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5
854
output
stringlengths
3
1.15k
如何選擇明師
找明師,大智度論卷九揭示了四個要點,稱為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義不依語。第三,依智不依識。第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我們常聽說孩子出生是來討債的,父母和子女的關係真的是相欠債嗎?
這種說法是中國人的一種通俗講法,站在佛教的立場,親子關係是從無量世以來彼此結了緣而成為一家人,結緣的時候,可能在互動之間有過傷害或幫助,這互相的幫助或傷害,有的多有的少。若是彼此幫助得多,親情就會相當濃厚。 不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完全一點摩擦也沒有的情形很少,因為彼此都是凡夫,也都有煩惱,總是會有一些摩擦。雖然彼此之間有幫助,但也常發生摩擦,因此也就會相互虧欠了。在彼此互欠的關係裡,不是哪一個是欠債的債主,或哪一個是負債的人,而是互欠。 當孩子難帶時,我們所付出的苦心更是加倍,此時也最能體會父母恩重難報呀!所以,我常常跟父母們說孩子難帶,你才知道做父母不容易,也才知道自己小的時候,父母多會帶自己,此時更能感恩父母。 遇到不好帶的孩子,才知道要感恩父母,當自己也學會很多方法耐心把孩子帶大,自己也能成長得更多遇到小孩很好帶,這表示孩子是來報恩的,不用花太大的力氣,他一下子就長大了!這怎麼能說他是來討債的? 所以,從這兩方面思考,孩子都不是來討債的,他們是來幫助自己,是菩薩恩人,是來報恩的。
應該用科學觀點解釋佛法嗎
科學之母是哲學,哲學之母是宗教,宗教才是宇宙的根源人生的大本。用哲學討論宗教,已有所不及,何況用科學來探究宗教的奧祕。所以說,科學僅及於物質世界的分析和探究,當然無法說明或表達佛法的真諦。
情殺事件讓人害怕,有割斷女友咽喉潑鹽酸毀容在飲水裡下毒等。愛情不是很美嗎?為什麼愛情會讓人殺人,如此醜陋不堪?
人的占有欲是與生俱來的若只有愛而沒有占有,就是神仙了,那是宗教的大愛,是講奉獻的。男女的情愛是排他的,有人就是自己沒法占有,天下人也別想。 自古就有的殉情故事,成為東西方文學作品裡美麗的題材,像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羅密歐與茱麗葉但是,文學作品很少表現無法占有就殺掉對方的故事,因為不美,而且殘酷! 情殺,是人不如禽獸之處,因為動物絕不至於因無法占有就把對方殺了,只有人類。不論是清大女學生的情殺案,還是高雄割喉潑酸案,都是強迫別人要愛自己的悲劇,完全在於不尊重對方的意願。 如果你尊重對方愛或不愛的意願,就不會強迫別人非愛你不可否則,遷怒對方,甚至把人殺了,這樣的愛太恐怖。奉勸有這樣念頭的朋友,找你信任的人談談,暫時冷靜一下,別輕舉妄動。 曾經有位男孩子來找我,他相戀五年的同居女友要離開他了。因為女孩子的父母覺得男孩子的脾氣不好,常欺負女兒,所以不准他們在一起。男孩子對我說師父,我不想活了!她的父母從中作梗,破壞我們,我想先殺她全家,再自殺!阿彌陀佛,生命可貴呀!我說,解決感情問題得理性處理,不要感情用事。你先冷靜幾天。剛分手,別去纏她,你先反省自己的過錯,以後有機會再談一談。如果對方又拒絕,我們再說。男孩子聽進去了。原本要殺人再自殺的,暫且按兵不動,在家閉門思過,也沒有再來找我。 過了兩三年,再遇到這個男孩子,他已經結婚了,新娘竟然是當初那個女孩子。謝謝師父!男孩子告訴我我聽您的話,不去糾纏她,仔細想想,還是我錯得多。問題在我,所以我向她賠罪。 原來女孩子當年接受他的道歉,也帶他去向她父母賠罪,男孩子誠心下跪,懺悔他曾經讓女孩痛苦。見他誠心,對方父母也原諒他了。 一樁原本可能是情殺與自殺的悲劇,經過冷靜和懺悔,還是轉成喜劇,現在他們的婚姻也很美滿。所以,遇到感情問題,要忍住一時衝動,找人談一談當一時的激憤過去,就知道衝動可能鑄下大錯,即便好姻緣也可能錯過如果不屬於你的,冷靜之後,就讓它淡去吧! 莫棄養寵物
家人是基督徒,常批評佛教,請問怎麼辦?
包容他,不要跟他談論佛教,會害他造口業。
阿彌陀經說些什麼?
阿彌陀經是修習淨土法門的重要經典,主張以信願行,持誦彌陀名號,念到一心不亂,即能隨願往生西方淨土。但是除了念佛以外,自己的身口意行為也要清淨,還要修三福淨業,否則仍然是不能去淨土的,這也是一部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佛教的人生是苦是什麼意思?
世間的一切事物,不論心理生理物理現象,都是變化不居,生而必滅的。簡言之,就叫諸行無常。可是在如此無常變化當中,眾生總是執著有一個實在的自我。當面臨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時固然感到無比痛苦,就是擁有青春健康權勢尊榮眷屬美滿事業有成等,也不能長久。何況起惑造業,隨業遷流,生死死生,無止無休!這就是人生是苦的道理。
老是夢見已故親人,這是怎麼回事?
地藏經說這是已故的親眷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我們可以念經或作功德廻向給衪,懇求諸佛菩薩神力令其離苦得樂。
佛教的授記觀念是什麼
在佛經中的授記是指佛陀為弟子們預告,親證菩提的時間,古代的傳法授記,傳的是心法,以心印心心心相印,不需要儀式。在中國的禪宗,早期並沒有授記的行為和儀式,到了晚近的叢林寺院,為了選拔和預定主持寺院的後繼人選,在遴選以後,也會舉行授記儀式。中國的禪林,授記時,有法卷的頒發,也未必是選拔已有證悟經驗的人,授記以後,目的在於傳承主持寺院的職位。
禪宗就是禪定嗎
不是的。禪宗和禪定是有分別的。禪宗固然主張參禪習定,凡是禪定,卻未必就是佛教的禪宗。
我長得醜,要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
其實美醜都是很主觀的,不要給自己貼標籤每個人一定都有優缺點,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就愈快,對自己的信心也會愈堅定起來,要記得,觀念和行為可以決定一切。
許多父母對兒女長大,選擇職業方向時,沒有按照父母原有的規畫走,感到失望,覺得兒女翅膀硬了,不甩老人家了可是,兒女認為有理想要實現。如何調適兩代的期望差異呢?
父母以老馬識途的經驗,看到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希望替子女指出一條路,至於判斷是否正確,往往必須靠資訊的蒐集。 以目前來說,年輕人得到的資訊,可能比父母更多元不過,父母親的建議仍值得參考,同時加入自己的思考與本身的條件,才能對未來有更好的判斷。也就是說,除了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外,也要有務實考慮。因為興趣可以當作生活的條件,不能當作謀生的技能,中國人常說人有一技之長,可以免於飢凍。就是這個道理。 年輕人談理想,首先必須能養活自己,而不依賴父母,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思考理想抱負,如果連生活都有困難,又如何談理想呢?但是,執著於傳統認為萬無一失的好工作,也不一定保險,比如過去銀行業的工作常被視為金飯碗鐵飯碗,現在的銀行體質已改變了,不只裁員,甚至可能倒閉或是被合併,已經不再是金飯碗了。 父母的期望也必須考量子女的能力。沒有音樂細胞的人,要如何成為音樂家?孩子不喜歡做生意,卻可能是作育英才的好老師。孩子的興趣和天分,都要納入考慮。 不過,年輕人剛從大學畢業,對於世界的認識可能還不是很清楚,要精準選擇事業方向,可能會有困難。我認為,可先選擇比較安全能讓自己生活較有保障的工作,然後騎驢找馬,利用時間,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再去尋找是否可以開創新的天地。 曾有一對父母帶著年輕孩子來看我,父母很高興說小孩要去讀警察大學,來看師父拜佛求平安。但他的兒子,好像對這個父母心中認為的好學校不感興趣,他不想當警察,滿腹委屈。 我問他警察界最有名的人是誰?他立刻回答李昌鈺。我說李昌鈺是臺灣警察出身,卻揚名國際。你只要鍥而不捨,也會有自己的成就。 我告訴他,沒有一個行業是最好的,也沒有一個行業是不好的,要看投入行業之後,是否能夠盡力合群奉獻學習成長。如能把握這個態度,行行都能出人頭地。 老來養孫負擔重
阿含經說些什麼?
阿含經記錄佛陀來往各地,解答弟子居士日常生活中,和宗教修行相關的種種問題,如同孔子周遊列國與門人的對話集論語,是十分生活化貼近人心的佛典,富含人生哲理與生命實相。
什麼是業力?
業力是我們以前做過的事說過的話想過的念頭而構成的一種力量。因為這股力量,有的人會產生結果,有的人不會產生結果。會產生結果的,就是業的力量比較強。
家人是基督徒,常批評佛教,請問怎麼辦?
各有因緣,何必在意。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嗎
加持的功能,來自咒力願力和心力,加持的力量,即是轉變被加持者的心,主要在於幫助被加持者安心安身而度過難關,加強他們的勇氣和毅力來面對現實。
常有人自覺能力差力量小,對社會家庭沒有影響力,而力不從心或放棄自我,如何轉變此一負面的人生態度?
佛經裡有許多故事告訴我們,雖然個人的力量很有限,可是當你有心要利益這個世界的時候,它就會產生力量。 像其中有一則故事一隻小鳥看到森林發生大火,很多鳥獸都爭相倉皇逃走,不能飛走的逃不掉的都被燒死了。此時小鳥發了一個願無論如何都要去救火!於是牠用翅膀沾著湖裡的水,在失火的森林上面灑水。或許這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似乎有點不自量力,但是牠的願心感動了天地,因此降下一場及時雨,森林裡 的大火就息滅了。1 從這個故事我們體悟到,人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就不要對自己失望,因為對自己失望就等於放棄自己若選擇自殺,那是逃避責任。即使現在逃掉了,未來還是必須償還。 所以,我們遇到了問題或狀況,不要忿忿不平憂愁苦惱,有時是時機還未成熟,這也沒有關係,現在不能做大事就做小事,現在沒有辦法賺大錢就賺小錢。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只要你有求生的意志,不管生病也好窮困也好,都能夠生存下去。
什麼叫做易行道與難行道
易行道是便利自信不足罪業深重的怯懦眾生,仗佛願力往生淨土者,經過極長的時間,修慧離煩惱,至位階不退後,仍需到世間廣度眾生,修菩薩福德,方能成佛。難行道是捨生受生,親近無量諸佛,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我執消融,福慧增長,無我的大悲究竟圓滿之時,即是成佛。
近日常有自殺的消息,有些人是因日子不好過,生病欠債事業失敗感情破裂等有時候活下去,真的不容易!面對受苦不想活的人,我們該怎麼勸說比較好?
自殺,已經連續好幾年是臺灣十大死亡原因之一了。平均幾個小時就有一個人自殺,這對社會是很大的損失。引起自殺的原因很多,有人說是媒體不好,報導太詳細,讓人會模仿自殺也有人說是政治太亂,讓人民很苦悶也有人怪罪是社會風氣敗壞,讓人失去心靈的平衡,內心價值觀混亂等。 其實,自殺大部分是與心理精神疾病有關,憂鬱恐慌妄想等症狀。曾經有人告訴我,老是有個人在他耳朵裡說話,叫他去死。可是我並不想死。他會跟那個聲音對話。不行,你快去死!那個聲音一直命令他。 我勸他去看醫師,乖乖吃藥,後來聲音就不見了。 有時,我也告訴信徒,如果睡不著,就念觀世音菩薩。如果念佛菩薩的聖號也不能安定你的心,那就去看醫師,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有人說生不如死,其實這是不清楚生命的價值。人的一生是有特殊任務而來的,生命是一種過程,此生之前還有生命,此生之後,也仍然有生命。這一生的任務沒完成工作沒做完,你不能先走走了,就是對生命不負責任就算硬溜走,下一輩子還是要接著完成的。 在生命中,我們各自有要完成的功課,有我們要奉獻的,這是不能逃避的,否則只是延續到來生而已。佛教徒是藉著這樣的生與死的信仰,來理解人生的苦難,如此就會明白自殺不是一了百了。人生裡的問題也還是問題,你只是暫時拿死亡來逃避,終究還是要面對的。 我相信,人的每一段生命劇本會不同,但困境會重複自殺是對生命的毀約,因為你臨陣脫逃,沒有按照劇本演出。 有人常說生命無價。勸人愛惜生命,雖有道理,但我覺得還不夠具有說服力。生命不是用價值看,而是義務。生命再苦,也要過完,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最後放下它。 生死像睡一場覺
魔考是真的嗎
魔考的觀念,是出於一般被稱為齋教的民間信仰。佛教不是定命論和宿命論,而是努力論。一切的災難與不幸,都是來自過去所造的,要以正確的知見和精進的修行,來作合理的改善。所以魔考在佛教是不能成立的。
為何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
佛教有所謂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這樣的說法,這是不是指讀了楞嚴經就能開悟,念了法華經就能成佛呢?這不一定,因為很多人不但讀過楞嚴經與法華經,甚至還專程聽課,可是聽過許多堂課,卻仍然沒有開悟的消息。雖然讀楞嚴經,不一定能馬上開悟,但至少能夠讓人減少一些執著和煩惱,雖然聽法華經也不一定能一聽成佛,卻也能讓我們踏上成佛的第一步。但是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這兩句話,為什麼會流傳開來呢?開悟的楞嚴因為楞嚴經是釋迦牟尼佛對阿難尊者所講,雖然阿難尊者以多聞見稱,聽了很多佛陀所說的法,可是始終沒有證得阿羅漢果,因此釋尊希望他聽了楞嚴經以後開悟,可是他並沒有因為聽楞嚴經而開悟,而是在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自己放下了所有一切依賴心才開悟,得證阿羅漢果。楞嚴經雖然未必能使人開悟,但是經裡最重要的部分,是二十五位大菩薩的修行開悟經驗。介紹二十五位大菩薩是用什麼法門開悟的,每一位菩薩的法門都不同,開悟之後他們的層次都相同,就像是有二十五個人從不同的門,進到同一個屋子裡。雖然進去的門不一樣,但都到了同一間房子裡。所以佛法開悟的法門,是因人而異,這二十五位大菩薩,有地藏菩薩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每一位菩薩都說出他們開悟的經驗。因此,楞嚴經是談如何開悟的佛經,但並不是說讀了楞嚴經,就一定會開悟。成佛的法華至於為什麼說法華經是成佛的法華呢?因為佛陀說法說了四十九年,到最後快要涅槃時,先說法華經,再說涅槃經。佛在說法華經時,為了使所有聽過佛法,修行佛法的人,不管學的是小乘或大乘,都能回歸於真正的佛法,釋迦牟尼佛就說﹁你們現在回來,都要成佛,過去你們有的學聲聞法,有的學緣覺法,有的學菩薩法,現在全部要回歸於唯一的佛乘,這是最高最後最究竟徹底的法門。﹂法華經告訴我們,人人都必須成佛,應該成佛,最後一定成佛,因此後來的佛教徒就說法華經是成佛的經典。
佛教是不孝順父母的嗎
佛教是極端崇孝的。佛經中說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佛教的修持,雖以出世離欲的出家生活為可貴,但也不強制人來出家,甚至在戒律之中有明文規定,父母不允許的,便不能出家如果父母貧窮而無人奉養時,出了家的兒女,仍應盡心奉養,否則便得重罪。
佛教中三寶是什麼意思?
所謂三寶指的是佛法僧所以稱為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受用無盡,非世間諸寶所能比。由三寶的化導,可以使人平安地在人間生活,更可使人在人間離苦得樂。所以三寶是寶,並且是超出於眾寶之上的眾寶之寶。
新聞報導說有個三歲孩子全身被刺青,據說,刺青的痛感跟生產差不多,非常疼痛。怎麼會有人忍心對孩子下毒手呢?是不是人心本惡,不然,怎麼做得出來?
這個案件裡的虐待行為讓人非常震驚,應該是非常特殊的個案,但我想,不論在臺灣或中國大陸,在東方或西方,全世界都可能有這種極度的虐待者存在,但這畢竟是少數,不是普遍的現象。我們可以由過去歷史上的許多記載,甚至由戲劇中看到,這種有虐待狂的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民族都有,但並不普遍,而是極少數的個案。 這種人怎麼產生的?心態怎麼會這麼狠毒?我不是變態心理學家,不懂這種人的變態心理怎麼來的,但是我想,可能有幾種原因,一種是突發性的,一時之間受到什麼刺激,或是生理上有些變化,例如受到藥物的影響,或是社會環境刺激他,才做出這種事。所以,有些人平常看來好好的,卻在盛怒或酒後,一時衝動做出喪心病狂的事來。 另一種可能是,施虐者出生時就帶著某種特殊性情,對別人的痛苦沒有憐憫心。在我小學的時候,有位同學常常打人,即使被學校處罰,他還是變本加厲。他仗著身高體壯,大家怕得不得了。後來聽說,他長大後被槍斃了,因為做的壞事太多了。 第三種可能的原因是,施虐者從小沒有得到關心和愛護,因為很孤獨,形成仇恨的心態,認為世上沒有一個好人,沒有人對他好,每人都不值得愛,所以他的心沒有愛。但是,這並不是說,童年沒有得到關懷的人,長大就一定會變壞。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雖然受到惡劣的對待,很辛苦地成長,卻能反省,由孤獨走出來,反而更能幫助同樣受苦的人。 這個案件裡虐待小孩的人,據說有吸毒習慣,是社會邊緣人。他打了小孩,還說刺青只是取樂,聽來很沒有同情心。但站在宗教師的立場,對這樣做壞事沒有感覺的人,不是要恨他殺他,而是要思考如何幫助他。 專業戒毒或心理治療,要由醫療專家判斷。但值得關心的是,像這種邊緣人,臺灣兩千三百萬人裡一定還有,該怎麼辦呢?社會應該讓邊緣人不再邊緣,讓他們能夠進入社會核心,這需要付出時間,付出愛心。 但是,誰來做呢?政府有責任從制度上解決。民間也可以盡一份力,比如設立戒毒所,設立地方的孤兒院。照顧被社會忽略的人,大家都有責任。 不必靠整形建立自信
有一家丹麥報紙刊登嘲笑伊斯蘭先知的漫畫,引發伊斯蘭國家怒火,攻擊北歐國家大使館,還發動抵制丹麥產品,有家丹麥的乳酪公司,因業績下降而裁員。有人說,穆斯林太小氣,因有許多人拿聖母和上帝開玩笑,並沒什麼問題。宗教不是與人為善嗎?
每個宗教看待自己的神教主先知,都是十分神聖的,這是所有宗教都相同的。不只是單一宗教的國家或民族,會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在多元宗教的社會裡,除非對自己宗教沒有那麼虔誠,否則對諷刺他們的先知教主聖人,都會覺得像自己的祖先被辱罵一樣難以忍受。 這是大家必須要先有的認識。多元文化的民主社會中,不同宗教之間難免會互相爭執。如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討論,不能以侮辱或譏笑歧視的態度來相待。 當然,在思想開放的社會,允許對自己的信仰先知教主聖人或者經典的某些部分感到懷疑,這懷疑不是懷疑神和上帝,而是懷疑傳說中的消息。因為站在現代人講求科學實證的立場,對許多神蹟的記述難免有懷疑。 不過,懷疑背後仍是一份尊敬。以幽默的態度來諷刺宗教,在西方歐洲哲學家中就有好多位,認為教會的上帝無法令他們認同,教會傳播的訊息,也無法使他們服從。這樣的懷疑,卻造就現代文明的起飛。這是新知識的開放,西方社會並不認為這是褻瀆上帝。 臺灣民眾看到穆斯林採取暴力反應,無法理解,歐洲與美國人也無法理解。但穆斯林卻覺得被歐洲國家所歧視恥笑,而無法忍受。依我看來,這不一定是宗教問題,還有文化差異種族差別的癥結。 像這次事件中,各大洲有穆斯林的國家或地區,多少都有些抗議反應,只是激烈程度不同而已。並不只是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人,東南亞的穆斯林,包括馬來人印尼人印度人,以及非洲的穆斯林,不同種族的穆斯林都表示對諷刺漫畫的抗議。 我們同情穆斯林的舉動,也要呼籲伊斯蘭兄弟們,試著以多元宗教的立場,用理性與智慧來處理這樣的爭端,切勿用暴力來反應。通常用了暴力,本來是該贏得同情的,卻變成有理說不清。 以禪修戒毒
怎樣修行佛法?
任何時候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吃飯的時候專心地吃,走路的時候用心地走,看書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看書,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的人 。
為何說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所謂經藏,是佛所說的全部經典。佛經是釋迦牟尼佛對當時的弟子們所說,在不同的場合時機,針對不同的對象,開示說法亦有不同,後來弟子們做蒐集記錄。這些經在當時並不是一部一部呈現的,只是因為在不同的場合演說,主題不一樣,每一個主題,就變成了佛教一部經典。現在我們所熟悉和普及的佛經,只有十幾部經常為人誦念講說。可是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說的經典有長有短,短的只有幾十個字,長的有幾百萬字。這些經典是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佛陀所講的不同法門,但佛法的原則完全相同。因此讀經要把握兩個要點,一是多讀,另一是精讀,兩者都是深入經藏。多讀與精讀多讀就是把所有的佛典全部讀完,這不是件簡單的事。所謂深入經藏,廣義來說是深入三藏,就是經律論。經律是佛說的,論是佛的弟子和歷代祖師大德根據佛的經典,加以解釋和分析,重新把它組織起來,有系統地介紹佛法。經律論全部能夠通曉,稱之為三藏法師,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所謂精讀,是清楚明白經典裡的每一句經義,熟讀則是把經文背熟,這些讀法都能讓人增長智慧。如果能夠精讀一部經,或是熟悉某幾部經,則對整個佛法也就能夠貫通。所謂一門通,門門通,精通一部經裡的經義,一定需要參考很多的經律論,但是精讀自己正在讀的這部經是最主要的,其他的都只是參考。依這部經典為中心,其他的經典做背景,來深入理解。這樣做雖然只讀精一部經,其實對整體佛法也能掌握要領。譬如現在要能讀完整部的大般若經和華嚴經並不容易,但還是有人發願一部部一篇篇地精讀,甚至於是一篇篇地抄寫經文。法華經也有人讀誦抄講。中國有幾部重要的經,例如金剛經楞嚴經和圓覺經,如果能夠讀熟,也可以貫通整個佛法。選擇與自己相應的經典因此,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並不一定要把經典全部背熟,或是全部看完,而是要選擇一兩部與自己相應的經典,深入了解思惟,並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少煩少惱,就是智慧的增長。
如何一門深入
雖說法門無量誓願學,但做為個人修行的方法,應當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方法的本身沒有錯誤,持久修行,必有效果,雜修雜行,能夠成就善業,不易成就解脫業。
佛教是厭世與出世的宗教嗎
佛教的宗旨,是在解脫生死,為了厭離這個苦多樂少的世間,所以要求解脫生死。可見,佛教是厭世的,也是出世的。然而,佛教除了自己出離,也要設法使一切眾生都能出離。所以必須是更深入更擴大地入世才能化導群眾,為了化導群眾。所以正信的佛教徒,無有不以入世為手段的。可知,厭世是入世的啟發,出世是入世的目的。
佛教起源於什麼時期?
佛教的成立,應當是釋迦牟尼在現今印度的佛陀伽耶證得無上正覺之後,前往波羅奈的鹿野苑初轉法輪,度化了過去曾經伴隨他修苦行的憍陳如等五位侍者,成立歷史上最早的僧團,至此,佛法僧三寶具足,佛教於焉成立。這就是佛教的起源,時當公元前五百年頃,尸修那伽王朝的時期。
學佛是要找個心理依靠嗎?
對於沒有自信心的人,有一個信仰的對象可以依靠,對他有幫助。但是,佛教不只要信心外的佛菩薩,也要信自己。如果自己沒有自信心的話,信對方沒有用,自信信他,才能夠感應道交。學佛的人,是以安心來做為安身的基礎原則,以安人來完成自安的功德。
如何在生命的逆境中,將受傷瞋恨的心轉為感恩心,並感恩傷害我們的人?
感恩的意思是說,我從對方身上學到了經驗,使得自己更成長更提昇。受到傷害,是很痛苦的一樁事,被折磨也是很痛苦的,但是往往也是鍛鍊自己意志的時候。在這樣的狀況下,還能一步一步走得穩,跌倒了再站起來,這種人是最堅強的。 我年輕的時候,批評我打擊我的人很多,當時我覺得不舒服,也真的有一點埋怨。但是他們看不起我的時候,我就想到這是我的業障,如何消業則是我的功課。 譬如當年我要去日本留學的時候,原本已經有一位馬來西亞華僑準備提供我全額的補助,讓我在日本能好好讀書。結果有一位法師跟他說了一些話,說資助我等於害了我,因為到日本留學的出家人幾乎都還俗了,這位華僑因此就不資助我了。那時,我真的感到非常痛苦,後來想一想,為什麼一定需要他的支持?如果他不支持,我就去不成了嗎? 最終我還是去了,我去日本的時候身上沒有什麼錢,只有一張飛機票和三個月的生活費,學費都還沒有著落就去了,心想到了日本以後自然會想出一些辦法的,因此鼓勵自己要堅持下去,後來我還是把書讀完回來了。 我回來以後,第一個想感恩的人,就是當時阻撓我的那位法師。
業障頻頻現前,請問是否修行得力?
不一定,大多數人業障現前會障礙用功,當業障現前時,我們要知道如何去懺悔,首先,要承認自己造過惡業,減少慢心和我執。當自我變小,業力就不會那麼晦重了。因此在業障現前時,在佛前懺悔是最有效用的。
佛教對於女性地位的看法如何
佛教有些戒條是針對比丘而說的,這是在修持過程中所採的方法和防範措施,未必表示對女性的歧視,佛教亦有許多經典都有申張男女無差別論,我們不要強調佛教男女兩性的絕對平等或不平等,應該接受佛的教示,所謂法住法位,各有其立場的本位,各守其分,各盡其責,彼此尊重,互相協助
佛教說的不二法門是指什麼?
不二法門的出典,是維摩經。以佛心看,眾生界皆同佛界以眾生心看,佛世界也不過是眾生世界以執著心和煩惱心看,這個世界是眾生的五濁惡世以智慧心和慈悲心看,這世界就是佛國淨土。
持咒有用嗎
有用,但要相信才有用,不相信則沒有用。
怎樣成為一個佛教徒呢
若要成為佛教的教徒,必須經過三皈的儀式,這一儀式的重要性,也像國王的加冕總統的就職以及黨員的入黨等,是打內心表現出來的一種效忠的宣誓一種懇切的承諾一種渴仰的祈求一種生命的新生一種虔誠的皈投,所以這在佛教看得極其重要。
如何加入佛教?
到一處正信的佛教道場,禮請一位法師做為皈依師,由他代表三寶依三皈儀式來接受你的皈依。儀式完成,你便算是加入佛教,成為三寶弟子了。
為何有巴利語佛典?
交通發達的今日,到泰國緬甸寮國高棉柬埔寨斯里蘭卡古稱錫蘭等區域旅行,距離早已不成問題。不過,如果想要通行無阻溝通無障礙,在這些語言系統各不相同的國家,除了使用國際語言─英語外,還有一種語言能夠將這幾個國家串聯起來,搭起彼此間交流的橋梁─巴利語。南傳佛教的經典語言巴利語是什麼?為何如此神奇,能讓這些語系迥異的國家,有了相互一致的溝通管道。時序追溯至佛陀入滅後的三四百年間,佛教分裂成兩大派系上座部和大眾部。向南傳播的上座部,傳至錫蘭時,多以印度南方的方言巴利語記錄經典,後來稱為巴利語系的佛教,又名南傳佛教。現今盛行於泰國緬甸寮國高棉柬埔寨斯里蘭卡等地區的佛教,就是隸屬於南傳佛教,他們所使用的南傳大藏經,即統一以巴利語記載。因此,這些國家雖然是個別使用自己的語言,但有趣的是,比丘們彼此卻能夠以巴利語自由交談,甚至還創造出古老巴利語中所沒有的新語彙,例如火車飛機電腦等。巴利原意是經典屬於印歐語系的巴利語,是印度中期雅利安語中,早期的地方語言之一。巴利的原意是經典,遲至十四世紀之後,巴利語才成為此種語言的名稱。巴利語和梵語源出同一語系,二者同形的語彙達總數的五分之二,但有別於梵語的精緻優雅縝密和人工化,巴利語是沒有人為成分,不經刻意雕琢的俗語民眾語,亦無可供書寫的文字。巴利語共有四十一個字母,包括母音八個子音三十三個。它的語音和文法均較梵語來得簡單,因無專屬的文字,所以南傳佛教國家對於傳承下來的經典,便用各國的書體謄寫記錄。一直到西方學者開始研究巴利語佛典後,則統一以羅馬拼音書寫。只依憑翻譯的經典來做佛學研究,將無法體會佛法原始純粹的意境,唯獨掌握第一手文獻─巴利語佛典,才可幫助第二手文獻─漢譯佛典的解讀及詮釋,同時有利於文化的交流。
世界上各宗教對複製人的爭議與接受程度差異很大,佛教講因緣,又是怎麼看待複製人呢?
西方的一神教,例如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他們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只有上帝能夠造人,人不可以違背上帝的意志來造人。試管嬰兒的發明代替了上帝的功能,而複製人更是改變了傳統人類誕生的思想,所以他們沒有辦法接受。 二○○二年我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小組會議的時候,有人問我對複製人的看法,我告訴他們,對佛教徒來講,這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佛教主張,一切現象的產生都是因緣促成的,只要有因有緣配合起來,就可能產生另外一個新的現象,因緣會隨時變化。 自然狀態下的懷孕,一定要經過父母兩性的結合,結合之後母親的卵子受精,然後懷孕,以往的想法都是這樣,事實也是如此。所以,突然間改變方式,可能一時之間要得到多數的人接受,並不容易。 不過,現在的科技,可以促使一個生命誕生,所以無論是不是用傳統的方式,生命都可以產生,這是不能否認的。
佛教是和平主義的宗教嗎
在佛教慈悲主義的實踐下,不會見到可瞋可恨的人,只有見到可憐可憫的人。再從佛教的史實上,佛陀時代釋迦族的迦毘羅衛國受到舍衛國琉璃王的侵滅時,迦毘羅衛的統治者摩訶男,為了挽救族人的生命,寧可自沉水底壯烈犧牲。這則故事,很可以說明佛教是和平主義的宗教。
佛教是主張苦行的宗教嗎
不是。過宗教生活,須避兩種極端。一是耽於享受歡樂的快樂生活,另一是苦行的生活,要避免這兩個極端,佛教稱此為不苦不樂的中道行。
佛教稱為無神論的意思是什麼
佛教不否定神靈的存在,神鬼也是六道眾生之一,但這些東西並不是人類的主宰神或創造神,所以佛教的無神論是不承認有主宰,創造宇宙人類的一神信仰。
佛教相信超度亡靈的功用嗎
佛教是相信超度作用的。不過超度的功用也有一定的限度,超度只是次要的力量,而不是主要的力量。修善的主要時間是在各人的生前,超度雖以修善的功德迴向給死人,地藏經中說,死人也僅得到七分之一,其餘的六分,乃屬活人所得。所謂超度,是仗著家屬親友們為其所修善業的力量,及誦經者的修持而起的感應。
如何辨明臨命終時的魔境和接引
平時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臨終自然感得佛菩薩的接引。如以錯誤的知見求往生彌陀佛國,本意和彌陀的本願相違,就很可能是魔鬼來臨而現佛菩薩的形相。這時補救的辦法,只能請大善知識予以臨命終時的開導。
老是夢見已故親人,這是怎麼回事?
有時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時精神緊張,模糊間彷彿看見,兩種都是幻影,並非真有所見。 最好仍以清淨念頭,念你的佛號,不論做什麼夢,就不要去管它。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發生過的事情還是會在心裡留下印記。法師要我們將人生的困頓逆境當作修行,我們應如何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未來,而不會受到陰霾的影響?
人要前瞻,要往前看而不要往後看。所謂的陰影,有的是自己犯的錯誤,不過那已經過去了,不需要再提起,更不要把自己困在相同的情境當中。或許其他的人會跟你翻舊帳,但是自己不要算自己的舊帳,可以檢討,但是不要覺得痛苦。因為過去的錯誤是因為愚癡,那時候沒有智慧也還不成熟,現在年紀大了經驗也多了,只要不再重蹈覆轍就可以了。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老是處在失敗的心情下,而要面對自己過去的事實,不管過去是不是有人扯我的後腿是否被他人一棒打倒,都不要再陷入被人打倒的情緒中,繼續走自己的路,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此外,也不要回頭報復,像基督山恩仇記那樣,有怨報怨有仇報仇之後才消氣,這樣自己就沒有辦法往未來的路平順地走下去了。要時時想著自己的因果由自己承擔,怨家宜解不宜結,對於他人給予自己的折磨,唯有心存感謝才能化解怨恨。 譬如有些受刑人,一生沒有做過壞事,但是卻一失足成千古恨,犯一次錯誤就進了監牢,服刑期滿出獄後還是要面對現實生活。對於過去所犯的錯,已經接受懲罰坐過牢了,被人看不起沒有關係,只要不再犯錯,並且往前看,終究可以走出一條路來。經過長時間的反省,再加上自己也做了一些修養的工夫,所謂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過去是過去,現在的自己已經不一樣了。 自殺,真的能一了百了?
一般人觀念裡的老有所終,是指有人奉養。這樣對老年人有意義嗎?法師認為老有所終的意義應該是什麼?
我常常舉一些例子鼓勵年紀大的人,我說某某人雖然年紀很大,他們對國家社會還是有很大的貢獻。這些人聽了我的話後就說師父,那些人是從 小就被培養成做偉人的,所以老了以後還有價值。哪像我們這些普通人,是靠兩隻手兩隻腳來掙飯吃的,我現在手做不動腳跑不動,頭腦也不行了,怎麼能跟他們比?他們還講師父,尤其是您,我怎能跟您比,您是修行人,我們不是修行人。 年紀大的人往往對自己沒有信心,總認為自己沒有用了。很多老人聽到我的話,都以為我是唱高調,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但是我跟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例如有一位不良於行的老人家,他沒有讀過什麼書,做苦工退休以後,走路都不方便,還得坐輪椅。無意間,他看到人家撿垃圾,他就想,自己也可以撿垃圾。自己雖然又老又殘,是個老廢物,但是他想,既然垃圾可以變黃金,他也可以讓自己發揮一點作用。 於是他坐著輪椅去撿垃圾,太大太重的垃圾撿不動,他就撿一些罐頭寶特瓶袋子紙製品等小垃圾,撿來分類後每天可以賣兩三百塊錢,一個月累積下來,差不多也有一萬塊錢。不僅他自己可以過日子,還有錢可以做布施,布施給他自己的孫子和一些需要幫忙的窮孩子。就這樣,他過得很好,雖然還是要看病,但是政府有老人福利,他在這項福利的照顧下可以過生活,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什麼是五眼
所謂五眼,除了肉眼天眼外,尚有慧眼法眼和佛眼。
教養好像做來很容易,但為什麼現代的父母都做不好呢?有什麼方法能夠檢視父母的教養資格?
我們這個時代有一個問題,許多人自己都還沒接受到好的教養,就已經為人父母。這種情況下的父母,他們只會生養,卻不會教養,是很可憐的。 家庭的經濟背景和家庭的教養沒有絕對的關係。我看過好幾個大家族,在臺灣是非常富裕的企業界龍頭,他們把孩子教得很好但是也有企業界的大亨,對父母不孝順,兄弟姊妹間因爭產打官司,這樣的作為可以說就是從小沒有好好給予品格的培養。 這些富豪的第一代可能是暴發戶,拚命忙著賺錢忙著事業,沒有時間關心孩子的教養問題,只要小孩有錢用讀好學校,找好老師教導他們好的技術好的知 識,孩子成年後能夠接掌經營自己的公司事業就夠了。這樣,表面上看起來滿體面的,但是因為沒有倫理的教養沒有道德的教養,到了第二代第三代,這個企業就會走下坡,家族也會走下坡。 因此,有一句俗話富貴不過三代,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注重教養問題,如果有教養,多半不會這樣。
一直夢到往生的親人怎麼辦?
念經迴向給他。
請問能否不送孩子上學,讓他在家學習佛法?
佛法是在生活中學習,不送孩子上學是愚痴的做法。
佛教的生命觀是合乎科學的嗎
佛教認為,人的投胎入胎,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但有另一種是由與父母還報的因緣,也就是業力自然促成,不全是因父母的好合相而入胎。所以現在的試管嬰兒,便可能在因緣成熟的情況下入胎投生,佛教的生命觀是非常合乎現代的科學的。
先度眾生還是先成佛
早成佛道救度眾生與度盡眾生方成佛道,二者皆係出於諸佛菩薩不同的悲願。
佛教的世界觀是合乎現代科學的嗎
我們這個大千世界總稱為娑婆世界,我們所處的地球,乃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單位而已,由此可見,佛教的世界觀,是多麼的廣大而又合乎近代天文學的觀點。
佛教起源於什麼時期?
源於釋尊佛陀對宇宙人生真理的探索開始。
當媒體大量報導自殺的消息時,民眾會受到影響,以自殺來逃避困頓和挫折。我們面對這樣的情況,如何學會不盲從不心隨境轉?
我聽說網路上有邀約一起自殺的事情,原本互不相識的人,在網路上號召後就成了自殺族。更令人擔心的是,網路及電視媒體爭相討論如何自殺,甚至還有專書研究自殺,把自殺的方法說得清清楚楚,這類書刊訊息看多了,民眾一定會受到影響。有些人可能是為了愛情學業財務或健康等問題而想自殺,有些人則是莫名其妙,純粹因為好奇而去嘗試。 此外,我們也不會因為閱讀這類書籍或看了這些節目,就能夠幫助別人不要自殺,只能盡量避免接觸媒體的渲染,無論是文字或是影像畫面,這些訊息好比病毒,像SARS病毒一樣會傳染。 現在自殺的死亡比例,比SARS病毒流行時還要嚴重!所以,要把自殺當成是一種流行病,而且是危險性很高的傳染病毒思想病毒,我們除了要在社會大眾間消毒,個人方面也要想辦法防毒。
神道設教也是佛教嗎
不是的。所謂的神道設教,是指鬼神以神仙佛祖等名目,通過鸞壇的迎鬼降神靈媒的鬼神附體所謂仙佛借竅等現象,而形成的民間信仰。很多人由於神佛不分,把民間信仰視為佛教信仰的同類,而且佛教信仰中,也摻雜了民間信仰的現象,以致佛教被誤為是神道設教的亞流。
臺灣有許多外籍配偶是花了大筆聘金娶來的,因此臺灣丈夫會覺得太太是他花錢買的,有人甚至要兒子叫親生母親外勞也有父母替精神病的兒子娶了外籍太太,生了孫子之後,卻把媳婦休了,媳婦不懂中文,只好認了。看見人性扭曲的一面,真令人唏噓!
這些都是人間的百態,是人間的可憐相愚癡相。在臺灣,我們對待外籍配偶的問題,跟外籍勞工的問題,是類似的心態,視他們不如臺灣人。其實,外籍配偶跟外籍勞工比起來,勞工是付出他的體力和時間,配偶卻是奉獻她的身體,同時也奉獻體力和時間,這是更辛苦與無奈的。 外籍配偶的問題,過去臺灣沒有,是到最近十多年才有的特殊現象。大概是有一些男性,年紀很大了還找不到配偶,只好用錢買。臺灣的女孩也有跟外國男人結婚的,卻沒有人說臺灣人賣女兒但臺灣的男人向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用聘金把太太娶回來,情形就不同了。這種現象是違背人權的,人口是不能買賣的,婚姻也不是買賣的。說花多少錢買個太太,以現在的人權來講,是不許可的。 由新娘的角度來看,她們的娘家的確是貧寒,需要夫家給她一點接濟,這也是人情之常。但與其說是用錢買一個太太,不如說是感恩岳家把女兒養這麼大,嫁給你,所以給太太娘家一些回饋,這不是買賣,而是一種感恩。如果存著感恩的心,就不會把太太當成商品。有人要求兒子叫親生的外籍母親外勞,這真是太過分了。小孩如果把母親當成一名勞工,這會是家庭的悲哀,小孩會看不起自己的母親,是因為父親自己就帶頭這樣做。 想想看,假如我們臺灣女孩子嫁給了美國人,孩子叫臺灣媽媽為外勞,你作何感想?或者,你在美國娶了美國太太,太太要孩子喊你外勞,你感覺如何呢?孩子將來又如何尊重別人?這是將心比心。 有些家庭為患有精神病或殘障的兒子娶了外籍太太,等生了孩子之後,便把媳婦休了,趕回她們原來的國家去。這樣的故事原本只出現在傳統戲劇小說裡面,但現在臺灣的現實生活竟然也有,這樣的父母應該再教育,只是利用媳婦傳宗接代,非常不道德。以因果來說,這叫作過河拆橋,吃了果子就砍樹。萬一孫子長大了,問起母親的下落,發現母親被休掉了,一個家被祖父母活生生拆散,孫子會對祖父母怎麼想?是愛或是恨? 對待不同種族不同貧富的人,要彼此尊重。我們既然有緣藉婚姻成為一家人,就要珍惜這樣的因緣,冤家宜解不宜結,來世會是怎樣的因緣,誰又知道呢? 晚年再婚
感情和情緒是一樣的嗎?
情感是人的本能,也是情緒的一部分。情緒是一種連續的狀態,如果僅是一個念頭,不能叫作情緒。情緒是持續性的有波動的情感狀態,而比較穩定的,不是那麼起起伏伏的則稱為感情。 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或是親情友情,都是屬於感情的層次。感情不會有很大的波動,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不舒服不快樂,它不是痛苦,而是一種力量,讓自己生存下去的一種動力,也是一種助緣。
未來的社會還有人出家嗎
只要正統正信的佛法存在一天,出家之門就永遠敞開,出家的路,還是有人走的。如何在未來社會開發出家生活的環境,需要用我們的智慧做深遠的考慮與策畫。只要有人以大悲願心發心出家,他們就會在任何艱難的情況下,披荊斬棘,走出他們的康莊大道。
關公屬於佛教信仰還是道教信仰?
王爺祖師關公媽祖城隍土地仙姑濟公等,都屬於民間信仰。
現代人小孩生得少,甚至不生,有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獨享父母的愛,卻少了忍讓的機會,有專家說,這是小皇帝的時代,愛與寵的分寸,該如何拿捏呢?
中國大陸因人口太多,必須要有所控制,二十多年前就限制生產,推行一胎化,每個家庭的獨生孩子都像小皇帝一般,這問題至今沒有改善。 在日本,老人多,社會是高齡化少子化在美國,新移民家庭較不會有獨生子女的問題,但高知識水準的家庭,這些高薪的夫婦大都不希望生太多孩子,且這種現象愈來愈多。 至於說,如何對待獨生子,其實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社會環境,獨生子往往是比較幸福,卻也是比較倒楣的。幸福的是,父母會把所有的愛都投入在這個孩子身上,如果祖父母還在世,更視獨生子為命根子寶貝般地疼愛。總之,獨生子獲得多方的關懷照顧,可說集眾愛於一身。 但獨生子因沒有兄弟姊妹陪伴著一起長大,往往個性比較孤僻,因而和其他家庭的孩子不一樣,反而會很羨慕一般家庭的小孩。如果因為是獨子,父母不忍心管教,孩子變得驕縱任性頑劣的可能性便會增加。我們看竹林,如果一片竹林,每根都長得很直,但零星長大的竹子,可能就會長得歪七扭八。因此環境影響很大,如果樣樣遷就小孩,不去管教他,反而是害了他。 我曾經遇到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士,他受了很好的教育,卻找不到工作,也娶不到老婆。有一次他來見我,他說人生很灰暗。我問他你一表人才,又受了高等教育,人生怎麼會灰暗呢? 他說很遺憾自己是獨子,因父母疼愛,從小就任性天真傲慢。大學畢業時,父母過世留下一些財產,但因不會理財,加上幾次投資上當受騙,如今錢都沒有了,也沒有手足可以互相扶持和商量,現在是一片茫然,後半輩子不知怎麼過下去?我對他的建議是面對現實的生活,勇敢地重新開始學習和適應,還是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這是他身為獨生子的悲哀。希望獨生子的父母要以正常方式來管教孩子,用錢做人態度都要好好教導,如此長大才能成才。 青少年為何迷戀網路?
什麼是四大天王?
就是東方持國南方增長西方廣目北方多聞的四位天王。此四天王居須彌山腰,各化一方,是欲界天最低的神級,統攝著人間各類鬼神。他們常護持佛法,守護世間,令一切邪惡鬼神不得破壞三寶,傷害眾生,因此稱護世四天王,又稱護國四天王。我國許多寺廟的第一重殿為天王殿,殿內就有四天王的塑像,被奉為佛教的護法神。
佛教說的第八識是什麼?
唯識學派主張人的生命主體,不是固定的靈魂,而是變動不已的識。識有八個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第八阿賴耶。生命現象的表達是靠前六識,善業惡業的出納經理是第七識,善業惡業的倉庫則是第八識所以第八識是生命的根源。在凡夫,是虛妄染汙的,稱為識至成佛,是真實清淨的,稱為智。所以學佛就是要轉識成智超凡入聖。
為什麼佛教徒不算命?
佛教徒深信因果,所以不算命。
佛教裡所說的色相是什麼意思?
有形有阻礙可見可不見的物質體的總稱。
佛教說的不二法門是指什麼?
不二法門是指超越相對差別的概念,諸如色心能所內外有無生滅常斷一異來去垢淨增減真俗解縛高下大小偏圓權實事理因果性相體用自他依正,以至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聖諦等等,而直顯絕對平等如如的不思議教法。
為什麼要誦經?
佛教很重視寺院誦經,把早晚課誦佛經當作重要的功課,誦經到底具有什麼意義呢?誦經誦給誰聽?中國的民間信仰認為誦經是為了超度亡靈,其實這是似是而非的觀念,佛經是佛陀當時說給弟子們聽的法,讓弟子們可以依此持戒修定與發慧。佛經中亦有記錄著諸佛菩薩如何修行,羅漢如何成為羅漢,佛如何成為佛,並且要我們了解為什麼要學佛?以及自己是不是也應該修行成佛?這都是佛經要告訴我們的重要啟發。心中明鏡誦經有什麼功用呢?誦經的功用很多,它就如同讓我們拿著一面鏡子做反省,從鏡子裡,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心哪裡髒了?如果沒有鏡子,我們就看不出自己的缺點,無法改進。因此,誦經就是讓心裡有一面明鏡,讓它反應出我們的缺點與需要改進處,讓我們反省自己有沒有照著經典所說的方法去努力。此外,誦經也可以安定我們的身心。誦經不一定要知道它的內容,能知道當然很好,不知道的也沒關係。只要在誦經時,專心地誦,心就能夠安定下來,這也是修定的一種方法。例如當遇到困難危急時,什麼人都幫不了我們,就只有佛菩薩能幫忙,可以誦經來安心。一旦養成了習慣,當我們心中有困頓,對佛菩薩有祈求時,就容易與菩薩感應道交無所求的時候,佛菩薩的慈悲智慧也能讓我們成長,因此要常常誦經,並能成為定課。
禪宗就是禪定嗎
禪宗和禪定是有分別的,中國的禪宗,是重於悟而不重於定的。禪宗固然主張參禪習定,凡是禪定,卻未必就是佛教的禪宗。禪宗是在中國創立的,佛陀的時代,並沒有禪宗一名,而只有禪的工夫和禪的內容。佛教的解脫道的修持法,是以戒為起步,以定為重心,以慧為目的,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三者缺一不可。
墮胎算是殺生嗎?
佛教嚴禁墮胎,墮胎與殺人同罪。
印度教的輪迴和佛教的輪迴有區別嗎?
輪迴的思想,原來不出自於佛教,而是釋迦牟尼出生以前的印度本來就有,他們認為不僅在各類的動物以及有形無形的生命中輪迴,並且也會到草木植物中輪迴。但佛教的根本精神,與其講六道輪迴,不如講十二因緣的三世流轉之說,這才是正信佛教獨有的法門。
人愈老愈怕面對孤獨,看著老伴老友相繼逝去,心裡往往會產生不安與恐懼。我們該如何面對孤獨?宗教信仰是否有幫助?
如何面對孤獨?就是要把自己退回到還沒有出生以前的狀態︰母親還沒有懷胎之前,你在哪裡?又有誰陪伴?人一直以來都是孤獨的,人不一定要等到老年才會變得孤獨,之所以會孤獨,通常是自己的心理精神生活沒有寄託,才會有孤獨感。所以,無論是小孩子青年人,或中年人都會孤獨。 一般人覺得無聊孤獨的時候,會想去找朋友看電影,或者參加一些舞會,與朋友聚會等活動。但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孤獨感是不是消失了呢?不一定。要知道,參加活動的時候覺得好多人在一起很熱鬧,可是一旦結束回家,還是只有自己一個人,所以仍然是孤獨的。 日本曾經有一位非常紅的歌星,他一上舞台就有千千萬萬的人為他尖叫鼓掌,他也相信這些人都是他的粉絲。但是下台後往回家的路上,車裡只有他一個人,回到家以後,洗澡吃東西睡覺都只有自己一個人。他開始懷疑,究竟自己是為什麼而活著? 他左思右想都想不通,後來就想要自殺。他覺得,出現在群眾面前的我是假的我,自己獨自面對的我才是真的我,而真的我是很孤獨沒有朋 友的。雖然那些群眾為我瘋狂,但是他們看到的是在舞台上的我,他們喜歡的也是我在舞台上的樣子。我走下舞台後的模樣,他們沒有看見,就算看到了,也不一定會喜歡。因此,他認為自己是沒有朋友的人而想自殺。 後來他跟朋友談起這個問題,朋友便建議他去參加禪七。他
由於十五歲的少年一不小心就當了爸爸,十五歲的少年少女只好結婚,少年輟學去打工賺錢,少女很想離婚。可憐小女嬰不知誰能接手帶下去,等著她的並不是很好的成長環境,她的未來真令人憂慮。
十五六歲的孩子因為對性的無知,糊里糊塗就當了父母,小孩生下來,誰來帶呢?小爸爸為了養育小孩,也許會去打工,但這僅能維持一段時間,因為小孩是在小爸媽沒有心理準備下來到人間,孩子不是他們要的,小爸媽也沒有謀生能力,對孩子沒有責任感,甚至想丟掉,這是很糟糕的。 小孩出生了,大人一定要負起責任。如果自己無法照顧,可以隔代照顧,請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為照顧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沒辦法照顧,也可考慮交給家族裡願意負起養育責任的人,無論是遠親或近親,都可把小孩帶大。 一個家庭裡,多一個小孩也沒什麼關係,如果家裡本來就有小孩,還可以給小朋友多一個玩伴。如果大家都沒有辦法扶養小孩,那只有讓政府或民間的公益團體收養了。至於這個小孩的未來會怎樣,那就要看他的因緣了。如果遇到一個好環境,棄兒也能成為傑出人才。 我有一位信眾,小時候被遺棄在馬路邊,後來在孤兒院長大,但他不自卑,現在是政府單位的中高階主管。原先他有些恨父母,但皈依佛法之後,開始接受事實,心懷感恩,雖然他仍然不知父母是誰。 美國有位二十五六歲的黑人女子,從十三歲開始就年年生孩子,她沒有結婚,卻一再懷孕,在醫院生完小孩就跑了,從不管小孩生死。美國有機構收容棄養嬰兒,由整個社會福利機構照顧他們。但這些小孩長大後,因生活在下層社會裡,除非是本身能力傑出,才有可能在娛樂及體育界出人頭地,否則很難有好成就。 同樣是生命,不被期待的小孩,沒有辦法得到父母的全心照顧,人生的機會就被剝奪了。就算社會機構伸出援手,對小孩也是不公平的。我們所擔心的是青少年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這是許多社會問題的源頭,未成年就未婚懷孕,可能造成棄嬰兒童虐待等種種問題。小爸媽因為失學,長大了失業,生下的孩子不學好,所有問題又可能再循環一遍。 所以,家長老師社會大眾,應該給青少年更多的責任感及性教育,以避免這種事一再發生,造成許多遺憾。 奉子不離婚
個人自修和群體共修有什麼不同
個人心力極其有限,若能結合多人共同修行,以同樣方式,相同目標,共同心態,同樣作息時間共修,就會形成修行道場的氣氛,此種心力的共鳴共感,使每一個人都可得到全體修行者的全部力量,十個人參加,每一個人都可能得到十個人的力量一百人參加,每一個人也可能得到一百個人的力量。
大家都在講和解。不只在政治,人和人之間也常常會因為宿怨仇恨而區隔。但是,和解要怎麼開始呢?心中有怨恨未消,又要如何寬恕呢?
二月二十八日的那天早上,我看到報紙上有本省人主張,說二二八不是外省人的原罪。這樣的主張我覺得很好,但是,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 對於二二八事件我並沒有研究,但凡是歷史上的不幸或是慘劇,都應該讓它回歸歷史。也許以後還有人發現更多歷史資料,對於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有更多認知,但對於活在當下的我們而言,歷史上的仇恨已不屬於我們。我們應該和平相處,記得歷史的教訓就夠了。 我覺得,根本沒有所謂和解的問題,因為仇恨早已經過去。人,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只要觀念對做對的事情,就是好人即使一時做了錯事壞事,這個人也不一定就是壞人,因為佛家說,眾生都可以成佛,難道沒聽說,放下屠刀及回頭是岸嗎? 即使是犯了罪被關進監獄的人,因為他已經被判了刑受到懲罰,我們還要再憎恨他嗎?一旦他們重新回到社會,大家應該歡迎接受,讓他可以為人群貢獻力量。當然也有人是累犯慣犯,這些人會再度被關起來但犯過罪的人只要服完刑責,願重新做人,就應該讓他們回到社會,有機會重生。 二二八是大時代的悲劇,這是一個歷史的事件。它也許有對有錯,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去區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讓它回歸歷史吧。 現在也有人在談寬恕。有人說,對經歷過痛苦怨恨的人,不知道加害者是誰,要怎麼寬恕?但我要反過來問,懷抱著怨恨,是快樂的呢?還是痛苦的呢?如果認為怨恨很痛苦,就必須自己先放下仇恨心,才能釋懷。 我的一位朋友,是中研院院士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先生,他也是二二八受難者的家屬,但他自己很少去講這些事情。我知道,他早就從怨恨的陰影中走出來了。 走出陰霾,就沒有怨恨,也就沒有如何寬恕仇敵的問題。不要一直記著別人的錯,佛法講解脫,並不是要讓別人解脫我,而是我自己的內心要先化解問題,才能得到真解脫。 心靈環保解仇恨
四大皆空怎麼講
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小乘佛教觀察四大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因執取色身為我而造種種生死之業,一旦把我看空,便會進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輪迴生死。
大乘佛經的真正作者是誰?
佛經除了佛說的,其餘為諸菩薩所說。佛經中也明白地顯示,尚有弟子說仙人說化人說諸天說的。
我的朋友有婚外情,請問怎麼對待這個問題?
別人的事,干你何事?
不想受戒是否可以皈依三寶?
可以的。不過皈依之後,如果想更進一步求得信佛學佛的益處,則必須求受五戒,才算是學佛所學,行佛所行的開始。皈依三寶,好比學生辦了註冊,有了學籍,如果不去上學,就沒什麼意義了。何況五戒可以視自己能力隨分受持再者,有受法,也有捨法,受法後,若遇到特別的狀況可以捨戒,捨了還可以再受,不用那麼害怕。
請問怎麼皈依佛教?
皈依佛教,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寶。簡單地說先以虔誠鄭重的心禮請授皈依的法師陞座,長跪合掌聆受三皈依的意義然後迎請十方三寶,在三寶前懺悔往昔業障,以求身口意三業清淨。接著跟隨法師念誦三皈三結,並發三誓,須念得字字分明,內心清清楚楚。然後發四弘誓願,功德迴向。最後禮佛,禮謝皈依師。
許多人不想養狗了,就丟到街上,或送到動物收容所。可是,政府收容所經費有限,空間也有限,小動物的下場就是安樂死。臺中收容所就發生狗沒有食物,狗吃狗的慘劇,令人不忍。佛家不忍殺生,該怎麼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呢?
過去養狗是為了防盜,養貓是為了防鼠。家裡養一隻狗就夠了,多了會送人,所以不會有滿街流浪狗的問題。但現在社會不同了,並不見得每個家庭都需要靠狗和貓來防盜及治鼠患。養小動物,多數是把狗或貓當成寵物。有些人是因為生活無聊,有些人是因為孩子要求,於是家裡就多了狗貓同住。 但是飼養寵物,養的人必須考慮動物的幸福。人和狗貓是相依為命的,要有責任感不是孩子大了上學了,就把動物丟掉。我見過這種人。也有人是寵物養久了,覺得沒有趣味了,或是外出旅行,寄養寵物要錢,乾脆丟掉。寵物也會老,年紀大了,動作笨拙,看起來不可愛了,生病看醫生也花錢,就丟出去。 棄養寵物有種種原因,都是養的人當初沒考慮到的。我早晨散步時,常遇到一對夫婦帶狗散步,那狗老了,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我對他們說你們真好,帶老狗散步。這對夫婦說狗是孩子小時候養的現在狗老了,孩子也離家了,但還是要把老狗當家人。牠陪孩子長大,就像保母,現在我們要為牠養老。老狗也曾經可愛過啊! 像這樣的家庭,是非常負責的。如果要養寵物,要有這樣的準備,要養牠一輩子,否則為了各種原因丟棄牠,對動物是不人道,對社會則是沒有道德。 像日本人中村夫婦到埔里久住,卻受不了街上的狗屎,就是因為飼主不隨手收拾狗的糞便,或是隨意丟棄狗,狗屎自然就多了。 對佛教徒來講,眾生生命是平等的,更何況是跟我們朝夕相處的狗貓。遺棄寵物,就是傷害生命,等於遺棄傷害人。喜歡時,當孩子寵不喜歡了,就一腳踢到外面,是非常殘忍的! 不尊重生命的人,對曾經一起生活的動物不仁慈,可能對自己的親人也不仁慈。尊重家裡的動物,就是尊重生命,這是大家都必須學習的功課。 可憐惡人
佛教為何在印度消失了?
佛教在印度為了迎合印度的外道,變成了與外道合流而使自己融入於印度教中。再來是回教軍隊的屢次入侵與徹底摧毀,而使佛教沒有了容身之地。
佛教說的不二法門是指什麼?
不二法門是指超越相對差別的概念,諸如色心能所內外有無生滅常斷一異來去垢淨增減真俗解縛高下大小偏圓權實事理因果性相體用自他依正,以至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聖諦等等,而直顯絕對平等如如的不思議教法。
佛教對神祕現象的看法如何
宗教徒有了少許的神祕感應,就以為是得了神通或是佛菩薩的顯聖,那是不正確的。或許有佛菩薩的力量通過不同的人及物而表現,但對於信仰者的禍褔無補,正信的佛教徒不該表現這種身分,也不得信賴表現這種現象的人。
嘴巴念著佛號,心裡卻妄念紛飛,這樣可以嗎?
妄念紛飛,實際上就是善根福德不夠的關係。用觀是來覺照念佛的心,才能夠達到自心清淨。
什麼是五眼
所謂五眼,除了肉眼天眼外,尚有慧眼法眼和佛眼。
什麼是迴向?
迴向,就是修菩薩行的人,所思所為無非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對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總是毫不保留地做一番迴轉,好比菩薩不著相,所以迴事向理,菩薩利他為先,所以迴自向他,菩薩為成佛道,或求生淨土,所以迴因向果。或者原來修出離行的小乘行者,幡然改圖,發起大乘心來,這是迴小向大。
怎樣辨明佛經的真偽
不違背因緣因果的佛法基本法則。
佛教是無神論,為何寺廟有佛像?
是給自己一個榜樣!
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嗎
佛教徒對於聖像的崇拜,目的在藉著聖像的崇拜而將信仰的力量感通佛菩薩的悲願。已經悟透了佛法的佛教徒,會發覺佛是遍虛空遍法界,用不著藉偶像做為感通感應的媒介。但尚未證悟的佛教徒,豈能不敬佛菩薩的聖像?
佛教有幾派?
佛法本是平等一味的,因為人的根性不同,方便適應而分宗立派。印度佛教先是有部派的分張,有說十八派,有說二十派。大乘佛法時代分三大系,密教時代分三派。中國佛教小乘有二宗,大乘立十一宗。其中天台宗分二派,律宗分三家,禪宗分五家七宗。藏傳佛教分七派。日本佛教計十三宗五十六派,一九四五年後,新增宗派更難以勝計。韓國佛教有十八宗。斯里蘭卡佛教分四派,泰國柬埔寨寮國各分二派,緬甸九派,越南七派。雲南傣族佛教有四派,派下又分若干支。
佛為什麼要度眾生
還是因為慈悲!
華嚴經說些什麼?
華嚴經描述毘盧遮那與華藏莊嚴世界海,表現最圓滿最清淨的佛與佛土,做為學佛者仰望的理想然後發心修菩薩行,成就不思議的佛功德。〈入法界品〉中,並以善財童子訪問善知識為因緣,闡明菩薩行,一生精進而入普賢地。
佛教中蓮花的意義為何?
佛菩薩都是以微妙清淨七寶莊嚴的蓮華台為座。因為蓮花生於汙泥,卻能出汙泥而不染一如佛菩薩總是在充滿煩惱罪惡的世界中救度眾生,而愈發顯出他們的清淨莊嚴。
請問何以鬼道眾生有五通,而人道沒有?
因為人類有粗重的身體和五根的束縛。
佛教的世界觀是合乎現代科學的嗎
佛經中說,一個日月系為一個小世界,須彌山為日月環繞的中心,小世界的範圍既是一個日月系,那該是指的太陽系或恒星系了,我們所處的地球,乃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單位而已,由此可見,佛教的世界觀該是多麼的廣大而又合乎近代天文學的觀點了。
家人都不信佛,請問該怎麼勸他們?
佛度有緣人,因緣未到不用勉強。
誦經能超度亡者嗎?
梵網經提到,如果父母兄弟和尚阿闍梨滅亡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應讀誦解說大乘經律。能夠使得死者及無形的眾生同霑法益,發菩提心,將來共成佛道。誦經可以超度剛死亡的亡靈,同樣也可以追薦亡故已久的死者,只是力量小得多。因為死者可能早已轉世了,不能來聽經,但是替他誦經做佛事,幫他結其他眾生的善緣,仍是不無助益。有兩個觀念要留意第一,我們自己平常就要常常聽經聞法,自求多福。不要等到死後才由別人來代勞。第二,經上說三七日或七七日,指的是從臨終之日算起至二十一天或四十九天內,要盡快替死者做布施設供誦經念佛號等的佛事,而不是要你等到那時才做。
六祖壇經說些什麼?
談直心自悟,是一部白話有趣的經典,值得讀讀然後認真的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