓为什么"纺锤波事件"会有助于智力提升,但福格尔认为这可能跟被激活的大脑区域有关。"我们发现产生纺锤波的区域——丘脑和皮层(大脑表面)——正是为人提供问题解决能力及新情况下逻辑应用能力的区域,"福格尔表示。 爱因斯坦很幸运,因为他经常小憩。有传闻说,为了确保自己不会睡过头,靠在扶手椅上休息的时候,爱因斯坦手里会捏只勺子,下面正对着一只金属盘。他会迷迷糊糊地打个盹儿,然后——砰!——勺子会从他手上掉下来,在盘子上弄出声响,把爱因斯坦吵醒。 每日散步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每日散步。他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时会走路去上班,全程1.5英里。爱因斯坦跟随其他持之以恒的散步者的脚步,其中就包括了达尔文(Darwin),达尔文每天要散步三次,每次持续45分钟。 散步不只有益于保持身体健康,大量证据表明,散步还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室外散步至少对于提升创造力是更有效的。但这又是为什么呢? 去散步吧!这是爱因斯坦的建议(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当你仔细去想,这一说法难免牵强。散步将大脑的注意力从脑力劳动中转移出来,迫使它专注于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以免自己摔倒的过程,进入"顺时脑前额叶功能低下"(transient hypofrontality)的状态,通俗来说,即大脑的某些功能暂停活动,特别是与记忆、判断和语言等更高级大脑思维过程相关的前额叶部分。 通过把大脑活动调低一级,大脑会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可能给你带来坐在办公桌前无法产生的灵感。虽然尚无任何证据证明对散步为何有益的这一解释,但这的确是个有趣的推理。 吃意大利面 那么天才们吃什么呢?很可惜,我们还不清楚爱因斯坦是吃什么来为大脑提供养分的,不过互联网上盛传一种可疑的说法,即爱因斯坦提升智慧的方法是吃意大利面。爱因斯坦的确曾开玩笑说,对于意大利,自己最喜欢的是"意大利面和(数学家)列维·齐维塔(Levi Civita)"。让我们看看。 虽然碳水化合物有各种问题,但爱因斯坦还是对它们钟爱有加。众所周知,大脑是个贪恋美食的馋鬼,虽然只占身体重量的2%,却消耗着身体中20%的能量(爱因斯坦的大脑更轻,仅重1230克,而平均脑重为1,400克左右)。正如身体的其他部分,大脑更喜欢葡萄糖(glucose)等单糖,而单糖是从碳水化合物中分解出来的。神经元几乎需要不间断获得单糖供应,只有供给完全中断,才会接受其他能量来源。这里就存在着一个问题。 虽然嗜糖,但大脑无法储存任何能量。所以当血糖(blood glucose)水平下降时,大脑很快就会耗尽能量。"身体可以通过释放皮质醇(cortisol)等应激激素(stress hormones)释放自己储存的糖原(glycogen),但这会引发副作用,"罗汉普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oehampton)心理学及生理学讲师利·吉布森(Leigh Gibson)表示。 不建议大家吸烟,即使是爱因斯坦也不可能注意到所有的健康风险(图片来源: SPL) 我们每次因为不吃晚饭所感受到的那种熟悉的头晕和混沌就是大脑耗尽能量的表现。一项研究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人反应较慢,空间记忆能力也会减退——尽管这些只是短时现象(几周后,大脑会适应其他能量来源,如蛋白质)。 糖分的确可以给大脑带来宝贵的刺激,但这并不意味着狂吃意大利面就是好主意。"有证据表明,通常情况下,进食25克碳水化合物是有益处的,如果进食了这个数字的两倍,你就是在损害自己的思考能力,"吉布森表示。更明确地表示就是大约37根意大利面,这比听起来要少得多(大约是建议食用分量的一半)。"这可没有听上去那么简单,"吉布森说道。 抽烟 如今,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已经是众所周知,所以养成抽烟的习惯可不是明智之举。但爱因斯坦是个铁杆烟民,在校园里,爱因斯坦烟雾缭绕的形象跟他的理论一样出名。爱因斯坦非常喜欢抽烟,他相信,"抽烟有助于自己对人类的事情做出冷静客观的判断"。他甚至会从街上捡烟头,把剩下的烟丝塞到自己的烟斗里。 这并不是天才应有的行为,但是我们也有必要为爱因斯坦进行辩护,虽然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关烟草导致肺癌和其他疾病的证据,但直到1962年,烟草的这一问题才被确认,而那时爱因斯坦已经去世7年了。 如今吸烟的危害已经不再是秘密——吸烟会阻止脑细胞的形成,降低脑皮层厚度(cerebral cortex,负责意识的褶皱外层),导致大脑缺氧。可以说,尽管爱因斯坦有吸烟的习惯,但他依旧很聪明,但爱因斯坦的聪明并非源于吸烟。 另有一个谜题尚未被解开。一项针对20,000名美国青少年的调查在15年中追踪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不考虑年龄、种族或教育程度等因素,更聪明的孩子长大后会比其他人抽更多的烟,且抽烟频度也更高。科学家们仍然没有找到原因,但有趣的是,这个发现不是普遍规律——在英国,吸烟者往往智商较低。 不穿袜子 在列举爱因斯坦的怪癖时,如果不写上他对袜子的极度厌恶,那这个怪癖单显然是不完整的。"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发现大脚趾总是会在袜子上顶出个洞,所以我不再穿袜子了,"在给表亲、也即后来的妻子埃尔莎(Elsa)的信中,爱因斯坦写到。后来,每当爱因斯坦找不到自己的凉鞋时,他就会穿上埃尔莎的露跟女鞋。 然而事实证明,打扮成嬉皮士似乎并未给爱因斯坦带来任何智力优势。令人遗憾的是,尚未出现任何直接针对不穿袜子的影响进行的研究,但已经有研究表明,换上休闲服装,而不是更正式的服装之后,人们在抽象思维测试中的表现会变得糟糕。 爱因斯坦本人的建议大概是回答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方式吧。"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发问;好奇心的存在是有原因的,"1955年爱因斯坦接受《生活》杂志采访时说道。 如果这个方法不行,你还可以试试脚趾运动。谁知道呢,也许脚趾运动真的有用。你难道不想知道答案吗?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60623_germany_shooting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6/06/160623_germany_shooting
德国警察在维恩海电影院击毙了一名枪手
德国警察在一家电影院击毙了一名被怀疑是枪手的男子。事件发生在法兰克福南部城镇维恩海(Viernheim)的一家电影院。
。事件发生在法兰克福南部城镇维恩海(Viernheim)的电影院(Kinopolis) 报道引用地区的一名内务部部长说,警察认为枪手在劫持人质,因此警察冲入建筑将戴面具的枪手击毙。 警方否认早先的报道说发生过人员伤亡。此前的报道说,至少20人在攻击中受伤。 在事件发生后,大批武装警察包围了电影院。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3603180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3603180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逝世,终年98岁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于2020年7月30日在台北过世,终年98岁。
李登辉是台湾最有权势的政治人物之一,其任内大力推动政治民主改革,被外界称为台湾“民主先生”。 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表示台湾与中国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激怒北京当局,一度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zhongwen_simp.121004_rolling_china_aeo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0/121004_rolling_china_aeon
永旺集团因反日示威损失7亿日元
日本永旺集团说,上月中国境内的反日示威造成该集团大约7亿日元(约900万美元)的损失。
永旺集团旗下有吉之岛等多家百货超市,在中国有35家超市。中国境内爆发反日示威期间,其中30家暂停营业。 该集团说,没有停止在中国境内拓展的计划,永旺超市在915反日示威中严重受损的青岛分店预计在11月下旬恢复营业。
zhongwen_simp.121212_rolling_burm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2/121212_rolling_burma
缅僧人集会促政府就暴力镇压道歉
缅甸僧人在全国各大城市集会,要求当局为上个月对民众示威使用暴力镇压作进一步道歉。
缅甸各地民众上个月举行抗议示威,反对在该国北部扩建中缅合资大铜矿,大约有100名僧人在警方的镇压中受伤。 缅甸政府和警方官员此前已经对支持示威而受伤的僧人们表示了遗憾。 这次镇压是缅甸政府自去年开始改革以来,对老百姓抗议示威所采取的最严厉的压制行动。
zhongwen_simp.120301_rolling_nanjing_japa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3/120301_rolling_nanjing_japan
南京推迟举行“南京日本周”
南京决定推迟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南京日本周”。
这个活动原定于3月9日举行。 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对南京的决定表示遗憾。 上个月,河村隆之在会见来访的南京代表团时质疑“南京大屠杀”,招致中国的抗议。 南京宣布暂停与名古屋的官方交流。
ukchina_simp.vert-cul-55889987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55889987
疫情下的身心健康:休息和放松是如何成为一门艺术的
去年,鹿特丹设计专业的学生克里斯登·斯普鲁特(Kirsten Spruit)创作了一个名为“留念空间”的混合媒体装置作品。游客们被邀请躺在一张宽大的黑色床垫上,戴上耳机,播放着共鸣的声音,什么也不做。还有电影里放着缓慢的文本--——我觉得我今天什么都没做,激励大家对消极进行思考。
在这个繁忙的世界里,寻找喘息的机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斯普鲁特反思道:“留念空间源于一项研究,该研究主题是人们一种不安的感觉,即时刻觉得需要有生产力和效率,这种感觉似乎主宰了许多人的生活,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 人们的休息变成什么样子?在画廊里展出,就好像它是静物作品?只有被邀请参加艺术活动时,才能做这样的事?显然是。克劳迪娅•哈蒙德(Claudia Hammond)是BBC广播4台《All in the Mind》节目的主持人,也是《休息的艺术》(The Art of Rest)一书的作者。她说:“忙碌已经成为一种荣誉。它已经成为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不幸的是,有证据表明,我们确实认为忙碌的人生更好。在某些方面,甚至休息也被商业化了。看看健康运动。有人销售一种生活方式:认为你应该抓紧时间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结果是:我们在休息时会感到内疚,所以我们休息得不够。今年早些时候,一项研究显示,如今45岁至65岁的美国人比上世纪90年代的人压力更大。世界卫生组织将压力列为“21世纪的健康流行病”。 难怪。大疫情意味着,我们因忧虑而发狂,常常足不出户,无法参加许多生命中最能恢复健康的活动。如果说全球疫情带给了我们什么,那就是旧的生活方式不管用了——无论是对我们自己,对别人,还是对这个星球。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行为,而是社会。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停下来。" 我们看到,人们对工作效率和自我提升的抵触情绪正在逐渐增强,开始走向实际生活中的无聊、自省和退出,“未来实验室”(Future Laboratory)的资深远见作家霍利•弗兰德(Holly Friend)告诉BBC文化栏目。“除了呆在家里重新调整生活节奏外,人们别无选择。他们发现自己正在体验一种新的生活节奏,这种节奏将影响我们未来多年的日常生活。这段时期给了人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坦然接受自己什么都不做、什么都错过的现实,这些曾经意味着耻辱和内疚。” 在家工作把你逼疯?BBC教你解压瑜伽招式。 无论如何,变化正在到来。2019年初,一项针对2200多英国人的调查发现,当朋友们取消喝酒或聚会时,78%的千禧一代会积极享受错过,而不是害怕错过。2020年2月,加州的精神病学家卡梅伦·赛帕(Cameron Sepah)博士提出了“多巴胺禁食”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我们应拒绝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刺激。相反,我们应该让自己感到无聊或孤独,或者在更简单、更缓慢、更自然的活动中获得快乐,从而应对被强迫的行为,这些行为说是可能会让我们更快乐,但实际上恰恰相反。 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让自己舒适,在这个新参照中,有一些旧爱好。《休息的艺术》对18000多人进行调查,选出他们最爱的十项活动。第七项是洗澡。哈蒙德在《洗个漂亮的热水澡》这一章(里面有一些有趣的事实,比如“一层气泡防止热量流失”)建议我们到浴缸里去。去年大疫情爆发前,化妆品公司Lush推出了“我们是沐浴者”(We The Bathers)活动,用一个短片探索了这些私密的自我护理,现在感觉他们在太有先见之明了。 但是,还有其他类型的活动正在流行。沉浸在锣或藏族缽发出的声音中,这是2020年康泰纳仕旅行社(Conde Nast Traveller's)推出的最大的健康项目。曾经主要是在新时代活动中(New Age retreats),如今参加者则包括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和查理兹•塞隆(Charlize Theron))知名人物。但在光鲜亮丽的名人赞助背后,此项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40,000多年来,土著部落以类似的方式使用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在西藏传统文化中,锣被认为与宇宙的本质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 声音治疗师说,声波震动可以放松脑电波模式,降低心率,减轻压力和疼痛,缓解焦虑。“我开始意识到,我通过严格的药物治疗达到的深度冥想状态,通过声音浴可以更快、更容易地达到,”一位很有经验的冥想练习者塔玛拉·克莱恩(Tamara klein)说。“我喜欢他们的感觉。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身体感觉,本质上是身体进入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与此同时,其他东方的沉浸式哲学继续引导疲惫的西方思维回归家园。 去年,相信森林(Woodland Trust)机构建议,森林浴应该被纳入全科医生推荐的非医疗疗法。森林浴于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兴起,被称为shinrin-yoku。森林浴不仅仅是在公园里散步那么简单。“很多人最初认为他们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森林沐浴研究所的创始人加里·埃文斯(Gary Evans)告诉《观察家报》(Observer)。“但这可能是一次轻快的散步,但你可能会担心狗跑去了哪里。更好的‘森林浴’方式是用心地花时间在树荫下,以达到健康和幸福的目的。” 根据作者埃德里安娜·玛丽·布朗的说法,休息可以是一种“快乐行动主义”。 自然疗法 对于哈蒙德来说,这一点都不奇怪,在他的书中,在阅读之后,花时间身处自然中,这是第二位的。她反思道:“在大自然中行走会让我们透彻理解事物,让我们思考自己只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小部分。”她采访了《自然》杂志的作家理查德·梅比(Richard Mabey),他患有抑郁症,并从大自然中找到了养料。他告诉她:“你可以盯着一片盐沼看10分钟,10分钟后,它会和之前完全不同。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理解它成为一个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除了更好的身心健康外,休息给我们带来的所有好处,我们都忘记了。弗兰德说:“休息让我们有时间重新集中精神,这是近年来我们已经丧失的能力。”“不懈追求自我优化,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无法享受放松、愉悦甚至无聊的好处,而事实证明,这些状态可以让我们此后更有效率。”我们不应该怀疑看似无用的时间,而应该拥抱它。“空虚的时刻,没有娱乐,或者没有同伴,实际上可能会激发创造力,”情感历史学家苏珊·J·马特(Susan J Matt)说。 其他哲学家正在预见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最好的休息方式之一就是帮助整个社会。在《快乐行动主义:感觉良好的政治》(Pleasure Activism: The Politics of Feeling Good)一书中,女权活动家埃德里安娜·玛丽·布朗(Adrienne Maree Brown)的目标是将道德和积极行为重新定义为个人解放。与此同时,剑桥哲学家、存在主义者桑迪·格兰特(Sandy Grant)预见了一种快乐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放弃实际上是一种乐趣。“不是享受一般人买不起的汽车,享受一般人不能享受的度假,如果我拒绝享受剥削或伤害别人才有的乐趣呢?” 如果这些还不能阐释放空的动因和渴望,那就无话可说了。也许正因为如此,专家们开始将休息重新定义,上升到终极反抗的高度。无论是森林浴、锣声浴还是浴缸浴,都是在摆脱仓鼠滚轮般的生活。2018年,乔治娜·约翰逊(Georgina Johnson)在迷你宣言《慢时尚拯救心灵》(Slow Fashion to Save Minds)中,呼吁人们衡量生活和工作方式(往往是人为加速的)真实代价。她的新书《缓慢的折磨》(The Slow Grind)从心理健康、时尚、种族、教育、社会正义和气候变化等角度审视是否良性发展,并提出我们如何以不同的方式重建我们自己和这个星球。 速度可能是首先要抛弃的东西之一。弗兰德说:“享受和休息正日益成为与现行体制相抵触的政治行为。”在过去十年里,休闲意味着内疚,因为对商业的迷恋人们期望即使是空闲时间也应该用来锻炼身体和智力。但是,随着疫情隔离和孤独迅速成为新常态,休息成为一种轻松、愉快的做法,以抵抗当前的制度。运动和冥想指导布里奇特·勒夫(Bridget Luff)说,“当然可以,慢下来能让我们有更清晰的视角——这与西方社会的要求正好相反。” 她补充道:“打个盹,冥想一下,或者只是在没有屏幕的情况下暂时休息一下,走出不断灌输给我们的销售、励志故事和格言的包围,让我们置身于更真实的世界中。”“休息是一种安静的反叛行为,它让我们以新的方式存在和看世界。” 霍莉·弗兰德补充道:“后退一步,暂停一下,重新评估我们生活中压力的来源,是必要的。它让我们获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技能——比如适应能力。在这突如其来的一年疫情里,我们开始意识到,作为人类,我们需要随时准备适应和改变优先事项。休息正变得不可或缺。为了应对世界上这种极端情况,我们需要保持冷静、镇定和专注。”下次你想睡个午觉,而你的朋友和家人却不以为然地质疑?就告诉他们你在反抗。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1026_rolling_wen_china_reactio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0/121026_rolling_wen_china_reaction
中国称温家宝家人敛财报道是抹黑
中国外交部对《纽约时报》有关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家人聚敛财富的报道作出回应,指责这项报道抹黑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北京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某些报道抹黑中国,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纽约时报》此前所做的报道说,温家宝的家人在他就任总理期间聚敛了大约27亿美元资产。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world-54277046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4277046
新冠疫苗价格浮现:中国产疫苗高定价Vs 美国政府全球大采购
随着全球多款疫苗的初步定价浮出水面,中美两国的疫苗定价和民众可负担程度比较成为互联网上热议的话题。全球单剂疫苗的已知定价范围从20元人民币(3美元)到300人民币(44美元)不等。目前的市场吹风价格中,单支最贵的疫苗出自中国国药集团。
中国目前有三款已经在进行临床三期的疫苗,一款由中国军方和康希诺生物公司研发;另一款是由中国国药集团和中国疾控病毒所研发的灭活疫苗,最后一款则由中国医科院和科兴中维生物共同研发的灭活疫苗。 除了本土研发外,美国政府亦在全球订购疫苗,并以“政府协议价”锁定疫苗采购,以期供部分民众免费接种。中国目前没有从国外订购疫苗的公开信息,也不知道中国自产疫苗是否让本国民众大规模免费接种。 在这场全球重大公共危机中,疫苗定价该按市场供需矛盾让生产商获利还是按成本定价?政府是否该让全员免费接种,费用由政府买单? 目前很难一概而论。但在全球重大公共危机面前,企业显然面临定价压力。 中国疫苗定价再次试探民众反应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国药集团的两款灭活疫苗正在申请中国药监部门的有条件批准,一旦获得批准,疫苗可能的最高定价为600元(88美元)。目前这两款灭活疫苗,都需要接种两针,单针价格为300元(44美元)。 中国国药集团的一款灭活疫苗此前已紧急提供给一些中国国企的出国人员及高危人群自愿使用,据称目前已经接种数十万人次。中国国药集团称无一例明显不良反应,无一人感染。 中国国药集团曾经透露其生产的疫苗价格可能在1000元人民币以内。 两针600元的价格目前没有得到生产方的正式确认。但中国国药集团的负责人曾表示,在正式上市以前,这个产品尚无定价,但会充分考虑其可及性、安全性、有效性和人们的支付能力来确定其价格。 中国网友称价格还是太贵,有网友质问:“与国外疫苗相比,为何中国的定价更贵?” 另一位微博网友“恺投”称:不说国内,咱的疫苗优先提供给东南亚国家,他们会买吗?那里的老百姓打得起吗? 此前中国曾承诺一旦中国疫苗研制成功,将优先供于湄公河区域国家。目前尚未知外输的疫苗定价是否与中国国内价格有别。 目前9月最新的吹风价符合此前中国国药集团的说法。但上月该集团初次试探市场和民众反应的定价招来不少批评和质疑。 这已经是中国产疫苗价格引发的第二轮讨论。此前中国国药集团董事长董事长刘敬桢8月18日对中国媒体表示,国药集团的疫苗将于年底12月上市,年产量将达2亿剂。刘敬桢当时表示,两针价格在1000人民币以内, 他解释称,打一针疫苗的保护率大概是97%,两周后可以达到抵抗新冠病毒的水平;如果打两针疫苗,保护率能达到100%。 在中文社交媒体上,“两针1000元以内”被广泛解读为其价格为900多元人民币。 这是中国疫苗价格的首次吹风,也迅速引来争议。网友批评定价太贵,普通人无法负担。刘敬桢当时表示:“我国14亿人不是人人都有必要打,比如居住在人口密集城市的学生、上班族等是有必要的,而居住在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的人们就可以不用打。” 微博用户“薇薇的自留地”批评说:“董事长亲自忽悠”。另一位网友评论称:“(中国人口)这么大体量,人均收入只有美国六分之一,疫苗则比美国价格还贵,有大药厂预测疫苗价格大约几十美元一针,已经有多国政府说政府买单,注射免费,我们做不到全国免费,起码也应该非常便宜才对。” 4天后,8月22日,中国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接受中国官媒央视采访时表示,新冠疫苗属于公共卫生产品,其定价不能以市场的供需矛盾作为定价依据,只能以成本作为定价依据。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国药集团的疫苗成本多少,以及中国财政的投入比例。也不清楚中国其它自产疫苗疫苗的定价,而中国军方牵头的疫苗也未知是否供向市场。 中国官方尚未表态,疫苗接种是否由政府买单。如果由接种者自己买单,中国国药集团的初步定价属全球最贵。 美国政府的大规模采购价 中国国药集团的疫苗价格风声受到民众的关注,其中一个关键点是和欧美疫苗价格的比较。 在中国之外的全球市场,多款疫苗的定价浮出水面。其中最便宜的是由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研发的候选疫苗。这款疫苗出售给美国政府时,每剂疫苗的成本价约为4美元。这属于阿斯利康与美国政府的协议价。 美国总统特朗普视察一家研发新冠疫苗的实验室。 今年5月,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合作研究的疫苗项目获得美国政府12亿美元的前期资金,研发成功后,将向美国提供3亿剂疫苗。 阿斯利康还表示,不会从本次大流行中获利。路透社援引阿斯利康称,将会以几美金的单剂价格大规模量产新冠疫苗。在拉美的定价不会超过4美元一剂,在印度的单剂价格会定于3美元左右。意大利卫生部门称,这款疫苗在欧洲不会超过2.8美元一剂。 美国公司强生(Johnson & Johnson)将以每剂约10美元出售。但这个价格也是“政府协议价”,强生公司需向美国政府提供1亿剂疫苗。 莫德纳(Moderna)的疫苗报价则相对较高,每剂价格在32至37美金之间。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莫德纳(Moderna)的疫苗报价则相对较高,每剂价格在32至37美金之间。莫德纳说,价格高是因为产量小。 与美国政府同样有协议价的美国辉瑞公司(Pfizer)和德国制药公司BioNTech共同研发的疫苗,将以20亿美金的价格提供1亿剂候选疫苗给美国政府,即每剂约20美金。每人需接种2剂。 牟利与否 不少制药公司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降低定价,避免被指在全球重大公共危机中发大财。 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HS)表示,美国民众将免费接种,而且不收取接种费。 专注投资医疗保健板块的投行SVB Leerink分析师波尔吉斯(Geoffrey Porges)认为,以每人40美金计算,疫苗定价“生产商肯定有利润”,而且在某些地区,毛利润在60%到80%左右。 波尔吉斯说,这项交易“将为新冠疫苗的定价提供重要基准。”他补充说,同一款疫苗的生产商很可能倾向全球统一价格。 路透社报道称,辉瑞和莫德纳等都曾表示,会从疫苗中获利。 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此前对BBC中文表示,“公司研发(疫苗)成功了,会带来利益,这个也合理,因为它在前期也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成本。”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疫苗尽管每剂成本价约为4美元,远低于辉瑞和BioNTech的报价,但政府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研发成本,并承担了疫苗失败的风险。 第一支新冠疫苗何时上市?
zhongwen_simp.science-5261321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52613218
肺炎疫情:政治纷争下,全球科学家如何看武汉起源论和病毒溯源
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蔓延近5个月,这种新被发现的冠状病毒如何跨越物种屏障,从野生动物进入人类依然是难解之谜。中国的流行病学专家们似乎也对最早一批患者如何感染讳莫如深。
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武汉病毒研究所坐落在武汉市东部一个并不偏僻的地方。 信息的真空让病毒起源的讨论陷入了空前激烈而混乱状态。自二月以来,有关新冠病毒可能来自武汉一家病毒研究所实验室的阴谋论在社交媒体上甚嚣尘上。具体而言,这些传言分两种: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在进行秘密的生物工程研究,另一批人认为这些病毒是天然的,但因实验室事故而意外泄露。 这些说法随后被一些政客所采用。尤其在美国,共和党政府正加紧努力将病毒源头归咎于中国,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和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之前,不断重复着这种叙事。 但这一说法除了遭到中国的激烈反击外,亦未获得美国科学家和情报界的认可,甚至连美国的亲密盟友也对此持谨慎态度。中国当局则坚称,病毒的起源还未确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则在社交媒体暗示病毒是由美军带到武汉的。 那么,在美中两国政客的“口水战”之外,科学界为何不认可武汉实验室泄露的说法,他们又如何看待病毒可能的源头和溯源工作的困难?病毒真的有可能来自中国以外地区吗? BBC中文与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荷兰等国的七名传染病和病毒学家深入交谈,带你从科学与理性的角度接近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起点。 为何不太可能从实验室泄露 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武汉病毒研究所坐落在武汉市东部一个并不偏僻的地方,离这不远处便是规模庞大的武汉大学城和景色迤逦的东湖。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病毒所是中国科学院旗下的研究机构,也是中国唯一一个P4生物实验室。 P4即生物安全标准中最高等级第四级,意味着这里研究着最高危的病毒。被研究的病原体往往没有有效的疫苗或治疗特效药,例如埃博拉病毒、青猴病病毒(马尔堡病毒)等等。 在质疑者看来,这让他们的理论看起来合理。在疫情爆发初期,由于相当一部分感染者是一江之隔的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与顾客,研究人员曾认为该市场是疫情的最初爆发地。但随着最早期的病患被发现没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暴露史,很多人将怀疑的焦点投向了实验室。 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可以像鸟一样鼓翼飞行,通常昼伏夜出。 约翰·麦肯齐(John S Mackenzie)是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一名有着近50年研究经验的传染病教授。在2003年,他是第一个到中国调查SARS疫情起源的技术考察团的团长。他认为,病毒从实验室泄露的概率极低,因为全世界所有P4实验室都必须要经过相同标准的严格审查,以避免意外泄露。 “我们称这种实验室是盒子中的盒子中的盒子,”他对BBC说,这类实验室往往有多道安全程序保障,很难同时失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公共卫生学院病毒学家安吉拉·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也持相同观点。她对BBC说,从历史上看,包括H5N1/H7N7/H7N9流感病毒、MERS、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在内的所有新型病毒都是自然出现的,目前还没有因实验室事故而出现新病毒的先例。 然而,光是这些显然无法说服那些质疑者,尤其当人们发现,武汉病毒所一直在研究蝙蝠冠状病毒及SARS相关的病毒,而蝙蝠病毒被认为与此次新冠病毒高度类似。 55岁的石正丽是武汉病毒所的研究员。在过去数年中,她一直致力于对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进行基因序列分析。2019年1月,她曾作为作者之一,颇有预见性地在国际学术期刊《病毒》(Viruses)上发文称,“蝙蝠很可能引起一波接近SARS或MERS冠状病毒的疫情爆发,在中国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55岁的石正丽是武汉病毒所的研究员,她成为诸多新冠病毒阴谋论的核心。 今年2月,她与同事在权威期刊《自然》发文,指蝙蝠毒株RaTG13与新冠病毒有着高达96%的基因组同源性,使其成为最接近新冠病毒的“亲戚”。RaTG13是石正丽团队2013年在云南一个山洞中发现的,其样本一直储藏在病毒所的实验室中。那么,这是否是“泄露说”的另一个证据? 莎伦·莱温(Sharon Lewin)是澳大利亚多尔蒂感染与免疫研究所(The Peter Doherty Institute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所长,她对BBC说,尽管新冠病毒与RaTG13有相似之处,但它在进入人体的通道(即受体ACE2上)有着独特的特征,所以RaTG13不会感染人类细胞。 此外,科学家们还强调,在进化方面,4%的基因组差异实际上是巨大的。 “RaTG13虽然和新冠病毒是最接近的亲戚,但与它仍然相差着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进化,”哥伦比亚大学的拉斯穆森说。“基因证据表明这种病毒来源于一种自然产生的蝙蝠冠状病毒,它们很多来自中国的野生蝙蝠。” 戴尔·费舍尔(Dale Fisher)教授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Global Outbreak Alert and Response Network)主席,他对BBC说,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新冠病毒已经发生了100多次突变,这样的活跃程度进一步证明这种病毒的进化只有在自然界中才能完成。 “冠状病毒在数百万只到处飞行的蝙蝠喉咙里,显然比在一个安全的实验室里更容易发生变异,”费舍尔说。 武汉已逐步解封,但一些小区仍实行封闭管理。 所以,更有可能的解释是? 新病毒的产生总是让人类感到恐慌和意外,但专家们表示,自然界的不同动物中本就存在形形色色的病毒,它们偶尔跨越种群,传播给人或者其他动物,这便是病毒学家们担忧的病毒“溢出”(spillover)现象,而这也是他们认为新冠病毒最有可能的传播方式。 安吉拉·拉斯穆森表示,几乎在任何时候,只要人类接触到野生动物,就有可能发生人畜溢出现象。 “人们在户外徒步、进入洞穴、在野外或市场里遇到动物、家中生活的动物、接触过动物的尿液或粪便……在很多很多情况下,人们会自然地遇到动物,很多时候是没有意识到的,”她说。 杰拉尔德·库什(Gerald Keusch)是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的医学与国际卫生教授。他对BBC说,在孟加拉国曾爆发的尼帕疫情中,有记录显示,当人类饮用被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原汁可能让人直接受到感染,这意味着蝙蝠可能直接向人类传播病毒。 根据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2018年刊登在《Virologica Sinica》(《中国病毒学(英文版)》)的研究,科学家曾在云南一带调研,发现约2.7%邻近蝙蝠洞生活的人口,对个别蝙蝠冠状病毒产生抗体。这些病毒不一定对人体有害,也不一定会变成流行病。 湿货市场在亚洲等地区非常常见,这里不一定售卖野生动物,但潮湿杂乱的环境容易成为病毒的“扩大器”。 但库什教授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蝙蝠向其他哺乳动物逐级传播,最终传播给密切接触的人类。就像SARS病毒可能从蝙蝠传播到果子狸身上,或MERS病毒可能通过单峰骆驼而传入人类一样。 莎伦·莱温也认为,目前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多次跨物种传播。她注意到,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除了与蝙蝠冠状病毒有相似之处外,还与中国南方不同地区的一些穿山甲中分离出的病毒有相似之处。这意味着穿山甲可能也是中间的一环。 “但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我们不得而知,”她说。 中国华南农业大学2月7日宣布,发现穿山甲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他们发表的研究显示,团队利用广东省森林公安局和海关在2019年3月至12月截获的25只马来西亚穿山甲中提取样本,发现其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的基因相似,特别是其S蛋白受体,“近乎一样”。 蝙蝠特殊的基因组使其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在自身体内复制,但这些致命病毒易传染给其他动物。 另一个由广西医科大学、香港大学等不同单位组成的团队,则从广西当局在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截获的马来亚穿山甲中提取样本,发现新冠病毒与这些穿山甲身上的冠状病毒有相似性。 麦肯齐教授表示,尽管目前还不能确定中间宿主是谁,甚至有多少个中间宿主,但病毒的传播几乎一定需要一个“放大器”,这可能是早前发生聚集病例的华南海鲜市场,也可能是另外的地点。 库什教授解释称,最开始人类感染的病例一定是零星的,但在混合市场中,由于人和动物的拥挤会让病毒迅速进化,而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再随着旅行转移到易感人群身上,大流行便因此出现了。 找到源头有多难? 人们常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找到最初的感染者,即“零号病人”有多困难?为何5个月过去了,人类仍似乎一筹莫展? 库什教授认为,寻找“零号病人”的首要困难是由于科学家很难确定疾病开始的时间。他表示,在对12月初、11月、甚至10月前后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发病的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之前,判断“零号病人”无从谈起。 荷兰莱顿大学(Leids Universitair)病毒专家亚历山大·戈尔巴伦尼亚(Alexander Gorbalenya)对BBC表示,由于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在病毒真正变得有“攻击性”前,它可能已经在人群中扩散了数周,甚至数月。他认为,由于武汉的庞大人口,让追溯最初的感染源变得更加困难。 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与穿山甲身上的冠状病毒有相似性。 安吉拉·拉斯穆森对此表示赞同,她表示,新冠病毒在人体上有非常广泛的疾病表现,从咳嗽、发烧到引发肺炎。最初,病人可能只是无症状或患有极其轻微的疾病,直到有足够多的人被感染,并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时,病毒才被发现。 目前,中国称溯源工作正在进行,但没有公布更多进展和细节。官方公布的最后一条有关早期患者的信息停留在2月26日,当时武汉市政府表示,最早发病的患者是一名没有去过华南海鲜市场的陈某,他在12月8日发病。 但据武汉前线医生与中国专家发表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论文显示,武汉最早确诊的病人在12月1日便已发病。《南华早报》则引述一份中国政府的内部调查文件称,根据对既往病人的回溯,首名新冠病毒患者可能在11月17日就已经进入了医疗系统的视线。 “(最早的病人)只是外行媒体所崇拜的小说式情节,”巴黎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的病毒学家西蒙·韦恩-霍布森(Simon Wain-Hobson)博士说道。“这个人可能不断改变,我们只能尽量找到最早一批感染者。” 莎伦·莱温教授表示,现在的研究者们应该在同时进行多条线作业。第一,需要广泛抽样所携带冠状病毒的野生动物,包括中国以外地区的蝙蝠和穿山甲,以确定潜在的中间宿主;第二,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检测武汉市场里所遗留的原始病毒序列;第三需要筛查血库中常规采集的血清样本,以检查它们是否具有新冠病毒抗体,这将为疫情的起点提供重要信息。 上海一名男子走过致敬武汉医护人员的宣传海报。 “如果能明确新冠病毒在其他宿主中自然繁衍的近亲和其他的兄弟姐妹,将是一个更具科学意义的方法,”戈尔巴伦尼亚补充道。 不过,专家们表示,在疫情发生后,武汉当局在1月1日对华南海鲜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消毒和清理,并关闭了市场,这给溯源工作增加了难度。 18年前,中国爆发SARS疫情时,香港科学家赶在市场关闭前将广东市场上的动物样本都采集到,很快发现了与SARS病毒基因同源性达到99.7%的病毒,因此很快便找到了中间宿主,这一过程对于此次疫情来说无疑将更加漫长。 随着病毒起源地被卷入国际政治之中,一些人质疑,新冠病毒是否有可能来自中国以外的地区? 上周,巴黎近郊的一家医院在排查去年12月因感染肺炎住院的病患资料时,惊讶地发现12月27日检测的一例病患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这比官方1月24日确诊的来自武汉的夫妻提早了近一个月。 武汉解封:湿货市场老板说“今年是个荒年” 莎伦·莱温表示,尽管新冠病毒到达欧洲的时间可能比此前想象的要早,但基于目前所发现的蝙蝠、穿山甲携带的相似病毒,很难改变“中国起源的叙事”。 西蒙·韦恩-霍布森则表示,起源的定义有两种,新冠的全球大流行起源于中国,而引发大流行的病毒起源则可能不然。例如,被海关官员查获的携带有类似冠状病毒的穿山甲来自于马来西亚,而艾滋病毒在非洲多地传播了很多年,直到在东非大湖地区大规模爆发。 根据一份发表在医学期刊《感染、遗传与演化》(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的研究,一项对全球7600多名患者携带的新冠病毒进行的最新基因分析显示,该病毒自去年年底以来迅速在全球传播,这排除了该病毒在被发现之前就已经进行全球传播的假设。 “一切要基于一个专业的国际调查,”库什教授说。“黑暗中只会滋长阴谋,真相才是驱散阴谋的光。” .
zhongwen_simp.world-42903364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2903364
“一带一路大金矿”也触动不了英国的原因
英国首相特里莎‧梅(Theresa May)在脱欧背景下,率领庞大商务代表团访华,两国签署90亿英镑的贸易协议。然而,英国《金融时报》和《卫报》报道,特里莎‧梅拒绝了书面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会签署一份中国重视并积极游说的谅解备忘录。
英国媒体形容,“一带一路”对英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大金矿,诱惑当前,为什么英国会有所顾虑? 不签谅解备忘录 是否签署谅解备忘录,可以被视为这个国家有多支持中国“一带一路”的指标。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在圣诞节前便游说英国要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展示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决心。 中国商务部则表示,两国签署的90亿英镑贸易协议,涉及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农业等等,没有提到两国有否签署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谅解备忘录。英国政府发言人向多份英国报章证实没有签署相关文件。 特雷莎‧梅表示“欢迎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但要留意“透明度”,会努力与中国合作,务求“符合国际标准”。美国、德国、澳洲等没有签署文件的国家也曾提出类似观点。 中方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但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上月发表的报告指出,近九成的“一带一路”承建商是中国企业,来自外国企业的仅有一成。 报告指出由于中国支持的一带一路项目起始阶段透明度偏低,加上中国企业得到国家支持,外国企业一般难以加入竞争,亦导致了贸易不平等的情况。 去年年中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德国、法国、英国等代表拒绝签署会议中与贸易相关的文件,德国官员对“一带一路”透明度表达关注,要求确保投标要求没有差别待遇。而美国代表、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马修‧波廷格(Matthew Pottinger)则认为,中国要建立更透明的竞投机制,并确保更多国家及私企参与。 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为中国带来了什么?为沿途其他国家又带来了什么? 多重挑战 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不代表能够顺利合作,例如斯里兰卡发现自己身陷债务问题,要卖掉港口,并表示拒绝中国投资炼油厂。 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相关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匈牙利也在“一带一路”遇上挫折。 两国2015年签订的协议重点,是兴建连接布达佩斯及塞尔维亚的铁路项目。不过欧盟正在调查匈牙利有没有违反规定,没有经过竞标程序,把合约给予中国承建商,这项工程能否顺利完成仍是未知之数,亦反映了把“一带一路”项目带进欧盟,需要面对欧盟法规的挑战。 中国针对中东欧的战略部署除了“一带一路”外,还有2012年展开的“16+1合作”框架,中东欧国家在经贸上逐步向中国靠拢,令德国等西欧国家担心北京对欧盟影响力加深。德国外长西格马加布里尔去年9月曾呼吁北京要尊重“一个欧洲”原则。 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前访华,虽然口说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不过同时点出,这条路不应该是一条“新的霸权之路,让所经过的国家都成为附庸”。 一带一路基于古丝绸之路而设计,希望推进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英国曾经带头加入亚投行 值得一提的是,回顾2015年,当年英国不理会美国反对,率先申请加入由中国牵头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成为创始会员,触发连锁效应,德、法等多国亦相继提出申请,每个国家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亚投行成立之时,早已惹来外界忧虑监管、风险、透明度等问题,不过亚投行与“一带一路”两种事情难以相提并论,其中一点是一带一路项目的具体性。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乔纳森‧希尔曼(Jonathan Hillman)形容,“一带一路”是一个品牌,而不是一项有严格规定的计划,任何大型项目都可以被解读成“一带一路”相关的项目。然而正因如此,如果项目延期、超支、破坏环境、倾向雇用中国劳工而非当地人等等,这些都会令“一带一路”及涉事国家名声受损。 英国智库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主任拉菲洛‧潘图奇(Raffaello Pantucci)对《金融时报》表示,“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广泛性概念,难以知道表态所支持的具体是甚么东西。 《金融时报》的评论文章指,特里莎‧梅决定“正确”,认为一带一路构想具野心,但仍然非常模糊,而且中国多次忽略环境和人权问题,认为其他国家应该对中国牵头的计划保持警惕。
ukchina_simp.vert-tra-44346140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4346140
康沃尔馅饼:失落在墨西哥的不列颠风情
当我费力穿过人群的时候,玛丽安·希蒙德(Marion Symonds)正在中央广场忙碌着,此刻她正把一个长4.5米的面皮从一边折起。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制作康沃尔馅饼的面包师身上,人们看着她手里拿着充满弹性任其揉捏的面团,用指尖轻轻卷起面团边缘,把包裹在面团中的牛肉、土豆和洋葱封紧。
看着周遭倾斜的红屋顶和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花园,你一定会觉得希蒙德和我正身处故乡英格兰。其实我们是在墨西哥中部伊达尔戈州的一个小镇米内拉尔-德尔蒙特(Real del Monte)上。在这个体积庞大的馅饼另一头,一位墨西哥厨师正按照当地的做法将它折起,然后用手掌一侧拍打面饼,将合口处压实。 在墨西哥中部这个英伦风十足的小镇上,一个巨大的馅饼融合了墨西哥和英国康沃尔的烹饪技艺,为了厘清这一切, 我们需要回到两百年前,去听一听墨西哥英国协会(Mexico's British Society)的埃斯塔维略(Bridget Galsworthy Estavillo)给我们讲个故事,其主题是康沃尔的矿工们如何来到了墨西哥。 米内拉尔-德尔蒙特。墨西哥倾斜的红屋顶和修建得整整齐齐的花园让人仿佛置身英伦。 19世纪初叶英国康沃尔的锡矿工人以一流的采矿装备和优秀的采矿技术享誉世界。埃斯塔维略告诉我,正因为如此,康沃尔的矿工们带上他们的先进设备受聘来到位于米内拉尔-德尔蒙特银矿(Mines of Real del Monte)的绅士冒险者公司(Company of Gentleman Adventurers),帮忙开采此地的银矿。 1825年第一批康沃尔矿工在墨西哥东海岸的韦拉克鲁斯州(Veracruz)登陆,向西长途跋涉400公里后来到墨西哥中央高原(Central Highlands of Mexico)。他们在这里开采银矿,同时兴建紧密团结的英国人社区,来迎接每年从康沃尔过来的一批又一批移民,一直持续到1840年为止。 埃斯塔维略很快注意到,“第一批康沃尔矿工来墨西哥并非为生活所迫”,然而之后来墨西哥的矿工到真的是为了生计,因为19世纪玻利维亚和马来西亚发现了锡矿,这直接导致康沃尔的很多锡矿关闭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萧条,这让矿工们别无选择,只有远赴重洋投奔那些已经有康沃尔移民聚居的社区,墨西哥就是其中之一。 矿工们在康沃尔移民聚居地安家落户,也把颇具英伦风情的倾斜屋顶和深爱的馅饼也带到了这里,他们的传统文化在伊达尔戈州日渐兴旺。 19世纪初叶康沃尔矿工来到墨西哥米内拉尔-德尔蒙特开采银矿。 米内拉尔-德尔蒙特与英国长达数百年的渊源却远远不止于此。埃斯塔维略说“米内拉尔-德尔蒙特的骄傲” 在于Panteón Inglés,这在英语中是指康沃尔墓园(Cornish Cemetery),墓园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从那儿可以俯瞰整个小镇。 她告诉我,这片墓园中除了一座坟墓之外其他所有坟墓都朝向东北方的英格兰故乡;这个墓园“别具一格,凄美而悲怆”。埃斯塔维略还告诉我,那座唯一没有朝向东北方,有点歪斜的墓碑,主人是一位生于约克郡的开矿工程师(并不是当地传闻所说的英国丑星里查德·贝尔(Richard Bell)),之所以没有朝向英国故土是一些粗大的树根将碑石扭转了方向。 到20世纪初叶,伊达尔戈州已经成为英国移民最多的墨西哥州份,米内拉尔-德尔蒙特也不再是唯一具有英国色彩的小镇。伊达尔戈州的首府帕丘卡(Pachuca)位于米内拉尔-德尔蒙特以西大约14公里的位置。班科默工商银行(Bancomer bank)大厦就在这里,大楼气势恢弘,是颇具影响力的前康沃尔矿工鲁尔(Francis Rule)出资兴建的诸多大厦之一。 这座大厦的护墙上有六处地方绘有英国国旗图案。之所以选择这样设计据说是因为城市官员不允许鲁尔在大楼外竖起真正的英国国旗。不过鲁尔最为人称道的工程则要数他出资兴建的帕丘卡新古典主义钟楼,这座钟楼非常壮观,其机械装置和伦敦大本钟一样出自同一家奥地利工厂。 还有一项运动在墨西哥经久不衰,那就是足球,这同样要归功于康沃尔矿工。当地有一项传统,即每天下午四点人们会踢一场小足球赛,这项传统很可能是19世纪晚期的矿工们带来的。 民间对于足球运动的热爱催生了20世纪初帕丘卡足球俱乐部的诞生,早期俱乐部的参赛球队很多都以英国康沃尔郡常见姓氏冠名,如彭杰利(Pengelly)或本尼茨(Bennetts)之类。现在帕丘卡被誉为墨西哥足球的诞生摇篮(cuna del fútbol),当地还有一座萨尔曼德拉法马足球博物馆(Salón de la Fama football museum),记载了这项运动在墨西哥的发展历程。 米内拉尔-德尔蒙特的康沃尔墓园中除了一座墓碑之外其他所有墓碑都朝向英格兰。 让我们把视线再转回到米内拉尔-德尔蒙特和那个康沃尔大馅饼(墨西哥人称之为面饼)。康沃尔移民的生活也许离不开特制的矿工餐,丰盛的肉菜组合用美味可口的贝壳状面饼包起来便可带走,而且质地结实,一路带到隧道里都不会变形。于是矿工们的妻子在伊达尔戈州做起了康沃尔馅饼,后来还教会了当地人。 康沃尔馅饼在墨西哥如此之风行,在馅饼的故乡康沃尔矿井已逐渐关闭的时候,米内拉尔-德尔蒙特的矿工仍然保持在矿井吃馅饼午餐的传统。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在这个拥有全球首个馅饼博物馆的州,本地的馅饼师傅每逢国际面饼节(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l Paste)都会站在街道两旁展示手艺来庆祝康沃尔移民的美味“遗产”。 饶有兴趣的旅客们从墨西哥全国各地赶来抢购成箱的面饼,米字旗和康沃尔黑白十字旗迎风招展。如果不是因为正喝着米谢拉达(michelada:一种混合饮料,以番茄汁为基底,并混合墨西哥啤酒和鸡尾酒,口感辛辣),我真会觉得自己身处8000公里之外的英国。 墨西哥帕丘卡钟楼的机械装置和伦敦大本钟一样。 希蒙德住在英国康沃尔,不过常常到墨西哥旅游,米内拉尔-德尔蒙特当地人把她称为“馅饼之母”。这个昵称是国际面饼节创始人、“馅饼之父” 阿拉德罗(Aladro)给她取的,因为希蒙德一直致力于在康沃尔举办类似的馅饼庆祝活动。 “康沃尔馅饼里面一定要有土豆、瑞典甘蓝、洋葱和牛肉。面饼要很结实,能够拿在手里不变形,还要放很多胡椒粉”,她告诉我。 200年过去了,如今的墨西哥面饼和200年前的康沃尔面饼仍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馅饼外形两者很相似,不过希蒙德发现墨西哥人是即做即食,而不像康沃尔人那样先把馅饼放上一天。两者最显著的区别是面饼里面的馅。 墨西哥人喜欢更辛辣的口味,而且墨西哥无法种植瑞典甘蓝(康沃尔馅饼中的一种常见成分),因此墨西哥面饼中会放一些墨西哥传统风味的馅,比如说摩尔(mole:一种味道辛辣的巧克力辣椒汁)或者廷加(tinga:腌泡于番茄干红辣椒汁中的碎肉)。甚至经典的土豆肉馅饼吃起来也辛辣刺激,因为添加了钟形青椒粉或者墨西哥胡椒。 馅饼被康沃尔矿工引入米内拉尔-德尔蒙特,成为当地居民至今仍受欢迎的小吃。 今日的米内拉尔-德尔蒙特已纳入墨西哥政府的魔幻小镇(pueblos mágicos)旅游促进计划。小镇周围群山如画,无论我在这里狼吞虎咽地吃掉多少个塞着辣椒的辛辣馅饼,我总会有一种幻觉,仿佛自己正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英国小镇大街上,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毕竟这里有倾斜的屋顶,整洁的花园和馅饼店。浓郁的康沃尔色彩一直影响着这片土地。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1205_rolling_nato_north_kore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2/121205_rolling_nato_north_korea
北约组织敦促朝鲜取消发射火箭
北约组织周三(12月5日)呼吁朝鲜取消发射火箭的计划。
北约认为朝鲜此举违反了联合国决议案,使朝鲜半岛局势更加不稳定。 北约呼吁朝鲜当局遵守国际法义务,遵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止发射火箭。 有媒体报道,朝鲜对邻国表示,此次发射路线将与今年4月未成功的那次发射相同。
zhongwen_simp.121212_eu_huawei_zt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2012/12/121212_eu_huawei_zte
欧盟内部文件建议对华为中兴采取行动
欧盟一份内部文件建议欧盟对中国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采取行动,指这两家中国公司不断霸占欧盟市场,威胁到欧盟安全和欧盟本土公司。
华为和中兴在欧洲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路透社称星期三(12日)看到了这份内部文件的内容。 报道引述该文件说:“中国越来越多参与通讯市场,欧盟在这个领域的所有参与者包括行业专家都越来越认为这已成为重大安全问题。” 报道说,这份文件特别提到通讯设备有可能被植入监听软件,甚至连运营商都无法识别出来。 这份报告在起草阶段正值欧盟委员会收集证据,准备考虑是否对华为和中兴采取反倾销行动。 华为和中兴在欧盟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2.5%增加到目前的25%,使用欧盟本土公司受到冲击。 路透社引述欧盟消息人士说,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仍在讨论这份内部报告。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110207_ent_eltondavid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entertainment/2011/02/110207_ent_eltondavid
威廉王子未邀艾尔顿•约翰唱歌
英国著名流行歌手艾尔顿·约翰爵士 (Sir Elton John) 称并未收到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的邀约,并表示他并不期望能够参加婚礼。
艾尔顿和伴侣大卫接受采访 艾尔顿是威廉王子的母亲——戴安娜王妃的好朋友。1997年,他曾在戴安娜王妃的葬礼上演唱《风中蜡烛》(Candle in the Wind)一曲。 艾尔顿告诉媒体:“我们只和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见过两面,其中一次戴安娜王妃也在。我们在肯辛顿宫参加过午宴,那时候两位王子年纪还小。我们并没想到要请王子邀请我们,他有他自己的朋友圈。” 艾尔顿的同性伴侣大卫·费尼什也表示:他们和这对即将大婚的王室新人的关系并不像和戴安娜王妃那样亲密,“我不认为我们会收到邀请,因为我们本来也没有那么熟悉。” 同时,艾尔顿也否认了他将会在婚礼上演唱的传闻。 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小姐的婚礼即将在今年的4月29日举行,然而婚礼的首要宾客名单还未公之于众。
zhongwen_simp.120531_rolling_us_gay_marriag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5/120531_rolling_us_gay_marriage
美国联邦法庭裁定婚姻法恐同违宪
美国波士顿的联邦法庭裁定,1996年实施的《保卫婚姻法》歧视同性恋者权利,违反宪法。
法庭的法官一致认为此一法律将婚姻定义为一男一女之间的结合为歧视。 法官们表示,在退休金等联邦福利方面,该法律否认同性配偶的地位,也构成了歧视、违反宪法。 不过要等到美国最高法院作出最后裁决之后,才能确定美国的同性配偶是否能享有和异性配偶相等的权利。
ukchina_simp.vert-fut-40870408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0870408
一夫多妻制城镇面临基因灾难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LDS))的摩门教徒领袖杨百翰(又译布里根姆·扬 Brigham Young)在19世纪中叶曾说过:"我们会准备迎接挑战并取得胜利,正如我们完成其他任何一项责任一样……"当时在犹他州的普若佛市(Provo City),正值盛夏酷热,他说这话的时候,身边起了大风,四周尘土飞扬。
杨百翰提到的神圣的使命当然就是一夫多妻制。他是这种实践的狂热信徒。在此之前几年,他宣布这是该教派的正式教规。当时他正要展开工作,让他的信徒相信一个男人娶多个妻子是正确的事。 他以身作则。虽然杨百翰在他刚刚成年时曾忠实于一名妻子,但是到他去世时,他一共拥有55个妻子和59个孩子。 杨百翰在犹他州创建了盐湖城。 一晃到了1990年,在一夫多妻制被摒弃后的一个世纪,后果才开始浮现。在距离扬发表讲话地方数百英里远的一个办公室里,儿童罕见疾病专家西奥多·塔比(Theodore Tarby)正在给一个10岁的男孩看病。 这个男孩的面部特征不同寻常,前额突出,耳朵靠下,两眼分得很开,下巴很小。他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严重的残疾。 在施行了常规的测试后,塔比感到震惊。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病例。最后,他把尿样拿到一个专门检查罕见病症的实验室。他们的诊断是"延胡索酸酶缺乏症(fumarase deficienc)",这是一种与新陈代谢相关的遗传异常疾病。医学界已知的病例有13例(也就是说患病率是400万分之一),这确实非常罕见。这种病看似完全是厄运所致。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后来他的妹妹也被诊断出了这种疾病,而父母原本以为女儿患的是脑性瘫痪。事实上,塔比和他在巴洛神经外科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的同事很快诊断出共计8个新病例,患者年龄从20个月到12岁不等。 每个患有该病的儿童都存在相同的突出的面部特征和相同的发育迟缓——大多数都无法坐直,更不用说走路了——而且,关键是他们都来自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的边境地区,这个地方名为肖特克里克。 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这个地方实行一夫多妻制。在这个不大的、与世隔绝的基本教义派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Fundamentalist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FLDS))的社区里,患上先天性延胡索酸酶缺乏症的概率是全球平均值的一百万倍。 "当我搬到亚利桑那州时,我意识到我在这里的同事很可能是我认识的人里对这种疾病最熟悉的了,"亚利桑那州转化基因组研究所(Translational Ge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的神经学家维诺德·纳拉亚南(Vinodh Narayanan)说。维诺德已经治疗了几位延胡索酸酶缺乏症患者。 这个偏僻的社区位于两个城镇,科罗拉多城是其中之一。 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疾病的原因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过程发生了问题。具体来说,是驱动这一过程的延胡索酸酶的水平过低。这种酶在数十亿年前已经得到完善,它已经成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此重要,以至于现在从猫头鹰到兰花的所有物种制造这种酶的指令都惊人的相似。 对那些遗传了错误基因的人来说,其后果是悲剧性的。虽然人脑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是它非常的饥饿——会消耗大约20%的能量供应。所以,像延胡索酸酶缺乏症这样的新城代谢障碍对大脑这个器官的损伤尤其严重。"它会导致结构性失常以及包括癫痫和发育迟缓在内的综合症,"纳拉亚南说。 菲斯·拜斯特林(Faith Bistline)的5个兄弟姐妹患有该病症,在2011年她离开教会之前,她常常照顾他们。她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完全都是残疾的。"最年长的在两岁时开始学走路,但是在一次很长的癫痫后停了下来。现在他已经30多岁了,甚至还不会爬。 事实上,她的兄弟姐妹中只有一个会走路,"她的嘴能够发出一些声音,有时候你能够听懂一点,但是我觉得不能称之为说话。"她说。他们都用喂食管,需要一天24小时的看护。 延胡索酸酶缺乏症很罕见,因为它是隐性的——只有当一个人从双亲遗传了两个错误的基因时才会出现。为了明白为什么它在肖特克里克盛行,首先我们需要回到19世纪中期。 杨百翰是个大忙人。除了领导摩门教以外,他还创建了犹他州的盐湖城。在短短几十年内,这座城市从一个人烟稀少的沙漠峡谷发展为成熟的一夫多妻制乌托邦。 不过好景不长。到20世纪30年代,这种行为就被教会摒弃,并且被犹他州禁止,可处以监禁和巨额罚款(相当于现在货币的10000美元左右)。这种行为的信徒需要去其他地方。 一夫多妻制的信徒在犹他州遭到禁止后逃到这里。 他们在以畜牧业为主的偏远城镇肖特克里克定居。这里成为亚利桑那带(Arizona Strip)的一部分。它的面积比比利时(36000平方公里)大,只有少数居民,是躲避联邦法警搜查的绝佳地点。 如今,这里坐落着双子镇赫利戴尔(Hildale)和科罗拉多——分别位于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的边境上——这里居住着7700人。这里是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一夫多妻制著称的FLDS的总部。"大多数家庭至少有3个妻子,因为有3个以上的妻子你才能进入天堂,"拜斯特林说。她有3个母亲和27个兄弟姐妹。 最后,把它和延胡索酸酶缺乏症联系起来的是一个数字游戏。以杨百翰为例。他的儿女一共生下了204个孙子孙女,他们又生下了745个曾孙和曾孙女。到1982年,据报道他至少有5000个直系后代。 这个突然的爆发来自于指数级的人口增长。即使一个男人只娶一个妻子,生3个孩子,如果每一代人都这样,那么一个男人在5代人后就会有243个后代。在一夫多妻制的家族里,增加速度非常快。如果每一代人都有3个妻子和30个孩子,那么一个男人在理论上可以在5代人或100年的时间里,他的后代将形成一个2400万人口的社群。当然,实际上不会发生这样的事。随着远亲(但是在FLDS,结婚者的亲缘关系并不是那么远)开始结婚,血缘就会自行开始收缩。在一夫多妻的社会里,很快所有人都会产生亲戚关系。 有人认为,仅8个世纪前去世的子嗣众多的蒙古勇士成吉思汗正是以这种方式导致每200个男人里就有一个(在亚洲,每12.5个人里就有一个)是他的直系子孙。杨百翰曾亲口说:"显然假如我被限制只能娶一个妻子,我是不可能被赐予这样一个家族的。" 在肖特克里克的地方志里,只有两个姓占主导地位——杰索普(Jessop)和巴洛(Jessop)。根据本地史学家本杰明·拜斯特林(Benjamin Bistline)在2007年向路透社透露的数据,肖特克里克75%到80%的人都与该社群的始祖约瑟夫·杰索普(Joseph Jessop)和约翰·巴洛(John Barlow)存在血缘关系。 这都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得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带有至少一个致命的隐性基因变异(在达到生育年龄前,人会因此丧命)。这个数量和果蝇一样。人类之所以没有灭绝是因为这是隐性基因,只有当夫妻双方带有的变异完全相同时,它才会在子女身上表达出来。 蒙古勇士成吉思汗娶了非常多的妻子,以至于每200个男人中就有一个可能与他有血缘关系。 这就是系统开始不稳固的地方。"一夫多妻制减少了基因整体的多样性,因为少数男性对下一代产生了不成比例的影响。"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的基因学家马克·斯通金(Mark Stoneking)说,"随机基因变异的重要性增加。" 在隔绝的社群里,这个问题会通过简单的算术就会变得严重:如果一些人有多个妻子,那么另一些人就没有妻子。在FLDS,很大比例的男性在十几岁时就被赶出来,导致基因库进一步缩小。 "母亲们在深夜开车到高速公路上,把这些孩子丢在路边,"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的法律专家、有关宗教极端主义书籍的作者阿莫斯·圭奥拉(Amos Guiora)说。一些人估计最多可能有1000名所谓的"迷路男孩"。"他们常常会在数年的时间里忏悔,希望回到教会,"拜斯特林说。她的3个兄弟都被遗弃了。 多年来,保守主义者一直都知道人口的"繁殖体系"——性行为的比较好听的说法——有可能对基因造成深远的影响。正如摩门教,野鹿和艾草松鸡的一夫多妻制也和它们严重的近亲繁殖有关,因为这会缩少对基因库做贡献的男性的数量,并导致整个群体的亲缘性加强。 延胡索酸酶缺乏症的基因可以追溯到约瑟夫·杰索普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玛莎·耶茨(Martha Yeates)。他们育有14个子女。他们的一个女儿后来和共同创始人约翰·巴洛结婚,剩下的就是历史了。如今,在肖特克里克,携带延胡索酸酶缺乏症基因的人口可能数以千计。 无独有偶,如今一夫多妻制在非洲最为盛行。2014年3月,肯尼亚的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允许男性娶多位妻子,而很多西非国家数千年来一直实行一夫多妻制。 一夫多妻制在西非普遍存在——这也导致很多不同寻常的疾病集中出现。 让人感兴趣的是,这和罕见疾病也有关系。科学家最近称,在喀麦隆的一夫多妻制社群中,口吃的比例超出了正常值。研究者将本地的基因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北非的人口进行比较,找到了这个社群中"非常罕见"的基因变异——可能是口吃比例高的原因——不过研究者并未推测这是否是一夫多妻制的结果。 这又引出了一个好消息。由于近亲繁殖往往会让通常处于隐蔽状态的隐性变异表达出来,所以对这些社群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家寻找很多致病基因。这是因为基因信息本身没有用。必须把基因信息与疾病联系起来,才会对医学研究有意义。事实上,在犹他州发现的导致人类疾病的基因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多。而犹他州有着摩门教的历史。 这并不是杨百翰期望留给后人的遗产,但是最终,这种颇受争议的行为有可能在客观上产生积极的作用。 请访问BBC Future阅读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160823_vert_fut_why-it-pays-to-be-grumpy-and-bad-tempered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08/160823_vert_fut_why-it-pays-to-be-grumpy-and-bad-tempered
世事难料 坏脾气好处多
在台上他是讨人喜欢的、头发飘逸的魅力王子;在台下,他需要很多的个人空间。他讨厌做名人,讨厌做演员。他前女友伊丽莎白·赫利(Elizabeth Hurley)的朋友们觉得他是个怪人。
休·格兰特(Hugh Grant)是个性情多变的演员,与他合作并不轻松(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休·格兰特(Hugh Grant)是个性情多变的演员,与他合作并不轻松。但是,这会不会也是他获得成功的原因? 人们从未如此迫切需要积极正能量的心态。文化力量正推动着人们疯狂追求幸福,并为此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图书销售,建立了一个自我提升家庭作坊产业,并在互联网上散播振奋人心的至理名言。 现在你可以雇佣幸福专家,参加“专念”培训,或者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来寻找内心满足。美国陆军目前正在对一百万名士兵进行积极心理学培训,英国的学校也对学生进行乐观主义教育。同时,“幸福指数”已经成为可与国内生产总值抗衡和媲美的国民幸福指标。 不过事实上,做最坏的打算也有其明显的优点。脾气暴躁的人谈判能力很强,能作出更为谨慎的决定,患心脏病的风险也较低。愤世嫉俗者的婚姻更为稳定,收入更高,寿命也更长——不过,他们预期的正好相反。 而好心情却伴随着很大的风险——让你失去前进的动力,降低对细节的注意力,同时让你变得容易受骗且自私。积极心态也会导致酗酒、暴饮暴食和不安全的性行为。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情绪具有适应力:愤怒、悲伤和悲观并不是上天残忍的赐予,也不是完全随机分配的——它们进化成人类重要的功能,帮助我们生存和生活的更好。 以愤怒为例。不论是牛顿的过度愤怒,还是贝多芬的任性的脾气——有时候甚至会造成与他人的冲突——我们发现旷世奇才常常带有非常差的脾气。硅谷就有大量这样的例子。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Jeff Bezos)很出名的一点就是他喜欢大发雷霆和侮辱他人(比如,我经常说“”对不起,我今天吃愚蠢药了吗?”),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建立起一个市值3000亿美元的公司。 很多年来,两者间的关联并不清晰。2009年阿姆斯特丹大学的马太伊斯·巴斯(Matthijs Baas)决定对此进行调查研究。他招募了一批有意愿的学生,然后以科学之名让他们发怒。他让其中一半的学生回忆曾经让他们恼火的事情,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这让他们变得更加愤怒,尽管它们并没有到大发雷霆的程度,”他说。他同时让另一半学生产生悲伤的情绪。 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同时参加一个竞赛游戏,测试他们的创造力。他们要在16分钟的时间内想出尽可能多的提高心理学系教育水平的方法。正如巴斯期待的那样,愤怒的那组学生想出了更多的主意——至少一开始是这样的。他们提出的想法更具原创性,在该研究的参与者中提出的想法重复率低于1%。 亚马逊CEO杰弗里·贝索斯有大量他特有的人身攻击的话语,比如“如果我再听到那个想法,我就必须自杀了。”(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关键之处是愤怒的志愿者较擅长在短时间内产生杂乱无章和随机的想法,这也被称为“无结构的”思考。比如说有人挑战你,让你想出尽可能多的一块转头的用途。系统思维者可能提出十种不同的建造方法,但是要想出一种全新的用途,比如把它变成一个武器,就需要结构性较弱的思维方式。 总之,创新的根本是你的头脑能否很快从一条思路切换到另一条思路。在需要“战斗或逃跑”的处境下,成为“疯狂的天才”显然有可能救自己一命。 “愤怒让身体准备好动员其资源——它让你知道你的处境很糟糕,让你体内涌出很多能量,摆脱这种处境。” 巴斯说。 要理解它的原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大脑中在发生什么变化。和大多数情绪一样,愤怒从杏仁核开始,杏仁核负责的是探测对自己的威胁。它的效率很高——在你意识到有危险之前很久,它就会发出警报。 然后就要依靠大脑内的化学信号来让人兴奋。当大脑出现大量肾上腺素时,大脑会释放出一股冲动的、充满能量的愤怒情绪,并维持数分钟。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压快速上升。当人被激怒时,他的血液会快速流动,脸明显变红,额头的血管暴突。 有人认为,这种生理反应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让身体发出进攻而产生的。不过,它也有其他作用,比如鼓舞人心和让人在冲动下冒心理风险。 贝多芬很容易感到挫败,并会朝他的仆人扔东西(图片来源:Shizhao/Wikimedia Commons) 所有这些生理变化都极为有用——只要你有机会把怒火发泄出来,比如和一头狮子搏斗,或朝着同事怒吼。当然,一些人可能会疏远你,但是之后,你的血压又会回到正常水平。而控制坏脾气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从古代起,人们就认为压抑情绪不利于健康。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坚信“净化作用”(他赋予了“catharsis”这个词现代的意义)。他认为,观看戏剧让船夫在一个可控的环境下感到愤怒、悲伤和歉疚。于是他们把内心打开,让情绪一下子全部发泄出来。 他的哲学后来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采用,他充分利用了治疗躺椅的“净化”功效。 2010年,一个科学家团队决定进行研究。他们调查了644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判断他们的愤怒、压抑的愤怒和压抑感受的水平,跟踪调查五年和十年,以观察结果。 在研究的过程中,20%的被调查者出现过一次较大的心血管疾病,9%的被调查者死亡。一开始似乎愤怒和压抑愤怒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但是在控制了其他要素后,研究人员发现愤怒并没有影响——但是压抑愤怒会导致心脏病的发病几率提高近三倍。 我们仍然不知道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一情况,但是其他研究也表明压抑愤怒可能会导致慢性高血压。 坏脾气还有对身体以外的好处:愤怒也有助于谈判。进攻性的一个主要闪光点是发现某个人对你的利益不够重视。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就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比如以肢体暴力相威胁和撤回利益——忠诚度、友谊或金钱。 支撑这个理论的证据来自我们在愤怒时拉长的脸。研究表明这并不是随意做出的动作,而是为了面对对手时增强我们的身体力量。只要处理得当,愤怒可以帮助你增加你的利益,提高你的地位——这只是一种古老的讨价还价的方式。 事实上,科学家正在日益认识到坏脾气对各种社交技能的益处——增强语言技能,提高记忆力和说服力。 比尔·盖茨以捐款超过280亿美元从事慈善事业而广为人知,但他曾经也是出了名的易怒。事实上,愤怒和利他主义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负面情绪说明我们正处在新的、富有挑战的情况下,需要更加集中的注意力、周密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约瑟夫·福加斯(Joseph Forgas)说。他研究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已近四十年。研究同样还发现,稍稍低落的情绪能够提高我们对社会暗示的意识。有趣的是,它有助于我们以更加公平的方式对待他人。 严酷但是公平 虽然快乐常常被赋予道德的属性,但是这种情绪却没有这样的益处。在一个研究中,研究者让一组志愿者感到恶心、悲伤、愤怒、恐惧、快乐、惊喜或平静,然后来玩“最后通牒游戏”。 在游戏中,研究者给第一个人一些钱,让他把钱分给另一个人和自己。然后第二个人可以决定是否接受这一分配方案。如果他们都同意,那么就按照第一个人的方案分钱。如果有人不同意,那么两个人都拿不到钱。 最后通牒游戏常被用来测试我们对公平的意识。它能显示出你是否期待五五均分,或者你是否接受每个人在游戏中谋求自己的利益。有趣的是,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导致第二个人拒绝方案,这说明负面情绪会提高我们的公平意识,让我们觉得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得到平等对待。 如果把游戏规则颠倒,我们就会发现也不会发生酸葡萄心理。“独裁者游戏”与最后通牒游戏一样,唯一的区别是第二个人没有任何发言权——他只能接受第一个人放弃的那部分钱。结果发现,较快乐的人留给自己的钱较多,而悲伤的人自私心理也少很多。 “当人的情绪有些低落时,他们会更加关注外部社会规则和期待,所以他们会以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式对待他人。” 福加斯说。 当乐观的新闻报道出现时,几周之后经济表现常常较差(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在一些情况下,快乐会带来严重的风险。它与拥抱荷尔蒙、催产素有关,而一些研究表明这会降低我们识别威胁的能力。在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可能因为快乐而容易受到食肉动物的攻击。在现代生活中,它会导致人在疏忽之下酗酒、暴饮暴食和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 “快乐就好像是安全的速记符号,它告诉我们没必要太关注环境。” 福加斯说。持续笼罩在快乐情绪下的人会错失重要的提醒。他们过多依赖现有的知识——容易在判断时犯严重的错误。 福加斯和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同事在实验室里给志愿者播放电影,让他们产生快乐或悲伤的情绪。然后福加斯请他们判断城市传说的真实性,比如电线导致白血病或中央情报局谋杀了肯尼迪总统。快乐情绪下的人不太会抱以怀疑态度,很容易上当受骗。 然后,福加斯用一个第一视角射击游戏来测试愉快的心情会不会导致人依赖刻板印象。正如他预期的那样,心情愉悦的人更有可能瞄准缠着头巾的目标。 在所有的积极情绪中,对未来的乐观可能会产生最讽刺的效果。对未来的积极的幻想和快乐的情绪一样,可能会让人失去动力。“人们感到所有事都完成了,他们放松下来,不再投入必要的精力去实现这些积极的幻想和白日梦,”纽约大学的加布里埃莱·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说。 比如,幻想工作获得成功的毕业生最终的收入较少。幻想康复的病人恢复速度较慢。厄廷根做的多项研究表明,你越是幻想,梦想成真的可能性越小。“人们说,‘有了梦想,你就会实现梦想’——但是这存在很大的问题。”她说。乐观的想法可能会让肥胖者推迟减肥,让吸烟者放弃戒烟的计划。 防御性悲观主义 厄廷根认为最让人担忧的是社会层面的风险。她比较了《今日美国》(USA Today)上的报道和一周或一个月以后的经济表现。她发现报道内容越是乐观,经济表现就越差。此后,她又研究了总统就职演讲,并发现乐观的演说预示着总统任期内的就业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会偏低。 如果把这些让人担忧的发现与乐观主义的偏见——相信你的事情不太可能出问题的倾向——结合起来,那你就是在自找麻烦了。你可能需要考虑扔掉玫瑰色眼镜,换上半杯水的看待问题的方式。“防御性悲观主义”涉及墨菲定律,即宇宙中可能出错的事情都会出错。作最坏的打算,当坏事发生时,你就已经准备好了。 它的运作方式是这样的。比如说你要在公司作一次演讲。你需要做的就是想象最糟糕的结果——上台时被绊倒,忘带装有演示文稿的记忆棒,电脑出现问题,提问难以回答(真正的悲观主义者可以想到比这些多得多的问题)——然后牢牢记住这些情况。接着,你需要想一些解决方案。 马萨诸塞州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的心理学家朱莉·诺勒姆(Julie Norem)是一个专家级的悲观主义者。“我稍微有点笨手笨脚,特别是在我焦虑的时候,所以我一定会穿上低跟鞋。我会提早到场,检查舞台,确保地上没有线或其他会让我绊倒的东西。 我的演示文稿会有几个备份: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也可以脱稿演讲,我会把讲稿用电子邮件发给组织者,拷一份到U盘上带着,再带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她说。人们现在常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所以,下次再有人劝你“开心起来”——不妨告诉他们你正在提高自己的公平意识,减少失业率,拯救世界经济。你将是会笑到最后的一个——即使你发出的是一种厌世、愤世嫉俗的冷笑。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60210_hk_riot_vendor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6/02/160210_hk_riot_vendors
观察:香港旺角冲突为何因小贩纠纷而起?
香港年初二凌晨爆发严重冲突,警方向示威者喷射胡椒喷雾、向天开枪示警,示威者则以砖头回击,在街道燃烧杂物,情势一发不可收拾。这场旺角骚动,可能成为香港政治的一个分水岭。
香港街头小贩由来以久,而街头小食如咖喱鱼蛋(鱼丸)、鸡蛋仔等亦都成为香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但自1970年代开始,政府不再发放街头熟食小贩牌照,小贩文化也随之日渐式微。 事件导火线源于政府人员——包括食环署职员及警方——于新春期间向售卖熟食的无牌小贩执法,驱赶他们。一些市民及“本土派(鼓吹香港本土意识)”组织成员到场声称保卫小贩,与警方爆发冲突,情景非常混乱。 小贩与“本土派” 香港街头小贩由来以久,而街头小食如咖喱鱼蛋(鱼丸)、鸡蛋仔等亦都成为香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但自1970年代开始,政府不再发放街头熟食小贩牌照,小贩文化也随之日渐式微。 不过,长期研究香港小贩政策的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专任导师梁志远对BBC中文网说,以往新春期间,一直都有“潜规则”,政府人员在处理街头小贩上会比平时稍为宽松。 梁志远说:“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年初一至三,大家都休假,中国人免伤和气...... 过年有一个机会,大家享受民间小食的特色。” 本周,本土民主前线”等本土派组织号召抗议者到场声援小贩并与警员发生对峙。 但这种执法人员宽松处理的做法自2014年“占领中环”运动结束后发生了改变。梁志远说:“去年(农历年)打压桂林夜市(九龙深水埗区桂林街夜市),当然他们(官员)的讲法是收到投诉,加强执法后,冲突亦变频繁。” 今年,早于农历大年廿九,政府执法人员就开始在绝大部分地区驱赶街头小贩。梁志远形容,这是全面取缔执法,中间没有缓冲空间。 梁志远形容小贩议题已成为“火药库”。他补充说,“政府低估了现在香港的社会政治气氛,(小贩)已变成本土议题……强压的话,后果将不能估计。” 至于香港“本土派”组织关注小贩问题早已有迹可寻,其中“本土民主前线”在去年农历年也曾参与支持小贩的运动。 据媒体报道,当时“本土派”成员与政府执法人员曾起口角,亦有辱骂他们,造成冲突。不过,“本土派”成员后来也参与收拾垃圾,清理街道。 “本土派”成员认为,香港的本土文化正日益受到侵蚀及打压,而街头小贩正是其中之一的象征。 小贩与贫富悬殊 香港旺角骚乱现场一片狼藉。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成名分析说,在发生旺角冲突当晚,有不少人是响应一些团体的网上号召,到旺角示威。 他说,“起码有部份成员非常不满政府所谓贫富悬殊、甚至他们认为官商勾结的政策,包括对小贩的政策。” 以往,香港有为数不少的小贩在街头摆卖,是社会流动的其中一个阶梯,亦是社会最低层的一个谋生方法。政府一直指小贩卖卖的食物不洁,或者阻塞交通。但也有人认为政府打压小贩,是为了保障地产商、业主的利益。 根据统计,在香港约720万人口中,其中大约96万人为贫穷人口,而香港坚尼系数(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数)也一直居高不下。根据2011年数字,香港坚尼系数达0.537,远高于0.4的警戒线。而美国中情局出版的(The World Factbook)也显示,香港的贫富悬殊的严重程度位居全球排行第12位,而前11名主要是非洲国家。 社会深层次矛盾 虽然旺角冲突的直接导火线是小贩纠纷,但造成冲突的原因远不止于此。事实上,自2014年争取香港更大民主的“占领中环”运动以失败告终后,香港社会表面上看似重归平静,但许多内在矛盾一直没有真正得到处理。 “占中”运动后,北京与特区政府都未有向示威者作出任何让步,不少人认为他们必须改变抗争策略。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名说:“年轻人越来越相信,非暴力抗争无效时,遇到他们觉得离谱、不合理的情况,他们容易被强调直接行动的本土组织所呼召出来,有可能使用武力。” 另外,成名还认为,“占中”运动结束后的一年多,冲击香港人核心价值的事件不断发生。铜锣湾书店五人失踪是其中一例,而特区政府强推预算超支的高铁工程等亦是一例。 会发生更多暴力事件? 王永平指,从香港政府角度来看,执法是无可厚非,但政府管治需要在权威及民意之间取得平衡,不能只以硬碰硬。 前香港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王永平曾在2014年11月预言说,未来两年香港有机会出现暴动,现在看来,这一预言几乎成真。不过,王永平指出,初二凌晨发生在旺角的冲突,还属于地区性,尚未到暴动的层次。 王永平说:“用砖头去掷,当然暴力,放火当然也是。但他们未有冲击商店,我觉得"骚乱"比较合适。” 王永平指,从香港政府角度来看,执法是无可厚非,但政府管治需要在权威及民意之间取得平衡,不能只以硬碰硬。执法人员在新春期间向小贩执法,与民情违背,就是一个例子。 不过,除了小贩以外,王永平指出,更深的问题是政府对反对声音视若无睹。王永平说,香港特区政府现时不理会反对声音,并假设“沉默的大多数”是支持政府,这是危险做法。王永平说:“假如他们强烈支持政府的话,他们会表态。” 他以特首梁振英委任李国章为香港大学校委会主席一事作例子,多达九成七港大旧生投票反对李国章出任主席,但梁振英最终仍然坚持已见。 香港大学或中文大学的民意调查显示,香港特首梁振英自2012年上台后,民望一直徘徊低处,长期处于不合格水平。 历史例子:1967年暴动 1967年暴动是香港开埠以来的最严重的暴动之一,不少人亦将旺角冲突与1967暴动相比,其中经验或可供参考。 1967年暴动是香港开埠以来的最严重的暴动之一,不少人亦将旺角冲突与1967暴动相比,其中经验或可供参考。 王永平说:“从表面去看, 很简单,文化大革命来到香港,不受控制,冲击殖民地,依法执法把暴徒全都逮捕,问题就解决了。” 港英政府当时也有追缉1967暴动的参与者,但后来亦作出反省,推出一系列改革争取民心。 根据香港史学者高马可(John Mark Caroll)著作《香港简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1967是香港管治“重要的转折点”,当时港英政府更加关注市民大众。 麦理浩于1970年代初成为港督,当时推行免费教育政策、成立民政处,以了解民情、及推行更多社会及劳工法例。 特区政府立场 香港特首梁振英已经界定为旺角冲动为“暴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亦作出类似言论。 香港特首梁振英已经界定为旺角冲动为“暴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亦作出类似言论。她说:“因为这个不是一个普通的示威行动,这个是一个暴乱的事件,我们看到似乎是有组织地,亦不断去冲击在前线执法的警务人员。” 她还说,“这一件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暴乱事件,不要再找任何的借口为他们去掩饰,包括说是一件小贩管理事件,或者是一个政府管治的问题,甚至说是过去政改期间非暴力的‘占中’得不到结果,现在便无可避免出现这些暴力的行为,我觉得这些全部都是一些借口来的,亦不要再为一些很小撮的年青人去采取这些暴力的行动作掩饰,社会是要知道事实的真相,今次的事实真相是一件应该我们整个社会共同谴责的暴乱事件。” 经过一晚的冲突,香港特区政府会否检讨成因及如何处理后遗症,尚待观察。 1967年暴动造成50多人死亡、800多人受伤,土制菠萝(炸弹)遍地。如斯暴力场面会否重现香江? 如果香港特区政府不小心处理旺角冲突,正如王永平所言:“可能这只是个开始。” (责编:欧阳成) 网友反馈 香港政府一切都大陆化,想把一切不同政见的市民赶净杀绝 香港人如果总是抱着这样异想天开的思维去考虑问题,那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对手不同,策略也要不同,香港人以为大陆人都是孬种吗,各种抗争,甚至自焚都没用,何况这种街头打砸的小儿科,论组织,斗争的决心,血性,香港人选比不了有信仰的维族藏族,如此这般,还在幻想,可以肯定的是说分水岭也不为过,但从占中之后等于撕破脸皮,一国两制基本结束,这就等同于大陆的六四,没见好就收,反而让民主进程大幅退步,在抗争前要先研究对手,否则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一样的,大陆一线城市青年失业的,买不起房的,讨不起老婆的,还有生存压力物价社会退休保障等民生现实问题,大陆的穷青年也和香港的骚乱群体一样的心态,渴望武力暴动来实现新的阶级斗争和文化大革命运动。 社会青年生存压力大,和贫富差距,光棍性饥荒等因素,必然就出现革命火种,这就是革命暴动的规律,历史循环,为民生问题而暴动的是历朝历代最频繁的,上海,北京,大城市穷汉子,性饥荒阶级,都处于水深火热,渴望战争和暴动出现! 一样的道理和想法!乱一乱也是释放心中不满和压抑,文化大革命就是穷人阶级最彻底的民主释放运动。这是六四民主没有争取的阶级群体! 不管理由和背景如何,暴力总不是解决问题和实现民主的手段。可能一次两次的和平示威不能达到实现民主的夙愿,但是如果绝大多数的香港人都站出来以和平手段不断努力,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他们的愿望。暴力行为不但得不到大多数港人的支持,反而会给中共带来直接介入香港事务的借口。如大面积暴乱在港发生,更有可能中共以维护香港社会治安和保护港人财产生命为由派遣维安部队和武警进驻香港执法。到时候一国两制就会被人大废止,香港就真的要“回到祖国的怀抱”,有中央直接管理了。 同—个地区同一些人;民主与非民主难免有不同结果! 对民意不做任何理会,逼迫民众走上暴力道路,然后驻港部队即可依基本法出街。“甚至说是过去政改期间非暴力的‘占中’得不到结果,现在便无可避免出现这些暴力的行为,我觉得这些全部都是一些借口来的,”这不是借口,事实就是这样。 BBC的评价确实比较客观。。。不像我国媒体。。封锁消息,我周围人大多都不知道香港的事,如果需要帮助,我会全力提供 现香港政府的主要首脑已经不再服务于香港人民了,而是服务于“伟大的”,“唯一的”中国共产党。用官方的力量强行把旺角事件定义为暴动,既可以“合法的”镇压,又能掩饰自己的暴力,无理执政。 大陆政府一直致力于把香港“大陆化”,彻底融为大陆的一部分。其实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西德东德,不是融合的很好吗?但是!这是在和平,民主的前提下!从野蛮到民主,只要时间,和教化,就可以完成。但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民主的意识一旦形成。不自由,毋宁死。香港不可能从自由,再倒退到独裁,野蛮黑暗的社会形式。 大陆政府很遵循循次渐进,想从街头小贩开始,一点点把香港的棱角磨掉。警察部门的驱赶行为,同大陆城管如出一辙。但是,香港人民不是被共产党洗脑过的愚民。大陆政府仍是报着愚民可欺的想法,在香港,绝对行不通。 十分認同王永平先生的看法, 如香港特區府不小心處理旺角衝突, 可能這只是個開始. 若特區政府只顧嚴懲滋事份子, 卻不深刻反思為何社會上的怨氣及戾氣不斷升溫, 那麼更大的打壓, 必然招致更強烈的反彈. 近年, 手執公權力的中央及特區政府, 肆無忌憚地破壞一國兩制, 以行政暴力不斷打壓香港人, 已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實. "中英聯合聲明" 已形同廢紙, 香港人深感被出賣之餘還可以靠誰保護自己? "兩傘運動" 證明了和平理性的抗爭模式完全失效; 溫和中間的政治路線也無生存發展的空間. 中共極權式的管治, 以行政主導之名已正式登陸香港. 在如此惡劣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下, 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絕非危言聳聽! 同意暴动方,同意民主自由,如果港澳台都像中国一样做什么都要受到共产党的限制那么这会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以前的国民党死了这么多人那都白死了什么也没有包住! 本人只知道香港六七暴動是法西斯共產黨指揮的 胡亥自陶陶、豈見民號號。漢軍入咸陽、誰能救秦朝。 香港怎么了,完全不是印象中的香港。 希望香港好起来了,像从前充满自信繁荣。 其實唔可以完全去講港警食環針對小販或打壓小販,所謂嘅本土派根本都無諗過佢地做嘅事究竟係帮緊香港抑或係害緊香港,如果真系想帮香港底层人士点解要去攻击同係香港人嘅港警呢?開槍示警嘅警员只係想保护倒地同袍嘅安全,点解又被社交網絡嘅舆讑攻击到身無完肤呢?以初二凌晨嘅事件规模,若果喺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掟磚者一早就俾警察以袭警罪開槍制服并拘留絶對唔止係鳴槍示警咁簡單嘞,所以本土派係幫香港定係搗亂,大家其實明眼人一睇就知嘞!
zhongwen_simp.160903_g20_us_china_securit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6/09/160903_g20_us_china_security
G20小插曲:奥巴马下机中美官员吵架
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行周六(3日)乘坐“空军一号”专机抵达杭州准备出席20国集团(G20)峰会时,1名中国官员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在停机坪发生争执,白宫特勤局出面干预,这是罕见的一幕。
奥巴马本人并未看到争吵场面,当时他忙着与美国大使和官员们打招呼。 中国当局为了确保在杭州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顺利进行,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安全措施。 奥巴马专机降落杭州之后,赖斯越过现场记者阻隔线,1名中国官员试图阻止她走向总统车队,而且对她讲话非常不客气,结果1名白宫特勤局特工走到两人之间。 赖斯立刻对这名中国官员回应,但站在空军1号专机机翼下的记者听不清楚她的对话。记者并不知道这名中国官员的姓名,目前也无法确定这名官员是否知道赖斯是美方高级官员而非记者。 这名官员还对1名白宫新闻助理大声吼叫,当时这名新闻主管正指示外国记者站立位置,以拍摄奥巴马走下飞机的镜头。 这名白宫助理回应中国官员说,“这是美国飞机,这是美国总统。” 中国官员以英语对白宫助理说,“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机场。” 白宫发言人和中国外交部对于记者询问此事,没有作出回应。 奥巴马本人并未看到这个争吵场面,他在与赖斯一同坐上车队离去之前,忙着与美国大使和官员们打招呼。
zhongwen_simp.130831_japan_china_zhu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8/130831_japan_china_zhu
日媒笔下的华人教授朱建荣失踪案
8月以来,在日本活跃的东洋学园大学华人教授朱建荣在上海神秘失踪、可能被捕的消息不胫而走,首先是时事通信社披露,随后共同社等其它多个主流传媒也依据各自的消息源追踪报道了,两周前出版的《周刊新潮》更以特辑的规模来详述目前被软禁的朱建荣被捕过程和原因等,使消息更成最近认识朱建荣和关注中日关系的在日中国人、日本人关切的话题。
日本有影响力的周刊杂志8月推出了报道朱建荣案的特辑。 BBC中文网记者以《周刊新潮》的报道,获得一位熟悉在日收集情报的中国人活动网的日本人确认了朱建荣因双重间谍罪被捕的可能性。 56岁的朱建荣是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1986年作为日本总合研究开发机构(NIRA)的研究员抵日,辗转几所日本学府后,1996年就任现职。 朱建荣可谓是在日本最常上各电视台解说中国政策、为中国辩解的在日华人,也被大小日本传媒视为中国的代言人。《周刊新潮》引述来自日本电视台的证言说,朱建荣每次出镜前,都会用手机联络中国大使馆,确认当天说的内容。 BBC中文网记者几年前欲出席在日华人教授组织研讨会时,也遭身为该组织领袖的朱建荣以敌视BBC的态度拒绝。 被捕的前兆 日本网络上也有许多有关朱建荣案的议论。 综合这次各传媒报道,朱建荣7月下旬在上海浦东机场被带走,报道称有目击者,但被捕原因和罪名是什么,并没确切消息。 《周刊新潮》特辑报道以记者敲开东京郊外的千叶县柏市朱建荣的家门时,朱建荣的日本人妻子声嘶力竭地叫“请不要再触及这件事!”为开端,然后引述东洋学园大学公关部长相川彻人的话说:“大学8月1日从朱太太电话获悉朱教授7月17日至22日去上海出差后联络不上,看来朱教授平时去哪里、跟谁见面并不告诉太太”、“一周后朱太太又来电话说,得到朱教授在上海的弟弟联络,说朱教授生病住院,但基于朱太太要求别管,大学也就没去找”。 《周刊新潮》引述外务省官员的话说:“朱建荣这次抵达上海的次日7月18日下午4点就被中国国家安全部叫去”,据说这已是持续了两年的状况。 不过约两年前,BBC中文网记者获得上述熟悉中国人情报活动的日本人透露“中国政府已不满朱建荣形象过于鲜明,准备找个高明的替换”。 原因待解明 朱建荣被捕的消息在日本传开后,各种揣测四起。《周刊新潮》报道说,在日中国人之间传说朱建荣涉及了替中共高干洗钱、在日本代购高级房产,另一传闻是涉嫌双重间谍。 报道说,朱建荣其实96年起与日本外务省官员联络频繁,尤其是与外务省中国·蒙古课长石川浩司和前任垂秀夫“非常亲密”。对此石川说明“交换意见的时候,支付饮食费是当然的事,常识上也不该成问题”,但《周刊新潮》指出,石川接着说的话却意味深长:“作为课长来说,我没给过朱教授金钱,但超越我的范畴,日本政府整体怎样,我就不知道了”。 而《周刊新潮》最后引述《产经新闻》驻北京的记者矢板明夫的分析说,胡锦涛体制推进的亲日路线在钓鱼岛问题上受中国国内猛批后,习近平体制对日姿态发生戏剧性转变,以参拜靖国神社为例,过去中国只求首相、官房长官、外相不参拜,但今年中国召见日本大使抗议总务大臣参拜,就说明中国放弃了30年来的对日外交方针。基于此,外务省官员分析说,朱建荣的案子也可能会在9月日本购岛一年和9·18事件等中日领土、历史纠纷的季节里作为日本盗窃中国机密的新反日材料来公开。 月刊、周刊杂志在日本虽不算主流传媒,但善揭政客贪腐、艺人隐私,前首相田中角荣下台的丑闻就因一月刊杂志揭发。《周刊新潮》是日本有地位的周刊杂志之一,也不时揭政客丑闻导致政客下台。 (责编:萧尔) 网友如有评论,请用下表:
zhongwen_simp.120929_rolling_china_blog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29_rolling_china_blogs
中国网络“扫黄”关闭十万微博帐号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说,在过去七个月内,当局关闭了97,000个被指在网上散布“黄色、淫秽”内容的微博客帐号。
新华社英文报道引述该办公室说,为了遏制透过网络、手机传播淫秽内容,当局还查禁了164种黄色出版物。 中国当局称,在这次打击行动中,共有287家互联网公司受到调查和惩罚,公安机关还处理了2446起网络涉黄案件,破获了41个涉嫌在网上散布黄色信息的犯罪团伙。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60131_viewpoint_xi_jinping_cor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indepth/2016/01/160131_viewpoint_xi_jinping_core
观点:2016——中共“习核心”元年?
2016年中共第一件大事,是喊出了“习核心”这个政治话语,这意味着,江泽民核心已告结束,或已不被承认。
习近平喊出了“习核心”似要取代“江核心”,而“胡核心”似乎本来就没曾出现过。 习近平要求中央政治局向中央看齐,习近平核心团队进一步要求中央与地方以习近平为核心,向习近平看齐。 当习近平真正被“拥戴”为新核心之时,他就成为中共真正的决断者,这是否意味着,习中央的政令可以出中南海了,还是意味着习的讲话可以通行全国,上行即可下效? 而这对于党国、对于中国社会是福是祸,却无从知道。 “习核心”呼之即出 近日,署名“学习大国”的一篇 《习近平密集强调“向党中央看齐”各省如何落实》文章出现在腾讯网首页,这篇文章说:最近这段时间,“向党中央看齐”成为时政新闻中的高频词。一个多月来,习近平先后四次讲话,要求“向党中央看齐”。 看齐二字,还被习近平加上了“意识”,看齐意识就是一种政治态度,不仅口头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还要落实在行动上。 学习大国在文章里还找出了看齐意识的来源: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显然,现在许多领域许多人在习近平看来,出了偏差,但出了怎样的偏差?习近平没有具体指出来,只是宏观在用看齐意识来强调,表达自己的不满意。 可惜,人们并没有看到习本人或他的团队具体指出哪些问题属于没看齐,哪些地方政府已经看齐了中央。如果既不能量化,又不能有案例说明,只能让人一头雾水,不知其所指。 习近平到底认为这“许多领域许多人”出了什么偏差? 具体看不看齐,对各地要员来说似乎不是问题,学习大国在文章里重点开列各级大员、要员纷纷向习中央效忠,并承认习近平的核心地位。 学习大国的文章里,“一口气列举了10个省区市,他们都表态坚决向党中央看齐,”各省市领导纷纷表示自己要做政治明白人,“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特别要突出思想看齐,切实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敬终如始。” 这十个省市是:北京、天津、内蒙、辽宁、安徽、四川、湖北、山东、云南、陕西。 腾讯首页的这篇文章大谈各地要员“向习看齐”,忽略了最核心的政治关键词:”习核心”。我们只有进一步去翻看各省市第一领导人的讲话,才可以见其端倪。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其讲话中,列举了一系列的“核心”概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是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领导核心。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就要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领导核心。” 这一段描述,看起来是强调党的核心有不同层次,但实质是在强调党以习中央为核心,习中央以习为核心,向习看齐,就是忠于党。中共的党内规则与逻辑关系,一目了然于李书记的讲话中。 “增加核心意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也强调了增加核心意识。什么是增加核心意识,就是要强调“习核心”,不允许任何人顾左右而言它,老核心时代已告结束,新核心时代已然来临,要求各一级党政大员认清形势,紧跟习中央走。 栗战书是习的大内总管,最清楚习的焦虑,或者了解整个中央级大员的境况,在此时高规格强调看齐意识与核心意识,显然是习的政治焦虑造成。 反腐造成的重压,经济形势如此严峻,社会问题集中爆发,都需要各级要员拿出办法来解决,但整个形势处于无解状态,大员要员更多的观望,习想推行的政策,也无法落实、推进。习团队此时能给予习的安慰,可能就是一顶极品的“核心”桂冠了。 习已贵为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共与国家军委主席,并身兼多个中央级小组组长,仍然感到政令不畅,感到权力难以成功运行,怎么办? 现在中共内部只有顶端的桂冠,就是“核心”,现在栗战书在新年开局,就是要迫使各地大员效忠,拥戴新核心,以强化习的威权与集权,要在各地掀起学习“习理论”的热潮,要用习的理论,武装头脑,推进具体工作。 政治效忠是一种精神安慰,并无实质意义,只是让部下口服、臣服,也只有极权治下的最高统治者会要求下属效忠。 而在宪政民主制度之下,每一个政治角色完成自己的职业任务,完全不需要下级对上级的效忠,要忠诚的,只有宪法。国家最高权力在总统手中,但受到国会制约,国家的核心价值是人权或保障人权,所谓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等等,都是为人权而存在的价值。 “核心”的政治意义 1989年6月16日——“六四”事件发生后的第12天——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在会见杨尚昆、万里、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等中共新领导时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这次会议邓小平完成了核心的交接,“钦定”了江泽民为第三代领导核心。 邓小平将“核心”从自己转移到江泽民手中。 说得通俗一点,核心就是谁说了算,邓小平在世时,邓小平说了算;邓小平授予江泽民以核心地位,他自己就是太上皇。 这种核心极权制度,早在古希腊之时就有过,和平之时,以民主的方式决策,但战争状态中,一切权力均交由军事元首最后决策,因为,如果不能通过集权方式形成快速决定,就会贻误战机。 邓小平在六四之时,看到中共面对学生运动与大规模民主运动时,没有“战斗力”,所以要扶持一个核心政治人物出来,由核心来最终决定对整个党国的生杀予夺。 核心是靠他对党国的贡献,或人格魅力?或党内民主推崇?都不是。邓小平的核心地位,完全靠枪杆子,江泽民之所以能凌驾于胡锦涛十年总书记之上,还是靠他对军队的成功控制。 现在习团队之所以敢于在“江核心”还在世之时号召各地大员向“习中央”效忠,向习近平看齐,并以核心称之,证明习近平已完全掌控了“枪”,枪杆子出政权,枪杆子出核心。 与江泽民不同的是,习近平这次核心的确立,是以各地大员拥戴的方式,而不是由江泽民在某一特定场合“钦定”。其中政治意味,不言自明。 “核心”的历史回顾 我们稍加回顾这种“核心”现象,会发现背后问题严重。也即,无论有无政治核心,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毛泽东没有被称为核心,但其实他是真正的核心——“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他利用自己的核心地位,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挤压、打垮了民主党派,然后又利用自己在国家近乎神圣的地位踢开党委,闹文化大革命,实现了一个人至高无上的精神领袖地位。 他一个人加上中央之外的革命委员会,就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革,造成了国家动乱与罕见的人权灾难,当然他的同志与战友包括习家,也多被迫害与摧残。 邓小平的核心地位,使邓小平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击党内外任何政敌,邓的个人威望是一方面,而他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使枪指挥党成为可能,“邓核心”制造的六四灾难至今无法平反或纠错。当然,“毛伟人”的文革灾难也没有从根子上清理,文革的政治迫害方式仍然在继续作祟。 江泽民的核心时代,右手制造“三个代表”,让资本家入党,使中国进入权贵经济模式,左手严打民间信仰者,制造大规模的信仰迫害。 胡锦涛一直没有被核心化,所以“胡时代”没有大规模的动用国家机器制造人权灾难,但相比于毛、邓、江三个核心时代的大规模焦点式作恶,“胡温时代”是散点式的侵犯人权。 “‘胡温时代’是散点式的侵犯人权。” 权贵经济一旦形成,必广泛地侵犯百姓人权,每年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的上访、维权案件说明,各级政权普遍地侵犯百姓的经济利益,由于司法控制在各级政府手中,任何不义不公,都无法在当地得到纠正,而当人们借助上访制度与方式之时,又使中共高层面临北京稳定的焦虑,这样各级的截访或将访民进行拘捕、劳改、关进精神病院,维稳经费每年数以千亿,高过军费。 胡锦涛没有成为核心,所以他无法控制整个国家局面。他的上面有精神领袖“江核心”,下面有无数权贵,边上有听“江核心”指挥的枪杆子,所以,不是核心的中共领导人处于被挟持的状态,无所作为。 正是因为无所作为,才有腐败蔓延,才有极端的侵犯公民人权与财产权的事件海量发生。 “习核心”的三条路 毛泽东1945年提出看齐意识,那时是战时状态,邓小平1989年提出政治核心或核心意识,也是基于一种“动乱应急”,它造成的后果,都是军人政治或政治极权。 如果一个政客,前天向“邓核心”表态忠诚,昨天向“江核心”表态忠诚,今天立即向“习核心”表态忠诚,你信吗?这样的忠诚有什么意义? 忠诚只有在局势变局过程中,在自由的选择中才有价值,当习近平已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之时,这种表态忠诚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别人寄附你权势之篱下,只能摧眉折腰,以求平安与利禄。 所以,核心桂冠之于习近平,也许可以为其极权造势,让中共各级大员保持与习的政治一致性,使习的威权达至极权之境。 但我们看到,无论是个人极权,还是多寡头制的分权,对中国社会的危害都是一样的。这是中共政制使然。 “无论是个人极权,还是多寡头制的分权,对中国社会的危害都是一样的。这是中共政制使然。” 当然,极权或确立政治核心,可以让最高统治者更随心所欲,统治者更顺风顺心,但这种顺风顺心是建立在所有官员对核心唯唯喏喏、只有执行不敢反对的不正常的政治状态下。最高核心任何错误,都会被执行、被放大,都可以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与国家人权灾难。 当习近平成为中共最高精神核心之时,习近平或其核心团队应该意识到,谁是“习核心”的监督者与制约者? 摆在“习核心”面前是三条道路: 第一条是还权于民之道(西方模式),让全国人大具有法定的监督中共中央的权利,设立宪法法院,对中共中央违宪具有独立的调查权、监督权与否决权(弹劾权),逐步让中国过渡到宪政民主制度; 第二条道路,新加坡方式,有限开放媒体与党禁,实行强人强权之治,让中共政权长期控制在自己或自己人手中,保证自己的政策长期执行; 第三种方式,就是毛泽东的文革方式(朝鲜模式),进一步封邦锁国,不允许公民社会有任何自由度,党国一体,打压知识分子与民间信仰者、打击或拘捕维权者与申张正义的律师,一切都在党的管治之下、国家警察的监控之下,实行完全的法西斯之治。 习核心面临艰难的选择。 (责编:叶靖斯) 网友反馈 社会危机又集中爆发了?习团队玩不下去了?又是一篇庸俗的反共老三篇。 习近平选择当毛泽东 这么明显 作者看不出来吗 还是选择性失明 这文章太没水平,太直白就是反共。 弯弯转转才有道理。 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把老老虎江泽民上海帮集团全部清除掉,老江必须拿下,曾庆红也必须拿下,还有上海问题很严重,房地产价格和生存压力物价等就是写照,光棍汉子水深火热,尼姑小资水性扬花。拿下老老虎老江集团,文革自下而上大批斗,大运动,大释放,战争爆发,彻底乱一乱,抄家江棉恒家。上海市长扬雄就是个老虎的级别。 其实我觉得他们只会选中间这条路,偶尔玩两下火……前提是经济还能前进
ukchina_simp.120529_audio_studyinuk_wk22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multimedia/2012/05/120529_audio_studyinuk_wk22
《留学英国》音频第22周
留英访谈:实习机制助学生求职 BBC英伦网 子川
最近,本年度英国大学招生进入冲刺阶段。 PSW签证政策的取消是否对英国大学招生产生很大影响?英国大学为国际学生实习创造了什么样机会? 英格兰贝德福特大学国际部部长王海老师就这些引人关注的问题接受子川的专访。
ukchina_simp.vert-fut-42748944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2748944
社交媒体是否有害?证据和谜团在哪里?
目前有30亿人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约占全球总人口40%。根据一些研究报告,我们平均每天花费两小时在这些平台上分享,点赞,发推文,更新帖子。这意味着全球每分钟就有50万条推文和Snapchat照片被分享。
社交媒体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我们会不会为此牺牲了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并浪费了时间?相关证据表明了什么? 社交媒体相对来说是新生事物,所以确凿的结论还很少。现有的研究主要依赖于自发报告,因此常常容易出错,而且大多数研究聚焦于Facebook。不过,该领域的研究正在快速增加,证据也开始指向这一点。BBC Future在下文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一些研究成果: 压力 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用来抱怨对客服的不满、政治等各种事情,但是这种做法的一个弊病就是:这些抱怨文就像是一条永无止尽的压力长河。2015年,华盛顿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人员试图弄清社交媒体带来的压力是否比它释放的压力更多。 该中心项对18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女性感到的压力较大,推特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来源,因为它增加了人们对他人压力的意识。 但推特也是一种应对机制——女性使用推特越多,她们感到的压力就越小。男性则不然。研究人员表示男性与社交媒体的关系较疏远。整体而言,研究人员的结论是社交媒体能"轻微的"减轻压力。 一些研究表明,手机的存在会影响人与人交谈的质量(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心情 2014年,奥地利研究人员发现使用Facebook 20分钟的被试者与上网随便浏览的被试者相比心情较差。该研究认为,人们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是因为他们觉得使用Facebook是在浪费时间。 在评估了超过1亿个Facebook用户在2009年至2012年间的10亿条状态更新的情绪内容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正面和负面情绪都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人群中蔓延。 如果天气不好,负面帖子就会增加1%。研究人员发现,在一个下雨的城市,一条负面帖子会影响生活在没下雨的城市的朋友,导致1.3条负面帖子。不过,好消息是开心的帖子影响力更大。每条会带来1.75条开心的帖子。不过,尚不清楚快乐的帖子是否会改善真实的心情。 焦虑 研究人员对社交媒体引起的一般焦虑进行了研究,这些焦虑的主要特征是烦躁、担忧的情绪,以及睡眠障碍和注意力下降。期刊《计算机与人类行为》(Computers and Human Behaviour)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使用7个以上社交媒体平台的人,一般焦虑症状比使用0至2个平台的人严重三倍。 不过,仍不清楚社交媒体是否会引起焦虑,以及如何引起焦虑。罗马尼亚克鲁日巴比什-波雅依大学(Babes-Bolyai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2016年对社会焦虑与社交关系的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整理。他们称,结果并不一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社交媒体模仿游戏的回馈机制,对人产生吸引力(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抑郁 虽然一些研究发现抑郁和使用社交媒体有关,但是新的研究认为社交媒体有可能带来好处。 对700多名学生进行的两项研究发现情绪低落以及毫无价值和绝望的情绪等抑郁症状与网上互动的质量有关。研究者发现负面互动较多的学生抑郁症状也较为严重。 2016年的一项对1700人进行的类似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用户有三重抑郁和焦虑风险。他们认为原因包括网络欺凌,对他人生活的歪曲认识以及把使用社交媒体视作浪费时间。 同时,科学家也在研究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诊断抑郁症,并帮助接受治疗的患者早日康复。微软的研究人员调查了476人,分析了他们推特个人信息页中与抑郁相关的语言、语言学风格、互动和情感特点。由此,他们设计出可以准确预判抑郁症的筛查法,七成的病例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筛查出来。 哈佛大学和佛蒙特大学(Vermont Universities)的研究人员去年分析了166人的Instagram照片,设计出一个类似的工具,成功率也相同。 睡眠 人们曾经习惯于在一片漆黑里度过夜晚,但是现在从早到晚都被人造光包围。研究发现,这有可能抑制人体分泌促进睡眠的褪黑素。而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屏幕所发出的蓝光据说是罪魁祸首。换句话说,当你晚上躺在床上刷Facebook和推特的时候,你就无法安然入睡。 去年,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人员调查了1700位从18岁至30岁人士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和睡眠习惯。他们发现社交媒体和睡眠障碍之间存在关联,并作出结论:蓝光在这中间发挥了作用。和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相比,登录这些网站的次数是睡眠障碍更重要的预兆。研究者说,睡眠障碍者会沉迷于"查看"。 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睡前的生理激发所致。电子设备的明亮光线有可能导致推迟昼夜节律。但是他们无法区分是社交媒体导致了睡眠障碍,还是本身有睡眠障碍的人会更多的使用社交媒体。 使用社交媒体最糟糕的时段之一可能是睡觉前(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上瘾 虽然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戒掉推特比戒烟、戒酒更难,但是社交媒体成瘾并未被纳入最新的心理障碍诊断手册中。 不过,科学家难以追赶社交媒体的变化速度。所以,各类团体正在试图研究与社交媒体使用相关的强迫症行为——例如,荷兰的科学家发明了他们独有的上瘾鉴别衡量标准。 如果社交媒体确实会成瘾,那它就是网瘾的一种——就可以归为一种障碍。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的达里亚·库斯(Daria Kuss)和马克·格里菲斯(Mark Griffiths)在2011年分析了43个以前的研究成果,作出结论称,社交媒体成瘾是一种"有可能"需要专业治疗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发现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与人际关系问题、学业成绩下降、线下社会活动参与减少有关。他们还发现依赖酒精者、高度外向者以及利用社交媒体来弥补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缺失的人比较容易对社交媒体成瘾。 自尊心 女性杂志上体重偏轻、经过修图的模特照片长期以来被指引发了年轻女性的自尊问题。但是,社交媒体通过滤镜、灯光效果以及巧妙的角度正在取代女性杂志,成为社会运动团体和慈善机构最为担忧的领域。 根据残障慈善机构Scope对15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交媒体网站让一半以上的用户感到自身的欠缺,18至34岁的人有一半都表示社交媒体让他们感到自己没有吸引力。 2016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表明,查看其他人的自拍照会伤害人的自尊心,因为用户会把照片里快乐的人与自己比较。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俄亥俄大学(Ohio University)和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的研究也发现女性会把自己和其他女性的自拍照相比较,并产生负面的看法。 自拍照可能对观看者有不利影响(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但是有可能影响到人自尊心的不只是自拍照。一项对1000名瑞典Facebook用户的研究发现使用Facebook时间较长的女性比较容易感到不开心和没有自信。研究人员的结论是:"当Facebook用户把自己的生活与其他看似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人相比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不那么成功。" 但是有一个小范围的研究认为查看自己而非他人的个人页面有可能增强自尊心。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把63名学生归入不同的小组。比如,其中一些学生坐在对面是计算机屏幕的镜子旁边,而另一些学生则看着自己的Facebook个人页面。 与其他提高自我意识的活动相比,Facebook对自尊心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者解释称,镜子和照片让我们把自己与社会标准放在一起比较,而看自己的Facebook个人页面有可能会增强我们的自尊心,因为在Facebook上比较容易控制我们把自己呈现给世界的方式。 幸福 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在14天的时间里,每天向79名被试者发五次短信,询问他们的感受以及上次发消息以来他们使用Facebook的程度。在该网站上花的时间越长的人,随后的心情越差,而且之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也会下降。 但是,其他研究发现,对一些人来说,社交媒体有助于促进他们的生活幸福。市场调研员乔纳·贝尔格(Jonah Berger)和埃娃·布谢尔(Eva Buechel)发现,情绪不稳定的人发文描述自己情绪的可能性较大,这可能会帮助他们获得支持,从负面体验中解脱出来。 根据去年荷兰研究人员的一篇论文,整体来看,社交媒体对幸福的作用有些模糊。不过,他们表示有越来越清晰的证据表明社交媒体对一类人的影响:对那些与社会隔离的人来说,社交媒体对他们的生活幸福有较多的负面作用。 在一些情况下,社交媒体有可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人际关系 如果曾经你在和朋友聊天时,对方拿出手机刷Instagram,你可能已经想过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 根据一项小范围研究,即使旁边放了一部手机,也可能会影响到人与人的互动,尤其是当他们正在讨论意义重大的事情时。在《社会和个人关系期刊》(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上发表文章的研究人员让34对陌生人聊天10分钟,讲述自己最近遇到的一件有趣的事。每一对都坐在单独的隔间里,其中一半的桌子上放了一部手机。 视线中有手机的人,在后来回忆互动时的评价较为消极,谈话的意义较少,与对方的亲密感也较低。与之对照的被试者桌子上放的是笔记本。 情感关系也未能幸免。加拿大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的研究人员在2009年调查了300位17-24岁的人,主题是他们在Facebook上是否感到过嫉妒。提出的问题例如:"如果你的伴侣加了不认识的异性好友,你有多大的可能性会感到嫉妒?" 女性在Facebook上花的时间比男性多很多,她们感到的嫉妒也较多。研究者的结论是,"Facebook这样的环境会造成这种感受,加深人们对情感关系质量的担忧。" 在一项对1800人进行的调研中,女性受到的来自社交媒体的压力超过男性(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羡慕 在一项对600人进行的研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被试者称社交媒体让他们感到负面情绪——主要是挫败感——羡慕是主因。导火索是把自己的生活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罪魁祸首是他人的旅游照片。羡慕感会螺旋式上升,因为人们为了应对羡慕情绪,会添加更多相同内容的照片。 密歇根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的研究人员认为,羡慕并不一定是一种破坏性情绪——它也常常促使我们努力学习。他们让380名学生看Facebook和推特上"引人羡慕"的照片和文字,包括购买昂贵商品、旅游和订婚的贴文。但是研究者发现,这种羡慕是良性的,更有可能让人努力学习。 孤单 《美国预防药物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调查了7000位19至32岁的人,发现在社交媒体上花时间最多的人,感受到社会隔绝的可能性高两倍,包括缺乏社会归属感,缺乏与他人的互动和充实的人际关系。 研究人员称,在社交媒体上花较多时间的人可能会取代面对面的沟通,有可能更让人感到被隔绝。 "接触他人展示在社交媒体上的高度理想化的生活,有可能会引发羡慕的情绪。还会形成一些扭曲看法,比如其他人的生活更加快乐,更加成功。这可能会增加已知的社交隔绝。" 结论? 我们清楚的知道,在很多方面,我们还不足以作出确凿的结论。然而,证据确实指向一个方向:社交媒体对人有不同的影响,取决于先决条件和人的个性。 就像食物、赌博等诸多现代社会的诱惑一样,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对一些人不利。但与此同时,也不可以说社交媒体在整体上是坏事,因为它显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益处。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60724_russia_olympic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6/07/160724_russia_olympics
国际奥委会决定不对俄罗斯实施全面禁赛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不对俄罗斯实施禁止参加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一揽子禁令,而把俄罗斯运动员是否能够参赛的决定权交给每项运动的专门管理机构。
俄罗斯代表队将会出现在8月5日开幕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 此前由世界反运动禁药机构(Wada)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说,俄罗斯在2011年至2015年间存在着国家支持的使用运动违禁药物的活动。 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将在8月5日开幕,俄罗斯田径运动员已经被禁止参加比赛。 准备参加这次奥运会的俄罗斯运动员将必须遵守国际奥委会提出的严格要求,任何受过禁赛处罚的俄罗斯运动员将不得参加本届奥运。 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星期日举行了历时三个小时的会议,做出了不对俄罗斯运动员实施一揽子禁令的决定。 俄罗斯体育部长穆特科说,国际奥委会的决定是“客观的”,但“非常严厉”。 但是美国反运动禁药机构说,国际奥委会“拒绝承担决定性的领导责任”。
ukchina_simp.140227_football_world_cup_england_team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sport/league_watch/2014/02/140227_football_world_cup_england_team
英格兰对阵丹麦 30人大名单出炉
英格兰主帅洛伊霍奇森公布了下周三友谊赛对阵丹麦的30人大名单,其中有不少新面孔,包括呼声很高的南安普敦18岁后卫卢克·肖,利物浦19岁边锋斯特林和埃弗顿20岁中场巴克利。
南安普敦18岁后卫卢克•肖进入英格兰30人大名单 具体名单如下: 门将:福尔斯特(凯尔特人), 福斯特(西布朗),哈特(曼联),鲁迪(诺维奇) 后卫: 贝恩斯(埃弗顿),卡希尔(切尔西),考尔克(卡迪夫),卢克·肖(南安普敦),斯莫林(曼联),沃克(托特纳姆) 中场:巴克利(埃弗顿),卡里克(曼联),克莱维利(曼联),杰拉德(利物浦),亨德森(利物浦),拉拉纳(南安普敦),兰帕德(切尔西),米尔纳(曼城),张伯伦(阿森纳),斯特林(利物浦),汤森德(托特纳姆),威尔谢尔(阿森纳) 前锋:迪福(多伦多),兰伯特(南安普敦),罗德里格斯(南安普敦),鲁尼(曼联),斯图里奇(利物浦),维尔贝克(曼联) (编译:黎力 责编:顾垠)
ukchina_simp.vert-cul-44671962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44671962
跟着但丁和他的《神曲》游访地狱
"来者呀,快将一切希望弃扬。"
这是但丁的《神曲》(The Divine Comedy)中刻在地狱之门上的文字。此句(英译"All hope abandon ye who enter here")出自《神曲》最早的英译本之一,1814年由卡里(Henry Francis Cary)翻译。兴许你知道那句不那么拗口的英译版本——"入此门者了断希望"("Abandon hope all ye who enter here")。艾利斯(Bret Easton Ellis)所著的惊悚小说《美国杀人魔》(American Psycho)开篇就是这句话;它也是迪士尼主题乐园"加勒比海盗旅程"项目入口上方给出的告诫语,也出现在电子游戏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中,还是美国流行朋克摇滚乐队煤气灯圣歌乐队(The Gaslight Anthem)创作的歌曲《纳维辛克银行》(The Navesink Bank)中的一段歌词。 但这只是长达14,233行的《神曲》其中一行。这部旷古史诗分为三个部分,于1320年出版。作者但丁曾是佛罗伦萨的一名行政官,后来成为了想象力极盛的作家。出生于1265年的但丁自小就有文学抱负。小时候他希望成为一名药剂师。在13世纪末的佛罗伦萨,书籍是在药店出售的。这正佐证了当时的普遍观点:纸上或羊皮卷上文字传递出的思想会影响头脑,就像药物一样厉害。 《神曲》引发了一股热潮:几百年来,这部文学作品被没完没了地改编、借用、引述、改写再创作,更为无数画家和雕塑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神曲》中但丁为我们描述的死后世界比圣经中出现的更为细腻详尽,并且影响至今。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波提切利(Botticelli)、英国画家布莱克(Blake)、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Delacroix)和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Dalí)等,都曾以之为主题作画,而法国雕塑家罗丹(Rodin)也创作了《地狱门》、《吻》等雕塑作品。《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Francesca)与保罗(Paolo)这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美国漫画艺术家罗密塔(John Romita)创作的《X战警》(X-Men)漫画的部分灵感也来自于第一部《地狱篇》。作家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曾说,《神曲》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巅峰之作",而作家艾略特(T.S. Eliot)在综述《神曲》的影响时如此评价,"但丁和莎士比亚二人平分世界,再无第三人能与他们比肩。"或许《神曲》开篇题词应改为,"入此门者可得灵感。" 但丁画像。但丁曾担任佛罗伦萨的政府官员,后因贪污公款的罪名被流放。 地位至高无上的《神曲》不仅是无数作家与视觉艺术家的灵感源泉,它更是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之作。这部作品传达并深化了作者的思想,其别出心裁的语言表达、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令其能与圣经媲美。作为文艺复兴的开山巨作,《神曲》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并为当代思想论域中占主流的"凡俗人文主义"奠定了基础。或许你从没读过这本书,但你的世界早已受它的影响。 地狱走一遭 但丁在《神曲》中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在向导维吉尔(Virgil)的领路下去幻游地狱(Inferno)、炼狱(Purgatory)以及在后来接替维吉尔的贝缇丽彩(Beatrice)的带领下游历天国(Heaven)的历程。维吉尔是创作史诗《埃涅阿斯纪》(Aeneid)的古罗马诗人,而贝缇丽彩是但丁的梦中情人,一位他一直倾慕的佛罗伦萨少女,但年纪轻轻就夭折了。这样的安排是作者用个人心愿来勾描出对"往生"的美好想象:主人公但丁跟随如"精神之父"的大文豪及自己爱慕的女性的一场旅途。借用当代题材写作的术语说,书中主人公但丁是"玛丽苏"版本的他,这一虚构角色是作者完美想象的化身,将自己渴望拥有的经历赋予此身。《如何写小说:应避免的200个常见错误》(How Not to Write a Novel)的作者纽曼(Sandra Newman)就认为,"《神曲》真是一部典型的科幻三部曲。第一部《地狱篇》非常经典;第二部《炼狱篇》稍逊一筹,而第三部《天国篇》实在不咋样,没人要看作者关于'性欲'的观点,这部里充斥着但丁的'玛丽苏'面具。" 但丁对《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国篇》这三部的偏倚也告诉我们将如何读《神曲》。作品中,他糅合了看似冲突的基督教神学与非基督希腊罗马神话,仿佛两者都成立;借用当代科幻/奇幻写作术语,他将希腊罗马神话以"追溯修订"(Retroactive continuity,缩写retcons,指的对虚构文学作品中之前已发表的故事进行补充与修正的过程)的方式进行串联,使得书中的角色包括诸神能够以一种通顺的逻辑关系与基督教元素共存。卡戎(Charon)是希腊罗马神话中把死者引渡到冥府的船夫,而在书中是他把亡魂送到对岸的地狱。圣经中的撒旦(Satan)在《神曲》中的名称是狄斯(Dis),这本是本来是希腊神话中阴间之神普鲁托(Pluto )的另一个名字。 现实世界的历史进程与神学故事也在书中被杂糅在一起:地狱第九圈中撒旦的三个头的口里分别啃咬着三个罪人,其中之一是耶稣的叛徒犹大,而剩下的两张嘴中则分别是凯撒的背叛者布鲁图斯(Brutus)和和卡西乌斯(Cassius)。这似乎能表明但丁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尤利乌斯•凯撒和耶稣基督以同等地位看待。但丁就像生活在14世纪的嘻哈艺术家,整个欧洲文学史和神学都成为他的素材,任他取用、混搭。 英国画家、诗人罗塞蒂的本名是盖布瑞尔•查理斯•但丁•罗塞蒂(Gabriel Charles Dante Rossetti),但他改名为但丁•盖布瑞尔 •罗塞蒂,以表达对诗人但丁的敬意。上图是他创作的画作《贝缇丽彩》,主人公正是但丁的梦中情人。 在书中,历史、神话、圣经等被大量引经据典并在但丁的修辞手法下成为炮轰当时政治时局的文字弹药。这就正像是现在的一些电影或电视剧片段总能唤起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与理解。而在《天国篇》,但丁偶遇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并提及弗洛伦斯金币(florin,但丁将佛罗伦萨比作"魔鬼的植物",而其种子florin四处飘散,所触及者皆腐化)的飘散,使得被腐化的法国瓦卢瓦王朝查理九世(the French king Charles of Valois)向教皇借兵以削弱皇室在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威。"愿这个年轻的查理王不要用他的归尔甫党人摧折这面圣旗 /愿他切莫设想上帝会用兵器来调换他的百合花/这颗小小的星辰以善良的灵魂装饰自己"(英文原文"Let young Charles not think the Lord/Will change his eagle-bearing coat of arms/For sprays of lilies, nor that a toy sword/And putty shield will work like lucky charms" 摘选自《神曲》2013年版英译本,译者詹姆斯(Clive James)。其实此处也是但丁藉由文字对自身遭遇冤屈的发泄。因为佛罗伦萨的政治分裂,卷入教皇党与皇帝党之争的但丁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终身流放,此后的近二十年未能回到自己深爱的家乡。 《神曲》里但丁随处宣泄的个人情绪简直比综艺真人秀《比弗利娇妻》(Real Housewives)整整八季上百集加起来还多。来到地狱第九圈时,但丁看到死亡之湖里政治勾心斗角者如比萨城里的党争份子(Pisa,指比萨支持贪婪的鲁吉埃里大主教的三大族),但丁希望湖水将他们统统"淹死"。而也是地狱篇第三十三歌中,他说"唉,热那亚人!你们这些人/恶习种种/道德丧尽/为何你们不在人世绝迹?"(英文原文"Ah, Genoese, you that know all the ropes/Of deep corruption yet know not the first/Thing of good custom, how are you not flung/Out of this world? "摘选自《神曲》2013年版英译本,译者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在《炼狱篇》第二十歌,对希腊神话中的贪婪成性的米达斯王(King Midas),但丁说道:"众人只会永远耻笑他的所作所为"(英文原文:"And now forever all men fight for air laughing at him.")。他才是全世界最厉害的"骂人大师"。 《神曲》之外,我们再也找不到任何一部想象如此丰富的作品,能够融合这么多新颖的惩恶方式。贪官污吏(Barrators)死后亡魂被抛入滚滚沸腾的沥青河中,因为他们生前手脚不干净;参与谋害耶稣的犹太大祭司该亚法(Caiaphas)在地狱第八层里,他的永刑是躺在路上被踩踏;因鲁吉埃里大主教(Archbishop Ruggieri)设下的奸计奸计,乌哥利诺伯爵(Count Ugolino)和其子孙被活活饿死。因此,在地狱第九层,鲁吉埃里大主教受的刑罚是永远被乌哥利诺伯爵啃咬头颅。 新旧交替的时代 这些骇人的景象在但丁的文字表述中更具震撼力了。但丁写作的语言并不是那时意大利所有严肃文学作品使用的拉丁语,而是佛罗伦萨方言托斯卡纳语。14世纪初,意大利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外部权力角逐使得意大利城邦林立,各自独立,语言也各不相同。使用佛罗伦萨的托斯卡纳方言创作的《神曲》可能一开始影响力有所受限。但这部作品后来大受欢迎,广为流传。很多意大利学者为了能更地道地品味作品,用但丁的母语赏析《神曲》,逐渐适应或努力学习托斯卡纳语。(但丁在作品中某些地方融合了其他意大利地方方言及拉丁语表述,也有助于扩散《神曲》影响力。) 《神曲》使得彼时佛罗伦萨的托斯卡纳语成为意大利通用语,而后佛罗伦萨也成欧洲文艺复兴的创意中心。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文学后辈意大利作家薄伽丘、彼特拉克等也使用托斯卡纳语写作。而托斯卡纳语最终演变为意大利各地的官方语言。正是但丁作品的力量造就了今天人们使用的标准意大利语。 但丁用方言写作并促进意大利各地使用这种方言作为官方语言,这使得但丁的思想得以广泛扎根——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的思想革命解开了序幕。两百多年后的宗教改革中,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等领袖提倡,用自己的语言读圣经才能够自己理解,寻找到真谛,希望将基督教从罗马教会手里解放出来,削弱教会对民众的思想控制。而这点但丁在《神曲》中就已经做到了,他完全新创立了宇宙论的诸多元素。 但丁原是想将圣经中未做交待的地方补全。他的"地狱"观脱胎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理性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这也成为后来基督新教的理念——唯有理性是人的救赎之路),这带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和古典主义思潮的复盛。地狱共九层,每一层、每一环及七宗罪等都是基于不同的罪孽来划分,比如一些理性不足的行为(罪行较轻的,一般是一时冲动失去理智,如纵欲、暴食、贪婪、懒惰);又如一些有意识的直接犯罪(重罪,如欺诈、施暴等,《地狱篇》中犯这些罪孽的人会在地狱的最底层、最黑暗的地方遭受酷刑)。 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部作品竟以如此石破天惊之力谴责当时的罗马天主教的诸多方面。更遑论,但丁在当时就提出"理性而非教会圣礼是通往救赎的关键"。他甚至揭露教堂出售大赦的贪腐买卖,在书中将许多犯罪的教皇罚入地狱。许多13世纪及14世纪初的罗马教皇都被列入罪人之列。除非下一任教皇亡魂被带到地狱,否则这些犯买卖圣职罪行的罪人就必须在地狱永恒烈火中一直受煎熬。但丁的又一惊人之处是,他还拥有全球视野,能够放眼于非基督教的世界。他对撒拉森帝国(Saracen)的英雄萨拉丁(Saladin,萨拉丁是埃及历史的民族英雄,因为他在阿拉伯人对抗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表现出卓越的领袖作为、骑士风度、军事才能,闻名于基督徒和穆斯林世界)大加赞颂,将他安置在靈薄獄(Limbo,位于地狱边缘,安置未曾接触福音,以及未受洗礼洗成为基督徒的好人);甚至还有几个特例是,几位不知道基督教的非基督教徒好人在《神曲》中得以升入了天国。 《神曲》是西方历史文化的关键支点,它将先前的一切文学与神学整合,让基督与非基督碰撞,同时又蕴含着新时代的基因,揭开了近代文化的序幕。《神曲》的"死后"的世界无"生",但它恰恰又贯穿着西方文学中的宇宙万物之法。 正文中《神曲》的中文翻译来自朱维基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黄国彬译本(台湾九歌出版社,2003年)、张曙光译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等。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30924_yanghui_releas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3/09/130924_yanghui_release
甘肃“发帖少年”获释 舆论争战未休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周二(24日)就甘肃初中男生杨辉以言获罪最后获释事件发表社评,称杨某获释是中国高检、高院对新发布的网络管制法规所做司法解释的“实践磨合”,并呼吁网络舆论意见领袖们“及时收手,让事情回归就事论事的简单”。
“500转入罪第一案”事主16岁,而中国有无数像他那样的少年活跃在社交网站和微博世界。 有观察人士指出,这一社评以劝告16岁少年“远离互联网斗争”开始,但主旨是强调“两高《解释》岿然存在”,驳斥网上活跃人士将杨某获释解读为抵制“两高”《解释》的胜利。 而社评针对的网络活跃人士则表示,“500转入刑第一案”以杨辉刑拘改行拘并获释了结,证明两高对网络管制法规的《解释》无法操作、违背宪法。 有民间反对派意见领袖之称的维权律师浦志强认为,杨某获释正表明两高《解释》的失败。 500转入罪 9月10日开始生效的中国最新网络管制法规称,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以及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甘肃张家川初中三年级男生杨辉就该县一名男子横尸街头发微博,称这或属非正常死亡,而警方处理手法不当;县公安局即循此法,以涉嫌寻衅滋事刑罪刑事拘留杨辉,称其在网络散布谣言情节严重,发帖点击次数超过500。 消息传出后,对近期网络言论“严打”和网络管制法规解释的不满,以及对执法者违法的愤怒,汇成抗议浪潮,直指张家川公安局和谣言诽谤入刑罪的《解释》。 质疑 《环球时报》社评开篇表示欢迎当地警方撤销对杨某的刑事案件改为行政拘留,称这种在“舆论监督下及时修正执法行为的态度应当受到鼓励”,并提及该报两天前曾发表社评质疑警方刑拘杨某。 笔锋随后点向这宗被称为被称为“500转入刑第一案”的相关各方,从当地警方刑拘“过头”、杨某“毕竟有错”但其性质应另当别论、杨父让获释的儿子“抬起头来”可以理解,最后落到“网上一些人继续炒作这件事”就是在“继续对他的心理伤害”。 社评指出,在围绕张家川杨某事件形成的舆论斗争是非地,抗议警方者的目的是“借此案打击两高不久前发布的《解释》。 确实,观察人士指出,张家川少年案发酵成几乎具有言论自由保卫战意义的“大围观”;参与舆论监督和批评“执法违法”大合唱的不但有各级官媒,立场各异的网络意见领袖,一度集体沉默的大V,也有普通百姓。 争战双方都不否认,有关传谣和诽谤入罪的司法解释是焦点。 无可置疑? 维权律师浦志强表示,《环球时报》社评“实践磨合”说法是把《解释》放在无懈可击、不得讨论、绝对正确的位置,这个立论是无法接受的。 杨家委托的辩护律师之一王誓华就声言,此案说明两高解释根本不具可操作性。 朱智勇微博发言指出“必须深刻反省500转入刑违反宪法言论自由的根本错误,恶法是警察权被滥用的重要诱因”,@荣剑2011直言“两高关于网络涉罪司法解释在助纣为虐!” 浦志强认为,杨辉获释是舆论监督的成功;经过此案,两高司法《解释》很可能继续存在下去,但现实中被运用的情况或许将大为减少。 《金融时报》专栏作者徐达内则称杨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悲壮不但令大V们“暂时唤回批评勇气”,也使这“第一案”产生了巨大轰动效应,“积郁的怨气”找到了“合适的宣泄出口”。 据中国媒体披露,杨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模范少年,说脏话、自以为是、轻狂、学习一般。 而这样的“愤青”遍布几千个像张家川那样的中国小县城,“他们因为互联网而成为最大的时代变数”。 在《环球时报》指出“让16岁少年陷入网谣激烈斗争的风暴眼是不应该的”的同时,浦志强的“不要捧杀”孩子劝告得到了众多报纸评论的呼应。 不过,这一劝告在网络世界则受到激进者的批评。@叶恭默指出,“操心别人因血性而骄傲的青春,口惠而实不至,十足虚伪。” (编撰:郱书 责编:顾垠)
ukchina_simp.vert-earth-39706252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earth-39706252
定居在美洲大陆的第一批人
几千几万年前,美洲没有人类居住。
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这一情况才发生变化。当时北美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厚厚的冰块,人类很难在此居住。 但在这个时代的某个时刻,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开始进入这个新世界。 他们很可能是从西伯利亚步行穿过白令陆桥(Bering Land Bridge)来到美洲。白令陆桥位于阿拉斯加和欧亚大陆之间,形成于最后一次冰河世纪末,消失于一万年前。它现在被海水浸没。 关于这些第一批美洲原住民何时到达以及他们来自哪里,仍然存在争议。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接近揭示原本的事实经过和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 在最后一个冰河时期,海平面较低,露出了横跨白令海的陆桥(图片来源:Tom Thulen/Alamy) 在大约两万年前,正值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高峰期,从亚洲进入美洲的旅程并不特别吸引人。北美洲覆盖着永久冻结带和高大的冰川。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么多冰的存在意味着当时的旅程在某种程度上比今天更容易。 大量的冰意味着海平面远远低于现在,而且在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之间出现了一片土地。人类和动物可以从亚洲走到北美。这座陆桥被称为白令陆桥(Beringia)。 在这个时期的某个时间点——被称为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大批狩猎采集者从现在的西伯利亚向东移动,在那里建立营地。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y of Montreal)的劳瑞安·布容尔(Lauriane Bourgeon)说:"到达白令陆桥的第一批人可能是规模较小、流动性很高的群体,他们在较大的环境中繁育,并可能仰赖季节性资源。" 这些人在那里发现了很好的庇护所。白令陆桥中央地区的环境远比他们原先的冰冷土地更加理想。气候会有点潮湿。植被以木本灌木为主,这是他们木材的来源,让他们能够燃烧木柴以保持取暖。 白令陆桥也是大型草食哺乳动物的理想环境,这给早期的猎人提供了一些猎物,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哈洛威学院(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London)的斯科特·埃利亚斯(Scott Elias)说。他研究历史气候的重建。 在上一个冰河时期,人类可以从西伯利亚走到美洲(图片来源:Gary Hinks/SPL) "我们的假设是当时的人用陆桥上的灌木点燃动物的骨头。大型动物的骨头含有大量的富含脂肪的骨髓沉积物,它是可燃物。" 当人类到达白令陆桥时,他们几乎别无选择,只能在那里扎营。东边广阔的洛朗第(Laurentide)和科迪勒拉冰盖(Cordilleranice sheets)把他们与北美隔开。 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他们把白令陆桥当成家园,住在这里几千年。这个想法被称为"白令陆桥滞留假说"。根据2007年的一项研究,这次滞留导致这些隔离的群体出现了不同于其原先群体的遗传基因。 因此,这次长期滞留意味着到达美洲的人——当冰块终于退缩并允许人类进入美洲时——与几千年前离开西伯利亚时的人具有不同的基因。佛罗里达大学盖恩斯维尔分校(University of Florida in Gainesville)的康妮·穆里根(Connie Mulligan)说:"可以说,这个过程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在白令陆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他们与亚洲人区别开来,开始成为美洲原住民。"她参与了早期的分析工作。 自此此后,其他遗传方面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滞留假说。埃利亚斯和他的同事甚至提出,人类在白令陆桥居住了长达一万年。 DNA正在解锁古代秘密(图片来源:Wavebreak Media Ltd/Alamy) 当冰块终于开始退缩时,不同群体的人类前往不同的美洲的各个地区。 长期以来的一个争论是这些早期定居者是否从不同地区分多次迁移到美洲,还是仅来自一个地方。 20多年前,穆里根提出,只发生了一次从白令陆桥到"新世界"的迁徙。她通过分析现代美洲原住民的DNA遗传变异,并将其与亚洲的遗传变异进行比较,得出了这一结论。她所研究的所有美洲印第安人都出现了同样的罕见模式,但这种模式很少出现在现代亚洲人当中。这意味着美洲原住民很可能仅仅来自居住在白令陆桥的人类,因为他们在那里与世隔绝很多年。 2015年的一项研究通过使用更先进的遗传技术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拉斯姆斯·尼尔森(Rasmus Nielsen)及其同事发现,美洲原住民中的"绝大多数人"肯定仅仅源于一次殖民事件。 尼尔森说:"正如此前有些人的假设,人口并没有发生更替或变化。事实上,今天约有80%的美洲原住民是克洛维斯人(Clovis)的直系后裔,他们在大约13,000年前在北美洲生活。这一发现来自2014年的基因研究。该研究是关于一名克洛维斯一岁男婴,他大约在12,700年前死亡。 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从白令陆桥来的移民一定是分批次的。 今天许多美洲原住民是克洛维斯人的直系后裔(图片来源:William Scott/Alamy) 那是因为在南美洲的亚马逊地区有小规模的族群带有神秘的"北极基因流",比如苏鲁人(Suruí)和卡利吉亚纳(Karitiana)。他们与克洛维斯男婴无关。因此,2015年另一份研究报告提出有不止一批"美洲始祖"。 该研究团队发现,美洲的土著人口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和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s)的人有着遥远的基因联系。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in Boston, Massachusetts)的蓬托斯·斯各格兰德(Pontus Skoglund)说,这意味着,来到白令陆桥的人们在"滞留"期的不同时间继续前进,占据了美洲的不同地区。人口的早期分散仍然体现在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人群的基因组差异中。 斯各格兰德说:"始祖不是单一的族群,而是多个族群拼凑起来的。" 换句话说,白令陆桥的居民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到达或离开。 当考虑到白令陆桥不是一座两面临海的狭窄陆桥时,这就可以说得通。"这是一块巨大的地区,是德克萨斯州的两倍。"埃利亚斯说。居住在那里的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一座陆桥。 "没有任何路牌提醒说他们正在离开西伯利亚。" 所以,很有可能不同的白令族群从未相遇。 2017年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进一步加强了这一看法。研究人员检查了墨西哥500至800年前的头骨形状,结果发现这些头骨非常独特,其遗传分离发生在至少两万年前。 有证据显示,14,500年前人类已经在俄勒冈州出现(图片来源:John R. Foster/SPL) 要了解第一批美洲人的实际身份,我们必须考虑他们是什么时候到达的,虽然确切的时间很难确定。尼尔森的工作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看法。通过对美洲、西伯利亚和大洋洲人的基因组进行排序,他和同事们了解了这些人口何时分道扬镳。该团队得出结论,第一批美洲人的祖先在23,000年至13,000年前的某个时刻来到了白令陆桥。 我们现在有考古证据表明,先离开西伯利亚,然后离开白令陆桥的人的迁徙时间比尼尔森及其同事提出的23,000年的极限更早。2017年1月,劳里安·布尔根及其小组发现证据表明,在加拿大西部育空地区(Yukon Territory)"蓝鱼洞"系统中早在24,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了。以前,据信人类在一万年后才到达这个地区。 布尔根说:"他们早在24,000年前就到达了白令陆桥,并在遗传和地理上保持隔离,直到大约16,000至15,000年前,此后分散到这个时期覆盖北美大部分地区的冰盖的南部。 这些洞穴"只用于短暂的狩猎活动",她说,"我们发现马、驯鹿和麋鹿的骨头上有切痕,所以我们知道人类仰赖这些物种生存。" 在这块24,000年以前的马的下颌骨上发现了人类的切痕(图片来源:Lauriane Bourgeon) 这项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人类早就来到白令陆桥。但这并未揭示这些人第一次进一步向南进发的确切日期。 为此,我们可以转向考古证据。几十年来,克洛维斯人留下的石器遍及北美。有些可以追溯到13,000年前。这可能表明人类南迁可能很晚。但是近年来开始出现一些证据对这个看法提出质疑。 例如,在智利南部的蒙泰韦尔德区(Monte Verde),人类活动的证据可以追溯到14,500年至18,500年前。我们知道这些人会生火,吃海鲜,使用石器——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留下任何人类的遗迹,所以这个早期人群的大部分情况依然很神秘。 美国田纳西州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 in Tennessee, US)的汤姆·迪耶尔(Tom Dillehay)解释说:"我们对他们知之甚少,因为大部分保存下来的遗迹都是石器,还有动物的骨头,所以只能了解他们的技术和饮食。智利中南部的蒙泰韦尔德区目前发现了几处有机遗骸——兽皮、肉、植物遗迹,这显示出更广泛的饮食和木工水平——但是这种遗迹很难找到。" 另一个难题仍然存在。18,500年前,冰盖仍然覆盖着北美,前往南部很难。人类如何那么早抵达智利南部? 在育空北部的蓝鱼洞穴发现了动物残骸(图片来源:Lauriane Bourgeon/Canadian Museum of History) 一个主导的思路是,当时开出了一条无冰的走廊,使人们能够向南迁徙。然而,最新的证据表明,这条走廊只可能在大约12,600多年前开放,但在那之前很久人类就已经到达智利了。 埃利亚斯还指出了这次旅程的难度。"即使这些巨大的冰盖之间存在很小的距离,在这个缝隙中的环境是非常可怕的,到处都是泥、冰、融水和泥浆。寻找宜居之地的人或动物是不会顺着这条路走的。"他说。 还有一个选择是这些早期的人类可以沿着太平洋海岸乘船往南。没有考古证据支持这个看法,但这并不是完全意想不到的:木船在考古记录中很少能保存下来。 仍然有许多尚未得到解答的问题。但是,穆里根说,研究早期的狩猎采集者如何以及何时遍布美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迁徙过程本身。也就是说,人口规模如何变化以及遗传特征如何延续。 在许多方面,人类迁入美洲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这些过程的良机。在世界其他地区,例如非洲、欧洲和亚洲,人类进行了多次迁移。但是,进入美洲的人进行的是单程旅行。"我们知道最早的居民是从亚洲来到新世界的,当时的美洲没有人类生活,后来也没有发生重大的回迁,所以这是你可以想到的最简单的模式。" 这是一次单程旅行,加上研究者对这些古代人的遗传学研究的兴趣越来越强烈: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很快就能进一步了解第一批美洲人真正的身份以及他们具体是何时到达美洲。 请访问 BBC Earth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world-4754084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7540841
香港成为外国选举拉票点,菲律宾政客聚焦中国议题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亲中立场,屡次成为反对党的攻击目标,从南海争议丶中国债务到中国劳工皆是讨论焦点。而随着当地中期选举即将到来,中国议题更成为参议员选举攻防目标。菲律宾副总统林丽妮(Leni Robredo)近日在香港为反对党参议员候选人站台拉票时,对大量中国工人及非法外国劳工涌入菲律宾,表示担忧。
菲律宾副总统林丽妮 (左)在香港与菲律宾劳工合照 中国非法劳工涌入菲律宾 菲律宾副总统林丽妮近日在香港为反对党参议员候选人站台,公开表示大量中国劳工涌入菲律宾令人担忧。 菲律宾中期选举将在5月13日举行,上个周末,5名该国反对党参议院候选人到香港造势,副总统林丽妮场也到场站台拉票,争取菲律宾劳工的支持。 活动后,BBC中文提问,对于中国劳工涌入菲律宾工作,是否感到担心?她说:“会担心,而真正令人忧心的是外国劳工,会不会抢走菲律宾人的工作。” 她强调,“菲律宾失业率高,若把菲律宾人的工作给外国人,不是一件对的事。” 但是菲律宾劳工部长贝洛去年曾回应,并未发生外国人夺走菲律宾人饭碗的情况,他说:“外籍人士所做的工作,都是菲律宾人无法胜任的。” 菲律宾副总统林丽妮在香港为反对党参议员拉票。 林丽妮当天也对中国人在菲律宾工作的合法性也提出质疑,她说:“去年开始,我们看到大量外国工人涌入菲律宾,我们无法确定他们是不是合法工作。” 根据菲律宾参议院2018年底的调查,杜特尔特2016年上任後,至少有20万中国人涌入菲律宾工作,其中大多受雇於锁定中国玩家的线上博弈公司。 当地媒体报导,从2015年至2018年,菲律宾劳动和就业部共发出16.9万个外国人就业许可,超过一半,有8.5万个许可颁发给中国劳工,与参议员所统计的数字,少了近12万人,说明大部分中国劳工是非法的。 杜特尔特去年曾经提及,菲律宾的非法外籍劳工应被驱逐出境,但应该要谨慎处理这问题。不过今年2月,杜特尔蒂又改口表示,由于担心菲律滨人会被驱逐出中国,他不会把在菲律滨的中国劳工驱逐出境。 中国成为菲律宾选举议题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2016年上任后,一改前总统阿基诺三世(Benigno Aquino III)“亲美反华”的立场,转而亲向中国。 他从来不掩饰亲中态度,公开演讲上常提及菲中友好关系,曾强调“多名民族英雄及总统都有华人血统。”并说自己的外祖父来自厦门。 菲律宾副总统林丽妮属於自由党,与民主党的总统杜特尔特分属不同政党,因此对于中国的态度也大相径庭。不同於亲中的杜特尔特,林丽妮曾多次发表反中言论。 菲律宾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吴安平(Jan Robert R. Go)向BBC中文表示,自从杜特尔特上台,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后,中国议题就成为媒体讨论焦点。 林丽妮在香港时,也提及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当年海牙常设仲裁庭几乎全盘认同了菲律宾方面提出的诉求,认为中国的"九段线"没有法律依据,是菲律宾大胜利。 参议员候选人中,前总检察长希尔拜(Florin Hilbay)参与了该仲裁案的官司,林丽妮说:“希尔拜是我们杰出的律师,为我们在南海争议上取得胜利!” 菲律宾前总检察长希尔拜(Florin Hilbay)参与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 近年来,南海争议丶中国债务丶中国公民在菲律宾从事非法网络博彩及非法用工等事件,经常占据菲律宾媒体版面,今年二月,一名中国大学生向警察泼洒豆花事件,更激发当地的反中情绪。 吴安平说:“随着选举将至,反对党为得到反对杜特尔特选民的支持,就会在中国议题上更多着墨。”他表示,特别是在香港的菲律宾选民,对于中国更熟悉,所以副总统林丽妮及其他候选人,才会在香港特别提到中国。 反对党打反中牌,吴安平对于菲国选民是否会埋单,提出质疑。他解释,对选民来说,南海争议丶中国债务并不会影响每天的生活,因此民众可能没感觉。 菲律宾政治观察家法尔西斯(Jesus Nicardo Falcis III)分析,五月的中期选举是审视杜特尔特执政表现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看出人民对于政府亲中立场的态度。 他表示,这就像是一场公民投票,选举结果反映人们是否支持杜特尔特的各项政策。
ukchina_simp.55135825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55135825
新冠和艾滋疫情:世界艾滋病日和舞台剧《平常心》有什么关系
12月1日是联合国世界“艾滋病日”。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艾滋病和艾滋病毒已经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人们也不再“谈艾色变”。但是,还有多少人记得艾滋病疫情初起时的情况?为什么美国前总统里根因为应对艾滋病疫情不力而受诟病?
《平常心》剧作者拉里·克莱默是美国同性恋群体中最早公开呼吁社会公众、医疗界和政府重视艾滋病疫情的人之一,也为此被纽约同性恋群体列入不受欢迎者名单 三十五年前,一种人们前所未闻的致命病毒在美国东西海岸悄然但迅速地传播,很快酿成一场前所未见的传染病流行疫情。这种病毒一开始没有正式名字,相当长时间里大家都叫它“同性恋病毒”、“同性恋癌”。疫情爆发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的共和党政府漠然,社会公众心态冷漠,对患者更多的是偏见和躲避。后来,这种病被正式命名为艾滋病,而疫情已经从纽约和旧金山的男同性恋群体扩散到世界,在全球流行。 因为艾滋病毒最早在男同性恋群体开始传播,而政府和公众无动于衷,所以这个群体最早出现自助自救行动,后来被统称为艾滋病文学的虚构和非虚构作品也开始出现。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舞台剧作之一是拉里·克莱默(Larry Kramer)的《平常心》(The Normal Heart,又译《常人之心》)。 克雷默2020年5月去世。 这是一部半自传体式的舞台剧,展示艾滋疫情爆发后,美国社会、个人、政府和医疗界对这种完全陌生的病毒的反应。当时,大部分人对这种致命的新病毒一无所知,而它开始大范围传播时,人们大多以冷漠和歧视的心态面对。剧作者克莱默希望通过这部戏唤起社会对艾滋病毒的重视,打破冷漠。 值得一提的是,毒品注射在艾滋病毒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在许多艾滋文学作品和评论中较少着重墨叙述;早期作品的侧重点是同性恋。 时间快进到2019/2020年,又一种新的病毒爆发全球大流行,美国迅速成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杰克·金(Jack King)重温当年那出《平常心》的振聋发聩之力。 艾滋病毒攻击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之瘫痪失效,人体对外来病毒细菌入侵无法抵御,最终因各种综合症不治而死亡 神秘病毒 1981年7月,纽约和加里福尼亚的男同性恋人群中发现26宗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病例;那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在此之前大约一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了一份报告,陈述了5名身体健康的同性恋男子确诊得了肺囊蟲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导致这些机会性感染的元凶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毒,因为感染了这种病毒而患的疾病被称作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毒会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对病菌丧失抵抗力。 从1970年代早期开始,HIV就在美国同性恋群体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大肆传播。这跟男同性恋群体中滥交现象普遍有关,而性行为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又跟1969年石墙骚乱(Stonewall rebellion)有关;那次事件之后,滥交不仅是一种非常规社交风俗,更成了一种革命性的行为。 1981到1987年间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后来全部病逝。旧金山一位名叫保罗·沃尔伯丁(Paul Volberding)的医生参与了美国第一个艾滋病人住院病房的设立。他2016年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回忆:“那是当时最致命的病毒感染疾病。如果不治疗,98%的患者必死无疑。它比埃博拉病毒、比天花都更厉害。” 不过,正因为这种病毒前所未见,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一直到1982年9月24日才开始使用Aids这个缩写作为疾病的名称。在那之前,医务人员一般都把这个病毒叫做Grid,意思是与同性恋相关的免疫缺陷,或者干脆就叫“同性恋癌”、“同性恋鼠疫”。这些称呼隐含的一层意思是只有同性恋者才会得这个病。 按照正常逻辑,其实不难理解病毒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没有歧视。但是,当时美国是里根总统主政,社会思潮倾向于保守主义,因此,右翼团体、比如里根政府的盟友,杰里·福威尔(Jerry Falwell)的道德多数派,不失时机地把艾滋病当作用来攻击对手的理想弹药。 福威尔声称艾滋病是“上帝的愤怒”。这个说法在社会上流传广泛。1988年,剧作家威廉·霍夫曼(William H Hoffman )把艾滋病流行跟二战中犹太人大屠杀作类比,“和今天的现状一样,公众对受害者的态度是害怕、仇恨和漠然交织的混合体。” 面对这种社会偏见,艺术界开始反弹。在陆续涌现的作品中,最有力的是拉里·克莱默的舞台剧《平常的心》(The Normal Heart,又译平常心、常人之心),1985年在纽约公演。剧情围绕美国第一所艾滋病救助诊所成立初期挣扎求存的状况。这个诊所是1982年克莱默与他人共同创办的。 克莱默(1935-2020)的编剧生涯从好莱坞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后来转到舞台剧创作。他一辈子从来没有把自己看作同性恋权益活动分子。他1978年出版的小说《Faggots》,对同性恋社区的滥交风气大加贬斥,结果从1980年代初就被纽约的同性恋社区列入不受欢迎者黑名单。 但是,克莱默坚持己见,认为这个世界亟需警钟、行动号角,而这正是他可以提供的。 里根政府应对艾滋病流行的迟缓冷漠饱受诟病 战场狼藉 2000年,克莱默两个剧本的合辑出版,美国剧作家托尼·库什纳(Tony Kushner)在序言中写道:“这两个剧本合在一起,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一个关键而可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一个致力于摆脱长达数百年的迫害和压迫的新兴社区在政治和文化层面达到了一些最重要的目标,而又恰恰在这个关键时刻被蒙蔽了双眼,蒙蔽它的,是与这个世界诛心的冷漠及赤裸裸、或略加掩饰的仇恨悲惨地连在一起的生物学领域的恐怖。” 库什纳本人亦已成为美国艾滋危机文学经典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这段文字是他发表的重要评论 — 读库什纳的分析就意味着不但对《平常心》的精神遗产有足够的理解,对它背后灼热的意图也一样。 这是以艺术面目出现的政治,诞生于一场正在酝酿的危机的炽热余烬,那场危机的爆发导致70万美国人丧生,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同性恋者和非裔社区;自那以来,全球艾滋病死亡人数达到3300万人。 用库什纳的话表述,克莱默写《平常心》是为了借此“催化他的社会发生巨变”。他继续说:“我们都知道,那件事现代戏剧早已无能为力,也有罕见的例外,比如拉里·克莱默创作《平常心》。” 这是一部基于真人真事但隐匿姓名的影射作品,剧中的主要角色,奈德·维克斯(Ned Weeks)就是略加掩饰的克莱默本人。《平常心》从一群同性恋权益活动组织成员的角度再现了北美艾滋危机爆发前后那几年的人和事,讲述了当时在政界精英对危机无动于衷的情况下,这些权益活动人士自发成立了同性恋艾滋救助机构GMHC(Gay Men's Health Crisis)的经历。 作品行文冷峻无情、平铺直叙,基本上没有隐喻和诗意,充满了正义的愤怒;年复一年,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疾病夺走生命,而奈德和他的同伴们认为政治精英和整个社会都对这种恶疾视若罔闻,漠不关心。 克莱默描述的一代男同性恋遭受的苦难,使得美国看上去就像战场,不少艾滋病患者死后得不到死亡证,尸体塞进特大号垃圾袋扔一边没人管;较幸运的则被亲友送去安葬,这类葬礼之频繁几乎成了一种社交活动。 已故戴安娜王妃1980年代后期曾为专注于HIV和AIDS的非政府组织提供支持。图为她和非政府组织苏格兰艾滋监察(SAM)的联合创办人,御用大律师德雷克·OGG(右一)交谈 政治意义 艾滋文学领域另一位著名编剧,克雷格·卢卡斯(Craig Lucas)在《平常心》公演前一年就看过演出了。他是1989年一部同性恋题材的影片《爱是生死相许》(Longtime Companion)的编剧。 卢卡斯对BBC Culture 回忆当时的情况说:“那时这部剧已经在一些非盈利剧场轮流上演,看过的人都说那是一部阿吉普特(政治宣传活报剧),不是真正的舞台剧。” 卢卡斯的伴侣蒂姆1984年在纽约医院接受总住院医师的培训,目睹了艾滋感染病例骤增,然后有一天发现自己也出现了症状。 卢卡斯记得:“当时我们俩都懵了,心里充满焦虑、恐惧,确信自己很快必死无疑。拉里以令人惊奇的激情和力量(与艾滋病)的搏斗在那部剧中大放异彩;当时它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了震撼人心的生命力,重要非凡,像海啸一样席卷了我和其他许多人。” 他说:“在政治上,这出戏的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罗纳德·里根总统个人对艾滋病危机的态度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那时和现在,许多人认为里根的总统任期就因为他对艾滋疫情应对无效而沾上了一个污点。这是知名传记作家洛·坎能(Lou Cannon)的看法。今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应迟缓的特朗普政府,也引发了类似的批评。 核心的区别在于,很长一段时间内,艾滋病都被公众视为同性恋人群的“专利”,不值得同情,因此里根政府并没有受到公众压力,他的政治资本并没有因为对艾滋病疫情的沉默而受影响。 有传闻说,里根私下里还是很同情艾滋病患者的,也有人声称他有恐同症,但这些都没有证据。历史记录在案的是,里根身边有一群心态偏执的人:帕特·布坎南 (Pat Buchanan) 1985年2月至1987年3月任白宫通讯联络总监。他1983年在《纽约邮报》评论版撰文说,艾滋病危机是大自然对男同性恋的严厉惩罚;白宫新闻秘书拉里·斯比克斯(Larry Speakes)被人称为“里根时代的公共面孔”,在白宫记者通风会上多次跟记者莱斯特·金索温(Lester Kinsolving)在艾滋病问题上唇枪舌剑,言辞间透出对后者是同性恋的贬夷。 里根一直到1985年9月17日才正式承认艾滋病流行的爆发;那是在《平常心》公演半年之后。那年年底,美国有12529人死于艾滋病,包括里根的好友洛克·哈德森(Rock Hudson)。 《平常心》2004年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皮特和朱丽5月在纽约出席首映式 艾滋艺术 如果把艾滋危机视为里根总统任期内标志性事件之一,那就必须把《平常心》视为里根时期美国的标志性重大辩论之一。 克莱默的箭头很少直指里根政府本身,而更多是刺向冷漠的政策,这种冷漠在里根总统任内变得系统化、固化,从媒体到纽约市长办公室,再到社会大众,无一可赦。 《纽约时报》就被点名抨击,因为它的报道就像是一些认为事不关己、自己没有受到威胁的人对疫情轻描淡写的描述,对深陷危机的群体漠不关心。 《平常心》并非艾滋危机艺术真空中的奇葩。1985年第一部艾滋病题材的剧情片公映,《同伴》(Buddies),第一部直击艾滋疫情的电视剧《早霜》(An Early Frost)播出,还有威廉·霍夫曼的舞台剧《现状》(As Is)继《平常心》之后不久在纽约兰心大戏院(Lyceum Theatre)登台。 其后几年,“新酷儿电影运动”兴起,除了上面提到的热内导演的《爱是生死相许》,还有1986年比尔·谢伍德(Bill Sherwood)的《离别秋波》(Parting Glances),托德·海因斯(Todd Haynes)1991年的《毒药》(Poison) ,还有许多艾滋权益活动艺术家的各种作品涌现。 除了克莱默、霍夫曼和海因斯,当年美国艾滋文学艺术圈里的其他活跃人士后来陆续都死于艾滋病引发的综合症。 虽然同时代所有以艾滋危机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强大的社会冲击力,克莱默的活力激情无与伦比,《平常心》就像机关炮一样瞄准他视为致命的冷漠疏懒的混合体连番喷吐怒火,直击观众灵魂。 克莱默2020年5月去世 洪荒的嚎嗥 这种无双的威力,部分原因是剧情内容直接来自当时的生活现实。克莱默没有时间去反思、回顾,不像官方正式承认艾滋疫情爆发10年、20年、30年后的同类题材作品。 《平常心》就像前线战场上发自洪荒之力的怒嗥,扬起飞沙走石,那种目睹身边亲友死去而感到自己必须采取行动的迫切感令人感同身受。 剧作家马修·洛佩兹(Matthew Lopez)初次读到《平常心》剧本时,还在戏剧学校上学,当时“只感到字里行间灼人的炽热”,就像文字在燃烧,他最近接受BBC Culture 采访时回忆。 2004年,这部舞台剧重新上演,在公共大戏院,洛佩兹去看了,证实了自己当年读剧本时的感受无误。他说,《平常心》当时是表述艾滋疫情的核心文字,现在依然如此。 剧中主角奈德和他在纽约一家大律师行当律师的亲兄弟本对话。本拒绝加入奈德创办的同性恋艾滋救助机构GMHC的理事会,奈德认为这不仅是对这个机构的不屑,更是对自己同性恋身份的排斥。 本:“听你说话好像我成了你的敌人。” 奈德:“我开始认为你和你的那个直男世界就是我们的敌人。我在设法理解为什么没人愿意听说我们正在死去,为什么没人愿意帮一把,为什么我的亲兄弟也不愿意帮我一把!” 无疑,这段话是艾滋疫情最初几年许多受害者的心声。 洛佩兹解释说,《平常心》留给后人的遗产“不光是一部戏,还是一段历史,是一段活历史”,没有比它更紧扣现实的了。它讲述的是对病毒和政治疏渎的无休止的抗争。 他说,人类天性中有一种柔化记忆的本能,随着时间流逝过去的记忆变得不那么棱角分明,焦点逐渐模糊。而《平常心》的意义在于它将永远会把那次危机的真实面目展现在后人眼前。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艾滋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药物控制,公众的防范意识也不比从前 洛佩兹对里根政府面对艾滋疫情的迟缓、冷漠和不作为毫不吝惜批评之辞 ,认为就是政府的不作为导致无数人无谓丧生。 但里根政府的辩护者指出,1989年里根卸任时,美国政府用于艾滋病毒/艾滋病研究和预防的预算金额总计超过23亿美元,而且里根本人不止一次强调抗击艾滋病是政府的要务之一。 克莱默在剧本的题词中写道:“《平常心》是我们的历史。如果不是有那么多人无谓地死去,就不可能创作这部剧。吸取教训,继续战斗。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一群特殊的人,突破常规的人。属于我们的那一天终将到来。” 至少在西方社会,现在的同性恋人群享有的权益和特权可谓空前,但人们的集体意识中关于艾滋病依然是一种致命恶疾的那一部分似乎淡漠了,很少有人注意到,现在每年有1.3万美国人死于艾滋病,其中很多是美国南方有色族裔男同性恋。 不过,《平常心》今天仍像35年前一样振聋发聩,今天的读者仍旧会在剧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克莱默对他眼中的没有底线的冷漠无情的愤怒,也可能会联想到那种愤怒是否仍可唤起某种共鸣。 欢迎到BBC Culture 阅读原文
zhongwen_simp.120925_rolling_xinhua_japa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25_rolling_xinhua_japan
新华社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
新华社周二(25日)发表时评,呼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在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主权争执上“借机还魂”。
时评指责日本近年来以恢复正常国家的军事诉求为借口,积极扩充军备,并指日本自卫队“还频频出兵海外,大有重回军国主义道路之倾向”。 时评还把日本国有化钓鱼岛解读为军国主义“借机还魂”的标志性事件,称从中能看到日本军国主义幽灵的闪现。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9188355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9188355
香港中产示威者的自白,“我有楼,但更要自由 ”
香港反《逃犯条例》抗议活动已经过去几十天,警民冲突越演越烈,警方出动催泪弹、橡胶子弹以作驱散成为常态,示威者的装备亦逐步升级,从雨伞、纸皮盾牌,慢慢变成铁板、长棍、弹弓、汽油弹。示威者要求政府回应五大诉求,包括撤回条例、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警察暴力、释放被捕示威者等等。但政府除了“暂缓”修例外,没有回应其它诉求。
阿明(化名)年收入过百万港元,但仍然积极参与近日的香港示威。 记者多次在抗议现场观察到,前线示威人士的组成远比媒体描述得多元,他们中不仅有年轻人或大学生,也有一些在社会上小有成就的成年人。 BBC中文此前采访过年轻示威者、前线警察以及一些警察支持者,这次采访两位中产示威者,希望呈现这场抗议活动的全貌。 “我不敢想象2047” 30来岁的阿明(化名)是科技界的才俊,一边做科技生意,一边在大专院校任教,年薪逾百万港元。有一双子女的阿明住在父母为他们买下的物业。 有别于身边专业 人士朋友,阿明频繁出现在“反送中”示威冲突现场。除了为了规避催泪弹而带上口罩外,他不会像其他示威者般全副装备走到最前,也不会冲撞或伤害他人,大部分时间作支援,提供物资,协助学生,或是帮平民疏散。 除了示威者的五大诉求,阿明参与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下一代。他说在示威前线见到的学生让他想起十几年前的自己。 2003、2004年的时候,他已经参与香港的民主运动,但年纪渐大,他不再是在最前排吶喊的一群,经常提醒自己以理智,非情绪去观看事态发展。 阿明说,作为老师,他希望在前线帮助学生,作为父亲,他也思考子女未来的路。 中国此前曾作出香1997年港主权移交后“50年不变”的承诺。《逃犯条例》争议让更多人担心香港未来“一国两制”的走向如何。 “我不敢想象2047后的香港,也许最坏的情况可能是一国一制,香港会失去所有事情,香港两制下的独特性会被铲除。” 阿明说,现在有太多外来文化来对香港的语言、生活模式、价值观、专业主义等等,都有所冲击,香港人就是因为对这些改变感到反感而出声。 “我要移民其实不难,但我和太太有共识,大家都想在香港生孩子,我们不想他们有外国国籍,因为我们一直好鄙视香港高官这样做(其子女有外国国籍)。去到2047年,我真的不知道情况有多坏,现在惟有尽力做,做父母要做的事情已经做了,也有为他们的未来付出过,由他们自己的决定,”他说。 阿明认为,政府没有一丝让步,示威者把行动升级是“别无选择”,无论是冲击立法会、不合作运动等等,他予以谅解。 以往,香港民主派激进示威者向警察投掷杂物会被同阵营的人谴责,但近几次的警民冲突变成常态。民主派政党或支持者以“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作口号,不作出谴责,指责问题出自在政治上毫不退让的政权。中港政府与警方均高度谴责示威者的“暴力”行为,认为是不能接受。 当问到他对示威者的作为的接受程度时,阿明回答说,“我接受不到疯狂杀人,如果目前只是弓箭、汽油弹等,我觉得可接受,他们只是别无它法,才会采取这些手法,更大杀伤力的举动只会是疯狂的outlier(异常分子)才有的。” 对于7月14日沙田新城市广场冲突中一名警察被示威者围殴的情况,阿明说,“我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我都觉得有点过火,暴力可以温和一点。” 但阿明同时强调,每件事情要先看其前因,也可能是警察“咎由自取、先撩者贱”,事件发生到这个地步是被迫出来。 人权组织及示威者指责香港警方在连串“反送中”示威中过分使用武力,以及涉嫌包庇纵容7月21日元朗袭击事件的白衣人士。 警方强调执法人员只是使用“适当武力”,“和黑社会势不两立”,但这些解释并没有得到示威者广泛的认同。 阿明说,“这是一个良知黑白的问题,在经历这么多事情,警察未能执行自己专业的职务,绝对是令事件更严重,但我个人深信警察大部分人都知道良心在哪儿。” 视频回顾:2019年7月21日晚香港元朗暴力事件事发经过 “有楼不代表未来稳定” 35岁的阿祥自称是一名“富二代”,父亲早年在大陆设厂,赚了不少钱,从小到大,不愁物质,高中和大学时期,父母供他赴英念书,毕业后返回香港,在父亲人脉的帮助下,进入一间银行从事行政工作,月入几万港元,“不算是最赚钱的一群人”,他在父亲协助支付首期下,几年前和太太置业,还没有子女。 以前他政治冷感,一直不明白为何香港人要走上街头,认为社会上参与政治的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或是因为他们不会赚钱而抗议。五年前,香港爆发争取“真普选”的占中行动(又称“雨伞运动”),阿祥惊觉他身边的朋友积极参与其中,而自己“懵然不知社会上发生甚么事情”。 “占中酝酿之时,我觉得他们(占中三子)又是一群争取利益的政客,他们竟然提出做违法占领道路争取普选,我完全接受不到,我当时不明白,为何一群人这么在意民主。” 那时候,他在社交平台表达反对占中的想法,几个中学同学私讯他,有人责骂他不理民间疾苦,有人尝试向他解释运动的目的。 “我此前不知道他们对政治充满想法,每次与他们见面都只是吃喝玩乐,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刻意迁就我,去避开讨论政治。” 2014年9月28日,香港警察向为了争取普选而占领道路的示威者投下催泪弹,当天,阿祥在社交网站看到自己一位朋友头破血流,“那是我第一次为了一场运动而哭,受伤的人是我很好的朋友,我一直不知道他会站在前线,原来我一直不了解的身边的人……我问这位朋友,这样受伤值不值得,他说,为了香港和下一代,一切都值得,原来有些人真的为了钱以外的东西去抗争,我认识到,我曾经无知。” “雨伞运动”是他政治启蒙的触发点,“那时候才开始认真看新闻”,从理解示威者,变成“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民主派支持者,会在意选举和参与游行。 2019年6月,《逃犯条例》争议爆发,发生多次警民冲突。6月12日,他在立法会外亲身体验了人生中首枚催泪弹,在混乱的示威现场,他在警方挥舞警棍下逃走。 他说那天自己只是现场,什么也没做,却也有这样的遭遇。“我是从那一刻开始决定永远与警察势不两立,五大诉求中,我最关心的就是一定要设立独立委员会调查警察。” 阿祥认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除了宣布“暂缓”修例以外,具体上并没有回应示威者其他诉求,香港的制度出现问题,反映这个政府“是可以完全不理会民意”。 香港示威游行风波已踏入第八周。七月一日,数以百计的示威者冲击立法会,被视作是“反送中”运动的转折点。 7月1日示威者闯入立法会大楼,阿祥得悉状况,便展开了他称之为2019年版“黄雀行动”的义载行为,他与多名朋友各自驾车前往该区附近,并派人到金钟附近寻找黑衣年轻人,希望把示威者安全送回家。“黄雀行动”是1989年北京天安门学生民主运动被镇压后,香港各界营救民运人士的行动代号。 “我看到(冲入立法会)那一幕哭了起来,因为我发现我一直都很懦弱,很安于现状,留在自己的安全区(comfort zone),不敢参与直接抗争,而要让一群比我们更年轻的人,去为我们争取民主,我想,我至少要跟他们同行。” 之后,阿祥多次身穿黑衣和戴上头盔协助前线示威者,他强调不主张向警员投掷杂物,自己从来没有这样做,但有时会拆毁栏杆和路牌供其他人用作路障或盾牌。 在示威者临近失控时,他也会呼喝不要过火,“有时看到他们放火,我也有点害怕,但其实他们也无心伤害他人,针对的只是曾对他们暴力的警察。” 他认为,要解决问题是需要政府作出更大让步,“你再谴责也没有用,就算我们这些人与他们(最前线的示威者)割席也没有用,有些年轻人拿着铁板在前线子弹横飞的情况也不退缩,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们了,好多人说要劝年轻人,我都会说,你走到前线劝他们吧,那儿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你们亲身去劝吧,到时候,你才会了解那种绝望感。” 但目前示威者所作的行为是否真的能够达到目的?阿祥说,没人知道,因为没有人有更可行的建议。 很多中产朋友与家人都不赞同他的做法,阿祥与他们处于“冷战”的阶段,“基本上暂时都不见面,以免不欢而散”。 “他们需要的是稳定,只要赚钱,跟我以前一样,现在他们觉得我是激进派,为何有楼有家室,明明可以每个月去旅行还不满足,但有楼不代表你未来稳定,不代表你可以快快乐乐生活下去,我会担心下一代的未来,不希望他们将来活在恐惧当中,过着没有自由的日子,我醒来了,知道政权可怕,希望他们有一天会醒,”他说。
zhongwen_simp.world-5147217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1472179
美国大选2020:杨安泽退选,民主党双雄相争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11日举行总统大选初选,参议员桑德斯以不足2%的优势压倒政治新星布蒂吉格,他宣布当晚是特朗普时代“终结的开始”。参议员克莱布彻出人意表地蹿升至第三位,而曾经在民调中领先的参议员沃伦及前副总统拜登则落至四、五名。
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正争夺党内提名,赢家将在11月大选中挑战现任总统特朗普。 杨安泽退选 由于在初选前两站爱荷华、新罕布什尔州选情不利,华裔总统参选人杨安泽宣布退选。 “我是一个擅长数学的人,”杨安泽当晚对支持者说,“从数据来看,我们无法胜出。”但他说,竞选之路上已触动及改善了数百万人的生活。 “我们一起实现了如此多的成就。” "The Math guy" admits the numbers made it clear he could not win. 两年前杨安泽宣布竞选总统時,他是个毫无政治名气的科技企业家。然而,他如今累积了一群死忠粉丝,他們的昵称是“杨帮”。杨安泽的中心政纲与众不同:每个美国人每月1000美元的全民基本收入。 杨安泽当选总统的机会从始至终微乎其微,但他能在全国政治舞台上宣示他出人意表的想法,已算是他竞选的一种胜利。同时,他警告自动化的进程将冲击数百万的蓝领和白领就业机会,这在美国政坛孤独但发聋振聩的发声。这些理念与政见会在他竞选结束后,持续影响美国社会。 杨安泽经常用涉及亚裔刻板印象的笑话来自嘲,引来不少批评,但他的确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位具影响力的亚裔美国总统参选人。 “如果杨安泽是白人,我想他会比布蒂吉格更受欢迎,因为他有独特的想法,”杨安泽的华人支持者张冰对BBC说。尽管如此,他说杨的竞选之路走得比许多支持者想像的更远。 杨安泽成功吸引了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支持,从桑德斯的前支持者到曾经给特朗普投票的人,都投入了“杨帮”麾下。 杨安泽的退选意味着美国总统大选中,来自少数族裔背景的参选人又少一位。仍在竞选的参选人将极力争取杨安泽支持者的青睐。他们虽相对少数,但十分年轻、充满活力,还有过人的社交媒体宣传能力。 布蒂吉格与桑德斯缠斗、克莱布彻逆袭 年纪相差40岁的桑德斯与布蒂吉格分别在初选前两站胜出,进入缠斗的态势。在爱荷华,布蒂吉格取得意料之外的胜利,险胜桑德斯0.1%;在桑德斯本优势明显的新罕布什尔州,布蒂吉格乘着势头见长的东风,紧咬桑德斯,两人得票率差距约1.6%。 两人目前是民主党总统提名的最有力竞争者,互相攻击的戏码也开始上演。 在桑德斯的庆祝派对上,支持者们喊起了“华尔街皮特(布蒂吉格)”的口号,讽刺其接受亿万富翁的政治捐款。“我可没有40个亿万富翁来支持我的竞选,”桑德斯在数日前的民主党辩论中说。 在布蒂吉格的选举之夜集会上,他则暗讽桑德斯的政见过于极端、不务实。“我们不是只有革命与维持现状两种选择。” 桑德斯目前领跑全国民调,但他在前两站的领先优势比预期要小。2016年,桑德斯在新罕布什尔州可是以20%的绝对优势压倒希拉里·克林顿。紧追的布蒂吉格来势汹汹,但他的试炼还在后头:作为一位形象精英的白人同性恋者,他是否能赢得宗教信仰虔诚的非裔选民和其他少数族裔选民的支持,还是一个问号。 来自中西部明尼苏达州的参议员克莱布彻在新罕布什尔州实现逆袭,夺得第三名。 出口民调显示,50%的新罕布什尔选民在选举前几天才选定心仪的参选人,他们大部分将票投给了布蒂吉格与克莱布彻。温和派的选民也大多选择两人,29%投票给克莱布彻,25%选择了布蒂吉格。桑德斯在没有大学学位的选民中占优,而受过大学教育的选民则青睐克莱布彻,受教育程度高的白人女性对她尤其拥戴。 1976年至今的民主党总统提名人都在爱荷华或新罕布什尔州至少取得一站胜利。未能挤进前三名的参选人通常因声势受损、竞选资金耗尽而被迫退选。 前副总统拜登的竞选之路已岌岌可危。他在爱荷华以令人失望的第四名告终,在新罕布什尔州更是掉到了第五名。为了避免尴尬,他甚至没等票站关闭就飞到南卡罗来纳州拉票。那里是拜登的“南方城墙”,在族裔更为多元的南方州份,他有稳定忠实的基本盘支持。 “99.9%的非裔选民还没投票呢!”拜登在当晚宣示。 同样面临危机的还有参议员沃伦,同属党内左翼的她政见与桑德斯接近,但连续两站大幅落后于桑德斯。两人都来自新罕布什尔州的临近州份,在这里有半个主场之利,都投入了大量资源竞选,但沃伦最终只获得单位数的得票率。 他们最后扭转乾坤的机会在人口族裔组成更为多元的内华达州与南卡罗来纳州,两地将于本月下旬分别举行选举。
zhongwen_simp.150505_world_iran_spiky_hair_ba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05/150505_world_iran_spiky_hair_ban
伊朗新法严禁“邪恶”刺猬头发型
伊朗政府以“非伊斯兰”罪名,宣布禁止任何发廊或理发店为客户修理“刺猬头”发型;同时被禁止的还有纹身服务。
伊朗年轻人流行凸显个性的“刺猬头”发型 德黑兰指责“刺猬头”发型和纹身都是“恶魔膜拜”,因此违反了伊斯兰法规,必须被禁止。 来自伊朗的报道称,越来越多的伊朗年轻人时兴“刺猬头”和纹身,因为他们认为这可以显示个性和不服从性。 伊朗理发师协会指责“无执照”理发店是修理“刺猬头”的祸首 伊朗理发师协会主席穆斯塔法·格法伊表示支持政府新法; 他还警告说:任何理发店继续修理“刺猬头”,将受到严厉处罚,并将被吊销执照。 伊朗理发师协会指责“无执照”理发店是造成“刺猬头”发型流行的罪魁祸首。 (编译:晧宇 / 责编:董乐)
zhongwen_simp.120831_rolling_thatcher_auctio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31_rolling_thatcher_auction
佳士得将拍卖撒切尔夫人套装裙
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星期一(9月3日)将拍卖撒切尔夫人在70年代曾穿过的7套裙子。
这七套衣服来自一名私人收藏者,每套的估价均在1000-1500英镑之间。 星期一的拍卖会主题为伦敦,是为庆祝英女王登基60周年以及伦敦奥运会特别策划的。 其他拍卖品还包括古董伦敦双层公共汽车以及印有伦敦标志性建筑的旧海报等。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31117_syria_explosio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11/131117_syria_explosion
大马士革政府大楼爆炸 31死
根据来自叙利亚人权观察站的消息称,一枚巨大的炸弹在靠近大马士革的一座政府大楼爆炸,导致31人死亡。
人权组织称,大马士革一座政府大楼遭到爆炸袭击。 这个人权组织表示,死者中至少有4名叙利亚政府军将军。 据信,爆炸物被安置在政府大楼的地下室,也就是说某个反对派武装的人士得以渗透进入到政府大楼内部。 叙利亚官方和政府媒体迄今还没有证实爆炸攻击事件。 不过,来自当地的消息显示,大马士革和郊区的暴力冲突最近又有升级迹象。 上周四,三人在大马士革老城死于迫击炮或炸弹袭击;上周一,一名校车司机和四名车上学童在迫击炮袭击中身亡。 (编译/责编:晧宇)
zhongwen_simp.140107_china_game_console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01/140107_china_game_consoles
中国政府宣布解除游戏机销售禁令
中国国务院日前发布通知说,中国将暂时解除对外国游戏机在华销售所实施的禁令,这将为索尼、微软和任天堂等产品进入这个规模近14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铺平道路。
这项消息据信将受到索尼等游戏机生产商的欢迎 中国于2000年开始对游戏机实施销售禁令,声称青少年沉迷游戏机会损害其精神健康。 但是,游戏机产品长期以来都可以通过非法渠道获得,而网络电子游戏也更受欢迎,网吧往往会吸引大批的青少年。 长期禁令 根据中国国务院公布的新规定,中国将允许外资企业在上海自由贸易区生产游戏机,并在中国销售。这意味着,中国长达14年的游戏机禁售令已经解除。 中国国务院的通知并没有说明解除禁令的期限,也没有明确列出外资企业生产游戏机所需满足的要求。 虽然中国过去禁止游戏机的销售,但是中国一直生产大量的游戏机,用于出口。例如,富士康公司就在为索尼、任天堂和微软提供生产服务。 (撰稿:跃生/责编:董乐)
zhongwen_simp.120907_rolling_obama_conventio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07_rolling_obama_convention
奥巴马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
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北卡罗来那州举行的民主党大会上发表了接受提名的演讲。
奥巴马表示,他将为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国债,使美国经济处于更坚实的基础上。 他承认这是条艰难之路,但坚信能带领美国人走向更好的未来。 奥巴马形容说,这场选举是就两个完全不同的美国愿景作出选择。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00917_brief_taiwan_bank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0/09/100917_brief_taiwan_bank
简讯:台湾银行获准在大陆开分行
中国银监会星期四(16日)批准了首批四家台资银行在大陆开设分行。
其中,台湾土地银行、第一商业银行将在上海开设分行。合作金库银行和彰化银行则分别在苏州和昆山设立分行。 中国的媒体报道说,这标志着两岸银行业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也申请在台湾开设分行,目前正在等待台湾有关当局的批准。
zhongwen_simp.120521_rolling_china_us_cinem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5/120521_rolling_china_us_cinema
大连万达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
大连万达集团星期一(5月21日) 在北京宣布以26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美国AMC影院公司。
如果此交易成功,万达将成为全球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以及中国首家进入外国电影院市场的公司。 万达集团目前是亚洲最大电影院线集团,拥有86家电影院,730个银幕。 成立于1920年的AMC院线集团目前拥有346家电影院,超过5000个银幕,去年的顾客总数达到2亿人。
ukchina_simp.151230_vert_tra_the-dated-future-of-russias-star-city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tra/2015/12/151230_vert_tra_the-dated-future-of-russias-star-city
在俄罗斯星城体验宇航设施
设想一下,一座城市里只有宇航员生活,一方面超脱尘俗,另一方面却又有着陈旧的训练设施,任何情况下公众都禁止进入。直到三年之前,位于莫斯科郊区的星城(Star City)宇航员培训中心还是一个在世界地图上无法找到的秘密军事设施。但是今天,这座非军事化的小城却已对商业开放,可运送宇航员和亿万富翁前往空间,同时也向有太空梦想的游客提供在一个巨大的旋转离心机中疯狂旋转的体验活动。曾几何时,这里是第一个太空人尤里·加加林生活过的地方。
俄罗斯星城宇航员培训设施(图片来源:BBC) 进入宇航员培训设施简单地出乎意料:你只要至少提前 10 天在莫斯科众多运营商之一处登记,即可从莫斯科出发组团前往,这些运营商包括如:“星城之旅”(Star City Tours)和“俄国探险”(RUS Adventures)(不同运营商的价格也不同)等机构。与经历过数年培训和文件证明的宇航员不同,你可能只会被要求向营运商出示你的护照副本。 然后,你就要做好准备,因为很大程度上,星城之旅既是一次历史之旅,也是一次穿越未来之旅。 驱车通过航空城的大门,星城看起来无非是一堆灰色混凝土房屋,时间似乎凝固在 1960 年代。少量白桦树在一片松树林中若隐若现,地面上满是凹坑,整齐排列的房屋坐落在平行分布的街道之上。难以想像,就在 30 公里以外,沿着莫斯科宽阔的林荫大道两侧耸立的是斯大林式建筑。 但是,不可否认,星城的前苏联遗迹是迷人的。一座做工粗糙的加加林塑像屹立在房子前面,他的妻子瓦伦蒂娜仍然住在这里。这位前苏联传奇人物身着普通西装,上面已经铜锈斑斑,他手持一朵花,似乎要献给自己的妻子。 在星城里,紧邻宇航员生活区的是一座实际大小的俄罗斯部分国际空间站。还有一座实际大小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复制品,它是国际空间站的前身,1986-2001 年之间曾经绕近地轨道运行,表面也已锈迹斑斑斑,现在即便是游客对它也丝毫没有兴趣。 一个 40 人旅游团的普通游价格为每人 18,000 卢布起,游客可参观一切——国际空间站、水力实验室(宇航员训练太空行走的地方)和离心机(测试人的压力耐受能力),但几乎都不能亲身实践。 真正有趣的旅行起价 90,000 卢布,你可以穿太空服,在一架联盟号火箭中体验一次模拟发射、飞行和着陆,舱内控制完全为俄语。该火箭于 1960 年代由俄罗斯人设计,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性价比最高的火箭。 尽管联盟号模型看起来过时,但全世界的宇航员仍旧在其中训练,然后飞往太空站。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航天飞机去年退役后,联盟号现在是惟一能载人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宇宙飞船。 要体验失重的感觉(这可是本次太空之旅对成年人最刺激的游戏),迷恋太空飞行的游客可以花 800,000 卢比,登上 IL-76MDK,这架飞机能爬上 9,000 米高空,然后向下俯冲 25 秒,让你尽情享受失重的尖叫刺激。在为时一个半小时的飞行中,乘客总共能有 450 秒的零重力时间。飞行就是在星城外进行,一般要通过同一家旅行服务提供商单独预订。 宇航员崇拜者还有机会潜入水下,到达国际空间站的复制品,它隐藏在一个 12 米深、23 米宽的游泳池的水下。由于水的密度大(其中充满了某些化学物质,加上空气压力,目的是模拟太空环境),要花四小时才能潜入水下。培训中的宇航员还要练习太空行走,在这个艰苦的训练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减掉几公斤体重。 在一台巨大的离心机中,受训人员要通过旋转体验飞船发射时感受到的重力。它也对公众开放。你最高可以体验高达八倍地球引力,但大多数人体验四倍地球引力就足以开始呕吐。在测试体力前,一位驻地医生将为你检查身体,而一名真正的宇航员则必须亲自主持培训。 在走出模拟器后,你可以享受用管子奉上的特制土豆泥和牛排大餐,这可是欢迎你从伟大的未知之境回家的完美一餐。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友义)
ukchina_simp.vert-tra-40061685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0061685
谁能拯救“岌岌可危”的越南?
雾霭沉沉,会安(Hoi An)犹如一幅水彩画静谧柔和。我驻足于这座城市的地标——红色的日本廊桥前摆着姿势拍照。始建于 18 世纪的这座桥优雅地横跨在灰色的云层与波光粼粼的运河之间,这座桥兴建当时,这座越南城市还是一个国际贸易港口。
政府官员表示,越南最好的措施是种植更多的红树林(图片来源:Harald Franzen/©GIZ) 然而,当我打算用相机记录这一幕时,映入脑海的不是风景如画的过去,而是一个未知的未来。 会安及其邻近城市到 2100 年,可能会已经处于水面之下(图片来源:Cultura RM/Alamy) 越南岌岌可危。海平面上升对这个沿海国家构成巨大威胁。在不到 100 年的时间里,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越南大米生产腹地)可能要步亚特兰蒂斯(传说沉没于大西洋的岛屿)的后尘。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预测,到 2100 年,海洋将吞噬该地区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狭长的胡志明市一带在劫难逃。位于湄公河三角洲中途的会安处境略佳,但也无法幸免于难。会安坐落于秋盆河与南中国海交汇处。在季节性洪水中,这座城市的居民已习惯于将家具拖运至楼上。 面对令人惊骇的预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越南其实无计可施。2015 年,当时的资源环境部长阮明光告诉记者,该国最好的措施是种植更多的红树林。 红树林是树木界的气候超级英雄。它们生长于沿海的沼泽地:细长的树干和纷繁交错的蜘蛛网状根部深入暗黑的海水中。根部过滤盐水,并可以扩大被侵蚀的海岸线。还可形成自然风暴屏障,保护农地免受盐水渗透。除此之外,红树林可谓是大气的净化器,从空气中吸取大量二氧化碳。 红树林通过充当自然风暴屏障来保护海岸线(图片来源:©GIZ) 国际林业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研究员 Sigit Sasmito 证实:"红树林生态系统储存的有机碳成分比其他森林类型高三至五倍。" 但是,自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主要受到水产养殖和城市发展的影响,越南已失去一半以上的红树林。发展中经济体环保的永恒难题是:授之以鱼,亦或是授之以渔? 开垦土地用于水产养殖在短期内可以受益。但完整的森林能够为整个渔业带来更大利润:通过保持盐度水平受到合理控制,红树林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这意味着能够捕获更多种类的鱼。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Internationale Zusammenarbeit, GIZ)的越南海岸恢复计划主任克里斯蒂安·亨克斯(Christian Henckes)博士说:"据估计,红树林沼泽为越南创造的近海捕捞价值高达每年 4.4 亿美元。" 红树林根部过滤盐水,并促进鱼类生物多样性(图片来源:Harald Franzen/©GIZ) 但如此大而客观的数字往往不会引起小社区的关注。因此,GIZ 等国际组织力求在各地保护红树林,并且这种保护可以得到类似的利润。 在会安,名为"为未来种植红树林"(MFF) 的一个团体已为当地保护项目拨款。MFF 自 2013 年以来一直活跃于会安地区,致力于将其转变为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帮助保护将会安与海洋分离开来的红树林棕榈林。 红树林棕榈树又称为水椰,是红树林植物的特类:它们是唯一一种适应沿岸咸水的棕榈树。虽然红树林棕榈树的环保效果不如通常的红树林树,但仍是有效的二氧化碳过滤器,保护海岸线免受风暴的破坏和侵蚀。柔软叶状的顶部高于水面,形成茂密的森林,当地人在此捕捞小鱼和鱿鱼。 水椰树是唯一一种适应沿岸咸水的棕榈树(图片来源:Cam Thanh's Women Union) 这片森林也是 Cam Thanh 社区所在地,渔民们乘坐着传统的 thuyền thúng(一种利用了编织工艺的船)穿梭于被浸没的树林之中。久而久之,thuyền thúng 也会承载游客。MFF 已帮助 Cam Thanh 开发一个生态旅游项目,让游客能够乘坐船只与渔民们一同参观森林。该项目不仅提高了生态意识,也增加了地方收入,使得这片森林对于 Cam Thanh 的经济前景无可估量。 但该项目只涵盖了男性村民,若能涵盖整个社区,项目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加。因此,MFF 也已提供资助基金,帮助当地女性将自己的房屋改造成生态民宿。 当地人在传统编织船中捕鱼(图片来源:Martha de Jong-Lantink/Flickr) 并不是每一家都有资格成为民宿,需符合非常严格的环境和文化规则。例如,至少有两代人居住在家中,以帮助客人通过共同的生活体验学习社区文化和历史。游客与所寄宿家庭共同在田野间工作,乘船进入水椰树林、参加烹饪班和家庭活动。 同许多当地项目一样,该项目的规模不大。首批两个民宿于 2017 年 3 月开放,另两个民宿目前正在认证过程中。 MFF 在不断增长的保护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许多 Cam Thanh 居民缺乏紧迫感。当地人更关心维持生计和养家糊口。难以认真对待环境变化的远在威胁。 政府官员表示,越南最好的措施是种植更多的红树林(图片来源:Harald Franzen/©GIZ) "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谈论很多,但对威胁不是很清楚,"Cam Thanh 妇女联盟项目总监 Huyen Tran Ngo 表示。 我问 Samito 和 Henckes 红树林是解决越南海平面危机的一项解决方案或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他们都不愿给出明确说法,但都一致认为,红树林必不可少。 驻足于会安的日本廊桥前,同时看着雨滴飞溅在下面的水面上时,我思量着这一点。在树枝掩映的桥内,我发现天气之神 (God of Weather) 的神龛,里面遍布其他人民祷告所用的一根根焚香。我想到了这一脆弱社区是如何面临险境,及其历史和文化又如何因涨潮而可能遭到泯灭。可能数十年后,大家才会知道越南对抗海域的形势。 因此,我虔诚地向反复无常的神灵祷告:这个美丽的地方在 100 年以后,依然还可以吸引游客们驻足拍照。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151116_vert_tral_singapore-dish-worth-a-15-hour-flight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tra/2015/11/151116_vert_tral_singapore-dish-worth-a-15-hour-flight
海南鸡饭:坐15小时飞机也要品尝的美味
在这个吃鸡世界里的鸡肉菜中,海南鸡饭算是鸡肉味最正最足的一道菜了。不相信我吗?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身处(Maxwell Food Centre)麦士威路熟食中心的唐人街上,在我面前的是一只装满了成堆白斩鸡的托盘,一小碗在鸡汤中煮过的米饭,还有一小碗辣椒酱,里面浸泡着——是的,你没猜错——鸡肉。而只是为了在鸡肉味上赶超地球上的其它鸡肉菜,这个套餐中还包括了一碗鸡汤。我想,吃完这一餐,我可能都会咯咯叫了。
天天鸡饭因其供应的海南鸡饭而远近驰名。(图片来源:David Farley) 为了品尝这道菜,我专程前往麦士威路的天天鸡饭(地址位于Kadayanallur街1号)。这是一家具有30年历史的大排档,因其供应的海南鸡饭而远近闻名,连安东尼•伯尔顿(Anthony Bourdain)和戈登•拉姆齐(Gordon Ramsay)这样的美食家都对其赞不绝口。正当我要把一勺勺香喷喷的美味塞进嘴里时,这家店的老板Foo KuiLian(符桂莲)女士走了过来。 她说,海南鸡饭作为新加坡的国菜之一,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却是人们来到新加坡必定要尝一尝的美味。我将精致细腻的鸡大腿——在大腿的鸡皮与肌肉间还存有一层薄薄的凝胶状脂肪——与姜、柠檬草和香稻制成的米饭搭配在一起,就着辣椒酱,然后轻轻地咬上一口。那种味道,使我的味蕾闪耀着喜悦的光芒。大家都知道,品尝到某种绝味极品时,那种感觉真是妙极了:在它击中你的味蕾的霎时间,你会觉得到自己身体里的每个分子都激动得跳跃起来,于是,你情不自禁地闭上了双眼,细细品味这个美妙的时刻。而现在的我,便是这样的感觉。 虽然我在家乡纽约也能找到鸡饭,但是这才是我愿为它坐 15 个小时的飞机而品尝的佳肴。尽管它的外观看似平淡无奇,色彩也并不鲜艳,但它的美味真是令人叫绝。然而,令我困惑不解的是:是什么令它如此美味? 让我们先从它的制作流程说起。且听Foo(符)女士娓娓道来:先要将鸡肉炖煮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把它投入冰中。她指出:“这样便将味道锁进肉里,同时也保护了鸡皮。”在冰中浸泡约30分钟后,将其拿起晾干半个小时。“因为此时鸡的表层浸泡了冰水而冰凉爽口,但鸡肉内里则仍热气腾腾。” 在此期间,用烹饪鸡肉时所剩的汤汁煮米饭、制作鸡汤并增进辣椒酱的味道。所剩的鸡肉脂肪往往加进一种大豆芝麻汁中,摆盘前将其涂抹在鸡身表面。总的来说,整道菜需要大约两个小时才能完成。 然而,在身处新加坡这个散落了无数“美食广场”的城市国家之中,是什么使天天鸡饭的海南鸡饭味道如此叫绝,声名在外而如此受欢迎呢?Foo(符)女士告诉我:“酱汁便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她指的是轻轻地倾倒在鸡身表面的褐色液体。我从碗底舀起一些酱汁。“酱油、蚝油……这个或许是鸡猪混合油吧?”我问道。Foo(符)女士随即笑着,摇了摇头,却不打算揭开这个古老的新加坡美味的谜底。 我努力想找到这道看似平淡无奇却醇厚可口的菜的美味秘诀。在此期间,我拜访了Chatterbox,这是一家高档餐厅,靠近豪华的乌节路(Orchard Road),这家餐厅因其制作的海南鸡饭而屡获大奖.我坐下来与餐厅的大厨刘殿雄(Liew Tian Heong)畅谈。乍一看之下,他的鸡饭与天天所供应的鸡饭并没有太大区别,除了盛放鸡饭的碗价格不菲,这让我不禁询问刘厨师:是什么使它有别于那些超级实惠、享受政府补贴的小贩聚集地的海南鸡饭,就像麦士威路熟食中心的那种海南鸡饭。 刘指出:“鸡饭最重要的部分不是鸡,而是米饭,它必须是香喷喷的。”他拿起盛满稻米的碗,吸了一口气,闭上了双眼,以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柠檬草、生姜、大蒜和香兰叶。米饭要足够美味,即使单吃也会觉得香甜。” Chatterbox的鸡饭出类拔萃,并在各项品质上都超过了天天鸡饭——尽管Chatterbox的鸡饭要比天天的贵出四倍。在此消费的人支付了更高的价格,因而得到了一个更大份的鸡饭,享受到了餐厅的优雅环境,而且据刘厨师称,鸡饭的鸡还是来自马来西亚的特殊品种。较之我以往品尝过的鸡饭中的鸡,这种鸡肉质更加柔嫩润滑,所以,奢侈地享用独门品种的鸡,多少还是有一些意义的。 然而,当我细想它的起源时,便觉得人们为了品尝这道美味可口的新加坡国菜而花大把钱或者排长队,是一件颇具讽刺意味的事情。 19世纪中叶前后,海南人开始从中国南方的海南岛移民到新加坡。而因为海南方言使他们无法与其他华人移民畅通无阻地交流,而且当时大部分利润丰厚的行业都已被早就在新加坡站稳了脚跟的中国大陆移民所控制,所以,这些海南移民被边缘化了。这使他们不得不去做英国殖民者的仆人,或者在食品服务行业里打工谋生,而有时候,这两者是一回事。海南人为英国人烹饪了鸡饭,因为他们觉得,这道看起来不那么古怪的白斩鸡应该能符合英国人的口味。 但事实上,鸡肉的香味真是无处不在地贯穿进了这道菜,这进而促使人们做出了一些创举。对此,刘厨师给出了最佳的解释:“人们会用不能再下蛋的老母鸡来制作鸡饭。随后,为了确保物尽其用,他们会把鸡肉的香味绵延不断地渗进鸡汤、米饭等尽可能多的环节。” 当时,海南人很难在新加坡立足,他们要面对冲突对抗,还要为了求生存而奋斗,因而日子过得很俭朴。鸡饭便诞生于这种俭朴的环境中,那时,鸡饭可算一顿大餐。 随后不久,二战爆发,日本人占领了新加坡,一切都开始发生改变。日本人把英国人赶出新加坡,海南人因而失去了收入来源。也就在这个时候,第一家鸡饭餐厅开业了。正如当地美食博主托尼·博埃(Tony Boey)告诉我的那样,“在此之前,海南人只在自家家里制作鸡饭,但在日占期及之后的岁月里,他们是在寻找新的生财之道。” 位于巴米士街(Purvis St)25号的“逸群鸡饭”便是早期的鸡饭餐厅之一。它于20世纪40年代初开业,现今仍在那里营业,供应同样的鸡饭。 我邀请了一位当地的厨师朋友薇薇安·裴(Vivian Pei)一同前往探店。我们大概是下午5点左右抵达目的地,此时正值两餐之间,我们的到来打断了店主家的晚餐时光。他们给了我们一副臭脸,很不情愿地让我们坐下。 于是,我便置身在了一间弥漫着20世纪中期风格的屋子里,大理石餐桌横七竖八地散落着,我们挑了其中一张坐下,只见屋内的装潢朴实无华,墙壁砌成了平实的淡蓝色,地板上铺着瓷砖,整个餐厅给人一种陈旧古老的感觉。 当鸡肉上桌时,我们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裴说:“鸡肉上还有没加酱汁。” 从20世纪70年代抑或20世纪80年代初的某个时刻起,做鸡饭的厨师开始往煮熟的鸡身上洒大豆芝麻汁。但显然,逸群鸡饭还在按照1949年的做法来制作鸡肉——亦即鸡肉上没有酱汁,使它看起来格外单调乏味。 裴指出,另一个重要区别是,逸群鸡饭制作的鸡肉是自然风干的,一点儿都没用到冰浸技术。她咬了一口,说:“鸡肉有点干。”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觉得这个鸡肉干瘪,但随着诸如冰浸技术等能将鸡肉变得更加鲜嫩的新技术一一涌现,这个版本的鸡饭似乎远远落后于时代了。 裴表示:“我认为,要制作一碗出类拔萃的鸡饭,关键是要平衡其中的所有元素。只要有一个元素不恰到好处,整道菜的水准就会被随之拉低。”就像一条链条的强度取决于它最薄弱的环节,如果鸡饭中有一个元素不够好,整道鸡饭都会因之黯然失色。而至于逸群鸡饭,其“薄弱环节”便是鸡肉本身。 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我为期一周的鸡饭之旅并不算最理想,但这并不重要。与裴道别后——她得去教学生烹饪,而我在登机前还有几个小时要打发——我朝着机场的方向闲荡。在叫出租车离开之前,我尽情享受着这剩余的逗留时间。在这座城市国家中,很多时候,一道看似乏味的菜经过精雕细琢,便升格为了如此醇厚美味并令人倍感欣慰的佳肴,以至于仅仅是我对它的念念不忘,就足以给我精神的供养,直到下次再次踏上这里的土地。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林杉)
zhongwen_simp.world-46057354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6057354
观点:美国中期选举考验华人“川粉 ”
(注:本文不代表BBC观点) 美国中期选举因为主要发生在地方层面,不涉及总统职位,公众参与热情较低,一般都会比较平淡沉闷。但2018年的中期选举尤其具有戏剧性,历史也会证明它的重大意义。美国的一系列重大价值(文明特性、文化认同、民主自由理念、经济政策、全球地缘军事战略等)都会再次受到考验和经历挑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又称川普)上任后在下列议题提出重大变革:移民限制,降低税收,削减福利(包括立志取消奥巴马医保),取消少数族裔促进政策,对华贸易和地缘政治大调整,性别认同等等,每一项议题都挑动了在美华人的神经。不难理解,在华人圈,甚至在跨国华人网络空间(微信,推特等社交媒体为平台),特立独行、满嘴跑火车的川普总统像一个巨大的磁铁,吸附了一批华人粉丝,同时也分化了部分华人。因为这些重大议题对华人造成的分歧模式不是“叠加强化型”(“白人、男性、无大学教育、南部居民、福音派信徒”模式使得特朗普倾向强化),而是“横向交叉型”(“亚裔女性、新移民、高收入、东北海岸居民、台湾认同”会使得选择复杂化),所以华人社区的政治争吵就似雾中看花,有时还因为与中国国内政治粘连,更像是一场泥淖中的烂仗。 美国政治现实是:人气和财力是政治较量的最关键资源。380万只占总人口1.5%的华人影响力必然微不足道。下列因素还在继续削弱华人影响:内部分裂(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背景,老华侨/新华人,第一代/本土出生,反共/拥共等等)、集中都会区而居住又郊区化(当然有中国城居民和郊区居民的差异)、文化障碍(语言、宗教和社区社团等因素)。而且,三分之一以上的亚裔女性与外族结婚(2013年的数字37%),比亚裔男性同类数字高出21个百分点。这一婚姻模式使得未来亚裔族群的政治人气不会有重大突破。 讨论华人或华人“川粉”(Trump fans,特朗普的支持者)与美国中期选举的关系,重点不在于华人对选举结果有什么重大影响,而是这次选举本身对华人的身份认同、政治参与和未来地位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分析东西两个海岸线的都会地带(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特区,西雅图-波特兰-旧金山湾区-洛杉矶-圣迭戈,加上夏威夷的檀香山), 这里已经囊括了250万还多的华人。而这些地区基本上是民主党蓝营的铁打营盘,华人基本被锁定。根据2016年的大选数据,79%的亚裔投票给希拉里·克林顿,18%支持特朗普。高收入想减税、高学历抱怨子女被常青藤名校族裔比例排斥、憎恨非法移民或裙带移民坐享美国福利、保守社会价值观反对认同政治(尤其是性别/同性恋/变性人等)、华人民主人权运动或台独期盼救星,所有这些催生了华人“川粉”。但他们被淹没在蓝营,无力翻盘,这激化了他们的受挫感和愤怒。“川粉”的政治特色也由此注定。 示威者在波士顿打出标语,挑战哈佛大学"歧视亚裔"的招生政策。但也有人认为此举被利用,作为推翻平权法案的棋子。 要了解华人“川粉”和他们的未来命运,我们必须先了解特朗普其人和他的草根底盘。 对特朗普进行界定和预测最权威的共识是他的不可捉摸和不可预测。这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首先,特朗普作为土生土长的纽约客,反映了这个城市的优缺点和纽约人的精明狡诈。纽约有“万恶高谭市”之称绝非浪得虚名。在搬迁纽约前夕,我的同学(一位老纽约)警告我:那是一个“专业罪犯云集”的城市,你面临各种白领犯罪威胁,同时还要具备“街头生存技巧”。不客气地说,特朗普就浸淫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至於房产开发商的职业名声基本上和车商齐名,人们不会向他们请教道德原理。 营销商人的机会主义是特朗普的又一特征。从政党归属可看到,起初他是民主党,尔后加入革新党,然后共和党,又回到民主党,最后再变成共和党。而他变成共和党的原因之一是共和党内部混乱不堪,他有机可乘,可以骗傻。在《华盛顿邮报》副主编沃德华德的新书《恐惧:特朗普在白宫》中,特朗普的私人律师约翰·多德在离开白宫时,看到了特朗普致命的而却无法对他明说的问题:“你就XX的一个骗子!”这个结论成为《恐惧》一书的最后一句结语。 在心理卫生和脑神经病理专家眼里,特朗普是一个“重度自恋者”、“反社会的人”,有“焦虑紊乱”、“认知障碍”、“情绪两极症”、“老年癡呆”等症状。 当然“川粉”们不会接受上述的一些诊断。美国社会目前似乎患上了“情绪两级症”,“圣化”和“魔化”特朗普,两派势不两立,两党派性出现毒化趋势。其实,特朗普作为一个地产开发商,年轻时还跟着老爸去收租,对底层的洞察和对曼哈顿老牌精英的“自卑自傲情节”使得他敏感觉察到美国的问题,并用底层来撬动建制派。他在政治中使用“杠杆效应”,是其他政治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对于社会、政治、军事和国际问题,他使用的第一标准是“成本核算”、“投入-产出收益”和“成交”。这与不计成本而试图解决世界上人类一切苦难的理想主义者们是有区别的。美国传统保守主义的一个格言是:“如果我把什么事都做尽了,你又来这世界干什么?”所以,美国人的自立、自治和自律的精神也会产生反福利国家的冲动,并回复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当美国本身“新边疆”封闭后逐渐进入资源稀缺时代,经济危机就会让许多美国人(尤其是中西部和南部全球化进程中的落伍者,茶党运动加入到了“川粉”大军)从后物质主义回复到物质主义,丧失以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代表的自由国际主义派的博大胸怀和同情心。华人“川粉”部分代言人强烈地诋毁“白左”,就是要否定罗斯福的遗产。 而问题是,“四大自由”(言论、敬拜、免于恐惧和免于匮乏的自由)并非只是对美国人说的。它是罗斯福总统在二战时期对全世界公民的承诺(许多华人“川粉”其实正是这种承诺的最大受益者)。 特朗普的职业背景也很能说明他的政治取向。地产界出身决定了他不同于掌管流动资本的华尔街金融家;本土主义(或者他说的“民族主义”)不同于全球主义。“让美国更伟大!”也必然是从一万亿美元的国家基础设施得到体现。本土制造业的复兴、美国人的再就业才能服务这项目标。这也是特朗普家族长远利益所在。 特朗普的魅力还来自于他经常展现出让人心暖的姿态,而他周边也有一些亲人或幕僚试图成就他所追求的伟大。比如伊万卡促使她父亲在毒气事件后轰炸叙利亚、把孩子减税额度从每人一千美元提到两千、支持带薪产假等等。他的幕僚里也吸纳了民主党倾向的阁员、全球主义者和优异的专业人才。所以,尽管总统经常无端掀起漩涡风暴,但“双轨制的总统制”(《纽约时报》发表的匿名阁员的文章用词)还在运行,为美国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谨慎地运转。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强硬政策其实并非特朗普本人的个人见解(他时常以为他和习近平的个人私交可以解决一切冲突),而是美国朝野两党的共识。 理解了这些复杂背景,我们可以问:特朗普靠不靠谱?其实对美籍华人来说,对特朗普的情感投射得到的结果可能最终是悲剧居多。这不仅仅是因为特朗普的健忘多变,而是他的许多政策对华人来说就是“甜酸酱”。减税可能会有利于通过留学来美的专业人士家庭,但对中国城的许多新移民就是灾难。收紧移民政策、取消裙带移民(主要是亲戚担保)对看重孝悌的许多华裔家庭无疑是坏消息。白宫内强硬派扬言全面取消中国学生来美留学,更会是千万中国家庭的梦魇。加征关税必然带来许多华人商家的危机和中国城的萧条。从2016年大选到2018年中期选举,华裔选民的变化会被大选结果证实。 最危险的是,在特朗普的默许甚至鼓动下,种族主义在美国回潮。也许有的华人认为自己可以融入“主流社会”从而免受伤害,但现实是,华裔夹在白人和非裔/拉丁裔人之间,如果没有族裔团结和群体智慧,未来长期遭受超过反犹主义的威胁是大概率事件。以我的近三十年美国生活经历观察,华裔与任何族裔的任何矛盾最后都有可能转化为种族主义的敌视、羞辱和微侵。如果华裔群体没有认识到,今天美国的许多民权进步主要是黑人民权运动的结果,也是犹太裔、华裔和拉丁裔族群和华裔前辈团结奋斗的结果,而是对种族仇视和暴力伤害推波助澜,那打开的将是仇恨的洪水闸门。 那么,华裔美国人的最佳选择是什么呢?在美国两党政治体制下,加入和支持任何一个政党都是一个民主体制下自由的公民行为。美国作为一个具有最悠久民主共和国历史的国家,理性和讲道理、法治原则和民主体制是这个国家的根本。华裔见大押宝、搭顺风车只会丧失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让其他族裔诟病,留下长久后患。 从目前的政情、选情来看,共和党遭遇败选是一个大机率事件(只是多少的问题)。如何避免在这样急剧的政治拉锯战中成为牺牲品,美籍华人就必须坚持和维护美国的民主自由根本,尊重和珍惜多元社会的宽容和博爱价值观,避免进一步与有色人种族裔对立,积极展现公民的美德来帮助美国度过当下的民主宪政危机。
ukchina_simp.160725_vert_fut_the-hacks-that-make-air-travel-less-painful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07/160725_vert_fut_the-hacks-that-make-air-travel-less-painful
能让长途飞行更舒适的小诀窍
在长途飞行中,许多人都会经历同样以下几种情况:无法入眠,关节胀痛,食物难吃,一种闭塞感,空调不是太冷就是太热。地方太小,放不下腿。旁边的小孩哇哇大哭。。。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这些状况听起来很耳熟对么?如果你坐经济舱乘坐跨大西洋航班从欧洲到纽约或其他地方,这种飞行一定不会是一個舒适的体验。 出现以上种种状况是存在科学依据的。与广为人知的看法相反,乘坐现代飞机人们所体验到的气压与海平面上的不同,“座舱海拔”通常在1,828米和2,438米之间,相当于一座小山的高度。这个高度意味着空气中氧气含量更少,气体在我们的身体腔膨胀程度更小。旅客所面临的其他压力也会产生不适:航班延误,机场安检,飞行中的噪音和颠簸,无味的食物,温度急剧变化,干燥的环境,狭窄的座位和时差等等。 留出足够的时间登机可以避免造成恐慌,以及身体压力。(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但是有几种办法或许可以使你的行程相对容易忍受一些。 调整飞行前的压力 皇家自由伦敦NHS信託基金會医院(Royal Free London NHS Foundation Trust)的一位临床心理学家鲍勃.波尔(Rob Bor)说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做旅行准备,减少压力。波尔说“很多人在出行之前不检查他们携带的文件,不确认护照,旅行时间以及需要前往的机场,这样的人特别多”。 他们到了出行当天才开始检查这些信息,这是不够的,他说。“应该将护照扫描并存在你的邮件系统内以备不时之需,”波尔建议到。同时前往机场还应注意一些潜在的导致延误的因素,如交通堵塞,罢工,气象条件。 提前选座位 使用一些选座网站,例如猫途鹰(TripAdvisor)旗下的SeatGuru网站,提前选好你的座位。这个网站根据不同颜色对每架飞机和航空公司的座位进行编码,提示乘客避免一些旁边有卫生间,过于狭窄和座椅不能放倒的座位等等。 行李过多也会导致额外的压力,使旅行者感到疲惫和困扰。(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专家说,选择机翼附近的座位颠簸较小,因为机翼所处的位置是飞机的重力中心。如果你没有提前选座位,可以在登机口进行询问,如果飞机没有满座你有可能能够独自坐一排空的座位。 轻装简行 航空旅行需要较多身体活动,因此携带过多行李会使你感到压力与不适。伦敦舰队街诊所(London's Fleet Street Clinic)旅行医学专家李察德.达乌德(Richard Dawood)说:“拖着沉重的行李也可能引发肌肉拉伤和肌肉骨骼问题,而这些问题由于长时间不动和座位狭窄而不断加重,”他补充道。 制造饥饿,消除时差 另一个建议是在长途飞行之前禁食,这样能够缓解时差带来的疲惫。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在登机前饿16小时左右可以帮助乘客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生物钟,以及新的时区。这个时钟是不同于我们所适应的根据天亮情况调整睡眠饮食的生理时钟。 登机前吃什么很重要 假设你到达机场后还有充足的时间,为调整时差进行了准备,顺利的通过了机场安检。在登机之前不要吃大量的油腻食物或者快餐;同时也应该避免吃易导致放屁的蔬菜,例如洋葱、花椰菜、菜花、卷心菜和豆子。 飞行前最好不吃高脂肪的食物。(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旅行前也应该避免摄入酒精和碳酸饮料以防出现胀气的情况。2006年美国航空公司的航班被迫作出急救着陆的决定,因为一位乘客由于肚子胀气过于严重擅自点燃火柴来掩盖难闻的气味。在炸弹探犬发现了熄灭的火柴之后,她对此供认不讳。 如何吃飞机餐 人如其食,尤其是当长途飞行扰乱你的生物钟时,飞机上的饮食显得尤为重要。“吃一些简单易消化的食物,例如水果或沙拉”,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VU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in Amsterdam)的时间生物学家阿尔文.范.德龙厄伦(Alwin van Drongelen)说。在适应一个新的时区时,控制进食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补充说:“航空公司在着陆前上早餐,而根据你的生物钟这其实是半夜。这个时候最好就不要吃豆子和香肠类食物,就喝点水吃点饼干就行了。”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意面、全麦面包和麦片也是很好的选择,吃这些食物能够促使身体分泌胰岛素,使我们更容易避免时差。 吃得少–或者甚至不吃饭–可以帮助克服时差.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油腻的食物会让你保持更持久的饱足感,但是如果你准备入睡,这就会引起你的不适,达乌德说。登机时带你自己喜欢的健康小零食,或者你可以要求航空公司为你安排特别的饮食。特别的饮食意味着服务员会先给你上餐。 搭乘另一些航班可能还会存在健康风险,特别是那些从卫生条件较差的国家飞来的航班;如果有长时间的航班延误,达乌德说,乘客就不应该认为“所有航空食品都是安全的”这样的说法。 飞行途中多喝水 在飞行过程中,应该要多喝水,即使你被困在中间的座位上,不想打扰其他乘客去厕所。“不喝水大错特错,这会引起膀胱感染,膀胱炎是经常进行长途飞行的女性的常见病。”达乌德说,应该尽量多喝水,至少每三小时喝半升左右的水。 摄入酒精饮料则会导致脱水。机舱内湿度低,大概只有5-15%,随着高海拔的空气进入机舱内,舱内环境会更加干燥。摄入酒精会使你想喝更多,且低湿度的环境也意味着“喝一杯酒就相当于在地面上喝两杯的量,”博尔说。 关注你的健康 低湿度也使我们的鼻子和喉咙,皮肤和眼睛感到不适,尤其是佩戴隐形眼镜的乘客。呼吸困难或烟瘾很重的人会特别危险,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市,格伦代尔地区公共安全中心诊所(Glendale Regional Public Safety Center Health Clinic in Scottsdale, Arizona)医疗主任布瑞恩.麦克拉里(Brian McCrary)说。所以如果你需要使用喷雾剂(inhaler),别忘了把它放在容易拿到的位置。 酒精使人口渴,这种这效应在飞行时更被放大.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如果你在飞行过程中突然感觉到呼吸困难,把一块潮湿的布放在嘴巴周围进行呼吸,同时不要忘记大量补水。你也可以补充电解质溶液的水。如果你真的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请机组人员提供氧气。 另外一个好办法就是随身携带一个喷雾器,唇膏和润肤霜。这些物品可以是你的小旅行包的一部分,连同除臭剂,牙膏,牙刷,梳子,密封的零食,维生素C,擦手霜和干净的内衣放在一起(确保你把所有的液体物品放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内进行安检)。 打瞌睡 在飞机上入睡,尤其是乘坐经济舱,对于很多乘客来说是个挑战。如果你能够升舱,那么就赶快进行,因为商务舱或头等舱的座位可以放倒变成床,使你的旅途更加舒适。如果你不能升舱,那么可以额外多花一点钱购买一个更宽敞的座位。穿宽松的衣服,由于空中飞行温度不稳定,可以多穿几层,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航空航天医学系(Aerospace Medicine at King’s College London)教授戴维•格拉德威尔(David Gradwell)说。“飞行中的热舒适性往往根据时区变化,以机舱作为整体进行调节,但是乘客有可能会感觉过冷或过热,”他说。此外可以携带温暖舒适的袜子方便行走,围巾,或者一个大披肩,也可以作为毯子使用。 降噪耳机可以帮助减少干扰的白噪声。(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戴上眼罩和颈枕。“如果你的脖子歪到一边,氧气流量就会中断,你会醒来,旅途就会非常不舒服,”波尔说。创新的解决方案,如“鸵鸟枕(www.ostrichpillow.com)或被称为B-tourist带的松紧带的枕头或许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由于形状奇特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好奇。 另一种选择是多功能旅行夹克Baubax,其制造商非常不谦虚的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旅行夹克”。该夹克有15个内置功能,包括一整套可充气颈枕,眼罩,帽子,手套,一个杯架和多个可存放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器的兜,甚至还有一条毯子。价格从149美元到199美元(£115-£153)不等,这个众筹产品值得一试。 由于大多数飞机座位是C形状的,很多乘客都会发生颈痛背痛的状况。在你的下背部放上一个枕头,毛衣或毯子,支撑脊柱保持身体自然形态。 使用除噪设备 消除噪音的耳机虽然昂贵,但是可以有效的消除来自飞机发动机的白色噪音和来自其他声源的干扰,提供身心愉悦的体验。在舱内噪声比我们通常接触到的噪音频率都要高,通常游船的噪音在80分贝,出租车噪音在65分贝,而在飞机起飞和着陆时噪音分贝可以达到85分贝。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航空学院(School of Avi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in Sydney, Australia)的布雷特.莫尔斯沃思(Brett Molesworth)表示,工作环境内可接受的噪音分贝水平从办公室约40分贝到送货区60分贝水平范围内浮动。 用错枕头也会引起乘客的身体不适,加重时差带来的不适度.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机舱内噪音会影响记忆力和引发疲劳:“处于噪音80分贝环境下两小时将降低20%的识别记忆能力,” 莫尔斯沃思说。他通过研究发现65分贝的噪音对人产生的影响不亚于摄入酒精。 在未来,旅行者可以通过使用例如波音公司最近的专利“运输交通工具直立睡眠支撑系统”(Transport Vehicle Upright Sleep Support System)进行更好的睡眠。该系统融合了一个靠垫,背包和枕头的功能,对你的头部和胸部进行支撑。但是如果你仍然无法在飞行中入睡,波尔说,找医生开一片睡眠辅助药物,例如褪黑素(控制你身体的睡眠周期的激素)。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在一次长途飞行前三天每天口服5mg褪黑素,在空中飞行时再服用一次,飞行结束后再次连续服用三天,这项研究发现辅助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时差问题。但如果你仅在飞行后才服用褪黑素,效果并不好。另一种选择是服用催眠药物例如安必恩,波尔说。但是医生仍建议在飞行前先尝试睡眠辅助药物,因为安眠药对于人的作用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兴奋剂而不是催眠药。 勤走动 航空旅客,尤其是长途航班旅客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DVT的风险,也就是在静脉深处形成血栓。这个问题是由于久坐不动而形成,导致脚和脚踝的肿胀,和腿疼。腿部形成血栓危害并不大,但是如果转移至肺部则会引起胸痛和呼吸短促,或更糟的情况。 Moving during the flight might mean aches and creaks when you step off the plane (Credit: Getty Images) 在飞行过程中不动可能意味下飞机之后全身疼。(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如果你认为易患DVT,在出行之前询问一下医生的意见,并带上一双弹力袜,可以帮助促进脚踝部位的血液流通。一定要确认袜子尺寸合适,正好合脚并且穿着正确,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航空医学系教授迈克尔.勒巴格肖(Michael Bagshaw)说。服用阿司匹林没有好处,他补充说,但是在飞行中走动可以防止血液汇集在脚踝处。不要把行李放在你面前的座位下,这样你的腿就更没有办法伸展。格拉德威尔说,你必须要清楚你是否属于高危人群,也就是说你有如下症状:你有形成血栓的倾向(即凝血活性增加),近期做过大手术或经历下肢创伤、形成DVT的个人病史或家族病史,年龄超过40,身患癌症,怀孕或服用口服避孕药。 这些建议看起来可能很唠叨,但是对挤在一个狭小密闭的空间里飞行数千英里产生的后果我们绝对不能轻视。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uk-5488506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54885067
戴安娜王妃生前采访事件:BBC前主席称“乌云笼罩在BBC新闻工作上方”
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弟弟史宾赛伯爵(Earl Spencer)日前称,BBC记者在1995年为说服戴妃接受采访,利用伪造银行文件,这一说法引起外界关注。前BBC主席迈克尔·格拉德(Michael Grade)于11月9日表示,这项指控是“一个非常非常严肃的问题”。
马丁·巴希尔与戴安娜王妃所做的采访于1995年在《广角镜》节目上播出。 BBC已经承诺,将就史宾赛提出的说法发起一项调查。 史宾赛称,当时担任BBC《广角镜》(Panorama)节目记者的马丁·巴希尔(Martin Bashir)对高级王室成员做出了虚假及诽谤性主张。 格拉德勋爵称,BBC现在应该要求自己承担起责任。 “现在有一片非常黑暗的乌云笼罩在BBC新闻工作的上方,”格拉德勋爵9日在BBC广播四台的World at One节目上表示。 “由于史宾赛伯爵、第四频道(Channel Four)与《每日邮报》(Daily Mail)提出了问题,作为结果这必须要得到解决。” “需要立即宣布启动一项独立调查,调查结果需要被公开。” 第四频道在上月播放了一部名为《戴安娜:那场访谈背后的真相》(Diana: The Truth Behind the Interview)的纪录片,上周,《每日邮报》刊发了史宾赛的主张。 “非常严肃对待此事” 1995年那次采访吸引了近2300万人收看《广角镜》节目。 在那次访谈中,戴安娜王妃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语句,“这段婚姻里有我们三个人”。她当时指的是威尔士亲王(Prince of Wales)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查理斯王子)与卡米拉·帕克·鲍尔斯(Camilla Parker Bowles)二人的关系。 当时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已经分居,但尚未离婚。 BBC王室事务记者约翰尼·戴蒙德(Jonny Dymond)表示,据《每日邮报》报道,史宾赛称自己与巴希尔在访谈两月前所做的笔记“令人震惊”。 1995年的那场访谈共有近2300万人收看。 我们的记者表示,他们似乎记录下了巴希尔“针对王室成员及其工作人员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根据史宾赛的说法,这一切都是为了试图赢得他和他姐姐戴安娜的信任”。 《每日邮报》形容称,巴希尔当时的说法是“荒谬的谎言”,其中包括声称戴安娜的私人信件被打开,她的车辆被追踪,她的电话被监听。 其他主张还包括,戴安娜的安保人员正在针对她进行密谋,她的好朋友背叛她向媒体泄露消息。史宾赛本周表示,如果他没有看到那些虚假的银行文件,他绝对不会将巴希尔介绍给他姐姐。 《每日邮报》称,那些伪造文件错误地声称,两名高级随从人员被安全部门收买,以收集针对他姐姐的情报。 BBC已就伪造的文件进行道歉,但BBC坚持表示,他们“在她参与采访的决定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BBC总裁蒂姆·戴维(Tim Davie)9日表示,BBC正“非常严肃对待此事,我们希望得到真相”。 “我们正在委托进行一次强有力且独立的调查,”戴维称。 BBC称,巴希尔目前正在从心脏手术及Covid-19引发的并发症中恢复。 一名BBC发言人表示,目前担任BBC宗教事务记者的巴蒂尔身体状况不佳,无法做出回应。 “在他的医生的要求下,马丁·巴希尔已经停止工作。他正在从四次心脏搭桥手术中恢复,而且在今年早些时候感染Covid-19后患有严重并发症,”该发言人表示。 格拉德勋爵称,巴希尔的医疗状况“是一个次要问题”,这个问题“对他和他的家人来说显然是重要的”。 但他强调,公众理应得到一个在那场著名采访发生前“谁在什么时间知道的是什么”的时间线。 迈克尔·格拉德勋爵曾于2004年至2006年担任BBC主席。 “现在可能会有非常好的答案,BBC也可能会以在此事中完全清白收场,但有这么多问题被提出,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那就是进行一项会被发表的独立调查。” 11月9日至10日,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将播放一部纪录片,其中一名平面设计师表示,他被要求制造了那些伪造的银行文件。这名人士名为马特·维斯勒(Matt Wiessler),他称自己被当成了一只替罪羊,要求得到一个道歉。 维斯勒表示:“我比较清楚地感觉到,在这个故事中我是那个会成为替死鬼的人。” “我想要的只是BBC在这种情况下站出来,诚实地做出一个道歉。因为这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 威尔士王妃(Princess of Wales)戴安娜于1997年8月31日在巴黎一隧道内因车祸去世,享年36岁。
ukchina_simp.141118_life_internet_women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uk_life/contributions/2014/11/141118_life_internet_women
海外生存之惑:今天你的搜索关键词是什么?
网络信息时代,大到一个政治事件,小到个人的私人信息。因为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达到在短时间里被迅速传播。因此,它便于我们搜寻和了解资讯。这是社交网络平台带来的好处。但是,它的另一面的挑战却是:因为信息量过大,我们自我筛选信息量,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也随之要增强。
说到“平等”,“妇女解放”等话题,拜科技和教育所赐,如果你会善用科技的力量,这早就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社交媒体的兴起和运用,理所应当被看成是年轻人的专利。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变,国际跨国大公司,尤其是通讯和科技公司,纷纷将市场转向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妇女群体们。除了商业利润的考量以外,其社会意义旨在于,让家庭主妇们改变口口相传的信息来源模式,也帮助妇女们改善教育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根据国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家庭妇女们采用网络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方式的话,不仅可以帮助妇女们从繁重的劳力劳动中解救出来,同时也可以节约家庭开支。 这是一个很好解释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但是,对于它的实际运动和推广,则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跟我谈到他们公司未来的商业和科技发展计划的K先生说到,在未来的10-15年里,他们将印度村庄里的家庭妇女们作为发展对象,对其培养和发展品牌忠诚度的同时,也在当地开展社会企业的教育活动。而无独有偶,和k先生所在的这间国家大公司相齐名的另一间跨国大公司,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而触角同样是东亚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令我感兴趣的是,不同地区的妇女,或者受教育不同程度的妇女,获取信息的模式大相径庭,也因此导致了解读事件的能力和拓展度问题。例如,前阵子,我和另外两个朋友要去异地旅游。一个女生选择在网上查找好所有的交通讯息,将之纪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然后带去旅行地可供自己翻阅和查看。她选择自己解决吃喝玩乐的问题,即使是前往完全陌生的异地。 但是另外一个朋友,选择找到曾经去过此地的朋友们相问,然后根据他人的经验,综合比较以后,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路径。 当然,我喜欢前者的方式,因为其实所有这些信息中无不包含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实在是很私人的东西,无法一一详实又“理性”的分享出去。所以,另一方的资讯接收人接收到的是一些很主观的信息,就算是相对理性的分析,也仍然是适合他人,而未必是适合自己的。这个过程中,后者的信息接收方式,少了一个自我筛选和独立思考的过程。 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却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的周围和日常生活的对话里。那些传统的,口口相传的信息模式逐渐被手机里和掌上型电脑的“google”所取代。 就像,如果突然想找最近的地方买一个冰淇凌,或者不知道下个路口怎么走,那就掏出手机来google map一下,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你可能再也不需要走好几条街,问好多人,然后凭借脑海里的记忆去找寻商店,结果走到商店以后发现商店打烊,没有冰淇凌可吃的怨气连连的周日下午了。 我突然想起来,好多女生朋友喜欢聊“女性主义”,喜欢谈到独立自主的开创性生活等。其实,说到“平等”,“妇女解放”等话题,拜科技和教育所赐,如果你会善用科技的力量,这早就是“人人平等”的社会。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和相信科技的存在。 (责编: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zhongwen_simp.world-5194423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1944238
中年妇女不化妆 素颜肖像“更夺目”
中年女摄影师 乔·布莱克维尔 ( Jo Blackwell ) 准备拍一组40岁以上中年女 性 的素颜照,整理成画册出版,设计成摄影展,并做成纪录片。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个通常默默无闻的社会群体获得一种 “ 可见度和声音 ” 。
林赛·马里奥特(Lindsey Marriott)是摄影师布莱克维尔为《直面,拥有》摄影项目拍摄的52名40岁以上女性之一。 她本人现年58岁,专业摄影师,来自北汉普敦郡。《直面,拥有》(Face it,Own it) 项目2019年开始,她自己拍了52张肖像,还收到115张其他中年妇女的自拍照。 随着项目的推进,布莱克维尔感受到参与项目的女性带给她的心灵震撼,赢得了她们的信任。 “我原先以为得付钱她们才愿意来摄影棚,除掉化妆,让我拍素颜照。有些人一辈子从来不让旁人见到自己没有化妆的面容。” 她就想让世界看见她们,听到她们的声音。 BBC听其中4名女性解释自己为什么对素颜照摄影感兴趣。 林赛·马里奥特(Lindsey Marriott ,左)发现布莱克维尔(右)的摄影艺术帮自己找回自信 林赛·马里奥特(Lindsey Marriott), 60岁 超级喜欢这个过程。第一见到(素颜照)时感动哭了。 “它让我找回了自信,能够重新评判自己的长相容颜;我会问自己,确实需要化妆吗?” “人们对我们这把年纪的女性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我有太多要做、要学、要贡献的。” 朱迪斯•汉森(Judith Hanson)从中学就开始化妆,现在75岁了 朱迪斯•汉森(Judith Hanson), 75岁 “我觉得很多人,即便不是戴上面具去跟世界打交道,也会把化妆作为掩护自己的面具。” “这很普遍,觉得自己被评判、掂量的感觉,女性尤其如此。” 汉森为现在的少女们感到担忧,因为社交媒体和自拍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女孩子觉得自己必须看上去完美无缺。 露西·霍伊(Lucy Howe) 承认,在确诊患癌前,她出门时必须涂口红。 露西·霍伊(Lucy Howe), 50岁 霍伊4年前确诊患癌,之后生活态度比原先更积极、更充实。 “查出得癌症前我绝对不会参与这个(不化妆拍肖像)— 至少不涂口红不拍 — 但经历了癌症治疗后,我对自己说,我不会看着比那时更糟糕。” “我觉得这事太棒了。生命是由生活来充实的,我已经不再担心别人怎么看我了。” 露西•博尔特(Lucy Boulter )吃惊地发现,拍了素颜肖像后自己居然受到那么多关注 露西•博尔特(Lucy Boulter), 49岁 “我不介意不化妆,也经常不化妆。但现在事情变成这个样子了,(照片收入)摄影图集、(上了)电视,这张脸居然上了《名利场》杂志官网。这完全出乎意料啊。” “每个女性心里都藏着一个小人儿,一个内心深处的评论员;她有时会很刻薄。我想让她们闭嘴,包括我自己心里的那个。这个项目正是在帮助我们大家达到这个目的。”
ukchina_simp.vert-cul-45432323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45432323
80年代的成长电影对于2018年是否太过震撼
一段有毒的恋情,一所高中明显蔓延的自杀行为,还有一名患有精神病的少年罪犯企图炸毁学校,杀死所有学生。1988年,由瑞德(Winona Ryder)和斯莱特(Christian Slater)主演的讽刺电影《希德姐妹帮》(Heathers),绝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女孩(维罗妮卡,Veronica)无法忍受她三个最好朋友(都叫希德)的故事。
1988年,由瑞德(Winona Ryder)和斯莱特(Christian Slater)主演的讽刺电影《希德姐妹帮》(Heathers)。 当时,这部电影的票房并不算成功,但影评不错,在小众电影(译注:cult,指某种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指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中保有一席之地。今年,该片以4K格式对原作进行复原,以庆祝它诞生30周年。这部电影也被改编成一部成功的音乐剧。但是,《希德姐妹帮》这部电影在2018年能获得认可吗? 据制作方说,从一开始,观众就普遍误解《希德姐妹帮》是一部有关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电影。维罗妮卡和迪恩(JD)杀死“红色的”希德·钱德勒(Heather Chandler)并将其伪装成自杀后,其它自杀悲剧在这所虚构的高中一发不可收拾。 “我记得在1988年放映时,我对观众说,‘这部电影不是关于青少年自杀,’”导演勒曼(Lehmann)说。“这是对各种事情的讽刺,但不是青少年自杀。这部电影是关于青少年的普遍认知,以及一个群体可以有多快就把谋杀认为是自杀。但一些人,以及电影评论家,确实认为它令人讨厌。他们觉得这是一种禁忌,拍摄一部这样想法的喜剧是麻木的,也是错误的。” “没有人在电影中自杀,”福尔克(Lisanne Falk)说,她在片中饰演麦克纳马拉(Heather McNamara,即“黄色的希德”)。“他们是被谋杀的。《希德姐妹帮》其实是一部复仇的奇幻片。” 这是导演勒曼的第一部故事片;他说,沃特斯(Dan Waters)的剧本是对上世纪80年代末包括《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s Day Off)在内的大量成长电影的讽刺回应。 “我和沃特斯一直都知道这会被看作是一种冒犯和挑衅,"勒曼说。"但你讽刺别人的部分原因是为了激怒别人,让他们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事情,所以当别人被冒犯了,或者把影片引向了我们没有打算去的方向时,我不会太在意。” 当时16岁的瑞德刚拍完《阴间大法师》(Beetlejuice),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回忆起自己的经纪人曾恳求她不要出演维罗妮卡这个角色,说拍完这部电影后在好莱坞就很难接到角色了。“但我宁愿不要报酬也要出演《希德姐妹帮》,”她说。 福尔克(Lisanne Falk)出演时23岁,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她不需要像女演员格雷厄姆(Heather Graham)一样征得父母的同意,格雷厄姆当时16岁,她的父母不让她出演“红色的希德”,即钱德勒这个角色。 “我告诉我的经纪人,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出演这部电影,”福尔克回忆说。“我最初并没有出演其中一个希德,但在其他人退出后我得到了这个角色。我们这些试镜的人都喜欢这个剧本,无论如何都要演这部电影;那些受到父母干涉的人面临更多困难。” 网飞公司(Netflix)关于青少年自杀的电视剧《13个原因》(13 Reasons Why)富有争议,它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有用的资源。 “现在,我自己作为一名家长,我可以看到片中一些令人震惊的语言和内容,也许我会担心这些都被当真。” “那个时代独特的作品” 《希德姐妹帮》在1988年引起的反响主要是在成年人当中,而不是其预期的青少年观众。与30年前相比,如今的年轻观众对他们观看的内容更加敏感。上世纪90年代的情景喜剧《老友记》(Friends)最近开始在流媒体播放,社交媒体用户很快就强调它的故事情节"过时",这反映出社会态度的变化。 如果《希德姐妹帮》的主要明星们参与录制一段视频,敦促那些受到电影影响的人去寻求帮助,然后提供更多有用的资源,这样的话,也许这部电影在今天也仍然可以拍摄。网飞公司关于高中自杀事件的电视剧《13个原因》就是这样做的。但是勒曼仍然坚持认为,作为一部电影,《希德姐妹帮》现在已经行不通了,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与自杀主题有关。 “这是因为现在学校里的暴力事件,而自杀通常成为对欺凌行为的回应,”他说。“没人想拍一部喜剧,以那种方式触及高中暴力。” 西新墨西哥大学(Western New Mexico University)的媒体心理学家约翰斯顿(Jennifer Johnston)博士研究了媒体大规模报道枪击事件与模仿杀人之间的联系,她同意勒曼的观点。 “我认为这部电影对于那些想要成为枪击案杀手的人来说是一种完美的启示。他们选择了当时很受欢迎的演员斯莱特扮演了一个经典的反英雄角色。瑞德是反文化的象征。他们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代表了那些高中枪手常说的他们认同的群体。这部电影展示了当你开始对周围的人评头论足时,生活是什么样的。80年代,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时就看了《希德姐妹帮》,我不确定当时我是否完全理解它是一部讽刺作品。” 事实上,《希德姐妹帮》比第一起臭名昭著的高中枪击事件,科隆比纳(Columbine)高中枪击案要早十年,但勒曼也指出,今年早些时候,佛罗里达州的帕克兰(Parkland)枪击案发生后,一档策划好的《希德姐妹帮》的衍生电视节目(节目主角包括演员多尔蒂Shannen Doherty,曾经出演了希德姐妹中的一人)被立即叫停。 “《希德姐妹帮》的音乐剧是一部伟大而有趣的作品,但它选取了一个更轻松的视角,作为一部音乐剧,它可以很有趣。但我认为现在这是一个敏感题材,”勒曼说,他还补充,最初这部电影有几个不同的结局,其中一个是斯莱特饰演的迪恩设法炸毁了学校。 “我们被告知要更改这个结局,因为有人看到后可能会伤害自己或他人。我当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但现在我会担心。” 福尔克认为,评判《希德姐妹帮》应该从1988年的历史角度,而不是2018年,尽管她认为这部电影仍然在谈论青少年在学校的位置。 今年帕克兰枪击案发生后,一部策划好的《希德姐妹帮》衍生电视节目被叫停。 “我问我十几岁的女儿《希德姐妹帮》是否仍有意义,”福尔克说。“我女儿说她觉得最有关的是学校依然把人分门别类。所以所有的动力都还在,关于等级制度的争论还在继续,维罗妮卡们仍然存在,也许认为她们想要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发现了自己的局限,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身份。” 勒曼主张,《希德姐妹帮》是那个时代一部独特的作品,应该被留在那个时代。 “我去看《希德姐妹帮》时,人们问我,‘当时你是如何拍出这部电影的?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拍像这样的电影呢?’” “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剧本,一套特殊的环境。由于家庭录像带市场的不断增长,它才可能获得资金支持,而家庭录像带市场在1987年前后才出现爆炸式增长。我们很幸运拍了这部电影。我个人无法想象除了瑞德之外的人来演这个角色,而她恰好也想演,并且她的年龄演维罗妮卡正合适。这是一种相当好的环境,而这种情况并不常有。”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160125_vert_cul_how-sherlock-holmes-changed-the-world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cul/2016/01/160125_vert_cul_how-sherlock-holmes-changed-the-world
夏洛克·福尔摩斯如何改变了世界
1893年,阿瑟·柯南·道尔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把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推下了悬崖。小说中的这个悬崖位于瑞士的莱辛巴赫瀑布(Reichenbach Falls)。柯南·道尔是在他伦敦的寓所里写下了小说的这部分。但是他还写道:“我拿起钢笔,带着沉重的心情,结束了对我独具禀赋的朋友夏洛克·福尔摩斯的记述。”这是小说里的叙事者、医生约翰·华生(Dr John Watson)在柯南·道尔的小说《最后一案》(The Final Problem)中说的话。这篇小说登载在1893年12月的《海滨杂志》(Strand magazine)上。
(图片来源:BBC/Robert Viglarsky) 柯南·道尔本人似乎并没有如此动情。“我把福尔摩斯杀了。”他在日记中写道。可以想象他在写下这句日记时,吹着胡子抿着嘴笑的情形。此后,他也曾提及这个著名的小说人物:“他在我头脑中出现的次数过多,就好像我吃了太多的鹅肝一样,以至于到现在一提到鹅肝的名字,我还是会感到身体不适。” 在书中结束福尔摩斯的生命以后,柯南·道尔或许会以为一切都结束了。但是如果他这么想,就说明他不懂发烧友,尤其是福尔摩斯迷。公众对福尔摩斯去世的反应不同于以往任何虚构的事件。《海滨杂志》的两万多读者对福尔摩斯的早逝感到愤慨,并因此取消订阅。杂志几乎难以为继。员工把福尔摩斯的死视为“致命事件”。 小说中夏洛克的住址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据说当时全伦敦的年轻男子在帽子或胳膊上佩戴黑纱,不过最近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一些福尔摩斯迷表示这个说法可能是柯南·道尔的儿子在访谈中夸大其词。)愤怒的读者给杂志写信表示抗议。美国人则开办“让福尔摩斯活下去”(“Let’s Keep Holmes Alive”)俱乐部。面对抗议,柯南·道尔据理力争,他坚持说福尔摩斯的死是“说的通的杀人案”。 这如果在互联网时代的2015年,就只是寻常小事一桩。但是在当时,柯南·道尔面对潮水般的批评当然会感到震惊。在那以前,爱好者根本不会做出那样的事。(事实上,当时还没有“fans”这个说法,英语单词“fans”是“fanatic”(狂热的)的简称,最初用来指美国棒球的狂热爱好者)通常,读者会接受喜爱的书中的情节,然后就扔下不管了。当时,他们开始认真对待流行文化,并期待自己喜爱的作品符合某种预期。他们似乎真的期待与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互动。 狂热的爱好者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热心读者的举动推动了现代粉丝文化的诞生。有趣的是,对福尔摩斯的强烈关注持续至今,发展为无止境的再想象,比如美国的犯罪悬疑侦破系列电视剧《基本演绎法》(Elementary)在11月将开始播第三季,BBC也有英剧《夏洛克》 福尔摩斯首次出现于1887年的中篇小说《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中。他一开始就有很高的人气——以至于柯南·道尔很快就后悔创造了这个人物,因为福尔摩斯的小说彻底夺走了他眼中的严肃作品的光芒,比如他的历史小说《麦卡·克拉克》(Micah Clarke)。每逢《海滨杂志》的出版日,只要那一期里有新的福尔摩斯故事,读者们就会在报亭排队。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凭借福尔摩斯,柯南·道尔的“名气堪比维多利亚女王”。 2015年夏洛克的假日特辑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而通常它都是现代背景。(图片来源: BBC/Robert Viglarsky) 福尔摩斯的粉丝是真正的新兴中产阶层。在一个多世纪里,傲慢的批评家把这个阶层的品味斥为流行主义。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门票,只能等待较为廉价的流行小说。历史学家大卫·佩恩(David Payne)这样形容他们:“收入为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城市居民,非知识分子、非公立学校出身、工作勤劳、处于上升期的人——第一批真正的、为数众多的现代人。” 《海滨杂志》以他们为受众,刊登的小说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属于刺激的、高概念题材小说——比如悬疑和科幻类——,作家如HG威尔士(HG Wells)和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 对福尔摩斯小说的需求似乎无穷无尽。随便柯南·道尔写什么,《海滨杂志》都愿意给他很高的酬劳。但是他原本并不打算终其一生编出犯罪故事,然后破案。他原本是计划赚一些钱,支持他真正的艺术创作,表达重要的想法,发表政治言论。 1893年,柯南·道尔34岁了。他觉得他受够了。他希望成为沃尔特·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所以他就让邪恶的莫里亚蒂教授(Professor Moriarty)把福尔摩斯推下瀑布。但是,到1901年,巨大的公众压力让柯南·道尔不得不写新的小说《巴斯克维尔猎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该小说是福尔摩斯死前的故事。写于1903年的《空屋》(The Adventure of the Empty House)更进一步,书中福尔摩斯复活了,柯南给出的是解释是死在瀑布的只有莫里亚蒂,而福尔摩斯只是伪造了自己的死亡。粉丝们为此欢欣鼓舞。 福尔摩斯持续成功的关键可能是他对每个时代的适应能力——贝锡·罗斯本(Basil Rathbone)20世纪40年代导演的福尔摩斯电影以当时为背景,电影中福尔摩斯还大战纳粹份子。(图片来源:AP) 死后的生活 自从那时起,福尔摩斯的粉丝变得日益狂热。唯一的区别是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超级粉丝文化。而BBC的系列片《夏洛克》(Sherlock)让福尔摩斯的粉丝文化重新燃烧起来。这部英剧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扮演现代版福尔摩斯。粉丝会常常光顾夏洛克和华生(马丁·弗瑞曼(Martin Freeman)饰)喜爱的Speedy咖啡馆。该片在拍摄过程中甚至由于粉丝挤满片场而导致摄制困难。(曾经有近一千人齐聚贝克街(Baker)片场,现实中是高尔街(Gower Street)) 中国的粉丝喜欢添加自己的想象,把夏洛克和华生想象成一对同性恋情侣。日本的粉丝仔细研究夏洛克漫画。韩国流行组合SHINee则录制了一首歌曲致意福尔摩斯。康伯巴奇的粉丝有他们自己的名称:“康伯婊子”(Cumberbitches是“康伯巴奇”的谐音),他们追星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披头士迷的程度。 《夏洛克》这部电视剧与粉丝保持着复杂的关系。有时制片人会对粉丝投其所好——在第三季第一集中,整集都是基于粉丝对夏洛克如何伪造自己死亡的理论,同时也让人联想到《空屋》。但是联合制片人史蒂芬·莫法特(Steven Moffat)却常常被粉丝嗤之以鼻,尽管康伯巴奇在文章中尴尬表示粉丝的想象显得荒谬。无怪乎该电视剧被认为是基于柯南·道尔维多利亚时代作品的“粉丝幻想”。 当然,《夏洛克》能够引起粉丝强烈的反响只能说明它有多受欢迎。惊人的是,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粉丝在120多年里投入了巨大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的改编版侦探小说。 《夏洛克》的联合制片人、侦探兄长米克罗夫特(Mycroft)的扮演者马克·加蒂斯(Mark Gatiss)赞扬柯南·道尔创造出了跨越时间的人物:“我觉得人们反应最强烈的是该剧的趣味性,这一点和道尔小说本身很像。”他对半岛电视台美国频道(Al Jazeera America)表示,“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众多版本堆积如山,这让我们差点忘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非常有趣!它们都是适合快速阅读的、激动人心的惊险小说,而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加蒂斯还指出福尔摩斯是侦探鼻祖——其他很多犯罪侦破类作品都是以他为摹本,或对他的直接回应:“所有之后的作品都从夏洛克和华生医生那里取经。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很明显在这样做,只是她的波洛(Poirot)又爱又胖,和福尔摩斯的又高又瘦相反。他需要华生,所以她又创造了黑斯廷斯上尉(Captain Hastings),模仿的例子俯拾皆是。我觉得,这就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 只要看看现在电视上的主人公,你就会发现很多都依循了福尔摩斯“聪明但有缺陷”的范式。“即便在侦探类作品以外,我也觉得道尔开启了超群智力加上某种社交缺陷的模式,这种叙事可能性一直延续至今,”莫法特说,“他是天才,所以他有点怪。我不知道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常见,但在虚构世界里这种情况常常发生。” 换句话说,把福尔摩斯推下悬崖也杀不死他。他总是会转世轮回。粉丝们总会让这发生。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林杉)
zhongwen_simp.uk-44724616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44724616
英国全民公费医疗72周年 回首“国宝”NHS历史高光时刻
英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全民公费医疗服务NHS 周日(7月5日)庆祝 7 2周年诞辰 。
约翰逊首相在唐宁街10好门口与民众一起鼓掌。他不仅作为首相,还作为被医护人员救回一条命的新冠患者,向NHS致谢。 7月5日,英超联赛利物浦对阿斯顿维拉,开赛前球员们向NHS鼓掌致谢 正值举国防疫封锁大幅度松绑之际,NHS医护人员在这次疫情中的付出得到民众的赞誉和感激,当地时间下午5点,各地民众一起鼓掌,向NHS致谢。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唐宁街10号门口参加了鼓掌致谢。他4月份感染新冠病毒,在医院重症病房抢救后康复。 医护人员也以集体鼓掌庆祝NHS诞生72周年 NHS是英国的一件国宝,国民的骄傲,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民免费医疗服务之一,也是中国和英国之间能够找到共同语言、有共同感兴趣话题、可以展开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之一。 全民公费医疗作为一项全民享受的基本社会福利,其慷慨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它令世人眼红,而无底洞似的开支则令历届政府头疼。 NHS十分昂贵,而且越来越贵。 多年来经费不足、濒临破产奔溃的言论不绝于耳,服务质量下降和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抱怨也不曾间断,每次大选激烈论战中必有NHS经费增减议题。 进入21世纪,医疗改革被提上政府日程,也出现了初级医生"史上首次"全体大罢工。 放在英国脱欧的大背景下,NHS系统的医护人员和科研资源又成为激烈辩论话题。 在NHS72华诞放眼未来,前途未卜之际,BBC图说历史,回首72年历史重要节点。 二战结束后,英国时任卫生大臣卫生大臣的安奈林•贝文(Aneurin Bevan )宣布成立面向全体国民的免费医疗服务系统NHS(National Healthcare Service),也译"国民医疗服务体系"。他1948年7月5日在曼彻斯特公园医院(今天叫特拉福德医院)宣布NHS正式启动。 1948年7月5日:NHS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废墟上重建,1946年通过全民健康服务法(National Health Service Act 1946),在战时政府拨款的紧急医疗服务(EMS)基础上组建了全民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1948年7月5日,NHS在曼彻斯特公园医院(Park Hospital)正式启动。 时任卫生大臣安奈林•贝文(Aneurin Bevan )是NHS的主要设计师。这个系统整合了原来各自为政的医院、医生、护士、药剂师、验光师,成为一个完整的全国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经费来自财政拨款。 最初的NHS是名副其实全部免费,看病、用药、住院、手术都免费,而且每一个人都有资格享受这一服务,包括短期逗留和来访者。 这就为"世上最贵的医疗报销单"埋下了伏笔。70年来,维持全民免费医疗服务的开支在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日益庞大,包括民众寿命延长、医学和生命科技研发和成本上升、人工费用上涨,各类移民和外来人口增多,等等。 公立医院 1952年:开始收费 到1950年代,NHS的开支超过了议会和财政部最初的预估。 从创立后第六年开始实行处方收费,每张处方1先令(5分),普通牙科治疗每次收费1英镑。 当时,贝文已经成了劳工大臣。他对NHS开始收处方费很不满,遂辞职抗议。 1965年,NHS取消收费,1968年又恢复。 5岁的戴维·赫斯特在伦敦新开的LCC伍德拜里保健中心轻症诊所治牙。 1954年:确定吸烟和癌症有关联 英国科学家理查德·多尔爵士(Sir Richard Doll)1940年代开始研究当时肺癌急剧上升的原因。根据他对伦敦20家医院的病患的研究,烟民比不抽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高得多。 他和奥斯汀·B·希尔爵士(Sir Austin Bradford Hill)共同撰写的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 上。 他本人在研究过程中成功戒烟,92岁才寿终正寝。 英国政府1954年正式认可吸烟和癌症有关联。 理查德爵士2004年还精神抖擞 。 1958年:第一个大规模注射疫苗项目实施 全国所有15岁以下的少儿都注射小儿麻痹和白喉疫苗。 此前,小儿麻痹症和白喉发病率很高,疫情严重时一年有5000人死于这两种病。 1958年春季,NHS出动巡回医疗车,到各地给儿童打防疫针。 平克斯教授发明了口服避孕药,但直到1967年英国法律才准许未婚女性使用。这是1966年平克斯教授在伦敦 街头。 1961年:口服避孕药问世 起初,法律规定口服避孕药片只能提供给已婚女性,直到 1967年法律修订后才取消了这条限令。 1962 - 1968年期间,使用口服避孕药的英国女性人数从5万增加到100万。 这种“神奇药片”的发明者是格雷戈里·平克斯( Gregory Pincus)教授。 1962年:英国首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 1968年:英国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 英国首例心脏移植手术1968年在伦敦市中心的国家心脏专科医院(National Heart Hospital)完成,主刀的是南非出生的外科医生唐纳德·罗斯 (Donald Ross)。 他带着18个人组成的手术团队为45岁的患者弗雷德里克·韦斯特(Frederick West)做了心脏移植手术。 捐献心脏的是26岁的工人派特里克·莱恩(Patrick Ryan)。 韦斯特手术后第47天因感染不治去世。 此后10年内,由于担心手术失败,NHS只做了6例心脏移植手术。 1968年,希拉·桑恩斯接受不孕症治疗后生了六胞胎,这是其中三个存活下来的孩子一岁时跟妈妈合影。从左到右,分别是苏珊、罗杰和朱莉。 1968年:英国妈妈接受不孕症治疗后生了六胞胎 希拉·桑恩斯接受不孕症治疗后,于1968年在伯明翰妇产医院剖腹产生下六胞胎,四个女孩,二个男孩。 为她配备的医疗小组有28人。她注射的是绒促性素(gonadotrophin.)。 六胞胎里一名女婴出生后不久死亡,后来又有两个婴儿死亡。 生六胞胎的概率大约是三十亿分之一。 1969年,六胞胎的父母拜瑞和希拉跟他们的小宝宝一时成了名人,上了《女性》杂志封面。 1972年:CT(电脑断层造影)扫描仪首次投入使用 CT扫描仪利用X射线和电脑生成人体内脏器官、血管和骨骼的截面影像,为医生诊治疾病提供参考。 英国工程师戈德福里·纽博德·亨斯菲尔德(Godfrey Newbold Hounsfield)1967年的这个创意发明到1972年变成现实,1973年获得专利。 亨斯菲尔德和在美国研制出同样仪器的工程师艾伦·考麦克(Allan Cormack)分享了诺贝尔奖。 1978年:全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体外受精人工受孕技术是英国奥德姆综合医院妇产科医生派特里克·斯泰普托(Patrick Steptoe)和剑桥大学物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发明的。 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1978年出生,立刻上了报纸头版头条。 三岁的路易斯在花园嬉耍 2013年,路易斯35岁。她手里举着的是受精胚胎孵化器。 1985年:英国二岁幼童接受肝移植手术 本杰明·哈德威克(Benjamin Hardwick)二岁时在剑桥阿登布鲁克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是医学史上最年轻的此类手术患者。 手术成功,但他14个月后,刚刚庆祝完三岁生日,就去世了。 他的父母设立了本·哈德威克纪念基金,为儿童肝病患者提供医疗资助。 1984年,两岁的本杰明·哈德威克和妈妈黛比·哈德威克在医院等候接受肝移植手术 1998年:身体更健康 威尔士更美好 1998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直截了当陈列出贫困和不健康的关联。报告题目是《身体更健康 威尔士更美好》(Better Health Better Wales)。 2002年:首例基因疗法成功 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2002年用基因疗法治愈了瑞斯·埃文斯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俗称气泡男孩症。 当时埃文斯18个月大。 气泡男孩症的患者先天性缺乏免疫系统,必须在完全无菌的环境里才能存活。 基因疗法治好了瑞斯·埃文斯的气泡男孩症 2007年:医用机器手和禁烟令 这一年,伦敦圣玛丽医院用机器手治疗心跳过速或不规则病患。 这个机器手名叫达芬奇手术系统。 同年另一件大事是7月1日起,英格兰的餐馆、酒吧和其他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向NHS致敬 2012年,英国首例手移植手术成功 2012年12月27日,马克·凯希尔在利兹综合医院移植了别人捐助的手。 凯希尔移植手成功。旁边是妻子西尔维亚 2018年:NHS70岁 今昔对比,无缝拼接的画面,为NHS祝寿。 1953年和2018年。英国公立医院的护士已经过了几代人。 2020年 新冠疫情挑战NHS 新冠疫情蔓延到英国,NHS面临前所未见的考验。感染和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检测、防护、救治设备等医疗资源一度紧张。NHS各方面受到挑战。 英国首相约翰逊( Boris Johnson)3月23日宣布封锁隔离措施,以控制疫情扩散,几天后自己确诊感染病毒住院并进重症病房抢救,4月12日痊愈出院。 从7月4日起,英格兰的酒吧、餐厅、电影院和旅馆重新开门营业,这是英国防疫封锁以来最大幅度的松绑措施。可以开门营业的还包括美发院和理发店,公园游乐设施,主题公园、博物馆、画廊和图书馆。 新冠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有时要面临艰难的决定,比如决定关闭人工呼吸机。 4月12日《星期日快报》头版标题是约翰逊首相出院时对医护人员的感谢。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发表讲话,鼓舞民众齐心协力战胜新冠病毒。 Watch as Capt Tom Moore completes his 100th lap 战胜病毒要靠大家共同努力 英国防疫隔离期间,每周四傍晚民众都会在门口鼓掌,向NHS致意。 .
ukchina_simp.vert-fut-41569350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1569350
“超级植物”能为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它们供人食用,供人穿着,人们还把它们放到花瓶里观赏——但是它们的全部潜力是否都已开发?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Botanical Gardens at Kew)的研究人员表示,植物中还蕴藏着巨大的魔力有待人类发掘。从天然灭火器到饥荒终结者,植物能在四个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超级杂交植物 我们每天都会食用蔬菜,而这些蔬菜曾经却只是农场中的普通作物。这些农场作物都有野生近亲-"与蔬菜的关系类似于狼与狗",一家名为"农作物的野生近亲"(Crop Wild Relatives ,简称CWR)的组织如此宣传。 然而,这些生存条件与农田大相径庭的野生植物却发展出了对虫害、病害、盐碱土壤和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 育种师们正在试图将农业作物与其野生近亲进行杂交,使之在具备与后者相同的抵抗力的同时,还能够具有高产等农业作物的优势。 将野生蔬菜与其近亲栽培蔬菜进行杂交,能够培育出具有强大抗病虫害能力的超级蔬菜(图片来源: LM Salazar / Crop Trust)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计划。野生近亲作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巴西、中国和印度,分布密度最高的则是阿塞拜疆、葡萄牙和希腊。随着世界人口即将突破90亿大关,这一作物杂交计划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不可忽视。 然而,尽管野生近亲作物正在全世界获得扩展,但却受到多种环境拮抗物的威胁。大部分威胁来自土地用途变化、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战争和农业集约化造成的人类入侵。皇家植物园内的千禧年种子银行计划在未来几年内与伙伴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启动杂交育种计划,同时对这些野生近亲物种开展保护。 用植物制造药物 这个主意并不新鲜,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在用植物作为药物。然而,植物新药的开发速度是否有点太慢? 迄今为止,共记录有2.8万种植物可用于医药用途,然而其中只有16%的植物曾在医学定期出版物中提到过。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植物基医药产业的市场价值高达830亿美元。 植物基医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90%的德国人服用由毛地黄或大蒜等植物提取的药物。但是目前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卫生监管部门对不安全或假冒的产品一直保持严打势头;药物鉴定认证过程不严谨,导致植物名称很容易与读音相似的名称相混淆,使得出现过患者服用过名不副实张冠李戴(且有潜在致命性)的药物的情况。 中国正在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12月,中国政府官员宣布,将在2020年将中药纳入其医疗卫生体系,同时提供有关源头植物的详细图示和描述,从而消除混淆。 为了充分利用植物在促进人体健康上的潜力,研究人员提出如下紧急建议:寻找具有可持续源头的植物物种,进行育种栽培,采取可靠的追溯程序,并实施更为高效的质量控制。 高营养香蕉 严格来说是香蕉的一个分类。作为香蕉家族的一员,恩赛特蕉(enset)在埃塞俄比亚已经有数万年的种植历史,埃塞俄比亚语里有200多个词汇描述各种恩赛特蕉。除食用外,它还有一些其他用途。除了作为非洲人的主食外,恩赛特蕉还可用于制造绳索、药物、搭建住宅、作为牲畜饲料和衣服原料,另外还可为咖啡树提供生长所需的良好微环境。恩赛特蕉可耐旱,还可耐水淹。这种"假香蕉"简直无所不能。 科学家正在研究能否将这种环境耐受能力极强的植物引种到在其他地区,尤其是饱受饥荒之苦的其他非洲国家。与大多数谷物作物相比,单位面积产出的恩赛特蕉能够养活更多人,并可制成三种食物:味道偏酸的面包、汤粥、以及类似马铃薯的块根。 在埃塞俄比亚拥有数千年种植历史,形状很像香蕉的恩赛特蕉可以大规模种植,不仅可作为水果食用,还可制作服装(图片来源: Paul Wilkin) 但是,科学家首先必须成功收集种子,农民目前采用扦插方法繁殖,没人知道恩赛特蕉是如何授粉的。一旦这种超级香蕉的秘密被揭开,就会改变整个非洲的面貌。 灭火植物 大多数人会把汉堡肉或热狗香肠丢到炭火上烧烤,但是英国皇家植物园却想丢一些植物到炭火上灭火。 想象肆虐的野火造成的惨烈经济、社会和环境损失,植物的可燃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野火常常发生在植物多样性差、外来植物物种长期无法适应新气候条件的地区。但是对于某些生态系统而言,火灾却是一个正常而重要的演化过程。 科学家正在培育或设计能够解决饥荒、旱灾、火灾等重大问题的"超级植物"(图片来源: LM Salazar / Crop Trust) 皇家植物园正在寻找易燃植物物种,并设计能够抵御野火蔓延的种植形式。这些易燃植物可以作为天然防火带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免于火灾危害。 防火能力强的植物一般树皮较厚,发芽速度快,果实为球果;这些球果内含种子,在火灾时能够释放出来,种子包裹有一层树脂作为保护层,使植物物种能够在火灾过后得以幸存并继续繁衍。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296642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2966429
从《逃犯条例》修订到《国安法》,香港过去一年的得与失
一年前的6月9日,香港就《逃犯条例》修订案爆发首场大型游行,数天之后更出现警民冲突,成为持续超过半年示威浪潮的起点。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之后宣布暂缓修例,但事件激发了一些香港市民对社会深层问题的不满,最终演变成当地主权移交以来最严重的政治风波。
香港至今仍然有抗议活动,但暴力程度与规模都比去年的示威浪潮小。 一年过去,修例建议已经被撤回,香港泛民主派也凭借修例风波在去年11月的香港区议会选举取得大胜,许多板块在面对“共同敌人”的情况下抛开过去的争辩,连一些因为本土意识而不愿悼念“六四”事件死难者的年青人也再次支持参与纪念活动。 但同时,至今已有逾8000人因为参与香港的暴力示威活动而被捕,北京当局宣布将在香港实施《国安法》,被视为加强管控香港,香港的经济也因为示威浪潮和新冠肺炎影响陷入衰退。 过去一年,香港得到的更多,还是失去更多?事态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分析有不同的看法。 示威诉求演变 香港示威浪潮发展至今,示威者的不满之处已经从反对《逃犯条例》修订,变成指控香港警察处理示威期间涉嫌使用过份武力,变成要求香港政府进行更深入的政制改革。示威者提出的“五大诉求”当中,第五个诉求最初是要求林郑月娥下台,但后来演变成要求以一人一票方式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全部议席。 随着事态发展,示威者与警察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示威者从最初投掷砖块和石头演变成扔汽油弹,警方也使用催泪弹、橡皮子弹和水炮车等回应。香港独立警方监察委员会的数字显示,警方自去年六月至今年二月处理示威期间,共使用超过16,000枚催泪弹、10,000枚像皮子弹等,拘捕约8,000人。 香港示威:“勇武派”中的一名“和理非”,如何在抗议中不割席 BBC记者在香港理工大学记录下的昼与夜 其中,去年10月1日中共建政70周年当天、11月香港理工大学和同月中文大学的冲突最为严重。警方处理这三场示威当天分别都使用超过1,000枚催泪弹,警方在处理香港理工大学和中文大学的示威时也派出了水炮车。示威者就以石头、汽油弹和弓箭等武器还击。 香港建制派也多次举行游行和集会,其中最大规模是7月的“守护香港”集会,支持警察严正执法处理暴力示威浪潮。主办方声称约31万人参加,警方就指约10万人参加。 示威浪潮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一月起开始缓和。但随着疫情近来受到控制,示威者开始卷土重来,警察处理示威浪潮时也开始改变策略,提早介入驱散示威者,至今没有重演去年大型冲突的画面。 香港示威游行风波已踏入第八周。七月一日,数以百计的示威者冲击立法会,被视作是“反送中”运动的转折点。 《逃犯条例》争议如何演变成暴力示威浪潮? 逃犯条例游行纪录:香港市民在担心甚么? 修例风波从2018年12月开始酝酿,当时香港男子陈同佳涉嫌杀害与自己一起到台湾旅行的女友,之后逃回香港。香港与台湾之间没有引渡协议,香港无法把陈同佳送回台湾受审,由于案件不在香港发生,香港法庭没有管辖权。 陈同佳早前因为洗黑钱被香港法庭判囚,现在已经刑满获释,他曾表示愿意在身兼北京市政协委员的香港圣公会教省秘书长管浩鸣陪同下一起到台湾自首,但至今仍未起行。 香港政府之后建议修订《逃犯条例》,容许香港法庭向一些没有与香港签订引渡条款的地区引渡犯罪嫌疑犯,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和澳门,让香港法庭可以处理陈同佳案。但批评者指出,日后中国大陆当局可以根据经修订的法例,要求香港法庭移交嫌疑犯到当地受审,意见同时担心受审者不会在中国大陆的司法制度下获得公平审讯。 组织多场示威的香港泛民主派组织“民间人权阵线”(简称“民阵”)去年6月9日举行第一次大型反修例游行,宣称吸引约100万人参加,但香港政府坚持修例,并于6月12日在立法会恢复进行二读。示威者12日在立法会大楼外与警察冲突,成为示威浪潮第一场大型冲突。 林郑月娥在6月15日宣布暂停修例工作,但示威者坚持要她正式撤回议案。香港“民阵”6月16日再次举行游行,宣称约200万人参加,警方指高峰约33.8万人参加。 压制力量加大 中国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认为,去年激烈警民冲突的画面不会再重演,原因包括因为香港经济受示威浪潮和新冠肺炎影响,许多香港市民转而关注更实际的经济和民生问题,而且随着北京政府推行香港《国安法》,将会影响泛民主派的动员能力,也会压制“外部势力”介入香港事务的能力。 英美等西方国家去年多次就香港的示威浪潮发声,促请香港政府回应示威者的要求,被中国外交部批评是介入中国内政。中国全国人大决议制定香港《国安法》的草案后,多国再次发声明批评做法侵蚀香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的高度自治权。 刘兆佳接受BBC中文访问时说,他认为北京中央政府决定订立香港《国安法》,令示威者看见即使要求外国介入,都无法迫使中国政府就范,反而令北京政府更强力反弹,而且“外部势力”不会为香港而牺牲自己太多的利益。 “香港人的心理是什么?他已经看到,不论自己采取什么行为,包括使用暴力,都无法迫使中央就范。”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也认为大型冲突不会重演,但这只是因为警方加强压制行动,触动整场示威浪潮的因素仍然存在。 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的调查显示,以100分为满分,市民对林郑月娥五月的支持度为28.3分,比二月最低时回升约10分,但仍然比去年6月示威浪潮爆发前43分低许多。市民对香港警队的评分去年是61分,但最新的调查发现评分已经跌到36分。香港警察早前回应传媒查询时指出,以民调结果评论警察工作好坏“不公平”。 钟剑华说:“经过一年,香港的问题变得更复杂、更严重,矛盾变得更深,社会对立也变得更大。” 香港泛民主派和建制派各自的内部“和解” 香港过去一年的示威浪潮被认为令泛民主派变得更加团结。其中一个明显的迹象,是香港年轻人再次愿意参加“六四”事件的悼念活动。香港数年前兴起本土思潮,年青一辈曾质疑悼念的意义,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在2017年更以“六四情不再,悼念何时了”为题,宣布不会参加当年的烛光晚会。 香港政府今年以防止新冠肺炎传播为由禁止大型的“六四”悼念活动,但许多人仍然自发上街悼念,包括香港民主团体“香港众志”的副主席郑家朗。他6月4日当天接受BBC中文访问时说,现在认为“六四”也是年轻人的事,因为“大家面对的是同一个政权”。 钟剑华形容,香港泛民主派过去都是“山头众多,甚至会互相挖墙脚”,但经过过去一年大家都可以放开分歧。 “泛民主派可以说是过去一年被北京和港府封杀,这是事实,但同一方面他们可以争取更多人的认同。” 受新冠肺炎防疫法令与《国安法》双重夹击,香港悼念“六四”事件困难重重。 香港立法会即将在九月举行换届选举,选出新一届全体70个议席,包括30个大部份选民都没有资格投票的传统功能界别议席。 除了一般直选议席,泛民主派正积极筹备派人竞逐这些传统功能界别议席,希望取得立法会一半议席,控制议会,增加与香港政府谈判的筹码,迫使香港政府向示威阵营作出更多让步。但钟剑华认为这并不容易,去年区议会选举泛民主派大胜的情况不易重演。 林鄭月娥去年六月的滿意度(100分為滿分)43 今年五月的滿意度28.3 另一方面,虽然建制派和香港政府在去年《逃犯条例》修订风波期间两方关系变差,但刘兆佳认为,随着北京政府出手,香港政府和建制派将会形成一个“更大的管治势力”。 他认为这样会令建制派的士气和势力提高,加上泛民主派不敢批评美国当局处理黑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死亡引致的暴力示威浪潮,令自己失去道德高地。 刘兆佳指出:“所以说今年的发展,会与过去大半年的发展出现很大逆差。”
ukchina_simp.vert-fut-49744185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9744185
我们真的需要每天走一万步吗?
很多人会用智能手表、计步器或者手机应用软件来记录自己每天走的步数,完成一万步的目标就会特别兴奋。我使用的手机应用软件中,会有绿色的五彩纸花从屏幕上飘落下来表示祝贺。这款运动软件还能记录当天有没有“罢工”,这很有刺激性,我也很想看看自己一周内有多少天完成日行一万步以上的记录。结果是:没几天。
有人对一些计步器的准确性存在异议,显然,就测量运动量而言,这些计步器很迟钝,比如说你快跑时的分数并不比闲逛时的分数高,但是在促进健身运动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尽管不精准,但计步器还是能粗略的估算出你的运动量。 如果要计算步数,目标的大小很重要。大多数跟踪设备的默认目标都被设置为10000步。这个“标准目标”数字是大家都想完成的。你可能会认为,这个数字是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事实上,保持长期健康到底该走8000步、10000步还是12000步,这个从来没有人做过大规模的研究。 这个神奇的数字“10000”,可以追溯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前的一次营销活动。一家公司当时开始销售一种名为“万歩計”(Manpo-kei)的产品。这个产品的营销活动大获成功,之后这个数字就一直被保持了下来。 在对比每天走5000步和10000步效果的研究中,结果不出意料,步数越高效果越好(Credit: Getty Images) 从那时起,有人开始比较走5000步和10000步对健康的好处,结果不出意料,步数越高越好。但直到最近,才有人开始研究介于这两个数字之间的效果。即使到现在,也没人在普通成年人中进行全面的测试。哈佛医学院的医学教授李益民(I-Min Lee)和她的团队对16000多名70多岁的女性进行了一项新研究。他们对试验者每天走的步数与死于任何原因的可能性(即全因死亡率)进行了比较。每位受试女性需佩戴一个测量清醒时运动量的设备,为时一周。然后研究人员等待结果。 追踪受试者平均4年零3个月后,有504名受试者死亡。那么,剩下的幸存者每天到底走了多少步?是神奇的10000步吗? 事实上,幸存者每天平均步数是5500步,并且每增加一些步数所带来的影响都很明显。每天走4000多步的女性明显比每天只走2700步左右的女性存活率更高。令人惊讶的是,如此微小的差异竟会对寿命产生影响。 按照这种推理,人们可能会认为走得越多越好。在某个范围内确实如此,但一个人每天在步行7500步之后,益处就没那么明显了,对预期寿命也没有多少影响。 在一项针对70多岁女性的研究中,走路对健康的益处在7500步左右就稳定下来了,并不是10000步(Credit: Getty Images) 当然,这项研究有一个漏洞,那就是研究人员无法确定这些女性罹患致死疾病之前所走的步数。而且研究人员选择身体健康可以出门散步的女性,虽然测试前让受试者评估了自己的健康状况,但有一些参与者身体虽然健康可以散步,但已经不能走太远。换句话说,他们因为身体不舒服本身就走得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步数就没什么意义了。 这项研究表明,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7500步就足够了。尽管多走一些更有益健康。步数越多也说明受试者平时运动量就大一些,正是这一点延长了她们的预期寿命。出于这个原因,仅靠额外增加的步数,很难证明对健康的确切益处。 除此之外,“最佳步数”这个问题还与心理有关。每天走10000步是一个很高的目标,这种高目标让许多人懒得去努力,达不到目标日复一日地失败是令人沮丧的。在一项针对英国青少年的研究中显示,13岁和14岁的孩子们一开始很享受追求目标的新鲜感,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持之以恒有多难,并开始抱怨不公。 我在自己身上做了一个心理实验,把应用软件的默认目标改为9000步。我骗自己,当没带手机的时候,我也会在家里四处走动,事实上,我只是想通过提高完成率来鼓励自己。 要想让久坐不动者多走动,设定较低的目标在心理层面来说可能效果更好。 不去关注步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单纯的行走也是一种享受(Credit: Getty Images) 不顾一切只为完成步数,这会剥夺我们走路时的乐趣。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心理学家埃特金(Jordan Etkin)发现,记录自己步数的人确实走得更远,但他们并不那么喜欢走路,感觉像是在完成一项工作。当一天结束评估时,他们的快乐指数比那些没有记录的人要低。 对身体非常健壮的人来说,计算步数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暗示他们,走到10000步就应该停下来,不需要做更多的锻炼来提升健康水平。 我们从这些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觉得记录步数能激励你,那就这么做吧,但是记住,一万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要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数字可以比一万步多,也可以比一万步少。或者你完全可以抛弃计步器。 免责声明 本专栏内的所有内容仅供一般参考,不应替代您的医生或任何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医疗建议。BBC对用户基于本网站内容作出的任何诊断不负任何责任。BBC不对任何列出的外部互联网站点的内容负责,也不对任何网站上提到或建议的任何商业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健康,请咨询自己的全科医生。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3887314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38873141
图片报道:在日华人游行抗议APA酒店
为抗议日本APA酒店在客房内放置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书籍,在日华人5日走上东京新宿区街头游行。日本警方没有公布抗议人数。日本官方媒体共同社说,游行的约有100人;路透社援引组织者说大约有200人。
华人示威者高呼横幅,上书"坚决抵制APA酒店、维护民族尊严"、"珍惜和平"等字样。 同时,反游行的人也走上街头。共同社描写,华人游行道路两旁有包括反对游行的人在内的众多市民聚集,周日下午的闹市区"气氛陡然紧张"。 据报,在示威人士集结地,东京警方出动不少警力维持秩序,还有人试图闯入游行队伍被警方制服。中国媒体称,华人的抗议游行受到"日本右翼的干扰"。环球社网站说,记者目测,试图来干扰游行的日本右翼人士比参与游行的华人数量还多。 路透社报道,反游行的人举着的标语牌上写道,日本是有言论自由的国家,你们应该把中国也改变成有言论自由的国家。 新闻背景: 日本阿帕酒店集团(APA Hotels)展示否定南京大屠杀书籍后,中日关系紧张升温。事件不断发酵,1月24日,中国国家旅游局下令全国出境旅游业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抵制该酒店网。中国社交媒体上也出现抵制阿帕集团、抵制去日本旅游的呼声。 阿帕酒店集团上周表示,暂时将争议书籍从亚洲冬奥会运动员入住的酒店撤下。
zhongwen_simp.160322_belgium_explosion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6/03/160322_belgium_explosions
布鲁塞尔连环爆炸 机场疏散地铁关闭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周二(3月22日)发生连串爆炸,其中国际机场共两起,在市中心的地铁站发生第三起。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机场发生两宗爆炸案。 据报爆炸造成数人死伤,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数字。 发自机场的照片显示,机场窗户破碎,地面上散落房顶碎片。 比利时已将全国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 布鲁塞尔机场目前已经疏散,布鲁塞尔主要火车站也被疏散,地铁系统已经关闭。 目前尚不知道爆炸的原因。 四天前,比利时当局抓获了去年11月在巴黎发动恐怖袭击的幕后主谋之一萨拉赫(Salah Abdeslam)。 在他被抓获后,比利时外长曾警告说,发现了一批武器,显示萨拉赫的同党们有可能发起进一步的袭击行动。 (撰稿/责编:罗玲)
zhongwen_simp.160213_taiwan_earthquake_day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6/02/160213_taiwan_earthquake_day8
台湾台南地震第8天 死亡人数超过百人
台湾台南地震8天后,台南市政府统计称,截至周六(2月13日)早上八点,永康区维冠金龙大楼已经106死,待救9人。加上归仁区2名罹难者,地震死亡人数累计108人。
一名救援人员站在倒塌的维冠金龙大楼废墟上。维冠金龙大楼的倒塌导致重大伤亡,开发商已接受司法调查。 台湾中央社稍后引用台南市政府当天下午2点的统计数据称,地震共造成台南市115死,其中永康维冠大楼已经113死,待救2人。 周五晚间的官方统计称地震造成97人死27人失踪。随着时间推移,最近两天在现场发现的死亡人数迅速增加。 12日,台南地震家属在追思灵堂。 台湾中央社报道称,台南市长赖清德当天指示,必须挖到地底下2至3公尺,直到没有建筑本体为主,才能确信全部找遍。 此前一天,台南地检署已提讯在押的维冠建商林明辉,并由检察事务官带同林明辉到位于永大五路的住处搜索,同时传唤相关证人到庭厘清案情。 台南地震造成维冠大楼倒塌,造成严重伤亡,迄今为止绝大多数死亡人员来自维冠大楼。 台湾总统马英九已表示,这起倒塌事故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当初的房屋如果能盖牢固,就能避免遗憾。 (撰稿/责编:川江)
ukchina_simp.150226_life_happiness_chinese_new_year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uk_life/contributions/2015/02/150226_life_happiness_chinese_new_year
海外生存之惑:幸福终点站
每年的农历新年,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可是一个很隆重的大日子。除了给了平日里忙碌的我们一个回家团聚的机会外,到了现在,它也变成了一种礼仪形式。又由于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大家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上互致新春祝福,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言想法。总之,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大家似乎也更畅所欲言了呢!
农历新年,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隆重的大日子。 于是,各种各样的讨论也愈发激烈了起来,有人说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抗拒从前传统的家庭聚会模式呢?因为家里的长辈们总是给后辈们设定“结婚生子”的时间压力,让年轻人无法轻松享受假期;也有人抱怨说假期时间太短,无法合适和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也有人说其实过年团聚现在已经变成了形式大于内容的传统节日,过不过年,怎样过这个“年”都变得越来越“虚”,没有了从前的“年”味儿。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增长。人们从对物质的渴求渐渐演变成了对精神生活的探讨和追求。从这点来看,其实关于对过年的“抱怨”和种种疑问也是一种好的转变过程。只是,越来越淡的“年”味儿,和为了一昧的追求时髦感,会不会也让十足中国味儿的传统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何保留这些“传统”?又让“传统”融合进新时代里,让传统的价值观得以继承和发扬,又反过来滋养年轻人的信仰,实在是一门复杂又深奥的学问。 我想既然是一个庞大体系下的命题讨论,那它不仅需要更多人的参与讨论,也需要更多的每个人的实践。具体来说就是:或许我们不但可以在网络,在社交媒体上直抒心意,也可以在日常生活里,用自己的言行去渐渐影响身边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我们除了用语言去宣泄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意见以外,我们更可以力图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社会中你认为需要更多改进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再小的力量,也是不容被忽视的。 过年期间亲人朋友间的聚会图的是个热闹气氛,不在意饭菜的数量。 例如:中国人聚会聚餐时,常常容易一桌子人点很多的菜,却通常吃不完。最后离席时,不得不将剩下的食物给扔掉。即使现在有很多人已经自觉将剩下的食物打包,但却仍免不了铺张浪费。其实,亲人朋友间的聚会在一起图的是个热闹气氛,不在意饭菜的数量。所以,如果你觉得这样的行为不好,那你大可以出来制止。从点菜的时候,就提醒长辈们或者身边人,如果我们少些不必要的浪费,不是很好吗? 还有,对于年轻人来说,聚会最怕的就是长辈们的“拷问”,这一年挣了多少钱啊?能买房吗?结婚了吗?有男/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生孩子呀?问题一来,年轻人就立刻闪的远远的,因为实在是回答的很艰难,让一个好好的团聚气氛演变成隐形的“答辩会”。其实呢,有时候想想,长辈们的关心出发点仍然是好的,只是也许关心的方式不太合适。那作为晚辈和年轻人,或许能真的,哪怕拿出一次机会,坐下来和家人长辈们耐心地,而且真诚地解释自己的状况,以及在外工作的辛苦和难处。或许长辈们也更好理解你的选择呢! 对我来说,节日里和家人的团聚是很珍贵而且很开心的时光。因为我很喜欢分享,和爱的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喜悦,以及传递祝福。在英国生活这么多年里,每一年的圣诞节,我都是抱着期待的心情,迫不及待的想和朋友一起度过,甚至提早一个月前就开始计划如何让自己在圣诞期间体会和享受到这节日里的丰富活动,以及让自己的心情也随着这些体验开始变的丰盈起来。在最初来英国的日子里,我也曾经抗拒过这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因为我想,相交之下,作为“外人”的我们这些异乡人,初来体会西方文化,也很喜欢。又暂时可以回避在中国的一些烦恼,觉得这样选择性的过年过节,实在是太合人心了。 但,随着在英国生活时间的长久以后,我也开始反思,觉得一昧的排斥某种文化,或者接受某种文化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我曾经问过自己,我在国外的留学和生活经历究竟带给我了什么变化?后来我想,我试图让自己接受一种新的文化和语言,难道是为了忘记和逃避从前不喜欢的东西和事务吗?不是的,而是,接纳一个新的文化,可以更加正确理解自己,而且知道如何改变和创新。我不想一昧的排斥一种文化,就像我不想一昧的顺从它一样。 对过去的思考,让我变的更加理智。它让我清楚的看到我可以改变自己,以及影响他人的地方。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人人都是勇敢的反抗者。 (责编:董乐)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zhongwen_simp.120512_rolling_shaihai_youth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5/120512_rolling_shaihai_youth
谎称浦东航班有炸弹的男子被捕
一名18岁的男青年因涉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被上海浦东新区检查院逮捕。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蒲某在4月27日晚拨通上海浦东机场热线,称即将起飞的某航班上放了炸弹,索要100万人民币,否则将遥控引爆。 新华社还说,当时,蒲某自称是基地组织成员。但是报道说,他这样做是出于恶搞、取乐。 在经过几个小时的检查确认飞机上没有炸弹后,该航班才起飞。
zhongwen_simp.world-43774232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3774232
观点:美中贸易战的背后逻辑
从2017年8月18日美国宣布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到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美中贸易摩擦开始升级。此后,中方也出台了反制措施,外交部、商务部和驻美使馆同时表态,决心和美国打一场“同等规模、同等程度和同等力度”的贸易战,并“奉陪到底”。
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发表推文表示:“不管我们两国在贸易争端上发生什么事,我与习主席将永远是朋友。”两天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讲演中承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并提出四方面举措来扩大开放。随后,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了未来几个月将要落实的6项金融开放措施。 至此,美中贸易战似乎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不过,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逐步壮大,美中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分歧甚至对立,出现摩擦的频率越来越高。此次的贸易争端,美中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也许最后会以双方的妥协告终,但争端背后的逻辑却值得深思。有研究者认为,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是体制和意识形态冲突,甚至是自由资本经济和国家垄断统制经济的对抗。 中美贸易如何一步步走向现在 回顾历史,1941年,面对残酷的二战局面,基于“对更好的未来世界的希望即以此为基础”的愿望,美英联合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建立并完善了以民主和人权为圭臬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并获得大部分国家的追随和认可。 但是,《大西洋宪章》的理想主义道路,也使美国肩负了沉重的负担。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前,包括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俄亥俄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等地区失业严重,成为难堪的“铁锈区”。 由于美国制造业的外迁和外包,在过去20多年,美国中产阶级、蓝领工人收入几无增长,沉沦为社会的边缘,变为“沉默的大多数”和失败者。据报道,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新近表示,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将在2020年突破1万亿美元。 同时,据美国知识产权盗窃问题委员会2017年的一份报告,美国每年因知识产权被窃取而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2,250亿至6,000亿美元。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曾三次根据针对知识产权的“特别301”条款,启动对中国的调查。 2018年4月,民调显示71%的美国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该采取措施修正美国对中国3,750亿美元的逆差。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推特上表示:“我并没有和中国开打贸易战。许多年前,那些代表美国的愚蠢或无能的人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现在我们每年的贸易逆差达5000亿美元 ,还有3000亿美元盗窃知识产权的损失。我们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此次的美中贸易摩擦也就此展开。 然而,此次美中贸易摩擦并不是美方单纯的希望减少贸易损失,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利益,更多还是反映了特朗普政府代表的美国在国际政治与外交战略上的转变。 在就职演说上,特朗普再次重申了他的“美国优先”原则。在外界看来,这是他力图修正前几届政府的理想主义道路,这些理想主义导致资产负债20万亿美元。特朗普进而向美国传统价值也就是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的保守主义回归。如此,长期的美中贸易不平衡,自然难以让美国继续容忍。 中国官方数据统计,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中国GDP总量为3697亿元人民币,到加入WTO之前的2000年,GDP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增长迅猛发展,2017年GDP总量达到827122亿元。可以说,中国是加入WTO最大的受益者。 美国生产的波音飞机大量出口中国。中美最关键的竞争领域就是高新科技领域。 强势扩张的中国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加,之前的“韬光养晦”策略开始被抛弃,在国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生硬和强势。在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叙利亚问题上,均表现了与国际主流社会相悖的态度。同时,大规模的金元外交以及“一带一路”显示的扩张企图,更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紧张和警惕。 另外,在对待WTO规则方面,使用不守规则、极端工具主义的“中国式聪明”,无疑也使国际社会失望并愤怒。2016年是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要求WTO额外保护15年到期时间,在此期间,中国多项承诺没有兑现,外界对中国的承诺日渐失望。美国、欧盟、日本相继表示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当初能够加入WTO离不开美国的“力挺”。随着前苏联解体,美苏“冷战”宣告结束,对于造成多国灾难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遗留,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一直希望通过贸易开放的方式,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转型。不过,这种转变并没有如预期般出现,中国没有因为融入国际市场体系而改变任何政治架构。 今年1月,美国防部曾经发布战略报告,将中、俄列为最重要对手,同一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公布新报告,指责中、俄两大经济体不愿开放国内市场、没有进行公平贸易,违反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对全球贸易体系形成威胁。 报告甚至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个错误。 “制度自信”还是固守体制 有研究者提出,一百年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大体上形成三种世界秩序,彼此博弈:一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二是斯大林主义主导的苏联世界秩序、三是伊斯兰世界秩序。 其中,前苏联布尔什维克提出的国际秩序主要内容为世界革命,实行不受法律限制的暴力专政;在经济上用暴力掠夺有产者,建立指令性计划经济;对意识形态和文化实行强力控制,垄断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取消公民的社会组织,对不同意见的人持续进行镇压。由于历史上曾经为"同一阵营",以及不受约束权力的诱惑,加之工具化、选择性形成的"半市场、半管制"的经济取得了"成功",使中国更加迷恋于"独特性"。 从推出《北京共识》以消解《华盛顿共识》到中共《党章》修改、修宪,再到网络安全法通过,要求国内私企、外国企业设立中共党支部等一系列措施等实施,充分表现了中国的自认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也表明了中共高层并没有制度转型的意愿。同时,由于存在可以掠夺的巨大利益,以及对前苏联崩溃的震撼和警觉,加之权贵集团的掣肘,中共只能固守现有体制,而延缓出现前苏联的局面。 至此,对内高压,对外寻找扩张机会,以利益换取同盟对抗国际主流社会,自然成为中国未来道路的不二选择。基于财政的需要,汲取型、低人权的经济模式还会延续,对于国企的偏好和支持也将继续。 2011年,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发布了《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报告,报告指出,刨除包括免费占用的资源、无息低息贷款等特殊政策支持,中国的国有企业没有利润,甚至是负利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演讲时表示,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颠覆现行国际体系,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而几乎是同时,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10日报道,中国军方最近在南沙群岛的两个哨所安装了通信干扰设备,美国政府认为这是中国对南海进行军事化的重要步骤。 而在更早,美国国防部发布名为《中国2017军事安全发展》的年度报告。报告指,中国有可能在非洲的吉布提以外建设更多海外军事基地,其中可能包括亚洲的巴基斯坦。 有学者认为,贸易问题需要回到贸易本身解决,但作为文明重要体现的制度,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制度之间必然发生碰撞和竞争,贸易之争不过是不同制度在外交过程中的外在表现。 正常人不会享受对抗和战争,但不同制度的碰撞,不会因为一时的相互妥协而消失。最终解决这种对抗的唯一出路是成为更文明的国家,而更文明国家在不同制度的竞争中,必定会最终胜出。 (注:本文不代表BBC立场和观点)
zhongwen_simp.130711_brief_indonesia_jailbreak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7/130711_brief_indonesia_jailbreak
印尼一所监狱150多犯人越狱逃跑
印尼苏门答腊岛棉兰市一所监狱发生囚徒集体越狱事件,150多犯人逃跑。
越狱事件是在一场骚乱中发生的,监狱官员说,骚乱是因为停电导致供水中断引发的。 数百名警察和士兵试图恢复这座监狱的秩序,小分队正在该地区排查,搜捕逃犯。 消防队也前来监狱灭火。 逃跑的囚犯中包括十几个因恐怖攻击罪被判入狱的人。 (编译/责编:东伦)
zhongwen_simp.world-43340584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3340584
“中国梦”与“完全极权”:欧美专家谈习近平修宪
中国修宪删除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在国内外引起争议。BBC中文访问两位欧美学者,听听他们怎么看待修宪以及中国近年的发展。 英国牛津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系荣誉教授斯坦‧林根(Stein Ringen)两年前曾经出版《完美的独裁-21世纪下的中国》,当时他形容中国是“近乎极权”,但现在他认为要修正为“完全极权”。美国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主任杜克雷(Clayton Dube)则认为,中国有别于其他一党国家,能够解决国内问题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够硬把西方民主的一套搬到中国来,他属于对中国崛起立场较温和和正面的学者。 然而两位学者都认为,如果中国只有一人掌握权力,会带来风险和不稳定性。
修宪争议 面对修宪争议,中国有自身一套论述。中国人大发言人张业遂表示,修宪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而目前中共党章对总书记、军委主席,以及宪法对军委主席,都没有做出“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的规定。他认为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做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不过,两位欧美学者均认为这对中国并不是好事。 来自挪威的社会学者斯坦‧林根对BBC中文表示,修宪是一件“大事件”,因为是正式确认中国的领袖拥有“绝对权力”,让习近平成为“唯一”的领导,斯坦‧林根形容这是“危险的一步”,没有人能制衡领导人,或会令领导人“犯错误”,或是变得过于自信去采取“具冒险性”的政策,一方面加大在国内的管控,或会造成国内系统的不稳定局势,另一方面国外亦会变得霸权。 虽然《人民日报》称今次修改国家主席任期,“不意味着改变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退休制,也不意味着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但斯坦‧林根认为这次修宪明显是发出信号,表示没有人能够挑战习近平的权力和地位。斯坦‧林根认为,习近平目前的权力地位媲美毛泽东,没有人能够超越,或是与他并列。不过两人之间存在两大分别:第一点是中国已经富强起来,经济资源与军事实力比以前还要进步;第二点是行使权力上,习近平比较“具策略性”和“审慎”。 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主任杜克雷(Clayton Dube)接受BBC中文采访时认为,今次修宪并“不是这么大的一件事”,他解释说:“党总书记、军委主席的职务更为重要,但没有任期限制,今次取消任期限制的是国家主席,相当于一个仪式头衔。”他亦提到,当年江泽民即使卸下国家主席一职,也继续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反映要掌权超过十年,不限于一个职位。 杜克雷不赞成中国把权力集中在个别人士身上。他认为,一个拥有全权的领袖或只听从少数人的意见,可能会误判形势,增加了不稳定的风险。他这点与斯坦‧林根想法差不多,不过他强调这个问题不是出自今次本身修宪或是习近平身上,而是“体制的问题”。 “许多伟大的人即使聪明、有心有力,但一个人面对这么多事情,仍然是一大挑战,所以领导人应该找人分担这份重要的责任。”杜克雷说:“如果你反对习近平,你是与整个体制作战……就算习近平是一个很好的领导,但难保下一个不是一个坏的领导。” 习近平修宪:中国官方跟网民的审查"躲猫猫" 习近平支持度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中国人民支持修宪和习近平,就应该尊重中国的决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称,“完全赞同”修宪,并指这份修宪草案“充分发扬了民主”,“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BBC中文早前在两会随机采访多名人大代表,绝大部分均统一口径对修宪表示“非常支持”,认为习近平“领导得很好”,“希望他一直当下去”。 但实际上到底有多少人支持修宪和习近平,难以有量化的参考,网上反对修宪的声音亦被删除,尽管仍有少数人——例如前著名报人李大同,公开表示反对修宪。 杜克雷认为中国国内有一些民众或因习近平提倡的“中国梦”而支持他。 “我认为他建构了中国梦,给予人民一个模范的作用,不单是与小康社会有所连结,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指引和启发,这是一件好事。”但被记者问到,“中国梦”会否成为民族主义的煽动工具时,他表示有这个可能性,亦认同“爱国主义”的意识形态或许会转化成一些“不太健康”的东西。 斯坦‧林根认为,有很多迹象显示,习近平有一定的支持度,但这种支持度,可能是源自习近平利用民族主义启发民众,引发民众的仰慕。如果形势有变,这种支持度或会大变。他认为“中国梦”只是民族主义宣传的其中一环。 习近平2013年提出“中国梦”时已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容“爱国主义”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管控宣传 在两年前的访问中,斯坦‧林根介绍了一个新的概念,名为“管控专制”(Controlocracy),意旨不需要严加打压,人民会“自发地”自我控制、自我审查,不会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人民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造就一种错觉,认为“中国没有那么独裁”,但事实上一旦中国当局觉得有所威胁,是有能力采取行动压止。 斯坦‧林根认为,中国受惠于其经济发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其管控模式也更加“现代化”和“成功”,例如无处不在的监控镜头,以及人脸识别技术,显示政府可以如何“透彻地”监控民众。 中国的人脸识别监控系统有多厉害? 斯坦‧林根表示,中国在互联网管控上亦更具智慧,不单是禁止部分“不当”言论,而是主动渗透一些充满党的意识、由上而下的想法,做法愈来愈高明,外界难以辨别这些意见到底是来自平民还是政府。 中国称,这些管控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安全”,避免影响社会和谐,防止谣言散播。中国公安部门透过监控系统缉捕罪犯也时有所闻,但有时则被批评是用来监控异见人士,打压他们的声音。 另一方面,中国爱国式宣传愈来愈多,例如近年的爱国电影票房甚为高涨。斯坦‧林根说:“我个人认为传统的宣传模式仍然奏效,当然,人民不是愚蠢的,可以看得出这些宣传有多笨,但如果这些宣传每天都存在,它是有影响力的,它未必直接说服你,但会麻木你的意识,如果我们低估这种看似没有效的宣传模式,这是错误的。” 这部由吴京自导自演的电影,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新华社评论指,爱国电影能够成功、票房高企并不简单,不能带有偏见地漠视观众的热爱,并引述演员称,这部电影不是所谓“宣传灌输”,而是中国的“爱国主义”。 体制问题 杜克雷说中国面对许多很大的问题,例如人口老化、气候变化等,他相信,中国领导人明白亦致力应对这一系列问题,中国有别于其他一党国家,能够解决“一些国内严重的问题”,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够硬把西方民主的一套搬到中国。 如果不走西方民主的道路,中国应该怎么走呢? 杜克雷认为,无论是国家主席、中共总书记还是军委主席,这些重要职位,应该设有任期限制,并制定一个较为稳定的机制,让贤能继任、权力顺利过度,这种机制不一定是西方的民主系统,但需具备一定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 他说,近年的中国领导人,大多经过前任领导及党内元老商议,这种做法或有问题,但不得不承认中国有能力发掘胜任的领袖。 “我个人觉得,中国在培育领袖的能力方面十分成功,可以有十分胜任的人选,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完美,一些人或涉贪,但中国有能力培训和审核领袖。”杜克雷提到,中国地方官员任期不会太长,反问为甚么整个国家的领袖不应该受到限制和评核。 斯坦‧林根预言在可见的将来,中国的强硬管治模式不会有所软化,而在英国、欧盟、美国的现况来看,西方国家的民主进程正在“挣扎”中,中国的“成功”或会间接影响其他国家。 中国有一种说法认为,权力集中能够减少政治争拗,让政府更有效率。斯坦‧林根反驳指,中国政府目前并非“有效率”,而是因为坐拥庞大资源而可以处理很多事情,他引用世界银行的报告指,中国在管治效能方面,与西方民主国家仍然有一段距离。他认为如果以长时间来看,“民主”是更为有效,对人民有利的方法。 国际问题 斯坦‧林根认为,如果中国进一步把权力集中在一人身上,领导人或会变得更强势,在国际上变得更为霸权,干预别国内政,或会与其他国家有冲突。 他说目前已看到这种趋势,想跟中国做生意的公司或国家,不能够轻易得失中国和“伤害中国人民的情感”。 他举例说,知名汽车公司梅赛德斯‧奔驰因为引用西藏流亡领袖达赖喇嘛名言而向中国道歉;万豪酒店把香港台湾列为“国家”要道歉;挪威为了与中国关系正常化,这个本以民主、人权自豪的国家,需要承诺不提及影响两国关系的事情。他说,在经济上,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构想,令很多发展中国家依赖中国,亦在世界各地设有孔子学院,务求以软实力“把中国故事说好”。 也许,欧美学者的说法会被视为“中国威胁论”。中国外长王毅说,“中国威胁论”“不得人心,可以休矣”,他形容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全球经济增长”、“全球减贫事业”的主要贡献者,“只要不怀有偏见,不奉行双重标准,从中看到的绝不是甚么威胁,而是满满的机遇。” 杜克雷说,习近平与欧亚、东南亚等国家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整体而言是表达“正面的思维”,但他同时点出“一带一路”面对、“负债”等众多批评,但他相信习近平明白这些关注。 他认为,中国崛起不能够牺牲别国利益,否则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别国抗议,中国或需要更强调,“一带一路”这项计划如何成为其他国家的礼物,并不仅是有利于中国。他相信中国国内有良好的发展,最终全球也能够得益。
zhongwen_simp.120831_rolling_wb_food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31_rolling_wb_food
世界粮食价格七月飙升10%
世界粮食价格在7月份出现高达10%的飙升,其中玉米、小麦以及大豆等主要作物价格升幅最大。
世界银行指出,美国高温干旱天气以及东欧部分国家的旱灾均是造成粮价飙升的因素。 在主要作物中,玉米和小麦的价格分别增长了25%,大豆增长17%,与此同时稻米的价格则下降了4%。 世界银行警告说,粮价飙升对穷国和穷人的影响最大。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vert-fut-48080702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8080702
谎言是“必需品” 如果所有谎言都消失会怎样?
在电视剧《善地》(The Good Place)第一季,伦理和道德哲学教授阿纳戈尼耶(Chidi Anagonye)被同事问及对一双新靴子的看法,感觉左右为难。他显然不喜欢那双靴子,花哨的红色,上面还镶着水晶,但为顾及同事的面子,他说自己喜欢。
阿纳戈尼耶立刻就后悔自己说谎了,并为自己的道德瑕疵纠结不已,尽管女友有些厌烦,开解他说,“有时候,我们说谎只是出于礼貌。”最后,阿纳戈尼耶还是无法忍受这种负罪感,向同事坦诚了真实想法:“那双靴子太可怕了,丑得吓人,我一点也不喜欢!”同事被他的大实话伤害了。 对于阿纳戈尼耶和其他一些哲学家来说,最重要的道德准则就是不说谎,也不伤害他人的感情。然而,很少有人能完全奉行诚实之道。说谎在日常生活中是可接受的,别人问候我们时,我们脱口回应“很好”;朋友问我们是否喜欢她难看的新发型(或者靴子)时,我们给予赞美。 尽管谎言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多数人并不太擅长识别欺骗。假如任何时候我们能够确信无疑地知道他人在对我们撒谎,会怎么样?测谎的技术和心理机制,并不太值得关注。相反,识别谎言后,我们就了解其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这往往遭到忽视和低估。 许多研究者认为,自从语言形成后,人类就互相撒谎,主要是作为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与其他获取权力的方式相比,说谎简单易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伦理学家博克(Sissela Bok)在接受《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采访时表示。“为了得到钱财,撒谎可比肉体攻击或者抢银行要容易得多。” 纵观人类历史,撒谎也是“进化中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必需品”,拉特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儿科和精神病学特聘教授刘易斯(Michael Lewis)说。这包括保护自己不受迫害,对世界各地许多人来说,说谎仍然是出于这个目的。如果我们能突然能够鉴别所有谎言,那么生活在那些不贞、同性恋或宗教信仰违法的国家,就有可能会面临危险。 说谎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我们隐瞒自己对他人发型的真实想法(Credit: Getty Images) 在风险较小的情况下,撒谎也让我们受益,包括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告诉老板对他的真实看法,或者我们未能按时完成工作的真正原因,我们可能会被解雇或者降级。我们撒谎,还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好,保持一种专业气氛。“不久前,有次开会我迟到了,我只是说地铁晚点了,”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应用心理学和人类发展教授李康说。“其实,地铁并没有耽误我,迟到是我自己造成的,但我想如果同事知道了,在职业上不会对我有什么好处。” 加州大学黑斯廷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astings)的法学教授、测谎专家费舍曼(Clark Freshman)说,另一方面,在工作中有时候如果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被骗是有益的。例如,在谈判中提出恰当的问题并确保得到恰当的答案,少数族裔雇员更容易获得与多数族裔雇员同等的工资和职位。 “在我看来,如果人们能够了解重要的真相,那么这将是一个伟大的世界,”费舍曼说。“我们会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公平。” 我们也会有更多受到伤害感受。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阿里(Dan Ariely)说,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一个没有谎言的世界会给我们的自我形象带来直接的打击。“说实话意味着你在自己的工作、穿着方式、亲吻方式,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上,都会得到更加诚实、残酷的反馈,”他说。“你会意识到,人们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关注你,你也并不像你以为的那么重要和高素质。” 另一方面,完全诚实的反馈会给我们一个自我提升和学习的机会,但是否值得这么做,阿里并不确定。 在因为生活方式或宗教信仰而可能面临迫害的地方,说谎可以保护那里的人们(Credit: Getty Images) 几乎在我们一学会说话,对我们自尊的打击就开开始了,且以不可预测的方式扭曲我们的童年成长。“想像一下,当孩子走过来说,‘爸爸妈妈,看我画的画!’你的回答是,‘太可怕了!’”李康说,“负面影响将是立竿见影的。”一些童年的纯真也会消失,包括那些神奇的虚构人物,像是圣诞老人、牙仙子和复活节兔子。相反,由于好奇心的缘故,孩子们很早就暴露在严酷的生活现实,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有很多事情,如果孩子们知道了,会很难理解,”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埃克曼(Paul Ekman)说。“所有的隐瞒,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隐瞒,都不是恶意的。” 儿童从很小就了解到了说谎的社会价值。刘易斯说,“妈妈可能会对孩子说,‘听好了,奶奶要送你一份光明节(Hanukkah,犹太节日)礼物,你必须跟奶奶说你喜欢,否则奶奶会难过的。’”研究表明,到了三、四岁时,许多孩子已经掌握了出于礼貌而撒谎的艺术。 在一篇尚未发表的文章中,刘易斯通过实验还发现,越是聪明、成熟的儿童,在被问及是否偷看了被告知不要看的玩具时,越有可能撒谎。李康和同事也发现,学会撒谎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有好处。 成年后,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经常撒谎。在1996年的一项重要研究中,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的社会心理学家德保罗(Bella DePaulo)发现,大学生每三次社交互动中就会撒一次谎,而老年人每五次社交活动中就会撒一次谎。 “在日常生活的许多谎言中,人们假装比他们真正的感受更正面,”德保罗在心理中心网站(PsychCentral)上写道。“如果他们不喜欢你,他们可能会试图掩盖这一点。如果他们觉得你说话很没有意思,他们可能会努力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 在2016年美国大选前夕,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被证明比竞争对手特朗普撒谎少得多(Credit: Getty Images) 事实上,就人际关系而言,“如果我们真的能识别谎言和欺骗,那将是一场彻底的灾难,”刘易斯说。“在道德理解是你不想伤害他人才撒谎的文化中,说谎是完全必要的。” 我们都是无处不在的所谓善意谎言的共谋者。埃克曼说:“大多数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与撒谎者勾结,让自己被误导。”比如,在晚宴结束时,我们通常会跟主人说我们玩得很开心,即使每时每刻都觉得厌烦。主人也会欣然相信这一点,他们并不想知道我们觉得他们多烦人,食物多难吃。 刘易斯说,这种礼貌谎言不好的一面是,我们可能会再次被邀请,“但这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感情所付出的代价。”在一个没有这些礼貌谎言的世界里,友谊会决裂,职业关系会很紧张,家庭聚会更不和谐。 我们最亲密的情感关系也未能幸免。1989年,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梅茨(Sandra Metts)进行了一项经典研究,390人当中,除了33人外,其余所有人都记得曾发生过对恋人“没有完全诚实”的情况。同样,2013年,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的格思里(Jennifer Guthrie)和孔克尔(Adrianne Kunkel)发现,在一项研究中,67名参与者里只有两人在一周内没有欺骗自己的恋人。 在这两项研究中,大多数人都说是为了避免伤害伴侣或破坏双方关系而做出不诚实行为。如果情感关系突然变得要完全诚实,从恋人清晨的容貌,到是否曾发生过不忠的行为,许多关系很可能无法持久。 在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前,宣传活动被指责隐瞒真相(Credit: Getty Images) “我喜欢开玩笑说,我和妻子婚姻持续40年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各自的浴室,”埃克曼说。“不过,这只是一个玩笑话而已,因为有些事情你不想让别人知道,哪怕是你的配偶,不仅仅是上洗手间的行为。” 在某些时候,发现谎言的能力无疑是有益的。刘易斯说,首先,我们可以立即发现病态的说谎者,或者那些谎话连篇的人,他们的谎言具有破坏性,缺乏社会价值。病态撒谎者往往是自恋狂,他们对自我欺骗的需求是出于对羞耻的极度厌恶所驱动,而这种厌恶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相信了自己的谎言,即使它这些谎言与明显的事实或者他们之前做过的陈述相矛盾。 刘易斯认为,特朗普(Donald Trump)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自欺欺人到了根本不知道在撒谎的程度,”他说。 威尔士班戈大学(Bangor University)的政治传播与新闻学教授巴基尔(Vian Bakir)表示,在政治上撒谎,当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她表示,柏拉图认识到“高尚谎言”的价值,而经典政治著作《君主论》(The Prince)也肯定了欺骗在政治领导中的重要作用。 不过,即便如此,“近年来,政治上撒谎似乎变得越来越严重,”巴基尔说。“当下尤其糟糕,特朗普、普京(Vladimir Putin)等政客,以及世界各地一些强势人物撒谎成性,他们不以为耻,也不在乎是否会被别人发现。” 据非盈利机构波因特传媒研究学院(Poynter Institute for Media Studies)所属的事实核查网站PolitiFact称,特朗普70%的陈述基本都是虚假的、或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相较而言,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的这一比例仅为32%。 她还表示,机构也会明目张胆地撒谎。英国的脱欧运动组织“投脱欧一票”(Vote Leave)反复表示,欧盟每周给英国带来超过3.5亿英镑的损失。英国统计局(UK Statistics Authority)后来称其“明显滥用官方统计数据”。 巴基尔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而且是竞选材料中一个重要、经过深思熟虑的部分,公平地说,那就是存心欺骗。” 有时候,我们会托辞交通延误,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晚了(Credit: Getty Images) 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某些政客和政治团体不诚实,但核心选民的支持往往不会减弱。巴基尔指出,研究表明,执着相信错误信息的人很难被说服,还说,我们本质上存在认知偏见,或习惯相信符合我们世界观的东西。 然而,在人们可以自动辨识谎言的世界里,对撒谎政客的支持可能会坚持不下去。“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认为这个人受到了不公正的指责,他并没有撒谎,”费舍曼说。“但如果人们能主动发现自己被骗了,我想其中很多人就不会再找借口了。” 没有谎言将使国际关系和外交陷入混乱,但最终,公民可能会因更诚实的政治家和官员而受益。这同样适用于警务和刑事司法。警察暴力和偏见将会减少。警察可以简单询问嫌疑人是否携带武器,或者他们是否应对某起罪案负责,而审判也将被一系列简单的问题所取代,以确定罪行。 “我当然认为,这将在刑事司法领域造成有益的后果,”埃克曼说。“我们希望找到作恶者,我们不想冤枉无辜的人,也不想因为他们没有犯过的罪行惩罚他们。” 有时撒谎是为了不得罪那些对我们宽宏大量的人(Credit: Getty Images) 如果所有的谎言都被揭穿,我们不可能预测哪些方面会受益,哪些方面会需忍受痛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世界将与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大不相同。然而,人类是有适应能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形成新的规范和可接受的社会行为准则,”巴基尔说。 她接着说,与此同时,我们很有可能会竭尽所能地形成撒谎与欺骗的新方法,不管是通过技术、药品、社会行为或者精神训练。 李康对此表示同意。“我百分百地确定,我们会继续以某种方式欺骗对方,我们只是找到了不同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撒谎是生活的必需品。”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science-54505562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54505562
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罗杰·彭罗斯的灵感:一瞬间的沉默如何解决了黑洞内部的奇怪数学问题
1964年9月的一天,天气晴朗,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的一位老朋友来拜访他。此前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生活和工作的英国宇宙学家艾弗·罗宾逊(Ivor Robinson)回到了英国。这两人每次见面都不缺话谈,而且这次谈话没完没了,范围很广。
罗杰·彭罗斯因其在奇点方面的研究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走到彭罗斯在伦敦伯克贝克学院(Birkbeck College)的办公室附近,在路边稍作停留,等待繁忙的交通停一停。此时的停顿让对话也稍作喘息,他们过马路时陷入沉默。 在那一刻,彭罗斯的思绪飘忽了。它穿过了25亿光年的真空外层空间,到达了一个沸腾的旋转类星体。他想象着引力坍缩是如何掌控,将整个星系拉向更深处、更靠近中心的地方。就像一个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把手臂拉向身体,这个物体在收缩过程中旋转得越来越快。 这短暂的灵光一闪给了他一个启示——56年后,这个启示让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像许多相对论学家一样,理论物理学家致力于测试、探索和扩展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彭罗斯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研究一个奇怪但特别棘手的矛盾,被称为“奇点问题”。 爱因斯坦于1915年发表了《通论》(General Theory),彻底改变了科学家对空间、时间、引力、物质和能量的理解。到20世纪50年代,爱因斯坦的理论获得了广泛成功,但它的许多预测仍然被认为不可能,不可检验。例如,他的方程式表明,从理论上讲,引力坍缩可以迫使足够多的物质进入一个足够小的区域,从而变得无限稠密,形成一个连光都无法逃脱的“奇点”(singularity)。这些点被称为黑洞。 但在这样一个奇点里,已知的物理定律将不再适用,包括预言它存在的爱因斯坦自己的相对论。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奇点对数学相对论家来说非常吸引人。不过,大多数物理学家一致认为,我们的宇宙太过有序,实际上不可能包含这些区域。即使奇点确实存在,也没有办法观察到它们。 彭罗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持强烈的怀疑态度。”“人们认为会出现弹跳:一个物体会解体,以某种复杂的方式旋转,然后嗖嗖地飞回来。” 黑洞中心的奇点能产生强烈的热量,令辐射超级明亮,向四面八方喷射。 20世纪50年代末,射电天文学这一新兴领域的观察结果令这些观点陷入混乱。射电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宇宙物体,看起来非常明亮,非常遥远,非常小。最初被称为“类恒星物体”,后来简称为“类星体”。这些物体似乎在太小的空间里发挥了太多能量。虽然看似不可能,但每一个新的观察结果都指向说明这样一种观点,即类星体是正在坍缩为奇点的古老星系。 科学家们被迫自问,奇点是否像每个人想象的那样不可能出现?相对论的预言难道不只是数学上的异想天开吗? 在奥斯汀、普林斯顿和莫斯科,在剑桥和牛津,在南非、新西兰、印度和其他地方,宇宙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都在努力寻找一个可以解释类星体本质的决定性理论。 大多数科学家通过尝试识别高度专门化的环境来应对这一挑战,奇点可能在这种环境下形成。 彭罗斯当时在伦敦伯克贝克学院读书,他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他的本能一直是寻找一般的解决方案,潜在的原理和基本的数学结构。他在伯克贝克时,花了很长时间在一块巨大的黑板上工作,黑板上布满了他自己设计的曲线和扭曲的图表。 1963年,以艾萨克·卡拉特尼科夫(Isaac Khalatnikov)为首的一个俄罗斯理论家小组发表了一篇备受赞誉的论文,证实了大多数科学家仍然相信的东西,即奇点不是我们物质宇宙的一部分。他们说,在宇宙中,坍塌的尘埃云或恒星确实会在到达奇点之前再次膨胀。类星体肯定有其他的解释。 彭罗斯对此持怀疑态度。 黑洞首图:视频还原人类捕捉黑洞影像全过程 他说:“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们使用的方法不太可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需要以一种比他们现在所做的更普遍的方式来看待,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有限的焦点。” 然而,尽管彭罗斯拒绝相信他们的论点,他仍然不能为奇点问题找到通用的解决方案。那是在罗宾逊来访之前。罗宾逊也在研究奇点问题,但两人于1964年秋天在伦敦的谈话并没有讨论这个问题。 然而,在那个十字路口短暂的寂静中,彭罗斯意识到俄国人错了。 所有这些能量、运动和质量收缩在一起会产生强烈的热量,令辐射会向各个方向的波长爆发出来。它的体积越小,速度就越快,发出的光就越亮。 他在脑海中把黑板上的图画和日记里的素描映射在那个遥远的物体上,在脑海中寻找俄罗斯人预测的点,这片云会在哪里再次爆炸。 这样的点是不存在的。在脑海里,彭罗斯终于看到了解体将如何畅通无阻地继续下去。在密度越来越大的中心之外,这个天体发出的光比银河系中所有恒星发出的光都要多。而在内心深处,光线会以戏剧性的角度弯曲,在时空中扭曲,直到每个方向都互相聚合。 会有一个无法回头的点。光、空间和时间将全部停止。一个黑洞。 在那一刻,彭罗斯知道奇点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环境。在宇宙中,奇点的存在并非不可能。他们是不可避免的。 20世纪70年代,斯蒂芬·霍金和罗杰·彭罗斯一起创立了奇点理论。 回到街的另一边,他继续和鲁宾逊谈话,很快忘记了他在想的事。他们告别后,彭罗斯回到了办公室里的粉笔沫和成堆的纸张中。 下午剩下的时间和往常一样,只不过,彭罗斯发现自己心情异常好。他想不出为什么。他开始回顾这一天,寻找是什么让他如此兴奋。 他的思绪又回到了过马路时,那一刻的寂静。那一切都像洪水一样涌了回来。他已经解决了奇点问题。 他开始写下方程式,测试、编辑、重新排列。争论仍然很激烈,但都有效果。引力坍缩只需要一些非常普遍的、容易满足的能量条件,就可以坍缩成无限密度。彭罗斯知道,在那一刻,宇宙中肯定有数十亿个奇点。 这个想法将颠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并塑造我们今天对宇宙的认识。 不到两个月,彭罗斯就开始就这个定理发表演说。12月中旬,他向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提交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发表于1965年1月18日,仅仅在他和鲁宾逊过马路的四个月后。 结果并不完全如他所愿。彭罗斯奇点定理遭遇了辩驳。 同年晚些时候,在伦敦举行的广义相对论和重力国际大会上,这场辩论达到了高潮。 “不是很友好。俄国人很恼火,不愿意承认他们错了。”彭罗斯说。会议以争论未解决而结束。 但不久之后,俄罗斯的论文出现了计算错误——数学存在致命缺陷,他们的论点不再站得住脚。 在距离太阳系26000光年的银河系中心,有一个超大的黑洞。 彭罗斯说:“他们做这件事的方式有错误。” 到1965年底,彭罗斯奇点定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他那独特的洞察力成为宇宙学的推动力。他不仅解释了类星体是什么,还揭示了宇宙潜在现实的重要真相。从那时起,人们提出的任何宇宙模型都必须包括奇点,这意味着包括超越相对论的科学。 奇点也开始渗入到公众意识中,部分原因是,奇点被称为“黑洞”,这是美国科学记者安·尤因(Ann Ewing)首次公开使用的术语。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与彭罗斯一起研究奇点后,以彭罗斯定理颠覆了有关宇宙起源的理论。奇点成为所有关于宇宙的自然、历史和未来理论的中心。实验人员确认了其他奇点,包括位于星系中心的超大黑洞中心,由莱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 Genzel)和安德里亚·盖斯(Andrea Ghez)发现,他们与彭罗斯共同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彭罗斯继续发展出一种可替代大爆炸理论的理论,即保形循环宇宙论(Conformal Cyclic Cosmology),其证据可能来自远古黑洞的残余信号。 2013年,工程师兼计算机科学家凯蒂·布曼(Katie Bouman)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算法,他们希望对黑洞进行拍照。2019年4月,视界望远镜利用该算法捕捉到了第一张黑洞图像,用生动的视觉证实了爱因斯坦和彭罗斯曾经有争议的理论。 现年89岁的彭罗斯很高兴被授予物理学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但他心里还有其他事情。 “感觉很奇怪。我一直在努力调整自己。这是莫大的荣幸和感激,”他在得知消息几小时后告诉我。“但另一方面,我试图同时写出三篇不同的(科学)文章,这比以前更难。”他解释说。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人们祝贺他,记者要求采访他。所有这些喧嚣让他无法专注于自己的最新理论。 彭罗斯比任何人都了解沉默的力量和它所能带来的灵光。 霍金教给我们的重要一课:“黑洞不是描绘的那么黑” *帕琴·巴尔斯是驻多伦多的科学记者和作家,他正在写罗杰·彭罗斯的传记。
ukchina_simp.160105_vert_fut_what-do-animals-dream-about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01/160105_vert_fut_what-do-animals-dream-about
动物会做梦?梦境里有什么?
“无论是水里游的,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我们几乎能明确观察到其他所有动物进入睡眠状态。”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论睡和醒》(On Sleep and Sleeplessness)中写道。但其他动物真的也会做梦吗?这位古希腊先贤同样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在《动物志》(The History of Animals)里写道:“似乎并不只有人会做梦,马也会,狗也会,牛也会;没错,绵羊和山羊同样如此,所有胎生四足动物都会做梦;狗还会在入睡后吠叫,表明它们在做梦。”这种研究方法或许有些粗糙,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并不算太离谱。
睡觉的猫(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很显然,我们不可能直接问动物,它们会不会做梦。但至少可以观察一些它们做梦的证据。科学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完成这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种是观察动物在各个睡眠阶段的肢体行为。另一种则是观察它们睡眠时的大脑工作模式是否与人类相似。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就开始研究如何才能了解动物的梦境。那时,一些医学期刊零星地报道了人类在梦境中的肢体动作。这是一项颇为有趣的发现,因为在所谓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我们的肌肉通常都处于麻痹状态。 做梦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吗?证据表明并非如此(图片来源:Thinkstock) 研究人员意识到,将动物引导至类似的状态,有助于了解这些动物的梦境。1965年,法国科学家迈克尔·朱维特(Michael Jouvet)和J·F·德洛姆(J F Delorme)发现,从猫的大脑中切除名为“脑桥”的一部分脑干,可以阻止其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变得身体麻痹。研究人员将这种状态称作“无张力缺失快速眼动睡眠”,或REM-A。在这种情况下,猫入睡后不会躺着不动,而是会四处走动,并且表现出攻击性。 这暗示它们梦到了清醒时的某些活动。在那之后的一些研究还揭示出类似的行为。兽医神经学家阿德里安·莫里森(Adrian Morrison)曾经针对这项研究撰写过一篇评论,他认为,处于REM-A状态的猫会根据刺激转动头部。有些猫还会表现出与捕食攻击时相同的行为,就好像在梦中追逐老鼠一样。狗也存在类似的梦境活动。 人类有的时候也会将自己的梦境“表现出来”——这种情况被称作“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对此给出了介绍:“在入睡时挥拳、踢腿、跳跃、跑下床去都是常见的临床表现,而且往往与梦境相符。”ICSD还表示,存在这种问题的人或者与之同床共枕的人经常受伤。 研究人员发现老鼠会在梦境中走迷宫(图片来源:SPL) 但肢体活动并非唯一研究梦境的方法。研究人员现在可以通过人道的方式在动物入睡时监测其脑细胞的神经和化学活动。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肯维·路易斯(Kenway Louis)和马修·威尔森(Matthew Wilson)记录了老鼠大脑中海马体的神经活动,这个部位与记忆的形成和编码有关。他们首先在老鼠穿越迷宫时记录这些脑细胞的活动,然后在老鼠入睡时观察到相同的神经活动。路易斯和威尔森发现,老鼠在走迷宫过程中和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下表现出相同的神经元放电形态。换句话说,老鼠似乎在睡眠时梦见了在迷宫中奔跑的情景。由于结果非常明确,所以研究人员甚至能够推断老鼠在梦境迷宫中所处的位置,并与现实中的迷宫位置对应起来。 芝加哥大学生物学家阿米什·戴夫(Amish Dave)和丹尼尔·马戈利亚什(Daniel Margoliash)研究了斑胸草雀的大脑后,也发现了一些相似的情况。这种鸟并非生来就会演唱美妙的歌声,而是需要通过后天学习才能掌握这种技能。当它们醒来时,其前脑的一个名为古纹状体粗核(robutus archistriatalis)的部位的放电形态与歌声的节拍相吻合。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这些神经的放电形态判断它们唱的究竟是哪个音符。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戴夫和马戈利亚什便可拼凑出这些神经的所有放电形态,从而从头到尾还原整首歌曲。 斑胸草雀在睡梦中似乎仍在练习唱歌(图片来源:Thinkstock) 随后,当这些鸟入睡时,他们再次查看古纹状体粗核的放电形态,发现这一过程并非完全随机。相反,从神经放电的顺序来看,斑胸草雀似乎在梦中唱歌。这或许说明斑胸草雀在睡梦中仍在练习唱歌。 科学实验中观察到的猫的行为真的能定义为梦吗?老鼠是否从主观上意识到它们入睡后仍在脑海里走迷宫?鸣禽是否知道自己睡着时依然在唱歌?这些问题与意识问题一样难以回答。这确实很棘手。我们人类做梦时也未必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但只要我们清醒过来,就能明确自己刚刚在做梦。斑胸草雀醒来后是否明白刚刚是在做梦?它们能否区分现实和梦境?我们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出这样的结论:人类做梦时的生理学和行为学特征也可以在猫、老鼠、鸟和其他动物身上观察到。然而,对于这些动物而言,做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目前却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友义)
zhongwen_simp.world-50987403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0987403
美国伊朗局势升级,中国如何布局中东
美国在1月3日发动空袭,击毙伊朗头号军事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sim Soleimani)。美国政府称此次空袭为自卫防守行动,而地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最近三十年来美国对伊朗最沉重的打击,意味着华盛顿与德黑兰之间长期角力骤然升级。
像伊朗这样日益被美国孤立的国家,不可避免地与中国与俄罗斯走得更近。本周一,中国、伊朗与俄罗斯刚举行罕见的三国海上军演。伊朗外长随即访问北京,这是他一年内第四度外访中国。两国外长不点名地抨击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单边主义与霸权行为”。 空袭之后,北京会采取何种行动,引外界关注。BBC中文访问美中伊关系专家,分析北京将在此轮冲突中扮演何种角色。 伊朗外长扎里夫与中国外长王毅 苏莱曼尼之死为何重要? 去年12月最后一周,美伊关系急转直下,一名美国承包商在伊拉克军事基地遭袭死亡,美国认为德黑兰授意了该袭击。2019年最后一天,伊拉克民众冲击美国驻伊拉克使馆,当时特朗普就威胁伊朗要承担全责,将付出“巨大代价”。 但美国选择在此时暗杀伊朗最有权势的将军,出乎许多观察家的预料。苏莱曼尼在中东什叶派武装中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领袖,人脉与声望可说是无人能及。 美国在伊拉克巴格达机场击毙苏莱曼尼。迈入2020年仅仅三日,但此袭击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今年甚至未来多年的中东局势。 美国总统特朗普授权了此次空袭,他在推特上表示,苏莱曼尼正计划杀害更多美国人、他直接或间接要为数百万人的死亡负责。 特朗普的政敌、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拜登(Joe Biden)则说,特朗普此举犹如“将炸药扔进了火药盒”,让中东局势火上浇油。 美伊紧张,中国如何盘算?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3日上午与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通话。蓬佩奥表示,他重申了美方不希望升级局势的立场。 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赵立坚在推特上透露,杨洁篪表达中方对中东局势的高度关注,希望各方克制,以对话解决问题。这与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较早前的表态一致。耿爽呼吁所有各方,“尤其是美国,保持冷静,自我克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者克里斯蒂娜·林(Christina Lin)认为,中国不希望美伊爆发战争,“一带一路”的顺利执行亟需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潜在的美伊战争会给中国的地区利益带来毁灭性影响,”她对BBC中文说。 伊朗是沟通中东与亚洲的“一带一路”沿线关键国,并对华存在经济依赖,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伊关系的关键一环在于石油。中国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进口国,在美国禁令之下,依然购入伊朗原油并对其出口大量工业产品。 另一方面,随着页岩油的开采日渐成熟,美国在能源方面日益独立。 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加佛(John Garver)对BBC中文表示,中伊互为战略伙伴,伊朗对中国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战略意义。 加佛认为,一个平稳安定的伊朗符合中国的利益,而随战争而来的能源供应短缺、原油成本提高、政治风险增高都会让北京头疼。 同时,中国一向反对中东国家套用西方民主政制,担忧随即而来的政治动荡将助长恐怖主义发展,威胁国家安全。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此前发表报告称,由于中国在中东的政治遗产近乎为零,能够与地区一些传统“死敌”同时建立联系,例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沙特与伊朗、阿联酋和卡塔尔。 不过,克里斯蒂娜·林对BBC中文表示,尽管北京需要平衡与沙特的关系,伊朗提供的能源对中国来说十分关键。“在中国的战略盘算中,伊朗的角色更为重要,而沙特及其他海湾国家仍处在美国的安保庇护之下。” 然而,尽管苏莱曼尼之死为地缘政治投下震撼弹,分析家认为,中国或许不会在伊朗和其在中东的敌对国家间明确选边站。通过经贸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蒸蒸日上,但其一向在中东奉行不干涉政策,避免卷入种种冲突中。 加佛预期,北京会密切关注空袭事件,但除了外交表态外,不会轻易采取更进取的行动。“俄罗斯近年来决定在中东扮演高风险、高调的角色,但不同于俄罗斯,中国会非常谨慎,不会轻举妄动,”他说。 长期关注中伊关系的加佛观察到,中国的战略分析家普遍认为中东十分复杂,可谓是“帝国的坟墓”。中国自认目前还未能彻底摸清局势,避免正面介入冲突是最明智的选择。 加佛曾写道,中国从伊拉克的案例上学到教训,伊拉克80年代仍是区域内重要国家,但经过两度与美国作战的创伤,如今变成一个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国家。北京担心一旦美国与伊朗开战,伊朗会重蹈伊拉克覆辙,损害中国在中东的利益。 然而,日趋紧张的中美关系,可能正悄然影响中国在中东的判断。 克里斯蒂娜·林认为,中国以往的中东政策是在华盛顿与德黑兰之前求平衡,但在中美面临“脱钩”的今时今日,美国制裁伊朗的高压政策正催生一个中俄伊联盟,近日的海上军演正正体现了这一新趋向。美国陆军退役上校麦格雷戈(Douglas Macgregor)去年也曾表示,美伊若开战,势必将俄罗斯和中国拉入战局。届时,美国恐面临一个比以往都更强大的敌对阵营。 更一种观察是,击毙苏莱曼尼后引发地区震荡,美国的战略中心或会重回中东,无暇制衡中国。 《泰晤士报》写道,从黎巴嫩到阿拉伯地区,苏莱曼尼之死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同时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努力带来深重影响。有观察人士指出,继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阿拉伯之春等事件后,美国再度疲于解决中东困境,给唯一有能力与之抗衡的中国更多崛起的空间。
ukchina_simp.vert-tra-38391168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38391168
耶路撒冷一个维持千年的和平承诺
最近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阿迪卜·贾瓦德·朱德·阿尔·侯赛尼(Adeeb Jawad Joudeh Al Husseini)坐在耶路撒冷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唯一的公共入口旁的一个长凳上。这座建于4世纪的教堂占地广阔,而这位53岁的穆斯林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座教堂的入口度过。他的父亲、祖父和数十代祖先也一样,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坐在这条长凳上。他们守卫的这座教堂据信是耶稣坟墓的所在地,侯赛尼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皮夹克内袋里掏出一把20厘米长的铁钥匙。
这把20厘米的钥匙是教堂唯一的一把钥匙(图片来源:Sara Toth Stub) 根据侯赛尼的说法,只有这把钥匙可以打开教堂坚固的木门,是1187年从十字军手中夺取耶路撒冷的萨拉丁苏丹(Saladin)把守护教堂的责任交给了他的家族。历史上,很多势力都希望控制耶路撒冷,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垂涎这座圣城,因此耶路撒冷曾多次易手。萨拉丁想要确保教堂不受他的同胞穆斯林的破坏,因为在1009年,当法蒂米德·哈里发·阿尔-哈基姆(Fatimid caliph al-Hakim)下令烧毁圣城的许多教堂,其中包括圣墓教堂。(阿尔-哈基姆的儿子在1128年批准重建该教堂) "所以萨拉丁把保护教堂的钥匙交给了我们家族,"侯赛尼说,"这对我们家族来说是一种荣誉。它不仅仅是我们家族的荣誉,它也是全世界所有穆斯林的荣誉。" 耶路撒冷是一座对基督徒、犹太人和穆斯林都具有宗教意义的城市 侯赛尼家族的成员,以及另一个穆斯林家族努赛贝(Nuseibehs),已经成为圣墓教堂复杂图景中固定不变的一点。 该建筑综合体现在由六个不同的古老教会使用——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东正教、叙利亚东正教、埃塞俄比亚东正教和科普特东正教——每个教派都有僧侣住在那里。在整个历史中,在这个建筑综合体中生活的宗教群体之间充满了矛盾,有时还会因为由哪个教派控制某个区域而导致暴力冲突。 19世纪的一项奥斯曼法令宣布每个教会仅限使用在1853年颁布法令时他们所控制的区域,紧张的关系才得以控制,直至今日。 每天早晨4点,当教堂开门时,两个家族的成员——或由他们任命的代表——出席合作仪式。两位穆斯林开锁后,推开一扇门,然后由来自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东正教的牧师——定期轮换——从内部打开另一扇门,而其他教派的神职人员在一旁监督。当下午7点教堂要关闭时,则以相反的方式进行仪式。 游客和朝圣者亲吻涂膏礼之石,他们相信耶稣在葬礼前正是在这块石头上完成清洗等仪式的 游客和朝圣者来到这里亲吻石板,这块石板被尊为耶稣在被埋葬之前洗净身体的地方。他们会进入被认为是耶稣坟墓的地下室。所有人都会经过这些坐在长凳上的穆斯林守护者。他们除了照顾家庭和生意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坐在这里。历史学家无法确定这些守门者起源自何时,但他们也没有认真的批判这一传统——而且大多数人认为这对教会的日常运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基本上就像教堂里的很多东西一样,是一种传统,"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荣誉教授(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雷蒙德·科恩(Raymond Cohen)说。他研究了这个教堂,并著有《拯救圣墓》( Saving the Holy Sepulchre)一书。 "我认为这是耶路撒冷的瑰宝之一。" 虽然侯赛尼家族拥有教堂的钥匙,但是努赛贝家族担负着打开和关闭教堂大门的体力工作,这可以追溯到公元637年当哈里发·奥马尔(caliph Omar)第一次把伊斯兰教引入耶路撒冷时,瓦吉·努赛贝(Wajeeh Y Nuseibeh)解释道。他现在已经67岁,就坐在侯赛尼的旁边。 "我们家族第一次与奥马尔一起抵达耶路撒冷",从那时起就被委任保护教会免受破坏,努赛贝说着,递给我的他的名片,他自称是"圣墓教堂的守护者和看门人"。 游客和朝圣者亲吻涂膏礼之石,他们相信耶稣在葬礼前正是在这块石头上完成清洗等仪式的 但是侯赛尼坚持认为努赛贝家族是之后才进入这个仪式。 "努赛贝说的不是真的,"侯赛尼后来告诉我。他补充说,他的家族在1187年从萨拉丁收到了钥匙后不久要求努赛贝家族打开和关闭大门,这一过程需要爬梯子至门锁处,而侯赛尼的家族仍然是钥匙的所有者。 "我们家族的人要是爬梯子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因为我们是教长,"侯赛尼说。 侯赛尼的名片上写着,他是"圣墓教堂的钥匙保管人。" 埃塞俄比亚的东正教教堂是圣墓教堂的六个古老教堂之一 努赛贝对侯赛尼的版本笑了笑,然后重复了他自己的版本,回到萨拉丁之前统治了该城市500多年的奥马尔。他们并肩坐着,告诉我这是一次友好的辩论,也是他们经常开玩笑的一件事。他们有个叫伊卜拉欣·阿提耶(Ibrahim Attieh)的朋友也坐到长凳上来和他们一起笑。今年75岁的伊卜拉欣是一个退休的导游。 "是的,他们是朋友,我和他们两个都是朋友,"阿提耶说。阿提耶和很多人都是朋友:牧师、游客、甚至以色列的警察(他们管理教堂的安全)。他白天时和侯赛尼、 努赛贝一起坐在长凳上。 这座教堂在耶路撒冷反复无常的统治权力下存活了数百年。在此期间哈里发对前来朝圣的人收取大量金钱,教会也因内部冲突而四分五裂。 纵观历史,各教派之间发生了有关地区控制的冲突,有时是暴力冲突。地方权力,特别是在奥斯曼时期,经常参与重新分配教堂内的权利和领土。 亚美尼亚东正教是开门仪式的参与者 偶尔,这些分歧甚至威胁到引发世界大国之间的冲突。1853年,俄国威胁入侵土耳其,因为当时控制耶路撒冷的奥斯曼政府应法国的要求想把教会的希腊东正教地区的一部分交给罗马天主教。于是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Abdulmecid I)发布法令称,教堂内不会再有财产和权利的转移。 如今,各教派的所谓现状仍然控制着教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从服务的时间安排,到弥撒的语言,到游行的路线。例行程序的任何改变都可能会导致不和谐和暴力。最近的一次冲突是在2008年当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神职人员在游行路线上发生争吵,导致有人被逮捕。保持现状的微妙性质意味着很少进行装修和修理,科恩解释道。 "保持和平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他说。 教会经历了政府的变更和建筑物内的领土冲突而得以幸存 但经过几十年的谈判后,罗马天主教、亚美尼亚和希腊东正教的领袖最近达成了一个历史性协议,他们将修复这座据称是耶稣坟墓所在地且受到建筑师长期警告有崩溃危险的建筑物。 这座被称为"Edicule"的正方形结构,位于教堂的主要圆形大厅下,现在已经被脚手架覆盖。自2016年6月起,梯子、石板、胶合板和其他建筑用品已经散布在教会的中心附近。这是200多年来首次修复坟墓的小礼堂,也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筑物复原后的第一个重要工程。 但是,即使现在教派之间可以比过去更好地合作,并且可以依靠以色列警察来维持秩序,看门人仍然是一个长期的传统,也是外界人士参与决定圣墓教堂历史的代表。 "这就像一件羊毛衫。如果你开始拆线,那么一切就都崩溃了,"科恩说。 罗马天主教牧师在绕圈,据信这里藏有耶稣的坟墓 星期日晚上6点30分,在教堂预定关闭前半小时,巨大的叮当声打破了教堂的安静。 这是奥马尔·苏姆伦(Omar Sumren)在执行敲门人的仪式,接着他会关闭双门的其中一扇,为最后的关闭做准备。 苏姆伦和他的兄弟以实玛利(Ishmael)代替侯赛尼工作了25年,当侯赛尼没空时,由他们执行开门和关门的任务。 就在下午7点前,最后的访客正在离开,以实玛利从教堂的门背后拿出梯子,搬到外面。两位天主教方济会士穿着他们标志性的棕色长袍,腰间系着绳索,和穿着黑色衣服的希腊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牧师站在门槛内,观察每一个动作。一名以色列警察戴着一顶犹太头盖帽也出席每天的仪式。以实玛利关上门,然后爬上梯子上锁。然后他爬下来,把梯子折起来,通过门上的一个小门把它送回给里面的牧师。 当僧侣在教堂综合体中开始度过又一个晚上,奥马尔拿着侯赛尼托付给他的钥匙,回到教堂前面主庭院旁边的一个小房间。每天晚上,这些人里面负责门和钥匙的那个会在这里睡觉,准备在早晨执行开门仪式。 "这对我来说是第二个家,"侯赛尼说。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world-4871650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8716508
石墙暴动:那场改变百万同志命运的骚乱
50年前一个炎热的纽约夜晚,6名警察突袭了黑手党经营的一家同性恋酒吧,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动会引发一场重塑未来几代人生活的运动。
石墙暴动发生一周的石墙酒吧/2009年的石墙酒吧 那天晚上马克(Mark)没有扔一块砖头,也没有与警察对峙,但他有一样东西或许与任何投掷物一样有用——他有粉笔。 当时石墙酒吧外一片混乱,人们向警察投掷硬币和瓶子。马克的朋友马蒂(Marty)给了他粉笔,以及一些指示。 那个无家可归的少年沿街走去,在人行道上潦草地写了三个词。然后,他又对着前面的一堵砖墙写了字。 他写了三个词:“明天,夜晚,石墙。” 马蒂(Marty Robinson)希望通过马克写下的简单信息来传话,确保自发的反抗运动的规模可以更大。一小时前,警方在一周内第二次突袭了纽约格林尼治村,但这次他们在周五凌晨1点突袭,酒吧内都是人。 大约200名顾客被赶到了石墙酒吧外的克里斯多弗街,顾客中包括女同性恋、男同性恋、跨性别者、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和变装皇后。这群人把矛头对准了警察,这几名警察为安全考虑撤退到酒吧内。同志习惯于逃避警察的追捕,但这一次,他们是进击的一方,而警察是撤退的一方。 同性恋权利运动并不是从那天晚上开始的,但接下来几个小时和几天内发生的事情激发了运动。自那以后取得的所有进步——比如婚姻平等和更加包容的社会,都要归功于那些与警察斗争的年轻人及后来组织起来的活动人士。 石墙暴动被认为是同性恋权利运动的“罗莎·帕克斯事件”。正如帕克斯拒绝在阿拉巴马州的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一名白人男子,推动了14年前的黑人平权运动一样,石墙暴动也推动了同性恋平权运动。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同性恋实际是非法的,他们生活在秘密和恐惧之中。医生认为他们是疯子,宗教领袖认为他们不道德,政府解雇他们,电视节目攻击他们,警察觉得他们有罪。 1969年6月27日的晚上,他们突然奋起抗争,是什么激发了他们? 愤怒情绪累积 暴动发生时,除了伊利诺伊州,美国的每个州都不允许男性之间或女性之间发生性关系。同志不能为联邦政府或军队工作,出柜会让他们在法律、医学等许多行业失去执照。 尽管越来越多的同志从美国各地搬到纽约,但纽约州的法律对他们的惩罚尤其严厉,也许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回应这一现象。每年都有数千人因“反自然罪”、教唆或猥亵行为被捕。 报纸上会刊登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意味着这些人会丢掉工作。甚至连你穿什么都有规定——如果你只有不到3件警察认为适合你性别的衣服,他们就能给你戴上手铐。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埃斯克里奇(William Eskridge)说,由于同性恋者缺失政治权利阻止这种情况,所以引发了巨大不满,“就像一桶等待点燃的炸药”。 活动人士约翰逊(Marsha P Johnson)因与警方对峙被称为石墙暴动中的英雄 他说,年轻的同志们不想写信给议员要求改变或签署请愿书。相反,他们从反战运动、黑人平权运动和那些推动妇女解放的人那里得到了启示。他们的策略十分简单:“上街捣乱。攻击,攻击,攻击。” 纽约没有酒吧或夜店可以容下他们。纽约当地的酒类法规被解读成,给同志提供酒类服务会导致有执照的店铺被关,因为这会让场所变得“混乱”。与同性跳舞也会被解读成下流的行为。 20世纪60年代初,纽约开始打击同志酒吧。黑手党随后插手其中,他们向当局行贿,运营许多同志酒吧。他们冲淡饮料,售价反而更高。尽管被黑手党利用,但石墙酒吧的顾客还是把它当成了避难所,当成了一个难得的可以表达自我和情感的地方。而且它的独特之处是,有一个舞池。 1969年夏天,随着市长选举临近,突袭频率增加,石墙酒吧成了一个明显的目标。石墙酒吧由罪犯经营,没有执照就卖酒。还有传言称,黑手党在敲诈其富有的顾客。 在最热的夏日夜晚,这个火药桶需要的仅是一个火星。 “我们要反击” 大约六名警员走过克里斯多弗街,迈入酒吧,其中有纽约警察局公共道德部门的负责人。他们的卧底同事已经在里面了。灯光亮了,音乐停了,警察要求人们离开时出示身份证。 被驱逐的顾客涌上街头。当时23岁的布莱恩(Robert Bryan)说,一开始气氛很欢乐。他在突袭后不久就到了现场。 他说,一名变装皇后用钱包打了警察后,遭到警察袭击,气氛变了。人们开始向警察投掷硬币。但随后情况更加恶化,一名女同性恋者挣扎着从酒吧走出,而警方试图让她上车。投掷物变成了石头和瓶子,而不是1美分或25美分等美元硬币。 布莱恩说,当警察撤退到酒吧时,他们开始抓人、打人。布莱恩踢了一名警察一脚然后逃走,另一名警察没追到他。当他回来后,警察被困在楼里。后来警察透露,他们担心自己的安全。警察人数不多,而那时已经有数百名抗议者聚集在外面。 有人向窗户扔垃圾桶,还有人用打火机里的液体点燃投掷物。一个停车计价器被拔起,用作攻击前门的武器。 “那是一个激动人心、肾上腺素狂飙的时刻,完全失去了理智,”布莱恩说。他还说,当时有一种暴民情绪,他觉得自己处于一种梦幻般的状态,行动完全不受约束。“上帝知道,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我绝不会踢警察。我们终于开始反击了,这让人振奋。” 防暴警察赶来营救他们的同事,暴力事件在最后平息之前持续了一阵子。至少一名警察因头部受伤在医院接受治疗,13名示威者被捕。 暴动结束了,但在场的一些人知道,一切都不会再像从前一样。第二天晚上,聚集的人更多了,一部分也许源于粉笔作的宣传和白天散发的传单。这次更加暴力,警方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手段,使用了催泪瓦斯。聚集的人则点燃了垃圾桶扔向警察。抗议活动又持续了4个晚上,周三晚上的抗议最为暴力。 当抗议结束时,许多人心中的问题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前往自由世界的第一步 暴乱发生一个月后,25岁的谢莱(Martha Shelley)爬上了石墙酒吧附近一个公园的喷泉,当时她担心自己可能丧生。但她想告诉众人一个重要信息——走出阴影,“活在阳光下”。 谢莱如今已经75岁。“很可怕,”她回忆起那天的情况时说,“马丁·路德·金被枪击时我在哈莱姆区,一幕幕在我眼前上演。我知道,我可能会被枪击。” 在她的敦促下,人们在马蒂激动人心的演讲后向石墙酒吧走去,一些人系了紫色的腰带,手牵着手,高喊着“同志力量!”一到石墙酒吧,谢莱就要求人群散开,因为她担心会有更多暴力事件发生。 这是同志第一次公开在纽约游行要求平权。几年来,美国第一个同志权益组织马太辛协会(Mattachine Society)每年都会组织在费城美国独立纪念馆门前抗议。不过谢莱说,这个游行太温和了。 “我去过费城,女性必须穿裙子。我从心底里觉得讨厌。我们举着标语走来走去,游客吃着冰淇淋看着我们,好像我们是从动物园跑出来的一样。我想:‘这不是我,这都是假的’。” 美国第一个同志权益组织马太辛协会(Mattachine Society)曾经每年都会在费城组织抗议 石墙暴动前,活动人士希望融入社会,不要惹麻烦。但是暴动发生后,他们从礼貌地要求转变成愤怒地要求。谢莱和马蒂组织的这次集会在历史上并没有像后一年同志平权游行那样被载入史册。后一年的同志平权游行被称作美国第一次骄傲大游行(Pride march)。 但是这次游行仍然十分重要,是同志踏出充满勇气的第一步。 组织起来 从石墙暴动涌现出的同性恋解放阵线(Gay Liberation Front)最能体现出新的气氛,该组织成了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组织是在几周内成立的,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其名称是向在越南与美国作战的民族解放阵线致敬。会议提出这个名字时,谢莱非常高兴,手重重地拍在啤酒瓶上,流血了。“如果我们事后没有组织起来,之前的暴乱就失去了意义,”她说。 同性恋解放阵线只存在了几年,但那段时间很火,因为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对自己的身体有控制权是最重要的,"谢莱说,"包括性解放、妇女生育权利、吸毒而不入狱的自由以及经济自由。”对于反种族主义,她说,所有这些自由必须适用于所有人,不论其种族、宗教和公民身份。 谢莱成立了一家名叫《出来吧!》(Come Out!)的报纸 同性恋解放阵线当时与一些主要的叛乱团体结盟,比如黑豹党。其成员组织了美国第一次骄傲大游行,并且成立了一家名叫《出来吧!》(Come Out!)的报纸,谢莱曾在街上卖这份报纸。 同性恋解放阵线的会议十分混乱,他们在行动方向存在严重分歧。但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开始,一波新的活动团体随之产生,如同志活动家联盟(Gay Activists Alliance)和激进女同组织薰衣草威胁(Lavender Menace)。谢莱是薰衣草威胁的创始成员。 一年后,伦敦出现了同性恋解放阵线组织,同志权利运动成为全球性的运动。 第一次同志骄傲大游行 如今世界各地有成千上万的同志骄傲活动,但它的开端并不引人注目。石墙事件发生后不久,布罗伊迪(Ellen Broidy)在与三名朋友共进晚餐时提出组织一次更激进的游行,要求自己的权利。 克里斯托弗大街解放日当天——即石墙时间过去整整一年后,人们在格林尼治村开始游行,走过了51个街区,到达中央公园。据估有3000至15000人参与游行。 布罗伊迪说,最让人兴奋的有人在沿途加入了这次活动。“核心信息是‘我们在这里,我们是同志,习惯吧。’但我感觉到事情远不止于此,而是走出来,在运动中发挥我们的作用。” “我认为,我们不是为了有权参军或结婚而游行,”她说,“更多是想推翻压迫制度,而不是要求法律变革。” 克里斯托弗大街解放日当天——即石墙时间过去整整一年后,人们在格林尼治村开始游行 有的人上了自卫课,觉得可能会发生暴力事件,但是没有任何暴力事件出现。美国其他城市很快也有了类似游行,两年后伦敦也出现了。 “这是很自然的,也有必要,”布罗伊迪说,“如果1970年纽约没有游行,它也会在伦敦、马德里或墨西哥城出现。” 如今,同志骄傲活动更多是同志文化的庆典,还有企业赞助,而政治信息却仍然存在。 布罗伊迪认为,过程中有些东西丢失了。“我认为如果没有彩车,没有花旗银行和美国航空,这项活动更有力量。是,这是进步的标志,但这无疑是在资本主义市场中。” 取得进展 美国第一次同志骄傲游行后,同志平权进程速度加快了。在接下来的10年,美国联邦政府取消了对同性恋者的排斥,医学界也改变了长期以来的观念,他们以前认为同性恋者需要精神治疗。 1977年,米尔克(Harvey Milk)在旧金山成为美国第一批公开同志身份的官员之一。两年后,大约10万人参加了在华盛顿举行的全国游行,在当时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同志集会。 20世纪80年底,美国废除了许多反鸡奸法,使同性恋合法化,尽管几十年后,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才裁定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法律进步的同时,人们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如今四分之三的美国人接受同性恋关系。 但是到2019年,同志平权运动仍有未结束。在美国许多州,同志仍会因性向被开除。活动人士称,特朗普政府正带领国家走回头路,削减了一些他们努力争取来的自由。 不过,美国今年出现了首位同志总统候选人,显示同志平权仍然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也许进步的最大标志是,皮特·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不寻常的姓和挪威语技能似乎比他的性向更让人们好奇。 那天晚上,与警察战斗和在大街上游行的人都没有预料到自那以后取得的进步。因此,《石墙:引发同志革命的骚乱》一书作者卡特(David Carter)表示,值得反思的是,警方突袭这家黑手党经营的酒吧到底带来了什么。 “非常意外,在人类历史上也很难罕见:完全自发的行动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带领人们往更好的方向走。” 这不是第一起同志反抗警察的暴动。《洛杉矶时报》称,10年前警方曾被扔过甜甜圈。但石墙暴动开启了许多其他重要事件。 “运动从极小的规模转变了群众运动,这就是石墙暴动的历史意义。”卡特说。但他也认为运动有其深层含义。“这些时刻具有鼓舞人心的意义,在美国历史中,就如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硫磺岛竖起国旗。” 与其他有名的故事不同,许多学校并不教授石墙暴动,但它以电影、书籍甚至是文化遗产的方式被人们记住。2016年石墙周围地区被定为国家纪念园区。上周,纽约警察局还为此次突袭道歉。 马克之后做了什么? 同志运动在石墙事件后风起云涌,当年从朋友那里拿到粉笔的马克后来怎么样了? 当石墙酒吧被突袭时,他才到纽约6周。那天晚上在石墙酒吧外,他想:“我们在为自己的权利而战,就像历史上的妇女、非裔美国人和其他人一样。”他说,那晚的警察具有象征意义。“他们是犹太教堂,是我难以言说的家庭,是我离开我热爱的城市搬到纽约的原因。他们是宗教、媒体、政府,是所有把我们推开的人。” 但他说,石墙暴动不仅仅是一场战斗,它是一种精神,也给了他决心。他誓言余生要从事这项新事业。他首先去了同性恋解放阵线,帮助开展青年服务。他还担起了另一项任务:让同志尽可能成为美国主流人群的关注对象。他通过扰乱公众秩序的策略做到了。 马克 1973年,他闯入了CBS广播公司黄金时段新闻节目,举着写有“同志抗议CBS偏见”的标语,当时节目主持人是电视界传奇人物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节目有6000万人观看。 他随后在费城成立了一家同志报纸,成为在同志新闻报道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在平权方面的工作让他赢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接见。 50年前马蒂给他那只粉笔前,马克是一个身无分文的少年,他从未想象过国家和自己的未来。 “我那时不会知道,有一天我会和我丈夫在白宫跳舞。所以,我想对那些想要出柜的年轻人说,‘勇于做梦吧’。”
ukchina_simp.161103_vert_fut_why-apple-and-google-are-going-solar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11/161103_vert_fut_why-apple-and-google-are-going-solar
苹果和谷歌进军太阳能产业原因何在?
多数人都以为苹果公司只是一家手机、计算机和智能手表制造商,与能源产业则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固有认识:去年,苹果公司收购了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太阳能电站。今年8月,美国政府向苹果公司颁发了出售该电站所发电力的许可证。
谷歌投资的伊万帕太阳能发电设施(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苹果公司早已开始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并且宣称该公司所有运营所需电力的100%都将来自可再生能源。苹果的脚步并不孤单。就在不久以前,电商企业亚马逊公司刚刚宣布将在德克萨斯州西部地区建设一座253兆瓦的风电场。与此同时,谷歌公司已经投资了伊万帕太阳能发电设施(Ivanpah Solar Electric Generating System),并且近期已经开始和SunPower公司合作生产家用太阳能电池板。这些硅谷科技巨头们为何对太阳能如此情有独钟? “对于这些大公司而言,电费是他们最大的运营成本之一,” IHS 科技公司太阳能行业分析师阿什·沙玛(Ash Sharma)说。“获取低成本电力对他们来讲十分重要。” 现代数据中心属于耗电大户。除了要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保持服务器不间断运行外,还必须对所有设备进行冷却,所需成本极为高昂。那么,谷歌公司为什么对家用太阳能电池板也产生了兴趣?谷歌称,它想搞清楚“地球的太阳能潜力”,这些家用太阳能电池板的相关数据,包括发电量,都够为制定未来能源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下降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上个月于阿联酋阿布扎比(Abu Dhabi)召开的一场能源招标会上,一家日本/中国联合企业体提出要建设一座发电成本只有每千瓦时2.5美分的太阳能电站,–这一成本水平远低于美国燃气和燃煤发电的平均成本,同时也是截至目前公布的最低太阳能电站发电成本。 亚马逊正在投资风电设施为其服务器供电。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沙玛认为,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规模的急速扩张。 “中国新增了非常巨大的产能,”他说。“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产量占全世界的80%左右。” 在太阳能电站的建设成本急剧下跌的同时,全球迎来了太阳能电站的建设热潮。沙玛称,仅仅在几年前,一座50兆瓦太阳能电站就已经是大型电站了,但是现在却有好几座装机容量一、两百兆瓦、甚至更大的太阳能电站正在建设中,其中包括位于印度中央邦,全球规模最大的750兆瓦太阳能电站。这座电站取了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名字:雷瓦超兆瓦太阳能电站(Rewa Ultra Mega Solar),印度政府希望该电站于2017年竣工。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在加紧研制性能更为优越的太阳能电池板。某些新开发的实验电池板采用了模仿钙钛矿晶体结构的合成材料制作。这项新技术如果获得成功,将有望在降低电池板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其发电效率。 太阳能发电量仅占全球能源总量的1%左右,但是随着太阳能产品供应量的持续增长,现有能源结构将被打破。沙玛称,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将大大促进它的普及。他说,根据 IHS 科技公司的预测,明年太阳能发电成本将有望下降“大约30%”。 硅谷科技巨头们位居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实力的公司之列。这些公司加快进入能源产业的步伐也许并不会令人感到吃惊。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必须由自己掌控。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4521751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45217517
观点:深圳佳士工人维权的两大意义
2018年7月,上市公司深圳佳士科技的员工要求自主筹建合法工会,却遭资方、上级工会和警察打压。30名工友与学生被拘捕,引发了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关注。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学生和毛左人士亲赴深圳坪山现场声援被捕工友,这不仅加强了对当局的施压,也带动了对事件性质和未来走向等问题的争论。
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学生和毛左人士亲赴深圳坪山现场声援被捕工友,这不仅加强了对当局的施压,也带动了对事件性质和未来走向等问题的争论。 在笔者看来,是次深圳佳士工人维权事件并非个别激进工人和学生的非理性行为,而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第一,它开启了工人阶级自觉组建工会的运动;第二,它代表工人和学生等社会中坚力量对中国未来该往何处去的全新探索。 一方面,佳士工友要求自主筹建工会,这是一项体现工人阶级觉悟的政治诉求。从5月中旬开始,工友向坪山区总工会反映恶劣的劳动状况,寻求自主组建工会。厂方不但阻挠工会选举,还将提出诉求的工人开除,进一步激化矛盾,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 自主筹建工会抗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成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中的一员。这一进程不仅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从而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缔造了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人阶级。2017年,中国共计有2.8亿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劳资矛盾不断加深的四十年。近年来中国的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GDP增速跌破7%。最近半年的中美贸易战硝烟正浓,制造业必将受到冲击带动工资与福利下降,直接影响工人生计,中国的劳资矛盾必将愈演愈烈。 据统计,从2010年开始,中国每年的罢工数量都会“翻一番”,珠三角就是其中一个多发区域。工人的抗争对象多为资方,诉求则主要集中在追讨欠薪、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工伤赔偿、搬厂安置和赔偿等方面。这些诉求直接关乎工人当下的切身经济利益,是工人在遇到威胁他们基本生存的劳资纠纷而诉诸法律渠道又无效后,自发采取的反抗。 经受过多次经济斗争洗礼的中国工人已经逐渐意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的组织,这些反抗要么无法取得胜利,要么无法守住抗争的果实。所以这一次佳士工友要求自主筹建工会,并非个别激进工人的非理性行为,而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中国工人多年抗争后的必然结果。佳士工友的行动也说明,中国工人已经从单纯的经济主体,转变为具有阶级觉悟的政治主体。从这个角度来看,佳士工人维权事件,已经开启了中国工运的全新篇章。 左倾成为潮流 另一方面,这次佳士维权事件发端于工友的自发斗争,但随后得到全国进步学生和左派人士在线上和线下的支持。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就业难、薪资低、工作时间长、生活成本高企、阶级固化严重等问题造成青年贫穷愈演愈烈。中国的年轻人因此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自己的困境?他们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所以,即使舆论管控越来越严格,也会有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主动关心社会不公与劳工权益问题。批判资本主义思潮,尤其是强调劳动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为当下中国年轻人提供了符合切身经验的解释。因此,左倾思想在中国青年中成为一股与日俱增的潮流。 在这些左倾青年中,不乏遍布全国的在读大学生。当前正值暑假,有一群学生正在工业区进行法律教育的社会实践,恰巧遇上佳士工友的行动和目击警察的违法行径,将自己的见闻发布到网上。 更多的学生在互联网上持续密切关注事件发展。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超过50个知名高校的学生,亲赴深圳坪山的事件现场声援被捕人士。他们在佳士工厂和当地公检法机关门口手举毛泽东肖像,高唱红歌,高喊释放被捕工友和声援人员的口号。而部分佳士被捕工友,在取保候审之后,主动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在看守所的遭遇、为何信仰毛泽东思想、为何要参与和声援此次自主筹建工会的行动。 此情此景,不难让人联想到1968年5月发生在法国的"五月风暴"运动。两场运动同样是在严峻的社会经济危机之下,同样出现学生和工人互相联结。在"红五月"中,法国学生也抬出毛泽东像,高呼毛泽东的语录。50年前的法国,和今天的中国,都出现相似的情景,足见这些进步学生并非是被某种意识形态绑架或煽动,而是从相似的现实条件出发,在相似的历史和理论资源中吸收养分,再转化为行动,照亮未来。 佳士事件看起来事发突然,但它反映的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学生和工人作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都在此次佳士事件中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年轻的学生和工人相结合,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历史中获得理论和实践资源,也是他们对"中国社会未来该往何处去"这一问题身体力行的探索。中国的学生和工人或许没有亲身体会过社会主义的挫折,但他们确实正在经历着资本主义的危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社会不公日益深重,工人和学生们的政治自觉将愈发高涨。 中国社会出现了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历史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灵感。无数像佳士建会工友的劳动者,和像左翼学生这样的行动者,正在给出他们的答案。 一方面,他们在左翼的理论和历史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也期待他们在吸取社会主义挫败的历史教训下走得更远,更有希望。 (本文不代表BBC观点)
ukchina_simp.vert-cul-48871111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48871111
阅读是否真能改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正值人生的艰难时期。很快,她便会辞去首相一职,离开唐宁街10号。那么,她可能会读什么样的书来抚慰内心的烦恼呢?“阅读治疗专家”贝尔特德(Ella Berthoud)推荐了《梦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这本经典小说于1978年出版,作者是美国的塞尔比(Hubert Selby Jr)。小说围绕着毒品和药物成瘾展开,讲述了四个人的故事。在世纪之交,人们又将它改编成电影。贝尔特德说:“这本小说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来过好每一天。所以希望特蕾莎·梅能读到这本书,并感觉到神清气爽、精神焕然一新。”
今年海伊文学节,人们对阅读小说的精神治疗价值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于是有了这样的书单推荐。BBC文化板块的文学作家安德森(Hephzibah Anderson)主持了此次名为“治愈的文字:小说能救人吗?”的讨论。讨论中,贝尔特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是一位作家,同时也在伦敦的“生命学院”机构当文学咨询顾问,给人们提供一对一的阅读建议。她用自己对文学的见解帮助许多人解决了心理问题。畅销书作家伯顿(Jessie Burton)和惠托(Alex Wheatle)也出席了这次讨论。 那么,如何在阅读中重新找到自我内心的平衡呢?阅读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的途径,而且是其它艺术形式无法超越的。这一点得到了讨论小组的一致同意。贝尔特德指出:“观看电影和电视剧时,眼前会出现完整的画面。但是阅读小说不同,小说的画面感需要读者自己想象。如此一来,读者能够参与进去,阅读也就更有影响力了。”惠托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虚构小说是如何达到共情效果的。小时候他住在伦敦南部的一个孤儿院里,偶然发现了马克吐温(Mark Twin)的《哈克贝利·费恩》一书。他说:“孤儿院的生活并不令人愉快。是这本书把我带离了那个每天让我焦虑的地方。每天晚上9点或9点半的时候,我举着小手电,一页一页地阅读。当时,我就想象着自己也沿着密西西比河漂流而下,沿途遇到了一艘艘汽船。我还会想,要在哪里吃饭、该在哪里休息一下。” 由左至右:阅读治疗专家贝尔特德和小说家伯顿、惠托一起,就自己陷入困境时最爱的书籍与大家一同进行了讨论(Credit: BBC) 记叙顺序的力量 小说的记叙结构严谨,可以给思路不清的读者带来秩序感。伯顿告诉观众,困难时期她最喜欢阅读的小说是桑森(CJ Sansom)的《夏德雷克》(Shardlake)小说系列。小说的背景设置在英格兰都铎王朝时代(Tudor),写的是当时的历史迷案。几年前,伯顿的处女作《微缩屋工匠》(The Miniaturist)大获成功,而她则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这时候,是桑森的小说给她带来了慰藉。她说:“我常被带入到精彩的故事情节中,尝试去解开一些谜案。很好地排解了心里的烦闷。” 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康复性质的小说不一定是令人轻松的,它可能是苦难的故事。惠特尔回忆说,童年时代,父亲经常会给他讲述自己童年在牙买加的故事。那时,“时常有专门讲故事的人,尤其是在丰收时节,走街串巷地讲述一些过去奴隶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挺悲惨的,但是也见证了人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某种程度上,反乌托邦小说之所以吸引人,也是出于相似的原因,人们能感受到一种出乎意料的慰藉。他说:“这些小说中,讲的是人们如何历经磨炼、如何克服困难的。” 还有一种用书籍治疗内心的方法,就是把喜爱的小说拿出来重新看一遍,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站在上帝视角重新评估自己。哈代(Thomas Hardy)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又译《黛丝姑娘》,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就是这样的作品。贝尔特德说,一直以来她都和这本书有着联系。她说:“我第一次看《苔丝》的时候才15岁,那时候我对这个角色是十分认同的。十年之后,我第二次拿起这本书,只觉得苔丝太过悲观。又过了十年,我第三次看它,又发现她的决定是能够理解的。时不时地回看同一本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好处的,这有助于更好地认知自我。我们会发现,自己像洋葱一样,随着阅历的增加,心灵上有了一层层的包裹。” 如今,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世界所关注。而对于年轻的读者来说,阅读小说有助于解开心结。阅读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方式。如今有很多作品,是写给成年不久的青年读者的。这些小说能帮助青少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校园霸凌、毒品、跨性别问题、社会排斥等。贝尔特德提出,道森(Juno Dawson)、博吉斯(Melvin Burgess)、布莱克曼(Malorie Blackman)等小说家的作品,让孩子们能够愿意开口表达“从前无法说出的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卡夫卡说,我认为,所谓书应该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那么,写作对心理健康也有好处吗? 我们已经知道,阅读有利于心理健康。那么写作是否也有相同的作用呢?惠托和伯顿说,一个作家的心理生活是十分复杂的。惠托曾经写过自己在收养所里的故事。他说,写作能很好地帮助他处理和平复情感创伤。另一方面,伯顿表示“写作本身是十分孤独的,一个作家可能要独处数周、数月,更有可能是好几年。很容易把人逼疯。以前我当过演员,演戏是集体的活动,我现在都很怀念那段时光……但一个作家可能有很多的读者,却不能亲眼见证,因为没人会聚在一起看同一本书,这一点还挺特别的。” 但是,读者看完书后能够提升幸福感,这也正是一个作家最欣慰的事。惠托写给青少年的小说《家里蹲女孩》(Home Girl)刚刚发行。他收到了一条不寻常回应,这让他很欣慰:“一位读者说‘惠托,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想去做陶艺。’我想,书里并没提到什么陶艺的东西。只是书中的女主人公好像一直很喜欢陶艺。因为生活中经历了种种的困难,主人公试图用另一种方式来做这件事。可能是这点启发了这个读者。这样的反馈并不多见,但当得到时我会去反思,我写作的初衷是什么。” 伯顿的小说《忏悔录》(The Confession)将于今年九月出版。惠托的新书《家里蹲女孩》(Home Girl)已经上架。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1107_rolling_18congress_news_conference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1/121107_rolling_18congress_news_conference1
十八大新闻发布会宣布会期七天
中共十八大新闻中心周三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宣布十八大会期7天,从11月8日至11月14日。
中共十八大新闻发言人蔡名照说,中共十八大闭幕后,将召开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全会结束后,新的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共政治局常委将同中外记者见面。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60702_us_clinton_fbi_questioned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6/07/160702_us_clinton_fbi_questioned
希拉里因不当使用电邮指称遭FBI讯问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班子表示,希拉里·克林顿因担任国务卿期间不当使用电子邮件的指称受到联邦调查局的讯问。
希拉里·克林顿被认为很有可能成为美国下一任总统 她的一位竞选发言人说,希拉里·克林顿是自愿接受讯问的。 有指称说,在希拉里·克林顿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她和她的助理曾使用私人电子邮箱处理公务机密文件,涉嫌泄密。 希拉里·克林顿说,她是为了使用方便而设立有关电子邮件地址的,并且否认用私人邮箱处理过机密文件。 但是,美国国务院的一项调查批评她和其他前国务卿在邮件安全的问题上处理不当。 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就针对希拉里·克林顿所受到的有关指称进行调查。
zhongwen_simp.150131_taiwan_ko_colonisatio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01/150131_taiwan_ko_colonisation
柯文哲“殖民越久越进步”论被指“内心皇民化”
台北市长柯文哲虽才施政不久,但其一言一行却时常引发人们的热议。最新的一场舆论风波,围绕着柯文哲对华人世界殖民历史的评论展开。
柯文哲近期在接受美国《 外交政策》杂志专访时表示,在全球四个华语地区,被殖民的历史越久,这个地方就越进步。他还同时以殖民史来给华人社会文化排序。 “不好意思的讲,就文化而言,新加坡比香港好,香港比台湾好,台湾比中国大陆好,”柯文哲还称越南文化要比中国大陆的文化更加优越,因为虽然越南人很穷,但他们总是在红灯面前停下脚步。 “内心皇民化” 在台湾,政治人物对殖民历史发表争议观点并非首次。此前,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就肯定日本对台湾五十年的殖民历史,并表示台湾与日本是“命运共同体”。不过,日本政府并没有予以回应。 在《外交政策》杂志本周刊发这篇采访后,台湾学者和活动人士就对此展开批评。“欧洲殖民者把北美建设成最先进的国家,难道是印第安人的光荣吗?”台湾世新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晓波反问道。 台湾《中央社》引述王晓波的评论说,台湾人是被殖民者,日本殖民期间的种种建设,并不完全是为了台湾人民的好,也是为了方便统治和掠夺资源,评价殖民时应注意“主体性”。 台湾青年团体“抗独史阵线”发起人林明正则表示,从柯文哲的言论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已经完全皇民化”。林明正批评说,柯文哲只看到殖民者带来的教育和建设,却忽略了被殖民者所遭到的歧视和暴行。 台湾《中央社》引述该团体的另一名成员王炳忠的评论说,柯文哲口口声声“公平正义”,却颂扬帝国主义,“难道殖民国家剥削别人,成就自己的发展,就是公平正义?” “非柯文哲独创” 就在舆论批评的同时,台北市政府发言人林鹤明周六(1月31日)出面为柯文哲辩护。他说,华人地区接受殖民越久越进步的说法,“非柯文哲独创”,他所说的是“殖民现代性”,即“开放门户势必有伤痕…但也有正面评价影响。” 不过,这样的解释未能说服台湾主要党派的成员。周六,国民党籍立法委吴育升批评柯文哲“越来越离谱”,并说他的思维出现了“严重问题”。“柯文哲根本不像在民主自由土地上长大的孩子,相信投票给柯文哲的民众一定很失望,“他说。 民进党立委蔡其昌也加入讨论,说以台湾经验来看,过去的殖民“带有掠夺资源的本质,统治者并没有平等地看待事物”;新党主席郁慕明则说,“我听不懂这个话”。他说,如果选择认同日本的殖民统治,那就是“抛弃祖先,愿被异族统治。” (撰稿:欧阳成/责编:友义) 您如何看柯文哲的有关讲话?欢迎您在此留言,发表您的意见。 读者反馈 像臺灣這種幾百年歷史一直被強權統治的地方喜歡這種發言也不意外吧,像臺灣人最在意的競爭對手韓國,如果他們有政治人物發表這種言論早就被轟死了(不過韓國也才只有30多年殖民歷史就贏臺灣趕日本這麼多了喔),臺灣因為敵不過韓國,光芒又比不上經濟崛起的中國,反中反國民黨的族群就言語動作也越來越大,日本時代的書籍出不停、電影拍個不停,彷彿浸淫現在臺灣還是在那個"美好年代"一樣,但臺灣某些族群再怎麼高歌那些時代多好多棒(什麼日本殖民年代ˋ四小龍年代),都是可笑又無法改變你還是在被中華民國殖民狀態中,你也沒能力建立臺灣共和國(標題說殖民會帶來進步,臺灣搞獨立不是違背這句嗎?),臺灣再拍多少日本馬屁,跟在日本後面跑,日本人實際上也很少在意過臺灣,人家好像還是比較在意中國、韓國( or朝鮮)吧。ps.現在臺灣確實也還是被殖民狀態不是嗎 Wataru, TO "哈, taiwan":「問題在於中國國民黨集團才是殖民台灣又沒有帶來進步的殖民者。」 沒進步?十大建設這些功勞也算不錯了吧,你一定會拿日本給臺灣更多建設功勞來比較,但是國民黨殖民臺灣,至少臺灣今天還比菲律賓越南富裕,比中共統治的中國先進十幾年左右就很不錯了。至少GDP也還不輸韓國。 國民黨本來實力就不如日本,但是這個政黨也沒讓臺灣變成跟東南亞諸國一樣的窮苦模樣,如果說臺灣人在脫離日本統治,換臺灣建國讓本土人統治自己,能不能有今天富裕還很難說呢。說不准下場跟菲律賓一樣? 日本跟國民黨都殺過臺灣人,都強迫和化/漢化臺灣人,其實他們這2個強權本質都是一樣的。日本人也真的沒有比較高尚了不起,他們有今天也是美國的功勞居多。 Wataru, 別再做夢了,台灣需要脫支入歐,台灣和日本是兄弟盟邦!一起並肩對抗支那獨裁政權的侵略! 日本是全世界最進步的國家!台灣需要日本!台灣萬歲!日本萬歲!八紘一宇,東亞共榮! 台灣 建設來自於破壞。不論過往。總以成敗論英雄。質民文話打產生。留待給後世去評價吧。 志鴻 郭, 中華民國台灣省台南市 柯P的『殖民越久越進步』論未免過於粗疏,惹來『內心皇民化』的指責可謂咎由自取。殖民越久是否越進步是要視乎殖民者有沒有善待當地的人,有沒有值得效學的文化,當地的人有沒有汲取別人優點的廣闊胸襟。要是【粗暴的殖民】配上【劣質的文化】,殖民【越久】只會仇怨【越深】,談不上【越久越進步】。新疆,西藏與眼下的香港,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嗎。 孟光, Hong Kong 的確不可否認,殖民歷史對華人世界產生的影響不是全盤負面,但是如果以此讚揚並且合理化帝國主義就十分不恰當。引用上文所述"歐洲殖民者把北美建設成最先進的國家,難道是印第安人的光榮嗎?",同理,以"被日本殖民所得的正面影響"為先進,甚或已為榮耀,乃是漠視,甚至是否定自己文化的最佳例證。 柯某說"就文化而言,新加坡比香港好,香港比台灣好,台灣比中國大陸好",但文化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沒有人可以說那些"講英文的人"比那些"講中文的人"更優秀,或是那些"吃中式餐點的人"比那些"吃西式牛排的人"還笨。如果你贊同那種排列文化優越性的行為,那麼,你也應該贊同所謂的"種族淨化",畢竟希特勒不過也就是把他心中的"文化優越感"完整表達出來而已。以此作推論,柯某的行徑,根本就是在醞釀,並且發揚那種"以同化或是滅絕他人文化"為志向的思想。更糟糕的是,他不是要滅絕他人的文化,而是滅絕決自己的,也就是華人文化。如果你很贊同那樣的殖民文化,請移民至你的"殖民母國",你無須在你的故鄉貶低自己。 況且我認為,"被殖民的歷史越久,這個地方就越進步"這種話,根本沒有道理,沒有深入的分析,沒有認清其中關聯,就是一派胡言。比方說我做個統計,"每天我越早起床,在我家看到的蟑螂數量越多",所以我可以推論:只要我晚些起床,家裡的蟑螂數量就會減少?根本荒謬至極,不過是蒙蔽自己的雙眼,短視近利。 再者,殖民歷史越久,該地的文化就真的越進步嗎?澳門殖民的歷史比香港更久,澳門就真的有比香港進步?那麼,再請問,南非比非洲大陸各地更早被殖民,南非就比其他非洲國家進步嗎? 最後,柯某說到越南,一個我去過無數次的地方,並且說他們的文化比大陸地區更加優越,說他們會停紅燈,根本又是一派胡言。越南本地紅綠燈稀少暫先不提,他們即使是在市中心也不常等待綠燈,隨手一舉就過馬路去,連他們自己也說"紅綠燈只是參考用的"。再說,2014年5月,當地排華運動四起,甚至打死我們同胞,柯某竟以為這是"優越的表徵",真是滿口胡謅,令我啼笑皆非。 奉告那些為柯某任意辯護的人,如果你們還能同意他的看法,就不要寫中文,也不要說,不要引我們的經,或用我們的典,去信奉你們的"殖民文化",不要丟我們華人的臉,也不要汙辱我們老祖宗。反正你們頭上都是帝國主義思想,頂的都是殖民腦袋,犯不著自己"一邊用手幫人擦屁股,一邊喊著髒"。 Symba Jen, NewTaipeiCity Taiwan “进步”,就无得否定架啦。喺呢个过程中,实要付出了代价。做乜嘢都喺有得必有失。关键系“得众”or"失多”啫。如果150+年前既香港渔民睇到97前既香港成就,会唔开心咩?如果170+年前既北美“红番"睇到今日加拿大既盛世,会唔高兴咩?起码我睇到既现象喺:97前既香港,保持咗大清律例____可以娶N个老婆。学生古文水平,华人地区最高。讲住2000+年前既官话____Cantoness。华夏文明同大英文明喺果度“交汇”,诞下了一颗璀璨世界既“东方之珠”;加拿大法律保障咗Canadian First Nation,世代都可以过住无忧的体面的生活。----- 能够俾“前殖民”有一个“自由民主既选择”,噤就最好! 撑柯P 真奇!柯P說殖民時,不包括中國明清及現在國民黨的殖民統治嗎?至少他把"殖民"這二個全世界史學家通用的用語還原了,不再用奇怪的"XX治"來美化日本殖民時期及正當化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的統治。 柯P跟一般台灣人一樣,就是單純的認為台灣人該有自己的國家民族認同,不要在不同外族統治者手中買賣交換而已。柯P提的香港新加坡都一樣,要自己當家作主,自己命運自己掌控而已。 中國及天龍國人生氣也不意外,因為他們從不自知,對台灣人來說,他們也是外來殖民主義者,跟日本有什麼不同? 殖民對台灣是否帶來進步文明不知,但帶來新的文化亓素是事實,至少注入新血像吸收新知一樣,開卷有益。 夾在中日及國共爭議中,台灣人常常被莫明指責,不是中國奴就是日本奴,要不就是美帝走狗?外人罵也就算了,小國弱國處在亞洲風雲區,忍氣吞聲裝聾作啞,奉行沉默是金生存原則。 但台灣國內這批天龍國人及日本台獨份子的囂狂行令人忍無可忍,才會讓台灣人從廣大興28號開始發言反擊,讓全世界見識台灣人的真面目是什麼? 中國人也很奇怪,一聽到這言論就抓狂。但你們曾沈澱一下細思嗎?英國殖民地何其多,最大的就是今日印巴二國,殖民時間也近百年(1858~1947),其他小的如馬來西亞、緬甸、斯里蘭卡等有像港新如此成功嗎?英國在伊朗、伊拉克及阿富汗等伊斯蘭文明區有任何改變的力量嗎? 同樣地,日本當時同時殖民韓國及台灣,為何只有台灣承認日本帶來改變呢?而韓國人至今仍視為奇恥大辱呢? 這不就又要回到儒家文化了嗎?其實就孔子學說本質上來看,即使過了2500年的今天,它仍然與希臘哲學家Socrates及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Aristotle的道理一樣明晰正確,至今仍可使。台灣人至今每年仍祭孔紀念他有錯嗎? 被台灣人譏為腐儒教育,指的是推行儒家教育國家的心態及方式。Aristotle教育亞歷山大大帝時,絕非要他統治全世界,而是要他開眼界放開胸懷及眼界。也絕不希望他剷平Tower of Babel,燒毀波斯文明中心的Persepolis,當然更希望亞歷山大大帝更有耐心解開Gordian Knot,而不是一劍劈開。 但統治者總是惡用聖賢的道理,腐儒教育就這樣來的,把君臣之道無限擴大解釋,且定為制度教化,卻完全忽視孔子另一個至理名言:[民為邦本,本固而邦寧]這句話。 別以為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就脫離腐儒教育了,錯!仟年的文化,那有可能輕易脫出。大明王朝與大宋王朝只差一件事,就是大宋把伊斯蘭文明融入成為理學,成為較正直公義的性格而傳入日本,日本沒被蒙古入侵,所以保留下來了,但仟年仕族統治階級觀念也一併保留下來,明治維新仍解決不了變相的幕府政治。 正因為日本統治階級都來自同一群人,所以中日、日韓恩怨解不開。解不開的責任在日本,你無法期待一個以大宋理則學為師,以[知恥近乎勇]、[格物致知]的為師的統治精英族群會承認他們犯錯,一直到亡國為止。二戰不就到最後要亡國亡種了才投降嗎?但至今日本肯承認敗戰嗎?就是要所有人用日文的"終戰"二字,這種頭埋在沙中行為跟天龍國人及老蔣一樣蠢。 台灣人不太喜歡用harsh的字眼傷日本人,因為仟年龍族太了解周邊國家的民族性及文化了,大和民族不是很糟的民族,只是對恥文化的解釋偏離儒家軌道了,把統治階級神格化,變成絕不會犯錯的神人後,日本的恥文化變成永不認錯文化了。 台灣人都告訴你別送台灣人鐘錶了,你日本人還要賴神這個民進黨的小馬英久出來說,他不介意日本人送的鐘錶!是嗎?那他為何叫人收在倉庫中呢?這跟柯P說的賣給收破銅爛鐵的二手貨商有不同嗎? 但儒家文化或哲理有其彈,至少對台灣人是如此。所以台灣人只遵其精神,沒那麽在意中日韓那一套制式洗腦忠君愛國的"胡說"。這就是台灣人一直問中國人的,你把台灣及台灣人割讓賣掉時,心中可有君臣家人之念?如果沒有,那今日跟台灣人談統一及家人親族關係是否可笑?罵我們認同殖民帝國帶來的新文化新知識新觀念是否可笑之至? 中華文化沒很差啦!否則怎可能一路把人家的文化收進來改造呢?中國的秦漢、隋唐、大宋、大元及明清都代表一種文化入侵後,中國人蠶食鯨吞後呈現的樣貌,就算朝代結束了,但文化基因仍代代遣傳,等待新外來文化(=細菌)的入侵,然後又復活,改始新一輪改造工程,這就是中國能不斷失敗再崛起之因,也是另一個大文明印度作不到的理由,也是伊斯蘭文明不斷被打壓的理由,一個太柔太內化;一個過剛又太外擴,而中國守孔孟儒家中庸之道,凡事過猶不及都不好。 中國現在在儒家軌道上大幅度擺盪,跟過去30年台灣同,但允厥執中的仟年文化力量很強,你們會擺回中間如台灣,所以不用急。就是別在這時候表現的像個"混蛋",不是過亢就是自卑。承認自己並不完美不會死啦!台灣人天天都在互相漏氣求進步啦!全球誰會不知道台灣又出糗或出事了?別人不說不知道,我們都會上網公告周知,非要你知道不可。台灣人不知羞恥?不是!沒有外控力量制衡,內控一定有效嗎?這是誰教的?美國老大!過去半世紀,美國才是台灣最主要的文化殖民帝國,而非日本。 See!有很糟嗎?台灣人改造美國民主制拿來用,不錯用。除了選舉太耗錢造成政商勾串嚴重,必需作大幅度修正外,一切0K,感謝鴨霸又討人厭的美國老大啦! 柯P說台灣不如港新是就經濟及法治面,但如綜合人文、政治及社會制度來談,台灣是亞洲施行歐美民主制典範,如此複雜的多民族移民社會,又在殖民歷史上如此傷痕累累,能不出事沒有血腥暴動到今天,誰作到了?就這一点,台灣人願意感激天龍國人及國民黨的"放手",讓台灣人走最後一哩路,謝啦!非常感恩! 所以用寬容正向看待別人對你造成的"傷害"非壞事,而承認自己不完美会犯錯也不是大不了的事。 希望中日韓三國用台灣人正向的態度把仟年恩怨了結,否則三不五時這樣吵,台灣人夾在中間也不知該勸誰才好了? 戴珍珠, 台灣國 柯文哲的政治魅力就在于他讲的是事实! 中国人, 欧洲 【可以看出柯文哲和中国官员的思路是一致的,所以柯文哲不是白痴学者就是“高人”也。】 柯完全不懂政治和经济,但懂“政治经济学” 未署名 我宁愿被日本统治。 未署名 老柯只是在说一种现实情况 .你要去挖掘他的内心 我觉得很可笑 .华人只会唧唧歪歪内斗.世界上所以的华人祖先哪个没有被蒙古人 被满族人殖民过? singapore 这好比英语掌握程度,新加坡最第一,香港第二,台湾第三,大陆最差;大陆比台湾差,是因为中间不学英语改去学俄语了。最好例子是:北韩去学俄语,南韩去学英语,两者的差距跟殖民历史无关,台湾还是好好跟韩国学习,不要去怀念那段学日语经历。 木子 說柯文哲皇民化的人還活在歷史裏,眼睛裡沒有未來,只有過去的恩怨,是現代對岸中國文明落後、自卑又自大的心態所造成,就讓這些人繼續留在歷史的垃圾堆裡吧! gay, 台灣 皇民化能帶來文明有何不可.當初台灣由美國指派中國接替佔領對台灣就是災難. 老j, 台灣 世界文明发展到今天,没想到还有人抱着被历史淘汰的观念在台湾执政。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Dlc 新加坡和香港都是被英国殖民,英国殖民和日本殖民的区别是英国的殖民是建立在契约精神和商业精神的基础之上,没有亡华之心。日本人是想学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所谓千秋伟业,其思想还留在中世纪,所以不具有可比性。 裴永瑞, 中国深圳 无独有偶,刘晓波也有类似的言论,他说中国实现一个真正的历史变革。需要成为殖民地三百年,在崇洋媚外、敢做洋奴这一点上与柯P可谓是臭味相投。 Zyz 台湾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伊恩(Ian Rowen)在《港台为啥吐槽大陆游客?》举了许多例子,显示中国大陆人公德很差。 30年前,柏杨就提出“丑陋的中国人”的见解。发人深省。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华人(中国大陆人,台湾人,香港人)是不是真是世界上公德最差的? 请不要说:“我认识一个华人。他公德一点都不差。”我说的是从统计学角度讲。 未署名 柯文哲在接受美国《 外交政策》杂志专访时表示,在全球四个华语地区,被殖民的历史越久,这个地方就越进步。“新加坡比香港好,香港比台湾好,台湾比中国大陆好”。 强势民族之所以强势,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殖民,实际上就是强势民族侵占弱势民族的地方,这也就把他们自己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到弱势民族的地方,使弱势地方也有了先进生产方式。但在这一过程中,弱势民族会遭殃,有时甚至会灭亡。所以,殖民虽然是历史的一部份,也确实把先进生产方式散布到别的地方,但现在的“普世价值”并不再赞扬它,因为它侵犯了弱势民族的人权。 柯文哲敢于公开讲出自己(不符合普世价值)的内心看法,说明他很勇敢。 这对于一个弱势民族的后代,心情想必有点矛盾。 假设当时日本侵占整个中国成功了,把四亿中国人杀死三亿,但把中国建成一个进步国家。这幸存的一亿中国人的后代是应该恨日本杀了三亿同胞,还是应该感谢日本给幸存的一亿中国人建立了一个进步国家? 这也许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吧。 台湾人喜欢日本殖民的不少。澳洲土著喜欢英国殖民的不多。 未署名 問題在於中國國民黨集團才是殖民台灣又沒有帶來進步的殖民者。 哈, taiwan
zhongwen_simp.world-49421595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9421595
往事如烟:几乎令战火重燃的板门店杨树事件
1976年8月,朝鲜半岛三八线的板门店非军事区,一棵杨树差点引发朝鲜半岛战火重燃。
1976年,朝鲜半岛,朝韩非军事区,一组园艺专家在数百名美军士兵护卫下前去修理一棵杨树 数十年来重兵相向、紧张肃杀的三八线曾遭遇几次危机,战火几乎重燃,杨树风波是其中之一。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1976年8月18日,美韩士兵对非军事区内这棵杨树修剪枝杈,受朝鲜军人阻挠,双方发生冲突,厮打中朝鲜军人夺下美军斧头和棍棒用作武器,一名美军军官当场被打死,另一名受重伤,送医院后不治身亡。双方都有伤员若干。 事情惊动了平壤和华盛顿。美方决定必须作出强硬姿态,表明态度。 于是调兵遣将,飞机大炮保护砍树行动,还制定“突发计划”,装备清单上包括航母、B-52轰炸机,携核弹头的B-111轰炸机,海路空齐备战。 当年随部队去执行这项特殊任务的六位美军士兵最近跟BBC记者托比·拉克赫斯特 (Toby Luckhurst)分享了他们对那次冲突的记忆。 共同警备区(JSA)内的规则在砍树风波后作了修改,朝方人员和联合国人员之间有了隔离 挡了视线 三八线非军事区内有一小片区域,叫共同警备区(JSA),根据1953年板门店停火协议设立。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是从那里踏上朝鲜土地的。 1976年,杨树事件发生前,美韩和朝鲜的军事人员在那里可以随意走动,相互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比尔·佛格森(Bill Ferguson),驻守JSA的美军士兵,当年18岁。他的上级军官是亚瑟·伯尼法斯上尉。 伯尼法斯上尉主张以势压人,通过强势来迫使朝鲜允许美方和韩国人员在JSA区域内来去完全自由,不受约束。 佛格森说,当时派驻JSA的美军官兵身高至少6英尺(1.83米),就是以势压人战略的具体体现之一。 他记得,在JSA的美军士兵跟朝鲜军人完全合不来,但后者偶尔也会用一些官方宣传品跟他们换万宝路香烟。 在JSA区域内,双方人数和允许携带的武器装备有严格规定。虽然”共同警备“,但双方的敌意毋庸置言,一方的挑衅往往导致暴力冲突。 佛格森在那里服役期间就曾亲眼见到一名美军士兵不小心把吉普车开到板门阁的后面,结果被朝鲜人拧断了胳膊。 那里还有一位美军军官,中尉戴维·”疯狗“·齐尔卡。他让下属去巡逻时带着大棒,必要时作为防身武器,平时则可以用来敲打朝鲜军营的墙壁和窗户。 佛格森的战友麦克·毕尔博记得,齐尔卡亲自带队出去巡逻,有一、二次遇到不该在某个地方出现的朝鲜军人,就会用棍棒揍他们。毕尔博说,打得不太狠。 双方这种充满敌意的小动作一直不断,积怨在平静的外表下奔突。 毕尔博1976年画的非军事区草图,横在南北朝鲜中间的不归桥。左下角是那棵惹祸的杨树 沿不归桥往南走,可以看到那棵杨树,位于JSA韩方一侧。它挺拔高耸,枝繁叶茂,挡在美韩联军第5观测站和朝军第3观测站之間。美军觉得视线受阻,需要修理枝杈。 第一次去,被朝鲜人挡住了,说JSA里涉及地貌、牵动草木的活动都必须得到双方许可。 第二次遇到大雨倾盆,也没有成功。 第三次,1976年8月18日,伯尼法斯上尉亲自出马,率10名美韩士兵监督砍树行动。那是他在朝鲜服役的最后几天。 据史料记载,开始砍树后没多久,朝鲜人民军上校朴哲(当时还未升上校)带十数人赶到,要求美方停止砍树。伯尼法斯不加理会,敦促工人继续作业。 朴哲于是调来数十名援兵,向伯尼法斯的人发动攻击,混战中朝鲜军人用美方的棍棒斧子把伯尼法斯上尉和当时在场的马克·巴莱特中尉一顿臭揍,前者当场丧命,后者重伤,后来不治身亡。 非军事区上空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所有驻军进入紧急备战状态。情况迅速禀报到华盛顿。 板门店杨树事件惊动了时任美国总统福特和国务卿基辛格 树必须砍 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情况通报会上表示:“他们杀了两个美国人,如果我们没有任何行动,他们以后还会做同样的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他建议袭击朝鲜军营,这样抓到肇事元凶的可能性就很大。这个建议最后被否决了。 政界和军方领袖在如何回应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但有一点大家意见一致:那棵树必须砍掉。 司令官们最后制定了一项气势汹汹的修剪杨树行动计划,代号为“保罗·班扬行动”。 保罗·班扬是美国民谚传说中的伐木巨人。行动日期定在8月21日。 朝鲜方面对这次修剪杨树行动可能有什么反应,是华盛顿关注的另一个问题。 为防范计,华盛顿制定了“突发计划”,准备一旦朝鲜动武,美方有备无患。计划清单上甚至出现了核弹头。 共同警备区里的不归桥(Bridge of No Return)上的美军 最坏的打算 韦恩·约翰逊当年是美军下士,19岁。他所在的连队驻扎在JSA外面的自由钟军营。 修剪杨树行动前夕,他开车送上司去开会。进门时正好一名中尉在问,他所在的部队和驻地会怎样。 约翰逊记得,当时那位军官转过身去,用粉笔在黑板上相关地点上画了个X,然后转过身来,对着发问的人说∶“还有别的问题吗?” 约翰逊那天晚上有任务,要在自由钟军营布埋炸药,万一朝鲜方面发动攻势,就把军营炸毁。完成任务后,他驾车到JSA跟战友会合,途中要通过美韩军人守卫的检查站。他记得当时自己觉得有点滑稽,心想这些人真不知道马上要出大事了。 佛格森和毕尔博那天晚上也有任务:守卫不归桥,阻止朝鲜军队开车进入JSA,阻挠杨树修剪行动。 BBC记者傅东飞登上里根号航母了解舰上运作。 空气在颤抖 他们记得,当时有队友在那种紧张和压力下精神奔溃,开始呕吐。大家陆续从军营开拔,眼镜蛇直升机离地盘旋,随时准备升空。 顺着大路望过去,可以看到一卡车一卡车的士兵,全副武装,就像大战前夕般的阵势。 直升机里有一名上尉,泰德·尚纳,当年27岁。他记得当时自己和战友们心里都希望不要打仗,但看到备战的阵仗,又由衷地自豪。 约翰逊的一名战友,19岁的下士乔·布朗,今天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唏嘘不已:“觉得真是有点荒诞......我们1950年到这里,现在因为一棵树,居然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美军在清晨进入JSA,保护砍树行动。 剑拔弩张 晨雾开始消散时,佛格森和毕尔博所在的小分队抵达目的地。他们乘坐的卡车倒上不归桥,封锁道路。士兵们跳下车,随身只带手枪和斧头木柄。 很快,一辆垃圾车也到了,车上是几位工程兵。毕尔博还记得,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长的电锯。 查尔斯·图瓦季奇是在场的一名工程兵上士,25岁。他头天晚上练了一个通宵,可以熟练操作这些工具了。他曾建议干脆用重型机械把那棵树砍掉,但军官们担心,万一朝鲜方面出兵干预,可能会来不及把重机械运走。 这样,最后只能手工砍杨树的枝杈。 图瓦季奇对那次行动记忆犹新。 “我们得架起梯子,爬到树顶,一个人在垃圾车驾驶舱后面锯一根树杈,我负责砍另一根,他的电锯差不多就挨着我的脑袋。” 美军用电锯把这棵差点重新点燃战火的杨树修理得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千钧一发 与此同时,一辆辆满载朝鲜官兵的卡车和大巴在美军注视下陆续赶到现场。 毕尔博记得,他当时眼看着朝鲜人在对面架起机枪,自己大量了一下四周,想找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当时美朝双方的大炮都瞄准了这棵杨树,“全都瞄准了我们”。 一些美军士兵和跟美军一起行动的韩国特种兵记得当时他们偷偷把重型武器藏在沙袋里,用卡车运进了非军事区,部分韩国士兵甚至把阔刀地雷绑在胸前,手里握着引爆器,还用言语挑衅对方。 约翰逊当时i站在佛格森和毕尔博附近。他能听懂不少朝鲜语的骂人脏话,“我告诉你,那些人可没少说脏话”。 不过,朝鲜方面没有出手。杨树枝杈修剪完毕,美韩军人和工程兵迅速撤出共同警备区。整个行动从头到尾持续了45分钟。 2019年6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第三次会面,从JSA进入朝鲜。 秃秃的杨树 杨树事件之后,JSA修改了规则,砌起了水泥路障,将联合国军事人员和朝鲜军人分隔开,双方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 美韩联合砍树行动结束后,朝鲜以人民军最高司令的名义发表声明,对8月18日的事件表示遗憾,强调己方绝不会率先挑衅,但如果遇到挑衅绝不会坐视。 8月23日,美国国务院对朝方声明表示“遗憾”,“突发计划”停止执行,因为砍树而差一点导致朝鲜半岛战争重新爆发的"无厘头"冲突宣告结束。 毕尔博说,他后来从砍下来的杨树树枝上锯下几片,每人拿了一片留作纪念。 据约翰逊回忆,他们驻地附近的村镇有不少酒吧当时生意大受打击,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美韩军人光顾,有些都快关门歇业了。 .
zhongwen_simp.100625_brief_sex_net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0/06/100625_brief_sex_net
简讯:色情.XXX域名获批准
专门为色情网站设立的域名后缀.XXX周五获得了互联网域名管理机构ICANN的正式批准。
域名注册服务机构ICM表示,第一个带有.XXX后缀的域名预计将于2011年初开启。 开设.XXX色情网站专用域名后缀曾引发激烈争论。这一域名在2005年时获得最初批准。但后来由于政治保守团体的抗议而收回。
zhongwen_simp.business-4348518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43485181
外热内冷 中英贸易的期望与差距
2018年开始,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加剧,美国频频推出针对中国的关税政策。与此同时,中英贸易则进入"黄金时代的新阶段",仅今年前三月,英国就先后有首相特里莎·梅(Theresa May)、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伦敦金融城市长鲍满城(Charles Bowman)等高官访华。
特里莎·梅首相与习近平主席一起茶叙。 中英"火热"互动背后是贸易的"冷"。总量上,中英贸易总额不及中国和越南;同时还面临着贸易逆产、"脱欧"、中美关系等问题的制约。 中英双边交流"火热" "黄金时代"——这个词被罕见地纳入中国的外交辞令之中,它被用于形容中国和英国的双边关系。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英,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和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互相示好,共同确定了"黄金时代"的说法。 卡梅伦希望,中英间的贸易和投资将受益于此。 此后中英之间就双边贸易推出各种利好政策,在特蕾莎·梅上台后,也宣布拥抱中英关系"黄金时代"。 关于中国政府看重的"一带一路"倡议,虽然特蕾莎·梅访华时拒绝签署相关备忘录,但采取了西方国家少见的实际行动。 2015年,当年英国不理会美国反对,率先申请加入由中国牵头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成为创始会员,触发连锁效应,德、法等多国亦相继提出申请。 卡梅伦辞去首相职务后,开始领导一支价值10亿美元中英投资基金,助力"一带一路"。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称,"我们正在向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英国出口商、及进口英国商品和服务的公司提供250亿英镑资金支持,以确保不会出现因资金缺口而导致出口贸易失败。" 访问香港的伦敦金融城市长鲍满城也向BBC中文表示,"我此次访问的一个重要环节将是促进伦敦作为"一带一路"西方天然枢纽的作用"。 伦敦金融城市长鲍满诚(Charles Bowman)称看好“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商机。 中国启动第一条义乌至伦敦直达货运铁路线 连续两年下跌 总额不及中越 双方热络的交流背后,是中英贸易本身遇冷。 在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中英贸易在今年陷入停滞,甚至下降。据英国税务与海关总署(H.M. Revenue and Customs)统计,2016 年,英国与中国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为 738.1 亿美元,下降18.9%;其中英国对中国出口下降33.1%。 相比之下,德国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发展迅速。在中英贸易大幅萎缩的2016年,德国联邦统计处数据显示,德国与中国的贸易总额上升至约1800亿美元。中国取代法国及美国,首次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一位置在2017年继续保持,并且大幅上涨到近2300亿美元。 中英之间的贸易额甚至低于中国和越南的贸易额(2016年达878亿美元),而越南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 除了规模外,中英贸易还面临着严重的贸易不平衡——2016年,700多亿的贸易额,英方贸易逆差就占到 367.2 亿美元,贸易逆差比上年还增加 3.2%。 与此同时,《金融时报》报道,卡梅伦领导的英中投资基金在寻找投资者方面遇到困难,迟迟没有启动。 分析人士称,在金融领域,中国担心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引发的不确定性。比如中国在伦敦金融城进行了30亿元债券交易后,就再没有计划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有官员对英国媒体称,中国下一次在海外发行债券将选择其他金融中心,比如香港。 "脱欧"后英国更需要中国 经济学家分析,"脱欧"后英国将更需要中国。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媛等针对"脱欧"对中英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并认为,英国脱欧之后,不再享有作为欧盟成员国的零关税等贸易优惠条件,会削弱英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关系,需要在国际贸易上扩展跟中国的关系。 伦敦金融城最高建筑“奶酪刨”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健向中国媒体称,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出自金融服务领域,而英国定于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离欧洲联盟预期将削弱这一老牌金融服务枢纽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促使它越发需要人民币业务。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一项对英国"脱欧"后潜在贸易伙伴的分析,未来30年美国、中国、欧盟仍将是世界前三大经济体,担当英国重要出口市场,其中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支持"脱欧"的英国官员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英国有可能与中国等大国达成新的自由贸易协定,他们称之为"全球化英国"战略。 中国或许也需要"脱欧"后的英国。英中贸易协会前总裁傅仲森向BBC中文表示,英国的工程咨询公司、法律、金融服务,国际化经验和实力都很强。中国则在基建、制造业、劳动力等方面有优势。双方实力互补,"一带一路"成为合作的大平台。 其次,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奉行"美国优先"主张、显现单边主义倾向,因此在全球化发展趋势和自由贸易主张方面,中英有机会达成高度共识。
zhongwen_simp.100808_chavez_farc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0/08/100808_chavez_farc
简讯:查韦斯呼吁FARC释放人质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呼吁哥伦比亚最大左翼反叛组织 -- 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 释放所有人质,以证明他们希望和平。
查韦斯过去曾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斡旋达成协议,成功争取人质获释。 上个星期,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领导人说,他们愿与哥伦比亚政府寻求政治方案,解决持续了46年的冲突。 星期六,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在就职讲演中向叛军表示,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但是他们必须先释放人质。
ukchina_simp.vert-tra-41819731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1819731
俄罗斯的名字从哪里来的?
一百年前,革命一举将俄罗斯从帝国主义时代抛入共产主义时代——从几个世纪的沙皇统治转入前苏联的红色统治。在圣彼得堡,富丽堂皇的宫殿让人回想起俄罗斯皇帝奢华的生活方式,而在莫斯科,简朴的摩天大楼则提醒人们独裁统治下的严酷现实。
一个世纪以来,俄罗斯人发现自己徘徊在本民族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的十字路口之间,许多人对于究竟哪个阶段、哪个城市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最大仍然争执不休,这触动了人们深厚的爱国主义情节。但是,尽管莫斯科人和圣彼得堡人对于到底是前苏联还是沙皇播下民族主义的种子争执不休,但大诺夫哥罗德(Veliky Novgorod,简称诺夫哥罗德)人却坚持认为应该是维京人。 乍看起来,诺夫哥罗德(位于圣彼得堡以南约200公里处)似乎被冻结在前苏联时代,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火车站静静矗立,街道两旁是不起眼的混凝土建筑,给人的感觉是供给不足。只有在俄罗斯最古老的要塞——诺夫哥罗德宫(Novgorod Kremlin),你才能感受到这里的历史意义。 诺夫哥德人说,这里就是俄罗斯诞生的地方。 诺夫哥罗德宫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图片来源:Tim Graham/Getty Images) 九世纪,诺夫哥罗德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希腊之间瓦良格人(中世纪的维京人)的主要贸易路线兴旺繁荣。诺夫哥罗德生机勃勃,布料、金属器皿、葡萄酒和琥珀来自地中海,富有异国情调,商人们用它们交换诺夫哥罗德(Novgorod)闻名于世的奢华貂皮和貂皮。 然而,这也是一个法外之地。在诺夫哥罗德和其他附近的社区之间,纷争不绝。为了建立秩序,诺夫哥罗德人邀请当时强大的瓦良格(Varangian)王子留里克(Rurik)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政府。于是,留里克从斯堪的纳维亚出发,在862年接管了这座城市。当留里克在879年死去时,他的亲戚奥列格(Oleg)夺取权力并扩大了帝国,占领了北方土地,后来成为圣彼得堡,远至基辅(距诺夫哥罗德超过1000公里),并团结周围的斯拉夫人和芬兰人部落,建立基辅罗斯(Kievan Rus)国。 多亏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所给予的广泛自治权,诺夫哥罗德日益繁荣,它可以自由制定自己的立法系统;它的领导人经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这也是我们现在称为俄罗斯的地区存在的第一个民主政府。 诺夫哥罗德成为维京人一个主要贸易结算地点(图片来源:Walter Bibikow/Getty Images) 如今,诺夫哥罗德克里姆林宫的中世纪红砖墙被命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其中有诺夫哥罗德国家统一博物馆(Novgorod State United Museum)的所在地,那里的展品和文物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还有雅罗斯拉夫(Yaroslav)的庭院,后者是一座16世纪集市的旧址。克里姆林宫的核心是俄罗斯建国千年的纪念碑,留里克王子雕像就矗立于此。另外,还包括米哈伊尔·罗曼诺夫(Mikhail Romanov)和凯瑟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在内的名人雕像,雕像按俄罗斯历史年代逐一向后排列。然而,留里克一直是其中最重要的雕像。 "圣彼得堡高等经济学院历史系教授兼高级研究员阿德里安·塞林(Adrian Selin)表示,"在当代俄罗斯,留里克是一个象征性人物,他身上一直笼罩着神秘的光环。" 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里克已经成为一个传奇,所以前苏联反对让他成为俄罗斯的缔造者,声称关于他的说法都是杜撰的。"(前苏联当局)拒绝承认留里克真有其人,因为他名字的发音听起来像是德语或斯堪的纳维亚语,而不是代表现代俄罗斯人自我认知的斯拉夫语,"塞林解释道。 俄罗斯建国千年纪念碑用以纪念著名的基辅罗斯国的传奇缔造者留里克王子(图片来源:Evgenii Zotov/Getty Images) 但诺夫哥德人坚持认为,留里克王子是真实存在的,他和他的亲戚帮助奠定了俄罗斯文化的主要基础。 诺夫哥罗德同时宣称是俄罗斯的诞生地,同时也是俄罗斯东正教传播的重要中心。在公元980-1015年间,在基督教和异教徒的追随者之间发生一系列冲突后,基辅罗斯国当时的统治者弗拉基米尔大帝(Vladimir the Great)决定,将把他的人民团结在一种宗教之下。在派学者到世界各地学习宗教之后,弗拉基米尔选择了东正教;今天,俄罗斯东正教在俄罗斯文化和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东正教牧师甚至为俄罗斯武器祝福。 在弗拉基米尔大帝将正统基督教引入基辅罗斯之后不久,神圣智慧圣索菲亚大教堂(Cathedral of St Sophia The Wisdom of God)即开始修建。现在它是俄罗斯最古老的教堂。这座坚固的石头建筑彰显了诺夫哥罗人的谦逊和力量。另外,大教堂还是俄罗斯第一批著名的洋葱式圆顶建筑之一——这类建筑还包括莫斯科著名的圣巴西尔大教堂(St Basil's Cathedral),它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建成500多年之后建造。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教堂,也是最早一批标志性洋葱式圆顶建筑之一(图片来源:De Agostini/W.Buss/Getty Images) 既然诺夫哥罗德对俄罗斯文化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为什么在俄罗斯历史叙事中,它却常常被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抢去风头呢? "直到1478年被莫斯科所征服,[诺夫哥罗德]才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斯坦福大学历史教授、《俄罗斯帝国1450-1801》的作者南希·科尔曼(Nancy Kollmann)解释道。 13世纪中期,蒙古军队(被称为鞑靼人)入侵基辅罗斯。鞑靼人建立对俄罗斯土地的统治,并以封建社会取代了民主社会。这导致国家的解体和莫斯科大公国势力的崛起。 在基辅罗斯(Kievan Rus)解体后,诺夫哥罗德独立,并受到莫斯科日益增长的势力的威胁。这两个中世纪国家之间的冲突在1471年爆发,当时缺乏组织的诺夫哥罗德军队在所谓的舍隆河(Shelon)战役中与莫斯科军队发生意外冲突。诺夫哥罗德损失惨重,它的领导者把曾经强大的国家交给莫斯科统治。 就这样,诺夫哥罗德丧失了独立,莫斯科皇室取代了民选领导人。19世纪俄国作家亚历山大·赫森(Alexander Herzen)认为,如果诺夫哥罗德征服莫斯科,俄罗斯帝国就不复存在。 诺夫哥罗德人仍然通过音乐、舞蹈甚至武器训练来称颂自己的瓦良格文化之根(图片来源:Danita Delimonte/Getty Images) 但基辅罗斯的影响依然存在。莫斯科大公国(Grand Duchy)继续把它的土地称为"罗斯"(Rus),它在14世纪和16世纪之间演变为"俄罗斯"(Russia)。这个名字像彼得一世一样伟大,他建立了俄罗斯帝国,并在18世纪早期将权力的宝座从莫斯科转移到新建的圣彼得堡。尽管前苏联在1917年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时回避了俄罗斯的名字,但在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它又重新站稳了脚跟。 诺夫哥德人没有忘记他们的根。远离克里姆林宫的宫墙,星星点点的文化自豪感仍然渗透到人们的现代生活中。这座城市的民俗剧院库德西(Kudesy)上演着体现瓦良格文化根源的传统诺夫哥罗德舞蹈和音乐,诺夫哥罗德历史和民族志俱乐部(Rhat)也在宣讲留里克时代的武器和盔甲制造技能。 无疑,在一个疆域如此广大的国家,关于俄罗斯文化起源的争议仍将继续存在。对于诺夫哥罗德人而言,他们深知,自己的历史和身份本身就是传奇。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0810_rolling_china_railwa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10_rolling_china_railway
铁道部:12条问题铁路已整改
中国铁道部称,此前一份泄露文件中提到的12条存在质量问题的铁路已经过整改。
本周早些时候,中国媒体引铁道部文件称有12条已通车和在建铁路被发现存在质量问题。、 这其中就包括去年曾发生导致40人死亡的特大动车事故的甬温线。 铁道部官员称,泄露文件中提及的问题是该部在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目前有关问题已得到整改。 铁道部官员同时强调,中国已经开通运营的高铁是安全的。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8089584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8089584
香港逃犯条例引发万众抗议折射不满与不安
从广受争议的《逃犯条例》修改草案到对占中九子的有罪审判,香港民众对司法环境的失望和担忧过去几周在不断积聚。周日(4月28日),香港出现了一段时间来罕见的数万人走上街头的大规模抗议。尽管抗议目标直指正在修正的《逃犯条例》草案,但是民间聚积已久的不满与不安情绪则显而易见。
抗议游行由香港“民间人权阵线”组织发起。当日,抗议队伍从铜锣湾东角开始,一直走到立法会示威区。“民间人权阵线”称有超过13万人参与。而香港警方则称,最高峰时约有22800人参与。 现场视频和图片显示,有游行人士高举“撤回修订逃犯条例”、“林郑卖港”的标语,还有人举起黄伞、高呼口号,要求香港现特首林郑月娥下台。 “民阵”副召集人陈皓桓表示,如果政府不愿意撤回修改条例,民阵将会发起包围立法会,最快将在5月中公布包围立法会的详情。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一下午表示,修订逃犯条例刻不容缓,希望立法会暑假休会前通过。 香港署理行政长官张建宗称,游行人数多寡并非重点,不少忧虑是源于未了解实际情况。香港政府发言人针对周日游行表示,此次修法是针对刑事案件修补法律漏洞,希望将来就社会上不同的看法解释和协商。 抗议主要原因 去年年初,香港人陈同佳在台湾杀害女友后逃回香港,由于港台之间没有引渡协议,台湾政府无法要求香港代为拘捕陈同佳,把他送回台湾受审。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早前称,修订《逃犯条例》是为了堵塞现行法律的漏洞,让司法机构可以处理类似陈同佳案件。周一陈同佳被控洗黑钱罪,法院判他入狱29个月。 香港目前的条文明确,香港移交逃犯的法律不适用于中国大陆、澳门和台湾。香港政府建议删除这个限制,同时把审议移交逃犯申请的权利从立法会转交香港特首,并由香港法庭作最终决定。 不过,不少人对中国大陆司法制度缺乏信心,担心未来中国大陆会引渡香港人到内地受审。早前曾被中国大陆当局扣押的香港书商林荣基公开表示,他在中国大陆被控违法经营书籍售卖罪,如果《逃犯条例》修订获通过,大陆政府可以理直气壮要求把他引渡到内地受审。 也有评论认为,此次修例针对来自中国大陆但居香港的“金融白手套”(帮企业洗钱)。美国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前高级副总裁吴明德告诉港媒,此条例“是藉《逃犯条例》修订捉拿藏富香港的走资白手套,是内地权斗的伸延,但同时就累及港人成牺牲品”。 针对众多商界反弹,末代香港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亦表示,修例建议并非修补法律漏洞,但却制造负面效应。他说:“这些(条例)改变侵蚀香港的价值、稳定和安全,为商界制造恐慌和不稳,正当我们应该保卫香港作为世上其中一个最大的商界和金融中心时,难怪一些商会公开强烈表达业界私下的感受。” 各界声音 居住在九龙、任职教育界的黄小姐参加了周日的游行。她对BBC中文解释,此次游行是为香港的法制争一口气;若此法通过,将对香港法治宣判死刑。她又称,看到占中九子之一的议员陈淑庄抱病上街觉得很感动,表示后者可以以大律师身份在私人机构任职赚钱,却为香港民主付出。参加游行的台湾人赵女士告诉BBC中文,她了解此次游行也会针对到台湾人,望此法千万不要通过。 歌手黄耀明和何韵诗也参与了游行。黄耀明称,这次大家出来参与游行是因为“人人自危”。何韵诗对香港媒体“香港01”表示,条例触及的其实不是上报、上电视的一些知名的人,而是每一个人,“可能你在家中电脑打一句话,都能触及到这个可能会通过的法例”。 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周一(29日)接受BBC电视访问时表示,此次上街表示香港人民对于此次中国法律没有信心,此法将不只影响香港人,包含在港的台湾人及过境者。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博士则对港媒解释,这次游行人数众多是港民对特首林郑月娥失去信心;另外是近日“占中九子”的判刑结果,触动部分市民藉参与游行向九子致意。 而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则认为,林郑月娥不需要因为游行人数多而再次让步。他指,反对声音都是出自政治因素,不了解此次修法是针对刑事案件,与政治无关;许多批评都是不理解移交疑犯是什么东西,提出的忧虑法例都已经保障,“一些没说服力的民意是不具代表性的” 他说。 林荣基离港 前铜锣湾书店店长林荣基上周五突然离港抵台,他表示,离开香港是担忧《逃犯条例》通过,自己将成为“刑事包装政治”案件的代罪羔羊,因而选择永远离开香港。他希望,香港人可以站出来保卫香港。 台湾陆委会表示,目前林荣基持的观光签证可以待台湾30天,之后可依法申请居留台湾。根据台湾内政部《香港澳门居民申请在臺湾地区居留》相关法令,香港人可通过投资移民或创业移民等方式移居台湾。目前香港人多半选择投资移民,门槛约600万台币(150万港币)。根据台湾内政部统计,这三年来,每年约有数千港民申请移居台湾,约1000人拿到定居许可。
ukchina_simp.vert-earth-47052497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earth-47052497
海洋深处的秘密:动物王国的最强音
站在海岸边可能感受不到,但在海浪之下,海水翻滚,管弦乐声不绝于耳。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海水中的速度约为每秒1500米,而空气中仅为每秒340米——快了足足四倍不止。 波涛之下,海水吞噬了阳光。 海平面以下仅200米处,就不可能进行光合作用了。到了1000米处,光线就止步不前了。 这就是深海——地球上最大、最暗无天日的栖息地。 越到海洋深处,阳光就越不重要,而声音的地位则愈发凸显了。 海豚和鲸鱼这一类鲸目动物,都需要通过声音来互相理解、定位巡航,甚至是统治一方领地。鲸目动物对声音的依赖远胜其他物种,也不足为奇。 猿类以其色觉闻名,人类也喜欢把自己归为视觉生物,但那些昂贵的眼科设备对鲸目动物来说都是无用的。 相反,他们已经进化出一些地球上最与众不同、最复杂、最独一无二的发声构造和习性。 鲸目动物能看到声音,还能够感受到声音。 康奈尔大学神经生物学和行为学系的鲸类专家克拉克教授(Christopher Clark)说:“研究鲸类动物的发声能力是为了探索生物进化的创造力。过去70年里,人们一直致力于开发声呐检测设备,实际上是在学习鲸类习性的原理,试图把这套它们沿用了数百万年的东西化为己用,开发人类自己的声呐设备。” 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远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海水中的速度约为每秒1500米,而空气中仅为每秒340米——快了四倍左右。 震动后形成的波,在通过介质(例如水或空气)传播后,就形成了声音。液体中原子的密度大于气体中的原子密度,所以声音在海洋中传播得更快。 为适应海底生活而进化 海豚和鲸鱼的祖先从陆地迁移到海里,那时,为了适应新环境,它们的解剖学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眼珠缩小,前肢进化成鳍状肢,后腿则合并成鳍。由于不需要维持体温,它们的体毛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由脂肪膨胀而成的厚厚的鲸脂外壳,使鲸鱼在世界上最冷的水域也能保持体温恒定。 利用回声定位的动物 - 包括我们人类 罗西特教授(Professor Rossiter)还研究一种捕食昆虫的蝙蝠,可以像齿鲸一样利用回声定位:和海豚一样,这些蝙蝠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出一阵超声波。通过回声,它们能够定位到猎物所在,随后飞至猎物栖息地。 他说: “完全可以理解,身处洞穴或深海这样的黑暗环境中,生物是怎么进化出回声定位的—— 实际上,有许多盲人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回声定位。即使是视觉正常的人,也能通过听声音来辨别出自己身处何处,是在一个大的会议厅里,还是在一个挤满人的小空间。蝙蝠保留了典型的哺乳动物的耳朵,鲸目动物的回声定位系统则更加完善。” 声音的演变 为了适应水下的声学环境,海豚和鲸鱼的听觉器官进行了极大的演变。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声波进入鲸类耳朵后,几乎不产生“声阻抗”:即声波以直线穿过海洋生物的头部,而不是像陆地动物那样,以一定的折射率进入耳朵。 声波到达鲸鱼头骨后,由于其速度或功率不发生改变,双耳之间会产生一种“声波干涉”,这对它们定位声源造成了一定干扰。 为了避免这种干扰,鲸目动物已经在耳朵里进化出了一个空气袋。 它们的中耳结构已经从头骨内部移动到外部:鼓膜(耳鼓)和小骨(耳骨)被包裹在的巨大的球状骨壳“鼓膜泡”内。 鲸鱼鼓膜泡,并排放置的是斗牛犬头骨。 鲸类的听觉系统如此独到,也归功于其他解剖结构:与人类不同,其锥形鼓膜伸入鼓膜泡中,不呈鼓状,也不顺着头骨平行延伸至耳道口。克拉克教授说:“以须鲸为例,它们的鼓膜就像一面大旗在旗杆上晃动;而海豚的鼓膜则更像是一个音叉,更硬一点。” 齿鲸的拉丁学名叫作odontocetes,下颚能够接收声波,将其传入耳中。 完美高音 这些因素结合到一起,加之鲸目动物进化而成的独特器官,使得它们能够以一种和地球上的其他动物都不同的方式,来感知声音,利用声音。人类的声波频率感知范围是20赫兹(Hz)到20000赫兹,一只宽吻海豚则能够听到频率高达160000赫兹的声音—— 远超过了狗的感知范围。宽吻海豚对我们听不到的高音调非常敏感:它们的射频在44000赫兹上下。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或多或少都会用到声波,但齿鲸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王国里数一数二的高音达人了。 低音能手 另一方面,低音领域的王冠非须鲸莫属了—— 它们就是动物音乐届的低音符号。齿鲸高声鸣叫相互交流,有时发出更高的咔哒声来锁定猎物。而须鲸却惯用低沉而持续,或呻吟或咆哮的声音,互相歌唱。通常声波频率很低,无法被人耳捕捉到——例如蓝鲸,声波频率可能只有14赫兹,人耳根本无法听见。 低频声波的散射、失真和传输损失较少,因此往往能传播更远,所以须鲸可以在数千公里的巨大范围内相互通信。 通过一种巧妙的策略,它们实现了远距离通信:利用“深海声道”,也叫SOFAR声道(声学定位测距声道)来传播声频。 根据海洋的物理特性,靠近海平面附近的声波较少;但在表面以下,随着水深和维度的变化,声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在传播时的传输损失也比较低。 歌声绵延数英里 海水中鲸鱼的歌声在水平波段内能传播至数千公里远,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声波导”。20世纪40年代,冷战时期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这种深海声道的存在,并且将之应用到了潜艇战中,不过只是战略性地监听数千公里外的苏联潜艇。 鲸鱼:远距离交流专家 利用海洋不同深度具有的不同声学特性来发送信号,以延伸传播距离的,海军不是第一人。早在海军之前,鲸类就已经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模式,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举个例子,长须鲸在海面的声音传播距离仅有250公里,但如果是通过深海声道传播,传播距离最远可超过6000公里。 克拉克教授解释说:“鲸类靠近水面时,发出的呼叫经过海面和海洋大陆棚的折射后,迅速就会消散了。但是一旦进入深海领域,海水物理折射率低,声能就牢牢地待在水里,声波也就能够传播得更远、更快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身处弗吉尼亚州,通过水中听音器能够听到千里之外,有蓝鲸在爱尔兰的海岸边歌唱。” 通过深海声道,须鲸不仅能够实现互相通信,还能巡航。由于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弹回,通过这种回声定位,他们能在脑内画好一张海地地图。 他解释道:“我追踪过一群蓝鲸,它们在海中山、岛屿和海底大陆架之间激流回旋——不是漫无目的地乱游,而是通过发出波长长达一个足球场的声波,直接游去声音定位出来的地方。比起回声定位,这种方式更像是‘回声测绘’或者‘回声测域’。” “为了研究这些动物,我必须彻底重塑时间和空间观念,因为声波的传播速度为一分钟25000英里——假设250英里处有一沿海大陆架,那么声波到达要花上10分钟,返回又要10分钟。人类世界不存在等20分钟就为了听个响的。但是蓝鲸等得下去,甚至还能绘制身处环境的声学地图。” 声音最嘹亮的动物 动物王国里,鲸须的声音不仅能到达最远处,这些深渊巨人们也能够发出最为嘹亮的声音:蓝鲸的声音可以达到180分贝,创下了世界纪录——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也不过如此了。 耗时最长的歌 须鲸还是动物界呼叫声最长的记录保持者,还创作出过若干著名的歌谣(一说是为了繁殖,尚未证实)。保持这个记录的是须鲸中的座头鲸:雄性座头鲸一次唱歌可达数小时(不断重唱同一首约10分钟长度的歌曲)。一如人类的音乐一般,它们会重复歌曲中的片段,反复尖叫、咆哮和呻吟。每个片段可能长达30分钟,最长的一首歌可能要唱上23小时。 座头鲸还保持了一项记录,鲸类中发行过最多黑胶唱片的要属它们: 1979年,《国家地理》杂志将《座头鲸之歌》作为随刊附赠,发行了1000万份——10种语言版本共同发行。在座头鲸身上,许多科学家看到了一种文化的形式:不同地区的鲸鱼每年会吟唱不同的歌曲,所有雄性唱的都是同一首歌。《千里之歌》的作者、音乐学家罗森博格(David Rothenberg)称,它们唱的是一首“国歌” 。 值得注意的是,座头鲸群体会对歌曲进行改编—— 一周之内,所有雄性就又能够做到同步尖叫、咆哮和呻吟了。 发现鲸鱼之歌 我们知道,古代水手会听到鲸鱼穿过船体的声音,他们不知道听到的是什么(传說是美人鱼的歌声)。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才发现了鲸鱼之歌,当时驻扎在百慕大的美国科学家们在监听苏联潜艇的时候,意外捕获了这些声音。 此后15年,美国海军一直没有对外公布鲸鱼之歌的事情。直到1967年,工程师沃特林顿(Frank Watlington)才将所有刻录下来的鲸歌交给了佩恩(Roger Payne),佩恩是一名生物学家,专攻蝙蝠和猫头鹰的声音。沃特灵顿发现,发现鲸歌可以分成若干段落,能够一遍遍完美地重复。 在佩恩着手研究座头鲸鲸歌时,他发现,每年雄性座头鲸都会有一首新的鲸歌。1970年,佩恩和沃特灵顿将所有鲸歌整理成一个专辑,发行的《座头鲸之歌》在一片争议中开启了一场环保运动。使成千上万的人意识到,这些歌曲的演唱者竟是一种被人类大量屠杀了数百年的动物。于是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运动,以至于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直接决定,10年内暂停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捕鲸活动——当时,10年的商业捕杀时间足以让鲸鱼灭亡。 无心插柳之间,军事研究竟引发了物种启蒙和保护运动。 海豚回声定位系统在军队中的应用 要研究鲸鱼和海豚的声学能力,美国军方自然有其他的借口。海豚、虎鲸和白鲸这类齿鲸,不仅能够通过回声定位来映射周遭环境,还能够用它来定位猎物位置。通过震动头顶鼻尖处的“声唇”,海豚能够通过其额隆(前额的圆形凸起)来调节声波束, 用来瞄准猎物。声波撞到猎物后自动弹回,海豚接收到这一信号(大多通过下颌接收),不仅能定位到猎物位置,还能判断出其尺寸。 海豚的回声定位系统十分敏锐,甚至通过鳔的大小就能够预判鱼有多大。而白鲸回声定位更为精密,在一块遮挡物后都能判断出物体形状。远超人类技术水平。 美国军方认识到要通过海豚来学习水底声学应用,这也不足为奇。来自美国、俄罗斯、伊朗和乌克兰四个国家的军事科学家都研究过海豚:其中一个国家学习了回声定位,旨在设计出更好的潜艇和声纳探测器;有两个国家驯化了海豚,使其能够辨别附近的潜艇、检测水下爆炸装置所在、揭开不明物体的真实身份。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开始利用海豚。越战期间曾经训练过一批海豚,不仅用于排雷工作,海豚还要负责把炸药粘在敌人的船只上,甚至还要将二氧化碳空心尖管刺入敌方蛙人体内。如今,美国军方仍然保留了一支海豚特种部队,目前位于圣地亚哥附近的洛马角潜艇基地,每年在100多头海豚上投资的军费逾2000万美元。 相比其它四感,海豚和鲸鱼更加依赖听觉,用以互相理解、定位巡航,甚至统治一方领地。 夏威夷海洋生物学研究所的欧教授(Professor Whitlow Ou)是海洋哺乳动物研究项目的荣誉研究员,他解释说:“他们仍在海军研究范围之内,因为目前尚未找到替代品——海军一早就想把海豚换下来了,但没有付诸行动,因为我们没有比海豚更好的声呐了。我们不能百分百探测到埋在沙中的地雷,但是海豚不仅能找到地雷,还不会误报,不会让我们白白挖来一堆岩石。” 20世纪70年代,欧博士开始研究海豚回声定位,当时他被海军招募,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他专门研究生物声学,为军队开发新的设备。 在他的头几个项目里,有一项研究了开阔水域中海豚能探测到小型球状物体的最远距离。 他发现,野生海豚发出的回声定位,声音比饲养的要大100倍(研究仅适用于海豚)。他说,海豚可以调整音量大小以适应环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被抓捕的海豚声音小。欧博士说,这一发现可能太过“令人惊讶”了,甚至连他的第一篇论文都被打了回来,因为人们不相信动物还能调整自己的音量。 他说:“论文最终过审发表前,我只得把设备都严格检查了个遍。” 此后,他与军方的合作开始“走下坡路”。他说:“我希望我所做的研究都能公开发表 ——我不想有所保留。 [比起军事技术]我更想对科学界有所贡献。” 未解之谜 事实上,欧教授对海豚生物学的兴趣远远超过军事技术,他又花了四十年时间来研究鲸类回声定位,这也令他获得了鲸类声学领域“教父”的美名。 “还有很多问题仍然没有答案,”欧教授说。 “那么远的距离,海豚到底是怎么分辨物体的?为什么它们有这种能力? 它们接收的信号是怎么样的?信号是怎么处理的?” 去年,宾州州立大学材料研究院下设数学系的曹文武教授在《应用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 Applied)杂志上发过一项研究,描述海豚如何使用脑部的油性物质(一种“超级材料”)来发射出窄窄的一束束定向声波。这种声波区别于普通的声波,在传播时不会四散开来。 他说:“为什么海豚这种小型动物能够用小脑定位远处的鱼类,我们从这个点切入进行了研究——海豚的这种能力是教科书解释不清的。通过肌肉运动,海豚能够改变头部形状,从而改变声波的角度——这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 至于海豚如何接收声波信号,我们至今还没有弄清楚。我甚至还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做到声波成像的。” “我们人类有两只眼睛,能够三维成像。 但海豚如何利用它们的声学结构系统,接受不同角度传来的物体信息,这一点仍然是未知。有可能是用耳朵,也有可能是牙齿——现在还是个谜团。” 曹教授将继续研究齿鲸回声定位,因为包括这个问题在内的很多问题尚未解决。 诚如研究海豚回声定位四十年的欧教授所说:“这些迷人的生物有着令人着迷的能力——动物学家也正因此而不断前行。” 以上图片皆出自George Karbus Photography / Getty,请访问BBC Travel 阅读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world-5430686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4306869
美中联大交锋、中国军机多日飞越“台海中线”、任志强被判刑等更多重要故事
2020年9月第四周,在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言称中国应该为新冠肺炎蔓延全球负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说,中国无意与任何国家冷战或霸凌任何国家。此外,涉及共计两万亿美元转账的外泄文件被披露,震惊全球。密件揭露,一些世界最大的跨国银行曾允许涉嫌犯罪人士将赃款转往世界各地。
台海情势方面,美国国务院次卿访问台湾,中国解放军在台湾海峡举行军事演习,使军机飞越“海峡中线”成为新闻中的关键词。 最后,北京市法院9月22日针对地产大亨任志强涉嫌贪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其贪污罪、受贿罪等多项罪行成立,判处有期徒刑18年,引起各界议论。 刚刚过去的一周,BBC中文以下新闻内容受到读者的关注。如果你错过了,带你一一回顾。 1. 联合国大会期间习近平与特朗普隔空交手 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成为中美紧张局势的又一战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周二(22日)发言时表示,中国应该为新冠病毒蔓延全球负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说,中国无意与任何国家冷战。 特朗普在事先录制的演讲中说,中国应因疫情而被“追责”。 2. FinCEN银行文件外泄 大银行允许诈骗者转帐赃款 涉及共计两万亿美元转账的外泄文件被披露。一些世界最大的银行曾允许诈骗者通过其银行将数以百万美元计资金转移至世界多地。 文件还显示,俄罗斯寡头曾利用这些银行躲避原本用来阻止他们将钱转向西方的制裁措施。 中国空军的轰-6远程轰炸机(台湾国防部照片)。 3. 中国军机连续多日飞越“台海中线” 引台湾抗议 台海情势方面,中国解放军军机据报连续多日“越过海峡中线”。台湾总统蔡英文表示,这是中共对台湾的“武吓”,呼吁中国自我克制。而中国方面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谓的“海峡中线”。 4.任志强一审判决遭判刑18年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周二(9月22日)对69岁的中国地产大亨任志强涉嫌贪污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其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罚金420万元(人民币,下同)。 任志强也是中共著名的“红二代”。今年早些时候,他曾撰文严厉批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他的友人曾表示,中共对任志强的处理是“政治迫害”。 5. 台湾驻美外交官萧美琴 推特改称自己“大使” 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上周末(9月20日)突然在私人推特帐号,将个人简介改为英文“Taiwan Ambassador to the US(台湾驻美国大使)”,引起各界热切讨论。 萧美琴自今年8月才前往华府,就任此职并不久。美国富布赖特项目访问学者南乐(Lev Nachman)曾对BBC中文分析,此次克拉奇访问台湾以及许多台美贸易谈判,深受蔡英文信任的萧美琴是关键人物。
zhongwen_simp.140415_xijinping_nationalsecurit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04/140415_xijinping_nationalsecurity
习近平呼吁走“中国特色”国安道路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安委”)备受外界瞩目。周二(4月15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的国安会第一次会议时表示,国安委要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中国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的国安会第一次会议时表示,国安委要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习近平在会议上说,中国成立国安委,目的是“更好适应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他说,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两大新近产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随后相继成为两大机构领导人。 外界则对中国国安委的主要职责多有争辩。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的国安委是一个内部维稳机构。“国安委可能会更加侧重于国内安全,且可能增加习近平对国内政法部门的掌控。” 美国《华尔街日报》去年11月13日写道。 人们最熟悉的“国安委”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该委员会于1947年成立,主要为总统在应对国际事务中出谋划策,并由美国总统担任主席。而在中国,此前负责协调国家安全的机构,是2000年成立的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首任组长为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副组长为钱其琛。 习近平在周二的讲话中说,国安委“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 (编写:欧阳;责编:横路)
ukchina_simp.vert-fut-40261158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0261158
为什么我们能感觉到“背后的眼睛”?
你有了某种感觉,然后转过身看到有人在看你。这会在各种情况下发生,也许是在拥挤的火车上,或者在晚上,或者在你在公园漫步时。你怎么知道有人在看你?这就像是一种独立于感官的直觉,但它确实表明你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存在某种神秘的运作方式。
直觉上,我们中许多人的想象是当你用眼睛看着某个事物时,信号会传达到你的视觉皮层,然后你就能意识到自己在看着它,但是实际情况要比这个奇怪的多。 一旦信息离开我们的眼睛,它就会到达大脑内至少10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专门的功能。许多人听说过视觉皮质,这是大脑后部的一个很大的区域,也是神经科学家重点关注的区域。视觉皮质通过加工颜色和细节来帮助我们产生对这个世界的印象,从而使我们能够产生有意识的视觉。然而大脑的其他区域也在处理着不同的片段信息,而且即使我们没有意识到或者无法意识到自己在观察时,它们也会处理信息。 神经受损的幸存者能阐明此类机制。当一起事故损害了你的视觉皮质,你的视觉就会受影响。如果你失去了所有的视觉皮质,那么你就会失明,成为神经科学家所说的"皮质失明"。但是,这跟你失去眼睛不一样,皮质失明会导致跟皮质有关的视力受损,非皮质的视觉不会受影响。虽然没有视觉皮层,你不能产生看见事物的主观印象,但是你能对眼睛捕获到的信息进行反应,因为它们是大脑的其他区域处理的。 有时当你走在暗巷的时候,如果感觉有人在看你,转过身来就会发现真的有人站在那里(图片来源:iStock) 1974年,一位名叫拉里·魏斯克兰茨(Larry Weiskrantz)的研究人员发明了"盲视"这一术语,用来描述病人由于视觉皮层受损,丧失有意识的视觉后,依然能够对视觉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这些病人不能读书、看电影,也没办法做任何需要进行细节处理的事情。但如果要他们猜自己面前亮光的位置,他们猜对的几率高于随机概率。虽然他们觉得自己看不到任何东西,但他们作出的"猜测"却准确得惊人。也就是说,虽然他们没有视觉皮层,但他们大脑中的其他区域仍然能检测到光线的存在,并提供相关的位置信息。其他研究也表明,这类病人可以"看"到面部表情和一些迫近自己的动作。 最近,人们对一位盲视患者进行了研究,探究我们为什么能感觉到有人在背后看我们,即使我们并没有有意识地看到这个人。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Geneva University Hospital)的艾伦·佩尼亚(Alan J Pegna)组建了一支团队,和化名TD的患者合作。TD原本是一名医生,罹患中风后他的视觉皮层也因此受损,出现了皮质失明的症状。 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并不多见。TD参与了一系列研究,详细地研究人在没有视觉皮层的情况下能够做什么,无法做什么。这项研究包括:双眼目视前方看人脸照片;直视观察者;或者将眼睛转向一边,看向别处,不看观察者。研究人员用功能磁共振扫描仪测量了TD在此过程中大脑的活动情况,还要TD猜他看到的照片上是什么表情。对于任何视力正常的人来说,这实在是微不足道。你每次看到的人脸都会给你留下明确的视觉印象。但要记得,TD已经没有这种有意识的视觉印象了。他觉得自己失明了。 扫描结果表明,大脑可以敏锐地感知到我们的意识无法敏感察觉的东西。大脑中负责处理情绪和面部信息的区域被称作杏仁核。TD正面直视这些面部照片时,杏仁核的活动也变得更加活跃。每当有人注视TD时,TD的杏仁体也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虽然他本人并不知道(有趣的是,当我们要TD猜别人在看他哪里时,他猜对的几率低于随机概率,这可能是因为他不愿意去猜)。 你感觉到公车上有人正在看着你,你无法证实,但你就是知道(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对我们来说,视觉皮层和有意识的视觉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想认出某个人,想要看电影或看文章,你只能依靠你的视觉皮层。这些研究告诉我们,人体的有些功能更加简单,对于生存来说可能发挥着更加基础的作用,它独立于我们有意识的视觉而存在。 具体来说,这项研究表明,即使我们没有"有意识"地看到有人在看我们,我们也可以感觉到有人在看我们,他们可能在我们视觉范围的某个角落。我们的大脑能够感知到这些微妙的感觉,告诉我们有人在背后看我们。 当你走夜路的时候,如果感觉有人在看你,转过身来就会发现真的有人站在那里;如果在火车上感觉有人在看你,抬头时也能发现真的有人在看你。这可能是因为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时,你的无意识的视觉系统仍在监视周围的环境。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business-4326126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43261261
美国钢铝关税或引发贸易战 大棒无论西东
美国对进口钢和铝征收高关税的决定宣布后,批评声鹊起,多国表示考虑报复,国际组织警告贸易战从来难分胜负。
特朗普总统说,对进口钢材征收25%关税是为了保护美国企业。 但是,美国毫不示弱。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周末对BBC表示,"别以为其他国家都在奉行自由贸易,那是胡说八道。" 特朗普总统发推特说,不怕贸易战,贸易战是好事,美国必胜。 扣了扳机 特朗普3月1日在白宫会见美国钢铁和铝业企业代表时宣布了新关税计划。 "我们没受到公平对待,"他说。美国要还击,要对钢和铝征收高关税来保护本国产业,钢材新关税25%,铝10%。 关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白宫官员在当天晚些时候表示,具体细节仍待敲定,数日后公布。 媒体称他终于扣了扳机。 国际货币基金(IMF)提醒华盛顿,关税壁垒是损人不利己,其他国家受伤害,美国同样得不偿失。 特朗普总统开了先例,其他国家完全可以效仿,以保护本国安全为由采取更严苛的贸易限制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WTO)也发声,贸易战对谁都不利。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说,美国是最少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所以赤字那么高。 全球贸易战是否就此打响现在断言为时尚早,但计划宣布后,美国的全球贸易伙伴确实怒不可遏,异口同声宣布:立刻研究反制措施。 但是,美国商贸部长罗斯说,欧盟、中国,还有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谁都没有保持克制,每家都有关税和非关税形式的贸易壁垒,他说。 "实际上美国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少的国家,美国的贸易赤字就是明证。" 他说,特朗普总统对美国的贸易赤字忍无可忍,对其他国家向美国倾销、补贴本国企业的做法忍无可忍,一点都不奇怪。 他还对美国媒体表示钢、铝关税对美国物价的影响将微不足道。 打击和报复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按2018年1月进口额排名,美国进口钢材10大主要来源地依次分别是加拿大、欧盟、韩国、墨西哥、巴西、日本、台湾、中国、俄国和土耳其。 加拿大表示会尽快出台针对美国钢材进口新关税的回应措施。中国、墨西哥和巴西也表示在权衡斟酌报复行动。 有报道称欧盟正在考虑对金额约35亿美元的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据信其中包括肯塔基州的威士忌酒和威斯康辛州的乳制品。这两个州在国会的影响力都较大。 英国出口钢材中15%进入美国市场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布朗(Chad Brown)指出,这类关税可能会"消蚀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 各国可以就此起诉美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 北美自由贸易谈判和美国跟韩国的自由贸易谈判也可能因为钢、铝关税计划而受阻。 彼得森研究所的布朗认为,这种贸易限制伤害不到中国,但会伤害美国的朋友。 但特朗普总统不以为然。 特朗普总统表示,如果爆发贸易战,美国必胜 他3月2日发推特说:"当一个国家(美国)跟每个国家做生意时都要亏数十亿美元,那贸易战就是好事,而且能轻易获胜。" 通过高关税和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教科书上加以警告的策略。 在全球自由贸易背景下,设惩罚性关税非但无法达到保护本国就业、扶持本国产业、增强本国经济的目的,反而会对内导致国内商品价格普遍上涨,推高通胀率,遏制消费,损害经济;对外面临贸易伙伴的报复措施。 历史上贸易战两败俱伤,一地鸡毛的案例不少见。 中国什么反应? 中国敦促华盛顿在动用贸易保护主义工具时"保持克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五表示,假如所有的国家都效仿美国,毫无疑问将严重打乱国际贸易秩序。 由于之前已经实施的反倾销关税,中国钢材直接运抵美国海关的并不多。不过路透社援引美国钢铁产业高管的话说,中国的钢材仍旧在通过第三方进入美国。 中美贸易摩擦一直有,但双方在很多领域相互依存。美国汽车海外最大的市场是中国。通用汽车在中国销售的车辆比在美国多70%。 法新社引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说,特朗普新关税对中国影响不会很大,还说"对特朗普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对他都麻木了。" 美中贸易战非自今日始。两国贸易额2016年达到5786亿美元,一旦交恶非同小可。 特朗普总统宣布钢、铝关税计划时,习近平的经济顾问刘鹤此刻正在美国访问 (2月27日 - 3月3日)。据白宫官员透露,他周四与特朗普政府官员举行了"坦诚和建设性的"会谈。 但目前不清楚会谈是否具体涉及新关税计划。 这个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不如之前宣布的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关税。 根据特朗普政府1月宣布的计划,美国对进口洗衣机征收最高50%的关税,对光伏产品征收30%的关税,之后逐年递减。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中国当即驳斥美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是个错误的决策。 中方表示将采取行动,与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一起"坚决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 各种迹象表明,下一步中国最可能的行动是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 美国指责中国故意压低光伏产品价格,冲击了美国市场 能怎么反击? BBC商务记者瓦斯瓦尼认为,中国可以采取的报复行动不少,其中包括: 根据相关规则向WTO投诉;根据健康和安全标准规定限制美国牛肉进口;建议中国消费者抵制美国车;建议中国公民不去美国旅游;抛售部分美国国债。 中国是世界最大民用车市场,多年来始终位于美国汽车出口目的地名单上的前5名,抵制美国车的潜在威力无需多言。 中国还是出境旅游大国,每年1.3亿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行观光,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中国游客每年境外旅游消费超过2600亿美元,到2025年还将增一倍。如果美国成了中国游客禁足的地方,可能对美国是个不小的损失。 但是,瓦斯瓦尼认为中国不希望让贸易摩擦升级为贸易战,以免两败俱伤。 美中贸易战还会很快蔓延到亚洲,进而扩散到全球。 德国泰森克虏伯钢铁厂和欧盟各国的钢铁工业将受到美国新关税的冲击。 伙伴愤怒了 作为美国的北方邻居,传统上的北美自由贸易伙伴,美国进口钢材和铝材的最大来源地,加拿大首当其冲。贸易部长尚帕涅(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断然表示,任何关税都"不可接受"。 外交部长弗里兰(Chrystia Freeland)的措辞稍微委婉一点,表示如果特朗普的新关税付诸实施,加拿大将采取行动"予以回应",但没有具体说明。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欧盟不会坐以待毙,眼看着自己的产业蒙受不公平对待。 他说,美国的这些关税将威胁到欧盟成千上万工人的饭碗和生计,"欧盟将采取坚定果断的措施捍卫自身利益。" 德国钢铁行业联合会WV Stahl严词驳斥,称美国的做法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德国钢铁市场将造成重大冲击。 英国钢铁贸易协会政策部门负责人沃伦(Richard Warren)指出,英国钢铁出口的15%输往美国。新关税的打击不言而喻。 巴西宣布将采取"多变或双边"行动来保护自身利益。 澳大利亚贸易部表示,美国征这种关税会扭曲贸易,"最终导致工作丢失"。 日本汽车制造业巨头丰田警告说,美国此举将伤害汽车制造商、零配件供应商和消费者群体。周五丰田股价跌2%,日钢跌4%。 特朗普总统把美国冶金和钢铁工业界“大佬” 们召集到白宫,向他们宣布了新关税计划。 来龙去脉 特朗普总统宣布新关税计划时,身边围着十多位金属产业行政高管。 此前有消息说,本来应该更早公布这个计划,因为总统助手之间意见不统一,因此略有推迟。 去年4月,特朗普总统根据一条1962年的法律赋予白宫在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时对进口采取限制行动的权力,下令对展开相应的行业调查。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商务部的调查报告结论是进口商品不但损害了美国本土的钢、铝产业,甚至会冲击国防工业。 启征关税的决定权在总统手里,不需要经过众议院批准。 特朗普总统威胁说,正在考虑对欧洲车征税 特朗普总统说:"当我们国家不能生产铝和钢的时候……那几乎就是国将不国了。“ 他还说,"我们的国防需要特棒的钢铁制造商,特棒的铝材制造商。" 他叹息美国钢铁和铝业数十年来遭到别国的"屈辱"对待,特别是中国。 有观察人士评论,特朗普以"美国优先"为竞选口号,上台后在指责外国向美国市场倾销这一点上始终没有改口,也一如既往地批评中国产品销往美国对美国产业造成伤害。 观察人士普遍认为,特朗普只是在兑现竞选承诺。进入中期选举年,他更需要向选民展示自己言而有信,兑现竞选承诺不懈怠。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对BBC表示,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钢材确实不多,但通过第三方输入的量依然很大,因此需要一个"全球性的解决方案,而不能只围绕中国作文章"。 他也不认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能够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美国退出也是应该的。 中国2005年的钢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一,2017年达到二分之一。而中国国内经济减速、建筑业降温,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国际市场价格受过剩产能影响持续下跌。 美国产业依赖于100多个国家的钢材进口。 美国"虚弱"? 那么美国的产业究竟有什么情况呢?看看数字。 美国钢材进口4倍于出口,对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进口钢材存在依赖。 美国能源部说,钢铁业正在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创中复苏,但跟十多年前世纪之交时相比,还是相当虚弱。 2000年美国钢产量是1.12亿吨,2016年跌到8650万吨,跌幅超过23%。 2000年钢铁行业就业人数是13.5万人,2016年只有83600人,减少了近四成。 美国征收高关税并不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但全面爆发贸易战,祸害则可能殃及许多行业和经济整体。 市场反应 特朗普总统新关税计划宣布后,比美国东部早12个小时日出的亚洲股市周五(3月2日)开跌。日经指数早盘一度跌2%。 韩国钢铁制造业巨头Posco股价跌幅逾3.5%,主要股指Kospi收跌1.5%。 香港恒生指数跌1.7%,上海沪指跌0.7%。 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受大宗商品拖累下滑1%,矿业巨头BHP Billiton股价跌1.5%。 欧洲的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都不同程度低开。
zhongwen_simp.120910_rolling_china_carrier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10_rolling_china_carrier
中国首艘航母或将得名“辽宁”
中国媒体引权威消息来源称,中国首艘航母将以改建时所在省份为名。
《南方都市报》报道称,目前航母的名字已经确定。 原名“瓦良格”号的中国首艘航母自2002年以来一直停靠在大连,并在大连造船厂船坞接受改造。 这意味着中国首艘航母的名字有极大可能将是“辽宁”号。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691699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6916999
港珠澳大桥:开通三个月来的混乱与反思
连接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三地的港珠澳大桥落成后,大量中国大陆旅客为了一睹大桥的风彩而涌入香港。许多旅客到港后,选择到离香港口岸最接近的东涌市镇消费,令这个位于香港西部的小市镇,受到游客剧增的困扰。
港珠澳大桥开通至今,车流量远不及预期,经过大桥入境香港的游客却被指严重影响大桥香港口岸附近居民的生活。 大桥开通后短短一周多,超过20万名游客透过港珠澳大桥抵港,最高峰时期一天有10多万人次利用港珠澳大桥出入香港,这些游客中大部份通过广东省的一天观光团团抵港,把东涌这个人口只有八万多的小市镇挤得水泄不通。住在东涌20多年的居民说,从前那儿是一个小小的新市镇,游客涌入后令当地的食肆接应不瑕,买一个便当要排队等候半小时。广东和香港两地政府事后急忙采取补救措施,情况有所改善。 游客涌入令当地更多原本向居民出售日用品和食品的店子转型,改为出售受游客欢迎的货物,令居民的选择更少。 东涌这个小镇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三个月以来,从一个小镇变成一度被游客挤得水泄不通的游客城市,再变回一个小镇,但许多居民切身的问题仍未解决。而随着更多连接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口岸即将开通,香港不同党派的议员均担心情况会否在香港其它地区重现。 东涌的快餐店内人头涌涌,居民到快餐店买便当,排队也得花上半小时。 游客“令东涌水泄不通” 东涌居民刘永贤在当地住了20多年,他当初搬进东涌时,高楼大厦不多,连位于赤鱲角的新香港国际机场也仍未开放。这与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东涌的情况完全改变了。 他在接受BBC中文访问时说,港珠澳大桥开通第一个星期,区内的人流没有太大分别,但当经营来往香港、澳门和珠海的金巴公司加密班次疏导游客后,问题开始出现。他认为,许多中国大陆游客到达香港后想“体验一下”香港,但他们逗留香港的时间不多,因此通常选择到访距离香港口岸十多分钟车程的东涌。 刘永贤说,从东涌开到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穿梭巴士经常有长长的队伍,阻塞当地居民来往港铁站的必经之路。 东涌区议员与巴士公司交涉后,对方加强管理,排队的秩序有所改善,但带来的影响没有停止。刘永贤说,当时许多游客都涌到东涌的餐馆吃饭,每天早上十时开始就人山人海,即使到快餐店,最少也需要排队差不多半小时才能点菜。 东涌距离港珠澳大桥香港只有约十分钟车程,吸引许多经大桥抵港的中国大陆游客到东涌购物。 一些香港市民及组织发起示威,要求当局正视东涌游客过多的问题,又指许多中国大陆的旅行团没有按规定在香港安排旅行社接待,为他们安排交通,或与其他旅行团配合把游客分流到不同的景点。 香港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恩荣透露,大桥开通后的确出现这种情况,造成最初的混乱。他在接受BBC中文访问时指出,中国大陆多个部门之后分别发出整改通知,包括要求旅行团必须按香港法律安排接待旅行社、不可以组一天团等。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的营运公司又实施措施,只售卖一定数量从珠海出发到香港的车票,情况才有改善。 “所以说东涌的问题,经过这个行政措施处理后,基本上已经获得解决。” 东涌居民刘永贤指,营办来往东涌和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巴士公司架设铁马后,游客排队等候登车的秩序才见改善。 商店转型 除了港珠澳大桥口岸,香港与中国大陆现时还有另外8个陆路口岸,大多位于北部与深圳接壤的边境地区,或设在市中心的铁路运输口岸。香港北部区域多年来都受到大量中国短途旅客涌入购买日用品的问题困扰,而港珠澳大桥开通,把这个问题延伸到了东涌。 但东涌居民刘永贤认为,游客为东涌带来的问题不止在人流方面。东涌市中心目前有两个大型购物商场,其中一个多年前已经全面转型,只出售时装服饰,居民只能到另一个商场购买日用品。当地现时也只有一个由私人公司营运的菜市场,货物售价平均比香港其他地方贵。 刘永贤说当地许多的店铺近年都转型,迎合游客的购物口味,令“东涌居民的选择更少”。他带BBC中文记者实地走访当地其中一家大型超市,发现超市许多地方转型,售卖饭盒、酱油、日用品等受内地游客欢迎的货物,他被迫转到东涌另外一家超市购买日常用品 。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早前表示,许多旅客都是为了看港珠澳大桥而到访香港,不一定是为了游览香港。他因此建议在香港的旅检大楼开设店铺,满足游客购物需要。但刘永贤认为,大陆游客为了有到访香港的感觉,必定会离开口岸区,而最近的市镇就是东涌。 香港立法会其中一位代表东涌的建制派议员周浩鼎认为,这些在口岸设立店铺的措施只是临时建议,他认为将来在香港口岸旅检大楼的人工岛建设购物城才能解决问题。他接受BBC中文访问时指出,整个香港口岸本身预留有将来可做一些大型规划的空间,“就是在那里搞一个大型的零售购物、娱乐配套,可以在香港口岸搞起来”。 除了驾驶私家车,旅客可以乘坐穿梭巴士来往香港与澳门和珠海。 如何应付过多的游客? 另一个位于香港北部、连接深莲塘区的香园围口岸预计在今年内开通,令外界关注东涌出现的情况是否会重演。周浩鼎认为,位于新界北部的新田购物城早前正式开幕,可望接待一些中国内地的游客,减低游客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香港立法会另一位代表东涌的民主派议员郭家麒认为 ,莲塘口岸开通后东涌的情况一定会重现。他向BBC中文解释,深圳居民现时申请相关通行证后,可以多次往返香港。他认为,虽然每周限出入境一次,但深圳居民这么多,香港也会无法应付。 郭家麒认为,香港政府应该着重改善该区的配套。“开通新关口后,如果预计有很多大陆人来,交通配套麻烦要做好一点,要不然当地居民会苦不堪言。” 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在10月31日和11月26日兩次改變每日車輛流量截數時間,因此圖表並不包括10月31日零時至早上八時的資料,11月26日零時至早上八時的車流量也可能被重覆計算。 多个连接香港与中国内地的口岸近年相继落成。其中,将香港连到中国高铁网络的西九龙站去年9月开通,站内为实施“一地两检”,拨出部份用地归内地政府管辖,并执行内地法律,在香港社会引起很大回响。 郭家麒批评,香港与内地政府设立越来越多出入境检查站,会把香港的地位“模糊化”,香港会有更多的地方被内地游客用作他们的“后花园”,情况只会越来越差。 港珠澳大桥是首个设在香港西岸的陆路过境口岸。 世界各国多个城市近年都受到游客过多的问题困扰,并先后推出措施解决问题。其中,日本向所有离境人士收取1000日圆(约9.27美元)的离境税,收入将用于改善旅客使用的设施和加强推广日本旅游业。 意大利国会去年12月也通过法案,容许威尼斯向同一天来回的游客征收最多10欧元(约11.57美元)的“入城税”。威尼斯市长布鲁加洛(Luigi Brugnaro)说,税收将用于清理游客留下的垃圾。 香港浸会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玉艳留意到,许多到威尼斯的游客并不会留在威尼斯过夜,因此这些收入可以补助维修旅游景点等开支。但她在接受BBC中文访问时指出,实施旅游税“未必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方法”。 香港立法会议员姚恩荣认为,威尼斯的情况与香港不同。他对BBC中文解释,威尼斯地方比较小,游客来源相当广泛,接待能力相对较小,因此方法可行,但只能用来补贴当地开支,“对分流或减少游客作用不大”。 姚恩荣又指,香港政府目前的税收基本上充足,无须收取这种费用,“影响旅客对香港的感觉”。他认为,香港在每个季度都有不同活动吸引游客,因此香港把游客分流到不同时间到访的作法比较可行。 张玉艳认为,香港政府应该着力探究旅客到香港的路线、目的和停留时间,加强对旅客到访的管理,减少对本地居民的影响。“在我看来,旅游业是一个十分正面的事情,因为它可以创造就业,也对香港的GDP有贡献,只是在管理游客过多的问题上,我们应该聆听不同持份者的意见。” 货运业“前景乐观” 除了客运,外界也希望透过港珠澳大桥加强珠江西岸与香港的货运联系。香港政府2008年向立法会提供的文件指,预料大桥在2030年平均每日车流量3.3万,而且有助推动珠海西部至香港的货运业。但大桥开通至今车每日平均车流量只有约3000,其中货柜车车流每天从未达到100。 据香港媒体估算,大桥开通前从珠海运输货柜到香港葵涌货柜码头,须要绕经虎门大桥,距离约200公里,约需3.5小时。如果改经大桥,车程会大幅缩减至65公里,只需75分钟就可抵达。 但香港货运业人士指,中港货运陆路主要依靠连接深圳的管制站,港珠澳大桥开通的消息来得太急,他们未能赶及与货主商讨改用大桥的路线、价钱等问题。 香港当局希望港珠澳大桥可帮助陆路物流业减低运输成本,但大桥开通后货柜车车流量远不及最初预期。 香港陆路客货运输业议会主席蒋志伟向BBC中文解释,货柜车在中港边境通关时,中国大陆当局首先会利用货柜车的总重量来确定车内载的货物与申报的货物是否相符,如果重量不符,就会要求打开货柜箱查验,“时间可能需要三小时,甚至五、六个小时”。 蒋志伟解释,货柜车选择行走的路线是由货物的主人决定,这些货主也会找报关公司协助向中港海关申报所运的货物种类。这些清关公司在旧有的中港陆路口岸附近都设有办事处,如果货车通关时遇到问题,可以很快地抵达口岸协助这些货主解决问题。“但他们在新的港珠澳大桥口岸没有这些设施,许多货主不愿冒这些不必要的麻烦与风险。” 蒋志伟透露,现时许多空载货车会行经港珠澳大桥进入中国大陆,取货后使用旧有口岸清关。“这是因为空载货车不用听命货主,因此货车司机就会选择最方便、最省钱、最快的路线,就是港珠澳大桥。” 蒋志伟认为,港珠澳大桥降低运输成本,让来往珠江西部的陆路运输可以与水路竞争。 他认为,港珠澳大桥可以帮助减轻运输成本,而且相比来往于香港和珠三角地区的内河船,陆路运输更灵活。“如果一家公司以内河船托运货柜,最早也要第二天才可以完成。” “但以陆路运输,只需要打一通电话,可能不用两个小时已经可以派出货柜车到达工厂。” 他认为,港珠澳大桥令陆路货运可以与海上运输竞争,长远始终看好行业前景。 .
zhongwen_simp.science-56688912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56688912
配偶与恋爱:同时拥有多个伴侣会更好吗?
“对你来说,专一的意义是什么?”在2019年的的电视真人秀《恋爱岛》(Love Island)上,参加者艾米·哈特(Amy Hart)这样问道。她的恋人柯蒂斯·普里查德(Curtis Pritchard)有点担心,她也看出来了。他一直在背着她吻其他女孩。
历史上人类的两性关系比当代的一夫一妻制要更复杂。 普里查德整个人沉在座位里,哈特则侃侃而谈却又很平静一一列数出他们这段关系里的各种问题,从他怎么可能同时对两个人有爱情的感觉,说到她有多需要他,再说到他如何令她失望。 哈特保持的一种预设观念是,恋爱关系只容得下两个人,而普里查德违反了这个规则。但是,据我们了解,历史上的人类关系,从来就比如今在很多社会里成为常态的一夫一妻制更加复杂。 回归非单一配偶制? 两厢情愿下的非单一配偶制(CNM)允许一对配偶中的双方都有自由去和其他人发展关系。 两厢情愿下的非单一配偶制(CNM)允许一对配偶中的双方都有自由去和其他人发展关系。这当中可能包括多元恋爱、乱交,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开放式”关系。 无论是那一种形式,“CNM”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是,恋人会就边界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比如他们可以什么时候,在哪里,做到什么程度。 这个定义意味着,普里查德的鬼混不会符合这个标签,因为哈特根本没有同意他们这样做。然而,非单一配偶制在人群当中虽占少数却仍然比例可观,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普里查德会做出他所做的行为。 尽管一夫一妻制占有统治地位,人类还是颇为着迷于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性关系。 心理学家贾斯汀·莱米勒(Justin Lehmiller)访问了4000名美国人,请他们在他的书《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Tell Me What You Want)当中描述自己的性幻想。“三人行”是最多人有的幻想,比其他形式多出不少。 三人行是一种普遍的性幻想。 “如果我们统计处在关系当中的所有人,大约有5%可以定义为CNM,”加拿大多伦多的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心理学助理教授艾米·穆斯(Amy Muise)说。不过,再算上那些曾经尝试过CNM的人,这个数字就会再增加不少。“在一生的经验当中,有21%的人曾经在某个时候尝试过非单一配偶制。” 去比较一个这个比例的话,21%只比在家不说英语的美国家庭比例略少(21.9%)。 “假如它实际上是更加普遍,我也不会意外,”美国加州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的心理学助理教授艾米·摩尔斯(Amy Moor)说,“一种叫做‘社会期许’(social desirability)的东西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对一些问题给出略为保守的回答。这或许是为什么一个人会高估自己一天吃五种蔬果的频率,或者你做自己的饮酒量。” 对于这个数量可观的“少数人群”来说,由于很多国家受新冠疫情影响而采取措施限制社交互动,他们现在离开家去邂逅伴侣的机会可能少一些。 处在“CNM”关系中的人或许会发现,他们现在花更多的时间与同居的伴侣相处,同时不得不适应与其他伴侣见面时间变少的状况。 这将如何影响他们的幸福感,目前尚不清楚。不过有成熟的研究显示,远距离恋爱有可能会令人非常愉悦。而且,社会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在较为平常的时期,有理由相信处在“CNM”关系中的人们或许会体验到更多人夫一妻制人士所没有的好处。 一夫一妻制是何时开始的? 男性和女性在体形和身材上不一样,这是非单一配偶制的证据吗? 人类从何时开始出现一夫一妻制的,这一点一直有争议。一些人类学家认为,古人类始祖在性方面是高度的雌雄两性异形的——男性和女性在体形和身材上不一样——而这是非单一配偶制的证据。 性别的雌雄差异表明,一种(或两种)性别会面临很大的选择压力。在一些物种当中,比如大猩猩,较大只的雄性更有可能通过利用自己较大的体形击败其他雄性竞争者,从而取得性方面的成功。比如,一只占统治地位的山地大猩猩会垄断70%的交配权,形成一个一夫多妻制的社会(多个雌性与同一个雄性作配偶)。 两性异形并不是只有这一种运作方式。一些物种是通过夸张地展示体格来引起伴侣的注意,而不是用体力来击败竞争者,比如长着漂亮羽毛的鸟类和颜色鲜艳的鱼等。这当中的区别是,这些通常都不是社群性的物种,与人类不一样,所以一只雄性或雌性不一定能够在一个区域内控制它们潜在的伴侣。 古人类的化石纪录却是比较零散的。类似的逻辑也可以用论证完全相反的结论——我们远古始祖的两性差异和我们是相似的。这一点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的化石来论证。所以一夫一妻制的出现又或许更早得多。 人类Y染色体的多元性,或者缺乏多元性,也曾被用来说明人类直到相对较近代之前都一直是一夫多妻制。同样,人类学家们又会出来质疑相关证据,但是一些人曾经表示,雄性基因的相似程度显示,在我们过去演化的过程当中,只有少数雄性有性伴侣。至较近代,这方面的多元性有所增加,显示有更多的雄性能够进行交配,这是因为一夫一妻制。 我们从考古学证据当中了解到,古人类是以小规模、近距离和世代相传的家庭群组形式生活的。 对狩猎采集者社会的电脑模拟显示,他们需要与本群组外的个体作伴侣,来维持整体的人群。于是这就会造成不同的狩猎采集者社群之间大规模的流动配对。我们已经知道,以完全一样的基因血统维持一个家庭是不可能的。 这个模式显示,狩猎采集者是采取连环的一夫一妻制的——配偶会在养育一个小孩的一段时间内以单一配偶的形式生活在一起,然后分开再去寻找新伴侣。这已经证明了是能让现代男性在性方面获得好处的,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男性对于开放式的关系更有兴趣。 莱米勒对性幻想的研究发现,男性对群交更加感兴趣(这个比例分别是26%的男性和8%的女性)。在其他形式的“社交型性关系”当中,比如参加性派对或者乱交俱乐部等,也能看到类似的趋势(17%的男性和7%的女性)。 不过,有这些幻想有兴趣的女性却更有可能去付诸实践。比如,在同一组样本当中报告有参与过群体性交的人数,分别是12%的男性和6%的女性。于是看起来,是女性更有可能找得到合适的机会。 1969年的喜剧片检验了非一夫一妻制组合。 我们所知道的是,在85%的现代人类社会当中,非单一配偶制都是受到制约的。即使在《旧约圣经》当中充斥着大量对于一夫多妻制的描述。 而大多数社会的默认契约都仍然是一夫一妻制。这或许在现在看起来很普遍,但是当你细察时会发现,历史上的人类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奉行单一配偶制。那为什么,单一配偶妻在如今会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呢? “要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很难不说到媒体,”摩尔斯说。她强调,我们的艺术和文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数时候,在我们从小长大时,我们的父母都是结了婚的,或者至少试图维持一夫一妻关系。在全世界大多数地方,我们有婚姻制度。” “自从人们开始占领土地并将之据为己有开始,就是婚姻起飞的时候,因为那是一种明确对你的财产保持控制并让它流向你家庭的方式。从那时候起,我们就开始将一夫一妻和异性恋视为首要条件。” 和其他人发生关系会更好吗? 对于“CNM”的研究反复显示,有不同性趣的配偶会报告说,他们有多个性伴侣会更好。“在一段关系当中,伴侣双方的‘兴趣’常常是有差异的,”穆斯说,“但是,有多伴侣关系的人或者在总体上会更能得到满足。如果你对其他人有性方面的兴趣,那去探索这方面可能会更健康。” 目前在对“CNM”的研究当中缺失的部分,是大规模的纵向研究,就是对一组考虑开放式关系的人们进行数年的跟踪调查,甚至要从他们第一次与伴侣进行相关对话之前就开始。 不过,已经有一些研究开始填补这个空缺。其中一个是,对“CNM”好奇的人人和从未考虑过开放式关系的人们被召集到一起,进行一系列有关他们的恋爱关系和性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一开始,他们当中没有人去和他们的伴侣讨论对其他人开放关系的想法。到最后,他们被问到一些关于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问题,但是同样要回答,他们是否开放了自己的关系。 “那些想要开放关系并真的去做的人,他们的满意度要高得多,”加拿大伦敦韦仁敦大学(Western University)的社会心理学助理教授萨曼莎·乔尔(Samantha Joel)说,“另一方面,那些想过却没有做的人,满意度会下降,但是幅度很小。” 乔尔表示,那些转向“CNM”关系的人,满意度提升或许是拖曳效应的结果。与第二伴侣性生活的更高质量拉高了对第一伴侣的满意度,因为忽然间,必须由一个人来满足他们所有愉悦需求的压力被消除了。 “我们知道,当人们对性生活更满意的时候,他们的沟通无论如何也会更好,”乔尔说,“但是处在‘CNM’关系中的人们会报告说自己有更开放的沟通——如果你不谈边界,就很难有‘CNM’。在单一配偶的伴侣关系中,这种关于边界的讨论常常不会进行。” 情绪满意度——安全感、培育感和亲近感——往往在正常的关系中会随着时间而提升。与此同时,与性欲相关的即兴感和兴奋感则会下降。 “开始是性感和热烈的,但是之后就会变成套路,”约克大学的心理学家朗达·巴尔扎里尼(Rhonda Balzarini)说,“新鲜感是很难维持的,于是那种热烈也会消失。” 巴尔扎里尼举出一个例子,你可能在法律上和一个第一伴侣结婚,生活在一起,有了孩子,然后通常就有了一夫一妻制生活模式的相关责任。伴随这一切而来的事务,是更多地需要可预见性——她说,这本身是不性感的。 第二伴侣或许永远不会与你分担这些责任,于是,你关系中的那种兴奋感退却就不会发生。结果,第二伴侣往往能够提供更频繁的性爱,和更少的承诺。 “我认为,这通常是在新鲜感和安全感之间的摇摆,而进入一段长时间的‘CNM’关系是试图同时满足这两种需要的一个方式,”乔尔说,“它不是唯一的方式,但是它是一种方式,而且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有用的。” 你如何面对嫉妒? 穆斯说,“CNM”关系的好处最明显的时候,就是当第一伴侣双方都积极支持彼此寻找幸福的时候。 “这似乎是在于第一伴侣想要看到他们的恋人能够得到性满足,但是不需要由自己来做到这一点,”她说,“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第一伴侣积极支持他们寻求快乐时,他们就会更放心地去满足这些需要。” 这就描述了一个所谓“爱屋及乌”的心理学概念——能够通过看到另一个人的快乐而感受到快乐。在恋爱关系的范畴之外,你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这一点。比如,想想你看到一个人打开一份礼物的情景。但是,爱屋及乌也会发生在看到另一个人得到性满足的时候。 于是,“CNM”关系中的伴侣如何克服妒忌的感觉?夏威夷太平洋大学(Hawaii Pacific University)的研究员凯瑟琳·奥梅尔(Katherine Aumer)和合著者共同撰写了有关一夫一妻和“CNM”伴侣当中爱屋及乌心理的报告。当中写道,对于男人来说,性方面的不忠所带来的妒忌感要比情感上的不忠来得更强烈。 我们可以预期这一点,因为进化论表明,男性有更强烈的动机要知道自己孩子的生父是谁。对于女人来说,确定自己孩子的生母是谁则不是很难。 奥梅尔接着写道,女性却更有可能对于情感上的不忠而感到嫉妒。 进化论上,出于养育一个孩子的压力,女性有更强烈的动机要让她们的男性伴侣留在身边,这样他就能够在她们哺乳期间,为她们和她们的小孩提供食物和保护。 如果男人表现出来对另一个女人投入了感情,这个母亲可能就不会从他那里得到最优质的食物、保障和庇护。 人们为什么会选择非单一配偶制? 有证据显示,某些人可能会比另一些人更能够同时管理多重关系。 依附理论阐述了安全感和不安全感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关系的,并且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更不愿意与人分享伴侣。 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克里斯·弗雷里(Chris Fraley)20年来一直在网上收集回复者的问卷数据。共有20万人填写了调查问卷,这就成为了研究者关于多种不同行为的数据。 通过这份数据,摩尔斯发现,有一夫多妻制关系的人比其他人有更小的焦虑和回避倾向。当然,摩尔斯说,这些发现是相向的。有可能只是那些安全感更足,焦虑更小以及那些更不容易害羞的人才会被这种生活方式吸引。 享受“CNM”生活方式的人们心理特征所显示的,是他们的情感需求并不是单一的个人能够满足。 “多伴侣关系的人们更有可能大体上有更大的需求,”巴尔扎里尼说。 “我们发现,一夫一妻制的人们在爱慕和性欲的需要上是平衡的。但是多伴侣的人们在这些方面的需要到极端的程度。他们或许需要同时满足这两点,而又发现很难在一个伴侣身上得到。一个善于经营关系的第一伴侣可能并不够性感。” 不幸的是,摩尔斯说,现在的数据太少,不足以建立一个“CNM”行为者的轮廓特征。他还表示,在他的研究当中,“CNM”倾向与年龄、收入、所在地、教育程度、种族、血统、宗教或者政治取向等均无关系。 男女同性恋或者双性恋人更有可能奉行“CNM”的生活方式,而这是唯一的规律。 污名化 作为一种似乎已经在各种生活环境下都存在的事情,非单一配偶的生活方式仍有遭到强烈污名化的倾向。 摩尔斯举出一个例子,平常人认为帕拉图式的爱或者家人亲情能够给予那么多的人,但是出于某种原因,我们却认为爱情是应该有限制的。 “我们已经知道,如何能够同时与很多人保持密切关系,”她说,“但是我们却要认为爱情应该是有限制的?你有多少关系密切的人?噢 ,如果你有太多,又会有多令人作呕?这太荒唐了。” 我们对伴侣要求太多。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我们的生活向导、朋友和知己。“我们不一定要从一个人身上得到所有这些,”摩尔斯说。或许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需求摊分开去,给多于一个人,这样会更好。
ukchina_simp.vert-cap-38585387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ap-38585387
遇到技术问题别急着打电话给IT部门
最近一个星期一的早晨,IT数据库架构师安迪·马龙(Andy Mallon)坐在办公桌前想要登录自己的电脑。但密码却不管用了,经过5次尝试后,他被系统锁定了。由于知道马龙本人就是技术专家,所以技术支持人员礼貌地问他最近是否更新过密码。结果一语中的:他忘了自己在周末前改过密码。“我一直都尽量不在周五修改密码,因为到了周一可能就忘了自己改过密码。”他说,“但我还是这么做了。”
职场员工每天花费22分钟处理与IT有关的问题(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马龙承认,这的确是他犯下的一个愚蠢的错误,而他在自己的工作中也曾经无数次为他人解决类似的麻烦。“我们IT部门每天都会碰到不计其数的蠢事。”他说。 IT问题拖累效率,但有的问题是可以自行解决的(图片来源:Alamy) 如今,多数人的技术水平都比几年前有所提升,而科技本身也早已今非昔比。不过,多数企业仍要不停地应对各种并不严重的IT问题,这些讨厌的问题会导致企业损失宝贵的效率。 时间就是金钱 IT人力资源公司Robert Half Technology的一份调查发现,职场员工平均每人每天要浪费22分钟处理与IT相关的问题。换算过来就是每年91小时,也就是两个多星期。“实在太多了。”Robert Half Technology多伦多分公司经理尼玛·米尔普兰(Nima Mirpourian)说。 英国百叶窗公司Interior Goods Direct网络团队负责人乔布·布朗(Job Brown)也认同这一说法。两年前受聘领导该公司的IT团队时,他便注意到运行速度缓慢的电脑会降低工作效率。根据他的计算,员工每小时大约要花2.5分钟等待电脑加载信息或者作出响应。换算过来相当于一个星期浪费49小时——即便按照英国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每名员工每年也要因此浪费352英镑(442美元)。 设备更多、变化更快 马龙表示,一家公司的职员之所以持续受到IT问题的困扰,可能源自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当今使用的技术越来越多,变化也越来越快。10年前只需要关注电脑即可,现在还要应付手机、iPad和其他设备。 我们需要使用很多程序才能完成工作,所以需要逐一学习它们的使用方法——更何况这些程序还会经常更新或发布新版。我们刚刚适应一项最新技术没多久,这项技术就过时了,导致我们不得不重新学习新技术的使用方法。 我们刚刚适应一项最新技术没多久,这项技术就过时了(图片来源:iStock) “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软件的使用模式和外观改变后,你可能就找不到自己想找的东西了。”马龙说。 自主应对 与很多人设想的不同,IT职员不会坐在那里等着我们的求助电话。虽然他们会在必要时提供帮助,但他们多数人都需要应对更重要的幕后问题,比如确保大型网络正常运行、数据及时备份、网络安全没有漏洞、新软件按时部署、新电脑及时采购等。虽然我们的电脑问题肯定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如果碰到一点小问题就给IT部门打电话,同样也会影响他们的效率。 布朗表示,与10年前不同,多数人都对电脑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应该在打电话求助之前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如果一台电脑运行速度变慢,可以尝试重启,这通常都能解决问题。如果办公室的打印机没有墨了,那就自己换一个新墨盒。这些小事情可以给大家减少很多麻烦。 “人们应该自己进行初步判断。”布朗说,“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再给IT部门打电话。” 虽然米尔普兰认为每家公司都应该出台一项自主解决问题的政策,但他也表示,如果员工能够具备前瞻性,肯定大有裨益。他说,那些不知道如何处理基本问题的员工应该向IT部门请教如何解决常见问题。 必要的培训 在很多情况下,无法解决问题并不是员工的错。软件可能很复杂,如果没有针对他们使用的软件提供适当的训练,又怎么能奢望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呢?米尔普兰表示,这就需要企业通过为员工提供适当的技术培训来减少这些问题。 “IT员工不会坐在那里等着接我们的求助电话”(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每当招聘新人后,就应该针对他们在工作中使用的软件提供培训。根据软件的复杂程度不同,有的可能还需要提供持续培训。而每当软件更新时,也应该提供相应的培训。硬件同样如此——如果公司安装了一台新电脑,就应该教给他们如何使用。如果安装了新打印机,同样应该告诉他们如何自己安装墨盒。 “如果某个组织使用了一项新技术,那就应该确保这项技术得到成功部署。”米尔普兰说,“这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开展工作,还能避免他们向IT部门提出不合理的求助请求。” 减少问题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企业总是需要IT支持,但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尽可能减少问题的数量。 布朗表示,首先可以展开明智的投资。具体到技术,往往是一分钱一分货。当布朗去年加盟现在的公司时,他升级了硬盘来加快电脑的运行速度,效果立竿见影。他表示,关于电脑运行缓慢的抱怨大幅减少,虽然人们每小时至少还要因为电脑而浪费1分多钟的时间。 职场员工每天花费22分钟处理与IT相关的问题(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关键是简化所有人的生活,而且还要减少错误。马龙知道,愚蠢的IT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他能控制结果的方法越多——例如在周一重置密码,而不是在周五——工作效率就越高。“我星期一花了30分钟解决密码问题。”他说,“我以后不会再这么做了。” 访问 BBC Capita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40319_taiwan_protest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03/140319_taiwan_protest
台湾抗服贸协议学生继续占领立法院
台湾反抗执政国民党强推服贸协议的学生周三(3月19日)持续占领立法院议场,当局动用了大批警力封锁立法院出入口,立法院外则聚集上千人声援占领的学生。
抗议者占领立法院议场,并指责执政的国民党践踏民主 这些以学生为主占领议场的抗议者人数达数百人,他们在周二晚间突破警方封锁线占领议场后,警方彻夜虽试图驱离但并未成功。 在当局从台湾各地调来的防暴警察人数正不断增加之际,在立法院外声援学生的群众人数也越来越多。 而在立法院内主议场遭占领,以及外围挤满了声援学生群众及警察下,虽然其它委员会仍可进行会议,但立法院秘书处宣布周三原本排定的委员会休会。 议场 警方到周三中午虽尚无大规模的攻坚议场,但也封锁了议场只准出不许进,不让其它后续来到声援的学生或民众进入。 在议场内渡过一夜的学生在议场内则通过社交网站同外界联系,比如他们因议场内无空调而向外界请求氧气瓶支持以及医疗用品,从学生们随后在网站上表示他们已得到足够氧气瓶及饮水等,请求迅即得到响应。 占领议场的学生午间于议场内对外挥舞倒挂的国旗,他们说用倒挂的国旗这种国际求救信号,是因为国家有难,正处在危急存亡之秋。 学生与场外公民团体周三早间发表声明说,占领立法院是因国民党立委张庆忠擅自宣布服贸协议不需审查,视影响台湾人民重大利益的服贸协议为行政命令,且粗暴无视民主程序,背弃此前承诺人民将逐条审议的决议。 声明并提出要求马英九当局立刻退回服贸协议,以及立法院长王金平不要动用防暴警察进入立法院等。 反应 王金平在周二晚间学生占领议场后一度表示不容有此类行为发生,他在周三则表示期待抗议事件能和平收场,同时也希望不要伤害到抗议者。 被学生要求道歉的总统马英九则无回应,其通过总统府发言人对学生占领议场说,尊重国会自治并相信立法院对此会有妥适处理。 有国民党立委称这些抗议服贸协议者为白痴无知,而被认为马英九嫡系的国民党立委吴育升则说,学生占领议场是暴力行为治安问题,要强制驱离。 学生们相对则得到民进党的声援,原宣布将在周五发动群众抗议的民进党说,从周三中午开始将动员群众即刻到立法院包围,且若没有得到马英九善意回应,将进行长期抗争,加大抗争力度。 台湾社会上对这些学生的声援者还包括知名作家九把刀与歌手张悬等艺文界人士。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读者反馈 一场民主闹剧,直接收复台湾, 越对他们客气, 他们越神气, 支持军事收复, 打击台独分子. 强者做他们所能做的. 弱者忍受他们所能忍受的. 未署名 你看那些國外的人來到台灣,都受到熱情且親切的問候,那是台灣人與生俱來的包容性。 而國會引起反感的原因,是不顧台灣人民的心聲,堅持不公開,不理性,黑箱作業的態度讓台灣的學生,站起來的主要原因。 一個國家的組成,土地,人民,政府,你這政府現在要賣土地,賣人民,請問你的良心在哪裡? 那些學生誰能拍胸脯說他們沒讀過服貿,誰在簽屬服貿的時候沒有附加條款? 只有台灣與之簽屬條款,沒有任何以及公聽會,國民黨自主性的通過,請問這難道不是藐視台灣人民的民主,以及讓台灣那些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 若那些立法委員,民意代表的父母或者是親人有受到波擊,請問還敢這麼視民意而不顧,賺錢很辛苦,生存很辛苦,請傾聽我們的聲音 LIN, TAIWAN 中国共产党这下可拍手开心了!如果通过服贸,台湾将成为新疆第二。国民党真自私,为选票出卖台湾,违反三民主义思想,被中国共产党利用了! 小张, china, 這真的很諷刺 就在加州為了 CA SCA5 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 台灣政府一堆人急著要讓服貿通過 美國卻想儘辦法要修第五號憲法.. 想想看為什麼連美國都發現錯了 有沒有更有頭腦的人ㄚ 小小一枚的台灣玩不起 Hernandez, 那些質問學生有沒有認真看過服貿內容的人 我想問你們 你們有認真看過這些學生在抗爭的是什麼嗎? 對 反服貿的聲音是存在的 支持的也有 但我們真正反的是黑箱 是程序 在不了解之前 請不要隨意把別人跟自己的無知畫上等號! 張庭, 台灣 台灣大學生與民眾有此遠見、有此勇銳佔領國家最高的議事殿堂圖阻止《服貿協議》強硬闖關,這種對社會的關切與國家安危的著緊,甘冒檢控而無畏無懼,維護公義積極爭取的精神,看在深受中西文化薰陶的香港大學生與一眾港人眼裏,能不汗顏?香港大學生一向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大事大非前空有抱負而不力行、空有理想而不實踐、強權面前不敢張聲、面對邪惡勢力更不敢拔劍而起,視沉默忍讓為【美德】,跟當下台灣的大學生和民眾那種積極勇武相比,不是高下立見嗎?敢問,香港的大學生可有為香港眼前昏暗低迷的政治氛圍做過哪些令人擊節讚賞的事情?沒有,一點也沒有!原因嗎?【可會是】不把香港視為他們賴以安身立命、須要全力愛護、應要奮力守護之所? 孟光, Hong Kong 台灣學生也太把自己當回事。大陸天安門事件死了多少人?不要重蹈覆轍。 未署名 服貿協議最終也只是圖利那些共資企業,無腦國民黨還以為犧牲台民權益可以換給自己在中國的利益,別傻了!人家是要控制台灣,藉由各行各業的滲透,把異端分子剷除,國民黨你們要把國父創的黨毀掉也不要犧牲所有台灣人民的生計、人權、自由,那些在陸台商也別以為有多大的餅分給你們,把你們技術偷走就沒利用價值啦,短視近利還以為人家要送你多少錢,阿共自己國內政治亂糟糟,經濟也趨泡沫化,要養你們這些賣台共諜,等下輩子吧,吃裡扒外畜生不如 anti-CN, 這種混亂的場面任誰看到都會感到痛心,學生警察立委還有關心台灣未來的所有台灣人們! 我相信馬英九總統你沒有瞎沒有聾,拜託你拿點真心出來好好處理這件事。 不奢望你讓我們團結,但也別讓我們分裂 阿信, 若服貿協議真能見陽光,為何不敢逐條審議? 粗暴而無能的馬英九是哪一點被中共掐住脖子,不敢不從? 台灣人民的權益在馬的心中只是個屁 ? 難道台灣人真是業障深重,非要這個一無是處的敗類來主宰我們的一切? 可敬的學生們,因為有你們,台灣重新燃起了希望! 謝謝你們,請接受我們的祝福,並請保重身體,台灣的將來還要靠你們哩! Johnny, 台灣 1-學生關心國事是國家台灣的希望和力量 2-這群學生雖是少數,但是是全民力量的多數代表 3-學生的訴求是台灣前途的憂心及現實的生活痛苦寫照 4-國際的關照新聞已經受到注目,事情嚴重全球各國憂心中共的狼性破壞和平 5-馬昏君還在試驗民眾耐力及痛苦指數忍受度,看輕人民的意志力不夠而硬凹。 6-人民的支援力量不發出來,台灣人只有被馬桶出賣了和阻斷生存生活的前途 7-人民站出來才是維護自己的權利,沉默是敵人下毒手的藉口 人民站起來,走出來聲援學生。 鍾明晃, Taiwan 當內蒙 東突厥斯坦 圖博 香港 都想脫離中共魔爪 如不是拿到好處 鬼才會想跟中共扯上關係。未署名 竟然連這種國家議題都還要搞上政治色彩 這明顯就是民粹主政 搞民粹不就贏了嗎,人海戰術總是有人會怕的對不對,哈哈 未署名 馬英九不知私下是否收了中國什麼好處? 中國要他推服貿, 他就乖乖推動, 而且不准台灣國會逐條審議服貿內容, 硬要強行包裹通過 台灣老百姓當然看不下去, 因為馬英九連鹿茸都可以當成鹿毛, 什麼是服貿, 恐怕他也不知道 游立人, 台北 如果今天符合程序正義,對於服貿法條逐一審查,把不利於國家利益,與台灣弱勢產業從服貿開放項目踢除,那學生何需抗議? 當一個粗爆的政府,想以黑箱作業搶行闖關,把商業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前,就已經表示這個政府全然沒有為全體公民百姓著想,那麼知識份子該做的就事,就是帶頭起來高聲疾呼,讓社會大眾知道此事之重要性! 服貿開放項目,根本不只馬政府聲稱的64項,而是根本都開放了,一開等於是門戶洞開,根本是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學生都是知識份子,都讀過法條,網路上也有整理好的服貿法條,不要再以什麼都不懂抹黑學生,學生抗議在歐美行之有年,不要再以暴民等媒體洗腦的粗爆字眼形容一群為不滿而發聲的台灣人! Athena, 台灣 高雄 我確實不知服貿簽訂完對台灣會有什麼影響,但我知道程序上的確出了相當大的漏洞。所謂民主國家,政府的權力來自於人民,當政府的行為已無法使人民信服時是否應該自我檢討? 更別論如今失控的局面,是多少的不滿導致你們所稱的「暴舉」發生,立委本質是為監督行政機關所生,否則何必有制衡的觀念存在。身為立委便應從人民的角度做事,黨籍立場都是其次,而近來卻只見立院以多數暴力與行政機關「同流合汙」,會產生今日的局面也不意外。 各位官員,聽聽人民的心聲吧。 台灣,加油! 未署名 經立院立法的《兩岸關係條例》,也明訂兩岸間簽署之協議,內容若涉及法律之修正或無須予以法律訂之者,主管機關只需報請行政院核定,並送立法院備查即可。而果真循備查的途徑,則《服貿協議》送達立院早已超過6個月的審查時限,無怪乎有一種論點認為《服貿協議》已經生效,立法院今天才要開始審查根本就是違法,則本來的審查結果也應屬無效。 刀疤劉, 中華民國台北市 沒暴政哪來暴民 所謂和平不適用於耳聾的政府 123, 經立院立法的《兩岸關係條例》,也明訂兩岸間簽署之協議,內容若涉及法律之修正或無須予以法律訂之者,主管機關只需報請行政院核定,並送立法院備查即可。而果真循備查的途徑,則《服貿協議》送達立院早已超過6個月的審查時限,無怪乎有一種論點認為《服貿協議》已經生效,立法院今天才要開始審查根本就是違法,則本來的審查結果也應屬無效。 刀疤劉, 中華民國台北 姑且不論服貿協的內容 國民黨的作為本身就已違反議事程序 黑箱作業在民主國家絕不可行 此例一開,以後大家都偷麥克風宣布法案通過就好 還要立法院議事有何用? 這基本上就已經有程序不正義的問題 更遑論服貿本身使人民有疑慮 作為民選總統,馬英九有義務讓人民對於其政策沒有疑慮 早上要上班,無法去立院 但晚上一定會去聲援!!希望媒體、民眾齊聲支援這些學生!!! 江佳樺, 台灣 問題是民怨,台灣民怨有以下幾個來源。一.馬英九說謊太多,失去人民信任。二.政府官員貪腐或犯法,司法太袒護。三.政府官員充滿學者的傲慢。四.攸關中國的事務,馬英九政府就強逼人民接受。 阿坤哥, 台灣苗栗 有民主,無法治,台灣人爲什麼不尊重法律?這是犯法,在美國衝擊國會你會被抓起來的 旁觀者, 美國鳳凰城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敬佩台灣的人民,勇敢的站起來!! 台灣不能成為另一個香港!! 不齒馬英九國民黨和共產黨狼狽為奸出賣台灣。 支持退回服貿協議,支持台灣主流民意!! 台灣. 中國, 是兩個不同的國家。 台灣. 中國, 一邊一國, 堅持守護台灣!! 堅持民主自由!! 台灣加油!!! 台灣人, 美國 大家不用吵了,我才是中共派來的間諜~首先,把臺灣當什麼"中國人最後的淨土"不想與中共有瓜葛的台灣人別自命清高了,大陸光一個簡體漢化補丁就把台灣人的電腦都佔領了~有種你們都別看PPS,別用QVOD跟風行看片。 半澤直樹裡湯淺社長為了解救伊勢島酒店的危機,不惜將百年基業賣給的他的競爭對手FOSTER,如果馬政府忍辱負重有心救台灣的話就請按照正常程序逐條審查,要讓人民相信政府,請您先對老百姓信任,中華民國沒那麼多刁民,老百姓對你們的"權力遊戲"也沒興趣。我們只關心"生計",若是你們真的問心無愧就請你們透明化,只要對台灣有利一定會有人支持;反之,只會讓人們覺得你們心裡有鬼。 calvin, 中華民國台灣 其实我觉得无论什么协议,什么文件,只要对老百姓有好处,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更稳定,富裕。就是好的协议。没必要去分的那么清楚,什么是大陆?什么是台湾? 不都是黑头发,黑眼睛,讲着同样的语言,有着相同的传统吗? 说句不该说的,要是台湾哪天有个海啸,地震。大陆离的最近,也是最能首先给予帮助的。难道还要等着地球另一半的某个国家去帮助吗? 未署名 台灣的年青人,勿被政客擺弄了,想想自己的未來,5.4運動德先生賽先生得了什麼,共產党的騙人術興起,毛祖宗也提倡自由民主救中國,得到政權後,行何種政策,徒子徒孫在6.4天安門又作何動作,馬九九,王平平等己經不錯了,還能忍耐,不將你們驅離,不要為反對而反對,讓共產中國笑話,這政策不是二十一條,跟陸客來台—樣,穩著台灣的經濟,穩著台灣的企業使民生及經濟穩定,否則工作可能就更難找了,換了民進党政策又如何,換了座椅就換了屁股,民進党的政客得了政權後又像陳扁扁嗎?現在有人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我就認為他(她)夠格,讓中華民族在民主下行使民權,建設民生,而不是打,砸,搶 未署名 有你們真好。台灣的希望靠你們了 我們支持你們好。加油! Amy Chen, Seattle 人類的通病(不光指現今台灣社會),很多人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我相信一定有人是瞭解服貿協議後,瞭解其中的不平等才進行和平抗議。也有人是因為沒有公開逐條審查,以及政府忽略了某些步驟而抗議。 發出自己的聲音固然重要而且也是必要,學生應該思考,人民應該思考,如果今天沒有318學運,不會有這麼多人開始去瞭解服貿協議。 思考是好事,但思考過後請冷靜判斷。有時為反對而反對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沒有人喜歡當罪人,馬先生也是,如此決策,是不是該考慮其中的好處,瞭解之後再針對其中的不平等處進行抗議? 2016年總統大選,已失去民意的執政黨可能會敗選而失去政權,台灣執政黨國民黨,八年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黨的緊密連結,將會失去緊密聯繫。共產黨和國民黨現在狼狽為奸,全力勒住台灣經濟命脈,經濟系統,經濟樞紐,經濟架構,企圖以兩岸服貿協議全面封鎖台灣,並全力加速簽定兩岸服貿協定,全面封鎖台灣經濟體系,並營造出台灣經濟面必須全面依賴中國的經濟體系。2016年就算是在野黨取得執政權,此時此刻的台灣己是滿目瘡痍,千瘡百孔,支離破碎,孤軍無力可回天,也只能開城投降,眼睜睜的將江山奉送給中國共產黨...。 吳中天, 台灣 Taiwan 我們對於政府政策和公共事務必須保持高度討論,各種立場都是必要的! 民主並非選出立委、首長後就對公共事務冷漠不關心,或是完全不分青紅皂白的支持自己的政黨。我們台灣人活得太快活在自己舒適圈待太久,長期以來對於公共事務的低度熱忱,把自己束於文青與小確幸之高閣,卻也養出一批無法監督政府行為不具有第四權責任的媒體,因為想要知道政府在做什麼,想瞭解真相的人太少,對於社會議題敏感度太低,缺乏獨立批判思考的能力。這都要怪我們自己,為什麼長久以來對這些與自我切身相關的議題可以無感無意見? 等到立法委員開始煽動的時候才來批判、反對可能已經為時已晚。 黃念平, 台灣 我不懂服貿,更沒去看服貿協議到底在講什麼。 對於這件事情而言,我更厭惡國民黨以暗箱操作、強制手段賣掉台灣。連一件事情也不敢拿出來光明正大談的政府。還有理由不懷疑他們下一秒就賣台的嗎! 林虎, 台灣 焦點很容易被模糊,所以要特別強調。 這次事件的引爆點不是服貿本身,而是程序正義上出了問題。 一個攸關台灣未來的法案就這樣草率過一讀,這是民主國家會發生的事情嗎? 這是一個很嚴重性的問題。 WBJ, 台灣 台灣是個法治社會,立法院是要替民眾發聲的部門,他們代表民意,並且監督行政部門. 這次的事件卻是強行通過服貿協定,而忽略了台灣人民的想法及法治該走的程序,這讓我很失望.如果服貿真的對台灣好,為什麼不逐一審查,為什麼執政黨跟在野黨不好好坐下來商討,硬要強行通過?一個協定的簽署是為了讓未來的生活更好,所以這不應該逐一審查嗎? 不應該聽聽百姓的想法嗎?這樣強行通過的行為,讓我覺得協定的背後是不是有鬼. 最後,希望每位參與這次活動的民眾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站出來的理由是什麼? 可能是不願意服貿通過,也可能是因為反對黑箱作業.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參與,都希望大家能好好坐下來談. 台北 支持抗議!別重蹈香港的覆轍,再不抗爭就來不及了。看到台灣的學生短時間就組織了如此具影響力的活動,作為曾經的民主運動基地的香港實在是該自愧不如。 Jas, 香港 我只想问一下,这群学生,以及这些口口声声喊叫反对的人,你们有几个人完整的认真的看完了服贸协定? Blackface Sheep, Paris 有钱了就忘了以前的穷亲戚。 未署名 這讓我想起了大陸的天安門事件 ....,迄今共產主義之下,仍不斷有民運人士被暴政殘害...。 民主是靠人民爭取來的, 我一邊哭一邊看這些文章,影片以及留言,我是台灣人,我愛台灣。一日台灣人,終身台灣人!!!!!! 未署名 如果馬哥硬是要過,那憲法啥的就只是參考的了話,憲法以下我們可以直接無視了,畢竟3法中憲法最大ㄚ~以下的法律條例不就不可用了?那事情就很簡單啊~把馬哥踢掉重新組成一個台灣不就好了。與其在那邊抗爭(不是說沒用喔)。不如把馬哥直接拖出來講明白。 未署名 反共、反獨、反霸凌! 中華民國臺灣 感覺台灣主流社會有點病態了!視大陸如洪水猛獸。大陸有幾百萬台灣人在這裡經商,學習,工作!真正在大陸生活過的人,和那些整天窩在台灣的井底之蛙。如果台灣繼續賣弄矯情!不過十年,台灣終將會邊緣化。想想當年亞州四小龍。台灣還配得上這樣的稱謂嗎?記者應該去採訪一下這些學生,有多少人讀過服貿協議,有些什麼內容,他們多反對些什麼?就是一群被人利用的小毛孩! david chen, suzhou 我覺得並不是"抗服冒",這標題下的太聳動的,只是希望政府讓資訊透明化,讓人民有知的權利。 EMMA, Taiwan 今天我們的民主留下了眼淚,人民盡然要被逼到佔領立法院來換取民主的機會,或許那才是讓我們感到最難過得一件事情。 未署名 在政治游戏中,无法做到分庭抗礼的弱者(政客或政党)追求权力的方法就是寻求自治。在这方面,国民党因为历史原因,能够在统一后摆脱地方小党的地位,并在将来一定能做到与共产党的平起平坐,所以目前统一对其有利。而民进党现在是肯定无法达到国民党之地位的,除非能够在将来做到一党独大,所以现在强烈抗拒统一,这就是当前悲剧之所在。如果民进党在台湾进衰弱,也许将来游戏规则就会变成高雄和台中的进一步寻求自治。原来以为台湾民众反对统一是因为惧怕共产党的政府,但现在从反对大陆游客的呼声看来原因更复杂。但不管如何,民众总是被利用者,冲动而自负的学生尤是。国民党肯定不会忘记,当初在大陆就是最早由学生运动帮助共产党夺得的天下 未署名 雖然我只是個國中生,但我們大家都知道台灣人,都因該為了我們自己國家的民主奮鬥,別讓那狡詐的中共得逞了。 桃園 明明你們中國人拼了老命要離開那個地方 為什麼要把臺灣變成跟中國一樣 信英九就超生, 臺灣 大陸把祖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把祖國叫中華民國,人們習慣把他們叫中國。大陸人是華夏的兒女,台灣人也是華夏的兒女,他們都是炎黃的子孫。民以食為天,普通老百姓最關注的是民生問題,車子、房子、票子。這個東西都還沒實施,誰能知道時好時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炎黃子孫, 周口店 台灣人,你們就不念及祖國危亡了嗎?就想偏安一隅?剛看到一個臺北國民說臺灣主流要脫去中華意識,真是讓人寒心!我們身在大陸匪區尚且知道希望不滅,等待那一天來臨,你們居然讓我們這麽失望····。 楊百萬, 中國 廣東 台灣政府把學生聚集抗議的立法院的空調關掉,還把廁所也關掉,學生的氧氣不足,也無法順利如廁,這簡直是謀殺學生。當政府發現學生把現場狀況傳上網 路,竟在今天晚間把附近基地台全數關掉,又斷電,還運送了不知是大型拒馬或武裝卡車的機具,馬英九領導的政府已經愈來愈獨裁,像中國北京或北韓平壤處理民 眾抗議,太令人髮指了。 民主法治, 台灣 整件事情的重點在於 沒有審查就直接通過 違反了憲法 當憲法沒用時 民主不就沒落了??? 服貿的簽約應該更謹慎 而不是囫圇吞棗 台灣人 , 桃園 關於大陸對台灣民主墮落的想法,個人覺得,提出這點的人,您完全是流氓思維。等您能提出有效制只賣國團體惡意黑箱作業的意見後,再來評論台灣人的行為。但我想您應該無法。神聖的立法院? 狗屁。尊嚴是人給的,規則是人定的。您進到國內各大舊朝的國都時,會畢恭畢敬,不亂丟垃圾,不任意吐痰,不大聲嚷嚷嗎? 如果這麼骯髒的立法院是在台北, 那就讓它走入歷史甚至從歷史中抹去,建立新政權後,把立法院移到台中或高雄。民主倒退? 如果台灣真的簽了服貿,才真的會愧對孫文和所有抵抗滿清烈士的努力。因為現在中共政權就是變相的帝王制。只是帝王變主席,宰相和內閣變黨同胞。民主倒退個頭。 未署名 請問國家統一有什麼好 我不想感染任何人 共產黨是你們的選擇 請不要強加給不願意的人 而我也不想統一大陸 不是只有你們統一我們或我們統一你們 最大的敵人不是國家機器 而是缺乏想像力 你怎麼知道沒遠見 何以見得。 臺灣 臺北 服貿協議內容看起來很天真啊 !中國根本不是個法治國家,自從開放陸客觀光以後我們所有的美麗風景區博物館都被陸客佔領了,難道還不知道中國輸出的都是劣質的嗎?我們的政府為什麼那麼天真?柳修嫣, 台灣 青年人热情可以肯定,但世界的规则他们改变不了。robin, cn TO 王挺台, 大陸: 勸你別把臺灣當什麼"中國人最後的淨土"這種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現在主流臺灣人幾乎不想被當中國人,也非常想跟中國做分割,包括血統以及文化。(臺灣能被你讚美成淨土可說都是美國的功勞,你還不如去稱讚美國為民主自由做出的貢獻).Wataru, 占領議會使之空轉是錯誤的?笑話,當政府議會不聽人民心聲,以獨斷的行為,強制過關,人民為何沒有權力使之空轉。民主是在於建立於人民對於政府的信任上,給予行使管制國家的權利,當政府不再受到人民信任,為何人民不能拿回來。華人儒家固有的傳統思考,使得華人社會要如茉莉花革命及烏克蘭般的做法,難上加難,加上自掃門前雪及短視近利,造成永遠是既得利益者在決策事情,也難怪封建制度可以持續千年以上,若這次的抗爭不是民主的象徵,那何謂民主的象徵? 中華民國 台北 請台灣的人民,勇敢的站起來, 你們現在站的土地是祖先們用血淚拚來的, 不要再讓共產黨,用強盜的方式搶走, 如果服貿真的通過,台灣不在是台灣了,而是台灣省! 有看過 刀鋒戰士嗎? 裡面的吸血鬼把人類養起來,就是為了他們的血, 現在台灣的狀態就是這樣, 中共的野心家,想要一大口把台灣吞掉。蛋頭, 華夏一族 希望一切和平結束。 未署名 没远见的人,国家统一有什么不好。如果你们觉得台湾好,可以感染大陆,统一大陆啊。未署名 我認為群眾不經同意強佔議會, 儼然是對臺灣民主教育最大的嘲諷。 民主賦予人民權利,相對也需要人民善盡個人義務:尊重法制。 在現行臺灣政治環境,法制是由民意訂定,多數人認同。 我不清楚是否這群反對服貿人士是否有循法規行使他們的權利。 強闖立院,霸佔會場,根本就漠視了法制。 洪惟鵬, 臺北, 中華民國 臺灣加油!決不要重複香港的老路! 未署名 這並不是暴民式的抗議,反而過程中都沒有發生明顯的暴力行為。人們會抗議的主因正是張慶忠用"已過三個月,應視為已審查"這個錯誤的解讀來讓法條通過。因為這個三個月的條件是只適用於"行政命令"的,但服貿協議並非行政命令,不該能使用這樣的條件讓他通過。再者,國民黨團去年就已經承諾人民要逐條審查,事到如今卻這樣草率的通過法案。這些才是人們抗議的原因,而並非濫情或是暴民。事實上整個抗議的過程是相當和平的。未署名 台湾的兄弟姐妹挺住,马英九是大陆派去的特务,如乌克兰的亚努申科维奇,是俄罗斯的特务一样。国民党是中共的台湾支部党。不要相信任何政党。用你们的智慧和勇气坚守住中国人最后的净土。我是大陆人,我支持你们!并以你们为自豪! 王挺台, 大陆 還滿不切實際的報導,明明是各行各業都在,為什麼變成只有學生? Taiwan 這些激情的台灣學生(很像中國的憤青)與其這種暴民式暴動抗議,為什麼不想辦法把馬英九趕下台?這樣不是更好治本?學學烏克蘭嘛!Wataru, 這次學運只能讓人明白台灣人民確實相當濫情。要知道張慶忠是以超過三月的審查期間之理由宣布通過一一立法部門超過三個月還不能審查服貿、甚至空轉?這絕對不是健全的國家該出現的狀況。但人民卻不以此為忤,只將政府視為仇敵;難道政務官就不是人民嗎?台灣人民討厭的政務官以前也是人民啊。台灣人民的素質尚待加強。又,現今反服貿者之理由仍模糊,大抵都是聽了相關利益者所云而起,或許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打手;基於台灣人民過於熱情,我想所謂318學潮將不會很快消失,或許下一個遭殃的是行政部門一一屆時行政、立法體系將難以運作,對台灣來說絕非好事。 未署名 事關台灣人民的生活和福祉,逐條審察,正是讓全民充分理解服貿恊議的最好機會,更何況逐條審察已經朝野商定執行,執政黨居然可以無視恊商、不顧民主程序正義而蠻橫強行通過。無法容忍國民黨背棄並破壞台灣的民主! 周德陽, 台灣 新北 一个地区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人口构成和发展前途往往是不居高位者不可见的,想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经济策略和改革措施就必须得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魄力。这一点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是被无数史实肯定过的,关键时刻被不明真相不懂大局的所谓“民众”牵着鼻子走,最后只能是碌碌无为。其实一直对台湾的政治文化不理解,有时间哭天抢地贴大字报不如实实在在想一想究竟该怎么发展,提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David Yan, 伦敦 台灣的人民為了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粗暴的審查,現在正佔領立法院抗議,鎮暴警察正在集結,準備強制驅離。這是對台灣的未來和民主非常重要的時刻,我們需要世界的關注,請把這個消息分享給所有朋友。天佑台灣。 潘俊嘉, 台灣 青年們佔領國會,以抗議政府黑箱作業通過"不平等的國際性貿易條約"。目前我中華民國(臺灣)正面臨民主危機,執政黨裡用在議會中的高席次,黑箱操作並通過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對等服務貿易協定,青年份子紛紛站出,甚至佔領國會議事堂表示抗議。 楊孟澤, 中華民國,高雄 台灣日前與中國間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幾個小時前被立法院強行通關,牧前需要迫切的協助以抵制政府浮濫的做法,罔顧人民的權利而擅自做出決議,希望國際媒體能共聲撻伐,施壓政府。 未署名
zhongwen_simp.121015_rolling_lung_offic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0/121015_rolling_lung_office
龙应台:做官并非为了权力
台湾首任文化部长、著名作家龙应台在接受BBC中文网专访时说,她同意担任文化部长一职,并不是为权力而来。
龙应台说,她是为了“尽一份心力”,而任内最大的抱负是为台湾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不受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 她还表示,其实,身为部长所拥有的权力和以作家身份写作相比,实在“太小了”。 龙应台还表示,她对权力没有兴趣。她形容在台湾当官是“官不聊生”,“权力没什么值得迷恋的”。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51231_twletter_tv_debat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12/151231_twletter_tv_debate
台湾来鸿:电视辩论能否翻转大选选情?
总统大选进入电视辩论阶段,继12月26日、27日接连举办了副总统及总统候选人辩论会之后,1月2日民进党总候选蔡英文、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朱立伦、亲民党总统候选人宋楚瑜三人将再度同台较劲。 首场辩论后,蔡民调微挫
总统大选进入电视辩论阶段 在首场辩论之后,二家台湾媒体立刻做了民调,发现蔡英文的支持度微幅下降,宋楚瑜微幅上扬,朱立伦则维持平盘,但因为三人的支持度差距过大,仍然难以改变蔡英文的优势,本周第二次电视辩论会即将登场,届时会对于总统选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引发关注。 一般认为,目前蔡英文的支持度遥遥领先,三人在电视辩论的表现,虽然能达到巩固支持者、提振士气的作用,但是朱、宋若要藉由电视辩论翻转总统大选选情,并不容易;不过,就在其后登场的电视政见会上,朱立伦直接要求,希望把中选会在选前一周所举办的电视政见会,改为辩论会,此议当场获得宋楚瑜赞同,但蔡英文并未回应。 何以朱立伦企图增加电视辩论的场次?许多政治分析指出,首场辩论会后,朱的支持度虽未提升,但是蔡却微幅下挫,一次辩论虽无法翻转选举结果,但是积少成多,落后者当然希望透过多次辩论来缩小与领先者的差距,更何况,目前蔡英文当选机率最高,她在电视辩论会上的言论,自然最受关注,若有失误,也最易被放大。 许多政治评论认为,一向不擅辩论的蔡英文,在首场电视辩论会中有明显的进步,言词也较过往犀利,不过,蔡英文的部份言论,却在辩论会结束后,被国民党找到了攻击点。 美猪进口,后续发酵 例如在媒体提问时,有媒体代表问及,是否同意开放含瘦肉精的美猪进口?三位候选人中,仅宋楚瑜回答「强烈保留」,朱、蔡皆提出要订出标准,其中蔡英文更进一步回答,将比照「日韩标准」,被解读为同意开放含瘦肉精的美猪进口。 是否开放含瘦肉精的美猪进口问题,是目前美方积极游说的项目,因此蔡英文的答复,立刻引起国民党的强烈质疑,毕竟当初在讨论是否开放含瘦肉精的美牛进口问题时,有不少公民团体反对,要求必须「零检出」,因此,当蔡英文明确表示将比照「日韩标准」,即实行国际食品法典(CODEX),要求肉类在10ppb、内脏限制在30ppb以下时,国民党立刻请出农委会主委陈保基出来质疑蔡英文。 陈保基表示,当初开放含瘦肉精的美牛,是因为国人一年平均只食用4.52公斤的牛肉,对国人健康影响较小,猪肉则是35.7公斤,而日、韩消费量也远低于我国,一年大约只有20到24公斤,因此政府如今仍然坚持牛猪分离,是因为国人对于猪肉食用量大,不能开放。 养猪协会更进一步扬言,若政府屈服于贸易压力而开放,将发动大规模抗争,虽然蔡英文立刻澄清,此时谈美猪进口议题还言之过早,后来也不再提及「比照日韩标准」,显然已感受到压力。 外交休兵,场外交锋 另一个在辩论会后仍然引发热议的话题,则是蔡英文批评马英九「外交休兵」政策,令外交人员不知为何而战,致使很多外交关系维持,都要看大陆脸色。 蔡英文此语一出,总统府立刻发出一千五百字新闻稿回击,质疑蔡英文难道要回到以前扁政府时期的「烽火外交」?朱竞选总部主委胡志强表示,他听完蔡英文的话,感到「寒毛直竖」,因为他当过外交部长,知道很多国家「谁给他的利益多,他很快就跑掉了」,大陆力量大,很容易挖掉我们的邦交国,现在双方休兵,反而不用再看大陆脸色。 蔡英文面对「回到烽火外交」的质疑,随即澄清说这是给她贴标签,她强调的是要有「积极的作为」;就在后续双方针对外交休兵你来我往相互质疑时,日、韩针对慰安妇问题达成协议,除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道歉之外,日本将赔偿韩国10亿日元,台湾与日方之间同样也有台籍慰安妇问题,却不见日方有任何表示,值此之际,台湾驻日代表沈斯淳却放假回台,民进党立刻以此佐证马政府外交人员缺乏警戒心。 数字目标,检验依据 第一场电视辩论会,台上三党候选人激烈交锋,台下余波荡漾,相较于宋楚瑜提出经济成长率要高出南韩1.5个百分点,朱立伦提出基本工资调涨为三万元,蔡英文并未提出明确的数据目标,有政治评论员指出,虽然宋、朱所提出的这些目标很难达成,但「至少他们提出了明确的数字,民众就可以依这个数字来检验你到底有没有做到?」,就像马英九当初提出六三三(经济成长率要到6%,失业率要降至3%,国民所得要超过三万美元),结果他没有做到,「六三三」就一直成为民众批评他政绩不佳的标准,希望蔡英文在第二场电视辩论,也能提出明确的数字目标。 首场电视辩论虽未翻转选情,却让更多人对于他们未来执政方向有更多关注,周末登场的第二场电视辩论会,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读者反馈 蔡是貿易談判高手,她提出國際食品法典(CODEX)是談判準則,並非一定同意進口。 美豬目前没進口嗎?有!都說未含瘦肉精,但馬政府有嚴加把關嗎?而且產地有標示清楚嗎?這才是台灣人民或豬農埾拒含瘦肉精美豬進口理由。馬英久的政府是一個大話說盡卻無能力執行的政府,所以台灣人民全部say no。但換了一個口到心到手到的總統,情況就會好很多。 外交休兵?不知馬胡在想什麼?外交只有政治嗎?經貿不必外交支援嗎?至於烽火外交就視中共態度而定了,如果中國就是不肯理性面對二岸問題,那台灣絕對不會馬胡二人坐以待斃,當然正面迎擊中國,小蝦米一樣可以鬥倒大鯨魚,端看你如何運用有限資源而已。大不一定美,小不一定弱。 馬的過度傾中當然在台日關係上矇陰影,馬政府的駐日代表總在不恰當時機休假回台,然後又因馬的"震怒"而火速回日。說穿了,是日政府帶話給馬,而馬又暴衝把人罵走而己,所以不用說,是大選後再談了! 所謂評論員是國民黨聘僱的媒体人所言,只是数字無依據可隨口胡縐,没多大說服力,反不如把政策說清楚才好。 蔡的民調微滑應該是她第一次政見會太過小心,頻頻看稿所致。事實上不必如此,直心所言如柯P反而好。 朱為何未加分?聲調鏗鏘又如何?他在新北治績很爛,再加上換柱時未經民主程序,蠻橫一如過去老國民黨,而且拿國共的九二共識逼九二年被排拒在外民進黨接受,實無道理,再加上咄咄逼人的天龍人口氣惹人厭,所以民調起不來。 宋則行政經驗豐富,娓娓道來,很容易說服人心。但因為李宋联手的第一次寧靜政治改革,取消了許多中生代外省人的政治特權,引起軍系全面反彈抵制,這情形跟王金平堅持本土藍立場,引發外省蓝排擠是一個意思,所以宋的支持度都來自本土藍。 中共如果還期待本土藍回歸支持新黨化國民黨是作夢,所以選後國民黨實質分裂無法避免。中國只跟外省藍軍系新黨來往,所以永遠跟台灣人無法溝通。 中國用膝蓋想都明白,如果外省蓝軍系蓝受歡迎,朱及國民黨民調及支持度不會侷限在10~15%之間 戴珍珠, 台灣國 蔡英文将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死抱"九二共识“紧跟中共必然落选。如此重要的”九二共识“却没有正式文本,能说服谁? 佚名 請問吳小姐,你心理是不是深深盼望朱立倫能逆轉勝,誠實告訴我們總統你會投給誰,不要老是偽裝客觀報導選情,其實是你想傳達你的説服,影響別人,跟你一樣,千萬不能投給蔡英文,這樣寫文章很辛苦的。 George, Taiwan
ukchina_simp.vert-fut-40728655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0728655
调查食物中毒谜团的专业侦探
2015年12月起,大量类似病例开始在美国全国出现。它们没有集中爆发,但却没有停歇的迹象:病人的症状包括呕吐和便血,在针对某种特定大肠杆菌的检验中呈现阳性。当美国国家疾控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发布第一份疫情通报时,疫情范围已经扩大到20个州,有10名病人入院治疗。检验发现,他们吃的食物里有大肠杆菌存在,于是,疾控中心和地方及州卫生机构一道展开了疫情调查。
食物中毒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能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与此同时,食物中毒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在最坏的情况下,食物中毒会造成患者死亡。为了在未来确保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就必须找到食物中毒的最终源头——例如,遭到污染的屠宰场或卫生条件恶劣的农作物处理厂——并加以妥善处置。2015年冬季开始爆发的大肠杆菌疫情堪称是《犯罪现场调查:厨房谜案》(CSI: Your Kitchen Cupboard)的真实版:肩负保卫公共健康重任的食品侦探们到达现场,并提出问题。 在一起疫情中,调查人员发现疫情源头并不在于食物,而在于家庭鱼缸里豢养的一种青蛙(图片来源: iStock) 患者在患病前吃了哪些食物?他们能记住在发病前一周在杂货店买了哪些东西?他们是否保留了购物卡,能够帮助调查人员在店里搞清楚他们买了哪些东西?疾控中心疫情响应及预防部门主任伊安·威廉姆斯(Ian Williams)说,疾控中心为每位患者都安排了一名公共健康调查员进行30-40分钟的标准调查问卷访谈。 在以往的调查中,调查人员会发现,所有患者都吃过花生奶油三文治或者甜菜沙拉。但在这次疫情调查中,他说,"我们用标准调查问卷进行了访谈,结果什么结果也没发现。"另外,这场疫情也有其古怪之处:将近80%的患者都是女性。 疾控中心对每位患者体内的大肠杆菌都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于疾控中心而言,这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新技术),发现它们的DNA指纹完全相同或接近相同。这意味着,感染来源只有一个。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呢?在这时,疫情还在不断蔓延。"每周我们都有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病例,源源不断,"威廉姆斯表示。这种情况很奇怪——疫情长期不断,但是病例不多只说明一种情况:患者摄入的问题食物要么保质期非常长,要么只是偶尔食用。 医院和公共健康中心的细菌化验室不断发现新增病例,这些化验室通过一个名为 PulseNet 的实验室网络将信息上传。疾控中心通过 PulseNet 可以确定疫情的爆发和发展。然而,疫情源头仍然是个谜。 这正是疫情调查员大显身手的时候。通过调查问卷一无所获后,侦探们转而采用人类学调查方法,设置了更多开放式问题。他们尽可能地了解患者情况,他们的家庭、共同爱好,去哪些餐厅吃饭。他们开始寻找规律,试图发现过去哪些食物曾经导致了类似疾病。 这种分析得出的结果往往令人大吃一惊。例如,六年前曾经爆发过一次主要危害儿童的沙门氏菌感染疫情。问卷法没有取得成效,调查者于是换了一种调查方法。他们发现有很多患者家里都有鱼缸,于是分析发现菌株的来源并非食物,而是一种患者当作宠物饲养的青蛙:非洲侏儒蛙(African Dwarf Frog)。有关部门联系青蛙养殖公司进行调查,并最终遏制了这一疫情的蔓延。 面粉曾经导致美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疫情(图片来源: iStock) 在这次大肠杆菌疫情的调查过程中,同样通过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而找出了源头。一名负责这次疫情的传染病情报分析公司人士在调查早期就发现,患者——同样大部分也是女性——经常烘焙食物。这种大肠杆菌菌株一般存在于生菜和生肉中,但是,是否在面粉中也有存在呢?问题在于,人们往往在买到面粉之后就转存到罐子里而把原包装扔掉,因此很难搞清楚他们用的是哪个品牌的面粉。但是,侦探们在不同州的两位患者家里都找到了Gold Medal牌面粉的包装袋,这两袋面粉都来自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同一家面粉厂,且生产日期仅相隔一天。 于是,"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威廉姆斯说,"当时有三个小孩在同一个墨西哥连锁餐厅下属的三家不同餐厅吃饭。"这家连锁餐厅有个习惯:为了打消顾客等待就餐时的无聊感,餐厅员工常常会送给小孩一个玉米片面团玩耍。所有三个小孩都玩过面团,其中一个甚至还吃过。"制作这些玉米片面团的面粉是哪里生产的?"威廉姆斯问。"也是堪萨斯城的同一家面粉厂,在同一段时间内生产的。" 随后,卫生部门联系了Gold Medal面粉的生产商通用磨坊公司,通用磨坊公司很快发布了召回令,建议消费者丢弃在可疑时间内生产的面粉。在疫情调查结束时,已经在数位患者的面粉中发现了大肠杆菌,有63人患病。幸运的是无人死亡。威廉姆斯称,针对面粉展开了对话。 一般情况下,面粉都是做熟了再食用。你不会认为厨房里的一点面粉会造成健康问题。但是,面粉是一种未加处理的终端农产品,在生产面粉的农场里,可能有足以传播大肠杆菌的动物。在面粉厂,来自不同地点的小麦会混合起来磨制面粉,因此一家农场的病菌污染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这个案例教育我们不要吃生面团或面糊。与此同时,它还表明,在制定企业或产业标准时,应当考虑到消费者会在用面粉制作烘焙食品时感染病菌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将其列入潜在危险目录,对病菌污染予以更多关注,并在从麦田到面粉厂的各个环节中采取手段预防污染,从而在未来拯救生命。这就是食品侦探们每天的工作。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