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301
4.76M
丝路蓟 形態 絲路薊是高的草本多年生植物,從地下的根系統形成大型的克隆群落,並於每年春天長出1-1.2米高的莖。於夏天,莖很多是會部份躺下,若有其他植物支撐,則仍會保持挺直。葉子有很多尖刺,長15-20厘米及闊2-3厘米。花序的直徑長1-2.2厘米,所有小花的形狀相似。花朵一般都是雌雄異體的,但並非沒有不同,其中一些植株則會有雌雄同體的花朵。種子長4-5毫米,有冠毛,可以經風力傳播。 生態 絲路薊的種子是歐洲金翅雀及赤胸朱頂雀的重要食物,亦是其他雀科的食物之一。絲路薊葉子是鱗翅目超過20個物種及一些蚜蟲的食物,當中包括小紅蛺蝶及埃尺蛾等。 狀況 絲路薊一直被廣泛認為是一種野草,如在英國,它就被定為「有害的野草」。它們在很多地區亦是嚴重入侵物種,一般是作為糧食種子的污染物而被引入這些地區。在很多國家,如澳洲、巴西、加拿大、紐西蘭及美國都將它定為有害的野草,一些國家甚至限制它們或其部份的引入。 用途 絲路薊的根是可以吃的,以主根最有營養,不過卻有傾向令一些人放屁。葉子也是可以吃的,但清除尖刺卻令人感到厭煩。
东郭先生 (动画片) 劇情簡介 古時候有個心地善良的東郭先生。一天,他帶著一口袋書出遠門。他怕毛驢受壓,就自己背著口袋,牽著毛驢趕路。走累了就在樹下休息。恰巧此時一位將軍率領眾士兵到山中去打獵。那將軍張弓搭箭射中了一隻狼,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向東郭先生求救。東郭先生心善,讓狼躲進一口裝書的口袋裡,騙走打獵的將軍,助狼躲過一劫。可是,這條狼一鑽出口袋就凶相畢露,它說在口袋裡悶了半天,現在肚子餓了,要把東郭先生吃了充飢。東郭先生說它恩將仇報,要找人評理。他們先請老樹作證,老樹說不清楚。再找老牛,老牛怕管閒事。最後找到一個老農夫,老農夫聽後胸有成竹地說,他不相信有這種事,要他們把經過情形再表演一遍,然後再評判誰有理。於是,狼鑽進了口袋。老農夫立即把袋口紮緊,用鋤頭狠狠地把狼打個半死,再也不能動了。東郭先生責備農夫傷害狼的性命,此時那頭被打的還剩下最後一口氣的狼卻感嘆:「這樣的書呆子沒吃成,死也不甘心!」此時東郭先生才明白對狼萬不能講仁慈的道理。
孫九招 孫九招是指2002年11月香港政府為穩定樓市而推出的多項房屋政策,因負責推出政策的官員為當時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故有關政策被稱為孫九招,而其後推出的深化穩定樓市措施亦被稱為孫十招。 理念 孫九招的主要理念為借用市場無形之手,讓樓市自行調節。實際操作為只提供含公共資助的出租公屋予有真正需要的人士;政府避免直接參與私人物業市場的投資及供求活動,如推行「勾地政策」及停止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等;及積極扮演市場促進者的角色,如增加市場透明度及減少限制。 背景 香港自回歸後,香港樓市隨即受到多方面的衝擊,樓價足足下挫接近七成,促使政府於2002年尾推出孫九招。1997年金融風暴爆發,樓市急跌接近5成,負資產及破產人數持續攀升;1997年,董建華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務求10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3年,結果是市場上出現大量住宅單位,令供過於求;2000年,科網熱潮爆破,進一步打擊香港的樓市。樓價從97年的高峰下挫了7成,約10萬個於96、97年高位入市的小業主淪為負資產。 成效 孫九招以透過減少香港土地供應和政府退出房地產市場等的方法,重建投資者和市民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在政策出台後,對樓市起了即時的刺激作用,2003年1月的樓宇買賣合約共有7293份,數字較02年12月上升19.3%,1月份的樓宇買賣合約總值為146億元,較12月上升13%,是自11月以來連續第二個月上升。但到了2月,有關政策的刺激已經消退,加上2003年中,香港受到沙士肆虐,樓市再次急跌,沙士重災區淘大花園更創出55萬元成交的低價,樓宇成交量亦萎縮,業界初時亦批評有關政策只調整了香港內部的土地和物業供求,但對外圍和經濟其他方面的影響,卻是無能為力,故有關政策未能穩定香港的樓市。 「孫九招」最終導致香港新建成的公營及私營住宅數量大減。在2010年一年內,香港僅有約19800個住宅單位建成,較2001年有10萬個住宅單位落成大減8成,甚至連「八萬五」政策剛推出的1997年當年住宅落成數目(64400個)的三分一也不到。香港住宅最終因為供應大幅減少而造成樓價和租金大幅上升。到2011年2月,香港的整體住宅樓價,已經超越1997年10月的昔日高位。 引申問題 「孫九招」中提出即時結束居屋計劃,導致本來是私人參建的政府居者有其屋項目紅灣半島一度空置,銷售無期。經過一輪商議後,發展商新鴻基地產及新創建集團以8.64億港元向政府補地價買回業權,並宣布拆卸重建成豪宅,隨即引起環保人士的批評,結果擱置清拆計劃,改為原樓改裝豪宅。 「孫九招」對香港的禍害在推行多年後陸續浮現。香港住宅樓價和租金最終大升,引起民怨。 由於公屋建屋量因「孫九招」而大幅減少,加上停建停售居屋進一步減少公屋供應量(以綠表購買居屋的公屋住戶在居屋入伙後必須遷出原有公屋單位),引致公屋申請人輪候年期延長,而輪候公屋人數也大增。 停建停售居屋導致香港房屋委員會收入大減,於是政府把大量公屋商場、街市和停車場出售予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其後領展大幅加租,政府無力阻止,引起更大民憤。 「孫九招」導致香港後來土地供應短缺。「劏房」於21世紀的香港興起也被認為是「孫九招」的後果。著名財經專欄作家曹仁超早於多年前已對孫明揚說「一出這招就會累垮香港」;曹仁超又認為香港房地產因為政府政策長期限制供應而造成價格上升是「鼓勵不勞而獲,同時懲罰那些很努力去創業、創新的人」。面對香港私人住宅樓價和租金高企,政府的廉租公屋成為許多香港人安居的唯一希望,一些公屋申請人為求保持收入不超出政府規定的申請資格上限,在獲編配公屋前選擇放棄較高薪的工作,或主動要求僱主不要加薪甚至辭職不工作。 2011年,行政長官曾蔭權承認特區政府的房屋政策有失誤,房地產價格急升,引起市民質疑是否存在地產霸權和官商勾結,他認為「這個就是當前民怨的最大問題」。 2012年,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指「孫九招」是「落重藥」,引致日後的地產霸權。 其它影響 「孫九招」被指造成地產霸權,而香港民眾對「地產霸權」的怨恨,被認為是獲得大地產商支持的唐英年在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落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葉劉淑儀在2015年指香港樓價近年狂升導致香港年輕人置業困難,是當前「港獨」和「戀殖」思想在香港年輕人中滋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房價好像脫韁野馬般,一直上升,年輕人可能幾十年都買不到樓,很氣餒,不知何時才可以成家立業」。 一些人認為香港在2010年代的房屋短缺問題引致許多香港年輕人對政府不滿,是造成2014年「佔領運動」事件的一個主要原因。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2014年11月表示「以今天香港的房價,大多數青年人一輩子不可能買得起屬於自己的房子,過高房價已經導致青年對未來絕望」。樓價長期高企也被一些人認為是大批年輕人參與2019年反逃犯條例修訂抗爭的一個深層原因。
平手友梨奈 簡歷 初中時曾是籃球部部員,但除了部內的事情之外,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於是她想去挑戰別的東西,希望儘自己所能去實現自己應有的目標。初中二年級時,她對演戲很感興趣,但身為乃木坂46粉絲的哥哥建議她改變自己的想法,去參加櫸坂46的一期生招募。面試時演唱了THE ALFEE的《星空的距離》。她看過乃木坂46與THE ALFEE在《MUSIC FAIR》演唱過這首歌,對這首歌比較了解。。2015年8月21日,平手審查合格,成為更名後的櫸坂46一期生。合格後,平手來到東京開始住宿生活。 2016年3月30日,登載《Mac Fan》單獨封面。2016年4月6日,櫸坂46的首張單曲《沉默的多數》發售,平手擔任Center(中心成員)。單曲同時收錄其首張solo(個人)曲目《山手線》。2016年7月出演電視劇《誰殺了德山大五郎?》。2016年12月,在日刊體育新聞社的「第三屆月刊AKB48團體新聞大獎2016」中被評為坂道MIP。 2017年,在AKB48的第47張單曲Shoot Sign中,收錄了坂道AKB的《你最愛的 是誰?》,平手擔任Center。 2017年12月31日,於第68回NHK紅白歌合戰上,因短時間二度演出《不協和音》體力不支而出現過呼吸症狀。 2018年1月13日,因右腕的肱三頭肌損傷,營運單位宣布取消櫸坂46原定於2018年1月30日至2月1日與平假名櫸坂46於日本武道館舉辦的公演,並全部改為平假名櫸坂46演出。。 2018年12月21日,營運單位官網公告平手因身體狀況不佳,接受精密檢查,診斷因骶髂關節不穩定及雙手橈骨關節疼痛,將暫時專心於治療之上,暫停舞蹈表演的活動,關於部分不需舞蹈表演的活動將繼續進行。
Fucking Machines 商標申請 網站於2005年試圖為「fuckingmachines」註冊商標,被美國專利及商標局拒絕,所給的理由是此商標為色情商標。言論自由律師馬克·蘭達扎代表網站二審USPTO的決定。《奧蘭多周報》把蘭達扎律師所寫的法律檔案稱之為「你所能讀到的最具有娛樂性的司法檔案之一」。二審於2008年4月維持原判,並且終止了整個案件。蘭達扎律師所寫的法律檔案自此之後被稱之為The Fuck Brief。 美國政府的態度由律師麥可·恩格爾(Michael Engel)所闡述,他寫道:「註冊請求被拒是因為被註冊的商標包含了不道德的內容。『fucking』是一個具有冒犯性和粗俗的用來描述性交的詞語... 不道德的和具有醜聞性的商標……是不能被登記的」USPTO依據一條1905年的法律來拒絕商標註冊在此之前專利局以同樣的理由已經拒絕了44個商標申請。 帶有shit的商標申請被專利局拒絕了50次,帶有cunt的商標申請被專利局拒絕了一次。帶有ass的商標申請被專利局接受了135次,帶有bitch的商標申請也曾經被專利局批准過幾次。 作為對專利局的回應,蘭達扎寫道:「專利局依據2(a)條例所作出的拒絕出格了。」 2(a)部分,15 USC §1052(a)法令禁止商標中出現「不道德,欺騙性或醜聞性的內容」 Cybernet娛樂有限公司針對專利局的裁決於2006年8月以「修正案和應對局裁決的回應」為理由提起上訴蘭達扎在上訴材料開頭寫道:「申請者富有尊重性的對『fucking』一詞的定性以及其所謂『富有攻擊性和粗俗』的詞源提出異議」 《奧蘭多周報》如此評論了Randazza的上訴材料:「Randazza...經常打言論自由的官司,他是在為你能夠使用任何你所喜歡的骯髒詞語來註冊商標的權利而跟聯邦政府進行司法抗爭。他的司法檔案可能是你一輩子所能讀到的最富有娛樂性的司法檔案。"Randazza的司法論證材料被後來的人們稱之為《The Fuck Brief》. 蘭達扎聲稱: "這個倍受污名化的四字單詞並沒有什麼內在的意思。Fuck可以作為一個假借詞被使用,比如'to fuck'可以代表'行騙'。它可以被用作一個加強語氣的詞,當我們非常高興的時刻把它點綴到另外一個單詞裡,比如'絕-fucking-對'. 'Fuck'幫助我們表示憤怒,當我們朝著足球評判的臉或者一個剛剛超了我們的車的機動車駕駛員大喊'fuck you'! 'Fuck'可以幫助我們表示疼痛,很多男人當他們不小心用榔頭砸到自己的拇指的時候,他們嘴裡蹦出的第一個詞往往就是fuck。'Fuck'是一個幫助我們表達失望的語氣介詞,當我們看到我們的成績單上的成績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理想時,或者我們的另一半晚飯約會遲到時,又或者我們的另一半拋棄我們而去時,我們都會說這個詞。'Fuck'是一位老朋友,它無時無刻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著歡笑。 蘭達扎向《奧蘭多周報》解釋道他在他所撰寫的司法檔案里常規性的使用"fuck"一詞來表達他的對於「fuck」一詞可以有多種用法的論斷的支援。他提到了一些相關術語,包括「Fuck-me鞋子」和「fuck-me靴子」,以及在諸如《冒牌伴郎生擒姊妹團》和《賭城風雲》等電影裡頻繁使用到的「fuck」台詞。 恩格爾代表USPTO承認了「fuck」一詞的常用性,但是他同時也指出了此詞的醜聞性:「雖然這個單詞被頻繁的使用,但是它在絕大多是正式的場合下還是被認為是非常具有冒犯性的。例如,在基本有線電視台里,這個詞會被嗶嗶聲所取代。FCC可以向無線電台處以罰款,如果這個詞被無線電波傳送出去了的話。他也提到此詞在工作場所和政府管理中被限制使用。 蘭達扎與2007年6月5日提出上訴,訴訟被商標判決和上訴委員會聆聽。阿克沃思告訴《奧蘭多周報》他在被UPSTO否決了商標註冊以後就打算不再上訴了。 他說他並無意圖成為成人業界的第一修正案代言人。阿克沃思《奧蘭多周報》:「馬克叫我這麼做的。我通常不是這樣的人。馬克覺得他的勝算很大。我聽了他的忠告...我自己並無任何企圖。" 成人娛樂律師羅伯特·阿普古德(Robert Apgood)聲稱他贊同阿克沃思和蘭達扎所做的努力。阿普古德指出他觀察到了越來越多的專利局的商標申請被拒是由於商標被政府定性為「醜聞性的」。他說:「行政部門越來越深入到了政府的各個角落來推銷其所謂的『道德立法』企圖是很讓人遺憾的。諸如阿克沃思和Randazza等人肩負起與行政部門進行這些必要的司法鬥爭的責任是著實讓人感到鼓舞的。」二審於2008年4月維持原判,並且終止了整個案件。目前,由於上訴方未能作出任何回應,申請狀況已被列為「放棄」。 分析 忠告專欄作家Dan Savage在2004年把網站介紹給了想要知道更多有關性機器資訊的讀者。2005年Carly Milne編輯的書《赤裸野心》中,作家Regina Lynn評論了網站對於交流的強調。作家Timothy Archibald在存取了Fucking Machines的操作者以後寫出了他的書《性機器:相片和訪談》。 AlterNet的Annalee Newitz於2006年存取了Fucking Machines影片拍攝現場。她把網站歸類為色情2.0現象的一部分。作家Violet Blue在她的2006年書《富有冒險性夫婦的性玩具指南》中指出:「Fucking Machines把機器性行為第一次放在了地圖上和放到了大眾的視野里,為一些個人公司鋪好了路,讓它們能夠大批次生產便宜的性機器來提供給夫婦或者個人在家裡使用。」 在她的2007年書《赤裸的在網際網路上》,作者Audacia Ray如此描述Fucking Machines:「在女性性行為和技術產品的融合過程中,這些玩具讓人感到好奇和迷戀的地方是它們能夠把性和科技融合成一片類似漿糊狀的技術恐懼以及技術戀物癖主義。」紐約時報雜誌的Jon Mooallem描述網站為:「完全專注於描述婦女和大到讓人不安的精巧的機器做愛。」在一篇為連線所撰寫的文章中,Regina Lynn注意到了Fucking Machines在2007年的成人影帶新聞成人娛樂博覽會上出現是網站試圖移向主流所邁出的一步。Lynn寫道:「這個網站已經存在了好幾年了,它存在在所謂的『獨立網際網路kink』這一片灰色地帶里,雖然主流業界對這一片地帶還不是太了解,但是今年它卻出現在了主流色情的正中央。」 村子之音的Bonnie Ruberg於2008年寫道Fucking Machines把男人們對於按摩棒感到的不安轉變為了一種誘惑。2008版《牛津世界歷史裡的婦女百科全書》把網站上所描繪的機器稱為「醜陋的」在他的2009年書《從疼痛到狂喜》中,作者Arnold P. Abbott如此評論網站上所使用的裝置:「Fucking Machines里的機械奇觀只有薩德侯爵其本人才能創造出來。」他觀察到有些機器:「似乎是中世紀宗教裁判所用來刑訊逼供獲得假認罪的刑具的翻版。」 在一篇於2012年為《紐約觀察家報》所撰寫的文章中,記者Jessica Roy把Fucking Machines中描繪的性高潮歸類為一種超人類主義。在2012年的書《放映愛情的黑暗的一面:從歐洲恐怖到美國電影》莎拉·沙舍克專門花費了一個章節,題為《Fucking Machines:在色情里的高科技身體》來描述這個網站。Schaschek得出結論:「在反色情女權主義者同上會批評女性色情演員在演繹色情影片的過程中被男性演員在視覺和行為上蹂躪同時,她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結論和印象對於FuckingMachines的錄影是極難成立的。給定所有色情作品都噯味化差異的前提,同時也給定性幻想通常需要被清楚劃分的統治和順從角色的前提,FuckingMachines中的婦女似乎能夠反抗至少前面所說的這幾種分類...嚴格的來說,在這些影片里的婦女既是控制者又是被控制者。"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沿革 洪武五年(1372年)烏思藏內附,六年(1373年)設置烏思藏都衛,屬西安行都司;七年(1374年)被改置為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後又升為烏思藏都指揮使司。 記載 《明實錄》永樂七年二月條記載了加麻都指揮僉事搠里[思]吉朵爾只、著由萬戶搠巴星吉沖[衛]阿二、的占剌麻、思答節寨官各遣使來貢。加麻元以來為十三萬戶之一,其首府為今墨竹工卡縣甲馬(rgyama)尺崗(khri-khang)村,尺崗意為萬戶府。布達拉宮藏有兩件明代該萬戶的詔書,其一為:「皇帝制曰:朕君天下,凡四方慕義之士皆授以官,且俾世襲其職焉。惟爾端竹監藏,昔爾祖父世守西土,爾能聞朕聲教,悉心效順,朕其[甚]嘉焉。今授爾信武將軍加麻萬戶府萬戶,俾爾子孫世襲。爾其招徠遠人,綏靖邊疆,永為捍禦之臣,保成功於不怠,爾惟懋哉!洪武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考到端竹監藏年五十一歲,烏思加麻人,元朝加麻萬戶府世襲萬戶。」其二為:「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帝王以天下為家,故一視同仁,無問遠邇。爾烏思藏久遵王化,昔我皇考太祖高皇帝臨御之時,設衛建官,於茲有年。爾父指揮僉事端竹監藏既沒,爾挫失吉能繼承其業,效力(盡)忠,有加無替。宜錫寵榮,俾襲厥職。特授爾明威將軍烏思藏衛都指揮僉事。爾尚益順天心,永堅臣節,撫安爾眾,各遂其生。俾爾子孫世享無窮之福。欽哉!永樂十一年五月初十日。永樂四年月日造。」 正統十年六月條記載:「烏思藏番僧甘不瓦等遣僧徒鎖南吾節……來朝。」甘不寺即崗布寺,為達波噶舉派的祖廟,舊址在今加查縣境內。十一年條記載:「烏思藏答隆地面剌麻泥 麻札失、想初領占等各遣人貢馬、駝方物。」答隆即今林周縣達隆鄉,這裡的達隆寺是達 隆噶舉派的祖廟。十二年六月條記載:「烏思藏里歪甘霖等寺番僧剌麻沙加思那……等來朝 。」成化元年正月條記載:「烏思藏哩斡革你[爾]丹等寺剌麻鎖南斡即兒等……來朝。」以上二寺名為一寺,正音可譯為類烏甘丹林,即今達孜縣甘丹寺。」
大叔的愛 簡介 《大叔的愛》最初為2016年底朝日電視台播出的《年末奇怪愛情劇》(年の瀬 変愛ドラマ)三個單元中的第三集特別劇,由田中圭、吉田鋼太郎、落合扶樹與宮澤佐江演出。由於反應熱烈,故電視台定案拍攝7集的連續劇版本,並於2018年4月21日起土曜深夜劇時段播出。 連續劇版保留了前作的靈魂人物演員田中圭與吉田鋼太郎,分別飾演男主角春田創一以及暗戀男主角的上司部長黑澤武藏,並改由林遣都飾演部長的情敵——春田的室友牧凌太。 配合連續劇版的播映,劇組於2018年3月28日在Instagram為劇中的部長黑澤武藏開設名為「武藏的部屋」的帳號,以其角色的視角捕捉主角春田創一的生活照片,截至最終回已累積了49.6萬追蹤戶,播映期間影集還多次登上Twitter的全球搜尋熱度第一位,獲得熱烈的反響。 海外播出 連續劇版在臺灣由愛奇藝取得版權,安排於日本首播後的隔週一晚間8點上線。香港由Viu緊貼日本放送,Now影集台亦於自選服務中推出。臺灣KKTV則於2018年7月21日起全劇上架。 電影版 《大叔的愛》自今年4月首播以來,深受劇迷喜愛,好評更延燒至海內外,由於反應甚佳,朝日電視台計劃開拍電影版,據聞朝日高層已開始進行電影的計劃書。 官方於12月7日正式宣布開拍電影版,目標趕在2019年夏季上映。而電影將以影集之後1年為背景,明年3至5月在關東郊區拍攝,拍攝時間預計三個月。除了保證電視版原班人馬全部回歸外,更指出會邀請豪華卡司客串,飾演另一位新的大叔。 目前已經確認連續劇陣容全數回歸,並加入澤村一樹、志尊淳兩位新角色,將於8月23日上映,台灣於9月6日上映,香港則於9月12日上映。 續作 2019年1月22日,宣布《大叔的愛》第二季預定於2019年播出。
滕代远 早年生涯 1923年考入常德湖南省公立第二師範學校,組織麻陽新民社,創辦《錦江潮》。1924年10月加入共青團,1925年春加入國民黨,同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曾領導學生運動。1926年後歷任共青團平江縣委書記,後調長沙近郊任湖南省農民協會委員長、郊區區委書記,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馬日事變後,滕代遠轉入地下。8月任湖南省委委員、省農民協會委員長。不久,任湘東特委書記,兼醴陵縣委書記。1928年6月,滕代遠任湘鄂贛邊特委書記,從事青年運動、農民運動和兵運工作。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1928年7月17日,滕代遠奉湖南省委指示到達平江,與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獨立第一師一團黨組織取得聯繫。22日,與一團團長彭德懷領導平江起義。其後,率部轉戰湘贛邊。12月上旬,彭德懷、滕代遠與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隨後,滕代遠任紅四軍副政委兼三十團政委。 1929年1月1日,國軍對井岡山發動第三次會剿。1月4日,中共在井岡山的領導人在寧岡縣柏露村召開了為期四天的會議,決定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出擊,留彭德懷、滕代遠守衛井岡山。隨後,他與彭德懷指揮紅五軍和王佐部抗擊國軍向井岡山的進攻。然而由於國軍勢強,井岡山最終失守,彭德懷率部突圍,途中損失慘重,僅存283人。隨後,這支小部隊突襲于都縣城成功,然而這期間滕代遠因槍枝走火負傷。9月,湘鄂贛邊特委擴大會議決定重新組建紅五軍軍部,將彭德懷率領的四、五縱隊(原紅五軍一、三縱隊)和湘鄂贛邊支隊(原紅五軍第二縱隊)擴編為5個縱隊,滕代遠為紅五軍政治委員。 1930年6月中旬,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滕代遠任政委。1930年7月27日,與彭德懷攻占長沙。11天後,在何鍵的夾擊下退出。8月23日,紅三軍團在瀏陽永和市和紅一軍團會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滕代遠任紅一方面軍副總政委,此後他參加中央蘇區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2年,他參加了贛州戰役、南雄水口戰役、樂安宜黃戰役和金資戰役。1933年7月,任東方軍政委,指揮部隊入閩作戰。1933年底,滕代遠受到王明、博古路線的排擠,被迫離開紅三軍團領導崗位,調任中央軍委武裝動員部部長。曾獲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7月,滕代遠前往蘇聯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併入蘇聯紅軍陸軍大學、列寧學院學習。1937年春回到新疆,與陳雲組織接應西路軍餘部進入迪化,參與建立了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12月,滕代遠返回延安,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參與加強八路軍、新四軍的政治工作。1939年冬晉西事變後,奉命赴晉西北地區指揮作戰。1940年,滕代遠調任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兼副政委,同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常委,在太行抗日根據地辦學,致力培養抗日軍政幹部。1942年8月,左權陣亡後,滕代遠任八路軍前指參謀長兼情報處處長。在這期間,共產黨抗日根據地受到日軍、國軍的雙重封鎖。1944年,滕代遠和楊立三提出了節約物資的「滕楊方案」。1945年8月(日本將投降時),率部對日軍反攻作戰,收復大片失地。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抗戰勝利後,滕代遠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滕前往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佩戴國軍中將軍階)擔任中共代表葉劍英的軍事顧問,協助葉進行調處軍事衝突,監督執行整軍方案,恢復交通、解除敵偽武裝及遣送日俘回國等事宜。1946年7月,為保證劉伯承、鄧小平率主力執行主要方向作戰任務,滕代遠與薄一波負責軍區領導工作。1947年7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後,滕代遠與薄一波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野戰部隊,支持徐向前在山西境內與閻錫山部決戰。1948年4月,滕代遠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中共中央華北局常委。1948年11月,滕代遠任中央軍委鐵道部部長,其後又兼鐵道兵團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滕代遠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部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事業的奠基人以及鐵道兵的創建人。在他的組織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0年中修築了成渝鐵路、天蘭鐵路、豐沙鐵路、包蘭鐵路、黎湛鐵路、寶成鐵路、鷹廈鐵路和長江大橋等重大工程,以至1958年底,全國鐵路軌道延長達53000公里。而滕代遠在鐵道部長任內於1958年起病休,鐵道部工作也由呂正操主持,直至1965年呂正操正式接任。 1965年1月,滕代遠當選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滕代遠是中共第七、八、九、十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974年12月1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0歲。
澳洲當代藝術中心 設計 整個ACCA是由四個大型的展覽空間組成,另外它與鄰近的莫爾特豪斯劇院建築之間形成了一個廣場,該空間則可以做為室外表演用途或戶外展覽使用。ACCA周邊的建築物還包括兩間排練工作室和Chunky Move舞蹈公司的管理辦公室以及一座高大的莫爾特豪斯劇院。 ACCA特殊鐵鏽色的鋼鐵外牆與內部壓鑄的金屬及玻璃表面形成了對比,而位於側面的出入口則儘量縮至最小,以極大化內部的展覽空間使其能更廣泛的運用於藝術品展示、短期展覽及數位投影。此外藝術中心運作的方式則參考了歐洲藝術館Kunsthalle的模式經營,只展示而不收藏藝術品,這使其成為一個十分具有展覽彈性的藝術展覽館。 展覽 在開幕後的十年內,ACCA已經展出了200多件澳洲當地及國際間藝術家們的新作品。其中每年約有六到七位澳洲的新銳藝術家們將他們的作品委託由ACCA展出。而在此展出過且極具有特色的澳洲藝術家包括帕特·布拉辛頓(Pat Brassington)、派翠亞‧佩西尼尼(Patricia Piccinini),以及國際藝術家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芭芭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塔西塔·迪恩(Tacita Dean)、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與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等。此外ACCA還透過一些不定期的新活動,如Big Wall專案,來呈現更多展覽主題以及公共藝術。 公共雕塑 在藝術館建造完成後,由藝術家羅恩·羅伯遜·史旺(Ron Robertson-Swann)所創作卻飽受爭議的公共雕塑Vault從蝙蝠俠公園被搬遷至ACCA的前廣場。
上駟院 上駟院,是清朝內務府下設的三個院之一,為管理御用馬匹的機構。 歷史 清朝初年,沿用明朝舊制,設「御馬監」,順治十八年(1661年)改為「阿敦衙門」(滿語「阿敦」意為「馬群」),康熙十六年(1677年)方才改為「上駟院」。《內務府冊》載,「上駟院初名御馬監,順治十八年置阿敦衙門,康熙十六年改今名。舊署在東華門內三座門之西,今改建於左翼門外,西向,堂左右為司房、東西耳房。其所掌御馬廄,今移於新署內之南,計廄五間;所屬之十八廄,分設禁城門外。」 凡是皇帝、后妃、皇子等人出入,均需供備馬匹。選供皇帝乘騎的馬叫作「御馬」,供「御馬」之選的馬叫作「內馬」。皇城內(設「內廄」)、南苑(設「外廄」)、安河共設有馬廄十八個,其中內廄設馬廄11個,外廄設馬廄6個,安河(位於圓明園北垣外)設馬廄1個。另外,在口外及盛京等地設有牧場四個,飼養馬、駝。各處牧場分別設官員分任牧馬事宜,並且設有防禦、驍騎等官以司緝捕盜匪、保護牧場。 《欽定大清會典》載,「上駟院管院大臣特簡無定員,掌群馬之政。內廄設於皇城,外廄設於南苑。內廄御馬、副馬、川馬各一廄,均無定數;仗馬一廄,七十匹;公馬五廄,各二百匹;附橐駝十匹;駕車馬二廄,廄各馬五十,羸五十匹。外廄御馬、內馬(備御馬之選及充皇子乘騎)凡六廄,內桐馬一群,騰馬四,牝馬三十有六,余無定數。安河公馬一廄,二百匹。」「上駟院侍衛每旗七人,司轡、司鞍侍衛無定員,隸上駟院。」 《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載,「上駟院卿員、侍衛、郎中、員外郎、主事職掌:廄牧馬駝、支給草豆等事。」「上駟院所屬騾馬廄應用草豆、草束,由莊頭送納。上駟院額設十一群馬匹,每年自九月份起分撥各莊餧養。乾隆十七年悉行裁汰。上駟院馬圈十六處,騾子圈二處,每日給燈油一斤。凡遇巡幸,所有上駟院隨往馬匹所需草豆,俱按口分、日期,均派附近居住莊頭等沿途交納。」「上駟院馬匹,每年四月內進南苑放青,十月歸圈。」 《康熙御製詩集》載有康熙帝《內廄閱馬》詩。康熙朝的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黜時,康熙帝曾將其禁錮於上駟院旁邊的氈帷。 乾隆年間,大臣來保一次在路旁見到一匹運煤的老馬,他斷定為良馬,便用重金購得,獻給乾隆帝。乾隆帝親自騎試,果為良馬。清朝時,有的年高德劭的大臣,皇帝為免其上朝時徒步,便賞其紫禁城內騎馬,或恩賜其馬匹。大學士張廷玉便曾獲康熙帝欽賜御馬。 上駟院內設三十名蒙古醫士。蒙古醫士是從上三旗選出的通達正骨之士卒。在皇宮內效力人員,包括大臣、侍衛、執役人員,發生跌損事故時,由蒙古醫士醫治。康熙年間,大臣齊召南博聞強識,過目成誦,一日騎馬不幸跌傷頭部,腦漿順血流出。皇帝急忙召來蒙古醫士搶救。蒙古醫士採用一種不可思議之辦法,將昏迷數十日的齊召南救活。然而齊召南醒來後,過去的學問喪失殆盡。 建築 上駟院衙門設在紫禁城東路、南三所以南偏西側,為一座坐東朝西的建築,背面正對南三所前的影壁,該建築至今尚存。 上駟院所在院落十分廣闊。其中上駟院以東臨近紫禁城東城牆處,設有馬廄、車房。根據故宮博物院1950年3月統計表明,該區域建築已經倒塌。此後,上駟院地區在1951年至1960年間先後進行了清理並拆除已倒塌的建築、鋪路、綠化、堆砌假山等等工程。2013年9月3日,故宮博物院上駟院車房修復工程舉辦開工儀式,修復位於上駟院東北方向靠紫禁城東城牆一側的車房,該工程預計在2014年7月竣工。車房修復後,將作為管理用房,以便為拆除多年來作為故宮博物院職工餐廳使用的南三所彩鋼房創造條件。 《欽定日下舊聞考》載,上駟院「院署之旁又有皇子良馬一廄,對子馬一廄。」 御馬廄 上駟院以南、傳心殿以北、三座門內西側,原有御馬廄,是隸屬上駟院的御馬廄,專門飼養「御馬」。《欽定日下舊聞考》載,「御馬廄舊地在東華門內,三座門西。」便指該御馬廄。 御馬廄在《乾隆京城全圖》上標為「馬圈」,應是隸屬上駟院。此圖中的馬圈向西延伸至文華殿北部偏西,即今文淵閣東部(當時文淵閣尚未興建);向東至傳心殿以北偏東,未到三座門。如今,御馬廄的所在地仍有一個院落,其西緊鄰文華殿、文淵閣所在院落的東牆,其北與文華殿、文淵閣所在院落的北牆平齊。此院後來為清史西館的所在地。 清朝對御馬的挑選和管理十分嚴格。《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上駟院》卷載,「凡管試御馬之大臣、侍衛俱系特派,專管騎試、挑選上乘御馬,並選收進貢馬匹。」「本院額設司鞍、司轡並司鞍長共三十員名。凡遇皇上出入及隨圍進哨,預備御馬差務。」「本院司鞍長系扈從皇上出入,預備馬匹。」 《十朝詩乘》載,「乾隆時,御閒畜十駿,曰萬吉騮、曰闞虎騮、曰師子玉、曰霹靂驤、曰雪點雕、曰自在驈、曰奔霄𩨂、曰赤花鷹、曰英驥子、曰籋雲駃。蓋喀爾喀、翁牛特和拖輝科爾沁諸部所進,西洋人郎世寧繪之為『十駿圖』。」《清宮述聞:正續編合編本》加按語稱:故宮博物院「本院數年前,曾於宮殿箱篋中,發見郎世寧、艾啟蒙所畫《駿馬圖》各五巨幅。郎畫神采如生,艾則瞠乎其後矣。」
Me 410戰鬥機 Me 410的設計與開發 Me 210的設計計畫早在1939年就開始進行了,但由於Me 210的飛控性能極不穩定故一直都未付諸全面量產,最後將Me 210系列中性能較為優越的Me 210 D型作為基礎重新開發出新的機體也就是所謂的Me 410。 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Me 410採用的是體積更大、輸出功率更強的戴姆勒-朋馳DB 603A型發動機,它的輸出功率可達1,750德制馬力(1,730馬力,1,290千瓦)遠比Me 210C所採用戴姆勒-朋馳DB 605輸出功率只有1,475德制馬力來的優異。發動機性能的提升讓Me 410的極速可達625公里/時(388英里/時),同時在實用升限與爬升率跟前型相比皆有一定幅度的改善,尤其在巡航速度方面可達579公里/時(360英里/時)。在炸彈掛載方面在機鼻的彈艙內可以攜帶更多的炸彈,由於換裝更強力的發動機的關係故可以在機翼下方多掛載4枚50公斤(110磅)炸彈;與Me 210的載彈量相比多出了680公斤(1,500磅)的炸彈。 Me 410與Me 210相比,前者擁有更長的機身與全新的前緣縫翼,這兩項設計被證實裝備在Me 210上可以顯著提升它的飛控性能。縫翼原本是早期Me 210機型的特徵,但由於無法有效的操控故在生產線予以移除。當開始進行急轉彎時,縫翼將會打開進而造成在縫翼區域的氣流改變這個問題首先在Bf 109E原型機上面被發現到。 第一架飛機於1943年1月開始交貨,相較於原本的計畫幾乎足足慢了2年,主要是由位於奧格斯堡的梅塞施密特廠與慕尼黑的都尼爾廠負責生產。到1944年9月時總共交付了1,160架各式的機型。服役之後,飛行員相當喜歡這架飛機,並在1944年上半年在攔截美軍轟炸機任務上發揮了可怕的效率,可惜增進的性能還是無法改變雙發重型機的拘限,使之在面對盟軍的高性能戰鬥機時依然十分脆弱。
张子贞 生平 1879年,張子貞生於雲南大理龍尾古城。早年在下關玉龍書院學習。1905年,張子貞奉派赴日本留學,先後入振武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在校期間,於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張子貞學成歸國後,在雲南講武堂任步兵教官。 1911年,在昆明重九起義中,張子貞率雲南講武堂學生參戰,起義成功後,任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參謀部諜查部部長。1911年11月11日,雲南軍都督府審議「援蜀案」,隨後派出援川軍一個師,軍務總長韓建鐸任師長兼援川軍總司令,下轄兩個梯團,其中李鴻祥任第二梯團長,張子貞任第一聯聯長,黃毓英任大隊長。12月中旬,張子貞進占四川瀘州。因援川巡按使郭燦遭滇軍援川軍第一梯團張開儒侮辱,引起川軍對滇軍的憤慨,張子貞遂代表蔡鍔向巡按使郭燦道歉。此時,第二梯團已光復重慶、瀘州,第二梯團長李鴻祥沿長江北上,赴富順、自流井,準備北伐,留下第一聯聯長張子貞率步兵第一大隊以及彈藥駐守瀘州。為解決滇軍與川軍的矛盾,「二月十八日,援蜀滇軍總司令官韓建鐸、第一梯團長謝汝翼,第二梯團長李鴻祥、自貢支隊長張子貞,會蜀軍政府北伐團全權大使於自流井,商定北伐約。」川軍和滇軍決定共同北伐。張子貞任北伐軍支隊長,率軍進駐重慶。後來,重慶軍政府想違約,張子貞乃率部離開重慶進軍武漢。但不久,川軍內亂,重慶都督逃走,張子貞率部返回重慶,安定局面。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隨後,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北統一。滇軍與川軍的北伐軍停止進軍。同年,蔡鍔任命張子貞為支隊長,率黃毓英、馬為麟部,赴貴州幫助唐繼堯「援黔」。在貴州,張子貞率部平定了土匪和叛亂。1912年6月,張子貞率部離開貴州回雲南。同年7月,改任步兵第二團團長,招募並訓練新兵。12月28日大總統令,升張子貞為雲南陸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授陸軍少將銜。1914年3月12日大總統令,張子貞升為雲南陸軍第一師師長,授陸軍中將銜。 1915年12月21日,袁世凱封唐繼堯等9人為一等侯,封張子貞等19人為二等男。12月24日,雲南陸軍第一師師長張子貞、第二師師長劉祖武發出《反對袁世凱帝制自為電》,通電反袁。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暨軍政全體發出通電,宣布雲南獨立,興兵討袁。1915年12月29日,張子貞獲北京政府加將軍階,暫代督理雲南軍務,此外,北京政府還任命劉祖武為雲南巡按使,想藉此分化滇軍,但此時已投身護國的張子貞、劉祖武斷然拒絕了北京政府的任命。1916年護國戰爭時,張子貞任護國軍總參謀長、雲南軍都督府參謀廳廳長、雲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十期校長。隨後,唐繼堯任命張子貞為護國第六軍軍長,進兵廣東。護國戰爭勝利後,黎元洪發布大總統令,授予張子貞二等嘉禾章、三等嘉禾章。 護國戰爭結束後,張子貞同唐繼堯矛盾激化,李根源因不滿唐繼堯,也策動張子貞等人反唐,後來段祺瑞還要張子貞當雲南督軍取代唐繼堯。唐繼堯利用張子貞為父親治喪之機,對張子貞明升暗降,削去張子貞的兵權,後來將張子貞解職。此後,1918年7月,張子貞赴楚雄找戢翼翹,希望戢翼翹在楚雄的兩個旅進攻唐繼堯,被戢翼翹拒絕。當時,唐繼堯不在昆明,其弟唐繼虞代理督軍,已得知張子貞正從事反唐繼堯的活動,遂下令通緝張子貞。在張子貞到楚雄時,唐繼虞的通緝令也到了。戢翼翹並未逮捕張子貞,而是令其自楚雄經緬甸轉赴北京。 1921年,顧品珍推翻唐繼堯,任滇軍總司令,張子貞、李鴻祥回到雲南,張子貞任護國第二軍旅長。1922年顧品珍失敗身亡後,同年3月9日,金漢鼎、警察廳長朱德、旅長唐淮源等高級軍政要人及機槍營、警衛連離開昆明向西逃跑,後來羅佩金、張子貞等也加入。不久,羅佩金遇害,金漢鼎、朱德、張子貞一行改由牟定、姚安撤退到川南,於4月下旬抵達重慶,受到四川督軍劉湘、重慶警備司令楊森派員迎接。同年6月,他們自重慶赴上海,抵達上海不久,朱德自費留學歐洲,張子貞則寓居上海直至1924年。 1924年冬,楊傑應孫中山之邀歸國任國民軍第3軍參謀長,楊傑邀張子貞出任國民軍第3軍參謀。1925年3月,楊傑任國民軍前敵總指揮,張子貞任參謀。同年9月後,楊傑、張子貞離開國民軍,赴廣州參加國民革命軍。1926年5月,楊傑任國民革命軍第6軍總參議,張子貞任參議,參加北伐。在北伐中,楊傑歷任第6軍17師師長、第1縱隊隊長、第6軍副軍長並代理軍長、第18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淮南行營主任兼總預備隊指揮官,張子貞一直作為楊傑的參謀或參議。1928年,楊傑任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參謀長,繼續參加北伐,張子貞任參謀。 1929年3月,楊傑任陸海空總司令部行營總參謀長,張子貞任總參議。同年10月,楊傑任南路軍行營總參謀長、討逆軍第10軍軍長兼左翼指揮官,張子貞任高級參議。1930年2月,楊傑調任寧、鎮、澄、淞四路要塞司令部總司令,張子貞任司令部參謀長。 1931年,張子貞在上海病逝,享年52歲。
十送红军 (电视剧) 劇情 該劇以10位性別、年齡、兵種各不相同的紅軍戰士的經歷,講述了中華民國早年共產黨的工農紅軍為了推翻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國民政府,建立它們自己的新政權而進行的革命運動,該劇主要集中講述了共產黨的「瑞金揮師、湘江戰役、遵義會議、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翻越雪山、跋涉草地、吳起會師」等歷史事件。 製作 該劇2013年7月殺青,一共拍攝了200多個日夜,取景地包括:四川省、西藏、新疆、甘肅省、江西省。 該劇拍攝使用最先進的國際拍攝技術,後期製作由加拿大工作團隊完成。 該劇是為歌頌共產黨人民解放軍建軍86周年而拍攝,熱情歌詠了共產黨工農紅軍推翻國民政府的革命運動,諸多大陸明星加盟,如:佟大為、王雷、劉威、萬茜、蒲巴甲、李小萌、羅晉、吳健、張浩天、張殿侖、方勇、徐玉琨、袁滿、湯晶媚、薩日娜、王迅等。
颜金生 顏金生,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炮兵司令員兼政委、調任一軍政委。1955年,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顏金生,民國七年四月生,湖南茶陵人也。貧民家也。 1931年加入中國共青團。1933年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歷任紅十八師五十三團政治指導員,紅二軍團政治部青年幹事,紅二方面軍政治部青年部副堂。 中日戰爭之後,歷任八路軍一二零師政治部勒部幹事、科長、三五八旅七一六團政治主任、副政委、政委。參與挺進冀中、轉戰晉察冀、晉西北、晉西北反掃蕩及百團大戰等各大戰役。在田家會戰中,與團長王紹南揮七一六團,和友軍一起殲滅日軍村川眾七百餘人。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歷任晉綏野戰軍七一六團政委、西北野戰軍獨一旅副政委、一野一軍二師政委。參與了綏遠役、延安保衛戰、西府戰役、解放青海之役諸,為第二次國共內戰出力甚多。 中國共產黨上台後,歷任西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政委、一軍政委、歷任武漢軍區政治部主任、文部副部長、領陝西省軍區政委、歷任新疆軍區副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兼幹部部長、中央軍委紀檢委副書記。 一九五五年授予少將銜,同時授予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與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成為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6歲。 。
洪淳修 作品 紀錄片作品有刪海經、河口人、城市農民曆、船長要抓狂、誰說基隆河、守鱟的人等多部。 監察院公文事件 2015年9月19日,洪淳修在臉書發文指出,自己1歲大的兒子接到監察院通知違反選罷法,監察院認為根據《政治獻金法》第7條,洪兒尚未有投票權卻捐一千六百元給當時參與台北市長選舉的柯文哲,可能遭罰三千兩百元罰金。洪淳修認為,許多阿公、阿嬤都會用孫子的名義捐錢給廟結緣都沒事,他也只是希望兒子能及早了解、參與和關心社會。但監察院的大動作讓他覺得是國家機器在剝奪廿歲以下公民的權利。洪淳修表示,2014年他在競選總部的藝文活動放映紀錄片,因為不好意思收下出席費一千六百元,才以兒子的名義捐出,而柯文哲陣營也有回贈「白色力量」的書籍。 2015年9月20日,監察院秘書長傅孟融對此表示,監察院是依照「政治獻金法」,針對九合一大選的二二九四位擬參選人政治獻金專戶,進行「全面性查核」,並非針對柯文哲,也還有其他人違規。
人性之星 人性之星(英語:Humanity Star)是美國火箭實驗室公司於2018年1月21日用電子號火箭從紐西蘭發射的一顆人造衛星。 特點 該衛星外觀類似於迪斯科舞廳的閃光燈球,直徑差不多1米,全身主要由碳纖維製成,外邊鑲上65片三角形鏡面,可以不同角度高度反射太陽光至地球,成為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星」之一。該衛星部署在低地軌道上,每隔90分鐘繞地球一圈。因其反光能力很強,其視星等最高可達7.0。 目的 該公司特地架設了追蹤「人性之星」的網站,有意觀測者在上面可以到查詢衛星的實時位置。運行9個月之後,「人性之星」將開始慢慢脫離軌道,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墜入大氣層中燃燒殆盡。該衛星設計者、火箭實驗室創始人兼執行長彼得·貝克(Peter Beck)表示,這顆高度反射光的衛星沒有實際用途,只是意在提醒人類有關氣候變化和資源短缺等嚴峻問題,「希望當大家抬頭仰望它時,就能想起衛星背後那遼闊無邊的美麗宇宙,無論你正在世界上哪個角落、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都能因此對事情產生不同的想法與行動。」 批評 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批評該衛星干擾了他們對宇宙的科學研究,也被認為是對夜空的破壞和塗鴉。
吴兆毅 吳兆毅(?-?)籍貫不詳,清朝及中華民國官員。 生平 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十三日(1901年),陳夔龍等奏請以候補知縣吳兆毅署通州知州,後獲准。任內,美國牧師都春圃同知州吳兆毅議定了賠款事項,還威逼知州吳兆毅在通州新城南門西側開小南門,將此前霸占的通州城內外的兩塊地區連為一體,形成了美國人的「獨立王國」復興莊。 後吳兆毅署雄縣知縣。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1902年),署雄縣知縣吳兆毅遭王振聲奏參「嗜好甚深,公務廢弛,任用匪人,聲名貪劣,請一併飭查。」上著袁世凱查明具奏,袁世凱奏稱吳兆毅無劣跡,應請毋庸置議。 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1906年),諭內閣,袁世凱奏舉劾屬員一摺,「完縣知縣吳兆毅,才欠歷練,不求實際……均著開缺另補。」 1912年(民國元年),花翎四品銜直隸補用知府吳兆毅任吉林省文報總局局長。1913年(民國2年)1月16日,吳兆毅呈報吉林省文報總局各事裁歸吉林省勸業道辦理。後來,他投身銀行業。
軟調色情 軟調色情或軟性色情(英語:Softcore pornography)是指商業上含有色情或情色成分的照片或電影,比較硬調色情少性暴露的成分。 概要 軟調色情的目的是引起性刺激,一般包括全裸或半裸色情演員以及性愛畫面。生殖器的視覺畫面(全裸)在攝影和印刷品比較常見,電影和電視上也越來越普遍。軟調色情通常還包括性行為畫面,例如性交、自慰,儘管畫面一般都是仿真的。一般來說,軟調色情不包含陰交、肛交、陰戶口交、陰莖口交、射精等暴露畫面。陰莖勃起的畫面可能不被允許,儘管這一態度正在改變。 商業上的色情與有高雅藝術志向的情色有所區別。 過於暴露的圖像的各部分可以各種方式遮蔽起來,比如搭著頭髮或衣物、仔細定位手或身體其他部位、仔細定位現場的景物(通常是植物或者裝飾物),以及精心挑選的拍攝角度。 大多數情況下,軟調色情的性行為畫面由演員仿真,無實際性交發生。演員可戴上乳膠生殖器罩,以防肢體接觸。電影導演會竭盡全力遮蔽乳膠罩的存在,但往往不能徹底隱藏。 色情電影製作人有時同時製作硬調和軟調色情,而軟調色情版本以較不暴露的角度拍攝性愛畫面,或運用其他技術來「淡化」會令人反感的畫面。例如,軟調色情版本可能被剪貼以迎合酒店的點播付費市場。 各國管制 軟調色情電影通常比硬調色情受到較少的管制及限制,並滿足不同的市場。在大多數國家,軟調色情電影以限制級播映,但與此同時,許多這類電影也無評級放映。正如硬調色情一樣,軟調色情電影的提供據地方法律而定。影片出租店或網上零售商可能提供。在某些更具限制性的司法管轄區,這類電影只在成人用品店提供。允許出租軟調色情電影的國家,可能存在開放播映的限制。此外,播放這類電影可能有年齡限制,通常為18歲。在某些國家,有線電視網絡普遍播映軟調色情電影,一些有線電視網絡,如Cinemax,製作自家的軟性色情電影及電視劇。 歷史 美國電影分級制度制定之後,以及1980年代以前,許多耗資不同製作成本的軟調色情電影在主流電影院放映,尤其在汽車戲院。某些電影,例如《艾曼紐》和《愛麗絲夢遊仙境》,收到了來自影評人如羅傑·埃伯特的正面評價。 近年來,有線電視製作的放寬標準允許了許多包含以往僅限於軟性色情市場的內容的電視劇的製作。例:《權力的遊戲》、《大西洋帝國》、《真愛如血》、《拉字至上》、《斯巴達克斯》,及其副作品。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 近代 近代中日外交建立初期,為進一步了解開埠後的上海以及從今後恢復通商事務的考慮,時任日本外務權大丞的柳原前光與時任蘇松太道塗宗瀛達成協定,日方委派時任民部省通商權大佑的品川忠道於1870年10月赴上海。 1871年9月,清日兩國政府簽署《中日修好條規》和《中日通商章程》,其中《中日修好條約》規定了雙方互派「秉權大臣」駐紮京師,並於「兩國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設理事官,約束己國商民」。 1872年1月29日,日本政府正式任命品川忠道為駐上海領事,並設立領事館。1876年3月19日,正式委任品川忠道為總領事。 現代 1974年8月20日,日本駐華大使小川平四郎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提出,由於中日通航後在上海的日本人增多,為方便辦理簽證,希望中國方面同意日本在上海設領;如中國方面認為需要,根據互惠原則,也可考慮在日本大阪等地設領。中國外交部從中日兩國關係發展前景考慮,同意日本在上海設領,並表示願在大阪設領。經雙方協商,以互換照會的方式加以確認。 1975年8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喬冠華同小川平四郎就兩國互設總領事館問題互換照會,中國同意日本在上海市設立總領事館,日本同意中國在大阪市設立總領事館。換文中確認以下原則:兩國政府各自根據本國有關法令和規定,對對方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領事業務的執行予以儘可能的協助;兩國間領事關係問題,根據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並根據對等原則以及協商精神處理。1975年8月下旬,日方派領事田熊利忠、加山泰抵滬籌備開館事宜。租用和平飯店6樓為總領館辦公和館員住宿處所。在總領事到任前,田熊利忠為代理總領事。 1975年9月2日,日本駐滬總領館開館,在內部舉行掛牌、升旗等簡單儀式。小川平四郎為日總領事館開館抵滬拜會上海市革命委員會領導人,上海市革委會副主任馮國柱會見。1975年11月7日,日本駐滬總領館首任總領事西澤憲一郎到任。根據兩國政府商定,日本駐滬總領館領區為上海市。1985年5月1日起,日本駐滬總領館領區擴大到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按雙方對等、互惠原則,上海多次為日總領館改善館舍和住宅用房提供協助。1978年4月1日,日總領館遷至淮海中路1517號(原盛宣懷住宅,現為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官邸)。 1980年上海決定在虹橋開發區闢地提供外國駐滬領館借地建館後,日總領館於1985年3月30日、11月15日與上海市閔行虹橋開發公司簽訂借用開發區第9號地基計5236平方米的借地合同。 館員自殺事件 2004年,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發生了館員自殺事件。根據《周刊文春》的報導,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一名負責收發總領事館-日本外務省間機要文件通信的外交官自殺身亡。這名外交官在留給總領事的一封遺書中說,中國情報人員以他和卡拉OK酒吧的女郎之間有不正常的關係為由,要挾他提供日本外交機密,但他不願出賣國家機密,只能走自殺的道路。《讀賣新聞》也稱,中國男子要求該外交官提供的情報主要有:在上海總領事館工作的日本外交官的人數和姓名、從上海向日本運送外交機密文件的航班班次等情況,以及總領事館與日本國內聯繫的密碼等。該報還說,這名男子「很可能」是中國情報部門的人員。 而2005年10月27日下午在中國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招待會上,日本記者針對此事提問,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反駁說,這個問題早有了定論,日本媒體的說法「沒有根據」。「稍稍有一點常識的人都明白,在上海總領事館工作的日本外交官人數和姓名是機密嗎?就算這是機密,要知道總領事館有多少人及其姓名還需要費這麼大的勁兒去做嗎?至於想知道運送機密文件的信使乘坐哪家航空公司的航班,儘管外交信使享有外交特權、不接受任何檢查,只要問問中國海關人員不就全明白了嗎?」;日本外務省在2005年12月31日也發表了關於此事件的聲明,中方的行為嚴重違反了《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日方對此深表遺憾,但顧及遺族親屬的心情,日方無法對公眾透露更多信息。日方在要求中方查明事件真相的同時,也對中方表示了嚴正抗議,對中方「關於此事件和中國政府毫無關係」的聲明表示不予接受。 現狀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新聞文化處(広報文化センター)於2014年5月重新對外開放,可憑藉身份證或護照等身份證件免費入內參觀、閱覽書籍。而館內多功能廳也會不定期舉辦各色說明會、講座等活動。 截至2016年10月,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領區內的長期居留的日本公民的人數為58161人,居全球日本駐外使領館的第五位、中國第一位。而領區內的日系企業(據點)數則為22197個,居全球日本駐外使領館的第一位,是第二位的日本駐華大使館約10倍之多。 而隨著日本簽證政策放緩等原因,赴日旅行的中國遊客激增。其中,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是全世界發放赴日簽證最多的日本駐外使領館。甚至在2015年曾發生過簽證用紙不夠用的情況。
大頭鱷屬 命名歷史 在1830年,德國北部比克堡(Bückeburg)發現一個爬行動物的胸腔化石。在1841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克莉斯汀·艾瑞克·赫爾曼·汪邁爾(Christian Erich Hermann von Meyer)進行命名,模式種是紹姆堡大頭鱷(P. schaumburgensis)。該挖掘地點屬於威爾德群(Wealden Group)的奧伯恩基興砂岩(Obernkirchen Sandstone)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早期的貝里亞階。這個化石被列為正模標本(編號IMGPGö 741-1),標本長度約為25公分。 在1844年命名的Macrorhynchus meyeri,化石發現於英格蘭南部的威爾德群地層。M. meyeri與紹姆堡大頭鱷有高度相似處。在1887年,理察·萊德克將M. meyeri改列為大頭鱷屬的第二個種,梅氏大頭鱷(P. meyeri)。Macrorhynchus目前是大頭鱷的一個次異名。與紹姆堡大頭鱷相比,梅氏大頭鱷的顱頂顳上窩的分隔骨棒呈圓形。 之後的研究歷史中,許多化石被建立為大頭鱷的新種,包含:P. decipiens、P. laevis,但目前不被認為是有效種。在1878年,理查·歐文將發現於英格蘭多塞特郡的頭顱骨、下頜枝(編號BMNH 41099)建立為新屬,Petrosuchus laevidens。一個部分頭顱骨(編號BMNH 28432)也被編入於Petrosuchus laevidens。在1911年,頭顱骨、下頜枝被發現來自於兩個不同種。編號BMNH 28432標本被建立為大頭鱷的新種,Pholidosaurus decipiens,並成為選模標本;而編號BMNH 41099標本仍繼續使用原本學名,Petrosuchus laevidens。 在1888年,一個幾乎完整、只缺少口鼻部前端的頭顱骨(編號DORCM G97),被建立為狹蜥鱷的新種,Steneosaurus purbeckensis。這個化石出土於英格蘭多塞特郡的波白克島,但其詳細挖掘地點仍無法確定。在當時,S. purbeckensis被認為是介於狹蜥鱷、真蜥鱷的物種。根據2002年的最新研究,S. purbeckensis、P. decipiens被發現是相同物種。由於S. purbeckensis的命名時間較早,具有優先權。因此S. purbeckensis成為大頭鱷屬的第三個有效種,波白克大頭鱷( P. purbeckensis),而P. decipiens的化石被編入此種。 同樣在1913年,英格蘭多塞特郡出土的一個部分頭顱骨(編號BMNH R3414),被命名為大頭鱷的新種,P. laevis。在近年研究裡,被列為波白克大頭鱷的次異名。
鑑證科 歷史 2008年3月,第三代的電腦輔助掌紋及指紋鑑證系統的裝置程序正式投入服務新型系統除了能夠搜集偵查案件發生現場所搜集到的指紋及掌紋外,相比起上兩代的系統,可以大大地提高圖紋印證搜集偵查的效率。同時,準確性亦不斷增加,由第一代的70%、第二代的80%,至現在的90%。以往鑑證科每月經過電腦系統成功辨別證明45宗案件的指紋,現在多達80宗。這項最先進及精密的科技推出後,使到香港警務處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完善指紋識別設備的警隊之一。 2010年代,軍械法證科併入鑑證科。 2011年,於保安局領導下,鑑證科於年內推行了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為香港僱主提供可靠渠道,讓他們在聘請僱員從事與兒童或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有關的工作時,能夠了解申請人是否曾經干犯過性罪行的定罪紀錄。 遴選訓練 投考加入鑑證科的人員必須先通過傾向測試及面試,通過後會經過挑選,參與為期8星期的入門課程,於考試合格後,會被調動派遣到鑑證科的不同部門,及接受培育訓練。於鑑證科服務滿3年後,可以參與中班課程。視乎表現及才能,合資格者會於稍後階段被挑選參與高級指紋課程,再經過進一步的考核後,才會被考慮挑選為指紋專家。此外,鑑證科一直為人員提供持續培育訓練,經常邀請海外專家到訪舉辦專題講學,人員亦會出席不同講座,研究討論會及海外課程等等。
崔长谦 崔長謙(497年-541年),名愍,字長謙,以字行,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人,出自清河崔氏的清河小房,北魏、東魏官員。 生平 崔長謙品學兼優,嚴於律己,從小就很聰明,有很大的名聲,濟州刺史盧尚之曾打算將長女嫁給崔長謙伯父崔休的長子崔㥄,崔休為崔長謙向盧尚之的次女求婚,崔休說:「家庭賴以維持的規則多由已婚婦女決定,我希望讓一對姐妹分別作兩個兄弟的妻子。」盧尚之為其情義而感動,就讓兩個女兒同日成婚。崔休告誡兒子們說:「你們應該和崔長謙成為一家人,不要只做堂兄弟。如果不聽我的話,鬼神也不會享用你們的祭祀。」崔休去世後,枕頭中留有書籍,正如平生所告誡的那樣,他的兒子們都遵從。崔長謙與崔休的第二個兒子崔仲文同年,只是大月份,崔家家裡稱他們為大二、小二。崔長謙曾擔任給事中,不久辭職回到故鄉。很久之後被刺史尉景徵召擔任開府諮議參軍事。崔長謙後與太原王延業都擔任著作佐郎,監督主管校勘書籍。崔長謙擔任青州司馬時,賊人圍困城池二百天,崔長謙讀書沒有停止,手抄八千多頁紙,天文、律歷、醫方、卜相、風角、鳥言,沒有不通曉的。晚年染上了嗜酒的毛病。東魏天平年間,崔長謙被朝廷徵召擔任主客郎,負責接待南梁的使者張皋等人。崔長謙後升任司徒諮議,修撰起居注,加金紫光祿大夫,兼任散騎常侍。興和二年十二月乙卯(541年1月24日),崔長謙與副使陽休之一起出使南梁。將要出發時,崔長謙對人說:「我的災難在三吳,忌諱在酉年,如今恐怕躲不掉了。」崔長謙返回的路上,行進到宿豫縣,還沒進入東魏國境就去世了,當時人們都為他感嘆和惋惜,因為崔長謙死於公事,朝廷贈予驃騎將軍、南青州刺史。
崔東昱 感情生活 2009年6月公開戀情,承認朴韓星是已經交往七年的女友,兩人自高中時期認識交往。2013年8月傳出分手,遭到雙方公司否認。2014年12月24日韓國媒體THE FACT報導朴韓星與演員鄭恩宇交往中,其後經紀公司證實SE7EN與朴韓星已於2014年初分手,12年的愛情長跑宣告結束。 2016年9月7日,圈內相關人員表示歌手SE7EN與演員李多海正在戀愛中,並稱「兩人由多年的朋友關係發展為戀人關係」。據悉兩人在韓國時主要在車內進行約會,但更多還是在海外以及旅行時享受約會。與兩人相熟的某圈內人士表示「兩人是相識很久的朋友,在困難的時期成為彼此的力量而自然的發展為戀人關係。正式交往已經超過1年,也是周圍的很多朋友都已經知道的事情。兩人經常在香港和泰國等地享受約會」。歌手SE7EN所屬社公開回應戀愛報導表示「兩人在困難的時期成為彼此的支柱,已交往數月」。李多海所屬社也回應表示「身為同齡朋友的兩人自然發展成為戀人關係,已經交往7個月」。
金致陽 金致陽(김치양;969年-1009年),獻哀王后愛人, 新羅敬順王的裔孫, 高麗權臣。 高麗穆宗卽位後, 獻哀王后攝政,命金致陽負責宿衛。高麗穆宗元年(997年)封右僕射兼三司使。高麗穆宗十二年(1009年)因為想要起兵叛亂滅亡高麗復興新羅的政變中被高麗的將軍康肇所殺而去世。 洞州人,陰部碩大(陰能關輪)。與千秋太后有性醜聞。高麗成宗發配他到遠地。穆宗卽位召授合門通事舍人,貴寵無比,驟遷至右僕射兼三司,干涉人事任免,到處安插親黨。勢傾中外,賄賂公行。到處都是他的樓台園林池塘,生活奢侈。日夜與太后游戱無所忌。又讓農民給他在洞州立祠曰星宿寺,又於宮城西北角立十王寺,圖像奇怪,懷異志,以求陰助。凡器皿皆有銘文: "當生東國之時 同修善種 後往西方之日 共證菩提。"穆宗常想罷免他,但怕母親所以不敢做,後金致陽與太后私生一子,金致陽與太后謀化讓這私生子為王,逼令大良君為僧,總想害大良君。金致陽乘國王有病陰謀政變。劉忠正上書告變,穆宗召蔡忠順密議令,迎大良君回朝,金致陽知道後躊躇數日,康兆遣兵殺致陽與其子,黨羽流放海島。宮僚多連坐。
義美食品 經營理念 將傳統的食品現代化,把世界上的好食品做適當的轉化,以符合本土的口味;「食品是老實人的行業,良心可以發揮的產業」為信念,對社會、環保、文化的關心,善盡企業應有的責任;以旺盛的企圖心,持續「真誠實在」及「勤儉」的企業文化,作為永續經營的基石,在新世紀中展現年輕的活力,「生產重品質,品質重衛生」,堅持的不只是美味可口的食品,更提供食品安全衛生的品質保證,致力成為好食品的供應者。由於多次無虞度過重大食安風暴而獲得消費者好評。 環保理念與公益活動 義美特別重視環保。1990年起,義美冰棒開風氣之先,使用紙盒包裝,並且開始落實「我們賣的,我們負責回收」原則,門市部採取「百分之百責任回收行動」,直到2012年政府落實實行"廢棄資源物再生與廢棄管理法"政策,並成立環保基金會推動環保工作。在文化及公益方面,義美贊助河洛歌仔戲、西田社布袋戲、原舞者、屏東美和青棒,是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的具體發揮。即使在日常運作方面,義美一方面反對核能發電,同時採取汽電共生及夜間儲冰節約能源等措施,其桃園南崁廠是提升能源效率的落實者。 國際化也表現在與摩斯漢堡、麥當勞、漢堡王、寶鹼等國際知名食品業者的合作,為其開發生產各種產品,並顯現於義美在越南投資製糖、食品加工及農產原料栽培等利用海外資源的行動。此外,國際化也具體實踐於積極為台灣發聲。
港深关系 歷史 古代香港與深圳關係密切,屬於同一個文化系統。香港大灣、蟹地灣、銅鼓洲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與在深圳大梅沙與小梅沙發現的相似,都是百越部族活動的遺蹟。香港和深圳地區在秦、漢、三國及東晉初年共五百多年間屬番禹縣管轄。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到唐至德元年(756年)間,同屬寶安縣管轄。從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到明隆慶六年(1572年),同屬東莞縣管轄。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朝廷從東莞縣劃出56里、7,608戶、33,971人,成立新安縣,縣治設在南頭,歸廣州府管轄。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不久,清政府向英國求和,永久割讓香港島,開啟了深港分治。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今界限街以北,深圳河、沙頭角河以南,除九龍寨城以外的大片土地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後稱新界),租期99年,形成了今日深圳與香港分治的格局。隨著沙頭角河舊河口的乾涸形成了中英街,香港與深圳開始陸地相連。因此,香港與深圳在地理上僅是一河兩灣(深圳灣和大鵬灣)之隔。 1900年10月6日,孫中山與鄭士良在新安、歸善兩縣交界的三洲田組織反清暴動。失敗後,部分人員逃往香港。中華民國成立後,為避免重名,新安縣於1914年恢復使用寶安縣古名。1925年省港大罷工爆發後,中華全國總工會在深圳設香港罷工工人接待站,還對香港實施武裝封鎖。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軍於1941年12月8日從深圳方向進攻香港,至12月25日完成占領。之後,活躍在惠陽、東莞、寶安一帶的東江縱隊進入香港成功營救出多名英軍被俘人員。1945年二戰結束後,中華民國雖為戰勝國,卻無力收回香港。 1953年,因寶安縣深圳墟一帶有九廣鐵路,較為繁榮,寶安縣縣政府便由南頭城遷至深圳鎮。1970年代,香港經濟發展迅速、人均GDP位列「四小龍」之首。1979年,寶安縣升為深圳市。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981年7月,深圳升級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成為計劃單列市。1996年,深圳市提出與當時的港英政府合作發展香港邊境土地為工業用途,但得不到港英政府積極回應。 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0年代後期深圳迅速崛起,成為廣東第二大經濟重鎮。2000年代初深圳河其中一段拉直後,一幅136個足球場大小土地被納入香港範圍(今成為落馬洲河套地區),業權則由直屬深圳政府的一家公司收購,當時深圳外經貿局希望港商在這兒設廠,並向中央爭取在該處落實《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 香港和深圳是中國大陸的門戶和中轉站。中國大陸出口的商品,大多經深圳輸港。2003年《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協議達成。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的範圍擴大到全市。2010年8月,國務院制定《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將吸收香港的制度化建設經驗,成為金融、法治、人才新特區。 2016年8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批准《深港通實施方案》。2017年1月3日,香港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將於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經濟 早在清代,香港沙頭角的東和墟已為興盛的墟市,但隨著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以沙頭角河分界,沙頭角南面劃為英租界,令村民來往不便,使沙頭角逐漸衰落;而蓮麻坑則依深圳河為界,北面改叫長嶺村,南面歸英租界,但兩村人仍可來往。1911年,廣九鐵路通車後,深圳墟成為中國內地與香港間的交通節點,從內地輸港的農副產品和日用品以及從香港運往內地的紡織品、工業品皆在深圳墟落腳。朝鮮戰爭期間,45個國家對中國實施禁運。由於香港是中國進出口的一個主要管道,美國把香港作為封鎖中國的前沿陣地,實行嚴厲的貿易管制。對此,英國政府認為美國嚴重影響了香港的貿易與工業,引起了大量的失業,要求美國放鬆貿易管制。美國則不予理會。港英政府懾於美國的壓力,表面上頒布了許多有關禁運的法令,實際上暗中支持英商同中國大陸進行貿易。1960年11月15日,香港政府與寶安縣簽訂協議,每年由深圳水庫供水50億加侖給香港。 改革開放後,深港經濟關係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香港產品市場的北移,銷往深圳;第二階段是1980年代中期開始,香港新界的製造業轉移到了深圳;第三個階段是服務業的北移,香港人民轉往深圳消費。2009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1.6萬億港元,深圳9000億港元。從1980年到2015年,香港的GDP從206.6億美元增至3099.3億美元,人均GDP從4080美元增至42423美元,而進出口總額從300億美元增長到了1.1萬億美元。深圳經濟總產值從2001年不及香港的18%,到2010年香港的62%,再到2015年香港的92%。2015年,在中國社科院城市競爭力排名中,深圳甚至首次超越香港成為全國第一。文匯網曾報導,深圳2016年GDP有可能超過香港,但由於港元兌人民幣大幅升值,可以讓香港至2018年保持領先。而林匡正則認為,在香港與深圳之間比較經濟增速意義不大。深圳與香港本不在同一發展階段,而深圳的持續發展主要受益於「騰籠換鳥」戰略的成功。 鐘維平認為,香港與深圳之間,具有互補優勢,並非惡性競爭關係。深圳經濟和香港經濟在經濟貿易、投資結構、科技產業、基礎設施、金融等領域有廣泛的合作。在金融領域,香港作為國際重要金融中心可以與作為國內重要金融中心的深圳融合;在高科技領域,香港在大學、科研方面的優勢能夠與深圳在高科技企業的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形成互補;在空港領域,香港國際航空中心與深圳國內航空樞紐可以強強聯合;在港口航運領域,全球最大的貨櫃轉口港(香港)與全球最大的貨櫃出口港(深圳)可以合作。2015年上半年深圳對香港的投資額為30.6億美元,投資行業以批發和零售業為主。受關稅政策和人民幣升值等影響,造成深圳市高端消費流向香港。 深圳與香港在諸多方面有著相似之處:雖然開放程度相對較高,但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製造業頹靡不振,服務業尚未成為「頂樑柱」,城市發展越來越依賴房地產和金融行業。繼香港推出16平米「蚊型」公寓之後,深圳也推出了面積僅6平方米的「鴿子籠」戶型,引發深圳等中國一線城市香港化的疑慮。明報社評指出,香港經濟面對危機,應尋求與深圳合作。例如:香港負責統籌兩地的機場和交易所,深圳則主導貨櫃碼頭和科技工業園。這樣,港深兩城毋須面對行政和法律制度融合的困難,而競爭力則能迅速融為一體,成為區內經濟龍頭。 合作 從2005年5月開始,深港兩地教育局推動兩地在中小學締結姊妹學校的工作。2006年5月,首批80所深港姊妹學校在香港締結,簽訂《教育交流合作意願書》。2009年智經研究中心發表的「港深教育合作」研究報告指出,港深兩地教育功能互補,形成區域教育樞紐可提升香港競爭力。至2009年,香港有40間中學及42間小學與深圳市學校結為姊妹學校。截至2015年底,深港兩地姊妹學校總數已達352所,居全國各地首位。深港姊妹學校的交流也從校領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互訪,擴展到兩地的家長交流。深港兩地還藉助姊妹學校平台舉辦了兩屆「深港學界慶國慶文藝匯演」,多次舉行兩地師生籃球、足球、羽毛球、桌球等球類友誼比賽。 2012年10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大學組建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4年蘋果日報報導稱,中大(深圳)畢業生的學位證書及畢業證書與香港中大一樣,引發了香港中大學生的不滿,後來校方承諾「中大深圳分校的學生不能擁有香港中大學生同等的權利」。 矛盾 關於深港學生跨境上學問題,香港特區政府強調無論是「單非」、「雙非」跨境學童,都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具有平等的權利和地位。但部分香港本地居民認為,自己理應優先享受政府資源,優質教育資源應該向本地學童傾斜。而「雙非」兒童家長則認為,選擇入讀心儀的學校是自己應有的權利,特區政府不能只承認「雙非」學童的港籍身份,而在具體政策上不承認。由此引發港深居民矛盾,「雙非」學童家長被譏諷為「搶完床位搶奶粉,搶完奶粉搶學位」。 另一方面,由於深圳教育局自2012年規定,港澳籍學童不能申請公立學校,只可申請入讀港人子弟學校、民辦學校,因此有十四名雙非家長狀告深圳教育局,要求公立學校接收港澳籍兒童入學。相關案件於2016年9月在深圳開庭,尚未有結果。 交通 香港一共有14個出入境管制站地點,包括香港國際機場、羅湖、紅磡、落馬洲、落馬洲支線、文錦渡、沙頭角、西九龍、港珠澳大橋、中國客運碼頭、港澳客輪碼頭、屯門客運碼頭、深圳灣和啓德郵輪碼頭。深圳有羅湖、皇崗、深圳灣、蛇口、文錦渡、深圳機場、鹽田、沙頭角、大鏟灣、筍崗10個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和15個對外開放口岸。據統計,2016年,深圳各口岸有自助查驗通道300餘條,全年自助查驗出入境人數達1.22億人次,占全部出入境人數的51.16%。 公路 香港公路口岸有落馬洲管制站(接駁深圳皇崗口岸)、文錦渡管制站、沙頭角管制站、深圳灣口岸(位於深圳境內,實施一地兩檢)、港珠澳大橋管制站、落馬洲站(接駁深圳福田口岸)。其中,皇崗口岸於1989年建成通關,從2003年1月起實現24小時出入境通關,是深圳市除了羅湖口岸以外最繁忙的口岸。而連接深圳與香港之間的第4條跨境行車通道深港西部通道(包括港深西部公路和深圳灣公路大橋)已於2007年7月1日正式通車。 鐵路 1907年,廣九鐵路(廣州-深圳-九龍)開始修建,於1911年10月貫通。目前重要鐵路幹線是廣深鐵路和京九鐵路,而廣深鐵路在廣州與中國鐵路大動脈京廣線接駁。經京廣線和京九線,深圳火車站有直通香港的列車12對。香港與深圳之間的鐵路站口有紅磡站(城際客運服務)、羅湖站(港鐵東鐵綫乘客專用,接駁中國大陸羅湖口岸)、落馬洲站(接駁福田口岸)。其中羅湖口岸是深圳和香港之間客流量最大的陸路邊境口岸。 高速鐵路方面,廣深港客運專線的廣州南至福田段、廈深鐵路(即杭福深客運專線廈門至深圳段)已經建成。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預計將於2018年完工,屆時可通過於2015年底開始運營的廣深港高速鐵路廣深段接入中國高速鐵路系統網絡。然而,旅客的通關方式尚未最終解決。香港特首梁振英提出的「一地兩檢」遭到反對派的反對,認為特區政府允許「內地公安來港執法」是違法的。 水路 香港共有四個跨境渡輪碼頭,分別位於香港島上環的港澳碼頭、九龍西尖沙咀的中港碼頭、屯門的屯門碼頭及機場的海天客運碼頭。 深圳主要客運碼頭為蛇口客運碼頭(已遷到蛇口郵輪中心),併兼顧出入境檢疫。碼頭每日有大量定期航班往返香港中環、中港城、香港機場等地。深圳機場福永碼頭是深圳的另一海上客運站點,有航班直航香港機場和香港中環。 航空 航空方面,香港國際機場位列全球最繁忙的機場第8名,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位列第39名。深圳機場和香港機場之間的海上航班也於2003年9月通航,實現了中轉旅客的對接。 2016年7月28日,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稱深圳寶安機場第三條跑道即將開工建設,有可能會影響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的建設。他認為「深圳機場一天存在,飛機便不能降落三跑,所以建三跑是錯誤的。」但香港民航處對此卻並不認同。 人員往來 香港自清末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除日本占領期以外,港英政府未曾控制香港與中國內地人員的來往。1949年1月,港英政府公布《入境控制條例》,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1950年5月起香港要求提供出入境證件,開始限制中國內地人來港。從1950年代至1970代末,曾有大批內地人員偷渡前往香港,國際社會曾稱深圳河為中國的柏林圍牆。 2007年7月,部分港區人大代表向中國中央政府建議深圳戶籍人士持身份證自由訪港,以活躍香港旅遊市場,繁榮香港經濟。因此,深圳籍的市民可以獲簽一年內無限次進出香港的簽注(俗稱一簽多行),且可以使用e-道進行自助通關。如今,港深之間每天有幾十萬人通過公路、直通巴士、碼頭、渡輪穿梭於兩城之間。初期香港市民前往深圳的頻次要大大高於深圳市民前往香港。 2013年起,香港爆發了多次以「反水客」為名的激進事件。從2015年4月13日起,內地把面向深圳居民的「一簽多行」政策修改為「一周一行」。這項措施,是香港特區政府為減少赴港掃貨的內地水客數量,向內地提議的。對此梁振英特首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解釋「一周一行」是針對內地水貨客的,不是香港人不好客。然而深港矛盾並未因此緩和卻反趨劇烈。 據深圳邊檢總站統計,2016年,深圳邊檢總站共查驗出入境人員2.39億人次,全年共查驗交通運輸工具1583.63萬餘輛(艘、架)次。深圳各口岸深港走讀學童日均出入境人數達到4.5萬餘人次。 文化體藝 深圳文化受香港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影視、書刊、服飾、娛樂消閒等多個領域。香港的流行歌曲、電視連續劇、廣告以及它所展現的生活方式被深圳人所接受。 深港兩地運動員歷年進行了頻繁的交流,多次在兩地舉辦了單項比賽,項目分布廣泛,如足球、籃球、田徑、桌球、自行車、游泳、水球、排球、武術、棋類等 10 多項。有些項目如「深、港、穗男子少年足球賽」等已形成了傳統。 2009年4月8日,香港國民教育中心國情教育基地在深圳市中英街歷史博物館揭牌,香港中小學生「中英街歷史文化之旅」活動同時啟動。 目前深圳與香港有不少官方和民間交流的活動和組織,如「深港水墨藝術交流展」、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港設計雙年展等。2013年,香港特首梁振英出席「2013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開幕禮時指出,他自己上世紀70年代初到深圳協助當地的城市規劃時,絕對想不到深圳會發展成為1,000萬人口的城市,有必要進一步探索港深的密切關係。
杭州图书馆 簡介 杭州圖書館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其中新館4.38萬平方米),擁有各類文獻資源280萬冊(件),載體有圖書、報紙、雜誌、特藏專藏、視聽文獻、資料庫資源,內容涉及各門學科,已逐步形成了以文史哲、藝術、法律、旅遊、經濟、教育、音樂為特色的館藏體系,其中館藏古籍、民國圖書達4萬餘冊,包括善本古籍634種,5058冊;碑刻拓片1400餘種。 杭州圖書館為副省級公共圖書館,2003年成為國際圖聯成員館。2007年,杭州圖書館館藏品種有29種善本古籍進入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01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二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現在杭州圖書館已取消借書證及押金,僅需杭州市民卡或第二代身份證即可辦理借閱手續。 新館是目前國內外開放比例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將近90%的面積接待讀者。炎熱的暑期是杭州圖書館一年中讀者數量最多的時期。 註冊與辦證 杭州市戶籍居民可持市民卡或第二代身份證註冊,以開通文獻外借功能。 非杭州戶籍但持有杭州市社保卡的居民可憑社保卡註冊辦理外借功能。非杭州戶籍居民憑身份證辦理借書證,每證收取押金100元。
雷炎均 雷炎均,(1914年-1999年)美國華僑,中華民國空軍二級上將,曾任空軍副總司令、副參謀總長、中華航空公司總經理與董事長。 出身 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祖籍廣東台山。1931年間,在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美洲華僑航空學校隨第一次世界大戰王牌飛行員加拿大籍布朗(Roy Brown) 學習飛行,志在報效祖國。與美籍華裔子弟蘇英祥、李月英、陳瑞鈿、黃泮揚、劉龍光、林覺天、雷國來、楊仲安、鄺廷、黃桂燕等皆同期畢業自該校。返國後就讀中央航空學校第3期畢業. 戰績 後返國參戰,加入第五大隊,第二十八分隊, 戰功彪炳,成為抗日空戰英雄。 軍事生涯 1942年前往美國指揮參謀學院深造。1945年任喀拉蚩盟軍教官,抗戰勝利後任中華民國駐日軍事代表團員,在台歷任美軍協防司令部主任連絡官,中華民國空軍情報署長,作戰署長,作戰司令,空軍副總司令。1967年任副參謀總長,1970年晉升為空軍二級上將。 民航生涯 1974年退役,轉任中華航空公司總經理,董事長。1978年退休。 婚姻 元配李月英為華僑航空學校同學,成為美國女子航空勤務飛行隊的一員,但意外喪生。
洋河镇 (宿迁市)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洋河分屬徐州府宿遷縣和淮安府桃源(今泗陽)縣,交界處立有柵欄和石碑,碑額勒有「東臨淮郡,西障彭城」字樣。1948年8月11日,原屬宿遷縣的洋河鎮劃屬泗陽縣。2004年行政劃分將其劃歸宿遷市宿城區管轄,2011年成立洋河新城(獨立成為副處級行政單位)。2013年成立洋河新區,洋河鎮隸屬洋河新區。 2017年12月2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撤銷倉集鎮、鄭樓鎮、洋河鎮,設立新的洋河鎮。以原倉集鎮、鄭樓鎮、洋河鎮的所轄區域以及洋北鎮的趙圩、卓碼、橋北3個村委會,羅圩鄉的葛羅、黃莊、馬元3個村委會,南蔡鄉的興躍、果園、黃橋3個村委會,陳集鎮的閘口、紅廟2個村委會區域為洋河鎮行政區域。洋河鎮人民政府駐黃橋村境內,辦公地址為夢都大道10號。 行政區劃 洋河鎮下轄以下村級行政區劃單位: 倉集社區、張碼村、夏窪村、六里棚村、河西莊村、梁周村、邱夏村、羅莊村、學校村、閘圩村、李樓村、新南園社區、南街社區、大圩社區、東關社區、東圩社區、西門社區、平安社區、三葛社區、馮橋村、中興村、富強村、紅廟村、閘口村、卓碼村、趙圩村、橋北村、官莊村、王園村、葛羅村、黃莊村、馬元村、興躍村、果園村、黃橋村、鄭樓社區、陳圩社區、古城社區、張渡村、胡李村、金山村、太平村、邱莊村、大溝村、梁莊村和金溝村。 區域介紹 洋河鎮位於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位於泗陽縣、泗洪縣交界處。鎮區面積4.8平方公里。洋河是宿遷市的重鎮,東南距泗陽縣城30公里,北距宿遷市區18公里,南距泗洪縣城青陽鎮41公里。它依傍古黃河,地處徐淮、徐寧公路交匯處,寧徐宿、徐宿淮鹽兩條高速公路橫貫東西。2011年洋河鎮實現全鎮地區生產總值57.1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17.4億元,同比增長44.7%。其中完成一般預算性收入3.61億元,同比增長20.7%。全年引進各類項目29個,計劃總投資72億元。全年實現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4萬元,同比增長14.5%;農民人均純收入8470元,同比增長15%。 區域交通 洋河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快捷便利,325省道穿境而過,徐鹽高速洋河出口和宿淮鐵路洋河站均位於鎮區,鎮區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僅半小時裡程,距連雲港港口120公里。 發展情況 洋河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既古老又年輕。近幾年以其飛快的發展速度令人刮目相看,「三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省級文明鄉鎮。 素有「酒都」之稱的洋河,以酒為媒,藍色經典系列酒香飄四海,名揚天下。洋河新城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總體要求,藉助洋河酒業規模擴張、轉型的大好機遇加速發展,著力打造工業高地,投資「窪地」,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來項目上馬,城區現有工業企業500餘家,形成了釀酒、紡織、包裝物流和木材加工四大主導產業。洋河酒廠工業園啟動建設,給洋河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酒都洋河 洋河鎮是聞名全國的酒都。特產洋河大麯,以其「甜、綿、軟、淨、香」之獨特風格飲譽中外。2009年,洋河集團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這也是宿遷市境內第一家上市公司。洋河一帶多粘土,土壤中含有較多的梭狀芽孢桿菌,有機質豐富,保肥保水,粘度適中,是建窖的理想土壤。 神農時代洋河農業嘉年華 洋河農業嘉年華位於江蘇省洋河新區國家農業公園內,規劃面積567畝,是全國唯一以酒文化為主題的農業嘉年華。項目分為綜合服務區、嘉年華主題場館區、田園樂活區、科研創新區、科技推廣區五個功能區,建有蔬菜館、穀食館、纖維館、花卉館、果樹館、中藥館、水科技館、沙漠館八個主題展館,可展示動植物品種1300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250餘種、栽培模式50餘種,是集農業生產、生態休閒、教育示範等功能於一體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旅遊的典範。 古黃河愛情主題公園 古黃河愛情主題公園東臨洋河大道,西接夢都大道,北倚古黃河,南靠古黃河大道。公園共分為四個功能區,由東向西依次為浪漫婚戀愛渡區、中式婚戀文化區、西式婚戀儀典區、詠愛婚戀留念區。寓意為兩個人從相識、相知、相愛到相守這一過程。 洋河酒文化主題公園 酒文化主題公園坐落于洋河新城3.5平方公里核心區,總占地面積約202畝。整個公園以「酒文化」為主題,將洋河的酒文化以視、聽、聞、觸等多種感知方式進行表達,構建一個集人文展示、景觀欣賞、休閒娛樂、活動健身、防災避難為一體的多功能城市開放客廳。 宿遷市洋河新區黨工委書記 張聯東 主持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全面工作,分管幹部人事、黨風廉政、黨管武裝工作。 宿遷市洋河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掛職) 陳福亞 分管廠城共建工作。 宿遷市洋河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 陳 恆 分管黨的建設、招商引資、策應扶持、生態經濟示範鎮建設、人大、政協、宣傳、統戰、文明創建、全民創業、政府法制、經濟仲裁、目標管理、督查、應急管理、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電子政務、機關事務、外事、對台事務、僑務、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地方志、「兩鄉」工作。協助張聯東同志分管幹部人事。分管黨政辦公室、組織宣傳統戰部。聯繫區總工會、團工委、區婦聯。 宿遷市洋河新區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 李正陽 主持新區紀工委,分管紀檢監察工作。分管監察審計局。 宿遷市洋河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李德敏 分管扶貧開發、財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雙擁、老齡、殘疾人、民族宗教、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教育、衛生、人口與計劃生育、醫療保障、退役軍人事務、紅十字會、社會科學、國有資產管理、金融、保險、投融資、「三公」經費管控、慈善救濟工作。分管財政局、社會事業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國有投資公司。聯繫殘聯、慈善總會、稅務部門、駐區金融及保險機構。 宿遷市洋河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秦 川 分管農村經濟、農業、水產、林業、農機、水利、農業資源開發、城鄉規劃與建設、城鄉統籌、住房保障、城市園林、城市水務、人民防空、交通運輸、國土資源管理、供電、供水、供氣、供熱、通訊工作。分管旅遊交通建設局、社會事業局、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辦公室、國土分局、規劃分局。聯繫郵政局、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網通公司、廣網公司、運輸公司、燃氣公司、自來水公司、供電所。 宿遷市洋河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徐浩波 分管產業集聚和發展、發展改革、工業、信息化、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現代服務業、智慧財產權、科技、地震、氣象、科協、統計、物價、糧食、供銷工作和重大項目建設。分管創意包裝產業園管理辦公室、生物科技產業園管理辦公室、經濟發展局。聯繫洋河片區工作。 宿遷市洋河新區黨工委委員,公安分局黨委書記、局長 蔡士君 分管政法、司法、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城市管理、城鄉環境整治、綜合執法、市場監管、人民武裝、消防工作。分管公安分局、綜合行政執法局、政法和社會管理辦公室。聯繫消防大隊、洋河交警中隊、檢察室、洋河法庭、人武部。 宿遷市洋河新區黨工委委員 祁樹青 協助李德敏同志分管扶貧開發工作,協助秦川同志分管農村經濟、農業、水產、林業、農機、水利、農業資源開發工作。
A·J·柏奈特 早期生活 柏奈特是紐約大都會於1995年大聯盟選秀會中第8輪第217名所選中的選手,但是在1997年的時候,柏奈特被交易至佛羅里達馬林魚,當年馬林魚獲得世界大賽冠軍。他第一次升上大聯盟是1999年,當年柏奈特在2A的成績為6勝12敗,5.52的防禦率。 佛羅里達馬林魚 2001年是柏奈特在大聯盟的第一個完整的球季,當年的成績為11勝12敗和4.05防禦率。5月12日,柏奈特投出生涯的第一個無安打比賽,這場比賽的對手是聖地牙哥教士,但是這場比賽他也投出9次保送,這在棒球比賽裡面是蠻特別的紀錄,比賽結果是以3:0由馬林魚獲勝,這場比賽投出9次保送,但三振卻只有7次。2003年柏奈特繳出12勝9敗、3.30防禦率和203次三振的成績,這是在2008年以前他大聯盟最佳的成績。2002年球季柏奈特主要的投球武器是快速球,平均為每小時94.9英里(miles per hour, mph)。2003年柏奈特只先發四場比賽就因傷進行尺骨附屬韌帶重建術,本球季宣布提前結束,而無緣參與2003年世界大賽。2004年柏奈特一直到6月才回到球場上,今年總共先發19場比賽,獲得7勝6敗和3.68防禦率的成績,這一年所投出的快速球可以達到102 mph,不過到了9月的時候,柏奈特因肘部受傷而休息了幾場比賽。 2005年球季結束以後,柏奈特和他的隊友卡爾·帕瓦諾就具備自由球員的資格,他拒絕馬林魚提供的合約想到市場測試他的身價,而在拒絕合約以後,馬林魚開始想將柏奈特交易出去,但到7月31日結束,並沒有交易成功。在今年球季結束以前,柏奈特要拿出他最佳的表現來獲取一份好的合約。明星賽之後的第一場先發,他以5:6輸掉比賽,在此場比賽以後,柏奈特連續贏得7場比賽的勝投,今年最後一場勝投是8月19日對洛杉磯道奇的比賽,投8局0失分,以3:0獲得勝投,但是在這場比賽以後,他連續6場比賽吞下敗投,包含5場比賽輸掉4場比賽(ERA達到5.93),也讓馬林魚在9月輸掉外卡的資格,無緣進入季後賽。球季最後柏奈特繳出12勝12敗和3.44防禦率的成績。9月27日,柏奈特的評論被馬林魚要求離開球隊,在被要求離開的前一天,他批評球隊:我們的球員在害怕,我們的總教練在害怕,我們的教練在害怕。這場比賽馬林魚在亞特蘭大勇士的主場從3:0領先到3:5被勇士逆轉,柏奈特因不滿而做出批評。事後老教頭麥基恩(Jack McKeon)想叫他進辦公室,別再亂講話,他揮手拒絕並馬上打包行李閃人。隔天,馬林魚球團宣布,柏奈特禁賽至球季結束,他因此差1局就投滿210局,少賺5萬美元獎金,並以2次三振的些微差距,與生涯第2次單季200K擦肩而過,再過1天,球團更決定不與他續約,要求他立刻離開球隊。這一年柏奈特所投出的快速球平均值為95.6 mph 。柏奈特原訂9月30日最後1次先發,交給9月擴編才從2A升上來的新秀喬許·詹森。10月27日,柏奈特宣布成為自由球員。 多倫多藍鳥 2005年12月6日,柏奈特和多倫多藍鳥簽下5年5500萬美金的合約,但在簽下合約的隔年2006年,球季開始柏奈特就進入傷兵名單,到4月15日對芝加哥白襪的比賽才回到先發輪執行列,但之後又因傷進入傷兵名單,直到6月22日才復出比賽,到球季結束以後,柏奈特繳出10勝8敗和3.98的防禦率。2007年第一場先發面對底特律老虎,只投2局便責失6分吞下敗投。接下來的四場先發中,柏奈特拿下2勝0敗的成績,並讓第一場比賽27的高防禦率,降至4.18。這一年柏奈特繳出10勝8敗和3.75防禦率的成績。柏奈特和藍鳥的5年裡面,有附帶一條2008年球季結束以後,柏奈特可以宣布提早成為自由球員,這一年柏奈特為了能夠在獲得一份優渥的合約,而投出生涯最佳的代表作,繳出18勝10敗,勝場數是生涯新高,34場先發中投球局數為221.1局,今年並投出生涯最佳的231次三振,獲得2008年美國聯盟三振王。在球季結束以後,柏奈特執行合約中的逃脫條款,宣布成為自由球員。 紐約洋基 2008年12月18日,柏奈特和紐約洋基簽下5年8250萬美金的合約。4月9日,是柏奈特該年第一場也是穿著洋基球服第一次先發投球,於客場面對巴爾的摩金鶯,投5.1局失2分,最後球隊以11:2大勝金鶯,柏奈特拿下個人在洋基的第1勝。下一場先發面對坦帕灣光芒,主投8局失2分拿下勝投,無安打的比賽維持在前6局。 5月12日先發面對前東家藍鳥,對手為洛伊·哈勒戴,投7.2局失5分,吞下敗投。 6月9日先發面對波士頓紅襪,只投2.2局便失5分,最後吞下個人對紅襪的第1敗。下一場先發面對紐約大都會,柏奈特投7局0失分,球隊以15:0大勝大都會,拿下今年的第5勝,球隊以2:1敗贏得這個系列賽。 8月7日,柏奈特主場先發面對紅襪,對手為前隊友賈許·貝基特,這次柏奈特7.2局只被擊出1支安打,但也投出6次保送,不過最後並沒有失分,無關勝敗。 10月4日,對光芒的比賽中柏奈特投5局失2分,球隊以10:2大勝,柏奈特拿下個人生涯的第100勝。 10月9日是2009年美國聯盟分區賽的第二場比賽,也是柏奈特生涯第一次季後賽的先發,主投6局失1分,無關勝敗。 10月29日,2009年世界大賽的第二場比賽,先發對手為費城費城人的佩卓·馬丁尼茲,投7局只失1分,拿下個人在季後賽的第1勝。 2009年柏奈特的問題是投出太多的四壞球,共有97次,是美國聯盟投出最多四壞球的投手。 2013~2013匹茲堡海盜 2012年2月17日被交易到海盜隊,洋基隊換得小聯盟外野手Exicardo Cayones與投手Diego Moreno,同時後兩年合約3300萬美金薪資中洋基需負擔2000萬。 轉隊後的柏奈特,雖然在2012年5月2日出戰聖路易紅雀隊時僅投2.2局就失12分;但從5月19日率領海盜在跨聯盟賽事中擊退老虎隊後,包括六月份的五連勝在內,至7月8日止投出了9連勝,十二連不敗的成績,儼然成為海盜隊不可或缺的王牌先發。 雖然柏奈特在2012球季最後十場先發出賽僅投出2勝6負的成績,但全年16勝10負防禦率僅3.51的成績,不僅讓自己成為海盜隊的勝投王,更可說是成為離開洋基後大復活的代表之一。 2014費城費城人 2014年2月17日柏奈特與費城人簽下1年750萬美元簽約金、2014年750萬美元外加2015年相互選擇權的合約,其中球員選擇權價值750萬美元,球隊選擇權是1500萬美元。至於激勵條款相當優渥,除了今年先發場數達到24場時開始有獎金外,2015年球員選擇權也隨之提高,若來到最高32場時,球員選擇權將高達1275萬美元,代表2年下來Burnett最高可賺到3350萬美元。 2015年:回鍋當海盜 球季結束後,他並未執行與費城人合約中的1275萬美元(約3.9億新台幣)球員選擇權,反而在成為自由球員後不久就與海盜聯絡。海盜很快就與Burnett敲定合約,最終雙方簽下1年約,年薪850萬美元(約2.6億新台幣)。談到這個決定,Burnett今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我屬於這裡。這將會是我的最後1個球季,我還可以拚1年,我想要贏得冠軍戒指,而我想要在匹茲堡做到。」 Burnett今年投出生涯第2500K,超越Sam McDowell、Jim Kaat(2461次)、Mark Langston (2464次)。 派襲 柏奈特從2006年效力於多倫多藍鳥隊開始,只要隊友擊出再見安打或是再見全壘打時,他就會出其不意,在隊友被記者訪問時,突然從後面拿著塗滿刮鬍泡沫的「奶油派」,往隊友的臉上砸過去,因此跟他同事過的隊友們,便因此稱呼他「砸派王」。 到了2009年柏奈特來到洋基以後更是爐火純青,2009年被他砸過的隊友有布萊特·加德納、梅基·卡布瑞拉、艾力士·羅德里奎茲、羅賓森·坎諾、強尼·戴蒙、荷黑·波沙達、松井秀喜、尼可拉斯·史威瑟、弗朗西斯科·瑟維里、Juan Miranda、馬克·塔克薛拉和傑瑞·小赫爾斯頓。2009年11月4日,2009年世界大賽最後一場比賽洋基拿下冠軍時,柏奈特將派砸向總教練喬·吉拉迪。 投球風格 AJ 伯奈特基本武器有兩種,彈指曲球和速球。他的四縫線與二縫線速球在93-96mph之間帶有強烈的尾勁;而曲球在一般在80-82mph左右,有著銳利的下墜幅度。最近他做的手肘尺骨附屬韌帶手術稍稍影響了他出手的速度。 最近,為了提高球速合增加尾勁,他把原來的投球方式改成更接近3/4投球。他在藍鳥時在投手教練Brad Arnsberg的幫助下提高了自己的變化球水平,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私人生活 柏奈特畢業於Central Arkansas Christian學校,球季結束以後他會居住在馬里蘭州的Monkton。柏奈特身上有許多的紋身。
宮崎葵 簡歷 宮崎葵4歲時,母親以「可以留下回憶」的理由,鼓勵宮崎以童星身分出道。童星時期的宮崎葵,零星參與電視劇的客串演出和平面雜誌的拍攝。 1999年,宮崎葵演出大林宣彥導演作品《那一個夏天》,正式以演員身分出道。20歲前,曾與青山真治、鹽田明彥等知名的非主流電影導演合作。翌年,在青山真治執導的電影《人造天堂》片中飾演公車挾持案的倖存者,因心理創傷而罹患了失語症,以此片獲得電影圈的注目(此片亦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及天主教人道精神獎),宮崎葵亦獲第16回高崎電影節最佳新人獎。 2001年,初次主演電影《害蟲》,和蒼井優共演,宮崎在片中詮釋的邊緣少女游離感獲得南特電影節影后,為個人生涯首座最佳女主角獎。2002年,回到電視圈,初次主演知名系列電視劇《手機刑警錢形愛》。 2003年,首次主演舞臺劇《小王子》,獲得第41回金箭獎舞臺劇新人獎。2005年,在暢銷漫畫《NANA》所改編的真人版電影《Nana》中飾演女主角「小松奈奈」而大受歡迎,此片亦居2005年日本年度國內電影總票房第四位,觀影人次300萬人,票房達40.3億日圓。宮崎在獨立製片和主流電影作品之間皆獲得口碑和肯定。 2006年,首次主演NHK晨間劇,播出半年超過150集的《純情閃耀》,一舉打開宮崎在日本觀眾群的知名度,其鮮活的詮釋了劇中「有森櫻子」歷經二次大戰等時期、一肩擔起味噌家業的年輕女子。此劇平均收視率達19.4%,宮崎亦獲得第50回日劇學院賞等多項電視劇演技獎的肯定。同年,和玉木宏雙主演市川拓司同名小說《戀愛寫真》的改編電影《現在只想愛你》,及與李準基雙主演日韓合作的電影《初雪之戀》等電影,皆備受注目。 2007年12月31日,宮崎獲NHK邀請擔任第58回NHK紅白歌合戰評審,並介紹樂團DREAMS COME TRUE出場。翌年,主演NHK大河劇《篤姬》,第一集播出時的年齡為22歲又1個月,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大河劇主演演員」,亦為第一位NHK晨間連續劇女主角單獨擔任大河劇主演的演員(前一位松嶋菜菜子的《利家與松》為與唐澤壽明雙主演)。《篤姬》創下平均24.5%的高收視率,宮崎個人也獲得第59回日劇學院賞等多項最佳女主角獎的肯定,其中,包括電視界最高榮譽之一的銀河賞。同年,擔任Armani亞洲區EMPORIO系列代言人,為日本多家媒體雜誌所選出的2008年度最活躍人物。日劇學院賞史上亦僅有宮崎以NHK晨間劇和NHK大河劇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2009年,和《篤姬》同時拍攝的電影《少年手指虎》上映,此片和其後的《手拉你》皆至台灣等地宣傳,其中,更以極少接觸的喜劇題材《少年手指虎》入圍第33回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其後,和大竹忍雙掛主演的電影《媽媽的出嫁》亦到釜山國際電影節宣傳。 2011年,與堺雅人繼《篤姬》首度合作獲得好評後,再次共同主演電影《阿娜答有點blue》,該片入選為金馬獎閉幕影片,11月25日至台灣宣傳並擔任金馬獎(最佳剪輯、最佳音效獎)頒獎人。 除了電視劇、電影和舞台劇,2012年亦為知名動畫導演細田守作品《狼的孩子雨和雪》配音,細膩地演繹出女主角獨力扶養孩子的堅強性格。早期宮崎的發展重心在於電影,多部邊緣游離感少女的內斂詮釋獲得好評;其後電視劇的重要代表作如《純情閃耀》、《篤姬》等,角色泰半為堅毅、溫暖性格的女子,從十幾歲少女時期演繹至老年時期,細膩的轉變和感染力獲得當時多位電視評論家的肯定。 婚姻 2007年6月15日,未滿22歲即和演員高岡蒼甫透過事務所發表聲明,宣布結婚聲明,僅舉行小型婚禮,未向媒體公開。2011年,兩人在12月28日聯署傳真到各大媒體,宣布離婚。。 2017年12月24日宣布和V6的成員岡田准一結婚。 2018年5月19日,宣布懷有一子 2018年10月16日,通知媒體,小孩已平安出生
圓墳 圓墳(日語:円墳/えんふん ᴱⁿᶠᵘⁿ)是日本古墳的一種建築模式,特徵為其圓形墳丘,以整個古墳時代來說,其數量乃所有古墳形態中最多的。過去,宮內廳指定為平城天皇陵的市庭古墳被認為是日本最大的圓墳,但是後來經過調查後發現原來是前方後圓墳,而目前日本最大的圓墳則是埼玉縣行田市埼玉古墳群的丸墓山古墳,直徑約100米。 概要 圓墳是日本最早出現的古墳形態,其後才是方墳,早期圓墳多為圓堆形,但是在古墳時代後期時的關東地方和東北地方等地,開始出現只是微微拱起的圓形墳丘。圓墳的特徵是多為小規模墳丘,前期圓墳多是有埴輪,內部則是粘土槨、豎穴式石室和石棺為主,部分則採用木棺直接下葬或是以竹簾包起來落葬,規模較大的圓墳則多被當成是前方後圓墳的陪葬墓,也很少被宮內廳指定為陵墓參考地。另一方面,後期圓墳的特徵則是大規模的橫穴式石室,顯現出當時日本的巨石文化,它與前方後圓墳相比泥土用量非常少,外部則使用葺石的方式而建成,這種變化被認為是受到歐亞大陸影響而形成的,石棺則多為屋形石棺,而原本被葬者多為首長級人士,後來則廣泛成為平民墓的主要形式,這些小型圓墳在日本全國各地出現,形成了群集墳,兩處圓形墳丘連起來的則稱為雙圓墳。
格雷格·波波维奇 教練生涯 2015年2月10日,馬刺客場95:93擊敗印第安那溜馬.波波維奇成為NBA歷史上第九位贏得1000勝的總教練。 2015年12月15日,馬刺主場以118:81擊敗爵士,波波維奇收下此勝,超越瑞克·阿德爾曼所執教的總勝場數1042,升至NBA例行賽總執教勝場數第八名。 2015年7月6日,Gregg Popovich在去年夏天很認真地考慮過退休一事,但他最終還是和馬刺執行剩下四年合約,平均年薪在1100萬的合約。 2016年首輪季後賽,馬刺以直落4橫掃傷兵滿營的曼菲斯灰熊執教生涯第9次橫掃,超越「禪師」菲爾·傑克遜的8次,躍居史上第一。 2016里約奧運後,波波維奇將接下杜克大學「K教練」麥克·沙舍夫斯基的棒子,成為新任美國隊教頭。 2016年11月17日,馬刺客場以110:105險勝國王,波波維奇追平老友賴瑞·布朗的執教勝場紀錄1097勝。 2016年11月18日,馬刺客場以116:107險勝湖人,波波維奇超越老友賴瑞·布朗的總執教勝場紀錄1098勝,接下來挑戰「禪師」菲爾·傑克遜的1155勝。 2017年2月3日,馬刺主場以102:86大勝七六人,波波維奇追平教皇傑里·史隆例行賽總勝場數1127場。 2017年2月4日,馬刺主場以121:97大勝金塊,波波維奇正式成為史上帶領單一球隊拿下最多勝的總教練。 2017年5月10日,季後賽第二輪第五場,馬刺主場迎戰火箭,在延長賽以110比107擊敗火箭,取得系列戰3比2的聽牌優勢;波波維奇收下此勝,成為NBA第四位在季後賽主場百勝的教練。 2017年11月3日,馬刺主場以108:101險勝夏洛特黃蜂,波波維奇追平禪師菲爾·傑克遜例行賽總勝場數1155場。 2017年11月5日,馬刺主場以112:95大勝鳳凰城太陽,波波維奇超越禪師菲爾·傑克遜例行賽總勝場數1156場。暫居NBA總勝場數歷史第六,本賽季有望挑戰喬治·卡爾的紀錄1175勝。 2017年11月15日,馬刺踢館小牛,以97比91險勝小牛;收下此勝,波波維奇成為NBA第三位例行賽生涯客場取得第500勝的總教練。前面兩位是帕特·萊利與唐·尼爾森 。 2017年12月29日,馬刺主場迎戰尼克以119比107戰勝尼克;收下此勝,波波維奇執教勝場數追平喬治·卡爾。 2018年1月3日,馬刺作客紐約,以100比91擊敗尼克;收下此勝,波波維奇執教勝場數1176勝超越喬治·卡爾,在NBA總勝場數暫居第四。 2018年4月9日,馬刺台灣時間10日憑藉決勝節38對19的逆襲,以98比85驚險擊退國王,鎖定季後賽席次,連21季闖入季後賽追平拓荒者於1983-2003賽季締造的紀錄,並列史上第2,鐵血教頭波波維奇也因此超越了「禪師」菲爾·傑克遜連20季率隊打進季後賽的紀錄,獨占史上第1。 2018年10月27日,馬刺主場以110:106逆轉湖人,波波維奇成為歷史上第五位拿到1200勝的教練,前四位都是名人堂傳奇教頭分別是唐·尼爾森、藍尼·威肯斯、傑里·史隆和帕特·萊利,接下來挑戰神算子帕特·萊利1210勝的紀錄 。 2018年12月10日,馬刺主場以110:97擊敗爵士,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執教生涯例行賽勝場數來到1210場追平神算子帕特·萊利1210勝的紀錄,排名升至NBA歷史第四位。 2019年1月8日,馬刺隊客場以119:107戰勝活塞隊,在加上這1場比賽之後,馬刺總教練波波維奇生涯例行賽勝場數來到1221追平傑瑞·史隆升至NBA歷史第三位,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藍尼·威肯斯(1332)、唐·尼爾森(1335)。 此外,波波維奇的客場執教總勝場達到了518場,超越了唐·尼爾森升至歷史第二,排在第一的則是帕特·萊利(520)。 2019年1月10日,馬刺隊主場二度延長賽以154:147戰勝雷霆隊,在加上這1場比賽之後,馬刺總教練波波維奇生涯例行賽勝場數來到1222超越傑瑞·史隆單獨NBA歷史第三位, 2019年1月27日,在一場例行賽中,馬刺在客場以126:114擊敗鵜鶘,這是馬刺主帥波波維奇作為教練取得的第521場例行賽客場勝利,超越帕特·萊利,升至歷史第一。 2019年4月8日,在一場例行賽中,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在客場以112:90的比分戰勝克里夫蘭騎士隊。在拿下本場比賽的勝利之後,波波維奇職業生涯(例行賽加季後賽)執教總勝場數達到1411,超越唐-尼爾森(1410)升至歷史第2位,排在第1位的則是藍尼-威肯斯(1412)。 2019年4月14日,馬刺隊在客場成功101:96擊敗金塊隊順利收下系列賽首戰勝利。除此之外,波波維奇也成為NBA歷史上最多勝教練 (例行賽+季後賽)。目前生涯已經累計1413勝。 2019年4月26日,馬刺迎來了主場對陣金塊的系列賽第6場比賽。據馬刺公關人員Jordan Howenstine統計,這是波波維奇職業生涯執教的283場季後賽,超越了帕特-萊利獨占NBA歷史季後賽執教場數排行榜第2位,但馬刺在當年季後賽7場大戰不敵金塊,止步第一輪。 帕波維奇生涯率領馬刺贏得5座NBA總冠軍,連續22年帶領球隊打進季後賽創下新高,2018-2019年賽季的薪水為1100萬美元。 此外,帕波維奇擔任2019年世界盃籃球賽、以及2020年東京奧運的美國隊教練。 名人軼事 2019年4月4日,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在馬刺隊做客丹佛金塊的比賽,在開賽63秒,因與裁判艾約特Mark Ayotte在喊出暫停後持續爭執,因此獲得了2次技術犯規被驅逐出場,而球隊也以85比113大比分落敗,在此同時也打破了NBA史上總教練最快被趕出場的紀錄,原本的歷史紀錄是由華盛頓巫師總教練菲利普‧桑德斯Flip Saunders在2012年1月率隊與波士頓塞爾提克隊的比賽中,在開打1分46秒時被趕出場。此次被驅逐出場被許多球迷戲稱波波教練本人也需要輪休以準備季後賽 個人生活 他與妻子Erin育有一兒一女:Micky 和 Jill。
明就仁波切 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英語:Yongey Mingyur Rinpoche;藏文:ཡོངས་དགེ་མི་འགྱུར་རྡོ་རྗེ་,Wylie:yongs dge mi 'gyur rdo rje) ,藏傳佛教噶舉派與寧瑪派的傳承祖古。現今第七世詠給·明就仁波切是當代最知名的西藏新生代禪修大師,從小患有恐慌症,13歲藉由禪修克服恐慌症,17歲被指派為閉關房上師,是藏傳佛教史上最年輕的閉關上師。2002年參加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實驗研究,被測出大腦中的快樂指數在禪定狀態中,躍升了百分之七百,一度讓科學家以為儀器壞了,美國時代雜誌曾譽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你是幸運的》、《請練習,好嗎》、《帶自己回家: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四本暢銷書的作者。 第一世明就仁波切 第一世詠給‧明就仁波切,出生於十七世紀,他是藏王赤松德贊長子:慕崔贊普(Mutri Tsenpo),成為蓮花生大士二十五位成就弟子之一。蓮花生大士曾預言明就仁波切具有取出一百零八種伏藏的能力,他所取出的根本伏藏有三:一是《忿怒蓮師》;二是《貝瑪班雜》;三是《策竹塔謝卡覺》。他也曾依淨觀中領受的心意伏藏,撰成非常著名的《噶瑪巴西上師相應法儀軌》。 當時西藏邊境烽火兵亂,外、內、秘密之障礙叢生,噶舉教法非常衰微。他一如蓮師授記,取出完整的忿怒蓮師法要,並將之供養給第十世大寶法王卻映多傑。法王依之修法,此大巖取師亦親自修持完整之忿怒蓮師法九個月,因而協助法王平息了邊境之戰亂,以及一切外、內、秘密之障礙,使噶舉教法光燦如日中天。後半生他示現為大成就瑜伽行者,以佛法降伏了西藏九大魔眷,成辦無數弘法利生事業。 第二世明就仁波切 第二世詠給‧明就多傑誕生於拉拓,又名詠給三眼者。他如同忿怒蓮師多傑卓洛降臨,額間具第三眼,身上具有代表五明的表徵,異於常人。他以智慧、精進、慈悲成辦了廣大的弘法利生事業。 第三世至第六世明就仁波切 第三世至第六世的明就仁波切均現比丘相,也皆於經、續、五明深入聞思修,以禪修著稱。於自利,達無學境界;於利他,則以悲智大力,成辦無數利生事業。 天法明就仁波切與詠給明就仁波切 史上有二位明就‧多傑——天法‧明就‧多傑(Namcho Mingyur Dorje)和詠給‧明就‧多傑(Yongey Mingyur Dorje),其經歷常為人所混淆,故於茲略作分別: 天法‧明就‧多傑乃是第一世詠給‧明就‧多傑之前一世。二者皆是大伏藏師,也皆值第十世大寶法王卻映多傑之世(十七世紀)。 天法‧明就仁波切示現為一少年聖者,發掘了許多重要的伏藏,其伏藏法主要的領受者為噶瑪‧恰美仁波切。這些蓮師所藏之伏藏法,日後為寧瑪白玉傳承奉為重要教法,如:《天法極樂淨土修持儀軌》和其內含的頗瓦等法,皆為今人所熟悉。 天法‧明就仁波切住世甚短,荼毘後,舌頭、心臟不壞,並有許多顯現藏文種子字之舍利。 第一世詠給‧明就仁波切,也發掘數部重要伏藏。他值遇第十世大寶法王且獻給他伏藏法。(此明就仁波切未值遇恰美仁波切)。其後,第十一世大寶法王為其所認出,且成為他的伏藏法之領受者。他所發掘的伏藏法,成為噶舉傳承之重要教法,今人所熟悉者,如︰《噶瑪巴西法》、《忿怒蓮師法》等。 第一世詠給‧明就仁波切之後半生,示現為大瑜伽行者,並以佛法降諸魔害。 前一世甘珠爾仁波切 甘珠爾(Kangyur)喇嘛.隆千耶謝多傑(1897-1975),寧瑪派的大伏藏師,他生於康區日吾切的鬥熱瑪村。在衛地拉薩、羌達隆、羊珠達隆等地,把大藏經《甘珠爾》的口傳傳授了二十三遍。由於經常傳授《甘珠爾》,所以人們都稱他為「甘珠爾喇嘛」,並因此受到文殊菩薩的攝益,成為每天能以六倍於常人的速度讀六卷《甘珠爾》的聖者,有無數奇異的傳記。 他後來移居到印度大吉嶺山區。在他晚年的七Ο年代,西方知識份子正開始探索東方的性靈智慧,逐漸成熟了藏傳佛教盛行西方的因緣。當中,甘珠爾仁波切特別與來自法國的尋道者有緣,例如:「僧侶與哲學家」一書的作者 馬修.李卡德,即因與甘珠爾仁波切直接相處的經驗而開啟他的學佛修行之道。 第七世明就仁波切 第七世明就仁波切(1976年-),生於尼泊爾努日,由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讓炯日佩多傑,認證他為禪修大師詠給‧明就仁波切的轉世。頂果欽哲仁波切也認證他同時是禪修大師恰傑‧甘珠爾仁波切的轉世。 詠給明就仁波切具有能夠以清新、愉快而吸引人的方式來呈現西藏古老智慧的一種稀有的能力。他那甚深但卻平易近人的教法,以及他輕鬆的幽默感,使仁波切深受全世界各地學生的愛戴。最獨特的是仁波切在他的教導中,結合了他自己的個人體驗以及現代的科學研究,並將此二者連結到禪修練習上。 西元1975年,詠給明就仁波切誕生於西藏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瑪拉雅山區。他是新世代的藏傳佛教大師中躍升的新星。從非常幼年的時候,仁波切就為禪修的生活所吸引。童年時期,他就以多年的時間進行嚴謹的閉關。到了十七歲時,他受邀擔任他自己寺院的三年閉關中心的老師,這樣的職位極少會由如此年輕的上師來擔任。仁波切圓滿了經教哲理和內在心理層面的傳統佛教訓練,之後也在他位於北印度的主座寺院創辦了佛學院。 除了藏傳佛教廣博大量的禪修和經教的訓練外,明就仁波切也對西方的科學和心理學一直都深感興趣。從非常早年開始,他就與著名的神經學家法蘭西斯科瓦瑞拉展開連續的非正式討論,這位神經學家曾前往尼泊爾去向仁波切的父親祖古鄔金仁波切學習禪修。多年之後,在西元2002年時,明就仁波切和幾位長期禪修的行者,受邀前往位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魏斯曼研究室,參與「頭腦成像和行為」的研究。在這次研究中,李察大衛森、安東路茲和其他科學家針對「禪修對高階禪修者的頭腦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進行研究和觀察。這次破天荒的研究所獲得的結果,發表在包括《國家地理雜誌》和《時代雜誌》在內的許多擁有全球最多讀者群的出版品上。 明就仁波切前往全球各地教學,也在四大洲都成立了佛法中心。他經常直言不諱而且十分幽默地談到他自己遭遇到的個人困境,這讓他深受全世界數千位學生的敬愛。仁波切的暢銷書《世界上最快樂的人》(The Joy of Living: Unlocking the Secret and Science of Happiness),登上了《紐約時報》的銷售排行榜,並且已經被翻譯成二十種以上的語言版本。之後又發表了《你是幸運的》(Joyful Wisdom: Embracing Change and Finding Freedom),以及插畫童書《小吉寶貝》(Ziji: The Puppy that Learned to Meditate)。仁波切最新出版的中文書是教導止觀禪修的實修指引《請練習,好嗎?》和《帶自己回家: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 2011年起,仁波切開始他為期多年的隱姓埋名雲水禪修的閉關,直到2015年11月才圓滿了這次的閉關,然後不久2016年1月仁波切在菩提迦耶又進行了一次將近一個月的短期閉關。
箱根溫泉 歷史 奈良時代的天平10年(738年),由釋淨定坊發現開湯。豐臣秀吉發動小田原之戰,全國的武士長期在小田原城滯陣而成為全國知名的溫泉。 江戶時代,溫泉沿東海道逐漸繁榮,「箱根七湯」廣為人知。此時的箱根七湯是湯本、塔之澤、堂島、宮之下、底倉、木賀、蘆之湯。若加上遠離街道的姥子之湯,稱作「箱根八湯」。明治以後,箱根作為保養地、觀光地開發急速發展。戰後,西武鐵道和小田急電鐵致力於觀光開發,吸引更多觀光客,也開發許多新的溫泉。 箱根湯本溫泉 箱根湯本溫泉是箱根的玄關口溫泉,十七湯之中歷史最悠久的溫泉。箱根登山鐵道箱根湯本車站下車即到。泉質是單純泉・塩性單純泉、30~80℃,對神經痛・關節痛・冷性體質有療效。箱根最大的溫泉街,共同浴場也相當多。 塔之澤溫泉 塔之澤溫泉是箱根湯本溫泉後方的溫泉。箱根登山鐵道塔之澤車站下車。泉質是單純泉・塩性單純泉,對神經痛・關節痛・冷性體質有療效。伊藤博文、天璋院有淵源的溫泉。 宮之下溫泉 宮之下溫泉在箱根登山鐵道宮之下車站下車。以許多名人住宿過的富士屋旅館有名。鈉・塩化物泉,對神經痛・關節痛・冷性體質有療效。 堂島溫泉 堂島溫泉在宮之下付近的國道1號往下到早川溪谷的谷底,傳說是夢窗疎石開湯的溫泉。 底倉溫泉 底倉溫泉在宮之下溫泉付近。有傳說是豐臣秀吉發掘的太閤石風呂。鈉・塩化物泉,對神經痛・關節痛・冷性體質有療效。 木賀溫泉 木賀溫泉在宮之下溫泉付近,平安時代末期~鎌倉時代初期開湯,箱根七湯之中歷史僅次於湯本溫泉。泉質是單純泉・塩性單純泉,對刀傷・神經痛・關節痛・冷性體質有療效。 蘆之湯溫泉 蘆之湯溫泉在國道1號最高處付近,箱根七湯之中標高最高。鎌倉時代開湯。單純硫磺泉,對神經痛・關節痛・動脈硬化有療效。 箱根八湯 箱根七湯加上以下的溫泉,稱作箱根八湯。 姥子溫泉 姥子溫泉在神山的西北。泉質是單純溫泉、鈣-硫酸塩泉、鈉-硫酸塩泉。對眼病、神經痛・關節痛・冷性體有療效。約800年前開湯。溫泉名來自金太郎(坂田金時)被母親山姥帶到此地治療眼傷的傳說。 箱根十七湯 箱根八湯加上以下的9處溫泉,稱作箱根十七湯。 小涌谷溫泉 小涌谷溫泉在箱根登山鐵道小涌谷車站下車。古稱「小地獄」,明治天皇行幸之際改名。泉質是單純泉・塩性單純泉,對神經痛・關節痛・冷性體質有療效。 強羅溫泉 強羅溫泉在箱根登山鐵道強羅車站下車。1894年(明治27年),從早雲山引湯後開始開發。強羅公園開闢、登山鐵道開通後的大正年間,政財界人士、文人在此地建設別莊。泉質多様。別莊轉型的保養所、高級旅館林立,周邊一帶美術館也相當多。 大平台溫泉 大平台溫泉在箱根登山鐵道大平台車站下車。1951年(昭和26年)開湯。泉質是食塩泉。有共同浴場「姫之湯」。 宮城野溫泉 宮城野溫泉在宮之下經木賀的早川對岸。1960年(昭和35年)開湯。 二之平溫泉 二之平溫泉在箱根登山鐵道雕刻之森車站下車。1963年(昭和38年)開湯。有共同浴場「龜之湯」。 仙石原溫泉 仙石原溫泉在標高700m左右的大草原,旅館、保養所散布其中。 湯之花澤溫泉 湯之花澤溫泉在駒岳中腹,標高950m,箱根十七湯之中標高最高。 蘆之湖溫泉 蘆之湖溫泉在蘆之湖畔的元箱根。1966年(昭和41年)開湯。單純溫泉、單純硫磺溫泉。靠近關所、遊覧船場。 蛸川溫泉 蛸川溫泉是箱根十七湯最新的溫泉,1987年(昭和62年)開湯。單純溫泉、鈣-硫酸塩泉。 箱根二十湯 箱根十七湯加上以下的3處溫泉,稱作箱根二十湯。 大涌谷溫泉 大涌谷溫泉在箱根空中纜車大涌谷車站下車。泉質是酸性的硫酸塩・塩化物泉,對神經痛・筋肉痛・關節痛有療效。 湖尻溫泉 湖尻溫泉在箱根纜車的終點桃源台車站周邊的蘆之湖北岸,1960年代以降新開發的溫泉。 早雲山溫泉 早雲山溫泉在早雲山車站下車。溫泉在大雄山最乘寺箱根別院內。泉質是鈣・鎂・鈉-硫酸塩泉。
流行性乙型脑炎 潛伏期 4~21天,通常為10~14天。 初期 病初1~3天。起病急,體溫在1~2天內升至39~40℃,伴疲倦、嗜睡、頭痛、納差、噁心、嘔吐,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在乙腦流行季節遇到急性起病、發熱、嗜睡、頭痛、嘔吐,而無明顯上呼吸道感染徵象者,應警惕乙腦。少數可出現神志淡漠、頸項僵直。 恢復期 上述症狀日趨好轉,部分患者可有恢復期症狀,如持續低熱、痴呆、失語、流涎、多汗、面癱、吞咽困難、肢體硬癱、肢體不自主運動、癲癇發作等。一般患者於2周左右完全恢復,重型患者可能需1~6個月時間逐漸恢復,如超過6個月仍無法完全恢復者,進入後遺症期。 後遺症期 約5%~20%的重型患者存有後遺症,主要為意識障礙、痴呆、失語、癱瘓、癲癇、精神障礙等,經治療可有不同程度恢復,癲癇有時會持續終生。 併發症 發生率在10%左右,常見為肺炎,多因昏迷導致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或因呼吸衰竭應用機械通氣繼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其次為肺不張、敗血症、泌尿系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形成等。重型患者尚需警惕應激性潰瘍並出血。 血常規 白血球數在(10~20)×10⁹/L,少數可更高;中性粒細胞數常>80%。部分患者血象可一直正常。 影像學 對本病鑑別診斷有一定幫助。MRI成像敏感度比CT好,尤其是採用FLAIR、彌散加權成像和T2加權成像。 抗病毒治療 尚無特效方法,早期可試用利巴韋林、干擾素等。 疫苗 1949年初期,中國每年幾十萬的病例數。中國的乙腦疫苗SA-14-14-2株普及後,目前中國年發病例僅約2千例,病死人數只有大約60人。該疫苗也被WHO推薦給全世界疫區的預防。
普維敦斯灰 普維敦斯灰(Providence Grays)是一支19世紀的美國職棒球隊。球隊的根據地在羅德島州普洛威頓斯,主場在Olneyville附近的Messer Street Grounds。它在1878年到1885年間是國家聯盟的一員。曾經於1879年與1884年兩度獲得國家聯盟的冠軍。 1879年冠軍隊的王牌球星是後來進入棒球名人堂的約翰·蒙哥馬利·沃德;1884年冠軍隊的王牌球星是Old Hoss Radbourn,他也是棒球名人堂的一員。 這支球隊可能是第一支讓非裔美國人參賽的職業球隊——在1879年6月21日,布朗大學的學生球員William Edward White為普維敦斯灰出賽了一場。這件事雖然有有力的證據,但還不夠具決定性。根據2004年1月30日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棒球研究學會的Peter Morris曾經研究過這項議題。 在現代世界大賽這個制度出現之前,普維敦斯灰也是早期球隊中少數幾個曾經獲得全國冠軍的球隊之一。於1884年以三勝零敗的成績贏了美國協會的冠軍紐約大都會。 特殊事蹟 貝比·魯斯在1914年時曾經為普維敦斯灰隊出賽。
琼毛雍仲彭措林寺 簡介 瓊毛寺的創建者為索僧東巴益喜堅贊。此人於藏曆第五繞迥水虎年(1302年)生於今西藏那曲地區索縣格謝村的一個顯貴之家。自幼剃度出家,來到苯教「支」之傳承道場,即約如宛薩卡寺,依止約如後藏十八賢哲之一的親教師離邊索朗堅贊為根本上師,學習苯教教法及儀軌,成為僧俗信眾依止的高僧。後來,由離邊索朗堅贊、絨貢堅贊奧賽、巴東華丹桑布、辛傑智巴奧賽四尊者,依照苯教教規,認定其為魯主益西寧布的意之化身。 離邊索朗堅贊指明其化機在安多後,索僧東巴益喜堅贊遂攜其兄及眾位隨從來到安多北部的阿嘎達戎,向信眾灌頂傳法,興建苯教寺院及道場。當時,在今貴德縣河西鎮當車地區的七大迦部落(即夏迦、納迦、索迦、尕迦、魯迦、衛迦部落)的邀請下,索僧東巴益喜堅贊來到此地弘法。一次,馱著苯教三所依的一頭騾子在當車地區一處像肩胛骨的地方伏臥不起。索僧東巴益喜堅贊隨即想在此地修建一座苯教寺院。藏曆鐵兔年(1351年),年逾50歲的索僧東巴益喜堅贊在此動工興建三層閣樓式經堂,由此奠定了瓊毛寺的基礎。當時,經堂內供奉的塑像包括三世佛、八大菩薩、德拉護法神尊、瑪贊護法神,此外經堂內還有顯密各本尊的壁畫,還有苯教經、像、塔等等三所依。索僧東巴益喜堅贊以該經堂為基地弘法。後人遂將索僧東巴益喜堅讚譽為苯教的第二佛陀。 瓊毛寺有三大活佛系統,分別是瓊毛活佛、瓦塞爾活佛、卡爾納活佛。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瓊毛寺內的塑像和經書全遭毀滅。1983年,經上級政府部門批准,瓊毛寺對信徒開放。在中共貴德縣委統戰部、貴德縣宗教管理局的領導下,瓊毛寺成立了寺管會。寺管會監督寺院重建及翻修,經信眾出資出力,於1983年年內便建成了三層閣樓式經堂,經堂內供奉三世佛、八如來菩薩、顯密本尊間唐、100多部苯教大藏經等等。 1989年,經僧俗群眾要求,上級部門批准,瓊毛寺第二十三世瓊毛活佛瓊毛·多旦旺秀舉行了坐床典禮。 由於1983年建經堂時資金不足,建築質量不高,經堂四壁出現裂縫,地基下陷。瓊毛·多旦旺秀乃籌集資金,於2000年建成了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四層閣樓式大經堂,經堂各大殿內供奉了許多佛像、唐卡、間唐、苯教經典。瓊毛·多旦旺秀還先後自籌資金57萬元,在瓊毛寺及共和縣東嘎寺、同仁縣、貴德縣當車等地興建了21座佛塔、500多個轉經輪。同時,他還在瓊毛寺內新建了三個扎倉,即外明扎倉、內明扎倉、密修扎倉,傳承苯教大小五明,學僧達100多人。
冯·卡门方程 卡門方程是一個模擬平板變形的四階橢圓型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 \Delta\Delta(u)=a((w_{xy})^2-w_{xx}w_{yy}) \Delta\Delta(w)=b(u_{yy}w_{xx}+u_{xx}w_{yy}-2u_{xy}w_{xy})+c 其中 \Delta=\frac{\partial}{\partial x^2}+\frac{\partial}{\partial y^2} 通解 卡門方程有下列解析解 u := (1/2*(A[3]*x^3+A[2]*x^2+A[1]*x+A[0]))*y^2+y-(1/10)*x^5*A[3]+x^3+x^2+x w := \int((x-t)*f(t), t=0..x)+x 其中 f''(x) = b*(A[3]*x^3+A[2]*x^2+A[1]*x+A[0])*f(x)+c 特解 當A[2]=A[3]=0時 f(x) = AiryAi(-1.3200061217959123977*x+2.0087049679503014748) *_C2+AiryBi(-1.3200061217959123977*x+2.0087049679503014748) *_C1-2.2727167324939371067*Pi*(-(Int(AiryBi(-1.3200061217959123977*x+2.0087049679503014748), x))*AiryAi(-1.3200061217959123977*x+2.0087049679503014748)+(Int(AiryAi(-1.3200061217959123977*x+2.0087049679503014748), x))*AiryBi(-1.3200061217959123977*x+2.0087049679503014748)) 因此 u=(1/2*(-2.3*x+3.5))*y^2+y+x^3+x^2+x v= \int((x-t)*(AiryAi(-1.3200061217959123977*t+2.0087049679503014748)+AiryBi(-1.3200061217959123977*t+2.0087049679503014748)-2.2727167324939371067*Pi*(-(Int(AiryBi(-1.3200061217959123977*t+2.0087049679503014748), t))*AiryAi(-1.3200061217959123977*t+2.0087049679503014748)+(Int(AiryAi(-1.3200061217959123977*t+2.0087049679503014748), t))*AiryBi(-1.3200061217959123977*t+2.0087049679503014748))), t)+x
泰晤士高等教育 出版歷史 從1971年第一期到200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一直以報紙的形式出版。從2008年1月開始,出版形式變為雜誌,出版上市TSL Education Ltd.。 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 自2004年11月起,泰晤士高等教育每年與QS(Quacquarelli Symonds)合作,公布共同的世界大學排名,即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後來,在2009年的排名推出後,兩者正式解散並開始發表各自的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泰晤士在推出2009年的排名後,宣布將與QS解散,並從2010年起每年推出自己的排名,即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排名準則也經過了調整,而路透社(Thomson Reuters)機構則為其年度世界大學排名的唯一數據提供商。除了主要的綜合排名及學科排名外,其還在2011年起推出附屬的「聲譽排名」。 從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推出後,就受到了廣泛的注目,與QS世界大學排名及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共同被認為是世界三大最具影響力的全球性大學排名。
臺北文化體育園區 歷程 1991年11月10日,臺北市立棒球場上萬觀眾坐等1991年中華職棒總冠軍賽第七場(味全龍對統一獅)在此開賽,行政院院長郝柏村也坐在觀眾席內;不料天降大雨,中華職棒宣布延賽,觀眾齊聲高喊「我們要巨蛋」,郝柏村因此指示興建不受風雨影響的室內體育場。 1993年,配合爭取主辦1998年亞洲運動會,李登輝政府將巨蛋列入國家重大建設,規劃在關渡興建台北巨蛋;但關渡開發計畫遲未推動,台北巨蛋隨之停擺。 1995年,台北文化體育園區的基地,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舊址。臺北市政府成立「巨蛋催生小組」,首次規劃在松山菸廠興建巨蛋。 1995年12月26日,臺北市政府聘請棒球球星王貞治擔任巨蛋催生小組最高榮譽顧問,時任臺北市市長陳水扁頒贈巨蛋催生小組最高榮譽顧問聘書給王貞治;陳水扁在頒贈聘書典禮上說,巨蛋興建完工後,將每年或每二年舉辦「台北盃」世界棒球錦標賽,提升棒球水準。 1996年1月,時任臺北市副市長陳師孟與時任臺灣省副省長吳容明協調,規劃利用松山菸廠興建大巨蛋;但臺灣省虛級化推動後,臺北市政府與臺灣省政府的合作停擺。 1996年7月20日,臺北市政府巨蛋催生小組決議於臺北市立棒球場原址興建巨蛋;但在1998年陳水扁連任市長失敗後暫停。松山菸廠停止運作後,廠區移交台北市政府管理。松山菸廠18公頃基地全數作為台北大巨蛋園區之用,並開始進行後續關廠與土地移交作業。 陳水扁擔任總統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認為松山菸廠具有歷史意義應予保留,所以再將其中菸廠舊址的8公頃基地劃為文化園區,菸廠指定為古蹟,衍生出後來巨蛋園區基地過小、及與古蹟相臨過近的問題。台北市政府自行聘請國外專家研究可行性後,聘請專家認為巨蛋與古蹟相臨,可以提供另一種不同的城市趣味,兩者並不衝突。因此,時任臺北市市長馬英九確定在松山菸廠廠區規劃巨蛋園區,並進行招商作業。 2002年7月9日,「台北文化體育園區籌備處」成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李錫津擔任首任執行長。 文化園區部分隸屬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管轄,佔地約8公頃,以發展台北市藝術文化為目標;體育園區隸屬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管轄(體育局成立前為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佔地約10公頃。 興建過程 臺北大巨蛋採用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公開招標,原預計於2015年底就能完工啟用,但是遭台北市政府勒令全面停工,後經法院裁定可以就與公安攸關之相關工程進行局部復工,對此柯市府宣稱遠雄扭曲法院命令並提出抗告,之後後經法院駁回。目前完工日期仍然未定。 球場場地規格 大巨蛋室內棒球場中外野400英尺(121.92公尺),左右外野334英尺(101.80公尺),本壘後方60英尺(18.29公尺),全壘打牆高4公尺,符合IBAF的建議規範和美國大聯盟1958年訂定的規格,使用國際認證的最新人工草皮,投手丘可以升降隱藏。棒球場改裝後也可以做為足球場,球門位在本壘和中外野,但需另外更換成FIFA認證的足球用人工草皮。 建築結構 大巨蛋為配合建築基地先天條件限制(東西寬,南北窄),因此設計成橢圓形而非正圓形,蛋體樓地板總面積3萬5000坪,鋼構總重6萬5000噸,屋頂總重1萬3260噸(屋頂為固定式不能打開),屋頂和帷幕外牆將包覆可以防火隔熱隔音的淡灰色純鈦金屬板,球場地面至室內屋頂最高點總高度72.5公尺(地上62公尺,地下10.5公尺),球場區共地上四層地下二層,球場地面位於地下深度10.5公尺處的B2層,採用下沉設計以降低量體壓迫感,蛋體室內跨距長230公尺寬170公尺,為全球室內巨蛋非對稱最大跨距的建築,並且是全球唯一整個巨蛋都採圓形鋼管構造,內部視野壯觀開闊沒有樑柱無死角。 消防規劃 大巨蛋平時開放9個主要大型出入口,疏散避難時可增至52個緊急逃生口,球場四角高處定點備有4座大範圍全自動感應滅火放水槍(水柱射程97公尺)和排煙灑水設備,球場裝潢座椅皆採用防燃材料,並設消防車專用通道可迅速直達球場層與地下室進行救災。 球場 大巨蛋室內棒球場內野區看臺分成(內野下層13423席、內野中層9209席、內野VIP層1570席、內野上層7179席),外野區看臺分成 (外野下層3826席、外野中層5034席、外野VIP層334席),舉行棒球比賽時看臺總共可容納40071名觀眾座位(內野看臺31381席、外野看臺8690席)(棒球比賽總席數不含外野下層打者視線區504席),座位分成(一般席、VIP席、行動不便者席、輔助者席、記者席、活動席),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最新日本KOTOBUKI進口座椅,座椅顏色採黑灰白三色不規則交錯設置,以營造觀眾滿席的熱烈氣氛,走道和座椅間皆保持適當距離不會擁擠,VIP包廂區總共36間(內野20間、外野16間,包廂共約500個座位),並規畫完善的場邊球員休息區、球員更衣室、球團會議室、牛棚打擊練習區和後援投手練習區,球場本壘後方2樓有視野最佳的現場轉播記者室,B2層有專為比賽結束後聯訪的記者會採訪室(可容納媒體記者約50名),大巨蛋東側B1、B2另設臺灣棒球博物館,地下停車場有汽車位2300個(B5層)、機車位3800個(B5層)、遊覽車位55個(B4層)、TV轉播車位2個(B4層)、裝卸車位44個(B4層)、計程車等候車位60個(B3層)。 其他功能 大巨蛋室內棒球場的其它多用途使用方式,例如舉辦演唱會時含架設球場平面區座位最大可到5萬席、展覽場約706攤、尾牙宴約700桌等。室內不受外界氣候冷熱和風雨影響,並有空調設備可供專心舒適的觀看比賽表演,全區空調均溫可達攝氏24度風速每秒1公尺以下,能依照不同活動的性質調整節能模式。音響採用日本專業TOA Type C喇叭系統,將會在大巨蛋屋頂中央設置33組陣列式喇叭,並於內野觀眾席加設45個單點補強音響,提供高清晰的3D環場音效。球場燈光採用國際奧會指定的運動照明品牌Musco Lighting,共設置456具燈光照明設備。中外野上方設有巨型LED多媒體計分板主螢幕(長約33公尺寬約8.5公尺),左右外野上方則設有次螢幕(長約10幾公尺)。 合約爭議 無黨籍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2014年12月25日),認為過去北市府執行的多件BOT案藉BOT之名,對財團行大讓利之實,鎖定大巨蛋、松菸文創、三創園區、美河市和雙子星五大案優先處理,重談回饋機制、提高權利金,成立廉政委員會調查,也多次表示「如果這不是弊案,什麼才叫弊案?」。但後續台北市長柯文哲2016年5月18日在北市府召開的BOT制度研討會中,主動為5大弊案「正名」,要求大家改稱「5大案」。從2015年3月市府成立廉政透明委員會查案開始,至今查了一年多,仍沒有具體而重大的「弊」端。。 2015年1月13日下午,松菸公園催生聯盟、松菸護樹志工團、台灣護樹團體聯盟召開聯合記者會,指出大巨蛋BOT案的多項弊端,並呼籲臺北市政府主動公布相關資料。 2015年1月16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召開專案會議,要求副市長鄧家基、法務局長楊芳玲和顧問洪智坤成立調閱小組,檢視大巨蛋BOT案合約內容與歷屆會議記錄,若有違法之處就移交政風處處理。責成交通局、捷運局,針對大巨蛋在緊急狀況下的疏散路線重新規劃安全、可行的路線。另外宣布,台北田徑體育場為世大運主場館備案定點,保證世大運與巨蛋脫鉤,不會發生趙藤雄指稱巨蛋不完工世大運會跳票的情形。 2015年1月17日柯文哲聘用的廉政委員徐嶔煌則宣稱遠雄花費288億元興建,卻只有80億用在大巨蛋場館,其他208億全部都是商場建設,市府只獲得權利金0元、公告地價1%的租金6700萬,市府當初買地借了140億,每年利息粗估2億,每年市府至少虧損1.3億,相反的遠雄50年預估可收入7300億元,2014年6月4日,自由時報並報導認為這塊土地至少值2000億。 南山人壽副董事長杜英宗表示不應把BOT「汙名化」,徐嶔煌的指控是將營收與利潤混淆的詭辯,只有營收或利潤是無法評斷是否有暴利的,必須將投入的金額納入考慮!40年後的一億和現在的一億不一樣,必須把貨幣的時間價值(或資金的機會成本)納入考慮。以最簡單的假設來估計:若大巨蛋園區的總造價是200億,可營運40年,到期時無償轉移給市政府,其間每年獲利30億(40年合計1200億),每年回沖折舊5億,則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後的投資報酬率(或稱為「內部報酬率」)約為百分之17。 不管大巨蛋土地價值多少,只能限制體育園區用途。國產署副署長李政宗說,當年是經政院核定,透過「互相有償撥用」,北市府取得大巨蛋用地,並提出世貿三館土地與國庫署交換,所以目前大巨蛋是市有地;未來只要開發計畫仍屬體育園區用途,就不涉廢止撥用問題。 2015年1月26日,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表示,「遠雄興建大巨蛋,絕無違法、違約!」歡迎外界調查,也懇請政府還給遠雄一個清白。並強調遠雄光是「養蛋」成本和營建費用,50年至少要466億元,是台北101大樓的2.2倍,哪來的特權和暴利?趙藤雄表示,單單光是大巨蛋球場,在民國95年10月3日正式簽約時,提出的工程預算是78億元;隨著時間一直拖延,造價隨著營建成本和建築材料持續追加,現在成本至少要166億元以上,這樣就增加88億元;加上每年「養蛋」成本和費用,要6億元,以50年BOT期間來看,但就要300億元加166億元等於466億元,等同於權利金;而且這466億元,是台北101大樓權利金207億元的2.2倍。2015年4月18日遠雄巨蛋總經理湯佳峯指出,2004年台北市政府大巨蛋招標,正值房地產面臨SARS,房地產業界都苦哈哈、沒人要投標,因台北缺乏大巨蛋,需要一個國際型的大型地標,遠雄才投標。2015年6月13日,遠雄副總經理蔡宗易受訪時回擊,遠雄提過讓利方案,但遭北市府拒絕,也強調若大巨蛋真有暴利,請市府鑑價買回。遠雄願意全民釋股,讓大家一起參與。蔡宗易指出,依照遠雄巨蛋合約書,遠雄回饋機制列出30億,後來在審查期間,又將整體讓利回饋金增加到45億,但仍遭北市府拒絕,認為金額不夠需重新檢討。 2015年1月22日,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回應,監察院98年9月來函提合約的39項意見,我隨即要求遠雄重新議約,雙方隨即在98年10月8日召開第一次議約會議。之後,陸續進行了九次議約會議;在我任內,針對其中約23項已經達成共識,雙方並且持續進行議約中。因為市府同仁的集體努力,將大巨蛋商業及附屬設施的樓地板面積減少了77,745平方公尺(約24,100坪),其中商場部分減少12,900坪,停車場部分則減少11,240坪,市值相當153.4億。 2015年4月17日,針對「時任台北市政府財政局長的李述德之後更以個人名義發表聲明,強調若不是工程會三度撤銷台北市政府的決議,也不會由遠雄繼續興建,絕無圖利遠雄的企圖」這項說,工程會發布新聞稿澄清,表示遠雄公司原為台北市政府主辦「徵求民間參與興建暨營運臺北文化體育園區-大型室內體育館開發計畫案」最優申請人,因遠雄公司不服台北市政府不同意變更協力廠商、事後流標的決定,向工程會前後提出3件促參申訴案,經工程會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依法審議後撤銷,其所審議範圍,是有關台北市政府不同意遠雄公司變更協力廠商是否合法,至於台北市政府與遠雄公司間議約過程、內容,包括權利金、租金、安全及營運等相關事宜,均是台北市政府與遠雄公司自行協議訂定,與工程會申訴審議範疇無涉。 2006年4月21日,台北市長的馬英九以協力廠商更換,其內容不適當為由決定大巨遠雄蛋流標,被陳水扁政府時期的公共工程委員會撤銷台北市政府廢標決議。 2015年6月10日,台北市廉政透明委員會今天進行5大案結案報告,會後宣布大巨蛋案和美河市案移送法務部調查,三創案、松菸文創案則送監察院調查,雙子星案查無不法、無人送司法調查。 2016年1月19日台北市廉委會決議大巨蛋案將再移送總統馬英九等人給法務部偵辦,並嗆聲說如果法務部不辦,就將在2016年5月20日後2次移送。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表示,法務部沒有辦理具體訴訟的權責,無權受理,如果台北市政府要提出告發,依法應該要向檢察官或司法警察官提出。 2016年1月19日,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痛批「柯市長又來了!」質疑柯文哲為何只敢移送法務部,卻不敢直接移送檢調單位?「是不是意圖規避誣告的法律責任?」。陳以信則認為,馬英九的清白絕對經得起最嚴格的檢驗,還拉柯文哲與台北市法務局長楊芳玲背書,說這兩人都曾公開表示大巨蛋案「合法,不合理」。「如果柯市長真的認為馬總統有罪,就請柯市長儘快直接移送檢調單位偵辦,馬總統當然會全力配合,由司法進行公平、公正、合法的調查」,陳以信強調,柯文哲代表台北市民指控現任總統犯罪,在民主國家中是非常嚴重的指控,柯文哲也必須負起身為台北市長,所相對應負的政治與法律責任。 政治評論者黃智賢調查資料、詢問專家與法界人士,發表對柯市府廉委會大巨蛋調查報告的調查報告,痛批廉委會是黑機關,三個廉政委員鄭文龍、袁秀慧和洪智坤,都和國民黨極端對立。調查報告問題太多,例如 : 市府第一次招商說明會對營運權利金的要求是「0至1%為下限」,遠雄投標時,就是以零權利金得標的!後續怎會還需要再搞馬趙密會,將權利金喬為零?促參法第11條的條文是「應記載有關權利金之事項」,並不是說,權利金不可以是零。也就是說,跟權利金的事項,只要明確記載,這樣就符合法律要件了。指控馬英九刪除「接管權」,是放棄市府權益「違反促參法53條,不可思議!」,這是光天化日下的胡說與謊話。因為大巨蛋是依據促參法招標。促參法53條規定,在合於條件下,市府本來有強制接管權。大巨蛋興建營運契約 的前言,就開宗明義說,合約是基於促參法。 法界人士直指,廉委會大巨蛋小組移送法務部調查決議,可說是想「整」馬英九,又怕被告誣告罪。依最高法院裁判見解,誣告罪的成立,須以意圖他人受刑事處分或懲戒處分,而向該管公務員為虛偽的告訴告發為要件,所謂「該管公務員」是指對刑事處分或懲戒處分有職權關係,可受人申告者而言。法務部沒有刑事偵查追訴或處罰犯罪職權,縱使大巨蛋案向法務部作不實指控,也與誣告罪「該管公務員」要件不合,當事人想告誣告罪也不會成立。另外,大巨蛋案正規偵辦途徑有兩條,一是以北市府名義函送地檢署,二是由市府政風處移請廉政署調查,若北市府捨此不由,逕行移送法務部,一旦法務部發交地檢署,就是法務部告發;如不發交,則可發動「圍剿」法務部「包庇」,背後政治手段,昭然若揭。 接手巨蛋 2016年5月24日,下午4點,台開集團董事長邱復生召開臨時記者會,邱復生說,大巨蛋拖延的後果難以想像,台開願意來做這件事,並不等於台開要「接手大巨蛋」,或是擁有大巨蛋。只是開啟第一個敲門機制,將提出計畫給台北市政府,其他各企業集團也可提出計畫,若遠雄集團會在三個月內改善,也是美事一樁。。 停工爭議 2015年1月21日,柯文哲見趙藤雄,討論包括監察院在2009年提出的39項糾正案、工程逾期與罰則等3大問題,將重新議約。台北市政府發言人林鶴明表示,關於遠雄請求事項,台北市政府有4點回應:1. 遠雄必須依照市府公布的移樹SOP進行移樹作業;2.地下連通道會施作,但修改成新的設計圖,並會全力幫遠雄和護樹團體進行協調;3.捷運國父紀念館站「5號出入口」及「通風井」移設連通案因工期緊迫,遠雄儘速提出細部設計規劃,市府答應儘速協助解決;4.遠雄承諾大巨蛋將在今年底完工,台北市政府將盡力協助。。 2015年5月20日,台北市政府勒令遠雄全面停工。 同月22日,因台北市政府貿然停工可能會導致板南線崩塌,而核准遠雄針對大巨蛋靠近捷運南港線一側的大底工程先行提出報備施工。同月25日,台北市政府繼續核准遠雄進行大巨蛋全區大底工程並於7月31日前完工。遠雄後續提出仲裁,但原訂於6月22日的第一次會議卻臨時因遠雄方仲裁人辭職而延期。2016年3月24日 - 大巨蛋工期展延仲裁結果出爐,遠雄以土方運棄條件變更為由,提出工期展延459天,最後獲得展延110天,其他尚有工期延伸申請中。 2016年5月23日,柯文哲親自拍講大巨蛋影片po上於臉書和youtube表示,在去年2015年會勘後發現遠雄不按圖施工,依建築法第58條勒令停工以後,市府秉持著「公安不打折」的最高原則,希望遠雄能改善公安,目的就是希望這是一個安全的大巨蛋。對此遠雄集團發言人楊舜欽回應,強調大巨蛋公安本來就沒有問題,是歷經5年5個月102次的審查才拿建照,中間還有1000多位的工程專家,試算巨蛋園區的安全模擬係數,就算柯市長再討厭前朝也不能污衊專業!楊舜欽說,柯市府還竟然找一個在日本民間企業已經退休的人,花了好幾百萬用了幾個小時,運作了一套連日本自己都沒用過的軟體,只為了把不安全的帽子套在遠雄頭上,再加上利用社會輿論打壓企業,這不僅是對遠雄不公平,更嚴重是欺騙市民!。 遠雄巨蛋表示,這17處樓梯不僅不是主要結構,而且根本不在巨蛋內,而是在旅辦和商場大樓內。。 遠雄巨蛋表示,巨蛋案102年5月2日已變更建照完成,並據以施工,北市府停工的現場勘驗卻錯誤採100年6月30日原始建照圖,再指稱79處不符圖說。 遠雄巨蛋指出,停工理由所指79處不符圖說,事實上僅17處因調整開口、樓梯位置等非主要結構與圖說不符,其餘62處完全相符。況且17處開口均非主要結構,而且皆在旅辦和商場,和巨蛋根本沒關係。 遠雄巨蛋說,這17處經台大地震中心等六大公正單位證明非主要構造,依建築法第39條「不變更主要構造或位置,得於竣工後一次報驗。」;建築法70條也規定「申請使用執照,其主要構造不相符者,可一次通知其修改後,再報請查驗。」 遠雄巨蛋強調,台北市都發局104年4月29日公告「申請使用執照得一併辦理變更設計項目一覽表」,這17處不符的地方,均得以於竣工時併使照一併報勘即可,依法明顯印證北市裁處勒令巨蛋停工,根本不符法令規範. 台北市議員陳彥伯說,「北市府未公布遠雄大巨蛋有按圖施工」;陳彥伯今天表示,大巨蛋停工近1年,北市府多次指遠雄未按圖施工,且多數施工和原設計圖說不符,並將全案送到台北市營造業審議委員會進行審議,結果3月2日決議出爐,卻直到4月29日才發公文給遠雄,這兩個月期間恐有積壓公文之嫌。而裁處書內容認為遠雄大巨蛋有按圖施工,所以裁決「免議」,且遠雄確實是拿到北市府所核准施工圖說去進行施作;另外,建管處也確實有派員到場審查監工,也未指遠雄無按圖施工。結果北市府現在還在硬坳,北市府整個充滿矛盾。遠雄表示,裁決結果即說明遠雄營造是按照民國102年5月2日的圖說施工,1300多張圖說都有北市府的發照用印。 在停工前應先找專家,針對安全部分應該先考量,幾位曾受邀勘察的專業技師都認為,停工決定有失嚴謹。2015年4月22日,柯市長聲明「大巨蛋停工 板南線恐塌」,北市府5月20日晚竟推翻先前說法,勒令遠雄立即停工。中華民國大地技師公會副理事長陳江淮表示,大底施作還在進行,貿然停工才真有危險。因此停工後市府找四大公會(土木、建築、結構、大地)到現場勘察並討論,全部與會者都要求捷運側有兩處正要做的基礎板,應立即施作,大底也應盡速完成。 2016年5月6日,臺北市議會工務部門質詢,對於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如果公安 7 項標準與違反建築法規施工項目的 79 項都改善,然後經過減量新型設計之後,就可以復工」的答詢,議員提出「依建築法第58條勒令停工以後,理論上應該就是回歸到沒有按圖施工這件事情,也就是違反建築法第 58 條的相關規定去解決處理」、「7 項公安標準裡面有些是逃生避難等,這跟建造圖根本沒有關係,這跟建築法第58條也沒有任何關係啊!」、「公安的問題是不是能夠由公正的第 3 方重新做一個檢視,這樣子大家都能夠接受。而不是像他們(遠雄)所說私設刑堂或是球員兼裁判等,這樣才能夠解決問題嘛!」 2016年6月12日 遠雄在6月6日向法院聲請大巨蛋停止停工處分,遠雄表示,面對颱風季和水浮力潛變問題,工程安全最優先,隨後再面對各項訴訟。 建築師呂欽文發表建議我們專業界所關心的,不是遠雄的利益,而是公權力使用的不良示範。大家都很關心停工下去,許多已完成的構架逐漸腐蝕、蛋體重量不足長期處在浮力過大等等,都是長期停工會造成的潛在傷害,那是公共利益甚至公共安全的課題。奉勸北市府莫以公共安全為名,最終反造成了公共安全的問題。 一、建築法第58條確有「勒令停工」的7款條件-- 1、妨礙都市計畫者 2、妨礙區域計畫者 3、危害公共安全者 4、妨礙公共運輸者 5、妨礙公共衛生者 6、主要構造或位置或高度或面積與核定工程圖樣及說明書不符者 7、違反本法其他規定或基於本法所發布之命令者 北市府所憑據的,主要是第6款(簡言之即「與核准圖說不符」)。 但了解實務的人都知道,幾乎沒有一個工地,在施工過程中,是能與核准圖說完全相符的;有些是因為權宜之計暫行施作(譬如臨時空出樓板供上下吊運),有些是因為配合現場,作局部調整(譬如增減樓梯級數)。但這些不符的部分都得面臨一個風險:如果使用執照勘驗前沒恢復或沒及時核准,就得接受使照不准甚至拆除重作的命運。 然而,因為「圖說不符」的定義太模糊,解釋空間太大,同法第70條有這麼一條「權宜規定」:「…..建築工程完竣後,…….不相符者,…..通知其修改後,再報請查驗。…..」。換言之,施工中的工程如有與圖說不符之處是被允許的,是有修改的機會的。如是觀之,第58條第6款的適用時機是要非常小心;其適用時機判斷的標準應該與其他勒令停工的條款同一層級,也就是要到第1至5款提到的「妨礙都市計畫」、「妨礙區域計畫」、「危害公共安全」、「妨礙公共運輸」、「妨礙公共衛生」者。如果輕易動用第58條,那是對業者權益的重大威脅。 也就是因為第58條的適用時機太具爭議,筆者執業近30年還沒聽過那個工程因與核准圖說不符而半路被勒令停工的;詢問幾位資深同業也都得到類似的答案。 回到大巨蛋本身,北市府所開列的81處不符之處,看不出那一項有立即發生公共安全(倒塌等)的可能,也看不出有妨礙任何上位計畫的情狀。如果工地內部有不符情形,遠雄最終拿不到使用執照,或拆除重建便是,何需市府幹動大刀下令停工。 根據最新的資訊是,那81不符之處,已經大部分被核定通過;至於「性能式」法規部分,如果遠雄貿然施工,那是他的風險問題,無需市府為他著急。 2016年7月22日,法院裁定 大巨蛋可部分復工,北市府要求遠雄集團在台北大巨蛋案中應予停工,遠雄提出行政訴訟反擊,聲請撤銷停工處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昨裁定,因人命無價,考量大巨蛋工程停工後,已完成工程有鏽蝕、坍塌問題,且若遇強颱或強震,有可能導致結構及坍塌危險,威脅民眾生命安全,遠雄可針對有坍塌、公安風險等處部份復工,但駁回遠雄擬全面復工的聲請;仍可抗告。至於撤銷停工處分的本案訴訟,尚審理中。 2016年8月10日,台北市都發局昨(9)日同意遠雄大巨蛋部分復工,但項目從上周申請時的28項降至19項。遠雄企業團昨天表示,遠雄與市府達到維持巨蛋公安的共識,讓巨蛋分階段局部復工,這就是善意,遠雄上周依裁定書提出復工細部工項申請時,就開始籌備機具和工料,集團國內外總動員,希望儘早進場復工。 2016年12月21日,大巨蛋安檢議題獲得重大突破,市府與遠雄公司合意之大巨蛋安檢仲裁機關--內政部營建署台灣建築中心,日前完成「防火性能避難審查」,審議結果牽涉到動線調整和變更,要求遠雄新增10座樓梯及減少100多席停車位。另營業面積也因此被砍了4,000坪;如果大巨蛋近期復工要「有解」,估計遠雄將多付出70億元代價。事實顯示,市府當年堅持的七項公安標準中的三項已獲得第三方機構的背書。
黃毅力 黃浩晉原名黃毅力原名黃一保(Eric Wong,1966年12月5日-),香港專欄作家、商人及賽車手,前香港警務處高級督察。 簡歷 黃毅力於九龍油麻地成長,在一家普通的香港中學畢業,於中學會考自修,其後成功投考加入皇家香港警務處,成為見習督察。於辭職後轉投商界,於1998年易名,並且創立富利堡集團,任職汽車經紀及遊艇代理,亦參與過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事務。於2011年起,黃毅力投身賽車運動。 黃毅力曾經以10年時間遊學世界及修讀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哈佛商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牛津管理課程及中共中央黨校。於2007年,獲疐DHL及《南華早報》合作舉辦的Hong Kong Business Award年輕企業家獎。 他是香港賽馬會會員,曾經跟幾名商人購入一隻馬匹,名為「東方駿馬」,但他對該馬匹並沒有任何了解。 專欄 其專欄可以見於《東周刊》、《車王雜誌》、《都市日報》及《經濟日報》等,主要書寫管理心得。 家庭 黃毅力的父親於退休前為警務人員;黃毅力已經結婚,育有子女一對。
雙聯學制 源起 由於以往國外留學生欲來台就學皆需依照「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及「外國學生來華留學辦法」辦理,而其適用對象之資格、條件限制嚴格,且以新生為主,造成台灣僑民教育及國際學生來台留學的極大困擾,有鑑於此,教育部乃頒布「國內大學校院與國外大專校院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要點」,以方便國內外學生之交流。 何謂雙聯學制 所謂「雙聯學制」即是指簽有合作協定的兩校間之大學生或研究生,在原本學校修業滿至少兩學期後,即可免考托福、GRE、TOEIC或其他相關入學測驗而直接至有合作協定的學校就讀,繼續修習剩下的相關學分,只要符合雙方學校的畢業資格後,就可以較短的修業年限同時取得兩校的學位。雙聯學制不僅提供國外學生來台留學的另一管道,而國內學生亦可循此模式赴國外留學。 雙聯學制是將簽有合作協定的兩校學程視為一體,兩校間的所有學分、學程互相承認,由於合作層面過於深入,因此國內學校所簽署的大多為需要另外通過合作學校教授之審查,或其他相關入學測試的雙學位制。台灣目前僅有少數學校簽署有免考托福、GRE、TOEIC或其他相關入學測驗的正統雙聯學制。 雙聯學制合作模式 雙聯學制目前分別有1+2+1學士、2+2學士、1+1碩士和3+2學碩士及博士雙聯等模式,所合作對象的國外學校必須是外國政府機關認可,且其學位經中華民國政府承認之大學院校。由於雙聯學制涉及學位的授予,與一般交換學生僅止於學分的授予大不相同,因此對於所合作學校的學生程度必須得要有極高信賴度,而這也造成國內學校與國外學校簽定雙聯學制的困難度,通常能夠成功簽定跨國雙聯學制的大學院校都是已經擁有長久而密切的姊妹校關係。 台灣 目前台灣僅有少數大學院校成功與國外大學簽定雙聯學制協定,但其中只有少部份學校能夠簽訂全校性合作協定,大部份僅為系所間之協定,以下為台灣簽訂有跨國雙聯學制學校名單:
政体 歷史 對於政體理論的比較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從古希臘時期各種樣式的城邦制度,一直到啟蒙運動後的的制度實踐,各種體制紛繁登場;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再到密爾,西方政治思想家們對國家政體進行了長期的總結和研究。 古典政體理論 西方對政體理論的系統闡釋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在希羅多德(約前484年-前425年) 的《歷史》中,就曾經提到波斯討論過獨裁、寡頭與民主三種政體的優劣。柏拉圖在早年所寫的《理想國》中提出了五種政體周期循環的理論:分別是精英政體、勛閥政體(timocracy,斯巴達-克里特政體或譯作或權門政體)、寡頭政體、平民政體、僭主政體。五種政體循環更替。在精英政體,有高貴靈魂的統治階級不擁有私人財產,但原本能擁有資產的被統治階級子孫,經由教育、學習、建立功積進入統治階層,導致政府素質下降,統治圈產生私有財產,從而退化為勛閥政體;勛閥政體對戰績、榮譽和金錢的迷戀,導致少數人聚斂大量財富,從而退化成寡頭政體;寡頭政體以財產決定地位,導致窮人對富人的憎恨,從而平民政體取代寡頭政體;由於平民政體過度崇尚自由,導致秩序喪失,道德淪喪,使得有了極權政治產生的土壤,從而僭主政體取代了平民政體;僭主政體完全憑僭主的意志行事,極權的專制走到盡頭又使貴族政體有了產生的可能。柏拉圖在晚年時,在其《論政治家》中重新提出了整體的分類觀點。首先根據統治者人數將政體分為由一人統治的君主政體,由少數人統治的貴族政體和多數人統治的平民政體;然後根據是否實行法治,與這三種政體一一對應,分別產生僭主政體、寡頭政體和暴民政體。柏拉圖認為,「一人專制的政府,如果只根據好的成文法律來統治,就是六種政體中最好的;可是,如果他不根據法律,那就是最無情的,對他的國民的壓迫也是最厲害的。」在《論法律》中,柏拉圖又提出了混合政體的理論。他將政體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君主制,一種是民主制。大多數國家都是這兩種政體的不同程度的結合。 師承於柏拉圖的亞里士多德認為政體是一切政治組織的依據。在他的著作《政治學》中,亞里士多德按照統治者人數將政體分為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共和政體;再根據施政目的,從這三種政體中產生出三種變態政體:僭主政體、寡頭政體和平民政體。分類依據則是貧富和階級差別。亞里士多德理想中的政體是道德上追求善,共和制為形式,以法治為手段。 隨著羅馬共和國的強大,以西塞羅為代表的思想家們將政體理論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西塞羅在《論共和國》中界定了國家的概念,將政體分為一人統治國家的君主制、少數選舉出來的人統治國家的貴族制,以及由人民自己掌握的民主制。他同時認為最好的政體就是這三種政體「均衡地混合而成」,並且認為羅馬共和國就是理想政體形式的體現。 歐洲中世紀政體理論 托馬斯·阿奎那重新解釋了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學思想,將政體按照統治者的施政目的和人數多少進行劃分。為治下的人民謀求幸福的統治是正義的,依統治者人數多少依次為: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平民政體;不是為人民謀求幸福的統治是不義的,依統治者人數多少依次為:暴君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而平民通過人數上的優勢壓迫富人,則是暴民政體。而阿奎那認為最好的政體是君主政體,而最壞的政體則是暴君政體。 近代政體理論 啟蒙運動之後,政體理論上劃時代的建樹人物是法國思想家讓·布丹。他根據掌握國家主權的人數多寡,將政體分為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和民主政體。他認為法國的君主政體是最好的政體,把君主政體按照君主行使權力的方式分為王朝君主制(或者稱作正宗的君主制)、領主君主制和暴君制。這種劃分的意義在於將世俗政治權威置於了神法和自然法的規範下,認為只有這樣,人民才能真正享有財產和自由,並且自願服從主權者的權威。 此後,托馬斯·霍布斯才完全擺脫了倫理、道德和宗教的約束,以社會契約為基礎,按照主權的歸屬將政體分為一人掌握主權的君主政體、議會式的貴族政體以及全體臣民大會掌權的民主政體。霍布斯放棄了對理想政體的探討,認為人性的自私不可能讓統治者放棄私利而只謀求公共利益,只有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統一的地方,公共利益才會被增進。他認為這隻有絕對君主制才能夠實現。 約翰·洛克認為政體應該取決於立法權的歸屬,因此他將政體分為由社會大多數人掌握立法權並通過委任官員執行法律的純粹的民主政體;立法權歸屬於少數選舉產生的人或他們的繼承人的寡頭政體;立法權歸於一人的君主政體(還可以分為世系君主制和選任君主制);立法權由多數人交給少數人或一人行使,然後收回立法權重新交給所選出的人稱之為混合政體。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按照統治權的歸屬將政體分為共和政體(又分為民主政體和貴族政體)、君主政體(孟德斯鳩所說的其實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和專制政體。同時,孟德斯鳩認為每種政體都有自己的原則,共和政體需要品德;君主政體需要榮譽;專制政體需要恐怖。政體的腐化來自於原則的腐化。政體的穩定取決於地域範圍的大小,小國適合於共和政體,中等國家適合於君主政體,大帝國則適合於專制君主政體。 與孟德斯鳩同時代的法國思想家盧梭則按照政府成員人數多寡將政體分為:大多數人掌握政府的民主制;委託給少數人掌握的貴族制(又可分為自然的貴族制、選舉的貴族制,世襲的貴族制);以及委託在一個行政官手裡的君主制(monarchie)。盧梭認為世襲的貴族制是最壞的,而真正的民主制僅僅是一種理想,不可能也無必要實現,因此選舉的貴族制(實際上是貴族共和制)才是實際上最好的。因為選舉的貴族制可以選出精英來保證政治修明,少數人的討論更有效率,而且有利於立法權和行政權的有效區分。 現代政體理論基礎 在理論上和技術上對於政治體制的研究是屬於政治學的一門子領域,被稱為比較政治學。 由於比較政治學是專門性的,學者們仍缺乏一種針對所有形式的政府的廣泛研究。學者間也爭論是否有可能建立起一個廣泛的政權分類系統。在政府比較上最傳統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是二分法(例如民主與專制,而這並不是一種類型學),大多數學者傾向於研究並比較兩種或三種不同的政權形式。或許唯一例外的是專家們對於選舉制度的比較,他們使用大量的資料和數學來計算何種形式的選舉制度能產生最穩定、持久、和最能代表民意的政權。 大多數比較都是針對特定製度的研究。一些人則研究政權的形式與其正當性之間的聯繫(例如民族主義、經濟體系)。目前在比較政治學上的主要辯論之一是對於總統與國會之間互相抗衡的穩定性。另一個辯論則是民主是否會促進經濟發展。 其他的學者,例如制度架構的專家,則嘗試設計新的政權形式。例如艾倫·李帕特(Arend Lijphart)替民主政治設計了一種新的解決制度,稱為協商民主,這種形式的民主政府能夠分割為幾個社會(文化、種族、政權、意識形態等等),在單一的政權下表達每個社會的民意,以避免衝突或分裂。 簡言之,分類政府的形式是相當複雜的。每個政治共同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並且都在不同的權力架構和社會結構下運作。也因此,世界上的政府形式數量幾乎和存在的社會一樣多。
雷政儒命案 當事人 雷政儒(1970年-1994年11月3日),台灣直腸外科名醫雷子文的獨子。1994年自台北醫學院(現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畢業後隨即入伍服役,9月19日撥派陸軍防空飛彈指揮部(簡稱「飛指部」)軍醫隊服役,同年11月3日,被發現於臺北縣泰山鄉(今新北市泰山區)營區內的廁所身亡,下部隊前後僅45日。 事件經過 1994年11月3日,雷政儒曾於服役時打電話回家說:「我看到了不該看的事,陸博士(即陸悌瑩,本名林菊芳)要我死,我會被害死,趕快想辦法調離飛指部。」雷子文立即打電話請一位任職於三軍大學的少將郭震,代為向飛指部轉達關切之意。飛指部副指揮官歐陽維憲先後約談了雷政儒本人,又指示先讓雷政儒休假。未料當日稍晚,雷政儒即在廁所被發現以黑紗腰帶「自縊」(軍方說法),雷子文趕到飛指部本部營區,親自予以急救,後送三軍總醫院,仍在11月4日過世。 驗屍報告 軍事檢察官驗屍報告記載雷政儒是以皮帶上吊自殺,頸部有一道明顯勒痕,根據化驗比對,頸部勒痕寬度,和在廁所發現疑似上吊用的軍用皮帶的邊寬相符。此外,現場紀錄則顯示:死者舌頭外露、喉結、氣管有遭外力壓迫,亦有脫肛、脫糞狀況,主要死因為腦部長期缺氧,窒息而死。 1998年10月23日,三名台、日籍法醫重新會診雷政儒案。來自日本福岡大學法醫學教授柏村征一,會同台灣知名法醫楊日松、法醫研究中心主任方中民,共同重建現場,討論案情。三位法醫對於雷政儒「是以皮帶上吊,致使頸部受到壓迫死亡」的部份,達成共識。但是是自殺抑或是他殺,三位法醫無一能確切說明。 疑點 此案疑點甚多,中華民國軍方態度遮掩,例如曾經阻撓日本名法醫柏村征一到台灣協助相驗工作,致其近一年後才獲准。日本法醫認為本案是「他殺」後再偽裝成自殺。台灣法醫方中民則認為「他判定自殺就是自殺……任何相信日本法醫說辭的人就是『損害國家主權』、『喪權辱國』。」方中民後來捲入另一宗冤案「江國慶案」,被列入「狗官名單」(台灣知名法醫楊日松則未判定是自殺)。 雷政儒的身高大約在175公分左右,他上吊時掛在廁所抽水馬桶水管(軍中男廁所大都蹲式馬桶,水箱在上端),距離地面大約是160公分左右,雙腳可以碰觸地面,也是自殺說法的疑點之一。 另外,雷子文曾經表示:雷政儒在被人發現時其實尚未氣絕,但卻遭到不具有醫師資格的軍醫隊隊長許志雄中尉當場宣布死亡,以致延誤急救時間,許志雄的行為已違反醫師法,有業務過失致死的責任。 後續發展 雷子文本人在四處陳情抗議無效後,也於三年後的1997年11月5日在其診所試圖自焚,抗議軍方「草菅人命」,轟動臺灣,被移送後以二萬元交保。監察院遂重新調查,但無新結果。同年11月17日凌晨,雷子文二度自焚去世,享年65歲。 雷政儒命案至今仍未有能令各方信服的調查結果,一說雷政儒之死與當時的飛指部指揮官夏廣建女友「陸悌瑩」(本名林菊芳,有竊盜、詐欺、行賄等前科)經常出入軍方飛彈指揮部有關。
绥棱镇 行政區劃 綏棱鎮下轄以下地區: 東南社區第一社區、東南社區第二社區、東南社區第三社區、東南社區第四社區、東北社區第一社區、東北社區第二社區、東北社區第三社區、東北社區第四社區、東北社區第五社區、西南社區第一社區、西南社區第二社區、西南社區第三社區、西南社區第四社區、西南社區第五社區、西南社區第六社區、西北社區第一社區、西北社區第二社區、西北社區第三社區、西北社區第四社區、西北社區第五社區、西北社區第六社區、建設社區第一社區、建設社區第二社區、建設社區第三社區、建設社區第四社區、建設社區第五社區、立新社區第一社區、立新社區第二社區、立新社區第三社區、立新社區第四社區、車站社區第一社區、車站社區第二社區、車站社區第三社區、車站社區第四社區、車站社區第五社區、車站社區第六社區、車站社區第七社區。
SILENT SIREN 概要 SILENT SIREN於2010年夏天組成,2012年以單曲「Sweet Pop!」正式主流出道。目前成員為吉田菫(主唱及吉他手)、梅村妃奈子(鼓手)、山内あいな(貝斯手)及黑坂優香子 (電子琴手)。樂隊四位成員皆為讀者模特兒出身。2015年1月首次在日本武道館舉行個人演唱會時,以主流出道僅2年2個月的時間刷新了女子樂團首次登上武道館的最快紀錄。 2016年12月30日於演唱會上宣布隊名將會改為全大寫「SILENT SIREN」,並移藉到日本環球唱片旗下廠牌EMI Records 。2016年展開世界巡迴,至雅加達、上海、洛杉磯、舊金山、香港、臺灣等地巡迴。2017年SILENT SIREN三度來台,於10月4日中秋節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 Clapper studio開唱。 組成經過 同為擔任時裝雜誌「CUTiE」讀者模特兒的梅村妃奈子及吉田菫在一次拍攝時,大家都同為現場播放著樂團10-FEET的歌曲「RIVER」所興奮而認識。雙方在聊天時發現大家也曾經參加過女子樂團,而音樂口味和愛好上也相同,故此便決定組成樂團。
黄志勇 徐向前的回憶 康生的社會部派黃志勇來抗大主持審干,張國燾用過的手法「在整風審干中被康生等人搬來,『搶救失足者』。凡是從白區來的,都受到懷疑,甚至連葉劍英同志,都被列為懷疑對象。」(徐向前,1987:695)黃志勇是搞逼供信的專家:   名堂多得很,什麼「即席坦白」、「示範坦白」、「集體勸說」、「五分鐘勸說」、「個別談話」、「大會報告」、「抓水蘿蔔」(外紅內白),應有盡有。更可笑的是所謂「照相」。開大會時,他們把人一批一批地叫到台上站立,讓大家給他們「照相」。如果面不改色,便證明沒有問題,否則即是嫌疑分子、審查對象。他們大搞「逼供信」、「車輪戰」,搞出特務分子、嫌疑分子六百零二人,占全校排以上幹部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七點二。幹部隊共有四百九十六人,特務和嫌疑分子竟有三百七十三人,占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徐向前,1987:686) 「文革」中,康生又一次威風八面,黃志勇再次出擊,在1968年10月八屆十二中全會上成為批徐的急先鋒:「聲色俱厲,質問我為什麼要率四方面軍渡河西征?為什麼要搞『二月逆流』對抗無產階級司令部?為什麼要反黨亂軍,支持陳再道和『百萬雄師』?」(徐向前,1987:841)黃志勇原為裝甲兵副政委,「文革」中因整人有功,一度主持總政治部工作。
袁國強 簡歷 袁國強祖籍廣東東莞,自小在九龍黃大仙上邨的前身黃大仙徙置區長大,有6名兄弟姊妹,均已移民美國,他在家中排行最小,於黃大仙官立小學以及伊利沙伯中學畢業,其後就讀於香港大學法律系,於1986年畢業,與戴耀廷同屆,於1987年取得法律深造證書,並且獲得大律師資格,於1988年開始執業。他父親曾是政府物料供應處的木匠,父親思想較傳統,希望他將來能當醫生,但他的中學成績未足夠就讀理科,意味不能入讀醫科,但踏上了法律之路。 袁國強曾經跟隨香港最高法院法官包華禮及資深大律師駱應淦實習。於1995年於新加坡取得律師資格,同年獲前律政司唐明治、御用大律師湯家驊等邀請加入大律師事務所 Temple Chambers。 於1997年取得香港城市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跟隨王貴國、梁美芬夫婦學習中國法律和憲法。也因他是梁美芬教學生涯初期學生,故被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同學間譽為「梁美芬大弟子」。 2003年,袁國強被委任為資深大律師,於2006年曾獲委任為香港高等法院原訟庭特委法官。 於2007年獲選為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於2008年1月17日自動當選連任。 2009年,獲委任為廉政公署貪污問題諮詢委員會委員,同年擔任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於2010年獲委任為強積金管理局非執行董事及香港教育學院校董,並且成為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 2012年6月28日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提名,被國務院任命為第4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接任黃仁龍,於2012年7月1日起就職至今。港大民研於2017年10月公布特首及司局長的民望調查結果,其中袁的支持度評分僅有43.4分,民望淨值為-9%,為他上任以來的最低點。 2017年10月底,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回應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中央對港擁有「全面管治權」時著市民毋需將「全面管治權」無限放大,又指若中央對港沒有全面管轄權,根本無可能授權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權,兩者並無衝突。另外有報道指袁國強會於2018年初,待完成「一地兩檢」工作便會離任律政司司長。 袁國強以私人理由請辭,並指出不是輕率決定辭職。曾與袁國強一同推動政改的譚志源認為袁國強是因健康而辭職,而他在任內亦多次因腸胃問題入院治理。2018年1月5日,國務院免去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職務,並根據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建議和提名,委仼資深大律師鄭若驊為律政司司長,翌日生效。林鄭月娥並讚賞袁國強在政府工作5年半期間表現卓越,致力維護香港法治,對工作充滿熱誠,是她和其他問責官員非常敬重的同事。 私人生活 袁國強曾在1990年代與一名女士舉行「婚宴」,兩人以夫婦相稱生活,但袁國強從未與該女子註冊結婚。另外,他有吸菸習慣。 軼事 根據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前局長譚志源的說法,袁國強為影星周星馳的粉絲,會在開會時突然爆出一句周星馳電影的對白,並考譚是出自哪套電影。
蒙多尔赛姆站 位置 蒙多爾賽姆站位於蒙多爾賽姆境內,距離斯特拉斯堡站以北8公里。車站大致呈南北走向,開口朝東。 車站現狀 蒙多爾賽姆站是一個無人看守的乘降所,沒有任何人工售票服務及設施。 途徑蒙多爾賽姆站的巴黎-斯特拉斯堡鐵路,該鐵路在蒙多爾賽姆站附近為四線平行,東西兩側各兩條,被中間的島式站台分開。其中東側的兩條線路為"斯特拉斯堡—阿格諾"一線的列車使用並停靠;西側的兩條線路為巴黎-斯特拉斯堡鐵路的正線,但所有經過該線的列車均不停靠蒙多爾賽姆站。 由於蒙多爾賽姆所在的阿爾薩斯地區的列車為靠右行駛,因此前往斯特拉斯堡方向(下行方向)的乘客需要到中間的島式站台候車,可通過地下通道前往。 城際客運 蒙多爾賽姆站對應的大巴車上下車地點位於車站附近。當某條鐵路線施工或罷工時,SNCF也會提供途徑該線路沿途站點的大巴車。 市內交通 距離蒙多爾賽姆站最近的公交車站名稱為"Anémones",位於車站南側大約200米的"Rue du Général Leclerc"上,斯特拉斯堡公交71路停靠該站。
贝拉米礼 歷史 貝拉米禮的發明者是《The Youth's Companion》一書的編輯詹姆斯厄本。貝拉米回憶道,在厄本宣讀誓詞的時候,他把腳跟撞在一起並讀出「現在國旗升起,我莊嚴宣誓效忠國旗」他舉起了右手,並在宣誓過程中保持抬起狀態。 貝拉米禮在1892年10月12日出版的,為全國學校慶祝哥倫布日所作的指引中被首次提出 At a signal from the Principal the pupils, in ordered ranks, hands to the side, face the Flag. Another signal is given; every pupil gives the flag the military salute -- right hand lifted, palm downward, to align with the forehead and close to it. Standing thus, all repeat together, slowly, 「I pledge allegiance to my Flag and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At the words, 「to my Flag,」 the right hand is extended gracefully, palm upward, toward the Flag, and remains in this gesture till the end of the affirmation; whereupon all hands immediately drop to the side. ——From The Youth’s Companion, 65 (1892): 446–447. 在被hand-on-heart式替代之前,貝拉米所描述的敬禮為手臂伸開,手心向上,但民眾認為敬禮時較為不便,改用手心向下敬禮(見上圖) 在1920年前,義大利法西斯採用了所謂羅馬式敬禮來強化以古代羅馬為目標復興義大利的觀念。同樣的儀式也被德國納粹採用,並由此產生了納粹禮。與納粹禮的相似性使得貝拉米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引發了質疑。從1939年至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期間,貶低美國優先委員會(一個抗議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團體)的干涉主義分子使用貝拉米禮來貶損他們的聲譽。在他們的宣傳圖片中,查爾斯·林白(一個反對加入二戰的先鋒人物)正在行納粹禮,但在林白的支持者眼中,林白實際上並不是希特勒的支持者,且圖中他是在行貝拉米禮。在1998年獲普立茲獎的自傳《Lindbergh》中,其作者A. Scott Berg解釋稱林白當時正與其他孤立主義者行貝拉米禮,而干涉主義分子選擇了一個無法觀察到國旗的角度拍攝並宣傳以貶低林白。 為防止貝拉米禮進一步引發質疑和矛盾。美國國會最終以hand-over-the-heart式敬禮替代了貝拉米禮。 最初有部分針對國會該項決定的抗議,但最終在納粹德國1941年12月11日向美國宣戰後漸漸平息。
鹰击8反舰导弹 研製過程 鷹擊八號源於1970年代初中國海軍提出研製用於強-5攻擊機掛載的空對艦小型戰術飛航式飛彈的需求,最初設想艦對艦/空對艦「一彈多用」,採用帶助推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高亞音速,超低空飛行。1973年10月主發動機樣機完成試製。1975年提出論證方案,1977年9月正式批准研製方案,命名為「鷹擊八號」。總設計師是梁守槃。 1970年代末由於空中掛載平台研製不確定的問題,決定先研製艦對艦型,用於改裝24型快艇以及改裝一艘開工的33G型潛艇(採用水面發射形式)。換裝鷹擊八號的053H2型護衛艦在1982年被批准建造。 1978年底開始飛彈在陸地上進行模擬飛行試驗,1982年開始進行海上發射試驗。在1985年進行的定型試驗中,改裝後的24型飛彈艇發射6枚鷹擊八號飛彈全部命中靶標,其中一發擊沉了作為靶船的排水量一千噸級的542號護衛艦。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35周年閱兵中,鷹擊八號飛彈首次公開露面。 鷹擊八號飛彈的彈頭為橢圓球形,圓柱形彈體,彈翼和舵面布局為「X–X」的樣式,彈體從前向後分別為雷達艙、駕駛儀艙、固體火箭發動機、尾艙和助推器。採用「自控」加「自導」控制體制,中段巡航階段由自動駕駛儀和無線電高度表控制在一定距離內按預定的航向飛行,末端單脈衝主動雷達制導,末制導雷達開機捕捉並跟蹤目標,導引飛彈飛向目標,採用超低空掠海飛行的攻擊方式,巡航高度通常是20-30米,末端階段高度下降到5米,飛彈擊中船的水線部位半穿甲爆破型戰鬥部穿透船舷在內部爆炸以對敵人造成最大的損傷。 與早期中國反艦飛彈如上游/海鷹/鷹擊系列相比,全新設計的鷹擊八號外形已大大縮小,飛彈尺寸緊湊的優勢是可用於更廣泛的裝載平台,如之前中國大型反艦飛彈不能裝用的空基、潛基平台,或者在單一搭載平台可攜帶數量更多的飛彈。 型號系列 由於最初批准項目是用於空基發射平台的空對艦飛彈,因此用「鷹擊」命名,後來因配套載機不確定的原因,率先發展了用於艦基平台的鷹擊8艦對艦飛彈,於1987年批准定型。 鷹擊83實際上是少有的先有出口型號C802的基礎上發展的中國軍隊裝備序列型號,C802近似鷹擊83的原型彈。與中國海軍用鷹擊8系列和出口型C801系列的亞型號有對應不同的是,出口型C802系列和中國海軍用鷹擊83系列獨立發展各成系列。 外界很多資料曾把鷹擊82與C802兩個型號混為一談,鷹擊82實際上是鷹擊8系列中的潛射型號;出口型號C802是在鷹擊8基礎上使用小型噴氣發動機發展的增程型(對應本國裝備型號是鷹擊83),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亞型號。 逸聞 鷹擊-8研製過程初期,因其與中國早期研製的飛航式反艦飛彈相比體型較「小」;在研製單位只能排第「二」的從屬地位;且並非上級下達的配套研製任務(在海軍1970年提出強-5攜帶反艦飛彈的計劃被取消後,只是在總設計師梁守槃的爭取下研製一直在緩慢進行)所以型號是「黑」的,由此在研製單位內部該彈還有「小二黑」的綽號。
马强 馬強(1977年-),四川廣元人,中國獨立製片人、紀錄片導演,2010年創建「馬強影視文化工作室」。 自2010年始,馬強導演先後拍攝了以沒落的建築文化及沒落的戲曲文化為主題的「沒落文化」系列《小城故事之東山街紀事》、 《小城故事之歲月的旋律》兩部影片,該兩部影片參加了2012年由陽光衛視舉辦的「陽光華語紀錄片大獎」,《歲月的旋律》被「中國川劇網」收錄。2012年,馬強導演拍攝了以城市發展為主題的紀錄片《記憶廣元》之《來雁塔與鳳凰樓》,以風光旅遊類紀錄片被四川新聞網轉載收錄。 2013年,馬強導演拍攝了以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為故事背景的紀錄片《太極人生》,並正在參加2013香港華語紀錄片大賽。同年,馬強拍攝留守兒童紀錄片《魯冰花》,再次將公眾的視線拉到一些沒有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身上。中國四川電視台婦女兒童頻道為紀錄片《魯冰花》製作專題節目帶領公眾共同關愛留守兒童。
參山國家風景區 參山國家風景區是中華民國(臺灣)一個國家級風景特定區,範圍涵蓋北台灣的新竹縣,及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4個台灣中部縣市。名稱由來係其前身為獅頭山、梨山及八卦山等3處原省級風景特定區。以上三處分散不同縣市且不接壤。但配合「完善優質的旅遊服務網」之計畫,遂合併成立同一國家級風景區至今。 獅頭山風景區 獅頭山風景區範圍包括新竹縣峨眉鄉、北埔鄉、竹東鎮與苗栗縣南庄鄉、三灣鄉共5個鄉鎮,面積約24,221公頃。該風景區係以獅頭山為核心,結合鄰近諸鄉鎮各景點而成。 獅頭山為北台灣佛教、道教名山,有輔天宮、勸化堂、開善寺、獅巖洞(元光寺)等寺廟道觀依山勢而建,樣式古樸壯觀,周遭環境優雅,為著名的朝聖地。北埔老街一帶有國定古蹟金廣福、天水堂與縣定古蹟姜阿新宅、慈天宮等,充滿客家古樸風味;再加上南莊地區的原住民賽夏族、泰雅族文化景觀,造就獨特多元的人文風貌。 獅頭山地區動植物生態也很豐富,山林間多翠鳥、鉛色水鶇、五色鳥、灰喉山椒鳥、台灣藍鵲、大冠鷲等鳥類;溪流中悠遊著台灣本土魚類;而走訪林間步道,則隨處可見油桐、月桃、血藤等植物等迎面招手。 梨山風景區 包含梨山、谷關和思源埡口等。西起於台8線與台21線交界處,中橫公路與梨山交界處,往北可到宜蘭,東可達花蓮,往西為台中,往南的交通可經大禹嶺到霧社、南投。此風景區曾在921大地震受到破壞。 梨山海拔超過1600公尺,種植各種溫帶水果,包括櫻桃、水蜜桃、蜜李、水梨、蘋果、雪梨,依不同月份產出,也依不同產季舉行觀光季,賞花季、和賞楓活動。 八卦山風景區 八卦山風景區南為濁水溪北岸,北為大肚溪南岸,東為台中盆地,西為彰化平原。位於八卦山風景區的大佛像,佛像內部分為八層,各層有不同的陳列主題。 每年三月,灰面鷲由菲律賓等台灣以南地區往北遷移,十月由日本、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南遷時,會過境八卦台地,因此在此風景區賞鳥也成為此風景區的特色之一,當地人又稱灰面鷲為南路鷹。 八卦山風景區內規畫有自行車專用道,也設有全台第一條登山車競賽專用道,在八卦山生態旅遊服務中心外有自行車道路線圖,說明自行車的通行路線。 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位於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8號(與交通部觀光局國民旅遊組同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於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中華民國北平市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作了準備。 9月21日,毛澤東在開幕詞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9月29日,全會通過相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憲法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9月30日,全會選舉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組成人員,毛澤東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代表 會議代表共662人,其中團體代表235人、區域代表116人、黨派代表165人、人民解放軍代表71人、特別邀請人士75人。 開幕開國 9月21日,毛澤東致開幕詞:「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佔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22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舊中國滅亡了,新中國誕生了」的社論。
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 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是中華民國時期成立的以內蒙古蒙古族青年為主的青年政治組織。 第一、二次成立 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後,李大釗自廣州返回北京,任中國國民黨北方執行部組織部長,韓麟符等人任委員。各位委員分赴各省開展活動。在組建各地方中國國民黨組織的同時,韓麟符、陳鏡湖又在天津高等工業學校主持創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在北京蒙藏學校創立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並指導他們開展活動。 1927年8月,白海風出席了在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舉行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特別會議,當選為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黨務委員,被指定組建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擔任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中央委員長。但隨著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瓦解,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也不再活動。 第三次成立 1945年10月5日,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成立大會在王爺廟(今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賈家店舉行,300多人參加大會。大會選舉產生15人組成的團執行委員會。特木爾巴根兼執行委員會秘書長,特古斯朝克圖任副秘書長,布特格其任組織部部長,鮑蔭扎布任宣傳部部長。大會頒布了團的綱領及章程,發表《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成立宣言》,指出團是內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的內蒙古青年的先鋒隊。 1946年5月31日,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修改了團的綱領及章程,規定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為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領導的內蒙古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1947年7月9日,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成立後,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改由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直接領導。1949年3月25日,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整體轉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內蒙古委員會,克力更為書記,特古斯朝克圖、巴圖巴根、秋浦、嘎日布僧格、布特格其、烏如喜業勒圖、布和、鄢儀貞為委員。至此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走入歷史。
池尻 (世田谷區) 地理 位於東京都世田谷區東部,屬世田谷地域與北澤地域,主要為住宅地。北鄰代澤,西接三宿、太子堂,南連下馬,東通目黑區大橋、東山、上目黑。 歷史 此地屬舊荏原郡池尻村。吉良氏部將橋本天王丸之子兵庫重壽在17世紀前半開發此地。1945年以前,國道246號南側(池尻1丁目與2丁目)是陸軍練兵場,後來改建為陸上自衛隊三宿駐屯地(自衛隊中央醫院、陸上自衛隊衛生學校、防衛廳技術研究所)與池尻小學校、世田谷公園、國家公務員官舍與都營公寓等國家與東京都建物。 地名由來 本地是北澤川與烏山川匯合成目黑川的沼澤地帶。池尻的「尻」意為「出口」,代表池、沼、湖連通河川的部分。 交通 東急田園都市線池尻大橋站位於池尻與大橋之間。主要道路有國道246號(玉川通)、東京都道420號鮫洲大山線、首都高速3號澀谷線(池尻出入口)が通り,東京都道423號澀谷經堂線(淡島通)。
無教會主義 無教會主義,源於日本,是內村鑑三提倡的基督教信仰,認為相信基督不必然要透過制度和儀式,即不用藉參加教會來實踐信仰。 除了日本以外,韓國和台灣也有分布。在西方國家,越來越多的基督徒脫離教會,基於對教會領袖的不信任以及不完全認同基督教教義,不少基督徒離開教會,或參與不同教會的聚會,但拒絕加入成為教會的成員,仍自稱為基督徒。 歷史 內村鑑三的學生南原繁和矢內原忠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止後,各做東京大學總長(校長,1945年到1951年第15代、1951年到1957年第16代)2任6年1前1後共12年,其他學生還有藤井武、塚本虎二、關根正雄、奧田昌道、中村勝己、齋藤宗次郎、坂田祐、粟屋仙吉、畔上賢造、鈴木弼美等多人。 內村的朝鮮人學生金教臣將無教會主義帶回韓國。 矢內原忠雄的學生有高橋三郎和出身台灣的葉榮鐘、陳茂源、張漢裕、陳茂棠、郭維租等。 聽過講課的台灣學生還有林添水、楊劉秀華(楊基銓妻)等,林曾與矢內原先生通信(何義麟引《矢內原忠雄全集 第29卷》)。 陳茂棠(陳茂源弟)留在日本,陳茂源、郭維租、張漢裕等矢內原先生門下生在台灣舉行無教會主義的集會,有鄭廷憲主辦的刊物《下樂姆》(希伯來語耶和華賜平安的擬音),譯介同門、老師、老師的老師的著作,學生有塗南山等。 高橋三郎曾應邀到台灣的教會和神學院講道。 內村部份著作有蔡信重、柯順德、江金龍、吳得榮、黃琪玟等的漢譯。
元弼 (中散大夫) 元弼(5世紀-506年),字邕明,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孫,開府、徐州刺史、濟陰康王元郁長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元弼剛直方正有文才,官至中散大夫,作為元郁的嫡嗣本應承襲濟陰王的爵位,因為元弼叔父尚書僕射元麗受到于氏的親愛龐幸,超過順序授予元麗同母哥哥元偃的兒子元誕。於是元弼徹底放棄仕途,推脫有病回到私人宅邸。魏宣武帝元恪徵召元弼為侍中,元弼上表再三辭讓。元弼進入嵩山,以洞穴為居室,身著布衣只吃粗食,之後去世。建義元年(528年),元弼的兒子元暉業上訴恢復濟陰王的爵位。永安三年(530年),朝廷追贈元弼尚書令、司徒公,諡號文獻。當初,元弼曾經夢到有人對自己說:「您本人不能傳承世襲的封爵,能夠繼承先人爵位的,是您的長子元暉業。」元弼醒來後就將這個夢告訴了元暉業,最終的情況就和元弼夢中聽到的話一樣。
南豐廣場 屋苑設施 屋苑內設有住客會所及平台花園,提供多個康樂設施,包括游泳池、小型高爾夫球練習場、網球場、壁球場、桌球室、健身室、桑拿浴室、蒸氣浴室及兒童遊樂場等。而平台花園以羅馬式設計,園內設有噴泉,可供住戶休憩。 住宅單位於入伙時已設有實心木大門、冷氣機及廚櫃,並裝有衛星電視、有線電視及iTV互動電視網絡 另外,屋苑設有兩層停車場,提供468個私家車車位及33個機車車位,並有323個單車車位。 商場 南豐廣場基座設有兩層購物商場,總商用建築面積約176,000平方呎,提供220間商舖及一間幼稚園。地下部份商舖是地舖設計,面向培成路,而地下中庭於2008年翻新前設有美食廣場及兩條扶手電梯前往,於2008年翻新後改為其他商舖、增設電視及拆除兩條扶手電梯,因此未能有效將從港鐵到來的一樓人流帶至地下,因此地下人流大減。而一樓酒樓旁於2008年翻新前設有多間小型商舖,但由於位處商場最入位置,因此該處人流稀少,於2008年翻新後改為兩間大型商舖英皇教育(現為現代美容中心)及惠康超級市場(現為日本城)。2008年翻新後行人天橋連接蔚藍灣畔及連理街,並可經天橋前往港鐵坑口站。
海湾通勤铁路 南線 南線於2000年9月18日通車,當時僅停靠塔科馬、薩姆納、奧本,最終抵達西雅圖;2001年2月5日起增加停靠皮阿拉普和肯特;2001年3月12日起增加停靠塔克維拉。目前每天有13對往返列車運行在南線上,其中3對服務於逆向通勤客流。 2010年,海灣公共運輸局和BNSF鐵路達成了價值1.85億美元的協議,根據協議海灣公共運輸據可以永久使用南線鐵路走廊,同時也可以在2012至2017年間加開4對往返列車。 2012年10月8日,南塔科馬站和萊克伍德站落成,每天有5對與高峰期客流方向相同的往返列車停靠這兩個新車站。2016年9月,萊克伍德和西雅圖之間加開了一對每天中午開行的列車。2017年9月,加開兩對往返列車,至此,每天有8對往返列車運行於萊克伍德延伸段。 南線2010年的的每周客流量平均為8300人次,較上年下降了7%,這是由於西雅圖市中心就業率低靡導致的。之後客流量開始上升,到2015年10月達到了每天14500人次。2016年,日均客流量為14731人次。 北線 埃弗里特至西雅圖的線路長35英里(54千米),於2003年12月21日通車,首趟列車用於接送當日觀看西雅圖海鷹比賽的觀眾。常規服務於次日開始,有一對往返列車在早上開往西雅圖,下午駛回埃弗里特。2005年6月6日和2007年9月分別加開了第二對和第三對往返列車來應對日益增加的客流。2008年9月,再次增加一對往返列車。至此,共有4對往返列車在高峰期根據客流方向開行。2008年5月31日,馬科爾蒂奧站投入使用。北線目前共有三座車站:埃德蒙茲、馬科爾蒂奧和埃弗里特。 另外,由於海灣公共運輸局與美鐵瀑布號列車有合作關係,購買月票的乘客可以利用Railplus計劃乘坐開往貝靈厄姆和溫哥華太平洋中央車站的瀑布號列車,票價標準與其他海灣通勤北線列車相同。和從芝加哥開來的帝國建設者號列車一樣,瀑布號列車不停靠馬科爾蒂奧。 2010年北線每周的客流量為1100人次;2016年第一季度,每周客流量為1561人次。歷史上,北線經常因為泥石流導致列車取消,不過現在華盛頓州運輸局已經開始施工以期解決此問題。 未來的延伸計劃 海灣公共運輸局計劃將南線延伸到萊克伍德Tillicum和杜邦。在華盛頓州運輸局的資助下,海灣公共運輸局已經開始修建鐵軌,這也是{{le|Point Defiance繞行線|Point Defiance Bypass]]規劃的一部分。車站的建設將由2016年通過的海灣公共運輸3號投票提供資金。以上兩座車站預計於2036年啟用,花費3億美元。此外,海灣公共運輸局計劃加長南線站台長度以便將列車由現在的7節編組增加為10節。 車票及票價 和海灣輕軌中央線一樣,海灣通勤火車車站不設檢票閘機,乘客在乘車前需要購買紙質車票或者刷海豚卡扣除相應的車費。海灣公共運輸局的檢票員或者警察會隨機抽查乘客的車票,逃票者如被發現會被罰款。 票價是按距離計算的,使用海豚卡的乘客必須在上車前以及下車後在站台上刷卡,上車前刷卡時會被扣除此站至終點站的票價並簽發乘車憑證,下車後刷卡可以根據實際乘車裡程退還差價。 青少年、老人、殘疾人和加入ORCA Lift計劃的低收入人群可享受折扣票價。截至2018年12月,成人票價如下:
金城新村 介紹 民國四十五年在新竹利用基隆要塞營地興建金門新村,安置六十戶。後來交給第一軍團辦理,又命令三十四師工兵營負責協助增建七戶,這第一批興建眷舍共計67戶。八二三炮戰以後, 民國四十七年才又建了二十二戶眷舍,這是第二批興建眷舍,而建村的經費是利用823砲戰中所遺留的大量彈殼皮出售所得的錢,這時總共有89戶眷舍於此。 現今金城新村的原住戶在近年來多遷至2011年完工的金城華廈,而金城華廈也是新竹市的最後一批的國宅改建案。在居民簽出閒置後,2014年5月,金城新村開始拆除,也曾有議員建議在此蓋大型圖書館。2015年,金城新村的15棟建築登錄為新竹市歷史建築,計畫作為「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其他則是開闢為公園與停車場。 特色 金城新村的建築參考美軍顧問團的宿舍設計,其構造多為加強磚造及木屋架結構,室內有洋灰地坪、天花板、木作門窗。其建築大致分為三種型式,67號為左右長方型配置的村辦公室,69號配置呈倒置的T型,其餘13棟兩兩相背、左右對稱,且每戶皆設有庭院。
外肛动物门 特徵 苔蘚蟲是行是固著生活的群體動物。群體的形狀各不相同,有的像被單一樣蓋在貝殼或岩石上;有的則像小樹或網狀複葉。每個群體都由數千個單體組成,每個單體都有管狀或盒狀的骨骼。 牠們的外觀雖然很像植物,但具一套完整的消化器官,包括口、食道、胃、腸臟和肛門等。其個體小,不分節,具體腔。 體外分泌一層膠質,形成群體的骨胳。蟲體前端有口,口的周圍有一冠狀物,稱「總擔」,其上生許多觸手。消化道呈U字形,口和肛門十分靠近。無排泄和循環器官。 習性 多數苔蘚蟲生活在海床上,是固定生活的群體動物,常和海藻伴生在一起。也有產於淡水的種類。苔蘚蟲喜歡生活在較潔淨、富含藻類、溶氧量充足的水域中,能適應各地的溫度,故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苔蘚蟲石灰岩 苔蘚蟲石灰岩主要由苔蘚蟲群體的石灰質骨骼碎片組成,在新生代時期的淺水沉積中十分常見。現今從亞熱帶至冷水環境皆可見到正在形成的苔蘚蟲石灰岩,但在熱帶地區卻很少見,熱帶區域有著豐富的珊瑚石灰岩。
易德立斯 《古蘭經》中的以諾 《古蘭經》有四處提到以諾,在〈麥爾彥〉章及〈眾先知〉章。 你應當在這部經典裡提及易德立斯,他是一個老實人,又是一個先知,我把他提高到一個崇高的地位。(古蘭經19:56-57) (你應當敘述)易司馬儀、易德立斯、助勒基福勒都是堅忍的。我使他們進入我的恩惠之中,他們確是善人。(21:85-86) 伊斯蘭傳統 在伊斯蘭傳統裡,以諾是在挪亞之前的先知。以諾草創了許多實用的學問,直到現在還為人們所使用著,例如書寫系統、數學、天文學等。根據伊斯蘭傳統,以諾時代的人們忘卻真主,因此世界遭逢旱災。不過以諾為他們祈禱,直至天降甘霖,終結了旱象。 在伊斯蘭傳統裡,根據《主的先知以諾》一書的說法,以諾與易德立斯是同一個人。《古蘭經》提到他,說他被真主提至天堂(在衣索匹亞教會所保存的《聖經》〈以諾書〉裡,他亦被提至天堂)。以諾還從天堂來到吉散(今埃及的吉薩),教導人們書寫,並告訴人們他在旅途中見到水的發源地(即山頂的白雪,特別是在極地)。他還告訴人們學習天文學的目的,並說他在各層天見到遭拘禁的惡魔,他們正在受天使們的拷打。某些惡魔正面臨刑罰,某些則將獲得開釋。對穆斯林來說,以諾是亞當和挪亞之間的先知。 有一個非伊斯蘭傳統的說法認為,吉薩金字塔的建造是為了紀念以諾,因為他在那裡重返天堂。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 中心校區(北)(原高中部北校區) 原為高中部北校區,中心校區的北校區位於福田區澤田路8號,為高三及國際部的教學區和生活區。配有教學樓、宿舍、食堂、籃球場等設施。 教學樓共分為6層,與男生宿舍樓相連,各樓層皆可直接抵達。其中,一層為活動教室,一般為國際部上課所用;二層為國際部各年級學生教室;三至六層為高三年級教室。教學樓配有電梯,一般僅供教職工和腿部不便的學生使用。 男生宿舍樓為6層,一層為教師食堂、套餐食堂以及充值處,二至六樓為宿舍,配有公共沖涼房、公共衛生間,並提供洗衣機服務(收費)。每個寢室可容納6至8名學生並配有獨立沖涼房、洗手台和陽台,部分寢室還配有獨立衛生間。 女生宿舍樓為6層,一層為學生食堂,六層為排練室(供舞蹈隊訓練使用),二至五樓為宿舍。每個寢室可容納6名學生並配有獨立沖涼房、獨立衛生間、洗手台和陽台。於2015年開始使用,此前女生宿舍為男生宿舍樓的上兩層,包括十六人寢室(目前已改為功能教室和教師宿舍)。 校區配有4個籃球場,7個羽毛球場(4個位於籃球場附近,3個位於教學樓附近),1個排球場以及1個網球場,未配有跑道。 深圳市高級中學國際部於2009年開始招生,目前共有高一、高二年級教學班各兩個,高三年級教學班1個。 南校區(原深南中學、初中部) 原為深南中學及初中部,原深南中學是深圳市福田區的一所完全中學,位於福田區農林路28號,創辦於1987年,占地23,499.30平方米。於2012年與深圳市高級中學初中部合併。 現有初一、初二和初三等三個年級,48個教學班級。 東校區(原深圳市第九高級中學) 原為深圳市第九高級中學,位於坪山區耘田路1001號,於2016年9月投入使用並招生,占地96,301.24平方米,是深圳市高級中學面積最大的校區。 現有高一、高二和高三等三個年級,未來有望開設小學及初中教育。 北校區(原龍華校區) 原為深圳市高級中學龍華校區,位於龍華區民繁南路,於2016年9月投入使用並招生,占地31,174.57平方米,為小學、初中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校區。 現有小一、小二、小三及初一、初二和初三等六個年級。
彭養光 彭養光(1873年-1946年)字臨九,湖北鍾祥客店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 彭養光清朝光緒年間中秀才。1905年,彭養光在武昌加入中國同盟會。1906年加入日知會,參加了萍瀏醴起義。起義失敗後,彭養光回到武昌,組織「安郡公益社」並任社長。1906年,日知會失敗,劉靜庵等人被捕入獄。彭養光和革命黨人多方營救。後來,彭養光赴四川。1911年,與在四川的湖北籍革命黨人參加了四川的反清武裝起義。 1911年武昌起義後,彭養光返回湖北,任鄂軍都督府參議。1912年,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候補議員。1913年宋教仁遇刺身亡後,在國會提出彈劾案,並參與湖北改進團、參謀團,此後遭袁世凱通緝,乃流亡日本,繼續參與討袁活動。1914年,彭養光在日本參加中華革命黨,曾主持長崎的黨務。1915年,奉孫中山之命回到中國,在武昌成立中華革命黨分部。 1917年,南下參加孫中山在廣州開展的護法運動,作為國會眾議員出席廣州國會非常會議。1921年後,彭養光曾赴鄂西遊說南軍各部聯合反對湖北督軍王占元。1923年因反對曹錕賄選而遭逮捕。獲釋後,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軍事特派員,後隨孫中山赴北京。1925年,任段祺瑞政府臨時參政院參政。 1929年,彭養光回到家鄉鍾祥,任鍾祥縣縣長。1931年,赴南京任立法院立法委員。九一八事變後,彭養光致函日本首相犬養毅,斥責日本軍國主義,反對日本實行武裝侵略。 1946年,彭養光病逝。
K457/458次列车 歷史 K457/458這對車次曾用於岳陽至深圳的廣鐵集團管內快速列車,其前身為2001年7月1日開通的L601/602次臨時旅客列車,該列車由廣深鐵路公司擔當,是深圳市第一班始發長途列車,同年10月21日轉為圖定,車次改為K457/458次,經京廣鐵路和廣深鐵路運行,並一度使用塗為廣深鐵路公司塗裝的中國鐵路25K型客車,後於2004年4月18日改為N721/722次列車,原車次得以留空。2007年4月18日,該列車的車次又改為N553/554次,2009年4月1日因全路快速列車車次調整而改為K9003/9004次列車。 第二代K457/458次列車於2005年9月28日開通,當時武漢鐵路局和南昌鐵路局各開通一班武昌至南昌的城際快速列車,武漢局擔當K455/456次,南昌局擔當K457/458次。2006年7月1日,由於武九鐵路提速,這兩對城際列車分別改為T275/276次和T277/278次並更換25K型車體,K457/458這對車次再度留空。 現有的K457/458次列車於2007年4月18日隨著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而開行,該列車由鄭州至長沙的2153/2154次列車(2000年以前為557/558次)延長而來,當時運行線路為京廣鐵路、石長鐵路、洛湛鐵路、湘桂鐵路、黎湛鐵路。因為需要在長沙站和益陽站切換上下行,因此使用車次為K457/456、K458/455次。其中K456/455車次使用於石長鐵路區間,K457/458車次使用於其餘區間。 在湘桂鐵路擴能工程期間,K457/456、K458/455次列車的晚點現象十分嚴重,因此被戲稱為「晚點大王」。鑑於該列車晚點嚴重,鐵路部門決定,2013年10月10日至12月30日,K457/456次列車停運;2013年10月12日至2014年1月1日,K458/455次列車停運。 2014年1月,鄭州鐵路局重新增開該旅客列車,列車於長沙至桂林段改經京廣、衡柳線運行,同時取消K456/455車次。同年7月1日起,K457/458次列車於桂林至柳州段改經衡柳鐵路運行,並更換為DC600V直供電車體。 2015年7月1日,配合中國鐵路調整列車運行圖,K457/458次列車經粵海線、粵海輪渡延長到海口站始發終到。為此,列車車隊組織60餘名乘務員分兩批到海口學習跨海輪渡應急救生相關知識,併到Z201次列車實際體驗並學習跨海列車的乘車注意事項及乘務經驗。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文革前 清華電子工程系的前身為1932年成立的電機工程系的電訊組。1952年9月,中國大陸進行高校院系調整,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電機系電訊組合併,建立無線電工程系,系主任為孟昭英教授,常迥教授任副系主任。 1953年,建立教師黨支部,李傳信任書記。建系初期,全系僅有15名教師、5名職工和3個年級共百餘學生,主要課程教材翻譯自蘇聯,如《無線電基礎》、《電子管》等,是中國大陸首批出版的無線電工程類的蘇聯教科書。清華電子系是中國大陸無線電電子學科的開創單位之一,1955年中國科學院成立學部,孟昭英教授被聘任為技術科學部委員。 1956年,因學科發展的需要,改名為無線電電子學系。1958年,李傳信同志開始主持系的工作,1959年接任系主任。當年,大部分師生下廠,參加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興建的電子類別工廠的建廠及生產實踐。 1963年清華大學與四機部第十研究院聯合在無線電電子學系設立了無線電電子學研究室,由十院提出研究課題,提供經費並選派青年科技人員組成協作隊,參加研究室工作。到60年代初,全系已經形成數位通訊、電視、微波技術、微波電子器件、真空技術與半導體器件等學科並恢復招收研究生。 從1952年建系至1965年共招收大學本科生3089人,研究生96人。到1966年,在系學生已達1200人。從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中,完成了600/1200波特數傳機,8路PCM通訊終端,3cm周期磁場聚焦寬頻帶小功率行波管,10cm固態低雜訊參量放大器等專案,並率先開始了矽電晶體製造和積體電路的研究工作。 文革期間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部分教學與科學研究受到干擾,但一些教師仍在混亂的環境中為各班學生上課,有的科研小組堅持在實驗室繼續進行科研工作。1969到1971年,分兩批將無線電電子學系的絕大部分教職工和學生搬遷至四川綿陽縣,成為清華大學綿陽分校的主體,1970年開始招生,1972年分校主要基建工程結束。 在環境困難的情況下,廣大教職工仍努力進行教學工作,培養建設人才;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在微波數位通訊系統、群路數傳機、大功率正交場放大管、場效應電晶體和微波電晶體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並與四川省內的一些重點工廠企業協作,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為他們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力量。 1977年5月劉達到清華任校長,經過他和老校長蔣南翔的多方努力,於1978年初,報請鄧小平批准,決定撤銷清華大學綿陽分校,搬遷回京,在校本部恢復無線電電子學系。搬遷工作在1979年5月全部結束。 文革後 1978年起,清華電子恢復在校本部招生,同年決定搬遷回校本部。在搬遷過程中,保持了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連續性,逐步讓系的工作走上正軌。1980年,為了發展微電子相關技術,建立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而本科專業仍在無線電電子學系,教學工作由系和所共同負責,研究生專業則從1992年起由微電所單獨負責。 1989年,由於無線電含義不夠確切,更名為電子工程系。2011年,清華百年校慶時,遷入現在的電子系館羅姆樓。 系徽設計說明 在2002年的系徽徵集活動中,由當時網路與人機語音通訊研究所研究生邱劍設計的系徽最終勝出。系徽中心是兩個大寫的英文字母E,EE是電子系英文名稱(Electronic Engineering)的首字母縮寫。兩個字母相擁組合的圖案反映了電子系的學科綜合和相互交叉,代表了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也具有從光電子器件、積體電路、電子信箱系統到網路層面的象徵意義。外圍的「清華大學Electronic Engineering」字樣為電子系的單位名稱,「1952」字樣代表了建立年份。系徽的前景色是清華大學的校色紫色,背景色為白色。 機構 系主任下設有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等三個委員會。 共有六個研究所,分別為資訊光電子研究所、資訊系統研究所、通訊研究所、電路與系統研究所、資訊認知與智慧型系統研究所、微波與天線研究所 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為微波與數位通訊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整合光電子學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清華大學實驗區)、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智慧型圖形圖像分室)。
鸡兔同笼 雞兔同籠問題是一類中國古代著名的算術問題,最早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時期的數學著作《孫子算經》。事實上屬於一次方程組問題。 雉兔同籠 雞兔同籠類問題第一次出現是在《孫子算經》的下卷中的一道算題: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用現代漢語表示,就是:「現在籠子裡有雞(雉)和兔子在一起。從上面數一共有三十五個頭,從下面數一共有九十四隻腳,問一共有多少只雞、多少只兔子?」 在同一本書中也記載了解法: 上置三十五頭,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減多。 也就是說,將腳的總數九十四除以二得到四十七,然後減去頭數三十五就得到兔子的數目,然後自然可以得到雞的數目。 原理 《孫子算經》中的解法思路是:首先將所有動物的腳數除以二,這樣每隻雞將僅有一隻腳,每隻兔子將僅有兩隻腳。這樣,雞的腳數和頭數一樣,而每隻兔的腳數比頭數多一。如果所有的動物都是雞的話,那麼將僅有三十五隻腳了,但事實上有四十七隻腳。而每將一隻雞換成一隻兔子的話,就會使得腳的數目增加一。於是用四十七減去三十五,就可以知道有多少只雞被換成了兔子(也就是兔子的數目)。答案是十二隻。 假設法:35頭說明雞和兔共35隻,假設35隻全為雞,則應有(35×2)=70隻足,實則94隻足,還差94-70=24隻足,兔子4隻足,雞2隻足,一隻雞換成一隻兔子可以補上2隻足,現需補上24隻足,也就是需雞換兔24÷2=12隻,只數不變,足補齊94隻,即兔子12隻,雞23隻。
孙晟 孫晟(?-956年12月21日),初名孫鳳,又名孫忌,封爵魯文忠公,高密(今山東省高密縣)人。他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楊吳、南唐的官員,他在南唐中主李璟時官至宰相。當南唐被後周攻打時,李璟派他作為使者出使後周,以圖說服後周世宗皇帝郭榮結束他的南征,郭榮因為孫晟沒有向他透露南唐的情報,而且對待自己傲慢不恭,於是將他處死。 早年 孫晟生年不詳,出生於高密。孫晟好學,善於文辭,特別是作詩。 孫晟年輕時參加科舉,中進士,到洛陽。不清楚當時是唐朝末年還是後梁初年。當時的文人注意細節和外觀,孫晟為人豪放,不修邊幅,於是棄功名而去,南遊廬山。在簡寂宮出家為道士。他在牆上畫上唐代詩人賈島的肖像,早晚祭拜,道士們認為他中邪了,把他逐出簡寂宮。他於是重新穿上儒服,到鎮州(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拜謁晉王李存勖。 後唐時期 923年,李存勖即位為帝,建立後唐,和不久後滅亡後梁,並有其領土。後唐宰相豆盧革得知孫晟的名聲,徵召他為判官,之後孫晟轉任著作佐郎。 926年,李存勖死後,他的義兄李嗣源即位為唐明宗,927年,孫晟作為宣武軍節度使(治所在河南省開封市)朱守殷的判官。927年冬天,李嗣源突然宣布他要從國都洛陽到汴州視察,導致兩個謠言——他打算攻打後唐的東南鄰國吳,或者他要對付東方諸侯。孫晟建議朱守殷不接納皇帝,朱守殷同意,閉城自保。李嗣源在朱守殷防禦準備好之前就派范延光和石敬瑭率軍開始圍攻,不久之後李嗣源親自到達,繼續圍攻,汴州的人開始成群結隊地背棄朱守殷。朱守殷於是自殺。 孫晟於是拋棄了他的妻兒,亡命在陳州、宋州之間。李嗣源的重臣安重榮厭惡孫晟,說他煽動朱守殷謀反,畫影圖形通緝他,沒有抓到,於是將孫晟全家殺死。陸游的《南唐書》說孫晟是依附李從榮,李從榮失敗後,孫晟亡命。孫晟到達正陽(今安徽省阜陽市、六安市邊境),是後唐和吳國的邊境。在渡過淮河到達吳國之前, 他被後唐邊境巡邏騎兵攔下,他坐在淮河岸上,抓住他的衣服吃跳蚤,所以巡邏騎兵不再理他。之後他渡過淮河進入吳國領土。 吳國時期 進入吳國,孫晟在壽春為奉國軍節度使劉金所得。孫晟在劉金面前假裝不能說話。有一天,孫晟去漢朝淮南王劉安廟裡祈禱,劉金派人躲在神座下聽到了孫晟禱告的聲音,因此送他到金陵,當時吳國的執政者徐知誥就在金陵。 當時,徐知誥正在招攬四方豪傑,對孫晟歸附非常高興。孫晟口吃,所以和他寒暄並不會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一旦他有機會和他神探,就會發現他知識淵博,很有說服力。徐知誥很器重他,命他負責起草教令。徐知誥也諮詢他關於取代楊吳的計劃,每一次他們商談,都要超過一個時辰,不過孫晟能夠保守秘密,沒有透露他和徐知誥談論的內容。932年,徐知誥在金陵府舍作禮賢院,聚集圖書,延攬士大夫,與孫晟及陳覺議論時事。 李昪統治時 937年,吳國末代皇帝楊溥禪位給徐知誥,吳國滅亡。徐知誥即位為皇帝,建立齊國。兩年後,徐知誥改回自己的原姓李,改國號唐,即南唐,改名李昪。李昪在位時,孫晟官至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中書侍郎。當時李昪長子齊王李璟的心腹馮延巳嘲笑孫晟:「您有什麼本事,當了中書郎?」孫晟一直看不起馮延巳,回答說: 我孫晟不過是太行山東一個鄙陋的儒生,作文章比不上馮公,談吐詼諧比不上馮公,諂媚狡詐比不上馮公。但主上讓馮公你同齊王一起行動和居處,是想讓你以仁義的言行去輔佐他,怎麼能只是成為聲色犬馬的朋友!我孫晟確實沒有什麼本事,然而馮公你的本事,正好能給國家造成災禍。 當李昪生病,然後於943年駕崩後不久,孫晟擔心馮延巳和他的同黨將把持朝政,想宣告遵照先帝遺詔,命宋皇后臨朝稱制。翰林學士李貽業指出李昪曾說過:婦人干預政事,是致亂的根源。而且嗣君李璟年已長成,聲望昭著,後宮臨朝是亡國之說;他表示定要向百官揭露抵制。孫晟害怕,沒有這樣做。李璟登基成為皇帝。 李璟統治時 李璟即位後,皇弟李景達不喜歡孫晟,孫晟離開朝廷外任永泰軍節度使(治所在舒州,今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孫晟治軍嚴明。944年,李璟在宮中建造高樓,召集侍臣觀看,蕭儼說:「只恨樓下沒有修個井。」李璟不解。蕭儼回答說:「因為這個不如陳後主的景陽樓而已。」用隋朝滅陳時,陳後主投枯井的典故諷刺皇帝。李璟發怒,把他貶官到舒州,舒州觀察使孫晟派兵防備他。蕭儼說:「我因直言進諫得罪,不是有異志。先帝顧命時,孫公差點把社稷引向危亡,那種罪過不比我蕭儼更重嗎?今天你卻來防備我!」孫晟慚愧惶恐,立即解除防設。一度有永泰軍兩名士兵憎恨孫晟嚴明的軍紀,進入府衙,想要刺殺孫晟。孫晟剛好沒有在府衙,以他們殺了都押牙李建崇之後逃跑。孫晟因此被貶為光祿卿。但是李璟還是尊敬孫晟,沒有進一步地懲罰他,後來讓他擔任尚書省右僕射。 952年,李璟任命太弟太保、昭義節度使馮延巳,前鎮海節度使徐景運為中書侍郎,和孫晟都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孫晟素來輕視馮延巳,對人說:「金杯玉碗,竟然盛了狗屎!」 當時孫晟、馮延巳和徐景運拜相時,南唐剛剛擊滅其西南鄰國楚國,但是楚國三個節度使,南唐只控制了其中一部武安軍節度使(治所在楚國的國都今湖南省長沙市),其他兩部武平軍節度使(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被劉言割據, ,靜江軍節度使(治所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被南漢趁機占據。李璟打算停止桂林的戰役,收回益陽的屯兵,將武平軍的指揮權授於劉言。孫晟表示同意,馮延巳反對,說這將導致南唐征服楚國勞而無功。在馮延巳的建議下,李繼續攻打靜江和武平,但終歸失敗,952年冬,劉言占領長沙,將南唐全部逐出楚國的故土。孫晟、馮延巳上表請罪,請求皇帝將他們免職。李璟寬恕了他們。但在孫晟的堅持下,李璟讓他和馮延己一同被罷免同平章事,而只擔任原來僕射的官職。 孫晟在李昪、李璟父子手下為官二十多年,積累了巨大的財富。據說他每次吃飯時,不用餐桌,他讓使女各執一個盛著食物的盤子圍繞著他,稱之為「肉台盤」。南唐的富人競相仿效。 956年,後周南征南唐。李璟任命孫晟為司空,派他和禮部尚書王崇質出使後周,面見周世宗郭榮,獻金千兩,銀十萬兩,羅綺二千匹,請求後周停止南征。據說孫晟出使之前,認為他不會活著回來,對左僕射馮延巳說:「此行應當由左相出使,然而我孫晟如果推辭,那就有負先帝烈祖厚望。」李璟向郭榮承諾:1,李璟放棄皇帝尊號,向後周稱臣;2,割讓壽州、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六州;3,每年進貢黃金絹帛百萬。之前的使臣李德明、鍾謨也接到了李璟的議和命令。 三月十三日,孫晟等人到達周世宗所在之處。三月十七日,後周世宗派人帶孫晟到壽春城下,並且讓他招安南唐壽州守將、清淮軍節度使劉仁贍。劉仁贍見到孫晟,在城上身著戎裝行拜禮。孫晟對劉仁贍說:「您身受主上深厚恩澤,不可開門迎納敵寇。」周世宗聽說後,十分惱怒,孫晟說:「臣下我身為宰相,豈能教唆節度使叛變投敵!」周世宗於是釋放了他。 李德明、鍾謨、孫晟、王崇質,先後向郭榮請和,郭榮認為軍事上後周有優勢,他想控制南唐長江以北所有的領土,所以他拒絕了李璟的提議。李德明擔心後周繼續進攻,要求回朝說服李璟放棄長江以北的所有領土。郭榮同意了,在孫晟的請求下,允許李德明和王崇質回到南唐首都金陵。在他們抵達金陵後,李德明報告李璟郭榮的聲威德行以及後周軍隊的力量,建議南唐放棄長江以北所有領土。但是,宰相宋齊丘反對割讓任何領土。他與樞密使陳覺、樞密副使李徵古長期與李德明、孫晟不和,讓王崇質說得同李德明不一樣,趁勢對李璟說李德明的壞話道:「李德明出賣國家求取私利。」李璟勃然大怒,將李德明在街市斬首。 南唐駕部員外郎朱元利用奏報政事論述用兵策略,南唐主認為他有才能,命他統領軍隊收復長江以北各州。朱元反擊,收回幾個被後周占領的州舒州、蘄州、和州。郭榮於是回到開封府重新部署南征,派李重進等人留守前線,後周開國皇帝周太祖郭威是周世宗的姑父,是李重進的舅舅。郭榮把孫晟帶回到開封,開始對他們很尊重。每次朝會,讓他們排在中書省官員的後面,時常召見,給他們喝美酒,詢問南唐情況。李璟派人將封有書信的蠟丸帶給李重進,用高官厚祿來引誘,書信中都是毀謗後周朝廷和策反離間的話;李重進將來信奏報。之前,孫晟在向郭榮聲稱李璟非常敬畏郭榮。看到來信,郭榮憤怒地指責孫晟撒謊。孫晟神色嚴正言辭激昂,只求一死。郭榮再問南唐國中虛實,孫晟緘口不答。十一月十七日,世宗命令都承旨曹翰送孫晟到右軍巡院,酒過幾巡以後,和言悅色地問他,孫晟始終不說。曹翰宣旨:「有詔賜相公死。」孫晟神色不變,尋找朝袍朝笏,整理衣帽,向南叩拜說:「臣下我謹以死報國。」於是赴死。連同隨從一百多人一起被處死,鍾謨被貶為耀州司馬。事後世宗後悔殺死忠誠的孫晟,召回鍾謨,授予衛尉少卿。李璟聽說孫晟被殺,贈他為太傅,追封魯國公,諡號文忠。擢升他的兒子為祠部郎中,賜名魯嗣。
胡苏平 胡蘇平(1956年8月-),山西省五台縣人。女,漢族。1974年2月參加工作,197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太原工學院半導體器件專業畢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副教授。 早年畢業於太原工學院(現太原理工大學)電子系半導體器件專業。畢業後留校,歷任電子系分團委副書記兼年級輔導員,團委副書記,計算機系副主任、黨總支書記等職。1992年12月,任太原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1994年底,調入山西省國防科工委,歷任黨委副書記,書記。2001年1月,任中共太原市委副書記。2003年2月,任中共太原市委常務副書記兼市委黨校校長。2004年2月,調任中共運城市委副書記,3月任運城市代市長,4月任市長。2005年12月,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2008年12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2016年11月,不再擔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任山西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2017年1月,當選為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So long! 概要 廣告標語是「櫻花尚未綻放、我們的春天已順應時節百花齊放」。 標題的「So long!」,是英語的「那麼、再會了!」的意思。 主打曲《So long!》是AKB48第6支以櫻花為主題的單曲。自2006年2月開始,AKB48就發行了以櫻花為主題的地下單曲《櫻花的花瓣們》,之後在每年的同時期,團體都慣例發行同一主題的歌曲,包括2008年2月發行的《櫻花的花瓣們2008》,2009年3月發行的《10年櫻》,2010年2月發行的《櫻花印記》,2011年2月發行的《變成櫻花樹》,2012年2月發行的《GIVE ME FIVE!》。然而,本單曲表題曲《So long!》與《GIVE ME FIVE!》同樣,標題中沒有包含「櫻花」的文字。 這張單曲分為Type-A、-K、-B以及劇場盤4種發售。 《So long!》是日本電視台系列3夜連續劇《So long!》的主題曲,同樣以櫻花為主題的《變成櫻花樹》也曾被被同電視台在2011年播放的劇集《來自櫻花的信 ~AKB48 各自的畢業故事~》啟用為主題曲。這首主打曲在2013年1月22日TBS播放的音樂節目《火曜曲!》上初次披露,也是渡邊麻友首次擔任主打曲的中心位置。 A面曲「So Long!」MV的導演是大林宣彥,此MV長達64分鐘,相當於一部大長編音樂電影,大幅超過之前最長的《GIVE ME FIVE!》的34分鐘,也是AKB48史上最長。考慮在音樂節目的播放,也有摘錄了只限於曲子部分的「短版」。演員高嶋政宏、五十嵐 信次郎、左時枝、洞口依子、豬俁南、寺島咲、茂木健一郎亦有出演。MV的取景地在新潟縣長岡市、長岡造形大學、福島縣立保原高等學校等地。 本單曲在由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電台和香港IFPI唱片協會合辦的「2013年第十二屆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頒獎禮中獲得了「最暢銷日語唱片大獎」。
胡宁 生平 1928年-1934年間,先後入鎮江中學、蘇州中學;1935年入浙江大學物理系學習,1935-37轉清華大學物理系,1938年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留校為周培源的助教。1940年考取第五屆庚款留美獎學金,1941年赴美國入加州理工學院,在著名流體力學家西奧多·馮·卡門指導下研究流體力學,在埃普斯坦指導下研究量子力學;1943年獲得博士學位。1944年至1945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師從泡利,研究量子場論和基本粒子理論。1946年至1950年先後在愛爾蘭都柏林高能研究院、丹麥哥本哈根波爾研究所、美國康奈爾大學原子核物理研究所等處從事高能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工作。1950年吳大猷出任加拿大國家科學院理論物理組主任,特約胡寧到加拿大國家科學院講述量子電動力學的新發展。胡寧在1951年受聘為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教授電動力學、量子場論、廣義相對論;1955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榮譽 1982年因在層子模型方面的貢獻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西藏人民起义日 西藏人民起義日或稱西藏抗暴紀念日,西藏抗暴日或稱西藏起義日(英文:Tibetan Uprising Day)定於3月10日,是流亡藏人用來紀念1959年西藏抗暴運動的紀念日。 每年的3月10日,流亡藏人在世界各地紀念1959年在拉薩與解放軍的武裝衝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之為「武裝叛亂」,西藏流亡政府稱之為「抗暴起義」)。在解放軍炮擊藏族反抗武裝占據的羅布林卡後,達賴喇嘛和8萬西藏人流亡印度。 中國政府稱,事件的源頭與權利分配和經濟利益有很大關係,與中國要在西藏推行土地改革有關,因此衝突中對方並未得西藏下層人士支持;西藏流亡政府一方則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起義是由於中國政府撕毀「十七條協議」、壓迫西藏人所造成的,起義得到西藏僧俗各界的支持。著名西藏歷史學家茨仁夏加的著作指出,西藏貴族、喇嘛們3月10日當天都在解放軍總部接受解放軍款待,不可能策動起義。 西藏流亡政府宣稱,十世班禪在1987年3月28日的人大小組會上發言時談到:「1958年我在青海聽到黨內文件上說『要挑起叛亂、壓出叛亂,然後在平叛過程中,徹底解決宗教和民族問題』」,他們認為整個事件是中共以預謀的策略推動的,目的是藉機徹底改變西藏社會。 由來 1959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第一政委張經武邀請達賴喇嘛到西藏軍區看戲,藏族人有人相信「中共要毒殺達賴喇嘛」,遂於3月10日包圍達賴喇嘛的夏宮羅布林卡,勸阻達賴喇嘛赴約,並在大街上張貼海報、呼口號,要求所有的漢族人離開西藏。3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藏族反抗武裝領有的羅布林卡,當天深夜達賴喇嘛離開拉薩,流亡印度。後來流亡藏族人將3月10日視為正式起義、反抗中共的日子,每年3月10日就舉辦活動紀念。
椅仔姑 傳說 臺灣相傳此女是被嫂嫂家暴虐待至死的三歲女童,因死時仍坐於竹椅上,故爲後人喚作椅仔姑。臺灣民間認為此女與陳姑娘、阿秀姑娘皆是三位專門保護養女的守護靈,生前都是別人家的養女或童養媳 ,皆受盡虐待而死,差別在前者是兒童虐待打死後埋在豬舍、陳姑娘投河自殺、阿秀姑娘投湖輕生。 華人地區類似的傳說與儀式有廣東、福建、臺灣鹿港習俗,是在中秋節用菜籃為扶乩道具的籃姑、閩南習俗在中秋節用飯匙作扶乩道具的姑仔等等。學者認為這類皆是由廁神紫姑習俗所演變而來。 《戲說台灣》在2011年將椅仔姑的傳說改編拍為同名戲劇。 儀式 在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市依舊可見到此儀式。台灣人主要是在農曆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八月十五晚上進行,因為此亡靈被視爲忌諱,但這些被認為好日,開口說這類不好聽壞話的人幾乎沒有。鈴木清一郎認為此等儀式有追悼亡者之含意在內,不過主要還是遊戲的成份。 儀式稱為「迎椅仔姑」、「關椅子姑」、「關椅仔姑」等。一說閩南語的「關」,可指陰陽間的關卡,是進入陰間,人與鬼神聯絡之意;另一說,朱介凡認為「關」同於觀神的「觀」。也有人稱「關(觀)三姑」,但池田敏雄在《民俗臺灣》表示有臺灣人把兩者弄混,經他詢問過臺北萬華老婦,「關三姑」與「關椅仔姑」的儀式與用途並不同,前者是問陰間事,後者是占卜。三姑在「關三姑」是作為引導活人靈魂入地獄探望親友的角色。福建的文獻也記載「觀三姑」是種觀落陰。 連橫在《雅言》記載:「中秋之夕,小兒女集庭中,兩人扶一竹椅,上覆女衣一襲,裝義髻,備鏡奩、花米、刀尺之屬;焚香燒紙,口唸咒語,以迓紫姑(臺人謂之:椅仔姑)。至則其椅能動,問以吉凶則答;如聞呼嫂聲,則神忽止。或曰:紫姑,某氏女,為嫂所虐,殺而埋諸豬欄,故向是處以迓;聞呼嫂而驚走也。」 王國墦《臺北市歲時紀》紀錄台北市人會將小竹椅四足朝上,再將飯匙畫上人的眼、耳、筆、舌,簪以紅花綁在椅上,以竹篾為圈,上加紅彩,前覆空水桶,上置胭脂、水粉、香花、水果、剪刀、尺等物。小竹椅是代表該名女童。兩女子分提四個凳腳,輕輕同聲以臺灣閩南語反覆咒唱某歌謠,直到感到椅子沉重時,便是椅仔姑降臨。觀眾可問事,椅子就會以敲擊表示回答,但人們不可說到「嫂」字,不然就會離去。也有地方是需要三位少女,兩位扶椅,一位唱咒,並且傳說三位少女不是處女的話,那麼三姑的亡靈就不會來,椅子也不會搖擺,因之女性們在作此術時,也在考驗貞操。 《南洋商報》報導台灣人在上元節用一小竹椅上紮一件少女的衣服,另置以一個盛滿的水桶,以兩名少女扶椅至豬圈或廁所,燒香與紙錢,招請椅仔姑,然後回到庭院,互念某歌謠,直到椅子搖動,就可問事,但只問年歲而已。這類似山東莒縣上元節習俗,也同樣到豬圈以竹椅迎紫姑。
林泉宝 生平 林泉寶在1980年榮獲新加坡武裝部隊海外獎學金,前往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數學,畢業後獲得文學士(榮譽)學位,並在數年後再次回到劍橋大學深造,獲得文學碩士學位。他也曾在1988年在英國坎伯利參謀學院上指揮與參謀課程,畢業時獲得最佳海外學生獎。1993年,他到美國康乃爾大學進修,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在2003年退伍後到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上高級管理課程。 林泉寶於1979年12月加入新加坡武裝部隊,在陸軍部隊工作,所擔任過的職務包括:第三步兵團指揮官、第十步兵旅指揮官、三軍策劃處處長、第九師師長、陸軍總參謀長和陸軍總長(1998年-2000年)。2000年4月1日,他接替馬士強當三軍總長,2001年6月他的軍銜從少將升至中將。林泉寶於2003年4月1日退伍,並把三軍總長一職交給伍逸松。 林泉寶在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間擔任教育部常任秘書,在就職期間監督由政府資助的大學轉型成為自主大學,並重新審查這些大學的研究架構以幫助它們發展成研究型的大學。此外,他也引導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美國杜克大學共同設立杜克-國大醫學研究生學院。2007年4月1日至今,林泉寶出任貿易與工業部下屬的科技研究局的主席。與此同時,他也是以下機構的成員:全國資訊通信安全委員會、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董事會、國家研究基金會等等。 林泉寶所獲得的獎章、榮譽學位等包括:行政功績獎章 (金,武裝部隊)(1999年)、美國功績勳章(指揮官級)(1999年和2001年)、泰國白象勳章(大十字騎士章 (一等))(2001年)、印尼Bintang Yudha Dharma Utama軍事勳章(2001年)、卓越功績服務勳章 (武裝部隊)(2003年)、英國羅浮堡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澳洲莫納什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2009年)、英國倫敦帝國學院院士(2010年)、日本外務省領袖邀請計劃下的研究員(2010年)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2012年)。
夷洲 現存史料中的相關記載 在《三國志·吳書·孫權傳》中,有以下這樣的一段敘述: 黃龍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詔立都講祭酒,以教學諸子。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年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在《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中有一段敘述: 權欲遣偏師取夷州及朱崖,皆以諮遜,遜上疏曰:臣愚以為四海未定,當須民力,以濟時務。今兵興歷年,見眾損減,陛下憂勞聖慮,忘寢與食,將遠規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見其利,萬里襲取,風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驅見眾,經涉不毛,欲益更損,欲利反害。 在《三國志‧吳書‧全琮傳》中也有一段敘述: 初,權將圖珠崖及夷州,皆先問琮,琮曰:「以聖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異域,隔絕障海,水土氣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轉相污染,往者懼不能反,所獲何可多致?猥虧江岸之兵,以冀萬一之利,愚臣猶所不安。」權不聽。軍行經歲,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權深悔之。 單憑這幾段文字的描述,並無法確定所指的「夷洲」和「亶洲」的位置。不過,沈瑩(三國時代吳國丹陽太守)在其所著的《臨海水土志》(約完成於西元268年至280年之間),對於「夷州」(並非「夷洲」),提供了以下的線索: 夷州在臨海郡東南,去郡二千里。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眾山夷所居。山頂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號為王,分劃土地,人民各自別異,人皆髡頭,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種荊為蕃鄣。土地饒沃,既生五穀,又多魚肉。舅姑子父,男女臥息共一大床。交會之時,各不相避。能作細布,亦作斑文布,刻畫其內有文章,以為飾好也。其地亦出銅鐵,惟用鹿觡為矛以戰鬥爾。磨礪青石以作矢鏃刃斧,環貫珠璫。飲食不潔。取生魚肉雜貯大瓦器中,以鹽鹵之,歷月餘日乃啖食之,以為上餚。呼民人為「彌麟」。如有所召,取大空材,材十餘丈,以著中庭。又以大杵旁舂之,聞四五里如鼓。民人聞之,皆往馳赴會。飲食皆踞相對,鑿床作器如稀槽狀,以魚肉腥臊安中,十十五五共食之。以粟為酒,木槽貯之,用大竹筒長七寸許飲之。歌似犬嗥,以相娛樂。得人頭,斫去腦,剝其面肉,留置骨,取犬毛染之以作鬢眉髮編,具齒以作口,自臨戰鬥時用之,如假面狀,此是夷王所服。戰,得頭,著首還。於中庭建一大材,高十餘丈,以所得頭差次掛之,歷年不下,彰示其功。又甲家有女,乙家有男,仍委父母,往就之居,與作夫妻,同牢而食。女以嫁皆缺去前上一齒。 值得注意的是,沈瑩所著該書,本已散失不全,只因為在宋代的《太平御覽》卷780《東夷傳》引用其一部份,所以才流傳下來。 認為夷洲是台灣的說法 最早引用該段史料,並論證夷州就是台灣的,可能是台灣日治時期時對台灣歷史研究貢獻卓著的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在他的成名著作《台灣文化誌》中,他正是引用沈瑩的該段文字,以此來推斷其所描繪的「夷州」應該是現今的台灣(見伊能嘉矩 1985,25-6)。以後,又有日本學者市村瓉次郎、和田清等人,利用沈瑩的《臨海水土志》中之記事,和《隋書·流求傳》的記載相互比較,而同意伊能嘉矩的主張。在1950年代,台灣中央研究院的人類學者凌純聲,也是繼續從沈瑩的這段敘述著手,另外再配合民族誌,而論證夷州應該是台灣才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者郭廷以的《台灣史事概說》(1954),以及大陸學者陳碧笙的《台灣人民歷史》(1993)中,也都引用沈瑩的該段敘述,而指出夷州便是台灣,以作為台灣自古便與中原就有交流的依據。 199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所提出的《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中採用「台灣古稱夷洲」的説法,並有以下這樣的說明: 台灣自古即屬於中國。台灣古稱夷洲、流求。大量的史書和文獻記載了中國人民早期開發台灣的情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國時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等對此就有所著述,它們是世界上記述台灣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紀和七世紀,三國孫吳政權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後派萬餘人去台。
朱利歐·杜黑 理論 書中強調空權是施展於空中,能夠飛越地面的武力,所以足以使海面與陸面武力屈服。取得空權就是勝利。而天空因為太遼闊而無法防守,所以唯一防守制空權的方式就是進攻。只有以空中轟炸消滅敵軍的空中武力才能取得空權。 實際情況是,制空權的奪取自是依靠進攻,守住制空權卻並非強調「進攻」。因為防空雷達(杜黑本人預料之外的偵測儀器)的利用使防守制空權的手段不需過度強調「進攻」,而卻可以使本國的空軍留在本土上空防禦,而不需冒著被地面砲火和敵人空軍的雙重威脅,強行打擊敵人空中武力以守住空權。 杜黑還相信轟炸打擊士氣的作用。他認為空權摧毀國家的「生命中樞」就會打擊民眾的意志。陸軍在飛機之前無用的,因為飛機能夠飛過陸軍攻擊政府、軍隊與產業。在杜黑的這個戰略中目標選擇是關鍵,空權指揮官的才能也全看其目標的選擇。合適的目標隨情況而變,但杜黑列出五項基本目標:工業、運輸建設、通訊、政府以及「人民的意志」。空權的掌握上,杜黑過度強調轟炸機的力量,但戰鬥機才真正是制空權的核心,轟炸機則是制空權的有效應用手段(用以打擊敵人有生力量)。 最後一項對杜黑特別重要,因為他相信總體戰的概念。他認為在交戰時所有國民都在前線上,而國民會被都市轟炸嚇怕。他還在另一本書中假想過一場德國對法國比利時聯軍的戰爭,德國在對方動員陸軍前就以大量轟炸將對方城市夷為平地。由於轟炸的效果駭人,杜黑相信一方只要失去空權就會認輸以避免轟炸。換句話說,空權的爭奪就決定一場戰爭。 此種對於空軍戰略攻擊的堅持使杜黑忽略防空與空軍提供陸軍支援的可能。杜黑在制空論的第二版中堅持此種空軍是無用,無必要而且有害的。他提議建立一支獨立的空中部隊,由長程、載重的轟炸機組成。他認為轟炸機是無法攔截的(可直到B-2以後才有匿蹤轟炸機),但是同意可用另一個部隊來護航。他認為攻擊不需準確性。大量投下爆炸、燒夷、毒氣彈就足以毀滅城市。 雖然一開始無人回應,此書再版時受到海軍與陸軍人士的猛烈抨擊。而要再過20年,到二次大戰他的理論才得以一一驗證。他誇大了轟炸的效果,對於毀滅城市所需的火力的估算也過度樂觀。他對於轟炸打擊國民的士氣的作用更是高估。由二次大戰中不列顛戰役、盟軍對歐洲西線與日本的戰略轟炸證明與修正杜黑的理論。(參看:戰略轟炸) 義大利之外對於他的理論的評價不一。在英國他不受重視,英國空軍沒有要求必讀此書。但是在法國、德國以及美國此書卻很受重視,也在這些國家進一步討論與傳播這些理論。 杜黑支持墨索里尼,並且在義大利法西斯政府中得勢。但是他很快辭職繼續著作直到1930年心臟病過世。他的很多預測都沒實現,直到核武器誕生才開始有討論。但是他提倡的空權、恐怖轟炸、攻擊生命中樞三項指導原則今日仍然受空軍重視。
怀特伯德峡谷战役 戰爭前夕 美國政府與內茲珀斯人間的最初的條約簽訂於1855年。這份條約確立了一片保留區,承認了內茲珀斯人代代相傳的故土。在1860年,由於在內茲珀斯印第安人保留區發現了黃金,採礦者與拓荒者們不受控制地湧入了這片地區。儘管條約被多次違反,然而內茲珀斯人仍然保持和平。 在1863年,由於拓荒者們想得到這片土地,為了回應拓荒者們的壓力,美國政府強迫內茲珀斯人簽訂另一份條約,將他們保留區的大小減少了90%。生活在新保留區之外的那些群體的首領們拒絕簽訂這份「賤賣條約」並且繼續生活在新保留區邊界之外,直到1877年春天。 在1877年5月,在經受了美軍的幾場攻擊之後,這些沒籤條約的群體從他們的故土遷走,向新保留區搬去。山雷酋長率領的瓦洛厄群體(英語:Wallowa Band,內茲珀斯語:Wal-lam-wat-kain)在渡過漲著春水的河流時,損失了大量的牛馬。山雷和白鳥的群體最終在特帕萊瓦姆(Tepahlewam)會和。這裡是托洛湖(Tolo Lake)畔的卡默斯大草原上的傳統紮營地。兩支群體在這裡享受他們傳統生活方式的最後時光。這是一場令人動情的會面;並不是所有人都贊同走和平與順從的路線。 在6月14日,包括岸邊渡口(Wahlitits "Shore Crossing")在內的十七個年輕人,進入了薩蒙河地區,為1875年,岸邊渡口的父親鷹袍(Tipyahlanah Siskan "Eagle Robe")被謀害以及其他在攻擊中遇害的人們而尋求復仇。他們在這次任務成功之後對此進行了宣告。這樣的宣告在其他勇士們之中激起了對復仇的渴望,導致了在6月15日這一帶有更多的拓荒者被攻擊。至少有18名拓荒者被內茲珀斯人殺死。愛達荷山社區的拓荒者們將消息送到拉普懷堡,描述了這些事件並要求軍事援助。 特帕萊瓦姆的內茲珀斯人知道了奧利弗·奧·霍華德將軍正準備派自己的士兵們來對付他們。在6月16日,這些群體已經遷移到了懷特伯德峽谷的南端。這個地方長約五英里,最寬處有一英里,兩邊是陡峭的山脊。當晚,哨兵們報告了美國兵正從背面接近。經過了深入研究後,內茲珀斯人決定留在懷特伯德並努力去避免戰爭,但是如果他們被迫打仗的話,他們也會去打的。 戰鬥人員 大衛·佩里(David Perry)上尉指揮了美國第一騎兵團F連,喬厄爾·格雷厄姆·特林布爾(Joel Graham Trimble)上尉指揮了H連。兩支連隊軍官加士兵共106人。11名平民志願兵騎馬追隨這些士兵們,來自簽了條約的群體的13名內茲珀斯偵察兵也已在拉普懷堡被招募。士兵中差不多有一半出生在國外,並且大多都是沒什麼經驗的、不熟練的騎手和射手。這些騎手們的馬匹也沒經受過戰鬥訓練,並且經過了兩天的騎行,行進了超過70英里,在抵達懷特伯德峽谷時,人和馬都已經筋疲力盡了。 內茲珀斯人的勇士不少於135名,但是他們已在他們的突襲中偷走了大量的威士忌酒,而在6月17日早晨,許多人都醉得沒法戰鬥。只有大約70人參與了戰鬥。阿蛙與白鳥率領了數量上大體相等的勇士們。山雷酋長也許上戰場戰鬥了的,但是他並不是一位戰爭首領。內茲珀斯人只有45-50件火器,這還包括獵槍、手槍,及古舊的火槍。一些勇士用弓箭戰鬥。儘管內茲珀斯人沒有與白人士兵作戰的經歷,然而他們對地形的了解和他們一流的騎術,以及他們的良好受訓的阿帕盧薩馬,都是他們的優勢。由於在狩獵中習慣了節約用子彈,因此內茲珀斯人也是優秀的射手。他們通常下馬射擊並且一名戰鬥者的馬匹會「在它的主人戰鬥時站著吃草」。相比之下,許多美軍騎兵的馬匹在戰鬥中會受驚,而這樣的恐慌將成為美軍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戰鬥 隨著第一聲槍響,處於優勢位置的塞勒爾中尉下馬並將他的士兵作為散兵部署在一條很低的山脊的頂上。號兵瓊斯被命令發出戰鬥號令,將所有部隊成員都帶到前面來加入他。在瓊斯吹完他的號令之前,他就在他的馬上就被火焰身體(Otstotpoo "Firebody")擊中。當時火焰身體位於東面的一座小丘上,離瓊斯有300多碼(270多米)遠。佩里上尉讓他的連隊下馬,在塞勒爾的先頭部隊的東側組成了一條散兵線,而特林布爾上尉指揮的H連則被部署在了塞勒爾位置西側,組成了一條騎兵線。平民志願兵們試圖占據在騎兵線東端的低低的山脊線上。 佩里上尉將他的左翼(東側)信任地交給了山脊上的志願兵們來保護他們不受攻擊。佩里從他的位置並不能看到志願兵的位置。不過,離開大部隊不久,這些現在由喬治·希勒(George Shearer)率領的志願兵們,就遭遇到了藏在下面和東面的灌木叢中的勇士們。希勒命令他的士兵下馬步戰。一些人聽從了,但是多數人則離開了戰線,往北逃離,以免受到傷害。為了保護指揮官佩里,希勒帶著他為數不多的剩餘的士兵到了山脊線的頂端。在這個地方,希勒發現自己一邊是雙月率領的勇士在攻擊佩里的左翼,一邊是保衛白鳥營地的勇士們在進行狙擊。 佩里盡力前進,去加入塞勒爾並向威脅他左翼的內茲珀斯勇士們衝鋒。他命令扔掉卡賓槍而掏出手槍來進行預期的衝鋒。他命令號兵戴利(Daly)吹衝鋒號,但是戴利已經弄丟了他的號。由於丟失了號,佩里沒法向他的部隊傳達信號,這場衝鋒從未實現。佩里之後決定在山脊線上停留。他命令「數四」,如此,每個第四個的人抓住馬匹們的韁繩,帶著他們離開火線,到達了一個庇護處。佩里和剩下的F連士兵們隨後向山脊線步行而去。 與此同時,H連試圖沿著山脊仍然騎著馬,以五碼的間距展開。這被證明是災難性的,因為這些馬是容易激動的,而這些士兵經驗不足,無法從他們的受驚嚇的馬匹的背上進行射擊。 佩里上尉在兩個連之間來回騎行,看見了志願兵們正往峽谷上方撤退。隨後一些事件接連發生,決定了懷特伯德戰役中的騎兵們的結局。佩里的左翼和特林布爾的右翼都陷入了危險。特林布爾派遣麥可·M·麥卡錫中士和六名士兵去戰場上的最高點,以保護他的右翼。佩里也注意到了這個高地並企圖派士兵去協助麥卡錫。 撤退 佩里看著他的側翼進一步地崩潰,他試圖重整他的士兵,向麥卡錫的位置前進,以在距離南面約300碼(270公尺)的高地上做停留。但是F連已經陷入混亂並且遭受了重大傷亡。他們將佩里的命令誤解為了一般意義的撤退。H連看到了F連的急迫的撤退,也加入了這場潰退,將麥卡錫和他的士兵留在困境中不管。 由於感覺到了勝利,阿蛙的騎馬勇士們追趕撤退的士兵們。麥卡錫知道和主力分遣隊已經分開了,於是也朝著撤退的部隊疾馳。特林布爾上尉命令麥卡錫和他的六個士兵返回他們的位置,去試圖奪取高地,但是特林布爾不能召集任何支援部隊去幫助麥卡錫奪取高地。麥卡錫和他的士兵短暫地抵抗了一陣內茲珀斯人,之後也撤退了,但是他們無法追上特林布爾連隊的主力。麥卡錫的馬被殺死。他在灌木叢里藏了兩天,之後步行到了格蘭吉維,倖存了下來。他因為在這場戰役中所扮演的角色而獲得了國會榮譽勳章。 這場撤退主要是按著兩條路線撤退的。帕內爾(Parnell)中尉和塞勒爾中尉率領著各個班,試圖按照前往白鳥營地的道路原路返回。在火力攻擊下,塞勒爾被困在了陡峭的、多岩石的溝壑之中,並且彈藥耗盡。他和他的七名士兵被內茲珀斯人殺死。佩里上尉和特林布爾上尉在陡峭的山脊之上,向西北逃去。他們到達了山脊線頂端的卡默斯大草原並且此時他們能夠在詹森大牧場(Johnson's Ranch)重整部隊。幾分鐘內,內茲珀斯勇士們的攻擊又一次襲來,迫使對方進行戰鬥。倖存者們又朝愛達荷山繼續撤退了幾英里,並在那裡被新到的志願兵們解救。 結局 上午過去差不多一半的時候,34名美軍騎兵士兵已經戰死,另有2人已受傷,志願兵也已有2人在戰鬥開始時就受傷。相比之下,只有3名內茲珀斯勇士受傷。約63把卡賓槍,許多手槍,以及數百發彈藥被內茲珀斯勇士從戰場上撿到。這些武器為戰爭剩下的幾個月而極大地提升了內茲珀斯人的軍械庫。兩名來自美國第1騎兵團F連的未知的陣亡士兵被埋在了小大角羊戰場歷史遺蹟的卡斯特國家公墓。 懷特伯德峽谷戰役是內茲珀斯人的一場一邊倒的勝利。內茲珀斯人在數量上以二比一的比例被對方超越並且他們的武器也更差,但是他們用他們的戰鬥技能在高處作戰,贏得了內茲珀斯戰爭的第一場戰役。 隨著這場戰役,內茲珀斯人穿越了附近的薩蒙河(鮭魚河)東岸,並且當霍華德將軍帶著400多名士兵在幾天後抵達時,他們在河的自己所在的那一邊嘲笑他和他的士兵們。這群此時男女老幼約600人的內茲珀斯人,雖然還伴隨著老者、婦女及兒童、圓錐帳篷、個人財物,以及2000匹馬和別的牲畜,但是他們依然是渡河能手。霍華德只能勉強地設法帶著他的士兵穿越薩蒙河,去正面對抗內茲珀斯人。但是這些印第安人沒有去和霍華德的處於優勢的軍隊戰鬥,而是迅速地再次渡過了河流,把霍華德丟在了對岸,在他們逃離美軍的過程中,巧妙地取得了一個領先優勢。
未成年懷孕 定義 在未成年懷孕的統計資料中,母親的年齡不是以受孕時的年齡來判斷,而是以妊娠結束時的年齡為準,因此若少女是在十九歲時懷孕,但生產時已滿二十歲,可能不會納入未成年懷孕的統計資料中。有關母親的結婚狀態也是以妊娠結束時是否結婚為準,不是以受孕時的婚姻狀態為準。 影響 青少年懷孕會使年輕女性面臨健康、經濟、社會、財務問題的風險。聯合國人口基金認為:「15歲以下少女的懷孕有不可彌補的後果。這違反了少女的權益,在性健康及生殖健康上都有會危及生命的影響,也提高了群體發展的成本,更會使貧窮循環持續的存在。」健康上的影響包括在生理上尚未預備好懷孕以及養育子女,會造成併發症以及營養不良。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的國家,15歲以下少女懷孕的產婦死亡風險較二十多歲才懷孕的死亡風險要高。未成年懷孕使得少女被迫輟學,會影響少女的教育,威脅其未來的機會以及經濟上的前景。 多份研究調查了青少年懷孕和養育的社會經濟,醫療和心理影響。青少年母親及其子女的生活指標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而貧困程度或社會支持之類的因素可能比母親的生育年齡更重要。目前已經提出了許多為了減緩青少年懷孕負面問題的解決方案。青少年父母如果可以依靠家庭和社區支持,諸如受惠於社會服務和協助育兒,則更有可能繼續接受教育、畢業並獲得符合學位的高薪工作。 聯合國人口基金認為解決未成年懷孕需要一個全面的方法。這意味著不要著眼於改變女孩的行為,而是要解決青少年懷孕的根本原因,如貧困、性別不平等、社會壓力和脅迫。這種做法應該包括「為所有青少年提供適合的性教育、發展女孩的教育,防止童婚、性暴力和脅迫、藉由賦權女孩與約束男人、男孩與青少年群體以建構性別平等社會,提供性別與生殖健康資訊和服務給青少年諮詢與協助其抉擇」。 根據2011-2013年的相關資料,在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高中學生有過性行為,其中約有79%的女性使用了節育措施。 對未成年媽媽 即使身處先進國家,身為未成年媽媽將可能影響其學業。經統計,未成年懷孕者比較容易自高中退學,然而最近的研究顯示其中有許多人其實在懷孕之前就已經退學了。不過相較於懷孕已退學者而言,若是懷孕時仍在就學者,最後完成學業的比例較高。一項2001年的研究表明,與等到30歲才生第一胎的女性相比,只有10%~12%的未成年媽媽能夠完成中等教育,另14%~29%的未成年媽媽能夠完成高等教育。在工業化國家,未成年媽媽的就業以及社會地位也會受影響。只有不到1/3的未成年媽媽能獲得育兒補助,因此大幅增加了轉向政府機構求援的可能性,早期生育與無法完成高中學業的交互影響也減少了許多年輕女性的就業機會。另一項研究表明,在1988年時,有60%的未成年少女生產時是處於貧窮狀況;進一步的研究顯示,有接近50%的未成年媽媽在小孩5歲前會尋求社會救助。而依據一項在英國對100名未成年媽媽進行的調查結果,只有11人有工作,另89人則處於失業狀態;事實上,在英國絕大部分的未成年媽媽生活在貧困當中,所得甚至只有接近最低收入階層的一半,未成年孕婦或是未成年媽媽自殺的比率較同年齡者高出7倍。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社會及經濟研究所John Ermisch教授以及南安普敦大學的性別健康中心主任Roger Ingham醫師發現,將未成年媽媽與其他同樣社經狀況不佳的女性檔案相比較之下,由於學習經驗不佳和升學意願薄弱,二者能夠獲得改變生活機運的機會其實差異甚微。 有些研究指出,未成年媽媽事實上會比年輕而經濟狀況不佳的女性更有金錢觀念。例如於2005年由杜克大學經濟學家Joseph Hotz及同事所公布的長期研究結果顯示,比起經濟狀況均處貧困但在20幾歲才生育的女性相比,未成年媽媽到了35歲時賺更多錢、繳更多稅,而且大多比較不容易陷於貧窮,也較不需要社會救助。而未成年媽媽若能在20歲至30歲初期免於照顧子女而追求職涯發展時,自然會較較晚生育但卻必需因照顧年幼子女而無法外出工作的貧困女性賺更多錢、繳更多稅,而不是領取社會福利金。2008年時由美國聯邦政府所作的「小孩養小小孩」(Kids Having Kids)調查報告中也揭示了類似的調查結果,不過該報告僅認為「就整體經濟富裕程度而言,青少年時期即成為子女撫育者的人,比起情況類似但較晚才生育子女的人而言,會稍微好一點。」。 根據美國國家防止未成年懷孕運動的統計,將近有1/4的未成年懷孕者在2年內會再次懷孕,未成年懷孕生子將會大幅提高從高中輟學的機會,而且有將近一半的人需倚賴社會扶助。。由於未成年懷孕通常在前幾個月會密而不宣,將造成母親缺乏適當的孕期照顧及檢查,並可能對胎兒帶來危險的影響。決定未成年媽媽是否更可能在短時間內再度懷孕生子的因素有二:教育程度與是否因此結婚。如果未成年媽媽或她的父母的教育程度愈高,則再度懷孕的可能性愈低;但如果未成年媽媽因懷孕而結婚時,則可能性愈高。 對小孩 未成年的媽媽會影響嬰兒的心理社會發展,嬰兒比較容易在發育未完全成熟時出生,因此出生體重較輕,比較容易誘發其他長期的疾病。未成年媽媽的子女在智力、語言以及社會-情緒發展上遲緩的風險較高。未成年媽媽的子女出現發展障礙及行為問題的比例也有增加 。有研究推測,青少年媽媽可能比較少用觸碰、微笑或語言等方式表達對嬰兒的愛意,並提供刺激,或是較少覺察及接納嬰兒的需要。另一個研究指出,有較多社會支持的媽媽也比較不會對小孩生氣,也比較不會只用懲罰來對待小孩 也有研究注意到未成年媽媽的子女會有成績較差的情形,其中不少的程度會落後一個年級水準,標準測驗的分數較低,也有未能完成中學學業的程度。未成年媽媽的女兒以後也成為未成年媽媽的比例較高,未成年媽媽的兒子以後入獄的比例是其他男性的三倍。 醫療 未成年懷孕或未成年媽媽的母子健康是特別需要加以關心的問題。經統計,未成年懷孕而早產或是生下低體重兒的機會在全世界都較已成年的產婦要高。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鄉村醫院,年齡介於15至19歲的未成年媽媽比起在20至24歲始生育者更容易發生貧血、早產或是生下低體重兒。 研究指出,未成年懷孕者較不常接受孕期照護,就算有,通常也是到了懷孕後期的第6到9個月才會尋求幫助。一項由古特馬赫研究學會(Guttmacher Institute)作成的報告稱,1/3的未成年懷孕者所接受的孕期照護不足,而且比起較晚生育的婦女,她們的子女在孩提時期比較容易發生健康問題或是因病而需要住院治療。 若未成年懷孕者是美國的拉丁裔,由於此族群是在美國最少投保健康保險的族群,所以在接受健康照護時會遇到許多障礙。將能接受高品質孕期照護的年輕媽媽與沒有孕期照護的媽媽相比,前者所生的子女會健康許多。許多未成年媽媽的健康問題,是肇因於沒有機會接受適當的醫療照護。 許多未成年懷孕者因為飲食習慣不佳而身處營養不良的風險當中,例如青少年常會節食減肥、不吃肉類、追求時下流行的飲食、吃零食或速食。在開發中國家,未成年懷孕者的孕期營養不均衡是應該被更重視的問題。每年估計有7000名的未成年少女因懷孕的併發症而過世。年輕媽媽與其子女也暴露在接觸HIV的高風險下。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15至19歲就懷孕的女性比起到20至24歲才懷孕的女性,前者因懷孕而死亡的風險程度高出2倍;若是早在10至14歲就懷孕時,死亡的風險更是高達5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等地,非法墮胎對未成年懷孕者也造成了許多危險。 15歲以下的未成年懷孕者於生產時因其骨盆尚未發育完整,將導致難產並提高發生分娩併發症的機率。在已開發國家,對於難產正常可以剖宮產方式處理,但在開發中國家則可能沒有相關的醫療人員及設備,而導致母親發生子癇前症、生產性瘻管,甚至胎兒或母親死亡。不過對於15歲以上的未成年懷孕者,年齡本身並非危險因子,無法順產較可歸因是社會經濟而非生理因素。 文化 在有女性早婚傳統且被鼓勵盡早生育的社會未成年懷孕的比例較高。舉例來說,薩哈拉以南的國家將未成年懷孕視為一種祝福,因為那證明年輕女性擁有生育力。在未成年婚姻普遍的國家,未成年懷孕的比例自然也較高。而在印度次大陸地區,傳統部落社會的未成年結婚及懷孕情形較都市地區常見。未成年懷孕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從父母、學校或其他管道獲得安全性行為的知識,許多青少女也未被教導如何避孕,以及當她們在心理、生理或避孕措拖還沒準備好前,應該如何拒絕同儕無理的性要求。許多未成年懷孕者甚至對於性行為的本質毫無認識 金錢也是會影響是否決定懷孕生子。在孩童很早就會被安排去工作的國家,能夠賺到錢這件事提供了他們願意多生子女的經濟上誘因。 在未成年婚姻比較少見的社會(例如許多已發展國家中),太早發生第一次性行為,以及未避孕(或是未每次避孕、不正確的避孕與採用高失敗率避孕的方式)則可能是未成年懷孕的主因。大多數發生在已發展國家的未成年懷孕似乎多是出於意外。許多西方國家已經將性教育納為教學的一環,主要目的是希望減少未預期懷孕及防治性病;而未成年生子比例較低的國家則是在接受青少年也會有性需求、性關係的前提下,提供有關性行為的全面且性別平等的相關資訊。 其他家庭成員 未成年懷孕及未成年就成為媽媽會影響弟弟及妹妹。有研究發現未成年媽媽的妹妹比較不會強調教育及有工作的重要性,比較會接受在較年輕時有性行為、成為人母以及結婚。弟弟也有類似的問題,比較會容許非婚生子女或是早早成為人父,也比較容易有高風險行為。若未成年媽媽的妹妹幫助照顧小孩,其自身未成年懷孕的風險也會提高。家中的姊妹們若有一個姊姊有了小孩,其父母容許其他女孩有小孩的可能性也會提高。若家中有姊姊在未成年時成為媽媽,妹妹未成年懷孕的可能性從1/5上昇到2/5。 性行為 有論文針對四十五個國家進行調查,其中20歲至24歲男性中,大部份的第一次性行為是在20歲生日之前。西方已開發國家男性的第一次性行為要比未開發國家或是文化上較保守國家(例如次撒哈拉非洲以及亞洲一些地方)的男性要來的早。 在2005年愷撒家庭基金會針對美國青少年的研究中,受訪的青少年中.,有29%會面臨需要有性行為的壓力,在有活躍性行為的青少年中,有33%認為 "所處的關係中,往性行為上進展的速度太快了",有24%曾經 "在其實不情願的情形下發生了性行為"。許多調查指出同儕壓力是促使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原因之一。青少年性活動的增加,其影響是未成年懷孕及性感染疾病的增加。 藥物及酒精的影響 戒毒及戒酒有可能促使意外的性行為發生。但不確定是青少年因為直接受藥物影響而想要嘗試高風險的性行為,或是因為有施用藥物習慣的青少年本來就比較熱衷於性行為。二者統計相關不表示有因果關係。和未成年懷孕的關係最明顯的藥物有酒精、大麻、MDMA及安非他命類藥物。和未成年懷孕的關係最不明顯的藥物為鴉片類藥物,例如海洛因、嗎啡及可待因酮,這類藥物的主要效果之一是降低性衝動,青少年鴉片使用者懷孕比例比未使用的青少年要低,也比使用酒精、MDMA、大麻及安非他命的青少年要低。 早熟 早熟的少女比較可能在年齡更小的時候就發生性行為,並將自己置於更高的未成年懷孕風險中。 缺乏避孕知識或方法 未成年青少女可能缺乏對常見避孕方法的知識或是取得途徑,因為她們可能會感到尷尬或害怕而無法接觸這些資訊。設法為未成年青少女避孕對臨床醫師而言是莫大的挑戰,1998年英國政府立下了在2010年前要將18歲以下青少女懷孕的比例降低一半的目標,且設立了「青少女懷孕行動計畫」(TPS)以達成此目標,然而青少女懷孕比例雖曾下降,但在2007年又微幅上升至41.7‰。青少女經常認為避孕就是服用「事後藥」或是使用保險套,對於其他的避孕方式了解甚少;而且會強烈的受到從她們的朋友或是媒體處所獲得的錯誤、轉述的避孕方法所影響。特別難以克服的是對於避孕方法的偏見,女性會過度擔心服藥會有副作用,例如體重增加以及長粉刺等。這通常會讓女性不想服藥,許多人每個月會少服3次以上,而在青少女群體當中數字可能會更高。在重新開始服藥時,避免為人所知、藥物的交互作用及難以取得長期處方等因素都會導致避孕失敗 在美國,根據2002年家庭數成長普查報告,有性行為而希望避孕的青少女跟年齡較大的女性相比,前者較不會真的採取避孕手段(據統計15至19歲的青少女中有18%未避孕,但15至44歲的青少女及女性中則只有10.7%)。超過80%的未成年懷孕都是意外懷孕 超過半數的意外懷孕肇因於未避孕,其餘大多數則是因未持續或不正確的避孕。依據1996年間由「Seventeen」這本雜誌所進行的調查,有性經驗的年輕女性中,有23%的人承認曾經與未戴保險套的男性發生無防護的性行為;另一本雜誌「PARADE」在隔年所作的調查則顯示有70%的少女承認羞於購買避孕藥物或是向醫師諮詢。 在美國,「全國青少年健康縱向研究」在1995年訪談了1027位介於7至12年級的少女,以比較白種人、黑人及西班牙裔少女在從事性行為時會避孕的比例高低。結果有36.2%的西班牙裔少女表示她們從未避孕,高於黑人少女的23.3%以及17%的白種人少女。 在一項於2012年進行的研究中,曾經訪談了超過1000名的女性,以試圖找出女性未避孕的原因。統計結果後,幾乎有半數接受訪談的女性在3個月內曾經從事不安全性行為。她們提出了3個未避孕的主要因素:取得避孕方式有困難(最常見的因素)、一時興起以及誤認「這樣不會懷孕」。 在另一個由古特馬赫研究學會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從比較的角度發現美國的未成年懷孕比例與一般人初始可能會做的假設類似。研究結果認為:「既然瑞典、法國、加拿大、英國及美國人開始性行為的年齡和程度都很近似,則美國的高未成年懷孕比例主要可應可歸咎於從事性行為的青少女較少使用避孕方法,或是使用比較可能失敗的避孕方法。」因此,富裕國家間未成年懷孕比例的差異大部分可追溯到與避孕方式有關的議題上。而另一份報告顯示,尋求墮胎的英國青少女中,有避孕的比例大致與成年女性相同。 在其他的案例中,只單純的採用避孕措施已被證明並不足夠。沒有性經驗的青少年可能不正確的使用保險套、忘記服用避孕藥,或是沒有使用之前選擇的避孕方式。青少年的避孕失敗率比成人要高,尤其是經濟狀況不佳者對於會忘記服用避孕藥或無法持續使用隔絕精液方式避孕的女性,採用一次可持續數個月或數年避孕效果的長效性避孕方式,例如宮內節育器、植入性避孕藥管、注射型避孕針劑(醋酸甲羥孕酮、複合藥物注射)是更為有效的方式。 根據2004年出版的女性健康百科記載,目前已開始透過家庭計畫服務及學校健康教育(例如HIV防治)持續更努力的提供避孕方式給青少年。 性虐待 南非的研究指出11–20%懷孕的少女是因為被強暴而懷孕,而60%未成年的媽媽在其懷孕前也有過非自願的性行為。女性若在15歲之前有第一次性經驗,其中主要都是非自願的。Guttmacher機構發現在15歲以前發生性行為的女性,有60%是被男性強迫下發生的,而男性平均比她大六歲。未成年的爸爸中有五分之一承認他們曾經強迫女性和他發生性行為。 多項研究指出,工業化國家中,兒童期的性虐待和未成年懷孕之間有強烈的相關性。未成年懷孕的女性中,有70%曾在兒童時被猥褻,相反的,沒有在未成年時懷孕的女性中,只有25%曾在兒童時被猥褻。 在有些國家裡,(未成年的)青少年和成人之間進行的性行為,在法律上不算是雙方同意的,因為青少年還不成熟,在是否要進行性行為的事上無法作出明智的決定。在這些國家,和青少年發生性行為視為法定強姦。相反的,在一些歐洲國家,只要青少年到達最低合法性同意年齡,他就可以和成人合法的發生性行為,因為 一般而言(不過仍有一些限制)到達最低合法性同意年齡表示已足夠成熟,有同意和其他也到達最低合法性同意年齡的人發生性行為的能力。因此法定強姦的定義就限制為與低於最低合法性同意年齡的人發生性行為。法定強姦的構成要素依司法管轄區而異。 約會暴力 研究指出青少年女性在受孕時常常是處在虐待的關係中,研究也指出知道懷孕一事往往會加劇男友的暴力或是控制行為。18歲以下的女性被孩子父親毆打的比例是18歲以上女性的二倍。英國研究指出在未成年時懷孕的女性中,有70%有經歷到青少年家庭暴力。美國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華盛頓州的研究發現70%的未成年媽媽曾被其男友毆打、51%有遇到試圖破壞生育控制的情形、21%有遇到其學業或工作被破壞的情形。 在一個針對379個懷孕或是已為人母的少女、及95個還沒有小孩的少女的研究中,其中11歲至15歲的少女中有62%正受到伴侶的家庭暴力,16歲至19歲的少女則有56%有此情形。而且有51%的少女表示其男友至少有一次試圖破壞其節育計劃。 政治 一些政治家譴責未婚青少年的懷孕是燒納稅人的錢,因為母親和孩子從政府獲得福利支付。
新井耕吉郎 生平 新井耕吉郎於1926年(大正15年)來到台灣,於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平鎮茶業試驗支所擔任助手,並在昭和5年(1930年)升任技手。1936年,帶著全家人,在南投日月潭協助成立魚池紅茶試驗支所,開始種植錫蘭紅茶,以人力墾荒71公頃,並建造全台唯一的錫蘭式紅茶廠~「持木製茶廠」。當然,這其中有個歷史背景,由於當時進入二戰時期,日本為了反制不同陣營的英國掌控全球紅茶市場,因此選在台灣試種、培育紅茶,之後便輔導多家民間會社推植紅茶近千公頃;1939年達到鼎盛期,魚池茶區達三千公頃,占台灣外銷紅茶產量達93%。 1941年,新井技師升為支所長(1941年3月-1945年12月),在魚池鄉建立了錫蘭式紅茶廠,推廣紅茶種植。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台灣由國民政府接收。新井耕吉郎將紅茶試驗所研究和製作技術,全盤移交給國民政府的技術人員,由陳為禎擔任支所長。來台將近20年的新井耕吉郎,因為對台灣有深厚的情感,決定不接受遣返留在台灣,擔任技師,繼續幫助台灣紅茶的種植。 1946年,新井耕吉郎因為瘧疾,在台灣去世,年42。遺體在日月潭的紅茶改良場現址火化;而他的女兒新井玲子帶著父親的骨灰要回到日本,竟在途中輪船發生船難,玲子倖免於難可是耕吉郎的骨灰卻因而沈入海中。 家族 新井一生奉獻給台灣 家人也幾乎全部命喪台灣 新井耕吉郎一身奉獻給台灣的紅茶,不僅他個人鞠躬盡瘁,全家在台打拚這段期間,也因為環境惡劣,新井的妻子也是在台灣過世的,新井耕吉郎的長子,因肺炎,在台灣過世。兩個兒子分別在十五歲、一歲夭折。 他的獨生女新井鈴子(1929-2006)十八歲時離台回到日本,丈夫名為櫻井清一。 外孫櫻井克義 紀念 1949年,紅茶試驗支所的員工,為了感念他的貢獻,在茶園為他建立了紀念碑,尊他為台灣紅茶產業鼻祖和紅茶發跡地貓囒山守護神,員工都會定期去祭拜他。 1951年,台灣紅茶成功外銷,為台灣賺取許多外匯,也改善了魚池鄉農民的生活。 2007年11月,奇美實業董事長(創辦人)許文龍有一次到日月潭旅遊時,偶然之間得知新井的偉大事蹟後深受感動,捐款替他建立塑像,以感念他對台灣的貢獻。因此特別製作了四尊銅像,一尊存放在奇美博物館,一尊贈予茶改場魚池分場,一尊置於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一尊就是現在矗立在新井的故鄉群馬縣。 但其實,新井耕吉郎對台灣的貢獻,在此之前,幾乎有一甲子的時間並未傳回日本,原因是新井的女兒玲子離台返日後便成婚,而婚後也很少提及父親在台的事蹟。一直到她去世,家族中無人知曉長輩在異鄉受敬情事。新井在台灣的貢獻為日人所知, 2008年1月,新井於魚池紅茶試驗支所的老同事竹下貝吉,元月中旬到日月潭進行懷舊之旅,緬懷當年日月潭種茶的時光時,赫然發現事隔逾一甲子,但魚池當地人居然還持續感念新井,並豎立紀念碑懷念他,帶來三張泛黃舊照片,使得在五月能完成塑像。竹下透過就讀過魚池小學的日籍女士高良惠美,方與新井玲子嫁入的櫻井一族取得聯繫。 後來,茶改場魚池分場舉行新井耕吉郎紀念銅像揭幕儀式時,便邀請到他的外孫櫻井克義來台觀禮,聽說,櫻井家族一行五人聽聞台灣人講述自己祖父故事,甚至有紀念園區、如神祇般被崇敬時,曾動容地說:「台灣人溫暖的心,讓我們好窩心。」而在這次接待台灣茶農的新井女婿、高齡已經86歲的櫻井清一也感動地說:「感謝眾多臺灣人民對新井所抱有的親切之情」。
歐洲美式足球聯盟 美式足球世界聯盟 歐洲美式足球聯盟最初成立時稱為美式足球世界聯盟。最初的美式足球世界聯盟是由國家美式足球聯盟所提供財力援助成立的,並且就像現在的歐洲美式足球聯盟一樣,是一個春季開發聯盟。剛開始,聯盟是由十支球隊各十場比賽:六支美國球隊,三支歐洲球隊,一支加拿大球隊。最後兩支從美式足球世界聯盟半準決季後賽中脫穎而出的球隊會在世界盃(World Bowl)中碰面。剛開始的兩場世界盃比賽,像超級盃一樣是在預先決定好的地點進行。剛開始的美式足球世界聯盟在美國並不受歡迎,只有在歐洲稍微比較受歡迎。每個賽季50場比賽中,總觀眾人數約在120萬至130萬之間,平均人數約為2萬人。美式足球世界聯盟於1993年賽季前暫緩運作。 NFL Europe 國家美式足球聯盟仍然喜歡這個春季開發聯盟的點子,在改造自己成為歐洲專屬聯盟後,於1995年再度營運,由三支本來就存在的歐洲球隊和三支位於阿姆斯特丹、杜塞道夫、愛丁堡的新球隊組成。 NFL Europa 2006年11月10日,NFL Europe正式更名為NFL Europa。新名稱意欲突出德國和荷蘭市場的重要性和創造更緊密連結。新商標和名稱維持住與美國的NFL國家美式足球聯盟之間的緊密關連性。
大觀發電廠大觀二廠 沿革 有鑑於日益劇增的尖峰電力負載,為解決台灣島內供電需求以及有效利用離峰時的剩餘電力,因此台電公司在1973年聘請了來自西德與瑞士二國共同擁有的LAMO顧問公司前來台灣,對尖峰電力進行綜合研究與比較分析。根據研究結果指出,興建明湖發電廠採取抽蓄水力發電,對避免尖峰電力系統之擴張及降低運轉所消耗之成本觀點而言,在技術上及經濟效益上均屬可行,而且也優於其他以火力發電為基礎作為尖峰電力的發電設備,因此台電公司隨即展開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廠之興建計畫。 1980年,台電公司所提出的構想獲得行政院核准,並於同年12月底正式與承包工程公司簽約開工興建,興建工程至1984年時,計畫四部發電機組中的第一部完成安裝,並在同年10月10日開始第一部機組的試運轉作業。 1985年8月,明湖抽蓄式水力發電廠整體興建工程正式完工,總施工費用約為新台幣300億元,其地下廠房也是當時亞洲地區最大的地下發電廠房。同年9月正式投入營運,而投入商業運轉(商轉)後的明湖抽蓄式水力發電廠隨即併入鄰近的大觀發電廠旗下,由大觀發電廠進行營運與管理事宜,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廠也因此改名為「大觀發電廠大觀二廠」。 興建計畫 計畫將上池(日月潭之湖水)作為頭水,在水社附近、日月潭環潭公路東側興建兩座進水口,經由直徑7公尺、兩條長度2,380公尺及2,350公尺的頭水隧道,分別引入水里溪上游山壁內的地下化廠房中進行發電,其中上池與下池(明湖水庫)之間落差(水頭高度)達到309.7公尺,發電後尾水排入至明湖水庫。發電後的開關場及控制大樓則設於水里溪右岸鞍部。 抽蓄水力發電的運作原理,當水輪機正轉時可帶動發電機進行發電,反轉時則可將下池的水抽回至上池儲留。在大觀二廠投入營運後,白天發電時,因日月潭的水位下降0.8公尺,明湖水庫的水位上升20公尺,匯流上游水里溪之溪水而形成一座湖泊。
金關丈夫 生平 由於金關丈夫雙親皆為衛理公會信徒,故幼年即受洗為基督徒。明治43年(1910年)4月,金關丈夫13歲即進入儒學教育著名的藩校「閒谷黌」岡山分黌就讀。1919年7月,自第三高等學校畢業,同年9月進入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就讀,1923年畢業後擔任該校解剖學教室的助手。 大正13年(1924年)1月,受足立文太郎教授的指引,金關開始研究人類學,同時受教於清野謙次教授學習病理學,及濱田耕作教授帶領下接觸考古學。同年3月,與新潟縣小野鈴藏的四女みどり結婚,並在岳父的指導下學習古美術鑑賞。 大正14年(1925年)升為助教授,主講骨學,之後也於大谷大學、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授課。昭和4年(1929年)1月,進行琉球人掌紋調查及人骨採集的研究,昭和5年(1930年)9月,以《琉球人的人類學研究》取得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昭和8年(1933年)4月,金關丈夫與三宅宗悅一同前往遼東半島,參加東亞考古會的「關東州羊頭漥發掘調查」。昭和9年(1934年)9月,受命為台北醫專解剖學與人類學的海外研究學者,由臺灣出發前往法國南部的馬賽港。 昭和11年(1936年)3月任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解剖學教授,與森於菟教授(日本文豪森鷗外之長子)共同負責該校醫學院的籌設工作。同時也從事人類學、考古學、民俗學的研究,曾多次進行史前遺跡發掘與原住民體質調查。1941年參與創辦《民俗台灣》月刊,又以「林熊生」為筆名,發表偵探小說《船中的殺人》、《龍山寺的曹老人》。 昭和17年(1942年)1月,與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國分直一一同進行台南州大湖遺跡的發掘調查。昭和18年(1943年)8月,與國分直一進行台中州營埔遺跡發掘。昭和18年(1943年)12月,於萬華有明町發掘貝塚。 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留用為台灣大學教授,1948年5月,與國分直一進行小琉球漁民的體質調查及考古調查。1949年,受228事件的影響,返回日本。任教於九州大學、鳥取大學、帝塚山學院大學等。1979年與國分直一合著《台灣考古誌》。 昭和54年(1979年)3月,自帝塚山大學退休,後於天理市岩室町的自宅整理個人著作。昭和58年(1983年)年2月27日早上,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仙游縣君 仙遊縣君任氏,中國北宋時期皇族女性,為濮安懿王趙允讓妾室夫人,趙宗袞、宋英宗趙曙、趙宗愈、趙宗楚、趙宗祐及建安郡主生母。 明道元年(1032年)正月三日,趙曙出生於宣平坊第。趙允讓夢見兩龍與太陽並隨,一龍對趙允讓說:「吾非王所能有也。」據說趙曙出生,赤光滿室,或見黃龍游光中。 宋英宗繼位時,仙遊縣君已經去世。治平元年(1064年),韓琦、歐陽修等奏請尊禮濮安懿王及譙國太夫人王氏、襄國太夫人韓氏、仙遊縣君任氏,引起與司馬光、呂誨、范純仁、呂大防等台諫大臣的濮議之爭。最終,治平三年(1066年),由於宋英宗強烈意願,使曹太后認可尊濮安懿王為濮安懿皇,譙國太夫人王氏、襄國太夫人韓氏、仙遊縣君任氏並稱后。立濮王與仙遊縣君園陵。但是,仙遊縣君、趙允讓都沒有獲得明確的帝后尊號,隨著英宗的去世,事情不了了之。元豐二年(1079年),宋神宗下詔以濮安懿王三夫人可並稱王夫人。 元豐三年,王夫人任氏之弟皇城使昌州刺史任澤陞遷嘉州刺史,侄子四人並特轉一官。 元豐六年,任氏的兄長任守政封資州防禦使、任守沂封昭州防禦使。其母張氏封為遂國夫人、弟弟任澤封崇信軍節度使。
威廉·亨利·豪威爾 威廉·亨利·豪威爾(英語:William Henry Howell;1860年2月20日-1945年2月6日),美國生理學家、醫師、法學博士(LL.D.)、自然科學博士,為第一位使用肝素作為抗凝血劑的人。 豪威爾生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1878年在巴爾的摩市立學院高中畢業,之後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並於1881年取得學位。在1893年回到該校升任教授前,他曾先後任教於密西根大學與哈佛大學。1899年到1901年間,他更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院長。 豪威爾博士的期刊論文見諸於倫敦生理學期刊、皇家學會報告、約翰·霍普金斯生物學研究、型態學期刊、實驗醫學雜誌。他在1898年後擔任美國生理學期刊的副主編,1905年與1913(第五版)的生理學課本均由他所撰寫。 肝素的單位也被稱為豪威爾單位(可在攝氏零度下維持 1 毫升的貓血24小時不凝固,約為0.002 毫克),但並不清楚制訂的過程是否與威廉·亨利·豪威爾有關。
最終幻想系列 遊戲 Final Fantasy系列首作於1987年12月18日在日本首發。之後的作品以遞增編號的方式命名,但情節則與前作無關;是故編號指作品數而非後傳數。許多Final Fantasy遊戲在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市場本地化,2000年代末期開始有作品中文化;系列在電子遊戲機、個人電腦(PC)和行動電話平台皆發行過作品。未來的作品將於面向第七和第八世代遊戲機平台;《Final Fantasy XV》於2016年發行。在2018年9月時,系列除從《Final Fantasy》到《Final Fantasy XV》的本傳作品外,還有諸多已發行或確認開發的後傳與衍生作品。大多數老作品已於多個平台重製或再發行。 重製、續作與衍生產品 Final Fantasy有很多衍生作品和衍生系列。其中一些實際上並非Final Fantasy遊戲,但在北美發行時更名為「Final Fantasy」,如復活邪神系列首作在北美更名為《Final Fantasy傳奇》,兩部續作亦以《Final Fantasy傳奇II》和《Final Fantasy傳奇III》為題。聖劍傳說系列首作以《聖劍傳說 ~Final Fantasy外傳~》為題在日本發行,同時美版名稱也為「Final Fantasy冒險」;但此系列之後的作品都不再冠以「Final Fantasy」之名,美版遊戲則皆以「瑪娜」為題。《Final Fantasy 神秘歷險》是特別為美國玩家開發的遊戲;戰略RPG《Final Fantasy戰略版》中能發現多處系列參照與主題。衍生作品陸行鳥系列、Final Fantasy水晶編年史系列和王國之心系列亦包含多種Final Fantasy元素。 Final Fantasy系列的首款後傳遊戲《Final Fantasy X-2》於2003年發行。在2009年發行的PlayStation Portable平台格鬥遊戲《Final Fantasy 紛爭》中,使用了前十部本傳的英雄和反派,其續作《Final Fantasy 紛爭012》於2011年發行。其他衍生作品採用了子系列形式,即「Final Fantasy VII補完計劃」、「伊瓦莉斯聯盟」和「新的水晶故事 Final Fantasy」。《Final Fantasy IV》的後傳《Final Fantasy IV The After -月之歸還-》最初於2008年在日本發布行動平台版,2009年在北美、歐洲和日本WiiWare平台發布強化移植版。《Final Fantasy XIII》的後傳《Final Fantasy XIII-2》於2011年發行日版,之後於2012年發行北美、繁體中文及歐洲版。第二部後傳《雷光歸來 Final Fantasy XIII》於2013年11月在日本和台灣發行,2014年2月在美歐市場發行。 其他媒體 一些電子遊戲有改編或衍生漫畫、小說發行,最早的作品為1989年的小說版《Final Fantasy II》,1992年《Final Fantasy III》又被改編為漫畫。從2000年起,非電子遊戲改編及衍生品數量開始增加。《Final Fantasy:夢境實錄》被改編為漫畫,《Final Fantasy XI》有了同設定小說和漫畫。此外亦有以《Final Fantasy VII》世界觀為基礎的中篇小說發行,《終極幻想世界》在動畫完結後,部分情節以小說和漫畫形式延續。 《Final Fantasy戰略版Advance》和《終極幻想世界》還被改編為廣播劇。 共通元素 儘管大多數Final Fantasy作品間互相獨立,但許多遊戲性元素在系列中重複出現。系列作品中有一些反覆出現的名稱,其靈感多源自不同文化歷史、語言和神話,如亞洲、歐洲和中東文化。例如,武器名王者之劍、正宗——分別源自亞瑟王傳說和日本刀匠正宗——以及魔法名神聖、隕石和創世等。從《Final Fantasy IV》起,本傳標識改為了現在的風格,即相同字型的標題名加日本美術家天野喜孝設計的標題插圖。標題插圖和作品情節有關,多描繪情節中的角色或物品。前三部遊戲後來的重製版也以此類標識替換原標識。 情節與主題 在許多Final Fantasy遊戲中,中心衝突圍繞著角色一行與邪惡——有時為古代人——之爭而展開,其中反派角色會控制遊戲世界。遊戲情節時常涉及反抗的主權國,而主人公會加入參與反抗。英雄們往往命定要去打敗邪惡,而反派惡行直接導致在他們在特定場合相遇。系列作品的另一基本要素是存在兩個反派;頭號反派並非總能一眼看出,同樣,先出現的反派實際只是聽命於其他角色或實體。在遊戲開頭引出的主要對手並不總是最終敵人,在決戰跡象顯示前,角色必須繼續展開探索。 系列情節頻繁突出角色的內心鬥爭、情感和悲劇,主劇情通常淡化為背景,焦點則轉移到他們的個人經歷上。遊戲還探索從愛情到敵對的角色關係。其他推動劇情的常見情境還有失憶、英雄因邪惡力量墮落、錯認身份以及自我犧牲。道具魔法球和水晶也數次在系列中出現,它們往往和遊戲情節主題有關。水晶經常在世界創造中起核心作用,在多數Final Fantasy遊戲中,水晶和魔法球維繫著星球生命力。水晶爭奪就此推動著劇情主要矛盾。同勇者、反派及道具有關的四元素說也是系列中反覆出現的主題。其它共通劇情和設定還有蓋亞假說、天啟,以及先進技術同自然的衝突等。 角色 角色名稱是系列另一個例行主題。自《Final Fantasy II》發行以來,包括之後首作《Final Fantasy》的重製版在內,名為希德的角色就以不同的形式登場——包括非玩家協助者、隊員和反派。雖然各作品中希德的外貌與個性都不同,但一般都同遊戲中的飛空艇有聯繫。比格斯和威奇也在多部作品中以小角色或喜劇穿插的形式登場,其靈感源於《星際大戰》的兩個同名角色。系列後期的作品加入了幾個女子氣的男性。陸行鳥和莫古利是系列作品中例行出現的生物。陸行鳥是大型但通常不能飛的鳥,一般用來當坐騎在世界地圖上移動,幾部遊戲中以騎陸行鳥的方式表示長途旅行。莫古利則是白色如泰迪熊般肥大的生物,並長有一根觸角。他們在遊戲中能力不同,如擔任信差、武器鍛造師、隊友與遊戲儲存者。陸行鳥和莫古利出現時通常伴有專用主題曲,曲目在不同作品中都有所改編。 玩法 在Final Fantasy遊戲中,玩家通過給一行角色下達指令來發展遊戲劇情,如探索遊戲世界與擊敗對手。敵人一般會在探險中隨機遇到,但這一傾向在《Final Fantasy XI》和《Final Fantasy XII》中改變。在交戰時,玩家通過選單制介面給角色下達戰鬥指令——如「戰鬥」「魔法」和「道具」。縱觀整個系列,遊戲使用過不同的戰鬥系統。在《Final Fantasy XI》之前,戰鬥皆以回合制形式進行,主人公與敵人顯示在戰鬥畫面兩側。《Final Fantasy IV》引入了「即時戰鬥」(ATB)系統,即在回合制本質上加入不間斷計時系統。伊藤裕之設計的這一系統為戰鬥增添了興奮與緊張感,玩家需要在敵人攻擊之前行動,該系統一直沿用直至《Final Fantasy X》的「條件回合制」(亦稱「計算時間戰鬥」,皆縮寫CTB)系統;該新系統在系列最初的回合制的基礎上,新增了一些供玩家挑戰細微變動。《Final Fantasy XI》改編了即時戰鬥系統,玩家可通過指令的下達方式讓角色連續行動。《Final Fantasy XII》以「即時次元戰鬥」系統延續了該遊戲玩法。 如同大多數RPG,Final Fantasy作品使用經驗值等級系統提升角色能力,經驗值可以通過擊殺敵人獲得。角色類型(class),或者說可讓角色使用獨特能力的職業(job),是另一個反覆出現的話題。角色職業系統自在首部遊戲登場以來,便在各部作品中以不同方式出現。一些作品中,角色只有和故事情節有關的固定職業;而另一些遊戲則使用動態職業系統,角色的類型可以變動,即玩家可以從多個類型中選擇其一,並可在遊戲中隨時變更。儘管該系統在很多遊戲中大量應用,但在支撐角色方面,這種易變系統的開始不再常用——角色仍然維持原型,但能習得類型之外的技能。 魔法是系列中另一個共通RPG元素。雖然每作中角色獲得魔法的方式不盡相同,但多常按照色彩分類:「白魔法」主要用於支援團隊;「黑魔法」主要用來傷害敵人;「赤魔法」是黑白魔法的結合;「青魔法」可以模仿敵人的攻擊;「綠魔法」主要用於影響敵友雙方的戰鬥狀態。其他間或出現的魔法類型還有:主要和時間、空間與重力相關的「時魔法」,以及可以在戰鬥中召喚傳說生物協助的「召喚魔法」。召喚魔法首度出現於《Final Fantasy III》,召喚生物通常稱作「幻獸」,其靈感源自阿拉伯、印度、挪威和希臘神話。 系列貫穿出現了不同的交通手段。最常見的有用來長途旅行的飛空艇,以及短途旅行的陸行鳥;其他交通方式還有海行船和陸行船等。從《Final Fantasy VII》起,還出現了現代和未來設計的交通工具。 發端 史克威爾於1980年代中期進入日本電子遊戲產業,並為FC磁碟機製作簡單RPG、競速遊戲和平台遊戲。1987年,史克威爾設計師坂口博信選擇為卡匣型FC新創作一款奇幻角色扮演遊戲,並從當時暢銷奇幻遊戲——艾尼克斯的《勇者鬥惡龍》、任天堂的《薩爾達傳說》和Origin Systems的創世紀系列——中汲取了靈感。雖然人們常稱公司當時面臨破產,但坂口解釋稱,遊戲是他個人在遊戲行業最後一擊,其標題「Final Fantasy」源自他當時的感受;如果遊戲銷量不佳,他將退出行業並回到大學。雖然他如此解釋,但出版物亦認為,該名稱源自公司對項目解決財政危機的希望。 遊戲確實逆轉了史克威爾衰落的命運,並發展為公司的旗艦品牌。在遊戲成功後,史克威爾立刻開發了第二部作品。因坂口認為《Final Fantasy》將成為獨立作品,故設計情節時未考慮後傳發展。開發者代之只延續了和前作相似的主題,而角色發展系統等遊戲性元素則徹底修改。這種手段在系列中貫穿;每部本傳Final Fantasy遊戲都使用新設定、新角色陣容,以及改進的戰鬥系統。對於這種每部作品重新加工遊戲系統的觀念,電子遊戲作家約翰·哈里斯認為,在史克威爾加入發行業前,日本Falcom的Dragon Slayer系列就已經使用了這種理念。公司定期發行新的本傳作品。然而《Final Fantasy XI》(2002)、《Final Fantasy XII》(2006)和《Final Fantasy XIII》(2009)之前的發行間隔遠超前作。從《Final Fantasy XIV》起,史克威爾稱其打算每一兩年發行一部Final Fantasy遊戲。這種變化仿照了決勝時刻、刺客教條和戰地風雲等西方遊戲開發圈,並維持愛好者的興趣。 設計 為製作初代《Final Fantasy》,坂口需要比以往史克威爾作品更大的製作團隊。他在試驗遊戲性理念的同時開始創作故事情節。當確定遊戲系統和遊戲世界大小後,坂口將劇情理念整合到現有資源中。而之後的續作則採用不同方法;先完成故事情節,並以此為中心創作遊戲。雖然大多數人認為作品間至少應有一定的公共元素,但設計師從沒有一致性限制。開發團隊力求為每部作品創作完全不同的新世界,並避免新遊戲太類似於前作。遊戲地點在開發先期概念化,並根據整體結構充實建築物等細節。 坂口擔任前五部遊戲總監並提供初期概念。他還從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吸取遊戲元素靈感;系列標誌元素飛空艇和陸行鳥的靈感分別來自《天空之城》和《風之谷》。坂口擔任後續遊戲的製作人,直至2001年離開史克威爾。北瀨佳範接任總監至《Final Fantasy VIII》,之後每部作品都有新總監。伊藤裕之設計了數個遊戲系統,其中包括《Final Fantasy V》的職業系統、《Final Fantasy VIII》的接合系統,以及《Final Fantasy IV》至《Final Fantasy IX》中即時戰鬥系統的理念。伊藤即時戰鬥系統的理念源自一級方程式賽車;在看到賽車彼此超越後,他認為若角色有各異的速度將會很有趣。伊藤還和北瀨共同擔任《Final Fantasy VI》總監。寺田憲史編寫前三部遊戲的劇本;北瀨從《Final Fantasy V》起接任劇本作者直至《Final Fantasy VII》。野島一成從《Final Fantasy VII》開始擔任系列主要劇本作者,直到2003年10月辭職;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Stellavista。野島部分或全部為《Final Fantasy VII》、《Final Fantasy VIII》、《Final Fantasy X》和《Final Fantasy X-2》編寫故事。他還擔任衍生系列王國之心的劇本作者。渡邊大佑合作編寫了《Final Fantasy X》和《Final Fantasy XII》的劇本,並擔任《Final Fantasy XIII》遊戲的主編劇。 藝術設計,包括角色和怪獸創作,在《Final Fantasy》至《Final Fantasy VI》中由日本美術家天野喜孝負責。天野還負責全部本傳的標識設計,並從《Final Fantasy VII》開始負責肖像插圖。因為天野的畫風不適合改編為3D圖形,野村哲也獲選接任天野的工作。他負責《Final Fantasy VII》到《Final Fantasy X》的美術設計,除《Final Fantasy IX》的角色設計由村瀨修功、板鼻利幸和長澤真負責。野村還擔任王國之心系列、Final Fantasy VII補完計劃和新的水晶故事 Final Fantasy的角色設計。其他設計者還有三原庸嘉與吉田明彥。三原擔任《Final Fantasy XI》的人物設計,吉田負責《Final Fantasy戰略版》、史克威爾製作遊戲《流浪者之歌》,以及《Final Fantasy XII》的角色設計。 圖形與技術 因圖形限制,FC上的第一作使用了子圖形在大地圖上代表領隊角色;戰鬥畫面則以側視角度,顯示更精細、完整版的角色。該慣例一直沿用,直至《Final Fantasy VI》的雙介面都為精細版本。FC的子圖形高為26像素,使用4色調色板。角色「健康」「疲勞」等不同狀態用6幀動畫表現。超級任天堂作品提升了圖形和效果,且音質比前作更高,但基本設計則同前作相似。超級任天堂的子圖形小2個像素,但是調色板更大且動畫幀數更高(11色和40幀)。隨著性能提升,設計師得以製作精細的畫面,並表達更多的情緒。首作即允許非玩家角色(NPC)與玩家互動,但他們多是靜態遊戲對象。從第二作起,史克威爾為NPC預置了對話路線,來營造幽默和戲劇事件等動態情節。 1995年,史克威爾為了將開發轉移到次世代遊戲機平台,採用視算科技的工作站創作3D圖形,展示了《Final Fantasy VI: 互動CG遊戲》此一試作版遊戲。因任天堂64的硬體也是與視算科技合力打造,故部分人士認為此舉暗示了任天堂64平台的Final Fantasy續作之開發;但1997年《Final Fantasy VII》發行於索尼的PlayStation平台。因為任天堂要求使用高速但昂貴且容量偏小的卡匣,並抵制對手系統所用讀取較慢但成本便宜且容量更大的光碟,故史克威爾選擇改變了與任天堂長期的合作關係。《Final Fantasy VII》引入了3D圖形並完全使用預渲染背景,因轉變為3D,能提供大容量的CD-ROM格式勝過卡匣格式。這還使得遊戲開發成本上升,創作部門人員增加,並開創系列3D化的先河。 從《Final Fantasy VII》起,系列開始使用更逼真的視覺效果。在《Final Fantasy VII》的全動態影像(FMV)過場中,背景播放視訊,同時多邊形角色疊加於頂層。儘管《Final Fantasy IX》回歸了系列早期遊戲的設計風格,但其依然保留前兩部遊戲的大多數圖形技術,甚至在一些方面小幅改進。《Final Fantasy X》於PlayStation 2平台發行,遊戲以更強大的硬體即時渲染圖形,使畫面比預渲染更為動態;遊戲使用全3D環境,而非3D角色模型在預渲染背景上移動。作品還是首部使用配音員的Final Fantasy遊戲,除了主要角色外,即使很多小角色也都有配音。這讓角色的反應,情感和發展都進入全新的深度層面。 在短暫的分歧後,使用PlayStation 2連線功能的MMORPG《Final Fantasy XI》發行。在PlayStation 2原版發行六個月後,遊戲移植於PC平台,在原版發行近四年後,遊戲還發行於日本Xbox 360平台。《Final Fantasy XI》是首部使用自由旋轉鏡頭的Final Fantasy遊戲。《Final Fantasy XII》於2006年在PlayStation 2平台發行,其只使用了有《Final Fantasy X》一半的多邊形,代之的是改進了紋理和明暗效果。遊戲還沿用了《Final Fantasy XI》的自由旋轉鏡頭。《Final Fantasy XIII》和《Final Fantasy XIV》皆透過史克威爾開發的中間件引擎水晶工具製作。 音樂 系列作品使用了多樣的音樂,但一些主題曲則反覆使用。大多數作品開場曲目稱作「序曲」,其從早期遊戲的簡單二聲部琶音逐步發展為近期作品的複雜旋律編曲。戰鬥勝利時通常會播放伴奏號角,該主題曲已成為系列的標誌性音樂之一。伴隨陸行鳥出現的基本主題曲在各作中以不同的音樂風格改編。首作中名為「開場曲」(有時作「Final Fantasy」)的曲目後來經常用作結束字幕配樂。儘管在多數角色驅動的作品使用了相同的主樂調,但主題音樂通常只保留給主角和反覆出現的情節元素。 植松伸夫擔任Final Fantasy系列的主音樂作曲者,直到2004年11月從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辭職。此外濱渦正志、崎元仁和仲野順也等亦曾為Final Fantasy作曲。植松可以在製作職員的少量指示下創作許多音樂。然而包括戰鬥和遊戲世界不同區域的探險在內,坂口要求曲目需符合特定的遊戲場景。當遊戲主要劇本完成,植松將開始依據故事、角色及有關原畫譜寫音樂。他先開始創作遊戲主題曲,之後依照主題曲風格創作其他曲目。植松為創作角色主題曲,會閱讀遊戲劇本決定角色個性。若不確信,他還會向編劇詢問更多場景細節。早期作品中普遍受制於技術;坂口有時要求植松只能以特定音符作曲;直到超級任天堂的《Final Fantasy IV》,植松才得以在音樂中加入更微妙的元素。 「FINAL FANTASY」系列並有舉行管樂巡迴演出「BRA★BRA FINAL FANTASY BRASS de BRAVO with Siena Wind Orchestra」,在2016年和2017年更來台演出。由栗田老師擔任指揮,並大手筆邀請到日本職業吹奏天團Siena Wind Orchestra來台演奏。 中文譯名 系列原名「Final Fantasy」在中國大陸和香港譯為「最終幻想」,台灣現多直接使用英文原文。香港和台灣曾用譯名「太空戰士」。 台灣遊戲雜誌《電視遊樂雜誌》在初代發行前將遊戲暫譯為「公主蒙難記」,不久即改譯「太空戰士」推出FF8的攻略,所以跟日本史克威爾談這件事情,提到攻略本中文名稱的時候,史克威爾雖然不同意,但考慮當時出版社告訴史克威爾,台灣玩家只知道「太空戰士」不知道「Final Fantasy」,所以史克威爾才同意在封面上打上「太空戰士」四個字,在系列首部中文遊戲《Final Fantasy XIII》發售時,製作人北瀨佳範稱,因為系列在日本和北美都使用相同的英語名稱,故並不打算另取中文名稱。雖然官方已宣布正式名稱,但當時台灣報紙媒體仍然普遍以「太空戰士」稱呼系列。對於「太空戰士」,官方表示此譯名與遊戲原名意義有別,而更為接受「最終幻想」的翻譯。大陸長期使用「最終幻想」這一民間譯名,2010年盛大網路宣布代理《Final Fantasy XIV》,標誌著「最終幻想」這一中文譯名提升為正式譯名。但在2017年官方授權出品的手機游戲《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台版仍然命名為《太空戰士15:新帝國》仍使用「太空戰士」做為遊戲名稱。而後田畑端製作總監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太空戰士 15:新帝國》是全世界同時推出是交給相關單位決定。推測負責的宣傳單位認為「太空戰士」這名字認知在當地比較普遍。但還是希望標記以「Final Fantasy」為正式名稱(無論是書籍或電視節目都是如此)。 評論反響 系列在圖像和音樂品質上獲評論稱讚。1996年《次世代》將其列為史上第17大遊戲系列,並高度稱讚其圖像、音樂與劇情。系列獲2006年Walk of Game的星章獎勵,是首個獲得星章的遊戲系列(其他獲獎者皆為單個遊戲而非系列)。WalkOfGame.com在評論中稱系列尋求完美並敢於冒險革新。GameFAQs於2006年舉辦了最佳電子遊戲系列競賽,Final Fantasy位次薩爾達傳說系列獲得亞軍。在2008年遊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公眾民意調查中,Final Fantasy獲選成為最佳遊戲系列,同時五部作品入選「史上最偉大遊戲」。 許多Final Fantasy遊戲入選過各種最佳遊戲列表。一些遊戲登上多個IGN「最佳遊戲」榜單。系列有11款遊戲入選《Fami通》2006年的「史上100大最喜愛的遊戲」榜單,包括冠亞軍《Final Fantasy X》和《Final Fantasy VII》在內,有四部遊戲進入前十。系列獲得《金氏世界紀錄玩家版2008》的七項金氏世界紀錄,其中如「最多遊戲的RPG系列」(13部本傳、7部強化作品,以及32部衍生作品)、「最長開發周期」(《Final Fantasy XII》製作時間為5年)以及「單日內銷售最快的遊戲機RPG」(《Final Fantasy X》)。在《玩家版2009年版》的50款最佳遊戲機遊戲中,系列有兩部遊戲入選,分別為第八的《Final Fantasy XII》和第二十的《Final Fantasy VII》。 系列也收到一些批評。IGN評論稱,遊戲使用選單戰鬥系統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大缺點,這是「為什麼他們不接觸系列的重要原因」。網站還嚴厲批評系列戰鬥系統採用隨機遇敵方式。IGN又稱,將系列電影與動畫化的各種嘗試,若非失敗平庸,即不達遊戲之水準。《Edge》在2007年批評稱,有大量不如前作的系列相關分支作品,它們的標題掛著「Final Fantasy」之名。評論還稱,隨著坂口博信的離開,系列或有逐漸陳腐之危。 一些Final Fantasy作品獲得額外關注;它們獲得的正負面評價皆有。《Final Fantasy VII》獲列《GamePro》「史上最佳26個RPG」之榜首,並成為GameFAQs 2004和2005年讀者票選的「史上最佳遊戲」。儘管《Final Fantasy VII》很成功,但有時也有批評聲稱,遊戲獲得評價過高。遊戲登上GameSpy 2003年「史上被高估遊戲榜單」的第七位,而IGN上面也存在兩種不同的評論聲。《地獄犬的輓歌 -Final Fantasy VII-》發行首周出貨39.2萬,但評論得分則遠低於其他Final Fantasy遊戲。《Fami通》在遊戲發行之後才發布評論,這種推延、負面的評論暗示雜誌和史克威爾艾尼克斯間存在爭議。儘管《Final Fantasy:夢境實錄》在視覺效果獲得稱讚,但劇情卻受到批評,電影亦被視為商業失敗。GameCube的《Final Fantasy水晶編年史》總體獲正面評分,但評論者稱其用Game Boy Advance當控制器乃一大缺點。因初版《Final Fantasy XIV》主要獲得負面評價,前總裁和田洋一在東京的一場官方新聞發布會上正式道歉,稱遊戲所獲評價是對品牌的「極大損害」。 影響 Final Fantasy系列——以及系列中的某些作品——開創推廣許多當下遊戲機RPG廣泛使用的要素。評論通常認為,系列首作是最具影響力的早期遊戲機RPG之一,並在此類遊戲的確立與推廣中扮演重要角色。《勇者鬥惡龍》使用第一人稱視角,單對單與怪物戰鬥;而《Final Fantasy》則引入常用的側面鏡頭,一組玩家角色對一組敵方怪物的戰鬥方式。系列引入早期的升級轉職系統,以及船、獨木舟、飛空艇等多樣的交通方式。系列還引入熟練度系統,該系統之後被《復活邪神》、《冒險奇譚》和《上古卷軸》等角色扮演遊戲系列使用。《Final Fantasy III》引入職業系統,玩家可隨時通過遊戲的角色成長引擎轉換角色職業,並可習得高級新職業和聯合職業技能。因《Final Fantasy IV》故事的戲劇性,著重強調角色的發展與人際關係,故媒體將作品視為RPG遊戲注重撰寫劇本的標竿。《Final Fantasy VII》被視作系列在產業中影響最大的作品,並讓電子RPG遊戲在北美獲得對大眾市場的吸引力。 Final Fantasy系列一定程度影響著史克威爾的商業活動。電影《Final Fantasy:夢境實錄》的商業失敗讓艾尼克斯在與史克威爾的合併議案中猶豫不決。1996年史克威爾發表將在索尼PlayStation平台推出獨占的Final Fantasy遊戲,隔年作品上市後也一定程度幫助PS遊戲機取得了同世代機種中最大的市占率,這間接導致艾尼克斯隨後的勇者鬥惡龍續作選擇了硬體銷量最高的PS平台,史克威爾此次決斷無疑是放棄了其與任天堂長久的合作關係;Final Fantasy遊戲隨後七年未在任天堂遊戲機平台——特別是任天堂64——發行。評論認為,像Final Fantasy和勇者鬥惡龍這種強力第三方作品,離開任天堂64轉而登陸索尼PlayStation,是PlayStation在兩個平台中更為成功的因素之一。2001年,使用光碟媒體的任天堂GameCube發行,這引起史克威爾的注意。為了給該系統製作遊戲,史克威爾建立空殼公司The Game Designers Studio並發行《Final Fantasy水晶編年史》,該作品後來發展為獨立系列。《Final Fantasy XI》不能線上取消訂閱促使美國伊利諾斯州立法,要求線上遊戲服務商必須為州民提供訂閱取消方式。 隨著Final Fantasy的普及,系列元素出現在動畫、連續劇和網路漫畫等各類流行文化中。系列音樂流入文化的各方各面。《Final Fantasy IV》的《愛之主題曲》選入日本學齡兒童課程,並曾由管弦和金屬樂團演奏。2003年,植松伸夫加入黑魔導士——一個獨立於史克威爾,改編Final Fantasy樂曲的搖滾樂團。2004年夏季奧運會花樣游泳女子雙人組銅牌得主艾莉森·巴托斯克和安娜·科茲洛娃的在常規賽中的伴奏音樂來自《Final Fantasy VIII》。許多作品都會發行官方原聲音樂。系列也發行了許多相關書籍,其中多為提供更深入的遊戲資訊與遊玩攻略。在日本,官方發行的系列書籍合稱為Ultimania。
杰西·簡 早年 潔西·珍年幼時在位於美國中西部不同的軍事基地生活過。她曾經接受大量舞蹈訓練,並且在其位於羅斯希爾的高中母校擔任過競技啦啦隊代表隊。其後,她畢業於摩爾的高中。 生涯 當潔西·珍看過泰拉·派翠克撰寫的文章後,得知她是在色情片製作公司數位遊樂場工作的。其後,她與數位遊樂場取得聯繫,並迅速簽訂合約。她首次場景是與得妏合作。短短數月內,她贏得在Showtime頻道《家族生意》的演出合約。其後,她在德克薩斯州的金屬樂隊Desensitized》的第一主打單曲《Step Up》中有演出。她稱Drowning Pool是自己最愛的一支樂隊之一。 潔西·珍與數位遊樂場的合約演員得妏和蒂甘·普雷斯利參與網上直播的成人產業脫口秀,節目圍繞著成人產業的流言和色情演員嘉賓,以及主持人與觀眾的互動。其後,她在HBO連續劇《我家也有大明星》第二季度第九集中客串演出。 2006年3月,她與克絲汀·普萊斯成為花花公子電視的直播節目《暗夜來電》的主持人。此外,她亦是花花公子電視的另一個節目《淫亂業餘家庭影片》的主持人。2006年7月25日,她在《傑·雷諾今夜秀》中承認自己原名叫作辛地(Cindy),並透露現正在貓頭鷹餐廳工作。接著,她所拍攝的成人雜誌封面便出現在螢光幕上。她亦曾參演情色電影《海盜》。 自2007年1月起,她便擔任成人雜誌《親愛的》(法語:Chéri)的性專欄作家。與此同時,《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指她打算重新再做一次豐胸手術,努力改善其在高清影片中的外表。同年,她成為澳洲男性雜誌《拉爾夫》的性專欄作家,負責向讀者回答有關性與約會的問題。 2009年,她參演真人實境秀《壞女孩俱樂部》。同年,在CNBC電視頻道的紀錄片《色情:快樂的行業》的最後10分鐘,詳細描述其生涯和色情業界以外的生活。 私生活 2000年,傑西·誕下了一名男嬰。2007年,她表示已經與色情演員里克·派屈克(Rick Patrick)結婚。他們居住在奧克拉荷馬市。 潔西·珍形容自己是雙性戀。2004年,她在《霍華史登秀》中透露由於患上子宮頸癌而切除了子宮。
网络游戏免费模式 發展史 自2000年網路遊戲陸續登陸中國市場,絕大多數網路遊戲都按時間收費。而隨著《傳奇》私服的泛濫,中國大陸網遊營運商開始將目光投向這種靠出售道具來謀生的非法私服營運模式。 2003年起,因為韓國新網遊中大量出現這種新形態的模式。其中包括後來跨平臺的音樂遊戲《DJMax》和2004年長期佔據韓國網遊排行榜榜首的《洛奇》。中國大陸便有營運商宣布旗下的網遊實行免費模式,到了2005年,這種趨勢明顯化,《勁舞團》《熱血江湖》這樣的熱門遊戲也宣布免費。11月28日,曾經玩家規模最大的熱血傳奇宣布永久免費。 2006年,隨著《征途》的發布,中國大陸市場開始全面進入免費遊戲時代,金山、目標、完美時空等幾家大遊戲公司紛紛宣布旗下作品免費。 自2004年開始,日本的大量網路遊戲也開始施行被稱為基本免費(道具收費)(アイテム課金)的收費模式,其實就是中國大陸的免費模式。其中比較著名的遊戲包括2004年11月開始運營的《魔法飛球》、2005年4月開始運營的《Master of Epic》和2006年11月開始運營的《幻想戰記》。
杨文 (洪武总兵) 早年經歷 初為朱元璋麾下的紅巾軍將領,洪武二年(1369年),隨軍攻克陝西鳳翔府等處,洪武三年(1370年)授皇陵衛百戶,隨徐達大軍擊退元將王保保,復興元府(今陝西省漢中市)等地。洪武八年(1375年)調任廣西都司桂林左衛。洪武十一年(1378年),調任湖廣都司安陸衛右所試百戶。洪武十二年(1379年),升為本衛副千戶。洪武十七年(1384年)從征雲南,立有軍功。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為四川行都司建昌衛指揮僉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元朝降將月魯帖木兒在建昌衛起兵造反,楊文隨軍平叛有功,升為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防備倭寇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七月,楊文升為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倭寇進犯浙江東部一帶,受命巡視沿海,訓練軍隊,又率水師駐守在太倉,以防備倭寇。 兩次南征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廷任命楊文為廣西總兵,率大軍征討叛亂的少數民族武裝,激戰數月,殺死瑤人二萬八千多,獲勝班師。又奉命在廣西推進「改土歸流」政策,新設南丹衛、奉議衛、慶遠衛等衛所,復設立龍州軍民指揮使司,並選派內地漢族將官鎮守,加強了對廣西的實際控制。洪武三十年(1397年),貴州侗族首領林寬起兵叛明,楊文再次率大軍南下進剿,俘虜林寬兩千多部眾,平定叛亂。 靖難被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楊文受命為北平總兵官,歸燕王朱棣節制。建文初年(1399年)駐守開平,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後,楊文被調到遼東輔佐江陰侯吳高。燕王認為吳高更難對付,使用離間計讓吳高被貶,楊文遂獨領遼東兵馬。建文三年(1401年),楊文率兵圍永平,被燕將劉江所敗,被斬數千人。建文四年(1402年),明廷命楊文率遼東兵南下濟南與山東布政使鐵鉉會合,遭燕將宋貴中途截殺,楊文被俘。燕王可憐他是開國老將,予以釋放,永樂四年正月四日(1406年1月23日)去世,賜葬含山縣梅山,入祀功臣祠。 軼事 楊文率軍南征時,明太祖曾寫有《賜都督楊文》一詩,為他送行,此詩也是明太祖御製詩當中的名篇: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懸秋水呂虔刀。 馬鳴甲冑乾坤肅,風動旌旗日月高。 世上麒麟終有種,穴中螻蟻更何逃。 大標銅柱歸來日,庭院春深慶百勞。 家庭 父親楊興,叔父楊旺都是紅巾軍將領,楊興在攻打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時陣亡,楊旺則在與陳友諒部作戰時在鄱陽湖陣亡。子楊和、孫楊通、曾孫楊廷等後輩都為世襲南京羽林右衛指揮使。
香港10號幹線 歷史 1980年代,香港政府研究在竹篙灣及交椅洲一帶填海發展港口的計劃,當中包括連接香港島的陸路交通網絡。最初於1997年提出的10號幹線較詳細計劃,是由香港島的堅尼地城開始,經過曾經倡議的青洲發展區、青洲連接路(連接交椅洲的隧道)、位於交椅洲及竹篙灣的擬建大嶼山港口、橫跨馬灣海峽至青龍頭的大橋(後稱青龍大橋)、青龍頭至掃管笏的公路(後稱大欖涌隧道)、掃管笏交匯處(連接屯門公路),最後經隧道(後稱藍地隧道)與近天水圍的元朗公路交匯(後來改為藍地交匯處),並連接當時計劃的后海灣連接路(今港深西部公路)直達深圳。 此後數年,隨著規劃的更改、市民及議員的反對,以及交通需求預測放緩,10號幹線多項設計被修改,甚至被擱置。政府曾於2000年宣布開展進行10號幹線(元朗至北大嶼山段南段)(即北大嶼山至掃管笏)的工程,年間共收到500多份反對書。政府曾修訂路線,刪除小欖連接路,並在2002年6月28日刊憲。由於政府預測交通需求增長放緩,道路飽和情況比最初估計輕微,加上大欖隧道的營運者反對,最終不獲立法會議員支持興建,因此興建計劃需要押後。而政府於2004年作出「二零零四年新界西北交通及運輸基建檢討」後,亦建議對元朗至北大嶼山段作出多項檢討。 至於堅尼地城至大嶼山段,由於青洲填海區計劃被擱置,而原定興建10號貨櫃碼頭的填海用地已被改為興建香港迪士尼度假區,而且大嶼山東南發展及人口增長比預期放緩,因此這一段相信也會擱置興建。 然而,為配合深港西部通道的通車,后海灣幹線(現稱為港深西部公路)率先於2003年動工興建,亦已於2007年7月1日通車。而這兩條道路亦納入10號幹線,成為10號幹線首段通車的道路。如果計劃中路段落實,10號幹線亦會和4號幹線及8號幹線連接。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啟動全國高速公路統一命名和編號工作,10號幹線位處港深海界以北長約1.6公里的段落(即深圳灣大橋深圳段)也列為廣深沿江高速公路的一部份,並在屬深圳區域但設為港方口岸區的開始點設有一以新字形標示「粵港澳高速公路」終點路牌,代表進入香港領域。 元朗至赤鱲角段(興建中) 政府於2007年宣布興建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和屯門西繞道,有關路段將取代前述由元朗經掃管笏往大嶼山的走線,成為10號幹線的延長段。其中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於2013年動工,預計2020年通車;屯門西繞道至今仍在檢討走線,未有動工時間表。 元朗至赤鱲角段全段通車後,10號幹線將會與8號幹線連接,同時接通深圳灣口岸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珠海和澳門可以經香港往返深圳。 元朗至香港島段(已改為11號幹線) 政府亦曾計劃興建元朗至大嶼山段及大嶼山至香港島段,使10號幹線成為一條連接香港島、大嶼山和新界西的幹線公路,全長29.5公里。路段由藍地隧道、掃管笏交匯處、大欖涌隧道、青龍大橋、竹篙灣連接路及青洲隧道組成。當中掃管笏至大嶼山段原已於2002年刊憲,惟受立法會反對下而被擱置。 直至2017年1月,政府宣布重新研究興建一段連接北大嶼山至元朗之公路幹線,惟相關路段將會被納入未來的11號幹線。 路線 10號幹線起始於深圳市的深圳灣口岸香港口岸區,沿深港西部通道跨過后海灣(深圳灣),然後經港深西部公路到達元朗公路近藍地交匯處,與9號幹線連接。 由廈村交匯處以西的一段10號幹線為封閉道路,只限持有通行許可證的車輛及市區、新界的士進入。
哈塔伊省 哈塔伊省(土耳其語:Hatay il,阿拉伯語:محافظة هاتاي‎‎)是位於土耳其南部地中海沿岸、與敘利亞交界的一個省,面積5,678平方公里,首府安塔基亞。該省居民多為阿拉伯人和亞述人。曾屬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一戰後哈塔伊(當時稱為亞歷山大勒塔)變成了法屬敘利亞的一部分。亞歷山大勒塔是在1923年由凱末爾簽訂的洛桑和約被劃歸為敘利亞的領土的。儘管當時此地由於大量的土耳其少數民族而處於特殊的自治環境下,然而伴隨著一系列的邊境摩擦,凱末爾促使法國政府達成了一項協議,承認亞歷山大勒塔獨立,稱為哈塔伊共和國。在1939年6月29日,哈塔伊共和國通過了全民公投,使哈塔伊共和國加入了土耳其。 2011年成立的自由敘利亞軍總部設於該省。2012年9月16日,有5000多人聚集在首府安塔基亞的市中心廣場抗議土政府對敘反對派武裝的支持,要求禁止敘反對派武裝人員駐紮在土耳其,停止敘反對派武裝占用哈塔伊省醫療資源。組織發起者土耳其工人黨表示自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已經有超過8萬敘難民進入土境內,對土邊境城市的社會治安和經濟發展構成威脅。
工藤祐舜 年表 (選錄,較詳細的工藤生平參閱山本由松《故 工藤祐舜教授の略歷》) 1887年(明治二十年):出生於秋田縣平鹿郡增田町。 1925年(大正十四年):被任命為臺灣總督府在外研究員。 1926年(大正十五年):任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專門學校教授,同時任在外研究員,出差至英、德、法、美、蘇聯、瑞典六國,歷時二年。 1928年(昭和三年):來臺任臺北帝國大學教授,擔任理農部植物分類學講座,同時任附屬植物園長。 1929年(昭和四年):兼任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技師。 1929年:著作《日本支那產唇形科植物》在《台北帝國大學理農部紀要》上發表。 1929年:十二月臘葉標本館成立,山本由松與鈴木重良在工藤教授的指導下充實了臘葉館。 1930年(昭和五年):生物學本館竣工 (即臺灣大學一號館)。 1931年(昭和六年):於植物園出版《植物園種子目錄》、《植物園年報》,當時雖然植物園設備不盡完善,但已頗有成績。 1932年(昭和七年):一月十一日因心臟病,逝世於台北,享年四十六歲。 以工藤為名的植物學期刊:KUDOA 工藤逝世後,當時的正宗嚴敬、鈴木時夫、福山伯明等,所發起發行植物學刊物: KUDOA 以紀念工藤教授。 出版初期主要為手抄本,自1933年創刊,至1937年為止, 共計五卷,每卷四期。 各期所收錄的文章主要為分類學與生態學的研究,尤以當時學者對台灣各地的資源調查研究為主,偶或有其他類型的文章。
Hibernate 概覽 它的設計目標是將軟體開發人員從大量相同的資料持久層相關編程工作中解放出來。無論是從設計草案還是從一個遺留資料庫開始,開發人員都可以採用Hibernate。 Hibernate不僅負責從Java類到資料庫表的對映(還包括從Java資料類型到SQL資料類型的對映),還提供了物件導向的資料查詢檢索機制,從而極大地縮短了手動處理SQL和JDBC上的開發時間。 發展歷程 2001年,澳大利亞墨爾本一位名為Gavin King的27歲的程式設計師,上街買了一本SQL編程的書,他厭倦了實體bean,認為自己可以開發出一個符合物件關係對映理論,並且真正好用的Java持久化層框架,因此他需要先學習一下SQL。這一年的11月,Hibernate的第一個版本發布了。 2002年,已經有人開始關注和使用Hibernate了。 2003年9月,Hibernate開發團隊進入JBoss公司,開始全職開發Hibernate,從這個時候開始Hibernate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普及和發展。 2004年,整個Java社群開始從實體bean向Hibernate轉移,特別是在Rod Johnson的著作《Expert One-on-One J2EE Development without EJB》出版後,由於這本書以紮實的理論、充分的論據和詳實的論述否定了EJB,提出了輕量級敏捷開發理念之後,以Hibernate和Spring為代表的輕量級開源框架開始成為Java世界的主流和事實標準。在2004年Sun領導的J2EE5.0標準制定當中的持久化框架標準正式以Hibernate為藍本。 2006年,J2EE5.0標準正式發布以後,持久化框架標準Java Persistent API(簡稱JPA)基本上是參考Hibernate實現的,而Hibernate在3.2版本開始,已經完全相容JPA標準。 編程環境 Hibernate是一個以LGPL(Lesser GNU Public License)許可證形式發布的開源專案。在Hibernate官網上有下載Hibernate包的說明。Hibernate包以原始碼或者二進位的形式提供。 編程工具 Eclipse:一個開放原始碼的、基於Java的可延伸開發平台。 NetBeans:開放原始碼的Java整合式開發環境,適用於各種客戶機和Web應用。 IntelliJ IDEA:在程式碼自動提示、程式碼分析等方面的具有很好的功能。 MyEclipse:由Genuitec公司開發的一款商業化軟體,是應用比較廣泛的Java應用程式整合式開發環境。 .NET上的Hibernate Hibernate有個在.NET Framework上的實作版本,稱為NHibernate,在ADO.NET Entity Framework發表之前,NHibernate是在.NET Framework上經常被使用的ORM實作。
斯特拉波 生平 斯特拉波出生於本都阿馬西亞的一個富裕家庭,該處很快就成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他的母親是喬治亞人(Georgian)。斯特拉波跟隨不同的地理學家及哲學家學習;首先在位於安那托利亞的希臘古城Nysa學習,然後去到羅馬。他信奉斯多亞學派哲學,政治上支持羅馬的帝國主義。後來,他遊遍各地,曾遊歷埃及、庫施等地方。暫時不清楚他在什麼時候撰寫《地理學》一書,但書中的評論透露了它是提庇留在位時期成書的。此書若干部分約於公元7年已經有第一稿,其餘部分則約於公元18年完成。書中最後所提的事件是北非努米底亞國王朱巴二世逝世。斯特拉波於翌年停止記載(公元24年),這可能是因為他在該年死去。 斯特拉波所著的《歷史》差不多已經完全散佚。儘管他會在自己的著作中引錄,其他的古代作家亦有提及《歷史》一書,目前僅存的寫於紙莎草的殘片存於米蘭大學。
海潮之声 小說版概要 本作品是以日本高知縣高知市一所高中為場景,敘述由東京來的轉學生武藤里伽子,和同班同學杜崎拓之間淡淡的戀愛故事。全書以男主角杜崎拓的第一人稱觀點寫成。 起初於1989年期間;雜誌《Animage》編輯部提議想讓月刊增加多元化的內容,而非單一偏向動畫方面的報導,而冰室冴子先前也曾看過吉卜力動畫《魔女宅急便》而有所感觸,想提筆寫出一篇像動畫結尾中充滿青春洋溢風格的故事,促成了本作的連載契機。 當時在《Animage》連載的小說插圖,同由後來擔任《海潮之聲》動畫版作畫監督的近藤勝也繪製。 1995年冰室冴子發表續作《海潮之聲II~因為有愛》(海がきこえるII~アイがあるから~),與前作不同之處為直接發行單行本,而非連載於雜誌上。續作的章節插圖則同由近藤勝也負責。 原作小說中文版,在台灣由貓巴士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發行。 小說劇情場景 ※小說中採用高知、東京兩地存在的實景地點作為舞台,後續的動畫版也沿用此方式。 動畫版概要 本作是以日本電視台開播40週年紀念節目名義,於1993年5月5日在日本電視台電視網放映(之後在5月8日~7月14日間,共計於13個相關頻道播出)。是吉卜力工作室內部為了培植年輕後進為目的所製作,也是首部與宮崎駿、高畑勲完全無關的作品。另外,也是吉卜力遷址移至東小金井新工作室後首部製作的作品。 起初因望月智充導演相當欣賞連載在Animage上的《海潮之聲》,而曾多次向製片人鈴木敏夫提出《海潮之聲》動畫化的企畫案,但均未實現。在1992年後,由於在《紅豬》拍完後宮崎駿暫無新作企劃,鈴木敏夫提案由年輕一輩人員來製作作品,使得《海潮之聲》動畫製作提案再度起死回生,故而在遴選導演人選之際,也起用了對於將同作品動畫化一直相當熱心的望月導演。 望月導演當時除了拍攝本片,手邊還另有OVA作品《綠林寮》在進行製作,結果因工作壓力造成十二指腸潰瘍入院。但他在兩天後很快出院回到工作崗位,並邊打點滴邊將本片完成。 由於受72分鐘的片長所限,故作品中的主要舞台限定於原作的高校時代,上大學後的故事僅在動畫的開場與尾聲中出現(且與原作多少有異),因此原作中津村知沙等大學中出現的人物完全未登場,原作中所出現的接吻場景也沒有出現,是原作與動畫的明顯不同之處。 本作為歷代吉卜力作品中唯一非由演藝圈藝人,而是以專業男性配音員(飛田展男)擔任主角配音的作品。動畫對白中的所出現的方言由高知縣出身的資深配音員島本須美與渡部猛擔任指導。 製作當初,主題歌曾列入考慮採用中島美雪的《傷ついた翼》,但最後則以為里伽子配音的坂本洋子所演唱的《海になれたら》定案。 動畫版劇情 考上東京私立大學的杜崎拓,在大學生活的第一個暑假,於月台上見到一名很像高中同學武藤里伽子的女孩。之後為了參加同學會,在回到故鄉高知的路上,拓想起了高中時代的回憶。與轉學生里伽子的相遇、夏威夷的畢業旅行、與里伽子兩人的東京之旅、和友人爭執因而鬧翻的文化祭。隨著這些略帶苦澀的記憶,拓開始回顧起里伽子的存在。 手法 《海潮之聲》的分鏡圖製作流程中,為先從導演望月智充繪製出概要的分鏡內容,再由作畫監督近藤勝也接手審閱後;繪製第2份人物場景構成較詳細的分鏡。 近藤勝也為表現出動畫裡人物動作的寫實性,使用攝影器材將自己臨摹劇情中各橋段的動作給拍攝下來,再觀看錄製的影片內容以修改分鏡圖裡的人物動作。 與之前的吉卜力動畫相比,《海潮之聲》在畫面中光線的對比表現上有佔較多的比重,當時規劃出「順光」、「逆光」、「正常」(ノーマル)三個部份來呈現效果。 反應 宮崎駿起初在吉卜力工作室觀看動畫版試映後表示《海潮之聲》並不是個好作品,但在DVD特典裡,鈴木敏夫指出這只是宮崎的「嫉妒」罷了(笑),因為他自知無法比望月智充做得更好,校園戀愛並不是他(宮崎)的擅長題材。如果宮崎駿大罵某個作品,這表示此作品入宮崎的法眼,他欣賞它。如果宮崎只是淡淡的說「拍得不錯」,那表示宮崎連評論此作品都不屑。鈴木敏夫並認為《海潮之聲》動畫版的出現,讓宮崎加緊腳步做出將少女漫畫《心之谷》動畫化的提案。 動畫在電視台首播時雖然是下午四點鐘的時段,收視率卻達到了17.4%。後續並獲得第31屆銀河賞。 電視劇概要 《海潮之聲~因為有愛》(海がきこえる~アイがあるから~)是朝日電視網於1995年12月25日所播出的聖誕節特別單元劇。劇情改編自原作小說第二冊《海潮之聲II~因為有愛》。 原先電視劇內容企劃想改編自原作小說第一冊,但因第一冊主角身份為高中生;讓當時年齡已二十初頭的武田真治來飾演欠缺說服力,而替換成劇情角色身份為大學生的小說第二冊。 劇中女主角武藤里伽子由堀製作的選秀活動「ホリプロタレントスカウトキャラバン」(Horipro Talent Scout Caravan,簡稱TSC)第二十屆獲勝者佐藤仁美擔任。 電視劇劇情 決心前往東京就讀大學的杜崎拓,在家鄉高知市的車站與友人松野豐告別後獨自出發,並在東京市內偶然遇見高中同學武藤里伽子。之後拓得知里伽子也有在東京就學的打算,也回想起高中校時期與里伽子的種種回憶。拓後續在大學中結識了數名友人,但心中也開始對戀情困擾。
悉尼大學 19世紀 雪梨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8年,當時的新南威爾斯名流威廉·溫特沃斯(William Wentworth)在立法會議上提議將1830年建立的雪梨學院(Sydney College)擴大成一所大學。當時的新南威爾斯正在經歷一場關於這片土地的未來和命運的大辯論。從這個殖民地初創時開始,延續了60多年的在新南威爾斯流放英國罪犯的政策在1840年被終止,而同時自願前來謀生的移民越來越多。像溫特沃斯之類的活動家開始鼓吹結束總督獨裁,由選出的民意代表來負責政府決策。溫特沃斯認為一個想要實現自治的社會必須有一所無教派的公立大學;公立大學能夠給予每個孩子機會,不論出生階級,來「為了他的國家的命運成為一個偉大和有用的人...不論他是摩西、耶穌、默罕默德、毗濕奴還是佛的信徒。」可是溫特沃斯的設想經過了兩次提議才最終通過。 1850年10月1日,新南威爾斯總督簽署了《雪梨大學法》,澳洲的第一所大學正式成立。兩年後的1852年10月11日,雪梨大學在市中心學院街(College Street)原雪梨學院的「大教室」正式開課(這裡現在是雪梨文法學校的校址)。1858年2月27日,維多利亞女王授予雪梨大學皇家特許狀,准許雪梨大學頒布的學位和英國本土的大學擁有相同的地位。1859年,雪梨大學遷至現址,當時屬於近郊的坎伯當。 1858年通過的新南威爾斯《選舉法》規定,一旦雪梨大學擁有100位高等學位畢業生,就能成為新南威爾斯殖民地立法院的一個選區。1876年,這個議會席位選出了第一個議員。但在1880年,這個選區的第二任議員,後來成為首任澳大利亞總理的埃德蒙·巴頓當選後,選區被廢止。 1880年,雪梨大學獲得了一筆可觀的捐贈。富商和慈善家,約翰·亨利·查雷斯(John Henry Challis)在遺囑中將他的大部分遺產贈予雪梨大學。經過身為最高法院法官的校監威廉·蒙塔古·曼寧(William Montagu Manning)和英帝國稅務官的不斷鬥爭,最終雪梨大學在1889年收到了遺贈的大部分,總額20萬英鎊(相當於現在的2900萬澳元)的巨款。第二年,雪梨大學利用這筆捐贈設立了七個新的教授席位:解剖學、動物學、工程學、歷史、法律、邏輯和精神哲學以及現代文學。同樣重要的是,這筆捐款促使殖民地政府增加了大學的年度預算,在以後的十年裡大學得以迅速的發展。1880至1891年之間,雪梨大學建立了理學院;而19世紀50年代建立的負責專業資格考試的法學院和醫學院得以開始授課;大學聘請了一系列高素質的教授,在這個時期聘請的教授中,有四個後來成為了倫敦的皇家學院院士。1885年,富商托馬斯·菲舍(Thomas Fisher)遺贈了3萬英鎊(相當於現在的400萬澳元),規定用於建立和維持圖書館。雪梨大學利用這筆捐款建造了作為主樓的擴建部分的菲舍圖書館(現在是麥克羅蘭堂(MacLaurin Hall))。菲舍圖書館在20世紀60年代搬出原址,搬到現在的圖書館樓。 雪梨大學從1881年開始招收女生,並且和男生同等入學,成為世界上最早實現男女平等的大學之一。 20世紀 二十世紀上半葉,雪梨大學開始為澳洲貢獻溫特沃斯所說的「偉大和有用的人」,其中包括第一任聯邦總理埃德蒙·巴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雪梨大學作出了情報、科學諮詢和材料測試等方面的貢獻,數千個畢業生參軍,數百個畢業生們為國家和帝國捐軀。戰爭的需要使得研究(與教學相比)開始得到重視。同時,傳統的文、理、法、醫四大院系以外的實用學科也開始受到重視。雪梨大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在傳統四大院系之外建立了六個新的科系,即牙醫系、建築系、農業系、獸醫系和經濟系。 二戰之後,雪梨大學經歷了大規模的擴張和重心的改變。一方面,由於戰後出生率的高速增長、大規模的移民和政府鼓勵退伍軍人入大學的政策,使得大學不得不迅速的擴張。1944年到1989年之間,雪梨大學的學生人數增加了4倍。同時,學校的教學和研究重心也很快的從過去的抽象學術和理論轉向實際和應用。50和60年代,雪梨大學建造了一大批新校舍,其中包括多次得獎的新菲舍圖書館——這座現代主意設計的建築打破了此前雪梨大學建築風格上的統一——此前的主要建築都採用了哥德式、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和古典式。學校的主校區至此已經擴張到坎伯當校址的極限,因此雪梨大學開始在毗鄰的達令頓(達靈頓 (新南威爾斯州))區購地建房。同時,政府的並校政策使得雪梨大學增加了包括雪梨音樂學院在內的一批專業學院和分校區。 二戰之後,特別是越戰期間,雪梨大學開始以示威、抗爭和激烈辯論聞名全國。60年代後期,關於開辦馬克思主義和女權主義課程的辯論引發了教授離席抗議、學生示威遊行和大規模鬥毆。 其他主要抗爭議題包括越南戰爭、種族和解,以及由圖書館罰款引發的關於學生參與治校決策的問題。 21世紀 2000年以後,雪梨大學開始規劃一批新的建築和設施,包括新的信息科技樓,新法學院,和新的中心行政和學生服務樓。2010年代末,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科系調整,包括拆開原來的經濟和商學系,商學科系建立單獨的商學院,而社會科學和政治經濟等則歸入文科系。計算機系則從理科系併入工程系。 2008年,雪梨大學宣布啟動大型籌款活動「INSPIRED Campaign」,目標是大學在未來十年(至2017年)籌得6億澳元,主要用於大學建設及慈善事業。 「INSPIRED Campaign」亦是澳洲高等教育史上最大的籌款活動。2014年中,雪梨大學宣布「INSPIRED Campaign」已經達到籌得4億澳元的里程碑。相關籌款更廣泛應用於大學的醫療等方面研究。 2015年6月2日,雪梨大學宣布「INSPIRED Campaign」已經達到籌得5億澳元的里程碑。 校區 雪梨大學有一個由兩個毗鄰的校區組成的主校區組合,八個分校區和其他研究設施。此外雪梨大學還在雪梨市中心、主校區周圍和其他地區擁有可觀的非教研用不動產,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市中心正中馬丁廣場2號的查雷斯大樓(Challis House)。 主校區 主校區位於雪梨內城區,中央商業區西南的兩個區:坎伯當和達令頓(Darlington),面積72公頃(包括學校自有的50.6公頃和各附屬書院擁有的21公頃)。 雪梨大學建立伊始曾在市中心學院街(College Street)的雪梨學院(Sydney Institute)原址授課;這裡現在是雪梨文法學校。1855年,新南威爾斯政府將當時離市中心三公里的格柔斯農場(Grose Farm)授予雪梨大學。這就是現在的坎伯當校區。建築師愛德門·布萊克特(Edmund Blacket)為新校園的中心部分設計了新哥特主義的主樓,主樓設計為長方形的方場,正立面中央是方形的大塔樓。主樓方場的正面建築,包括大塔樓,於1862年竣工,用料則選用了雪梨本地產的砂岩。主樓最壯觀的部分是兩座禮堂:仿西敏廳的大禮堂(Great Hall),和原為圖書館閱覽室的麥克羅蘭堂(MacLaurin Hall)。兩座禮堂都擁有精美的花玻璃和雕塑裝飾,以及壯觀的托臂梁屋頂。主樓正立面中央的大塔樓是學校的鐘樓,內置一組54鈡的排鍾。排鍾在每週日和學期內的週二有定期表演,並在重要儀式前演奏。 20世紀下半葉,由於學校的迅速發展,學校在毗鄰的達令頓區購置土地,也就是現在的達令頓校區。坎伯當校區和達令頓校區一起組成了主校區。 主校區是雪梨大學的行政總部,有文科、理科、工程、建築、教育和社工、藥學、獸醫和商學等科系,同時也是法律和醫學系的總部。(法學院的部分研究和授課設施位於雪梨市中心。醫學院在全州各地擁有附屬醫院。)主校區也是學生課外生活的中心,是學生會(University of Sydney Union)和學生代表會議(Student Representative Council)的總部。學生會在主校區擁有三座建築,提供餐飲和休息娛樂場所,以及供學生使用的會議和活動設施。每年三月新學年開始之前,學生會都會舉辦迎新周活動,其中重點是由各學生社團在主樓前的草坪上設立的攤位。主校區還包括6所半獨立式的書院。 近幾年,雪梨大學在主校區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建設,以更新設施並增加教研和學生活動空間。這個計劃中最早完成的2006年竣工的新資訊科技學院。在菲舍圖書館和醫學院附近建造的新法學院則在2009年揭幕。同期完成的還有新行政和服務大樓,其中包括由原先散布校園各處的理工科圖書館合併而成的新科技圖書館。工程還包括將坎伯當校區的主幹道,東大道(Eastern Avenue)變成步行區,並把路旁的梧桐樹和榕樹移除,代以本土樹種,桉樹。 自2007年以來,雪梨大學每年都在期末考試期間利用靠近達令頓的艾菲立(Eveleigh)舊火車場舉行部分考試。 主校區交通便捷,離紅蕨火車站(Redfern railway station)步行只要10分鐘,離雪梨中央車站步行大約20分鐘。主校區北邊的巴拉馬打路(Parramatta Road)以及坎伯當和達令頓校區的界路——城路(City Road)都是雪梨的重要巴士走廊。 學生人數 2014年註冊學生總數是52,789人,其中全職學生41,322人,兼職學生11,467人,男生共22,752人,女生共30,037人。按照2014年學籍統計數字,學生人數最多的五個院系依次為:文科及社會科學系、商學院、理科系、工程及信息科技系、衛生科學系。這五個院系包括了全校63.5%的學生。2013年註冊學生中,海外學籍的留學生有11,896人,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數量為5,876人,占雪梨大學全部東北亞留學生的81.3%。來自臺灣、香港、澳門的留學生數量分別為105、669和37人,15人來自蒙古,此外還有2人屬於「中華亞洲(包括蒙古),未再區分」分類。(這些數據不包括澳洲本地學籍的華人學生。) 行政和標誌 雪梨大學的最高行政機構是校董會(另譯:大學理事會、校務委員會,英語:Senate),其權力由《雪梨大學法》規定並由新南威爾斯州議會問責。除校監、校長和教務長之外,其他19位校董中有六位由新南威爾斯州政府指定和一位由校董會指定的外部校董,和由教研職工(四位)、其他職工(一位)、本科生(一位)、研究生(一位)和畢業生(五位)分別選擧的校董。校董會的主席是校監(另譯:校委會主席、名譽校長)。校監由校董會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歷史上擔任校監的包括新南威爾斯省督、其他殖民地、州和聯邦的高官、州和聯邦最高法院的法官、知名學者等。2013年上任、並在2016年連任的現任校監是金融和商界人士貝琳達·赫金森(Belinda Hutchinson)女士,她是歷史上首個當選雪大校監的商人,是雪大原經濟系的畢業生。校監的禮袍是牛津式的黑底金飾長袍。校監的副手是助理校監(Deputy Chancellor)。 學校的日常行政長官是副校監(校長)(Vice-Chancellor,Principal)。歷史上的副校監多為教授和法官。現任副校監是邁克爾·史賓斯(Michael Spence,又譯:麥可•斯賓塞),他亦為雪梨大學的畢業生,此前的職位是牛津大學四個學院之一的社科學院院長。 此外,根據英國大學的傳統,學校形式上的最高長官是校督(Visitor),《雪梨大學法》規定校督為現任新南威爾斯州督(所以2007-2013年之間,州督瑪麗·巴舍爾教授(舍哈迪爵士夫人)(Marie Bashir)兼任校監任內,校督與校監為同一人)。但自從1990年《雪梨大學法》修正後,校督只有儀式上的職責而沒有任何行政權力。 校徽和校訓 1857年,倫敦的紋章院授予雪梨大學盾章。 雪梨大學的紋章由幾部分組成。上部三分之一(紋章學稱「主帶」)是同時象徵英格蘭和劍橋大學的「行守之獅」(Lion Passant Guardant)(三足著地,前右足擡起,身體側面、面部正面朝觀者)。主體下部是點綴四枚八角星的藍十字,類似當時已作爲新南威爾斯的非正式標誌使用的「南十字星」圖案,不過一般十字上會有五顆星——中心一顆,四腳上各一顆,且一般使用五角或六角星:參見1876年起用的新南威爾斯省徽。有研究認爲在雪大校徽上使用八角星是反映了1830年代授予英國國教會澳洲教區的徽章。此外,校徽上的中央位置上則放置了一本象徵牛津大學的打開的書(不過此標誌在學術機構徽章中使用相當廣泛)。紋章下方是載有校訓的綬帶。 雪大的校旗設計與盾章相似。 雪大的校訓為 Sidere mens eadem mutato(拉丁文,意思即:繁星縱變,智慧永恆;英文譯作: "Though the constellations change, the mind is universal"),原本寓意是說「即使南、北半球的星象不同,享有的知識和智慧卻是一樣的」。後來衍生出來的涵義為「雪梨大學在南半球傳承了北半球古老名校們的傳統」。 澳洲著名作家與雪梨大學校友克萊夫·詹姆斯在他1981年發表的自傳體小說《Unreliable Memoirs》中,打趣地將雪梨大學校訓誤翻為:「雪梨大學實際上是牛津大學或劍橋大學,橫向平移了大約12,000英里」。 2010年,雪梨大學開始使用新設計的校徽。新標誌保留了1857年授予的正式盾章,但是簡化了紋章的組成部分,除掉了紋章下的校訓綬帶,並把外形改成了簡單的盾形。在少數正式場合和正式文件(如畢業證書)上仍繼續使用1857年的紋章。 權杖 雪梨大學的權杖(Mace)於1854年製成,象徵著校董會的權力,由當時的新南威爾斯總督代表維多利亞女王並以她的名義賜予雪梨大學。杖頭用白銀打制,杖身為硬木。杖頭上用黃金分別飾以皇家、新南威爾斯殖民地和雪梨大學的紋章,四周的裝飾主題則是英格蘭玫瑰、蘇格蘭薊和愛爾蘭三葉草。杖頭頂端是英國皇冠樣式,下部飾有拉丁文格言「DOCTRINA PARET VIRTUTEM」(意即讓教育推動美德)。 權杖的正式執杖官是總儀仗官(Esquire Bedell),在畢業典禮和其他正式儀式的入場和退場隊伍中,持權杖走在校監之前。在大禮堂進行儀式時,權杖放置在臺上的特製權杖架上。 此外,雪梨大學的另一柄儀式用杖是赫爾舍姆子爵夫人紀念杖(Lady Hailsham Staff),塔斯馬尼亞黑木製杖柄,頂端從下到上依次是愛爾蘭大理石球、銀制蘇格蘭薊、和子爵夫人小冠冕,飾有斯里蘭卡藍寶石。在正式儀式上由侍從儀仗官(Yeoman Bedell)持杖。 . 學校設施和學生生活 雪梨大學擁有百多座階梯教室(Lecture theatre),數百間實驗室,和數倍於此的其它教室和工作室。有數十個國家級研究所附屬於各系或直接由大學管理。除了前文里提到的農場、牧場、附屬醫院診所等,其它設施包括南半球數一數二的圖書館系統,數座博物館和美術館,劇場和表演中心,音樂廳和完善的體育運動設施。此外,雪梨大學的主校區包括六座書院和三所其它住宿設施。雪梨大學的軍事組織,澳洲陸軍雪梨大學團(Sydney University Regiment)的團部也在雪梨大學的主校區。 圖書館 雪梨大學的圖書館系統由一個總圖書館——菲舍圖書館(Fisher Library)和14個分圖書館組成。雪梨大學圖書館是南半球最大的學術圖書館,截至2009年(至今發布的最新數據)圖書館共有藏書477萬餘冊,實體期刊6734種,電子期刊93680種,電子書34萬餘種,總共館藏510多萬冊(種),此外還有大量的圖片、聲像資料。雪梨大學圖書館對公眾開放,任何校內外人士都可以免費閱讀和查閱資料,且任何人士都可以辦理借閱卡(本校和關聯機構教師學生職工以及外校教師免費)。 雪大圖書館創建於1851年。1885年,得益於托馬斯·菲舍(Thomas Fisher)的捐贈,雪梨大學興建了第一座圖書館大樓(1908年建成),並把圖書館改名「菲舍圖書館」。這座維多利亞新哥德式的圖書館坐落於主樓方場的西南角,包括氣勢宏大的三層閱覽室大樓(其中頂層閱覽室大廳現在是主要禮堂之一的麥克羅蘭堂)和相連的書庫,書庫內部使用了(當時屬於高新科技的)鋼結構,而外部保持了與方場保持一致的、比較折衷的哥德式樣。這座圖書館大樓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1962年新菲舍圖書館大樓揭幕,1967年相連的書庫大樓完工。新圖書館使用了國際現代主義設計,並獲得澳洲和英國皇家建築學會的兩項設計獎,書庫大樓使用了較特別的銅質外墻。現在的菲舍圖書館分為開放式的本科圖書館,和開架型書庫式的參考圖書館。此外,在菲舍圖書館大樓內還有專藏中、韓、日等語言書刊資料的東亞圖書館,負責保管珍貴書籍文獻的珍稀圖書圖書館,以及教育資料庫。 其它12所分圖書館大多和各院系有聯繫。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包括大規模的輝皓法律圖書館(Freehills Law Library)和醫學圖書館(Medical Library),在美術資料領域有獨特優勢的謝斐美術圖書館(包括鮑沃當代藝術研究圖書館)(Schaeffer Fine Arts Library,Power Research Library of Contermporary Art),由原建築、工程、科學和數學圖書館合併而成的新科技圖書館(SciTech Library)。 博物館 雪梨大學有多個校內博物館,其中對公眾開放的有尼可遜博物館(Nicholson Museum)、麥克雷博物館(Macleay Museum)和大學美術館(University Art Gallery)。 尼可遜博物館(Nicholson Museum)於1860年創建,收藏古文物。尼可遜博物館擁有澳洲和整個南半球規模最大的古文物收藏。博物館以創辦人查理·尼可遜爵士(Sir Charles Nicholson)命名。藏品主要是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文物和其他中近東和歐洲古文明的文物,其中包括150年來收購的文物和本校考古專業在中近東和其他地區考古發現所得。尼可遜博物館在澳洲考古和歷史界有著重要地位,歷任館長都是古典史界的著名學者,包括後來成為英國國防大臣的伊諾·鮑威爾。尼可遜博物館的陳列室在主樓西南角的原菲舍圖書館底樓,對公眾免費開放。 麥克雷博物館(Macleay Museum)是澳洲最重要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博物館的基礎是雪梨殖民時代的望族,麥克雷家族的昆蟲標本收藏。此收藏被雪梨大學購入之後,1887年在此基礎上建成了麥克雷博物館樓,此後經過校內外科學家的採集、捐獻和博物館的收購建設成了綜合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藏品專長是昆蟲學、民族學、科學器材和歷史照片。藏品中的標本包括已滅絕和珍稀的物種,另外部分標本本身由於收集者的身份具有歷史意義——包括查爾斯·達爾文和他最早的追隨者之一,生物學家尼古拉·米克羅乎-麥克萊(Nicholas Miklouho-Maclay)。麥克雷博物館的陳列室在主樓北邊,科學路麥克雷樓,對公眾免費開放。 大學美術館(University Art Gallery)始於19世紀60年代。現在包括2600餘件藏品。藏品專長中國藝術品、日本木刻版畫和歐洲油畫,其他藏品包括油畫、版畫、水彩畫、硬筆畫、紡織、攝影、裝飾藝術、雕塑和陶瓷等各種介質藝術品。 除此之外,菲舍圖書館的珍稀圖書和特別收藏圖書館(Rare Book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Library)收藏了相當數量的古籍和珍貴文獻,以及其他和圖書館學有關的文物。館藏書籍包括一本第一版的牛頓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和《巴拿巴福音》傳世的兩本孤本之一,以及80份中世紀手抄本。圖書館的陳列室在菲舍圖書館內。 劇場和表演設施 雪梨大學主校區包括一座表演藝術中心和一座大型劇場。雪梨音樂學院擁有音樂廳和一系列音樂表演設施。此外各院系大都擁有自己的表演空間。 雪梨大學最大的表演藝術設施是西莫中心(Seymour Centre),1975年建成,這座多用途專業表演中心包括一座半圓型伸展式舞台劇場(780觀眾席),一座鏡框式舞台劇場(605席),小型表演室(200席),卡巴萊式空間(120席),以及音樂系使用的音樂房。除了校內各系的年度演出,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公眾音樂和戲劇在西莫中心演出,雪梨的各個藝術節也在西莫中心安排節目。 除此之外,校內的另一座大型劇場是天橋劇場(Footbridge Theatre)。雪梨音樂學院校內的音樂表演設施包括國際領先水平的音樂廳凡不魯庚音樂廳(Verbrugghen Hall)(497觀眾席),多用途音樂表演室(220席)、兩座演奏廳(各116席)、和合唱團禮堂(Choral Assembly Hall)(213席)。 書院和其他宿舍 雪梨大學有六所書院和其他宿舍機構。雪梨大學早期有向牛劍式書院發展的傾向,但是因為當時書院都是由基督教各教派所辦,與大學創辦人的公立、非宗教辦學宗旨格格不入,而後來學校擴招又使得大多數學生必須走讀而不可能住校,因此大學的書院雖然占據了主校區的相當一部分,但作為學校生活的一部分長期處在了邊緣,各書院也從未發展成牛劍式的獨立書院。現在雪梨大學有六所書院。書院在機構從屬上獨立於雪梨大學,其組織法都由新南威爾斯議會分別立法並分別撥於土地產權,但學術上各書院只提供有限的輔導而基本不負責教學,且學校招生由大學而不是書院主導,所以這些書院的地位介於獨立和非獨立書院之間。書院的食宿費用和其他學生住宿相比比較昂貴。 最早成立的三所書院是聖保羅書院(St Paul's College,聖公會,1854年),聖約翰書院(St John's College,天主教,1857年)和聖安德烈書院(St Andrew's College,長老會,1867年)。三個書院原先都只收男生,但自2000年以來聖約翰和聖安德烈書院都陸續招收了女生,現在只有聖保羅書院只收男生。三所書院可各容納200左右住宿學生。三所書院都擁有壯觀的19世紀歷史建築,其中聖保羅和聖安德烈兩院由大學主樓的設計者布萊克特設計,聖約翰則由布萊克特監工,由威廉·沃德爾(William Wardell)根據奧古斯塔斯·普金的「完美的天主教書院」理念設計,其建築是澳洲的哥德式建築中突出的代表。 後三所書院是女子書院(The Women's College,無教派,1889年),衛斯理書院(Wesley College,衛理公會,1910年),和聖索菲婭學院(Sancta Sophia College,天主教,1929年)。其中女子書院和聖索菲婭學院是女生書院,衛斯理書院兼收男女生。 除了六座書院以外,雪梨大學附近的其他宿舍包括曼德堡樓(Mandelbaum House),1996年設立,是一所猶太教書院;國際學舍(The International House),是針對海外學生的宿舍樓;雪梨大學村(Sydney University Village),是公寓式的學生住宿,規模從單人房到多房連體屋不等。 體育運動 雪梨大學的學生組織雪大體育健身會(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下轄43個體育項目俱樂部,各俱樂部都由學生組成,負責組織校隊的訓練和競賽和聯誼、參加各個項目的校外比賽,以及州隊和國家隊的選拔。 多年來,雪梨大學的學生代表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參加多次的世界性的運動競賽。雪梨大學參加奧運會的歷史始於1904年的聖路易奧運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雪梨大學有21名學生運動員參加比賽,其中20名代表澳大利亞,一名代表斐濟參賽。,而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雪梨大學則有30餘名運動員代表澳大利亞參加比賽,奪得一銀一銅。此外,雪梨大學也長期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在2010年大英國協運動會上雪大學生運動員奪得了12金九銀二銅的歷史最佳紀錄,在2014年大英國協運動會上也有17位雪大學生運動員參賽。 此外大批雪大運動員還參加澳大利亞大學生運動會和世界大學運動會。各校隊中參加全國聯賽的有女子籃球隊、男、女子足球隊、男、女子水球隊(其中男子水球隊2005年奪得全國冠軍)、擊劍隊等。雪大橄欖球(rugby union)隊創建於1863年,參加新南威爾斯省的橄欖球聯賽,最近一次奪得聯賽冠軍是2005年。其他參加州聯賽的有拳擊隊、籃網球隊、美式足球隊等。此外雪大啦啦隊在2006年贏得州際競賽冠軍。各校隊中,創建最早的是雪大划船隊,創立於1860年,自創立起至今每年都與墨爾本大學划船隊舉行對抗賽,並參加一系列全國和世界性的比賽(包括台灣宜蘭盃國際名校划船邀請賽),並幾乎在每次奧運會都有隊員代表國家參賽,其中1952年奧運會奪得八人賽艇銅牌的澳洲隊全部是雪大划船隊成員。 雪梨大學的運動設施分爲由雪大體育健身會管理的全校性設施,和由各書院管理的書院私有設施。 主校區的校屬大型體育場地包括兩座橢圓形球場,第一球場(No. 1 Oval,即大學球場(University Oval))與第二球場(No. 2 Oval),以及一座方型運動場,「方場」(The Square)。第一球場是雪大的橄欖球、足球、板球和澳式足球俱樂部的主場地,是橄欖球在澳洲的誕生地。方型運動場則用於各體育俱樂部的各種室外訓練,以及院係間競賽。此外聖保羅和聖安德烈兩所書院各有一座橢圓形球場、聖約翰書院有一座橢圓形球場和一座足球場。 小型室外場地方面,主校區各處散布有近20座網球場,有一組板球訓練網,此外各書院都有自己的網球、籃球場。雪大女子划船俱樂部的船塢位於紀聶區(Glebe)的黑合歡灣(Blackwattle Bay)。雪大划船俱樂部的船塢原位於蘭可河(Lane Cove River)上的林利角(Linley Point),但這座歷史建築在2006年被縱火燒毀,船隊至今仍借用其他船塢,但當地政府正在申請在原地為雪大划船隊重建船塢。 由雪大體育健身會管理的室內體育健身中心有三処,分別是位於坎伯當校區的競技場(The Arena),其中包括雪梨規模最大的室內攀岩設施之一(在此訓練的除雪大攀岩俱樂部外還有新南威爾斯大學攀岩俱樂部和雪梨科技大學攀岩俱樂部);位於達令頓校區的體育和水上運動中心(Sports and Aquatic Centre),其中包括一座室內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以及位於雪梨內城區丁比區(Tempe)的蘿賓·韋伯斯特體育中心(Robyn Webster Sports Centre)。三座體育健身中心都對公衆開放。主校區的兩座體育中心還包括六座壁球場。此外各分校區還有較小規模的室內和室外運動設施。 學術競賽與榮譽 雪梨大學學生參與世界級的學術競賽。其中,雪梨法學院曾五度贏得世界最高等級的國際法模擬法庭賽,傑薩普賽(Jessup Moot)的冠軍(最近一次在2017年),排名世界第一。雪梨大學辯論隊則在世界大學辯論賽七次獲得全球冠軍(最近一次是2017年),歷屆總成績排名世界第一。 雪梨大學自1904年以來共有103名學生獲得了羅德獎學金,另外60年來有148名學生獲得福布萊特獎學金。 軍事 雪梨大學團(Sydney University Regiment)直屬於澳洲陸軍的第2師第5旅,是陸軍預備役軍官教導團,目前主要任務是培訓預備役軍官,並篩選合格學員至位於澳洲首都特區的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College)接受進一步軍事訓練。團部設在雪梨大學的達令頓校區內。 雪梨大學團最早是1900年建立的新南威爾斯州殖民地防衛軍的大學志願來福槍軍團(University Volunteer Rifle Corps)。1901年軍團的一百名志願役士兵併入新成立的聯邦中央軍;後於1903年改為雪梨大學偵察隊(Sydney University Scouts),1911年正規化為營級單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雪梨大學偵察隊有60%的成員參加了澳洲帝國軍,支援歐亞戰場。1927年雪梨大學偵察隊正式改稱為雪梨大學團(Sydney University Regiment)。1929年英王喬治五世批准雪梨大學團與英國皇家來福槍團建立對口關係。1956年雪梨大學團增設了工兵隊,1958年增設了炮兵隊。 1960年代開始,軍團轉型為澳洲陸軍預備役軍官的初階培訓與篩選重要單位。1965年澳洲國立大學(ANU)連隊設立並開始招募預備役軍官,使得軍團的陣容更加堅強。1997年,雪梨大學團成為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College)的下轄單位,為預備役軍官學員提供在職訓練,相當於皇家軍事學院的預科。2001年,新英格蘭大學連隊轉移至新南威爾斯大學軍團。 2002年,查爾斯史都華大學分隊、瑞福利納分隊設立,希望能在2003年各增加十名預備役軍官學員訓練績效。2008年,臥龍崗大學分隊轉移至雪梨大學團;雪梨大學團的直屬上級亦由澳洲皇家軍事學院改為澳洲陸軍的第2師第5旅。
暴龍科 敘述 目前已發現的暴龍科都是群大型恐龍。分支龍的身長只有約5到6公尺之間,但許多科學家認為分支龍是個幼年個體。艾伯塔龍、蛇髮女怪龍、懼龍的身長約8到10公尺之間,而特暴龍的身長可達12公尺。其中最巨大的暴龍,最大的標本身長近14.6公尺。 除了分支龍以外的各屬,都已發現完整的頭顱骨,因此暴龍科的頭顱骨研究非常透徹。暴龍、特暴龍、與懼龍的頭骨長度超過1公尺,而最大型的暴龍標本,頭骨長度超過1.5公尺。成年暴龍科具有高大的頭骨,許多頭部骨頭間癒合,使強度增加、牢固。許多頭部骨頭具有空腔,骨頭間具有洞孔,可減輕頭部的重量。暴龍科頭骨的許多特徵,可在牠們的直系祖先中發現,包含高大的前上頜骨與癒合的鼻骨。 暴龍科的頭骨具有許多獨特特徵,包含:癒合的頂骨、頂骨上有明顯矢狀冠,沿者矢狀縫將兩個上顳孔(Supratemporal fenestra)隔開。顱骨後部有個明顯的橫向突出物,自頂骨延伸出來,稱為頸脊(Nuchal crest)。暴龍、特暴龍、分支龍的頸脊特別明顯。艾伯塔龍、懼龍、蛇髮女怪龍的眼睛前方的淚骨,有明顯的冠飾;而暴龍與特暴龍的眶後骨特別厚,在眼睛後方形成矢狀冠飾。分支龍的口鼻部上具有一排五個骨質瘤,連接者鼻骨,某些懼龍與特暴龍的標本也具有類似的低矮構造,而更原始的暴龍超科阿巴拉契亞龍,也具有一排六個骨質瘤。 如同其暴龍超科祖先,暴龍科是異型齒動物,前上頜骨的牙齒小於與其他部位的牙齒,形狀也不同,橫剖面為D形。與大部分獸腳類及早期暴龍超科不同,上頜骨與齒骨的牙齒粗厚,不呈香蕉狀,橫剖面為圓形。牙齒數量依物種而有不同數量,較大型的暴龍科有較少的牙齒數量,較小型的暴龍科牙齒數量較多。舉例而言,分支龍具有76到78顆牙齒,而暴龍具有54到60顆。 暴龍科的的頸部短,呈S形。尾巴長而重,可平衡頭部與胸部的重量,使重心保持在臀部。暴龍科的前肢非常短小,上有兩指,偶爾會發現退化的第三指。就前肢/身體比例而言,特暴龍擁有暴龍科中最小型的前肢,而懼龍具有暴龍科中最長的前肢。 暴龍科是群二足動物,後肢非常巨大。暴龍科的後肢/身體比例,大於幾乎所有其他的獸腳類恐龍。如同基礎暴龍超科,暴龍科的幼年個體,與某些較小的成年個體,其脛骨長於股骨,這是種善奔動物(例如似鳥龍科)的特徵。大型成年個體的後肢比例,類似慢速移動的動物,但仍大於阿貝力龍科與肉食龍下目。暴龍科的第二、第四蹠骨夾住第三蹠骨,形成夾蹠型態。 目前仍不清楚暴龍科何時演化出夾蹠型態足部,最早期的暴龍超科帝龍,並不具有夾蹠型態,但較晚期的阿巴拉契亞龍則具有夾蹠型態腳踝。似鳥龍科、傷齒龍科、近頜龍科也具有夾蹠型態腳踝,而暴龍超科的原始成員則無此特徵,顯示這為平行演化的結果。 發現歷史 首個暴龍科化石由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發現,當時發現的是無數散落的牙齒。這些特別的恐龍牙齒被命名為恐齒龍(意為「恐怖的牙齒」),由約瑟夫·萊迪於1856年命名。而首個較好的標本則發現於阿爾伯塔省的馬蹄峽谷組,標本包含了將近完整的頭骨和部分骨架。這些標本首次由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於1876年研究,他認為這標本是屬於暴龍超科的傷龍(Dryptosaurus)。1905年,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承認阿爾伯塔省的化石與傷龍差別很大,並為此命名了新的物種:肉食艾伯塔龍(Albertosaurus sarcophagus;意為「肉食的艾伯塔蜥蜴」)。科普在1892年秒速了更多暴龍科的化石材料,該化石為一些椎骨,並命名為巨大多孔椎龍(Manospondylus gigas)。而該發現在一整個世紀大多被忽視,並導致了21世紀初時,發現化石歸屬時的爭議,並且已被命名為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 在1905年的報告中命名了艾伯塔龍後,奧斯本又描述了另外兩個暴龍科標本。這兩個標本是由巴納姆·布朗所領導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團隊於1902年在懷俄明州和蒙大拿州發現的。剛開始,奧斯本認為這兩個不同的物種,並分別命名為強壯蠻橫龍(Dynamosaurus imperiosus;意為「權利帝王蜥蜴」)和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意為「國王暴君蜥蜴」)。一年後,奧斯本發現這兩個標本實際上屬於同一物種。雖然蠻橫龍屬是首個名字,但暴龍屬的名字在之前描述標本的報告中已使用。因此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ICZN),暴龍屬的名稱被定為有效。 巴納姆·布朗繼續在阿爾伯塔省收集更多的暴龍科標本,包括了首次發現暴龍科短手臂二根手指特徵的平衡蛇發女怪龍(Gorgosaurus libratus)。蛇發女怪龍的第二重要發現發現於1942年,該發現來源於保存較好的完整頭骨。該標本在二戰後由查爾斯·惠特尼·吉爾摩研究,並將其命名為蘭斯蛇發女怪龍(Gorgosaurus lancesnis)該頭骨後來於1988年由羅伯特·巴克、Philip J. Currie和Michael Williams重新研究,並將其歸類為一個新屬:矮暴龍屬(Nanotyrannus)。蘇聯的古生物學家在1946年也在蒙古發現了亞洲發現的第一個暴龍科。葉夫根尼·馬列夫在1955年描述了暴龍屬和蛇發女怪龍屬的蒙古標本,並命名了新的屬:特暴龍屬(Tarbosaurus;意為「令人害怕的蜥蜴」)。然而隨後的研究發現,所有由馬列夫描述的標本其實是屬於特暴龍不同的成長階段。後來在蒙古又發現了第二個暴龍科物種,並於1965年被Sergei Kurzanov命名為遙遠分支龍(Alioramus remotus;意為「遙遠的不同分支」),但其分類為暴龍科或是原始的暴龍超科仍有爭議。 分類學 暴龍是由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在1905年敘述、命名,他同時建立了暴龍科。在古希臘文中,τυραννος/tyrannos意為僭主,σαυρος/sauros意為蜥蜴;而字尾-idae衍化自古希臘文的-ιδαι/-idai,是個複數名詞,通常用於動物界的科名稱上。 在1866年,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將發現於蒙大拿州的零散牙齒化石,命名為恐齒龍,並建立恐齒龍科(Deinodontidae)。在1920年代以前,科學家仍常使用恐齒龍科,而非較晚命名的暴龍科,這個狀況持續到1960年代。直到1970年,戴爾·羅素(Dale Russell)提出恐齒龍的化石只有零散的牙齒化石,是個無效的疑名;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的規定,暴龍科取代恐齒龍科,成為正式的名稱。恐齒龍科目前被視為是疑名,現今的大部分科學家採用暴龍科。 在林奈氏分類系統中,暴龍科屬於獸腳亞目暴龍超科。但隨者種系發生學應用在古脊椎動物上,暴龍超科已有數個更明確的定義。在1998年,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首次將暴龍超科作出親緣分支分類法的定義:在暴龍超科中,所有親緣關係接近暴龍,而離獨龍、後彎齒龍、矮暴龍較遠的所有物種。但是,矮暴龍經常被認為是暴龍的幼年個體,而後彎齒龍被認為是個疑名,都不適用在定義演化支時做參考基準。 在2003年,Christopher Brochu做了一個暴龍科定義,包含:艾伯塔龍、獨龍、分支龍、懼龍、蛇髮女怪龍、特暴龍、暴龍。在2004年,湯瑪斯·荷茲(Thomas Holtz)提出一個較為狹窄的定義,將Brochu版本除去獨龍、分支龍,因為荷茲認為這兩個物種無法確定其位置。但在同一份研究中,荷茲提出另一個不同定義,包含親緣關係接近於暴龍,而離始暴龍較遠的所有物種。在2005年,塞里諾提出了一個新的定義:包含暴龍、艾伯塔龍、蛇髮女怪龍在內的最小演化支。 分類 暴龍科的分類是基於林奈氏分類法所排序,暴龍科屬於暴龍超科,獸腳亞目。 毫無爭議的,暴龍被分為兩個亞科——包含兩個北美洲種屬艾伯塔龍屬和蛇發女怪龍的艾伯塔龍亞科(Albertosaurinae),以及包含懼龍屬、怪獵龍屬、虐龍屬、白熊龍屬、諸城暴龍屬、特暴龍屬和暴龍屬本身的暴龍亞科(Tyrannosaurinae)。有些作者將平衡蛇發女怪龍包含在艾伯塔龍屬,或將勇士特暴龍包含在暴龍屬,而有其他人傾向於將蛇發女怪龍和特暴龍分類成獨立的屬。艾伯塔龍亞科的特徵是比暴龍亞科更加纖細的體格、更低的頭骨和比例延長的脛骨。暴龍亞科則有著向額頭延伸的矢狀嵴。有些作者,如George Olshevsky和Tracy Ford,為不同亞科組合的暴龍科創建出更細的演化支或族。然而,這些演化支並未被系統發生學所定義,且這些通常用來包含屬種的演化支現已被歸類為一些種屬的異名。 暴龍科也有為零碎屬種所創建的亞科,包括了後彎齒龍亞科和恐齒龍亞科。然而,後彎齒龍屬和恐齒龍屬被歸類為疑名,所以它們的同名亞科通常在暴龍科的分類學上被除外。另外一個補充的暴龍科——暴蜥伏龍屬最初被描述為一種更原始暴龍超科,但它可能代表類似特暴龍的幼年個體。然而暴蜥伏龍只是從一個幼年個體標本而得知,也被歸類為疑名。 2014年,呂君昌描述了分支龍族(Alioramini),分支龍族包含了分支龍屬和虔州龍屬。 種系發生學 暴龍科通常可分為兩個亞科:艾伯塔龍亞科由北美洲的艾伯塔龍與蛇髮女怪龍組成,暴龍亞科包含懼龍、特暴龍、與暴龍。某些研究人員認為蛇髮女怪龍是艾伯塔龍的一個種,特暴龍是暴龍的一個種;而其他研究人員則認為蛇髮女怪龍與特暴龍是獨立的屬。與較強壯的暴龍亞科相比,艾伯塔龍亞科的體型較修長、頭骨較低矮、脛骨的比例較長。暴龍亞科的頂骨上的矢狀冠延伸至額骨。 針對暴龍科系統發生學的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經常發現特暴龍與暴龍是姐妹分類單元,而懼龍比這兩個原始。許多頭骨特徵指出特暴龍與暴龍具有接近親緣關係,包含:某些骨頭間的骨縫、眶後骨上有新月狀頭冠、上頜骨的下緣有明顯的往下彎曲段…等。在2003年,菲力·柯爾(Phil Currie)等人提出一個不同的理論,分支龍與特暴龍的鼻骨與淚骨間都缺乏缺乏骨質的連結,兩者具有類似的頭骨力學機制,這兩個亞洲屬構成一個演化支,而懼龍是這個演化支的原始物種。 另一個相關的研究指出分支龍與特暴龍的下頜骨頭間有靈活的關節。在另一份研究中,居爾研究了分支龍有是特暴龍的幼年個體的可能性,指出分支龍的牙齒數量更多,鼻部具有更明顯的骨質瘤,顯示牠們是獨立的屬。居爾也指出矮暴龍的牙齒數量較暴龍多,兩者也可能是獨立的屬,而非大部分科學家所宣稱的,矮暴龍是暴龍的幼年個體。 分布 早期的暴龍超科化石發現於北方各大陸,而暴龍科的化石只出土於北美洲與亞洲。某些發現於南半球的破碎化石被認為屬於暴龍科,但應該是被鑑定錯誤的阿貝力龍科化石。由於白堊紀中期的北美洲與亞洲的化石紀錄很少,暴龍科的確切起源地點與時間並未確定,但已確認最早的暴龍科化石出土於坎潘階早期的北美洲西部。 北美洲東部沒有發現暴龍科的化石,而傷龍、阿巴拉契亞龍等原始暴龍超科動物在這個地區持續生存到白堊紀晚期。由於北美內陸海道在白堊紀中期形成,分隔北美洲的東西部,顯示暴龍科是在北美內陸海道出現後才演化出現、或進入北美洲西部。阿拉斯加州曾經發現過暴龍科化石,該地過去可能是個陸橋,使北美洲、亞洲的動物可以散布。由於親緣分支分類法顯示分支龍、特暴龍是近親,兩者可能形成一個暴龍科的亞洲演化支。 暴龍科目前有兩個已承認亞科,艾伯塔龍亞科僅發現於北美洲,而暴龍亞科則分布於北美洲與亞洲(特暴龍與分支龍)。北美洲的坎潘階與馬斯垂克階早期地層,已發現這兩個亞科的化石,暴龍亞科的懼龍在西部內陸海道西岸都有發現,而艾伯塔龍亞科的艾伯塔龍與蛇髮女怪龍只發現於北美洲的西北部。 在馬斯垂克階晚期,艾伯塔龍亞科滅亡,暴龍亞科的暴龍分布於薩克其萬省到德州之間。暴龍科的地理分布,可見於其他北美洲恐龍。在坎潘階與馬斯垂克階早期,賴氏龍亞科、尖角龍亞科繁盛於北美洲西北部,而鴨嘴龍亞科與開角龍亞科繁盛於北美洲西南部。在馬斯垂克階晚期,尖角龍亞科消失,賴氏龍亞科變的少見,而鴨嘴龍亞科與開角龍亞科繁盛於西部內陸海道西岸。 羽毛 中國遼寧省的早白堊紀地層義縣組,與鄰近的地層,已發現過許多虛骨龍類化石,保有長條纖維結構。這些纖維物通常被認為是原始羽毛,與有羽毛恐龍與鳥類的有分叉羽毛有相似處,但也有其他的假設存在者。在2004年,一個帝龍的化石發現了原始羽毛,這是第一個發現的暴龍超科羽毛痕跡。帝龍的原始羽毛具有分叉,類似現代鳥類的絨羽,但並非正羽,可能具有隔離體溫的功能。 暴龍科被推測具有原始羽毛。不過,從加拿大與蒙古發現的成年暴龍科化石看來,牠們覆蓋者鱗片,缺乏羽毛痕跡。可能皮膚痕跡沒有保存下的區域,仍覆蓋者原始羽毛。大型暴龍科的身體缺乏隔離體溫的羽毛,類似大型現代哺乳類,例如大象、河馬、以及大部分的犀牛。當一個物體的體積增加,它的表面積/體積比例減少,所以維持內部熱量的能力增加。因此,隨者大型動物演化或生物散布至溫暖氣候,覆蓋身體的毛髮會將過多熱量隔絕在身體內,造成過熱,反而會減低該動物在熱量隔離方面的自然選擇優勢。大型暴龍科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失去原始羽毛,特別是適應白堊紀的溫暖氣候。 冠飾 發現於蒙古的分支龍可能屬於暴龍科,鼻骨上有一排明顯的低矮骨質瘤,共五個;阿巴拉契亞龍的頭頂也有一排類似的骨質瘤,較為低矮。另外,懼龍、艾伯塔龍、與特暴龍的某些標本也有類似的骨質瘤。艾伯塔龍、蛇髮女怪龍、懼龍的眼睛前方,淚骨之上,具有明顯的眉角。特暴龍與暴龍也具有類似的隆起,但位置在眼睛後方,由眶後骨構成這些頭部裝飾物可能有展示物的功能,可能用來辨認物種或求偶。
世界聋人小姐先生大赛 歷史 MMDW是一家非營利組織,2001年在布拉格成立。選美大賽由MISS DEAF s.r.o.和MISS-MISTER DEAF s.r.o.公司組織,他們的總裁是Josef Uhlíř。比賽中的官方語言是國際手語,所有入圍者的水晶冠由Astera s.r.o.製作。 2003年7月19日, 來自中國的張歡迎是2003年第一位獲得聾人親善小姐的中國候選人,來自中國的鮑慶玲則在2007年7月14日贏得2007年聾人世界小姐獎。 大賽規定,獲勝者禁止參加其他的選美賽事。2010年7月9日,在喬治亞的提比里西舉行的世界聾人小姐大賽,來自法國的Julie Abbou脫穎而出。在此之前,她已經贏得了2010年的第一屆維克米斯世界聾人小姐、2010年的第二屆維克米斯世界聾人小姐和2010年的慈善世界聾人小姐等三個稱號。隨後,她又參加了2010年7月31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全球聾人小姐大賽,並且獲得了全球聾人小姐的桂冠。因此,Uhlíř在MDW官網上發布了關於取消Abbou在2010世界聾人小姐的頒獎典禮和2010年提比里西歐洲聾人小姐大賽期間獲得的「第一屆維克米斯世界聾人小姐」和「2010年的慈善聾人世界小姐」的稱號的公告。Uhlíř表示,在MDW比賽期間,Abbou跟其他參賽的女孩一樣被告知,一旦贏得了MDW比賽的官方稱號,獲勝者將被禁止參加其他的選美比賽。Uhlíř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比賽的高水準、獲獎者的含金量,杜絕一切傷害大賽聲望的行為。Uhlíř補充道,沒有在第一次參賽中獲獎的女孩不受這項規則限制,可以隨意參加這些比賽,甚至可以多次。他寫到,規則於2010年8月1日開始生效,Abbou的2010年的維克米斯聾人小姐的頭銜將被取消,重新授予來自中國的Zhihuang Wang。Abbou的2010年第二屆維克米斯聾人小姐的稱號被取消並授予本來第四名來自加納的Stella Falawo Kunjan, Abbou的2010年慈善聾人小姐稱號也被取消,給了原來第二名來自南非的Portia Oliver。 2014年7月19日, 劉曉遠獲得2014年第二副聾人世界小姐。 2016年,來自中國的田野先生在布拉格贏得2016年聾人亞洲先生獎。 2015年,來自台灣的林靖嵐贏得2015年聾人亞洲小姐,並在2019年歐洲歌唱大賽中成為法國歌手比拉爾·哈薩尼的舞者。 2016年,來自中國先生田野榮獲2016年聾人亞洲先生獎。 2017年,來自中國的曼曼郝贏得了2017年聾人亞洲小姐獎,而且來自台灣的林祐臣Yu Chen Lin贏得2017年聾人亞洲先生獎。2017年,聾人世界小姐由泰國的Chutima Netsuriwong獲得,後來她成為克羅埃西亞Josip Smokvina的女友。Smokvina贏得了2018聾人歐洲先生的獎項,Netsuriwong在布拉格的比賽中遇到了他,當時她贏得了2018年的聾人世界小姐。2019年5月25日,他們在克羅埃西亞結婚。 2018年,來自以色列的Assia Uhanany獲得了2018年聾人世界小姐的稱號, 來自印度的妮莎達•杜德佳贏得了2018年聾人的亞洲小姐。來自台灣的選手徐景輝與她合影, 並寫下了她對比賽的印象。她談到了布拉格的外國環境,她希望與來自不同國家的聾人朋友聯繫,並與他們溝通。她寫了她的日常活動:第二天是自由的一天,他們訪問了附近的景點,開始用國際手語互相聊天,成為聾啞朋友。第三天到第六天是在課堂上,一起練習表演,並在不同國家之間分享國際手語和聾人文化。該節目於2018年9月29日開始,讓她有點悲傷和沮喪,但對她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經歷。她很高興能夠出國並獲得很多外國朋友,並感謝中國聾人協會給她這樣一個出國的機會,並教她國際手語。 2019年比賽在南非姆邦貝拉舉行。 2019年7月19日,來自中國的純平周贏得了聾人亞洲先生。台灣的萍王寫下了她對比賽的印象。 2020年比賽將在泰國曼谷舉行。
胎糞 胎糞是初生嬰兒第一次排出體外的糞便。與他們往後排出的糞便不同的是:胎糞是胎兒在母體時所消化的物質構成,包括有腸黏膜的上皮組織、胎毛、黏液、羊水、膽汁及水份。由於胎兒在母體內的環境基本上無菌,所以胎糞差不多可以說是無菌的。與其後嬰兒排出的糞便不同的是:胎糞的黏度很高,就好像瀝青一般,而且無嗅。正常來說,胎糞應該在出生後數天內排出體外,而隨著嬰兒飲奶後,糞便的顏色開始因為與消化後的奶混合而變得偏黃色,直至體內所有胎糞都被排出為止。胎糞的顏色與鴉片相似,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因此認為胎糞的作用是幫助胎兒在母體內安睡。 先天性巨結腸症(Hirschsprung's disease),又音譯作赫什朋氏病,是一種因為無法把胎糞排出而產生的病症。 胎糞正常來說會儲存在初生嬰兒的腸道裡,直至出生後才會排出體外,但胎兒亦有可能在出生前或出生時就已開始排便,使胎糞被排到羊水裡。 胎糞亦是檢測胎兒有否經歷孕期暴露的測試對象,例如:藥物或各種化學物品。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病童醫院(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University of Toronto)有研究顯示:若孕婦在懷胎時酗酒,代謝後的酒精會在胎糞裡以FAEE的形式出現。在美國,新生嬰兒的胎糞測試結果可以作為呈堂證供。 胎糞性腸阻塞 當胎糞在迴腸裡變硬並造成阻塞的病徵,被稱為胎糞性腸阻塞(meconium ileus)。胎糞性腸阻塞經常都是囊腫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的早期症狀。若胎兒患有囊腫性纖維化,胎糞會在迴腸內形成一種瀝青狀的墨綠色腸段阻塞。除此之外,有時胎糞還會形成一種灰白色小石狀的結物。在阻塞段落以下的腸道既窄又空。在阻塞部位以上,有多圈肥大的腸道,而且因為充滿了液體而變得膨脹。由於胎糞不能排出,嬰兒在出生後不久就會出現腹部腫脹及會嘔吐。 胎糞性腸阻塞與胎糞栓症候群(meconium plug syndrome)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