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stringlengths
21
141
url
stringlengths
41
175
title
stringlengths
4
46
summary
stringlengths
0
465
text
stringlengths
26
21.8k
zhongwen_simp.120104_rolling_ie6_chrom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1/120104_rolling_ie6_chrome
微软庆祝IE6网络浏览器终结
微软公司做蛋糕庆祝该公司的IE6网络浏览器终止使用。
软件巨头微软公司的IE6网络浏览器在美国的用户不到美国互联网用户的1%,该公司为此举行了一个随意的庆祝仪式。 微软公司急于终止使用老一代的网络搜索器,鼓励用户升级使用IE8或9网络浏览器。 与此同时,微软公司的对手谷歌被迫减少在网络宣传他们自己的Chrome网络搜索器。
zhongwen_simp.world-44225694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4225694
没有性生活的日子到底有多凄凉
两周前,我们发表了“约瑟夫”(Joseph,化名)的故事。60岁的他写下了 自己直到37之前都未尝男女之欢从而深感懊恼 的经历。
之后很多读者都来邮说,约瑟夫的故事引起了他们的深深共鸣:他们对约瑟夫的经历感同身受的一点是,社会不公平地将这些寂寞处男描述成“怪咖”或者弱者,间接令事情变得更糟。 这里,我们挑选了其中一些邮件,与大家分享。 罗伯特(Robert): 我61岁了,还在等着那一天。而现在才开始大概已经什么都晚了。我一直都过份担心被嘲笑奚落,而在30多岁时被一个妓女拒绝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永远不会有了。 我特别讨厌的一些说法是:“那事都被高估了,你并没有错过多少”;“你既然没有过,就不可能那么惦记”;“没和女人那个过!你是个基佬吗?”就算我还敢想这事有可能,我也不知道怎么去找到一个女人,找到了也不知道怎么去搭讪。我仍然想要“破处”,而我最惦记的部分就是肉体上的恋慕。 乔伊(Joy): 这篇故事看得我五味杂陈。我从中看到了自己,因为从很多方面来说,它说的就是我。只不过,我是个35岁的女性。我甚至从来没有吻过男人,也没约会过。我想说的是,像我这样的人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罕见。流行文化会让你觉得,每个人都有爱情生活,而这根本不是事实。另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人会去告诉其他人说:“嘿,我30多岁了,还不知道接吻是什么感觉。”另一方面,那些有男/女朋友,或者在积极约会的人,通常都挺爱说出来的。这更给人一种印象,觉得所有人都在约会。这个故事当中我能找到强烈共鸣的部分是,那种深深的羞耻感。我曾害怕别人发现,我没有约会的经验。我感觉我是活在一个深深的、阴暗的秘密当中。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不再在乎别人怎么想了。 阿莱克丝(Alex): 我是在47岁的时候,由一个妓女为我“破处”的(我认为,其实女生才有“破处”一说——而男人只有第一次插入式性行为,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我能够明白约瑟夫所说的第一次性经验的感受:既不笨拙,也没有不满意,事实上还非常好。 我这辈子一直,而且现在都是,因为对爱情羞于面对而苦不堪言。它完完全全破坏了任何我可能拥有亲密、满意家庭生活以及为人父亲的机会。我毫不怀疑,对爱感到害羞是一种真实的病,而不是单纯的社交恐惧症的一种。我在很多社交场合里面都能比较勇敢,而如果有一个我喜欢的人,我就会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来让事情更进一步。那就好像是有某种力量侵占了你的大脑,支配了你的欲望,想要令你留在原地:保持单身,继续孤寂。 我很为约瑟夫高兴,他克服了自己的怯懦,至少在他人生的某个阶段享受过一段关系。很多人是做不到这点的。 约瑟夫的故事 我到差不多四十岁时,仍是处男。我当时仍然不知道这是一件有多奇怪的事,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件羞耻的事,同时我也感受到其他人的奇异目光。当时,我是一个十分害羞和欠缺安全感的人。我身边有许多朋友,因此我并不感到寂寞,我只不过从没有把这些友谊进一步把它们变成亲密关系。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身旁有许多女性,其他人大概都会觉得与她们约会都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我没有这样做。我上大学的时候,这个没有跟其他人约会的情况渐渐变成常态…… “37岁前我从没有过性生活”:中年处男的自白 故事所引起的反响鼓励了约瑟夫,决心改变自己的人生。在妻子去世、自己独处了三年之后,他决定要重新找女朋友了,并且已经加入了一些约会网站。 伊恩(Ian): 我是35岁的白人男性。在31岁、接近32的时候“破处”。我绝少说起这件事,现在也仍然少提。有时有女性朋友撩我,我就会非常慌张,让自己和她们离得远远的,生怕别人发现我的羞愧。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一直试图向我靠近,为了保持距离,知道她对花生过敏的我就开始拿着一条士力架(Snickers)巧克力棒,大张旗鼓地吃。我开始把自己视为无性恋人。 那个选择和我一起的女人,我没有跟她说过我的性爱史,或者说没提过我没有性爱史这件事,直到我们有过几次性行为之后,我才说。那番对话是那么奇怪。我现在仍然在这些经验当中感到孤单,感到无力、没有吸引力、不被爱慕、不被需要,也不知道我能给任何一段关系带来什么。 K: 看这篇文章真的给了我当头一击。我是32岁的处女。这个男人的故事当中有很多都和我自身很相似。不过,大部分时候,我对自己的单身生活感觉没有不妥。我多数时候希望自己有性生活,只不过是想要“正常”,想要把这件事了了。于是,现在它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我越是等得久,它就变得越是那么回事。我真心不知道我会不会破处。我必须承认,这一点是挺令人沮丧,于是我就停止再想了……这就是为什么我通常都试着不去想它。 “不快乐的灵魂(Unhappy Soul)”:我倒宁愿能在37岁的时候破处。现在57岁了,但仍然在等待着一些我知道永远不会来的东西。10年前,记得和朋友一起喝酒,聊起了“破处”这个话题,而轮到我的时候,我直接逃到房间外面。有一个人出来找我,他们设想可能是我有过一些很不愉快的经历。他们没有想到,我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我人生当中所想要的,就是做一个丈夫和父亲。 伦纳特(Lennart):我现在60多岁,退休了。我从来没有吻过一个女孩,肯定也没有过性经验。这些年来,我曾经对一些女孩/女人产生过兴趣,也做过一些失败的尝试。我也曾经在发现一个女人显出我认为是对我有兴趣的时候退却过。我采取的反应就像你的手被火烫到的时候一样——但是其实我内心所想要的是刚刚相反。我一直、每天都想要的,是我这辈子都在成功躲避的东西。而我肯定不会去埋怨女人。 最可能和喜欢的女性发生性关系的时候,可能是在30年前。她大概比我小10岁,而我们已经作为朋友交往了一段时间。我们坐在我家的沙发上聊天,我把手臂搭在她的肩膀上,而她并没有抗拒。我当时想,这是在做梦。这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她对我并不是那方面的兴趣,于是我们就一直做朋友。 克里斯(Chris):我42岁了,仍然是处男。旁人常告诉我,完全可以去花钱搞定(然后这经常会演变成一个玩笑),把事情了结了。但对我来说,那样做会缺少爱慕,没有情感上的亲近,甚至连最基本的在乎都没有——而我希望至少能有这些。我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被排挤,经常被不知道什么人嘲笑。说狠一点,有时候这真的令我觉得,我必须当个坏人。我工作,也做义工,去上课,上兴趣班,但是要遇见能接受我的人,甚至找个人聊天,从来都做不到。我感觉极度孤单,而且我感觉,被这个世界遗忘了。 大卫(David):我45岁了,仍然是处男。我通常不会对此大肆宣传,所以并不是很多人知道。我感觉大家的设想是,到这个点上,你肯定已经不是处男了。我仍然记得当电影《40岁老处男》(The 40-Year-Old-Virgin)出来的时候,当时30多岁的我就已经感到非常羞愧。电影(我没有看过)的广告和宣传令这事显得无比大——就好像主人公是个什么生人勿近的怪物一样。 与对约瑟夫有15-20年没有被碰过的经历产生深刻的同理心。我所得到的触碰仅限于握手以及非常偶然的朋友间的拥抱。我住的地方离最近的亲戚都有500公里,所以家人之间的触碰一年只有一两次。到这个点,我感觉有相当数量的女人(可能是大多数!)会设想,如果我到45岁还没有结婚,那我肯定是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自己都会这样怀疑。 伊克拉姆(Ikram):这个故事我能懂。我35岁了,和女生说话仍然很困难。我仍然是个处男,但区别在于,我最近已经尝试突破这些障碍,试着和一些女子攀谈,但是我总是被狠狠地拒绝。我不知道为什么。而这又令我陷入另一个“没有人喜欢我”的循环,然后我会说:“我很好……我不需要任何人。”当其他都说不通的时候,我就将此归因于我的种族,我的宗教,我的体重和我的这张脸。没有人喜欢的感觉,并不好受。 大卫(David):我58岁了,仍然没有交过女朋友。只有过一两段不固定的柏拉图式友谊,从来没有进展到牵手的阶段,更不用说别的。在我十几岁、20几岁和30几岁的时候,这令我彻头彻尾地感到自己可怜兮兮,孤单得不可思议,因为这看起来不像是什么过分的渴求,但是却像中六合彩一样不可能。这种事所需要的技巧看来是应该在青春期学会的,而如果你因为某些原因没学会,那谈恋爱这一大块就变成了一个不属于你的世界。我有时候会觉得,看待这件事就像是在看金鱼缸一样。 讽刺的是,我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一个由女性占据的行业环境当中度过。我喜欢和女性一起工作,并且对她们常常强于我的能力有极大的尊重,也和几乎所有人都相处良好。尽管如此,却好像没有一个愿意或者能够靠近。我对自己的状况颇为坦然,并且提起来的时候人们会惊讶。有那么一两次,我有怀疑一些女士会因此而却步,一点点的兴趣因此而被扑灭。随着年纪增长,我怀疑谈恋爱的难度就会增加。本质上,我仍然是一个70年代的少年,而任何潜在的对象都比我多40多年的经验。 寻求帮助(英文): 英国红十字会:协助孤独者 与孤独共存 结束孤独 埃里克(Eric):快40岁了,六个月前我才找到人生中的第一个女朋友。在网络上,那些近乎没有成功把过妹的男人所受到的对待,我认为非常令人不悦。那么多的嘲笑和蔑视,还有普遍共识都认为,在这方面的失败肯定是由于这个人在某方面极其差劲。为什么人们会这么乐于对那些没有任何性生活,没有爱或者亲密关系,本来已经很可怜的人被落井下石?我真的搞不懂。 像“约瑟夫”所说的,这个问题没得到重视,也没有被非常认真地对待,而我希望,它在未来会得到更认真的看待。关于如何约会,我肯定是没有得到过任何指引或者教导,而很多时候,一个男人在这方面寻求帮助的场所给出的建议都非常有毒并且仇视女性。 马特(Matt):我最近刚满26岁,大一结课。我的外形属于不过不失,并且相对聪明,但是我对于和异性的亲密关系也是零经验。我从没有牵过女生的手,也没吻过女生,没有性经验。随着“Me Too(我也是)”和“Incel(非自愿独身)”等运动的兴起,我甚至变得更加害怕去尝试找一个伴侣,怕自己会被看作是在侵犯别人的个人空间。后者让我觉得 ,假如我向任何新认识的人承认自己作为没有谈恋爱的处男身份,就会被看作是愤怒的定时炸弹,因为自己的孤独而找机会向其他人报复。我知道自己有一些问题,但我不知道确切是什么,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一点一点地更加觉得无助和无望。 有很多人,都在承受着深切的痛苦,并且相信社会将他们看作是变态的笑话。我亲身经历过这种羞耻,而且在这个人群当中没有人会来团结大家。大部分人都因为太羞愧和尴尬,而不会说出自己的故事,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另一极端是,以“非自愿独身”运动为代表,又要想其他人去体验他们的痛苦。新闻报道的焦点都在暴力和愤怒上面,因为这些东西能轻易地变得耸人听闻,但是那样只会让人们对这个群体有反面看法。或许他们应该分享更多正面的故事,看有些人是怎么克服这种缺少亲密关系的痛苦,这对于这种人性体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给人们力量,要么帮助他们寻求帮助,要么令自己变得更好。 不喜欢性爱吗? 有1-3%的比例属于无性恋(asexual),指的是他们不会从任何人身上感觉到性吸引力。长年以来,史黛西(Stacey)都感到迷惑,为什么她从不会与任何人发生性关系,甚至连自己的丈夫都不想。最后是她的医生告诉了她真相。 阅读:为什么我不喜欢和我爱的男人做?(英文)
zhongwen_simp.160109_viewpoint_hongkong_booksellers_chin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indepth/2016/01/160109_viewpoint_hongkong_booksellers_china
观点:香港失踪案背后的政治
香港铜锣湾书店股东李波失踪。2016年1月1日,李波妻子报案,香港警方以“失踪人口”立案调查。3日,书店收到李波神秘传真称“我因急需处理有关问题,不能让外界知道,已采取了自己的方式返回了内地,配合有关方面调查,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李波妻子向警方申请撤销案件,但是根据相关规定,销案需要本人现身才能获准。
5日,大陆《环球时报》高调发文称“‘越境执法’和‘绑架’说都已不攻自破”,指责铜锣湾书店“长期出版、销售针对内地的政治书籍,大量编造虚假内容,恶毒攻击国家政治制度,造成了恶劣影响。”,并且证实该事件系“港人前往内地配合调查”。 越抹越黑!《环球时报》颠倒黑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无耻至极! 假如李波自主地 “配合调查”,真心“不让外界知道”,他完全能够以合法途径低调到达内地。没有理由玩失踪,搞出那么大动静。但是李波回乡证留在家中,而且香港警方也没有查到李波近日出境记录,也就是说李波通过非法途径从香港到达内地。有报道称李波失踪之前去给客户送货。从情节看,李波失踪高度疑似被绑架。 问题的根源 这个事件的根源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于中央政府没有约束力。 “一国两制”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许多香港人对此忧心忡忡。香港回归之前,港人十分恐惧,纷纷外逃。直到邓小平先生承诺香港高度自治、“港人治港”,香港人心才稳定下来,保持了繁荣。 但是近年来,中央政府一直在“一国”上做文章,淡化“两制”,从“23条”到特区首长提名,中央政府不断把权力之手伸进香港,引起香港人极大不安。7.1大游行、占领中环都是对中央政府插手香港事务的抗议。 《环球时报》的言论不打自招地暴露了中央政府的心态:“在‘两制’的同时,香港与内地还首先同属‘一国’,香港不能是敌对势力从事颠覆国家政治制度活动的特殊基地。” 又回到23条上了!这一点很有意思,值得细说。 其实呢,“颠覆国家政治制度”本身不构成犯罪。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史就是颠覆政治制度的历史。奴隶制度在全世界被颠覆了,封建王朝制度在中国被颠覆了。至于政权的颠覆那更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被内部武力颠覆了,萨达姆政权被外部武力颠覆了。反对政府是公民的权利。民主国家的反对党天天在颠覆政府。政府必须向人民证明自己是正当合法的,否则就该被颠覆! 民主政府就是能够被合法颠覆的政府。而专制独裁政府就是不能被“合法”颠覆的政府。于是,在专制独裁制度下,反对政府的人们就成了“匪”。无怪乎共产党人被国民政府称为“共匪”。 说句题外话,专制独裁向民主的过渡有三条路径:1)由上至下实行政治改革(台湾);2)政变之后实行民主,还政于民(俄罗斯);3)暴力革命(罗马尼亚)。不知道中国的政治改革将走哪条途径。 “港人治港”试金石 香港长期实行民主制度,人民幸福,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这一点有目共睹。中共高级干部的子女很多生活在香港,是香港永久居民,例如叶剑英元帅的后代。领导嘛,站得高看得远手里又有资本,他们的后代定居海外资本主义国家或者香港这个事实有力地驳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说法。 大陆呢,中国人民共和国尚且不是民主法治的国家,还在建设民主法治,还在摸石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民主制度,据说是因为“中国特色”。民主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都实行得很顺利,究竟是哪些“特色”阻碍中国大陆实行民主呢、或者说只能实行党的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我始终弄不清楚。 香港人民珍惜他们享有的民主法治和自由。《环球时报》说港人享有“港式言论自由”,什么意思我不明白。港式言论自由是不是打了折扣的言论自由?但是香港人迄今一直能够妄议香港政府、能够妄议中央政府,这一点委实让我羡慕。正是由于这样的妄议,香港才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地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香港人告诉我,香港是个好地方,千万不要沦为内地统治下的地区。香港人高度评价邓小平先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港人治港”的政治设计。 据香港媒体消息,李波是铜锣湾书店及其母公司巨流传媒相关人士中第五名失踪的,有关人士从去年10月开始,在泰国、香港、内地陆续失踪,有家人朋友报警,但至今这些人都没有再露面。这次的失踪倒是有了消息:在大陆“配合调查”。调查什么呢?开政治书店显然是符合香港法律的,否则香港警方早就会着手调查。那么大陆方面针对香港的书店展开调查的确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所说“违反了基本法”。 香港从来没有试图独立,“一国”从未受到挑战。倒是“两制”不断受到挑战。此次失踪事件将检验“港人治港”原则能否坚持。 我猜测李波被绑架(或者至少被胁迫)至大陆“协助调查”。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这次“有关部门”的行动是擅自采取的还是高层授意的? 1984年年台湾当局派出竹联帮分子特工赴美国暗杀作家江南(刘宜良),美国警方查出幕后黑手是台湾情报机关。江南写了《蒋经国传》,对蒋总统的完美形象颇为不利。台湾情报机关雇用华人黑帮,自作主张为主解难。蒋经国得知真相后大发雷霆,抓捕相关情报机构领导人、改组情报机构并且对台湾黑帮展开著名的“一清行动”。 这次的行动实在过于愚蠢,太缺乏政治智慧。真心希望是“有关部门”自作主张。 现在,最有可能的情形是李波在大陆有关部门手中。《环球时报》也间接地证实了这一点。那么大陆方面该怎么办呢? 公开!公开才能公平公正。这个事情迟早要有结果,越晚公布越被动。 邓小平先生谈香港问题时说过一句极其重要的的话:“50年不变,50年之后没必要变。”香港不变,那么哪一边变呢? 一国两制终归要过渡到“一国良制”。 不要骚扰香港了。自己的政治改革任重道远呢! 注:本文不代表BBC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读者反馈 这事巳经是白纸黑字,人既已被绑架,那里有可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可悲的“一国两制”。 谣明, 北京 1. 香港有民主的說法似乎不是事實。不過,九七前的香港有基本的人權、自由和法治,且大多不反對西方文明。在中國的門口實現民主制度?英國人明白不可為而中國也不允許。 2. 鄧小平的五十年不變也許是權宜之計,而事實上,天下哪有什麼不變的?另一方面,港人企望的與其說不變反而更期待中國真正實現經濟和政治的改變、改革。現實是一切失望了。 一本書,只是描述領導人舊情舊愛的事,竟然大動肝火,奇怪了。 香江, Canada 在華人圈中,最喜歡由製造混亂中獲得政治利益!即使在政治上也是。華人祗注意自己的自由,妨礙了別人,是別人的錯,臺灣的太陽花就是一例。我不相信這種失跡是中國做的。太不可思議了,我寧願相信是自導自演,獲得注意,然後出名。年輕人不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你強硬就是你對,政治是管理衆人之事,很多時候是眾人中的妥協,不是搞失蹤,贏得關注,就是贏。 Johnny Lee, Taiwan, R O C 香港書店五人失蹤案若真的是被中國政府私下帶走這事情若屬實將非常嚴重!!這代表香港人民將隨時可能被失蹤而香港警察完全無法保障在香港的安全,也就是表示香港將成為不安全的地方!! Will, Taiwan
zhongwen_simp.120805_rolling_nkore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05_rolling_nkorea
“金正恩夫人曾随团到日本表演”
日本媒体报道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夫人李雪主于10年前曾到日本福冈市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儿童艺术节”演出。
《共同网》引述非政府组织“拯救朝鲜民众紧急行动网” 代表李英和说,当时12岁的李雪主是总共19人的朝鲜少年艺术团成员之一,她在2002年该艺术节期间表演了歌剧及器乐。 报道并称,李雪主在当时名单上的姓名为“李雪珠”,生日为1989年9月28日,是平壤金星第二中学的学生。 据报道,该艺术节是朝鲜少年艺术团15年来首次到访日本。
ukchina_simp.vert-tra-49930264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9930264
发现希腊古城泰涅亚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坐在一辆汽车里,穿过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Peloponnese)上引人注目的山丘和茂密的植被。“看看这整座平原,”开车的科尔卡(Eleni Korka)指着窗外说。在我们的左边是一大片平坦的区域,被橄榄树和灌木丛覆盖着。平地的尽头是森林覆盖的山脉。
去年10月,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发现了传说中的泰涅亚城遗址。 “泰涅亚城(Tenea)就埋在这底下,”她告诉我。那时的古城建筑高于海平面,有凉爽的微风,所以度夏的行宫很可能建在这里。她指了指一家坐落在独特的、几乎是方形山脚下的传统餐厅。“这个餐厅的位置当时就是个水磨,”她说。 科尔卡是希腊裔美国人,也是顶尖的考古学家。她最近公布了她40年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发现。泰涅亚这座失落之城,在许多希腊神话和历史文献中被提到,比如俄狄浦斯(Oedipus)的古老传说。传说中这位底比斯(Thebes)国王无意中杀死了他的父亲,娶了他的母亲。如今这座古城遗址在去年十月被科尔卡团队发现,就在我们开车经过的这片土地之下。 根据传说,这座城市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由特洛伊战俘建造。选择在这个地方建城,是因为它在连接科林斯(Corinth)和迈锡尼(Mycenae)这两座古代城池的公路上。据说俄狄浦斯是在婴儿时期被带离家乡后,在这里长大的。它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古科林西亚地区(Corinthia)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然而,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它在哪里——或者它为什么消失了。 搜寻泰涅亚的工作始于1984年。那时科尔卡刚刚工作五年。她接到当地村民打来的电话,说开挖水道时碰到一具古老的石棺,把它砸成了两半。科尔卡去看了看,“当我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就明白它的独特,”她说。“有时候,某人有一个发现,几乎是天意。棺材呈花瓶状,内部绘有精美的狮子图案,里面有一具骨架和祭品”。她解释说:“我们此前未曾见过这样的图案”,“我们也不知道古代绘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没有其它来自古代的样本”。 但科尔卡根据古代历史学家的记载,知道泰涅亚就在这个地区,它位于科林斯和迈锡尼之间。但由于她年轻,缺乏经验,又缺乏进一步的证据,她不可能获得许可继续挖掘。她说:“我没有信心和能力去解释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那就是一种直觉吧。” 然而,文物贩子多年前就知道了这个地方,他们经常花钱向当地农民收购古代花瓶和硬币。2010年,科尔卡与警方通过线人,截获了附近被盗卖的两尊雕像。她说:“这些雕像证明泰涅亚曾是一座名城,艺术水平很高。”她最终获得了在该地区考古挖掘的许可,并于2013年开始挖掘。 图右为希腊裔美国考古学家科尔卡发现的泰涅亚遗址。 我们在附近的契里奥莫迪(Chiliomodi)村停下来喝咖啡,吃点心。这里最古老的房子有大约200年历史。科尔卡解释说,其中许多房子使用的古老岩石,很可能来自于旁边的泰涅亚遗址。当地教堂的墙上镶嵌着古希腊酿酒和戏剧之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雕像。“我们认为这是古老剧院的一部分,我们仍在研究,”她说。 契里奥莫迪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受到旅游业的影响。附近发现古城,给社区带来了活力。在面包房里,我注意到几瓶当地产的橄榄油,名字就叫泰涅亚(Tenea),附近还有一家以此命名的商店即将开业。 科尔卡和她的同事拉各斯(Konstantinos Lagos)以及科索(Antonio Corso)跟我们同一辆车,他们告诉我,这个项目并没有按照计划完全展开。“我们的团队很小,资金也很少,”他们说。 对泰涅亚的勘查始于1984年,当时科尔卡刚刚工作五年。 第三方利用科技仪器对该地区进行了地球物理探查。但当他们开始挖掘时,却什么也没发现。探查仪器中看到的有形状的物体实际石灰岩土壤。“所以我们回到发现第一个石棺的地方,”她说,“在附近我们还发现了大约40只石棺,一个接一个从地下冒出来。就像阿里巴巴的故事里描述的一样。” 接下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古老的道路的一部分。沿着这条道路,团队发现了大约公元前100年的一座罗马陵墓,那里埋葬了一个家族的几代人。团队还挖掘出一个蓄水池,可能是用于仪式和献祭:“我们知道这是在城市以外,所以我们决定在北部继续挖掘。去年10月,团队开挖出一些房屋,意识到终于找到了这座城市”。拉各斯说:“大部分地表遗迹已经被抢劫者拿走了”,“但城市的大部分被埋在地下2米至3米处。” 如何参观特尼厄 在9月和10月进行挖掘的同时,科尔卡团队组织了导赏和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脸书”账号“Tenea Prjct”与他们交流。 我们在契里奥莫迪的一所房子前停了下来,这所房子被改建成了保护中心。该团队在9月和10月进行挖掘,接下来就是分析文物和研究历史文献。拉各斯告诉我,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硬币,证明泰涅亚曾经非常富有。他说:“我们发现了大约200枚硬币,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多年的考古挖掘之后才能获得这么多。”他给我看了一些叶子形状的金币,这些金币和死者一起埋入地下,作为给阴间接引者的礼物。他说:“(当时)大多数人下葬时都有硬币陪葬”,“但在特尼厄他们使用金子”。 其它发现还包括精美的彩绘花瓶、雕刻的灯和运动员使用的金属工具(用来刮去他们用来清洁身体的油),这让团队相信他们还有一座体育场尚未找到。 科尔卡说:“在泰涅亚,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支持了研究小组从历史文献中了解到的关于这个社会的情况:“这里的人是不同的——他们是特洛伊人,有自己的文化特征。”特洛伊城位于现今的土耳其境内,距此约600公里。除了来自不同的地方,目前的发现还包括——与住在附近的科林斯和迈锡尼的居民不同,特洛伊人使用不同风格的陶瓷;特洛伊人有不同的葬礼传统,比如把硬币放在胸部而不是嘴里,后者是古希腊很常见的丧葬习俗。 科尔卡团队在泰涅亚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硬币、花瓶、灯和工具。 关于泰涅亚最大的谜团是它为什么会消失。大多数其它的主要古希腊城市,如斯巴达、雅典和科林斯,至今仍有人定居。像泰涅亚这样有大约10万居民的大城市,被完全废弃是很不寻常的,而且没有任何历史文献可以提供线索,解释原因。 我们回到车上,朝山上开去,此时拉各斯开始解释他们团队的理论,“我们知道西哥特人(Visigoths)的国王阿拉里克(Alaric)在公元397年对希腊发动了突然袭击”。历史学家认为,他摧毁城市的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得财富,但也为了传播基督教。“我们发现了一枚阿拉里克的族人发行的硬币。我们还发现了一所房子,大约在那一年被炮弹摧毁。” 科尔卡团队认为,当斯拉夫人入侵该地区时,居民们逃到了山上。 然而,这并不是泰涅亚故事的结局。“我们已经发现了在这场袭击发生之后200年有人在那里居住的证据,但看起来泰涅亚已经失去了很多财富,” 拉各斯继续说,对那一时期的考古发现并不像最辉煌时期那么宏伟或有价值。“但在那一时期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汽车沿着一条蜿蜒的道路爬升,我们看到了山脉和平原,景色壮丽,它们的下面就掩埋着泰涅亚古城。我们在一座美丽却摇摇欲坠的拜占庭时代的修道院停了下来。“我们知道斯拉夫人(Slavs)大约在那个时代入侵了这里。我们相信泰涅亚人抛弃了城市,逃到这附近的山上,”拉各斯指着周边对我们说。就我们所知,斯拉夫部落袭击了这个地区,并与当地人发生暴力战争,所以泰涅亚的居民认为山区更安全。泰涅亚城周围有很多河流,没有人治理,于是淤泥冲进城市,变成泥土,最终淹没了城市。 泰涅亚的发现已经解开了许多谜团,比如这座城市位于何处,以及为何被遗弃。但对科尔卡团队来说,最兴奋的莫过于古城还留下了什么。他们希望在未来几年能找到更多的房屋、寺庙、剧院和古希腊语称之为“阿果拉”(agora)的城市广场。“这就像一座冰山,我们刚刚触碰到一角,”拉各斯说,“在未来的100年里,关于古城将继续会有有趣的发现”。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0720_rolling_china_nkorea_trad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7/120720_rolling_china_nkorea_trade
中朝贸易率上半年增加逾两成
韩国开发研究院周五(20日)发表数据显示,中国与朝鲜在今年前5个月的贸易额达到约25亿,同比增加28%。
据报道,朝鲜去年的整体贸易中,中国的占比达到89.1%,而朝鲜贸易对中国的依赖度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朝鲜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为原油等燃料、机械、车辆和零件及电器等。 而无烟煤成为了朝鲜的首要出口商品,朝鲜在今年前5个月向中国输出的无烟煤同比增加了58.2%。
ukchina_simp.121118_football_weekly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sport/football_weekly/2012/11/121118_football_weekly
从榜首到降级区 下课压力谁最大?
英超12轮的比赛结束之后,热刺2-5不敌德比冤家阿森纳;切尔西连续四场联赛不胜,皇家园林流浪者1-3输给同在降级区内的南安普顿,继续自赛季开始就没有赢过的趋势,维拉以0-5输给曼城,已经进入降级区。多家俱乐部的教练面临压力,然而让人们谈论最多的压力大的主帅又是谁呢?
BBC英伦网 林杉 在整个英超中,下课压力最大的是皇家园林流浪者队的教练休斯。 休斯的窘境 在皇家园林输给同在降级区的南安普顿之后,多家博彩公司都把休斯列到了最有可能被炒鱿鱼的教练。博彩公司Coral的赔率高达4/9,而另一家威廉·希尔公司则把休斯会在11月底前下课的赔率定为4/6。 说实话,皇家园林在今年夏季引入的球员并不少,可是却在本赛季毫无作为。球队的老板费尔南德斯虽然已经多次声明会支持休斯,但是相信他也开始越来越失去耐心。 球迷在比赛中已经打出了“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标语。皇家园林目前在降级区的最末端仅积四分,而比刚刚击败该队的南安普顿低了四分。 在这种情况下费尔南德斯的言辞也更加低调,他在推特上说,“我与其他股东们尽上了全身心,尽了我们最大的所能来支持球员和教练队伍。我只能向皇家园林的球迷们道歉。我们会继续战斗”。 说实话,相对于南安普顿来说,皇家园林在周六的比赛中没有斗志,在场上表现差强人意。中场组织性不强,防守散漫。 在比赛之后,休斯用了老一套地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放弃,但是这些听起来有些空洞无力。休斯现在要做的是让皇家园林保级,其实这就意味着保住他自己的帅位。 如果按照球迷所愿,炒掉休斯,雇佣雷德纳普很昂贵,但是降级带来的损失也非常大。 因此费尔南德斯面临的选择非常艰难。 瓜帅的阴影 迪马特奥在四场联赛不胜之后面临压力。 之前决定退出足坛一年进行休养的前巴塞罗那主帅瓜迪奥拉在过去几个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似乎曼城和切尔西都有意引入这位曾经有过显赫成绩的少帅。 早些时候,曼奇尼由于在欧洲赛场始终不能有所表现,就有报道称瓜帅有可能会接替意大利人。曼奇尼也多次表示自己不会离开曼城。 在本轮比赛之后,曼奇尼因为球队登上榜首而让压力减少。但是切尔西已经在四场联赛中没有取胜,现在教练迪马特奥也再次陷入了瓜帅的阴影之下。 蓝军上个赛季在输给西布罗姆之后的24小时之内,当时的教练博阿斯被炒,迪马特奥暂时执教蓝军,并最终获得了欧洲冠军杯的比赛。很多报道说,蓝军老板阿布拉莫维奇没有马上把意大利人扶正就是因为考虑希望让瓜帅加盟。 而就在一年多一点之前,任西布罗姆主帅的迪马特奥遭到解雇。周六的比赛是自那之后他首次返回山楂树球场。 之前迪马特奥曾经表示,他不会受到流言蜚语的影响,然而现在四场联赛不胜,让切尔西的积分从第一降到了第三,也难怪现在人们再次考虑到了迪马特奥可能被瓜迪奥拉而取代的可能性。 博阿斯执教热刺后的成绩参差不齐。 博阿斯的尴尬 热刺与阿森纳的本伦敦德比之战见证了2-5的比分,让葡萄牙籍的教练博阿斯再次面临压力。 博阿斯在遭蓝军解雇之后执教热刺,应该说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好机会。然而本赛季开始的这12轮比赛,他的成绩可谓是起伏不定。 前三轮无胜局,之后的四场比赛都大获全胜。然而现在博阿斯目睹了球队输给了维冈、曼城还有这场的阿森纳。 而在此期间,博阿斯做出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用人决定。比如迪福在欧罗巴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却在几天后与曼城的比赛中无机会上场。结果是阿德巴约作为单前锋迎战自己的前队友们。 本周六,阿德巴约再次获得首肯上场,这次是与迪福一道。阿德巴约也攻入了一球。从那之后,热刺本应该就控制了场上的局面,然而博阿斯千算万算,可能却没有算到阿德巴约头脑一热,对卡佐拉严重犯规,直接见到红牌。 这位曾经带领波尔图有过佳绩的少帅深知与阿森纳比赛结果对于争夺四强的重要性。可是结果却让热刺目前只能居第八位。 要知道俱乐部主席利维辞掉雷德纳普,雇佣博阿斯的原因是希望他能确保热刺获得下个赛季的欧洲冠军杯资格,若结果不是如此,博阿斯在这支俱乐部的未来能有定数吗?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话题
ukchina_simp.47989858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47989858
抑郁、疯狂与变态-历届美国总统精神分析
美国总统被认为是位于世界政坛巅峰的人,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得拥有什么样的心智和意志来承受这个总统宝座带给他们的磨难和考验呢?
专家说,特朗普的不少前任都曾患有郁躁狂,双相型狂躁,甚至精神病。 特朗普可不是第一个被他的政敌和医学人士称之为“精神错乱”的美国总统。专家说,他的不少前任都曾患有郁躁狂,双相型狂躁,甚至精神病。 1776年的夏天,在美国抗英的独立战争期间,战事的艰难曾将反抗力量总指挥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逼到企图自杀的边缘。 据传记作者罗恩·切尔诺(Ron Chernow)说,当他的军队在曼哈顿的基普湾(Kip's Bay)狼狈溃败时,时年44岁的总指挥华盛顿紧张到几乎精神失常。 当数十名英军士兵越过玉米地向他逼近时,他坐在马背上一动不动茫然看向远方。他的护卫们抓住马缰,才费力地将这位美国未来的开国总统拉到安全之地。 他的一位将军纳撒尼尔·格林(Nathanael Greene)后来说,华盛顿当时“对他的军队溃败之状懊丧到极点,甚至想一死了之”。 由此可见,甚至胸怀壮阔的乱世英雄在巨大压力下也难免有脆弱的时刻。 让我们快进200多年,来看看第45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精神状况。自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对他的心理健康就有各种说法和评论。 一些有关出版物冠以这类标题:《特朗普的危险病例:27位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对总统的评估》(The Dangerous Case of Donald Trump: 27 Psychiatrists and Mental Health Experts Assess a President),《火箭人:原子狂人与特朗普心理》(Rocket Man: Nuclear Madness and the Mind of Donald Trump),《美国心智的暮光:一位精神病专家分析特朗普时代》(Twilight of American Sanity: A Psychiatrist Analyzes the Age of Trump)。 而自认为心理健康良好的特朗普绝不是唯一一位被人视为“疯子”的美国总统。 特朗普不是第一位美国总统被质疑心理是否健康。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被他的政敌杰弗逊形容为“有时他根本就是疯子”。 而另一位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则被一份当代美国精神病学月刊形容为“他将会因最扭曲心理的心理学案例之一被载入史册”。 美国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Henry Adams)说,罗斯福在1912年争取总统连任的竞选中“他的心智完全破碎了……,他几乎面临精神错乱,或疯狂”。 2006年发表的一份有关美国历届总统的精神分析研究说,大约49%的美国总统在他们一生中的某阶段,都曾有过某种程度的精神疾患(研究人员说,这一比率与美国国民比率相似)。 这份由北卡罗来纳的杜克大学医学中心(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做的研究显示,27%的美国总统在任职期间曾患有过精神疾患。四分之一的总统有抑郁症症状,包括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这份报告还认为,泰迪·罗斯福(Teddy Roosevelt)和约翰·亚当斯总统都有双相型狂躁症状,而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和尤利西斯·格兰特(Ulysses Grant)为自己的社交焦虑症所困扰。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乔纳森·戴维森(Jonathan Davidson)教授说:“总统这份工作压力巨大,没人拥有无限的承受力坚持下去。” 威尔逊总统中风后,第一夫人伊迪丝·威尔逊成了总统不可或缺的助手。 1919年,威尔逊总统在竭力试图让《凡尔赛条约》通过时不幸中风。这导致他在余下的两年总统任期内不得不忍受抑郁症和多疑与偏执的折磨。 当时的第一夫人伊迪丝·威尔逊(Edith Wilson)成了总统不可或缺的助手,不少人认为她才是椭圆办公室的实际主人。 当威尔逊离开总统职位时,一位记者曾这样形容,他变成了一个胆怯的人,“那个曾经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男人已不复存在”。 丧失亲人的打击 根据戴维森教授的研究,有两位美国总统因丧失亲人直接被击垮。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和富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皆因儿子的不幸去世而陷入巨大悲哀,无法正常履行总统职责。 第14任美国总统皮尔斯在1853年就职之前遭遇严重火车脱轨事故,他11岁的儿子本杰明在事故中惨死,而他曾是皮尔斯三个儿子中仅存的一个。 这位民主党人总统在这场悲剧之后给自己的秘书写信说,“我如何才能重振旗鼓、竭尽力量来面对即将到来的总统职责,我茫然无措。” 戴维森教授说,当时美国正滑向内战的边缘,而皮尔斯的丧子之痛使他根本无法正常履行领导国家的总统职责。 他成为唯一一个在随后大选中被自己的党抛弃的美国总统。丧子悲伤与美国面临的内战最终使皮尔斯陷入长期的酗酒深渊。据他的传记作者麦克·F·霍特(Michael F Holt)说,皮尔斯最后死于肝脏疾病。 皮尔斯总统在丧子之后陷于悲痛中难以自拔。 柯立芝当选总统时是一位充满热情、精力充沛的领导人。但在1924年夏天,他16岁的儿子小卡尔文在白宫网球场打球,鞋里没穿袜子,脚趾磨破,感染后竟死于败血症。 据他的传记作者阿米提·沙尔斯(Amity Shales)说,柯立芝为儿子的死一直责怪自己。 “每当我望向窗外,"柯立芝说,"我总能看到我的儿子在那里打网球。” 他的举止变得越来越古怪,他会突然就向任何人发火,包括他的夫人、助手和来客。 这位美国第30任总统在自传中写道:“当我的儿子死去,总统的权力和荣耀似乎也随之而去。我不知道为什么入主白宫我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美国总统都因亲人去世而一蹶不振。 亚布拉罕·林肯总统(Abraham Lincoln)的传记作者戴维·赫伯特·唐纳德(David Herbert Donald)说,这位著名美国总统的一生都充满了忧郁。 1862年2月正值美国内战时期,林肯总统的11岁儿子威利不幸病故,白宫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担心总统是否能度过难关。唐纳德在林肯传记里写道,同一年,林肯在遭受了又一次军事惨败后,他对自己的内阁说,他几乎准备好要上吊自杀了。 不过,这第16任美国总统最终战胜了丧子悲哀,不仅他自己重新站了起来,也使国家再次浴火重生。 心理变态的总统 美国佐治亚州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们在2012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有些总统出现过心理变态症状,其中包括克林顿总统。 而其中症状最显著的总统是林登·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和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 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确认这种心理变态症状的表现是:表面充满魅力、自我中心、虚伪、麻木不仁、敢冒风险、自制力差和无所畏惧。 这项研究包括了除奥巴马总统和现任总统之外的美国历届总统。 约翰逊总统被很多人认为专横跋扈。 研究团队负责人斯科特·利连菲尔德(Scott Lilienfeld)教授说:“我觉得这种症状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会毁了一个人。的确,这种症状短期内可能会有助于一个人很快登上领袖位置,但是否会有助于此人的整体领导表现,特别是长期来看,我感到怀疑。” 以约翰逊总统为例。根据传记作者罗伯特·卡罗(Robert Caro),约翰逊不仅在1948年以不光彩手段赢得德克萨斯州参议员竞选,事后还大言不惭地将其当作笑话来讲。在公共场合,他不顾及自己的夫人坐在身旁,竟将手伸进另一位女士的裙子里。他毫不尊重下属,时常一边解手一边向助手口述听写指令。 很多人还怀疑,1964年约翰逊为了使越战升级而捏造了东京湾海军冲突事件来蒙骗美国人民。 说到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正是他签署了种族清洗的《印第安人迁移法案》(Indian Removal Act)。虽然他是唯一一位在职期间还清美国国债的总统,但在美国人心里,他永远是一位残酷无情的总统。 而克林顿总统呢,不用说,他因那件性骚扰案件名誉扫地。 克林顿总统因那件性骚扰案件名誉扫地。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主人们应付压力的能力参差不齐。 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甚至在当副总统时就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和安眠药 —— 用酒来吞服。 酒精成了这位因水门事件而下台的美国总统的伴侣。他的政坛高级助手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中东危机时期曾说,尼克松有一次没法接英国首相的电话,因为他喝醉了。 前往白宫为尼克松治疗的心理医生阿诺德·哈池奈克尔(Arnold Hutschnecker)说,尼克松“有一系列神经疾患症状”。 那么,特朗普总统是否有心理疾患呢? 戴维森教授认为,他没有。戴维森援引国际间心理学家的讨论,自恋 - 一个常常与特朗普相关的词汇 - 是否属于心理疾病,亦或只是无伤大雅的性格失调。 而另一位心理学家纳西尔·加梅(Nassir Ghaemi)教授则认为,特朗普患有“典型的狂躁症状”。 这位美国塔弗茨大学医学院(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心理学教授说:“他睡觉很少,精力极其旺盛,消费和性生活都是冲动性的,他不能集中精力。他的这些症状在总统竞选期间对他极为有利,充满创意。跟那些思维正常、心理稳健的人比起来,例如希拉里·克林顿,他能抓住不同寻常的时机和事物。” 人们常常认为,特朗普这位总统,完全打破了历史上美国总统的正统形象。 但回顾了美国历届总统那些鲜为人知的古怪经历和磨难,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是正常的总统?
ukchina_simp.160510_vert_tra_the-pot-of-tea-that-costs-10000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tra/2016/05/160510_vert_tra_the-pot-of-tea-that-costs-10000
比金子价值还贵重的茶叶
2002 年,一名富豪买家用 18 万元人民币(几乎 2.8 万美元)购买了仅仅 20 克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大红袍茶叶。即使在 1,500 年来视喝茶为艺术的中国社会(还有一套完整的茶叶分类体系,连法国红酒也相形见绌),这个价格也高得令人咋舌。
在中国,喝茶被视为一种艺术(图片来源:Kevin Zen/Getty) 真正的大红袍茶叶不仅重量以金子论价,实际上要比金子还贵出 30 倍:一克几乎价值 1,400 美元,或者说,一小罐茶叶就能远远超出 10,000 美元。这可是世界上最贵的一种茶叶了。 武夷山茶商肖慧(音译)表示,“它有乞丐的外表,却有皇帝的身价,菩萨的心肠”。她给我看自家武夷山茶园里采摘的、未经加工的大红袍茶叶,看起来是乱糟糟的、黑黑的一团。肖慧和家人是世代相传的茶农,每年春天,他们都会进山去拜茶神——陆羽,请求他保佑茶园兴旺。 武夷山有着惊人的喀斯特景观,几百年来因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雨季,雨水浇灌着这里的石灰岩峡谷和喀斯特地貌的小山,山间溪流奔腾,瀑布翻滚,富含矿物质的水质给这里的茶叶带来独特的味道。今天,武夷山家家店铺都有成套茶具,用于品鉴功夫茶——一种与日本茶道极为接近的中国茶道,架子上则是琳琅满目的各色茶叶。 来到武夷山后,我才意外发现,许多大红袍茶叶并不是那么贵。尽管历史悠久的茶树或者说古董茶树的茶叶可以卖出极高的价格,但在武夷山,以大约 100 美元/克的价格就能买到质量不错的大红袍茶叶。但真正的大红袍茶叶都出自独一无二的茶树母株的插条。正是这些茶树母株才会产出珍贵而广受欢迎的、真正的大红袍茶叶。 当地茶艺师吴向宁(音译)表示,“真正的大红袍茶叶之所以价格高昂,原因在于真正的大红袍茶树已经所剩无几了古,董茶树出产的茶叶非常珍贵,几乎是无价之宝。”实际上,由于这种茶叶的独有性,专业茶叶经纪人只会在中国超级富豪茶叶收藏家的圈子里游走,为买方和卖方牵线搭桥。 福建省各地有各种茶叶品种可供采摘,但只有大红袍茶叶才是最令人梦寐以求的品种。(图片来源:Kevin Zen/Getty) 并非只有中国人才看重大红袍茶叶。1849 年,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肩负一项秘密使命来到武夷山区——殖民地东印度公司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这样的产业间谍。 当时的英国人与现在一样,痴迷于茶叶和中国,除了茶叶,英国还要从中国购买丝绸和瓷器,当时这些物品也只能在中国才买得到。但英国几乎不出产什么中国需要的东西,这就造成巨大的贸易逆差。解决贸易失衡问题的明显办法就是东印度公司曾对其他珍贵植物所采取的手段:窃取种子(或者,窃取插条会更好),然后在其他地方种植。如果英国人能在印度自己种植茶叶,那么,英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就会大大降低。 但英国人却没能做到。从广东得到的珍贵品种的茶树种子根本无法种植,印度本地茶树与中国茶树种类不同,茶叶味道就是不对。 我们来了解一下福琼。他的目的是找到中国最好的茶叶——大红袍,再学习怎样种植这种茶树。当时,鉴于几乎所有接近外国人的中国人都会以死论处,所以乔装打扮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福琼雇了名仆人,把自己的头发剪短,装上一根买来的假辫子,然后奔赴武夷山寻找大红袍茶叶。 与今天一样,茶园绕山攀缘而上,深入狭窄的山谷,栖身于陡峭的山坡。同样和今天一样,在高而陡峭的石灰岩表面上,有砖砌的梯台,上面种着少量珍贵的茶树,其上还刻有三个红色的中国字:大红袍。大红袍这个名称是指大红色的毯子,它是很早以前,一位神秘的皇帝为了感谢一次奇迹般的大病痊愈而捐献的。 福琼在大红袍茶树下面的天心永乐禅寺住了下来,一边悠闲地谈论着是靠猴子还是处女采摘茶树嫩枝才能制作出上好的茶叶,一边达到了此行的目的——他得到了茶树种子、籽苗以及茶树种植的秘密。在这些种子被运抵印度后,与印度本土的印度茶树混在一起种植,这也许就是今天年产值数十亿美元的茶叶产业的开端。 “它有乞丐的外表,却有皇帝的身价”(图片来源:Kevin Zen/Getty) 或者,像天心永乐禅寺住持释泽道告诉我的那样。“19 世纪,有个植物标本采集者取走了种子。但他却不知道怎样制作茶叶,于是需要有师傅教他。” 天心永乐禅寺创立于公元 827 年。1958 年,在毛泽东时代,禅寺和尚们遭到驱逐,也带走了制茶之道。1990 年,释泽道从古城苏州来到此地,当时,禅寺只剩下很少一部分,有几个农民居住。 释泽道说,“那时这里只有我自己。现在我有很多徒弟,五六年前,我们开始制茶。” 真正的大红袍茶树位于禅寺的地盘上,但释泽道将茶树的管理权上交当地政府。茶叶生产受到严格控制,每年一棵茶树只出产几百克茶叶,都会上交国家。直到最近,茶树还有武装卫兵在值守。 我走过禅寺的菜园,沿着着狭窄、蜿蜒的山路向上而行,来到真正的大红袍茶树下。 这些茶树呈现出沧桑与脆弱。人们对其树龄的估计大相径庭,但根据福琼的说法,应该有 350 年了。很难想象,这些七零八落的灌木还会发出新枝。 似乎它们再也不会生出新枝了。五月一日,在采茶季节开始后不久,这里将会铺上红色地毯,模仿当年皇帝的礼物。身穿传统服装的女性会沿着长满青苔的台阶拾级而上,举行茶叶采摘仪式。 但这里却并不会收获什么茶叶。这些珍贵的古代茶树最后一次采摘还是在 2005 年,而且似乎再也不会被用来制茶了。这意味着,每年零星摘取、烘干,用以鉴赏的茶叶将成为稀世珍品,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弥足珍贵。假以时日,也许它们将和钻石一样贵重。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友义)
zhongwen_simp.120904_rolling_wangda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04_rolling_wangdan
王丹绝食24小时声援香港反国教
民运人士王丹表示在星期二(9月4日)会绝食24小时,以声援香港反国民教育努力。
目前在台湾的王丹在当地时间零点八分发表声明宣布绝食行动。 声明说:“响应网友呼吁,自现在开始,绝食24小时,以声援香港反洗脑教育运动。” “不需监督,我心自鉴。但愿我爱的香港,能有光明未来。”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30130_japan_chin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3/01/130130_japan_china
日媒报美国派特使斡旋中日改善关系
日本官方电视台NHK周三(1月30日)晚间9点的“新闻观察9”时段播出了详述美国对中日关系恶化的立场报道特辑,其中介绍了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去年派遣4名特使访问中日两国、斡旋改善关系的经过,4名特使中的前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前助理国务卿约瑟夫·奈也接受NHK的专访,说明当时斡旋的情况。
童倩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 中日就钓鱼岛(日美都称尖阁诸岛)主权产生纠纷。 阿米蒂奇介绍说,美国4名特使访华时,中国副总理李克强与他们会谈时,中方曾表示感谢美国以中立的立场来斡旋,不过美方马上否定说:“不,不,不,美国不是中立,日美关系是同盟关系”,令会谈气氛紧张,约瑟夫·奈也证实说:“那对中国不是一次愉快的会谈”。 微妙时期 特辑中,NHK“新闻观察9”的主持人大越健介还采访了美国驻日大使鲁斯,鲁斯对中日围绕钓鱼岛(日美都称尖阁诸岛)主权的纠纷说,毫无疑问日本持有尖阁诸岛的管辖权,尖阁诸岛也在日美安保条约覆盖的范围内,但是他也对美国在中日纠纷中的立场说,奥巴马政权把中美关系视为战略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关系,中日关系恶化不仅影响亚洲,而且影响世界。 随着上周中日两国高层开始出现改善关系意愿的动向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月份将要访美,不仅中日两国高层和政府的态度正在微妙变化,而且NHK此时详述美国的立场也似乎含义深奥。 另一方面,NHK周三也少有地引述中国驻日使馆发言人杨宇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说,改善中日关系需要日方承认存在领土纠纷并坐到谈判桌前。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BBC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BBC概不负责
zhongwen_simp.120424_rolling_china_japan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4/120424_rolling_china_japan1
习近平对日本购岛问题流露不满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周二(24日)会见了由日本前众院议长河野洋平带队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代表团一行。
共同社报道,习近平在会谈中表示,两国应妥善处理对方的核心问题及重要问题。 此番言论可能是表达了对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布购买冲绳县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计划的不满。 习近平指出,只要以友好的态度就能解决,不应使事态失去控制。
zhongwen_simp.111214_rolling_suv_dut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1/12/111214_rolling_suv_duty
中国对美制大型轿车和越野车征收惩罚关税
中国商务部周三表示,中国将对从美国进口的大型轿车和越野车征收高达22%的惩罚性关税。这是中美两国一系列贸易争端当中最近的一例。
新关税针对今年价值接近40亿美元的车辆出口,针对的车型包括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凯迪拉克的凯雷德,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生产的大型切诺基越野车,戴姆勒股份公司生产的梅塞德斯越野车以及宝马的越野车。 中国在中美关系处于微妙时期作出上述决定。中国的货币和贸易政策在美国总统候选人竞选中成为批评焦点,中国增强的外交和军事影响也引起地区和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ukchina_simp.vert-fut-38968567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38968567
如何让人们克服偏见?
人们大脑所耍的一个花招是突出那些能够证实我们业已相信事情的证据。如果我们听到关于对手的谣言,我们倾向于这么想:"我就知道他这个人不怎么样";如果听到关于我们好朋友同样的传言,我们更可能说:"这不过是谣言罢了"。如果你不相信政府,那么政策的变化就成了他们软弱的证明;如果你相信他们,同样的政策变化就成了其内在的合理性的明证。
人们很容易产生偏见 一旦你了解了这种心理习惯——这称为确认偏见(confirmation bias)——你就到处都能找到它。 当我们想要做出更佳的决策时,这种习惯就事关重大。当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确认偏见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错了,而且当我们注意到决定性证据时往往为时已晚。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决策不受确认偏见的影响,这取决于我们的心理为何会产生确认偏见。大体上有两种可能的原因,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个经典实验,让两者相互对立,在这个过程中揭示了一种克服偏见的方法。 确认偏见的第一个理论是最常见的。就是你可以在"你只是相信你想要相信"或者"他会这么说的,不是吗?"这样的话语里发现 ,或者某人受到指责是由于自己的身份、职业或者交际圈而以某种方式看待事物。让我们称其为确认偏见的动机理论。 纠正这种偏见有一个明确的药方:就是改变人们的动机,他们就会消除偏见。 在2017年1月21日华盛顿举行的妇女游行(Women's March)中一位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支持者和一位反对者在争论。 确认偏见的另一种理论更为微妙。偏见并非由于我们只相信我们想要相信而存在,而是我们无法就新的信息和我们自己的信念提出正确的问题。这是一个不那么简洁的理论,因为可能会有一百种原因导致我们进行错误的推断——从记忆的局限到内在的逻辑错误,任何情况都有可能。有一种可能性是,仅仅是我们的想象力存在盲点,让我们无法获知世界与我们最初的设想有所差异的具体方式。因为这个原因,纠正确认偏见的方法是给人调整他们思维的方法。我们假设人们都有动机去找出真相,他们只需要一个更好的方法。 让我们称之为确认偏见的认知理论。 三十年前,查尔斯.洛德(Charles Lord)和他的同事们发表了一个让这两种方法相互对立的经典实验。他们的研究使用了说服实验,之前这种实验展示了一种他们称为"偏见同化"(biased assimilation)的确认偏见。 实验招募了对死刑有着强烈的赞成或反对观点的参与者,并向这些人出示了似乎能够支持继续或废除死刑的证据。显然取决于你的已有观念,证据要么能够支持你的观念,要么是不支持。他们最初的发现表明证据的性质并不像人们的初始信念那样重要。正如你所期望的那样,支持性证据加强了人们的观念,但是非支持性的证据也是如此。 这没错,反对死刑的人在被出示了支持死刑的证据时变得更加反死刑(反之亦然)。这是偏见式推理的一个明确例证。 仅向某人提供事实可能达到相反的效果。 在后续研究中,洛德和同事重新进行了偏见同化的实验,但是为了让人理解死刑作为威慑凶手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测试了两种类型的指示。动机指示告诉参与者"尽可能客观和公正",把自己当作"被要求以公正和不偏不倚的方式权衡所有证据的法官或陪审员"。 另一方面,认知指示则对参与者思考的期望结果不做要求,而仅仅关注思考的方式:"在每一步都询问自己,如果同一项研究导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你是否还会给予同样高或低评价。因此,参与者被出示某项研究表明死刑能够降低谋杀率,则参与者被要求分析该项研究所用的方法,并且想象一下研究结果指向相反的结论会怎样。 他们称其为"考虑对立面"的策略,而结果是惊人的。 被要求公正和不偏不倚权衡证据的参与者,与第一项实验中在权衡证据时表现出一模一样的偏见。 支持死刑的参与者认为证据支持死刑。 反对死刑的参与者认为这项证据支持废除死刑。这一实验表明,仅仅希望做出无偏见的决定是不够的。 但另一方面,"考虑对立面"的实验参与者完全克服了偏见式理解效应——他们并没有因为那些与他们想法一致的研究比与他们自己看法有差距的研究要好,他们也没有因此变得更加极端,无论他们被给与的是什么样的证据。 这个发现对人性来说是个好消息。我们并非不想发现真相,至少在实验所测试的这个小范围内而言。人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帮助克服人类天生短视,以发现其它可能性的方法。 做出更好决策的道理很清楚:仅仅希望公平和客观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实际方法以纠正我们受到局限的思维——而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想象力,导致我们无法看到事物其它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是幸运的,别人会给我们指出其它可能,但如果只依靠我们自己,我们仍然可以利用诸如"考虑对立面"策略这类小帮手来克服偏见。 请访问BBC Future阅读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0814_rolling_china_ccp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14_rolling_china_ccp
中共公布2270名十八大代表名单
中共中央组织部表示,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完成,共产生2270名代表。
这些代表由全国40多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当选的2270名十八大党代表中,改革开放后加入共产党的占大多数。 当选十八大党代表平均年龄52岁,近六成人在55岁以下。 部分已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将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十八大会议。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506811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5068117
香港《施政报告》:建制派赞 “正本清源”,民主派称缺乏愧疚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周三(11月25日)发表的《施政报告》中,在初段提及香港过去一年的示威浪潮,强调外国政府介入和香港本地组织挑战北京和香港政府的管治,情况严重得令北京政府必须介入,又指香港政府将加强对当地市民对国家安全概念和守法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她又提到过去数个月有关香港是否奉行“三权分立”、特首宪制地位、司法独立等争议,重申《基本法》相关条文显示政府是以行政机关为主导。她指出这无损香港的司法独立,而且特首的职责也包括“维护受《基本法》保障的独立司法权”。 她又形容香港《国安法》自7月生效以来为恢复香港稳定带来“显著效果”,指鼓吹“香港独立”的行为和与“外部势力”勾结的情况逐步减退。她又重申,《国安法》不会影响香港市民“依法享有言论、新闻、集会、示威、游行等自由”。 她同时提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前通过有关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指政府将会在今年内建议修订法例,处理议员宣誓就职后从事“违反誓言的行为而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和相关的法定程序”。 她又多次提到中国大陆政府对香港在改善当地经济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支持,提出多项让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措施,包括加强香港和深圳金融市场的连接、落实香港市民使用大湾区银行等金融机构、简化香港汽车过境进入大湾区的措施等。 民主派议员早前发起总辞,周三并没有出席立法会。 “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林郑月娥在宣读《施政报告》时,先略述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措施,之后花约30分钟讲述香港过去对政制的争议。 她强调中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的决定有“最高法律效力”。她提到过去有关“三权分立”的争议,指香港奉行行政机关主导,又重申《基本法》给特首“双首长”的职能:同时是香港政府的首长、也是香港的首长。 她认为过去对这些“基本的政治体制”有争议,除了是因为公众对中国宪法和《基本法》认识不深,也是因为“别有用心的人受外部势力”影响,刻意误导。她又说,政府未来急切需要对宪制秩序和政治体制“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港府撤销议员资格,民主派斥北京“放弃‘一国两制’”。 中国全国人大早前颁布决定,撤消被认为宣扬或支持香港独立、或被认为拒绝承认北京政府对香港拥有主权的立法会议员的资格。林郑月娥透露,香港政府将会建议修改法例,落实相关的规定。 林郑月娥之后提到去年示威浪潮的后续处理,指律政部门将会推出活动,培养香港青年人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她又指在示威浪潮中被检控约2300人中,未成年的被捕人士如果没有涉及严重罪行而有悔意,警方会考虑以较宽松的方式处理。 香港学校中的通识科过去多次成为争议焦点,批评者认为这个科目成为在学校内传播“失实、偏颇歪理”的渠道。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指出,必须纠正这个科目过去被“异化”的问题,让它成为学习有关中国发展、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等事物的平台。 通识科被指是鼓动许多香港学生参加去年示威浪潮的其中一个原因。 没有民主派的《施政报告》 多个建制派政党都对林郑月娥的《施政报告》看法正面,其中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形容,报告内容在政治方面有助“正本清源”,经济措施方面正确,但改善民生方面有待加强。她认为,报告对如何提高香港政府、官员的施政效率,以及加强与政党和市民沟通方面也着墨不多。 另一个建制派政党经民联就表示,《施政报告》中有关中国大陆当局重振香港经济的措施,显示对香港的“关顾和支持”。 这是大多泛民主派议员发起总辞后,林郑月娥宣读的首份施政报告。部份议员的辞职至今未生效,仍然是立法会议员,按理可以出席会议,但他们大多没有出席。 BBC中文对往年香港《施政报告》的相关报道 一些民主党议员和前议员在林郑月娥宣读完毕后,在立法会大楼外举行记者会,其中主席胡志伟形容这“不是给香港人的《施政报告》”,批评她身为去年《逃犯条例》修订建议示威浪潮的始作俑者,却完全没有对自己的“恶行”有悔疚之心。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说,他认为《施政报告》中提到要重振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巩固香港创新科技、更重视青年的发展等,但在许多香港人和长期观察当地局势的人眼中,香港政府做的很多事情都在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法治系统,林郑月娥却提出这些措施,与香港现实环境“基本上完全脱节”。 他接受BBC中文访问时又说,《施政报告》前半部份有关“一国两制”、中国大陆当局对香港的支持、香港《国安法》必要性等,基本上“完全是说给北京听”。他形容自己对这份报告“谈不上失望,因为本身期望不太高”。 改革通识科、大湾区和双循环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后半部与往年一样,提到政府未来社会福利、教育、房屋等问题上的政策。其中在香港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和发展经济的部份,多次提及中国大陆给香港的便利政策,包括加强对香港供应防疫物资、协助香港进行大规模病毒检测等。 她说中国大陆早前提出以“双循环”发展经济的策略,指香港有“一国两制”的优势,让它可以强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循环之间“中介人”的角色,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切入点,更好地融入中国发展大局。 另外,她又提到十分具争议的“明日大屿”计划,指当中的填海造地“有多方面好处”,财务而言也是切实可行,表示政府不会放弃这个计划。 林郑月娥在2018年首次提出这个大规模填海计划,解决香港房屋短缺问题,但当时估计计划需耗资约5000亿港元(约638亿美元),被质疑将会耗尽香港的财政储备。 "明日大屿"计划建议建造多个人工岛(图中粉红色范围),并用多个新的道路和铁路网络(紫色和蓝色线所示)把它与香港其他地方连接起来。 林郑月娥原定上月发表施政报告,但之后以需要与中国大陆部门商讨更多与香港相关政策为由,押后至周三才宣读。 她之后在11月初在北京与多名官员会面,包括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对方肯定了她在防控疫情和落实香港《国安法》上的成效,并称,中央政府将坚定支持林郑月娥以及特区政府“依法施政”。
zhongwen_simp.120824_japan_china_us_diplomac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2/08/120824_japan_china_us_diplomacy
日美军事针对中国举措接二连三
日本多个传媒周五(8月23日)关注着正在美国访问的自卫队统合幕僚长(相当于自卫队总司令)岩崎茂几小时前在五角大楼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丁·登普西会谈中,达成研究在日本南部增设海基X波段雷达针对中国的部署协议。
童倩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 岩崎茂与马丁·登普西在美国五角大楼会晤后举行了记者会。 官方电视台NHK说:“海基X波段雷达已在日本东北的青森县部署,这次如在日本南部增设,就不只是针对朝鲜,而是谋求加快获得中国大量持有的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发射时的情报,今后可能引起中国反弹”。 共同社说:“日美其实已开始协调了,一旦达成协议,几个月内就可能设置,由于冲绳县强烈反对加强美军基地机能,日美正研究在冲绳以外的地点设置”。 岩崎与登普西会谈时,讨论了中国和朝鲜最近的军事动向,除了增设海基X波段雷达外,还讨论了美军在日部署“鱼鹰”的问题,美方保证“鱼鹰”在日本飞行就算人口密集地带也能安全,并确认了双方加强自卫队与美军离岛防卫的方式等,以针对中国为确保东亚海洋权权益的活跃行动。 岩崎会谈后说:“双方同意努力加强超越现在水准的合作行动,特别重要的是加强警戒监视和侦察活动”。 在日本的联合军演 这个月内,日本自卫队和美军已先后展开两场联合军演,一个是8月19日开始在日本大分县日出生台演习场,日本陆上自卫队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投入战车、直升机等举行共约600人的“机能训练”,预定到8月30日结束前,还包括“指挥机关训练”、“统合训练”等。 这次联合军演被视为防备中国、加强日本西南各岛态势的目标,不过日方指挥这次训练的尉官冈本良贵否认,而美方指挥官巴斯丁鲍则对说:“这不是我能答复的”。 在关岛的联合军演 另一个日美联合军演是从8月21日开始在太平洋关岛一带实施内容更为保密的夺岛训练,这个预定到9月26日结束的长达37天军演,是日本防卫大臣森本敏8月初访美、与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会谈时才决定的。 与防卫省关系密切的《产经新闻》是至今日本唯一披露消息的主要传媒,报道说,日本陆上自卫队40人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陆战远征军(3MEF)几百人首次在美属关岛举行夺岛训练。虽然日本防卫省曾公开说“并没特定国作假想敌”,但《产经新闻》引用防卫省官员私下承认“是以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受中国攻击的假设而实施的”。 日美2010年初起就在日本国内周边实施过多次以西南防卫为目标、具体假设包括钓鱼岛在内东海各岛被夺的情况下,日美夺还岛屿的联合军演。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vert-tra-48354900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8354900
波涛汹涌:世界上海況最惡劣的航道
小时候,我的祖父唐斯(Alfred Downes)经常说起他1949年在帕米尔号(Pamir)上度过的128天的航程。这艘著名的四桅帆船是一艘德国Flying-P-Line货运船,满载着6万袋产自澳大利亚的谷物,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伊丽莎白港(Port Elizabeth)驶往英格兰康沃尔郡的法尔茅斯(Falmouth)。这是这艘船最后一次穿越波涛汹涌的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也是商用帆船最后一次驶过智利南端的合恩角(Cape Horn)。
作家克拉克在麦哲伦海峡航线被发现近500年后穿越了这条航道(Credit: James Clark) 为了纪念祖父航海70周年,以及即将到来的麦哲伦海峡(Strait of Magellan)航路发现500周年,我在智利的港口城市蓬塔阿里纳斯(Punta Arenas)登上了澳大利亚“南方探险号”(Ventus Australis)探测船。麦哲伦海峡是南美洲最南端与智利火地岛群岛(Tierra del Fuego)之间的海道。我一直都很想亲眼看看祖父经常谈到的风景,虽然不可能复制他长达四个月的艰苦历程,但四天的短途旅行也足以让我追随他的冒险精神,穿过狭窄的峡湾,然后一直南下直至旅程中最重要的一站,即波涛翻滚危机四伏的合恩角。对这个南美最南端海角的回忆一直伴随着祖父的余生。 我的祖父20岁时离开了澳大利亚,到帕米尔号上当水手,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由于和他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他一直梦想着离开澳大利亚。他的父亲想让他娶一个家乡阿德莱德郊区的女孩,然后留在家里的农场工作。可是祖父却想在英国开始新的生活。虽然对英国知之甚少,但当他还是个小学生时就对英国历史十分着迷。 一位家族的朋友邀请我的祖父加入帕米尔号,我的祖父欣然接受,三天后与其他33名船员一同登上了这艘船。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白天打扫甲板、拖地,在厨房帮忙,清理厕所。他非常讨厌这份工作,以至于抵达英国后,当其他船员报名参加为期128天的返航回澳大利亚时,他下了船就直奔诺福克郡的怀蒙德姆(Wymondham),因为他听说在这个丘陵起伏的乡野农民有很多机会。祖父在那里生活了54年,直到2003年去世。 对这段航海生涯,祖父唯一怀念的就是眺望将麦哲伦海峡与大海隔开的火地岛群岛,怀念深深呼吸的南极空气,及吹拂脸庞的冰冷微风。“地球上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地方,这和我在父亲干燥贫瘠的农场上的生活相差得实在太远。”我10岁的时候,祖父这样告诉我,他眼神里充满了惊奇。他说:“没有任何一件事能让我想家。虽然感到迷茫害怕,但又自由自在。” 1949年,作者的祖父登上帕米尔号,开始了从澳大利亚到英国长达26000公里的航行(Credit: Getty) 70年后,我来到了蓬塔阿里纳斯,漫步在这座城市的中央广场阿玛斯广场(Plaza de Armas)。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的铜像耸立在一门大炮上。1520年,麦哲伦是第一个在环球航行中穿越这片海峡的欧洲人,这片海峡也因此以他命名。这位葡萄牙航海家当时航行经过了智利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地区最南端的这座城市。他的青铜靴子已经被人摸得掉色,因为人们认为,在追随麦哲伦的脚步穿越海峡之前,摸他的脚趾头能带来好运。 近400年期间,麦哲伦海峡一直是往来大西洋和太平洋船只的主要航线。尽管这条长达600公里狭窄海道穿过了一片密集的群岛和峡湾,但人们仍然认为这条线路比向南绕过合恩角进入波涛汹涌的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更快和更安全。合恩角隔着德雷克海峡和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相望。 1914年巴拿马运河完工后,通过麦哲伦海峡的海上交通明显减少,但与蒸汽船不同的是,从澳大利亚来的帆船很难进入运河的西部入口,因为此处位于“恶名远扬”的赤道无风带。但是由于这艘名为“帕米尔号”的巨大钢壳帆船实在太大(长114米,宽14米),亦无法通过蜿蜒曲折的麦哲伦海峡。因此,我的祖父别无选择,只能沿着海峡和火地岛的边缘南行,绕过合恩角。他为此感到很自豪,因为他和他的船员是最后一批为了运货而这样做的水手,他说:“最后一次这样做的人才能被载入史册,多好啊。” 作家克拉克站在合恩角纪念碑脚下,纪念那些在“绕过合恩角”的海路上丧命的水手们(Credit: Ben Sayer) 当船员在蓬塔阿里纳斯港起锚时,我抿了一口皮斯科白兰地。我并没有忘记祖父的经历和我的经历之间的不同之处。对于一名水手来说,如果说穿过波涛汹涌风暴交加地球上最为险恶的海域,航行2.6万公里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那么我的航行就是爬上夏尔巴人的肩膀,让他们把我带到山顶。 当我们进入像迷宫一样的麦哲伦海峡时,蓬塔阿里纳斯的灯光渐渐暗淡下去。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我能感觉到的只有船在随着波浪颠簸。祖父曾提到过海上这种漫长孤独的黑夜。离开母亲和姐妹们对他来说很困难,但他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生活的决定。 第二天一早,我乘着一艘小型充气橡皮艇,驶向安斯沃思湾(Ainsworth Bay)的岩石海岸。这条长长的峡湾环绕着亚极地区的森林,森林之上是马里内利冰川(Marinelli Glacier)高耸的白色山峰。当橡皮艇向冰盖靠近时,景色美得令我目瞪口呆。此时,阳光在冰川上闪闪发光,海水清澈透明,一时之间竟误以为这是可以饮用的清冽淡水。 我花了两个小时在冰川湖边的山坡上徒步行走,沿路经过了绿松石色的小溪和瀑布。这个地方寂静得出奇。我的祖父经常回忆起那个地区的寂静,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巴塔哥尼亚时刻”。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很难理解,长大后,我爱上了这种感觉。每当祖父希望我安静下来的时候,他都会严厉地看着我说:“你是时候该体验一下巴塔哥尼亚时刻了。安静一点。”安斯沃思湾让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完全的寂静,我忍不住想起了祖父。 安斯沃思湾位于麦哲伦海峡,是一条长长的峡湾,周围环绕着一片亚极地森林。 那天下午晚些时候,我们回到了橡皮艇,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来到塔克斯岛(Tuckers Islets)上看麦哲伦企鹅。我祖父喜欢回忆他在帕米尔号甲板上看到岩石嶙峋的巴塔哥尼亚岛满是企鹅。他说这些鸟“臭烘烘的、看起来很滑稽”,经常开玩笑说要吃它们。今天,当天空转为深灰色,开始下起倾盆大雨时,住在岛上的4000只企鹅显得心满意足。看着这些玩耍的企鹅,我暗自发笑,心想它们是不是我祖父70年前见过的那些企鹅的远亲呢? 第二天早上,我们在去皮亚冰川(Pia Glacier)的航程看到了一处称之为“冰川通道”(Glacier Alley),壮观无比的景貌。我想起祖父曾兴奋说起火地岛群岛有一片十分壮观的水域,布满了冰原,山与山之间全是大冰块。直到晚年,他才知道这些构造有一个学名叫冰川。每当帕米尔号经过这些“冰块”时,他回忆说,船员们会停下手中的工作,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深深吸引。对他们来说,这一定是超脱尘世的感觉。 “这是最令人惊讶的地方!”在某年圣诞节的早晨,祖父从我卧室的窗户望出去,看到了一根悬垂的冰柱,对当时只有八岁的我说道,“我以前从来没见过冰川。阿德莱德没有这种东西。” 作者的祖父在帕米尔号上每天工作18个小时,但总会停下来观赏巴塔哥尼亚附近的企鹅和冰川(Credit: Getty) 位于比格尔海峡(Beagle Channel)西北角的皮亚冰川曾经是一块面积达14平方公里的大冰块,现在面积已经缩小到只有7平方公里左右。当我信步朝着冰川走去,攀登达尔文山脉(Darwin Mountain Range)时,冰川崩裂坠海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那天下午,我坐在暖和的船上,看着一个又一个巨大冰川,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祖父经常说起他会坐在甲板上,一手拿着热饮取暖,一手拿着香烟,一边吸着冰冷的空气。当我们的船在漂浮的冰块周围航行时,我看到一群海豚在身边游动。后来,我还看到了一条鲸鱼,离船只有20米,它像一个炸裂的喷泉一样向空中喷水,水柱有1米高。 我们在冰川通道的尽头转向东南方向,朝着祖父和我的旅途中最精彩的地方合恩角驶去。帕米尔号必须勇敢地穿过德雷克海峡,才能靠近这片岩石遍布的岬角。德雷克海峡此起彼伏的大风和10层楼高的巨浪曾摧毁了数百艘船只。达尔文(Charles Darwin)、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和凡尔纳(Jules Verne)都曾描写过这片狂暴的海域。 位于比格尔海峡西北角的皮亚冰川曾经是一块面积达14平方公里的大冰块,现在已经缩小到只有7平方公里左右(Credit: James Clark) 凌晨4点30分,我从梦中醒来,船开始随着巨浪翻滚,我知道快到德雷克海峡了。即使是一艘现代游轮,德雷克海峡周围的海域仍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海上航道。当船倾斜的时候,我步履不稳挣扎着走进淋浴间,强劲的花洒水流冲洗着我的脊背,把我彻底唤醒了。 由于这片海域天气反复无常,许多游轮无法在合恩角下锚停泊。1949年帕米尔号驶近合恩角时,我的祖父和其他船员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才把甲板上的雪铲掉。最后当我们乘着橡皮艇在风平浪静中安全抵达时,我能感觉到祖父在朝我微笑。 我们在合恩角泊岸时,夹着冰雹的风雨猛烈地拍打着我的脸。我爬上岩石,朝着灯塔、小教堂和巨大的雕塑走去。这座雕塑是为了纪念数千名试图“绕过好望角”时而葬身大海的水手。 麦哲伦海峡中漂浮的冰原环绕着皮亚冰川(Credit: James Clark) 帕米尔号并没有在合恩角下锚泊岸,但是我的祖父从来没有忘记岛上的一块“看起来很邪恶”的岩石。他曾告诉我:“在我之前,有太多的人死在那里,他们和我做的事一模一样。我只想尽快离开合恩角,再也不回来。” 然而,此时此刻,我正直直地盯着那片起起伏伏的风景,正是这片大海激励着我的祖父继续航行,继续生活,永不回头。我在想,祖父会怎么看待我试图追随他的脚步这件事呢?然后我回到了橡皮艇上,让风推动我前进。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150925_vert_tra_vietnams-prison-island-paradise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tra/2015/09/150925_vert_tra_vietnams-prison-island-paradise
美若天堂的越南监狱岛
早晨5点和下午6点,政府的喇叭都会准时闯入越南人的生活。在电视机和收音机走进千家万户前,这套公共广播系统是人们获取新闻时事、政治宣传和天气预报的主要渠道。然而,对于如今已然被现代社会的喧嚣笼罩的越南来说,这个旧时代的遗存所发出的声音却很少能被人们听到:整个越南都混杂着摩托车的马达声、卡车的喇叭声和建筑工地的隆隆声。
Nhat海滩的蓝色天堂(图片来源:Tom Westbrook) 但在昆山岛(Con Son)上,喇叭里传出的新闻广播却异常响亮,异常清晰。这个弹丸之地只有5,000名居民、两组红绿灯和一条滨海大道。昆岛群岛由南中国海上的16个风景如画的小岛组成,昆山岛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漫步在这座小岛上,仿佛时光倒流了一般。 虽然从胡志明市到这里只需乘坐45分钟的飞机,但美若天堂的昆山岛却仿佛与那个游人如织的越南隔了一个世界。这就像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复古之地,与芽庄(Nha Trang)那样的大陆度假小镇和富国岛(PhuQuoc)那样的欢腾海滩形成了鲜明对比,完全没有遭到过度开发。这里没有商贩,只有空荡宁静的海滩。即便是在旅游旺季,也只有十几名西方游客到此游览。 然而,这份静谧无法永久延续下去。作为岛上的第一个度假村,超豪华的六善酒店已于2010年在昆山岛东海岸的达特多克湾(Dat Doc Bay)开业,南部还在建设一座大型度假村。当地还考虑建设一座意大利人支持的灵修所。甚至有传言称,昆山岛的机场也将扩建,以便起降更大的飞机。 早市上的莲花(图片来源:Tom Westbrook) 但现在,多数游客都是来这里缅怀这座小岛黑暗历史的越南本国人。昆山岛被称作东南亚的“恶魔岛”,法国殖民者曾在这里设立监狱,对罪犯施加酷刑。后来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人也在此处设立监狱。有914人为了给法国殖民者修建码头而劳累致死。美国人则将罪犯关在臭名昭著的“老虎笼”里,他们用镣铐把俘虏(包括真的共产党员和疑似的共产党员)束缚在满是水泥沟槽的地面上,屋顶用钢筋封锁。监狱的主墙仍是这座小镇无法磨灭的记忆,监牢和墓地如今则变身为烈士陵园,用于缅怀在1862至1975年间在这座小岛上受难或死去的成千上万的越南人。 不过,尽管这段苦难记忆异常沉痛,但这座小岛如今的生活却充满了懒散和休闲的氛围。昆山岛上林木茂密,四周被碧绿的海水包围,海里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凤凰木和三角梅给丛林点缀了鲜活的色彩,赤素馨和木兰花绽放在宽阔安静的林荫大道两侧。一条主干道大约包围了半个岛;骑在摩托车上沿着海岸线游览,可以欣赏到各种美景,有开满莲花的池塘,有橙红色的壮丽悬崖,还有一个又一个空空荡荡的白色沙滩。这里的海平静而又清澈,一年四季都很适合游泳。 熙熙攘攘的集市到了午睡时间就会空无一人(图片来源:Tom Westbrook) 岛上每天的生活都从熙熙攘攘的集市开始,鱿鱼、螃蟹、蛤蜊、毛丹、大蕉、芒果、火龙果、莲花成堆地摆放在外面等待出售。而在里面,身着墨绿色军装的年轻士兵坐在大排档旁低矮的塑料椅上,狼吞虎咽地吃着bun rieu(螃蟹汤面)或thitnuong(炭烤猪肉米线),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门口。上午9点,食物都被销售一空。等到中午,整个市场便会被众人遗弃。 随后,市场里将会是一片寂静。直到下午2点,新的摊贩才会陆续前来出售烤猪肉三明治、甘蔗汁和米纸卷。在这2个小时内,主妇们打道回府,市场空空如也,整个小岛都在午睡,阳光直刺蔚蓝的海面。此时无事可做,只能选一片美丽的海滩去游泳:无论你选择哪个海滩,都可以尽情享受那份静谧。 倘若是在大陆,你肯定会在港口上看到频繁举办的游艇酒会。如果你想看看昆岛群岛,那就赶在傍晚时分打听一下,或许能够搭上一艘第二天一早出海的渔船。伴着马达的噗噗声和海浪的轻轻摇曳,你可以乘坐蓝桔相间的汽船驶出港口。渔民可能会把你带到外围小岛的海湾和礁石上。这里拥有越南最好的潜水环境,戴上一套潜水镜和通气管可以帮助你一睹海龟的优雅身姿。 当高温逐步退去,许多旅行者都会骑着摩托车畅游小岛。 在距离昆山镇以南1公里的安海湾(An Hai bay),采珠人和渔民都把船停泊在海面上,把小圆舟放在岸边当做救生艇——这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圆形小船,用椰子树脂做防水处理,用划桨提供动力。接下来的6公里路程,需要沿着海湾的道路前行,一直到达小岛最南端。在那里,每个方向的景色都美不胜收。昆岛群岛在东边错落散开,昆山镇的小港坐落于北面,岛上崎岖不平的地势向西面延伸。 在悬崖上,小路沿着陡峭而清澈的海湾修建,一直通往昆山岛的明珠——宽阔的Nhat海滩。在这里,山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辽阔的白色沙滩,落潮时的宽度可以达到数百米。径直向海中走去,还要再走上几百米才能到达齐腰的位置。在海滩上呆呆地守望着远方,等到黄昏时分,就会看到地平线上闪烁着微弱的灯光,一艘艘的集装箱船正在缓缓穿越繁忙的南中国海。 白天的热浪在Nhat海滩慢慢落下(图片来源:Tom Westbrook) 傍晚时分,滨海大道摇身一变成了昆山镇的社交中心。天空变成了粉色,烤肉摊现场烘烤着玉米、鸡肉和猪肉。白天的热浪令很多人对海滩敬而远之,到了傍晚,喜欢游泳的人纷纷涌向这里,享受黄昏带来的清凉。海滩上到处人头攒动。 在滨海大道上,殖民地时期的法式别墅都已经年久失修,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它们的丛林花园也慢慢挪作他用。法国作曲家卡米尔·圣-桑(Camille Saint-Saens)曾经在其中的一栋别墅里居住过,并于1895年在那里完成了他的歌剧《布隆希尔达》(Brunhilda)。如今,他当初住过的那栋别墅已经成了一间热闹的咖啡厅,但只提供最基本的饮品,包括啤酒、冰淇淋和越南咖啡。 落日的余晖洒在昆山岛的滨海大道上(图片来源:Tom Westbrook) 夜幕降临,往东走两个街区就来到了Tran Huy Lieu,那里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半条街都被椅子和金属折叠桌占据;路边摊上摆满了啤酒,还有烤好的贝类、鱿鱼以及当天捕捞的各种海鲜。在这条美食街上结束一天的生活实在是美妙至极——此时此刻,你肯定已经乐不思蜀,开始抱怨返程的飞机来得太早。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友义)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564265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5642658
美国取消其驻联合国大使访台等外交出访计划,以确保“政权交接平稳”
美国国务院于美东时间12日宣布,为确保“政权交接平稳”,将取消国务院在接下来8天内所有原本的访问计划,包括原定今日(13日)下午访台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的行程。 被取消的还有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的欧洲之行。
原定13日下午访台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的行程取消。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欧塔加斯(Morgan Ortagus)表示,所有出访取消的原因在协助“顺利而有序的交接过程”。 当选总统拜登(Joe Biden)预计于1月20日执掌白宫。 这也是特朗普政府官员近来第二次取消访台。2020年11月,美国环保署署长惠勒(Andrew Wheeler)原计于该年底访台,但出发前,《纽约时报》发文抨击其“来台包机花费过高,及出访时机不恰当”,惠勒因此决定“延后”访台计划。 2016年特朗普与蔡英文电话交谈打破了1979年华盛顿与台北断交、与北京建交以来的常规 台湾反应 克拉夫特原定在今日下午抵达台湾访问三天,如果成行,这将是美台断交40多年首个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访台。她原计划行程包括讨论有关如何促进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并在台湾外交部外交学院发表演说。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张惇涵今日上午表示,对于美国国务院发布交接期取消所有访问一事,“我们尊重美国国务院取消包括国务卿蓬佩奥等所有官员出访计划的决定,对于克拉夫特大使因而无法如期访台也感到惋惜。但我们仍欢迎克拉芙特大使未来能有适当时机来访。” 针这一变故,台外交部与总统府口径一致,表示“理解并尊重国务院的决定,但感到婉惜,欢迎克拉夫特未来于适当时机来访。” 台湾外交部及舆论原本对其访台曾十分期待,讨论激烈。位于华盛顿的智库“全球台湾研究中心”执行长萧良其(Russell Hsaio)向BBC中文分析,在北京不断压缩香港政治空间的当下,克拉夫特此次拜访的意义与港台关系有关,“众所皆知,香港是北京处理台湾的垫脚石。”他强调。 不过,台湾在野党国民党许多人士对其访台也有批评。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便称,克拉夫特访台“没有用”,不会帮助台湾加入联合国。该党立法委员马文君也曾发文质疑,抨击克拉夫特离职前夕来台的意义何在。她说:“克拉芙特被特朗普任命出任驻加拿大大使之前,几乎全无外交经验,是位煤炭业的老板娘,兼特朗普大金主之一。” 面对党内人士不断抨击克拉夫特及美国国务院,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不得不出面缓颊。 他向台媒回应称:“国民党一贯的立场,我们亲美和陆(中国)的立场没有改变,希望克拉夫特这次来台真正能够延续台美双方关系,实质永续跟关系的提升。” 国务院在接下来8天内所有原本的访问计划,其中包括国务卿庞皮欧的欧洲访问。 美台中三角关系 事实上,克拉夫特在去年九月与台湾“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李光章在曼哈顿餐叙,这也是首次台湾外交部高层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在美国首次的非正式会面,引起台湾许多舆论讨论。当时外界评论,两人在餐厅的室外用餐区午餐,让美媒轻易的拍到画面,餐叙曝光“应非意外”。 该次会面被曝光后,克拉夫特办公室立即向《美联社》确认并称“我按照总统(特朗普)的意思做正确的事情,我觉得他在寻求加强并深化与台湾的双边关系,而我希望能代表政府继续这样做。” 根据美国之音报导,一位华府官员透露,此次访问取消不会影响美台关系。 蓬佩奥在上周六(1月9日)意外发出一份声明宣布立即解除国务院对美台外交官员之间的沟通制订的复杂限制及内规。 美宣布解除禁令之后,本周一(1月11日)美国驻荷兰大使胡克斯特拉(Pete Hoekstra)邀请台驻荷兰代表陈欣新前往美驻荷兰大使馆会面。 在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一(11日)表示,美国要停止任何提升美台关系、加强与台军事联系的言行。“我们奉劝蓬佩奥之流认清历史潮流,停止操弄涉台议题,停止倒行逆施,不要在错误和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必将遭到历史严厉惩罚,”他说。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双方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前提。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
ukchina_simp.140311_life_overseas_explorworld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uk_life/contributions/2014/03/140311_life_overseas_explorworld
海外生存之惑:世界大不同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伦敦某大学和英国当地媒体组织共同举办的关于“现代媒体对非洲”的影响的讨论会,讨论会一开始,大家各抒己见,情绪还算平和。可到了最后观众问答的部分,观众和发言者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最后变成了非洲裔的观众开始质疑为何英国慈善机构“利用”非洲小孩的贫苦形象进行政治游说,而发言者则认为,如果这样的形象宣传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为在非洲的小孩筹集了资金,帮助他们完成了基础教育,这也可以被看成是一桩好事。
这场媒体讨论会,最后还是在非洲裔观众和英国慈善机构负责人的争执中“不欢而散”。带着疑惑的心情,回到家里的电脑前,开始搜集关于这些慈善组织的资料,发现他们的确把关注点过于集中在在非洲小孩的身上。或许一般大众的观点认为:一提到“贫困”,“饥饿”,“战争”,我们就会联想到非洲小孩,他们的童年似乎和“快乐”,“健康”等字眼划不上等号,当然,我们也明白,这显然并不是全部的事实。 所以,这讨论无疾而终几乎是一开始就可以预料到的,而我也没有那么天真的就以为,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可以短时间内消除偏见。恰恰相反,正因为我抱着看一场争论的心态去参加的讨论会,所以,我反而乐在分享那些千奇百怪的观点。因为有语言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所以造成不同文化背景成长下的人有着对立的观点和想法,这本无可厚非,但,“差异”真的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吗? 这取决于你对另一些和你不同的人,事,物的好奇心有多大, 如果你足够对另外一种语言或者文化好奇,你当然也就会主动跨过这个鸿沟。小时候,我很喜欢看英国文学作品,还有英国电视剧。所以,几乎我的整个中学时代都在幻想有一天可以装腔作势捧本英文书来读的样子。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恐怕只是出于好奇心和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感,但越到后来越疑惑,我也不禁问自己,对新鲜事物和文化的好奇心虽然很容易被满足,但我真的有必要去学外语,了解别的文化,或者甚至为了知道世界上别的人如何生活,就可以收拾好行囊,然后离家“出走”三五年吗?了解和自己不同的文化,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也常常会听到许多朋友说到,初来英国的时候,质疑自己的事情常会发生,面对外界强大的竞争压力,从前建立起的一点点自信心可以瞬间崩塌。 可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潜能在哪儿,跌倒了谷底以为自己就快放弃的时候,却竟然拥有比自己想象中更强大的毅力。原本我认为,出去旅行,读书看电影,听别人讲故事,这些方式都是我们在主动了解外部世界的新奇和各种可能。但说到底,那些我从前说不清楚的那些空泛不实际的探寻,实际上,它们不过都是让我在更了解和接受自己的过程而已。或者,至少可以是,让我更有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例如前面提到的讨论会,虽然横在不同文化和语言前的鸿沟和差异,短时间内不会消失,也或者暂时还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式。但至少,有一个让双方在平等的空间里对话的机会,则是了解彼此的前提。 是的,我们需要了解别人,但我们也需要被别人了解。尤其,当你想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文字,舞蹈,影像传递自己的所看,所想和所见时,你担心的只恐怕是自己走的还不够远,经历还太少这件事,所以,为了探究一块小石头,爬山涉水而且还为此学习另一门语言,听起来也并不是一件很疯狂的事情。 (责编: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ukchina_simp.160519_vert_fut_the-spitfires-that-nearly-broke-the-sound-barrier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05/160519_vert_fut_the-spitfires-that-nearly-broke-the-sound-barrier
接近音速飞行的喷火式战斗机
1947 年10月14日,美国试飞员查克·叶格(Chuck Yeager)完成当时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壮举。叶格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得比音速还要快的人,他是被绑在 Bell X1 喷气式飞机的座位上完成这项壮举的,但他却是忍着痛苦完成的——此前几天,在一次骑马事故中,他摔断了两根肋骨。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虽然叶格青史留名,但在他创下此次壮举之前,还有其他飞行员也曾非常、非常地接近他的记录,此前几年,他们也曾挑战这个空气动力学障碍。有些人甚至活下来讲述其经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用的飞机实际上无法以音速飞行。即使接近音速飞行,也会导致飞机解体。 几次喷火式战斗机(一种单座战斗机,曾帮助英国赢得不列颠战役)的飞行,为科学家理解飞机受力情况帮了大忙,克服了这些受力,飞机才能飞得比声速还快。 喷火式战斗机刚好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实现上天,它是设计师霍金纳德·米切尔(RJ Mitchell)的作品。 之后的喷火式战斗机机型在水平飞行中速度可以远远超过 400 英里/小时,这要归功于劳斯莱斯·梅林发动机和四叶螺旋桨,是它们帮助增加了使飞机前进的推力。喷火式空中照相侦察机飞得要更快,因为它们不用搭载机关枪或弹药,减轻了飞机承重。 在飞机高速俯冲中收集到的信息帮助查克·叶格在 Bell X1 喷气式飞机上完成了创纪录的飞行。(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这种飞机的卓越性能也自然使其成为试飞对象,尤其是用于高速飞行研究。正是这些飞行,让一些喷火式战斗机飞行员驾驶飞机进入前所未知的领域,他们要克服接近声速飞行时所发生的陌生的空气动力学问题。 据著名试飞员“小河螺”埃里克·布朗(Eric ‘Winkle’ Brown)在《Wings on My Sleeve》一书中所述,高速试飞始于 1943 年后期。在此试飞计划中,英国皇家空军中队长 J·R·托宾(J R Tobin)驾驶一架 Mark XI 喷火式战斗机以 45 度角俯冲,最大速度达到 606 英里/小时(975 公里/小时),或者马赫数达到 0.89(马赫数 1 为声速的技术术语)。这是喷火式战斗机曾达到的最大速度,至少是活下来讲述这个经历的试飞员所达到的最快速度。但很快就有了更加激动人心的飞行。 1944 年 4 月,英国皇家空军中队长安东尼·F·马丁代尔(Anthony F Martindale)驾驶完全一样的 Mark XI 喷火式战斗机俯冲飞行。这次试飞中,减速装置的设计避免了飞机的失速。飞机猛冲向地面时,飞机螺旋桨脱落,俯冲速度超过 620 英里/小时(1,000 公里/小时),马赫数达到 0.92。 简单的物理学原理救了马丁代尔的命。沉重的螺旋桨脱离后,飞机尾部变重,这种重心变化迫使俯冲中的飞机高速爬升。马丁代尔在爬升中的压力作用下失去知觉,苏醒时他发现飞机正在 40,000 英尺(13 公里)高空飞行。他最终设法让飞机完好无损地飞回基地。飞机俯冲产生的压力弄弯了机翼,使其略带扫掠面的形状,这种形状最终将帮助其他飞机实现超音速飞行。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空气动力小组主席罗德·欧文(Rod Irvine)解释说,飞机在提速时,机翼上的气流导致机翼产生这种翘曲变形。他表示,“马赫数接近 0.85 或 0.95 时,机翼上就会产生这种亚音速气流,因此飞机开始加速,达到超音速。气流到处轻击飞机,就好像飞机自身开始摇动一样,因为在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就能观察到这种根本变化。”欧文表示,这个问题今天依然存在,空中客车 A380 这样的大型客机飞行速度再快,也不会导致机翼上的气流达到超音速,因为这会导致飞机振动和冲击。 像喷火式战斗机这样的飞机还存在另一个大问题——螺旋桨本身。老飞机都有一个螺旋桨与发动机直接相连——动力越大,螺旋桨旋转得也就越快。即使飞行速度低于 300 英里/小时(480公里/小时),在这些飞速旋转的叶片上穿过的气流速度也可超过声速。在螺旋桨叶片上飞速穿过的气流会形成冲击波,继而导致阻力、振动和噪声增加。 美国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航空航天博物馆馆长杰里米·金尼(Jeremy Kinney)表示,喷火式战斗机的设计师 RJ ·米切尔早在 1920 年代初设计高速飞机时就深知螺旋桨存在的问题。 美制 P-51 野马式战斗机也被用于高速飞行,为实现超音速飞行铺平道路(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金尼表示,“如果你站在 1923 年怀特岛考兹一次飞行比赛中用过的一架飞机下,当飞机在上空掠过时,你会听到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这是螺旋桨达到超音速的信号。”米切尔及其同时代的人认识到,简单连接螺旋桨,让它转速不断增加,并不能帮助飞机速度不断增加。变距螺旋桨效率会更高,它能自动匹配发动机的转速,从而能帮助喷火式战斗机这样的飞机飞得更快。 金尼表示,但它也只能飞得这么快。他表示,“活塞发动机和螺旋桨的组合是速度不断增加遇到的典型限制,这也造就了涡轮喷气式飞机这场里程碑式的革命。活塞式发送机每分钟的转数只能达到那么高。” 金尼表示,“一直存在这样的思维范式,至少对 20 世纪前半叶而言如此,那就是飞机必须要飞得更高、更快和更远。但要制造能达到超音速的螺旋桨,需要投入的努力实在是太大了。忽然之间,喷气式发动机就能具备这种能力,你还有什么理由再尝试其他呢。” 能高速俯冲喷火式战斗机,还有美制 P-51 野马式战斗机、P-47 雷霆式战斗机这样的盟军战斗机,都帮助研究人员见识了超音速飞行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它带来不同飞机形状的开发,新的飞机形状解决了超音速飞行中遇到的冲击波问题。尖头、较小的机翼和光滑的机身都限制了冲击波所产生的影响。这些特点与叶格驾驶的 Bell X1 喷气式飞机非常之像。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友义)
zhongwen_simp.130117_hongkong_leung_addres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3/01/130117_hongkong_leung_address
梁振英施政报告满意度较前两任低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周四(17日)发表民调结果显示,香港市民对特首梁振英刚发表的施政报告满意度低于前两任特首董建华和曾荫权的首份施政报告。
施政报告对香港特首梁振英的民望有正面影响。 调查共访问了约1000名市民,只有36%受访市民对施政报告内容感到满意。 当中,年岁介乎18至29岁的人士对施政报告的满意程度、对报告及梁振英的评分明显比较低。 这个年龄层的受访人士同时最反对梁振英出任特首,也属于最少数因为报告而增加对香港前途的信心。 民研计划总监锺庭耀表示,相信市民对施政报告的满意度低是与梁振英现时民望低迷有关。 然而,锺庭耀说,梁振英的民望支持度在施政报告发表后上升了3.3分,显示报告对特首民望有正面影响。 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民众对报告给予的平均分为56.4分,100分为满分。 锺庭耀指出,梁振英的首份施政报告取得正面评价是“稳打稳扎”,能否迎难而上则仍然有待观察。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50115_female_leaders_world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01/150115_female_leaders_world
女性国家领导人:一个小型俱乐部
克罗地亚反对党领袖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诺维奇(Kolinda Grabar-Kitarovic)在上周日(1月11日)以最轻微的优势当选,成为该国第一位女总统。女性在选举中获胜或许算不上非常稀奇,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由女性领导人领导的国家政府仅占10%。以下这个地图可以告诉您这些国家在哪里。
1. 波西娅‧辛普森-米勒 ,牙买加总理 波西娅‧辛普森‧米勒(Portia Simpson-Miller)在2006年成为牙买加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但仅任职了一年,后来又在2011年大选中轻松当选,重新执政。她在金斯敦一个贫民区里长大。她主张从英联邦脱离,并且声称牙买加是时候有自己的总统了。 牙买加总理波西娅‧辛普森-米勒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言。 2. 卡姆拉·珀塞德-比塞萨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 在2010年一场一面倒的选举胜利之后,卡姆拉·珀塞德-比塞萨尔(Kamla Persad-Bissessar)成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第一位女性总理。2011年,这位前首席检察官揭发了一场被指针对她和内阁官员的暗杀阴谋,进而宣布政府进入紧急状态,开始一场打击贩毒集团暴力犯罪的行动。 2013年6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珀塞德-比塞萨尔在新加坡准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3. 迪尔玛·罗塞夫, 巴西总统 迪尔玛·罗塞夫(Dilma Rousseff)是一个保加利亚律师和创业家的女儿。她在2010年当选成为巴西第一位女性总统,后来在2014年成功连任。她被外界称作“铁娘子”,曾经在加入反对巴西军政府的左翼地下运动之后,在1970年被监禁三年并受到虐待。 迪尔玛·罗塞夫是巴西第一位女性总统。 4. 米歇尔·巴切莱特,智利总统 米歇尔·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曾是一名受训的儿科医生,在2013年以明显优势再次当选智利总统。这是她继2006-2010年任总统之后第二个总统任期。这位离异的女性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个公开的不可知论者。在她的两次总统任期之间,她曾领导联合国女性权能署(UN Women),一个推动女性平等权利的新机构。 米歇尔·巴切莱特在2013年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当选。 5. 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阿根廷总统 属于左翼政党“胜利阵线”(Front for Victory)的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是阿根廷第一位在选举中当选的女性总统。1974-1976年间,伊莎贝尔·庇隆(Isabel Peron)也曾在其丈夫于任内去世后担任总统。而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的丈夫也是她的前任总统。他曾在2003至2007年间担任总统,直至死于心脏病。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在2013年庆祝阿根廷回归民主30周年活动上向公众挥手致意。 6. 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利比里亚总统 埃伦·约翰逊·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是又一位被称为“铁娘子”的女性领导人。76岁的她,在2005年利比里亚结束长达14年的内战时成为非洲第一位民选的女性国家元首。2011年,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并再次当选总统。瑟利夫夫人在20世纪80年代曾因批评军政统治而被监禁;而在1997年总统大选中被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击败后,她曾以叛国罪名被流放。 利比里亚总统约翰逊-瑟里夫在布鲁塞尔接受路透社采访。 7. 凯瑟琳·桑巴-潘扎,中非共和国临时总统 凯瑟琳·桑巴-潘扎(Catherine Samba-Panza)在2013年被委任为班吉市长 ,之后不久当选中非共和国临时总统,成为第一个担任这一职位的女性。这位成为的商人和企业律师被认为属于政治中立,在她的选举胜利演说中,她曾敦促结束宗教主义的暴力。 2014年2月,桑巴-潘扎在一次采访中呼吁法国履行对前殖民地的承诺。 8. 埃尔娜·索尔伯格,挪威首相 保守党领袖埃尔娜·索尔伯格(Erna Solberg)在2013年成为挪威第二位女性首相,领导一个与右翼少数派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她的内阁官员中有一半是女性。她作为 地方 政府部门首长时期在避难和地区发展等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令她有了“钢铁埃尔娜(Iron Erna)”的绰号。 2013年10月,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伯格在奥斯陆皇宫外向公众挥手。 9. 尼古拉·斯特金,苏格兰首席部长 尼古拉·斯特金(Nicola Sturgeon)在2014年11月接任苏格兰首席部长职位。虽然苏格兰属于英国的一部分,但是在包括卫生、教育及司法等本土事务上有自治权。斯特金将领导她的苏格兰民族党直至2016年苏格兰大选之后,并在苏格兰全民公投否决独立之后,继续为苏格兰争取更大权利。 尼古拉·斯特金在一次会议中呼吁各方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更多倾听她所属党派的意见。 10. 赫勒·托宁-施密特,丹麦首相 赫勒·托宁-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在2005年成为丹麦 社会民主党党魁,后在2011年成为该国第一位女性首相。在竞选过程中,她时尚的着装令她有“古驰赫勒(Gucci Helle)”的外号。在尼尔逊·曼德拉的纪念会上,她曾因和大卫·卡梅伦和贝拉克·奥巴马自拍合照而 引起争议。 赫勒·托宁-施密特因着装时尚而有“Gucci Helle”的外号。 11. 安格拉·默克尔,德国总理 曾是科学研究员的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2005年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性总理。默克尔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4年世界最有权利女性。她的外号“德国妈咪”原本是她在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的党内反对派用来羞辱她的手段,但却变成了她的一个强有力的竞选宣传武器。 2013年11月,默克尔在柏林即将会见挪威首相之前。 12. 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诺维奇,克罗地亚总统 1月11日的大选,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诺维奇以最微弱的优势胜出。她是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HDZ)当中的政治保守成员。该政党推动了克罗地亚在1991年脱离前南斯拉夫独立。46岁的基塔诺维奇过去曾担任外交部长,也曾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秘书长助理。 格拉巴尔-基塔诺维奇在萨格勒布听到克罗地亚大选第一批选票结果之后。 13. 玛丽- 路易斯‧科勒略‧普雷卡,马耳他总统 玛丽- 路易斯‧科勒略‧普雷卡(Marie Louise Coleiro Preca)接替乔治·阿贝拉(George Abela),成为马耳他第九任总统,也是该国第二位女性总统。她在去年上任时年龄为55岁,是马耳他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2014年12月,玛丽-路易斯·科勒略-普雷卡在马耳他共和国日检阅马耳他空军。 14. 埃娃·科帕奇,波兰总理 埃娃·科帕奇(Ewa Kopacz)曾是国会唯一的女性议长,在前总理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被委任为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主席之后,她被钦点接任。这位前儿科和全科医生在2014年9月上任,成为该国第二位担任总理 的女性。 埃娃·科帕奇在法国《查理周刊》袭击事件遇害者的吊唁册上签字。 15. 阿蒂费特·亚希亚加,科索沃总统 阿蒂费特·亚希亚加(Atifete Jahjaga)是科索沃国会选出的第一位女性总统,也是当代巴尔干半岛诸国的第一位女性政府首脑。39岁的亚希亚加曾是科索沃警察局副局长,也是最年轻的总统。虽然科索沃尚未在联合国当中有一席位,但已经在193年成员国当中获得108个国家承认。 2013年,阿蒂费特·亚希亚加在奥地利出席记者会。 16. 达利娅·格里包斯凯特,立陶宛总统 立陶宛的第一位女总统在2009年以明显优势胜出,在2014年再次成功当选,成为立陶宛第一位成功连任的总统。格里包斯凯特并不是唯一有“铁娘子”称号的女性领导人,但她是唯一有空手道黑带的一个。 2013年12月,格里包斯凯特在希腊雅典出席一次联合记者会。 17. 莱姆多塔·斯特劳尤马,拉脱维亚总理 莱姆多塔·斯特劳尤马(Laimdota Straujuma)的中间偏右联盟在2014年当选,成为拉脱维亚的第一位女总理。斯特劳尤马是受训经济学家,曾经承诺继续推动她前任主张的紧缩经济政策。该政策是为了争取将政府从破产中解救出来,并为2014年加入欧元区作准备。 2014年12月,斯特劳尤马出席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出席记者会。 18. 谢赫·阿西娜·瓦伊德,孟加拉国总理 2014年,谢赫·阿西娜·瓦伊德(Sheikh Hasina Wajed)宣誓开始她的第三个总理任期。她是孟加拉国国父兼第一任总统谢赫·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ijibur Rahman)的女儿。她父亲在1975年政变中被杀害之后,她被迫流亡,但后来在1996年的赢得大选,成为总理。她还曾成功逃过一次暗杀。 2013年11月,谢赫·阿西娜与其他国家元首一起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19. 朴槿惠,韩国总统 2013年,朴槿惠宣誓就任,成为东南亚现代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政府首脑。她在22岁时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夫人。她母亲在1974年被刺杀,当时是被企图暗杀时任总统、朴谨惠的父亲朴正熙的子弹打中致死。之后朴谨惠接过了母亲的第一夫人职责。朴正熙后来也被暗杀身亡。 朴槿惠是东南亚现代史上第一位女性政府首脑。 (编译:列尔 责编:萧尔)
ukchina_simp.vert-fut-43323799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3323799
微波炉预制餐难吃的真正原因
包装标签上只是简单地标着"超值蔬菜意式千层面"(Value Vegetable Lasagne),但从盒子上的图片看,这家食品企业实在是太低调谦虚了。这道美食搭配着令人赏心悦目的丰富酱料,有好几层奶酪面饼、淡奶油盖料和可口的酥脆奶酪皮。
我仔细地拆掉纸盒包装,把塑料薄膜戳破,然后放进微波炉。两分钟之后,我把它移进我的盘子。不过现在它和包装图片毫无相似之处:奶酪融化成了一层油腻的浮油,奶油盖料凝固了,面饼就像煮过头的鱿鱼一样根本嚼不动。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难以下咽的微波炉速食食品。它们虽然在两三分钟就能做好,但却要去模仿要经过复杂工序才能制备的美食,这显然需要大量高科技才能做到。微波炉速食食品包罗万象,高级的有米其林星级餐厅里的复杂料理,普通的只不过是各种基本营养物质的机械组合。 要想知道背后原因,就必须了解"化学反应之王"——美拉德(Maillard)反应。美拉德反应最早由法国化学家路易-卡米拉·美拉德(Louis-Camille Maillard)于1912年发现,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学反应。尽管美拉德反应每天都会在千家万户的厨房里发生,但却很少有人听说过它。 美拉德反应指的是当你把氨基酸和某些种类的糖分混合并加热后,就会形成美味的反应产物。化学反应会形成新的化合物,将原料变为褐色并使之美味可口。 上述美拉德反应副产物就是咖啡略带土腥的甜味、啤酒的麦芽清香、以及烘焙面包、薯片、炸洋葱圈、烤肉、饼干、烤棉花糖以及我们无法抗拒的种种美食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香味的原因。出于同样原因,香辛料在使用前要油炸或烘烤,煮土豆的味道远不如烤土豆香味扑鼻。它们都是高温烹调的产物,而人类是唯一一种吃熟食的生物(尽管2015年有科学报告称,某些黑猩猩也吃熟食),因此品鉴美食的天赋可能为人类所独有。 "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反应,"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食品化学家史蒂夫·埃尔默(Steve Elmore)说。根据参与反应的蛋白质和糖类不同,美拉德反应会产生成千上万种反应副产物。含氮量较高的氨基酸会发出坚果气味,而据埃尔默说,含硫的高烈性物质则会释放洋葱气味。 问题在于,如果食物原料含水量高,就不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你要是把鲜番茄放进烤箱,只会把烤箱中的空气湿度增加到80%,"埃尔默表示。食物中的水分一旦达到沸点就会蒸发,使食物表面干燥。"只有含水量低于5%的食物才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你才能得到口感美味、颜色焦黄的成品。"这就是烤土豆为什么外皮发黄,而内部却呈现白色的原因。 微波炉的原理则与之不同。它不是先加热食物周围的空气,而是用高能微波加热食物内部的分子。在这种较为均匀的加热方式下,食物表面无法达到发生美拉德反应的高温和干燥。在这种条件下,土豆泥肉馅饼或意式千层面不再有酥脆的外皮,从而失去了特有的风味。 由此,速食食品的口味一般都寡淡无奇。一项早期研究发现,与采用传统烹调方式相比,在微波炉中煮熟的牛肉中,决定牛肉口感的芳香化学物质含量只有传统烹调方式的三分之一。其他研究则发现,采用微波炉烹调的牛排味道令人作呕。 为了改善外观和口味,某些食品企业会在速食食物中预先加入盐、糖和味精以增加食物的鲜度。这种做法在中餐外卖中很普遍。2015年,《电讯报》(Telegraph)和市场营销企业Action on Sugar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某些英国超市食品含有的糖分比一罐可口可乐多一倍,多达13茶勺(比成年男性每天建议食糖量多4茶勺)。 传统烤炉会把食物表面的水分蒸发掉,从而形成酥脆的口感(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这并非唯一的解决方案。随着新鲜天然食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食品企业开始采取更为复杂的技术。首先是选择适当的配料。"并非所有配料都适合用微波炉烹制,"高档速食食品企业Eat First公司首席厨师本·霍吉斯(Benn Hodges)说。他曾经在多家世界顶级餐厅工作,其中包括获得米其林星级的Roka餐厅英国伦敦分店。 以三文鱼为例。三文鱼片上的纹路是三文鱼用来游泳的肌肉依次排列而成。这些肌肉由胶原蛋白粘在一起,而在高温烹调时,胶原蛋白会融化并转化为明胶物质,这就是三文鱼块在高温下会碎掉的原因。与此同时,肌肉中的蛋白质开始变性并结块,从而使三文鱼失去原本鲜亮透明的质感。 所有厨师都知道,做三文鱼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它会碎掉,同时肌肉纤维在收缩后会挤出水分,从而把原本多汁的鱼肉变成一团干巴巴的肉。防止上述两种现象出现的方法在于:用高温快速烹制三文鱼肉。这种情况下,微波炉正好能大显神威。 大多数微波炉都使用频率2.45G赫兹的微波。这个频率的微波很容易被水、脂肪和糖所吸收。食物分子中包含的水、脂肪和糖越多,就会在微波炉中熟得越快。高含脂量、高含水量的鱼排就非常适合微波炉烹制。另外,在微波炉中,水分要到105℃才会沸腾,因此不管你怎么烹调,都会保留住水分。最后,微波炉还能够保存使三文鱼呈现粉橙色的天然色素及其特有的芳香气味。 "在我的厨师生涯里,我从来没想到过用微波炉做菜,但它真的很有用,"霍吉斯说。 霍吉斯尤其喜欢的一道速食菜肴是Roka烧烤三文鱼。这道菜原本是在日本烧烤餐厅的炭火炉上烤制而成。为了确保三文鱼片像在烧烤店里那样获得美拉德反应产物,需要先用300℃的烤炉预先烤制。"三文鱼片上已经覆盖了一层酱汁,烤炉赋予它漂亮的光泽,就像在日本烧烤店里的炭火炉上一样,"他说。 为了防止烤过头,鱼肉终归还要在微波炉里做熟,金黄色的鱼肉在烤制一分钟之后就被撤出烤炉迅速冷却。"必须迅速停止加热,"霍吉斯说。"我们有市场上最好的大型冷却机,在不到5分钟时间里就能把鱼肉温度由100℃降至0度以下。" 由于微波炉内空气含水量大,食物水分没法迅速蒸发,微波炉烹制的披萨饼因此会过于潮湿(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这种做法在行业内非常普遍,事实上,这往往是满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唯一手段,同时,还能防止有害细菌在食品温度下降后的舒适条件下滋生。 现在我们来到了下一个问题。大多数微波炉速食食品都属于半成品,因此它们必须经受与剩饭菜一样的严酷条件而不至腐败。最大的敌人就是可怕的"再加热味道",一种先做熟,再冷藏的肉类散发出的腐败气味,很多人把它描述成硬纸板和湿狗毛的混合气味。这种气味是氧气与肉类中的脂肪发生反应后出现的。 大多数食品企业通过添加抗氧化剂,防止氧气与脂肪发生反应来解决这个问题。常见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甲苯(E321),还可使用香草(尤其是迷迭香)、香辛料、维生素甚至柠檬汁。讽刺的是,速食食品中不存在的美拉德物质却都是强抗氧化剂。 其他食品企业则选择让消费者在食品腐败前将其吃掉。"市场上食品的保质期最长是两个月,我感觉这很可怕。我们曾经发现有一家公司生产的冷藏儿童食品保质期居然有3个月,他们居然认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食品还能保持健康卫生,"霍吉斯表示。 另一个问题是食物潮湿现象。微波炉内的空气温度很低,水蒸汽很快就会冷凝成为液体水,这样食物不会出现酥脆的表面,并且含水量大的食品会更湿,这样,面包不会有脆皮,披萨饼也很潮湿。 在这里,科技再一次发挥出神奇的力量。一种名为"自加热包装"的创新技术能够帮你在微波炉里烤出酥脆的面包。这种技术采用的硬纸板有一层塑料衬层,上面覆盖有金属箔。一般人会认为,在微波炉中,金属会迅速升温,然后微波炉发生爆炸毁掉你的家。但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如果想烤制表皮酥脆的肉类食品,使用微波炉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这取决于形状。平坦的金属箔会迅速升温,而棱状金属箔,例如包裹住一条鱼的金属箔,在持续加热下,最终会产生极高温度。电荷会在尖角处聚集,于是"自加热包装"能够得到足够热量烤干食物的外皮,但却并不会在微波炉内引发火灾。另外,这一温度足以支持美拉德反应,从而保障了食物的色香味。 微波炉最大的缺陷可能在于速食食品的口味过于寡淡。其原因之一在于缺乏褐变过程,还在于微波炉内温度过低。传统烤炉能够烤干食物表面,食物表面烤出的一层硬皮形成了一层无法穿透的屏障,从而防止芳香物质蒸发逃逸。用微波炉烹制时,柔软胶状的酱料和奶酪在芳香物质逃逸后会变得索然无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霍吉斯在菜肴中加入了腌制蔬菜。"这能增加新鲜口味和酸度,让菜肴口味不再千篇一律,"他说。 1945年,一位工程师不小心把自己的点心在微波下融化,从而阴差阳错地发明了微波炉。自那时起,微波炉就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烹调方式。超市里的意式千层面可能从来没有如同烤炉烤制出的那样具有酥脆的表皮和盖料,但是科技的进步正在日益改善着它们的口味。否则,你就只能用烤炉做速食食品了。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41226_jp_uninhabited_island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12/141226_jp_uninhabited_islands
日本政府年度内将修改保管离岛方针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周五(12月26日)在首相官邸主持了他的第三次政权成立以来的首个综合海洋政策本部会议。安倍针对中国官民在东海积极活动的形势,要求出席会议的海洋政策、领土问题负责大臣山谷惠里子等政府成员和其他民间成员在明年3月底以前的2014财政年度内完成修订保全和管理离岛的政府基本方针。
东海钓鱼岛(台湾称钓鱼台列屿、日本称尖阁诸岛)(资料照片) 安倍说,“日本作为海洋国家,为了管理海洋,要把保全和管理离岛做目标,确保领海和经济海域的管辖权,能为国民生活和经济活动发展做很大贡献”。安倍以今年内修改海洋政策基本方针为目标,指示山谷为中心的政府各部合作,对加强领海和经济海域管理采取彻底地应对态势。 会议后,山谷表示“政府策定的基本方针已约经过5年,日本领海周边各国的海洋活动趋于活跃化,离岛环境正发生很大变化。修订基本方针能提升了解离岛及周边海域的状况、促进向国民普及认识和启发,依据管辖权适当地管理离岛等三项目标,政府准备加强巡逻和推进把没有岛主的离岛纳入国有财产登记册等作业”。 民意与政府立场有距离 以首相兼任部长的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2009年制定了有关保全和管理离岛的基本方针,不过随着近年中国政府加强对东海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巡逻活动和今年中国渔船涌现日本经济海域涉嫌非法捕捞红珊瑚等状况,日本提升了管理危机意识,同时传媒、舆论也积极反映离岛居民、渔民等批评政府应对不足、不力的声音,促成了这次修改基本方针的政府意向。 虽然日本传媒、舆论众口一辞地批评政府对意图在日本领海或经济海域非法捕捞红珊瑚的中国渔船应对太松、太轻,不过日本内阁府周四发表的有关钓鱼岛的舆论调查结果说明,在钓鱼岛中日纠纷问题上,日本的民意未必都同意政府立场。 该调查结果说明,虽然表示“关心尖阁诸岛问题”的被访者有74.5%,比去年7月73.7%的调查结果还高,而且表示“知道尖阁诸岛问题”的被访者也比去年调查时高出1.2%,达到92.3%的高水准,但对政府主张的“不存在围绕尖阁诸岛的领土问题”,被访者同意“尖阁诸岛不存在主权问题”的只有48.2%。日本内阁官房领土、主权对策企划调整室承认“希望努力让政府立场进一步渗透,获得正确理解”。 (责编:尚清) 如果您对这篇报道有任何意见或感想,欢迎使用下表给我们发来您的意见:
zhongwen_simp.science-49126795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49126795
心血管疾病对人类“情有独钟” 原来是我们祖先“搞丢了”一条基因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在演化过程中,在大约200万年到300万年前时“丢失”了一个单一基因。这可能是导致人类成为唯一受心脏病困扰的哺乳类动物的关键原因。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研究说,由于几百万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使人体中一种叫CMAH的基因“失活”,而这一特点被代代相传下来,使人类比其他动物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头号杀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心血管疾病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每年,全球约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到2030年,预期这一数字将会上升到2300万。 人类罹患心脏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种粥样斑块沉积在血管壁并造成动脉狭窄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严重时视其影响的动脉所在,可能造成冠状动脉疾病、中风 、周边动脉疾病以及肾功能衰竭等。一般来说,人类在进入中年以后会出现动脉硬化的相关症状。 虽然这种情况在人类中很常见,但在其他哺乳动物中“几乎不存在”,不论是人类陆地上的“近亲”黑猩猩还是海洋哺乳动物鲸和海豚等。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的头号死因。 基因缺失只限人类? 此前有关研究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似乎只影响人类,其他动物好像没有这一情况。 10年前,美国研究人员作了一个实验,观察了包括人工驯养的黑猩猩在内的一些哺乳类动物,看看他们是否也容易犯心脏病? 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黑猩猩具有与人相似的一些高风险因素,例如久座不动、高胆固醇饮食以及高血压等。但是,试验结果发现黑猩猩几乎不受什么影响。 心脏病在黑猩猩中极其罕见。即使有,也与人类不同,黑猩猩的心脏病是由一种无法解释的心肌疤痕造成的。 参加过10年前那次试验的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瓦尔基(Ajit Varki)也是本次新研究的联合作者之一。 他和他的团队对老鼠进行基因修改。他们把老鼠中的CMAH基因“关掉”,然后和正常老鼠进行对比。 两组老鼠吃同样的食物,受同样的待遇。但转基因老鼠血管中的脂肪沉淀物至少是对照组老鼠的两倍。 转基因老鼠因为没有了CMAH基因,明显增加了它们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倾向。 该试验表明,人类演化过程中丢失的CMAH基因很可能是导致人类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心脏病在黑猩猩中并不常见。 红肉与心脏病 当然,除基因外,一些高风险因素也是导致心脏病的原因之一。 除以上所说的缺乏运动、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吸烟、年龄等外,吃太多红肉与心脏病之间也有关联。 然而有趣的的是,大约有15%首次发作心脏病的患者,他们根本没有以上任何高风险因素。 换句话说,他们很健康。这可能解释了基因可能是一些健康的素食者,同样患心脏病的原因。 研究人员说,由于丢失了 CMAH基因让人类更容易患心脏病。 如果研究结果成立,那么,人类面临基因和生活方式的双重影响。而且,这对那些喜欢吃红肉的人肯定不是好消息。 CMAH 基因 CMAH 基因可以产生一种叫Neu5Gc的唾液酸,在我们吃红肉时会派上用场。没有了CMAH 基因,人类就缺少了Neu5Gc唾液酸。 而红肉中富含Neu5Gc。 因此,我们在吃红肉时会反复接触到Neu5Gc。研究人员表示,这会引发免疫反应和一种叫“异种心肌炎”的慢性炎症。 所以研究人员说,炎症会增加心脏病和癌症风险。那些基因改良老鼠在吃了富含Neu5Gc的食物后,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2.4倍。 研究人员称,红肉与某些癌症之间有联系,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人员说,究竟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让人类丢失了CMAH 基因仍然是一个谜。 但是,科学家们知道,没有CMAH 基因让人类祖先智人(Homo sapiens)具备了长距离奔跑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的生育能力下降。这些可能都是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但坏消息是,可能增加了心脏病风险。 瓦尔基说,这一新发现将为未来治疗心血管疾病打开新的大门。
zhongwen_simp.120929_rolling_pasin_bank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29_rolling_pasin_banks
西班牙需申请400亿欧元专款救助
西班牙政府预计,西班牙银行业需要向欧盟申请大约400亿欧元的银行专款救助资金,填补资本金缺口。
根据早前对西班牙银行作出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西班牙银行业在目前经济和金融形势下需要额外500多亿欧元的补充资金。 对该国银行进行压力测试是为了帮助西班牙政府决定需要从欧元集团救助资金中申请多少援助资金。 BBC驻马德里记者说,对最糟糕情形的估计与此前的预计相符。今年6月,欧元集团表示可以优惠条件向西班牙提供高达1000亿欧元的救助资金。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vert-tra-47559272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7559272
牛肉罐头:改变世界饮食方式的乌拉圭食品厂
“除了牛叫的声音不能用以外,牛身上的每一部分都能用”,斯瑞拉(Diana Cerilla)带我进入她所谓的“屠宰室”的时候这样说道。在1930年代,每天多达1600头奶牛,以及数以千计的羊、猪、鸡和其他动物在这家屠宰场宰杀,然后加工、包装并出口到世界各地。我扫视着一排排可怕的钩子、滑轮、轮子、链条、传送带和秤,全部静止不动,但透着令人不安的气氛,我不禁开始颤抖起来。
从表面上看,乌拉圭乡野这个寂静城镇边缘一个废弃已久的肉类加工厂,无论如何都都不像是最常见的旅游目的地,更不用说世界文化遗产了。但是,这个名为弗赖本托斯工业园区(Fray Bentos Industrial Landscape)的历史遗迹曾对世界饮食方式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个废弃的肉类加工厂创造了20世纪英国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改变了乌拉圭的经济,并帮助将全球粮食生产带入了工业时代。 此外,这个遗迹还以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展示了曾经站在世界尖端,现在却正在慢慢锈蚀废弃的英国爱德华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技术。在特定的灯光下,这座废弃工厂甚至还有一种怪诞的美,至少对于那些热爱工业考古的人来说是如此。 乌拉圭的弗赖本托斯工业景观曾对全球饮食文化有深远影响(Credit:Shafic Meghji) 这个肉类加工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3年,当时利比格肉类公司(Liebig Extract of Meat Company)在乌拉圭河(Uruguay River)岸上建立了一个工厂,并开始使用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创举性的专利技术大量生产牛肉提取物。得益于乌拉圭蓬勃发展的养牛场,这里到处可以买到廉价的牛肉塊,这些肉块被浓缩成一种营养丰富的高汤,最初是为了帮助病人康复。这个过程随后被精炼,液体凝固,形成了奥克索湯塊(Oxo)小块易碎的原料湯塊。 随着工人们从乌拉圭和其他60多个国家涌入这里,一个由德国人经营、英国资助的工厂旁边的小镇慢慢成长起来。这个小镇最初叫做独立庄园,后来以一位17世纪的乌拉圭隐修士的名字重新命名,这位隐士名叫弗赖本托斯(英语里叫做本尼迪克特修士),据说他住在附近的一个山洞里。 很快,李比希又开始用下脚料的肉生产另一种颇受欢迎的产品:罐装咸牛肉。奥克索湯塊和罐裝咸牛肉成为欧洲工薪阶层的主食,对他们来说,吃肉本来是很奢侈的事。這兩種加工食品还为布尔战争(Boer War)期间的英国士兵、一战期间的英国和德国部队,以及像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和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这样的极地探险家提供便宜、耐用和便于携带的口粮。 1924年,这个公司被英国维蒂斯集团(Vestey Group)收购,并更名为乌拉圭盎格鲁冻食公司(Frigorífico Anglo del Uruguay),并且利用快速发展的冷藏技术,开始向全世界出口冷冻肉,同时出口的还有牛肉湯塊、罐頭咸牛肉,以及从皮革到肥皂、香肠到果酱等200多种其它产品。仅1943年一年,就有1600万听罐头腌牛肉从弗赖本托斯运出,其中绝大多数用于支持盟军的战争。 英国查尔斯王子1999年访问乌拉圭时对记者说:“我记得我一直吃罐头牛肉,吃得咸牛肉味道从我的耳朵里冒出来。” 最初叫做独立庄园小镇,后来重新命名为弗赖本托斯 今天这家工厂向公众开放。办公大楼已经翻新,现在有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工厂鼎盛时期的展品,包括老式打字机、经典海报、初期的消防设备和摇摇晃晃的运货卡车。另一部分已经被当地的一所大学接管,保留了工厂的技术传统。但是大部分的厂区还是保持原样,在这些巨大、宁静、光线暗淡的建筑中漫步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经历。 引擎室看起来就像是蒸汽朋克漫画中的一个场景,生锈的柴油发电机、巨大的涡轮机和蒸汽压缩机上装饰着杠杆、阀门和轮子,连接着许多弯曲的管道和烟囱。 隔壁的墙上是大理石镶嵌的面板,上面覆盖着控制电厂发电的刻度盘和开关。1883年,这里成为乌拉圭第一个发电的地方。 博物馆经理斯瑞拉带我参观时说,“这家工厂让我想起了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的电影《摩登时代》(Modern Times)。” 外面,一座高耸的水塔耸立于一片由砖、混凝土、玻璃和波纹铁制的建筑物之上。 出于安全原因,许多地方都禁止进入,包括曾经存放多达1.8万吨冷冻肉的独立冷藏库。不过,你也可以去经理的房子格兰德之家(Casa Grande)逛逛,那是一座华丽的大厦,有着彩色玻璃窗、两架钢琴、硬木地板和一只通知就餐时间到了的锣。 导游克雷梅拉(Nicolás Cremella)说,“这就是乌拉圭的工业革命。弗赖本托斯对乌拉圭非常重要,它才是乌拉圭的真正首都,而不是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这是当时唯一的工业加工肉类公司,并在全国各地提供就业机会。” 不过,尽管该公司可能在本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利润却流向了海外。 六十多个国家的工人蜂拥来到乌拉圭,他们是被弗赖本托斯提供的工作机会吸引而来(Credit:Shafic Meghji) 弗赖本托斯的产品在战后的欧洲仍然很受欢迎,但随着食品技术的发展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而逐渐失宠。1960年代末,这家英国工厂移交给了乌拉圭政府,最终于1979年关闭。 斯瑞拉的父亲和祖父都在这家工厂工作。她说:“这是一个企业造镇,最终关闭时,对人们来说太可怕了。很多人被迫离开,也有很多人移民国外。” 尽管最初情况不乐观,弗赖本托斯镇还是恢复了元气。今天,镇上有一个繁荣的纸浆工业,并在2015年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盎格鲁工厂世界历史遗产的地位。(弗赖本托斯这一商标品牌,顺便说一句,现在归英国巴克斯特(Baxters)所有,用于一系列罐头馅饼,布丁和肉丸) 仅1943年一年,就有1,600万个牛肉罐头从弗赖本托斯运出,大量供给二战盟军做食粮(Credt: David Foster/ Alamy) 午后,我经过盎格鲁社区回到了镇上,这个郊区大约有300户人家,是为公司的高级职员建造的。当我漫步经过一片片瓦楞铁皮屋顶和豪华花园的简朴平房时,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坪、树花和烤肉的香味。 附近有高尔夫球、网球、足球和赛艇俱乐部,这些曾经是外国人生活的重心。 上世纪30年代,该工厂的英国经理约翰逊(S W Johnson)对这一时期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在安德鲁-约尔(Andrew-yooll)的《乌拉圭:旅行和文学伴侣》(Uruguay: a Travel and Literary Companion)一书中如此写道,“我们有‘盎格鲁社交体育俱乐部’,里面有跳舞的大厅,一个斯诺克/台球室,桥牌室,只有英文书籍和杂志的图书馆……还有一个酒吧(乌拉圭服务员还接受了当时非法的羽毛球或数字游戏的赌注)……因为那时我们没有受到电视的祝福或诅咒,收音机主要是用来收听BBC带来的‘老家’的新闻,所以我们过着非常活跃的生活。” 当我到达镇中心的时候,已接近傍晚时分,当地人从午睡中醒来,生活正在恢复。 一群孩子在宪法广场(该镇的主广场)上玩捉迷藏。他们躲在铸铁的演奏台上。这个演奏台是该公司1902年捐赠给小镇的,是一座曾经矗立在伦敦水晶宫(Crystal Palace)的演奏台的复制品。 父母们聚集在长椅上喝玛黛茶,这是南美洲一种富含咖啡因的草药茶,而僧鹦鹉则在许多棕榈树、柳树和帕罗拉乔树上啼叫。 弗赖本托斯工业园区在2015年成为世界历史遗产(Credit: MIGUEL ROJO/Getty Images) 在这里吃晚餐,品尝罐头牛肉似乎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正是这种食品让这个小镇名闻遐迩。乌拉圭人吃的牛肉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多,每人每年大约56公斤,养牛业是乌拉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弗赖本托斯仍然是罐头咸牛肉的代名词,但今天很少有当地人吃。克雷梅拉告诉我,“我们不喜欢吃罐头肉,我们喜欢新鲜的肉。在弗赖本托斯的人们可能在家里有罐装咸牛肉,或许是作为纪念品摆在货架上,但不是用来吃的。” 果然,我去过的餐馆菜单上都没有罐头咸牛肉,我去过的前三家超市也没有。最终,当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家小商店,里面有几个罐头在出售。商标上写着:“乌拉圭品牌 - 巴西制造”。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30614_brief_liu_xia_open_letter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3/06/130614_brief_liu_xia_open_letter
简讯:刘晓波妻子致习近平公开信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一封公开信,表示期待中国梦不要成为“中国噩梦”。
这一公开信写于端午节(6月12日),周四(6月14日)在推特微博上发布和转帖。 刘霞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致信习近平,谈及她从2010年起失去人身自由,质问“作为刘晓波的妻子,莫非也是一种‘罪行’”。 公开信还对其弟弟刘晖9日被判重刑表达不满,质疑“整个公权力系统是否在正当行使权力”。 刘霞说,中国梦是“要通过每一个公民来实现的”,“我期待中国梦不会让我们这些个体变成‘中国噩梦’。” (撰稿:高毅 责编:李莉)
zhongwen_simp.140228_tiananmen_mother_letter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02/140228_tiananmen_mother_letter
天安门母亲:中共反腐更须平反六四冤案
中国全国人大和政协年度大会召开前夕,“六四”惨案死难者亲属天安门母亲发表公开信,要求把“六四”问题提到大会讨论,正视历史真相。
丁子霖说,天安门母亲从失望到绝望,但仍不能选择沉默。(2009年照片) 这封题为《你们不提“六四”,你们流失了什么?流失了道义,流失了良知》的公开信说:“今年正好遇上‘六四’大屠杀二十五周年”, 天安门母亲“将打起精神,拭目以待,看看这一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有何作为,能否弥补以往的错失。” 公开信说:“在二十年前,江泽民不说‘六四’,好像‘六四’不存在;十年前,胡锦涛不说‘六四’,好像‘六四’也不存在;今天,新的领导人上台了,也不说‘六四’,好像‘六四’越走越远,已经望不到影儿了。” 悲愤和善意 天安门母亲发起人丁子霖对BBC中文网说:“我们想提醒两会代表,将‘六四’问题继续拖延下去的严重性,罔顾‘六四’大屠杀这么严重的事件,他们将失去道义。” 天安门母亲从1995年起,每年两会前夕都会发出公开信。丁子霖说,他们特意选择2月28日这天,当年台湾“二·二八”事件让国民党政府拖了40多年才正视,“共产党是否也要学国民党?现在已经拖了25年,世界在往前走,不能允许这种野蛮的方式来解决血案。” 丁子霖说,天安门母亲是怀着悲愤地心情写这封公开信的。她说,去年又有四名难友亲属相继去世,让生者从“失望到绝望”。 “我们提出对话、逐步解决、先易后难,我们的诚意表现到了极致,但在当政者和权贵的眼里,我们似乎是可以随便蹂躏和欺压的民众。” 反腐和冤案 丁子霖表示,习近平上台后,他们也曾期望当局能在六四问题上出现松动,但事与愿违。为什么会这样? 丁子霖说,“六四”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死伤者的数字很大,里面有很多黑幕。目前所说的202名死者只是冰山的一角,全部档案官方都有,只是我们不知道。”习近平推进的反腐运动让包括薄熙来等多名高官倒台,诸多腐败案件也折射出高层的黑幕,但中共对“六四”的回避,似乎说明这是比中共核心阶层腐败更为敏感的问题。 丁子霖说:“习近平的反腐让民心得到鼓励,但是,人们也不禁要问,25年前,天安门广场上最早爆发的不就是反腐、反官倒吗?这个大方向跟今天习近平的要求是一致的。” 丁子霖说,倘若说25年前,中共的腐败还是毒瘤的话,现在则随着权贵和利益集团的膨胀“病入膏肓”。 “如果是真正彻底地反腐,就需要一只手反腐,另一只手举起自信的旗帜,顺着这条路往前走,是与25年前广场上学生和市民的要求是殊途同归的。” 丁子霖说,明智的领导人应该双管齐下,既要反腐,更要平反六四冤案。 六四25周年日渐临近,一些海外民运人士发起包括“天下围城”的活动以示纪念。丁子霖表示,天安门母亲也会尽最大努力, 抓紧时间准备纪念活动,但眼下不方便透露。 (撰稿:高毅 责编:顾垠) 网友如有评论,请用下表: 读者反馈 邓小平屠杀6.4集会的学生是为了维护它个人的统治地位…吓退:胡耀邦和赵紫阳在共产党内部的改革派…以及跟随毛泽东的老将军们…才屠杀人民的。邓小平犯了反人类罪和战争罪!6.4根本不是共产党内部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胡耀邦和赵紫阳可以称为冤假错案。很多人天天说平反6.4……6.4是冤假错案吗?!死难者是共产党的干部吗?邓小平指挥军队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是反人类罪是战争罪!只有分清楚犯罪与冤假错案的本质区别,天安门母亲才能够发布正确的文章。祝福你生活快乐!陈文翰 陈文翰, 韩国 作为一个六四前后出生,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的人来讲,刚开始游历世界的时候总觉得共产党是十恶不赦的,但是随着经验的增多,越来越讨厌所谓的民主斗士。丁子霖,作为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我同情她,但是仅此而已。在六四这件事中,究竟谁才是真正值得纪念的?不是你们!无耻之徒!是那些已经逝去,毫无背景的学生,他们被你们当成枪一样驱使,你们一有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在国外境外吃着人血馒头。我想说的是,如果他们泉下有知,也会找你买索命! 平反六四?R U Kidding?, 评论好多五毛党~~~未署名 BBC多采访一下普通民众对64的态度吧,亲身经历过的人有的是,偏偏非要抓住几个参与闹事的言辞来探求真相,你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信吧 Alex, 中国 89年我16岁每天上学看到的集会不少,也听过学生们的演讲,看过他们的传单,大体内容还是很多人赞同的,演讲时也有人主动给递水,递面包。后来有些人,开始拦在工厂,大学,高中门前,不让上班上学,商店不让开市,这也是事实。当时中国正在经济发展的起步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必要的,这是95%以上中国人的想法。对学生们的想法能理解,遭遇也同情,不过,就算是正确的想法主张,也是发生在了错误的时间,地点引起的问题。无论哪个国家,建立政权也好,民主发展也好,经济发展也好,都要有牺牲,都要有代价,有些代价被记得,有些代价从不被人提起。我相信,六四的学生是中国的代价,会被记得不记得,有无价值,无人清楚,留待后人评说。 mycountrymylove, Japan 《你們不提「六四」,你們流失了什麼?流失了道義,流失了良知》 78岁的丁老太太还是太天真啊!专制集权根本没有什么道义与良知,也就无所谓什么流失。25年来,年年在两会前与虎谋皮式的上书,体现的是特色式的可怜与无助。随着自然的死亡,这种声音也就慢慢消失了。高墙很难被这样的理性抗争所推到。许志永就是就好的例子! 无为, 悉尼 澳洲 我在高中第一次知道89的时候,痛哭不已。现在知道的多了,就恨当年解放军为什么杀的太少。 打不还口骂不还手,到最后被抢武器,点天灯,难道解放军战士不是人家家人养的。幸亏镇压了,就算你无辜,但是这个事件不无辜 张嘴就说89的,无非想跟民进党一样,把这个渲染成228,对了,228也是最先杀外省人 冯鑫, 我只想知道,那些被烧成木炭一样、被吊在天桥栏杆上的士兵的母亲,叫什么母亲? 天安门事件应经真相大白于天下了,还在这上面不弃地挖掘,自能是白费力气了。只有最愚蠢的人才会相信谣言的力量可以打击到敌人,这不是立场问题,这是纯智商问题。 就像汤圆、粽子与月饼一样,每到一个季节就被拿出来消费一次,“天安门母亲”也不过如此,成为一种政治消费品,这对母亲二字而言,是一种严重的亵渎。 冷暴力与秩序的对抗,没什么正义而言,靠冷暴力夺取了政权,等于给自己挖了一个陷阱,等于给社会的动荡发放了一张通行证。今天天安门母亲被抬得很高,明天就会有无数个天安门母亲。 田一人, 大陆 什么时候当我们不再用“大屠杀”,而是用“事件”或者“惨案”来定义这件事情; 当我们不再用“平反”,而是用“调查”或者“披露”来还原这件事情; 当我们不只听到“天安门母亲”,也能听到“军人母亲”的声音来讲述这件事情; 也许才有可能得到真相。 Blackface Sheep, Paris 我认为,但凡搞游行示威,无论主办方如何强调自己怎么”和平“,”善良“,都是掩饰之词。六四也好,乌克兰和泰国和土耳其的示威也好,占中也好,最后都要死人,双方要打起来,那可不是你发起人或者是政府能控制得住的,更不是发起人或者政府用一句话就能免责的。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和欧洲(包括BBC)的媒体根本就想不清楚,偏向支持示威者,刊登的文章往往都是站在示威者角度把政府骂个狗血喷头,为什么就不去在意那些示威者对别人生存环境的破坏?示威者难道个个都是好人?尤其是在泰国,管你是红的还是黄的搞示威,媒体上来先批评政府,而不管街头发生的犯罪,更没注意到一个道理:民主的本质是妥协,若连妥协都做不到,一人一票是犯罪。 windlegend6906, HK 历史上的抗议,很多像六四一样,让抗议者、政府和无辜的人流血。其中一些演变成革命,改写历史。很难简单地说这些事件是"对"还是"错"。 但是,对于六四这个重大的事件,禁止公开讨论,让下一代根本不知道这个事件----这样的处理方法,肯定是有问题的。可惜党在当时选择了"禁止讨论"这个方法,现在进退两难。 Anony, BBC每次谈六四必谈平反,我倒想问问有何可平反?BBC采访天安门事件的参与人、流亡者,可曾问过普通人的想法。 作为在六四事件之后出生的一名普通中国人,对我来说,六四并无太多可平反之处。 人民的意愿需要表达,但绝不该是暴力的形式。六四事件中,共产党对内部的镇压是犯罪,但是暴民们打砸抢、攻击军人就不是犯罪吗?如同今日的乌克兰一样,当双方都选择了暴力的形式,正义和民主就消失了,留下的唯有强权二字: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胜利者。从人民变为暴民的角度来说,六四参与者与红卫兵并无不同。 这样一场闹剧想要什么平反?今日平反六四,明日难道平反文革吗? DI, 有什么需要平反的?看看乌克兰的清场,一样死伤众多,为什么没有人要求平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学生们只是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是为了国家好,为了自己好,但是他们和乌克兰广场上的暴徒没有区别,围攻军车,杀死军警。 Hao Yan, UK 64惨案需要平反,并且我们现在每一天的结束都是在接近那一天,我们相信很快会到来,在这之前,最重要的是,宽恕!原谅那些最黑心的屠夫们,如果那一天到来,不要清算,不要记仇,只要到了平反的那一天,胜利就已经属于了我们。至于他们的过错,追究也不在重要。加油吧,苦难的中国人和中国。 你已从良,我一直很善良,我们一直很善良。 王之憬, 中国深圳 没什么好平反的。被学生杀死的那些军人,谁给他们平反?一群暴徒,不管是不是学生,都是该死。BBC少在那逢共就反。。。什么时候去问问普通老百姓是怎么想的.未署名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3056892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3056892
夫妻过年去哪儿?家族之间的矛盾与妥协
春节是华人最重要的节日,代表一家团圆、和乐融融。不过一对男女结婚后,不再只是两个人,也成就了两个家族的结合。要去男家还是女家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在哪边过?要如何庆祝农历新年?甚么时候妻子才能回去娘家?春节虽然是喜庆的日子,但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引信,一不小心可能会引爆家族矛盾。
新婚表哥想要跟老婆回家过年,结果被揍了一顿 结了婚后,过年回男方家还是女方家?这个问题在现代人看来可能不算什么,尤其是住在城里的年轻人,但在农村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我母亲的祖籍在中原地区的农村。很多以前的观念和习俗都保留着,它们不见得对,但深刻地影响着村里人的生活。几年前,过年回男方家还是女方家的问题,在我们的大家庭里引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那年春节前,我的表哥刚刚结婚。表嫂来自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对于农村出身的表哥而言,算是“高攀”。或许是向新媳妇的爸妈示好,或许是结婚时因一些琐事与自己父母产生嫌隙,总之,表哥决定过年不回家了,而是在县城的岳父岳母家过年。 在农村,过春节是头等大事(示意图,非当事人) 当我二舅(表哥的二叔)和我爸(表哥的姑父)回家后看到这一状况,勃然大怒。在老家的观念中,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要在男方家过,大年初二则回女方家。如果儿子过年不回家,等于向外界宣称自己“入赘”到岳父岳母家了。对于男方家而言,这是“奇耻大辱”。但是大舅(表哥的爸爸)亲自出面把人拉回来太没面子。于是,我爸和二舅出面处理。 二舅和我爸开着车到县城,坐下与表哥岳父寒暄后,说了一句,“过年回不回家,你要想好了。”然后扭头就走。车开回大舅家,不到一顿饭的功夫,表哥就搭车赶了回来。一进院子,二舅爆喝一声,“跪下! ”表哥膝盖一软,跪在院中央。随后,我爸和二舅上去就拳打脚踢,顿时尘土飞扬。表哥比我爸和二舅都要壮实得多,但别说还手,连被揍倒了也不敢躺在地上,而是赶紧爬起来跪好,样子很狼狈。全家亲戚都在场,但没人敢劝,因为知道表哥触犯了传统道德观念中极严重的部分——“不孝”。 表哥挨了打,低头向长辈们认错。晚上没有让他在家里住,而是让他“爱去哪儿去哪儿”。第二天是大年三十,表哥带着表嫂回了家,勤勤恳恳帮着家里人张罗过年的东西。 此后很多年,家里的长辈逢年过节都会提起这件事,用于教导我们这些晚辈,要“引以为戒”。──陈岩 婆婆千方百計阻止我春節回娘家 在台湾,媳妇常是过年期间负责采买和家务的人,家中的男性则可以纯粹享受与亲朋相聚的时光(示意图,非当事人) 淑惠(化名) 50多岁 来自台湾 我在25岁时结婚,从此变成“夫家的人”,我和陆续嫁进来的两个嫂嫂共三个媳妇,从来没有人在除夕和初一回过娘家。 婆婆要求我在除夕前三天回到夫家帮忙,使唤去做各式各样的事──买菜、打扫、早上九点做午餐、下午三点煮晚餐──而且婆婆希望能让来访的客人都看到她有媳妇、有孙儿孙女,所以连大年初二都不太愿意让我回娘家。 嫁进夫家的头几年,婆婆要求初二娘家要有兄弟来接,我才能回去,婆婆说这是习俗,而且女儿在初一回娘家是大忌──会让娘家变穷。因此年初二时,弟弟会带礼盒来婆婆家,和亲家母寒暄,“客气地”说:“我来接姐姐回娘家。”婆婆才会放行。 到嫂嫂们陆续嫁进来后并且“不遵守规定”后,我才提出抗议,婆婆也才放弃这样的规定。婆婆至今仍会找很多理由千方百计阻止我回娘家,常常都拖到初二傍晚才能启程。 有一年,我用自己的钱订了一桌团年菜给一家十几口人享用,但婆婆认为外订年菜是我不想做饭,因此拒绝上餐桌吃饭,后来终于开吃之后脸色也一直很难看。到了初二近傍晚,婆婆站在我的车子后面拖住行李箱,质问我:“你真的有需要回娘家吗?”我那天是哭着回去的,婆婆太过分、太自私了! 尽管年年都不愉快,我仍坚持初二回娘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弟弟们初二也会陪太太回娘家,所以我父母家等于是空城,所以我是不是应该带着我的孩子,至少回去吃个饭问个安?新年嘛,家里有人,热闹欢喜一下。我想,因为台湾是遵循传统的父系社会,所以这可能是台湾人一直想生儿子的一个原因。 过年对我来说一直都很痛苦,但我的“小幸运”是婆婆没有生女儿,所以不需要初二还留在夫家“伺候”回娘家的小姑,因为不少同龄朋友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还不少。 我老公受到母亲的影响,也是传统的人,他认为过年一定要在家过,出国旅游?各回各家?这是不可能发生在我家的,连提都不用提,一定没用。我自己有一个儿子,但他成家后,以后小夫妻商量好要在如何过年,任何形式我都可以接受。 我们领证了,各自回家过年也没甚么 舒小姐 26岁 来自西安 我们今年刚登记,还没有办婚礼,加上两家离得很近,所以各回各家过年。除夕就在自己家过,然后初一早上我去他家帮忙做做饭吃吃饭,然后初一下午他来我家吃饭,以后也打算就这么过了。 一般人都想回自己家过年吧。因为平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多,所以过年的时候更想陪平时见不到的家人。可能对我们来说,家庭的含义比起我们的小家庭还是各自的大家庭更有存在感吧。其实我爸妈倒是无所谓总是见,但是我姥姥姥爷一年就盼我过年回去了。感觉很多年轻开放的家庭都不是很在意去谁家过年这个问题了,当然只是一部分。 不过我也有同事,为了过年可以既去男方家又回自己家,专门找了跟自己家离得很近的老公,我先生的室友为了过年可以一起回家,找女朋友的时候希望找老家一样并且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的女生。我还有同事,每年都两家都回,反正坐飞机也就一两个小时,每家待三天。我周围同事很多新婚的,但都没有因为这个在发愁的人。──王凡 新年风尘仆仆,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蔡国淦、赵颖怡夫妇 30多岁 来自香港 我们结婚多年,农历新年有既定的时间表:大年初一上午会先到我祖母家拜年,下午就会到我妈妈家,留下跟他们一起吃晚饭;初二会到太太祖母家;初三会先到岳父岳母家,再一起出发参加太太外婆的团拜聚餐。 香港地方小而集中,有它的好处。就算一天要赶去几个地点,驾车也是半小时以内的事情。 年夜饭会复杂一点。香港人工作忙碌,要大家齐齐整整吃年夜饭,只能挑周末。但周末也只有这么几天,所以我们采取“先到先得”的模式──那家先定好日子,我们就先答应那天出席年夜饭。我们今年二月初已经吃了第一顿年夜饭,也是没办法的事。 幸运的是,我们这个行程表运行得挺顺利,也不想作出甚么改变。我们身边也有朋友觉得在香港过新年很麻烦,会选择去旅行避年,但是我们家从来没有在春节期间离港。家中老人年纪大了,不跟他们度岁的话,他们心中可能会胡思乱想。毕竟亲人相聚时间一年也只有这几天,我们觉得很值得。 ──蔡晓颖
zhongwen_simp.130801_brief_thai_king_leave_hospital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8/130801_brief_thai_king_leave_hospital
简讯:泰国国王普密蓬准备出院回皇宫
泰国国王普密蓬住院4年后现在准备离开医院。他将在王后诗丽吉陪同下前往海边小镇华欣的皇宫。
85岁的普密蓬4年前因肺部感染住院,但是不清楚他为何留在医院这么久。 数千人已经沿途聚集,准备夹道欢迎国王到来。 诗丽吉王后一年前住院后一直没有公开露面。医生说,诗丽吉脑部供血不足。 BBC在曼谷的记者说,虽然普密蓬只有有限的宪政权力,但是他在泰国政坛上的崇高地位使他在过去的数次政治危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编译/责编:董乐)
zhongwen_simp.140326_china_watch_tymoshenko_song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_watch/2014/03/140326_china_watch_tymoshenko_song
透视中国:季莫申科、宋美龄和电子监听
根据被泄露的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的电话通话,她主张用武力消灭俄罗斯人。有人找出宋美龄赞成大规模杀戮的讲话,将她们相提并论。在美国国安局大规模监听受到指责的时候,季莫申科的谈话被曝光说明了电子监听的另外一面。
同季莫申科通话的另一方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的前副秘书长Nestor Shufrych 被泄露的电话谈话发生在3月18日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条约在克里姆林宫签署数小时以后。同季莫申科通话的另一方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的前副秘书长Nestor Shufrych。他们之间的电话交谈录音周一被上传到社交网站youtube上。 计划竞选乌克兰总统的季莫申科在交谈中说她会找到杀掉俄罗斯人的办法。季莫申科后来在推特上承认发生过有关电话对话,但说她并没有说要用核武器屠杀留在乌克兰的800万俄罗斯人,并指那部分是经过编辑的内容。 她说自己说乌克兰的俄罗斯人也是乌克兰人。她还暗示电话交谈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监听。 “离间”? 季莫申科作为2004年乌克兰发生亲欧盟的橙色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开始掌握政治权力,她在2007-2010年期间担任乌克兰总理。 李敖说台湾前总统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曾请求美国政府官员用原子弹轰炸大陆 她在雅努克维奇担任乌克兰总统期间被判罪入狱服刑,因为她越权同俄罗斯签署了天然气协议。据说她的协议令乌克兰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损失了约1.7亿美元。 上月另外一段被泄露的录音谈话显示美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纽兰同美国驻乌克兰大使讨论乌克兰未来政府组成的时候爆粗口说“滚他妈的欧盟”,因为纽兰认为欧盟在处理乌克兰政治危机方面不卖力。 录音被曝光后,有媒体报道暗示有俄国人捣鬼,试图挑拨美欧关系。尽管如此,德国总理默克尔仍然通过发 言人声明说纽兰的言论“完全令人无法接受”。 宋美龄 乌克兰前女总理表示用核武器杀俄罗斯人的电话录音被报道后,中文网络开始流传台湾评论家李敖关于台湾前总统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曾多次请求美国政府官员用原子弹轰炸大陆的评论。 或许因为半个世纪前电话使用频率不像现在这样频繁,或者电话监听技术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因此宋美龄的有关谈话是在几十年以后等其他亲历者出版回忆录后被曝光。 上述电子监听和事隔多年的回忆录揭露的一般都是政客不会在公开场合表达的内容,有些甚至是极端、甚至危险的想法。从公众监督的意义上讲,这也许是说明电子监听仍然有利于公益的例子,也就是说监督政客和握有权力者是必要的。 但对公众实行大规模电话和网络监听就是浪费公共资源,而且有侵犯人权之虞。 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要求国会结束国家安全局大规模搜集公共电话记录的做法。今年一月奥巴马发表演说表示,美国有继续搜集大量数据的需要,但是也必须要尊重公民权利。
ukchina_simp.vert-fut-40084772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0084772
果农们如何长时间储存和保鲜苹果的?
苹果在秋天成熟。每到秋天,果农的运果车就会飘荡着苹果的清香,馅饼烘焙师和苹果酒酿造师也会忙碌起来。但是,苹果在一年所有季节都有上市。现在,你几乎随时都能在市场上买到苹果:甘甜、清脆、一点不像已经储存了好几个月之久。
有些国家会在非上市季节从国外进口苹果-英国市售苹果的70%来自海外-但是有的国家仍然高度依赖本国苹果种植产业。例如,美国农业部2016年发表的一篇报告称,美国市售苹果中仅有不到10%来自海外。那么,果农们在收获苹果后是怎样储存的?其中秘诀就是一种有趣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能够减缓苹果成熟的速度。 苹果从树上摘下后仍然具有生命力-他们依然像在树上一样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吸入氧气、产生能量、不断接近成熟。使苹果成熟的化学反应都是由一种激素-乙烯所催化。乙烯能够改变水果内部大量基因的表达。对乙烯起反应的水果-不仅有苹果,还有香蕉、芒果、番木瓜、某些桃子等等-在接近成熟时,对乙烯的敏感程度会不断增长。 一只正在成熟的苹果散发出的乙烯会向周围的苹果发出尽快成熟的信号。 较高温度下,成熟反应的速度会更高。因此,如果把水果放在地窖或洞穴等温度较低的地方就会延长保存时间,位于华盛顿州韦纳奇(Wenatchee, Washington)的美国农业部ARS树生水果研究实验室(USDA ARS Tree Fruit Research Laboratory)的科研主任詹姆斯·马西斯(James Mattheis)解释道。由于氧气是水果成熟反应必不可少的反应物质,因此把水果放在密闭容器里切断氧气供应也会减缓其成熟速度。果农们千百年来一直在采用这些策略。 到了20世纪中叶,研究人员开始试验采用更为先进的储存技术:直接改变水果储存室内空气的成分比例。他们发现,如果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很低,乙烯对水果的催熟效应就会减弱,同时水果的自然呼吸作用也开始减缓。在我们每天呼吸的大气中,氧气含量大约为21%。而在一个现代化大气受控储存室中,氧气含量仅有0.5-3%。 "这种氧气含量极低,并且温度湿度也都受到控制的水果储存设施的规模非常巨大。"在我所在的华盛顿州,本州生产的50%-75%水果都储存在上述设施里,"马西斯说。这意味着将近90-135万吨水果的储存能力。他接着说,"储存空间非常巨大,其中一间存储室就能同时容纳3-4个全尺寸篮球场。" 有人进入上述苹果储存设施时,为了图方便就试图短时间屏住呼吸,从而闹出新闻。2013年,来自英国罕布什尔郡布莱克摩尔庄园(Blackmoor Estate in Hampshire)塞尔伯恩伯爵(Earl of Selbourne)苹果园的两名工人被发现死在受控大气储存室里面。2015年,没发呼吸设备就让他们进入储存室的那位经理被判过失杀人。"在使用受控大气储存室的地区都出现过死亡案例,"马西斯说。"在缺氧环境下,苹果能保持生命力,但人不行。" 苹果过去储存在农场工棚里,但是这种简陋的储存条件仅能保证收获季节的市场供应。 降低氧气含量能够把苹果的生命周期延长数月。20年前,人们开始使用一种称为1-甲基环丙烯的物质来保存苹果。这种于1997年获得生产专利的物质能够非常精确地覆盖住水果的乙烯受体,就像电器插座的塑料保护罩堵住插座插孔一样堵住乙烯进入水果的路径。这样,周围大气中有多少乙烯就不再重要了-苹果能够长期处在当前的成熟状态下。如果同时使用缺氧环境和1-甲基环丙烯两种储存技术,就能够在超过6个月的时间里使苹果处于稳定状态。 那么,当打算让苹果上市时,果农们是否能取消上述储存手段,重启苹果的成熟过程?马西斯说,重启成熟过程并不像当初停止那么简单和可行。 "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喜欢没有完全成熟的苹果,"他说。从储存库出库的苹果和它们当初从树上摘下时基本上毫无二致,只是不会再散发苹果树特有的味道-成熟果实的清香而已。但是,消费者看不出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与果皮皱巴巴、已经乙烯发生了长时间化学反应的成熟苹果比起来,消费者更喜欢半熟的苹果。你在超市选苹果时不妨想想:在激素、氧气和其他物质的共同作用下,你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能享用到香甜的苹果,虽然这些苹果和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不完全一样。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vert-cul-46860514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46860514
好莱坞魔怪片《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似乎没完没了”
JK罗琳(JK Rowling)的书已经卖出了天文数字,电影赚得更多,因此读完她的剧本然后说“能不能砍掉50页”是很需要勇气的。对她最新的“魔法世界”作品,《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Fantastic Beasts: The Crimes of Grindelwald),有人能这么建议就更好了。
这部电影是2016年《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的续集——或者取决于你怎么看,它也是《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的前传,影片充满了想象力与奇特魔法。尖端的数码特效让每一个道具都能动,而且可以像跳芭蕾舞一样优雅地变形。克雷格(Stuart Craig)的美术设计一如既往地大量使用了各种历史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影片服装精美绝伦,把精灵和龙都比得黯然失色。要是有图片册和手稿集这类的周边产品一定值得珍藏。影片由《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御用导演叶茨(David Yates)执导,在许多方面都很成功。但没有重点,让人没什么感觉,而且似乎拖拖拉拉的没完没了。 更糟糕的是,《神奇动物》和华纳兄弟公司其他特许授权的动作大片,DC漫画公司的超级英雄电影一样,影片情绪都是黑暗暴躁的。充斥着阴冷的死亡、破坏和绝望,色调都是由灰到黑。影片一开始就定下了不欢快的基调,邪恶的格林德沃(Grindelwald,德普(Johnny Depp)饰),一位伏地魔式的人物,希望由女巫和巫师来统治非魔法界的生物。1927年,也就是第一部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后不久,格林德沃被关进了位于纽约的美国魔法部。牢房的安全级别很高,但要把他转移到另一个小镇上。任何看过恐怖片或警匪片的人都知道,他100%会半路逃跑。也确实如此。在一个激动人心、令人目眩的俯拍镜头里,伴随着轰鸣的雷声和隆隆的管弦乐,格林德沃杀死了他的警卫,在夜空中飞走了——这里真的更像是一部恐怕片而不是儿童电影。 影片的副标题叫《格林沃德之罪》,有些奇怪,但的确是讲的这个——如果格林沃德算是犯罪。德普扮演的格林沃德面如死灰,留着朋克歌手罗顿(Johnny Rotten)的发型,像吸血鬼一般令人毛骨悚然。但除了嘀咕几句巫师和非魔法界生物之间可能发生的战争,他也没做什么。由于这场战争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从未提及,我们确信它不会发生。 不过,他从纽约逃到巴黎已经足以吸引其他角色纷纷来到法国。当中以斯卡曼德(Newt Scamander,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饰)为首,他是个十分害羞的男人,躲在福尔摩斯式的外套下,说起话来总是低着头小声咕哝。上部电影中斯卡曼德在纽约大闹一番,这次回到了伦敦,跑到了英国魔法部,他的兄弟提修斯(Theseus ,特纳(Callum Turner)饰)是那里的一名傲罗(Auror,巫师侦探)。斯卡曼德被派往巴黎寻找威力巨大的危险分子拜尔本(Credence Barebone,米勒(Ezra Miller)饰),斯卡曼德很像《星球大战》(Star Wars)最新一部电影里伦(Kylo Ren)这个角色,在原力(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光明与黑暗之间难以抉择。 斯卡曼德选择不接受这个任务,宁愿去照顾自己那群有魔力的花花草草——他的宝贝豆芽,既是植物也是动物,像是《银河护卫队》里的小树人格鲁特(Groot)。但后来又有人要他去巴黎——具体而言是他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最喜欢的老师邓布利多(Albus Dumbledore,裘德•洛(Jude Law)饰)。整部影片的基调就像是亚马逊森林砍伐的纪录片一样沉闷,裘德•洛饰演的邓布利多是一个让人喜欢的亮点:他和善的微笑,慈祥的态度是一剂补药。影片的整个色调都是哥特式的阴沉灰暗,而他在霍格沃茨教学时,学校周围的绿草地则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邓布利多还是电影中一个最大的疑问:他是什么时候从20世纪20年代一个衣冠楚楚穿三件套西服的绅士,变成了一个身着拖地长袍的嬉皮士,成了演员哈里斯(Richard Harris)和甘本(Michael Gambon)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里所扮演的邓布利多形象。如果有天早上他对着镜子说,“没关系,我是校长,想穿着睡衣睡帽去上班,谁能拦着我呢”,那他说这话的时候该是多大岁数? 再说回斯卡曼德。罗琳总是把每个故事元素都复杂化,譬如斯卡曼德拒绝了邓布利多让他去巴黎的请求,就跟拒绝了魔法部一样。但当他遇到了上一部电影中的老朋友,雅各布(Jacob,可爱的福勒,Dan Fogler饰演)和奎尼(Queenie,萨尔多,Alison Sudol饰,造型模仿了玛丽莲•梦露),就突然有了个好点子:他要去巴黎。 他不是独自一人。瞬间穿越英吉利海峡的还有他的旧情人、美国的巫师侦探蒂娜(Tina,沃森,Katherine Waterston饰)、总和他对着干的同学莱斯特兰奇(Leta Lestrange ,克拉维茨,Zoe Kravitz饰)、一个可以变成蛇的女人(金秀贤,Claudia Kim饰),以及许多许多人。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人物了,但影片又加入了一堆新角色,然后又回到这些角色之前的生活。这部电影有15条次要故事线,但都没什么情节。电影走向来来回回,从巴黎到霍格沃茨,又从现在到过去,讲了10分钟关于配角的故事,当再回到主角身上的时候,你已经忘了最后一次看到他们是在哪里(通常是站在屋顶上)。全篇都没有高潮。晚上的时候,斯卡曼德的鸭嘴鼹鼠(反正就是那个东西)搞了点小手段,但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精巧妙计和英雄之举了。大家都在跑腾(跑腾算是与哈利波特的“波特”二字谐音),但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毕竟,这个系列还有三部电影要拍——罗琳的创造力如此肆意,也许之后还会诞生另一个五部电影系列。 哈利波特的忠实粉丝会非常喜欢罗琳在《神奇动物》和《哈利波特》原著故事之间建立的细小联系。如果你想要寻找这种关联,《神奇动物》参照了许多《哈利波特》中为人熟知的人物和朝代。但如果你不是一个哈利波特迷,没有很喜欢读书中的注解,就会知道为什么这部关于巫师家庭的电影大片并不那么令人满意。 访问BBC Culture阅读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vert-fut-49582454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9582454
性解放运动 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为什么要有性行为?
许多人的答案或许会提到繁衍后代。性行为是造人的基本方法。 但如果性与繁衍后代几乎没有关联,我们又会如何看待它呢? 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自此,大约有800万人通过体外受精来到这个世界。而且未来随着鉴定胚胎基因风险的工具变得越发成熟,这个数字还可能极大地增长。格里利(Henry T Greely)著有《性的终结及人类生殖的未来》(The End of Sex And The Future of Human Reproduction)一书,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说:“我最大的预测是未来人们仍然会有性行为——但以生小孩为目的的比例将不再那么高。在未来的20到40年,全世界大多数享受良好医疗保障的人会选择在实验室里孕育下一代。” 格里利在书中探讨了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技术所面临的法律和道德挑战。“如常,很多人会对这件事产生本能的排斥,但时间证明,利用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出生的孩子也并没有出现两个脑袋、一个尾巴的情况,”大众就会包容这种方法,倾向于通过无性的方法繁衍后代。 在那样一个世界里——婴儿在实验室里诞生;仅有少数女性选择通过性交怀孕;性道德与生育率无关——性行为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物学意义上,性行为的目的似乎很明确——繁衍后代(Credit:Getty Images) “性的目的是什么?” 哈尔伯林(David Halperin)有一篇以此为题的论文,大胆出位,其中也提出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性行为总要有一个“理由”。这种观点未必是坏事,毕竟,人类要在心智和情感上有好奇心。作为一种花大部分时间进行高层次批判的动物,体验性行为并将这种行为可能的含义总结成理论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 人类性行为有显而易见的生理原因,它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是繁殖和建立亲密关系的必要驱动因素。事实上,西方传统里保持至今的正是这两个原因,都围绕着我们哲学上所说的“telos”,也就是终极目标。 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Stoics)为了遏制自我放纵,尝试赋予性行为一系列含义:如果沉迷于性爱的欢愉是为了繁衍后代,就没有问题。众所周知,这一道德思想也通过奥古斯汀(Auguestine)被基督教传统思想所吸收,进而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框架,只要性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育,那么性就是道德的。(在此说明,虽然这一理论是作为基督教道德观呈现的,其起源却是其他地方。事实上,圣经中的《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就用自己的表达,赞颂了一对并不是夫妻的爱侣之间狂野、色情的性爱。随后,基督教评论家错误地阐释了这一首诗。) 正如哈尔伯林指出,发生性行为的其他重要原因则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的。这位古希腊哲学家在公元前4世纪所著的《前分析篇》(Prior Analytics)中写下了以下的三段论: “根据情欲的本质,比起性交,人们更愿意被爱。情欲更多是对爱而非性交的渴望。如果情欲主要是为了性,那么性就是情欲的终结。亦或者性交并不是一切的终结,也可能是为了被爱。” 正如哈尔伯林指出,对亚里士多德而言,“爱是情欲的终极目的。爱并不以性为目的……而是性以爱为目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证,人们发生性行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想要这么做,而是因为我们想要爱人和被爱。性并不是为了某一些事情而做,而是为了某一些更高层次、更高尚的东西。 像许多人一样,亚里士多德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性和爱是同时存在的——但他从未试图证明这种假设的合理性。然而至少按照哈尔伯林的解读,他确实证明了“性并不是情欲的最终目标”。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哈尔伯林认为最有趣的问题并不是关于性和爱之间的关系,而是性和情欲之间令人惊讶的关系。如果亚里士多德是正确的,那么性并没有任何情欲的目的——它真正的目标在别处。简而言之,性实际上并不是关于性本身。 根据亚里士多德所说,性的最终目的不是情欲,而是爱——当今许多人也许仍然这么认为(Credit:Getty Images) 那么人们为什么发生性行为呢?为了生育和建立亲密关系,那当然。但是这些只是许许多多可能的答案的其中两个。和许多文化现象一样,性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其发生的原因。以食物为例,从生存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吃东西很容易理解,而且我们要一起吃东西——毕竟,对我们的祖先而言,把资源集中在一起是有优势的(更多是为了集体而非个体)。但当我们把这些事情放在现代饮食文化的场景中,就越来越难确定我们和食物之间这种关系的确切目的。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我们经常乐于做无用的事情。我们做这些事是因为很享受,因为参与这种活动能带给我们快乐——这种快乐不会让我们问出“为什么?”这种问题。哈尔伯林写道,有可能“性行为本身毫无意义的时候才真正有意义。” 或许是时候承认,大多数人发生性行为是为了享受——即便是我们之中最虔诚的人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性行为总是有某些意义的,否则我们就会去做其他事情了。但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一直在挑战这一个观点——只应该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进行性行为。 在这一方面,口服避孕药是革命性的,让一些人充满恐惧。赛珍珠(Pearl Buck)在1968年《读者文摘》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人人都知道避孕药是什么。它很小,但对我们社会的潜在影响甚至可能比核弹还要具有破坏性。”和许多传统人士的观点一样,赛珍珠的论点似乎是基于一种歇斯底里的看法,认为没有目的的性行为会让文明走向终结。对这些人而言,所谓的性解放就是当代性行为容忍度放宽的罪魁祸首。 20世纪60和70年代出现了对性的新看法,挑战了许多禁忌(Credit:Getty Images) 虽然性解放常被认为是邪恶话题,会让有意义的谈话不欢而散,因此在许多重要的对话中常常被避讳,但研究人员发现,公众对性的看法开始在20世纪60年代悄悄改变。在2015年的一篇研究论文中,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特恩(Jean M Twenge)研究了美国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对性的态度。她的结论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美国人对婚外性行为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这与过去研究发现的宗教倾向下降、个人主义特质增加的现象一致,许多美国人认为性行为不需要受到社会习俗的限制。近几代人也用行动支持了这一观点。与20世纪早期出生的人相比,他们成年时期的性伴侣数量显著提高,而且随性所欲的次数也更多。 特恩指出,出于种种原因(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一个地区的人对性的态度仍然可能不尽相同,但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代人的性态度和性行为都会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 因此,我们对性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地点有关。我们的性道德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发生过变化,也会继续改变,或许速度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 什么是自然的? 性行为和人类其他行为一样,都有来源,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从宇宙生命起源、远早于人类起源的时期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蜿蜒的动物进化旅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性行为、性态度、性道德观。 但即便我们仅关注人类这一物种,我们也会发现许多证据,证明有些传统的性观念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是自然而然形成。我曾经听过一位美国福音派(American Evangelical)传教士谴责同性恋,在他的教会信徒听来,他的论据像是一个笑话。“我无需提醒大家,两个男人不应该在一起。即便是农场里的动物都知道!”这位牧师认为同性恋是不自然的,因此动物并不会进行同性性行为。 但动物确实会这么做。有500多种动物有同性性行为,而日本猕猴、果蝇、面粉甲虫、信天翁、宽吻海豚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确切来说,动物并不认为自己是同性恋,但也不会认为自己不是同性恋。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明显但鲜有考虑过的事实——人类按照自己的性行为定义自己,这至少已经有一个世纪了。异性恋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意义;具体来说,它的意义在于其被塑造之时就处于同性恋的对立面。如果你想要理解这意味着什么,可以开始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卡茨(Jonathan Ned Katz)在《异性恋的发明》(The Invention of Heterosexuality)一书中也提出这个问题:“把世界按同性恋和异性恋划分到底符合谁的利益?”任何一个和我一样、因为看起来像同性恋而被嘲讽的儿童都知道,这种划分方法并没有考虑他们的利益。 有趣的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未来这种按照同性和异性恋划分的方法还将持续多久。2019年舆观(YouGov)公司的调查发现,千禧一代中,每10人就有4人不认为自己“完全是异性恋”。这或许更能说明了性取向的意义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性取向本身发生了改变。简而言之,与30年前相比,根据性取向来界定个人身份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在一个社会里,如果大多数人认为同性性取向和同性性行为是健康自然的,那么根据性取向来界定社会身份也不再那么重要。 或许我们越是将性与其原因分离,人们就越不会去想性行为可能的含义以及其对个人身份形成的影响。 企鹅就以亲密的同性伴侣而著称(Credit:Getty Images) 探究性目的更多是异性恋文化的绊脚石,而非同性恋文化。同性恋人群没有了怀孕和(直到近期实现的)婚姻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为了性而发生性行为。 这里并不是说同性性行为并不带有目的:当然,它可以有很多目的,包括爱在内。但历史上来看,同性恋文化似乎更能包容这样的观念:性并不一定要有目的,也并不总是想要一个目的。当然,这似乎可能会破坏人们长久以来坚信且珍惜的关于性的文化观点和道德观,这也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历史上人们歧视同性恋。 和许多儿童一样,我接受的教育让我曾建立起这样的唯一道德判断标准——性行为应当仅仅发生在忠诚的、一夫一妻的关系(通常是婚姻)内。但最终,我开始质疑这一标准,特别是因为教导我这些东西的人也同样告诉我,人类是几千年前上帝创造的。如果他们的生物学知识这么差,那我为什么应该在性这个生物学相关话题上相信他们呢? 我意识到他们所认为的道德,对于无法通过性行为生儿育女的同性恋人群毫无帮助。宣扬一种让相当一部分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性道德标准,往好了看就是虚伪,往坏了看就是残酷。许多异性恋性行为并不会让新的生命诞生,但从来没有人会像谴责同性恋的非生殖性行为一样,认为异性恋的非生殖性行为是不自然的。 值得庆幸的的是,反对同性恋的意见大体呈下降趋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威廉姆斯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对141个国家的不断变化的态度展开了调研。1981到2014年间,其中57%,也就是80个国家的人对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人群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但也有坏消息:研究人员发现,虽然那些传统上接受同性恋的国家(冰岛、荷兰、瑞典、丹麦、安道尔、挪威)容忍度越来越高,但那些原本接受程度就不高的国家(阿塞拜疆、孟加拉、格鲁吉亚、加纳)容忍度变得更低。虽然一贯的反同性恋态度仍然不容小觑,但重要的是要记住调研的大多数国家对同性恋的容忍度都是增加的。 西方正在改变对同性恋的看法——而且许多国家为更坦诚地讨论性问题创造条件(Credit:Getty Images) 对同性恋的广泛接受有多种原因,其中就包括媒体树立的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人群的正面形象、大众对医疗和心理学机构的支持,以及大多数人自己就和这些人相熟。(如果一个人自己的钢琴老师、花店店主、牧师或者当地消防员是同性恋,他就更不会认为同性恋人群想要摧毁文明了。) 当然,同性恋人群并不总是完美性道德的范例。在这里我针对男同性恋群体展开讨论,因为这是我最熟悉的群体。男同性恋对特定身型(比如肌肉型、精瘦型)的持续推崇传达了一种信息——那些达不到这种审美标准的人(也就是绝大部分人)劣于那些达到标准的人。有了Grindr(同性恋社交网络平台)等技术,这些严苛的标准只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在Grindr上,男性被简化为自己身体部分的照片,那些不受欢迎的人很快就被人屏蔽了。羞愧的是,“胖子和娘炮勿扰”这句话在同性恋交友软件上常被使用,这意味着在性道德方面同性恋们仍然有待提高。 但即使有这些短处,同性恋文化也一直在为思考性道德提供新的角度——这些角度并不掺杂生育、婚姻、爱,甚至不涉及忠诚或一夫一妻制关系。就以2005年的一项调查为例,40%的同性伴侣支持开放式关系,相比之下,仅有5%的异性恋伴侣表示支持。如果这类性经历真的成为常态,正如某些人所说,一定是同性恋人群开启了这扇门。 我想一些异性恋人群可能对这种观点感到不满,但我们很难假装异性恋文化就占据了性问题的道德高地。2019年的流行文化充满各种有问题的异性恋关系、出轨和婚姻。这种历史学家坚信始于19世纪的“传统的”异性恋性道德,已经被人尝试过而且现在已经缺失了。 历史上,我们对性和身份的理解在不断地演化(Credit:Getty Images) 许多年来,各类未来学家都在预测未来的性会是什么样的。从虚拟色情片和人工加强性器官技术到远距离性行为(即人们远程通过触觉技术互相让对方达到高潮),未来的性会变得更数字化、更具合成性,不那么有机,也不那么混乱。 然而虽然毫无疑问未来会伴随着重大技术革新,但我们还是应该考虑到,将来发生的最重大的一些改变将涉及新的想法。 关于生育会有新的想法出现。自1978年以来,通过试管技术出生的婴儿已超过800万。随着技术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越来越负担得起相应的费用,试管婴儿人数必将大幅增长。计划生育和避孕也有助于在文化想象中分离性和生育。如果格里利关于移植前基因诊断的预测是正确的,那么在接下来的40年中的某个时刻,婴儿出生的方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遗传学和干细胞研究的发展,移植前基因诊断将变得“简单”(易获得且价格合理)。以下是格里利在《卫报》中对研究的总结: “一对想要孩子的夫妇将去诊所看病——丈夫会留下一份精子样本;妻子会留下一份皮肤样本。一两个星期之后,这对即将成为父母的夫妻会收到关于用他们细胞制成的100个胚胎的信息,告诉他们根据胚胎基因组的预测,这些胚胎的未来会如何……然后他们选择将哪些胚胎移植到子宫进行怀孕和分娩。” 人们可能对“设计婴儿”的想法感到愤怒。但我们要记得,大多数生小孩的人都基于各自的特征选择配偶,而且完全清楚这些特征可能会遗传给后代。这样以来,我们就很难在传统的性行为生育以及格里利所描述的这种技术之间画一条清晰的分界线。 人们对一夫一妻制和忠诚也会有新的看法。人类预期寿命较低时,一生仅有一个性伴侣似乎更容易实现。但人类的预期寿命一直在上升。从1960年到2017年,人类平均寿命增加了20年。到2040年,人类寿命预期将再增加四年。对一些未来学家而言,这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例如,奥斯塔德(Steven Austad)认为,第一个活到150岁的人是在2001年之前出生的。如果我们要求某一个人在130年只能有一个性伴侣,这有多现实呢?而且我们并不需要看那么远。即使是现在,离婚和再婚率仍在持续攀升。2013年的皮尤研究中心(Pew)调查显示,十分之四的美国婚姻夫妻其中至少有一人是再婚的。也许,随着预期寿命变得更长,“直到死亡让我们分开”将不再是我们的目标。 性取向还会是我们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吗?(Credit:Getty Images) 人们对性认同也会有新看法。如果性不再有除了性以外的任何意义;如果孩子不会因为“不同”的性取向被人嘲弄;如果繁衍后代发生在实验室;未来的人类可以随意与男女发生性关系吗?或者他们是否愿意培养自己的性欲?性取向和认同的概念是否与古老的生育概念联系在一起?将来,只有在历史课堂上才能听到“异性恋”和“同性恋”这样的词汇吗? 这些想法将继续变得更加主流——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许多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人群。他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在引发主流文化重新思考其对性道德的看法。 我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听到哲学家和性别理论家巴特勒(Judith Butler)说:“也许与性有关的真正奇怪的事情就是享受它。”我当时并不同意,但我现在意识到她说得恰到好处。 也许性永远都是有目的的——但这个目的将会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什么事或什么东西。性的目的将变为服务我们这些有性行为、享受性行为的人。除了性带给人们的同理心和享受——除了身体上的愉悦感受、与人建立社会联系和实验之外,性的意义将不复存在。 未来,性的意义就在于性本身。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160418_vert_email_brains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04/160418_vert_email_brains
在大脑之间发送电子邮件
随着网速越来越快,加之能上网的随身设备越来越多,我们似乎距离自发性电邮沟通越来越近。我发邮件,你收邮件,打开之后,进行回复——这一切都能在几秒钟内完成。无论你认为几乎没有延迟的通讯方式是好是坏,这都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不久前,我们通常还需要等待数日甚至数周才能完成的信件邮寄——如今,短短几个小时的等待都会让人难以忍受。
加快在线沟通的终极方法或许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大脑与大脑之间的直接通讯。如果大脑能够直接相连,那就不用费力打字了——只要脑子中有想法就可以立刻发送给朋友,无论他们与你同处一室还是远隔万里,都不会受到影响。当然,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个阶段,但最近的研究已经向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号称可以通过互联网帮助相距千里的两个人实现脑间通信。 作为该项目组的成员之一,巴塞罗那Starlab公司首席执行官朱里奥·鲁菲尼(Giulio Ruffini)表示,这只是一个概念验证。该团队并没有像某些报道宣称的那样,将文字、思维或情感从一个大脑传递给另外一个大脑。相反,他们只是做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脑电波探测技术可以用于传播简单信息 这个研究项目的流程如下:研究人员给研究主体——在该案例中是一个名叫克拉拉(Kerala)的印度人——装配了一套人脑与电脑之间的接口,可以通过头皮记录脑电波。此人之后根据研究人员的指令想象自己移动双手或双脚的情形。倘若他想象的是移动双脚,电脑就会记录一个“0”。如果他想象的是移动双手,电脑就会记录一个“1”。 这一系列0和1之后会通过互联网发送给接收者:一个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男子。他使用了一台名叫TMS机器人的装置——这台机器人可以向大脑传递强烈但短促的电脉冲。当发送者考虑移动双手时,TMS机器人便会通过电脉冲让接收者的大脑看到亮光——即便他闭着双眼也没有关系。如果发送者想到的是移动双脚,那么接收者就不会看到亮光。 为了让这条信息更有意义,研究人员还设想了一套密码:一组0和1(或手和脚)表示“hola”,另外一组表示“ciao”。接收者也知道这套密码,因此可以通过破解亮光信号来解读发送者发来的文字。 聚精会神 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每一步都非常复杂。发送者必须高度集中精力,才能聚精会神地想象手脚的移动。大脑中的任何其他活动都会对信号产生干扰,导致信息难以顺利传递。事实上,发送者必须接受专门的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整个过程的速度也不算快。研究人员估计,从一个大脑向另一个大脑传送信息的速度大约仅为每分钟2比特(一个0和一个1)。所以,即便要从一个大脑向另一个大脑传送一条十分简单的信息,也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这种方法的确奏效了,而鲁菲尼也认为这确实令人振奋。 “我的意思是说,你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这个实验。”他说,“一方面,这很有技术含量,而且只是一个概念验证。另一方面,这是首次出现类似的实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算得上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令人十分振奋。经过了多年的思考和探索之后,终于找到了实施方法,感觉真的很好。” 只是噱头? 关于这次实验究竟是否属于首创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去年,哈佛大学的一个团队将一名男子的大脑与老鼠的尾巴连接起来,可以借助大脑的思考让老鼠尾巴抽搐。同样是在去年,华盛顿大学的一个团队也开发了一种脑间接口,可以让发送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接收者的运动皮质,使之可以通过发送信息的方式让接收者的双手下意识地敲打键盘。结果,一位科学家对IEEE Spectrum表示,他认为鲁菲尼的实验“完全是个噱头”,“之前已经展示过”。但鲁菲尼的实验显然率先实现了如此长距离的脑间连接,也首次让接收者有意识地解读了这些信号。 鲁菲尼还有更加宏伟的梦想。他希望在大脑之间传输感觉、知觉和完整的思想。“目前的技术局限很大,但有朝一日会非常强大。”他说,“我们终有一天可以超越口头交流。” 他表示,这种方法具备一些优势。直接通过对方大脑了解此人的思想或许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认为,世间的多数问题都是因为观点差异,源自我们无法相互理解别人的见闻或感受。”他说,“能够真正感同身受就可以带来巨大的改变。”他甚至谈到要将这种方法应该用到动物身上,以便了解它们的世界和感受。 在能够发送完全成型的概念之前,下一步就是传输一些比1和0更加复杂的内容。这或许需要对大脑的多个位置进行刺激,而不再单纯使用光感信号。“我们的大脑对信息进行编码时采用的是分散方式,不止一个地方储存了‘hello’这个单词。”鲁菲尼说。他表示,想要直接传输语言,研究人员就必须通过新的方法来刺激网络化的大脑。如果他们想要发送知觉,就必须搞清楚如何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而由于研究人员希望在外部完成刺激,避免使用侵入式(但更精确)的脑物移植手段,也会令这项任务的实现难度进一步加大。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这项技术也不例外。任何通过互联网传输的数据都会被破解和追踪。在某些人看来,能够直接向人脑发送信息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概念。“这项技术有朝一日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你可能会试图控制某人的运动系统。”鲁菲尼说。但他也指出,即使想要完成复杂度远低于此的任务,仍然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但每当想到再过几十年,我们或许就能直接通过大脑阅读邮件、消息甚至类似于本文这样的文章,仍会让人感觉兴趣盎然。 请访问 BBC Future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150918_vert_tra_the-baker-behind-macaus-famous-egg-custard-tarts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tra/2015/09/150918_vert_tra_the-baker-behind-macaus-famous-egg-custard-tarts
澳门葡式蛋挞背后的神秘甜品师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澳门著名的蛋挞是葡萄牙人引进的,但它实际上却源自英国。事实上,这种美食是具有探索精神的英国甜品师安德鲁·斯托(Andrew Stow)偶然间发明的。如今,它已经成为澳门最受欢迎的小吃,甚至将路环这个色彩斑斓的村庄,变成了世界各地甜品爱好者的圣地。
一口美味的油酥蛋挞,澳门安德鲁饼店(图片来源:Kate Springer) 安德鲁饼店的外面看起来非常朴素,走进这家店里,看到那用酥脆的挞托、美味的蛋羹和烤成焦糖色的奶油搭配而成的美味蛋挞,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时光的窗口——在他去世10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与这位传奇甜品师的遗产遥遥相望。 “他总是把各种东西混在一起,在厨房里从来没有任何顾忌。”斯托的妹妹艾琳(Eileen)说,“他就像个6岁的大男孩,正因如此,他才能毫无顾忌地改变著名的配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食。” 色彩斑斓的路环村里坐落着圣弗朗西斯科·泽维尔教堂(图片来源:AsianDream/iStock) 1989年,斯托在路环村的中央广场开设了如今闻名遐迩的安德鲁饼屋——但他当初来到澳门并不是来当甜品师的。他最初是一名工业药剂师,之后开了一家原料进口公司,但最终破产了。当他决定开一家甜品店时刚好碰上了好时候。“80年代,有很多葡萄牙人来到澳门,由于看到这里经济繁荣,他们都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澳门历史学家、《澳门——那些人,那些地方》(Macao – People and Places)一书的作者詹森·沃迪(Jason Wordie)说。但那时候,对这里产生影响的欧洲饮食文化却寥寥无几。 “那时,当地甜品店出售的唯一一种蛋挞使用的是从香港进口的拿酥挞托,而那种蛋挞受到了英式蛋挞的影响。”利兹·托马斯(Liz Thomas)说,他长期在澳门定居,之前曾经担任过活动策划师,还经营过旅行社,“但不算太好吃。” 凯悦酒店(现在的澳门丽景湾酒店)也不断在自助餐中尝试蛋酥蛋挞。“但还是不一样,”托马斯说,“这是葡萄牙里斯本蛋挞的一个变种——一个蛋酥挞托配上非常苍白的填充物,里面还掺了一些玉米粉。” 厨师雷蒙德·比基米亚(Raimund Pichlmaier)曾经在凯悦酒店工作过,他还是斯托那家进口公司的客户。他向这个英国人介绍了葡式蛋挞的配方,还给了他十几个烘焙蛋挞用的金属托。 搅拌奶油和蛋液填充料(图片来源:Kate Springer) 凯悦酒店的传统蛋挞稠度与果冻相似,但斯托并没有沿用这种方法,而是对配方进行了改良:放弃了玉米粉,融入了英式蛋挞中使用的奶油。他还选择手工制作蛋挞的挞托。 于是,他将葡式蛋挞和英式蛋挞融为一体——里面的奶油蛋羹更像是英式蛋挞,而又薄又轻的挞托和加热成焦糖色的顶部则保留了葡式蛋挞的特色。历史学家认为,葡式蛋挞是在18世纪,由里斯本贝伦教区的修道士们发明的一种美食。 “我记得1988年与安德鲁一起走过牛津街时,我们经过一家甜品店,他指着一个东西说,‘我的甜品店里也要做这个东西。’”艾琳说,“这些外壳像木头一样粗糙,里面带有粘稠物体的东西就是葡式蛋挞。于是,我们进去尝了尝。我说,‘啊,好吃极了。’他接着说:‘我做的会比这个更好吃。’” 在安德鲁饼屋排队购买蛋挞的人(图片来源:Kate Springer)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斯托都取得了成功。尽管他最初面临一些障碍——“葡萄牙人对其嗤之以鼻,因为这些蛋挞不够正宗,而中国人则认为焦糖色的黑顶可能让他们生病。”艾琳解释道——但如今,该公司每天都能卖出1.35万至1.4万个蛋挞。他的家族已经在路环村开了第二家店,还在机场附近有一家工厂,2014年在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开了分店,12月又在路环开了一家新的休闲餐厅。最初的那家店外面的米黄色漆面已经慢慢脱落,周围被很多欧式建筑包围,宝石绿、阳光黄和玫瑰粉间或点缀其间。那里至今仍然能吸引很多当地人和游客排队购买。 奥德利·斯托(Audrey Stow)还记得小时候与父亲一同在狭小的甜品店里度过的快乐时光,那个甜品店位于他们当时的公寓后面,里面放着3个烤炉。“我当时看到父亲和很多阿姨切面、揉面、烘烤、销售,所有流程都在一个地方完成。”她说。 为顾客准备蛋挞(图片来源:Kate Springer)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总是一成不变:他每天都穿着同样的衣服:白色的锐步鞋,从传统中国商店里购买的白色T恤,以及牛仔裤或短裤。但他似乎又令人完全捉摸不透:“用‘与众不同’来描述他有点轻描淡写了。”艾琳说,“一旦安德鲁来了,大家的情绪就会立刻点燃,就像派对开始了一样。” 斯托有着孩子般无穷的精力和本尼·希尔(Benny Hill)一样丰富的幽默感,他总会努力尝试任何事情。他甚至成了澳门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当他去世时,前来吊唁的人不计其数——包括舞蹈家、修女、邻居以及各行各业的人。 斯托去世至今已有10年时间,当初那个古雅的甜品店里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他的肖像仍然挂在店门的入口处,他仍然穿着标志性的白衬衣,面带微笑地迎接饥肠辘辘的人们,欢迎他们前来品尝新鲜出炉的蛋挞。 安德鲁饼屋每天卖出近1.4万个蛋挞(图片来源:Kate Springer)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0216_rolling_beijing_taipei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2/120216_rolling_beijing_taipei
北京市长郭金龙抵台“文化交流”
中国首都北京市市长郭金龙率领大规模访问团抵达台北,进行北京文化周的文化交流。
这是台湾总统大选之后,第一个赴台访问的中国大陆高层访问团,也是郭金龙首次访问台湾。 郭金龙在抵达台湾的桃园国际机场时,台湾的法轮功和流亡藏人团体在机场抗议,并与警方发生肢体冲撞。 法轮功先前向台湾司法机关控告郭金龙涉嫌残害人群,希望检察官逮捕郭金龙。
zhongwen_simp.140806_japan_hiroshim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4/08/140806_japan_hiroshima
安倍率阁员出席广岛原爆69周年纪念仪式
1945年8月6日早上8点15分,日本广岛遭到美国投下原子弹,促使日本加快宣布二战战败。这个日子对广岛是伤痛日,二战后日本最坚持反战主张的广岛每年在这个日子都举行“原子弹被害者慰灵式及和平祈念式”,倡导废除核武器实现世界和平,今年是第69周年。
广岛官民举行广岛原子弹爆炸69周年纪念仪式。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率领内阁成员和国会议长、司法长官,以及多国驻日使节等,与广岛民众一起共约4万5千人冒雨出席了周三早上8点15分开始的纪念仪式。 广岛市长松井一实在致辞中,要求日本政府郑重接受在宪法主张和平主义的基础上,日本69年无战争的事实,今后继续走和平国家的道路。他指出核武器是剥夺众多市民生命的绝对恶坏东西,呼吁政府与广岛受害者一起思考构筑无核、无战争的和平世界,并一起行动。 不过松井并没直接言及安倍政权的解禁集体自卫权问题,日本社会反对集体自卫权的意见广泛,广岛市长今年的发言是否反映这种意见,日本内外都关切。 随后致辞的安倍晋三说,日本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原子弹受害和体验过核武器惨祸的国家,有切实实现无核世界的责任和义务,明年是广岛被害70周年,日本要向着实现无核世界的方向行进。 政治舞台 美国驻日大使肯尼迪出席了广岛的纪念仪式。 安倍晋三率领内阁成员和国会议长、司法长官出席了纪念仪式。 广岛和三天后长崎每年举行的同一纪念仪式,不仅日本政府、国会、司法三权领袖从不缺席,而且各国驻日外交使节是否出席,也反映了各国对核武器问题的立场或方针。美国是2012年起由前大使鲁斯首次出席广岛仪式的,正是反映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削减核武器的主张。 去年鲁斯出席了广岛和长崎的两个仪式,今年美国驻日大使肯尼迪沿袭了这个立场,出席了广岛仪式,去年11月上任的肯尼迪虽作为驻日大使是首次出席广岛纪念仪式,但她年幼时其实已随同叔叔访问过广岛,在日本看来也反映了肯尼迪家族的反核立场。 BBC中文网记者周三接获美国驻日使馆发送的新闻简报说,肯尼迪在广岛说,“在这一天,严肃地思考为了更进一步地构筑和平世界,这一天是新的誓言日”。 立场与感情 中国和其他持有核武器的许多国家一样,驻日使馆早已每年例行派员出席广岛、长崎仪式,体现虽持有核武器,但反对核战争的立场。 一些反战和反核人士拉起横幅在广岛和平公园示威。 纪念仪式上的小女孩在祈祷。 69年前遭遇原子弹的广岛受害者逐渐病逝,每年的仪式上广岛市政府还会宣布最新的死亡人数统计,今年宣称去年有5507人去世,使广岛原子弹死亡名单和雕刻在慰灵碑上的名单累积到29万2325人。 广岛、长崎遭遇原子弹的日子在日本处于每年最高温的约10天左右酷暑期,在日本,谁都不难想像当年这种酷热中被原子弹辐射热烧伤的广岛、长崎惨状,但BBC中文网记者在日本听到华人议论广岛、长崎遭遇原子弹时,想法颇有分歧,显示心情相当复杂。 记者曾在广岛原子弹被害纪念馆里遇到一些参观的中国人,他们中间有人毫不掩饰地说“炸得好”,但也有人说“日本国家的错误让广岛百姓来承担这么惨痛的后果,令人同情”,也有人说“美国不该投原子弹,但迫使了日本早日投降、早日结束二战,从这个因果关系来看,也不是不能理解”。 (责编:萧尔)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以下表格: 读者反馈 前辙后见。今后谁要是发展军国主义,为争夺海洋而打仗,以战争来雪耻、报仇、占领海洋的国家都会有同样结局。 奉劝中国军派收起干部子弟文革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占领格陵兰岛的狂妄,为大众做点实事。否则,小心下一颗原子弹飞到中国。 未署名 文章一開始就下了結論『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但是,這個結論在歷史學界還是有爭議的。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原子彈是沒有必要的。美國當時對日本與日本人進行了大肆的負面宣傳,有些美國人認為日本人是害蟲,應該全部殺死。大多數核爆的死難者是平民,這一行為於日本屠殺中國人或者納粹屠殺猶太人有何區別?這不是等同於反人類罪嗎!作為一個自認為公正的媒體,應該在些有爭議的事實上要發言謹慎。 Litao, Toronto 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结束日本军国主义扩张,把日本炸成了一个正常国家,大大减轻了战争总成本,促进了社会进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向杜鲁门总统致意。另外裕仁天皇及时发布投降诏书,减少了进一步的军民牺牲,也应当受到赞扬。我们纪念那些不幸的死难者,包括死于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民众和广岛长崎的无辜民众;同时谴责包括裕仁天皇、军部和支持战争的民众,对于他们中的死难者,我们除了谴责之外,也祈祷他们的灵魂得到安宁,愿战争永不再来。 hope, china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737620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7376207
还愿网游遭半夜下架 小熊维尼再次惹怒北京审查者
台湾公司“赤烛”在Steam游戏平台发布的恐怖游戏《还愿》(Devotion)在两岸引发热议,因为游戏场景中的“彩蛋”,出现“习近平小熊维尼”及疑似影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词语,台湾网友叫好,但许多中国大陆的网友则扬言抵制,游戏公司2月26日清晨突然宣布将游戏下架。
引发争议的符咒,其中的红印中有维尼熊及习近平字样。 踩红线 台湾游戏公司赤烛19日发行的恐怖解谜游戏《还愿》,是第一人称视角的恐怖解谜游戏,背景是1980年代的台北的小公寓中,一个遵循传统的家庭周边所发生的事件,结合了当年元素及传统宗教信仰。 游戏上市后,被玩家发现场景中出现一张符咒,黄纸上除了有“呢、嘛、叭、唭”字样外,还暗藏“习近平小熊维尼”的红印,引起轩然大波。 2013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并肩款款而行的照片激发网友创意,将习奥分别比作“小熊维尼”和好友“跳跳虎”。 中国网友齐声讨伐,游戏的中国大陆代理商Indievent宣布与台湾公司终止合作,中国大陆社群网站也禁止“还愿”字眼等相关内容。 游戏开发商赤烛发表声明称,团队在制作游戏的试玩版时“经常会参照当时的网路用语作为暂时素材,但这次因为版本同步问题而没有全部删除”,并强调实属意外,没有任何攻击或辱骂意图。 目前《还愿》已经在Steam游戏平台中国区下架,除了中国大陆代理商Indievent与赤烛终止合作,负责欧美地区发行和营运的“唯晶科技”也在微博发布声明稿,表示不只要和赤烛停止合作关系,同时将向他们索取经济损失。该游戏的微博帐号也被停用。 "赤烛"游戏在中国新浪的微博帐号也被停用。 26日清晨,赤烛在其官方脸书粉丝专页上表示,因为《还愿》在部分电脑出现无法开启与偶有闪退现象,因此暂时全球下架,重新进行软体品质检测,引发网友讨论。 有人留言表示“你们是台湾的骄傲”、“加油”,但是也有人不满游戏遭政治迫害,质疑“为什么要向中国低头?” 《维尼与我》:中国当局不喜欢的迪士尼小熊 创作自由 香港游戏产业商人郑立在香港媒体CUP上发表评论指出,中国是一个让创作者人人自危的世界,是由硬性挡住你的防火长城与审查,随机爆发的文字狱,以及接受这两者去劝受害者让步的乡愿者组成的。 郑立指出,真的能分开经济政治的人,本来就能超脱立场地欣赏别人的东西。他举例,成龙的政治主张有时惹人争议,但他早期的电影特别好看,是客观的成就。 将小熊维尼和习近平放在一起的图片在智能手机上被屏蔽,不能下载。 另外,《还愿》也受到台湾许多政治人物的声援,台湾副行政院长陈其迈25日晚间直播玩《还愿》游戏,不仅对该款游戏表示赞赏,还强调只有在民主自由国家,创作才能不受限制,该直播影片截至26日晚间已累积超过一百万观看人次。 台湾总统蔡英文也在25日脸书发文回应某女星对她的评论时,文后以“主题标签”(hashtag)写下“台湾总统被评论是日常不用画符”,明显是讽刺《还愿》游戏因提及出现“习近平小熊维尼”而遭中国大陆遭到下架一事。 中国大陆政府过去10年禁止任何出现暴力或反北京内容的游戏,但是因为当局已经冻结发布新的游戏牌照,且近期内没有解冻迹象,因此多款游戏皆未循正常管道进入中国市场。
ukchina_simp.150825_vert_tra_prison-tours-a-taste-of-life-behind-bars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tra/2015/08/150825_vert_tra_prison-tours-a-taste-of-life-behind-bars
监狱之旅:品味铁窗后的生活
正常情况下,监狱里的人会想方设法逃出去,但随着“监狱游”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花钱“进监狱”。世界各地的许多废弃监狱都通过开发旅游业迎来了第二春,有的变身为博物馆,有的成了招待所。这些景点的服务也多种多样,不仅可以举着烛光夜游监狱,甚至可以花钱在狭小的牢房里住宿过夜。(当然,这些废弃监狱里也都设有礼品店,所以不要忘记给自己的亲友买一些纪念品回去。)
如果你对铁窗后的生活倍感好奇,但又不想以罪犯的身份亲身体验,那就应该考虑去这些地方旅游参观。 美国和加拿大 作为全世界最著名的监狱之一,恶魔岛其实是位于旧金山湾区的一座小岛,四面峭壁深水,令犯人难以逃脱。曾经在这里关押的著名犯人包括艾尔·卡彭(Al Capone)、“机关枪”凯利和“鸟人”罗伯特·斯特劳德(Robert Stroud)。这里是旧金山最热门的景点之一,想来参观需要提前几周预订。 1829年投入使用的东州监狱是全世界最早的现代监狱之一,艾尔·卡彭也曾在这里服刑。所有服刑人员住在相互隔离的牢房中,每间牢房里都配备颇具设计创意的辐射状“车轮”,目的是让囚犯在沉默和孤独中反思,最终改过自新。除了导游带领游览的景观外,还有旋转艺术装置和经过修复的犹太教堂,里面有犹太人生活展览。 卡尔顿郡监狱(Carleton County Gaol)是渥太华的首个独立监狱,1862年投入使用,110年后废弃。经过一番整修, 1973年这里成了北美唯一一家在监狱原址上修建的青年旅社。如果你觉得双人牢房太拥挤,还可以升级到典狱长宿舍。 澳大利亚 这座宏伟的监狱位于墨尔本市中心,是1841年用当地的青石建造而成的。这里也是澳大利亚“绿林好汉”耐得·凯利(Ned Kelly)最后的归宿:1880年他在这里被绞死(这里还展示了他的左轮手枪和行刑时戴的面罩)。这座监狱还提供魅夜之旅和现场表演等活动。 阿瑟港监狱位于之前的囚犯流放地 塔斯马尼亚曾被称作“范·迪曼的土地”(Van Dieman's Land),位于此处的阿瑟港则是澳大利亚最臭名昭著的罪犯流放地之一。这座监狱1830年投入使用,位于一个偏远的半岛上,通过狭长的地带与塔斯马尼亚相连。这里曾经关押着很多“罪大恶极”的人,直到1877年才最终关闭。这个流放地有30多座历史建筑可供参观,最近还与澳大利亚不少地方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 欧洲 这座监狱始建于1796年,它见证了爱尔兰一些最重要、最悲惨的历史事件,包括1916年在复活节起义后对领导者执行的死刑。当凯勒梅堡监狱1924年永久关闭时,后来出任总理、当时担任爱尔兰总统的埃蒙·德·瓦莱拉(Éamon de Valera)成为最后一名被释放的囚犯。 这个军港监狱始建于1900年,在沙俄时代一度被用作军队的拘禁中心,后来落入苏联和纳粹手中。普通人现在可以到这里参观,甚至在废弃的牢房里过夜,如果你的胆量够大,还可以签约享受一项“服务”:接受几个小时的囚犯待遇,甚至像真的囚犯一样在那里过夜。(但如果你中途退缩放弃,则得不到退款。) 亚洲 这是一座法国殖民者建立的监狱,历史可以追溯到1886年,当时的越南还是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北越军队后来在越战期间用这里关押美军战俘,他们给这个监狱起了一个最为著名的绰号:河内希尔顿。美国前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在越战中驾驶军机执行空袭任务时被击落并成为俘虏,就在这个监狱里关押了数年。 该监狱1908年投入使用,韩国当时还在日本的统治之下。监狱最初的设计可容纳500人,但在1919年反日抗议高潮期间,里面关押的囚犯一度达到3000人。这里约有半数地方被保存下来,改建成博物馆,还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详细展现了数以千计的韩国自由斗士在此处遭受迫害的情况。 请访问 BBC Travel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郱书)
zhongwen_simp.140331_gm_recall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2014/03/140331_gm_recall
电动转向隐患通用再召回130万辆汽车
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公司宣布,由于电动转向系统存在隐患,将召回130多万辆汽车。
通用汽车近期大规模召回行动引人关注 通用表示,这一隐患“可能增加撞车的危险”。 在此之前,通用被指称有工程师在批准有问题的点火开关的设计变更时,没有执行通用的既定标准。 这一有问题的点火开关据称与十几次涉及人命的车祸有关联。 由于点火开关问题,通用已经召回了大约260万辆汽车。 (责编:罗玲)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367534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3675341
新疆维吾尔模特传给家人视频, 罕见揭露拘留所内幕
麦尔丹∙阿巴(Merdan Ghappar)习惯了在镜头前摆姿势。
新疆维吾尔人:一段模特视频罕见揭露拘留内幕 作为中国大型网购平台淘宝的模特,31岁的他常在服装品牌的广告视频中展示自己的美好容颜,有着不菲的收入。 但阿巴的这一段视频却呈现了不一样的景象。视频背景不再是华丽的工作室,也不再是时尚的城市街道,而是一间空荡荡的房间,肮脏的墙壁和罩有铁丝网的窗户。阿巴安静地坐着,脸上满是焦虑。 他用右手举起手机,拍到自己肮脏的衣服和肿胀的脚踝,一副手铐把他的左手腕固定在床的金属框上——这是房间里唯一的家具。 消息人士向BBC发送了这段视频以及附带的文字消息。它是从中国高度严密的拘留系统内部,向外界直接发出的令人震惊的罕见一手资料。 这些材料为中国在西部的新疆地区开展打击所谓“三股势力”(即暴恐势力、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运动所带来的影响提供了更多证据。 据可靠估计,在过去几年里,有超过100万维吾尔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被拘押在新疆严密的“再教育营”系统中。中国坚称这些营地是民众自愿参与的、反极端主义的培训中心。 该政策致使数千名儿童被迫与父母分离。最近的研究还显示,妇女被迫采取节育措施。 除了明确的虐待,阿巴的指控似乎还表明,尽管中国坚称已关闭大多数再教育营,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维吾尔人被拘留,而他们并没有被正式起诉。 阿巴的材料还展现了维吾尔族群体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他拍摄的一份文件动员年龄低至13岁的儿童“悔过”和“自首”。 阿巴的材料还展现了当局动员年龄低至13岁的儿童"悔过"和"自首"。 目前,新疆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出现激增,阿巴所描述的肮脏拥挤的环境也展现了在疫情期间这种大规模拘留带来的严重感染风险。 BBC向中国外交部和新疆当局发出了详细的置评请求,但均未收到直接回应。 自5个月前阿巴停止发讯息以来,阿巴的家人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他的消息。他们知道曝光这段4分多钟的视频可能会增加他面临的压力和惩罚。 但他们表示,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因为这既可以展现他的遭遇,也能突出维吾尔人面临的困境。 阿巴的叔叔阿卜杜哈克木·阿巴(Abdulhakim Ghappar)现居荷兰。他认为这段视频可以激发公众舆论,就像美国警察对待乔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的录像成为美国种族歧视的有力证据一样。 “他们都因自己的种族而遭到暴行,”他说道。 “但在美国,人们大声说了出来,而我们却保持沉默。” 2009年,麦尔丹∙ 阿巴和当时许多维吾尔人一样,离开新疆到中国东部较富裕的城市寻求发展机会。 他在新疆艺术学院学习舞蹈后,一开始是一名舞蹈演员,几年后在中国南方城市佛山成为一名模特。朋友们说,阿巴日收入可以高达1万元人民币(1000英镑)。 他的故事读起来就像是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和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的广告。但是,维吾尔人以其突厥语言、伊斯兰信仰以及与中亚地区的民族文化渊源,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国统治者视为怀疑对象,并在社会中面临广泛歧视。 阿巴的亲属表示,他被告知最好在自己的模特工作中淡化维吾尔族身份,将自己的相貌解释为欧洲混血。 尽管他已赚了足够的钱买了一套相当大的公寓,但他的亲属说,阿巴无法用自己的名字登记,只能用一个汉族朋友的名字。 麦尔丹∙ 阿巴曾是广东的一名模特。 但与后来发生的情况相比,这些不公正似乎还算温和。 自2013年和2014年,北京和昆明接连发生两起针对无辜行人的残暴袭击事件(中国认为幕后主使是维吾尔分离主义势力)以来,中国政府开始认为维吾尔文化不仅可疑,而且具有煽动性。 到了2018年,当局做出了决定,在新疆各地迅速而广泛地建立起庞大的营地和监狱系统。阿巴当时仍住在佛山,他的生活即将坠入深渊。 当年8月,他因贩卖大麻被捕,并被判处16个月有期徒刑,他的朋友坚称这一指控是捏造的。 无论是否真的有罪,被判无罪的可能性都很小。统计数据显示,99%以上的被告在中国刑事法院被判有罪。 2018年,中国当局在新疆各地迅速而广泛地建立起庞大的营地和监狱系统。 当他在2019年11月获释后,他对刑满释放所感到的任何解脱都是短暂的。一个多月后,警察找到了他,告诉他需要回新疆完成一些手续。 BBC看到的证据表明,他没有任何进一步的犯罪嫌疑。当局只是简单地表示,“他可能需要在当地社区接受几天教育”——这是对再教育营的委婉说法。 今年1月15日,他的朋友和家人被允许到机场给他送暖和的衣物和手机,然后他从佛山乘飞机,在两名警察的护送下回到家乡新疆库车。 有证据表明,还有其他维吾尔人被强迫返回老家,包括从中国其他地方和从国外返回。阿巴的家人确信,他已经消失在再教育营里。 但一个多月后,他们收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消息。阿巴设法拿到了他的手机,并用它与外界沟通。 和他的自拍视频一样,阿巴的讯息据说是从他拍视频的房间里发出来的,描绘了他抵达新疆后可怕的经历。 他通过微信写道,自己最初被关在库车的一间派出所里。 “我看到50-60人被关在一间面积不到50平的小房子……房子三分之一是(警察)值班的座位,剩下是男的右边,女的左边。” “从头到脚带(戴)着四件套,所谓四件套是黑色布头套、手铐、脚链、手铐脚链之间还有一条铁链。” 中国使用这种手铐和脚镣的做法过去一直受到人权组织的批评。 阿巴被要求戴上这种四件套,当他和狱友们被一起关在牢房三分之二的区域时,他发现已经没有地方躺下睡觉了。 他在其中一条短信中写道:“那晚是我被带去的第一天,不知道那里规矩。我把头套掀开问排睡位的(警察),我说手铐太紧了,手腕好痛。” “他就非常凶的骂我说,'再掀开头套就打死你'……我就没敢再说什么了,”他补充道。 “我可不想死在这里。” 他还描写了从监狱里不断传来的尖叫声。“提审室?”他猜测道。 阿巴还描述了肮脏和不卫生的生活条件。狱友们身上都有虱子,他们只能共用几个塑料碗和勺子。 “他们会问有传染病的举手,说有传染病的最后吃饭。” “你要想早点吃饭你也可以不出声,懂我意思嘛,但这是道德问题了,”他写道。 随后,在1月22日,中国的新冠疫情达到高峰,全国开展大规模抗疫的消息也传到了这里。 据阿巴的说法,新疆的防疫规定比其他地方严格得多。有一次,4名16岁至20岁的年轻男子被带进牢房。 “案由是疫情期间在外面玩类似棒球的游戏,”他写道。 “(他们)晚上被带到派出所打得哇哇叫,屁股开花,都不能坐了。” 警察开始让所有被拘者都戴上口罩,尽管他们仍必须在闷热、拥挤的牢房里戴头套。 “头套+口罩,空气更稀薄了,”他写道。 当警官们后来拿着温度计过来时,包括阿巴在内的几名被拘留者的体温高于正常的37摄氏度。仍穿着“四件套”的他,被带到楼上的另一处房间里,那里的警卫在晚上会把窗户打开,但温度太低让他无法入眠。 他说,在那里,酷刑的声音更加清晰。 “有一次听到一个人从早上惨叫到晚上,”他说。 几天后,被拘留者们被中巴车送往未知地点。阿巴当时患了感冒,有流鼻涕的症状。他被与其他人分开,送到视频中的所在地——他称之为“疾病控制中心”的地方。一到那里,他就被铐在床上。 “我全身已经都是虱子了。”他写道:“每天都会捉很多虱子,真是好痒。” 阿巴的视频中有身穿迷彩服的男子负责在院口守卫。 “这里每天也是上厕所早晚两次,当然比派出所那么多人环境会好一点,这边我一个人住,但有两个人看守我。” 他表示,正是这里稍微宽松的管理给了他机会,让他把消息传出去。在他的私人物品中,他的手机似乎一直没有被当局注意到,他在新拘押地点获得了使用其中一些物品的权利。 在派出所呆了18天后,他突然悄悄地与外界取得联系。 在几天的时间里,他描述了自己的经历。随后,他的讯息突然停止了。 此后,阿巴杳无音信。当局没有正式告知他的下落,也没有提供继续拘留他的任何缘由。 BBC无法独立验证这些讯息的真实性。但多名专家表示,视频片段看起来是真实的,特别是因为可以从背景中听到宣传口号。 “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他窗外的一个喇叭里用维吾尔语和汉语宣传道。 “境外分裂势力将这个地理名词政治化,把所有使用突厥语族语言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联结起来,”窗外的声音说道。 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历史学教授、中国新疆政策专家米华健(James Millward)为BBC翻译并分析了阿巴的讯息。 他表示,从阿巴被送回新疆到在拥挤、不卫生的环境下进行初步安置,他所述的经历与其他可考证的案例相一致。 米华健教授说:“他对派出所里的第一手描述非常、非常生动。” “他用非常地道的中文写作,坦率地说,他提供了很多关于这些人如何被对待的可怕细节。所以,这是相当罕见的信源。” 刘晓明:“新疆没有所谓的集中营” 国际新疆问题权威学者、华盛顿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基金会(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高级研究员郑国恩(Adrian Zenz)认为,这段视频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反驳了中国政府所说的再教育营正在逐步减少的说法。 “这极其重要,”郑国恩博士说。“这些证词表明,拘留、分类、然后将他们进行法外拘留的整个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仍在进行。” 阿巴所提供材料的另一层可信度来自一份文件照片。消息人士说,阿巴在防疫中心一间厕所发现了这份通知。 该文件提到了库车市所在阿克苏地区的地委书记的一次讲话。文件的日期和地点表明,在阿巴被拘押前后,这篇讲话很可能正在库车的官方渠道流传。 该文件呼吁鼓励年龄低至13岁的儿童“自首、悔过”,这也许是体现中国对维吾尔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进行思想和言行管控程度之深的新证据。 “我认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官方文件要求未成年人对他们的宗教活动负责,”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人类学家达伦·拜勒(Darren Byler)博士说。他对维吾尔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撰写大量文章。 尽管公布阿巴的视频和讯息有可能使他面临更长或更严厉的惩罚,但与他关系密切的人表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选择。 “保持沉默也帮不了他,”他的叔叔阿卜杜哈克木在阿姆斯特丹的家中说。 今年7月,巴黎举行了一场反对中国打压维吾尔人的示威活动。 阿卜杜哈克木说,在阿巴被拘留之前,他与侄子经常联系。他相信,正如一些其他证据充分的案例一样,这种海外联系是阿巴被拘留的原因之一。 “是的,我百分之百肯定,”他说。“他被拘留只是因为我在国外,而且我参加了反对中国侵犯人权的抗议。” 阿卜杜哈克木的行动始于2009年,当时他在乌鲁木齐大规模抗议活动前帮助分发传单,这是他当初逃往荷兰的原因。 乌鲁木齐的抗议活动后来演变成一系列暴力骚乱。中国当局说,这场骚乱导致近200人死亡,这被视为中国加强对该地区控制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当得知中国当局正在追捕他时,阿卜杜哈克木取得护照就离开了。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走进中国的“思想转化营” 他坚称,他在国内外参与政治活动时都是和平的。他说,他的侄子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对政治的兴趣。 BBC向中国政府发出查询申请,请求他们确认阿巴及他的叔叔是否涉嫌在中国从事犯罪活动,并回应阿巴被以何缘由拷在床上,以及其他虐待和酷刑指控。 但所有问题均未得到回应。 无论阿巴现在身在何处,有一点是清楚的。 无论他早些时候因毒品被定罪是否公正,他目前的拘留表明,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相对成功的维吾尔族人也可能成为拘留系统的目标。 “作为一名时装模特,这名年轻人的事业已经很成功了,”米华健教授说。“他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写得很好,而且用词也很前卫,所以很明显,这不是一个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人。” 郑国恩认为,这体现了该系统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这个人的背景是什么并不重要,”他说道。 “重要的是,他们的忠诚度已经受到了制度的考验。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每个人都将经历某种形式的拘留或再教育,每个人都将受到这种制度的约束。” 中国政府否认其正在迫害维吾尔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最近在美国对这一问题提出严厉批评后,援引乔治·佛洛伊德事件说,与在美国的非裔美国人相比,在新疆的维吾尔人是自由的。 但对于阿巴的家人来说,这两起事件是有关联的。阿巴被拷在一张地点未知的床上的影像一直萦绕在他们脑海之中。 “当我看到佛洛伊德的视频时,我想起了我侄子的视频,”阿卜杜哈克木说。 “现在所有维吾尔人就像乔治·佛洛伊德一样,”他说道。“我们不能呼吸。” BBC更多有关新疆“再教育营”的报道
zhongwen_simp.world-4737286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7372867
委内瑞拉危机:中国、俄国、印度等六大国家选边站队背后的算计
过去一段时间,委内瑞拉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不仅引起全球瞩目,也让世界一分为二,两大阵营日渐明显。
据信委内瑞拉仍欠中国大约160亿美元 反对派瓜伊多宣布出任过渡总统之后,50多个国家步美国后尘,明确表态力挺。 但是,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其中包括一些距离遥远、和委内瑞拉没有任何历史、商业关系的国家。 为什么委内瑞拉会让世界瞩目?各国选边站队背后都有哪些考量? 中国:11位数,好大一笔钱 瓜伊多努力打消各国对委内瑞拉偿还债务能力的担忧 中国对委内瑞拉的主要担心好像是一个11位数。据信,中国曾经借给委内瑞拉政府超过500亿美元。事实上,一些分析师估算,中国在委内瑞拉的投资已经超过670亿美元。 在很多人怀疑委内瑞拉偿还外债能力的时候,中国出手、成为马杜罗政府的最大债主。但是,如果委内瑞拉违约,中国也可能损失最大。 不过,据信委内瑞拉已经偿还欠中国债务当中的一大部分。 经济咨询、预测及分析公司“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拉美事务专家卡洛斯·德苏萨(Carlos de Sousa)告诉BBC,委内瑞拉仍然欠中国投资方至少160亿美元。 他说,中国决定投资的出发点是战略考虑。“委内瑞拉是已证实的世界上原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向委内瑞拉投资、获得原油供应保障的考量的确有道理,石油是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但是,也有人对中国贷款贷颇感不安。 拉斯·达伦(Russ Dallen)是“加拉加斯资本市场”投资银行的合伙人,上星期他对美国CNBC电视台表示,中国人担心委内瑞拉反对派可能拒绝承认前总统查维斯时代欠下的外债,或者去寻找不偿还的“法律漏洞”。 瓜伊多一直在试图打消外界的顾虑。二月初,他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委内瑞拉政府将严格遵守法律和国际义务,尊重“与中国签订的所有协议”。 委内瑞拉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表示支持马杜罗,但是北京官方也表示,他们与各方保持“密切沟通”。有观察人士认为,这表明,中国主要的担心是经济、而不是政治。 俄国:“可算轮到我来烦你了!” 俄国在委内瑞拉也有经济、地缘政治利益 委内瑞拉局势也是俄国媒体中的重头戏,俄国人密切关注委内瑞拉动态。总统普京公开表示力挺马杜罗。 德苏萨认为,从地缘政治意义来看,委内瑞拉对俄国相当重要。俄国感觉自己传统的朋友圈受到威胁,保持和委内瑞拉的关系有可能抗衡美国的影响。 德苏萨还说,“在乌克兰问题上和美国的冲撞让俄国很恼火,普京在委内瑞拉问题上采取同样的手法,回报美国。” “俄国要对美国喊话:现在轮到我来烦你、干扰你在你家‘后院’利益的时候了。” 但是在俄国,委内瑞拉局势也引发了一场有关内政和外交的辩论。 BBC俄语主编法米尔·伊斯梅尔洛夫(Famil Ismailov)说,“通常情况下,俄国人已经厌倦了帮助外国政府,比如叙利亚和委内瑞拉,而不是把钱投入国内。但是,俄国政府有非常强大的内部宣传机器。 BBC国际媒体观察部发现,俄国官方媒体高调报道委内瑞拉支持马杜罗的示威游行,质疑反对派收获的支持。 德苏萨说,俄国的经济利益非常明显,“莫斯科已经以贷款、直接投资等方式投入了大约100亿美元。” 有分析人士估计,这一数字可能高达170亿美元。德苏萨说,俄国认为,委内瑞拉原油产出下跌、经济衰退,这是“抄底”的好机会。 但是,也有俄国议员表示担心,质疑能否收回投入委内瑞拉的资金和贷款。 许多大国密切注视着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中国和俄国 伊斯梅尔洛夫认为,收回委内瑞拉贷款的希望不大。他说,“俄国对一个国家投资,动机是政治,而不是经济。给了委内瑞拉的钱拿不回来了,但是,这等于付钱给委内瑞拉、收获对俄国的支持。” 他还说,“对俄国政府来说,俄国面临制裁,但仍能继续担当超级大国的角色、和友邦保持关系,对俄国来说,这很重要,这笔钱花的值。” 但是,德苏萨认为,俄国有可能收回对马杜罗政府投资的一半。他说,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从俄国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获得60亿美元贷款,委方已经偿还一半,“另一半可能永远也拿不回来了。” “但是依我看,Rosneft并没有损失掉在委内瑞拉南部油田的直接投资,因为委内瑞拉反对派已经表示,他们今后仍会与中国、俄国做生意。” 伊朗:“凡是美国支持的我就反对” 马杜罗和鲁哈尼保持了各自前任查维斯和艾哈迈德内贾德建立的双边关系 伊朗和委内瑞拉之间远隔千山万水,具体讲,12000公里,但是,套用委内瑞拉前总统查维斯一句话,两国之间的关系是“神圣的”。 以美国为首的一批国家表态支持承认瓜伊多是过渡总统之后,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说这是针对马杜罗总统的"政变企图",伊朗就是其中之一。 查维斯执政后期,伊朗和委内瑞拉两国关系开始升温,查维斯和时任伊朗总统艾哈迈德内贾德成了"哥们"。自此之后,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现在伊朗政府支持委内瑞拉,是出于“凡是美国支持的、我们一定反对”的战略,BBC波斯语编辑卡利利(Ebrahim Khalili)解释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伊朗和拉美其它两个国家玻利维亚和古巴关系密切,也可以被看作同一逻辑的体现,不过在伊朗,"马杜罗名气更大,因为他能让伊朗人联想起自己国家的问题。"卡利利说,改革派媒体认为,伊朗必须汲取委内瑞拉的教训,如果采用和马杜罗一样的手段、比如压制,伊朗的下场会和委内瑞拉一样。 事实上,2017年伊朗总统大选期间,委内瑞拉是一个重要的辩论话题,以至于波斯语中新增了一个词,"委内瑞拉化"。卡利利解释说,这个词的意思是,"跌入和委内瑞拉一样的经济困境"。 土耳其:9亿美元的黄金? 埃尔多安去年前往加拉加斯,这是土耳其领导人第一次正式访问委内瑞拉 在土耳其,马杜罗也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去年九月,马杜罗在伊斯坦布尔一家豪华餐厅大吃大喝的视频爆红互联网,引发巨大争议。委内瑞拉国人食难果腹,自诩社会主义的领导人怎么这样奢侈? 那是2016年以来委内瑞拉领导人第四次访问土耳其,是年,两国关系开始渐入蜜月期。同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经历未遂政变,马杜罗是率先发声支持的国家领导人之一。 土耳其是北约成员,按理说应该是美国的盟友,但是,土耳其和特朗普政府的关系陷入低谷,过节之一是两国对叙利亚问题的态度大相径庭。 埃尔多安明确表态,坚决支持马杜罗,并对美国提出批评。 土耳其议会内有一个小组,专门打理土耳其、委内瑞拉的“友好关系”,该小组的主任苏雷克里(Kerem Ali Surekli)出自埃尔多安领导的执政党,他说,土耳其和委内瑞拉都“曾经历和抵抗外部干预”。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德苏萨说,土耳其是重要珠宝出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黄金进口国之一。去年以来,土耳其通过进口委内瑞拉黄金成为委内瑞拉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原油产量快速下降,委内瑞拉政府把开采黄金看作另一条出路。” 去年,委内瑞拉对土耳其的黄金出口总额逼近9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2013到2017年间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 美国说,委内瑞拉黄金部分流入伊朗,破坏了制裁。但是,土耳其否认与此有关。 印度:石油涨价怎么办? 印度是世界第三大原油买主 委内瑞拉局势虽然在印度媒体上并没有成为头条新闻,但是印度商业圈也在密切关注。据估计,过去十年间,印度是世界第二、或者第三大(取决于用哪种方式来统计)委内瑞拉原油进口国。 过去几个星期,部分观察人士提出,印度可能成为挽救马杜罗政府的“一剂良药”。 美国曾经是委内瑞拉原油的首要目的地,但是,一月底,美国宣布制裁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不过,印度要想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仍然存在几大障碍。 委内瑞拉出产的多为超重油,出口前需要经过稀释剂处理,但是稀释剂也在美国制裁清单之内。 印度智库、印度国际关系研究委员会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专家班达利(Amit Bhandari)说,印度有两家具备加工超重油能力的炼油厂,但是这两家炼油厂都是私营的,相比国营企业更可能遵守美国的制裁。 他说,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在印度投资的企业中有许多是美国公司;而且印度和美国都是民主国家,有同样的价值观。 委内瑞拉石油部长、PDVSA主席克维多(Manuel Quevedo)最近曾经访问印度,他说,和印度的会谈“富有成效”。但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发推特警告说,“支持马杜罗盗取委内瑞拉资源的国家和公司不会被忘记。” 班达利说,印度最大的担心是,委内瑞拉危机会催涨原油价格。继美国和中国之后,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原油进口国。 津巴布韦:"非洲版委内瑞拉"惺惺相惜? 津巴布韦和委内瑞拉都经历过通货膨胀如日中天 关注委内瑞拉的国家出发点并不全是经济或者地缘政治利益。津巴布韦也许并不是重要贸易伙伴,但是,委内瑞拉的危机在津巴布韦人当中引发强烈共鸣。 BBC驻津巴布韦记者恩约卡(Shingai Nyoka)说,这两个国家都曾繁荣、富有,都曾有个性十足的领导人—查维斯和穆加贝,他们都曾不屈从西方。2008年,津巴布韦经历有史以来第二严重的恶性通胀,Hans-Kurs通膨表显示,每个月物价上涨达到百分之796亿。 津巴布韦媒体也在密切跟踪委内瑞拉局势的变化,恩约卡说,两国有许多类似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恶性通胀、食品短缺、政府和西方对着干,马杜罗和穆加贝都曾指责"帝国主义"造成了他们国家的悲惨境遇。 记者说,有些人称津巴布韦为"非洲的委内瑞拉"。但是津巴布韦人对委内瑞拉局势的看法不尽相同。 有人认为,津巴布韦可以成为马杜罗的警钟:修理好一个破碎的国家并非易事;但是,现总统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的支持者认为,“盯着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策划阴谋,马杜罗是受害者”。姆南加古瓦也是在政变之后掌权的。 BBC记者恩约卡说,他们认为,和津巴布韦一样,委内瑞拉的经济危机也是制裁和破坏造成的。 “在他们眼里,马杜罗是在为委内瑞拉抗衡西方付出代价。”
zhongwen_simp.business-48361793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48361793
华为被断供后 美国供应商可能承受的痛
中国电讯设备企业华为遭受美国政府封杀,多家美国科技公司暂停向华为供货,令华为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事实上,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上下游互相依赖共存的情况下,美国科技公司也在承受压力。分析认为,中国可能会从市场、原材料供应方面作出反制措施,但这是要承受很大风险。
美国供应商受压 华为每年从美国供应商入口约110亿美元的部件和材料。这次针对华为的举措,令一些美国供应商也蒙受损失。 根据路透社的数据,伟创力(Flex)、博通(Broadcom)和高通(Qualcomm)在华为赚取的收入最多,其中,伟创力在亚洲设有多家工厂,其中就有为华为代工的工厂。华为很大部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订单都是交给伟创力,公司去年营收有24.3亿元人民币来自华为。博通和高通则向华为出售芯片、零部件等产品,两间公司去年分别从华为获得20.9亿和15.8亿元人民币订单。 不过,这些公司是大企业,本身有为其他国际品牌代工,承受较大的压力的是新飞通光电(NeoPhotonics)、鲁门特姆(Lumentum)、Inphi等规模较小的公司。 鲁门特姆表示,会完全跟从美国商务部所作出的规定,并停止向华为供货,目前无法预测何时会重新供货,但已下调未来的净收入预期约6-8%。 集成电路及光通信模组制造商新飞通光电有近一半的收入来自华为订单。该公司没有回应BBC中文的提问。 美国的资讯科技及创新基金会5月曾发表报告称,如果美国对新兴及基础技术实施更严厉的出口管制,可能导政美国企业损失最高达563亿美元,威胁7.4万个职位。 报告指,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出口是有所需要,但如果范围太大就会威胁到美国企业的发展,因为美国企业垄断全球技术的情况“越来越不普遍”,出口限制只是把市场拱手让给其他具备同等技术的国家及公司。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应着手管制技术转移,而非单纯的产品出口。 欧美媒体分析认为,特朗普的禁令会给一些视华为为长期客户的美国公司带来痛楚,但对华为而言,却是“生死存亡”。 不过,华为创办人任正非高调回应指,美国政客低估了华为,华为有备胎计划,已有一定的储货,也可以自主生产研发所需要的部件、芯片和技术,公司仍然可以运作。 中国可能的反制方法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对BBC中文表示, 美国科技公司不完全依赖中国市场,华为面对短期“阵痛”,但也不是无法生存,要看华为是否真的能如任正非所言,自行量产所需零部件和推动自身研发的技术和系统。 早前,谷歌表示华为未来推出的手机可能不能够用谷歌软件,这一举动必将影响华为的海外市场。但华为称会很快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过往微软、诺基亚、黑莓等都未能够突破苹果iOS和谷歌安卓在操作系统的垄断,华为或是其他中国的操作系统如何突破重围,还是未知之数。 黄锦辉说,欧美企业无法突破垄断是因为企业奉行自由经济,但中国政府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催生内需,例如要求政府部门使用华为的操作系统,华为亦可以把目光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能能够弥补部分失去的美国市场。他说,科技行业存在很多相互依赖。生产工程好多都是代工制造(OEM),互相用大家的部件,也有美国的公司使用华为设备,例如华为拥有大量5G技术专利,也是欧美国家难以完全摆脱华为的因素。
ukchina_simp.vert-fut-50730380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50730380
为什么世界正面临沙子短缺危机?
2019年9月,一名南非企业家被枪杀。8月,两名印度村民在一场枪战中丧生。再往前的6月,一名墨西哥环保活动人士被人杀害。
三个凶案现场虽然彼此相隔数千英里,但都有一个叫人难以相信的共同原因:争夺21世纪最重要但却最不被看重的一种商品,即人们眼中再普通不过的沙子。沙子争夺战引发的暴力浪潮正愈演愈烈,而上述仅是其中最新的四名受害者而已。 沙子看似卑微不足道,但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中却不可或缺。沙子是建设现代城市的主要原料。我们用来建造购物中心、办公室大楼和公寓楼房的混凝土,以及用来修建道路连接这些商业住宅大楼所使用的沥青,大部分都是用沙子和砂砾搅拌粘接而成。每扇窗户、每个挡风玻璃和智能手机屏幕,其玻璃都是用沙子烧融后制成。甚至我们的手机和电脑里的硅晶片,以及我们家中几乎其他所有电子设备,都用了沙子为原料。 你或许要问,尽管沙子是重要原料,但有何理由要为沙子争夺得你死我活?我们的星球到处都是沙子。从撒哈拉沙漠到亚利桑那州的大沙漠都有绵延不尽的沙丘。世界各地海岸线上的海滩也都是沙子。我们甚至只需花少少钱就可以在我们附近的五金店买到几袋沙子。 但信不信由你,今天全球正面临着沙子短缺的危机。既然地球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这种物质,而这种物质似乎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这一自然资源又怎么会快要耗尽呢? 为全球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建造高楼大厦和桥梁道路,需要大量的沙子(Credit: Getty Images) 因为除了水之外,沙子是地球上人类消耗最多的自然资源。人们每年要使用500亿吨的“骨料”(工业术语,沙子和砾石混合的通称)。这500亿吨的量足以覆盖整个英国。 而问题在于工业使用的沙子是有选择的。沙漠中的沙子虽然取之不尽,但对我们基本上没用。人类开采的沙子绝大多数用来制造混凝土。用于此目的,沙漠中沙粒的形状不符合要求。沙漠的沙是经风而不是水的侵蚀而形成,因此形状太光滑、太圆润,无法粘接在一起形成稳定的混凝土。 我们需要的沙子是在河床、河岸、河漫滩、湖泊和海岸上开采的比较粗燥的沙子。对这种沙子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巨大,以至于全世界的河床和海滩的沙都被开采一空,甚至为开采这种珍贵的建材不惜破坏农田和森林。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犯罪团伙开始涉猎盗采沙子行业,催生出一个往往会闹出人命的沙子黑市。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研究员帕斯卡尔·佩度日(Pascal Peduzzi)认为,“很多人对出现沙荒感到意外,但不应该为此大惊小怪。不论任何物质,我们不可能每年开采500亿吨而不会导致对地球和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造成沙荒供应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城市化发展太快。全球人口每年都在增长,而且从农村迁往城市生活的人口也在每年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城市正在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大幅扩张。 从1950年代至今,全球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已增长了三倍多,现约为42亿人。联合国预测,在未来30年里,还将有25亿人进入城市,这相当于每年增加8个纽约大小的城市。 沙漠中的沙,如撒哈拉沙漠,经过风的千年吹袭侵蚀,细微光滑,如用作混凝土材料,缺乏粘合强度(Credit: Getty Images) 要建造容纳所有新增城市人口的楼房建筑,以及连接楼房的交通道路,需要大量的建筑用沙子。在印度,建筑用沙量自2000年以来每年增长两倍多,而且仍在快速增长。仅中国一个国家在这十年里使用的沙子就可能比美国在整个20世纪使用的沙子还要多。对某些类型的建筑用沙的需求如此之大,以至于坐落在巨大沙漠边缘的迪拜(Dubai)要从澳大利亚进口沙子。没错,澳大利亚出口的沙子是卖给沙漠国家的阿拉伯人。 不过沙子不仅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填海造地。从加利福尼亚到香港,体型越来越大、马力越来越强的挖沙船每年从海底吸走数以百万吨计的沙子,堆填在海岸地区,人工建造出新的陆地。迪拜棕榈树形状的岛屿可能是近年来从无到有建造的最著名的人造陆地,而全球同样的填海人造陆地还很多。 尼日利亚第一大城市拉各斯(Lagos)正在大西洋海岸地区填海,以增加2400英亩(9.7平方公里)的城市土地。拥有的天然土地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大的中国,也填海增加了数百英里长的海岸线,盖了好几座岛屿做豪华度假村。 这种新造的人工地产可带来巨大利润,但常常要付出高昂的环境生态代价。在海底挖沙已经破坏了肯尼亚、波斯湾和美国佛罗里达的珊瑚礁。而且还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使用吸沙管抽沙使水域变得浑浊,会危害到离开原栖息地的海洋生物。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的渔民发现他们的生计被海洋挖沙所破坏。在中国,填海造地破坏了沿海湿地,以及鱼类和水鸟的栖息地,并增加了水污染。 还有新加坡,这个国家填海造地世界领先。为了给近600万国民创造更多的空间,这个高人口密度的城市国家在过去40年里填海新增加了50平方英里(13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填海的沙子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因此造成的环境破坏非常之严重,以至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和柬埔寨等邻国现在均限制向新加坡出口沙子供其填海。 根据荷兰一个研究小组的报告,自1985年以来,人类总共为世界海岸增加了5237平方英里(13563平方公里)的新生人工土地,其面积相当于牙买加的整个国土。这些人造土地大部分是用大量的沙子填海而来。 用工业之规模,从河流、湖泊和海滩开采沙子,以满足全球的需求(Credit: Getty Images) 开采沙子用于混凝土和其他工业用途更具破坏性。用于建筑的沙子通常采用河沙,需要从河流中开采。用吸沙机甚至是水桶把沙子从河中抽上来是轻而易举之事,而且船装满了沙子后,运输也很容易。但挖掘河床会破坏水底栖息生物的栖息地。搅碎的沉积物会使河水变得浑浊,既使鱼类受到窒息,也会阻挡水下植被生长所需的阳光。 河沙开采正在导致越南湄公河三角洲(Mekong Delta)的缓慢消失。湄公河三角洲是2000万人口的家园,为越南粮仓,是该国一半稻米的产区,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大部分大米也产自这里。但現在因為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湄公河三角洲每天要流失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面积的土地。但研究人员认为,土地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在湄公河三角洲掠奪性地開採河沙。 数百上千年以来,发源于中国青海崇山峻岭中的湄公河崩腾而下带来的泥沙在流入南海时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但近年来,在湄公河流经的几个国家都开始从河床大规模挖沙。根据三名法国研究人员2013年的一项研究,仅在2011年这些国家在湄公河就开采了约5000万吨的沙子,这些沙子足够覆满整个美国丹佛市达2英寸深。而同时不幸的是,近年来湄公河上已经修建了五座大型水坝,中国、老挝和柬埔寨还计划再建12座水坝。大坝的建设进一步减少了流向三角洲的泥沙。 换言之,湄公河三角洲的土壤仍在遭受自然侵蚀而流失,但其泥沙的自然补给却没有继续。世界自然基金会大湄公河项目的研究人员认为,按照这个速度,到本世纪末,湄公河三角洲将近一半的土地将会消失。 像斯里兰卡等国家,从河岸沙场开采沙子是非常艰辛的苦力活(Credit: Getty Images) 而更坏的是,在柬埔寨和老挝两国的湄公河和其他河流开采沙子,甚至导致河岸坍塌,农田和房屋被河流吞噬。缅甸农民表示,伊洛瓦底江(Ayeyarwady River)沿岸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此外,从河流中开采沙子也给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造成了数百上千万美元的损失。开采时搅起的沉淀物堵塞了供水设备。将河岸的砂石开采一空,桥梁的地基就会暴露在外,得不到支撑。在加纳,采砂工人挖动了太多的地面,以至于山坡上建筑物的地基暴露于外,使得楼房有倒塌的危险。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风险,事实上确有这样的危险发生。2000年,台湾的一座桥梁因采沙而垮塌。第二年葡萄牙发生类似因挖沙造成的桥梁垮塌事件,当时一辆公共汽车刚好从这座桥梁上驶过,结果造成70人死亡。 人类对高纯度硅砂的需求也在飙升。硅砂被用于制造玻璃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和电脑芯片等高科技产品。美国蓬勃发展的水力压裂开采页岩气行业也需要强度很高的高纯度硅砂。其后果是美国威斯康辛州农村地区的大片农田和森林被毁坏,因为这些地方不幸恰好有很多珍贵的硅砂储量。 因此争夺沙子开采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在许多地方,黑社会犯罪团伙逐利而来也加入争夺,开采成百万顿的沙子在黑市上出售。根据人权组织的说法,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儿童被迫在沙场里充当奴隶劳工。这些黑社会团伙就像其他地方的有组织犯罪一样,通过贿赂腐败的警察和政府官员来为他们的非法经营开路。当他们认为有必要时,就会攻击甚至杀害那些挡路的倒霉鬼。 黑社会犯罪团伙发现非法开采河滩和沙场的沙子,然后在黑市出售,是有利可图的生意(Credit: Getty Images) 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Chiapas)的一名环保活动家何塞·路易斯(José Luis Álvarez Flores)因反对在当地一条河流中非法开采沙子,2019年6月被人枪杀。据报道说,他的尸体被发现时,其身旁还有一张威胁他的家人和其他活动人士的纸条。两个月后,印度拉贾斯坦邦(Rajasthan)警方试图阻止一辆装载非法开采的沙子的拖拉机车队时遭到枪击。随后的枪战导致两名采砂工死亡,两名警察入院治疗。今年早些时候,南非一名采砂工人在与另一组采砂工发生争执时被人开了七枪。 上述仅为最新的伤亡事件。近年在肯尼亚、冈比亚和印度尼西亚,争夺沙子贸易的暴力活动已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被印度媒体称之为“沙子黑手党”的犯罪团伙已造成数百人受伤和数十人死亡。遇难者包括一名81岁的教师和一名22岁的活动人士,他们分别被砍死,另有一名记者被烧死,至少三名警察被运沙车碾死。 现在人们已逐渐意识到工业建设依赖沙子危害很大。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用其他材料代替混凝土中沙子的作用,比如以煤电厂留下的粉煤灰、塑料碎片、甚至碾碎的油棕壳和稻壳来代替。其他一些公司正在研究开发少用沙子的混凝土,同时研究人员也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磨碎和回收混凝土。 海边的沙滩常被形容为人间天堂,但在世界某些地方,这些人间天堂的沙子成吨地被挖走出售(Credit: Getty Images)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已基本禁止河沙开采。不过,很难让世界其他国家效仿。世界自然基金会最近发布的一份关于全球沙产业的报告称:“为了防止或减少对河流可能造成的破坏,建筑行业必须停止使用来自于河流的骨料。这种类型的社会转变与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社会转变相似,这将迫使人们改变对沙子和河流的认知,改变城市的设计和建设方式。” 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采取更多措施限制采砂造成的破坏,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海岸地理学家梅特·本迪克森(Mette Bendixen)是其中一员。他说:“我们应该有一个监控计划,需要更多的管理。因为目前根本没有对沙子开采进行管理。” 当下,甚至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有多少沙子正从大地上开采挖走,也没有人知道在什么地方,在什么环境下被开采出来。因为大部分都是无证开采,无案可查。本迪克森说:“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地球上的人越多,我们需要的沙子就越多。”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1211_rolling_china_ship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2/121211_rolling_china_ship
中国最大渔政船入列东海护渔维权
中国最大渔政船入列,将到东海护渔维权。
官方新华社报道,5800吨级的中国渔政206船入列,首航仪式早上在上海举行,标志渔政206船正式编入渔政船序列,到东海海域执行护渔维权任务。 报道说,中国渔政能力会大力加强,进一步提升中国渔政专属经济区巡航和护渔维权执法能力。
ukchina_simp.vert-cul-38301733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38301733
恋爱如何帮我们学习语言?
那是1970年,德国科隆。卡罗尔(Carol),一位活力十足的红头发英国女性,吸引了帅气的突尼斯男人切德里(Chedly)的注意。他们对彼此都有好感;而横亘在二人之间的只有一个问题:他们都不懂对方的母语。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于是,卡罗尔和切德里选择用彼此的外语——德语,作为恋爱初期的沟通语言。三个月后,二人订婚;在此后的46年里,除了一些英语课之外,孩子、孙子一个个降生,他们现在还是在一起。 1971年时的卡罗尔·马罕发德和切德里·马罕发德(Carol and Chedly Mahfoudh)。他们是许许多多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结合在一起的人的故事之一。(图片来源: Carol and Chedly Mahfoudh) 卡罗尔和切德里·马罕发德的故事只是无数跨国恋爱故事中的一个:两个人相遇、坠入爱河,然后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恋爱结婚。 "语言是可以跨越的界限,能够在情侣间制造出满满的罗曼蒂克情调,"《纽约客》杂志作者劳伦·柯林斯写道。她自身游弋于双语之间的浪漫故事是其新书《身在法国:用一门外语谈情说爱》(When in French: Love in a Second Language)的主题,这本书既是一本幽默的回忆录、一个爱情故事,同时也对语言与思想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了严肃探究。 劳伦·柯林斯的新书《身在法国,用一门外语谈情说爱》以其自己的双语爱情故事为蓝本。(图片来源: Philip Andelman) 恋爱伊始,生于美国的柯林斯和自己的法国丈夫奥利维尔(Olivier)只能用英文交流,因为他们无法用奥利维尔的母语交流。"有些情侣之间似乎有某种心灵感应,能够解码对方的各种态度和心思,理解对方,可是我们俩似乎缺乏这种快速读心术,"柯林斯写道。经过一番尤为棘手的讨论后——期间二人都费尽心力想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奥利维尔说,"跟你用英语对话,简直像是戴着手套拉手。" "如果我不开始学习他的语言,那么我就必须接受我们之间一直存在距离这样的事实,"柯林斯告诉BBC文化栏目。"我想我们都有意愿,也梦想着学习一门语言,但是,除非你有什么实实在在的迫切理由,学习语言真不是件容易之事。"柯林斯说道。 浸入陌生文化环境学习新语言,亦会让你遭遇挫折与尴尬。(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迫于想要与伴侣有更深层的交流这一强烈意愿,劳伦下定决心,开始学习法语。她充满热情地迎接挑战——然而她发现,将自己浸入陌生文化环境中学习新语言,也会让自己遭遇尴尬(比如错误地告诉奥利维尔的母亲自己生了一个咖啡壶);同时还有挫折:"我很努力地学习法语,但这也让我一下子察觉到自己的迟钝,我感到筋疲力尽,我就像是在一滩死水里狗刨一般,"她写道。 绕口令 劳伦·柯林斯的经历不是个例。安娜·欧文(Anna Irvin)2011年搬去巴黎,与自己的法国伴侣克里斯托弗·西格尔(Christophe Sigal)同住,她回忆自己刚开始一整天讲法语时的经历时说道:"我感到很沮丧,我还记得那时候为了练习不同的元音,不停运动自己的舌头和嘴巴,舌头都开始发疼了。" 安娜和克里斯托弗将学习语言描述为男女感情发展中继续讨论和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耐心、信赖和顽强的决心。对安娜来说,这意味着信任克里斯托弗在如何区分dégoûtant和dégueulasse这两个词上的看法,对克里斯托弗来说,这意味着区分英语中的"It's ridiculous"和法语中的c'est ridicule(在以上两对比较中,后者的表达都更粗鲁一些。) 克里斯托弗·西格尔和安娜·欧文将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形容为继续讨论和发现的过程。(图片来源: Anna Irvin and Christophe Sigal) 让语言学习难上加难的是,语言学习者还需要理解伴侣背后那个自己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为我来自法国南部乡村,"克里斯托弗说道,"所以不仅仅是语言,政治环境也不一样。" 卡罗尔和切德里·马罕发德在二人近半个世纪长的婚姻中,也一直感受着如此差异的存在。讨论文化差异成了他们二人的生活平衡术。"我们和其他跨国婚姻伴侣一样,需要多努努力,去理解双方的思维方式,"卡罗尔说道。卡罗尔笑了笑,接着说:"我永远也搞不清,我生气是因为他是突尼斯人,他是法国人,他是个男人……还是仅仅因为他老了!" 可以想见,如果双语夫妻遇到不得不争论的问题,困难就会涌现出来。"在争论中,困难会出现,因为有的想法你知道怎么说,有的却无法表达,所以语言很重要,在这样的场合尤为重要,"安娜·欧文说道。 双语夫妻在争论中会遇到表达难题。(图片来源: Alamy) 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应用语言学教授安妮塔·帕弗兰克博士(Dr Aneta Pavlenko)就包括双语伴侣面临的诸如愤怒等情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赞同以上看法。"在为某件事情争论时,双方的差异性就会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在争论过程中,你对语言的把控力最弱,而这恰恰又是你最需要清晰表达自我想法的时候,"她说道。 甚至不同文化看待愤怒的方式也会影响情侣间的争论,母语为俄语的帕弗兰克博士补充道。"英语语言学者经常将anger(愤怒)看作是全球概念,但是,作为母语为俄语的人,当我第一次踏进这样一个文化环境,我很难明确理解这一点,因为在俄国,我们对此有不同的定义。我发现英语的anger和俄语概念的serdit'sia (生某人的气) and zlit'sia (被某人惹恼而感到愤怒)都有差别,所以一开始我感到自己完全摸不着头脑。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会激发我们的内心感受,但是由于母语不同,所以我们命名这些感受的方式是有差别的。" 这意味着,在一场争论中,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扮演重要角色——文字的积极作用是惊人的,安娜·欧文解释道。"文字让一切慢下来,"她说。"我认为这会让双方的争论更理性沉稳,"她说。"会迫使你更小心地处理自己的说法方式和内容。" 一切都是相对的 "能用奥利维尔的语言故意激怒他,或者逗他开心,这让我感觉很好,"劳伦·柯林斯写道,随着劳伦能够更流利地讲伴侣的母语,她也拉近了自己与奥利维尔的距离。理解法语,以及法语中正式和非正式称呼的区别,有助于劳伦纠正自己先前对伴侣态度的误会。"我曾经将奥利维尔的沉默看作是一种消极表现,但我现在从中看出了深深的浪漫和希望,以及不愿意过分夸大或承诺过多的态度,"她这样写道。 成年后学外语,其积极作用堪比学习乐器或画画。(图片来源: Alamy) 可能就像是掌握任何新技能,比如学习乐器或者画画,劳伦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有了许多顿悟。虽然促使她开始学习外语的是对自己伴侣的爱,但后来的学习为她带来了许多新体验——以及新观点。"对我来说,法语就是我的另一份爱情,"她这样说道。正如一开始在书中提到的,"我从未预料到法语会重绘我的人际关系轮廓;在情况清楚之前,我不再总是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看得过于亲密。"这一改变引发了劳伦的好奇心:学习新语言真的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吗? 在20世纪中期,随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的兴起,语言影响思想——即语言的相对论和决定论——这一观点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萨丕尔写道,"特定的语言会成为某一社会的表达媒介,而该社会中的人往往受制于该语言"。其后,对该理论的推崇逐渐衰退: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语言普遍论用孩子们能够同样轻松地学习任何语言这一事实驳斥了萨丕尔的观点,而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在1994年出版的著作《语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中,进一步完善了乔姆斯基的这一观点,他表明,语言是人类的一种先天本能,而非社会文化的产物。 语言影响思想这一观点,即语言相对论,于20世纪中期广受欢迎。(图片来源: Alamy) 然而近年来,"新沃尔夫主义"(neo-Whorfianism),一种语言相对论的简化版在某些学术圈内受到热情欢迎。该流派认为,不可翻译单词的存在——诸如Kummerspeck(德语,指因伤心悲痛而饮食过量,体重增加)和hygge(丹麦语,指舒适惬意的生活状态)——并不意味着讲该语言的人与讲其他语言的人看待世界的眼光有多么不一样,它仅仅意味着,由于我们所讲语言、在哪里讲,以及对谁讲的不同,我们对各种事物的着重点也有所不同。 该理论甚至成为最近上映的电影大片《将临》(Arrival)的基调。在其中,艾米•亚当斯(Amy Adams)饰演语言学家路易丝·班克斯博士(Dr Louise Banks),美国军队派她前去解密降临在地球上的神秘外星生物的语言。这些外星生物名为"heptapods",其所讲的语言表明了它们以一种完全非线性的方式看待时间。 在《降临》中,艾米·亚当斯扮演由美国军队派出的语言学家,前去解密降临在地球上的神秘外星生物的语言(图片来源: Paramount Pictures) 《降临》的故事脚本改编自姜峯楠(Ted Chiang)的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在某一脚本片段中,路易斯形容了学习Heptapod B(外星生物的书面语言)如何改变她对时间和记忆的看法:"在我学习如何用Heptapod B思考之前,我的记忆就像一柱香烟灰,上面是燃烧过后飘忽的微微青丝,也就是我的意识,代表了按时序排列的当下。学习Heptapod B之后,新的记忆就像巨大的块体不断填充进来,每一块记录的时间跨度都连续多年。" 姜峯楠的故事并未体现决定论者的一贯观点,但依然认为,语言(即使是外星生物的语言)决定思想。"我的思维生而就被设定为人类的思维模式,语言是时序性的,无论我在外星生物的语言中浸入多长时间,这一点也不会被完全改变。我的世界观是人类与heptapod世界观的混合物,"路易斯这样说。 路易斯在学习外星生物书面语言的过程中,她对时间和记忆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图片来源: Alamy) 虽然许多语言学家对这件事表示怀疑,许多有双语能力的人纷纷认为,他们的个性确实会被所讲语言影响——在讲非母语时,他们往往能够更自由地表达。"如果我们从少年期或成年期开始学习新语言,那么我们与新语言中的情绪表达——如各种禁忌词——的情感连接就不会那么深入。"安妮塔·帕弗兰克解释说。"所以,许多我们用母语说不出口的话反而可以更轻松地用外语说出来,比如我们更容易用外语说脏话,也更容易用外语说出'我爱你'。" 劳伦·柯林斯与新沃尔夫主义理论在某一观点上是一致的。作为成年人,她学习外语的经历为她呈现了另一种世界观——这并非一种彻底的转变,但与路易斯在《降临》中的感受不无相似之处,通过某种语言上的共情,路易斯对时间产生了一种新的看法。这是微妙的差别:"不是说你可以在学习新语言时做出这样的变化选择,"柯林斯解释道,"而是说你一定会体会到这一改变。" 拥有双语能力的人时常说,在讲不同的语言时,他们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不论是学习伴侣的母语,还是学习其他任何一门外语,柯林斯的新书都提供了非常引人入胜和具有说服力的讨论。然而,对于那些处于双语关系当中的情侣来说,没有对错,帕弗兰克这样说。"我认为人们会利用不同方式找到快乐……我不会说这就是快乐的处方。我自己嫁给了一个讲英语的美国人,而他仅仅会说几个俄语单词,但我们已经在一起快乐地生活了20年了!" 然而,柯林斯则认为,那些愿意尝试的人很可能收获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我发现,如果我不学习奥利维尔的母语,那么我就永远也不会了解奥利维尔身上那对我来说具有神秘感的一部分。而另一份惊喜和快乐则是,我发现我身上也有神秘的一部分,也许它不是神秘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一部分,是学习法语这件事在我身上创造的一部分。" 请访问BBC Culture阅读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1126_davies_ft_xijinping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11/121126_davies_ft_xijinping
《金融时报》谨慎乐观预测习近平未来10年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经济专家、曾经担任过BBC理事会主席的加文·戴维斯(Gavyn Davies)撰文说,胡锦涛向习近平的权力交接标志着中国政治的成熟性增加。他说,这次中国领导层权力交替被美国花旗银行的分析师说成中共91年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有序的权力移交。
中国的新领导层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过度投资带来的问题 在胡锦涛主政的10年间中国经济年增长速度为9.9%,每年中国消耗的许多基本商品约占世界一半。 中国经济奇迹在习近平时代还会继续吗?文章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是肯定的,但是西方许多经济专家有不同看法。 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过程类似于日本和韩国十几年前的发展经历。展望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发展是否会产生自我限制的因素,重演日本等亚洲经济国际经济放慢的先例?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供应减少,制造业增长过了巅峰状态,进口高科技的能力走到极限,经济放慢似乎不可避免。 在胡锦涛主政期间中国经济能够维持高速增长,即使在2008年以后也维持了高速度,因为中国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补充贸易净额下降以及家庭消费不足。 目前中国固定投资约占GDP的50%,消费仅占35%。按照国际标准,显然中国投资份额远高于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时期的数字。 伦敦朗伯德街研究公司的分析师指出,近年来中国的投资产出增量比以及在下降,说明资本回报在减少,存在过度投资现象,并认为固定投资理想状态应该保持在GDP的33-34%。 但过快下调固定投资可能会引发衰退,还会引起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依赖对中国出口。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的资本存量同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如果资本投资只是对消费超前,高比例的固定资本本身并不是问题,因为政府投入而不是私营企业投入的住房、铁路和公路将来迟早会带来效益。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与政治学教授巴里•埃森格林及其同事2011年发表文章,通过对1957年以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多个国家的研究,指出主要的增长放慢的是在人均GDP达到每年16,700美元的时候,或者达到主要发达国家(也就是美国)人均GDP的58%的时候开始的。 中国还没有埃森格林研究中确认的水平。《金融时报》作者加文·戴维斯估计,中国人均GDP在2016年才能超过16,700美元的水平,而中国人均GDP要达到美国数字的58%,则要等到2020年以后。因此中国经济还要增长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会放慢,这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的中期预测,认为中国经济在2017年以前仍然会以8.5%的速度增长。 不过巴里•埃森格林的研究当中也包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些具体警告。除了人均GDP,研究认为包括在GDP中消费比例过低,人口老龄化以及低汇率等好几个其他变量会影响的经济能否增长的问题。因此埃森格林的研究估计,如果没有政府采取纠正措施,在今后几年中国经济放慢的可能性高达70%。 因此,习近平在未来10年面临的挑战是能否通过政策行为避免即将来临的经济增长放慢。好消息是,中国的新领导层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过度投资带来的问题,他们将采取行动消除负面影响。 文章说,中国在过去30年当中面临的经济挑战更大,但是他们渡过了难关。他们应该能够再次成功。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41002_hk_protest_principal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10/141002_hk_protest_principals
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校长看望示威学生
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教授(Peter Mathieson)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教授在接近子夜时分来到金钟的占中行动聚集区,并到行政长官办公室门外向聚集学生讲话,赞扬到目前为止的文明集会,并呼吁他们保持和平理性。
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赞扬学生到目前为止的文明集会,并呼吁他们保持和平理性。 沈祖尧校长在得知梁振英与林郑月娥宣布与学生对话的消息后说:“我们非常高兴今晚有一个如此正面的信息给我们。他也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在这里聚集的学生和群众不冲击特首办,警方是不会使用武力。” “八大大学校长在未来的日子里面要是有什么东西是我们能帮得上忙的话,我们乐意之至。” 他还表示今晚到场是很迟才作出的决定,并且否认是应政府邀请到场做说客。 他说,八大校长一直有在网上联络,今日较早前收到港大马斐森校长的电话,于是提出一同到现场探望集会人士。 沈祖尧还说, 政府愿意沟通是重要一步, 让双方毋须对峙, 希望政改可以透过沟通,得出令大家接受的方案,令今次集会活动可以圆满结束。 BBC中文网记者叶靖斯报导说,沈祖尧与马斐森到达和离开现场时都受到群众尤其是学生的热烈欢迎,纷纷高呼“校长好嘢”(校长真棒),更有人呼吁两人留下,认为这样警察就不敢动武。 (报道:叶靖斯 责编:李莉)
zhongwen_simp.120820_us_syri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2/08/120820_us_syria
奥巴马警告叙利亚勿动用化学武器
美国总统奥巴马警告说,叙利亚当局如果在与反对派的冲突中使用化学武器将触及“红线禁区”,可能会改变他不干预叙利亚内战的做法。
奥巴马称目前尚未下令美军介入叙利亚冲突 奥巴马说,现阶段他还没有下令美军介入叙利亚的冲突。 不过,他补充说,“如果我们看见有化学武器调动的情况,或者使用情况,后果将极其严重。” 奥巴马是在白宫的记者简报会上发表这一谈话的。 他说,使用化学武器将扩大在叙利亚所处地区的冲突范围。 他说,届时,冲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叙利亚,还将引起中东地区盟国,包括以色列的关注,也会令美国担心。 叙利亚拥有世界上第四大化学武器库。 上个月,叙利亚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叙利亚政府绝不在国内使用化学武器。 不过,BBC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记者说,美国最近收到未经证实的报道称,叙利亚当局已经在调动化学武器。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31008_japanpress_obama_bytongqia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10/131008_japanpress_obama_bytongqian
日媒:奥巴马缺席 中日俄亚太争地盘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次缺席印尼召开的APEC峰会是因政府欠预算停摆,不过日本传媒和舆论广泛疑虑奥巴马连续两届缺席APEC峰会,显示美国“回归亚太”的政策露出破绽,说明奥巴马政权没有精力顾及亚太,国务卿克里不关心亚太事务。
奥巴马连续两届缺席APEC峰会,显示他没有精力顾及亚太。 美国缺席的亚太将会出现什么局面?日本媒体关注中日俄三国首脑在印尼峰会“抢地盘”。 日本官方电视台NHK在印尼采访的记者群也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精力来观察、报道,形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是“看起来淡淡地说话,其实是趁奥巴马缺席,加大对亚太的影响力”。 NHK认为,习近平对APEC加盟国和地区经济界表明创设援助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亚洲基础投资银行”和与东盟贸易目标等,“其战略目的是化解各国对中国的戒备心理,同时对抗深入这一地区经济和安全等事务的美国与日本,提升中国影响力”。 突出政治同盟 NHK还指出,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以及更早前的中俄外长会谈都涉及叙利亚和朝鲜问题,“是双方都趁奥巴马缺席的空隙,来突出显示中俄在亚太的存在感”。 《读卖新闻》则针对习近平与普京会谈达成2015年举行二战胜利70周年庆典的协议,指出中俄称铭记和继承历史具有重要和深刻的意义,是“不指名地暗示日本在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和北方四岛存在纠纷”。 共同社报道说,中俄约定二战70周年庆典“可能是把日本作为共同的敌人”,不过共同社认为习近平与普京会谈一开始就强调中俄在二战的关系,而普京对此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这显示因尖阁诸岛问题与日本关系恶化的中国和谋求与日本扩大交往的俄罗斯还是存在对日态度温差”。 谋主导经贸权 但最令日本官民关心的,可能还是奥巴马这次缺席加盟TPP谈判国的会议,突显环太平洋经贸缺领头羊。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启程前往印尼前,已显示有意敦促谈判国在年内缔结谈判协议,以突出日本的影响力。 去年刚勉强抑制国内农民和医药、保险业等强烈反对,加入TPP谈判的日本,上周自民党和内阁忽然推翻对内宣称农产品等5方面586个项目不废撤关税的原则,说5方面当然也存在废撤关税部分,正反映安倍准备付出代价。 日媒关注安倍推进美国缺席的亚太经贸自由圈时,《产经新闻》也指出,习近平出席APEC前,先到访奥巴马刚取消访问的马来西亚并展示怀柔姿态,“是对奥巴马缺席令TPP崩溃虎视眈眈”,而《日本经济新闻》也指习近平在印尼与韩国达成早期生效自由贸易协定等协议,“是强烈警惕美国主导的TPP,在奥巴马缺席令美国影响力降低时,谋求与韩国等亚洲国家构筑对抗该协定的势力”。 (责编:路西) 网友如欲发表评论,请使用下列表格: 读者反馈 一个依赖出卖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国家是没有竞争力的,而一个专制腐败,整天顾着争权夺利,弄虚作假,愚弄百姓政权,不可能产生高明的领导和高明的政策,一个被长期洗脑和愚化的民族更是目光短浅,毫无创新力。 大国博弈,小国就不要硬把自己加进去了吧,日本这次在APEC看不出有什么作为。Louis,
zhongwen_simp.150918_japan_legislatio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09/150918_japan_legislation
日本通过允许出兵海外的安保法
虽然有日本在野党派和很多民众的强烈反对,安倍政府在当地时间周六(9月19日)凌晨通过了争议下的安保法案。
日本安保法案将允许日本自卫队可以出兵海外“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也意味着日本的安保战略在二战结束70周年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守护国土为主转变为积极参与国际军事行动”。 反对法案人士认为,日本因此“将改变坚持了70周年之久的和平发展道路”。 (责编:立行)
zhongwen_simp.140926_hk_middle_school_students_boycott_clas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09/140926_hk_middle_school_students_boycott_class
香港上千中学生参加罢课集会
香港上千中学生星期五(9月26日)举行一天罢课,抗议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对香港政改的决议。
他们坐在政府总部附近的添美道。 他们从早晨10点到下午4点坐在地上,他们中有些人还穿着校服。 BBC中文网记者陈志芬在现场估计在这里参加罢课活动应该有上千人。 这次中学生罢课跟正在进行的大学生罢课,都是为了抗议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对香港政改的决议。 这是首次有团体发起中学生罢课。 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向BBC中文网表示,这次是“罢课不罢学”,已经安排几名讲者出席为学生进行公民教学。
zhongwen_simp.121031_rolling_clinton_syri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0/121031_rolling_clinton_syria
克林顿呼吁叙利亚反对派大改革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呼吁叙利亚反对派领导层实行重大改革。
克林顿说,定于下个星期在卡塔尔举行的会谈应该确保那些在叙利亚境内与阿萨德政府抗争的人也有代表参加。 她说,叙利亚全国委员会这个被美国和其他国家承认的叙利亚主要反对派组织中的很多领导人已经数十年没有去过叙利亚。 在最近发生的暴力事件中,大马士革附近的一个什叶派穆斯林圣地遭炸弹袭击,至少七人死亡。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6755672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6755672
台湾“新南向政策”:印尼学生赴台疑似沦为劳工影响台印交流
台湾推动“新南向政策”,成立产学合作国际专班,希望吸引更多东南亚学生赴台湾就读,据台湾媒体报导,有立委爆料,位于台湾新北市的醒吾科技大学安排印尼学生,每周有四天必须到隐形眼镜工厂当包装工,每天工作长达十小时,学生变成“外劳”,甚至强迫穆斯林学生吃猪肉。印尼媒体报导,印尼政府将暂停此类赴台湾留学生计划,同时要求台湾政府说明情况。
印尼是台湾最主要的外籍劳工来源。 印尼学生沦为劳工 台湾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柯志恩2018年12月27日指出,台湾醒吾科技大学利用教育部“新南向国际产学合作专班政策”,向印尼当地招生。据台湾媒体报导,柯志恩说,该校有200名印尼学生一天必须站10个小时包装隐型眼镜,一周工作逾40个小时。 柯志恩向台湾媒体表示,学生不断向学校反应,但校方解释学生若不去工作,学校和公司的合作无法持续。她并指出,因为有学生疲累不堪,才向她爆料。根据柯志恩说法,业者还称该专班的外籍学生比外劳还好用,因为不需要依照聘请外劳作财产登录。 对此,台湾醒吾科技澄清,大一学生集体打工是学校协助学生赚取生活费,完全符合就业服务法等规定。 不过该事件已引发大批印尼媒体关注,《雅加达邮报》报导,印尼外交部发言人纳索尔(Arrmanatha Nasir)2日表示,印尼将暂时停止赴台湾大学实习计画。他说等到两方达成更好的协议才会再次启动该计画。纳索尔向印尼媒体透露,驻台北印尼经贸代表处已与台湾政府合作重新审视新南向政策架构之下,台湾8所产学合作计画的学校。 该事件已演变成台湾与印尼的外交事件,台湾驻印尼代表处主任陈忠,今天(4日)大动作在雅加达召开记者会,回应印尼媒体提问。BBC中文在记者会前,得到陈忠回应,他表示,台湾媒体部分报导不实,教育部已有派人到学校了解,他说,“学生对於该实习感到认可,或许有少部分学生不满意,但学校没有违法行为。” 陈忠向BBC中文说明,根据相关规定,印尼学生到台湾第一年可以实习丶工作20个小时,第二年开始增至40个小时。他强调,学生没有一天工作十小时,业者也未强迫学生吃猪肉。
zhongwen_simp.141107_japan_china_fishing-boat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4/11/141107_japan_china_fishing-boat
大批中国渔船重返日本经济领海
日本海上保安厅周五(11月7日)报告,经过一天离开日本小笠原诸岛海域避台风的约200艘涉嫌捕捞红珊瑚的中国渔船,从周四晚起又开始重返该海域。到周五早上为止,已确认超过100艘重返,海保厅巡逻舰正在现场戒备并联合水产厅和东京都(小笠原诸岛属东京都管辖)的调查船实行24小时监视体制。
日本海上保安厅10月27日在小笠原群岛附近海域曾拘捕一名中国渔船船长。中国渔船被怀疑非法捕捞珊瑚(资料照片)。 今年9月起,中国渔船又出现在小笠原诸岛200海里经济海域,涉嫌捕捞红珊瑚的消息开始在日本流传,10月消息传开。海保厅根据录像,从中国渔船撒网方式分析很可能是捕捞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受保护的红珊瑚,于是中国和台湾富裕层如何不惜重金购买红珊瑚的背景和中国渔民捕捞红珊瑚牟取暴利的状况逐渐被日本广泛认识。 舆论与政府的温差 尽管报道每天都说海保厅巡逻舰在现场警戒,日本也逮捕过5名涉嫌捕捞红珊瑚的渔船长等,甚至后来中国外交部也申明中国反对捕捞红珊瑚的立场,但出现在小笠原诸岛海域的中国渔船有增无减。到10月30日已增到212艘,从小笠原父岛上都能看到。一些岛民开始防备中国渔民登陆、抢劫,引发日本传媒、舆论哗然。 由于中国渔船上多有“闽”字,日本相信渔船来自福建,于是多个主流传媒派记者到福建采访。发回的报道说,涉嫌渔船几乎全来自福建宁德市、霞浦市,记者们在当地渔港拍摄到派出所打出的“禁止捕捞红珊瑚”等电子警示牌,但多数没采访到当地警方或官员。 与传媒、舆论哗然的状况对比鲜明,安倍政权对此显得迟钝和低调,虽抗议过,但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和外相岸田文雄、主管海保厅的国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表示的不满都很淡然。 本周因台风接近,日本期待中国渔船离开。周三约200艘离开该海域,剩余的12艘在海保厅提示下,获日本许可进入领海避风。周四台风一过,离开的渔船超过一半重返捕捞现场,海保厅也开始指令12艘中国渔船离开日本领海。 政治季节里的风标 活跃在日本传媒评论中国海洋行动的东海大学教授山田吉彦怀疑,200艘中国渔船一起出现的异常状况“恐怕不是单纯的牟利,而是可能存在政治谋略”。他认为,小笠原诸岛距离中国超过两千公里,中国海警如果拦截,很难想像一下子200艘涌至,且接近、威胁岛屿。 山田认为,中国当局默许甚至参与了渔船行动,其目的是针对日本刚在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增派了两艘新造巡逻舰和计划增加10艘舰船、600名海保官的警备态势。他认为在北京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中日首脑是否会谈前夕,中国以渔船压境来增加迫使日本接受承认钓鱼岛主权存在纠纷的会谈条件的力度。 周五,日本传媒针对中国渔船的舆论也升级了,《产经新闻》以“中国渔船团是海军先遣部队 目的为扰乱第二岛链”为报道标题,引述前海上自卫队一名将领助理的分析说,中国渔船大举进犯,“是为了动摇日本领土、领海”,他认为日本应加强警戒监视体制,同时政府和执政党以人道理由容许中国渔船进入领海避难的话,就应修订《日中渔业协定》。 前内阁安全保障局长佐佐淳行也在日本电视上说,“作为海洋国家,日本在法律和制度层面有缺陷,需要立法加强对策”,他建议日本建立领海警备法并放宽海保官使用武器的限制。 邻国异体制成漏洞 捕捞红珊瑚虽被全球禁止,但中国渔船进入日本200海里经济海域捕鱼,基于联合国《海洋法》,本应获得日本许可,但未经日本许可进入捕鱼,按现行日本法律,也没有强制驱逐依据。加上日本海保官使用武器的限制严厉,所以至今中国渔民非法在日本经济海域捕鱼并未遭遇像在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周边国经济海域类似的惩罚。即使捕捞红珊瑚,从日本逮捕中国渔船长后罚款其中部分人400万日元(约21万人民币)来看,也比中国同类罚款约100万人民币轻,阻吓效果甚微。 两年前,在长崎县五岛列岛海域,也有超过200艘中国渔船进犯日本经济海域的记录,当地一些岛民甚至因恐惧船上估计共有约3000中国渔民可能登陆而避难,至今该海域也仍不时有中国渔船非法捕鱼或涉嫌捕捞红珊瑚。 研究中国问题的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远藤誉指出,中国渔民到日本捕捞红珊瑚是从2010年中国制定《海岛保护法》后急剧增加。她指出,自从中国立下该法、严禁捕捞珊瑚和珊瑚礁后,红珊瑚等更稀而贵,加上中国富裕层暴富,渔民为牟取暴利,改装渔船等避开国内严罚风险,到日本捕捞、在中国黑市交易,走中日法律或宽松政策漏洞。 (责编:萧尔) 如果您对这篇报道有任何意见或感想,欢迎电邮至chinese@bbc.co.uk。您也可以使用下表给我们发来您的意见: 读者反馈 還以為中國漁船重返回釣魚台水域,登島建村,展示主權,收復國土的決心。豈料卻是聯羣駛到日本經濟領海作業,涉嫌捕撈紅珊瑚,製造不必要的糾紛,給予日本人指責的藉口。如此的素質,怎會是大國國民的所為? 孟光, Hong Kong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这样的公约多好啊! 可哪个民族在不同的捕杀鲸鱼。并且从娃娃抓起,让小学生就亲临现场。 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如果希望得到有关日本人捕杀鲸鱼的图片,我可以给你提供几千张几万张不同角度的图片。 cherry lee, ha noi ,viet nam
zhongwen_simp.120817_rolling_china_japan_diaoyu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17_rolling_china_japan_diaoyu
中国外交部回应日遣返港保钓人士
日本将以“违反出入境管理法”遣送香港保钓船上14人出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日方对中国公民采取的任何单方面举措均非法和无效。
据在日本那霸协助被扣押人士的香港高级入境事务主任李广称,9名被扣押人士的精神及身体状况良好,并受公平对待。 李广表示,当局将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安排被扣押人士返回香港,但目前还不知道能否赶及周五下午由日本飞往香港的班机。 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则对被捕人士不顾多次警告强行登上钓鱼岛表示非常遗憾,他称将毫不松懈加以应对。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science-49476122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49476122
月亮的盈亏圆缺会影响你的情绪
埃弗里(David Avery)的心理诊所来了位病人,是一位35岁的工程师。埃弗里回忆说:“他是一个喜欢研究解决问题的人。”而这位工程师2005年到美国西雅图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时,他要解决的是困扰他的情绪问题,当时埃弗里是这家医院的心理医生。这位工程师的情绪总是在极端之间剧烈摇摆,有时会有自杀幻想,有时会产生幻听幻视。工程师的睡眠也极不稳定,有时通宵失眠,有时每晚要睡12个小时。
因为惯于解决问题,工程师对自身情绪起伏的规律一直在做详细记录,试图搞清楚原因。埃弗里仔细研究了工程师的记录,挠了挠头说道:“这其中的节律性让我很感兴趣。”在埃弗里看来,似乎这位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规律是在随着月球引力引发的海洋潮汐之涨落而变化。 埃弗里说,他觉得“患者睡眠很短的夜晚,好象也是海潮最高的时候。”最初,埃弗里认为自己这个想法很荒诞。即便这名患者的情绪起伏和月亮的圆缺盈亏的周期相关联,他也没有可用的理论来解释此现象,而且他也不知该如何做。工程师接受了药物和光照治疗来稳定情绪和睡眠,最终出院。埃弗里则把工程师的笔记塞进众所周知的文件夹抽屉里,然后关上了抽屉。 12年后,知名心理学家托马斯·威尔(Thomas Wehr)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17名患有快速循环双向情感障碍症的病人之症状。快速循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是指这类精神病患者,他们患有抑郁症和狂躁症,并会在两种症状之间快速切换,切换速度远快于普通患者。这些患者和埃弗里治疗过的工程师一样,患病时其情绪起伏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规律性。 “我开始意识到,这些循环看起来准确得令人不可思议,而人们通常不认为一个生理过程能如此准确。”美国贝塞斯达(Bethesda)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精神病学荣誉教授威尔说,“这让我思考,是否有外在因素影响着这些循环周期,而且由于人们曾经相信月亮会影响人类行为,因此显而易见要考虑的就是,月亮是否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影响。” 月亮行经夜空的盈亏周期与某些患者的情绪变化周期非常相似。 一两千年以来,人们都认为月亮的阴晴圆缺会影响人类行为。英文"lunacy"(意为:疯狂)就源自拉丁语"lunaticus"一词,意思是"受到月亮的影响"。此外,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和古罗马博物学者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也认为,人发疯和发癫痫是受月相变化之影响。民间传说称,怀孕的女性在满月的时候分娩可能性较大,但如果我们回过头去查看与月相变化周期对应的出生记录,就会发现科学证据并不能证明这一观点。同样,月相变化会增加精神病患者或监狱囚犯的暴力行为的观点也并没有什么证据支撑。但近期一项研究显示,户外犯罪活动,即发生在街头或类似海滩等自然环境中的事件,若月光较强的时候可能频率要高一些。 然而,有一些证据表明,人类在月相盈亏周期不同阶段的睡眠情况是有所不同。例如,2013年一项在睡眠实验室严格控制下所做的研究显示,在满月日子,人们的平均进入睡眠的时间比平时要多5分钟,总体睡眠时长则比平时短20分钟,即或他们根本没有见到任何月光。与此同时,他们的大脑活动显示,深度睡眠时间也减少了30%。不过,一项后续的研究未能重复这些发现。 牛津大学睡眠研究员维亚佐夫斯基(Vladyslav Vyazovskiy)指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前后两个研究都没有监测患者一整个阴历月、或好几个阴历月的整体睡眠状况。他补充说:"唯一的系统性方法就是连续记录同一个人在一段时期内不同阶段的睡眠情况。" 威尔在自己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研究中正是这么做的。对一些病例,他记录了患者好几年的情绪发作日期。威尔说道,“不同的人对月相盈亏周期的反应不一样,因此即便你根据我收集的数据计算一个平均值,我也很难保证你能发现什么。唯一能发现什么的方法就是在一段时期内单独观察每个个体,然后就能找出其中的模式。” 威尔这么做之后,发现自己的病患可以分为两类:有的人的情绪起伏周期似乎是14.8天,其他人则是13.7天,其中还有一些人时不时在两个周期之间切换。 古希腊哲学家相信,月亮导致了人们的疯狂行为;月亮也是英文"疯狂"一词的词源。 月亮影响地球的方法有好几种,第一种也是最显著的方法就是月光之影响。满月大约每29.5天出现一次,满月后14.8天就是新月。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月球的引力。月球引力会导致地球上的海洋每12.4小时出现一次的潮汐涨落。潮汐高度也大约两星期循环一次。由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共同作用导致为期14.8天的“大小潮周期“(spring-neap cycle)以及由月亮与地球赤道相对位置导致为期13.7天的“赤纬周期”(declination cycle)。 威尔的患者的情绪起伏规律似乎正是与这些为期大约2周的潮汐高度周期相一致。这并不是说这些患者一定会每13.7天或14.8天就陷入抑郁或狂躁。埃弗里说,”抑郁症与狂躁症的相互转换并不是任何时期都会发生,而是往往发生在月亮潮汐周期的某一个阶段。“ 读完威尔的研究后,埃弗里给他打了个电话,随后两人重新分析了那位工程师的记录,发现工程师的情绪周期也显示出14.8天的节律。 另一项发现中,有进一步证据表明月亮对这些患者情绪的影响。每206天,这些原本规律的周期似乎受到另一个月相周期的影响——”超级月亮“的周期。每当月亮位于其椭圆形轨道的近地位置,就会产生”超级月亮“。 瑞士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精神科医院时间生物学家威尔兹-加斯蒂斯(Anne Wirz-Justice)认为,威尔关于月亮以及狂躁-抑郁周期之间关系的数据是”可信的“但也”很复杂“。 她补充说:”人们根本不了解月亮对人情绪起作用的机制是什么。“ 理论上,满月的月光可能会扰乱人的睡眠,进而可能影响到人的情绪。这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而言尤其如此,他们的情绪发作通常因睡眠或昼夜的生理时钟被打断而引起,倒班或者长途飞行都可能打乱我们的生理活动和行为的24小时周期。甚至还有证据显示,剥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睡眠可以让他们摆脱抑郁症。 威尔找到了证据,证明月光可能会影响患者睡眠。他发现,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患者起床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晚,但入睡时间保持不变。这意味着他们睡觉的时间越变越长,直到某次突然睡眠变短。这种所谓的”阶段跳跃“通常与狂躁症的发作相关。 即便如此,威尔还是认为,月光不太可能是事情的成因。 有的理论认为,满月时明亮的月光可能影响人们的睡眠、导致情绪变化。 他这样解释说,“现代社会光污染太多,现代人长呆在室内,暴露在人造光下的时间太长,以至于月光强度变化的信号都被我们忽视了。”相反,他怀疑是月球其它方面的影响扰乱了患者睡眠,从而产生连锁效应,波及到他们的情绪。其中最有可能的因素就是月球引力。 一个理论认为,月球引力引发了地球磁场的轻微波动,而某些人可能能感应到这种波动。 “海洋是由盐水构成的,因此可以导电。海水随着潮汐变化流动时,就会产生相关的磁场。”伦敦大学学院空间气候专家韦克斯(Robert Wickes)这样解释。然而,这个现象的影响很小,而且人们尚不清楚月亮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是否足以引发人体生理变化。 当然,一些研究认为,太阳活动与心脏病、中风、癫痫发作、精神分裂症以及自杀等病例的增加存在关联。当太阳耀斑或日冕物质冲击地球磁场时,就会引起肉眼无法看到、但足以破坏电网的电流。有人认为,这种电流也可能影响心脏和大脑内对电流敏感的细胞。 韦克斯解释说:“问题并不在于这些事情不可能发生,而是相关研究十分有限,因此很难得出任何确切的结论。” 科学界曾经认为人类和某些鸟类、鱼类、昆虫不同,是不能感知磁场的。然而,今年初发表的一项研究挑战了这一假设。研究发现,当人接触到磁场变化,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磁场变化,人大脑中阿尔法脑电波活动就会强烈下降。人们在意识清醒但没有执行特定任务时,就会产生阿尔法脑电波。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至今不明。这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无关轻重的副产品,但也可能是我们身处环境的磁场变化会通过我们意识不到的方式巧妙地改变了我们大脑神经的化学成分。 威尔被这一磁场理论深深吸引,因为在过去的十年中,各类研究都在暗示,某些特定生物,如果蝇等,体内有一种叫做隐花色素(cryptochrome)的蛋白质能感应磁场。隐花色素是我们人体分子时钟,或曰生物时钟的重要组成成分,正是这个生物时钟驱动我们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大脑能有24小时的“昼夜节律”作息运作。 月球不只是地球的遥远卫星而已,还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有着真实的日常影响。 隐花色素与吸收光线的生物分子黄素(flavin)结合时,不仅会告知生物时钟白日来临,还会引发某种反应,使得这一分子复合物能感应到磁场的变化。英国莱斯特大学的行为遗传学家奇里亚古(Bambos Kyriacou)和他的同事已经证明,让果蝇暴露在低频率磁场下可以重置果蝇的生物时钟,从而改变果蝇的睡眠时间。 如果这也适用于人类,那就可以解释威尔和埃弗里所研究的双向情感障碍病患的情绪突变原因。威尔表示:“这些患者在经历情绪的起伏周期时,他們的生物钟节律变化也相当显著。此外,他们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尽管隐花色素也是人类生物钟的重要成分,其在人体内的工作机制和在果蝇体内的工作机制却略有不同。英国特定顿国家物理实验室物理学家琼斯(Alex Jones)指出:“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隐花色素似乎不再和黄素结合。但要是没有了黄素,我们就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会引发化学物质对磁场的感应。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人体内)的隐花色素不太可能对磁场有感应,除非人体内有其它可以感应磁场的化学物质。”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如同海洋因月球的引力而产生潮汐力一样,威尔和埃弗里的患者的身体也可能因月球引力发生同样的潮汐反应。常见的反对观点认为,虽然人体75%的成分是水,但人体的水分量和海洋相比实在太微小。奇里亚古表示:“人体由水组成,但月球引力在人体上引起的潮汐反应相当微小,因此很难从生理的角度了解其如何起作用。” 即便如此,他还是认同针对一种野草阿拉伯芥(Arabadopsis thaliana,生物学家认为这种杂草是研究开花植物的最理想标本)的一项研究的观点。研究认为,阿拉伯芥的根系生长遵循24.8小时的周期,而这正是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这些变化都非常细微,只有极其敏锐的设备才能检测出来,但现在有200多篇研究证明这一观点。”德国波茨坦(Potsdam)马克思普朗克植物生理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的生物生理学家佛桑(Joachim Fisahn)这样说。 月球引力引发了全世界海洋每日的潮汐涨落。 佛桑模拟了单个植物细胞内水分子簇的动态变化,发现由月球轨道引起的每日重力变化足以导致细胞中水分子的减少或增加。 他说,“即使在纳米范围内,水分子的含量也会根据任何细微的引力变化而改变。因此,就会有水分子通过水分子通道(water channel)的移动。这意味着水会从细胞内移动至细胞外,或反向地从外向内。至于移动的方向是由里至外,还是由外至里,则具体取决于引力的方向。这种细微的潮汐反应可能对整个有机体都会产生影响。” 佛桑正在计划做根系生长试验,研究有突变的水分子通道的植物,以观察这些植物是否改变了生长周期。 佛桑认为,如果植物细胞确实对此类潮汐力有感应,那么就没有理由认为人体细胞会不一样。人们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因此一些陆上有机体可能仍然保留着感知潮汐力的机制,尽管这一机制不再有任何实际用途。 即便目前我们对该机制还缺乏认识,但在撰写本文过程中,笔者接触的科学家均未对威尔的基本发现提出异议。威尔发现,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似乎与月球的某些引力周期相关连。 有关此机制是否存在或如何运作,威尔持对此持开放的态度。他希望其他科学家能将他的发现看作是邀请他们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他说:“对于如何发生,我没有得出答案,不过我认为,我发现的事实已把这些问题提了出来。”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vert-tra-43487674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3487674
回忆1985年我的西藏之旅
有些时候,少即是多,多即是少。你记忆中的事情越少,每件事在你心中回荡的空间就越多。一次短暂的旅途就像日本茶馆的一个空房间:如果里面只有一张画卷,那么这张画卷就成了整个宇宙。我发现,有时只有保持外出旅行的短暂,才能让内心产生的心灵旅程回响一生。
1985年9月,我乘坐的飞机从中国成都降落在距离西藏首府拉萨几英里远的荒凉跑道上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我当时是20多岁的年轻人,在曼哈顿中城25层办公室懒散地工作,为《时代周刊》撰写有关国际事务的文章。我设法逃出办公室,休息了六个月,在到达中国后不久,我了解到西藏那时对外国人开放,那确实是第一次。 我的父亲是个哲学家,他在达赖喇嘛1959年流亡几个月后就见过他。早在我十几岁时,我就跟着父亲去达兰萨拉(Dharamsala)见达赖喇嘛(Dalai Lama),之后的那段时间里我从遥远的地方继续关注西藏局势。而现在中国政府将西藏向外国游客开放,我无法拒绝成为第一批游客的一员。 作者皮柯·耶尔是1985年西藏对游客开放后的第一批访问者(图片来源:Gu/Getty Images) 而当我踏入稀薄的空气中——天空特别蓝——我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置身于香格里拉(Shangri-La)神话之中。中国的客车摇摇晃晃,车上的外国乘客寥寥可数,他们看起来像叛变者:围巾遮面的冒险者、穿着马裤游手好闲的人以及头戴牛仔帽不愿透露自己任务的科学家。我们一群充满好奇的人被赶上一辆破旧的公共汽车,很快出发。穿过道路和溪流,一路颠簸,踏上了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拉萨之旅。 一路上没有什么迹象能让我想到文明:只有一些洞穴外的小雕像和画在岩石上的多彩佛像。偶尔有位朝拜者从我们身边经过,经过几百天的旅行,他身上已满是灰尘。他双手合十放在胸前,然后跪倒在地,用祈祷者虔诚的叩拜姿势,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个动作。最后我们的车停在一个破旧的庭院里,"日光城"向我们展现的就是一个在古老的帕廓(Barkhor)商城周围聚集起来的、房屋粉饰过的小镇。深蓝色的天空下,花箱是金色的,白色露天屋顶下飘动着破旧的经幡。 朝圣者在拉萨的帕廓商城进行朝拜(图片来源:Matteo Colombo/Getty Images) 我觉得自己对西藏有些了解。我看过《雪地流亡》(In Exile from the Land of Snows)和《西藏七年》(Seven Years in Tibet)等经典作品。我曾将《时代周刊》国际事务部的16名同事带到纽约第三大道西藏厨房餐厅昏暗的地下室,告诉他们喜马拉雅的真实情况,那个餐厅现在已不复存在。但我现在看到的和我曾读过的亚历山德拉·大卫-妮尔(Alexandra David-Néel)在《西藏的魔力与神秘》(Magic and Mystery in Tibet)一书中的描述完全不是一回事。 人们绕着大昭寺前的主广场走,低声嘀咕"达赖喇嘛,达赖喇嘛",希望外国人能悄悄地把他们流亡在外的领导人的禁照塞到他们手里。便衣警察在广场各处巡逻观察。在那里,果洛州游牧妇女带着绿色圆顶高帽,身材高大的康巴士兵长发中缠着红线,他们身旁是高原红的孩子,绕着大昭寺,边走边转动手里的转经筒。工人们则一边修复倒塌的建筑,一边唱着民歌。 我在中城时,读过一篇关于镇子远端一家新旅馆的文章,所以我提着几乎比我还大的行李箱,一路跋涉到那里。抵达时,我发现那里可能只是一家幽灵医院,房间没有人住,每张床旁边都有一个氧气瓶。我改变主意开始返程——没有人告诉我高原反应这回事。面带灿烂笑容的牦牛牧民朝我大喊,但是我听不懂。沙哑的东方乡村音乐——简单的人声伴着拨弦乐器演奏出的游牧民族歌曲——从路边货摊的磁带中传出。西藏当时未开发,所以并没有为外国人提供足够的游览之处。 被驱逐的达赖喇嘛的照片在西藏是被禁的(图片来源:Paul Harris/Getty Images) 最后,我看到一些欧洲面孔的人沿闹市区行进,我悄悄进入他们出现的那个黑暗入口。指示牌上写着:"八朗学旅馆(Banak Shol Hotel)祝您旅途愉快"。一位略懂英语的西藏年轻人告诉我,一个房间每晚2美元。这个房间只是个房间:一个大床垫配有一个荞麦枕头,几乎没有走动的地方。户外走廊的尽头有个很脏的公用卫生间,楼下院子里生锈的水龙头提供水。 我摇摇晃晃地爬上陡峭的木梯,将我的行李箱放到密不透风的小黑屋里,再次出门,沿着一条错综复杂的泥泞小路悄悄溜到大昭寺(就在几周前发生火灾)。在大昭寺前,僧人、游牧民族妇女、蹒跚学步的孩子以及她们的祖母,都在俯地磕长头。从黎明到午夜,都有人在这里朝拜。进到寺内,烛光摇曳十分昏暗,我几乎看不清东西。但很快,请愿者步履蹒跚地迎上去,经过一个个慈悲与智慧之神,为最终能在这个神圣城市最神圣的地方遂愿感动不已,我记得西藏人粗糙的脸上流下的热泪。 第二天一早,我前往甘丹寺,这里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寺院之一。而现在这里只是一堆碎石。三位在土地上野餐的红衣僧人招呼我坐下和他们一起喝酥油茶,吃粗粮面包。在公共汽车后面,一群西藏人将另一个中国人包围起来,引发了一场争斗,让我想到,即使是本地人有时也会成为他们环境里的受害者。夜幕降临之后,我注意到整个小镇就坐落在13层的布达拉宫的庇护之下。1000多个房间,只有少数亮着灯。 1985年游览西藏期间,作者皮柯·耶尔在八朗学旅馆住过的房间(图片来源:Joseph Geurts) 第二天黎明,天还没亮,我从这里出发步行一个小时,经过游牧民族的牦牛帐篷,帐篷外有零星几盏蜡烛。我到了一处很远的悬崖边,强壮的西藏人正在这里参加一场可怕的仪式:用一种传统的方式将人的尸体分解,喂食食肉鸟类。我感到这像一种侵犯——我们这些茫然的游客注视着这一神圣仪式——但没有看到"天葬"似乎是一种对神灵的亵渎。 下午,我去到色拉寺和哲蚌寺,回忆起我的教授父亲曾经讲过的的画满头骨的壁画,以及20,000人参加的辩论仪式。现在,院子里只有几只狗静静地坐在地上,还有几个新僧人想要玩弄我的相机。 最后,在来到这座城市的第三天早晨,我沿着"之"字形漫漫长路向布达拉宫攀登。我跟随一群西藏人进到第一个院子里的小黑屋,用几分钱买了两本宗教卷轴画,上面印满了神灵和天地万物。我走进几间阳光能照进来的房间,僧人们坐在墙角的红色和金色窗帘之间,正在诵读佛经。到处都是雕像和宝藏厅。女人收到僧人送的圣水,鞠躬致谢,周围是曾经居住于此的第九世达赖喇嘛的遗物。 来到西藏的朝圣者经常手里转着转经筒,日夜祷告(图片来源:Keith Levit/Getty Images) 到了一处,我快步迈到一个粉饰过的台阶上,隔着山谷眺望群山,山上还覆盖着刚下的雪。天空呈深蓝色,我看到的每个东西都像锐利的变焦镜头拍摄的。我说不出为什么,也说不出是怎样的,但当我站在那里,我感觉到自己不仅是站在所有小册子上都提到的"世界屋脊",而且站在自我的顶峰——一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的更加清晰、强烈的心理状态。 或许是因为空气稀薄。或许是因为文化冲击,或者是不停的飞行和颠簸的车程所累积的疲惫感。当然,我并不渴望在这片土地上感受任何特殊的东西,那些与超越世俗的情感相关的东西。我想起1904年冬天英国军官荣赫鹏(Francis Younghusband)入侵这座城市的旅程,在西藏的最后一个下午,他走过很长一段路。他在此经历的一切是那样深刻,以至于他命令士兵脱下制服,返回欧洲,成为20世纪最热诚的和平主义者。 在我20多岁时,我愚蠢地认为塑造自己并不需要顾及别人的想法,只要用你能够坚持做的每件事为自己下定义。作为一位聪明的《时代周刊》记者,我认为自己反对陈词滥调。但当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站在那个明亮的高地,我向自己许下了一个从来没有许过的承诺。我要在两天后离开,仅仅在进藏100小时之后,这样,我在拉萨的停留就能一直在我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象。这些天是再也不会有的天堂,所有我要尽快离开,让这段插曲永远在我心中保持清晰。 皮柯·耶尔:"外出旅行的一部分挑战……是有勇气知道何时结束这段旅程"(图片来源:Nattapon/Getty Images) 现在,我为20多岁的自己感到难堪,太急于下定论,充斥着小学生的怀疑论。但在那个瞬间我的直觉是正确的。我只在拉萨待了四天,33年过去,那次停留的每个小时感觉都像大宴会厅里的一幅油画,可以单独挑选出来。我不止一次回到西藏首府,花了数年时间穿越不丹(Bhutan)、拉达克(Ladakh)和尼泊尔(Nepal),也到过类似海拔的玻利维亚(Bolivia)和秘鲁(Peru)。但我是对的:当时那种感受,之后再也没有过。 现在,我正坐在桌子前面,再次回顾这段旅程,想到总是自己处于一个空房间里,心里很充实。外出旅行——尤其是重要旅行的部分挑战,是有勇气知道何时结束这段旅程,只有这样,内心的旅程才可以永远保持鲜活、独特和完整。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10515_rolling_china_land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1/05/110515_rolling_china_land
中国下令查处强拆和粗暴压制群众
中国当局面临巨大社会压力,采取紧急措施,要求各级部门坚决防范查处强征强拆 ,防止简单粗暴压制群众。
据中新社报道,国土资源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征地拆迁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通知要求防止引发恶性和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近年来,强征强拆引起民众极大不满情绪,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
zhongwen_simp.150814_wwii_japan_kmt_japanes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08/150814_wwii_japan_kmt_japanese
战后秘密协助重建国军的前日本军人们
在东京世田谷区上马造访大桥一德的家是8月一个雨后闷热的上午,空调猛吹的客厅里,大桥擦着汗,捧出家里几摞相册和资料,向BBC中文网记者叙述二战日本战败后,他的父亲——前日本陆军中校、第四师团动员参谋大桥策郎参加日本援助台湾蒋介石政权重建国军、准备反攻大陆的秘密军事顾问“白团”,与台湾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桥本一德拿出大信封里的海外来信对BBC中文网记者说,他的父亲花了些心思查蒋纬国身世(BBC中文网照片)。 “蒋介石曾经很恨日本人,但经过国共内战、逃到台湾后,他对日本人想法有变,他更恨共产党,所以邀请日本人协助重建军队。这段历史日台都不想说,蒋介石不愿人知道他战后重用前日本军人,日本也不想人知道战后日台这种关系,尤其在与中共建交后”,大桥说。 蒋介石的日本观 综合日本也并不多见的“白团”历史记录是:1949年7月,蒋介石写信给前日本支那(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说明他把反攻大陆作为“国是”,“拜托旧日本军同志协助重建国军”。 冈村基于战败后,蒋介石尽力让许多在中国的日本人回国的恩情,委托曾在中国战场的第二十三军参谋长富田直亮领头回应蒋介石的要求。1949年11月富田率两名前日军将校秘密赴台,为了掩去日本人身份,富田起名白鸿亮,开始构成“白团”,直至1969年白团结束援助台湾为止,83名前日军将校在台湾培育了9千多名国军军官。 不同纪录与定论 蒋纬国(右三)与白鸿亮(左三)率领的白团最后留在台湾的4名成员合影,左二是化名乔本的大桥策郎(BBC中文网照片)。 有关冈村宁次,中文维基百科称“1949年1月26日,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宣布冈村宁次无罪并释放回国”、“日本投降后冈村宁次拒绝遵从中共指示,导致中共部队抢夺战略位置时发生死伤,被中共视为重要战犯之一”。 日本的纪录则说明“1941年7月冈村就任北支那方面军司令时,基于‘灭共爱民’理念,训示‘不烧、不抢、不杀’三戒,约在1943年前后阻止了北支那方面军以往军纪崩溃的烧、杀、抢”、“1945年9月稳便投降的支那派遣军与中方缔结《塘沽协定》时,中方全权代表是国民政府空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 由于冈村极力支援中国停战事务,何应钦向冈村示以敬意,冈村也在南京军事法庭被判无罪”。 不错的援助待遇 在日本,战败后回国的前日军将校们大部分无所事事。大桥的父亲是毕业于东京大学的技术军官,二站期间在日本国内从事过中国战场的军事调度,1951年也参加白团,赴台出任国军军校教官。像所有白团成员为掩盖日本人身份,都起了中文姓名一样,大桥的父亲也起名“乔本”,在蒋介石手下从事重建、指导国军的工作。大桥说:“初期白团有一百多人,到最后除了白鸿亮,就剩下4人,我父亲是其中一人”。 大桥说,他父亲赴台18年期间,台湾驻日大使馆每月支付他父亲的月薪送到东京家里,他父亲在台湾则另有生活费,“月薪若干我完全不知道,我们也没兴趣知道父亲在台湾做什么,我只奇怪父亲总不在家”。 大桥的父亲1969年回国后,像大部分回国的白团成员一样,他也闭口不谈在台湾的事,大桥说:“只有一次他问我们是否知道台湾二·二八事件,我们答不知道,于是台湾话题就结束了”。 但在一摞旧资料里,有一本日文的《中国料理》书,大桥说,他父亲也是只身赴台,虽然每位白团成员都配了名女佣,可他父亲“不仅学会做中国菜,而且做得很好。我母亲常说‘你入错了行,真正的才能是做厨师’”,大桥记忆清晰地说。 揭蒋纬国身世谜 蒋介石与参加白团赴台任军校教官并取名为乔本的大桥策郎握手(BBC中文网照片)。 BBC中文网记者倒是从日本有限的白团纪录里,获知了更多大桥父亲在台湾的活动,并从大桥展示的记录他父亲在台湾生活的相册里看到了一些大桥父亲没说出的秘密。 首先明显的事实是蒋纬国与白团极为亲密,大桥家的相册里有无数照片是蒋纬国与包括白鸿亮在内,最后留在台湾的5名白团成员的合影,既有正式的,也有宴会上酒后散漫欢笑的。 大桥倒出一个大信封里收集的美国等海外来信说:“我父亲倒花了不少心思查蒋纬国的身世,知道了蒋纬国是戴季陶和日本人之间的私生子,后来由蒋介石收养。所以蒋纬国对日本人有亲切感,也像是会说一些日语”。 大桥家的相册上也记录着1969年白团最后4名成员回国前的1月9日,时任台湾陆军总司令陈大庆上午主办授勋仪式,授予大桥父亲等人勋章,下午设置送别酒会、晚上设置送别晚宴。白鸿亮最终没回日本,病逝台湾后,他的骨灰留了一半在台湾新北市的海明禅寺,逢重要年份,大桥也会与其他白团成员后代们一起去台湾祭奠白鸿亮。 学回来中国料理 蒋介石(前排正中)与白团成员等合影,大桥策郎(乔本,二排左二)、富田直亮(白鸿亮,二排右二)(BBC中文网照片)。 大桥是长子,家中佛坛上供着大桥祖父母、父母等遗像和牌位,大桥父亲牌位上的法名是“兴台院秀策明勋居士”。大桥说:“我父亲去世时89岁,虽然他在台湾十几年已能说生活上的中国语,但后来还是在NHK(日本官方电视台)的中国语讲座里学中文”。 大桥家是军人世家,祖父大桥顾四郎是留学法国的陆军中将、父辈里也都是军人将校或嫁进军人世家的姑妈,75岁的大桥本人退休前在五十铃汽车做管理工作,大桥说“我和3个弟弟都没进自卫队,军人职业到我父辈为止终结了”。 BBC中文网记者问大桥“你父亲与台湾的渊源对你有什么影响吗?”,大桥想了想,指着那本《中国料理》说:“我也看这本书学会做中国菜,以后有机会请你吃我做的中国菜”。说起中国菜,大桥的兴致显然比说他父亲的故事高涨许多,“做中国菜就是厨房怎么都会比较油腻,而且中国菜一定要人多吃才好,所以我一个人还是吃日本菜多”,大桥经验老到地说。 (责编:萧尔)
zhongwen_simp.world-52088046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2088046
在韩国成为明星的朝鲜“脱北者”
目前有超过3万名来自朝鲜的“脱北者”居住在韩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冒生命危险逃离朝鲜。因为他们的身份,很多人来到韩国后饱受歧视。但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明星。
BBC为您讲述两名在韩国成为明星的朝鲜人的故事。她们利用“脱北者”的身份在镜头前声名鹊起,但想完全摆脱过去却困难重重。 本片是BBC创造挑战季(Creative Challenge)的“生活变迁”(Life Changes)系列纪录片其中之一。该系列为您带来世界变化如何改变人们生活的全球故事。 制片人/导演:娜塔莉亚·左(Natalia Zuo) 联合制片:乔纳森·格里芬(Jonathan Griffin) 图片编辑:阿曼达·冈恩(Amanda Gunn)
zhongwen_simp.world-42892320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2892320
越战春季攻势50年:黎笋与毛泽东互动(上)
50年前的1月31日,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发动"春季攻势"。北越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游击队(越共)一起对南越(越南共和国)和在越南的美军突然发动大规模攻势,打破了越战僵局,有人认为进攻加速了越南统一 。
中国领导人表示中国是越南"可靠的,值得信赖的大后方"。毛泽东(左),周恩来(右二)和彭德怀(右)迎接来访的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左二) 河内实力派领导人黎笋推动"春季攻势"令南方"越共"武装和北越人民军遭受巨大人员伤亡而引起许多争议。出身越南南方的领导人黎笋后来在1970年代中越交恶时期被中国称为反华集团("黎笋集团")的首脑。 有人说,如果没有新春攻势,可能就没有今天南北越南的统一。如果越南仍然如朝鲜半岛那样处于分治局面,那么今天中国在东南亚和南海的安全环境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不过BBC国际台越南部主任阮江(Giang Nguyen)认为,历史很难假设。他说,如果没有"春季攻势",战争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一种猜测是,如果没有"春季攻势",南方的越共也不会损失大部分武装,在南北统一的时候就有更强的讨价还价地位,后来的越南政治构成和政策也可能会大不一样。 "消耗战"还是"攻坚战"? 1967年越南劳动党(越南统一后改名为越南共产党)第一书记黎笋排除了武元甲大将等党内领导人的反对,采纳阮志清大将的发动总攻计划,希望在南方全面武装暴动加速迫使美军撤出。当时胡志明和武元甲等领导人都主张打消耗战,不热衷于投入常规兵力进攻城市的决战。 黎笋(右)对1955年的划分"两个越南"的日内瓦协议十分不满,他认为当时胡志明(左)和武元甲让步太多 同年越南的武元甲将军和范文同总理去北京会见了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和政府总理周恩来。根据哥伦比亚大选的历史学者阮连姮(Nguyễn Thị Liên Hằng)的《河内的战争》的描写,当时范文同对周恩来说,越南南方战场活学活用了中国的战略。在会见中武元甲告诉毛泽东 ,越南在反美战场上运用中国的武装斗争经验:保存实力,稳扎稳打。 但是他们在北京还告诉中国领导人,越南北方已经决定1968年在他们的"战略原则"中添加新内容 。当时毛泽东的担心是,越南要改用苏联的战略,即动用常规兵力攻击夺取城市,谋求速胜。 因此毛泽东对武元甲和范文同说,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毛泽东说,这才是最让美国人害怕的战术,"美国人希望越南投入常规兵力,这样能消灭你们的主力。但是你们没有上当。打消耗战象吃饭:(最好)不要一口吃个胖子"。 当时武元甲似乎同意中国领导人关于打持久战和消耗战的分析,但是他并没有能力阻止黎笋的决策。黎笋希望通过"春季攻势",发动全方位的进攻,摧毁南越境内各军民指挥体系枢纽,造成南越政权瘫痪,加速统一和解放。 1968年1月31日这一天,河内发起了旨在打破越战僵局加速统一的"新春攻势",越南民族解放阵线超过55万军人和越共游击队在南越100多个城镇发动进攻。 数月后,中国对越南的军事策略作出批评,指出越南部队和武装不应该攻击城市。中国认为越南受到了苏联的影响。1968年5月周恩来在北京会见范文同时对他指出越南武装并没有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斗争只是处于僵持阶段(并没有到决战阶段)。 周恩来6月对越南南方的军政领导人范雄(越南中央南方局书记、南方解放武装力量政委)说,苏联认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打持久战是错误的,主张闪电攻击城市的战略正确。但如果(越南)那么做,就会被美国集中力量消灭,战场上的损失会导致自己阵营产生失败主义。 中国警告美国 尼克松访华后,黎笋对来访的周恩来总理说,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等于挽救了快要被淹死的尼克松 阮连姮在《河内的战争:越南为实现和平战争的国际历史》书中写道,中国不愿意看到越南攻击性的战略导致越南战争升级,中国也不愿意被迫被卷入扩大的印度支那战争。 美国担心共产主义在印度支那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从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一路扩散,并以此为依据卷入越南战争。而中国也认为美国要把南越作为反共基地,威胁北越,甚至中国。 当时中国大力支持东南亚共产党武装斗争,保证中国是他们"可靠的,值得信赖的大后方"。1964年周恩来在河内对越南和老挝共产党承诺,对美国可能的战争升级,"美国走一步,中国走一步;美国出兵,中国也出兵"。 同年美国籍口"东京湾事件"开始对北越轰炸,1965年又派遣地面部队直接进入南越参战。之后在同一年内,周恩来通过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和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先后两次对美国转达了不要将印度支那战争升级的警告。 中国提醒约翰逊政府吸取杜鲁门时期的教训,即在朝鲜战争开始时中国警告美国不要越过38线,否则中国会出兵与美军为首的联军作战。周恩来的警告内容是: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战争;中国会支持世界受到美国侵略的亚非拉国家;如果美国侵略中国,中国会战斗到底;一旦中美开展,战争就没有界限。 尽管对美国摆出强硬姿态,但中国并不希望印度支那战争升级,希望能把战争限制在已有范围。中国还按照自己以往的武装斗争经验,建议印度支那共产党作长期斗争的准备,在军事上,要巩固根据地,诱敌深入,打歼灭战。 边打边谈,中苏分歧 50年前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发动"春季攻势"旨在施加压力迫使美军退出越南 越南"春季攻势"发生在中苏分裂的背景下,毛泽东对赫鲁晓夫和美国搞"缓和"强烈不满。因此在对越南反美斗争和谈判问题上,越南的支持者苏联和中国的立场存在明显差异:苏联更倾向于和谈,中国则主张斗争。 1968年新春攻势开始后越南在4月3日宣布同美国举行谈判,第二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阮连姮在《河内的战争》一书中说,4月范文同在北京时,中国领导人对越南对美让步表示不满,并说马丁·路德·金遇刺和北越宣布谈判可能有关联。 中国反对越南在约翰逊总统只部分停止轰炸的情况下就接受谈判建议,另外,越南也没有坚持在金边举行谈判的条件。毛泽东对范文同说,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决不可能从谈判桌上得到。周恩来认为越南领导人参加谈判的决定过于匆忙,把地面部队置于危险之中。 负责巴黎谈判的越南最高级外交官是春水,但黎笋倚重的黎德寿是谈判实际决策者。越南谈判官员往返于巴黎和河内之间途中都在莫斯科和北京停留,听取中苏的意见。 在5月的谈判期间,越南同时受到来自苏联和北京的怀疑。苏联怀疑越南谈判没有诚意,而北京怀疑越南有别的动机。哥伦比亚的历史学者阮连姮说,5月毛泽东没有接见路过北京春水,周恩来和陈毅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春水,提醒他不要相信莫斯科,小心被苏联出卖。 但后来尼克松上台,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中国又开始希望河内尽早跟美国达成协议。尽管中国已在对北越保证中国不会因为美国而改变对越南的支持,但是中国表示希望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巴黎和谈能够达成协议。 在巴黎谈判中,黎德寿表现强硬。他在往返巴黎路过北京时,周恩来多次试图说服黎德寿让步,但没有成功。周恩来对黎德寿承认河内1968年同意谈判是正确的。多年后基辛格再见到河内领导人时开玩笑说, 黎德寿在谈判桌上如此难以对付,以至于让他的头发变白。 黎笋一直对1955年的划分"两个越南"的日内瓦协议耿耿于怀。黎笋认为当时胡志明和武元甲让步太多,日内瓦和约条款并没有反映越南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当时日内瓦谈判僵持不下的时候,周恩来去广西见胡志明劝他接受沿北纬17度线建非军事区,划分南北越的建议。黎笋认为,为日内瓦协议达成,苏联和中国都对越南施加了压力。 河内宣布新春攻势取得了胜利,但河内付出58,000战斗人员阵亡,4万人受伤的代价 军事失利,政治胜利 春节攻势是越南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地面行动,河内宣布新春攻势取得了胜利,但河内付出58,000战斗人员阵亡,4万人受伤的代价。美军阵亡者达2500人。美军缴获的文件显示,河内领导人最初对参战部队承诺战争在2月结束,但激烈战斗持续了21周。因为新春攻势伤亡惨重,黎笋的批评者将他比作越南的斯大林。 虽然新春攻势是军事上的失败,但取得深远的政治影响,动摇了美国的战斗决心。有评论说,"新春攻势"削弱了美国的战斗意志,就像1954年奠边府胜利那样摧毁了法国的战争决心,导致1955年日内瓦和谈并签署协议。 研究印度支那的历史学者梅赫塔(Harish Mehta)认为"新春攻势"是越南领导人的战略杰作,虽然在军事上失利,但在公关上取得了成功,推动了美国的反战运动,对美国政府造成了心理打击。 "春季攻势"粉碎了美国能够打赢越战的希望,实际上间接导致约翰伯逊总统下台,一定程度上促成许诺从越南撤军,实现"体面和平"尼克松当选。1969年尼克松担任总统后积极寻求同中国改善关系,对中国释放和解信号,一方面是为了联中制俄,另一方面也为了寻求中国帮助,影响北越,让美国体面从越南脱身。 《河内的战争》的作者阮连姮认为"春季攻势"除了导致南方部队遭受巨大伤亡,加剧了南越政府的压迫政策,客观上也帮助尼克松当选。她认为尼克松上台后利用中苏分歧, 破坏了越南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把战争扩大到了柬埔寨和老挝,推动了整个亚洲的共产主义联盟瓦解。 拒领诺贝尔和平奖 巴黎和平协议在1973年后,基辛格(左)和黎德寿(左三)两人因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例如美国1971年发动代号"兰山719"行动为尼克松带来了外交胜利。"兰山719"即美军和南越军队侵入老挝切断"胡志明小道"的军事行动。 "兰山719"后中国和苏联只对美国发出口头抗议,中苏分歧妨碍中苏在印度支那采取共同立场和行动令河内失望。在谴责美国侵略老挝后,周恩来在4月初访问河内,与此同时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美关系自"乒乓外交"后开始向正常化发展。 后来北京决定邀请尼克松访华更令黎笋和范文同十分不满。尼克松访华后,黎笋对来访的周恩来总理说,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等于挽救了快要被淹死的尼克松。 当然中美关系正常化也引起了南越政权的猜疑。南越总统阮文绍怀疑美国同中国达成出卖南越的协议,他还怀疑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途中可能在河内停留过。阮文绍对他的顾问说:"美国在找更好的情妇,现在尼克松找到了中国。旧情妇人老珠黄了,他想甩掉老情妇"。 尼克松上台后,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同北京接触会谈的同时,在巴黎同黎笋的左膀右臂黎德寿进行谈判。 巴黎和平协议在1973年签署后,基辛格和黎德寿两人因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黎德寿认为越南战乱没有结束,同时也表示对诺贝尔奖的虚伪不屑而拒绝领奖。 1973年北越,越共(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美国和南越(越南共和国)达成了巴黎和平协议,同年美国从越南撤军。南越政权仅维持了两年就在北越军队进攻下瓦解,北越武力统一了越南。
zhongwen_simp.uk-4044459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40444598
脱欧启动后首个中资大项目伦敦动土 英中各有所图
预计投资将高达17亿英镑(约150亿元人民币)的ABP伦敦东南皇家阿尔伯特码头超大型商民混合地产开发项目近日正式动土,成为英国开始脱欧进程以来首个超大规模外资引进项目。从英中官方代表态度可以看出,双方尽管都因为项目上马而倍感兴奋,但各自的算计角度和对未来的预期却有很大不同。
ABP伦敦东南皇家阿尔伯特码头超大型商民混合地产开发项目 这次双方代表再次不断使用的官场套语"双赢"来形容这一大型项目上马,细分析确实贴切。对于东道主伦敦、以至于英国整体来说,适逢脱欧启动后国际国内宏观政治与经济情势不稳定因素充斥期,每一分得实在外来投资无疑都代表多一分的稳定。相比之下,中方在项目中所"赢"的可能远超出纯粹经济层面的所得。不少分析人已经从不久前开通的义乌至伦敦铁路货运线路可以看出端倪。从某种意义上讲,ABP项目开工是中国"一带一路"成功登陆英国的具体表现。 脱欧当口的信心一票 特别是项目开工时间巧逢英国脱欧谈判开始不久,英国政界与工商界多少均有嫌掣肘于可能丧失欧洲单一市场等巨大不确定性,以及众多跨国公司考虑总部迁离伦敦的敏感时段,中资大手笔"反潮流"动作立即被英国官方定义为具有给伦敦和英国"投下信心一票"的象征意义。 英国方面的官方新闻稿对此就毫不掩饰:直接标题为“ABP17亿英镑伦敦皇家阿尔伯特码头项目彰显对英国市场的信心”。伦敦市长萨迪克·汗也在新闻会上发言称:这是对伦敦市场信心"磐石般的证明"。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英国国际贸易部长兼伦敦部长格雷格·汉兹(Greg Hands)与总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团(ABP Global)董事长许为平出席开工仪式 中国"带与路"的远谋 ABP总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团董事长许为平则对英方脱欧方面的观点不以为然。他在接受BBC中文网访问时表示,"不担心脱欧"。许为平说:"中英合作是大趋势,不会因为脱欧或英国大选带来的动荡受到影响。" 另外,从驻英多年、对双边关系有深层理解的中国大使刘晓明开工仪式上反复提及"一带一路"也可多少看出,此笔投资无疑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全球地缘战略考量中深思熟虑的一步棋,因此与英国决策层看似更多以当下政党执政、下野、换届,以及近期需求为出发点的判断视角有不少区别。 当然,英国国际贸易部部长兼伦敦事务部长格雷格·汉兹也藉此机会表达了对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重视。他引用英国财相哈蒙德的话称,英国“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不过,多数熟悉英国事务的观察人士都指出,其实英国从政府、民间一直到主流媒体,人们对“一带一路”的真正了解和兴趣可能还只停留在外交层面。现场论坛的一位发言人就表示,他最近在一次英国国内的会议上问现场观众,有谁听说过“一带一路”?洋洋人群中只有两人举手。 伦敦第三金融城? ABP投资项目的宣传口号最初是“建立伦敦第三金融城”。但从莅临动工仪式现场嘉宾发言,到ABP提供的新闻稿,均提及ABP将把伦敦皇家阿尔伯特码头建成商业区或商业中心。到底该项目定位是什么? BBC中文网就此具体询问了ABP总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团董事长许为平。他说:"(英国)脱欧后,伦敦老金融城位置可能都保不住,何来第三金融城?" 许为平似乎仍然坚持第三金融城的说法:"老金融城的模式已过时,我要搭建的是为未来新型金融模式提供服务的平台。" 客观来讲,很可能是赶上脱欧的天时地利,投入巨资的ABP伦敦项目至少迄今为止还没有遭遇到此前一些大型中国投资项目在英国遭遇的政界与民间的非议与阻力。伦敦东南是否未来会借助"一带一路"东风而真的出现第三个金融中心?估计是全球希望未来投资英国的人都会继续关注的一大看点。
ukchina_simp.vert-fut-47288438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7288438
恶魔附体与塞勒姆女巫审判的真相
“她们的四肢受到严重影响,痛苦不堪……以致手臂、脖子和背部左右晃动,然后恢复原位。她们嘴巴紧闭,喉咙哽咽。”这是当时对帕里斯(Betty Parris)和威廉姆斯(Abigail Williams)这对表姐妹的描述。她们是塞勒姆村的第一批患者。
她们语言错乱,四肢扭曲,时而嚎啕大哭,时而发出尖叫声,时而身体抽搐。事情发生在1692年。当时,帕里斯 9岁,威廉姆斯 11岁。 一位医生告诉帕里斯(Samuel Parris)牧师,这两个女孩被施了巫术,她们其中一个是医生女儿,另一个是外甥女。很快,塞勒姆村至少又有五个女孩出现类似症状,并有当地人被指控施行巫术。被控行巫的包括女奴提图芭(Tibuba)和流浪乞丐古德(Sarah Good)。一连串的指控接踵而至,民众相继指控了200多人。被捕入狱的有声名狼藉者,也有虔诚的教会信徒。6月10日,以爱传流言蜚语且私生活混乱而出名的毕晓普(Bridget Bishop)率先被处以绞刑。此次事件中共有20人被处死,另有多人死于狱中。 300多年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帕里斯、威廉姆斯和她们的朋友出现这些奇怪的症状,并最终导致她们死亡? 一项医学理论认为,塞勒姆村出现的是一种癔病,可能是因为摄入黑麦真菌引起的。 1976年,卡波雷尔(Linnda Caporael)在《科学》(Science)上提出了一个理论,赢得了众多支持者。卡波雷尔认为这种病症是由摄入黑麦真菌引起的。因误食受到感染的农作物而摄入的寄生生物会造成“麦角中毒抽搐”——肌肉抽搐、产生幻觉、痉挛发作。另外一些人认为病因是精神曼陀罗(又称“魔鬼的圈套”,jimsonweed, 一种茄科毒草)。后来,又有人提出了流行性脑炎理论。流行性脑炎是一种神秘的昏睡病,可由环境毒素、细菌或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发。 但这些理论遭到了否定。比如,塞勒姆村那些女孩没有出现黑麦真菌引发麦角中毒的关键症状,比如明显肠胃不适、肤色淤青和食欲大增。并且尽管麦角中毒可能会导致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ysergids,简称LSD)型感知错乱(像彩虹一样的颜色、光晕、挥之不去的残留影像),女孩们对攻击她们的人的描述却颇为明确。 现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神经病学专家赞迪(Michael Zandi)和他的学生塔姆(Johnny Tam)又在《神经病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logy)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抗NMDAR脑炎。 下面是一名典型患者的故事。起初,她患上了一种类似感冒的疾病。几周时间里,她变得满脑子想的不是上帝就是魔鬼,多疑,失眠。现在,她重复同样的话,然后变得哑口无言。接下来,痉挛发作,四肢扭曲挣扎,嘴巴和舌头重复奇怪的动作,脉搏加快或减慢,血压时升时降。她出汗、流口水、呻吟、挤眉弄眼,变得紧张,然后昏昏欲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患者常被诊断为发疯,被错误地当成神经病患者送去精神病院。在那里,他们会变得更加狂暴,或走向生命的尽头。但有了2007年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后,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该研究表明,一种抗体会反抗NMDA受体。因此,这种疾病得名“抗NMDAR脑炎”。 这些受体负责信号在大脑突触间的传导和神经可塑性——即大脑适应和调整的能力,另外还负责行动、学习和记忆功能。抗NMDAR脑炎患者体内的抗体攻击似乎会成为一种自身免疫反应的一部分。这种反应或许发生在感染之后(有人认为是感染了诸如疱疹这样的触发病毒,但还没有定论)。 1899年的一副绘画作品还原塞勒姆女巫审判的场景。 一些患抗NMDAR脑炎的女性体内发现一种名为畸胎瘤的卵巢肿瘤。畸胎瘤由头发、牙齿和骨头堆积而成。这些肿瘤也具有神经组织,会表现为NMDA受体。免疫系统也许会再次被认为是罪魁祸首:这些受体可能触发了抗体的产生,抗体转而与大脑的NMDA受体和畸胎瘤的受体交叉反应。 有意思的是,氯胺酮也是这些受体的克星。正因为如此,氯胺酮服用过量会产生与抗NMDAR脑炎类似的症状。 抑制该免疫系统的疗法已使75%的抗NMDAR脑炎患者痊愈或至少基本上康复(尽管也有自发好转的情况发生)。对卵巢畸胎瘤患者来说,切除畸胎瘤,巫术就消除了。现在,男性中也出现了这种疾病,年轻和年长者皆有,但女性仍是最常见的患病群体,患者往往20岁出头。 那么,这种病可能和塞勒姆村有关吗?赞迪和塔姆对帕里斯和威廉姆斯的描述进行了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有关,原因如下: 抗NMDAR脑炎的焦虑和受迫害幻觉症状,似乎出现在了塞勒姆村那些女孩的身上。 “奇怪的是,她们的病似乎与我们在21世纪才掌握的一种疾病类似,”赞迪说。“那么抗NMDAR脑炎为什么在此之后很长时间就没有再出现过?” 听上去令人信服,但一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答。这对表姐妹为何同时患上了一种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赞迪提到了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率,因此两人患的可能是同一种疾病,但他也承认,“确实,更有可能是只有一人患病,而不是两人都病了。” 赞迪说,至于其他女孩,仍有大量未解之谜。“其他病例的背后可能是社会政治因素,同时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被错误地贴上了巫术的标签,比如癫痫,”他说。 心理学家斯帕诺斯(Nicholas Spanos)也提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认为此事是“按照17世纪的清教徒共同的世界观上演的一出社会政治剧”。那些女孩可能在无意中扮演了被恶魔附体者的角色,这些角色是在这个宗教团体当中学到的,并被该团体合理化了:“她(被指控的巫师)一走近,所有人都发病。”在法庭上,被告一咬嘴唇,她们就说自己被咬了。她动一下手,她们就说自己被掐了。很能说明问题的是,据称在法庭外面,她们看上去身体健康:“这些受到折磨的人中,很多人一天发病高达几十次,但间或精神抖擞、热情友好、身强体壮、精力旺盛,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折磨。” 但这种可能性——就是只有一个女孩患了抗NMDAR脑炎,而其他病例都是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造成的——依然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在此之前,有一个说法是,那个电影《驱魔人》(The Exorcist)原型的14岁男孩患的是同一种脑炎。1949进入密苏里一家医院后,这名男孩表现出了极端的愤怒,“用听不懂的语言大喊大叫”,“间歇性地摆出扭曲的姿势,变成看上去不可能做到的体态”。 至于塞勒姆村,1692年5月的一道死刑暂缓命令使大约150名被指控为巫师的人获释。其中一名“受巫术折磨”的女孩小帕特南(Ann Putnam Jr)在1706年致信塞勒姆村教堂,正式道歉。帕里斯后来在萨德伯里(Sudbury)组建了家庭。威廉姆斯的命运仍不得而知。有关“受折磨者”的理论层出不穷,现在抗NMDAR脑炎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之后肯定还会有其他说法。 请访问BBC Future阅读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1008_rolling_us_election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0/121008_rolling_us_election1
罗姆尼称奥巴马外交政策欠缺领导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批评奥巴马政府处理外交问题欠缺进取。
罗姆尼周一(8日)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发表外交政策演说,认为美国在全球各地的盟友都期待美国在重大的安全问题上,扮演领导角色。 除了以巴和谈、阿富汗战争、以至叙利亚和利比亚的问题外,罗姆尼还提及北京政府最近在南海争议的举动,暗示亚洲的盟友需要美国的介入。 罗姆尼还认为美国不应大幅削减国防开支,因为只有强大的军力才能防止战争的发生。
ukchina_simp.160323_vert_fut_is-working-at-night-bad-for-you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03/160323_vert_fut_is-working-at-night-bad-for-you
上夜班损害哪些人的身心健康?
对有些工作而言,上夜班在所难免。随着人类社会朝着24小时连轴转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在夜晚,医院要正常运转,航班要正常飞行,商店要照常营业。其实只要安排周密,白天片享片刻安静,人们可以在彻夜工作后,第二天再补足8小时睡眠。有些人甚至会说,他们不介意夜班,而且也已经适应了这种工作方式了。但是他们的身体真的能完全适应昼夜颠倒的作息时间么?更令人担忧的是,夜间工作会不会带来一些对健康不利的影响呢?
这些问题可以分成两方面来回答。一方面是人们自身感受如何,也就是心理健康状况。一些人说自己习惯上夜班,他们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因为证据表明,上完一段时间的夜班后,接下来的夜班就比较可以轻松应对,但是另外也有一些人的很难习惯上夜班。 加拿大的一项科学调查针对一小部分警察进行了研究。在警察连续值一周夜班的期间,研究人员持续对他们的睡眠时间、环境的光强度和体内分泌的睡眠荷尔蒙褪黑素的水平进行了监测。深夜,人们开始感觉疲倦并打算上床睡觉,人体通常会在这时分泌褪黑素。如果一个人已经很适应晚上工作,褪黑素的峰值就会出现在白天。研究中,褪黑素分泌模式已经转变的警察感觉更开心,值夜班时也更警惕,而且反应时间也更短,不过调查发现只有40%的警察褪黑素的分泌模式发生了转变。 另外一项规模更大的研究涵盖了加拿大和美国的3,000多名夜班警察,对于无法适应夜班的警察来说,后果很明确,他们中有40%确诊出现了某种睡眠紊乱症状。 午夜之后,垃圾食品会显的更诱人。(Thinkstock) 即便你的心理感觉状况良好,但是长时间的夜班生活会不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也是一个问题。研究熬夜对人体生理造成的影响时,科学家面临一些难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区分夜班导致生活方式改变而产生的间接影响,和夜间工作产生的直接影响。上夜班的人更难保持饮食健康和规律运动。这不仅是因为大半夜色拉不好找,而且当一个人想努力保持清醒的时候,恐怕也不太想吃色拉。这让人们在晚上更愿意吃快餐和外卖。匹萨和咖喱吃起来方便,而且吃完也能让人感觉更开心,不过每天晚上都吃这个肯定不怎么利于健康。上夜班也会导致运动机会减少。忙活了一个白天之后,你也许还能逼自己去健身房运动一下,但若是你已经熬了一个通宵,下班之后哈欠连天,再去健身房练练就要难多了。 研究发现,与早班或晚班飞行任务相比,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在休息日的时候心情更好。不论是飞早班或飞晚班,一般人肯定更喜欢休息而不是从床上爬起来去工作。但是,研究人员同时发现,飞早班的飞行员醒来时体内的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更高,而且一整天都会分泌更多皮质醇。人们认为,长期皮质醇水平偏高可能导致患心脏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提高。 飞早班的飞行员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更高。(Thinkstock) 不良后果不止于此。一项研究表明,上一个夜班就足以让人血压升高。 此外,今年早些时候,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上三个夜班之后,人体的基因表达会出现紊乱,也就是说,基因开始在错误的时间被激活。人体约6%的基因会在特定的时间被激活,但是经过几天的颠倒作息,这种模式很容易就被打乱了。另一项研究发现,经历5周昼伏夜出的作息后,人体血糖调节能力受损,人体新陈代谢也发生了变化,长期来看,这会导致II型糖尿病和肥胖症风险上升。 当然,这些都是短期研究,时间拉长之后人体可能会出现相应的调节机制,但是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总体上并不支持这种观点。关于轮班制工作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学界有诸多争论。许多研究结果发现上夜班会增加患病风险,而少数研究则发现不增加患病风险。但是发表于2012年的至今最长的一篇综述表明,轮班制工作的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较高。即便将生活方式加以控制,倒班人群仍旧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研究表明,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夜间工作。(Thinkstock) 代谢综合征是对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胆固醇等疾病的总称。对于代谢综合征来说,生活方式反而似乎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如果上夜班的人能够保证规律运动、饮食健康和远离香烟,尽管工作时间不正常,但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提高并不明显。 上夜班的人也有较高的患乳腺癌风险,尤其对于习惯早睡早起的人来说,上夜班所产生的影响更大。 但是这些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无法告诉人们,哪类人更容易受夜班影响。是不是就像短期研究显示的那样,有些人的生理能够适应,而那些生理上无法调整的人就会受到长期影响?还是说所有上夜班的人都会面临风险? 人们的夜间工作形式多样,提高了相关研究的难度。与一周只有几天昼夜颠倒地上夜班相比,频繁的夜班工作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不过,在人们能准确地知道什么样的人上夜班有损健康之前,从事夜间工作的人应该尽量保证饮食健康、规律运动,并且留意有没有出现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 更多文章:需要熬夜?睡眠学家给你支招。(Thinkstock)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友义)
zhongwen_simp.120108_rolling_xinjiang_quak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1/120108_rolling_xinjiang_quake
新疆和硕县发生5.0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发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硕县星期日(1月8日)下午发生5.0级地震。
中国媒体报道,地震发生时距离和硕县近400公里的乌鲁木齐市也有震感,一些市民感觉房屋在晃动。 目前还没有有关地震造成的具体伤亡损失的报告。 新疆地震局称,星期日早晨7时11分,新疆吐鲁番市也曾发生3.1级地震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636877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6368771
同性婚姻:台湾公投受挫,同志平权运动路在何方
一个辛勤地与市民握手的身影,出现在11月27日的台北市午后街头,31岁的台北市议员参选人苗博雅,代表大安与文山两区参选,获得18739票的优秀成绩。往后,她将入主台北市议会,成为市民的公仆与代言人,在当选后出来谢票,苗博雅感激每一位投给她的民众。
支持婚姻平权的人士,在11月24日的开票当晚难过落泪。 不过,苗博雅除了是未来的市议员,她在这次的选举中也有个其他身份——同志婚姻入民法公投运动的发起者,她参与了这次第14号与15号公投案的拟定。 该两案的公投内容分别是:“您是否同意,以民法婚姻章保障同性别二人建立婚姻关系?”与“是否同意,以‘性别平等教育法’明定在国民教育各阶段内实施性别平等教育,且内容应涵盖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课程?”。最后这两项公投,同意票与不同意票都以1比2的悬殊差距告终,这两项公投失败。 反对方提出了三项公投,其中一项——“你是否同意以民法婚姻规定以外之其他形式来保障同性别二人经营永久共同生活的权益?”,获得大部分人数支持,往后政府将依据公投结果,在三个月内提出同性伴侣专法。 11月24日的这一夜,除了选举外,公投的结果确实也让很多同志运动人士沮丧,长久以来的抗争,似乎在这一刻面临重大挫败,他们必须面对台湾目前的社会氛围。 身为同志平权公投发起人之一的苗博雅,同时也投身这次的市议员选举,以高票当选。 持续为同志权奋斗 身为大安文山区的新议员,苗博雅同时也是一名公开宣布“出柜”的同志,一直以来,她都在同志婚姻的路上奋斗。身为这次的同志公投提案人之一,面对失败,她也相当坦然:“全台湾的同志圈都很沮丧,有些人甚至有轻生念头。但我都跟他们说,不要放弃,让我们继续努力”。 这次的投票人潮中,支持同婚入民法的选民为350万,对于苗博雅来说,这依旧是不可小觑的数字:“我们从‘解严’到现在30年,走到这样程度,我们还是鼓励‘同志’朋友们,想想很多温暖的善意,未来一定会更好。” 大安文山区同时也是传统国民党票仓,在这次的市长选战中,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丁守中,单单在这两选区内就大赢无党籍柯文哲2万余票。苗博雅能在思想相对传统保守的深蓝票仓,抢下一席议员位置,确实让许多选民感到惊讶。 苗博雅笑说,选民的态度还是很温暖的,选后在路上,许多人不断跟她说加油外,还有其他区的选民特地跨区来跟她祝贺。对于未来目标,苗博雅坦言,台北市目前给予同性伴侣注记,但是其他的权益尚不够,这会是她入主市议会后的关注重心。 好比目前同志伴侣所领养的小孩,依法只能注记为单亲家庭,无法给予同志双方保障。“同志婚姻的儿女,目前就医跟就学等权益,还是有些要改善的,还有如何带给台北市学校性别平等教育,我认为这很重要,”苗博雅说。 台湾的同志婚姻是否该入民法?抑或另立专法,成为公投案争论目标。 专法如何设立? 早在2017年5月时,台湾的最高法院已经就现有宪法释宪,明定须在2年内修正或是制定相关法令来保障同性婚姻,如果逾期未修正或立法,同性伴侣即可依现行民法规定登记结婚。 这样的判决,无疑是让同性婚姻权利迈进一大步,但也引起部分人士的反弹,民法的“一男一女”婚姻定义不该被改变,应该用“同性伴侣专法”保护,因而掀起了这次的同性婚姻是否该入民法的公投互搏。 反同志婚姻入民法的组织“下一代幸福联盟”总召,同时也是公投发起人的游信义对BBC中文记者表示,这次公投结果是明确表示,民法定义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是不能被拆解的。游信义还说,未来会与同志团体“理性沟通”,大家一起找出更适合同志朋友的婚姻保障制度。 对于同性婚姻,游信义强调绝对是不同于一般婚姻:“如果把婚姻制度改了,既有的两性秩序会瓦解,一男一女的伦常体系也不复存在”。他表示自己绝不歧视同志存在,也尊重同志的权益,但不会妥协同志人士想要挑战法律下既有公共制度的意图。 但对苗博雅等支持同志婚姻入民法的人来说,民法本来就应适用所有中华民国公民,加上当时释宪时已经明确说出婚姻自由一定要平等保护,她认为如果另立专法,等同是过去美国白人对待黑人族群般,变相隔离同志族群。 她并补充,台湾是世俗国家,不是宗教国家。但是她在过去很多辩论场合下,看到有很多特定宗教团体人士,出来反对同志婚姻,但其实都是他们背上教义后,强加给其他人群的结果。 苗博雅认为,所有的信仰都是教人去爱,不要去阻挠其他人的幸福,台湾有宗教自由,但有些人用他们自身的宗教坚持,强加在世俗国家的民法上,“也许一时吧(有效),但长久下来,我们会走向一个民主共和国家该有的样子。” 台湾在10月底举办同志大游行,当时主办单位声称聚集了13万人参加。 同志权利下一步 放眼亚洲,台湾曾一度是最接近同性婚姻可以实质合法化的国家,然而现在在公投过后,台湾政府必须要参考公投结果,并作出适当地回复。同志婚姻虽然依旧会立法保障,但无法入民法,对同志族群的打击,显然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恢复的。 对于反同志婚姻入民法的一派,重申要提同志伴侣专法,苗博雅轻松地回应:“他们要提案是他们的自由,但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台湾会迎接真正的婚姻平权”。 游信义则说,台湾人对于同志一直是很友善的,可以合法登记伴侣跟办结婚仪式,就连他也有同志朋友。但他认为是部分激进派同志人士为了自已利益,想要修改民法规范,这是很不可取的。他说:“婚姻不就是为了孩子吗?那不然是为了什么?”。 他并补充,民法保障的异性婚姻是高于任何一切的,同性婚姻的“价值跟重要性没有那么高”。游信义认为同志人士一直口口声声喊人权,但他们要去探讨,同志人士也是异性结合下出生的,对于同性人士一直抨击他歧视,他觉得很遗憾。 然而,对于苗博雅来说,同志平权本来就不是容易的路。她举例说,过去德国、法国与美国等国家,都是历经数十年的争取才慢慢得到权益。 苗博雅坚定地说:“人无知的时候,就会一直散布恐慌。但社会改革就是这样吧,往前走三步,还是会一时退两步。慢慢地走,目标总是会到的”。 未来他们将先朝着与民法同样规格的目标审慎订立专法,而台湾依旧是亚洲最先承认同志伴侣关系的地区之一。而台湾同志权益的下一一步,苗博雅与她的同志战友们,依旧在真正同志婚姻的崎岖道路上缓缓而行。 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同志权益现况 BBC中文记者林祖伟 同性婚姻或同志公民结合权利,暂时在中国大陆或香港也是遥不可及的梦。 湖南长沙一对男同性恋伴侣,2015年曾向民政局办理登记结婚被拒,其后向法院提告,成为大陆首宗同志争取婚姻权的案例。结果,法院判处他们败诉,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规定“只有一男一女才能结婚”。 孙文林(右)与他的男朋友在湖南的法院提告,但他们败诉。 在大陆较开放的城市,民众对同志的印象并非完全反感,粉红经济甚为活跃,会有同志酒吧、同志交友软件等等,亦会举办较大型的同志活动,例如上海骄傲节等等,不过这些活动因为政治因素,不会以“同志游行”作宣传字眼。 但由于中国此前的“一孩政策”持续已久,家庭基于传统观念,对下一代有传宗接代的要求,令许多男同志被迫隐瞒自己性向,与异性恋女性结婚,结果造成了“同妻”(同志恋者的妻子)的问题。根据哈尔宾工业大学发表的研究成果,估计中国大陆有1600万“同妻”。 一些男同志亦会寻找女同志结婚以应对家庭压力,此称为“形式婚姻”。 非政府组织人权监察2017年发表报告,深度访问了17名被强迫接受“转化治疗”(又称矫正治疗、扭转治疗)的同性恋者,列出他们如何因为接受治疗而身心受损。 国际医学机构早已不视同性恋为精神病,世界精神病协会把“转化治疗”视为违反道德、没有科学根据和具伤害性。 中国政府在1997年把同性恋去刑事化,由于官方也不再视同性恋为精神病,根据《精神卫生法》规定,“转化治疗”或被视为违法,但官方对坊间的“转化治疗”并没有任何表态。河南一名男同性恋者曾被妻子强迫送入精神病院接受“转化治疗”,结果告上法庭,法院认为他的人身自由被侵犯,获赔5000元人民币。 中国政府没有公开认可同性恋,关注团体一直担心官方随时会施以打压,例如过往有同性恋体裁的影视作品遭下架,中国曾推出《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称同性恋是“渲染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趣味”,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官方是否为同性恋定性。 而在香港,同志平权运动被观察人士认为“停滞不前”,先不谈同性婚姻,连反对歧视不同性倾向人士的法例也讨论了十多年,也无法达成共识。 根据港大2017年一项研究,香港逾半人支持同性婚姻,但社会的反同宗教保守声音强大。 香港立法会上周以27票反对、24票赞成三票之差,否决了同志缔结伴侣关系的议案,有宗教背景的议员公开表示,同志是异数,“歧视他们并没有问题”。 专访:或改写香港同志历史的公务员与机师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近年同志运动的维权方式,逐渐走向法律层面。 近期,一名女同志MK,认为香港并无让同性伴侣缔结的相关机制,入禀法院提出司法复核,争取民事结合权,将会是香港首宗直接谈及同志配偶关系的案件。 另外,英国女同性恋者QT今年7月获判胜诉,令在外国民事结合的同性伴侣可以申请受养人签证,被视为香港同志运动的里程碑。而公务员梁镇罡则与在新西兰注册的英国籍伴侣,争取政府给予他们平等待遇,希望可以申请异性恋公仆享有的配偶福利,案件已获批上诉至终审法院。
zhongwen_simp.111220_rolling_htc_appl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1/12/111220_rolling_htc_apple
台湾宏达电被裁定侵犯苹果专利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台湾智能手机生产商宏达电(HTC)侵犯了美国电子巨头苹果的专利权。
所有应用了这项专利的宏达电手机产品从2012年4月19日起将不能在美国境内销售。 宏达电对这一裁决结果表示欣慰,因为该公司被苹果起诉侵犯了10项专利,但最终仅被认定侵犯一项专利。 宏达电是世界第四大智能手机生产商。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6480082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6480082
12港人偷渡案:8人刑满回香港 因涉触犯本地法律料被还押
12名香港人去年8月偷渡台湾期间被中国海警截获,其中8人去年12月被裁定偷渡国境罪成判囚7个月,他们周一(3月22日)刑满,从深圳移交香港警方,但因在港涉嫌触犯《国安法》、袭警、暴动、纵火等相关罪名,将继续被还押等待审讯。
香港示威中会出现拯救12港人的标语。 他们被押送到位于香港新界西的天水围警署,大批媒体在该处采访。根据媒体报导,家属并没有获当局通知遣返的安排,家属和律师亲身到警署了解情况。据报导,警方国家安全处高级警司李桂华亦在场。 这8个人分别18至30岁,7人在港涉嫌触犯袭警、暴动、纵火等相关罪名,将继续被还押等待审讯。 另一人李宇轩则曾因《国安法》罪名被捕,但未正式被起诉。香港亲建制媒体报导称,警方已有足够证据,相信他难逃被检控的命运,一旦罪成可能面临终身监禁。警方发言人没有证实或否认报导。 周一,在中国大陆获释的八人被押送到天水围警署。 在天水围警署附近,大批警察在现场。 12港人案的风波 这12人在去年8月23日从香港西贡出发,原计划偷渡至台军驻守的东沙群岛,最终前往台湾本岛,但在南海水域被捕。他们被拘留在中国广东的深圳公安局盐田分局,家属在8月28日收到香港警方通知,得悉亲人在中国大陆被刑事拘留。 家属在案件开审前求见被囚人士遭拒绝,并且不能够自行聘用律师,中国当局称12人自愿用官派律师,一些受家属委托的中国人权律师被吊销牌照。部分家属收到自称是被囚人士的信件,形容在看守所生活美好,但外界质疑被囚人士是否自愿撰写书信内容。 中国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去年12月底公布,其中10人因组织,参与偷越边境罪被判处7个月至3年徒刑。 因组织偷渡罪成分别被判监两年和三年的乔映瑜及邓棨然仍在中国服刑。 另外两人未成年被当局指“自愿认罪认罚”,不被起诉,并在同一天被移交给香港警方,两人在香港分别被控企图纵火及串谋意图危害生命纵火等不同罪名,早前同样被加控一项不依期归押罪,两宗案件本月底再讯。 去年年底,两名未成年的被捕人士被遣返香港。 12港人案在香港以至国际间也引发广泛关注,民主派阵营多次发起声援行动。美国国务院曾发表声明,谴责中方的做法,认为12港人不该被秘密审判和囚禁。欧盟亦曾发表声明表达关注,仍然中国当局没有根据国际人权法,让12名港人得到公平审讯的权利。 最为关注12港人及协助家属的多名政治人物,包括朱凯廸、岑敖晖和邹家成等人,早前因参加民主派初选而被捕及不获保释。 香港2019年的“反送中”示威起因是民众反对《逃犯条例》修订,反对的原因是不信任中国大陆的法律制度,担心香港人会被移交大陆受审,会受不公平审讯,很多人会把12港人案形容是“送中”,从被捕到被审讯的过程中,突显了两地法制在透明度、人权待遇、和程序上的差异,这也是大陆法制不被港人信任的原因。 观察人士认为,这起案件是一个让香港人了解大陆法律制度的重要案例,亦堵截了部分涉嫌触犯与示威相关罪名企图潜逃的途径。 台湾3000人游行 声援被中国关押12港人
ukchina_simp.150922_vert_cul_stunning-bridges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cul/2015/09/150922_vert_cul_stunning-bridges
观赏世界七大桥梁建筑奇景
米洛大桥位于法国南部,横跨塔恩河谷 (Tarn Valley),有七个高大细长的混凝土桥塔,其中一个桥塔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陡峭的塔恩河谷上空时有云雾缭绕。这样的天气里,从周围的山上放眼望去,只能隐隐看到米洛大桥的这几根桥塔。
Getty Images 米洛大桥 米洛大桥采用斜拉桥形式,由法国建筑工程师米歇尔·沃勒吉克斯 (Michel Virlogeaux) 和英国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 设计并于 2004 年建成通车。大桥有效缓解了巴黎、蒙彼利埃和西班牙边境之间漫长的夏季公路旅行压力。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大桥未建成之前,米洛镇曾一度交通拥堵,如今车辆可以穿过米洛镇和塔恩河上空从高高的桥上飞驰通过。 尽管米洛大桥 (Viaduc de Millau) 的修建是为了改善塔恩河谷地区的交通状况,但当你经过时,不妨在官方指定观景处停下来,欣赏一下这座 21 世纪精美绝伦的桥梁。 科隆霍亨索伦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为宏伟的铁路建筑当数工业时期的“大教堂”建筑,科隆大教堂高贵的石材工程与霍亨索伦桥浑厚的钢铁结构相结合,见证了铁路建筑这一时期的特点。大桥于 1911 年完工,桥长 409 米,横跨莱茵河。 1945 年 3 月,为了减缓盟军向柏林行进的速度,德国工程师炸毁了这座桥。而如今,重新修建后,这座大桥已成为德国最繁忙的铁路线路。令人感动的是,桥上意义非凡的钢铁结构(形状就像从河里上浮的大鲸鱼的脊背)上,沿着人行道和铁轨之间的栅栏,挂满了庆祝情侣关系的“爱情锁”。每天成千上万人从霍亨索伦桥跨越莱茵河,其中许多人会在此处挂锁。 曾经饱受战争摧残,谁会想到,如今这座桥竟会成为团结和爱的象征。大桥最初是由建筑师弗兰兹·海因里希·施韦希滕 (Franz Heinrich Schwechten) 设计的,当时设计的效果并不是我们如今看到这种纯工程结构。 当时,桥梁建成后,有高耸的城堡或教堂式入口作为装饰。有趣的是,施韦希滕职业生涯初始是设计火车站的,后来设计了霍亨索伦桥,在其职业生涯后期设计了许多著名的教堂。如此,铁路和宗教在科隆,以石头和钢铁的形式相结合。 福斯铁路桥 福斯铁路桥堪称工业时代的一大奇迹。这座桥的设计创新至极,成为结构工程的象征。大桥曾出现在苏格兰 20 英镑纸币的币面,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1935 年导演的电影《三十九级台阶》也曾在此取景。大桥于 1882 年动工开建,由约翰·福勒 (John Fowler) 和本杰明·贝克 (Benjamin Baker) 设计,试图在之前泰桥 (Tay Bridge) 的基础上做明显的改良。 泰桥于 1879 年瘫垮,一列特快列车和车内乘客也因此坠亡水中。大桥的主体由三个巨大的笼状悬臂组成,其花岗岩桥基位于福斯湾水下 46 米深处。大桥于 1890 年竣工,成为英国当时第一座大钢铁桥。 尽管这座桥已获专职维修团队对其进行维护,但它的价值至今依然无法准确衡量。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用“就像给福斯桥刷漆一样”(“Like painting the Forth Bridge”)来形容一份没完没了的工作。 然而 2011年,一项斥资 1.3 亿英镑(相当于 2.23 亿美元)的重新刷漆项目使大桥的维护工作得以完成,此次维护效果预计持续到 2050 年。与此同时,游客中心已拟定计划,将对外开放那钢铁悬臂,游客可行走于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的的悬臂之上。 加尔桥 1738年,瑞士哲学家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参观了加尔桥。他写道:“我的脚步声在这巨大的拱顶上回响,让我不禁想象自己听到了建桥工人强有力的声音。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昆虫,在浩瀚无垠的空间迷失了方向,我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为什么我不是罗马人呢?’ ”拥有如此壮观的石灰岩引水渡槽,三层拱桥横跨那尔河(位于法国南部于泽和尼姆之间),加尔桥不仅在 2000 年前竣工之初让世人惊叹、让瑞士哲学家卢梭流连忘返,即便如今,也依然让世人感到印象深刻。罗马人最初修建加尔桥引水渡槽是为了将新鲜的泉水引至罗马殖民地纳莫修斯地区 (Nemausus) [尼姆 (Nimes)]。 该渡槽已于 1985 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认证成为世界遗产,如今的加尔桥高 49 米,长 275 米,之前比这还要长些。 公元 6 世纪加尔桥的渡槽渐渐不再使用,但数百年来仍依然作为一座桥梁使用。 1855 至 1858 年间,由于拿破仑三世 (Napoleon III),加尔桥在建筑师查尔斯·莱恩 (Charlesaisne) 指导下得以重新修葺。如今渡槽已经成为法国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稍显遗憾的是,人们来这里不再是为了饮用泉水或穿越这座英雄史诗般的罗马桥。 特里夫特悬索桥 最所有绳索桥或悬浮桥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应该就是特里夫特悬索桥了。特里夫特悬索桥横跨伯尔尼高地的特里夫特斯湖 (Lake Triftsee),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名渡桥者前来体验横渡瑰丽的特里夫特冰川的荣耀与刺激。 这座桥长 170 米,位于湖面上方 100 米高处,湖面与桥之间无任何连接。对于勇敢无畏的人来说,这里的湖光山色以及冰川等美景即为他们的奖品。 特里夫特悬索桥 2004 年首次开放,桥体摇晃非常严重。尤其在山谷风速高达 200km/h 的情况下,摇晃更为剧烈。五年后,旧桥被新桥取代,新桥即为今日游客小心翼翼踏上之桥。 吊桥由瑞士建筑师事务所的尹甘尼尔布鲁·汉斯普·发芬 (Ingenieurbüro Hans Pfaffen) 设计,桥面成一条“抛物线状”(看起来像桥上的镜子),可以让突然的移动停在可控范围内。 米德尔斯堡运输大桥 蒂斯河将米德尔斯堡的公路一分为二。在这里您将了解到世界上最不寻常的渡河方式。 米德尔斯堡运输大桥长 259 米,高空中的桥架上悬挂着一个吊船,该船可同时承载渡轮多达 9 辆汽车和 200 人的重量。自 1911 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虽然吊船的运输速度不是很快,但就工程学而言很有意义,且在投入使用中几乎完美。 米德尔斯堡运输大桥由达林顿的克利夫兰地桥梁工程公司 (the Cleveland Bridge and Engineering Company)设计。如此设计是由于船舶需要通过蒂斯河,但而若要要建造一座足够高度的传统桥梁建筑成本太高,不具可行性,。 如今坐在车里也仍然可以享受这非凡的旅程。或者,您也可以在蒂斯河的岸边尽情观赏桥体蜘蛛般的奇妙结构以及工业河流上方负重的小船缓缓而行的景观。 金门大桥 这座宁静的公路桥因其优雅的设计吸引着许多美国人和世界各地爱慕者前来观赏。不幸的是,由于许多人选择在此处纵身一跃而溺亡水中,它也经受着不好的名声。 如同悉尼大桥一样,金门大桥也经过几个世代,在所在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桥长 2.7 公里,鉴于设计带来的纯粹喜悦,其黑暗的一面尤其令人伤心。金门大桥桥体为橙色、主跨长度惊人。 无论在加州日落时分、冬日雾景中或从电脑屏幕上欣赏这座大桥,都绝对是全世界桥梁中的佼佼者。该桥于 1937 年对外开放,由工程师兼诗人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ph Strauss) 设计,约瑟夫曾为该项目的设计付出孜孜不倦的努力。 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地震影响,近年来对这座桥进行了巧妙地修缮。施特劳斯与经验丰富的桥梁工程师里昂·莫伊塞弗 (Leon Moisseiff)、建筑师艾尔文·莫罗 (Irving Morrow) 以及项目工程师查尔斯·埃里斯 (Charles Alton Ellis) 共同合作完成了该项目。 金门大桥因其讲究的悬架结构和优美的艺术装饰塔,从一开始便备受欢迎。它的设计是一次美妙的空间和建筑的融合,令人赞叹不已。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友义)
ukchina_simp.120606_ent_one_direction_3d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entertainment/2012/06/120606_ent_one_direction_3d
“单向乐队”拍3D电影赚大钱
曾在英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未知因素》(X Factor)中获得季军的男生组合“单向乐队”(One Direction)将出演一部“自传式”3D电影,这将为这五个男孩每人带来1千万英镑的收入。
“单向乐队”(One Direction)出演的“自传式”3D电影将为这五个男孩每人带来1千万英镑的收入。 据悉,该电影可能会是一部音乐喜剧片,如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的电影《一夜狂欢》(A Hard Day's Night),也可能是一部纪录片。 但可确定的是,该部大制作将会以3D三维立体技术呈现。 正在加拿大巡演的五人表示听到此消息非常激动,并希望能借此“复制” 门基乐队(The Monkees)的成功。门基乐队亦因电视节目而组建乐队,后成为非常成功的乐队组合。 单向乐队歌手斯泰尔丝(Harry Styles)说这部电影能让他们的粉丝与他们更接近“零距离”的接触:“这部电影一定很精彩,我的头发可能会“戳到”你的眼睛。” 该电影将会于明年初开拍,计划2013年11月8日首映。届时将会与Marvel公司的喜剧和迪士尼的《Thor 2》(《雷神2》)展开激烈票房大战。
zhongwen_simp.140915_lin_choshui_special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09/140915_lin_choshui_special
林浊水:英国文明可赞 台独无需公投
“苏格兰独立公投的过程为全世界面临民族分离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树立了一个典范”
君子动口不动手。坚决反对对手的选择,完全尊重对手选择的权利。 苏格兰独立公投迄今最让外人感叹甚至惊诧的,莫过于英伦岛上哈德良墙以南居民的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哈德良墙,Hadrian's Wall,也被称作“英国长城”,其实就是古罗马人在英伦岛上留下的一道土坯墙,基本沿现代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分界线。 拯救大不列颠 不光是普通人,连首相大臣,似乎也是一副甩手掌柜的态度。 离9.18公投还剩下不到一周,三大政党的领导人似乎突然猛醒,联手连夜赶制许诺给苏格兰更高度自治的“大馅饼”,并分头夹着馅饼北上游说。 工党领导人甚至呼吁英格兰人高挂苏格兰旗帜,感召苏格兰人的“英国情结”。 政客是被最新的民调震醒的。一个月前,反独立阵营还以20个百分点领先,到今天,双方已经齐头并进。昨天的胜似闲庭信步是料定苏格兰不会独立,今天的临阵磨枪是意识到苏格兰独立是真实的可能。 双方的唇枪舌剑到了白热化。但白热化的较量依然是唇枪舌剑,君子动口不动手。坚决反对对手的选择,完全尊重对手选择的权利。 这一点,让在台北观察苏格兰公投的林浊水先生感触良多。 1947年出生的林浊水是台湾著名的政治活动人士和作家。他既担任过立法委员,也曾出任多家报刊的总编、主笔,并出版有《剖析南海血书》、《台湾是美丽岛》、《林浊水文集》等多部著作。 林浊水是推动台湾独立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参与起草民进党的“台独党纲”,被称为“台独理论大师”。 世界各地面临分离主义问题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但若以涉及的人口和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来衡量,莫过于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未来。 BBC中文网在苏格兰公投前夕对林浊水先生进行了电话专访。我首先问林浊水,观察苏格兰公投,给他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在台北观察苏格兰公投的林浊水先生感触良多。 文明典范 相形见绌 林浊水说,最主要的感受是,伦敦对苏格兰的独立诉求基于民主的原则对待,只要公投通过,英国就不反对。这展现了一个先进的民主国家的风范。 他说,在许多国家会导致严重冲突的独立与否的问题,在英国能够通过和平理性方式取得一个结果,这个过程为全世界面临民族分离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树立了一个典范,这是最重要的。 林浊水作了这样一个比较:要北京接受台湾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与要伦敦接受苏格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难易程度本应该倒过来。北京/台北之间与伦敦/爱丁堡之间相比,北京对台湾没有行使任何主权已经超过半个世纪,而伦敦对苏格兰一直行使国家主权。即便是这样,伦敦依然同意苏格兰就是否独立举行公投。 苏格兰占了英国领土面积的一大部分,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台湾岛3 万6千平方公里相对于中国大陆的960万平方公里,实在是微不足道。林浊水说,相比之下,北京面对台湾“太不理性”。 国家实体 无需公投 “台湾不独,北京不武”,是台海两岸一个默认的底线。北京不做“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台湾人真的敢搞独立公投吗? 林浊水说,其实台湾需要的是制定一部新宪法,而不需要搞公投。台湾与苏格兰的状况有一个根本的不同。苏格兰一直在英国政府的有效治下。而台湾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北京没有对台湾实行过一天的有效管辖。 林浊水认为,苏格兰仍然是英国的一部分,所以需要通过公投的形式决定是否要独立。而台湾事实上已经独立存在,台湾人通过一人一票选举总统、国会,已经完成了公民投票应当有的法律意义。 林浊水说,台湾的独立问题,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国际政治不公平的问题。可以想见,即便是台湾举行了公投,国际社会迫于北京的压力,恐怕许多国家也不会承认台湾的独立。 林浊水认为,台湾对内一直行使有效的主权,早已经是一个事实上的独立国家。甚至北京制定的对台经贸、出入境等政策,也是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台湾独立所缺乏的不是法律基础,而是国际承认,而缺乏国际承认是国际政治角力的结果,这是令人遗憾的,也是对台湾很不公平的。 居者自决 毋庸置喙 9月18日,苏格兰境内年龄16岁以上的居民将选择一个字,“是/否”(Yes or No),来决定苏格兰是继续留在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还是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 只有苏格兰居民有投票权。即便你是苏格兰出生,即便你祖上八代都是苏格兰人,如果你现在住在苏格兰以外,也无权投票。 林浊水说,居住在当地才能行使公民权,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而在决定台湾命运的问题上,最特别的一点是,不仅仅是中国大陆的中国人认为,台湾要不要独立需要经过他们的同意才行,甚至已经离开中国大陆到美国定居的华裔,可以入籍美国,仍认为对台湾是否应该独立有权干预。 林浊水认为,华人文化中过度强烈的民族主义是不健康的。中国从19世纪后期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国家。以武力确保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被当作是一个对抗西方的历史任务,这是不理性的也是危险的。 历史进程 瓜熟蒂落 中国总理李克强与苏格兰第一部长萨蒙德交杯换盏。如果苏格兰公投选择了独立,北京做何感想? 英国人面对独立要求,也不总是这样心平气和的。英国处理前殖民地独立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主渐进的过程。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印度的争取独立运动,再到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独立,再到今天的苏格兰独立公投。 林浊水说,这个民主渐进的过程,或许也可以让台海两岸借鉴。但他认为,承认台湾的独立,中国大陆的实现政治民主化只是一点。台湾民调显示,即便中国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民主国家,七成的台湾人仍然不愿意与中国统一。 所以,林浊水说,另一个关键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北京逐渐的接受台湾独立的事实。北京现在不能接受,不等于永远不能接受。从台湾来说,也不是坐等独立,从内政外交、国民意识等一直在做努力。 林浊水最后表示,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存在已经50多年了,再过一二十年或许不行,但在他的有生之年,有希望看到台湾的独立。 (责编:叶靖斯) 网友如有评论,请用下表: 网友评论 最新网友反馈1 中國要打台灣嗎? 如果可以早就打過來了。先不要論國際觀瞻及勢力的介入,就問中國人你以何立場打台灣好了? 1895年是台灣人同意被割讓的嗎? 1945年台灣人等無人來接我們回家是台灣人的錯嗎? 1992年「一中各表」至今北京政府仍無法接受,那你能怪1996年台灣全民大選,直接否決一中架構了嗎? 有些事情叫歷史共業,但有些事件叫「錯失機先」。台灣及台灣人沒有錯,只能說天意如此奈何天! 但我們基於鄰居關係,仍然希望台灣人作出的所有的決策及選擇不要牽動中國內部矛盾,所以才努力去了解林大師所言,作出好的抉擇讓二岸關係和緩的解決。 80%是無法改變的民意,但中國可以冷處理到中國本身能理智接受這個結果為止。 BBC願意報導林大師的理論及建議,表示中國也想用文明及理智的方式解決二岸關係。所以請中國網軍不要動不動用武力恐嚇。 躍馬中原,台灣人不是這塊料;但談海戰,中國人可能得先去了解一下中國史中鳳毛麟角提到的「艦隊」出自那裏? 為什麼中國人一直自稱「龍的傳人」? 國民黨軍是中國軍,但台灣人是台灣人,三代人不會改變台灣人入水即成蛟龍的基因,中國人不信僅可放手一試。 陳素芬, 台北 若沒有發生克里米的「入俄公投」及這次蘇格蘭「是否脫離英國的公投」,台灣人也沒有完全認知「統獨」公投有何不同? 因為我們也是長期被國民黨毒化洗腦的人。 對台灣來說,二種公投都沒有多大差別,結果都差不多,80%的人民早就作成選擇了。至對於中國來說,這二種公投造成的傷害不同,所以中國人要仔細聆聽,不然又胡說八道,對中國沒有幫助。 蘇格蘭式的公投,表示是國家分裂,即合久必分之意,如果台灣採這種公投立場,那結果回彈中國,勢必引爆中國藏獨、疆獨及其它獨立勢力的高漲,造成骨牌效應。 但如果台灣人採林大師的立場,即克里米亞式「入中公投」,那結果對中國無傷,因為那叫分久必合,是國家大一統成不成的問題,這次不成等下次,不會引爆中國內部獨立勢力骨牌效應。 而且最重要的分野點是,中國及中國人可以異議公投的時間點,必竟是「入中公投」,我中國可以表示要不要接受? 如果預知結果不理想,就直接拒絕「入中公投」就好了,也就是要不要舉行這個公投,中國有發言權,比沒有發言權的獨立公投要好上百倍。 陳素芬, 台北 敬告中國人,我們在1996年全民大選後,主權交還2300萬台灣人民,我們本來就該制憲正名,目前是過渡時期,國名就暫用中華民國,以後是否直接改為台灣我們會修法以公投方式凝聚共識處理。 台灣人不怕中國的武力恐嚇,如果終歸要來那就來吧! 林大師長期以來的主張不叫「獨立」,正確的名稱是克里米亞式「入中公投」,看來中國網軍始終沒有看懂他的理論。 林大師的理論是台灣從1895年後就跟中國無關了,而1945及1996是二個分水嶺,台灣的主權終於回歸台灣人民手中,所以我們跟中國沒有主從關係,跟蘇格蘭與英國的關係不同。 如果中國網軍要接受國共二黨洗腦式的想法,我們也沒有辦法,因為這是你中國人的問題,我們不想介入,但我們告知你們中國人,如果有一天台灣舉行類似與中國關係完全釐清的公投時,標題一定是「我們要併入中國嗎?」一樣是「yes」或「no」,這是符合台灣歷史及現狀的公投,也是林大師20年來一直主張的「公投」。 陳素芬, 台北 台獨本來就是個假議題, 因為台灣現狀就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台灣不受中國管轄,何來獨立之說??哪需要台獨?? 總統都直選了,民權都展現了~ 維持現狀就是主權獨立的表徵,不是嗎?? 台灣沒有獨立問題~ 只有要不要跟中國統一的問題~ 另外那個中華民國憲法~的確該認真思考要修了, 中華民國的領土就是台、澎、金、馬。 未署名 大陆朋友们,请解释给我听,为什么你们认为台湾不可以成为独立的国家?理由是什么? 小许, 瑞士 台湾海峡两岸的政府都有“中华”的字样,都是中国政府! 金门是台湾中华民国治下的福建省,马祖是台湾中华民国治下的浙江省! 林浊水的父母和祖宗都是中国人! 如果林浊水不要做中国人,那么他可以移民离开台湾! 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湾的前途不可能由林浊水之流台独份子决定! 台湾的前途要由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全体老百姓来决定! CN, 看完以上的留言,真是一肚子火。台灣本就是不同於中國的地方,標題是看英國對蘇格蘭獨立的態度,林濁水認為雙方用民主協商的方式,公民投票決定自己的未來。網友搞不清楚狀況,叫囂武力攻台,恰恰顯示是公民素質的低落。 cooper, taiwan 不管國際社會是否承認,事實是,北京未曾一日管到台灣, 而現在也沒有任何其他國家在法理上管到台灣, 因為台灣是一個主權完全獨立的國家。 也許中國人會說他們隨時可以動用武力奪取台灣,不過五十多年過去了,並沒有發生。 中國不是不想,而是基於國際現實,不敢或沒有能力。 當然,也許將來中國「拳頭」夠大,能把台灣、日本、甚至美國都收歸版圖。 反之,中國也可能再一次遭到「N國聯軍」而搞得四分五裂。 這點中國領導人應該很了解。 台灣人, Taiwan 1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聲稱自己同胞地區殘暴地砲擊36萬發砲彈{823砲戰}如此一來台灣早已赤化 2 中國人認為21世紀是他們之世紀,為何多數官二代留學美國時想淨辦法當美國人 Eking, Taipei Taiwan 等哪天中國能建立真正的民選政府及司法公正審判之後,再來談"中國崛起"吧! 看看中國國內處處發生不公不義的事情,連中國人民都得不到基本保障,卻時時蠻橫干預台灣內政,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Kao, Taipei,Taiwan 台灣是否獨立並不是主要的問題,是兩岸體制上文化上的差異,台灣人害怕的是不確定的未來,還沒統ㄧ就民怨滿天了,所以想方法救台比較實在,封鎖企業偷吃步的貸款,多關心人名的民生問題。 未署名 网友反馈 2 我希望台灣獨立建國,畢竟台灣脫離中國120年了,有人說1945-1949有統一,實際上是國府替盟軍拖管台灣而已,且台灣歷史、文化、思想、體制跟中國有所不同了,例如我很不習慣中國用詞及簡體字,對五星旗也沒任何情感。 台灣可跟中國當兄弟之邦,我也期待台灣獨立後能邁向中立化,當個東亞和平基石,平衡東亞各局勢,美奪台、日奪台、中奪台都只是在引發不同戰爭罷了,中國奪台將來也會將戰火引自中國沿海,畢竟中國奪台後就沒有台灣這個緩衝點了,跟東協 日本 美國加劇衝突。 現在中國人都用中原為中心點看世界,但我是用的世界局勢來看的。 我愛台灣, raiwan 再 来看看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历史,苏格兰和英格兰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是互相看不顺眼,且是两个独立的帝国,不同的民族,只是三百多年前因为政治需求而联合起来 建立的大不列颠王国,实则上双方都有更多的自治。而之所以苏格兰人想要重新恢复帝国是因为英格兰人的自大、高傲,英国,更多的则成为了英格兰的缩写,且因 为联邦政府更偏于英格兰,大面积投资英格兰,造成苏格兰和英格兰看起来一个像是破产的银行,一个则是全球领先的银行,这种巨大的差别待遇则使得苏格兰更想 追求独立。而再观中国,大陆和台湾本就是一国,在历史上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悠久,且台湾最早发现的文字记载是吴国时期刻下的临海水土志。且台湾汉族占大多 数,与大陆同源。 Republic Kingdom of China, 其 实台湾独立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北京和台北皆不希望以武力解决这项问题,因为武力解决指挥出现两败俱伤而被外来威胁控制住。其实两岸在经济上面已经是很强大 了,台湾是离开不了大陆的,因为离开大陆,台湾不仅在经济上重创倒退几十年,同时在国际地位上将会更低。另外不要以为日本和美帝时安好心了的,他们都希望 北京和台北崩裂从而从其他方面控制台湾。而对于另一点就是,北京和台北政府一直都没有深层次交流,自从2008年两岸重新打开窗户,关系缓和,到现在才6 年,而双方在深层人文、经济和社会交流上则需要更多时间来相互了解,之所以台湾民众对大陆有敌意其实更深层次的是因为并不了解大陆,同样的大陆也不了解台 湾。 Republic Kingdom of China, 蘇格蘭獨立公投和台灣獨立公投是蘋果與柳丁的比較(真不知BBC想從林濁水嘴巴聽到甚麼新鮮事).國際政治從來都是實力掛帥;英國國力強盛時,殖民地要獨立出去是要革命和流血的.搞台獨的人有這種決心嗎? GP, Taiwan 虽 然大陆媒体国内媒体对苏格兰独立公投事件既不能描绘了其广阔的背景概貌,对独立公投的历史和现实选择,也不能从政党、经济利益,身份意识、文化保留及传统 予以解释,指出历届英国政府都支持"民族自决",英国也没有成文宪法,政府无法以独立公投"违宪"为由加以阻挠,并且苏格兰的独立公投是以1707年苏格 兰与英格兰签署《联合法案》为法理依据。台独却不同,是没有任何法理依据的。 未署名 話說國共兩黨好像沒有簽訂停戰協定 未署名 這些不願承認台灣獨立事實,也不敢用真名面對的人,會不會查到最後只有兩三個IP啊? 楊翔宇, 台北 跟阿陸廢話那麼多.戰鬥吧.為了台灣 @KIRA, 苏 格兰与英格兰自古就是两个独立实体,所以英国才叫联合王国,这是常识,林先要了解一下。在指责北京压制台湾独立的时候,首先应问问你们的国民党是否同意改 中华民国为台湾国?另外,台湾人要独立就不该害怕中国大陆武力攻台,这点勇气都没有,就会耍嘴皮子,玩口活,这不是男人所为。 Billy, Canada 中國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 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有可能只是台灣帝國的一部份, 只是台灣目前沒有以侵略別人來建立台灣帝國的意圖。 中國目前最需要的是:行政中立、司法公正、媒體獨立。 中國如果能比台灣早一步做到行政中立、司法公正、媒體 獨立,不要說香港、新疆、西藏了,連台灣都會自動投入 中國的懷抱。 在此之前就不要再耍流氓了。 台灣紅檜, 苏格兰闹公投是在800年闹独立血腥流血后,英格兰顺应国际局势高姿态,自信不会有恶果连续投了几十年,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北爱尔兰要公投怎么不给公投要镇压,迄今为止北爱都没有独立又当如何解释? 按照林生的逻辑,台北如果要独立于台湾外是否可以?小而言之我在台北有自治土地,家族生活超过50年也可以随时独立成“国家”,按照这个逻辑藏独、疆独就不合理合法,毕竟共党统治超过50年。按照这个逻辑达赖老师应该给林生掌嘴!热比娅老奶奶应该砍死林生! 按照这个逻辑,台湾也不要出去争钓鱼岛啊,争什么呢?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林生老婆或者财产被人霸占几十年,林生也无权去追讨。 世界争端不是看谁占领的时间长! 匿名用户, 如此愚蠢的人,做一个不尊重现实的白日梦可以理解。 林 先生的想法确实代表了大多数台湾人的想法。台独人士的问题是不愿面对国际现实,也不承认大陆13亿人民及绝大多数海外华人(他们基本上认同自由民主的普世 价值,但反对台独)的意愿,当然他们更没有武力对抗不成功则成仁的勇气。他们目前这种从根本上排斥大陆的做法其实是极端短视的,这让他们的台独梦想越来越 远。可以肯定地说,林先生这辈子是看不到台湾独立的。 cw, Australia 一直希望民国政府能够光复大陆!因为大陆的政治体制中国至今没有能力融合和领导亚洲,更别说有什么国际影响。中国百年来的历史从来不象日本那样团结一致,一心向外,而只是忙于内斗,自相残杀。应该要有一个思维的转变,台湾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而不应该被动成为美国的航母。 Octavianus Augustus, Rome 受美國委任代理美國政府執行佔領、治理台灣和台灣人的任務,所以,台灣的住民沒有權『力』公投投票決定有關台灣主權、身份地位的項目; 台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佔領地,美國是台灣的征服者(Conqueror),也是台灣的主佔領權國(the Principal Occupying Power ),惟台灣主權仍屬日本天皇所擁有; 美國是台灣的主要佔領權國,有保衛佔領地『法理台灣』的安全之責任和義務; 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Chinese Taipei(Chinese Exiled Government in Taipei)是受美國委任而代理美國政府執行佔領、治理佔領地台灣的 Lee Li, Taipei 蓋在台灣上面的東西,何止是你提到的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而已,尚有好幾個你沒觸及到的東西在掌控台灣; 擺脫了China(中國)的Republic of China或Chinese Taipei之影響,台灣就可以『晴空萬里』的搞獨立甚至建國嗎? 台灣不是獨立的也不是國家,沒有享有作為一個國家的主權; 台灣住民的其主要族群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被佔領者,另一次要族群是逃亡自China(中國).. Lee Li, Taipei 我同意各位內地同胞的說法, 台灣獨立不可能也不可行. 而維持現狀也沒有甚麼不好. 那為什麼台灣人想要獨立呢? 是因為北京從未放棄收回台灣的想法, 台灣人備感威脅. 台灣人被收回有甚麼不好? 因為台灣人認為內地就是文化落後財大氣粗. 如果大陸能夠提升自己的文化, 相信台灣這個小地方很快就會見風轉舵. 台灣人, 台灣已經行使自己的政府系統長達半個世紀是毋庸置疑的,不管中國人再怎麼憤愾否認,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但現今的國民黨政府各項親中措施逐漸在削弱這個事實,如服貿協定、開放人民幣以及開放中國車牌在台灣行駛等。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界線被模糊,對於台灣的獨立完整性是一個很大的隱憂。 而台灣人民幾百年來經歷各種外來政權(包括現今的中國民國政府)統治,始終有被奴役的恐慌感和無法自決的無力感。在今天,這個恐慌同時投射在國民黨政府和中國政府上。無論如何,台灣人都不覺得台灣是自己的。 但同時台灣作為美日太平洋聯合防線的一環,儘管獨立地位得不到國際承認,也不會真正成為中國的一部份。 羅愛明, 台北 "中華民族"是民國初年的政治用語 諒你翻遍中國古籍也看不到這詞 沒有反思能力的傢伙 不曉得自己所認知的世界和歷史從哪來 從而推出"只有統一,中國才能真正崛起"這樣的結論 簡直無知的不可思議 還敢在英國人的新聞網自曝其短 丟中國人臉 殺中國人最多的就是自己中國人 常常挺個民族統一大旗 幹一些有感情沒腦袋的事 人殺少了 還能強盛嗎? 這樣的統一,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這樣能"崛起" 根本是思想薄弱 笑話一則 中國就是有這種只有民族情感的蠢蛋 才會如此積弱 未署名 周濤, 你說的是 林濁水他不是中國人 他是台灣人! 蘇格蘭,無論是人種,或是在過去歷史上,是獨立於英國之外的國家;而台灣,只有五十年的時間割讓給日本,其餘時間,都是由中國所統治. 如果,台灣是獨立的國家...請問,美國和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為何不和台灣建交?同時,讓台灣繼續在聯合國裡? 黃平, 中華民國台北市 我反对任何国家分裂,坚决支持英国统一。分裂将给苏格兰人带来一时的快感,最后受苦的还是普通苏格兰民众。 分裂是不道德的,容易引发动乱,最后得利的是政治人物等一小撮人,受苦的是普通民众。 林浊水,人如其名!什么时候变成清水了,再出来讲话 未署名 林浊水最后表示,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存在已经50多年了,再过一二十年或许不行,但在他的有生之年,有希望看到台湾的独立。 这句话不算矛盾?? a, b 英国现在什么实力,中国现在什么实力!这个星球最终都是靠实力说话的,台独?你独独看! 未署名 “台湾民调显示,即便中国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民主国家,七成的台湾人仍然不愿意与中国统一。” ——大陆民调显示,即便中国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民主国家,九成的中国人仍然坚信台湾应该与大陆统一为中国。 黄河青山几万重, 台獨與獨台 未署名 怎么能把英国和苏格兰的关系和中国与台湾的关系相提并论?英格兰本来和苏格兰就是不同民族的,而你能说中国和台湾的人民不是同个民族的? 无名氏, 最後一句話顯露綠蠅們的混亂邏輯:"林浊水最后表示,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存在已经50多年了,再过一二十年或许不行,但在他的有生之年,有希望看到台湾的独立。" ---- 既然都已經"獨立"半個世紀了,還要再"獨立"? 獨立到地球之外嗎? 緑蝇, ROC,TAIPEI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王中華兒女齊心協力,我反對台獨。 我的名字叫中國, hk 说真的,林先生错了。反对台独,绝不仅仅是中共的观点,这是中国大陆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包括毛主义者,也包括括持有民主主义观念的民众。台独绝对会是一场灾难,相信我,这意味着战争。 1, 台独永无可能.不仅林看不到,他的子子孙孙也看不到,因为台独根本就是个玩笑,中国不会让台湾成为美国的不沉航母,这是台湾的地理位置所决定,当然也决定了他的终生命运-与大陆不可分割.中国将来一定会收复台湾,什么力量能与13亿人的意志相抗衡? 未署名 林濁水本來就不是中國人啊 他是地道的台灣人,如同其他居住在台灣的2300萬人 東土和圖博是你們中國自己的問題,台灣不是你們內部矛盾的解方 我知道你很羨慕,不過自己權益自己爭,請正視中國問題的根源 Human, Taiwan 浑(浊)水摸鱼之人,何谈文明典范。血腥不代表文明吧,不可为而强为,不计后果,导致烽火连天肝脑涂地,不是文明人之举。 没有几百万几千万人的强烈反对,如果能够独立,苏格兰自然是和平独立,独立后也不会有生死对立,当然是文明之举。 台湾若想独立,无论是为人为己,不能不采取和平方式。你有本事好好鼓吹煽动,让大陆老百姓都不介意,那和平独立就是指日可待了。 从前有一个海岛上的村子,发现地下有石油后,村长想带领人们独立建国,你说他们怎么样做才能实现独立?天天在村子里喊口号?还是呼吁村民拿起长枪架起火炮? 天下大乱, 統獨讓人侷限在一個 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思維 事實沒錯 中華民國也是中國 但政治現實是 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台灣 中華民國 當然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也不希望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我想 各位反對共產黨的人 也必然不希望中華民國這國家變成歷史 因為其不僅保存了真正的傳統漢人文化 真正的中華文化 更保存了二十世紀初中國民主先驅的心血結晶 加上中共對文化與民主自由的破壞有目共睹 所以 這也是為何台灣人不希望被中共統一的原因 今天的獨立 指的是去除中華民國大陸地區 變成正常國家 這不該叫獨立 該叫國家正常化 支持中華民國 支持國家正常化 黃忠聖, 台灣 有人總喜歡用同是日耳曼民族的兩德為例, 沒有想過為何今日奧地利不願意跟德國統一, 歷史記憶無關血統. 未署名 林说的这些话,基本都是事实,大一统本来就是伪命题 masky2046, 中國山東 人如其名,污秽不堪。林浊水,他不是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怀着矛盾的心情看苏格兰独立公投。从国家利益看,一个美国最忠实的跟班的解体符合中国的利益。但是,这样会为台湾的独立找到更多接口。还有,新疆 西藏等。 周涛, 台湾若真正独立,整个中华民族都会对共产党失望,到时候只能武力统一了,只有统一,中国才能真正崛起。 未署名 苏格兰是凯尔特人,英格兰人是日耳曼人;台湾和大陆都是华人,有可比性吗? 未署名 歷史告訴我們,【大一統】的思維,往往是悲劇的源起,災難的收場。 孟光, Hong Kong “林濁水認為,台灣對內一直行使有效的主權,早已經是一個事實上的獨立國家。” 林先生的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自從1945年二戰結束回歸中國以來,台灣一直在中國的統治之下,中華民國政府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政權,台灣一直在中華民國憲法這樣的中國法統之下,所以,台灣無論從法理上還是從實際上,都沒有脫離中國統治而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獨立的台灣國,台灣地區現有的二十多個邦交國,承認的也是中國不是台灣國,只不過在他們的外交層面,認為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中國,總之只有一個中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代表中國,這也是迄今不存在雙重承認的原因。 zyz, 林先生多慮了,在你有生之年不會看到。估計在您兒子有生之年都不會看到。 Niu, 中國 反台獨的不僅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連中華民國政府也反台獨。 這位自稱“大師”卻把台獨“代表”了整個中華民國 有點那個... 黑白講, HK " 君子动口不动手。坚决反对对手的选择,完全尊重对手选择的权利。"美英入侵伊拉克,屠杀伊拉克人有“动口不动手”吗?台湾人要认亲的是现实,想明白台湾是 否独立其实是中国和日本,美国政治对抗的表现。台湾就能明白为什么台湾人做梦也别想独立了。等亚洲几百年后有了地区和平,那恐怕才会有你们独立的余地。想 要靠牺牲13亿人的利益在现在独立,那先得问我们打不答应。这就好比美国入侵伊拉克,是由不得伊拉克人投票来决定的。 未署名
zhongwen_simp.160604_uk_eu_referendum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2016/06/160604_uk_eu_referendum
英国欧盟公投:工党前领袖呼吁年轻人投票
英国前工党领袖金诺克警告说,年轻人一定要在去留欧盟公投中登记投票,如果投票率过低将导致脱离欧盟的一方“自动”获胜。
金诺克勋爵说,他希望年轻选民能支持英国继续留在欧盟。 他在伦敦举行的一场集会上和另外五名工党前领袖共同呼吁工党支持者投票选择英国继续留在欧盟。 与此同时,支持英国脱离欧盟的前伦敦市长约翰逊说,如果英国离开欧盟,将创造大约30万个工作机会。 脱离欧盟的支持者表示,一旦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将立刻开始贸易协商振兴就业率。 英国首相卡梅伦说,如果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英国经济将受到重创。 英国将在6月23日举行公民投票,决定英国是继续留在欧盟,还是脱离欧盟。
ukchina_simp.120409_life_camila_cross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uk_life/2012/04/120409_life_camila_cross
康沃尔公爵夫人获颁最高勋章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爵级大十字勋章(Dame Grand Cross),这是最高级别的维多利亚皇家勋章。
卡米拉地位上升,最近常出现在女王身边。 白金汉宫是在卡米拉和查尔斯王子结婚七周年前夕发布这一消息的。 白金汉宫的一名发言人说,卡米拉将在晚些时候获赠勋章。 大英帝国勋章由女王颁发,不受英国政府的干涉。 维多利亚皇家勋章于1896年由维多利亚女王设立,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个人 。 卡米拉与查尔斯王子结婚后,成为不少慈善组织的捐助人,也随同查尔斯王子访问各地。 BBC记者说,作为查尔斯王子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逐渐参与到王室活动中来,最近更多地出现在女王的身边。 授予卡米拉这一荣誉,是为了表彰她过去七年对多项王室活动的参与和贡献,也说明卡米拉在王室中的地位上升。
zhongwen_simp.141130_ana_taiwan_election_econom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indepth/2014/11/141130_ana_taiwan_election_economy
观点:国民党的“经济牌”为何失效?
台湾九合一选举落幕。国民党大败。六都中仅新北市硕果仅存,台北及桃园市“蓝天变绿地”;全台22县市中,蓝营执政县市从现在15席掉到6席;绿营则从原先6席增加为13席;而总得票数,民进党获583万106票也比国民党499万677票多出将近84万票。
这种结果相信多少令外界大跌眼镜。从“事后诸葛亮”角度问,蓝营惨败是必然的吗? 选战进入最后一周,蓝营打出“经济牌”,“政绩牌”,“团结牌”及“亲情牌”---连太太蔡依珊深情讲述连胜文枪击案,而其中最有力的要数“经济牌”。如,连胜文竞选总部11月22日下午在台北市府广场前举行“挺台北、挺FTA、挺连胜文”大游行,除了连战夫妇参加外,马英九、多个财经部会首长、台北市长郝龙斌和多个企业界大老都到场;蓝营试图从中国大陆与韩国即将签订自贸区协议FTA来强调台湾产业的困境,于是得出马英九所说的“开放带来兴旺,闭锁必然萎缩”的结论,号召选民要投国民党的票;再如,台湾首富郭台铭以加大投资2000亿新台币,协助台中产业转型来力挺胡志强连任等等。 国民党的“经济牌”可谓强势,为何失效?我们就拿台北市和台中市做个案分析。 “经济牌”本身有问题 从表面上看,“经济牌”关乎地区经济发展,民生福利,实则未必对各阶层的选民都有“刺痛”;尤其对一些年轻选民并不受用。 这次台北选战争夺焦点就是年轻选民,特别是所谓“首投族”。柯文哲以其“非典型”的选举策略,模糊化的蓝绿之争,平民化的形象包装---尽管柯文哲也不是平头百姓,将青年吸引到身边;而他们对连阵营台湾经济“狼来了”式的警告却无动于衷。 原因很简单,第一,青年一代未能分享经济开放的果实。百万台商进军中国大陆,不是老板就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年轻人较少,台湾青年毕业生即使是“海龟”在大陆未必有竞争力;第二,百万台商赚取利润或高薪,不但年轻人享受不到,而且还可能带动当地物价与消费水平上升,从而加剧贫富悬殊;这就是两岸开展货贸往来及台商投资大陆对台湾本土的局限性及副作用;这部分真正要靠服贸协议加以改变及弥补,可惜两岸服贸协议遭“太阳花运动”打击,离签订之日已遥遥无期;第三,打“经济牌”还可能加深商人干政,权贵垄断的印象,年轻选民尤其反感。 “经济牌”难掩候选人的致命弱点 每个候选人都有被人攻击的软肋,这要看甚么弱点了。连胜文权贵出身本身不是问题,政治人物拥有家庭背景的不在少数,有时还是从政必备的资源;连胜文的问题不是来自权贵家庭,主要是缺乏政治历练;平生首次正式踏入政坛,连胜文就将目光盯上台湾第一大都市,想要“一步登天”,实在难令人信服;郝龙斌是郝伯村的儿子,竞选台北市长前,起码做过扁政府的环保署长;吴伯雄儿子吴志扬也是权贵身份,但他从立委到现在从政已经11年多,人家也只是在桃园市打拼。 连胜文的另一个问题是,虽通过国民党党内初选却难以服人。 面对民进党协调出无党籍人士柯文哲出战台北市长,国民党搞了个民调,结果连胜文以些微优势脱颖而出。这个民调就很值得怀疑。 为甚么党内资深立委像在台北市选区竞选议员曾是票王的丁守中不能出线?当连胜文披挂上阵后,民调与柯文哲相比,从没有高过对方。在选前之夜,蓝营人士还在说今天若是丁守中参选,辅选就不会这么累。马英九在替连胜文站台的同时,还要替国民党籍立委丁守中喊加油,大赞丁有政治家风度。 这很能说明问题。在距离选举还剩13天时,前台湾行政院长郝柏村为拉抬连胜文选情,发表一篇讲稿名为《政治世家非原罪》,向军公教人员喊话,希望替连胜文固守深蓝铁票;但郝伯村却未对国民党内部选拔机制提出质疑,这种“拉偏架”的拉票效果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形下,再强的“经济牌”都要被打折扣。 再看台中的胡志强,经台湾首富郭台铭以斥巨资为诱导力挺都未能成功,他输的理由也在于致命弱点,年纪太大,今年67岁,而且做了台中市长13年;外加马政府施政失败的拖累。 台中选民面对着年龄小他一轮半,扎根台中10年的林佳龙,不可能不产生换人做做看的心理;曾是耶鲁大学博士的林佳龙2005年以悬殊差距,输给争取连任的胡志强;两年多前,林佳龙在台中打败争取连任的立委黄义交,象征迈向市长之路的第一步;而这次他以二十万多票的差距,把胡志强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政绩牌”,加上郭董大手笔投资的“经济牌”都不见效,胡志强在败选演讲中坦诚输得不明白。 大环境不利令“经济牌”难奏效 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败北,令到马政府执政以来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最具成果的“经济牌”失效,在于受到大环境下“大气候”与“小气候”不利的制约。 具体地说,“大气候”是指中国大陆国际地位提升,经济实力坐二望一,台湾有被边缘化的压迫感;两岸交流合作往深度推进中,台湾担心自己处于劣势,从而激化岛内本土思潮,给以本土势力为主的民进党予“反扑”机会;“小气候”就是马政府执政无能。 马英九第二任民意支持率几乎都在低位徘徊,近年来更是低到10%左右;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马英九在处理与王金平关系,张显耀案子等问题上均进退失据,有时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不要说,“经济牌”难以奏效,就是“团结牌”也是说说而已。 选前之夜,连胜文凯达格兰大道造势晚会,马英九与王金平虽同台却未能营造蓝营期望的大团结气氛;而对于连胜文竞选台北市长,蓝营中的亲民党及其领袖宋楚瑜一直没有表态。 同是蓝营,宋楚瑜不表态就是等于不支持,不支持连胜文就等于支持柯文哲。难怪,国民党败选后,马英九讲话还是强调团结,可见问题所在。只是,马英九口头说团结,他自己却未能以身作则,这就是大问题了。 以上文章为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BBC中文网的观点。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意见或感想,欢迎电邮至chinese@bbc.co.uk。
zhongwen_simp.121005_turkey_syri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0/121005_turkey_syria
土耳其军队攻击叙利亚军事目标
在叙利亚向土耳其南部发射炮弹之后,土耳其军队攻击了叙利亚军事目标。
叙利亚发射的一枚炮弹落在了土耳其南部哈塔伊省阿尔特尼祖市的郊外,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此前,叙利亚发射的一枚炮弹曾在土耳其城市阿克恰卡莱造成五人死亡。土耳其随后在星期三和星期四炮击了叙利亚军事目标。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100903_ent_cherylcole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entertainment/2010/09/100903_ent_cherylcole
谢丽尔与阿什利婚姻走到头
英国女歌手谢丽尔·科尔(Cheryl Cole)和她的切尔西足球俱乐部球星丈夫阿什利·科尔(Ashley Cole)四年的婚姻以离婚告终。
阿什利与谢丽尔2006年时的情景..... 2006年这对名人婚礼的盛况,曾受到媒体大肆报道。但好景不长,2008年阿什利的婚外情被媒体披露,使两人的婚姻受到震撼。谢丽尔曾一度摘下结婚戒指。 但是,最终谢丽尔还是决定与阿什利再做努力,使婚姻维持下去。不过,这对名人夫妻的恩恩怨怨和磕磕碰碰一直在媒体的聚光灯下。 今年初,媒体再次披露阿什利与若干女子有染的消息。导致谢丽尔忍无可忍,今年二月决定同阿什利分居,并向法庭提出离婚。 今天,伦敦一间地区法庭的法官做出这对名人夫妇离婚的判决。如果在今后几周内双方不提出反对,离婚判决将自动生效。
zhongwen_simp.120920_rolling_china_japan_island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20_rolling_china_japan_island
中日双方愿就钓鱼岛“保持沟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日本首相特使可能即将访华说,中方将保持同日方的沟通,继续向日方阐明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中日钓鱼岛(日方称尖阁诸岛)争议。“现在重要的是日方要正视现实,尽快回到双方迄今达成的谅解和共识上来,以实际行动消除恶劣影响。” 洪磊还重申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主权。 另外,日本政府表示“决定强化与中国的对话,以修复紧张的日中关系。”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20819_rolling_chengdu_protest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19_rolling_chengdu_protest
成都逾千民众参与反日游行示威
四川成都逾千名民众周日(19日)在市中心春熙路聚集参与反日示威行动。
大批示威民众聚集在春熙路一家日资百货公司门外表示抗议。 在场约有超过一百名配备盾牌的武警戒备。 据香港媒体报道,成都总府路的反日游行人士分成两批,人数较多的一批被公安分隔并遭没收反日标语。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54831496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54831496
好莱坞影星德普新旧诉讼案那些扑朔迷离的细节
2016年5月,30岁的女演员艾梅柏·希尔德(Amber Heard;又译“安柏赫德”或“安芭赫德”)抵达洛杉矶一家法院,申请针对她丈夫、好莱坞明星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又译“强尼戴普”或“尊尼特普”)的限制令。
艾梅柏·希尔德称,德普至少在14个场合下对她使用暴力。 当她走出大楼时,她发现自己被一群摄影师、记者及摄像团队包围。她的脸颊上看上去有一个印记。法庭上,她还展示了一些似乎是面部淤青的照片。 她称德普曾“暴力地”攻击她,曾在发怒的情况下用“极端武力”将一部手机扔到她脸上。她还提出其他家暴指控。她表示,自己忍受了“太多的情感、言语及肢体虐待”,以及“愤怒、敌对、侮辱性及威胁性的袭击”。德普否认曾施虐。 法庭批准了限制令,之后不久,这段婚姻也宣告结束。 希尔德与德普在2015年结婚,第二年离异。 四年后,二人再次回到法庭,不过这次是在伦敦。但是,这次并不是艾梅柏·希尔德的官司——她没有选择出现在这里。这次的官司是德普对英国报纸《太阳报》(The Sun)提起的诽谤诉讼。 这起官司的核心是他声称有关其肢体虐待的指控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为了证明这些指控非实,德普聘请了英国最著名的诽谤官司律师之一。 在接下来的三周期间,希尔德每天前往法庭时都会遇到她前夫的粉丝,他们相信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才是受害者,是希尔德袭击了德普。在法庭上,她的故事、相片、回忆与朋友们的证言被向全世界公开,德普的团队和支持者们称,这些都是为虚假证明德普为“殴妻者”的阴谋的一部分。2018年4月,《太阳报》在有关德普的报道中使用了“殴妻者”的说法。 密切关注这起官司的并非只有粉丝和媒体。律师界也想知道,如果德普胜诉,这会对控告遭受家暴的女性们有何影响。 法庭外,约翰尼·德普每天抵达时都会引起一阵欢呼。但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被放到放大镜下检视。现在,一位法官判决,《太阳报》的指控“基本属实”。 从法庭到媒体 德普抵达法庭时被媒体与粉丝包围。 “你想要一个约翰尼·德普口罩吗?” 一名拿着纸箱的女性递给我一枚小的棕色信封。里面是一条黑白色的头巾,以及一张来自约翰尼·德普的感谢便签。这名女士还是德普随行队伍中的一员,当我周围的粉丝和围观者们开始研究他们的新头饰的时候,她消失在法庭中了。 这是一桩奇怪的官司。 英国其他地区正在封锁当中,伦敦市中心的公交车和街道上人流稀少,然而在皇家高等法院(Royal Courts of Justice)外有一群人,有时规模甚至超过200人。一些人带着口罩,但当约翰尼·德普抵达时,所有保持社交距离的尝试都不见了,大家挤成一团,只为看到他一眼。 德普粉丝聚集在法庭外,希望可以见到他一眼。 在高等法院内的情况甚至更为奇特。 皇家高等法院规模宏大,为哥特式风格,十分庄严。这里有许多石拱门,公众说话要轻声细语。在7月时这里几乎是空的。我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当时还是有一些人的——一些忙着穿越警卫的记者,还有在走廊和通道中徘徊的一些德普粉丝。 一名女士把她的手臂展示给我看,那上面被一副约翰尼·德普的纹身图案覆盖。还有另一名男士,每天都会以影片《加勒比海盗》(Pirates of the Caribbean)中“杰克船长”杰克·斯派罗(Jack Sparrow)的形象出现。 每天上午10点钟左右,他们会聚集在13号法庭门口。当德普经过时,他们会表达他们的支持。在官司即将结束之际,德普还给他们所有人一个拥抱。在他走入法庭时,可以听到他们小声喊着“约翰尼、约翰尼”的声音。 10分钟后,他出现在证人席,试图向高等法院法官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殴妻者”。 “殴妻”指控 二人在2015年共同出席活动。 这些指控令人震惊。希尔德称,她在超过14个场合遭他袭击。她称她有时担心自己生命受到威胁,被虐待至鼻子断裂、眼睛淤青、嘴唇撕裂。她表示,这些恶毒且发生在酒醉后的虐待曾经持续多天。甚至还有第15项指控因为创伤过大、过于私人,以至于不能公开聆讯。 这感觉像是一个刑事审判。德普被控多次袭击他的前伴侣,有关这种暴力的指控可以让他人进监狱。但这并不是一场刑事审判。 我们很容易忘记,这其实是一场关于德普与《太阳报》的发行公司“新闻集团”(News Group Newspapers)之间的诽谤诉讼战,因为没有《太阳报》的人被传讯至证人席。写下那篇文章的记者丹·伍顿(Dan Wootton)在文章中称,有“大量证据”证明德普为“殴妻者”,而他甚至不在庭审文件引用的76人名单上。 而那76人名单本身已经十分轰动。这起官司始于德普与艾尔顿·约翰爵士(Sir Elton John)之间就成瘾危害交流的一封邮件,之后牵扯出了一系列鼎鼎有名的人物。这个故事使得好莱坞一线明星的私人世界被轰炸得四分五裂,詹姆斯·弗兰科(James Franco)、玛丽莲·曼森(Marilyn Manson)、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薇诺娜·瑞德(Winona Ryder)、凯特·摩丝(Kate Moss)和凡妮莎·帕拉迪斯(Vanessa Paradis)的名字在其中都有出现。 我们看到了一系列文字信息,也看到了电梯里的会面画面。富豪们通常不惜动用百万美金保护他们的隐私,而这两人却在披露与个人隐私有关的秘密。如果不是感觉会有更大的损失,没有明星会愿意这样做。对于德普来说,这事关重塑他的声誉。 为何在伦敦? 法庭速绘显示德普在法庭。 但为什么这场战争发生在英国? 那篇署名为丹·伍顿的文章原本在标题中写有“殴妻者”,但这条标题之后被修改了。尽管如此,这篇文章给了德普一个机会,让他可以将他前妻的指控放在法庭上检验,而且还是英国法庭。 如果要解释英国与美国法律之间的所有差异,我们需要更多篇幅,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在伦敦写了诽谤性的内容,你必须证明你写的是事实。 在美国,被诽谤的人必须证明指控并非事实,这二者有很大不同。着听上去是细微的法律差异,但可以让局面完全反转。 英格兰与威尔士的诽谤法在2013年收紧,但对有钱人来说,这里仍然是全世界与媒体打官司最好的地方之一,而状告媒体是一场有钱人的游戏。如果你想要的赢下一桩诽谤诉讼,你要选择在哪里提起诉讼,而律师们通常会建议你买一张飞往希斯罗(Heathrow)的机票。 如果你想要了解这对德普的名誉来说有多重要,你可以看一下他的代价是什么。过去的他生活中都是保安和私人飞机,走上法庭意味着告别这一切。 如果你想知道德普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起官司让世人看到了他享有特权却古怪的一面,暴露了他的脾气和酗酒以及嗑药的过去。 演员、维权人士及运动家 在庭审最后一天,希尔德发表声明。 2009年,22岁的艾梅柏·希尔德在影片《朗姆酒日记》(The Rum Diary)的片场第一次遇见了约翰尼·德普。当时他比她年长23岁,与歌手兼演员凡妮莎·帕拉迪斯正处在一段长期恋情中。而希尔德当时的妻子是艺术家Tasya Van Ree。 两年之后,德普跟交往14年的伴侣帕拉迪斯分居了,希尔德与德普一起生活在洛杉矶市中心的一座顶层公寓中。2015年2月,希尔德与德普结婚,而一年刚过,这段婚姻便宣告结束。 约翰尼·德普与凡妮莎·帕拉迪斯共同出席2005年奥斯卡颁奖礼。 在那之后,艾梅柏·希尔德成为了一名运动人士,在家暴及性虐待问题上大力发声。联合国人权运动(The UN Human Rights Campaign)封她为人权冠军,以表彰她在倡导女性权利方面的努力。她成为了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的女性权利大使,还在《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与《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发表演说及发表文章,谈论自己遭受家庭暴力的经历。 在“我也是”(Me Too)运动时代,她是其中的一名领头人物,通过揭露自己遭遇好莱坞最有权势人物之一的虐待的过往,为在沉默中遭受痛苦的女性发声。艾梅柏·希尔德的头衔是演员、模特、维权人士及家暴幸存者。 当约翰尼·德普称她的指控是谎言的时候,德普不仅是在挑战她所说的话,他还在打击她公众形象的基础。这事关许多利害关系。 这其中的整个过程将这对情侣的私人生活放在公众的残忍检视之下,这也是对所有希望利用法庭恢复名誉的人的一个警告。 这很明显是一段问题诸多的关系,但对这起官司起决定作用的,是证明谁对谁做了什么。 最终,法官的决定是,将德普形容为“殴妻者”符合事实。
ukchina_simp.160404_vert_tra_an-exiled-island-turned-private-tropical-paradise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tra/2016/04/160404_vert_tra_an-exiled-island-turned-private-tropical-paradise
流亡者的国土成了私人乐园
当海鳗向我爬来时,我意识到在塔卡马卡(Ile Takamaka)的漫步似乎已经比预想中的更加深入荒野。这只鳗鱼一直在追逐一个快速移动的螃蟹,直到在海滩上发现了我的脚趾。我在匆忙中跳到树桩上,并试图隐藏我柔嫩的脚趾,不被海鳗发现。鳗鱼抓到了螃蟹并就此作罢,我开始考虑我前进的方向:穿越锯齿状的珊瑚海洋,或是从茂密的丛林返回内陆。
位于印度洋上的查戈斯群岛(Chagos Archipelago),一座被碧绿海水环绕着的失乐园。(图片来源:Diane Selkirk) 我和一个朋友清晨出发,散步观鸟,并在印度洋的所罗门环状珊瑚岛(Salomon Atoll)上的塔卡马卡的尽头参观一艘沉船的遗骸。我们在这里已经停留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早上都能听到野鸡的叫声,一路上,我们希望能看到这些野禽的栖息地。在过去的50年间,当地人口不断的被驱逐出岛屿,不知道这些野禽是如何幸存下来并似乎还活的有声有色。 探访查戈斯群岛的游客十分稀少(图片来源: Diane Selkirk) 所罗门群岛是很多游客穿越大半个地球才能找得到的童话般的胜地。它坐落于马尔代夫的南边,查戈斯群岛的东北部地区的英属印度洋领地,包括七个环礁和60多个地区的低洼岛屿。而鲜为人知的是,查戈斯岛最著名的是迭戈加西亚(Diego Garcia),一个位于塔卡马卡南部100海里处的美军基地。 想要参观查戈斯群岛,水手(比如我们)需要医疗疏散和沉船打捞保险证明,交200英镑后你会得到一个28天的游艇游客许可证。考虑你已经航行了数千海里才抵达这里,这并不算是一个长期停留,但与该岛以前居民的待遇相比,已经好了很多。 潜水穿过茂盛的珊瑚礁(图片来源t: Diane Selkirk) 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和美国做了一个令人不悦的安排,减少查戈斯群岛居民从而建设迭戈加西亚军事基地。在接下来的十年,自十八世纪就在椰子种植园工作的查戈斯人,被迫背井离乡搬到数百公里之外的塞舌尔(Seychelles)和毛里求斯(Mauritius),该群岛当时的全部人口总数在2000至2500左右。在那里,弱势的人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奋争,力求重返家园。 被允许使用一个被流放国民的领地作为私人热带游乐场感觉有点怪怪的。当我们在塔卡马卡行走,爬树涉水,这片土地的茂密繁盛令我惊叹。英国政府在2010年在这里成立了一个海洋保护区,把查戈斯群岛周围的海域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其原因颇具讽刺意味,作为高度管制的“禁捕区”意味着查戈斯人不能在此打鱼,这成为禁止他们返家的又一个障碍。 查戈斯群岛是观鸟胜地(图片来源: Diane Selkirk) 当查戈斯人继续在国际法庭上进行斗争,野生动植物:鱼类,鲨鱼,海鸟的种群数量在查戈斯群岛迅速反弹,速度惊人,这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原生态的地方。 在我们溜达的过程中,我们趟过一条黑鳍礁鲨养殖园。在一个浅的潮池,刚出生的幼崽成群的向我靠近,在我的脚踝打转转,他们体积很小看起来很滑稽。再走两步,我们发现了一个有几只绿海龟的泻湖,绿松石鹦嘴鱼成群结队在阴影中游来游去,另我们眼花缭乱。 在丛林与大海交接处,有海鸟的巢和几十只濒临灭绝的红脚布比雏鸟,乌燕鸥和燕鸥在树上随意的栖息。 遗迹展示了被抛弃的海岛过往 (图片来源: Diane Selkirk) 涨潮时,我们被迫回到内陆。附近的博德姆岛(Ile Boddam)是环礁的主要村落所在地,岛上有教堂废墟,监狱,医院,墓碑上的铭文经历岁月而斑驳,而塔卡马卡则是一个人口稀少的椰子种植园,里面没有小路可穿行。 即使穿着结实的鞋子,携带砍刀,也很难穿过岛。但是,穿着人字拖鞋,我们小心翼翼地回避棘手的灌木和手掌大小的蜘蛛,眼睛盯着环礁的好战的椰子蟹,它长得相当大以至于可以捕捉老鼠。 我们曾经在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榕树下休息,并琢磨着我们在岛上看到的唯一一个开放的小树林,想象着它曾经是岛的运转的一部分。我们几次返回海滩,在远处,我可以看到我们的帆船。但然后海水涨潮,暗涌不断,我们又重新返回到丛林。 水手们行驶数万海里就为一睹寓言中童话般的岛屿 (图片来源: Diane Selkirk) 当查戈斯群岛不断蓬勃发展,查戈斯人也从未停止抗争。在过去几年中,法院肯定性的裁决使该岛流亡人员返回岛屿成为可能,而英国政府则需要应对将人口重新安置的有关费用和技术难题的争论。然而,英国政府最后终于承认对查戈斯人不公平的待遇,并将采取有利于他们的政策。 在未来的数月里,美国、英国和国际法庭将最终决定这一人群的命运,包括他们可能在几年内的重新安置。有了这个英属印度洋领土的安置计划,人们不仅可以重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居住的群岛,甚至还会有游客上岛参观。椰子种植不再可行,生态旅游才是唯一能满足海洋保护区标准的产业之一。 天空如画的查戈斯群岛 (图片来源: Diane Selkirk) 在我们开始在塔卡马卡小道徒步几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出了丛林,靠近了我们的船。后来,当看到鲨鱼在船体清澈的水下游来游去,蝠鲼和海豚在附近水面浮出,我突然意识到查戈斯群岛是一个原始的热带天堂。但它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 这个岛屿正在被慢慢上升的海平面吞噬。未来可能还有其原住民大规模集体返回陆地来生存。这是一个未受污染的地方,但却远非一个简单的地方。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凯露)
zhongwen_simp.uk-52533826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52533826
新冠疫情:英国首相的希腊偶像和雅典瘟疫的教训
新冠疫情和距今2450年的那场令雅典大伤元气的瘟疫有不少相似之处, 有 不少经验 可供汲取,而 这件事跟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 ,以及 他心目中的古希腊英雄也有关联,牛津大学古典学专家阿尔芒·达昂古尔(Armand D'Angour)说。
2012年5月,时任伦敦市长的约翰逊在伦敦奥运会前到希腊帕特农神庙“朝圣” 公元前430年,斯巴达人攻打雅典,大兵压境,围城期间雅典城内爆发瘟疫,疑似斑疹伤寒。疫情被后人视为西方文学源头——它被荷马写入史诗《伊里亚特》(Iliyad)的第一卷。荷马史诗是现存最古老的希腊文学作品。 伯里克利(Pericles,约公元前495年—前429年)是雅典最辉煌时期重要政治领袖,他推动了当时属于很激进的民主政治改革。他的时代史称伯里克利时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也是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时代。 雅典和斯巴达战争期间,苏格拉底是雅典军队一名士兵。 达昂古尔说,当今英国首相约翰逊深谙古希腊历史文化,能随口背诵《伊里亚特》的许多章节,伯里克利更是他心中的政治偶像,唐宁街10号首相府里摆着一尊伯里克利半身塑像。 伯里克利是雅典黄金时期的政治领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还推行了民主改革 万变不离其宗 伯里克利曾发表过两次震撼人心的演讲,都被与他们同时代的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约前460年— 前400年)录在《大瘟疫》(Great Plague)一书中;第二次演讲是在雅典瘟疫导致三分之一市民染疾身亡之际。 达昂古尔发现,当今时政评论人士大都注意到雅典瘟疫和新冠疫情之间的可比之处,从可歌可泣到可耻可鄙的人和事,医生护士志愿者的牺牲奉献,到民众的惶恐和盲目抢购。 但是,他指出,大家都忽略了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初衷。 修昔底德写道,人的本性不会变;你可以预见到人们在遭遇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时会做出相似的反应,而他之所以记录、梳理当时发生的一切,就是为了后世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有所参照,有所借鉴。 伯里克利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深受支持者爱戴,也倍受反对者仇恨 希波克拉底怎么做? 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疫情爆发后完全没有墨守成规,比如用宗教仪式、祈祷、巫术、咒语和灵异草药等。相反,他本着创新和求实理念,和同行们深入疫区,探访病患,巨细无漏地记录他们的症状,而且密切跟踪观察记录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变化以及对不同疗法的反应。 公元前430年雅典闹瘟疫时,苏格拉底在当兵,感染了病毒后获得免疫力,否则人类文明史恐怕很不一样了 他的医嘱里包括保证睡眠、适当的锻炼和合理的饮食。 达昂古尔摘录了修昔底德的两点观察记录: 从这些观察中,我们有什么可以汲取的? 经验一,公众应该避免从身边的人那里感染病毒,医护人员和照看老弱的护工都应该有防护; 经验二,法律和执法不能松懈,必须保持一贯的强大; 经验三,让民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 目前看来,英国和不少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吸取了2400多年前的教训。 约翰逊2007年为了推动中学的拉丁文和古典文学教育,用拉丁文做了一次演讲 苏格拉底 公元前430年,雅典和斯巴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瘟疫爆发时,士兵把病毒带上了前线,千余人染病死亡。 幸存者中有一位叫苏格拉底的大兵,他就是大家熟知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他当时也感染了病毒,但因为体魄健壮,生活自律,非但不治而愈,回到疫情肆虐的雅典城后还毫无保留、毫不畏惧地去照料病患和垂死之人。 显然,苏格拉底在军队时感染了病毒并由此次获得抗体,跟修昔底德一样。 修昔底德注意到自己对致命的流行病毒具有免疫力,并记录在册。 对于免疫功能,人类一直到两千多年后才有了透彻的理解。但历史并不仅仅是曾经发生过的可怕事件的记录,还可以引导后人避免重蹈覆辙,必须小心应对,不可大意轻敌。为了确保将来遇到类似天灾人祸时能更有效地应对,必须留下尽可能详尽准确的观察记录。 还有,历史提醒我们,生活迟早会回归正常。 帕特农神庙建于“伯里克利时代”(Age of Pericles),代表着古希腊文明的精粹 历史不会完全重演 当然,历史会提供宝贵经验教训,不会丝毫不变地重演。但永恒不变的是人性。 伯里克利66岁时在雅典瘟疫中染疾去世,生前30年是雅典权力顶层要员,极富争议,拥戴和仇恨并享,指挥过战争,受过法庭审讯,受过腐败和不当性行为指控。 伯里克利50多岁时爱上了米勒托斯的富家千金阿斯帕西娅(Aspasia of Miletus),后者成了他的情妇,为他生了一个孩子,还帮他完成了一篇载入史册的不朽的致阵亡将士悼辞。 英国首相约翰逊56岁时感染了新冠病毒,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重症病房与病毒生死搏斗时,是否曾有片刻想到自己的政治偶像伯里克利,旁人不得而知。 但达昂古尔教授认为,也许约翰逊康复出院后唐宁街10号的伯里克利半身塑像旁边会多出几尊,比如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还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半身塑像。 达昂古尔教授 (Prof Armand D'Angour)是 《陷入爱河的苏格拉底:哲学家的练成》(Socrates in Love: The making of a philosopher)一书作者,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时任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朗诵的古希腊文颂辞也是他的作品。 .
zhongwen_simp.130124_rolling_china_japan_visit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3/01/130124_rolling_china_japan_visit
唐家璇晤日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
正在访华的日本执政联盟成员公明党的党魁山口那津男星期三晚与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会面。
山口的发言人透露,他向曾任外长的唐家璇说,自己对这次访华行程期望甚高,并强调自民党新首相安倍晋三强烈希望改善日中关系。 中国官方媒体并未报道这场会晤,而据共同社报道,山口星期四将与外交部长杨洁篪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王家瑞见面。 报道还称,山口将于星期五到人民大会堂会晤中国国家领导人,但接见者是否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仍待有关方面说明。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39671023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39671023
人民的名义:戏外有戏, 现实比剧情更精彩
《人民的名义》这部写实风格的反腐电视剧在中国热播引起轰动,在中国这个缺乏共识的社会中"反腐"似乎成了舆论共识少有的几个"公约数"之一。剧中的许多精彩台词也被广为流传:"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干坏事,现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干好事","一些干部,其素质已经远低于一般国民素质了"。
郭文贵之前爆料多次引起中文网络轰动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这部反腐剧似乎成了揭秘官场神秘和黑暗的教科书。由于作品突破了以前的尺度,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官场政治,所以还有人说这部戏简直就是一部官场入门必读。 这部吸引中国观众眼球的热剧也受到英国媒体学者戴雨果(Hugo de Burgh)的关注。他认为《人民的名义》提供了很多信息,让大家知道中国政府如何运作,揭示了普通人,富人和高级官员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及这个体制的弊端。 他认为该剧还揭示社交媒体的巨大力量,其具有的颠覆,犯罪以及控制潜力。戴雨果还说,看过这部剧,你就不能说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掩盖社会的真相。 比剧情更精彩 就在《人民的名义》在国内火播,富商、高官和官二代互相利用巧取豪夺的剧情吸引观众的时候,海外也开始了一场揭黑幕的大戏。神秘富商郭文贵在美国之音中文直播视频采访中把揭秘矛头指向中共最高领导层,触及中共反腐最高领导人王岐山的亲戚同拥有亿万资产的中国公司的关系。 就在郭文贵播放"音频证据"揭秘中共高层“黑幕”时候,这部海外"反腐剧"出现剧情反转,美国之音突然未加说明中断了计划3小时的直播,引发诸多猜测。有人说压力来自中国,美国之音高层屈服。还有人要抓美国之音内部的中共特务。 在美国之音预告要视频3小时全程现场直播郭文贵爆料,说这位富豪要有“核爆”级的爆料的时候,中国向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知,要通缉郭文贵。与此同时,中国释放网络视频,香港凤凰网也作了报道,借所谓知情人之口大揭郭文贵的"劣迹"。他被指向前国家安全部副部长马健行贿6千万元人民币,但郭文贵否认了对他的指控。 之前两次视频转播郭文贵爆料的明镜网的负责人何频在美国之音短播后发推特评论说:"我们敬仰历史,其实今天可能比历史更加惊心动魄,更加诡异莫测......" 目前美国之音断播引起了多方批评。除了指责美国广播当局对外来压力作出让步外,还有人指责美国之音断播事件说明新闻自由,言论自由这些基本价值在美国受到了践踏。 《人民的名义》通过塑造反腐的好领导的形象给人带来反腐信心。但在海外爆料中,郭文贵一直在现身说法,指中国的反腐是以黑反腐,以贪反腐…… “让子弹飞一会” 郭文贵之前通过明镜网的视频直播和社交媒体爆料多次引起中文网络轰动。他揭幕爆料涉及了中国著名媒体人胡舒立,北大方正原总裁李友,阳光媒体的老板吴征,公安部副部长傅振华,前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和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等。 就在美国之音中断的直播报道前,纽约时报还两次报道了郭文贵这位神秘富豪的揭秘及其对中国政治的影响。郭文贵在社交媒体上爆料后常说,"一切才刚刚开始","再让子弹飞一会"。面对爆料引发的舆论风暴,显得淡定神闲。 套用《人民的名义》中的用语,富豪郭文贵背后的"政治资源"是什么也众说纷纭。许多媒体分析认为,再过几个月中共就要召开十九大讨论权力换届问题,郭文贵爆料及其引发的政治动荡可能会影响到中国政治权力分配。 直播郭文贵爆料的媒体都在反复强调无法核实其爆料的真实程度,但似乎他们都同意爆料证实了中共高层激烈权斗的说法。抛开真伪不谈,郭文贵爆黑幕已经成了海内外政治"看戏党"非看不可的好戏。这出海外大戏的一边可能是19大前唯恐出乱子的中共领导层和被爆料点名的领导人,另一边是看戏不怕台高的海内外吃瓜群众。 对比海内外两出同样吸引观众的反腐戏码,《人民的名义》通过塑造反腐的好领导的形象给人带来反腐信心。但在海外爆料中,郭文贵一直在现身说法,指中国的反腐是"以黑反腐,以贪反贪"。
zhongwen_simp.150721_us_election_trump_mobil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07/150721_us_election_trump_mobile
竞选骂战:特朗普公布对手手机号码
角逐美国共和党候选人提名的房地产巨商特朗普继日前漫骂西班牙裔移民都是小偷和强奸犯以及抨击资深参议员麦凯恩不是越战英雄而引发各界不满之后,再出惊人之举,在辱骂竞选对手林塞·格兰姆参议员是“蠢才”同时还将格兰姆的手机号码公之于众。
特朗普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战术似乎正赢得共和党初选的媒体战 特朗普在一次竞选造势集会上,一方面公开称南卡罗来纳参议员格兰姆是“蠢才”,一方面公开格兰姆的手机号码,并号召参加集会的每个人都给后者打电话。 不过,据美国媒体报道称,尽管特朗普言行不恭,但在角逐共和党候选人的“闹剧”中,格兰姆参议员似乎也有出言不逊的记录;格兰姆据称在批评特朗普对麦凯恩参议院不敬时,曾公开称特朗普是“笨驴”。 格兰姆参议员与麦凯恩参议员均为共和党国会重量级元老人物,也是好朋友。 现代媒体效应 特朗普在前一次的竞选集会上讽刺了麦凯恩在越战中被俘的的经历,指称作过“俘虏”的人配不上“战争英雄”称号。 麦凯恩和格兰姆是共和党在国会的两位资深参议员,也是好友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特朗普接连发表争议性言语,但是他的“泼泥”策略似乎已经十分奏效——成功地赢得美国新闻受众的眼球; 特朗普如今民调大幅领先于其他共和党候选人竞争者。 BBC美国大选观察员尼克·布莱恩特认为,特朗普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由快速社交媒体主导的现代传媒体系,他越是语出惊人就越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以至于彻底“淹没”了其他竞争者的声音。 而至少民调显示,不择手段地争“出名”至少在这次共和党预选中似乎正意味着赢得“支持”。 目前有15人角逐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特朗普在一些早期的民调中处于领先地位。 (编译/责编:晧宇)
ukchina_simp.54425741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54425741
疫苗不为人知的神秘功效和抗病原理
一个多世纪以来,疫苗一直为人类提供隐蔽的、意想不到的保护。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找出疫苗是如何做到的。
彼得•阿比(Peter Aaby)摇了摇头,好像还是不能相信。他说:“这才刚刚开始——非常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今天,阿比在他的国家丹麦通过Skype和我交谈。在过去40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几内亚比绍(Guinea-Bissau)度过的。几内亚比绍是一个贫穷的西非小国,过去曾被殖民,不断发生麻烦,最近还经常发生政变。1978年,他搬到那里,建立了一个慈善机构——班提姆健康项目(Bandim Health Project)。 当时还没有麻疹疫苗接种的国家规划,因此在一次极具破坏性的疫情爆发后,该机构决定将工作重点放在为当地儿童提供疫苗上。 接种疫苗大约一年后,他们有了惊人的发现: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比未接种的人死亡率低50%。“太令人震惊了,”阿比说,但原因并不像一开始想的那样。 事实上,麻疹在其它地方导致的儿童死亡率不足几内亚比的一半。根据最初死于该病的人数比例,疫苗的效果应该远不如以前。这些数字无法叠加。“我们问自己,这是怎么做到的?”阿比说。 大规模试验发现,疫苗接种将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了三分之一(其他研究得出的估计数字要高得多),而其中只有4%的下降是因为疫苗预防了儿童感染麻疹。这就是阿比称之为“非特异性效应”的神秘力量。 意外惊喜 一个多世纪以来,某些疫苗一直在为我们提供隐蔽的额外保护,这种保护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来自贫穷非洲国家几内亚比绍的试验证据表明,疫苗往往能预防其他疾病。 这些神秘的效应不仅能让我们安全度过童年,还能降低生命中每个阶段的死亡风险。几内亚比绍的研究发现,在接种天花疫苗时烙下伤疤的人中,80%更有可能在研究开始后三年依然存活,而在丹麦,科学家发现,童年时期接种结核病疫苗的人中,42%不太可能死于自然原因,直到他们到了45岁。在狗身上也是如此:在南非进行的一项实验发现,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狗存活率要高得多,远远超过了它们对狂犬病免疫的预期。 其他幸运的意外还包括,让我们远离与目标完全无关的病原体,降低过敏的严重程度,对抗某些癌症,帮助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结核病疫苗目前正在测试其预防新冠病毒的能力,尽管这两种疾病背后的微生物完全不同——一个是由细菌引起的,另一个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两者之间存在34亿年的进化过程。 尽管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这些神秘的效应仍然没有泄露秘诀。但是,在我们了解之前,科学家们不愿意使之为我所用,因此这场竞赛是为了找出到底发生了什么。 卡介苗的好处 阿比工作到20世纪80年代才确认了疫苗的“非特异性效应”,但科学家们早就怀疑,当人类接种疫苗时,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 以人类最古老的敌人之一结核病为例。 人类和这种香肠形状的细菌一起生活了至少4万年,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就像被判了死刑。在三分之一的古埃及木乃伊中发现了这种细菌,可能传染给了尼安德特人。从20世纪初开始,这种细菌就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包括有远见卓识的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政治人物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和放荡不羁的小说家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 转折出现在法国细菌学家艾伯特·卡尔梅特(Albert Calmette)和卡米尔·介兰(Camille Guerin)发明卡介苗的时候。卡介苗是通过逐渐改变在牛身上发现的细菌制造出来的,因为许多农场动物都带有自己的菌株。1921年第一次给一个孩子服用,到20世纪50年代,很明显这是规则的改变者;这种疫苗被认为对预防最严重的疾病有七八成效果。 在这早期,科学家们就注意到,卡介苗可以让出生后几个月的儿童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有关。这总是令人不安——不太可能是因为疫苗预防了严重的肺结核病例,因为这种疾病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展。"下降了近七成,"荷兰内梅亨大学的免疫学家米哈伊·纳笛(Mihai Netea)说。“所以从一开始,有益效果就相当可观。” 肺结核已造成数千万人死亡。 科学家从那时起就知道,卡介苗不仅能降低死亡率,还能预防与结核病无关的感染,如流感、败血症和疱疹。 免疫训练 某些疫苗能使我们免于受到微生物伤害,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它们共享抗原——免疫系统用来识别外来入侵者的分子。例如,卡介苗可能会使人体接触到另一种细菌或病毒中也存在的特定蛋白质。但是,这种特殊疫苗也可以预防其他感染,因此似乎不太可能拥有相同抗原。 另一种观点认为,疫苗在无意中为免疫系统提供了更普遍的训练。最近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其中包括一项发现:一组接受卡介苗治疗,然后暴露于结核以外病原体的年轻人与未接种疫苗的人产生了不同的免疫反应。 令人惊讶的是,这表明,这些奇怪的有益影响并非来自适应性免疫系统——疫苗被设计用来触发的那种免疫系统,包括学会寻找特定病原体的细胞。这些有益影响是先天免疫系统。这很不寻常,因为这种更原始的、一般的防御系统被认为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化和适应。 “卡介苗重新编程了免疫系统的DNA,”阿比说。“这意味着你已经产生了针对结核病的免疫力,但你也训练了免疫系统。”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疫苗还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某些癌症和痴呆症的伤害,因为免疫系统在两者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的免疫细胞不断在身体里寻找突变的组织来破坏,而癌症在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身上明显更常见。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炎症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而阿尔茨海默病与克罗恩病等免疫状况有关。 令人惊讶的是,卡介苗现在已成为非侵袭性膀胱癌的标准疗法,而且是同类疗法中最成功的疗法之一。接受过疫苗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易感程度较低,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看看它是否能降低斑块的发病率。斑块是与该病相关的异常蛋白质团块。 阿比解释,虽然打疫苗是好的,但剂量越多,这些无法解释的有益效果往往越强。“不知何故,免疫系统会对增强积极反应,”他说。 我们很多人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就注射了卡介苗疫苗,这从本质上提升了人类的免疫系统。 卡介苗被认为重新编程了免疫系统的DNA。 事实上,似乎不仅仅是疫苗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些被麻疹等病原体自然感染并存活下来的人,比那些从未被感染的人有更好的长期生存前景。原因尚不清楚,但再次强调,这是由于身体接受的免疫训练有助于对抗其他疾病。 奇怪的是,尽管这些潜在的好处已经被认为每年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阿比认为它们的潜力并没有被最大化。“我宁愿说相反的情况,”他说。首先,目前在设计疫苗接种计划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这是有问题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疫苗都有同样的生产能力。 疫苗效果有男女之分 麻疹疫苗就是一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当阿比和他的团队将一种新型疫苗引入几内亚比绍时,他们震惊地发现,这种疫苗使女孩的死亡率增加了一倍,男孩的死亡率没有增加。多年后,他们意识到了其中的原因。 百日咳、小儿麻痹症、天花、黄热病和流感等多种疫苗都具有非特异性效果,但它们在含有活病毒的疫苗中效果最好。这些“活”疫苗是通过使用仍能自我复制的病原体制造出来的,并将其削弱,使其不那么有害。另一方面,“灭活疫苗”涉及被高温或化学物质“杀死”的细菌或病毒,因此无法繁殖。 活疫苗具有隐蔽好处,而灭活疫苗没有,因此注射活疫苗的顺序很重要。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如果儿童在接种活疫苗后再接种灭活疫苗,就会抵消掉它本来可以带来的一些好处。 在几内亚比绍引入新的麻疹疫苗之前,正常的做法是在9个月时接种灭活的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DTP)疫苗,然后接种活麻疹疫苗。但是新疫苗是在四个月后注射的,这意味着DTP最后注射。(其他灭活疫苗如果没有按顺序接种,也可能会破坏有益的效果,比如小儿麻痹症。) 虽然科学家们现在已经意识到疫苗接种顺序的重要意义,但是阿比说,这仍然没有被列入常规考虑,因此许多儿童可能会错过他们的隐蔽益处。 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疫苗的序列只对女孩有影响,部分原因是关于男性和女性免疫系统有何不同的研究很少。”不知为何,免疫学对性别是盲目的,“阿比说。他说:”如果你读过有关低收入国家死亡率的研究,就会发现没有男孩和女孩之分,只有儿童。所以我们认为死亡率对性别来说必须是一样的,但其实绝对不一样。“ 尽管野生天花已在被根除,但使用天花疫苗治疗仍可带来其他健康益处。 研究一再表明,女性的免疫系统比男性更强——她们不太可能因为感染而患上重病,不太容易患癌症或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等过度反应。女性对接种疫苗也会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女性的免疫系统非常不同,原因很明显,她们要能够怀孕,不会排斥胎儿。因此,你必须有免疫系统,有更复杂的反馈机制。从出生起就是这样。“阿比说。 如果在规划疫苗接种方案时考虑到疫苗的意外效应,以及如何最好地从中受益,估计每年还可以避免110万人死亡。同样,忽视它们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根除悖论 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宣布,经过长期而坚韧不拔的为世界儿童接种天花疫苗的运动,天花已经被根除。但是当病毒被逼绝种的时候,其他东西也消失了——疫苗。在英国,1971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不会接种这种疫苗,这可能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在几内亚比绍和丹麦,天花疫苗具有非常强的有益效果。但是当我们移除疫苗时,没有单独研究表明这意味着什么。“阿比说。 阿富汗是少数几个尚未根除小儿麻痹症的地区之一。 现在,世界即将接近另一场胜利。脊髓灰质炎已经从全球几乎每个角落蔓延开来,在尼日利亚被根除后,本月早些时候,非洲正式宣布消灭了这种病毒。现在只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一小部分地区发现这种病毒。 这让人担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与天花疫苗一样,脊髓灰质炎疫苗也伴随着大量的非特异性效果。例如,2004年,尽管脊髓灰质炎在几内亚比绍几乎已经完全根除,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死亡率约67%。 ”可能是当我们根除了这种疾病,我们就停止了活疫苗。我们认为做的是好事,但实际上在增加死亡率。“阿比说道。 几十年来,反疫苗运动一直在错误地引发人们对疫苗的怀疑,但讽刺的是,疫苗隐藏的唯一秘密是,它们对人类的好处超乎任何人想象。 也许是时候意识到疫苗的全部潜力了,否则就太晚了。
zhongwen_simp.130124_rolling_nanfang_tuozhe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3/01/130124_rolling_nanfang_tuozhen
胡春华与庹震拒回应《南周》事件
中国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及省委宣传部长庹震星期四(1月24日)拒绝回应媒体有关《南方周末》新年献辞遭删改事件的提问。
随着广东省人大会议将于周五在广州开幕,其预备会议在周四早上召开,胡春华和庹震均有出席。 为期7天的广东省人大会议将选出新一任省长及法院院长等,预料现任省长朱小丹将连任。 在引发激烈争论的《南周》新年献辞事件中,庹震一直被指是引发事件的主要人物。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vert-cul-44920648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44920648
从威尔士到苏格兰 那些“消失”后重生的语言
"A eus le rag hwedhlow dyffrans?"是威尔士歌手桑德斯(Gwenno Saunders)的第二张专辑《勒科夫》中第一首曲目的歌词,但这句歌词并非威尔士语,而是一种只有不到1000人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康沃尔语。这句歌词的意思是"还有人听不同的故事吗?"——这是她这张唱片的核心思想,歌颂了语言、文化和身份的差异性。
康沃尔人打败了,而桑德斯这首歌却赞美倾听他们声音之意义。表面上来看,康沃尔语显然是输掉了这场战争,最后一个只会讲康沃尔语的人已死于1777年。现在,桑德尔斯的迷幻流行乐专辑是这种语言死而复苏的诸多象征之一。 英国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今天人们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认识逐渐加深,这可能也反映了我们的愿望,即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加深,我们希望再建与本土文化的连结,或者简而概之,是要歌颂英国作为多元文化大熔炉的特色。 伦敦及其周边的夜生活、食物和饮料、自然奇观和领先世界的文化让人流连忘返。我们深入调查了伦敦及其邻近城市布莱顿、布里斯托、利物浦和曼彻斯特(所有这些城市都在大约两个小时内的交通圈中)以解开它们深藏的秘密。无论你是在城里呆上几个小时,几天还是一周,都会沉浸在英国的魅力中。 属于凯尔特语族的威尔士语是英国最广为人知及使用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但凯尔特语族在苏格兰、爱尔兰和马恩岛也有三种不同的版本。这三地的凯尔特语使用人数长期以来都呈下降趋势,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们对保护和推广土著语言的兴趣逐渐升温,所有这些地区说本士语言的人数有所回升。 康沃尔语与其他凯尔特语(威尔士语和布雷顿语)统称布立吞语,起源于现在属于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康沃尔郡位于英格兰西南端,在欧洲宗教改革之前一直反对英格兰化。把英语作为教会语言的运动遭到了康沃尔人的强烈反对,但他们发起的"祈祷书反叛"遭到了残暴的镇压,大约有4000名康沃尔人被杀。这对康沃尔语来说是沉重一击,17世纪,康沃尔语的使用人数逐渐减少,西部偏远的地区使用此语言的人数只剩几千人。 大家都懂的语言 20世纪初,人们对康沃尔语的兴趣被重新唤醒,这有助于保留这门语言,尽管它仍只为极少数人使用。但在过去的20年里,支持康沃尔语的呼声越来越高。2002年,英国政府根据《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European Charter for Regional or Minority Languages)认可了康沃尔语,康沃尔地方政府开始资助双语路标。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康沃尔语不再属于"濒危"语言。现在,当地一些幼儿园和小学开设了康沃尔语课程。 桑德斯说:"我觉得人们的态度已经发生改变。"她认为,当地企业使用康沃尔语及康沃尔地方政府推动的的双语路标"将产生巨大影响,因为人们可以看得到这种语言,有视觉上的影响。还有很多社区把康沃尔语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比如打招呼之类。我觉得这真的很鼓舞人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有勇气制作康沃尔语唱片。" 但桑德斯并不在康沃尔出生或长大。她来自威尔士首府卡迪夫,至今仍住在那里,但她从小就讲威尔士语和康沃尔语,因为她的父亲蒂姆•桑德斯(Tim Saunders)是一位康沃尔语诗人。 成了母亲后,她录制这张专辑的兴趣被激发。她说:"我和我儿子讲康沃尔语。如果一种语言能让你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你会很渴望与大家共享。"身为人母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回到童年——桑德斯发现自己再一次与康沃尔的民谣和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些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她的音乐。 但除此之外,桑德斯还有一个政治意图——提高人们对所有族群语言的关注,并探索构成英国文化的多样性。 桑德斯认为音乐和文化的"软"力量与政治竞选一样有用。 这种意识源自桑德斯的家族血统。她的母亲是一位说威尔士语的活动家,为压力团体威尔士语言学会(Cymdeithas yr Iaith)的成员,20世纪90年代因冲击威尔士政府大楼入狱。他们呼吁给予威尔士语官方地位的活动从那时已经开始。尽管农村中心地区将威尔士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人数在不断减少,但在东南部的城市地区威尔士语正在崛起。当然,桑德斯看到了卡迪夫的变化。现在,她可以在当地使用威尔士语购物。学校使用威尔士语以及公共场所所有指示均需双语,都起到了帮助作用。 一种单语文化 在桑德斯看来,音乐和文化的"软"力量和政治竞选一样有用。"这就是音乐的美,不是吗?音乐是所有人共通的语言。如果我站在街头上演说,告诉你们康沃尔语对我有多重要,可能很难将我的情感传达出来,而流行音乐是一种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能帮助我传递这种情感的深度。" 这张专辑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城镇的听众才能真正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康沃尔语使用者最多的地方实际上是伦敦),但桑德斯发现它很受欢迎。对于许多听众来说,康沃尔语专辑《勒科夫》怪异有趣,是唱片魅力的一部分。这是新颖之举,非过时的东西。 想要振兴少数民族语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关注,或者仅仅视之为历史。对一种文化的怀旧之情可能会让人变得麻木。桑德斯指出:"人们可能会对文化身份不屑一顾,因为他们觉得这不过是多愁善感。我对多愁善感一点都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探索你们真正具有前瞻性的文化遗产。" 桑德斯坚持认为康沃尔的文化在不断发展,打通了本土和历史的连接,展现了一种"真正的开拓和进步精神"。无论是学过康沃尔语并制作YouTube视频的青年,还是音乐节上的大胆之举,比如演唱康沃尔语歌曲的弗兰克•特纳(Frank Turner),又或是大型户外木偶表演、演唱康沃尔语歌曲的升降机乐队等等。很多人都在用这种古老的语言发表新的作品。 大规模的木偶表演,升降机乐队演唱康沃尔歌曲串烧。 我们必须承认,《勒科夫》是多年了(若非有史以来)第一张备受瞩目的康沃尔语流行唱片,但在威尔士,这只是欣欣向荣的威尔士音乐舞台的一部分,享有声誉的威尔士音乐奖每年的最终候选名单上有班迪斯、9Bach、Swnami、温柔的善人和桑德斯等优秀音乐人。桑德斯的第一张威尔士语专辑《Y Dydd Olaf》便获得了此奖 威尔士语电视剧地位也略微上升,这要归功于外国电视剧的流行,让我们逐渐适应看字幕。像犯罪电视剧《腹地》这样的双语剧,既有威尔士语,也有英语,不仅能取悦说威尔士语的观众,还能赢得不懂威尔士语人士的喜爱,因为他们乐意观看有字幕的威尔士语电视剧。威尔士语剧团(Theatr Genedlaethol Cymru)为了让更多观众能看到他们的作品也率先使用了即时翻译移动应用程式Sibrwd。 桑德斯希望更多语言能受到这种待遇,包括移民社群的语言。她说,"这真的很难,因为我们生活在一种单语文化中。比如说,伦敦有数百种社群语言,但你无法在主流媒体上使用它们。当你接触不到其他文化时就会产生孤立感。我对更真实地反映英国的文化和语言生活感兴趣,因为它确实丰富多彩,有趣得令人着迷。"比如,桑德斯生活所在的卡迪夫就有一个很大的波兰人社区。那她为什么无法在电视和广播上观看和聆听他们的故事、语言和音乐? 桑德斯认为,英国正面临着身份危机,康沃尔语正提醒我们,"英国特色"的概念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千古不变。康沃尔语与布列塔尼语相似,是英国和布列塔尼之间"缺失的一环",这提醒大家,英国一直都在受到民族迁徙和流动的影响。 英国退欧后,我们将不得不"重新定义在这个岛上生活意味着什么"。桑德斯希望人们能够着眼于国家真实且多样的过去,这将有助于培养人们对国家多元化现状持更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她指出,"如果能认识到我们的英国身份是在不断的改变中,人们可能将不会有被孤立的感受、以及文化优越或纯正的感受,因为这些东西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161018_vert_cul_see-the-full-force-of-a-thunder-storm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cul/2016/10/161018_vert_cul_see-the-full-force-of-a-thunder-storm
太空中的浪漫主义风景画
在写于 1924 年的一首仅六行的小诗中,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描写了高高的大气层中,造成下面可怕风暴的自然力量之间的阴谋对话。雨对风说:“你来狂吹,我来猛落。”随后,诗人笔锋突转,从花圃上空狂施暴虐的风雨转到七歪八倒叶残瓣破的花儿:“最后终于倒下了——尽管还奄奄一息地活着”。在小诗最后一行,弗罗斯特坦白:“我知道花儿们此时心中感受如何”。
国际空间站在距离地球约250的上方所拍摄的雷暴(图片来源:ISS) 国际空间站本周发布了一组约在空间站下方 250 英里(402 公里)处所拍摄的地球天气系统形成的照片,它们不禁让我联想到弗罗斯特感人的小诗——从无限的太空到贴近我们身边的一切。一张照片中,弥漫的云层被闪电击穿,扰动了远方的天空。没有瞬间放大的凝固镜头将我们从天上带回人间,让我们聚焦雷暴在云层下造成的破坏,我们对照片的反应是,依然处于无情冷漠的境地中。在足够远处,带来痛苦的根源就有了美感,乃至美好。 特纳 1842 年的这幅画作的标题就像是令人窒息的航运行情天气预报:通常仅称为《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图片来源:Wikimedia) 在道德角度,人们通常会对画家的想象力难以释怀。为了消除观者的疑虑,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特纳(JMW Turner)表示,自己随后创作的作品,从细节上完全忠实于自己所观察到的气象状态,并无虚构,他画作的标题就像是令人窒息的航运行情预报:《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Snow Storm - Steam-Boat off a Harbour's Mouth),在浅滩发出信号,路过利德(Lead)画家在阿里埃尔(Ariel)汽船离开哈里奇港(Harwich)当晚就亲历暴风雪(1842 年)。尽管画家信誓旦旦,雾蒙蒙的漩风实际上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让水手把我用绳子绑在桅杆上观察暴风雪;我被绑了四个小时,并没指望逃脱,但我感到自己一定要记录下这一切”。但长期以来,批评家都怀疑他这种解释的真实性。 据说画家亲临暴风雪后才创作出这幅作品,但它却并非因此受到赞美。在 1842 年首次展出时,因为其中模糊的远景,它还遭到艺术爱好者的嘲笑。特纳相信,自己的画作煞费苦心地记录了自然力的真实场景,但公众却抛开画布,把它当作朦胧的想象之作。只有风和雨才会知道特纳是否曾真的身临其境。如果他曾真的身临其境,这幅作品就是现代艺术的一个莫大讽刺,而且几乎比特纳的任何其他画作都更有讽刺意义,因为它正是因播下抽象主义绘画风格的种子之后才备受推崇。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160809_vert_fut_the-reasons-why-exhaustion-and-burnout-are-so-common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08/160809_vert_fut_the-reasons-why-exhaustion-and-burnout-are-so-common
是什么耗尽你的精力让你虚脱?
安娜·卡塔琳娜·沙夫纳(Anna Katharina Schaffner)几年前患上了疲劳“传染病”。按她的说法,一开始是某种精神和身体上的惰性,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种“沉重感”。即便是最平常的小事都会耗尽她的全部能量,即使是集中注意力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然而,当她尝试放松时,她发现自己无时不刻不沉迷于查看邮件,就好像缓解疲劳的窍门会突然在她邮箱出现一样。伴随着这种倦怠而来的是一种情绪上的绝望:“我感到百事无心,幻灭而且绝望。” 这种感觉无数人都有过,从教皇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到玛丽亚·凯莉(Mariah Carey),他们都被诊断出患有倦怠的病症。如果相信媒体的看法,那么这完全是一种现代人的疾病;几乎每次沙夫纳打开电视,她都会看到媒体正在辩论这种全天候的文化中我们所面对的考验。“所有的评论员都认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所受影响最深——这是我们能量储备的末日,”她说。 但真的是这样吗?还是说,一段时间的疲劳和疏离就像伤风和肢体骨折一样是人生的一部分? 作为英国肯特大学的文学批评家和医学历史学家,沙夫纳决定进一步调查。结果就有了她的新书《Exhaustion: A History, a fascinating study of the ways in which doctors and philosophers have understood the limits of the human mind, body – and energy》(关于疲劳的趣味研究和历史:医生和哲学家对人类大脑、身体和能量极限的理解方式) 疲劳真的只是一种现代疾病吗?(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毫无疑问,倦怠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一些容易造成情绪倦怠的行业已经出现非常惊人的统计数字。以医疗业为例,对德国医生的一项调查发现,近50%的内科医生感到“倦怠”。他们表示自己每个小时都感到疲劳,早上只要一想到工作就感到筋疲力尽。有趣的是,男人和女人对倦怠的应对方式似乎有所不同:芬兰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称自己有倦怠问题的男性雇员申请长期病假的可能性比女性雇员更高。 鉴于抑郁症也常常伴有疲劳和疏离感,一些人认为倦怠只是抑郁症的委婉说法。沙夫纳在她的书中引用德国的报纸的一篇文章,认为倦怠只是飞黄腾达的职场人士抑郁症的“奢侈版本”。“只有失败者会变得抑郁,”该文章写道,“倦怠是成功人士的病症,或更确切的说是曾经获得成功的人士。” 不过,整体来看,这两种症状存在区别。“理论家通常认为抑郁者缺乏自信,甚至存在憎恶自己或轻视自己的情况,这并不符合自我形象完好无缺的倦怠者,”沙夫纳说,“倦怠者的愤怒通常不是指向自己,而是指向他所在的组织或客户的组织,或者宏观的社会政治体系或经济体系。”倦怠也不应该和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混为一谈。后者会造成患者在至少六个月的时间内身心极度疲劳,很多患者称只要稍有活动,就会给身体造成巨大疼痛。 有一种看法是大脑的进化无法有效应对现代工作环境。现代社会日益强调生产效率——以及通过工作业绩来证明自身价值的情感需求——这导致员工长期处于一种“战斗或逃跑”的模式中。在进化中,这种模式原本是用来应对危险状况的。但是,如果我们每天都处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的压力荷尔蒙就会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这是我们的身体为保持战斗而分泌的一种荷尔蒙。 现代观点认为,由于我们过于关心生产效率,我们总是处于一种“战斗或逃跑”的模式中,这会导致人的疲劳。(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不过,对很多人来说,工作结束并不意味着压力消失。城市(技术设备)中总是热闹非凡,这种全天候的文化让我们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很难得到休息。因为身心都无法充电,我们的电量总是处于极低状态。 理论上至少是这样。 不过,当沙夫纳研究历史文献时,她发现在现代工作环境出现之前,人们早就开始承受极度疲劳了。最早的关于疲劳的讨论来自罗马内科医生盖伦(Galen) 。 与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一样,他相信人类所有的生理和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四种元素的相对平衡——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痰。他说,黑胆汁的累积会减缓身体的循环,导致脑部通路阻塞,造成困倦、懒惰和忧郁。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但是他所说的大脑中充满煤油一样的液体的说法确实让很多不明就里的人深信不疑。 当基督教扎根西方文化时,疲劳被视为精神软弱的一种标志。沙夫纳提到4世纪庞帝古斯(Evagrius Ponticus)的一段文字,其中形容一种“中午的恶魔”,它让僧侣无精打采的盯着窗外。“这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缺少信仰和意志力——精神与肉体的对抗” 沙夫纳说。她指出,有人状告一个僧侣非但不去做有意义的事,反而竭尽全力寻找其他僧侣闲聊——这与21世纪的疲劳者常常发现自己不断查看社交媒体十分类似。 随着现代医药的发明,医生开始诊断出一种叫做“神经衰弱”的病症。(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宗教和星相学不断提供各种解释,直到现代医学出现,医生开始把疲劳的症状诊断为“神经衰弱”。内科医生现在明白了神经能够传递电信号。他们认为神经较弱的人就像绝缘线一样会把能量耗散掉。像奥斯卡·王尔德、查尔斯·达尔文、托马斯·曼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知识分子都被诊断出“神经衰弱”。医生将它归因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尽管神经纤细也被视为文雅和智慧的标志——一些病人还为此感到自傲。 虽然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如今还会诊断神经衰弱,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医生中,这个词语常常被使用——有时会有人批评这只是对抑郁症的委婉说法。 显然,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和我们一样感到疲劳,这说明疲劳和倦怠可能就是人的一种状态。“倦怠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沙夫纳说,“历史上发生变化的是我们为倦怠找的原因和它产生的结果。”在中世纪,它是中午的恶魔;在19世纪,它是女性的教育,而在70年代,它是疯狂发展的资本主义对员工的无情剥削。 在现实中,我们依然没有真正弄清是什么让我们感到“精力充沛”,又是什么让我们在没有消耗体力的情况下就快速耗尽了精力。我们不知道这些症状来自身体还是头脑,是社会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所造成。 可能真相是以下几点的综合:人们越来越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这说明我们的情绪和信仰可能对我们的生理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知道情绪压抑可能加重炎症和痛苦,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导致癫痫和失明。“很难确定的说一种病完全是身体上的,或完全是心理上的,因为常常是身心同时生病了,”沙夫纳说。因此,毫不奇怪,我们的处境可能会让我们理不清思路,并让我们的身体像瘫痪一样无精打采。而这一事实绝不是说这些症状是想象或编造出来的——它们就像伴随着流感而来的发烧一样“真实”。 工作和休闲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这可能导致我们更加疲劳。(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沙夫纳并未否认现代生活的压力。她认为这部分来自我们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因为越来越多的工作给予我们掌控自己活动的自由。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人会让自己过度疲劳。“这主要体现在对低效率的焦虑和感到做的还不够好——未能达到期待。”她说。 她也同意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耗干了我们存储的精力。“本应节省我们精力的技术从各个方面成为带来压力的因素。”她说。如今要把工作留在办公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困难。 假如历史给我们某种启迪的话,那就是这种病症没有一种简单的疗法。过去,医生给神经衰弱患者开的药方是长时间卧床休息——但是人的无聊只会加重紧张感。如今,当人们感到筋疲力尽时,他们可以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们管理情绪上的疲劳,并找到充电的方法。 “治疗倦怠的方法因人而异。你必须知道是消耗了你的能量,又是什么让你恢复能量,”沙夫纳说。一些人可能需要极限运动的刺激,而另一些人可能跟喜欢读一本书。“重要的是在工作和休闲之间划清界限。”她说,“而这些界限显然在受到威胁。” 沙夫纳发现随着自己越来越了解疲劳,自己也越来越能够驾驭能量水平的高潮和低谷。“看似矛盾的是,关于疲劳这个主题的研究和写作让我感到精神振奋,”她说,“我对这个主题很有热情,看到不同历史阶段那么多人都曾经历相同的事情让我受到安慰。知道不是只有自己独自存在疲劳的问题让人感到踏实——尽管每个人的处境不同。”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vert-cul-48546732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48546732
男士潮流:绅士西装时尚已至穷途末路了吗?
最近,许多公司发布了更加灵活的工作着装新规范,高盛(Goldman Sachs)便是其中一员。公司中的男性员工可以脱掉西装,换上宽松的便裤,松开领带,只要能“表现出良好的判断力”即可。这是否说明男士传统的西装革履形象从此开始瓦解?如果是的话,这体现了男性身份怎样的变化?
波特先生评出的2018年最佳着装男士的造型多种多样(Credit: Mr Porter) 西装一直以来都是男性绅士形象的代名词,但是“绅士”在当今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个词总是会让人联想起锃亮的牛津雕花皮鞋、三件套西装和男士气概。所谓绅士总有“高人一等”的感觉,但现在这个词似乎已经过时。1931年创办的美国男性时尚杂志《绅士季刊》(Gentleman's Quarterly)于1957年更名为《GQ》,当时传统男子气概和男性权威正受到人们的鞭挞。越南战争、激烈抗议和文化剧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标志。1963年,肯尼迪总统,这位光鲜亮丽的骑士和传奇领袖,在全世界面前被谋杀。 西装革履的肯尼迪总统透露着男子气概(Credit: Getty Images) 肯尼迪身着笔挺的单排扣西装,挺括的白衬衫,低调的领带。他的发型从来没变过,边分短发,整个人看起来聪明又老练,一切细节都在掌控之中。身着西服的肯尼迪确实耀眼夺目,但对大多数男人来说,西装只是一种制服。 男子气概也应该是整齐划一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摩擦。想想看那时无政府主义的种种表现和嬉皮士形象,一切都与表达自由有关。人们开始蔑视身着灰色西装的男性刻板印象及其所代表的一切。舒适、简单和廉价的蓝色牛仔裤从那时开始流行起来,这是向今天的街头风格革命迈出的一小步。 2019年2月底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当然很多男士都是西装革履,但颜色和剪裁有了很大的变化。出演超级英雄电影《黑豹》的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身穿一套装饰华丽的纪梵希高級定制時裝亮相。这套衣服看起来更像一条连衣裙。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电视剧《姿态》(这是20世纪80年代纽约上流社会的一个多性别场景)中的主演波特(Billy Porter),他穿着一件由克里斯蒂安·西里亚诺(Christian Siriano)设计的宽大长袍,但从腰部以上是一件类似燕尾服的夹克。从萬用的男士西装到燕尾服長袍,这其中的发展过程到底怎么样的呢? 波特身着克里斯蒂安·西里亚诺设计的“燕尾服長袍”在2019年奥斯卡颁奖礼上引起了轰动(Credit: Getty Images) 别再爭辯到底什么是“绅士”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难题是“男人”是什么,或更關鍵的是男人應該是什么样的人。“他”已越來越不像“我”和“我们”那么重要。我们所处的群体定义了我们是谁,而“他”只是我們之一而已。 在2019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演员博斯曼身穿一套装饰华丽的纪梵希高級定制的长尾礼服亮相(Credit: Getty Images)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GQ》杂志最近的一次转型。2019年初,《GQ》前创意总监韦尔奇(Will Welch)被任命为该杂志的新总编,旨在让杂志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印刷媒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与呈爆炸式增长的网络媒体相较量。《GQ》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因为其目标读者是千禧一代和后千禧一代(40岁以下的人)。这一群体很难取悦,而且讨厌被定位。对于“男人”的定义也渐渐变得模糊,《GQ》从“绅士”杂志转型到“男性”杂志,谁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韦尔奇似乎肩负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GQ》的新主编韦尔奇会带来风格和态度上的改变吗(Credit: Meinke Klein) 韦尔奇上任后,在第一期(2019年2月)的“编辑致读者信”中附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中他盘腿坐在地上,穿着运动鞋和休闲衬衫,鞋子没系鞋带,衬衫没扣扣子,里面是一件t恤。头发还是侧分,但手上却有两个纹身图案。男士的形象已经不再是以前那般高贵了。 一切皆有可能 这张照片旨在表明杂志的意图,要知道该杂志以前有专栏专门讨论领带的宽度和西服口袋的形状。韦尔奇在接受BBC文化频道采访时表示:“我不会按照别人对《GQ》编辑着装的看法行事。我对《GQ》的理解是了解自己,信任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去追求某种想象中的理想状态,或者穿一件特别的衬衫。” 在這一期的《GQ》中只出现了少数几套西装,其中最保守的一套还没有搭配袜子。其余的则是一群有着自己着装风格的人,奥森(Frank Ocean)、文森特(St Vincent)、梅尔(John Mayer)和鲍德温(James Baldwin)都在其中。感觉好像特別突出了某种着装路径。正如韦尔奇所言:“我认为,冲刷男人和女人、雄性和雌性、黑人和白人之类二元结构对文化和社会都有好处。这意味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敞开心扉,认识并尊重个体的尊严和独特性。” 奥森穿着普拉达的高领汗衫和为《GQ》特别定制的裤子(Credit: Alasdair McLellan) 男装在线零售商“波特先生”(Mr Porter)是另一个例子。如今男性比较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身份以及想成为何样的人,反映此变化的是男装行业的快速增长。花几分钟浏览一下像波特先生这样的网站,你就会对琳琅满目的服装和配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商品是西服套装。奢侈品成衣,如汤姆福特(Tom Ford)和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一直是波特先生的核心市场。其购买董事弗斯(Fiona Firth)说:“当今时代,休闲服装成为主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穿着更加随意,传统成衣大不如从前。但是男人在生活中总会有需要穿西装的场合,比如说婚礼、公司活动,对多数人而言是办公室,所以西装并不会完全退出人们的生活。”但菲尔斯补充说:“情况在不断改变。紧跟潮流的西装会变得更加休闲随意,更符合现代男性的着装标准。我认为西装是有未来的,会适应男性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 特立独行的化妆师凯尼格(Ezra Koenig)在《GQ》年度男性大奖上接受媒体拍照(Credit: Getty Images) 波特先生评选的2018年最佳服装男士名单上的8位男士中只有3位穿着西装。正如人们所料,其中只有查尔斯王子穿着传统的西装。这8个人来自不同的种族,非常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足球运动员贝列林(Héctor Bellerín)在伦敦时装周上穿着丝绸睡衣和毛茸茸的古驰(Gucci)拖鞋亮相。他对这一切似乎完全满不在乎。相比之下,2019年2月的最佳着装男士可能比较低调,但很明显,他们也在穿着上花了很多心思。8位候选人中有4位穿着西装(榜单因奥斯卡而有所倾斜)。博斯曼身着粉色西装,再次吸引了大众目光。这些榜单上的人是敢于冒险的人,忠实于自己的喜好,并且不害怕做自己。 在最近的伦敦时装周上,足球运动员贝列林穿着丝绸睡衣和毛茸茸的古驰拖鞋(Credit: Getty Images) 也可以说,西装本身和穿西装的男人一样都在改变。在过去,穿西装需要遵守严格的规矩,现在看来一切皆有可能。例如,人们经常看到时髦西装与运动鞋搭配,以及各种色调的套装,包括紫色和柔和的粉色。西装正被一个更大、更复杂的时尚穿法所吸收。正如韦尔奇所言:“我在洛杉矶、纽约、伦敦或巴黎时,我眼前的一切都互相融合。你既可以穿套装也可以穿限量版运动鞋。你可以走复古路线,回到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或90年代。同一个人可以在一周的时间里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风格,正式、朋克、摩登、迪斯科、嬉皮或嘻哈。这就是为什么当下的时尚如此之独特。” 就人类身份而言,我们生活在一个黄金时代。催生严苛的着装规范的男性文化可能正在消亡,但其他东西也逐渐成形。灰色或黑色西装永远是经典。我期待未来“燕尾服长袍”也能成为经典服装。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0918_japan_china_dispute_diaoyu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2/09/120918_japan_china_dispute_diaoyu
两名日本人登陆钓鱼岛对抗中国保钓
两名日本人男子周二(9月18日)上午9点半左右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发现登陆了东海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这是日本政府购岛以来首次登陆钓鱼岛的日本人,而且发生在九·一八事件81周年,中国传媒报道有千艘中国渔船正往钓鱼岛海域之际,可能刺激目前中国各地部分民众为钓鱼岛主权的抗议示威进一步升级。
童倩 BBC中文网日本特约记者 两名日本男子星期二搭乘一艘橡皮艇接近钓鱼岛,随后游泳登陆。 据负责巡逻钓鱼岛海域的海保厅第11管区说明,两人周二凌晨与其他三名日本人男子从石垣岛搭乘一艘渔船出发,行前对海保厅说出海是“渔业目的,往尖阁诸岛方向,不会登陆”。 周二清晨渔船抵达钓鱼岛海域后,两人搭乘一艘橡皮艇接近钓鱼岛,随后游泳登陆。当时正在附近的冲绳县警方不断敦促两人返回渔船,上午11点左右,两人回到搭乘的渔船后接受冲绳县警调查,目前5人搭乘的渔船正在返回石垣岛。 “只见渔监船” 两名日本人登陆前约两小时,海保厅第11管区还在钓鱼岛西北43公里日本主张的领海外发现了中国渔监船“渔政35001”,海保厅以无线电喇叭警告渔监船不要接近日本领海,渔监船回答说:“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我们正在执行正当任务,速请你们离开该海域”。 海保厅说到周二中午为止,钓鱼岛附近海域并没观察到大量中国渔船,而“渔政35001”一直在接近日本主张的中间线外的附近海域徘徊。 日本国内警戒 在日本国内,因钓鱼岛附近发现中国渔监船,周二清早首相官邸的危机管理中心设置了情报联络室,首相野田佳彦指示“以紧张感采取万无一失的应对”,上午政府召集了有关各部掌握实权的次官级官员举行对策会议。 中国的反日暴力示威已令投资中国的大小企业陆续停产、停业,周一有不少日企驻华员工和家属在总公司指示下返回日本,他们下机后纷纷接受各大传媒的采访说:“气氛紧张,几乎完全困在家中,是从未在中国遇到的严峻状况”等,部分日本超市已表明在中国遭遇打砸已让他们损失几十亿日元(约几千万美元),并很难期待迅速恢复营业。 右翼组织蠕动 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周二上午在记者会上说:“日本政府会继续通过外交渠道要求中国保护日本人和日企安全、财产不再进一步受害,中国应认识到日企对中国经济、雇佣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大局冷静判断”。对日企在中国受害的赔偿问题,藤村说:“发生在中国国内,中国应依据国内法处理,日本政府如接到日企要求,将作出最大限度援助”。 另一方面,中国的反日示威也正引起日本右翼蠕动,除了两名登陆钓鱼岛的人是否与此有关正受瞩目外,周一驻福冈的中国领事馆被一名后来自首时自称“政治团体”的右翼组织成员投了两个烟雾罐,案件中无人受伤。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50127_analysis_xi_parade_rational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01/150127_analysis_xi_parade_rationale
分析:习近平阅兵外敲日美内警异己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日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文,间接证实北京将于今年9月3日举行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阅兵式的消息。人民网随即发文引述港媒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估计将届时出席。文章说,阅兵有四大目的,主要包括“震慑日本和中国国内腐败分子”。
1999年中国国庆50周年大阅兵资料图 习近平执政以来对内大举反腐“打虎”,对外则采取被国际间普遍认为更加强硬的民族主义路线。 难免耗资巨大的抗战胜利大阅兵此举目的是否正像中国官媒描述一样?如果是,习近平是否能够透过阅兵达到目的呢?香港资深中国事务评论员,原《南华早报》总编林和立向BBC中文网谈了他的分析与观点。 林和立首先认为,北京选择在抗战胜利七十年纪念之际举行盛大阅兵式的首要目的的确就是要向日本显示中国在历史问题上的看法。 压日警美 他说:“中国和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一直纠缠不清。这次中国和俄国,也可能和其它国家一起举行大阅兵,肯定会给日本增加比较大的压力。” 在国际层面,除向日本施压外,林和立也认为阅兵如果真的有俄罗斯方面参与,以及甚至有韩国总统朴槿惠出席,那么也有对美国示警,再次宣示中国已经崛起,告知美国不要过分干预。 日本陆上自卫队阅兵式 特别是这次如果当真与普京一起亮相,自然有向美国表示中国有能力、有实力与俄国一起联手与美国和西方盟友对抗的象征意义。中国希望藉此对美国所谓“包围中国”战略进行对抗。 他说:“习近平的所谓中国梦其实就是在鼓吹一种民族主义,在告诉美国,中国在今后20、30年内将超过美国。” “中国这次大阅兵也希望告诉美国,不要搞什么包围、和平演变或颜色革命……” 震慑异议 林和立进一步分析认为,习近平政权执政两年多以来,大幅改组中共上层权力架构,除所谓反腐打虎之外,军方高层将领也频繁替换,而大阅兵将给习近平一个对党内不同派系和国内异议声音彰显军政大权稳固的好机会。 林和立说:“这将有力于他今后作出更多大动作,比如说进一步在反贪腐过程中揪出大老虎”。 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大权集于一身,想作毛泽东第二或第二个邓小平 他还指出:“在其它方面,习近平也希望进一步树立威信,不允许任何党内其它派系对他构成任何威胁”。 他说,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习近平实际上已经逐步把内政、党政、经济、军事、安全等诸多大权牢牢掌握,目前已经看不出有什么党内力量可以向他挑战。 效法毛邓? 不过,林和立也指出,国内倾向自由派思想的知识界人士以及甚至中共党内不同派系人士,肯定会对这种耗资数亿元人民币的国家资产为习近平个人树立威望的“表演”大有微词。 他分析认为,目前虽然表面上习近平已经掌握了中共全部权力板块,但是中共内部的权力斗争还是比较复杂的。 他说:“不同派系的领导人中也时有反对的习近平声音的,不过他们目前多数属于敢怒不敢言。” 分析认为,只要习近平在军政经济外交方面不出重大错误,那么他的集权与力量必然会进一步积累和巩固。而与此同时,也必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他集权、动用国家资产为个人树威等行为有负面看法,认为他想作第二个毛泽东或第二个邓小平。 (采编:晧宇 责编:尚清) 如果您对这篇报道有任何意见或感想,欢迎使用下表给我们发来您的意见: 读者反馈 閱兵【外敲日美】,可以理解。【內警異己】?沒聽錯吧!忽然明白了,軍隊原來也可以用來鎮壓消滅異己的。中共終於說了一句【真】話。 孟光, Hong Kong “习近平的所谓中国梦其实就是在鼓吹一种民族主义,在告诉美国,中国在今后20、30年内将超过美国。” 林某人的此番言论明显言过其实。超越美国显然不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现在的目标,但要有实力去抗衡美国的干涉才是我们的目的。从钓鱼岛问题到台湾问题,再到南海问题,都能见到美国的影子。不用政府去讲,天天看BBC我们都知道美国是在有意压制中国,故意在中国的周边制造不安定因素。那我们发展军力,联合俄罗斯抗衡美国有错吗? 我们的政府有很多问题,但我相信无论有无共产党,美国绝对不愿见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利益上的冲突远大于意识形态的分歧! Derek, China “习近平的所谓中国梦其实就是在鼓吹一种民族主义,在告诉美国,中国在今后20、30年内将超过美国。” Derek, China 领导人性格决定一切,胡的无能决定其无所作为。习近平能够决定举办70周年抗日阅兵,国内民心和民族主义坚决支持,另外目前对习近平构成危险的个人认为就是江泽民派系,也就是上海帮老江党羽,不除老江,老曾,19大就很难实现习近平的意愿想法,所以举办阅兵70周年抗日纪念,我个人支持,这就是普京性格,这就是真正的男子汉精神,纯爷们! 未署名
zhongwen_simp.world-3909983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39099831
奥斯卡2017:颁奖礼罕见失误,《月光男孩》夺最佳电影
第89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颁奖礼(Academy Awards,俗称“奥斯卡”)出现罕见失误,颁奖嘉宾错误宣布最佳电影为《爱乐之城》(La La Land,另译《星声梦里人》、《乐来越爱你》),之后被更正为《月光男孩》(Moonlight,另译《月光喜欢蓝》)。
《月光男孩》班底人员被告知,他们是最佳电影得奖者 作为获得14项提名的大热门,《爱乐之城》未能大获全胜,但仍夺得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 达米安·沙泽勒(Damien Chazelle)凭此片成为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导演;艾玛·斯通(Emma Stone)则夺得最佳女主角。 这部歌舞片赢得最佳美术指导、摄影、原创配乐、原创歌曲等多个奖项,而在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效剪接以及最佳混音等提名奖项中则告落败。 最佳男主角由《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的主演凯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夺得。 在率先揭晓的奖项中,马赫沙拉•阿里(Mahershala Ali)凭《月光男孩》(Moonlight,另译《月光喜欢蓝》)赢得最佳男配角,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则凭《藩篱》(Fences)夺得最佳女配角。 阿里亦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穆斯林演员。 成龙则获颁终身成就奖,对他于今56年的演艺生涯参与超过200部电影给予肯定。 艾玛·斯通在台上向多名女演员前辈致敬 达米安·沙泽勒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最佳导演 最佳男主角凯西·阿弗莱克 马赫沙拉•阿里成为奥斯卡史上第一个获奖的穆斯林演员 维奥拉·戴维斯获得女主角奖 ”特朗普,起床了吗?“ 美国当下的政治气氛成为颁奖礼的一大话题,主持人吉米·坎摩尔(JimmyKimmel)在开场时即引领全场为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鼓掌——这名历史上获得奥斯卡提名最多的女演员曾在金球奖颁奖礼上批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之后特朗普在推特(Twitter)上指斯特里普是“最被高估”的演员。 “让我们给斯特里普致以她‘不值得拥有’的掌声,”坎摩尔说。 坎摩尔之后亦在颁奖礼中间向特朗普发送推文:“特朗普,你起床了吗?” 获奖者中亦不乏借此机会发表政治言论的人士:凭《推销员》(Salesman)获得最佳外语片的伊朗导演阿斯格·法哈迪(Asghar Farhadi)并未到场,他因为伊朗成为特朗普“穆斯林禁令”中的国家之一而选择不出席。 不过,代他领奖的伊朗裔企业家阿努什·安萨里(Anousheh Ansari)在台上读出法哈迪的声明。 “第二次获得这个珍贵的奖项是一份巨大的荣誉,”声明说,“我很抱歉今晚不能和你们在一起,我缺席是为了尊重我的国家还有另外六个国家的人民,不人道的法律禁止了七个国家的移民进入美国。” 第89届奥斯卡获奖全名单 最佳男配角 马赫沙拉•阿里(Mahershala Ali)-《月光男孩》(Moonlight,另译《月光喜欢蓝》及《月光下的蓝色男孩》) 最佳服装设计 《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另译《怪兽与牠们的产地》)─科琳·阿特伍德(Colleen Atwood)-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X特遣队(Suicide Squad,另译《自杀小队》、《自杀突击队》)─亚力山卓·伯托雷兹(Alessandro Bertolazzi)、乔治欧·格雷戈勒尼(Giorgio Gregorini)和克里斯多福·尼尔森(Christopher Nelson) 最佳纪录长片 《辛普森:美国制造》(OJ: Made in America) 最佳音效剪辑 《降临》(Arrival,另译《天降异煞》、《异星入境》)─西尔万·贝勒马尔(Sylvain Bellemare) 最佳混音 《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另译《钢铁英雄》)─凯文﹒奥康奈尔(Kevin O'Connell )、安迪·赖特(Andy Wright)、罗伯特·麦肯齐(Robert Mackenzie)、彼得‧葛雷斯(Peter Grace) 最佳女配角 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藩篱》 最佳外语片 《推销员》(The Salesman,另译《新居风暴》及《伊朗式迁居》)(伊朗) 最佳动画短片 《鹬》(Piper)─艾伦‧巴瑞拉洛(Alan Barillaro)、马克·桑德海默(Marc Sondheimer) 最佳动画长片 《疯狂动物城》(Zootopia,另译《优兽大都会》、《动物方城市》) 最佳艺术指导 《爱乐之城》(La La Land,另译《星声梦里人》、《乐来乐爱你》)─大卫·瓦斯科(David Wasco)、珊迪·雷诺斯-瓦斯科(Sandy Reynolds-Wasco) 最佳视觉效果 《奇幻森林》(The Jungle Book,另译《魔幻森林》、《与森林共舞》)─罗伯特·莱加托 (Robert Legato)、亚当·瓦德兹(Adam Valdez)、 安德鲁‧R‧琼斯(Andrew R Jones)、 丹‧莱曼(Dan Lemmon) 最佳电影剪辑 《血战钢锯岭》─约翰·吉尔伯特(John Gilbert) 最佳动画短片 《欢乐好声音》(Sing)─克里斯托福‧迪克、安娜‧文德瓦迪(Kristof Deak and Anna Udvardy) 最佳纪录短片 《白盔》(The White Helmets)─奥兰多·冯·爱因西德尔(Orlando von Einsiedel)、乔安娜·纳塔塞加拉(Joanna Natasegara) 最佳摄影 《爱乐之城》─林努斯·桑德格林(Linus Sandgren) 最佳原创音乐 《爱乐之城》─贾斯汀·赫维兹(Justin Hurwitz) 最佳原创歌曲 繁星之城(City of Stars),贾斯汀·赫维兹(Justin Hurwitz)、班奇·帕赛克(Benj Pasek)、贾斯汀·保罗(Justin Paul) ─《爱乐之城》 最佳原创剧本 《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另译《情系海边之城》)─肯尼斯·罗纳根(Kenneth Lonergan) 最佳改编剧本 《月光男孩》─巴里·杰金斯(Barry Jenkins)及塔雷尔·阿尔文·麦卡尼(Tarell Alvin McCraney) 最佳导演 达米恩·查泽雷(Damien Chazelle)─《爱乐之城》 最佳男主角 卡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海边的曼彻斯特》 最佳女主角 艾玛·斯通(Emma Stone)─《爱乐之城》 最佳影片 《月光男孩》 BBC中文网报导将继续更新……
zhongwen_simp.120917_rolling_china_japan_fishing_boat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17_rolling_china_japan_fishing_boats
中国千艘渔船驶往钓鱼岛海域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一千多艘渔船星期一(17日)前往有主权争议的钓鱼岛(日本称间阁列岛)附近海域。
历时三个半月的东海伏季休渔周日(9月16日)结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休渔期结束后,中国渔民是否会前往以及有多少渔船前往钓鱼岛海域作业,取决于该海域的渔业资源情况以及气象条件。 早些时候,中国官方媒体称,将有数千艘渔船出海,前往钓鱼岛水域作业。 相关新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