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lengths
5
854
output
stringlengths
3
1.15k
很多人都知道環保概念,但在遵守之餘不免有所疑問只有我這麼做只有我們這個家庭在做,能有多大的貢獻呢?
大家不要以為浪費一點東西和環境汙染應該沒有什麼關係,要知道,一個人浪費一點兩個人浪費一點,十個人就浪費了很多而今天浪費一點明天浪費一點,十天就浪費了很多。 浪費實際上也就是破壞自然和汙染自然,人類過度的貪求,必然會超出地球的負荷,不但浪費了資源,更會造成壓力與破壞。所以,絕對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環保就是要從個人做起。 如何遠離外境誘惑?
什麼是佛?
佛是徹悟大覺,是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
已經大齡,而情路不順,怎麼辦?
有愛情固然很好,但是除了愛情,人生應該還有其他的使命和目標,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不妨將愛情轉化成慈悲,從對一個人的愛,找到自己的歸屬感,轉移成為對眾生的大愛。
什麼叫作大乘和小乘?(小乘和大乘有什麼不同)
佛教的法門,照北傳系統的看法,有大乘與小乘之分,小乘是專修解脫道的,大乘是修菩薩道的。菩薩道是人天道及解脫道的相加,也就是說,解脫生死而仍不離生死,以便隨類化度有緣的眾生者,便是大乘的菩薩道。
信佛就不能有性欲嗎?
我們信佛尚是凡夫,有七情六欲乃正常。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是的,信仰佛教必須三寶具足。唯有信仰三寶及皈依三寶,才是正信的佛教徒。
學佛是否必須放棄現有生活的享受
不一定,要看情形。無目的的享受,應該放棄有理由的享受,可以維持。佛法重視因果,今生福報是由於過去世的布施而來。享受福報,猶如向銀行提用存款,提用愈多,存款愈少,終有提空之時今生享受愈多,福報所剩愈少,終有用畢之日。應該一方面繼續修福,同時也要惜福,才能達到福德圓滿的程度。
有人談戀愛如膠似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一起。但是要分手了,卻恨不得殺死對方。為什麼會由愛生恨呢?
很多年輕人把愛情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因為他的生命中沒有任何其他的使命目標和理想。只要抓到一樣東西,例如感情,就當作生命的全部。 這種人談起戀愛,通常很熱情,不論女孩或男孩,都會愛得死去活來用情極深。但是這樣沒有人生使命和理想的人,你會喜歡嗎?這樣的人生並不可取。 人的生命有很多目的,愛情是其中一部分,不能是全部。人的生命需要愛情滋潤,但把愛情當成生命的全部,就變成了賈寶玉,非常多情但沒有理想沒有未來。如果和這種人交往,在論及婚嫁時,都要仔細思考一下,以免婚後後悔。 有一對男女朋友,男孩子是敘利亞人女孩子是義大利人,都很嬉皮,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他們一起來找我學佛,我問他們平常都在做什麼?有沒有讀書?他們告訴我我們的使命就是兩人相愛,要愛一輩子,這樣就夠了。 他們看起來還算體面,但過著像流浪漢的生活,不工作沒有住的地方,公園車站都是睡覺的地方。需要錢,就去幫人家做點小差事賺零錢,例如看店搬東西之類。愛情是他們全部的生活,只要相守在一起就好,多甜蜜啊! 他們來聽佛法,我就說有愛情固然很好,但是除了愛情,人生應該還有其他的使命和目標,你們也有些空虛和不足吧?不然怎麼會來找我學佛法? 我建議他們,找個工作,安定下來,即使兼職也好,愛情可以維持更久。現在兩個人都是我的弟子,住在紐約,一位是英文老師,一位在華爾街從事證券交易工作。 二十多年了,兩個人到目前還生活相愛在一起。 所以我說,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人會相愛結婚,是為了延續後代生命但是只有愛情的人生,是沒有前途的。至於出家人,則已經將愛情轉化成慈悲,從對一個人的愛,轉移成為對眾生的大愛了。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心直口快,有話直言,這是學佛人的應有態度嗎?
學佛人持心正直不諂曲是對的。但是心可直而口不可快,否則失之急切,容易傷人僨事,絕非重慈悲講智慧的行者應有的態度。
既然沒有不做怨家的婚姻,那麼在婚姻中遇到衝突和不愉快時,應該怎麼處理?
大部分的婚姻都是在恩恩怨怨之間,你讓我我讓你,你傷害我我傷害你,但是為了家庭孩子或是自己的面子,還是維持著婚姻。一直到老了以後,吵架的機會才會減少,這是因為年紀已經老了,沒什麼好堅持沒什麼好吵的了。年輕的時候不吵架不埋怨,不在背後說壞話,那是很難。 因此,夫妻之間並不完全都是好的感情,也有不好的感情,生活在一起也是會有情緒。譬如在愛情裡彼此會想要占有對方,有占有的欲望就會有妒嫉。妒嫉不一定是因為感情裡出現了第三者,有時對方才能比自己好,或某方面表現得很出風頭,都會引發妒嫉心。 除了妒嫉,有時還會有自卑。跟對方相處的時候,感覺自己什麼都不如他,或是對另一半有意無意地露出驕傲傲慢的態度,傷害了對方的自尊等,類似的傷害在婚姻裡滿多的,但是為了種種原因,都容忍下來了。凡此種種,足以說明在愛情的過程之中,還是會有情緒。 無論是汽車或是機器,都需要潤滑油,而感情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油。此外,人跟物之間也有感情,譬如說人和狗貓等寵物之間,或是花草樹木,只要因喜歡某些東西而想跟它相處,這都是感情!這種感情比較持續穩定,是支撐生命的一種力量,這也是很好的一種調劑。 沒有感情生活的人,是非常枯燥的。太理性的人什麼都講道理,一副冷冰冰的樣子,跟這種人相處很不舒服。反之,人與人相處時,若覺得自己讓一點沒關係吃點虧沒關係,因為我喜歡他我愛他,所以願意為對方奉獻,為對方多吃一點虧,也願意為對方多承擔一些,這就是一種互助互補。夫妻之間是這樣,親子之間是這樣,甚至於朋友之間也是這樣,那麼,我們與人之間的相處,便不致產生惱人的情緒了。
什麼是出離心?
出離,是要從煩惱是非的陷阱中跳出來,出離心則是出離煩惱的心。因此,菩提心是慈悲,出離心則是智慧。
在複製技術逐漸成熟的現代,該考量避免哪些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因素?
首先,有幾個問題需要先考慮解決,不能一下子就複製很多的人出來。第一個必須考慮到,是不是還需要有親子關係?因為孩子誕生後,一定需要親子關係,而培養出來的複製人,如果沒有親子關係,這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之中,以致成年以後,他的心理觀念會有問題,有可能變成像野獸一樣的人。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就是用科技的方法來複製人,會不會產生後遺症?所謂的後遺症,是指在複製的過程之中,胚胎是從人身上取出細胞來完成複製,假如細胞裡有什麼不健康的因子,那麼培養出來的人,會不會也有健康上的問題?如果培養出來的複製人身體有所缺陷,那就非常糟糕,屆時必須殺掉他嗎?但他畢竟也是人啊若不殺掉他,則會增加社會的負擔。 因此,從事這項技術前必須先考慮到,對複製人本身以及整個社會是不是會有什麼副作用。 豐富人生的友情 朋友是人生的財富
開光是什麼意思?
在家供佛,設立佛壇,通常會先請人為佛像開光,擇日定方位,這是屬於民間信仰的一種。開光表示慎重,擇定日期和方位,表示祈求吉祥。以佛教的觀點而言,開光儀式並不一定是必須之舉。不過隆重的儀式能使更多人起敬生信,現今各寺院若新塑佛像,也都集合信眾舉行開光儀式。
我接觸佛法,希望祈求健康,家庭和樂,可以嗎?
有何不可?佛法講的是自利利他福慧雙修,不能自利何能利他?沒有福德如何修慧呢?
信佛就不能有性欲嗎?
宗教精神以出世為目的,若要達到出世目的,應由禁欲開始。淫欲雖是生物本能,品類愈下,愈難約束欲念的衝動,品類愈高,愈可見出約制欲念的能力。人對於男女性欲,如果能約束限制而至於究竟,性欲的念頭,也就會退化了。
有位居士賣豬肉想改行,但又沒錢,怎麼辦?
放下屠刀,試試看其他行業,錢可以慢慢賺的。
請問何以鬼道眾生有五通,而人道沒有?
因鬼道是受報而得,而人道和畜牲道必須修行才可得。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是什麼意思?
四重恩是三寶恩父母恩眾生恩及國家恩三塗苦是地獄餓鬼畜生。報恩的最佳方法,是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做對自己對眾生有利益的事說對自己對眾生有利益的話想對自己對眾生有利益的念頭,這才是真正的報恩。
如何加入佛教?
到一處正信的佛教道場,禮請一位法師做為皈依師,由他代表三寶依三皈儀式來接受你的皈依。儀式完成,你便算是加入佛教,成為三寶弟子了。
我有很嚴重的焦慮症,怎麼辦?
學習放鬆,能禪修最好。
在家學佛如何課誦
課誦之前,可以有目的而為,或是為了祈求現實或來世的利益,乃至為了成就什麼功德做完課誦之後,也可以發願祈求你所希望達成的願望。但在課誦時,應當專心一意於課誦,不得有任何祈求的念頭。最好的態度是,但為眾生離苦得樂,不為自己有所祈求,那就是菩薩道的修行態度。
先度眾生還是先成佛
當然是先度眾生後成佛道。有道是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成如來果。這是說,眾生發了菩提心,才能稱為菩薩修菩薩行,才能成佛道。聖嚴法師說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為利眾生故,不畏諸苦難。若眾生離苦,自苦即安樂。發心學佛者,即名為菩薩。菩薩最勝行,悲智度眾生。這就是菩薩行的心髓。
嬰靈作崇之說有根據嗎
以佛法的觀點而言,眾生是平等的,人的生命雖然有長有短,死亡之後卻都相同,成人死後是中陰身,嬰兒死後也是中陰身。經過四十九天之後,他們已經轉生,或生人天,或為鬼神,或為地獄和傍生中的眾生,不會老是以嬰兒的靈體在人間作祟的。
認識一位師兄不斷的犯戒造業,我是否應該替他掩飾?
見他人犯戒,可以私下委婉地向那位犯戒的人當面勸告。經過三番勸諫,聽者固善,假若不聽,只好內心為他悲痛。
有時候,辦公室像個壓力鍋,有些長官罵人太直接,完全不留情面,把能幹的部屬都罵走了。小職員免不了被罵,如何能由羞辱中快速平復?又如何向上反應,請長官改變態度呢?
大家往往認為有權就有理官大學問大,但有時並不是這樣的。有時小職員覺得委屈,是因為自己的自尊太強或自卑感造成的。有時候主管並不是很嚴厲地指責,而是勸告,但自卑感重的職員,往往覺得很委屈,不想再做下去。 大部分的主管應該在工作上都有相當的歷練,因此,身為低階或新進的工作者,應該學孔夫子所稱的入太廟,每事問。5任何事先請示,聽懂了看懂了很好,沒聽懂沒看懂,就再請教。如果努力做了,卻還是被主管修理,這時候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是難得的機會教育與訓練。 不要跟老闆唱反調,他是你的上級,和他唱反調,一定是下屬倒楣。也許你的見解很好,作法也比較高明,但你和主管唱反調,好面子的主管就很難採用你的建議。因此與主管相處,即使是再壞的主管,都要感謝他給你指示指導雖然你的想法與方法比他好,但是不要馬上反對他,時間久了以後,主管會發現你的才能,可能就放手讓你去做。 有的人會說辛苦工作一個月才賺兩三萬元薪水,何必要受欺負,不必為五斗米折腰,不幹了。這裡不幹,換一個地方,可能仍然遇到有同樣態度的主管如果還是不幹,到處蜻蜓點水,找不到工作,又能學到什麼? 如果能忍下去,時間一長,可以學到人與人相處工作歷練領導力等很多技巧,自己也就成長了,等待成長後再換工作。如果自己的本領練好了,到其他地方工作,也會受到重用。 基層人員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可能遇到愛罵人的主管,以及隨便找碴的主管。隨便找碴的主管,可能是性格造成,但也許他嘴巴不留情,但很會照顧指導部屬也有些主管雖然不會罵人,但做事不乾脆,常常繞圈子,也會讓人不舒服。 進入職場首要練習如何與人相處,因為自己很多事不懂,要有犯錯挨罵的準備若心理上已有準備,就不會覺得委屈,也就不會因此辭職,失去飯碗。只要心念轉一下,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年別盲目轉業
佛教的根本教條是什麼
如果有,那就是戒律。佛教的基本戒是五戒十善,分有在家的五戒十善八戒,及出家的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及菩薩戒。佛教要求諸惡莫作與眾善奉行,凡是有害於有情眾生的事,都盡量不作,否則,就要盡量去作。
古代有位高僧曾說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2頗有深意。但現代人常常忙得吃不定時,更痛苦的是該睡時睡不著。由於許多人有失眠毛病,安眠藥因此很暢銷。法師有何安眠心法?
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是修行的態度,也是生活的態度。生活就是修行。提到禪修,很多人當它是神祕主義,或者像印度的瑜伽一樣,要盤坐練氣,收攝身心。其實,禪是不拘形式的,禪就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吃與睡都是修行。 但在忙碌的現代,很多人該吃的時候不吃,忙著開會聊天看報告,就算邊看邊吃,也是食不知味。該睡覺的時候又是胡思亂想,還放不下白天的事,擔心明天的事,大腦無法停下來,就算睡著,也睡得不熟,醒來還是非常疲倦。 這樣,該吃的時候不好好吃,該睡的時候不好好睡,這就不是修行了。就算填飽了肚子,卻不知道吃進去的是什麼滋味就算睡在床上,卻是多思多慮,完全得不到放鬆,這覺是白睡了。 無法好好睡,是現代用腦工作的白領階級的通病。要擔心在意憂慮的事情太多有人失眠,還有人有憂鬱症。所以,要能睡覺時好好睡覺,必須先找出原因,找出自己憂慮的癥結,解決它,該去看醫師就要去,並且按時服藥。 在修行者來說,睡覺前會把自己放空放鬆。可以先洗個熱水澡,之後打坐,讓身體肌肉舒緩鬆弛,腦子的運作步調也跟著慢下來,盡量什麼都不要想。上床的時候,練習體驗自己的呼吸,感覺每一次呼氣每一次吸氣如果心裡還是七上八下,就可以數息,從一到十,一進一出算一次,一直數到十。大半還不到十,就會睡著了。有人失眠就數羊,一隻羊兩隻羊,我建議不如數自己的呼吸羊跑掉了,就回到自己的呼吸,把身體放鬆。 改變睡覺姿勢,也會對改善失眠有幫助。如果是短暫的休息,例如中午午睡,就仰睡若是夜晚睡眠,就右側睡,不會壓迫到心臟,這樣有助於睡眠品質。 整形能轉運嗎?
日本有年輕人透過自殺網站相約自殺,而臺灣也有自殺網站,既然人生是苦海,為什麼人不能自殺?
許多人不知為何而活,不知道為什麼有了生命以後,一出生就要背負許多責任,要扛起前人累積犯下的許多錯誤。 三十多年前,我在日本留學,有位名人生了孩子,媒體請她上節目。主持人問她,對這小孩有什麼期許,結果她說小孩可憐,很無辜,我把他生出來,面對未來的世界,他得承擔許多責任。當他長大,我也老了,他得獨力承擔,但這些責任,是過去的人和現在的人為未來的人製造的。政治上經濟上環境上仍有許多問題還未解決,就讓孩子出生,我真覺得對他不起呀! 她的意思是,一代一代的人製造問題,留給下一代的人解決解決問題的人又再製造問題,又留給下一代煩惱。孩子出生不是來享受現成的環境,而是來面對問題。 主持人又
人多意見也多,在道場裡是否也一樣呢?法師如何解決?社會上許多人除了意見不同,還各持己見,認為自己的意見才是真理,那又該如何尋求共識呢?
想想看,一個團體如果聘了一百位工作人員,來自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文化,有可能尋得一致性的價值觀嗎?很難。有人說,一百個人可能有一百種意見,甚至一百零一種意見。 不過,任何團體要想群策群力,一定要有大家共同完成的目標,這就是尋求共識的基準點。因此,任何團體在招募工作人員時,可以明白告知團體的工作目標及任務,一旦加入就要遵守團體規定和程序如果不願接受,那就不必強求非留在這個團體不可。 唯有遵守共同的遊戲規則,在同一軌道內,才能產生共識,才能共同運作,完成任務。團體是這樣,社會也是,國家的運作更是要如此。 比如說,法鼓山力倡素食重視環保,我們希望工作者不抽菸不嚼檳榔不喝酒不吃葷等平日垃圾要分類,盡量不製造垃圾,甚至沒有垃圾。有些民眾想到法鼓山工作,或體驗法鼓山的團體生活,我們都樂於接納。不過,他們來了以後,必須接受且實踐我們的規則。 家庭也是一樣,夫妻要有家庭共識。有一對醫師夫妻為了教養孩子的事常爭論不休,幾近失和,孩子夾在中間不知所措。為避免事情惡化,醫師丈夫決定妥協,讓太太負責孩子的教養,太太也很高興負起責任,盡心盡力教導孩子。 夫妻倆找出一個妥協的方法只要大方向沒有偏離,雖然醫師有時不同意太太教導的方式,但他不再與太太爭辯,讓孩子長大後自己去判斷,從此家庭變和諧了,也更能適應對方,活得歡喜自在。 如果一群人有相近的價值觀,就容易取得共識群體裡不同看法的人,必須有一方要能妥協和適應,接納和自己不同的理念與看法,不需要堅持一定是自己對。試著把眼光放在更遠的共同目標,不計較眼前的細節差異或者,為對方設身處地想一想,或許就能理解對方的想法。相互理解就是取得共識的開端。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六道可是虛妄? 成佛可是貪執?
一切法緣起無自性一切法性空唯假名。在如如智證的勝義諦中,不但六道別異是虛妄,就是須陀洹以至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諸佛等聖者,也是假名無實的。至於有人因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緣起大悲心,趣入於大乘。這樣欲求成佛的心,叫作善法欲,是起信修行趣證的重要因素,不得謂之貪執。
打坐閉眼會感覺到天目那有光,該怎麼辦?
看到就看到啊!不要理它。
佛陀是什麼
佛陀,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今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於印度迦毘羅衛城的釋迦太子,成道之後,稱為釋迦牟尼。釋迦是族姓,意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對於聖者通用的尊稱,意為寂默。這就是佛教的教主。
有不少心智障礙者的父母,擔心自己年老以後,沒有人能照顧智能障礙的兒女,於是花錢娶外籍配偶,好代替自己照顧孩子。有人批評買新娘違反人權,但如果不這樣,心智障礙者老來沒人照顧的問題,又無法獲得解決,這該怎麼辦呢?
心智障礙者的父母會用錢買媳婦,主要作用有兩種第一是希望傳宗接代第二是孩子無法自己生活,也不會管理家業,希望媳婦生了下一代,還能替他們管家產。這樣的安排就如同買保險,老人家以為這樣做,兒子晚年就有保障,老夫妻也可含笑九泉。 我知道有不少家庭是這樣做的,有的還真的生了好幾個孩子。一般來說,甘願嫁給殘疾丈夫的異國新娘,大多是出身窮困家庭,希望嫁來臺灣之後衣食無憂。不過,這樣的保險並不保險。 當老夫婦還在,一切都管得到,老人家還可以幫忙照顧孫子一旦老夫妻往生,一切就很難說了,就看家裡的財產夠不夠往後的生活開銷。如果家裡的財力不夠,媳婦也許會選擇離開這段婚姻,最後,生下的孫子沒人照顧,反而成了另一種社會問題。替心智障礙兒娶媳婦,也許是一種不得不的安排,卻不是可靠的安排。 臺灣近年來,這樣花錢到東南亞買一個新娘回來的事很多,常被批評是違反人權,而且沒有法律來保障離鄉背景的新移民。我曾向行政院建議,應該立法保障外籍配偶,因為她們在臺灣形單影隻,又人生地不熟,即使受到欺負,也沒有娘家在這裡當後盾。 我們必須有慈悲心,東南亞國家的女孩是因家鄉貧窮才會嫁來臺灣,成了臺灣媳婦但在臺灣卻不被當成臺灣人,而被視為外來人,是不是很不慈悲呢? 如果要考量心智障礙者的老年照顧問題,父母可以有另外更可靠的安排。比如如果家裡有錢,就可以成立一個基金,信託給某一機構來照顧心智障礙孩子老年之後的生活與醫療,一樣可以安養晚年。 買新娘照顧心智障礙兒,是對新娘不人道,對心智障礙者的未來,也是極不可靠的安排。 娶外籍配偶要感恩
抄經要注意什麼?
抄經是一種修行方法。抄經時,要起恭敬心,因為見經即見法,見法即見佛。見佛時,心必調柔清淨,專念一意,等於聞佛說法,由於凝心專注,等於修習禪定。
佛說的聖言量經得起考驗嗎
佛陀說法的對象有不同的程度,人有不同的根性,所以接受不同程度及不同修行方法的佛法但是,古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們所做的教相判釋工作,漸漸地已不能適應現代人的需求和觀點。以現代人能夠接受的觀點來看,佛說的聖言量應該貼切到佛法的根本教義,以三法印和四依為基準。
佛教是無神論,為何寺廟有佛像?
佛教本來不崇拜偶像,僅以蓮花象徵誕生時的佛,以菩提樹象徵成道時的佛。佛滅之後,當希臘人來到印度而受佛教的化導之時,總覺得空無依傍,為便於一般外族的信仰,才模仿希臘神像,塑造了佛像。
什麼是迴向?
分享的波動。
立地成佛是真的嗎
是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必就是成就了無上的正等正覺的佛果。天臺宗的六即佛。第一種理即佛是指一切的眾生均有佛性。第二種名字即佛是指已經聽了佛法的人,知道自己本有佛性,本來就有成佛的可能。立地成佛的佛,大概是指第一種的理佛或第二種的名字佛,而不是第六種的究竟佛。
佛陀為什麼無問自說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是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主動向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宣說的法,這也是十分少見的。為什麼佛陀要不請自說本經呢?這是出自釋尊的慈悲本懷,不忍眾生苦。釋尊不問自說地提出淨土法門,其價值在創造極樂世界。阿彌陀經講得很清楚,因為阿彌陀佛過去的悲願,在他成佛之後,創造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方便中的方便法門。阿彌陀經救世最急十分重視本經並著有阿彌陀經疏鈔的蓮池大師曾說,阿彌陀經救世最急,因為末法時代的苦惱眾生根鈍障深,而其他法門又甚難成就。釋尊大悲本懷流露,特別開示此一出離生死的捷徑方便法門,可以橫截生死,急救眾生,所以不請而自說,顯示出佛陀慈悲濟世的迫切。方便中的方便蓮池大師歸納佛陀宣說此經的十大原因一出自佛的大慈悲心二殊勝的方便法門三能讓人生起欣喜厭苦的出離心四化導偏執二乘不修淨土五讓初發心的眾生親近佛六不論善根多少,皆可得度七護持修行多障礙的人,不生退心八由有相念佛進入無相念佛九從往生中悟得實際上無生死十念佛是方便中的方便。另外,蕅益智旭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中也提到,由於阿彌陀佛的本願超勝與果德莊嚴,不是一般人能相信了解,所以只有像佛一樣的覺者才能究竟,因此淨土法門深妙無人能問,釋尊為了救度娑婆眾生,特別無問自說。
幫助朋友是否應該量力而為呢?
幫助朋友固然是應該的,但前提是不能忽略了自身的安全。如果連自己都沒辦法保護好,就算是幫對方忙,但真的是幫到了嗎? 譬如朋友不小心落水,因一時情急,忘了自己其實並不很會游泳,卻又下水救人,此時極可能也讓自己陷於危險中,結果變成愈幫愈忙或是為了救人,千方百計救了別人,自己卻沒有辦法上岸,甚至失去了生命。 乍看之下好像很有義氣,可是自己因為朋友而犧牲,家人也連帶著被犧牲,社會也付出了代價。這種作法是不理智的,採取的行動最好能面面俱到,才有智慧。
近年來,自殺已成為臺灣十大死亡原因之一,許多人在陷入低潮時選擇以自殺來解決生命。此時,他們的心態究竟為何?
通常會自殺的人,是因為自認為已走投無路,沒有選擇餘地而自殺。 根據醫學的研究,每個人從小到大,甚至到老,幾乎都曾有過自殺的念頭,有的人是在嘴上說說就算了,有的人卻說著說著就採取了行動。這是因為對自己失望對自己所愛的人失望,或是對整個大環境感到失望。 譬如戰國時代的楚國大臣屈原,滿腔的愛國熱忱卻有志難伸,對當朝的君主感到失望之餘,最後選擇投汨羅江自殺。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覺得這個世界已經沒有希望,活著實在沒有意義時,而選擇了死亡結束生命,以為所有的苦悶失望與無奈也終將結束。
念地藏經會招來陰魂嗎?
地藏菩薩不是閻羅王,地藏經其實提倡孝親思想,慎終追遠,地藏菩薩以孝女身發大願,度盡六道眾生,方證菩提。地藏菩薩與觀世音菩薩一樣可以現種種身來度眾生,因此任何時間都可以很安全地誦念。
佛教主張護生,包括愛護萬物。那麼,比如大陸要送給臺灣一對熊貓,撇開政治爭議不談,有保育團體主張,不應該讓動物離開牠們的天然棲息地,免得適應困難,也是尊重生命的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讓民眾到動物園接近動物認識動物,是推廣動物保育的重要手段。站在護生立場,法師怎麼看呢?
熊貓只是一個例子,事實上,人類文明的發展,已使得某些動物無法自主生存,為了保護愛護動物,必須由人類插手來保護了。 不論是天上飛的海裡游的地上走的,許多動物因人對大自然的開發,破壞了牠們的生長環境,而面臨生存危機。因此保護動物的人士呼籲,應該規畫自然生態保護區域,讓動物好好生存。但這些保護區域,是否就是動物的原生地呢?這並不一定,有些動物的原生地已消失了,這些保護區域只是替代的地方,用來保護動物不至於絕種。 熊貓是中國大陸特有的保育類動物,雖然四川省是牠們的原生地,但現在熊貓的遷徙和生活,都受到中國大陸保育機構的管控。如果缺乏人類的保護和照顧,牠們的數量很可能會減少。 站在佛教立場,眾生是平等的,人類有生存權利,各種動物也是。如果人類不介入,動物雖有弱肉強食的食物鏈,但某些物種還不至於滅絕。許多動物有牠們特定的食物和棲息環境,當自然界突然產生大變動,很可能會迫使牠們遷徙,或者在這個地球消失。 人類一向自以為尊,為了經濟開發,很少人去思考動物棲息環境的改變。而從佛教的角度來看,不只珍稀的動物需要保護,所有動物都應該受到保護。人類對寵物,例如貓狗,可能不會虐待,但對雞羊豬卻是可殺的,心態不是很矛盾嗎?這是為了私利的滿足,而否定生命的平等觀。 站在我的立場,如果人類能把愛護動物的觀念,普及於所有動物,那才是真正的慈悲,世界也必定是祥和的。 盲目放生反而殺生
佛教中蓮花的意義為何?
一念心清淨,蓮花處處開,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
真的有天堂地獄嗎?
是的,佛教毫不懷疑天堂與地獄的存在,因為天堂與地獄,都在生死範圍的輪迴之中。佛教相信,只要不出生死的界限,天堂地獄,人人都有經驗的可能,甚至可說,人人都曾去過天堂地獄。
佛門講功過不能抵銷,請問要怎樣說明才圓滿?
分期付款,修行可以重報輕受。
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要懺悔?
你如何確定你有意或無意,知道或不佑道中是否曾傷害到其他有形或無形眾生?
佛教重視神跡嗎
神蹟,在佛教稱為神通。佛教並不以為神通是萬能的,在因果律的原則下,眾生的生死禍福,都是出於善惡業力的自作自受,神通的功用雖大,卻不可能破壞因果的律則,凡是決定性的重大業報,縱然以佛陀的神通,也不能把局勢全部扭轉,否則,因果業報的理論,便將無從成立。
我接觸佛法,希望祈求健康,家庭和樂,可以嗎?
可以的,但需要在祈求健康及家庭和樂下,更提升祈願眾生離苦,利他為上。
佛教的真理是什麼
佛教的真理,是我空及法空後的結果。我空了即解脫生死,法空了即不住涅槃。證得二空究竟的真理,叫作一真法界或真如理體。
菩薩跟凡夫的差別?
發菩提心,上求覺道,下化有情的人,叫作菩薩。依其修行,可略分三個階段一凡夫菩薩,二賢聖菩薩,三佛菩薩。所謂凡夫菩薩,就是新學菩薩,以凡夫身初學發菩提心,從培養信心悲心著手,樂聞正法,聞思精進,而著重以十善業為菩薩道的基石,所以又稱為十善菩薩。菩薩跟凡夫的差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了。
看很多佛書對自己修行是否有障礙?
如果只知道愛讀佛書而不知應該讀哪一類佛書,那就可能讀的佛書愈多,對於佛法的體驗愈加矛盾。佛書內容如違背因果的原則和因緣的觀點,就會像古來祖師所說︰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這種佛書,絕對是障礙修行的。
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真的嗎
這種觀念阻止許多人出家修行,也使許多已經出家的人感到沮喪和失望,更使得許多出家人變成自私自利,急於自了,不能夠產生利益眾生淨化社會的願望,所以,佛教被人指為消極逃避悲觀。最初這種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的觀念,本不出於佛教,而是出於破壞佛法僧三寶。因為即使在佛世,也沒有要求所有的出家僧眾必須即身成就,因此,正常的佛道,是不戀生死,也不畏生死的。
佛教最根本的教義是什麼?
緣生性空,所謂緣生就是因緣所生,也就是由於各種關係的結合而產生各種的現象所謂性空是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緣生緣滅的,都是變化無常的暫有的。
法師經常在東西方社會奔走傳法,是否曾觀察過這兩種社會裡,親子關係的異同?有沒有可以相互學習的地方?
西方社會裡的父母較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譬如在西方,如果父母有很好的職業,而兒女沒有,父母不會擔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讀書,孩子不喜歡,父母也不會逼迫孩子一定要讀書。西方父母的態度是,孩子自己覺得生活得快樂就好,要怎麼生活,讓孩子自己負責,父母不會替他們規畫未來,他們自己會找出路。 但中國社會裡的父母有一個特點,就是拚命地要孩子補習,讓他們去學很多才藝,連週末的時間都不放過,這樣對孩子長大出社會以後有一點用處,因為懂得滿多的!不過這還是有問題,因為孩子對於自己究竟要選擇哪一條路,可能還是不清楚。 身為父母,最好能懂得孩子的個性與特質,讓孩子發展出興趣職業與志向的專長。興趣是為了娛樂怡情,職業是為了未來謀生,志向則是發展理想藉由觀察孩子並全盤思考了解以後,可以培養孩子讓他們自己獨立發展。 通常孩子到了十三四歲之後,會有個叛逆的階段,有的更早一些,在小學高年級就開始叛逆。這樣的孩子,要好好輔導,跟他們做朋友,了解發掘他們的潛能是什麼,好好地培養。 以我自己為例,碰到數學就頭痛,這不見得是因為沒有數學的才能,只是從小讓老師嚇怕了,時常被老師罵笨啊,你連這都不懂!讓我更是一碰數學就怕,就會去想反正我笨,就乾脆不碰數學,天底下還有很多我可以做的事。 中國儒家講因材施教,在佛教的說法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1,眾生是千差萬別有不同的類別,每一個眾生都是不一樣的根性,有著不同的根器,要適當地恰到好處地施以教育,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淺談複製人
佛門講功過不能抵銷,請問要怎樣說明才圓滿?
分期付款,修行可以重報輕受。
您是佛教徒嗎
是的,我是信仰三寶歸依三寶,正信的佛教徒。
臺灣第一個試管嬰兒已經二十歲了。最近幾年,科學家用盡各種方式創造生命改變生命,好像把原本的因果改變了,但也圓滿許多人的夢想。從佛法的觀點,法師怎麼看呢?
其實試管嬰兒的問題,二十多年前就開始談了歐美比臺灣更早面對這些問題。有些宗教是不贊成的,因為這種人工受孕的方式並不自然非傳統更因為會帶來不可知的倫理危機,也挑戰宗教的許多觀點。 站在佛教徒的立場,看生命的起源,人類是如何出現的呢?佛教徒認為,生命來自外太空並不是說,生命是外太空人帶來的而是外太空的生命體,本來只有非常細微的物質身體,來到地球之後,接觸到地球上的氣味,吃了地球上的食物,身體變得沉重,從此不能離開。 地球的物質,是先有空氣水結晶物礦物植物,而後有動物只要自然條件配合得好,就會有新物種出現,但也會有物種消滅。從這個角度來看,由人工方式結合精子和卵子再植入子宮,雖然不是自然的受孕過程,還是可以接受的。 有一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討論到複製人的問題,各宗教領袖都離席,只有我在。會中有人說,宗教人士一定都反對,但我舉手說,這不一定,但有幾個問題要先解決。除了科技問題,還有倫理的問題。複製人的父母是誰?提供幹細胞的母體,算是孕母或是生母?或者都不算?複製人和原來的你,不是父母關係,也不是手足關係,也不是你原本只是你的一個細胞而已!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複製人,也許沒有問題但在目前社會,複製人和自然生產的人相處,會有什麼問題?沒有人知道。法律心理學能夠解決複製人的歸屬感問題嗎? 另一個是遺傳問題。由一個成人的細胞複製的生命,壽命是不是一樣從零歲開始算起?三十歲的人,用他已三十歲的細胞做出一個人,是不是這複製人一出現就有三十歲生命?這些我不明白,但如果這些可能的遺傳和老化的問題不能解決,人類會提早滅亡的。 我並不懂科學,但我可以接受這些非自然方式誕生的生命,前提是這些倫理遺傳的問題必須先考慮清楚。 墮胎罪同殺人
什麼是菩提心?
菩提心的意思就是智慧光明的真心。
許多中年人面臨三明治人生,兒女的教育是大問題,競爭這麼激烈父母也開始衰老生病了,照顧是個問題。中年也有失業風險,壓力太多了,要怎麼度過這樣的三明治人生呢?
在我看來,如果把這種狀況看成是人生的壓力負擔,那是錯的,也是自尋煩惱。因為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熬過來的,將來我們的兒女也會面臨這樣的景況,這是必然的,必然就要面對。 對人類來說,每一代都是這樣,既然要結婚成家生孩子,對兒女就要負起責任父母年紀大了,我們必須要承擔照顧的職責,這是人倫,是天職,不要當成是三明治一樣的壓力。如果能換個念頭我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家庭很美滿,心裡就會好過得多。 以兒女的教育來說,量力而為就能減少壓力。比如普通收入的家庭,孩子的教育就要務實。現在孩子的教育,有國民教育,從小學到國中,學費都是政府出的,那麼父母就不要送小孩上私立小學中學,不必執著,不用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 有些小孩上了高中大學,父母實在負擔不起學費,也有變通辦法讓孩子晚上去上夜校,白天就打工,賺自己的學費。提早有社會的歷練,更珍惜求學時光。有很多孩子過那樣的半工半讀生活,書還是讀得很好。如果有這種天資和決心,在任何艱困狀況下,都能應付。 但是,許多父母認為下一代競爭很激烈,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名校,上好的學校貴的學校,忘了考量自己的負擔能力,這一定苦不堪言。如果進不到好學校,孩子就沒有用了嗎?不一定的。我小時候,父母沒錢給我讀書,但是我現在書讀得還不少。 當子女步入中年,父母大半年紀都大了。老了,不是問題,有些老人很健康,不用人擔心,還可幫忙家事,不一定會變成子女的負擔。 父母需要子女付出的,主要是關心和安慰。我們看古代的二十四孝,裡頭的孝子大半都是窮人,像是孟宗哭竹或是臥冰求鯉的孝子,即使沒有錢財,仍然可以想盡辦法來孝敬父母反而有時候聽說,富豪之家子女反目,因為只想得到父母的財產,而不是想報養育之恩。對父母的孝心,重要的是心意,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不要跟有錢人比。給父母溫暖關心是非常重要的,也不花什麼錢的。 因此,有人說人人家裡有兩尊佛,是誰呢?就是父母。如果能想自己邁入中年,還有父母,是非常幸福的事,也就不會有三明治的感受了。萬一失業了,也不要失意和失志,天無絕人之路,只要自己不挑剔,生活的方法很多,可以把失業看作是轉業的機會。 老年生活靠自己
情緒沒有了,便能產生智慧和慈悲,能不能說有了智慧和慈悲,就懂得如何控制和安撫情緒?
要安撫自己的情緒很不容易,如果情緒已經生起,要再設法安撫下來是相當困難的。這時候,只有想辦法趕快脫離使自己產生情緒的環境,遠離不舒服的狀況,讓心安靜下來,保持頭腦冷靜,慢慢地情緒就會穩定下來。如果不趕快迴避,就不容易按捺住已生起的情緒。 面對不同於平常的狀況,如果會使自己痛苦興奮或是憤怒,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遠離當下的情況。若與人發生爭執,正在氣頭上的雙方都覺得自己有理而繼續爭吵,此時勸架的人無論如何得要拉開雙方,讓彼此聽不到叫罵聲看不到表情,等雙方都冷靜下來,情緒就安定了。 所以,衝突發生的時候,最好有第三者來勸一勸,如果自己有智慧,不妨先道歉,說聲對不起,我相信你有理,不過我也有點不高興,現在我們都在生氣,有理也說不清,能不能等一會兒彼此冷靜下來之後,大家再好好談。如果能這樣處理問題,會比較好。
民間辦喪事的習俗,從頭七做到七七,這四十九天的中陰身就是等待緣與業力的時間。在這重要的四十九天裡,除了給亡者祝福,我們生者可為亡者的來世幫上什麼忙?
在這四十九天之內最好是能夠幫亡者做超度布施供養,以及誦經念佛等佛事。超過四十九天以後,亡者可能已經投生,我們幫他做的功德,效果還是有的,只是沒有四十九天以內的作用大。 可惜我們現在的民間信仰多是做給活人看的,對於往生者較無意義。譬如家有往生者,還在辦喪事中,家人還大吃大喝大魚大肉,殺生浪費對往生者來說是一種折福,而不是培福。因此,應該多做布施,把節省下來的喪葬費,用於贊助慈善活動,或者家人去當義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當然,亡者的家屬最好持續地為他誦經念佛和拜佛,讓亡者感應並跟著念,至少亡者聽後能心開意解而轉生善道,轉生為人或者是生天到佛國淨土。這些就是往生者家屬應該做的。
什麼叫做易行道與難行道
易行道和難行道,都是學佛修行的菩薩道。龍樹菩薩所說的易行道,是以稱念諸佛菩薩來求生十方淨土。而中國及日本的淨土行者,則以修行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為易行道,仰仗彼佛願力,往生極樂淨土。所謂難行道,就是以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菩薩道,這是修行佛法的通途。
常有人以心直口快的個性為由,出口傷人或頻造口業而不以為意,這種情形和修養有關嗎?
有些人口無遮攔,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只覺得我是心直口快,想到什麼就要說什麼,路見不平就要剷,要抱不平!雖然路不平是應該剷,但要看該怎麼剷,如果剷的時候弄得滿天都是灰塵,那就不行如果剷的時候,能讓大家都覺得剷得好剷得歡喜,就是很成功受歡迎的作法。 當我們打抱不平時,要是弄得四周的人都烏煙瘴氣的,就該思考如此做是否正確?所以,心直口快不是直言直述,也不是直心,而是沒有教養。有教養的人,話到嘴邊會先想一想,就像有人說話到嘴邊留半句。把話說出口之前,先想一想這話該不該說?說的時機對不對?自己的身分能不能說?說了以後有沒有用?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這些都想清楚了再開口再行動,這樣的行誼,就是修養。
佛教以為異教徒是罪人嗎
不。佛教雖將一切佛教以外的宗教一律稱為外道是指不向內求明心見性而朝外求神鬼的賜予,但是,佛教並不否定各該宗教的價值,佛教將宗教的層次分為五乘,下級的人乘與天乘,雖未解脫生死,然已行了五戒十善。除了佛教之外的一切宗教,都屬人天的範圍能為人天的善業而努力,當然不能看作是罪人了。
佛教徒相信祈禱的功能嗎
是的,佛教深信祈禱的功能。從靈驗的程度及靈驗的比例上考察,佛教遠比其他神教的祈禱功能更顯著。不過,佛教雖然深信祈禱的功能,但並不強調祈禱的萬能。雖在釋迦世尊的當時,比丘們患了病,通常也多用醫藥治療。佛法,主要是醫眾生生死的心病醫藥,能治血肉之軀的身病。有了病痛,祈禱是應該的,診療也是必須的。
請問如何合理地用錢,才不至於造業?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該要的才要,不該要的不能要。
父母恩重難報經裡的十恩,詳盡描繪親恩的偉大,做子女的是不是也能回報呢?
在佛經裡,都是鼓勵兒女要孝順父母,卻沒有強調父母要如何愛孩子,這不是不主張父母應該愛孩子,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條件,是自然的,這份感情是與生俱來的。 但是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態度,往往是小的時候需要父母倚賴父母,長大以後漸漸學習獨立,開始自己思考,有獨立的行動和生活方式,就不需要父母了!然而,當我們成年獨立時,父母也年老了,這時最需要我們的奉養。 中國儒家中的五倫思想,第一倫就是說到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佛經裡也特別重視孝順父母,比喻說我們這個身體是父母所生,即使父母沒有養育我們,父母對我們的恩情仍深如海。這是形容無論怎麼報答父母,都沒辦法報答完盡。 另外,還有一個比喻,是要我們把父母挑在肩頭上,一邊是父親,一邊是母親。父親母親若不能走路了,照顧他們的責任就在我們的肩頭上,我們一輩子兩輩子,一百輩子都這樣服侍父母,也還不夠報答父母親的生身之恩。 佛法雖然是講出世,但是必須先把人應盡的本分做好。不孝順父母的人,可能連做人都有問題。連父母都不孝順,對自己配偶的感情,可能也只是功利性質的愛,不是沒有條件的付出對朋友之間,可能更是寡情不義。所以,講到道德標準,第一個標準就是親情。
最近教育部修法,讓女學生萬一懷孕,可以請產假及育嬰假。有些人反對,認為會鼓勵懷孕有些人贊成,因為可以保障女學生受教育權。法師贊成給女學生產假嗎?
教育部是教育主管機關,在乎的是學生的受教育權我是宗教師,關切的是社會的道德倫理。因此,我對這個問題的考慮,會和教育當局的角度不同。 學生的本分是好好讀書,至於懷孕,不是學生就學時期應該發生的事。但現在教育部這項寬大的法令,可以讓懷孕的女學生繼續上學,可請產檢假或請產假,似乎在告訴學生,婚前性行為在校時懷孕,都是沒關係的,有點變相鼓勵的意思。這樣的規定,真的妥當嗎? 高中生才十五十六歲,仍然是個孩子,生了小孩怎麼辦呢?總不可能帶著嬰孩到學校上課。如果女學生的父母經濟能力尚可,可以為她請保母帶小孩如果家境不佳,女學生要如何兼顧求學與育嬰呢?這個作法的後果,很可能造成人生的角色遽變,家庭倫理也大亂。 在校園中講求自由是好事,但必須有倫理與道德的分寸。像曾有臺灣的學生到新加坡當訪問學生,但臺灣去的學生,頂著奇形怪色的頭髮,新加坡校方認為有損校譽,因此不准臺灣學生穿當地的校服。 臺灣學生的開放自由,是新加坡社會無法接受的。可見,我們教育當局的觀念太新潮,跑得太快,給了學生過度的自由,以致我們的孩子到了國外無法被接受。 當女學生懷孕,被看成平常事,可以被教育機關接受保護,家長和學校就很難再教導孩子如何注意男女交往的分寸。如此,當男孩子向女孩子求愛時,也許會說不用怕,現在即使懷孕也一樣可以去上學,沒什麼好擔心的。這可能會讓原本嚴重的未婚懷孕問題,變得更嚴重。 現在的社會,人心浮動,人與人相處都失去了準則,也失去行為應有的分際。一旦大家失去行為的依據,社會只會更混亂。所以,對這項新規定,站在宗教師的立場,我是憂心的。 讓邊緣人進入社會核心
菩薩是什麼意思?
正在走向成佛之道的人。
嬰靈作崇之說有根據嗎
以佛法的觀點而言,眾生是平等的,人的生命雖然有長有短,死亡之後卻都相同,成人死後是中陰身嬰兒死後也是中陰身。經過四十九天之後,他們已經轉生,或生人天,或為鬼神,或為地獄和傍生中的眾生,不會老是以嬰兒的靈體在人間作祟的。
大女人主義與傳統觀念對女性角色的期待,似乎有些衝突,夾在這種潮流之中的女性該如何自處?
關於這個問題,我以日本社會為例來說明。過去的日本社會是大男人主義的社會,女人在社會裡沒有地位。可是現在的日本,社會現象已經改變,女性在年輕的時候非常強悍,講到做事,只要是男人能做的她們也要做,男人參與的,她們一定也要參與,就是不讓鬚眉。 可是當她們結婚生子,進入中年以後,就又回到傳統的模式。因為她要照顧孩子,需要有個溫暖的家庭,只要先生能夠賺錢養家,她就專心地看顧家,扮演好維繫家庭的角色。所以中年以後的日本女人,自然會回歸到傳統的女人角色。 這個現象將來會不會再改變?我不知道!也就是說,日本的年輕人也有女性主義者,可是到了中年以後,非常強烈的女性主義不見了,換成下一代的年輕人來提倡女性主義。
嘴巴念著佛號,心裡卻妄念紛飛,這樣可以嗎?
妄念紛飛,實際上就是善根福德不夠的關係。用觀是來覺照念佛的心,才能夠達到自心清淨。
臨終時捐贈器官,會不會影響往生?
捐贈器官是善念,有善念當然不會影響往生。
開光是什麼意思?
法師在造像完成啓用時,對造像的意義的說明,藉以啓發眾生學佛開啓自性的光明。
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忍辱二字的涵義很廣,有拒受諸樂而接受諸苦的意思,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眾共濟,所以忍辱是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準則。但如果對雙方都是有害無益,無理的侮辱,那就需要設法避免或轉變它了。
佛教徒能夠參加軍政工作嗎
僧尼的職責是修行與弘化,直接從事於治權的掌握與執行,那是不應該的。對於政權的過問,是應該的。因此僧尼可參加各級代議士的投票與候選。否則即使佛教徒的權益,也將被人忽視了。至於在家的佛教徒們,從事軍政的實際工作,是應當的。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熱忱的在家佛教徒,應當要向各方面的各階層去貢獻出自己。
佛教是主張人性本善論的嗎
佛教主張,在生死輪迴的凡夫認為煩惱是惡,佛性是善一旦證了菩提,入了涅槃,根本也沒有善惡可言。善惡問題,是世間法中的觀念,在出世法中,是無善無惡的。
我想要的究竟是愚癡的貪念虛榮呢?還是有什麼其他的問題?這就是向內看。 當我們追求某樣東西,也就是面對各式各樣的誘惑,包括物質的誘惑金錢的誘惑男女情色的誘惑,或地位虛名的誘惑等,此時要反問自己我想要的這些東西,與我這個人是不是實至而名歸?如果是不拿白不拿的心態,極可能得不償失。 大家都知道飛蛾撲火這句成語,牠誤以為火是光明而爭先恐後地撲過去,結果撲向死亡。我們會說昆蟲真無知,那我們人呢? 人可以反省我是不是應得?是不是該得?以及是不是能得?是不是能有?這些都要考量。如果不考量的話,那就跟飛蛾一樣,也是撲向危險的境地。 問新聞報導裡,針對社會案件的敘述,十之八九會加上難掩一時衝動的字眼。若碰到衝動時刻,該如何面對和處理?
對於修行人來說,遇到難掩衝動的事情時,就得靠平常的用功了。譬如遇到誘惑時,馬上注意自己的呼吸,體驗自己的呼吸。對於當前的刺激或誘惑還是無法拒絕時,立刻將眼睛轉開,甚至離開現場。 如果離開之後心裡還是記掛著,還處於波動的狀態,就繼續運用禪修的方法體驗呼吸,亦即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並且體驗自己當下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呼吸後,心會慢慢平穩下來若仍波動,則進一步在呼與吸之間數一個數字,一二三數到十。持續數個三四回之後,念頭欲望就會煙消雲散了。 如何有智慧地理財?
廣結善緣怎麼講
廣結善緣是指有原則重點的無差別的平等布施。
如何處理老人後事?
如果你是佛教徒,可以悉從佛化的臨終助念及簡樸莊嚴的追思火化。以莊嚴隆重而又不浪費的禮儀來辦後事。然後,念念不忘地願他們在佛國淨土永遠修菩薩道。
六祖壇經說些什麼?
談直心自悟,是一部白話有趣的經典,值得讀讀然後認真的想一想!
以出家僧眾為佛教重心的傳統能繼續維持嗎
重視僧才的培養儲蓄和適當的應用,僧眾因為沒有家室之累及世務束縛,無論在學問和修持智力和悲願,都可以繼續傳承下去。我們不必為將來誰是佛教的重心而爭論擔心,但看僧眾對未來社會的前瞻和因應,能否掌握住不變隨緣的方向而定。
佛教有幾派?
佛法本是平等一味的,因為人的根性不同,方便適應而分宗立派。印度佛教先是有部派的分張,有說十八派,有說二十派。大乘佛法時代分三大系,密教時代分三派。中國佛教小乘有二宗,大乘立十一宗。其中天台宗分二派,律宗分三家,禪宗分五家七宗。藏傳佛教分七派。日本佛教計十三宗五十六派,一九四五年後,新增宗派更難以勝計。韓國佛教有十八宗。斯里蘭卡佛教分四派,泰國柬埔寨寮國各分二派,緬甸九派,越南七派。雲南傣族佛教有四派,派下又分若干支。
中國人常常會用血濃於水來表示親情的重要性,親情的本質是什麼呢?此外,眾生皆有情,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情?
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都有親子關係,這是與生俱來的感情。親的意思,一種是指血親,另一種則是親近的意思。血親就是血濃於水,有血緣的關係,而小鳥小狗等動物都有親子感情,何況是人!孩子就像是自己肚子裡的一塊肉,要懷胎十個月才能生出來,但即便是將領養的孩子扶養長大,也是親情。 至於親近的意思,是指雙方經常在一起,時間相當長,互動關係非常密切,彼此之間成為一種生命共同體,此時親情便產生了。這種親情,就像師生師徒關係,或是人和寵物之間的關係,彼此會有倚賴和依戀。 眾生皆有情,最重的是親情,其次是愛情,再來是友情,這是眾生的三種情。親情是最基本的,是生命的基礎愛情是兩個生命結合的一種關係友情則是互動的,可以互相幫助互相支援,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就產生了友情。此外,對佛教徒來說,還有一種情叫作道情。道情就是彼此在修行的道路上相互鼓勵相互扶持,稱為道侶或道友。 在這四種情裡面,除了道情之外,還有親情是沒有條件的,不會要求什麼回饋。雖然中國有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說法,但這只是一種較為功利的概念,通常父母對兒女的養育很少會真的這麼想,把養孩子視為投資保本,有這種想法的人並不多。因此,我們也可以流水來比喻親情,水是順流而下,就像是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是沒有條件不求回饋的。
有個父親因長期失業,家庭壓力過大,情緒失控,用滾燙的水,傷及還在念小學的兒子背部,兒子受到嚴重傷害,不想再看到父親。現在社會,許多人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時衝動就做出傻事,有什麼方法可以控制情緒?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6忍一時之氣,享百年之福,這是告訴大家要學習忍耐的工夫。佛教的教義也強調忍辱者多福。忍辱是避免招致橫禍的盔甲。遇到不合理的事,如果亂發脾氣或找機會報復,麻煩就來了。如果能夠轉念,就沒有事了。 我有一位弟子,自我要求自律頗嚴,絕不會做壞事,但他嫉惡如仇,要求所有人都依照他的規範做事,只要有人不合於他的要求,都會很難過,但他的地位和權責又沒有辦法管理所有人,因而常為此痛苦。 這位弟子出家五年,愈來愈沒有辦法忍受這些狀況,因而常在佛前祈求,希望佛菩薩能感動那些人。我告訴他沒有人有能力去感動和管教每一個人,何必把別人的問題變成你的問題呢?你該有此智慧吧?事實上,我自己也都不一定能將每一位弟子管得好好的,這是眾生的性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如果每個人都能因為管教而變好,那每個人都成佛了。 這位父親因小事對兒子出了重手,我想如果他沒有失業,應該不會這樣。在自己心情不好時,的確很難控制情緒,但想消除瞋恨心,就必須時時培養慈悲心,對他人起慈悲心,也對自己起慈悲心。怒氣能傷身。人在倒楣失意困境中傷害自己,這是雙重的傷害,這種作法是對自己不慈悲。對他人保持慈悲心,就不容易生氣。 我在美國時,有一位美國籍的弟子非常用功修行,可就是沒辦法控制脾氣。平常他像個菩薩,但沒人知道他何時會生氣,會為了什麼理由生氣。他常常壓抑自己的情緒,直到爆發。於是我要其他弟子,在他發脾氣時,不要跟他衝突,讓他安靜一下等發過脾氣後,他就會很快調整自己。 情緒只是一時的,忍一下也就過去了忍不下時,就大聲念一句阿彌陀佛吧!忍耐的工夫,要從小事鍛鍊起。 難教的學生是活教材
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
忍辱並非一切的冤枉侮辱毀謗打擊,都應該全部接受,必須透過智慧的觀照,安己安人和眾共濟,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準則。所以忍辱並不是忍氣吞聲地受委屈,而是克制自己的衝動,不要馬上做出反應。
請問怎麼皈依佛教?
多來法鼓山走走,親近佛法僧,慢慢了解再說!
佛門講功過不能抵銷,請問要怎樣說明才圓滿?
一切的善惡功過,都應有它的果報。由於信仰佛菩薩的關係,可以變動受報的程度和時間,那是因為你在信仰佛菩薩以後,一定也會像佛菩薩那樣為善治惡自利利他救濟眾生。佛菩薩為你做引導,使你有改過遷善的緩衝餘地。
上了年紀的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價值,不使自己成為家人社會的負擔?
老年人要找到自己的價值,一個大原則就是老了也得保持健康的身心,能夠自給自足,自己照顧自己,同時還能夠身心皆有餘力,為社會或是家人奉獻。 所謂的奉獻,並不是非要做什麼不可!能做什麼,要看當下的環境,有什麼因緣在面前出現,就可以順勢奉獻了。 身為老年人,至少不要變成家庭社會的包袱,最好還能夠為家庭社會分擔一些任務,這樣的話,老年生活會過得很有意思。即使有點小病小痛,還是很健康,即使生活非常清苦,還是可以活得非常快樂!
有位居士賣豬肉想改行,但又沒錢,怎麼辦?
放下屠刀,試試看其他行業,錢可以慢慢賺的。
佛教說的貪瞋癡是什麼意思?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叫貪滿足不了貪而產生的情緖叫瞋對事理不明,黑白顛倒,以無常為常,以常變為不變是為癡。
有民意代表罵政府支持同性戀,並說政府有責任教導下一代同性戀是錯誤的行為。雖然大家都知道世界上除了異性戀,還有同性戀,但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同志,卻大半是驚恐自責,甚至親子反目。
同性戀不是今天才有的時髦或風潮,古今中外都有這種狀況,佛經裡也有同性戀行為的記載。也就是說,有人類就有同性戀了。雖然同性戀與異性戀不同,一般人常以為異性戀是正常同性戀是不正常,一般看法裡就不太容易接受同性戀同性戀的人也就常自己組成小群體,更不願與人接近,與社會有了隔閡。 有的父母如果發現自己的小孩是同性戀,會覺得可恥,擔心小孩會被親友看成不正常,好像畸形兒一般。同性戀不是畸形兒,他們也是人,但一般人總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做父母的難免心理上會有壓力,有罪惡感,好像是自己沒教好,沒有好好導正孩子的性向,孩子才變成同性戀。 一位母親來找我,她有三名子女,都很優秀,都受高等教育。但她發現大兒子帶回家的朋友,從沒有女孩子,而且最近常常帶回來的男孩子,竟然開始住下來。 那個母親原本想兩人是好朋友,也不以為意,只是偶爾發現他們會有親密動作,遮遮掩掩的不給她看見後來,兩人摟摟抱抱乾脆也不避諱了。這兩個大男孩,平常白天上班去,晚上回家來住,就像夫妻,雙宿雙飛。 母親著急了,問兒子兩個男孩子怎麼好這樣呢?兒子說,他愛的是男人,他是同性戀。 這位母親因此來找我,她說家裡有同性戀的兒子,心裡很不是味道。如果趕這個男孩子走,擔心會連兒子也趕跑了不趕他走,又很不像話,萬一親友知道了,多丟人! 這個孩子我見過,非常溫柔又優秀,對每個人都很友善。我對她說告訴家裡另外兩個孩子,對大哥的同性戀,要接受它面對它再者,大兒子和男朋友都有工作了,何不請他們出去自組小家庭呢?讓妳不會那麼不安和不便。 結果,她的大兒子和男朋友說,兩人還沒有結婚,感情也還不穩定,並不想現在自組家庭。倒是他的弟弟妹妹知道他是同性戀後,馬上搬了出去。 同性戀者不快樂,是因為自己習性和一般人不同,所以和人格格不入如果大家不以為他們是異類,那也就沒有什麼問題。當孩子告訴你,他是同性戀,做父母的只有接受。 單身者適合收養小孩嗎?
為什麼佛教會在印度沒落?
印度孔雀王朝時,佛教因生活富裕而僧侶分子複雜墮落,國家連年大做修福的佛事而庫府空虛外道見國王偏為佛教常做無遮大施而妒嫉憤慨。佛教因此而開始沒落。
墮胎算是殺生嗎?
殘害有情生命都是殺生。
佛教裡所說的色相是什麼意思?
凡是使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時候,一定是有對象。有對象,即有你我,所以會出現我字。但是,這個我,是假名我,並非真實我。也可以說,是色相的我,不是真實的我,是如來的無我之我,而不是我們的小我或大我的我。
看到有人受苦難,會難過很久,怎麼辦?
人生是來受報還願發願的。有了佛法的正知正見,正確的因果觀,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福報因緣和智慧,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如果自己難過,就用佛法來化解自己的煩惱面對事實,就是菩薩行者否則,自己痛苦,還影響對方也跟著痛苦煩惱自己也煩惱別人,損人不利己!
持咒有用嗎
咒的作用應該是被肯定的它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語句所組成的符號,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薩的尊稱和力量,從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發生。
菩薩是什麼意思?
正在走向成佛之道的人。
路上遇到受傷的動物該怎麼辦?
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