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5
854
output
stringlengths
3
1.15k
佛教中三寶是什麼意思?
所謂三寶指的是佛法僧所以稱為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受用無盡,非世間諸寶所能比。由三寶的化導,可以使人平安地在人間生活,更可使人在人間離苦得樂。所以三寶是寶,並且是超出於眾寶之上的眾寶之寶。
真的有天堂地獄嗎?
對於地獄天堂之說,佛教認為對愚人說有,對智者說無。那是一切唯心所現。
請問是否相貌差的修行人,修行功夫也比較差?
眾生各有各的長相,各有各的心相,各有各的修行功課。面容有的是生得的,有的是修得的。生得的是指,生出來就具有堂堂的丈夫相,就有福德的智慧相。修得的是指,靠自己的修行而轉變自己的相貌。
打坐閉眼會感覺到天目那有光,該怎麼辦?
看到就看到啊!不要理它。
媽媽又要殺魚吃,怎麼辦?
跟媽媽分享佛教可以吃三淨肉。平常多跟媽媽分享佛法,或讀聖嚴師父的著作,會慢慢減低媽媽的殺業。
佛教對於命相風水的看法如何
以佛教觀點而言,對於命相風水之術,既不否定也不肯定,因為他們雖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絕對的真理,可信但不足以迷信可不信,不信亦無大患。
怎樣成為一個佛教徒呢
成為正信佛教的教徒,必須經過三皈的儀式,這一儀式的重要性,也像國王的加冕等,是打內心表現出來的一種懇切的承諾一種渴仰的祈求一種生命的新生一種虔誠的皈投,所以這在佛教看得極其重要。否則的話,縱然信佛拜佛,也不是合格的正科生,而是沒有註冊的旁聽生。
管員工管到起煩惱,該怎麼辦?
放鬆自己吧!
佛門講功過不能抵銷,請問要怎樣說明才圓滿?
一切的善惡功過,都應有它的果報。由於信仰佛菩薩的關係,可以變動受報的程度和時間,那是因為你在信仰佛菩薩以後,一定也會像佛菩薩那樣為善治惡自利利他救濟眾生。佛菩薩為你做引導,使你有改過遷善的緩衝餘地。
佛教有哪些宗派?
佛法本是平等一味的,為了人的根性不同,方便適應而分宗立派。印度佛教先是有部派的分張,有說十八派,有說二十派。大乘佛法時代分三大系。密教時代分三派。中國佛教小乘有二宗,大乘立十一宗。其中天台宗分二派,律宗分三家,禪宗分五家七宗。藏傳佛教分七派。日本佛教計十三宗五十六派,一九四五年後,新增宗派更難以勝計。韓國佛教有十八宗。斯里蘭卡佛教分四派,泰國柬埔寨寮國各分二派,緬甸九派,越南七派。雲南傣族佛教有四派,派下又分若干支。
阿彌陀經說些什麼?
阿彌陀經是修習淨土法門的重要經典,主張以信願行,持誦彌陀名號,念到一心不亂,即能隨願往生西方淨土。但是除了念佛以外,自己的身口意行為也要清淨,還要修三福淨業,否則仍然是不能去淨土的,這也是一部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開始讀經前需要做什麼?
如何做好讀經的準備呢?一心態為何要讀經呢?讀經不只是為了增長佛學知識,或是為了學術研究,而是從經典中觀照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違反佛陀所說的教法,來修正我們的行為,這才是我們讀經的目的。所以唐朝善導大師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說言讀誦大乘者,此明經教喻之如鏡,數讀數尋開發智慧。若智慧眼開,即能厭苦欣樂涅槃等也。二方式聖嚴法師在禪門一書中指出,讀經有四種方式一是眼讀,即默看而不出聲音或是在心裡默念二是朗誦三是唱誦四是持誦。聖嚴法師在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也提到,讀經是照著經本出聲念,誦經是不看經本出聲念,兩者可以選擇敲不敲木魚。朗誦與唱誦都是發出聲音讀,最大的差別是按照經本念或唱出來,後者常見於早晚課或法會上。一般都習慣在讀經前先念〈淨口業真言〉與〈開經偈〉,經文讀完後,則念〈補闕真言〉與〈迴向偈〉。而讀經與持經有何不同呢?讀經是指讀完一本經書後,再另閱其他經書。持經則不同,那是經年累月,持之以恆地反覆讀誦同一部經書,當成自己的修行法門定課。三姿勢讀經要採取怎樣的姿勢,因時間的長短而各有不同。短時間誦經通常是用站的或用跪的,例如早晚的課誦,就是站與跪交替長時間讀經則多半採坐姿,也有用趺坐或椅坐。南傳藏傳與日本佛教的讀經,多用盤坐或跪坐。四地點在準備讀經之前,先要洗手漱口儀容莊嚴。然後設經桌供佛像,並奉上香花燈燭和飲食等供品,如此做是為能夠生出恭敬心,因經典被視為法寶,是十分珍貴。除了家中佛堂,通常選一處安靜的處所,讓自己能靜下心來讀經即可。五時間什麼時間適合讀經呢?每次要讀多久呢?讀經的時間沒有限制,時間多寡也因人而異。有人認為晚上不適合讀經,怕招惹怨親債主,但佛陀說人身難得,當有人讀經時,他們很自然也想聽聞,希望獲得救拔,因此讀經具有冥陽兩利的功能,只要心存正念,時時都可以讀經。至於該讀多少時間,通常是依經文的長短而定,長則如地藏經法華經,可以用品依序讀誦短則如〈普門品〉阿彌陀經金剛經,可以一次讀完整部。
蓮花在佛教表示什麼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蓮子又可生長,栽培更多的蓮花。蓮花開放於炎熱夏季的水中,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蓮花表示清淨的功德和清涼的智慧。
佛教相信靈魂的實在嗎
正信的佛教,不接受靈魂不滅的觀念,因為這在緣起緣滅的理論上不能成立,站在生滅無常的立足點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滅無常的,物質界是如此,精神界也是如此 。
根據統計,外籍媽媽所生的小孩比例,已占臺灣新生兒的多數。媒體稱這些孩子是新臺灣之子,有人擔憂他們的教養問題會使臺灣力量向下沉淪。這個說法正確嗎?
我不相信這種說法,也不認為那樣的看法是正確的。 這些外籍新娘在臺灣,並沒有受到良好的照顧,也沒有良好的移民政策來因應接續的問題,妥善安置外籍新娘或新移民。 既然外籍新娘生的孩子占新生兒人口比例愈來愈高,對我們來說,這是一份新的力量,我們應該好好思考,如何才能夠將這份新的力量變成新的活力。也就是說,我們身體裡面正在進行輸血,輸入新血輪進入臺灣的社會,這是好消息,不是壞消息。 我們應該正面的思考,整個社會對她們是抱持怎麼樣的看法?在外籍新娘到臺灣來以前就要想好,她們來了以後該如何照顧她們?如何讓她們適應這個社會?如何讓她們在臺灣的社會立足生根並有歸屬感?這些都是需要民間和政府配合來做,籲請相關單位,共同訂出好的政策。 美國是全世界接受移民最多的國家,他們的整體發展是靠移民,所以美國很重視移民政策。他們的作法是在每個年度,會訂出一定名額的合法移民,然後評估這些移民到了美國之後,對美國的社會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力?如果是負面的影響力,他們會制定出新的政策來處理彌補並改善,把負面變成正面的。這個是我們可以思考學習的。 臺灣現在雖然沒有移民問題,但是外籍新娘實際上就是移民,照顧好外籍新娘,同時也就照顧了外籍新娘生育的孩子。有的官員或是學者們,只想到如何照顧 臺灣第二代,也就是新臺灣之子新臺灣人,為什麼要捨本逐末?而不幫助他們的母親適應我們的社會和環境?要知道,小孩子是跟著母親的,先把母親照顧好,孩子就不會有問題如果母親和孩子能真正變成我們社會的一分子,到那時候還會分什麼彼此嗎? 美國的新移民大都會融入美國社會,在美國第二代的移民,也都是講英語受美國教育,完全適應當地社會。所以,我們也要想辦法輔導臺灣的新移民,讓他們順利進入我們的社會。 有人建議,把這些小孩子集中起來,給他們特定的教育課程,專門為新臺灣之子上課,這個辦法合不合適,實在有待商榷。如果是階段性的加強一些補習或輔導,也許可以試試,但若持續性地進行,是有問題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孩子們和他們的母親會感到自卑。 此外,有些父親稱他們的太太為外勞,讓孩子聽見父親這樣稱呼自己的母親,也是很糟糕!孩子的心裡也會認為他的媽媽是外籍勞工。像這樣不尊重自己的配偶,認為太太是用錢買來的,這種心態非常不好。既然是自己娶的太太,她就是家裡的一分子,不應該把她當外人,甚至外傭看待。這種情形在臺灣,可以說就是因為有些人的教養還不夠,所形成的問題。
金剛經說些什麼?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報紙上常有子女自殺後,父母難以接受的事件,白髮人送黑髮人,情何以堪?尤其父母不知子女為什麼要自殺,總會陷入深深的自責,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關心子女,加上周遭親友又指指點點,自殺者的父母該怎麼辦呢?
目前臺灣自殺率,雖在亞洲比日本韓國低一些,但放在全世界來比,臺灣自殺比例相當高,每十萬人中,有十八人自殺,而且還有上升趨勢。 自殺的預防很重要,尤其是年輕人自殺,雖然有徵兆,但父母不一定看得出來。孩子有時覺得父母不了解他,無法對話有時,父母對子女的難題以責罵回應,讓孩子有心事不願向父母說,錯失了拉他一把的機會。 孩子有時也會因一時轉念不過來而自殺,事前毫無跡象。作家黃春明的兒子因為感情問題自殺,這種自殺很難防範,更讓父母悲情面對。黃春明的太太一直無法接受兒子往生了,心靈非常悲苦。我對她說,父母的關心愛護,只能做到一部分一個人的生或死,出生就大抵決定了。 小孩來到世界,不論是來報恩還是求償,有些在伴隨父母一段時間後,今生任務完了,就會離開。父母再悲傷都沒有用,老覺得對不起孩子或是孩子對不起父母,這樣的想法對往生的孩子和自己都沒有好處。一定要想辦法淡忘不幸,多做功德好事,讓自己解脫。 在美國,有一位母親學禪十幾年了。她有一個兒子突然車禍死了,警方說,經判斷應該是他故意衝撞別人的車,是自殺。但母親無法接受,認為是警察司法官偏袒對方。即使經過多年,她都無法釋懷。於是,我建議她禪修,了悟生死。 生死就好像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起來,睡了就是死,醒了就是生。每天起床,看似和昨天是同一個人,其實不是。因為每天睡覺時是昨天那個人,起來時是今天這個人。 不妨這樣看我們一生一世,每天都會面對死死生生。孩子過世了,是睡著以後,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人生做一個大的轉變。從宗教信仰來說,他是到佛國淨土或天國去了。 這樣一想,對生死就能釋懷,也就不會再哀怨自責了。
真的有西方極樂世界嗎?
佛教說世界無量數,這在過去是難以使人信受的,而以現代人對天文的知識已不成問題。那麼進一步說,在無數的世界中,一定有比我們更好的世界,也有比我們更壞的世界,世界決非完全一模一樣。比我們這個世界,各方面都更美好,更適合修行的理想的世界,就是淨土。佛法說,淨土不只一個,極樂世界就是無數淨土中的一個且以釋尊的聖教量為證,豈有不信的道理!
我有很嚴重的焦慮症,怎麼辦?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說,當問題發生狀況出現時,不能逃避,不能視而不見,一定要看醫師,而且要說出來,把自己的不安和親戚朋友說,這樣心中會得到平安。
大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
大修行人不一定要閉關相反的,閉關者也不一定是大修行人。所謂大修行者的定義,應該是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能全心投入,忍辱負重吃苦耐勞,忍人之所不能忍,捨人之所不能捨,心淨如明鏡而不表現於外。一旦因緣成熟,登高一呼,萬山相應,廣度眾生,如果因緣未熟,則終其一生,默默無聞。
佛教深信因果定律的正確性嗎
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今生的所作所為,多半尚待到後世感報。若把三世看通了,心裡也就平服了。佛教的因果定律,也是不離緣生法則的。從過去世的業因到現在世的業果,中間尚須加入許多的外緣,方能成為業果的事實,這些外緣,就是現世的努力與懈怠作善與作惡。
佛教說的第八識是什麼?
第八識名阿賴耶識。它能接受前七轉識的熏習,成為種子加以攝藏,而其本身也含藏萬法種子,種子遇緣起現行,則內變根身加以執受,外變器界為所依,也就是根身所依住的物質世界。每一個眾生,在其一期生命結束時,即由阿賴耶識隨業力的牽引去結另一期的新生命,叫做結生,因此,它扮演著流轉生死的主人公角色。
劈腿族是愛情國度新名詞,以前叫腳踏兩條船,但現在船不只兩條,有些人還可以同時和許多人交往,腳下踏的船,多到可以組艦隊。法師對劈腿族有何建議呢?
愛情不專一會有問題。在同一個時間有兩個以上的親密朋友,不論男女,都容易出問題。因為愛情的特性是獨占的,如果同時與多人交往,這是亂愛炫耀,不是真感情。 談感情不專心,就像在玩感情,不是真愛真正的愛是不容許同時愛兩個人的。如果既愛這個,又愛那個,都很親密,這樣危險性太大了,就像步入危險區,隨時都可能出問題。 二十多年前,有個女孩子同時愛上三個男孩子,三個人都向她求婚,也各有所長,她不知道到底要嫁誰好,於是來問我。 她說法師,我本來要到廟裡求籤的,問說到底該嫁哪一個現在來請教您,哪一個男孩子比較好? 我說妳帶他們來見我,一個一個來。 隔天,她果然帶了一個男孩子來。我告訴她妳就嫁這個吧!我問那個男孩子你是真心愛她嗎?他說是。我說那你們就準備結婚吧! 女孩子一聽急了,問我那還有兩個呀!師父還沒有見過呢!我說妳就告訴他們,妳已經答應別人的求婚了。 他們果真結婚,現在孩子都上大學了。 為什麼我會這樣決定呢?她要上廟抽籤,如果沒有我,她自己做三個籤,丟一丟,也會有一個結果但我決定這個男孩子,是因為她第一個帶他來,應該是最愛這個男孩子的或者其他兩個男孩子沒有辦法第一天就過來,那也就是因緣不具足。 最好不要當劈腿族,但如果你不幸不小心成為對方劈腿下的一艘小船,最好要懂得退出,不要跟著玩感情遊戲。 可以直接對劈腿的情人說我只愛你一個人,也希望你只愛我一個。在第三者和我之間,請你做個選擇。如果對方無法選擇,你就得忍痛退出,長痛不如短痛,因為多角戀情是危險關係。 既然你有愛人的條件,何不等待更優秀的下一個對象呢? 非結婚不可嗎?
開光是什麼意思?
法師在造像完成啓用時,對造像的意義的說明,藉以啓發眾生學佛開啓自性的光明。
二○○六年正巧閏七月,俗稱的鬼月也就長達兩個月。民間因鬼月而有的禁忌,比如不住院不開刀不結婚等,甚至有婦人拒絕住院,結果腸子壞死。佛教徒如何看農曆七月或這些禁忌呢?
禁忌這種事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相信禁忌的人,認為禁忌是有道理的,發生一點狀況,甚至繪聲繪影,煞有其事。 任何一個部落或民族,都有原始的宗教信仰,相信祖先和蒼天是保護的神,魔和鬼是傷害人的神靈。經過時間演化,成了普遍的民俗禁忌。好比西方人相信十三日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他們也有這些流傳的禁忌。我寫的比較宗教學裡面舉出臺灣各種民俗禁忌,不只七月鬼月,平常還有安太歲掛八卦等。 佛教徒並不相信民間禁忌,佛教強調因果法則,人世間不會突然跑出鬼或魔來搗蛋,也不相信因為某些家具擺錯方向在凶日做了某件事就不順等,佛教徒是不相信這些的。不過,佛教徒也會入鄉隨俗。因為社會有這樣的需求,法鼓山以誦經拜懺,用佛法給眾生開示,讓眾生心理從不平安變成和諧,從憤怒變成慈悲,讓一切亡靈安寧。 讓眾生平安的事不一定要在七月做,只不過社會在七月有特別的禁忌,我們也就因應人心需求於七月求平安。至於閏七月,鬼門是否也延長一個月才關?這並沒有特別意義,閏七月是曆法問題,禁忌是信仰上的問題,普度也不必執著要辦兩次。 另外,不相信禁忌是不是一定會有問題呢?舉個例子,臺北某一公司的大樓,七月都會拜好兄弟,有一年主管換了人,他不信邪,不再拜好兄弟,結果發生一些怪事,讓同事人心惶惶。該主管只得改口我不拜,你們去拜。大家趕緊拜好兄弟,就覺得順利多了。這位主管堅持不拜,會有問題嗎?也許會,也許不會,這可能是機率或是心理作用。如果這棟大樓一開始就不拜,也許就不會有沒拜就不順利的問題了。 不過,臺灣人都很喜歡拜拜,工地開工房子搬遷,都會祭拜一下,以求心安。但這些禁忌,在美國或其他的宗教環境裡,都沒有那回事,相信就有效果,怎麼看待,完全存乎人心感應。不信就沒有感應,信了就會產生力量。 戒菸做善事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要如法求財,不以非法。所謂如法,是指要合於國法又合於佛法。意謂除了從事合法的行業,用合法行為賺錢,違犯國家法律的絕不做之外,還要看有沒有違犯正命,亦即不從事與殺盜淫妄酒有關的經濟行為。
可用物理現象來解釋神秘的經驗嗎
修行者通過修行的方法,使得心力體力以及官能等發生超常的作用,在心力所及範圍內的磁波和電波受到影響,也可以指為修行人與諸佛菩薩諸天鬼神之間的感應作用。大體上來說,這種超常作用或超自然的力量,是可以用物理學的觀點相互對照來說明的。
我平時不喜歡與人接觸,有人打擾我做功課便生煩惱,請問該怎麼辦?
知道自己的問題,可以慢慢調伏,起煩惱的次數就會愈來愈少。
外遇愈來愈常見,幾乎是現代人的普遍危機。如果朋友遇到配偶外遇的問題,該怎麼勸慰他呢?
這必須回歸到人的本質來看,人和動物還是不同的。動物的交配,是為了繁衍後代,有固定的季節或週期,不會是隨時興起而為之的。但人類不同,似乎在性這件事上,比動物更有自由度但是,既然做為人,就要有人的責任,婚姻原本就包含了感情與責任。 面對婚姻之外的誘惑,要回想起自己結婚時所發的誓願,曾經承諾要終身相守沒有二心。像西方人,結婚是在教堂裡對著上帝發誓,兩人不論貧富,都不離不棄現代有些人是到法院公證結婚,兩人在法官見證下,在結婚證書上蓋章,用法律背書,缺少一點盟約的神聖性,但一樣是一種約定。 現代人不再重視婚姻的約定及責任,這是社會的危機。我主張,結婚時應有宗教儀式,在典禮之中向大眾宣示,從此要對婚姻盡責任及義務,彼此相守,用宗教信仰的力量來互相約束,可能好一些。 無論如何,結婚時戴婚戒是一種信物一種契約,像守了戒一樣。但許多人寧可把婚戒給脫掉了。對出軌的人,我還是要勸一句回到做為人的責任,信守最初的承諾。 許多人會說這只是逢場作戲,或是一時好玩,或者說難得遇到紅粉知己。這些都是不可以的,都會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偷情看起來浪漫,但為何不回頭想一想是不是冷落了自己的配偶?太太為什麼不再是知己了呢? 不負責任的後果就是毀了家庭,壞了名譽,也給了兒女不好的示範。感情的複雜化,後果要自己承受。佛家講因果,偷情是刺激的嗎啡,雖然一時快樂,長期下來卻可能中毒,人還是必須想想自己的本分。 面對外遇所苦的人,要安慰他們,只能用理性來處理感情的問題用智慧的劍,斬斷煩惱的情絲。即使痛苦,也沒別的選擇,否則下了苦海,愈陷愈深,只會被浪頭捲不見了。除非回頭,否則就會滅頂,身敗名裂。 對出軌的配偶要按兵不動,不要馬上談離婚,斷了對方回頭的機會。如果對方願意回家,就要寬宏大量地接納,給婚姻再一次機會。 外遇毀掉一家人
現在常見的工作環境是,電腦螢幕同時開了好幾個視窗,打報告又收電子郵件,一邊接手機,眼睛還要看著新傳進來的訊息。一心數用常是混亂無效率,好像很忙卻是一事無成。該如何尋回專注力呢?
開國元勳胡漢民的傳記中記載,他是大忙人,有一次朋友拜訪他,胡漢民一面接待訪客,一面起草寫稿子,還用一隻腳在推著搖籃哄小孩。胡漢民一心三用且有條不紊,訪客看了非常驚訝,問胡漢民怎麼做到的?胡漢民說好好做就可以了。 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要吃飯睡覺,做很多事。通常我們都認為一個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樣事,不可能同時做好幾件事,事實上,只要好好練習,善加規畫時間,可以同時做很多事。 就以我個人來說,如果有好幾件事要同時處理時,我會把自我中心自我立場自我價值觀全部擺下,積極面對,就能做得快且不會出錯。我常面對厚厚一疊公文,每件公文都親自看,且要當下判斷簽批,在那同時又得開會,開會時還有電話要接。同時應付這麼多事,怎麼辦呢? 我的作法是,開會時,只對會議最後決議做判斷,會議過程一面看公文一面聽聽大家的意見,甚至可以接聽電話,忙卻心不亂,決策也不會出差錯。 禪宗有一個公案,老禪師被弟子問起師父,如果千千萬萬種景象同時在您面前出現,要如何處理?老禪師說黑的不是白的紅的不是藍的,是什麼就是什麼,我不在裡頭。3 老禪師的意思就是,我既不黑,也非白紅藍,它們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必受其困擾,保持自我的清明不論眼前訊息多混亂,心中都是保持原有樣貌,就會很容易處理問題。當然,要達到這種境界,是需要訓練的。平常就要訓練處理自我情緒,淡化自我。看淡自己後,做任何事情,就不會瞻前顧後思前想後難捨難取,一切的優先順序變得很清楚,也就不會混亂了。 相反地,如果不能看淡自我,同一時間處理許多樣事情時,往往許多人事會混雜在一起,就像電腦的亂碼一般,理不出頭緒,事倍功半。許多政治家企業家宗教家都是因心定而不亂,做起事來事半功倍,而邁向成功之路。 穩重不是無能
蓮花在佛教表示什麼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蓮子又可生長,栽培更多的蓮花。蓮花開放於炎熱夏季的水中,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蓮花表示清淨的功德和清涼的智慧。
您是佛教徒嗎
是的,我是信仰三寶皈依三寶,正信的佛教徒。
金剛經說些什麼?
金剛經的要義是心有所住,即離無上菩提之心心能降伏,即是無上菩提之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雖強調無相離相,但也強調以佛法布施教化他人的無量功德。這也就是大菩提心的表現。
佛教的苦相當於基督教的罪嗎
佛教所講的苦,與基督教所講的罪,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佛教所講的苦,是由眾生自己的業感報應而來,純粹是個人負責的事。佛教不承認眾生是由上帝的懲罰而有原罪,尤其不承認人類祖先的罪會遺傳到子孫身上。
佛經中說生命的誕生是父精母血,但是現代科技進步,我們要如何看待複製人和代理孕母的親情關係?
親情大略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生身的親情,另一種則是撫養的親情。 以某人的細胞拿去培養出一個胚胎,這算是複製出來的,因為這個胚胎是從某人身上分出去的,是個分身,也是某人的骨肉,從他身上細胞複製出來,有他特殊的遺傳因子,這個胚胎與精卵結合而產生的胚胎,是相同的東西,只是名稱不一樣。 另外,現代社會中還有一種代理孕母,所謂孕母,是另外找一個女性來代替母親懷孕,但懷的是父母精卵受孕培養出來的下一代,這個胚胎在孕母的肚子裡漸漸地成長,成為一個胎兒,然後出胎。雖然情況比較特殊,也是一種親情。
什麼是中陰身
人死後沒有馬上轉生而在等待到下一生的因緣成熟的階段叫中陰身。
如果一個人沒有宗教信仰,心地善良,請問能否往生西方?
發願就能啦!
念地藏經會招來陰魂嗎?
要看您誦念地藏經的用意何在嘍!如果是為了超度亡靈,那招來亡靈是理所當然的。以慈悲心待之,也沒什麼好害怕的,不是嗎?
如何一門深入
雖說法門無量誓願學,但作為個人修行的方法,應當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的本身沒有錯誤,持久修行,必有效果,雜修雜行,能夠成就善業,不易成就解脫業。
佛教中有自我肯定嗎?
當然有,自我肯定就是肯定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管是對於過去或現在的所作所為,都要負起責任對於未來,也應該有一定的方向和規畫。
臨命終時見到瑞相就表示解脫嗎
可能是解脫,但多半不是。瑞相並不是壞事,能夠鼓勵眾人去惡向善,但解脫乃在心相,不在物相。瑞相多半出自於諸神的神力顯現,雖對於他人有生信和鼓勵的作用,但也不能就此肯定即是解脫的表徵。
信仰佛教必須出家嗎
不。佛教的宗旨雖在解脫生死,出家雖是解脫生死的最佳途徑,但是,出了家的如不實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夠解脫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持,也未必不能解脫生死。真正行菩薩道的佛教信徒,那是不一定要出家的。出家人在佛教中的地位崇高,乃是由於住持佛教教團而使佛教存在及弘揚的理由。
請問法師,您對民間一些所謂牽亡魂的看法如何?而佛教所舉行的法會,對亡者又有何幫助呢?
很多人在親人往生後由於心裡難受,不惜借助民俗方法,如舉行牽亡魂或觀落陰等,只求再見逝去的親人一面。這些其實只是一種把戲,人死後可能在中陰身階段就已經投生去了,有的到了天國有些則往生佛國,或者進入鬼道落入地獄道,根本不可能出來。所以牽亡魂或觀落陰,真實的成分並不多,大部分都是假的。 對於死亡一事,世界各民族有不同的靈異傳說。事實上,人往生以後多半是單獨存在的,除非是某個地方正在做佛事超度誦經迴向供養等,各個靈體受到佛法的影響才會接踵而至,他們彼此並不是有組織的,只是暫時聚集起來。 例如當道場寺院在拜梁皇寶懺水懺,或是舉行水陸法會放焰口時,就會聚集許多靈體。他們生前沒有學佛,死後因著善根以及佛菩薩的超度,在經過做佛事的地方時,多少會有些感應而來聆聽佛法。 這些靈體可能會停留一段時間,也可能只是聽一聽得到一點利益便離開。聽聞佛法可以讓他們放下憂愁怨恨,離開後可能就轉生去了。
人為什麼要修行?
修正身口意的行為,對內消除和解脫內在的煩惱和習氣,增長智慧,對外修福報和功德。
〈普門品〉說什麼?
說法因緣〈普門品〉是由無盡意菩薩向佛陀請示觀音菩薩的名字由來,以及觀音菩薩如何遊化娑婆世界為眾生說法。除了說法的佛陀問法的無盡意菩薩被讚歎的觀音菩薩,文中還出現一位菩薩,就是結讚觀音菩薩功德的持地菩薩。內容要義〈普門品〉是法華經第二十五品,因受到大眾普遍的重視流通和讀誦,又以觀音菩薩經為名單行成冊。經文說明觀音菩薩為了救度眾生而做普門示現,上自佛身,下至人非人等,顯現三十三種不同的身分。強調只要有信心,一心持誦觀音菩薩,一切困難災厄,都能免除。此外經典也強調觀音菩薩的感應道交,透過禮拜觀音菩薩,可獲得圓滿智慧之男端正有相之女。這種只要持誦聖號就能獲得實際利益,是最平等最民主的修行法門之一,因此普遍受到大眾的歡迎。儘管〈普門品〉經文簡易,在內容上也符合一般大眾對世間利益的願求,但聖嚴法師認為,〈普門品〉正是為了接引一些信心不足,行為心靈偏差,而處於煩惱和痛苦中的人。一旦對觀音菩薩起信,相信菩薩的救拔力量,自然也會向內凝聚起自我的信心,進而學菩薩做菩薩,像菩薩的化身一般廣濟有情。流傳影響〈普門品〉的修持方法簡便,經文指出一心稱念觀音菩薩名號,不論男女老幼,在任何時地,都可修行,比起誦經還要容易,是最普遍及最受初學佛者所信受奉行的法門。其次是觀音信仰靈驗,只要念一聲菩薩聖號,便能有求必應,而受解脫,因此不論是否是佛教徒,都非常喜愛。歷代有關於觀音菩薩靈感的例子,可說是不勝枚舉,這多半就是受到〈普門品〉的影響。其中經文提到觀音菩薩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也促進了華人地區觀音菩薩由男身轉變為女身的造像藝術。這無疑堅固豐富了漢傳佛教的觀音信仰及藝術文化,使得觀音菩薩成為漢傳佛教中人氣最高的菩薩。
若見到同修犯戒,請問是否該提醒他?
善意委婉地提醒一下,不要傷了和氣。
領導是門藝術。如果弟子做事不積極,讓他做不如自己動手更省事時,在這種情況下,法師會自己動手嗎?領導者追求效率,但也要有耐心教導部屬。但在效率和教導之間,又該如何拿捏呢?
要想帶領身邊的人落實自己的想法,且能積極做事,領導方式一定要循序漸進。帶人帶心,不能躁進。 法鼓山對弟子的訓練方式是,先讓新進人員了解工作的技巧知識,也就是先教育,再實踐。這是投資,也是訓練。我們不會要求新人一來就得工作,而是先了解基本原則,明白制度是怎麼運作的有疑惑時,隨時向資深的工作同仁請益。了解一切運作規範後,才會開始賦予他們工作和任務。 不過,新人上路,難免不夠熟練,要先預留時間空間,讓他們成長。比如兩個小時能完成的工作,他們可能要做上兩天,因此要預留學習時間。經過幾次摸索,熟能生巧,可能就從兩天縮短為一天半天完成,以後也可以在兩小時內完成。有些人見到下屬工作還沒達到要求,往往急著搶下來做,這是不成功的主管。沒有耐心等待下屬成長,事必躬親,只會累死自己,成就不了大事。 我有一個弟子很聰明,說話條理清楚做事積極,忠誠度也高,於是提拔他當中階主管,帶領兩位小主管。但這位徒弟對下屬做事非常不放心,任務交辦下去後,不到兩天就收回來自己做,每天累得半死。大夥睡覺時,他還在忙,一早大家起床了,他卻還在睡覺。 結果,他的辦公桌上公文疊得很高,做都做不完,身體也搞壞了部屬卻閒得沒事做,只好辭職,我只得把這位主管換了。事必躬親的結果,自己分內的事沒做好,部屬的工作也被耽擱了。 我告訴這位徒弟你們做的事情,師父不曾搶過來做即使你們做得慢方向做偏了,我也只請你們來談談,了解問題癥結,一一克服,但師父不會全拿回來自己做,否則我們團體是不會成長的。 我對管理問題,非常重視層次,上下分工分層負責唯有這樣,團體才能順暢運作。看到屬下沒做好就拿回來自己做,這是很糟的領導者,這會讓部屬不能成長,也因領導者的不放心,讓部屬感覺被看輕。這些都會造成人才損失的。 和競爭對手做朋友
什麼是硬筆鈔經?
想鈔經卻不懂書法,又擔心字跡不好看?其實,鈔經首重用心與恭敬心,加上現代書寫工具多元,除了毛筆外,也有許多筆種的選擇,為了符合現代人書寫的便利,硬筆書法的概念應運而生。隨時安定身心的法門所謂硬筆指的是,我們目前生活中使用的原子筆鋼珠筆鉛筆簽字筆等書寫工具,這些筆的筆心都不像毛筆一樣具有彈性,所以被歸為硬筆一類。硬筆臨寫的方法大致與毛筆相同,先一個字一個字地臨,務求形似,特別注意筆畫的長短和斜曲,以及上下筆之間的應接。之後再一段一段臨,讓上下字得以氣脈相連,寫字就會流利自然。為了現代人鈔經的需求,市面上已有許多硬筆鈔經本應運而生,大都請名家執筆鈔經,供初學者臨寫。人們透過鈔經本也能掌握書法氣韻生動的美感自在變化的空間感,更是隨時安定身心的最佳練習法門。常見的鈔經本有心經藥師經阿彌陀經金剛經地藏經等。行禮如儀雖是硬筆鈔經,在準備鈔經前,也要行禮如儀一洗淨雙手,端身正坐,收攝身口意。二雙手合掌,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誦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四靜心鈔經。五鈔經完畢,雙手合掌,誦念〈迴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六鈔經功德圓滿。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課誦的原則,以定時做定課為主。內容應該包括供養禮拜禪坐持名讀誦發願迴向等。
鬼月要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要自己嚇自己!
最好修學哪一宗
無論哪一宗,都是最殊勝的才能成立一宗。各宗所修的路途不同,但所趣向目的無非是唯一佛果。所以無論修學哪一宗,都有莫大的利益,不得專讚此而謗斥彼宗。中國佛教大乘八宗是歷代菩薩祖師依佛開的方便法門而施設。眾生喜歡哪一宗法門就隨意擇取修行,皆可起殊勝的觀行,證無二的真理及無上的佛果。
佛教的正理是什麼?
不昧因果之理,又不執著我的價值之為實在,方為佛法的正理所在。
金剛經說些什麼?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臺灣許多佛教團體為慶祝佛誕節,整個月都有相關活動,相形之下,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的氣氛愈來愈淡,節日只為了放假而已,這對文化的延續會不會是一種損失?
我先講一則故事,四十年前我在閉關期間,正好遇到春節,寫了封信給在日本留學的好朋友。我說春節到來,很關心你,希望在東京的你也能過一個愉快的春節。 但是朋友回信澆我一盆冷水。他說那是中國人的習俗,在日本沒有春節中國春節當天,我還在學校上課,根本沒有過年的感覺。我過年閉關,還可聽到年節氣氛,但在日本的朋友沒有一點感覺。後來我發現就連中國大陸的年節氣氛,也變得很淡了。 耶誕節在美國人來說是過年,連著元旦放長假,他們見面就說Merry Christmas和Happy New Year,兩個假連在一起。 臺灣現在的小孩還是喜歡過年,因為有紅包拿有好東西吃有新衣穿。過去我在日本看到他們很認真對待傳統節慶,儀式裝扮都是依照老傳統,變成文化展現,也是觀光資源。 回頭來看臺灣,對於節慶儀式是否也保留傳統呢?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吃月餅賞月,除了這些之外就是烤肉。但早已忘了吃粽子是紀念屈原,吃月餅是漢人為對抗蒙古人的典故。 如果我們能有些儀式,藉以提倡關心國家的精神,可能對民族國家會有正面的功效。可惜現在端午節和中秋節只是吃粽子和吃月餅的節日罷了,並沒有特定的意義。 在臺灣,佛誕日雖已是國定假日,卻是不放假的。但佛教國家如泰國,就非常重視佛誕節,每年都會很隆重慶祝,全國歡欣,並且舉辦世界性的大法會。 日本將佛誕日訂在陽曆的四月八日,正好是櫻花盛開之時,因此將那天稱為花祭。歷史記載,佛陀出生在花園裡,花園名為藍毘尼園,佛陀出生時,所有的花都在盛開,因此日本稱此節日為花祭,隆重慶祝,以紀念佛陀。 耶誕節在商業的炒作之下,除了少數的宗教信仰者外,已被視為娛樂狂歡的通俗性休閒性的假日,少了反省耶穌提倡博愛精神,並為人間帶來平安的宗教意義。 對各式節慶,應該追溯它的原始本意,思考與反省節日的意義,而不是玩樂,才能保存節慶的傳統與意義。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一定要看破紅塵之後才能學佛嗎
佛法不講紅塵,也沒有講看破紅塵,只有講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對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即身心所處的環境。看破紅塵,可能是指心灰意冷之餘到佛門中找一條暫且偷生之路,是屬於消極的而學佛是積極的,時時努力於因緣的促成,永遠精進不懈。
佛教允許吃雞蛋嗎?
沒有受精的雞蛋是沒有生命的,所以可以吃。
父母在外工作時的壓力和情緒,無法及時獲得慰藉與紓解,回家後稍遇狀況便爆發。對於這點,有沒有好的建議?
情緒是要化解調節,而不是發洩! 家長產生情緒的原因,主要有幾種導火線,首先可能是孩子不聽話太頑皮其次,可能是自己在外面受了氣,和同事長官,或者和朋友產生了摩擦,在外面不敢發作,擔心發作的話,可能受到更大的傷害或損失,只好壓抑自己的情緒,但是一回到家就爆發了。 還有一種可能是身體或生理上的失衡,也許是荷爾蒙內分泌失調,或是身體某個部位有病痛障礙,使得自己沒有辦法控制情緒,很容易生氣。所以有人說,某某人肝火很旺,肝火是什麼意思?就是火氣大。火氣大就沒有辦法壓抑脾氣,一不高興就要爆發出來,所以動不動就罵人吵架。 對於這種現象,中醫的理論認為,肝火很旺實際上就是內分泌失調,或者身上哪個地方出問題了。如果是疾病或是內分泌方面的問題,要去看醫生,用藥物來治療如果是心理上的問題,就去看心理醫生,或者是聽佛法看佛書,來化解自己的情緒。 要怎麼淡化情緒?其實只要轉變觀念,情緒就消失了。容易激動發脾氣,通常是因為在觀念上與自己有衝突,所以沒辦法控制壓抑情緒,這就需要自己努力去克服。 另外一種是工作太疲倦。因為工作疲勞,回家以後已經很累很煩了,這時若看到家裡很亂孩子又吵,很容易就會失去控制而發脾氣。事實上,發脾氣是因為自己在這種狀況下很痛苦,卻又找不到方式來化解。 針對不同的原因,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情緒不宜讓它爆炸,也不宜過度壓抑,而是要消化它。至於消化情緒的方法,可以跟醫生談談,或者和信任的朋友通個電話聊聊天,或見面傾吐一下,這樣自己的心裡會舒服一些。 因此,在有情緒的時候,不要爆發出來,最好是想辦法化解。 親子關係面對面
佛教對於中國的貢獻是什麼
佛教在中國文化史上的貢獻,乃是不爭之論,佛教的輸入發展,不僅為儒家哲學帶來復興契機,也促成了中國道教的組織化與學問化。佛教文學富於想像力,對於那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國古文學,有很大的解放作用。另以藝術而言,舉凡建築雕塑繪畫音樂等的領域中,無一處沒有佛教文化的遺產。
佛教裡所說的色相是什麼意思?
凡是使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時候,一定是有對象。有對象,即有你我,所以會出現我字。但是,這個我,是假名我,並非真實我。也可以說,是色相的我,不是真實的我,是如來的無我之我,而不是我們的小我或大我的我。
佛教怎樣看待夫妻關係?
根據長阿含經中的善生經說為夫的對待妻婦要一相待以禮,二威嚴而不造罪,三隨時供給衣食所需,四隨場合讓她有體面得宜的打扮,五家內的事交由她主持。為妻的對待丈夫要一先比丈夫早起床,二先讓丈夫安坐自己才坐下,三和言,四敬順,五先意承旨。
佛是萬能的嗎
以眾生的立場來說,佛不是萬能的,因為佛不能改變眾生的業力,衪只能夠教化眾生,讓眾生以自己努力來改變他們的命運。
佛經如何談心?
佛陀為什麼會帶給我們這麼多的經典和佛法?這是因為他希望眾生都能斷除煩惱解脫自在,而眾生煩惱的癥結全在於自己的心。心清淨了,就能安樂自在,了達這個心本來清淨,便能永遠地安樂自在。而眾生的心都是相同的。所謂相同並不是說想法相同,而是心的本質相同作用相同,以及眾生所引生的煩惱相同。人在任何一個生活環境中都有它的衝擊矛盾和困難,如果一直從負面想法看待困難,會一直被困難困住如果能由正面想法重新看待與面對,或是分析它處理它,就能化解困難了。佛在這裡得到智慧,再指導我們如何從心得到解脫。身心合一所謂人身難得,我們如果離開了身體就沒辦法修行,修行還是要透過身體來修的,用心來駕馭身體。但是一般人不會修行,不知道如何用心來駕馭身體,也不知道用身體來鍊心,所以苦惱不斷。這兩者是互相矛盾,也彼此相輔相成的,需要身心合一,才能安身安心。當我們產生矛盾時就會困擾和痛苦,而當身心統一,身心可以相輔相成的時候,心就能自在或解脫了,這就是心經裡面講的心。這個道理好像不容易了解,其實注意一下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是不離身體,不離環境的。就連做夢的時候,好像只有心在動,念頭在動,其實做夢的時候,夢境中是有符號的。所謂符號就是夢境裡面所見到的人所遇的情境聽到的聲音感覺到的冷暖,這些都是物質的符號。所以做夢純粹是心的活動嗎?不是的,沒有物質為緣就不可能有心,不可能有夢。心無罣礙如果體證了空性就叫作無心,就是心經裡面講的無智亦無得,以及心無罣礙。所謂心無罣礙,就是心中不再有任何執著。心中不再有任何執著,也就沒有所謂的智慧不智慧,既沒有得到什麼東西,也沒有失去什麼東西。因此就沒有煩惱,沒有痛苦,超越了虛無和實在。不論存在或是虛無,心裡根本不介意,一切現象如常,但是已不再是問題,這個叫超越,叫無心。所謂無心道人,就是解脫的人,真正得到解脫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一直很困惑,佛學是唯心主義嗎?
佛教主張淨心,但並非唯心主義。
佛教是否認為男尊女卑?
從學佛證果的觀點上說,男女是平等的。
佛教崇拜神鬼嗎
正信的佛教徒,唯有崇拜佛法僧──三寶,絕不崇拜神鬼。然佛教並不否認神鬼的存在,因為神鬼也是六道輪迴的兩大流類。
有一個通緝犯,被警察開槍打死,家屬責怪警察輕易殺人但也有人認為通緝犯死有餘辜,警察如不開槍,也可能被殺。要讓社會同情壞人似乎是比較難的,如果同情壞人,那好人與壞人又有什麼分別呢?
當一個人做了壞事,變成千夫所指的社會敗類,透過媒體報導,大家都會同意把這個人槍斃,早一點讓他死。即使判刑,也要求判重刑死刑,否則對守法的百姓不公平,而且讓民眾的生命沒有保障。 古代對壞人可以就地正法,大快人心現代的法令,通緝犯在未判刑之前,只能視為嫌疑犯,不是罪犯,以保障犯罪者的人權。因為司法再公正,都難免會誤判。過去曾發生警察的口供筆錄和罪證,顯示案子是該嫌疑犯做的但經過多年調查,卻發現當初的罪證有瑕疵,根本是冤獄,當事人還獲得國家賠償。如果當初就將當事人判死刑,也許滿足了社會的期待,卻製造了另一個悲劇。因此,我們面對犯罪者,應存慈悲心,不該抱持大惡不赦,死得好的心態。 當然,罪犯應該有適當的制裁,但死刑並不是好的方法。因為人死了無法復活,如果是冤獄,又該如何彌補?警察開槍打死通緝犯,我們感到遺憾,因為通緝犯是否犯了死罪,都還未定案,卻不幸被槍殺。社會對重大刑事犯或強暴案的累犯,往往會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將他們一槍斃命。但以暴制暴以牙還牙,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我有個西方出家弟子,曾和我討論一則殺人事件。在他們家鄉,每個月的月圓時分,山邊都會發生情侶或夫妻的雙屍命案,媒體稱凶手為山邊惡魔。當地百姓人心惶惶,警察也成立專案小組,終於抓到罪犯。 罪犯坦承犯了十幾起案子,理應判處死刑但警察發現,這個人平常工作認真生活正常,但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有雙重人格,一旦月圓時分就會犯案。後來這個人被判無罪,但必須接受治療。 我的徒弟認為,這個罪犯即使死一百次都不為過。但我告訴他同情惡人不是同情他的惡行,而是同情這個人犯案時是有狀況的。同時對惡的行為,要指責和改善。如果能夠抱持這種信念,社會將會更祥和。 傷害動物的罪過
路上遇到受傷的動物該怎麼辦?
送醫。
請問何以鬼道眾生有五通,而人道沒有?
因為人類有粗重的身體和五根的束縛。
我丈夫經常去卡拉OK喝酒尋歡,要怎麼辦?
妳要有智慧善巧方便的去處理,也許改變自己是最有效的方法,聖嚴法師曾教一位相同情況的人念二十萬遍的〈準提咒〉,讓她有了信仰有了解脫,改變了自己,也維持了家庭的和平。
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
這是似是而非的見解,不是佛法的正見。佛法所講的因果,是眾生共同的,各自造作不同的別業受別報,多人造作相同的共業受共報造惡業受苦報,造善業受福報。我們只能以行善持戒以及大修持的功德力量迴向眾生,使眾生獲益。
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
要,佛也要接受因果業報的宇宙法則,只是成佛了,心解脫了,所以不會受到煩惱的困擾和喜樂的影響。
讀哪一部佛經最好?
學佛的人,到底該讀哪一部經最適合呢?佛說的每一部經都是針對不同的對象,在不同的時機因緣所講,就像是幼稚園時讀的課本,對幼童很有幫助升上小學後,小學的每一種課本和課程也都適於小學程度學習,不必分別哪一堂課比較好。因為各科領域不一樣,性質也不一樣,佛經也是這樣。能相應就是好經佛教徒讀佛經,應該是每一部經都很好,當你看或讀了哪一部經,讓你覺得很有幫助心很安定,它就是最好的。不要迷信念哪一部經功德較大?哪部經功德較小?每一部經都有無量功德,不要比較哪一部經最好,哪一部比較不好。中國人常誦的經,例如地藏經是為超度過世的人藥師經是為消災延壽阿彌陀經是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另外,像法華經金剛經,以及更大的八十卷華嚴經,也有人念還有最短的只有二百六十個字的心經,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經典。讀經做定課事實上,每一部經典都很好,如果卷帙太多,可以從裡面抽出一品或一卷來每天誦念,做為定課。但不要為了某個目的,臨時改讀別的經,因為每一部經都能夠讓我們達成所有的目的。讀佛經能夠開我們的智慧,能夠祛除煩惱,能夠利益自己,利益他人。所以沒有哪一部經最好或最適合,但看自己喜歡哪一部就讀哪一部。
佛教的生命觀是合乎科學的嗎
佛教認為,人的投胎入胎,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但有另一種是由與父母還報的因緣,也就是業力自然促成,不全是因父母的好合相而入胎。所以現在的試管嬰兒,便可能在因緣成熟的情況下入胎投生,佛教的生命觀是非常合乎現代的科學的。
請問如何合理的用錢,才不至於造業?
對內用在需要的地方,對外用在利益眾生的地方。
有的人太強求完美的配偶關係,搞得自己和對方都處在痛苦中。請問法師,這世界上有真正完美的婚姻或愛情嗎?
圓滿的愛情是自己在扮演某個角色的時候,就專心把那個角色扮演好。這叫作假戲真作真戲假看。意思是說,儘管認為自己身處在非常真實的環境中,但也要把這一切看成是因緣和合,聚散都有其因緣。自己在這一段時間這個環境裡只是其中的一個角色,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就是真戲。要演好真的戲,但是又要把它當成假的來看,反過來說,也就是假戲真作。 男女之間夫妻一場,同床異夢是正常的,夫妻兩個人各有各的性格,甚至兩人的喜好朋友人際關係沒有交集,也都很正常。自己是對方的配偶,就把配偶的角色扮演好,至於對方的角色能不能做得很好,就不要太在乎,因為這是假戲,是演的戲。 夫妻在一起,像是在演戲,只不過自己在這場戲裡是愛著對方的。既然愛對方就要奉獻給對方,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至於對方做不做得好,那是他的事,自己不要受影響。如果對方做得不好,可以規勸他,他若願意聽,那很好,要是他不聽,那也沒有辦法。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做的事情和得到的後果,都必須由自己承擔。千萬不要認為已經是夫妻,就一定要綁在一起,若對方不順從自己就不快樂。其實不需要這麼想,因為他是他,你是你,雖然是夫妻,卻還是各自獨立的兩個人。 如果能以這樣的觀念與態度來看待親密關係,愛情並不是一樁苦事,完美的婚姻就會存在。
用占察善惡業報經的木輪輪相來占察,這和民間占卜有何區別?
這部經與民間占卜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因為這部經不但告訴您吉凶禍福是如何來形成的,而且還進一步指出如何來扭轉惡業和惡運的具體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們明白三世因果的善惡苦樂和吉凶等狀況,所以它能使我們的智慧大開行為導正。
常有人將朋友比擬為人生最重要的財富,我們該如何經營這份人生的資產?
朋友能讓我們感覺有伴不孤單。許多人無聊的時候,總喜歡找朋友聊天,他可能和家人甚至自己的配偶聊天時,還沒有這麼痛快,但是和朋友卻可以天南地北地閒聊,藉著彼此互相傾聽,或互吐心中的不快,講完之後心情也會比較愉快。 有時候,朋友很像老師,可以做為我們效法的對象。這樣的朋友往往比家人重要,因為朋友與朋友之間少了權利與義務的要求,卻多了彼此的互相幫助。互助並不特別指在金錢物質上的互通,而是在於彼此能夠交心,互為知音。 一生當中若能遇到這樣的朋友,人生就了無遺憾了。
日蓮宗與一貫道也是佛教嗎
日蓮宗可將之歸類為附佛法的外道,絕對不適淵源自印度的正統佛教。一貫道雖唱五教合一,實則是以佛教為其腐蝕侵吞,並圖取而代之的對象。總之,日本的日蓮宗和中國的一貫道,既然不適正統的佛教,也永遠不可能與佛教合流。
佛教說的貪瞋癡是什麼意思?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叫貪滿足不了貪而產生的情緖叫瞋對事理不明,黑白顛倒,以無常為常,以常變為不變是為癡。
從現實面來說,我們要做什麼樣的準備,來迎接老年的人生呢?最好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
對社會上的一般民眾而言,三十歲正值壯年,是個人生涯的巔峰,無論是體能或事業都在衝刺的階段四五十歲步入中年以後,體力開始走下坡,雄心壯志漸漸衰退到了六十歲,老年的氣象就出來了。 因此四十歲以後,就應該開始準備。準備什麼呢?不是準備退休不做事了。現在聯合國規定,人要工作到六十五歲才能退休,因此這裡講的準備,是規畫六十五歲以後要做什麼?這些事要在四十歲的時候開始考慮。 通常,多數人會認為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現在養兒防不了老,多生孩子也沒有用,因為孩子長大以後不一定會孝養父母。因此有人說,還是存錢吧!多存 一點錢,老了就有保障,但這也是不一定的。因為財富隨時可能不見,也隨時可能會縮水。所以,錢是要有一些,但是適可而止,不是有錢就行了。 至於要做什麼樣的準備以迎接老年生活?第一個準備是要身體健康。健康的身體,需要靠運動飲食和正常的生活作息。老年時期的健康要從中年時養成,如果中年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生活糜爛作息不規律,老了之後很可能什麼病都會冒出來。 第二個準備是要養成心理的健康,這非常重要。步入中年以後,最好要有宗教的信仰,如果沒有宗教信仰,會容易徬徨。雖然很多人說我不需要宗教,我相信自己不會做壞事,我相信自己能夠立身處世,我自己對生命的價值很清楚。但這些其實都不夠,我們是凡夫,不是聖人也不是神仙,所以有信仰很重要。 事實上,僅有信仰是不夠的,應該還要有宗教的生活和宗教的修養。宗教信仰是一種思想,除了相信它,還要把它視為人生的歸宿。如果有信仰,就可以隨時準備面對死亡,什麼時候會死?死亡之後會到哪兒去?會做什麼?這都是依靠宗教的歸屬感所賦予的。 當生命有了歸屬感,我們必須付出生命的動力,以轉變成生命的價值。所謂生命的動力,是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必須往哪個方向走至於生命的價值,則是從動力產生功能而有價值。 因此,我們需要有生活上的修養。如果是宗教徒,則要有宗教的生活和宗教的修養,也就是照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去生活去實踐,以培養出具有宗教情操的淨化心靈。
整形美容在臺灣很風行,甚至有母親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就是一對雙眼皮,或一個高鼻樑還有人為了開運面相去整形,削顴骨填額頭等。如果大家都在臉上動刀美容,豈不都不是以真面目相見了?
整形首要關切的是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身體的健康。如果整形手術在身體上沒有後遺症,而且對增強人的自信心又是加分,那麼去整形,也沒什麼不好。 不過,在我看來,內心的平靜和智慧就是美如果光把臉孔整得好,不見得就是美。我相信相隨心轉,如果心不快樂,常常痛苦怨恨傲慢,臉孔就算整成像模特兒林志玲一樣美貌,也還是不好看的。 在我的認知裡,樸實真誠友善有智慧的臉,一定美的,母親生你如何都不是問題。比如說,達賴喇嘛的臉很真誠友善,因此任何人一見到他,就感覺很可愛很歡喜很好看。 我不反對整形,但主張父母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臉孔見不得人,一定要整形才行如果整了形,自己的性格想法沒有改變,那麼整形是沒有作用的。這樣的整形,就像買個面具戴在臉上但面具可以脫掉,整形卻脫不下。 至於為了改運面相原因而整形,像是凶痣鼻樑低顴骨高這些,可就不大準了。看看高官富賈的長相就知道了,有許多人就是奇奇怪怪的長相,就連大學問家,也不一定是白面書生的相貌。 有個年輕人諸事不順,所有算命師都說他臉上的痣不好,眼皮也要修一下。他就照做了,大家都說,他一定要轉運了。結果呢?他的性格福報都沒變,命運怎麼會變呢?就好比要把沙煮成芝麻是個笑話,有可能把沙染一下顏色,就能假裝是芝麻了嗎?那是不可能的事,沙仍是沙呀! 恐怖的愛
佛教的苦相當於基督教的罪嗎
西方的宗教也說我們有原罪,因為人類的始祖吃了禁果,而犯了罪,所以代代子孫就有了原罪,不信者便得下地獄,受苦果。佛教認為人是由於各自的善惡行為所積聚成的所謂業力而在生死之流內上下浮沈,並不由於信佛或不信佛的原因而登天堂墮地獄。
如何選擇明師
找明師,大智度論卷九揭示了四個要點,稱為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義不依語。第三,依智不依識。第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死亡是千古以來,人類不輕易觸碰的生命難題。埃及金字塔中國秦代兵馬俑等,都是古代帝王耗費數十年時間,為自己的身後事所精心準備的曠世陵墓和陪葬物,想問人為什麼怕死呢?
人們懼怕死亡,是因為不知道死後的我是不是還存在? 如果能知道自己死後有地方可去,而且去的地方可能比現在更好,那又何必畏懼死亡呢?或者,死後另外一段生命現象正等待著我們出生,又為什麼要害怕死亡呢? 生命就好似一段旅程,如同我從臺北到美國旅遊,我在臺北的家是這個模樣,到美國之後的家又是另一個樣子。若我們把死亡當作一個階段的結束,接下來再到另外一個地方旅遊,而且是我們自己願意希望去的地方,能夠這樣想,死亡就一點也不可怕了。 特別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死亡是為了達成自己的願心,願到佛國淨土。既然已經到了佛國淨土,那裡比這個世界好得多,又何必害怕死亡?如果因願力而在人間度眾生,並且要到人間最窮苦災難最多的地方,去幫助那些貧窮困苦潦倒又沒人關懷的人,乘願而去救濟眾生,雖然生活很辛苦也會甘之如飴。一切端看我們存著什麼心?若是前往自己本身想要去的地方,就沒有什麼好畏懼的了。 身後事,怎麼辦?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嗎
加持的功能,來自咒力願力和心力,加持的力量,即是轉變被加持者的心,主要在於幫助被加持者安心安身而度過難關,加強他們的勇氣和毅力來面對現實。
金剛經如何教人見相離相?
金剛經的奧義是什麼呢?隋代智者大師曾以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做為金剛經宗旨,認為金剛經開示無相離相法門,做為菩薩道及佛道的準則,想要修行菩薩道而成就佛道,必須見諸相非相,能夠離相而不住於相。無相離相法門無相在金剛經裡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相是相貌相狀,是某種東西的顯現,是依照視覺而存在。然而從佛法的觀點,相不只是用眼睛觀看,包含了一切用手觸摸用耳聽聞的外在物理現象,同時也涵蓋了喜怒哀樂的心理現象,甚至佛陀所教授的一切法門也稱作相。心不住於相從金剛經的諸相,不難發現金剛經的名相之多,乍看之下還真讓人眼花撩亂,不但如此,經文繁複列舉這些名相,卻又要把它非掉無掉。透過一層層剝解,破除一般人所認為的既定認知,就如同微塵這麼微小的單位,人可以一手掌握的單位,都是假名,不是實有,都還可以破除。事實上不論客觀的外在現象,還是主觀的內在認知,都是隨著因緣流轉,本身就是充滿變動不定性。另一方面,也因為一切相的產生,是存在眾生的心念中,人們的造相功能不僅有感覺器官的作用,還有知情意各種成分的參與,加上種種妄想的執著,使得所造之相,不僅可能偏離本來面目,還往往顛倒了事物的實情。也因為相如此虛幻不實,金剛經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才要人們見相離相。離相並非離開相,更不是否定,而是心不住於相,於一切形相現象及法相,應無所住。誠如聖嚴法師所說心有所住,即離無上菩提之心。離相是一種超越,就連佛陀所傳授的法,都得超越,都必須放下而不執取,如此才能安住降伏其心,成就無上菩提。
如何以投資的理念學佛?
投資理財,是為了讓私有財富獲得保值或增加的手段,是人類物質欲望的產物。講究評估風險,認準時機,求獲利的最大化。這與視三界為牢獄,生死如冤家的解脫道,以及以離相無住為本,不厭生死,不著涅槃,廣度眾生的菩薩道,不屬一個層次,實在不必勉強牽合。
佛教對於世界末日的看法如何
我們處的這世界只是宇宙一個太陽系中的一個小星球,只要好好培養福德和智慧,不論是世界末日或末法時代的到來,我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善根而轉生他方世界,繼續修行。
有人因為被朋友傷害而不肯相信朋友,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應該注意的事情和需要掌握的原則?
交朋友除了掌握友直友諒友多聞的原則之外,另外還有四點需要注意 第一,要保護自己。與朋友互動的時候,不論新朋友或老朋友,我們必須要保護自己。如果忘了保護自己,可能會招來一些麻煩。 第二,要保護對方。也就是和對方交往時,不要有非分之想,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不應該得到的好處或利益。我們與人做朋友時,應該想到能不能對他人有幫助,如果不能,至少不能冀望得到非分之物。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都不應該有這種念頭。不占人家的便宜,一方面是保護自己,另一方面也保護了對方。 第三,要保護雙方的家庭。不能因為我跟他交朋友,而使我的家人受到傷害,同時,也要保護他的家人不受到傷害,否則,可能有麻煩。 第四,不要讓社會受到傷害。我跟他做朋友是我們兩個人的事,假如越軌了,超越了界線和名分,就可能造成社會的損失,而要付出代價。 掌握住這四個原則,交朋友就無往而不利了。 常聽人說知人知面不知心。有的朋友在剛相處時,表現得非常忠誠坦白且熱心,彼此很容易就熟絡了,於是,就把保護自己的防線,一道一道全部拆掉,對朋友推心置腹,沒想到對方卻進攻你的弱點,讓你完全沒有招架的餘地。當然,我們不是把每個人都當成小人,但要切記,人性隨時都會變,今天沒有變,說不定哪天遇到了大刺激大誘惑就會改變。 什麼是大誘惑?像財產的誘惑名利的誘惑地位的誘惑,還有情感的誘惑。遇到這種大誘惑時,人通常都不容易把持得住,所以我們必須要有防線。這種防線對佛教徒而言,就是戒,持戒的時候就不會超越應該遵守的防線,超過界線就表示有危險了。 所以,宗教會教我們哪些事不能做,如果你做了不應該做的事,那就是超過防線,一旦沒有了防線,就會有危險,更會發生意外。 意外的發生,往往都是沒有維護好自己的防線,失去了保護自己的措施,缺乏危機意識,因此,會造成很大的困擾,甚至危害到生命安全。
佛教怎樣看待夫妻關係?
是倫理關係。對於一個在家人來說,夫妻倫常不是罪惡,也不算是犯戒。以學佛人來說,夫妻之間也具備了道情。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是指專心一意的意思。於念佛時,心繫佛號口持其名耳聞其聲心無二用,即為一心,心很安靜很安定,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念念是佛號,這是最淺的念佛三昧。
雖說眾生平等,社會上還是有男尊女卑的觀念,要怎麼做才能破除這種不平等的對待?
男尊女卑的觀念,是風俗習慣的問題。在一個以男性為主流的父系社會裡,就是以尊崇男性為主。除非是母系社會,男人變成附屬品,他們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目前世界上若干小部落即是如此。一般而言,女性雖然會被尊重,只不過形式上還是要讓一讓男性,因為風俗習慣就是如此。 從過去的歷史來看,一個家族如果女多男少,在社會上會很不安全,因為很難抵抗外來的侵略。發生戰爭的時候,通常是殺光男性,然後強擄女人和小孩回去做奴隸。又為什麼要殺光男人?因為男人很可能隨時起來抵抗,而女人比較順從。 但是,男人如果因為這些歷史或社會環境的原因,而認為自己比女人優越,那就錯了。因為男女各司其職各守其分才是平等。無論從事什麼職務,只要好好把分內的工作做好,不用分性別,就是做到了平等。 這個社會需要女人,家庭也需要女人,女人有她的長處和能力,應該和男人一樣受到尊重。所以,女人要尊重男人,而男人也要尊重女人,如此才能邁向真正的兩性平等。
提倡孝道的孔子曾說過父母在,不遠遊,這個觀念還適用於現代嗎?
中國歷史上,皇帝若要徵召一些大孝子去做官,他們常會以父母年紀大了,或者是祖孫兩代相依為命,需要照顧而婉拒,例如西晉時代的李密,就寫了〈陳情表〉說明需要侍奉祖母而無法接受徵召。 但是,在現代社會,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已經不合時宜了。現在看我們的地球好小,臺灣和紐約的時差正好十二小時,雖是地球東西半球的兩面,但可以隨時通電話,也可以用影像視訊來溝通,和真實見面的差異只在於不能觸摸彼此。雖然彼此摸不到,但是仍可以照顧到飲食起居。 而遠遊的時候也不像過去的人,一出門就好幾年沒有音信。現在若有緊急事件,無論在全球哪個地方,最多二十四小時一定可以見得到面,希望出遠門的人回來,他就回來了,這不是很快嗎?所以,不遠遊的理由已經不能成立。 古時候因為交通工具非常原始,才會有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當時的交通工具大多是步行或是坐船,即使坐船也不是機械船,而是帆船或木船,坐車則是坐牛車馬車。現代的交通通訊工具都很發達,透過電話電腦就可以直接溝通聯繫,這些都是時代因緣的轉變。 現在這個時代裡的空間或者運用空間的方式,跟過去的人完全不一樣。過去的人要想獨自走出國家,是不容易的,要想走遍全世界,更是不可能的事!而且他們也不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現在,人們不僅可以走遍全世界,天上地下海裡都可以去,甚至深海也可以前往,時代進步至此,對於空間的運用與感受,和過去是完全不同的。 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叫作無常,進步或退步也叫無常,既然是無常,就是在變化,我們必須接受變化的這個事實,這是因緣論。
一直想修清淨心,可是意志力又不夠怎麼辦?
練習再練習吧!意志力是在練習中產生的,心也就無形中沉靜了。
消災延生是可能的嗎
當然是可能的!佛教徒深信業果,現前的苦厄乃是過去的業力所感,當坦然接受,理性面對。而佛教徒也堅信因緣增上,把握現緣,如理如法地治病養生,持戒習定修慧。再者,懺悔業障,發願利他,念佛誦經持咒,布施放生,功德迴向,讓宿世的怨家債主得以解怨釋結,自然災可除,病可痊癒。
佛教怎樣看待友情關係?
友情則是互動的,可以互相幫助互相支援,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就產生了友情。朋友之間除了友情外,也是有恩情與道情的。
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要懺悔?
通常我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或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所以會在佛前求懺悔。佛經指出,凡夫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無論我們如何客觀持平,都不免會犯錯。懺悔是為了改進自己,如此,自我中心會愈來愈少,智慧會增長,慈悲心會增加,煩惱愈少,過失也就愈少。
常聽人說朋友有通財之義。朋友除了精神上的支持,若涉及金錢往來,會不會危害兩人的友誼呢?
朋友有通財之義是對的,譬如你有一億元,我卻窮得不得了,而且還負債幾十萬元,極可能吃上官司,得去坐牢。既然我們兩個是朋友,你又有一億的財產,拿幾十萬元出來協助我還債,對你來講不過是九牛一毛,而且還可以免除我的牢獄之災,何樂而不為?你代替我還掉債務,而且以後也不要我還這筆錢,這就是通財之義裡所說的財。通財之義是指絕對的付出,並且不再希望得到回饋,也不希望能夠回收,更不會當作利益的交換。但是在付出時,一定要考慮,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否則本來只是一個人的債務,卻又拖累了另外一個人,這是不理智的。
何謂過去佛現在佛和未來佛?
佛是由凡夫發無上菩提心,經過長劫廣修菩薩行而成就。這證明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釋迦牟尼修行成佛,那麼十方微塵數的世界,一定也有無量眾生修行成佛。現在如此,過去也一定如此,未來無疑也是如此。這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有無量諸佛的主張。
佛教徒都願往生極樂世界嗎
佛教徒中也有不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願往生其他世界的,比如兜率內院的彌勒淨土,或是願生生世世在人間度化的。南傳的佛教徒,則根本不知道有極樂世界的存在,那裏的出家人,最高的期望是即生修證阿羅漢果而解脫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