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301
4.76M
循環論證 循環論證(circular argument)、循環推理(循環推論;circular reasoning)、或循環證成(循環證立;circular justification),是論點的真確性最終由自身支持的推理方式。 循環論證或循環推理有時也泛指包括循環證成、循環因果、循環定義、循環解釋等各種有循環形式的陳述。 形式說明 循環證成通常是這樣的:主張命題,但並非已知或不證自明(例如論者試圖為它提供理據,或者它受人質疑),於是使用支持,但亦受人質疑,於是使用支持,但亦受人質疑,這次論者使用支持。 這種情況可以寫成一般性的形式: 此論證的基本前提為,結論為,結論出現在前提中,這種推理形式相當於使用支持自己,因此是循環證成。 有時論證會更加複雜,例如用、、共同支持,而在受質疑時再用、共同支持。這種形式可寫成:。 此論證的基本前提為和和和,結論為,結論出現在前提中,因此也是一種循環證成。 單就循環證成的形式來看,循環證成在邏輯上可能有效(如果推理過程沒有缺陷)、也可能健全(如果自身證立的前提恰好是真的),因此循環證成並非推理形式上的錯誤,故不歸為形式謬誤。然而,循環證成的情境中,通常是受質疑的,用受質疑的命題自身證明自身毫無意義、也缺乏說服力,這種情況可歸為非形式謬誤。 有些人把情境上不恰當的循環證成稱作循環證成的謬誤或循環論證的謬誤(fallacy of circular justification/argument/reasoning);有些人則只把「循環證成」限定於情境上不恰當的情況。 循環證成與亞里士多德對乞題的形式化界定相似,但一般不包括三段論的乞題。 相似概念 有一些情況與循環證成相似,一些文獻也把它們稱作循環論證,但它們不完全等同於循環證成,也不一定是推理謬誤。
巴布亞新畿內亞歷史 巴布亞紐幾內亞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0年前。有書面記載的歷史是16世紀歐洲遠望新幾內亞島。 史前 史前的歷史顯示人類在60000年前抵達今巴布亞紐幾內亞。他們可能在冰河時期從東南亞而來。儘管最早的居民是獵人和採集者,但是早期的證據顯示他們設法種植而提供食物。 歐洲人的接觸 在歐洲人第一次抵達時,新幾內亞和附近島嶼的居民依舊在使用骨頭,木材和石頭作為工具。在16世紀早期,可能是葡萄牙人或者西班牙人最早遠望了新幾內亞島。在1526-1527年,葡萄牙探險家喬治·梅內塞斯偶然來到主島。他以巴布亞命名此島。 巴布亞領土 1883年,昆士蘭殖民地企圖合併新幾內亞南部大半,但沒有得到英國的同意。然而此時,德國正在開始在北部進行殖民活動。1888年9月4日,南部建立英屬新幾內亞。1905年,英屬新幾內亞成為巴布亞領地。1906年開始由澳洲進行管理。 德屬新幾內亞 1884年,德意志帝國正式占據北部領土。1899年,德國直接控制這塊領土,並將行政權置於特許的貿易公司,稱為德屬新幾內亞公司。1885年5月,德意志帝國政府頒布憲章中給與此公司權力,使得它在領土和未被占據的土地上以政府的名義行使主權,並能夠直接與當地居民進行「協商」。外交權力仍有德國政府保留。1899年,德國政府直接控制此地區,稱為德屬新幾內亞。 新幾內亞實質是一個商業企業。成千個當地工人被雇用成為廉價的可可和椰子種植園勞力。1899年,德國政府從柏林的新幾內亞公司取得直接控制權。當地教育由傳教團接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澳洲控制了殖民地。 新幾內亞領土 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澳洲管理新幾內亞領地。澳洲開始管理此地直到1941年12月日本侵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新幾內亞島遭到日本入侵。西巴布亞大部分被日軍占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澳洲軍隊和日軍在新幾內亞進行比較大的戰鬥,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 巴布亞和新幾內亞自治領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巴布亞和新幾內亞恢復原來的委任統治,之後並且成為了自治領。 獨立 1972年的選舉形成了以首席部長麥可·索馬雷的政府,他承諾將領導國家走向自治並最終獨立。1973年12月1日,自治政府成立。1975年9月16日,巴布亞和新幾內亞獲得獨立。
拉Curve 拉Curve(又稱為常模參照、拉曲線)是一種教育界常用的評級方法,英式英語稱為marking on a curve,美式英語稱為grading on a curve ,又稱為curved grading、bell curving、grading curves)是以預先設定的常態分布(即高斯分布)形式評核學生的分數或等級。術語「Curve」是指以圖表形式展示常態分布的概率密度的曲線。大學常用的評級方法GPA便是使用拉Curve來區分一級、二級及三級榮譽。而著名的香港中學會考(HKCEE)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HKALE)便是採用拉Curve形式評分。 拉Curve的其中一個方法是通過預先設定的百份比,來界定評分在一個區間之間的學生奪得相應的等級,亦可以通過這個方法來設定一個等級跟下一個等級的界線。假設在香港中學會考的數學科中,分別設有A、B、C、D、E、F及U共七個等級,而前5%的學生奪A,下10%的學生奪B,下15%學生奪C,下20%學生奪D,下40%學生奪E,最後10%學生奪F或U。如果滿分是100分,考生有10,000人,亦即前500名的學生可奪得A級。假如排第500名的學生的得分是89分,一個常見的處理方法是將89分設定為A跟B級的界線,奪得89分或以上便能獲得A級,因此在拉Curve之後得到A級的學生不一定是剛好5%,在這個方法之下,奪得A級的學生有可能會大於5%。 拉Curve的好處是避免學生因試卷的深淺而令表現不穩定,特別是在使用學分制的大學當中,如果第一學期的試卷比第二學期的簡單,那麼若採用水平參照的計分方法,有可能會對第二學期的學生不公平。而壞處則是顯然易見的,會造成考生們的直接競爭,有可能形式惡性對立關係,亦有可能因不同屆別的考生水平差異而無法評核出考生的真實水平。因此,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中便從拉Curve改為水平參照,使得評級系統更具參考性。
理查·卡本特 童年 理察林恩卡彭特出生於康乃狄克州紐黑文的格雷斯紐黑文醫院(現稱耶魯 - 紐黑文醫院),他的妹妹凱倫後來出生在同一家醫院。他的父母是Agnes Reuwer Tatum(家庭主婦)(1915年3月5日-1996年11月10日)和Harold Bertram Carpenter(1908年11月8日-1988年10月15日)。他的父親出生在中國,他的父母是傳教士,在英國的寄宿學校接受教育,從事印刷業務。卡彭特是以他父親的弟弟理察林恩卡彭特命名的。卡彭特和他的叔叔都娶了名叫瑪麗的女人。理察和他的妹妹接受了聯合衛理公會教會的洗禮,孩子們也是衛理公會青年部的一部分。 當他的妹妹凱倫在外面打棒球時,卡彭特經常彈鋼琴。他和凱倫也喜歡聽他們父親在他們年輕時為他們買的孩子們的記錄。理察通過他父親的唱片收藏介紹了Perry Como和Ella Fitzgerald以及其他許多人,到12歲時,他知道自己想進入音樂界。他作為音樂家的第一次公開露面是在紐黑文16歲。與兩位年長的朋友一起組成了一個小組,他們在當地的一家披薩店玩耍。理察加入合資企業賺錢買車。1963年6月,卡彭特家族從紐黑文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唐尼。他們希望理察能夠進一步拓展他的音樂生涯,而這個家庭已經厭倦了新英格蘭寒冷的冬天。 Carpenter在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學習音樂。在那裡,他遇到了Frank Pooler,一位指揮和作曲家,他在1968年為聖誕節經典「聖誕快樂達林」寫了歌詞。理察還遇到了好朋友,約翰貝蒂斯,他與理察共同創作歌曲。 Richard Carpenter Trio和Spectrum Carpenter於1965年與妹妹凱倫和朋友Wes Jacobs一起創作了Richard Carpenter Trio。理察彈鋼琴,凱倫演奏鼓,韋斯演奏大號和低音。 1966年,理察卡彭特三重奏組在好萊塢碗樂隊之戰中演奏了「冰茶」和「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他們贏得了比賽,不久之後在RCA工作室錄製了三首歌:「Every Little Thing」,「夜晚的陌生人」和Carpenter原創的「Iced Tea」。 「冰茶」是唯一正式向公眾發布的錄音。 1967年左右,理察和凱倫與來自長灘州的其他四位學生音樂家一起組成了一個六重奏組,包括: 理察·卡本特 凱倫·卡本特 約翰·貝蒂斯 萊斯利·約翰斯頓 加里·西姆斯 丹尼·伍德哈姆斯 雖然Spectrum經常在洛杉磯地區的夜總會如Whiskey a Go Go演出,但他們的回應卻不熱烈 - 他們的廣泛和聲以及避免搖滾樂限制了樂隊的商業潛力。然而,Spectrum以另一種方式取得了豐碩成果,提供了未來成功的原材料:Bettis繼續成為理察原創作品的詞作者,除Leslie Johnston之外的所有其他成員繼續成為Carpenters的成員。 事業 理察和凱倫於1969年4月22日與A&M唱片公司簽約。「讓我們希望我們有一些點擊,」赫伯阿爾珀特告訴兩人。根據理察的說法,阿爾珀特在錄音室裡給了他們藝術自由,但是在他們的第一張專輯「發行」發行後並不是一個大賣家,有傳言說A&M的一些人要求Alpert釋放木匠,但他相信他們的才能並堅持給他們另一次機會。 理察建議Carpenters在1963年寫下一首名為「(他們渴望親近)的Burt Bacharach和Hal David歌曲」。儘管Richard在Alpert的堅持下完成了一項安排,但他的安排天賦顯然在成品中閃耀。他的安排和音樂天賦,以及凱倫的主唱,幫助這首歌攀升至Billboard Hot 100的第一名,在那裡停留了一個月。 「(他們渴望成為)靠近你」似乎在一夜之間獲得了公眾的認可。根據理察的說法,即使這首歌一夜之間流行起來,木匠本身也沒有。 有一天晚上,理察坐在家裡看電視,看到克羅克國家銀行的廣告。他認出了保羅·威廉士和羅傑·尼科爾斯的聲音,他們是商業主題曲「我們只是剛剛開始」的兩位A&M詞曲作者。理察做了一些電話,以確認他們的參與,並詢問是否有完整版本的歌曲,威廉士肯定。卡彭特設法將銀行商業叮噹變成了獲得RIAA認證的黃金唱片。它在Billboard Hot 100上排名第二,並且已經成為一首流行的婚禮歌曲。這首歌也成功地推出了Nichols和Williams的職業生涯,後者為Carpenters和其他許多藝術家創作了多首熱門歌曲。[引證需要] 理察也創作了許多木匠的熱門歌曲,其中約翰貝蒂斯是詞作者,例如: 「再見愛情」(1972年;#7;第一部流行民謠之一,有一首模糊吉他獨奏 - 影響了力量民謠的發展[12]) 「世界之巔」(1972年;#1。雖然Carpenters最初選擇不將這首歌作為單曲發行,但Lynn Anderson錄製的版本在Billboard Country圖表上達到了第2名;繼安德森版本成功之後,Carpenters決定將其版本作為單一版本發布,並在Billboard Hot 100上達到第一名。) 「昨天再來一次」(1973;#2) 「只有昨天」(1975;#4) 安眠酮成癮和治療 雖然凱倫患有神經性厭食症,最終導致她於1983年去世,但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理察遭受了失眠,驚恐發作,抑鬱症以及對鎮靜劑和催眠藥安眠酮的依賴。作者詹姆斯加文在他的紐約時報評論中指出蘭迪L.施密特的傳記小女孩藍:卡倫卡彭特的生活(2010年):「據說他的母親給了他第一顆藥丸,」以前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電視電影「卡倫卡彭特故事」(1989年)中描述過的觀察,並在幾部電視電影的評論中作了評論,其中還指出艾格尼絲(他們的母親)已經開出處方和因此認為他們是安全的。在他尋求幫助的時候,卡彭特接受了醫生給Quaalude作為助眠劑的處方,但他的使用已經失控。 BBC傳記片的評論者只有昨天:木匠故事(2007年)注意到:「隨著他們的名聲越來越大,他們健康的門面開始出現裂縫。瘋狂的旅行計劃開始造成損失,理察以英勇的方式躲避與此同時,凱倫開始擔心她的體重。這令人擔憂變得困惑。裂縫成了斷層線。中心無法控制。 Gabe Mirkin博士在「悲傷的卡倫卡彭特故事」(2014年2月15日)中寫道,「在那些年裡,你可以說出事情是錯誤的,因為木匠經常取消外表。她看起來很瘦,體重只有90磅。她是25歲。理察似乎是健忘的,後來發現他沉迷於Quaaludes。1978年,木匠停止巡迴演出,1979年理察接受治療以治癒他對這種藥物的依賴。 尼克·塔勒夫斯基同樣在「搖滾Ob告」中觀察 - 敲開天堂之門(2010):「自1970年以來他們一直在拉斯維加斯風格的行動中,凱倫和理察卡彭特都在1975年末身體狀況不佳。凱倫的體重降至80磅一次巡演不得不取消。與此同時,理察已經沉迷於處方藥安眠酮。 到1978年底,理察正在接受「家人和朋友的大力鼓勵(以及恫嚇),'面對音樂'。」最後,在1979年1月,在Quaaludes的半血症中,理察在後台摔倒了一段樓梯,最後面對他的上癮。「他在堪薩斯州托皮卡的Menninger診所接受了為期六週的治療計劃,並開始養成習慣。」由於種種原因,前三周是'地球上的地獄,「理察說,」但在那之後,事情真的開始發生變化,當然,一切都變得更好了。儘管如此,所有這一切對理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變化,他認為明智的做法是不要重新投入工作,並且幾乎要把1979年剩下的時間都用掉,更好地適應他改變的命運。 木匠發展後期 1983年10月12日,也就是凱倫去世八個月後,卡彭特家族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慶祝了木匠的新星。卡彭特在演講中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日子,但同時對我的家人和我來說是一個非常特別和美好的一天。我唯一的遺憾是凱倫不是在這裡與我們分享,但我我知道她在我們心中和我們心中都非常活躍。」 1986年6月26日,Carpenter開始錄製個人專輯Time並於1987年7月5日完成。這張專輯的特色是Dusty Springfield演唱「Something in Your Eyes」,Dionne Warwick演唱「In Love Alone」,Scott Grimes演唱「That is the What I Believe」和Richard創作的一首歌 - 致力於Karen - 稱為「我們所擁有的時間」從無伴奏合唱開始,然後理察的鋼琴和Herb Alpert的flugelhorn一起消失。歌詞包括: 我們的心中充滿了音樂和歡笑, 你的聲音將是我聽過的最甜美的聲音,然而, 我們知道這首歌永遠不會結束, 什麼時候我們不得不花時間。 1996年,在音樂作家Daniel Levitin的建議下,Carpenter錄製並發行了Richard Carpenter:鋼琴家,編曲家,作曲家,指揮家,其中包括許多木匠的最愛,包括熱門歌曲和專輯曲目,最後以「Karen's Theme」結尾, Carpenter為電視電影The Karen Carpenter Story(1989)創作。 Carpenter發布了DVDs Gold:Greatest Hits(2002),重新包裝了VHS / Betamax昨天再一次(1985年發布,1983年Karen死後兩年),其中包含了昨天的所有視頻和解釋(2003)更新了1995年發行的原版VHS /盒式錄音帶,其中包括1951年至1980年期間Carpenters的五部電視特輯和電視劇的片段。這張DVD是在同年早些時候發行的同名編輯專輯之後發行的,其中包括11張從未有過DVD的Carpenters曲目(包括「From This Moment On」,這是Carpenters的第五部電視特別版)。 ,所有這些都以立體聲音頻進行數字增強和重新製作。 在2008年10月的62歲生日那天,在日本外國記者俱樂部舉行的午餐會上,卡彭特宣布了「他職業生涯復出的計劃 - 被稱為『理察卡彭特反擊』」 - 其中包括「重新發行木匠聖誕專輯和這是一張以Carpenters歌曲封面版為特色的致敬專輯。」 紀錄片 這部43分鐘的電影超級明星:凱倫卡彭特故事(1987年)由托德·海恩斯執導,並在海恩斯失去理察提起的版權侵權訴訟後於1990年退出發行。這部電影的標題來源於The Carpenters 1971年的熱門歌曲「Superstar」。多年來,它已經發展成為一部邪教電影,並被收錄在娛樂周刊2003年的50部熱門電影中。 卡本特幫助製作紀錄片貼近你:記住木匠(1997)和只有昨天:木匠故事(2007)。 獎學金/才藝表演 Carpenter為在千橡市民文化中心舉辦的具有藝術能力的人提供年度獎學金/才藝表演。 齒輪 Carpenter使用各種鍵盤樂器,包括三角鋼琴,Hammond風琴,Wurlitzer電鋼琴,ARP Odyssey,Fender Rhodes電鋼琴,大鍵琴,鋼片琴,合成器和大頭釘鋼琴。他最喜歡的三角鋼琴是鮑德溫。在70年代,他最初支持並使用了Wurlitzer電鋼琴,然後轉向Fender Rhodes電鋼琴。他說,在A&M工作室,他經常在Carpenters的唱片上使用施坦威鋼琴,除了A Song for You專輯,他演奏了一首由Liberace親筆簽名的Baldwin鋼琴。在舞台上,他有一台Wurlitzer電鋼琴和三角鋼琴,但在轉換到Fender Rhodes之後,他只會在舞台上為不同的歌曲在三者之間交替。他將Wurlitzer電鋼琴的聲音描述為「溫暖」和「美麗」,並通過在工作室中進行配音,他會定期用Wurlitzer電鋼琴補充他的三角鋼琴,以增加聲音,從而創造出獨特的鍵盤聲。在地平線上的歌曲「快樂」中,他用ARP奧德賽合成器進行了最早的實驗。 個人生活 1984年,卡本特與他的堂兄瑪麗魯道夫結婚。她的兄弟Mark Rudolph是Carpenters的公路經理以及專輯「Now&Then」(1973)中Oldies「Medley」中的無線電呼叫「參賽者」。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這對夫妻一直在約會。一位年輕的瑪麗在Carpenters的宣傳視頻中飾演了一首名為「我需要戀愛」的歌曲(1976)。 理察和瑪麗卡彭特有五個孩子:克里斯蒂·林恩(凱倫本應給女兒的名字)於1987年8月17日出生; Traci Tatum,1989年7月25日; 1992年7月7日,Mindi Karen(以她已故的姨媽的名字命名); Collin Paul於1994年;和泰勒·瑪麗在2000年。孩子們和理察有時會在各種與卡彭特相關的活動中一起表演音樂。今天,這個家庭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千橡市。 Carpenter是Mopar汽車愛好者,1970年普利茅斯梭子魚的原始擁有者,擁有不尋常的440 + 6 V8發動機和自動變速箱包。
美国营运管理协会 美國營運管理協會(英語: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縮寫為 APICS),是一個非營利性質的國際教育機構,其提供專業證照課程、訓練工具及網絡聯繫機會來提昇專業人士職場的績效表現。APICS最早成立於1957年名為美國生產和存貨控制協會。目前在全球已有超過43,000的個人會員及10,000間以上的企業會員。2008年4月,此機構的全球總部移至美國伊利諾州的芝加哥。 APICS對「營運管理」的定義是「一個研究的領域,主要針對一個以製造或服務的機構如何做有效的規劃﹑排程﹑使用和控制,研究的範圍包括影響作業的各個功能,例如設計工程﹑工業工程﹑管理資訊系統(MIS)﹑品質管理﹑生產管理﹑存貨管理﹑會計及其他。」 認證 APICS提供兩項專業的認證:APICS CPIM(鑑定產業管理師)及APICS CSCP(國際供應鏈管理師)。 APICS CFPIM(鑑定產業傑出管理師)是授給在營運管理專業令人推崇的領導,全球已有超過1,200位專業人士獲頒此項證照。 CIRM(Certified in 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鑑定資源整合管理師認證):根據美國營運管理協會(APICS)的資料,目前全世界已有數千人取得CIRM的認證。APICS認定此認證在全球企業的活動與過程中為高階的專業知識。然而,APICS已於2008年停止了這認證計劃。對於擁有此認證的專業人士,APICS將繼續承認此認證。 同時,APICS在2008年發行了APICS營運管理相關知識體系架構(OMBOK)。OMBOK架構定義專業的範圍及提供有效的知識給營運管理專業人士。
水楊酸 歷史 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在記錄中提到一種從柳樹樹皮中提取的苦味粉末可以用於止痛和退燒。這一辦法還見於蘇美爾、黎巴嫩和亞述古文獻的記載。切諾基人與其他北美原住民有用樹皮浸出液治療發燒的傳統,他們使用植物的內側樹皮製成藥物並用於鎮痛。1763年,一名英國牧師愛德華(埃德蒙德)·斯通指出柳樹樹皮可有效退燒。 1828年,法國藥劑師亨利·勒魯克斯與義大利化學家拉斐爾·皮里亞提取出了柳樹皮中的有效成分,並以白柳的拉丁文學名Salix alba將其命名為水楊苷。皮里亞通過分解該物質得到了水楊酸。 1839年,德國研究人員還從旋果蚊子草(Filipendula ulmaria)中提取了水楊酸。雖然他們的提取物具有相同的療效,但也對消化系統有副作用,如導致胃發炎、出血、腹瀉,高劑量攝入時會導致死亡。 植物激素 水楊酸是一種酚類激素,可調節植物的生長發育,對植物的光合作用、蒸散作用與離子的吸收與運輸也有調節作用。水楊酸同時也可以誘導植物細胞的分化與葉綠體的生成。水楊酸還作為內生信號參與植物對病原體的抵禦,通過誘導組織產生病程相關蛋白,當植物的一部分受到病原體感染時在其他部分產生抗性。通過形成揮發性的水楊酸甲酯,這一信號還可在不同植物間傳遞。 安全性 水楊酸可引起接觸性皮膚炎。大面積使用吸收後,可出現水楊酸全身中毒症狀,如頭暈,神志模糊,精神錯亂,呼吸急促,持續性耳鳴,劇烈或持續頭痛,刺痛。 有糖尿病,四肢周圍血管疾病者,或嬰幼兒,使用水楊酸25%-60%乳膏或軟膏、水楊酸15%-50%硬膏、水楊酸17%凝膠、水楊酸13.6%-26%溶液等應慎重考慮,有可能引起念珠性發炎或潰瘍,甚至致死;對皮炎或皮膚感染使用水楊酸25%-60%乳膏或軟膏、水楊酸40%-50%硬膏,亦需注意。 水楊酸可以抑制外毛細胞運動蛋白(Prestin)的活性,因而具有耳毒性。對於缺鋅的患者可能導致暫時性失聰。這一發現基於對白鼠的臨床試驗。給缺鋅大白鼠注射水楊酸會導致失聰,而同時注射鋅溶液可治癒失聰。給缺鋅大白鼠注射鎂溶液沒有治癒水楊酸性失聰。 沒有專門的對水楊酸對妊娠造成的影響的研究。妊娠的前三個月口服水楊酸(或阿斯匹靈)不會增加胎兒畸形的概率,但在妊娠晚期服用可能導致胎兒顱內出血。即使在妊娠後期外用水楊酸也不會造成不良影響。許多外用皮膚病藥物含有水楊酸,沒有報告表明外用水楊酸有致畸風險。 過量的水楊酸可導致水楊酸中毒,臨床表現為代謝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鹼中毒。急性患者的發病率為16%,死亡率為1%。 有些人對水楊酸及其衍生物過敏。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建議在使用含有水楊酸(或任何其他抗氧化劑)的護膚品時配合使用防曬護膚產品。 雖然沒有資料表明使用水楊酸會導致雷爾氏症候群,美國國家雷爾氏症候群基金會建議兒童和青少年(年齡16歲以下)儘量減少服用水楊酸與阿斯匹靈。
拉纳辛哈·普雷马达萨 生平 拉納辛哈·普雷馬達薩出身於一個中等收入的家庭,屬於專門操持洗衣職業的多比(Dhobi)種姓。就讀於科倫坡聖約瑟夫學院,他原計劃是成為一個記者,還將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自傳翻譯成僧伽羅語 普雷馬達薩早年參加工黨,1950年代脫離工黨加入溫和的統一國民黨,在達德利·森納那亞克的內閣中擔任廣播部長,將南亞最古老的電台——錫蘭電台變成一個公營公司(於1967年1月5日成立錫蘭廣播公司)。 進入80年代,斯里蘭卡南部的僧伽羅族和北部的泰米爾族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默許下對泰米爾分裂勢力猛虎組織提供訓練和援助。1987年7月29日,時任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和斯里蘭卡總統賈亞瓦德納簽署了協議,允許印度維和部隊來幫助平定這場衝突、解除泰米爾分裂分子武裝,滿足泰米爾人要求建立自治區,並遣返在印泰米爾人。然而其中最激進的泰米爾猛虎組織拒絕解除武裝,印度軍隊在遭受持續重大傷亡後也未能挫敗猛虎組織。1988年12月19日,經過一個多月緊張激烈的角逐,執政的統一國民黨候選人普雷馬達薩總理以50.4%的微弱多數票獲勝。他在1989年1月2日正式就職後,面臨著民族衝突、恢復經濟和斯印關係三大難題。他在1月宣布解除已實施五年的全國緊急狀態,到6月20日又被迫再宣布全國緊急狀態。他並不贊同簽署斯印和平協議,他當選總統後即要求印軍撤出。印度政府也表示同意逐步撤離駐斯印軍,並於1990年3月完全撤出斯里蘭卡。 1993年5月1日,普雷馬達薩在參加斯里蘭卡各界舉行慶祝「五一勞動節」遊行和集會時,一名騎自行車的男子衝進來,在靠近總統的地方引發了綁在身上的炸彈。普雷馬達薩總統和他的衛士等25人被炸身亡,另有60餘人受傷。幾小時後,總理丁吉利·班達·維傑通加在首席法官的主持下,就任代理總統。他呼籲全國人民保持平靜,並宣布6日為遇害總統舉行國葬,全國哀悼。 他與妻子Hema Wickramatunge有一子一女,兒子薩吉特(Sajith)是統一國民黨議員和前副領袖。
梁国英 (东莞) 梁國英(1958年8月-),廣東東莞虎門鎮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員,擁有中共中央黨校本科學歷。 梁國英於1978年10月在惠陽地區供銷學校財會班學習,1980年7月畢業。1980年7月參加工作,先後任東莞縣統計局幹部、東莞縣統計局股長、東莞市統計局副局長、東莞市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東莞市統計局局長、望牛墩鎮黨委書記、萬江街道黨委書記,2004年4月擔任東莞市副市長。 2014年5月8日,梁國英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廣東省紀委調查。2014年8月8日,梁國英因涉嫌受賄,被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9月5日,廣東省紀委查明,梁國英在東莞市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先後多次收受他人賄賂,數額特別巨大,多次收受他人禮金、隱瞞「裸官」身份、違反社會主義道德,與多名女性通姦,上述行為已涉嫌嚴重違紀並涉嫌違法犯罪。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的規定,廣東省紀委決定給予梁國英開除黨籍;由省監察廳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給予其行政開除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違法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87式反坦克導彈 歷史 雖然79式重型MAT的射程遠,但重量過重,需要花上不少時間和人手才能搬下車設置使用。有見及此,自衛隊需要一款較為輕便、可以讓自衛隊員攜帶行動,以及設置方便為設計目標的飛彈系統。 1976年,該反戰車飛彈系統開始研發;1982年,川崎重工開始進行飛彈試驗;1985年,已經可交付完整的原型系統。1987年,該反戰車飛彈系統獲採用為制式武器,預定發配到全國普通科連隊的反戰車部隊。到了1989年,第一批飛彈終於投入陸上自衛隊服役。該系統包括一具發射器、一台安裝在重型三腳架以上的雷射指示器和夜間使用的夜視裝置。 自2005財政年度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2005財年—2009財年)起,到2006年度時已結束對新的該型發射器的採購。目前,防衛廳技術研究和發展研究所正對一款新型中距離反戰車飛彈進行測試,它能夠將其發射器搭載於高機動車以上,最終將取代在前線現役的87式中型MAT和79式重型MAT。該計劃在自衛隊當中的代號是中程多用途飛彈(中型MPM,XATM-6)。 設計細節 87式反戰車飛彈系統的配置包括由日本電氣公司所研發的雷射指示器以及夜視裝置,和裝入發射管裡的飛彈。導引系統移除了64式反戰車飛彈和79式反載具飛彈所採用的導線導引方式,改為半主動雷射導引(SALH)方式,讓飛彈的飛行速度加快到250公尺/秒甚至更高(估計400公尺/秒)。 該反戰車飛彈系統架設於三腳架組件以上,飛彈發射器和雷射指示器(以及夜視裝置)都位於其以上。指示器和發射器可以安裝在不同的三腳架上,相互分離最多200公尺,藉以達到遠端控制,可以提高操作員的安全性;兩者(加上夜視裝置則是三者)亦可安裝在同一具三腳架以上,但詹氏資訊集團指出飛彈的廢氣可能會中斷指示器射出的雷射。瞄準裝置連接到雷射指示器,通過與夜視裝置組合,亦可進行夜間瞄準。 它由三名操作員,分別是射手、瞄準手、彈藥手所組成的小隊所操作。與64式反戰車飛彈和79式反載具飛彈一樣,它可以搭載於三菱73式吉普車或小松輕裝甲機動車以上,用於反裝甲用途。 由於飛彈體的重量減少到12公斤,比64式反戰車飛彈更小巧更輕便。因此,可以由小隊隊員所攜帶,除了架設於三腳架上以外,還可以利用兩腳架直接從肩膀發射飛彈。攜帶6枚飛彈時的全系統重量為140公斤(308.65磅)。該系統在各方面都與9K135「短號」類似,但功能較弱。
托爾狙擊步槍 歷史 2000年2月,新型反器材狙擊步槍的戰術和技術指標都獲得了波蘭軍隊的批准。這時,機械設備的研究和發展中心(簡稱:OBRSM塔爾努夫公司)的槍械設計師亞歷山大·勒祖查(Alexander Lezucha)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全世界現有的該類型武器系統以後,判斷犢牛式連發型高精度步槍最為符合波蘭軍隊的要求。從那時起在研製計劃當中的該步槍的正式名稱為「Wielkokalibrowy Karabin Wyborowy Wilk 」(威爾克大口徑狙擊步槍)。 在2000年3月至2004年之間,波蘭塔爾努夫機械廠研發這款反器材狙擊步槍。2002年,他倆製成了首枝新型步槍的原型;同年對該新型武器進行了首次射擊試驗。根據結果,對原型槍作出改進。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威爾克接受了一系列的測試,並且根據測試結果繼續對該槍作出改進。 2005年,波蘭國防部先訂購10枝威爾克。隨著該狙擊步槍獲正式採用,波蘭軍隊的首批部隊正式裝備,並且命名為托爾。 2008年,波蘭國防部再向塔爾努夫機械廠增購30枝托爾狙擊步槍。 概述 WKW托爾反器材狙擊步槍為一枝犢牛式布局的手動操作旋轉後拉槍機式武器。它由裝在槍身與扳機後方的7發式可拆卸彈匣所供彈,並分別在護木前端與彈匣後方配有可折疊和可調節的兩腳架(連整體可折疊式提把)與可調節的大型後腳架。該槍並無機械瞄具(照門及準星),其標準瞄準設備是安裝在機匣頂部的MIL-STD-1913戰術導軌座以上的德製施密特-本德爾警用神槍手二型(英語:Police Marksman II,PM II) 3—12×50毫米狙擊用途可變倍率光學瞄準鏡;當然,亦可裝上其他日間/夜間光學狙擊鏡、紅點鏡/反射式瞄準鏡、全息瞄準鏡、夜視鏡或熱成像儀。
國債鐘 歷史 國債鐘最早是由美國紐約的地產開發商賽梅爾‧杜斯特(Seymour Durst)發明與贊助並且在1989年設置。1995年,國債鐘的創始人賽梅爾逝世,其子道格拉斯負責的杜斯特地產公司(Durst Organization),負起了經營國債鐘的責任。2009年9月,道格拉斯·杜斯特的堂兄弟喬那森·杜斯特(Jonathan Durst),同時也是杜斯特地產公司會的共同經營者,逐漸負起公司總經理的業務。在與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會晤中,喬那森表示他將會在道格拉斯身後維持國債鐘的運作。 道格拉斯·杜斯特曾經說過:「我們是一個家族企業,家族企業的特點就是我們總是牽掛著下一個世代。我們不希望下一個世代因為國債顛躓而行。("We're a family business. We think generationally, and we don't want to see the next generation crippled by this burden.")」他表示國債鐘代表一個不分黨派的要務,並且表示這個計畫的動機是為了維持世代間公平。 根據道格拉斯的說法,他的父親在至少1980年的時候就開始關注持續增長中的國債,於是他在那年對參議院及眾議院議員和的新年賀卡上寫下:「新年快樂,你所負擔的人均國民債務為$35,000美元。("Happy New Year. Your share of the national debt is $35,000")」 在賽梅爾80歲出頭時,他初步規劃了國債鐘的設置,然而那時候國債鐘的即時更新技術未臻成熟。 2004年,原本的國債鐘被拆解,並被移至現在的新位置。2008年,美國國債首次正式突破10萬億美元,造成國債鐘破表,引發媒體報導關注。 第一座鐘 1989年,第一座國債鐘正式設立,高約11乘26英尺(3.4乘7.9公尺),耗資十萬美元,設立時美國國債為2.7萬億美元。 第一座國債鐘設立於時代廣場,在第六大道 (Sixth Avenue)的杜斯特企業的建築上。向北面對42街(42nd Street)及布萊恩特公園(Bryant Park),旁邊則是紐約的著名公司Artkraft Strauss。 國債鐘是是一個告示牌大小的累加制點陣顯示器。和第二座鐘一樣,國債鐘上數字的變率是以國債的成長速度進行估計,並每周依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進行更新 在賽梅爾·杜斯特過世之前,國債鐘的更新都是由他本人自電腦調整。賽梅爾辭世之後,Artkraft Strauss接手了每周更新數字的任務。 西元2000年時,由於美國經濟好轉,債務開始降低。然而國債鐘的預設值中並沒又預期到債務會負成長,因此國債鐘的運算功能出現了異常。於是在2000年9月,國債鐘被切斷了電源,並以紅、藍、白三色的布將國債鐘罩住,當時的美國國債約為5.7萬億美金。然而,隨著債務再度增加,國債鐘又於2002年7月重新運作,當時的美國國債約為6.1萬億美金。 第二座鐘 2004年,原本的鐘從移往42街被移除。並設置一座新的鐘。原先的建築劃入布萊恩特公園一號。新的鐘具有倒數的功能,並安裝於距離原址一個街區以外的一棟建築的牆壁上。新的鐘具有比第一座鐘具有更高的解析度,使閱讀更容易。 2008年9月30日,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國債躍升到了10萬億美金。媒體發現國債鐘的位數不足,首次出現了爆表的問題。因此,國債鐘現在正在計畫增加兩個位數。 類似設計 美國國債鐘的設計被世界各地採納並設置,有設置實體鐘或線上公布等。此外,類似的計數設計還有顯示核子安全的末日之鐘。 中華民國財政部也於2010年12月起,固定於每月7日公布截至上月底最新國債訊息於其網站首頁暨該部正門及側門電子看板,公布內容包含「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中央政府短期債務未償餘額」,及「平均每人負擔債務金額」等3項資訊;並自2011年12月起,增設中央及地方債務資訊於財政部所屬國稅局、國有財產署及關務署暨行政院設置於全國鐵公路車站、監理處、衛生署所屬醫療院所、高速公路服務區LED跑馬燈宣導據點等約195處公告處所。
萍乡中学 晚清時期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興新學,由清末翰林文廷式倡導,改制為「萍鄉學堂」。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更名為「萍鄉中學堂」,系中國創辦最早的現代公立學校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具有保送資格的九所中學之一。 清宣統二年(1910年),學生黃鐘傑以同盟會內務部員身分鼓動策劃反清鬥爭,被捕犧牲,成為萍鄉中學第一位革命烈士。 中華民國時期 1911年,更名為「萍鄉公立學校」。 1925年,學校建立了「CY」小組(共青團組織)和中共地下支部。大革命期間,劉少奇、李立三曾到萍鄉中學宣傳革命。抗日戰爭時期,教學工作時斷時續。萍鄉中學有兩任校長,羅運磷、張宗和均為共產黨人。1949年春,萍鄉中學重建中共地下支部,參與領導萍鄉地區的革命活動。 1927年,更名為「萍鄉中山中學」 1928年,更名為「萍鄉中學「 1929年,更名為「萍鄉縣立中學校」 1934年,更名為「萍鄉縣立初級中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0年,更名為「江西省立萍鄉中學」 1954年,被確定為江西省首批重點中學 1956年,更名為「江西省萍鄉高級中學」 1962年,更名為「江西省萍鄉中學」 1963年,江西省萍鄉中學列為江西省首批重點中學。 1969年,更名為「萍鄉市第一中學」 1984年,更名為「江西省萍鄉中學」 1991年,江西省萍鄉中學錄入《中國中學名校》。 1995年,江西省萍鄉中學被授予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稱號。 2010年,江西省萍鄉中學被授予「江西教育科研基地」稱號。 2012年,江西省萍鄉中學榮獲「江西省師德師風示範校」稱號。 校名 萍鄉中學的校名由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陳述彭題寫。 校標 萍鄉中學現在的校標為2006年萍中百年校慶標誌。 校標是一朵有五片花瓣的花朵象徵著學校的學生像花朵一樣燦爛向陽開,同時也和五角星相對應象徵著跟著黨走,中間一個圈,把學校的建築圈了起來,代表著學校的團結和諧,最後一個數字1906,象徵學校是1906年11月11日創建的。 校訓 萍鄉中學的校訓是勞,謙,堅,實。 校訓的勞也就是勤勞,謙是謙虛,堅是堅強和堅毅,實是實事求是。萍鄉中學強調和鼓勵學生們做一個四有青年,勤勞、謙虛、堅毅同時講求實際。 校園 2003年學校貸款對校園進行大規模建設。現占地占地138736平方米,建築面積32522平方米。綠化面積占67% 自2016年5月張水國校長上台後,大興土木,建造了一個巨型室內體育館外加一棟教學樓(新步雲樓),並在校內設立兩道關卡,用柵欄隔開教學區與居民區,隔離工程建設期間放火燒山,與居民發生衝突。現衝突緩解,問題暫時性解決。 民主樓 民主樓是學校學堂時期唯剩的舊建築。現作為史料陳列館和行政樓。 雛鷹樓 雛鷹樓由兩個主樓和一個從樓組成。主樓為教學樓,從樓為教師辦公室(叢樓位於兩個主樓的中間)。 2018年4月起,建築被整體粉刷為紅色,從樓改建為廁所。 逐日樓 逐日樓採用四邊形結構,中間為水池與假山。除頂樓為現代化天文台外其他均為實驗室。還有兩個階梯教室,目前主要用於藝術生補習的奧賽輔導。 和平樓 改建自1954年修建的主教學樓。之前用於復讀生補習,09年9月起另有他用,現作為考場樓使用。 文源樓 文源樓系加拿大校友張志芬捐資所建,一樓為圖書館外借室和學術報告廳,二樓是演藝廳和雜誌閱覽中心,其餘樓層是機房。 步雲樓 原步雲樓已於2016年夏季拆除,現在建設一棟體育館與教學樓2合1的教學樓。預計將於2017年9月投入使用。 2017年10月竣工,在驗收未完畢、油漆未乾的情況下曾短暫投入使用,造成部分師生患呼吸道疾病短期入院治療。 傳薪樓 1樓為儲存室,二樓為美術生畫室,三樓為音樂教室,四樓是排練廳。 室外體育場 萍鄉中學現有標準8線400M塑膠跑道,一個標準足球場,7個標準籃球場,一個排球場,田徑運動設施供師生使用。 室內體育場 萍鄉中學設有一個室內羽毛球場(食堂在非用餐時間會有裝羽毛球網,用於學生的羽毛球訓練) 霞園 霞園是留宿學校之寄宿生生活區,目前設有標準間與空調間。還有洗衣間,熱水間等配套設施 其他設施 萍鄉中學亦設有教師生活區,飯堂等附屬設施。荷花池,聰明泉,世紀鐘廣場,名人廣場也為萍中之特色。由於許多無證飯館在教師生活區中營業,以及某些教師出租教師宿舍,2017年5月張水國校長決定派教師封鎖教師生活區,但收穫甚微。2017年7月27日,萍鄉中學教師生活區開始施工,將使用磚牆或隔離帶封鎖。此措施收到學生的廣泛關注,不少學生及家長藉此機會批評張水國。為了息事寧人,張水國說服市規劃局將酒廠看守所及其周邊的山嶺劃歸萍鄉中學用於校舍建設。
李龙日 球員生涯 李龍日少時曾是瀋陽足校89年齡梯隊的一員,被視為瀋陽足球的希望,2006年6月,李龍日作為瀋陽隊的核心,幫助球隊奪得了遼寧省第十屆運動會男子足球甲組冠軍。同年11月,他作為陝西滻灞預備隊隊長,帶領球隊在全國足球U17優勝者盃決賽中擊敗了實力雄厚的山東魯能U17預備隊,奪得冠軍。2006年底他還進入了U19國青隊訓練營。 2007年初,陝西滻灞的總教練成耀東將尚在二隊的李龍日調至一隊試訓。 2008年,陝西滻灞的梯隊以「陝西四達」的名稱征戰乙級聯賽,李龍日擔任隊長。 2009年,李龍日代表上海出戰全運會男足比賽。上海隊以上海東亞隊為班底組建,最終奪得冠軍,李龍日雖入選,但並未得到上場機會。 2010年,李龍日轉會處於中乙的大連阿爾濱,隨隊奪冠升入甲級。次年因球隊大力引援,在球隊中基本沒有出場機會。2011年底,李龍日與大連阿爾濱合同到期離隊。
利物鳥 利物鳥(英文Liver Bird)是英國利物浦的標誌。 歷史 最初使用利物鳥作為利物浦象徵的是在其1350年代的印章,這印章現已存放於大英博物館。於1668年,德比伯爵(Earl of Derby)送贈了一個刻有利物鳥的權杖給鎮議會。於1797年,英國紋章院授予利物浦正式的紋章,其上就以利物鳥為記號。 自此以後利物鳥就以不同的形式代表著利物浦。最為明顯的標示是兩隻位於利物浦碼頭頂(Pier Head)皇家利物大廈上的利物鳥,俯瞰著默西河(River Mersey)。皇家利物大廈可能是市內最著名的建築物,其上有兩個鐘樓,鐘樓上各有一隻像鸕鶿的利物鳥。 另外在其他地方也有利物鳥的標誌,包括在聖尼克勒斯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and Saint Nicholas)側的辦公大樓及在默西賽德海洋博物館的石像。 可能物種 一直以來就利物鳥的可能物種就存在著爭議及混淆。 中世紀印章上的利物鳥十分普通,但印章內卻有提及授予利物浦憲章的約翰國王。約翰國王經常使用與聖約翰有關的鷹的標記。利物鳥的喙上更有一小枝的金雀花,而金雀花正是金雀花王朝皇室的標誌。 到了17世紀,利物鳥的起源已漸漸被忘記,卻以出沒於利物浦近海的鸕鶿為參考。當時權杖的名稱更被混淆成為古低地荷蘭語的「琵鷺」,但在英格蘭北部很少會見到琵鷺。 英國紋章院以鸕鶿來製作利物浦的紋章,在其喙上加上紫菜,暗示利物鳥的名字是來自該小枝的紫菜。 商標 於2008年11月,利物浦足球俱樂部嘗試將其徽章上的利物鳥註冊成商標。經過多次討論後,利物浦足球俱樂部最終於2010年9月4日成功將利物鳥註冊為其商標。
金文洙 童年時期 生於慶北永川市,在家裡4男3女中排行第三。慶北永川小學畢業後轉學到大邱,並先後畢業於慶北中學和慶北高中。 學生時期 1970年首爾大學商科大學經營學系入學,1971年因受10. 15反腐肅貪全國學生運動牽連被開除。從1971年到72年,在故鄉慶北永川參加4H、夜校等農民運動,1974年因受民青學聯事件牽連被開除。1994年再次進入首爾大學經營學系,25年後終於畢業。 勞動運動時期 投身勞動運動後,1974年在清溪川被服工廠擔任裁剪輔助工;1997年取得2級環境管理技師和2級安全管理技師等國家技術資格。1978年,被選為全國金屬勞動組合韓一杜克(Dorco)公司勞組委員長;1985年擔任全泰壹紀念事業會事務局局長。1980年獨裁政權時期曾被捕接受拷問,服刑期間因處分緩訴被釋放,然後又回韓一杜克復職。1986年,擔任首爾地區勞動運動聯合(首勞聯)期間因參與仁川5.3直選制改憲鬥爭被拘捕,曾服刑2年零6個月。 涉足政界 1990年參與建立民眾黨並被推選為勞動委員長;在第14屆國會議員總選舉中作為民眾黨全國區候補第3名參選,不幸落選。1994年加入民主自由黨;1996年在新韓國黨的公選下,參加第15屆國會議員總選舉並當選(富川市素砂區)。 國會議員時期 擔任國會議員時期,積極投身勞動領域、環境、首都圈交通和兒童保育領域並展開大量的議政活動;同時也為政權反腐肅貪和朝鮮人權問題作出了極大的努力。1996年獲得綠色政治家獎;1998年被韓國選民運動聯合授予國會議政活動環境勞動委最優秀獎;1999年被授予幫助飢餓兒童議政活動功勞牌和全國保育設施協會感謝牌。此後,被當選為16屆、17屆國會議員,作為3屆連任國會議員曾擔任大國家黨院內副總務等職務。2000年被授予透明政治市民聯合新千年透明政治家獎;2005年被授予國政監查最優秀議員獎;2006年曾被國會出入記者團評選為守約國會議員第1名和工作認真國會議員第1名。2006年辭去國會議員職務參選京畿道廣域團體長選舉,被選為京畿道知事並於2006年7月就任民選第4期道知事。 主要政策目標 2007年,上任第一年被授予福布斯公共革新部門品質大獎等指揮京畿道政治革新;金文洙知事在「領先的京畿道」、「便利的京畿道」、「生活幸福的京畿道」、「充滿魅力的京畿道」等口號下不斷努力提高京畿道民的生活品質。 上任後公約履行事項 2009年,京畿道知事金文洙被韓國宣言實踐本部評選為公約履行評價第1位(被評為公約履行2年目標達成最優秀,居民溝通-民官合作最優秀,網絡溝通最優秀) 2009年重點政策實踐計劃 金文洙知事工作重點主要放在為保持京畿道發展成為東北亞經濟中心的地區特點和提高京畿道國際競爭力,廢除不合理的首都圈控制,構築廣域交通網,為引進外資擴充基礎設施,通過引進外資和強化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來創造工作崗位。同時通過搞活朝韓非軍事區的旅遊,召開農村體驗莊園、陶瓷雙年展、航空休閒展、國際遊艇展等展示會,培育京畿道的新生長動力。為提高京畿道民的生活質量,積極改善廣域大眾交通,系統地推進交界地區的開發,增進老人和殘疾人的福利以及支援雙職工家庭的保育事業;通過強化教育競爭力、文化藝術和道立公園等,從多角度努力為京畿道民謀幸福。 家庭關係 1981. 9月同九老2號工業園世珍電子勞動組合委員長出身的薛蘭英結婚,生有一女叫金東珠。
王慶雲 (安徽議員) 王慶雲(1879年-1936年),字龍亭,安徽壽州王家圩(今屬長豐縣)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 王慶雲於清朝光緒五年(1879年)生於壽州王家圩的一個農民家庭。21歲中秀才,後來考試不第,遂到定遠縣爐橋儲村學堂當教師。其間,他和當地人士方紹舟、張潤齋、張萬侯等人來往密切,互相傳看革命書刊,思想趨於革命。後來,他結識了中國同盟會會員張匯滔、孫毓筠、張綸、袁家聲,並參加了中國同盟會,開展革命活動。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他和張匯滔在壽州秘密成立了信義會,計劃於同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四頂山廟會之時在壽州起義,不久事泄,起義計劃被迫中止。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冬,安慶馬炮營起義失敗,信義會也被清政府查獲,王慶雲、張匯滔等人轉而組織合法的「農會」繼續革命。 宣統元年(1909年),安徽諮議局成立,各縣分別推選一人出席安徽諮議局的會議。王慶雲作為農會代表,被壽州推選為議員,出席安徽諮議局的會議。到安慶之後,王慶雲會見了朱家寶,勸朱家寶道:「皖北瀕臨淮河兩岸,匪勢日熾,人心浮動,似宜組織團防局,以資鎮懾!」朱家寶採納了王慶雲的建議,任命王慶云為壽州團防局局長,並撥給他毛瑟步槍700支。安徽諮議局有人對王慶雲辦團練十分懷疑,對朱家寶稱:「王慶雲辦團練,會不會變成苗沛霖那樣,投靠了太平軍?」朱家寶回答說:「安見不為曾國藩呢?」 王慶雲回到壽州之後,隨即成立壽州團防局,局址設在壽州城東的馬廠集。該局靠700支毛瑟步槍編成了團練1隊。此外,王慶雲利用農會組織各鄉青年成立聯莊會,該會每個大隊轄3個小隊,每個小隊轄3個班,每個班有10人,各大隊隸屬壽州團防局直接領導。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壽州革命黨人王慶雲、張匯滔、袁家聲等人召開了壽州、鳳台、懷遠、鳳陽、定遠等處的革命黨人和聯莊會各大隊大隊長的聯席會議,決定在農曆九月十五日(1911年11月5日)在壽州舉行起義。農曆九月十四日夜,王慶雲率壽州團防局團練以及聯莊會各大隊,臂纏白布,自馬廠集開拔,至凌晨4時趕至壽州南城門外。張匯滔命農會機關成員打開了南城門,王慶雲部隨即開入壽州城,同張匯滔部匯合,攻下了總兵署以及州署。知州魏業𫁿棄城逃走。農曆九月十六日,壽州光復。 壽州光復後,起義軍被改編為淮上軍,王慶雲任總司令,郭行健任監軍,張匯滔任參謀長。淮上軍總司令部設在原清朝壽州總兵署。1911年11月,張勳率安武軍自徐州向南進攻阜陽。坐鎮壽州的王慶雲未能及時策應,張匯滔遂從阜陽敗退到三河尖。潁上、正陽受威脅,壽州城也處於危急之中,與此同時,各軍隊每天都到司令部索要軍餉和軍械,王慶雲被迫在農曆十一月下旬離開壽州到南京,準備向南京、上海方面求得槍炮。不久,張匯滔率部回到壽州,各軍乃推舉張匯滔繼任司令。淮上軍方安定下來。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元年(1912年)初,淮上軍被統編為國民軍第一軍,王慶雲任第一軍第四師師長。但王慶雲以不熟悉軍事為藉口,始終沒有到任。同年,他任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 1936年,王慶雲逝世。
亞歷山大·皮丘希金 生平 皮丘希金在1974年出生,未婚,曾在莫斯科一所職業訓練學校接受教育。 在皮丘希金出生之前,父親拋下他和母親納塔利婭·皮丘希金娜(Natalya Pichushkina)離家出走,母親先把他送入收容所,後來他被接離收容所跟母親和祖父一起生活,此後他們一家一直在比茨維斯基公園北邊的久濟諾區(Zyuzino) Khersonskaya街二號公寓第三十八座 居住。 皮丘希金的母親聲稱兒子因為四歲時頭部意外地受到鞦韆撞擊,所以自此以後情緒不穩。童年時代他開始接受一所精神及神經系統疾病中心的監察,直至他二十歲。祖父去世後,皮丘希金經常一個人帶著狗到比茨維斯基公園散步。這隻狗死後,皮丘希金把它埋在公園裏,而狗的墓地周圍成為皮丘希金後來的殺人場所。 他曾經是一名木匠學徒,被捕時為比茨維斯基公園附近一所超級市場的搬運工人。僱主認為他是一名工作勤奮的員工,鄰居則認為他是一個沉默寡言及有禮的人,但缺少朋友,幾乎沒有任何社交活動。皮丘希金酷愛下西洋棋,是一名高手。另一方面,他非常喜歡小動物,曾因為愛貓死亡而痛哭。 皮丘希金有相當長時間的酗酒習慣,調查員發現他健康狀況不佳,鄰居在法庭上指出他經常喝至酩酊大醉歸家,醉倒在家門前。 初次謀殺 皮丘希金於1992年首次殺人,受害者名叫米哈伊爾·奧季丘克(Mikhail Odeychuk,以下簡稱奧季丘克),是他的同學。當時皮丘希金剛滿十八歲,要求奧季丘克與自己合作殺人。奧季丘克起初答允,後來拒絕,於是皮丘希金在奧季丘克居住的公寓勒死他,並將屍體拋出窗外。事後警方盤問皮丘希金,卻並沒有起訴他,而是把是次死亡事故列為自殺案。皮丘希金非常享受首次殺人的感覺,覺得就像初戀難忘。不過,直至2001年的九年間他沒有謀殺任何人。 比茨維斯基公園連環謀殺案 2001年夏天,皮丘希金再次殺人,在那一年內共殺了十一人。他在住所附近火車站透過請飲伏特加酒認識受害者。他們是年齡介乎五十到七十歲酗酒者、吸毒者或窮困的男性,皮丘希金把他們誘騙至比茨維斯基公園暗角,聲稱若他們跟他一起悼念其死去的狗,將會以伏特加款待他們。之後皮丘希金用伏特加灌醉受害者,扼死他們或把他們扔下引水道淹死。2001年受害者當中一位十九歲少女僥倖生還,名叫Marina Viricheva。 每當皮丘希金殺死一人,他會將一枚硬幣放在手繪西洋棋棋盤其中的一個格子裡,並為格子編上號碼。 皮丘希金在2002年企圖謀殺一位十四歲叫米哈伊爾·羅伯夫(Mikhail Lobov)的孤兒, 男孩被拋下井但保住性命。其後皮丘希金曾用自製手槍殺人,2005年變本加厲,以鐵槌狠擊受害者頭部數次,有時甚至會把伏特加酒樽釘在受害者碎裂的頭骨內,藉以肯定已經殺死受害者。 警方的蒐證及調查 在2005年10月15日,俄羅斯警方在比茨維斯基公園發現一具頭部受到重擊的男屍,一個月後他們在公園又發現另一具男屍。截至2006年1月底,總共有六具屍體在比茨維斯基公園被發現。 2006年2月20日,當地警方由於收到線報,指一名跟案件有關殺人犯相似的男子在比茨維斯基公園出現,於是派出二百名警員搜捕兇徒。事後因為缺乏證據而釋放他。後來俄羅斯警方再次捕獲一名疑兇,他是一名有異性裝扮癖好的男子,被捕時被發現手袋藏有鐵鎚。俄羅斯警方一度相信經已找到兇手,隨後證實疑兇是無辜的。 直至2006年4月30日,俄羅斯警方在比特沙公園總共發現十二具懷疑被人謀殺的屍體。因為皮丘希金沒有留下任何有關自己的痕跡,所以俄羅斯警方欠缺線索,難以追查。負責有關案件的俄羅斯著名司法精神病學專家米哈伊爾·維諾格拉陀夫(Mikhail Vinogradov)指出兇手一定是一個精神狀態不穩定的人,謀殺他人是出於強大的侵略性。他推斷兇手最有是一名男性釋囚,不斷謀殺他人是因為他在獄中被人強姦。兇手甚至可能是一名想向男性報復的女性。 被捕 皮丘希金於2006年6月謀殺最後一名受害者,死者名叫瑪莉娜·摩斯卡約娃(Marina Moskalyova),是他任職超級市場的女同事。 2006年6月13日,摩斯卡約娃的屍體在的一個噴泉旁被人發現。俄羅斯警方在她身上發現一張給兒子的便條,便條上寫有皮丘希金的手提電話號碼及赴約地點比茨維斯基公園,以及一張火車車票,兩者成為破案的關鍵。警方翻查火車閉路電視紀錄,發現摩斯卡約娃在自己被殺當晚與皮丘希金結伴同行,推斷兇手是皮丘希金。2006年6月16日,警方採取行動,在皮丘希金的住所拘捕他。 受害者多半皮丘希金是不認識的,六十三名受害者當中他只認識三十四人。 受審 翌年2007年8月13日,莫斯科市法庭就皮丘希金涉嫌比特沙公園的一連串兇殺案展開詅訊。辯護律師分別是受俄羅斯政府委派的律師帕維爾·伊萬尼科夫(Pavel Ivannikov)與私人律師亞歷山大·卡里亞金(Alexander Karyagin)。 10月29日法官弗拉基米爾·烏索夫(Vladimir Usov)宣布判處皮丘希金終生監禁,首十五年需要接受單獨囚禁,必需接受精神病治療。 11月2日透過律師提出上訴,要求法官改判25年監禁。 2008年2月14日,俄羅斯最高法院發言人向外界宣布法院會考慮皮丘希金的上訴申請,隨後決定維持原判。 在皮丘希金謀殺案之前,俄羅斯最有名的連環殺手是安德烈·齊卡提洛,他殺了53名婦女和兒童後,在1994年被判罪並被處決。 成為連環殺手的原因 皮丘希金被捕後接受俄羅斯主要精神病醫院「莫斯科謝爾布斯基社會及司法精神病學研究所」(俄語:Центр социальной и судебной психиатрии им. В.П.Сербского,英語:Moscow Serbsky Institute for Social and Forensic Psychiatry)的精神分析,由於有關當局沒有公開他詳盡的精神報告,因此公眾不知道皮丘希金為何成為連環殺手。 以下是俄羅斯司法精神病學專家維諾格拉陀夫對皮丘希金連環謀殺他人的分析: 首先,祖父的死刺激他成為連環殺手。皮丘希金擁有反社會人格,極端仇視社會,漠視社會一切的道德規範及法律。祖父猝逝讓他深信自己被祖父遺棄了,因而受到極大打擊,十分憎恨祖父。後來他為了報復遭受祖父遺棄而謀殺大量老年人。 此外,他嘗試以殺人恢復自信。皮丘希金是一個長期酗酒者,習慣藉助酒精忘記失敗,欠缺肯定自我的能力。他發現「殺人令自己活下去」,因此犯下多重謀殺罪。同時他視謀殺是一種偉大的事業,法庭上他宣稱:「我是檢控官、法官、劊子手。我決定誰可以活在世上。我近乎神。」。 另一方面,皮丘希金企圖藉殺人滿足性需要。皮丘希金想結識異性卻礙於害怕她們而失敗,無法循正常途徑滿足性需要,透過暴力才能得到性的歡愉。俄羅斯警方逮捕皮丘希金後,在他的房間搜出大量色情影碟,從而發現他對性暴力特別有興趣。皮丘希金曾對調查員說「殺人帶來的滿足感就像連綿不絕的性高潮」。 一位當地的精神分析學專家指出皮丘希金的性格存有嚴重偏差,與人群抽離,用棋子紀錄受害者數目反映人類對他而言只是沒有生命的木偶,因此他會謀殺任何看不順眼的人。法庭上他說過「殺人時我沒有任何感覺」,眾多受害者之死並沒有對他構成嚴重心理壓力。殺人對他而言是滿足欲望理所當然的途徑,正如他在法庭上剖白自己的謀殺罪行「不殺人就如生命中沒有食物」。
驪興閔氏 驪興閔氏(韓語:여흥 민씨)是朝鮮半島的一個大氏族。根據其族譜記載,朝鮮閔氏始祖是孔子的弟子閔損(子騫),世居中國山東。高麗時期,閔損後代閔稱道以使臣身份渡海,後來定居在驪興(驪州舊稱),成為朝鮮半島閔氏的始祖(閔氏在朝鮮僅有驪興閔氏一門)。 閔氏在高麗時期即成為望族,閔稱道曾孫閔令謀曾任高麗太子太師和門下侍郎平章事,閔氏在高麗時期出現過閔湜、閔公珪、閔曦、閔漬、閔萱、閔頔等名臣。李成桂建立朝鮮時,閔汝翼協助其創業有功,升為大司憲、戶曹判書。閔頔之孫閔霽之女嫁給李芳遠,即元敬王后。閔霽被封為驪興府院君,其子閔無咎、閔無疾、閔無悔、閔無恤等人在第一次王子之亂時立功,成為功臣。閔霽死後,閔無咎、閔無疾以離間宗室之名被流放,閔氏氣勢有所下降。 中宗反正後,參與政變的閔孝曾被封為靖國功臣、左贊成、驪平府院君,閔氏得以中興。肅宗時期,閔蓍重、閔鼎重、閔維重兄弟三人聲勢顯赫,被稱為「閔氏三房」。閔維重之女仁顯王后嫁給肅宗。但閔氏後來牽涉到南人與西人的黨爭,在英祖時期再度失勢。 閔氏的第三次興旺和李氏朝鮮末年的王室變動有關。高宗之父興宣大院君的生母是閔氏,夫人(高宗生母)也是閔氏。高宗迎娶閔致祿之女閔茲暎,即閔妃(明成皇后)。閔妃大量起用閔氏家族成員,如吏曹判書閔長鎬、吏曹及兵曹判書閔謙鎬、右議政閔圭鎬、工曹判書閔致久、禮曹及工曹、兵曹判書閔致庠等,形成了宮中的閔氏勢力。1895年明成皇后被殺害,閔氏勢力再度衰落。1905年日本迫使朝鮮簽訂乙巳條約時,閔泳煥自盡抗議,被視為殉國英雄。閔泳達、閔泳翊等人則拒絕接受日本授予的爵位。 根據韓國經濟企劃院1975年的人口調查,閔氏占韓國人口的0.3%,人數在韓國249個姓氏中居第43位。 閔氏三房 長房 閔蓍重→閔鎮夏→閔承洙→閔百亨→閔台爀     閔鎮周→閔應洙→閔百行→閔濟烈→閔致殷→閔世鎬             閔百昌→閔命爀→閔致文→閔達鎬→閔泳穆                     閔致殷(過繼給閔濟烈)     閔鎮魯→閔興洙→閔百憲             閔百寅→閔禎爀→閔致敘→閔斗鎬→閔泳徽→閔衡植                                 閔大植                                 閔天植                                 閔奎植 二房 閔鼎重→閔鎮長→閔德洙→閔百憲→閔台爀                 閔命爀         閔安洙→閔百徵→閔景爀→郡夫人→興宣大院君 三房 閔維重→閔鎮厚→閔翼洙→閔百奮→閔耆顯→閔致祿→閔升鎬→閔泳翊                         明成皇后(高宗皇后)         閔遇洙→閔百瞻→閔彝顯→閔致秉→閔正鏞→閔泳商             閔百謙     仁顯王后(肅宗王后) 旁系             閔百述→閔端顯→閔致久→閔升鎬(過繼給閔致祿)                         閔謙鎬→閔泳瓚                            →閔泳煥                         驪興府大夫人(高宗生母)                 閔龍顯→閔致庠                     閔致悳→閔商鎬                     閔致五→閔奎鎬                     閔致三→閔台鎬→閔泳翊                             閔泳璘                             純明孝皇后(純宗皇后)                     閔致億→閔商鎬                 閔鍾顯                         閔哲鎬→閔泳韶                         閔述鎬→閔泳璘                         閔泰鎬→閔泳煥                         閔建鎬→閔泳敦                         閔周鎬→閔泳國                         閔璟鎬→閔泳奎                         閔峻鎬→閔泳綺                         閔觀鎬→閔泳達                         閔璋鎬→閔泳柱→閔京植                         閔善鎬→閔泳喆                             閔泳愚→閔應植                             閔泳稷→閔正植
江穎麗 簡歷 江美慧從小學三年級時參加羽球隊,在國中一年級時已贏得全中運女單冠軍,國二時晉升甲組,從國三開始就經常入選國家隊,曾兩度代表中華台北參加亞青賽及一次世青賽。 2010年,其時就讀松山高中的江美慧代表中華台北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首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2年11月,江美慧出戰歐洲,接連參加在冰島、挪威、蘇格蘭和威爾斯舉行的國際賽。其中,她在冰島國際賽擊敗俄羅斯對手,贏得在個人國際賽事的首個女單冠軍;此外,她又與周天成搭檔贏得混雙冠軍。在歐洲行的最後一站,江美慧再次於威爾斯國際賽摘冠。 2016年3月,江美慧打進紐西蘭黃金大獎賽女單準決賽,最終以0比2(13-21、8-21)不敵大會頭號種子韓國成池鉉出局,但仍締造了個人參加國際賽的最好成績。 接著同年的9月,江美慧首次參加在俄羅斯所舉辦的世界大學錦標賽,ㄧ舉拿下混合團體的冠軍和個人女子單打項目的亞軍。 2017年1月,江美慧在中華民國106年度第1次全國羽球排名賽女子單打決賽以2比1擊敗李佳馨,個人生涯首次在排名賽封后。 2018年3月,江美慧在德國羽球公開賽闖入女子單打八強,最終以0比2(13-21、16-21)不敵四號種子、中國的陳雨菲。
公路原點 臺灣 臺灣公路以臺北市的忠孝東西路和中山南北路路口為原點(行政院、監察院前,原有「復興陸橋」,已拆除。),臺1線、臺1甲線、臺3線、臺5線、臺9線等5條省道以此為零公里起點。自1962年7月臺灣省道編號完成以來五十年間,原無任何標示物,至2012年9月由公路總局會同臺北市政府交通局交通管制工程處,於該路口東北側近行政院處設置簡易「臺灣省道零公里起點路牌」,以及在東南側近監察院處人行道設置「臺灣省道公路原點」地雕,以為標示。另根據公路總局考證,今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與忠義路口為清代官道原點,歷史可溯及荷治時代,該局計畫與臺南市政府於此處設「臺灣歷史道路原點」碑紀念。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的公路原點稱為「中國公路零公里標誌」,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的正陽門南側門洞前,由青銅合金鑄造。安放於2006年9月24日。 日本 日本的公路原點位於東京都日本橋,在橋面中央處有一塊1972年安放的「日本國道路元標」(日語:日本国道路元標/にっぽんこく どうろげんぴょう nipponkoku dōrogenpyō )。目前共有國道1號、國道4號、國道6號、國道14號、國道15號、國道17號、國道20號等7條日本國道由此起始。 法國 法國的公路零公里標(法語:Point zéro des routes de France)位於巴黎西堤島的聖母院前廣場。 西班牙 西班牙的公路原點(西班牙語:Kilómetro Cero)位於馬德里太陽門廣場的舊郵政大廈前。
李建明 李建明(1962年5月-),湖北武漢人。男,漢族。 生平 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湖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武漢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在職博士學位。 1979年9月,在湖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習。1984年7月,任宜昌縣鴉鵲嶺衛生院醫師,1984年9月,任副院長。1985年7月,任橋邊衛生院院長。1985年11月,任宜昌縣衛生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1987年7月,任中共湖北省委黨校辦公室秘書科副科長,1989年7月,任科長。1991年8月,任辦公室副主任。1996年9月,任省委黨校辦公室主任。 1996年10月,任湖北省衛生廳副廳長、黨組成員。2003年10月,任中共恩施州委副書記。2005年4月,任中共恩施州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其間:2000年9月—2005年12月,在武漢大學公共與行政管理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學習)。2006年3月,任湖北省體育局局長、黨組書記。2010年5月,任中共荊州市委副書記,6月任代市長,2011年2月正式擔任市長。2015年5月,任中共咸寧市委副書記、代理書記;10月,任中共咸寧市委書記。2016年11月,任中共恩施州委書記。2017年8月,轉任國家體育總局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 2013年,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湖北地區代表。
蓮兒與啷噹六便士 成立初期(1992年-1996年) 1990年初,吉他手兼作曲人麥特·史洛坎(Matt Slocum)在教堂務虛會遇見了主唱蓮兒·納許(Leigh Nash)。他們與貝斯手T·J·貝林(T.J. Behling)和鼓手布拉德·阿諾德(Brad Arnold)在達拉斯的音樂工作室「Verge Music Works」錄製了一張樣本唱片(如今被稱為《The Original Demos》),並最終於1993年由獨立廠牌「R.E.X.唱片公司」發行了專輯《喪父與寡婦》(The Fatherless and the Widow)。該專輯吸引了史洛坎第一個樂團Love Coma的鼓手克里斯·多德(Chris Dodd)。很快的在專輯發行後,史洛坎離開Love Coma、專心的待在啷噹六便士。在《喪父與寡婦》的巡迴演出中,樂隊加入了吉他手泰斯·維立(Tess Wiley)、貝斯手喬伊·貝利(Joel Bailey)和鼓手多爾·貝克(Dale Baker)。1995年,樂團在加入了貝斯手J·J·普拉山修(J.J. Plasencio)後,發行了專輯《美麗困境》(The Beautiful Mess)。專輯《喪父與寡婦》和《美麗困境》皆是由亞曼德·約翰·派楚立(Armand John Petri,曾任樂團「10,000 Maniacs」、「John & Mary」製作人)負責製作,亞曼德並於1993年到1997年期間幫助管理樂團。在發行《美麗困境》專輯後,泰斯·維立便離開了啷噹六便士。 全盛時期(1997年-2003年) 1997年,啷噹六便士簽約給了史蒂夫·泰勒的公司「Squint Entertainment」,發表了樂隊同名專輯《啷噹六便士》,漸漸的取得廣大聽眾的注意。貝斯手普拉山修在專輯發行前離開,並由賈斯汀·卡瑞(Justin Cary)取代,同時尚恩·凱莉(Sean Kelly)入團成為該團的二號吉他手。 1999年,單曲《Kiss me》的發行,使得啷噹六便士成為一個國際流行音樂的焦點。《Kiss me》在1999年浪漫喜劇電影《窈窕美眉》(She's All That)和2001年惡搞電影《非常男女》(Not Another Teen Movie)以及熱門青春電視劇《戀愛時代》(Dawson's Creek)中作為配樂,並收錄於《戀愛時代》的原聲帶中。英國愛德華王子大婚的電視轉播畫面甚至也播放《Kiss me》作為配樂。 接著,樂團翻唱了英國搖滾樂團「The La's」的成名曲《There She Goes》,並成為樂團的第二張暢銷單曲,他們的音樂在各國排行榜中獨占鰲頭,使得蓮兒與啷噹六便士再次受到矚目。蓮兒與啷噹六便士並參加了大衛·賴特曼、傑·雷諾的深夜脫口秀節目。 2000年,蓮兒與啷噹六便士在《今日鉅獻:最佳夏季音樂會系列》CD中貢獻歌曲《Us》為國際大腸癌研究聯盟募款。隔年,樂團在日本發行了日語版《Kiss Me》單曲,這一版也是唯一收錄了《Kiss Me》多種版本及專輯歌曲的混音版本的單曲。 儘管啷噹六便士後續仍有專輯《發現幸福》(Divine Discontent)準備發行,卻因唱片公司逐漸崩潰,樂團被冷凍了數年。最後,Squint Entertainment公司倒閉,而《發現幸福》於2002年十月由Reprise唱片發行。在專輯發行前,鼓手貝克離開了樂團,並由羅柏·米切歐頂替。 《發現幸福》專輯本身和原先的預定版本有很大的不同:歌曲《Us》、《Deeper》、《Don't Pass Me By》、《Too Far Gone》、《Northern Lights》、《Loser Like Me》被放棄,並換上《Down and Out of Time》、《A Million Parachutes》、《Tonight》、《Waiting on the Sun》、《Don't Dream It's Over》。除了《Deeper》之外,所有沒有被收錄的歌曲之前都已經發表過。 解散(2004年) 2004年2月26日,麥特·史洛坎發表了樂團解散聲明。麥特·史洛坎隨後被報導他和林德賽·傑麥森(Departure Lounge團員)、山姆·艾許沃斯(知名音樂家查理·皮考克之子)組了新團「Astronaut Pushers」,約翰·戴維斯(Superdrag團員)於2005年加入該團。2005年,「Astronaut Pushers」於他們的獨立品牌Runway Network發表了四張單曲。山姆·艾許沃斯透過My Space表示,他和麥特·史洛坎將於2006年初在納許維爾經營一家音樂工作室、繼續合作關係。 蓮兒·納許單飛時期(2005年-2007年) 2005年秋季,蓮兒·納許開始與專輯製作人皮爾·馬切德的個人專輯《Blue on Blue》製作,第一張單曲〈My Idea of Heaven〉於2006年7月14日發行,並於9月14日發行了聖誕節單曲〈Wishing For This〉以及混音版本單曲。2006年8月15日,《Blue on Blue》正式由蓮兒的個人公司「Nettwerk Records」發行,其中以〈Ocean Size Love〉一曲最受歡迎,甚至有傳言〈Ocean Size Love〉將成為蓮兒的第二張單曲。 2007年,蓮兒和比爾·黎柏、萊斯·佛爾柏合作,演唱了歌曲《All the World》、《Some Day the Wind》、《Draw My Life》、《Let It Go》、《Without You》、《Rafe》、《All Alone》。美國電視劇《月光》(Moonlight)使用了《Let It Go》一曲作為配樂,打響知名度。̘ 復出(2008年) 2007年九月,啷噹六便士宣布復出。該團發表了一張新單曲〈My Dear Machine〉,2008年十月發表了他們第一張聖誕節專輯《恩典的曙光》(The Dawn of Grace)。主唱蓮兒·納許解釋:「蓮兒與啷噹六便士一直想要張聖誕節專輯很久了。那是件我們一直想做的事,但是時間總是不夠。現在我們又重聚在一起了,我們想,這張聖誕節專輯對長久支持我們的人會是個很好的禮物。我們很喜歡它,希望他們也是!」
拉米亞航空2933號班機空難 航班 飛機型號為Avro RJ85,註冊編號CP-2933,序列號E.2348,於1999年3月26日首飛。在法國航空名下服役於美莎巴航空和城捷航空後,2010年到2013年間停飛,之後被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合資航空公司拉米亞航空收購。事發時,CP-2933是拉米亞航空三架RJ85飛機中唯一在飛的班機。 事故 機上載有68名乘客和9名機組成員。航班從玻利維亞聖克魯斯飛往哥倫比亞麥德林。部分乘客將參加2016年南美俱樂部盃決賽,對陣國民競技。 巴西國家民航局拒絕了沙佩科恩斯包機從聖保羅直飛麥德林的請求,導致聖克魯斯的航班停飛及變更。民航局要求包機公司屬巴西或哥倫比亞才授權直航,但俱樂部選擇了曾載運過其他南美洲足球協會比賽俱樂部的拉米亞航空。在18天前,該公司曾用同一架航班運送過阿根廷國家足球隊。 兩座機場相隔1,605海里(2,972公里),略高於Avro RJ85規定標準範圍1,600海里(2,963公里),最大航行距離為2,600海里(4,800公里),所需油量相當於3個輔助油箱。當地時間11月28日晚上22點(UTC時間11月29日凌晨3點),飛機在哥倫比亞拉塞哈和拉烏尼翁之間的空域飛行時燃料告急,機組人員發出燃油耗盡緊急警報。飛行最後15分鐘,航班以跑道等待航線姿態繞飛兩周,飛行距離增加約54海里(100公里)。墜機地點距何塞·瑪麗亞·科爾多瓦國際機場第36跑道10海里(19公里)。 哥倫比亞空軍直升機起初因大霧無法抵達現場,而事發兩小時後救援人員抵達現場時,發現現場有區域散落著直徑約100公尺(330英尺)的碎片。到11月29日凌晨2點,首位生還者、沙佩科恩斯球員阿蘭·盧舍爾被送往拉賽賈(La Ceja)醫院。最初有7人倖存,但先發門將達尼洛在送院後死亡。最後一名倖存者是球員內托,於5點40分被發現。替補門將賈克森·弗羅曼截肢後倖存。包括達尼洛在內,77名乘客中有71人墜機身亡,死亡人數最初是75人,後據透露有4人未登機。 調查 哥倫比亞民用航空特別行政單位飛機事故調查組負責調查事故,要求飛機製造商英國航太和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以製造方身份作為調查機構協助調查。調查局派出3人組成的調查隊。加入調查的還有玻利維亞國家航空局調查人員。 哥倫比亞空軍從殘骸中搜獲70具遇難者遺體,已全部帶回基地後送往麥德林醫學研究機構進行屍檢鑑定。 在事故中倖存的的乘務員表示,飛機燃料耗盡。其他乘務員有聽到航班飛行員在無線電中報稱飛機燃料用完,需要緊急迫降。而調查隊領隊表示「沒有證據顯示飛機因燃料耗盡迫降」,飛機墜毀時沒有爆炸。事故成因疑是燃料耗盡。 11月29日下午,民用航空特別行政單位表示,兩台飛行記錄儀完好無損。 有報導指出事故原因可能與機組成員在起飛前試圖尋找某乘客的電子遊戲從而導致起飛延遲有關。起飛延遲使航班沒能在午夜關閉時間之前抵達加油機場,錯過了本應在中途進行的停降加油。 事故發生四周後,調查證實事故的原因是燃料耗盡。航空公司的糟糕規劃以及玻利維亞航空當局監管不力被視為促成因素。初步事故報告指出,飛行員已經討論了他們的燃料狀態以及燃料可能在途中耗盡。由於未知原因,CVR在FDR之前一小時四十分鐘停止錄製。 反應 玻利維亞國家航空管理局收回拉米亞航空的航空營運許可證,航空局主任、機場及空中導航服務管理局主管及航空局負責玻利維亞民用航空器登記的官員被停職,其中負責登記的官員是拉米亞其中一位股東的兒子。 巴西總統米歇爾·特梅爾宣布全國哀悼三天,要求波哥大的巴西駐哥倫比亞大使館工作人員前往麥德林,以更好地協助倖存者及遇難者家屬。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向受事故影響的人們表示慰問。 南美足協暫停了一切活動,包括原定於11月30日到12月7日舉行的南美俱樂部盃兩回合制決賽和巴西盃決賽第二回合。此外,其社交媒體帳戶個人資料圖片換成黑色沙佩科恩斯圖標,並發表致哀信息,其他巴西球隊則提出明年願意將球員租借給沙佩科恩斯,要求巴西足球協會在未來三年免除其降級。巴西國家聯賽冠軍帕爾梅拉斯體育俱樂部正式請求足總允許在他們本球季最後一場比賽中穿上沙佩科恩斯球衣。國民競技要求巴西足總授予決賽對手沙佩科恩斯南美俱樂部盃冠軍,以示紀念,表示「對我們來說,沙佩科恩斯永遠是2016年南美俱樂部盃冠軍」。對於該請求,南美足總的第一反應借用主席亞歷杭德羅·多明戈斯抵達麥德林時說的話:「這非常值得(考慮),但是當務之急是與巴西和哥倫比亞的官員及國民競技的官員交涉。」12月5日,南美足總正式授予沙佩科恩斯冠軍,同時授予國民競技公平競賽獎。 阿根廷的競賽俱樂部和颶風競技俱樂部、烏拉圭的民族足球俱樂部等部分南美洲足球隊宣布將在他們接下來的聯賽裝備球衣上印上沙佩科恩斯的紋章,以示紀念。 沙佩科恩斯也計劃在巴西聖卡塔琳娜州沙佩科的球隊主場康達體育場舉行守夜儀式。 哥倫比亞最大的國家航空公司哥倫比亞航空向受害者家屬提供44名諮詢心理學家。應哥倫比亞和巴西政府請求,公司還向參與死者身份識別工作的巴西醫療人員提供後勤支援和運輸服務。哥倫比亞航空也在Twitter上對事件表示遺憾,表示「與受害者家屬一同禱告」。 在1972年安第斯空難中倖存的前烏拉圭橄欖球隊隊員羅貝托·卡內薩表示願意幫助空難倖存者。 傷亡情況 門將:帕達利亞·達尼洛(獲救後在醫院去世)、福爾曼(獲救) 後衛:內托(獲救)、阿蘭·路斯切爾(獲救)、吉梅內斯、德內爾、卡拉梅洛、馬塞洛、菲利佩·馬查多、蒂耶戈 中場:尤西馬爾、吉爾、塞爾吉奧·馬諾埃爾、馬特烏斯·比特克、克萊伯·桑塔納、阿圖爾·馬亞 前鋒:卡內拉、布魯諾·蘭熱爾、蒂亞古尼奧、盧卡斯·戈麥斯、亞拿尼亞、肯佩斯 主帥:卡伊奧·儒尼奧爾
阿拉-恰普拉大桥 設計和建造 大橋採用設計-建造總承包模式修建,全長約4.35公里(3英里),其中跨河主橋部分長1,920公尺(6,299英尺),主梁為等高單箱單室箱梁,採用平衡懸臂拼裝法施工;橋墩為雙薄壁墩,兩墩壁間距為3公尺(10英尺),橋基礎採用沉井基礎。 項目 阿拉-恰普拉大橋建成後,恰普拉與阿拉之間的路程從120公里(75英里)縮短至20公里(12英里),這大大縮短了從錫萬、恰普拉、戈帕爾甘傑縣到阿拉、奧蘭加巴德縣和開姆爾縣的距離;比哈爾邦內的南北交通可不必繞行巴特那縣。大橋設四車道公路,在恰普拉與19號國道相接,在阿拉的科伊爾瓦爾與30號國道相接。 2010年7月,比哈爾邦首席部長尼蒂什·庫瑪爾為大橋奠基,他宣稱自己的願望是連通整個比哈爾語地區。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7.8級地震時,大橋下部施工已經完成,上部結構正在修建,橋址距離震中約300公里(186英里),施工沒有受到很大影響。 2015年9月,大橋建築工地發生起重機倒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
泡泡冰 泡泡冰,雖如刨冰之中加入各種配料放入碗公裡,但用勺子或湯匙以手工攪拌,將冰打至細勻,混合而成。相較於一般刨冰中配料與冰呈現分離狀態,泡泡冰的配料與冰緊密混合在一起,綿密口感亦不相同,介於冰淇淋、沙冰(思樂冰)>之間。 泡泡冰是臺灣受歡迎的冰品小吃之一,有「台灣的冰淇淋」之稱。全台各地皆有,後因海洋大學、崇右企專(今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等學生合資向基隆廟口某一家攤商承租,以打工付學費,曾經一窩蜂而人潮漸失的泡泡冰,才又重獲人們喜愛,最後,基隆市出產的泡泡冰,才會最為出名。 泡泡冰的名稱由來,相傳是在製作過程以勺子攪拌刨冰與配料的動作像「泡牛奶」一樣,故被稱為泡泡冰。 由於,易發手腕韌帶發炎(wrist sprain、wrist tendonitis)後遺症,現今,多為原料供應商以機器代為處理攪拌細緻,方由店家進一步調製販售。
左宗棠 生平 1812年出生在湖南省湘陰縣。,4歲時跟隨祖父左人錦在自己家的梧塘書塾讀書。6歲時,左宗棠攻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9歲時,左宗棠開始學習寫八股文。 19歲入學長沙城南書院,師從山長賀熙齡,「尋繹漢宋儒先遺書,講求實行。」。博覽賀熙齡的哥哥賀長齡收藏的書籍。 1832年入贅湘潭黃荊坪辰山桂在堂周家,妻周詒端。同年左宗棠捐銀錢為監生,在鄉試落榜。道光帝要求仔細評閱「遺卷」,因此補中第十八名舉人。此後力圖進士,參加會試,三次不中, 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時清朝政治腐敗,經濟凋敝。他目睹時艱,在其居室為聯自勵云:「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在醴陵淥江書院主講,1837年,兩江總督陶澍回鄉省親,他書寫了一副對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陶澍看後,將他視為奇才。後入陶澍幕府,並與陶結為親家。 1851年起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府,為平定太平軍籌劃,張亮基三顧茅廬,但左宗棠不願為其幕客,胡林翼勸了左宗棠一番,左才勉強答應。後來張亮基調往山東,左宗棠就隱居了。駱秉章為湖南巡撫,用盡手法才讓左宗棠投效。駱重用左宗棠,對他百依百順。左宗棠因而在駱幕府中出了名,連咸豐帝都知曉,皇帝於是透過郭嵩燾聯繫左宗棠,要左氏出來任官,攻擊太平軍。 1856年,升任兵部郎中。 1862年由曾國藩舉薦由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撫,並組成中法混合軍和擴充中英混合軍與太平軍作戰,克金華、紹興等地,升任閩浙總督。 1864年,克杭州,並受封一等恪靖伯。之後致力於剿滅東南太平軍殘部。 1866年,在福州馬尾辦船廠,也就是後來的福建船政局,並創辦求是堂藝局,培養海軍人才。同年,改任陝甘總督,其間創辦蘭州製造局。後創辦甘肅織呢總局。此為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然而該廠從未盈利。 1867年2月,授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定「先捻後回」方略,次年參與平定捻軍。 1873年12月14日,授協辦大學士,次年9月18日授東閣大學士。 1875年4月,奉命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破例免予考試,賜封進士﹐並命入翰林,但因大軍在外,著原職行事。 1876年,定「緩進急戰」方略,指揮劉錦棠、金順諸軍鎮壓阿古柏、白彥虎,次年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並為新疆建省開發等預作規劃。 1878年3月由一等恪靖伯,晉二等恪靖侯。 1881年2月入北京任軍機大臣,10月改任兩江總督。 1884年6月入京任軍機大臣,9月以欽差大臣督辦閩海軍務。次年9月病故於福州,諡文襄。後歸葬於長沙石門鄉相竹村。有《左文襄公全集》行世。 讀書治學 1826年(道光六年),左宗棠參加湖南湘陰縣縣試,得到第一名。1827年(道光七年),左宗棠參加長沙府試,得到第二名。 1829年(道光九年),18歲的左宗棠開始閱讀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齊召南的《水道提綱》,精研大清歷史、地理(包括水利)、軍事、經濟,並且做了腳註和筆記,當時的八股文學子對他「莫不竊笑,以為無所用之」。 1830年(道光十年),時任江蘇布政使的賀長齡因為丁憂而回到長沙府,他曾請魏源編輯了清朝開國到道光的社會現實和經世致用的論文書《皇朝經世文編》一百二十卷,左宗棠前去賀長齡家請教,賀長齡「以國士見待」,家中藏書任其借閱,每次左宗棠去他家借書,賀長齡親自登樓梯取書,並且不以為煩,每次左宗棠還書,賀長齡詢問左宗棠心得體會「互相考訂,孜孜齗齗,無稍厭倦」,賀長齡勸告左宗棠「幸勿苟且小就,自限其成」。 1831年(道光十一年),左宗棠進入南宋張浚、張拭開辦的長沙城南書院讀書,教書的人是賀長齡的弟弟賀熙齡,賀熙齡教書講究「透以義理、經世之學,不專重制藝、帖括」,左宗棠在這裡認識了羅澤南等人,賀熙齡評價左宗棠說,「左季高少從余游,觀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學則確然有所得……」 1837年(道光十七年),左宗棠應巡撫吳榮光的邀請,到醴陵淥江書院講學,書院有學子60餘人,收入微薄。不久,時任兩江總督的陶澍途徑醴陵,到安化省墓,醴陵縣官吏請左宗棠寫對聯迎接,左宗棠寫下「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陶澍看到對聯極為高興,於是邀請左宗棠相見,「一見目為奇才,縱論古今,為留一宿」,次日,陶澍帶著左宗棠週遊醴陵,成為忘年之交,後來成為兒女親家。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左宗棠離開安化,來長沙府開館授學,女婿陶桄跟其學習,黃冕的3個兒子、周振的兒子周開錫也跟著左宗棠學習。這年,雲貴總督林則徐因病回福建養病,林則徐的船從洞庭湖到湘江,農曆十一月二十一日到長沙,林則徐派人去湘陰柳莊邀請左宗棠前來,胡林翼擔任貴州安順知府時,胡林翼給林則徐推薦左宗棠,「湘陰左君有異才,品學為湘中士類第一」,當時林則徐聽說後寫信請左宗棠擔任雲貴總督幕府,但是由於左宗棠長兄的遺子辦婚事,同時還要給陶家孩子上課,因為沒有前行,「西望滇池,孤懷悵結」。左宗棠接到林則徐手下的邀請後寫了「湖南舉人左宗棠」大紅拜帖,匆匆趕到林則徐在湘江的船上,在過板時,一腳踩空,落入湘江,換完衣服,兩人乘船在嶽麓山下一個僻靜的停泊處喝酒暢談天下大事,一直到第二天清晨。左宗棠後來說,「伉談今昔,江風吹浪,柁樓竟夕有聲,與船窗人語互相應答,曙鼓欲嚴,始各別去」。這次會見中,林則徐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全部給了左宗棠,並說,「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終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託付」,「東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屬。以吾數年心血,獻給足下,或許將來治疆用得著」。臨別時,林則徐寫了一副對聯送給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平定陝甘回亂 同治陝甘回變是於19世紀清朝同治年間發生在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場大規模戰亂和民族仇殺。這次戰爭的起因主要是回漢矛盾,戰爭主要表現為失去理智的民族仇殺。同治回亂自1862年起直至1873年結束,持續10餘年後才被清廷完全鎮壓。 叛亂在1862年開始,左宗棠在1867年接任陝甘總督前清軍處於劣勢。左宗棠首先派劉松山進攻陝北,1868年十二月,劉松山軍擊敗以陝北為根據地的漢人武裝董福祥軍,董福祥遂率領部眾逾十萬人歸降,劉松山擇其精銳編成清軍三營加強兵力。然後左軍進攻陝西回軍馬正和、白彥虎等部,至1869年五月肅清陝西境內的回軍。陝西回軍向甘肅北路回軍馬化龍部的根據地金積堡撤退。左軍劉松山部等部隊繼續向金積堡進軍,表面上歸順清廷的馬化龍代陝回求和不成,又重新反叛。糧盡援絕的馬化龍最終於1870年十一月向左宗棠投降,於1871年正月被處死。 1871年左宗棠進駐甘肅。1872年四月河州回軍頭目馬占鰲投降,被左宗棠編入清軍。1872年十月,清軍收復西寧城。白彥虎與陝回殘軍逃到新疆投靠阿古柏,後來又逃至沙俄並最後死於俄國。1873年九月,甘肅西北部肅州回軍首領馬文祿在堅守肅州城兩年後也接近糧盡,向左宗棠投降。左宗棠在同月處死馬文祿,清軍並殺死投降的回軍一千多人及城內除老弱婦女外的殘餘回民數千人,同治陝甘回變就此告終。 收復新疆始末 1864年,正值太平天國運動和同治陝甘回變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強趁機而起,出現了割據紛爭,各自為王的混亂局面。 喀什噶爾由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馬木提艾來木占據稱王。不久,柯爾克孜族部落頭目司迪克,聯絡回族封建主金相印,混亂中奪取了喀什噶爾,並稱王,逐馬木提艾來木。 馬木提艾來木致書中亞的浩罕汗國,欲藉助外部勢力驅逐司迪克。司迪克也派出金相印親自到浩罕進行聯繫,想把流亡浩罕的黑山派和卓後裔請回喀什噶爾,對抗馬木提艾來木。由此引來阿古柏,其於1867年建立「洪福汗國」盤踞新疆。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清廷尚在爭論討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認為「既事關君國,兼涉中外,不能將就了局,且索性干去而已」,率師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 左宗棠深思後,採用「緩進速決」的戰略,要打算展開積極而迅速的戰鬥。 「緩進」,就是積極治軍。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草屯糧,整頓軍隊,減少冗員,增強軍隊戰鬥力。即使是自己的主力湘軍,也剔除空額,汰弱留強。他還規定,凡是不願出關西征的,一律給資,遣送回籍,不加勉強。 「速決」,就是考慮國庫空虛,為了緊縮軍費開支,大軍一旦出發,必須速戰速決,力爭在一年半左右獲取全勝儘早收兵。因此,在申報軍費預算時,左宗棠親自做了調查和精微的計算,他從一個軍人,一匹軍馬,每日所需的糧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軍八萬人馬一年半時間所需的用度。然後,再以一百斤糧運輸一百里為—甲—位,估算出全程的運費和消耗。甚至連用毛驢,駱駝馱運,還是用車輛運輸,哪種辦法節省開支也做了比較。經過周密計劃,估算出全部軍費開支共需白銀八百萬兩。為防止意外開支,留有餘地,宗棠向朝廷申報一千萬兩。 當時主管財政的大臣沈葆禎,一見西征軍費的預算報告,金額甚鉅,欲攤派給各省,從地方財政收入里抽調,可是這樣一來則不易一時湊齊,有貽誤戰機之虞。軍機大臣文祥過問,宗棠親自去找皇帝和攝政的西太后陳述利害關係。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國事而自任,只要邊地安寧,朝廷何惜千萬金,可從國庫撥款五百萬,並敕令允其自借外國債五百萬。」 左宗棠同時在蘭州建立「蘭州製造局」(亦稱「甘肅製造局」),為西征軍修造槍炮。為了對付阿古柏軍的洋槍洋炮,並由廣州、浙江調來專家和熟練工人,在蘭州造出大量武器,還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槍,改造了中國的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抬槍。 新疆收復後,上海「泰來洋行」的德國技師福克曾在哈密與左宗棠會面,觀看了部隊的演練,見湘軍紀律嚴明,操練得法,軍火槍炮也不落後,於是說:「清軍若與俄國交戰於伊犁,必獲全勝。」當然了這種奉承話只可一聽,甲午戰爭前大部分西方觀察者都認為中國將獲勝。 左宗棠同時又建「甘肅織呢總局」(亦稱「蘭州機器織呢局」),這是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光緒元年(1875年),朝廷上爭議出兵收復新疆,引起「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為主要假想敵,主張放棄塞防,將「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左宗棠則是塞防派,並力表異議,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 李鴻章等認為:自從乾隆年間平定新疆一百多年以來,每年都要花費數百萬兩餉銀,這是一個填不滿的無底洞,現在又要竭盡天下的財力去贍養大軍西征,還不如依從英國人提出的條件,允許阿古柏政權獨立,只要他答應稱臣入貢就是了。 左宗棠力駁李鴻章,他認為:如果丟失新疆,則這塊土地不是被西方的英國勢力,就是被北方的沙俄鯨吞,中國隨即失去西北邊防的關卡要塞和重鎮,使西北邊防無以屏障,到時中國邊防的兵力不但不能削減,反而會大大增加。從全局來看,不戰而丟新疆的後果,對內必將嚴重有損國威,喪失民心;對外也必將助長列強的侵略氣焰,不利於海防。以李鴻章的主張乃是誤國,絕不可行。 當時的軍機大臣文祥為左宗棠所說服,全力支持之:「老臣以為宗棠之言深謀遠慮,上承先皇高宗之遺志,下惠子孫萬代,請陛下決策。」於是慈禧太后下詔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節制三軍,以將軍金順為副帥,擇機出塞平叛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略是先安定新疆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迪化」。如果迪化城克服,「我威維揚」,再大興屯田以保證長期後勤供應,安撫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如此,「即不遽索伊犁,而已穩然不可犯矣。烏城形勢既固,然後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 在戰術上,左宗棠分析:「俄雖國大兵強,難與角力,然苟相安無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勢禁皆窮,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齊隊伍,嚴明紀律,精求槍炮,統以能將,豈必不能轉弱為強,至此勞師襲遠之寇乎?」因此,「不在先索伊犁,而在急取迪化。」左宗棠事先命西征軍前鋒部隊統帥張曜,駐軍哈密興修水利、屯田積穀。1876年一年就收穫糧食五千一百六十餘石,基本上可以解決該部半年軍糧所需。 為運輸軍糧,左宗棠又建立了三條路線:一是從甘肅河西採購軍糧,出嘉峪關,過玉門,運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頭、歸化經蒙古草原運至新疆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三是從寧夏經蒙古草原運至巴里坤。 到1876年4月出兵時,左宗棠指揮的西征軍有劉錦棠所部湘軍25個營,張曜所部14個營和徐占彪所部蜀軍5個營,包括原在新疆各個據點的清軍,共有馬、步、炮軍一百五十餘營,兵力總數近八萬人。但真正開往前線作戰的只有五十餘營,二萬多人。 因行軍其間要經過著名的莫賀延磧大沙漠,流沙數百里。糧草可以馬馱車載,長途運輸,「惟水泉缺乏,雖多方疏浚,不能供千人百騎一日之需,非分期續進不可」。大部隊行軍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人畜飲水難以解決,所以只有分批分期地行進。左宗棠坐鎮肅州,命劉錦棠、金順分兵兩路,先後率師出關。他把大軍分作千人一隊,隔日進發一隊,劉錦棠走北路,金順走南路,到哈密會齊。 劉錦棠率領西征軍主力自肅州入新,至哈密行程約1700里,很順利地進入哈密。部隊各營到達哈密後,把從肅州等地陸續運往哈密的軍糧再輾轉搬運,翻過東天山九曲險道,分運至巴里坤和古城(今奇台)。很快,劉錦棠的前鋒部隊,已占據了距離迪化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濟木薩(今吉木薩爾縣)。 5月,兩路會合。9月,首先攻下迪化。阿古柏部隊二號首領白彥虎逃到託克遜。又攻克瑪納斯城,從而北路蕩平。接著集結兵力轉攻南路。第二年3月,又先後收復達板城和託克遜城。阿古柏逃往焉耆,留下他的小兒子駐守庫爾勒為其墊後。不久,左宗棠軍又收復吐魯番,阿古柏一看通往南路的門戶打開,自知大勢已去,乃服毒自殺(一說被毒殺)。阿古柏的長子胡里為爭權奪位殺死其弟,率領殘部逃往喀什。白彥虎率領餘眾逃竄到開都河一帶。 這時,李鴻章等海防派,又運作朝廷,發出敕令:「廷臣聚議,西征耗費巨款,今烏城、吐魯番既得,可以休兵。」左宗棠看罷大不以為然,於是又上疏抗旨,據理力爭。慈禧太后看罷他的奏章,被說服,於是才繼續新疆收復戰。 此時,沙俄又和土耳其發生戰爭,金順建議乘虛襲取被沙俄霸占的伊犁。左宗棠認為師出無名,反遭其謗,留下不打。同年八月,大軍從正道向西挺進,先收復南疆東四城:焉耆、庫車、阿克蘇、烏什;接著收復西四城:喀什、英吉沙、葉爾羌與和田。阿古柏的長子胡里與白彥虎逃往俄國。至此,這場由英、俄兩國支持的阿古柏之亂乃告平息。見此情景,住在山中的布魯特(今柯爾克孜族)十四個部落,也爭相內附。 僅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攻克了被外寇侵占的南疆八城,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事畢,左宗棠上表申奏朝廷,光緒帝和攝政的西太后嘉其功,詔封二等侯爵。新疆各地也於大小村鎮建立左公祠,燒香禮拜。 新疆正式建省 左宗棠於光緒四年(1880年)正月上書朝廷,力陳在新疆設省的主張。並建議朝廷派員與俄國會談歸還伊犁,引渡胡里、白彥虎等事宜。朝廷採納了他的意見,派遣崇厚為全權大臣出使俄國進行談判。 1871年,俄國乘阿古柏侵占新疆之機,派兵侵占了伊犁,宣布「伊犁永遠歸俄國管轄」,但沙俄當時比較虛弱,已在爭奪克里米亞的俄土戰爭中大敗,其駐華公使不得不在照會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時說些外交辭令,稱占領伊犁是為了「安定邊疆秩序」,「只因回亂未靖,代為收復,權宜派兵駐守,俟關內外肅清,迪化、瑪納斯各城克服之後,當即交還」。但不料清軍果真收復了迪化、瑪納斯等城,被落了口實。左宗棠利用這個口實,強調俄方有歸還許諾在先,所以要先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伊犁問題。 沙俄表示,在獲得中國在通商、割地、賠款和再次調整天山以北邊界等方面做出讓步後,才能交還伊犁。沙俄一邊談判,一邊白彥虎和伯克胡里不斷武裝侵擾中國邊境。沙俄稱,如不滿足要求,「就宣布條約被撕毀,不交還伊犁」。而後,崇厚在沙俄提出的「通商、劃界、賠款」三項要求的條約上簽字。 左宗棠向朝廷奏明:「此次與俄人談判,沙皇包藏禍心,我今索還失地,方要我賠償軍費,趁我多事之秋,欺我少爭戰之志,多求合之意,妄圖訛詐。伊犁乃我國之領土,俄軍乘虛入侵,蹂躪我邊民,掠取我財物。我今索還土地,俄方竟然要我賠償軍費,如此強盜行徑,乃國際公理所不容也,此其一。俄方以劃定兩國邊界為名,行掠奪土地之實,雙方並未陳戰,一彈未發,我朝公然割地與人,此乃外交所不許也,此其二。俄方之所謂通商,其商人志在謀利,其政府意在廣設領事,深入我腹地,坐探虛實,此種通商,為我所不取也,此其三。臣以為如今之計,當先禮而後兵。我朝可更換使臣,與俄方重開談判。如沙皇一意孤行,應訴諸於武力。臣雖不才,願當此任。」 攝政的西太后被說服,於是治崇厚罪,派曾紀澤出使俄國,重議條約。 左宗棠稱:「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也,老懷益壯。」自願請行率軍屯哈密,為曾紀澤做後盾。然後,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進。命金順部出精河為西路;命張曜部駐特克斯河畔為中路:命劉錦棠部出布魯特遊牧地為西路;左宗棠坐鎮哈密親領後路聲援,號稱王師四萬,對中俄談判的中方代表是一個巨大的支持力量。同時,左宗棠將其棺材從肅州運到哈密,藉以表示收復伊犁血戰到底的決心。 這一舉動,令沙俄聞訊火速增兵堅守伊犁,並派出艦隊游弋在海上,中國沿海省市天津、奉天(今遼寧)、山東先後警報,都處於戒備狀態。左宗棠在哈密生活了四個月,為了減輕從內地長途調運軍糧的困難,改善天山運道,修築盤曲山路;籌集糧秣,發動軍民屯田墾荒,興修水利,增糧積穀。並在哈密大本營加緊訓練,提高部隊戰鬥力。 當時沙俄剛剛結束俄土戰爭,大傷元氣,而且沙俄還認為戰爭縱獲勝將得不償失 以及擔心打敗清國將導致清政府垮台而引發不可預料的反應,在談判桌上終於讓步。1881年2月24日,曾紀澤與俄方代表訂立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沙俄歸還伊犁,但仍割去了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之領土,中國賠償俄國兵費九百萬盧布(折合白銀五百餘萬兩);俄商在中國新疆各城貿易,暫不納稅,對於伊犁居民,規定「願仍居原處為中國民,或願遷居俄國入俄籍者,均聽所便」。 雖然這一條約被中國認為是不平等條約,但曾紀澤確實也盡了最大的努力,中國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地方。左宗棠對這一條約表示滿意,說「中俄和議,伊犁全還,界務無損。領事只設嘉峪關、吐魯番兩處,此外均作罷論,則商務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還,松花江不許俄船來往」,而對曾紀澤也讚揚道:「劼剛此行,於時局大有裨益,中外傾心,差強人意也」。 1882年,左宗棠再次向清朝政府奏請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復伊始和西征大軍未撤之威,不失時機地建省設縣。這樣順應民心,有利於百廢待舉,恢復元氣,實行切實有效的管理。左宗棠懇切陳詞說服了清朝政府,同意著手在新疆建省。時任新疆巡撫的劉錦棠,制訂了建省的具體方案。省會設於迪化(今烏魯木齊市),下設鎮迪道、伊塔道、阿克蘇道、喀什噶爾道及以下設府、廳、州、縣。伊犁仍設將軍府,但不再統帥全疆的軍政事務,政治中心移至迪化。1884年11月16日,戶部奏請添設新疆巡撫、布政使各一人,除劉錦棠任巡撫外,又調甘肅布政使任新疆布政使。從此,新疆省正式建立。 中法戰爭 左宗棠因湘、淮派系之爭,以及對陸防海防政策之歧見,與長久相識的李鴻章素來不睦,甚至勢同水火。在是否收復新疆的問題上,兩人意見就完全相反。 1884年6月,左宗棠入北京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軍孤拔於8月在馬尾海戰全殲駐紮福建馬尾的南洋水師,戰局對中國不利。9月,左宗棠奉旨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閩海軍務,挽救戰局,並以新疆的前車之鑑,力諫台灣建省。 1885年正月,黑旗軍和恪靖定邊軍先在鎮南關得勝,然後以一千多人死亡的代價擊退法軍,奪取了諒山。此事導致法國茹費里內閣垮台。法國引為奇恥大辱向越南法軍撥款五千萬法郎表明絲毫也沒有就此屈服的打算。中國方面精疲力盡,劉永福部「所存不過五百人,多方募集不過千人,攻守兩難,進退失據」同時在赫德的周旋下中法一直在進行密談,而朝鮮的甲申政變使得中國更欲快速從越南抽身。於是中法新約簽訂。中法新約的主要內容就是確認了1884年時的李福暫定條約,其中否定了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改由法國全權管理越南。 左宗棠對李鴻章簽訂條約完全不能理解,對當時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李的親信潘鼎新、劉銘傳等陷害攻擊「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並誣告台灣道道員劉璈,彈劾誣告劉璈十八款,使他們失去兵權並喪命。 左宗棠上書朝廷為屬下鳴冤叫屈,但因為一個月後就於7月27日(陽曆9月5日)在福州病故。從此,左宗棠系的湘軍人馬不振,以至於李鴻章的淮軍自此在清廷的派系鬥爭中壓倒湘軍,控制了軍事大權,一直到北洋軍,都是清廷的主要軍事力量。 正面評價 近期越來越多的史學家認為左宗棠是晚清的偉大人物,為民族存亡和中國的近代化作出巨大貢獻,是一個有重大歷史影響力的偉大人物。 胡林翼曾極力稱讚說左氏「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才智超群,必成大器。在1870年代、1880年代力排李鴻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議,抬棺西行,收復新疆。史謂「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則以王道行之。」。 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向咸豐帝的一道奏疏中評價左宗棠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梁啓超評論左宗棠是「五百年以來的第一偉人」。 清朝人在著作中評價左宗棠說:「左文襄佐駱文忠,僅一幕職而得行其志,似愈於曾文正之為相;奉命出征,發謀出慮,朝廷亦從不牽制,此老一生際遇,文正不如也。」 1983年8月,王震曾對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說:「史學界最近作了一件有意義的工作,對左宗棠做出了正確,客觀的評價。這對海內外影響都很大。左宗棠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情況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議,毅然率部西征,收復新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左公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發揚的。」「解放初,我進軍新疆的路線,就是當年左公西征走過的路線。在那條路上,我還看到當年種的『左公柳』。走那條路非常艱苦,可以想像,左公走那條路就更艱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則,祖國西北大好河山很難設想。」「阿古柏是從新疆外部打進來的,其實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帶兵出關,消滅阿古柏、白彥虎,收復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這是抗禦外侮,是值得讚揚的。」「辦洋務的人也有所不同,有些是愛國的,有些是賣國的。像曾國藩、李鴻章,就不能和左宗棠相提並論。曾國藩、李鴻章是喪權辱國的,左公在福建辦船政局,在甘肅辦織呢廠,在新疆的屯田,客觀上還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過,收復新疆的功勞不可泯滅。」 自比孔明、自諡忠介 左宗棠年輕時自比為諸葛亮(孔明),常以「今亮」、「小亮」、「老亮」等自稱,還在燈籠上題上「老亮」兩個大字,後聽聞林壽圖以諸葛亮之「諸」(意指「多」,係當代太多人隨意以諸葛亮自比)來諷刺他,之後便不再以孔明自喻了。嘗跟胡林翼說,希望自諡為「忠介先生」,心願就滿了。左宗棠自知有「氣質粗駁」的缺點,便以「寡言,養靜二條實下功夫,強勉用力」。 敬老 左宗棠與一位高官聊天,正提到一樁涉及一名68歲的老人的刑部官司,左宗棠說:「此人年歲無多,犯不著再糾結官司了罷。」希望能夠對老人網開一面,這位高官卻開起玩笑來:「您遠征天下,殺人如麻,或許也殺過這麼老的人啊!」左宗棠拍桌大罵:「你把我當成甚麼人?戰場上我殺人無數,可從來不殺傷兵、老人,就算是老人犯死罪的,我都還放過他。」說完,拂袖而去。 左老三文章 左宗棠擔任兩江總督時,當年主考官來到他手下任職。當年落榜的左宗棠記恨不已,將主考官叫來,自己將應試文章背出來。每背一段,便惡狠狠地問主考官:「這篇文章哪裏不好了?像左老三(左宗棠在家中排行第三,人稱「左老三」)這樣有才的人,你都不錄取為門生,想錄取甚麼人?」又叫來左右:「他曾經在河南當過官,你們去河南,調查他幹過甚麼壞事?」該主考官有自知之明,稱病辭官。 王八蛋滾出去 左宗棠僅有舉人功名(後破格御賜「進士」),在駱秉章處為幕友時,總兵樊燮來訪,樊認為左宗棠只是幕友,故拒絕行禮:「吾二品總兵,與汝四品幕僚請安?豈有此理?」左自認為駱秉章的代表人,相當有氣焰,對輕慢於他的樊燮非常不悅,大罵「王八蛋,滾出去!」,樊燮氣極而向咸豐帝彈劾,卻因潘祖蔭等人支持左宗棠,樊燮反而被朝廷罷黜。左宗棠也因此離開了駱秉章處,推薦劉蓉代替自己。 樊燮大怒:「伊區區孝廉爾,可氣燄如此!」返鄉後,在先人牌位旁邊,寫下「王八蛋滾出去」六個字之木牌,名為「洗辱牌」。並聘請名師教導其兩子,要求兩子在超越只有舉人功名的左宗棠,為父報復。且命令兩子有所成就前須身穿女裝,以作激勵:「考秀才進學,脫外女服;中舉人,脫內女服;中進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無罪。」。後樊次子樊增祥高中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科進士,焚燒洗辱牌以告慰當時已作古的樊燮,已有後人在功名上壓倒左宗棠。 罵曾國藩 左宗棠在平定太平軍之戰時,與曾國藩時常意見相左,兩人多所摩擦,所以時常批評曾國藩(曾文正),後來更是進階到逢人就罵一下曾國藩,以作為抒發,甚至遇到曾國藩的老部下,一樣罵曾國藩。薛福成說:「文襄每接見部下諸將,必罵文正。然諸將多舊隸文正者,退而慍曰:『大帥自不快於曾公,斯已矣,何必對我輩煩聒?且其理不直,其說不圓,聆其前後所述,不過如是。吾耳中已生繭矣。』曾國藩知道時常被左罵,卻改編佛教《心經》「不詬不詈,不見不聞,不生不滅之法」,不放在心上。 排左除胡 左宗棠結交了商業鉅子胡雪巖(胡光墉),胡雪巖為左宗棠的用兵,提供了許多幫助,左宗棠在奏摺中予以保舉:「按察使銜福建補用道胡光墉,自臣入浙,委辦諸務,悉臻妥協。杭州克復後,在籍籌辦善後,極為得力。其急公好義,實心實力,迥非尋常辦理賑撫勞績可比。」同治五年(1866年),胡又協助左創辦福州船政局。同年左調任陝甘總督,胡在上海為左辦理採運、籌餉以及訂購軍火,代其向外國銀行團借款,開中國政府商借外債之先例,涉及本金達1595萬兩白銀,胡雪巖積功升遷至「布政使銜」的三品官階,賞黃馬褂,戴二品紅頂子。從此胡雪巖成為左宗棠後勤的一大支柱。 光緒八年(1882年)胡雪巖投資五千萬兩銀壟斷蠶絲,與洋商爭利。光緒九年(1883年),胡又試圖繼續托拉斯,此時洋商已經徹底被激怒:「共誓今年不販生絲」,加上當時美國鐵路股票崩盤,導致世界經濟危機,使上海生絲銷售停滯。胡放了一年的生絲不得不折本出售,損失八千萬兩。 李鴻章為了遏制左宗棠的勢力,認為「排左必先除胡」,決心打擊胡雪巖。李鴻章向上海道觀察使邵友濂表示「白銀更勝白米,錢根即是命根」,決心打擊胡雪巖。李鴻章要邵友濂故意拖延胡雪巖的餉款二十日,胡雪巖缺乏現金,無奈之下從自己的錢莊,調現銀五千萬兩周轉。消息傳出,一時市面大傳,胡雪岩積囤生絲,大賠血本,並挪用錢莊的存款,故杭州府存戶開始擠兌,於是胡氏杭州的「泰來錢莊」倒閉,接連各地皆發生擠兌風潮。童元松評論說:「1883年爆發的金融風潮是19世紀中國影響最大的一次,是由胡光墉囤積生絲投機失敗引起的。」1883年12月3日,京師阜康分號關閉。接著,鎮江、寧波、杭州、福州、金陵、漢口、長沙等分號亦相繼倒閉,至於破產。 破格進士、破天荒相公 依照慣例,未進入翰林院或內閣者,歿後諡號不得有「文」一字,一般漢人都要考中進士,方有機會入翰林或內閣,就算是翰林或內閣成員,死後也不一定能得諡號,就算得到諡號,也不一定能得到「文」字諡號,所以「文」字為士大夫必爭的諡號。各種「文」字諡號之中,以「文正」為最高,其下還有「文忠」、「文恭」、「文成」、「文襄」等等。 1872年曾國藩卒,朝廷諡為「文正」,僅有舉人功名的左宗棠以湖南話對同鄉說:「曾公諡為『文正』。我將來豈不是要被諡『武邪』麼?」不但表現其不滿,也對自己無法得到「文」字諡號而自嘲。李鴻章聽到此語,曾譏諷道:「昔劉仲璟言燕王百年後,逃不過一個『篡』字。吾以為左公百年後,逃過了一個『文』字。」盛宣懷回答道:「佛家講八苦,即: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大人與左公相遇,即名為「怨憎會」,還勝過左公個人的計偕「求不得」(暗諷其求不得進士)。左宗棠得知李、盛二人之語,卻又無可奈何,竟然在1875年西征時,上表朝廷,表明自己欲回京師參加會試。當時攝政的兩宮太后知道左宗棠的真正想法,於是光緒帝敕命:「左宗棠破格不須考試,直接賜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暫督軍務,免回燕京。」所以左宗棠歿後諡為「文襄」。 左宗棠當上軍機大臣後,李鴻章私下都稱他是「破天荒相公」,此「相公」意為「軍機大臣」,在消遣左宗棠只考取個舉人,居然做了軍機大臣,實在「破天荒」。左宗棠逝世時,李鴻章送來輓聯:「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詔,文以治內,武以治外,為天下惜公。」頗有相惜之意。 左公柳 左宗棠兩次率部西征,一路進軍,一路修橋築路,沿途種植榆楊柳樹。不出幾年工夫,從蘭州到肅州,從河西到哈密,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凡湘軍所到之處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連綿不斷,枝拂雲霄,這就是被後人所稱的「左公柳」。清代詩人蕭雄有一首名詩,專為詠頌「左公柳」而作: 十尺齊松萬里山,連雲攢簇亂峰間。 應同笛里迎亭柳,齊唱春風度玉關。 左宗棠的同鄉及幕僚楊昌濬,應邀西行,見道旁柳樹成林,也有七絕一首: 大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 左宗棠弈棋 民間相傳左宗棠下圍棋的趣事。 左宗棠圍棋棋藝高超,少有敵手,有次他在官邸附近,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個老人擺棋陣,並且在招牌上寫著:「天下國手」。左宗棠覺得老人太過狂妄,立刻前去挑戰,沒想到老人不堪一擊,連連敗北,左宗棠洋洋得意,命家丁將那塊招牌拆掉,但並未跟老人吐露身分。當左宗棠從新疆平亂回來,見老人居然還又懸掛起了那牌子,於是生氣,要拆那牌子。老人說:「先試試君藝何如?」左只好跟老人下棋,但是這次竟然三戰三敗,被打得落花流水。左回家睡了一夜,第二天再去,仍然敗北,他很驚訝老人為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棋藝進步如此快速? 老人笑著回答:「你雖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將出征,所以讓你贏,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已凱旋,我就不必客氣了。」左不相信,又逼迫老人對弈了好幾盤,都輸了。左說:「我下棋的功夫真的不如他,只是嘴巴自以為厲害而已」,心服口服,賞賜給老人許多銀兩。 孝廉最好 相傳左宗棠為總督時,曾召集官吏飲宴,只有一個李姓同知是孝廉(舉人),其他人都是進士。左宗棠自己也只有舉人功名,於是打算自嘲嘲人:「李司馬,孝廉功名足乎,何不取進士?」李姓同知回答:「孝廉最好。」左笑說:「諂也。余亦孝廉。」李曰:「非也。如中進士,高者為翰林,日日小楷如蠅。低者作縣令,夜夜記帳秤銀。作舉人,每三年到燕京遊賞一番,如蘇文定公恢弘其志氣,再不濟,燕都多平康之遊,如蘇三之佳偶矣,取蘇三猶勝取進士。」左宗棠大笑:「若此,君何必為同知?無須寫字秤銀乎?」,李同知回答:「不為同知,豈能在公之座上乎?」左宗棠又大笑,而後推舉李同知,升為知府。 親兵皆總兵 左宗棠為兩江總督時,常用將領等級的高階軍官當副官。一次命一位「材官」(副官的俗稱)親手送信給江寧布政使(藩臺,從二品),「材官」送信時,坐到這位藩臺大人的炕上,與藩臺「侃侃而談」。第二天藩臺面見左宗棠,也向左抱怨材官無禮。左宗棠當場把那位「材官」叫過來罵了一番,說,我的炕「由爾睡,由爾坐」,藩臺大人的炕,你怎可以隨便坐呢?藩臺大驚,因為左宗棠表面上在罵材官,事實上在罵藩臺,連總督的炕都可以隨便坐,藩臺的炕又如何呢?藩臺於是去詢問旁邊的巡捕,才得知,這個「材官」官居「一品提督」頭銜,而且身受黃馬褂、當過總兵,比二品的藩臺還大。還有另一位藩臺去見左宗棠,發現轅門的戈什哈(衛兵)都坐著,沒人向他行禮,所以很生氣,向左宗棠告了一狀。左宗棠於是下令,等會藩臺出來時,所有衛兵「站隊恭送,贖先倨之罪」。藩臺仔細一瞧,這些衛兵都是「紅頂花翎」,全是二品以上軍官,使他嚇得魂飛魄散。 左宗棠雞 著名菜式左宗棠雞由在臺灣開餐廳的彭長貴於1952年發明,菜名只是假託於左宗棠。
塞隆尼斯·孟克 早年生活 塞隆尼斯·孟克於1917年10月10日生於北卡羅來納州的洛磯山,於1922年隨全家遷至紐約。孟克6歲起便開始學習彈奏鋼琴。儘管他受過一些正式的鋼琴訓練,並偷聽過姐姐的鋼琴課,但他主要還是無師自通。曾在美國史蒂文森高中讀書,但並未畢業。十多歲時和一位福音傳教士週遊,並且彈奏教堂風琴,之後改彈爵士樂。 在1940年早期至中期,孟克在一個叫做「明頓俱樂部」的曼哈頓夜店演奏。在這裡,他曾與許多出名的爵士樂手鬥技,其許多風格也自此開始出現的。明頓俱樂部在波普爵士樂的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讓孟克得以和許多大師接觸。之後他所發展出來的風格被人們稱作「hard-swinging」。而他那種豐富創造力創造的成果,則被當時許多樂手效仿利用。 早期創作(1944–1954) 1944年,孟克與科爾曼·霍金斯合作發行了第一張唱片霍金斯也是最早認可孟克的著名爵士樂手之一。1947年,孟克首次在藍調唱片公司製作唱片,在此展現了他在作曲方面的才能。也在這一年,孟克娶了奈麗·史密斯,並在1949年成了父親(其子之後成為了爵士鼓手),後於1953年獲女。 在1951年8月,紐約警方在孟克及其友人巴德·鮑威爾的車上發現毒品,認定屬於鮑威爾。由於孟克拒絕為警方作證,警方沒收了他在紐約的演奏許可證,孟克因此無法再展才華。於是在1950年的早中期,孟克只能作曲、錄曲,並在一些劇院演奏。 1947年至1952年,孟克不間斷地為藍調唱片公司製片。之後兩年與 榮譽唱片公司 簽約。在此曾與薩克斯手索尼·羅林斯以及鼓手亞特·布萊克利、麥克斯·羅徹合作。1954年,孟克參加了創作出邁爾斯·戴維斯曲集Bags' Groove和Miles Davis and the Modern Jazz Giants 的聖誕夜活動。戴維斯發現孟克古怪的伴奏風格很難讓自己即興,便讓孟克停止演奏,這幾乎觸發了兩人之間的爭吵。但在自己的自傳中,戴維斯聲稱孟克與自己並未互相生氣,而爭吵更是「謠言」與「誤解」。 1954年,孟克第一次來到了歐洲,在巴黎演奏並錄曲。演奏過後瑪麗·露·威廉士把他介紹給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位女公爵(同時也是紐約多名爵士樂手的贊助人),之後二人成為了好友。 河邊唱片公司時期(1955–1961) 在他與河邊唱片公司簽約前,孟克已經被同行與一些評論家高度認可,但他的唱片並沒有很好的銷量,而他的音樂仍被認為很難被市場接受。經過孟克的同意,河邊唱片公司僅用108.24美元就買斷了他在榮譽的合約。之後孟克欣然地創作兩個爵士標準曲集來充實自己的作品。其中便有與低音大提琴手奧斯卡·派迪福德和鼓手肯尼·克萊克創作的Thelonious Monk Plays the Music of Duke Ellington( 其中有艾靈頓公爵的"Caravan"以及"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wing)")。 在1956年的「Brilliant Corners」中孟克收錄了自己的音樂。儘管其中的主題曲目太難演奏以至於最終需要多次演奏拼湊而成,但這一曲集被認為是孟克首次成功。 在重獲演奏許可證後,孟克重新開始了自己在紐約的職業生涯,並在五點咖啡館開始了為期六個月演奏。但由於樂隊中一人簽約榮譽唱片公司,僅有少量音樂得以記錄。其餘的一部分則通過別的方式被發行。 1957年「Crepuscule With Nellie」是孟克唯一無即興表演的曲集,而為此孟克也費了極大的心血。同年聖誕,「五點」的六月演奏也結束了,孟克在1958年6月之前都沒有再次在五點咖啡館組織樂隊。 1958年10月15日,演奏再次結束,孟克準備前往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喜劇俱樂部表演,而在德拉瓦州他和女公爵友人由於拒絕與警察合作,被警棍擊打。隨後警方在其友人車上發現毒品。但由於二人是被非法拘留,並被毆打,法官認定搜索無效。 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時期(1962–1970) 經過協商後,孟克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孟克和河邊唱片公司的關係由於薪金的問題惡化,在1959年6月製作出「5 by Monk by 5」後便停止錄曲。 加入哥倫比亞公司後的孟克在1963年發行了「Monk’s Dream」。哥倫比亞公司的資源讓孟克可以更好的發展,而「Monk's Dream」成為了他一生銷量最好的唱片。1964年2月28日,孟克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其中有關於他的文章「The Loneliest Monk」(孤獨孟克)。之後孟克繼續創作出廣受好評的曲集,例如1963年的「Criss Cross」和1968年的「Underground「。但在這一時期他的作曲數目受到了限制,僅有他在哥倫比亞公司最後作品「Underground」中含有大量新曲,其中則有他唯一的華爾茲樂曲「Ugly Beauty」。而和在河邊唱片公司一樣,孟克在哥倫比亞公司的唱片包含了許多現場錄音,例如1963年的「Miles and Monk at Newport」、1964年的「Live at the It Club」和「Live at the Jazz Workshop」。 晚年生活 孟克在1970年中期消失在公眾眼裡,之後偶有露面。他最後一張作為領奏的唱片是在1971年11月由黑獅唱片公司發行的,是在世界巡演後與和自己合作多年的團體「The Giants of Jazz」完成的。 在路易斯·波特為約翰·柯特恩所寫傳記「John Coltrane: His Life and Music」中展現了孟克的另一面。柯特恩說:「孟克簡直就是邁爾斯·戴維斯的對立面:他一直談論音樂,而且他給你的感覺就是他願意花很長時間來為你解釋你問任何東西。」 紀錄片「Thelonious Monk: Straight, No Chaser」(1988)把孟克的奇怪行為歸因為精神疾病。在片裡,孟克的兒子T.S.Monk表示,父親有時認不出他來,而且在1960年後期由於精神疾病的惡化而不時住院。但從來沒有檢查結果得到公布,而孟克也會在出院後激動幾天,之後的幾天開始踱步,直至最終症狀消失但不再說話。醫生曾建議使用電休克療法,但孟克的家人表示反對,最終使用了安定劑及鋰來進行治療. 關於孟克的病症還有其他傳言: 孟克自傳「Straight, No Chaser: The Life and Genius of Thelonious Monk」(1997)的作者,萊斯利·高爾斯表示至少有一個精神病醫生並沒有發現孟克患有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的相關證據。而另一個醫生認為孟克被誤診而在住院期間提供了可能損傷大腦的藥物。 由於孟克的健康不斷惡化,他人生的最後六年是在摯友羅斯柴爾德女公爵位於新澤西的家中度過的。在這段時間裡,孟克不再演奏鋼琴,儘管他的房間裡就放置著一架,同時他也很少與拜訪者說話。1982年2月17日,孟剋死於中風,並被埋葬在紐約哈茨代爾的芬克里夫墓園。1993年,孟克被授予了「格萊美終身成就獎」, 並在2006年被授予「普利茲特別褒揚獎」。 美國著名鼓手亞特·布萊克利透露,孟克還十分擅長下西洋棋和跳棋。 2009年,孟克入選了「北卡羅來納音樂名人堂」。
尋水術 歷史 現在的尋水術可能在十五世紀間開始於德國,當時被用於探測金屬。早在1518年馬丁路德便將這種尋找金屬的技術列為「違反第一戒」(也就是神秘主義)。在1550年版德國製圖家塞巴斯丁‧明斯特(Sebastian Munster)的《世界誌》(Cosmographia)中,有刻版畫描繪採礦作業中拿著叉桿行走的人。叉桿被標記為「Virgula Divina – Glück rüt」(拉丁文的「神聖棒」),不過刻版畫本身沒有文字標示。1556年,德國礦冶學家阿格裡科拉(Georgius Agricola)在描述如何處理礦石開採和冶煉的《論礦冶》(De re Metallica)中,詳細地描述了如何使用探測術探測金屬礦物。 Samuel Sheppard1651年的著作《Epigrams theological, philosophical, and romantick》中有一篇諷刺短詩這麼寫: Virgula divina.(神聖逗號) Some Sorcerers do boast they have a Rod,(有些術士誇耀他們的桿) Gather'd with Vowes and Sacrifice,(集合了原音字母與犧牲) And (borne about) will strangely nod(將承擔奇異點頭) To hidden Treasure where it lies;(到藏寶所在) Mankind is (sure) that Rod divine,(人們認定桿神聖) For to the Wealthiest (ever) they incline.(因為他們絕不屈身於最富) 1662年探測術被耶穌會的Gaspar Schott宣布為「迷信,或撒旦(Satanic)」;不過他後來也表示,不確定魔鬼是否要對所有棍子的移動負責。 1960年代末的越戰期間,一些美國海軍陸戰隊試圖用尋水術來定位武器與秘道。在1979年由克里斯多福‧白(Christopher Bird)著作的《占卜之手》(The Divining Hand)是尋水術歷史上一本內容豐富的書籍。James Randi在1982年出版的則有十九頁關於在義大利進行的各種雙盲測驗,顯示尋水術的表現並不比隨機選擇好。 探測棒 傳統上,最常見的探測棒是取自樹或灌木的叉型(Y型)樹枝。有些尋水者會對使用的樹木材料有所偏好,也有些比較喜歡使用新切下來的樹枝。歐洲人通常會選用榛樹枝,美國人則使用巫榛(金縷梅),也常使用柳樹與桃樹枝。使用時兩手分別抓住Y型樹枝分岔的兩端,第三端(Y型樹枝的主幹)則指向正前方。這種持法通常是手心向下的抓取。尋水者然後便緩慢地在他懷疑可能存有目標(如礦物、水等)的地方行走。當有發現的時候,尋水棒理論上會掉落、下沉、或顫抖。這種占卜法有時也被稱為柳巫(Willow Witching)。 現今有許多尋水者會使用一對造型簡單的L型金屬棒。兩手各抓住一根L型金屬棒,短端垂直,長端朝前。當找到東西的時候,金屬棒會互相交叉,在尋找的東西上方形成「X」;如果找到的目標是長且直的東西,如水管之類的物品,棒將會轉向相反的方向,標示物品的方位。探測棒有時用衣架彎成,玻璃或是塑膠棒也都是可被接受的。直桿有時也被使用於同樣的目的,在十九世紀早期的英格蘭,這種做法並不罕見。 在所有的情況下,用於探測的物品都是處在不穩定的平衡狀態,因此細微的反應都會被放大。 啟示桿(Revelatory rods)   除了探測(Dowsing)之外,探測棒也被當作獲得啟示的物品。將棒靜止持於空氣中,然後持棒者提出問題;如果桿動了,則答案是「是」,若桿不動,則回答是「否」。其來源被相信是源自神或是魔法的靈。有時這種占卜法的桿被稱為馬賽克桿(Mosaic rod),或亞倫之杖。其名稱來自舊約聖經的先知摩西與其兄弟亞倫,他們都使用這種桿子(可能是直的)。 其他裝備 由水晶、金屬、或其他材料懸掛在鍊子上製成的靈擺,有時候會被用於占卜或尋水術。一種使用法是使用者先決定哪個方向(左右、上下)決定「是」或「否」,然後才詢問靈擺特定的問題,或者由另一人向持靈擺者提出問題。靈擺也可以懸掛在書寫著「是」或「否」的,以及或許其他字寫成一圈的布或墊子上。持靈擺者要盡量拿穩,瞄準中心,然後靈擺的移動會指出問題的答案。在感應力學(radiesthesia)的操作中,靈擺被用於醫學診斷。 可能的解釋 早期嘗試要以科學解釋靈擺所依據的概念,是基於占卜桿是受到想找物質所發散出來的「放射物」而產生物理性影響。下面的解釋摘自威廉普賴斯1778年的Mineralogia Cornubiensis: 該微粒……自礦物升起,進入棍子,使它鞠躬,使其平行於它們臭氣上升的垂直線。在礦物顆粒的影響似乎是從地球上發射。探測棒是一個輕而多孔的木材,給這些非常細小的粒子一個簡單的通道;這些臭氣然後驅動這些尋找者,同時是被它們上方的大氣壓迫,進入木纖維之間的小縫隙。透過這種努力,它們迫使它傾斜,垂直或傾斜下來,平行於它們的蒸氣上升所形成的小欄。 這些解釋都沒有現代化的科學依據。 Nature雜誌上一篇1986年的文章,將尋水術包含於「直到最近都被宣稱是超自然,但現在可以用正統科學解釋的現象」的列表中。具體來說,尋水術可以藉由感覺暗示、期望效應以及或然率來解釋。 懷疑論者和一些支持者認為,靈擺本身沒有力量,而僅僅是放大手中輕微變動造成的現象,稱為ideomotor效應:人們的潛意識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身體,不自覺地決定自己採取行動。這將使得探測棒成為占卜師的潛意識知識或看法的管道。 蘇聯地質學家提出尋水者的能力,是難以解釋的微小正常感覺。有些作者認為,這些能力或許可以用假設人類對小磁場梯度變化有敏感性來解釋。 證據 1948年的研究測試了58位尋水者的尋找水能力。他們沒有一個比隨機更可靠。 1979年的審查研究了許多對照研究,對水的探測,發現沒有一個比隨機更好的表現結果。 在1987-1988年,一項在慕尼黑的研究,由Hans-迪特爾貝茨和其他科學家所進行。先測試了500位尋水者,測驗其「技能」。然後實驗者選擇了其中最好的43位個,進行進一步檢測。水在一棟二層穀倉的一樓通過管道輸送。在每次測試之前,管道被移動,移動的方向垂直於水流。在二樓的每個尋水者都被要求要決定管道的位置。兩年中,尋水者們進行了843次測試。 43名篩選過並廣泛測試過的候選人中,至少有37位沒有尋水能力。其餘6位的結果則比隨機來得好。實驗者的結論是一些尋水者「在特定任務中表現出非常高的成功率,幾乎完全沒辦法用偶然來解釋……一個真正的尋水者現象的基礎可以被視為經驗上已被證明。」 慕尼黑研究發表五年之後,一位生理教授暨強力懷疑論者,Jim T. Enright,強調正確的數據分析程序。提出異議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僅僅是符合統計波動,並且是不顯著的。他相信此實驗提供了「對尋水者所聲稱的能力,可想像的最有說服力的反證」,指出其數據分析是「特殊、超常規,以及量身訂做」。如果用「較平常的分析」取代它,他發現最好的尋水者平均比中線猜測在十公尺中接近了四公分,好了0.0004%。這項研究的作者則回應表示:「根據什麼理由可以Enright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很明顯,他的數據分析過於粗糙,甚至不合法的。」在慕尼黑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德國心理學家Ertel博士的論文。他先前曾干預關於「火星效應(Mars effect)」的統計爭議。但Enright仍未信服。
番雅溝 (大字) 番雅溝,原寫為蕃雅溝,是臺灣彰化縣和美鎮的一個地名,位於該鎮西南部。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番雅溝地區為一街庄,稱為「蕃雅溝庄」,隸屬於線西堡。該庄北與七張犁庄為鄰,東與大霞佃庄為鄰,南邊為馬興庄、溝墘庄,西邊為頂番婆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彰化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改隸屬於臺中廳。1920年(大正九年),該庄改制並雅化為「番雅溝」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彰化郡和美庄。1943年,和美庄升格為和美街。 戰後和美街改制為和美鎮,隸屬於彰化縣,大字亦改制為里。 交通 縣道139甲線(彰草路三段)是和美塗厝至彰化的道路,大致以橫向經過番雅溝地區南部,往西北可至頂番婆、草港、和美,至塗厝接上縣道139號本線,往東南可前往彰化。 縣道135號(鹿和路六段)是和美至溪湖的道路,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方向經過本地區西北部,往北北東可前往和美市區,往南南西可前往頂番婆、鹿港、溪湖。
放蕩樂團 解散 卡爾巴拉特組的新團是—Dirty Pretty Things(美麗壞東西樂團),蓋瑞包威爾也加入擔任鼓手。彼得道何提組的是—Babyshambles(步履蹣跚樂團)。 重組 2014年,樂團重組。 2019年10月27日起,樂團將在歐洲進行新一輪的巡迴演出。 音樂類型 影響卡爾和彼得的音樂有些不同,卡爾欣賞地下絲絨(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Jam、門戶樂隊(The Doors)、Django Reinhardt,彼得則喜愛The Smiths、Suede、Chas and Dave。 樂團常被拿來與一些典型的英式搖滾樂團作比較,像他們與披頭四的相似之處就是蓬亂的頭髮和狂野卻旋律優美的音樂。他們的唱片也常被比作The Jam、The Kinks的早期作品和The Clash(衝擊樂團)的第一張專輯以及早期單曲。或許他們最像的就是搖滾先鋒-Buzzcocks(吵鬧公雞樂團)了。 他們大部份的歌詞都夾雜英式倫敦話(cockney),而且用著近乎酒醉的含糊嗓音唱出英式生活的味道。 在他們的態度和現場演出方面可比性手槍樂團,因為雙方都精力旺盛且毫無秩序可言。
杨闇公 楊闇公(1898年3月10日-1927年4月6日),別名尚述、尚達,字闇公,四川潼南縣雙江鎮人(今屬重慶),是早期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近代政治人物。 生平 1913年入南京軍官教導團學習。1917年,東渡日本,1918年入日本士官學校,攻讀軍事。回國後與吳玉章等在四川從事工作,1924年1月秘密組織中國青年共產黨,次年解散,後改入中國共產黨,任重慶團地委組織部長、書記,創辦重慶中法學校。1925年10月,中共四川地方委員會書記。1926年2月,任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領導四川國共合作。10月兼任地委軍委書記,後與朱德、劉伯承、陳毅共同發動領導順瀘起義。1927年,劉湘派軍警鎮壓群眾運動,即三·三一慘案。同年4月4日,楊闇公偕妻子趙宗楷去武漢時,於亞東號輪上被捕。 1927年4月6日,楊闇公被執行死刑。 著作 著有《楊闇公文集》傳世。 家庭 弟弟楊尚昆、楊白冰。
Sumatra PDF 特性 Sumatra具有簡約的設計,具有對其廣泛特性的付出的簡單實現。對於PDF的彩現使用MuPDF函式庫。 Sumatra被設計用於可攜式用途,由沒有外部元件的單個檔案構成,使之可以在外部的USB驅動上執行。該軟體被視為可攜式軟體。 作為多數可攜式軟體的特性,Sumatra占有很小的硬碟空間。2009年,Sumatra 1.0有1.21 MB安裝檔案,相比較於Adobe Reader 9.5的32 MB。安裝後的大小為8.2 MB,而Adobe Reader XI要求320 MB的可用硬碟空間。目前,Sumatra有4.96 MB安裝檔案(64位元)而Adobe Reader DC的安裝檔案達65.4 MB。 重新開啟文件時,文件開啟時最後一刻的旋轉、縮放、窗口大小等會被記錄,使之比起別的PDF閱讀器更像電子閱讀器。 Sumatra不鎖定PDF檔案。用戶可以覆蓋儲存PDF並按R鍵重新載入PDF文件而不需要將其關閉。例如一個PDFTeX用戶可以找到這個有用的功能,在重編譯已更改的TeX原始碼後,直須按R並檢視改動後的文件。該功能在啟用中文輸入法的情況下會無法使用。 PDF格式的使用限制在Sumatra 0.6中得到實現,一種阻止用戶從文件作者限制的文件中複製或者列印的數位版權管理形式。Kowalczyk聲稱「I decided that [Sumatra] will honor PDF creator's wishes(我決定(Sumatra)將尊重PDF建立者的願望)」。其他開源閱讀器如Okular及Evince做出了實現限制功能但預設不啟用的選擇,而且Debian發布軟體修補程式以去除這些限制,以遵循互用性及再利用的開源準則。 直到Sumatra 1.1,列印通過把任意PDF頁面轉變為點陣圖的方式實現。這造成了大型的緩衝檔案及列印速度可能變慢。 從Sumatra 0.9.1開始,PDF文件嵌入的超連結也被支援。 Sumatra是多語言的,有69種社群貢獻的翻譯。 Sumatra支援SyncTeX,一種同步TeX原始碼並由pdfTeX或XeTeX生成PDF的兩用性的方法。 從0.9.4版本起,Sumatra支援JPEG 2000格式。 開發 SumatraPDF以C++程式語言編寫(一些部件以C語言編寫)而且原始碼提供對Microsoft Visual Studio的支援。 在為Windows XP設計的時候,Sumatra有一些對Windows早期版本的相容性問題。對Windows 95、98及Me的支援在其完全消失的時候實現。 Kowalczyk起初沒有發布Sumatra的64位元版本,指出這可能要求明顯更快的速度及更多可用的記憶體,當時他相信這會加大用戶的顧慮而且不大於潛在的成本效應。然而,一些用戶要求提供64位元的Sumatra,而且一些開發者完成了非官方的64位元的Sumatra版本,比32位元版本載入檔案速度更快。但官方版本的開發者要求非官方版本不能用Sumatra的名字。2015年10月推出官方的64位元版本。 原始碼可以通過其Subversion開發函式庫或者作為tarball下載。 Sumatra原始碼原代管於Google Code,並且因為美國出口法規規定而不適用於「列入美國海外資產監管局制裁名單的國家,包括古巴、伊朗、北韓、蘇丹和敘利亞。」現已移至GitHub。 歷史 Sumatra PDF的第一版0.1基於Xpdf 0.2,並於2006年6月1日發布。從0.2版轉入Poppler。0.4版本改用MuPDF,因其速度的提升及對Windows的更好的支援,自從Poppler決定集中於Unix平台整合。Poppler仍然暫時作為替代彩現引擎,而且從0.6到0.8版本在MuPDF載入失敗的時候自動轉用彩現頁面。Poppler在0.9版被移除,這一版於2008年8月10日發布。 1.0版本在3年持續開發之後於2009年11月17日發布,2012年4月2日發布2.0版,距1.0版的發布有2年。 第一個非官方的翻譯在2007由Lars Wohlfahrt發布,在Sumatra PDF獲得官方的多語言支援之前。 2015年10月,3.1版在原始的32位元版本之外新增64位元版。 名稱及插圖 作者指出選擇名稱「Sumatra」不是出於對蘇門答臘島或者咖啡的敬意,稱其命名背後沒有特定的理由。 Sumatra的圖形設計是對艾倫·摩爾和大衛·吉布斯的漫畫《守護者》致敬。 批評性的接受 Sumatra以其快速與簡易、快速鍵以及開放原始碼的開發受到好評。 歐洲自由軟體基金會有一段時間推薦Sumatra PDF,但在2014年2月刪除了他們的推薦,因為Sumatra裡面出現了非自由許可的unrar程式碼。歐洲自由軟體基金會代表Heiki Ojasild解釋道:「while they continue to make use of the non-free library, SumatraPDF cannot be recognised as Free Software(在他們還在使用非自由函式庫的程式碼的時候,SumatraPDF不能認為是自由軟體)」。Unrar最終在3.0版本以自由替代品替代,使之成為了100%自由軟體。
北埔事件 北埔事件為1907年(明治40年)11月,發生於台灣新竹北埔的抗日事件。 背景 1895年6月,台灣割讓給日本。許多漢人不願接受日本統治而起兵反抗,是為乙未戰爭。北埔姜紹祖也組織「敢字營」義勇軍抗日,但最後仍壯烈成仁。其自輓詩曰:「遑戍孤軍自一支,九迴腸斷事可知,男兒應為國家計,豈可偷生降夷敵?」。此為日本治台後「第一次北埔事件」。 1907年(明治四十年),台灣經日本12年的統治,但仍有許多漢人無法接受高壓統治。峨眉鄉人蔡清琳曾為巡查補(日治時期的基層警員),後因理念不合離職。他對新竹北埔山區的漢人與賽夏族原住民自稱為「聯合復中興總裁」,謊稱清廷大軍即將登陸新竹,並利誘賽夏族大隘社頭目大打祿(漢名趙明政)加入,開出高額獵殺獎金(如「奪一把日本巡查配劍賞二十元」)。 北埔事件 1907年11月14日,由北埔漢人何麥榮及賽夏族人共150餘人攻打北埔鄉支廳各分遣所。群眾最後攻打日警北埔支廳(即今金廣福公館),並且殺害北埔地區的北埔支廳廳長渡邊龜作、郵電局長、日警與日本人共57名,其中包括屠殺了5位4至10歲的小孩,但蔡清琳方面卻毫無動靜。 台灣總督府聞訊後立即派兵從新竹到北埔來鎮壓,進行圍捕,參與武裝起事的台灣人死傷慘重,紛紛退入北埔山區,蔡清琳更跑到五峰鄉避難。當時日軍派駐北埔的人數約有二千人,日軍指揮官口喻當時北埔莊莊長徐泰新,如果逮捕不到這些抗日分子,就要把北埔莊民全部殺掉。因此,徐泰新馬上找來北埔望族姜家的負責人姜振乾商討如何安撫日軍,於是姜家願意負責日軍在北埔期間所有的開支費用,另外邀請當時的北埔公學校校長安部手作先生出面向政府請求不要殺害無辜的北埔百姓。同時北埔鄉長也要求何麥榮等抗日人士敢做敢當不要牽連北埔鄉親 。到了11月底,亂事便已全部平息,而附和的賽夏族人知道受騙,將蔡清琳槍殺,並另行砍下十多名義勇的頭,與蔡清琳的屍骸一起交給日軍。最後,日本軍警就此事逮捕百餘人。 1907年12月在北埔開設臨時法院審理此案,經審判後,該事件的首從共有9人被台灣總督府判處死刑,有期徒刑或行政處分者則為97人。並且秘密處死當地許多客家人。但由於當時對原住民採「懷柔政策」,對於賽夏族僅沒收其槍械。而趙明政則佯死隱居避禍。1907年12月23日,發起事件的抗日人士全部被日軍處死於內豐地區。 結果與影響 在第二次北埔事件後立有「五子碑」,以紀念事件當中遇害的五位日本兒童。此反日事件的起事者多為鎮守隘勇線的漢人兵勇或隘勇線外的原住民,台灣總督府以此為借鏡多加整頓該組織,另外,也重新調整與加強理蕃政策。改採不借漢人之手,直接管理原住民的政策。不過,之後卻因此引起更大的霧社事件。
浪漫主义 詞源 中文「浪漫」一詞來自「Romantic」,而「Romantic」和「Romance」的字根是羅馬(Roman、Roma),其原義實際上是指「羅馬或操羅曼語系民族式的」,後來其定義被狹義化為「羅馬或操羅曼語系民族式的激情」、一種對夢想的不斷追求和實現的情懷。在華語地區,「Romantic」最早被翻譯成「羅曼蒂克」,後來改為「浪漫」之後由於無法再追查其字源,其原義就被嚴重扭曲了,例如華人經常會將「浪漫」和「溫馨」混為一談,然而兩者本身意思上並不一樣。 特色 在整體上而言,浪漫主義運動是由歐洲在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初期出現的許多藝術家、詩人、作家、音樂家、以及政治家、哲學家等各種人物所組成。但至於浪漫主義的詳細特徵和對於浪漫主義的定義,一直到20世紀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學史界爭論的題材。美國歷史學家亞瑟·洛夫喬伊在他知名的《觀念史》(1948)一文中便曾試圖證明定義浪漫主義的困難性,一些學者將浪漫主義視為是一直持續到現代的文化運動,一些人認為它是現代性文化的開端,一些人則將它視為是傳統文化對啟蒙運動的反撲,也有一些人將它視為是法國大革命造成的直接影響。另一個定義則來自夏爾·波德萊爾:「浪漫主義既不是隨興的取材、也不是強調完全的精確,而是位於兩者的中間點,隨著感覺而走。」 許多知識分子和歷史學家將浪漫主義視為是對於啟蒙運動的反彈,是一種對啟蒙時代的反思。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強調演繹推理的絕對性,而浪漫主義則強調直覺、想像力、和感覺,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評為「非理性主義」的程度。 浪漫主義與音樂 在整體上,「浪漫主義」一詞在音樂領域是用以形容一段從大約1820年代至1918年為止的時期。當時的「浪漫」所代表的內涵與現代的定義並不相同,在1810年樂評家E.T.A.霍夫曼將莫札特、海頓、和貝多芬列為三大「浪漫作曲家」,而路易·史伯爾也曾以「好的浪漫風格」來形容貝多芬第五交響曲裡的其中一個段落。嚴格來說莫札特是古典時期的作曲家,而貝多芬則被視為是浪漫主義的開端。到了20世紀初期,由於主流音樂風格的大變,19世紀時期的音樂開始被人冠上「浪漫時期音樂」的稱呼了,後來的音樂史學上也都採取了這種區分法。 現代對於浪漫主義音樂的研究重點包括了構成其音樂的元素—例如大量使用民間音樂,這也直接反映了當時浪漫民族主義的潮流。浪漫主義音樂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紀音樂裡便已出現,狂飆突進運動中展現出的強烈精神和情緒成為了歌德小說的先驅,而法國大革命時期也出現了一些帶有血腥而激情風格的歌劇,浪漫主義音樂便是在這時期開始顯現出其獨特的風格。洛倫佐·達·彭特替莫札特撰寫的歌劇劇本,搭配上莫札特譜出的獨特音樂,呈現出了一股帶有個人和自由特質的新音樂風格。浪漫音樂的世代將貝多芬視為是他們理想中的偉大作曲家—他撕碎並重譜了英雄交響曲,以抗議拿破崙皇帝的權威。在貝多芬的費德里奧中,他豎立了「救人質歌劇」這樣的典型歌劇劇本,這也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一種音樂文化的表現,以讚揚那些在維也納會議年間期盼自由的所有激進文化人士。 在當時的音樂文化中,浪漫音樂走上了開放的大眾路線,主要依靠敏感的中產階級觀眾支持,而非宮廷內部的人士贊助。公共的演出形式也塑造出了一波新的歌劇世代,大量音樂家以獨唱的方式登上舞台,最知名的包括了帕格尼尼和李斯特。 貝多芬對於音調變化的大量使用也激發出了許多新的音樂形式和結構,讓它們成為音樂裡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尤其是後來的鋼琴音樂和弦樂四重奏,都證明了音樂世界裡還有一大片尚未被開發的領域。身兼作家、樂評家、和作曲家的E·T·A·霍夫曼還曾主張樂器音樂可以比歌唱音樂還具有表達潛力,這個概念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霍夫曼自己既是音樂家也是文人,他鼓勵應該以音樂「有系統的」述說一個故事,許多大眾開始對此產生興趣,雖然他仍然遭到一些其他作曲家(如費利克斯·孟德爾頌)的批評。19世紀早期樂器科技的各種新發展—如鋼琴的鐵架、弦樂器的纏弦,都使樂器得以發出更高更廣的音帶、和更多的音色,另外也使演奏者能夠表現出他們個人獨特的技術層面。這樣的科技不但擴展了鋼琴的長度,也引入了更多音樂的結構,並且創造出許多新的音樂類型,例如站立的歌劇序幕演唱、鋼琴的幻想曲、夜曲、和協奏曲,都成為浪漫主義音樂的中心。 在歌劇上,卡爾·馬利亞·馮·韋伯的《魔彈射手》成為一篇根基於民俗文化上、融合了超自然驚悚與緊湊劇情的浪漫主義經典作品,法國的埃克托·白遼士在其早期作品中也呈現出了豐富的音色和音質。身為後來被嘲笑為「未來音樂家」(依據華格納自己的說法)的激進份子,李斯特和華格納作品中都帶有對於自由、靈性、魅力、以及近乎標新立異的個人特質的浪漫崇拜。 從1815年至1848年的這段期間被視為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全盛時期,貝多芬(1827年去世)和弗朗茨·舒伯特(1828年去世)都在這段期間完成他們最後的作品,另外還包括了舒曼(1856年去世)和蕭邦(1849年去世)。白遼士與華格納則在這時開始他們的創作生涯,年輕的李斯特和費利克斯·孟德爾頌也在這時嶄露頭角。在這段時期之後,隨著蕭邦和帕格尼尼的去世,李斯特退出了演奏舞台,華格納也暫停作曲直到他在巴伐利亞獲得贊助人為止,而白遼士仍在堅持以激進的音樂路線對抗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風格。音樂裡的浪漫主義思想至此可以說已經結束了其首要的影響階段,而進入了更為廣泛的浪漫音樂時期了。 視覺藝術和文學 在視覺藝術和文學上,「浪漫主義」代表的通常是從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的期間。浪漫主義文學裡經常可以發現的特色在於對於過去歷史的批判、強調婦女和兒童、對於自然的尊重。除此之外,一些浪漫文學的作家例如納撒尼爾·霍桑,還將他們的作品根基於超自然/神秘學和人類心理學的基礎上,他們都對此深深著迷。蘇格蘭詩人詹姆斯·麥克佛森在1762年出版的詩集獲得了國際性的名聲,大為影響了早期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後來的歌德和司各特。 最知名的浪漫主義文學早期作家之一是歌德,他在1774年發表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描述一名帶有豐富感性和熱烈情感的年輕作家的故事,引發了全歐洲成千上萬青年的崇拜和模仿。當時德國仍然是由大量分離的州所組成,歌德的作品對德國民族主義意識的崛起給了極大的助力。德國重要的浪漫主義早期作家還包括了路德維希·提克、諾瓦利斯。海德堡接著成為了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中心,許多詩人和作家如都在當地的文學圈裡進行聚會交流。浪漫主義的文學作品通常注重於情感和想像,其他德國浪漫主義文學經常出現的題材還包括了旅行、自然、以及古代的神話。晚期的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則通常帶有較為陰暗的風格、並且還帶有一些歌德小說的成分。 浪漫主義在英國文學裡則在後來發展出了不同的形式,主要是與詩人華茲華斯和柯爾律治類似,他們兩人共同撰寫的《抒情歌謠集》一書企圖拋棄奧古斯丁風格的詩詞風格,改以較為直接的述事方式和來自民間傳統的題材取代之。兩位詩人的作品也與因為法國大革命而產生的烏托邦社會思想有所關係。威廉·布萊克則成為了在英國最強調浪漫感覺的詩人和畫家,他還主張:「我必須要另外建構一套風格,否則便會被其他人的思想所奴役。」布萊克的作品也受到許多中世紀書籍的影響。威廉·特納、約翰·康斯特勃都被視為是浪漫主義的畫家,而拜倫、雪萊、瑪麗·雪萊、濟慈等人也被視為是浪漫主義在英國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湯瑪斯·卡萊以及英國的前拉斐爾派則代表了浪漫主義後期轉型為維多利亞時代文化的階段。1865年出生的威廉·巴特勒·葉芝還將他的這個時代稱為是「最後的浪漫主義時期。」 而在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浪漫主義的發展則沒有像德國和英國那般明顯,而且發展的也都較晚,多是在拿破崙之後才出現,夏多布里昂有時還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之父」。在法國,浪漫主義主要是出現於19世紀,尤其是體現在熱里科和歐仁·德拉克羅瓦的繪畫中,以及維克多·雨果所撰寫的劇本、詩詞、小說中(例如《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九三年》《笑面人》《克倫威爾》等),代表積極浪漫主義的作家大仲馬的戲劇(如《安東尼》《亨利三世與他的宮廷》等)以及歷史小說(如《基督山伯爵》,火槍手三部曲等)。以上兩者都受到過夏多布里昂的影響。其後又有雨果的追隨者泰奧菲爾·戈蒂耶所作《浪漫主義回憶》記載法國文藝界的浪漫主義運動歷程。而作曲家埃克托·白遼士也相當重要。 在俄羅斯,亞歷山大·普希金成為了浪漫主義理念的主要倡導人。米哈伊爾·萊蒙托夫則試圖研究並分析出藏在浪漫主義的背後,人們心理中對於社會和自我的不滿,他也被拜倫所影響。詩人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秋切夫也是浪漫主義運動在俄羅斯發展的重要人物,並且受到德國浪漫主義的強烈影響。 浪漫主義對許多中歐地區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起了極大作用,讓他們感覺到缺乏自己民族國家的困境,尤其是在波蘭。自從反叛運動被尼古拉一世以軍隊平息之後波蘭就一直喪失了主權地位,而透過浪漫主義詩人和畫家所重新引進的古代神話的、傳統、以及習俗,這些地區的人民開始得以將他們自己的文化從支配國的文化中獨立出來。愛國主義、民族主義、革命以及武裝的獨立叛變都成為這個時期相當普遍的現象。亞當·密茨凱維奇是這個時期最為突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他浪漫的將波蘭描述為世界各國的救世主,就好像耶穌基督拯救了全人類一般。 在美國,哥德式浪漫主義最早在華盛頓·歐文的《沉睡谷傳奇》 (1819)等小說中浮現,強調簡單的英雄形象塑造,並且以強烈的背景將那些帶有異國色彩的邊疆人民描繪為「高貴的野蠻人」,這也與讓-雅克·盧梭的哲學思想類似,歐文的散文和遊記中也帶有浪漫印象的成分。愛倫·坡小說中的驚悚風格和他的民謠詩歌在法國發揮的影響力還要高過在美國,而真正將浪漫主義小說風格發展成熟的美國作家,則是納撒尼爾·霍桑的作品。後來超驗主義作家,例如亨利·戴維·梭羅和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也都還保有一些來自浪漫主義的影響,包括浪漫現實主義的沃爾特·惠特曼也是。但到了1880年代,心理學上和社會上的現實主義開始與浪漫主義相競爭,美國作家所寫出的詩歌一直都保有浪漫主義的風格。迪更生所寫的詩以及赫爾曼·梅爾維爾所著的小說《白鯨記》是美國浪漫文學的代表、也是浪漫主義運動的變革。如同其他地方(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的文學浪漫主義也帶來了視覺藝術上的浪漫主義運動,尤其常以未經開墾的地帶如哈德遜河為描繪的題材。 民族主義 浪漫主義最為人所知的影響之一是它帶來的民族主義思潮,民族主義成為了浪漫藝術和政治哲學的一個中心題材。從早期開始,浪漫主義就注重於國家語言和民俗的發展,強調地方的傳統和習俗,直到後來重塑歐洲國家版圖並且掀起了民族自決風潮,民族主義一直是浪漫主義的主要題材,也成為其扮演的主要角色、表達方式、和內涵。 早期的浪漫民族主義受到讓-雅克·盧梭的強烈影響,以及德國的約翰·戈特弗里德·赫爾德在1784年主張地理因素形成了一個人的自然經濟情況,同時也形成了他們的傳統和社會。 不過,在法國大革命以及拿破崙的崛起後,民族主義的本質隨之快速轉變。拿破崙的民族主義和共和主義在剛開始時激發了其他國家的類似運動,民族自決以及一個民族的統一意識被視為是法國得以在戰役中擊敗其他各國的主要因素。然而在法蘭西共和國轉變為拿破崙的帝國後,拿破崙迅速被其他國家的民族主義運動所拋棄,並且成為他們對抗的目標。而在普魯士,浪漫主義的發展被康德的學生費希特視為是一種對抗拿破崙的文化運動。德語中的Volkstum(民族)一詞也是在這時產生,象徵了對拿破崙侵略的對抗。 民族主義的思想也激發了對於民俗文化的收集,例如格林兄弟等人,將古老的史詩復興為國家的文化傳統,或者是形塑起新的史詩,例如《卡勒瓦拉》,替民族豎立起了古代的文化。而那些記載了古老幻想神話的文獻,除非是與其他族群的故事重疊,都沒有被浪漫民族主義者所排斥,反而是切好襯託了他們的理論,用這些神話證明人們最初的原始狀態。舉例而言,格林兄弟便排除了許多被他們認為類似法國作家夏爾·佩羅所收集的故事,因為他們認為那些故事不是真的德國故事;不過他們留下了《睡美人》的故事,因為他們認為故事中沉睡公主的身分真的是德國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歷史 1927年11月20日,蔡元培主持召開中央研究院籌備會議,會議通過了《中華民國大學院中央研究院組織條例》並決定優先籌備設立理化實業研究所等四個研究機構。理化實業研究所分為物理組、化學組和工程組,主要關注基礎科學研究,但也包括實用的工程學。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務會議在上海召開,蔡元培宣布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院務會議之後不到一個月,理化實業研究所籌備工作即宣告完成。事實上,理化實業研究所正式成立之時就分為物理、化學和工程三個研究所,由周仁出任工程研究所所長。起初三個研究所合設於上海市霞飛路899號辦公,後又一同搬至百利南路理工實驗館。抗日戰爭期間,工程研究所遷往昆明。1945年更名為國立中央研究院工學研究所。1946年,工學研究所返回上海。 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後,中國科學院接收中央研究院工學研究所將其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 又分拆出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棋王 (阿城小说) 《棋王》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作家阿城的首篇中篇小說,原載於《上海文學》1984年第七期,曾獲得1983至1984年的中國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棋王》以文革時期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為素材,表現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尋理想的精神,普遍被視為八十年代中國尋根文學的代表作。 內容 小說的主人公「我」在下鄉的火車上認識了「棋呆子」王一生。王一生自小在貧困的家庭長大,然而數理成績優秀。他自小愛下象棋,小時候曾經遇到一個撿破爛的老頭,並向對方學棋。他中學時已經因為棋下得好,在學校里出名,被稱為「棋呆子」,自稱「何以解不痛快?唯有下象棋」。 來到農場後,「我」又一次遇見了王一生,於是與同住的知青邀請他一道吃蛇肉,並看他與生產隊裡的象棋高手「腳卵」下象棋。「腳卵」特地拿出珍藏的明朝烏木棋,一直與王一生下到半夜。他對王一生的棋藝十分佩服,也使得生產隊的人知道了王一生「棋呆子」的名聲。 半年後,各縣生產隊之間舉行棋類比賽,「我」與「腳卵」等人都來到總賽會場。「腳卵」本來報名參加棋類比賽,結果被推薦改成籃球比賽。比賽結束後,發現王一生也在,但他並沒有來得及報名,只能和眾人一起觀看最後的比賽。後來,「腳卵」通過送書記字畫以及明朝的烏木棋,換得王一生參加比賽的機會。然而王一生開始並不願意,覺得「被人作了交易,倒像是沾了便宜」。後來經大家勸導,決定等比賽完後再去找其中的高手下棋。最後王一生與棋賽的前三名約好,同時與三人下棋。這場比賽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最後變成以一對九,同時與九個人下。下到最後,「我」看到只剩下最後與冠軍的一局棋未完。這時對手出現,是「一老者,精光頭皮,由旁人攙著,慢慢走出來」。原來這次棋賽的冠軍是山區里一個世家的後人,這次「出山」玩玩兒棋,「不想就奪了頭把交椅」。最後這局棋作和結束,王一生也得到「棋王」的稱號。 評價 《棋王》與《樹王》和《孩子王》一起構成了所謂的「三王」系列。就寫作期來說,是樹王、棋王、孩子王這樣一個順序。王一生對「吃」的虔誠和對象棋的痴迷是書中的兩個亮點。王一生對吃的虔誠與執著來自於其貧困的家世。他母親也反對他下棋,原因就是靠下棋找不到飯吃。如果說王一生對吃的重視表現了他對世俗和物質的追求,那麼他對象棋的痴迷則表現了他對於超越世俗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自我實現的渴望。 《棋王》的出現帶動了隨後1985年的「尋根文學」熱潮:它當之無愧地呼應了文學界當時剛剛覺醒起來的「尋根」意識,並促使其成為一個創作和理論幾乎同時成熟的強勁的文學思潮。 汪曾祺評論《棋王》:「讀了阿城的小說,我覺得,這樣的小說我寫不出來。我相信,不但是我,很多人都寫不出來。這樣就增加了一篇新的小說,給小說的這個概念帶進了一點新的東西。否則,多寫一篇,少寫一篇,寫,或不寫,差不多。」 電影 香港1991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棋王》,部分情節改編自此小說。
麦克·温特伯顿 早期生涯 溫特伯頓生於英格蘭蘭開夏郡的布萊克本。早先求學於布萊克本的伊莉莎白女王文法學校,後在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學習英語,之後又去布里斯托大學學習電影,和他同期學習的有馬克伊凡斯。 早期電視生涯 溫特伯頓的電視導演生涯開始於1989年的一部英格瑪·伯格曼的紀錄片和一部少兒連續劇Dramarama. 1990年,他拍攝了一部電視電影,Forget About Me , 由艾文·布萊納主演,講述兩名英國士兵和一個匈牙利青年的三角戀,並搭便車去布達佩斯看簡單思想的演唱會。 1991年,他導演了一系列的英國電視節目,包括兒童節目Time Riders的四部分,和電視連續劇Boon. 1992年,他導演了電視電影《日光之下》,講述一名英國女青年去希臘旅遊的故事,由[[Kate Hardie]]主演。 他的早期電視作品結束於1995年的一部紀錄片《歐洲電影:另一個好萊塢》。 個人生活 溫特伯頓與Sabrina Broadbent結婚並與有兩個女兒,但兩人後來離婚。Broadbent之後寫了描述自己婚姻的處女作小說《Descent: An Irresistible Tragicomedy of Everyday Life》
加查拉戰役 背景 隨著1941年底十字軍行動的成功後,英國第8軍團將軸心國軍逐出昔蘭尼加地區。但到了1942年1月,埃爾溫·隆美爾獲得新到之步兵及戰車增援,具有足夠力量橫越利比亞,攻佔地中海海岸之托布魯克及南面之比爾哈凱姆。 戰役過程 5月27日,隆美爾率領非洲裝甲軍團之主力——德國非洲軍、義大利第20機械化軍及德國第90輕機械化師,危險但絕妙地迂迴到盟軍防線南方,因為他相信敵人已經布下地雷以保衛防線側翼及背後。義大利第10軍在前線攻擊以牽制盟軍,義大利第101機械化師從西面進攻比爾哈凱姆(Bir Hakeim)之窪地,同時在隆美爾左翼的義大利第132步兵師則迂迴到側後。當時,防守比爾哈凱姆的自由法國第1旅激烈抵抗,其奮戰程度完全超出了隆美爾的想像。而非洲軍發現自己被困於在比爾哈凱姆和托布魯克之間的大釜陣地。 隆美爾採取了多個步驟突破困境:首先,他向西反攻以打通補給通道,因此他向英軍第150步兵旅進攻以突破包圍。之後,他粉碎了盟軍亳無組織的反擊,親率主力向南將自由法軍逐出比爾哈凱姆。隨後,隆美爾所部恢復向東進攻以消滅英軍殘餘部隊。 結果 6月14日,克勞德·奧金萊克下令主力部隊向東撤退至艾爾阿拉敏防線,只留下南非第2軍防守托布魯克。由於英軍曾經堅守托布魯克長達九個月,並於1941年12月於十字軍行動成功解圍,盟國領袖們以為這次也能守住該地;但是,奧金萊克認為盟軍現有兵力已不足以防守托布魯克,因此,下令第8軍團保存實力向東撤退。 7天之後,6月21日,35,000名盟軍向軸心國軍投降,這是繼新加坡被日軍攻陷後軸心國的另一次重大勝利。 加查拉戰役之失敗及托布魯克之陷落,導致里奇及奧金萊克被解除指揮權,分別由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及哈羅德·亞歷山大代替。 攻陷托布魯克之後,非洲裝甲軍團繼續向埃及推進,於7月1日開始進攻盟軍的艾爾阿拉敏防線,開啟了第一次艾爾阿拉敏戰役。
天堂花园 歷史 天堂花園具體建成的時間已不可考,但推斷約於十三世紀中葉由伊兒汗國和因珠王朝時期建造,當時花園中還沒有建築物,複雜性和裝飾性都不足。。在一些伊斯蘭曆十世紀和十一世紀(公曆十六世紀、十七世紀)時的旅行日記中有記錄它的存在。桑德王朝時期,卡里姆汗曾重建修繕天堂花園。卡扎爾王朝時期,卡什加人部落的部落首領居住在這裡,時間長達75年。在這一時期,卡什加人的首領在天堂花園中修建了一座宅邸。納賽爾丁·沙統治時期,海珊·阿里·汗·納賽爾·穆爾克在天堂花園中修建另一座宅邸,但他死時仍未完工,他的外甥阿波爾-卡西姆·汗·納賽爾·穆爾克接替他完成了建設工作。如今,天堂花園依舊是設拉子當地最具名望的卡瓦姆家族的財產之一。 自1963年起,天堂花園由設拉子大學管理使用。該校農學院和園藝學院就位於天堂花園,2008年其,天堂花園掛牌的植物研究中心。2011年6月6日,天堂花園與伊朗其他八座波斯園林共同申遺成功,進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柔佛御林军 歷史 這支由柔佛蘇丹獨立擁有的柔佛御林軍,是已故蘇丹阿武峇卡於1862年繼位後,於1885年獲得時任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御准而成立,當時蘇丹阿武峇卡是以無需藉助英國而自行保衛國土為名設立此軍隊。它早期在保家衛國、平息動亂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柔佛御林軍在1915年至1939年間曾擁有950名軍人駐紮柔州各地執行任務,只比法令所規定的最高人數少21人。 1992年發生的憲法危機,馬來西亞內閣曾於1993年欲將柔佛御林軍解散,但最後御林軍依然保存下來。 簡介 柔佛御林軍所有開銷皆由柔州政府承擔,每年軍餉及其他開銷達200萬令吉。 2012年,柔佛御林軍舉行自1947年以來的第一次結業典禮,柔佛蘇丹呼籲政府能夠檢討《柔佛州御林軍法令》,擴充御林軍的軍員裝備,以讓御林軍能夠有效的執行任務。 御林軍精英部隊 御林軍精英部隊(英語:Johor Military Elite Forces)是一支於2008年成立的部隊,是以保護柔佛王室成員為目的而成立的保安部隊。由柔佛王儲東姑依斯邁擔任指揮,主要成員是受過陸軍特種部隊訓練的御林軍精英。
生態工法 生態工法(Ecological engineering methods),又可能稱自然工法,是基於對物種保育、生物多樣性、及永續發展的體認而提出的一種新思維和新的施工技術,其內涵包括揚棄因工程建設而阻絕生物遷徙、繁衍的不當措施,並提醒工程師在設計時除考量工程要求之外,亦兼顧生態系統的自然要求。至於如何施工、使用當地的材料等,叫做近自然工法。 近年來生態工法崛起,以近自然工程設計日漸受到大家的重視、推崇及廣泛的應用,使開發工程都趨向於對環境保育的重視,加強原生地水土保持的強度,減低及預防天然災害的發生率,使自然生態環境能永續的利用。 當挖斷順向坡之坡腳時,應以人造邊坡或擋土牆或岩錨方式,進行結構補強。且當有安全性顧慮時,不宜使用「近自然工法」。 另一種對於生態工法的定義則是指人類基於對生態系統的深切認知,為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採取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減少對生態系統造成傷害的永續系統工程設計。
十国春秋 《十國春秋》,共114卷,清人吳任臣編撰紀傳體取書。 《十國春秋》,寫十國君主之事蹟,采自五代、兩宋時的各種雜史、野史、地誌、筆記等文獻資料,計有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表一卷,十國世系表一卷,十國地理表二卷,十國藩鎮表一卷,十國百官表一卷。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載:「吳任臣撰《十國春秋》,搜采極博。」《越縵堂讀書記》日記曰:「此書三過閱矣,丙辰(1856)讀之尤細,甚薄其體載之疏;至壬申(1872)複閱,始嘆其博不可及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任臣以歐陽修作《五代史》,於十國仿《晉書》例為載記,每略而不詳,乃采諸霸史、雜史以及小說家言,並證以正史,匯成是書。」 吳任臣自序曰:「任臣以孤陋之學,思取十國人物事實而章著之,網羅典籍,爰勒一書,名曰《十國春秋》,為本紀二十,世家二十二,列傳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國分,事以類屬。又為《紀元》、《世系》、《地理》、《藩鎮》、《百官》五表,總一百一十四卷。雖世遠人湮,書冊難考,乃鑒觀諸邦,略得而論。……書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孟夏,仁和吳任臣撰。」又有周跋:「余校刊吳氏《十國春秋》,附刻《拾遺》、《備攷》二卷,鋟板發十方後,復補錄數條,亦未印行,年末採摭舊聞,則記載沿有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國春秋》。 李慈銘在《越縵堂日記》中也指出了本書的一些瑕疵。比如由於作者吳任臣在杭州生長,對吳越國統治者稱某某王,而對其他國家的統治者直呼其名。又如在後唐伐荊南時,雖然荊南時為後唐屬國,仍然稱後唐為「入寇」等。
緣染此葉化戀紅 系統 《緣染此葉化戀紅》是成人戀愛冒險遊戲。玩家在玩《緣染此葉化戀紅》時主要是觀看和聆聽故事情節的發展,不過在部分的預設段落中玩家須藉由點擊的方式選擇行為選項,而這些選擇將會影響之後的人物的行動或者是反應。遊戲藉由這些相互連接的劇情分歧點而組織成多條故事路線,而遊戲的選項便會影響玩家所挑選的故事劇情內容,包含玩家操控的角色和遊戲人物之間的色情場景,並且進入不同的結局。 故事簡介 幻夷是有著獸耳、角和尾巴的種族,而繼椛實町則是人與幻夷兩個種族和平共處的城鎮。由於雙親工作的因素,笹浦清司與笹浦鈴菜兩兄妹搬到了這個鎮上,並由清司雙親的熟人稜未小乃葉照顧。某一天清司出門散步時,遇見了一名幻夷女孩,而這名女孩自稱是清司的寵物。 評價 緣染此葉化戀紅在Getchu.com的2018年1月銷量榜上排名第5名,並在Getchu.com舉辦的美少女遊戲大賞2018中獲得音樂部門第9名。
中華民國與加彭關係 外交 1960年12月9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1965年5月,於首都自由市設立中華民國駐加彭共和國大使館,並派駐大使。 1974年3月30日,與中華民國斷交。 簽證 兩國公民皆須申請簽證方可入境對方國家。持中華民國護照的中華民國公民可至該國移民局的電子簽證申請系統取得入境許可後,於抵達首都的自由市國際機場辦理落地簽證入境,單次簽證停留最多1-3個月;多次簽證停留最多6個月。入境須出示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明(黃皮書)。 持加彭護照的加彭公民抵臺參加國際會議、運動賽事、商展活動,也可以電子簽證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30天並不得延期。 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將加彭歸類為黃色警示:特別注意旅遊安全並檢討應否前往(2016年11月4日);衛生福利部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將加彭歸類為第一級注意: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2018年12月5日)。 貿易 2018年,加彭是中華民國第162大貿易夥伴、第140大進口夥伴、第172大出口夥伴。出口至加彭的金額為114萬0,787美元,年減39.790%;自加彭進口的金額為249萬4,733美元,年減30.493%。貿易呈現入超(赤字)135萬3,946美元,年減20.099%。2017年,加彭是中華民國第160大貿易夥伴、第131大進口夥伴、第161大出口夥伴。 駕車 持有中華民國國際駕駛執照或申請加彭駕駛執照,並投保車險,可在加彭駕車。
戈耳狄俄斯之结 戈耳狄俄斯之結(Gordius knot, 英文Gordian Knot)是亞歷山大大帝在弗里吉亞首都戈爾迪烏姆時的傳說故事。一般作為使用非常規方法解決不可解問題的隱喻。根據傳說,這個結在繩結外面沒有繩頭。 亞歷山大大帝來到弗里吉亞見到這個繩結之後,拿出劍將其劈為兩半,解開了這個問題。當夜下起了雷雨,軍中預言家亞里斯坦德宣稱這是宙斯的喜悅,並將賜予亞歷山大許多勝利。 後世作家記錄了一個神諭:解開戈耳狄俄斯之結之人就可當亞細亞之王(應是指小亞細亞)。這個神諭後來似乎正好應驗。 來歷 傳說這個繩結的製作者名叫戈耳狄俄斯(Gordius),他是很早以前弗里吉亞(Phrygia)的國王。 戈耳狄俄斯原本是農夫出身。一天在他耕地時,一隻鷹突然落在牛軛上不肯離開,於是他趕著牛車往城裡的神廟中尋求幫助。在城門口碰到一位同鄉的女祭司,女祭司願和他同行。戈耳狄俄斯當時尚未結婚,被女祭司青春美貌所打動,在途中向她求婚,女祭司答應了。 正當此時,弗里吉亞國王去世,他無兒無女,王位出現空缺。國人得到神諭說未來的國王與王后正坐著牛車往這兒趕。國人找到戈耳狄俄斯,要他登上王位。 戈耳狄俄斯忽然間又得江山又得美人,對薩巴茲烏斯(後來希臘人認為是宙斯)感激不盡。為表達謝意,他決定把那輛為他帶來好運的牛車獻給宙斯。為防止別人把車偷走,他用繩子把車牢牢捆住,並打下了一個難解的結。這便是「戈耳狄俄斯之結」的由來。
熵 (生物學) 起源 1863年,魯道夫·克勞修斯(Rudolf Clausius)出版了他著名的回憶錄《On the Concentration of Rays of Heat and Light, and on the Limits of its Action》,根據自己對熵與生命新創的概念,和威廉·湯姆遜(William Thomson)的,其中概述了初步的關係。在此基礎上,首先臆測從熱力學觀點的演化,是奧地利物理學家玻爾茲曼(Ludwig Boltzmann)。 1875年,玻爾茲曼根據克勞修斯和開爾文的研究推導: 動物為了生存而努力爭取的,並不是已經豐富供給的空氣、水分、土壤 ;也不是在任何體內大量以熱的形式存在的能量,他們為生存而爭取的負熵是,由熾熱的太陽傳遞到地球的能量所提供。 負熵 而後在這個前提下,1944年著名的《生命是什麼?》一書中,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薛丁格建構的理論,與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決定的總趨勢,相反的,生命靠著攝取負熵來減少或保持它的熵。但在第6章,對負熵這個術語解釋他的用法: 讓我先說幾句,如果我只顧及物理學家,那我應該把討論轉向以自由能來代替,它是在此文中更相似的觀點。但這個專業術語字面上似乎很接近能量,使普通讀者誤會其間的差別。 這被認為是生命形式與其它物質組織的區分。依此說明,雖然生命的動態可以主張它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孤立系統的熵增趨勢,但在任何方式上它不會與這項定律衝突或使之無效,因為熵只增加或保持不變的原則,僅適用於一個絕熱的封閉系統,也就是說沒有熱量可以進入或離開這系統。當系統能夠和環境交換熱或物質時,這個熵減少的系統和第二定律是完全兼容的。生命體系和第二定律反向,其組織增加的問題被稱為薛丁格悖論。 1964年美國宇航局邀請一組科學家,為既定的太空任務製造一理論的生命搜索系統,應用於尋找火星生命,詹姆斯·拉夫洛克(James Lovelock)是其中一位。他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怎麼可以肯定是火星生命,如果有的話,由對地球的生命形式檢測而顯示出來?」,亦即基本問題是:「生命是什麼,應該怎樣去識別出來?」他與一些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同事,談到他怎樣才能尋找火星生命的問題。而洛夫洛克回應說: 我想尋找一個熵減少的徵兆,因為這是生命必須有的一般跡象。 因此依其所說,找到生命跡象,必須尋找一種「減少或熵的逆轉」方式。 熵與生命起源 將熱力學第二定律應用在生命的起源上,相對於生命的進一步發展,是更為複雜的問題。因為最初的生命形式如何產生,沒有「標準模式」;只有一些待選的假說。這是在無生源的研究領域內,隱涵了達爾文化學演化之前的發展。1924年,亞歷山大·奧帕林(Alexander Oparin)認為原生湯提供了充分的能量。比利時科學家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在這領域的分析,榮獲1977年諾貝爾獎。生命出現的機率是一個相關的主題,某些研究已經在進行,例如,羅素杜利特爾(Russell Doolittle)的範例。 熵與在宇宙中尋找生命 2013年 Azua-Bustos 和 Vega 認為無論地球上和宇宙它處的,可設想的生命形式類型,在共通的屬性上應該是,從它的周遭獲得自由能然後消耗這個能量用來降低他們內部的熵。因為熵被用來量化系統中的紊亂程度,任何想像的生命形式,其有序程度必須比他們的環境更高。這些作者發現,只需要數學的碎形分析,就可很容易地衡量一個生命過程,其結構複雜性的程度(此即為熵),把它和非生命的環境差異區隔出來。這種方法可根據附加各種熵差的資料集合(形態,顏色,溫度,pH,同位素組成等),搜尋出太陽系或新發現系外行星上的未知生命形式。 異論 由於熵是作為平衡系統的定義,已有議論反對將源自第二定律定義的熵擴展到生物系統上,尤其涉及到使用它以支持或質疑演化論。生命和宇宙中許多的系統和流程,多數狀態的確會遠離均衡,當第二定律卻簡單指出孤立系統的演變均會朝向- 最大熵的狀態- 熱力學平衡。 另一方面,(1) 生命系統無法在隔絕狀態下生存 (2)熱力學第二定律沒有要求以最短路徑轉化熵的自由能條件:生物活體從太陽光或富含能量的化合物吸收能量,最後這些能量部份轉變成回到環境中的熵(熱和低自由能的化合物,例如水和二氧化碳)。
中国棒球职业联赛 中國棒球聯賽歷史 中國棒球聯賽始於2002年,由中國棒球協會所創立,目前營運由王朝公司負責。成立之初中國棒球聯賽只有四支隊伍,2005年聯賽擴編,隊伍增加到六支,2009年聯賽又增加一支球隊,聯賽隊伍最終到七支。2002年4月16日中國棒協秘書長申偉在中國球聯賽成立記者會上曾針對不以「職業」兩字為聯賽冠名解釋道:「我們現在推出的比賽還不能稱為職業棒球聯賽(中略),之所以不能用職業兩個字,是因為如今的聯賽還不具備職業棒球應有的條件。如比賽的水準還不夠高;球場的條件距職棒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球市還不夠成熟,包括比賽場地,棒球氛圍,觀眾,球迷的規模有限等。如這些條件不具備,自稱職業也沒用。」以中國僅有十多支成人棒球隊伍,棒球場地狀況不佳,以及開打數年一直無法培養起球迷規模的情況來看,中國棒球聯賽的確離「職業」二字還有很遠的距離。 中國棒球聯賽在北京奧運結束後所獲得的贊助開始減少。原先打算開發中國市場而投入人力物力支援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與日本職棒也逐漸縮小合作規模或是撤出,導致中國棒球聯賽的營運越趨艱難,聯賽場次也逐年縮減。2011年賽季開季前雖然找到贊助商順利開打,但至季中又因「不可抗力」因素被迫縮短賽季,原先每隊將電視轉播五場主場賽事的預定計畫也只剩最後總冠軍賽的一場轉播。2012年和2013年中國棒球聯賽因缺乏贊助而停辦,2014年在幾經周折之後恢復舉行。 2019年,聯賽由中國棒球聯賽更名為中國棒球職業聯賽,並公布新標誌。 棒球運動在中國的前景 文革以後,棒球在中國得到了恢復。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後,中國國家隊的水平一步步得到提升,逐漸走到今日亞洲第四位的程度,但整體實力不僅與亞洲的前三強(日本、韓國、台灣)仍有一段落差,與世界棒球列強(如美國、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國、委內瑞拉、波多黎各等)相比,棒球文化的深耕更是中國棒球發展的瓶頸。 棒球在中國的推廣,有難以克服的困難。場地,資金短缺,民眾認識不足,面對足球,籃球,排球等其他團體球類的壓倒性強勢競爭...等都是限制的因素。
熱重分析 儀器設備 熱重分析需要三種高精確度的測量:質量變化、溫度,與溫度變化。因此,一個可放置樣品於蓋上的精密天平與可編入程式的爐子是TGA儀器的基本要求。該爐可編入等加熱速率或求質量隨著時間加熱等速流失。雖然等加熱速率是更常見的,但等質量流失速率才是專一反應動力學的要點。舉聚乙烯醇縮丁醛的碳化參數為例子,發現以0.2 wt %/min 等質量流失。不管熔爐的程式是如何,將樣品放入一個小型的電子加熱式熔爐,在這個熔爐上,配有一組熱電偶來利用電壓輸出和電壓對溫度兩者之間的比較,以監控精確的溫度測量,並將資料做成表格儲存在電腦的記憶體裡。參考樣品可能被放置在另一分開的密閉空間,在此空間內會充斥著惰性氣體以免造成氧化或其他不希望的反應。使用結晶石英微量天平來測量更小大約一微克(相較於傳統TGA的毫克)的樣品是另一不同方法。 圖1顯示出一典型TGA儀器的示意圖。 方法 TGA儀器須不斷地秤重並以紅外光譜與質譜做氣體分析,直到加熱至2000°C。樣品中不同的成分會隨著溫度的升高分解,並且每個最終質量變化的重量百分比可被測量。以溫度為X軸,質量損失為Y軸繪製結果。可用平滑曲線調整數據,一階導數數據可用平滑曲線調整且一階導數常被繪製拐點以做更深入的詮釋(見痕量分析的討論)。 熱穩定性 TGA能用來評估物質熱穩定性的。在所需的溫度範圍內,若某一種類具熱穩定性,就不會觀察到質量變化。極小的質量流失在TGA曲線裡只有很小或沒有幅度。TGA也給物質一個溫度上限,超出這個溫度,物質就會開始降解。 TGA有很廣泛的應用,包括陶瓷和熱穩定性的分析。陶瓷通常在分解前融化,因其在大溫度範圍內的熱穩定性,因此TGA主要是用來研究聚合物的熱穩定性。大多數聚合物在200°C前融化或降解。然而,有一類熱穩定性聚合物能夠在空氣中抵抗至少300°C高溫,在惰性氣體內抵抗至少500°C 高溫且不會結構改變或強度流失。它可用TGA分析。例如,聚醯亞胺聚醯亞胺能承受在400°C高溫空氣下100小時,質量流失不到10%。 圖6用TGA評估比較不同的高性能纖維的熱穩定性。從TGA得知,From the TGA,polyoxazole (PBO) 是四種纖維中具有最高熱穩定性的並可達到500°C 高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具最低的熱穩定性,大約在200°C便開始降解。從圖2看出質量的損失在一階導數的質量流失曲線是更明顯的。防彈背心中的高性能纖維必須夠堅強以保護使用者不受槍擊。纖維受熱及光化學降解會導致防彈衣的能力下降,使裝甲無用武之地。因此熱穩定性是設計這些防彈背心時的一大關鍵。 三種使物質在加熱失去質量的途徑為化學反應,吸附物的釋放與分解,以上皆表示物質已不再熱穩定了。圖6顯示出四種纖維裡,只有Terlon有損失吸附物,可能是水,因其質量流失發生在100°C之後。才100%質量流失得知,因TGA執行在空氣裡,造成氧氣與有機纖維反應造成最終完全降解。熱穩定性與TGA執行時接觸的氣體是很重要的。PBO,在空氣中加熱時會完全分解 ,在N₂內加熱會剩餘~60% 質量。因此,PBO在高達630°C氮氣裡可維持熱穩定。而在相同溫度的空氣裡,PBO幾乎完全分解。 氧化過程 氧化質量流失是TGA裡最常觀察到的流失現象。 圖7顯示三種銅合金質量增加與溫度的比較。這些合金質量之所以會增加是因為氧化。直條圖也包含單一銅的質量增加。 GR-84 合金是由8 wt.% 銅與4 wt.% 鉻,其餘為鈮組合而成。GC-15 合金 是由銅加上0.15wt.% 的鋁。NAR-Z 合金是由銅與3 wt.%鋁及0.5 w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AR-Z alloy is Cu-3 wt.% Al-0.5 wt.% 鋯組成。 最後的合金為2005年太空梭引擎的襯墊。 研究抗氧化的銅合金是很重要的。例如,NASA(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正在進行內燃機裡增加可能的銅合金的研究。然而,這些合金還是會在充滿氧氣的大氣裡氧化降解。NASA希望能重用太空梭材料,因此抗氧化是相當重要的。TGA可用來研究這些實用的靜態氧化材料。 有一些研究員已經在研究如何保護某些低聚物不受氧化。其中一例為將一低聚物插入多重嵌段共聚物內。 圖8顯示TGA在N₂ 與空氣下追蹤低聚物以及低聚物/多嵌段共聚物。當TGA在氮氣下執行(圖8a與8b),基質並沒氧化。 當TGA在空氣下進行(圖8c) 200°C-350°C之間有氧化反應。這現象並沒在低聚物/多嵌段共聚物(圖8d)被發現。此文作者解釋這消失的現象意味著氧化涉及低聚物的羥基。多嵌段共聚物將低聚物包住能避免氧化發生。 燃燒 TG分析裡的燃燒現象可被TGA熱產生的不同追蹤所示別。一個有趣的例子發生在一個未純化且含大量金屬催化劑的奈米碳管所產生的樣品(如圖9)。由於燃燒,TGA痕量可從正常良好的反應中脫離。此現象發生在快速的溫度改變。當重量及溫度與時間一同繪製,一階導數樣品的質量流失與熱電偶下使溫度突然增加造成坡度急遽改變。質量流失可能是由於重量損失控制不佳使碳以外氧化造成材料本身不一致燃燒導致小顆粒煙霧狀流失所造成。
聖約翰堂 (沃明斯特) 歷史及特徵 聖約翰堂建於1865年並於同年竣工,原因是當地的堂區教堂聖丹尼斯堂(Church of St Denys)已經容納不下日益增多的信徒。教堂位於博睿芒路旁一處名為 Picked Acre 的地方,這片土地是畢謝普斯泰洛鄉村別墅的威廉·湯樸(William Temple)於1859年所贈,大約距沃明斯特城鎭中心1.2公里。沃明斯特的堂區牧師菲利浦(Rev J E Phillips)在一年之內就籌集了2700英鎊作為修建資金,直到教堂竣工也只花掉了1935英鎊。 該堂由倫敦建築師喬治·艾得蒙·史垂特設計,整體採用流行於中世紀的早期英倫哥德式建築風格,結合當時盛行的維多利亞哥德式風格。教堂建築包括中殿及中殿北面的側廊;聖壇所及其北面側廊,主要是用來放置管風琴;一間聖器室;南面的門廊以及頂部的鐘架。 外觀平平的聖約翰堂,內部卻很是出人意料。大量的裝飾性磚瓦,刻有花飾的領洗池及講道壇。聖壇所裝飾有屏風壁,所內的供壁浮雕分成三個場景,左右兩邊雕刻基督的象徵物鵜鶘和上帝的羔羊,中間的受難群像上方具三角形門楣,兩側裝飾科林斯圓柱。供壁後方東牆中心的花窗玻璃是克萊頓與貝爾的作品,玻璃窗兩側的四大天使長馬賽克鑲嵌畫由詹姆士·鮑威爾及其子繪製。 擅長哥德復興風格的建築師查爾斯·龐廷為教堂設計了描繪《聖經》故事場景的馬賽克鑲嵌及碎石鑲嵌壁畫,亦由詹姆士·鮑威爾及其子完成繪製,這些驚豔的世紀末風格藝術品同東牆上的四大天使鑲嵌畫完美契合。龐廷還於1925–1926年期間為聖約翰堂增建了一間洗禮堂。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 歷史 台積電的創立,起始於1986年由臺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與荷蘭的飛利浦電子公司簽約合資成立半導體製造公司,由時任工研院院長張忠謀帶著一群以出身工研院為主的工程師一同籌辦,而工研院的半導體技術則主要來自1970年代中期,由經濟部出資1000萬美元的RCA技術移轉計劃。台積電成立後,張忠謀遂出任董事長。台積電於1994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1997年台積電到美國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並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以TSM為代號開始掛牌交易。 2005年7月,張忠謀辭去執行長職務,交由蔡力行接任。張忠謀仍然擔任董事長。2009年6月,蔡力行因「假PMD(績效考核制度)之名,實為裁員」之決策,引起員工反彈,並被外界認為台積電不誠信,衝擊台積電形象,蔡力行遭張忠謀撤換,轉任新事業組織總經理,張忠謀回任執行長。 2009年6月,台積電成立新事業組織,並由蔡力行擔任其總經理,並於2011年8月1日切割成兩家子公司台積固態照明和台積太陽能,並由蔡力行擔任首屆董事長。2013年11月12日,張忠謀再次卸下執行長一職,但仍然擔任董事長,由劉德音及魏哲家為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由於2014年1月蔡力行轉任中華電信董事長,由資深副總經理暨資訊長左大川兼任,近期規劃上市,太陽能由趙應誠擔任總經理,LED固態照明則由陳家湘掌舵,兩位都曾任台積電中國區總經理。 2015年1月9日,台積電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把持有之子公司台積固態照明公司全數股份以8.25 億元售予晶元光電,換算每股售出價格為1.46 元,交易完成後,晶電將持有台積固態照明94% 股權,台積電則完全退出該公司,往後營運將由晶電及固態照明現有團隊主導,原總經理陳家湘轉任至台積太陽能繼續擔任總經理,並於2015年6月29日更名合併至晶元光電。 2015年8月25日,另一間子公司台積太陽能股份有公司,因業務發展已不具長期經濟效益,將於八月底結束工廠營運。將持續提供所有既有客戶的產品保固,並於太陽能工廠結束營運後,邀聘所有廠內約365名同仁至台積公司任職。台積太陽能廠結束營運產生之虧損將於2015年第三季認列完畢。台積電預估對每股獲利(EPS)影響為NT$0.07。庫存的太陽能模組將裝置於台積公司的辦公大樓與晶圓廠房。 2015年底,台積電月產能達189萬片8吋約當晶圓,是全球最大邏輯IC產能的半導體廠。 2016年,台積電在中國大陸的首座 12 吋晶圓廠正式在南京市宣布動工,計畫2018年投產。 2016年9月19日,台積電市值首度超越美國電子巨擘IBM。 2017年3月20日,台積電市值首度超越美國晶片巨擘英特爾。 2017年9月29日,台積電宣布未來3nm製程晶圓廠,落腳台灣南部科學園區。預計最快2022年量產。 2017年10月2日,董事長張忠謀宣布2018年6月份即將卸任董事長和總裁一職。並宣布劉德音接任董事長,魏哲家接任台積電總裁。 2018年8月3日,台積電三座十二吋晶圓廠生產線遭WannaCry的變種病毒入侵,導致台積電損失了約新台幣26億元,這是台積電成立以來首次遭病毒侵入電腦,進而影響晶圓廠機台設備關機的紀錄。 依據台積電CSR報告書揭露,截至2018年底,台積電全球員工總數為48,752人。2018年員工流動率為4.5%,女性工作者比例為38.7%。碩士學歷員工比例為42.6%,博士學歷員工比例為4.7%。於台灣、亞洲、北美洲、及歐洲地區工作之員工比例依序為89.2%,7.5%,3.1%,及0.1%。 2019年9月27日,台積電股價一度達新台幣272.5元,市值首次超越7兆元,達7.06兆元;10月16日,股價一度達新台幣298元,市值達7.72兆元,創下歷史新高,並刷新台股單一企業市值紀錄。 企業經營與勞資關係 台積電致力於維持最高標準之公司治理,其董事會分別於2002年及2003年成立審計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歷年來,台積電榮獲The Asset Magazine頒發「最佳公司治理AAA等獎」、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雜誌頒發臺灣「公司治理表揚獎」,以及被FinanceAsia雜誌評等為臺灣公司治理第一名之公司。 台積電在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的成果獲得全球主要的永續評比機構高度評價,為全球唯一連續18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JSI)成份股的半導體公司,同時也獲得機構股東服務公司(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 ISS)評為「Prime (最佳)」等級、全球永續研究分析機構 Sustainalytics 評為「Leader(領導者)」等級、MSCI ESG 評為 "AA" 等級、Corporate Knights 評為 "全球百大最永續發展企業" 第10名。此外,台積公司也持續獲選為 MSCI ESG 領導者指數以及 FTSE4Good 新興市場指數之重要成分股。台積電因優渥的工作待遇,被某些人冠以「幸福企業」之稱號。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於1998年成立,現任董事長為台積電董事曾繁城先生,執行長為許峻郎。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主要經營方向為人才培育、社區營造、藝文推廣以及台積志工,期望透過致力於參與各項教育文化及社會公益活動,以回饋社會。
地球公民基金會 沿革 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前身是地球公民協會,於2007年在高雄市立案,致力於台灣環境事務的公益團體,以「提昇人民環境意識並採取行動,善盡地球公民之責任。」為宗旨。2011年1月8日,地球公民協會轉型為地球公民基金會。 協會的願景 地球公民協會以「減少對地球的傷害,慈悲地善待地球」為工作願景,因此,協會的英文名取為「Mercy on the Earth, Taiwan」,簡稱MET。期望此團隊能集結社會資源與人力,努力建立一個專業、有效能的非營利組織。 協會的工作 地球公民協會關注於高雄地區都市發展、台灣的山林保育、水資源、工業污染、生活消費、動物福利等相關課題。 除支援工業區污染事件受害社區外,亦追蹤並參與環境影響評估案件、南部自然棲地保護、舉辦環境議題營隊,舉辦議題工作坊與座談以及發行《地球公民通訊》季刊。目前是台灣南部地區主要的環保團體之一。 其現任執行長李根政原為台南、高雄地區國小教師,爾後投入生態保育與環保工作,並取得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碩士。創辦地球公民協會後,2008年李根政獲選為中央通訊社「十大潛力人物」社運環保類得獎人,曾擔任公共電視台節目《有話好說─南部開講》主持人。 轉型為基金會 2010年4月底,地球公民協會理監事會作出轉型為基金會的決定,2010年6月開始募款準備轉型為基金會,截至2010年9月為止共由174位捐款人捐助新台幣500多萬元基金,並於同年11月完成立案。2011年1月基金登記立案為財團法人。2011年1月,基於壯大台灣環境運動的影響力,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環境NGO工作者實踐夢想並貢獻社會的組織,於是地球公民協會與台灣環境行動網合併為地球公民基金會。 2019年3月18日,地球公民基金會會與其他學者、公民運動者共同組成「台灣公民陣線」。
彭修 彭修,字子陽。中國東漢漢桓帝、漢靈帝時官員。會稽郡毗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人。 彭修幼年父親在外做官,他隨著父親赴任。十五歲那年,父親休假回鄉,父子同歸。途中被盜賊搶劫,彭脩在緊急的情況下,突然拔出佩刀,沖向前抓住盜賊的頭領,說:「父親被侮辱,兒子應當死,我以死相拼,難道你不怕死嗎?」盜賊面面相覷:「這個小孩真是義士,不應該逼迫他。」於是辭謝而去。彭修鄉黨稱名。 彭修後仕會稽郡為功曹。當時,西部都尉宰祐行太守事,因為小錯捕拿吳縣獄吏,將要殺他。主簿鍾離意極力勸阻,宰祐大怒,派人捉拿鍾離意,就要治罪,掾史都不敢勸說。脩推門直入,於庭上拜見,說:「明府對於主簿大發雷霆,請告訴他的錯誤。」宰祐說:「接受命令三日,一直不奉行,廢命不忠,難道不是錯過?」彭修再 拜說:「古時任座當面指責魏文侯,朱雲攀毀欄檻,如果沒有賢君,怎麼得到忠臣?現在慶賀明府為賢君,主簿為忠臣。」宰祐於是赦免鍾離意,也原諒了獄吏。 後揚州辟彭修為從事。當時,張子林等數百人作亂,郡上報州,請彭修守吳令。彭修與太守都出城討伐,張子林下屬看見車馬,競相射箭,飛矢雨集。彭修保護太守,中流矢而死,太守保全性命。叛軍平素聽說彭修恩信,於是殺死用弩射中彭修之人,剩下的都歸降散去。說道:「我們為彭君而降,不是服從太守歸順的。」
霹靂金光 《霹靂金光》是1988年霹靂布袋戲第一男主角素還真首次出場的劇集,也是以史艷文正式退場接續素還真主角之位,初代霹靂開山之作。本劇下一部為《霹靂眼》。 概述 佔以黑色十字會之主宇文天為主線,魔火教已滅,霹靂門、中原正道三方勢力版圖清香白蓮素還真對白骨靈車主人宇文天鬥智武戲,精彩可期《霹靂金光》! 重點角色介紹 素還真 秦假仙 小金剛 小玄元 藏鏡人 網中人 黑白郎君 獨眼龍 化醜 宇文天 冷劍白狐 一線生 金太極 紫霹靂 蛻變妖郎 配角之一 聖劍白陽生(史艷文) 寒童 冶司徒 半天鷹 歐陽琳 劍藏玄 花風雲 恨海主宰 彎月 心海主宰 慾海主宰 怒海主宰 情海主宰 銀刀太妹 各集章節號碼 第1集.英雄惜好漢 第2集.患難見真情 第3集.江上孤舟英雄魂 第4集.日月並亮之光 第5集.幽靈馬車之謎 第6集.戰將的悲哀 第7集.殘酷的人生 第8集.垂死天鵝 第9集.血染獨木崖 第10集.黑色總壇大慘案 第11集.蛟龍籠中脫・霹靂殞星時 第12集.神龍初現黑暗天 第13集.大義滅親 第14集.翻天倒海小蛟龍 第15集.割袍斷義、殺師求全 第16集.素還真展神通道破天機・魔鬼獻首
宋高宗 早年經歷 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第九子,徽宗時被封為康王。 出使金營與招兵勤王 靖康元年春(1126年),金兵圍困汴京,並要求宋以親王、宰相各一人為人質,才肯與宋和談,宋欽宗派趙構以親王身份在金營中為人質,後因金人懷疑其宗室身份,要求更換,故得以回宋。正當趙構獲釋返汴京途中,金兵再次南侵,最初宋欽宗命他往河北召集兵馬勤王,後來金人發現趙構原來是真正親王,忿怒不已,要求宋朝安排趙構為使,才肯再議和,欽宗於是改派他出使金營求和。趙構前往金營時途經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將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此時金兵已跟蹤到康王所在,知相州汪伯彥請康王入相州。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欽宗命康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汴京開封府,造成「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十二月初一壬戌日(1127年1月15日)康王趙構在河北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幕府。趙構自己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有兵萬人,分為五軍南下。渡河,次大名府。宗澤請直取汴梁。康王從耿南仲及伯彥意見,欲移軍東平。十二月乙亥,康王到魏博,庚寅至東平府。 靖康二年二月庚辰,康王如濟州。時兵已八萬。黃潛善時歸之。四月庚辰,康王發濟州,趣應天(今河南商丘),劉光世以所部來會。癸未至南京。 此間有過一段插曲:趙構在磁州時,曾由宗澤陪同拜謁了城北崔府君廟,當地稱之為「應王祠」。該廟位於通往邢、洺州的驛道側旁,當時此處「民如山擁」,眾多百姓因為擔心康王取道繼續北行,而聚集在廟宇周圍,號呼勸諫。進入祠廟後,康王抽籤詩,卜得「吉」之籤,廟吏抬應王神輿、擁廟中神馬,請康王乘歸館舍。紛亂中,力主使金的王雲被殺,趙構則留了下來,並於次日返回相州。此事件後卻成為南宋官私記載中極力渲染的「崔府君顯聖」、「泥馬渡康王」故事的緣起;此亦為趙構將來引作為應天登基即位正統性之證明。) 靖康二年三、四月間,徽、欽二帝被金軍虜掠北去。 登基稱帝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為帝,改元「建炎」。建炎改元後,宋高宗遙尊被擄到金國的其母親韋氏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韋安道為郡王,親屬三十人均任官職。並且從此不斷派遣使者到金國求和要迎韋氏回南宋。 建炎元年十月丁巳初一日,宋高宗離南京南下揚州。癸未到達揚州;金人聽聞後,決計大舉南伐。建炎三年一月韓世忠在沐陽潰軍,金軍快速南下。至金數百騎兵到揚州西北之天長。壬子,金人破天長軍。趙構得內侍探報,即穿盔甲乘馬出門,出走揚州,而百官宰相不知。高宗渡江至京口。再次鎮江;至甲寅再次長州;乙卯次無錫;丙辰次平江府;壬戌至杭州。而次月金兵並未過江。 建炎三年三月,因禁軍將領對人事安排等不滿,發生苗劉兵變,宋高宗被迫禪讓皇位於皇子。四月,高宗在勤王大軍的進發下,復辟。復辟後舉行仁宗法度,錄用元祐黨人,多所改易政策。四月,丁卯,趙構發杭州前往江寧(建康),以謀恢復。 宋高宗被金兵追殺,一度在海上飄泊,至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於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炎南渡完成。 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生父宋徽宗的死訊傳到南宋。『帝號慟,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甯處,屈己請和,正為此耳。」(高宗號哭,對大臣說:「我母親宣和皇后年歲已經大了,我思念她到了坐不安的地步,我委屈自己向金國求和,正是為了這事。」)翰林學士朱震引用唐德宗李適的事,請高宗遙尊韋氏為皇太后,宋高宗聽從。 宋金議和 紹興八年(1138年),在宋使王倫的成功外交下,金朝撤銷偽齊,把包含東京開封等三京(東京、西京、南京)之地的河南、陝西歸還給南宋,但高宗生母韋太后尚未歸還。 紹興十年(1140年),金朝撕毀協約,重新攻佔陝西、河南之地。金軍主帥完顏宗弼(兀朮)先在開封正南的順昌敗於劉錡所部的「八字軍」,再於開封西南的郾城和穎昌,在女真精銳部隊所拿手的騎兵對陣中兩次敗於岳飛的岳家軍,只在開封東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帶戰勝了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軍前,金軍已被壓縮到開封東部和北部。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對南宋示好,將死去的宋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在押的宋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郡王升為一品,原來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公爵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污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同時,在宋軍中最強大的岳家軍根本未參戰的情況下,完顏宗弼的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又在淮西柘皋先敗於張俊部下楊沂中和劉錡的聯軍,後來雖然因為張俊搶功調走劉錡,完顏宗弼在濠州勝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但由於韓世忠軍和岳家軍趕到,完顏宗弼不得不退軍北上。 四月下旬,宋高宗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劉錡、楊沂中、張俊等大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議和。 十一月,金國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回南宋,提出議和條件。此時高宗生母韋氏託人將一封信送到趙構手裏。「洪皓在燕,求得(韋)後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李)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韋)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我擁有天下,但卻不能贍養親人,我父親徽宗已經死了!現在我發誓,我要公開要求金國歸還我母親韋太后,我不以議和為恥。不然的話,我不怕向金國用兵!』),蕭毅等還,帝又語之曰:『(韋)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如果我母親韋太后果然能回南宋,自當謹守我們訂的和議誓約。如果回不來,有和議誓約也是一紙空文。」)當月,《紹興和議》最後的書面內容即達成。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殺害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杭州),據《宋史》載這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為《紹興和議》所設的前提以防止岳飛的十萬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 至此,高宗以稱臣賠款,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為代價,簽定紹興和議。宋金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正式放棄上次和約所獲得的陝西、河南領土。宋高宗也立刻成功地迎回生母韋氏。《宋史·高宗本紀》記載:紹興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韋)皇太后偕梓宮(徽宗靈柩)發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按照當時信息的傳遞方式,岳飛於紹興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被殺,南宋使節立刻於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帶著正式照函從岳飛被殺的臨安(今杭州)去金國禁錮宋欽宗和韋氏的五國城(今黑龍江哈爾濱市依蘭縣依蘭鎮五國城村)接人,韋氏四月丁卯(5月1日)即啟程回宋,八月壬午(9月13日),韋氏到達宋都臨安。從正月初一到八月壬午,除了用時在行程腳力上,沒有絲毫拖延。韋氏離開五國城前,曾答應欽宗回南方後努力營救欽宗回去,但高宗可能考慮到自己已經不育而絕後,不希望有生育能力的兄長欽宗回來爭奪皇位繼承權,所以欽宗就永遠被留在北方。 紹興和議達成後,秦檜專權弄政長達十五年,高宗一方面對秦檜放任,另一方面,處處對秦檜提防。秦檜死後,高宗始打擊秦檜餘黨。 晚年生活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紹興和議》被金朝皇帝完顏亮撕毀,金兵再次南侵,是為采石之戰,宋軍以少勝多擊退金兵。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1162年7月24日),高宗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禪讓於養子建王趙眘,是為宋孝宗,終結了宋太宗一脈自976年起長達186年的統治,回歸宋太祖一脈,直至南宋滅亡。 宋高宗本有一子趙旉,但因苗劉兵變受到驚嚇而病逝,得年僅兩歲。而據說高宗建炎南渡後也因為兵亂而驚嚇過度,患有陽痿,不能人道,之後未能再生下任何子女,故須在宋室子姪中選出皇位繼任人。身為宋太宗後裔的宋高宗,之所以立宋太祖的後裔趙眘為繼承人,一來宋太宗的後裔大多在靖康之難被金人虜去,另外根據《宋史》的記載,傳說是因為宋太祖顯靈託夢,野史記載高宗被宋太祖託夢稱「自從你的祖先攝用計謀,佔據我的位置很久了,以至於如今天下寥落的局面,是時候把位置還給我了。」故宋高宗過繼太祖八世孫作為養子,並立為太子;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記載,但稱孟太后被託夢。雖然是禪讓,主要決定權還是在高宗,尤其在議和問題上。宋孝宗趙眘登基後馬上為岳飛平反和肅清秦檜餘黨,身為太上皇的高宗並未阻撓,而且退位後的高宗,與君臨天下的孝宗關係相當好,父慈子孝。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去世,享壽八十歲,孝宗悲痛不已,持續守喪三年後,也自行退位。 特長 宋高宗同其父宋徽宗一樣,頗有藝術天份,是傑出的書法家;自言「……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仿,未始一日舍筆墨」,初學黃庭堅,後改學米芾,至終以追摹魏晉法度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流傳有《賜岳飛手敕》及《真草嵇康養生論書卷》。元朝書法家趙孟頫早年即以宋高宗書法為榜樣。 正面評價 宋高宗與金朝議和,穩固南宋對中國南方的統治,議和一說在於經濟因素,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野蠻民族是以燒殺擄掠為錢糧來源,文明國家卻是打仗燒錢。宋高宗若不先安內,只怕民變四起,連半壁江山都沒了;歲幣議和,可緩和兩國關係,讓國家有喘息的機會;另一方面,宋高宗可以掌握軍權,壓制將領對軍隊的影響力。 《續資治通鑒》中:「康王入,毅然請行,曰:「敵必欲親王出質,臣為宗社大計,豈應辭避!」欽宗立,改元靖康,人拆其字,謂「十二月立康王」也。資性郎悟,好學強記,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其他含有關於宋高宗節儉、不迷信祥瑞、不好女色、潛心治國、文才武德具備等描述。
海德公园 地理位置 海德公園是倫敦最大的皇家庭園。北側為貝斯沃特路,臨近帕丁頓;東側為公園徑,臨近梅費爾;南側則為騎士橋,臨近貝爾格萊維亞。公園的東南面為海德公園角,由它可通往綠園、聖詹姆斯公園以及白金漢宮花園。自1987年起,海德公園便註冊為一級登錄歷史公園和園林。 海德公園西側與肯辛頓花園相連。二者分界線大致沿西車道,由亞歷山大門途經九曲橋至維多利亞門。九曲湖在海德公園南部。1728年,卡羅琳王后將肯辛頓花園從原海德公園中分離,成為獨立的公園。海德公園面積為1.4平方千米,肯辛頓公園為1.1平方千米,總計2.5平方千米。白天,兩個公園自然地融為一體,但肯辛頓花園在入夜後關閉,海德公園則持續開放至午夜。 早期歷史 海德公園的名字繼承於海德莊園。《末日審判書》記載道,海德莊園屬於靄園的東南部分。而海德這個名字則來自撒克遜人的土地計量單位海德,一海德的土地大約能維持一個家庭及其隨從的生活。整個中世紀,它都是西敏寺的財產,莊園中的樹林既可以拿來當柴火,也可以作遊玩時的庇護。 16世紀至17世紀 1536年,亨利八世解散西敏寺,得到這塊土地並將其圍作狩獵用的鹿苑。詹姆士一世則允許部分名門貴族出入公園,還指派了一名管理員進行管理。查理一世建造了現九曲湖船塢北部的環道。1637年,他令公園對公眾開放。公園迅速成為了熱門的聚會場所,五朔節巡遊更是吸引眾多市民。1642年,英國內戰初期,公園東側沿線建造了一系列防禦工事,如今的大理石拱門、蒙特街、海德公園角等地在當時都建有堡壘。現仍存留有供遊客觀賞的據點。 1652年,英國處於無政府狀態,議會要求出售當時面積為620英畝的海德公園,用於籌集「預備金」。公園以17000英鎊的價格售出,公園內的鹿則額外售得765英磅6先令2便士。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查理二世奪回海德公園的所有權,建造磚牆將其封閉,並在現肯辛頓花園內重新引進了鹿。五朔節巡遊繼續成為受歡迎的活動,1663年,想要得到國王賞識的英國海軍局法案秘書塞繆爾·皮普斯參加了公園的慶祝儀式。1665年,倫敦大瘟疫期間,海德公園內建立了軍事營地。 18世紀 1689年,威廉三世移居至海德公園一端的肯辛頓宮,於是在公園南角建造了一條道路,名為國王私家路(King's Private Road)。其至今仍然存在,是一條寬闊的碎石直線道路,由海德公園角沿南側邊界向西延伸至肯辛頓宮,名為騎馬道,可能是rotteran(聚集)、Ratten Row(環道)、Route du roi或rotten(鋪設道路的柔軟材料)的謬傳。騎馬道是倫敦第一條擁有夜間照明的道路,用以驅逐攔路強盜。1749年,藝術史學家霍勒斯·渥波爾從荷蘭宮出發途徑公園時遭到搶劫。19世紀初,富貴人家常騎馬經過這條道路。 18世紀期間,海德公園是著名的決鬥地點,共發生了172場決鬥,造成63人死亡。漢米爾頓–莫恩決鬥發生於1712年,第四代莫恩男爵查理·莫恩與第四代漢米爾頓公爵詹姆斯·漢米爾頓在公園內進行決鬥。莫恩男爵當場身亡,漢米爾頓公爵也在不久後去世。1770年,第一代瑟洛男爵愛德華·瑟洛與安德魯·史都華進行決鬥。1772年,激進主義政治家約翰·威爾克斯與政治家塞繆爾·馬丁之間發生了決鬥。同年,作家理查·布林斯利·謝立丹也與托馬斯·馬修斯船長(Captain Thomas Mathews)進行了決鬥,起因於後者對謝立丹的未婚妻伊莉莎白·安·謝立丹發表了誹謗性言論。在此期間,軍事處決也在海德公園很常見。1746年版約翰·羅克倫敦地圖中,公園裡泰伯恩行刑場附近標記了一個點,寫著「士兵開槍的地方」。 1726年,海德公園開始系統地造景。園林設計師查理·布里奇曼奉喬治一世之命主持工程,次年國王去世後,他的兒媳卡羅琳同意繼續進行園林美化工作。工程在樹木、森林、公園和獵場總勘測員查理·威瑟斯(Charles Withers)的監督下進行。工程的主要結果為拆分海德公園,建立肯辛頓花園。1733年,工程完工。1739年,第二代韋茅斯子爵被任命為海德公園的管理員,開始挖掘九曲湖。原本由基爾伯恩流向泰晤士河的韋斯特伯恩河在公園內攔下,形成了九曲湖。1805年,九曲湖北部建立了一座彈藥庫。1826年,工程師喬治·倫尼設計了一條橋,分隔出長湖。 19世紀至21世紀 1814年夏天,為了慶祝反法同盟君主訪問英國,海德公園舉辦了盛大的展會,展示了各色商品和演出。九曲湖上再現了特拉法加海戰,樂團演奏國歌的同時,法國艦隊沉入湖中。1821年,國王喬治四世的加冕儀式同樣在公園內舉行,儀式中還有熱氣球和煙火表演。 海德公園內舉辦過最重要的盛會之一是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公園的南側建造了水晶宮。民眾並不希望這座建築在展會結束後留在公園內,於是水晶宮的建築師約瑟夫·帕克斯頓籌集資金將其購入,轉移至倫敦南部的錫德納姆山。另一個重要的事件則是1857年6月26日,第一次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授勳儀式在海德公園舉行,維多利亞女王向62人授予勳章。儀式由阿爾伯特親王與其他皇室成員共同見證,包括他們未來的女婿,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三世。 海德公園露天泳池位於九曲湖南岸。1930年,天然主義團體日光聯盟(Sunlight League)要求公園提供沐浴和日光浴支持,於是公園建設了露天泳池。泳池及附屬的亭子由工務專員喬治·蘭斯伯里設計,市長科林·庫柏(Colin Cooper)為工程捐贈5000英鎊(現311,000英鎊)。到了21世紀,泳池仍在夏季正常使用。 海德公園還曾是許多皇家慶典的舉辦場地。例如1887年6月22日在此舉辦維多利亞女王登基金禧紀念,邀請約26000名學童免費就餐。活動中,女王和威爾斯親王意外現身。維多利亞女王晚年十分喜愛海德公園,常常每天驅車兩次入園。1977年,伊莉莎白二世登基銀禧紀念在此舉辦,女王與菲利普親王於6月30日親臨園內的紀念展會。2012年,伊莉莎白二世登基鑽禧紀念的部分慶祝活動在此舉行。2月6日、女王登基60周年當天,皇家騎馬炮兵團在海德公園角鳴響41發禮炮。 1982年7月20日,海德公園及攝政公園發生爆炸案,兩枚爆炸物共造成八名皇家近衛騎兵和皇家綠夾克步兵團的士兵以及七匹戰馬死亡。爆炸物與臨時愛爾蘭共和軍有關。為了紀念爆炸中犧牲的士兵和馬匹,阿爾伯特門(Albert Gate)左側建造了一座紀念碑。 2007年起,每年冬天海德公園都會舉辦海德公園冬季仙境活動。活動包含許多旅遊路線、景點、聖誕節主題的市場以及酒吧和餐廳,現已是歐洲最盛大的聖誕節活動之一,2016年活動吸引了超過1400萬名遊客,並增加了馬戲團、現場表演和倫敦最大的溜冰場項目。 2010年9月18日,教宗本篤十六世訪問英國時,海德公園舉行了祈禱儀式,約80000人參加。人群聚集在步道觀看教宗到達公園、發表演說。五名計劃刺殺教宗的清潔工在距離海德公園不足一英里處被發現,連同第六名嫌犯一同遭到逮捕。 主入口 18世紀末,隨著海德公園周邊逐漸紳士化,公園計劃在海德公園角建造更宏偉的入口代替久有的關卡。勞勃·亞當最早於1778年提出拱形大門的設計,約翰·索恩則於1796年提議在臨近綠園的角落建造一座新的宮殿。 白金漢宮建造後,改造計劃被重新提上議程。海德公園角的主入口由德西莫斯·伯頓設計,於19世紀20年代修建。伯頓的設計包括人行道、車道、門房、1825年建造的海德公園角的大門和屏障(也被稱為主入口或阿普斯利門)以及1828年開放的威靈頓拱門。屏障和拱門連為一體,共同構成了連接海德公園與綠園的紀念性通道,拱門上放有第一代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的騎馬雕像,但拱門於1883年搬遷至海德公園角,雕像則移至奧爾德肖特。 一份早期的報告描寫道: 「它包括一面富麗堂皇的愛奧尼柱、三座供馬車行走的拱形入口、兩座人行入口、一間門房等等。整個入口的正面約有107英尺(33米)寬。中央入口的造型十分大膽:四根柱子支撐著柱頂;大門外側柱子的渦形裝飾折成一個夾角,能在兩個方向上展示出完整的面貌。兩座側入口的正立面各有兩根分離的愛奧尼柱,側面則為壁角柱。所有這些入口都修建為一個整體,中央入口側面使用美麗的飾帶進行裝飾,象徵軍人凱旋的隊伍。飾帶由亨寧先生設計,他是復刻埃爾金石雕的雕塑家約翰·亨寧的兒子。門由鎖匠約瑟夫·布拉馬先生建造,材料為鐵和銅,使用炮銅製成的環將其固定、懸掛於支柱上。門上布置了美麗的棕葉飾,飾件經過精細雕琢,以最非凡的方式描繪出樹葉的形狀。」 1999年至2001年,英格蘭遺產委員會對威靈頓拱門進行大幅修復。現已對公眾開放,遊客可以在柱廊上的平台看到公園的景致。 景觀 海德公園內的景觀包括東北角大理石拱門附近的演說者之角以及北部邊界水晶宮遺址處的騎馬道。 植物 1860年,景觀建築師威廉·安德魯斯·納斯菲爾德最早在海德公園種下花卉。次年,維多利亞門附近建造了義大利水園,內有噴泉和安妮女王式涼亭。涼亭由克里斯多佛·雷恩爵士設計,原本位於肯辛頓花園,後移至海德公園。 20世紀末,海德公園爆發荷蘭榆樹病,超過9000棵榆樹死亡,包括卡羅琳王后沿主幹道種下的許多樹木,最終公園重新種植了青檸樹及楓樹。如今,公園擁有4英畝(1.6公頃)的溫室,用於培育御苑的花壇植物。在公園種植樹木需經過一系列流程,以幫助管理、養護樹木。公園內還有一種奇特的植物,名為垂枝山毛櫸,也被稱為「上下顛倒樹」。1994年,公園建造了一座玫瑰園,由科爾文和莫格里奇景觀建築公司(Colvin & Moggridge Landscape Architects)設計。 雕塑 海德公園有各種各樣的雕像和紀念碑。斯坦霍普門(Stanhope Gate)的騎兵紀念碑建於1924年,後於1961年公園徑擴建時移動至九曲湖路。九曲湖的南邊是威爾斯王妃黛安娜紀念噴泉,它是一座橢圓環形的石制噴泉,於2004年7月6日開放。九曲湖的東邊、水壩之外是倫敦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公園內的七七紀念碑則是為了紀念2015年倫敦七七爆炸案中的遇難者。 海德公園東部小山谷中央有一塊重達7公噸(7.7英噸)的磐石,名為立岩(The Standing Stone),主要成分是瓷石。其源於一口飲用泉,也有都市傳說認為它是被查理一世從巨石陣移動到此處的。 各式特異的雕塑散落在公園各處,《靜止的水》是一個巨大的馬頭正在低頭舔舐清水;《軟糖寶寶一家》(Jelly Baby Family)是巨大的軟糖寶寶家庭站在黑色立方體之上;《嗡嗡》(Vroom Vroom)描繪了一個巨大的人手在地上推玩具車的畫面。雕塑家雅各布·埃伯斯坦也在海德公園內創作了一些作品。為了紀念作家威廉·亨利·哈德森,埃伯斯坦雕刻了他筆下的人物瑞瑪,1925年雕塑揭幕時引起了公憤。 1863年,格羅夫納門(Grosvenor Gate)處建造了一座噴泉,由雕塑家亞歷山大·蒙羅設計。公園的東側則有另一座噴泉。 爭議 海德公園的演說者之角因其容許言論自由、示威、抗議而享譽國際。1855年,英國侍臣勞勃·格羅夫納意圖禁止星期日購物、限制酒吧營業時間。為了表達反對意見,抗議者在公園內組織了一場抗議,卡爾·馬克思估計約20萬人參與了這場抗議,人群對著上層階級的馬車車廂嘲諷、奚落。一星期後發生了第二起抗議,但這次警察開始攻擊人群。 1867年,由於演說者之角可能發生混亂,公園的警衛工作交由倫敦警察廳負責,是唯一一個這樣安排的御苑。警察廳在公園中央設立了一個警察局。1872年,公園管理法案新增「公園管理員」這一職位,並且規定「每一位警察都擁有轄區內公園、花園或該法案適用之土地的公園管理員控制權、優先權及豁免權。」 19世紀末,演說者之角逐漸受到歡迎。人們帶來標語、梯子及講台,以彰顯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演說者之間也常常互相質問。20世紀期間,唐納·索珀男爵常常出現在演說者之角,直至1998年去世。網際網路的興起、博客的流行削弱了演說者之角的政治平台作用,使其漸漸成為了一個普通的遊覽景點。 除了演說者之角外,海德公園內還發生了許多重要的大型示威活動。1886年7月26日,改革聯盟為了爭取提升公民選舉權而組織了一場示威活動,由他們的總部遊行至海德公園。雖然警察關閉了公園,但人群仍然破壞了公園的圍欄進入園內,導致了「海德公園圍欄事件」(The Hyde Park Railings Affair)。抗議活動逐漸出現暴力行為,三個中隊的皇家騎兵衛隊及大量步兵衛隊由大理石拱門前往現場控制事態。1908年6月21日,為了爭取婦女參政權,倫敦舉行了「女性星期日」示威活動,據報導,75萬人由泰晤士河堤岸遊行至海德公園。2002年9月28日,第一輪反對2003年侵略伊拉克的抗議在海德公園舉行,約15萬至35萬人參加。隨後,全球爆發了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示威活動,2003年2月15日全球反戰行動到達頂峰。報導稱,僅在海德公園就有超過100萬示威者參加。 音樂會 海德公園的室外音樂演奏台原本於1869年建於肯辛頓花園,但於1886年移至現在的位置。19世紀90年代,它逐漸成為熱門的音樂會地點,每周舉行三場演唱會。進入20世紀,軍樂團和銅管樂團仍有演出。 1968年6月29日,音樂經紀公司黑山企業在海德公園舉行了第一場搖滾音樂會。平克·佛洛伊德、羅伊·哈珀、傑思羅·塔爾都有出演,約翰·皮爾表示那是「我去過最好的音樂會」。隨後,海德公園舉辦了許多具有重要意義的搖滾音樂會。1969年6月7日,盲目信仰樂團在海德公園舉行了他們的處女秀(由艾瑞克·克萊普頓和史蒂夫·溫伍德擔任嘉賓)。同年7月5日,在創始成員布萊恩·瓊斯去世兩天後,滾石樂團也舉行了音樂會(後稱公園裡的石頭),被追憶為20世紀60年代最著名的現場演唱會之一。1970年7月18日,平克·佛洛伊德回到了海德公園表演新專輯《原子心之母》中的曲目。1968年至1971年間所有的現場演唱會都是免費活動,與後來的商業嘗試形成鮮明對比。 1976年9月18日,皇后合唱團在錄製專輯《A Day at the Races》過程中,理查·布蘭森為他們安排了一場免費音樂會。樂團吸引了15萬至20萬觀眾,至今仍是海德公園觀眾人數最多的音樂會。警察不允許樂團表演加演節目,並威脅主唱佛萊迪·墨裘瑞如果他敢這麼做就逮捕他。 2005年7月2日,英國現場八方音樂會在海德公園舉行,由鮑勃·格爾多夫及米茲·尤瑞組織,目的在於提高人們對第三世界債務和貧窮問題的認識。演出者包括U2樂團、酷玩樂團、艾爾頓·強、R.E.M.、瑪丹娜、誰人樂團以及保羅·麥卡尼,而最受期待的則是1981年後平克·佛洛伊德70年代成員(包括大衛·吉爾摩和羅傑·沃特斯)首次重組。這場演出是平克·佛洛伊德最後一場現場演出。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中,來自英國四個國家的表演者在公園中共同演出,杜蘭杜蘭代表英格蘭,立體音響樂團代表威爾斯,保羅·努提尼代表蘇格蘭,雪巡警代表北愛爾蘭。自2011年起,每年9月都會舉行海德公園廣播二台音樂會。 由於噪音問題,附近居民反對在海德公園舉辦音樂會,要求將最大音量控制在73分貝以內。2012年7月、海德公園硬式搖滾呼叫音樂節期間,布魯斯·史普林斯汀進行了超過三個小時的表演,超過了10點30分的宵禁時間,他和保羅·麥卡尼發現麥克風遭人關閉。 體育 海德公園擁有許多體育設施,包括足球場和網球中心,此外還有一些單車徑,騎馬也十分受歡迎。 1998年,英國藝術家馬里恩·庫茨對海德公園、巴特西公園以及攝政公園進行改造,設置了一系列不對稱的桌球台,名為《潔淨空氣》(Fresh Air)。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海德公園舉辦了鐵人三項比賽以及10公里公開水域游泳比賽。英國代表團的阿利斯泰爾·布朗利和喬納森·布朗利兄弟分別獲得鐵人三項的金牌和銅牌。公園還曾舉辦世界鐵人三項系列賽總決賽。
刺松藻 亞種 刺松藻的亞種只能夠通過顯微鏡來識別: Codium fragile subsp. atlanticum 據信Codium fragile subsp. atlanticum在1808年抵達愛爾蘭海岸,30年之後發現於是蘇格蘭。原產地可能是日本的太平洋沿岸。自出現在英國之後,該生物迅速擴張,20世紀中期出現在特威德河畔貝里克、法夫等地。不過在歐洲僅有挪威發現有其蹤跡。 東亞地區會將Codium fragile subsp. atlanticum 作為食物。 Codium fragile subsp. tomentosoides Codium fragile subsp. tomentosoides(syn. Codium mucronatum var. tomentosoides)只發現於美國東海岸從聖羅倫斯灣到北加利福尼亞一帶,是一種入侵物種。 原產地也是日本,不過可能是從歐洲引入的。 很多地區刺松藻都是潮下線的統治物種,幾乎可以覆蓋所有堅實的物體表面。因為會粘在甲殼生物的身上漂流,因此也被稱為oyster thief。 Codium fragile subsp. scandinavicum 此亞種在1919年發現於丹麥。
三十字架 三十字架(立陶宛語:Trys kryžiai)是位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三十字丘(又名Bleak Hill 立陶宛語:Plikasis kalnas)上的一座紀念性建築。 歷史 在維爾紐斯的三十字丘,至遲在1636年就已經有3座木製的十字架豎立在那裡。木製的十字架在1869年倒塌,但是當時征服了立陶宛的沙皇俄國政府不允許進行重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6年,維爾紐斯被德國占領期間,安東尼·韋烏爾斯基秘密地在山上豎立了新的三十字架。1944年,維爾紐斯被蘇聯軍隊占領。1950年5月30日,根據蘇聯政府的命令,1916年建造的三十字架被炸毀。但是在立陶宛獨立前夕的1989年6月14日,三十字架又重建起來。 三十字架是用混凝土建造,外面塗成白色。三十字架現在已經比1916年時高出1.8米。從山頂可以俯瞰維爾紐斯老城的壯麗的全景。 傳說 關於這座紀念性建築的起源,有一個假想的傳說,記載在Bychowiec編年史中,提及有7名方濟各會修道士,被Goštautas邀請從波多利亞來到維爾紐斯,在1333年3月4日被信仰異教的當地居民拷打致死(另一些資料認為是在拷打之後扔進了維爾尼亞河)。 小教堂就建在修道士死難的地點,後來又建起了十字架。 這個傳說有其事實背景,是2名方濟各會修道士來到維爾紐斯傳播天主教被殺的事跡,最初記載在Chronica XXIV Generalium中(寫於1369年以前)。這一事件可能發生在1340年前後,因此一些目擊證人可能當時還活著。根據這個傳說,方濟各會修道士Ulrich的講道激怒了市民。他和同伴馬丁被抓捕,押到立陶宛大公Gediminas面前,大公下令處死修道士。Ulrich 被拷打後屍體扔進河裡,馬丁的屍體被Gediminas的妹妹(一名東正教修女)搶救出來,她將馬丁的屍體埋葬在她所住的修道院中。 建造三十字架的真實目的仍然無法知曉。不過有一種解釋認為,它們是用來慶祝該市獲得馬格德堡權利。
第54演播室電台聯播網 歷史 第54演播室電台聯播網創立於1985年6月6日,由創辦人法蘭切斯科·馬薩拉(Francesco Massara)跟皮耶陀·帕雷塔(Pietro Parretta)、顏佐·加陀(Enzo Gatto)、門摩·明尼提(Memmo Minniti)、皮耶陀·慕斯美其(Pietro Musmeci)等人以「54號電台DJ演播室俱樂部」的名稱成立。 就如大多數非商營的免費電台一樣,他們最初開始之時,只是當作一種娛樂;但到了1990年代初,他們意識到這娛樂還可能成為他們的事業。隨著義大利有關廣播監管的條例《Mammì法》成立,結束了義大利廣電媒體15年缺乏相關法例規管的混亂,電台同人依法例成立公司註冊。1991年,電台成為了卡拉布里亞首家使用電臺數字系統的電台。 在1994年,由於信號數位化,從那以後模擬信號設備再也不能接受信號。這是第一次在卡拉布里亞乃至在義大利第一次全面應用數字信號。 自1995年以來,得益於收購其他卡拉布里亞電臺的股份,以卡拉布里亞爲客戶基礎,擴展到鄰近地區,突破了雷焦卡拉布里亞省愛奧尼亞海岸的歷史界限。 1997年,它成爲了義大利第一批進行傳輸實驗的電臺之一,尤其是傳輸實時音頻的網播技術。 在1998年,它的名字改為「第54演播室電臺聯播網」。 2000年,建設了移動廣播站「星際之門」,標誌著新的節目形式──現場廣播。 第54演播室巡迴現場秀 第54演播室巡迴現場秀(Studio 54 LiveTour)是電台的戶外現場秀。這持續一天的巡迴秀同步在網上直播,活動中安排特別嘉賓、音樂、遊戲、娛樂節目,以及迪斯可舞場。 第54演播室天使 第54演播室天使(Studio 54 Angels)是第54演播室的形象女郎,原本作用是支援電台的外事活動。2010年起擴大成為各項活動助興的隊伍。 她們配備了吉普車或開蓬車,方便迅速到達需要她們的活動現場。 第54演播室的外事隊伍,以及全國性推廣隊伍負責提供模特兒,為企業、外判服務提供者及行內的經紀提供服務。 電台提供在全國各地精挑細選的各類型女主持和模特兒。 第54演播室星際之門 第54演播室星際之門(Studio 54 Stargate)負責電台的重大活動和現場播放,是一座設備齊全的流動電台和電視台演播室,包括影像控制台和兩件製作、後期製作以及影像串流用的獨立組件。
嘉隆街22號 嘉隆街22號(22 Gia Long),目前地址為李自重街22號(22 Lý Tự Trọng),是一棟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建築物,因為出現在荷蘭籍戰地記者休·范艾斯的越戰攝影作品中而聞名。該建築物在照片拍下當時,即1975年西貢陷落前夕的4月29日,是美軍撤離行動「常風行動」中指定的一處撤退地點。而美航公司(Air America)直升機在該樓屋頂上接駁人員的照片,成為越戰末期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之一。 歷史 嘉隆街22號公寓在越戰時期,是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駐越人員的員工宿舍,別稱「皮特曼公寓」(Pittman Apartments),頂樓則供中央情報局西貢站副站長當成備用辦公室使用。1975年4月,公寓屋頂進行了加固工程,以承受直升機降落。4月29日,任職於美國合眾國際社(UPI)的休·范艾斯正在西貢替越南共和國(南越)政府垮台的最後幾天進行紀錄,他在下午2時30分左右看到了一架UH-1休伊直升機在屋頂撤離中情局人員,但最後未能載完屋頂上所有的人群,而拍下了十張照片。照片傳出後的幾年內,經常被廣泛誤認為美國駐西貢大使館的樓頂。 公寓所在的嘉隆街,名稱源自於阮朝開國君主阮福映在位期間的年號,之後為了紀念17歲就因為反抗法國殖民而遭到處決的少年李自重,而更為今名。目前該樓的屋頂不開放給觀光客參觀。
安谷 生平 安谷出生印尼首府雅加達,全名Anggun Cipta Sasmi的安谷,父親是位著名歌手兼製作人,媽媽平時也愛哼哼唱唱,以致安谷從小在音樂洗禮下,7歲稚齡開始登台演出,兩年後便錄製第一張個人專輯。對於搖滾音樂相當鍾情的她,17歲時,就已是亞洲相當具有潛力的搖滾歌手。19歲的安谷想要拓展自己的音樂領域,毅然決然的起身飛到歐洲尋找下一步。安谷的嗓音是略帶沙啞的中低音,歌曲曲風結合東方情感與西方外放曲調,同時不斷翻轉著時尚流行律動。 演藝事業 Anggun C. Sasmi起初是一位印尼女歌手。以Mimpi,Tua Tua Keladi兩首歌在印尼成名。1997年與SONY BMG簽約發行第一張法語專輯,後來陸續發行數張英語及法語專輯,在歐美地區成名,加上過去在印尼發行的唱片,安谷已經成功銷售超過2200萬張唱片再加上單曲銷售量,安谷以成功銷上超過2500萬張唱片。 1986~1994 當安谷12歲時,安谷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Dunia Aku Punya。1990年安谷發行第二張專輯Mimpi,這張專輯讓Anggun在印尼的演藝圈急速成名,之後Anggun發行Tua Tua Keladi和Takut兩張專輯,這兩張專輯讓Anggun 這個名字傳遍大街小巷。趁盛追擊,1991年發行Anak Putih Abu Abu,1992年發行Nocturno。在Anggun19歲時,建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1994年Anggun將自己開設的唱片公司賣掉,決定前往歐洲開始她的國際事業。在印尼,Anggun已經成功售出超過700萬張專輯。 1999~2001(Désirs Contraires、Chrysalis) 2000年Anggun發行第二張法文專輯Dèsirs Contraires和第二張英文專輯Chrysalis,Dèsirs Contraires這張專輯在全球銷售約60萬張,Chrysalis在世界銷售超過150萬張,其中Chrysalis這張專輯在義大利一星期便突破20萬張的銷售成績,Chrysalis這張專輯的歌詞全部是由Anggun自己所編寫的,Chrysalis這張專輯讓Anggun在國際唱片市場上更加的成功,這兩張專輯在市場上非常成功。2000年末,獲得梵蒂岡邀請,參加聖誕節的音樂盛會。2001年,Anggun舉辦她人生中第一次的世界巡迴演唱會。 2005~2006(Luminescence、Best Of) 2003年Anggun在加拿大遇到她的第二任丈夫,並於巴裏島與行婚禮,Anggun暫時告別演藝圈一年。2005年Anggun發行第三張法文專輯Luminescence法文版這張專輯在歐洲地區銷售超過130萬張(在法國就已銷售超過50萬張也是Anggun歷年法文專輯銷上量最高的一張),同年也發行英文版本也銷售超過220萬張(銷售量僅次於1998年的Snow on the Sahara),其中英文版中單曲Undress me榮登黎巴嫩、土耳其、阿聯國音樂排行榜榜首(這是一項新的里程碑,至今只有極少數外國歌手能在中東地區成名),第三波主打歌Saviour在希臘、俄羅斯音樂榜上榮獲第一名,此歌曲也是電影玩命快遞2的主題曲。2006年Anggun發行Luminescence特別版,法文普通版本銷售超過160萬張,特別版本再次銷售超過60萬張的佳績,英文普通版本銷售超過220萬張,而特別版本銷售超過120萬張。2006年底Anggun開始在亞洲開設巡迴演唱會同時發行第一張精選集Best Of(銷售量約50萬張),2006年12月Anggun獲得印尼頒發特殊貢獻獎與最佳國際歌手獎,Anggun的得獎感言講了一句話:「雖然我是雙重國籍,但我以印尼為榮,既使我是拿美國、新加坡或是非洲護照,我流的是印尼人的血,我就以印尼人為榮,可能很多人認為印尼是個落後國家,我要告訴他們:你錯了,只要你們踏入印尼的土地上,你就會發現它的美,不是只有歐美地方有高樓,印尼也有,印尼還有更多其他國家比不上的,沒有的。」 2007~2008(Elevation) 2007年Anggun誕下一個女兒,2008年Anggun發行她的第五張法文專輯與第六張法文專輯,法文版本銷售超過60萬張,英文版本銷售超過200萬張,Anggun也證實,這張專輯將發行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讓Anggun這個名字在世界上能更閃耀。
德国铁路101型电力机车 車體 與其它所有德國鐵路的新造機車一樣,101型機車首次採用了寬體、斜面的前端設計。同時基於成本考量,機車車體也必須儘量精簡。因此,它與採用多元化弧形前端設計的103型機車區別較大。進一步升級機車前端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個體機車與車輛之間的距離已在不斷增加。尖銳的前端設計還有一個好處,它可在運行中迅速抵消由亂流帶來的風阻。 101型機車的駕駛室側窗被設計成一個可旋轉的滑動窗口,因此避免了使用經常容易生鏽的窗槽。製造商還在側窗頂部設置了相搭配的黑化模糊玻璃。駕駛台的設置與120型機車和ICE-1列車類似,都是集中安裝在右側。這種駕駛台的設置可以節省一面昂貴的全副擋風玻璃。 101型機車的另一個特點是轉向架保護罩。它們按車架長度的覆蓋範圍被縱向安裝在車輪軸承上方。 為了達成底盤的支撐結構,由黑尼格斯多夫生產的車體框架與Adtranz弗羅茨瓦夫工廠生產的底盤通過C型材緊密的焊接在一起。對於機車前部,製造商則採用箱型結構焊接。機車前端的緩衝器抗壓設計高達1000千牛,擋風玻璃下方的部位也可承受700千牛的啟動負荷。機車前輪的擋板厚度為8毫米,其它前側外殼和底板的厚度則分別為4毫米和3毫米。側壁的框架是按區域垂直排列,覆蓋面的外殼則採用3毫米厚的板材。車頂為鋁金屬構造,其框架由三條5至6毫米厚的桁架焊接而成。斜頂面板和通風格柵作為車頂的一部分可以被移除。 轉向架 Adtranz和亨舍爾想要為101型機車開發一款可提供最大靈活性的的轉向架。因此其設計直接衍生自ICE列車中時速高達250km/h的轉向架,儘管101型機車的最高限速僅為220km/h。它同時也可與使用其它軌距的輪對相兼容。此外,這款轉向架還可以像瑞士聯邦鐵路Re460型電力機車一樣對轉軸進行徑向調節,但德國鐵路始終沒有使用這項功能。 這款轉向架設有一個無相交的樞軸銷,轉向架與機車之間通過連杆實現傳動。轉向架使用箱形截面焊接。卷黃置於轉向架上方,使得轉向架構架稍微向下彎曲。每組轉向架的4個卷黃負責控制垂直的彈簧行程。壓縮空氣設備和制軔鉗作為頂部支撐置於卷黃上方。頂部支撐的內部則搭載有大量的連杆銷。連杆通過低位鉸接將產生一個作用點,它離軌道上緣僅有約150毫米。轉向架構架還有一個車架橫樑的螺紋連接設備,它作為裝置輔助工具使用,可在車體懸掛的動力裝置中轉動。電機通過轉向架頂部支撐的擺件相連。轉向架的水平位完全無需承載動力裝置,後者40%的重量由轉向架的垂直部承載,其餘60%的重量則由車體彈簧承載,從而達到最輕化懸掛質量的研發目的。 101型機車轉向架的輪對間距為2650毫米,比3000毫米的ICE列車輪對間距更低。這一減低可使機車通過更窄的軌道半徑。101型機車還使用比ICE列車直徑更大的輪對(101型:1250毫米;ICE列車:1040毫米)。緊湊型的轉向架可以降低機車車體與轉向架之間的相對運動,電導線可以從電機外部的通風設備中引出,從而實現簡化安裝和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 傳動機組 德國鐵路要求的電動機和變速器規格為連續運行200萬公里無故障。這使得101型機車的電動機和變速器需要進行重新設計,因為原120.1型機車並不能滿足這項要求。ABB開發出了整體集成傳動單元(Integrierten Gesamtantrieb,簡稱IGA)。在IGA中,內置於齒輪箱的小齒輪傳動架被直接安裝在電動機上。這種結構還可使中間齒輪也內置於齒輪箱中。漏油的風險則通過避免對軸承支撐架進行分工設置來降低。 由中間齒輪產生的傳動力矩會首先通過一個橡膠萬向接頭,再經由空心軸輸送至與車輪相對應的6個緊密螺栓。傳動齒輪比的設計為3.95:1。傳動電機自身轉軸的轉數最高可達每分鐘3940轉,並隨著車輪的摩擦可提供220km/h的最高速度。傳動機組中的中間齒輪在電動機與空心軸之間形成有足夠的距離,以便可以在空心軸上安裝碟式制軔,這也是因為車架橫樑和樞軸銷之間的剎車盤安裝空間不足。 碟式制軔器是分立和內通風的。它可以從下方被直接替換而無需拆除空心軸。機車制軔主要是採用電阻制軔。但它同樣可以使用再生制軔,即將電動機轉化為發電機使用。碟式制軔器和再生制軔之間的相互作用由制軔電腦控制。每個車輪都有其自身的軔缸,而每個車輪的軔缸則使用彈簧軔機。 牽引電動機不設殼體。定子組件被集成在牽引設備和印壓板材之中。它們組成了一個類似的外部構造,因此殼體是多餘的。冷卻氣體通過管道和散熱孔流通。轉子組件使用矽鋼,也被集成在板材內。銅質的轉子導條則被楔入板材疊片的插槽中,並通過鉚接固定。 變壓器機組 101型機車使用的是重達13噸的大功率變壓器機組,它也被運用於其它前期生產的德國電力機車上,但其冷卻劑使用的材料為多元醇酯。變壓器被懸掛在車體的底部,從而使得機車機械室可以非常整潔。變壓器的大多數組件都可以從機車機械室過道中取出。 德國鐵路要求機車的總能量轉換效率達到85%以上,而此前的交流傳動機車通常只能達到80-83%。因此對變壓器尤其是變流器進行優化變得十分必要。德國鐵路曾計算,單台機車在運行中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的能量轉換效率,即可節省50萬馬克的能源消耗成本。能量轉換效率的增加還得益於101型機車對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作為輔助變流器的使用。 變壓器設有4個次級感應線圈用於牽引動力,並有1個列車預熱機系統繞組、1個濾波線圈和2個315伏線圈用於輔助運作。其中一個線圈為變頻器供電,再向機車的30台輔助運作設備輸送交流電;當中包括空氣壓縮機、變流器冷卻機、4台牽引電動機風機和2台變壓器冷卻機,以及泵機和冷卻扇。其它的輔助線圈則為駕駛室取暖及蓄電池充電器供電。 牽引電流 101型機車可以單獨調節每個牽引電動機的牽引力。這使得所有的輪對在任何情況下的摩擦值都可以得到最有效利用。輪對調節則提供了另外的優勢,機車在傳動總成損壞的情況下仍可按正常值75%的牽引功率繼續運行。而通過轉向架調節只能達到正常值50%的牽引功率。 變壓器中的4個牽引力線圈均分別與牽引變頻器相連,它們包括以下組件:四象限整流器、直流電壓中間迴路和湧壓變流器。其中四象限整流器和湧壓變流器均採用通用型的變流器模組。每個模組都包含功率半導體器件和布線保護裝置。變流器的可關斷晶閘管由脈衝控制,並通過推力控制器的光纖進行傳導。半導體及變壓器通過多元醇酯冷卻。中間迴路為陷波器結構,它被調節至電網頻率的兩倍大小至33.4赫茲,用作平息由單相電氣化鐵路網供給的脈衝功率。 在機車運行時,來自架空電纜的電能將通過機車頂部的DSA-350 SEK型集電弓(德國斯特曼公司製造)進行接收,並通過主變壓器原線圈中的主斷路器和電流互感器導入,再來到4個次級線圈(對應每個牽引電動機)中。在這裡,每個線圈的所附帶的交流電壓將輸入四象限整流器,經過整流後再導入直流電壓中間迴路。湧壓變流器則將來自中間迴路的直流電壓轉化為變頻傳動的三相交流電壓,從而啟動異步牽引電動機。 在制軔模式中,牽引電動機將作為發電機運作,並將交流電輸入湧壓變流器。湧壓變流器此時又作為整流器運作,隨後四象限整流器將直流電壓轉換為交流電壓,再通過變壓器將電流輸送至電網。 牽引變流器被設置在機車機械室的中部,過道的左側和右側各有一個。 防滑走及AFB系統 101型機車配備有自動化駕駛及制軔操縱系統(簡稱AFB),它支持火車司機進行恆定車速設置。 機車還擁有一具超級防滑走調節系統。與常規的防滑走調節系統相比,它可以防止任何形式的滑走及空轉,超級防滑走調節系統使得車輛速率與輪周速率間存在一定的宏觀差異,這便是所謂的超級防滑走。因此,車輪和軌道之間的最大附著力可以得到利用。由於超級防滑走調節系統需要調用非常精確的數據,因此機車均安裝了速度測量雷達。而在此期間,超級防滑走調節系統已被證明在沒有雷達的情況下也能運作。 控制技術及診斷 101型機車採用與ICE列車相同的牽引力控制系統,這是由ABB特別開發的「MICAS S」16位元計算機控制系統。作為多處理計算機系統,MICAS S主要負責以下功能:機車性能、上級列車控制以及動力控制的周邊管理(微電腦)。 車輛的操縱、監控和診斷由一個數據匯流排系統控制(車載電腦)。與120型機車相比,其布線量顯著減少。匯流排系統的線路大部分內置於機車側壁中。中央控制單元(Zentrale Steuergerät,簡稱ZSG)是這個車載電腦的核心,它被集成了兩套以備不時之需。所有的信息通過MICAS S或DAVID系統進行採集,再傳送至ZSG。任何關於機車重要功能的指令均需要通過ZSG啟動。 ZSG有4組計算機負責處理車輛和列車控制系統。它們同時還對自動警醒裝置和機車駕駛進行監控,並可對車輛進行故障診斷。在這一級別的控制系統還包括連掛列車時刻複合顯示器(ZMS)和動力集中式/雙層列車複合顯示頻控制系統(ZWS/ZDS)。 101型機車使用LZB 80或PZB 90作為列車保護系統。101 140號至101 144號機車則使用歐洲通用的ETCS並順利通過測試,因此所有其它同型號的機車均在2001年中以前配備了ETCS系統。 101型機車搭載的DAVID診斷系統是從ICE列車進一步發展而來。因此維修中心可以通過這套診斷系統隨時查詢每台機車的故障信息,而無需依賴鐵路線上的特定地點。如此便可及時對接下來的檢查和工作周期做好準備,並縮短機車的維修停留時間。相比之下,ICE列車的診斷資料卻只能在鐵路網中的特定地點獲取。維護裝置則可對即將發生或已存在的故障信息獲取更為精確的數據,並協助火車司機對誤差進行修正。它顯示的內容包括機車本身存在的或僅由火車司機要求的故障信息。 實驗及探索 101 047號機車在2009年12月裝配了LED車頭燈和車頭燈加熱設備。這台實驗機車是為了測試對所有同型號機車進行轉換是否具備經濟性。採用國際鐵路聯盟(UIC)車頭燈規格的LED技術此前已被運用於其它型號的新造機車,而101型機車配備的是新式的暖白色LED,它代表了LED技術的現行最高標準。另一項通過LED實現的新功能是遠光燈照明,這也是在全球軌道車輛技術中的首次應用。因此即便是在低溫冰雪的極端氣候條件下,這款配備溫度調節的機車頭燈仍可保持可見狀態。 車體廣告 由於車身側面平滑,且運行路線遍布全德國,101型機車也成為了一個流動的廣告媒介。在新車剛交付不久,首台101 001號機車便被漆上音樂劇《星光快車》的廣告塗裝,隨後拜耳、德國農業中央銷售公司、巴登-符騰堡州政府、各大航空公司以及曼海姆鷹冰球隊等都跟風而上,在該型機車上塗裝廣告。德國鐵路也在機車上刊登自身新定價體系的廣告。 這些廣告並不是直接在車體上進行噴漆,而是先列印在塑料鍍膜上,隨後再粘貼至車體。截至2006年年中,101型機車已經使用過約200種廣告塗裝,其中大多是採用相同的鍍膜方式粘貼。 101型092號事故 2000年2月6日,一台101 092號機車執行由阿姆斯特丹至巴塞爾的D203次快速列車牽引任務。列車在行駛至德國-荷蘭邊境車站埃默里希時更換了司機。 列車在駛離科隆不久後,司機根據信號將車速降低到60km/h。當時D203次所行駛的線路上正在進行線路維修,列車經過幾次轉轍,進入左側軌道行駛。此後司機按照規章加速到130km/h(亦為區間限速)。隨後D203次以大約100公里的時速通過了布呂爾車站的進站信號燈。司機隨即接到停車指令,開始減速。該信號要求列車以40km的時速進入車站。然而,在通過信號燈後,駕駛員曾進行短暫的加速,並以120km的時速經過了下一個道岔(限速40),隨即出軌。機車駛離了線路及路基、撞進了一棟路邊的房子,亦有數節車廂脫軌,有的插進了車站的站房。此次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149人受傷。 起初輿論普遍指責D203次列車缺乏經驗的年輕司機(時年28歲)。而後,人們開始注意司機之外的因素。早就有過駕駛員抱怨布呂爾車站信號混亂,易使人誤解。事故發生時車站確有120公里限速的信號,但這一信號實際上是適用於對面線路的。但即使如此,該列車司機也犯下了一個重大的錯誤,那就是他應該發現40公里限速信號是先於其他信號的,如果他僅按照這一信號行車,那麼一切便會安然無恙了。事後,司機和3名德國鐵路員工因為玩忽職守致人死亡而被起訴。司機被認定忽視信號,錯誤操作。而三名德鐵員工的罪名則是忽視自動超速警示系統,而非發送錯誤指令。
貨到付款 貨到付款是同時具有運輸與付款兩種功能的運送服務。 概要 貨到付款是同時進行貨物運送與徵收款項的服務,將貨品運送至指定的地點,並且向收件人收受其代價。若收件人對貨物的品質不滿或對該交易沒有印象而拒絕付款,貨物將送回寄件人處。 貨到付款的送件人是寄件人與收件人以外的第三者,其中許多是經手小型貨物運送服務的快遞企業或郵局提供服務,現有代收現金及貨到刷卡兩種方式。 優點 寄件人可以避免收件人收取貨物但不付款的風險。 收件人可以避免在郵購或網路拍賣已付款(預付)卻由於運送途中的意外等原因而收取不到貨物的窘境。能夠拒絕簽收自己沒有印象的貨品。避免網路購物詐騙,遭到捲款逃跑的風險。 缺點 由運輸業者仲介結算業務,通常需要額外支付手續費。因為運送方必須處理貨物與現款,會有遭遇強盜的憂慮。 支付貨款時送貨員可能沒有零錢可以找錢,尤其是有多件代收貨物時。可能為了找錢再次造訪收件人,甚至是拒絕交貨。最好事先準備好零錢。 對個人事業主或企業而言,必須和快遞企業簽約合作,並且每週或每月才結一次款項,造成資金周轉與成本增加的壓力。 此外,可能收件人未確認內容物或無法當面確認內容物(通常收件時只能確認外包裝完整未損壞,運輸業者不對內容物負責)就直接付款,事後發現和訂購商品有出入而產生糾紛。基於法規這類情況可能無法求償,亦有利用這點的詐騙手法存在。例如日本的貨到付款詐騙(代金引換郵便詐欺)。因此有些業者在送貨收款後不會立刻將款項交給賣方,而會有段緩衝期以避免這類情形發生。 當買賣物品需使用超商貨到付款時,賣家寄出的貨物若是逾期未領,貨物將會被退回並由賣家承擔運費進而導致部分賣家不願意使用超商貨到付款。
柯正文 運動生涯 2012年6月,柯正文在200米個人混合泳項目上創造了新的新加坡全國紀錄。之後他代表新加坡參加在英國倫敦舉辦的2012年夏季奧運會,他在男子200米仰泳和400米個人混合泳的預賽上分別位列35名和33名,均無緣下一輪比賽。 2013年,他參加了在中國南京舉辦的亞洲青年運動會,並擔任開幕典禮掌旗官。在比賽期間他獲得了200米仰泳、200米蝶泳、200米個人混合泳的金牌,200米捷泳、4×100捷泳接力的銀牌以及4×100混合泳接力的銅牌,共6枚獎牌。 兩年後在自己的家鄉新加坡舉辦的2015年東南亞運動會上,柯正文參加了12個小項的比賽,共贏得7面金牌、4面銀牌以及1面銅牌,同時打破六項賽會紀錄。 2016年4月,柯正文獲得了里約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同時也與利寶保險(Liberty Insurance)簽約,擔任該公司代言人,為期一年。在同年8月的奧運正賽上,柯正文參加三個項目的比賽,成績也有所提升,其中100米蝶泳和200米蝶泳均闖進準決賽,兩個項目分別位列第15和第10名,此外他還參加了100米仰泳的比賽,最終的排名是第22名。 2016年奧運後,由於柯正文被認為具備獲得奧運獎牌的潛力,他獲批准將其服兵役的時間推遲至2020年東京奧運後。 2018年8月,柯正文在雅加達亞洲運動會期間收穫了男子4×100米捷泳接力和男子4×200米捷泳接力兩個項目的銅牌,這是他職業生涯首次在亞運會上獲得獎牌。 家庭 柯正文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姐姐柯婷文曾在2009年亞洲青年運動會游泳項目上獲得4金1銅,妹妹柯瀞文也是一名游泳運動員。
尤漢·山塔納 早期生涯 1994年被休士頓太空人隊的球探看中,並在1995年與太空人隊簽約,因為山塔納有著驚人的臂力,進而改練成一位投手。1999年,山塔納使用規則五選秀(Rule 5 draft),在當年明尼蘇達雙城隊和佛羅里達馬林魚隊進行了協議,馬林魚隊先挑走山塔納再跟雙城隊交易他。 山塔納首次登上大聯盟是2000年4月3日,對手是坦帕灣魔鬼魚隊,並在4月7日首次先發,不過該年球季的成績是2勝3負、6.49的自責分率。 2002年,雙城隊把山塔納送回小聯盟二個月,讓他專門練他的變速球,而投手教練讓山塔納對上每個打者都須至少投一個變化球,經過幾場先發後再次回到大聯盟,這使著他的變速球更加進步。 賽揚獎投手 2004年,山塔納在下半季的表現非常突出,13勝0負、1.21的自責分率、平均每九局僅被打4.74支安打、卻有11.13三振。 賽季結束後,山塔納在三振、自責分率、WHIP值、被打擊率、被上壘率、被長打率均領先全美聯的投手,在228局的投球裡只有54次保送,雖然勝投數不及紅襪隊柯特·席林的21勝,但在賽揚獎票選中,山塔納獲得28票第一名的一致肯定,得到生平第一座賽揚獎。除此之外,山塔納的單季265次三振也破了隊史紀錄。 2006年,山塔納贏得了聯盟投手三冠王,是自1985年來的第一人,他在當季有著領先聯盟的2.77自責分率、245次三振並和紐約洋基隊的王建民並列勝投王。他也是史上第一位勝投少於20勝、自責分率高於2.60的三冠王。 山塔納在2006年贏得個人生涯第二座賽揚獎,也是史上第14位獲得過兩次以上賽揚獎的投手,並是史上第5位被一致通過獲得賽揚獎兩次的投手,其他四位是羅傑·克萊門斯、佩卓·馬丁尼茲、葛瑞格·麥達克斯、山迪·柯法斯。 2008年2月,山塔納與紐約大都會隊簽約,正式轉戰大都會隊,並成為史上最高薪的投手之一。 C.C. Sabathia 沙巴西亞,於2008年球季結束後,與紐約洋基隊簽下七年1億6100萬美元的合約,已超越山塔納在2008年球季前與紐約大都會簽下的六年1億3750萬美合約 球探報告 左投的山塔納有著三種主要球路:均速約90~94mph的快速球(最快曾達97mph)、約84mph的滑球和約82mph的圈指變速球,其中山塔納最具特色、最有威脅性的就屬變速球。他的變速球前段軌跡看起來和快速球極為相似,並有著約10mph的速度差距。 在Baseball America每年皆會發表的Best Tools排行榜中,Santana的變速球曾有6度(2005年-2010年)被大聯盟總教練們評為所屬聯盟的第一位,此球路的威力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詩篇 第一卷 (《詩篇》第1篇-《詩篇》第41篇)這卷詩除了第1,2,10及33篇之外,其餘各篇均註明是大衛執筆的。詩篇第1篇開宗明義地道出詩篇的主旨,指出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而竭力跟從的人是快樂的;他們與不敬虔的罪人截然不同。這便是詩篇中頭一次宣述的福。詩篇第2篇一開始便提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論及世上的君王和臣宰合謀「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耶和華嘲笑他們,並在怒中責備他們説:「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他必定會把一切仇敵徹底粉碎。你們作君王和統治者的,現在便「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並要尊敬他的愛子,否則就自招滅亡了!(第2,6,11節)故此詩篇很快便引出了聖經的王國主題。 在第一卷詩裏,禱告——不論是懇求抑或感恩的祈禱——居於顯著地位。詩篇第8篇把耶和華的偉大和人的渺小作一對照,第14篇則把拒絕順服上帝權威的人的愚昧揭露無遺。詩篇第19篇描述耶和華上帝的奇妙創造如何彰顯他的榮耀,第7-14節則強調緊守上帝的完美律法所帶來的豐富裨益;後來第119篇詩對此作了更詳盡的論述。詩篇第23篇是舉世公認的偉大文學傑作之一,但它感人至深之處在於以優美簡潔的筆觸把執筆者對耶和華的忠貞信賴表露無遺。我們多麽渴望能夠『一生一世住在偉大牧者耶和華的殿中』!(23:1,6)詩篇第37篇對生活在惡人當中的一切敬畏上帝的人提出健全的忠告,第40篇則鼓勵人要像大衛一樣甘心樂意遵行上帝的旨意。 第二卷 (《詩篇》第42篇-《詩篇》第72篇)這卷的頭八篇詩是由可拉的後裔執筆的。第42及43篇都標明由可拉的後裔所寫,但其實它原本是一首分成三段的詩歌,各段由一句重複的話將其連接起來。(《詩篇》第42篇至第5篇,《詩篇》第42篇至第11篇;《詩篇》第43篇至第5篇)詩篇第49篇強調人無法為自己提供贖價,並指出惟有上帝才能救贖世人脫離「陰間的權柄」。(第15節)詩篇第51篇是大衛與赫人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犯了大罪之後所寫的,詩句流露出衷誠悔改的精神。(《撒母耳記下》第11章第1節-《撒母耳記下》第12章第24節)這卷詩的最後一首註明是「論及所羅門的詩」(《新世》),詩句祈求耶和華祝福所羅門,與他同在,使他國運亨昌。——詩篇第72篇。 第三卷 (《詩篇》第73篇-《詩篇》第89篇)其中至少有兩篇詩,詩篇第74及79篇,是在耶路撒冷於公元前607年遭受毀滅之後寫成的。詩中對該城的浩劫深表哀痛,並懇求耶和華『因他名的榮耀』幫助他的百姓。(《詩篇》第79篇至第9篇)詩篇第78篇憶述以色列的歷史,自摩西起一直記述到大衛如何「按心中的[忠誠]牧養他們」(第72節);此外,第80篇指出耶和華的確是「以色列的牧者」。(第1節)詩篇第82及83篇以強烈的語氣懇求耶和華判決除滅一切與他和他百姓為敵的人。經文絶非只求復仇雪恥,而是深盼百姓「尋求你——耶和華的名!……使他們知道惟獨你——名為耶和華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詩篇》第83篇至第16篇,《詩篇》第83篇至第18篇)卷末的第89篇則顯揚「耶和華的慈愛」,正如他與大衛所立的約以無與倫比的方式所顯示的一般。大衛的後裔必在耶和華面前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施行統治,直到永遠!(第1,34-37節。) 第四卷 (《詩篇》第90篇-《詩篇》第106篇)這卷詩像第三卷一樣包含17首詩。它以摩西的禱告開始,將上帝的永恆與人生的匆促短暫作一鮮明對照。詩篇第92篇頌揚耶和華的卓越品德,接著是一組偉大的詩篇,詩篇第93-100篇。這組詩一開始便歡呼説:「耶和華作王[了]!」因此「萬民」都要「向耶和華歌唱,稱頌他的名!……因耶和華為大,當受極大的讚美」。「耶和華在錫安為大」。詩篇第95篇及第96篇有選節在聖公會的公禱書裡合稱為皆來頌。詩篇第105及106篇齊聲讚美耶和華,因他為自己的百姓施行奇妙的作為。儘管他們屢次大發怨言,故態復萌,上帝仍然忠貞地緊守他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把應許之地賜給亞伯拉罕的後代。 詩篇第104篇稱頌耶和華,因他以尊榮威嚴為衣,並宣述他在地上的偉大作為和豐饒出産所顯明的智慧。經文接著強調詩篇全書的主題而首次發出這樣的歡呼:「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第35節)經文籲請所有純真的敬拜者要把耶和華的名所配得的讚美歸給他。這句話在希伯來文只用一個字詞去表達,就是哈路亞或「哈利路亞」,後者的寫法是今日普世的人所熟悉的。從這節經文起,這句話一共出現了24次,有不少詩篇更以這句話作開始和結束。 第五卷 (《詩篇》第107篇-《詩篇》第150篇)。第107篇描述耶和華如何施行拯救,並多次反覆使用這句音調優美的話:「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他。」(第8,15,21,31節)第113至118篇便是所謂的頌讚詩篇。據密西拿經所記,這些乃是猶太人在舉行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和獻殿節時詠唱的詩歌。 第117篇詩十分簡潔有力,是聖經中節數最短的一章。詩篇第119篇則是聖經中篇幅最長的一章,順序按22個希伯來字母分段,每段8節,共計176節。除了兩節(第90和122節)外,所有經節都在某方面指向耶和華的話語和律法,並在每段裏複述詩篇19:7-14所用的字詞(律法、法度、訓詞、命令、典章)。全章共用了以下8個字詞去表達上帝的話語:命令、典章、律法、訓詞、律例、法度、言語、話語,反覆提及逾170次。 詩篇第120-134篇這一組15篇詩稱為登高之歌。譯者對這個詞語有不同的譯法,原因是它的意思仍未完全為人了解。有些人認為這個名稱所指的是這組詩歌的內容意義崇高,雖然並無清晰的理由要抬舉這組詩過於其他詩篇。許多注釋家認為這個名稱出自詩歌的原本用途:供敬拜上帝的人「登上」耶路撒冷城守節時詠唱之用。當時前往首都的路程被人稱為登城,因為該城高踞在猶大諸山之上。大衛對上帝的百姓必須團結一致地敬拜上帝一事懷有特別深刻的體會。他十分高興聽到人這樣説:「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衆支派的確上那裏去,一同「稱讚耶和華的名」。為了這緣故,他懇切祈求耶路撒冷得享和平、安全、繁榮;他禱告説:「因耶和華——我們上帝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 詩篇第132篇談及大衛所起的誓,表示他不會歇息,直等到他為代表耶和華臨在的約櫃尋得適當的安息之所為止。約櫃被安放在錫安後,經文以優美的詩句描述耶和華的確已揀選了錫安作為「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裏,因為是我所願意的」。上帝承認這個地方是崇拜的中心,「因為在那裏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願……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們!」 詩篇第135篇稱頌耶和華為當受讚美的上帝,因他凡事都隨己意而行,從而跟虛無的偶像有天淵之別。造偶像的人必定會像它們一樣遭受毀滅。第136篇是供和唱之用的,故此每句都以此作為結束:「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這種和應體裁曾在許多場合被採用。詩篇第137篇透露當時猶太人雖然被放逐到巴比倫去,心底裏卻仍時刻惦念著錫安;這也證明他們雖然遠離家鄉,卻沒有忘記祖國的詩歌或詩篇。詩篇第145篇歌頌耶和華的美善和王權,並宣告他「保護一切愛他的人,卻要滅絶一切的惡人」。(第20節)然後來到詩篇令人振奮的高潮,詩篇第146-150篇再次強調全書的榮耀主題,每首詩的開始與結束均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這種讚美之聲在詩篇第150篇達到最高潮,在六節詩中曾13次籲請宇宙衆生齊聲讚美耶和華。 詩篇所含的預言 在基督徒角度中詩篇充滿了許多預言,表明「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會以耶和華的受膏君的身分施行統治。(《馬太福音》第1章第1節)後來基督徒會衆在公元33年的五旬節産生,聖靈開始啟發使徒們對預言的了解。在那一天,彼得在他的著名演講中一再引用詩篇的經文去發展演講的主題。這個主題與一個人有關:「拿撒勒人耶穌」。彼得的論據的較後部分差不多完全基於引自詩篇的經文,證明耶穌基督便是那更大的大衛,而且耶和華不會撇下耶穌的魂在海地斯裏,而是要使他從死裏復活過來。「大衛並沒有升到天上,」但是,正如他在詩篇110篇預言説,他的主卻會如此行。關於大衛的主,使徒彼得在演講達到高潮時有力地回答説:『就是你們所釘死的耶穌!』 彼得根據詩篇所作的演講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聖經記載,在那天大約有3,000人受浸加入基督徒會衆。這件事實是對以上的問題提出有力的答覆。(《使徒行傳》第2章第41節) 不久之後,在一個特別聚會中,衆門徒向耶和華提出懇求。他們引用詩篇2:1,2,並且説這些話已應驗了,因為世上的君王聯合起來攻擊上帝「所膏的聖僕耶穌」。記載也繼續説,他們「都被聖靈充滿」。 新約引用證明耶穌的地位 在希伯來書最先的兩章,有多節經文是引自詩篇的,論及耶穌是在天上作王的上帝兒子,比其他天使更優越。保羅根據《詩篇》第22篇至第22篇和其他經文表明,耶穌有一個由「弟兄」組成的會衆,是亞伯拉罕的種子的成員,是「同蒙天召的」。從希伯來書6:20開始直至第7章,使徒進一步談及耶穌還持有另一個職位,「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這是指上帝在詩篇110:4起誓所作的應許而言。保羅再三提及這個應許,藉此證明耶穌的祭司職分比亞倫的優越得多。使徒保羅解釋,藉著耶和華的誓言,耶穌得以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作祭司,並且「永遠為祭司」——他的祭司職分會為人類帶來永久的裨益。 希伯來書10:5-10說,耶穌深深體會到自己必須犧牲生命;這乃是上帝對他所定的旨意,而他亦決心要執行上帝的旨意。這是以大衛在詩篇40:6-8所説的話為根據的。這種對上帝效忠的精神的確堪作我們的榜樣,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極大的裨益。我們可以思念和效法這個榜樣而贏得上帝的嘉許。 耶穌所採取的途徑在他於苦刑柱上經歷可怕的考驗時達到高潮。詩篇曾以令人驚訝的細節預言到這件事,包括有人拿醋給耶穌喝,別人抽籤分他的外衣,他手腳所受的殘酷傷害,他受人嘲笑,以及耶穌呼喊説,「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麽離棄我?」時所表現的更大精神痛苦。約翰福音19:23-30指出,甚至在這個艱苦的時刻,耶穌也必然從詩篇得到安慰與指引;他深知經上所有的話都必須應驗。耶穌也知道詩篇曾談及他的復活與擢升。他在死亡的前夕帶領使徒們一同「唱詩」讚美耶和華時,他無疑將這些事緊記在心。(《馬太福音》第26章第30節) 詩篇表明「大衛的子孫」和王國的種子就是基督耶穌,他現今已在天上的錫安被擢升為君王和祭司。基督教希臘文聖經大量引用詩篇經文,表明這些經文已應驗在耶和華的受膏者身上。此外,詩篇也預言到耶穌的真正門徒所組成的會衆,但不是論及其中個別分子而是論及整個群體。這群來自萬國的人得蒙耶和華的喜悅,一同致力於讚美耶和華的聖名的工作。 強化信心 研讀詩篇可以加深基督徒對耶和華上帝的王權的體會。耶和華通過應許的種子和王國的後嗣行使他的王權,洗雪他的聖名而為自己帶來榮耀。留意其中的內容就能因『耶和華的威嚴和尊榮』而歡欣,正如大衛在詩篇第145篇所説一般:「[他們要]傳説你國的榮耀,談論你的大能,好叫世人知道你大能的作為,並你國度威嚴的榮耀。你的國是永遠的國!你執掌的權柄存到萬代!」正如詩篇所預言,上帝建立的基督王國由人廣為宣揚。詩篇所説的最後一句話十分適當:「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篇》第150篇至第6篇)
歐洲懷疑主義 簡介 歐洲懷疑主義分布在各種政治光譜當中。在歐洲議會中,有左翼歐洲懷疑主義黨團,也有右翼歐洲懷疑主義黨團。左翼例如歐洲聯合左派/北歐綠色左派黨團,右翼例如自由和直接民主歐洲黨團。 然而,自2010年代歐洲懷疑主義的興盛,與傾向民族主義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密不可分。在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疑歐派當選席次將近全體席次的三分之一。目前歐洲不少保守派、民族主義傾向的右翼民粹政黨都傾向該主義,但並非所有。 英國左翼專欄作家歐文·瓊斯(Owen Jones)認為,部分左翼支持脫離歐盟,此類主張並非全然新鮮事物;早在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主政的時期,英國左派的工黨就已經抱持著反對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立場。而歐洲經濟共同體也就是後來的歐洲聯盟。瓊斯還認為,在當時時空背景,英國國內政局由右派的保守黨主政,一時之間難以撼動柴契爾主義,工黨因此在1980年代後期轉為親歐,積極參與歐盟事務以對抗轉向疑歐的保守黨,期望透過歐盟機構來達成主張。瓊斯所描述的這個歷史背景,可能是英國左派的主流論述較親近歐盟的原因之一。部分左派更認為,加強與歐盟的關係可以削弱美國對英國「特殊關係」的影響力。 長期公開支持西方右派政黨的評論作家曹長青就認為,歐盟是左派烏托邦的產物。另一方面,左翼人士卻也認為歐盟本質是右翼。記者白曉紅寫道,英國部分左派,特別是極左派及有傳統工會背景的左派人士,認為歐盟的本質是右派新自由主義的,歐盟對勞工權益有害。 其中一個典型的歐洲懷疑主義見解是:歐盟缺乏民主,在布魯塞爾的官僚機構並不是由民眾直選出來的,即使是民眾直選出來的歐洲議會亦難以制衡歐盟官僚。英國記者保羅·梅森(Paul Mason)認為,部分左翼支持英國退出歐盟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歐盟不是一個民主國家,也不可能變成一個民主國家。梅森認為歐盟的立法權太弱,弱到無法有效控制歐盟公務體系。右翼的支持英國退出歐盟的理由更簡單,亦較左翼來得更直接了當,右翼批評歐盟的多元文化主義及移民政策,認為人口自由流動會助長非法入境及犯罪率。此外,近年歐洲移民危機,右翼政黨普遍反對歐盟無限量及強制接收難民,認為會對歐洲文化、身份認同及治安構成嚴重威脅,這也使更多民眾不滿歐盟的重要理由。 硬歐洲懷疑主義 根據Taggart和Szczerbiak的觀點,強硬的歐洲懷疑論(也稱為反歐盟主義),是「對歐盟和歐洲一體化的原則性反對意見,因此可以在締約方他們認為他們的國家應該退出會員制,或者對歐盟的政策無異於反對整個歐洲一體化項目,就像它目前所設想的那樣。」 在自由和直接民主歐洲在小組歐洲議會,由該代表英國獨立黨(UKIP),顯示硬歐洲懷疑主義。在西歐的歐盟成員國,硬性歐洲懷疑主義目前是許多反建制黨的特徵。 軟歐洲懷疑主義 軟歐洲懷疑主義是對歐盟形式的存在和成員資格的支持,但反對歐盟的具體政策; 或者用Taggart和Szczerbiak的話來說:「對歐洲一體化或歐盟成員資格沒有原則性反對意見,但對一個(或多個)政策領域的關切導致表達對歐盟的合格反對,或者存在「國家利益」目前與歐盟的軌跡不符。」 在歐洲保守和改革黨小組,由中間偏右的政黨如捷克為代表的公民民主黨與歐洲聯合左派/北歐綠色左派,這是歐洲議會中左翼政黨的聯盟,顯示出柔和的歐洲懷疑主義。 軟硬之分 有些人聲稱,假定的「硬」和「軟」歐洲懷疑論之間沒有明確界限。Kopecky和Mudde曾說過,如果分界線是一個政黨反對的政策數量和政策,那麼問題就出現了一個政黨必須反對多少以及一個政黨應該反對哪一個使他們「變硬」歐洲懷疑而不是「變軟」。 其他分類 一些學者認為,「硬」和「軟」之間術語的逐漸差異歐洲懷疑主義不足以容納政治議程上的巨大差異。因此,「硬歐洲懷疑論」也被稱為「歐洲恐懼症」,而不僅僅是「歐洲懷疑主義」。「硬」和「軟」歐洲懷疑主義的其他替代名稱分別包括「退縮主義」和「改良主義」歐洲懷疑主義。 初期 一項研究分析了第五屆歐洲議會和排名組的投票記錄,得出的結論是:「最重要的是親歐團體(PES,EPP-ED和ALDE),而在其次是更多的反歐盟團體(EUL / NGL,G / EFA,UEN和EDD)。」 2004年,來自英國,波蘭,丹麥和瑞典的 37位歐洲議會議員(MEPs)成立了一個名為「 獨立與民主 」 的新歐洲議會組織,來自民主和民主的舊歐洲(EDD)組織。 ID小組的主要目標是拒絕為歐洲制定憲法的擬議條約。該集團內的一些代表團,特別是來自UKIP的代表團,也主張將其國家完全撤出歐盟,而其他歐洲議會黨團只希望限制歐洲的進一步整合。 2009年 在2009年的選舉中,歐洲懷疑黨在某些領域的支持大大下降,波蘭,丹麥和瑞典的所有歐洲議會議員都因此失去了席位。在英國,歐洲懷疑論者UKIP在選舉中獲得第二名,領先於執政的工黨,而英國國民黨(BNP)贏得了有史以來的兩個歐洲議會議員。儘管新成員從希臘和荷蘭加入了ID小組,但尚不清楚該小組是否會在新議會中進行改革。 2014年 在2014年的選舉中,歐洲反對黨進行了大規模的反建制投票,佔據了四分之一的席位。 2019年 2019年的選舉看到中左翼和中右翼黨派遭受重大挫敗,包括失去其大多數議員。歐洲懷疑主義政黨在歐洲移民危機下明顯抬頭。而綠色主義,親歐盟自由派和一些歐洲懷疑右翼政黨獲得了顯著的收益,席次大幅增加。 歐洲統合風潮下的異例 談到歐洲統合,瑞士是個極度的異例。 瑞士由於其中立國思想,曾經長期拒絕加入聯合國,在1986年公民投票當中,75%的有效票反對取得聯合國會籍;雖然瑞士的日內瓦是國際聯盟總部所在地、也是聯合國第二大辦事處的所在地(僅次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大樓),但瑞士仍不改其志,直到2002年另一次公民投票過半通過後才加入。雖然加入了聯合國,瑞士卻從未加入歐盟。分別在1992年以及2001年,瑞士民眾以公民投票的方式,不但拒絕了加入歐洲經濟區,並且拒絕加入歐盟。反歐盟的瑞士人民黨自2000年代起更成為瑞士國會的第一大黨,瑞士至今反對歐盟的民意比例一直是壓倒多數,2015年正式收回加入歐盟的申請。 由於瑞士是聯邦國家,以邦或州的身份申請加入瑞士,在理論上是有潛在的可能性;因此瑞士周邊的其他國家地域型政黨(特別是在義大利北部地區如倫巴底大區及威尼托大區),甚至會以「加入瑞士」作為號召脫離歐盟的口號。 此外,挪威亦於1972年及1994年公投兩度否決加入歐盟。至今反對歐盟的民意比例一直是壓倒多數。冰島亦一直無加入歐盟的意願。而兩國同時也是北約成員國。 另外英國脫離歐盟後,會預留46席次給予後面加入的會員國。 奧地利 奧地利自由黨(FPO) ,成立於1956年,是一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是主要吸引了來自年輕人和工人的支持。 比利時 比利時的主要歐洲懷疑政黨是弗拉芒利益,活躍於比利時的荷蘭語區。 西班牙 多年來,西班牙的歐洲化進程發生了變化。1986年,西班牙加入了歐洲共同體。從那時候起,西班牙一直是最具「親歐盟」的歐洲主義國家之一。 在2019年西班牙大選中,聲音成為第一個贏得眾議院席位的右翼歐洲懷疑政黨,獲得24個席位。 英國 英國亦於2016年6月23日舉行的英國去留歐盟公投,以52%支持脫離歐盟。英國其後與歐盟展開脫歐談判,若完成談判,2019年10月31日,英國將會脫離歐盟。但若未完成談判,則會在無協議之下脫離歐盟。英國獨立黨為一個代表。另外其他政黨也存在歐洲懷疑主義。 冰島 冰島的三個主要的歐洲懷疑政黨是獨立黨、左翼運動和進步黨。 瑞士 以瑞士人民黨為代表,人民黨以反對歐盟及大量移民湧入為主要的政治主張。
松原仁 生平 1956年,松原仁出生在日本東京都板橋區,後來在東京都立豐島高等學校、早稻田大學商學部畢業。 1985年,松原仁參選了東京都議會議員選舉,但是落選。1989年,松原仁再次參加東京都議會議員選舉,當選,選後,加入了自由民主黨。 1993年,松原仁參選東京都議會議員選舉,並且加入新生黨。 2004年,在「次的內閣」中擔任防災擔當副大臣和科學技術擔當副大臣。 2010年,松原仁擔任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代理委員長。 2011年9月,松原仁擔任日本國土交通副大臣。 2012年1月,野田佳彥第一次改造內閣,松原仁擔任日本第86屆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 政治思想 2001年,松原仁對中國歷史教科書新版中「反日教育」表示抗議。 松原仁層參加反對靜岡空港國會議員聯署活動。 松原仁否認日軍曾經強制徵召被大日本帝國殖民統治地域的「慰安婦」,同時完全否認日軍在中華民國南京市進行過「南京大屠殺」。 每年8月15日,松原仁都會去參拜靖國神社,以安撫和召喚戰魂。 2010年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釣魚島相撞事件,松原仁批評時任首相菅直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軟弱和敗北,發表領土遭到入侵應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開戰的言論。
克里斯托弗·诺兰 早期生活 諾蘭七歲就用父親的超級8攝影機拍攝自己的玩具兵人,開始了最早的電影創作。孩提時代的他住在芝加哥時,還和日後成為導演、製片人的羅科·貝利克一起拍攝短片。 諾蘭畢業於黑利伯瑞學院,這是一所位於倫敦赫特福德郡的獨立學院,後進入倫敦大學學院(UCL)學習英國文學,在校期間拍了大量短片。1989年,短片《塔蘭塔拉舞》(Tarantella)曾在PBS創辦的的獨立電影、Video展--Image Union上放映過。另一部短片《偷竊罪》(Larceny)在1996年的劍橋影展上放映。《獅蟻》(Doodlebug)是他短片中較知名的一部,由傑里米·西奧博爾德(Jeremy Theobald)主演,他也是《追隨》(Following)的主演。1997年,諾蘭與愛瑪·湯瑪斯結婚。 弟弟強納森·諾蘭是位編劇,時常與克里斯多福合作。 電影主題 諾蘭的電影總是圍繞一個情感化或概念化的主題來展開。《記憶拼圖》是關於負罪感(倫納德因為未能拯救妻子,此後便想不起自己做過的事)和人格認同本能,反映了人對記憶的依賴性。《針鋒相對》是關於負罪感(多默失手殺死了朋友),反映了人對睡眠的依賴性。《蝙蝠俠:開戰時刻》是關於負罪感(布魯斯·韋恩堅信他應該對父母的死負責)和恐懼的本能。《頂尖對決》中,諾蘭著眼於負罪感(安傑爾激憤於發生在妻子身上的事)和困撓與執迷(兩個本是朋友的魔術師反目成仇)。 執迷是他經常反映的主題。《記憶拼圖》中,倫納德執迷於追尋強姦和殺死他妻子的歹徒,《蝙蝠俠:開戰時刻》中,蝙蝠俠執迷於扼制犯罪來為父母報仇,《頂尖對決》中,安傑爾執迷於致伯登於死地。而這些故事中,執迷不悟都令人物經受了精神或肉體上的危機。 他電影中常出現精神的極端狀態,這種狀態扭曲真實的感覺,並令人物喪失某些官能。《記憶拼圖》中,記憶失調使主角記不住剛發生的事。《針鋒相對》中,缺少睡眠令主角無法集中注意力,終日無精打彩。《蝙蝠俠:開戰時刻》中,緊張,和時常被喚起的恐懼,令主角感覺周遭的人和事遠比看上去危險。《頂尖對決》中,執迷不悟將兩個朋友引向敵對,並將他們推入漩渦。 另一種出現在他電影中的主角是平民英雄。患有失眠症的探長多默一心搜集證據好將那些法律的漏網之魚繩之於法,他的行為都是出於自己對正義的認知,並未得到當局許可。《蝙蝠俠:開戰時刻》中,億萬富翁布魯斯·韋恩以超級復仇英雄的姿態出現在街頭巷尾,獵捕那些警察沒能抓住的罪犯。《頂尖對決》中,魔術師安傑爾企圖破壞令他妻子慘死的對手的事業和生活。最終,主角是達到了目的,但同時也犧牲了自己的生活、道德準則、快樂。 他的非線性講述手法也是為人熟知的。在《跟蹤》、《記憶拼圖》、《頂尖對決》中都有突出表現,一幕幕呈現的場景引發了觀眾產生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的疑問。而《針鋒相對》、《蝙蝠俠:開戰時刻》雖然採取了較線性的講述方式,但依然有閃回式的情節。 跟蹤 1996年,諾蘭拍了首部故事片《跟蹤》。電影描述了一位作家逐漸成為一個跟蹤癖的故事。電影完全不按事件發生順序呈現,觀眾不得不隨主角一起拼接情節碎片以了解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諾蘭拍攝該片只用了6000美元。拍攝工作在一年當中的每個周末進行,和他一起工作的還有以前在倫敦大學學院電影社的朋友們。1998年,該片在舊金山影展上放映並受到關注,1999年,Zeitgeist公司在小範圍內發行了該片。 影片的成功使諾蘭獲得了Newmarket的青睞,並讓他拍攝《記憶拼圖》。 記憶拼圖 儘管還稱不上巨大成功,但2000年電影《記憶拼圖》票房仍屬上乘,並被稱為邪典之作,獲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編劇獎提名。 該片改編自其弟強納森·諾蘭的短篇小說《死亡象徵》(Memento Mori),鰥夫Leonard Shelby(由澳洲演員蓋·皮爾斯扮演),大腦受到妻子被強姦殘殺一事的影響,此後便記不住發生過的任何事情。該片區別於其他電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諾蘭的顛倒時間順序的呈現方式。在這種方式的強迫下,觀眾一看到發生的事就自然地讓自身與主角發生關聯。 這種令觀眾摸不著邊的手法也同樣出現在之前的《追隨》一片中,該片可以說是為《記憶拼圖》的製作方式探了路。不過,《追隨》中有三條時間線同時出現,分別是主角在三種不同外表下做的事,而在《記憶拼圖》中只有兩條時間線,一條向前發展的,一條倒回的,最終在當中相遇。而且這種變化很明顯地由黑白與彩色的交替呈現來區別。 針鋒相對 2002年,諾蘭拍攝了《針鋒相對 (電影)》,翻拍自1997年上映的挪威同名電影(雖然情節和主角的性格都有了調整)。兩位探員去阿拉斯加協助當地警察確定一名殺人犯,調查期間正值阿拉斯加的極晝期,影片主角(艾爾·帕西諾扮演)在這種整天都有陽光的天氣中失眠了。終日無眠的狀況令他不能正確判斷,觀眾也在諾蘭典型的「混淆是非」中迷失了。該片還匯集了羅賓·威廉斯,希拉蕊·史璜。該片被評論界讚譽為少有的翻拍自歐洲電影的美國片中的成功之作,並取得了穩定的票房。 蝙蝠俠:開戰時刻 諾蘭曾說他曾在導演履歷中寫過,童年時就夢想拍攝一部一鳴驚人的電影,在2003年他得到了這個機會。 1997年,擁有《蝙蝠俠》電影特許權的華納兄弟公司推出了由喬·舒馬赫執導的《蝙蝠俠4:急凍人》。該片成了這蝙蝠俠系列電影中最受詬病,票房亦最慘澹的一部,鑑於這種狀況,華納兄弟公司決定擱淺續集拍攝以防失掉特許權。 六年後,諾蘭聯合《刀鋒戰士3》的編劇大衛·S·高耶,帶著一個嚴肅的原創故事打算續拍蝙蝠俠電影。華納兄弟公司決定冒險起用這兩個與之前蝙蝠俠系列電影毫不相干的人來拍攝此片。克里斯汀·貝爾被選中擔綱該片主角,他在獲得這一角色前就已經是影迷心中扮演蝙蝠俠的不二人選了,這都緣於他在《美國殺人魔》和《重裝任務》中的出色表現。2005年6月15日《蝙蝠俠:開戰時刻》正式發行,獲得票房大勝,併入選當年夏季賣座影片前三甲,好評如潮,人氣旺盛,很多人將其與1989年版蝙蝠俠相提並論。《蝙蝠俠:開戰時刻》依然有著黑暗主題,但更富於智慧的故事和對人物個性的成功塑造都是其他幾部賣座片所不具備的。 《蝙蝠俠:開戰時刻》在第32屆土星獎(Saturn Awards)上大獲全勝,這一勝利被影迷視為對他們的最好回報。影片獲最佳科幻電影獎,克里斯汀·貝爾獲最佳男演員獎,諾蘭和高耶獲最佳編劇獎。 頂尖對決 19世紀末,人們對科學文明還不是認識得太過清楚,於是,安吉爾(休•傑克曼飾)和伯登(克里斯汀·貝爾飾)的魔術,成為了倫敦城內的神奇人物。安吉爾出身貴族,魔術手段華麗豐富,是富人圈子裡的表演常客。而伯登即使出身平平,爭強好勝的心智和充滿創造力的魔術技巧,卻也令他有了名氣。兩人自小本是要好的夥伴,然而,現在魔術界二人各有領地,並且都有野心想成為音樂大廳裡的頂級魔術師,一番明爭暗鬥如箭在弦上。 伯登掌握了精彩的分身術,叫座又叫好而安吉爾見情勢不妙,搬來科學家助陣。 保證讓觀眾目瞪口呆二人出招接招,一來一往,爭鬥在劇烈升級,友誼和道德都被拋諸腦後,一場血案在悄悄醞釀。 2006年10月20日發行的《頂尖對決》改編自克里斯多福·普雷斯特(Christopher Priest)的同名小說,是關於19世紀兩個互為對手的魔術師的故事。該片重聚了在《蝙蝠俠:開戰時刻》中演出的影星克里斯汀·貝爾和米高·肯恩,以及休·傑克曼,斯佳麗·詹森,英國著名搖滾歌手大衛·鮑伊亦有在片中現身演出。該片獲得了評論界的好評,全球票房超過1億9百萬美元,諾蘭的弟弟喬納森也參與了此片的編劇。 全面啟動 道姆·柯布(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與同事阿瑟(約瑟夫·戈登 - 萊維特飾)和納什(盧卡斯·哈斯飾)在一次針對日本能源大亨齊藤(渡邊謙飾)的盜夢行動中失敗,反被齊藤利用。齊藤威逼利誘因遭通緝而流亡海外的柯布幫他拆分他競爭對手的公司,採取極端措施在其唯一繼承人勞勃·費希爾(席尼·墨菲飾)的深層潛意識中種下放棄家族公司,自立門戶的想法。為了重返美國,柯布偷偷求助於岳父邁爾斯(邁克爾·凱恩飾),吸力了年輕的夢境設計師艾里·阿德妮(艾倫·佩吉飾),夢境演員艾姆斯(湯姆·哈迪飾)和藥劑師約瑟夫(迪利普·勞迪萊普飾)加入行動。在一層層遞進的夢境中,柯布不僅要對付費希爾潛意識的本能反抗,還必須直面已逝妻子梅爾(瑪麗昂·歌迪亞飾)的處處破壞,實際情況遠比預想危險得多...... 2010年的《全面啟動》,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渡邊謙、席尼·墨菲等人主演。主要演員中有不少人均曾演出過諾蘭的作品(如《蝙蝠俠:開戰時刻》)。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為2008年電影《黑暗騎士》的續集,《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於2012年7月20日上映。全球獲得了10億美元左右的票房佳績。 星際效應 近未來的地球黃沙遍野,小麥,秋葵等基礎農作物相繼因枯萎病滅絕,人類不再像從前那樣仰望星空,放縱想像力和靈感的迸發,而是每日在沙塵暴的肆虐下倒數著所剩不多的光景。在家務農的前NASA太空人庫珀(馬修·麥康納飾)接連在女兒墨菲(麥肯吉·弗依飾)的書房發現奇怪的重力場現象,隨即得知在某個未知區域內前NASA成員仍秘密進行一個拯救人類的計劃。多年以前土星附近出現神秘蟲洞,NASA藉機將數名宇航員派遣到遙遠的星系尋找適合居住的星球。在布蘭德教授(邁克爾·凱恩飾)的勸說下,庫珀忍痛告別了女兒,和其他三名專家教授女兒艾米莉亞·布蘭德(安·海瑟薇飾),羅米利(大衛·吉雅西飾),多伊爾(韋斯·本特利飾)搭乘宇宙飛船前往目前已知的最有希望的三顆星球考察。 他們穿越遙遠的星系銀河,感受了一小時七年光陰的滄海桑田,窺見了未知星球和黑洞的壯偉與神秘。 2014年的《星際效應》講述一隊探險者根據當代重力及天體權威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理論,突破科學極限、穿越「蟲洞」來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的冒險故事。 克里斯多福·諾蘭與弟弟強納森·諾蘭共同編劇,馬修·麥康納、安·海瑟薇、麥特·戴蒙和潔西卡·崔絲坦主演,於2014年11月7日上映。 敦克爾克大行動 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克爾克大撤退」。二戰初期,40萬的英法盟軍被德軍圍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之上,面對德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才有可能活著回家。 2015年12月28日,宣布諾蘭將執導二戰背景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敘述關於敦克爾克戰役的故事,主要根據他自己所編的原創劇本拍攝。由菲昂·懷海德、肯尼斯·布萊納、湯姆·哈迪、馬克·勞倫斯、哈利·斯泰爾、阿紐林·巴納德、傑克·洛登和席尼·墨菲主演。電影於2016年5月23日開拍,並定於2017年7月21日在美國上映。 槍擊事件之後 2012年奧羅拉槍擊事件發生後,克里斯多福·諾蘭代表全劇組人員撰寫了緬懷聲明,表示「電影院是我的家,在那個清白美好的地方施以如此不可容忍的野蠻暴力,對我來說是毀滅性的。沒有人能夠表達我們對這場可怕罪行里無辜受害者的感受,但我們的思想與他們及他們的家人同在。」,並顯示在電影官方網站的主頁上。
佐賀藩 佐賀藩(日語:佐賀藩/さがはん Saga han /)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又稱為肥前藩。位於肥前國(今佐賀縣及長崎縣一部份)。藩廳是佐賀城。藩主是鍋島氏。支藩包括蓮池藩、小城藩及鹿島藩。 藩政 佐賀藩雖然表面上是35萬石大名,但是當中有部份領地石高為支藩(下文詳述)和庶流家所有,而龍造寺四家(多久、武雄、諫早、須古)也擁有其自治領,實際收入大概是6萬石左右。第十代藩主直正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改革,最初遭到其父齊直的強烈干涉。直到1842年齊直死後,才著手執行改革,將勞役的人數大幅減少,發展陶器、茶、石炭等產業,又積極進行現代化事業,成為了日本最現代化領地之一,此舉大大增加了藩的收入。 支藩 佐賀藩總共有三個支藩分別是蓮池藩、小城藩及鹿島藩,合稱御三家。 蓮池藩 立藩時期有多個說法。初代藩主是勝茂的五男直澄。藩廳最初於佐賀城三丸,後來改於蓮池設置陣屋。石高5萬2千石。與小城藩一樣需要參勤交代,儘管於1730年申請免除,卻被佐賀藩駁回。1871年廢藩置縣時成為蓮池縣,後續輾轉歸屬於伊萬里縣、佐賀縣、三瀦縣、長崎縣,最後成為佐賀縣的一部分。 小城藩 立藩時期有多個說法。初代藩主是勝茂長男元茂。領地位於佐嘉郡、小城郡、松浦郡內,石高7萬3千石。藩廳位於小城(今小城市)。第三代藩主元武獲幕府重用,參加幕政。1871年廢藩置縣時成為小城縣,後續輾轉歸屬於伊萬里縣、佐賀縣、三瀦縣、長崎縣,最後成為佐賀縣的一部分。 鹿島藩 1610年勝茂之弟忠茂在藩內被給予二萬石,再加上下總國香取郡5千石,合共2萬5千石,並設置鹿島城成為藩廳。1642年,第二代藩主正茂因拒絕立勝茂九男直朝為養子。而被撤換。而正茂日後成為下總國香取5千石的旗本,而鹿島藩規模縮減至2萬石。1871年廢藩置縣時成為鹿島縣,後續輾轉歸屬於伊萬里縣、佐賀縣、三瀦縣、長崎縣,最後成為佐賀縣的一部分。
科恩訴加利福尼亞州案 案件背景 1968年4月26日,19歲的保羅·羅伯特·科恩(Paul Robert Cohen)因在洛杉磯法院大樓第二十市政法庭外的走廊身穿寫有「去他媽的徵兵」字樣的夾克而遭逮捕。他被判違犯加州刑法典第415條的「以冒犯性的舉動惡意並故意地擾亂鄰居或任何人的治安或安寧」,並入獄30天。 加利福尼亞州上訴法院維持了該項定罪,認為「冒犯性的舉動」指的是「有促使別人使用暴力或是有擾亂治安之趨勢的行為」。在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拒絕複審後,美國最高法院准予移審令。該案由梅爾維爾·尼莫代表保羅·羅伯特·科恩進行辯論,而邁克爾·T·紹爾則代表加州。 法院判決 法院以5比4的票數,經由大法官約翰·馬歇爾·哈倫二世作成判決,推翻了上訴法院的裁決。首先,大法官哈倫以強調該案有關「言論」而非「行為」作為開頭,爭點如同「美國訴奧布萊恩案(United States v. O'Brien)」。哈倫接著說加州任何企圖刪減科恩的言論內容的作為,都將會是違憲的,除非在少數情況下,例如加州有對科恩的言論的時間、地點或方法,而與言論內容無關的規範則例外。 第二,哈倫也對第415條含糊不清,並沒有讓公民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非法的條款表達法院的關注。事實上,單單「侵犯性的舉動」幾字未能「說是充分地告知一般人之間的區別」 第三,單純使用一個不良的四字母單字,並未將該言論變成歷來需要受到政府較大規範之類型的言論,如同羅斯訴美國案。同樣地,哈倫與法院拒絕將該爭議言論歸類為根據查普林斯基訴新罕布夏州案的「挑起爭端的言詞」,因為「實際或可能在場的人不可能會將上訴人夾克上的這些言詞合理視為一種直接的個人侮辱」。最後,法院不願意輕信政府可以因為保護市民大眾而壓制爭議類型的言論。 在已經摒棄了本案的一些爭點之後,哈倫表明爭議是「加州是否可以因為『冒犯性的舉動』從公共論述中摘去一個下流的修飾語,無論根據原則與否……這種使用本質上可能會造成激烈反應,或用更一般的說法,州作為一個公共道德的守護者,是否可以從公共詞彙中適當消除這種冒犯性言詞」。 答案是不行。由於第一個原則,法院指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該言論可能會煽動暴力。由於第二個原則,法院指出,雖然只差一點,但理由並不充分。 具體而言,哈倫引用布蘭戴斯大法官在「惠特尼訴加利福尼亞州案」中的意見書,強調第一修正案保護美國開國元勛設想的思想市場的不可侵犯權。在本案允許加州壓制爭議言論將會破壞該思想的市場。 大法官哈倫寫道「對許多人來說,這種自由的直接後果可能看似是經常性的口頭騷動、喧鬧,或甚至是冒犯性的發言」。「然而這些,在既定的範圍內,在公開辯論過程中,都是使我們能夠實現更廣泛的恆久價值觀真實必要的副作用。空氣中有時可能似乎充滿了口頭噪音,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並非是軟弱的跡象,而是力量的象徵」 。 哈倫接著說「其行為如果沒有更具體且令人信服的理由,基於第一與第十四修正案,州不得將單單四個字母的髒話的公開展示,視為刑事罪刑」。在哈倫大法官的意見書中,他寫下著名的「汝之砒霜,彼之蜜糖(one man's vulgarity is another's lyric,直譯為一個人的粗話是另一個人的詩)」。 因此,哈倫的論點可以構建成三大要點:第一,州(加利福尼亞州)不能為了一個「文明的」社會而審查其公民。第二,劃清無害的高漲情緒與粗話的界線是困難的。第三,對政治有熱情而帶來盛怒粗話的人只是思想自由交流的一個副作用——無論他們有多麼激情。 布萊克蒙的不同意見書 大法官哈利·布萊克蒙撰寫了不同意見書,由伯格與布萊克聯名,指出科恩在法院大樓的穿著不是言論而是「行為」(荒謬和幼稚滑稽的動作),而因此不受第一修正案所保護。 布萊克蒙的不同意見書的第二段提到,在加州上訴法院判決「科恩訴加利福尼亞州案」和加州最高法院拒絕複審該案之後,加州最高法院在「布希曼案(In re Bushman, 1 Cal.3d 767, 83 Cal.Rptr. 375 (Cal, 1970))」中有對第415條作出解釋。布萊克蒙寫道「鑑於該州之最高法庭隨後在『布希曼案』中作出之判決,本案應發回加州上訴法院覆議重審」。
蒸汽男孩 背景 《蒸氣男孩》創作歷時長達9年,由東寶公司出品,製作費高達24億日圓,是日本史上歷時最久、製作費最高的動畫片之一。總共繪製出18萬張的繪圖,更包含400個3D段落。 早在1994年,大友克洋的短篇作品《MEMORIES》完成前,《蒸氣男孩》便已有初步的雛型,但由於CG製作的更成本,一直到2000年得到資金挹注,才正式開工製作。 獲選為2004年第八回日本文部省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推薦的作品,並被選為該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閉幕電影。 劇情摘要 故事發生在19世紀1863年-1866年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曼徹斯特和倫敦。 電影版 在第一屆倫敦世界博覽會舉辦前夕,住在工業城曼徹斯特的天才科學少年「雷」無意中得到了一種叫「蒸氣球」的神秘發明,一個邪惡組織妄圖奪走「蒸氣球」,在此過程中「雷」與富家女「史嘉麗」在世博會的會場,展開了一場圍繞科技力量的冒險。 漫畫版 電影前傳故事,在闡述主人公「雷」對科學的價值觀,他相信科學的發展,將會引導人類的文明往一個好的方向前進。在故事中,他和兒時的朋友艾瑪,與保羅·麥格雷戈以及一位報紙記者,一起參加各種冒險活動,如蒸汽汽車比賽等。 主要角色 詹姆斯·雷·史提姆(James Ray Steam、ジェームス・レイ・スチム,聲:鈴木杏) 一位熱愛發明與科技的十三歲男孩,理想主義者。為身為發明家家族一員感到驕傲,並為了家族受到侮辱而感到憤怒,從爭奪「蒸氣球」而引發的一連串事件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對待科學的態度,並為了自己的價值觀而加入爭奪。 史嘉麗·歐哈拉·聖瓊斯(Scarlett O'Hara-St. Jones、スカーレット・オハラ・セントジョーンズ,聲:小西真奈美) 歐哈拉基金會主席的孫女,14歲,由於在富裕的環境長大,對於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與男主角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任性的認為「我希望這樣」,便一定要完成自己的願望,個性直率而略驕縱。 詹姆斯·洛伊德·史提姆(James Lloyd Steam、ジェームス・ロイド・スチム,聲:中村嘉葎雄) 雷的祖父,65歲,參與了蒸汽要塞的設計,並使用在冰島發現的特殊液體作為動力源開發出蒸汽球。與兒子愛德華對於科學的觀點存在分歧,試圖阻止歐哈拉基金會的陰謀。 詹姆斯·愛德華(愛迪)·史提姆(James Edward(Eddy)Steam、ジェームス(エディ)・エドワード・スチム,聲:津嘉山正種) 雷的父親,45歲,參與了蒸汽要塞的設計,在蒸汽球的開發中,右臂和右眼附近曾受重傷,於電影中再次出場時,一部分的器官已機械化。透過歐哈拉基金會研發具有強大威力的蒸氣科學應用。 羅伯特·史蒂芬生(Robert Stephenson、ロバート・スチーブンスン,聲:兒玉清) 喬治史蒂文森的兒子,發明家,被稱為「鐵路之父」。電影中,他擁有英國政府的支持,負責武器開發。與詹姆斯·愛德華一直進行較勁。 大衛(David、デイビッド,聲:澤村一樹) 25歲。羅伯特·史蒂芬生的助理,認同愛德華的劃時代發明,並意識到羅伯特正在走失勢,想利用雷和蒸汽球。 阿齊博爾德·賽門(Archibald Simon、アーチボルド・サイモン,聲:齋藤曉) 基金會主席,46歲,嘗試通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各國的軍事顧問出售武器。 阿爾弗雷德·史密斯(Alfred Smith、アルフレッド・スミス,聲:寺島進) 傑森(Jason、ジェイソン,聲:稻田徹) 雷的母親(Ray's Mother、レイの母親,聲:相澤惠子) 艾瑪(Emma、エマ,聲:小林沙苗) 湯瑪斯(Thomas、トーマス,聲:日比愛子) 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ヴィクトリア女王,聲:森ひろ子) 英國海軍元帥(聲:阪脩) 製作名單 原創,編劇,導演 - 大友克洋 編劇 - 村井貞之 總繪圖總監 - 外丸達也 機甲效果繪圖總監 - 橋本敬史 繪畫總監 - 入江篤、松田勝己、栗田務、清水保行、江口壽志 藝術總監 - 木村真二 CGI總監 - 安藤裕章 導演 - 高木真司 技術總監 -松見真一 數位複合材料 - 佐藤光洋 剪輯- 瀬山武司 音樂 - 史蒂夫. 賈布隆斯基(Steve Jablonsky) 音效製作 - 百瀬慶一 執行製片人 - 渡辺繁 製片人 - 小森伸二、富岡秀行 動畫製作 - 日昇動畫 製作 - STEAMBOY製作委員會 發行 - 東寶公司 票房 《蒸氣男孩》在爛番茄平台得到59%的新鮮度與68%的正面評價,並在IMDB拿到6.9/10的分數,並在Google user中拿到9.1/10的分數,整體正面評價居多,正面評價主要在討論大友克洋對於分鏡、畫面、配樂上的緊湊與視覺感,負面評價則集中在討論劇本過於老套,背景設定不夠具有真實感等。電影於全球僅拿下1.89億美元的票房,低於原先製作方的期待。
董世良 董世良,1921年—1960年,中華民國國軍空軍王牌飛行員,曾經參加二戰和越戰,是中華民國空軍首位在越戰中殉職的人員。 生平 民國十年(即1921年)生於美國紐約,籍貫浙江鄞縣,是「兩蔣重臣」董顯光的獨子,是董在美國留學研修時於美國出生。1913年,隨董返國,在上海長大。因自小頑皮好動,又因中國國內戰亂,董顯光執意讓此子接受軍事訓練,董世良遂入中華民國中央空軍軍官學校,當時在浙江省杭州郊區筧橋,故又稱「中央筧橋航校」,於第15期畢業,與馬豫(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馬臨的二兄)是同學。畢業後轉入CAT,即民航空運公司服務多年。二戰時任運輸機駕駛員。並赴美國受訓,接受美國空軍駕駛、驅逐、轟炸等系統訓練。1943年,在美國與馬豫同選為空軍代表受訪美的「空軍之母」蔣宋美齡的接見,並受美國好萊塢明星留影簽名紀念,成為一時轟動新聞。學成回國後任空軍戰鬥機、轟炸機飛行員,並任美軍援華英語翻譯,並向美國隨行記者如J.B. McLemore介紹亞洲戰況。1949年,隨父移居台灣。1959年參加越戰。1960年任美國軍事訓練代表團運輸機副駕,同年11月1日執行任務時被越共防空飛彈擊落,美籍正駕重傷,是中華民國空軍越戰殉職第一人。
詹姆斯·約西爾 詹姆斯·亨利·約西爾爵士(1857年7月15日-1925年2月2日)是英國自由黨政治家和工會人士。1895年至1918年約西爾擔任諾丁漢西部國會議員。約西爾曾於1892年至1924年間擔任全國教師聯合會秘書長。1909年被封為爵士。 背景 約西爾出生於雷迪奇,是亨利·霍頓·約西爾(Henry Houghton Yoxall)和伊麗莎白·小伍德(Elizabeth Smallwood)的長子。約西爾在雷迪奇衛斯理學院和牛津威斯敏斯特學院接受教育。 1886年,他與伊麗莎白·科勒斯結婚。這對夫婦有一個兒子,哈里·約西爾和兩個女兒。 職業生涯 約西爾於1878年成為一名認證老師,1891年任全國教師聯合會主席,後來於1892年接任秘書長。約西爾於1994至95年度擔任中學教育皇家專員。1909年至1924年擔任《校長》編輯,1916至1918年擔任現代語言教學委員會成員。1899年獲得劍橋大學名譽文學碩士學位,並於1907年獲得牛津大學名譽文學碩士學位。其亦獲法國任命為學術官員(Officier d’Académie)。 政治生涯 約西爾是1892年英國大選諾丁漢郡巴西特勞選區的自由黨候選人。1895年英國大選時,他代表自由黨在諾丁漢西選區參選,並獲得了席位。他後來亦參加了四次大選。1918年,約西爾在大選前退休了。約西爾被封為太平紳士。
李龍禹 生平 李龍禹1944年生於天津,1964年投入電影工作。他以攝影起家,1974年後轉任燈光指導,從事電影工作四十五年,晚年任職於阿榮片廠,作品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不散》、《天邊一朵雲》、《海角七號》、《不能說的秘密》、《臉》、《聽說》、《不能沒有你》、《如夢》等,電影圈人士尊稱他為「李師傅」。2005年,他以《孤戀花》提名第40屆金鐘獎燈光獎。2009年,金馬獎將他選為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肯定他對電影的貢獻。2012年,他以電視電影《結婚不結婚》再度入圍第47屆金鐘獎燈光獎。 葉天倫導演的電影《雞排英雄》是他最後參與的劇情長片,蔡明亮2012年為台北教育大學美術館開幕所拍的短片《化生》則是他最後的作品。 2014年初,他因大腸癌轉移住院,請親友代筆寫信貼在病床旁:「謝謝每一個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真的很熱愛這份工作,但我曾經不敢和別人提起我是一名燈光師,因為很少人能體會這工作的專業和價值,只有我自己能了解……雖然看似都只是個小配角,但卻缺一不可,所以我相當感謝願意和我努力配合的你們。」他也在信中提及他的家人:「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我知道他們是愛我的,讓我在工作可以無後顧之憂。」2014年4月3日,他與世長辭,享年七十歲,妻子與二女一子都隨侍在側。
常遇春 早年征戰 常遇春英勇善戰、善射、統軍有方,至正十二年(1352年)加入劉聚麾下,後察覺到劉聚不能成事。至正十五年四月,常遇春歸附朱元璋。常遇春未到時,在田間睡覺,夢見有神祇身披盔甲手持盾牌說:「快起來,主君到了。」常遇春驚醒,正好碰見朱元璋,於是加入麾下。不久後,常遇春自請擔任前鋒。朱元璋說道:「你只不過是因為飢餓來尋找食物,我怎麼能將你留下呢?」常遇春仍堅決請求。朱元璋便說道:「等到渡江之後,你再來為我效力也不遲呀?」 同年六月,常遇春隨朱元璋渡江南下,參加采石(今馬鞍山市之南)戰役,進逼牛渚磯,元兵列陣磯上,朱元璋軍船離岸三丈多,沒人能登上岸。常遇春飛舟而至,朱元璋命他向前衝擊,常遇春領命,揮戈直衝向前。元兵抓住他的戈,常遇春乘勢一躍,跳上石磯,大聲喊叫沖入敵陣,元軍望風而逃。諸將乘勝上岸攻擊,於是攻克採石,攻取太平。常遇春被授以總管府先鋒,晉升為總管都督。當時,朱元璋將士的妻子兒女及輜重都在和州,元中丞蠻子海牙再次以水師襲據採石,使朱元璋軍回和州的道路中途被阻。朱元璋親自率軍進攻,派常遇春到處布兵迷惑元軍,分散元軍的兵力。兩軍會合後,常遇春操縱輕舟,將蠻子海牙的船隊一分為二,然後從左右兩側猛攻,將其大敗,盡獲其船,江路重新暢通無阻。隨即受命駐守溧陽。至正十六年二月,跟隨朱元璋進攻集慶,功勞最大。 討陳友諒 攻占集慶後,常遇春隨徐達攻取鎮江,進取常州。張士誠軍將徐達圍困在牛塘,常遇春前去援救,擒獲敵將,晉升為統軍大元帥。次年,攻克常州,升為中翼大元帥。又隨徐達進攻寧國,被飛箭射中,他裹住傷口之後堅持戰鬥,攻克寧國。另外攻取馬駝沙,以水師攻取池州,晉升為行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又隨徐達攻取婺州,轉任同僉樞密院事,駐守婺州。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常遇春率部進攻衢州,首先派奇兵突入圍繞南門外的小城,毀掉敵軍武器,然後發動猛攻,將城攻破,俘獲士兵一萬人,晉升為僉樞密院事。不久,常遇春率軍進攻杭州,戰鬥失利,應召返回應天。同年十一月,跟隨徐達攻取趙普勝的水寨,隨守池州,大破陳友諒兵於九華山下,斬首萬人,生擒三千人。常遇春說:「這是一支勁旅,不殺會成為後患。」徐達認為不可,於是上報朱元璋。而常遇春先前在夜晚坑殺俘虜過半,朱元璋不高興,於是將其餘俘虜全部釋放。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進逼龍灣,常遇春以五路軍設下埋伏,大破陳友諒軍,收復太平,功勞最大。朱元璋率軍追擊陳友諒至江州,命常遇春留守,他執法嚴格,城中軍民井然守序,不敢有所冒犯,又晉升為行省參知政事。並隨攻安慶,陳友諒軍出江四處攔截,常遇春率軍出擊,陳友諒軍慌忙調頭逃跑,乘勝攻取江州,然後還守龍灣,兵援長興,俘殺張士誠軍五千餘人,張士誠軍將領李伯升突圍逃走。此後,常遇春軍受命加固安慶城。在此之前,朱元璋所任用的將帥中功勞最大的,有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常遇春三人。而邵榮此時與參政趙繼祖圖謀設伏兵發動兵變。事情敗露之後,朱元璋想赦免邵榮的死罪,常遇春秉直說道:「為人之臣有了謀反的罪名,還有什麼可以原諒的呢?我決不與其共生。」朱元璋於是賜邵榮喝酒,流著眼淚將其處死,因為這件事,朱元璋更加倚重常遇春。 池州守將羅友賢占據神山寨,私通張士誠,常遇春將其打敗並斬首。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又跟隨朱元璋援救安豐,等到常遇春率軍到達時,呂珍已經攻陷安豐,殺死劉福通,聽說大軍到來,便率強兵扼守,朱元璋左右軍都進攻失敗,常遇春橫擊敵陣,三戰三捷,俘獲士兵、馬匹無數。然後跟隨徐達圍攻廬州。城將攻破時,陳友諒圍攻洪都,常遇春應召返回,與陳友諒軍在彭蠡的康郎山遭遇。陳友諒軍船大,又處於上流,前鋒非常強大。常遇春協同諸將投入作戰,呼聲震天動地,無不以一當百。陳友諒部下張定邊直衝朱元璋的指揮船,船已擱淺,朱元璋處境非常危險。常遇春射中張定邊,朱元璋的船才得以脫險,而常遇春的船卻又擱淺。這時,有一隻壞船順流而下,碰撞常遇春的船隻,這才得以離開淺灘。轉戰三日,放火燒毀陳友諒軍船隻,湖水因此變成紅色,陳友諒不敢再戰。諸將認為陳友諒軍兵力仍然較強,想放他們離開,唯獨常遇春不說話。等到船出湖口時,諸將正要放船東下,朱元璋卻命令扼住上游。常遇春便溯江而上,諸將跟隨其後。陳友諒走投無路,率百船突圍。諸將半路攔截陳軍,陳友諒軍於是分崩瓦解,陳友諒戰死,史稱「鄱陽湖之戰」。還師之後,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賞賜給他很多黃金、布帛、田地。攻武昌時,朱元璋返回應天,命常遇春留下督軍圍困武昌。 討張士誠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即吳王位,晉升常遇春為平章政事。朱元璋又派兵進攻武昌,陳漢丞相張必先自岳陽來援,常遇春乘其還未會合,迅速進攻,將張必先擒獲。城中士氣盡失,陳理投降,常遇春盡取荊、湖之地。然後隨徐達攻取廬州,另外率軍平定臨江的沙坑、麻嶺、牛陂等寨,擒獲知州鄧克明,攻下吉安。圍攻贛州,熊天瑞固守不下。朱元璋派使者告誡常遇春:「攻克此城時,不要多殺人。如果獲得了地盤卻沒有人民,那又有什麼好處呢?」於是常遇春疏通壕溝,設立柵欄,圍攻贛州,屯兵六個月,熊天瑞兵力耗盡,於是投降,常遇春沒有殺他。朱元璋大為高興,賜信褒獎勉勵。常遇春於是憑軍威招降了南雄、韶州,回軍時又平定安陸、襄陽。又隨徐達攻克泰州,打敗張士誠的援兵,督促水軍在海安壩建造圍牆阻攔敵軍。 同年秋天,常遇春任副將軍,率軍伐吳。在太湖、毗山、三里橋打敗張士誠軍,進逼湖州。張士誠派兵來援,駐紮舊館,出現在常遇春大軍之後。常遇春率奇兵由大全港紮營東阡,更處於張士誠援兵之後。張士誠軍派出精兵出擊,常遇春率軍奮力攻擊,將敵兵打敗。在平望襲擊其右丞徐義,將其赤龍船全部燒毀,又敗之於烏鎮,向北追擊至升山,攻破其水陸寨,將舊館援兵全部俘獲,湖州遂被攻下。進而圍攻平江,駐軍虎丘。張士誠偷偷率軍靠近常遇春,常遇春與其戰於北濠,將其打敗,幾乎俘獲張士誠。至正二十六年八月,經過十個月的攻堅戰,突破平江城,俘虜張士誠及其部下25萬人,為之前獨身大戰萬人而死的丁德興報仇,晉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 家庭 父常六六,母高氏。妻子藍氏,定遠人,封開平王夫人,妻弟藍玉。 常遇春三子,分別為常茂、常昇、常森。女三人,長女為懿文太子朱標的正妃。。
克里斯蒂安·达纳拉赫 職業生涯 達納拉赫於2003年在羅馬尼亞足球丙級聯賽球隊歐特佩尼開始職業足球生涯,2004年隨隊升級到羅馬尼亞足球乙級聯賽。2006年轉會加盟羅馬尼亞足球甲級聯賽球隊UTA亞拉德,之後又在烏爾濟切尼效力兩個半賽季,並在烏爾濟切尼的第二個賽季跟隨球隊獲得聯賽冠軍。2010年,他又短暫效力於沙烏地阿拉伯球隊阿爾伊蒂法克和以色列球隊沙克尼。 2011賽季前,達納拉赫前往在土耳其集訓的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球隊江蘇舜天試訓,並受到認可。2011年3月21日,江蘇舜天宣布和達納拉赫正式簽約。他在4月3日的2011賽季中超聯賽第一輪首次代表球隊出場,但江蘇舜天主場0比2不敵北京國安。之後每輪聯賽他都得到出場機會,但沒有取得進球,一度被球迷和媒體當做水貨。5月份,德拉甘·奧庫卡代替揚·科奇安成為球隊的新任主教練,達納拉赫的狀態開始回升。5月29日,達納拉赫在江蘇舜天主場1比0擊敗陝西滻灞的比賽中打進致勝球,這也是他為江蘇舜天打進的首個進球。2011年賽季中期,塞爾維亞外援亞歷山大·耶夫蒂奇加盟江蘇舜天隊與其搭檔鋒線組合,達納拉赫的進球迅速增加,全賽季射入13球,在聯賽射手榜上位列第三名,並幫助球隊創紀錄地獲得聯賽第4名的俱樂部最好成績。 在2012年9月30日江蘇舜天迎戰大連阿爾濱的賽事中,達納拉赫打進賽季第22及23球,打破由耶利奇保持的單一賽季中超外援最多進球(21球)紀錄並最終以23球成為2012年中超聯賽神射手。在11月8日舉辦的2012年度中超頒獎典禮上,他又擊敗達里奧·孔卡,獲得最佳球員的稱號。 2013賽季,達納拉赫受傷病困擾缺席了半個賽季,復出後狀態不佳。 2014年,達納拉赫加盟志在沖超的降級球隊青島中能。
克羅心 克羅心(Chrome Hearts),是著名好萊塢奢侈品牌由Richard Stark (1960年5月19日,紐約州、由提卡出生) 於1988年創立。早期只提供客戶訂單,其後於1996年在紐約曼哈頓第六十四街開設首間專門店。目前全球專門店分設於美國、日本、香港、巴黎、倫敦、台北、首爾及北京。 設計手工 設計風格融合搖滾、哥德和龐克,十字花、匕首、百合花飾等低調的設計風格。商品從早期的皮件、925銀器飾品、延伸出皮革家具、22K黃金、18K白金、鑲鑽石、寶石的珠寶飾品、童裝、皮包、文具等等,亦有提供為顧客量身訂做產品的服務。 Chrome Hearts帶有中世紀藝術的宗教精神,在優美的弧線與染黑的陰影之下,營造出獨特而迷人的豐采。它還是充滿搖滾風格的銀飾,其強烈的原創設計性一直穩據銀飾品牌王座。 Chrome Hearts的產品經過人手打制,做工、質感一流。銀飾製作時故意保留925銀氧化後的黑色,在氧化之後再進行拋光打磨,在閃亮的銀面上添了柔和灰色和黑色的暗影,層次感非常明顯。品牌的工廠位於洛杉磯的好萊塢。 人氣 來自美國的銀飾在東亞地區一直人氣大盛。早於1988年Chrome Hearts品牌創立初期,香港明星劉德華、梅豔芳、鍾鎮濤、葉童、杜德偉已開始收藏Chrome Hearts的產品。黎明曾在1992年穿著Chrome Hearts皮褸拍攝劇集《原振俠》,謝霆鋒更在他的《2000年Viva live》演唱會中佩戴Chrome Hearts的服飾演出。 歷來亦有很多好萊塢名人和搖滾樂手及亞洲藝人愛戴Chrome Hearts:如《Aerosmith》樂隊主音Steven Tyler,《Guns N' Roses》吉他手史萊許,《CHANEL》首席設計師Karl Lagerfeld,《VOGUE》法國版總編輯Carine Roitfeld。還有日本藝人木村拓哉、濱崎步、堂本光一,台灣偶像羅志祥、吳建豪、關穎,中國演員趙薇、黃曉明、趙文卓、吳亦凡,韓國歌手組合Rain、BIGBANG、2NE1等等。 銀器飾物對一眾型人而言,始終有一股醉人的魅力。由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Harley Davidson,到最近才到香港開店的DITA及Justin Davis Jewels等,均成為型人隨身恩物。別以為這類重金屬銀器難登時尚大雅之堂,Chrome Hearts就曾於1992年,榮登CFDA配飾設計師大獎,全力上陣型格十足之餘,更盡顯時尚觸覺。 眼鏡 Chrome Hearts Eyewear Collection 有別於一般眼鏡, 約需6~7個月的時間開發和設計。 Chrome Hearts Eyewear Collection花費共19個月的時間研造, 以最高標準去製作每一支眼鏡, 使用的材質包括Chrome Hearts標準的925純銀製作, 眼鏡則是從早期於義大利人手製造,期後改由日本萬中選一的工廠完成。 除了純銀外,Chrome Hearts精選稀有的木材、皮革、甚至貂毛、18k白金、22k黃金、寶石等, 其目的在打造出全世界最高級, 最高價及前所未見的眼鏡收藏品。 發行Chrome Hearts Eyewear Collection則是業界最前衛的領導者Optical Shop International擔任。 2004年,Chrome Hearts的"Red Riot"得到日本眼鏡展IOFT "Frame of the Year"(年度最佳鏡框大賞)。 2007年,Chrome Hearts跟德國蔡司公司合作,其後太陽眼鏡系列採用蔡司鏡片。這兩個品牌的合作又將Chrome Hearts Eyewear帶到眼鏡界另一個更高的階層。 2007年,"Hot Tool"也入圍法國Silmo眼鏡展的d'Or大獎。 由此可見Chrome Hearts的眼鏡不是像一般的時尚品牌,就是把"logo"掛上去而已, 而是用心的打造每一支眼鏡,因而受眾多名人巨星喜愛。 現今問題 克羅心作為世界級銀飾品牌,創立至今針對它的假貨商技術不斷精進,從初期的蠟注倒模到如今3D列印技術下連年分刻印都能精準複製的仿冒品,一直對於該品牌造成嚴重的損害。此外,由於與早期負責設計賽爾特十字、匕首等經典象徵的Leonard Kamhout理念不和導致後者拆夥自創品牌Lone Ones後,CH的創作力亦大幅下滑。
狼之部族 歷史 狼之部族是曾經在320CY左右橫掃過這片土地的無情部落的後裔。在可汗奧格巴努克去世後,虎之部族從部落中分裂了出去,狼之部族則被名為大可汗的統治者所統治。那之後,歷任大可汗都遵從奧格巴努克大法典進行統治。大法典中記述了幻象般的傳說、領袖以及部落生活的正確之道。 狼之部族從伊烏茲第一次出現在國境邊上時就開始與之作戰。伊烏茲聲稱自己領有狼之部族世世代代用於埋葬英雄的、包括奧格巴努克在內的咆哮山地。在灰鷹戰爭前夕,狼之部族終於在黑水浜之戰中擊敗了伊烏茲,解開了老者對艾盧-托瓦的包圍。灰鷹戰爭之後,恐懼之唐鼓勵部落侵略伊烏茲的國度,並屠殺了大量非人類部落。 地理 狼之部族位於法蘭尼斯的凄苦北地,位於佩里蘭以北,澤塘湖沿岸。 居民 狼之部族的居民主要為巴克倫人,並與東邊漫遊者荒地的法蘭人有著血緣上的混合。所以比起他們在虎之部族的同宗,狼之部落居民的膚色表現得略深一些。 每一名狼之部族的戰士都必須活捉一隻野狼的幼崽來通過成人儀式,並且撫養幼狼成為自己的夥伴。如今居住在艾盧-托瓦的「文明化」狼之部族成員有時候只是購買野狼幼崽來通過儀式。 宗教 狼之部族景仰巴克魯尼什神祇婕什泰和伊斯圖絲。由於歷史上與奧爾迪安人的接觸,無情部落同樣也接受了奧爾迪安信仰。他們崇敬泰爾區和黑狼——也就庫雷爾。對於祖先的崇拜也廣泛流傳在狼之部族中。 在Rose Estes的小說中,狼之部族崇拜一個被稱為偉大狼母的神祇。他們稱她為「我們所有人的母親」。 語言 狼之部族使用奧爾代語,一種與佩尼人使用的方言十分相似的語言。 政府 由眾多鬆散的部落聯盟組成;世襲的領導者必須在所有的部落中都具有相當的權威(包括魅力和力量)。
黑暗騎士三部曲 蝙蝠俠:開戰時刻 當華納兄弟決定將蝙蝠俠起源故事改編成電影時,擔任重啟版電影導演的喬斯·溫登於2002年12月時宣布不再執導 。而接任執導的導演兼編劇克里斯多福·諾蘭和另一位編劇大衛·S·高耶於2003年初開始為《蝙蝠俠:開戰時刻》出力,旨在建立一個更黑暗、更逼真的基調,人性和現實主義將成為電影的基礎。電影的拍攝工作主要是在英國和芝加哥進行的,電影的中特技鏡頭主要使用的是傳統的特技手段和比例模型,儘可能少用電腦繪圖來達成。克里斯蒂安·貝爾扮演蝙蝠俠,連姆·尼森飾演忍者大師(一度偽裝成聯盟招募者—亨利·杜卡),希里安·墨菲出演稻草人,凱蒂·霍姆斯詮釋蝙蝠俠青梅竹馬的鄰家女孩—瑞秋·道斯。此外,電影還特別製作了一輛新的蝙蝠車和蝙蝠衣。 《蝙蝠俠:開戰時刻》於2005年6月15日上映,獲得了商業和評論上的雙豐收。在美國和加拿大的3858家電影院首周入賬即達4800萬美元,全球總票房3.74億美元,爛蕃茄上的「新鮮度」為85%。評論家指出恐懼是一個貫穿電影始終的主題,並表示與以往的電影相比,《蝙蝠俠誕生》的基調也更加陰暗。影片獲得了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攝影獎提名,另外還有3項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並在《帝國》雜誌上評選的史上500部最佳電影中名列第81位,截止2013年6月仍然保持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上的「Top 250」中。 黑暗騎士 俠影之謎的成功,使克里斯多福·諾蘭繼續出任導演,並請來他的弟弟強納森一起編寫續集的劇本,克里斯蒂安·貝爾也回歸《黑暗騎士》繼續扮演蝙蝠俠。希斯·萊傑和亞倫·艾克哈特加盟分別飾演電影中的反派—小丑和雙面人。電影的主體拍攝工作於2007年4月至11月在芝加哥進行,其它拍攝地點包括英國和香港。2008年1月22日,已經參加完電影拍攝的希斯·萊傑因處方藥品事故不幸逝世,年僅28歲。華納兄弟公司原本為《黑暗騎士》展開了病毒營銷,開發了宣傳網站和預告片,還使用了萊傑扮演小丑的醒目照片。不過萊傑去世後,公司也重新調整了宣傳手段。電影獲得了很好的評價,並且創下了多項票房方面的紀錄。全球電影票房收入突破10億美元,如果不計算通貨膨脹影片,截止2013年6月《黑暗騎士》仍然可以在世界電影票房總榜上名列第16位。此外影片還在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了8項提名,並最後拿下音效剪輯獎和男配角獎(希斯·萊傑)。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作為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的最終作品,他希望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可以讓他在情感上保持投入。「在一個更加表面化的層次上,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他說,「有哪些系列的第三部電影被認為是一部佳作?」他重新回到起點來尋找一個必要的方式繼續這個故事,但擔心會在拍攝中途時發現續集變得有些多餘。2008年12月,諾蘭初步完成了一個故事大綱,然後接拍了《盜夢空間》。2010年2月,大衛·S·高耶和喬納森·諾蘭開始創作劇本。之後高耶離開去參加《超人:鋼鐵之軀》的拍攝,而喬納森則繼續根據自己哥哥和高耶的構想進行編寫。湯姆·哈迪和安·海瑟薇也加盟本片分別出演班恩和塞琳娜·凱爾。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獲選出演約翰·布萊克,此外加盟的還有瑪麗昂·歌迪亞,電影於2011年5月開拍至11月結束。諾蘭選擇不採用3D技術來進行拍攝,不過使用了IMAX格式來提高畫面質量和規模,希望可以在保持電影與前兩部風格一致的同時也可以推動技術的進步。諾蘭與IMAX副總裁大衛·奈特利有過數次會面,商討在數字IMAX影院放映的物流運輸安排。《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中使用IMAX拍攝的鏡頭數量要多於《黑暗騎士》。攝影師沃利·菲斯特曾表示有意將整部電影都用IMAX拍攝。
北方联盟 (阿富汗) 組織及歷史 推翻了蘇聯扶植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的聖戰者們,建立了阿富汗伊斯蘭國,但是遭到塔利班的攻擊,1996年首都喀布爾被塔利班武裝攻陷。 此時,聖戰者們開始尋求建立一個聯盟,雖然阿布都·拉希德·杜斯塔姆以及其他軍閥屬於不同的部落,但政治傾向均承認阿富汗伊斯蘭國,所以,處於不利地位的政府設計了一種策略在不觸動他們政治神經的情況下利用這些武裝的策略。雖然阿富汗伊斯蘭國被大多數國家認為是合法政權,但是它僅僅控制了不到30%的國土,布爾漢努丁·拉巴尼總統是名義上的拯救阿富汗全國統一伊斯蘭陣線的首腦,但在中央政府並無多少權力,而且他們的人士變動非常頻繁。唯一例外的是國防部長的職位,長期由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和穆罕默德·法希姆擔任。 在911恐怖襲擊之前,俄羅斯、中國、獨立國家國協、印度、土耳其和伊朗都對北方聯盟給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卻支持塔利班。 支配北方聯盟的主要是三個族群包括占阿富汗人口的27%第二大族群塔吉克族、以及各占阿富汗人口的9%哈扎拉族和烏茲別克族。 從塔利班1996年的勝利到2001年911恐怖襲擊之前,北方聯盟控制著阿富汗約30%的領土,比如巴達赫尚省, 卡比薩省,塔哈爾省以及帕爾旺省,庫納爾省, 努爾斯坦省,拉格曼省,昆都士省的一部分,它們全部都是阿富汗北部的省份,這也是北方聯盟這個名稱的來源。 北方聯盟的政治領導人是布爾漢努丁·拉巴尼總統,但是他僅僅是那些派系領導人的頭面人物而已。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是北方聯盟的國防部長,他曾經是北方聯盟中最強大的角色。他指揮著大約1萬人的武裝部隊。據估計,北方聯盟的部隊總共有大約4萬人左右,同時馬蘇德的部隊也是這些部隊中裝備最精良,訓練最好的部隊。還有一些其他的軍事領導人控制著北方聯盟的其他一些派別,其中包括阿布都·拉希德·杜斯塔姆,穆罕默德·法希姆以及伊斯梅爾汗等。 在2001年9月13日,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被確認已於9月9日被偽裝成沙烏地阿拉伯記者的基地組織殺手刺殺身亡。幾天後,馬蘇德的副手,塔吉克人穆罕默德·法希姆接替了馬蘇德的位置。在2001年的11月到12月間,美軍對塔利班實施的大規模轟炸中,北方聯盟恢復了對阿富汗多數地區的控制,其中包括首都喀布爾等重鎮。在穆罕默德·法希姆的領導下,馬蘇德的部隊獲得了大量來自美國的支援,並且逐步壯大了自己的力量。 北方聯盟的空軍主要來自蘇聯入侵阿富汗時帶來的和後來購買的一些飛機,其中包括米格-21,米-8,米-17,米-24等。在俄羅斯的幫助下,這些飛機落入北方聯盟手中後得到了一些配件,得以一直保持可以使用的狀態。但是它們經常與塔利班的地面和空中部隊進行激烈的戰鬥,只有很少一部分倖存了下來。 北方聯盟對阿富汗過渡政府的影響 北方聯盟在卡爾扎伊的過渡政府中擁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尤其是穆罕默德·法希姆成為了阿富汗副總統和國防部長,穆罕默德·尤努斯·卡努尼成為教育部長和國家安全顧問。很多國外觀察員都認為這種優勢會讓法希姆或者卡努尼成為卡爾扎伊的副總統,但是,卡爾扎伊選擇了前北方聯盟領導人馬蘇德的弟弟艾哈邁德·齊亞·馬蘇德作為副總統。 卡爾扎伊以55.4%的選票輕鬆的贏得了2004年的總統選舉,之後是三個前北方聯盟的領袖,卡努尼(16.3%),莫哈奇克(11.7%)和杜斯塔姆(10%)。北方聯盟的大部分人後來都成為拉巴尼領導的聯合民族陣線的一部分,其中還有很多前北方聯盟的領導人,如國會發言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卡努尼,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德·杜斯塔姆,副總統艾哈邁德·齊亞·馬蘇德。聯合民族陣線給自己定位為「效忠」卡爾扎伊,相當數量的前北方聯盟領導人效忠於卡爾扎伊,其中包括阿卜杜爾·拉蘇爾·薩亞夫。 一些前北方聯盟的軍事力量現在已經被阿富汗的軍隊吸收,很多剩下的部隊在全國性的解除武裝計劃中放下了武器。阿富汗國民軍的存在,讓前北方聯盟的部隊採取軍事行動反對有著北約背景的新政府的威脅大大減少。阿富汗的很多軍界高官都是前北方聯盟的成員,其中包括國防部長阿卜杜勒·拉希姆·瓦爾達克。 人權問題 有很多關於北方聯盟違背人權的批評,例如Dasht-i-Leili屠殺等。人權觀察組織公布的文件顯示,軍閥們的內部鬥爭和秘密處決,廣泛的強姦行為,肆意的拘禁和滅絕讓平民人權狀況非常惡劣。 毒品 雖然塔利班因為種植罌粟被廣泛的批評,但是北方聯盟也一樣應該為其種植罌粟的行為負責。2001年聯合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塔利班禁止種植罌粟之後,2001年阿富汗的罌粟的產量下降了91%,在這之前,全世界71%的罌粟是由阿富汗提供的。但是,北方聯盟控制區的罌粟種植依然保持穩定。
車床 車床(Lathe),又稱鏇床,是一種將加工物固定在一旋轉主軸上加工的工具機。1797年英國人亨利·莫茲利發明了車床,通常用在圓柱型態的工件加工。一般車床配備各種專用刀具,可完成內外圓加工、鑽孔、車螺紋、切斷車槽、端面加工、車外圓、鑽中心孔、車孔,鉸孔、車圓錐、車成形面、滾花、盤繞彈簧等加工程序。 車床是由電力驅動馬達,經皮帶及齒輪等傳動系統使主軸轉動,帶動主軸夾頭㆖之工件旋轉,再利用固定於刀架㆖之車刀進行車削之工具機,主要加工工件為圓型桿件,切削工作有車端面、內外直徑、圓弧、錐度、鑽孔、搪孔、偏心、壓花、切斷、切槽、車螺牙。 組成 以下以臥式普通車床為例介紹。 頭座 頭座(英語:Head stock):又稱主軸台,位於車床左側。包含有傳導機構(皮帶傳導的塔輪變速、齒輪變速等。)與莫氏錐度之中空主軸組成。主軸後段裝置齒輪,與傳導機構之塔輪或齒輪連接,帶動主軸運轉。主軸前段可裝置夾頭、面盤等夾具夾持工件。(中空主軸之優點為減輕主軸重量且可夾持長條形工件、更可搭配切斷車刀實現自動上落料。) 床座 床座包含床台(床軌)及基座(床架),下部為基座;上部為床台。 附件 由於工作上的需要,設有許多的附件。 夾頭(Lathe chuck) 夾頭是工具機上用來夾持工件的機械裝置。 花盤(Face plate) 花盤又稱面盤,是一台車床的基本夾具附件,用於木材或金屬車削車床。它是一個圓形金屬(通常是鑄鐵)板。面盤上有很多放射狀或不規則平行的細長溝,用於裝置較大或不規則形狀工作物之搪孔工作、鑽孔工作、用其他方法無法夾持加工之工作物。 驅動盤(Driven Disc) 驅動盤,安裝於車床主軸上,當其迴轉時,使夾持於兩頂心間之工作物旋轉,以便進行車削加工。 筒夾(Collet chuck) 筒夾是一種零件,它主要負責把小直徑的工作物夾緊於主軸端。主要用於六角車床及自動車床。 中心架(Steady Rest) 避免工作物產生撓曲現象,用來支撐細長工作物,裝設在刀具座上並隨之移動的穩定扶架。 角板(Angle plate) 使用於工作物不能直接安裝於面盤上的一種輔助工具。 V槽塊(V夾塊) 用來訂定工作物中心位置。 車刀(Turnig Tool) 用於加工,工作物外表。 切削液 切削液是金屬切削加工效率及車刀壽命的重要配套材料。 輥紋 輥紋,(又稱滾花、滾紋、壓花),為機件表面增加摩擦力或便於持握而特別製成凹凸紋路,這些花紋一般是在車床上用滾花刀滾壓擠件使其表面產生花紋。 輥紋對車床來說是損耗極大的工作,應以低轉速來操作。輥紋部位離夾頭 50 釐米以上時,應以尾座台頂工作物中心,將工作物支撐牢固。 種類 由於工業的發達使得實際工作需求日益增進下,為適應各種加工產品及近代自動化加工潮流勢,以符合生產需要,發展多種不同功能與特性: 普通車床(Centre lathe) 普通車床,為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車床種類。早期的普通車床傳動是藉由皮帶傳導的塔輪變速,現今已改用齒輪變速箱傳動。齒輪變速箱的優點為可精確掌握主軸之轉速,且無主軸轉速過高,皮帶摩擦消耗、滑動之情形,因為其主軸是水平放置,所以又名臥式車床。若床面為凹口者,則為凹口車床(Gap lathe)。 桌上車床(Bench lathe) 桌上型車床又稱台式車床,其型式及構造類似普通車床,通常安裝於工作桌上使用而得名,適用於生產精密量具、儀器及小零件之生產。 立式車床(Vertical Lathe) 立式車床的主軸為垂直安裝,床台則成水平方向,工件置於可旋轉的床台上。特別適於加工直徑大,但長度短之工件。 六角車床(Turret lathe) 六角車床又稱轉塔車床,以六角形旋轉刀塔取代普通車床之尾座而設計。特別適於加工需多種加工程序(如鑚孔、鉸孔、搪孔)中大量之工件,適合大量生產。 自動車床(Automatic Lathe) 自動車床,能夠自動照工作物加工次序車削,車製完成後會自動退刀、進料,並進行下一個成品的車削,適合較小直徑工件之大量生產。 靠模車床(Copying Lathe) 靠模車床又稱仿削車床,利用觸針依照模型或樣板的形狀移動,車刀也隨之移動車削工作物,因此可以正確地車削出與模型一樣的工件。 CNC車床(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全名為「電腦數值控制車床」,簡稱「CNC車床」。優點為適於加工生產中大數量、設計複雜、要求精密度高的工件。
班卡雀鯛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印度洋、日本南部、台灣、中國南海、澳洲、聖誕島、菲律賓、印尼、越南、紐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斐濟群島、東加、羅雷淺灘、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等海域。 深度 水深1至12公尺。 特徵 本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為橙黑色,背側顏色較黑,吻短而鈍圓。口中型;頜齒兩列,小而呈圓錐狀。尾柄末端及尾鰭白色,頭、體側、背鰭鰭棘部及臀鰭上散布著許多形狀不一的小藍斑,其中臀鰭外緣藍色,內側有2列排列整齊的藍點。而其最明顯的特徵則在背鰭鰭條部末端有一黑斑,其外圍白色,最外側則鑲藍邊。眼下骨及前鰓蓋骨具缺刻,眼下骨的缺刻尤其明顯。背鰭硬棘13枚、背鰭軟條15至16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5至16。體長可達10公分。 生態 本魚棲息於空曠的礁湖或其半隱藏的向海礁波,以藻類或浮游的甲殼類或海鞘為食。 經濟利用 顏色多彩,具觀賞價值,很少人食用。
弗朗西斯科·普拉迪利亚 生平 1848年,弗朗西斯科·普拉迪利亞出生於薩拉戈薩省加列戈新鎮。他先後在薩拉戈薩、馬德里皇家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和馬德里水彩畫家學院學習繪畫,師從卡洛斯·德·阿埃斯。 1874年4月和1877年間,他作為獎學金項目的一員,與海梅·莫雷拉、卡斯托·普拉森西亞和亞歷杭德羅·費蘭特-費希爾曼斯等畫家在義大利羅馬採風學習。 1878年,他的畫作《瘋女胡安娜》在西班牙全國美術展覽中摘得金獎,得到了2萬比塞塔的獎金。 1879年,西班牙參議院委託他創作一幅關於收復格拉納達的繪畫。他花了3年時間,完成了《格拉納達的投降》。 1881年,他成為羅馬西班牙美術學院院長,但兩年後辭去職務,他漫遊義大利,描繪了當地的民俗風情和人物。1897年回到馬德里,擔任普拉多博物館館長。但他很快便放棄了職務,把全身心投入到繪畫中。1921年11月1日在馬德里去世。
谢选骏 謝選駿(1954年-),中國旅美學者、自由撰稿人。在1980年代曾參與引起過廣泛關注的紀錄片《河殤》的撰稿工作。 生平 謝選駿在1978年憑藉著文革前連小學都未畢業的學歷,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無此機構,應該是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是當時中國年齡最小的研究生[不是。也許是社科院最小的,但是北京幾個大學的1978級研究生都有不到23歲的],1981年畢業,任教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主要研究的內容集中在宗教與古代神話。1988年受邀參與中央電視台紀錄片《河殤》的撰稿工作,並獨自完成了兩萬餘字的《河殤》初稿《走出黃河心理》,以及紀錄片第一集和第六集的分鏡頭稿。《河殤》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特別是在大學生群體中間。 1989年六四事件後,《河殤》遭禁播並被定性為「反革命的藍圖」,謝選駿也因參與《河殤》的製作過程而受到牽連,還因此入獄四個月。1991年謝選駿赴日本從事訪問研究,1994年赴美參加學術會議後滯留不歸,後擔任紐約州立大學教授。2001年曾率先質疑《中國六四真相》的真實性。 謝選駿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宗教和文化比較,出版的著作有《神話與民族精神》、《中國文化之源》、《中國神話》、《向東方》、《零點哲學》、《秦人與楚魂的對話》和《中國文明整合全球》等。雖然他在《河殤》中表達的觀點被大部分人理解為追求西方式的民主和對中國文化的批判,謝選駿卻始終堅持自己是一位民族主義者,並認為《河殤》的主題思想之一,也包括了追求文化主體性,以及將中國文化帶入世界。
花神星 發現與命名 花神星是第八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由英國天文學家約翰·羅素·欣德於1847年10月18日發現,是他發現的第二顆小行星。 他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是虹神星(7 Iris)。 這顆小行星是由發現者John Russell命名的,其來源是羅馬神話中的花神、春之女神佛洛拉(對應希臘神話中的春與花之仙女克洛里斯)。 特徵 光度曲線的分析指出花神星的自轉軸指向黃道座標(β,λ)= (16°,160°)± 10°。這使得軸向傾斜為78° ± 10° 。 花神星是花神星族小行星的母體,而且顯然是族群中最大的成員,占有家族總質量的80%。然而,形成家族的衝擊顯然相當巨大,而且大多數的碎片是靠重力才能聚集在一起。 花神星的光譜指出表面由矽酸鹽的混合物(包括輝石和橄欖石)和鎳、鐵金屬構成。花神星和家族中的成員都是L球粒隕石來源的良好後選者。這類隕石佔了撞擊地球隕石總數的38%。 瑣事 在1917年3月25日的觀測中,花神星被錯認為獅子座 TU,導致該顆恆星被分類為雙子座U型激變變星。這個錯誤 uncovered 一直延續到1995年。
罗尔德·希尔丁·弗里克塞尔 羅爾德·希爾丁·弗里克塞爾(1934年2月18日-1974年5月18日,Roald Hilding Fryxell)是前一位美國教育家、地質學家暨考古學家。 背景 羅爾德·希爾丁·弗里克塞爾的父親弗里肖夫·弗里克塞爾是一名地質學家暨教授,母親里賈納·霍爾曼·弗里克塞爾則是一位風琴師兼音樂教師,二人都為伊利諾州奧古斯塔那學院教員。 1956年羅爾德·希爾丁·弗里克塞爾在該學院獲得了地質專業學位,1971年在愛達荷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事業 弗里克塞爾博士也被朋友們稱作「弗里克斯」,他後來成為華盛頓州立大學地質年代學教授,較為出色的是他在地質考古方面的跨學科工作。上世紀60年代,弗里克塞爾與美國地質調查局兩名成員在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下,對位於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巴爾塞基略盆地北岸一處名為"霍亞勒克"(Hueyatlaco)的考古遺址進行了發掘研究,發現了一些25萬年前的石器工具,但考古界對這一發現普遍持有極大的懷疑態度。 1968年弗里克塞爾作為首席調查人同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理察·道格爾特(Richard Daugherty)共同對位於華盛頓東南斯內克河與帕盧斯河交匯處附近洪泛平原上的馬爾莫石窟(Marmes Rockshelter)進行了發掘。在該遺址中挖掘出一些距今12000年,西半球最古老的人類遺骸。 1971年他被選入休斯敦地質專家組,專門研究分析阿波羅飛船從月球帶回的岩石,他也曾為宇航局設計過月岩採樣儀。月球上的弗里克塞爾隕石坑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974年弗萊克塞爾因車禍去世,他的家人選擇設立弗萊克塞爾獎來紀念他,由美國考古學會每年頒發給一位貢獻突出的跨學科科學家。美國考古學會還在大會期間固定舉辦一次弗里克塞爾專題會。一處位於帕洛斯瀑布的高地石洞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同樣的還有伊利諾斯州奧古斯塔納學院的羅爾德·希爾丁·弗里克塞爾獎學金;而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同事則為人類學系設立了羅爾德·弗里克塞爾出版基金。
刀輪戰車 刀輪戰車或譯鐮刀戰車(Scythed chariot),是古代一種馬戰車,其兩個車輪的輪軸尾裝上大鐮,這些刀刃可以快速地把人和馬的肢體切下,除了造成敵軍損傷外,更重要的是讓敵人陣形產生混亂。 歷史 刀輪戰車是戰馬車的一種改良版,其刀刃長約一公尺。古希臘將領色諾芬在庫那克薩戰役(battle of Cunaxa)目擊了波斯使用這種兵器,並寫下了:「那些細長大鐮安裝在通過駕駛座下方的輪軸上,並傾斜一定角度朝向地面。」 在十七到十九世紀時,人們認為刀輪戰車可能來自迦南、古印度、亞述或馬其頓所發明,但這些觀點遭到廢棄。學者Nefiodkin還認為色諾芬所說「刀輪戰車是波斯第一任國王居魯士大帝所發明的」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之後的薛西斯一世在波斯第二次入侵希臘時刀輪戰車並沒有出場。相反地,他還提出波斯是波斯戰爭後期採用刀輪戰車,時間大約在前467年到前458年左右,主要是與希臘重裝步兵作戰的經驗後,所產生的兵器。 與羅馬遭遇 儘管有些缺點,刀輪戰車仍被東方的希臘化國家繼續使用,他們最後一次使用在前47年的澤拉戰役(Battle of Zela)。而羅馬當時已經能有效對抗刀輪戰車,羅馬可以利用鐵蒺藜來阻止戰馬前進,或是在步兵前方地面打上地樁以策安全。 羅馬帝國後期 在羅馬帝國後期,羅馬人可能對刀輪戰車展開一種新且與眾不同的試驗,它改以由一個或兩個鐵甲騎兵拉著一輛不載人的雙輪戰車前進,來減輕輪軸的負擔,而刀刃只會在要戰鬥時刻前夕才會放下,以利戰前的布陣。這些在一本奇特的羅馬軍事機械書《de Rebus Bellicis》2-14部分有合理的詳述。 其他 刀輪戰車有出現在愛爾蘭人的傳說中。 另外,目前考古上並沒有出土過刀輪戰車的實物。
寺田惠子 生平 寺田惠子於1981年開始以歌手活動並於1982年和鍵盤手中村美紀成立SHOW-YA樂隊。樂隊在1980年代於日本大受歡迎,但未能成功進入國際市場。1988年寺田惠子和日本EARTHSHAKER樂隊的西田昌史(Marcy)以HIPS的名義合作了超音戰士的主題曲。1991年,寺田離開SHOW-YA樂隊成為獨立歌手。 寺田獨立後發行的第一張專輯《Body & Soul》中的歌曲《PARADISE WIND》曾被NHK選作巴塞隆納奧運會轉播主題曲。她於獨立期間發行的其他曲目亦有被用在各類電視主題曲、電視廣告或廣播中。 1994年,寺田於1994年開始參加了每年一次、在日本各地舉行的Classic Rock Jam音樂節的演出直至2009年。1995年她參加了為阪神大地震籌款的演唱會「Rock on Kobe」。1996年她曾和原RED WARRIORS的吉他手木暮武彥(Shake)合作完成《Psychodelicious》項目並發行為動漫《逮捕令》所作片尾曲《Thank You, Love》。 1998年,寺田和SHOW-YA成員五十嵐美貴(吉他)、PRINCESS PRINCESS原成員渡邊敦子(貝斯)、富田京子(鼓)和鍵盤手力石理恵成立全女子樂隊「All Japan Women's Pro Band(日語:全日本女子プロバンド)」並在電視演出數年。同年寺田開始主持NHK的常規音樂廣播節目。 2002年寺田和Rider Chips樂隊合作了《假面騎士龍騎》的主題曲,2004年又演唱了動漫《戰區88》的主題曲。2005年寺田回歸改組後的SHOW-YA並重新成為主唱。 2008年寺田惠子和西田昌史及Loudness的二井原實組成平行樂隊西寺實。該樂隊於2009年發行了一張專輯。
何可欣 年齡爭議 早於北京2008奧運會開幕前,已有外國媒體報導她的年齡可能不足16歲,質疑她的參賽資格。為了釋疑,國際體操聯合會遂要求中國提供更多證據,以證明所有中國女體操選手均已達到最低參賽年齡,而國際奧委會亦啟動了對其年齡問題的調查。在中國女子體操隊奪得團體冠軍後,一名來自美國的女記者直接質疑何可欣的年齡,何可欣堅稱自己已經16歲。 8月21日,國際奧委會發表聲明表示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女子體操隊的選手虛報年齡。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崔大林於24日表示,對於何可欣年齡問題產生誤會是由於在轉會註冊中,出現了年齡的差錯。8月25日,有媒體報導國際奧委會重點查何可欣年齡。調查結果於同年10月1日宣布,國際體操總會最終接納中國提供的文件,證實有關運動員參賽時已年滿16歲,符合參賽資格,顯示何可欣的正確出生日期為1992年1月1日。
蔡赟 童年成長 蔡贇生於江蘇蘇州,其名字是由父親蔡四官翻著《新華字典》所取,但由於「贇」字較生僻,故其後又改了「蔡子喬」作別名。蔡贇小時候很有音樂天賦,6歲時已開始學習手風琴,後更獲得手風琴十級證書,不時參與演出。小學三年級時,父母覺得他體質較弱,決定在體育老師介紹下帶他到蘇州市兒童業餘體校練習羽球;到六年級時,他已開始參加一些省級比賽,其後更奪得省運會男子單打和團體兩項冠軍,並進入省體工隊。 早年及出道 1998年,蔡贇首次參加全國羽球錦標賽,他在比賽中接連戰勝陳宏和吉新鵬等國家隊隊員,成為唯一一個打進八強的非國家隊運動員。他在一年後被招進國家二隊;但由於他的心臟一直有問題,以致經常身體不適,國家隊教練朱波遂在2001年12月第九屆全國運動會結束後著他退隊。回到省隊之後,蔡贇作了一次詳細的身體檢查,始發現原來他的心臟較正常人先天多一根小血管,所以導致心動過速、頭暈、窒息,並且特別容易疲勞。蔡贇於是接受射頻消融手術根治了問題,並在2002年5月重新回到了國家隊。 其時,適逢國家隊剛失落湯姆斯盃,教練組決意將疲弱的男雙隊伍徹底改革,特地調撥一些單打好手支援雙打,蔡贇因而轉打雙打。教練湯仙虎認為蔡贇善於用腦打球,網前技術精湛,出手的節奏、線路及落點的變化都控制得很好,正好與左手握拍、速度快的傅海峰組成剛柔相濟的組合。他們的技術特點有明顯的互補性,合作效果奇佳,在組合一周後的中國羽球公開賽上,這對新搭檔便馬上擊敗賽事的頭號種子丹麥的埃里克森/漢森,成功進入準決賽。隨著二人的表現越來越受外間注視,媒體和支持者便取他們名字的諧音(「峰」同「風」、「贇」同「雲」),給他們起了「風雲組合」的外號。 自此,蔡贇/傅海峰成為國家隊的一雙重點栽培對象,他們並在2004年湯姆斯盃作為一號男雙,助中國男隊在12年後重奪湯姆斯盃。同年,「風雲組合」首次參加奧運會,惜最終以1比2(15-3、11-15、8-15)不敵丹麥的埃里克森/倫加德,八強止步。 公開賽、世錦賽初奪冠 2005年初,蔡贇/傅海峰在德國羽球公開賽贏得他們首項公開賽冠軍。一周以後,他們再戰全英羽球公開賽,並在決賽以2比0(15-10、15-6)擊敗應屆世錦賽冠軍、丹麥組合拉斯姆森/帕斯克,贏得冠軍;這是中國男雙繼李永波/田秉毅在1991年奪冠後,時隔14年始再重奪的全英賽冠軍。同年6月,蔡贇入選蘇迪曼盃的代表隊,最終助國家隊重奪這項失落一屆的獎盃。 2006年,蔡贇/傅海峰在年初參加的四項公開賽中皆能進入四強並兩奪冠軍,世界排名亦高踞第一位。5月份,蔡/傅作為一號男雙,助中國隊在湯姆斯盃決賽擊敗丹麥隊,成功衛冕。同年9月,「風雲組合」出戰西班牙舉行的世界羽球錦標賽,這對頭號種子以連續四輪2比0的佳績晉級決賽,對戰英格蘭組合羅伯·布萊爾/安東尼·克拉克;最後,他們僅用時27分鐘,就以2比0(21-9、21-13)完勝對手,贏得個人首個單項世界冠軍;這亦是中國男雙繼1989年後,時隔17年重奪的世錦賽冠軍。 失落京奧金牌 2007年,「風雲組合」的成績持續強勢,接連拿下新加坡超級賽、印尼超級賽、中國大師賽及法國超級賽的冠軍,以及全英超級賽、丹麥超級賽及香港超級賽的亞軍;團體賽方面,又助中國隊成功衛冕蘇迪曼盃。可惜在年中進行的世界羽球錦標賽,他們卻在半準決賽以1比2(21-15、18-21、19-21)敗於東道主馬來西亞的鍾騰福/李萬華組合,無緣衛冕。 踏入2008年奧運年,蔡贇/傅海峰在年初拿下了韓國超級賽和泰國公開賽冠軍,又助中國隊成功取得湯姆斯盃三連霸。同年8月,他們以東道主及賽會2號種子的身份出戰奧林匹克運動會羽球男子雙打比賽,他們在頭三場比賽以三個2比0比分先後戰勝了丹麥的埃里克森/漢森、美國的馬萊通/巴赫和韓國的黃智萬/李在珍,順利殺入決賽,對陣印尼組合、賽會的1號種子亨德拉·塞蒂亞萬/馬爾基斯·基多。最終,「風雲組合」在領先一局的情況下,被對手以1-2反勝,僅得一枚銀牌,但已創下中國男雙的最佳奧運成績。 北京奧運會後,蔡贇表示考慮退役,教練組於是把「風雲組合」拆對,分別搭檔小將徐晨、沈燁出戰丹麥超級賽。及後,蔡贇放棄退役念頭,「風雲組合」遂繼續為倫敦奧運打拼。 2010年 世錦賽三連霸 經歷令人失望的奧運會和短暫拆對後,「風雲組合」回到賽場爭取佳績。2009年8月,他們再次闖進世界羽球錦標賽決賽,與去屆亞軍、韓國組合鄭在成/李龍大爭奪冠軍。最終,雙方戰至決勝局,並從18-18僵持到26-26,蔡贇/傅海峰在錯失6個賽點後才以28-26力克對手,艱難地重奪這項世錦賽冠軍。 此後,風雲經歷了一段低迷,僅能贏得中國大師賽和韓國超級賽亞軍,世界排名更一度下滑至第28位。2010年8月,他們以五號種子身分再戰世界羽球錦標賽,先後淘汰三號種子丹麥的瑪蒂亞斯·鮑伊/卡斯騰·摩根森及奧運冠軍印尼的馬爾基斯·基多/亨德拉·塞蒂亞萬,及時重拾佳態勇闖決賽。最終,他們在先輸一局下以2比1(18-21、21-18、21-14)逆轉世界排名第一的馬來西亞組合古健傑/陳文宏取勝,成為世錦賽歷史上第一對三奪冠軍的男雙組合。 2011年 世錦賽四連霸 一年後,蔡贇/傅海峰再度出戰倫敦舉行的世界羽球錦標賽。在首輪輪空後,他們先後淘汰俄羅斯、日本和丹麥選手,在準決賽迎戰宿敵韓國組合鄭在成/李龍大,這亦是雙方連續3屆在世錦賽對決;最終,風雲直落2局獲勝,與另一對韓國選手高成炫/柳延星爭標。決賽中,風雲組合先在首局挽救三個局點下險勝,再乘勝拿下第二局,以2比0(24-22、21-16)擊敗對手,歷史性地實現世錦賽三連冠,同時也成為首對四次奪取世錦賽男雙冠軍的組合。 2012年 倫敦奧運奪金 2012年7月,蔡贇/傅海峰代表中國出戰英國倫敦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羽球比賽男子雙打項目,被列為頭號種子。在小組賽階段,他們先後擊敗澳大利亞的羅斯·史密斯/格倫·沃夫、德國的英格·金德沃克/約翰尼斯·斯科特勒和中華台北的方介民/李勝木,順利晉級淘汰賽;並在首輪賽事以2比0擊敗隊友柴飈/郭振東,殺入四強。在準決賽上,蔡贇/傅海峰直落兩局(21-9、21-19)擊敗馬來西亞「鑽石組合」古健傑/陳文宏,連續兩屆奧運會殺入男雙決賽。 2012年8月5日,「風雲組合」在決賽對陣世界排名第三的丹麥組合瑪蒂亞斯·鮑伊/卡斯騰·摩根森,最終,他們只用了45分鐘就以21-16、21-15直落兩局擊敗對手,奪得金牌,並助中國羽球隊首次包攬奧運會全部五金。賽後,蔡贇表示雙方水平其實很接近,關鍵是他們的信心更足一些,所以最終贏得了勝利。 2013年 世錦賽晉四強 2013年8月,蔡贇/傅海峰出戰中國廣州舉行的世界羽球錦標賽男子雙打項目。他們列為8號種子,故在首輪輪空;第二輪以2比0輕取比利時的對手後,第三輪又以2-0擊敗11號種子、馬來西亞的雲天豪/陳偉強晉級。及至半準決賽,他們面對4號種子、日本的遠藤大由/早川賢一,以2比0獲勝;但在準決賽與6號種子、印尼組合亨德拉·塞蒂亞萬/穆罕默德·阿赫桑的對戰中,卻以0比2(19-21、17-21)落敗,無緣實現世錦賽男雙四連冠。賽後,蔡贇表示自己還沒想過退役,會經過全運會的調整,為明年的湯姆斯盃和亞運會做準備。 2015年 世錦賽 2015年8月,蔡贇參加印尼雅加達舉行的世界羽球錦標賽,與魯愷合作出戰男子雙打項目,他們在首輪以2-0輕取印度組合晉級,但在第二輪就以1比2(21-12、18-21、21-23)不敵16號種子、日本的橋本博且/平田典靖出局。賽後,蔡贇表示,自己年齡大了,希望搭檔能夠多給他一些保護,否則自己精力會分散的比較多;他感覺魯愷在關鍵時刻有些頂不住,以致最後階段精力不夠集中,導致失誤落敗。此外,他宣布本屆是自己最後一屆世錦賽,儘管自己很想參加奧運會,但是很有可能最終還要把機會留給年輕隊員;自己對世錦賽最大的遺憾,是沒能跟丹麥老對手鮑伊/摩根森較量。 2016年2月,丹麥名將卡斯騰·摩根森因右腦動脈瘤破裂而進行開顱手術,其搭檔瑪蒂亞斯·鮑伊希望在摩根森康復期間,和蔡贇搭檔參加比賽,而蔡贇本人也予以證實,但最終卻因中國羽球協會不同意兩人搭檔,跨國組合計劃泡湯。 2016年6月下旬,蔡贇在其微博上宣布正式退役,結束19年的國家隊生涯,在退役後將會以推廣羽球為主,並在微信開立公眾號《和蔡贇聊羽球》。 家庭 蔡贇的妻子是前中國花樣游泳隊名將、現中國花游隊教練王娜,二人於2010年4月登記結婚,並於2012年4月誕下一女。
順行和逆行 順行是行星這種天體與系統內其他相似的天體共同一致運動的方向;逆行是在相反方向上的運行。在天體的狀況下,這些運動都是真實的,由固有的自轉或軌道來定義;或是視覺上的,好比從地球上來觀看天空。 在英文中「direct」和「prograde」是同義詞,前者是在天文學上傳統的名詞,後者在1963年才在一篇與天文相關的專業文章(J. Geophys. Res. 68, 4979)上首度出現。 逆行的 英文中的Retrograde源自拉丁文的Retrogradus,意思是「後退的步伐」;詞綴 Retro的意思就是「後退」,而gradi的意思則是「步伐」或「前進」。逆行的(Retrograde)是形容詞,用來描述天體在夜空的群星和月球之間向後退行的路徑。"逆行的水星"是將這當成形容詞的一個好例子。逆行也可以是個動詞,是在黃道帶(月球在天空中跨越恆星的路徑)的正常軌道上定義行星落後的運動。 雖然在我們觀察夜空時,有時會將行星誤認為恆星,但行星在群星之間的位置確實是夜復一夜的在改變,被觀察到在恆星間的順行和逆行,好像是繞著地球的。在西元150年的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相信地球是太陽系的中心,但依然使用順行和逆行這個名詞來描述行星在天空中相對的運動。雖然,我們現在知道行星是繞著太陽公轉的,我們還是用相同的名詞來描述從地球看到的行星在星空中的運動。像太陽一樣,行星也是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行星在天空中是相對於恆星向東的運動,稱為順行;當行星在天空中相對於恆星向西(相反的方向)運動,稱為逆行。 太陽 太陽繞著質心的公轉經常在順行和逆行之間變化。這是因為太陽系的質心經常改變,導致太陽並不會有一個穩定的質心公轉。 衛星星系 星系團中的星系合併會導致星系的一部份被抽出,並成為合併星系的衛星星系。一個名為「Complex H」的小星系,就是繞著銀河系逆行公轉。 突起部份的逆行 部份星系有著一個突起的部份,並且是逆行公轉的。NGC 7331就擁有一個逆行公轉的突起部份。 中央黑洞 一個星系的中央都至少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該黑洞是逆行自轉的,而科學家現在仍然在研究該黑洞的自轉和星系形成的關係。
曾醒 曾醒(1882年-1954年),籍貫福建福州,是中國同盟會早期的女性會員,國民黨一大時擔任婦女部長,抗日戰爭時在汪兆銘政權中擔任過監察委員。丈夫為方聲濂,其弟為曾仲鳴。 生平 曾醒的丈夫是福州方家的方聲濂,早年病逝,曾醒因而守寡,並隨方家的方君瑛、方聲濤、方聲洞等赴日留學並加入同盟會。清末曾隨汪精衛等到北京謀刺攝政王載灃。辛亥革命後,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任命為婦女部長。她曾擔任福建女子師範學校監學、廣州執信女學校校長,1912年又到法國留學。她也參加過不少婦女運動,並在1924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當天在廣州與何香凝一起發表保護婦女權利的演說。 其弟為曾仲鳴,同時也是方家第十一女方君璧的丈夫,後跟隨汪精衛,被戴笠部下誤認為汪精衛而刺殺。 1939年9月,曾醒參加汪精衛政權舉辦的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汪兆銘政權中擔任過監察委員的職務。
金鸡舞 金雞舞,亦稱「金雞迎賓舞」,是一種壯族傳統舞蹈,流傳在廣西馬山縣永州、州坪一帶。壯族人認為,金雞是長壽和吉祥之物,金雞於農家,晨昏報時,因此在節慶場合中跳起金雞舞,可用來表達吉祥如意,長壽平安的美好願望。主人跳起金雞舞,是對客人的高規格接待。 金雞舞源於壯族人敬老祝壽時的慶賀儀式。當某家有年過六十的老人做壽,主人便派一人站在門前或廳堂恭候,有前來祝壽賓客賓客來到,迎賓者與賓客代表各—人,在門外對跳金雞舞。男子祝壽由男子跳,頭戴花邊圓帽;女子祝壽由女子跳,頭戴花頭巾。主客二人在長笛和嗩吶聲中翩翩對舞。雙手伸出如雄雞振翅;單腳起跳如金雞獨立。在門口跳過三輪之後,迎賓者引導賓客進入廳堂,賓主舞蹈者同舞進廳,其他賓客拾賀禮進廳,男右女左坐下。主家給賓客敬茶後、給老人拜壽。長笛、喚吶高奏,金雞再次起舞,賓客給壽星老人獻壽禮。
1991年热带风暴法比安 氣象歷史 10月12日,一股東風波和冷鋒進入加勒比海西北部。兩者在宏都拉斯灣內發生相互影響,形成對流和低氣壓區。系統上空有反氣旋發展,促使雷暴不斷組織。協調世界時10月15日中午13點,颶風獵人偵察機發現青年島西南方向洋面的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65公里,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將其歸類為熱帶風暴並以「法比安」(Fabian)命名。系統的發展過程與加勒比海西部每年10月間的大部分熱帶氣旋保持一致。受北面的高氣壓影響,熱帶風暴同外界環境間存在顯著氣壓梯度,在海域上空產生熱帶風暴強度大風。費邊發展出環流時已經達到熱帶風暴強度,不過,系統有可能在颶風獵人偵察機報告前12小時尚屬熱帶低氣壓。 成為熱帶風暴後,法比安的組織結構仍然雜亂無章,外流也受到限制。受向東移動的上層低壓槽和風切變的不利影響,氣旋向東北方向前進。雖然大氣環境不利,但風暴還是有小幅增強,達到風力時速75公里的最高強度,其最強風速主要位於中心以南。10月15日晚,法比安行進至青年島上空,然後開始穿越古巴西部。到了10月16日,衛星圖像上已經難以辨別出風暴中心。氣旋途經佛羅里達海峽,從佛羅里達半島東南近海掠過,然後進入巴哈馬海域。氣象機構起初難以確認法比安是否有被逐漸逼近的低壓槽吸收。到了10月16日晚,法比安已轉變成溫帶氣旋,表明此前的確被低壓槽吸收。 防災措施和影響 法比安剛形成時,古巴政府向哈瓦那省到謝戈德阿維拉省之間地區和青年島發布熱帶風暴警告。風暴吹襲古巴本土前,拉戈島出現時速65公里的陣風。部分地區降下持續性的暴雨,24小時最高降雨量為古巴南海岸的157.5毫米;埃斯特角城在6小時裡測得130毫米降水。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針對氣旋發布首份公告同時向佛羅里達礁島群和巴哈馬發布熱帶風暴觀察預警,之後又將巴哈牙的預警升級成熱帶風暴警告。風暴來襲前,佛羅里達礁島群的兩座州立公園關閉。因預計法比安的降雨會引發洪災,邁阿密-戴德郡開設了幾家避難所。風暴從佛羅里達州以東經過期間,海岸沿線以海螺礁島(Conch Key)降雨量最高,達106毫米。美國國家氣象局駐基韋斯特辦事處測得的持續風速為每小時44公里,陣風時速52公里。法比安的前身還在局部地區引發洪災。位於佛羅里達州南部的霍姆斯特德空軍後備基地測得93.5毫米降水,但這同樣不屬法比安產生的降雨,而屬於形成風暴的鋒面天氣系統。
變形 (交響詩) 《變形》(德語:Metamorphosen, study for 23 solo strings (TrV 290, AV 142) ,另亦有譯作《蛻變》或《變容》)是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晚年所作,乃一首以23件弦樂器演奏之樂曲。此曲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數個月,在1946年1月首次演出。本曲是作曲家悼念二戰時,德國受到的巨大破壞而作——尤其是文化殿堂慕尼黑歌劇院、歌德故居及德勒斯登等所受到戰火之摧毀。 本曲的基本音樂動機乃取材自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中第二樂章(葬禮進行曲)。在結尾部份,可以在低音部聽到葬禮進行曲。而樂譜的結尾,作曲家亦註上「悼念」(In Memoriam)。音樂學者米高·甘乃廸(Michael Kennedy)在1999年出版,講述理查·史特勞斯傳奇的書籍中曾提及過,荷蘭作曲家馬蒂斯·魏莫倫覺得《變形》所隱含的真意,其實是理查·史特勞斯對希特勒及納粹德國沒落與末路的一種悼念──縱然普遍較接受的解釋,是理查·史特勞斯對戰火令德國的文化、藝術受到重大摧毀而感到痛惜。 樂曲結構 《變形》是理察·史特勞斯晚期的作品,全曲結構上展現出熟練的複性對位(complex counterpoint)技巧,可瞥見這位富創作性的作曲家對於傳統音樂理論的偏好。德語「Metamorphosen」一詞在音樂中有「主題與樂句的自由發展」之意,比一般變奏曲有更自由的變化及不受主題所約束。絃樂手既要有合奏時的織體厚度,同時亦要求每件樂器都保持獨奏的狀態,充分體現了作曲家對各樂器聲部特性的熟練掌握及運用。 全曲為自由的三段體,主題先由大提琴緩慢地引入,奠定了全曲沉重的悲哀基調。及後兩支中提琴奏出新的主題,而當中開頭由三個同音所組成的音樂動機,成為貫穿全曲的重心。再加上另外兩支中提琴獨奏的第三主題,全曲便在這三個主題中自由地發展、轉調及進行對位,並以灰暗的E小調達到頂點。 第二段由標記「稍微像流水似的」開始,中提琴以明朗的G大調奏出新的主題,它與第一段的音樂動機進行各種巧妙的對位組合,速度慢慢加快,並呈現熱烈的氣氛。當小提琴呈現的新動機加入以後,樂曲的速度再度加快,一直至標示為「激動地」的地方。高音域的旋律與和聲這刻也開始蓬勃起來。及後稍作平靜之後,各主題又依次呈現,把樂曲推到新的高潮。 最後一段裏,樂曲重新回到開頭的慢板,再次顯示細膩的「變形」和對位,小提琴的旋律把速度帶至更慢的極緩板,這時《英雄交響曲》的葬禮主題更加明確地呈現,將樂曲引入平靜的結尾。
五顯財神廟 歷史 五顯財神廟的歷史及所祀神靈,眾說紛紜。 一說五顯財神是都天威猛大元帥曹顯聰、橫天都部大元帥劉顯明、丹天降魔大元帥李顯德、飛天風火大元帥葛顯真、通天金目大元帥張顯正。因他們五位是明朝人,生前富有錢財,又仗義疏財、扶弱抑強、樂善好施,死後被明英宗於天順二年(1458年)敕封為「五顯元帥」,並建廟奉祀。明神宗萬曆年間及清高宗乾隆年間,五顯財神廟曾兩次重修。 一說古時有伍姓兄弟三人,都是綠林響馬豪傑,此外還有兩人相助,五人結拜。他們死後,鄉人在清朝乾隆元年為他們立祠。他們是劫富濟貧的好漢,故而有「靈應五兄弟」的美稱。 亦有他說,《鑄鼎餘聞》記載南齊有柴姓五兄弟,長者名喚柴顯聰,次者顯明,第三顯正,第四柴顯直,第五顯德,弟兄五人為獵人,常以肉食饋贈貧苦,又在山區採葯致贈病患,死後被尊為五顯財神。 臺灣教育部《國語辭典》記載,五顯財神即是五路財神的別稱。 1950年代後期,五顯財神廟廟會停辦。後曾為六里橋小學校址。1984年財神廟被定為豐臺區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下半年,因為興建西南三環路與京石高速公路相交處的六里橋立交橋,五顯財神廟被拆除,僅存兩株該廟的古樹,位於六里橋立交橋西南角,已成為掛牌保護的古樹。 建築 據說五顯財神廟外原有廟場,並建有很高大的牌樓。廟內有戲樓,以及三進十分寬敞的大殿。正殿外有兩株百年古樹,以及記錄建廟及修葺過程的石碑。因年久失修,到清朝末年,該廟只剩下一進殿,殿中有五尊泥塑,「乃短衣威猛,非峨冠博帶之像」。 《北京市豐臺區地名志》文化地名篇記載:「原址位於盧溝橋鄉六里橋村。建於明代,清代曾屢次重修。坐北朝南,山門1間,戲台3間,正後殿各3間,東西配殿各6間,石碑3塊。山門、戲台連為一體,大殿山門,戲台等,均為大式懸山頂,簡瓦,調大脊,建築布局規整。」清朝《天咫偶聞》記載:「廣安門外財神廟,報賽最盛,正月初二、九月十七日,傾城往祀,商賈及勾欄尤伙。廟貌巍煥,甲於京師。」 廟會 每年農曆正月初二日以及九月十五至十七日,五顯財神廟舉辦廟會。其中以正月初二的廟會為最盛,香客爭燒頭股香,據說燒頭股香可當年發財。「天未明,即有候城者,終一日以千萬人計。」香客多為商人、梨園子弟、妓女。 五顯財神廟廟會期間,宣武門、菜市口及廣安門等路口均有為香客提供的牲畜拉的敞車、趕腳用的小毛驢等交通工具。 五顯財神廟廟宇狹小,香客眾多,多數香客無法擠入殿內,只能把香投入院內的香池中,香客也不能跪下磕頭,否則可能被眾人踩死。有的香客甚至連五顯財神廟的院子也無法擠入,只得在山門外焚香。 五顯財神廟內外,有眾多僧、道化緣,請求香客布施。 五顯財神廟的西配殿為「借元寶」之所,香客用現鈔購買來用金銀紙糊成的元寶,稱之為「借用」,來年若發財必須加倍償還,以求吉利。 五顯財神廟周圍除了香攤之外,商販們多出售各類紙制元寶、聚寶盆,還有「福」字的絨花和代表吉慶有餘的紅紙片魚,以及風車、大糖葫蘆、氣球、空竹等玩物。 香客回家時,均購買蝙蝠和「福」字的絨花插在頭髮或者帽子上,稱為「帶福還家」。
唐國史補 《唐國史補》又名《國史補》,唐代李肇著,凡三卷。 李肇自序言《國史補》乃續劉餗《國朝傳記》一書而作。《國史補》共三○八節(上卷一○三節,中卷一○三節,下卷一○二節),每條目皆用五字標題,以概括其大意,本書記載唐代開元至長慶年間一百年事,涉及當時的社會風氣、朝野軼事及典章制度等。《國史補》書成後相當受重視,「是當時所重者惟肇所補之書」。《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稱此書「在唐、宋說部中,最為近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然論張巡則取李翰之傳,所記左震、李汧、李廙、顏真卿、陽城、歸登、鄭絪、孔戣、田布、鄒待徵妻、元載女諸事,皆有裨於風教。又如李舟天堂地獄之說,楊氏、穆氏兄弟賓客之辨,皆有名理。末卷說諸典故及下馬陵相府蓮義,亦資考據。餘如摴蒱盧雉之訓,可以解劉裕事,劍南燒春之名,可以解李商隱詩。可采者不一而足。」例如《唐國史補》載:「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然方暑而熱,經宿則敗,後人皆不知之。」《唐國史補》亦載:「酒則有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窯春,劍南之燒春……」。
于慎行 生平 祖籍現東阿縣楊柳鄉前屯村。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出生,為人忠厚老成,少而頴異,「爲童子時屹然有成人之志」,「學有原委,淹貫百家,博而核,核而精」。嘉靖四十年(1561年)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改庶吉士,纂修《肅皇帝實錄》、《穆皇帝實錄》、《穆史》。萬曆初年,升修撰,充日講官,「主講唐史,每至成敗得失之際,未嘗不反覆論說,上輒為竦聽。」,于慎行遂得神宗信任,神宗御筆寫下「責難陳善」四字以賜之,一時士林間傳為盛事。 持平行述 萬曆七年(1579年)因反對張居正「奪情」,協同友僚前往張府「疏諫」,張居正指責他:「子,吾所厚,而公亦從人為此耶?」,慎行從容回答說「正以公見厚故耳」居正聽罷忿怒不已,於是慎行以疾請歸。于慎行對張居正的改革措施不全贊同,御史劉臺因彈劾首輔張居正專恣不法,被逮入獄,無人敢前往探視,于慎行卻常去探望。萬曆十年張居正家族遭受迫害時,他仗義執言,請求照顧張居正的老母及孩子。在「奪情」事件中得罪張居正而受到排擠的于慎行曾給辦案的邱橓寫信:「當其柄政,舉朝爭頌其功而不敢言其過。今日既敗,舉朝爭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實也。」許多官員都佩服于慎行的勇氣。後由侍講學士升禮部右侍郎、左侍郎。萬曆十七年(1589年)七月,任禮部尚書。萬曆十八年(1590年),連疏請早立太子,以定國本,神宗大怒,罵于慎行「要君疑上」、「淆亂國本」。萬曆十九年(1591年)九月辭官歸隱,居家時編有《兗州府志》。 重用贈諡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被重新起用,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由於年老體弱,長途跋涉,十二月,至京僅三日卒於京華官邸。贈太子太保,諡文定。著有《谷城山館全集》62卷、《谷山筆麈》18卷、《讀史漫錄》14卷、《璅言》1卷(附《夢語》)、《雜記》1卷、《兗州府志》52卷、《東阿縣誌》12卷等。 評價 《明史》:「慎行之博聞,亦足稱羽儀廊廟之選矣」 《明實錄》:「慎行少而頴異,在詞林有聲,多識故事,所著有《榖山集讀》《史漫錄》,筆塵行於世」
魏明谷 主張 在1979年主要發生於彰化與臺中之米糠油中毒事件,使兩千多位民眾因多氯聯苯中毒而長期受害、甚而影響後代迄今,卻因廠商無力賠償且油症不在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而需獨自面對病症苦難與社會壓力。魏明谷與出身彰化的立委林淑芬自2012年起即仿效日本立法例提出「油症受害者救濟法草案」待審,但林滄敏等所有該區域藍營立委(7位中國國民黨籍與1位無黨籍顏寬恆)均反對即時交付二讀審查討論。 魏明谷在立法院時期提醒中央政府官員,許多外籍勞工為了還債,必須在台灣工作賺錢,有的還被嚴重剝削,過著非常糟糕的生活。甚至有外勞擔心被查緝到,所以生病卻不敢就醫。有僱主遇到外勞受傷同樣擔心被查緝到而不敢將受傷的外籍勞工送醫,導致外籍勞工最後不治,遺體被棄置於焚化爐燒毀。行政院長江宜樺聽聞表示相當難過,表示就算是逃脫外勞依然享有人權,勞動部長為此承諾將做後續追查。 太陽光電 台灣電力公司在彰濱工業區崙尾區建立全國最大太陽能光電工程,裝置容量及投資金額都是全國最高,是世界第54大太陽光電場址。總佔地140公頃、投入62億元、裝置容量達100000瓩,估計完工後可年發1.3億度綠電,可供3萬戶家庭1整年的用電。由於優質光照地理環境是彰化天然資產,目前彰濱光電已繳給彰化縣1104萬印花稅,未來還要繳交營業稅等。 離岸風電 彰化縣擁有全台最淺的海域,外海2,300平方公里,海深不到50公尺,是全世界最優良的風場,總開發容量可達2,400MW,占全國62.6%,未來彰化外海將設置1000支離岸風機,將會是全國離岸風電開發最多的城市。魏明谷表示,離岸風力在四年的施工期間,將有二十億到四十億元印花稅收入;第五年開始營運後,將有三十八億到七十五億元的營業稅收。
泰瑞·魏 泰瑞·魏(Terry Wey,1985年9月-)出生於瑞士首都伯恩,曾是維也納少年合唱團非常有名的主唱。 歷史 在一次欣賞完他最愛的偉瓦地的歌劇「Il Trovatore」後,年僅4歲的他就已經知道他未來的日子要做什麼了:一個歌劇的演唱者。他加入的第一個合唱團是當地的伯恩城兒童合唱團Berner Kinderchor。六歲的時候,就在伯恩一家劇院裡頭演出了和一些其他的音樂作品。 七歲的時候,他加入了Knabenchor Roggwil,在此時,他再奧地利東北的巴登地區演出了莫札特的「魔笛」,也是第一次的,他隨著這個表演團來到了義大利,和Neuchatelois交響樂團演唱了巴哈的「馬太受難曲」也在蘇黎士地區演唱了「Goetheanum」和「Tonhalle」。 在一次觀看了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的紀錄影片下,他參加了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的徵才,並且順利獲得進入預備團的許可。從1995年間到1998年,在該團裡他是「舒伯特團」的一員,他很快的就變成了獨唱。到最後,他甚至在四個團作世界巡迴演唱的時候都是擔任獨唱。 在離開WSK後,他錄了兩張私人的專輯"Born to sing" 和"O Holy Night"。他現在則是在「Musikgymnasium Vienna」攻讀鋼琴。 「我現在已經變聲了,所以我希望能夠轉行為一個男高音。我的志向是當一個歌唱家,但是我對作曲和指揮也是很有興趣的。」— Terry W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