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stringlengths
21
141
url
stringlengths
41
175
title
stringlengths
4
46
summary
stringlengths
0
465
text
stringlengths
26
21.8k
ukchina_simp.vert-fut-46128341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6128341
水、水、水!印度贫民窟为水而战
嘟嘟车在泥地中摇摇晃晃地行驶着,不时溅起地上的泥浆。导游考尔 (Jaswinder Kaur) 咯咯笑着说道:"我可不信这位司机,但我信上帝!"
我们在前往"印度万岁"营地的路上。营地位于印度首都德里南部,有1200户家庭。相较于德里的其他地方,这里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是:生活的一切都以水为中心。原来水车每天7次为这儿送水,但考尔介绍说近来情况有所变化。毕竟,日复一日地灌满那些个几十升的水箱未免过于麻烦。 考尔目前就职于一家慈善机构,目标是提高印度的卫生条件,让印度人能用上干净的水。 从前,水车附近不时发生打斗事件,就是说只有最强壮的人才有能力让自己的家庭拥有供几天用的干净水。那些老弱病残和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几乎无水可饮,无水可用。 在"印度万岁",情况正慢慢改善。该营地被定级为"已通报贫民窟",意思是政府已知晓相关情况,并会设法改善那里的卫生条件和排水系统,增加食物供给,并满足当地居民的其他基本需求。 在这片营地上,公共行政部门与一家慈善机构"水援助" (Water Aid) 合作建了一个社区厕所,既可减少露天排便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女性安全及提升用水效率。 法蒂玛 (Fatima) 向我们演示在沉重的水箱顶部包上一块布可以增加抓力,搬运水箱会更省力 这座建筑的中心有一间小公寓,一位身姿婀娜、性格果敢的女士在这里接待我们,为我们端上热茶。她名叫法蒂玛,任社区厕所管理员。她的薪水相对较高,日常职责是教大家如何正确地使用马桶、保持环境清洁,平时有点闲工夫还经营着一间小茶坊。 她告诉我们:“我有4个孩子,维持一家6口的生计需要很多钱,孩子都长大了,我想让他们上学受教育,以后能过得比我好。” 管理社区厕所正在帮助她实现这一愿望。作为一名使用自己名字而非丈夫姓氏的女性,法蒂玛并不仅仅是在为家庭利益而工作。她承担的角色需要解决一些系统性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这个多元、多信仰、多种族的"印度万岁"社区。 她设计了一个机制来确保营地里所有家庭享有获得水资源的平等机会。每家每户都会领到一张号码牌,大家凭牌每周在水车处领取相应份额的水,到第二周才能再次领水。她一边骄傲地把登记簿展示给我看,一边告诉我,自从她的想法付诸实施之后,很多因水引发的冲突得以平息。 尽管更加公平的稀缺资源分配机制改善了数千人的生活,但当法蒂玛带带我们穿行于临时搭建的棚屋间狭窄的过道、小教堂与拥挤不堪的商铺时,我们还是能清楚地感受到水在"印度万岁"社区居民心目中占据的极其重要的位置。 他们需要水,但水又与他们为敌。在季风季节,通常是每年的7月中旬至9月中旬,因为不健全的排水系统,雨水不断淤积,地面会变成纵横交错的毒水坑。这些水坑是疟疾、登革热和奇昆古尼亚热病等疾病的孳生地。 法蒂玛的登记簿上记录着从水车领过水的人员名单,以此确保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取水份额 当我们在滂沱大雨中离开营地的时候,考尔指着俯瞰营地棚屋的一排排现代化高楼。她介绍说,在德里,贫民窟与豪华楼宇常相互毗邻。随着中产阶级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增长,当地的女性常去富庶人家当家政工。 问题多多的水资源 尽管“印度万岁”营地的境况与当局对外展现的熙熙攘攘、欣欣向荣的德里景象全然不同,但其问题反映出整个首都在水资源方面的诸多危机。 改革印度全国学会(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Transforming India,简称 NITI Aayog)是一家政府下属的智库。它在近期出具的一份报告中警示,包括德里、金奈、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等在内的21个印度城市在2020年前可能将面临地下水枯竭,受其影响的人口将逾1亿人。可这并不表示首都将会完全干涸,因为它还能从邻邦获取水源。 改革印度全国学会的主管官员介绍说:“德里从地下抽取的水太多了,而返回地下的水量却不足。” 他牵头的这份报告着重阐述印度国内不同邦在管理水资源方面的存在着差异。这一主题“牵涉诸多政府部门”,涵盖如土壤治理、灌溉方法公共卫生、水污染、农村饮用水和城市用水供给等问题。 与常理相悖的是,研究发现,传统定义上更缺水的邦地如古吉拉特 (Gujarat)、中央邦 (Madhya Pradesh)、安得拉邦 (Andhra Pradesh) 等在城市及农村饮用水供给方面却做得更好。相反,水资源更为丰富的东北地区等各邦在该项研究设计的综合指数上得分很低。 首都德里就坐落于该地区的中心地带,地处哈里亚纳邦 (Haryana) 和北方邦 (Uttar Pradesh)之间。 贫民窟与豪华楼宇常相互毗邻 坎特说:“发表这份报告的目的是点名批评”。坎特认为将每个邦的表现公之于众会促使当地政府行动起来。“这些邦的人口占全国50%,拥有全国一半的农业产地。若是他们做不好,整个印度的温饱就陷入了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德里可能首当其冲。德里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城市,总居民数超过2900万,预计到2028年德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中心。然而德里在扩张的同时,其脆弱的水资源系统正濒临崩溃。这座城市高度依赖于从上游的临近邦获取水源,这可能引发政治紧张。而在最炎热、干旱的季节,水供给经常不足时,关系就尤为紧张。 达斯 (Priyam Das) 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副教授,同时也是一名水治理专家,他说:“从长远来看,不论是德里还是任何大城市,超出天然回灌率肆意滥抽水源只会加速地下蓄水层的水资源枯竭。随着气候变化,天气状况和地表水流也发生变化,规管地表水以保护淡水资源应是避免水资源危机的关键。” 达斯表示,这种情况“恐怕会骇人听闻,若它真的发生将引发稀缺资源争夺的大暴乱。因水资源引发的冲突并不新鲜,但是我们甚至有可能目睹因稀缺所致的规模空前的暴力事件。” 水资源黑帮 比斯瓦斯(Asit Biswas)介绍说,尽管危机步步紧逼,但“无法时时监控何时何地何人又在钻水井,就算理论上这是需要获得许可的”。比斯瓦斯是一名全球水资源专家,也是位于印度中东部城市布巴内斯瓦尔 (Bhubaneswar) 的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 的客座教授。“尽管这么做不对,但你只要付上几百卢比,就没人找麻烦了。” 比斯瓦斯说的麻烦并不是地下的水井,而是印度供水业的阴暗面。他谈到德里有一个“水资源黑帮”,这是个公开的秘密。他说,部分政治阶层无意改变现状,因为“他们能从现存的体制中获利”。 取水后要搬运,也是件苦差 比斯瓦斯说:"水越稀缺,私人供水机构对水的需求就越大。目前的情况是,一些政客或德里贾尔协会(Delhi Jal Board,负责该区域饮用水供给的政府机构)的官员利用公共水车来贩卖水并将其作为私人企业获利。" 这种人们所称的非法赚钱勾当的主要受害者是被剥夺了选举权的社区居民,他们住在"未通报贫民窟",即非正式定居点。在这里生活的人主要是移民,他们不受政府的正式承认,也得不到任何实际的支持。他们必须自掏腰包购买日常用水,而且长期生活中总是担惊受怕,唯恐某一天被驱逐。 发生于2016年至2017年间的印度"水车欺诈"案据称已牵涉众多政府高官。人们认为他们利用公众职位谋取非法利益。尽管官方调查正在进行中,但是各类知情人士都向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德里在获取公共及私人水资源服务方面面临的困扰与压力仍相当大。 BBC就此联络贾尔协会和中央调查局 (Cent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但是两个部门都不予置评。 德里的水资源危机与当地人口膨胀有关,人口膨胀的原因之一是邻近邦移民的大量迁入。他们中大多数都居住于杂乱不堪的贫民窟里。据最新的2012年政府人口普查显示,当时德里的贫民窟有超过100万人居住,而这一数字在这6年内很可能已急剧上涨。 水资源卫士 在德里西部城市基蒂纳迦尔 (Kirti Nagar)的一个工业区内坐落着一个小型移民社区。从这个地方我们得以窥见未来的另一种可能:水资源平等分配,各家各户都能接上水,包括贫民窟在内。 这里有装饰雕琢过的门廊,还有漆成蓝色、黄色或粉色的旧房子。一群衣着靓丽的女性带我四处参观。她们告诉我,每天早晚几个小时,水龙头会把水输送到各家的大门前。水龙头与水网管道相连,管道分布在社区的各处。这个社区属于德里首批"已通报贫民窟"之一。政府资助了这样精密的供水系统的建立和运作。 这种带双阀门的特殊水龙头有助于防止水管渗漏 克里什纳瓦蒂 (Krishnavati) 同样使用名字而非姓氏。她起初有点害羞,不过还是愿意向我展示水龙头的工作原理;这种特殊的设计很耐用,不易损坏。每个水龙头有两个阀门,如果一个阀门爆裂也不会漏水,系统能继续运转。 克里什纳瓦蒂说,在有水龙头把水送到家之前,每天要花好几个小时去很远的地方取水。现在,她只要打开水龙头,一边做着其他家务,一边等着水桶接满水。她说:“水质也有改善。以前我们经常生病,但现在不会了。” 克里什纳瓦蒂和她的朋友们是管道水网的卫士。她们负责看管水管和水龙头,保证它们运作正常。一旦哪儿有损坏或者可能发生水污染的情况,她们就会向有关机构报告。在贫民窟,人们蓄意破坏水管或在自家安装水泵来多取水的情况很常见。社区外的政府部门会尽力查明情况并且解决问题,而社区里的这些女性则被赋予一项特殊的职责,即培养大家对于这一稀缺资源属于公共资产的意识。 目前这个系统还不完美。专家们一致表示,目前供水并不连续;相较于持续供水,这种间断式的供水会加速管道老化,可能造成水资源浪费,成本也可能更高。不过这一试验还是成功的,不仅因为它缓解了水供应短缺的问题且降低了贫困地区的患病风险,更因为它调动了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他们以社区为荣并为集体利益而奋斗。这些也能引发其他领域的改变。 在基蒂纳迦尔,水资源管理上最特别的一点是,不设单个的专人监管一切,这种职位很容易滋生城内其他地方所说的"腐败"。 当我告别离开时,考尔指着一堵墙给我看,墙上写着所有为这个项目出力的女性的名字。她说:“团队作业是我们的强项。人人都是领导,领导方可永存。” 请访问BBC Future 阅读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3209530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3209530
港版《国安法》如何影响香港法律制度
香港版《国安法》如箭在弦,中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后,“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恐怖活动、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四条涉及国家安全的罪名,将正式写入香港《基本法》。中国大陆、香港政府和香港建制派认为,香港经历逾一年的示威浪潮,面对示威暴力升级、有政客游说外国政府制裁香港以至“港独”声势壮大,《国安法》是稳定香港社会的工具。
香港建制派阵营反对外国介入港区《国安法》立法。 整个立法过程只是花一个多月,由中国人大常委会主导,绕过香港立法机关,没有在香港进行广泛咨询,其立法过程和立法条文,都遭到香港法律界及民主派猛烈抨击,形容是比《逃犯条例》修订、《基本法》23条立法更严苛的法例,撼动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香港司法独立的根基。 BBC中文访问香港大律师公会前主席陈景生和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陈文敏,两人均担心《国安法》条文不够清晰,给予当权者很大权力和空间去解读法例,加上草案已透露,《国安法》将凌驾《基本法》,中央对“极少数”香港国安案件有管辖权,而香港特首又有指派法官审案的权力,种种做法很可能冲击香港的司法独立、人权保障以至“一国两制”。 外界关注《国安法》会否激化香港的示威。 法律界担心人权不获保障 中国和香港政府多番强调,世界各地都有《国安法》,香港也应该有自己的《国安法》,香港市民不应该过分担心,强调人权亦会得到保障,不过这种说法说服不了两位受访的法律专家。 港区《国安法》草案已经透露,一旦《国安法》和香港其他法例有冲突,则以《国安法》为优先,让外界担心《基本法》原本保障的人权和言论自由,均不能够成为被控危害国家安全的辩护原因。 “众所周知,《国安法》很容易被用作对付政治对手或异见人士。”港大学者陈文敏对BBC表示,“是的,每个国家都有《国安法》,但有些是合理,有些则有绝对权力。一些国家有足够的制衡机制去避免权力过大,一些国家则是没有制衡的集权,造成任意行使权力。” 他认为,《国安法》在立法前已经对香港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大型企业被迫表态支持《国安法》,许多人开始删除脸书(Facebook)的帖文,有声音称反对《国安法》的人会被取消参加选举的资格……香港媒体正面对更多收紧的措施,很明显,《国安法》将会对香港人的表达自由,甚至人身安全,构成严重的影响。” 香港资深大律师陈景生则对BBC中文表示,人权公约也承认要尊重国家安全,但问题是要看该国执法的人“本身尊重人权的程度”。他举例说,中国对“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与西方民主国家并不一样,因为中国大陆是“一党专政”,“不爱共产党管治已经是颠覆政权”,相对地,在不是“一党专政”的地方,民众批评政府和高呼官员下台也没有问题,但在大陆,则变成危害国家安全,或是“党”的安全的问题。 他感叹说,“你看到大陆人权律师所得的‘报应’,或多或少令法律工作者有点忧虑。” 香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国家安全从不是港区自治范围的事 专家称香港司法制度受到冲击 陈景生对BBC表示,从《国安法》订立的过程观察到,中港两地政府均想把大陆的司法制度应用在香港。 他举例说,根据草案,中国将会成立驻港国安公署,在特定情况对“极少数”案件行使管辖权,但没有清晰界定何谓“极少数”,亦没有交代何谓管辖权。他又批评,“国家安全”这个字的定义可以很广阔,包括香港内部的治安、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也可被纳入成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削弱香港的“一国两制”,字眼上的模糊性,令香港法律界难以接受。 “香港的司法不应该是看有多少人受影响,来决定这条法例对不对,如果说一小撮人受影响,去决定法例的合理性,用普通法的角度来看,这是垃圾的论据,”他说,“如果这条法例是不对的话,一个人被控告也是不合理的,你要看一个系统,如果每宗案件你都逐一看个别人士受不受影响,这就变成人治的制度。” 港大学者陈敏文亦质疑,大陆和香港官员多次表示法例只影响一小撮人,“但到底多少人才算是‘少’?谁又有权决定哪些人是那‘少数人’?……中国的《国安法》也只是针对少数人,但它的纪录不太令人信服,无罪假定在大陆同样适用,但中国维权律师例如王全璋,他被捕三年后才受审,期间无权接触律师和家人,最后审讯闭门进行,被判监4.5年。” 他亦质疑北京正把中国的刑法套用在香港普通法制度,目前条文所指“勾结外国势力”和“恐怖活动”的定义并不清楚,如何解读这些罪行,或如何决定哪些人属于犯法的“少数”,权力均在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草案表明,香港行政长官有权指派法官去审理国安案件;港府称,将会任命一批法官,专门处理相关案件,同样引发法律界批评。 陈文敏认为,特首身兼国安委员会主席,政府又是提出检控的一方,再可以选择法官的话,是存在利益冲突,会削弱公众对司法独立的信心。他指出,就算特首就国安案件建立一份名单,特首同时拥有把法官从名单中剔除的权力,如果在选择法官时基于政治理由,将打击香港司法独立。 李柱铭眼中的“一国两制”和“港独” 不过,《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兼港大法律学院教授陈弘毅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称,特首任命法官与司法独立无关,认为外籍法官等,未必适合审案,而中央所指对极少数案件有管辖权,本身亦有条文可依:在《基本法》第18条,若香港发生不能控制的危害国家安全的动乱,人大常委会可以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这也是中央行使管辖权的情况。 “香港市民似乎有点被忽略” 2003年,香港政府推动就《基本法》23条国安相关内容立法引发巨大争议,陈景生当时出任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希望争取政府透过“白纸草案”形式(即政府未有既定立场下写出条文给予公众讨论)就23条立法,但港府拒绝,坚持以“蓝纸草案”形式(不会撤回,只会修订)提交立法会审议,结果触发当年7月1日50万人大游行,港府后来撤回立法草案。 陈景生重申,自己不反对23条立法,认为这是香港的宪制责任,“但何时立法、如何立法、立法的内容是什么,争议性很大”。17年后,北京认为香港无法就23条立法,决定度身订造港版《国安法》,部分内容与23条重迭。 “《基本法》说了香港自行就23条立法,中央这样做,似乎超越了《基本法》,当然,有观点认为《基本法》与中国《宪法》是子法和母法的关系,人大是有权立法……但如果人大可以制订任何的法律,你这样的话,又何来‘一国两制’?” 香港示威者认为可借美国之力逼使北京让步。 陈景生对BBC中文表示,香港法律界正面对“最大的压力”,港府已经是“不惜代价,完全不理其他外人的看法,想推行什么就推行什么,政府把优先次序先放在方便管治,不理会人权保障、国际社会对事件的看法。” 他批评港府在《国安法》立法工作中,没有做好给予中央意见的角色。根据《基本法》,人大常委会如果要把全国性法律放到《基本法》附件三,应该征询香港特区政府和《基本法》委员会的意见,但香港官员多次被媒体追问条文细节,均回应不了解、没有正式条文为由不作评论。 陈景生说,“香港市民似乎有点被忽略了,如果你说《国安法》是国家层面的事,香港没有参与权,这就是错,因为根据《基本法》,人大是要向港府听取意见,港府不可以单纯地对中央说我支持,然后去做一个橡皮图章,这样子不太好。” 他指出,根据“一国两制”的框架,香港在“外交”、“国防”事务以外的事情享有“高度自治”,目前舆论把“国安”等同“国防”的说法并不正确,在法律上,“国防”是防止外国入侵的意思,而“国安”则是针对人民对国家的行为。陈景生认为,目前人大所审议的《国安法》并不属于“国防”事宜,北京不应该透过这种方式强行立法,而应该让香港自行立法。 陈景生的说法和赞成《国安法》的一方截然不同,亲北京一方认为,“国安”属于“国防”的一部分。《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表明,《国安法》包括的中央管辖权不属香港自治范围,原则上香港在立法事宜是“no say”(没有话语权)。 有建制声音认为,挥动这些旗帜足以被控告违反《国安法》。 《国安法》能否平息“港独”? 亲北京的阵营指出,过去一年香港示威的暴力化,被指走向“恐怖主义”,“港独”势力壮大,也有香港政客游说外国政府制裁中国和香港官员,这些均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国家有责任和权力去解决。 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称形容,当听到中国人大有关订立港区《国安法》的消息时,第一反应是“渴望已久”,他说国家对香港非常包容,但不等于纵容,并指香港过去一年因修例风波,出现前所未有的情况,不但对香港治安及社会稳定造成大的损害,同时对国家安全造成风险。曾国卫说,作为政府、香港市民及中国公民,都认为必须尽快订立国安法,“维护国家安全等于维护香港安全”。 香港市民对北京决定直接制定国安法有何看法? 不过,大律师公会前主席陈景生对BBC中文表示,去年的示威浪潮并非订立《国安法》的借口。他认为,香港原有法例已经足够去处理示威的暴力事件,数以千计的示威者,早已因暴动、非法集结、骚乱等行为被捕,正在依循法律程序去决定他们是否罪成。 他说,“我觉得国防同国安是两回事,香港有很多暴乱,我不觉得这样影响到国防,当然,内地认为香港好多人勾结外国势力,有些人游说美国制裁香港官员或践踏人权的人,但这不是国家安全,林郑月娥的安全不是国家的安全,林郑月娥遭制裁真的是国家安全吗?如果你说别国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影响经济安全,那你对国家安全的定义就无限扩大了,受过普通法训练的人会觉得不恰当。” 但中国和亲北京阵营不满“港独”等“分裂国家”行为,目前并没有完整的法律框架去应对“港独”,《国安法》制定后,喊叫“港独”口号或高举“港独”旗帜,都可能违法。 陈景生表示,去年的示威浪潮并非订立《国安法》的借口。 陈景生认为,“港独”本身与“国防”无关,要处理这个政治问题,并非单纯透过法律可以解决。 “一家人作为家长(中国大陆),当然希望一家团聚,孩子(香港)不听话,你当然可以控制他,但更重要的是找出他不满意你的原因,不是给予很多钱(经济利益),就能令人爱国,现在大陆对香港每件事都插手,想全面管治香港,又怎会有‘两制’,为什么现在会有人嘘你国歌?因为你得不到别人尊重,而尊重不是由强权就可以获得。”
zhongwen_simp.120913_rolling_japan_diaoyu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13_rolling_japan_diaoyu
日本“拟派自卫队驻钓鱼岛方案”
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政府拟定了多个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国有化”方案,包括在当地派自卫队驻守。
《读卖新闻》报道说,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则倾向在岛上修建灯塔。 日本周二(11日)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时曾表示暂时不会在在岛上兴建渔船避难设施及无线基站。 日本众议院前议长河野洋平稍早时批评野田佳彦政府的所为离“和平外交”越来越远。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40826_gaza_ceasefir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4/08/140826_gaza_ceasefire
加沙冲突:哈马斯称同以色列达至长期停火
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高级官员透露,在埃及的成功斡旋下,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长期停火协议。
就在埃及成功斡旋了巴以停火之际,加沙城里两幢高楼被以色列空袭夷平。 哈马斯的谈判代表马尔祖克(Moussa Abu Marzouk)表示,停火协议很快将宣布。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这一轮冲突持续了7周,至少2200人丧生。 以色列政府尚未就此表态。 就在传出停火谈判取得突破的消息时,哈马斯和以色列仍在交火。 以色列空袭了加沙城里两幢商住两用高楼,12人受伤。 加沙激进分子发射的榴弹炮集中以色列南部一个城镇,导致10人受伤。 (编译:郱书 / 责编:李莉)
zhongwen_simp.business-38476435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38476435
加州车主起诉特斯拉:停车状态突然加速
一位特斯拉Model X多功能越野车的美国加州车主周五起诉特斯拉,称自己的这辆电动多功能越野车在停车状态突然加速。该车在穿过车库后撞入车主家中的客厅,并导致驾驶员和一名乘客受伤。
11月18日,中国广州车展,消费者围观特斯拉Model X。 这位名叫Ji Chang Son的特斯拉车主称,9月的一天,在他打开车库门进入车库的后,这辆特斯拉突然向前加速。 "这辆车突然全力加速向前冲去,撞穿了车库内墙,撞坏了几根木桩以及一根金属排水管之后,一头冲进了原告的客厅,"诉讼书说。 该车主还寻求对特斯拉进行集体诉讼——起诉书称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局(NHTSA)还登记记录了7起另外的特斯拉突然加速案例。 这起诉讼质疑特斯拉的产品可靠性、设计疏忽以及违反质量保证,要求进行赔偿。 特斯拉公司和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局尚没有立即回应记者的采访。 2015年发布的豪华车型Model X是特斯拉首款多功能车。特斯拉在宣传中称这款车是史上最安全的多功能SUV。
zhongwen_simp.150707_taiwan_ma_anti_japanese_anniversar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07/150707_taiwan_ma_anti_japanese_anniversary
马英九﹕八年抗战中共参与比例有限
为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对日抗战真相特展”7日在台北中正纪念堂揭幕,台湾总统马英九亲临主持揭幕典礼,并强调八年抗战是由中华民国政府主导,抗战胜利是蒋中正委员长领导全国军民英勇奋斗的成果,不容任何窜改和扭曲。
马英九强调八年抗战胜利是蒋中正委员长领导全国军民英勇奋斗的成果 马英九指出,事实上,中共在1937年7月22日发表的《共赴国难宣言》提到:”愿意服从三民主义,改编“红军”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管辖。”显示八年抗战,中共确有参与,“但参与的比例有限”。 他并说,2005年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胡锦涛也曾提到:“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任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有关国军在正面战场牺牲奉献的部分无庸置疑,惟近期有中国大陆报导扭曲史实,“这一点我觉得没有办法接受”。 马英九指出,纪念抗战,就是面对历史。在政府纪念的268位抗日殉国将领中,其中包括八路军副参谋长少将左权,他虽为共产党的将领,但是由于在对日抗战中殉国,因而一并纳入殉国将领名单中。 他表示,八年抗战经历规模大小各异的战斗近3万9千次,国军伤亡约322万人、民众伤亡人数超过2千万人,财产损失更是难以计数。 他说,至盼藉由此次特展,能帮助国人深刻了解这段可歌可泣的重要历史,并深切体会战争的无情与和平的可贵,同时亦盼两岸能共同正视抗战史实,还原真相,让后代子孙认识正确且完整的抗战历史。 “对日抗战真相特展”完整涵盖对日抗战的历史,展览形式多元生动,其中包括显示“抗日战争中华民国全图”的大型兵棋台,民众透过此装置,可藉由影音互动认识抗战期间22场重要会战的战史,同时能看到以照片或多媒体系统呈现的抗战事迹。 特展的首日吸引不少民众前往参观,现年84岁的王克先是其中之一。 王克先告诉BBC中文网,他是江苏徐州邳县人,老家距离山东台儿庄不远,幼年曾经躲避日本战机扫射攻击,亲眼目睹村落在日军攻击后成为一片废墟,直到现在仍会作恶梦。 王克先认为,战争没有胜利者,虽然中国最后战胜了日本,但也承受了极大的苦难,日本人迄今不愿为其战争罪行道歉,真的十分可恶,远不如德国人勇于认错。 特展的首日吸引不少民众前往参观 王克先说,他在14岁时成为流亡学生,随着国民政府抵达澎湖、来到台湾,并在大学就读,在战火连天的时代,算是幸运的。 王克先仔细观看会场上的展示,他建议,类似的展览应该多办,规模可以更大、更详尽一点,让后世的人知道历史的真相。 首日展出也有来自香港的参访者,他们是香港荣光联谊会的成员,在台湾退辅会的安排下,前来台湾参加”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系列活动。 香港荣光联谊会副会长吴汉廉表示,“对日抗战真相特展”十分具有意义,让世人知道抗战胜利是中华民国打下的,透过展览也可把这样的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吴汉廉是广东佛山人,他的父亲曾经参与抗日与剿匪,后来在香港终老,吴汉廉本人也曾到台湾就读高雄工专(现已改制为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另一位副会长张英鹏表示,他是香港人,祖父曾参与抗日,父亲参加剿匪。他说,他很高兴能够前来台湾纪念抗战胜利。 特展现场还有更多的大陆观光客和自由行旅客,他们仔细观看各项展出,其中“蒋委员长庐山宣示”、”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抗日战争中华民国全图”等项目,最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责编:横路)
ukchina_simp.vert-cul-44003951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44003951
文学叙事如何塑造了世界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从小就被培养成马其顿的领导人。马其顿这个希腊北部的小王国与临近城邦国家,尤其是大敌波斯,长年交战不休,这意味着亚历山大必须学习如何带军打仗。当他的父亲遇刺后,亚历山大随之登基,他迅速超越了民众对国王的所有期望。不仅保证了王国的安全,还击败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埃及到印度北部的广阔领域。
亚历山大拥有一具额外的武器:诗人荷马所著的史诗《伊利亚特》(Iliad)。他年轻时通过研习这部史诗学会了读写。多亏了他的老师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才能以非同寻常的强度研习这部史诗。当他走上征服之路,荷马史诗中早期希腊远征军围攻小亚细亚(Asia Minor)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计划蓝图。即使特洛伊这个城邦并没有军事意义,亚历山大还是于特洛伊城稍作停顿,在此想象自己将如何重演《伊利亚特》的跨海远征。在整个征服异域的军旅中,他一直伴随着这部史诗入眠。 荷马史诗在文学史中地位超群,但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古希腊的图书馆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营火。这部史诗有助于塑造了整整一个社会及其伦理道德。正如作家坎尼泰拉(Howard Cannatella)所写:"荷马史诗涉猎众多,其中描述了早期希腊文化的'思考形式'。这部史诗的故事展现了希腊人的社区是如何出现、生存、并建设制度的。荷马以读者(因荷马可能是吟唱诗人,有可能是听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设计了故事中的事件,以此揭示生活中的道德选择,比如勇敢,会对大众产生怎样的影响。" 亚历山大大帝受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指导,他的影响见诸于这位军事领导人的外交应对和军事战略. 《伊利亚特》和亚历山大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亚历山大从史诗中汲取灵感,然后通过征服异域将希腊语转变成庞大疆域的共同语来回馈荷马,从而奠定了《伊利亚特》成为世界文学的基础。亚历山大的继任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和希腊殖民城邦帕加马(Pergamum)创建了伟大的图书馆,从而为后人保存了荷马的巨作。 这件事证明了,故事可以在书本之外产生意义。哲学家柏拉图向文学艺术提出挑战,要求"艺术不仅令人愉悦,还要对宪法和人类生活都有益处"。如同坎尼泰拉(Cannatella)所说,"对亚里士多德(像极了柏拉图)来说,诗歌不仅可以激发内在的情绪反应,同样还能激励人们成为更美好的人。" 通用语言 如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 of Gilgamesh)和玛雅文明的圣书《波波尔·乌》(PopolVuh)一样,《伊利亚特》是典型的人类早期文学作品。这部史诗是整个文明的参照点,告诉读者(或听众)他们来自何方,以及他们又是何人。 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传统都以国王和征服为史诗般的叙事开启篇章。中国文学建基于《诗经》,这部诗歌集由一系列看似简单的诗歌组成,后来扩展到大量的注释和评论。诗歌不仅是专业诗人关注的领域,在过去,如果一位有抱负的官僚文人(士大夫)想进入中国庞大的政府机构,需要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其中要求对诗歌有深入的了解,而更高级的政府官员则要求可以一拍脑袋就吟诗一首。 日本文学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小说。 《诗经》中收集的诗歌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当日本寻求脱离中国获得文化独立时,就是通过创作自己国家的诗集来实现。) 诗歌的重要地位也塑造了世界文学中的第一部伟大小说:《源氏物语》(The Tale of Genji)。这部小说的作者日本文学家紫式部,在她兄弟受教于塾师时在一旁偷听,以此自学中国诗词。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不期望女子通晓中国文学。在成为日本皇室深宫的一位侍女后,她凭借自己的中国文学功力撰写宫廷生活,创作了长达一千多页的伟大名著。紫式部笔触细腻,人物心理刻画生动,为赋予小说高级文学的地位,她在作品中收录了近800首诗歌。 空白的画布 舍赫拉查德(画家安德森Sophie Gengembre Anderson所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给国王讲故事,不仅拯救自己 ,还成了说故事人中的英雄。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识字,新技术的出现,尤其是纸张和印刷品,增加了书面故事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这两项发明降低了文学的成本,为新来的读者提供了获取书面故事的渠道。新读者的到来意味着需要新的故事,以迎合新读者的口味和兴趣。 这种发展在阿拉伯世界尤为明显,阿拉伯国家从中国获得了造纸秘籍,并将造纸变成一种繁荣的产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原本只能通过口头讲述的故事变成了书面材料,汇集在故事集中,比如《一千零一夜》。 比古老的史诗故事或诗集更加丰富多彩,《一千零一夜》给人以娱乐的快感,也同样能教诲益人。全书由女子舍赫拉查德(Scheherazade)讲述的令人难忘的故事构成,还有那个发誓杀死所有与他共度一晚之女子的国王。面对一定会被处死的前景,舍赫拉查德开始讲故事,一个接一个的讲,直到国王自己从杀人誓言中醒悟过来,不仅封舍赫拉查德为王后,舍赫拉查德本人也成说故事者的英雄。 《神曲》描述但丁人死后魂游三界,其对来世的想象反映了西方教会的中世纪世界观. 诗歌集、故事集和史诗长期影响着后代文学。意大利诗人但丁(Dante Alighieri)选择用叙事诗的形式来阐述和描绘基督教对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看法,其作品《神曲》可与古典作家相媲美。(他聪明地将荷马放置在地狱的边缘,因为荷马不幸生于基督之前的时代)。 但丁写《神曲》,不仅使用高度认可的拉丁文,还用了意大利的托斯卡纳(Tuscany)方言。但丁对托斯卡纳方言的青睐使得这种方言最后成了意大利的法定语言,即现在的意大利语,这是文学对塑造语言的贡献。 文学命运所经历最大一次转变发生于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借鉴中国技术在北欧发明印刷术之时。古腾堡开创了今天大规模印刷和大众文化的时代。在文学方面,那个时代被以"新奇"之意命名的小说(小说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ovella,意新奇)所主宰,尽管之前还有重要的前辈作家,如紫式部。小说没有古典文学的形式累赘,因此新类型的作者和读者可以脱颖而出,尤其是女作家的出现,她们运用灵活的形式来捕作现代社会最紧迫的问题。 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为后代科幻小说的开端,预示了人类将挣扎于科学万能的乌托邦诺言与科学可能毁灭人类这两者之间。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 1984》和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使女的故事》(Handmaid's Tale)所表现的政治反乌托邦是秉持这一传统的最新范例。 与此同时,小说也被新兴国家用来维护主权独立性,正如20世纪60年代所谓的"拉美文学繁荣"期间发生的那样,哥伦比亚文学家马奎斯(with 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小说《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描写跨越几代人的恩怨情仇,希望捕捉到整个拉丁美洲文化的神髓。政治独立需要文化独立,而小说则是获得文化独立的最佳途径。 虽然印刷机使更多人拥有了读写能力,但也使文学更容易遭到控制和审查. 与很多其他作家一样,上述近代作家从大众文化的时代获益良多,但印刷媒体也使文学更容易遭到控制和审查。对于生活在纳粹德国或苏联等极权主义政权统治下的作者,这是一个特殊问题。为了逃避审查在这些国家出现了地下出版系统。 今天,我们生活在书写技术的另一场革命中,这场革命至少与中国发明造纸和活字印刷,或在北欧古滕堡重新发明印刷术一样重要。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读写方式和文学传播的方式,以及决定谁可以从事文学写作。我们现在站在一个写作和文学的新时代开端——书写世界必将再次改变。 马丁·皮斯纳是哈佛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专业的教授,也是《书写世界:塑造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故事力量》(The Written World: The Power of Stories to Shape People, History, Civilization)一书的作者,该书由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出版。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160610_vert_tra_how-the-irish-lost-their-words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tra/2016/06/160610_vert_tra_how-the-irish-lost-their-words
图辑:爱尔兰的讲故事人
每当皮特叔叔坐在酒吧的高脚凳上,身体向后一倾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要开始讲故事了。没有什么突如其来的感觉,也不是哗众取宠,只是兴致来了而已。然后,他往往会将还剩半品脱的哈普啤酒一饮而尽,再一抹他的络腮胡子。准备好了舞台,也提示了观众之后,他开口道:“大家过来,我跟你们讲。”在他喝干那一品脱哈普啤酒之前,酒吧里一半的人都已在洗耳恭听,不时发出一阵笑声。
爱尔兰的历史激励了现代讲故事人 他讲的故事都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绘声绘色。有些是关于屠夫或公交司机的奇闻轶事,有些则是关于街头巷尾的某场酣畅淋漓的比赛。每个故事都是确有其事,但是每次讲述的时候都会经过一番添油加醋,使之更有趣味。这正是爱尔兰人讲故事的方式。您可能更清楚的是他们的巧言善辩。 杰克·林奇(Jack Lynch)喜欢称之为“夸张故事”。林奇是爱尔兰故事协会(Aos Scéal Éireann)的会长,正是他再次让爱尔兰故事兴盛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似乎已经停止了这种传统。 都柏林拥有很多故事传述场所 林奇说:“很多爱尔兰人都希望拥有和你们一样的回忆——在酒吧或是客厅听叔叔阿姨或朋友讲故事。”但是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久远的回忆。“人们认为讲故事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Seanchaí 的影响 爱尔兰人喜欢讲故事的来历主要源自 seanchaí(讲故事人)的历史。 Seanchaí 是爱尔兰最原始的讲故事人,他们挨村挨户地讲故事。林奇将他们描述为“记者、艺人兼历史学家”,他们集这几种角色于一身。他们擅长讲述库胡林(Cú Chulainn)或芬恩·麦克库尔(Fionn mac Cumhaill)的英雄神话,同时他们也记录和传述了当地历史,而且对于爱尔兰农村地区而言,更重要的是他们传播了当地发生的各种事情。正是 seanchaí 这种将日常事件描述得饶有趣味的本事让爱尔兰人变得巧言善辩。 杰克·林奇在第三空间咖啡馆向群众讲故事 聆听 seanchaí 口头传述故事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盖尔酋长社会时期。但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种传统逐渐消失。林奇说,“最终,收音机和电视让讲故事人消失了,因为没有听众再听他们讲故事了。”如今,您只需在手机上按一下按钮就可以收听从当地新闻到最新的斯堪的纳维亚惊悚故事,应有尽有。Seanchaí 千年的故事传述传统似乎已经终结。 故事传述的回归 然而,我和林奇一起到了都柏林日益智能化的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地区的第三空间咖啡馆。他准备向群众讲述几个故事。不过,大家事先似乎不知情。 对于这次讲故事活动,我们只散发了一种单页传单,群众似乎对小松饼和苹果笔记本电脑更感兴趣。林奇有 15 年的讲故事经验,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有些紧张不安。我也有些紧张。他没有使用麦克风,也没有做笔记,全凭记忆,对于吸引群众的注意力不报希望。 苏萨姆·奥毛拉讲述当地历史故事 经过一番讨论是否要移动一些桌椅以腾出一个舞台之后,林奇大步走到咖啡馆中央并开始发表开场白。他讲述了一个传统的爱尔兰民间故事,他一边讲述,一边摇摆身体和踱步,双眼眯成了一条缝。故事伴有舒缓的韵律,这不仅要求人们集中精神,而且还要求故事有趣味性。如果一开始人群的安静只是出于礼貌,而到故事讲完的时候,已经有二十几人在伸长脖子倾听,他们的座椅都已经错开,以便更好地观看表演。 后来又有更多的讲故事人过来讲述。其中既有英雄神话,也有战争传说,而且还有当地历史故事。苏萨姆·奥毛拉讲述了都柏林明火枪团第五大队志愿军的故事,对于他们参加 1916 年复活节起义的部分描述得尤为令人印象深刻。讲这个故事几天之后就是这次起义的 100 周年纪念日,正是这次起义让爱尔兰走上了追寻独立的艰辛历程。这是一个爱尔兰人对抗爱尔兰人的战争故事,讲述期间,听众都埋头倾听,不时爆发出掌声。 之后,我问林奇这些活动是否意味着爱尔兰故事传述传统的复兴。他笑着说道:”这不是复兴,因为故事传述在爱尔兰从未真正消亡。只不过人们对它的兴趣又重新提高了。” 奥拉·麦戈文成立了飞蛾与蝴蝶俱乐部 新风格,老故事 这种兴趣发展迅速。第三空间咖啡馆活动只是最近这些年来兴起的众多定期讲故事活动和酒吧中的一个。此外,有意思的是,同样的便捷技术曾经威胁了 seanchaí 的生存,如今却又彻底拯救了爱尔兰的故事传述传统。 2012 年,我在爱尔兰戈尔韦偶遇飞蛾与蝴蝶俱乐部(Moth and Butterfly)的创始人奥拉·麦戈文(Órla McGovern)。这个团体已经从少数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分享故事,发展成为每月举行一次活动,吸引了近百人。 像很多新兴爱尔兰故事传述团体一样,飞蛾与蝴蝶俱乐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美国飞蛾故事传述团体的启发,参与者必须在五分钟内讲述一个真实的个人故事。不过,虽然这里也鼓励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是各种故事都受到欢迎。麦戈文也承认让一个爱尔兰人在分钟内讲完他们的名字都很难,因此他们将时间限制翻了一倍。 位于都柏林史密斯菲尔德地区的第三空间咖啡馆 这个团体在阿达比亚(Ard Bia)聚会,这个餐馆布置得就像戈尔韦(Galway)的克里布河(River Corrib)两岸的传统石屋一样。我去的那天,屋子里人头攒动,人们各自坐在不成套的家具和经过维修的教堂长椅上。 飞蛾与蝴蝶俱乐部运营者中有一些定期表演者骨干,但是观众也可以参与。麦戈文坚持认为:“如果观众也可以参与讲故事,实际上会更好。他们的故事虽然可能会不经修饰,但是通常会更有意义。” 其中两名定期表演者同时用盖尔语和英语讲述了一个即兴故事。第一个表演者用盖尔语讲述这个故事,然后第二个表演者用英语翻译过来并增加一些内容。这种混乱是故意的,到结束的时候故事居然变成了一头猪在喝 poitín(爱尔兰传统烈酒),听众笑成了一团。 人们聚集在飞蛾与蝴蝶俱乐部聆听讲故事人生动的讲述 当我问麦戈文为什么她认为故事传述又会流行起来,她朝我们面前桌子上我们的手机快速点了一下头,说道:“人们需要联系。虽然技术已经让我们与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但是我们也需要相互联系。我认为故事传述会让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联系。” 我能明白她的意思。我原本认为参与者会是一些大学生和夸夸其谈的文人,确实有这些人,但是也有上班族、领取养老金的夫妇,而且至少有两位运穿着运动衫和拷花皮鞋的爱尔兰精英绅士。很少有活动能够像这样吸引各色人等平等地聚集到一起。 我不确定为什么我的叔叔喜欢就着新鲜烘焙的小松饼来讲故事,而且我也无法将他随时脱口而出的故事打印出来。虽然爱尔兰的故事传述已经发生变化,但是他仍然会热衷于那些神话和令人捧腹的奇闻轶事。如果他知道爱尔兰人又开始了故事传述,他一定会很高兴。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0827_rolling_taiwan_ma_che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27_rolling_taiwan_ma_chen
马英九重申不接受陈水扁保外就医
台湾总统马英九总统周一(27日)重申,不接受前总统陈水扁保外就医。
马英九说,保外就医即是“医疗假释”,还说有关问题不能考虑政治因素。 赞成让陈水扁保外就医的台北市长郝龙斌表示,尊重马英大的看法,不过他认为,应该先组织医疗团队,替陈水扁进行专业评估,才能令外界信服。
zhongwen_simp.world-38606325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38606325
匈牙利脚踢难民女记者被判三年缓刑
2015年9月遭视频画面曝光的脚踢难民的匈牙利女记者拉斯洛(Petra laszlo)周三(1月12日)以危害秩序罪(disorderly conduct)被判处三年缓刑。
2015年9月遭视频画面曝光的脚踢难民的匈牙利女记者拉斯洛(Petra laszlo)周三(1月12日)以危害秩序罪(disorderly conduct)被判处三年缓刑。 拉斯洛表示自己会提出上诉。 2015年9月,拉斯洛被拍到在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边界采访时脚踢一名女孩和一位抱着幼童的男子。这段视频随后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审判该案的法官称,拉斯洛的行为违反了社会规范。法庭拒绝了律师关于她试图自保的辩护。 拉斯洛(左)被拍到脚踢一名怀抱幼童的男子。 拉斯洛踢人的画面 拉斯洛辩解称,"我当时看到数百人朝我跑来,这个场面非常可怕。" 她说,视频事件后,自己经常收到来自一个报复活动的死亡威胁。 拉斯洛事后进行了道歉。当时她供职的匈牙利右翼电视频道N1TV已经将她开除。
zhongwen_simp.120626_rolling_forbe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6/120626_rolling_forbes
福布斯选出30名中国最佳CEO
福布斯中文版选出2012年中国最佳CEO,位居榜首的是百度董事会主席李彦宏,其次是腾讯控股总裁马化腾。
这是福布斯首次对在中国、香港和美国股市上市的中资公司的老总进行综合排名。 入选的30名最佳CEO中,除了李彦宏的收入不详之外,其他人2011财政年平均年薪为830万元人民币,其中联想集团老总杨元庆最高,为8959万元。
zhongwen_simp.world-5263331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2633319
海上惊魂 在西非海盗窝里当人质的70个日夜
苏迪普·乔杜里( Sudeep Choudhury )花了5年时间和数千美元考取了商业海运船三副的资格证书,很快如愿以偿,踌躇满志地登上远洋商船,乘风破浪奔向惊喜、冒险、挑战和丰厚的收入,奔向更美好的生活。那将是他和未婚妻共同的未来。 现实很快露出冷酷的真容。西非阳光下璀璨的海洋给苏迪普上了一堂终身难忘的课:海上有日出,也有21世纪的海盗,而他懵懵懂懂就闯入了当今世界 这片 海盗 活动 猖獗、最危险的海域。 2019年暮春,尼日利亚,邦尼岛附近,苏迪普和Apecus油轮上另外5名船员遭武装海盗绑架,成为用来索取赎金的人质,在尼日尔三角洲茂密的沼泽林中度过了70天。 那群海盗吸大麻,他们的头目叫“大王”(The King)。
赤道的清晨,太阳刚跳出海面,MT Apecus号油轮在尼日利亚的邦尼岛附近下锚。船上的三副苏迪普·乔杜里(Sudeep Choudhury)那时刚下夜班,站在甲板上眺望不远处的陆地。他看到几十条船在附近,岸上远处隐隐可见一排储油罐,就像一排沉睡的巨人。 他吃过早餐,给远在印度的父母和未婚妻各打了一个电话。他知道父母时刻在担心他这个独子的安危,而未婚妻巴吉娅施丽(Bhagyashree)呢,他在电话里告诉她,一切顺利,他晚些时候再跟她通话。挂了电话,苏迪普把自己扔到床上沉沉睡去。 那天是2019年4月19日。这艘旧油轮不大,有15名船员,从尼日利亚拉各斯港起航,在海上向南航行了两天,目的地是尼日尔三角洲。1950年代,荷兰和英国商人在那里发现了石油。 苏迪普听说过三角洲茂密的沼泽地和红树林里有凶狠的海盗出没,但那个明媚的早晨,在赤道附近的南大西洋上,他感到很安全。尼日利亚海军舰艇一直在巡逻,Apecus则停泊在距离邦尼岛海岸7海里的位置,等待进港许可。 几内亚湾温暖的海浪轻轻拍打着沿岸7个西非国家的海岸线。这片美丽的热带海洋是当今世界上最凶险的海域,是21世纪海盗活动的震中。这个名号过去属于索马里。 据国际海事局统计,2019年,全球海盗劫持商船索取赎金的罪案中,90%的人质是在这里被绑架的。2019年最后3个月,6艘货轮上64名船员在这片水域被劫持为人质。 还有许多劫持绑架案没有报案记录。 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三角洲地区的居民带来了生活的富裕,但伴随财富而来的还有一个诅咒。 溢油污染了海水和陆地,工业发展带来的破坏引发激烈反抗,过去数十年间暴力犯罪和武装冲突持续不断。 埋在地下的输油管为尼日利亚政府和跨国石油公司赚得以十亿美元计数的利润,而地面上的村庄,村民平均寿命只有45岁。 当地武装团伙林立,许多都用动漫角色的名字命名,比如尼日尔三角洲复仇者。它们会用炸弹袭击油气管,让油田停产,以此向当局施加压力,改变财富和资源再分配格局。 有的团伙专事偷油,把偷来的原油运到丛林里临时搭建的简陋的炼油厂加工后牟利。三角洲地区的暴力活动也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但始终阴影不散。 石油为尼日尔三角洲带来财富,也带来诅咒 海盗来袭 苏迪普睡了几个小时就被一阵喧哗声吵醒。他听到外面有人尖叫,有人在用力敲打什么。甲板上方控制室里负责瞭望的船员发现了异动,感到了危险正在逼近。 危险是一艘朝着Apecus 疾速冲来的快艇,上面有9个荷枪实弹的男子。 瞭望台值班员的惊叫立刻从船头传到80米开外的船尾,然后是一片慌乱的奔逃。他们无法阻挡海盗,但至少可以躲起来。 苏迪普年轻,只有28岁,却是高级船员,手下管着Apecus的5名印度籍海员。 事发时船上没有石油,所以他估计海盗会绑架人质,用来换赎金。美国人和欧洲人价格最贵,因为海盗知道他们的公司会付最多的赎金。不过,现在海上商船的大部分船员都来自发展中国家,苏迪普的船上除了他和手下的印度船员,其他都是非洲人。 他们只有不到5分钟的时间做出反应。苏迪普把手下人召集到船头部位的机房,然后自己冲到楼上拉警报,提醒船上所有的人。下楼时他意识到自己匆忙之中竟忘了穿衣,身上只穿着内衣。 也就是在那一刻,他眼角瞥到来势汹汹的袭击者。那些人都穿T恤衫,黑布蒙面,嚣张地挥舞着冲锋枪。他们的小艇已经紧靠在油轮边上,从容地架起登船的梯子。 印度船员们躲在一间窄小的储物室,跟灯泡、电线和其他电子设备挤在一起,不敢呼气。 海盗船已经不是《加勒比海盗》电影里那样了 海盗们很快爬上Apecus货船,开始到处乱翻搜索,大呼小叫的声音盖过发动机的轰鸣。船员们吓得浑身发抖,不敢出声。 往来于几内亚湾的许多船只都事先做好了防范准备,船上专设一间装了防弹墙的安全舱,就是为了在遭遇海盗时供船员避险之用。 但Apecus没有这种安全舱。 储藏室的船员们感到非常绝望,听到外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停在门外,然后哐当一声巨响,门上的插销滑落,刺眼的阳光照了进来。 站起来! 门外的海盗枪口朝下,一阵射击,弹片乱飞,有一片击中苏迪普的左颊。海盗押着船员走上甲板。他们得抓紧时间。Apecus的船长已经发出求救信号,而且其他船上的人也可能会听到刚才那几声枪响。 海盗命令印度船员从船舷边的梯子上爬到下面的双引擎快艇上。22岁的奇拉格这是第一次出海,感到非常紧张,当即带头上了梯子。其他船员在海盗的枪口威逼下也只好听命。船长也被劫持了。 6名人质,5人印度籍,一人尼日利亚籍,蹲在超载的小艇上,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开始了漫长的磨难。 船上侥幸躲过劫难的船员,包括一名印度籍水手,陆续回到甲板上,注视着快艇迅速远去,载着蒙住双眼的人质奔向三角洲。 苏迪普的父母,普拉迪普·乔杜里和苏尼缇·乔杜里 家人忧心似焚 苏迪普的父母半夜收到船舶运营公司发来的短信,告诉他们希腊船主正在协调营救事宜,他们的儿子不会受到伤害,请他们勿急不躁,耐心等候音信。 乔杜里夫妇看完这条短信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他们几个小时前刚刚与儿子通过电话。于是老两口把短信传给苏迪普的好朋友,问他们有没有听说什么消息。 在父母眼里,苏迪普从来都不让人省心。 儿子天性不安分,总想出去闯闯看世界,而当海员听起来是个很合他心意,报酬优厚,还能周游世界。 印度有许多年轻人跟他一样,争取到远洋货轮上工作。2019年,在悬挂外国旗的远洋货轮上打工的印度水手有23万多人,是海上航运雇员中第三大群体,排在菲律宾和印尼之后。 苏迪普花了5年时间和几千美元学习专业课程,参加资格考试,27岁时如愿以偿,考下了三副资格。 为此他在小臂上纹了一艘海船的图案以示庆祝。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会遭遇这样的事件。 苏迪普和未婚妻巴吉娅施丽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 红树林深处 苏迪普和同伴被绑架后的次日清晨,树林里冒出几十个海盗,一连半个小时连续朝天开枪庆祝。 载着5名印度海员人质的木板大约有一辆轿车那么大,在红树沼泽地水面上漂浮,板上的囚徒绝望地望着周围棕色的泥水。 海盗押着人质在三角洲蜿蜒曲折的水道上一连漂了几个小时,最后抵达丛林深处海盗的一个窝点。那里就是他们的监狱。 苏迪普身上仍旧只穿着内衣内裤,浑身上下全是蚊子叮咬的包。海盗没给他纱布包扎腿上的伤口,而是抓了把泥糊在抹在伤口上。丛林里湿度大,人质身上一直湿漉漉的。 囚室里只有一张肮脏的单人床垫,大家轮流使用。 起初,海盗们从沼泽地里拖出一副骷髅骨架,说这是原来一名人质的尸骨,因为他的雇主拒绝掏赎金。 又过了几天,海盗们指着一堆水泥板说,谁不老实,就把这东西绑在他腿上,把人扔进海里。 看守人质的海盗不时轮换,总是守在10米开外的河岸上。他们钓鱼、吸大麻、喝一种叫kai-kai的棕榈树汁液酿的烈酒,但始终紧盯着人质,时不时把枪口对着他们高声呵斥几句,以防人质i突然跳进混浊的河里逃生。 邦尼岛在尼日尔三角洲 苏迪普曾尝试着逐渐跟看守他们的几个海盗套近乎,和气地问候他们,问他们有没有孩子,诸如此类。但对方始终保持沉默,偶尔也会呵斥:"不许跟我们搭讪。" 他们似乎有严格的纪律,对上司从来不直呼其名;他们的头目显然在丛林里的其他地方。他们叫他"大王"。 苏迪普和其他人,21岁的安奇特、22岁的奇拉格和阿维纳什,还有34岁的穆古,只能尽量保存体力,等待时来运转。 在丛林里的日子平淡无聊,每天上午5个人可以分享一碗方便面,基本上就是一人一勺。晚餐也一样,吃完泡面后看守把空碗收走。天天如此。 海盗不给他们饮用水,只让他们喝混浊的泥水,里面还常混着汽油。有时他们实在渴极了,只好硬着头皮喝河水。河水是咸的。 尼日利亚籍的船长跟印度船员不在一起,被单独关押在附近一个小木屋里。他的待遇比船员稍微好一点,印度船员们因此开始恨他。 尼日尔三角洲地区有些河流水面覆盖着黑色原油 无聊的日子 为了打发时间,5个人轮流讲自己在老家的生活,还有未来的计划。他们也会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可以看到顺着树干往上爬的蛇,红树林里飞出来的水鸟;他们默默祷告祈福。 海盗们发现猴子时,平常的寂静会被喧嚣取代,海盗们在人质的注视下围追奋力逃生的猴子,无数子弹倾泻到猴子身上。然后,猴子就被架在篝火上烧烤。但猴肉是不会和人质分享的。 身陷囹圄的海员会在每天夕阳西下时在睡觉的木板上刻一个小箭头,记录囚禁天数。他们一度陷入神智不清的状况,包括苏迪普在内,都感染了疟疾,脑子里会出现幻觉,觉得海盗来杀他们,而他们则奋起还击,还会悄悄地说,要死一起死,每人至少得杀3个垫背的,对吗? 这种时候大家会笑出声来,但更多的时候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避免陷入绝望。 苏迪普常常躺在灼热阳光下,不停地琢磨有什么办法可以逃生,要是有机会打电话,他该跟印度领馆官员或自己的家人说什么。他脑子里还想着婚礼的事呢。 要赎金“业务模式” 海盗最初索要的赎金相当于几百万美元。这个数额高得离奇,他们自己肯定也知道不太现实。不过,这种为赎金而绑架人质的事,通常会有复杂而艰巨的谈判,而身处尼日尔河三角洲与世隔绝的密林之中,他们耗得起时间。 劫持货船15天后,海盗把苏迪普带到森林另外一侧的一条船上,递给他一部卫星电话,让他直接向船主求救。 船主是希腊商人,人们称呼他克里斯托斯·特拉伊奥斯船长(Captain Christos Traios),住在地中海港口城市比雷埃夫斯。他的公司Petrogress Inc.运营着几艘西非海域航行的油轮。 苏迪普对克里斯托斯船长知道得极少,就听说过他很强势,咄咄逼人,脾气很坏。 苏迪普在电话上战战兢兢地说,发生了这么可怕的事,大家状况都很糟糕,需要您尽快采取行动,否则大家都得死在这里了。 这位大老板很生气,怒气冲冲,但显然并没有被打动。海盗们于是也很生气,反复对人质怒吼,“我们只要钱,你们的人不给钱我们就杀了你们。” 海盗也有商业模式,这种模式随船主的态度而变;船主通常有商业保险,经过数周的谈判后也会出一笔不菲的赎金换回自己的船员。 不过,这一次海盗们遇到了一个硬主,所以不得不调整策略,从人质家庭着手,走迂回路线。 乔杜里一家全家福 出现转机 苏迪普和同伴们在非洲丛林里受罪的时候,远在印度的父母亲友,包括他的未婚妻,都彻夜无眠,脑子里全是最糟糕、最可怕的情形。 这个家庭全然无力筹措到海盗索要数额的赎金,印度政府从来不付赎金,但苏迪普的亲友希望政府能在其他方面提供帮助,比如协助尼日利亚海军找到海盗的窝点,或者向船主施压,让他付赎金。苏迪普的未婚妻和一位30来岁的表姐担当起牵头任务。 她们联络到其他人质的家属,在社交软件WhatsApp上组群,用来协调营救行动。 巴吉娅施丽很快意识到,如果杀了人质,海盗便什么好处都捞不到,所以最佳策略是全方位促使船主赎人。 她开始不分昼夜地发邮件、短信向所有能想到、可能会提供帮助的人求援。 到了被绑架后的第17天,连续3周没有接到任何音信的受害者家庭看到事情有了转机。 一名人质的姐姐接到了弟弟从尼日利亚丛林里打来的电话。他告诉姐姐,所有人都活着,但急需援助。其他人质的家属也陆续接到了来自丛林的电话。 苏迪普家一直没有接到这样的电话。 不过,形势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变化。一名人质有一位亲戚在海运业工作,名叫纳西卜船长(Captain Nasib)。他开始经常在海盗的卫星电话上跟他们交涉,询问人质的情况。通话录音质量很差,放到WhatsApp上,大家听着都觉得不太放心。 有一段听上去像是海盗很气愤地对纳西卜船长抱怨,说希腊船主根本不在乎船员的死活,一直在兜圈子。 2019年5月17日,海盗们给了苏迪普与纳西卜船长通话的机会。后者安抚他说,他们的苦难马上就要熬出头了,再坚持最后几天。但是,苏迪普是船上的高级船员,必须设法让手下每一个人都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从录音里可以听到苏迪普用印第语说,“我一直在努力。请告诉我家人你跟我通了电话。” 巴吉娅施丽和婆婆向诸神祈愿 峰回路转 每隔几周,人质就会换一个囚禁的地方,但都在丛林深处。跟船主克里斯托斯船长的谈判看来是破裂了,海盗头目“大王”开始亲自来囚禁的地方查看。他话不多,但众海盗在他面前都显露出惧怕的神色。 他的威严似乎直接来自躯体的庞大。当海盗的人一般都肌肉发达,令人生畏,但“大王”尤其虎背熊腰,身高至少2米,背的枪也比喽喽们的大几号,塞满子弹的皮腰带从不离身。 他每隔四、五天到关押人质的地方转一圈,当着囚徒的面安安静静抽一会儿大麻。他说,克里斯托斯船长还没松口,后果会很严重。“大王”说话时针对性很强,而且英语比其他人好得多。 被关押了数周之后,人质个个瘦骨嶙峋,眼白泛黄,有时尿血。“大王”每次露面,都让他们觉得自己离那具骷髅的命运更近了一步。 完全出乎意料 这时,事情突然出现转机。 Apecus油轮被劫持似乎一直是为赎金而随机绑架人质的事件。但到了5月下旬,在远离丛林囚徒的地方,某种计划在渐次推进,牵动了一系列更加复杂的动态。 尼日利亚海军公开谴责被劫油轮所属的海运公司涉嫌把偷来的原油从尼日尔河三角洲运往加纳,而劫持Apecus,绑架人质,是两个犯罪团伙闹矛盾导致的。 有人因为与此案的牵连被捕。希腊船舶公司在尼日利亚的经理显然向当局坦白了从事非法原油交易的行径。 船主克里斯托斯船长对此矢口否认。 BBC看到的电邮显示,他指责印度政府在背后促使尼日利亚海军扣押他的船只,逮捕他的雇员,目的是迫使他跟“跟恐怖主义分子谈判”,拿出一笔“令人匪夷所思的”赎金。 印度当局否认这种说法。尼日利亚海军不予置评。 对身陷囹圄,在热带丛林中度日如年的人质们来说,事态的这种进展充满了危险征兆。 但是,尼日利亚海军的公开指责,确实影响到克里斯托斯船长在该国的油轮业务,而这似乎也确实起到了迫使他与海盗达成解决方案的效果。 于是,6月13日,苏迪普的家人从政府部门的消息来源得知,谈判结束,赎金已有安排;同时,在丛林囚室的人质也被告知,他们的苦难可能即将结束。 海盗在红树林沼泽地出没 惊心动魄的归途 2019年6月29日,被绑架已经70天的印度船员和往常一样,早上起来,接近中午时分等着看守送来泡面。 这一天的泡面递过来时,一个看守对苏迪普招手,让他过去,然后在他耳边悄声告诉他,如果一切顺利,这就是他们在丛林里的最后一天。 两个小时之后,这名看守回来向他们证实,来送赎金的人已经出发。 那艘慢慢靠近的小船上坐着一位60多岁的加纳男子,看上去弱不禁风,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沉甸甸的塑料袋,里面装着美元。他看上去不像是有经验的谈判者。 他上岸后没过几分钟,显然有什么不太对头,一群海盗开始殴打那个老人。“大王”咆哮着说钱有短缺,一边从腰带上拔出匕首扎到老人的腿上。后者疼得在地上打滚。 然后,“大王”走到印度船员那里,告诉他们6个人质都获释了,他们可以走了,但那个加纳人会留下。 他盯着苏迪普的双眼说,他的手下不会阻拦他们,但路上要遇到别的海盗,那就得听天由命了。 他对苏迪普说:“再见。” 苏迪普和他的同伴没有耽搁丝毫,立刻冲向水边,爬上那条载着送赎金的人的渔船。苏迪普告诉驾驶员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渔船摇摇晃晃向海里开去。 过了4个小时,开船的老大说没油了,只能就近停在一个船坞。远处隐隐可以看到一个小渔村,一群光脚的人在村外踢足球。 获释的印度船员在尼日利亚准备搭飞机回印度 衣衫褴褛的海员朝他们走去。村民听完船员的人质经历后,马上带他们进到一户人家,给他们拿来瓶装水。 他们当晚在一户人家寄宿,村民中3个最魁梧的壮汉在屋外彻夜守卫。这些印度船员尽管仍很虚弱,却终于感到安全了。 很快,这几个虎口脱险的人到了热闹的经济中心城市拉各斯,一切都为他们安排好了,就等着从拉各斯搭飞机去印度孟买。 在酒店房间里,苏迪普品味着久违的独处时光,给自己倒了杯冰镇啤酒,放了一浴缸热水。进浴缸前他仔细检查了身上的伤口。几天前有一个海盗用钓鱼钩扎伤了他的肩膀,伤口这会儿还疼得钻心。 一名印度外交官早些时候给了他一盒烟。他在浴缸里躺了一个小时,一连抽了12支烟。起身时浴缸的水已经凉了。 重回人间 海盗绑架事件过去8个月后,苏迪普一家的生活重归正常。 他2020年1月与巴吉娅施丽完婚,小两口跟父母同住。 他在丛林的70天里体重掉了20公斤,回家后第一个月妈妈隔几天让他称一下,每增一公斤都喜出望外。 在家人的呵护下,苏迪普终于找回了安全感,定下心来。他现在在本地一所海事学院当老师,讲授海上安全知识。他安静平和的面容让人很难窥见被海盗绑架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内心伤痕。 大家都很少提起那件事。 苏迪普告诉我,创伤一直在那里,但也无妨,结了婚,朋友亲人都在身边……如果出海,那段经历的记忆就会回来。 不过,事情并没有全部了结。苏迪普和其他人质到现在还没有拿到出事前在船上工作的那段时间的工资,也没有任何补偿。 船主克里斯托斯没有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关于绑架的细节,关于苏迪普提出要他支付拖欠工资的要求他是否认同,关于那个被留在海盗窝的加纳人的命运。 他发来一份电邮:“被绑架的人质都安全获释回家,功劳完全归功于船主!”他的公司否认Apecus卷入非法原油买卖活动,坚称油轮停泊在邦尼岛是为了进行维修,补充供给。尼日利亚法庭已受理有关非法原油交易的讼案。 所以,苏迪普的麻烦还没有结束。他说,有过那种经历后,现在任何事都压不垮他。 他很肯定地说,重获新生对于他并不是一种感觉,而是现实;他现在是用第二条命活在人世。 我们把车停在他家门口,晚上11点了,屋里还亮着灯,已经成为他妻子的巴吉娅施丽和他父母在等他。 有情人终成眷属。巴吉娅施丽和苏迪普很珍惜当下 设计:曼努埃拉·波诺米(Manuella Bonomi);图片:Sanjeet Pattanaik、Getty Images
ukchina_simp.vert-tra-41268632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1268632
日本天麸罗的真相让你大吃一惊
1543 年,一艘载有三名葡萄牙水手的中国船前往澳门途中偏离航向,最终登上了日本的种子岛 (Tanegashima)。安东尼奥·达莫塔 (Antonio da Mota)、弗朗西斯科·泽特莫塔 (Francisco Zeimoto) 和安东尼奥·佩肖托 (Antonio Peixoto) 三人是第一批踏上日本国土的欧洲人,被当时的日本人认为是"南方的野蛮人",因为他们来历不明而且长相"奇特",不像日本人。当时,日本人正处于内战之中,最终日本开始与葡萄牙人做生意,通常也是为了购买枪炮。于是,在日本开始有了一个葡萄牙贸易站,从枪炮开始,继之而来的是肥皂、烟草、羊毛、甚至食谱等其他物品。
1543 年,三名葡萄牙水手成为第一批踏上日本国土的欧洲人(图片来源:G. DAGLI ORTI/Getty Images) 这些葡萄牙人一直留在日本,直到 1639 年,因为执政的幕府将军认为基督教是对日本社会的威胁,他们遭到了驱逐。当乘船离去之前,葡萄牙人在日本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种粘了面糊油炸的青豆蔬菜——"炸花园鱼"(peixinhos da horta)。如今它被称为天麸罗 (Tempura),已成为日本的一道主要美食。 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起源。米其林星级厨师何塞·阿维列斯 (Jose Avillez) 经营多家著名的里斯本餐厅,在他的其中一家餐厅 Cantinho de Avillez 见到他本人时,他说,"我们只知道 1543 年就已经有它了。但在此之前,就说不清了。" 事实证明,青豆改变了食物的历史。 葡萄牙人在日本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一种粘了面糊油炸的青豆蔬菜——"炸花园鱼"。如今它被称为天麸罗 (Tempura),已成为日本的一道主要美食(图片来源:PhotoCuisine RM/Alamy Stock Photo) 然而,"天麸罗"只是世界各地受葡萄牙人启发的众多菜肴中的一种。事实上,在意大利菜、西班牙菜和法国菜的掩盖下,葡萄牙菜仍然被很多人所忽视,但它却可能是地球上最具影响力的美食。 葡萄牙人来到印度果阿 (Goa) 后,一直待到 1961 年,他们会烹制一道加入红酒的蒜味猪肉美食,名叫"carne de vinha d'alho",后来被当地人变成了一道深受欢迎的印度菜。在马来西亚,包括辣炖汤在内的好几道名菜,都源自几个世纪前的葡萄牙商人。在中国澳门和南方地区,蛋挞是里斯本面包店里的蛋挞的直系后代。而巴西的国菜肉烧 (feijoada),一道豆子和猪肉的炖菜,也起源于葡萄牙北部的米尼奥 (Minho) 地区;如今,在葡萄牙人航行经过的很多地方,包括果阿、莫桑比克、安哥拉、澳门和佛得角,你都能看到葡萄牙美食的变体。 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受到葡萄牙人的启发,包括印度、果阿(如图所示)和马来西亚(图片来源:Frank Bienewald/Getty Images) 人们通常在大斋节 (Lent) 或四季节 (Ember) 享用"炸花园鱼"("天麸罗"(Tempura)这个词来自拉丁语"tempora",用以指禁食的时间),因为教会规定,这段时间天主教徒不能吃肉。阿维列斯说:"所以我们把像青豆一样的蔬菜粘面糊油炸。如果你不能吃肉,这就是很好的替代品。" 它还有其他功能。阿维列斯说,"穷人买不起鱼的时候,他们会吃这些油炸的青豆作为替代品。"长途航行中,水手们会把豆子炸出来,方便保存。在很大程度上,这就像数百年来,人们为了保存食物而制作咸肉和腌肉一样。 也许不受传统的限制,日本人减少了面糊,也改变了馅料。今天,从虾、甘薯、到香菇,都能变成天麸罗。 阿维列斯说:"日本人从我们那里继承了这道菜,并把它发扬光大。" 阿维列斯表示,有时,日本人在他的餐馆里看着他的菜会说:"嘿,葡萄牙菜也受到了日本料理的影响。"他补充道:"我会说'不是,情况恰恰相反'。"在阿维列斯的米其林二星级餐厅,一位出生在日本的副厨师长甚至选择去葡萄牙而不是去法国参加培训,因为他认识到葡萄牙对自己家乡美食的影响,特别是"天麸罗"。 自葡萄牙人 1543 年来到日本后,天麸罗已成为日本一道主要美食(图片来源:Lucas Vallecillos/Alamy) 阿维列斯对这道菜也有怨言。通常,豆子往往早上油炸,等到当天晚些时候上桌的时候,早就凉了而且湿软。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只在有客人点这道菜的时候才下锅炸,而且还添加一种叫"nutrios"的淀粉来保持酥脆。豆子被放在面粉、鸡蛋、牛奶和淀粉做成的面糊里裹起来,然后再进行油炸。 我在葡萄牙采访过的其他厨师也有各自的炸青豆食谱,但并没有太大区别。我在 Avani Avenida Liberdade 餐厅见到大厨奥利维尔·达科斯塔 (Olivier da Costa) 时,他表示,"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菜,我会用面粉、牛奶、鸡蛋、盐、胡椒和啤酒做成面糊。""啤酒吗?"我问。"是的!它能让面糊发酵,而啤酒泡沫让它的味道更好。"当时他的菜单上并没有这道菜,所以我不得不接受他的说法。 达科斯塔说,葡萄牙人喜欢吃"炸花园鱼"的原因之一是怀旧。"我们小时候都吃过它,因此对它有美好的回忆。如今,它又卷土重来了,不仅因为人们现在吃的素食更多,还因为年轻一代对我们当地的美食更感兴趣,因为他们想要回到那个简单的时代。" 米其林星级厨师何塞·阿维列斯认为,日本人从葡萄牙继承了这道菜,并把它发扬光大(图片来源:David Farley) 阿维列斯将这种对传统葡萄牙超级美食的兴趣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和他的日本出生的副厨师长一起,计划临时供应一种名为"1543"的试吃菜单,这是葡萄牙人第一次来到日本的年份,菜单中包括"炸青豆"和其他葡萄牙菜肴,这些菜肴都曾给日本菜带来启发。除了葡萄牙菜,他还计划供应日本风味的葡萄牙菜,这些美食都是四个半世纪以前葡萄牙人带到日本的。 回到阿维列斯的餐厅,我点的"炸青豆"已经摆在面前。它们像铅笔一样有形,表面凹凸不平,呈淡淡的黄色。每咬一口都回味无穷:酥脆、清淡、超级美味,面糊给硬硬的豆子增添了脆脆的质感。在阿维列斯 2012 年开设的这家餐厅里,这道菜是菜单上一直没有改变的几种菜式之一。 阿维列斯说"我没办法去掉它,因为那样我的老主顾会不高兴的。"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31106_japan_us_china_militar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11/131106_japan_us_china_military
美国表态支持日本监视中国军演
日本多个主流传媒周三(11月6日)都报道了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萨缪尔·洛克利尔周二在华盛顿召开的记者会上,表明支持日本自卫队监视中国军演的立场。洛克利尔说,世界上常有军演被其他国家监视的事例,自卫队的行动不是特例,不应视为挑衅行为。
这次西太平洋演习牵涉中国三大舰队。 这是在10月31日中国抗议日本军舰和军机在西太平洋中国军演海域监视,日本反驳符合国际惯例的立场后,美国首次公开表态支持日本的主张。 官方电视台NHK和时事通信社在报道中也回顾了中日的对立主张,虽没直接评论洛克利的话,但标题突出了日本的主张。 中日西太平洋纠纷 中国北海、东海、南海三舰队10月24日至11月1日在西太平洋海域实施实弹射击军演,这是中国所有舰队首次一起参加在该海域的军演,日本防卫省透露分析说“中国这一军演目的看来是在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纠纷问题上牵制日本”。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杨宇说,日本自卫队的护卫舰10月25日至28日期间停泊在中国军演海域,侦察机也多次进入中国军演海域上空监视。 10月31日早上,中国国防部召见日本驻华使馆武官,强烈抗议日本妨碍中国军演,当时日方回答监视是必要的警戒、符合国际惯例,当天下午杨宇在记者会上说明了中方主张。 次日,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在东京重申日本监视的行动符合国际惯例,宣称不理解中方抗议。但小野寺也说“为了互相不疑心生暗鬼,构筑海上联络机制很重要”。 美国打破沉默表态 中日各说各话,经过几天沉默,洛克利首次表明了美国对中日这一纠纷的立场。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既是美军最早成立的联合作战司令部,也是美国9大联合司令部中规模最大、责任区域最广的,包括了中国、日本、台湾等。太平洋司令部包括陆海空三军和海上陆战队,共约30万兵力,占美国现役军人总数的两成。 洛克利尔是海军上将,2012年出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今年7月他在第46届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的演讲中呼吁中国加入环太平洋军演、避免误解,称中美安全关系可共享未来。 (责编:萧尔) 网友如有评论,请用下表: 读者反馈 想请问什么是“主流”世界?难道与美国一致就是应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不得人心这是事实,但领土主权问题与意识形态无关。美国不过是想打压和限制每一个有潜力挑战它的主权国家。其结果就是把这个世界变成单极世界。这,就是你所谓的“主流”吗? Derek, China 什么意识形态不过是屁话。看看美国怎么玩弄他的“同盟”,还能睁眼说瞎话的Keeny wong就醒醒吧。美国喜不喜欢你,完全看你关键是看你当不当奴才。日本无非是条美国养的斗犬。棋子一枚。不过日本心甘情愿,那也无可厚非。 Kent, US 如今世界是多元共存的,在后殖民时期,欧美中心主义大行其道,作为过去殖民地地区的人应该重拾本土文化,而非加入所谓的欧美中心的“主流文化”,文化差异,导致的政治差异这些都是正常的。未署名 那麽中國也應該在日、美軍演時採取監視行動,看看日、美可接受否? adlan, uk 由于意识形态不同,使得美国倾向支持日本。如果中国因此而失去钓鱼台岛屿,中国共产党与主流世界的格格不入,是唯一因由。keeny wong, hong kong
ukchina_simp.vert-tra-40868549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0868549
瑞士为什么总是保持中立立场
我坐在瑞士南部的一个洞穴里,品尝着用当地红酒梅洛制作的本地版意大利炖饭,周围是生机勃勃的青翠山脉,不远处是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石头村,至今仍未通电。我的两位午餐伙伴都是瑞士人,但其中一个人说意大利语,而另一个喜欢说德语。为了我能够听懂,他们都切换到了英语。我满足地笑着,在我环游瑞士的几个月里,这种多文化融合的场景比比皆是。我想,这一切都要感谢这个国家著名的中立立场。
位于瑞士和意大利接壤处的贝林佐纳 (Bellinzona) 城堡的城垛,在中世纪土地战争中意义重大 一方面,这个不可思议的古老小村庄能历经欧洲多次战争而幸存下来,就是因为这里从未发生过战争。出于同样的原因,你也可以很轻松地跨过瑞士的边境。人们可以像跨越语言和食物一样轻易地跨越国界,这就是为什么提契诺 (Ticino) 人都可以讲意大利语的原因,而我也正在吃着所谓的意大利红酒制作的所谓的意大利美食。 甚至这个国家建立的方式,看上去也像是和平共处的典范。政治上,它是直接民主制;文化上,它认可四种语言族群;当你在不同州之间穿行时,你会觉得在探访四个国家:意大利(提契诺)、德国(苏黎世)、法国(日内瓦)和罗马帝国的后裔(格劳宾登)。 提契诺和通往阿尔卑斯山的走廊在瑞士军事历史上具有战略重要意义 但是,在我将下一勺美食送进嘴里时,与我共同进餐的一个伙伴说了一些让我大跌眼镜的话:作为全世界中立和维和堡垒的瑞士,最初是一个雇佣兵国家。 我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此前一天,我还站在附近著名的贝林佐纳 (Bellinzona) 城堡的城垛上,这座城堡在中世纪发生于米兰人、法国人和早期瑞士联邦之间的土地战争中意义重大。这些石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它们也提醒着我们,在漫长的历史上,不同部落、地区和国家都曾经试图控制具有战略重要意义的提契诺和通往阿尔卑斯山的走廊。瑞士的军事历史颇为复杂,它绝非一开始就保持中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国家当代的反战政策正是游客们能如此真切地体验那段历史的主要原因。 "保持中立的影响随处可见,"克莱夫·丘奇 (Clive Church) 说道,他是英国肯特大学欧洲研究学名誉教授,也是多部有关瑞士历史和政治著作的作者。"你来告诉我,"他补充道:"有没有瑞士城市曾遭到过轰炸?" 答案是:没有。"你可以前往瑞士的任何一个城市观看它最初发展的模样,因为它们从未被入侵。中立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所有的历史都保存完好。" 在这个国家童话般的城市中行走,很容易就能明白他的话是多么正确。瑞士首都伯尔尼的整个老城区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到处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拱廊、砂岩建筑和户外喷泉,另外还有一座始建于 1530 年的著名钟楼。在瑞士的另一端,在瑞士最古老的城市库尔 (Chur) 完好保存着古罗马遗迹(它们位于当地建筑师彼得·卒姆托 (Peter Zumthor) 所设计的奇特亭子中)。而在贝林佐纳,你可以在这三座仍然屹立的中世纪城堡上漫步,或是探访这里历史悠久的石头村。 尽管如此,对于瑞士目前的中立性,或者说它的军事历史,许多游客依然知之甚少。 瑞士的反战政策保护了许多历史遗迹,比如这个国家最古老的城市库尔 (Chur) 的那些建筑 "游客主要分为两种,"莉迪亚·穆拉尔特 (Lydia Muralt) 说道,她是一位历史学家、导游,也是"Lynvi Switzerland"的共同所有人。"一种是不知道瑞士保持中立的人,另一种是知道的。第一种人在第一次听说我们保持中立时会很惊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几乎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第二种人很难理解我们的中立立场: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外面的世界置若罔闻或者我们缺乏主见?" 穆拉尔特告诉我,事实上,在瑞士政府网站上有关于中立政策的确切定义,我急切地登录查看。除了强调人道主义倾向外,其中还列出以下原则:瑞士绝不参与战争,绝不允许交战国使用其领土,也不为交战国提供雇佣兵部队。 最后一点很明显是对过去历史的回应。 在中世纪,瑞士是一个非常擅战的国家。它们总是赢得战争,以至于将战争变成了一门繁荣的生意。"一般而言(雇佣兵服务)是出于经济原因。"巴塞尔大学政治学教授兼瑞士和平研究所主任劳伦特·哥切尔 (Laurent Goetschel) 说道,"(古瑞士联邦)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它并不适宜进行大面积耕作,也没有殖民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因此做雇佣兵成为一种收入来源。" 瑞士首都伯尔尼到处都是历史悠久的拱廊、砂岩建筑和户外喷泉 而瑞士总能赢得战争,因此这成为了一种持续的收入来源——直到他们战败。"最终清算"于 1515 年的马里尼亚诺战役 (Battle of Marignano) 到来,法国人和威尼斯人带着火炮和装甲骑兵进犯,而瑞士人则手持大刀长矛应战。令人悲哀的是,技术的差距碾压了他们。 "战败之后,他们意识到虽然他们很善战,但剑戟无法对抗火炮。"丘奇说道,"随后他们便不再参与欧洲的主要政治事件。"瑞士几乎将自己完全租给了法国,这将他们置于有利之处,也解决了他们偶尔发现自己与参战双方均有关联的不便。"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非常棘手,这也推动瑞士迈向中立,"丘奇说道。 在此期间,瑞士显然已经参与了太多战争,长远看,它无法一直选择安全的一方,特别是由于瑞士占据守卫阿尔卑斯山的独特战略位置,列强都希望瑞士成为他们的盟友。因此,在法国大革命战争(在此期间瑞士仍然作为包括最后的国王路易十六在内的法国君主的雇佣兵)和拿破仑战争(在此期间法国入侵瑞士并破坏了旧有的联邦)结束后,欧洲于 1814-1815 年举行维也纳会议寻求和平,瑞士便提出了有利于整个欧洲大陆的、巧妙的双赢解决方案:让我们保持中立。方案的生效至关重要。正如哥切尔所言,"只有其他国家认可时,你的中立才有意义。" 日内瓦的红十字会博物馆记录了瑞士的人道主义援助承诺 日内瓦的红十字会博物馆记录了瑞士的人道主义援助承诺 此后,瑞士基本上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无党派国家。下次去日内瓦时,请停下来在查尔斯·皮尔泰·蒙特 (Charles Pictet de Rochemont) 的雕像前表示感谢,正是这位士兵兼外交官亲自撰写了瑞士的中立宣言,并在维也纳会议上获得批准。 如果你在日内瓦,请花一下午的时间参观红十字会博物馆,在这里,你会开始理解瑞士宣布中立的下一个重要发展——它的人道主义援助承诺。它起源于 19 世纪 60 年代日内瓦商人亨利·杜南 (Henry Dunant) 的一次意大利商务旅行。他原本的目的是推敲出复杂的贸易线路,但是,当他看到拿破仑三世血腥的战场上受伤士兵的惨状时,他将自己的精力转向红十字会的建立。 那时,瑞士的发展一切顺利。红十字会的建立提升了它的声望,并促成 1864 年第一个《日内瓦公约》的签订,赢得了 1901 年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还在欧洲赋予瑞士丘奇所谓的"软实力"。 但随后爆发了世界大战,瑞士的声望受到了严重考验,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向纳粹德国购买犹太人的黄金以及拒绝接受犹太人难民的行为备受争议。"从瑞士的角度出发,到目前为止(中立立场)非常成功,因为瑞士没有卷入任何战争。"哥切尔说道,"关于瑞士是否为真正的中立还有很多争论,尤其在二战期间,但是它的确未卷入战斗活动。" 这种吹毛求疵的争论引发了一个最令外界感到困惑的问题:瑞士军队。如果瑞士保持中立,那么它为什么还需要军队?"瑞士的中立总是需要保卫的。"丘奇澄清道,"某一天可能有人来犯,因此你需要有军队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要了解瑞士的国内政治,游客可以前往伯尔尼的国会进行参观 同样的逻辑可以解释二战期间大量碉堡网络、地下医院和避难所的建设——其中一些游客今天仍然可以参观,它们部分位于维茨瑙 (Vitznau)、瓦洛尔布 (Vitznau) 和萨索圣哥塔德 (Sasso San Gottardo)。至于瑞士目前的武装部队,你在全国都可能遇见他们。我曾和一队生气勃勃的青年士兵一起乘坐库尔的城市巴士,也曾在苏黎世广场看到一个毕业班在盛大的仪式上将旗帜转交新来的军校学员。 但是,你随处都能看到当代瑞士中立所取得的许多迷人成果。任何人都可以参观伯尔尼的国会(以了解其国内政治);国际研究中心 (CERN),它一半位于瑞士,一半位于法国(了解这一政策如何促进科学的发展);以及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有趣的是,瑞士直到 2002 年才成为联合国的一员。更有趣的是,它至今仍未加入欧盟。) 在旅行时,你只管去看、去听、去尝,去发现瑞士几百年来——无论战争还是和平——在文化、语言和烹饪方面的独特之处。 我强烈推荐意大利炖饭。 请访问BBC Travel阅读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30408_breaking_thatcher_dies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2013/04/130408_breaking_thatcher_dies
快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周一(4月8日)因病去世,享年87岁。
撒切尔的新闻发言人贝尔爵士说,撒切尔在中风后当天早晨去世。 1979年5月保守党大选获胜,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撒切尔连任首相。1990年11月,她辞去首相职务。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140407_student_diary_student_rep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uk_education/students_diary/2014/04/140407_student_diary_student_rep
留学日记:在英国当学生代表
来英就学不久,就碰到了学校学生代表(Student Rep)的选举。我过去当过学生干部、搞过学生运动、管过学生社团,因此对英国的这套体制非常好奇,希望了解更多。于是便拾掇拾掇自己这把老骨头,上阵选了一把,没想到还选上了,在而立之年于异国他乡过了一把校园民主的瘾。
我说了一句我想当学代,大家纷纷表示赞许我的公共服务精神之后,也没有别人反对,就顺利当选了。 我们学校的学生代表分两个层级,一个层级是全校性的,一个层级是各个教学单位的。 全校性的学生代表主要是学校各类学生的代表,计有黑人学生代表、残疾学生代表、国际学生代表、非全日制学生(Part-time Student)代表、同性恋学生代表、成年学生代表、为人父母的学生(Student Parents,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学生家长)代表和女学生代表等八个职缺。 这八个职缺是面向全校开放的,任何人只要属于相应的群体就可以提名自己成为有关代表候选人,全校学生针对所有候选人进行投票,因此竞争异常激烈。 今年国际学生代表有了惊人的7个候选人,选战打得精彩纷呈,一个香港女生组建了一个专门的竞选班子,自己则抓住一切可能和学生见面的机会积极推销自己,还和其他职缺的候选人结成了选举联盟互相劝自己的支持者为对方投票,最终如愿折取蟾枝。 相比之下,各个教学单位的学生代表的选战则要简单的多。全校每一个教学单位(院、系或中心),都会根据课程、学级(本硕博)来选出学代。也就是说,每一个课程(program)都会有各自的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代,而且本科生还会根据大一、大二、大三(英国本科三年制)选出学代。 笼统算算,学校在这个层级的学代职缺,有150人之多。而这个层级的学代,只有相同学院相同课程相同学级的学生才可以互选,因此相对而言竞争激烈程度小很多。 比如说我这个学代,就是系里学发展学的博士生聚在一起喝咖啡的时候,我说了一句我想当学代,大家纷纷表示赞许我的公共服务精神之后,也没有别人反对,就顺利当选了。 两个层级的学代在工作上各有所司、也互有合作。校级的学代主要是和学生会合作,关注各种人群的福利问题。 院级的学代则主要是参加院务会议,就学院的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两个层级的学代会一起组成一个统一的学代会,然后分成不同的委员会,参加到学校层面的各种治理工作去:比如财政委员会就会参加学校的财政会议,与校方讨论学校的预算决算;而发展委员会就可能参加学校的战略发展委员会,与校方一起讨论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我自己作为学代,在最开始的时候很为这套体制所惊慑。比如说在院务会上,学代们和院方就学院的教学安排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上到教学计划(比如哪一门课该在什么时候开),下到课堂安排(比如教室的桌椅数量),都会在会议上得到讨论。我自己读博之前在大学教书,任教的单位向来以开明著称,但是在教学计划上也无非是教研室主任定个初稿,老师们一起讨论修订。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是几次会议之后,我发现了这个事情有点儿不对劲。首先是学代即便参加了各种会,但是能实现的改变很少。比如说我几次反映学院里没有给博士生提供足够的办公室,我们作为博士生要挤在一个大工作间里一起干活,既不方便、也不合理。 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嗯,这个事情很重要,我们一定会和有关方面沟通,争取早日解决,然后就再也没了下文。后来我和一个留校任职的学长说起这事儿的时候,这个学长向我吐个舌头,说:“十年前我在当学代的时候就已经说过这事儿了,他们当时就是这么答复我的。”我听了顿感哭笑不得。 事实上,学生作为学代,想要在学校公共事务上发挥影响,殊为不易。首先是即便学生在各种会议里有一席之地,但是能实现的仅仅是发声而已,真正的实务还是把持在各种官僚手中。 其次是官僚体制对付学生的要求,有天然的优势在,一则学生不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官僚们很容易用这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打发学生;二则是学生们不断流动,官僚则始终如一,只要一个“拖”字诀,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了。 这套体制,更大的问题,在于以一种看似合理的制度,把许多存在的问题和改变的尝试都给扼杀了。学生们每每想起什么事情,有的过一段时间自己就忘了,有的没有忘的就去找学代。 结果学代变成了信访办主任:一方面要解决回应学生的诉求(“摆平”),另一方面还要到官僚体系中寻求回应(“理顺”),结果是夹在学生和校方中间,把自己拖入一个难以抽身的泥沼。 最重要的是,当“参与”没有办法实现改变,而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一种心安理得的借口的时候,参与就不再是“治理”(governance),而成为了一种“治理术”(governmentality)。 我就学的学校向来以激进的学生运动著称,结果迈入新世纪之后也是越来越平淡,学生会也逐渐沦为廉价啤酒的零售商。这个现象,大环境上当然与学生运动大潮褪去、大学生身份土崩瓦解等等的影响有关,但是像学生代表这种“参与”制度究竟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非常值得思考。 就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民主”在当代最大的危机,恰恰在于我们陷入了一种“参与假象”中,在这种假象中人们似乎确有机会实现参与、发挥作用、成就改变,但事实上面对庞大的官僚体制和无处不在的资本主义体系,真正能实现的其实非常有限。如果不能消除参与假象,那么民主最大的作用只是在以大多数人都心安理得的方式维持稳定,真正急迫的问题却长期被忽略,人们也就在这种心安理得中越陷越深。 (责编: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或向《留学日记》联系投稿,请使用下表:
zhongwen_simp.130314_japan_histor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3/130314_japan_history
观察:日本的历史课缺少了什么?
日本人经常不理解为什么邻国对1930年代和1940年代发生的事情抱着深深的怨恨。在许多情况下的原因是,他们几乎没有学过20世纪的历史,我本人也是在离开日本去澳大利亚求学时才对事情有一个全面了解的。
从直立人到现代的大约30万年的历史在日本仅仅是一年的课程。也就是说,我在14岁的时候才首次开始了解日本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我们每周花3小时,或者说全年105个小时学习历史,慢慢地去向20世纪的历史靠近。毫不奇怪,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走到讲授20世纪历史的阶段,这些学校的老师往往要求学生在课外把课本读完。 我最近回到位于东京的母校。那里的老师告诉我,他们经常在学年快结束的时候匆忙赶课,以便能有时间让学生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我八年级时的历史老师对我说,“我们和亚洲地区的姊妹学校关系密切,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了解日本和这些邻国的历史关系。” 我还记得17年前她对我们强调日本战争历史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今天的许多地缘政治紧张关系起源于当时发生的事件。 我也记得当时自己在想,如果这段历史这么重要,为什么我们不能先去学习这段历史,而是在更新世历史上浪费时间呢。 当我们最后开始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在357页的历史课本中只有19页讲述了1931年至1945年间发生的事件。 对于1931年日本军人在中国满洲炸毁一段铁路的所谓“奉天事变”,历史课本只有一页的描述。 课本同样用一页篇幅叙述了导致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的其他历史事件,还包括用一行字的注脚提到了日本军队入侵南京时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课本用一行字介绍了有关朝鲜人和中国人在战争期间被带到日本做矿工的事件,并且同样以一行字注脚的方式提及日军制造的“慰安妇”事件。 有关日本城市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历史课本也只是用一行字的篇幅带过。 日本邻国的民众对日本二战时的暴行仍然愤恨不已 我当时的确想知道更多的东西,但这种欲望还不足以让我去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历史。作为一个女孩,当时可能对时装和男孩更感兴趣。 我的一些朋友有机会在11年级的时候选修世界史,但我在那个时候离开了日本的教育体系,移居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的历史课程不再是死板的按照时间顺序全面铺开,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世界历史的几个关键事件上。 这时候,我选修了历史课程,并且把南京大屠杀选为我用英文撰写的第一篇论文的题目。 有关这一历史事件存在着争议。中国人说,事件中有30万人被杀,许多妇女遭到日军轮奸。但是我在用六个月时间了解各方说辞的研究中发现,一些日本人完全否认事件的发生。 藤冈信胜就是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人物之一,我在研究这一题目时读过他的书。我在东京见到他的时候他对我说,“那是战场,就会死人,但是不存在系统性的屠杀和强奸。” “中国政府雇用演员,假装受害者和日本记者见面,要求日本记者撰写他们的故事。” “中国用来作为屠杀证据的所有照片都是伪造的,例如有些被砍掉的头颅的照片同样出现在了描述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的照片之中。” 作为一个17岁的学生,我不准备就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做出结论。但是在我阅读有关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十多本书之后,我至少觉得自己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仍然对日本的战争历史愤恨不已。 就在日本的中小学生关于南京大屠杀仅仅阅读一行文字的时候,中国正在对孩子们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细节,以及日本其他战争罪行的无数细节,尽管这些描述有时被称为是反日宣传。 韩国的情况也是如此。韩国的教育很注重现代史,“慰安妇”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藤冈信胜认为,那些人是得到报酬的妓女。但是,日本的邻国,包括韩国和台湾,都坚持声称慰安妇是日军以强制手段制造的性奴。 许多日本人不理解为什么参拜靖国神社会引起愤怒 如果不知道这些争论,就很难理解日本最近同中国和韩国发生的领土争端为什么会在日本的邻国引起如此情绪激动的强烈反应。对于许多日本电视观众来说,街头示威中出现的反日情绪令人困惑,甚至有些野蛮。 同样,日本人往往对日本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所引起的愤怒感到不解。 我向一些朋友和同事的孩子们提出问题,问他们在学校的历史课上都学了些什么。 20岁的大学生Nami Yoshida和她的姐姐Mai都是理工科学生。他们表示,从来没听说过“慰安妇”。他们还说,听说过南京大屠杀,但不知道具体内容。 17岁的Yuki Tsukamoto说,“奉天事变”和日本在16世纪入侵朝鲜半岛是日本在这个地区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他说,“可以理解一些人很生气,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被入侵。” 但是,他仍然表示不了解慰安妇的遭遇。 曾经作为历史教师的日本学者松冈环说,日本的教育制度要对日本同许多国家之间出现的紧张关系负责。 她说,“我们的教育制度制造了一批对中国和韩国有关战争罪行的谴责感到不满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有关这些受谴责事件的教育。” “这很危险,因为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可能通过互联网得到更多的信息,听信民族主义者的观点,认为日本没什么错。” 我在几年前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读过松冈环根据对入侵南京日本老兵的采访而撰写的书籍。她说,“受害者的证词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听听士兵的声音。” 松冈环曾采访了250名侵华日军老兵 “我用多年时间采访了250名日本老兵,许多人起初拒绝说话,但是最终承认杀人、盗窃和强奸。” 我观看了松冈环采访日本老兵的录像,令我震撼的并不仅仅是他们承认自己犯下的战争罪行,而是他们的年龄。他们在接受采访时已经年迈,但是在当年甚至不满20岁。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年龄让他们有了人味。 极度复杂的情绪让我哽咽。看到日本反复被形容为是邪恶的,被指责为“魔鬼”,我感到悲伤。我也感到不安,因为我担心如果周围的人知道我是日本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驱使这些年轻的军人去杀戮和强奸。 松冈环在发表自己的著作之后受到了许多民族主义团体的威胁。她和藤冈信胜代表着有关日本如何就历史问题教育学生的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 藤冈信胜和他的日本历史教科书改革协会认为,大多数的日本教科书存在着“自虐”倾向,只讲授日本的消极面。 藤冈信胜一直要求日本政治家同意从所有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剔除“慰安妇”内容。他在2001年推出的教科书得到了政府批准,书中仅简单提到在南京发生的中国军人和平民死亡事件。他还计划在下一本教科书中进一步淡化这一内容。 但是,无知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吗? 日本文部省中学教育指南规定,要教育所有儿童了解日本同亚洲邻国的历史关系,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性损害。 日本文部省发言人说,这意味着,学校必须讲授日本军队在1930年代日益增加的影响和日本的军事扩张,以及日本对中国的长期战争。 但是,松冈环认为,日本政府在有意避免让年轻人知道日本历史上所犯暴行的细节。 与此同时,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指责中国的学校教育过于“反日”。他和藤冈信胜一样,希望改变日本讲授历史课的方式,以便让日本儿童为自己的过去感到自豪。此外,他们还在考虑改变日本在1993年就慰安妇问题所做的道歉。 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无疑将会在日本的邻国引起轩然大波,而许多日本人将不会明白这是为什么。 你对这项报道有何看法,请填写以下表格发表意见 读者反馈 日本年輕人都不清楚鄰國為何那麼忿恨日本人....這是日本當政者要檢討的! 袁, 中華民國 只要自民党继续执政,日本人就不可能面对二战历史,因为这牵扯上许多老一辈的战犯的问题。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为何德国主导的欧盟对于死刑的废除如此执着?因为纳粹战犯。 耻文化对日本人来说不只是尊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和民族不能犯错,但人总是人,孰能无过? 台湾人总是互相漏气求进步,不怕人家知道我们很丑,这点日本人跟台湾人相处51年也没有学会,可惜! 给自己犯错的空间,容许自己不完美,也可以接受自己不再是世界第一或Big brother,那道歉的话就容易出口了,而且话出口千万不要再收回,坚持到底,那日本就重回亚洲怀抱了。 国民党就228的犯行作出认错道歉行为后就不再改口,结果不差,试试看吧!陈素芬, 台湾 作者可说是有感觉而自省。 但...台湾经历过白色恐怖, 中国也有文革, 即使经历过的老者也逐渐离开人世间 。所谓的历史到底可信度在哪?中国五千年来的记载都是正确的吗? 即使在台湾长大 的我们也是到很久之后才知道有228 。小时候课本只有教吴凤啊。我们无须为了古早前祖先的作为背负自己都不懂的责任,但尊重各国文化 以及尊重彼此、尊重每个生命才是无庸置疑的。G, 台湾 我向来不是一个知识份子,也不是激进人士,是一个民国58年次,出生在台湾的台湾人,这段历史对我来说好像很遥远,但是我发现他比我出生到现在,跟我出生前发生的时间还略短!顿时感觉它不是历史,而是一段过去才发生的事而已,历史事件不认真的看待!就会什么都没了,秦始皇不知做过什么好事坏事!好逮留下一句成语"焚书坑儒",我怕将来"南京大屠杀"会连一句成语都留不下来? !张铎, 台湾 日本的【历史课】【缺少了】对二战作出【全部事实】的【陈述】与【检讨】,【缺少了】对受害者一份【清晰真诚】的【歉疚】。孟光, Hong Kong 纯粹是一种教育模式所致而已。中国人存在仇恨搞笑。政治利用而已。而且日本是个失败者。不像之前的纯粹蛮族——蒙古,满洲一样,这两个种族在冷兵器时代所蓄意制造的屠杀可达到几千万(仅仅在中国传统境内,中原地区),为什么很少有人去提及或者去愤慨?简而言之。政府没有做相关诱导也不准备做而已。一种政治诱导下的所谓宣传我倒觉得是对受害者本身的一种亵渎。Ajara 这是一个知道历史的人写的文章,可惜知道历史的日本人太少了!未署名 比较客观公正!这就是中日症结所在。未署名 中国是否也反省了天安门事件呢希望也有一个平衡的报导。未署名 日本有意识, 有策略的否认和误导日本年轻人有关二战前后日本对邻近国家所创下的伤害, 正是日本不能被这些国家原谅的原因.日本的二战版历史是以遭受美国原爆为开始, 多少多少人口和财物受到致命性的打击, 日本经过如何如何的努力, 终究造成了今日的日本.原爆之前的二十年间,日本历史上是一片空白.是谁在操纵民族意识? 如果日本一直用这种态度, 指责别国如何如何, 日本将永远得不到其他国家的原谅.日本政府或许不在乎. 所以日本人一直在问, 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在痛恨日本?萧积极, 美国 作为日本人,大井真理子说的是真话、大实话。由于日本的民族性和文化,以及战后的世界格局,日本对自己在近代所犯的灭绝人性的侵略战争罪行一直没有彻底的反省和认罪,更没有把事实实事求是的告诉其国民,特别是年轻人。本人曾长期在英国大学从事有关日本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亲自遇到日本交换学生在本人工作的大学留学期间在看到英国电视台播放有关日本过去的侵略战争罪行后,跑到我的办公室亲自诉说自己的感受,说在日本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并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日本人,对这些历史几乎一无所知感到很惭愧,说回到日本以后一定要去进一步了解日本过去的历史和侵略罪行。Yongjiang Wang, 英国 我想,没有一个国家和其政治高层应该逃避本国当初的历史,也许过去很血腥、也许祖先屠戮太多人,可是身为后代就必须承担。即使面对需要勇气、承认需要自省,都是极为困难的,然而那些是人性光辉面的价值。日本,是一个很棒的国家,不要因为对自身史实的无知、教育制度的被操作而掩盖了大和之美。 拜托你们了。霍洛尔, 台湾 作者在文中仍让我感受不到她自己对真实历史的认同,仍有怀疑态度成份,(全世界这么多的记载可查证),日本再逃避下去,最终招来痛苦的结果,惨痛下地面对全世界给予的责罚!adlanip, uk 一直到现在欧洲也好,美国也好,都有大量的反战电影,关于纳粹,关于对前德国二战的讽刺,反映前德国士兵的残暴,歼淫,无人性。可是没有欧美人以为这是反现在的德国的,德国也没感觉这是反现在的德国的,并四处去说欧美反德国教育。这是为什么哪,日本人是不是要好好反思一下,自民不要只是对结果跟德国相比,也要想想德国人是怎么样,让全世界感觉他们自己也是纳粹的受害者,也是反纳粹的,二战德国不代表现在的德国。日本,有这个勇气吗,反日反的是日本军国主义,难道日本的军国主义代表现在的日本吗。mycountrymylove, Japan 首先,我要对作者大井真理子和松冈环教授表示敬意,她们是属于日本人中的那些“勇者”— 中国话说的:“知耻近乎勇”!其次,我要问日本人中那些“(心智上的)弱者”:当年日本人为什么跑到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土地上去进行那场战争?这是了解那个历史问题的关键,但也是最容易回答的问题,作者文中提到的那个17岁的Yuki Tsukamoto给了日本人民一个再简朴不过的答案:“可以理解一些人很生气,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被入侵。”最后,我要寄希望于日本人民,冷静地思考作者所引松冈环所说的那些话。xujieyuan, Sao Paulo-Brazil 日本人都能像她那样了解历史,正视历史,中日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善关系。像安倍之流是历史文盲,还带上军国主义思想。中日关系会很难从真正意义得到改善。s, uk 中国的历史课本里,对西藏、蒙古、新疆的侵占又有多少记录呢? 而且中共对少数民族的迫害和杀戮仍在继续,小小一个日本有这么多人反省,十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敢于面对真实的又有多少?对比 事实胜于雄辩。这就是日本的民主。dlc 如果日本政府对于二战给亚洲尤其是中国人民所带来的那种凄厉、深沉、广泛的灾难,采取一种忏悔、认错并且将这段历史列入教程正确的告诫日本下一代和平、生命的可贵,大部份中国人除了喟然长叹之外会选择宽恕日本的。日本抹杀二战历史是替他们上一代所犯下的罪行- 屠杀,奸淫来遮丑;是为了麻痹日本下一代年青人的良知,让他们站在亚洲人面前毫无羞耻之心;不让他们知道那些效忠天皇伟大的皇军竟然如此的丑陋肮脏。日本,忏悔吧!否则那种山洪暴泄的宿怨就看何时引爆了!百年耻辱很多中国人心犹未平,八年中日之战就算你们没输,中国也没亡,要不你们敢再来试试?Robert, Taiwan Kaohsiung 对此文章只能表达可惜,藤冈信胜坚信从教育着手,试图改变日本学子的思想,此方式犹如纸包火,日人面对他国的不谅解完全不知所以然,那当他们知道自己被蒙在骨里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若坚信自己所学是对的,这不更会使他国对日印象萌生〝敢做不敢当〞之负面形象?历史是发生过不可改变的,能的是面对自己犯下的过错尽力弥补那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啊!彭威志, 台湾 非常中肯的文章!未署名 自己国家的历史却反而最容易出现偏颇和删减,这点真的意外地可怕,尤其在台湾也有类似的情况却少人提及的时候,有时是顾虑他人创伤之类理由,但结果却是故意淡化。作为培育一个全方面公民的基础教育却被刻意操弄,这真的让人有点伤心和担心。Chen 日本做过的事,天知,地知。两颗原子弹还不够,还得经常仍,才能让这个丑恶的民族获得真知。过去几百年来从中国学了那么多东西,我们对他们秋毫无犯,强大了就来就来欺辱中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背兴民族?还感在这里狡辩。未署名 日本人最真诚的省思文字。伟大的国家,需要行事立场不亢不卑的伟大国民。jimi, 台湾新北市 日本人不想提自己历史的丑恶面,可以理解。但必须让日本人知道的是,最终历史总逃不脱公正。正如共产党开始将抗日的功绩记录到自己头上,最终多少年过去了,人民会搞明白,蒋介石的国军才是当时抗日的主力和牺牲最多,贡献最大的部队。不过,这里面不同的是,共产党是由于大权独揽,才有能力掩盖事实。一旦少数有识之士写出真相,大家还是会尊重事实。而日本掩盖篡改事实的却是大部分历史学家、教育界人士和政治人物,这非常可怕。这似乎暗示,日本人普遍宁愿相信谎言,只要这个谎言可以抹掉他们曾经的罪恶。进而有一天若他们声称是中国人杀害过日本人,日本人有可能又会亢奋而掀起新的战争。唉,无论是民主还是专制,都可能愚弄百姓。未署名 日本的军国主义没有像纳粹那样彻底清算,主要是美国人的问题。为了稳住日本,把日本变成制衡苏联的桥头堡,没有把日本天皇送上审判台,是现在所有问题(主要是日本右翼)的本源。现在在改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所谓的人权都是有条件的,欧洲的白人比亚洲人的命更值钱。未署名 少了羞耻心及真相 和勇气因为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顾炎武.廉耻一文中提到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日本真是所谓的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好丢脸的一个...国...家???吴约英, 台湾 德国对待纳粹与日本对待军国主义的态度,真是天渊之别,这就是德国得到全世界的谅解和日本造成邻国关系紧张的原因。joe, china 有日本年轻人开始要了解历史,非常了不起。让日本国很友好的在世界上受人尊敬,日本人民要了解历史。过去的我们都要作为借鉴。日本人,中国人大家都要讲真话。人类才能进步。从日本历史不讲某段历史发生的事情看,中国和日本一样。亚洲文化的确落后。到现在为止这个区域的人还没有真正文明,还要向西方社会学习。造成的结果是这个区域的人没有创造性,没有对人类的科学发明做出大贡献。因为他们不愿认识自己的错。王勤, 中国 像作者这样的日本人恐怕少了些,我想这也是日本这个民族最大的悲剧所在。没有正确的历史观,这个民族还将给世界人民包括他自己带来无穷的灾难,我们不可能不防。未署名 这是一篇天籁之音。如果日本人都能听明白其中的音符,那么'大东亚共荣圈'有一半的希望了。华达杨 但愿有更多这样的日本年轻人意识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日本民族在某些方面很像中国人,对于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包括传统观念以及曾经发生过的今天被认为不光彩的事有一种无论如何也不能正视的心结。中日两个民族同文同种,某些痼疾也几乎完全一样,否定了传统中的某些丑陋就会感到像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依据,因此东方民族的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异常艰难,这是为什么近四百年来落后于西方民族的最重要原因。Yifan 亚洲几个国家或地区有很大的爱好篡改修改教科书,这个迟早要为谎言付出代价的,很明显钓鱼岛就是这些谎言激将爆发的一个火药库。Philips 我今年66岁‧从来不知道我有个叔叔,因为父亲从来未曾提过。两岸互通后,我回安徽寻根,当时已近90岁的姑姑告诉我:你们还有个叔叔,抗战前去了南京,后来就没有消息‧。我想南京大屠杀死了几十万人,大多是无名氏啊。父亲从未要我们仇恨日本。但是他会教我们唱抗战时期的歌曲。那一代人所受的苦难,我还是体会的到。我也会跟两个儿子提到祖父那一辈所受的苦难,希望他们对日本的民族性有根本的认识。中国从明朝倭寇战争到抗日战争几百年,日本对中国所造成的祸害,让我们要时时警惕。骆忆黎, 中华民国 台北市 日本人一直都引以为傲的‘切腹’,代表着‘为过错负责任’的崇高精神,为什么却费尽心思的否认那些铁证如山的过去呢?德国都认了!!!!!!!!!!!林维明, 马来西亚 护短是人的本能,尤其对待自己的缺点时,这种本能会促使人作出歪曲事实,甚至不惜犯下罪行去掩盖事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想指责日本,因为日本的很多行为其实就是中国人的行为(因为我们同文同种)。看看日本在侵略过程犯下的战争罪行比纳粹有过之而无不及,再看看中国近代甚至到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对人生命和尊严的践踏,它们之间虽无必然联系但却何其相似。生我者父母,养我者这片乡土,传统和习俗在无意之间已深深的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日本要取得邻国的谅解,中国要走出专制,必须深刻检讨藏在东亚文化圈里的邪恶基因,否则南京大屠杀和文化大革命将会重演!护短是人的本能 事实总会浮出水面的,只是时间问题。别人都知道的事情你怎么捂都捂不住的。Jinling C, 中国 这个记者算是最中肯的日本人了。台湾 其实国人也希望与日本友好相处,但是并不取决于我们。如果德国总理有参拜代有希特勒标志的行为,世界为怎样?这种根本性的没有认罪表现,如何能与邻国友好相处?没有真诚的认罪就是没有反思,就是不肯改悔,虽然美国出于自己利益考量,从来也没深究过,但中国人不会忘,亚洲人不会忘。未署名
zhongwen_simp.101129_cr_water_diversion_wangweiluo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0/11/101129_cr_water_diversion_wangweiluo
点评中国:“海水西调引渤入新”工程设想是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严厉批评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是最近在中国网络上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任何解决中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构想和工程建议,都具有正面意义。目前尚能在网络上对这一设想展开自由的和有益的讨论,也是积极的一面。通过讨论可以发现,海水西调工程设想是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严厉批评:解决北京等地区的缺水问题,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工程
海水西调工程目的主要是用海水压沙,解决沙漠化问题,特别是威胁北京的沙尘暴问题,其次才是改善水资源条件。 海水西调是最近在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构想,是东引渤海的海水,用电力将海水提送到内蒙古东南部约海拔1200米的高处。然后沿北纬42°线,利用东西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这个构想最早由西安交通大学的霍有光教授在1997年提出,并在其著作“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工程目的主要是用海水压沙,解决沙漠化问题,特别是威胁北京的沙尘暴问题,其次才是改善水资源条件。 长期以来这个构想并未受到中央政府和官方媒体的重视。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再次将这个构想推上了舞台,这主要得益于私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也是赶在11月16日中国工程院举办的《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会议之前,抢占舆论的关注点。 公众参与工程讨论的重要性 公众参与工程讨论,是民主和科学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决策正确的保证。目前在中国网络上对这一构想正进行着激烈和有益的讨论。支持的、反对的、感到新奇的、表述置疑的都有。根据笔者的观察,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压制某方意见的封杀现象,这是积极的一面,也是好的开端。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在决策之前都缺少这一环节,所以难免决策错误。 目前还不是对工程做评价的时候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工程的设想,十分新颖。过去传统的、官方的调水工程是从南向北调水,从高向低调水,而且是调淡水。这个设想是从东向西调水,从低向高调水,而且是调海水。任何解决中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构想和工程建议,都具有正面意义。这些构想和建议,都应该在科学和工程技术层面上进一步深化和完整,经过公众充分的自由的讨论,经过独立和中立工程可行性论证,经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最后做出决策。但是目前还不是对海水西调工程做评价的时候。 海水西调vs南水北调工程 通过公开讨论,可以让人们了解许多信息,思考不少问题。比如为什么治理沙漠化没有成效?新疆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半,为什么会缺水?为什么中国常常喊缺电,时常拉闸限电,而发电装机的使用率却不到50%?有一个问题可以提出来供大家思考:为什么霍有光教授早在1997年提出的海水西调构想,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 笔者以为,是因为中央政府的思路十分狭窄,总认为,解决北京、天津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唯一的可行方案。借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机会,中央政府仓促决定南水北调工程上马,以保证奥运会能喝上来自长江(其实是长江支流汉江)的干净水,根本没有经过公众充分的自由的讨论,也没有经过独立和中立工程可行性论证。 有了霍有光教授的海水西调构想,南水北调工程就不可能是唯一的可行方案。对比海水西调构想就可以发现,南水北调工程的缺点很多,是舍近求远,舍有求缺,舍易求难,舍低求高,舍省求费,舍小求大。 南水北调工程目前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调水到北京、天津,距离都在一千公里以上,而天津就在渤海湾边,北京距离渤海的距离不超过50公里。这是舍近求远。 南水北调工程目前的水源汉江,已经是水资源缺乏地区;未来的水源长江,到2020年也将是水资源缺乏地区;与之相比,渤海的水源就要充分许多。这是舍有求缺。 中国早已掌握了海水淡化技术,无论是利用火电厂的余热还是利用薄膜技术;而南水北调工程工程难度大,如下穿黄河的技术,经过膨胀土地区的技术,高架渠道的防地震技术,与数百条河流的交叉技术。正是这些技术难题,使得南水北调工程完工期推迟到2014年。同样,南水北调工程的移民人数也从当初的二十万涨到四十多万。这是舍易求难。 南水北调工程的造价一涨再涨。根据2008年的计算,调一立方米水到北京的费用为二十元人民币;而根据海水西调的构思,调一立方米水到新疆(包括海水淡化费用)为十元人民币,那么调到北京的费用必然低于十元人民币。这是舍低求高。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采用明渠形式(目的是让人看得见),仅输水明渠的水量蒸发和渗漏量就相当于最终进入北京的每年十亿吨的水量;如果采用海水淡化和管道输水,可以保证99%的水到达目的地。这是舍省求费。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超过三峡工程,因为它横切超过七百多条河流,破坏中原大地的河流生态体系;对比南水北调工程,引渤海水到北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小得多。这是舍小求大。 正因为“海水西调、引渤入新”工程设想提供了一个选择,也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一个对比,从中可以清楚看到南水北调工程的缺点和决策的错误。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读者反馈 俄罗斯有萨列哈尔德,目前部分乌拉尔联邦区, 逆转乌拉尔的流量和叶尼塞河鄂毕河,地球科学和地质工程和民政事务总署北水南调失败的例子,从中可以清楚看到南水北调工程的缺点和决策的错误。作为参考。GEOGRA, USA 引黄河入渤海,筑蜂窝状坝,分隔渤海,安置只出不进的阀门,逐一淡化渤海,是事半功倍,长远利国利民的工程。能取消南水北调,获得取之不尽的淡水。若再引淡水灌沙漠,则更胜海水多也!许培鑫, 中国上海
zhongwen_simp.130712_us_treasury_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7/130712_us_treasury_
美财政部:中方对话中承诺汇率市场化
美国财政部星期五(7月12日)表示,中国在双边对话会上承诺,将朝向市场决定的汇率机制前进,并继续对美国开放金融领域。
美国希望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 美国财政部就本周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发表声明说,中国认可美国对网络窃取商业秘密活动的关切,并且承诺加强执法。 声明还说,中国将在今年年底以前,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经过修改后的政府采购协议。 声明说,中国将在今年夏季和美国展开密集技术讨论,以解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障碍。 中美对话 此前,中美高层官员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为期两天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这次对话是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一个月后的又一次重要高层接触,亦是中美两国政府换届后的首次对话。 双方代表官员就两国安全和经济等诸多问题举行了磋商,对话还触及了斯诺登事件和人权等问题。 (编译:陈书敏,责编:路西)
zhongwen_simp.121031_china_economist_interview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10/121031_china_economist_interview
对话:习近平不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
中国过去十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盛公司预计中国在未来十年内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总编约翰·米克斯韦特(John Micklethwait)在接受BBC中文网专访时指出,中国的经济成功得益于“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但时至今日,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开始显现。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必须要采取措施,应对经济放缓和政治层面的挑战。
上周发表的《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习近平:必须改变中国的人》一文。 中国的所谓“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是否仍然行之有效? 总体来说,中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表现相当不错。但是随着中国不断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竞争压力,中国的企业家感到失望,因为他们得不到资本,当局把资本只投入国有企业,国家资本主义的困难很可能现在就要出现。 中国确实取得了突出成就,因为其推行的国家资本主义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人们预期。但是这些成就有其自身有局限性。 视频:《经济学人》主编谈中国的转型和挑战 英国《经济学人》主编约翰•米克斯韦特(John Micklethwait)接受BBC中文网专访,谈中共十八大和中美关系前景。 收看mp4 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 下载Flash 用视窗媒体播放器播放 在外交政策方面,胡锦涛和温家宝在过去10年有什么突出特点? 总体来看,他们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中国正在崛起,肯定会与周边国家产生矛盾。这并非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所有正在崛起的国家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我认为,胡锦涛和温家宝一开始就把台湾问题作为次要问题来处理,这样做是很精明的。但是在处理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上,却没有采取同样的做法。 在处理中美关系方面,胡温表现不错,但也有失衡。中国有时候认为这个世界是中美两国主宰,但是其实美国仍然比中国强大,美国仍然是世界霸主,仍然其军力很强大。如果考虑到私营公司,美国的金融实力仍然很强大。倘若中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我认为是错误的。 如果看一下亚洲,就会发现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与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接壤,还有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都存在领土争议。这是一个各种问题交织的地区。总体来说,中国的崛起迄今仍然是一个和平的过程。 最近中国经济已经开始放缓,一些分析人士说,中国经济双位数高速增长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这种形势是否会引发社会动荡? 如果中国经济放缓,引发社会动荡的风险肯定会增大,任何国家都会遇到同样的风险。像中国这样高速增长的国家,就更是如此。 像我这样的西方记者到了中国之后,很关注人权问题,但是你要和中国老百姓交谈,就会发现他们更关注经济和教育这些基本问题,诸如此类中产阶级经常关注的问题。 如果经济能保持强劲增长,人们会对政治打压,政治控制以及腐败现象采取某种程度的容忍态度。薄熙来丑闻曝光后,公众对这些领导人为非作歹,无法无天的表现感到强烈不满。 在任何国家,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过去10年,这一现象令人震惊,肯定会造成社会问题。 中美建交的关键人物基辛格年事已高,中美急需新的沟通关键人物。 这是否会给中国新领导人造成严峻挑战? 我对中国最高层新领导人感到乐观,虽然薄熙来案曝光造成很坏影响,但是总体来说,最高层领导层的素质还是不错的,现在出问题的是省一级领导人。在省一级领导人当中,腐败问题,户口问题和教育问题都比较突出。这是对最高领导人的巨大挑战,特别是习近平。他们需要改革行政管理和医保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鼓励老百姓消费,要让老百姓放心,让他们感到老有所养,省一级的领导人不会把他们的钱卷走。现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省一级领导人身上。 如何看中国领导人以及改革前景? 我认为,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你会看到一些改革,一些务实的改革。我不认为他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会突然宣布实行普选和全面民主。我更倾向认为习近平会继续推进经济自由化。 他所面对的巨大挑战是,中国将出现贫富悬殊,他出身的太子党仍然控制着中国大部分经济。但是中国领导层善于推行渐进改革,如果中产阶级知道会从中获益,就会支持渐进改革。但是如果精英层找借口,拒绝改革,社会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化。 米克斯韦特毕业于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主攻历史;是 《经济学人》驻洛杉矶的首任记者;后担任纽约站站长。 美国战略重点已经转向亚太地区,中国新领导人即将上台,中美关系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对于中国新领导人来说,他们将要面对美国的战略变化。美国把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按照一些人士的说法,就像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面对日本一样。但是美日之间是经济层面上的竞争,而美中之间不但是经济上的竞争,也是政治上的竞争。 美国已经称霸接近一百年,眼前突然感到身边一条巨龙崛起,咄咄逼人。这就对美国政治造成冲击。如果美国或者中国过度伸张自己的国家利益,就会出现问题。 假如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当选美国总统,他表示将在当选的第一天宣布中国是汇率操纵国。我觉得,中国在5年前比较容忍美国这种类似保护主义的指责,会保持沉默。但是对于主张“中美”主宰世界的新中国来说,已经很难接受美国发出的最后通牒。这就会引发中美关系紧张。罗姆尼和习近平都不希望看到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但是两位领导人会被各自的国内政治推向贸易战边缘。 在美国大选竞选活动中,奥巴马和罗姆尼把对华贸易当作皮球来回踢,罗姆尼对华采取强硬姿态。美国对华政策是否会变得日趋强硬? 在美国大选中,对华采取强硬态度,能够争取更多选票。罗姆尼已经提出,如果他当选,会在第一天就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奥巴马也不示弱,指责中国操纵贸易。 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在利用反日情绪。不过应该看到,美国大选竞争激烈,两位候选人势均力敌,不过奥巴马和罗姆尼必须看到,美国选民比较有经验,不会盲目接受他们的说法。 我认为,美国大多数选民会期待他们的领导人继续与中国保持接触。在一些领域,美国对华保持强硬态度是好事。在中日钓鱼岛争议中,美国向中国强调日本是美国的盟国,美国会保护日本,这样强硬表态是有好处的。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明确表态比模糊表态要好。 您如何评价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总体来看,奥巴马以及胡锦涛和温家宝在处理中美关系方面,基本上都避免出现大问题。奥巴马在处理对华关系上,虽然遇到某些挫折,但是总体表现不错。奥巴马对华政策最初不是很明确,后来比较明确。 坦白讲,在中美政府相互了解程度上,仍然存在不平衡。中国方面对美国的了解很透彻,他们知道哪些国会委员会在做什么。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国务院对中国有深入了解的官员不多。如果美国要保持与中国接触,要制定明确的对华政策,必须要深入了解中国。有趣的是,当美国当局谈论中国专家时,他们总是提出基辛格和佐利克。这些人的年龄实是老了一点。 网友如有评论,请用下表: 读者反馈 米克斯韦特显然对中国有偏见。这次钓鱼岛的纠纷是日本右派挑衅加上美国政府的挑拨才会造成中日关系如此恶化的。并非中国政府利用人民的反日情绪,而正是一贯在全世界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所表示的态度而造成的。很明显,美国就在中日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乘机迅速地把冲绳人民激烈反对的鱼鹰飞机运到了日本,并且就在这个时候在日本新设了反导弹基地。日本就是因为有美国的这种支持才敢不正视历史事实。中国历史上一直受到美国的欺负,大部分美国人却没有这种认识,美国人该清醒认识美国的所作所为在世界上是很不得人心的,美国人不要再盲目以为美国是世界上最正确最伟大的国家了!Minamoto, Japan 有二点要注意:1.用"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来形容未尝不可,但中国近十年来的经济起飞应是是源自于大量的国内建设以及私人企业所谓个体户的开放和台湾及香港经济发展模式的引导。2.共党一党独大的政府运作,给予外界强烈的不透明和不民主的印象,难以清除民主国家人民的疑虑,自然也影响这些国家的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因此中国在这方面要多改善。Paul hsu, Roseville, MN, USA 中国不可能出中国的戈尔巴乔夫。原因是中国人自私、贪生怕死!如不是,赵紫阳就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了。JP, FRANCE 戈尔巴乔夫应该是温家宝总理。ANTICAROMA, YITALI ROMA 联络荐言 * 须填写项目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20828_rolling_tibet_self_immolatio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28_rolling_tibet_self_immolation
四川阿坝两名藏人自焚身亡
四川阿坝县两名藏人为反抗中共当局对藏人的政策27日(星期一)自焚身亡。
来自西藏流亡政府的消息说,阿坝县18岁的前格尔登寺僧人洛桑格桑和17岁的旦木曲星期一上午9点左右,在格尔登寺东门外的“英雄街”上点火自焚。 消息来源说,不知道这两人是在自焚地点或是在医院死亡的。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world-5462804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4628047
与病毒共处 — 新冠、流感和人类的三角关系
萨帕纳瓦(Sapanawa)部落第一次跟外面的世界接触。
地点:巴西最西端辽阔的亚马逊盆地中的迪维索尔山脉国家公园(Serra do Divisor)。 从空中鸟瞰,那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绿阴遮蔽下面有瀑布、河流、休眠的火山和人类村庄。体型庞大的犰狳、美洲虎和貘在这片山水丛林间漫游,与世隔绝的部落人在这里生息繁衍,大体上跟他们3.2万年前一样。 不过,对于萨帕纳瓦部落而言,从2014年开始。一切都变了。 当时,几个部落成员在秘鲁和巴西边境遭遇越境偷伐林木的团伙,在逃避暴力袭击途中,仿佛时空错乱,闯进了另一个偏远部落的村庄打劫。那个部落几十年前在那里定居,而且跟现代文明有了接触联系。 随后,这几个萨帕纳瓦人在一个政府机构人员陪伴下度过了三个星期;那个机构缩写FUNAL,职责是保护土著居民不受外部世界打扰或伤害。 亚马逊流域的土著人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很独特 — 他们说古老的、鲜为人知的语言,其中一些不包含表达数字和颜色的词汇;通常来说他们的社会是平等的,而且他们是地球上唯一没有被困扰人类其他社区各种疾病侵扰的人群。 一些与外界没有接触的人 — 尽管不是全部 — 从来没有经历过伤风感冒或染上流感的痛苦,也从未遭遇过其他致命疾病的威胁,例如麻疹。 萨帕纳瓦部落的这种零疾病状况相当脆弱,在部落成员与外界初次接触后就很快结束了。短短几天内,许多人感到身体非常不适;他们感染了呼吸道疾病,可能是流感病毒。 当原始部落第一次接触流感时,死亡率通常很高。但是这次很反常,结局相当圆满。那几个袭击其他部落村庄的人得到治疗,没有一个人丧命。经过短暂隔离,他们回到了自己部落和家人团聚。 在那个社区所有的成员看来,这就是流感疫情的终结。 无流感社区的存在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世界其他地方是否也能够消灭这种病毒?实际上,世界正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令人神往的第一步。 早在2020年1月,澳大利亚的夏季末,全国经实验室检测确认6962例流感。当时Covid-19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且大多局限于中国。通常情况下,随着白昼变短和冬季来临,流感病例照例会比平时增多。 但当时情况正相反,出人意料。到了4月份,澳大利亚只有229例流感病例,跟前一年同期的18705例完全无法相比。而且当时Covid-19已经横扫全球,包括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内的100万人已经感染,疫情还扩散到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防疫隔离封锁措施付诸实施,洗手消毒不断普及,戴口罩已司空见惯,虽然最后这件事在亚洲比其他地方更普遍。 到了8月,情况已经非常明朗,澳大利亚见证了有记录以来最温和的一个流感季。总体而言,2019年的感染率不到十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新冠大流行之前。而且,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测试比往年更多的背景下。 世界其他地方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联席负责人最近对CBS新闻说,南非“今年没有流感季”;在新西兰,医生们在每年一次的排查中没有发现一例流感病例,作为对比,前一年抽取的拭子中有57%呈阳性。 意外收获? 许多专家认为,出现这种趋势可能与新冠疫情爆发后实行封锁隔离、社交间隔和卫生状况提高有关。 现在南半球的冬天已经结束,而北半球开始进入秋冬季节。虽然现在刚开始换季,但可以看到情况似乎与往年完全不同。 截至9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说,从热带非洲到加勒比海地区,流感病例的“缺席”堪称全球现象,感染病例之少远低于预期。从9月7日开始的一周中,流感追踪系统FluMart仅录得全球经实验室确认的12起流感病例。 芝加哥大学流行病专家莎拉·科比(Sarah Cobey)说:“我们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和香港看到的不光是流感季衰减非常明显,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一样。” 当然,今年病例数量大减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人们或许因为害怕而不去看病,有些地方因为医疗资源被挪作他用导致测试减少。但许多专家觉得,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疫情爆发后实行社交间隔和卫生状况的改善。 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微生物学家、RNA病毒专家彼德·帕雷斯(Peter Palese)说:“我们对这个现象并不十分了解,但可能跟人们彼此交往互动方面的改变有关。” 这又引发了其他一些问题。流感病例稀少这种新情况对病毒会产生什么影响?从理论上讲它有可能永久消失吗?其他病毒是不是也受到影响? 人类并不总是跟流感并存的。据信,人类大约是一万年前从第一批驯养的家禽首次感染了病毒。当时人类正开始脱离狩猎采集,向耕种转型。数千年来,病毒一直局限于“旧世界”,后来随第一批欧洲殖民者传到美洲大陆。这些欧洲殖民者还给新世界带去了许多其他疾病,包括天花,麻疹,布氏鼠疫,疟疾,麻风,水痘,腮腺炎,斑疹伤寒,霍乱,白喉和黄热病。 所有这些病原体一直与人类共存,直到1980年5月8日WHO正式宣布天花已经被彻底消灭。唯一另一种几乎被消灭的人类病原体是SARS(萨斯);对付这种病毒,第一步是依靠疫苗接种,第二步是依靠接触者追踪。 不幸的是,这两种方法目前对流感病毒都不适用。 病毒狡猾多变 “流感病毒最大的问题是它会变,”帕雷斯说。这种病毒一直在变异、进化,因此我们的免疫系统在清除一次感染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识别它,那意味着我们会一次又一次被感染。根据一种估计,每年患流感的人占全球人口10%。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坏消息。单靠社交疏离不可能消灭流感。帕雷斯说,即使英国、美国和中国人人都戴口罩,也不意味着世界其他地方都会照办,何况现实并非如此。即使今年流感病例很少,总还是有一些地方仍有病毒传播。 另外,即使发达国家可以彻底消除这种病毒,但由于我们缺乏长期免疫力,因此只要一例感染病例就能导致新的流行。 科比说:“人类的分布方式使流感病毒可以做到这一点 — 它们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中传播,生息繁衍,不会灭绝。” 当然,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由于流感的进化速度快,目前的疫苗通常只能保护人们大约六个月。病毒之所以能够成功避免灭绝,主要依靠“抗原漂移”,即逐渐积累影响病毒颗粒头部(通常是免疫系统识别病毒的部分)的突变,直到变异达到一定程度,使它不再被识别为威胁。 这种变化通常发生在越冬的季节,因此一旦季节结束,它可以跳回地球的另一端。 (住在赤道附近的人们也会定期感染,尽管这些感染可能会全年发生,而不是季节性发生)。 目前,必须每年开发新的疫苗,以应对预期在次年传播的病毒。北半球疫苗的成份在2月确定,而南半球是9月份确定疫苗的成分。 于是,“通用流感疫苗”这个新事物闪亮登场。这种疫苗只需要注射一次,就可以年复一年保护您抵御各种类型的流感病毒。有了这个工具,就有可能制定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计划,让流感传成为历史。 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为此努力 —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我们正在逐步接近目标。 早在1980年代,帕雷斯和同事们发现,跟多变的“头部”不同,病毒的“茎”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因此针对一种菌株的茎的抗体也可以跟其他菌株结合,从而被识别。人体会自然产生抗体,但其头部较大且更醒目,因此免疫系统倾向于病毒头部识别而忽略茎部。 研发通用疫苗的挑战在于如何把免疫系统朝正确的方向缓慢地推动。 这正是名字不太起眼的H1ssF_3928疫苗的设计目标。这支疫苗在动物试验中已经证明可以提供对H5N1(也称为禽流感)的免疫力,尽管它是由H1N1(猪流感)的茎制成的。它目前正在人体试验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先给志愿者接种疫苗,然后对其跟踪监测,查看他们产生哪种抗体。 H1ssF_3928只是目前正在开发的许多潜在通用疫苗中的一种,如果成功的话,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但是即使这样,也还有一个陷阱。 问题在于,现在不仅有一种流感病毒 — 今天的流感是一种多头怪兽,每年传播四种主要毒株。其中两个属于甲型流感,其他动物也会传染,另外两个属于乙型流感,仅在人类和海豹中发现。有时,非人类流感A病毒会迅速感染我们,并引起大流行,例如1918年和2009年的大流行,两种病毒都可能来自猪。 帕雷斯说:“通用流感疫苗只会根除乙型流感,而不能消灭甲型流感。” 他解释说,即使捕获了目前在人类群体中传播的所有甲型流感病毒,野外和驯养动物身上的无数新菌株仍有可能传播给人类。 “因此,就甲型流感而言,我们必须不断为全体人群接种疫苗,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像我说的那样,驯鹿、鸡、猪、马身上的病毒仍旧会跳到人类身上。” 帕雷斯以天花为例。这种病毒的特征使它能够被消灭:进化缓慢,没有动物宿主。但即使有这些优点,也花了近200年时间才彻底使它灭绝。 一劳永逸“神”疫苗? 不过,虽然流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但当前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正在以其他方式对流感病毒产生影响。这里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种比另一种更为可取。 首先,这个病毒的变异可能比平常慢。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明年看到的菌株与去年传播的菌株不会有太大不同,而且感染症状可能相对较轻。“我最近和我的一位同事谈论这件事,”科比说, “流感的难点在于,它一直在变,变成我们从未见过的新东西。它从一开始就是如此不可预测。” 帕雷斯说:“很简单,如果病毒数量减少了,那么发生的变异就会减少。”他解释道,如果有一万个感染病例,从统计学角度来说,可以预计出现10个变异,如果只有一千个感染病例,那么变异也相应只有其十分之一。 从理论上讲,任何影响病毒传播量的因素都会影响其进化,甚至包括目前可用的流感疫苗。 帕雷斯说:“如果比尔·盖茨(微软的亿万富翁慈善家和联合创始人,曾帮助根除脊髓灰质炎)出钱,95%的人同意接受这种疫苗,那么我认为这种免疫保护将可能导致不同的达尔文式选择。” 而世界人口中只有大约5%接受了疫苗接种。 肺炎疫情: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能否成为世界变革的机遇? 也有另一种可能性。 实际上,我们不确定社交间隔距离是否导致了全世界流感感染减少。如果没有,那么病毒的变异演化速度可能基本上没有变化,这意味着明年,当社交疏离基本上被放弃时,现在流感病例很少的地区可能会出现重大反弹。 科比说:“如果没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传播,那就意味着人们对那些病毒不再有免疫力……我真正担心的是,一旦有了(Covid-19)疫苗,对其他那些病原体将意味着什么。” 科比建议,与其将精力完全集中在开发疫苗上,不如借此机会投资于也可以对抗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预防和治疗,例如改善卫生状况和呼吸机的使用。“这样,也许当这种疫苗真正出现时,我们可以不必回到原来的状况。” 不过,帕雷斯更愿意强调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他说:“即使它不能完全起到保护作用,也肯定会导致疾病变得较温和,而且又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疫苗。” 关键在于,科学家们现在并不知道当人们同时感染了新冠肺炎和流感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帕雷斯说:“我们真的不知道。我非常担心这可能会加剧疾病的伤害力。” 欢迎浏览BBC Future,或点击阅读原文
zhongwen_simp.110704_rolling_japan_china_alert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1/07/110704_rolling_japan_china_alert
日本呼吁中国合作解决南海争端
日本外相松本刚明呼吁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解决海上争端。
共同社说,周一松本刚明对中国官员表达了对中国同东南亚国家主权争议的担心,并且对中国海军最近在南海的活动表示关注。 松本刚明在会见过中国外长杨洁篪后对记者说,国际社会对自由航行和海上安全有共同的利益。 他希望防止海上紧张局势升级。
zhongwen_simp.151005_taiwan_tsai-ing-wen_japan_visit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10/151005_taiwan_tsai-ing-wen_japan_visit
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访日活动受瞩
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周二(10月6日)下午抵达了东京羽田机场,展开她此行预定4天的访日行程。蔡英文有过无数次访日经历,但作为明年1月台湾总统大选的有力候选人,这次访日备受日本内外关注,也遭遇了中国外交部发表“重大悬念、坚决反对”的阻拦。
蔡英文10月6日下午抵达了东京羽田机场,展开她此行预定4天的访日行程(图为蔡英文在台北松山机场准备搭机前往日本)。 蔡英文此次访日行程非常紧密,周二抵达后,她随即前往日本政界集中的永田町地区,到访众议院议员会馆、与日本超党派国会议员亲台湾组织“日华议员恳谈会”议员座谈,晚上出席在日台湾人团体主办的欢迎晚宴。周三蔡英文将访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故乡山口县、预定与山口县知事村冈嗣政会谈并参观该县下松市为台湾制造铁道车辆的日立工厂-笠户事业所等,当晚返回东京。 周四和周五蔡英文预定访问日本最大在野民主党和最大执政自民党,并预计会出席台湾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预定周四在东京举办的“双十国庆酒会”,蔡英文此行最受关注的政治活动,包括可能与安倍晋三等日本政要见面、会谈,预计都将集中在最后两天。 对日吹风 不过蔡英文上周四在台北与各大日本传媒记者会谈时,被问及是否有与安倍会谈的日程,她答:“没有那样的计划”。蔡英文说,她访日是为了体现重视对日关系,“希望与日本和亚洲各国一起维持地区安定与和平”,对中台关系,蔡英文重申以维持现状为目标,强调“维持现状能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台湾社会的共同认识,希望台湾能更尊重民意”。 对日本记者追问如果蔡英文明年当选台湾总统,如何处理“九二共识”的问题,蔡英文只以“说了该说的话”来回避正面答复。 蔡英文还对日本成立《安保法》说,“有没有安保法,都期待日本对地区的和平发挥重要作用”,她称此行也可能与日方造船业交换台湾急需加强国防的新型潜水艇技术的意见,“台湾学习日本造船业的地方很多”,显示台湾新型潜水艇有意与日本合作的意向。 日台关系 日本与台湾的关系,以往一向是与国民党深交,直至台湾前总统陈水扁的时代,日本亲台湾的政客还私下感叹“与民进党缺乏沟通和沟通渠道”。只有蔡英文几乎是民进党内长期默默耕耘日台关系的政客,她本人不仅早年学过几年日语,而且在她还未受到台湾内外广泛注目前就经常访日。 对日本记者追问如果蔡英文明年当选台湾总统,如何处理“九二共识”的问题,蔡英文只以“说了该说的话”来回避正面答复(资料照片)。 2005年3月台湾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一名国民党籍的新闻官推荐和安排BBC中文网记者采访蔡英文时,该名台湾官员私下对记者说:“你要留意蔡英文,她是民进党内有留意价值的政客”。采访后,记者也对蔡英文冷静、有逻辑的学术思维和务实的政治主张印象深刻。 安倍本来就是“日华议员恳谈会”成员,BBC中文网记者多年前在东京“台湾双十国庆酒会上”,就曾见过当时还没出任首相的安倍到场。 台日外交关系在1972年中日建交时中断,此后日本为了履行一个中国的承诺,日台首脑不接触,也不接受执政期间的台湾总统访日。不过真正与台湾关系疏远,尤其与国民党关系疏远是在马英九时代。尽管马英九公开否认过他持有讨厌日本的感情,但日本广泛视马英九为“嫌日派”,与蔡英文亲日态度对照鲜明。 日本民主党2009年至2012年政权期间,安倍访台时多次与蔡英文见面、会谈过,这次蔡英文访日也是她显示有意访日的前提下,由安倍弟弟岸信夫(过继给岸家)出面邀请实现。 福冈市民团体“台湾研究会”事务局长永岛直之认为,蔡英文访问安倍故乡有利于她竞选总统,他说:“蔡英文到访安倍故乡,给人与安倍距离很近的印象,是她判断在感情上亲日的台湾,此举有利于竞选”。永岛还认为,对安倍来说,不但本来与蔡英文的友情和蔡英文“行情看涨”,而且从蔡英文今年访美受到厚待、中国亦高度关注蔡英文访日行动等综合考虑,“以山口县出面来间接支持竞选总统的蔡英文”。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上周三在记者会上警告蔡英文访日时说:“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国际上从事‘台独’分裂活动、破坏和挑衅两岸关系”。 (责编:萧尔)
zhongwen_simp.121117_rolling_france_gay_marriag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1/121117_rolling_france_gay_marriage
法国示威者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
大批法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有关让同性婚姻及同性伴侣收养子女合法化的计划。
警方表示,在首都巴黎参加示威的人数至少多达7万人。 与此同时,在里昂、图卢兹和马赛等城市也出现了示威抗议。 示威者包括倡导家庭观念的组织以及罗马天主教群体。 法国总统奥朗德曾承诺修改法国法律,以允许同性人士结婚。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20822_rolling_china_japan_demo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8/120822_rolling_china_japan_demo1
河北石家庄几百人参加反日游行
中国再出现反日示威,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有几百人上街游行。
中新社报道,大批民众和学生周三(22日)在石家庄市政府对面的长安公园集合,游行前往石家庄解放纪念碑,警方沿途实施交通管制,期间示威者高叫口号,要求日本滚出钓鱼岛,还高唱国歌,挥动国旗,沿途不断有人加入。 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十多个城市星期日出现反日示威。
zhongwen_simp.140710_twletter_tw_china_nkore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taiwan_letters/2014/07/140710_twletter_tw_china_nkorea
台湾来鸿:中韩FTA在望 台湾经贸优势再流失
燠热的夏日午后,台湾社会弥漫着一股焦躁和无力感,只因面对内外交迫的处境而苦无对策。
习近平与南韩总统朴槿惠发表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将全力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协议(FTA)谈判。 日前,在民进党立委抵制下,立法院临时会无法完成监察院长、副院长与监察委员同意权投票,草草宣布散会。 国民党计划在本月底再开临时会,除了继续处理监察院人事同意权案之外,也考虑把《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草案》列入议程。至于高度争议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及《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是否列入,“还要再思考”。 炎炎夏日让人懒洋洋,立法院同样显得意兴阑珊,欲振乏力。 在此同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南韩,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习近平跳过北韩,直接访问南韩,他与南韩总统朴槿惠发表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将全力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协议(FTA)谈判,并设定目标于本年内达成协议。 由于台湾和南韩、中国大陆经贸关系密切,这则国际新闻终究引起台湾社会的注意,关注其后续发展和效应。 一般认为,从台、韩竞逐中国大陆市场的角度来看,未来的走势显然对台湾不利。 根据统计,台湾和中国大陆去年双边贸易达1243亿美元,占台湾总贸易额21.6%。相形之下,中国大陆目前是南韩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去年双方贸易额超过2700亿美元,相当于韩美、韩日贸易额的总和。 由于台、韩出口货品高达七成以上重迭,一旦中韩FTA生效,台湾部分输销中国大陆产品恐将受到严重冲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南韩,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台湾早在2010年就与中国大陆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而抢得先机,可惜台湾社会对ECFA的解读天差地远,难以凝聚共识,导致《服贸》现在仍卡在立法院,《货贸》以及后续协议谈判也受到影响,原先取得的优势正快速流失。 如果中韩年底成功签署FTA,韩国与已签署FTA国家贸易额占总额比重将由38.93%增至60.22%。相较之下,台湾先前与新加坡、新西兰签署FTA,取得部分的成效,但台湾的比重目前仅为9.69%,届时台湾出口可能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根据台湾经济部评估,中韩FTA实行后,直接影响台湾产值(GDP)下降0.23%、对中国大陆出口年减20亿美元,冲击面板、工具机、石化及钢铁等产业。 面对台湾经贸优势不断流失,当时人在海外进行国是访问的马英九总统,以“心急如焚”来表达对台湾经济前途的忧心。 马英九总统指出,中韩若签订FTA,一定会影响台湾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占有率,将影响台湾经济,拉大与南韩的差距。 马英九总统表示,他从来没有要把中国大陆“天使化”,但也不必把中国大陆“妖魔化”,并呼吁在野党别再抵制自由经济示范区和服贸等相关法案。他指出,若我们继续内斗,“不是斗倒国民党,而是斗垮台湾经济”。 若从历史脉络来看,马英九总统的感慨,其来有自。 台湾和南韩昔日同为美国阵营中的反共前哨,从威权走向民主,同样以其经济成就而名列“亚洲四小龙”,共享殊荣。一路走来,台湾和南韩有如兄弟之邦,也有瑜亮情结。 晚近,南韩突飞猛进,台湾却被纠结的内部逻辑所羁绊,双方的差距愈来愈大。 当台湾在国际棒球比赛败给南韩队时,一名体育主播面对镜头流泪说:“好想赢韩国”,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与回响。因为,他一语道破台湾社会的心声:真的好想赢韩国。 只是,如果台湾不能摆脱内耗和空转,赢韩国的梦想,恐怕只会愈来愈遥远。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读者反馈 南韓突飛猛進除了處處去簽FTA, 也是因為南韓產業大力發展創新與轉型. 如果你有跟韓國競爭過, 就知道人家產品厲害的地方加上零關稅如虎添翼. 不要每次一味的歸咎於FTA這樣單一的原因, FTA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 這樣的新聞可以當作警惕,但不要變成政治手段的恐嚇. 我身在台灣,目前為台灣本土中小企業賣命,做外銷, 對政府眼裡 對外只看見中國和 對內沒有痛地斯痛帶頭檢討與改進台灣產業體質而感到憤怒. 看完一篇文章請一定要思考媒體的出發點與操作, BBC中英文版對有關中國的報導疑似越來越不中立. CHENG, 台灣 馬英九總統說的對,沒有必要把中國大陸「天使化」,但也不必把中國大陸「妖魔化」,兩岸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是一定要的!台灣人應採務實的態度,但民進黨煽動恐中、仇中的情緒,導致許多人無法理性冷靜的思考。 仔細想想,兩岸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怎會妨礙台灣的民主??翻開史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因為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而亡國的,因挑釁對立而亡國的倒是一大堆,民進黨一味的搧動仇中情緒,其實只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其他人實在不用隨之起舞。 文龍, 這位記者的評論為何如此偏頗?這種觀點把台灣跟中國死綁在一起,彷彿世界除了中國,就沒有別人可以跟台灣做生意了。完全無法認同此位記者所文之內容 Wu, France "一旦中韓FTA生效,台灣部分輸銷中國大陸產品恐將受到嚴重衝擊。" 减少生产,减少用电,正好废核4.。 汤哥哥, 台北台湾 四零年代與五零年代,台灣走過了一段漫長艱困的日子,今天的情況再壞,總壞不過當年吧!96年台海危機,面對中共武力恫嚇,還不是在艱難困若與恐懼徬徨中挨過去?『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時窮節乃見』、『不為五斗米折腰』,由古賢先哲的訓語,到『毋忘在莒』、『戒急用忍』的近代警語,印證當下時局,面對經貿【優勢流失】的當兒,台灣須有再度面對時艱的勇氣與準備。是否願意拿出剛踏上軌道,看似虛無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去換取實質的【經貿繁榮】?台灣能不慎思再三?天在變、人在變、時局在變、中國也在變,能處變不驚、堅定立場、沉著應對,才可立不敗之地。豈可拿【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和一時的【經貿利益】交換? 孟光, Hong Kong 這只是一篇假藉中韓FTA,為中國狗民黨來威脅台灣國民,來宣傳服貿的文章而已,這是狗民黨幾十年來的老套了,看看就好沒甚麼好評論的,樓上"孟光"的觀點是正確的,沒有一個國家會冒著被侵略的危機,去換看不到的經濟利益. golden,Taiwan, 从目前的情况看,台湾两派的立场无法调和。结论应该是可以肯定,台湾与韩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就应了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自己要死,谁也救不了,让它去吧! David, USA, New York 台湾经济终究将会被民进党绿营整垮,可悲的台湾假民主,倒霉的还是一般普通百姓。井底之蛙的思维该改一改啦。 一华人, DIdcot 還是趕快回歸天朝 光日規汽車就降價不少且配備全部回來 小島怎樣和別人鬥 刁民, 台灣 我也非常失望BBC竟然出現這種偏頗不公立立場的記者.這種報導感覺就像中國時報才會出現的. 我不反對服貿, 但我不能接受黑箱作業! Y.C Lin, 民主又不能當飯吃? 難道全球只有台灣是民主社會? 南韓、英國、德國都是民主國家。但是都不排斥與中國開展自由貿易。人家也不怕中共啊? 台灣是在怕什麼呢?自己斷送自己的經濟利益,只以為強調恐中,反中。真的缺乏世界大局觀。等大家都超越你們,等台灣經濟真的倒退的時候,大家就要為民主買單了。民進黨現在分明是不想國民黨執政出成績,但是民進黨假如重新執政,也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到時候如果小英肯簽,再看看台灣人會怎麼說?你們還會反對嗎? pda2000, Polanyi 中韓FTA 本來說雙方沒共識 然後首領見面就年底要過 你說誰不急? 你真的有看過完整的服貿內容? 有看完所有公聽會 還是民粹進步黨的鬼話說說你就相信? 卡在立院九個月了是假的嗎? 你知道服貿是ECFA的一部份嗎? 當你過ECFA時就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你知道福斯豐田本來要來台灣 因為服貿導致貨貿變慢 現在應該都沒了 在你只會說別人親kmt時,你要不要想想自已是不是過度只相信dpp的鬼話? 台灣本來就是搞死自已, 中華民國 这个经贸和民主到底有什么关系?本来合理的事情非要挑刺。和大陆的经贸就是不民主?你这样说韩国就不民主了?当大陆人已经放弃国共两党的对立,台湾人却还沉浸在仇恨中。怀抱仇恨的社会必定无法前进。记者说的都是事实,只是台湾社会不愿意承认。继续这样台湾只会被全世界边缘化。 Alex Chaw, Hong Kong 中韓FTA中韩FTA是经过多次磋商,ECFA10年谈到14年才签订,一字未改你信吗?达成协议后当然“一个字都不能改”,该协议算是毁约吧?而且是单方面的 未署名 30%的人创造了社会80%的财富,承担了社会100%的责任,剩下70%的人从不缴税,不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在一人一票的制度下,选出的政权却只维护70%从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的利益,而代表承担了100%社会责任的30%的人却要么无法在选举中获胜,要么获胜后被反对派搞游行示威,这就是民主,貌似最公平的制度,本质上却是如此的不公平… 黍黍, 香港 列王紀上3章16-28節,那裏記載2位新生兒的母親帶著一名男嬰來到所羅門面前請求判決新生兒是誰的。 所羅門王思索了一下,吩咐拿刀來。他宣佈只有一個公平的解決方案:將活著的孩子劈為兩半,每個母親得到一半。當聽到這個可怕的裁決時,男孩真正的母親喊道:“我主啊,將活孩子給那婦人吧,絕不可殺他!”但是那位說謊者,出於嫉妒,說:“這孩子也不歸我,也不歸你,把他劈了吧!”所羅門立即將孩子給真正的母親,因為真正母親出於本能將保護她的孩子,而說謊者顯示出她並不是真正的愛這個孩子。 台灣在內耗是事實, 但為了台灣的未來, 讓步的才是真正愛台灣的。 Joshua, Taiwan 這篇報導說的真好,「台灣不能擺脫內耗和空轉,贏韓國的夢想,恐怕只會愈來愈遙遠」。問題是,台灣現在就是舉國進行著內耗和空轉,對經濟一是無成,永遠只有自己意見才是正確,稍有不同想法,就亂扣他人帽子,映證了一句,真是不到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 何必問, 台灣 和平”统一,越来越难了。一味的让利,并不能换来台湾对大陆的亲近。相反,许多台湾人认为大陆在犯贱。纵观历史,荷兰与日本式的铁腕统治方法是台湾人最喜欢与信赖的。大陆应洞察这一点。 快活林, 加拿大 这就是为什么反服贸运动在中国引不起重视。 服贸协议是统战的一部分,但其目的不是为了经济侵蚀台湾,而是为了获取台湾民间的善意回应。如果台湾拒绝服贸协定,大陆也只会感到困惑,寻求新的统战手段,而根本不会有什么愤怒的情绪,因为这个协议对大陆经济无足轻重。 陆台携手,兄弟只会互利共强;台湾拒绝服贸协定,也只会伤害台湾自己,让台湾的竞争对手开心。 DI, 嚴重偏頗且與事實不符 國民黨與對岸的經濟協議充滿爭議與不合理 相較之下南韓與大陸是經過多少年多少次的協商才有有共識 經濟差問題出在國民黨執政八年的無能 CHUANG, TAIWAN 如果台灣和中國簽訂的協議,與南韓和中國簽訂的FTA一樣,沒有被併吞的疑慮,又何來「天使化」、「妖魔化」的問題??!馬先生最無法讓台灣人民放心的是,話永遠只說好聽的一半,而且永遠自我感覺良好!! 未署名 嚴大記者真是「台灣」特約記者?為何略去這麼多的前因後果隱而不言?綠委杯葛監委名單難道沒有原因?中韓FTA又是歷經多少次的磋商、修改才達成共識?中台「一字都不能改」的服貿協議又豈能與其相比擬?嚴大記者是何居心? 這篇文章的立場偏頗,親國民黨政府色彩明顯,風格比較像會出現在中國時報或中央社,但在bbc出現這種報導,真是令我感到失望,以後,我會重新評價bbc。 polanyi, FRANCE 这就是民主吗?我现在很疑惑。难道台湾是败于民主制度?难道民主制度错了? 民主错了?, 台湾是怎么败的?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949555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9495557
香港示威:《你问我答》解读最受BBC读者关注的七大问题
BBC中文的《你问我答》栏目,读者可以从选题开始,参与我们的新闻报道,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不同视角的新闻解读。
由《逃犯条例》修订引发的示威浪潮至今已经发展了超过两个月。 这一次,我们就香港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示威浪潮,邀请读者提问,最后整理出七个大家关注最多的问题,邀请专家为大家解答。 问:示威者的诉求到底是什么? 香港示威游行风波已踏入第八周。七月一日,数以百计的示威者冲击立法会,被视作是“反送中”运动的转折点。 示威者主要有五个要求(游行中称为“五大诉求”),包括撤回《逃犯条例》修订、释放被拘捕的示威者,承诺不会起诉他们、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警民冲突、取消把6月12日警民冲突定义为“暴动”和尽快实行“双普选”,即是普选全数立法会议员和行政长官。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6月16日宣布暂缓修例建议,之后更以“寿终正寝”形容修例工作,但至今仍然拒绝正式撤回议案,引起示威者不满。 示威者的口号之后演变成“五大诉求,缺一不可”。但林郑月娥指出自己不是没有回应诉求,不是没有回应诉求,而是“不接受”有关诉求,而且政府已经接受示威者最重要的诉求,即暂缓《逃犯条例》的修订。 部份示威活动有一些额外的诉求,例如7月6日有团体在屯门举行游行,要求当局正视一些占据公园唱歌跳舞制造噪音的“大妈”;7月13日有团体在上水举行游行,指当区的“水货客”活动严重影响居民生活;8月25日的观塘游行,由于担心近年装设的“智慧灯柱”附有监控功能,示威者呼吁香港政府关注,要求拆除(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8月26日澄清,智慧灯柱只收集城市数据,绝不会侵犯个人私隐,并称8月24日示威者“大肆破坏”20支智慧灯柱的这天是“香港创科黑暗的一日”)。 问:示威者都是港独吗? 示威者在香港立法会会议厅涂污区徽,展示港英旗帜。 这次示威浪潮中,偶然会看见“香港独立”的旗帜,也会有被香港建制派视为“香港独立运动”标志的香港殖民时期旗帜。 运动初期这些旗帜并不常见。“反送中”示威者中,不是全部人都赞成高举英国旗或港英旗。6月21日香港示威者包围湾仔警署当天,一名中年男子高举港英旗,现场群众不断叫他收起旗帜,不想被人质疑这场运动是“恋殖”、“港独”、“反共”。 即使这样,示威者多个举动都被北京政府或香港建制派视为整场运动都是要求香港独立,包括示威者短暂占据立法会大楼时在会议厅挂上港英旗、仿效波罗的海三国争取独立的“波罗的海之路”组成“香港之路”。 香港市民组成人链,仿效"波罗的海之路"组成"香港之路"。 另一个焦点是示威者的口号“光复香港、时代革命”。这原本是香港本土派阵营人物梁天琦竞选立法会议员时的口号,在反对《逃犯条例》修订抗议时再次出现。 中国官方《新华社》早前发表评论员文章,批评这句口号“鼓吹港独”,真正的图谋是要香港“沦陷”。 但一些香港律政司职员早前发表的公开信指出,示威者要“光复”的是高度自治、“以法治和自由为傲的香港”。由一些示威者组成的“民间记者会”也指出,每个人对这句口号都有不同理解。 问:香港政府做了什么?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林郑月娥坚持拒绝正式撤回《逃犯条例》修订,也拒绝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事件。 自6月以来,林郑月娥及香港警方已多次就示威问题会见记者。在7月9日记者会上,林郑月娥表示修例建议已经“寿终正寝”。 针对示威暴露的尖锐的社会矛盾,林郑月娥建议成立对话平台,与阶层及政治立场不同的人士进行沟通,香港财政局亦出台包括减税、补贴电费等一系列措施。面对示威者屡次强调的“五大诉求”,林郑月娥在8月27日的最近一次记者会上称,政府并非不回应这些诉求,而是“不接受”。她指政府已经接受最重要的诉求,“终止”《逃犯条例》的修订工作,如果修例是问题根源,各种混乱早应结束。 在林郑宣布暂缓修例前,北京政府一直支持《逃犯条例》的修订。在暴力冲突升级后,北京方面一直强烈谴责示威者行为,并在自7月1日示威者冲入立法会起,中国政府屡屡就示威者与警方之间爆发的冲突强烈谴责示威者“暴力乱港”。中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8月12日表示,香港示威者“出现恐怖主义的苗头”。数百名中国武警部队官兵还在深圳展开多日大规模演习,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对香港的一个警告。 与此同时,北京也掀起对香港局势的“舆论战”。大陆网友自发“出征”香港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留言,官方媒体不断造势,还有迹象显示,中国官方支持大量账号在脸书与推特上散布与示威有关的“假新闻”。 问:对香港经济会有何影响? 有香港银行预测,今天经济增长可能是0%。 示威浪潮初期,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对示威都持正面看法。穆迪在林郑月娥决定暂缓《逃犯条例》修订后,发出报告维持香港信用评级,指示威是香港权力制衡的一部份,又认为如果权力制衡受到削弱,将对香港评级有负面影响。 但到8月,香港政府官员和各大银行先后调低对香港经济增长的预测,部份甚至预测2019年全年经济没有增长。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8月5日指出,受示威浪潮影响,香港第二季的GDP只增加0.6%,零售和出口业都也在下跌。但由示威者组成的“民间记者会”指出,这些趋势在示威活动前已经出现,形容陈茂波的说法是“抹黑”。 彭博的资料显示,7月2日至8月15日之间,香港恒生指数累计已经下跌约12%,股市蒸发金额约6220亿美元。 香港股市蒸發(7月2日至8月15日)6220億美元 恒生指數累積跌幅(7月2日至8月15日)12% 瑞士減少向香港出口手錶數量27% 星展銀行預測香港今年經濟增長0% 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巫伯雄指出,连串示威行动对香港零售业和外来投资都会有影响,影响了香港和平稳定的形象。 “事件不明朗,本地消费会差,外来旅客都减少。如果投资和消费都减少,对经济就会造成直接影响。” 他又认为有“外国势力”透过中美贸易战和社会不稳定制造一个恶性循环:“金融危机代表什么?它代表地产市场会倒塌,金融市场也会跟随,银行就会收缩信贷,危机就来了。” 但他认为即使香港情况持续,中国大陆以它目前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可以保护香港,免受危机。他解释,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尚未开放,它有控制自身宏观经济的能力,“最多是人民币略为贬值”。 问:警方是否过度使用武力? 香港警方的执法方式是数月来备受争议的话题,三个月以来,警方应对示威者时的武力不断升级。8月25日在荃湾驱散示威者时,香港警方首次在冲突中鸣枪实弹示警,并首次出动两台水炮车。 除此以外,香港警方还有多次行动引发外界质疑;面对质疑,警方亦分别作出回应: 但在此期间,也有多场支持警察执法的集会在香港举行,与会人士均坚持“拒绝暴力”。 香港警方一直坚称,他们在应对示威时始终保持“不主动使用武力”,并“尽量使用最低武力”。 香港警察处理示威时被指滥力暴力。 林郑月娥8月27日表示,特区政府对暴力行为零容忍,对牵涉警察的暴力行为坚持统一标准,但她也拒绝成立针对警方执法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她指出,香港已经有法定独立的监警会处理应对警察的投诉,这种情况下特区政府无法认同示威者要求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诉求。 多次发起大规模游行的民间人权阵线(民阵)陈皓恒认为,监警会没有权力调查政府官员,因此不能满足民众的要求。 中国官方媒体与不少警方支持者一直强调,与不少国家的警察相比,香港警方的执法手段已算克制。对此陈皓恒认为,在美国等国家的民众对警方执法不满爆发示威后,政府通常会出面回应,但香港政府却一直没有作出回应。香港警方的执法方式是数月来备受争议的话题,三个月以来,警方应对示威者时的武力不断升级。8月25日在荃湾驱散示威者时,香港警方首次在冲突中向天发射实弹警告,并首次出动两台水炮车。 问:这场纷争会如何收场? 特首林郑月娥早前提出建立对话平台,与社会不同人士商讨解决香港目前情况的方法,同时指出示威者必须停止暴力冲击行为。 但示威浪潮目前仍然没有平息的迹象。网络上流传的日程表显示,示威的计划将持续到九月。 巫伯雄认为,如果没有外国势力影响,到九月学生上学,局势可以平息一下,但如果外国势力的确存在,情况会继续拖拖拉拉。他认为长远来说,政府应该把香港年青人的精力转投到一些有建设性的活动,例如举办比赛让年青人建议如何在经济发展、居住环境等方面改善香港。 他认为香港的确有问题,即使有外国势力影响“也不能牵动这么多人”。 香港示威者与警方之间的对峙屡屡陷入暴力循环,这种僵局是如何形成的?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接受BBC中文访问时指出,政府应该伸出橄榄枝,让示威者一方有更多人愿意寻求和解,才能对话。 他说这些“橄榄枝”应包括政府尽快承诺会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事件,因为香港社会对政府越来越不信任,要找到社会信任的人到委员会进行调查将越来越难。“最少要先承诺,接下来委任谁进入委员会、调查的范围是什么,这种工作现在已经比一个月前困难。” 香港规模最大的香港总商会7月曾经发出声明,要求林郑月娥正式撤回《逃犯条例》修订和成立调查委员会独立调查整个风波。 香港时事评论员程翔接受BBC中文访问时认为,这两项都是“共识”,而且撤回修订建议更是“没有成本”,质疑林郑月娥为何拒绝。 港媒早前引述消息指香港政府计划行使权力订立紧急法律处理示威浪潮,程翔形容那是更大的错误。 问:是否有外国势力?国际社会反应如何? 早前香港市民出席集会争取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外国领袖关注香港问题,警方表示高峰期约1万人出席。 早前结束的G7峰会发出声明,呼吁香港各界要停止暴力,又重申《中英联合声明》的重要性。中国外交部随即批评,香港是中国内政,其他国家不应干预。 示威浪潮发起后,有人先后在多国报章刊登广告,寻求外国社会关注香港的情况。最新一辑广告指控香港警察处理示威活动时使用过份武力,呼吁外国政府向中国和香港政府施压。 中国政府和多名亲北京的香港政客先后认为,一些外国组织或政府在背后推动示威。其中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指出,这次事件看上去组织松散,其实有“种种迹象可以指向台湾及美国”,令香港变成反抗中国中央政府的基地。 全国人大香港代表叶国谦也认为,示威者头盔、眼罩等装备“媲美防暴警察”,之后又懂得示威过后向受示威影响的人道歉,在舆论争取支持。他认为普通年轻人不会懂得这种策略,背后有力量在指导他们。 巫伯雄接受BBC中文访问时也指出,如果没有外国参与,他无法看出为什么示威者有能量做这么多事情,很大机会是“本地力量加外国力量一起做,问题是没有证据”。 香港理工大学学者钟剑华认为,如果真有证据证明外国干预就应提出来,香港社会能细心分析。“你在中国大陆可以诉诸民族情绪,人们管不管都先相信政府,但香港不会是这样。” “现在反而是示威者在过程中寻求国际社会关注,令香港特区政府和北京中央政府不敢乱来。”
ukchina_simp.vert-cul-47483919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47483919
《绿皮书》:2颗星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意大利裔美国人托尼‧瓦莱隆加(Tony Vallelonga)是一位脾气暴躁的夜总会保镖。唐·雪利(Don Shirley)是名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钢琴家。众人所熟知的“雪利博士”擅长弹奏肖邦的曲子,而“肖邦”这个名字从瓦莱隆加的口里说出来,听起来却像带有意大利口音“乔潘”。就是这么迥异的两人在1962年的纽约相遇了。为了在种族隔离的美国南部钢琴巡回演奏会的顺利举行,温文尔雅且沉稳安静的雪利雇佣了无礼邋遢且喋喋不休的托尼作为司机,并为他提供强有力的保护。或许只有那些以前从未看过电影的人,才会看不出这部拥有天生冤家人物模式的兄弟情喜剧类公路电影是奔着什么而来的。
幸运的是,《绿皮书》(Green Book)中有维果·莫滕森(Viggo Mortensen)饰演托尼,马赫沙拉·阿里(Mahershala Ali)饰演唐‧雪利,两位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尽管电影剧情本身带着可预见性和明显的瑕疵,但他们两人的精彩表现使这部电影具有了很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绿皮书》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上赢得了观众奖,而这一奖项似乎在预告此片注定要获得奥斯卡提名,证明了一部其实并不是很好的电影也可以获奖。 莫滕森,凭借着啤酒肚和纽约布朗克斯口音,成功地化身为一个心地善良但举止粗鲁的角色。他的出色演技让托尼这个角色看上去既温暖又有趣,电影中他把整个大比萨饼分两半折起,就像吃三明治一样。观赏电影时大家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角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典型的油嘴滑舌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他是个不起眼的骗子,外表是一个粗鲁硬汉,但骨子里却是一个顾家的男人,有个细心体贴又比他聪明的妻子,喜欢与亲戚们围坐餐桌吃意大利面。 在电影开始的一幕中,托尼也暴露出他是一个潜意识的种族主义者,当两个黑人工人离开厨房后,托尼拿起他们喝过的玻璃水杯扔进了垃圾桶。当然,这部电影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绿皮书》的剧情有时就和托尼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即陷入了人们认为它试图打破的刻板模式之中。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本是由现实生活中托尼的儿子尼克·瓦莱隆加(Nick Vallelonga)写的。这个故事主要是围绕托尼所写,因此经常从他的角度讲述故事。 保守老套的唐·雪利是一个不那么浮华的角色,尽管他第一次面试托尼来做司机的工作时,在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上方的公寓里,他穿着一件白色和金色相映的非洲长袍,坐在一张王座状的椅子上。在路上,两个人一开始都十分不满对方,但不久他们的关系开始缓和,雪利还帮托尼写了封比较浪漫语法正确的信给他的妻子。 唐利里会说几种语言,拥有高等学历,并通过表演一种令人喜爱的经典与流行相组合的音乐来展现他非凡的才能。他在任何方面都是非凡的,但剧本只是暗示了他角色的多面性,并用一个瞬息即逝的场景揭示他是一位同性恋者。 阿里的演技是如此有力,他只需一个眼神就可以传达出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虑,甚至展现出了剧本没有成功描绘出的一个角色。“尊严总是占上风的”,这是他告诉托尼的一句话,这句台词解释了唐·雪利行为举止克制而矜持是为了防御这个充满着侮辱不尊的世界。这部电影最令人大开眼界的是揭露了1960年代初期仍盛行在美国南方日常生活中的种族主义。唐·雪利递给托尼一本小册子,名为《黑人驾车旅行指南》,这是一本当年指示黑人旅行者如何寻找只接待接待黑人的酒店和餐馆的真实手册。在一个令人痛心的场景中,警察要求托尼和唐·雪利靠边停车,因为当地法律禁止黑人在天黑后外出。 但就连阿里也只能帮助这部电影提升到这个地步。托尼在影片中假设身为黑人的唐·雪利一定喜欢炸鸡,然后在得知这种刻板印象并不适用于唐·雪利后,反而教他如何欣赏炸鸡。在这不禁想问,如果这部电影想要打破老套的刻板印象,那为何又要将它重新组合起来呢? 导演法雷利(Peter Farrelly)和他的弟弟制作了无数的喜剧,其中包括《阿呆与阿瓜》(The Dumb And Dumber)和《我为玛丽狂》(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如今由他个人制作的喜剧电影,似乎并没有偏离惯用的模式,即电影的每个节点都安排了喜剧情节。这部电影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个讲述两个男人之间的兄弟情谊的剧情套路,要让现实中不太可能成为朋友的两位主角在银幕上结成生死兄弟。 莫滕森和阿里的精彩演出令人赏心悦目,但《绿皮书》电影本身只能说是老调重弹,不痛不痒。 ★★☆☆☆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1231_rolling_china_shanxi_explosio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2/121231_rolling_china_shanxi_explosion
山西临汾瞒报8死5伤隧道爆炸
中国山西省政府星期一(12月31日)凌晨证实,临汾市一段在建铁路隧道六天前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
此前,微博流传消息称,临汾发生严重铁路工程事故,造成60名工人死亡,消息被封锁。 省政府的声明称,临汾市南吕梁山隧道工地确实在25日下午发生爆炸,项目经理涉嫌瞒报,当局正进一步调查事故。 省政府说,该隧道属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的一部分,由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施工。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sports-44477811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ports-44477811
2018世界杯博客:当我们看世界杯时,其实是在看什么
今夏,将有超过三十亿人的目光聚焦在俄罗斯,关注地球上最重大的体育盛事。而如果到这一天,你仍然不知道为什么世界杯(World Cup)会如此令人着迷,接下来的一个月,你将会得到答案。
世界杯是全球最爱关注的体育盛事 世界杯(FIFA World Cup)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体育赛事。一个简单的对比是,2014年全球有大约10.1亿观众观看了巴西世界杯决赛,那是2017年美国NFL超级碗(Super Bowl)观众人数的十倍,而两年前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全球观看人数也不到它的一半。今夏世界杯的32个参赛席位是从国际足联的210个成员国当中决出,而联合国(The United Nations)的成员国数量是193个。 而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一项已然成为全球产业机器的体育运动,仍然在某程度上代表着人类最纯粹的一面。一个简单游戏投射出的人性与普世价值,仍然以一种其他事情无法企及的力量,连通着相互间差异巨大的种族、文化乃至性别。 2006年世界杯决赛前一天,在地球另一边的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儿童在踢足球 足球运动最初来自工人群体,因此它的存在方式无可避免地带着强烈的工薪阶层式的规则与抱负。这是队制运动,但个人同样有充分的空间施展所长。它相对公平,无论你来自什么样的种族、背景,甚或具有怎样的身体和性格特质,在同一套规则下,同一片场地上,都有可能实现自我。 当今世上最好的两个球员,一个自幼家贫,一个从小离乡;一个有堪称完美的运动员体格,一个自小需要注射生长激素;一个张扬自我,一个内敛沉静;但两人始终难分高下,平分了近十年所有的年度世界最佳球员“金球奖”(The Ballon d'Or)。 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世界每一个贫民窟的小孩树立着榜样:从家乡的碎石路到世界杯的圣殿,并非是那么不可企及。 前橄榄球运动员、美国政客杰克·坎普(Jack Kemp)说,美式橄榄球是企业资本主义,足球则是社会主义。 三夺世界杯的球王贝利说,足球是“美丽的游戏(The Beautiful Game)”。 国际足联在2004年确认了足球起源于中国,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足球运动形式是英国人的功劳:他们在19世纪制定了第一部足球比赛规则——在那个时代,他们习惯在很多事情上为世界制定规则,而足球也被输送到了英国人踏足的每一片大陆。 历史上第一场国家队比赛并非在真正意义上的两国之间进行。1872年,英格兰与苏格兰以0比0打平。不知道是否因为他们的足球文化先于其他国家起步而没有对手,反正自此,英国一直没有以联合王国的身份参加国际足球赛事。在国际足联和欧洲足联(UEFA),不列颠分成了四支“国家队”。 英格兰队在1950年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当时曾与美国队对阵 被历史称作"伯尔尼奇迹"的1954年世界杯决赛西德对匈牙利前,当时一个阿迪·达斯勒的德国人向西德队送去了第一批可拆卸鞋钉的球鞋 或许是历史的必然,足球运动走向世界、全面开花的时代,也正好是取得政权独立之后的前殖民地期望寻找自我的年代。如今的南美足球强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等,在足球运动发展之中都不同程度地将踢足球的方式视作民族身份意识的彰显,这种强烈的倾向很大程度上一直保留到现在。 第一届世界杯于1930年在乌拉圭举行,那是为了纪念该国立宪100周年。在欧洲普遍不愿参与的背景下,南美球队统治了首届世界杯。决赛中乌拉圭以4-2击败邻国阿根廷,当时他们甚至为决赛时用谁的球争论了一番(最终的结果上半场先用乌拉圭的球,下半场用阿根廷的)。 从那里开始,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至今已经举办完20届(只有1942和1946年因“二战”而停办),当中经历了从雷米金杯(雷米特杯)到大力神杯的换代,参赛球队也从第一届的13队逐渐增加到如今的决赛圈32队。 英格兰直到1950年才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并在1966年作为东道主赢得了至今唯一一次冠军。他们在温布利球场对阵联邦德国的决赛上,吉奥夫·赫斯特(Geoff Hurst,靴斯)打进永载史册的“问题球”——多年之后,电脑分析技术才最后证实那脚打在横梁底下弹地而出的射门并没有进。那一根横梁至今仍安放在温布利的博物馆内。 英格兰将德国视为足球场上的死敌;图为1966年世界杯决赛,赫斯特(左)为英格兰队的进球是史上最有争议的入球之一。 英格兰队队长鲍比·摩尔(Bobby Moore)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手中接过世界杯冠军奖杯。 英国足球名宿比尔·香克利(Sir Bill Shankly)爵士的名言:“足球无关生死,它重于生死。” 英国人到现在仍然视德国(而不是阿根廷)为他们在足球场上的最大死敌,缘由一直可以上溯到“一战”。事实上,正是在那场战争中间的1915年圣诞节,英德军人在双方战壕之间踢了人类历史上其中一场最著名的足球比赛,至今仍被视为足球唤醒人类良知与善意的经典事例。 至于德国人,也曾凭借足球场上的胜利挽救自己的国家。1954年瑞士世界杯决赛,在伯尔尼的滂沱大雨中,穿着新款可拆卸鞋钉的球鞋,西德队逆转战胜拥有当时世界最佳球员的匈牙利(大致相当于如今一支中游球队要战胜西班牙)夺得冠军。这场后来被记作“伯尔尼奇迹”的胜利,鼓舞了德国人从“二战”的阴霾中走出。有说法指,足球在战后日耳曼民族重新崛起中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奔驰汽车。 1954年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德国人又拿下了三次世界杯冠军,最近一次是上一届,在巴西! 而匈牙利的命运则在那一场比赛之后走向了另一端——那次输球两年后,匈牙利革命爆发,有人相信,正是那场世界杯比赛的惨痛落败催化了民众的情绪。 德国(前联邦德国)队曾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德国最近一次夺冠是在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 足球场上的事延伸场外并不是历史中的罕见事情。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曾因为一场比赛走向战争边缘;哥伦比亚后卫在世界杯上将球误踢进自家球门之后,回国就被枪杀。 在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前一周,以色列将对阿根廷的友谊赛安排在耶路撒冷,结果阿根廷队在收到巴勒斯坦的威胁之后不得不取消比赛。 如果你是个全球主义者,大概会庆幸在比赛数据分析(多亏了美国人)和技战术变革(多亏了一个荷兰人和一个加泰罗尼亚人)的推动下,如今的国际足球比赛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强调彼此对立。 西班牙队前锋伊涅斯塔(Andres Iniesta,因尼斯达)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决赛射入致胜一球。 不过,各支国家代表队的民族性格特质仍然鲜明到了可以有刻板印象的程度。比如德国人纪律严明、严谨计算并且执行起来冷酷无情;法国人随性多变;乌拉圭人强悍险恶;非洲人自由奔放但又冒进无组织……西班牙人的表现曾经总是达不到预期,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他们捧起了世界杯,并且踢出了这个时代最漂亮的足球。 1994年美国世界杯,巴乔(Roberto Baggio,巴治奥,左)在决赛踢飞点球。 齐达内(Zinedine Zidane,施丹)在2006年柏林的决赛上头撞马特拉齐被罚出场。 世界杯是各支国家代表队彰显民族性格特质的赛场。 这一次没有出线的意大利,足球历史不时与丑闻扯上关系——他们的头两次世界杯冠军(1934和1938年)都是在法西斯政权无所不用其极之下夺得,但与此同时,他们又往往是大赛上极具战斗力的球队。有一半意大利人后裔、同样经历过独裁政权的阿根廷,被认为拥有着类似的特质。 在世界杯上,没有哪一支球队像阿根廷这样同时具备着神性与魔性。这一点在1986年四分之一决赛下半场的那5分钟内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叫马拉多纳(Diego Maradona)的小子在用手打进英格兰队一球之后,又在英国人未回过神之前单枪匹马地解决了他们整条后卫线,打入了经认证的20世纪最佳进球。 2018年,他们又有一个叫梅西(Leo Messi)的球王,阿根廷人就像期待马拉多纳的“神迹”一样呼唤他,只不过梅西并不是在阿根廷长大。四年前他一手将球队带进了最后决赛,最后一球输给整体更强的德国队。梅西在赛后获颁赛事最佳球员奖却一脸呆滞的神情,成为了阿根廷人最近的一次世界杯回忆。 1986年,马拉多纳在对英格兰的比赛中施以“上帝之手”;4分钟后,他打进了20世纪最佳进球。 马拉多纳是阿根廷足球的象征。 梅西(右)在巴西世界杯成为最佳球员,但未能带领阿根廷夺冠。 相比之下,他们的邻国巴西则是世界杯上最成功的球队。他们是唯一进入了每一届世界杯决赛圈的球队,夺冠的次数也最多(5次),并且看起来总是踢得最快乐的一队。只是这种快乐并非没有代价:他们两次主办世界杯,都在自己的国土上经历最灾难性的失败。 四年前他们在半决赛以1-7输给德国,是他们历史上最大比分的失败;不过更加令巴西人刻骨铭心的大概是上一次。1950年那场世界杯史上最著名的决赛,超过20万人涌进当时为世界最大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巴西人只需要一场平局就能捧得世界杯,连他们自己都相信这已经实现——决赛前,当地报纸甚至提前印出了巴西队全体球员的合照,称他们是“世界冠军”。只有乌拉圭人不服。后来的传说是乌拉圭队长赛前在更衣室里将那份报纸放在地上,带领全队一起向它撒尿……后来的一切成为了历史,乌拉圭人以2-1击败巴西人,马拉卡纳一片死寂,甚至据说当时就有人从看台上跳下。 1970年世界杯冠军巴西队阵容,前排左二为贝利。 巴西是世界杯历史上最成功的球队。 那是巴西人共同的国难记忆,据说当时10岁的贝利在家里对父亲说:“爸爸,不要伤心,我会替您把世界杯赢回来”…… 这一切都将在2018年被续写。在接下来这一个月,无论是在卢日尼基体育场还是在慕尼黑的酒吧,在里约街头的大屏幕还是在东京某个卧室的手机前,都有人会随着世界杯而哭笑、嘶喊。情侣可能因此结识或分手,也可能有人中大奖或破产。人类一切的高尚与不堪,都可能在这一个月里找到微观的缩影,让数十亿人体会各自人生里将会经历或不可能经历的感受,直到下一个四年。 这是世界杯,它无关生死,却令人如历尽一切。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BBC中文网将不定期推出《2018世界杯博客》,敬请持续关注。
zhongwen_simp.100629_hk_arfter_reform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0/06/100629_hk_arfter_reform
政改过后政治版图丕变
政治真是一天也嫌太长!6月17日,行政长官曾荫权挑战公民党党魁余若薇就政改作电视辩论,落于下风后,政府的政改方案民意支持度大跌,眼看必将在立法会遭士气大振的泛民主派否决,形势却突然峰回路转。
香港政改方案遭到许多市民反对。 6月21日,特区政府正式表明接纳民主党的区议会改良方案,即新增的5席区议会功能组别议席,由314万选民一人一票选出。当晚民主党党员大会,也以近8成支持通过支持投赞成票,由于民主党在立法会内拥有9票,政府方案笃定过关。 但是,民主党的决定撕裂了党,也撕裂了泛民阵营。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称的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及党内两名立法会议员郑家富、涂谨申表明反对,炮轰改良方案等同放弃终极普选原则,担心新功能组别候选人,也会由小圈子提名产生。除民主党以外几乎所有泛民政党、团体和工会,都不接受民主党的改良方案。 逾半泛民议员反方案 6月25日政府方案获通过,46票赞成,12票反对,赞成票多于所需的三份之二比率,政府获胜。但是,泛民23票中,只有10票支持,包括民主党8票(郑家富倒戈投反对票,并宣布退党)、民协1票及卫生服务界李国麟1票。 其余13名泛民议员反对,超逾总数的一半。(反对票是12票,因其中一名反对议员梁国雄发难抗议,投票前遭逐出议会) 民主党副主席刘慧卿在立法会外笑着与建制派支持者握手;会场内民建联声称与民主党有不少合作空间,仅一星期前这两个画面只能在荒诞剧中出现! 民主党是否如一些指责所称的向中央下跪接受收编,只能存疑。民主党及其同情者的理据却是「袋得就袋」(能拿多少先拿多少),如果新增的五席算是变相的普选议席的话,那新的立法会结构,直选议席与功能组别议席的比例已从三三之比变为四三之比,先增加民主成份,再进一步争取全面普选。 但反对的理据是,新增的5席即使是市民一人一票选出,不过关键是普罗市民根本没有提名权和被选权,因此仍然属于功能组别,也因此,民主党其实是为功能组别背书,让功能组别得以千秋万世长存。 旧功能组别中,有些是数十选民便选出一名立法会议员的,《信报》专栏作者林天悟遂指出,现在新的功能组别是逾300万人选出5名议员,这岂不是如《动物农庄》所说的人人平等,但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吗?一些人更相信,中央正是希望推广这种新功能组别,将之当成普选,民主党已形同为中央的计划开路。 民主党有泡沫化危机 在政改通过后,泛民分裂已成定局,新的政治版图正在形成。原泛民旗舰民主党现变成面目模糊,支持者必然显著流失,但能否吸纳一批中间派选民作补偿,仍是未知之数。中央愿意和民主党谈判,正因为民主党有坚实的民意支持,但如果民主党的转变不为原有支持者接受,沦为泛民中的少数派,民主党的价值又在哪里?中央再需不需要与你谈判? 更严峻的结果是,如果选民不接受民主党转变,不再将它当成是泛民派而是建制派的话,民主党面临的将是没顶命运!届时民主党会变成里外不是人,迅速泡沫化,部份人会退党转投其他泛民政党,余下者唯有等待民建联收编合并了。 另一方面,反对派中,公民党和社民连是主力,公社联盟在5月份的五区补选中获得46.4万张选票,较2008年立法会选举两党所得的36万票,急增了逾10万票。以2008年泛民总票数约90万票计算,公社联盟已占大多数。 当然,这大多数并不坚实,因为民主党没有参加这次补选,一些泛民支持者是在没有选择下策略性投公社联盟一票。如何留住这批选民,考验公社两党智慧。 历次选举中,泛民和建制派大致维持着六四之比。政改通过后,民主党和泛民其他派系将会重新争夺这六成选民,成败关系到今后的强弱存亡。即将来临的七一游行,对民主党来说可说是一场危机四伏痛苦不堪,但又不得不打的硬仗。 一向被视为泛民旗舰的民主党如果竟缺席七一游行,则大家便会相信民主党确实是「转軚下跪」和不再是泛民成员,面临前述的里外不是人,迅速泡沫化命运。民主党不能示弱,但如果出席游行,也必然会遭一些泛民团体挑衅戏耍,务求将之丑化为叛徒内奸。若应付不当,被定形为再非泛民成员的话,里外不是人迅速泡沫化的结果仍然会出现,而且,在传媒报道游行新闻的催化下,后果将更惨烈。 七一游行应会是泛民政治版图重整第一场大战,但恐怕不会是最后一战,而斗争也必然异常激烈血腥。另一方面,民主党副主席刘慧卿则含笑与建制派群众握手,民建联声称与民主党有不少合作空间 …… 政治,真的是一天也嫌太长! 2010年6月28日
ukchina_simp.130930_student_diary_bysongjiayi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uk_education/students_diary/2013/09/130930_student_diary_bysongjiayi
留学日记: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虽然才开始留学生活不久,但是勇气这个词却一直被提及。在国际新生联谊会上认识了很多其他国家来的留学生,他们对我们从中国来的留学生都表示很敬佩,因为对他们这些来自法国、意大利或者希腊的同学来说其实英国并没有那么远,有些甚至都没有时差,但是我们却要飞行12小时,来到9000公里外的异国他乡。
开始留学生活第一步总是最艰难的 开学的第一课上,老师就特地强调,让我们留学生有问题就去“骚扰”他。他说,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更要面对完全不一样的语言,还要用这门语言进行学术研究。对他自己来说,他也不敢想象其中需要付出的努力。而我们已经鼓足了勇气,来到了这里——英国,踏出了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 第一步总是最艰难的,可是一旦踏出了这一步,往下的事情似乎就会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刚到这里总是羡慕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抢到网上的打折优惠,知道哪里有好玩的活动进行,而我们总是慢一拍才能了解到。 但慢慢地大家也开始一个个使用起了Facebook,收集了各种有意思的网站,下载各种有用的手机应用。生活突然也丰富多彩了起来。 如果一定要问我,来了这些日子有什么体会,那我会告诉你,其实在异国他乡生活也并没有那么艰难,但是你必须培养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觉得伦敦公共交通费昂贵?那么自己去官方网站上去找学生优惠政策。哪里有卖又好吃又便宜的新鲜蔬菜?多去下载几个搜索附近信息的手机应用程序。不想来到国外却老是关在房间里?那坐地铁的时候看看免费发放的报纸,里面有详尽的各种游玩咨询。 锻炼自我能力 其实,喜爱依赖别人的帮助也并不仅仅是中国学生的老毛病,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有。一个意大利姑娘不知道在哪里给自己新买的英国手机卡充值,我很自然地想要去帮她到店里问,另一个法国女生则拉住我说:“她已经是一个读大学的大姑娘了,我觉得她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你应该让她自己去解决她自己的问题。”当下觉得自己似乎是多管闲事了,但是回去想想这个法国女生说的很有道理。 在人生中也不会在你每次有疑问的时候,身边总有人帮你,锻炼出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当你迈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时,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责编:铃兰)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zhongwen_simp.121023_rolling_hamaz_qatar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0/121023_rolling_hamaz_qatar
卡塔尔进一步承诺捐助加沙
哈马斯伊斯兰运动表示,卡塔尔埃米尔(国王)许诺对加沙的建筑项目进一步投资1.5亿美元,这使卡塔尔的捐助总额达到4亿美元。
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 (Sheikh 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 是自从哈马斯5年前掌权后访问加沙的首位国家元首。 自从哈马斯同叙利亚政府关系恶化以后,卡塔尔成为哈马斯的一个主要支持者。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00530_brief_cnnic_internet_gaming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0/05/100530_brief_cnnic_internet_gaming
简讯:中国网页游戏用户规模过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4月份,中国网页游戏用户规模已达1.05亿。
其中,社交类网页游戏用户为9209万,社交类网页游戏使用比率高达87.7%。 报告称中国大型网页游戏用户有2384万,其中44%的用户在游戏中产生过花费,游戏使用年限在三年以上的用户为60%。 此外,中国的单机网页游戏用户达3791万。
zhongwen_simp.world-4604372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6043729
观点:中期选举前再看中美冲突操盘手——白宫顾问团队
美国中期选举在即,白宫开足马力为共和党候选人拉票,力保参议院多数席位,也试图扭转众议院选情的颓势。就在选战正酣,吸取媒体注意力之时,白宫又悄然创下一项新纪录,成为自里根时代以来,美国总统首任任期内白宫高级顾问职位变更率最高的一届政府。
(注:本文不代表BBC观点) 从左到右依次为:美国总统特朗普、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以及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 所谓白宫高级顾问,主要包括总统办公厅主任、白宫律师、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白宫新闻发言人、总统经济顾问等在内的12位高级别政策咨询顾问,他们负责协调总统与行政部门的沟通、制定政治与经济领域内重大政策、协调执政团队等重要事务。根据布鲁金斯协会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10个职位易主,某些岗位还数度易手,变更率高达83%,同比达到前任奥巴马总统的两倍、小布什总统的五倍。这种频繁且大规模的更换高级顾问,已经成为特朗普政府的又一特色。 如果仔细分析留任和履新的人员,可以发现这其中不乏政界新人,还有许多长期被美国主流政治势力所压制与排斥的边缘人物。如今,在特朗普“反精英”、“反建制”的召唤下,他们大步跃入美国权力的中枢。他们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白宫权力版图与政治生态,还对美国外交政策、全球治理、以及美中关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已经离职的总统首席战略顾问班农。他视中国为美国全球政治和经济领导地位的最大挑战。 随着特朗普进入白宫的“非主流”政治人物中最突出的代表,是已经离职的总统首席战略顾问班农。他曾经强烈抵制全球化、相信一场“反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全球战争将开启、也视中国为美国全球政治和经济领导地位的最大挑战。班农已经告别白宫,重新回到他所熟悉的媒体世界和草根阶层,在总统权力中枢之外,继续为民粹主义站脚助威。 但是送别了班农,白宫却迎来了更多的“非主流”人物。其中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是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信奉单边主义,对美国所加入的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他曾在小布什总统任内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但上任伊始,他就放言“联合国秘书处在纽约的大楼有38层,不过即使我今天砍掉10层,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因为联合国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博尔顿于2006年辞职,在美国右翼媒体福克斯新闻做兼职评论员,淡出政界多年。而此次出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之后,他抨击联合国,力主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依然保持“鹰派”本色。 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是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信奉单边主义,对美国所加入的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总统经济顾问纳瓦罗主导了对中国、加拿大、欧盟的关税制裁,开启了贸易战。他是《致命中国》一书的作者。 与博尔顿在国家安全领域内的强硬政策相呼应的是总统经济顾问纳瓦罗,他主导了对中国、加拿大、欧盟的关税制裁,开启了贸易战。如同博尔顿的单边主义强硬外交路线广受美国国安领域精英质疑,纳瓦罗的贸易政策也被美国主流经济学家所诟病。曾任小布什总统首席经济顾问的曼昆曾经说:“你可以开清单列出当今世界100位著名经济学家,纳瓦罗肯定不在其中,他的观点非常、非常另类”。 “非主流”人物和新人云集的特朗普执政团队,在处理全球事务、特别是处理美中关系之时,呈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其中博尔顿的“亲台”立场,在华盛顿众说周知。早在1993年,他曾经接受台湾政府资助,撰写文章阐述接纳台湾进入联合国的立场,此后他再也没有放弃台湾入联和对台军售的观点,甚至支持美国军事人员入台——“台湾比冲绳和关岛更要靠近中国大陆和南海争议岛礁,一旦发生冲突,台湾将为美军迅速控制本地区提供便利”。身居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重要位置,博尔顿在敏感的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政府的底线,无疑为美中关系增添了许多不可预测的变数,甚至催生了擦枪走火的可能。 显然,博尔顿并非白宫中唯一能够引爆美中关系的决策团队成员,负责制定移民政策改革的总统顾问米勒,也值得注意。米勒年仅33岁,早在就读杜克大学期间就初露政治头角。在引起社会舆论轩然大波的杜克大学运动员强奸案中,他为三位白人运动员辩护,频繁出现在几档大型的电视节目。在欣然接受大量媒体关注的同时,米勒在更大的范围内宣扬了自己的右翼政治立场,并借自己在大学期间从事政治活动的经历,在毕业后进入华盛顿政界,为两位右翼国会议员工作,并效力于原联邦参议员、现任特朗普内阁司法部长的塞申斯。 2015年,米勒进入了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在特朗普当选之后,他成为了特朗普最年轻的高级政策顾问,在大多数国内事务中拥有参与权,在移民政策领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曾经协助制定了针对七个穆斯林国家的旅行禁令,力主废除奥巴马时代的《童年抵达者暂缓遣返计划》,此举将导致约80万无证移民丧失工作和就学的机会。米勒并非美中关系的操盘手,但是据《金融时报》披露,他提议限制、甚至全面停止向中国留学生发放留学签证。如果此项提议获得通过,将不仅影响目前在美留学的30余万中国留学生的前途,还将基本断绝美中之间的教育交流,沉重打击美中关系。最终,在美国驻华大使等官员的强烈反对下,该提案被搁置。 特朗普最年轻的高级政策顾问、在移民政策领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的米勒。他曾提议限制、甚至全面停止向中国留学生发放留学签证。 如果说米勒的留学禁令提案不按常理,那么白宫其它的对华政策则显得不留情面。比如特朗普的第一轮针对价值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决定,于中国时间7月7日生效,正值“七七事变”爆发纪念日;特朗普第二轮针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决定,于中国时间9月18日生效,正值“九一八事变”的纪念日。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可以明白这两个历史纪念日在中国政治话语中的显耀地位,和与之相伴的痛苦的历史记忆。而在这两个敏感的历史纪念日,实施对华关税制裁,很难用巧合来解释。如果白宫此举果真并非巧合,而是借古讽今,通过羞辱中国而对中国全面施压,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在特朗普执政之初,他似乎把全面且复杂的美中关系简约成“朝核”和“贸易”两个方面,此举极大缩小了两国潜在合作范围,同时也放大了美中关系中的冲突层面。然而,两年过去了,美中关系中的冲突层面已经扩大到了“全面竞争”的水平。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演讲,林林总总开出了一份长长的清单,从朝核、贸易、台湾、新疆、西藏、南海、“一带一路”、到中国间谍,几乎无所不包。这不禁令人怀疑,这一长串批评到底是特朗普本人授意,还是咄咄逼人的白宫执政团队,借着特朗普极限施压和急于求成的心态,掺杂了众多个人关心的议程和诉求,将美中关系带向“新冷战”的危险境地。 坦率地讲,在稳定和发展美中关系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有许多解释和改进的工作要做。但是美国目前奉行的全面施压,也绝非解决之道。全面对抗只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美国持续施压,直至中国全面妥协;或是中国“抗战”到底,美国全面认输。两国政府和领导人恐怕都不会接受零和游戏中输家的结果,两国关系将陷入一场“持久战”。如此看来,即将到来的美国中期选举或可提供一个契机,虽然选举的结果不会对白宫执政团队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新的政治环境可以促使美中关系的操盘手们,优选对华要求,提出一个可操作的路线图,等候中国政府的回应。
zhongwen_simp.121108_rolling_18cpc_hu_speech03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1/121108_rolling_18cpc_hu_speech03
胡锦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称,中国未来将继续与时俱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胡锦涛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不断探索,“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胡锦涛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他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未来要坚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world-54823420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4823420
美国大选2020:最终谁当总统是否可能由法庭决定
民主党人乔·拜登(Joe Biden)已经有一条胜选途径,但他的共和党人对手、美国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对四个关键州的计票环节提出了异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特朗普的一些支持者在密歇根州发起示威。 特朗普竞选团队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声称,这次选举存在舞弊情况,希望停止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辛州、佐治亚州及密歇根州的计票。 我们向一些法学专家询问,这种做法意味着什么,以及如果这场选举继续下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不是本应已经知道结果了吗? 是,也不是。通常情况下,如果数据显示某一位候选人取得绝对领先优势,美国主流媒体会宣布其为胜者。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投票日第二天早上的清晨。 这种结果不是官方的最终结果,它们是推算(projection)结果,最终的官方统计数据通常需要耗时数日清点后得出。 但今年大量的邮寄投票意味着,计票环节会花费更长时间,尤其是在一些不允许在投票日到来之前开票的摇摆州。 因此他们必须在投票日当天开始点票,而由于需要验证的关系,清点邮寄投票比清点亲自投票会花费更长时间。 美国智库两党政策研究中心(Bipartisan Policy Research Center)主管马修·韦尔(Matthew Weil)表示,如果选举激烈到无法选出胜者,而没有任何一名候选人承认败选,则通常会继续计票。 投票前已有诉讼 这本身已经是一场参与方非常喜欢诉诸法律的选举。 在11月3日投票日之前,美国已有44个州出现330多起关于今年邮寄选票及早期投票的诉讼。 这些诉讼集中针对一系列问题,比如寄出及收回选票的最终期限,所需的证人签名,以及用于邮寄选票的信封。 由共和党人掌控的各州表示,必须针对邮寄选票施加限制措施,这样才能打击投票欺诈。 而民主党人则表示,这些举措其实意在使人们无法行使他们的公民权利。 被特朗普起诉的四个州各自情况 威斯康辛州 特朗普竞选团队表示,“根据看到的异常情况”,已经在3日要求在威斯康辛州重新计票。 由于通常只有在各县官员结束对选票的审查后才会开始重新计票,目前我们尚不清楚这里何时会开始重新计票。威斯康辛州计票环节的最终期限是11月17日。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法学院教授理查德·布里弗特(Richard Briffault)称,威斯康辛州在2016年大选时也发生过重新计票,那次“改变了大约一百张选票”结果。 “重新清点一张选票的目的,并不是要挑战这张选票的合法性,”他解释道。“它仅仅是确保计算结果准确的一种方式。” 密歇根州 视频: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选举人团制度 2016年大选中,特朗普在密歇根州以最为微弱的优势胜出,他当时仅仅多赢了10700票。今年11月4日,他的团队宣布,为叫停密歇根州计票而发起诉讼,当时当地选举官员已经非正式清点了96%的选票。 11月5日,一名法官驳回了特朗普团队的诉讼,表示该诉讼提出时间太晚,而且特朗普团队没能提供充分的理由。 宾夕法尼亚州 这个州的主要挑战在于,宾州计票时会将在盖有投票日当天日期邮戳但最迟在三天后寄到的选票计算在内。共和党人正在对此寻求上诉。 美国智库两党政策研究中心(Bipartisan Policy Research Center)主管韦尔表示,他对这个问题最为关切,因为美国最高法院在选举前已经在此问题上作出决定,而且是在大法官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加入前作出的。 “他们当时的确表明,在一些意见分歧上他们有兴趣继续探讨。所以我认为确实有可能会出现那些在投票日截止前投出的(邮寄)选票中,那些周五之前没有收到的选票可能会被作废的情况。我认为这种结果将是错误的,但这是一个法律上可能出现的结果。” 但韦尔补充道,如果这个因素会对结果起重要作用,这次选举必须“非常非常接近”才有可能。他指出,宾州官员在选举日前已经发出信息,呼吁选民将缺席选票投在投票站,而非邮寄投出。“所以我的推测是,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被作废的选票并不会有很多。” 布里弗特教授还指出,晚些时候收回的选票已经被单独清点,他还表示,如果拜登可以在不计算这部分选票的情况下领先,他并不认为会给发起法律挑战留下空间。 但特朗普竞选团队已经在仍有百万张选票没被清点的情况下宣布在该州胜出。目前没有主流美国电视台对宾州胜者作出预测。 佐治亚州 佐治亚州的共和党人及特朗普团队已经在佐治亚州查塔姆县(Chatham County)发起诉讼,要求停止点票,称缺席投票环节有问题。 佐治亚州共和党主席大卫·沙弗(David Shafer)在推特上表示,共和党观察员见到一名女性“将超过50张选票混入一叠未被清点的缺席选票中”。 11月5日,一名法官驳回了特朗普团队提起的诉讼,称“没有证据”显示存在不合适的混票行为。 会有诉讼走到最高法院吗? 周三早些时候,特朗普还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声称存在投票欺诈,他说:“我们要走上美国最高法院,我们希望停止所有投票。” 当时投票已经结束。尽管在宾州等一些地方存在有延迟选票的问题,但投票都在在大选当日关闭。 美国智库两党政策研究中心(Bipartisan Policy Research Center)主管韦尔表示:“最高法院没有任何特殊权力停止合法的计票程序。”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法学院教授布里弗特还表示,虽然双方竞选团队可能在几个重要州的激烈竞争上出现纠纷,但如果要走到最高法院,“他们仍须有(足够证据)上升到宪法关切的问题”。 “在把选举纠纷带到最高法院的问题上没有标准程序。这非常不同寻常,必须要牵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有人对选举结果提出异议,需要有法律团队就结果在州法院提出挑战。如果州法官判决认同异议,下令重新计票,在这之后可以将诉讼交给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手中作出裁决。 在一些地方,如果双方差距足够小,会自动重新计票。在2000年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与艾尔·戈尔(Al Gore)的竞争中,在佛罗里达州便发生了这种情况(具体情况请见下文)。 这个过程会持续多久? 由于这是一场总统选举,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关键的联邦层面及宪法规定的截止日期,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时间表: 但是韦尔指出,“要想走到参众两院决定总统人选的那步,需要有许多情况发生偏差才行”。换句话说,选举本身需要到达极其接近的程度。 为什么有的州可能不会宣布胜者? 如果有的州自己无法就谁获得他们的选举人票达成共识,又该怎么办呢?你可以想象,如果有一方声称最终计票结果不准确或被操控的话,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 在四个关键摇摆州,北卡罗来纳州、宾西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及威斯康辛州,当地均是分裂政府,民主党人担任州长,但共和党掌握州议会多数席位。 如果选举存在争议,议员们理论上可以与他们的州长分离开来,将他们自己的合法选举人投票结果递交给国会。(这一幕在1876年上演过,但更多细节见下文。) 国会在这之后需要决定谁的选票算数,究竟是州长递交的选票,还是议会递交的选票。 如果参众两院意见一致,则无问题。如果参众两院意见不同,情况就未知了,不过一些专家称,联邦法律会偏向州长的选择。 最终的最终期限 无论如何,在1月20日,美国宪法规定,都必须要开始一个新的总统任期。 “截止到中午,我们必须要有人宣誓成为总统。如果没有任何结果,那我们就要启动我们的继承计划,”韦尔称。 韦尔表示,还有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即众议院就总统人选陷入僵局,但参议院可以确认副总统人选。 如果众议院到就职日仍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则参议院选出的副总统将会成为总统。 如果没有副总统,下一顺位担任总统的人选则是众议院议长(目前为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 我们之前见过这种混乱局面吗? 截至目前,2000年总统选举是唯一一次由最高法院决定结果的大选,当时布什击败了民主党人对手戈尔。 当时二人竞争十分激烈。在选举日当天,戈尔赢得了普选投票,但选举人团投票结果更加胶着。最终结果落在了佛罗里达州25张选举人选票的归属上。 由于计票结果过于接近,自动触发了重新计票。戈尔团队要求佛州四县用人工方式重新计票,布什团队对此提出上诉。几周后,美国最高法院以5-4的结果,作出赞同布什一方的裁决。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两次选举也产生了不同寻常的结果: 最后关头的决定,1876年 1876年,议员们遇到了另一场棘手的选举,当时的角逐双方为民主党人蒂尔登(Samuel Tilden)及共和党人海斯(Rutherford Hayes)。在选举人团投票环节,蒂尔登以一票之差未能取胜,四个州在这一环节存在争议,如果海斯赢得这四个州,海斯便会赢得他们的所有选票。 议员们指派由一个两党委员会决定最后赢家。因此便出现了1877妥协案(Compromise of 1877):在与南方的民主党人协商后,在选举人团投票中以一票获胜的海斯胜选成为总统。这次选举结果确定时,距离总统就职日仅仅只剩两天时间。 选举人团得票数最多仍然不够,1824年 1824年选举中,赢得了普选投票和得到选举人团投票最多票数的人,仍然也没能成为总统。 当时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以微弱优势击败了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似乎可以凭此成为第六任美国总统,但由于二人均未能获得选举人团多数票,根据宪法,决定权交给了众议院手上。 当时的众议院议长亨利·克雷(Henry Clay)不支持杰克逊。在我们后来所称的"腐败交易"(corrupt bargain)之下,克雷与众议院议员们及亚当斯协商决定,亚当斯赢得总统选举,而克雷自己则担任国务卿一职。 里图·普拉萨德(Ritu Prasad)报道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8094860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8094860
六四30周年特辑之九:八九香港 让北京落下心病的自由角落
编者按: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爆发了一场历时近两月,波及中国各阶层和几乎所有大中城市的民主抗议运动。八九民运以当局在6月4日凌晨以坦克机枪镇压而结束。六四30周年之际BBC中文网特别推出这套10集系列,翔实记录六四事件始末,并对爆发八九民运的社会背景,学生,知识分子,民众和回归前的香港扮演的角色以及八九民运的政治遗产做全景分析。
1989年4月15日,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逝世的消息公布的当天,北京大学的校园内就骚动起来。消息很快传到了香港。香港的新闻界首先敏锐的意识到,一个非常事态正在北京形成势头。 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书的翁松然教授回忆: “胡耀邦去世三、四天后,香港的新闻界就意识到了这个事情不一般。香港的媒体已经不是把它当做一般的新闻来报,而是连续不断的出号外,做特别报道。” 港记云京 而当时,在北京已经聚集了大批的香港记者,他们在报道完三月份的中国人大政协“两会”后就一直没有走。时任香港《南华早报》政治版编辑的杨建新解释原因: “当时许多香港记者借着报道两会来到北京后一直没有走。因为5月份戈尔巴乔夫要访问北京,一些民运人士已经表示要借着中苏首脑峰会的机会给中央政府一点压力。所以香港的媒体都知道将有大新闻发生,都陆陆续续派了很多记者到北京。” 北京声势浩大的游行场面,冲击香港,震动港人。 罗一萍就是当时在北京的香港记者之一,她时任香港《经济日报》政治版记者 。4月20号夜,在中南海新华门外面请愿、要求中共领导人出面对话的大学生,与军警发生了冲突。罗一萍当时就在现场: “当天晚上我通宵都在那里采访。警察用扩音器广播,要记者离开。但这是我的工作,我坚持不离开。当警察对学生动手的时候,我匆忙抓拍了几张照片转身想走开,但是几个公安突然跑上来抱住我,要抢我手里的照相机,把交卷抽出来。我就一面紧抱着相机,一面高呼‘警察非礼,警察非礼’,后来才知道按北京话应该喊‘耍流氓’。” 港人震动 在与军警的争抢中,罗一萍挨了拳脚,她没有想到平生第一次挨打,是在北京,打她的是“人民警察”。最后在“悔过书”上签了字,罗一萍才得以离开。罗一萍回到旅馆,立刻把图片和报道发回了香港。 在北京,大批像罗一萍这样的香港记者,从八九民运起始、在西方媒体开始注意到之前,就每天把大量的报道发回了香港。 报纸上每天的通栏标题、电视上声势浩大的游行画面、大学生绝食抗争的揪心场面,冲击香港,震动港人。香港也动起来了! 香港社会各界组织了各种集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并开始全社会募捐,支援大陆的民主运动。 1989年5月27日,在香港跑马地马场,举行了连续12小时的“民主歌声献中华”接力音乐会。 人在香港的演艺界名流,如在大陆家喻户晓的邓丽君,梅艳芳,侯德健,周华健,汪明荃,钟镇涛,张明敏,张学友等等,几乎悉数到场登台义演,为北京的大学生筹款。 未能到场的明星如刘德华,周润发,谭咏麟,张曼玉等,也特别通过现场大屏幕链接表示支持。 港人捐款 香港电影导演、“民主歌声献中华”音乐会的策划人之一岑建勋回忆说: “那一天从早上10点钟到晚上10点钟,香港的两个电视台和香港电台都现场直播,现场有几十万人,艺人歌手,人在香港的基本上都来了。我记得邓丽君打电话给我,问我听说你们有这样的活动,我可不可以来。所以(这些明星)都不需要我们去找的。” 仅这次音乐会,就募集到1300万港元。活动后,李卓人代表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即支联会,也称港支联),携带约200万港元捐款到北京希望送给学生时被拘留。李卓人也是被迫签了“悔过书”,被扣留三日后才获释。 在香港支援北京学生的活动中,香港的学生是一个主力。香港学联在港组织游行声援行动。他们还派出代表团到北京,观察、支援大陆的学运。 香港送来的五颜六色的野营帐篷在天安门广场上一排排整齐的支了起来。 香港学联 时任香港学联秘书长陶君行回忆运动开始后不久,他们到北京与大陆学运领导人接触的情况: “我们去后发现,他们还没有一个有代表性的、有系统的组织。我们的建议是你们应该尽快通过选举产生代表,这样可以代表同学与政府对话,组织一些行动的时候也可以代表同学讲话。我们问他们需要我们帮助什么,他们说需要钱。我们回到香港后就开始筹款募捐,支援他们的运动。” 香港学联另一个令人瞩目的行动是向天安门广场运送帐篷。陶君行说,香港学联在报纸上打出广告,每个人带一顶野营帐篷,到北京“旅游”。有一百多人应召带着帐篷去了北京。 五颜六色的野营帐篷在天安门广场上一排排整齐的支了起来。在1980年代的中国,这样的野营帐篷大陆老百姓还少有所见。 鼓励打气 源源不断从香港送来的物资和捐款,给天安门广场上已渐疲惫的学生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士气重新高涨起来。 当时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广场上学生广播站负责人张华杰回忆说:“广场上之所以能坚持下去,香港的支持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食品送去了,帐篷送去了,学生的士气又起来了。但是,回过头来看这场运动,一场可能最后导致人命的运动,当时的一些做法有值得讨论的地方。” 香港的鼎力支援让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欲罢不能?香港募捐音乐会的策划人之一岑建勋不同意这种观点: “有人说过,如果你们不运东西去,他们可能就会散了,我不同意。光是北京的民众的支持学生们也会在广场上坚持下去,只不过会更辛苦。你不送帐篷去,他们就睡在水泥地板上,遭日晒雨淋,更艰苦而已。有人说如果没有香港的支持,可能就不会是后来的结果。我认为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参与支持北京学生的香港人,没有人后悔。” 1989年5月20日,中国政府宣布北京市戒严,调集野战军进城试图平息运动。戒严令激怒了抗议的学生和北京市民,也把香港支持大陆民运的活动推向高潮。 李卓人:“每一个香港人其实心里都清楚,如果中国实现了民主化,那我们的恐惧就没有了。” 同仇敌忾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翁松然回忆说: “在六四(开枪镇压)之前,香港几乎没有了左、中、右 ,大家都站出来了,为一个共同目的。把那段时期的香港报纸拿出来看看,政治广告多于商业广告。一份报纸可能有70-80页,其中可能有30多页是各个团体或个人出钱买版面,把支持北京学生的意思用广告的形式把它登出来。不是一个报纸,而是十几份报纸都这样,包括左派的报纸。”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代表性的香港左派报纸《文汇报》的表现。 香港《文汇报》每天对北京事态的报道,成了学生们主要的消息来源之一。每天,从北大到人大,从复旦到清华,北京和其它城市大学校园里,学生接管的校广播站在不断播送像《文汇报》和其它香港媒体,以及BBC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之音等国际媒体对八九民运的报道。 与被指责为西方反华媒体BBC“敌台”的报道相比,亲北京的左派报纸对学运的报道平添了一份说服力。当年香港《文汇报》驻北京记者刘锐绍这样评价《文汇报》报道的价值: “当时文汇报的报道可以说是比较准确的。同时,因为文汇报的性质,大家都知道它是共产党办的报纸,在‘党报’上报道出与中央口径不一样,当时大家都说,‘党报’上这样报道,一定可信,不是宣传。后来有人说,文汇报的报道起到了敌人起不到的作用。” 每到六四周年,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都举行规模浩大的烛光悼念晚会。 “痛心疾首” 《文汇报》还有更令人惊讶之举。北京宣布戒严后第二天,《文汇报》开了天窗。首页上之有四个大字:“痛心疾首”。刘锐绍回忆开天窗的幕后酝酿: “当时报社讨论是发表一篇社论还是开天窗,后来决定开天窗。开天窗拟定了两个版本,一个就是后来见报的‘痛心疾首’,一个是表示感叹的‘夫复何言’。后来两个版本送到新华社(指新华社香港分社。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前,香港新华社实际上是北京在香港的代表处)。新华社副社长张浚生先生拍版用‘痛心疾首’。我觉得他当时的感情都是很真实的。面对这样大的时局动荡,人性的一面都表现出来了,人性盖过了党性。” 共产党在香港办的报纸都如此反应,更不用说香港的普通民众了。 1989年5月21日,也就是北京宣布戒严的第二天,香港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一幕:百万人大游行。 全港游行 原香港立法委员李卓人是香港5.21百万人大游行的组织者。1999年六四十周年时李卓人在香港接受BBC中文记者采访时有这样的回忆: “我作为总指挥,知道会有很多人参加,但看到一百万港人走上街头,想都没想过。我们(在集结地)等了四个小时,还没有能够出发,人还在继续来。香港人从来没有像这样表达他们对国家的感情。” 100万港人大游行是个什么概念?1989年时的香港总人口约600万,也就是说,在那一天,6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个走上了街头。如果除去吃奶的婴儿和足不出户的老人,一向似乎不关心政治的香港人几乎倾巢出动。李卓人这样看当时港人的心态: “我们其实也是从中国来的,很多人当初是为了逃避共产党的统治来到香港。我们40多岁这一代人都有国家(与大陆的联系)的背景。我们希望看到中国有民主和自由,因为只有中国有了民主和自由,香港才有最好的保障。如果我们要保住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社会,每一个香港人其实心里都清楚,如果中国实现了民主化,那我们的恐惧就没有了,我们就不再恐惧共产党的统治。”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仪式。六四的枪声,彻底打破了港人的幻想。再有不到8年,中国就将收回香港主权。 唇亡齿寒 就在这次大游行结束后,香港成立了“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然而,香港人没有想到,他们盼到的,不是支援八九民运把中国推上民主改革之路,而是六四的枪声。 已故原香港立法会议员,支联会主席司徒华1999年在香港接受BBC中文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忆六四那一天: “6月4日早上,我们本来是在跑马地那里订了一个集会,大家见了面,都拥抱在一起,抱头痛哭。没人会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一天集会后就游行了,我在集会讲话后就晕倒了。” 六四的枪声,彻底打破了港人的幻想。再有不到8年,中国就将收回香港主权,而北京政府却用机枪坦克回应对民主的要求。这让香港人不寒而栗。司徒华回忆道: “香港游行中有一个口号最能体现港人的心态:‘今天的北京就是明天的香港’。香港就要回归中国了,如果中国不走上民主化,香港会变成什么样?香港的人权自由能存在吗?” 香港人对未来信心的丧失,导致六四镇压后,大批港人、特别是中产阶级精英阶层和专业人士移民海外。 国际社会反应强烈,在香港的国际大公司也一度纷纷撤资撤迁。 在北京政府控制的范围内,香港是极少数可以公开纪念六四的地方。 惊觉北京 然而,让北京震惊的,不是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而是香港在整个八九民运中的表现、港人对大陆民主运动的关注、参与和影响力。 北京立刻收紧了对香港过渡期的控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翁松然说,六四让北京重新认识香港: “从中国政府的角度看这的确是挺麻烦的。一个小小的香港,北京从来不把它当回事,居然是八九民运的最大支持者,力量之大,远远超出北京的想象。所以‘颠覆基地’,‘前哨阵地’之类的说法都出来了。中方的结论:这样的‘颠覆基地’,让它这样下去怎么了得?所以基本法还没有颁布就修改了,第23条重新加入‘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叛乱’之类的字眼,一定要香港支持立法。经过六四之后,北京对香港刮目相看。” 六四的枪声,打破了香港过渡期的平静,也结束了中国与英国政府自就香港移交的“中英联合声明”发表以来短暂的合作。六四血腥镇压,把香港的前途推到了英国朝野关注的中心。 1984年12月19日,时任中国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共同签署有关香港未来的《中英联合声明》。 加快政改 英国政界人士和民间压力组织纷纷呼吁,要在香港主权移交之前建立某种机制,以确保香港未来的民主自由。 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不得不在英国议会一再重申英国政府对香港的承诺。翁松然教授说: “英国政府很紧张的。六四发生后,各方面都在检讨。英国本来是说反正香港是要撒手的了,它最主要的是想与中国搞好关系,确保英国在香港的利益。可是经过六四,看到一百万香港人上街,乖乖不得了。从1989到1997,还有8年呢,香港人民如此,你英国统治者动都不动一下,你能统治下去吗?很担心,所以立即搞了几样东西出来。” 翁松然教授说的英国人搞的“几样东西”,就是给予部分港人,主要是香港的公务员以居英权,在香港通过人权法案等安定人心的措施。但最主要的,也是让北京永远无法原谅的,是加快在香港的政制改革步伐,扩大直选范围。 1992年彭定康出任香港末代港督,在他的首份施政报告中便提出了全面政治制度改革方案,力图推进香港的民主化进程。中方抨击彭定康的政改方案违反《基本法》,北京决定“另起炉灶”,彭定康也因此成了北京眼里的“香港历史上的千古罪人”(时任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语)。 香港的政治格局从此彻底改变。北京与伦敦之间本来脆弱的信任完全没有了,中英就香港问题的争执从此愈演愈烈,直到1997年主权移交前再也没有平息过。 未完待续。明天请继续关注六四30周年特辑之十:八九民运给当代中国留下的政治遗产。 (注:文中受访者引语根据BBC中文记者在六四十周年等历次八九民运专访中的录音记录整理。)
zhongwen_simp.world-46044484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6044484
印尼狮航空难:波音全新畅销机型面临审视
印尼狮子航空一架载有189人的波音客机,星期一(29日)在雅加达出发后不久在海上坠毁,机上所有人相信已经遇难,当局称已掌握客机失事位置,估计客机坠入了几十米深的水底,救援人员已在现场找到客机残骸、遗体及乘客个人物品。
苦等消息的家属痛哭。 这架只投入服务两个多月、只飞了约800小时的波音客机,出事前一天已经出现问题,据BBC获得的技术日志显示,客机出事前一天从巴里前往雅加达时,因为正机长位置显示航速的仪器出现问题,一度改由副机长驾驶飞机。 狮航承认客机出事前一天出现问题,但称已按程序解决有关问题。印尼交通部长表示,已把狮航的技术总监及多名技术人员革职。 这架波音737 Max 8型号客机属新款机型,该机型2017年才正式交付作商业用途。新机型出现坠机,引发外界对这款客机安全性的忧虑。 最新调查 根据BBC得到的文件,客机出事前一天从巴里前往雅加达时,正机长位置显示航速的仪器就出现过问题。 该航班的乘客投诉,客机空调及灯光出现问题,引擎传出怪声,最后延迟三小时起飞,具体原因不明。 根据航班侦测网站FlightRader24,这班客机当时在头几分钟的航速和飞行高度出现异常,在27秒内下降875呎──这个时间通常是向上升高的时间。 狮子航空资料图片 之后飞行员保持在28,000呎高空飞行,有别于前一周的36,000呎高空。 这班客机最终在周日晚上近11时抵达雅加达,并在约7小时后再度出发,原定1小时后到达加邦槟港,但起飞后不久,飞行员要求折返,但之后与控制塔失联,其后证实坠海。 目前不清楚客机在这7小时时间里进行的维修检查中,有没有发现问题,印尼当局称已接触该飞行员及技术人员了解情况,之后在周三,印尼交通部宣布,把狮航的技术总监及多名技术人员革职,他们有份签署客机可以安全起飞的文件。 但路透社引述专家认为,目前太早去确定客机发生甚么事,要等待当局觅得俗称黑匣子的飞行纪录仪,才能够推断事故原因。 客机乘客家属在当局打捞的物品中寻找遗物。 坠机现场打捞上岸的鞋子。 波音的问题? 今次空难是波音737 Max 8型号首次发生的事故,波音标榜这款客机更节省燃油。狮航作为印尼最大规模的廉航在购买这款型号客机时表示,公司“非常骄傲”成为全印尼首间引入这款新型客机的航空公司。 原本,狮航计划再向波音购买更多Max型号客机,但现在称对波音这间公司有“很多问题”,将重新讨论是否继续购买同型号客机。事实上,波音去年首次交付737 Max型号客机,曾因引擎问题要延期,但最后仍然通过测试,向全球过百买家交付数以千计客机。 印尼当局已下令要调查Max 8型号客机的安全问题。澳洲政府建议政府人员暂停使用狮航。 波音强调愿意为调查提供技术援助。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印尼失事飞机是中国的“中民投航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购买,今年8月租赁给狮航。 “中民投”对中国媒体称,对事件表示悲痛,会与狮航、波音等机构了解,强调“各航空公司通过租赁形式获得大型航空器是世界航空业通常作法,航空器会由保险公司全额承保。” 波音这个Max系列有四款型号,包括Max 7、Max 8、Max 9 和Max 10,它们是波音历来“卖得最快”的客机型号,现在已收到4,700架订单。 根据波音公司,截至今年9月,大中华区多间航空公司向波音订购了300多架波音737 Max型飞机,其中50多架已经交付。 航空专家苏亚特曼(Gerry Soejatman)对BBC表示,一般旧飞机事故风险较高,但新飞机同样可能会有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开始运作首三个月便会出现,虽然目前未找到黑匣子,但他认为事故涉及技术故障的可能性较高。
ukchina_simp.160923_vert_cap_what-keeps-workers-going-when-its-not-all-about-the-money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cap/2016/09/160923_vert_cap_what-keeps-workers-going-when-its-not-all-about-the-money
如何激励非营利组织的员工?
罗伯特·李经营着一家名叫“解救残羹剩饭”(Rescuing Leftover Cuisine)的非营利组织,他们从餐馆收集剩菜剩饭,将其提供给相应的组织,然后转交给美国12座城市的贫困家庭。电话铃声响起时,通常都是餐馆打来的,他们会把自己饭店有残羹剩饭的消息告知该组织,而每到此时,员工们往往都希望立刻赶过去。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自从两年前从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岗位离职,并开始经营这份慈善事业以来,罗伯特·李发现非营利组织的员工在工作时往往都很积极,但他们的动机却与传统企业有所不同。他们会承担额外的任务,工作也很努力,而且希望满足任何一个客户的要求,但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名利。 相反,他们希望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所以,罗伯特·李非但没有在每次电话铃声响起后敦促员工尽快出门,反而鼓励他们每次出门时多规划几项取货任务,以便充分利用卡车和人员。 “我的员工对任务十分投入,他们的反应从来都是:没问题,我可以做到。”罗伯特·李说,“但你必须让他们多加思考,以便充分利用时间,实现最好的效果。” 对于任何一个从营利组织转行到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来说,这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这个行业充满了利他主义,人们工作的动机并不是金钱或地位。所以,如果你从传统企业来到一家慈善组织,那就要为截然不同的工作和管理方式做好准备。 不为赚钱 GirlVentures 是一家专为可能辍学的女孩组织户外冒险活动的组织,该组织执行总监塔拉·霍夫曼(Taara Hoffman)表示,由于非营利组织吸引的员工并不看重金钱,所以管理者必须寻找新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霍夫曼表示,关键不在于钱。他的员工如果在其他地方工作,有可能赚到更多钱。他们可能不是为了地位和头衔,因为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完全可以在营利企业找到更好的工作。 “关键是找到能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的东西。”霍夫曼说。 罗伯特·李表示,多数人加盟非营利组织都不是为了日后跟别人吹嘘自己完成了某个项目,或者增加了组织的收入,这一点与传统企业有所不同。“由于所有人都对组织的目标满怀热情,所以他们愿意把自我放在一边。” 相反,霍夫曼表示,关键的激励因素往往是在员工与组织的使命之间建立联系。在她的非营利组织里,员工有时候希望帮助在贫困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们。或者,他们小时候也曾经参加过类似的项目。所以,霍夫曼找到了他们的动机,并据此为其分配合适的任务。 “如果你想担任非营利组织的执行总监,那就必须整理出一套激励员工的方法。”霍夫曼说。 短期动机 Sama Group希望通过帮助人们找到数字化的工作来减少全球的贫困人口,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拉·詹纳(Leila Janah)警告称,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浪费太多时间。 很多非营利组织的员工刚刚大学毕业,他们会为了慈善事业在这里工作两三年,然后再去其他地方工作。对管理者来说,就需要为这些短期员工设定短期目标。 “作为管理者,想要(在非营利组织)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难度甚至更大。”詹纳说,“因为你有可能必须通过深入挖掘才能找到员工的激励方式。” 对有些人来说,或许是希望帮助与自己面临相似挑战的人,例如来自单亲家庭或贫困家庭的儿童。还有的人则希望能够帮助一类人群或少数族裔。詹纳表示,找到这个动机,你就能想出激励员工的办法。 詹纳表示,在此过程中,管理者必须为慈善组织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由于他们通常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而且教育程度都很高,所以非营利组织的员工完全可以选择到其他地方工作。 这意味着要通过一些营利企业难以提供的福利来激励他们,比如重新定义职责、在家里工作、重新安排工作时间,或者允许他们抽出一段时间从事副业。他们的主要责任可能是接电话,但他们有时可能也希望能够接触非营利组织的客户。 詹纳表示,这还意味着你要不断提醒员工牢记组织的使命。如果你要分配一项他们不喜欢的任务,那就一定要向其解释清楚这项任务给慈善事业带来的帮助。只要有可能,都要灵活处理各种事情。 “并不是非营利组织的员工不愿意努力工作, 他们其实都很努力。”詹纳说,“但人们首先需要精神上的激励。” 由于这是一个无私奉献,而不看重金钱和头衔的行业,所以管理者需要牢记一件事情: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使命。 访问 BBC Capital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vert-tra-40457870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0457870
改变科学世界的印尼岛屿
印度尼西亚的特内特岛(Ternate)和它的邻居蒂多尔岛(Tidore)一样,几乎全是火山。小岛从大海中生长出来,形成一个近乎完善的圆锥形截面。小岛被云雾笼罩着,四周是狭长的平地和海滩。机场、城市和环岛公路就沿着这狭长的环岛平地和海难建造。
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就是在印度尼西亚的特内特岛上形成的(Credit: Ali TrisnoPranoto/Getty) 即便在千禧年旅游事件前夕和2016年3月日全食的时候,特内特岛依然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它是这样的一个岛屿,外国游客很难走上几米而不被邀请去拍团体自拍照,小孩子们(不分男女)会热情欢迎你,欢呼:"您好呀!先生!"一句话,作为一个伟大科学理论的诞生地这个岛有点不可思议,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博物学家在此拿笔在纸上那么勾勒了一下,就勾勒出了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 当35岁的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58年1月抵达特内特时,他已经花了近4年的时间探索他称作马来群岛的广阔而杂蔓的岛屿。乘坐蒸汽轮船、帆船、本地船只、骑马或步行旅行了几千英里,他和他的助手宰杀了成千上万的标本,将它们剥了皮或固定起来。这些标本包括猩猩、天堂鸟、树懒类型的有袋动物如袋貂,以及成千上成种甲壳虫。 那时候,特内特的辉煌时代已经结束了,被殖民统治扫除了。几千年来,丁香只生长在特内特、蒂多尔和附近的几个岛屿上。3,000多年的时间里,它们通过精致的易货和贸易网络穿越大陆。每一笔交易都获得了价值。因这一珍贵的交通而富裕起来的特内特苏丹对从菲律宾和巴布亚的帝国提出了要求,进而与同样小的蒂多尔岛的苏丹进行了激烈的争斗。 1858年,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造访了特内特岛,以继续他对马来群岛的研究(Credit: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Alamy) 今天,在收获的季节,茂密的干丁香散发出的香料红酒清香弥漫过整个小岛,火山下的低坡被丁香树叶笼罩:身着尼龙足球短裤的小男孩在路边等着,指引你到他们声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树的那棵参天大树下。但是,荷兰人和英国人先后打破了苏丹对丁香的垄断。到了1858年,当海盗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和探险家费迪南·麦哲伦被吸引而来时,小岛已死水般毫无生机。 华莱士住的是一所周围满是果树的摇摇欲坠的房子,房子离现在的特内特市的市郊市场仅需步行5分钟。虽然当地导游指认几个不同的房子为华莱士居住过的地方,但这些房子都几乎早已不复存在了。 "根据他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可能有两条并行存在的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华莱士研究专家约翰·范维尔(John Van Wyhe)说。"没有一座房子的年龄有它应该的年龄一半。" 数千年来,只有在特内特和附近的几个岛屿上才能找到丁香(Credit: Bruce Dale/Getty) 刚一搬进那树荫遮蔽且有一口清凉淡水井的房子,华莱士就病倒了,极可能是染上了疟疾。他一会儿冒冷汗,一会儿又发热。每一次病情发作华莱士都不得不躺下几个小时,除了思考什么都做不了。远离家乡,在火山的阴影下,他时而发冷时而出汗,很可能是因为他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华莱士的思绪转向了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这个乔治王时代(Georgian-era)的学者认为,大自然通过疾病、饥荒、战争和事故控制人类的人口。华莱士意识到类似的逻辑也适用于动物物种。 当时他旅行探勘的地方主要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其间华莱士见到了成千上万的令人深思的生物。那里有能飞的青蛙,它向人们展示了已经适应游泳和攀爬的脚趾如何可以用来在空中飞行。那里还有猩猩。像黑猩猩和大猩猩一样,猩猩也许有自己的祖先。华莱士养了一个幼儿猩猩当宠物。疾病,也许还有他担心自己的不久人世,让他的思想集中起来了。 "模糊间,思考着这意味着巨大而不断的毁灭,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死亡了而有些则存活下来?"他后来写道"答案很清楚,就整体而言,那些最能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华莱士在一瞬间意识到,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和发展的机制。 受不同动物物种经验的启发,华莱士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Credit: De Agostini/Biblioteca Ambrosiana/Getty) 受此启发,华莱士急切地盼望着他的热病痊愈,并且快速地记录下了论文构思。在接下来的几个晚上,他把自己的理论写了出来,寄给了当时已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58年6月18日,当这封信寄到英国时,达尔文陷入了恐慌之中。他在自己的自然选择理论方面已经研究了近20年,离完成他的关于该理论的三卷本史诗般巨著大约只有一年的时间了。虽然如此,他还是做了正确的选择。两周后,他的同事们将这两种自然选择的思想都展示了出来。 "随后,大家都惊呼道'天啊,这太有趣了,你能告诉我们你的理论吗?我们等不及这本大部头的书完工了'"范维尔说"那本书就是《物种起源》。如果不是华莱士打断达尔文的话,他会把那本大部头继续写下去,而最后却可能没有人会读"。事实也正是如此,达尔文于1859年11月出版了这本书,震动了宗教界,也塑造了科学世界。 华莱士呢?他则继续他的旅行。1859年,他在生物地理学领域获得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绘制一条记述东南亚与澳大利亚的动物群系界线的线:华莱士线。1862年,他回到了英国,收集了不少于125,660个自然史标本,包括83,000多只甲虫。1868年,他出版了一本永远值得一读的旅行回忆录——《马来群岛》(The Malay Archipelago)。他活到了90岁,撰写文章支持妇女权益和精神主义运动等形形色色的事业,从没有忘记推崇他的同事达尔文,因为他值得人们尊敬。 华莱士和查尔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是1858年同时提出来的(Credit: Peter MacDiarmid/Getty)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vert-cul-39781314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39781314
打破王室着装规则的戴安娜王妃
从"害羞的戴"(Shy Di),到时髦自信的国际时尚明星,威尔士王妃戴安娜一生的后期是一场史诗般的旅程——更是一场服饰之旅。在她突然过世后的二十年里,戴安娜一直保持着时尚女神的地位。这充分说明了她强大的影响力。戴安娜年少天真时曾被时尚界斥为富家女。不过,在2017年,她成为了时尚界的典范。
为纪念戴安娜王妃不幸逝世20周年,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举行了戴安娜王妃时尚故事展(Diana: Her Fashion Story),探索她的时尚演进历程。虽然,戴安娜王妃常常被视作一名受害者,但是该展览所体现的却是一个意志坚定、积极追求事业和个人目标的独立女性。展出的服装体现了戴安娜在视觉表达方面的创新。她打破传统,将自己的叙事方式变成了自己的品牌。虽然戴安娜也有一段天真少女的日子——她曾经穿半透明的短裙拍过暴露的背光照——但是她后来学会了公开场合的着装规则。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如何改变和打破这些规则。 肯辛顿宫目前正在举行的展览探索了戴安娜的时尚演进历程(图片来源:Diana Her Fashion Story) 戴安娜在早期公众生活中穿的带波浪翻领的印花高腰牛仔裤和带猫咪领结的衬衫现在已经随处可见。服装品牌Asos最近的一个系列向戴安娜致敬,以珍珠滚边直筒连衣裙和富家女褶裥短裙为特色。包括影响力巨大的安德森(JW Anderson)等在内的很多设计师都曾经从戴妃的经典服饰吸取灵感,比如现在无处不在的波浪宽松袖。 那么为什么戴妃早期的服装会在当前引起共鸣呢?时尚具有循环的特点,所以各种潮流总会反复出现,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埃勒瑞·林恩(Eleri Lynn)向BBC文化如是说。"威尔士王妃戴安娜当年不论穿什么,都会受人模仿,成为她的风格。她的文化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她穿上的伊曼纽尔粉色新浪漫主义衬衫立即被称为戴妃衬衫,这个叫法留传至今。" 她蜜月时穿的粗花呢裙遵循了织物的规则,不过束腰夹克衫参考了当时的流行趋势(图片来源:Diana Her Fashion Story) 戴安娜并不是第一个引领潮流趋势的皇室人物。林恩解释道:"英国皇室早有时尚传统,大概可以上溯至几个世纪前,当时的上流社会会模仿皇室的风格。以玛格丽特公主(Princess Margaret)为例。她被认为是时尚潮人,媒体也常常报道她的穿着。我认为区别在于戴安娜·斯宾塞女士登上国际舞台之时,恰逢媒体本身的一场变革——大量新闻涌现,小报记者横行以及数字时代的来临——所以戴安娜的服装对公众流行趋势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直接。她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利用自己的形象来传达信息和目标,帮助她完成手上的工作。" 本次展览探索了这一过程。"探究戴安娜在时尚方面的冒险非常有趣,"林恩说,"她学会了皇家不成文的着装规则,而有的时候她希望打破规则,甚至是略带一些大胆的修饰。她是第一位穿裤子出席晚会的皇室女性。她很喜欢穿男式无尾礼服和黑色衣服——而皇室成员通常只在哀悼时才穿黑色。 戴安娜穿男式无尾礼服和黑色衣服,对皇室传统的着装规则发起温和的挑战(图片来源:Alamy) 这是一种微妙的颠覆。她曾在巴尔莫勒尔堡(Balmoral)身穿比尔·帕什利(Bill Pashley)设计的粗花呢套装裙与威尔士王子查尔斯拍摄正式的蜜月照。虽然这遵守了皇室传统的织物着装规则,但是宽松的夹克巧妙的违反了规则。这种不正式的、流行的束腰款式参考了当前的风格并暗示了对含蓄、拘谨的皇家着装规则的背离。 林恩说:"在都铎王朝时期,显然要传达地位和威严的信息。现代皇室通过他们的服装来传达外交信息。戴安娜知道她需要达到的要求,并与设计师合作以"传达皇家的软实力外交,完成她的使命。"戴安娜的很多裙子是由她的长期合作凯瑟琳·沃克尔设计公司(Catherine Walker and Co)制作。沃克尔本人于2010年去世,而她的丈夫、公司合伙人赛勒斯·萨伊德(Cyrus Said)在切尔西(Chelsea)工作室继续为戴安娜服务。赛勒斯告诉BBC文化:"我们以皇家着装的源头为指导,比如"玛丽女王(Queen Mary)和亚历山大女王(Queen Alexandra)和她们的那个时代所体现出的典雅和奢华。" 打破禁忌 传统和历史当然重要,但是戴安娜和她的合作者继续通过一些小改变来向世界推广英国的时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进入了所谓的"戴妃王朝"时期,她的穿衣风格也越来越有魅力,采用更多的装饰,并加强肩部的剪影。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是1986年她穿的由凯瑟琳·沃克尔设计的绿色亮片宽肩晚礼服。沃克尔称之为"尊贵的震撼之作"。策展人林恩说:"她享受通过裙子表达个性的过程,把个性融入服装,表达她对乐趣的看法——比如穿戴不搭配的饰品或通过服饰发出大胆宣言。设计师大卫·沙宣(David Sassoon)回忆说,她在试衣服时常常会流露出开玩笑的眼神,并评价道:'啊,他们会喜欢这个的!'" 凯瑟琳·沃克尔设计的猫王裙是戴安娜在80年代中期闪耀、时髦风格的一个例子(图片来源:Diana Her Fashion Story) 戴安娜在1989年所穿的所谓的"猫王裙"甚至更为大胆和闪亮,那是凯瑟琳·沃克尔的又一件作品。无吊带白色真丝裙搭一身闪闪发光的立领夹克,并配以闪光亮片和珍珠刺绣,极其夸张。赛勒斯·萨伊德说,为戴安娜设计服装每次都是"一场密切的合作。一件漂亮的裙子本身就是一件美丽的事物——是女性和裙子之间的融合或张力。设计师应扮演支持者的角色,为她提供所需工具,完成设计工作。这关系到女性和裙子的统一,这就是我们的操作方式。" 戴安娜在80年代中期的打扮非常有魅力,有些时候甚至过分——并且完全是一时兴起。"这种打扮当时非常流行。"策展人林恩说,"它反映了女强人式着装盛极一时。当时,很多女性进入董事会,所以要通过这种服装来显示权威。事实上,你会发现从那时起,她就逐渐远离时尚界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了一种更为恒久的穿衣风格。此时,她开始相信自己对风格的理解,并知道什么会适合自己。"戴安娜人生故事中的另一个关键时刻是1985年她在白宫的国宴上穿维克多·埃德尔斯坦(Victor Edelstein)设计的一袭午夜蓝天鹅绒晚礼服裙,与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 Travolta)翩翩起舞。全球的电视屏幕和新闻上充斥着这两人在舞池优雅的身姿。这是魅力、自信和独立的大胆——同时隐含标新立异的——宣言。 1985年,穿一袭维克多·埃德尔斯坦设计的天鹅绒裙与约翰·特拉沃尔塔跳舞,成为魅力和独立的大胆宣言(图片来源:Alamy) 后来,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离婚,并放弃了自己的殿下头衔。此后,她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可以尝试和非英国籍设计师合作。比如,1991年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Patrick Demarchelier)为她拍摄了哈波(Harper)的《时尚芭莎》(Bazzar)封面照,她当时身穿时髦的冰蓝色范思哲礼服。 在这个阶段,她回归自我,变得非常时尚、优雅,并明确人生的重点。她重新塑造了自己的公众形象,在很多慈善事业和人道主义事业方面取得成功。"她说自己不想做爱打扮的人,想做一番事业,"林恩说,"她简化了自己的形象,让媒体把注意力从她的打扮转移至她从事的工作。"直筒连身裙、简单的套装裙和经典的白色衬衫和斜纹布裤的搭配(她在地雷慈善旅行时这样穿)传达出一种明快的职业感。1997年,戴安娜捐出了79件她珍爱的裙子,在纽约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为癌症和艾滋病慈善机构筹得340万英镑的巨款。正如赛勒斯所说:"她的遗产是她利用自己的地位拯救生命。" 戴安娜身着经典的白色衬衫和斜纹布裤参与地雷慈善之旅,显示出她的职业感(图片来源:Alamy) "她对公众对艾滋病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恩说,"她几乎不戴手套。只在一次著名的仪式上,她戴了手套,不过她非常明显的脱下手套和艾滋病人握手,打破了围绕这种疾病的禁忌。她利用裙子来真正的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正式活动中,戴安娜会仔细考虑她要会见的对象,并思考自己应留给他人的印象。" 大卫·沙宣1988年的印花蓝裙子被王妃命名为她的"关爱"裙,因为孩子们喜欢这条裙子(图片来源:Alamy) "当她前往儿童医院时,她身穿活泼的、不太正式的衣服。这样打扮是为了传达平易近人和温暖的信息,以加强非正式感。大卫·沙宣1988年的印花蓝裙子被王妃命名为她的'关爱'裙,因为孩子们喜欢这条裙子。大卫的草图里有一顶帽子,但是她没有订购,如她所说'你没法戴帽子拥抱孩子。'在人道主义事业方面,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的遗产留在她所触及的人的生命中。"虽然她是一个无可争议的时尚名人,但是很可能她给人印象更深的是她的波浪翻领或闪亮的晚礼服。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30121_rolling_china_abam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3/01/130121_rolling_china_abama
中国对奥巴马第二任期谨慎乐观
中国官方媒体星期一(21日)对即将宣誓就职,开始第二任总统任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谨慎乐观。
新华社在奥巴马正式宣誓总统就职前发表评论说,中美双方缺乏战略互信是两国关系的主要障碍。 同时,中国还指责美国在中日两国岛屿争端过程中“秘密支持”日本。 但该评论形容“中国挑战”对奥巴马来说实际上是一个“隐藏的良机”,并说奥巴马可以在新的任期内帮助重塑中美关系,使它成为一个典范,并可以使它成为自己政治遗产的一部分。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20403_uk_gchq_spying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2012/04/120403_uk_gchq_spying
英拟对公众通信加强监视引起争议
英国国会议员要求内政大臣解释英国警察和情报部门监督网络和电话通讯的计划。《独立报》报道说,不同党派的议员和人权组织要求内政大臣解释增加监察和安全部门监督英国网络和电话通讯的计划。
英国监听部门将扩大对公众通讯的监视 英国信息专员此前曾经表示认为上述计划没有道理,他警告内政大臣他会努力建立保护隐私的计划。许多批评认为,英国的监视计划违背了保守党和自民党的选举承诺。 下月英国选举后女王致词中将宣布有关立法,即扩大执法部门取得信息的权利,即监视英国人的网络电话和社交网络。互联网公司已经被告知要安装设备以便允许英国的情报监听部门能够随意监视网站的电话、留言、短信和电邮。 《泰晤士报》头版报道说,新的立法将令保守党陷入混乱,英国首相卡梅伦因此被指责虚伪。 《卫报》报道说,英国自民党的议员认为国家监督公众通讯隐私违背了自民党的基本信仰,他们威胁要反叛保守党和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
zhongwen_simp.130108_japan_defense_budget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1/130108_japan_defense_budget
日本10年来首次增加防务预算
日本官员透露,根据日本执政党的一个计划,日本今年将增加国防预算,这是10多年来日本首次增加军费。与此同时在周二东京因钓鱼岛领土争端召见中国驻日本大使。
新增军费仅占日本军费2%多一点,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自民党官员对记者会说,面对中国的逼人态势,日本新当选的自民党的国防小组将满足增加国防预算的要求,将国防预算增加1000亿日元(11.5亿美元)。 这个数字仅占日本军费2%多一点,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日本增加军费反映了日本面对中国在地区逼人态势的焦虑。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说,日本决定增加的国防预算将主要用于研制新型雷达系统以及早期预警飞机的燃料系统和维护费用。 消息传出时正值日本外务省召集中国驻日大使抗议中国最近派海监船进入尖阁诸岛(中国称为钓鱼岛)附近海域。这是安倍担任首相后首次召见中国驻日本大使。 安倍是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首相,他在去年12月竞选中表示要对中国执行强硬路线。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20901_rolling_diaoyu_chenguangbiao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01_rolling_diaoyu_chenguangbiao
陈光标在纽约时报刊登保钓广告
中国商人陈光标在美国《纽约时报》刊登半版中英文广告,向美国政府声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陈光标是中国江苏省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广告中以黑体字声明,“日本右翼份子正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正在破坏西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广告表示,“坚决抗议日本右翼份子最近挑起的钓鱼岛屿争端和所谓购买钓鱼岛、进行国有化的举动”;并说,“如果日本宣布夏威夷是日本的,美国人民会有什么感受?美国政府会有什么举动?” 陈光标还表示,这是他的个人行为,目的是履行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594537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5945378
德国接触买晶片与台湾“芯片换疫苗”:德方避谈背后的中国因素
新冠疫情肆虐导致全球车用晶片(又称芯片)缺货,半导体也因此再次成为全球经济焦点。除了日本及美国外,德国经济及能源部长彼得·阿特麦尔(Peter Altmaier)在上月底突然传出去函台湾经济部,希望能获得台积电(TSMC)生产的晶片支援该国汽车产业,优先供货。
消息经双方证实之后,引起台湾舆论热议。 德国与中国平常往来紧密,因此与台湾一向保持距离。而此事曝光之后,在1月25日德国联邦政府的记者会上,该国外交部代表接受媒体询问是否有新的台湾外交立场时,发言人“两次强调”柏林对台北的立场至今没有改变,引起台湾舆论反弹。 欧洲重点中国研究智库、德国墨卡托研究中心(MERICS)分析员李爱玲(Helena Legarda)对BBC中文分析称,默克尔(Angela Merkel,台湾译梅克尔)政府一贯的策略是在美中之间保持平衡,避免激怒中国,以维系德中紧密的经贸往来。“即便是历经2019年的香港示威,国际社会对北京有所抨击,德国也不为所动”,她说。 台“芯片换疫苗”? 根据路透社报导,上周五(2月5日),在德国方面因汽车行业缺货而提出购买台湾台积电晶片后,台湾经济部顺势向德国请求协助取得新冠疫苗,但德方态度低调而且避而不谈。 根据报导,在德国经济部和外交部发言人的定期记者会中,有记者询问德国是否有某种以疫苗换取晶片的念头,德方都避而不答。 路透社认为,台德双方“晶片换疫苗”的协议恐会激怒中国,尤其中国仍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巨大的汽车出口市场。 据了解,台湾希望拿到德国生技公司BioNTech与美国药厂辉瑞(Pfizer)合作研发的疫苗。BioNTech与中国复星医药集团已有协议,将透过复星在中国行销1亿剂疫苗。BioNTech也拒绝向路透社评论此事。 台积电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制造商 德国去函台湾 台湾大厂台积电目前是全球高科技晶片生产的领头羊,由于管控疫情得宜,一年多来,台湾的晶片生产进度并没有受影响,反而生产加速。 《彭博社》早前检视阿特麦尔致函台湾经济部长及行政院副院长的信件内容,信中提到半导体对汽车产业至关重要,而当前汽车半导体晶片短缺,危及德国汽车产业复甦,也同样影响全球经济。 阿特麦尔在信中说:“德国经济不好,全球经济不会好”。他又呼吁台湾政府向台湾厂商——也是全球半导体龙头的“台积电”公司明确传递此信息。 事实上,汽车产业一直是德国经济命脉,根据德国汽车产业联合会的统计,德国每七个工作岗位中,便有一个与汽车产业相关。 无论如何,此事也让全球车用晶片短缺严重的问题浮上台面。 目前美国福特(Ford)、日本丰田(Toyota)及德国大众(Volkswagen,台湾译“福斯”)等大车厂已经减产,故分别透过外交管道,希望台湾蔡英文政府协调台积电等相关重点晶圆代工厂帮助提供出口汽车晶片,抢救汽车产业。 台积电公司则对外回应称,纾解车用晶片供应,是该公司当务之急。但因为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既长又复杂,台积电称会持续与合作客户确认需求,加速生产所需产品。 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15年,2021年初她宣布九个月内德国将举行大选,她个人不会参与将离开总理一职。 德中关系不变? 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15年,今年初她宣布九个月内德国将举行大选,她个人不会参与,将离任理一职。 德国墨卡托研究中心(MERICS)分析员李爱玲说,接任默克尔中间偏右“基督教民主党”(CDU)党魁的拉舍特(Armin Laschet),若在九月拿下总理职务,估计将继续延续默克尔的对华友好政策:“拉雪特过去也表达过对北京的支持。” 《德国之声》报道说,拉舍特持中间立场,主张保持冷静,避免极端,政见接近默克尔。他一贯把保护德国出口产业当作头等大事,也有人认为他的对华政策偏软。 拉舍特2020年接受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采访时表示,欧洲与中国经贸关系深厚,中国是世界强国,它的发展符合欧洲商业利益。他认为德国和欧盟应该以现实、自信的态度与中国打交道。 但是,李爱玲也认为,仍需要观察德国其他党派,譬如德国绿党在九月选举的表现,是否有组成联合内阁的力量,在新内阁是否会提出新的对华政策。 台湾反应激烈 德国外交部在有关消息曝光后隔日在记者会上两次强调默克尔政府的对台立场不变,在台湾也引起舆论及媒体激烈讨论。 台湾许多媒体评论,一向在科技及制造产业高傲的德国,此刻向台湾发出合作邀请,令人意外。 一位台积电前主管对台湾媒体《今周刊》称,1993年时,曾与台积电团队远赴德国西门子(Siemens)商谈技转技术,但开会不到30分钟就被拒绝并结束会议,现在情势却似乎倒反过来。 因此,德方态度也引起台湾舆论反弹。有些台湾民众到德国在台办公室的脸书网页发言批评,批评德方想要两全其美,并对北京在人权以及香港问题上不够强硬。 李爱玲则向BBC分析称,此次德国去函台湾经济部,应该是因为经济因素,而非政治动作。尤其台积电目前几乎掌控了晶片市场,但德国不会就德中双边关系去冒任何风险。就柏林来说,考量后疫情时代如何复甦汽车产业,亦会寻找新的晶片生产商,避免从单一厂商中进口,分散风险。 她因此判断德国“专注经贸”的中国政策及与台湾的关系,估计在默克尔今年离开总理一职前,不会有所转变。 《世界制造》:半导体——改变万物的神奇芯片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2718203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2718203
蔡英文就职连任台湾总统, 四年功过及未来挑战
台湾总统蔡英文5月20日正式展开第二任期,过去4年,她在内部推动多项争议性政策,包括年金改革、同性婚姻、能源政策、“转型正义”等等,这些虽然获得“进步派”和年轻人、甚至国际间的掌声,但分析认为,这些举措也导致台湾内部更为撕裂,为日后管治带来隐忧。
总统蔡英文以超过817万票的成绩成功连任。 此前早有分析指出,她能够成功连任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她的政绩,而是国民党过于亲中的立场以及在北京打压台湾和香港示威背景带动“亡国感”的氛围下,选民转向其领导的民进党。 两岸关系在她执政期间处于冰点,在中国影响下,台湾失去7个邦交国,参与国际组织举步为艰; 不过在新冠肺炎疫情上,蔡英文提升了台湾的国际形象。 中美两国对抗的升温让台湾在国际间有了更多生存空间。 BBC中文采访了多位专家,尝试评价蔡英文首个任期的功与过,以及展望她未来4年所迎来的挑战。 蔡英文在第一个任期里经历了断交潮、香港“反送中”示威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重大事件。 争议政策 英国伦敦亚非学院台湾研究中心总监罗达菲(Dafydd Fell)对BBC中文表示,蔡英文与上届马英九政府最大不同之处,是蔡英文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政,亦早有准备应对具争议性的政策。 例如蔡英文试图推行“一例一休”政策,希望劳工可以享有“周休两日”,但僱主投诉成本太高,劳工形容政策落实后只不过是要加班,需要多次修改,好像各方都不讨好。 她也重点处理年金改革问题,随着人口老化等问题,台湾政府对于承担军公教人士的退休金压力近乎入不敷支,但措施影响到军公教人士的退休保障,引发连场示威。 “马英九政府尝试过,但无法改革这个难以持续的系统,这系统一直偏袒社会上特定行业,而忽略了其他人,蔡政府试图就政策制定过程寻求共识,可以看到一系列会议和聆讯,虽然当时有愤怒和暴力示威,但她仍有能力推动这至关重要的改革,虽然她知道这会为她的选票带来代价,”他说。 年金改革触发连串示威。 台湾成为全亚洲首个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方,但过程充满波折。同性婚姻是蔡英文竞选时的承诺,但议题在社会出现两极化; 因反同保守团队强烈反对,在2018年有关同婚的公投上,选民否决把同婚纳入民法(即一男一女的婚姻定义),政府需要以专法形式来保障同志伴侣的权益。 台湾同性婚姻 罗达菲认为,同婚议题令台湾得到国际认可,提升了台湾的国际形象,但同样是具争议性,并受到保守派攻击。 蔡英文最终也争取了一个折衷的方案,亦是她兑现竞选承诺。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政治及国际研究学系教授李伟钦则对BBC中文说,蔡英文任内的政策产生了很多政治争议,当时是“民进党进步派议员强行推动”的同性婚姻议题,而这些争议性政策,触发民进党在2018年地区选举付出代价。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黄旻华对BBC中文认同,蔡英文上任之初推动的政策,争议性都很大,他说,“即便法令都已经通过并且政策也付诸执行,社会上分歧仍然严峻,我不会把这些政策称为成功,因为有朝一日另一个不同的政党执政,这些政策都有可能会被逆转,或者某种程度用其他方式被架空或弱化。”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黄兆年则对BBC中文认为,这些争议性政策其实属于“进步性议题的改革”,2018年民进党受挫,其中一个原因是民众不满政府政策沟通的过程和执行步调。 “整个政策的这个步调,让人民觉得太快,台湾是不是准备好了?那是对民进党不满的主要来源。”但他认为这些政策长远对台湾有利。 国民党的低谷 蔡英文任内亦推动了“转型正义”的问题,包括调查戒严时期的政治谋杀案以及国民党在位时的财产问题,以及向台湾原住民就过往政权对当地人所造成的伤害道歉。“转型正义”其实是追究过往国民党所犯下的错,所以亦被视为攻击国民党的工具。 英国学者罗达菲说,“虽然国民党试图把这争议议题形容为反民主,但好大程度上,蔡英文尝试处理几十年前便应该处理的转型正义问题。” 在国民党人眼中,蔡英文的种种政策是加剧了分裂。 美国智库一项报告显示,绝大对数台湾公众对中国大陆持负面看法,而对美国印象则倾向于积极。 曾经在韩国瑜角逐总统时担任其国政顾问团召集人的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廖达琪对BBC中文表示,蔡英文任内的政策“某程度上在清算掉以前的国民党”,当中涉及到具争议性、可能“违宪的动作”。 他称, 国民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生存空间收窄,对民主造成的伤害是长久的,也令与国民党的裂痕加深,“对立存在在我们的社会当中,是会有下一波的影响,也是她连任极大不安定的因素。” 她认为,蔡英文推行一些劳工福利、环保能源、同婚政策时,事实上令到社会一些势力不满,但“总统在第二任期是最危险的,也是走下坡的时候,这些团体不会像第一任期时那么容易就被压下来。” 但她同时指出, 蔡英文任内其中最成功的地方,是把“中华民国”和“台湾”连结起来。因为过往台湾社会,总是就国家的定义发生争议,这种共识长远对台湾来说是好事,因为实际上,蔡英文的做法除了团结民进党和中间派民众,也间接可以压制台湾激进“独派”。 不过对传统蓝营就可能“有点难以接受”,但由于国民党处于弱势,蔡英文未来的挑战可能是源自民进党内部,而非外部。 疫情后的台湾 台湾在中国爆发新冠疫情时采取严格的抗疫措施,很早期便实施“封关”,限制中国大陆和香港等地区人士入境,亦对从世界各地入台的民众实施追踪,累计只有几百人确诊,死亡人数维持单位数。对比起大部分国家与地区,台湾称不上受到疫情正面的严重冲击。 其他亚洲地方面对的口罩荒的问题,台湾却有自己的厂房,可自给自足,甚至向外国提供援助。 但唯一的问题是台湾不被世界卫生组织承认,在这次疫情中,中美台和世卫不断就台湾地位发生争论,事件揭示台湾争取参与国际组织受到中国因素而举步为艰。 台湾的抗疫成效令人瞩目 美国西密歇根州大学政治学教授王元纲对BBC中文表示,台湾成功管控疫情令其国际形象提升至“近代有记忆以来最好”,不单展示了民主政体可以如何抗疫,也曝露了世卫的正当性缺憾。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黄旻华认同,疫情对蔡政府显然是加分的,但台湾透过防疫外交所希望取得进展,“相当有限”。 “口罩外交雷声大雨点小,台湾内部对于世卫祕书长谭德塞的强烈批评,也无助于台湾参与世卫组织。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有意对中国追讨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责任,因此在这个大势下,台湾本来就有较大机会可以在某些方面突破外交困局。但台湾如果过度主动去操作,不但增加这些机会的政治争议,同时也让大陆更为提防,反而抵消了有利形势,徒劳无功。” 全岛无核化:难实现的竞选承诺 蔡英文承诺2025年前做到全岛无核化,但台湾内部因为空气污染问题,也有不少支持核电的呼声,她能否在短期内建造如此多绿色能源去取代现有能源系统,成为她新任期的另一大挑战。 英国学者罗达菲认为,台湾反核运动令其他国家羨慕,不过这具野心的目标同时充满挑战,会是她能否兑现选举承诺的指标,台湾内部亦会关注,民进党能否妥善处理兰屿的核废问题。 美国政治学者李伟钦认为,蔡政府在推动无核化能源时会受到经济复苏程度、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绿色能源的供应的足够性和稳定性等影响,在新冠疫情下,全球经济会受到打击,能源及环保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是各地的首要目标,她很有可能无法实现终止使用核能的承诺。 台湾总统蔡英文专访:中国若入侵台湾代价将非常巨大 两岸关系处于冰点 马英九任期后期,曾经与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了历史性会晤,蔡英文上台后,整个任期均坚拒承认“九二共识”,在香港“反送中”示威期间,多次声援香港,强调民主与威权的分别,顺着民间情绪推动抗中意识。 她在胜选时接受BBC采访时明确表示,“台湾已经是独立的国家”,称呼自己是“中华民国”,“值得中国尊重”。 台大政治学者黄旻华指出,两岸关系显然是蔡英文执政“表现比较不理想的地方”,大陆当局采取单边对台政策,直接跳过台湾政府,来处理和因应各种对台的事务。 “两岸关系的窘境,也突显在台湾与陆方缺乏可信任的沟通管道。原先在蔡英文执政之初,当大陆当局拒绝与蔡政府官方来往时,台湾政府仍可以透过许多非官方管道与大陆当局进行一定程度的讯息交换。但是这些私下往来的渠道,随着两岸政策的紧缩,特别是受到共谍案、反渗透法的影响,可以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这些未来都会造成两岸对于情势判断的歧见可能会加大,”他说。 蔡英文任内,台湾失去7个邦交国,国际组织(例如世卫)拒绝台湾参与,黄旻华认为,这两个外交上的困境让蔡政府“比较捉襟见肘”,不过实际上对台湾现况没有多大影响。 中国外长王毅(右)呼吁台湾邦交国转投中国怀抱。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课程总监乔纳森‧苏利文(Jonathan Sullivan)对BBC中文表示,两岸关系处于冰点,目前并没有希望可以改善,但“蔡英文在民望上没有因此受到打击,因为很难把责任归咎于她”。 他表示,台湾虽然失去邦交国,但同时却巩固了与美国、日本、欧洲的关系,“可以弥补到失去邦交国的损失”。 他说, 而亦因为在疫情上,台湾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许多政府似乎认定了,蔡英文是“维持现状”的温和派代表,反而想改变这个现状是中共。 中山大学政治学教授廖达琪指出,大陆打压造就了台湾群众-特别是网民-的反中情绪,而蔡英文则是靠这股情绪连任,并没有打算让这股反中意识降温,这让蔡英文今后每当提出对大陆友好的政策,都会遇到很大的反对声。 她举例说,在疫情期间,台湾当局起初计划让陆配子女(台湾人与大陆配偶在大陆所生的子女)返回台湾,但引发舆论强烈反弹,最终台湾当局以这些陆配子女没有台湾户籍为由,拒绝他们返回台湾。 “你即使政策将来推出合情合理,不牵涉两岸,只是个人层次的关系,恐怕你都没有空间,因为网民养成了一个对中国彻头彻尾、不带理性的仇视、敌视,这令蔡英文在两岸关系的回旋空间几乎没有,”她说。 “以往民进党、国民党轮替,就好像黑脸白脸,是谈判的最佳策略,有人讨厌你,有人说跟你还好,中间有缓解的空间,但现在这个机会都没有了。” 她指出,目前台湾仍然有三成多出口是靠中国,两岸关系恶化或会导致未来一些两岸经贸遭受严峻打击,例如有消息传出,北京可能会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作威胁。 这份在2010年马英九年代签订的协议促进了两岸进出口及贸易往来,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称,若ECFA中断,台湾将面对非常危机。廖达琪担心,疫情过后的经济困境会逐步出现,这些累积的民怨是会找渠道爆发出来。 蔡英文并非意识不到台湾对中国经济上的依赖,她在任内试图推行“新南向政策”,加强与东南亚等国家合作,但其他国家担心得罪中国,未有全面与台湾加强合作。 英国学者苏利文认为, 为“新南向政策”下定论为时过早,但有迹象显示,在教育、医疗、科技上,台湾有望在未来令其经济变得多元化,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西密歇根州大学政治学教授王元纲对BBC中文表示,中美经济对抗可能帮助到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因为美国企业会减少与中国的合作,转到劳工较便宜的东南亚地区,台湾有望从中获利,“台湾不想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中国的篮子里”。 夹在中美之间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助理教授黄兆年对BBC中文表示,蔡英文4年的一个贡献,是把握了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动,与美国结盟关系的强化和制度化。 短短几年之间,美国通过了多项对台法案,提升了台美关系。2018年,《台湾旅行法》实施让台美官方高层交流可以制度化; 2019年,美国两会通过《台湾保证法》,如果特朗普总统签署,则会让美国定期对台军售常态化,2020年,特朗普签署了《台北法案》,支持台美强化双边经贸关系,和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和事务。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克鲁兹2019年访问台湾时获高规格接待。 黄兆年认为台美合作关系更加全面,“对台湾长远来说,最有正面作用,台湾面对中国压力愈来愈大,(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可以确保台湾的安全,以及确保在两岸之间的权力平衡。” 但一些学者不认同蔡英文非常亲近美国的做法。 曾帮助韩国瑜的中山学者廖达琪说,台湾作为夹在“中美之间的小国”,应该要懂得对冲(Hedging),“不能把宝全都押在一边,要在两边之间游走”。 她认为,台湾把宝完全押在美国并不一定是好事,而在过去4年,台湾与美国之间“超级不对称”,例如在疫情提供口罩方面,台湾只能把口罩送给美国,防护衣原料则要台湾向美国购买,不是对等的交易。 “感觉蔡英文就是当特朗普的马前足,只能乖乖听话,但真的有事时,是不是真的拿到特朗普的支持呢?”她问。 美国通过多项法案,料会增加台湾军事实力。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教授李伟钦认为,台湾如果要得到美国支持,就需要在防务及军备转移上合作,但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台湾如何在与美国互动而能够不失政策自主权捍卫自身利益,将会是其中一项任务。 台湾大学教授黄旻华认为,现阶段因为美中对抗加上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国际形势,使得一定程度台湾变成美国在与中国较劲上的一个有利棋子,因而加强了台美之间的扭带关系,使得蔡政府很大程度上信心大增,但长远看来,也可能埋下两岸关系更大冲突的导火线,所以得失利弊还有待更进一步评估。
ukchina_simp.140402_life_missing_plane_submarine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uk_life/2014/04/140402_life_missing_plane_submarine
马航MH370:英国核潜艇加入搜寻行动
英国国防部宣布,皇家海军特拉法加(T)级核潜艇“不懈”号(HMS Tireless)和海岸勘探船“回声”号(HMS Echo)先后抵达南印度洋,参与搜寻MH370的国际行动。
英国“不懈”号核潜艇配备有非常先进的水下搜寻设备。 军方早间表示,“不懈”号核潜艇目前已经抵达预定海域,并且已经开始寻找MH370机载黑匣子的工作。 载有239人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3月8日凌晨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途中突然失联和失踪,迄今已近一个月。 黑匣子的电池一般仅有可维持信号发射30天的电能。 水下搜寻能力 英国国防部表示,尽管“不懈”号是1984年入伍的老式核潜艇,但是仍然配备有非常先进的水下搜寻设备;有关方面还介绍称,英国皇家海军舰艇将与在当地海域的澳大利亚和美国海军军舰密切协同合作。 “回声”号海岸勘探船预计星期三也能抵达预定海域开始搜寻工作。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政府终于公布了MH370与吉隆坡指挥塔之间通话的全部记录。 据悉,飞行通话记录没有显示任何不正常。 马来西亚政府称,他们是根据卫星数据定论MH370在南印度洋坠毁。 不过,很多机上乘客的亲属迄今拒绝相信马来西亚政府的推断,并对信息公开程度表示极大不满。 (编译:晧宇 责编:路西)
zhongwen_simp.hong-kong-review-4044458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hong-kong-review-40444589
香港观察:科技也要"一国两制"
踏入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二十周年,不少人都关注“一国两制”的执行,忧虑香港享有的高度自治是否受到冲击。但无论如何,香港仍享有言论自由、资讯自由,可以不同通讯方式Facebook, Google, Whatapps, Wechat 与中外人士沟通。外资在香港感觉资讯安全,并不担心商业机密遭受政府审查。香港科技界认为,香港有别于内地,享有“一国两制”是一大优势。
香港资讯保护较内地好 外资企业向来担心商业机密受到政府监控,中国《网络安全法》于六月正式实施,外企对此担忧更有增无减;香港作为资讯自由的地方,大可发挥“一国两制”作用。新法例规定,在内地经营的企业须将个人信息及商业数据存于国内,并向安全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以及通过国家安全审查。外企担心商业机密以及知识产权有可能被窃,影响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相对于中国内地,香港作为大数据枢纽占有很大优势。 香港是大数据枢纽 香港在亚太区互联网发展先进,有条件发展成为大数据枢纽。科技和创新局局长杨伟雄去年底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时表示,香港在发展大数据有三大优势:第一,香港有极其稳定的电力供应,拥有99.999%的第四级数据中心标准,是亚洲除了日本以外最大的、高档的、第四级以上的国际数据中心。第二,香港的速度在全世界排第二,而互联网决胜因素就是速度快,尤其这是大数据所必需的。第三,个人隐私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香港目前排全球第四和第六。 政府要分享数据 然而,面对全球科技热潮,香港在处理数据方面仍大有改善空间,英美国家则早已实施公开资料计划。据团结香港基金的创新科技研究报告指出,香港公开政府资料政策“姗姗来迟”,由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负责筹备的公开资料网上平台data.gov.hk 直至2015年3月才启用,提供一共18个类别,超过4000组数据。报告指出,“扩充公开资料,以带动新产品之研究及发展。政府可考虑改善现时资料系统。当局亦应检讨如何调整、延展RSS订阅及Web API 服务,为市民及用户提供更个人化及便利的更新资讯。”报告又说,政府应增加与使用者的互动,且令服务更方便。即是说,港府在公开资讯及数据方面要更为着力。 企业保护自己数据 至于香港的民间通讯,现在个人之间主要依赖Facebook, Whatapps, Line 等网际网路上人际之间的协同交流,所产生源源不绝的资讯,在实施上是由不足5%网路企业(如上述Facebook, Whatapps等第三方经营应用服务的企业)占有。至于企业之间如何通讯呢?现在只有大型企业有财力斥资自行开发具有私密性的通讯系统。可是中小型企业,往往无能为力,只能依赖Google, Facebook, Whatapps等作沟通工具,这便等于拱手奉送上企业内部资料给这些平台的服务提供商。 当前正是大数据年代,企业拥有数据便能分析需求与市场,是未来生存之道。未来是个性化年代,中小企业因应自己市场拥有自己相关数据至为重要;举例来说,心脏病医疗器材公司要私密取存心脏病人的大量数据,才能有效研发较佳产品。 “将病人讯息经Whatapps传送,便仿如泄漏病人私隐,我们须要在封闭管道沟通。”一名资讯科技总监说。 值得注意的是,数码港孕育了一间港企Picowork 最近宣布发明了一项崭新的云端电脑作业系统,既可保存私隐,又打破不同通讯的壁垒,适合不同行业企业跨系统通讯、以及个人与企业之间协作沟通,令企业管理层可与分布不同地点的子公司、或与不同部门协作决策,增加效率。据Picowork主席张伟东称,该公司研发这套协作云端电脑操作系统,把5G通讯迈向一大步。 “关键是企业可拥有自身的数据库,商业机密放在自家里,而不是埋在别人的系统里,不怕被窃走。”张伟东又说:“Picowork 让企业有主权的云,有云端的家! ” 好好利用科技“一国两制” 总的来说,外企对在香港存放数据抱有信心,港府应利用科技“一国两制”,把香港发展成大数据枢纽。另一方面,面对大数据年代,港府应设法分享公共数据资源,促进各行各业发展。企业方面,则要好好保护自己数据,尽快积累相应数据以便为未来做分析、研发产品及检测市场之用。尤其是中小企作为香港经济支柱,更应好利用科技提升业务,不要成为科研大浪所淘走的沙粒。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7071205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7071205
新冠肺炎:印度疫情持续延烧 旅印台湾人面临去留抉择
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延烧。据印度卫生部公布数据,周一(5月10日)印度新增约36万人确诊病例,3700多人死亡。到目前为止,全印度计有2千多万人确诊、约24万人因新冠肺炎死亡,目前各国已经伸出援手,试图帮助深陷危机的印度。自四月以来,印度爆发第二波疫情的严重程度震撼全球,也深深影响了在印度工作居住的台湾人。
Nancy说她居住的中产社区商场仍局部开放,但人潮少很多。 台湾外交部在上周日表示,原订5月底的“撤侨包机”,因为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现有300名机师在集中检疫而无法成行。台湾外交部建议在印度的台商或居民,能尽快自行订位搭机返台。 自五月开始,陆续有70多位在印度工作的台湾民众搭乘日本航空公司班机,经日本转机回台。根据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数据,印度返台班机采检了73名人员,目前为止有5名确诊阳性,尚有27名人员在复检中。 也有台商选择留在当地,BBC中文访问了住在印度当地的台湾人,了解他们的情况及对印度陷入严重疫情的看法。 “这起疫情又再次显示了印度的贫富差距” 来自台湾中部的Nancy,曾在中国大陆从事国际商务展览工作十年,自2016年到印度出差后,开始决定在印度这个对台湾人十分新鲜的市场创业。 2017年,Nancy与就读小学的儿子正式搬到印度首都新德里旁的新市镇诺伊达(Noida),开创新事业,目前与印度合伙人共同开设旅游顾问公司,但在事业逐渐稳定的时候,疫情打乱了她的脚步。 “目前为止,我们是走一步算一步”,她说。 Nancy对BBC中文表示,印度从四月开始爆发新疫情,这让她再次观察到印度严重的贫富差距,这种情况借着疫情明显地凸显出来。 她表示,自己住的社区是中产阶级居住的地方,基础设施充足,管治良好,近五千户的家庭,现在仅有100多名确诊病例,之前高峰也只有300多名确诊,且多是轻症。社区中大家因为疫情,大多在家上班生活,也透过网路购物买菜,减少与人接触的机会。社区还有一个诊所有医师轮流驻诊,并简单弄了一个空间,附有10张病床及呼吸器,给急症患者使用。 Nancy认为,印度疫情严重,但在这个人口十多亿的国家,疫情严重程度的差异还是很大,可透过社会阶层来区分。她说:“以医院为例,之前我去打疫苗的时候,原本以为医院会如新闻播放的疫情现场哀鸿遍野,人满为患,还跟小孩在前一晚先演练了一遍回家后要怎么马上消毒的步骤。但因为自己选择的是自费疫苗,施打疫苗的医院比较昂贵,所以到了现场,医院几乎没什么人在。” “也因为悬殊的贫富差距,你可以想像印度底层的劳工或打工族,丢了工作,影响更严重。” 她补充说。 Nancy与儿子来印度多年。 据Nancy观察,印度此次疫情崩溃,除了政府管治上的重大疏失之外,与印度民众因为疫情之前趋缓,大家对防疫工作开始松懈有关。 此外,印度从今年初开始启动国内旅游,并举办盛大的宗教及政治聚集活动,许多人在集会中不戴口罩,让疫情一发而不可收拾。来印度这几年,她喜欢上了这个国家,可是仍然充满好奇,到目前为止没有要回台湾“避难”的打算,但万分盼望这场翻天覆地的疫情能赶紧过去。 “短期内我不会再回印度” 据台湾官方资料,目前台湾投资印度的金额达15亿美元,并有105家台商企业。这几年来,因为美中贸易战,全球供应链开始转移,许多与美国科技有关的代工厂,也开始搬离中国。台湾电子厂除了迁移回台湾之外,也在深耕数十年的东南亚,特别是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扩大投资,印度则是新兴市场。 在建筑行业工作的楚先生(化名)来自台北,目前30多岁,他便是近年来台资积极对印度投资的浪潮中,被外派过去的中阶干部代表。 楚先生向BBC中文解释,在印度第一波疫情稍缓之后,他被外派到印度;但人算不如天算,四月起印度第二波疫情爆发,情况越来越险峻,使得原本对印度并不熟悉的他,心情更加忐忑。 地方官员告诉BBC,至少九名印度教先知在参加今年大壶节祭典之后被检出新冠病毒阳性。 这几天,楚先生已经从印度回台,正在台湾北部检疫隔离营中。他回想这波来势汹汹的疫情,仍是心有余悸。 他说:“当时心理压力很大,因为每天的确诊数增长速度飞快,只有几天的时间,确诊数从每日30万飙升到每日40万。我的驻点所在地也已经有印度籍以及台湾籍的人确诊。我的住处周遭也开始有人确诊。” 不过,与Nancy相同,楚先生说他观察第二波疫情前的节庆及政治造势等大型集会,确实让印度防疫破功。另外,印度人习惯以手抓取食物进食,手部清洁十分重要。他说,“周遭的印度同事其实都对病毒很敏感,对于严重的疫情也只能笑笑自嘲,有同事在抱怨政府,却也是无能为力”。 每日新增确诊15万,印度如何走到这一步? 虽然来印度的时间不到半年,但楚先生说他十分盼望印度能早日从疫情旋涡中脱身。当被问及是否会再申请外派返回印度时,楚先生的答案是:“短期内不可能。” 在他看来,印度的医疗系统已经崩溃,“现在如果确诊只能自愈,虽然致死率不高(1%),但每个人的状况不同,此次变异病毒传染力非常强,而且派驻的公司是否能够更积极地创造安全的工作居住环境也是因素之一。”楚先生补充说。
ukchina_simp.150814_vert_turkey_dwellers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tra/2015/08/150814_vert_turkey_dwellers
探访穴居人的住所
我的司机穆拉德(Murad)手里抱着一只羊羔,紧挨着我蹲在壮观的底格里斯河岸上。我们周围是百年古树投下的阴影。无论是身着色彩斑斓裙装的年轻女孩,还是满脸沧桑岁月的年迈男子,都紧盯着自己的羊群。有些羊误入了浅水区,浑身溅满水的女孩儿们紧随其后看护着它们,避免自己的牲畜受到伤害,尤其是要保护羊羔的安全。借助穆拉德的翻译,我向他们表达了给山羊挤奶的愿望,引得一帮孩子咯咯大笑。
哈桑凯伊夫的城墙,土耳其东南部,底格里斯河,洞穴 底格里斯河沿岸的一名牧羊女孩 这里是土耳其东南部巴特曼省的哈桑凯伊夫镇,距离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边境不远。如今,这里的居民以库尔德人为主,很多考古学家都将哈桑凯伊夫视作全世界有人类持续居住的最古老的地区之一,过去1万年间,先后有9种文明栖息于此——包括新亚述人、古罗马人、波斯人、拜占庭人和土耳其人。这里最重要的一些遗产,都源自12和13世纪的阿尔图格王朝和阿尤布王朝。当时,这座城市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站。在那一时期,当地修建了很多陵墓、宫殿和清真寺——包括12世纪举世瞩目的大皇宫(Great Palace)和著名的底格里斯桥——正因如此,如今的哈桑凯伊夫才得以保留了300多处历史遗迹。 同样令人神往的还有这里的数千个人造洞穴。这些洞穴沿河而建,都位于石灰岩峭壁之上,与大名鼎鼎的卡帕多奇亚非常相似。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居住在洞穴里,依靠农业、果树、山羊和绵羊为生。 哈桑凯伊夫古老的石洞镇 然而,这些卓越的珍宝却无法高枕无忧。2015年底,高135米、宽1820米的伊利苏大坝——这是全球最受争议的水利项目之一—将会把哈桑凯伊夫的许多地方葬身水底,包括大皇宫和这些洞穴。据估计,大约有2.5万至7万穴居人需要因此搬迁,他们有的会搬到北部2公里的新哈桑凯伊夫,有的则要跋涉100公里,前往南部的新伊利苏。 据巴特曼省省长特梅尔·艾贾(Temel Ayca)介绍,他们计划将部分古迹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创建一个考古公园。无法移动的古迹则会打造成潜水公园。然而,即使制定了这些计划,很多历史学家、科学家和考古学家还是担心又一个特洛伊或迈锡尼可能会因此而永久消失——毕竟,这里还有很多区域尚未被充分发掘。 我本想给山羊挤奶,但最终却无功而返,引得穴居人哈哈大笑。在与他们一同返回的路上,我们的话题很快转移到大坝上。一个5口之家的牧民家庭邀请我和穆拉德到他们家里喝茶,还用美味的食物款待我们——这是土耳其的传统待客之道。 我们挤进牧民那摇摇晃晃的卡车,穿过浅河,来到了他们的家——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洞穴。这里共有两层,空间很宽敞,装饰得也很精美,甚至还有自来水、电线和玻璃窗户,连我都想搬进来住上一段时间。客厅的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上面摆着毛绒坐垫。 作为尊贵的客人,他们邀请我们共进丰盛的早餐。因为吃得太饱,我一直到晚上都感觉腹中满满。席间一道菜接着一道菜,令人目不暇接:煎鸡蛋、绵羊奶酪、现烤面包、橄榄、番茄、黄油、黄瓜、肉丸、甜品和gözleme (这是一种土耳其的传统薄饼,里面有奶酪或蜂蜜和坚果)。出于礼貌,我们必须每种食物都吃上一点。 gözleme,一种土耳其的传统薄饼 另外一些家庭成员也走了进来,坐到我们身旁,包括哥哥(弟弟)哈桑(Hassan)和一家之主萨布里·贝伊(Sabri Bey)。 “看,”贝伊指了指周围说,“我的家族已经在这里居住了5代人。我们在这里很快乐。我们靠土地和羊群为生。现在,这一切都会葬身于水底,我们只能背井离乡,去一个我们不想去的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为了发电。”贝伊疑惑地摇摇头说,“我们有电!”他大声喊道。好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好几次按下了电灯开关。 “我们得到了补偿,但数额太低,根本不够在他们安排的地方购买一套新房子。”哈桑指着河的方向说,那里有一座新建的桥,“我们也不能搬到其他地方去,这是我们的家,这里有我们的传统,有我们的河流。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适应。” 哈桑变得更加严肃,用不安的眼神看着我。“你知道更糟糕的是什么吗?”他边说边举起手来,“这里的工作很少,钱又很紧张,我甚至要去工地打工,帮助他们建设大坝!”他握着自己的手说,“这是让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痛苦。” 吃完饭后,我们跟随牧民回到了他们的牧场,最后看一眼这个历经几个世纪沧桑的地方。 一位女牧民沿着底格里斯河行走 事实上,在伊利苏大坝之前,各种各样的事情一直在影响着这座古镇。战争、地震、掠夺——荣耀与衰落——最终留下了屹立至今的各种古迹,以及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小镇上有一个名叫赛维(Sevi)的女孩儿,她想到了一种让这里继续维持现状的办法。 “或许从现在开始,会有越来越多像你这样的游客前来参观。”她说,“我们可以开一些小餐馆,为他们提供我们的特色美食,或者向他们出售我们手工制作的服装和银饰。我们可以学英语,以便与他们沟通。另外,”她淘气地露齿而笑,“有些人或许也想学学怎么挤羊奶。” 从我享用的那顿早餐来看,这里的餐馆肯定能大获成功。 请访问 BBC Travel阅读 英文原文。 (责编:跃生)
zhongwen_simp.120313_rolling_hk_tseng_poll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3/120313_rolling_hk_tseng_poll
民调:曾荫权支持度降到新低
香港民调显示,特首曾荫权支持度降到他上任以来的新低。
《明报》报道,香港大学以随机抽样方式,电话访问了1001名市民。 调查结果显示,曾荫权的支持度评分为43.5,比上一次调查下降3.1分,是他担任特首以来的新低。 报道说,这可能与曾曾荫权涉嫌利益冲突有关。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6097606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6097606
黎智英香港国安法案:再赴高院申请保释前夕再遭拘捕 涉12港人潜逃案勾结罪
被起诉《香港国安法》相关罪行的壹传媒集团创办人黎智英再次到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申请保释,被法庭拒绝。警方在其出庭前夕再次以涉嫌国家安全犯罪为由将其拘捕。
黎智英目前被收押在设防级别最高的赤柱监狱。 香港终审法院上周裁定高院去年12月批准黎智英保释的裁决犯错,但准许其再次提出申请。高院原讼庭星期四(2月18日)开庭审理黎智英一方再次要求覆核下级法院不准保释之申请,同日作出裁决。媒体依例不得报道保释申请内容与裁决理由。 此前一天,律师事务所助理陈梓华被警方指控与12名港人潜逃案有关,控以《香港国安法》下的“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涉案人员包括黎智英。这是他首次被指控与潜逃案有关,黎智英旗下《苹果日报》等媒体报道,香港警察国家安全处人员星期二(16日)晚到收押黎智英的赤柱监狱再次将其拘捕。 黎智英本周同时正就“反送中”8·18“流水式集会”案受审。他自去年12月被起诉诈骗罪和“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之后,一直被收押至今。 据香港媒体统计,自2020年6月30日深夜《香港国安法》实施至今,香港共有98人因涉嫌国家安全罪行被警方拘捕,其中五人被起诉。 这五人当中,黎智英与最新被起诉的陈梓华涉嫌“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在《香港国安法》下首位被起诉的唐英杰涉嫌“煽动他人分裂国家”与“恐怖活动”罪;前“港独”组织“学生动源”召集人钟翰林涉嫌“分裂国家罪”;绰号“美国队长二代”的示威者马俊文涉“煽动分裂国家”罪。 黎智英狱中再次被捕是基于什么理由? 香港《苹果日报》报道,警方国安处星期二晚于赤柱监狱再次拘捕黎智英,指控他涉嫌“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及“串谋协助罪犯”,具体事由则是涉嫌协助12港人案中的“本土派”活动人士李宇轩潜逃至台湾,而这涉及到29岁律师助理陈梓华的案件。 陈梓华星期三被带到西九龙裁判法院提堂,他被起诉“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及“串谋协助罪犯”罪各一项。前者为《香港国安法》下之罪行,后者为香港《刑事诉讼程序条例》下之罪行。香港总裁判官苏惠德拒绝让陈梓华保释,下令将其收押候审,案件押后至4月14日再讯,以待警方进一步调查其五台电子装置。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12港人潜逃案时强调有“上家”参与,但当时并未提及黎智英名字。 亲北京的《星岛日报》报道,陈梓华任职于何谢韦律师行,即前立法会议员,香港民主党前主席兼支联会主席何俊仁所开设之律师事务所。何俊仁曾为黎智英在其他案件中担任代表律师,目前两人正一同就8·18“流水式集会”案受审;何谢韦律师行美籍律师关尚义(John Clancey)今年1月因涉及2020年立法会选举民主派初选,被国安警察拘捕。 《星岛日报》旗下网媒《巴士的报》刊出起诉陈梓华的法庭文件。控方指控他在2020年7月至今年2月间,与黎智英、黎智英长期助手马克·西蒙(Mark Simon)、李宇轩、绰号“揽炒巴”的活动人士刘祖迪及其他人一同串谋,“请求外国或境外机构、组织、人员实施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制裁、封锁或者采取其他敌对行动”,又在2020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李宇轩涉嫌犯下一起“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后,“与李宇轩、黎智英及其他人串谋,并在无合法权力依据或合理辩解的情况下,协助李宇轩离开香港到台湾,而意图妨碍拘捕或检控李宇轩”。 代表检方出庭的律政司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称,陈梓华与各涉案人物怀疑是“重光团队”成员,其中黎智英与马克·西蒙怀疑是组织的“幕后人物”。这支团队涉嫌利用海外银行账户众筹得款1440万港元(186万美元;1198万元人民币)。 “重光团队”前称“揽炒团队”,周天行称,该组织在案发期间曾促请多国停止对港售武,要求外国停止与香港之间的逃犯引渡协议,成员之间又曾讨论香港独立、成立海外流亡政府与军队等。 去年12月30日,李宇轩等其中十名涉及偷渡案的港人在广东深圳市盐田区法院接受宣判,法院以偷越边境罪判处李宇轩有期徒刑七个月、罚款1万元人民币(1500美元)。他目前仍在中国大陆服刑,预计3月下旬刑满,目前未知大陆警方将与香港警方安排遣返,还是另有处理。 中共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同日长篇报道了案件细节,强调此案偷渡人员有“上家”安排,但并未提及黎智英。香港警方也先后在去年10月和今年1月拘捕共20名涉案人员,陈梓华是在10月被捕的其中一人。 2019年11月香港区议会选举举行时,李宇轩曾组织邀请英国等地议员到香港监察选举进行。曾应邀到访香港的英国上议院中立议员奥尔顿勋爵(Lord David Alton of Liverpool)在Twitter上表达对陈梓华案的关注,并促请英国驻香港署理总领事何思婷(Tamsin Heath)及英国外相拉布(Dominic Raab;英国驻港澳总领馆汉化名:蓝韬文)交代将如何协助陈梓华与黎智英。 “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若被判有罪,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串谋协助罪犯”罪若被判有罪,如循公诉程序定罪可处监禁十年;如循简易程序定罪,可处罚款5000港元及监禁两年。两罪实际最高量刑视乎最终由哪级法院审理。 黎智英再次申请保释,香港高等法院怎么说? 此前,黎智英在诈骗案首次提讯时,被香港总裁判官苏惠德拒绝保释,辩方法律团队继而向高等法院申请保释,获高院原讼法庭法官李运腾批准。作为检察机关的律政司不服,向终审法院申请上诉许可获准,并即时撤销保释。终院2月1日开庭聆讯后,于2月9日裁定律政司胜诉,“搁置”高院12月23日批准保释的裁决,但表明黎智英一方能再次申请复核总裁判官苏惠德拒绝保释的决定。黎智英一方律师继而再次向高院原讼庭提出申请。 香港《刑事诉讼程序条例》第9P条规定,“除非法庭觉得为了社会公正而有所需要”,否则媒体只能报道保释庭审结果、主审法官、控辩双方律师身份等指定信息,报道裁决理由等属刑事犯罪行为。取代李运腾法官主持这次保释聆讯的彭宝琴法官星期四开庭时说,为保障被告人利益和确保日后审讯能公平公正地进行,决定不放宽报道限制。 不过,《苹果日报》认为,最新一次逮捕所涉案情将是高院法官考虑是否批准黎智英保释的因素。 中国官方媒体反复强调“很多”香港市民要求将黎智英移送大陆法院“重判”。 在2月的终审上诉中,案件的主要争议,在于如何理解《香港国安法》第42条第二款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非法官有充足理由相信其不会继续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不得准予保释。” 以终审法院新任首席法官张举能为首的五人合议庭在判词中指出,这条条文应诠释为:“除非法官有充足理由相信被告不会继续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否则不得准许保释。”但原审法官引用了错误的法律观点,把这条文错误理解为“法庭要找出被告会继续犯下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的证明,方可以此为由拒绝保释”。 合议庭认为,原审法官李运腾认为《香港国安法》的条文没有“巨大或重大”地改变香港原有法律中有关保释的规定,是错误诠释第42条。香港原有法律是预设一名嫌疑犯可以保释,但《香港国安法》增加了一个例外情况,在这个例外情况中《香港国安法》的规定取代了预设可以保释的基本原则。 李运腾法官此前以1000万港元保释金批准黎智英保释候审,保释条件还有不可离开香港、不得接触外国官员、不得在任何媒体发表文章、除了到警署报到或出席法庭聆讯外需要留在家中。 黎智英诈骗与“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案将于4月16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再次提堂。 黎智英案会“送中”审理吗? 中国中央政府驻香港维护国安公署有权要求对香港国安案件行使管辖权。 自黎智英去年8月被捕以来,中国大陆社交平台一直有讨论,倡议引用《香港国安法》相关条款,将黎智英移交大陆审判。 按照《香港国安法》第55条规定,在三种情况下,香港特区政府或中国中央政府驻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公署可向北京申请,由国安公署行使管辖权,接管案件: 在此情况下,案件检察权由中国最高检察院指定检察机关取代香港律政司行使,审判权由中国最高法院指定法院取代香港司法机构行使。 黎智英被加控“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之后,中国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顾敏康就在《大公报》撰文,提出应由国安公署接管黎智英案。高院原讼庭批准黎智英保释后,另一位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副主席傅健慈对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网媒橙新闻称,要是律政司上诉失败,建议特区政府将黎智英移交大陆审判。 全国港澳研究会是由中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支持成立的官方智库。香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曾被追问对顾敏康文章的看法,郑若骅称,因黎智英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她不作回应。 随后,中共《人民日报》客户端在12月26日——即香港律政司就12月23日高院保释许可向终院提出紧急上诉之后——发表署名文章重提“送中审理”,当中称:“很多香港市民呼吁,驻港国安公署完全可以依法果断出手介入此案,这有充足的法律依据。” 《人民日报》文章警告香港法院:“倘若司法机关不能秉公处理、依法办事,就会对香港法治和社会公益造成巨大冲击,将国家安全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
ukchina_simp.vert-cul-46068349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46068349
此爱有毒:希斯克里夫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
若有所思、桀骜不驯、饱受折磨的样子,谁不喜欢?对很多读者来说,希斯克里夫是拜伦式魅力的化身,集霸道暴虐于一身。但这并不是他所代表的唯一的浪漫主义俗套观念。他还在现实中代表一个有关拯救的梦想:他是弃儿,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遭受了无尽的蔑视,只需要一个好女人的爱便可抚慰他那躁动的灵魂。他被人误解,性格抑郁、复杂,急需一个真正理解他的人。
爱情于他而言:极端、容易上瘾且虚无缥缈。他期望迫切地与另一个人结合,其他一切都不重要。此外,别忘了:他身材高挑、皮肤黝黑、样貌俊美这一点。他的运动才能和“满是黑色火焰”的饱含炽热感情的双眼更是强化了这一点。直觉、智慧和力量在运动的作用下交织在一起,希斯克里夫身上的某种东西吸引着读者,如情欲般的挑动着全身神经。 艾米莉笔下的传奇人物希斯克里夫(图中为奥利维尔[Laurence Olivier]版的希斯克里夫)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自《呼啸山庄》1847年第一次出版以来,书中具有传奇色彩的男主角(或许应称其为反主角?)对整个浪漫主义文学影响深远,不管是通俗小说还是曲高和寡的严肃作品。他的影响也不仅限于文学领域。 最近,一篇文章引起了作家埃利斯(Samantha Ellis)的共鸣,她也是艾米莉的粉丝。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希斯克里夫是怎么毁了我的爱情的》(How Heathcliff ruined my love life)。自称正在戒“希斯克里夫瘾”的埃利斯说,希斯克里夫是她的“入门毒品”。在希斯克里夫之后,分别是白瑞德(Rhett Butler),坎贝尔-布莱克(Rupert Campbell-Black)、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s Spike)和曼特尔(Hilary Mantel)笔下的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影响了她。遗憾的是,在迷恋他们的同时,她在现实生活中喜欢上的却是坏小子:“到十几岁的时候,我主动追求坏男人......二十几岁的时候,我的约会对象是那些不常对我坦诚或友好的人,”她写道。 艾米莉(图中形象源自她弟弟画的一幅画)注重保护隐私,去世时年仅30岁。很多人认为,她一生中没有谈过恋爱。 文学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真正优秀的作品。不可否认,具有象征意义的《呼啸山庄》配得上它作为经典的地位。它借助精彩的叙事和令人难以忘怀的意象,把想要传递的讯息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近乎下意识地接受优秀的虚构作品的真实性,这导致根除那些讯息的难度大大增加。 “歌剧般的力量” 让希斯克里夫更令人着迷的是,他代表着我们共同的浪漫主义白日梦,而创造出这个角色的却是一个据说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生于200年前、并被各方说成是一个神秘、脆弱、厌世的老处女。 艾米莉极度注重隐私,同时也缺乏材料记录,这进一步加剧了有关她短暂一生(去世时年仅30岁)的猜测,进而引发了外界在她死后做出各种诊断,认为她患有广场恐惧症、神经性厌食症、或是阿斯波哥尔综合征。 在学术界,有关勃朗特姐妹,即安妮、艾米莉和夏洛特,以及她们的兄弟布兰韦尔(Branwell)生平的猜测流传甚广。 一些学者完全拒绝相信《呼啸山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激情是仅凭想象创造出来的。他们对艾米莉,以及她哥哥布兰韦尔和妹妹安妮的感情生活提出了诸多猜测。 除去一些疯狂的猜想,艾米莉依然个性十足。她随身携带手枪,自然也不是适合闲聊的对象。之所以有“疯子艾米莉”的说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她生在错误的时代。正如奥卡拉汉(Claire O'Callaghan)在新出版的传记《再评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 Reappraised)中所指出的,“艾米莉代表着一种独立的精神,但在她所处的时代,女性独立在文化上不受欢迎。” 那么,希斯克里夫呢?尽管他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气质的英雄,常出现在有史以来最浪漫的文学人物评选中,但另一些人觉得他根本没这么大的魅力。小说家泰勒(Anne Tyler)在2015年时向《纽约时报》坦承:“我不知为何在成年前从来没看过《呼啸山庄》。但后来我发现,我的好几个女性朋友认为,希斯克里夫是她们有史以来最喜欢的浪漫主义男主角。于是已经成年的我开始看《呼啸山庄》,但看了大约四分之三,我就对朋友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担忧。” 希斯克里夫在很多人看来是极具浪漫主义气质的英雄,常出现在史上最浪漫的文学人物评选中。 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泰勒看《呼啸山庄》时已是“成年人”了。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十几岁的时候看的这本书,那个年纪的人容易受影响,我们对那个孩子的迷恋感觉像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故事。希斯克里夫的欲望超越了迷恋,而对自我代入和渴求自我的十几岁的女孩来说,这种东西力量强大。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有着歌剧般的力量,但希斯克里夫和他的激情仍有安全的一面,因为读者对他的了解永远会经过一两个叙述者的过滤。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伊莎贝拉(Isabella)描述的希斯克里夫对奈莉(Nelly)或对洛克伍德(Lockwood)说的话。而且要记住,他们的爱情自始至终未涉及性,完全是十几岁的孩子之间的情愫。《呼啸山庄》绝对应该是《暮光之城》中的贝拉(Bella)和爱德华(Edward)最喜欢的小说。 糟糕的爱情故事 根据小说改编的多部电影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奥利维尔、费因斯(Ralph Fiennes)和理查德(Cliff Richard)等都饰演过希斯克里夫。但这些改编作品大多只讲述了小说前半部分的故事,避开了后面章节中不加掩饰的阴郁。那些章节描写令人生厌的角色相互使用极其卑劣的手段,可能会让人感到幽闭恐怖。还记得布朗(Gordon Brown)把自己比作希斯克里夫吗?人们认为他指的是电影中的希斯克里夫,尤其是当他这样说:“可能是一个年纪更大、更有智慧的希斯克里夫”。在小说中,我们实际看到的的确是一个年纪更大的希斯克里夫,而且还更难取悦——一个心中充满复仇欲望的暴虐房东。 在舞台和银幕上,奥利维尔、费因斯(Ralph Fiennes)甚至理查德(Cliff Richard)都饰演过希斯克里夫。 小说中的希斯克里夫远没有那么大的魅力。他年纪更大一些,可能也更智慧一些,并且几乎可以肯定,他具备经验与那些被礼貌地称之为流氓的人约会。他忧郁沉默、残暴粗鲁、贫穷,有时笑容满面,有时低声怒吼,有时讥笑嘲讽。他确实不是一个适合继续发展下去的人。艾米莉的姐姐夏洛特随时准备打击自己的妹妹。她称希斯克里夫的爱是“变态的激情和激情的变态”。确实,在成长过程中,希斯克里夫和凯茜(Cathy)是兄妹关系,因此两人之间的爱情带有一种强烈的、令人感到恶心的乱伦。但即使没有这个因素,他们的关系也容易被解读成执迷不悟、具有破坏性、相互依赖——总之一句话,此爱有毒。 也许最好是根本不把《呼啸山庄》当成一个爱情故事。用邪典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的话说,希斯克里夫和凯茜之间的爱情“根本不是爱情”。为什么?“因为不分彼此。”当然,凯茜的名言“我就是希斯克里夫”和“他比我更像我自己”暗示着某种毁灭性的东西。 我们从艾米莉的诗歌和散文中发现,大自然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情感愉悦。 无论怎么看待希斯克里夫,一想到创造出这个角色的是一个生于1818年,古怪、相对孤僻并且很可能毫无情欲经历的年轻女孩就令人震惊。这理应让我们重新思考色情。因为尽管艾米莉注重隐私,但我们从她的诗歌和散文中发现,大自然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情感愉悦。这证明,不需要性经历,甚至不需要坠入爱河,也能体验到同样强烈的情感。当然,如果把艾米莉当做爱情顾问,可能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zhongwen_simp.121009_rolling_japan_china_diaoyudao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0/121009_rolling_japan_china_diaoyudao
日本据报就钓岛争议研究妥协方案
日本政府据报就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争议,正研究妥协方案,寻求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共同社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政府研究的妥协方案,包括坚持“不存在主权问题”这个原则的同时,采取“认识到”中方主权主张的立场。 按照这个方案,日本政府可以在不改变既有主张的同时,对要求承认存在主权争议的中国予以顾及。 报道说,日本政府计划在仔细观察中方今后的态度之后,决定是否提出妥协方案。
zhongwen_simp.121026_rolling_russia_udaltsov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0/121026_rolling_russia_udaltsov
俄反对派人士被控策划反普京动乱
俄罗斯反对派活动人士乌达利佐夫被控策划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群体动乱。
乌达利佐夫在莫斯科听取对他提出的指控时对支持者说,他没有犯下任何罪行。 乌达利佐夫目前没有受到拘押,但是受到旅行限制。 如果被定罪,他可能遭到高达10年监禁的处罚。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vert-tra-44962563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4962563
伟大的地图史话:美洲之名的由来
孚日圣迪耶(St-Dié-des-Vosges)是法国东北部默尔特河谷(Meurthe valley)中一个绿树成荫的小镇,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西南68公里处,瑞士巴塞尔(Basel)西北93公里处,德国弗里堡(Freiburg)西北74公里处。如今,依靠现代地图和测量经纬度的精确方法,我们可以准确指出它在地球上的位置。然而在几百年前,当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还是神秘而未知的时候,一群欧洲人文主义者聚在这里制作了一幅非同寻常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和之前的有着天壤之别,而它所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美洲大陆的命名与这座小镇密切相关。
这幅地图印刷于1507年,长2.4米,宽1.4米,这一尺寸足以支撑起描绘整个世界的雄心壮志。诚然,这幅地图描绘的世界的确要比以往更多。几百年来,欧洲人一直认为世界是由三块大陆组成的:亚洲、非洲和欧洲,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正因如此,获得西班牙资助的意大利探险家和殖民者哥伦布,在去世前一年还相信他在美洲的登陆之处只是亚洲的另一部分。而此幅地图首次描绘了地球上的第四部分。这块大陆位于欧洲的左面,地图所描绘的南美洲呈细长状,南美洲上方有一个小型的北美洲。这块新大陆四面环水。地图上现今巴西所在的位置,地图绘制者标上了一个名字:美洲(America)。 孚日圣迪耶这个法国小镇之所以为世人所知,是因为它见证了美洲之名的诞生。 地图绘制史上的里程碑当属瓦尔德泽米勒地图(Waldseemüller map),它出自德国人文主义者之手。不过瓦尔德泽米勒(Martin Waldseemüller)只是一群学者当中的一员,这群学者在孚日圣迪耶教堂咏礼司铎(天主教会圣职)路德(Walter Lud)的召集下来到这座小镇。路德对宇宙学(研究地球以及它在宇宙中位置的科学)尤其感兴趣,想创作一幅世界图景,将古代知识和当下正在进行的航海探险的新发现相结合。为此他从洛林公爵(Duke of Lorraine)勒內二世(René II)那里获得资助,开办了一家名为吉姆纳士沃萨根(Gymnasium Vosagense)的印刷社,并组建了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瓦尔德泽米勒和另一位德国人文主义者林曼(Matthias Ringmann)。《世界上的第四部分:通往地球尽头的竞逐,伟大的地图史话,美洲之名的由来》(The Fourth Part of the World: The Race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Map that Gave America)的作者莱斯特(Toby Lester)说,林曼带头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和地图一起印刷,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美洲得名正是因为这本书。 这两个德国人一起在孚日圣迪耶做这个项目并不是为了钱。这座小镇的位置同样很重要。莱斯特告诉我,"这里有从大西洋沿岸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出发的探险者,他们将所有信息带回到这里;意大利人资助这些探险,同时参与其中,整合了大量信息;德国人处于中间,在印刷方面做了强有力的领导工作。" 孚日圣迪耶位于斯特拉斯堡、巴塞尔和弗里堡附近,和其他设有印刷社的地方一样,这里是信息的汇集、往来之地。 今时今日,只有少许线索可以勾勒出孚日圣迪耶的中世纪历史,这座小镇基本上是在二战(World War II)后重建的。美洲大陆的轮廓铺陈在大教堂外面的地面上,位于砂岩上,砂岩呈粉红色,与美洲大陆的轮廓相得益彰,你可能会误以为砂岩是装饰图案;回廊上石制的美洲大陆土著人的奇特形象清晰可见;每年镇上都会举办国际地理节,地理专家和爱好者们聚在一起交流思想。也许正因如此,大多数镇上的游客都不知道小镇的地图制作历史,不过他们可以通过预约参观当地敞亮而现代化的图书馆来感受小镇地图制作史的残存遗迹。 沿着图书馆的楼梯游览下来,穿过五颜六色的儿童绘画区,这些绘画装饰着特尔塞尔广场(Salle du Trésor,又称珍藏室)的墙壁,孚日圣迪耶的游客少有到这里的,我是其中之一。去年旅游局(Tourist Office)记录的访客则有18,000人,只有664人到访这里。这是一间狭小的房间,配有木质展示柜,和图书馆其余地方的当代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展出有其他年代久远的稀有书籍,比如说含精美插图的歌曲书《格莱杜尔》(Graduel)。在这些书籍中间,有一本原版书,和瓦尔德泽米勒地图同时印刷于1507年,书名叫作《宇宙学入门》(Cosmographiae Introductio, or Introduction to Cosmography)。 这本鸿篇巨著全部用拉丁文写成,书的目的非常清楚:它是一个"对于绘在地球仪和平面上的世界的介绍"。这里的"平面"指的就是瓦尔德泽米勒地图,它印在12张单独的纸上,然后拼在一块平面上;而"地球仪"指的则是较小版本的地图,它可以剪下来并粘贴到一个球上——这使得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用于商业印刷的地球仪。它能证明,和通常看法不同,中世纪的欧洲人非常清楚世界是球形的而不是平的。重要的一点在于,文中还解释了美洲大陆命名背后的原因。书中说这块大陆是意大利探险家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发现的。由于其它大陆的名字在拉丁语中都是阴性的——欧罗巴(Europa),阿非利加(Africa),亚细亚(Africa),所以作者推断这块新大陆的名字也应该是阴性的,叫作"亚美利加(美洲),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这些字眼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引发了人们的争论。西班牙修士卡萨斯(Bartolomé de la Casas)在16世纪上半叶曾经表示,这样命名对哥伦布来说是"伤害和不公",因为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航行要早于韦斯普奇。美国作家欧文(Washington Irving)曾于1809年撰文表示这样命名是"狡猾的欺骗",佛罗伦萨人通过这种方式窃取了属于哥伦布的荣耀。不过尽管哥伦布穿越大西洋的四次航行始于1492年,其间他曾到达加勒比海的岛屿,然而他只在1498年的第三次航行中踏上过美洲大陆的土地。韦斯普奇曾于1504年写信给勒內公爵,这封信重印在《宇宙学入门》一书中,信上写到了他于1497至1504年间展开的四次航行,而他到达美洲大陆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一年。历史学家对这封信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不过瓦尔德泽米勒和林曼认为韦斯普奇的信是真实的,他们依据的是信中对于新大陆命名的内容。 美洲以意大利探险家韦斯普奇的名字命名,韦斯普奇声称自己踏上这块大陆的时间早于哥伦布。 新大陆的名字并不是地图上的唯一争论点。很多争论都围绕着新大陆被水包围这一事实展开。孚日圣迪耶的地图制作者在1507年如何知道哥伦布和韦斯普奇踏足的这块大陆另一边也有水呢?据记载,第一位见过太平洋的欧洲人是西班牙探险家巴尔博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他是于六年之后(即1513年)在巴拿马的一座山顶上看到太平洋的。那么"大陆另一边有水"在当时是猜测出来的吗?又或者是地图制造者从葡萄牙人宣称到达大陆另一边的航行中获得了信息?而葡萄牙人将这一消息对外保密,是因为穿越了西班牙的水域?(1494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决定按照《托尔德西拉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将欧洲以西的世界划归各自所有。现在的巴西之外的所有地区划归西班牙领地,正因如此,巴西成了南美洲唯一说葡萄牙语的国家。) 另一个谜团则聚焦于这幅地图本身保存的状况。瓦尔德泽米勒地图在1507年印刷了1000份,不过不久之后全都不见了。地图不像书本那样可以保存在图书馆里,地图陈列在教育机构,并不像书本那样可以长久保存。地图爱好者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来寻找这幅地图的下落,并尝试根据《宇宙学入门》中的描述来重现瓦尔德泽米勒地图的模样。1901年,历史和地理学教授、神父费希尔(Father Joseph Fischer)在德国沃尔夫埃格城堡(Wolfegg Castle)发现仅存的一幅地图。这幅有时被称之为"美洲出生证明"的地图于2003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US Library of Congress)以1000万美元的天价购得。 和瓦尔德泽米勒地图一起印刷的地球仪,表明中世纪的欧洲人知道地球是圆的。 不过瓦尔德泽米勒地图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对美洲的描绘以及美洲的命名。莱斯特表示,"这幅地图就像一个维基百科词条,结合并编辑了很多不同人物的信息。是的,这是一幅地理图纸,但它不仅仅描绘空间,还描绘时间。" 这一观点通过地图顶部的两幅人像可以体现:一幅是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Ptolemy),他代表了看待世界的古老方式和一整套古老的知识体系;另一幅是韦斯普奇,他代表了看待世界的崭新方式,这种方式的形成得益于现代学习和探索发现。透过地图制作,我们可以看到同时贯穿其中的这两个不同的时代。比如说,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描绘欧洲的方式并不精确——这不是因为瓦尔德泽米勒对于欧洲地理没有更为完善的理解,而是因为正如莱斯特所写,他自己希望"把已知世界描绘成和1000多年前托勒密笔下的一模一样。" 此外,地图的顶部一反常态:绘的是两个人而不是上帝。这同样传达出一条强有力的信息:"以前只有上帝可以俯瞰世界,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立刻把一切展现在你眼前。这进而传达出一种帝国思想,因为如果我们可以描绘出整个世界的地图并且拥有全世界,那么我们就可以主宰它。"莱斯特说。 只有少许线索——如大教堂外的美洲砂岩绘图——可以勾勒出孚日圣迪耶的中世纪历史。 最后,瓦尔德泽米勒地图提醒我们,所有地图都带有政治色彩。地图绘制者将地图顶部设为北方,而此前的常规做法是将顶部设为东方。此外,绘制者还将欧洲绘于地图正中,这种做法直截了当地以欧洲为中心。地图绘制者决定用一个欧洲过客的名字来命名一块有人居住的大陆,这一决定突出了欧洲视角,体现了当时欧洲人的态度和抱负。这一观念预示了欧洲人将继续占领土地、掠夺资源并且统治人民,消灭异族文化,杀戮普罗大众。 正如莱斯特在书中所总结的那样,"这幅地图为1492年的新世界开了张出生证明——也对此前的世界判了死刑。"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science-5190857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51908577
肺炎疫情:我这辈子至少经历了三次流感病毒大流行
新冠肺炎病毒来袭, 麦克·莫斯利(Michael Mosley) 医生心里是害怕的。他在英国《星期日邮报》上的专栏里承认了这一点,理由主要是自己属于高危群体 - 60岁以上,男性。害怕之余,他也给普罗大众提供了不少个人防御措施,包括停止跟人握手、边唱《生日歌》和其他耳熟能详的歌谣边用肥皂洗手(抗菌肥皂没必要)、机场过了安检就洗手、口袋里备一瓶免洗净手消毒液、保持睡眠充足从而保证身体的抵抗力,必要的时候应该戴口罩,等等。
BBC纪录片《神奇的血液世界》,2015年,是BBC医学记者麦克·莫斯利(Michael Mosley)主持的许多纪录片之一。他还是BBC二频道医学科普节目《听我的,我是医生》主持人。 莫斯利是BBC电视二频道《听我的,我是医生》节目主持人,自己有执业医生资格。更有意思的是,他从出生开始, 至少三次处于世界流感大爆发疫情中心。他认为,自己血液中的抗体可以告诉他曾经跟哪些传染病有过瓜葛。 下面是他的几次遭遇疫情的故事。禽流感和萨斯疫情爆发时他不在疫情中心。 血液里的抗体 2013年12月,麦克·莫斯利(Michael Mosley)从自己胳膊上抽了一管血,交给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的史蒂汶·莱利博士(Dr. Steven Riley)。莱利博士马上把血样送到遥远的中国,那里有一个实验室,储存了过去100年来每一次全球大流行的流感病毒“寄宿”的血清样本。 把莫斯利的血样送到那里,是为了检测他的血液中是否含有针对一种病毒的抗体。如果从数据库里找到了对应的病毒,就说明莫斯利曾经感染过这种病毒。 他是第一个参与这种血液分析的英国人。那一管血样引出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而他曾身在其中竟很长时间不明就里。 麦克·莫斯利(Michael Mosley)出生时正赶上一场全球流感大爆发,他感染了病毒,血液中产生的抗体一直到现在还能看到踪迹 亚洲流感 我1957年3月在印度加尔各答出生。当时亚洲流感正在印度大流行。 病毒源可能是一只禽鸟,然后传给了一头猪,然后又传染给了人。1957年7月,亚洲流感从香港传入印度。加尔各答是个港口城市,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亚洲流感差点要了我的命。 后来听母亲说,我那时候病得奄奄一息。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的血液里还能找到抗体的踪迹。这是我生命力的证明,说明我即便那时候刚来到人世,却战胜了亚洲流感病毒。 我是幸运儿,活下来了,但那场流感大流行夺走了世界上200万人的生命。当然也必须承认,直到今天我的肺还是比较弱,呼吸道感染痊愈时间要比一般人更长。 亚洲流感蔓延到英国,但伦敦的学校并没有关门,40人的班级只有9人出勤,也要继续上课。 病毒很狡猾 亚洲流感标志着自1918年西班牙流感之后一种新型流感病毒的首次亮相。根据病毒表面的二种蛋白质,它被命名为H2N2(血凝素 - haemagglutinin 和神经胺酸 - neuraminidase)。 一种新病毒入侵之后,我们的身体首先会识别、确定外敌,然后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发起反攻。 一旦我们的身体学会识别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就会记住它们,下次再遇到类似的病毒来袭,我们就有了较强的防御。 麻烦的是流感病毒变异迅速,表面的蛋白质也多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的免疫系统每次就不得不从头开始,重复抵抗外敌入侵的过程。 亚洲流感的杀伤力和对世界造成的破坏程度远不如半个世纪前的西班牙流感,H1N1。西班牙流感主要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战场返回家乡的士兵传播,据估计全球死亡人数在4千万到5千万之间,也有一种估算认为死亡人数高达1亿。 在那之前,只有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惨烈程度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1968年12月,香港流感肆虐全球,美国一个户外广告牌上写:香港流感是舶来品。还是得一个美国制造的什么玩意儿吧。 香港流感 西班牙流感的魔爪所及之处,尸横遍野,有些国家曾用火车运送一车厢一车厢的尸体。 黑暗中也有一丝亮光,那就是促使幸存的人们开始研究用作防疫武器的疫苗。过去一个多世纪中,疫苗的研发从未停止。 亚洲流感疫情结束后没多久,也就是10年,又一轮病毒来袭 — 1968年的香港流感(H3N2)。 我当时11岁,住在香港。血样显示,我感染了这种病毒。香港流感死亡人数100万。 1977年,俄罗斯流感来袭,英国又一次沦陷。 当时我在英国,是牛津大学学生。血样显示,我照样感染了病毒。 这并不奇怪。传染病大流行期间,学校和医院之类场所病毒传播最快。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至今仍令人闻之色变。全球至少4千万人被它夺走性命 “僵尸”复活 俄罗斯流感病毒不是新型病毒,而是大家都以为已经灭绝的西班牙病毒H1N1“僵尸复活”。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在谁都不能确定,但看来似乎是某个实验室用于研究的这种病毒样本成功出逃,重回人间作恶。 好在这种病毒也发生了变异,变得较温和,虽然也在全球迅速传播,但没有造成西班牙流感那样惨重的伤亡。 我当时感染了,症状应该并不严重,现在根本不记得生病的情形。 我记忆较深的是俄罗斯流感并不源于俄罗斯;这个名字应该是当时东西方冷战的副产品。 佛罗里达医科学生测试外科手术口罩对防御香港流感的有效性 “病毒进口商” 从那以后,我的免疫系统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 在我们家,孩子们的一个昵称叫“病毒进口商”。 我刚出生就经历了亚洲流感的洗礼,后来有大约10年,先后经受了每一种新型病毒株的挑战,都挺过来了。 现在我的孩子们都长大了,我的免疫系统开始享受岁月静好。 到2002年的萨斯病毒流行,我没有像以往几次那样恰好身处疫情中心,英国只有4例确诊,0死亡。 但岁月静好当然只是表象。流感病毒始终存在,可能此时此刻正在某只禽鸟、蝙蝠或野猪身上变异,或许在找新的宿主,病毒大流行疫情的再现只是早晚的问题。 但是,科学家们很乐观,认为历史留给人类宝贵的经验教训,即便病毒来袭,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抵抗。 2019年,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在中国武汉爆发,旋即蔓延到全世界各大洲。 麦克·莫斯利(Michael Mosley)出生于印度,曾在银行业就职,有执业医生资格,1985年开始在BBC任医学记者、节目制作人、主持人。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809246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8092469
六四30周年特辑之三:兵戎相见 戒严之都
编者按: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爆发了一场历时近两月,波及中国各阶层和几乎所有大中城市的民主抗议运动。八九民运以当局在6月4日凌晨以坦克机枪镇压而结束。六四30周年之际BBC中文网特别推出这套10集系列,翔实记录六四事件始末,并对爆发八九民运的社会背景,学生,知识分子,民众和回归前的香港扮演的角色以及八九民运的政治遗产做全景分析。
1989年5月19日凌晨,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来到天安门广场,用手提喇叭对绝食学生说:“我们都老了,无所谓,你们还年轻啊,要保重!”。 这是中共党内改革派代表人物赵紫阳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也是赵的最后一搏。 在中共高层的权利斗争中,主张以协商对话手段解决问题的温和派彻底失势。 当晚,时任总理李鹏在特别召开的首都党政军干部大会上声称,“如果再不迅速扭转局面,就会导致全国范围的大动乱”,中国的“前途和民运,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李鹏宣布,首都北京从1989年5月20日起实施戒严。在李鹏大会发言的同时,从全国各地调集的野战军正在向北京开进,准备执行戒严。 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通过高音喇叭听到李鹏讲话的时候, 解放军的坦克、装甲车和满载荷枪实弹的士兵的军车已经兵临城下。 中国的军队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反对戒严 戒严和派军队进入北京城的命令,不但进一步激化了政府与大学生的对立,也激怒了北京市民。 市民像潮水一样涌上街头,向下令戒严的邓小平和李鹏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小-平-你-好! 你-好-糊-涂!” “反对暴力!打倒李鹏!” “大兵进城,先抓李鹏!” 历史回闪 1984年10月1日,也是在天安门广场,也是举行大游行。 庆祝建国35周年首都群众游行检阅时,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在行进到天安门城楼下时,突然展开一条“小平您好”的横幅。城楼上的邓小平看到了,露出微笑。摄像机扑捉到的这个画面,成为老百姓拥护邓小平搞改革开放的历史定格。 时隔仅五年,广场上的学生再次高喊“小平你好——你好糊涂”,实在是历史的讽刺。 中共从建军第一天起,就着力塑造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的形象。解放军是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与老百姓的关系一直被比喻为“鱼水情”。 上一次北京的老百姓看到军队荷枪实弹的开进城门,是在1949年。 70年前进城,军队遇到的是北平(北京旧称)市民的夹道欢迎。这一次,他们又来了,但在每一个进京的路口,迎接他们的却是社会各界民众的拦截和苦口婆心的劝说。 “你们是人民的军队,不是一小撮人的军队!” “人民解放军,站到人民一边来!” 坦克、军车被阻挡的人潮困住,动弹不得。车上年轻的士兵被激情的呼喊困惑。他们在城外集结待命时,被告知城里有坏人歹徒企图谋反,他们是来“保卫中央,保卫北京”的。 年轻的士兵进城后看到的,是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八岁小孩的劝阻。有人泪流满面的拉着士兵的手,有人把解暑的冰棍儿和鲜花玫瑰塞到士兵手里。 中国的军队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戒严部队的一位指挥官面对电视摄像镜头和团团围住他的市民这样表示: “军队是一个特殊的武装团体,作为军人来讲,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我们是不会向人民开枪的。” 每一个进京的路口,迎接他们的却是社会各界民众的拦截和苦口婆心的劝说。 全民动员 戒严令,也把一场学生运动进一步推向了全民全社会。 “首都工人自治联合会”在政府宣布戒严后成立。工自联还组织了“纠察队”,发动更多的北京市民去堵军车。 民众连续几天的昼夜围堵似乎见了成效。被堵截的军车没有强行冲破封锁的动作。 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甚至也敢如实报道: “到北京执行戒严任务的解放军部队,由于受到北京市民和学生的拦阻,几天来一直没有进入城区。” 戒严的军队被堵在了城外,城里则到处是游行的人流。戒严令成了一张废纸。 一向令百姓畏惧的政府似乎不存在了,街上游行的群众高呼的口号是“召开人大,罢免李鹏”。 中央高层领导没有人出来讲话,没有人理会广场上的学生,也不再有军警阻拦游行,甚至连交警都不见了。维持长安街上交通秩序的责任由学生和市民承担了起来。 广场上流传的一个黑色幽默是,连小偷们都被学生感动而罢偷了,社会治安出奇的好。 这是一个奇特的僵持阶段。混乱中似乎又井然有序,喧嚣中透出平静,一种诡异的平静,北京处在暴风眼中。 风暴之眼 这是一个奇特的僵持阶段。混乱中似乎又井然有序,喧嚣中透出平静,一种诡异的平静,北京处在暴风眼中。 BBC英国广播公司当时的驻北京记者麦杰斯分析说,中共高层当时正在统一思想,以便动手结束这一难堪的局面: “宣布戒严之后政府有一段时间确实瘫痪了。中共高层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对于邓小平来说,动用军队镇压示威者,很难在领导层中统一意见。邓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才使那些必要的势力‘听话’。很明显,最后的行动将是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这一行动要有军队各部分的参与。因此,获得各军区首脑和各高层政治领导人的认可是关键的一步。这个‘统一思想’的过程用了很长的时间,但在六四开枪镇压前的两、三天,中共高层终于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 政府在做下手前的准备,学生也在争论下一步的策略。部分学生领袖和参与运动的知识精英感到,在广场上这样继续僵持下去已没有什么意义,应改变则略,回校进行基础民主建设。 王丹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主持了广场上一次各界联席会议后,向广场上的学生和市民宣布了会议决议: “为主动创造在‘民主与法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局面,建议:天安门广场的大规模和平情愿行动,在5月30日,戒严令颁布第10天,暂告一段落。” 到了5月下旬,广场上的状况越来越混乱。学生能否坚持下去已经成为问题。 欲罢不能 但是,王丹宣读的决议,没有得到广场上另一些学生领袖和大多数学生的认同。执行戒严的军队仍然兵临城下,政府强硬的态度使得学生领袖中的温和派没有市场。 当年任香港《经济日报》政治版记者的罗一萍,从学运开始就一直在跟踪报道。罗一萍说,她当时就感到,国际媒体的聚焦和绝食后广场上的气氛,已经把一些学生领袖推上了欲罢不能的境地,很容易让激进的学生领袖占优势。 “众多的媒体,包括非常著名的国际媒体,像CNN,BBC等,都派了很重的兵在广场上。广场变成了很重要的一个舞台,站在这个舞台上,许多学生领袖可能不由自主地想要‘表演’。那么,把自己的定位越激进,在观众中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喊‘撤退’,没人理你。如果喊‘我要自焚’,记者马上拥上来。” 振作精神 撤不撤出广场成了学运领导圈里争论的焦点。广场上300多个北京和全国各地高校的自治会代表们每天都要开会争论一番,但结果却每天都一样,主张坚守广场的一派占了上风。 到了5月下旬,气温日渐升高,没有一丝阴凉的水泥地被晒的滚烫,广场上的状况越来越混乱。学生能否坚持下去已经成为问题。 当时身为中国社科院政治研究所所长、六四镇压后被政府定为“黑手”之一的严家其,为广场上学生的处境和这场运动的前景感到忧虑: “到了五月下旬,北京市的许多学生已经逐渐离开广场,广场上主要是外地进京的学生。但到五月底,外地学生也很难坚持了,因为广场上很热,又不能很好的休息。”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大批海外援助的到来,给坚守广场的学生的士气打了一计强心针。 5月27日,香港举办了连续12小时的“民主歌声献中华音乐会”,为大陆的学生运动筹集了上千万港元的款项。很快,更多的捐款和帐篷、通讯设备等物资就送到了广场上。 广场上,香港运来的五颜六色的野营帐篷一排排搭起来了,学生们的情绪也再一次高涨。 四君子绝食的本意,是想让温和力量在广场上占上风、降低运动的激烈程度。 四君绝食 就在这时,“首都各界联席会议”做出决定:知识分子精英加入学生绝食。 作为联席会议的召集人,王丹解释当时为什么要做出这个决定: “广场上秩序太乱,需要有温和的力量控制广场。而广场上谁激进谁成为主导。我们计划用100个知识分子,四个人、四个人一批的上,逐渐的这些知识分子通过绝食这种方式占据广场的主导。” 六四镇压后多次被中国政府投入监狱,2017年7月在监狱医院病逝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1989年时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他召集了高新、周舵,还有当时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人正在北京的台湾歌星侯德建,即后来被称作的“四君子”,6月2日来到天安门广场开始绝食。 侯德建这样回忆当时他们的绝食行动: “戒严的军队可能用暴力的方式解决中国的内部矛盾。这只会激起更多的仇恨。我们想要阻止这个暴力行为,也同时希望情绪非常激动的同学和市民们,能够冷静一点,才能够理性、理智的来面对我们的问题。” 正如侯德建所说,四君子绝食的本意,是想让温和力量在广场上占上风、降低运动的激烈程度。 但是,一旦置身广场,便被学生的激情所感染。四君子的行动与初衷相反,他们加入绝食激发了学生和民众更大的热情,本已疲惫的广场再次人潮涌动。 而这时,政府也下了最后决心,不惜用机枪和坦克开道,把学生赶出天安门广场。 政府终于要动手了。 未完待续。明天请继续关注六四30周年特辑之四:开枪镇压 喋血长安 (注:文中受访者引语根据BBC中文记者在六四十周年等历次八九民运专访中的录音记录整理。)
zhongwen_simp.131119_oxford_dictionary_selfi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2013/11/131119_oxford_dictionary_selfie
selfie当选牛津词典2013年度风云词汇
selfie原是一个来自社交媒体的自造词,意思是“自拍”或“自拍照”,现在堂而皇之地登上牛津词典的“大雅之堂”,进入主流词汇表。
Selfie的意思是自拍,这是牛津词典最新收录的流行词汇 牛津词典的编辑说,调查结果显示,selfie一词过去一年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增加了1.7万%。 年度风云词汇奖是为了表彰英语使用者在面对社会、政治或技术变革时所表现的创造力。 牛津词典对selfie的解释是:某人的自拍照,尤其是通过智能手机和网络摄像头的自拍照,然后将其上传社交网络。 据牛津词典介绍,selfie一词最早是2002年见诸于一个澳大利亚网站。 一个男子上传了他不慎摔下台阶时脸部伤势的自拍照片。这名男子道歉说,照片不太清晰不是因为他喝醉了,而是因为是一张selfie(自拍照)。 (编译:沙漠 责编:李莉)
zhongwen_simp.130314_hujintao_legacy_brown_garnaut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3/03/130314_hujintao_legacy_brown_garnaut
专家:胡锦涛未来十年影响犹存
中国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星期四(3月14日)推举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兼军委主席,完成了每十年一次的中国最高领导层交接。在胡锦涛主政的10年当中,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4倍,大多数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大批人致富,但胡温十年也因为腐败和政治僵化问题受到指责。
胡锦涛作风谨慎低调,同其继任者习近平形成鲜明对比 悉尼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凯利·布朗(Kerry Brown)说,中国加入世贸后不久胡锦涛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首先在其主政期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规模扩大了4倍。胡温十年另外的一个主要成就就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保持了政治共识,特别是在中共政党经历转变,经历薄熙来事件后,能够维持共识并不容易。 对于胡锦涛作为最高领导人的评价,澳大利亚驻北京记者约翰·加诺特(John Garnaut)说,在胡锦涛任期10年中,更多穷人快速致富,这个数字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他认为,胡锦涛最大的成就也可以说是他能够在中国面临诸多困难时期能够把局面维持下来。 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伴随着社会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胡温十年当中官员贪腐问题严重,激起民众极大不满,甚至 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因素。 约翰·加诺特认为,胡锦涛在10年主政期间似乎没有能够巩固自己的权力,是个悲剧人物。另外胡锦涛还被指责任期内没有多少作为。 另外约翰·加诺特认为,无论有无道理,对于胡温主政10年,公众指责最多的莫过于腐败失控。但是他说胡温10年另外一个受到非议的地方是他们使改革开放陷入停顿,因为毕竟在他们之前中国的改革进程以及进行了20多年。 凯利·布朗也把胡温十年的缺憾概括为两方面,一个是贫富悬殊拉大,另外一个是缺乏政治改革。至于没有政改的原因,布朗解释说,可能是当局在发展策略中有轻重缓急之分,他们可能是先追求经济增长,期望国家富裕后再处理其他问题,比如健全法制等问题。 加诺特说,同其继任者习近平相比,胡锦涛出身平民家庭,他和习近平的风格迥异。胡锦涛更矜持低调,习近平则更加自信、敢言。 尽管胡锦涛以小心、拘谨的风格著称,但凯利·布朗认为,胡锦涛很难从政治舞台上完全退出,他还会继续发挥影响。胡锦涛可能还会在今后5-10年继续有影响,甚至对下届的领导交替有影响。 网友如有评论,请用下表: 联络荐言 * 须填写项目 与内文相关的链接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160627_vert_fut_the-people-who-cant-stop-eating-dirt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06/160627_vert_fut_the-people-who-cant-stop-eating-dirt
吃土成瘾的人
希拉(Sheila)最初迷恋上高岭土,是在喀麦隆(Cameroon),那时候,她还只是小孩。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她回忆道:“常常是,姑姑要吃高岭土,就使唤我去给她跑腿,”目前,希拉正就读于法国的大学。她指出,在自己的家乡,如今依然有许多人每天都在摄入这种物质,而有些人甚至对此成瘾。 鉴于人们在喀麦隆的大部分市场上,都可以买到高岭土,所以,它算不上有多难得。所有的违禁物品清单上都没有高岭土的身影,所以它并不是一种新型的街头毒品。它就是泥土而已。 在喀麦隆,吃泥土的习俗(或称食土癖)由来已久。对于这种行为,有关该地区殖民地时代的文献中就有详细的描述记载。在《巴坦加人研究札记》(Notes on the People of Batanga)中,一位茫然不知所措的作者写道:“我听说,所有的孩子都吃它,甚至连那些来自驻外使团的孩子们都不例外,后者可(……)从未经历过饥饿感的折磨”。 在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市场上,你都可以买到供人为食用的黏土(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土癖领域的住校专家塞拉·杨(Sera Young)指出,食土癖遍及世界各地,且历史悠久。 杨已经花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研究这种行为。在一项综合性研究中,她和研究所的同僚们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500条史料记载和当代记述,揭示了食土癖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据报道显示,食土癖已出现在阿根廷、伊朗、纳米比亚等形形色色的国家中。而且,在研究团队的分析中,某些变化趋势在持续不断地显现。热带地区的黏土食用量看起来更高;而且,黏土对两个群体的吸引力尤其显著:小孩(或许,这是预料之中的)和孕妇。 当然,见于其他国家的较低食用率,很可能是当地人迫于文化禁忌而少报漏报的结果。 杨指出:“对这些非食品类物质的癖好层出不穷,并且就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对此,杨援引了一个亲身听闻的实例:在纽约,有位著名歌剧演唱家藏了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她怀孕的那阵子,非常想吃土。杨在坦桑尼亚农村进行田野调查期间的所见所闻,挑起了她本人对食土癖的研究兴趣。她说:“那会儿,我正在做访谈,问孕妇们有关缺铁性贫血的问题。当时,我就坐在这名女子家的地板上,问她怀孕期间都喜欢吃些啥,她说:‘我从自家的墙壁上扒土下来吃,一天吃两次。’” 可想而知,杨当时就震惊了。她表示:“吃黏土这种做法,与我们平时所接受的教育是完全相反的。” 不能仅仅因为我们渴求某种东西,就认为它对我们是有益的。(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的确,西医一向认为,食土癖是病态的,属于异食癖的一种症状。除此之外,有意识地往体内摄入诸如玻璃、漂白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也属于异食癖的症状。 可是,显而易见,在喀麦隆,吃土并不是什么禁忌行为。杨形容说,同样令自己大吃一惊的是,在肯尼亚工作期间,她发现竟可以买到一包包口味各异的黏土,其中包括黑胡椒味和豆蔻味。而在美国,佐治亚州也因其出产优质的白色泥土而远近驰名(更有甚者,这种白土还有一个专属的网站)。尽管这些白土的包装上都注明了“新奇的小玩意儿:不适宜人类食用”,但它们真正的用途,人尽皆知。 对于身居伦敦南部(South London)的我,塞拉·杨询问在本人的居所附近有没有非洲人开的杂货店,回答是肯定的。 “你只管走进其中一家,说要买‘孕期黏土’。想都不用想,他们绝对有卖。” 果然,半个钟头以后,我怀揣着一块耗资99便士的泥巴,从一家号称售卖“非洲食品杂货”的铺子里迈步走出。随后,我轻手轻脚地掰开一小块放到嘴里。霎时间,土里的沙砾吸干了我舌头上的全部水分,接着就跟块浆糊似的粘在我口腔顶部,那质感有点像花生酱。 刹那见,我萌生出一个念头,感觉它尝起来有一点儿像烟熏肉。但马上,我就枪毙了这个想法,说实在的,它尝起来真正就是泥土的味道啊。 吃土可以弥补某些矿物质含量上的缺乏吗?(图片来源:Josh Gabbatiss) 所以,我就纳了闷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吃土吃上瘾。 莫妮克(Monique)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她是另外一名来自喀麦隆的学生,“有些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吃土,还有些人是为了治疗反胃恶心和胃痛而吃土。黏土到了胃里,会形成一层保护膜,进而缓解胃的疼痛。” 果真如此吗?难道食土癖非但不是一种怪病,反而还是一种治病的疗法? 事实上,对于人们吃土的原因,已有三种主要的解释性论述,而莫妮克的回答便涉及到了其中之一。 不同的泥土生成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高岭土从属于一种特别的矿物质黏土类型,而这些矿物质黏土似乎也是最受食土族群喜爱的黏土。 黏土是非常好的粘合材料。所以,当莫妮克提到吃土缓解胃痛时,它的作用原理应该就是:黏土进入消化系统后吸附有害有毒物质、阻碍病原体入侵。 根据小白鼠实验和对猴子的观察,专家发现除了人类,其他动物也会通过摄入非食物类物质来对抗体内的毒素。而在各种传统的食物烹制过程中,都有这么一个步骤:在食物中混合些污泥,进而将食物中的毒素提取出来,同时让食物更加美味可口。比如说,橡子其实是味道极涩的一种坚果,但在美国加州和意大利的撒丁岛,橡子面包是一种传统的食物。为了减少橡子中苦涩的丹宁酸的含量,人们用泥块将橡子的果仁碾碎,从而使橡子面包更可口。 而第二个猜想或许更为直观:黏土可以为我们提供别的传统食物没有的营养物质。贫血症常常和食土癖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同时有贫血症和食土癖的人来说,含铁量丰富的泥土或许就是他们福音。 吃土是危险的,因为土中可能含有有害的病原体。(图片来源:Josh Gabbatiss) 另外一个意见则认为,食土癖是在极度饥饿时产生的一个反应,又或许是人体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导致人们对非食物类物质产生食欲。这一假设认为吃土是非适应性的行为(即生物体与环境表现不适合)。换言之,这一假设认为吃土是一个负面的行为,并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好处。 前两种假设则与之相反,认为食土癖存在适应性原因,而且它们也解释了食土习俗在热带地区相对盛行的原因。 塞拉·杨指出:“我们判断,热带地区是发生最多食土行为的地区,因为那里是病原体最集中的地区”。而且,由于儿童和孕妇的免疫力相对较弱,他们是最需要营养和保护以抵抗疾病入侵的两大群体。 换句话说,怀孕期间的食土癖可以被视为在孕期产生的一种特殊渴望。“女人都会将孕期看作是一段可以纵容自己享受的时光”,美国阿伯尼大学(University of Albany)心理学副教授茱莉亚·霍尔莫斯(Julia Hormes)说道,“关于‘大的不吃,小的也得吃’以及‘给腹中的胎儿一切它需要的’产生了许多传说,也成为孕妇食无节制的借口,但实际上这样的理论并没有太多的科学支撑。” 霍尔莫斯解释,女人在怀孕期间产生的各种渴望其实更多地与文化联系在一起,与生物学并没有太大关系。 假如说食土习俗和文化信仰有关,那么喀麦隆的女人吃土这个行为其实和欧美的女人爱吃巧克力别无二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爱吃的东西,爱吃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这种食物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而仅仅是因为他们爱吃而已。 我们同时看到,在那些所谓“没有食土习俗”的国家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吃土现象。通过动物实验,我们相信适应性和生物学的解释至少能说明一部分人类吃土的原因。 当大象、灵长类动物、牛、鹦鹉和蝙蝠都存在食土行为,那么我们总体上可以认为“吃土”是有实际意义的。可尽管一些科学家同意动物吃土是正常行为,他们仍旧认为人类吃土是反常行为。 毋庸置疑的是,一些吃土的案例的确存在着精神疾病的问题,但如何认定吃土者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则是一个难题。美国有毒物质与疾病登记署(US 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于2000年规定,每天500毫克的黏土食用量为判定病态和非病态的标准——每天服食超过500毫克的黏土则为病态——然而有关部门任性地表示,这个标准只是他们随便定的。 “许许多多的文献都表明,食土习俗是一个文化现象,因此我不赞同将其看作一种‘不正常’的行为”,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Georgetow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家庭医学教授瑞丽特·米歇里(RanitMishori)表示,“假如说这种行为与临床中所说的异常有任何关联,那我会告诉你该如何避免。” 当然吃土的危害也是非常明显的。土传性病害和泥巴里的有毒物质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而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吃土本身也会导致人体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吃土除了会上瘾,吃土这一行为也有可能成为一种被极力掩饰的冲动行为。而塞拉·杨表示:“与食土癖相比,药物滥用是一种更常见的现象”。 人们很容易将食土癖简单地理解为孩子们一种恶心的习惯、孕妇们在孕期古怪的渴望,或是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异国文化,但这些看法并不能真的给食土癖正名。另外,这种分类和定义的方法过于草率,会令食土的族群更难向我们解释他们那“反常”的爱好。 为了完全认识食土这一现象,并充分了解食土带来的影响是正面、负面,或是两者皆有,研究者们需要进行各种假说驱动的实验,将医学生物学和文化的因素都考虑在内。 “我不是在建议大家每天都吃三大勺的土”,塞拉·杨说,“但我们现在还没有充分的科学研究来完整地解释食土行为。”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161014_vert_fut_the-benefits-of-going-bald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_fut/2016/10/161014_vert_fut_the-benefits-of-going-bald
秃头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自古以来,人类在对抗脱发的问题上一直都脑洞大开,不遗余力:北欧海盗运用鹅粪制造生发水;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把纯天然、实打实的鸽子粪(配之以山葵、小茴香子和荨麻)视为根治秃顶的最牛神器;古埃及人则在5000年前就精研防脱发秘方:将刺猬的刺烧成灰烬,浸入油中,与蜂蜜、雪花石膏、代赭石以及手指甲缝里的碎屑混合调配,涂抹在脱发区域上,涂抹时量大从优。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自从男士们有了对镜自照的机会以来,他们就无时不刻不在为自己日益踽踽独行的头皮发愁。在这方面,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大帝深怀执念,穷其所有想让头发长回来;与其说他佩戴月桂皇冠,是为了表达对罗马传统的认同,不如说他是在企图掩饰自己锃光瓦亮的脑门儿。 等到邂逅埃及艳后克莉奥帕特拉(Cleopatra)的时候,他简直跟一个完完全全的秃子相差无几。克莉奥帕特拉为爱郎精心举荐了一款以研碎的小鼠、马牙以及熊脂为药引子的家乡祖传秘方。这回,为了保住自己那几根乱蓬蓬的头发,凯撒做出了最后一搏。 呜呼哀哉!这个秘方竟然也不管用,凯撒仍旧脱发不止。最后,凯撒只剩下后脑勺的头发,他开始留长后脑的头发,并将这几缕头发往前一梳,盖住前额的光秃。古人欣欣然将这一技巧形容为“幻觉风格”,今人却将此雕虫小技叫作“遮秃发型”(comb-over)。而在脱发这件事上,凯撒大帝可谓继往开来,前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纵有鸽子粪傍身,但依旧秃得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有一种秃头的类型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样的伟人聪明绝顶,后有拿破仑、甘地、达尔文、丘吉尔、莎士比亚之类的翘楚不甘示弱。 人们认为,秃顶的男子高明睿智、社会地位显要、颇具影响力,而查尔斯·达尔文本人的特质与这种看法不谋而合(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数千年后,我们已经将不再用花环和令人作呕的调配品来自欺欺人,转而将价值不菲的发乳、滋补品和洗发水视作新宠,并将遮秃假发、生发药丸以及植发手术作为破釜沉舟的最后一着。今时今日,你可以去脱发诊所看病,报名参加脱发咨询,而且四下都不乏脱发门诊的广告,劝诱诸位正在谢顶的男士去“看看大夫”。论文用流行病学的术语对秃顶现象展开讨论,与此同时,这一现象甚至还有一个听起来科学范儿十足的新兴叫法:“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要是你不知道这里说的就是谢顶,你可能还以为这是某种医学疾病呢。 相应地,每年为了治疗脱发问题,世界各国的秃顶人士总共要花掉35亿美元(27亿英镑),比马其顿共和国(Macedonia)整个国家的年度预算还多;也正如比尔·盖茨(Bill Gates)去年所指出的,这个数目远远高于世界各国每年在疟疾管控上的开支,后者仅为每年2亿美元(1.54亿英镑)。 除了治疗费用惊人之外,时下的秃顶治疗方法还在原料成分上存在缺陷,由此而来的副作用令人望而却步。2014年,抗脱发药物非那雄胺生发剂(Propecia)的销量达到2.64亿美元(2.04亿英镑),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这款药物可能会引发阳痿。与此同时,植发手术是出了名的残忍血腥,据悉一直以来,其痛苦令男子汉大丈夫嚎啕大哭。国际植发手术医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air Restoration Surgery)2009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将近60%的男子宁可舍弃金钱、抛弃朋友,也要拥有一头浓密的头发。 对此,我们不禁发问:大家是不是完全陷入了秃顶有百害而无一益的误区? 别忘了,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光秃秃的脑袋并非惊人巧合。人们认为,秃顶的男士拥有更高的智慧、更超群出众、社会地位显赫;他们亮锃锃的头皮说不定还帮助自己引诱异性,甚或保全性命。 想要搞清楚是什么令秃顶变得如此了不起,首当其冲,我们需要还事实以真相。 通常,大家认为脱发倾向会让人变得更爷们儿,尽管这与超级光头猛男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的存在所蕴藏的趋势不谋而合,但却与真实情况截然相反。同样,与常识背道而驰的真相还有:秃顶的男子并不会更加阳刚雄浑,也不会拥有较高的睾丸激素水平;不过,他们的确倾向于在胳膊、双腿和胸部的位置长出更多的毛发;恐怕最令人震惊的要数,秃顶男子头上的毛发其实一点都不比常人少。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爵士(Sir Patrick Stewart)从19岁起就一直是光头(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由于我们在提到秃头时总是伴随着情绪失控,长期以来,我们都对其满怀误解。亚里士多德认为秃顶根源于性。在古罗马时期,军队中的秃顶泛滥成灾,而罪魁祸首被认为是士兵头上戴的沉甸甸的金属头盔。在此之后的秃顶学说还包括“大脑干涸”理论(提出该假说的人认为,大脑日渐萎缩,毛发也随之渐渐从头部脱落)、空气污染理论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发型不当理论。 早在1897年,一名法国皮肤病专家宣称自己已经发现,秃头的真正的病源其实是一种微生物,由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恐慌的浪潮。理发师和医学期刊匆忙地行动起来,号召大家定期以沸水清洗梳子,而且家庭有秃顶史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使用自己的梳子和发刷。 现如今我们知道,引发秃顶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威力强大的睾丸酮分解物,名为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缩写DHT)。当男性胎儿还在子宫的时候,这种激素对男性外生殖器的发育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毛囊敏感的成年人来说,双氢睾酮使得其头皮中的毛囊收缩。随着双氢睾酮不断发挥它的魔力,男性头上所谓的头发“末梢”逐渐长成了如婴儿幼细的胎毛般又短又软的“毫毛状”头发。 而且,鉴于它是睾丸酮的一种产物,所以你可能会认为,睾丸酮越多,双氢睾酮就会越多,脱发就会越厉害。而实际上,只需有一小撮睾丸酮,脱发就会一触即发。相反,是头皮层毛囊细胞的敏感度使每位脱发人士的脱发轻重有所区别,而这一性状是从母亲一方遗传过来的。 脱发竟是遗传而来的,这一事实极其重要。在满30岁之前——这远远早于男性生殖年限终结的时间,25%到30%的男性都多多少少会有脱发症状。不仅如此,这一现象还遍及全世界,任何一种种族的男性都未能幸免。对人类而言,如果脱发是一种不好的现象,那现在这种性状应当早已在进化过程中消失了。与此相反,脱发这种现象至今依然普遍存在。这一事实暗示了这种性状对人类是有用的,但是其作用方式到底是怎样的?而且,要是果真如此,为什么只有男性会脱发呢? 早在20世纪90年代,这一问题便引发了贝瑞大学(Barry University)的一名心理学家弗兰克·穆斯卡里拉(Frank Muscarella)的思考。他指出:“总体上说,如果自然界中有什么东西是男性有而女性没有的,那么就意味着这一特征在发挥性暗示的作用”。 此外,这些“两性异形”的性状特征中的大多数还拥有别的共同之处。穆斯卡里拉表示:“它们通常与优势地位有关,也往往关联到更多的繁殖机会。”换句话说,人类男性的秃顶可能相当于雄孔雀装点华丽、色彩鲜艳的屏展。鉴于秃顶对女性的吸引力,可推测它很可能是演化而来的。 温斯顿·邱吉尔爵士因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表现出的大无畏气质和统率才能而闻名遐迩(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而过往已有的研究显示,在女性眼中,秃头男子并不性感,但这很可能是因为秃头的男性往往年事已高。女性会觉得老年男性缺乏吸引力,这并不会让人觉得诧异。穆斯卡里拉指出:“我们知道,良禽择木而栖,社会地位高的男性对女性独具吸引力,所以即便女性没有因男性外表和身材而受到吸引,也可能深受其身体以外的因素感召,慕名而来”。 我知道你此时心中的疑团,而未等你开口,穆斯卡里拉就已做了解答:“其实我不是秃头,而且头发非常好。”因而,他并不会成为这一理论的受益人。 时值2004年,他决定为那些不太幸运的男性同胞挺身而出,展开一番调查。为了消除可能对结果产生干扰的因素,穆斯卡里拉知道自己需要即兴创造出一些秃头男性的形象。然而,他也清楚,自己不能随意地拍几个男子的照片,再用软件将他们的头发裁剪掉。 相反,穆斯卡里拉说服了一名理发师朋友帮忙,一同前往当地的假发店。他说:“我请我的理发师朋友在假发上做了些修剪,使得其中的一个假发看起来像长在一名男子头上的浓密头发,一个看起来像是发际线在往后退,一个看起来像个秃子。”那些秃头的男人往往会很自然地在自己耳朵上方和后脑勺周边留一些头发,所以假发对他们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只是为了做个有模有样的秃子。 在他的朋友完成对假发的再次改造后,穆斯卡里拉买了三个塑料小圆帽,并用维可牢搭扣把假发固定在圆帽上。接下来,他们要求六名倒霉的学生戴上这些假发,并采集了一些照片。“当然,他们看起来百分之百吓人,”穆斯卡里拉如是说。 幸好,那会儿他的搭档刚刚买了某种非常原始的照片编辑软件,因此,他们可以逐个像素地抹去横亘在头盖骨和前额之间的突兀线条,使图片看起来相对正常。 再往后,他们将这些自制的图像应用到实验中。穆斯卡里拉分别将这些图像展示给101名男性心理学学生和101名女性心理学学生看,同时请他们对图中男士的吸引力和性格各方面做出评价。 尽管被试者普遍认为,完全秃顶和开始变秃的男士在外表上的吸引力赶不上其他男士,但这两种男性在一类评分中异军突起,遥遥领先。参与评分的学生一致认为这些男性更加聪明、更有影响力、知识更渊博、受过更为的良好教育、社会地位更高、更诚实和更乐于助人。而这些性格特征被统称为“社会成熟度”。 穆斯卡里拉推测,脱发可能是作为一种社会地位显赫的象征进化而来,这种象征对部分女性而言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有趣的是,秃头的男人也会被认为不太强势。穆斯卡里拉指出:“如果你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早期人类的男性可能是光着身子、通体长满毛发地奔来跑去。因而你可以想象,蓬乱的头发、浓密的大胡子——各种各样的体毛——乍看之下都颇有些吓人。”而变秃可能是将地位显赫的成熟男性从毛躁的青少年壮男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式。 尽管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的著作比他的长相更为人所知,但他依然能在2004年迎娶模特帕德玛·拉克希米(Padma Lakshmi)(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多年以来,把头发剃光的人很可能早就在以假乱真,从而享有身为秃头才有的诸多自然而然的优待,而我们普通人却一直浑然不觉。正如穆斯卡里拉所指出的,几个世纪以来,剃光毛发的样子一直都受到哲学家、教师和牧师的喜爱。基督教的修道士们则更进了一步:他们不仅剃光头,而且是直接模仿男性变秃的方式剃的光头。 这一发现得到了大量其它研究的佐证。纵观世界各地,无论是巴西偏远甘蔗种植园的工人,还是赞比亚的高中生,秃顶男性大多被视为更超群出众。甚至对于那些只不过是剃了个光头的男子,也有此奇效。 甚至还有一些激动人心(尽管饱受争议)的证据表明,光头可能挽救生命。 长期以来,情况恰恰相反。大家很早就已发现,那些不能生成双氢睾酮的男性(比如那些被阉割的男子)在其有生之年,头发都健康而飘逸。有趣的是,这些人也从未患上过前列腺癌。 在婴儿时期,双氢睾酮引导前列腺体的生长。因而顺应情理,在成年后,它也将有助于肿瘤的生长。前列腺癌和秃顶则可能是建立在一种家族遗传的、共同激素敏感度的基础之上。这一推测在今年早些时候得到了证实——研究者发现,秃顶的男性更容易罹患侵袭型的前列腺癌,每年有30万名患者死于该病。 然而,变数存于其中。尽管乍听之下,觉得这根本算不上一线希望。众所周知,维生素D水平低是诱发前列腺癌的另一大元凶。而只有当晒阳光时,身体才能合成维生素D。如此一来,秃头在这方面的优势简直不言而喻,相较于头皮暴露面积较小的普通人,他们接收到的阳光照射要多得多。人类进化出秃顶莫不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双氢睾酮的致命影响? 在福布斯全球2015年最具权势人物的榜单上,身为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执行官兼主席斯劳尔德·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名列第26位(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匈牙利伊什特万大学(István University)的彼得·卡柏(Peter Kabai)指出:“数万年前开始,秃头或已帮助欧洲男性吸收更多的紫外线辐射,进而制造更多的维生素D。”这一论点正是他在自己开始谢顶之际产生的奇思妙想。同时,这种说法也解释了为什么女性不会秃顶——因为她们没有前列腺。 而相关论据正层出不穷,日益累积。在户外工作的男性比那些花更多时间呆在室内的男性更有可能免受前列腺癌的侵扰。同时,这一情形也同样适用于那些被晒黑的人、那样像孩子似的烤太阳烤到起晒斑的人、那些生活在热量更充足地带的人、那些更频繁地前往国外度假的人。日照的影响非常之大,甚至连患者是在哪个季节确诊患病的,都会对诊疗结果产生天壤之别:那些在夏天查出病情的患者死于癌症的可能性较小。 卡柏指出:“如此种种都牵涉到维生素D,而大多数人都缺维生素D”。最后一项证据则来源于去年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它以37名男性前列腺癌患者作为被试,让其中一波人服用一种维生素D的补充剂(服用量将近是推荐每日用药量的七倍),另一波人服用一种安慰剂。 在六十天以后,研究人员切除了这些被试者的前列腺,随后观察其肿瘤的变化:在服用维生素D的被试组中,其肿瘤已经缩小了;而在另一组未服用维生素D的被试组中,其肿瘤早已恶化。此外,这一维生素D补充剂还改变了关键基因的表达方式——切断了那些参与炎症反应的基因,众所周知,正是这些基因是引导癌症发展的罪魁祸首。 换言之,尽管开始变秃的男士们确实在脱发,但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前列腺癌的影响,而秃顶并非病源;相反,秃顶本身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正有助于减轻癌症的罹患风险。 此外,这还解释了为什么种种迹象都那么扑朔迷离:先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而立之年到来前,发际线就逐渐升高、或出现斑秃现象的男士在往后年月中罹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比其他人低45%。卡柏指出:“一些秃顶的男子可能喜欢成天戴着帽子,而另一些则可能不会。这一差别很可能是造成这类研究模棱两可的一个源头”。 这下,大家就都明白了:变秃可以帮助男士们弯道超车、俘获芳心、变得更好。恐怕是时候把鸽子粪丢到一旁,给予锃光瓦亮的脑门儿其应得的尊重了。 请访问 BBC Fu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1110_rolling_israel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1/121110_rolling_israel
加沙地带爆发战斗四人死
以色列和加沙地带边界突然爆发战斗,造成四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约20人受伤。
以色列军方说,他们在加沙地带北边巡逻时遭到反坦克武器攻击,有四名士兵受伤。 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内的目标还击,巴勒斯坦表示死者都是平民, 还有报道说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其他地方进行炮击,并派遣战机在加沙地带上空盘旋。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vert-fut-46436319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fut-46436319
语言学习最佳年龄的几种判断依据
一个忙碌的秋日清晨,在伦敦北部一家叫西班牙苗圃(Spanish Nursery)的双语托儿学校,家长们正帮孩童们脱下单车头盔和夹克。老师们轻快说着西班牙语问候孩子们,拥抱着欢迎他们。操场上,一个小女孩要求把她的头发绑成“coleta”(西班牙语的辫子),然后滚着球用英语大叫一声“接住”。
幼儿擅于学习当地口音,但是不同生命阶段有不同的语言学习优势。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并不是在学习一门语言——他们是在习得语言,”学校校长兰普赛德(Carmen Rampersad)说道。围绕在她身边的小家伙们毫不费力地说着各种语言,这句话似乎道出了原因。对当中很多孩子来说,西班牙语是他们的第三语言,甚至是第四语言。他们的母语包括克罗地亚语、希伯来语、韩语和德语。 对比那些在语言学习班上奋斗的成年人,我们很容易下结论——学语言最好还是从年轻时开始。 但是,我们和语言的关系是如何在一生中不断发展,科学提供了一个更复杂的观点。这对很多起步晚的初学者是很大的鼓励。 广义上来说,不同生命阶段在语言学习上有不同的优势。婴儿时期,耳朵更为敏感,能分辨不同声音;儿童则能以惊人的速度掌握母语口音。到了成年,因为拥有更持久的专注力和读写等关键技能,我们能够不断扩充词汇量,甚至母语词汇量。 除了年龄增长,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我们掌握语言的数量和效果,例如社交环境、教学方法,甚至爱情和友情。 一些研究者发现,在语言学习上,青年人比儿童更有优势。 爱丁堡大学发展语言学教授兼双语教育事务中心主任索拉斯(Antonella Sorace)指出,“并非所有事情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走下坡路。” 她举了一个“外显学习”的例子,即在教室里学习语言,老师在旁解释规则。索拉斯说,“幼儿非常不擅长显性学习,因为他们缺乏认知控制,注意力和记忆力也不足。成年人在这些方面要好得多,所以这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善的。” 举例来说,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成人更擅长掌握人为制定的规则,并在实验环境下将其应用到新词中。科学家比较了三个不同的群体:8岁、12岁和青年人。成年人的得分高于两个年轻组别,而12岁的孩子也比年龄较小的孩子做得好。 有一项长期研究也得出一致结论,该研究针对2000名加泰罗尼亚-西班牙双语人士的英语学习情况:年长的初学者比年轻的初学者能更快掌握新语言。 连新生儿都会模仿他们在子宫中听到的语言,带着口音哭泣。 以色列的研究人员表示,年长的参与者能受益于在成长中获得的技能,例如更高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更丰富的语言经验。换句话说,年级较大的学习者往往对自身和世界有更多了解,并且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处理新的信息。 儿童擅长的是隐性学习——通过聆听并模仿母语人士的讲话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需要长时间和母语人士在一起。2016年,双语教育事务中心为苏格兰政府编写了一份关于小学普通话课程的内部报告。他们发现,对五岁大的孩子来说,每周教学一小时并不会带来实质改变。但如果有母语人士在场,即使只有半个小时,也能帮助孩子们掌握诸如音调这种对成年人来说非常困难的普通话基础元素。 易于习得 我们都是天生的语言学家。 婴儿时期,我们可以听到构成世界所有语言的600个辅音和200个元音。在一岁之内,大脑开始专注于接收我们最常听到的声音。婴儿开始就已经用母语牙牙学语。连新生儿都会模仿他们在子宫中听到的语言,带着口音哭泣。这种专门化的语言学习过程意味着放弃我们不需要的技能。日本婴儿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分“l”和“r”这两个音。而这对于日本成年人来说却比较困难。 索拉斯说,毫无疑问的,幼年阶段对于母语的习得非常关键。一些对遗弃或孤立儿童的研究表明,如果我们不能早点学习人类说话,之后就很难再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但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分离在外语学习中是不受影响的。 约克大学心理语言学家特伦基奇(Danijela Trenkic)说,“要理解的重要一点是,年龄伴随着许多其他事物一起变化。”儿童与成人的生活完全不同。所以特伦基奇说,当比较儿童和成人的语言技能时,“我们并不是在比较同类事物。” 当一个家庭搬到其他国家,孩子们通常能更快地学习语言——但可能是因为,语言是他们生存所必需的。 她举了一个例子,对于一个搬去新国家的家庭来说,通常孩子们学习语言的速度会比父母更快。但可能是因为他们经常在学校听到这种语言,而父母可能只是独自工作。孩子们也可能感受到更大的紧迫感,因为他们要在社会上生存——交朋友、被接纳和融入圈子,掌握语言是至关重要的。而父母更有可能与懂他们的人交往,例如移民同胞们。 特伦基奇说,“在我看来,建立情感联结能让你更好地学习语言。” 成年人当然也可以建立这种情感联结,而不仅仅是通过和母语人士发展爱情或友谊。2013年,一项针对初学意大利语课程的英国成年人的研究发现,和其他同学和老师建立联系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与其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语言学习者更有可能坚持下去。 “如果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那就更有可能继续使用一门语言,而且会坚持下去,"特伦基奇说,"这就是关键。你需要花费数年学习一门语言。除非有社交动机,否则很难坚持。” 今年早些时候,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搜集了近67万人的线上问卷,结果表明,想要达到母语级别的英语语法知识,最好从十岁左右就开始学习,因为这种能力之后就开始衰退。然而,该研究还表示,时间久了,我们会说得越来越好,包括母语。例如,我们到30岁左右才能完全掌握母语的语法。这和之前另一个线上研究都表明,人到中年以前,即使母语人士也基本能每天学一个母语新词。 人到中年以前,即使母语人士也基本能每天学一个母语新词。 特伦基奇指出,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分析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情况——在语法准确性方面达到母语人士的能力。这对一般语言学生来说,可能并非总是相关。 她说,“人们有时会问,学外语的最大好处是什么?我能多挣些钱吗?我能变聪明吗?我能更健康吗?其实,掌握外语的最大好处是能和更多的人交流。” 特伦基奇本人最初来自塞尔维亚。在她20多岁搬到英国后,才能流利地说英语。她说自己还会犯语法错误,尤其是感到疲倦或紧张的时候。她后来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到,“但尽管如此,我可以用英语做很多惊人的事,这是最关键的。我可以欣赏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我能写出达到发表水准的意义丰富、条理清晰的文章。” 过去的研究评估了母语人士在语法方面的能力,而对一般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语法可能并非总是相关。 事实上,麻省理工的测试把她归类为英语母语人士。 在那间西班牙苗圃里,老师们用西班牙语唱着“生日快乐”,图书角里摆着希伯来文的《咕噜牛》(The Gruffalo),而校长自己却成了一个起步晚的语言学习者。兰普赛德在罗马尼亚长大,她在20岁时搬到国外,之后才掌握了英语。她的孩子则是在托儿所学习的西班牙语。 也许最具冒险精神的语言学家是她的丈夫。他来自特立尼达岛,而兰普赛德的家庭住在靠近摩尔多瓦的边境。他从兰普赛德的家庭学习罗马尼亚语。 兰普赛德说,“他的罗马尼亚语非常棒。带点摩尔多瓦口音,非常搞笑。” 请访问 BBC Future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world-40615685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0615685
观点:中巴经济走廊为何引发争论?
在北京的官方语境里,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关系被称为"长期特殊友好关系"。自2015年4月中巴双方正式确定相关合作布局至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先行示范项目、排头兵和试验田的中巴经济走廊举世瞩目。以今年5月下旬萨希瓦尔燃煤电站1号机组投产发电为标志,走廊建设从全面实施阶段进入了早期收获阶段。
中巴两国在2015年4月达成协议,提升两国战略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两年以来,走廊建设接连遭遇杂音和噪音。炒作、臆测和抹黑使各方增信释疑的沟通效果打了折扣。不过,包括部分巴基斯坦人士在内的域内外少数群体对走廊建设也确实抱有这样那样的疑虑。 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虽然中巴友谊的民意基础根深蒂固,但两国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长期滞后,双方往往自说自话、各唱各调,对彼此的认识存在诸多盲区和误区。凡此种种,很难不令人感叹一句:扎心了,老铁。 站在中方的角度,中巴经济走廊一定要建,也一定会建成。中国的决心不容怀疑。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少数外方群体与中方存在着认知上的差异。究其本质,中国眼里的中巴经济走廊是经济合作倡议。同时,它在政治上背靠着中巴独特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双方长期积淀的政治互信,在战略上又肩负着疏解马六甲困局、夯实新时期中巴关系、打造"一带一路"倡议样板的多重使命,其意义无可置疑,也无需讨论。 但在少数外方看来,极具中国特色的宏大叙事和政治话语,不仅无法回应其关切与疑虑,反而加深了双方的疏离感。 不容回避的是,中国当前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严重不匹配,中方国际传播的方式方法亟待细化和完善,如何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宣讲阐释向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精准传播进行转变,是中国面临的现实课题。 而从巴基斯坦方面来说,必须具备这样的认识,即经济发展不存在"好快灵"的速效药,注重循序渐进、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改革经验也无法简单套用。至于其它国家和相关分析人士,应当超越固有的二元视野,参与构建全新的历史想象,认识到走廊普惠性质得到充分体现尚需时日的客观事实。 巴基斯坦瓜达尔的新公路。去年,中国商船首运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开启贸易新航道。 外界针对走廊建设的相关误解和疑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所谓线路分歧。中方一向认为,走廊建设面向全巴,惠及巴全体民众,其规划线路不存在东西之分。同时,中国始终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巴内政。尽管如此,巴基斯坦国情特殊,联邦政府对各省的掌控力有限,巴国内的线路之争,是省际利益博弈的缩影。而联邦政府决策一旦缺失连续性,将对走廊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经过多方协调,相关重大项目如今在巴各地都已开花:萨希瓦尔电站位于旁遮普省,塔尔煤田二区煤矿和电站项目位于信德省,苏克阿瑞水电站项目位于开普省,瓜达尔港和瓜达尔自贸区位于俾路支省。但是,谋求区位资源配置上的绝对平等是不现实的。中国的改革发展是一部沿海先行、带动内陆的历史,巴基斯坦的跨越式发展也必将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中国企业在巴既算了民生账,也没忘了经济账。走廊建设将帮助巴改善能源供应、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状况,进而提升其投资与营商环境。这也是早期收获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原因。换言之,走廊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仅萨希瓦尔电站就有望填补巴四分之一的用电缺口。而到2018年,走廊建设将创造232万个就业机会。 释放这个两亿人口市场的想象,对中国资本也产生了相当的诱惑:2016年底,中金所、上交所、深交所收购了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30%的股权;今年1月和5月,马云两次会见巴总理谢里夫,拟在电商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向巴输出经验;巴基斯坦当前领先的B2B平台和移动支付市场的新贵,也没有离开中国金融机构的参与。 三、安全风险与外部因素。巴基斯坦安全风险虽然总体稳定可控,但不确定性较为突出。2016年拉合尔"3·27"爆炸案背后的巴塔分支自由人党等宗教极端武装、2016年"5·30"事件背后的本土排外势力,和以2016年3月在俾路支省被捕的库尔·雅德夫为代表的境外势力等各种势力,对走廊建设造成严峻的安全挑战。 在巴中企项目时间跨度长、施工地域点多线长、用工数量庞大、员工驻地分散等特点,以及近年在巴华人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也空前加大了安保难度。今年5月下旬,两名中国公民在俾路支省首府奎达被绑架并可能已经遇害的消息,正是这种持续性安全风险的例证。 瓜达尔港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一大焦点 此外,印度对走廊建设的消极态度,在巴国内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走廊途经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而克什米尔问题在印巴分治七十年来长期制约双边关系发展。北京反复强调,中巴经济走廊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影响中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连日来巴印两军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激烈交火,不仅使南亚地区紧张局势出现升级,也将对两国通过协商解决争议的努力与各方参与走廊建设的进程造成一定干扰和困难。 尽管如此,也正因如此,作为着眼长远的合作框架,中巴经济走廊可以也应该在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发展消除贫困,进而创造持久和平的地区环境,是区域联通发展的大势。至于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终归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当然,中国不是"接盘侠"。 一方面,中国向巴输出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员,欢迎印度、阿富汗、沙特等各方参与走廊建设,希望瓜达尔港与伊朗恰巴哈尔港等港口开展互补合作而非商业竞争,同时并不在巴谋求土地或设立海外军事基地;但另一方面,在商言商,只有在巴经济趋稳向好、出口额增长、外汇储备攀升、国家税收和就业机会得到保障、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情况下,巴基斯坦才能更好地避免债务风险和财政负担,从而为中巴双方夯实深化融资领域合作基础,协助巴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使其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简言之,中国是此间的破局者,而不是一些人想象里的搅局者。 中巴经济走廊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zhongwen_simp.130309_brief_china_yang_japa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3/03/130309_brief_china_yang_japan
简讯:杨洁篪称钓鱼岛问题根源系日本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星期六(3月9日)指出,钓鱼岛问题的根源是日本对中国领土的非法窃取和占据,而目前的局面是由日方一手造成。
杨洁篪当天在北京举行记者会时批评,日本的所作所为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是对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严重损害中日关系,也损害了地区稳定。 对于日本媒体记者问及改善中日关系的解决方法,杨洁篪回应称,正确认识和看待历史为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历史,才能搞好同亚洲邻国的关系”。 他说,日方应正视现实,切实纠正错误,与中方一同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防止事态升级失控。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40804_china_yunnan_quake_updat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08/140804_china_yunnan_quake_update
云南鲁甸地震398人亡 避堰塞湖急撤离
中国云南省民政厅公布,截至4日下午二时,鲁甸里氏6.5级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398人死亡、3人失踪、1801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55万户共7.98万间房屋倒塌。
鲁甸6.5级地震造成108.84万人受灾。 中国民政部表示,这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震央人口密度大,房屋抗震能力差,导致伤亡人数大。 受地震影响,当地多条道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目前昭通及巧家线的道路恢复抢通,实施单线双程行车。 云南省公安局已调动1.1万名警力参与救援及交通疏导工作,又对通往灾区的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确保救灾道路畅通。 第一时间赶到鲁甸地震灾区的鲁甸县中医院院长陈望昌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形容现场情况说:“一起来了六十多个医护人员,分两个组。我们赶到这里的时候,所有房子都倒掉了,到处都是死人和受伤的人。” 一名昭通县当地居民陈先生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地震中真是“死里逃生”。 他说,地震发生时,身边所有东西都摇晃了七八次,我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地震了,于是大家都跑到屋子外边,而几乎就在我们跑出后同时,屋子就倒塌了。 与此同时,由于昭通当地下大雨而且还出现了山泥滑坡,严重影响了救援工作的进行。 一名当地民警对记者表示,地震发生后,从山上滚下来的岩石阻塞了道路,根本没有办法越过去,所以只好用炸药炸开一条路以便救援人员可以通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日中午前已经抵达云南鲁甸地震灾区震中龙头山镇了解灾情。李克强徒步五公里进入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在前线指挥部向地震中的遇难者默哀。 李克强听取有关方面汇报后作出七项部署,第一重点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救人、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加强救治力量、做好灾民安置等。 堰塞湖威胁 受地震影响,当地多条道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受地震影响导致牛栏江形成堰塞湖,当地有800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中共云南省会泽县委外宣办指出,由地震引发的牛栏江堰塞湖水位持续上涨,会泽县已有54户房屋因水淹没倒塌、11户房屋进水,堰塞湖以每小时1.1米水位上涨。 目前,危险区群众已全部撤离,相关排危抢险工作正在开展中。据了解,地震引发正在建设的红石岩水电站上游河段一处山体滑坡。 外国慰问 云南省公安局调动1.1万名警力参与救援。 日本外务省4日宣布,中国云南省发生地震后,首相安倍晋三已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去慰问信。 另外日本官房长官4日早上记者会上表示,日本已通过驻华大使寺木昌人向中国外交部表明日本有意支持云南地震救灾,中方表示感谢,并说“有需要时会联络”。 日方表示,至今没接获日本人或日企遭遇地震被害的报道。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亦对云南地震遇难者的亲人,致以诚挚慰问,会为家属、伤者、灾民及所有中国人民祈祷;又指美方正与中方保持联系,随时准备提供协助。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云南鲁甸县地震造成伤亡、民众家园及基础设施受损表示悲痛,向中国政府、遇难者家人致以慰问,向伤者及灾民表示最深切同情。 潘基文在声明中表示,联合国愿施以援手,协助应对地震引发的人道主义需求,并动员任何所需的国际支持。 (撰稿:陈志芬 责编:叶靖斯) 您在云南吗?您有受地震影响吗?请使用下表与我们联系: 网友反馈 为云南祈福! 徐一帆, 中国云南昆明
zhongwen_simp.120619_ambassadortochina_bytongqia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2/06/120619_ambassadortochina_bytongqian
日本内阁决定不处罚日驻华大使
日本内阁周二(6月19日)会议上拟定了针对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被追究责任的政府答辩书,内容是“丹羽大使的发言非政府立场,是不适当的,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不存在主权问题。玄叶光一郎外相已实施注意警告,大使也表示深刻反省,所以现阶段不考虑采取召回、处分的措施”。
日本海上自卫队一架侦察机飞过东海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附近海域(资料照片)。 该答辩书是作为政府正式答复自民党参议院议员佐藤正久提出的书面质问,相信会成为今后短期内政府处理丹羽发言问题的统一见解。 丹羽6月初在北京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东京都购买尖阁诸岛的计划如果真的实施,将造成中日关系的重大危机”。 丹羽的言论成为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4月表明东京都准备购买钓鱼岛以来,沉默的日本政府中首个与中日关系有关的官员公开批评东京都的言论。 丹羽发言政治化 当时消息传到日本,立即引起大部分支持钓鱼岛国有化的日本民众关心。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迅速表明丹羽的发言不代表政府,外务省则一边口头警告丹羽注意,一边拒绝传媒、舆论、国会中出现撤换丹羽的呼声,首相野田佳彦和外相玄叶多次在国会辩解丹羽已道歉并悔过,所以不准备撤换的决定,希望否定执政失误、维持政权稳定。 不过日本右翼舆论并不罢休,右派报纸《产经新闻》上周五还刊登了作家河添惠子写的“丹羽先生,你是哪国人?”的谴责文章,列数丹羽主张继续经济援助中国、称赞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推动“唱红打黑”等罪名,指丹羽替中国工作、日资应尽快撤离中国等。 舆论攻势中,以自民党为中心的在野党也不断在国会追究丹羽的责任,准备一旦撤换丹羽,就进一步追究民主党政权启用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前伊藤忠商事董事长丹羽出任驻华大使的政治责任。
zhongwen_simp.130105_rolling_nanfang_weibo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3/01/130105_rolling_nanfang_weibo
南周事件“被禁言微博陆续解禁”
据多个微博消息称,在《南方周末》事件中被禁言的微博已陆续解禁。
此前一天,《南方周末》前雇员联署公开信要求恢复因提出抗议而被封的《南方周末》编辑记者的微博账号。 著名律师周泽周六(5日)中午发博称,经过发短信律师函交涉以及网友呼吁声援后,他已被开禁。 据称同样被禁言的南方都市报音视频制作部副主任谭伟山当天下午也在微博中说:“我好像可以说话了。”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3688017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3688017
从《水形物语》到《银翼杀手2049》 奥斯卡大片的“中国特供”
对今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部门态度豁达胸怀宽广,批准了其中四部作品进入大陆公映。但是,为了能够通过审查,其中三部作品的制片方都被迫将作品做了删改。对这些作品删减、修改的议论评说取代对影片的艺术读解,成为最热门相关话题。
《水形物语》海外和中国版本中的画面比较。中国网友称此修改手段为“打码”和“穿上小黑裙”。 吉尔莫•德罗•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导演的《水形物语》(The Shape of Water)是个优美的奇幻故事,它描写了一份跨越物种的不可能的爱情。在实验室做清洁工作的哑女艾丽莎与被捕捉来禁锢在实验室水池里当做试验品的水兽之间,由怜悯到关心呵护,进展到水中拥抱,两性交合,最终一同跳入水中去躲避人世间邪恶。在水中,他们温柔拥抱亲吻,随波自由飘荡。这部作品获得今年的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3月16日,《水形物语》在中国上映,至今尚未完全下线。但是,在这前后,关于本片最热的话题不是其中的冷战背景、人兽之间的凄美爱情、奇幻的视觉营造,而是关于制片方炮制的那个奇怪、残缺的特殊版本。对这种版本,中国观众有个通俗说法叫做“中国特供版”,就是指外国的制片方为了让作品通过中国政府审查而被迫炮制出的、仅仅在中国电影院公映的那个版本。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有许多热心网友将删改以后的“中国特供版”与原版影片做认真对比,配以图文细说和戏说。 《水形物语》开场,女主人公早晨起来脱掉衣服走进浴缸,她舒展身体躺在水里,愉悦地自慰。对于描写艾丽莎的人物形象,这个行为十分重要,写出了她的生存状态,写出了她的情感空缺,这是她与人形水兽发展出爱情的重要性格依据。后面她与水兽在这个浴缸做爱,场景飘逸优美,与这开场的独自慰藉形成了对照,形成一种结构上的呼应。但是,与世界其它地方的观众不一样,中国观众所观赏的《水形物语》没有这个女主人公自慰的镜头。此外,本片的中国特供版还删去了艾丽莎与水兽在水中裸体做爱的优美镜头。在原版中,用了一组镜头表现艾丽莎与人兽在水中站立交合,摄影机的机位是在水下,唯美浪漫,是整个影片的一个情感高点。 《水型物语》的这个中国版本还有更加触目之处。原版中有一个女主人公脱掉衣服走向浴池与水兽亲热的场景,在中国版本中,这个镜头中女子的裸体背影被穿上了紧身的黑衣。那个类似裙子或者泳衣的东西是浓黑的一片,十分怪异难看,明显是用十分粗糙的数码技术做上去的。 这些删减、修改左右开弓、肆意砍伐,使得这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被大大损害。不知道制片方福斯探照灯公司跟吉尔莫•德罗•托罗的合同是怎么签的,在拍好完成的影像上凭空加一大块黑色,这种修改是挺要命的,如果处理不好,导演与制片方会有法律纠纷。估计这部影片制片方和发行方不敢请导演演员等创作人员来中国参加路演宣传。 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银翼杀手2049》(Blade Runner 2049)获得最佳摄影奖,可是,在中国特供版中,带有血腥和裸体的画面几乎都遭到了删减。从视觉处理到叙事,《银翼杀手》的新旧两个版本都是特征非常明显的黑色电影,而血腥画面正是黑色电影十分重要的视觉标识之一。有趣而又荒诞的是,中国宣传部门不仅要求对其中呈现人物形象的裸体进行删减,还下令对一处画面构图中的裸体石头雕像进行了处理。处理的方法非常粗暴,颇有几分野蛮,居然是把这个镜头的画面放大,将需要去除的裸体形象剪裁到画面以外。呜呼, 3月4日在好莱坞大道上的杜比剧院里的奥斯卡颁奖仪式上,《银翼杀手2049》的摄影师罗杰•迪金斯双手捧走的可是最佳摄影奖,不知道他看到自己作品的这个中国版本眼睛会不会哭瞎。 与这两部作品的画面惨遭剪刀手相比,《三块广告牌》所遭受的改动也许不算伤筋动骨,也许会让观众和电影作者更容易忍受一些?在《三块广告牌》的翻译过程中,人物的粗口都被做了柔化处理。其中的一句台词提到共产党人,被改成了"赤色分子"。那个影片的英语原版里,从女主角到警官再到警长,都是怨气冲天,粗话骂娘不离嘴。这语言是不算文雅好听,但它就是人物性格,就是生活质感,是影片描写暴力、思考暴力的重要笔触。 有趣的是,《三块广告牌》的电影宣传画被网友改造加工,用来讽刺中国的电影审查。三块广告牌上的文字分别被替换为:“吉尔莫•德罗•托罗,知道你在侮辱他吗?”“有你们拿手的镜头替换吗?”“《水形物语》删减几分钟?” 对外国电影的审查是中国电影人的经常性悲哀话题。每年评选奥斯卡电影时,我和电影学院的几个朋友不光为哪部作品能够得奖争论和打赌,还时常为哪些奥斯卡获奖影片能够通过中共宣传部门的审查进入中国而猜测、争吵、设赌局。 2007年,德国影片《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部作品描写一名前东德国家安全局的秘密警察如何在窃听异议作家的过程中被诗歌和戏剧以及善良的人格、美好女性的魅力唤醒了内心的良知,转而反过来保护被自己监视的作家。当时朋友们看到这部作品的故事梗概就断定,这部影片绝不会被允许进入中国影院。 今年的奥斯卡提名影片中,我们几个影迷朋友看了《华盛顿邮报》(The Post)后也同样一致认为这部作品不可能被批准进入中国。影片中,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在判决词中对媒体人说,“开国元勋们给予媒体自由所必要的保护制度,是为了让媒体在我们的民主政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媒体应该为被统治者服务,而不是为统治者服务”。只要听听这些台词,就知道这部影片会如何触怒中国的那些决意逢迎上级、甘当审查机器的官员,会如何激怒那些靠封闭别人声音去维持极权的官方大喇叭。在审查官员听起来,这些台词就是雷霆万钧的晴天霹雳,是无力辩驳的可怕檄文,是政治邪路上夺取魂魄的魔鬼笑声。 私下聊天中,许多中国电影作者和观众都认为,宣传部门的电影审查是制约中国电影提高艺术质量的首要因素。与《水形物语》等影片遭遇剪刀手的话题一样,这些言说也没法在公共媒体上获得发表,但却是人们在社交媒体和私下议论中的明显共识。从《水形物语》等奥斯卡获奖影片进入中国的遭遇我们看到,中共宣传部门所进行的审查不仅扼住了中国电影工作者的咽喉,还对那些进入中国的世界电影进行了遮蔽、修剪和扭曲。这些修改对电影艺术作品造成的损害难以估量,这不仅会使这些作品的作者痛心疾首,也极大地阻碍和损毁了中国观众的电影审美活动。 焚膏继晷辛勤忙碌在电影审查办公室的剪刀手,几时能收手?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zhongwen_simp.science-56991936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56991936
基因编辑出错可能改变人类物种
贺建奎看来有些紧张。
他是中国深圳南方科技大学一位本来名不见经传的科学研究者。但在过去两年,他在从事一个绝密研究计划,现在他将登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的讲台,宣布他的研究结果。会场一片轰动,与会的科学家急于知道他将说些什么。有人开始用手机拍摄这个时刻。 这个科学家创造了人类物种史上第一批经基因编辑而诞生的婴儿。人类由自然选择的进化已经历了连续不断,未受干扰的37亿年的漫长历史,而今天历史将会改写,一种生命形式已经将人类由自然选择的生物演化改为人类的自我掌控。经贺建奎干涉而出生的一对双胞胎女婴携带了一种称为CCR5的基因组的编辑改造版本,贺建奎希望这种基因改造能使双胞胎女婴对艾滋病毒有免疫力。 但事情的发展并非如此。 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医学伦理学专家汉克·格里利(Hank Greely)2018年11月通过互联网现场观看了这次会议。他说:“在最初的五六分钟,我有点被他吸引,他似乎非常坦率。然后他继续说下去,我对他越来越怀疑。” 基因编辑 贺建奎的研究在随后真相大白,他并非如前所说那么清白无辜。他违反法律,伪造文件,在有关基因编辑风险的问题上误导婴儿的父母,而且没有做足够的安全测试。整个前因后果让许多专家感到震惊,事件被描述为“可怕”、“相当业余”和“令人深感不安”。这个科学罪犯现在已被关进了监狱。 不过更恐怖的是,所谓人类生命发展史的最大转折竟是误会一场。现在发现,这对双胞胎婴儿露露和娜娜,根本没有获得精心编辑的基因。婴儿不仅不一定对艾滋病毒免疫,而且他们意外获得的是完全人工制造的CCR5基因版本,可能在地球上的任何其他人类基因组中都不存在。然而,这个基因变化却是可以遗传的,他们可能会遗传给他们的孩子和子孙后代,代代不息。 事实上,基因编辑领域一直不乏意外事件,比如改造基因以让兔子长肉,却莫名其妙地使得兔子舌头变长,给牛的基因中嵌入长段细菌DNA,包括一些具有对抗生素有抗性的基因,结果使得牛角消失。这个领域在过去的研究实验中充满了错误和意外。 最近,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警告,编辑人类胚胎的基因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通过分析之前实验的数据,他们发现大约16%的实验会发生标准测试无法检测到的意外基因突变。 为什么这些错误会如此普遍?这些问题能被克服吗?会如何影响人类这个物种的后代? 这似乎是未来的问题。毕竟,贺建奎受到了广泛谴责,而基因设计婴儿在许多国家是非法的,至少目前如此。多年来,仅仅是露露、娜娜和神秘的第三个婴儿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经过人工基因编辑的人,其存在只在贺建奎的试验中得到证实。但这种情况可能即将改变。 “体细胞”(somatic cell)基因编辑是目前正在开发的一种新技术,用于治疗一系列致命疾病,从鲜为人知的代谢紊乱症到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人们认为,这项技术在治疗一些最棘手的遗传疾病以及癌症等常见疾病方面,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生物工程师克里沙努·萨哈(Krisanu Saha)说,“在全球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的经济核算中,体细胞基因组编辑将占很大一部分。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看看试验和投资的情况,现在的情况确实如此。”萨哈目前是一个调查体细胞基因编辑技术安全性的专业联盟的成员。 体细胞基因编辑技术的运作方式,不是在受精卵或培养皿中的早期胚胎中改变一个人的基因组,而是改变普通细胞,比如眼睛等特定器官中的细胞的基因。因此体细胞的基因编辑应该不会遗传到下一代,但是和所有的基因编辑一样,也绝非是简单易行的技术。 萨哈说,“举个例来说,假设我们向大脑注入一个基因组剪辑工具,瞄准海马体中的神经元。 我们如何能保证基因组剪辑工具不会进入生殖器官,最终击中的是精子或卵子?然后,这个人可能会把被编辑的基因遗传给他们的孩子。” 目前,还不知道这种可能性有多大,但萨哈解释说,这是他们正在认真研究的事,特别是因为这种治疗看起来在今后十年左右会更加的广泛。去年,基因编辑工具首次被注射到人体,是这项技术的里程碑式临床试验的一部分。 萨哈说,如果最终导致生殖细胞基因被改变,“我们当然会有一些人出现新的基因变异,这可能会有大问题。”他说,他有些同事认为一定有风险,不可能将风险降到零,不过也有同事看法比较乐观。 一个失败的实验 但首先让我们回到经基因编辑而生的中国婴儿这一话题,特别是探讨如果使用这种技术不慎重会铸下什么样的大错。 贺建奎被判犯“非法行医罪”,入狱3年。 贺建奎的胎儿基因编辑目的是为三个胎儿引入一种只自然存在于1%的北欧人身上的变体CCR5蛋白质。而东亚人携带的CCR5则是另一种常见版本。罕见的CCR5变体缺少32对遗传密码字母(或曰碱基对)。因此,虽然CCR5产生的蛋白质通常位于白细胞表面,但拥有这种变体CCR5基因的人其CCR5蛋白质会发育不良,无法到达白细胞表面。因此当这类人接触到艾滋病毒时,病毒因无法识别和接触CCR5而不能偷偷潜入人体内,因此他们对艾滋病毒有免疫力。 这是贺建奎的如意算盘,但结果却是两回事。 双胞胎婴儿露露和娜娜最后携带的CCR5并非原设想的可抗艾滋病毒的变体CCR5,而是拥有完全不同新基因的版本。本来,每个婴儿照例会从父母遗传两个CCR5基因组,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但这两婴儿的两组CCR5基因的编辑却不一致。娜娜意外地在一个CCR5基因组多了一个碱基对,另一组却被删除了四个碱基对。与此同时,露露继承自父母的一组CCR5基因组意外删除了15个碱基对,另一组则没有改变。 萨哈说,“我们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情况的CCR5蛋白质,我们也不知道它们在人体中会起到什么功能。……现在基本上这是一个仍然还在做的实验。” 目前,大多数基因编辑都使用简称“Crispr”的基因剪辑技术。这是诺贝尔奖得主艾曼纽·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珍妮弗·a·杜德纳(Jennifer a Doudna)于2012年发明的。这项技术依赖于一种在大量细菌中发现的一种古老免疫系统。当遇到潜在的病毒威胁时,这种细菌的免疫系统就会复制并粘贴该病毒的一些DNA到自己的基因中,然后用来作为识别该病毒的准确基因序列的剪刀,一旦遇到病毒再次入侵,就能识别并剪断,让病毒失效。 上述过程大致与编辑人类细胞相同。科学家使用一个作引导的基因序列向人体中的Crispr系统显示需要结合和剪断的基因序列位置,使其能够精确地瞄准特定的基因并剪掉不需要的片段。然后,细胞自身的修复系统就会修补弥合断裂处,留下一个完整但已作修改的基因组。 然而,这个剪辑过程并不一定会照章办事。中国基因编辑婴儿就发生“脱靶效应”的错误。所谓脱靶效应是指Crispr系统绑定了一个基因序列,而这个序列恰好看起来与应该要剪掉的序列相似,因此发生剪错序列,即脱靶的错误。而这是基因编辑常发生的问题。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基因编辑超过一半会出现未按计划错误剪辑的情况。 科学界认为,娜娜的两个CCR5基因组的编辑修改,可能足以保护其不受艾滋病毒感染,但露露的一个CCR5基因组是自然原生态,这即是说她可能仍然会受感染。 贺建奎的中国婴儿基因编辑不只是创建了新的基因突变,而且没有改变每一个细胞的基因。露露和娜娜既有经过基因编辑的细胞,但也有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原生CCR5基因。然而没有人知道人体CCR5基因中要改造多少比例才会对艾滋病毒产生抗体。 出现这种“镶嵌现象”源于这样一个事实:编辑胚胎比改变一个新受精的卵子更容易,后者只有一个细胞。但编辑多细胞的胚胎也意味着,可能会出现并非所有的胚胎细胞都能得到等同一致编辑的结果,会有一些细胞被编辑改变,另一些则维持原始的基因序列。当胚胎分裂并发育成不同的器官和组织时,这种镶嵌变异仍然会存在。所以如果开始有四个母细胞,其中一个带有经编辑而基因突变的CCR5,最后这个突变只会出现在25%的身体细胞中。 早在2018年,科学界已知CCR5蛋白是艾滋病毒的受体,会让人感染艾滋病。如今,人们逐渐形成共识,CCR5也具有其他多种功能,对大脑发育、中风康复、阿尔茨海默氏症、某些癌症的扩散,以及感染其他病原体都会有影响。 萨哈说,“我们不知道这些婴儿今后的人生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不知她们对各种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以及这对当前和未来的流行病意味着什么。”事实上,典型的CCR5蛋白被认为可以保护人体抵御一系列病原体,如疟疾、西尼罗河病毒、蜱传脑炎病毒、黄热病和流感等呼吸道病毒。贺建奎改造了婴儿的CCR5基因,也可能剥夺了婴儿一种有用的环境适应能力。 可能的解决办法 然而,也不全是坏消息。 首先,体细胞编辑会改变生殖细胞毕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但未必一定发生。萨哈和他的团队为了查明是否真的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在实验室小鼠身上研发一种报告系统,用荧光红色蛋白质标记任何改变了的细胞,让其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即是说,我们可以肉眼看到,作了基因编辑的老鼠,比如大脑部位,最终其精子或卵子是否会受到影响。萨哈说,“我们已经在大脑中看到了大量的红色细胞,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生殖器官上看到任何变化,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体细胞基因编辑都需要在身体内部进行。对于一些疾病,如镰状细胞病,受影响的组织(在这种情况下是红血球)可以从体内提取后,在体外的皮氏培养皿中编辑治疗。这样基因编辑器一定是对准目标细胞,几乎不会有把基因突变传给下一代的风险。 最后,为了限制基因突变会遗传给未来人类的潜在风险,要搞清楚接受体细胞编辑的是哪类患者。例如,如果发现基因编辑可能改变一个人的遗传DNA,就只能提供给超过生育年龄或接近生命尽头的患者。 萨哈说,“在某些情况下,进入临床的门槛不可能是零风险。”他解释说,可能有很多人愿意为了提高生命品质而宁愿不生育后代。他认为,解决办法是要保证患者在同意进行此类手术之前充分了解可能承受的风险。 跨越很多代际的实验 但假设我们最终无法避免在人类基因库中留下人为错误。这种人为错误能持续下去到多久?今天产生的基因突变是否在一万年后仍然存在,那时红色超巨星心宿二按其发展历程将爆炸成为一颗超新星,在空中看到明亮如满月的星宿二的未来人类是否仍会带有这种突变基因? 人体的CCR5蛋白最常见的类型能保护人体抵抗各种传染病毒,但CCR5也是艾滋病毒的受体。 格里利曾写过一本书,评论贺建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所引发的问题。他表示,答案取决于这些编辑做了什么,以及如何遗传给下一代。他说,人造突变基因"很可能会灭绝,或者被大量的正常等位基因和正常变异基因所取代。有些人担心,如果你做出基因改变,最终人类所有人都将携带这种变异基因。这真的不太可能,除非变异基因是非常非常有益人类。" 当然,后者是一种可能性。无论基因突变是出自编辑错误还是DNA被打包进精子或卵细胞时的自然错误产生,偶尔出现突变是有用的。一些专家甚至认为,CCR5基因改造的婴儿其大脑可能意外地得到增强。 上述论点源于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类遗传的野生型基因,即一般婴儿可能拥有的那种基因,实际上抑制了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即大脑生长和自我重组的能力。一些研究表明,缺乏正常CCR5基因的人可能会更快地从中风中恢复,据报道,拥有这种CCR5基因的人在学校的表现较优秀,但没有这种基因功能版本的老鼠记忆力要好一些。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罕见突变基因不论是否对人类物种有好处,也有可能广泛传播。 以亨廷顿舞蹈病为例,这是一种令人痛苦的疾病,会逐渐使大脑停止正常工作,最终导致死亡。即使你从父母继承的这对基因其中一个是健康版本,你仍然会发病。这对遗传病而言,是不寻常的。这时你可能只有期望它最终会消失。 然而,在委内瑞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实际上是远古加勒比海的巨大入海口)患有亨廷顿舞蹈病的人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多。该地区的社区大多是小渔村,虽然该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其他地区约为三万七千分之一,但在这里,一些村庄50%以上的居民有患上此症的风险。 科学界认为马拉开波湖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 一个事实是,亨廷顿舞蹈症通常在40岁左右发病,这个年龄超过了大多数人生育孩子的年龄。因此,这种疾病几乎会被进化的自然淘汰视而不见,进化主要关注的是一个有机体是否能存活到繁衍下一代的年龄。 第二种是“始创者效应”。所谓“始创者”是指人口数量很少的社区之早期成员,他们反常基因的传播率在其社区会高过世界其他地方。据说,马拉开波湖的亨廷顿舞蹈症的始创者是一位名叫玛丽亚·康塞普西翁·索托的女子,她在19世纪初从欧洲迁移到马拉开波湖边的一个高脚棚屋村生活。但很不幸,她带有可导致亨廷顿舞蹈病的致命突变基因,随后将这种基因遗传给她的子孙10多代人,仅2004年该地区还活着的患者就超过14761人。 始创者效应会扭曲小社群的人口基因率,据信这就是导致马拉开波湖地区亨廷顿舞蹈病比例特别高的原因。 如果娜娜或露露搬到一个人口少、人口流动也小的地区,比如一个孤岛,或者加入一个严格实行内婚制的宗教团体,很可能她们的突变基因经过多代遗传就会在那个社区人口的基因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但她们生活在中国。中国人口巨大,内部人口流动率很高,因此可以想象,她们的基因流传开来的可能性不大。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如果中国女婴的错误基因靠近基因组中一个对人高度有益的基因旁边,因此会同这个有益基因一起遗传给后代。如果真发生这样的可能性,中性或有害的突变基因会趁机达到比其原有更高的遗传概率。 不过萨哈指出,任何基因错误的遗传分布模式可能需要很多、很多代的时间才能呈现出来。他说,“所以现在谈论的(基因发生错误)实验要持续几百年才知结果,不是像我们习惯的临床试验那样只需要几年时间。我正在想我们人类是否做过时间跨度巨大的类似实验。我唯一想到的就是气候变化。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人类共同思考的大问题。” 有一个明显的解决方案,尽管不能保证基因被编辑的人认同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依赖于一个人意识到,他们是生殖细胞被编辑,这与体细胞被编辑以治疗遗传病是不同的,后者的基因改造不会遗传。 这个方法并非不允许任何有人工突变基因的人生儿育女,我们只要把错误纠正过来就行了,使用的技术就是最初制造错误的技术。格里利说样,“我认为这是一种真正可行的方法。或者(就像露露一样,如果一对基因组中其中一个是健康版本),你应该能够使用胚胎选择法,以确保后代不会遗传到被编辑改变的那个版本。” 鉴于我们在当前环境中对某些基因的功能所知甚少,萨哈认为,在进行影响可能跨越千年的基因改造时,我们必须格外谨慎。他说,“我每天都惊讶不已,基因到底有多少不同功能存在。我会尽量地谦卑,不会以为,一个特定的基因变异会在人类细胞中发生什么我都知道。这些基因在我们的基因组中至少已经存在了成千上万年,所以对我们来说,要知道在未来几百年的不同环境下如何对人类起作用,真的是很大的挑战。” 要判断一个基因编辑是否合乎伦理,我们可能首先需要了解这个编辑的基因会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世界。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1026_rolling_china_leader_wealth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10/121026_rolling_china_leader_wealth
美媒:温家宝家人坐拥巨额财富
美国《纽约时报》说,据该报获悉的证据显示,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家人在其任总理期间积累了至少27亿美元的个人财富。
该报声称,据调查获悉的公司和监管机构记录显示,温家宝的家人,包括他的母亲、儿子、女儿和弟弟,在其出任总理期间变得相当富有。 《纽约时报》报道说,温家宝的家人的名字被隐藏在有关公司层层的伙伴关系之下。但该报指出,没有证据显示温家宝本人与有关生意有关,或者温家宝本人了解其家人的生意情况。 该报说,中国政府和温家宝的家人都拒绝对有关报道作出回应。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56832823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6832823
晶片与凤梨:2021年让台湾惊醒的两场大戏
2020年台湾经济增速达到3.11%,30年来首次超过中国大陆,2021年预测将至4.64%,创下7年以来新高点。
蔡英文到高雄凤梨田推销凤梨 半导体产业被视为台湾这轮经济成长之主因。在各国出现“晶片荒”的当下,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台湾晶片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的战略焦点。根据年初的数据,台积电市值达5509亿美元,跻身全球前十大公司,与中国腾讯及美国苹果等巨型企业并列。 然而,今年3月起,台湾产业隐忧开始浮现。中国大陆以台湾水果“凤梨”发现虫害为由,暂缓进口,此举严重打击台湾果农。分析指出,台湾许多农产品出口几乎仰赖中国大陆的市场,凤梨之危随时可能扩散。 从凤梨到晶片,台湾在全球疫情之中经历了两场大戏——晶片产业因技术优势,在疫情下逆势成长,中国大陆竞相聘任台湾工程师。在美国宣布华为禁令前,台积电每年都从华为拿到上百亿台币订单;但如同凤梨,台湾许多农产品以及低单价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独占性,再加上旅游业等,都仍深深受大陆市场牵制。 台湾政治评论者颜择雅曾以“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后”描述台湾当前处境。她分析,如同美国在1980年代历经过的困境,台湾曾经透过出口或制造低技术或单价产品,获得大量报酬,但当这些产品(譬如凤梨),被其他市场学习制造后,就会面临困境。 除了市场因素之外,低技术的产品或农产品,在两岸政治并不平顺之下,危机更高。颜择雅认为,台湾需要吸取美国当年经验,历经一段低潮之后,继续在企业以及技术上创新,制造出更多无法被取代的产品及技术,才能突破。 台湾晶片的火爆时代 半导体晶片被称为21世纪的石油,在美中等相关地缘政治下,晶片业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物资。2021年初,一向与台湾政治保持距离的德国官方,去函台湾经济部,寻求台湾提供晶片支援该国陷入困境的汽车产业,引起国际关注。 台湾公司台积电(TSMC)作为全球晶圆代工的领头羊,目前市值已挤身全球十大公司。根据全球市场调查机构集邦科技(Trendforce)统计,2020年全球晶圆代工产业里,台湾公司有63%的市占率,其中台积电占全台晶圆代工的54%。韩国公司占13%,中国大陆公司仅占6%。集邦科技同时预估,2021年第一季台积电预估会拿下全球晶圆代工约58%之营收。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于本周(4月21日)在一场座谈会上指出,新冠大流行加速了全球数位转型,譬如电动车产业的兴起,晶片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此外,他又说,半导体晶片不仅是与手机与电脑等日常生活用品相关,当下半导体与飞弹导航或其他军事武器也合作紧密,“半导体可说到处都需要……新冠疫情更加速其重要性。” 分析数据,台湾南台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朱岳中向BBC中文解释,不仅要看到市占率,还要看公司生产的是否是高阶晶片(譬如供给电动车或军武的晶片)。台积电影响力的实力落脚在此,基本上全球半数以上的高阶晶片透过台积电生产。 他又说,从台湾自身经济来看,与台积电产品及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占了全台股市约30%,便能知道台积电在全台经济的影响力。张忠谋亦同场公开演讲时强调,半导体是台湾第一个于全球竞争中,获得相当优势的产业,“这优势得来不易,守住也不易,他呼吁政府、社会、台积电要努力守住。” 美中台三角中的战略武器 台湾晶片业的重要性,由于美中之争而进一步被凸显。 虽然目前台积电在中国南京设厂,供货给中国厂商。但受台湾法令约束,仅以生产12奈米(纳米)及16奈米晶片为主,这类产品已是中国大陆制程技术最先进的晶片。台积电在台湾生产的最先进晶片是5奈米。 2020年5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蓬佩奥在记者会证实,台积电晶片用于F-35战机。 随着多位美国在任或前任高官访台,美台关系正达到双方断交40年来的高点。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也“邀请”台积电到美国亚利桑那设厂,目前台积电在美国公司已经开始大举聘任工程师。 朱岳中向BBC中文解释,最近许多中国厂商,在台湾“聘请”工程师,或者台湾科学园区层出不穷的科技间谍案,都让美国判断在本土请台积电过来设一个工厂,会比较安全及放心。而高端晶片也被视为高科技军武相关的重要物资。 台湾淡江大学战略研究中心苏紫云教授,便告诉BBC中文称,2018年公开资料发现,美国军规晶片大厂赛灵思(Xilinx)与台积电合作的16奈米晶片,已被美国防部使用于相关军事武器,譬如军用AI或军用互联网。2020年5月,时任美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在记者会证实,台积电晶片用于F-35战机。 从科技到军事,2021年台湾的半导体业不只市场前景火爆,而且战略意义惊人。 凤梨:台湾经济隐忧的缩影 然而,除了半导体之外,台湾许多产业并不如后者顺遂,也面临许多挑战,农业经济便是其中沉重的一环。 2012年,正准备挑战时任总统马英九连任之路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便曾公开抨击台湾经济产业与中国大陆过度紧密。她公开表示,台湾经济危机解方需“彻底改变以中国为工厂,代工出口的经济成长模式”;除此之外,台湾还“要找出下个世代的产业,须能够促进就业,而且能与台湾的在地经济发展连结”以及出口和内需要并重的经济成长模式。 当年,台湾民众并没有选择她的政策,蔡英文竞选失败。2016年蔡英文卷土重来当选台湾总统后,上任就开始推动“新南向政策”或推动“台商回流”,希望将台湾的产业链与中国大陆松绑。目前看来,回流的台商多半是与高单价,经济产值高的半导体产业相关。对于容易被取代的产品,譬如低单价的水果,或者台湾在地的旅游业仍然仰赖中国市场,常常成为两岸政治争斗下的夹心饼干。 2018年韩国瑜崛起台湾政坛,便是以“货出去(出口到中国),人进来(陆客到台湾),高雄发大财”,成功吸引依靠中国大陆市场的台湾选民。 2021年三月,中国当局宣布“暂时”禁止台湾凤梨进入大陆市场。台湾舆论突然发现,台湾农产品出口如此依赖中国市场。凤梨出口有高达九成以上送往中国大陆。 危机发生时,便有凤梨果农向BBC中文表示,种植其他水果的果农也很焦虑,害怕自己的产品是否会成为下一波中国禁止进口的名单。 中国大陆祭出的凤梨暂缓进口令,影响台湾凤梨外销甚大,果农盼望重开中国好销路。 “单一产业”和“单一市场”之忧 由此,台湾舆论开始检讨台湾的经济是否“过度依靠单一产业”或“单一市场”。前者透露出,台湾经济是否过度倚赖半导体产业,政府无力协助其他产业创新进入全球市场。又或者是,台湾是否过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的老问题。 根据台官方数据,2020年台湾出口货品超过40%销往中国,比例之高创下历年纪录。 华府智库,布鲁金斯学会(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非常驻资深研究员林夏如向BBC中文分析,台湾经济如何创新,政府协助企业投资在全球市场化(譬如新南向国家或印度等新兴市场)等等,都是困难但重要的工作。“半导体之外,台湾的传统制造业,纺织等相关中小型企业的员工薪资自2000年以来就陷入了长期停滞。” 林夏如说,“南向政策”是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在1990年代提出的政策,后来,在蔡英文上任后,被采用并全力推动。但她的研究指出,尽管蔡英文提出新南向政策,但台湾对东南亚国协(ASEAN)贸易比重却从2017年的16%下滑至去年的14%。 林夏如强调,台湾企业在很少尝试以多元化的方式投资或开发全球市场,及寻求多元化的全球贸易与投资伙伴,其实与中国的干预关系不大。她认为,这是因为台湾企业的国际化仍不够,本土企业视中国为较容易来往、得到利益和成长的市场,自然不愿寻找新市场。 2008年7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游启动,首批大陆游客在孙中山雕像前留影。除了凤梨为代表的农产品,台湾旅游业近几年也时常受到两岸关系的影响。 还有评论指出,台湾除了不能全数依赖单一市场,也不能忽略,美国也不愿意将半导体产业全部拱手让给台湾。 事实上,美方在拜登上任后,已经多次对其半导体产业过度依赖台湾,提出警告。并认为美国应该尽全力发展本土半导体产品。 4月20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参议院听证会时直言,美国欠缺自我半导体生产能力,完全依赖中国、台湾生产半导体,供应链几乎被掌握,面临“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风险”。 同样的,中国也正在追赶在先进制程的技术,将其视为超前美国的重要战略。 张忠谋本周发言亦提及,他判断中国晶圆制造落后积电达5年以上,在IC设计则落后美国或台湾约1到2年,并非如外界所言达“数代之远”。许多分析都指出,中国正举全国之力期望在半导体晶片上,希望在制程上加速突破。 英国伦敦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青年学者Sophie Zinser向BBC中文说,台湾虽然在半导体产业上,会持续与美国合作,但中国在半导体与美国的竞逐中,也开始布局全球。 她以荷兰公司艾司摩尔(ASML)为例指出,这家公司在未来也需要在美中两国选边站。因为,艾司摩尔生产的高端光刻机(Lithography),是目前台积电在晶圆代工依赖的高端机器。“目前艾司摩尔在亚洲仅与三星及台积电合作,这给了台湾与韩国在半导体上目前领先中国的优势。 分析:台湾的内部经济议题——高收入陷阱 中国宣布暂停赴台湾自由行,被视为是北京用来表达对蔡英文当局不满的一系列强硬举措中最新的一个。 从晶片到凤梨,自新冠大流行爆发以来,台湾的经济有喜有忧。分析人士向BBC中文解释,台湾当下经济问题,其实早在疫情前就存在。这可以被称为“高收入陷阱”,亦即当代高收入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便陷入薪资不再成长,很难突破的困境。 前几年,台湾舆论讨论热烈的“闷经济”便是在描绘台湾受薪者对于薪资停滞,发展有限的苦闷,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林夏如说,在台湾之前,日本以及香港都早先一步深陷其中,只是严重程度不一。她的研究显示出,台湾虽然在疫情下经济成长亮眼,但台湾家庭负债占GDP比,在2019年高达86.7%,而20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12%,是全国平均失业率之3倍,年轻世代在未来面临更严重的债务。 她说,因为过去30年来,台湾都被国际社会边缘化。在经济发展策略上,台湾也难以摆脱对ICT产业和电子硬件行业的依赖。因此,台湾推动国际化的诱因和行动都越来越少,而中国化的趋势在社会经济领域越发明显“在台湾的公共领域和商业社会,人们几乎不说英语。” 林夏如认为,“高收入陷阱”无法倚赖单一市场或产业解决。她强调,台湾当务之急须先解决产业不够国际化,高度依赖单一市场及产业的窘境,才能在半导体产业的带领下走出困境。面对中国压力,台湾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连结,在蔡英文政府扩大进口美国猪肉,赌注政治资本后,台湾需要加快与美国谈判,尽速加入与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或在其协助下加入更多国际组织(譬如世界卫生组织)等等,才能阻挡中国市场的诱惑或压力。 “尽管台湾是一个多元、进步和富裕的社会,但是她始终是一个以中文为主导的地方。如果台湾不努力追求国际化并与其他国家深化联系,那么从长期来看台湾将自然而然地与中国大陆走得更近。与此同时,台湾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在政治层面越发抗拒中国,造成我说的“台湾的中国两难”。这种两难局面将会越来越难以化解,给台湾社会带来更多痛苦,”林夏如补充。
ukchina_simp.vert-tra-47417376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7417376
俄罗斯冷知识:喝伏特加一定要闻面包
“布里斯托竟然有人开始生产一种名叫诺维乔克(Novichok)的伏特加,”招待我们的主人娜塔莎·沃德(Natasha Ward)说。诺维乔克本是前苏联开发的一种神经毒剂,沃德特意显示她对此相当愤慨,“马上就有人呵斥他们‘立刻停止!’”她在南伦敦的家中,笑着摆好了为当天的聚会准备的餐桌,像在聚会上介绍客人一样介绍每一道菜肴。“第一道菜是鲱鱼,加了点盐,但没有经过腌制。英国人不喜欢吃甜菜,因为他们见到的甜菜根都浸泡在这种可怕的醋里,而且醋渍鲱鱼卷看起来像裹尸一样,你知道吗?”
一些人认为,闻面包有助于吸收酒精和抵消伏特加的味道(Credit: Jonny Donovan) 沃德是在不同文化之间游走的高手。她有一半俄罗斯血统,一半英国血统,曾为各种不同的机构和人士做过翻译,包括联合国的机构、美国好莱坞巨星安洁莉娜‧朱莉(Angelina Jolie)和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在内。她今天的任务是向我解释俄罗斯人为什么会在喝伏特加的时候必定要嗅闻面包。这个任务可能不如她之前的工作那么耀眼,但在一个文化洞察力极度缺乏的时代,这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俄罗斯人真实生活情况的窗口。 俄罗斯人在喝伏特加时要嗅闻面包的习俗非常特别,也为一窥俄罗斯生活现状提供了一个窗口(Credit: Jonny Donovan) 在不深入实际的肤浅观察人士看来,目前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似乎如漫画所夸张的一样寒冷。最近有关俄罗斯和美国退出核武器条约,以及英国索尔兹伯里(Salisbury)的神经毒剂中毒事件等新闻报道,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丝冷战的寒意。 当然,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是个例外。“俄罗斯队最后输了的时候,我们很高兴,”安娜·伊万诺夫(Anna Ivanov)说。她丈夫米沙(Misha)则耸了耸肩。他们的女儿海伦娜·贝利斯(Helena Baylis)是沃德最好的朋友。20年前贝利斯嫁给了一个英国人,他们便从俄罗斯移民到了英国。“俄罗斯队赢球的时候,媒体说了很多大话,嘴巴一刻都没合上过!” “好啦,”沃德说,“我们先喝哪种伏特加?” 他们最终的选择令人印象深刻,这倒也顺理成章,因为俄罗斯毕竟诞生了化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门捷列夫不仅发明了元素周期表,据说还完善了伏特加的配方,将其酒精度严格限定为40度(此说法流传甚广,但只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而已)。因此,沃德拿出了用辣椒、纯俄罗斯伏特加、好莱坞演员艾克罗伊德(Dan Aykroyd)在纽芬兰打造的伏特加和自制的柠檬伏特加调制的烈性珀特索伏卡伏特加(pertsovka vodka)。沃德实事求是地说,“这其实是一种医用酒精,酒精度95度,然后按一比一的比例兑水,再加入柠檬。”换句话说,这就是私酿酒?“不是,如果是私酿酒,我们得有蒸馏器。”贝利斯大笑起来。“娜塔莎,你真让我失望!” 我们这一小群人聚在一起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享受快乐时光,二是为了搞清楚俄罗斯人喝伏特加的习俗,即相聚饮酒时以礼仪的名义嗅闻面包这个由来已久的传统。 首先,从冰箱里取出伏特加和玻璃杯,贝利斯简单介绍了喝伏特加的要领,当然是俄罗斯式的。她说,“伏特加得是冰凉的,酒杯要用小杯子,然后喝完酒一定要吃咸的东西,或者黑麦面包。喝完伏特加后吃奶油泡芙是没有意义的,没用。”沃德补充说道,“或者什么都不吃。但愿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伏特加冰点的温度让人想都不用想便会仰脖一饮而尽,冰凉的酒更为润喉。贝利斯说,“这种饮法不是小口抿,慢慢品味。”那人们为什么要喝伏特加呢?她的母亲笑了。“哎呀,是喝下去之后的感觉,强烈的满足感!” 俄罗斯人喝伏特加的习惯是一项由来已久的传统(Credit: Jonny Donovan) 实际上,我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满足感中第一次见到俄罗斯人饮酒时闻面包的。沃德的女儿玛莎(Marsha) 是我最好的朋友。十几岁的时候,玛莎和我都很任性,但我们非常喜欢参加她母亲去俄罗斯出差回来后举办的聚会。我们会看着沃德和客人们开怀大笑、讲奇闻异事,最重要的是,畅快地喝下伏特加后马上大吃零食。客人的胃得到充分满足,但仍然不断相互祝酒,他们会在喝下伏特加后快速闻一下面包,而不是把面包吃掉。看到此场面,我们都颇为吃惊。 二十年后,我又看到了这个场面,这次是在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上。在Netflix的电视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的其中一集里,俄罗斯总统在和美国总统共进晚餐时演示了如何像俄罗斯人一样喝伏特加,包括闻面包在内的所有要素。在电视上,这是一个复杂、戏剧化的过程,而且不一定准确(沃德尖叫着说,“你不会那么对贵宾的!”),但闻面包用力吸气的动作很明显。评论此集电视剧的文章称闻面包是为了吸收酒精和抵消伏特加的味道,而俄罗斯咸菜,就像沃德餐桌上那些咸菜一样,其中的盐和酸有助于中和酒精。 贝利斯说:“伏特加得是冰凉的,酒杯要用小杯子,喝完酒一定要吃咸的东西”(Credit: Jonny Donovan) 但据沃德和她的朋友称,闻面包这种酒礼不仅能起到药物的效果,还有社交作用。喝完酒后吃面包或闻面包表明你猛灌伏特加不是为了喝醉。贝利斯说,“如果喝完伏特加后没有东西可吃,比如咸面包或鲱鱼,鱼子酱更好,那就闻闻面包,这是象征性的。” 沃德表示同意:“只有在穷得买不起合适的食物时才会闻面包。”当然,还有太饱了的时候。如果聚会上面包很少,人们会在一桌人之间传递面包,这样每个客人都能闻到。 如果根本没有面包呢?“那就闻自己的袖子!” 于是,我们喝下了这次聚会的第一杯伏特加:米沙发表了一通优美的祝酒词,冰冷的伏特加喝下肚,口感顺滑,接着我们咬下一大口黑面包和黄油。几杯酒下肚后,我们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撕下一块面包,然后使劲地闻。 社交活动 随后,就是关于俄罗斯人怎么喝伏特加,这是有严格规矩的。但同样重要的是人们为什么要喝伏特加。在俄罗斯,这是极具社交属性的活动。俄罗斯的聚会是围着桌子畅饮笑谈,喝酒应该是一种集体活动,而不是个人娱乐。聚会上的零食是用来分享的,必须自己主动,而不是等着别人拿给你。沃德甚至讲了一个真实性存疑的俄罗斯故事,是关于两个美国间谍喝伏特加的。他们因为没有一边喝酒一边吃零食而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然后是祝酒这个行为。谈到祝酒的重要性,米沙情绪高涨,强调祝酒的意义。他说,“要喝酒,就要说点什么!不像(在英国),每个人都坐在自己的角落里独酌。我们欢聚一堂!所以需要说一些话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向大家祝酒会让人感觉彼此是团结相连。” 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祝酒要精心设计,因此可能会为了特殊的目的而聘请职业祝酒人。相比之下,俄罗斯的祝酒很简单,至少他们认为是简单的。那天,人们为我们的聚会、为桌上美丽的女士们、为英女王的健康,频频热情举杯。米沙带头祝酒,每个人都跟着发出一声由衷的“Poyekhali!”(干杯!)。这句话是被苏联宇航员加加林(Yuri Gagarin)带火的。1961年,他在自己驾驶的宇宙飞船起飞时喊的就是这句话。 显然,俄罗斯人对伏特加这种酒有着深厚的感情。连其名都很令人感到亲切——“voda”的意思是水,其昵称“vodka”翻译过来就是“小水”的意思。但在俄罗斯,喝伏特加也有黑暗面。在历史上,酗酒在俄罗斯很普遍,伏特加(或者任何你能弄到的不管什么酒)能让人逃避日常生活的艰辛。沃德说。“苏联时代酗酒情况可能糟透了。” 俄罗斯的聚会鼓励客人在喝酒的间歇主动吃零食(Credit: Jonny Donovan) 确实,在贝利斯嫁给一个英国人,然后米沙和安娜来英国和她团聚之前,米沙从事的“机密”工作意味着他不能离开俄罗斯。米沙谈到他们在苏联时代的俄罗斯生活时说,“我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不过当然这不是正常的生活。我们经常听BBC、美国之音,我们知道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但是,你生在那里,所以你知道自己哪儿都去不了。”安娜点头表示同意。“就像做不可能的梦一样。” 他们夫妇两讲述了一些苏联时代人民贫困和政党特权的故事,既不夸张也不自悲自怜。安娜说,“有些东西能弄到,有些弄不到。需要买东西?你会发现苏联共党的本事。去商店买不到任何鞋子,但却有一个专门为党和克格勃(KGB)大佬服务的部门。”尽管留下了这些不快的回忆,但那天我们在餐桌上也分享到他们对俄罗斯传统的巨大热情,从敬酒行为到讲古老的俄罗斯故事和笑话。 沃德说,“有客人带了沙丁鱼来赴宴, 当女主人打开时,发现沙丁鱼已经过期不能吃了。带沙丁鱼来的那位客人说:‘抱歉你误会了,那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送人的!’” 根据俄罗斯的传统,要喝酒,就要说点什么(Credit: Jonny Donovan) 该进行下一轮祝酒了。米沙现在已经习惯站着发言了,这些话是说给不在场的朋友的。我们大口喝伏特加,大块吃面包,用叉子吃咸鱼。桌上的每个人都喝得面颊绯红,心满意足。夜幕降临时,米沙淡然地说:“伏特加就像一把刀。不好,也不坏。你可以用刀做任何事情。切肉,切面包,特制的刀还可以做手术。刀也可以杀人,但不能该怪罪于刀。” 他略顿了顿后说,“同样,我们也不能怪罪于伏特加。饮酒,不能以好坏而论。如你知道这一点,就一切都明白了。”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0904_rolling_hk_anti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04_rolling_hk_anti
反国民教育者通宵在港府外抗议
数百名反对香港在中小学开设国民教育科的人士通宵在香港政府总部外抗议。
“民间反对国民教育科大联盟”星期一(9月2日)晚间在政府总部外举行大规模抗议集会。 十名在周日宣布无限期绝食以抗议政府推广国民教育科的示威者中有两人因身体不适停止绝食。 “民间反对国民教育科大联盟”表示未来将针对香港部分开设了国民教育科的学校推动罢课等不合作运动。 相关新闻话题
zhongwen_simp.130918_nigeria_boko_haram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9/130918_nigeria_boko_haram
尼日利亚称打死150名伊斯兰极端分子
尼日利亚军方说,上周他们对东北部波诺州伊斯兰极端组织博科圣地(Boko Haram)的丛林营地发动攻击,打死该组织150名战斗人员。
博科圣地有尼日利亚“塔利班”之称 军方说,在行动中,16名士兵丧生,并称该营地储存有重型武器。 尼日利亚当地一家通讯社报道了更高的军方伤亡数字 -- 40名士兵死亡,另有62人失踪。 但是尼日利亚国防部发言人对此做出否认。 BBC在尼日利亚的一名记者说,军方经常夸大激进分子死伤人数,同时淡化军方伤亡数字。 博科圣地主张推行伊斯兰教法,有尼日利亚“塔利班”之称。 该组织名称直接翻译的大意为“西方教育是亵渎”或“西方教育是罪恶”。 2009年,博科圣地在波诺州成立,经常使用炸弹袭击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尼日利亚当局目前仍在波诺州实施紧急状态法。 (编译/责编:董乐)
ukchina_simp.140324_fooc_inner_mongolia_scotland_patience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uk_life/2014/03/140324_fooc_inner_mongolia_scotland_patience
记者来鸿:苏格兰小伙圆了蒙古梦
最近,BBC中文网刊登了BBC驻北京记者马腾的实地采访报道——按键 巨变中的内蒙古。马腾少年时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郊外一个小村庄度过,他特别爱做旅游梦,目的地不是纽约、不是巴黎,而是蒙古。这次去内蒙出差报道那达慕,总算有机会“差一点儿”圆了梦。更令他吃惊的是,居然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那达慕,男子汉展示强壮、速度与矫健 小时候,我也是一个特别爱做梦的孩子,梦想有一天能到遥远的地方去看一看。那里的一切都非常神秘、充满异国情调,当然了,离我的老家、格拉斯哥以外的那个小村子一定是千里之遥。 在我当年的梦中,有两个地方占有突出地位:一个是阿富汗。长大了,我曾经在阿富汗作了两年记者,有过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 另外一个地方就是:蒙古。 800年前,成吉思汗创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王国之一。他的成就说惊人一点也不过分。 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成吉思汗简直不知道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他们对中亚地区浩瀚无际的大草原一无所知。从这里出发,成吉思汗征服的领地超过历史上所有人。 给你一点上下文。现代版图上,成吉思汗所到之地涵盖三十个国家、居民总数超过三十亿。这样的功绩,都是骑在马背上创建出来的! 所以你能想象吧,当一位中国同事告诉我、内蒙古正在举行那达慕的时候,我跳着脚抓住这个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我当然知道,内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那个国家蒙古。但是,嗨,蒙古不就在内蒙的那一边儿吗。我心想,说不定,这辈子离蒙古最近也就能走到这儿了。 似曾相识 内蒙之行,让我心满意足。抵达那达慕现场,冰天雪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飘荡着蒙古传统音乐。 苏格兰历史悠久的高地运动会 那达慕一整天,比赛项目包括赛骆驼、马背射箭以及蒙古摔跤等。 但是,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我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奇怪感觉,好像故地重游? 把雪换成雨,把骆驼换成牛,把摔跤换成跳舞,这岂不就是苏格兰的高地运动会(Highland Games)吗? 当然了,人们穿的衣服不一样。苏格兰男人传统的格呢裙换成了颜色鲜艳的蒙古袍。天确实太冷,羊毛长袍应该更能保暖。 不过,那达慕和高地运动会背后的精神却是相同的:男子汉展示他们的强健、速度和矫捷。 和高地运动会另外一个相似之处是,那达慕上的大多数项目也都是“作秀”:你根本无法躲避现代世界。 看那达慕的大多数蒙古人都是开着四轮驱动来的;他们都拿着移动电话、照相机。远处是烟囱,缕缕青烟在蓝天中缭绕。 内蒙古正处于前所未见的采矿大潮中,这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开采项目给曾经质朴、美丽的自然景观留下了疤痕。蒙古人说,采矿和沙漠化破坏了宝贵的大草原。 另外,采矿热也从中国其他地方吸引来数以百万计的“移民”。从前,蒙古族是这里的多数,现在,他们成了真正的少数民族。有人对此非常不满。 那达慕期间,一位当地人告诉我说,他很担心“蒙古人可能会消失。”但是,另外一位女郎却非常欢迎发展带来的机会。她说她正在大学读食品科技专业,“这是我的梦。” 双向好奇 牧民那仁满都拉 不同的时代需求带来的变化,也许,我走访的一位牧民的经历最能诠释。 离开那达慕,开车大约一个小时,去采访牧民那仁满都拉。他对传统文化的流失非常担心。他说,现在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不过,他们像是“大海中迷失的小船”。 返回来接着再说那达慕。 照张像作纪念 太阳开始落山,比赛、表演等活动逐渐结束。这是拍照留念的最后一个机会了。 整整一天当中,经常会有内蒙人凑到我身边、其他人立刻拿出照相机为他们拍照。这一次,一个蒙古家庭希望和我这个相貌奇特、充满异域风情的外国人合张影。 从苏格兰到内蒙古,距离十万八千里。但是,离开内蒙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很开心:好奇、迷恋,原来都是双向的。 (责编:罗玲) BBC在世界各地派驻的大批记者在密切跟踪国际重大政治事件的同时,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了解所在地区的人文、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情况。《记者来鸿》栏目就是这些记者从世界各个角落发回的随笔、感想,希望这个栏目可以成为您了解世界的小小窗口。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zhongwen_simp.150913_greece_migrant_death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5/09/150913_greece_migrant_death
希腊外海逾30难民溺毙 包括婴儿孩童
希腊海岸警卫队官员说,一艘满载大约100名难民的木船在爱琴海南部法尔马科尼西岛以外海域翻覆,至少三十人溺毙。
希腊处在难民、移民潮的最前线 据报道,死者中包括11名孩童,4名婴儿。 一些难民游水抵达岸边,剩余68人获救。 这是过去几个月难民危机爆发以来爱琴海中发生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难民溺毙事件。 现在,每天都有数千人从海上抵达希腊,他们立即搭乘公车、出租车或步行前往北部边界,跨界进入马其顿。 难民大多来自叙利亚。但是BBC在希腊的记者多切特报道说,过去一星期内,也发现越来越多来自其他国家的难民,其中包括阿富汗和伊拉克。 记者说,许多难民表示,希望前往德国或其他有亲友的欧洲国家,争取获得避难。 国际移民组织统计,2015年迄今,已经有43万移民和难民跨越地中海前方欧洲,其中2748人丧生或失踪。 (编译:苏平,责编:罗玲)
zhongwen_simp.141112_uk_unemployment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2014/11/141112_uk_unemployment
英国经济好转失业率继续下降
据英国国家统计署的最新数字,英国失业人数在7月到9月之间减少了11.5万人,失业总人口下降到196万人。
英国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新高 这是失业数字连续第18个季度下降。 数字还显示,不算奖金在内的收入从年初到9月为止上升了1.3%,而同期消费价格指数膨胀率为1.2%。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英国人收入增长速度一直落在通货膨胀率之后,但是最近数月,由于价格上涨速度放慢,收入则在增加。 10月份,向政府申请求职者津贴的人数为93.17万人,比9月减少了2万多人。这个数字也是连续第24个月下降。 国家统计署说,今年第三季度,就业人数增加了11.2万人,总数达到3070万人,是1971年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数字。 (编译/责编:董乐)
zhongwen_simp.150814_wwii_hongkong_military_ye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08/150814_wwii_hongkong_military_yen
终战70年:香港索赔日本军票了无期
1941年12月25日,英属香港守军无力抵抗进侵日军,总督楊慕琦(Sir Mark Aitchison Young)到尖沙咀半岛酒店签署投降书,香港从此沦陷。那时候林彦斌14岁。
2015年8月,日军已经撤走了70年,香港主权已移交中国18年,林彦斌也已经88岁,住在九龙的一个公共屋邨里,也就是中国大陆所称的廉租房小区。 他收藏着一大叠钞票,但得物无所用——那是总面值约10万元的日本军票。 日军占领香港后,很快就宣布发行军票,并强迫香港市民兑换。林彦斌还记得,当时住在九龙的他随着父母到半岛酒店后方的中间道,与许多九龙市民静静地等着交出手上的港元,换成日本军票。 之所以在半岛酒店后方,是因为那里有一家“香港银行”——老一辈的香港人都习惯这样称呼汇丰银行(HSBC)。 林彦斌对于自己能否看见军票获兑换的一天感到茫然。(BBC中文网图片) 半岛酒店周边的楼房不少在战后都改建了,但中间道上的这家汇丰银行仍在,只是搬进去一个购物商场内。 至于林彦斌的父母,他们在占领后眼见生意萧条,把家里经营的杂货店卖掉。两老总算熬过了战争,但直到他们离世的一刻,也没能看见积蓄换回港元——这就是林彦斌手上的10万日元军票。 这些手持军票的香港民众在1968年成立了香港索偿协会,一直持续要求日本兑换军票。索偿协会现任主席刘文对BBC中文网说,该会在册登记会员共涉及3500个家庭,所持军票总额达5.4亿日元。 向香港索偿协会登记的家庭共持有5.4亿日元军票。(BBC中文网图片) 半岛酒店既是香港总督杨慕琦签署投降书的地点,也间接见证了军票发行的历史。(BBC中文网图片) 虚构的军票 二战期间,日军在多个占领地发行军票,取代当地原有货币。 军票与一般货币有何分别?日本早稻田大学退休历史暨经济学家小林英夫教授的一篇文章指出,全称“军用手票”的军票“是随着军队作战的展开,为了方便调配物资或管理占领地市场而暂时使用的通货”。 林彦斌记得,当时日军以军票收兑了港元,便拿到澳门去购买军火等物资。当时澳门因葡萄牙与日本之间的协议而未被占领。 林彦斌向BBC中文网记者忆述了日军对于兑换军票的态度:“要是你不去兑换,给日军查到你身上有港元,或者是在你家中搜到了,马上杀头,没有说情的余地。” 据文献记载,这实际发生在占领后期——1943年6月1日,日占香港总督部正式禁止使用港元,违者以军法论处。在此之前,港币实际上与日本军票并行。 相对于中国大陆而言,香港的“三年零八个月”时期出现在“八年抗战”的中后期,也就是日军战况日趋不利之际。禁止使用港元虽说发生在占领后期,但实际上与香港沦陷相隔并非很远。 “此票一到即换正面所开日本通货”——香港军票持有人认为日本有责任按此赔偿。(BBC中文网图片) 急剧的通胀 战时港元依然在华南备受认可,甚至被日军以军票收购以采办物资。战时汇丰银行高级职员莫理逊(J. A. D. Morrison)在1944年撰写的一份报告说明了缘由。 莫理逊于1942年10月逃出日治香港。他写道,当时香港货币已经发行了超过半个世纪,且成为了“比邻的广东省唯一公认可靠”的货币,“其名声没有本地货币能及”。 莫里逊的这份报告其后被汇丰银行主席摩士爵士(Sir Arthur Morse)抄送英国殖民地部(今外交及联邦事务部),香港重光(光复)后随着殖民地部香港计划小组的档案送回香港,目前已经解密,在香港历史档案馆供大众调阅。 据小林英夫教授收录在1993年《香港军票与战后补偿》一书中的文章所说,在中国战区发行的各种“支那事变军票”为了要与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法币对抗,采取了一系列币值稳定措施。 在香港发行的军票被历史文献归类为“大东亚战争(太平洋战争)军票”的一种,其处境与中国军票有明显分别。小林教授指出,由于“英美势力一开始就被赶出这个地区”,币值稳定措施“完全没有”。 1945年6月19日,伦敦英国殖民地部专门开会讨论香港货币问题。会议记录指出,日本军票“并无透过‘无息负债证明书’的形式来作保证”。 英国筹备日军投降后收回香港的过程中认为须拒绝承认日本军票。(BBC中文网图片) 就在日军侵华前不久,港英政府在1935年改革货币制度,放弃银园,改发港元。汇丰等发钞银行要向外汇基金提交一定数量英镑,换取“无息负债证明书”,方可发行港元钞票。这个安排在战后得到延续至今,只是支撑港元的货币在1983年换成了美元。 同年8月9日——美军向长崎投掷原子弹当天——汇丰银行在另一份抄送殖民地部的备忘录中说:“使用具备虚构价值的占领地货币(军票),使日本人得以获取合法香港货币(港元)与货物,而自己却不费分文。” 然而,自从太平洋战争开打,日本自身物资短缺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更波及到各占领地。日本当局继而急速加印军票。由此,通货膨胀加剧,物价以倍数递增。 林彦斌说自己比较幸运,日本占领香港后虽然失学,但得到一位富有同学的父亲介绍,认识了一位女朋友,并因此得以到对方一家开设的杂货店打工。 他说:“大米要300日元一斤……那些优质的就300元,米碎、米碌要280元、270元。” “食油300元一斤。那大概是和平前一个星期左右的事。那时候物价到了最高峰。” 这里尚且没有把军票与港元之间的汇率考虑进去:据汇丰银行提交英国殖民地部的文件,军票发行初期与港元等值,其后汇率定为2港元兑1元军票,最后更调高至4港元兑1元军票。 林彦斌说,杂货店老板以大米和生油代替钞票支薪,他在那段日子也不多会带钱上街。一来他不会买东西,二来当时黑帮分子“胜利友”横行,协助日军之余还四处抢劫途人。 熬过大战的林彦斌现在有八个孩子。(BBC中文网图片) 索赔之路 1945年8月15日,日皇裕仁宣读《终战诏书》,抗日战争结束;8月30日,英国皇家海军少将夏悫率队重返香港;9月16日,夏悫少将代表中国战区及英国接受香港日军投降,中国代表潘华国少将等见证。 林彦斌向BBC中文网记者忆述:“一听到广播说香港和平重光,那时候大家都很开心。” “但是大家喊着说:糟糕了,那些军票怎样换回港元来呢?” “没有人知道怎办。日本人拍拍屁股就走了,英国人也不管。” 就在1945年6月19日的那次殖民地部会议上,与会官员认同一旦英方决定不兑换军票会让香港民众承受“一些艰苦与困难”,但同时认为要补偿这些人的苦难而又不去理会他们有否持有军票“并无务实的折衷办法”。 再者,会议认为,英方承认香港军票“几乎肯定”会变相让那些配合日军的人得益。 日本大藏省(今财务省)于当年9月16日宣布所有军票作废,夏悫少将组成的香港军政府其后宣布禁止军票流通,恢复港元的法定地位。像林彦斌一家这样的香港人顿时现金财产尽失。 日军占领香港三年零八个月后,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每逢中国与香港的重要战争纪念日,香港索偿协会都会出现在日本领馆前抗议。 《香港军票与战后补偿》一书中引述日本银行(央行)调查局1974年出版的统计资料指出,香港军票总发行量达19亿元,其中7亿元战后先后被日军和英方收回销毁。 换句话说,战后流落民间的日本军票共达12亿。按照日本香港占领地总督部的最后兑换率,共值48亿港元。 1951年,包括英国、美国等同盟国在内的48个国家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中国则没有参与。这份条约其后被东京引用为同盟国放弃对日本索赔的证据。 1993年,日后出任日本国会众议院议长的土井多贺子协助香港索偿协会,于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东京地院最终在1998年裁定协会败诉,其后的上诉也维持原判。法院提出的理由除了日本尚未订立赔偿法外,还有日本政府引用《旧金山和约》所作的辩护。 索偿并未因此停止。林彦斌向BBC中文网记者展示他手上的军票时不忘指出,票上印着“此票一到即换正面所开日本通货”的字样。 香港索偿协会主席刘文对BBC中文网说,香港政权移交后,他们透过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向北京政府请求协助索赔,其后时任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就此与日本交涉,但是至今毫无结果。 协会一直会在中国抗日战争重要战役的纪念日或圣诞节到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抗议,另一个抗议地点是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的香港分行。 刘文解释说,这是因为当年香港的军票是由横滨正金银行发行。这家银行后来经过盟军命令解散与资产并购,成为今天三菱东京银行的一部分。 三菱财阀本身也在战后被瓦解,各三菱企业如今只以邦联式结盟共享商标与“三菱”商号。尽管如此,一些曾经在二战期间使用中国、朝鲜半岛奴工与盟军战俘的三菱企业产业最近成功申领联合国世界遗产地位,以及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先后与美国战俘和部分中国奴工达成道歉、和解协议,也引起了香港军票索偿社群的关注。 曾在香港发行军票的横滨正金银行是今天三菱东京UFJ银行的前身。 刘文说:“三菱公司已经向中国奴工道歉赔偿,所以三菱也应该向香港市民赔偿和道歉。” 1994年,日本国会通过决议,决定根据通胀等因素,向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籍日本兵赔偿拖欠军饷、军邮存款等“确定债务”,赔偿比率定于原面额的120倍。 香港索偿协会认同可以此案例作为对香港军票的赔偿基础。由此计算,协会代表家庭所持有的5.4亿日元军票将值65亿现代日元,也就是4.05亿港元(5.2亿美元;3.34亿元人民币)。 要是按此索赔成功,林彦斌手上的军票就能换得74.7万现代港元。只是老伯觉得,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很固执”,这让军票索赔者感到茫然,赔偿军票损失“未有了期”。 “最好是在我有生之年能兑换回来,我会非常非常开心。我也许会去日本花钱。” (责编:萧尔) 如果您对这篇报道有任何意见或感想,欢迎使用下表给我们发来您的意见:
zhongwen_simp.161023_japan_defence_parade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6/10/161023_japan_defence_parade
安倍检阅日本陆上自卫队:安保环境剧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周三(10月23日)在检阅日本陆上自卫队时表示,今年朝鲜核试验和发射导弹,日本周边安保环境发生剧烈改变。
日本陆上自卫队周三在其位于东京近郊的驻地举行检阅仪式。 约4000名兵员、280辆坦克、装甲车等军车,以及大约50架军用飞机参加了当天的阅兵活动。 首相安倍晋三在现场讲话中表示今年朝鲜核试验和发射导弹,日本周边安保环境发生剧烈改变。 “但是日本和美国彼此帮助,日美同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 他向自卫队喊话:希望你们作为和平的守护神,打造精良强劲的自卫队。 安倍在讲话并未提及日本与中国在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的主权之争,也未提及近来中国增加在钓鱼岛附近水域的活动。
zhongwen_simp.world-55874253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5874253
香港国安法移民潮:战后港人历次“走出去”的因由
2019年6月30日,中国针对香港颁布《 香港国安法 》,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台湾先后宣布面向香港居民提供特殊移民签证渠道,或放宽既有签证政策。其中,英国国民(海外)签证(BNO签证)从2021年1月31日开始接受申请。合资格申请的BNO港人达290万,连同家眷达520万人。
在新冠病毒疫情下空荡冷清的香港赤鱲角机场,昔日启德机场为移民亲友送行的场景再次上演。 英国内政部1月29日正式公布BNO签证申请详情时指出,预测第一年将有至少12.3万名BNO申请循此路赴英,五年内将有至少25.8万人,最多32.24万人申请。 据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向BBC中文提供之数据,1985至1997年间,香港共有57.6万人移居外地。要是申请BNO签证人数符合英国预测,且全数获批,则光是循BNO签证路线移民英国人数,就相当于后过渡期移民潮的一半以上。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2020年10月份发布年度宜居城市评分调查显示,43.9%受访者表示打算移民,比2019年增加1.6个百分点。研究所指出,经过统计检定,这不算有显著差异。但把2019年9月的结果42.3%与2018年12月的结果比较,差距就达到8.3个百分点——这恰恰是反对《逃犯条例》修订案(反送中)示威前后的差异。 自去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BNO签证政策之后,在北京警告反制,香港建制派呼吁“清理异心者”的氛围下,移民中介纷纷透露生意增加,外资银行也开始预测有多少资金会被带走。“移民潮”似乎要从纸上谈兵变成现实。 然而,“香港是个移民社会”、“香港是一座移民城市”……诸如此类的描述不胜枚举,已经无法追寻个所谓“引文出处”。在香港建城180年之际,“移民潮”一说再次引起热烈议论,也许只是历史再次重复上演。 英国BNO签证:什么人有资格申请?英国如何保障申请人不被识别? 离开还是留下?香港人的不同选择 国共内战之后——北面的人下来了,这里的人坐船走了 1841年1月26日,以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Charles Elliot)与北爱尔兰军官璞鼎查(Henry Pottinger;港译砵甸乍)为首的皇家海军部队登陆今天的上环水坑口街正式占领,是为“香港开埠”。从那天起,中外人员经由此地往来世界,除二次大战与近期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响外,长期络绎不绝。 直到1949年中共建政之前,英界与华界居民可自由通过边界,香港居民移居海外,基本上只是整个华南沿海移民潮的一部分。1925年省港大罢工、1930年代二战日军侵华初期从北方逃进香港的难民,和后来1942年日占香港时期的强迫归乡政策,可说是香港首100年期间最有名的大规模移民事件。 1949年11月,香港边境罗湖火车站,来自大陆的难民排队等候办理入境手续。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日本战败,中国国民党政府在一轮外交周旋之后没有趁机收回香港,英国殖民政府恢复运作。从国共内战再起,1949年中共建政,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之间,香港最为人所知的移民潮,主要是中国大陆居民南下的历次“逃港潮”。但同样在这40年間,一些新界原居民开始离乡别井,到英国等地定居,甚至在不同地方建立“小香港”。一个人数不那么显眼,但有相当影响力的移民潮在持续进行着。 在新界各原居民村庄不难找到这样的故事,但是以客家人为主的东北部沙头角和东部西贡的情况尤为明显,甚至出现西贡鸭洲和盐田梓(也作盐田仔)几近全岛荒废的局面。西贡乡民移民的原因主要与香港东部渔获减少有关,沙头角则主要因为1951年中共新政府与港英政府分别实施边防管理和设立边境禁区,让本属同一宗族的深圳河两岸村庄一分为二,一些边界两面村民跨境拥有的农地虽然在中方“跨境耕作证”制度下得以继续运转,但整个地区的农业还是日渐式微。 香港陆上边境设立禁区让沙头角等地村庄青年外出打工有困难,也是促使他们移民英国的原因之一。 沙头角莲麻坑村叶定仕故居如今成了隐藏香港新界深山的辛亥革命遗址,叶定仕等人的事迹让莲麻坑村成为知名“侨乡”。 英国成为了这些村民出外谋生的目的地,主要是因为英国本土订立《1948年英国国籍法》,让包括香港在内的殖民地居民成为“联合王国及殖民地公民”(Citizen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Colonies; CUKC),当中包含英国居留权与工作权,以吸引殖民地居民赴英填补战后劳工短缺。这些新界人基本上与来自加勒比海的“疾风一代”(Windrush Generation)同时抵英。 沙头角众村当中,连麻坑村可算是“知名侨乡”,二次大战前同乡已遍布暹罗(今泰国)、北婆罗洲沙巴州(今东马来西亚沙巴州)、牙买加、巴拿马等地,出过中国同盟会暹罗分会成员叶定仕、马来亚共产党(马共)中央委员刘一帆等人物。前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所创“团结香港基金”旗下香港地方志办公室2015年编篡之《莲麻坑村志》提到,当时赴英手续容易,而由于到香港市区当建筑工人挑泥,一周工资为21港元,但在英国,以餐馆杂役为例,一周至少有5英镑,相当于80港元,对这些新界乡民来说十分吸引。 如今属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山打根市有不少香港新界移民的足迹。 1950年代的沙头角乡民也有跟随祖辈足迹响应务工而移居东南亚。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地理系斯凯尔顿荣休教授(Prof Ronald Skeldon)是一位曾在香港任教和研究多年的人口迁移专家,他在《不情愿的流亡:香港移民与新海外华人》一书中提到,英属北婆罗洲、文莱和沙捞越等地曾提供这样的三年工作合同。一些连麻坑村村民自此在沙巴州定居,原英属北婆罗洲首府山打根(Sandakan)自此被称为“小香港”。 战后香港民用航空尚未普及,这些香港新界人得花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搭乘轮船赴英。这些以男性为主的村民抵达英国落户后,又会协助其他同村兄弟离港赴英。虽然英国在1962年收紧居留权规定,但到了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这些“拓荒者”陆续申请新界的妻子儿女赴英团聚。 就这样,又一波人出去了。香港启德国际机场细小但繁忙的航站楼中不时上演半村子人联群结队,欢送穿衣隆重的村民踏上移民之旅的场景。 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多年前接受BBC中文专访时说,他在1970年代来到伦敦华埠时,90%商家都跟他一样来自香港新界。他说:“我们那一代人来英国就是做餐馆的最多。” 今天香港粤语中常有“洗大饼”一说,意思便是指移民到外国后到中餐馆洗盘碗谋生。 1960年代从新界移民英国的多数是村内男丁,抵埗之后会安排更多同村兄弟赴英,到1970年代则是陆续安排妻儿赴英团聚。 曼彻斯特住有不少香港莲麻坑村村民。 许多新界移民来到英国之后首选从事饮食业。 居英连麻坑村村民有不少聚居于曼彻斯特(Manchester)。曼城华人之家资料称,连麻坑村叶氏为当地最常见之华人姓氏,然后还有来自大埔船湾11村的彭氏和李氏。该会创办人黄叶莉薇(Jenny Wong)也是连麻坑村人。专门研究新界边境历史的独立学者阮志在2012年出版的《从沙头角连麻坑村说起》一书中指出,曼城城南墓园里能找到几位已故村民的坟墓,碑文上以中文写上籍贯为“香港新界连麻坑村”,或按照英国租借新界前写法“中国宝安县连麻坑村”。 阮志引述黄叶莉薇指出了另一个让新界人离港赴英的理由:港英政府锐意发展新界,导致农地减少——1959年,第一个新市镇在新界西南荃湾区建立,沙田、屯门、大埔、上水等则在1970年代相继建立,不少原居民的田地在这过程中遭到征收和拆迁。 一些新界居民也在这段时间移民到荷兰、爱尔兰共和国等其他欧洲国家。2020年当选爱尔兰都柏林市长的朱颂霏(Hazel Chu),其父亲就是沙头角鸡谷树下村村民。 新界居民移民海外对香港人口结构的影响可以说相对有限。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开提供之人口净迁移数据(入境与出境人口之差),1961至1980年间,除了1961年出现净移出2.45万人,1966年净移出1.86万人外,大多数时间都录得远高于此的净移入数字,最高峰于1979年有19.79万人净移入香港。 但是对于这些原居民村而言,影响可以是毁灭性的。前英属香港新界政务署署长许舒博士(Dr James Hayes)在《新界百年史》中提到西贡企岭下老围村与新围村的例子,他在1990年到访时只剩四户人(以一家四口推算即约16人),村代表(村长)说许多人都移民到英国了,要是全都回来过春节,就会有140人。 后过渡期与“六四”之后——“太空人”去了又回来 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敲定了英国在1997年把新界租借地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割让地一并归还中国的安排。 1982年9月,時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正式提出香港前途谈判。在此之前,《1981年英国国籍法》的通过,改变了香港人在英国的地位。已入英籍的香港人从CUCK重新归类为英国属土公民(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ies Citizen; BDTC),相对于本土的英国公民(British Citizen),不再享有英国居留权和就业权,赴英定居程序与一般外国人无异。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香港在1997年移交中国成为定局。英国在1986年再订立《1986年香港(英国国籍)令》,创设英国国民(海外)身份(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BNO),让香港BDTC在移交后能保持与英国的一定关系。 虽然《联合声明》签订后,香港社会上已经开始有移民的讨论,但真正引爆移民潮的还是1989年“六四”事件。香港经历了上百万居民上街声援北京学运的情景之后,天安门镇压留下的阴影笼罩香港。资深记者谢志峰、邓翼群在合著《曾是香港蛊惑男》中形容,“更多香港人对主权移交后的前景感到悲观和恐惧”。 此后一段时间,各国领事馆或英联邦国家驻港专员公署外大批港人排队领取移民申请表格的场景不时出现在新闻报道中。1989年4月,港英政府行政司曹廣榮在英属香港立法局会议上回答有关移民情况的议员质询时介绍说,加拿大是最多港人选择的移民目的地,其次是美国和澳大利亚。 1996年3月,赶着在最后限期前申领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港人挤满湾仔入境处总部大楼内外。 一些港人在最后限期来临之际才申请归化为英国属土公民,以符合申领BNO护照资格。 加拿大在1997年政权移交前的移民潮中甚受拟移民港人欢迎。 谢志峰、邓翼群的著作就提到,加拿大卑诗省(英属哥伦比亚省;BC省)列治文市(Richmond, British Columbia)从此成为了另一个“小香港”。谢志峰还这样形容他本人与妻子申请移民加拿大时有多容易:“初时以为要考英文(参加英语水平考试)之类,未想到顺利无比,什么都不用考,连领事馆都不用去,已有批文接受我们移民。” 从香港保安局向BBC中文提供的香港居民移居外地的估算数字所见,1985年有2.23万人移居外地,1986年略为回落至1.9万,但此后持续上升至1992年的最高峰6.62万。 但这数字有其不能作准之处:曹廣榮曾在立法局会议上解释,港府主要根据向皇家香港警务处申请签发“无犯罪纪录证明书”(俗称良民证)数字、各国驻香港外交机构提供的入境签证签发数字,以及人民入境事务处的香港居民净外移人数纪录来估算移民数字。 据香港保安局对BBC中文介绍,特区政府推算移民数字的方法大同小异。保安局指出:“获发无犯罪纪录证明书的人士未必都能成功申请移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签证,而取得移民签证的人士亦不一定会最终移居有关国家或地区。因此,在诠释有关估算时,必须考虑上述限制。” 移民潮产生了“太空人”现象,意思是移民家庭留下一位家中经济支柱在香港工作赚钱,而这通常是父亲,剩下母亲带着孩子在新的定居地居留,以满足入籍所需的居留年数,俗称“坐移民监”,然后留港的定期赴“新家”看望亲人。香港《星岛日报》不下一次记载这样一个传说:一位富有的医生把妻儿送往澳大利亚,自己留在香港工作,每逢星期五晚飞往悉尼与家人度周末,再赶星期天晚上返回香港的航班,正好赶上星期一上班。 高峰过后,香港反而出现了“回流潮”,不少已经取得外国公民身份与居留权的移民港人返回香港定居。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荣休教授林洁珍与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研究教授廖柏伟在1998年的一部合著中解释,这一波移民潮随着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等国收紧移民配额而回落,澳加与美国等自身经济不景则导致了回流潮的出现。 在这期间,英国于1990年推出“英国国籍甄选计划”,也就是“居英权计划”,让香港总督提名的5万个合资格家庭直接取得英国公民身份与英国居留权。其目的之一在于因应“六四”事件的冲击安抚香港民心,减慢人才与资金流失。 这实际上是一项免除申请人“坐移民监”的积分制移民英国计划。申请人必须是BDTC,还必须是专业人士、政府公务员、华籍英兵等身份,审查当局继而按照其年龄、工作经验、教育程度、英语水平、与英国的关系、有否从事公共或社会服务和有否任何特殊情况打分,继而决定是否批出英国公民身份与居留权。 虽然该段期间移民十分普遍,但香港电台电视部知名时事栏目《铿锵集》曾报道,许多获批居英权的人都不敢公开身份,怕政治敏感,不想惹麻烦。 北京也不满英方的安排。1996年5月15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对来自“居英权计划”的英国公民身份不予承认,也表明持有BNO护照的“香港中国同胞”均为中国公民。 《香港国安法》之后——未知的境况 中国颁布《香港国安法》让西方社会担忧香港自由不再。 “97移民潮”过去,香港先后经历2003年《基本法》23条国安立法争议、2014年雨伞运动(“占领中环运”动)、2016年旺角冲突和立法会宣誓风波等事件,来到2019年再发生“反送中”示威,到2020年《香港国安法》来临。参考香港保安局的估算数字,香港自2003年起每年不超过1万人移居外地,2018、2019年更只有7000人左右。 香港保安局的数字与香港警务处同一时间段的“良民证”申请数字走势存在矛盾:2015至2019年间“良民证”申请人数持续增加。虽然警务处向BBC中文指出,“良民证”也可用于非移民签证以及领养儿童申请,但不少媒体都倾向认为这是移民潮涌现的指标。 英国内政部在公布BNO签证申请细节时预测五年内有最多32.24万人申请之余,还透露从2020年7月15日到2021年1月13日,大约7000名BNO及其受养人获批“特许入境许可”(Leave outside the Rules; LOTR),已经在英国逗留。预料他们将是最先申请的一群。由于LOTR是申请人抵达英国边境关卡时当场提出申请,这7000名港人估计没有被计算到香港保安局的数据中。 但还有一群人比申请LOTR等待BNO签证开放申请的那一群更早落脚英伦。 Gwyneth(化名)是一位80后BNO,她的丈夫因为父亲生于澳门,在1999年治权移交前取得葡萄牙公民身份。他们在2018年夏天决定带着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移居英国。 “脱欧是主要原因,因为脱欧后就没了这条路了。加上当时香港的环境也每况越下,我丈夫又在英国从初中读到大学,所以还是想回去。”Gwyneth这样对BBC中文形容她一家三口离开香港的理由。 一些同时拥有葡籍澳门人身份的港人更早动身移民英国。 2020年12月31日深夜,脱欧过渡期结束,欧盟人员自由流动不再适用于英国,但已经居于英国的欧盟公民——包括葡籍澳门人——可循“欧盟定居计划”申请定居身份,如果未住满五年就会先给予“准定居”身份。取得定居身份再住满一年,就能申请英国公民身份。 Gwyneth与丈夫离开香港前从事航空业,到英国之后住在伦敦以西的伯克郡(Berkshire)。丈夫花了半年总算找到了老本行职位,她则暂时留家照顾孩子。一家人已经办好了“准定居”身份,安顿下来。“反送中”示威爆发至今,她有不下30个朋友找她咨询移民英国事宜。 “多数是老同事,中学同学也有十个八个,有些是十几年没见过面的。”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最新推算,目前香港人口为751万。美银证券(BofA Securities)1月中发表的投资市场研究报告认为,2021年将有2802.43亿港元资金(361.46亿美元;2323.34亿元人民币)因港人移民英国而流出香港,未来五年则合共带走5880.53亿港元。相当于“香港央行”的香港金融管理局出面反驳,称目前看不到有资金外流。一些本地投资银行也称,中国大陆资金“北水”正持续流入香港,美银证券所提出的这个金额不足以撼动与美元挂钩的港元汇价。 接连有亲北京舆论主张把“不爱国爱港者”赶走。 英国公布BNO签证计划具体申请办法不到24小时,中国外交部宣布从1月31日起不再承认BNO护照为合法证件,并表明保留进一步反制英方权利。特区政府跟进公布具体措施,包括不得使用BNO护照在香港出入境。这些措施将产生多大程度的实际影响仍待观察,新冠病毒疫情尚未退却预料也将继续窒碍国际旅行与移民流动。 但多位亲北京政治人物早于2020年7月英方公布BNO签证政策时已公开呼吁制裁BNO签证申请人。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兼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最近便提出,北京不但应当依照中国《国籍法》既有规定,撤销取得英籍港人的中国国籍,更应撤销他们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叶刘淑仪担任港英政府副行政处长时为人熟悉的一项工作,正是推广“居英权”计划。作为港英政府最后一任人民入境事务处处长和香港特区首任入境事务处处长,也算是港人英国国籍登记与BNO护照签发的最后一批港方主管官员。她在2003年“23条”国安立法失败之后辞任保安局局长,2008年当选立法会议员回归政坛。 观察人士担忧北京将迫使港人放弃外国国籍。 具备律师资格的《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撰文警告,像叶刘淑仪建议的这类反制措施只会是伤害上百万留港居民的“七伤拳”——“先伤己后伤敌,甚至伤己大于伤敌”;曾任中共在港报章《文汇报》副总编辑的时事评论员程翔更认为,这是北京想要对香港采取“留港不留人”策略的迹象之一。 而在英国公布BNO签证细节前夕,加拿大外交部也公开警告中国有严格执行《国籍法》,在香港取缔双重国籍的迹象,呼吁在港加国公民——而这包括了不少回流港人移民——遇事时坚称自己是加国公民,以获得领事保护。《星岛日报》加东版引述前加拿大驻北京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说:“这是另一个重要的发展,看起来中国现在正把其公民法应用在香港,并迫使人们选边站。” 与此同时,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外交对峙也不见有缓和迹象。在一些香港媒体大谈澳大利亚龙虾割价甩卖的口腹之乐之际,堪培拉对港移民签证政策会否有何变化不得而知。 而在美国政权更迭,拜登仍未表态会否撤销把香港特区护照降格等对华、对港制裁,和优待香港难民措施之际,在中国解放军军机绕飞台湾,北京国防部放话“玩火者必自焚,‘台独’就意味着战争”之际,这两个移居热门目的地是否合适,有意移民的港人恐怕得再费煞思量。 在这种种政治变数之下,加上新冠疫情带来的环球经济阴霾与异地生活成本考量,香港最终有多少人会选择离乡别井,还是个问号。
zhongwen_simp.150409_taiwan_china_spy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04/150409_taiwan_china_spy
镇小江共谍案 台湾约谈前空军官校高层
台北地检署侦办大陆籍男子镇小江被控吸收退役飞官在台发展组织,遭检方起诉后,检调单位另外查出,他涉嫌吸收空军官校飞行训练指挥部副指挥官,周四(9日)搜索并约谈5人。
共谍案涉中国大陆情报分子镇小江(前右)和台湾退役陆军少将许乃权(前左)。(资料图片) 检调侦办镇小江共谍案,发现他在空军官校飞行训练指挥部也组建一条隐藏情报网,层级高达退役上校葛姓副指挥官,检调搜索并约谈5人。 国防部发言人罗绍和9日表示,军方将全力配合检方侦办,但是国防部不便对检方侦办作为发表评论。 罗绍和强调,当初镇小江计划在台发展组织,试图拉拢现役军人,遭到现役人员向保防安全系统反映因而侦破此案,这证明经过不断教育,国军都有保防教育的观念,国军也会持续不断教育官兵保防观念。 罗绍和也呼吁退役的官兵要有国家意识,遇到可疑现象向保防安全系统或检调单位反映问题,以维护国家安全。 (撰稿/责编:路西)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以下表格:
zhongwen_simp.world-41741535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1741535
西方政坛:“神童”领袖鱼贯登场 撼击现行架构
新西兰新当选总理杰辛达·阿德恩(Jecinda Ardern)如果用中国网络流行语来形容是这样的:"80后"美女、新潮前卫、草根出身、事业人生开挂。
杰辛达·阿德恩2017年10月成为新西兰160年来最年轻的总理。 阿德恩今年37岁,如果从17岁加入左翼的工党起算,从政生涯20年;如果从当选成为国会最年轻议员起算,到接过工党党魁权杖,之后成为国家总理,期间共9年。 年轻似乎不再被视为缺乏经验的代名词;在当今国际政坛,这更可能成为加分项。 阿德恩是近年来西方政坛一批崛起的"新生代"领袖之一,他们以暴风骤雨之势猛烈撼动现有的政治架构。 在她之前,今年欧洲已经登场的"最年轻"首脑包括5月当选法国总统的马克龙,39岁;6月当选爱尔兰总理的瓦拉德卡,38岁,还是爱尔兰首位同性恋总理;恍如从广告画上走出来的库尔茨10月成为奥地利总理,31岁。 他们人生经历和从政经验或许不如许多政坛前辈,但他们各自国家的选民似乎赋予了颜值、智慧、才气更大的权重。除此之外,他们的成功秘笈里还有什么重要元素? 谁是杰辛达? 杰辛达·阿德恩不但是新西兰160年来最年轻的总理,还是近来西方政坛陆续登场的40岁以下新生代领袖中唯一的女性。 1980年7月26日,杰辛达·阿德恩出生在新西兰北岛汉密尔顿一个摩门教徒家庭,父亲是警察,兄弟姐妹四人中排第二。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她上学时就有假小子的名声,特立独行,率众小孩打架,爹妈经常被叫到学校听老师历数"劣迹",长大后不满摩门教在同性恋问题上的不宽容立场而退教。 她17岁加入工党,2008年28岁时成为新西兰议会最年轻议员,曾在新西兰女总理海伦·克拉克和工党党魁菲尔·高夫办公室工作,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习得前辈经验。 新西兰前总理克拉克(左)可以说是阿德恩的政治导师 她曾赴英国伦敦加入前首相布莱尔幕僚,任高级政策顾问,并在约旦、以色列、中国等地工作,拓展国际视野。 机遇惠顾勤奋之人。2017年7月31日,面对支持率下跌不止,最大反对党地位濒危,工党党魁安德鲁·利特尔(Andrew Little)突然离职,阿德恩临危受命。 三个月里,她率众将工党支持率从不断下滑转为不断上升,最后在10月份成功"逆袭"。在优选党支持下,阿德恩成为新一届新西兰总理,她领导的工党跟优先党和绿党组建联合政府。 作为女性,阿德恩性感、美丽、笑容可掬,精于DJ打碟,新潮前卫,能领导最大的反对党,也能玩转电视真人搞笑节目。 还在为前辈当助理时,常人眼里阿德恩就是个精力充沛的活泼的普通女孩,但经验丰富的资深政治评论员考林·詹姆斯(Colin James)对BBC表示,在他看来这是个思想深刻的可塑之材,是个当领袖的料。 塞巴斯蒂安·库尔茨 雄心壮志 志在改革 阿德恩、库尔茨、马克龙、伦齐都曾在既有的政治体制中历练,而最终又成功地让选民相信他们代表了吹入政坛的新鲜空气、他们志在重大改革。 阿德恩获胜前几天,31岁、政治上保守的塞巴斯蒂安·库尔茨(Sebastian Kurtz)成为奥地利总理,夺得欧洲最年轻领袖桂冠。同样,他之前率领奥地利人民党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变革。 在奥地利,人们叫他"Wunderwuzzi"- 意思是"神童"或"少年鬼才"。 他双眼紧盯着政治权力巅峰,年轻力壮、雄心勃勃,还是个"细节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2011年,库尔茨为他所在政党的宣传攻势拍广告,广告主题是"黑色就是酷",因为黑色是奥地利人民党的官方色。不过,这个党经过脱胎换骨的转型整改后,重新定位、重塑品牌,官方色变成了宝石蓝(绿松石蓝)。他在选举中大获全胜。 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39岁。他在法国政坛掀起一场革命,做法是组建了一个全新的自由派政党共和前进党(LREM)。他自己当选总统后数周,LREM也在议会选举中大有斩获。 “黑色就是酷”:库尔茨(中间坐者)在2011年的宣传照上的英姿。 他是法国历史上自拿破仑之后最年轻的国家首脑。 2014年,意大利选出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 伦齐(Matteo Renzi),时年39岁。跟马克龙一样,他之前没有当过国会议员,在国家政治领域是个新手。 爱尔兰,38岁的利奥·瓦拉德卡(Leo Varadkar)赢得爱尔兰统一党领袖地位后成为爱尔兰总理。 瓦拉德卡不仅是爱尔兰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理,还是第一位少数族裔总理 -- 他父亲是一位来自印度的移民医生,母亲是一位爱尔兰本地的护士。 在"神童"成为国家首脑这件事上,没有最神,只有更神。爱沙尼亚连任两届总理(2014-2016年)的罗伊瓦斯(Taavi Roivas)卸任时37岁。 表面光鲜,内里呢? 他们政治生涯的成功证明了一点:选民要看的远远不止从政经验。年轻和魅力显然在选民心目中分量很重,同样重要的还包括具有强大说服力的竞选言辞。 有人担心在强悍的视觉冲击和社交媒体主宰风云的数码时代,政治恐怕也难以脱俗,表象风格往往会压倒实质内容。 "他们看上去表面很光鲜,但内在跟跟外表相配吗?"爱沙尼亚政治专家、智库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的利伊克(Kadri Liik)有此疑问。 她接受BBC采访时坦言,"我有时担心爱沙尼亚政治出现'大卫卡梅伦化':相貌英俊、能言善辩、意愿美好,但真实的严肃性欠缺。" 皮夹克使伦齐(左)更显得年轻 (资料图片) 擅长体育 玩转媒体 "少年鬼才"正式而透着随意的仪表,说明他对奥地利青年人渴求政治变革的心态有着敏锐精准的感知。 领口敞着的衬衫和服服帖帖的大背头发型给人一种英俊少年的视觉,打破了数十年来的刻板印象:一群西装革履的政客操控和交易的奥地利政治联盟。 伦齐的形象也属于正式而不失随意流派。他身穿白色T恤和皮夹克的那张照片如此不寻常,以致于《卫报》忍不住猜测伦奇先生是不是在效仿美国热播电视喜剧《欢乐时光》(Happy Days)里的标志性角色"方子"(The Fonz)。 英国智库Demos副总监盖斯顿(Sophie Gaston)认为,这茬新型政治领袖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深谙竞选过程中的现代元素的力量 - 尤其是精通数码科技和社交媒体 - 而且擅长运用这些渠道跟选民建立直接的联系"。 这就把他们跟主流政党的'传统'政治精英区分开了。 阿德恩不乏政治智慧,深谙选民心理和诉求,直接以"新一代选民代表"面目出现,收获人心。 广为人道的一个例子是她出任党魁后首次接受新西兰电视早间节目采访,被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惹恼,"怒怼"提问者,因此"圈粉"无数。 问题涉及女职工的生育权益和休产假问题。男主播问,"总理任内休产假是否会影响工作?" 她手指点着那人的鼻子,毫不含糊地说,何时生孩子是女性自己的选择,不应该成为是否能得到工作的预设条件。 马克龙(右)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工业七国集团峰会上。两位“史上最年轻”首脑的握手别具深意? 健康、阳光、正能量 在这方面,盖斯顿认为这些新生代领袖直接触碰了许多选民对现行政治的抗拒心理,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种情绪更为鲜明。 "他们要么被视为未受现世政治霸权污染,或者,就像马克龙,有担当,立志挑战政治正统体制。" 在他们跟极右和极左翼民粹党派力量博弈过程中,现代通讯技能优势帮助他们战胜了极右和极左翼民粹党派势力。盖斯顿指出,后者采纳社交媒体的速度也很快。 奥地利的极右翼自由党(Freedom Party)指控库尔茨在控制移民问题上"剽窃"了自由党的主张。 以健硕的体魄示人,是这些新型领袖政治成功的特色之一。 2008年,美国奥巴马总统在竞选途中特意安排了在印第安纳州打篮球的摄影机会。 入主白宫总统府之后,他在高尔夫球场的形象也经常公之于众。打高尔夫球现在几乎成了美国总统话题里的陈词滥调。 马克龙总统今年6月打过一场轮椅网球,有照片为证。 法国总统马克龙2017年6月坐轮椅打网球 许多领袖人物如今都有慢跑锻炼的照片在世间流传,比如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也年方45。 不过,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厄拜克(Robyn Urback)抱怨大家都"不断被特鲁多的公关俘获"。 她指出,他的私人摄影师抓拍到他慢跑锻炼途中遇到一群孩子在栈道上拍照的瞬间,那绝对不是偶遇。此情此景固定成了一帧"暖心"照片。 马克龙也很善于形象管理运作。有录像显示,一次在爱丽舍宫摄影前,他在办公室飞快地翻书,要找到他希望出现在照片里的那一页,这样拍照时桌上打开的书显得正好翻开在那一页。 言谈与时俱进 我们生活在"普遍不满政治现状的时代",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欧洲政治学者德弗莱斯说。 数十年来,从政且有抱负的人都得在政党体制内一步步向上爬,但现在变了。 不过,他们确实需要自备"超常的动力 - 这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年轻是资本,另外还有眼界和改变体制的意志,她补充道。 伦齐有个绰号叫"拳击手",因为他跟中间偏左的民主党斗。他说自己"不想受制于他们的规矩"。 当马克龙意识到他能够吸引到社会党以外的大批心怀不满的选民后,直接抛弃了这个党。 但最近几个月他的民意有所下滑。 所以,评判这些新型政治领袖,同样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
ukchina_simp.vert-cap-41361271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ap-41361271
好莱坞明星吸金榜为何男女有别?
好莱坞的女演员收入低于男演员为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福布斯》杂志(Forbes)最新发布的明星吸金榜显示,男星收入远高于女星。收入最高的女星艾玛·斯通(Emma Stone)排名第15位,比收入最高的男星马克·沃尔伯格(Mark Wahlberg)少赚4200万美元(3300万欧元)。
在《福布斯》上看到这些令人咂舌的收入数据后,很容易产生厌恶之心,然后就会点击查看其他跟好莱坞影星有关的报道,而没有意识到这份榜单所透露出的收入不平等现状。几代人以来,"男性职场收入高于女性"已经成为工业化经济体最熟悉的话题。 根据《福布斯》的榜单,马克·沃尔伯格比好莱坞收入最高的女星多赚4200万美元(图片来源:Alamy) 但《福布斯》的这份榜单十分重要,因为世界各地的男女薪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职业隔离:女性和男性仍然大量集中于不同的职业,或者集中于相同职业的不同层次。例如,英国官方数据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多集中在重要性较低、薪水较少的职位中,尤其是所谓的"5C"工作——护理(caring)、餐饮(catering)、收银(cashiering)、保洁(cleaning)和文员(clerical)。 但专业表演是少数几个数百年来都有男性和女性参与其中的职业,而且两性从业者达到最高水平也都很常见。无论男女,表演都需要在相同的工作场所练习同样的技能。然而,21世纪的多数女演员收入仍然低于男演员。 我过去15年的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欧洲,有几大原因导致了这些收入差异。英国的演员两性比例约为50:50,主要原因在于女性角色整体较少,尤其是主角,所以任何时候都有更多的女演员争夺角色。 无论男女,在职业演艺生涯中达到的最高水准都很常见(图片来源:Alamy) 演员的经纪人都知道这一点。雇主同样对此心知肚明。女星很难因为自己跟男星扮演同样的角色但收入却低于男星而拒绝邀请。否则就会有其他人接替自己,导致其失去工作机会。事实上,女演员扮演的角色重要性通常低于男演员,露脸时间也比男演员短。 与成见相对抗 另外一个问题是角色分配。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年龄和外貌来看,所有的演员都遵循相同的录用标准,但女性的范围更窄。例如,从年龄上看,女性会比男性更早地失去扮演性感角色的机会。对于导演、委托方和制片方来说,才华和演技都很重要,但长相同样如此。需要通过合适的外貌向观众表达影片的内涵。而导演挑选演员时的评论也可以很好地总结这一点:"人们会把她当做一个母亲的角色来解读吗?" 有的时候还需要去掉角色的所有内涵。在分配银行经理或律师等小角色时,导演希望的是一个除了"那是个银行经理"之外,不会让观众产生任何其他想法的演员。雇主想要一个中性符号,用制片人的话说,就是"不要扰乱情节"。如果让女演员扮演这些角色,他们就更担心观众因此分散精力,担心他们可能会胡思乱想:"她有没有孩子?她是怎么管理的?"这些都与女性在职场碰到的普遍问题形成共鸣。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男性是无形的,因为他们代表了常态。 我们对这些现象其实并不陌生,是因为演员其实就是在向我们展示我们自己。我们通过两种方式来看待此事。首先是直接代表,他们在舞台和荧屏上扮演工程师、护士、公司董事、父母等日常角色。第二是间接反映男女两性在整个社会中面临的工作不平等的潜规则。所以女演员的工作主要集中于演艺事业的前半部分,她们此后的机会将逐渐减少——整个劳动力市场有很多领域的现状都与之相同。 作为收入最高的女演员,艾玛·斯通排在明星吸金榜的第15位(图片来源:Alamy) 社会对人的看法也蕴含着一些经济意义。欧盟的男女平等路线图把"消除性别成见"列为解决男女不平等的重点。性别成见被视作就业和工资长期不平等的核心所在。研究还表明,从就业率和工资的角度来看,女员工因为负面的年龄观念受到的影像更大。演员也不能免俗,这些成见所带来的利弊得失同样也体现在他们身上。 好莱坞明星的收入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似乎非常遥远。但如果演员是被人花钱雇来展示我们自己生活的人,他们在演艺界的待遇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男女两性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性别和(性别化的)年龄对他们的就业产生的影响显示社会的不平等。透过《福布斯》明星吸金榜,这一现状一览无余。 请访问 BBC Capital 阅读 英文原文。
ukchina_simp.vert-cul-47315001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cul-47315001
犯罪惊悚片《摧毁者》:一出深刻的悲剧还是一部烂大街的犯罪电影
库萨马(Karyn Kusama)指导的警匪惊悚片《摧毁者》(Destroyer,又名《无间炼狱》) 以洛杉矶为背景,压抑灰暗。好莱坞最以魅力和优雅著称的超级明星基德曼(Nicole Kidman)展示了自己可以多么黯淡粗野,注定会让大家记住此片。基德曼扮演洛杉矶警探艾琳·贝尔(Erin Bell),名字像是迪士尼人物,但实际上完全相反。
她骨瘦如柴,酗酒成性,不是睡在酒吧就是自己车里。她皮肤干瘪,长着雀斑,嘴唇干裂,挂着眼袋,一头灰白头发,梳子一靠近就可能被吞噬。每当她拖着脚步走向同事,他们就会低声骂着转身走开,主要因为她是一个麻烦的累赘,但你会觉得也是因为她黑色皮夹克上的臭味。 基德曼在这个角色中抛下浮华,令人印象深刻,但影片真正大胆的地方不在于艾琳的样子有多糟糕,而是她的行为。她疏远同事,并且暴打线人,这通常是好莱坞电影中油嘴滑舌的叛徒干的事。艾琳是个冷酷的反英雄,更是一个烫手山芋。 她毁了与前夫(麦克纳里[Scoot McNairy]饰)和十几岁女儿谢尔比(Shelby,佩蒂约翰[Jade Pettyjohn]饰)的关系,与工作搭档(安德森[Shamier Anderson]饰)也好不到哪里去。她的工作能力差强人意,当警察似乎不是出于对正义或哪怕是对复仇的渴望,而是近乎疯狂的绝望。 基德曼在片中扮演洛杉矶警探艾琳·贝尔。 男明星扮演这样一个无可救药的角色都很勇敢,女星来演则几乎史无前例。《摧毁者》不像拉姆塞(Lynne Ramsay)指导的《你从未在此》(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那样激进,但两部电影都采用了动作片的原型——特立独行的警察以及从士兵变成雇佣兵的人,并审视了他们会有多悲惨。 艾琳饱受折磨是因为大约20年前,她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时出了灾难性的问题。她和一名联邦调查局特工(斯坦[Sebastian Stan]饰)被指派潜入一个抢劫银行的卑劣犯罪团伙,主脑是和连环杀人犯曼森(Charles Manson)一样的虐待狂塞拉斯(Silas,凯贝尔[Toby Kebbell]饰)。她没能将塞拉斯绳之以法,他消失了,但是一天晚上,艾琳在一个案件死者的脖子上发现了一个纹身,这是塞拉斯一位随从的标志。过了这么久,如果她能找到宿敌,可能会获得救赎。这位死者看起来比她健康,她的救赎似乎永远都得不到。 艾琳接连给塞拉斯卑鄙的同伙们制造麻烦(包括一个富有且虚情假意的律师,惠特福德[Bradley Whitford]饰),影片在当前的调查和此前多舛的卧底工作之间切换,只用一部电影的价钱就能看到两种风格的基德曼:现在的她看上去病入膏肓,而过去则是一个面带稚气的警界新人,如果没进警校可能已经做了模特。假发和化妆让人分心:你会惊讶于基德曼的容貌竟然隐藏得如此之好,因此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她出色的表演上。如果观众对夸张的假发特别在意,那也会对凯贝尔的造型感到不满,他打扮得像是摇滚歌星莫里森(Jim Morrison)要去过万圣节。 影片部分场景像开化妆舞会,但大多数都凸显了故事的本质——肮脏和龌龊。洛杉矶犹如地狱,是个快要被自然吞噬被烈日摧毁的文明。影片进行到一半时,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枪战,一些特写的暴力镜头会让观众不寒而栗。库萨马的突破之作是由罗德里格斯(Michelle Rodriguez)主演的拳击片《女生出拳》(Girlfight),但与艾琳在《摧毁者》中施展和遭受的拳打脚踢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电影倒不是一味地追求冷酷。剧本出自海伊(Phil Hay)和曼弗雷迪(Matt Manfredi)之手,开头很空洞,情节也不完整,但之后不断出现令人揪心的转折,对艾琳过去的回顾也很吸引人。剧本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让你看到艾琳是个做过可怕事情的可怕的人,但她越卑鄙,你就越关心她。 《摧毁者》仍然是一部烂大街的犯罪电影,并不是一出深刻的悲剧,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在《落水狗》(Reservoir Dogs)和《盗火线》(Heat)之后的独立新黑色电影并无太大不同。但它对女主人公的处理于冷漠中又富有同情心,意外感人。它令观众思考,片名中的摧毁者究竟指谁。是毁了自己和别人生活的艾琳吗?是犹如恶魔的塞拉斯吗?又或者是时间本身——即使它在艾琳脸上留下的伤痕更明显,但它折磨着所有人。 ★★★★ 评分:四星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chinese-news-4095931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40959319
香港法院改判黄之锋罗冠聪周永康入狱:你要知道的六件事
香港高等法院上诉法庭就2014年“冲击公民广场”案的刑期复核宣判,前学民思潮召集人黄之锋、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学联)前常委罗冠聪、学联前秘书长周永康被改判监禁。
黄之锋由囚车押往收押所等候发监时对车外支持者报以笑容。 “冲击公民广场”事件发生在学生罢课行动的尾声,而这最终为“占领中环”争取普选运动长达79日的堵路抗议拉开帷幕,即后来所称的“雨伞运动”。 香港律政司认为原审判刑过轻,高院上诉庭星期四(8月17日)裁定黄之锋由社会服务令改判监禁六个月,周永康从缓刑改判监禁七个月,罗冠聪从社会服务令改判监禁八个月。 非建制政党批评特区政府政治迫害;一些建制派议员认为法院“拨乱反正”;亲警察“蓝丝带”阵营批评判刑过轻,“法院徇私枉法”。观察人士认为这次判决已损害香港的国际形象。 学联前副秘书长岑熬晖旁听后在高院外宣读周永康、黄之锋与罗冠聪听判前所拟声明,表明将上诉至终审法院。 黄之锋在判决前夜对BBC中文网表示,上周高院上诉庭开始审理2014年6月“反东北发展”示威者冲击立法会事件的刑期复核时,意识到自己也将因“冲击公民广场”案而入狱。 黄之锋说在入狱前夜:在狱中会好好读书 上诉庭星期二(15日)对“反东北发展”案其中13名被告改判八至13个月有期徒刑。黄之锋、罗冠聪与岑熬晖在自身案件判决前一夜出席了声援这13人的集会。 三人进入法院前强调不后悔参与“雨伞运动”。 囚车离开法院时被记者与“雨伞运动”支持者包围。 香港法院为何会改变判刑? “冲击广场”案发生将近一年后,管理检察工作的律政司于2015年8月底正式起诉黄之锋、周永康参与非法集会罪;起诉罗冠聪煽惑他人参与非法罪。 去年7月下旬,东区裁判法院裁定三人有罪;8月中,东区裁判法院判处黄之锋80小时社会服务令;判处罗冠聪120小时社会服务令;判处周永康监禁三星期,缓刑一年。 律政司不满判刑提出复核,东区裁判法院裁判官张天雁9月驳回律政司申请,律政司继而上诉高院。在此期间,黄之锋与罗冠聪已服刑完毕。 上诉庭副庭长杨振权、上诉庭法官潘兆初与上诉庭法官彭伟昌组成的合议庭星期四宣读判决书。其中,杨振权说:“本席认为以控罪的性质、犯案手法和三名答辩人的态度,社会服务令或缓刑令都是违反判刑原则及极为不足的判刑,绝不能反映控罪的严重性。” 亲警察、亲建制团体仍然认为高院上诉庭轻判“占中暴徒”。 杨振权法官还说:“香港社会近年弥漫一鼓歪风,有人以追求其心目中的理想或自由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为借口而肆意作出违法的行为。有人,包括一些有识之仕,鼓吹‘违法达义’的口号、鼓励他人犯法。该等人士公然蔑视法律,不但拒绝承认其违法行为有错,更视之为光荣及值得感到自豪的行为。该些傲慢和自以为是的想法,不幸对部分年轻人造成影响,导致他们在集会、游行或示威行动时随意作出破坏公共秩序及公众安宁的行为。” 潘兆初法官说:“原审裁判官判处答辩人等社会服务令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并且是明显过轻;上诉法庭需要干预。” “答辩人等不能说他们是因为行使集会、示威或言论自由而被定罪和判刑。 (事实上​​,他们在案发前刚刚完成在政总前地外、添美道的合法集会。)他们之所以被定罪和判刑,是因为他们僭越了法律的界线,以严重违法的手段,自己强行非法进入或煽惑他人,当中包括年轻人及学生,强行非法进入政总前地一个当时他们和其他示威者在法律上都没有权利可以进入的地方,而干犯了参与非法集结或煽惑他人参与非法集结。” 判决有什么直接影响? 根据香港《立法会条例》,如候选人被定罪,并被判处为期超过三个月而又不得选择以罚款代替的监禁,不论是否获得缓刑,五年内都无资格参选立法会。有关区议会的选举也有类似规定。 今年24岁的罗冠聪去年被判社会服务令之际正在竞选立法会直选议席,最终在港岛选区高票当选,20岁的黄之峰也成为了议会工作团队成员,但罗冠聪在上月中旬因宣誓风波系列案件被褫夺议席。 罗冠聪(左一)与梁国雄、梁小丽和姚松炎因法院裁定宣誓无效而被撤销立法会议席。中国官方媒体惯称有关案件为“宣誓辱国案”。 而在此之前,黄之锋曾试图提起司法复核诉讼要求将参选香港立法会的最低年龄从21岁降低至18岁,与投票年龄一致,但被高院拒绝受理。 如果星期四的判决不被终审法院推翻,三人将受制于此参选限制。中共《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判决时专门提到:“此次改判后,三人已无法参与明年初将要进行的立法会补选、2019年区议会换届选举、2020年立法会换届选举。” “将要进行的立法会补选”实际上与目前因宣誓风波系列案件而出缺的六个议席有关,而港府实际上并未明确定出补选日期。 将于星期五(18日)在监狱中度过27岁生日的周永康在被改判监禁前,于去年9月入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一年制城市设计与社会科学硕士课程。目前未知判刑对其学业有何影响。 特区政府以司法作“政治迫害”之说有根据吗? 路透社引述一名不愿具名的香港特区政府“高层消息人士”说,检察官原本“并不主张进一步推进案件”,但律政司司长袁国强坚持上诉。 律政司星期四晚发表声明说:“律政司留意到社会上有部分人士指本案的检控有政治目的,甚或是政治迫害。此类指控全无基础,更漠视本案客观存在的证据。” “律政司只是依据《检控守则》、适用法律和证据处理刑事案件(包括本案)。再者,香港特区司法独立的情况不可能被质疑。从判案书的理据可看出,法院纯以法律角度处理本案,不可能存在任何政治动机。” 为何说这次改判对香港国际形象有害? 香港中文大学资深政治学者马嶽教授对BBC中文网说:“今天的判词给人的感觉还是非常保守的,对这些国际社会上相对会予以同情的,争取民主、表达自由等价值,都视而不见……这让香港在国际舆论上予人保守和专制城市的感觉。” “这个星期的判刑让人对‘一国两制’,还有现在香港还存在着多少法治、司法有多独立,信心是受到了很大打击。我也相信这对香港在国际上作为自由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 马嶽教授说:“‘雨伞运动’是全世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黄之锋其实已在国际社会上被视为香港年轻抗争者的代表。这(判刑)很快就已经在国际媒体上得到一个非常大的回响。” 政治学者马嶽:法院改判学生领袖监禁不利香港国际形象。 国际特赦组织在香港的中国研究员倪伟平(William Nee)对BBC说,这次判决有着报复的味道,将对香港社会造成“寒蝉效应”,影响香港民众的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 总部设在纽约的人权观察组织在判决前一天就已发表声明。人权观察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说:“香港当局自始就不该以和平抗议行为起诉这三位学运领袖。” “律政司以牵强理由提出刑期覆核,并非考量公共秩序,而是一种心虚的政治动作,目的是阻止这三人参选立法会,同时吓阻未来抗议活动。” 在去年总统大选中一度被看涨的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联席主席鲁比奥(Marco Rubio)批评香港法院判决“可耻”,展示了北京对香港的强势手段,旨在摧毁香港下一代民主运动,损害“一国两制”。 去年11月,黄之锋访问美国时曾与鲁比奥会面。其后鲁比奥与另一名参议员科顿(Tom Cotton)提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其中要求惩处任何打压香港基本自由的中国大陆与香港特区官员。 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星期四也发表声明,表示注意到香港高院的有关判决,并希望判决“不会阻碍日后正当的抗议”。 “英国始终是和平抗议的坚实支持者,我们相信香港的年轻人能在政治中发声至关重要。法治在支撑着香港的生活方式。” 本地政界有何反应? 黄之锋、罗冠聪所属政党香港众志“强烈谴责特区政府滥用司法程序,打压异己”,并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以来,“特区政府不断限制公民及政治权利,大批青年异见者沦为政治犯”: 当年“占领中环”示威主要发起人之一——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戴耀庭——对三名学生领袖入狱感到“痛心”: 另一位“占中三子”成员——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批评特区政府“愚蠢”: 民主党与公民党分别批评港府“穷追猛打”,只会扩大社会撕裂,促请港府停止政治检控。 建制派第一大党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对香港媒体说,三名学生领袖的徒刑量刑合适,向社会发放清晰的信息。她说社会上不少人认为抱着崇高理想即可漠视法律,要是不重罚,对社会有危险。 兼任立法会议员与港府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的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称,这次改判刑罚有阻吓力,并说《国际人权公约》也有提及,行使言论自由时得负责人与合法。 整个下午在高院外守候的亲警察、亲建制团体保卫香港运动则仍然认为判刑过轻。该组织的示威者闻判后批评法院“徇私枉法”,并指责三名学生领袖是“洋奴”、“汉奸”,任何人不喜欢中共领导,就该“滚出香港”。 “冲击广场案”改判与“台独”何干? "太阳花学运"领袖林飞帆(后)与陈为廷(前中)在判决前一天出席了时代力量党声援黄之锋、周永康和罗冠聪等人的记者会,表现激动。 黄之锋自“雨伞运动”以来曾数次到访台湾,与“太阳花学运”成员和曾在台湾教书的流亡六四学运领袖王丹交流。《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指责,“黄之锋则多次与‘台独’势力和国外反动势力串联,发表‘港独’言论”。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林鹤明星期四傍晚表示,对于香港法院的裁决,“我们感到相当遗憾”。 林鹤明还说,言论自由、集会自由与司法独立,更是港府对香港居民的庄严承诺,港方应该认真看待香港人的热切期望,并以耐心与多元社会进行真诚对话与沟通。 “太阳花学运”领袖林飞帆与陈为廷也先后表态。陈为廷批评香港司法“迎合大陆”,而林飞帆则表示无言以对,祝愿三人平安出狱,又贴出此前周永康、黄之锋、罗冠聪到台中出席其婚礼的照片: 黄之锋一行4月初出席过这场婚礼后,到台北出席了声援民进党前党工李明哲的活动。 执政民进党的声明则说:“回顾台湾民主化历程,民进党了解,拥有真正的集会与言论自由是推动政治改革的重要一步。许多民主人士曾付出心血和惨痛代价,换得今日的民主成果。我们理解民主道路的艰辛。” “愈严厉的压制,只会激起愈多的反抗。民进党呼吁,港方须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透过对话和沟通,正视香港青年追求民主自由理念的呼声,勿擅以严峻的法律,阻碍香港人民追求更大的民主自由空间。”
ukchina_simp.140311_fooc_stans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uk_life/2014/03/140311_fooc_stans
记者来鸿:穿越中亚那几个“斯坦”
俄国在乌克兰展示实力、重新界定双方关系之际,BBC记者弗莱亚逆向而行。前苏联分崩离析之际趁势独立的几个中亚共和国如何打造新的身份认同?是否仍与莫斯科水乳交融?带着这些问题,弗莱亚踏上一段“史诗”般的旅程:乘火车从俄国前往阿什哈巴特,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祖国母亲在召唤”位于伏尔加格勒马马耶夫山岗,为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而修建。 伏尔加格勒,山岗上巍然耸立着气势雄伟的“祖国母亲在召唤”雕像。雕像右手高举一柄利剑。 从俄国搭乘火车穿越卡拉库姆沙姆前往中亚。坐在车厢中,我仍然可以看到雕像、依然可以感受到她的责难。 据说,地下水不断渗透,导致雕像严重倾斜。但是,地基下沁透的,也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那里死难的100余万俄国人、德国人的鲜血。 1961年,斯大林格勒改名伏尔加格勒。在那之前,这座城市叫察里津(Tsaritsyn)。 车厢里,乘务员慨叹,“沙皇、将军来来去去,唯有伏尔加河才是永恒的。”他一边说,一边在我面前的小桌上放下一瓶免费赠送的伏特加。 过境进入哈萨克斯坦时,我正在熟睡中。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发现俄国南部绿油油的大地消失了,窗外已是一片灰蒙蒙的卡拉库姆(Karakum)沙漠。 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的鲁布哈利沙漠有秀丽斑斓的色彩、浩荡流淌的沙海,景色十分壮观,但是,卡拉库姆沙漠更像是一望无际的沙石坑。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坦纳,许多苏维埃时代的建筑物都被拆除。不久前,哈萨克斯坦总统提议国家改名、不再叫“斯坦”。 一小撮一小撮枯黄的野草挣扎着冒出头,骆驼懒洋洋地觅食。整整一天过去了,我已经失去了时间概念。 转天早晨,火车又踉踉跄跄地停了下来。这一次我们是到了乌兹别克斯坦边界。 过道内,不停地有官员走上走下,脚步咚咚作响。我坐在包厢内继续我的白日梦、遥想丝绸之路。 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Samarkand)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我们确实是走在丝绸之路上。不过,古时商人以骆驼代步、而不是豪华的俄国“金鹰号”列车。 前苏联分崩离析之际抓住机会实现独立的所有中亚共和国当中,乌兹别克斯坦可以说是最满怀热情地拥抱过去。海运取代陆上贸易之前那段黄金岁月留下的所有痕迹好像都正在修复。 最后一段边界是土库曼斯坦。前苏联时代,中亚国家之间没有边界。现在,每个国家都要有自己的身份认同,边检非常严格。 抵达边境,一名土库曼导游登上列车。他的工作好像是要让车上所有的外国人懂得土库曼斯坦“永久积极中立”立场的真正含义。 在我们那儿,可能会把这叫做“孤立主义”。但是,我没大声提醒过去二十年欧洲忙着拆除边界,而中亚地区则忙着建设边界。 此外,导游还骄傲地告诉我们,“卡拉库姆铁路线”从边界穿越大沙漠到首都阿什哈巴德全长540公里,全部是由土库曼人自己修建的。没有任何一家外国承包商、外国劳工插手。 又是12个小时。更多的沙石,更多的骆驼。唯一的区别是,现在除了有单峰骆驼、还有长毛的双峰骆驼。 突然间,仿佛蛊惑丝绸之路旅行者的海市蜃楼一样,洁白耀眼的阿什哈巴德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修建了许多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大楼 土库曼斯坦出口天然气、国库收入丰厚,投入大笔资金兴建首都,展示世界。 宽敞的街道,看不到多少车辆和行人;道路两旁是宏大的白色宫殿,不是这个部、就是那个部。巨大的清真寺,旁边是土库曼斯坦前领导人萨帕尔穆拉特·尼亚佐夫纪念堂。尼亚佐夫曾爱自称“土库曼巴希”,意思是土库曼人的领袖。 阿什哈巴德一尘不染的博物馆内,巨大的大理石大厅里整齐地排列着装满文物的玻璃展柜,展示着这个国家的过去,特别是沙漠中正在挖掘的梅尔夫古城(Merv,又称木鹿)。 博物馆年轻的解说员小声说,“12世纪时,梅尔夫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第一次向外国人做英文解说,他显得有些紧张。 但是,我要求导游带我去看看颇有名气的土库曼巴希金像,据说金像会旋转、伟大领袖的面部永远朝着太阳。 到了那儿,我才被告知,金像不转了。伟大领袖直勾勾地遥望着自己创建的城市,仿佛坚信他也是永恒的。 (编译:苏平 责编:尚清) BBC在世界各地派驻的大批记者在密切跟踪国际重大政治事件的同时,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了解所在地区的人文、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情况。《记者来鸿》栏目就是这些记者从世界各个角落发回的随笔、感想,希望这个栏目可以成为您了解世界的小小窗口。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zhongwen_simp.130703_morales_plane_snowde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7/130703_morales_plane_snowden
西班牙允许玻利维亚总统专机穿越领空
西班牙向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的专机开放了领空。此前这架总统专机被迫临时调整航线在奥地利降落,因为葡萄牙和法国怀疑美国通缉的泄密者斯诺登可能藏身莫拉莱斯的专机,拒绝允许专机飞越他们的领空。
玻利维亚因总统受到如此待遇表示愤怒 奥地利官员说,这架专机经过搜查,斯诺登不在专机上,因此被放行。 玻利维亚因为总统莫拉莱斯受到如此待遇感到愤怒,玻利维亚要求南美国家领导人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此次危机。 报道说斯诺登寻求玻利维亚和其他几个国家的政治庇护,以避免被引渡回美国。 此前维基解密网站说,为了避免被引渡回美国受审,斯诺登已经向21个国家提出避难申请。 斯诺登在国际上获得政治庇护的可能性正在减少,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拒绝向他提供庇护。 包括西班牙在内的7个欧洲国家表示,申请庇护者必须在这些国家境内提出申请。印度和巴西也表示拒绝。 玻利维亚外长乔克万卡说,斯诺登在总统专机上的说法是个“巨大谎言”,不知道是谁编造了这个谣言,但他们希望国际社会公开谴责玻利维亚总统专机所遭遇的不公平对待。 搭乘这架总统专机的玻利维亚国防部长萨韦德拉在飞机降落后对美国进行了指责。萨韦德拉说,"这是利用了各个欧洲国家政府的美国国务院所采取的敌对行动"。
ukchina_simp.vert-tra-39303515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39303515
尼泊尔山村地震灾后的重建之路
2015 年 4 月尼泊尔遭受里氏 7.8 级地震的破坏,迈拉(Maila)和达瓦·兰博·拉马(Dawa Jangbo Lama)的生活从此步履维艰。这对夫妻虽说及时跑了出去,但他们的房子,过去也是他们的精品旅馆和杂货店,损毁十分严重,无法修缮。看来生活永远不会再像从前一样了。但是,这对适应力很强的夫妇想出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两年后,他们所居住的村庄以最惊人的方式迅速恢复了。
地震发生前,马内克哈卡(Manekharka)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宁静村庄,位于尼泊尔新图巴尔恰克(Sindupalchowk)区的山上,村里住着大约 60 户人家。马内克哈卡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指有着许多佛塔和绿植草木的地方。虽然距离首都加德满都只有 65 公里,但沿途路况很危险,道路没有铺路面,乘坐巴士需要七小时才能抵达。像大多数尼泊尔村庄一样,这里的村民勉强维持生计,种植土豆、玉米和小米。毁灭性的地震对他们的生计造成了严重破坏。 2015 年 4 月一场地震袭击尼泊尔,迈拉和达瓦·兰博·拉马失去家园(图片来源:Amrit Sharma) 地震发生后不到两个星期,当我飞过新图巴尔恰克区,去马内克哈卡支援救灾工作时,我的心为之一沉。我们俯望着几十座完全被夷为平地的小村庄。看到人们失去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床、衣物、食物和牛,着实令人心碎。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地震又致使 2.5% 至 3.5% 的尼泊尔人陷入贫困,大约 70 万人。 地震发生前,拉马的小旅馆主要招待攀登 4100 米 Panch Pokhari 山峰的徒步旅行者或往返于加德满都的巴士司机。能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床、热饭和晚饭后的自制小米酒,令达瓦·兰博感到很自豪。 虽然马内克哈卡的大部分建筑物都是用泥将石块砌在一起建成的,但拉马的小旅馆是用水泥加固的木石结构,更加坚固。尽管如此,屋顶还是塌陷了,有几面墙塌了下来,小旅馆已经摇摇欲坠。几幅佛教画仍然挂在墙上。 2015 年袭击尼泊尔的地震导致约 70 万尼泊尔人陷入贫困(图片来源:Amrit Sharma) "这将需要 5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重建起来,"51 岁的迈拉说。他望着这座小旅馆的残破景象,不知道他生活中最珍爱的工作还能否恢复到精心打理的繁荣时期。 他们为了躲避夜里的季风大雨,和其他 23 个村民一起在一张塑料篷下挤了两个多星期。降雨让他们从瓦砾中找回些衣服或储备粮食的希望彻底破灭。达瓦·兰博只剩下一袋土豆,这是她在地震前几个小时买的,放在了大门口。家里人靠着吃咖喱土豆蔬菜,从困境中存活下来。咖喱土豆是一种当地咖喱菜,用煮熟的土豆,拌上他们从邻居那里借来的一些蔬菜和香料做成。 在马内克哈卡,生活是残酷的。但拉马一家被周围感人的善举所鼓舞。26 岁的实验室技术员苏罗杰·库优(Suroj Koju)正在乘坐巴士从家乡巴克塔普尔返回马内克哈卡的时候,地震来袭,引发他周围的山体发生滑坡。他没有回家,而是徒步 10 个小时前往这个村子,立刻加入杜利克尔医院马内克哈卡卫生所的医疗小队,治疗躺在外面的病人,当时还有余震,没有人敢进入大楼。 迈拉帮助其他人在马内克哈卡社区从瓦砾中建造避难所(图片来源:Amrit Sharma) 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马内克哈卡社区的村民相互依靠。他们像一家人一样,一起做饭,分享食物。村民常用的寒暄与问候语变成"你有东西吃吗?" 但在尼泊尔,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与他们的家人非常亲密,因为他们通常没剩下什么别的了。地震导致许多人失去生命,导致全国各地精神健康问题增加,包括焦虑、抑郁甚至滥用药物。马内克哈卡的许多村民回答了最基本的问题,大意是"我能做什么?我现在连家都没有"。 在篷布下住了两个星期后,迈拉开始筛选瓦砾。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木匠,他找到一些波纹状的锡板、一个门框和一些网丝,用借来的锤子和钉子为他的家人搭建起一个临时棚。在几天内,他便能够保护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免遭恶劣天气的侵袭。 马内克哈卡这个村庄名称意指"有着许多佛塔和绿植草木的土地"(图片来源:Amrit Sharma) 迈拉和达瓦·兰博·拉马的家被毁了,这个家也是他们的精品旅行小屋和杂货店(图片来源:Amrit Sharma) 地震后近两年,生活开始恢复正常(图片来源:Amrit Sharma) 由于迈拉的成功,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他带领一小部分村民为几十个其他无家可归的家庭也搭建了临时住所。他倡议:在每个家庭的头顶上搭建一个屋顶。他的工作给社区的生活增加了保障。 到 2015 年 6 月,以前是农场的几块土地现在排列着由迈拉和其他村民建造的近 40 个临时避难所。这是特别令人惊奇的,因为即使是在地震后一整年,尼泊尔政府仍然没有重建一个家庭。 我在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回到马内克哈卡。山上仍因山体滑坡而伤痕累累。尽管没有政府的帮助,马内克哈卡的生活已经朝正常的方向发展。在过去几个月里,拉马一家稳步建造了一系列临时避难所,作为他们旅行小屋的替代品。第一间有两张床,当我到达时,他们已恢复地震前的能力,一共有 12 张床。我预订了房间,亲身体验由废墟瓦砾建造的棚子的生活。 很显然,这里并不豪华。屋顶上的波纹状锡板放大了每个雨滴的声音,特别是在夜里。墙壁用薄胶合板或波纹状锡板做成。只有一个窗户,是由网丝制成,上面盖着一层薄薄的窗帘。但这足以让我感到安全和感动。 地震后近两年,大多数马内克哈卡居民仍然住在临时避难所中(图片来源:Amrit Sharma) 即使距离地震发生已近两年,马内克哈卡的大多数人仍然住在这些"临时"住所中,这些住所估计只能维持 6 至 8 个月。即使如此,他们也有很多事情值得庆祝。村庄学校重新开放,马内克哈卡卫生所的医务人员继续每天治疗病人,包括那些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病人。徒步旅行者和巴士司机有休息的地方。马内克哈卡的生活在继续。 "从 27 年前结婚以来我们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达瓦·兰博说,我们将继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重建马内克哈卡。"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0501_rolling_us_philippines_china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5/120501_rolling_us_philippines_china
“美国不会介入菲中南海争议”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表示,在菲律宾和中国的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美国不会支持任何一方。
不过克林顿重申了菲律宾和美国的防务协作关系,并说美国将帮助菲律宾提高其海军的海洋巡逻能力。 克林顿说,美国是太平洋海域国家,保证南海自由通航关乎美国国家利益。 美国和菲律宾星期一(4月30日)发表的联合声明称美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再向菲律宾海军移交一艘舰艇。
zhongwen_simp.130910_japan_china_yasukuni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3/09/130910_japan_china_yasukuni
日本作家:请中国不要声援日本“右翼分子”
编者按:31岁的安田峰俊是日本的独立作家,能讲流利的汉语。2001年到2002年,作为交换留学生,安田在中国的深圳大学留学一年。 中日关系因为在东海有争议岛屿的主权、靖国神社、战争历史等问题上的分歧,陷入僵局。 安田峰俊近日直接用中文为BBC中文网撰稿,从他个人的视角,谈及中日关系最棘手的靖国神社问题。
“终战纪念日”的靖国神社(2009年8月15日 摄影者;安田峰俊) 日本高官为什么一定要参拜靖国神社?这可能是很多中国大陆读者心里都有的一个疑问。 我个人认为,关于“靖国问题”,虽然“支持参拜派”占日本舆论的一半,但是日本国内没有一个共同认识。自由主义者、左派知识分子表示反对参拜,但是也有很多人不关心这个问题。 “参拜派”里面也有多种多样立场的人士,从主张排外主义的少数激进分子到二战阵亡者的遗属、怀抱理性爱国、宗教感情的普通市民等。 笔者在这个篇文章中以较为稳定的“参拜派” ―― 在日本国内位于中庸或稍微靠右的立场,来进行论述。 死者也要赎罪 前年夏天,我去了浙江杭州玩,参观了岳王庙。众人皆知,岳王庙祭祀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是全中国最著名的历史性爱国象征地之一。庙堂位于西湖湖畔、栖霞岭的南麓,庭园内外山深水多,风光明媚,使人追念昔日临安府的繁华。我原来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废休忘食地走来走去,欣赏古迹风格。 在山内玩了半天,我突然发现了一对"罪人"受刑的凄惨情景 ―― 那是南宋宰相秦桧和其妻王氏的跪像。据通俗了解,当年秦桧是垄断朝政,逼忠臣致死,把华夏灵魂卖给外夷的可恶奸臣。人民到现在不赦其罪,痛骂他。听说文物保护体制还没整治的昔日几十年前,大家向秦桧跪像踢打吐痰,给罪人“算帐”。 “秦桧逝世后这么久,后人怎么还要给他那么惨忍的惩罚呢?” 我问了当地朋友,他马上就回答说“因为他的罪行太严重了吧”。我又问他犯了什么罪?谁来决定的? 他说“历史决定的”。 我问:“在中国,历史罪人死后也要赎罪吗?” 他说,“可以这样说吧”。 他的这句话可能说明中国人传统概念的一部分。以前,伍子胥击败楚国时,“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以其报了父兄之仇。 近年,蒋介石1945年回南京后,将汪兆銘坟墓炸毀,报仇了雪恨。据说90年代在原汪墓所放置的一座汪兆銘跪像,常常被人吐痰踢打,后来被移走。 周恩来和邓小平去世时遗嘱希望不保留自己的骨灰,撒入海中,是因为他们也害怕后世被人掘墓,死后问罪。 “死者也要赎罪”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民俗中还是比较明显地存在的。 叛徒成神,敌兵变灵 每个文化的传统思想都不一样,没有优劣,也没有对错。但是本人深感,日中两国的观念确实不同。 日本的死生观应该可以说“死亡是赎罪”。不管他生前有过什么功罪,死者都可以成为祭祀对象。而且这“安慰灵魂”的范围也包括死者生前行为的所有有关人――包括他指挥下丧命的士兵与民众,甚至还有跟他打仗过的敌兵。 杭州岳王庙,秦桧夫妻跪像。 电影《Last Samurai》的模特人物西乡隆盛也如是。明治维新元勋的西乡晚年在故乡九州组织了武士军阀,明治10年(1877年)发动兵变而被官兵讨伐(这是日本历史上最后的大规模内战“西南战争”)。可是,内战平息后仅过了12年,西乡被赦罪,祭祀为南洲神社,往时“叛徒”竟然变成神灵了。南洲神社与其分社又安慰西南战争遭难者的灵魂,这包括元西乡军几百“叛徒”和官兵丧命者。 连“对日侵略者”都能成为参拜对象。在九州福冈县的元寇神社,竟然是祭祀元朝士兵――往时外国的对日侵略军组员。13世纪后期,元朝忽必烈企图侵略海外,让万人大军向日本派兵两次(“元寇”)。侵略军兵士以南宋人和高丽人为主,途中到日本对马岛和壱岐岛进行屠城和绑架住民,最后在九州海边跟武士联合军冲突死战后,被打败而驱逐。 后世,当地居民在往时城堡上建了一坐小神社,奉祀当时天皇龟山天皇同时,又合祀元军兵士,以他们灵魂视为神灵。 日本人这些传统民俗的背后意识甚为复杂。这是我们东亚式祖先祭祀习俗和佛教的净土观、日本列岛土著的汎神论等许多心灵要素的复合产物,在这短文篇幅上又不容易提出完整的说明。 我在这里至少希望读者了解日本也有很独特的内在的逻辑,日中之间在死生观和宗教观上有很大的差别。 日本有奸臣也不出秦桧,有暗君也不出楚平王,因为我们很少有“问灵其罪,鞭尸三百”的民俗习惯。 我们认为死亡是最大的赎罪,逝者都可以成为神社祭神,被生者安慰灵魂。 参拜靖国神社是“无耻”行为吗? “靖国问题”的日中摩擦背后也可以看出两国观念的差别。日本人认为靖国神社合祀“战犯”本不应成为问题,因为按日本人的死生观来讲,“战犯”在生前已受罪处刑,不必死后鞭尸。 靖国神社祭祀的近247万柱英灵中,“A级战犯”仅14柱,“BC级战犯”也只有数百柱,其他大多数是为日本国家事业流血牺牲的烈士灵魂。 从日本人特别是阵亡者遗属的立场来讲,靖国神社的主要神灵还是普通烈士,他们不会深刻地意识到“战犯”的存在。 靖国神社从明治时代到1945年终战时期是日本国家公管的宗教设施,但是它后背还是有非常浓厚的日本传统民俗概念。 在不少日本人的意识中,同时进行“反思过去,面对历史”和“参拜靖国神社,思念逝者”,这之间是没有矛盾的。 我在这里很遗憾地要指出,在当代日本社会,目不识丁的一部分爱国贼把靖国神社视为他们排外主义的象征,成为崇拜对象的事实。但是,除了这些极少数愚昧人群以外,大多数日本国民都认识到自己国家二战中的对外“进出”实际情况,也厌恶当时军国主义者给内外民众带来的空前大难,而衷心祈求世界和平――事实证明;日本国二战后68年间没有参加过任何战争。 对日本人来讲,这样反思过去、追求和平的良心心态跟祭奠英灵的宗教情绪原来是两回事,可以并存怀抱。我们日本人一边认识历史,又一边参拜靖国神社,这绝对不是“无耻”的行为。 中国不要声援日本“右翼分子” 我知道日本民俗宗教概念没有能够覆盖全人类思想的普遍性,也承认日本当代史上的“英灵”和“战犯”定义含有十分的暧昧性。但是我还要主张,中国人在对日批判中总是提出的那个刻板言论――把日本人的“参拜靖国神社”行为和“日本右倾化”、“复兴军国主义”等主张简简单单地连起来,而痛骂“无反省历史罪行”,这个做法明显不得要领,缺少对日本内在逻辑的了解。 很遗憾,大多数日本人也没有意识到日中之间的文化差异,不知道中国“死者也要赎罪”的传统思想。不少日本人听中方“靖国批判”时只能感到惊讶。中方的“靖国批判”只有让日本国民广泛反感,让“反参拜派”和“不关心派”也加入“参拜派”队伍。 据今年8月的日中舆论调查报告,现在日本人的对华好感度仅有9.6%。两国之间原来有很多摩擦,而目前中方的“靖国批判”,只能导致火上加油,一点都不能产生建设性的成果。 日本是民主国家,大众舆论决定国家的政治外交。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为什么那么想要把普通日本国民改造成强硬反华派,让日本舆论走向右倾化? 中国再也不要强力声援日本国内“右翼分子”。 中国可以批判日本,但是批判也要考虑论理角度和说服力。笔者认为,现在中国提出的“靖国批判”根本没有效力。为了亚洲永久和平,最好停止这种做法。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读者反馈 1 日本人到底有沒有羞恥心及同理心? 無羞恥心:到現在仍有許多日本政府高層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甚至不認為自己是二戰亞洲各國犧牲重大的罪魁禍首! 無同理心:德國高層曾經去過有陸軍將領Guderian等二戰將領的公墓祭拜嗎? 照筆者的說法,德國如果這麼做,其他包含波蘭、捷克、法國、以色列...眾多國家人民可想像會有極為嚴重的反應。 德國若不是帶有深刻反省及同理心,今天能在戰後重新得到歐盟各國的信任嗎? Tim, Taipei 有些讀者叫作者讀歷史,其實最不讀歷史的就是你們 毛賊害死了幾千萬中國人,現在還不是被掛在天安門廣場崇拜?你們自己都做這種行為,還憑甚麼去要求別人不要做?中國供奉的義士,不又是有殺害過其他民族的人? 難道他們殺古代的外族(即現今被華人扭曲成中華民族的外國人)就不是那些外族心目中的戰犯?你們供奉的時候又曾何想過那些外族的感受? 說到底,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自己國家是最大的,其他國家的人都要按中國的文化。而你們卻又不須按其他國家的文化做事,甚至到其他國家居住或觀光,依然只會我行我素,故意不入鄉隨俗。 怪不得中國人每年都抗議日方,原來是怪日方殺得不夠多。殺幾十萬太少了,要學習毛賊殺千萬人才可升為神。 lmj, 香港 为什么要我们中国人理解你们?你们不能来理解我们?不服?来啊,再开战次啊。。。 江杨胜, 中国,贵州 日本上下的困境不在於國與國之間的爭議,在於日本人於周邊國家人民之間的不對盤,那種不對盤平常看不出來,但只要日本撞上中國或者跟其它國家之間出現爭議時,大家就會想辦法把事情弄的更大,讓日本政府疲於奔命,這就是日本長期不解決二戰問題惹來的暗潮洶湧。 台灣可能是亞洲國家中唯一會把實話告訴日本的國家,因為日本人不是很壞的民族,相反的是好的華族之一,只是腦袋好到變成牛角尖大王,讓所有的人都受不了,才會出現大家都想趁機打日本一拳的狀況,說起來很冤也不值得。習近平比胡錦濤好相處多了,但日本政府應對的方式就註定挨耳光。金正恩也鬧,但現在只能在家中哭,為何?台灣人鬧的更兇,但就沒有挨打又為何呢?陳素芬, 台北 中國如果仍然抗議,那日本應該開心,因為那表示中國至少仍把日本當一回事。 但有一件事日本人該注意,就是南京大屠殺的事件會連結到明朝的倭寇事件,蘇杭浙上海南京一帶的華南人民對日本人的觀感是不佳,討厭日本人正因為他們跟日本人很多思維一樣,江胡時代這種惡感因為經濟上依賴往來勉強壓住,但到了習李時代,這位北方大漢的作風,只怕會把蘇杭浙上海南京人的歷史記憶全追回來,動手給日本人小鞋穿。 台灣人為何了解? 因為國民黨時代壓制日據時代的台灣人對日本政府的憤怒,現在全出籠了。動手動腳不會,但只要有機會就給日本一記無影腳是台灣人最爽的事,例如告訴日本人玉井芒國如何種出來的? 告訴你沖繩人及石垣島人的怨。陳素芬, 台北 看了很多评论,很多人都在批评日本没有道歉,但事实上至少日本政府已经多次道过谦,就连在中国名声狼藉的小泉都曾经发表过道歉演说。可以看出,太多人的反日情绪都太盲目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缺乏常识, 什么鬼生死观不同,叔叔告诉你,拜和不拜都没关系,老子中国人们一样的非常尊重各种死者的,而是你们现在的小鬼子,没有很好地端正自己对未来的态度,如果你是山本五十六的崽,你去拜你爹是很正常的事,但你要明白,你那爹侵略和残害其它的民族是不对的。你要告诉你的崽,你爷爷是你爷爷,继承他的血,敬爱他,但不要去继承他对其它的民族的侵略和残害。只要你明白了这个,你天天抱着山本五十六的尸体在家里拜都行,亚洲人民谁爱去管你们家那点破事啊。deng chao, 委内瑞拉 中国认为死有重于泰山,也有轻于鸿毛,人死的意义是不一样的。那么你日本人认为死人都是一样的,没特殊含义。行,那是你日本人的看法,但你不能拿来要求其他人一样看。就好像你屠杀其他国家人民觉得理所当然,还要要求被屠杀的人和你们持同样观点,这个可能吗?另外,你所谓的观点也不可能是你日本人真实看法,照此说你们国内早有将战犯灵位搬出神社的建议,你们为何不实行呢?还不就是以所谓祭拜烈士的借口达到认同战犯行为的目的。另外同样的理由你可以跟韩国去说说,看他们是不是认同你这个荒谬的“理由”。lll, 文章从民俗角度是有道理的,但世界是有普世价值的,也就是说是不是承认世间存在灵魂,并且灵魂有无高尚和丑恶的分别,很明显,如果日本民俗真如作者的描述,那日本人是没有灵魂的民族,即便有,也是不分丑恶的民族,我说的是逻辑,并无攻击之意,如果日本民族永远坚持这样的文化,它永远不能获得荣耀。上海人, 中国 这位日本朋友对中国人的劝告,似乎言之有理。但在世界各国人看来却不在情理之中啊!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看到日本政府官员敬拜战犯,不是因为要那些死去的战犯还要赎罪,他们早已死了,中国人不会再去计较他们活着时所犯下的罪恶了。但今天的日本人,特别是政府官员,还要敬拜那些罪恶滔天的战犯,显然就是要告诉这个世界,那些战犯的死是值得纪念的,他们生前的事业是值得纪念和发扬的。这难道不令人担忧吗? 美国曾经向日本投了二颗原子弹,如果把当年指挥原子弹发射的美国军官的灵牌摆在靖国神社,你们日本人还会去拜他们吗?割按照安田峰俊的逻辑,日本人也会敬拜这些美国军官的?如果是这样,中国人啊,你们就再也不要反对日本人拜战了。郭华, USA 看这位日本年轻作家的行文, 应是一个读书人,对中国历文化有点认识. 那么请先明白什么是: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人若无有上述之心, 则禽兽不如. 作者希望中国人了解日本人如何抚慰自己的心灵,却对自己犯下的恶行毫无反省, 毫无悔意; 相反, 还想用各种方式去曲解, 隐瞒, 误导, 甚至合理化. 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作者何不看看二战中亚洲人民所受的苦难, 再看看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 然后问自己, 日本人应感到羞耻吗? 应死不道歉, 不赔吗? 你们对那些无辜的死难者, 慰安妇们有怜悯之心吗? 然后再问自己, 你是人还是禽兽? 香港仔, 香港 靖国神社内设有游就馆,宣传的就是日本如何“帮助”其他亚洲国家“ 抵御“”不道德“的美帝国主义。也就是说,靖国神社持有右翼的历史修正主义(revisionism)史观,所以我不同意安田文章的中心思想。 Eric Lu, 美国加州 重点不是靖国神社,那只不过是附带的罢了。如果你们诚心诚意道歉谁管你们拜什么?重点是你们窜改教科书轻描淡写云淡风轻的描述侵略历史掩饰自己的罪行。在德国二战后的宪法中,为纳粹辩解或平反的言论都是违法的。你们呢?巴着扭曲自尊心不放的民族。拥有扭曲历史的民族只会有扭曲的未来。想想为什么德国不会和周边国家有问题可是你们会有吧?民族性不同?德国的日耳曼民族他可是好好的负责了。你们到底还会什么,除了改教科书? 勿模糊焦点, 台湾 有中國在關注靖國神社參拜託問題?其它國家難道也要以生死觀差異來解釋嗎?靖國象徵的是日本長期政治態度的問題,這才是重點,作者未免太輕視靖國問題背後的複雜歷史問題了。另外,單方面要求中國理解日本人獨特思維,日本又何曾理解台灣、韓國、中國其它被侵略國家的創傷情感?作者依舊大日本中心地思考東亞國際關係,完全迴避討論日本的可作為,實在可惜。irving, Taiwan 按习惯,在一个国内树那个碑拜哪个庙,明显是个内政问题。其他政府无权干涉。作为个人发表意见还可以。看不过眼, 火星 兩星期前無意中在youtube上看見一個日本的綜藝節目(我會日語)「黒田の白熱教室」,內容是黑田VS30個中國人討論有關中日問題。看了那個節目我才知道日本有些人把「侵華戰爭」叫作「中日戰爭」,乾脆連侵略都否認了。日本媒體常常指摘中國進行反日教育,而當日本媒體連侵略這個最基本的元素都予以否認的話,到底是哪一方比較過份?把事實放大渲染的一方,還是乾脆否認事實的一方? 雖然我在生活上很多範疇都是毫無疑問的親日家,但我對侵華戰爭是未敢忘記。 Christina 其實所謂封神罰佞,細心究察可見始於明,時開國君主非漢唐貴族,乃一介沙彌乞兒,驟得天下權,多有舉措豎立榜樣教化馴民,天子非天皇道統,常有傾覆予奪之,是故有鞭屍恫嚇實乃正常.清前天朝尚有三綱五常,轄定倫理尊卑,民國時民智驟開,西化東漸仍多有守制尊禮.惟共匪竊國之初,因其道統不純,且發動諸多事端如大躍進,二反五反,土改鎮反,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越戰韓戰,傷亡國本,故動輒以自古以來中國領土等悖論自詡.或有別國任何舉措觸及其繫國之本,遂煽動本國盲從流民叫囂塵上,然後其外交部以天朝大國自居,叱責別國以顯其國威,甚至威脅動武,惟虛張聲勢而已. 法理斯 拜讀閣下鴻文,對日本生死觀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鄙人對日本文化自遺唐使至明治維新略有涉獵,深感貴國甚具唐朝遺風,然竊以為閣下對當代中國文化認知未深,至此文尚未道出真象,查伍子胥為周祚春秋時期人士,時列國攻伐,類日本室町幕末應仁之亂時期,常有諸侯械鬥,表面仍尊天子,是故伍子胥鞭楚王屍名為國伐,實乃假諸侯私兵報私讎.而秦檜亦非佳例,蓋因時宋高宗戰和不定,不戰則半壁江山堪虞,戰利迎回徽欽二帝,則其位難保,古時天子皆真龍,真龍無錯,則罪佞臣,此天朝古國之君臣觀,尤以明清兩朝愈演愈烈. 法理斯 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日本人的心理病是怕被人忽视。中国没有日本这个邻居,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日本则不是,没有中国这个邻居,它至今有没有文字还是个问题。没有马关条约的无理条款,日本经济也不会快速发展起来。没有从中国东北及其全中国的煤炭等资源的大量掠夺,日本经济不可能走强。而这个一切靠中国起家的邻居,到头来最恨的是中国文化,二战时,日本飞机大炮轰炸的首选目标是中国各个城市的图书馆。学了上千年的中国文化,却没学到中国的感恩文化。学到了西方的侵略文化,却没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忏悔。 丹麦 这个日本人的所谓客观文章实际上还是避重就轻地推卸责任而已。 “靖国神社祭祀的近247万柱英灵中,“A级战犯”仅14柱,“BC级战犯”也只有数百柱,其他大多数是为日本国家事业流血牺牲的烈士灵魂。” 这些所谓的"英灵“之所以死不是”为日本国家事业“,而是因为侵略别国而战死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本国战死的士兵树立纪念碑也不算是啥坏事。 假如日本人真的是那么愿意拜祭别国牺牲的士兵(例如文中的元朝士兵)那么日本政府是否也应该树立一个给他们士兵杀害的人的纪念碑,并每年去拜祭一番? 路人甲 中国军人杀了那么多越南人,这些军人应该先从忠烈祠中排除,再来说日本的靖国神社吧! 胡人, 胡志明 的确,中国的国风 有政治涅塑的社会道德隐隐作祟! 但是,普遍中国人的怨恨是二战历史记忆留下的。(事后,操纵国族主义的后遗症也极为严重!) 日本人拜靖国神社,主要也不是安定神灵。 古今将士摆在一起祭祀,是在维系自身的国族主义、国族认同! 再次重申:二次大战的事,日本官方得正式向亚洲各国道歉,包括自己的殖民地 我国台湾!并且具体展开历史研究,制定赔偿的办法。 远离了半世纪多后,人类真的有望和解! 台湾人 愿意率先与日本人和解!只要带着十足的诚意! 陈振玮 KARLCARL, 台湾高雄 和日本政府一样这位年轻的右翼作者都以“日本国二战后68年间没有参加过任何战争” 来为自己贴上和平使者的金和来蒙混本国及他国人民。正是有了那1945年日本战败后在美军监督下量身定制的日本和平宪法以及美军68年间在日的长期驻军,才压使日本没有可能发起或参加任何战争。 现在日本不是已经憋不住了积极要修和平宪法吗。 Tim, 荷兰 日本人参拜神社,不是悼念战争的受害者,而是悼念大和民族的英雄和神。这中间就有很多罪犯---- 去参拜的人多一些也没什么。真理不会因谎言的流行而退缩。 日本有过"一亿国民总玉碎"豪语,结果是无条件投降!! bbc, chian 请问,如果东京地铁毒气杀人事件的麻原彰晃被执行死刑后,日本内阁官员前去参拜,日本国民会做何反应? 日本国民会按照作者所说,觉得“死亡是赎罪”,觉得“不管他生前有过什么功罪,死者都可以成为祭祀对象”,因此赞同这样的参拜吗? 作者是日本人,应该最明白政客参拜麻原彰晃的实际后果,应该最明白那一套“死亡是赎罪,政客祭祀谁都可以”的谬论在日本根本站不住脚。 可是,作者为了给政客参拜甲级战犯做辩护,不顾上述事实,不惜在中文媒体上捏造谎言,妄图欺骗中国民众,其居心不问便知。 揭穿谎言, 作者是用日本人的眼光去看被加害的人「应该」怎么去看日本人的行为。中国人是用世界的眼光去看日本人应该怎么交待自己国家历史的罪行。日本人看来还是一个不完全,也不愿意和世界标准接轨的民族,并以此标傍自己的「合理」性。日本人呵,日本人,你没救了。再有一次战争,中国就不会再那么宽容你们了。 Simon Chiu, Hong Kong 三岁孩童都知道--认错是进步的前提; 此文也能被推而刊之,BBC也要好好反思 一下了! yihua, canada 请这位日本青年作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的邻居抢了你家的东西,并占据你家,杀了你的父母,还轮奸了你的姊妹,你难道不记仇吗?而你的邻居的后代如果知道他的祖父辈做了这些坏事还有脸在隔壁住下去吗?我在日本几十年了,我了解日本人的想法,年轻人没有接受过正确的历史教育,反说中国进行反日教育,其实中国只不过是说了些事实。我的父母就亲身经历了日本侵略时期,我舅舅就是被日本炮弹炸死的,留下一岁的小女儿!我的姨婆被日本兵轮奸投井自杀!我们能忘记吗?!可是我们都很理智,我们有很多日本好朋友。希望日本年轻人学习历史,能够摆正对中国的看法。不要再继续自欺欺人了!!! Minamoto, Japan 按这位日本作者的说法,那在德国,在欧洲,是否可以参拜希特勒,可否重建纳粹党,可否大大方方的使用宣扬纳粹符号,可否大大方方的修改历史教科书,淡化或干脆否认德国的战争责任,否认德国在战争中对犹太人的屠杀行为. 日本持续的修改历史教科书,淡化,甚至否认在战争中的行为与责任,这是否算是一边在认识历史,又一边参拜靖国神社? FQP, 台北 PRC 跟南韩力图藉炒作靖国神社议题 , 构建一个类近东北亚的共同价值作为高地来炮轰日本 , 这种操作充分说明PRC 跟南韩一直在做着破坏和平制造对立的事。 清心 既然日本人这么喜欢参拜逝去者的神灵,也请多来北京广场上参拜吧。白面 由此看来,整个日本国民都在蠢蠢欲动,最大的恐怖主义在日本呀,生前可以为所欲为,死后不承担责任,这种变态的反人类的想法太可怕了。 震惊 请日本人看看德国人怎么做的。目前还在追讨希特勒战犯。包括集中营的看守,即使他们目前90多岁,也要法办他们。 如果日本人自己不主动积极赎罪,被害人会加倍追讨。 这要从日本人的本性看。 shentao, canada “血债血还”,“以命抵命”,相信这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观, 凡是受害者无论人种多有这样的心理,正确否?本人不敢轻易否定,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对害命之徒最为基本的一种处罚观念。二战后,犹太人为战时的受害者追讨有罪之人实非今天德国人的真诚道歉所能终止。当初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害命无数,无论其当今的后辈们如何的被“民主”了甚或又如何深地保留着本民族的赎罪观,请别忘了,不管受害者本人原谅与否,也不管中国的文化正确与否,“血债血还”在人们的心里是最公平的赎罪方式,这不仅针对日本人,也同样适用于中国人自己。还有,“生时换不了, 来世做牛做马也得还”以及“父债子还” 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文化观, 都得面对呦。 野火烧不尽, London 作为一普通民众,我从来不想在道歉上纠缠,我们还要生活,还要继续前行。但日本前首相访华去了趟南京,曰本主流媒体就在批评,让我担心,包括作者在内的有良知的日本人能否敢说出真心话,公开的道歉会否招致攻击甚至灾难?还有一种可能,在普通日本人心里根本就看不起中国或其他其侵略过的国家,觉得道歉是件丢脸的事。 还有两件史事我想谈谈,一是杭州秦桧夫妇跪像。中国传统文化里受儒学和佛教影响最多,讲求生前向善,光宗耀祖,死后留下好名声,后人瞻仰。对残害了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爱国英雄岳飞的秦桧夫妇塑了一跪像,主要是警示今人不作恶,作了大恶是要千载背骂名的。这和基督教的天堂、地狱说法有相通之处。二是伍子胥开棺鞭尸。民间普遍认为他有点过了。 贺然, 中国、深圳 作者在中日对待逝者有明显文化差异这一传统习俗上的阐述对帮助中国民众理解为何在靖国神社朝拜事件上中韩等国家如此反对而在日本还有如此高的支持率是有一定作用的。问题是,日本在保持自己的传统时,有无考虑相关国家民众的感受,毕竟被侵略、受害者是中韩等国家,而日本虽为战败国,但侵略他国的史实,想必作者也不否认。文中提到大部份日本国民一边反省历史一边不反对甚至朝拜靖国神社,既然反省,就要有个结论,就要真诚地道歉,大声地说出来,但我们至今听不到。作为一普通民众,我也能明白宽恕,蒋介石先生战后提出的"以德报怨",是有一定民众基础的,至少本人是基本认同的。中国传统的主流对逝者也是尊重的,"其人将逝,其言也善"为大众所接受。 贺然, 中国、深圳 下面香港的朱宝章认为日本人“跟其他亚洲国家的思想理念是不一致的”的说法不正确。 中国才真正跟其他亚洲国家不一致。 亚洲受过日本侵略过的国家,加上欧美对日作战国,有二十多个。这二十多国里,只有韩、中不满日本参拜神社。今年韩国政府没抗议。只剩中国孤独一份抗议。二十比二。可见中国当局的特异政策逆反了多数国家。 中国特异点在于政府需要靠仇恨维持统治。当局长期向国民强灌仇恨。致使中国人缺乏他国人那种谦和平等的心态。部分中国人只懂“按规定”去恨遍各方,独尊一党。他们对西方各国,对日本韩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邻国,对藏人维人港人台湾人等,基本上都采取鄙视仇恨的态度。 中国当局的仇恨政策才是问题的根源。 千民, 加拿大 这是中国政府的政治工具,一方面煽动民粋,即使日本不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一样会用其他籍口去反对日本,因为中国人复仇心就是这么重,除非通过战争打败日本人,吐气扬眉了才会解恨。 samuel 讲到尾,中日两国如没有适当的渠道真正沟通,最终两国只会变成以色列和阿拉伯的决裂状况,因为纷争往往涉及宗教观。试想想,中国不妥日本拜祭侵略中国的人,不少日本人包括后代却坚持拜祭。「祭」是宗教的核心,在东亚不少国家,往往成为国家的核心,反对一个祭祀,对重视祭祀的国家来说,即反对整个国家,这情况在日韩之间都是一样。日本民间憎恨中韩两国,宗教观是重要因素。 PLAN, 香港 问题的关键是,如作者所说,为什么日本没有符合“全人类思想普遍性”的民族性?惩恶扬善这本就是普世价值。 中国民族性里“惩恶”的部分。放大的是道德里的残酷面,实际对应的是“扬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在中西方文化里是共通的。 日本民族性里“扬恶”的部分,表面上看是一种善。其实是伪善。这种所谓的“善”,本质上透着一种轻率。善与恶,神与人之间只隔着一把“捅向自己的武士刀”。 一个善恶不分的民族,又如何分得清“祭拜”与“践踏”的区别?仪式庄重,内涵可笑。 正视并改正自己“民俗”里的弱点,建立真正的“民主”而非“民粹”政治。这是全世界对日本的期许 HAN, France, Lyon 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一场大屠杀,日本的教科书可以轻描淡写为“进入南京”。仅仅是要求日本内阁官员不要参拜甲级战犯,日本的作家可以夸张为“鞭尸三百”。这样的民族,竟然还能摆出一副无辜的面孔,问别人“你们怎么不理解我们的文化呢”。 无语, 珠海 如果你是中国人,想必你就不会这么说了。你似乎好不了解也不愿接受日本对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侵略的事实。 HAN BIN, CROATIA 作者应该学习一下历史,看一看靖国神社是如何被保留下来的,就知道参拜在法理上是对还是错。你说到“我们认为死亡是最大的赎罪,逝者都可以成为神社祭神,被生者安慰灵魂。”这个是否也适用于东京地铁屠杀的罪犯和你们的杀人犯?能解释通吗!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在于道德底线,对亚洲手无寸爹的妇女和儿童如此残酷杀戮,不是军人,是懦夫!日本人要先学会做人,才能开口之后令别人尊重。在21世界的今天,没有任何宗教,传统,国祉能够凌驾于人类道德之上,你无论怎样诡辩,耻辱印在你的脸上,仇恨永远刻在我们心上。 Ninnie, London 按照这样的逻辑,德国现在也应该供奉希特勒的偶像,柬埔寨也应该供奉波尔布特的偶像。因为我相信当时希特勒也认为他是为他的国家和民族而战。虽然我是曾经是波尔布特政权的受害者之一,但我相信他当时肯定是为国家和民族而杀人。 按照这个逻辑,世界上所有的杀人犯都应该供奉。杀人者的文化应该受到尊重,受害者没有出声的权利。 小民, New Zealand Auckland 直至今天,靖国神社仍供奉着14个A级战犯,仅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日本对本国战争历史和战争罪恶的基本态度,一切对所谓文化差异的解释都是障眼法和罔顾事实。看看日本政治精英在二战罪恶上历来的暧昧态度,再对比一下德国精英对二战所有战犯的政治态度,对比一下德国媒体直到今天对二战和纳粹历史罪恶的持续反省,日本人政治的接班人也就不必再写这类文章。 当日本把战争罪犯从靖国神社请出后,世界将尊重所有日本人对战争牺牲者的哀悼。 樵夫, 四川 我来一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的意思: 1.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必须尊重战败国日本的参拜神社等涉华事件和行为,中国不得干涉; 2. 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则在此类涉华事件行为中完全无须考虑中韩等亚洲广大受害者的感受,因为这是“日本文化和贵国文化完全不同”啊 否则便是声援日本“右翼分子”。 强盗逻辑! 看来连号称中间派都没有真正吸取二战的教训,不禁要问:日本真的吸取二战的教训没有?NASA王永利, 美国 读者反馈2 言之有理,作者是位有识之士。riverhk 从 作者的文章了解到两个不同民族的思想和观念;日本和中国,也许给我一个醒觉和悟道为何日本要侵华了...而且也侵犯全世界的...原来他们的思想观念也许 没有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吧!中国人之所以〝死者要赎罪〞的思想是要〝在生者〞能反省过错,教导〝后来者〞要时刻克制不要犯错,犯错会受灵性的责备的,人 类人性的要求,中国人的哲理是遵从灵性出发的。但日本人刚刚相反,他们思想上觉得犯错了死后也一样受供奉的,哪怕我是服从国家的命令,做最残忍的事我也是 国家英雄,难怪战时有那么死士出来了。如果日本的教学理念不纠正过来,民族永远是不开心的一群,因为原来他们跟其他亚洲国家的思想理念是不一致的。朱宝 章, 香港 作者东拉西扯一大堆,却一直回避对问题关键——政客参拜战犯,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写了这么长一篇,却连基本的问题都不肯说明自己的态度,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如果作者觉得日本政客参拜战犯很合理,大可以明明白白地讲出来,用不着拿“只有数百柱”之类莫能两可的话遮遮掩掩。 如果作者觉得日本政客不该参拜,那么本该是支持中国和韩国政府的批评,至少不会痛骂这样的批评是“火上加油”,“最好停止这种做法”。 当然,上述评论是基于人类的正常逻辑,但也不排除在某些民族看来,错误的事情因为“只有数百柱”所以做一下也无妨,正确的事情如果让他们不舒服也该“最好停止”。看客, 大连 1.普通人参拜我们无意干涉,但事实是你们许多高层官员也很热衷于此,而且非常高调。 2.靖国神社里宣传着多么幼稚的史观,日本人应该比中国人更清楚。侵华战争美化成帮助中国人抵抗白人的战争,太平洋战争美化成对美自卫战,日本人不觉得害臊么。 3.日本右倾化可不是中国的批判导致的,就算中国无视,日本也依然在试图推进修改和平宪法,高官频繁在历史问题上发表错误言论,无视钓鱼岛主权存在客观争议的事实。你们这样做同样是对两国关系的火上浇油,对和平根本毫无建树。 4.最后,凭什么要求中国人单方面的去理解日本人的思维?你们既然无视我们对高官参拜神社的抗议,凭什么还要我们按照你们的价值观去思考?morse 好,我承认你的所谓内在逻辑。那么,为自己加害于人又害己的行为,道歉总是应该的吧?与你的“内在逻辑”不冲突吧?为什么不道歉?不学学德国?金心我, 新西兰 日本国内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反省时间---在战后20年内就应当对于战时的反人类罪行进行彻底的反思,就像文革到现在还没清算---可能引发红色思潮复辟一样,中国也担心日本右翼重掌政权绑架民意变得更富侵略性。 总的说来,中日关系的改善在于“勇气”---某方针对历史问题对受害者做出实质性的道歉和赔偿,并教育国民---在以前的某个时间,我们都犯了错,现在做出真诚的道歉,希望能得到对方的谅解,同时也让邻国的舆论看到自己正在做的努力。EZ 因 为日本担心,如果“坦白”得更彻底,会引来中国、韩国追偿。而从慰安妇、奴工这些案例中也都可以看到,日本的法院从来都是拒绝赔偿,担心经济受损。也由 此,日本的舆论和思想界主流还是“这些过去的事不去说为好”。极端右翼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做出刺激周边国家的事情也是迟早的了。当中韩民众反映强烈时(包括 一些打砸日本品牌的强盗行为),日本的中间民众也会想“怎么我们的邻国这样不讲道理呢?”其实中韩的民众对于日本的评价也是“不可理喻”。EZ 不 同意作者的观点:在德国没有人公开祭奠希特勒,更没有人公开穿着二战时德军的军服招摇过市,因为这是违法的,会被判刑的。德国人承认二战的事实是侵略;日 本人不但不承认是侵略,还美其名曰:把亚洲从美国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日本人不但不承认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杀人放火等罪行,还美其名曰:建立大东亚共荣 圈。日本社会应该好好反思反省:如何才能够融入现代社会?旅埃华人, 埃及 开罗 其实参拜靖国神社只是中日众多历史纠葛中的一个而已---领土纠纷,慰安妇,奴工,教科书修订等等,这两个国家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显然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差距。 日本的主流民意似乎是“我们也是受害者”,并且“受害者”的身份强于“加害者”。而中国民间对于二战期间日军在华的种种劣行还口耳相承,或见诸于书籍,毕竟还有数量众多的见证人还在世。 也 基于此,日本政府和知识界总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拒绝彻底承认过去的战争罪行---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谈判中,一开始日本对于侵略反省的言辞是“给包括中 国在内的亚洲近邻造成不便,感到不安”,被周恩来严厉反驳说“说得这么轻巧,又不是弄脏了小姑娘的裙子,怎么一点诚意都无?”EZ 正因为日本人认为死可以为一切赎罪,所以他们才会做出如此之多没有历史责任感的事情。而中国人做事情的时候,不仅仅考虑眼前,还有着不为后世所唾骂的历史道德观。无耻之徒 死后即无罪,则杀灭犹太人的希特勒也无罪?在二战杀人无数的日军无罪?只要一死,其罪便究?无耻的开脱,请不要把日本人变态的历史观强加于人!请日本人不要对中国人指手画脚。大家谈谈无妨,但若无视中国人感受的做法只会火上浇油! 如果日本人自觉无过,为何非要选择二战终战日参拜来炒作?想干什么大家心里明白,嘴上功夫解决不了问题。日本若不正视邻国,永久和平只是妄想。cdxr 此文写的很客观,除了理解中日文化差异外,很多中国人对日本的民间信仰,如神道教是完全不了解的,就如很多日本人也不知道普通中国人有问灵其罪的思想。再有,很多中国人从未去过日本,也是个问题,如果很多人去看了,大概会懂得用自己所看去思考历史。Julia 生前拿活人做细菌实验,死后洗得干干净净,受人祭拜,我是没法认同的。 说战犯死后不应继续赎罪,有道理。但“不继续赎罪”,不意味着就应受人祭拜,受人慰藉,两码事。何家干 1. 我想你是出于善意. 2.日本人对戦犯与英⤙c的暧昩化, 不管是有意或无意倒是你文中的重奌 3. 要求受害者去了解加害人先于要求加害人去了解受害人是不合情理 4. 我与你一样对东亚的和平担忧 5. 曰本若真希望和平应该多做努力: 比如真心的道歉,赔偿该赔偿的,归还该归还的。Gordon Chang, USA 德国政府对战争罪行的追讨延续到今天,所有连系到纳粹的行为物品仍然是国际禁忌,某些国家更立法定为严重罪行。 历届日本政府做了甚么来反思?暗地迂回把甲级战犯灵位转移到靖国、高官议员每年高调参拜,受害国、民能无动于衷吗?良知 分析的好,有说服力。最好能刊登在中国的报刊上,让中国人看看是否有道理。zhenshi, 北京 德国正视自己的历史事实 然而日本绝大部分的年轻人看起来并非如此 至少目前不是 相对在亚洲文明程度化较高的日本 应该随之进步成长,而非归责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各国有各国的文化价值观 但面对敏感的历史问题并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一语带过 多方的文化认同是存于包容及互信的互动之下 而日本的政体是否能够做到呢? 中国、韩国、台湾皆存在疑问于此。澳底海风, 台湾 文部省在教育体制上从无好好交代侵华历史的罪过于实际数字 对于侵略甚少在日本国土内有相关的历史博物馆 只见受米国原爆的两处和平纪念馆 或许是日本的耻感文化让日人大部分无法勇敢的展现自己较为羞见的历史 而德意志民族至少在纳粹屠犹及对他国侵略的历史问题上 较日本能坦然面对 广设纪念馆与博物馆让下一代即是人能够了解先人所走过的错路 以及民族自身的历史烙痕及对他人侵犯的历史伤疤 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到波兰向犹太死难者悍然下跪 使德意志民族拥有一次心灵解放的机会 梅克尔更表达德国队受侵略者即遭屠的犹太民族有永恒的责任 让一代一代对这种反思ㄧ直传下去-澳底海风, 台湾 不管是几位侵略战争的日本皇军灵柱安奉于此 就算是一柱,对于敏感的政治环境仍然不被接受 不然尔国倒是可以考虑将这些特别身分的灵柱 移灵至另外一个能被参拜者接受的神社 让拥有政治身分的参拜者无法模糊参拜本意的意志展现 让日本国内清楚寮解谁是真正的右翼或军国主义政治人物 立不立跪像都是表面文化的层面的问题 且中国应该不曾立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甚至是昭和天皇的跪像 而真正深层的文化意志展现应该取决于是否能真正面对自己的历史 日本民族在亚洲总是自比为亚细亚的德意志民族 然而在剖视自己的反省文化却非如此-澳底海风, 台湾 此一议题固然牵涉到日本民族文化的深层因素 但两中日两国间本来就存在许多文化异质见歧 依本篇文章笔者所述 敬国神社性质应该犹如台湾的忠烈祠 祭奉许多为国捐躯的英灵烈士 请问作者: 纵然战犯经过死亡的罪孽洗礼后伤害是否不见? 从中日两国现在的关系就可以明确解答 而且有越来越糟的情况 不管是几位侵略战争的日本皇军灵柱安奉于此 就算是一柱,对于敏感的政治环境仍然不被接受 不然尔国倒是可以考虑将这些特别身分的灵柱 移灵至另外一个能被参拜者接受的神社 让拥有政治身分的参拜者无法模糊参拜本意的意志展现 让日本国内清楚寮解谁是真正的右翼或军国主义政治人物-澳底海风, 台湾 作者表现出了很多日本人唯我独尊的傲慢。 国家层面的外交要遵循什么准则?我猜应该是国际通用的基本价值观,外交就要遵守这样的外交规则,而不是日本人自己的价值观。 中 国和韩国有没有要求日本的平民百姓不去参拜?没有。中国仅仅要求主要的内阁成员不去参拜,至少不要在敏感的时期去参拜。这合情合理,因为这些政客代表了国 家,他们的举动具有外交属性,会带来国际影响,会导致外交风波,会导致局势紧张。日本的政客在从政的那一刻起就应该理解这一点。 国际社会在外交事务中没有义务和必要考虑日本国民独特的价值观。wangbo 作 者,你好!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你说得有些道理!但从你的文章来看,你是已一个日本人来分析中国的方方面面,而不是用真正感觉(也许你压根就感觉 不到,毕竟你不是中国人,在华时间也短),也许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明白。为什么中国从日本侵略之后,中华人民有这种行为和思想,抵制日本的一切东西,为什 么中国不去抵制或者要批判其他国家。有些事情一辈子就是一辈子,有些事情能忘就忘,唯独这种事情不能忘!日本平民老百姓,是被所谓的日本“思想”所感化, 不知!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抵日本!chers, canto 德国也是民主国家,一样是“大众舆论决定国家的政治外交”,难道德国每年也有大批政客去祭拜纳粹战犯吗? 靖国神社的问题,不是死者要不要赎罪,而是活着的人如何看待死者犯下的罪恶。对历史罪人的参拜,就是对受害民族的侮辱。 按照文章中的这种逻辑,如果德国政要参拜希特勒,大家也不要去批评。批评的话,就变成缺乏对德国“内在逻辑的了解”,批评的话,“只能导致火上加油,一点都不能产生建设性的成果”。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强盗逻辑——如果说有文化差异的话。Jack 好,偏颇的文章,作者能否把日本的历史和近代史集合起来研究?能看出点新的东西来呢,参拜究竟是历史问题,还是目前政客的需要,哈,还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南京, china 「周恩来和邓小平去世时遗嘱希望不保留自己的骨灰,撒入海中,是因为他们也害怕后世被人掘墓,死后问罪。」这是无耻的污蔑。lenhu, lenhu 文章中所说的日本人的理念如果是正确的话,那纳粹希特勒也已经死去,他也已经赎罪。那按照你的理论,是不是也应该为他树立一块纪念碑?James, 新西兰,奥克兰 很 遗憾,这位年青作家既不了解中国文化,也不了解日本本国政治,更不了解日本政府的言行给中国及亚洲其它国家带来的伤害。仅从自己的理解及文化的某一点分 析,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正是许多日本人没有深刻反省历史的表现和结果,这也看出许多日本人在历史及文化上的缺失,所造成愚昧的后果。他们不以为耻,反以 为荣。这就更应引起世界人们的警惕。Dlc 很佩服这位日本年轻人,这是一篇很有意义 的文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确实有“死者赎罪”的做法。“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什么呢?因为即使对头死了,我们也有办法报仇。不过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 这么一说法: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冤有头,债有主,现在那些当年的日本战犯(兵)死的死,老的老(行将朽木),或许中国的年轻一代应该放下些许历史负 担了。 退一步来说,即使日本的军国魂未死绝又如何?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中国!我们大可不必草木皆兵,祭拜就去祭拜吧,往年日本政府做的也不错了,内阁三巨头都没去过。 至于钓鱼岛,除去历史的负担,双方坐下来谈的可能性就大多喽。反思, Auckland 这位安田峰俊作家,你是否认德国人乃至欧洲人心态都不够开放,应该找个地方公开纪念希特勒?因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日本人都已经这么做了,没什么问题! 另外, 如果甲级战犯只有14柱,其他战犯也不多,那可不可以把他们挪出来,另辟地方祭拜。这样分的清清楚楚,日本也轻松了,你认为何如?PUMPKIN, QINGDAO *** 周恩来和邓小平去世时遗嘱希望不保留自己的骨灰,撒入海中,是因为他们也害怕后世被人掘墓,死后问罪。*** 这位日本”中国通“知道”奇葩“在当下是什么意思么?我只能说,恕我粗愚,我想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这位”中国通”经过深思熟虑后写就的文章了。哇哈哈 这位安田峰俊,上次在bbc登了一篇,我的评论就是,如果中日关系的协调,日本方面靠的是这种“所谓”的中国通,那就完蛋了。这次的文章同样,自诩客观,实 则立场偏激。日本如果有问题,就是文化传统,中国人要理解之。中国如果有问题,就是中的文化传统根子上有问题,要改。这么看来,这位安田峰俊只是个来中国 玩儿了一阵子会说几句中国话的日本愤青而已。不过通过他的言论,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日本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思维是何等狭隘和偏激,如果这部分人是大部分人, 那中日关系前景的确是不乐观了,恐怕只能硬碰硬解决问题了。PUMPKIN, QINGDAO 中国其实没有什么“死后也要赎罪”的传统。在我生长的地方,老百姓普遍认同“死人病人无仇人”的观念。 中 国历史上出现的鞭笞死人的案例,多是当事者出于当时的某种需求,主要是政治方面的需求而进行的。如今中国当局对日本人的参拜纠缠不休,就是从政权维稳出发 的政策。政府专横、官吏堕落,世道黑暗,民众怨声载道。当局全靠制造强烈的“敌情”来转移人民的不满。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 亚洲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加上欧美等二战时对日作战的国家,共有二十多个国。这二十多国里,只有韩、中不满日本参拜神社。今年韩国不满但没说什么。只剩中国孤零零发出抗议。二十比二,可见中国当局奉行的是偏激的、逆反多数国家态度的特异政策。千民, 加拿大 理 解是相互的,做为二战侵略者,日本首先需要更多了解受害者的内心,而不是要求受害人去理解日本,这是第一步,也是全人类思想的普遍性。第二,政治上要主 动,领导者要有气度,比如可以学习德国总理每年去设在法国的纳粹集中营忏悔那样,每年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鲜花。路子是自己走的,日本要想在世界上有更大的 影响,就要做到“大国”的风范,中国或中共懂不懂参拜背后的文化差异这不是关键,其实现在这帮以及以前的几届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领导人是很想与日本建立战略 伙伴关系,一个强大的东亚联盟超过现在的任何联盟组合,中国人讲究个人做事在不在理,错了就要赎罪,即使是死了的罪犯,难道罪行就可以不了了之吗?这在任 何民主国家都讲不通。刘轩, 伦敦 安田先生的论述深入浅出,引经据典甚为妥切,佩服!在网络被一派民粹和民族情绪冲动笼罩的氛围中,能有如是清醒、冷静好文实在难得。游隐, 中国北京 如果按这位日本人所解释的: 日本拥有独特的生死关逻辑,对逝者尊敬,并视为神灵;那为什不在靖国神社里,供奉和祭奠被日本军队残暴杀害的三千五百万中国人的生命!gnkinc 作者没有搞清楚政府“靖国批判”的根本目的。Yuki, Helsinki 满 嘴的胡言乱语,按照这样说,日本也不要在意中国怎么做,中国也有中国自己的方式,你的参拜都不是普世价值观还拿来说什么事,中国也没有批评其他的神社,也 没在甲级战犯放入神社前抗议,甚至在日本的首相参拜前也没怎么批评,日本人为什么参拜这个还用的着解释吗。再说了中国为什么要不批评,一个右倾的日本对日 本的害处比对中国大,如果没日本的右倾,至少现在的日本不会是美国的附庸,右倾就会犯错,犯错对中国只是暂时的影响,对日本就不一定了。8年的抗战换来日 本68年的政治残疾,如果日本可以重来,他们肯定不选战争,至少不选择这样结果的战争。中国需要一个右倾的日本来减少自己的压力,这点日本也明白,只是日 本有些太配合了。11
ukchina_simp.vert-tra-49753610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9753610
做英雄还是混子:不愿循规蹈矩的波兰人
二战期间,当纳粹军队逼近我犹太祖父的家乡时,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从乌克兰逃到波兰首都华沙。那里没有人认识他,更容易在人海中藏身。当他到达这座城市时,看到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一名妇女在中央车站卖面包,旁边是一张海报,威胁称这样的行为要被判死刑。
在祖父的回忆录《千分之一的机会》(One Chance In the Thousand)中,他写道,乌克兰人不加质疑地服从规定,而华沙人似乎置之不理。对他来说,这种反差表现出华沙这个城市惊人的狡黠,人们以半合法或不完全诚实的方式把事儿做成。事实上,波兰人,尤其是华沙人(Varsovians)并不那么太把规章制度当回事,波兰语中有几个词可以描述这种特点。 Cwaniak的意思是“骗子”,人们喜欢用它来形容那些总是试图利用体制的人。还有kombinować (谋划)、cwaniakować(滑头的人)、załatwić (可翻译成“神通广大”,指通过使用关系、魅力或非法手段把事做成)。 在波兰,能利用现有体制办成事,在全国很受尊重。 利用现有体制办成事,这种人在全国很受尊重。如波兰歌手格热修克(Stanisław Grzesiuk)1963年在歌曲中唱道,华沙混子是世上最厉害的混子。 这似乎是一个奇怪的褒獎,但被众人称道,在波兰也是非常重要。 “cwaniak”这个词也有积极的含义,华沙方言基金会顾问及主席格兹达修克(Martyna Goździuk)解释道。“它被用来形容能应对生活挑战的人。” 这座城市历史动荡,市民必须想出生存之道。 1944年,华沙人民起义,反抗纳粹统治。尽管有人认为起义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但许多人认为这说明了华沙人不会坐视事态发展,而是宁愿自己动手,不计后果。不幸的是,起义最终失败,数十万人死亡,且多是平民。每年8月1日被定为华沙起义纪念日,以褒奖起义者的勇气、精神和牺牲。 但在起义之前,华沙(以及波兰)还有过规模庞大的抵抗运动。科特维察(Kotwica)是华沙起义最著名的标志,是字母P和W的混合体,意味着“战斗的波兰”(Polska Walcząca),如今这个标记仍大量出现在华沙建筑物和街道中。还有很多其它反抗的象征,比如乌龟,伴有字母“pPp”( 字面意思是磨洋工,波兰人; pracuj Polaku powoli),鼓励波兰人民抗命,破坏纳粹公司的运营。 位于华沙波兰犹太人历史博物馆附近的起义纪念碑。 二战期间,华沙遭到了严重的轰炸。如今,为了让游客理解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城市,华沙城的导游达斯琳斯卡(Hanna Dzielińska)把游客带到老城,请他们找到10所老房子,然后请闭眼,告诉他们,“我们在打仗”。当他们睁开眼睛,达斯琳斯卡解释说,在挑选的10所房子中,只有一座半还存在。 这个数据令人震惊,它真正显示出华沙的韧性。许多华沙人背井离乡,那些决定返回的人也是最坚定的;他们愿意在几乎被完全摧毁的城市里努力工作,重新开始他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叫他们混子,像狐狸一样狡猾聪明,或者我们可以认为他们乡土情深。这都是关于心态。”达斯琳斯卡说。 华沙起义的标志,包括科特维察,在整个城市仍然可以看到。 华沙被彻底摧毁,战后当局曾考虑迁都,因为此前从未有过重建如此规模的城市。但波兰人民,包括我的祖父,愿意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成群结队来到华沙,不顾一切想要重新开始。尽管当局反对,但他们仅仅因为需要住所,便开始重建这座被毁的城市。之后这项工作变得更有组织,并最终成为重建首都的一种巨大推动力。 1945年,重建华沙办公室成立,接管城市的重建工作。重建工作基于古老的城市规划以及18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家贝洛托(Bernardo Bellotto)的画作。贝洛托是波兰国王斯坦尼斯劳二世(Stanisław II Augustus Poniatowski)的宫廷画师。华沙居民们用自己的双手重建了这座城市,清理废墟,从被毁的房子里搬出砖石,也会从其它城市运来建筑材料,让这座老城重现昔日的辉煌。 此外,重建整个城市的想法并不符合当时的建筑思想。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的一些城市也在战争中被摧毁,但他们决定只重建最重要的建筑。但是战后华沙城却发展壮大。如今,华沙老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一代居民在华沙城最著名的新世界大街(Nowy Świat)闲逛时,仍会想起他们先辈重建城市的努力。“重建首都是依靠全国人民的努力”(The entire nation builds its capital)被大大的镌刻在这条街的一座建筑物上。 对达斯琳斯卡而言,华沙混子的个性就是乖张。“你毁了我们的城市,我们会重建,而且会是以前的两倍之好。如果华沙人不喜欢,他们就会反抗,不是一味顺从,”她说。 这种矛盾也体现在1947年至1989年波兰人对共产主义政权的反抗中。尽管在那个时代,审查制度盛行,食品短缺,稍有不当行为就会被逮捕,但波兰人却以幽默和聪明来应对荒谬的现实,尤其是在华沙。像聂左莱辛尼沙龙(Salon Niezależnych)这样的歌舞厅一度繁盛,表演中充满对政客、新闻审查和新政权的取笑。达斯琳斯卡补充道:“华沙混子处事圆滑、自信且放松。以顺其自然的心态面对逆境。我们会微笑,会表达,会用魅力征服别人。” 1989年,波兰共产主义政权结束,混乱的历史却在华沙留下了印记,直到今天。 华沙居民基于旧城规划和画作,用自己的双手重建了这座城市。 即便是现在,对游客来说,波兰首都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经常被形容为悲伤且灰暗。但是, 正如达斯琳斯卡所言,这是不公平的,因为与历史动荡程度较低的西欧相比,华沙城可能在漂亮方面稍微逊色,但内涵特质让其脱颖而出。 达斯琳斯卡说,“有些城市,无论你往哪里看,都能看到美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欣赏那些城市的美丽,因为美丽掩盖了一切。但还有像柏林、鹿特丹、华沙这样的城市,算不上富丽辉煌,但这些城市需有更具挑战性、更高的审美能力才可欣赏和体会。” 作为一个自豪的华沙人,我完全同意。 幸运的是,华沙一直在缓慢进步,稳步摆脱其沉闷的形象。达斯琳斯卡说,游客们通常对干净、绿树成荫的街道和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感到惊喜。一旦最初的负面印象被扭转,游客们自然会感到惊讶。许多人很难相信华沙老城几乎是从零开始重建的。 当然,华沙还有其它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从举办国际肖邦钢琴大赛的拉泽尼奇公园(Łazienki Park)公园,到诸如华沙起义博物馆(Warsaw Rising Museum)、波兰犹太人历史博物馆(POLIN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Polish Jews),都很值得参观。 许多游客很难相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华沙老城区几乎是从零开始重建的。 华沙人自己也在重新学习欣赏他们独特的城市。最近的艺术项目,如“华沙瓦克项目”(Projekt Warszawiak)乐队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该乐队将华沙老歌曲赋予现代风格。最近,他们翻唱格热修克的歌曲《没有比华沙混子更混的混子》(There is no Hustler Slicker than a Warsaw Hustler),极受欢迎。 这座城市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不仅仅因它曾在几乎被完全摧毁后获得重生,之后又经历多年共产主义政权。“作为导游,你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人去感悟这座直观感觉并不惊艳的城市。这座城经历了太多的事,”达斯琳斯卡说。 她的游客经常惊讶地问:“你说这些历史都过去了,其实也不尽然,你们是英雄,”达斯琳斯卡补充道。 我喜欢做英雄,但我更喜欢做混子。 请访问 BBC Travel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20905_rolling_hk_student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rolling_news/2012/09/120905_rolling_hk_student
香港学联发动罢课反对国民教育
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周三(9月5日)表示将在9月11日举行全港性“大专罢课日”,要求香港政府撤回德育及国民教育。
香港学联在其发动罢课的声明中称:身份认同等复杂概念绝不适合于小学或初中阶段教授,于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下则成强行灌输,则所谓“洗脑”。 学联还表示率先发起罢课,为未来中小学罢课做出充分准备和支持。 香港特首梁振英则于周三在报章上撰文重申政府从来没有要以国民教育课“洗脑”。 相关新闻话题
ukchina_simp.vert-tra-40587302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0587302
将新世界一分为二的小镇
乍看上去,位于西班牙巴拉多利(Valladolid)德杜罗河(Duero River)畔的小城托德西利亚斯(Tordesillas)平淡无奇。它的老城区仍然完好保存着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广场和教堂。但如果在圣保罗(São Paolo)、卡塔赫纳(Cartagena)或任何其他中美或南美城市提到托德西利亚斯,很多人会立即认出这个名字。1494 年,正是在这里,西班牙(当时是卡斯蒂利亚王国 Kingdom of Castile)和葡萄牙瓜分了他们尚未发现的土地,巴西也因此成为了美洲唯一一个说葡萄牙语的国家。
在托德西利亚斯小镇,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了他们尚未发现的土地(图片来源:Franz Marc Frei/LOOK-foto/Getty Images) 或许是由于这个小镇所处的位置,让它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Treaty of Tordesillas)谈判地的完美选择。"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就如同道路中的十字路口一样,"巴拉多利德大学艺术史教兼托德西利亚斯伊比利亚-美洲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米格尔·安赫尔·扎拉马(Miguel Angel Zalama)说道。"那里[依然]存在着一座宫殿,一切都表明[条约]就是在那里签署的。" 但皇室行宫的存在以及小镇的地理优势可能还不是天主教君主、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Isabella of Castile)与阿拉冈国王斐迪南(Ferdinand of Aragon)选择它的唯一原因。 "带着'非常辉煌、古老、王室、皇家以及高贵别墅'[中世纪时期称呼]的名头,这个卡斯蒂利亚小镇的历史传统与葡萄牙密不可分,"巴塞罗那大学历史教授里卡多·皮克拉斯·塞斯佩德斯(Ricardo Piqueras Céspedes)解释说。"在 14 世纪,葡萄牙的玛丽女王(Queen Mary of Portugal)和[当时]尚未成年的比阿特丽斯(Beatriz of Portugal)曾经生活在那里。可能这是一种政治姿态,让葡萄牙人在一片中立的土地上感到更加舒服。" 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完全有理由去取悦葡萄牙。虽然在 1494 年 5 月和 6 月期间就进行了商讨,但是《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经过一年的讨论仍然未能定稿。两国之间剑拔弩张,西班牙迫切要在大西洋的征服之旅中分得一杯羹。开始条约谈判时,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在他的处女航返航途中遭遇了一场暴风雨,而那次航行他以为自己到达了印度。他不得不在里斯本附近抛锚,因此被迫将他的发现首先告诉了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经过协商,新发现的岛屿也纳入了 1479 年的《阿尔卡苏瓦什-托雷多条约》,该条约将加那利群岛主权划归西班牙。此前,约翰二世宣称葡萄牙已经统治了这些岛屿。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进行了一年的讨论(图片来源:Margarita Gokun Silver) 与此同时,曾经与哥伦布一起航行的西班牙航海家马丁·阿隆索·平松(Martin Alonso Pinzón)成功地驾驶他的船只平塔号(Pinta)从西班牙登岸,并且立即把新发现土地的消息送到巴塞罗那。天主教君主正在巴塞罗那听政,而斐迪南也刚从伤病中恢复。得到消息后,君主派遣使者前往拜见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并陈述了哥伦布的发现。教皇来自于巴伦西亚(当时属于阿拉冈王国的一部分),因此与天主教君主关系颇为密切,教皇颁发了三道诏书。其中 1493 年 5 月 4 日颁发的诏书实际上废除了《阿尔卡苏瓦什-托雷多条约》。条约约定,葡萄牙和西班牙不再按一条平行线来瓜分大西洋,而采用一条从南极到北极横穿大西洋的垂直线。 葡萄牙人被激怒了。葡萄牙不但失去了新的岛屿,现在如果调遣军队驶往非洲,可以利用的空间非常有限,因为这条线仅位于佛得角(Cape Verde)以西 100 里格(大约 320 英里)。 "葡萄牙人当然希望保住他们在非洲的殖民地[和]他们在大西洋的岛屿,"扎拉马说。"划出这样一条线令葡萄牙人震惊,因为他们完全无法航行。要想航行,[他们]需要顺风而行,而找到风向有时必须要绕很大的圈子。而按照这道诏书他们将无法做到这些,因为[他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了卡斯蒂利亚境内。" 从南极到北极的一条垂直边界,将世界在分割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图片来源:Margarita Gokun Silver) 随后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间展开了大量的外交磋商。双方都不愿开战,但是在谈判期间又都在秣马厉兵。在 1493 年 9 月谈判期间,哥伦布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航行,承诺要为他的君主带来有助于谈判的信息。1494 年 4 月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送回了一幅标记了新发现土地的地图。但是他并不知道约翰二世已经同意放弃水平分割的方案,并且对地图进行了篡改。他将伊斯帕尼奥拉岛(他首次探险时发现的岛屿,现为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纬度向北移动了几度,将它放在了与加那利群岛平行的位置,以确保西班牙依照《阿尔卡苏瓦什-托雷多条约》具有统治权。 但是当哥伦布的地图到达时,葡萄牙人已经就垂直划分做出了让步。关于最令人担心的非洲航行问题,约翰二世只要求将线移动到佛得角以西 370 里格(1,185 英里)的地方。在这一协议下,葡萄牙可以随意向分界线的东部航行(已知的佛得角群岛和非洲海岸),而西班牙的疆界将向西扩展,包括哥伦布最新的发现在内。由于哥伦布的新地图并未展示出葡萄牙疆界一边有任何新土地,所以伊莎贝拉和斐迪南一致同意了这个协议。 没人知道新的分界线穿过了巴西疆界顶端,因而将这个国家东部海岸的统治权交给了葡萄牙。1500 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Pedro Álvarez Cabral)在航行中发现了巴西,并以本国国王的名义宣称了对它的统治权。在随后的几个世纪,葡萄牙不断加强了对巴西大陆的影响,因此巴西成为美洲大陆上唯一一个说葡萄牙语的国家。 巴西是美洲唯一一个说葡萄牙语的国家(图片来源:Karol Kozlowski/Getty Images) "对于[今天]大多数巴西人而言,《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意味着葡萄牙君主对'未知的'西方土地统治权的一个宣示,"圣保罗大学伊比利亚历史教授安娜·保拉·托雷斯·梅吉亚尼(Ana Paula Torres Megiani)说。"[但它同时也是]了解欧洲和世界统治与霸权关系的一个重要历史性时刻。"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
zhongwen_simp.160214_china_holiday_customer_japan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6/02/160214_china_holiday_customer_japan
访日中国游客银根收紧“爆买”变异
中国猴年春节长假周日(2月14日)落幕,访日中国游客正纷纷上路回国。为了在这个春节长假迎接中国游客“爆买”,不少设置了专卖柜、增添了汉语服务等的日本百货店、免税店等零售商望着中国游客的背影,纷纷叹息爆买已成“昨日黄花”。
东京繁华商业区银座多了不少看来是自由行的闲游中国游客。 中国游客爆买是近年日本传媒和社会的热门话题,从初期爆买指甲钳、电饭锅,到后来爆买化妆品、马桶座板,日本市场饱和或接近饱和的囤积商品忽然柳暗花明,不仅挽救了许多中小夕阳企业,而且也成大企业新市场曙光。 在中日政治关系冷淡、中日民间印象不良的主流中,访日中国游客爆买的现象,令日本传媒、舆论津津乐道,日本政府也不断放宽中国人访日签证条件。去年访日中国游客比前年增长107%,达到499万人次,是所有外国和地区访日游客中的最大增幅。 今年1月,日本驻中国使馆、领馆发放签证数比去年同期增加近5成,约40万件,各大日本传媒都相信今年也能期待春节假期迎来中国游客爆买高潮。 股跌币跌双重灾 东京许多零售商店瞄准中国春节假期,各出奇策吸引中国游客,“日本堂”也推出春节商战措施 BBC中文网记者在春节长假期间的2月11日走访了位于东京新宿的免税店“日本堂”,希望目睹今年中国游客“爆买潮”,不料日本堂股东原田优美说:“我自己从去年8月开始、周围有人说从去年7月开始中国游客购买力不行了,比2013、2014年爆买高潮期差得好远。” 原田是加入了日本国籍的华人,21年前来日本,经营免税店生意20年。她认为急剧滑坡的中国游客购买力主要是中国股市下跌、人民币贬值,“中国股市好、人民币兑换高的时候,再贵的东西都有人买,前两年免税店忽然多了好多,但去年下半年就不行了,现在最新的购物动向是买医药品这些廉价和实惠的日本货。其中大概3、40岁的游客最具购买力,年纪大的游客很多人来了也可能一分钱不花就走,但整体来看大家都在省钱”。 对记者不解日本传媒为什么在过去半年广泛报称中国游客爆买现象,原田说:“他们是起哄、是托这个市,我这里经常有日本传媒打电话来说要来采访,我说了实情,他们就不来了”。 “识途马”购物变化 不过原田也承认,作为面向团体旅客经营的免税店,生意清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访日中国游客现在自由行多、团体客少。“不错,游客人数是在增加,但消费额减少,而且很多是第二次、第三次来,来过日本一次的中国游客一般就不会再参加旅行团。第二次、第三次来,想买的东西也会不一样,可能家里电饭锅、马桶座板都已经有了”,她说。 在日本经营免税店生意已经20年的“日本堂”董事原田优美 原田还说“中国人反日感情还是很普遍,所以很多没来过日本的中国人不想来,倒是来过、亲眼看过了,就有不少人会想再来。因为日本安全、汉字通用,所以很多人再来就会选择自由行”。 访日中国游客自由行通常三、五人结伴而来,目前日本一些旅行社也开始瞄准自由行中国游客,推出六人包车服务等。日本堂也在争取做散客生意,为了迎合游客购物,店里每天实施顾客调查。记者在店里转了一圈,看到陈列的商品以日本生产的药品、化妆品居多,但也有一个贩卖高价“南部铁瓶”和古董“浮世绘”的角落。店员对记者说“还是有人会买这种高价品”。 说起日本货,原田感概地对记者说:“这个行业里,做真的生意非常难,20年前我看到有人把在韩国、台湾生产的东西换个日本包装,就算‘日本制造’,当时我想‘你们做这种假生意,一定迟早被揭穿,做不久’,可是他们现在不但在,而且生意还越做越大”。 “变化也是契机” 日本官方电视台NHK上周五(2月12日)报道了中国游客爆买向廉价商品转化的新闻,报道还引述银座高级百货店称“今年的印象是中国游客没去年那么爆买”。同样针对自由行散客的百货店也感到中国游客购物动向受到了影响。 但NHK在一个专门分析日本零售业围绕中国游客的“春节商战”是否会继续的节目中说,中国游客爆买力降低可能也与中国政府抑制携带外汇出国有关。理由是“中国政府最近加强机场严格检查出国携带的外汇,可能是中国经济严峻中,政府促进国内库存商品流通的手段”。 分析也说,从东京美容院、香川县乡村餐馆增加了中国游客的动向来看,中国游客访日消费“从‘购物消费’转向‘行动消费’”,并指出“现在断言中国游客爆买已过时还太早,但变化也是契机,不但零售商店需要尽快应对,也可能正是各地吸引中国游客的契机,期待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访日外国游客制造的经济效果在日本各地扩大”。 (责编: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