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76
article
stringlengths
52
32.7k
夠了,別再多說一個字了!研究:大多數人不知道何時該閉嘴
你我肯定都有類似的經驗:縱使對方在面前口若懸河,但我們卻左耳進、右耳出,全副心神都在尋找任何可以打斷對方的機會,好不失禮數地盡快結束這場談話。最近,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馬斯特羅安尼 (Adam Mastroianni) 便做了一份相關的研究,想要看看人們到底擅不擅長判斷何時該閉嘴,何時又該另開話題。一直以來,不少語言學家、社會學家們都曾做過有關「談話」的研究,像是研究人們在企圖說服別人的時候會使用的詞彙,或是人們會用什麼樣的詞彙讓一場談話畫上句點等,但幾乎沒人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研究人們到底如何判斷何時該結束一場談話。「心理學才剛剛注意到原來『判斷談話結束的時機』其實是項有趣、又基本的社交行為。」馬斯特羅安尼說道。因此,他和同僚們做了兩個實驗試著找出答案。在第一個實驗中,一行人找來 806 名網友填寫問卷,請大家回憶最近一場談話的持續時間、談話過程是否有過想要盡早結束的想法、如果有的話又是什麼時候冒出這個想法等問題。而在第二個實驗裡,一行人將 252 名實驗者兩兩隨機分組,每組自由聊天,主題、時長不限,只要不超過 45 分鐘即可。但在聊天以外,雙方還得記錄下自己產生「我想結束談話了」的時間,並且猜猜對方產生同樣想法的時間,最後再將答案交給研究團隊。在第一項研究中,儘管聊天的對象是親朋好友,仍舊有 67% 的人透露他們有過想提早結束對話的念頭,跟在第二項與陌生人聊天的比例差異不大。不僅如此,這兩項實驗還顯示,大部分人理想中的談話時間普遍只有實際談話長度的一半左右。綜合兩項實驗來看,科學家發現在 46% 的談話裡,雙方其實都想提早結束談話,只有 30% 的談話結束在至少一方滿意的時候。不過,偶爾也有比較特別的狀況,在實驗中便有 10% 的談話雙方在結束後表示他們還想多聊一會。至於那些剛好在雙方都想結束的時候結束的談話又有多少呢?只有 2%。整份研究下來,馬斯特羅安尼發現:人們其實不太擅長判斷什麼時候該閉嘴。不過他認為,這多少和人們視「透露出想結束談話」的舉動為魯莽、無禮,而隱藏真實的想法有關。美國達特茅斯學院 (Dartmouth College) 的社會心理學家惠特利 (Thalia Wheatley) 表示,其實聊天本來是人際互動間一種十分優雅的形式,「但最終往往因為人們不知道何時該停止而分崩離析」。惠特利也推測,這正是人們在聊天的時候通常喜歡搭配喝咖啡、吃飯等活動的原因,「因為空杯子、帳單能給我們一個清楚地暗示 —— 該結束談話了」。不過,芝加哥大學的行為學家艾普利 (Nicholas Epley) 反而提出另一個問題:那些完美結束的談話,事後雙方真的有比較滿意嗎?「想想我們會因為刻意避免時間更長、深度更深的談話,而錯失多少新觀點、生活中有趣的面向,甚至是靈光一現的時刻?」艾普利反問道。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人提出更深入的問題,像是不同文化裡的聊天潛規則有比較明確嗎?很會聊天的人又是如何判斷該不該結束談話呢?如果是一群人聊天,結果會不會有差呢?面對這麼多的問題,哈佛商業學院的商業管理教授布魯克斯 (Alison Wood Brooks) 感嘆道:「人類都已經有辦法把探測車送上火星了,但我們居然才剛開始嚴謹地探討人如何和彼此說話。」就連進行這份研究的馬斯特羅安尼,也對這些問題沒有答案,他告訴媒體:「你真的不知道談話的另一方什麼時候想離開。」「或許,我們都該停止猜來猜去,放輕鬆享受聊天的過程就好。」
【地球 24小時】03/10 血紅圍巾下的那張臉
在首都布加勒斯特的羅馬尼亞國會前,一名女子罩著紅色圍巾加入快閃活動的行列,和其他示威民眾一塊呼籲政府盡快通過新法,替家暴前科者配戴監視器。 相關閱讀:《美妝商店不賣美妝 波蘭少女為何開假店還得獎?》在疫情期間,波蘭少女帕絲柯 (Krystyna Paszko) 在網路上開了一間很不一樣的美妝商店。在這間美妝商店內,提供的不是美妝產品,而是救人於水火之間的服務...... 在倫敦白金漢宮前,躺著一朵紅色的玫瑰花。在宣傳近一個月後,英國薩塞克斯公爵哈利 (Harry) 和其夫人梅根 (Meghan) 接受美國名主持人歐普拉 (Oprah Winfrey) 的專訪,總算在 3 月 7 日於美國正式播出。在這場專訪中,雙方的話題包山包海,種族主義、媒體、心理健康等都涵蓋在內,一路從去年兩人放棄英國資深王室身分的內幕,談到了兩人的兒子亞契 (Archie) 即將有個妹妹的消息...... 相關閱讀:《哈利、梅根與歐普拉的世紀專訪 英國王室:重視兩人想法,將私下處理爭議》在國會山莊的圓頂大廳內,密西根州國民警衛隊中士博爾德 (Hannah Boulder) 正在自彈自唱。 相關閱讀:《嘻哈、爵士、古典...... 邊聽音樂邊工作好嗎?》一邊聽音樂,一邊工作會提升人們的生產力嗎?在密西根州的西布盧姆菲爾德鎮 (West Bloomfield Township), 平均年齡 81 歲的四名長輩正在開心打牌,她們全都接種了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根據報導,這是她們過去一整年來首次聚在一塊玩牌。 相關閱讀:《如果我沒有一台冰箱,打不完的 COVID-19 疫苗怎麼辦?美國醫護人員的腦筋急轉彎》在美國如火如荼地展開 COVID-19 (武漢肺炎) 接種計畫的同時,暴風雪、冰箱故障等小意外也陸續找上各地醫護人員,導致他們得絞盡腦汁,才不至於浪費手上寶貴的疫苗。在德州緊鄰墨西哥邊界的佩尼塔斯市 (Penitas), 來自宏都拉斯的莎拉 (Sarah) 帶著她年僅 17 個月的女兒露西亞 (Lucia) 越過格蘭河 (Rio Grande river) 進入美國,希望能夠順利尋求庇護。其實,莎拉母女不是特例,過去幾年來有許多宏都拉斯人北上尋求庇護。今天,【地球圖輯隊】要帶著大家透過《路透社》的鏡頭,跟著另一對宏都拉斯母子的腳步走一小段路,身歷其境移民們的日常生活。 相關閱讀:《車隊移民的一天 跟著宏都拉斯母子一路向北》在巴塞隆納的聖若梅廣場 (Sant Jaume square), 不堪勞動環境血汗的醫護人員手拿旗幟抗議,旗幟上寫著「醫護人員受夠了!」。 相關閱讀:《醫生有床睡不得 醫院裡的「睡不飽」文化》你有試過連續工作 30 個小時未闔眼嗎?對許多醫生來說,這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在首都聖地牙哥的外圍,鎮暴警察正在驅逐非法佔地建屋的民眾,他們在這裡雖然沒水沒電,但卻是少數能夠遮風擋雨的所在。而在警方的驅逐過程中,攝影師也用鏡頭捕捉到了孩子趴在地上的畫面。 相關閱讀:《北京驅逐「低端人口」 城市裡的移工悲歌》聖地牙哥的驅逐現場,令人聯想到地球另一端的北京。2017 年,北京當局以安檢為由,大規模地拆遷市郊危樓,連帶使「低端人口」流落街頭,引起廣大民眾反彈。然而,中國當局表示,從來沒有所謂「低端人口」一說......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內,中國政協委員們鼓掌歡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到來。 相關閱讀:《戰狼外交:沸騰全球的中國外交新政策》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外交官在國際舞台上謹守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路線,多採用淡而無味、長篇大論的外交形式。但是,近年來中國外交官在中國境內用不了的 Twitter 上頻頻和西方「叫戰」, 這樣的外交手段被稱為「戰狼外交」。究竟,什麼是「戰狼外交」? 這種外交手段又是怎麼出現的呢?在北阿坎德邦的朝聖大城赫爾德瓦爾 (Haridwar), 一名印度教聖僧 (Sadhu, 又稱苦行僧) 在參加沐浴洗禮 (Shahi Snan) 前先於帳篷內吞雲吐霧一番。這裡正在進行重要的宗教慶典大壺節 (Kumbh Mela, 也稱大壺節)。你可以想像與 1 億人「共浴」嗎?印度當地舉辦的「大壺節」就是這樣壯觀的場面!延伸閱讀:《億人共浴奇景 印度大壺節信眾泡水消業障》在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西岸,數名巴勒斯坦女子眼睜睜看著家園遭到以色列軍隊摧毀,有人難掩悲痛地落淚。 相關閱讀:《「慶祝」把土地讓給以色列 英國塗鴉藝術家班克斯的巴勒斯坦派對》100 多年前,一份 67 字的英國政府文書奠定了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的基礎,也開啟了全世界最複雜難解的衝突之一。當英國和以色列領導人準備在倫敦紀念這份文件時,英國塗鴉藝術家班克斯 (Banksy) 也在巴勒斯坦舉辦了一場「慶祝」茶會。 上線時間:2021/03/12 增修時間:2021/03/12 修正圖片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03/09 被蒙上的雙眼
在曼谷刑事法院外,反政府示威者用寫有數字「112」的膠帶貼住雙眼,藉此抗議泰國刑法 112 條「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e law) 的不合時宜,並且要求當局釋放遭該條法律入罪的民運領袖。 相關閱讀:《「爸媽為何不懂我?」 泰國香港兩場抗爭 同一種策略、同一道世代難題》隨著泰國反政府運動越演越烈,泰國警方也開始加強力道,驅逐上街抗爭的民眾。此時,擁有豐富街頭經驗的香港民眾毫不吝嗇地與泰國民眾分享面對警方的方法,唯獨世代隔閡,是香港人自己也解決不了,無法與泰國人分享的問題。在位於巴黎的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前,環保人士放了一座座蜜蜂抗議的立牌,要求法院暫緩政府的決定,讓政府不要放行會殺害蜜蜂的殺蟲劑。 相關閱讀:《人象衝突怎麼解?印度農民架「蜂巢柵欄」 請出蜜蜂來幫忙》在地球另一端的印度,人象衝突往往是棘手難解的問題,近幾年,人們請來蜜蜂,漸漸找出一個將兩敗俱傷的可能減至最低的方法。在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西岸,一名女子在帳篷中安撫她的女兒,希望她的女兒能盡快休息,好讓她走出帳篷參與反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女權的聚會。 相關閱讀:《寶寶難哄睡怪自己的基因不好?》新手父母最大的困擾就是寶寶怎麼哄都不睡,搞得爸媽人仰馬翻,天天帶著黑眼圈到公司,生到了特別難哄的小孩,只能怪他是「來討債」的,不過新的研究發現,你可能不能怪小孩「討債」, 而是要反省自己的基因。在德州緊鄰墨西哥邊界的佩尼塔斯市 (Penitas), 德州州警要求躲在草叢中的歐多尼茲 (Edith Ordonez) 和她的 4 歲兒子哈賓 (Harbin Ordonez) 趕快出來。她們母子一路從母國宏都拉斯來到美墨邊界,並且越過格蘭河 (Rio Grande river) 進入美國,希望能夠順利尋求庇護。在圖中的右上角可以看到格蘭河的蹤影。其實,歐多尼茲母子不是特例,過去幾年來有許多宏都拉斯人北上尋求庇護。今天,【地球圖輯隊】要帶著大家透過《路透社》的鏡頭,跟著另一對宏都拉斯母子的腳步走一小段路,身歷其境移民們的日常生活。 相關閱讀:《車隊移民的一天 跟著宏都拉斯母子一路向北》在白宮靠近玫瑰園和南廊的南牆旁,可以看到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的愛犬使用的床鋪。根據媒體報導,拜登的愛犬在日前離開白宮、回到老家德拉瓦州居住。綜觀美國歷任總統和第一家庭,「養寵物」彷彿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論是比較常見的貓、狗,或是其他令人意想不到的動物,幾乎每位總統都在白宮養過寵物。這些寵物有些是在總統們上任、入住白宮的時候一同攜入;有些寵物則是外賓的餽贈,最終被總統留在身邊...... 相關閱讀:《不只貓狗才能當 細數美國總統與他們的「第一寵物」》在雅典街頭,警方將倒在地上的同事給圍了起來,等待送醫治療。畫面的另一頭則是民眾在抗議警察執法過度,罔顧民眾的權益。這場警民衝突源自 7 號,當時警方在驅離違反防疫命令的民眾時動用了武力,引發其他民眾不滿,於是相約在 9 號這天上街抗議。在蘭開夏郡郡治普雷斯頓 (Preston), 不滿政府防疫不力的商店老闆在玻璃上畫下對英國首相強生 (Boris Johnson) 和衛生大臣漢考克 (Matt Hancock) 的嘲諷漫畫,並且封他們為笨蛋雙人組。 相關閱讀:《Excel 漏數據之亂 英國 1 萬 6,000 名 COVID-19 患者沒追蹤到》為什麼不要用 Excel 紀錄確診病例?這個答案或許問英國公共衛生部最知道。隨著柏林放鬆防疫管制,希娜 (Sina) 在當地經營的乳膠時裝店「野蠻穿搭」(Savage Wear) 總算可以再次迎接客人的到來。 相關閱讀:《你的臉賣不賣?日本藝術家買人臉做面具》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如果你到東京這間名為「仮面屋おもて」的面具店走一遭,你可以看到一張張擬真到不行的人臉面具...... 在匈牙利中部的洛約什米熱鎮 (Lajosmizse), 甜點師傅里莫奇 (Laszlo Rimoczi) 特地製作了手拿針筒的復活節兔子巧克力娃娃,藉此提醒大眾接種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的重要。 相關閱讀:《防疫不該有國界 醫界籲停止「疫苗國族主義」》當許多國家大量購買疫苗,甚至擁有超出其人口數倍的疫苗數量時,世界上還有許多角落,連個位數量的疫苗都沒有...... 在位於巴格達的卡濟米耶清真寺 (Al-Kadhimiya Mosque), 什葉派穆斯林紛紛前往該處悼念伊瑪目穆薩・卡齊姆 (Imam Moussa al-Kadhim) 的忌日。 相關閱讀:《擺在輪子上的清真寺 日本推出移動型祈禱點》停在東京體育館外,這台藍白相間的卡車外表看似平凡,內在可是一點也不簡單,因為它是一台移動式清真寺。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上的火星 從土耳其薩爾達湖探索生命起源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指出,位在土耳其布爾杜爾省 (Burdur province) 的薩爾達湖 (Lake Salda) 和這次毅力號 (Perseverance) 降落的地點「耶澤羅撞擊坑」(Jezeto Crater), 無論是在礦物學或地質學上都非常相似,也因此,透過研究薩爾達湖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火星。根據研究,薩爾達湖和耶澤羅撞擊坑具有非常雷同的三角洲沉積特徵,而所謂的三角洲,是因河口沖積而產生的平原,科學家們因此相信耶澤羅撞擊坑曾經積滿了水。如果有水,那水裡會不會也有過生命呢?2019 年,美國和土耳其的行星科學家在薩爾達湖進行調查,希望從薩爾達湖所獲得的數據,能夠幫助他們了解耶澤羅撞擊坑是否曾經有過生命。這是因為經過地質學家的研究,薩爾達湖的白色湖岸來自於一旁的大丘被侵蝕後所產生的沉積物,至於這些大丘則是在微生物的幫助下形成的岩石,是所謂的「微生物岩」(microbialites)。因此,毅力號背後的團隊,同時也是目前地球上最先進的天體生物學實驗室,他們的目標之一就是確認耶澤羅撞擊坑的周邊或坑洞中心到底有沒有微生物的化石痕跡。「薩爾達湖...... 會成為一個有力的參照物,讓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和參考。」NASA 科學任務局的副局長祖布臣 (Thomas Zurbuchen) 說。同時,NASA 也會把在耶澤羅撞擊坑邊緣所採集到的碳酸鹽礦物,拿去和薩爾達湖的湖邊沉積物進行對比。其中,碳酸鹽分解後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和水一直以來都被視為生命起源的必要元素。NASA 科學任務局的副局長祖布臣就表示:「當我們透過毅力號發現什麼新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看看薩爾達湖,去觀察兩者的進程,了解毅力號 (所採集到的數據) 和薩爾達湖之間有哪裡相似,又有哪裡不同。」「所以我們真的很高興我們可以擁有這座湖,畢竟我覺得它還能跟我們共處很長一段時間。」祖布臣如此總結。然而,即使跟火星比起來薩爾達湖近在咫尺,不過如今它卻面臨乾涸,甚至是消失的危機。根據土耳其《薩巴赫日報》(Daily Sabah) 的報導,一名地質工程師塞夫尼 (Servet Cevni) 就指出,薩爾達湖的水位因為多重因素一直在逐漸下降,例如將湖水拿去進行農業灌溉活動的人為影響;又或者是氣候變遷造成降雪異常,從而導致來源的水量不足。塞夫尼感嘆地表示:「降雪異常加劇了這些問題。薩爾達湖湖水的主要來源是附近的山區,那裡是著名的滑雪勝地,而降雪應該要提供水源,但據我們的觀察,雪量一直都不夠。」另一方面,塞夫尼還提到,由於外來旅客的拜訪,薩爾達湖目前還同時面臨著汙染的危機,但幸好地方的環境部門決定部分禁止遊客在湖裡游泳。「這座湖沒辦法應對任何的汙染狀況,因為它是一座死水湖,水量供給有限。」塞夫尼補充道,降雪異常導致的乾涸危機可能讓汙染更進一步地危害薩爾達湖。
法國老師斬首案:女學生謊言引發連鎖悲劇
在事發的 10 天前,也就是 2020 年 10 月 6 日,歷史老師帕蒂 (Samuel Paty) 在主題為「兩難」的課堂上討論言論自由和褻瀆行為之間的關係,他因此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要當,或者不當查理 (註 1)?」隨後,帕蒂宣布自己要展示一張刊登在《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 上的作品,內容是關於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裸體的諷刺漫畫。註 1: 此處的「查理」指的是法國雜誌《查理周刊》, 在 2015 年《查理周刊》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許多人以「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 為口號,悼念在恐攻事件中的受害者,並表達對言論自由的支持。這堂課的兩天後,修習該課的一名 13 歲女學生 Z (註 2) 向父親表示,自己被學校停學了,而她之所以被停學的原因,就是因為帕蒂在展示漫畫前,要求穆斯林學生都離開教室,她拒絕照著做,於是受到停學兩天的處分。女學生 Z 的父親、出生於摩洛哥的 48 歲男子齊尼那 (Brahim Chnina) 在聽到這件事後非常憤怒,他向學校跟警察局投訴帕蒂「散布色情圖片」, 而且還在學校引起伊斯蘭恐懼症 (Islamophobia)。同時,齊尼那還依據女兒的說詞,在社群媒體上發起譴責帕蒂的活動,並要求學校解聘他,在這之中,無論是帕蒂的姓名,又或是帕蒂所任職的學校名稱都被完全揭露。註 2: 該學生的名字並沒有被揭露。於是 2020 年 10 月 16 日,住在法國諾曼第 (Normandy)、來自車臣的 18 歲少年「阿布杜拉 A.」(Abdoulakh A.) 專程來到帕蒂所居住的孔夫朗 - 聖奧諾里娜市 (Conflans-Sainte-Honorine)。阿布杜拉 A. 在傍晚的時候尾隨下班的帕蒂,並於路途中刺殺他,接著斬首示眾。然而,根據《巴黎人報》(Le Parisien) 的報導,這名女學生 Z 在前日,也就是案發近五個月之後才坦承:她那天其實根本沒去上課,當然也就沒有直接看到那張漫畫、更沒有因為這張漫畫而被請出教室 —— 畢竟在那堂課之前,她就已經因為不斷缺席曠課而被停學了。女學生 Z 坦白:「我沒有親自看到那些漫畫,是班上一個女生給我看的。」本來在調查一開始,女學生 Z 堅持自己原先的說法,直到警察告訴她,有幾名班上的同學指證她當時不在教室裡,而且帕蒂也沒有如她所說的要求學生離開教室,她才終於承認自己說謊。女學生 Z 在證詞中表示,自己之所以會說謊,是因為不想讓父親失望。《巴黎人報》更直接點明,女學生 Z 根本是因為自己的不良行為而被學校停學,卻因為不敢向自己的父親坦承這件事而說謊。另一方面,女學生 Z 的律師塔布拉 (Mbeko Tabula) 則提到,女學生 Z 的謊言其實還有另一個緣由:「因為她的同學要求她當發言人,所以我的當事人覺得自己身處漩渦之中,並因此說謊。」事實上,當帕蒂在展示那張諷刺漫畫之前,他說的是:任何覺得可能會被冒犯的人可以暫時閉上他們的眼睛,或者也可以在展示漫畫時去外面走廊上站一下。如今,女學生 Z 和其父親齊尼那或許得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價。女學生 Z 可能會面臨誹謗罪,齊尼那則可能被判定為恐怖主義謀殺的共犯。針對自己當初的作為,齊尼那覺得自己很「糊塗、愚蠢」:「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貼文會被恐怖主義分子看到。我並不是想用貼文去傷害任何人。現在真的很難想像我們是怎麼來到如今這個處境的,我們失去了一名歷史老師,而大家都因此怪罪於我。」女學生 Z 的律師塔布拉則堅持,這場悲劇不該歸咎於一個 13 歲的女孩:「是她的父親過度反應,製作和張貼了宣佈這位老師有罪的影片,才導致事情急轉直下。我的當事人說謊了,但就算她說的是真的好了,她父親的反應也還是太過頭了。」同時,除了女學生 Z 以外,目前還有兩名收取兇手現金,並協助指認帕蒂身分的青少年也正在接受調查中。本案至今一共起訴了 14 人。
選擇地獄還是自然? 土耳其橄欖農夫力抗發電廠
在土耳其穆拉省 (Mugla) 的村莊圖爾古特 (Turgut), 為了拯救自己的土地和村莊,64 歲的橄欖樹農狄米瑞 (Tayyibe Demirel) 單槍匹馬地控告負責亞特根發電廠 (Yatagan Power Plant) 的營運公司,希望能夠阻止發電廠一路開採煤礦到她的橄欖樹林。上個月,狄米瑞贏得了與營運公司間的官司。在上訴過程中,她援引了之前的另外一場判決,裡面提到橄欖樹林是必須要被保護的,此番說法最終獲得了法院的採信,在那之後,狄米瑞還更進一步地贏得了上級法院的訴訟。然而,狄米瑞表示,贏得訴訟並不是抗爭的終點,因為她還必須阻止礦場繼續延伸,不然總有一天,她那六公畝的橄欖樹林地會被礦場給包圍。「周圍所有的土地都遭到開挖,裡頭的資源都會被掠奪,然後我的橄欖樹林會被困在中間,」狄米瑞說:「我拒絕接受這一切。我會繼續我的抗爭,然後爭取我的權利。不然我要怎麼抵達我的土地?搭直升機從空中降落嗎?」倡議人士們表示,亞特根發電廠與礦場所在的城鎮亞特根,距離土耳其地中海地區 (Turkey's Mediterranean) 與愛琴海度假勝地非常近,只有短短 40 公里,而開發礦場和燃燒煤所帶來的汙染,對人體健康以及環境都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在亞特根發電廠不斷擴張的狀況下,亞特根境內已經有五個村莊因此被撤村而消失。倡議人士們就指出,在過去 40 年間,穆拉省有超過 5,000 公頃的土地被開發成了礦場,這足足等同於 8,000 個足球場大。然而,亞特根發電廠駁斥單方面的說詞,廠方告訴路透社,它們已經在當地種植了超過 150 萬棵樹,而且發電廠的行動絕對都尊重自然,土耳其相關的政府機構也一直都有在監督它們。土耳其之所以會積極拓展本土的發電廠,當局表示是因為它們必須要降低對進口能源的高度依賴,因為光是能源,就佔了土耳其進口總額的五分之一,而這也是土耳其的財政在多年來都保持赤字的原因之一。因此,當局預計要將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量再提升一倍。歐洲非營利組織「健康環境聯盟」(The Health and Environment Alliance,HEAL) 透露,經過它們的估算,土耳其每年因為火力發電而造成的醫療支出高達 59 億歐元 (折台幣約 1,984 億元)。環保主義者,同時也是與 HEAL 一同完成土耳其火力發電報告的古穆索 (Deniz Gumusel) 表示,從 40 多年前第一間火力發電廠開始運作後,穆拉省至今為止成立的三間發電廠已經造成了 4 萬 5,000 位民眾因為心血管或呼吸道疾病而死亡。「這就像戰爭,一場針對人類、森林,以及生態系統的戰爭。」古穆索說。但環保主義者古穆索強調,雖然前景堪憂,可是因為有像狄米瑞這樣意志堅定的女人和村民,所以還是可以對這場抗爭抱持著些許的樂觀。「女人們對這場不公正的煤礦事業進行了令人讚嘆的反擊,她們成功地阻止或減緩了煤礦的發展進程。」古穆索說。然而,已經失去的那些土地難以再回復。當樹農狄米瑞從她的農地看向不遠處的礦區時,她表示那裡幾年前還遍布著鬱金香、罌粟花和雛菊。「地獄的礦井和大自然,究竟哪個比較好呢?」狄米瑞說。
左宗棠雞不是來自中國 那些被誤會的「異國料理」們
在台灣,各地都有不少名字帶有地名的菜餚,有些確實明確指出了起源地,像是越南河粉,有些則雖然同樣有地名,但料理的起源卻和該地沒有多大關係,像是蒙古烤肉。在世界各地,這類錯誤更是從沒少過,尤其是在英美等擁有豐富移民歷史的國家,至今不少人有時還是會被混淆視聽。綜觀各種最常被誤會來源地的菜餚,「左宗棠雞」肯定榜上有名。今日的左宗棠雞是一道以炸、炒等手法烹調雞肉,再淋上一層酸甜醬料的料理。許多人都以為這道名字很中國的菜餚是湖南省的經典料理,但根據《紐約時報》記者鄧祿普 (Fuchsia Dunlop) 親自到湖南訪查的結果,當地聽過「左宗棠雞」的人其實屈指可數。左宗棠雞和湖南唯一的連結是發明它的湖南籍廚師彭長貴。在 1949 年國共內戰後,當時身為國民黨政府國宴御廚的彭長貴跟著國民黨部隊一路撤退來台,並在一場招待美方將領的宴會上發明了這道菜。多年後,彭長貴在美國紐約的第 44 街開了自己的餐廳,最初並沒有特別受矚目,但由於餐廳地址就位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附近,許多外國代表時不時便會光顧他的餐廳,這才使他的餐廳、左宗棠雞等菜餚的名聲不脛而走,連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季辛吉 (Henry Kissinger) 都成為他的座上賓。隨著「左宗棠雞」這道菜在美國越來越出名,不少廚師也學會了這道菜餚的烹飪方式,並配合美國人的口味增加甜味的比例,讓這道菜從此晉升為美式中菜餐廳中一道必備的料理。然而,在 2014 年的紀錄片《尋訪左宗棠》(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 中,製作人曾找到當年 96 歲的彭長貴,秀給他看數張現代美國左宗棠雞的照片,據說當時他邊看邊碎念道:「亂七八糟。」除了左宗棠雞,另一道同樣掛著中國人姓名,卻在美式中菜餐廳走跳的名菜就是「李鴻章雜碎」(Chop Suey)。在美國,李鴻章雜碎是一道將各式蔬菜和肉類放在一起拌炒的料理,與華人熟悉的料理炒什錦有幾分相似。根據 BBC 的說法,「雜碎」是一道中國廣東省西部的傳統料理,在 19 世紀末隨著廣東裔移民一起來到美國,並配合當地人口味做了些許調整。很快地,雜碎在美國的名氣開始飛速增長,一度還成為美式中菜餐廳的代名詞,當年有些美式中菜餐廳甚至會直接在招牌上寫上「雜碎屋」(Chop Suey House)。1896 年,當時李鴻章即將到訪美國的消息轟動全美,美式中菜餐廳們立刻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大力宣傳,李鴻章的名字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出現在雜碎前,進一步成為十分具代表性的美式中菜。美食網站 The Spruce Eats 的編輯科伊 (Andrew Coe) 說道:「到了 1920 年代左右,李鴻章雜碎已經遍佈全美,成為一道和熱狗、蘋果派一樣出名的料理。」有趣的是,這種誤植起源地的故事似乎特別容易發生在亞洲菜系的身上,好比在英國赫赫有名的「香料烤雞咖哩」(Chicken Tikka Masala)。不過嚴格說起來,比起前面兩道菜餚,香料烤雞咖哩的起源便模糊許多,最廣為人知的版本聲稱它是道在英國發明的料理,但也有一些說法認為它是道正統的印度菜。在主流的故事裡,人在英國蘇格蘭第一大城格拉斯哥 (Glasgow) 的餐廳 Shish Mahal 擔任廚師的男子亞斯蘭 (Ali Ahmed Aslam), 在 1970 年代意外發明了這道料理。當年,他為了取悅一名不喜歡咖哩雞 (Chicken tikka) 偏乾口感的客人,隨手取了廚房裡的蕃茄湯、優格、香料等,創造出了史上第一份香料烤雞咖哩。這名客人不僅就此愛上了這道菜餚,更曾多次帶著朋友到訪,讓這道菜餚的名氣逐漸傳開。然而,英國飲食歷史學家兼南亞美食專家格羅夫 (Peter Grove) 卻對這個說法嗤之以鼻,不僅是因為早在 1950 年代左右,英國當地就有人開始主張自己是香料烤雞咖哩的發明者,也因為格羅夫心知肚明,「香料烤雞咖哩是咖哩雞加蕃茄湯」一說,從頭到尾都是他和朋友為了應付一個個上門跑來詢問香料烤雞咖哩由來的記者,而瞎掰出來的都市傳說。「那時我和燒烤餐廳 (Roast Restaurant) 的廚師瓦哈卜 (Iqbal Wahhab) 在一塊,我開始瞎掰香料烤雞咖哩的由來是金寶蕃茄濃湯加上香料、咖哩雞的都市傳說當作笑話,」格羅夫澄清道:「但不知道為什麼,它漸漸就被當作這道菜的公定由來,並逐漸在各地傳開。」格羅夫認為,光憑目前的資料,人們很難下定論到底這道菜究竟從何而來,因為全英國從南到北,都曾有廚師出面聲稱自己才是香料烤雞咖哩的真正發明者,當中也不乏一些前來英國工作的印度裔移民。就他個人而言,格羅夫相信香料烤雞咖哩應該是自 1948 年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餐廳 Moti Mahal 的料理「奶油咖哩雞」(butter chicken) 演變而來,這道菜在 1950 年代左右傳入英國,又經過英國各地廚師的微調,這才出現今日的「香料烤雞咖哩」。但究竟誰是其中關鍵推手?目前仍舊不得而知。
【地球 24小時】03/08 從天而降的刀子
在首都聖地牙哥的國家美術館內,智利藝術家梅娜 (Catalina Mena) 在義大利雕塑家加澤里 (Ernesto Gazzeri) 的作品《跪姿維納斯》(Venus arrodillada) 上方裝設了一把又一把的刀子,藉此隱喻家暴和人類的脆弱。 相關閱讀:《美妝商店不賣美妝 波蘭少女為何開假店還得獎?》在疫情期間,波蘭少女帕絲柯 (Krystyna Paszko) 在網路上開了一間很不一樣的美妝商店。在這間美妝商店內,提供的不是美妝產品,而是救人於水火之間的服務...... 在曼谷刑事法庭外,反政府領袖賈圖帕特 (Jatupat "Pai Daodin" Boonpattararaksa) 被以「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e law) 定罪,且立刻被送往監獄。聽到這個消息,賈圖帕特的母親難以承受地哭倒在親友的身上。 相關閱讀:《「爸媽為何不懂我?」 泰國香港兩場抗爭 同一種策略、同一道世代難題》隨著泰國反政府運動越演越烈,泰國警方也開始加強力道,驅逐上街抗爭的民眾。此時,擁有豐富街頭經驗的香港民眾毫不吝嗇地與泰國民眾分享面對警方的方法,唯獨世代隔閡,是香港人自己也解決不了,無法與泰國人分享的問題。在緬甸大城仰光的三橋區,反對軍政府的民眾站在路障後,準備等待下一次與軍政府的衝突。 相關閱讀:《緬甸政變風雲錄 翁山蘇姬被逮捕、軍方再掌權執政》上個月 1 號,緬甸突然傳出軍方發動政變的消息,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 (Aung San Suu Kyi)、緬甸總統溫敏 (U Win Myint) 等政府要員通通被捕。不久後,緬甸軍方透過旗下電視台宣布:緬甸將進入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期間的政權則轉交給現任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來 (Min Aung Hlaing) 負責,由此也拉開緬甸反政府示威活動的序幕。在有「西非天堂」之稱的塞內加爾,反對黨領袖桑科 (Ousmane Sonko) 遭警方以「性侵」、「擾亂公共秩序」為由逮捕,雖然隨後在司法的監督下獲得保釋,但他的大批支持者不買單,繼續上街聲援桑科。對於性侵、擾亂公共秩序這兩項指控,桑科認為這一切都是現任塞內加爾總統薩爾 (Macky Sall) 在背後動手腳,為的是要阻止桑科參選 2024 年的總統大選,好讓薩爾能輕易無視塞內加爾總統的任期限制,爭取自己的第三任總統任期。 相關閱讀:《西非天堂風雲變色 塞內加爾街頭示威不斷》在去年八月發生大爆炸的貝魯特 (Beirut), 當地經濟一直不見起色,再加上匯率從 1,520 黎巴嫩鎊兌 1 美元一路狂貶來到 1 萬 500 黎巴嫩鎊兌 1 美元,憤怒的民眾於是上街縱火封路,要求政府出面負責。 相關閱讀:《爆炸過後,黎巴嫩政府總辭 總理:貪腐規模比國家還巨大》自從黎巴嫩前任總理迪亞布 (Hassan Diab) 在 2019 年年底上任以來,他的政府便深受難解的經濟蕭條所打擊,再加上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蔓延,讓整個國家陷入困境。2020 年 8 月,迪亞布宣布內閣總辭,他直指這場災難是前朝政府貪腐的結果。在國際婦女節這一天,來自維吾爾族的民眾齊聚在伊斯坦堡街頭,他們手拿寫有「性侵犯了危害人類罪」字樣的看板,抗議中國政府對新疆維吾爾族的迫害。 相關閱讀:《文化打壓、監控、再教育營 中國的「民族融合」政策如何推進?》自 2014 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一場演說後,中國針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便進入全新階段,朝「民族融合」方向邁進,但背後的代價卻可能是少數民族的文化與認同被消滅...... 在伊朗駐英大使館外,扎加里 - 拉特克利夫 (Nazanin Zaghari-Ratcliffe) 的丈夫拿著她的照片,帶著女兒一起呼籲伊朗盡快釋放她。扎加里 - 拉特克利夫是一名擁有英國和伊朗雙重國籍的志工,她在 2016 年 4 月在伊朗準備搭機返回英國時被捕,9 月時被以企圖顛覆伊朗政府為由判刑五年,從那時起她就再也沒有回家,國際人權團體為此到處奔走,呼籲國際社會對伊朗政府施壓釋放她。在賓州費城的一所學校內,一名戴著口罩的老師隔著隔板監督學生寫作業。 相關閱讀:《一身刺青嚇到人?法國刺青老師最想教給孩子的一堂課》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除了教導知識外,帶領學生認識不一樣的世界也是老師的職責。在法國,就有一名老師身體力行,為孩子們帶來一堂很特別的課程。在巴黎西堤島 (Île de la Cité) 上,可以看到在 2019 年 4 月遭火吻的巴黎聖母院正在加緊趕工重建。關於巴黎聖母院的屋頂該怎麼蓋,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提供五花八門的創意給法國政府,但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最終拍板定案:原樣重建就好。 相關閱讀:《溫室、彩色玻璃頂和光束塔,聖母院重建怎麼蓋?》在東京澀谷區的一間拉麵店外,可以看到耳鼻喉科診所的工作人員正在替自動販賣機補貨,補的是 COVID-19 (武漢肺炎) 病毒檢測組。 相關閱讀:《國民美食倒閉潮!這 6 大原因導致日本拉麵店 2020 年倒店數量創 20 年新高》你知道嗎?日本 2020 年倒閉的拉麵店數量來到過去 20 年來的新高,除了疫情的因素,還有 6 個本質上的問題影響到日本拉麵店收益:日本拉麵店鋪數量太多、工作環境難留人、低單價的收入結構、氣氛不輕鬆、沒有接班人、資本系的公司進入市場。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鳥界超高齡產婦 這隻信天翁70歲又當媽
最近,現年至少 70 歲的黑背信天翁 (Phoebastria immutabilis)「智慧」(Wisdom) 在美國中途島國家野生動物庇護所暨中途島戰役國家紀念園區 (Midway Atoll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and Battle of Midway National Memorial, 下文簡稱中途島庇護所) 孵出一隻小黑背信天翁,輕鬆打破自己先前立下的鳥界最高齡產婦紀錄。是的,你沒看錯 —— 早已是人類已知最老野鳥的智慧,即將展開牠的第 36 次 (註) 媽咪大挑戰。註:36 次僅為推估數字,根據科學家估計,此前智慧至少已經撫養了 35 隻雛鳥,因此這裡將今年度新誕生的雛鳥保守視為第 36 隻。Saturday Night With Wisdom! We interrupt our scheduled posts to pay our respects and admiration to the eldest of albatross, Wisdom, the oldest known banded bird in the wild that is currently caring for her chick on Midway Atoll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eems she has grabbed the attention of NPR, BBC, The Smithsonian, The Guardian, Israeli newspaper HAARETZ, The Hill, USA Today over the past 48 hours and the list goes on. On behalf of the Friends of Midway Atoll Facebook fans, donors and members your photographer, videographer and author extraordinaire has just sent from Midway a 2021 Wisdom video created just for you. We will return to our regularly scheduled programming featuring the lives and times of growing albatross chicks (Part 5) soon! These incredibl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moments are only made possible through your donation, membership and from a portion of the proceeds from the sale of your own personal albatross chick at https://friendsofmidway.org/ #wisdom #WisdomtheAlbatross #moli #LAAL #migratorybirds #thequeenofhearts #bandingbirdlab #chandlerrobbins Papahānaumokuākea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 Video Credit: Jon Brack/FWS on behalf of Friends of Midway Atoll 儘管已經高齡 70 歲,智慧仍順利地在去年年底產下一顆蛋,並成功孵化出一隻小雛鳥。負責管理中途島庇護所的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USFWS) 表示,智慧大約是在去年 11 月底左右抵達、下蛋,在辛苦孵上好一段時間後,這顆蛋順利成為智慧最年幼的子女。科學家們推測,這隻小雛鳥的爸應該是自 2012 年起便成為智慧伴侶的黑背信天翁「明赤舞」(Akeakamai)。但科學家也提到,儘管信天翁以對伴侶忠貞不二而聞名,明赤舞應該不太可能是智慧漫長人生中的唯一伴侶 —— 畢竟牠實在是太長壽了。接下來,明赤舞將與智慧共同肩負起撫養小雛鳥的責任,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人們大約在今年夏天,就能看見智慧的子女首度乘風起飛。綜觀智慧的一生,牠和人類的相遇其實可以一路回溯至 1956 年。當時 USFWS 的鳥類學家羅賓斯 (Chandler Robbins) 首度發現智慧,並為牠繫上腳環、留下紀錄。此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科學家對牠的認識日漸增加,不僅摸清了牠的個性,也熟知牠最喜愛的築巢地點。但牠最令科學家驚訝的,還是那跌破眾人眼鏡的高齡。以往科學家估計信天翁的平均壽命大約在 30、40 歲左右,但智慧的壽命卻比一般信天翁長了將近 2 倍。「信天翁是非常長壽的鳥沒錯,」英國南極調查局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的海鳥專家菲利浦斯教授 (Richard Phillips) 說道:「但智慧的不尋常之處在於牠的壽命真的非常長。」菲利浦斯教授表示,就他自己曾親眼見過的案例而言,第二長壽的繫環信天翁也只有約 61 歲,比智慧足足少了將近 9 歲。每年秋天,智慧就會和牠的同伴們一起抵達中途島庇護所,並在這裡築巢、繁衍下一代。科學家估計,每年秋天來到這裡繁殖的黑背信天翁數量高達近 160 萬隻,大約佔全球黑背信天翁總數的 70%。「每年看到智慧現身,就會讓我安心不少。」USFWS 專門研究信天翁長壽祕密的生物學家普利斯納 (Jon Plissner) 說道。根據島上科學家們的統計,過去 11 年來,智慧幾乎年年都會在島上繁衍下一代,連帶使牠的家族規模不斷擴大。但具體來說究竟有多少,科學家坦言他們也沒有一個清楚的數字,中途島庇護所的生物學家弗林特 (Beth Flint) 說道:「根據幾年我們對智慧的認識,牠的子女至少有 35 隻。」在以高齡而日漸出名之餘,科學家也很開心看到智慧的名聲成功吸引越來越多人關注海鳥、黑背信天翁的數量問題。「智慧的壽命堪比人類,」弗林特形容:「我認為智慧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引發一般大眾的興趣,牠也吸引越來越多人投入科學當中。」「智慧的現身不僅啟發了全球各地的鳥類愛好者,也幫助科學家更懂得如何保護這種珍貴的海鳥及牠們的棲地。」當被媒體問及智慧究竟還能活多久、還能產下多少後代的時候,美國鳥類保護協會的會長帕爾 (Mike Parr) 直截了當地回答:「沒人知道。」「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未知的領域了。」
【地球 24小時】03/07 每五名女性,就有一名遭到性暴力
在蘇黎世的洛古奇特 (Lochergut) 住宅大樓,國際特赦組織女性權益工作小組將外牆投影上「每五名瑞士女性都有遭遇過性暴力的經驗」字樣,搭配一名女性遭黑手觸摸的圖樣,希望在 8 號登場的國際婦女節前引發社會大眾對女性遭遇性暴力的關注。 相關閱讀:《丹寧日:為什麼這天要穿牛仔褲?》除了國際婦女節會關注女性遭受性暴力的境況,下個月即將登場的「丹寧日」(Denim Day) 也有相同的宗旨,在這一天許多人都會穿上牛仔褲示威,希望大眾關注圍繞在性侵和性暴力周圍的錯誤觀念,並且鼓勵大家和性侵受害者站在一塊,了解他們受到的傷害。在蘇黎世的一間辦公室,選務人員正在計算票數。7 號這天,瑞士民眾以 51.2% 的支持率通過「禁止公共場所蒙面」的公投案,該禁令排除了宗教場所和因為健康及安全蒙面等情況。在公投結果出爐後,瑞士境內穆斯林群起抗議,認為這是對伊斯蘭教信徒們服裝打扮的一種歧視。無獨有偶,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禁令,更有特別針對示威場合不能蒙面的規定...... 相關閱讀:《上街示威可不可以蒙面?各國規定快速看》在發生佛洛伊德 (George Floyd) 事件的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斯市 (Minneapolis), 民眾舉著寫有「我不能呼吸了」字句的旗幟上街遊行,該字句正是去年黑人佛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沙文 (Derek Chauvin) 壓頸窒息而亡前的呼救。眼看 8 號法院即將開始挑選沙文庭審的陪審團,替佛洛伊德抱不平的民眾決定上街表達訴求,要大眾重視社會上仍存在的黑白種族議題。 相關閱讀:《美國爆紅歌曲《This is America》在談些什麼?》你有在 YouTube 上看過《這就是美國》(This is America) 的 MV 了嗎?它既赤裸又隱晦地描繪出美國社會的槍枝崇拜、種族歧視、警察暴力、非裔美國人困境,以及速食文化等社會議題,接下來就跟著小隊長的腳步,一起來一探究竟吧!在曾遭恐怖組織伊斯蘭國 (IS) 攻佔的摩蘇爾城 (Mosul), 羅馬天主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 抵達教堂廣場 (Hosh al-Bieaa) 替戰爭的受害者祈福。教宗方濟各在 5 號時由梵蒂岡出發前往伊拉克展開為期四天的訪問,預計在 8 號上午返回梵蒂岡,結束自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蔓延以來的首次出訪。 相關閱讀:《專訪伊斯蘭國聖戰士 路透社揭開他們的內心世界》2016 年 10 月,伊拉克聯軍進軍伊斯蘭國重要據點摩蘇爾城,《路透社》也前往訪問被逮捕的伊斯蘭國聖戰士,讓大眾更了解他們。在位於東京的國會議事堂前,反核民眾在 311 大地震十周年前夕手持各式海報表達訴求。 相關閱讀:《日本福島救貓人:我不走,直到最後一隻貓過世》十年前,日本 311 大地震重創東北,引發海嘯和核災。當時,加藤榮 (Sakae Kato, 音譯) 居住的福島縣雙葉郡浪江町首當其衝,與發生核輻射外洩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只相距 4 公里。正因如此,當下日本政府大動作撤離浪江町的居民。很快的,整座城市成了空無一人的死城。然而,加藤榮選擇留下,並且開始照顧被居民們拋棄的貓。在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博來國際機場 (Bole International Airport), 可以看到一架衣索比亞航空的貨機正在卸貨,這些貨物正是透過世界衛生組織 (WHO)、全球疫苗免疫聯盟 (Gavi) 和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 (CEPI) 建立的 COVAX 疫苗普及機制而來的牛津 - 阿斯利康 (Oxford-AstraZeneca) 疫苗。 相關閱讀:《防疫不該有國界 醫界籲停止「疫苗國族主義」》當許多國家大量購買疫苗,甚至擁有超出其人口數倍的疫苗數量時,世界上還有許多角落,連個位數量的疫苗都沒有...... 在曼谷反政府示威現場,一名抗議民眾手拿泰國總理帕若育 (Prayuth Chan-ocha) 的照片,要求政府盡快釋放那些被以「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e law) 抓起來的民運領袖,包含綽號「企鵝」的巴利 (Parit "Penguin" Chiwarak, 右) 以及人權律師阿農 (Anon Nampa)。 相關閱讀:《「還錢於民」 泰國王室到底多有錢?》泰國王室到底多有錢?這些日子,示威民眾不僅想知道,還希望他們全部吐出來。在埃及第二大城吉薩 (Giza), 埃及運動管理公司「TriFactory」正在舉辦強悍泥人挑戰賽,這場比賽途中充滿各種障礙關卡,常常有選手在半途與完賽失之交臂。 相關閱讀:《臉痛痛的 俄國西伯利亞的打臉比賽》世上各種比賽無奇不有,在俄國西伯利亞地區舉辦的打臉大賽就是其中之一。在首都羅馬,一對新人在疫情蔓延時舉辦婚禮,前來參加的賓客因為防疫的關係必須保持社交距離,人數也有所限制。 相關閱讀:《紐西蘭認可「飛麵神教」婚禮》2015 年,信仰著「飛天義大利麵怪物」的飛麵神教信徒得到紐西蘭政府的認可,未來將可以合法舉辦屬於他們的特別婚禮。在洛森村 (Lozen), 孩子們在大齋期前燒起火環祈福,這個儀式也是為了迎接「禁食肉日」的到來。 相關閱讀:《不只是美味 藏有宗教意義的英國薄餅日》在英國,在進入齋戒前雖然不像保加利亞有這樣的活動,但也有富含宗教意義的「薄餅日」(Pancake Day, 又譯鬆餅日)。許多英國人會在這天把肉類和油類用完,準備迎接齋戒期的來臨,此時富含營養又美味的薄餅也成了人們迎接齋戒期前用來消耗油類的熱門食物,因此在英國,人們就把進入齋戒期前的日子叫做薄餅日!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軍營炸藥儲存不當 赤道幾內亞城市連環爆 近百人身亡
本月 7 號下午,非洲國家赤道幾內亞 (Equatorial Guinea) 的最大城市巴塔 (Bata) 發生連環爆炸意外,目前已經造成至少 98 人死亡,615 人受傷,其中有 299 人尚在醫院治療中。根據赤道幾內亞總統姆巴索戈 (Teodoro Obiang Nguema Mbasogo) 在電視上的聲明,爆炸的起火點在市內的恩科圖馬 (Nkoantoma) 軍事基地,因為負責維護跟保存炸藥的單位有疏失,加上鄰近基地的農夫正在燃燒耕地,這才導致意外發生。這起連環爆炸讓巴塔市多數的建築物都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壞,從電視台釋出的影片可以看到,倉皇的民眾在爆炸發生之後一邊尖叫,一邊在煙霧瀰漫的環境中奔走;許多房子都被炸到只剩一面或兩面牆,甚至有鐵皮屋頂被掀開,變形扭曲地和倒塌的瓦礫埋在一起。「我們聽到了爆炸聲,也看到了煙霧,但我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一位當地居民透過電話向法新社如此表示。透過法新社的採訪,另一位居民指出,爆炸持續到晚上都沒有完全停歇:「我們整晚都沒睡。許多房子在晚上依舊持續燃燒,我們還一直聽到小小的爆炸聲。」然而面對如此重大的意外,巴塔當地卻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根據赤道幾內亞的電視台報導,當地一些醫院湧進了過多的傷患,在人力跟空間都無法負荷的情況下,許多受傷的民眾不只無法即時接受治療,甚至也沒有病床,只能直接躺在醫院的地上。赤道幾內亞衛生部也因此在 Twitter 上發出一連串推文,徵求自願的醫療工作者前往巴塔地區醫院 (Bata Regional Hospital) 幫忙,同時也籲請民眾前往捐血,以解決血庫告急的狀況。總統姆巴索戈表示,赤道幾內亞在國際汽油價格下跌以及 COVID-19 (武漢肺炎) 的陰影下,本來就處在極為嚴峻的情況,更何況又遇上了這次的連環爆炸,因此極力希望國際能夠提供相關協助。赤道幾內亞唯一的在野黨社會民主融合黨 (Convergencia Para la Democracia Social,CPDC) 也表示,這次的案件是「赤道幾內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人道災難」, 並請求西班牙、法國、美國提供協助,包括派出搜救隊、醫療人員,以及醫療資源供給等。西班牙的外交大臣薩雷斯 (Arancha Gonzalez) 隨後在周一 (8) 於 Twitter 上表示,西班牙「將立即運送一批人道救援物資」到赤道幾內亞。說到赤道幾內亞,赤道幾內亞於 1968 年自西班牙獨立出來,舊稱「西屬幾內亞」(Spanish Guinea), 也因此,它是非洲大陸上唯一使用西班牙語的國家。赤道幾內亞位在非洲大陸的西岸,分為兩個部分,一部份在非洲大陸上,另一部份是位在西北外海的比奧科島 (Bioko), 首都馬拉波 (Malabo) 就座落在這座島上,本次爆炸案的發生地巴塔則位在大陸國土的西北沿岸。另外,雖然名為「赤道」(equatorial) 幾內亞,但赤道其實並沒有通過其國土,而僅僅通過其海域。根據聯合國 (UN) 以及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的資料顯示,雖然赤道幾內亞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但在資源嚴重分配不均的情況下,赤道幾內亞約 150 萬的總人口中,有 76% 的人生活在貧窮環境裡。赤道幾內亞的現任總統姆巴索戈自 1979 年就已經掌權,目前在位時間已經超過 40 年,期間不斷被指控侵犯人權。同時,西方國家和非政府組織也多次指責姆巴索戈及其家族有嚴重貪汙的狀況。面對這次的連環爆炸災難,美國前西非外交官暨區域安全官員勞倫斯 (William Lawrence) 表示,他認為赤道幾內亞還沒辦法應付這麼大規模的災難。「我不認為赤道幾內亞有準備這麼大規模的備災訓練,而且我猜想很多在今天 (7) 發生的事政府都只能臨機應變,」勞倫斯告訴半島電視台:「更何況這個國家的醫療系統在 COVID-19 (武漢肺炎) 的疫情下,本來就已經面臨非常大的困境,所以這次的事件肯定會變成一個額外的負擔。」同時,勞倫斯也認為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將不得不在短期內對這次的爆炸負起責任:「這次的事件將在很多層面帶來毀滅性的影響。赤道幾內亞是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原油資源分配卻高度不均。自從獨立以來,赤道幾內亞就面臨許多次未遂的政變,所以這次的事件肯定會替赤道幾內亞帶來變數。」
哈利、梅根與歐普拉的世紀專訪 英國王室:重視兩人想法,將私下處理爭議
在宣傳近一個月後,英國薩塞克斯公爵哈利 (Harry) 和其夫人梅根 (Meghan) 接受美國名主持人歐普拉 (Oprah Winfrey) 的專訪,總算在 3 月 7 日於美國正式播出。在這場專訪中,雙方的話題包山包海,種族主義、媒體、心理健康等都涵蓋在內,一路從去年兩人放棄英國資深王室身分的內幕,談到了兩人的兒子亞契 (Archie) 即將有個妹妹的消息。梅根透露,打從她開始和哈利約會起,她便受到了大量英國媒體、八卦小報的關注,無數充斥著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的報導令梅根不堪其擾。終於,在 2018 年新婚後的某一天,梅根在受訪中告訴歐普拉,她知道自己再也受不了,「我就是不想活了」。「那是個非常清晰、真實、令人恐懼又持續了好一陣子的想法。」梅根在專訪中表示。此後,儘管梅根曾多次找上王室官員,希望能取得外界的協助,「他們 (官員) 給我的回答是不行,因為那對王室而言並不好看」。毫無疑問的,在梅根王室生活的低潮期,丈夫哈利是最能理解,也給予她最多支持的人。這或許與哈利自己曾經歷過類似的事件有關 —— 哈利的母親黛安娜王妃 (Princess Diana) 正是為了要躲避狗仔隊的追逐,最終在巴黎發生嚴重的車禍事故而辭世。但除了丈夫哈利,英國王室鮮少公開給予梅根支持,公關、新聞部門也很少主動替他們澄清不實報導,梅根告訴歐普拉:「王室寧可撒謊保護其他王室成員,也不願澄清事實來保護我和我的丈夫。」在兩人的兒子亞契誕生後,王室內部的種族主義問題開始浮上檯面。根據梅根的說法,曾有一名王室成員在梅根懷孕期間私下表達過對亞契膚色的關切,「擔心亞契的膚色究竟會有多黑」。梅根相信,亞契的膚色、族裔,就是亞契最終無法獲得「王子殿下」(HRH) 頭銜,連帶失去相關維安措施的關鍵。然而,當歐普拉試圖追問這名王室成員的身分時,兩人以「透露會重創對方形象」為由,拒絕透露更多資訊。不過梅根的說法其實仍有待商榷,因為根據 BBC 的說法,按照目前英國王室的王位繼承順序以及給予頭銜的規定,只有現任君王的子女、現任君王兒子的子女和王儲的長孫,才可以獲得「王子 / 公主殿下頭銜」。因此,目前只有威廉王子的長子喬治 (Prince George) 在一出生的時候就取得「王子殿下」的頭銜,他的妹妹夏綠蒂 (Charlotte) 以及弟弟路易 (Louis), 則是因先前女王破例介入,這才取得同等頭銜。未來,倘若查爾斯王儲繼位成為英國國王,那麼亞契就會因為身為「現任君王兒子的子女」, 而得到「王子殿下」的頭銜。談到兩人去年突然離開英國王室的決定時,哈利坦言,王室內、外的種族主義陰影,以及八卦媒體沒日沒夜的報導,是當時促成兩人決定離開英國的關鍵。然而,這個決定也造成了哈利和父親查爾斯王儲、哥哥劍橋公爵威廉王子 (HRH Prince William, Duke of Cambridge) 的關係生變,查爾斯王儲一度拒絕接聽哈利的電話,讓哈利感到萬分失望。「我感到很失望,」哈利說道:「因為他 (查爾斯王儲) 也曾經歷類似的事情 (黛妃離世), 他很清楚那種感覺有多難受。」在哈利看來,英國的八卦小報對王室新聞的熱衷「近乎偏執」, 創造出一個充斥著「控制和恐懼的有毒環境」, 而英國王室的成員們,像是哥哥威廉王子、父親查爾斯王儲等人,都活在對英國媒體們的恐懼裡無法脫身,就連他自己也曾是其中的一員。「他們受困其中卻沒法離開,」哈利表示:「我非常同情他們的處境。」除了這些重磅性的話題,兩人也在專訪中透露不少小故事,像是:儘管專訪播出時正值英國深夜,許多媒體依舊全程文字直播,兩人在專訪中指責的八卦小報,也紛紛在隔天早上以頭版頭條報導兩人的專訪,但焦點幾乎都鎖定在「梅根曾想自殺」、「亞契膚色引爆的種族主義疑雲」等,或是自創新詞,像是《太陽報》(the Sun) 便以「梅根式流亡」(Megxile), 嘲諷梅根如今與王室間的裂痕。至於親王室的媒體,則是大力指責兩人「背叛了女王和英國王室」,《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 便聲稱這場專訪堪稱「哈利夫婦自私地與歐普拉在電視上聊天」。不過,支持哈利夫婦者亦大有人在,不少人都十分讚賞梅根願意出面揭露問題,甚至自曝心理健康問題的勇氣,梅根的好友女網名將小威廉斯 (Serena Williams) 在專訪播出後不久,便發布 Twitter 形容「梅根的一言一語顯示了她所經歷的傷痛」, 並說道:「我希望未來梅根的女兒、你我的女兒,都能活在一個相互尊重的社會裡。」先前在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的就職典禮上朗讀詩作而爆紅的美國詩人戈爾曼 (Amanda Gorman) 則說:「梅根是英國王室做出改變、與新時代和解並重獲新生的絕佳良機,但他們不僅虐待她,也錯失了機會。」在沉寂了大約 36 個小時後,英國王室總算發表聲明回應兩人的這場專訪。在聲明中,王室聲稱兩人的種種指控,「特別是種族主義」尤其令人擔憂;至於那些對家族成員的不滿,王室則認為「某些回憶不免有所差異」, 但王室非常重視兩人的想法,並有意在家族內部處理這些問題。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 (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 的客座教授賴德 (Marcus Ryder) 認為,在排除各種家庭糾紛的戲碼後,「你會看見一個近代史上第一位進入英國王室的黑人女性,站在最高點向王室提出種族主義的指控」。這對王室的影響非同小可,甚至可能對整個英國的王室制度帶來重大改變。「我們一直在提倡『多元』的重要性,但『多元』在世襲規則面前又是如何呢?」賴德質問道,接著表示:「梅根的意思似乎是兩者間其實有衝突。」前 BBC 的王室記者亨特 (Peter Hunt) 也說:「哈利夫婦對王室的種族主義指控會延續好一段時間,王室不可能將它從集體記憶中抹去。」而面對哈利王子對媒體,尤其是小報「偏執」、「創造有毒環境」的指控,英國編輯協會的執行長默里 (Ian Murray) 立刻反擊,表示「英國媒體才不偏執,也不會輕易放下它們問責有錢有勢者的重要角色」。不只如此,他也抓住兩人一方面抱怨英國媒體入侵私生活,另一方面卻又在美國媒體上暢談家庭內幕的行為,抨擊兩人的舉動「很奇怪」。綜合上周王室宣布將調查梅根疑似欺壓王室工作人員的情事,前 BBC 王室記者亨特認為雙方間一場爭奪話語權的大戰已然開打。他也趁著這次機會,向所有關注英國王室消息的人們問道:「對於哈利、梅根離開王室的真正原因,我們該如何下定論?是該相信兩個小時的歐普拉專訪,抑或是相信那些梅根霸凌王室工作人員的指控?」無論如何,兩人與歐普拉的專訪已經注定留名歷史,王室歷史學家萊西 (Robert Lacey) 也相信這場專訪將會持續發酵好一段時間,因為這場專訪不僅再度展現了夫婦倆的人格特質,「更是關於一個失能家庭的第一手證據」。
瞇瞇眼拿筷子吃飯 蘇斯博士的六本童書不再發行
在本月 2 號,同時也是美國童書作家蘇斯博士 (Dr. Seuss) 的冥誕這天,負責管理其遺產的蘇斯博士企業 (Dr. Seuss Enterprise) 宣布,在蘇斯博士六十幾本的著作當中,有六本將會停止出版,因為「這些書用錯誤且有害的方式描繪人」。這六本書分別是《如果我管動物園》(If I Ran the Zoo)、《超級炒雞蛋》(Scrambled Eggs Super)、《麥克萊格的水池》(McElligot's Pool)、《超越斑馬!》(On Beyond Zebra!)、《貓咪大猜謎》(The Cat's Quizzer), 以及蘇斯博士於 1937 年所出版的第一本書《想想我在桑樹街上看到的一切》(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蘇斯博士企業表示,這個決定是在諮詢過眾多專家和老師之後才決定的,他們同時也承諾,停止販售這些書只是他們計劃裡的一部份,而他們會「確保蘇斯博士企業的書目能夠對所有社群和家庭都表達支持」。那麼,蘇斯博士的作品中,到底有哪些被指出是「用錯誤且有害的方式描繪人」呢?在《想想我在桑樹街上看到的一切》中,其中一個中國人角色被畫成了眼睛細細、手拿筷子和一碗飯,腳上還踩著一雙日式木屐的模樣;至於《如果我管動物園》, 裡面則出現了兩名非洲人,他們沒有穿鞋,但穿著草裙,還帶著一隻奇異的動物。但也有些評論家認為,停止發行這些書根本就是又一個「取消文化」的例子 —— 這話則是奠基於蘇斯博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說。本名西奧多・蘇斯・蓋索 (Theodor Seuss Geisel) 的蘇斯博士,1904 年出生於麻州,1991 年逝世,他一生中所創作的六十幾本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超過 100 個國家中出版,其中當然也包括中文,甚至還包括了點字版本。另外,也有多部電影或動畫是翻拍自蘇斯博士的童書,例如 2000 的真人版電影,以及 2018 年的動畫《鬼靈精》(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The Grinch)、2003 年的《魔法靈貓》(The Cat in the Hat)、2008 年的《荷頓奇遇記》(Horton Hears a Who!), 以及 2012 年的《羅雷司》(The Lorax)。美國的全國教育協會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在 1998 年,同時也是蘇斯博士逝世的七年後,創立了「全美閱讀日」(Read Across America Day), 日期就挑在蘇斯博士的生日:3 月 2 日。在往年的傳統中,歷任美國總統都會在全美閱讀日這天發表總統公告,其中,無論是歐巴馬 (Barack Obama) 或是川普 (Donald Trump), 都曾在公告裡提及蘇斯博士。例如在 2016 年,歐巴馬就表示這天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美國文學大師的生日」, 兩年後的川普則提到,大家必須「記得蘇斯博士這段依舊熱情洋溢的話:『你的頭裡面有腦袋,你的鞋裡有腳,你可以前往任何你選擇的方向』」。近年來,因為涉及種族歧視的描繪,美國的全國教育協會不再於全美閱讀日這天強調蘇斯博士,相反地,他們建議為孩子準備更多元的閱讀清單,同時,美國的一些學區也不再推薦蘇斯博士的書。至於今年的總統公告,拜登在裡頭完全都沒有提及蘇斯博士,也因此引起部分人士的批評,認為這根本是為了追求政治正確,所謂的「取消文化」正逐漸普及。但無論如何,在蘇斯博士企業發表不再出版六本書的消息後,蘇斯博士書籍的整體銷售量開始急速上升。例如在本月 5 號下午,電子商務平台亞馬遜 (Amazon) 美國區的書籍排行前十名之中,就有九名是蘇斯博士的書。同時,被停止販售的那六本書的二手價格也攀升到了數百美元的程度。事實上,即使是在這次的事件之前,蘇斯博士的創作所帶來的相關收入就已經十分可觀。根據蘇斯博士企業自己的統計,在未稅的情況下,他們在 2020 年時的收入高達 3,300 萬美元 (折台幣約 9 億 2,427 萬元); 另外,《富比士》甚至將蘇斯博士列為 2020 年已故人士之中收入第二高的,僅次於麥可・傑克森 (Michael Jackson)。
種族仇恨的象徵 奧勒岡州擬立法禁止公開展示絞索
上周二 (2), 在奧勒岡州 (Oregon) 的參議院委員會,一群曾經因為自己的有色皮膚而遭到歧視或甚至被霸凌的非裔美國人,以證人的身分在聽證會上講述自己的經驗,並強力要求參議院立法禁止任何人公開展示「絞索」。所謂的絞索,即是指掛在高處,末段用活結綁成圓圈的繩子,一旦人被吊上去,便會因為重力的拉扯而被緊緊勒住。在 20 世紀前期的美國,有許多非裔美國人就是死於白人的絞索之下,而這甚至不是出自於司法單位的懲處,而是人民之間的私刑。在聽證會上,證人之一的伊凡斯 (Greg Evans) 表示,對他來說,要求禁止在公共場合展示絞索是一件攸關個人的事,因為就在一個世紀前,他的家族中就有一名成員在南卡羅萊納州 (South Carolina) 被以絞刑的方式殺害。「他基本上是因為冒犯到白人才被殺害的。」伊凡斯指出,這個故事在他的家族間已經流傳了三代:他的先人葛雷漢姆 (Walter Graham) 在 1915 年時還只是個青少年,有一天卻突然被一群白人從家中拖出去施刑。當時,受絞刑而死的葛雷漢姆身上還滿布彈孔,死後的遺體更被放火焚燒,而且在那之後,葛雷漢姆家族的房子也被縱火,迫使家族的人在最後和那些同樣害怕被處以絞刑的黑人們一起出逃,離開南卡羅萊納州的布萊克斯堡 (Blacksburg)。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平等公正倡議」(Equal Justice Initiative) 的調查,在 20 世紀時,美國南部的 12 個州共有 4,084 件記錄在案、因種族霸凌而產生的恐怖絞刑。但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 (NAACP) 則點出,他們知道的遠不只這個數字,至少還有 700 個案例沒有被算進去。1918 年,有群暴徒殺死了黑人特納 (Hayes Turner), 當時特納涉嫌殺害一名會施虐的農場主人,而在特納遇害之前,他的妻子瑪麗 (Mary Turner) 公開反對眾人殺害她的丈夫,並威脅要將暴徒們繩之以法,導致暴徒們將她也列為了目標之一,不僅對她施以絞刑,還在她身上淋汽油後再點火燃燒。「當其中一位暴徒用刀割開瑪麗的腹部時,她還是活著的,而她未出世的孩子就這樣掉到了地上,然後被眾人踐踏而死。」NAACP 說。雖然隨著時代演進,絞刑在 1960 年代後期走進了美國的歷史,但它的存在對於非裔美國人們來說,依舊是個不可抹滅的傷痛;同時,絞索的「意義」也沒有消逝,先人曾遭受迫害的伊凡斯便指出,絞索如今是白人至上論的象徵,傳達出「白人才是掌權者,你們要記住自己在這個社會的位置」的意涵。上個月,在奧勒岡州的尤金市 (Eugene), 一副絞索被放在了住戶的回收箱上頭,那裡住著一對來自有色族群的情侶,他們的車上甚至還被噴上帶有種族歧視意味的稱呼。針對像這樣在公共場合放置絞索的案件,伊凡斯認為會做出這種事的人,肯定都十分明白這樣會對黑人族群造成多大的傷痛:「有些或許只是無知的孩子在開玩笑,但這不是玩笑,這也不是惡作劇,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然而即使用絞索恐嚇有色族群的案例層出不窮,美國的聯邦政府卻沒有將絞索也一同納入仇恨犯罪法 (hate crime laws), 雖然數年前議會曾經提過修正案,但最後卻遭到否決。平等公正倡議組織在 2017 年時便發表過一份報告,裡頭不僅描述了因絞刑而造成的創傷,還指責政府的無所作為。報告中表示:「在美國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數千名非裔美國人在美國境內被動用私刑並且絞殺,絞刑不只是暴力,它還是一種公開的酷刑,這對美國的黑人族群而言是非常大的創傷,可是州政府以及聯邦的官員卻對這樣的行為抱持著高度的容忍。」另一方面,儘管聯邦政府尚無作為,其實也已經有數個州自己立法將「放置絞索」有罪化,包括路易斯安那州 (Louisiana)、維吉尼亞州 (Virginia)、加州 (California)、紐約州 (New York)、馬里蘭州 (Maryland), 以及康乃狄克州 (Connecticut)。例如在維吉尼亞州,展示絞索是最低刑期五年的重罪,而且不僅是禁止放在公開場合,私人領域也一併受到規範。2018 年時,該州的最高法院就曾經判決一名男子有罪,因為他把一個黑色假人吊掛在他自己的院子裡,當時有兩個黑人家庭住在鄰近地區,甚至其中一個就住在隔壁。另外,在上周二的聽證會上,另外一名證人卡特勒 (Kelly Cutler) 則指出,去年五月在奧勒岡州,有一副絞索被放在了波特蘭州立大學 (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 的一處建築工地,造成了教職員的恐慌。「對我們的社群來說,這是非常令人震驚跟害怕的。教職人員不僅不敢踏進新蓋好的建築,他們甚至不敢進入大學裡面。」身為職員之一的卡特勒如此表示。波特蘭市長惠勒 (Ted Wheeler) 以及該市的市議員們目前極力支持這個法案,惠勒更表示這將可以「開闢法律救濟的途徑」, 畢竟根據數據顯示,在 2020 年,奧勒岡州境內的仇恨犯罪和偏見歧視的狀況上升了 366%。「我們不應該低估放置絞索對社會所造成的傷害。」市長在聲明中如此寫道。
西非天堂風雲變色 塞內加爾街頭示威不斷
最近,西非國家塞內加爾反對黨政治人物桑科 (Ousmane Sonko), 突然遭警方以「擾亂公共秩序」為由逮捕,引發了接連好幾天的街頭示威、警民衝突,更有 5 人已經在這場示威中身亡。現年 46 歲的桑科是塞內加爾在野勢力的一員大將,在 2019 年的總統大選中,他成功得到 15% 選民的支持,民意支持度位居該屆的第三位。但在今年 2 月,一名年輕的按摩店女員工卻出面指控桑科曾多次在接受按摩服務時要求與她發生性關係,一旦被拒絕,桑科就會動手勒住她的脖子威脅要殺了她,並趁機性侵。上周三 (3), 桑科在前往法院出庭應訊的路上被警察攔下要求改道,被桑科一口拒絕後,警察隨即以「擾亂公共秩序」為由逮捕他。對於性侵、擾亂公共秩序這兩項指控,桑科認為這一切都是現任塞內加爾總統薩爾 (Macky Sall) 在背後動手腳,為的是要阻止桑科參選 2024 年的總統大選,好讓薩爾能輕易無視塞內加爾總統的任期限制,爭取自己的第三任總統任期。事實上,桑科的指控絕非捕風捉影,在 2019 年的總統大選中,薩爾便被懷疑用類似的手法將兩名反對派領袖排除在當年大選之外,從而成為該屆大選的最終贏家。自上周三桑科被逮捕後直到整個周末,塞內加爾的街頭陷入一片混亂,桑科的支持者、反政府示威者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要求當局立刻釋放他。然而,示威群眾卻也傳出多起失序行為,像是縱火燒車 、趁機洗劫商家等。與此同時,民眾也屢屢與警察發生衝突,雙方互擲石塊、催淚彈,部分地區更傳出警方朝民眾開槍的消息。到目前為止,這場全國性的示威總共造成 5 人死亡,其中還包含一名小男孩。在塞內加爾陷入一片混亂之際,有一部分的示威者將矛頭指向出面指控桑科的按摩店員工,指責她是個「騙子」、「政府的工具」, 甚至有人威脅要殺了她。「她和她的家人受到媒體的密切關注,」國際特赦組織駐西非的研究員迪亞洛 (Ousmane Diallo) 說道:「人們正把她的人格拖入 (政治) 泥淖中,但理應由法院來決定本案的哪一部分是事實、哪一部分又是杜撰的。」專注於當地公平正義的社運團體非洲人崛起 (Africans Rising) 的發起人圖雷 (Coumba Touré) 也表示:「當一名女性聲稱她遭到性侵的時候,我們都得仔細、嚴肅地聽聽她說了什麼。」其實,近幾年來類似的街頭示威活動在塞內加爾並不常見,相較於周遭鄰國,塞內加爾一直以政治局勢穩定、公民社會運作更成熟而著稱,有時也被外界視為是西非諸國當中的「天堂」。然而,近年來塞內加爾開始面臨國內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問題,一度有近 40% 的人生活於貧窮線以下,而政府為了防堵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制定的種種防疫政策,像是封城、宵禁等,都進一步加重了民眾的經濟負擔,讓許多人決定趁這次機會走上街頭,一吐他們對政府的不滿。自抗爭爆發後便努力安撫民間情緒的反對派政治人物迪恩 (Ndeme Dieng) 發現,很多上街的示威者其實都是失業的年輕人,他因此說道:「民眾走上街頭告訴政府,他們已經受夠國內疲軟的經濟表現了。」周日,塞內加爾的政府監察員西斯 (Alioune Badara Cisse) 出面試圖當和事佬,一方面要求示威群眾克制行為,不要再隨意洗劫商家,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不要再繼續恐嚇民眾,並呼籲一直拒絕露面的塞內加爾總統薩爾出來面對群眾。「塞內加爾的民眾需要聽見你的聲音,」西斯在記者會上向薩爾喊話,說道:「趁著一切太遲之前,趕快出面。」與此同時,由西非 15 個國家構成的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也呼籲各方保持冷靜,以免局勢進一步惡化。然而,隨著桑科將於周一 (8) 出庭應訊,由反對勢力組成的政治聯盟捍衛民主運動 (Movement to Defend Democracy,M2D) 已經計畫自周一起,接連發動三天的抗爭,塞內加爾的政治局勢能否就此穩定下來,目前尚無法下定論。
【地球 24小時】03/06 我們不要辦奧運
在靠近東京奧運主場館國立競技場的附近,大約 70 名民眾手持海報和旗幟上街遊行,要求相關單位取消即將於今年七月登場的東京奧運。眼看延期到今年舉辦的東京奧運腳步越來愈近,但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仍不見趨緩,大家心裡都想問:奧運到底還辦不辦?相關閱讀:《2020 東京奧運到底辦不辦?》在哈里亞納邦 (Haryana) 的昆德里 (Kundli) 邊界,農民的妻子們在快速道路上高聲抗議,反對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推行的農業改革,反對廢除現行的「保證最低收購價制度」。農民們擔心這項農業改革無力改善他們的生計,反而會讓他們原本就很艱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相關閱讀:《寶萊塢大明星幫你還債 印度農民困境受矚目》在印度,有超過 50% 的人口務農,農業產值只佔 GDP 的 18%。近幾年來,印度的農業因為旱災、地下水位枯竭和現代化設施不足,導致農業產量降低、工資停滯再加上燃料、化學肥料成本上漲,引發印度各地的農民出現自殺潮,有印度國寶之稱的寶萊塢大明星阿米塔布巴占 (Amitabh Bachchan) 也登高一呼,呼籲外界關注農民的困境。在首都尼古西亞 (Nicosia), 眼看賽普勒斯廣播公司 (Cyprus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CyBC) 即將派希臘裔女歌手薩格里努 (Elena Tsagrinou) 和她的作品《惡魔》(El Diablo) 參加今年五月舉辦的歐洲歌唱大賽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東正教信徒們遂來到 CyBC 辦公大樓外抗議,反對 CyBC 用這首被視為提倡惡魔崇拜的歌曲出賽。《惡魔》一曲描繪了一名陷入痛苦愛情的女性,奮力擺脫這份關係的故事。在歌曲中,這名女性以「惡魔」代指她那糟糕的伴侶,因此歌曲中處處可見「惡魔」一詞,像是:「我將我的心交給惡魔......, 因為他告訴我,我就是他眼中的天使。」但在賽普勒斯教會的眼中,這首「邪氣滿滿」的歌曲形同提倡惡魔崇拜,自然不能讓它成為代表賽普勒斯出賽的曲目。 相關閱讀:《提倡惡魔崇拜 賽普勒斯教會要求撤換歐洲歌唱大賽歌曲》在曼谷街頭,反政府民眾在馬路上用粉筆寫下「無神,無王,唯有人類」的字句,要求當局盡速釋放那些被以「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e law) 抓起來的民運領袖。 相關閱讀:《「還錢於民」 泰國王室到底多有錢?》泰國王室到底多有錢?這些日子,示威民眾不僅想知道,還希望他們全部吐出來。在巴格達的大聖若瑟主教座堂附近,一名伊拉克維安人員正在樓頂觀察四面八方的動向,待會羅馬天主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 就要來此主持彌撒。教宗方濟各在 5 號時由梵蒂岡出發前往伊拉克展開為期四天的訪問,預計在 8 號上午返回梵蒂岡,結束自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蔓延以來的首次出訪。 相關閱讀:《梵蒂岡博物館「密鑰守護者」: 日行七公里、解上百道鎖》對梵蒂岡博物館的「密鑰守護者」(clavigero) 克雷亞 (Gianni Crea) 來說,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拎著上百支鑰匙,一一替觀光客、博物館工作人員、文物修復學家打開一道道門...... 在去年八月發生大爆炸的貝魯特 (Beirut), 當地經濟一直不見起色,再加上匯率從 1,520 黎巴嫩鎊兌 1 美元一路狂貶來到 1 萬 500 黎巴嫩鎊兌 1 美元,憤怒的民眾於是上街縱火封路,要求政府出面負責。 相關閱讀:《爆炸過後,黎巴嫩政府總辭 總理:貪腐規模比國家還巨大》自從黎巴嫩前任總理迪亞布 (Hassan Diab) 在 2019 年年底上任以來,他的政府便深受難解的經濟蕭條所打擊,再加上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蔓延,讓整個國家陷入困境。2020 年 8 月,迪亞布宣布內閣總辭,他直指這場災難是前朝政府貪腐的結果。在伊斯坦堡街頭,人們穿上吸睛的打扮上街遊行,準備迎接即將在 8 號到來的國際婦女節。 相關閱讀:《為逝去的妳擺一雙鞋 土耳其藝術家用 440 雙高跟鞋紀念 2018 年因家暴而死的女性》在土耳其,有人去世時,人們會遵循傳統,將逝者的一雙鞋擺在一個出入口外,悼念對方的逝去。2019 年,一名藝術家將這個微小的舉動,變成令人無法忽視的社會公共藝術議題。在巴塞隆納街頭,聲援饒舌歌手哈塞爾 (Pablo Hasel) 的民眾持續上街抗議,並且與警方發生衝突。西班牙饒舌歌手哈塞爾因為自己的 Twitter 發文和歌詞「支持恐怖主義」以及「誹謗西班牙王室」, 遭法院判處九個月的徒刑。在他被捕入獄後,大批民眾上街聲援他,並大聲訴求言論自由。 相關閱讀:《因 Twitter 發文遭判刑 一名饒舌歌手掀起的西班牙之怒》在加州洛杉磯的銀湖水庫,民眾開車要求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盡快結束川普 (Donald Trump) 時代留下來的移民遣返政策,讓來自中南美洲尋求庇護的移民們能早日和在美國的家人團聚。 相關閱讀:《擔任過納粹集中營守衛 德國公民在 75 年後被美國驅逐出境》說到遣送移民,今年二月,95 歲、已經在美國定居超過六十年的德國公民貝爾格 (Friedrich Karl Berger) 被美國遣送出境,因為他曾經在二戰期間擔任納粹集中營的警衛...... 在位於墨西哥市的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博物館,參觀民眾正在欣賞這名畫家曾經穿上身的服裝。因為防疫的關係,這間博物館已經關閉了好一段時間,直到近日才逐漸恢復開放。 相關閱讀:《從 WFH 到 WFB: 在床上工作會發生什麼事?》墨西哥知名畫家芙烈達卡蘿曾在她的四柱大床上完成了許多曠世畫作,她可以說是「在床上工作」(Work From Bed, WFB) 的先驅。究竟,現在時下最流行的「在床上工作」, 會對人們的身心靈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03/03 左一口病毒,右一口疫苗
在首都布拉格 (Prague) 的一家咖啡廳,店家特別製作了 COVID-19 (武漢肺炎)「病毒」和「疫苗」造型的甜點,為疫情帶來些許幽默的氛圍。 相關閱讀:《你不是胃口大,只是有個甜點胃?談「特定感官飽足感」》在大吃一頓後,你覺得自己的肚子再也塞不下任何東西了;然而在蛋糕上桌的那一刻,你卻覺得肚子又騰出了一點空間 —— 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在首都巴格達 (Baghdad), 一名全副武裝的維安人員從天主教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 的海報前走過。伊拉克於 3 號早上傳出空襲事件,安全情勢再度惡化,但教宗方濟各仍堅持要在 5 號出訪伊拉克。 相關閱讀:《戒指不給親 教宗:因為衛生問題》2019 年,教宗方濟各的一個小動作引發各界矚目,並且挑起了一場天主教會的文化大戰,也讓他不得不親自出面說明原因。在紐約市 (New York City), 善待動物組織 (PETA) 的成員來到了冬衣製造商加拿大鵝 (Canada Goose) 的公司外頭,要求加拿大鵝停止販售使用郊狼皮草的商品,不要讓動物為了人類的時尚犧牲。 相關閱讀:《不忍鱷魚被剝皮 女星拒掛名柏金包》以英國知名歌手珍柏金 (Jane Birkin) 命名的愛馬仕 (Hermes) 柏金包紅遍全球,是不少名流的最愛。不過,珍柏金卻在 2015 年發表聲明,拒絕繼續掛名柏金包,因為她看不下去愛馬仕為了做柏金包,殘忍地屠殺鱷魚。在布蘭登堡邦 (Brandenburg state), 因為 COVID-19 (武漢肺炎) 而實施的防疫措施已經開始逐步解封。在其中的城鎮米興多夫 (Michendorf), 羅森格特・朗格維施花園中心 (Rosengut Langerwisch garden center) 重新開放了,鮮豔的春花在溫室裡綻放,等待顧客的光臨。 相關閱讀:《在監獄種植物會發生什麼事?》過去,植物和綠地已經被證實能夠增加孩童的學習力、讓患者早日康復以及降低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現在,植物更被證實在監獄大有用處!希臘中部在 3 號發生芮氏規模 6.3 的強震,造成上百棟建築受損或倒塌。照片攝於位於震央附近的村莊達馬西 (Damasi)。 相關閱讀:《又地震啦!4 級規模 6.3 到底什麼意思?》當新聞連日更新災情並不斷修正地震情況時,你真的分得清楚畫面或主播口中描述的地震規模和地震震度分別是甚麼意思嗎?日前在香港,有 47 名民主派人士遭檢方以違反《國安法》起訴,法庭聆訊隨後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展開。當聆訊結束後,部分被起訴的人搭上囚車離開法院,聚集在外頭的民主派支持者們手持加油標語和手電筒聲援他們。 相關閱讀:《七一回歸:港版《國安法》上路這一天》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的主權正式移交給中國,並且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23 年後,時間來到 2020 年,同樣在 7 月 1 日,中國人大常委會無異議全員通過的港版《國安法》正式在香港上路...... 在首都可倫坡 (Colombo), 來自印度空軍的薩朗直升機表演隊 (Sarang helicopters team) 為斯里蘭卡空軍的 70 週年紀念慶典帶來了精采的空中表演。 相關閱讀:《搭乘直升機逃獄去 法國犯罪首腦成功脫逃》直升機可以用來進行空中表演、救災 —— 甚至逃獄。2018 年,法國巴黎郊區一所監獄傳出逃獄事件,逃犯法伊德 (Redoine Faid) 在幾分鐘內搭乘直升機逃出監獄,這起事件也讓法國司法部長感到震驚。在洛斯里奧斯省 (Los Rios Province), 帕卡亞火山 (Pacaya volcano) 爆發,赤紅色的岩漿在夜晚衝向高空,照亮整個天際。 相關閱讀:《熾熱岩漿衝向天際 義大利埃特納火山多次爆發》自上個月 16 號開始,在地球的另一端義大利,火山「埃特納」(Mount Etna) 同樣不斷爆發,大量艷紅的岩漿混著火山岩和灰燼不斷湧出,照亮了西西里島的夜晚。在雅典 (Athens) 的憲法廣場 (Syntagma Square), 幾名總統衛隊的衛兵正戴著口罩,在無名士兵紀念碑 (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 前執行勤務。在海陽省 (Hai Duong province) 的至靈市 (Chi Linh city), 一間越南粉卷店終於能營業接客。海陽省因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肆虐,而實施了長達 34 天嚴格的社交禁令,但在日前終於逐步解除限制。 相關閱讀:《團圓的滋味 越南粽子飄香好過年》說到越南美食,你大概會想到河粉、春捲或蝦餅,但除此之外,越南人過年時還有一道必備佳餚 —— 越南粽。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沒有背包客採水果怎麼辦?澳洲缺工大危機
在離墨爾本兩小時車程的謝珀頓 (Shepparton), 霍爾 (Peter Hall) 的蘋果園就在這裡。通常,他的蘋果園充滿來打工度假的背包客,假日時他們就會呼朋引伴到鄰近的維多利亞公園湖 BBQ 和露營。然而,今年霍爾的果園很安靜,謝珀頓市中心也一樣,原本提供給背包客居住的青年旅館也幾乎空無一人。霍爾表示,他的果園缺了 15 名工人,這讓他必須和時間賽跑,想辦法趕快將樹上的蘋果採收下來,否則時間一長,原本香脆可口的蘋果會過熟,最後就只能拿去做果汁,甚至等著腐爛。「在我 40 年的從業生涯中,我們從來沒有碰過像這次一樣,這麼大的缺工危機,」霍爾提到,他懷疑這一次沒人來得及採收蔬果,「這真的很令人沮喪」。現在,根據澳洲高級農業協會的統計,澳洲農業總共缺少 2 萬 6,000 名工人,結果就是數千萬美元的農作爛在農場裡。在維多利亞州,農人們不得已只好把成排的嫩菠菜和芝麻菜重新犁回土壤中,並且把水蜜桃直接送進切碎機;在昆士蘭州,柑橘農夫用推土機推平了好幾英畝的柑橘樹,並且讓藍莓放著爛;在西澳州,西瓜被切下來又埋進土中。上述都是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去採摘跟處理蔬果所致,這也讓澳洲農人和政府重新去思考過度仰賴背包客的下場。身為一個年產值 540 億美元 (折台幣約 1 兆 5,400 億元) 的產業,澳洲農業有很大一部分仰賴來打工度假的背包客參與。從 2005 年以來,澳洲政府對願意前往農場打工的背包客釋出利多,只要他們願意去農場打工三個月,他們的打工度假簽證就可以從一年延長為兩年。雖然這項好處同樣有開給前往營建業和礦業工作的背包客,但有 90% 的背包客選擇去農場工作。根據澳洲農業團體提供的數據,在沒有疫情的時候,每年有超過 20 萬名背包客來到澳洲,他們佔了澳洲農業勞動力的 80%; 現在,大概只有 4 萬 5,000 名背包客待在澳洲。其實,澳洲政府很久以前就知道農業不可過度仰賴背包客提供的勞力,當局也在想辦法吸引澳洲本地人進入農業,然而成效不彰。舉例來說,在沒有背包客幫忙採摘蔬果下,澳洲聯邦政府決定提供澳洲本地人補助,凡是願意前往農場工作的澳洲人都可以額外得到 6,000 澳幣 (折台幣約 13 萬 2,840 元) 的補貼,但前來申請該計畫者只有 350 人。有鑑於此,澳洲政府把腦筋動到來自鄰近太平洋島國的移工身上。不過,雖然他們距離澳洲很近,但到澳洲依舊得先隔離兩周,相關安排並不容易。在背包客、澳洲當地人和太平洋島國移工這三條路都行不通的情況下,農人們擔心「多種多損失」, 乾脆種少一點,連帶造成食物價格的攀升。舉例來說,在昆士蘭州馬雷巴鎮 (Mareeba) 周圍經營木瓜園的法格 (Paul Fagg) 決定少種一點木瓜來止血。去年年底,他清掉了木瓜園中年紀比較大的木瓜樹,決定犧牲每月將近 10 萬美元 (折台幣約 285 萬元) 的收入。「我們的產量掉了至少三分之一,這真的很令人沮喪,尤其我們這麼努力好不容易建立起人們對木瓜的需求。」農人們表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規劃種植作物的周期,畢竟沒人想要作物收成時無人採收,最後的損失要自己吸收,而這樣的不確定性已經威脅到食物的價格。根據澳洲新鮮農產品聯盟 (The Australian Fresh Produce Alliance) 的預測,在缺工的狀況下,澳洲生產的蔬果價格將飆漲 60%, 並且像莓果這類特別勞力密集、需要人工採收照料的蔬果,價格的波動會更大。在不確定生活什麼時候能夠恢復正常下,有的澳洲農人已經扛不住財務和心理上的壓力,精神狀況出了問題。根據澳洲農業組織 Growcom 針對農人的調查,有四分之一的農人表示缺工已經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最常見的包含他們必須要增加工時、壓力跟著提升、失去信心,以及出現憂鬱的狀況。昆士蘭州瓦穆朗鎮 (Wamuran) 皮納塔農場 (Piñata Farms) 的總經理史格 (Gavin Scurr) 就說,他們最近為了旗下覆盆子農場請了一位新的經理,因為前經理壓力過大入院治療了。對皮納塔農場來說,工人不夠就代表它們無法採收 400 萬籃的草莓,這將讓公司損失 550 萬美元 (折台幣約 1 億 5,686 萬元)。除此之外,皮納塔農場還有 300 噸的鳳梨無人採收。「我們本來打算在接下來的冬天種草莓,但我們沒有足夠的勞力去建立種草莓的基礎設施,根本不用談要種了。」在同樣位於昆士蘭州的一座菜園內,菜農布里博康 (Mitch Brimblecombe) 表示,當他去電人力仲介安排工人來菜園工作時,人力仲介直接跟他說現在一個人都沒有。許多農人都碰到了一樣的情況,他們只好從早做到晚。澳洲農業組織 Growcom 政策倡議經理夏隆 (Richard Shannon) 說:「有許多農人自己去農場採收農作物,有時到晚上還在採收,這真的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看著他們的心血就這麼被浪費,有的蔬果還需要他們長達 12 個月以上的照顧──他們的生計在這裡岌岌可危。」現在,農民們最希望的就是全球疫情獲得有效控制,澳洲能夠開放邊境管制,讓背包客們能再次重返農場。
【地球 24小時】03/04 休息喝口水
在蘇黎世 (Zurich) 的一間公園裡,一隻鴿子站在噴水池的水龍頭上面,正盡情喝水喝到飽。 相關閱讀:《鴿子「喬」, 你到底打哪來?澳洲鴿子渡海神話幻滅》今年一月,鴿子「喬」(Joe) 大概是澳洲最出名的動物。在各家媒體的故事裡,喬花費兩個多月的時間奇蹟似地自美國抵達澳洲、又差點被澳洲當局安樂死...... 在都市聖保羅 (Sao Paulo) 的盧茲車站 (Luz station), 大批民眾正站在月台上,人擠人地等待火車進站。 相關閱讀:《日本地鐵為提早 25 秒離站道歉 各國火車怎樣算準時?》總是等火車等到心好累?也許你會想問,到底有哪裡的火車是準時的?其實各國對「準時」的定義並不一樣,所以這很難說得準,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看看不同國家對於準點的定義。日前,塞內加爾的反對派領袖桑可 (Ousmane Sonko) 被指控涉嫌性侵一位女子,桑可否認該指控,但隨後在 3 號的抗議活動中,被警方以違反公共秩序的名義逮捕,引發其支持者不滿,並繼續在首都達卡 (Dakar) 的街頭進行示威。在伊斯坦堡 (Istanbul) 的市中心,一間餐廳的員工正在將一盤盤的甜點上架 —— 其中當然也包括了知名的土耳其軟糖。 相關閱讀:《瑞典肉丸的自白:它們來自土耳其》土耳其軟糖來自土耳其。但你知道,經典的瑞典肉丸其實也一樣來自土耳其嗎?在暴風雪肆虐美國南方的兩周之後,密西西比州的首都傑克遜 (Jackson) 至今還是無水可用,不僅飲用水得用買的,甚至連沖馬桶的水都得到指定地點取得。畫面中,一名美國國民警衛隊 (National Guard) 的中士正在幫當地居民裝水。 相關閱讀:《美國德州為什麼會大停電?》今年二月中旬,一波波不尋常的北極暴風雪南下橫掃美國各州,造成各地氣溫驟降,民眾大開暖氣,對電力的需求急速飆高。其中,德州的電網在最後不堪負荷,於是發生了近年來最嚴重的大規模停電...... 在鄰近村莊卡尼卡瓦 (Carnikava) 的高亞河 (Gauja river), 拉脫維亞的軍隊正在把河上的冰炸開,不僅讓水能夠重新流動,同時也能預防天氣回暖後可能造成的氾濫。 相關閱讀:《大水淹進家門 你會先救什麼》想像一下,如果哪一天淹水了,水越淹越高都要蓋過膝蓋的時候,你第一個會搶救的東西是什麼?在南方的齊基姆海灘 (Zikim beach), 一名站在海邊的女子正拿著一塊畫有鮮艷小花花的布,快樂地享受海邊的自在風情。 相關閱讀:《地中海岸漏油嚴重 以色列用美乃滋救海龜》今年二月中旬,大約 1,000 噸來源不明的原油,從海裡沖向了以色列西北部的地中海岸,造成了沿海環境和野生動物的浩劫。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海龜...... 在首都比什凱克 (Bishkek), 阿克卡爾派克節 (Day of ak-kalpak) 的慶祝已經提早展開。阿克卡爾派克節訂於每年的 3 月 5 日,旨在維護吉爾吉斯的傳統,以及提倡民族間的包容性,其名稱則來自於吉爾吉斯的傳統白色氈帽「阿克卡爾派克」。在曼谷,大批民眾來到了聯合國亞太總部外頭,為那些在抗爭中死去的緬甸人民舉行祈禱儀式。 今年 3 月 3 日,緬甸軍方派出安全部隊鎮壓反軍事政變的示威者,造成至少 38 人死亡。 相關閱讀:《緬甸「22222 民主運動」席捲全國 人民罷工示威沒在怕》今年二月下旬,當緬甸出現首名中槍喪命的反軍政府示威者後,傷亡人數跟著攀升,使得緬甸民眾決定在 2 月 22 日發起串聯全國的大罷工行動 ——「22222 民主運動」。在巴勒斯坦的加薩走廊 (Gaza Strip), 一道明豔的彩虹橫越天際,被攝影師的鏡頭捕捉了下來。 相關閱讀:《世界獨一無二 哥倫比亞彩虹河奇觀》在哥倫比亞,這裡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道彩虹,它不是在天空,而是在水裡 —— 它是「彩虹之水」水晶河 (Caño Cristales)。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03/05 鐘聲下的擁抱
在本土出現首例 COVID-19 (武漢肺炎) 的死亡案例之後,瑞士現今已經累積了 9,000 名的犧牲者。城市蘇黎世 (Zurich) 的教堂在 5 號這天藉由同時敲響鐘聲紀念這些逝去的人,路上的民眾則在聽到鐘聲後彼此擁抱。 相關閱讀:《英式絕地大逃亡:200 旅客拒絕隔離 連夜逃出瑞士滑雪勝地》2020 年 12 月,瑞士知名滑雪小鎮韋比爾鎮 (Verbier) 的防疫工作出現巨大破口,因為有超過 200 名來自英國的遊客打破自我隔離 10 日的規定,趁著夜色展開大逃亡。在位於首都巴格達 (Baghdad) 的巴格達國際機場 (Baghdad International Airport), 伊拉克總理卡迪米 (Mustafa Al-Kadhimi) 正在迎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教宗方濟各是歷任第一位訪問伊拉克的教宗,他預定要在伊拉克進行四天的行程。 相關閱讀:《教宗限定!專屬太空衣加披肩》2018 年,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得到一套由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贈送的專屬太空衣,而且在太空衣上還有專屬於他的小設計。在城市新孟買 (Navi Mumbai), 一名男孩正好經過一幅以冠狀病毒為主題的壁畫。 相關閱讀:《跟垃圾掩埋場比鄰而居 用拾荒維持家計的印度孩子》在印度的另外一個角落,一名年僅十歲的男孩阿里 (Imradul Ali) 拿著大大的麻布袋,在堆積如山的垃圾中找尋可以拿去換錢的廢棄物...... 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巴切沙雷鎮 (Bakhchysarai), 一間動物園迎來了新生命,剛出生的小袋鼠 (wallaby) 正從媽媽的袋中探出頭來。 相關閱讀:《只有袋鼠,沒有距離?研究:人與袋鼠可以溝通》小袋鼠和袋鼠 (kangerloo) 是不一樣的。不過 2020 年 12 月有一篇研究指出,澳洲的袋鼠即便未被馴化,也能用以往科學家認為只有馴化後的動物,像是馬、狗或山羊等才會的方式,與人類簡單地溝通。在首都達卡 (Dakar), 反對派領袖桑可 (Ousmane Sonko) 的支持者們依舊在街頭進行抗議,但示威活動逐漸走向動亂,一間超市被趁機打劫一空。反對派領袖桑可在前日被指控涉嫌性侵一名女子,並於本月 3 號被捕,桑可否認自己的罪名,認為這是打壓異議分子的手法,因此引發其支持者不滿,並走向街頭聲援他。在首都亞松森 (Asuncion), 民眾因為反對總統阿布鐸 (Mario Abdo Benitez) 的防疫政策,以及抗議疫苗數量的不足而走上街頭,但最後示威卻變成了暴動,警民之間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相關閱讀:《偷天換日 巴拉圭警局步槍被盜換成玩具槍》2018 年,巴拉圭警局武器庫中的 44 把自動步槍被換成了玩具槍,引起社會對警察管理武器的信任危機,也讓媒體稱這是當地警察史上「最丟人的醜聞」。在仰光 (Yangon), 許多反軍方政變的抗議者於街頭示威的過程中遭到警方射殺。在他們的葬禮上,民眾舉起了代表反政府抗爭的三指手勢。 相關閱讀:《緬甸政變風雲錄 翁山蘇姬被逮捕、軍方再掌權執政》今年 2 月 1 日本該是新任緬甸議員就任、開議的第一天,沒想到軍方卻突然發難,緬甸的未來也因此陷入誰都無法預測的處境裡。在北部城鎮烏姆阿法姆 (Umm el Fahm), 當地的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發起了一場抗議,他們認為以色列警方不願意處理刑事案件,並因此造成當地的犯罪率跟暴力事件發生機率大幅攀升。 相關閱讀:《被歧視的阿拉伯人 首度當上以色列高層警官》一直以來,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都跟主要民族猶太人關係緊張。阿拉伯人認為自己的族群被以色列歧視、汙名化,因此害怕以色列警察,或甚至會抱有敵意;以色列人則懷疑阿拉伯人的忠誠度,因為阿拉伯人常會支持他們的巴勒斯坦同胞。在因為 COVID-19 (武漢肺炎) 而實施了長久的封城措施後,英國終於要在 3 月 8 日重新開放學生去學校上課。在 5 號這天,住在哈特福郡 (Hertfordshire) 的八歲女童米莉 (Milly) 正在把握最後的在家上課日。 相關閱讀:《「老闆,你有發現會議室多了一隻羊嗎?」 英國農場荒謬服務大爆紅》同樣在英國,雖然疫情讓以往克倫肖福德農場 (Cronkshaw Fold Farm) 招攬觀光客、出租場地給新人的生意難以經營,但它們將危機化作轉機:推出全新的「山羊來開會」服務。沒錯,就是字面意義的山羊來開會。在佛羅里達州的羅德岱堡 (Fort Lauderdale), 一名穿著泳裝的女子在海邊被一群男子拋上天空,他們正在慶祝大學學期間的春假。 相關閱讀:《怎麼曬都不安全 專家建議「曬四肢」》你總是想衝到海邊把自己曬成小麥色嗎?根據英國衛生組織的報告,世界上沒有安全的曬黑方式,要享受陽光的話記得要做好防曬!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一支10秒影片,怎麼賣出660萬美元?
2020 年 10 月,來自美國邁阿密的蒐藏家羅德里格斯 - 弗雷利 (Pablo Rodriguez-Fraile), 以 6 萬 7,000 美元 (折台幣約 187 萬元) 買下由藝術家 Beeple 所創作的影片《交叉路口》(crossroads); 上周,羅德里格斯 - 弗雷利將這支只有短短 10 秒的影片拿去拍賣,最後竟以 660 萬美元 (折台幣約 1 億 8,400 萬元) 的驚人天價成交。這支價值近 2 億的影片,內容是什麼呢?在僅僅 10 秒鐘裡頭,《交叉路口》營造出一個人來人往的悠閒環境,與此同時,巨大的美國前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就倒在路旁的草地上,身上寫滿大大小小的標語,像是「魯蛇」(LOSER)、「可憐的男孩」(POOR BOY) 等等。在路透社的影片中,可以看到《交叉路口》的內容。這支 10 秒的影片雖然短,來頭卻不小 —— 它可是經由區塊鏈認證過的。本名溫克曼 (Mike Winkelmann) 的藝術家 Beeple 將這個作品記錄在區塊鏈上,這等同於一個數位簽名,能夠確保被售出的檔案是原始作品,還有記錄它的擁有者是誰。這種數位簽名的方式,讓普通的電子檔案變成了新型的數位資產:非同質化代幣 (non-fungible tokens,NFTs)。不同於金錢、股票,或黃金這些具有可替換性 (fungible) 的有價物,非同質化代幣擁有的是不可替換性 (non-fungible), 這使得每個代幣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跟其他傳統的數位檔案不同,非同質化代幣是不能夠再製的,即使將一樣的檔案下載下來,它也終究不是最原始的那個、經過區塊鏈認證記錄的版本,也才因此能夠產生驚人的天價。將《交叉路口》售出的羅德里格斯 - 弗雷利表示,這個作品的價值,是來自於它的出處和歷史:「你可以走進羅浮宮,然後幫《蒙娜麗莎》拍張照片,照片是你的,但它沒有任何價值,因為它沒有背景出處,或者是作品本身的歷史典故。」「事實是,作品之所以非常、非常有價值,是因為製作出它的人是誰。」羅德里格斯 - 弗雷利透露,自己之所以買下 Beeple 的數位作品,便是基於對這位美國藝術家的認識。除了數位藝術家以外,美國職籃 NBA 也有在應用非同質化代幣的模式。在 NBA 所架設的網站「Top Shot」裡頭,球迷能夠以非同質化代幣的方式,購買籃球比賽的精采畫面剪輯。NBA 表示,在 Top Shot 這個平台,他們已經擁有超過 10 萬名買家,迄今已經創下將近 2.5 億美元 (折台幣約 69.6 億元) 的銷售額,而且其中有 1.98 億美元 (折台幣約 55.1 億元) 的銷售額都來自於今年二月,是非常驚人的成長。目前,在 Top Shot 最大筆的買賣之一,是「小皇帝」詹姆斯 (LeBron James) 的灌籃影片,這支影片以 20.8 萬美元 (折台幣約 579 萬元) 成交。但話說回來,在前景熱烈的情況下,也不是人人都對非同質化代幣抱有正面評價,一名倫敦的數位藝術家巴肯漢姆 (v buckenham) 就覺得這種數位交易對他而言一點吸引力都沒有。照理來說,同樣身為數位藝術家,巴肯漢姆應該是這個消費市場的標的之一,但他認為:「擁有一件藝術作品的意義是,你可以看著它,並且欣賞它,可是購買非同質化代幣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非同質化代幣只是潮潮數據庫裡的條目而已,可以讓你聲稱自己『擁有』那樣作品。」「當你看著那條非同質化代幣的條目,它只是一串雜湊函式,一串由數字跟英文字母組成的東西,你根本沒辦法透過它看到藝術品本身。」巴肯漢姆說。儘管現在非同質化代幣很夯,大筆資金不斷投入這個領域,但投資專家也警告,市場是有可能會泡沫化的。當炒作的熱潮消退後,伴隨而來的可能就是鉅額的損失。
日本福島救貓人:我不走,直到最後一隻貓過世
十年前,日本 311 大地震重創東北,引發海嘯和核災。當時,加藤榮 (Sakae Kato, 音譯) 居住的福島縣雙葉郡浪江町首當其衝,與發生核輻射外洩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只相距 4 公里。正因如此,當下日本政府大動作撤離浪江町的居民。很快的,整座城市成了空無一人的死城。然而,加藤榮選擇留下,並且開始照顧被居民們拋棄的貓。加藤榮說:「我想確保自己能在這裡繼續照顧被留下來的貓,直到最後一隻過世。在那之後,我想去死,不管是一天,還是一小時之後。」目前,受到加藤榮照顧的貓總共有 41 隻,牠們在加藤榮的家和他擁有的另一棟空屋中來來去去。而在加藤榮的花園底下,則埋有不幸過世的 23 隻貓。通常,加藤榮會把食物留在裝有煤油暖爐、可供貓咪取暖的倉庫內,讓貓咪自己去吃飯。至於飲用水,因為現在當地已經沒有供應自來水,加藤榮只好天天拿著水瓶去接附近的山泉水來給貓咪喝。在救貓期間,加藤榮也救了一隻狗,並且把牠取名叫波奇 (Pochi)。加藤榮在購買波奇的狗食時,偶爾也會順便多買幾份給家附近的野豬吃,這些關於動物的花費林林總總加起來,每個月大約得花上 7,000 美元 (折台幣約 19 萬 6,455 元)。站在兩層樓木造建築的老家前,加藤榮看著年久失修、地板腐爛、牆板和布滿小孔的屋頂瓦片,再想到上個月發生的地震,他說:「這裡或許還可以再撐個兩、三年,不過牆壁已經開始傾頹了。」當被問到為什麼不離開老家時,今年 57 歲的加藤榮表示,一部分是因為看到昔日人們愛護有加的寵物被拋棄、死在家中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是不想離開這塊家族生活了三代的土地。「我不想離開,我喜歡住在山裡。」加藤榮說。按照日本政府的規定,加藤榮雖然可以回到老家查看,但不能留宿,不過加藤榮顯然並沒有嚴格遵守這項規定。在浪江町東南方大約 30 公里處,鵜沼久惠 (Hisae Unuma, 音譯) 的老家就在這,這邊仍算政府規定的管制區。今年 67 歲、以務農維生的鵜沼久惠提到,她的老家多年來遭到風吹日曬和雨淋,早就處在倒塌邊緣。「我很驚訝它還沒倒,過去我坐在客廳就能看到我放養在田裡的牛。」鵜沼久惠表示,她在核災發生後就離開了老家跑到東京附近種菜,未來也不打算再回來居住,就算政府鼓勵原居民重返當地也一樣。除非,當局能順利完成廢爐作業,鵜沼久惠才覺得夠安全可以回家。然而,要做到這件事需要好幾十年的時間。鵜沼久惠說:「別管來自地震的威脅了,如果有人不小心把工具掉在錯誤的地方,那些反應爐還是有可能爆炸。」在開 4 個小時的車回到新家前,鵜沼久惠來到了「希望牧場」(Ranch of Hope), 拜訪他的老朋友吉澤雅美 (Masami Yoshizawa, 音譯)。在核災發生後,吉澤雅美拒絕服從政府的命令,不願撲殺受輻射影響的牛隻,反而將被棄置在當地的牛隻聚集到「希望牧場」一併飼養,現在裡頭共有 233 隻牛。其中,有 1 隻牛是過去鵜沼久惠曾飼養過的牛,看到這頭牛就讓她想到核災前的生活。當鵜沼久惠試著想吸引她的牛過來時,她的牛對她視而不見,直到吉澤雅美拿出高麗菜遞給她,讓她去引誘牛。「關於牛,牠們真的只想到食物。」吉澤雅美說。
【地球 24小時】03/02 相愛之吻
在首都羅馬 (Rome), 一幅巨大的壁畫呈現在喬尼奧地鐵站 (Jonio underground station) 的外牆上,上頭描繪著兩位相吻的女子。這幅畫由義大利街頭藝術家 Krayon 所創作,這是第一個由義大利官方機構所批准的女同志街頭藝術。 相關閱讀:《教宗告訴同志:是上帝讓你如此,而且祂一樣愛你》大眾對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 對同志議題的開放態度並不陌生,2018 年,方濟各即對一名同志表明「上帝不會在意 (你的性向)」。在塞席爾最大的島嶼馬埃島 (Mahe Island), 隸屬於綠色和平組織 (Greenpeace) 的北極日出號 (Arctic Sunrise ship) 即將從維多利亞港 (Port of Victoria) 出發,展開它在這裡的第一次遠征。 相關閱讀:《扭轉形象 俄國釋放綠色和平組織成員》2013 年,以「北極 30」(Arctic 30) 為名的 29 位綠色和平組職成員,連同他們的船隻北極日出號,因為抗議俄國在北極海域鑽油井的行為而遭到俄國的邊境巡邏隊逮捕。奈及利亞在上月 26 號發生大規模的綁架事件,一群槍手襲擊贊法拉州 (Zamfara) 的州立政府科學中學 (Government Science Secondary School), 綁架數百名女學生。在經過 5 天的搜索後,奈及利亞政府宣布有 279 名女學生已經平安獲釋,畫面中的女孩正是得救的學生們。但是,因為本次綁架案的失蹤人數原本多達 317 人,所以有 38 人疑似還未脫困。 相關閱讀:《博科聖地綁架案 奈及利亞 344 名學生獲釋》去年 12 月,奈及利亞一所中學突然遭到綁匪夜襲,超過 300 名學生一夜間被綁匪帶走。所幸,在各方努力援救下,344 名學生最後成功獲救。在 2 號這天,不滿黎巴嫩經濟蕭條的人民走上了首都貝魯特 (Beirut) 的街頭示威,要求政府正視他們的困境。在抗議過程中,他們不僅燃燒輪胎,還用垃圾箱封鎖道路。黎巴嫩目前正面對著嚴重的金融危機,經濟蕭條造成人民生活貧困,當地貨幣黎巴嫩鎊更是不斷下跌,在 2 號這天的匯率,1 萬黎巴嫩鎊只能兌換 1 美元 (折台幣約 27.8 元), 但根據官方價格,應該是以 1,520 黎巴嫩鎊兌 1 美元。 相關閱讀:《爆炸過後,黎巴嫩政府總辭 總理:貪腐規模比國家還巨大》自從黎巴嫩前任總理迪亞布 (Hassan Diab) 在 2019 年年底上任以來,他的政府便深受難解的經濟蕭條所打擊,再加上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蔓延,讓整個國家陷入困境。2020 年 8 月,迪亞布宣布內閣總辭,他直指這場災難是前朝政府貪腐的結果。在伊爾庫茨克州 (Irkutsk Region) 的布拉茨克 (Bratsk),2 號這天的均溫只有攝氏零下 20 度左右。照片裡,天空中的陣陣濃煙來自於鄰近的木材加工廠。 相關閱讀:《俄國過冬有三寶:手套、做愛、烈酒好》凍到不行?別慌,這邊有俄國人要告訴你對抗寒冬的小祕訣。在由以色列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地區 (Israeli-occupied West Bank), 一名巴勒斯坦女人放聲哭泣,因為她的房子正在被以色列軍方拆除中。約旦河西岸的主權充滿爭議,該地區原本隸屬約旦,但在 1967 年的中東六日戰爭後被以色列所佔領。1988 年,在巴勒斯坦宣布建國後,則表示以約旦河西岸及加薩走廊為他們的領土。 相關閱讀:《歷史性的一刻!美國搭橋 以色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達成和平協議》去年八月,美國白宮發出聯合聲明,表示在美國的居中斡旋下,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達成和平協議,兩國關係將朝全面正常化發展,這個消息震撼了中東世界...... 照片攝於位在麻州的春田市 (Springfield) 的蘇斯博士國家紀念雕塑花園 (Dr. Seuss National Memorial Sculpture Garden), 裡頭的雕像是兒童文學作家蘇斯博士 (Dr. Seuss) 筆下的角色。本周,負責管理蘇斯博士遺作的公司宣布,蘇斯博士的作品中有六本涉及種族歧視的書將不會再版。例如在《我在桑樹街上看到的一切》(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 一書中,其中一張亞裔人士瞇瞇眼、戴著尖頂帽子的圖象,便被認為是帶有種族歧視意涵,是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相關閱讀:《蛋頭先生走入歷史 改名「蛋頭」再出發》蘇斯博士的六本書是因為涉及種族歧視而被停止再版,《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的「蛋頭先生」(Mr. Potato Head) 則是為了性別中立,而被玩具公司孩之寶 (Hasbro) 改名成「蛋頭」(Potato Head)。在蘇黎世 (Zurich), 這天是暖陽高照的好日子,一隻蜜蜂正在公園裡的一朵番紅花中採著花蜜。 相關閱讀:《研究:花聽得到蜜蜂嗡嗡聲》一項研究發現,有一種植物「聽」得到蜜蜂嗡嗡嗡,而且還能和蜜蜂「對話」!2019 年 5 月,畫面前方的女士波德萊斯娜 (Elzbieta Podlesna) 因為在聖母瑪利亞 (Virgin Mary) 的畫像背後加上象徵 LGBT 族群的彩虹,涉及違反波蘭的褻瀆宗教罪,而遭到警方逮捕並起訴。2 號這天,她和另外兩位也被指控相同罪名的波蘭平權人士一起出庭,他們的支持者在法院外為他們聲援,畫面左下角由其中一位支持者所拿著的畫,正是當時被指控違背信仰的聖母創作。 相關閱讀:《不歡迎 LGBT 波蘭六鎮申請歐盟補助遭拒》申請補助被歐盟拒絕後,波蘭六個宣稱自己是「無 LGBT 地區」的小鎮,勢必得重新想想,究竟是堅守立場重要,還是城鎮的未來發展比較重要?在北蘇門答臘省 (North Sumatra Province) 的卡羅縣 (Karo), 西納彭火山 (Mount Sinabung) 爆發,噴出了至少 3 公里高的火山灰雲。 相關閱讀:《熾熱岩漿衝向天際 義大利埃特納火山多次爆發》自上個月 16 號開始,在地球的另一端義大利,火山「埃特納」(Mount Etna) 同樣不斷爆發,大量艷紅的岩漿混著火山岩和灰燼不斷湧出,照亮了西西里島的夜晚。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美妝商店不賣美妝 波蘭少女為何開假店還得獎?
「請問您的膚況如何?」「有點紅腫、暗沉,我想下單那款天然洋甘菊身體乳液。」「好的,馬上為您下單。」上述對話在任何網路美妝商店都見怪不怪,但在波蘭少女帕絲柯 (Krystyna Paszko) 開設的「洋甘菊與三色堇」網路商店內,消費者最後拿到的不是身體乳液,而是來自警察的救命服務,因為這是一間提供家暴受害者秘密報案的商店。近日,這家網路商店獲頒歐盟公民團結獎,這個獎項是為了獎勵在疫情期間團結社會的歐盟公民,得獎者還能獲得 1 萬歐元 (折台幣約 34 萬元) 的獎金。Licealistka Krystyna Paszko zdobyła nagrodę EKES za Solidarność Obywatelską. Jej projekt „Rumianki i bratki” oferuje ofiarom przemocy domowej w dobie pandemii #COVID19 praktyczną pomoc. https://t.co/5e8dhPszf6 pic.twitter.com/O8QEKG3Mfs 圖為波蘭少女帕絲柯,她靠著開設網路美妝商店「洋甘菊與三色堇」榮獲歐盟公民團結獎。談到成立「洋甘菊與三色堇」美妝商店的靈感,帕絲柯說:「一開始,我聽聞在疫情期間家暴事件節節升高,然後我又聽到法國的一項計畫:人們會跑到藥局問有沒有『特殊口罩』, 這時藥師會知道他們是家暴受害者。」「我覺得這真是個聰明的點子,所以我想了個賣美妝商品的主意。」2020 年 4 月,帕絲柯付諸行動,在 Facebook 專頁上成立「洋甘菊與三色堇」網路商店,專賣身體乳液、護唇膏等天然護膚產品,連男性專用的護膚產品也找得到。當家暴受害者想要尋求協助時,他們可以假裝自己在逛網路商店,不著痕跡地告訴帕絲柯他們的狀況,像是有家暴受害者會寫私訊來問身體乳,這時隱藏在網路商店後的心理師會詢問受害者的膚況,還有這樣的肌膚問題拖多久了,或是受影響的肌膚對酒精的反應如何。帕絲柯表示,如果有人詢問產品,那就代表他們身處在家暴的環境,不過目前還不需要公權力介入,他們只是需要專業人士的心理支援;然而一旦有人下單並且留下地址,帕絲柯等人就會協助報警,讓警察前往家暴受害者家中救援。在帕絲柯於自己私人 Facebook 上公布這個計畫時,她發現自己的 Facebook 突然湧入排山倒海而來的問題。帕絲柯說:「我本來以為只有我的朋友、我朋友的朋友會關注這個計畫。我本來以為我只能幫到一或兩個人,然而,人們在 Facebook 上分享資訊的力量是很大的,這個計畫變得真的很受歡迎。」「年輕女性比較喜歡傳 Facebook 訊息勝於打電話,年輕女性用 Facebook 聊天看起來比較自然。而大部分寫私訊給我們的男性都是青少年。」在波蘭非政府組織「女權中心」(Women's Rights Centre) 提供心理師和律師的協助下,帕絲柯的「洋甘菊與三色堇」網路商店迄今服務超過 350 人,大部分的家暴受害者都很年輕,年齡大都在 40 歲以下,而且大約 10% 的家暴受害者是男性。「女權中心」主席諾娃科斯卡 (Urszula Nowakowska) 表示,她對帕絲柯的計畫印象非常深刻,她說雖然警方的官方數據沒有顯示去年家暴案件有所成長,但是與 2019 年同期相比,2020 年在剛開始防疫封鎖期的幾個月,打電話到「女權中心」熱線的數量成長了 50%。而在 2020 年 7 月,波蘭司法部長齊歐伯羅 (Zbigniew Ziobro) 表示,波蘭應該開始準備撤出歐洲委員會防止對女性施暴公約,因為該公約「促進 LGBT」, 會威脅到傳統的家庭模式。齊歐伯羅的這番發言受到海內外的抨擊,但卻受到波蘭天主教會的支持。最後,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 (Mateusz Morawiecki) 決定把是否退出公約交由波蘭憲法法庭定奪。2020 年 11 月,波蘭司法部推動修法,給警方權力即刻將家暴加害者驅離家中。但是,「女權中心」主席諾娃科斯卡表示,就算加害者離開家,他們依然可以在家外頭、職場、學校上下課的地點堵受害者。不只如此,諾娃科斯卡也批評波蘭在 2010 年推行的「藍卡程序」(Blue Cards Procedure) 沒有用,該程序原本打算集結不同的單位成立統一的家暴介入系統,然而成效不彰。「在過去 15 年來,我觀察到人們傾向將家暴當作家人之間的衝突,而不是犯罪。我認為該系統在這方面幫了一把,因為這個系統實在太沒效率,它非常官僚。」根據諾娃科斯卡提供的數據,波蘭每年大約有 7 萬件家暴案件,其中只有 1 萬 3,000 到 1 萬 4,000 件會被當作犯罪。回到獲獎的波蘭少女帕絲柯身上,她很開心自己的主意贏得了歐盟公民團結獎,因為如此一來就會有更多人注意到家暴議題。帕絲柯說:「得獎一事能讓大眾注意到家暴問題,並且讓人們好好思考。」帕絲柯也很開心她和團隊的努力有被看見,目前他們也打算繼續經營「洋甘菊與三色堇」美妝商店,幫助每一位需要改善膚況的消費者。
「不是退出,是退一步」哈利、梅根接受詹姆斯柯登、歐普拉訪問
上個月,離開英國王室資深成員身分的薩塞克斯公爵哈利 (Harry) 告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Elizabeth II), 他和薩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 (Meghan) 不打算返回英國,不準備重拾資深王室成員的身分與義務,畢竟「服務是普世性的」, 他們會繼續支持有需要的組織。對此,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摘掉了哈利的榮譽軍銜和兩人的皇家贊助人身分,並且把兩人原本的工作分配給其他王室資深成員。在好友詹姆斯柯登的節目中,哈利搭乘雙層巴士暢遊洛杉磯街頭,他也談到了自己與英國王室的關係。一直以來,哈利和梅根都強調是否斷絕與王室的關係向來由王室主導,女王堅持要求他們放棄大部分王室成員的特權,而哈利在上周四 (25) 播出的《詹姆斯柯登深夜秀》(The Late Late Show with James Corden) 中,首次談到了他離開王室資深成員身分後,對服務大眾的想法。只見哈利和詹姆斯柯登一邊搭乘雙層巴士暢遊洛杉磯,一邊聊天。此時,哈利說:「我永遠不會置之不理,這比較像是退一步,而不是整個退出。就我個人而言,不管王室做出怎麼樣的決定,我永遠都不會一走了之,我永遠都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與此同時,哈利也談到為什麼他要帶著妻小離開英國、落腳美國,他說:「我們都知道英國媒體的能耐,它們正在摧毀我的精神健康,我覺得這是有毒的,因此,我做出了身為丈夫和父親會做的事──我得把家人帶離那個環境。」失去王室大部分資助、來到美國的哈利王子夫婦很快地就和 Netflix 以及 Spotify 簽下了節目和 Podcast 的合約,一家人目前住在加州聖塔芭芭拉郡 (Santa Barbara County) 蒙特西托 (Montecito) 一座要價 1,400 萬美元 (折台幣約 3 億 9,410 萬元) 的宅邸內。當身為哈利好友的詹姆斯柯登跟哈利談到 Netflix 影集《王冠》(Crown) 時,哈利並沒有嚴加批評劇中情節失真、醜化英國王室,他反而提到該劇真實地捕捉到王室成員受媒體全方位無情檢視的人生。「《王冠》是虛構的,但它仍算部分基於史實,當然它不是非常正確,但它讓你大致了解王室生活、將責任和服務置於家庭及一切之上的壓力,還有這麼做會帶來什麼。」 「對我來說,看《王冠》還比看到關於我的家人、我的妻子或我自己的新聞來得舒服,這是因為《王冠》很明顯是虛構的,但媒體上的報導因為是新聞就會被當成事實,我對這件事真的很有意見。」除了談及英國媒體和小報時板起臉孔,哈利王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和詹姆斯柯登輕鬆談笑,兩人還去參觀 90 年代由威爾史密斯 (Will Smith) 主演的情境喜劇《新鮮王子妙事多》(Fresh Prince of Bel-Air) 的拍攝場景,並且打了一通視訊電話給梅根,開玩笑想要買下劇中的房子。在電話中,梅根回應道:「我想我們已經受夠搬家了。」直接拒絕了哈利,這也是整場訪問中梅根唯一出場的時刻。不過,梅根即將於 3 月 7 日播出的歐普拉 (Oprah Winfrey) 訪談節目中,大談他們在美國的生活和未來的目標,這也是哈利王子夫婦搬到美國後,第一次以夫婦之姿現身電視訪問。在 CBS 電視台釋出的預告片中,可以看到哈利王子握著梅根的手接受歐普拉的訪問。根據 CBS 電視台釋出的節目預告片,哈利將梅根在英國遭遇到的媒體暴力拿來和他的母親──黛安娜王妃 (Princess Diana) 相比。黛安娜王妃在 36 歲那年因為狗仔追逐的關係,死於巴黎一場嚴重的車禍中。「我最大的擔憂就是害怕歷史會重演,」哈利握著梅根的手說:「對我來說,我真的覺得好險,也很開心可以坐在這裡和妳 (歐普拉) 說話,並且一旁有我的妻子陪伴。」在歐普拉的訪問中,梅根將會談到她與哈利王子的婚姻與生活,還有她是如何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公眾壓力。對於哈利和梅根選擇歐普拉的節目做為公開電視訪問的第一站,BBC 王室記者戴蒙德 (Jonny Dymond) 評論道:「大部分王室成員的訪談都像可怕的車禍現場 (註)。雖然黛安娜王妃在訪談後獲得了大量的同情,但結果真的如她所願嗎?當然不。」「現在,梅根接受歐普拉的訪問應該會很順利,我不認為這有什麼好懷疑的,但是你得想想這麼做會發揮什麼作用。」註:此處形容王室成員在訪談間未能發揮王室風範,也未能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反而出現失言或不得體的狀況。曾經在 2010 年未經歐普拉授權、出版歐普拉自傳的美國作家凱莉 (Kitty Kelley) 分析到,梅根和歐普拉兩人間有許多共同點,她說:「她們都知道一名有色人種的女性要在種族歧視的社會中成功得付出什麼代價,她們兩人都實現了享譽國際的美國夢,以及獲得驚人的財富。這兩名女性都散發巨大的魅力,而且知道怎麼打動媒體──不像已故的黛安娜王妃。」「不管是歐普拉還是梅根,她們都得面對父親在媒體面前令人尷尬的受訪 (註)。」註:此處指梅根與歐普拉的父親在其走紅後,都曾在受訪時出現令人尷尬的時刻。BBC 王室記者勞芙 (Daniela Relph) 則談到,歐普拉是打開受訪者心房的專家,她很有可能會讓哈利與梅根說出王室的高牆背後發生了什麼事,而這正是讓英國王室成員和工作人員最擔心的。在哈利和梅根接受詹姆斯柯登和歐普拉訪問的這段期間,王室並沒有對這兩場訪談多加評論,因為此時女王的另一半──菲利普親王 (Prince Philip) 因為身體不適的關係,正在倫敦的一所醫院中治療,王室方面則否認親王染上 COVID-19 (武漢肺炎)。稍早的時候,曾去探病的劍橋公爵威廉王子 (Prince William) 表示,菲利普親王現在的狀況還算穩定,醫院對他的治療有效。與此同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則公開呼籲大眾接種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並表示自己和菲利普親王都已經接種,她也呼籲那些不願接種的民眾多為別人著想,而不是只想到自己。女王說:「一旦你接種了疫苗,你會有種自己受到保護的感覺,我認為這種感覺非常重要。就我所知,疫苗是無害的,接種疫苗一點害處都沒有。」
【地球 24小時】02/26 等等我啦!
在城市伊斯坦堡 (Istanbul), 幾隻海鷗飛在博斯普魯斯海峽 (Bosphorus) 上,牠們正追逐著一艘渡輪,希望船上的乘客能再給牠們一些餅乾。 相關閱讀:《英國研究:一直盯著海鷗可以阻止牠們來偷食物》英國的沿海城市一直以來都與海鷗勢不兩立。海鷗不但在城市中漫天飛舞,甚至還會偷走在戶外用餐的遊客手中的食物。在城市塞維利亞 (Seville), 人們在這天穿著佛朗明哥裙走上街頭,要求政府重視因為 COVID-19 (武漢肺炎) 而造成的佛朗明哥時尚業危機。 相關閱讀:《從上次大流行的西班牙流感裡,人們學到什麼?》人類總是在向歷史學習,在 COVID-19 (武漢肺炎) 的疫情爆發後,人們也轉頭回望歷史,向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流行的「西班牙流感」學習。究竟,當年的西班牙流感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防疫啟示呢?在紐約市 (New York City) 的布魯克林 (Brooklyn), 孩子們穿上了特別的裝扮,慶祝屬於猶太人的普珥節 (Purim)。猶太民族給人的印象,總是有點神祕、甚至是禁慾和肅穆的,但每年來到「普珥節」時,你會看到他們個個打扮成電影角色、卡通人物,狂歡吆喝外加唱歌跳舞,甚至還會喝得酩酊大醉,讓人一時聯想不到在眼前醉得東倒西歪的是嚴守傳統的猶太人呢!相關閱讀:《歡慶大難不死 猶太人變裝喝酒迎接普珥節》在首都墨西哥城 (Mexico City), 一位民眾正對著傳說中的本土羅賓漢「聖赫蘇斯・馬爾韋德」(Saint Jesus Malverde) 祈禱。在祭壇前擺著的,是墨西哥毒梟之王、人稱「矮子」(El Chapo) 的古茲曼 (Joaquin Guzman), 以及他的妻子柯蘿娜 (Emma Coronel Aispuro) 的照片。 相關閱讀:《墨西哥毒梟「矮子」之妻落網 前選美皇后的不歸路》在墨西哥毒梟之王「矮子」古茲曼入獄服刑後,她的妻子柯蘿娜在本周被以涉嫌販毒、協助古茲曼逃獄給逮捕,讓向來高調出現在鎂光燈前的她再次受到全球關注。在巴吞他尼府 (Pathum Thani province) 的法身寺 (Wat Phra Dhammakaya temple), 眾人正在進行神聖的萬佛節祝禱儀式。但不同於以往,因為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的緣故,信眾們都改用線上會議軟體 ZOOM 參加。 相關閱讀:《佛教覺知不分性別 泰國第一座比丘尼寺院》在泰國,雖然佛教信仰比例很高,幾乎所有的男性都曾經出家一段時間當過小沙彌。然而,在泰國的佛教世界裡,女性想成為比丘尼只有出國這條路可以選擇。在夕陽西下的時分,皮斯通風車 (Pitstone Windmill) 靜靜地佇立在艾文豪村 (Ivinghoe) 的草原上。皮斯通風車被英國列為二級古蹟,其歷史最早可以回溯至 17 世紀初期。在栃木縣的足利市,一場自周日 (21) 便開始的森林大火,仍持續在延燒中。這次的森林大火造成至少 100 公頃的林地被燒毀,雖然無人傷亡,但山上的一間木製神社遭到燒毀。 相關閱讀:《一場揭露寶寶性別的派對 引發加州森林大火》2020 年 9 月,美國加州也發生了一場森林大火,起因卻是由於一場揭露寶寶性別的派對...... 在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 (Mecca), 穆斯林們正在大清真寺 (Grand Mosque) 進行副朝覲儀式,因為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的緣故,他們彼此之間維持著社交距離。 相關閱讀:《「神啊,選中我吧!」 : 萬人名額限定 2020 年麥加朝聖不一樣》在沙烏地阿拉伯宣布只有 1 萬名穆斯林有幸參加 2020 年的麥加朝聖,名單待抽籤公布後,所有人都在引頸期盼成為那個「天選之人」。在奧蘭多 (Orlando), 美國一年一度的保守政治行動會議 (Conservative Political Action Conference ,CPAC) 正要展開,一名與會者正在和現場金閃閃的川普雕像合照。CPAC 是由美國保守派人士舉辦的會議,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保守派政治活動之一。今年 CPAC 的議程將自本月 25 日開始,28 日結束。 相關閱讀:《蒐集川普時代紀錄 川普寶寶氣球「飄」入英國博物館》隨著川普變成美國「前」總統,全球各大博物館也加緊腳步,為將來世代記錄下川普當家這 4 年。在米爾頓凱恩斯 (Milton Keynes) 的一座村莊大林福特 (Great Linford), 黃番紅花正熱烈盛開中。 相關閱讀:《在監獄種植物會發生什麼事?》美麗的花看了總是讓人心情愉快,植物和綠地也已經被證實能夠增加孩童的學習力、讓患者早日康復以及降低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現在,植物更被證實在監獄大有用處!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02/25 沒有雪的滑雪
今年冬天,滑雪勝地因為 COVID-19 (武漢肺炎) 的疫情而關閉,義大利米蘭 (Milan) 的一名滑雪教練於是在一間學校的院子,搭建了一個臨時滑雪坡道,讓孩子們還是能有機會盡情玩耍。 相關閱讀:《法國滑雪場「大缺雪」 政府緊急補雪去》2020 年 2 月,法國滑雪場傳出缺雪的消息,為了不錯過每年的滑雪旺季,政府緊急出動直升機為滑雪場「補雪」。沒想到,這場「補雪行動」反而引發了更大的爭議...... 在首都柏林 (Berlin), 這天的夜晚溫暖如春又晴朗無雲,即將盈滿的月亮高高掛在天空上,被鏡頭清晰地捕捉了下來。 相關閱讀:《發生了 3 個「剛好」罕見的超級藍血月亮來了!》2018 年 1 月 31 日,世界各地罕見地同時迎接了 3 種月亮現象:超級月亮、藍月、紅月,這是自從 1866 年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的光景。在首都開羅 (Cairo), 一名男子抬著剛烤好的新鮮麵包,準備拿去蔬果市場販售。 相關閱讀:《埃及出土 5,000 年前啤酒廠 生產 2 萬公升小意思》最近,考古學家在埃及發現了一座擁有 5,000 年歷史的啤酒廠,它不僅歷史悠久,產量更是高得超出人們的估計。在市鎮古佐庫爾 (Gouzeaucourt) 的一間藥局,一隻巨大的泰迪熊娃娃不僅戴著口罩,還有確實掩住口鼻。 相關閱讀:《為什麼歐洲人不喜歡戴口罩?》為什麼在歐洲許多國家,「不戴口罩」是個很普遍的現象呢?在倫敦希斯洛機場 (Heathrow Airport) 附近的麗笙愛德華酒店 (Radisson Blu Hotel), 一名正在進行集中檢疫的女子,正舉著自己寫的紙板抗議,上頭寫著:「「當我有家可以回、可以進行個人隔離,而且還有 COVID-19 (武漢肺炎) 的陰性採檢報告的時候,由政府所管制的飯店隔離計畫就侵犯了我的人權!」英國日前針對 30 個疫情高風險的國家,設立了「紅色名單」(red list), 從這些國家進入英國的民眾,必須強制在飯店進行集中檢疫。 相關閱讀:《英式絕地大逃亡:200 旅客拒絕隔離 連夜逃出瑞士滑雪勝地》2020 年 12 月,瑞士知名滑雪小鎮韋比爾鎮 (Verbier) 的防疫工作出現巨大破口,因為有超過 200 名來自英國的遊客打破自我隔離 10 日的規定,趁著夜色展開大逃亡。在北蘇門答臘省 (North Sumatra provinc), 錫納朋火山 (Mount Sinabung) 爆發了,大量的火山灰跟火山碎屑被噴向了天際,場面壯觀。 相關閱讀:《熾熱岩漿衝向天際 義大利埃特納火山多次爆發》同樣發生在最近,義大利的活火山「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 自本月 16 號以來,已經爆發至少五次,大量艷紅的岩漿混著火山岩和灰燼不斷湧出,照亮了西西里島的夜晚。在仰光 (Yangon) 的仰光大學 (University of Yangon), 示威者們帶著巨大的戰鬥孔雀旗走上街頭。孔雀曾經是緬甸對抗英國殖民的象徵,具有追求獨立、自由,以及民主的意義,戰鬥孔雀旗更是以往學運時使用過的代表旗幟。 相關閱讀:《緬甸「22222 民主運動」席捲全國 人民罷工示威沒在怕》本月 19 號,緬甸出現首名中槍喪命的反軍政府示威者,此後傷亡人數便不斷攀升,使得緬甸民眾決定在 22 號發起串聯全國的大罷工行動 ——「22222 民主運動」。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一幅畫著阿根廷足球巨星馬拉度納 (Diego Armado Maradona) 的鑲嵌畫被貼在了街角的牆上。2020 年 11 月 25 日,阿根廷足球巨星馬拉度納與世長辭,雖然他的人生僅不過 60 年,卻給球迷留下了無與倫比的印象。 相關閱讀:《阿根廷世紀球王馬拉度納驟逝 「上帝之手」返回天堂》本周二 (23), 厄瓜多四間監獄傳出暴動的消息,至少有 79 名囚犯因此死亡,這是該國有史以來最血腥的監獄暴力事件之一。照片攝於瓜亞基爾 (Guayaquil) 的一間監獄外頭,囚犯的親屬們已聚在外頭多日,希望能獲得進一步的消息。這天是屬於猶太人的普珥節 (Purim), 在以色列的城市貝內貝拉克 (Bnei Brak), 一名少年戴著面具、拄著拐杖,以裝扮的方式紀念這個節日。以往,普珥節的夜晚總是非常熱鬧,慶祝活動不斷,但今年因為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的緣故,以色列官方實施了宵禁,讓這個多采多姿的節日變得冷清不少。 相關閱讀:《歡慶大難不死 猶太人變裝喝酒迎接普珥節》猶太民族給人的印象,總是有點神祕、甚至是禁慾和肅穆的,但每年來到「普珥節」時,你會看到他們個個打扮成電影角色、卡通人物,狂歡吆喝外加唱歌跳舞,甚至還會喝得酩酊大醉,讓人一時聯想不到在眼前醉得東倒西歪的是嚴守傳統的猶太人呢!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中海岸漏油嚴重 以色列用美乃滋救海龜
根據以色列自然與公園管理局 (Nature and Parks Authority) 表示,這次的漏油事件是以色列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次環境災難。其中,又油又黑還具有毒性的焦油就這樣覆滿了長達 120 英里 (約 193 公里) 的海岸線,對環境跟動物都造成非常大的傷害。海龜就是受害的動物之一。焦油不只黏在牠們的身上,還入侵了牠們的呼吸道跟消化道。位在城鎮米斯莫雷特 (Michmoret), 由以色列自然與公園管理局所管轄的以色列國立海龜救援中心 (National Sea Turtle Rescue Center), 目前就接收了 11 隻滿布焦油的海龜。面對焦油黏在海龜身上的狀況,救援中心的醫療助理伊夫吉 (Guy Ivgy) 說,他們採用了一項令人意想不到的良方 —— 人類所食用的美乃滋:「我們一直在餵牠們吃美乃滋之類的東西,美乃滋能有效溶解焦油並清理海龜的消化系統。」美乃滋之所以能有效對付焦油,是因為它的原料是蛋黃、油,以及檸檬汁或醋,其中,蛋黃含有卵磷脂,卵磷脂中的磷脂質分子同時具有親油性跟親水性。所以,當焦油遇上美乃滋時,磷脂質分子的親油 (疏水) 端可以和焦油結合;再者,因為親油端都向著焦油,所以親水端便一致朝外,如此一來,就等同於在焦油外形成一圈親水屏障,這能讓焦油沒辦法再發揮黏性,黏在海龜身上。因此,當海龜吃下或塗上美乃滋時,美乃滋可以帶走黏在消化道及表皮上的焦油,卻不會傷害到被焦油黏住的地方。救援中心的醫療助理伊夫吉透露,海龜的復原治療預計要花上一到兩周,一旦結束療程,牠們就可以重新被放生回大海。另一方面,不同於海龜,被汙染的海岸線卻得花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恢復。根據推測,漏油事件應該發生在二月初,可是當時並沒有任何船隻向以色列官方進行預警,是一直到了 17 號,約莫 1,000 噸的焦油沖向以色列的海岸時,才讓整起事件曝光。以色列環境保護部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inistry) 表示,他們目前還在調查整起漏油事件的詳情,但已掌握 10 艘可能是兇手的船隻。然而在本周一 (22), 以色列法院宣布,禁止調查細節進一步公開,包括涉嫌造成漏油的船隻名字、它之前的航海路線,以及其曾經停靠過的港口等。因此,以色列新聞記者協會在周二 (23) 請願,希望能取消這道禁令,讓真相能夠公開。目前已有數千名的志願者,以及數百名的軍人和警察,一起投入了清理海灘的行動。但根據以色列自然與公園管理局局長戈德斯坦 (Shaul Goldstein) 表示,就算是如此,也還是得花上至少數個月的時間,才有可能把焦油都清除掉,尤其岩岸地區還會讓清理變得更加困難。「我覺得好想哭,」在參與清理行動數天後,局長戈德斯坦這麼說:「焦油到處都是,有些地方的焦油甚至有 4 到 5 英寸 (約 10 到 12 公分) 那麼厚。」本周二,以色列政府宣布將會投入數百萬美元 (100 萬美元折台幣約 2,785 萬元) 來清理海灘,並為這次環境破壞的範圍進行記錄。◆ 上線時間:2021/02/26 ◆ 增修時間:2021/02/26 更新內文
在監獄種植物會發生什麼事?
根據英國伯明罕大學和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最新研究,研究人員發現監獄內的綠地越多,監獄內發生暴力和自殘事件的機會就越低。這份刊登在《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年鑑》的研究是首次有學者大規模地將英格蘭和威爾斯監獄內的綠化空間給繪製出來,並且拿去探討和比較受刑人的身心健康。在執行研究時,研究人員也有將各種變項考慮進去,包含監獄的年份、戒備森嚴的程度、受刑人的密度、有沒有關押男性、女性或未成年受刑人等,最後得出綠地越多的監獄,受刑人自殘、互相攻擊、攻擊監獄工作人員的比例就越低。如果要進一步計算增減的比例,研究提到大約在監獄內增加 10% 的綠地,受刑人自殘的比例就能下降 3.5%、互相攻擊的比例下降 6.6%、攻擊監獄工作人員的比例下降 3.2%。根據先前的統計,2018 年 9 月到 2019 年 9 月這段時間內,英格蘭和威爾斯監獄的受刑人自殘件數超過 6 萬 1,000 件,互相攻擊件數超過 3 萬 3,000 件,攻擊監獄工作人員的件數則超過 1 萬件,而這些傷害事件越多,越會增加監獄的管理成本。雖然很難去計算上述事件造成的精神成本,但要精確地計算上述事件的醫療成本不難,光在治療自殘事件上就得花費 270 萬英鎊 (折台幣約 1 億 762 萬元), 由此延伸而出的官司費用也不容小覷。英國皇家監獄與觀護服務處就提到,他們在 2016-2019 年之間,在訴訟索賠案件中付出了 8,500 萬英鎊 (折台幣約 33 億 8,810 萬元)。因此,研究團隊在尚未公開發表這份研究前,就已經和英國司法部分享了研究結果,希望透過增加監獄內的植物、草坪和灌木叢面積,幫助降低受刑人自殘和攻擊事件帶來的成本。負責帶領研究的英國伯明罕大學監獄地理學教授莫蘭 (Dominique Moran) 說:「我們的證據清楚地證明不管在哪一種監獄,監獄內的綠地真的對受刑人有益。」「顯而易見的,在設計新監獄時,將綠地囊括進監獄中是關鍵要素。此外,現行監獄應該想辦法改變戶外區域,盡可能提供更多綠地。」除了看到活生生的植物對受刑人有益,莫蘭教授也提到,就算是在監獄內貼上整面綠地和大自然的照片,也能讓受刑人感到平靜。除此之外,在先前的研究中,有學者觀察到讓受刑人參與園藝活動對受刑人的身心有莫大助益。人在威爾斯男子監獄 HM Prison Parc 的受刑人格蘭特 (Alan Grant) 就說:「園藝可以稍稍帶你遠離監獄,園藝很療癒、很好玩。要不是有參與園藝的關係,我在監獄中的時間會過得很慢。」「園藝給人目標感,它可以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它讓我繼續往前進。」負責在威爾斯男子監獄 HM Prison Par 教導受刑人園藝的老師約翰 (Gareth John) 則說:「在花園內,我們似乎都沒有任何煩心事。受刑人來到這裡蒔花弄草,他們很喜歡,甚至要求周末也要來加班種花。園藝讓時間過得快一點。」
【地球 24小時】02/27 滿月高照
在城鎮聖奧爾本斯 (St Albans), 碩大的橘紅色滿月被鏡頭捕捉了下來。 相關閱讀:《你的夜晚,掌控在月亮手上 研究:月相變化影響睡眠》即便乖乖遵守了睡眠專家建議的入睡守則,科學家發現,滿月前夕人們仍不免會出現睡眠時間受影響的狀況。在巴塞隆納 (Barcelona), 聲援饒舌歌手哈塞爾 (Pablo Hasel) 的抗議依舊在持續中。在警民衝突之下,甚至有警用廂型車遭到破壞與燃燒。2018 年 3 月,哈塞爾因為在 Twitter 以及自己創作的歌詞裡,表達「支持恐怖主義」以及「誹謗西班牙王室」的言論,而遭西班牙法院定罪...... 相關閱讀:《因 Twitter 發文遭判刑 一名饒舌歌手掀起的西班牙之怒》在沿海的城市奧斯坦德 (Ostend), 這天的天氣既潮濕又帶著濃厚的霧氣,散步的民眾只能走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不滿阿根廷政府疫苗醜聞的民眾來到總統府外頭進行示威,其中一名抗議人士手舉大看板,上頭寫著「最爛的政府」。阿根廷近日爆出「VIP」疫苗醜聞,有許多不在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優先接種名單上的人,因獲得安插而能夠提早施打疫苗。事情被揭露後,阿根廷的衛生部長引咎辭職。 相關閱讀:《光有疫苗還不夠 征服 COVID-19 下一個大挑戰:低溫配送疫苗》雖然人類不斷在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的開發進度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在專家眼裡,配送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的難度,可未必亞於開發疫苗。在貝德福德郡 (Bedford), 英國為穆爾上尉 (Capt. Tom Moore) 舉行了莊嚴的葬禮。畫面中,六名英國軍人正在為穆爾上尉扶靈,靈柩外包覆著英國國旗。今年 2 月 2 日,曾在自家院子靠著助步車走了一百圈、替英國 NHS 募得 3,200 萬英鎊的百歲老兵穆爾上尉與世長辭,留下了大批懷念他善行的人們。 相關閱讀:《走百圈後院募款破 12 億 英國 NHS 募款騎士穆爾過世》在突尼西亞,溫和伊斯蘭主義政黨「復興運動」(Ennahda) 的支持者走上了首都突尼斯 (Tunis) 的街頭,表達對於現任總統賽義德 (Kais Saied) 的不滿。這次的抗議是突尼斯多年來最大的遊行示威。 相關閱讀:《阿拉伯之春十年後,突尼西亞怎麼了?》十年前,從突尼西亞發起的茉莉花革命演變成席捲北非和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之春,讓民眾走上街頭推翻獨裁政權。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國家陷入內戰,有的國家由軍政府掌權,而突尼西亞成為這些國家中唯一擺脫獨裁、成功完成民主轉型的國家。然而,十年後的現在,突尼西亞變得怎麼樣了呢?為了減緩 COVID-19 (武漢肺炎) 的疫情,法國的城市尼斯 (Nice) 實行了周末封城措施,平常滿是曬太陽民眾的盎格魯街 (Promenade des Anglais) 海濱因此一片空蕩。 相關閱讀:《英國研究:一直盯著海鷗可以阻止牠們來偷食物》鏡頭帶到英國,英國的沿海城市一直以來都與海鷗勢不兩立。海鷗不但在城市中漫天飛舞,甚至還會偷走在戶外用餐的遊客手中的食物。在首都基輔 (Kyiv), 烏克蘭的民眾們正為了自己所擁戴的政治人物而走上街頭。他們所聲援的是烏克蘭的民權倡議者斯特能寇 (Serhiy Sternenko), 他同時也是當地極右翼激進組織「右區」(Right Sector) 的前領導人。斯特能寇因為在 2015 年時涉及綁架及傷害一名議員,而於今年 2 月 23 日被烏克蘭的地方法院判處了七年零三個月的徒刑。今年 2 月,大約 1,000 噸來源不明的原油,從海裡沖向了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海岸,造成沿岸生態被嚴重破壞。畫面來自黎巴嫩的泰爾海岸自然保護區 (Tyre nature reserve), 一隻被焦油覆滿全身的海龜,已經因為不堪汙染而死去。 相關閱讀:《地中海岸漏油嚴重 以色列用美乃滋救海龜》同樣歸因於這次的漏油事故,在以色列,有 11 隻比較幸運的海龜被及時救援。而面對覆滿海龜全身的焦油,救援中心的人們採用了一項令人意想不到的良方...... 在城市仰光 (Yangon), 即使軍警鎮壓手段越來越強硬,甚至已經開始出現傷亡,針對緬甸軍方政變的示威活動依舊在持續。畫面中,面對鎮暴警察所使用的催淚瓦斯,抗議群眾們正嘗試尋求掩護。 相關閱讀:《緬甸「22222 民主運動」席捲全國 人民罷工示威沒在怕》2 月 19 日,緬甸出現首名中槍喪命的反軍政府示威者,此後傷亡人數便不斷攀升,使得緬甸民眾決定在 22 號發起串聯全國的大罷工行動 ——「22222 民主運動」。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02/24 真的很痛啦
在首都新德里 (New Delhi), 針對前線醫療人員的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施打正在進行中,但打針時的痠痛似乎讓人難以忍受。 相關閱讀:《如果我沒有一台冰箱,打不完的 COVID-19 疫苗怎麼辦?美國醫護人員的腦筋急轉彎》配送疫苗是接種計畫中的難題之一,有時候更會在路上遇上意想不到的狀況。例如在美國,暴風雪、冰箱故障等小意外陸續找上各地醫護人員,導致他們得絞盡腦汁,才不至於浪費手上寶貴的疫苗。在首都耶路撒冷 (Jerusalem) 的百倍之地 (Mea Shearim), 屬於猶太人的普珥節 (Purim) 正要開始。普珥節是慶祝古代猶太人從波斯帝國的種族滅絕中倖存的節日。猶太民族給人的印象,總是有點神祕、甚至是禁慾和肅穆的,但每年來到「普珥節」時,你會看到他們個個打扮成電影角色、卡通人物,狂歡吆喝外加唱歌跳舞,甚至還會喝得酩酊大醉,讓人一時聯想不到在眼前醉得東倒西歪的是嚴守傳統的猶太人呢!相關閱讀:《歡慶大難不死 猶太人變裝喝酒迎接普珥節》一場特別的戲院表演正在首都馬德里展開,只有已經施打過第二劑輝瑞 - BioNTech 疫苗的居民和居家照護人員,才能入場觀看。 相關閱讀:《今天,觀眾席上不是人 西班牙巴塞隆納歌劇院重新開放》去年六月,巴塞隆納利塞烏大劇院 (Gran Teatre del Liceu) 在關閉三個月後總算重新開放,不過第一批觀眾不是人,而是一盆盆的植物。尼日的總統大選結果於本月 23 號出爐,由尼日爭取民主和社會主義黨 (Nigerien Party for Democracy and Socialism) 的黨主席巴祖姆 (Mohamed Bazoum) 獲勝,但和其競爭的另一位候選人奧斯曼 (Mahamane Ousmane) 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他的支持者隨後在首都尼阿美 (Niamey) 等地區進行街頭示威,畫面中,一名抗議者在被警方逮捕後,正嘗試著要從警車中逃跑。薩爾瓦多即將在本月 28 號迎來議會選舉,24 號這天是最後的競選宣傳日,在首都聖薩爾瓦多 (San Salvador), 一名新思想黨 (Nuevas Ideas) 政黨的支持者將薩爾瓦多傳統政黨們的黨徽做成了棺材。 相關閱讀:《日本投票不用圈的「用寫的」?! 四個有關投票的小知識》來看看幾則與選舉投票有關的小知識放鬆一下吧,這是一些關於日本、漢堡、牛肉與投票的小故事。一場山崩發生在沿海的市鎮卡莫利 (Camogli), 約莫兩百座的墳墓因此遭到破壞,原本埋在土中的棺材墜入了下方的海裡,目前僅有少數的棺材被尋獲。 相關閱讀:《義大利「墮胎墓園」事件:媽媽隱私遭公開、姓名被標在十字架》在位於羅馬的另一座墓園裡,你可以看到一座座標示著女性名字的十字架,十字架的底部埋有她們無法順利出世的胎兒;然而,這些女性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隱私被開誠布公了...... 在首都墨西哥城 (Mexico City) 的近郊聖胡安特奧蒂瓦坎 (San Juan Teotihuacan), 特奧蒂瓦坎金字塔 (Teotihuacan pyramids) 遺跡已經逐漸開放參觀,照片中,遊客們正走在太陽金字塔 (Pyramid of the Sun) 的階梯上。 相關閱讀:《史前最強大平台:隱藏墨西哥森林深處的馬雅大平台 不只最大,更是最老》2020 年,考古學家發現墨西哥一處躲避世人目光許久,從未被人發現的...... 大平台。沒錯,就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平台,一個馬雅相關考古研究中所發現面積最大、最老的一個大平台。在首都安卡拉 (Ankara) 的一間本地市場,一名攤販將鮮紅的番茄整齊地堆了起來,等待顧客的青睞。 相關閱讀:《來自澳洲的「沙漠番茄」 不用清水不用土》你能想像一座農場不用清水、殺蟲劑、土壤、化石燃料就能種出番茄嗎?聽起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就發生在澳洲。在巴黎,由荷蘭畫家梵谷 (Vincent Van Gogh) 在 1887 年所繪的《蒙馬特街景》(Scene de rue a Montmartre) 即將要向公眾展出。在一名法國收藏家買下它後,《蒙馬特街景》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時間沒有公開亮相。 相關閱讀:《荷蘭團隊跨時空看診 梵谷一生究竟罹患哪些精神病?》提起《星夜》(The Starry Night)、《向日葵》(Sunflowers) 等畫作,不少人腦中立刻就會浮起知名畫家梵谷的名字。2020 年,一支荷蘭的研究團隊就在梵谷死後 100 多年,跨越時空重新替他做了一回診斷,希望能釐清這名享譽全球的畫家究竟曾受哪些精神疾病所擾。在紐澤西州的紐瓦克,搖滾明星布魯斯史普林斯汀 (Bruce Springsteen, 圖右下) 參加了一場法院的線上傳訊,他和法官、檢察官,以及他的律師的模樣,都被法庭素描給記錄了下來。 相關閱讀:《這是泰勒斯嗎?法庭素描背後的小秘密》法庭素描在現代審判中扮演重要角色。法庭畫家表示,他們的工作比畫得像多得多,而在嚴禁攝影器材進入的聯邦法庭中,法庭畫家的素描是外界唯一可以一窺開庭情況的依據,他們靠著快手捕捉開庭的關鍵時刻,像是出庭人的表情、身體語言與庭上的氣氛。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03/01 該不會又是你!
在鄰近倫敦的城市雷丁 (Reading), 已經不再使用的舊監獄 HM 雷丁監獄 (HM Reading Prison) 的外牆上,出現了一幅囚犯正在逃獄的塗鴉創作。據信,這個作品可能出自於知名塗鴉藝術家班克斯 (Banksy)。 相關閱讀:《英國藝術家班克斯開「噁心傢飾店」 專賣不實用又冒犯人的商品》2019 年,班克斯開了一家專賣「不實用和冒犯人商品」的傢飾店。在這間店裡,你可以看到一塊家樂氏 (Kellogg) 玉米片吉祥物老虎 Tony the Tiger 的虎皮毯,其中,老虎的牙齒已經因為含糖量高的玉米片蛀光光了。在第二大城市日內瓦 (Geneva), 日內瓦阿根廷探戈舞蹈學院 (Tango Argentin Geneve) 的負責人與另一名舞者,一起穿著防護衣,在沒有音樂,且保持 1.5 公尺社交距離的情況下,跳著「遠距探戈」。 相關閱讀:《一路跳到死 曾經風靡全美的「跳舞馬拉松」》你喜歡跳舞嗎?就算喜歡,「跳舞馬拉松」(Dance Marathons) 應該也不是個會令你想要嘗試的選項。在城鎮斯里納加爾 (Srinagar), 一名喀什米爾裔 (Kashmir) 的老闆,正坐在自己的銅器店裡頭,等待著顧客上門。 相關閱讀:《廢除憲法第 370 條、實施宵禁 印度取消喀什米爾特殊自治權》喀什米爾長久以來被印度、中國、巴基斯坦三方把持,主權問題爭議不斷。2019 年,印度政府宣布廢除憲法第 370 條簽署總統令,藉此取消查謨 — 喀什米爾邦的自治權。在華雷斯城 (Ciudad Juarez), 受惠於美國移民保護協議 (Migrant Protection Protocols) 的墨西哥移民們,正要越過邊界,前往位於美國德州的厄爾帕索 (El Paso) 尋求庇護。 相關閱讀:《逃離不再安全的家鄉、困在危險重重的墨西哥 美墨邊境移民問題現況為何?》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問題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2019 年時,一名年輕父親嘗試帶著女兒橫越格蘭河 (Rio Grande), 最後卻不幸雙雙溺斃,畫面被捕捉下來後,震驚國際社會。在首都巴西利亞 (Brasilia), 一場由商人發起的抗議正在進行中。他們反對巴西利亞聯邦特區首長羅查 (Ibaneis Rocha) 為了減緩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而施行的封城措施。畫面中,男子手上高舉的看板上寫著「我想工作」。 相關閱讀:《戰鬥民族返鄉記 俄國外交官手推台車離開北韓》在疫情之下,巴西的人們為了想要工作而走上街頭;在北韓,一名俄國外交官索羅金 (Vladislav Sorokin), 則是因為工作派駐的結束,而想盡辦法要帶一家八口從北韓重返俄國 —–他甚至連手推台車都用上了。在首都雅加達 (Jakarta), 一名魚販正在做生意。所有的海鮮都被清楚地分類在不同的籃子裡,讓顧客能夠一目瞭然地挑選。 相關閱讀:《非洲藍色新時尚──拿魚皮來做「魚革」》魚只能拿來吃?大錯特錯,2018 年,在東非肯亞和奈及利亞,當地時裝界吹起一股「藍色時尚」風潮。這裡的「藍色」指的不是顏色的藍色,而是從水裡來的「魚革」。在首都墨西哥城 (Mexico City),COVID-19 (武漢肺炎) 的防疫措施正在逐步解封,電影院、健身房,以及博物館都在慢慢重新開放。畫面中,旅客正在一座蠟像館中,和披頭四 (The Beatles) 的蠟像合照。 相關閱讀:《研究:「無聊」可能對防疫造成威脅》因為疫情所以自己關在家,但實在是無聊到不行?現在有專家指出,在封城的狀況下,人們會因為感到「無聊」, 變得更容易做出錯事...... 在巴黎東南方的市鎮格朗皮拜伊卡魯瓦 (Grandpuits-Bailly-Carrois), 隸屬於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 (Total) 的格朗皮煉油廠 (Grandpuits oil refinery), 正在如常運轉中。煉油廠本身發出的燈光,比週遭的夜色還更加明亮。 相關閱讀:《地中海岸漏油嚴重 以色列用美乃滋救海龜》原油出現在煉油廠沒問題,但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就會造成大災難了。上月 17 號,大約 1,000 噸來源不明的原油,從海裡沖向了以色列西北部的地中海岸,造成了沿海環境和野生動物的浩劫。2 月 28 日,緬甸軍警針對反軍方政變的抗議者們進行了強力鎮壓,造成至少 18 人死亡,30 人受傷的悲劇。在隔天的 3 月 1 日,仰光 (Yangon) 民眾在一名男子遭槍殺的位置獻上花束,以紀念他的犧牲。 相關閱讀:《緬甸「22222 民主運動」席捲全國 人民罷工示威沒在怕》上月 19 號,緬甸出現首名中槍喪命的反軍政府示威者,此後傷亡人數便不斷攀升,使得緬甸民眾決定在 22 號發起串聯全國的大罷工行動 ——「22222 民主運動」。在香港,有 47 名民主派人士於 2 月 28 日這天遭到檢方以違反《國安法》起訴。法院於是從隔天 3 月 1 日的中午開始,直到 3 月 2 日的凌晨,執行了長達 14 小時的馬拉松聆訊。在 1 號白天的時候,民主派支持者們帶著英國國旗和標語來到西九龍裁判法院外,聲援被起訴的民主派人士。 相關閱讀:《七一回歸:港版《國安法》上路這一天》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的主權正式移交給中國,並且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23 年後,時間來到 2020 年,同樣在 7 月 1 日,中國人大常委會無異議全員通過的港版《國安法》正式在香港上路...... 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奶油是不是變硬了?加拿大「奶油門」惹眾怒
近日,加拿大發生了被稱為「奶油門」(Buttergate) 的事件:民眾發現奶油似乎變硬了,無法均勻塗抹在麵包上。而在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食品分配和政策教授沙勒布瓦 (Sylvain Charlebois) 於 Twitter 上點出這個現象後,「奶油門」便一路星火燎原蔓延成全國頭條。沙勒布瓦說:「我的奶油似乎變得比較硬,這個時候明明還滿熱的,我卻注意到奶油不太對勁,我還以為只有我碰到這樣的事情。」深有同感的加拿大食譜作家羅森達 (Julie Van Rosendaal) 表示:「我們的奶油供應一定發生了什麼事。」她和許多民眾一樣,對於奶油不像過去能滑順地塗抹在麵包上感到疑惑。Is it me or is #butter much harder now at room temperature? 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食品分配和政策教授沙勒布瓦在 Twitter 上寫道:「是只有我這樣覺得,還是現在放在室溫下的奶油真的比較硬?」就在大眾紛紛想一解「奶油門」之謎時,沙勒布瓦教授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認為酪農在餵乳牛時一定調整了牠們飼料的配方,加入了更多棕櫚酸 (Palmitic acid), 讓乳牛可以產出更多牛乳,並且增加牛乳的脂肪含量。加拿大貴湖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馬蘭戈尼 (Alejandro Marangoni) 則說:「現今人們當然會餵含有高棕櫚酸的飼料給乳牛,這麼做能增加牛乳乳脂中的長鏈飽和脂肪酸,然而這也會改變其他事物,影響到最終奶油的品質。」根據蒙特婁 CTV 電視台和 BBC 的報導,其實在乳牛的飼料中增添棕櫚酸不是新鮮事,酪農們從 20 年前就這麼做了。但是從去年夏天開始,酪農們大幅增加棕櫚酸的用量,這都是為了因應民眾對牛乳、奶油等乳製品的需求。BBC 報導到,民眾在家防疫期間無事可作,許多人愛上了烘焙,導致對奶油的需求水漲船高,連帶酪農們也想趕上這波需求,只好在乳牛的飼料中增添更多棕櫚酸,讓乳牛生產更多的牛乳。根據加拿大酪農協會 (Dairy Farmers of Canada) 的統計,2020 年加拿大民眾對奶油的需求增加了超過 12%。對於大眾對奶油品質改變的擔憂,加拿大酪農協會一開始不予理會,直到《蒙特婁周刊》登出一篇針對酪農大幅增加棕櫚酸用量,恐危害民眾健康的報導,加拿大酪農協會才發出聲明稿回應。加拿大酪農協會表示,添加棕櫚酸到乳牛的飼料中「對牛乳中棕櫚脂肪酸的影響非常有限」, 要民眾不要擔心健康受到危害。此外,除了加拿大的酪農會在乳牛的飼料中添加棕櫚酸,美國、英國、紐西蘭和澳洲的酪農們也都會這樣做。即使如此,加拿大酪農協會也承諾民眾,他們會召開調查委員會,好好調查民眾的擔憂和「奶油門」事件,而魁北克省酪農業委員會已經在周三 (24) 要求所有酪農立刻停止在乳牛的飼料中添加棕櫚酸。不過,不是所有的食品科學家對棕櫚酸造成奶油變硬的說法都買單,加拿大貴湖大學食品微生物學家沃里納 (Keith Warriner) 在接受 CTV 電視台訪問時就說,奶油變硬很有可能是在加工製作時出了錯。「如果你在加工製作奶油時速度太快,奶油可能會變得太硬。」沃里納接著提到,說不定因為「奶油門」受到媒體大肆報導,現在有人才注意到奶油變硬了。某些網友則在社群媒體上推測,奶油變硬的原因應該跟天氣變冷有關,這也是為什麼奶油放在室溫下依舊硬邦邦。對於這樣的說法,沙勒布瓦教授駁斥道:「有的人會把奶油變硬歸咎於冬天和寒冷的天氣,但真相比這些理由還要令人不安。『奶油門』不是加拿大酪農業需要的,也不是加拿大人應得的。」沙勒布瓦教授提到了民眾對加拿大酪農業的不滿,該產業長期受到政府的補貼,政府為了保護酪農,採用一套複雜的產量管制系統,並且利用關稅抑制國外乳製品進口,藉此維持國內乳製品價格的穩定。在這套系統下,沙勒布瓦教授批評道:「不管你的產品品質如何,不管你的農場做了什麼,你都可以拿到一樣的錢。正因如此,加拿大酪農可說是全球最棒的成本管理人員。」「在加拿大,奶油說不定是美國奶油的兩倍或三倍價格,身為加拿大人,我們默許了這件事,但我們也期待有好的品質。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奶油變硬,人們真的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也質疑酪農業不夠透明化。」眼看接下來的三年,加拿大納稅人要拿出 17.5 億加幣 (折台幣約 396 億 3,750 萬元) 補貼酪農業,「牛乳和奶油可以被視為公共財,酪農業和消費者之間存在著道德契約,」沙勒布瓦教授接著說,「奶油門」的出現正代表這份道德契約已經被打破了。
【地球 24小時】02/23 跟獨裁者說再見
在海外屬地麥利亞自治市 (Melilla), 西班牙境內最後一座已故獨裁領導人佛朗哥 (Francisco Franco) 的雕像遭到政府移除。2007 年,西班牙通過《歷史記憶法》(Law of Historical Memory), 該法案正式譴責佛朗哥政權在執政期間的所作所為,並積極為遭獨裁迫害的受害者平反,另外,也強制要求國內所有和佛朗哥時期相關的象徵,包括雕像、街道名稱等,都必須被移除或改名。 相關閱讀:《西班牙轉型正義又一章 最高法院宣判:可以將佛朗哥遺體遷出烈士谷》2019 年 9 月,西班牙最高法院宣判,西班牙臨時政府可以挖出已故獨裁領導人佛朗哥的遺體,將他從原本埋葬的烈士谷遷到馬德里近郊的墓園。這份判決一出,讓走社會主義路線的西班牙臨時首相桑切斯 (Pedro Sánchez) 稱其為「西班牙民主的偉大勝利」。然而,反對者認為替佛朗哥遷墓只是在挖歷史的瘡疤...... 在首都曼谷的泰國皇家警察總部,民主派的示威者們為了抗議警察的腐敗問題而走上街頭,其中一人將自己的頭髮剃出代表反政府抗爭的三指手勢圖案。 相關閱讀:《左批總理,右諷王室 泰國民主示威連環爆》2020 年 5 月,泰國的街頭示威再度爆發,人民對帕若育 (Prayut Chan-o-cha) 政府的不滿一如往昔,甚至連絕不能碰的「王室」也一同捲入示威風暴中...... 在城市海參威 (Vladivostok), 一名女子牽著一匹馬參加慶祝活動。2 月 23 日為俄國及其周邊國家的祖國保衛者日 (Defender of the Fatherland Day), 在這天,俄國政府會舉辦遊行慶典,向保護國家的軍人們獻上敬意。在羅馬 (Rome), 娛樂產業的人們走向街頭,反對義大利政府的 COVID-19 (武漢肺炎) 防疫限制。他們在這次的集會中要求政府重新開放電影院和戲院。 相關閱讀:《空有面具的盛會 二度被取消的威尼斯嘉年華》在義大利,威尼斯嘉年華是一年一度的盛會,人們會戴上華麗的面具,在兩個多星期間盡情狂歡。然而,隨著今年嘉年華取消,威尼斯只剩寂寥......2020 年 2 月 23 日,在喬治亞州的布倫瑞克市 (Brunswick), 一名黑人男子阿爾貝里 (Ahmaud Arbery) 在經過一個白人社區時,於手無寸鐵的情況下,遭到一對白人父子追逐並射殺。在他的周年忌日,許多人來到他的墓前點燃蠟燭,致上哀悼。 相關閱讀:《「我不能呼吸了」黑人遭白人警察膝蓋壓頸致死 引爆全美輿論沸騰》2020 年 5 月,美國出現白人警官執法失當,用膝蓋壓制黑人頸項,導致當事人送醫後不治身亡的事件。這起事件再次挑起美國社會種族議題的敏感神經,以及警方執法過當的爭議。在北部的市鎮布爾隆 (Bourlon) 的傍晚,夕陽將天空染成了一片橘紅。 相關閱讀:《就像一顆顆爆米花 你沒有看過的太陽表面》高掛在天空的太陽不稀奇,但你有看過太陽表面的高解析度照片嗎?如果沒有,現在讓你看一下!在加爾各答 (Kolkata), 抗議群眾走上街頭,聲援 22 歲的環保人士拉維 (Disha Ravi)。拉維在本月 13 號,因為支持農民運動,而遭印度當局以涉嫌煽動叛亂的罪名逮捕。 相關閱讀:《要不要「保證最低收購價」? 印度農民上街反農業改革》根據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推行的農業改革,現行的「保證最低收購價制度」將會被廢除。但農民們擔心這項農業改革無力改善他們的生計,反而會讓他們原本就很艱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在著名的滑雪勝地聖摩立茲 (St. Moritz), 從南方撒哈拉沙漠吹來的撒哈拉粉塵,把天空變成了一片霧濛濛的模樣。 相關閱讀:《40 年來第四次 撒哈拉沙漠下雪啦!》講到撒哈拉沙漠,大家總是很容易聯想到又乾又熱,因為熱氣讓舉目所及一片扭曲的畫面,不過在歷史中,這個「又乾又熱」的地方其實也出現過幾次白雪與黃沙相間的獨特景致。在靠近城市特普利策 (Teplice) 的拉赫斯特小鎮 (Lahost), 一名捷克的自由潛水者文索 (David Vencl) 打破了世界紀錄。他在只穿著泳褲、沒有攜帶任何其他輔助裝備的情況下,在一座湖的浮冰底下游了 80.9 公尺。 相關閱讀:《越冰越好游!中國大陸冬泳愛好者展現過人抗寒力》在中國吉林省地區,也有一群熱愛冬泳的人。他們在攝氏零下 15 度,湖面上滿是結冰的狀態,眉開眼笑地結伴跳進滿佈冰塊的湖水中...... 自本月 16 號以來,歐洲的著名活火山「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 已數度爆發。在 23 號的一次噴發中,滾燙的岩漿直衝天際,跟夜晚的天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相關閱讀:《紅色警戒:智利活火山爆發》同樣是火山爆發,2015 年 3 月,智利的維拉里卡火山 (Villarrica) 噴發,大量濃煙吐向空中,火紅的岩漿順著山坡湧向山腳下...... 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02/28 無數個翁山蘇姬
在仰光 (Yangon), 反對軍方政變的示威人士們,一起戴上了翁山蘇姬 (Aung San Suu Kyi) 的面具,並舉起代表反政府抗爭的三指手勢。翁山蘇姬於 2 月 1 日的政變時遭捕,直到 3 月 1 日才終於在法庭視訊中露面。 相關閱讀:《緬甸「22222 民主運動」席捲全國 人民罷工示威沒在怕》2 月 19 日,緬甸出現首名中槍喪命的反軍政府示威者,此後傷亡人數便不斷攀升,使得緬甸民眾決定在 22 號發起串聯全國的大罷工行動 ——「22222 民主運動」。在首都達卡 (Dakar), 幾名女孩熟練地用頭頂著托盤,托盤裡放著香蕉和橘子等水果,她們正要將這些黃澄澄的果子拿去販售。 相關閱讀:《香蕉也能釀「白酒」 來自非洲的好推薦》你知道香蕉也能釀酒嗎?在非洲,某些地區的人們會將香蕉釀成「香蕉酒」。在首都耶路撒冷 (Jerusalem) 的以色列人們,還在持續慶祝著猶太節日普珥節 (Purim)。在一場集會遊行中,一名猶太男子以戴上三個口罩的方式,作為自己的特殊裝扮。 相關閱讀:《怎樣的食物才乾淨?猶太食物認證大戰》在以色列,猶太教信徒們得遵守「潔食」規範,符合規定的餐廳可以獲得以色列首席拉比組織 (Chief Rabbinate of Israel) 的潔食認證,然而,認證的背後藏汙納垢,讓一名拉比決定挺身而出,創立自己的潔食認證系統,打破這個受前人壟斷的市場。在首都巴黎,民眾們一起擠在塞納河 (Seine river) 的河畔,享受溫暖的陽光,以及宜人的天氣。 相關閱讀:《要釣,就去塞納河釣!巴黎年輕人瘋「街頭釣魚」》過去,在巴黎塞納河畔垂釣的清一色是戴著漁夫帽、身穿多口袋背心的退休族;現在,有越來越多穿著 T 恤、牛仔褲的年輕人加入,將釣魚這項百年傳統改造成另一種街頭文化。在卡塔尼亞省 (Catania) 的小鎮佛納佐 (Fornazzo), 一名女子正努力地清理著怎麼樣都掃不完的火山灰。佛納佐小鎮附近的埃特納火山自二月中旬以來便不斷爆發,雖然沒有造成傷亡及危險,但大量的火山灰不斷噴發並覆蓋鄰近地表,讓周遭居民備感困擾。 相關閱讀:《熾熱岩漿衝向天際 義大利埃特納火山多次爆發》歐洲最活躍的活火山「埃特納火山」, 自 2 月 16 日以來,已經爆發至少五次,大量艷紅的岩漿混著火山岩和灰燼不斷湧出,照亮了西西里島的夜晚。在倫敦,午後的陽光正稀疏灑落在攝政王運河 (Regent's Canal) 上頭。一名划著船槳的男子自河中而過。 相關閱讀:《一隻也不能少 英女王派出數天鵝大隊》你知道泰晤士河上的天鵝都是誰的嗎?牠們都是英國女王的財產,每年,女王都會派出數天鵝大隊,好好關心一下天鵝的生活狀況。在奧蘭多 (Orlando), 美國一年一度的保守政治行動會議 (Conservative Political Action Conference ,CPAC) 在 28 號這天迎來了議程的最後一日。美國前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於會議中發表了他自去年總統大選落敗以來的第一次演說。CPAC 是由美國保守派人士舉辦的會議,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保守派政治活動之一。 相關閱讀:《世紀彈劾審判終結 美國總統川普「無罪」》持續四個多月、從美國眾議院纏鬥到參議院的川普彈劾案結果在去年 2 月 5 日終於出爐:川普無罪,他也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三位遭到彈劾後無罪的總統。在伊斯坦堡 (Istanbul) 的歐塔寇廣場 (Ortakoy Square), 一群鴿子自歐塔寇清真寺 (Ortakoy Mosque) 上頭飛過。土耳其為了減緩其境內的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目前正實施著全國性的周末宵禁。 相關閱讀:《歡迎來到貓之城:土耳其伊斯坦堡》伊斯坦堡除了鴿子,還有貓。也或許可以說,整個伊斯坦堡 —— 全歐洲最大的城市,都屬於這裡數以萬計的流浪貓。薩爾瓦多在 28 號這天迎來了三年一度的地方及議會選舉,照片攝於其首都聖薩爾瓦多 (San Salvador) 的一間投票所。在這次選舉結果中,現任總統布格磊 (Nayib Bukele) 所屬的新思想黨 (Nuevas Ideas) 及其盟友「國家團結聯盟黨」(Grand Alliance for National Unity) 獲得了議會的多數席次。 相關閱讀:《祈求豐年 薩爾瓦多舉辦「棕櫚樹與花節」》每年 5 月,薩爾瓦多有名的古老小鎮「潘奇馬爾科」(Panchimalco) 會舉辦盛大的「棕櫚樹與花節」(Palms and Flowers Festival), 目的是要祈求雨季順利,讓接下來有豐收的一年。在哈薩克的貝康諾太空發射場 (Baikonur Cosmodrome), 一枚隸屬於俄國的聯合號 (Soyuz) 火箭正發射向天空。這枚火箭上頭搭載了將被用來監測北極的氣候和環境變化的衛星北極 - M (Arktika-M)。 相關閱讀:《看衛星照片找便便痕跡 發現南極皇帝企鵝的新家》根據英國南極生物學家在 2020 年的發現,南極洲的皇帝企鵝棲地其實比過去認為的還要多,關鍵就在衛星照片中的企鵝便便痕跡!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 02/22 山羊入侵!
在威爾斯,一群來自岬角大奧瑪 (Great Orme) 的野生山羊,不知為何竟晃到了附近的蘭迪德諾度假小鎮 (Llandudno)。因為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封城的關係,小鎮路上本來就沒什麼人,山羊們於是順勢逛起了大街。 相關閱讀:《想吸引山羊?研究:笑就對了》過去,人們知道狗和馬可以藉由人的表情,讀懂人類的情緒,但你知道嗎?山羊其實也有這樣的能力,並且會被人類的笑臉給吸引。在本月 18 號成功登陸火星後,火星探測車毅力號 (Perseverance) 再度拍下火星表面的照片,照片在 22 號傳回地球,從中可以清楚看見火星的地勢。在科學家眼裡,毅力號成功登陸火星象徵著人類的巨大成功,但是對 NASA 高層來說,毅力號的成功,不過是後續人類火星大計畫的第一步而已。 相關閱讀:《搞定恐怖 7 分鐘 NASA 毅力號帶人類重返火星》在歐姆斯克 (Omsk Region) 的城鎮塔拉 (Tara), 寒冷的冬日還在持續中,目前當地的氣溫約在 -20 度左右。 相關閱讀:《天氣冷關節就會痛?最新研究:跟溫度無關》天氣好冷,讓關節好痛?雖然民間普遍相信天冷會引發關節痛的說法,但在 2019 年,有相關研究得出了另一個結論。在塞爾維亞的諾維薩德 (Novi Sad), 民眾正在為知名的塞爾維亞歌手巴拉什維奇 (Djordje Balasevic) 哀悼。巴拉什維奇在本月 19 號因罹患 COVID-19 (武漢肺炎) 而去世。 相關閱讀:《走百圈後院募款破 12 億 英國 NHS 募款騎士穆爾過世》你還記得去年四月,在自家院子靠著助步車走了一百圈、替英國 NHS 募得 3,200 萬英鎊的百歲老兵穆爾上尉 (Capt. Tom Moore) 嗎?本月 2 號,感染了 COVID-19 (武漢肺炎) 的穆爾爺爺與世長辭,留下了大批懷念他善行的人們。即使天氣寒冷,在城市靈斯泰茲 (Ringsted), 仍有一群天鵝和鴨子正在半結冰的湖泊裡游泳。 相關閱讀:《地表最冷居住地 俄國村莊奧伊米亞康》光看天鵝和鴨子泡冰水就覺得好冷?那麼不妨來看看這個全世界最冷的村落吧!這裡曾經經歷攝氏 -62 度的超低溫,就連溫度計也 hold 不住啦!在上周末的豪雨過後,印尼首都雅加達,以及位在其隔壁的勿加泗市區,皆出現了嚴重的水災。從這張來自勿加泗的照片可以看到,大水淹過了所有的道路,讓市區變成一片汪洋。 相關閱讀:《雅加達年年下沉 印尼總統宣布:遷都婆羅洲!》每當雨季來臨時,在降雨和海水倒灌的雙重壓力下,雅加達常常無法避免洪患的侵襲。但雪上加霜的是,因為民眾超抽地下水,雅加達正以每年超過 17 公分的速度下沉...... 在德國奧伯斯多夫 (Oberstdorf), 由於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的限制,即將到來的北歐世界滑雪錦標賽 (FIS Nordic World Ski Championships) 中,將不會有「真人」觀眾在越野賽道旁的觀眾席上觀看比賽,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沒有染疫疑慮的人形看板。 相關閱讀:《放性愛娃娃當觀眾?南韓足球隊出面道歉》無獨有偶,在 2020 年 5 月,南韓首爾足球俱樂部也想到要找替代觀眾參加一場足球賽事,但最後,坐在看台上的「人」卻引發了軒然大波,因為他們放的竟然是性愛娃娃...... 在城鎮拉塔昆加 (Latacunga) 的一場遊行,厄瓜多民俗舞團 (Grupo Folklorico Mashi Danza) 的成員、當地原住民,以及總統候選人培瑞斯 (Yaku Perez) 的支持者將往首都基多 (Quito) 邁進。培瑞斯是一名原住民權益及人權倡議者,他在本月 7 日的首輪總統投票中落敗,屈居第三,無法參與將於四月舉行的第二輪投票。在英國的 COVID-19 (武漢肺炎) 防疫措施開始逐步鬆綁後,已有部分學生可以重返校園。畫面來自蘇格蘭的皮特洛赫里小鎮 (Pitlochry), 兩名孩子正在去學校的路上。 相關閱讀:《從 WFH 到 WFB: 在床上工作會發生什麼事?》在疫情侵襲下,在家遠距工作、上學,已經變成了許多人的日常。但是,如果更進一步地變成「在床上工作」, 究竟會對人們的身心靈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在城鎮利斯摩爾 (Lismore) 的無尾熊照護中心,一隻在右腳裝上義肢的無尾熊「勝利」(Triumph), 正懶洋洋地躺在樹上。天生沒有右腳的勝利於 2017 年被救援,在日前終於裝上了義肢。 相關閱讀:《想到澳洲就想到牠 澳洲國寶無尾熊未來堪憂》無尾熊,是許多人到澳洲觀光一定不會錯過的焦點,也是澳洲重要的國寶之一。然而這幾十年來,越來越多人擔心如果不重視無尾熊的保育作業,無尾熊在不久的將來真的會消失。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墨西哥毒梟「矮子」之妻落網 前選美皇后的不歸路
周一 (22), 墨西哥毒梟之王、人稱「矮子」(El Chapo) 古茲曼 (Joaquin Guzman) 的妻子柯蘿娜 (Emma Coronel Aispuro) 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被捕,罪名是幫助在獄中的丈夫經營跨國販毒集團,以及協助古茲曼在 2015 年逃獄。周二 (23), 負責審理柯蘿娜一案的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舉辦了聽證會,柯蘿娜用視訊的方式出庭。最後,法官梅里偉瑟 (Robin M. Meriweather) 裁定繼續拘留柯蘿娜,不給她保釋的機會,下次開庭的日期則尚未確定。今年 63 歲的古茲曼人稱「矮子」, 他是墨西哥近代最惡名昭彰的毒梟,負責帶領「錫那羅亞販毒集團」(Cártel de Sinaloa)。除了販毒以外,該集團犯行多如牛毛,賄賂、殺人、洗錢、綁架、施虐等無惡不作。過去 25 年來,古茲曼帶領該集團賺進超過 140 億美元 (折台幣約 3,937 億元), 他也曾名列《富比世》全球富人榜。根據美國司法部公布的資料,今年 31 歲、擁有美墨雙重國籍的柯蘿娜一直以來都在協助古茲曼帶領的「錫那羅亞販毒集團」運毒進美國,就算古茲曼目前人在牢內,該集團照樣能將古柯鹼、冰毒、海洛因跟大麻進口至美國。再來,美國司法部表示,它們手上掌握了柯蘿娜協助古茲曼在 2015 年 7 月逃獄的證據。當時,古茲曼被關在墨西哥戒備最森嚴的阿爾蒂普拉諾高原監獄 (Altiplano prison), 但他在某天晚上進入淋浴區洗澡後就再也不見人影,最後被發現他透過淋浴區地板下總長超過 1.5 公里的地道逃獄。雖然古茲曼在 2016 年再次被捕,並且在 2017 年 1 月被司法引渡至美國受審,他的這起地道脫逃術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而這背後多虧了柯蘿娜的協助。2019 年 7 月,古茲曼被紐約聯邦法院以販毒、洗錢、非法持有槍械等 10 項罪名判處無期徒刑,並且被送往科羅拉多州佛羅倫斯市專門關押重刑犯的聯邦監獄中服刑。為了這次的柯蘿娜逮捕行動,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已經準備了至少兩年。通常,毒梟的枕邊人很少成為執法人員的目標,他們大部分都會以不清楚另一半在做什麼為由躲避調查,但柯蘿娜從小就耳濡目染,參與古茲曼的販毒事業非常深。出生於美國南加州的柯蘿娜,小時候就跟著家人回到墨西哥錫那羅亞州的第一大城古拉坎市 (Culiacán City) 生活,這裡正是古茲曼販毒集團的大本營。柯蘿娜的父親──伊內斯 (Inés Coronel Barreras) 是古茲曼的左右手,他在 2013 年因販毒和持有槍枝被關入大牢;柯蘿娜的叔叔──伊格納西奧 (Ignacio Coronel Villarreal) 則是古茲曼販毒集團的合夥人之一。在柯蘿娜 17 歲參加選美比賽的時候,她被介紹給了古茲曼,兩人在 2007 年共結連理,並且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柯蘿娜總是不斷替古茲曼澄清,形容他是一個謙虛且不暴力的人,罔顧古茲曼帶領的錫那羅亞販毒集團在過去 15 年中,造成超過 30 萬名墨西哥人死亡。而在 2019 年古茲曼出庭受審時,柯蘿娜更是戴著大墨鏡、踩著高跟鞋現身支持自己的丈夫,她還會在旁聽席上對著古茲曼大送飛吻。美國緝毒局國際行動前負責人維吉爾 (Mike Vigil) 說:「柯蘿娜對美國司法系統非常不了解,她一定覺得自己很安全,不會有任何事發生在她身上。」《衛報》就報導到,柯蘿娜覺得沒有人敢動她,她甚至在 2019 年 11 月跑到邁阿密參加實境秀《販毒集團成員》(Cartel Crew) 的錄製,一邊在遊艇上啜飲氣泡酒,一邊抱怨自己遭人批判。「有時候,你只是想做跟別人一樣的事,我們想要變正常。」柯蘿娜邊說邊揭露了她有意以「古茲曼」為名,打造服裝品牌。密切觀察錫那羅亞販毒集團動向的一名觀察家表示,柯蘿娜之所以上電視、當網紅,並且想靠古茲曼的名字撈一筆,並不只是因為她生性虛榮,而是因為她真的要工作,真的需要錢,「古茲曼是有錢沒錯,但不像大家想的那樣」。無論如何,對於柯蘿娜遭到逮捕一事,外界議論紛紛,不懂當局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行動。國際危機組織資深墨西哥分析師恩斯特 (Falko Ernst) 表示,這場行動的背後可能和美墨的地緣政治有關。「柯蘿娜不是一條大魚,雖然她算是販毒界的名人,但是考慮到她在販毒集團中發揮的作用,她不是大咖。」「所以,這場將她拘留在美國的行動,比較像是象徵性的一場行動,這麼做向外界傳達了一個訊息:美國在墨西哥毒品戰爭中仍扮演要角。」錫那羅亞自治大學安全問題調查員格瓦拉 (Tomas Guevara) 則說,美國政府大動作逮捕柯蘿娜,可能是為了要對古茲曼施壓,尋求古茲曼在緝毒行動中的合作。另一方面,當柯蘿娜被捕的消息傳回墨西哥後,一名匿名墨西哥官員表示,這完全是美國單方面的行動,柯蘿娜在墨西哥並沒有被通緝。前墨西哥駐美大使薩魯汗 (Arturo Sarukhan) 則說,柯蘿娜遭美國逮捕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凸顯美墨間缺乏合作和不同步。
擔任過納粹集中營守衛 德國公民在75年後被美國驅逐出境
自 1959 年以來,德國籍男子貝爾格 (Friedrich Karl Berger) 已經在美國定居超過六十年。然而,在他被揭露曾經擔任納粹集中營的警衛後,美國移民法官認定他犯下 3,518 條罪行,並且是「自願」成為集中營的警衛,替納粹的迫害帶來了幫助,因此,在 2020 年 3 月判決將他驅逐出境。這起案例的法源,來自 1978 年施行、由時任眾議員的霍茲曼 (Elizabeth Holtzman) 所推動的《霍茲曼修正案》(Holtzman Amendment)。修正案裡點明,美國政府禁止任何曾經參與納粹迫害行為的人住在美國。因此,即使貝爾格不服上訴,2020 年 11 月,美國的移民上訴委員會 (Board of Immigration Appeals) 也依舊維持原判,要求貝爾格在今年二月離開美國。法院指出,貝爾格在 1945 年時曾經在鄰近梅彭 (Meppen) 的諾因加默集中營 (Neuengamme sub-camp) 擔任武裝警衛。在那裡,囚犯大部分是俄羅斯、荷蘭以及波蘭公民,但也有猶太人、丹麥人、拉脫維亞人、法國人、義大利人,和納粹的「異議者」。在受審時,貝爾格並不避諱自己擔任過集中營警衛,他也承認自己曾經在看守囚犯的期間阻止他們逃跑,而且在此期間,他也沒有要求過要將自己調離集中營警衛的職務。但是,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貝爾格也表示,判決中有其他很多地方都奠基在「謊言」之上。「我當時才 19 歲,我是被命令去那裡的。」貝爾格說,強調自己只有在集中營待一小段時間,而且並沒有在擔任警衛時攜帶武器。而根據諾因加默集中營紀念館的官網顯示,貝爾格原本服役於德國海軍,但在 1945 年的 1 月 28 日到 4 月 4 日期間,他轉而擔任了納粹親衛隊,並被指派去諾因加默集中營看守囚犯。法官指出,集中營的囚犯們在 1945 年的冬天處於「非常惡劣」的狀況,他們被強迫在戶外進行勞動工作,而且不能休息,必須一直做到體力透支,或甚至死亡。而且同年三月,在英國和加拿大的同盟軍於戰事中獲得領先後,納粹德國放棄了梅彭,貝爾格在這時候還協助將囚犯從諾因加默集中營的附屬營轉移到主營,歷時兩周的遷徙如同劫難,其中有大約 70 人死於「不人道的狀況」。然而,即使承認自己擔任過集中營警衛,貝爾格依舊無法接受法院的判決:「在 75 年後 (被驅逐出境) 真的太荒謬了,我不敢置信。我不明白在這樣的國家為什麼可以發生這種事,你們正要把我趕出家門耶。」代理司法部長威爾金森 (Monty Wilkinson) 則發出聲明表示,驅逐貝爾格出境展現了司法部和其執法夥伴們當初的承諾:「我們確保美國對於那些曾經參與過納粹犯罪,做出違反人性又傷害人權的暴行的人來說,並不是個安全的避風港。」威爾金森也提到,今年是納粹在德國紐倫堡 (Nuremberg) 被定罪的 75 周年,而貝爾格的案子恰好證明了,即使時間已經過去幾十年,也無法阻止司法部門為納粹的受害者們尋求正義。美國司法部指出,貝爾格是第 70 個因為協助納粹而遭美國驅逐出境的人。移民及海關執法局的代理局長強生 (Tae Johnson) 在聲明裡表示:「這個案子展現了移民及海關執法局跟司法部堅定不移的奉獻精神。無論會花上多少時間,我們都會追求正義,並且不惜一切代價地追捕那些曾經參與過歷史中最大暴行的人。」「我們不會停止追緝那些迫害他人的人。」目前貝爾格已經離開美國,並在上周日 (21) 早上抵達德國的法蘭克福 (Frankfurt), 他隨後被交給黑森邦 (Hesse) 的調查機構進行訊問。在調查中,檢方將會決定是否以擔任從犯、協助謀殺的罪名起訴貝爾格。
因Twitter發文遭判刑 一名饒舌歌手掀起的西班牙之怒
2018 年 3 月,西班牙饒舌歌手哈塞爾 (Pablo Hasel) 因為在 Twitter 以及自己創作的歌詞裡,表達「支持恐怖主義」以及「誹謗西班牙王室」的言論,遭西班牙法院定罪,但哈塞爾不服,決定上訴。然而在 2020 年 5 月,最高法院依舊認定哈塞爾有罪,他也因此必須要服九個月的刑期。理論上,哈塞爾得在本月 12 號以前向警方報到,但堅持自己無罪的哈塞爾並沒有這樣做。根據長達 70 頁的最高法院判決書指出,2014 年到 2016 年間,哈塞爾在擁有超過 5 萬 4,000 名追蹤者的情況下,曾經發過 1,915 條和「GRAPO」、「君主制」、「國王」、「埃塔」、「恐怖主義」、「炸彈」、「警察」, 以及「西班牙國民警衛隊」等關鍵字相關的 Twitter 推文。其中,GRAPO 為「十月一日反法西斯抵抗團體」, 是西班牙一個被禁止的馬克思主義準軍事組織,被指控曾在 1975 到 2003 年間犯下約 1,000 件的暴力事件;埃塔 (ETA) 則是巴斯克武裝組織,在以武力尋求脫離西班牙獨立建國的過程中,殺害了至少 800 人,埃塔因此被西班牙和歐盟列入恐怖組織名單,但於 2018 年已完全解散。判決書中表示,在這近 2,000 條的推文中,哈塞爾多次誹謗官方機構和王室,像是將前任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Juan Carlos) 比為黑手黨頭子,或指控警方虐待和殺害示威者及移民;另外,哈塞爾也多次發表支持恐怖主義的言論,例如他認為一名在 1982 年遭到警察槍殺的 GRAPO 成員是「為了捍衛我們的權利而死」。因此,在本月 15 號,哈塞爾和他的支持者們躲進了位在巴塞隆納雷里達市 (Lleida City) 的雷里達大學 (Lledia University), 他們還在沿途設下路障,想要阻擋警方進入。不過,警方依舊在 16 號的時候突破了封鎖,在雷里達大學裡將哈塞爾逮捕歸案。在被捕過程中,哈塞爾持續叫囂,他大喊:「你們永遠無法打敗我們!你們永遠無法征服我們,我們會堅持下去,直到獲得勝利!」根據 CNN 的報導,這次的逮捕行動充滿「戲劇性」, 而在哈塞爾被捕的消息傳出後,西班牙社會掀起了對於言論自由的爭辯,更有數千人因此走上街頭聲援哈塞爾。於是自 16 號,也就是哈塞爾被捕當天晚上開始,巴塞隆納以及其他幾個和其一樣位在加泰隆尼亞自治區 (Catalonia) 的城市,開始了一連好幾夜的抗議。關於抗議者的訴求,一名上街抗議的學生寇勒特 (Joan Colet) 表示,人們早已厭倦自己必須因為在社群媒體上的言論而坐牢,因此,這次人們上街抗議不僅僅是為了哈塞爾本人。「抗議是為了哈塞爾的自由,但同時也是為了西班牙的自由。」寇勒特說。而最開始,抗議其實是相對和平的。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負責維安的加泰隆尼亞警方 (Mossos d'Esquadra) 和抗議人士之間的衝突逐漸變得頻繁。直到 20 號晚間,也就是抗議的第五個晚上,衝突越演越烈。根據巴塞隆納警方表示,他們在 20 號晚間發現有一小群人,自主要的遊行人潮中脫隊,這些人隨後攻擊了巴塞隆納的證券交易所,還破壞跟打劫路邊的商店。接著,他們甚至在街頭燃燒摩托車,並在消防人員抵達救火前,就立起路障阻止他們靠近。面對警方的指控,抗議者們並不認同。一名走上街頭的政治學家加洛弗雷 (Berta Galofré Pons) 向 CNN 表示,是警方先使用暴力的。加洛弗雷說,事發當晚有數千人在巴塞隆納的大學廣場 (Plaça Universitat) 聚集,氣氛本來是很和平的 —— 直到有消息傳出,在不遠之外的烏可那奧納廣場 (Plaça Urquinaona), 警方使用了警棍毆打民眾。針對部分民眾破壞店家、甚至搶劫的行為,加洛弗雷則說:「我並不同意打劫的行為,但總是會有人趁機在社會運動發生的時候製造混亂。而且抗議本來是很和平的,至少直到警方介入前都是如此。」抗議學生寇勒特則透露,自己有目擊到那些人脫隊的時候,但他認為那些人才不是為了抗議而來:「他們的動機和我們不同。」至於架起路障的部分,他也反控是因為警方先動用警棍、向民眾發射橡膠子彈,才逼得示威者們架起路障保護自己。但是,除此之外,加泰隆尼亞警方還指出了其他問題。有示威者燃燒街邊的垃圾桶、打破巴塞隆納多間商店的窗戶;還有人跳上警車,或甚至追逐警車;另外,更有人朝警方扔擲瓶子跟閃光彈。不過,也不是直到第五個晚上才發生警民衝突的。事實上,在周二 (16) 晚間,也就是抗議的第一晚,一名女子單眼中彈,並因此失明。捕捉女子失血畫面的記者葛西亞 (Àngel García) 指出,那枚射進女子眼睛裡的子彈,是警方的橡膠子彈。但警方強調他們只有使用過海綿彈,讓整起案件陷入疑雲。另外,還有一名加泰隆尼亞議員科爾內利亞 (Dani Cornellà) 透露,他在周五 (19) 晚間,也就是抗議的第四晚被警方毆打,當時他正想要幫助一名被警方逮捕的示威人士。警方則回應,當時科爾內利亞想幫助的人有前科,而且明明是科爾內利亞先動手推擠一名警員,才導致衝突發生的。針對抗議期間發生的暴力行為,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Pedro Sanchez) 在周五 (19) 表示譴責。「在完全民主的情況下──而西班牙也的確是完全民主,使用暴力是無法被接受的。這個原則沒有任何例外,」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沒有任何理由、地點或情況可以將使用暴力給正當化。」但鑒於隔天的動亂,顯然地,他的警告其實並沒有帶來太大的效果。除了巴塞隆納以外,西班牙的其他城市也有集會遊行的發生,像在首都馬德里 (Madrid)、城市瓦倫西亞 (Valencia)、格拉納達 (Granada), 都有小型且相對和平的集會遊行。目前,已經有超過 10 萬人連署參加國際特赦組織 (Amnesty International) 的請願活動,希望能將西班牙刑法中侮辱王室的罪名移除。西班牙政府日前也宣布,將會把侵犯言論自由的監禁條款從現行法律中撤銷,但是他們並沒有說明什麼時候會付諸行動。示威活動直到昨天 (23) 晚間都還在繼續。根據《法蘭西 24》的報導,自 16 號以來,加泰隆尼亞警方至少已經逮捕了 109 名示威者。
電動車大爆發,偷車賊反而失業被駭客取代!如何防範被「隔空開車」?
當電動車逐漸普及,翻轉百年歷史的汽車工業,最先失業的職業,恐怕將是熟悉開鎖的偷車賊。汽車產業正在經歷重大轉型,進入「人機協作」新時代。過去人類手握方向盤操控,現在則由電腦從旁輔助,讓駕駛汽車更舒適、安全,以電腦運算為核心的系統,將慢慢主導駕駛決策,這將是智慧電動車,與傳統汽車的最大差異。對著特斯拉導航說「開元路土魠魚羹」就會讓車輛大當機的事件,讓人們意識到,再怎麼強大的智慧電動車,也有脆弱不堪一擊的一面。「行車資訊系統安全,將深深影響未來電動車產業發展。」KPMG 安侯數位智能風險顧問 (股) 公司董事總經理謝昀澤如此提醒。福特汽車執行長法利 (Jim Farley) 在近期法說會上指出,發展電動車的重點不在電池和馬達,而是車輛數位化和新的使用者經驗,換言之,電動車依賴自動駕駛系統的程度,將是前所未見的高。自動駕駛系統如果當機,不僅只是車主吃不到美味的土魠魚羹,更可能演變成行車意外事故,甚至成為駭客攻擊的目標。以前要偷一台車,需要具備開鎖的技巧,謝昀澤分享,要偷一台智慧電動車,甚至不需要碰到車體就能「隔空取車」。舉例來說,駭客可以透過車輛免鑰匙啟動系統、車用電腦作業系統、車用通訊、車用無線網路等發掘多處漏洞,在電動車充電時,就能入侵車用電腦,進一步控制車窗、空調、剎車系統,影響行車安全。此外,未來汽車將由「軟體定義價值」, 以特斯拉為例,透過「空中下載」(Over The Air updates, OTA) 方式,就能直接更新軟體升級車輛性能。謝昀澤說,這種以「遠距軟體升級以改善實體性能」方式很方便,但他也擔心,過去曾發生台灣知名品牌電腦的軟體更新主機遭入侵,駭客藉由線上更新管道,於百萬台筆電偷散布後門程式的事件,因此車輛的 OTA 系統,是否成為未來駭客的新破口?非常值得關注。此外,以後的汽車,將透過 V2X (Vehicle-to-Everything) 技術溝通,V2X 可以再細分為車對車 (V2V)、車隊基礎設施 (V2I)、車對人 (V2P)、車對摩托車 (V2M) 這幾大類別。KPMG 安侯數位智能風險顧問公司創新服務總監林軒宇預測,在這樣的互動架構下,只要有一台車出現可利用的漏洞被攻破防線,駭客還可能擴大惡意程式感染範圍到一群車輛,甚至與車輛相聯的其他物聯網應用上。當電動車成為駭客眼中的新肥羊,謝昀澤開玩笑地說:「傳統偷車賊會被駭客所取代,面臨失業的風險。」電動車將變成駭客眼中的新天地,謝昀澤認為,從遠端入侵汽車的方法,與其他物聯網設備的攻擊比較,「應用技巧不相同、邏輯步驟很類似」, 都尋找可突破的單點,先嘗試縱向取得管理權限,再橫向擴大感染範圍,嘗試控制車輛內部其他系統。林軒宇提醒,台灣參與電動車產業的零件及服務供應商,在設計產品時,一定要加入資安考量,在汽車開發、設計、生產及售後階段,事先識別和管理車聯網,及智慧車輛本身所面臨到的各項數位風險,並確保風險已得到適當管理或回應。至於實際作法,業者應密切注意已經或即將公告的汽車產業資安國際標準或法規。 更多【數位時代】精彩內容:《「燃油車已沒有未來」!Volvo 宣布 2030 年只生產電動車、新車全面線上銷售》 《電動車狂潮熱潮為何而起、玩家有誰、車廠策略為何?一次解析百年產業大變革》 《MIH 開放平台安全嗎?鴻海揪 25 位產業大咖,打造電動車資安實驗場域》
【地球 24小時】02/21 搬「家」啦
在舊金山,一棟 139 歲的維多利亞式房屋「英格蘭人之家」(Englander House) 被整棟移到了一輛拖板車上。它將要搬到它原本住址的六個街區之外,因為原本的位置將要拿來蓋一間八層樓的公寓。 相關閱讀:《加州有間房子醜到被告上法院 鄰居:看了眼睛很痛》既然房子可以整個搬走,那麼在美國,住在被暱稱為「摩登原始人屋」的房子旁邊的人,大概也很希望屋主趕快把屋子給整個搬走吧!在旁遮普邦 (state of Punjab) 的巴爾納拉 (Barnala), 為了反對新推出的農業法,印度的農民們依舊在街頭進行示威抗議,農民公會表示他們將會堅持到新法被撤銷的那一天。 相關閱讀:《要不要「保證最低收購價」? 印度農民上街反農業改革》根據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推行的農業改革,現行的「保證最低收購價制度」將會被廢除。但農民們擔心這項農業改革無力改善他們的生計,反而會讓他們原本就很艱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在市鎮扎費拉納埃特內亞 (Zafferana Etnea), 歐洲的著名活火山「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 再度爆發,紅色的岩漿在地表上快速蔓延。自本月 16 號以來,埃特納火山已經爆發至少四次。 相關閱讀:《跌入火山口 3 人死亡 義大利家庭旅遊變調》2017 年,一個義大利家庭把握開學前的最後假期,到位於義大利南部的另一座活火山「索爾法塔拉火山」(Solfatara di Pozzuoli) 觀光,最後卻發生了天人永隔的悲劇。在首都阿布賈 (Abuja), 一架奈及利亞軍機在起飛不久後失事。據軍方發言人表示,這架軍機原本的任務是要營救在上周三 (17) 遭槍手綁架的 42 名卡加拉政府科學學校 (Government Science School Kagara) 學童與教職員。 相關閱讀:《博科聖地綁架案 奈及利亞 344 名學生獲釋》奈及利亞的學生綁架案頻傳,去年 12 月,一所位在奈及利亞西北部卡齊納州 (Katsina state) 中學就突然遭到綁匪夜襲,超過 300 名學生一夜間被綁匪帶走...... 在極寒的天氣之下,紐約州的尼亞加拉瀑布 (Niagara Falls) 底部結冰,形成了壯麗的美景。 相關閱讀:《二月限定、千人搶拍 美國優勝美地「火焰瀑布」》除了「結冰瀑布」以外,在美國的另一端,加州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Yosemite National Park) 還有另一種特別的「火焰瀑布」! 在巴塞隆納 (Barcelona), 一名加泰隆尼亞的街頭藝術家將現任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 (King Felipe VI)、前任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Juan Carlos), 以及西班牙的最後一位獨裁者佛朗哥 (Francisco Franco) 畫在牆上,以表達對言論審查的不滿。本月 16 號,西班牙饒舌歌手哈塞爾 (Pablo Hasel) 因誹謗西班牙王室,以及在推特發文讚頌恐怖主義等罪名,遭到警方逮捕並入監服刑,引發大批群眾的不滿,認為言論自由遭嚴重侵犯,並造成了示威潮。 相關閱讀:《維護王室顏面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放棄繼承父親財產》哈塞爾對於王室的批評或許其來有自,例如前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就深陷在收回扣疑雲之中...... 在尼斯 (Nice) 的盎格魯街 (Promenade des Anglais) 海濱,民眾三三兩兩的在石灘上享受冬天的日光浴,一隻吉娃娃端正地坐在主人旁邊。 相關閱讀:《怎麼曬都不安全 專家建議「曬四肢」》想要衝到海邊把自己曬成小麥色嗎?根據英國衛生組織在 2016 年的一份報告,世界上沒有安全的曬黑方式,下次要享受陽光前記得做好防曬喔!在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民眾因反對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的限制措施而走上街頭。其中一名示威人士被目擊到穿著草莓裝參加抗議。 相關閱讀:《「為了揍扁某人」法國男子違反防疫封鎖令》在法國防疫封鎖令期間,民眾若要出門都必須隨身攜帶載明離家事由的聲明書,像是「看病」、「採買必需品」等都算是合法離家的理由,而「為了揍扁某人」絕對不在合法的理由之內!在城市仰光,一名戴著半臉金色面具的男子正在參與反對軍方政變的示威遊行。 相關閱讀:《千軍萬馬莫驚慌:緬甸老師舞蹈影片 紀錄政變一瞬間》在緬甸發生政變後,一支健身教練淡定跳著舞蹈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影片中的她是如此淡定,似乎毫無察覺身後發生了什麼事...... 在首都都柏林 (Dublin), 一群黑雁在傍晚的時候自一座工廠上飛過,牠們正要飛向夜晚的落腳處。 相關閱讀:《英學者解開飛鳥 V 型隊伍謎團》雖然上圖的黑雁沒有呈 V 字型隊伍,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些飛過天際的群鳥總是用 V 字型隊伍?現在科學家們就要告訴你,鳥類以 V 字型結隊飛行的謎底解開了!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有吃有玩兼防疫,曼谷推出米其林美食觀光巴士
曼谷是國際上著名的旅遊大城,就如信用卡機構萬事達卡 (Mastercard) 公布的「全球最佳旅遊城市報告」(Global Destination Cities Index) 一般,前年 (2019 年) 泰國首都曼谷的訪客量位居全世界第一。除了觀光、購物之外,曼谷的街頭美食也是必訪重點。自從米其林在 2018 年推出了「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 意指具一定品質且經濟實惠的美食) 之後,曼谷的街頭小吃也更吸引旅客了。腦筋動得快的業者因此將美味小吃和觀光結合,推出了「美食觀光巴士」。有別於台北、東京、倫敦供旅客隨上隨下的觀光巴士,在曼谷的美食觀光巴士上,旅客可以一邊品嘗美味的泰國街頭小吃,一邊欣賞窗外古蹟林立的曼谷老城區。雖然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國際旅客的數量大大減少,但是這樣新穎的旅遊方式,仍成功地吸引了不少當地民眾前往體驗,如同國人瘋「國旅」的概念,旅居曼谷多年的我亦躍躍欲試!這個美食觀光巴士共有午餐 (11:30-13:00)、下午茶 (14:00-15:30)、晚餐 (17:30-19:00)、宵夜 (19:30-21:00) 這四個時段,價位落在 1490-1890 泰銖之間 (約新台幣 1490-1890 元), 除了下午茶時段備有較多點心之外,其他三個時段均以正餐為主且大略相同。我選擇了光線佳的午餐時段。上車後,寬敞舒適的座位、潔淨的大片窗戶映入眼簾,餐桌上深藍色的桌墊,以及其上擺的金銅色刀、叉、匙,散發出一股典雅風情 (上車前也有一定的防疫流程以確保來賓健康)。巴士緩緩開動後,即有服務人員以泰文、英文歡迎訪客並解說行程,聽著聽著開胃菜也就送到了我們的面前:裝在迷你竹製扁擔裡的「羅望子花生醬佐米餅」。香脆的米餅是相當常見的泰式傳統小點,當地人常佐鹹或甜口味的沾醬一起吃,摻有酸甜羅望子的花生醬,搭配上米餅吃起來相當清爽,也點出了泰國菜原始質樸的本質,以及注重口味調和的特性。之後上場的就是重頭戲了 —— 榮獲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釀豆腐粿條」和「泰式炒麵 / 粿條」! 街頭小吃反映了泰國菜廣博精深的內涵。話說,不少原本住在廣東北部的潮州人在南宋末年後紛紛移居泰國,並把他們所擅長的粿條 (ก๋วยเตี๋ยว/Kway Teow), 即由米漿製成的米麵條,帶來泰國,久而久之這樣的飲食文化自然也深入當地生活,並融合當地飲食特色,醞釀出另一番風味;至今泰國人仍用潮州語譯音「粿條 (gŭay-dtĭeow)」來統稱「麵食」。釀豆腐粿條 (Yen Ta Fo) 就是個很好的代表例子,它的特色是清湯內混有豆腐乳和蕃茄醬,湯頭因此偏酸甜並呈現粉紅色。Nai Uan Yen Ta Fo 這家富五十年深厚歷史的釀豆腐粿條店之所以獲得米其林必比登推介,據說是因為它豐富扎實的配料:鮮美的肉塊、手工製作的魚丸...... 等等。享譽國際的泰式炒麵 (Pad Thai) 通常是將蝦、蛋、豆腐、韭菜、椰棕糖等與粿條一起炒,然而這家老字號泰式炒麵 Thipsamai Pad Thai 的特別之處是,用已煎得薄薄一層的歐姆蛋包裹住炒好的粿條和餡料,顯現出廚師紮實的好功力,也難怪受到米其林和大眾的青睞。在這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中,服務人員也會就行經的地標景點,如唐人街、大皇宮、臥佛寺、大鞦韆...... 等等,進行簡短的導覽介紹,而雙層巴士的寬闊視野更提供了不同的視角,讓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可徜徉窗外佇立百年的人文風景。接近尾聲時,服務人員還送上眾所期待的芒果糯米飯,用甜蜜的泰式傳統甜點為這趟旅程劃下完美的句點。儘管住在泰國曼谷好幾年了,對於上述的街頭小吃也不感陌生,但是在觀光巴士上享用這些再熟悉不過的小吃還真是頭一次,如此的新意也能稍解我的旅遊癮。希望全球都能盡快從疫情裡好轉,讓大家能向過往一樣,自由自在的出國觀光旅遊。待世界恢復正常後,如果您有計畫前來曼谷,不妨親自體驗這種同時囊括美食和歷史景點的旅遊方式,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一定也能增添更多樂趣喔!
提倡惡魔崇拜 賽普勒斯教會要求撤換歐洲歌唱大賽歌曲
睽違一整年後,去年受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影響而停辦的歐洲歌唱大賽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總算將於今年 5 月重新於荷蘭大港鹿特丹 (Rotterdam) 開唱。而最近,各國也紛紛公佈參賽曲,準備一舉抱回今年的冠軍獎盃。然而,位於地中海的小國賽普勒斯 (Cyprus), 卻在賽普勒斯廣播公司 (Cyprus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CyBC) 宣布將推派希臘裔女歌手薩格里努 (Elena Tsagrinou) 和她的作品《惡魔》(El Diablo) 作為今年的參賽曲後,引發東正教會、信徒們的批評,甚至要求 CyBC 撤換曲目。《惡魔》一曲描繪了一名陷入痛苦愛情的女性,奮力擺脫這份關係的故事。在歌曲中,這名女性以「惡魔」代指她那糟糕的伴侶,因此歌曲中處處可見「惡魔」一詞,像是:「我將我的心交給惡魔......, 因為他告訴我,我就是他眼中的天使。」但在賽普勒斯教會的眼中,這首「邪氣滿滿」的歌曲卻形同提倡惡魔崇拜,自然不能讓它成為代表賽普勒斯出賽的曲目。今年,歌手薩格里努的作品《惡魔》獲選成為代表賽普勒斯出征歐洲歌唱大賽的曲目,沒想到卻在賽普勒斯國內引發巨大紛爭。周二 (2), 東正教賽普勒斯教會的決策機關神聖宗教會議 (Holy Synod) 發表了一份聲明,聲稱《惡魔》的歌詞充滿挑釁意味、令人無法接受,而且歌曲大半部分都在提倡、鼓勵惡魔崇拜,歌曲的意涵更是有違賽普勒斯人民的價值觀,因而呼籲 CyBC 盡速換曲。事實上,有類似想法的也不只賽普勒斯教會高層而已,目前網路上已經出現一份獲得超過 1 萬 6,500 人支持的連署,都和教會站在同一陣線;有些反對者更身體力行,親自打電話到 CyBC 威脅要放火燒了大樓,或是直接闖入 CyBC 的辦公大樓,對著幾名倒楣的員工大吼大叫。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反對聲浪,CyBC 的董事長弗蘭戈斯 (Andreas Frangos) 也親上火線,宣布 CyBC 目前沒有任何要撤換《惡魔》一曲的計畫。同時,CyBC 官方也發布聲明,再三向外界解釋「惡魔」一詞只是歌曲採用的比喻,堅持「任何多餘的解釋都與這首歌的含意無關」。「對任何處在與歌曲女主角處境類似的人而言,這首歌都是很大的鼓勵,也應該得到人們的掌聲。」到最後,就連賽普勒斯政府也被捲入這場換曲紛爭中,被教會點名必須出面、施壓 CyBC 撤換曲目。然而,賽普勒斯總統發言人帕帕多普洛斯 (Viktoras Papadopoulos) 僅出面表示政府「完全尊重反對讓《惡魔》代表賽普勒斯參賽者的意見」, 但亦強調「政府充分尊重原作者的創作及藝術自由,外界也不該光憑歌曲的名稱,便對歌曲的內容斷章取義。」至於處在爭議中心的歌手薩格里努又是怎麼看呢?薩格里努強調,她和合作夥伴們的目的始終都是「在歐洲歌唱大賽中,拿出對得起賽普勒斯的表現」, 至於引發廣大爭議的《惡魔》, 本身是首充滿寓意的歌曲,「描述了一名女性努力擺脫痛苦關係的故事,藉此向聽眾傳達有力的訊息」。「音樂是要團結眾人,而不是要分化我們。」她最後說道。
不拆信也能讀信!考古學家透視300年前「上鎖」信件
在 1926 年的某一天,一口沉重的木箱被送進位於荷蘭海牙 (Hague) 的通訊博物館 (Beeld en Geluid Den Haag)。打開箱子後,博物館立刻感到如獲至寶,因為裡頭裝著 3,148 封 17 世紀末、18 世紀初的人們寫下,卻從未被成功寄出的信件,其中 577 封還被人用極精巧的方式折疊,讓考古學家有了一窺當時市井小民生活的機會。時至今日,考古學家們便以蒐集這批信件的法國郵政局長布賴恩 (Simon de Brienne) 的名字,將這批信件稱為「布賴恩收藏」(Brienne Collection)。然而,考古學家們在驚喜之餘也陷入矛盾,因為他們不願意輕易拆開這些折疊精巧的信件;與此同時,考古學家們又渴望能讀到信件的內容。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的圖書文件管理員丹布羅吉歐 (Jana Dambrogio) 說道:「保持信件的原樣很重要,讓它們這些信件保持『上鎖』的狀態,你就能不斷從中學習。」在古代,鎖信術曾是一種人們用來保護信件內容的方法。影片為眾多鎖信術當中的一種。在學界,考古學家們把這種精巧的折信手法稱為「鎖信術」(letterlocking)。在 1830 年代信封袋普及之前,鎖信術是一種方便、好用的技巧,它能讓發信者把信件的內容隱藏起來,就算有心者拆信偷看,也鮮少有辦法可以按原樣折疊回去。到後來,有些人甚至會開發出專屬自己的折法,讓鎖信術有時也能發揮類似親筆簽名一樣的功能,讓後代人得以藉著信件的折疊方式辨認發信者的身份。現在到梵蒂岡的宗座檔案館 (Vatican Apostolic Archive) 中,還能看到現存最古老的一批用鎖信術「上鎖」的信件。In a world first, a team of researchers have read an unopened letter from Renaissance Europe – without breaking its seal or damaging it in any way. The highly sensitive X-ray microtomography scanner was developed at Queen Mary's dental research labs. 👉 https://t.co/dMufgib0I7 pic.twitter.com/Tr9snjtNxK 影片為考古學家們利用動畫,模擬其中一封信件的拆信步驟。首先,考古學家們會將信件放入先進的 X 光設備中掃描,建立出一幅 3D 模型;同時,考古學家們也利用儀器偵測、分析墨水中微量金屬的分佈位置,如此一來,考古學家們就能利用演算法「打開信件」, 讓信件的內容無所遁形。除此之外,考古學家甚至能從分析結果中反推出當年寫信者折疊、密封信件的手法。在研究中,考古學家們也展示了一封他們以新科技「拆開」後的信件內容。這封信是在西元 1697 年的 7 月 31 日,住在法國城市里爾 (Lille) 的法國商人塞納克 (Jacques Sennacques) 以法語寫了一封信,寄給當時住在荷蘭海牙的表兄弟勒佩斯 (Pierre Le Pers), 希望他能回寄給親戚的死亡證明副本。除了展示隔空讀信的技巧,考古學家們還利用他們的技術系統性地將已知的鎖信術分類,依照折疊手法、保密程度等,分成 64 種不同的類別,並給予不同類型的鎖信術一個「保密評分」, 白底的保密效果最差,深藍色底的保密效果最佳。英國劍橋大學專精近代知識史,但未參與這項研究的教授霍森 (Howard Hotson) 形容,這份研究的成果是一項「重要的創新」, 他說:「這項技術肯定用上非常複雜的數位科技,才能打敗這個複雜的保密系統。」目前,考古學家們打算繼續深入研究布賴恩收藏中的信件,增加人們對近現代歐洲的郵政系統、當地政治、宗教、音樂、戲劇,甚至移民情形的認識。除此之外,考古學家也在著手升級演算法,預計未來的信件還原速度可以從現在的數天,降低至數個小時左右即可完成。
2020年韓國泡麵出口值破6億美元!中國、美國消費者為什麼瘋韓風?
「來碗辛拉麵嗎?」同一句話,在韓劇裡可能代表曖昧的性暗示、在中國可能引起對韓劇的嚮往,在美國,則又代表疫情下的新異國、自煮潮流。韓國海關總署 2021 年 2 月 14 日公布,韓國泡麵 (rameyon) 2020 年出口值達 6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出口量猛增 29.3%。從疫情推動自煮風潮、韓國電影「寄生上流」勇奪奧斯卡獎、中國持續受韓劇影響,再到美國對韓國口味興趣增長,都與韓國泡麵出口新佳績有關!韓國泡麵 2020 年創下 6.04 億美元佳績,中國以 1.5 億美元穩坐韓國拉麵最大出口國寶座,更佔韓國拉麵出口總值的 24.7%, 美國以 8200 萬美元位居第二,其次是日本與泰國,分別以 5500 萬美元和 2700 萬美元,坐穩韓國泡麵第 3、4 大出口國。疫情之前,中國就已經是是韓國泡麵最大消費國。2015 年~2019 年,韓國對中國的泡麵出口額從 2015 年的 2.2 億美元漲到 2019 年的 4.7 億美元。韓國海關總署數據指出,2020 年 5 月,韓國對中國總出口額下降,泡麵等加工食品卻創下每年複合成長率超過 20% 佳績。韓國泡麵在中國能有這樣的好成績,與韓國長年以來的以影音綜藝夾帶韓國文化輸出,以及成熟的泡麵開發技術有關。從《寄生上流》、《哲仁王后》到《金秘書為何那樣》,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韓國戲劇都不缺泡麵的身影。在韓國,一起吃泡麵象徵曖昧的氛圍,看著主角幸福的吸著麵條,也難怪觀眾會想買碗韓國泡麵來試試味道。眾多韓國泡麵中,中國消費者最愛的是三養食品旗下的辣雞麵 (又稱火雞麵)。號稱「全世界最辣泡麵」的它在 2017 年上架時就掀起一波網路熱潮,吸引 youtubers 開箱試吃,分享自己辣到落淚的影片。除了各種辣感的變化之外,韓國泡麵還推出部隊鍋、豬骨湯等不同湯底,研發技術成熟,展現創意同時、口味也大受好評,深受中國消費者青睞。除此之外,中國泡麵市場正快速走向精緻化,除了本土業者研發螺螄粉、自煮火鍋等更高端的調理麵。康師傅 2018 年底推出一包要價 18 塊人民幣的 Express 速達麵館系列之後,2020 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高價泡麵銷售額達人民幣 67.97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 47.84%, 是泡麵品項中成長最大的板塊。中國泡麵價格越來越「高端」之餘,市場一同成長。尼爾森行銷研究顧問公司數據顯示,2020 年上半年,中國泡麵市場整體銷量對比去年同期增長 5.6%, 銷售額增長 11.5%。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 (KOTRA) 分析,看好中國的泡麵市場高端化發展,韓國泡麵廠商也應多加速開拓高端泡麵市場。除了利用韓流的文化優勢之外,還應積極進行技術創新、開發不同通路,且應該利用比中國更早開發即食食品的優勢,搶攻年輕消費群體。來到韓國泡麵第二大出口國的美國,美國最大連鎖超市克羅格公司 (Kroger) 採購員史考特斯科特・埃利斯 (Scott Ellis) 發現美國消費者對泡麵的印象正在從零食改成正餐。「疫情促使自煮,而大家喜歡可以調配辛拉麵以符合自己口味」他說。熱銷全球,同時也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泡麵品牌「辛拉麵」於 2017 年進入沃爾瑪,該公司發言人宣稱:「農心 (辛拉麵母公司) 是唯一全美國都見得到的外國食品品牌!」美國康泰納仕旗下美食和娛樂月刊「Bon Appetit」也在 2020 年 5 月上線的文章「世間千變萬化一直變 - 除了我對辛拉麵的愛」中,大讚韓國泡麵,作者更把吃辛拉麵比喻成一場大學戀愛。2020 年 6 月《紐約時報》評選黑辛拉麵為世界最讚泡麵,預示美國中上階級消費者對「異國」的韓國口味泡麵,興趣也將升溫。除此之外,2020 年 2 月韓國電影「寄生上流」奪下第 92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劇中上流家庭一煮鋪上牛排的「浣熊炸醬烏龍麵」, 在社群引起激烈討論,更讓韓國《中央日報》寫出這句話:「根本就是炸醬烏龍麵得了奧斯卡!」在亞洲早已無人不曉的防彈少年團 BTS 在 2020 年底被《時代雜誌》評選為「網路最有影響力人物」, 疫情之下發行〈Dynamite〉一曲,短短 20 分鐘內破千萬點閱率,24 小時內超過 1 億 110 萬,魅力燒到歐美。韓流搭上疫情,再加上中美貿易戰,更促使渴求機能性食品的消費者嘗試韓國食品。2020 年韓對美出口泡菜就成長超過 50%, 高達 2306 萬美元。從亞洲到北美,韓國泡麵的魅力不容小觑。不管是中國因韓劇而產生對泡麵的美好印象,還是美國對於異國、養生口味的想像,韓國泡麵出口能在 2020 年達到歷史新高,交集了政治、文化、經濟與健康等不同推力。在此發展大勢下,辛拉麵母集團農心的發言人認為:「中國消費者熱愛辛拉麵獨一無二的辣味,那是中國沒有的味道。它成功到許多中國人認為它是中國的。」三養食品也表示將會繼續擴張美國市場版圖,再積極推廣辣雞麵。 更多食力的精彩內容:《為什麼泡麵的粉包一沖就能變成湯?讓美味濃縮的粉末化技術》 《泡麵市場亞洲居冠!韓國每人每年吃 72 包》 《進口泡麵正夯!台灣泡麵 50 年如何轉變?》
毅力號上藏彩蛋 降落傘上的秘密訊息是什麼?
今年 2 月 18 日,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召開了一場記者會,向世界發布美國最新的火星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 成功登陸火星的好消息。不過,在同一場記者會上,NASA 的工程師們也向全世界的密碼愛好者發出一封挑戰信,邀請他們挽起袖子、試著破譯 NASA 工程師在降落傘上留下的秘密訊息。「除了完成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科學成果,我們也希望我們在工程領域的努力可以啟發更多人,」毅力號火星探測車的登陸系統工程師艾倫 (Allen Chen) 在記者會上表示:「因此,有時候我們會在作品上留下訊息,現在也邀請大家試著找找看,並與我們分享你找到的訊息。」說起在毅力號降落傘上藏密碼這個主意,就得提到 NASA 的工程師克拉克 (Ian Clark)。在毅力號開發團隊裡,他的工作是負責開發出足以幫助毅力號順利降落的降落傘,而在工作之外,他也是一名密碼愛好者。對 NASA 的工程師來說,用不同顏色的布料製作降落傘有其必要性,因為這可以幫助他們迅速辨認降落傘的特定區塊,進一步觀察是否有哪個區塊出了差錯、或是日後必須優先改良。以往,工程師們會使用西洋棋棋盤的黑、白方格作為降落傘傘面的設計,但始終有辨識度不夠高的問題,因此克拉克打算在毅力號的降落傘上試試不同設計。既然打定主意要更新傘面設計,克拉克決定把握難得的機會,在新設計裡藏一組密碼,到時候邀請全世界的密碼愛好者們一起動腦破譯。當工程師艾倫在記者會上發出挑戰信後,今年 23 歲,目前還在巴黎鑽研資訊工程的學生阿貝拉 (Maxence Abela) 和他的老爸 —— 軟體工程師杰羅姆 (Jerome Abela), 決定一起接下挑戰。「我們很喜歡這種小挑戰,」阿貝拉說道:「我們不覺得能成功破譯,但我們想試一把。」經過初步研究後,兩人發現「二進制」是破解降落傘密碼的關鍵,而且降落傘最外圍的環和內層的圓圈,其實是兩則不同的訊息。有了初步線索後,兩人將降落傘的橘色部分視為 1、白色部分視為 0, 並順時鐘抄寫下來,再經過適當的分組、轉譯,降落傘內層圓圈的色塊就會變成三個英文單字:「挑戰一切可能」(Dare Mighty Things)。「Dare Mighty Things」是 1899 年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演講〈奮鬥不惜〉(The Strenuous Life) 的一部分,也是 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 員工們的座右銘,至今還刻在 JPL 辦公大樓的牆上。「『挑戰一切可能』已經不單是一句話,」克拉克說道:「這句充滿啟發性的話,也充分代表著 NASA、JPL 的文化。」至於降落傘最外圈隱藏的密碼,經過同樣的手法轉譯後,這圈色塊會變成一組經緯度「34°11'58"N 118°10' 31" W」, 根據克拉克的說法,這組座標其實位於 JPL 訪客中心附近,距離訪客中心約莫 3 公尺左右。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從艾倫在記者會上透露降落傘的色塊裡藏著密碼後,僅過了約 2 個小時,阿貝拉父子就成功破譯,並將他們的解謎過程公布在網路上。對於其他密碼迷飛快的破譯速度,克拉克表示:「下次我會出得更有創意一點。」Now that it's out, here is a photo of the family portrait just before it was bolted on! (For those wondering if it was biologically clean, yes... yes it was!). #Mars2020 pic.twitter.com/GSTfA896tQ 在安裝歷代火星探測車剪影銘牌到毅力號上前,JPL 的科學家庫珀 (Moogega Cooper) 拍了一張她準備鎖上螺絲的照片。綜觀 NASA 歷來的火星探測任務,歷代工程師們似乎將在探測設備上「藏彩蛋」視為某種「優良傳統」, 像是在 2012 年的好奇號 (Curiosity) 上,工程師們就想辦法在上頭以摩斯密碼,刻上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英文縮寫「JPL」。如此一來,不論好奇號開往火星上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會在火星表面留下「JPL」的痕跡。而從克拉克在降落傘上藏密碼這點來看,毅力號顯然也承襲了這個「優良傳統」。舉另一個例子來說,除了降落傘上的密碼,毅力號還搭載了一塊金屬銘牌,上頭有歷來 5 輛 NASA 送上火星的火星探測車剪影。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毅力號計畫的副負責人華萊士 (Matt Wallace) 透露,毅力號上還有其他幾顆未公開的彩蛋,得等到 NASA 開始使用毅力號的機械臂,或是等它開始在火星表面行駛後才能看見。但不管媒體如何追問,華萊士始終拒絕提供更多提示,不過他再三保證:「時機成熟的時候,我們肯定會讓大家享受那張照片。」
《索多瑪120天》:法國政府號召企業幫忙買「史上最敗德故事」手稿
近日,法國文化部的焦點都擺在《索多瑪 120 天》(Les 120 journées de Sodome ou l'école du libertinage) 這本由法國貴族薩德侯爵 (Marquis de Sade,1740-1814) 創作的小說上,當局希望企業們能伸出援手,替法國國家圖書館買下要價 455 萬歐元 (折台幣約 1 億 5,688 萬元) 的小說手稿,願意出錢的企業將可獲得減稅。《索多瑪 120 天》的手稿跟一般的小說手稿很不一樣,全文寫在長 12 公尺、寬 11 公分的羊皮紙卷軸上,字體非常的小,足以一窺 1785 年薩德侯爵在創作時的處境。當時,薩德侯爵因為一系列的性犯罪醜聞被關在巴黎巴士底監獄內,這段沒有外界打擾的時期成了他的創作高峰期,直到 1789 年 7 月 3 日的深夜,薩德侯爵被移送到一處庇護所關押,《索多瑪 120 天》的手稿則留在了牢房的牆裡。1789 年 7 月 14 日,參與法國大革命的抗議民眾攻佔了巴士底監獄,《索多瑪 120 天》的手稿也跟著消失。薩德侯爵認為,闖入監獄的民眾拿走了他的手稿,為此他還大哭了一場,而他有生之年都沒有再見過這份手稿。在手稿被帶出巴士底監獄後,輾轉來到了普羅旺斯貴族之手,並且在這裡待了超過一百年,直到這戶人家將手稿賣給一名德國收藏家,並且在 1904 年由德國皮膚科、精神科醫師兼性學專家布洛赫 (Iwan Bloch) 出版。1929 年,薩德侯爵的後代──諾瓦耶家族 (the Nouailles family) 買下了手稿,並且在 1982 年把手稿交給出版商格魯埃 (Jean Grouet) 鑑價,沒想到格魯埃偷偷把手稿走私到瑞士,並且將它賣給了瑞士情色收藏家諾曼 (Gérard Nordmann)。2014 年,一家私人基金會用 700 萬歐元 (折台幣約 2 億 4,136 萬元) 的價錢買下手稿,並且在巴黎展出。不久後,該基金會負責人被以詐欺罪定罪,旗下收藏的藝術品紛紛被拍賣,《索多瑪 120 天》的手稿也在拍賣品之列。2017 年,法國文化部將《索多瑪 120 天》手稿指定為國寶,不僅不能帶出法國,也不能被放上拍賣場;相反的,法國政府自己要拿錢出來買下手稿。然而,該手稿要價高達 455 萬歐元,沒有多餘經費的法國政府只得在近日祭出減稅優惠,希望藉此吸引企業協助出資。綜觀《索多瑪 120 天》手稿顛沛流離的際遇,和作者薩德侯爵本人高潮迭起的一生很相似。在薩德侯爵寫下這部作品的時候,他已經被關在監獄裡關了八年,他一開始被關在巴黎東部近郊的萬塞訥 (Vincennes), 最後被移送到巴士底監獄。除此之外,薩德侯爵曾遭槍擊、人像被焚燒,並且過著逃亡的生活,而這一切都和他驚世駭俗、放蕩不羈的性犯罪經歷有關。在薩德侯爵 20-30 多歲時,他曾性侵一名名叫凱勒 (Rose Keller) 的年輕女子;他曾為了狂歡,在馬賽 (Marseille) 餵食四名妓女外層包有巧克力的春藥,造成她們陷入病痛;最令人難以想像的則是某年冬天,他和妻子在自己的城堡中找來了數名少男少女擔任傭人,並且以虐待他們為樂。在替女婿掩蓋罪行多年後,薩德侯爵的岳母蒙特勒夫人 (Madame de Montreuil) 受夠了,她跑去找國王簽署了一份皇家手諭,憑著這份命令可以無限期監禁薩德侯爵。最終,薩德侯爵在 1777 年 2 月被捕,接下來 13 年都被關在監獄內。出獄後,薩德侯爵又遭人指控精神出問題,反覆被送往精神病院中,最後於 1814 年在精神病院中過世,享壽 74 歲。在監獄被關押時,薩德侯爵開始寫《索多瑪 120 天》, 他自己形容這部作品承載著「有史以來最敗德的故事」, 或許正因如此,薩德侯爵並沒有完成這部作品,只有導言和第一章有完整的文字,剩下的三章只有非常詳盡的大綱而已。以現今的眼光來看,《索多瑪 120 天》依舊是一部挑戰禁忌和性愛疆界的作品,裡頭描繪了四名住在義大利縱情聲色的男子──公爵、主教、法官和銀行家──綁架了一群少男少女,將他們關在黑森林的一座城堡中滿足各種性愛狂想和施虐。其中,這群男子指定了四名老鴇來講故事,並且逼迫少男少女重演這些故事,裡頭不乏性侵、凌虐、吃穢物、人獸交等情節。正因該書內容太過變態,讓它被某些國家列為禁書。舉例來說,這本書一直到 1950 年代都還被英國列為禁書。負責將本書翻為英文的譯者麥克莫倫 (Will McMorran) 表示:「這本書的作者將和那些世界文學中偉大的作家們排在一塊──不用懷疑,許多作家聽到這個新聞,一定會從墳墓中爬起來。」「《索多瑪 120 天》不是一部誘惑讀者的作品:它是在攻擊讀者。或許值得慶幸的是,閱讀這本書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經驗。」
「就像當年的藍寶堅尼」 義大利龐貝古城出土華麗馬車
這幾年來,義大利知名的考古聖地龐貝古城 (Pompeii) 屢屢傳出新發現出土的好消息,繼先前的小吃攤後,最近考古學家們又在龐貝古城挖出了一台狀態奇佳的四輪馬車。聽聞馬車出土的消息,讓專精龐貝人交通工具的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考古學家波勒 (Eric Poehler) 很興奮,他說:「我寫過很多與龐貝古城的車輛有關的文章......, 當中不少就像今天的休旅車,或是你開車載小孩去踢足球的車子一樣。」「但這台馬車就像當年的藍寶堅尼 (Lamborghini) 跑車一樣,是輛新潮的馬車。」這輛馬車是考古學家在龐貝古城西北部、朱利安那城 (Civita Giuliana) 一幢別墅的馬廄裡發現,在 2018 年的時候,考古學家曾在同一座馬廄裡發現三匹馬的遺骸,而這次發現的馬車就停放在馬廄旁,一座與馬廄相連、共有兩層樓高的門廊裡。最一開始,考古學家還很擔心這輛馬車的保存狀態,因為當年停放馬車的門廊部分在維蘇威火山 (Mount Vesuvius) 爆發後已經崩塌,落下的殘骸可能會毀損停在門廊裡的馬車;最近還有宵小盯上朱利安那城底下尚未出土的文物,盜賊們冒險挖出超過 80 條秘密隧道,有些還深達 5 公尺,打算從當局的眼皮底下偷走珍稀文物。然而,隨著馬車一點一滴從土堆下現身,考古學家們漸漸發現自己其實白擔心了一場,因為這輛主要由鐵、青銅、錫、木板等原料打造成的單座四輪馬車,幾乎沒有被門廊的殘骸損毀,車身四周也還能看見裝飾用的花卉紋飾,就連車身後方幾塊描繪古希臘神話場景的錫製圓牌,也完整地保留下來。即將卸任的龐貝考古公園總監歐桑納 (Massimo Osanna) 指出,先前在龐貝古城的梅南德宅邸 (House of Menander)、阿里安娜別墅 (Villa Arianna) 等地方也曾出土過幾輛馬車,「但考古學家們從未發現過任何類似朱利安那城馬車的文物」。「對任何在龐貝古城工作的考古學家來說,這台馬車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文物,」歐桑納形容道:「它不僅本身工藝精巧,更完整保存了那個年代的一個片段。」目前考古學家們推測,這輛華麗的四輪馬車應該是用在節慶、祭典等大型活動上,甚至不排除它可能是台在婚禮中使用的馬車,負責載著新娘前往夫家。「這台馬車的出土是一次出色的挖掘工作,它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古代世界的樣貌。」歐桑納說道。眼下這台馬車暫時被考古學家們送進龐貝考古公園的一座實驗室裡,準備進一步清理上頭堆積的火山灰,好展開後續的修復、重建工作。
阿根廷關閉動物園後 轉型的漫漫長路
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巴勒摩 (Palermo) 區車水馬龍的義大利廣場對面一道拱門走進,眼前轉為一片綠意盎然的生態公園 (Ecoparque), 它的前身是擁有百年歷史、曾被控虐待動物而備受爭議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動物園」。這家動物園自 2016 年關閉後,數百隻動物被送到各保護區或庇護所,那裡擁有和動物們自然棲息地相似的環境。例如,動物園的兩隻白老虎被送往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保護區 (Wildcat Sanctuary); 三隻眼鏡熊圖帕克 (Tupac)、皮納 (Pina) 和尼科 (Nico), 送往科羅拉多州的避難所;猩猩珊卓拉 (Sandra) 被送至美國佛羅里達州猿猴中心 (Center for Great Apes); 數十隻羚羊搬遷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野生動物育種站 (ECAS); 體型較小的動物如駱駝或山羊則被送到教育農場。很難想像這家擁有超過 140 年歷史的老動物園在關閉前,占地僅 18 公頃的園區竟飼養了來自全球 100 個國家和地區共 2,500 多隻動物。阿根廷前總統薩米恩多 (Domingo Sarmiento) 政府在 1888 年創建布宜諾斯艾利斯動物園,1990 年代動物園轉為私人經營,造成動物生活環境惡化、處於被遺棄狀態,多次傳出動物死亡和虐待事件,引發社會譴責。2012 年耶誕節前夕,一隻北極熊因難耐高溫而死;2015 年後又傳出兩隻海獅在寒假期間,相隔三天分別死亡,非政府組織 Sin Zoo 指控其中一隻海獅一天內被迫進行 15 場演出,因壓力過大勞累致死,另一隻則是被遊客大量餵食後而死亡。前後還有一隻長頸鹿、多隻巴塔哥尼亞兔豚鼠因飼養問題而死亡。私人經營的動物園失去政府補貼,業者收取昂貴入場費,卻節省成本而不肯在維修上投資,造成動物生活狀況堪憂,還有許多危險設施及建築物問題,被許多非政府組織稱為「定時炸彈」, 要求關閉該動物園,讓動物重返野生環境的聲浪不斷。阿根廷 2000 年開始出現動物權利運動,包括全球運動「湯匙革命」(Revolución de la cuchara)、拒絕以動物進行產品實驗及殘酷的動物表演和虐待動物,更重要是要求解放動物園的動物。2015 年社會主義派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議員坎普斯 (Adrián Camps) 提出 SinZoo 生態公園計畫,提議將動物搬遷到保護區、庇護所,終結展示動物的文化。2016 年 6 月 23 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長拉雷塔 (Horacio Rodríguez Larreta) 宣布關閉動物園,轉型為生態公園,並開始動物的搬遷計畫。但改建轉型過程仍爭議不斷,負責監督的非政府組織譴責許多動物狀況不佳或遭遺棄。更糟的是搬遷動物的過程中,1,000 多隻動物不僅要承受囚禁牢籠的恐懼,還遭受許多因施工改建、機器造成的噪音環境汙染。在任何一個地方要關閉這些動物園都不容易,因許多動物的一生都在柵欄裡度過,遠離野生動物和同伴,也有許多動物健康狀況並不適合搬遷。但動物園缺乏周詳研究及檢查動物是否適合搬遷,造成許多動物在移動過程中死亡,也顯示了對動物生命的輕視。例如送到里奧內格羅 (RíoNegro) 的長頸鹿拉拉 (Lara)、紅毛猩猩麥斯 (Max)、美洲虎探戈 (Tango)、海狸鼠都在被送到保護區時死亡,還有三隻黑羚羊被指控無故消失。著名案例還包括 2018 年長頸鹿沙基 (Shaki)、犀牛露絲 (Ruth) 的死亡,引起專家、動物保護團體批評聲浪不斷。園內三隻大象的搬遷更備受矚目,尤其 50 歲的亞洲母象瑪拉 (Mara) 曾歷經虐待孤立,過去 25 年一直在狹小擠迫的動物園生活,在離開動物園前健康狀況不佳,曾多次出現壓力行為。在那封閉的空間,瑪拉痛苦而耐心地等待屬於她的自由時刻到來,去年 5 月她終於踏上逾 2,700 公里持續數天的陸路旅行,移居至巴西的露天庇護所。身世坎坷的瑪拉在庇護所展開新生活,和另一隻亞洲象「拉娜」(Rana) 很快打成一片,根據動物語言學家觀察牠們的溝通方式,這兩隻亞洲象很久之前應為熟識。生態公園目前還住著兩隻非洲象庫吉 (Cuky) 和普比 (Pupy), 也預計送往巴西庇護所,但因文件和行前必要的研究,牠們必須等待更久的時間。事實上並非所有動物都能搬遷,有的年紀太大已無法面對艱辛的搬遷,經獸醫和專家評估決定將牠們留在原地,並改善牠們的生活空間。2018 年,原址以生態公園之姿重新開放,除了重新整修步道環境,種植更多植物,在大量動物搬遷後,生態公園目前剩 700 隻動物,其中 279 隻動物被圈養控制,其餘動物處於半自由狀態,可穿梭在園內不同區域。遊客也可以在開放角落看到海狸鼠、烏龜、孔雀、鴨子、巴塔哥尼亞野兔和南美蜥等,以及從野生動物市集拯救出的鳥類、猛禽,牠們因無法重新融入自然,被留置在野生生物救援中心,並用於教育功能,為遊客講解這些物種的故事。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UBA) 哲學與文學學院主觀性跨學科研究碩士主任克拉尼奧尼 (Mónica Cragnolini) 說:「將動物置於供人類觀察的狀態,本身就是一種虐待!」生態公園仍繼續漫長的轉型過程,力圖拋棄以往維多利亞式動物園,在籠子裡陳列動物的老舊模式,創造半開放環境,注重拯救瀕危物種,照顧動物並用於教育功能。不過仍然有人批評:「動物園轉型只做了一半,現在還繼續對外展示動物,至今仍然可在園區看見那些老駱駝!」這個漫長過程,或許就像有些遊客心態至今也未改變一樣,「因為沒有看到動物而感到失望」。但值得肯定的是,至少事情已經開始有所轉變,就像母象瑪拉和那些幸運離開動物園展開新生活的動物們。
蛋頭先生走入歷史 改名「蛋頭」再出發
上周四 (25), 美國知名玩具公司孩之寶 (Hasbro) 宣布為了要跟上現代更多元的性別觀念,它們打算將知名玩具「蛋頭先生」(Mr. Potato Head) 的名字拿掉「先生」的部分,未來改稱為「蛋頭」(Potato Head)。按照孩之寶的規劃,最快從今年秋天開始,外盒印著「蛋頭」字樣的蛋頭先生玩具就會正式上市,與孩子們見面。蛋頭先生是孩之寶在 1952 年推出的產品,自推出以來便因允許孩子們自由組裝它的身體部位、搭配服飾而廣受孩子們的歡迎。隔年,孩之寶又趁勢推出「蛋頭太太」, 進一步讓這對蛋頭夫妻成為不少孩子們的童年回憶之一。而在它們出演動畫片《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後,蛋頭先生和蛋頭太太更是成為孩之寶旗下人氣不墜的熱門商品。孩之寶公司表示,改名是為了讓全球的孩子們能夠更自在地構思、創造他們心目中「蛋頭家庭」的樣貌,同時也體現公司一直以來堅持的性別平等、包容價值。總經理博伊德 (Kimberly Boyd) 則補充說道:「孩之寶想確保我們提供的畫布 (註:此指蛋頭玩具之意) 能允許孩子們自由混搭、揮灑,創造最能反應他們心目中的蛋頭家庭,這才是正確的。」Hold that Tot – your main spud, MR. POTATO HEAD isn’t going anywhere! While it was announced today that the POTATO HEAD brand name & logo are dropping the ‘MR.’ I yam proud to confirm that MR. & MRS. POTATO HEAD aren’t going anywhere and will remain MR. & MRS. POTATO HEAD pic.twitter.com/6I84KrxOLQ 但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孩之寶在上周五 (26) 又發布了一則 Twitter 貼文,表示儘管日後蛋頭先生系列玩具將改名為「蛋頭」, 但「蛋頭先生」、「蛋頭太太」的稱呼依舊會保留下來。先後兩則內容衝突、卻又同樣出自官方的消息不免讓外界一頭霧水,而孩之寶內部似乎也尚未統一說法,一名官方發言人在一封回覆《紐約時報》的 email 中坦承「目前蛋頭先生、蛋頭太太的定位確實造成了外界的困惑」。然而,《華爾街日報》則取得另一名孩之寶發言人的說法,指出孩之寶預計將過往稱為「蛋頭先生」的玩具系列改稱為「蛋頭」, 至於這系列玩具中的「蛋頭先生」、「蛋頭太太」角色仍會保留下來,角色名稱也不會改變。對於改名一事,有一派人倒是十分讚賞,致力於推廣 LGBTQ 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同志媒體獎 (GLAAD) 發言人費拉羅 (Rich Ferraro), 便稱讚孩之寶改名的決定在體現當代性別觀念之餘,也「鼓勵孩子們在面對傳統性別觀念時,依舊勇於扮演真實的自我」。市場調查企業 NPD 集團 (The NPD Group) 的玩具產業分析師圖特 (Frederique Tutt) 則指出,在如今全世界性別中立的觀念正蓬勃發展,孩之寶的舉動也顯示他們注意到市場中那群希望保持性別中立、保有選擇的消費者。然而,也有另一派人士指責孩之寶改名的作法,主張孩之寶替蛋頭先生改名,不過是另一個企業受取消文化影響的例子。亞利桑那州的共和黨籍參議員萊斯科 (Debbie Lesko) 就不滿地在 Twitter 上質問道:「左派人士到底還想從孩子們的童年中奪走什麼?」其實綜觀近幾年來的發展,孩之寶並不是唯一一間努力調整旗下產品,好迎合當代性別觀念的公司,它的頭號競爭對手 —— 以生產芭比娃娃而聞名的美泰兒 (Mattel) 公司,這幾年也推出越來越多元的產品。去年,美泰兒便推出了一組號稱是「有史以來最多元的芭比系列」, 將以往少見的光頭、坐輪椅、義肢等造型作為芭比娃娃設計的一環,各個娃娃的身材、髮型、膚色等也增加不少變化,不再像過往一樣,清一色全是皮膚白皙、金髮碧眼的造型。
美國監獄軟體有 Bug 不會減法,導致數百名減刑受刑人白坐牢到期滿
2019 年,亞利桑那州參議院通過一項法案,允許一些僅因某些毒品指控定罪的囚犯,只要參加州政府提供的自我提升計畫,像是職業教育、高中文憑計畫或戒毒治療等活動,服刑 70% 天數就能獲釋。根據統計,截至 2019 年 6 月,可能有超過 7 千人符合減刑條件。負責管理監獄的亞利桑那州懲教部門,先前投入 2,400 萬美元由 Business & Decision 公司開發名為 ACIS 的管理監獄囚犯軟體。不過這軟體的日期功能有 Bug, 無法將這項法案成員獲得的扣除日期「扣除」, 因此導致許多人參加自我提升計畫的受刑人,依然需坐牢到期滿,無法假釋。聽來很不可思議,都已經 21 世紀了,竟然有系統不會減法?據舉報事件的內部吹哨者表示,雖然監獄員工正嘗試人工計算,但依然有數百名囚犯早該假釋,卻依然關在裡頭。吹哨者表示,懲教部門早在 2019 年就知道這個問題。亞利桑那州懲教部門給媒體的聲明承認,ACIS 軟體的確有無法計算參加自我提升教育受刑人提前釋放日期的 Bug, 但否認有任何囚犯因此延長刑期,並表示員工正為數千名囚犯準確地人工計算。「關於囚犯釋放日期的資料,我們每天會多次更新,確保算出正確的出獄時間並採取行動。」監獄發言人表示,除了任何透過電腦自動計算刑期,手動審查和驗證刑期,以證明犯人的正確釋放日期是標準流程。但 Gizmodo 詢問軟體開發商 Business & Decision, 其表示這根本不是 Bug。Business & Decision 發言人表示,「新的立法規定導致要修改系統,並不是罕見的事。」只需客戶提出修改申請,Business & Decision 就能修改系統。言下之意,似乎暗示監獄部門沒有提出修改申請。不過據吹哨者披露的內部文件,顯示監獄提出「修改申請」是在 2020 年 10 月 22 日,但法案通過日期是 2019 年 6 月。面對媒體追查,最新消息是,亞利桑那州懲教部門已內部封鎖所有員工連上 KJZZ 網站的權限,不再讓內部人員有機會爆料。Update: Sources tell me the Arizona Department of Corrections has blocked all employee computers from accessing the entire @kjzzphoenix website after we published Department whistleblowers this morning https://t.co/nXEzdqBX14
戰鬥民族返鄉記 俄國外交官手推台車離開北韓
自從北韓為了防堵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而關閉邊境,自斷與任何國家的往來後,少數幾個邦交國派駐當地的外交官也連帶受困,難以返鄉。在邊境重開的日子遙遙無期的情況下,俄國派駐北韓的外交官索羅金 (Vladislav Sorokin) 下定決心,就算得推著破舊的台車,他也要帶著家人回家去。於是在上周五 (26), 俄國、北韓的邊境就出現了這麼一幅奇景:人在北韓的索羅金一家人穿著厚重的外套,自己在台車後頭推著滿載家當的台車,沿著鐵路緩緩朝俄國前進。索羅金一家人的返鄉之旅始於北韓首都平壤,他們在那裡搭上北韓老舊的火車,花了 32 個小時抵達北韓的東北部,接著一夥人轉乘公車,又花上 2 個小時,好不容易才抵達兩國的邊境。最後,他們將行李放上台車,自己推著走了約 1 公里,跨越兩國界河圖們江上的朝俄國境友誼橋 (Korea Russia Friendship Bridge), 抵達俄國東南部的邊境小鎮哈桑鎮 (Khasan)。周五那天,索羅金一家人在哈桑鎮受到了俄國外交官員的熱烈歡迎,隨後也被安排前往附近的俄國大城海參威市 (Vladivostok), 準備在那裡轉乘飛機回家。索羅金透露,雖然行李很多,不過台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推,他的妻子埃琳娜 (Elena Sorokina) 也形容整趟旅程並沒有外界想像中的那麼艱辛,一家人其實很喜歡路上的伙食,和沿途的壯闊山景。由於北韓過去一年多來都為了防疫而封鎖邊境,因此索羅金一家人必須得靠自己,推著台車走上約 1 公里的路,才能順利返鄉。其實在最一開始,俄國曾考慮過要讓索羅金一家人借道中國返鄉,但這就意味著索羅金一家八口得遵照中國的防疫規範,在當地隔離三周左右才能繼續下一段路程,整趟下來估計得花將近一個月,才能順利返回俄國。因此,俄國外交部最終還是安排索羅金一家人走這條略顯辛苦,卻更省時的路線回家。儘管最後索羅金一家平安抵達,但北韓拒絕俄國請求、提供更好的撤離管道的作法,依舊讓俄國頗有微詞。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札哈羅娃 (Maria Zakharova) 就在受訪時抱怨此事,透露俄國官方過去就曾多次向北韓請求協助撤離境內的俄國民眾,卻幾乎都未獲得回應,很多俄國人也只得像索羅金一家一樣,自己推著台車返回俄國。就在俄國苦惱著該如何安排仍留在北韓境內的俄國民眾返鄉的同時,外界卻也對他們大感興趣,畢竟他們是少數親自經歷北韓防疫措施、目睹北韓民眾在疫情下生活的人,從他們口中,外界有望獲得第一手的北韓防疫資訊。俄國派駐北韓的大使馬瑟戈 (Alexander Matsegor) 就是少數仍留在北韓沒走的外國人,根據他的說法,在北韓的封鎖邊境政策、去年 9 月梅莎颱風 (Maysak) 的夾擊下,如今北韓的民生狀況可以說是每況愈下。「對我們來說,在北韓的生活一點都不容易,」馬瑟戈說道。他指出,目前北韓商店貨架上的商品已經少到不能再少,通心粉、麵粉、植物油、糖這類民生用品已經很難買到,「就算能買到,也得花上比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前高三、四倍的價格才買得到」。就連防疫最重要的醫療物資,北韓當局也不得不坦承,在鎖國、聯合國制裁等因素的影響下,北韓境內並沒有足以滿足現代醫療需求的資源。有專家便推測,缺乏醫療設施很可能就是當初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疫情一開始就下令鎖國的原因,正是為了要避免疫情在國內爆發,造成全國醫療系統的崩潰。但就像全球任一個國家一樣,北韓如今也十分希望能拿到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盡速帶領民眾走出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帶來的經濟泥淖。根據 WHO 的資料,北韓已經向 COVAX 疫苗普及機制提交申請,大約在今年年中左右,就會拿到約 200 萬劑疫苗,足以幫助北韓民眾初步走出難關。
賞金字塔遊尼羅河 露天市場尋寶樂趣多
疫情籠罩之下的 2020 年裡,有無數的計畫被取消或推遲,包括東京奧運在內,是否真能在 2021 年順利舉辦,似乎尚在未定之天。環顧世界各地,有一項堪稱命運多舛、已經延宕多年的 21 世紀最重要博物館建案之一,今年終於要開幕了,那就是位於埃及首都開羅的大埃及博物館。在開羅原本就有一間埃及博物館,興建至今超過百年歷史。以埃及源遠流長的古文明,館內收藏之豐可想而知,許多歷代帝王將相墓穴所挖掘出的珍寶,都在展出之列,包括難得一見的木乃伊。不過,凡是去過埃及博物館的,多少會覺得館舍有些老舊,動線設計也未盡理想。有鑑於此,埃及政府早在 21 世紀初,就已著手興築新館,選在吉薩金字塔群附近,規劃廣達 50 萬平方公尺、全球最大的考古博物館。由於 2011 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在政治動盪之下,這座名為大埃及博物館的新館,工程一延再延,原訂在 2020 年開幕,卻又碰上席捲全球的疫情,於是再順延到今年,目前館舍大抵完成,順利開幕的話,不少受限空間而從未亮相的稀世珍品,有機會與訪客見面,圖坦卡門黃金面具等鎮館之寶,也會以與其價值相符的規模展出。作為一個仰賴觀光業的國度,埃及受疫情衝擊之深,可想而知,以至於 2020 年儘管在疫情籠罩之下,也從 7 月起放寬限制、部分開放觀光。其實早在疫情發生之前,埃及的觀光業一直處於不斷振衰起敝的循環,阿拉伯之春以後,每當埃及觀光有所起色、彷彿可追上昔時榮景之際,卻又發生恐攻事件,其中以 2017 年底超過 300 人罹難的西奈清真寺恐怖攻擊,重挫歐美人士的信心,旅遊人次大幅下滑。曾造訪埃及兩次以上的,也可以感受到這些年來的許多轉變。情勢最為複雜的西奈半島,早早就被中華民國外交部發出旅遊紅色警示,旅遊團的旅遊路線完全不涉及該處,背包客想必也不會沒事跑到那兒去。即使是最注重安全的首都開羅一帶,仍不時有小規模的恐攻事件,以至於當進出像埃及博物館這樣的景點時,或是入住旅館,都會經過行李查驗,搭遊覽車或其他車種穿梭公路時,也不時通過多道有軍警管制的關卡,都讓訪客印象深刻。近年與觀光客比較相關的恐攻事件,應是 2018 年底,有觀光巴士遭到炸彈伏擊,造成四名越南觀光客殞命。事發現場就在開羅郊區的吉薩金字塔群附近,但拜訪埃及的旅客,又怎麼可能不去看金字塔?從 2019 年初到去年疫情發生之前,赴開羅到吉薩金字塔群之間的遊客,雖然遠不能與觀光全盛期相比,但仍有人潮如織的感覺,而金字塔之宏偉壯觀,以及所有相關的傳說軼聞,也的確不因各種負面因素,而使其觀光價值有所減損。今年可望開幕的大埃及博物館,也在金字塔群附近,這項走過整整 20 年的建設案,能否度過恐攻、疫情的接連挑戰,煥發光彩、吸引遊人魚貫而入,應該是埃及人都關心的焦點。如果在疫情後有機會行旅開羅的話,金字塔群與大埃及博物館、人面獅身像等景點的獨特之處無須贅言,而埃及作為一個重要城市幾乎都依傍在尼羅河畔的國度,來到首都開羅,當然就能感受尼羅河風光。除了河上有帆船來來去去,也有些餐坊遊船,可以一邊搭船遊河、一邊欣賞船上多樣化的歌舞表演。開羅市區內,也有些遊客必訪的地標,比如裡外都極盡華麗、氣氛莊嚴肅穆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或是已有千年歷史的伊斯蘭老城,可從市區高處俯瞰高塔林立、清真寺與學院等古老建築錯落分布的景象。另一處相當值得一訪的景點,是哈利利露天市場。這座古老的市場,範圍相當廣大,包含露天攤販與各式各樣的店鋪,深入其中,會彷彿踏進迷宮一般。有別於埃及許多觀光景點會賣類似的紀念品,這裡的品項就真的很多了,各種金屬器物、織品、香料、杯盤等等,真的是讓人眼花撩亂,色彩也非常豐富多元,別具穿街走巷的尋寶趣味。到埃及的旅客回去之後,必然對各地小販「1 美元!」(One dollar!) 的呼喊知之甚詳,久久揮之不去。什麼意思?就是過往埃及觀光的全盛期,老闆在店裡等著顧客登門,但近幾年大大不同了,商販攬客變得非常積極,為了攔下顧客,管他三七二十一,所有商品一律都先喊出 1 美元低價,吸引過客注意後,再一路糾纏到底,因而在埃及旅遊,全程都會聽到這般呼喊,在哈利利市場當然也不例外,成為深刻的記憶之一。若有機緣再訪埃及,還會不會一路聽到「1 美元」? 不曉得,但圖坦卡門墓內很多過去並未展出、將現身在大埃及博物館內的文物,還真的挺想瞧一瞧的呢。
真正的波隆那肉醬義大利麵用粗麵還是細麵?什麼麵條配什麼醬料不能馬虎!
波隆那人自古以來很講究美食,因此有「胖子之城」的稱號,意思是造訪這座城市的人,因為食物太好吃了,所以很容易變成胖子。而其中最讓旅人心往神馳的,就屬於波隆那肉醬義大利麵 (spaghetti Bolognese) 這道料理了。然而你可知道,在波隆那,根本沒有所謂的 spaghetti Bolognese 波隆那肉醬義大利麵?義大利麵的種類非常多,圓的、扁的、寬的、細長的,甚至有其他特殊造型的,每一種都有它專屬的名字和源自與流行的地區。哪一種形狀的義大利麵該配什麼樣的醬料,在義大利傳統餐廳裡可是不能馬虎的。一般市售的義大利麵,我們習慣統稱為 Pasta。其概念好有一比,例如:台灣有種小吃叫做肉圓,通常南部販售的肉圓以蒸的方式居多,中部以北賣的肉圓則以油炸為主,做法不同,內餡與醬料也不同,但在台灣皆統稱為肉圓。所謂的 Spaghetti 是義大利麵的類型之一,長得跟台灣黃油麵很像,都有著細細、圓圓、窄窄的身形,這種義大利麵誕生於南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地區。至於北義大利的波隆那,其所盛產與流行的義大利麵形式,稱作 Tagliatelle, 身形寬寬、長長、扁扁的,很有嚼勁。所以,在波隆那地區,大多數餐廳都是販售 Tagliatelle 而非 Spaghetti。在波隆那地區的義大利肉醬麵,就一定要搭配 Tagliatelle 這種寬版義大利麵。別看義大利人隨性、樂天,對於吃,他們的態度可是斤斤計較的,北義大利的肉醬,就只能搭配北義大利盛產的麵。如果你在波隆那的餐廳,點 spaghetti al ragù 肉醬義大利麵或 spaghetti Bolognese 波隆那義大利麵,那可是會遭服務生白眼的唷。然而,切勿小看廚師的這類堅持,因為其中自有道理:Tagliatelle 麵條相對比較寬、比較厚,的確更容易吸附多一點肉醬汁,吃起來不僅口感較好、扎實,味道也濃郁許多。說到這裡,有些朋友也許會反問:如果麵條和波隆那沒關係,那加入麵條裡調味的肉醬呢?義大利肉醬 meat sauce 的義大利文是 Ragú, 文獻中最早的 Ragú 食譜,可以回溯到 18 世紀末。當時,每家有每家的祕方,在媽媽的廚房裡,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每個地區有屬於每個地區的肉醬麵,基本上,加入牛肉、洋蔥、番茄糊或其他香料來調味,又或者加入煎好的雞肝及鮮奶油,讓口味更滑順。有錢的家庭,在盛盤前甚至會加上乾的牛肝菌,或是在松露盛產期間,會在上桌前刨上幾片新鮮松露。以上這些都是屬於各個地區與家庭的義大利麵做法,和波隆那一點關係也沒有。有趣的是,波隆那市長梅羅拉 Virginio Merola 2019 年某一天終於忍不住在自己的社群網站上發布一則消息:「因為一個不是源自本市的菜馳名全球非常奇怪,對於這道菜讓人們注意到本市雖感到開心,但若是以傳統烹飪的食物聞名海外會更開心。」梅羅拉市長所指的料理,就是波隆那義大利麵 spaghetti Bolognese。所以,下次到波隆那旅行,若想吃波隆那肉醬麵,要記得點 Tagliatelle al ragu Bolognese, 而非 spaghetti Bolognese 唷。 更多食力的精彩內容:《吃相給人好印象!義大利短麵和長麵的正確吃法你知道嗎?》 《征服瑪格麗塔王后的味蕾!一塊披薩成為拉近義大利社會階級的重要里程碑》 《「帕格尼尼麵餃」如何發揮番茄魅力,讓番茄翻身成為義大利國民食材?》
人類與巨人的戰爭走向終章!《進擊的巨人》連載12年,抓住大批鐵粉的魅力在哪?
全球總銷售量超過 1 億冊的日本暢銷漫畫《進擊的巨人》, 在作品問世 12 年之後,將在 2021 年 4 月進入最終章,人類與高牆外巨人對抗 12 年的最後結局如何?備受漫畫粉絲期盼。2009 年初,作者諫山創以新人身份首度於講談社《別冊少年》漫畫月刊連載的《進擊的巨人》受到矚目,該期也是《別冊少年》創刊號,連載已經超過 12 年,全球總銷售量超過 1 億冊,更曾在 2013~2015 年間在日本掀起巨人熱潮,年度銷量直追《海賊王》居年度暢銷漫畫第二名。而官方也宣佈人類與巨人的對抗大結局將於今年別刊 5 月號 (4 月 9 日發行) 發佈最終回,並於 6 月 9 日發行單行本漫畫最終卷第 34 集。儘管 2019 年日本暢銷漫畫排行榜第一名由《鬼滅之刃》擊敗長青樹《海賊王》奪冠,但過去長達十年,唯一能與佔據排行榜的霸主《海賊王》抗衡的,就只有《進擊的巨人》。ONE PIECE の絶対王者感と鬼滅の刃の追い上げすげえな!ていうか 2012 年の ONE PIECE が強すぎる pic.twitter.com/9sOWs2RhJG2019 年,《鬼滅之刃》成功擠下《海賊王》, 奪下了日本暢銷漫畫排行榜第一名的寶座。進擊的巨人描述住在高牆內終日生活於恐懼下的弱勢人類,如何與擁有巨大力量、並以捕食人類、支配世界的巨人們抗爭的故事。由嚮往城牆外世界的艾連 (Eren)、冷酷戰鬥美少女米卡莎 (Mikasa), 及善用頭腦作戰的阿爾敏 (Armin) 三人主角為中心展開的奇幻戰鬥旅程。除了 2013 年被改拍為電視動畫外,《進擊的巨人》於 2015 年亦被翻拍成電影 (前篇為進擊的巨人、後篇為進擊的巨人 2: 世界終結), 並由三浦春馬、水原希子、石原聰美及長谷川博己等當紅日本藝人主演。作者諫山創 2009 年以新人之姿,將作品刊載於月刊漫畫雜誌,隔年隨即出版單行本並銷售超過 4 萬冊。隨後在網路上掀起熱烈討論及媒體報導後的一年半內,發行至第 4 集,並迅速達成百萬銷售量,對出道時年僅 19 歲的諫山創來說,能獲得這樣的好成績,在當時漫畫圈裡算是相當罕見。講談社《進擊的巨人》編輯說,只要閱讀過諫山創的作品,就知道他的魅力。進擊的巨人在成為連載漫畫之前,諫山創就曾表示有非常多想畫的東西,在編輯的記憶中,從故事的編排到企劃結束,諫山創每一階段的構想都相當地吸引人。此外,諫山創在連載過程中,從未展現出靈感困乏的一面,在連載漫畫中是相當罕見的作者,充分展現出諫山創源源不絕的創作能力及堅持。《進擊的巨人》故事內容相當有層次,表面上用的是漫畫圖像及文字傳遞創作,但實則隱藏著許多發人深省的意涵,這也是諫山創創作此故事最重要的理由。《進擊的巨人》中描繪的巨人並非傳統童話故事中放大版的人類,而是具有相同外觀,卻無法與人類溝通、沒有知性的巨型生物,看到人類的反應只有吞食。漫畫評論家認為,《進擊的巨人》可以長年維持高人氣的主因,是主角們對未知世界的探求心、不放棄研究敵人究竟是何物,以及角色們各自的獨特性格。故事中的人類對於如何逃離巨人生活充滿著絕望感,仔細品味,除了會發現對人類心境的描寫非常細膩之外,在政治制度或對抗強敵巨人的描繪,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真實社會的現況。除了漫畫本身獲得好評之外,諫山創的故鄉大分縣也曾有著被巨人拯救過的村落傳說,進而形成九州各地追逐巨人傳說的奇景。例如在九州玖珠町,曾因樹林籠罩而長年日照不足,不僅無法栽種稻米或蔬菜,村人也容易生病。在困擾之際,所幸有巨人們幫助砍伐樹林,使得村民最終能平安生活等傳奇。而《進擊的巨人》電影拍攝地點軍艦島 (正式名稱為端島), 亦成為近年來熱門的旅遊景點。看來即使進擊的巨人漫畫即將進入連載完結篇,故事本身帶給人們的啟發,及對巨人傳說的追尋仍會持續發酵,也期待作者諫山創帶來下一部新作!更多【數位時代】精彩內容:《機械魂噴發!超大鋼彈動起來,國民級 IP 能否度過中年危機?》 《漫威宇宙背後的職場生存學!「漫威之父」竟是老闆、同事的眼中釘?》 《《鬼滅之刃》成日本最賣座電影、周邊賣破 700 億!憑什麼打破《神隱少女》20 年記錄?》
為什麼貓那麼喜歡紙箱?
每當貓主人們精心為家裡的貓咪們準備了禮物,第一時間總會有些沮喪地發現比起禮物本身,貓咪似乎更熱愛裝禮物的紙盒與紙箱。我想這世上應該很少有貓能夠抵抗紙箱的誘惑,至少我們家的兩隻貓就是紙箱的愛好者。另一個代表就是日本貓咪 Maru, 各種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紙箱他都有辦法塞進去。究竟為何貓咪對紙箱這麼沒有抵抗力?或許下面一些實驗可以稍稍解開人們的好奇心。不論顏色、大小,只要是紙箱,住在日本的貓咪 Maru 都會盡力將它據為己有。有人認為貓咪躲在紙箱可以紓解壓力,因此有創意的科學家就設計了一些實驗來做驗證。他們把目標放在收容所裡的貓咪,大部分的貓進到收容所後都表現得十分緊張,常常整天縮在角落搞自閉,於是這群科學家挑了一群剛進收容所的貓咪,將這些貓分為兩個組別,一組在每隻貓的籠子裡放了一個長寬高各約 30 公分的紙箱,另一組則是家徒四壁,除了必要的食物貓砂外什麼東西也沒有,然後透過攝影機去觀察這些貓的行為舉止,搭配來為這些收容所貓咪的緊張程度打分數。結果顯示 (分數愈低代表愈不緊張), 特別是在進收容所後的第 3、4 天這兩者之間的分數差異尤為明顯。有紙箱的貓大概第 3 天就可以在籠子裡開心過生活,至於沒有紙箱的貓要到第 14 天才會漸漸習慣收容所環境而開始呈現放鬆的狀態。另外一組人馬則是把目光放在去動物醫院就診的貓,他們的觀察對象是 30 隻因為要進行絕育而來到醫院的貓咪,這些貓在手術之前都會先在籠子內暫住一下子;趁著這個機會一樣將這些貓分為籠子內有紙箱跟沒紙箱的兩個組別,在 20 分鐘的觀察時間裡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記錄這些貓的壓力量表分數,另外在入住籠子之前與觀察結束時分別記錄貓咪的呼吸、心跳與體溫做為評估緊張程度的另一個依據。結果發現如果籠子裡有紙箱的話,貓咪大部分的時間都會處在有紙箱的那個位置,這些獲得紙箱的貓觀察結束時的呼吸心跳也會比入住前來的和緩,他們的壓力指數也明顯較低。看來紙箱的確是貓咪的心靈慰藉,對貓來說籠子裡的紙箱就彷彿是汪洋中的一條船,有紙箱就有希望。當然也有人提出其他的理論來解釋貓為何對紙箱如此著迷。有人認為貓咪帶有掠食者的基因,天生就喜歡躲藏,而紙箱恰好提供他們一個絕佳的藏匿環境。另外對貓來說逃避是面對衝突的一種手段,所以假如他們遇到不喜歡的人事物也會把頭埋進紙箱裡,十足的鴕鳥心態。不過紙箱也不一定都跟負面因素連結,有人提出一種理論說貓喜歡溫暖的地方,而紙箱不易導熱的特性讓貓窩在裡面的同時也可以讓身體的熱氣保留在箱子裡 (一個暖被的概念)。總之不管任何原因,紙箱對貓來說是個普遍受歡迎的東西,所以如果你正在煩惱要準備什麼禮物給家中的貓咪的話,或許挑選一個堅固耐用又好躺的包裝紙箱還比較實用。
佛朗哥,再見:西班牙轉型正義里程碑 獨裁者雕像全拆除
周二 (23), 西班牙位於北非的飛地梅利利亞鎮 (Melilla), 拆除了西班牙境內最後一尊豎立在公共場合的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 (Francisco Franco) 雕像,象徵西班牙的轉型正義工作達成了一個全新的里程碑。這座雕像是在 1978 年,也就是佛朗哥死後三年所立,為的是要紀念在 1920 年代的里夫戰爭 (Rif War) 中,當年還只是上校的佛朗哥率軍取勝。其實早在 2005 年,這座雕像就已經搬遷過一次,只是當時並未將其收入倉庫,依舊擺在公開場合當中,而這回拆除後,它將被收入鎮上的倉庫裡,未來不會再出現於鎮上的任何公眾場所。在 1975 年去世的佛朗哥,是近代西班牙史上惡名昭彰的獨裁統治者。他在 1936-1939 年西班牙內戰期間,率領西班牙國民軍、右翼政黨長槍黨 (Falange Española de las JONS) 擊敗了西班牙共和軍、反法西斯主義的左翼政黨人民陣線 (Frente Popular), 開啟了他個人長達 36 年的獨裁統治。在內戰期間,佛朗哥大肆整肅異己、手法兇殘,兩方陣營和罹難平民加起來大約數十萬人。在獨裁期間,佛朗哥壟斷了國家大權,將自己所屬的長槍黨立為國內唯一合法的政黨,不准民眾成立其他政黨、工會。同時,他也大肆迫害異議份子、民主派人士,打壓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在西班牙的近代史上留下血腥的一頁。一直到 1975 年,佛朗哥因病去世,前任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Juan Carlos I) 上台,開始推動西班牙的民主轉型工作,幫助西班牙一步步確立下民主體制。在 1981 年,一批支持佛朗哥的軍人發動政變,挾持了國會議員長達 18 個小時,當時胡安・卡洛斯一世出面穩定民心、發表電視講話表達自己對民主體制的支持,成功避免這場政變擴大成危及民主體制基礎的政治危機。進入 21 世紀以後,西班牙開始慢慢推動轉型正義工作。在 2007 年,西班牙國會制定了《歷史記憶法》(Law of Historical Memory), 賠償受害者、譴責佛朗哥政權等一系列工作陸續展開,並且要求地方政府必須拆除公共空間中與佛朗哥政權相關的象徵,舉凡雕像、街道名稱等都在內,成為梅利利亞鎮拆除佛朗哥雕像的法源。然而,並非所有梅利利亞鎮的人都同意拆除佛朗哥的雕像,西班牙右翼政黨聲音黨 (VOX) 的民意代表們就聲稱,當年立這尊雕像的目的旨在紀念佛朗哥率軍打贏里夫戰爭,和佛朗哥的政權沒有關係,自然也無須拆除。但聲音黨的主張並沒有得到多數民意代表們的支持,在投票表決後,梅利利亞鎮依舊決定要拆除佛朗哥雕像。在主掌梅利利亞鎮教育、文化業務的官員特雷維諾 (Elena Fernandez Trevino) 眼中,這是梅利利亞鎮歷史上重要的一天;副鎮長羅哈斯 (Gloria Rojas) 也驕傲地表示:「從今以後,梅利利亞鎮的正義、尊嚴也都恢復了。」直到今日,西班牙仍舊努力在推動轉型正義,除了移除境內的佛朗哥雕像,2019 年西班牙最高法院允許西班牙政府可以自烈士谷 (Valley of the Fallen) 中挖出佛朗哥的遺體,將其遷葬至首都馬德里近郊;而在去年 9 月,西班牙政府也成功自佛朗哥後代手上,收回他們持有長達 82 年、一度被佛朗哥當作避暑別墅的房產「邁拉斯別墅」(Pazo de Meirás)。
愛用表情符號「😂」?抱歉,你已經是Z世代眼中的老人
過去這幾周,TikTok 上爆發了一場世代大戰,千禧世代和 Z 世代 (註) 的人們為了各自的衣著、髮型的喜好而吵得不可開交,尤其是表情符號的用法,更是成為人們爭執不下的主戰場。因為在 Z 世代眼中,千禧世代愛用的😂(Face with Tears of Joy, 含淚大笑), 已經成為一個過時的象徵。註:這裡的千禧世代指的是出生於 1981-1996 年的人們,出生於 1997 年後的人們則屬 Z 世代。究竟為何「😂」已經成為過時的象徵,千禧世代的人們完全摸不著頭緒。一名使用者就在一支 TikTok 影片下問道:「😂哪裡不好?」另一名使用者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它已經退流行了。」另一名自稱 15 歲的使用者則在另一部影片留言中,告訴困惑的千禧世代使用者們:「身為一個 15 歲的人,我建議你應該繼續使用😂, 因為我們肯定不會用。」但是為何 Z 世代的人們突然對😂這麼感冒,甚至幾乎到了不屑一顧的程度?今年 21 歲的穆罕默德 (Walid Mohammed) 表示:「所有的表情符號我都會用,就是不用😂。」「我已經好一陣子不用😂了,因為我看到老一輩的人像我媽、哥哥姐姐們,基本上就是年紀比我大的人在用。」「😂是被自己的成功給害了。」網路語言學家兼《因為這是網路:認識語言的新規則》(Because Internet: Understanding the New Rules of Language, 暫譯) 一書的作者麥卡洛克 (Gretchen McCulloch) 說道。根據表情符號百科的說法,😂是 2020 年 Twitter 網友最愛使用的表情符號;2017 年,Apple 的調查顯示,😂是當年全美最受歡迎的表情符號。麥卡洛克進一步解釋道:「如果你多年來都在網路上用同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笑了,人們就會感覺越來越沒誠意......, 隨著人們越來越常使用😂,😂背後的誇張感就會不斷被消磨掉。」在拋棄了😂以後,如今 Z 世代改用💀(Skull, 頭骨)、😭(Loudly Crying Face, 大哭) 來展現自己的喜悅,它背後的意思大概和「我快笑死了」差不多;也有人拋棄表情符號,直接使用 LOL (Laugh Out Loud, 大笑)、LMAO (Laugh My Ass Off, 笑到我屁股掉下來) 等表達螢幕後的自己正在大笑。對部分千禧世代的人來說,新的表情符號使用規則往往會令他們感到不大習慣,這其實很正常,因為表情符號就像口語字詞一樣,在不同人群裡會演變出各自的使用方法。而對 Z 世代來說,比起直白地使用表情符號代表的意義,他們反而會賦予表情符號一系列全新的意義,創造出與千禧世代不同的使用方法。《表情符號革命》(The Emoji Revolution, 暫譯) 一書的作者斯爾吉安特 (Philip Seargeant) 指出:「(表情符號意義的轉變過程) 通常從一個小群體開始,逐漸被其他群體使用、擴大使用族群。如果主流媒體或是擁有眾多追蹤者的人跟著採用,就會讓新用法傳播得更快、更遠。」在網路媒體 VICE 負責撰寫網路專題文章的編輯布羅德里克 (Ryan Broderick) 看來,Twitter 的出現加快了表情符號意義變化的過程,因為 Twitter 規定每則貼文的字數不能超過 140 字,使得網友們不斷發明新的溝通方式,自然也就加速了表情符號的演變。布羅德里克認為,社群媒體就像一間聚集了許多作者的房間,或是某個讓思想彼此碰撞的地方,他說:「人們會將表情符號用在各式各樣的地方,當中最受歡迎的用法就會成為通用的用法。」深諳語言變化的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的語言學家塔波達 (Maite Taboada) 指出,一個字詞如何爆紅、退燒,已經成為今日社會語言學中最重要的研究主題之一,而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表情符號身上。她說:「我認為同樣的問題也適用表情符號,它明顯是一種社群潮流,變化的過程與時尚、人們對音樂的喜好十分相似。」對那些在 TikTok 上捨不得拋棄😂, 卻又不想顯得老氣的人,表情符號百科 (Emojipedia) 創辦人伯格 (Jeremy Burge) 建議可以考慮用「😆」(Grinning Squinting Face, 咧嘴笑臉) 取而代之;或是乾脆別用表情符號,改留下一則幽默、令人發笑的留言;再不然,就別留言了,按個愛心就好。「老頭,這裡可是 TikTok, 不是 Facebook。」伯格說道。
誤當杯子90年 史前海螺萬年來首次發聲
自從 1931 年被列入法國西南部城市圖盧茲 (Toulouse) 的圖盧茲自然歷史博物館 (Muséum de Toulouse) 的館藏後,就鮮少有人特別去關心這顆擁有近 1 萬 7,000 年歷史的白法螺 (Charonia lampas)。但是最近,有一群科學家懷疑這顆法螺的用途不單純,決定重新對它展開研究、分析,最後發現,它不只是一顆古老的法螺,還曾是史前人類吹奏過的樂器。其實,很多古代文化都有把海螺當作樂器,尤其是儀式用樂器使用的紀錄,舉凡古希臘、印度、祕魯或日本,都曾有相關的發現,但是與這顆法螺擁有同等悠久歷史者,卻是少之又少。這顆古老的法螺是 1931 年一支考古團隊在法國西南部的庇里牛斯山 (Pyrenees) 一帶、距離大西洋約 240 多公里的馬蘇拉斯洞 (Marsoulas Cave) 發現。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裡曾住著一群馬格德林 (Magdalenian) 文化的史前人類,他們以精通各種工具的製作方法及擅長應用動物的骨頭、鹿角和象牙等而聞名。當年的考古學家們推測,這顆法螺可能是個用於特殊儀式的杯子,但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CNRS) 的史前藝術研究中心 (Prehistoric Art Research Centre) 主任弗里茨 (Carole Fritz) 卻不這麼認為。因此,她特別找來其他研究者們,重新對這顆法螺展開研究。在一行人利用顯微鏡、醫療用微型相機,甚至為這顆海螺做了 3D 模型後,研究團隊們注意到許多不尋常之處。首先,這顆法螺殼開口的外緣,也就是外唇,有被人切割過的痕跡,邊緣還很平整,這麼做可能是為了方便演奏法螺的人將它抓、握在手上。再來,這顆法螺殼的殼頂也有被人破壞過的跡象,考古學家們認為這不太可能是自然因素所造成,因為這個地方通常是整個海螺殼最堅硬的地方;同時,殼頂破損處的周遭還留著棕色的殘留物,可能是黏土或蜂蜜之類的東西。考古學家們相信,當年史前人類曾在這裡插上中空鳥骨之類的東西權充吹嘴,讓法螺更容易吹奏。除此之外,在使用醫用微型攝影機研究法螺殼的內部後,科學家又在裡頭發現另一個小洞,法螺殼開口處的內側也留著紅色的顏料,顏色與馬蘇拉斯洞岩壁上的裝飾圖樣相仿。這種種跡象都讓考古學家們相信,這顆法螺當年很可能不是個杯子,而是某種樂器。在實際吹奏過後,考古學家們發現這顆法螺總共可以發出三種不同的音高,分別是 C、C# 和 D。既然這顆法螺可能曾是個樂器,那又該如何知道它聽起來如何呢?弗里茨想出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直接找人吹吹看!因此,考古學家們特地找來了法國圖盧茲大學 (University of Toulouse) 的音樂專家考特 (Jean-Michel Court) 來試吹這顆法螺。在考特的演奏下,他成功讓法螺發出三種不同的音高:C、C# 和 D。不過考特透露,這顆法螺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吹,「我需要吐出很多氣才能維持法螺的聲音」。但在一旁聆聽的弗里茨卻是聽得十分感動,她說:「首次聽見法螺的聲音讓我非常激動,這真是個巨大的衝擊。」圖盧茲大學的心理聲學專家塔迪厄 (Julien Tardieu) 猜測,這顆法螺當年應該是在儀式或是需要集合所有人時使用,他說:「在山洞裡吹響這顆法螺,產生的聲音肯定非常大、也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然而,未參加研究的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考古學家康基 (Margaret Conkey) 表示,馬蘇拉斯洞距離大西洋沿岸有些距離,所以這些上古人類要不是居無定所,就是透過與其他人貿易,才能拿到這顆法螺。不過她本人也十分肯定這項研究的成果,她表示:「這項研究提醒今日的人們,上古人類的生活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豐富,絕非只有在製作石器而已。」在完成這份研究後,同樣是圖盧茲大學的考古學家托塞洛 (Gilles Tosello) 有了一個小小的夢想:他希望能將法螺帶回發現地馬蘇拉斯洞,並在那裡吹響這顆法螺,好好聆聽法螺穿越 1 萬 7,000 年時光的聲音。
緬甸「22222民主運動」席捲全國 人民罷工示威沒在怕
周一 (22), 緬甸反軍政府的示威活動上升到全新的層級,全國各地的示威者們群起響應「22222 民主運動」(22222 uprising, 源自示威日期 2021 年 2 月 22 日共有 5 個 2), 發動大罷工要求軍政府立刻結束政變、還政於民。這場罷工活動的名字既是承襲自 1988 年 8 月 8 日的反軍政府示威「8888 民主運動」(8888 uprising), 也是示威者們對緬甸警方接連在鎮壓示威過程中開槍殺人的最新回應。今年 2 月 1 日,緬甸軍方突然以選舉舞弊為由發動政變,包含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 (Aung San Suu Kyi) 在內,至今已經有超過 560 人被逮捕。軍政府表示,未來一年緬甸舉國進入緊急狀態,由軍政府主政,一年後,軍政府將重新舉辦大選,並將政權移交給勝選的一方。過去三周以來,緬甸民眾幾乎日日上街發動和平示威,要求軍政府立刻結束政變、釋放翁山蘇姬。「我沒法活在緬甸軍政府的獨裁統治下,」住在緬甸大城仰光 (Yangon) 的家庭主婦敏特 (Daw Myint Myint) 說道:「人民選出自己信任、尊敬的領導人,現在他們全被逮捕了。」然而,緬甸軍政府對民眾的要求卻是充耳不聞,屢屢派出警察驅散群眾,最後更是直接朝著民眾開槍,導致多人因此身亡,讓示威者的不滿迅速飆升。上周五 (19), 剛滿 20 歲的苗兌兌凱 (Mya Thwate Thwate Khaing) 在送醫治療一周多後辭世,成為今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中的首名犧牲者。在周二 (9) 當天,她不顧家人的勸阻走上街頭,卻在閃避水砲的過程中中彈倒下,雖然及時送醫急救,卻仍沒能活下來。收到苗兌兌凱死訊當天,苗兌兌凱的妹妹出面受訪,她藉著這個機會呼籲更多人一同加入抗爭,她說:「我想要鼓勵所有的緬甸公民,請一起加入示威的行列中,直到我們把軍政府趕下台為止。」但僅僅在隔天,很快又有人在示威中中彈,同樣成為反軍政府示威中的犧牲者。周六 (20), 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市 (Mandalay) 造船廠的工人決定罷工發動示威,警方派出水砲車,使用彈弓、橡膠子彈等武器,試圖把造船廠的工人們逼回工作崗位上。最後,警方甚至拿出槍枝朝著群眾開槍,造成一名示威者當場中彈身亡;另一人則是胸口中彈,於送醫過程中宣告不治。此外,還有至少 20 多人遭受嚴重程度不等的槍傷。現年 38 歲的碼頭工人高敏加 (Ko Min Kyaw) 在示威過程中被射傷大腿,被醫護人員帶進一間寺廟裡緊急包紮。他告訴記者,最一開始示威現場的氣氛其實很平和,但在警方到達、拿出武器攻擊示威群眾後,一切迅速變調,醫護人員想辦法把他帶進寺裡治療時,他還能聽見外頭槍聲大作。「現在人民得學著自己保護自己了,因為本該保護我們的警察、軍人,如今卻兇殘地攻擊著我們,」高敏加說道:「我們會持續抵抗軍政府,直到它們從緬甸消失。我們絕對不會放棄。」對早已不滿軍政府發動政變的示威者來說,一起起示威同伴死亡的消息,都進一步加強了他們放下工作,投身「22222 民主運動」的決心。周日 (21) 晚上,軍方突然在官媒緬甸廣播電視台 (Myanmar Radio and Television,MRTV) 上公開警告有意上街的示威者:「軍方獲悉部分示威者們意圖於 2 月 22 日這天,煽動無政府主義者、暴徒發動暴動」、「示威者正在煽動民眾,尤其是情緒化的青少年們與政府對抗,他們可能因此喪命。」到了周一這天,大批示威者無懼軍政府前一晚的警告,將緬甸各大城市的街頭擠得水洩不通,除了首都奈比多 (Naypyidaw)、仰光、曼德勒這類大城,緬甸北部的密支那市 (Myitkyina)、南部的帕安市 (Hpaan)、緬甸境內首個經濟特區土瓦 (Dawei) 和距離中國不遠的八莫 (Bhamo), 全數出現大批響應罷工的示威者,不論是醫生、公務員、外送員等,人們有志一同地放下工作上街遊行。對很多像加加 (Kyaw Kyaw) 這樣的示威者來說,他們都付出了代價,像是被扣薪水,才得以上街參與示威,他說:「被扣點薪水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如果繼續活在軍政府的獨裁統治下,我們就會變成奴隸。」22 歲的示威者赫特來 (Htet Htet Hlaing) 則是告訴記者,她其實很擔心現場會失控,但是她在向老天爺祈禱後,依舊勇敢上街參與示威,她說:「我們不願意接受軍政府的統治,我們想要民主,我們想要創造自己的未來。」「出門的時候我媽甚至沒把我攔下,她只告訴我:『保重。』」The United States will continue to take firm action against those who perpetrate violence against the people of Burma as they demand the restoration of their democratically elected government. We stand with the people of Burma. 在海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盟友、聯合國也都紛紛站在示威群眾這邊,一同譴責軍政府輕易發動政變的行為。在海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也紛紛為緬甸的示威者們發聲,布林肯便在 Twitter 上寫道:「在緬甸民眾繼續要求恢復民選政府的同時,美國也將採取堅定的舉動,對付那些對緬甸民眾施加暴力的人。」目前,除了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也加入了制裁軍政府領袖的行列。除了西方各國政府,Facebook 也在周日加入反對緬甸軍政府的行列,以多次違反《社群守則》中的「禁止煽動暴力及傷害行為」為由,封鎖了緬甸軍方旗下的「真實新聞資訊團隊」(True News Information Team Page) 的粉絲專頁。自緬甸爆發軍政府政變以來,《半島電視台》的記者 Tony Cheng 就在緬甸的鄰國泰國近距離觀察最新進展,他認為緬甸民眾在軍政府奪權後陸續發動的罷工,將會是個很有效的示威手段,它雖然會對民眾的生活造成不少麻煩,卻也是軍政府十分苦惱的一個問題。舉例來說,根據《半島電視台》的報導,近來緬甸第一大城仰光的鐵路已經因罷工而停擺;緬甸的國內線班機也因為機師拒開飛機而停飛;很多公務員更是拒絕進辦公室上班。Tony Cheng 說道:「緬甸示威者採取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似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眾交通已經因為民眾拒絕上班而被影響,銀行體系的狀況更是糟到不行。」「目前看來,如果罷工能將軍政府趕下台,大部分人似乎決定要忍受這種不便一陣子。」
傻瓜龐克高掛頭盔 法國傳奇樂團28年後告別舞台
在沉寂了好一段時間後,風靡全球的法國電音樂團傻瓜龐克 (Daft Punk) 在周一 (22) 這天於官方 YouTube 頻道上發布新影片《尾聲》(Epilogue), 暗示樂迷們:傻瓜龐克自此解散。不久後,傻瓜龐克的公關弗雷澤 (Kathryn Frazier) 也出面證實傻瓜龐克已經解散,但他並沒有透露解散原因,讓全球樂迷一陣錯愕,很難相信這個擅長混合流行樂、搖滾樂、迪斯可等不同曲風,又影響了無數 DJ、饒舌歌手和流行明星的傳奇樂團已經離去。藉著《尾聲》這支影片,傻瓜龐克的兩名成員雖然都不發一語,卻告訴樂迷們一個再清楚不過的訊息:傻瓜龐克已經正式解散。影片公布後不久,樂迷們紛紛透過各式各樣的管道留下對傻瓜龐克的不捨與道別。「『悲傷』已經不足以表達我現在的感受了,傻瓜龐克和 DJ Deamau5 是帶領我進入電子舞曲 (Electronic Dance Music,EDM) 世界的引路人。」一名樂迷難忘地表示。電子音樂人弗朗西斯 (Dillon Francis) 也表示傻瓜龐克的解散對他打擊甚深,他在 Twitter 上寫道:「當我看見他們在科切拉音樂節 (Coachella Valley Music and Arts Festival) 上的首次現場表演時,我立刻就愛上他們了。謝謝你們創作的音樂以及為人們帶來的啟發。」對比他們今日享譽全球的名聲,傻瓜龐克的起點其實很平凡。1987 年,今日傻瓜龐克的成員本高特 (Thomas Bangalter) 與德霍曼 - 克里斯托 (Guillaume Emmanuel de Homem-Christo) 在巴黎的一所學校裡相識。不久後,兩人與共同好友布蘭科維茨 (Laurent Brancowitz) 成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搖滾樂團 Darlin', 並在 1992 年開始發表作品。然而,Darlin' 的作品鮮少得到樂評雜誌的青睞,樂評雜誌《Melody Maker》甚至嘲諷他們的作品根本是「傻瓜龐克垃圾」, 讓這個年輕的樂團大感挫敗,布蘭科維茨也在不久後離開了 Darlin' 樂團。眼看樂團如今只剩兩個人,本高特和德霍曼 - 克里斯托決定將當初《Melody Maker》的嘲諷「傻瓜龐克」當作樂團的新名字,並將全副心神轉投到電子音樂上,走上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從 1994 年開始,這個成軍不久的樂團便陸續推出〈The New Wave〉、〈Da Funk〉等新作品,並在 1997 年,推出了首張專輯《Homework》, 登上全球大大小小的排行榜,人們也開始將目光轉向這對冉冉升起的樂壇新星。就在兩人前景大好之際,傻瓜龐克開始漸漸拒絕以真面目示人,就算是兩人的 MV, 他們也幾乎不曾露面。「我們不相信當今演藝圈的明星體系,」本高特解釋道:「我們希望大家將注意力放在我們的音樂上。如果我們非得創造一個面對公眾的形象,那也肯定會是個『人造形象』, 這樣才能在隱藏我們面貌的同時,展現我們對演藝圈明星體系的看法。」因此,他們委託了藝術家替兩人各自設計了一頂頭盔,也是約莫從那個時候開始,傻瓜龐克開始婉拒大多數的邀訪,其他演藝明星行程上常見的巡迴演唱會,也鮮少出現在他們的行事曆上。「我們很努力透過創作音樂,或是做些奇怪的事來與外界溝通,而不是靠著採訪。」本高特說道。但是,只有在一些比較私下、非正式的場合,傻瓜龐克才會一吐他們必須以機器人面貌示人的真相 —— 在 1999 年 9 月 9 日晚上 9 點 9 分,那時兩人正在工作室裡忙碌地創作著,殊不知,一個名為「9999 病毒」的病毒感染了他們的設備,導致設備當場爆炸。所幸,兩人都沒有受重傷,卻從此成了機器人。接下來的幾年,他們不斷推出一首首廣受樂迷歡迎的作品,許多作品也開始獲得葛萊美獎 (Grammy Awards) 的肯定,接連獲得提名、獲獎的殊榮。在 2014 年,傻瓜龐克憑著《超時空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ies) 拿下該年的年度專輯,成為史上首張獲頒年度專輯殊榮的電子音樂專輯。有趣的是,這張專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傻瓜龐克反思當年創作者們大量使用先進設備,製作出一堆風格極為相似的音樂後所創作的專輯。因此,他們在專輯製作過程中邀請了大量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的藝人來現場錄音,最後才完成整張專輯。「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有點像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駛,」本高特接著補充:「電腦本來就不是設計來當作樂器使用的。」事實證明,兩人逆勢創作的作品不僅獲得了大獎的肯定,他們在專輯中與傳奇吉他手尼爾羅傑斯 (Nile Rodgers)、嘻哈歌手「菲董」菲瑞威廉斯 (Pharrell Williams) 合作的〈幸運星〉(Get Lucky), 更是成為傻瓜龐克最廣為人知的單曲之一。《超時空記憶體》收錄的《幸運星》, 是傻瓜龐克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出道至今,傻瓜龐克不僅以擅長混合不同曲風,創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音樂而聞名,許多的作品也深深影響今日的當紅音樂人,好比饒舌歌手「肯爺」肯伊威斯特 (Kanye West) 就曾以作品《Stronger》向兩人致敬。在音樂之外,他們對音樂作品視覺效果的重視,也成為兩人標誌性的風格之一。《紐約時報》的評論家雷諾茲 (Simon Reynolds) 盛讚他們道:「在不斷創新的同時,傻瓜龐克同時也採用了許多電子舞曲黃金時代初期的音樂,像是迪斯可、80 年代的電子流行樂,並在這兩者之間取得了絕妙的平衡。」雖然如今傻瓜龐克已經解散,但美國娛樂周刊《綜藝》(Variety) 的編輯阿斯瓦德 (Jem Aswad) 安慰所有依依不捨的樂迷,即使《尾聲》是傻瓜龐克的句點,它也不大可能會是本高特或是德霍曼 - 克里斯托的句點,反而可能是兩人下一個新計畫的起點。
牛屎可以擋輻射?印度宣布爭議牛隻科學大會考無限期延後
周日 (21), 在印度首屆線上牛隻科學大會考 (cow science exam) 舉辦前夕,負責主辦考試的印度國家牛隻委員會 (Rashtriya Kamdhenu Aayog,RKA) 突然宣布要將這項考試無限期延後。在年初宣布舉辦這場考試的記者會上,印度政府表示這場考試的目的旨在保護印度的牛,同時也讓牛相關的知識普及到社會各個角落。因此,印度政府除了鼓勵大學生們應試,一般民眾、海內外有興趣的人士也都可以參加,而成績優異的人,還有望從印度政府手上拿到獎金。根據印度官方的說法,在考試取消前,這場史無前例的牛隻科學大會考已經吸引了海內外共 50 萬人自願報名,打算在周四 (24) 的考試裡大展身手。然而,《半島電視台》在報導裡透露,考試得無限期延後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印度國家牛隻委員會的上級機關──印度畜牧業部 (Ministr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Dairying) 發現這場考試在民間引起廣大爭議,因而下令擱置。這一系列爭議大多源自主辦考試的印度國家牛隻委員會公布的一份出題參考資料,外界在仔細檢視後發現,這些資料裡充斥著各種未經科學證實的說法,有些幾乎可以歸入偽科學的範疇當中。舉例來說,這份參考資料聲稱牛屎可以保護人體免於輻射的侵害,而印度本土牛隻身上的肉瘤,也有「吸收太陽光中的維他命 D, 並將其釋放到乳汁裡」的神奇能力。除此之外,這份資料還表示,如果屠宰場大規模地屠宰牛隻,牛隻們在死亡過程中產生的痛苦將足以引發地震。而除了稱頌各種牛隻產物的妙用,這份資料也大讚印度本土牛種,像是瘤牛 (Bos taurus indicus) 等的優點,像是稱讚印度本土牛分泌的乳汁品質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優良;牠們也比較聰明,「不會一屁股坐在骯髒的地方」, 情感也比國外的牛隻還豐富。根據《紐約時報》的說法,印度本土的牛確實與西方世界的品種不太一樣,有些種類肩上確實長著肉瘤,也比歐洲的牛更耐熱、耐旱,幾種牛容易罹患的疾病牠們也不太會罹患,但另一方面,牠們的泌乳量也比較少。在反對牛隻科學大會考的人眼中,這場考試只是另一個印度政府日漸右傾,逐漸遠離印度憲法及其世俗主義精神的證據。自現任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上台後,印度的政治氛圍明顯轉變,與「牛」相關的議題更是莫迪政府異常重視的領域。在他任內,印度開始大力管制牛隻屠宰場 (註), 民間也出現了「護牛私刑者」, 不惜對吃牛肉、販賣牛肉料理的店家動武。註:在莫迪政府上台以前,印度雖然不少地區都禁止屠宰牛隻,但是由於水牛不被看作是聖牛,因此屠宰水牛曾是合法的。印度賈達普布爾大學 (Jadavpur University) 的物理教授羅伊 (Partha Roy) 就說:「印度政府想做的是灌輸學生特定意識形態。」他的同校同事,英文系教授達斯 (Samantak Das) 則說:「我擔心這場考試其實是個深思熟慮的計畫,官員們正試著將謊言合法化。」「這場考試真的奇怪到不行,」印度非營利教育團體「印度知識與科學社群」(India Knowledge and Science Society) 的成員斯里瓦斯塔瓦 (Komal Srivastava) 表示:「他們可以隨意主張任何跟牛有關的事情,像是牛屎可以減少輻射量的說法,這根本沒有得到科學研究的證實。」「如果我們想加深孩子們對牛的認識,那也必須是科學驗證過的知識,而不是神話。」然而,相信印度本土牛神奇力量者依舊不少,任期剛於今年 2 月 20 日到期的前印度國家牛隻委員會主席卡蒂里雅 (Vallabhai Kathiria) 就說:「(參考資料) 沒有任何不科學的地方,我們想要繼續推廣印度本土牛種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會繼續舉辦這場考試。」「我們的概念非常清楚,我們會向大眾推廣有關印度本土牛種的知識、資訊、經濟價值,以及牠們的神聖之處...... 教授們幹嘛要反應這麼大?」印度右翼組織國民志願服務團 (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RSS) 的附屬組織印度全體學生議會 (Akhil Bharatiya Vidyarthi Parishad,ABVP) 的副主席達斯 (Aditya Das) 說道。除了考試內容,很多印度民眾也擔心印度政府表面上雖然只「鼓勵」學生參加考試,但各種配套措施最終反而會讓學生不得不應考。先前,印度政府已經傳出規劃要核發證書給通過考試的人,據說將有助於學生們求職;印度國家牛隻委員會也打算核發獎學金,給那些在這場考試中取得高分的應試者。印度知名的攝影師戈許 (Sujatro Ghosh) 在最後說道,自從當前的印度政府上台掌權後,牛就成了一種「政治動物」, 他說:「牛被拿來當成一種區分民眾的工具,這場考試看起來就像個把牛放上展示台的手段。」「這些政治人物才不在乎牛,他們只在乎政治。」
從WFH到WFB:在床上工作會發生什麼事?
面對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遲遲不見盡頭,人們對在家工作的日子已經習以為常,慢慢的,工作場域也從家中的書房、餐桌轉移到了床上。根據美國睡眠用品公司 Tuck 在 2020 年 11 月做的一份統計,在 1,000 名接受調查的美國民眾中,有 72% 的人坦言,他們在家工作的日子大多在床上度過,伴人一夜好眠的睡床就是他們的辦公室。和疫情剛開始爆發時相比,在床上工作的人數成長了 50%。對年輕上班族來說,在家工作的日子等於在床上工作。根據國際健康保險和醫療保健集團保柏 (Bupa) 的統計,年齡介於 18-34 歲的英國年輕上班族家中往往缺少適合工作的辦公桌和辦公椅,因此,他們在床上工作的機率是年長上班族的兩倍。對某些人來說,他們選擇在床上工作不是因為家中沒有適合的辦公桌椅,而是因為在床上工作實在是太舒服了。只要在社群媒體上搜尋「# 在床上工作」(#WorkFromBed), 就可以看到成千上萬張人們在床上工作的照片,其中不乏身穿睡衣,腳蓋毛毯的悠閒模樣。更有網友分享到,在床上工作讓他們更有靈感,工作表現也跟著變好。其實,在歷史上也有許多名人是在床上工作的愛好者。舉例來說,墨西哥知名畫家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在她的四柱大床上完成了許多曠世畫作;以晚起聞名於世的英國首相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更習慣在床上一邊吃早餐,一邊工作;美國小說家華頓 (Edith Wharton)、英國詩人沃茲沃斯 (William Wordsworth) 和法國意識流作家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都曾在床上撰寫他們的文學作品;著有《第凡內早餐》、《冷血》等小說的美國作家卡波提 (Truman Capote) 更曾在 1957 年接受《巴黎評論》採訪時說:「除非我躺下來,否則我無法思考。」然而,在床上工作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並不好,而且會引發一連串的健康問題,有的問題雖然當下看不出來,卻很可能為往後的病痛埋下種子。舉例來說,在床上工作會讓人們的脖子、背部和臀部變得緊繃,因為不管是硬床還是軟床,對身體的支撐力都不夠,反而最後會讓人改採趴著或躺著的姿勢工作。美國梅約診所衛生保健系統工程總監霍貝克 (Susan Hallbeck) 表示:「上述這些姿勢沒有一個是好的,你並沒有在有利於工作的方式下獲得足夠的支撐。」一旦工作久了,頭痛、背痛、肩頸痛、關節炎都會跟著跑出來,「不管做什麼都比繼續維持壞習慣來得好,當你還可以停止在床上工作的時候,就停止吧!」霍貝克說。除了破壞身體機能,在床上工作還會對人體的生理時鐘造成不良影響,讓人容易失眠睡不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學副教授兼睡眠專家莎拉絲 (Rachel Salas) 說:「身為睡眠專家,我們建議人們只讓床發揮三種功用:睡覺、做愛和生病時躺著休息,這樣就夠了。」「你越常在床上看電視、打電動、從事非睡覺的活動,你的大腦會開始學到:『喔,好吧,原來我們可以在床上做這些事情。』緊接著,你的大腦就會開始建立床和這些活動的連結,最終演變成被制約的行為。」因此,睡眠專家們呼籲人們保持良好的「睡眠衛生」(sleep hygiene) 習慣,讓床成為休息的地方,而不是工作的地方,因為一旦人們開始習慣在床上工作,身體就會自然地斷開床跟休息之間的連結,這也是為什麼會導致失眠的原因。莎拉絲補充道:「(在床上工作時,) 就等於你在訓練你的大腦讓它保持警覺,並且告訴它床是你的靈感來源,這裡是適合工作模式全開的地方。長此以往,當你試著放鬆、想要進入夢鄉時,你的大腦會說:『等一下,我們在做什麼?現在是工作時間。』」然而,有些人並不認為在床上工作會對自己的健康造成影響,他們照樣能在睡覺時間時睡得香甜。但是,美國梅約診所衛生保健系統工程總監霍貝克警告到,那些聲稱在床上工作對睡眠沒影響的人,只是現在還沒有感受到在床上工作的壞處而已,畢竟許多在床上工作的上班族都還算年輕,「但隨著他們年紀增長,在床上工作的負面影響就會冒出來」。不過如果真的萬不得已,必須要在床上工作時,人們有什麼方法稍稍降低在床上工作的壞處呢?英國脊醫協會主席奎恩 (Catherine Quinn) 說:「床通常不像辦公椅一樣有同等的支撐力,想要在床上工作就得確保你的下背受到完全的支撐,要做到這點可以靠塞枕頭並且背靠床頭板。」BBC 職涯專題作家魯夫金 (Bryan Lufkin) 則建議到,人們可以試著在床上想辦法重建坐在辦公椅上的感覺,避免趴在床上打電腦,畢竟這麼做真的會讓人的頸部和手肘受傷。因此,替自己找來一張可以擺放筆電的床上型折疊桌很重要。奎恩說:「讓你的筆電和你的雙眼保持在同一高度很重要,這樣可以避免對頸部造成壓力。」再來,有十年在床上工作經驗的《衛報》專題作家莎娜 (Emine Saner) 建議,不要把飲料和零食跟筆電一起放在折疊桌上,這樣可以避免把床上的辦公桌面弄髒。此外,也不要在床旁擺小冰箱或熱水壺──工作一段時間還是要起床走動一下,到冰箱拿個零食就是個不錯的機會。而在明確切割工作和睡眠時間上,專家提到可以透過更換床單、毯子等方式,給自己一點視覺上的刺激,藉此提醒自己現在是工作 / 睡覺時間。常常在床上工作的《赫芬頓郵報》創辦人赫芬頓 (Arianna Huffington) 建議到,想睡個好覺就得在睡覺時間把床頭櫃整理乾淨,堆疊的工作文件要想辦法移開,並且把電子產品拿到其他房間。此外,赫芬頓還會用「洗完澡換上睡衣」的方式,告訴自己時間到該睡覺了。她說:「我會洗個熱水澡,換下工作服,穿上睡覺用的 T 恤。此外,我很喜歡美麗的內衣褲,穿上它們的時候就像在對自己說:『嘿,你要準備去睡覺了。』」無論如何,不管人們如何將床打造成舒適的工作環境,美國梅約診所衛生保健系統工程總監霍貝克還是建議道:「如果你真的要在家工作很長一段時間,花錢打造一個良好的辦公區是值得的,就算是一個非常小的辦公區也一樣。」
是誰在《吶喊》上頭亂寫字? 隱身孟克大作裡的百年謎題
很少有人知道,在挪威國立藝術、建築和設計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收藏的畫家孟克 (Edvard Munch) 代表作《吶喊》(The Scream) 的左上角,有一行小到肉眼難以看見的鉛筆字,寫著「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Kan kun være malet af en gal Mand!)。多年來,這行字讓藝術史學家、評論家們傷透腦筋,不知道這行字究竟是某位遊客蓄意破壞留下的後果,抑或是孟克本人親手留下。一直到展開調查以前,人們還是傾向相信這行字是遊客蓄意破壞的說法。但是,博物館的策展人古倫 (Mai Britt Guleng) 對這個說法始終半信半疑,因為這行字實在太小,如果是遊客蓄意破壞,字跡應該會更大才對。因此,抱著解開謎底的好奇心,古倫趁著近來《吶喊》正在修復的機會,率領一組專家展開調查。在調查小組以紅外線設備仔細檢視字跡,並和孟克本人留下的書信、日記交叉比對後,古倫說道:「在一個字母一個字母、一個詞一個詞的仔細研究後,(我們認為) 這行字肯定是出自孟克的手筆。」在研究中負責筆跡鑑定的專家雅各布森 (Lasse Jacobsen) 進一步解釋,這行字裡的字母 N、D 末端都往上翹了起來,是典型的孟克筆跡,而在紅外線影像下,這個特徵更是一覽無遺,她說:「當我看到這些 (特徵), 我立刻知道:『這肯定是孟克的筆跡。』」古倫進一步推測,這行字應該是孟克在 1895 年於挪威首度展示《吶喊》後所寫上,當時他因為這幅作品而遭許多人批評,甚至有人憑著畫就質疑孟克的心理狀態有問題。雅各布森指出,在 1895 年挪威奧斯陸大學 (University of Oslo) 學生會舉辦的一場活動裡,一位名叫沙芬伯格 (Johan Scharffenberg) 的醫學生聲稱這幅畫給了他充足的理由懷疑孟克的心理狀態出了問題,甚至當場稱孟克是個「不正常的人」、「瘋子」。這件事讓孟克很受傷,日後他在日記裡也再次提起了這件事。古倫相信,「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這句話背後帶著很強烈的諷刺意味,但它同時也反映了當年孟克遭人詆毀的痛苦,以及害怕被人看作是精神病患的恐懼。「透過在《吶喊》的雲上寫下這行字,孟克想要親手控制,或是決定外界看待、理解他的方式。」古倫說道。曾在 2008 年出版一本孟克畫冊的藝術史學家沃爾 (Gerd Woll) 也大致同意古倫的說法,因為它確實解釋了為何孟克要在《吶喊》上寫上這則「聲明」, 但是沃爾同時也提醒眾人,目前我們還無法確定這行字當真是在 1895 年寫上。然而,策展人范迪克 (Maite van Dijk) 卻不同意古倫一行人的想法,他認為孟克在畫上寫字的舉動實在是太模稜兩可,背後的動機、目的都還有討論空間,他說:「孟克在畫上寫字的意義很含糊,這句話可能是反問句,也可能是一則聲明。...... 他說的話很神祕,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可惜的是,目前這幅畫仍在修復中,博物館本身也還在維護場館設施,因此想親眼看看孟克作品上這行謎一般字樣的遊客,可得耐心等到 2022 年博物館整建完畢,才有機會一償宿願了。
【地球 24小時】02/20 大水淹我家
在 19 號晚間的一夜豪雨後,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市區多處出現洪災,部分路段水淹至少深達 1.8 公尺。官方目前已經疏散超過 1,300 位在重災區的居民,氣象局表示災情將會一直持續到本周。 相關閱讀:《泥水滾滾漫過街道 印尼雅加達大水災情持續傳出》事實上,這不是雅加達第一次傳出如此嚴重的水災災情。2013 年 1 月,印尼當地降下驚人大雨,淹水災情不斷從雅加達當地傳出,至少有 15 位居民不幸喪生在大水中。在無電可用的情況下,德州的居民在夜晚克難地點起蠟燭,好讓家裡至少維持微弱的光源。在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德州,從本月 15 號開始發生了大規模停電,大約 400 萬戶人家在天寒地凍下無電可用,連帶影響供水系統正常運作。究竟,為什麼德州會遭遇到這樣大規模的停電呢?相關閱讀:《美國德州為什麼會大停電?》在城市吉薩 (Giza), 一場汽車拉力賽熱烈展開,車手們在廣袤的大地上盡情奔馳。 相關閱讀:《志不在輸贏 撒哈拉沙漠的女子賽車比賽》如果今天在撒哈拉沙漠上舉辦一場賽車比賽的話,應該會是什麼樣呢?每年 3 月在摩洛哥的蹬羚車賽,或許會徹底改觀你對賽車比賽的既定印象,因為這場比賽的目標一直都不是比快,也不排名。本月 16 號,西班牙饒舌歌手哈塞爾 (Pablo Hasel) 因誹謗西班牙王室,以及在推特發文讚頌恐怖主義等罪名,遭到警方逮捕並入監服刑,引發大批群眾的怒火,並在西班牙各地引發示威潮。抗議於 20 號進入第五晚,巴塞隆納的抗爭逐漸升溫,支持者與警方發生嚴重衝突,甚至有街邊店家的玻璃落地窗因此被砸破。 相關閱讀:《維護王室顏面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放棄繼承父親財產》哈塞爾對於王室的批評或許其來有自,例如前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Juan Carlos), 就深陷在收回扣疑雲之中...... 在聖保羅 (Sao Paulo), 民眾以汽車列隊的方式進行抗議,反對現任總統波梭奈羅 (Jair Bolsonaro) 及其領導的政府。貼在擋風玻璃的標語寫著「# 波梭奈羅下台」。 相關閱讀:《巴西黑人覺醒日悲劇 家樂福衝突引爆示威潮》同樣發生在巴西,去年 11 月,一起發生於家樂福的暴力事件,最終導致了示威潮的發生,讓黑人覺醒日這個屬於黑人社群的日子蒙上一層陰影...... 在首都都柏林 (Dublin) 的疫苗中心,醫療人員們正在自己的獨立小房間內準備輝瑞疫苗 (Pfizer vaccines), 好替超過 85 歲的年長者進行施打。 相關閱讀:《防疫不該有國界 醫界籲停止「疫苗國族主義」》當許多國家大量購買疫苗,甚至擁有超出其人口數倍的疫苗數量時,世界上還有許多角落,連個位數量的疫苗都沒有...... 在泰國總理帕若育 (Prayut Chan-o-cha), 以及其他九位大臣的不信任案獲得不通過後,大批群眾走上曼谷街頭表達抗議。一名參與示威的女子臉上寫著「停止 112 法條」, 泰國刑法 112 條為「冒犯君主罪」, 去年有多名參與示威的異議分子就遭警方以違反該條法律逮捕。 相關閱讀:《「爸媽為何不懂我?」 泰國香港兩場抗爭 同一種策略、同一道世代難題》隨著泰國反政府運動越演越烈,泰國警方也開始加強力道,驅逐上街抗爭的民眾。此時,擁有豐富街頭經驗的香港民眾毫不吝嗇地與泰國民眾分享面對警方的方法,唯獨世代隔閡,是香港人自己也解決不了,無法與泰國人分享的問題。俄國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 (Alexei Navalny) 日前遭到法院判處三年半的刑期,他於本月 20 號出席了公聽會,法官最後酌情將刑期縮短了一個半月。納瓦爾尼長期批評普亭 (Vladimir Putin) 及其領導的政府,今年 1 月 17 日自德國返俄時,他於莫斯科的機場遭捕。 相關閱讀:《橫跨 11 個時區、過百城市響應 俄國反政府示威要求釋放反政府領袖》一群民眾正在替苗兌兌凱 (Mya Thwate Thwate Khaing) 哀悼,她在 2 月 9 日參加反軍政府示威遊行時遭到警方槍擊,頭部中彈,於醫院昏迷多日後在 19 號過世,成為緬甸這次的反軍政府浪潮中的第一位死者。本月 1 號本該是新任緬甸議員就任、開議的第一天,沒想到軍方卻發動了政變,讓緬甸的未來陷入誰都無法預測的處境裡。 相關閱讀:《緬甸政變風雲錄 翁山蘇姬被逮捕、軍方再掌權執政》在城鎮拉恰亞 (Rashaya al-Wadi), 屋子們被大雪覆蓋,橘紅色的屋頂和銀白色的雪形成強烈的對比。 相關閱讀:《沙烏地阿拉伯禁止堆雪人》對於很多國家來說,下雪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堆雪人,但是你知道嗎,對於在沙烏地阿拉伯生活的穆斯林來說,雪人可是不能亂堆的喔!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跟垃圾掩埋場比鄰而居 用拾荒維持家計的印度孩子
在印度的阿薩姆邦 (Assam state), 十歲的男孩阿里 (Imradul Ali) 和他的家人住在古瓦哈提 (Gauhati) 的一處貧民窟裡。每到放學時間,阿里就會趕快跑回家,換下制服、帶上麻布袋,跑去隔壁的垃圾掩埋場拾荒。在一堆堆的廢棄物中,阿里會尋找塑膠罐、玻璃瓶,或其他可以回收或販賣的東西,他的身旁還徘徊著許許多多的牛隻,這些牛正在從垃圾裡找出能吃的東西,可是有時候,牠們連塑膠也不會放過。阿里來自一個拾荒家庭,他的爸爸、媽媽以及哥哥都依靠撿垃圾賺錢。一年多前,阿里也跟著加入了這個「家族事業」, 好讓家裡的收入能夠再多一些。但是,阿里也表示,儘管他對未來仍沒有想法,他也不想一輩子都做拾荒。「我想繼續去上學,我想要當一個有錢人,」阿里說。然而,拾荒其實也不足以負擔阿里一家的生活開銷。通常來說,阿里一天能夠賺到 100 盧比 (折台幣約 38 元), 至於他的其他家人們,則可以賺得約 250 盧比 (折台幣約 96 元)。這樣總和起來,一家子整天的收入也不過 350 盧比左右 (折台幣約 134 元), 阿里的母親貝格姆 (Anuwara Beghum) 就透露,只靠拾荒,是很難撐起全家的。另一方面,當去年 COVID-19 (武漢肺炎) 的疫情急速升溫的時候,阿里一家的經濟頓時變得更加糟糕,因為他們不能前往垃圾掩埋場,自然也沒辦法拿回收物去變賣。封城的措施在阿里一家居住的地方實施了數月之久,這期間,他們都靠援助機構供應他們食物,才得以度過難關。救援團體透露,雖然沒有實際的數字,但印度大約有 400 萬人依靠拾荒維生,這同時也是印度最主要的回收來源。可是,這裡的工作環境一點也不友善,拾荒者們日日接觸廢棄物汙染,卻很難獲得保障。根據印度在 2011 年的人口普查資料,印度 5 至 14 歲的童工有大約 1,000 萬人;尤其在阿薩姆邦,100 名兒童中就有 5 位是童工,而這裡面,當然也包括了以拾荒為業的孩子。但是,隨著去年疫情開始肆虐,《新德里電視台》(NDTV) 指出,有更多的孩子被迫放棄學業。或許是為了幫忙維持家計,又或許是因為沒有辦法接受遠距教學,這些孩子轉而開始工作,重拾課本的日子看來遙遙無期。不光只是在印度,根據世界銀行 (World Bank Group) 以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 Children's Fund) 的統計,全世界總共有 3.56 億的孩子,也就是六個孩子中就有一個生活在極端貧窮的環境中 —— 但這是疫情開始之前的數據,疫情之後的情況必然更加嚴重。回過頭來,阿里或許還算幸運的,他的父親希望他能繼續去上學,好期待他長大後能夠自己開一間店,又或者是得到讓人夢寐以求的政府鐵飯碗,如此一來便能終結全家人因貧窮而受難的日子。不過對阿里來說,他想實現的,是在未來擁有一台屬於自己的車。阿里補充道:「還有好的食物跟衣服。」
【地球 24小時】02/19 蝦毀,你周六居然不用補班?
在俄國中西部亞歷山德羅夫斯科耶村 (Alexandrovskoye) 的一座農場裡,一隻山羊豎起一邊的耳朵,用一個逗趣的表情看著攝影師。 相關閱讀:《「老闆,你有發現會議室多了一隻羊嗎?」 英國農場荒謬服務大爆紅》對英國的克倫肖福德農場 (Cronkshaw Fold Farm) 來說,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固然是場危機,但轉念一想,這也可能是個千載難逢的轉機。於是,他們決定將老闆的一個玩笑「山羊來開會」(Call a Goat) 包裝成商品,沒錯,就是字面意義的山羊來開會。在德國大城哈瑙 (Hanau), 距離去年極右翼份子拉特詹 (Tobias Rathjen) 在兩間水煙館裡射殺 9 名具移民背景民眾事件以來,已經過去整整一年。19 號這天,民眾們自發性地帶著寫上遇害者姓名的氣球來到其中一間水煙館外,一同悼念死者們。就如同其他國家一樣,德國的社群媒體偶爾也會充斥著極右份子的發言,2017 年,一名藝術家實在看不下去,在德國大城漢堡市 (Hamburg) 的 Twitter 德國總部外噴滿種族歧視、恐同、反猶的語句,表達他的不滿。 相關閱讀:《「嘿 twitter, 麻煩刪除這垃圾」把仇恨言論噴在推特總部的德國藝術家》在英國第三大城里茲市 (Leeds), 一名藝術家正在擦拭他以替英國 NHS 募得 3,200 萬英鎊 (折台幣約 12 億 9,952 萬元)、最近才剛去世的穆爾 (Tom Moore) 爺爺為靈感,創作出的小雕像〈會走路的希望〉(The Walk of Hope)。 相關閱讀:《走百圈後院募款破 12 億 英國 NHS 募款騎士穆爾過世》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大城巴塞隆納 (Barcelona), 一名戴著紅鼻子裝飾的男子和其他示威者一起站上街頭振臂高呼,要求西班牙政府釋放日前被法院以宣揚恐怖主義、在歌曲中侮辱西班牙王室為由而送入監獄的饒舌歌手哈塞爾 (Pablo Hasel)。 相關閱讀:《在 2017 獨立公投後,加泰隆尼亞獨派政治人物被判 9-13 年 民眾佔領機場抗議》自從當代西班牙立國後,擁有深厚獨立意識的加泰隆尼亞便一直積極向西班牙政府爭取獨立,卻始終無法圓夢而多次與中央政府發生衝突。在 2017 年的一場獨立公投後,西班牙政府也做出回應,宣布要將幾名加泰隆尼亞的獨派政治人物送入監獄裡,引發許多加泰隆尼亞民眾的不滿。在阿爾巴尼亞西部非夏爾州 (Fier) 的一間安養院裡,醫護人員替一名年老的男子施打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讓他不禁痛得喊出聲來。 相關閱讀:《如果我沒有一台冰箱,打不完的 COVID-19 疫苗怎麼辦?美國醫護人員的腦筋急轉彎》在美國如火如荼地展開 COVID-19 (武漢肺炎) 接種計畫的同時,暴風雪、冰箱故障等小意外也陸續找上各地醫護人員,導致他們得絞盡腦汁,才不至於浪費手上寶貴的疫苗。在蘇格蘭的小鎮皮特洛赫里 (Pitlochry Scotland), 下周一 (22) 皮特洛赫里高中 (Pitlochry High School) 的學生們就將重新回到學校裡上課,一名工作人員在一張桌子上放下一塊綠色牌子,為開學做好萬全準備。 相關閱讀:《英國首相出事,要由誰接手?淺談英國內閣代理職務制度》自從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於英國爆發以來,英國首相強生 (Boris Johnson) 一肩扛起帶領英國防疫的責任,但在去年 4 月,他自己也確診病倒,不得不暫時把防疫工作交給擔任首席大臣兼外交大臣的拉布 (Dominic Raab), 讓外界興起一股研究英國內閣代理職務制度的熱潮。在以色列中部城鎮尼札尼姆 (Nitzanim) 的沙灘上,一名男子經過一條擱淺的鯨魚。 相關閱讀:《為什麼鯨魚會集體擱淺?》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就對鯨魚們為何會集體擱淺感到百思不解,而在 2017 年紐西蘭黃金海灣 (Golden Bay) 又發生集體擱淺事件,上百隻鯨魚躺在沙灘上奄奄一息後,科學家們也加緊腳步,希望能早日釐清鯨魚集體擱淺的秘密。在緬甸大城仰光,一名反對緬甸軍政府發動政變的僧侶拿著標語,站在一台武裝車輛旁。 相關閱讀:《千軍萬馬莫驚慌:緬甸老師舞蹈影片 紀錄政變一瞬間》在緬甸發生政變後,一支健身教練淡定跳著舞蹈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影片中的她是如此淡定,似乎毫無察覺身後發生了什麼事...... 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 (Belgrade) 的聖天使長米迦勒主教座堂 (Cathedral Church of St. Michael the Archangel), 塞爾維亞正教會 (Serbian Orthodox Church) 推舉佩里克主教 (Bishop Porfirije Peric) 為新任牧首 (Patriarch), 一名執事在就任典禮上替他戴上一頂白帽子。在俄國首都莫斯科,一隻狗兒朝著莫斯科國立大學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的一棟建築物吠叫。 相關閱讀:《家有叛逆狗?沒事,牠只是進入「青春期」》如果從狗兒剛出生起就開始飼養,部分飼主往往會在某個時刻,發現自家狗兒與隔壁鄰居剛升國二的兒子有幾分相似,一樣叛逆、不受管教,彷彿進入了...... 青春期?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貝佐斯辭職專心打造火箭,能追上馬斯克嗎?地球富豪的太空夢比一比
從前,太空夢是專屬於少數強國的奢華,今日,前後兩位世界首富 —— 亞馬遜的貝佐斯、特斯拉的馬斯克,向大家證明,即使身為渺小的個人,只要擁有超凡能力,一樣能追逐太空大夢!美國太空產業專家奧催 (Greg Autry) 曾說「財力和意志力,是實現太空夢的要素」, 身價 1,950 億美元的貝佐斯和 2,000 億美元的馬斯克,雙雙具備深厚財力,也都有一定要載運人類到外太空的強大意志力。曾在電影《星際爭霸戰:浩瀚無垠》客串外星人一角的貝佐斯,即將卸下亞馬遜執行長一職,投身他熱愛的太空產業,這也代表他和馬斯克之間的太空競賽,正式開戰!馬斯克帶領的 SpaceX 公司旗下「星鏈」(Starlink) 衛星網路,儘管仍在驗收測試階段,但已擁有 1 萬多名用戶,除了原有的美國、加拿大和英國,本月又再開放紐西蘭、澳洲、墨西哥地區預購,讓身處偏遠、還沒有網路能使用的用戶,能夠享有高速網路,也讓一般民眾透過「星鏈」位於近地軌道、能有效縮短訊號延遲的特色,享受更即時的視訊、線上遊戲。馬斯克更計劃等到「星鏈」事業部的現金流更穩定後,將它從 SpaceX 分支出來公開上市,讓一般民眾有機會持有股份。貝佐斯目前帶領的亞馬遜公司,旗下「古柏計劃」(Project Kuiper) 雖仍在研發階段,但已成功設計出比一般衛星天線體積小三倍的全新客製化天線,亞馬遜相信,更小的天線代表更低的售價、更簡易的安裝,將有助於偏遠地區的使用者,在不久的將來,透過「古柏計劃」的 3,236 顆近地軌道衛星,享受 400 Mbps 高速網路。馬斯克深信殖民火星將是人類未來的希望,而降低太空旅遊成本是最現實的條件之一,SpaceX 可重複使用的火箭,有效地將最近一次的發射成本大幅降低到 5,000 萬美元。馬斯克的願景是在 2026 年,使用「星艦」(Starship) 火箭首次運送人類登陸火星,並在 2050 年,累積載運 100 萬人類移居火星。儘管「星艦」在 2 月進行第二次試射時,和第一次試射相同在降落時爆炸,失敗收場,但專家認為,這次失敗只會導致時程延後,但是馬斯克的願景一定能成功達成。貝佐斯卸任亞馬遜執行長後,重心將移到他一手創建的藍色起源 (Blue Origin) 公司,公司願景是「 建造一條到外太空的路,讓子孫能藉此建造未來 」, 讓未來的人類能夠利用外太空的資源和能源,貝佐斯甚至已預見將有 1 兆人類移居到外太空。儘管藍色起源創建於 2000 年,比 SpaceX 早兩年,但尚未成功載運人類到外太空,外界懷疑它的進度大幅落後對手,但藍色起源認為,一步一步踏實前進或許比較慢,但是「慢」代表「平順」, 而「平順」則將帶來「快速」。全球太空產業總值約 4,200 億美元,私人企業約佔其中 80%, 已和過去由政府主導的時代大不相同。除了貝佐斯、馬斯克,維珍航空創辦人布蘭森 (Richard Branson)、Google 共同創辦人佩吉 (Larry Page), 甚至連臉書創辦人祖克柏也都大幅度投資太空產業,加上老牌公司波音不斷致力於軟硬體的創新,專家普遍認為,太空旅行的夢想將更快實現、旅行成本將更為降低,全體人類將是太空競賽的最大贏家。 更多【數位時代】精彩內容:《地球首富們為宇宙而吵!馬斯克、貝佐斯爭奪衛星軌道,究竟太空商機有多大?》 《台灣用戶也能申請!SpaceX「星鏈計畫」寬頻網路服務開放申請,最快在 2022 年開通》 《貝佐斯將辭職!亞馬遜營收突破千億、創史上最高後,繼任 CEO 是誰、還要面臨哪些挑戰?》
台式炸麵包「營養三明治」的誕生是為了解美軍鄉愁?真的營養嗎?
在基隆廟口循著食物的香氣,映入眼簾的是整排小吃攤上顯眼的黃色燈籠,井然有序的攤位,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美食選擇,熙熙攘攘的人群們排起了隊伍,一探究竟,是相當受到觀光客歡迎的「營養三明治」。營養三明治的魅力有多大,根據媒體報導,就算是疫情期間的 2020 年端午節連假,排隊人潮一路擠到凌晨,現場要等 200 多號的號碼牌,這樣受歡迎的程度,不外乎是來自於,炸得金黃酥脆的麵包,配上滷蛋、火腿、黃瓜、番茄等內餡,再擠上重頭戲、濃郁的美乃滋,一口咬下,唇齒留香,但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怎麼想,都跟既定印象的「營養」勾不上邊。先不論三明治為何冠上「營養」這兩個字,當熱騰騰的炸麵包交到手上之後,你一定也曾經狐疑過,油炸加上美乃滋,怎麼會營養呢?如果從實際的組成成分上來看,吃一份的營養三明治又相當於多少熱量呢?營養三明治是由炸麵包、黃瓜、番茄、滷蛋、火腿與美乃滋所組成,這些成分含有大量的油脂與碳水化合物,主要的熱量提供來源就是油脂與美乃滋,因此小小的一份營養三明治算起來就有 600 大卡的熱量,相當於三碗白飯,高得驚人。台灣在 1950、60 年代,美軍由於韓戰與越戰來到亞洲,台灣在當時,成為美國阻止共產勢力擴張的重要戰爭夥伴,因此,基隆成為北部最重要的港口,美國大軍在此出沒也就成為常事了。這些因為戰爭,遠赴地球另一端打仗的美國軍人們,見不到親人,沒有熟悉的環境,食物變成為最簡單的解鄉愁途徑,但與台灣當地人根本無法溝通,比手畫腳描述著思念的家鄉味,利用在地食材後便誕生了現在的營養三明治,但說來也有趣,在特殊情勢之下,吃著夾著滷蛋的營養三明治,口味即使不像,應該也只能勉勉強強抵著思念,但這樣的趣事卻一路讓這樣的口味延續至今。為什麼愛吃米飯的台灣,會突然吹起一股麵食風潮,全跟 1950 年代所推出的「進口替代政策」相關。在當時的政策推動下,美國有大量的麵粉輸入台灣,要讓以米為主食的台灣成為買家,要改變飲食習慣、最重要的就是帶動流行,美國商人當初為了行銷,甚至推出了「以麵粉取代米」的口號運動,但成效不彰,直到後來由美援會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的前身)、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以及麵粉工業同業公會共同出資於 1962 年 11 月成立「麵麥食品推廣指導委員會」, 推廣麵食帶來的健康功效等,致力將麵食變為台灣人的主食。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麵麥食品推廣指導委員會遠從美國運來「油炸多福餅機」(donut frying machine), 現場將麵包炸給消費者看,強大的自動化功能、飄揚過來的洋味,當下便受到極大的歡迎。麵麥食品推廣指導委員會,從報章、雜誌、電視節目、廣播等多方面的管道,大力的宣導鼓吹麵食富含強健身體的營養素,還能延年益壽,在此同步貶低米食價值,讓當時的台灣人認為腳氣病都是因為吃白米所導致的結果,竟同時讓麵包這類食品成為了「營養的代名詞」, 所以採用麵包的三明治也被冠上了「營養」兩個字。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影響下,對於食品會有不同的見解,如今看來也成為飲食文化的差異,營養三明治在現在的觀點來看雖然一點都不健康,但是了解其背後的文化含義,在下次嘗試當地小吃的時候,不僅是嘴裡吃得滿足,更能有不同的體驗感受。 更多食力的精彩內容:《你知道你吃的雞胗是什麼嗎?愛吃沙的雞可不能沒有它!》 《基隆常見的火鍋界馬卡龍「蛋腸」, 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來一碗廟埕前的稠羹赤肉,在「葉家肉粥」體驗老台北的溫暖!》
搞定恐怖7分鐘 NASA毅力號帶人類重返火星
在經過令科學家心驚膽跳的「恐怖 7 分鐘」後,美國太空總署 (NASA) 位於美國加州帕薩迪納鎮 (Pasadena) 噴氣推進實驗室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的電腦螢幕上,跳出一張黑白色的火星表面照片。一看到這張照片,噴氣推進實驗室裡的科學家立刻起身振臂歡呼,因為這張照片等同告訴他們:NASA 最新的火星探測車毅力號 (Perseverance) 成功登陸火星了。從這支模擬影片中可以看出毅力號的登陸過程非常複雜,科學家更受限於距離而毫無插手的機會,只能全數交給電腦自動進行。在整個登陸過程中,最令科學家惴惴不安的部分莫過於「恐怖 7 分鐘」。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毅力號僅需耗時約 7 分鐘,就能完成整個登陸過程,但是從地球傳訊號到火星上單程就得花約 11 分鐘,意味著整個登陸過程必須全交由電腦自動完成,科學家絲毫沒有插手的空間,使得這 7 分鐘成為科學家眼中的「恐怖 7 分鐘」。對所有參與毅力號火星登陸任務的工作人員來說,這次的任務尤其不容易,因為在克服各種技術難關之虞,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又進一步讓溝通、協調的過程變得更複雜,毅力號計畫的副負責人華萊士 (Matt Wallace) 形容:「綜觀整個任務時程,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幾乎可以說是在最糟糕的時刻爆發。」但科學家們終究克服了挑戰,並成功完成任務,NASA 的代理署長尤爾奇克 (Steve Jurczyk) 便告訴媒體:「火星 2020 計畫 (The Mars 2020) 體現了美國的精神,儘管在最艱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會堅持下去,持續鼓舞、推展科學探索的疆界。」「這場任務本身就體現了人類對未來堅持不懈的理想。」接下來,毅力號將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檢查車上設備,一旦確認所有設備都安然無恙,它將與科學家們一同在火星上四處尋找火星曾有生命的證據,同時也深入蒐集更多和火星氣候、地質有關的數據。NASA 行星科學部主任格雷茲 (Lori Glaze) 在記者會上開心地表示:「現在,有趣的部份真的要開始了。」毅力號是 NASA 砸下 27 億美元 (折台幣約 771 億 6,600 萬元) 生產出的科技結晶,既是 NASA 第五台成功送上火星的探測車,也是最精密的一台。毅力號的大小與一台休旅車差不多,重達一公噸,車上除了各種科學儀器,還搭載一支長約 2.1 公尺的機械手臂、19 架攝影機和 2 支麥克風,表示人類將首度有機會親耳聽見火星的聲音。除此之外,科學家還在毅力號上搭載了一組大小約莫和汽車電池差不多大的製氧設備,打算藉著這次登陸的機會,嘗試蒐集火星上的空氣以製成氧氣。然而,科學家為毅力號選擇的登陸地點「耶澤羅撞擊坑」(Jezero Crater) 其實是個難度很高的登陸地點,因為這裡四處都分布著懸崖、沙丘、巨石等障礙,稍有不慎就會讓 NASA 投入的 27 億美元打水漂。但為何 NASA 執意要將耶澤羅撞擊坑選為登陸地點呢?因為科學家相信,這裡極有可能埋藏著生命曾經在火星上生存過的證據。先前的研究讓科學家相信,大約在 39 億年前,耶澤羅撞擊坑其實是「耶澤羅湖」, 撞擊坑西側、北側的地形也讓科學家相信,這兩處地方就是當年水流流入撞擊坑的通道,水流帶來的沉積物甚至在湖畔形成了兩處三角洲。科學家們推測,如果火星上曾有微生物生存過,很可能會在沉積物層中留下一些生物特徵或是化學物質,套句美國史丹佛大學航太科學教授哈伯德 (G. Scott Hubbard) 的話,NASA 的科學家們想要在此尋找「生命的指紋」。不過,除了四處尋找與生命有關的證據、研究火星外,毅力號還帶著一架「小玩具」: 火星直升機「獨創號」(Ingenuity)。獨創號是 NASA 專為火星環境開發出的無人直升機,體積約和一台微波爐差不多大,重量約 1.8 公斤,上頭配備著兩組螺旋槳。與地球上的直升機相比,許多獨創號上的結構、機件比例都不太一樣,因為火星上的重力、大氣環境都和地球相異,科學家必須重新計算、設計獨創號的結構,才能讓它順利在火星上起飛。一旦獨創號成功起飛,它不僅將為科學家拓展一種全新的探測器形式,也將成為人類史上第一架在其他星球起飛的飛機,NASA 科學任務局的副局長祖布臣 (Thomas Zurbuchen) 說道:「(獨創號的起飛) 堪稱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的『萊特兄弟時刻』。」在 NASA 高層眼裡,毅力號其實只算是 NASA 下個 10 年火星計畫的起點。毅力號的最後一項任務是「封存火星樣本」, 科學家打算蒐集幾個最值得分析的火星岩石,利用毅力號將它們封存入試管中留在火星上。未來,NASA 希望能與歐洲太空總署 (ESA) 合作,協助它們在 2030 年代發送火星探測車登上火星,循線找到毅力號留在火星上的試管,再將試管送回地球分析。「毅力號只是人類自火星帶回岩石、表岩屑 (regolith) 樣本的第一步,」NASA 科學任務局的副局長祖布臣說道:「我們不知道這些原始樣本會告訴我們什麼,但它們告訴人類的肯定深具意義,包括解答人類一直以來的大哉問 —— 除了地球,其他地方究竟有沒有生命?」
在山谷中迴盪的哨音 如同鳥鳴的西班牙哨語
這裡是西班牙的加納利群島 (Canary Islands) 中的一座島嶼「戈梅拉島」(La Gomera)。吹出哨音的,是現年 71 歲的島民馬奎斯 (Antonio Márquez Navarro), 他正在用「戈梅拉島哨語」(Silbo Gomero) 邀請遠方的登山客參加他們的活動。「我們要來殺豬了,過來這裡一起參與吧!」馬奎斯這麼「說」, 然而遠方的客人無法理解他的意思,於是只在哨音出現時停頓了一下,隨後就繼續前行。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紹戈梅拉島哨語的影片中,可以聽見哨語如鳥鳴般的美妙聲音。馬奎斯表示,在他年輕的時候,通常都是牧羊人在小徑上走著,當他吹出哨語時,牧羊人同樣會用哨語回覆他,聲音既嘹亮又清晰;但隨著時代演進,不懂哨語的人越來越多,這樣的打招呼方式,也就漸漸無法被理解,或甚至被回應了。而哨語之所以會被發明,其實是島嶼上的地形使然。在戈梅拉島上,高山和高原錯落,有時候,即使人們的水平距離很短,卻得花費很多時間上山下山才能跟彼此碰面。於是,吹哨就變成了傳遞訊息的替代方案,哨音能傳遞的距離比起大吼大叫還要遠,雖然有時候會受到風速跟風向影響,但在相距 2 英里 (約 3.2 公里) 的山谷之間,聽到彼此的口哨聲,絕對都是沒問題的。所謂的哨語,是用不同音調,以及不同音長去呈現不一樣的哨聲,哨聲可以對應上不同的西班牙語字母,因此,在有高有低、有長有短的組合後,單純的哨音就變成了一個字詞,或一個句子。但是,有趣的是,因為西班牙語的字母比哨音的種類還要多,所以在戈梅拉島哨語中,一個聲音可能有多個意義,有的時候還會造成誤解。比方說「sí」是西班牙語的「是」;「ti」則是西語的「你」, 但這兩個詞,在戈梅拉島哨語中的發音都是一樣的。可是有時候,複雜的組合也讓人難以辨認,像是「gallina」(雞) 和「ballena」(鯨魚) 的哨語聽起來就很像。一名教授戈梅拉島哨語的老師門多薩 (Estefanía Mendoza) 就表示:「當一個詞被放在句子裡的時候,你可以清楚地理解對方是要指什麼動物,但只單純吹出那個詞的話則不然。」另一方面,在學習上,吹出正確的哨音,其實比起記住哨音代表的字母還要困難許多。大部分人會將手的指節放到嘴裡吹哨,有些人則是會使用單手的兩根手指頭頂端,還有些人會兩手並用,各伸出一根手指頭。「唯一的規則是找到能夠容易吹出哨音的那根手指頭,不幸的是,有時候就是哪根都不管用,」戈梅拉學校哨語計畫的統籌人員柯利亞 (Francisco Correa) 說:「有一些長輩從孩提時就能夠聽懂口哨語,但他們自己卻從來都沒辦法吹出清晰的哨音。」雖然現在戈梅拉島哨語使用的是卡斯提亞西班牙語 (Castilian Spanish), 但在西班牙征服整個加納利群島前,島上的原住民就已經在使用哨語了,十五世紀的探險家就有記錄哨語的存在。可是在西班牙征服加納利群島後,數個世紀過去,原住民的語言漸漸消失,戈梅拉島上的哨語也改成了以西班牙語作為溝通語言。2009 年,戈梅拉島哨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UNESCO 的官網上提到,因為島上的居民超過 2 萬 2 千人,戈梅拉島哨語於是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發展成熟,並且被一個大型社群使用」的哨語。只不過,隨著科技演進,戈梅拉島哨語不再是溝通的必要管道,使用的人逐步減少。1999 年,當地政府通過法律,將戈梅拉島哨語的教學列入義務教育。在戈梅拉島的學校,六歲以上的孩子每周得上半小時的哨語課,理解哨語跟使用哨語都是教學的範疇。但是,即使學校有在教授哨語,有時候上一代的人還是很難用哨語跟年輕一輩溝通。46 歲的農夫梅沙 (Ciro Mesa Niebla) 就表示:「我是個山地人,在家裡學會哨語,好在全家一起務農的時候使用,我不懂那些在學校學習哨語的孩子們所使用的詞彙,那對我來說有點太時髦了。」近年,戈梅拉島旅遊業蓬勃發展,一名 16 歲的少女達利亞斯 (Lucía Darias Herrera) 之前曾在旅館進行哨語表演,她甚至可以將哨語改成德文,因為戈梅拉島的德國觀光客特別多。但是,在去年春天,COVID-19 (武漢肺炎) 席捲了全世界,戈梅拉島當然也無法倖免,每周在旅館的哨語表演只能黯然暫停;學校的哨語教學也因此受到影響。哨語計畫統籌人員柯利亞就指出,戴著口罩讓老師難以在練習哨語時協助孩子調整手指頭在嘴巴的位置,除此之外,年幼的孩子常常會花費很大的力氣在吹氣。「那根本是在噴口水而不是吹口哨。」柯利亞說。因此,吹出哨語的課程只好暫時喊卡,孩子們現在只能透過錄音學習哨語的意思。事實上,並不是只有戈梅拉島有哨語,其所在的加納利群島中,有許多島嶼也有自己的哨語,只是戈梅拉島是現今將哨語保存得最好的地方。另外,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有哨語,像是墨西哥、土耳其、希臘等地都有哨語的存在。其中,土耳其的哨語在 2017 年也同樣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UNESCO 同時認為它正面臨消失的威脅,需要緊急保護。回過頭來看西班牙的戈梅拉島,島民馬奎斯目前正致力於守護戈梅拉島哨語,他認為哨語不只是溝通的語言,它還是「屬於島嶼的詩歌」。「就像詩歌一樣,哨語是特別且美麗的,它不需要『有用處』。」
經濟崩壞vs疫情失控,只能二選一?經濟學家找出各國的「最佳防疫政策」
想像一下,你現在是防疫團隊的決策者,此時正與各領域專家開會。一群學者嚴厲警示:防疫如作戰,務必嚴格限制邊境、在家工作,用盡一切手段把感染人數降到最低。但另一群專家立刻出聲反對:「沒錢也會沒命!」他們主張防疫必須適度寬鬆,盡量維持日常生活,才不會把人逼上絕境。兩邊爭吵不休,你怎麼決定?對許多人來說,答案或許直觀:防疫首選應該是愈嚴密愈好,最短時間、最高防堵。但在經濟學家眼中,答案沒有這麼斬釘截鐵。中研院經濟所助研究員林軒馳、楊宗翰和訪問學者許文泰,耗費近五個月,建構一套量化運算模型,試圖在健康與經濟之間權衡,找出各國的「最佳防疫策略」。「隔離實在太無聊......」談到研究動機,三人半開玩笑地說,但他們隨後也點出了幾個關鍵動機。首先,新冠肺炎的衝擊百年罕見,但觀察目前的國外研究,多半仍有限制。例如,總體經濟學家大多忽略國與國之間的互動,沒有納入國際貿易觀點;國際貿易學者則鮮少探討是否有共通的防疫政策。因此,三位學者試圖更全面地找出:在開放經濟體中,什麼才是最佳的防疫政策?另一個關鍵動機是,他們發現權衡健康與經濟議題,國內輿論幾乎一面倒,「新聞裡的學者專家基本都是公衛或醫學背景,」防疫是公共衛生與經濟的拔河,畢竟健康重要,但放眼各國,長期全境關閉、封城禁足已衝擊眾多產業和商家的營運,擊垮無數家庭生計。因此,經濟問題也不可忽視。「我們可能同時顧及公衛與經濟,找出經濟損失最少的防疫選項嗎?」, 成為研究團隊的核心問題。帶著這樣的問題,團隊以 2020 年初至 7 月 22 日的資料為基礎,建構出一套經濟學運算模型,檢視不同條件對疫情擴散、經濟損失的影響。第一步,先了解各國疾病傳播速率。他們使用流行病學的常用指標:基本再生數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 意思是每一個感染者平均會傳播給多少人。當 R0 越大,代表疾病擴散快,疫情越難控制;若 R0 小於 1, 傳染人數變少,疾病便會逐漸消失。但即使是同一種疾病,R0 也並不是統一的。「我們根據模型裡人與人的互動參數,或是各國的防疫政策等,反過來推估計各國的 R0,」許文泰解釋:「每個國家的國情、防疫措施都不同,例如亞洲人習慣戴口罩,歐洲人打招呼會親吻,所以我們進一步去『客製化』各國狀況 ── 結合各國的 R0 、防疫措施,去計算出對應的有效傳染數 (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 Re)。」另外,他們也加入 Dingel and Neiman (2020) 的「各國遠距工作指數」、牛津大學的「防疫政策指標」等重要指標,來做為模型內的運算參數,以提供「 客製化」的結果供各國參考。防疫政策好理解,但為何遠距工作要納入模型?原因是,遠距工作的可行性,也會同時影響疫情傳播與經濟衝擊。楊宗翰舉例:「像美國肉品處理業、或是亞馬遜的雨林工業的工人,很難在家工作,使得工作地就成為群聚感染的破口。」因此,若一個國家產業的遠距工作可行性愈高,受到的經濟衝擊也相對愈小。國內封城,人們還是可以遠距工作,以及透過國際貿易補足缺口、互通有無,經濟衝擊就可能降低。結合流行病學、國際貿易的各項參數,建構出模型後,研究員開始進行各項模擬推算,了解實施不同的防疫政策下,經濟表現有何差異。他們先以第一波疫情的模範國韓國作為參照。假設,世界各國都向好學生看齊,採用韓國政策防疫,各地的經濟狀況會變好嗎?檢視經濟狀況的指標有兩項:實質收入 (real income) 和人民福祉 (welfare)。實質收入較好理解,即是指一國的實質 GDP。後者並非我們熟悉的社會福祉,而是考量了個人感受的效用 (utilities) 總和,包括風險趨避 (risk aversion)、跨時間的替代效果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effect) 等都納入衡量。簡單來說:當疫情愈穩定、個人收入愈平穩、一國的人民感受愈好,福祉就會愈高。要特別說明的是,「套用韓國政策」並不是模仿施行一模一樣的政策,而是「讓疾病傳播速度限制在某個數值 (Re) 之下」。好比,台灣感染案例更低,因此採韓國政策就代表要增加現行 Re, 也就是放鬆現行管制。至於,為何對照組是韓國,而非超級優等生台灣?說來有趣,答案正是台灣太「模範」了!林軒馳分析:「去年七、八月時,台灣幾乎毫無疫情。如果以台灣做參照,各國經濟活動都要 shut down (全面中止),」台灣就像平行時空,R0 太低,多數國家難以企及。因此,研究團隊以「韓國的有效傳染數 (Re)」做基準,對比現行防疫措施,推算當各國都調整防疫措施,使傳播速度低於這個值時,是否能遏止病毒擴散?對經濟衝擊有何影響?結果出人意表!除了中國、台灣,短期來看其他國家的實質收入、人民福祉,全都變糟了!加強防疫後,代價是經濟蒙受不小損失。細究原因,韓國疫情比絕大多數國家控制得好,各國需要收緊管制。因此若向韓國看齊,雖然能降低感染人數、少死一些人,但也得承受明顯的經濟衝擊。看起來,以韓國作為標竿從嚴防疫,對多數國家經濟福祉並不利。難道,防疫真的是經濟殺手?短期而言,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把時間拉長來看,問題將會複雜許多。因為死亡帶來的各種負面成本,會隨著時間發酵。比如,一位 30 歲年輕人不幸染疫身亡,假設他原本活到平均年齡的收入、稅金、社會貢獻、消費、可能生養的孩子,將通通化為泡影。另外,狂飆的死亡人數也會讓恐懼陰影擴散,增加不安定的社會成本,「像是賭博一樣,政府都發爛牌給你,知道穩輸的感覺很差,」許文泰解釋。因此,研究團隊又做了下一個模擬,假定在廣泛施打有效疫苗之前,需要長期防疫。若各國長期採用韓國政策,結果如何?情況開始出現分流:有人退步,有人進步。也就是說,一半的國家需要收緊管制,另一半的國家需要放鬆管制,才能有較好的經濟表現。韓國、台灣得放鬆管制,否則長期下來會承受經濟損失;美國、巴西、印度則應收緊防疫,雖然短期受到衝擊,但長期經濟表現反而更好。把時間拉長來看,佛系國家若收緊管制,既能挽救更多人的性命,還增加整體經濟利益;中、台、韓等從嚴防疫的國家,則需要放鬆。只是後者調整政策的迫切性沒那麼大,因為實質收入雖然可顯著增加,但福祉並不會巨幅提升。許文泰強調:「防疫該收緊的時候,請一定要做到,不管是收入、福祉、心理成本都有影響,這不是開玩笑的!」保錢、保命一定相互衝突嗎?Re 降到最低,就是最好的防疫政策嗎?顯然,答案未必如此。從研究結果看來,長期的最佳政策必須在經濟活動、疾病控制之間,找到平衡。強力讓有效傳染數率急速歸零,不見得就能成為模範生,很可能撲滅疾病,但經濟也全面蕭條衰敗,付出慘痛成本,需要考量各國不同的情況,才能計算最佳的防疫政策。因此,下一步,團隊根據實質收入、人民福祉兩項經濟指標,融合流行病學模型與數據,演算出各國的「最佳防疫政策」──也就是實質收入、人民福祉都能最大化的各國 Re 值。世紀大疫爆發至今,應該強力封城或者佛系防疫,仍是爭論不休的議題。三位學者透過經濟模型找出最佳防疫參考值,運算出各國最適合的 Re 值,也成為這項研究的突破性發現!研究團隊運算出最能降低經濟損失的最適政策後,接著,三位學者也進一步檢視,實施後有多大成效?根據模型演算,如果各國採取各自最佳防疫政策,多數能增加 2.5% 福祉,包括美國、英國、印度。2.5% 聽起來微不足道,實際上,一兩年的差異如同發展基底,很有可能關乎後續深遠的經濟影響。除了最佳防疫政策,他們也做了其他有趣的模擬。例如,想像全世界是由一個機構 (例如進化版 WHO), 制定全球統一的防疫手段,結果會如何?「我滿 shocked 的,最佳政策跟放任政策,整體來說實質收入沒有差很多!」林軒馳指出。若全世界都走佛系路線,相較於採用各國最佳防疫政策,實質收入差距並不大。然而,人民福祉就有顯著差異!這意謂,若國家長期放任,社會必須承受龐大的心理成本,即使表面看來實質收入損失不大,實際上將重創人民福祉。總結本次研究,實施佛系防疫,無論在控制疫情、經濟表現,都明顯吞苦果;採用像韓國般的嚴謹作法,短期雖然會有可觀的經濟損失,長期而言對國家較有助益,死亡人數減少、經濟表現也更好。值得注意的是,防疫絕非越嚴格越好!最佳防疫政策的推算,就是在控制疫情與經濟效益之間,尋求平衡。另外,三位學者也不約而同談到了國際貿易的重要性。許多人認為,高度的跨國往來讓病毒很容易搭上「順風車」, 是防疫大敵。但研究團隊發現,國際貿易也可以是支援防疫的「後備軍」。「二、三月的時候,一度出現反全球化浪潮。但實際上,有國際貿易的情況下,才能更良好地控制疫情,」楊宗翰說明,如果各國完全回歸自給自足,疫情可能更糟。比如逼得重災區如美國,工人仍得維持畜牧、肉品加工,因群聚而加速疫情傳播。有他國貨物支援下,國家才能加強防疫,減少經濟衝擊。林軒馳補充,現代商業交易並非只有人流往來,多數貿易其實是貨運,補足各國生產缺口,反而對拉平疫情曲線有正向幫助。更遑論,許多醫療資源的跨國互助,也需要仰賴國際貿易。要錢?還是要命?二選一的遊戲很殘酷,但現實中,這道抗疫選擇題不一定是零和挑戰,面對長期的病毒抗戰,社會需要更多面向的思考。隨疫苗研發成功,台灣在努力維持抗疫好成績之時,或許也可以納入經濟學家的意見,找到下一階段最適合台灣的防疫政策。【研之有物】延伸閱讀: 01 Wen-Tai Hsu, Hsuan-Chih (Luke) Lin, Han Yang ❬Between Lives and Economy: Optimal COVID-19 Containment Policy in Open Economies❭,2020 02 許文泰個人網頁 03 林軒馳個人網頁 04 楊宗翰個人網頁
當取消文化無所不在 我們可以保留什麼?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嚴峻的當下,「被取消」計畫、工作、旅行和機會等幾乎是人人有過的切身體驗。事情被取消可以想辦法解決,但如果被取消的是「人」呢?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 新聞網,美國流行文化中最早提到某個人被取消是 2014 年的嘻哈真人秀《愛與嘻哈:紐約》, 音樂製作人羅沙多 (Cisco Rosado) 在劇中女友史卓貝瑞 (Diamond Strawberry) 坦承有個女兒後衝口說出:「妳被取消了!」(You’re cancelled.) 這句話一時之間在推特 (Twitter) 大為流行,原本僅在非裔族群通用,用來挖苦或批評某個人的行為,以表達不贊同;但隨著人們在網路的時間愈來愈長,這成了普遍的笑話和文化。「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 或「指控文化」(call-out culture) 演變為現代形式的排擠與抵制,把一個人從網路或現實生活中趕出社群與專業圈,讓他們無法立足、失去工作機會。被擠出去、消聲匿跡的對象,以網路流行語言就叫「被取消」。美國非裔饒舌歌手肯伊威斯特 (Kanye West) 曾公開支持「奴隸制」; 加拿大歌手仙妮亞唐恩 (Shania Twain) 曾公開挺前美國總統川普;他們都被不認同的網友鋪天蓋地「取消」過;而美國人氣歌手泰勒絲 (Taylor Swift) 則因一個被剪輯過的錄音受到網友羞辱,儘管最後還她清白,她仍覺得心靈受創。「網民在罵的那個人是我嗎?」「我說的並不是你們解讀的意思。」當有理說不清、愈描愈黑時,許多被取消者選擇噤聲。公眾人物或知名企業因其名氣、工作性質與社會責任必須承受公評,但是一般市井小民呢?2012 年,名為史密斯 (Adam Smith) 的美國男士對連鎖速食品牌 Chick-fil-A 企業文化中的「反同性婚姻」感到不滿,他在得來速車道點餐時,對一名工作人員抱怨批評,並把這段手機自拍的罵人影片上傳到 YouTube。隔天早上,史密斯發現他的影片在一夜之間被轉傳,引起強大後座力,連他的工作單位都收到炸彈和死亡威脅,老闆要他走路;他在後續求職的過程,兩度拿到工作機會,卻都被收回取消。取消文化這詞尚未流行之前,史密斯體會了被取消的痛苦,他對 CBS 新聞一部紀錄片陳述這個風波讓他一度想自殺,但身為三個兒子的父親,他必須振作。他學到謹言慎行的重要性,然而代價太龐大。取消文化有如不正式的網路警察,施予對象無形的處罰,有時超過有期的刑責。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芝加哥與非裔女演員雅拉夏希迪 (Yara Shahidi) 主持對話論壇時,曾寄語現代青年「社會很複雜,有模糊地帶,做好事的人也會有缺點,人們所攻擊的人,也愛他的子女,與你有共同的價值觀」。公眾處罰是否對等被取消者的言行,值得辯論。取消文化的批評者認為,言論自由與意見交換受到阻礙,會讓人們不敢跨足舒適圈之外,誰將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然而,支持者叫好取消文化賦予普通人權力挑戰現況,並讓有權有錢的人承擔責任。「你被取消或者留下,仍看你是誰。」維吉尼亞大學媒體研究教授克拉克 (Meredith Clark) 說,名人能從「噪音」中買回或公益贖回他們的鎂光燈與工作機會,一般人不一定這麼幸運。非黑即白的取消文化讓同溫層變厚,成了當今人人不可不知、引以為戒的時代經驗,明哲保身之道是把每個螢幕框想像成為電視框,在不管面對多大、多小的社群時,三思而後言行。在取消文化的大傘下,很有可能今天你指控別人,明天別人取消你。人是成長型與學習型的動物,設身處地懷抱同情心與包容心、別太快下定論是每個人都可以「保留」的功課。
【地球 24小時】02/18 火星,我們又來了!
在美國加州帕薩迪納鎮 (Pasadena) 的噴氣推進實驗室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18 號這天,NASA 新發射的火星探測車毅力號 (Perseverance) 成功登陸火星,傳回了它在火星上拍到的第一張照片。 相關閱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火星狂想:太空,才是石油國的大未來》近來不只美國,中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也紛紛公開了自己的火星探測計畫,尤其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石油為它們帶來大把收入後,如今它們已將目光投向火星,認定那裡才是下一個有利可圖之處...... 在黎巴嫩東南部的哈斯拜亞鎮 (Hasbaya), 一個孩子趁著玩伴不注意,捧起一大把雪朝對方丟去。 相關閱讀:《芬蘭的雪地怎麼玩?穿襪子跑步、用鞋印作畫!》不只黎巴嫩,最近就連位於北歐的芬蘭也變成一個銀白色世界。看著地上厚厚的一層白雪,一些民眾想到了不一樣的休閒消遣方法...... 在日本首都東京,自從前東京奧運暨帕運組織委員會主席森喜朗因失言風波而辭職後,新主席人選始終混沌不明。直到 18 號這天,日本終於宣布,先前曾任東奧擔當大臣的橋本聖子將接替森喜朗的棒子,主導接下來的 2020 東京奧運準備工作。但縱使迅速解決了東京奧運暨帕運組織委員會主席空缺危機,人們看著依舊在全球蔓延的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大家心裡都想問:奧運到底還辦不辦?相關閱讀:《2020 東京奧運到底辦不辦?》在烏克蘭西部小鎮奧斯特洛 (Ostroh), 兩隻天鵝靜靜站在當地的赫梅利尼茨基核電廠 (Khmelnytskyi Nuclear Power Plant) 水庫的水邊。如今,這座水庫除了儲水,現在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觀光景點,因為每到了冬季,核電廠排出的溫暖廢水就會吸引不少天鵝來此過冬,引來一批前來賞鳥的人們。就在奧斯特洛小鎮的民眾靜靜欣賞著前來水庫度冬的天鵝時,在黑海另一端的土耳其,一名男子與天鵝維繫好幾十年的友誼也受到了眾人的關注...... 相關閱讀:《我與牠的跨物種友誼 土耳其男子的天鵝好朋友》在克羅埃西亞東北部的小村落梅森卡尼 (Mecencani), 一名村民看著草地中間一個不久前出現的大洞。 相關閱讀:《在西伯利亞,一個不斷長大的巨坑》在西伯利亞,有個隨著時間不斷長大的巨大坑洞,當地人不喜歡這裡,稱它是「通往地獄的大門」, 不過對科學家來說,這裡有著無比重要的研究價值。在西班牙中部埃納雷斯堡 (Alcalá de Henares) 的一間實驗室裡,西班牙農林業部特地準備一間實驗室,用來培育的西班牙的寶貴樹種「西班牙栓皮櫟」(Quercus suber)。最近,冬季的暴風雪讓許多西班牙珍貴的老樹攔腰折斷,因此西班牙的農林業部啟動一項特別的計畫,打算利用生物複製技術「復活」這些珍貴的老樹,圖片中的西班牙栓皮櫟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相關閱讀:《森林中的屍體在哪裡?科學家:問植物》隨著科學家對植物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人們也漸漸發現植物的各種奧妙之處。去年,便有科學家表示,在不久後的未來,人們很有可能光憑幾張森林的照片,就能判斷森林裡頭是否藏有正在腐爛中的遺體。在澳洲,近來澳洲國會因為推動《新聞媒體議價法案》(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 草案,要求科技巨頭日後得為使用新聞媒體的內容而付費,而與 Google、Facebook 兩大巨頭槓上。18 號這天,Facebook 大動作禁止澳洲媒體在 Facebook 粉專發布內容,使用者也無法在 Facebook 閱讀、轉貼或分享澳洲媒體的新聞,引爆了一場「線上鎖國戰」。 相關閱讀:《澳洲要科技巨頭為新聞付錢 Google 讓步、Facebook 拒絕》在法國首都巴黎的麵包店「巴黎人」(La Parisienne) 裡,烘焙師雷德爾萊特 (Mickael Reydellet) 戴著口罩,向鏡頭展示幾條剛出爐的長棍麵包 (baguettes)。最近,德爾萊特一直積極為讓長棍麵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奔走,在他眼中,製作長棍麵包背後包含了歷代法國烘焙師傳下的經驗,必須得兼顧麵粉品質、正確的烘烤手法、分秒不差的烘焙時間,才能製作出道地的長棍麵包,自然有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的資格。不過,這可不是長棍麵包第一次爭取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早在 2018 年,法國的長棍麵包便與小酒館、舊書攤槓上,爭取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一員的資格。 相關閱讀:《法國長棍麵包 vs 小酒館 vs 舊書攤 各路人馬爭搶「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名》在美國德州的加爾維斯頓 (Galveston), 最近德州發生大規模停電,近 400 萬戶人家在天寒地凍下無電可用,現年 37 歲的阿爾瓦 (Renne Alva) 和 43 歲的瓦西切克 (Travis Wasicek) 也不例外,兩人只得穿上厚外套、帶著毛毯,在海堤大道 (Seawall Boulevard) 邊相擁取暖。然而,身為一個擁有豐富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州,德州為何會遭遇到這樣大規模的停電呢?相關閱讀:《美國德州為什麼會大停電?》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卡 (Dakar) 水邊,一名小男孩在強風和沙塵中邁開腳步,跳過一艘又一艘的獨木舟。 相關閱讀:《三萬年前,住在非洲喀拉哈里沙漠的人怎麼買保險?》在位於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變化多端的氣候、分配不均的資源讓住在這裡的人深感互助的重要,他們也利用贈送鴕鳥蛋殼串珠來「買保險」。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向布蘭妮道歉」 《紐約時報》紀錄片帶起反思八卦風潮
最近,《紐約時報》新拍攝的紀錄片《陷害布蘭妮》(Framing Britney Spears) 正式在串流影音平台上映。在片中,《紐約時報》除了回顧知名歌手布蘭妮 (Britney Jean Spears) 身上的監護權爭議,更帶著觀眾重新檢視多年來布蘭妮的生活屢被八卦小報、狗仔隊放大檢視的歷史。紀錄片上映後,隨即在社群媒體上引發一波「向布蘭妮道歉」(Apologize to Britney) 的風潮,過往聲援布蘭妮、希望法院結束她身上的監護權限制,讓她拿回生活自主權的粉絲也再度發起「放布蘭妮自由」(Free Britney) 活動來支持她。英國雜誌《Glamour》在《陷害布蘭妮》上映後不久,坦言對於布蘭妮的遭遇,它們「難辭其咎」; 布蘭妮的前男友、曾在 MV 中影射布蘭妮劈腿的知名歌手賈斯汀 (Justin Timberlake), 也發文向她致歉,承認他過往有許多失言、沒有出言支持正確一方的時刻,而且儘管他關心、尊敬布蘭妮,卻沒有體現在行為上。Glamour (@glamourmag) 分享的貼文在官方 Instagram 帳號上,英國媒體《Glamour》發布了貼文向布蘭妮致歉。現年 39 歲、育有兩個孩子的布蘭妮在 1999 年發表自己的第一張專輯《愛的初告白》(...Baby One More Time) 出道,她出色的歌喉、表演實力讓她獲得大量鎂光燈的關注,不僅八卦小報,就連《紐約時報》這類知名媒體、電視台、脫口秀等,也紛紛將資源集中在報導布蘭妮的婚姻、家庭、親子關係等新聞上。「布蘭妮的故事出現在一個紙本雜誌每周都在尋找封面故事的年代,」曾在美國專門報導社交名流周刊《Us Weekly》工作的編輯佩羅斯 (Jen Peros) 說道:「我很討厭這麼說,但是當你發現名人行為有異時,這就是你要找的故事了。我們也知道這會讓雜誌大賣。」在各種有關布蘭妮的新聞中,媒體尤其喜愛報導她的緋聞或是和性生活有關的消息。舉例來說,當布蘭妮的前男友賈斯汀在兩人分手後於 MV 中影射她出軌時,美國主播索耶 (Diane Sawyer) 在 2003 年節目《黃金時間》(Primetime) 的訪問中,拿著出軌傳聞及布蘭妮在交往期間打破婚前守貞承諾這兩件事,質疑布蘭妮的道德操守,最後讓布蘭妮當場落淚。一直到 2007 年,布蘭妮終於無力承受巨大的鎂光燈壓力,先是在美髮店裡被狗仔隊拍到親手將頭髮剃掉,接著更被爆出受不了媒體沒日沒夜地跟拍,而拿著雨傘攻擊狗仔隊座車的消息。最終,壓力也導致布蘭妮的心理健康出問題,布蘭妮的父親傑米 (Jamie Spears) 便以此為由向法院申請成為布蘭妮的監護人,代管她的生活、財產等各個層面。英國薩塞克斯大學 (University of Sussex) 的文化歷史學家羅賓遜 (Lucy Robinson) 教授分析,近代很多知名的女藝人像是瑪莉蓮夢露 (Marilyn Monroe)、惠妮休斯頓 (Whitney Houston)、艾美懷斯 (Amy Winehouse) 等人,都曾有類似遭遇,皆因媒體為她們形塑出的形象而飽受批評。If Britney Spears survived 2007, You can make it through today! Mug now available check out our #Etsy Shop today pic.twitter.com/KqipZUsor4 布蘭妮崩潰後,有人便拿此事作梗,生產出寫著「如果布蘭妮能撐過 2007 年的崩潰事件,你當然也能撐過今天」的馬克杯當成商品販售。更可怕的是,英國《衛報》的電視專欄副編輯戴維斯 (Hannah Davies) 指出,在布蘭妮崩潰、傳出越來越多失態舉動後,整個社會似乎對批評她感到習以為常,隨處都可以看到拿布蘭妮崩潰一事做梗的商品,像是馬克杯、小卡片等。戴維斯補充道,從當時媒體大量報導布蘭妮的心理健康問題來看,媒體根本「沒有對布蘭妮展現出真正的同理心」。然而,媒體就該獨自扛起所有責任嗎?前八卦網站 TMZ 製作人霍爾特 (Dax Holt) 不這麼認為,因為若不是有一群對布蘭妮的大小事都感到無比好奇的公眾,媒體未必會緊追著布蘭妮不放。在看過《陷害布蘭妮》紀錄片後,他難過地表示:「我沒法想像成為世界焦點這麼多年的感受。」「只要不小心踏錯一步,整個世界就會一起來嘲笑你。」Britney Spears (@britneyspears) 分享的貼文目前,布蘭妮都還沒有親自回應她對紀錄片《陷害布蘭妮》的看法,但她曾在周二時發表了一則貼文,似乎就在回應近期發生的事件。今日,名人們所面對的媒體環境已經不同,社群媒體崛起後,名人們的處境是否隨之改變呢?英國《衛報》電視專欄副編輯戴維斯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社群媒體反而惡化了這種跟拍、探知名人隱私的現象,讓小報有更多管道獲得八卦資料。但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的讀者部門負責人阿什頓 (Beth Ashton) 卻持相反的立場,他說:「社群媒體讓名人們能快速回應與自身有關的爭議、控制與自身有關的事實。」「當有人立刻挑戰媒體的說法、又和上百萬的追蹤者分享,你不太可能忽略他們的回應。」到目前為止,布蘭妮本人都還未正式出面回應她對「向布蘭妮道歉」或是《陷害布蘭妮》的想法,但《紐約時報》發現,布蘭妮在周二 (16) 發了一篇貼文,似乎就在回應此事,她說:「我始終喜歡待在舞台上的感覺......, 但是我需要一點時間學習如何當一個普通人。」「...... 切記,無論我們自以為多麼了解一個人的生活,與實際活在鏡頭後的那個人相比,我們的認知都是微不足道的。」Remember, no matter what we think we know about a person's life it is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actual person living behind the lens.
美國德州為什麼會大停電?
從本周一 (15) 開始,一波波不尋常的北極暴風雪南下橫掃美國德州,造成當地氣溫驟降,民眾大開暖氣,對電力的需求急速飆高,最後造成德州電網不堪負荷,發生了近年來最嚴重的大規模停電,大約 400 萬戶人家無電可用。負責管理德州電網的「德州電力可靠性委員會」(The Electric Reliability Council of Texas, ERCOT) 營運總監伍德芬 (Dan Woodfin) 表示,因為天氣實在太冷,導致州內多家發電廠不得不緊急關閉,因為這些發電廠在天氣這麼冷的情況下運轉並不安全。伍德芬也提到,ERCOT 正在卯足全力恢復供電。直到周四 (18) 早上,電力才姍姍來遲送到部分用戶家中,但是,整個德州仍有不少地方無電可用,這也讓各界議論紛紛:為什麼一個石油、天然氣資源這麼豐富的州,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停電危機?雖然這個問題的背後有許多答案,但受到密切關注的還是德州與眾不同的電網系統。究竟,德州電網和美國其他州的電網有何不同?德州電網又在這次的停電危機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在全美相接的 48 個州之中,德州與眾不同,因為德州有自己的電網,不像其他州按照地理位置一分為二,受到東部電網和西部電網的覆蓋。根據《衛報》的整理,這是因為德州向來以能源豐富為傲,德州官員自恃不用依賴其他州的發電廠,自己就可以提供州內充足的電力,正因如此,德州電網不受聯邦管理委員會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FERC) 的監管,相反的,德州電網歸 ERCOT 管理。技術上來說,ERCOT 是一間受到德州公用事業委員會 (Public Utility Commission of Texas) 監管的非營利法人,它獨立於德州州政府之外作業。而在不受聯邦政府機構監管這方面,ERCOT 的執行長馬格尼斯 (Bill Magness) 曾形容德州在美國可說是一座「電力島」, 這代表德州相較於美國其他州來說,對電力有更多的掌控權,然而這也代表德州可以依賴供電的發電廠沒有那麼多。《華爾街日報》報導到,根據 ERCOT 提供的資料,2020 年德州的電力有 40% 來自天然氣發電廠、23% 來自風力發電廠、18% 來自火力發電廠、11% 來自核能發電廠。此外,近年來火力發電的佔比更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相反的,風力和太陽能這樣的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則逐漸上升。然而,一旦遇到不尋常的北極暴風雪,不管是再生能源還是非再生能源發電通通出問題。《美聯社》在報導中提到,德州的供電系統在設計時是以氣候轉換穩定、可預測下為基礎,當初並沒有把極端氣候考慮進去。ERCOT 也出面表示,在極端氣候之下發電廠的設備根本無法正常運作,它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發電廠停止運轉,否則整個德州電網會一起崩潰。畢竟,供應天然氣的管線已經結凍,風力發電仰賴的渦輪也動不了。德州萊斯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副教授柯翰 (Daniel Cohan) 直言:「我們德州每一種能發電的能源都表現不佳,每一種遇上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時都很容易受影響,它們之中沒有一種為各種氣候條件做好準備。」ERCOT 的執行長馬格尼斯坦言,這次德州大停電的主因是極端天氣,但部分民眾對這個理由並不買單。批評者認為,德州能源市場為了壓低電費,犧牲了日常維運和改善發電廠設備所要付出的成本。2011 年,德州曾經歷過類似的大規模停電,雖然那時停電的時間比這一次還來得短,但當時 ERCOT 就應該有警覺,就應該想辦法預防未來再次停電。當時,FERC 曾跳出來給了 ERCOT 一系列建議,包含提高儲電程度,以及替相關設施做好面對各種天氣的準備。然而,ERCOT 並沒有做到。德州休士頓大學能源經濟學家赫斯 (Ed Hirs) 就說:「ERCOT 在投資不足和忽視警告下蹣跚前行,直到最後在這樣可預測的環境下崩潰。」對此,ERCOT 營運總監伍德芬跳出來喊冤,他說在 2011 年德州停電事件過後,他們的確有將發電廠升級,這回實在是因為天氣「太過極端」才會發生大停電。但赫斯駁斥了伍德芬的說法,他說:「這完全是一派胡言,平均每八到十年,我們就會遇上一次極端爛的天氣,這並不奇怪。」因此,ERCOT 早可以預料到極端天氣的來臨,並且在事前做好準備。舉例來說,常常遇上寒冷天氣的北方州,就有一套替天然氣和風力發電廠防凍的方法。除此之外,美國國家電力產業組織也替發電廠制定了所謂的「防凍指南」, 指南中提到發電廠需要大筆投資在相關設備和措施,但各大發電廠要不要照著做全憑自願。無論如何,ERCOT 的當務之急是想辦法恢復全州供電,並且開始協助民眾重建因為停電而受到損害的家園。與此同時,德州州長阿博特 (Greg Abbott) 也開始對 ERCOT 施壓,他除了宣布在接下來的議會會期上,會把改革 ERCOT 放在緊急討論清單,他也釋出希望 ERCOT 高層辭職負責的消息。除了針對 ERCOT, 各黨政治人物也把矛頭對準德州官員和議員,認為他們在這次的停電危機中無所作為。其中,德州參議員克魯茲 (Ted Cruz) 帶著家人飛往墨西哥東南部城市坎昆 (Cancun) 度假的行為,更遭到德州民眾的強烈反彈,克魯茲也在抵達坎昆後立刻搭機返回德州。克魯茲表示,在停電危機的當下自己就這麼離開、棄上百萬名德州同胞於不顧「很明顯是個錯誤」、「事後來看,我不會選擇這麼做」。至於未來德州是否有可能放棄獨立電網,加入聯邦電網系統呢?前德州州長、曾在美國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任內擔任能源部長的裴利 (Rick Perry) 表示:「為了避免聯邦政府插手德州的事務,德州人願意斷個三天以上的電。」
研究:「無聊」可能對防疫造成威脅
當疫情不斷延燒,天天關在家裡、哪裡都不能去的生活持續好幾個月後,人們漸漸產生了「隔離疲勞」(quarantine fatigue), 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覺得多出的大把時間不知道該做什麼,生活過得好無聊。乍看之下,無聊似乎只是個小問題,畢竟比起猖狂的確診率跟死亡率,抱怨自己有很多空閒時間,聽起來有點太小題大作。但是,現在有專家指出,「無聊」已經不只會影響個人的心理狀態了,它還可能導致真實的問題發生。來自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和美國杜克大學的學者就發現,比起其他人,容易感到無聊的人更可能會打破社交距離的規定然後群聚;另一個發表在期刊《人文社會科學傳播》(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的研究則認為,無聊會讓人難以自我控制,進而做出違反規定的事。任職於滑鐵盧大學,並參與「無聊與疫情關係」研究的認知神經科學家丹克特 (James Danckert) 說,當人們出於各種理由,沒辦法對當下正在做的事感到滿足時,「無聊」其實就是一個訊號,告訴你是時候去做些別的事情了,那種不安又無法專注的感覺,正是大腦在促使我們去抓一抓那種如同搔癢般的不滿足感。但是,也不是每個人感受到的無聊都一樣。美國佛羅里達大學 (University of Florida) 的心理學助理教授韋斯特蓋特 (Erin Westgate) 就點出了兩種導致無聊的狀況:一是對事情失去專注力;二則是在做事情的當下,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所以,也不是只有「無事可做」才會導致無聊,相反地,有時候人們正是因為太忙了,或者因為工作、或者因為小孩,當有太多事情必須要做的時候,反而導致他們無法專注在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上,並因此感到厭煩和無聊。於是,當人們想要打破那種無聊的感覺時,就更有可能會做出具有風險的事情。認知神經科學家丹克特的研究指出,像是吸毒、酗酒,或甚至是自我傷害等高風險行為,都和「無聊」有著某種程度上的關聯。無獨有偶,早在 2014 年,一篇刊登在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上的論文也表示,在他們的實驗中,當受試者被要求一個人身處在沒有任何娛樂設備的地方時,有些人甚至寧願選擇電擊自己,也不要忍受無聊。也因此,在疫情限制人們的行為時,面對長期的防疫措施,還有那些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情時,人們傾向於承擔風險去做一些別的「錯事」, 像是破壞防疫規定,並以此解決無聊的窘境,也就不是沒有可能了。這個推論也不是沒有道理,像是 BBC 就點出了相應的例子:在確診數字持續攀升的情況下,美國在聖誕假期前後搭乘航空的旅客還是暴增;佛羅里達州的全民確診率目前徘徊在 11% 左右,但人們依舊持續到室內餐廳用餐;甚至在路易斯安那州,有四分之一的確診案例來自於酒吧、餐廳,以及賭場的群聚感染。但是,當學者們提出「無聊」和「破壞防疫」之間的關係時,他們同時也聲明,這並不代表是無聊「造成」人們做錯事。「我不能說是無聊造成人們做那些事,」在還沒有詳細數據支持理論的情況下,認知神經科學家丹克特如此表示:「我只能說,它們之間必然存在著某種聯繫。」不管怎麼說,即使是在沒有疫情的狀況下,感到無聊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所以,與其因此產生挫折感,又或是拿無聊充當一些不理智行為的擋箭牌,丹克特建議人們還是要好好思考自己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丹克特說:「去反思你為什麼感到無聊,想想你對於在做的事情有哪裡不滿意,這有助於你找到適合的替代活動。」
德州持續急凍 數千隻「冷昏迷」海龜被緊急安置
在美國南部,暴風雪正席捲而來,造成德州發生斷水斷電的狀況。然而在缺少暖氣、也不能使用日常設備的現在,卻還是有許多善心人士伸出援手,搭救同樣深受寒害的海龜們,牠們因為氣溫過低而出現了「冷昏迷」(cold-stunned) 的狀況。KEEPING WARM: Thousands of cold-stunned sea turtles are inside the South Padre Island Convention Centre after volunteers rescued more than 3,500 of them from freezing temperatures amid a record-breaking winter storm. https://t.co/ZFy8N1HIht pic.twitter.com/sF0hWoThem 南帕德雷島會議中心擠滿了被民眾送來緊急安置的海龜。救援海龜的民眾通常會把海龜送到動物保護組織「海龜公司」(Sea Turtle Inc.) 進行安置。但本周一 (15) 時,在缺電而無法使用戶外設施的情況下,海龜公司室內再也無法容納更多的海龜,海龜因此被轉送到了他們的隔壁鄰居那,也就是南帕德雷島會議中心 (South Padre Island Convention)。南帕德雷島會議中心與訪客辦公室的執行長卡路姆 (Ed Caum) 在周三 (17) 受訪時便透露了海龜的數量有多驚人:「每十五分鐘,或甚至不到十五分鐘,就會有一台載著海龜的休旅車在會議中心門口停靠」。他表示,有許多人會帶一隻或兩隻海龜過去,但有時候會更多:「我們的拖車都載滿了,上頭分別有 80 隻、100 隻,以及 50 隻海龜」。根據 BBC 報導,目前已經有超過 4,700 隻海龜被緊急安置。My mom is retired, & she spends her winters volunteering at a sea turtle rescue center in south Texas. The cold snap is stunning the local turtles & they’re doing a lot of rescues. She sent me this photo today of the back of her Subaru. It’s *literally* turtles all the way down. pic.twitter.com/xaDRNjLDoQ 十幾隻的海龜被堆在車子裡,等待善心人士將他們送往安置中心。身為外溫動物,海龜無法控制自身的體溫,所以當氣溫低於華氏 50 度 (約攝氏 10 度) 時,他們的體溫也會跟著下降,使海龜變得昏昏欲睡,體內循環也因此減緩,產生「冷昏迷」的狀況。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ation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Administration,NOAA) 的研究,當冷昏迷的海龜在海上漂流,牠可能會被船撞,也可能會被掠食者趁機吃掉,還可能因為身體機能下降而導致生病或死亡。但是,如果海龜在冷昏迷的情況下擱淺在海岸上,情況也不會比較好。在佛羅里達州的海灣世界海洋機構 (Gulf World Marine Institute) 任職的擱淺研究統籌人員阿爾布里坦 (Lauren Albrittan) 就指出,在吹了整晚的冷風後,冷昏迷的海龜會比一般擱淺的海龜還要難處理。經由會議中心執行長卡路姆透露,目前他們已經「搜集」了超過 3,500 隻的海龜,在受訪時,他表示自己很猶豫要不要使用「救援」這個詞。「我們都知道我們終究會失去其中一些海龜,」卡路姆認為部分被收容的海龜,最後還是逃不過死去的命運。事實上,這不是德州第一次發生大批海龜冷昏迷的狀況了。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 (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的統計,在 2017 年 12 月到 2018 年 1 月,身為綠蠵龜的棲息地之一,德州的拉古納馬德雷瀉湖北端 (Upper Laguna Madre) 以及庫帕斯克里斯蒂灣 (Corpus Christi Bay) 同樣有超過 3,500 隻的海龜發生冷昏迷的狀況,裡頭大部分都是年輕的綠蠵龜。在執行長卡路姆受訪的周三 (17) 下午,當地氣溫為華氏 40 度 (約攝氏 4.5 度), 卡路姆表示氣溫預計在周六會回溫至大概華氏 60 度 (約攝氏 15 度), 至少要到那時候才能把海龜放回墨西哥灣。另一方面,前幾日因為缺電,會議中心和海龜公司都無法在室內提供暖氣,但在周三早上恢復供電後,目前會議中心的溫度可以保持在華氏 60 度左右。不過,隨著冷鋒一波波來襲,或許讓海龜回家的日子還久得很。但卡路姆表示:「我們盡力做到最好,能救多少海龜是多少。」◆ 上線時間:2021/02/19 ◆ 增修時間:2021/02/19 更新內文
【地球 24小時】02/17 賣場是我家
在美國德州大城休士頓的畫廊傢俱店 (Gallery Furniture store), 一名穿著厚外套的民眾在賣場一張椅子上沉沉睡去。近來,德州因嚴寒的天氣而發生斷電災情,畫廊傢俱店的老闆開放商場,讓無電可用的民眾暫時有個安歇之處。 相關閱讀:《一連五天沒電可用 委內瑞拉日常消失殆盡、打劫事件頻傳》同樣面對缺電危機,德州的居民或許可以將部份原因歸咎在嚴寒的天候上,但是對委內瑞拉民眾來說,「無電可用」很大一部分卻是政府治理無能的結果。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 (Kampala), 一名《新視野》(The New Vision) 報社的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遭警察毆打,但敬業的他在簡單包紮傷口後,便又繼續回到工作崗位上奮戰。17 號這天,烏干達的反對派全國統一平台黨 (National Unity Platform party) 在當地的聯合國人權辦公室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offices) 前發動請願,指控烏干達政府多年來暗中策劃多起綁架案和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然而,他們卻在前往聯合國人權辦公室的途中,遇上烏干達政府設下的重重路障和大量維安警力,六名記者也在採訪過程中遭警察毆打而血濺當場。 相關閱讀:《菲律賓最大媒體「被噤聲」 ABS-CBN 暫停播映》一直以來,任何有意擴大權力的政府,都會將觸手伸向媒體,這點就連菲律賓總統杜特蒂 (Rodrigo Duterte) 也不例外。2020 年,他的政府便拒絕更新菲律賓國內最大媒體 ABS-CBN 的新聞執照,讓其落入「被噤聲」的窘境。最近,義大利南部大城卡塔尼亞市 (Catania) 的埃特納火山 (Mount Etna) 再度噴發,讓整座城市都蒙上一層厚厚的火山灰,市民們外出留下的腳步清晰可見。 相關閱讀:《紐西蘭懷特島火山噴發 為何事前無法預測?》即便如今人們的科技如此發達,仍舊難以提前預測火山爆發的時機。2019 年,一個原本只打算登上紐西蘭北島北方 48 公里的懷特島 (White Island)、領略島上火山風光的旅行團,最終卻不幸成了這座火山的死亡祭品...... 在瑞士大城蘇黎世 (Zurich) 街頭,樹木、花園植栽管理公司 (Baum+Garten tree care company) 的工作人員伊塞利 (Reto Iseli) 在半空中伸直了腰,打算修剪樹枝末梢的一段枯枝。 相關閱讀:《空虛寂寞覺得冷 冰島林務局:來抱樹吧!》在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全球蔓延的現在,「保持社交距離」成了各國民眾防疫日常遵守的鐵律。然而,少了和人擁抱、親吻的溫暖,人們又要如何度過這段不能靠太近的非常時期呢?冰島林務局的答案是:抱樹!在泰國首都曼谷的 WTF 咖啡藝廊 (WTF Gallery and Cafe), 一名男子在藝術家「頭痛模板」(Headache Stencil) 的作品前舉起泰國抗爭中常見的三指朝天手勢。在近幾個月的泰國示威中,泰國民眾除了要求廢除政府當局禁止民眾任意批評王室的法律,他們也對王室多年來奢侈的行為感到不滿,進而喊出要求王室「還錢於民」的口號。 相關閱讀:《「還錢於民」 泰國王室到底多有錢?》在智利中部的拉拉奎特鎮 (Laraquete) 海邊,一隻狗兒望著眼前大量死魚的屍體,驚訝得一動也不動。當地政府在調查後表示,這批死魚應該是因為該水域缺氧而死。 相關閱讀:《挪威遊輪公司新目標:用死魚發電》廚餘、死魚這些有機廢棄物,除了拿來做堆肥,還能怎麼利用呢?2018 年,挪威一家遊輪公司表示,他們準備拿死魚來幫遊輪發電。在希臘首都雅典的呂卡維多斯山 (Mount Lycabettus) 上,兩名男子一同眺望著遠方被白雪覆蓋的帕德嫩神殿 (Parthenon temple)。 相關閱讀:《天降黑雪 俄國西伯利亞環境危機》在下了一夜大雪後,2019 年 2 月的一個早晨,住在西伯利亞的民眾走出門後卻頭痛到不行,因為外頭覆蓋的並非熟悉的白雪,而是厚厚的「黑雪」。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 (Buenos Aires), 近期阿根廷傳出一名 18 歲的女性遭前男友持刀刺殺的案件,消息流傳開後,立刻引發阿根廷民眾的憤怒,一群女性示威者更當眾脫去衣衫,躺在塑膠袋內,要求阿根廷政府採取更積極的行動處理國內的婦女暴力問題。 相關閱讀:《為逝去的妳擺一雙鞋 土耳其藝術家用 440 雙高跟鞋紀念 2018 年因家暴而死的女性》每年在全球各地,都有許多女性因家暴、婚內性暴力等問題而身亡,光是在 2018 年,就有 440 名土耳其女性死於家暴。於是,一名藝術家決定為她們創作獨特的藝術品,提醒人們「家暴」依舊是土耳其女性揮之不去的陰影...... 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警方拿出警棍,朝著一名聲援加泰隆尼亞知名饒舌歌手哈塞爾 (Pablo Hasel) 的示威者揮去。最近,西班牙法院以宣揚恐怖主義、在歌曲中侮辱西班牙王室為由,判處加泰隆尼亞知名饒舌歌手哈塞爾入獄服刑,因而在首都馬德里、加泰隆尼亞大城巴塞隆納等地引爆示威。 相關閱讀:《名人也要大便 加泰隆尼亞便便人偶「加卡內」》在西班牙各個區域中,加泰隆尼亞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地區,自成一格的語言、文化習俗等,讓這個地區孕育出強烈的獨立意識,好比在聖誕節期間幾乎家家戶戶可見的小人「加卡內」(Caganer), 就是當地特殊的可愛聖誕裝飾。在美國喬治亞州大城亞特蘭大的天主教聖彼得與聖保羅教會 (Saints Peter and Paul Catholic Church),17 號這天是天主教的重要節慶「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 神父斯莫 (Bryan Small) 拿著棉花棒,將手伸進車窗,以灰燼在拉蒂摩爾 (Netanya Lattimore) 的頭上畫了一個小小的十字。 相關閱讀:《空有面具的盛會 二度被取消的威尼斯嘉年華》以往在威尼斯,聖灰星期三前兩個禮拜左右,是當地盛大舉辦嘉年華的日子。但是在這兩年來嚴重的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威脅下,義大利政府宣布威尼斯嘉年華必須二度取消,讓許多熱愛嘉年華的民眾感到格外空虛。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澳洲要科技巨頭為新聞付錢 Google讓步、Facebook拒絕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 (The 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 起草的《新聞媒體議價法案》(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 便讓科技巨頭 Google 和 Facebook 一個頭兩個大,因為這部草案要是通過,Google 和 Facebook 未來就必須為平台上出現的新聞內容付費,讓各家媒體可以個別或集體向 Google 和 Facebook「議價」, 決定自家新聞在該平台上的價值,讓 Google 和 Facebook 不再「免費用」。對此,Google 和 Facebook 齊聲反對,力抗這部草案在國會中通過。Google 和 Facebook 表示,要是這部草案真的通過成為法律,那麼只會開啟令人擔憂的先例。於是,Google 以將搜尋引擎服務撤出澳洲為籌碼、Facebook 則以全面封殺澳洲新聞媒體粉絲專頁、不讓澳洲使用者分享新聞等威脅,希望可以擋下該草案。然而,眼看該草案即將在本周或下周於國會通過,兩大科技巨頭採取了不同的做法。Google 在周三 (17) 決定讓步,宣布和澳洲媒體大亨梅鐸 (Rupert Murdoch) 的新聞集團 (News Corp) 簽下三年的全球新聞協議,為新聞集團旗下媒體《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市場觀察》、《紐約郵報》產出的新聞內容付錢。Google 全球夥伴關係總裁哈里森 (Don Harrison) 表示,過去幾年來,Google 都有持續投資、幫忙新聞媒體,Google 也很期待能夠盡快向外界公布與更多新聞媒體合作的消息。另一方面,Facebook 採取相反的作法,它們在周四 (18) 清晨開始禁止澳洲新聞媒體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發布任何內容、禁止澳洲使用者在 Facebook 上轉貼、分享新聞,澳洲使用者也無法在 Facebook 頁面上看到任何新聞。尤有甚者,某些被判定為新聞內容的政府專頁、慈善機構專頁、緊急救援專頁等也完全看不到。舉例來說,有澳洲的使用者就回報新南威爾斯州消防隊、澳洲氣象局、各州警局專頁等全都被封鎖,連張貼 COVID-19 (武漢肺炎) 防疫資訊的政府專頁也被擋了下來,引發大批民眾、官員和國會議員的不滿。《雪梨晨鋒報》編輯戴薇絲 (Lisa Davies) 在 Twitter 上寫到:「Facebook 這麼做等於大大增加了假新聞、危險激進主義和陰謀論在其平台上流竄的機會。」南澳州參議員漢森 - 楊 (Sarah Hanson-Young) 則表示:「Facebook 在全球疫情延燒的中間封鎖了相關衛生資訊,這麼做完全不負責任。祖克伯 (Mark Zuckerberg) 這個超級億萬富翁正在審查澳洲人可以看到什麼樣的新聞和資訊。」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直到澳洲時間今天下午三點左右,某些被誤判為新聞內容的政府機構和慈善組織專頁才慢慢「解封」, 但像是《路透社》、《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BBC 的專頁仍是一片空白。Facebook 發表聲明到,照理說它們施行的封鎖令不會影響到政府機構專頁,「但是既然沒有法律清楚定義何謂新聞內容,我們決定採取廣義解釋」。與此同時,Facebook 紐澳常務董事伊斯頓 (William Easton) 表示,即將成為法律的《新聞媒體議價法案》根本是在「為那些 Facebook 沒有要求的內容懲罰 Facebook」。「該法案從根本上誤解了平台和新聞媒體之間的關係,新聞媒體利用我們的平台分享新聞內容。」伊斯頓補充道,Facebook 和 Google 不一樣,Google 的搜尋引擎會抓取新聞網站,並且在搜尋結果中添加文章連結,對於新聞媒體來說,它們比較願意在 Facebook 頁面上張貼新聞賺流量。要是沒有 Facebook 的存在,這些新聞媒體無法增加收入。「Facebook 和新聞媒體間的價值交換可以說是有利於新聞媒體。去年,Facebook 替澳洲新聞媒體帶來了大約 51 億次的免費推薦,價值高達 4 億 700 萬澳幣 (折台幣約 89 億 6,621 萬元)。」多年來,Facebook 和 Google 在要不要為新聞內容付費上,多多少少都是採用平台能幫媒體「帶流量」的說法,要是沒有它們的存在,新聞媒體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讀者。然而,隨著新聞媒體迎來媒體業的黃昏,Facebook 和 Google 卻在數位廣告上賺進數十億美元,這樣的現象更加深了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委員會進一步推廣平台為新聞內容付費的決心。《紐約時報》評論到,Facebook 和 Google 對新聞的看法有本質上的不同。一直以來,Google 都以囊括全世界的資訊為目標,這一雄心要是沒有即時新聞內容的加入無法實現;反觀 Facebook, 新聞對 Facebook 來說不是它們的重心,Facebook 向來標榜自己是使用者上來分享照片、政治觀點、網路迷因、影片的平台,當然有時多少會分享新聞文章。澳洲墨爾本蒙納許大學媒體教授利德柏格 (Johan Lidberg) 表示,Facebook 之所以敢將這場與澳洲法案的戰爭「升級」, 主要是因為和 Google 相比,它的損失相對來說較小。此外,利德柏格教授在比較 Facebook 和 Google 時提到,Google 在面對社會責任上比 Facebook 來得認真。「現在,Facebook 上將出現『空白』, 這份空白本來是由專業可信賴的新聞內容填補的,現在這份空白將充斥著假新聞和陰謀論。」對於 Facebook 大動作反擊,澳洲通訊部長弗萊徹 (Paul Fletcher) 表示:「Facebook 真的需要好好想想這麼做對自己的名譽和地位代表什麼意思,它們等於是在說:『在我們的平台上不會有任何雇用記者的組織所發送的資訊。』」弗萊徹進一步談到,既然 Facebook「從平台上移除所有權威可靠的新聞源」, 那麼它鐵定會因為此事受到嚴密的審查,畢竟它這麼做引發了關於該平台上資訊可信與否的問題。另一方面,澳洲財政部長兼自由黨副黨魁弗萊登伯格 (Josh Frydenberg) 提到,他和 Facebook 執行長祖克伯曾在周末的時候談到法案相關爭議,不過當時祖克伯並沒有警告當局 Facebook 會大動作反擊,兩人也在今天早上「有建設性地」討論該怎麼辦。弗萊登伯格表示,雖然他和祖克伯對於《新聞媒體議價法案》的解讀不同,但兩人會繼續努力,試著找出解決之道。
芬蘭的雪地怎麼玩?穿襪子跑步、用鞋印作畫!
在 COVID-19 (武漢肺炎) 的防疫規則下,許多芬蘭人選擇不去健身房群聚,改為在人煙相對稀少的野外跑步;更有些人發明了新跑法:不穿運動鞋,而是只穿羊毛襪就上陣。身為一名直升機駕駛員,同時也是赤腳跑步的狂熱愛好者帕維亞寧寧 (Pekka Parviainen) 就認為,穿著襪子在雪地跑步不只是一種很好的運動,還提供了自由的感覺。帕維亞寧寧在受訪時說:「而且這帶來快樂。我的意思是,這的確是很好的運動,也是強度很高的訓練,但最重要的還是從中感到快樂。」在芬蘭的冬天,享受桑拿是一件很普遍的事,甚至有一項傳統,是在做完桑拿後去雪地奔跑,然後再跳進冰一般的湖裡。而作為這項傳統的變形,這幾年芬蘭則逐漸興起了在溫暖的季節裡用赤腳跑步的風潮。因此,當今年的降雪量超過以往,並在芬蘭多處都累積了大約半公尺深的雪層時,穿著襪子在雪地跑步,就把赤腳跑步這個活動又帶向了另外一個層次。在埃斯波 (Espoo) 的努克西奧國家公園 (Nuuksio national park) 裡運動的帕維亞寧寧就表示,在腳沒有被運動鞋緊緊地包裹住的情況下,人們可以一邊跑步,一邊「享受很讚的腳底按摩」。至於作為這項活動最重要配備的羊毛襪,芬蘭人可是一點都不擔心會有短缺的問題,因為在封城期間,很多芬蘭人都關在家裡織襪子。經由自身經驗,帕維亞寧寧推薦要至少穿上兩層的襪子,但三層更好,如此一來才能充分享受在雪地跑步的樂趣。將鏡頭轉往埃斯波的另一個角落,在 Lofkulla 高爾夫球場,身為當地居民、同時也是業餘藝術家的皮寇 (Janne Pyykko), 則是與十一名有穿鞋的志願者,一起用數千個腳印在雪地創作出美麗的藝術品。從開始作畫到完成,皮寇和他的團隊花費超過兩天的時間,最後完成了一幅直徑大約 160 公尺的大型幾何畫作。畫的正中心,是類似海星的圖案,周邊則圍繞著六枚細節不一的雪花。芬蘭的《赫爾辛基日報》(Helsingin Sanomat) 認為,這幅畫可能是北歐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雪地畫作。皮寇表示,他之前就有雪地作畫的經驗,但尺寸都是比較小的,這次他則先用電腦設計出結構非常嚴謹的幾何圖形,並用測量和輔助繩去計算圓在雪地上的位置,然後才帶領團隊去「踩」出來。然而,既然是在自然中創作,那麼美麗也終究只能是短暫的,這幅精緻的幾何畫作可能在下一次降雪後被掩蓋,又或是被強風給吹散,隨時都可能會消失。
【地球 24小時】02/16 要不要來塊海浪?
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烘焙師多爾尼克 (Kristina Dolnyk) 拿起一把抹刀,小心翼翼地修飾剛完成的蛋糕 。 相關閱讀:《啊、拿錯了!德國喪禮不小心為客人端上大麻蛋糕》蛋糕吃著吃著,怎麼感覺也升天了?在印度大城孟買,16 號這天是印度教象神甘尼許 (Ganesh) 的生日,兩名印度教的信徒在依循著傳統將祂的神像浸入阿拉伯海之前,朝著神像撒出大量花瓣。 相關閱讀:《溺死事故、環境汙染 印度「象神節」浸泡雕像的另一面》每年 8、9 月在雨季結束後,印度人就會迎來長達 10 天的象神節 (Ganesh Chaturthi festival), 慶祝象神降臨世間。節慶期間,信徒們會把象神的雕像扛到水邊浸泡,但多年下來,許多人卻也在這個看似無害的儀式裡喪命......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警署總部前,大批反對印度警方逮捕印度知名環保人士拉維 (Disha Ravi) 的示威者與警方發生衝突。日前,印度警方以製作、散布「支持農民示威懶人包」逮捕拉維,聲稱這份懶人包只會讓民眾對印度政府產生更多誤解和不滿。但根據拉維本人的說法,她僅協助編輯這份懶人包的一小部分而已。拉維被捕的消息傳出後,立刻引發印度民間的不滿,除了拉維的支持者,不少印度反對黨政要、記者等人也紛紛為拉維發聲,要求印度政府釋放她,並撤除對她的種種指控。 相關閱讀:《要不要「保證最低收購價」? 印度農民上街反農業改革》經過長時間沒有結果的示威後,去年 12 月,印度農民帶齊糧食、衣物,組成一支長長的示威隊伍往新德里前進,準備與印度政府力推的農業改革方案展開長期抗戰。在德國首都柏林的一台廂型車內,德國搖滾樂團 Milliarden 隔著一塊透明玻璃隔板,為一名樂迷舉辦了一場單人演唱會。當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過後,歌迷們熱愛的演唱會會變成什麼樣子?面對這個問題,美國樂團烈焰紅唇 (Flaming Lips) 給出了一個可能的答案。 相關閱讀:《想辦實體演唱會怎麼解?美國烈焰紅唇樂團打造真。防疫泡泡》在俄國西部的下諾夫哥羅德市 (Nizhny Novgorod), 有民眾在蘇聯時期的化工重鎮捷爾任斯克 (Dzerzhinsk) 的一座廢棄化工廠內發現一群流浪狗,牠們的毛皮全因不明原因而染成藍色,民眾連忙發揮愛心,將牠們送至下諾夫哥羅德市的獸醫院中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相關閱讀:《義大利罕見綠毛狗 農夫:叫牠「開心狗」》你有看過綠毛狗嗎?如果沒有,現在讓你看一下。在加泰隆尼亞首府巴塞隆納 (Barcelona), 近期西班牙法院以宣揚恐怖主義、在歌曲中侮辱西班牙王室為由,判處加泰隆尼亞知名饒舌歌手哈塞爾 (Pablo Hasel) 入獄服刑,引發群眾不滿,在街頭點火、發動抗爭。 相關閱讀:《在 2017 獨立公投後,加泰隆尼亞獨派政治人物被判 9-13 年 民眾佔領機場抗議》一直以來,西班牙中央政府和獨立意識強烈的加泰隆尼亞地區間的衝突時有所聞,2017 年,當地更曾舉辦過獨立公投試圖離開西班牙。但在這場公投後,西班牙的法院卻以挪用公款、煽動叛亂為由將多名鼓吹加泰隆尼亞獨立的政治人物定罪,引發軒然大波。在緬甸大城仰光 (Yangon), 一名反對軍政府政變的示威者手持蠟燭,站在一面寫著「我要民主」(Yes to Democracy) 的標語旁。在緬甸發生政變後,一支健身教練淡定跳著舞蹈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影片中的她是如此淡定,似乎毫無察覺身後發生了什麼事...... 相關閱讀:《千軍萬馬莫驚慌:緬甸老師舞蹈影片 紀錄政變一瞬間》在流經孟加拉首都達卡 (Dhaka) 的布里甘加河 (Buriganga river) 上,船伕們正辛勤地搖槳,載著乘客通過狹窄的水道。 相關閱讀:《過度觀光怎麼解?威尼斯祭出「登陸稅」》說起水上觀光,就不得不提義大利的知名景點威尼斯。但是近幾年大量遊客湧入的結果,讓威尼斯不堪重負,決定推出針對短期觀光客的「登陸稅」, 以期能緩解當地過度觀光的問題。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 (Kathmandu),16 號這天是當地的 Shri Panchami 節,一名小女孩在辯才天女 (Saraswati) 的神廟牆上寫字。在印度教、婆羅門教中,辯才天女是主掌知識、藝術和創造力的神明,家長們會特別在 Shri Panchami 節期間讓孩子們在辯才天女的神廟牆壁寫上自己的名字,祈求辯才天女賜給孩子們智慧和祝福。 相關閱讀:《就是要進入神廟 印度 500 萬名婦女組人型圍牆》儘管在 2018 年 9 月,印度最高法院就已經判定印度教神廟禁止 10-50 歲婦女入內參拜違憲。然而,在最高法院判決出來後,不少印度教徒依舊會在沿途擋下所有要上山參拜的婦女,於是,當地政府決定號召民眾上街頭,捍衛最高法院判決。在巴勒斯坦加薩走廊南部的拉法難民營 (Rafah refugee camp), 巴勒斯坦藝術家沙瑪萊 (Ammar Abu Shamaleh) 正在街角布置他的藝廊,希望讓難民們在這裡的生活多些變化。 相關閱讀:《全球最爛風景 英國塗鴉藝術家班克斯的「圍牆飯店」》在 2017 年,巴勒斯坦西岸地區的伯利恆 (Bethlehem) 新開了間標榜擁有「全球最爛風景」的飯店,窗口外即是以色列多年前為了避免以巴衝突惡化而築起的高牆...... 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到底今年卸任還是明年?海地總統的任期之爭
會有這樣的爭議,得從 2016 年說起。那年的 2 月 7 日,前任總統馬德立 (Michel Martelly) 在沒有接班人的狀況下卸職,其後由臨時政府接管,並選出代理總統,所以現任的海地總統摩依士,其實一直到隔年 (2017) 的 2 月 7 日才上任。因此在前任卸職時間與後任就職時間的差異下,反對派認為摩依士應該要在 2016 年 2 月 7 日的五年後 (註), 也就是 2021 年的 2 月 7 日下台;但摩依士強調自己 2017 年 2 月 7 日才上台,所以任期要到 2022 年的 2 月 7 日。註:海地總統任期五年,不得連選連任,但可以相隔一屆總統任期後參選,一人最多可以擔任兩屆總統。2016 年時海地之所以沒有繼任的總統,是因為 2015 年舉辦的總統大選遭人指出有舞弊嫌疑,並引發大規模的群眾抗議,選舉委員會最後取消了選舉結果,並在 2016 年 11 月才又重新投票。但事實上,兩次總統大選中,獲勝的其實都是摩依士。這也是爭議所在,摩依士認為當初已經將 2015 年的結果作廢,他是經由 2016 年的重新選舉才再度獲勝,並在 2017 年才就職;但反對派堅持五年的任期應該要從前任的結束算起才合憲。在本月 7 號來臨前,要求摩依士辭職下台的聲浪便不斷,直到 7 號當天,有 23 名被指控為「政變份子」的人士遭到逮捕,其中包括了資深警界人士,以及最高法院法官達布列茲 (Ivickel Dabresil)。根據 BBC 報導,達布列茲原先被反對派選為替代摩依士的臨時總統,但在他被捕並拘留後,反對派又提名了另外一位最高法院法官尚恩 - 路易斯 (Joseph Mecene Jean-Louis), 尚恩 - 路易斯也在 8 號當天於社群媒體上釋出影片,表示自己同意受任為臨時總統。另外,在逮捕 23 位相關人士後,總統摩依士隨後在 7 號的電視演說中聲明,自己「不是獨裁者」, 而那些「打算推翻政府和暗殺他」的政變都已經被制止。但是,反對派則否認了「意圖政變」的指控。就在 8 號,摩依士又進一步地宣布三名最高法院法官「退休了」, 三人之中正包括了已被逮捕的達布列茲,以及同意擔任臨時總統的尚恩 - 路易斯。針對這次的公告,摩依士在隔天 (9) 受訪時,向《美國之音》(VOA) 表示:「我們身在這裡,是為了尊重法律以及法律的使命...... 而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身為執法機關的保證人時,我們不能允許像是最高法院那樣的機關偏離他們自己的職責。」摩依士面臨的問題可不只有上述這些,被海地人民詬病的還有他的貪汙爭議,以及在近年急遽增高的綁架案和犯罪率,另外,逐漸訴諸武力的反政府抗議,也使得海地民怨四起。另一方面,摩依士最大的爭議,其實是讓國會停擺。根據時程,摩依士政府應該要在 2019 年 10 月舉行國會選舉,然而摩依士卻推延了選舉時間到 2021 年 10 月,使海地在沒有國會的情況下運作了一年多 —— 反對派因此指控摩依士「違憲」。海地法官協會的主席莫林法官 (Jean Wilner Morin) 便向 CNN 表示,憲法並沒有賦予總統單方面讓法官退休的權力,當然也不能指派一個新的,他說:「在任期中,總統不得開除任何一個法官。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讓三位法官『退休』的總統命令,是不合法也不合憲的。」另外,在沒有國會的期間,摩依士都直接以命令推動他的政策,等同於少了國會對於法案的監督力量。也因此,面對三位最高法院法官「被退休」的情況,反對派根本沒有法律管道表達不滿。同時,海地政府目前還在籌備要大幅修憲,並發起公民投票,摩依士認為海地憲法必須「現代化」, 但評論家擔心他事實上意圖修改憲法裡的連任條款,好在目前的任期結束後,無論是今年或明年,繼續他的職位。海地駐美大使艾德蒙 (Brocchit Edmond) 則表達了對修憲不一樣的看法:「當大部分人都將注意力放在 2 月 7 日後的情況時,我們其實不希望國際社會忽略了我們正在推行新憲法的計畫。這是我們計畫了十五年的事,但摩依士總統想要在任期結束的 2022 年 2 月 7 日前完成它 —— 他想讓修憲變成他的政績。」針對摩依士引起的爭議,海地人民長期走上街頭抗議。本月 7 號,數千人在首都太子港 (Port-au-Prince) 不斷示威,並於過程中燃燒由輪胎等廢棄物堆疊出的路障。另一方面,為了驅離情緒高漲的人群,警方則使用了催淚彈、對空鳴槍和橡膠子彈等措施,有示威人士表示自己因此受傷,但也有人目擊到抗議者用石頭砸向維安人員。「我們不能接受摩依士違反國家所訂立的憲法,」其中一名抗議人士丹尼爾 (Etienne Jean Daniel) 說:「我們要求憲法被尊重。」然而,在連日的抗議後,雖然反對派承諾將進行更多的反政府示威,評論家卻認為參與的人潮正在減少,因為在 COVID-19 (武漢肺炎) 與連環抗議的雙重壓力下,群眾們已經開始感到疲乏。不過,直至 2 月 14 日,海地媒體仍然表示有「數千名」反對摩依士的「人潮」在太子港、海地角 (Cap-Haitien)、萊凱 (Les Cayes)、米爾巴萊 (Mirebalais) 等城市進行街頭示威。身為海地的鄰居,美國政府表示支持摩依士繼續他的任期,但前提是他必須在 2021 年舉辦公平公正的選舉 ——BBC 指出,美國政府似乎認為避免造成更大的混亂,才是目前的最佳對策。另外,聯合國 (UN) 和美洲國家組織 (OAS) 也都傾向於支持現任政府,使得部分抗議群眾在 2 月 14 日的示威中,譴責來自於他們的「干預」。與此同時,海地當地媒體也認為國際勢力支持「不合憲」的政府是錯誤的。雖然美國政府傾向於支持現任政府,部分美國議員仍在對美國政府的公開信裡「譴責摩依士總統的不民主行為,並支持海地建立過渡的臨時政府」。事實上,如果少了美國這個強而有力的鄰居幫助,過渡政府將會很難發揮作用,畢竟國家的政治大權和軍事實力仍舊掌握在摩依士的手上。海地駐美大使艾德蒙就稱:「過渡的臨時政府在海地從來都派不上用場,最重要的應該是加強民主的過程,並確保經由民主選出的總統,會被下一位同樣由民主選出的總統所替代。」但是,最大的問題或許也就在這裡。在沒有國會運作,以及最高法院部分失能的狀況下,搖搖欲墜的海地民主,到底能不能撐到下一次總統選舉的來臨呢?
埃及出土5,000年前啤酒廠 生產2萬公升小意思
近期,一支由美國、埃及兩國考古學家組成的考古團隊,在埃及知名古城阿拜多斯 (Abydos) 發現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啤酒廠。根據考古學家的推算,這間啤酒廠的興建時間大約落在西元前 3100 年左右,正值古埃及第一王朝開創者那邁爾 (Narmer) 的統治年代。換句話說,這座啤酒廠已經擁有近 5,000 年的歷史。其實,早在 20 世紀初,英國的考古學家就曾提及這座啤酒廠的存在,可惜當時學界還未意識到這座啤酒廠的重要性,加上考古學家也遲遲找不到它的具體位置,讓這座啤酒廠延宕至今才重見天日。隨著挖掘持續進行,考古學家發現這座啤酒廠是由 8 個區域所構成,每個區域都有 20 公尺長、2.5 公尺寬,裡頭整整齊齊地排著兩列、共 40 個大陶甕。每當酒廠開工時,古埃及的工人就會在陶甕裡放入穀物、水,釀造成古埃及版的啤酒。比較可惜的是,考古學家們推測這座啤酒廠上方應該有屋頂之類的遮蔽物,但是如今已經不復見。紐約大學考古學家亞當斯 (Matthew Adams) 估計,在這座啤酒廠的全盛時期,每次大概可以產出高達 2 萬 2,400 公升的啤酒 (註)。註:相當於 330 毫升的罐裝啤酒 6 萬 7,878 罐。乍看之下,在阿拜多斯發現一座啤酒廠其實有些奇怪,因為阿拜多斯向來都是個以紀念古埃及冥王歐里西斯 (Osiris) 的紀念碑和皇族陵寢而聞名的古城,從古埃及時期一直到後來被羅馬征服都還陸續有人安葬於此。結合考古學家們在挖掘啤酒廠過程中發現的其他證據,本研究的另一名學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考古學家維沙克 (Deborah Vischak) 主張,這座啤酒廠生產出的啤酒,主要應該是用在祭祀已逝法老的儀式上。除此之外,維沙克進一步指出,這座啤酒廠也間接顯示了早期古埃及的法老們能動員的人力、能調度的農業資源規模,他說:「正是這些能力,讓短短數代後的埃及統治者們有能力興建巨大的金字塔。」對埃及來說,這不過是最近一連串重大考古發現的一部分而已。除了這座啤酒廠,先前埃及也曾傳出發現超過至少 100 具古老石棺,部分石棺裡頭都還有木乃伊的消息,讓考古學界為之興奮。埃及當局希望這一系列發現,能成為日後復甦埃及觀光業的強心針。在 2020 年年初,埃及政府原本還估計該年的觀光客人數會從 2019 年的 1,310 萬人繼續向上攀升,沒想到一場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讓 2020 年的觀光人數急墜至僅 350 萬人,重挫埃及的經濟表現。
【地球 24小時】02/15 跟我一起扭屁股、搖鈴鐺
在克羅埃西亞西北部的小村落馬塞爾吉 (Marcelji), 當地居民戴上面具,身穿條紋衣、白褲子,並在腰際綁上鈴鐺,打扮成「搖鈴人」(Bell ringers, 亦稱 Zvoncari) 的樣子上街參加踩街活動。在克羅埃西亞西北部地區,「搖鈴人」是當地在四旬節來臨前的一項重要傳統習俗,參與活動的人們會成群結隊地拜訪各個村莊,並在各個村莊的中心圍成圈、不斷地扭屁股讓身上的鈴鐺叮噹作響,直到村民送上葡萄酒、食物後才會停止。歷史學家認為,這項活動可能是發源於早期人們送走冬季、迎來春天,順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家畜平安的祈福活動,如今它已經成為一項聯絡各個村落感情的重要管道。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 (Dublin) 市郊,熱愛高爾夫球的比漢 (Peter Behan) 在普爾貝格海灘 (Poolbeg beach) 上畫了一個圓圈,隨後站上路堤、拿出高爾夫球桿,試著將球打進海灘上的圓圈裡,藉此在這段無法上高爾夫球場練球的日子裡保持手感。 相關閱讀:《南韓不只有 K-POP 你聽過 K-GOLF 嗎?》南韓音樂影視席捲全球已經不是新聞,我們稱這樣的流行文化為 K-POP, 不過你知道在南韓高爾夫選手稱霸球壇的年代,南韓的高爾夫球文化「K-GOLF」一度也成為人們十分好奇的對象嗎?在南非大城約翰尼斯堡 (Johannesburg) 的天空旅館 (Hotel Sky) 內,一名人類服務生將餐點放入機器人愛麗兒 (Ariel) 身上的盒子裡,好讓它將餐點送給房客們。在愛麗兒加入後,天空旅館也成為全非洲第一個導入機器人服務生的旅館。 相關閱讀:《做一天就被放假 漢堡機器人 Flippy 動作慢》2018 年,美國加州連鎖漢堡店「Cali Burger」引入了號稱每小時可以做 150 個漢堡的機器人廚師「Flippy」。沒想到,在爐台前站了一天後,餐廳老闆決定先讓 Flippy 休息一下。在德國大城科隆 (Cologne), 每年固定舉辦的大型嘉年華「玫瑰星期一」(Rosenmontag) 受制於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被迫暫停一屆,這不免讓部分喜愛玫瑰星期一活動的民眾略感沮喪,只能獨自穿上華麗的服飾稍作慶祝。 相關閱讀:《一吐怨氣狂歡去 德國的玫瑰星期一嘉年華》在德國,「玫瑰星期一」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狂歡節,人們會在這天舉辦各式各樣的變裝派對,跳舞,喝酒或是在街頭慶祝,許多城市都會在這天舉辦至少一場主題遊行慶祝。偶爾,你還能看到表演人員們將糖果、鬱金香等小禮物朝人群中丟去!在海地首都太子港 (Port-au-Prince) 一場反對海地總統摩依士 (Jovenel Moise) 的示威上,一名示威者高舉著雙手,反對摩依士繼續執政。海地的這場總統任期的爭議可以追溯回 2016 年的大選,當時摩依士被指控靠著選舉舞弊才得以勝出,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在隔年重新舉辦的大選中取勝。到了今年,海地的反對派們堅持摩依士的任期應該自 2016 年起算,因此他早該下台、交出政權;但摩依士主張他的任期應該自就任的 2017 年起算,因此他理應還有 1 年的任期。雙方僵持不下的結果,便是近日海地街頭一連串的示威。 相關閱讀:《一邊救災一邊招妓 英國樂施會爆海地性醜聞》多年來,海地飽受政治、自然災害等問題所擾,就連以助人為己任的慈善組織,有時也會成為民眾不滿的關鍵,好比當初以救災名義抵達海地的英國樂施會 (Oxfam), 便在 2018 年爆出招妓的性醜聞。在南非東北部的小鎮恩坎德拉 (Nkandla), 南非前總統祖馬 (Jacob Zuma) 的支持者在他家前方舉辦了一場小遊行,一行人在祖馬家前方的大馬路上載歌載舞。最近,祖馬再度因任內的貪汙爭議而現身南非的新聞版面,但真正引人注目的並非他有罪與否,而是他收到法院傳票、卻拒絕出席的舉動。分析師認為,祖馬這種藐視法院的舉動形同對南非法律的巨大挑戰,如果法院方面沒法有效回應,未來恐怕會有更多人仿效祖馬的行為,影響南非未來的發展。 相關閱讀:《世界偉人長眠 曼德拉辭世享壽 95 歲》說起為南非立下今日榮景的人,就不得不提及南非前總統曼德拉 (Nelson Mandela), 他不僅帶領南非走出種族隔離政策陰影,畢生為人權奮鬥的努力更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這也無怪乎當 2013 年他離世時,各界無不發表悼詞悼念他。在美國馬里蘭州的波托馬克鎮 (Potomac), 新任世界貿易組織 (WTO) 秘書長奧孔約 - 伊衞拉 (Ngozi Okonjo-Iweala) 正在接受採訪,她的勝出對 WTO 深具意義,待正式上任後,她將成為 WTO 史上首位女性、首位出身非洲的領導人。 相關閱讀:《澳洲民主紅酒:喝澳洲酒抗中國關稅霸凌》去年 12 月,中國宣布對澳洲酒課徵高額關稅,此舉不僅讓澳洲大感不滿、宣稱要將此事帶到 WTO 會議上討論,網路上更出現一波推廣澳洲酒的風潮,希望能藉此支持澳洲對抗中國不合理的舉動。在義大利南部大城卡塔尼亞市 (Catania),15 號晚上全歐洲活動最頻繁的活火山埃特納火山 (Mount Etna) 再度噴發,橘紅色的岩漿在黑夜中格外顯眼。 相關閱讀:《一座美國火山終結一個輝煌羅馬?羅馬共和衰亡的線索,就在一管冰芯裡》對生活在凱撒 (Gaius Julius Caesar) 死後兩年內的羅馬人而言,那兩年特別不容易。和煦的陽光不見了,滋潤農地的小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低溫,是暴雨以及時不時帶走大量生命的饑荒。當時的羅馬人,和後代歷史學家們都有一個共同疑問:到底發生什麼事?在英國首都倫敦的倫敦動物園 (ZSL London Zoo), 目前仍是學徒的動物園管理員賽爾 (Hattie Sire) 帶著動物園裡的山羊,在空無一人的動物園裡四處閒晃。 相關閱讀:《「老闆,你有發現會議室多了一隻羊嗎?」 英國農場荒謬服務大爆紅》自從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爆發後,英國的動物園、農場紛紛想方設法度過這段艱困的時光,克倫肖福德農場 (Cronkshaw Fold Farm) 也不例外,它們在此前間推出了全新的「山羊來開會」(Call a Goat) 服務。沒錯,就是字面意義的山羊來開會。在哈薩克西南部的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 (Baikonur Cosmodrome), 俄國研發的聯合 - 1 號火箭 (Soyuz-2.1) 在轟然巨響中點燃引擎,載著進步 MS-16 (Progress MS-16) 貨運太空船飛向天空,將補給品送給國際太空站 (ISS) 上的太空人們。 相關閱讀:《巴斯光年、起司、披薩:那些你從未想過,卻真實上過太空的奇葩物品》「上太空」是件大事,每回科學家都得精打細算,小心規劃要送上太空的物品,但偶爾還是會出現一些曝光後讓人目瞪口呆的物品...... 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02/14 你結婚、我歡呼
在泰國首都曼谷東部春武里省 (Chonburi) 的東芭樂園 (Nong Nooch Tropical Garden), 一對新人在鏡頭面前展示兩人的結婚證書,後頭一隻大象興奮地甩起長鼻子。 相關閱讀:《跨次元的愛 日本男子和初音結婚的一段故事 (04/06 更新)》結婚對象非得要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真人才行嗎?對今年 38 歲的近藤顯彥 (Akihiko Kondo) 來說,答案是:不一定。在日本福島縣 (Fukushima prefecture) 磐城市的磐城市立圖書館,一名圖書館館員正在整理被地震震落的書籍。在日本,不定時發生的地震是火車行駛安全的一大威脅。為此,日本特別開發出了新型子彈列車「N700S」, 號稱即便是行駛途中遇上失去外部動力的意外,電池提供的動力也能讓火車將乘客運往更安全的地方疏散。 相關閱讀:《日本新型子彈列車上路 地震來也不怕》在烏克蘭東部的阿瓦迪夫卡市 (Avdiivka), 一名烏克蘭士兵抓住與當地分離主義者作戰的空檔,拿出手風琴來即興演奏一番。 相關閱讀:《烏克蘭、俄國又開戰?這次為了羅宋湯》這幾年來,烏克蘭、俄國為了領土開戰的新聞屢見不鮮,去年 10 月,雙方再度槓上,這回不是為了領土,而是為了一碗羅宋湯。在日本首都東京,一名示威者戴上畫著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 (Aung San Suu Kyi) 肖像的口罩、耳環,抗議緬甸軍政府發動的政變。在緬甸發生政變後,一支健身教練淡定跳著舞蹈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影片中的她是如此淡定,似乎毫無察覺身後發生了什麼事...... 相關閱讀:《千軍萬馬莫驚慌:緬甸老師舞蹈影片 紀錄政變一瞬間》在葡萄牙北部的波登西堂區 (Podence), 以往在每年的懺悔星期二 (Shrove Tuesday) 前三天左右,當地居民都會戴上面具、穿上以五彩繽紛地羊毛流蘇製成的傳統服飾,化身為卡雷托斯 (Caretos), 舉辦歡慶冬季已經過去、春天即將來臨的狂歡節。今年受到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影響,大部分遊客都無法前來參與狂歡節,當地居民也只能獨自穿上五彩繽紛地傳統服飾,小小地慶祝一番。在愛沙尼亞西部小鎮圖林古 (Tuulingu), 當地芭蕾舞教室的學生們在一個可以旋轉的冰上舞台上表演芭蕾舞。 相關閱讀:《巴西無臂芭蕾少女 跳出驚人的美麗》相較一般芭蕾舞者,16 歲的布埃諾 (Vitória Bueno) 天生便缺少了一雙手臂,但這並未影響她對芭蕾舞的熱愛,反而讓她譜出一段與眾不同的人生故事。在中國首都北京的歷史文化街區,一名女性換上傳統漢服、打起傘來準備拍照。 相關閱讀:《中國地鐵「哥德妝」禁入 微博網友要打扮的自由》除了歷代流傳下來的漢服,近代中國的服飾、妝容也深受外國文化的影響,即便是帶有強烈黑暗、華麗風格的「哥德妝」, 也有一批死忠愛好者。但對中國廣州地鐵的工作人員來說,這種妝容恐怖到不准進站。在科索沃首都普里斯提納 (Pristina), 自決運動黨 (Vetevendosje party) 的支持者們在科索沃國會大選選舉結果公佈後,開心地跑到街上慶祝自決運動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 相關閱讀:《科索沃和塞爾維亞的糾紛,如何讓歐洲的電子時間晚了 6 分鐘?》對政治學家來說,科索沃和塞爾維亞間的糾紛是政治問題;但對歐洲的民眾來說,這兩國間的紛爭也是生活問題,畢竟有時連微波爐上的時鐘顯示功能都會被波及。在俄國城市歐姆斯克 (Omsk), 俄國反對派政治人物納瓦爾尼 (Alexei Navalny) 的支持者找了一個庭院,用蠟燭在地上擺出一個愛心,聲援目前被俄國政府以「違反假釋規定」為由而逮捕入獄的納瓦爾尼。好不容易自中毒事件中恢復過來後,納瓦爾尼在年初宣布將重返俄國,隨即在入境後遭俄國政府逮捕,進而在俄國各地引發一連串的示威活動。 相關閱讀:《橫跨 11 個時區、過百城市響應 俄國反政府示威要求釋放反政府領袖》在俄國大城聖彼得堡,有民眾在 14 號這天發起人鏈活動,既聲援目前人在獄中的女性政治犯們,也藉機反對俄國近期嚴重的警察暴力問題。 相關閱讀:《在俄國,畫女性裸體會被捕》住在西伯利亞地區的藝術家茨維特科娃 (Yulia Tsvetkova), 擅長以可愛的插畫為女性和 LGBTQ 社群發聲,然而她的畫卻被俄國當局視為「猥褻物品」, 有可能因生產和散布「猥褻物品」遭判六年有期徒刑...... 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我與牠的跨物種友誼 土耳其男子的天鵝好朋友
在土耳其西部的埃迪爾內省 (Edirne province), 目前已經退休的郵差米爾贊 (Recep Mirzan) 有一段與眾不同的友誼,他在 37 年前救了一隻母天鵝嘉麗普 (Garip);37 年後,一人一鵝的友誼依舊沒有褪色。米爾贊回憶到,當時他和朋友一行人在路上發現了翅膀受傷的佳麗普,米爾贊立刻接下了保護佳麗普的任務,害怕如果就這麼放置不管,佳麗普很有可能被路上的猛獸給吃掉。從那時開始,佳麗普就住在米爾贊位於土耳其和希臘邊界卡拉阿奇鎮 (Karaagac town) 的農場裡,並且只要一有機會踏出圍欄,牠就緊緊跟著米爾贊到處走,不管米爾贊是在修理農場,還是吃飽飯後來個例行性地散步,佳麗普都寸步不離。米爾贊說:「我是個愛動物的人,當我看到佳麗普倒在路旁的時候,我對我自己說應該帶牠回家,不能留牠在那兒被狐狸吃掉。」「我們很快就熟悉彼此,我們從來沒有分開過。」米爾贊提到,佳麗普的名字也是自己幫忙取的,「佳麗普」在土耳其文中意為「奇怪的」, 但也會用來形容那些遇到不幸的人。佳麗普順利地在米爾贊的農場中養好了傷,也和農場中的貓貓狗狗成了好朋友,牠從未想過離開農場、離開米爾贊。今年 63 歲的米爾贊說,佳麗普對他再忠心不過,就算傷好了仍相伴左右,他也把佳麗普當成自己的小孩般照顧,而佳麗普也罕見地以長壽回報米爾贊。根據統計,野生天鵝的壽命平均只有十二年,而在受到保護的環境中可以活到三十歲,而佳麗普今年已經超過 37 歲了!
【地球 24小時】02/13 用微笑帶來春天
在孟加拉首都達卡 (Dhaka),13 號這天,是孟加拉傳統春日慶典舉辦的前一天,一名戴著花環、手環的小女孩在豔陽下露出一抹大大的微笑。 相關閱讀:《用影子有無來預測天氣 美國土撥鼠日到底準不準?》每年 2 月 2 日,數以千計的人會一同聚集在美國賓州小鎮,引頸期盼土撥鼠菲爾 (Phil) 的「春天預報」。在俄國首都莫斯科,冬泳俱樂部「人人皆海象」(Walruses of the Capita) 的會長塞拉亞 (Natalya Seraya) 換上泳衣,跳入結冰的莫斯科河 (Moskva River) 中游泳。 相關閱讀:《橫越塑膠海 法國長泳健將挑戰游過太平洋垃圾帶》2019 年,法國長泳健將勒孔特 (Ben Lecomte) 打算親身了解塑膠垃圾對海洋造成的污染,決定展開一項獨特的任務:徒手游過太平洋垃圾帶。在巴林首都麥納瑪 (Manama), 當地一間花店的老闆戴著口罩,細心整理一束客人訂製的花束。 相關閱讀:《用前任的名字為蟑螂命名 然後看牠被吃掉 美國動物園的情人節限定活動》(本文有蟑螂圖片及影片,請斟酌閱讀) 隨著西洋情人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美國各大動物園和保育中心也開始各出奇招,利用情人節這個一年一度的機會大肆宣傳和募款,不過,他們使用的方法或許跟你想得很不一樣...... 在波蘭南部以各種冬季活動而聞名的札科帕內鎮 (Zakopane), 近期波蘭政府終於放寬防疫措施,大批滑雪客立刻蜂擁至札科帕內鎮,等著一解他們的滑雪癮。 相關閱讀:《英式絕地大逃亡:200 旅客拒絕隔離 連夜逃出瑞士滑雪勝地 (12/31 更新)》除了波蘭南部的札科帕內鎮,瑞士的韋比爾鎮 (Verbier) 也是遠近馳名的滑雪重鎮,尤其受到英國遊客的歡迎。但自從去年年底爆發 200 多名英國旅客拒絕遵守瑞士當局的防疫措施、連夜出逃後,韋比爾鎮居民看待英國旅客的目光也逐漸改變...... 在英國北部的錫頓德勒沃爾鎮 (Seaton Delaval), 英國首相強生 (Boris Johnson) 戴上口罩、防塵帽,視察當地一間生產個人衛生防護設備 (PPE) 的工廠。 相關閱讀:《英國首相出事,要由誰接手?淺談英國內閣代理職務制度》去年 4 月,英國首相強生因罹患 COVID-19 (武漢肺炎) 住院治療,將防疫工作交給了擔任首席大臣兼外交大臣的拉布 (Dominic Raab), 也讓外界好奇拉布的經歷,以及內閣的代理職務制度。在葉門首都沙那 (Sanaa) 的沙賓醫院 (al-Sabeen hospital) 中,年僅兩歲卻嚴重營養不良的阿瓦德 (Radhi Awadh) 在接受治療前,默默在媽媽的懷裡流下一行淚水。 相關閱讀:《營養不良又爆霍亂 葉門內戰下民生更惡化》多年來的內戰讓葉門的經濟、民生狀況一直不見好轉,在醫院裡營養不良的孩童也幾乎成為葉門的「日常」光景。2017 年,更糟的情況發生了:葉門因水源受污染導致霍亂爆發,首都沙那更成為霍亂疫情的大疫區。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的基吉宮 (Palazzo Chigi), 新任義大利總理德拉吉 (Mario Draghi) 在交接典禮上走過儀隊面前,準備從前任義大利總理孔蒂 (Giuseppe Conte) 手上接過領導義大利的重責大任。今年 1 月底,前義大利總理孔蒂籌組的聯合政府遇上執政危機,前任義大利總理倫齊 (Matteo Renzi) 領導的活力黨 (Italia Viva) 以不滿當局處理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危機等因素為由,宣布退出聯合政府,連帶使孔蒂政府失去多數優勢,進一步危及了他的執政基礎。最終,在孔蒂遲遲無法達成共識、籌組新政府的情況下,各大黨派推舉前歐洲中央銀行總裁德拉吉 (Mario Draghi) 接掌總理大位,繼續帶領義大利走出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帶來的泥淖。對德拉吉來說,接任義大利總理後必須面對的挑戰一點都不容易,除了檯面上的各種政經難題,他還得想辦法克服義大利民間盛行的小聰明文化「furbizia」, 才有機會帶領義大利戰勝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 相關閱讀:《義大利全境封鎖,民眾能遵守嗎?淺談義大利「furbizia」小聰明文化 (03/10 更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結凍的人工湖上,民眾開心地在冰層上玩起曲棍球。在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休 (Mogadishu),13 號早上這裡發生一起汽車炸彈攻擊事件,目前已經造成 1 人死亡、10 人受傷。爆炸案發生後,索馬利亞警方趕忙協助現場受損的嘟嘟車 (rickshaw) 離開現場,好進一步針對案發現場展開調查。截至目前為止,還未有任何組織出面坦承犯案。 相關閱讀:《為什麼加入非洲極端組織?聯合國:不是因為宗教》過去,人們往往以為「宗教」是年輕人前仆後繼加入極端組織的理由,但 2017 年聯合國進行了一份調查,顯示「工作」才是吸引人們加入極端組織的真正原因。在中國萬里長城最廣為人知的段落「慕田峪長城」, 一名男子一手拿著一面國旗,另一手牽著小孩走在城牆上。 相關閱讀:《Airbnb 推「One night in 長城」 中國:不要!》2018 年,知名旅宿網站 Airbnb 在中國推出一項獨特的長城企劃,打算招待幸運旅客在長城過夜。根據 Airbnb 的說法,他們相信這場活動將能有效「促進中國觀光永續發展」。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02/12 水下一條龍
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的一間水族館內,潛水員們換上表演服,為觀眾帶來一場「水下舞龍舞獅」。 相關閱讀:《「一口氣」能在海裡待上好久 巴瑤族優異潛水能力之謎》現代的潛水員們往往得靠氧氣瓶,才能在海中自在悠遊;但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巴瑤族」卻絲毫不需要這些專業器材的輔助,單憑獨特的生理結構和精湛的潛水技巧,就能一口氣在水下待上好幾分鐘。在越南北部河南省 (Ha Nam province) 的大街上,裴文聰 (Bui Van Cuong, 音譯) 戴上防毒面具,用龍眼木燜燒一罐罐裡頭裝著青魚 (Mylopharyngodon piceus) 和其他配料的陶罐。未來,這一罐罐陶罐都將成為越南新年傳統料理「武岱紅燒魚」。 相關閱讀:《【地球咬一口】那些你不知道的異國粽子》除了飄著獨特香氣的武岱紅燒魚,越南特色料理當中還有材料、造型都與台灣粽子迥異的「越南方粽 (Bánh chưng)」, 不僅口感與台灣本土粽子大相徑庭,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 (Kathmandu), 示威者們走上街頭,抗議近來加德滿都出現越來越多起針對女性的暴力攻擊事件。在示威過程中,一行人在大街上表演了一場假葬禮。 相關閱讀:《覺得自己好衰?試試讓人轉運的泰國模擬葬禮》在泰國首都曼谷郊區的一間寺廟,民眾雙手捧著花束,自己一腳踏入棺材裡,希望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在泰國首都曼谷,一名專擅表演中國戲曲的演員穿上全套戲服、戴上透明面罩,擺出姿勢供攝影師拍照。 相關閱讀:《當日本藝妓遇上疫情:不准斟酒、不准碰觸客人... 傳統文化怎麼撐過去?》同樣身為演藝人員,日本的藝妓每每出場都豔驚四座,然而辛苦的培訓、高昂的治裝費,再加上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無情地來襲,讓早已逐漸沒落的藝妓文化雪上加霜...... 在越南首都河內郊區的 Quang Phu Cau 村,兩名孩子騎著腳踏車,經過一戶門前擺著大量待風乾線香束的人家。在南韓坡州 (Paju), 現居南韓的脫北者賢成澤 (Hyeon Seong-taek, 音譯) 來到兩韓邊境,擺出一個祭祖用的小祭壇,隔著眼前的一大片鐵絲圍籬,遙想他在北韓的先祖們。 相關閱讀:《政治宣傳氣球掰掰 南韓禁投遞到北韓》過往,由南韓邊境飄往北韓的政治宣傳氣球時不時就會成為引發兩韓摩擦的元兇,但在 2020 年南韓通過一部全新的法案後,未來,兩韓邊界可能再也看不到夾帶傳單、金錢、藥品的政治宣傳氣球了。在中國首都北京,英國媒體 BBC 在當地的辦公室如今已經大門深鎖。12 號這天,中國廣電總局以 BBC 世界新聞台製播內容違反新聞應當「真實、公正」的要求,損害中國國家利益,因此拒絕接受 BBC 世界新聞台新年度的落地申請。 相關閱讀:《BBC 可能要斷糧了?老牌媒體公司的經營難題》這並不是 BBC 史上遇到無法播放新聞的危機,就在 2020 年,BBC 也曾因英國政府打算重新審核電視牌照費而引發斷糧危機。究竟,這筆關乎 BBC 存活與否的「電視牌照費」是什麼呢?在印度北方北阿坎德邦 (Uttarakhand) 傑莫利縣 (Chamoli) 的拉塔村 (Lata village), 兩名男子攙扶著一名受傷的女性,準備將她送上直升機。周日 (7) 早上十一點,一場猝不及防的冰河洪災沖毀了印度正在興建的水力發電廠,也沖破了無數民眾的家園...... 相關閱讀:《印度喜馬拉雅山冰河崩裂 滾滾洪流破百人失蹤》在日本首都東京的 2020 東京奧運籌辦委員會辦公室外,一名女性拿著標語,一方面要求日本政府取消舉辦 2020 東京奧運,另一方面也反對日前日本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會長森喜朗一席引發性別歧視風波的發言。如今,森喜朗已經為此請辭下台,但直至目前為止,日本還未公布新任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會長的人選。 相關閱讀:《2020 東京奧運到底辦不辦?》眼看延期到今年舉辦的東京奧運腳步越來愈近,但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仍不見趨緩,大家心裡都想問:奧運到底還辦不辦?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寺廟金德院 (Dharma Bhakti temple), 信眾們當眾釋放一大籃小鳥以祈求好運。 相關閱讀:《中國賽鴿人生:鴿子第一,其他都是第二》在中國,賽鴿是一項很受歡迎的活動,前仆後繼的養鴿人都希望自家鴿子能在比賽中拔得頭籌,為主人帶來名與利...... 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02/11 大熊返鄉記
在伊拉克北方達霍克 (Dohuk), 先前圖中這隻熊因為誤闖人們的家裡而被捕獲,經過悉心照料後,庫德族的動保人士打算將牠野放回山林。在籠子打開的那一剎那,所有人一哄而散,希望這隻熊能順利重回山林。 相關閱讀:《你是維尼,還是泰迪?科學家聯手開發「熊臉辨識系統」》不論是對專家,抑或是普通人而言,光憑幾張照片就想辨識出一隻特定的熊並不容易。但是自從美國、加拿大的科學家們聯手開發出 Bear ID 後,辨識出一隻特定的熊再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在巴西東南部聖麗塔杜薩普卡伊鎮 (Santa Rita do Sapucai) 的伊納特劇院 (Inatel Theater) 裡,16 歲芭蕾舞者布埃諾 (Vitoria Bueno) 生來便缺少一雙手臂,但這從未改變她成為舞者的夢想。每當換上舞衣、從台上一躍而起的那一剎那,布埃諾和她一路走上舞台的故事,總會在不經意中感動許多人。 相關閱讀:《巴西無臂芭蕾少女 跳出驚人的美》在緬甸大城仰光的中國大使館外,三名反對軍政府的示威者拿出棋盤,當場下起一盤缺少「王后」這顆棋的西洋棋;一旁第三名示威者則在背上貼了一張寫著:「棋盤上沒有王后,就好像今日我們的感受一樣。」藉此暗指緬甸軍政府發動政變、逮補了現任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 (Aung San Suu Kyi), 讓緬甸彷彿失去了王后一般。在緬甸政變發生後,一支健身教練淡定跳著舞蹈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開來,影片中的她是如此淡定,似乎對身後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 相關閱讀:《千軍萬馬莫驚慌:緬甸老師舞蹈影片 紀錄政變一瞬間》在巴勒斯坦加薩市一間無國界醫生組織 (Medecins Sans Frontieres) 開設的診所內,一名醫師將一個以 3D 列印技術製成的面具,放在面部嚴重灼傷的少年迪布 (Ahmed Al-Deeb) 旁,比對面具是否有任何瑕疵。 相關閱讀:《你的臉賣不賣?日本藝術家買人臉做面具》在東京這間名為「仮面屋おもて」的面具店,你可以找到一張張擬真到不行的人臉面具...... 在美國加州大城洛杉磯以聚集大量魔術愛好者而聞名的魔法城堡 (The Magic Castle), 這天他們將場地出借給紅十字會,讓他們得以服務廣大有意捐血的民眾。 相關閱讀:《數十年捐了 1,173 次血 澳洲「擁有黃金手臂的男人」退役》今年 83 歲的哈理森 (James Harrison) 在 14 歲時發生一場意外,當時他因為陌生人的大量輸血而活了下來。在成年後,他也認為自己應該回饋社會,因此每周就會到捐血中心捐血 —— 數十年下來,他這樣的舉動可說幫助了兩百多萬名嬰兒免於潛在致命疾病的威脅。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的克里夫蘭市,低溫讓公園裡小飛象造型的遊樂器材表面結滿了冰霜。 相關閱讀:《冬天一到就懶散?專家:問題在你的態度,跟大腦無關》你也覺得每每到了冬天,就會覺得特別懶、做事也變得特別慢嗎?別再把責任歸咎給大腦了,早在 2016 年,科學家就已經發現冬天時大腦的運作與夏天並無二致,會覺得心情低落只是因為受到其他人的說法影響而已。在巴西第四大城美景市 (Belo Horizonte) 的一場無人場試飛活動中,愛馬仕帕迪尼集團 (Hermes Pardini Group) 的實驗室將一大箱 COVID-19 (武漢肺炎) 試劑掛在無人機下,送往當地的奧里松帝研究所 (Orizonti Institute)。 相關閱讀:《醫療用品從天降 非洲偏鄉的救命無人機》隨著無人機科技越來越發達,不只巴西,位於非洲的盧安達、迦納也想到了類似的主意,因而決定與無人機公司 Zipline 合作,希望借助他們的科技,得以將急救藥品及血液以無人機送往陸路難以抵達的地區,把握搶救人命的黃金時間。在義大利北部以嘉年華會而聞名的小鎮維亞雷吉歐 (Viareggio), 今年的嘉年華再度因防疫考量而取消,工作人員只好開始收拾已經拿出來的氣球,準備重新將它們收回倉庫中。比起歐洲其他地區,維亞雷吉歐鎮舉辦的嘉年華會以「符合時事」而著稱,因為在活動期間,即便外地人對這裡所知甚微,從花車主題,人們依然能讀出今年哪些政治人物最不受當地民眾歡迎、或是最近當地正流行什麼熱門話題。 相關閱讀:《書上沒說的嘉年華 義大利小鎮用花車遊行諷刺時事》在義大利米蘭的米蘭主教座堂 (Duomo di Milano), 一名男子獨自坐在教堂內拉大提琴。 相關閱讀:《世界級大提琴家馬友友在美墨邊境開演奏會:我們應該要蓋橋而不是築牆》2019 年 4 月,世界級大提琴家馬友友來到橫跨美墨邊境的華瑞茲林肯橋 (Juarez-Lincoln International Bridge), 為當地民眾帶來了巴哈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現場演奏會。在德國大城慕尼黑附近的加興市 (Garching), 烘焙坊里德梅爾 (Riedmair) 的甜點師發揮巧思,以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為靈感,做出一款上頭斜插著針筒的新甜點「RKI 甜甜圈」。 相關閱讀:《長得就像那一根 義大利《教父》甜點卡諾里卷》「槍留下,卡諾里卷 (cannoli) 帶走」, 這是經典電影《教父》中的著名台詞之一,描繪殺手在事成後不忘帶走西西里島的傳統甜點──卡諾里卷。究竟,卡諾里卷的背後有著怎麼樣的故事?為何卡諾里卷又會跟男性的生殖器官有關呢?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巴西無臂芭蕾少女 跳出驚人的美麗
當布埃諾 (Vitória Bueno) 的媽媽第一次讓她上芭蕾教室時,她很擔心五歲的小小布埃諾無法適應,畢竟,對天生沒有雙臂的布埃諾而言,想要成為一名舞台上閃閃發光的舞者乍看之下很不切實際,更別提她來自巴西鄉下的一個小鎮,她的與眾不同早就成了全鎮人好奇的話題。今年 39 歲、布埃諾的媽媽汪達 (Wanda Bueno) 傷心地說:「人們會在家門外排隊想看她一眼,他們甚至會挑起她的衣袖來看。」但對現年 16 歲的布埃諾來說,她不在乎外界的紛擾,反而專注在其他挑戰上,像是她表現得很好的爵士舞與踢踏舞,當然還有芭蕾。而布埃諾的獨一無二也讓她成了社群媒體上的明星,她的 Instagram 帳號 @vihb_bailarina 有超過 15 萬人追蹤,她的一舉一動激勵了許多人的生活。「對我來說,手臂只是枝微末節,」布埃諾在她準備上台表演的劇場中說:「我會跟隨我的眼神看過去,彷彿手臂就在那裡一般。」親眼看著布埃諾優雅地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和她的舞伴一塊在台上轉圈,很容易就忘記她其實沒有雙臂。布埃諾說:「我完全不認為我需要手臂。」至於一開始,小小布埃諾是怎麼接觸到芭蕾的呢?這一切要感謝她的物理治療師,他認為芭蕾會對布埃諾的健康很有用,她也發現每當出現芭蕾課的時候,布埃諾都會準時來上課。透過芭蕾這門舞蹈,可以訓練布埃諾身體的力量和彈性,尤其對需要靠雙腳進行生活大小事的布埃諾來說,培養雙腳的力量非常重要。布埃諾的繼父佩雷拉 (Jose Carlos Perreira) 說:「布埃諾能用腳做的事,有的我連用手都辦不到。」布埃諾說:「我們不只是身障人士,我們應該要勇敢追夢。」
【地球 24小時】02/10 新年快樂,您已被好運貓貓拜訪
在印尼萬丹省丹格朗市 (Tangerang) 的一間線香製造工廠內,一隻貓從一大排待風乾的線香束中走出來。 相關閱讀:《「我痛痛、我要罐罐、我想出門玩」貓語翻譯 APP 讓你抓住主子的》身為貓奴的你,是不是常常搞不清楚主子喵喵叫想要表達的意思呢?或許這款貓語翻譯 APP 能解決你的困擾呦!在埃及北部代蓋赫里耶省的阿特米達村 (Atmida village), 今年年僅 12 歲的女孩埃爾窟莉 (Reem El-Khouly) 帶著一塊板子,準備去學校上課。可別誤會了,埃爾窟莉不是要到學校當學生,在當地學校因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而暫停授課時,她決定肩負起老師的責任,教導鄰里間比年紀比她更小的孩子,讓他們不至於失學。 相關閱讀:《一身刺青嚇到人?法國刺青老師最想教給孩子的一堂課》海蘭 (Sylvain Helaine) 是一位在法國任教,充滿教育熱忱,也十分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然而,他卻三不五時就會接到家長對他的投訴,生怕他全身覆蓋著的刺青會把自己的孩子給嚇著。在緬甸大城仰光的日本大使館外,反對軍方政變的緬甸示威者坐在充氣游泳池內,高舉著標語要求軍方儘早釋放現任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 (Aung San Suu Kyi)。 相關閱讀:《千軍萬馬莫驚慌:緬甸老師舞蹈影片 紀錄政變一瞬間》在緬甸發生政變後,一支健身教練淡定跳著舞蹈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影片中的她是如此淡定,似乎毫無察覺身後發生了什麼事...... 在義大利北部的科爾蒂納丹佩佐 (Cortina d'Ampezzo), 最近這裡正在舉辦世界高山滑雪錦標賽 (FIS Alpine Ski World Championships), 街道上也擺滿充滿義大利風味的裝飾,加上美麗的雪景,讓這名女性忍不住停下腳步,拿出手機來拍照。 相關閱讀:《法國滑雪場「大缺雪」 政府緊急補雪去》2020 年 2 月,法國滑雪場傳出缺雪的消息,為了不錯過每年的滑雪旺季,政府緊急出動直升機為滑雪場「補雪」。沒想到,這場「補雪行動」反而引發了更大的爭議...... 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西施犬里歐 (Leo) 乖乖地讓寵物美容師替牠剪劉海。 相關閱讀:《花瓣、按摩、馬殺雞... 巴西寵物沙龍把毛小孩寵上天》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人選擇養毛小孩來陪伴自己,也因為這樣,與寵物相關的市場也越來越夯,以巴西來說,聖保羅如今就出現高級的寵物沙龍,每一隻進到沙龍的狗狗,都享受頂級舒適的療程。在法國首都巴黎聖心堂 (Sacre Coeur Basilica) 附近的蒙馬特山丘 (Montmartre), 內森 (Nathan) 穿上滑雪板,在此精進他的滑雪技巧。 相關閱讀:《英式絕地大逃亡:200 旅客拒絕隔離 連夜逃出瑞士滑雪勝地 (12/31 更新)》自從大批英國遊客連夜出逃後,以往敞開雙臂歡迎英國旅客的瑞士韋比爾鎮 (Verbier), 現在也慢慢改變了他們看待英國遊客的眼光...... 在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 (Colombo) 附近海域的一塊石頭上,釣客們耐心地在此等待大魚上鉤。 相關閱讀:《要釣,就去塞納河釣!巴黎年輕人瘋「街頭釣魚」》過去,在巴黎塞納河畔垂釣的清一色是戴著漁夫帽、身穿多口袋背心的退休族;現在,有越來越多穿著 T 恤、牛仔褲的年輕人加入,將釣魚這項百年傳統改造成另一種街頭文化。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 (Kathmandu), 一名尼泊爾共產黨的支持者打扮成尼泊爾民間傳說中的惡魔「拉赫 (Lakhey)」的樣子,加入街上大批反對現任尼泊爾總理奧利 (KP Sharma Oli) 的示威者中。在當今的尼泊爾政壇,奧利並不是位深獲人民喜愛的總理。在 2020 年 12 月,他因為擔心朝野議員聯手對他發動不信任案,因此在國會冬季會期開議前沒幾天,突然要求解散國會,引發反對者的批評聲浪,聲稱他的舉動已經違憲。在泰國首都曼谷,受到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的衝擊,泰國政府為了避免疫情爆發,毅然決然封鎖邊境,避免大批觀光客湧進泰國。當觀光客消失,大量泰國特色計程車「嘟嘟車」(Tuk-tuks, 亦稱 Auto rickshaw) 都被迫閒置。與嘟嘟車司機們遭受類似命運的,還有同樣仰賴觀光收入的象伕及他們的大象。當觀光客人數銳減,象伕們的收入也隨之消失,使他們不禁開始擔心:沒了觀光客,大象的飯錢該從何而來?相關閱讀:《觀光旺季如淡季 泰國大象迎來失業潮》在希臘首都雅典,近來希臘政府打算在各大學內派駐大學警察 (university police), 但這項決定卻引起了廣大大學生們的不滿,陸續展開街頭示威,更在一場示威中與鎮暴警察發生衝突。 相關閱讀:《政治立場衝突 中歐大學被匈牙利總理趕出國門》在全球各地,「大學」成為政治衝突的焦點從來都不是罕見的事。同樣在歐洲,知名的中歐大學 (Central Europe University) 維也納校區啟用就是另一個例子,因為新校區的啟用最早並不在校方的計畫內,而是與中歐大學與匈牙利政府發生衝突後的結果。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這不是勃肯鞋!美國藝術公司拆包推「柏金鞋」
在 MSCHF 創意總監本特爾 (Lukas Bentel) 眼中,「柏金包」是一款獨特的創作素材,因為它已經不單是款包包,更是財富、地位的重要象徵,他說:「柏金包的文化意義是如此強大,反而使柏金包成為打造某種更瘋狂產品的基礎。」但是,柏金包的這種特性也使得 MSCHF 在生產柏金鞋上遇到很大的麻煩,因為大部分的皮革作坊都對他們的瘋狂點子敬謝不敏,拒絕協助它們拆開、剪裁柏金包。「光是『將柏金包拆開』這個想法,就已經嚇到不少人,」本特爾在電話受訪的過程中表示:「一個柏金包就像個藝術品一樣,它很神聖,任何人都不該摧毀它。」不過好在,MSCHF 最後還是找到了欣賞他們創意的皮革作坊,協助他們將手上四只自轉售網站買來、總計花費 12 萬 2,500 美元 (折台幣約 353 萬 1,250 元) 的柏金包拆開,好做成柏金鞋。「MSCHF 深深著迷於摧毀昂貴物品,並從中創造出新產品的想法。」現年 23 歲的 MSCHF 策略總監格林伯格 (Daniel Greenberg) 說道。出人意料之外的是,MSCHF 這款借用柏金包的名字,又與勃肯鞋十分相似的作品並非多方合作下的產物,不論是生產柏金包的愛馬仕 (Hermès), 或是勃肯鞋,它們都沒有同意要與 MSCHF 合作推出柏金鞋。這很可能會為 MSCHF 帶來不小的麻煩,因為從過往經驗來看,每當這些大品牌遇上有人侵犯它們的智慧財產權,大多會毫不留情地將對方一狀告上法院以維護自己的聲譽。但《紐約時報》指出,MSCHF 落入同樣處境的機率應該不大,因為在社群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這些品牌對品牌形象的控制力早已不若往昔,近年來它們大多也逐漸放棄了四處提告的做法。至於想購買的人該上哪去入手這雙獨一無二的「柏金鞋」呢?從 MSCHF 官方公布的消息來看,有興趣的客戶可以上 MSCHF 的官網填寫資料獲得近一步的訊息,但能否如願買到手又是另一回事了。《紐約時報》估計,考量 MSCHF 只準備了四只柏金包作為柏金鞋的原料,又有三雙柏金鞋已經名花有主,目前可供下單的柏金鞋數量很可能只剩 4-6 雙左右,意味著有興趣的人可得加快動作,否則往後就只能從圖片來品味這雙柏金鞋背後的獨特魅力了。
【地球 24小時】02/09 大頭大頭,下雪不愁
在比利時西部布普日列特市 (Brugelette) 的派里戴薩動物園 (Pairi Daiza zoo), 一隻現年 18 個月大的熊貓開心地在積雪的動物園裡玩耍,一不小心卻把自己卡在木架之間動彈不得。 相關閱讀:《為什麼世界各國喜歡動物外交?》講到動物外交,大家應該會想到中國政府把貓熊送到世界各地,打好彼此關係的舉動,2016 年,俄國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 婉拒了日本政府送秋田犬的事情也蔚為話題,究竟動物外交的魅力在哪裡呢?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大城杜拜,阿聯政府舉辦了一場活動,向外界公布去年 6 月間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Amal) 如今已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的好消息。在會場外,一名男子則開心地在展板前展開雙手,分享科學家們的喜悅。 相關閱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火星狂想:太空,才是石油國的大未來》在馬來西亞的麻坡市,一名麻坡關聖宮龍獅團的成員戴上口罩、穿上表演裝扮,準備登上舞台,帶來一場精彩的舞龍舞獅表演。在美國德州的羅布斯敦市 (Robstown) 一處得來速疫苗接種站,馬丁內斯 (Eva Martinez) 和瓦登 (Sandra Vaden) 正挽起袖子,準備接種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苗。 相關閱讀:《如果我沒有一台冰箱,打不完的 COVID-19 疫苗怎麼辦?美國醫護人員的腦筋急轉彎》在美國如火如荼地展開 COVID-19 (武漢肺炎) 接種計畫的同時,暴風雪、冰箱故障等小意外也陸續找上奔波各地替民眾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導致他們得絞盡腦汁,才不至於浪費手上寶貴的疫苗。在美墨邊境,自墨西哥華瑞茲城 (Ciudad Juarez) 方向來的移民們涉水度過格蘭河 (Rio Bravo river), 準備向美國德州艾爾帕索市 (El Paso) 一帶的美國邊境巡邏隊自首,希望未來能獲得難民庇護的資格。 相關閱讀:《香港磚陣、邊境粉紅蹺蹺板 2020 年英國比斯利年度設計獎選出哪些好設計?》在今年年初公佈的比斯利年度設計獎 (Beazley Designs of the Year) 上,評審委員會將首獎頒給了設於美墨邊境的三座粉紅蹺蹺板。透過巧妙的設計,這三座蹺蹺板成了跨越邊境圍牆的橋樑,讓兩國的孩子首度有機會成為彼此最好的玩伴。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WHO 派往中國調查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起源的調查小組與中國專家聯手召開記者會,準備向外界說明調查結果。記者會上,調查小組的負責人恩巴瑞克 (Peter Ben Embarek) 單手支著下巴沉思。目前,雙方認定病毒是自動物身上傳播給人類,但這中間的「自然宿主」究竟為何,則仍待更多調查。同時,恩巴瑞克也支持中國方面「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在 2019 年 12 月之前,武漢就已經出現大規模疫情」的說法。 相關閱讀:《解禁不等於勝利 武漢結束 76 天封城》做為全球率先實施封城的城市,2020 年 4 月 8 日,中國政府終於解除了武漢長達 76 天的封鎖令,象徵這個飽受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重創的城市,將能正式展開回歸日常的路。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山莊附近,一間酒吧的老闆走過店裡一具骷髏顧客的面前。在老闆身後,店裡的電視正播放著美國前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第二次彈劾案的相關報導。雖然川普已經卸任,但美國參議院經過一陣辯論和表決後,仍然以 56 票同意,44 票反對的票數認定彈劾合憲,正式揭開參議院彈劾審判的序幕。外界估計,如果雙方皆同意不找證人,那麼這場彈劾案的時程將能大大縮短,最快在下周就能結束審理程序。 相關閱讀:《川普彈劾案送交參議院審理 最引人注意的是這些筆》2020 年 1 月,川普面臨總統生涯內的首次彈劾危機。撇開政治上的糾葛,彈劾過程中的種種程序、儀式,也成為這場彈劾案中有趣的小插曲。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附近的查理大橋 (Charles Bridge), 一名女性穿上滑雪板,利用橋中央的積雪一路「滑」過查理大橋。 相關閱讀:《歐洲流水席之王:捷克首都布拉格 515 公尺的「防疫慶功宴」》說起查理大橋,就會讓人聯想起去年 7 月,布拉格民眾在政府宣布結束封鎖令後於查理大橋舉辦的「防疫慶功宴」。這場晚宴光是餐桌總長就長達 515 公尺,人們紛紛和身旁的陌生人舉杯相慶,恭賀彼此成功撐過這段不容易的日子。在以色列第二大城特拉維夫北邊的賴阿南納 (Raanana), 有感於過去一年多以來緊繃的情緒,一群民眾相約參加情緒釋放課程。這天,他們一起爬上附近的小山,朝著山下放聲尖叫。 相關閱讀:《空虛寂寞覺得冷 冰島林務局:來抱樹吧!》在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全球蔓延的時候,「保持社交距離」成了各國民眾防疫日常遵守的鐵律。然而,少了和人擁抱、親吻的溫暖,人們又要如何度過這段不能靠太近的非常時期呢?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地球 24小時】02/08 「銀人」的銀色悲歌
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的衛星城市德波 (Depok), 今年 29 歲的普里燕蒂 (Puryanti) 在自己和 15 歲的侄子拉菲 (Raffi) 身上塗滿銀漆。普里燕蒂和拉菲是如今印尼街頭越來越常見的「銀人」(manusia silver), 銀漆底下的他們都是一群以乞討維生的人,在身上塗滿銀漆能使他們在街上更顯眼,進而增加人們願意施捨零錢給他們的機會。 相關閱讀:《迪士尼危機:十萬員工無薪假,企業內部貧富差距大》在 COVID-19 (武漢肺炎) 疫情的威脅下,不僅是國家,企業內部的貧富差距問題也隨之浮上檯面。自從各國下達的防疫封鎖令使迪士尼旗下的遊樂園全數關閉後,迪士尼便宣布要放 10 萬名員工無薪假,相當於迪士尼樂園和渡假村的一半人力。但與此同時,迪士尼高階主管依舊坐擁資產,凸顯出第一線員工和高階主管的企業內貧富差距,也讓外界對企業在面對危機時,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照顧員工有了新的體認。在英國首都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 (Trafalgar Square), 暴風雪達西 (Darcy) 帶來的低溫讓廣場上的一尊雕像表面也掛滿冰柱。 相關閱讀:《在暴風雪的日子肚子餓 你會叫外送嗎?》每當外頭刮起狂風暴雪,肚子又餓得咕嚕咕嚕叫時,你會拿起手機叫外送嗎?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一處公墓,一名男子在不幸死在警方手下的街頭藝人馬丁內斯 (Francisco Martinez) 的棺木抵達現場時,揮動手上的旗子,為他所遭受的不公待遇發聲。 相關閱讀:《明尼亞波利斯市的未來「沒有警察」 美國北境大城的治安,誰來負責?》自從去年美國發生黑人男子佛洛伊德 (George Floyd) 因警方執法過當而死後,人們便因此意識到改革警政機關、避免悲劇再度發生的必要性。然而,改革究竟該「怎麼改?」, 卻成為各地政府的一大煩惱...... 在厄瓜多首都基多 (Quito), 厄瓜多總統候選人佩雷斯 (Yaku Perez, 未在圖中) 的支持者,齊聚厄瓜多國家選舉委員會 (Electoral National Council,CNE) 設立總部的飯店外,搖旗聲援佩雷斯的選情。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 (New Orleans) 地區,這棟房子的屋主應景地配合當地的嘉年華會「懺悔周二」(Mardi Gras), 以巨大的章魚腳為靈感,打造出這棟名為「海妖屋」(The Kraken house) 的房子。 相關閱讀:《加州有間房子醜到被告上法院 鄰居:看了眼睛很痛》美國加州一向以寬敞奢華的山莊別墅或海灘渡假村聞名,不過在舊金山灣區的一座小鎮上,有棟被暱稱「摩登原始人屋」的房子醜到被告上了法院。在拉脫維亞北部的魯伊耶納鎮 (Rujiena), 貝津 (Aivis Berzins, 穿藍色外套者) 在自家果園搭建了一座長約 170 公尺的有舵雪橇 (bobsleigh) 賽道讓孩子享受冬日時光。當貝津的妻子達娜 (Dana) 帶著女兒滑過身邊時,貝津伸出手與妻子擊掌。 相關閱讀:《狗狗集體罷工 法國狗拉雪橇賽好手摘金夢碎》從 2019 年 3 月 2 日開始,參加美國艾迪塔羅德狗拉雪橇賽 (Iditarod Trail Sled Dog Race) 的選手無不卯足了勁,希望可以在全長 1,610 公里、平均要花上 8-15 天才能完賽的比賽中拔得頭籌。其中,在上屆比賽位居第二的法國好手柏帝 (Nicolas Petit) 更是想雪恥。只可惜,牠的狗狗夥伴對他的野心毫無興趣。在法國首都巴黎附近的康德勝利比埃爾 (Conde-Sainte-Libiaire), 最近這幾天的連日豪雨,導致馬恩河 (River Marne) 的河水漫過河堤。就連附近的一具稻草人也無法倖免於難。 相關閱讀:《羅浮宮閉館急搬地下館藏 德法大雨連日災情不斷 (6/4 更新)》在法國,每每聽到首都巴黎一帶傳出淹水災情,人們總會不自覺地擔心起知名博物館羅浮宮 (Musée du Louvre) 的展品是否會連帶遭殃,而 2016 年的一場大雨,就讓人們的擔心化為現實...... 在巴勒斯坦的約旦谷 (Jordan Valley), 一名牧羊人趕著他的羊群,大咧咧地走過馬路中間。 相關閱讀:《「以羊充數」解決減班危機 法國山區小學讓 15 隻羊註冊入學》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山區的一個小鎮裡,一間小學因為班級人數不足面臨減班危機。為了阻止班級被停課,2019 年,小鎮的家長們想出了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方式,他們讓羊註冊入學,以維持學生人數。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的雷蒙詹姆斯體育場 (Raymond James Stadium),8 號這天是美國第 55 屆超級盃決賽的比賽日,這天坦帕灣海盜隊 (Tampa Bay Buccaneers) 的明星四分衛布雷迪 (Tom Brady) 再度拿出看家本領,率隊擊敗堪薩斯酋長 (Kansas City Chiefs), 成功將冠軍金盃抱回家。 相關閱讀:《肋骨可斷,運動不能停 日本的銀髮族橄欖球俱樂部》在一片綠地上,只見橄欖球俱樂部的成員專注在奔跑、踢接球、擒抱、傳球的過程中,只為想辦法越過對手得分。這是一場再平常不過的橄欖球比賽 —— 除了球員們的年齡以外。在美國加州大城洛杉磯,一名女性一邊看著鏡頭,手上一邊不自覺地剝著一朵玫瑰花的花瓣。 相關閱讀:《用前任的名字為蟑螂命名 然後看牠被吃掉 美國動物園的情人節限定活動》(本文有蟑螂圖片及影片,請斟酌閱讀) 隨著西洋情人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美國各大動物園和保育中心也開始各出奇招,利用情人節這個一年一度的機會大肆宣傳和募款,不過,他們使用的方法或許跟你想得很不一樣...... 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 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 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 小時】吧!
防疫不該有國界 醫界籲停止「疫苗國族主義」
根據《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報導,英國目前已經購買了 3.4 億劑疫苗,對照其約莫 3,400 萬的人口,平均一人可以打五劑;美國則更多,預訂了六種疫苗共 8 億劑。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這兩個國家都買了過多的疫苗,但事實上這些訂單有部分是疫苗仍在臨床試驗階段時就預訂的,當時政府並不能確定哪些有用,於是只好將那些看起來有可能成功的都買下來。根據《半島電視台》評論,其實以現在的結果來看,這樣大肆購買疫苗的舉動被證明了是個好主意,例如在疫情嚴峻的英國,至少數百萬的高危險群跟第一線醫療人員,都已施打了第一劑的輝瑞 (Pfizer) 或牛津 - 阿斯利康 (Oxford-AstraZeneca) 疫苗。另一方面,根據英國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 的統計,目前可供使用的疫苗的 60% 都被富裕國家買走,可是他們的人口只佔全世界的 16%。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幹事長譚德塞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則指出,直到今年 1 月的中旬,只有幾內亞率先其他低收入國家,使用了 25 劑疫苗;但另一方面,卻已經有 3,900 萬劑疫苗在 49 個高收入國家被施打。針對這個狀況,譚德塞表達了他的憂慮:「富裕國家裡健康的年輕人,比窮困國家中的醫護人員和老人還要早接種疫苗,這樣是不對的。」事實上,譚德塞於去年的八月中旬,就曾向會員國表示「我們必須預防『疫苗國族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 他說:「雖然國家的領導人們都想優先保護自己的國民,但針對這個傳染病,我們必須要團結。」沒有疫苗可以施打,並不只是貧窮國家自身所面對的困境。如果只有富裕的國家擁有疫苗,那麼病毒就會繼續在沒有受到疫苗保護的地方肆虐。只要越多人感染,就有越多的病毒可能會變種 —— 最後更無可避免地會出現「逃逸」的病毒。一旦出現這樣的病毒,疫苗裡的免疫機制將會沒辦法對其產生效果,也就不再能夠預防重症的發生。另一方面,專家們也不確定現行的疫苗到底能不能停止病毒的傳播,目前只知道疫苗能夠較快速地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從而使感染症狀減輕甚至復原。這意味著病毒待在人體裡的時間會變短,因此,有機會變異成變種病毒的時間也就跟著減少。所以,從公衛專家們的角度看來,各個大國爭相搶購疫苗的行為是非常沒有遠見的。國際愛滋基金會 (National AIDS Trust) 的執行長戈爾德 (Deborah Gold) 就以當年愛滋病的例子為證,呼籲大家不要再舊事重演。1990 年代中期,醫學專家們終於找到了對抗愛滋病的方法「抗反轉錄病毒療法 (ART)」, 在藥物剛發明出來的前十年,ART 拯救了數百萬人的性命,即使是重症患者,也能在數周內成功控制病情。但是,這樣的奇蹟卻沒有跟著發生在非洲。因為藥價對貧窮國家們來說過於昂貴,疫情於是一直無法獲得控制,最後,死亡人數的頂點竟是落在 2004 至 2005 年 ——ART 發明的近十年之後。國際愛滋基金會的執行長戈爾德認為這件事「令人羞恥且遺憾」, 她表示,這樣的災難只有在全球醫療資源不平均的狀況下才有可能發生。為了避免疫苗只集中在少數國家,去年四月,WHO、全球疫苗免疫聯盟 (Gavi) 和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 (CEPI) 建立了 COVAX 疫苗普及機制,目的在讓 COVID-19 (武漢肺炎) 的診斷、治療和疫苗都能在全世界普及。目前有超過 170 個國家簽署 COVAX, 包括英國和中國。雖然許多國家都已參與 COVAX 計畫,但各國政府依舊處在必須確保國民疫苗劑量的壓力下,因此有的國家還是選擇略過 COVAX, 逕自和藥廠進行了雙邊協議,以確保在疫苗出現短缺時,他們仍然可以獲得一定的劑量 —— 於是就演變成了現在的結果:在一月下旬,只有極少量疫苗被運用在低收入國家中。國際愛滋基金會的執行長戈爾德表示:「讓我們別在未來對這種錯誤感到後悔吧,現在改變還不算太遲。」 ◆ 上線時間:2021/02/18 ◆ 增修時間:2021/02/18 更新內文
馬斯克面試會問什麼,背後有科學背書
馬斯克的企業飛天遁地,都是在解決一些世界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幾年前馬斯克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學歷不重要,沒有高中學歷都無妨,他真正想知道的是候選人是否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說,一定會問的問題是「你曾經解決的難題是什麼,怎麼解決?」他說,「通常真正解決過問題的人,他們了解細節,且不會忘記。」馬斯克稱此為「卓越能力的證據」。他說,「如果有出色成就的紀錄,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到未來。」馬斯克的企業的確對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嚴謹檢視。據 Inc 報導,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要求求職者必須在履歷描述解決過最困難的問題,以及確切解決方法。看起來這似乎是很多公司會問的問題,但特斯拉的做法有 4 個細微差別。首先是特斯拉要求求職者參加面試前就把答案想好並寫下來。報導認為,網路即時溝通的時代,更需要透過電子郵件、Slack 和其他即時訊息平台傳達思想,寫作技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是交流思想的基礎。此外,讓求職者以書面形式提交答案,讓求職者有時間思考,不需要承受面對面詢問的壓力,因為內向者和思想家通常無法在即時壓力下做出最好的表現。其次是特斯拉要求候選人描述多個案例,原因是頂尖人才經常在解決難題,特斯拉找的是最好、最聰明的候選人,提供多個答案也能看出這些人的問題解決模式。再來是特斯拉要他們陳述解決過最困難的難題,可以讓企業查看這些難題的類型及複雜程度,以及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這 4 個微小的區別可看出候選人的動機、是否能辨識獨特的潛在問題和根本原因、專注這些問題的特定領域原因,以及個人優缺點和傾向。特斯拉要求這些細節是有科學根據的,可幫助企業避免誤用「假冒」人才。據 CNBC 報導,去年底發表在《記憶與認知應用研究》期刊研究,談到一種稱為非對稱資訊管理 (AIM) 的技術,讓訪問者可以在短時間判斷受訪者是不是在說謊。研究人員說,小細節是鑑識科學調查的命脈。訪問者要先明確告知受訪者對事件的細節描述愈詳細愈好,對於講真話的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但是對於說謊者來說就另當別論,因為講真話的人通常會為了試圖證明自己的清白,而根據此類指示提供更詳細的資訊。反之,說謊者希望掩飾自己的罪惡感,因此他們更有可能策略性的隱瞞資訊。因此研究人員假設是,提供更多資訊將使調查人員更容易發現他們的謊言,因此,說謊的人會提供更少的資訊。研究人員說,使用這種檢測技術,訪問員更容易發現說謊者,謊言檢測的準確率從 48% 提高到 81%。在這個科學開創新世界的時代,會不會讀書及學歷都不是最重要的,解決問題能力將成為企業最看重的人才條件,而且這篇研究告訴我們,如果你想進入這些具高度挑戰性的企業,可能要更誠實。
西非酒吧,竟然來自二戰的歷史?
在這裡生活一段時間後,我發現買一瓶啤酒,比買到一顆乾電池還要容易。走在布吉納法索的街道上,每一攤雜貨店都有賣啤酒,礦泉水可能會買不到,或是買到沒有冰的,但啤酒一定有存貨,而且冰的不得了,甚至有些還會冰到結冰!這代表商家只要倉庫有空間,一定先進啤酒存著,而效能最強的冰箱一定會拿來冰啤酒,市場需求之大,可見一般呀!當地的啤酒的價格也頗為親民,一瓶 650ml 玻璃瓶裝、冰在冰箱裡的國產啤酒,雜貨店的售價折合台幣約 40 到 50 元,如果到酒吧喝,差不多 60 多塊,即便以當地物價和消費水平來看,也不算是有錢人的專利。這在貧富差距很大的西非國家中,顯得難能可貴。之所以難能可貴,是因為在西非國家,許多應該要全民普及的食物,價格卻不是人人可以負擔,比如肉類,除了湖泊可以抓到的小魚外,其他養殖類的動物都頗昂貴,吳郭魚、雞、豬、牛、羊都不是勞苦階級能每天吃到的。雖然根莖樹薯類、白米、麵包類的主食都很平價,因此大規模營養不良新聞,還不至於出現在現今的西非,但我還是想不通,在這裡購買啤酒比攝取身體所需營養來得容易的道理。 當地的朋友解釋,吃肉是為了攝取動物性蛋白質,那麼喝啤酒,就是攝取放鬆紓壓的心情,排解生活的苦悶,也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每個人都要擁有喝啤酒的權利。我看到的情況,還真是如此,不管什麼時刻,日正當中或是三更半夜,街頭巷尾一定有人在喝啤酒,甚至有些人看起來還未成年,但當地買酒不用檢查證件,也沒人管。我們宿舍的警衛,有時在值勤時,腳邊就放著一瓶啤酒,三不五時灌一口,我們覺得這樣不妥,但他跟我們解釋生活很苦悶,需要酒精調劑身心,工作才會表現得更好,令我們瞠目結舌。很多人會說,西非的啤酒比水還便宜。這並非事實,以布吉納法索來說,一瓶啤酒平均 50 元;一瓶礦泉水,平均大約 60 元,單價是貴一些,但是啤酒 650ml, 而礦泉水可是 1.5 公升呀。不過這只是數字的計算,在當地人的心理觀感上,礦泉水時常買到常溫加上淡而無味,喝了根本無法解憂享樂,看起來也沒有什麼繁複的製造技術,就像水龍頭的水居然還要花錢買。但啤酒就不一樣了,不但具有跟礦泉水一樣的解渴功能,更多了風味、消暑和紓壓的效果,花一樣的錢當然要選啤酒。因此每次我買礦泉水時,都會被當地朋友嘲笑。 與當地朋友聚會時,可以見識他們到底有多需要「啤酒」, 平時省吃儉用的人,一旦坐下來也時常會喝個兩瓶以上。他們不會乾杯,但會大口啜飲、暢快享受、消磨時光。撇開健康因素不談,啤酒的確具有社交的附加價值,邀朋友小酌,絕對可以增進與當地友人的交情,算是一種當地文化,一種非洲的生活情調吧。正因如此,西非各國便投入發展自己的國民啤酒,甚至一個國家有兩、三家不同品牌的釀酒廠,反觀其他輕工業都沒有如此蓬勃。許多國家沒有沙拉油製造工廠或布料工廠,便全部以進口替代,但一定會有自己的啤酒工廠,布吉納法索有 Brakina 和 Sobbra, 象牙海岸則有 Ivoire 和 Bock, 迦納有 Club...... 等,不勝枚舉。除了當地製造的國民啤酒外,還買得到各式各樣的進口啤酒。既然啤酒代表社交生活,那麼酒吧就成了重要的社交場所。西非啤酒喝起來的味道,如果不是啤酒專家,可能感覺不出明顯差異。但是西非酒吧跟其他地方比起來,差別可大了!最明顯的是 —— 全天候營業,雖說不是 24 小時營業,但從白天到半夜,只要街上有人的時刻,酒吧都是開著門的。這代表不論何時,你都可以坐下來喝杯啤酒,跟同事談公事、跟朋友小聚都適合,跟台灣街上的咖啡店倒有些類似。 酒吧日夜的氣氛也不太相同,白天安靜,從外頭看起來,你不會想到裡面有人在喝酒;晚上的音樂是必備,喝酒外如果想隨著音樂起舞,當然非常歡迎!另外最大特色就是,座位區一定在酒吧的最深處,進到酒吧,你會先經過櫃檯,然後是廚房,有時還會經過倉庫和工作人員的辦公室,最後才到達建築物的中庭,也就是座位區。本來一直不了解為何如此設計,結果一看到招牌似乎就明白了,西非的酒吧稱為「Maquis」, 這個字在法文中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被德軍佔領的法國,民間組成的秘密反抗組織,這些反抗軍「Maquis」時常偷偷摸摸地集結開會,討論如何反攻納粹,開完會後各自解散,也會佯裝互相不認識,以免落入敵軍之手。 事實上,西非酒吧叫做「Maquis」的確切由來不詳,因為在二戰前似乎就有 Maquis 存在了,但究竟是哪裡出現第一間 Maquis, 目前沒有任何文獻紀載。不過有許多文化評論家,喜歡把 Maquis 的緣由與二戰時期的法國秘密反抗軍連結,因為現在的 Maquis, 的確看得到很多人是在上班時間偷溜出來喝酒,或是下班跑去跟朋友廝混,又不想被認識的人看到,就會躲在酒吧最深處,這與當時秘密組織的集會,到真有幾分相似呢!
美國也有紀念雕像之爭!親切的黑人姆媽,為何掀起美國種族衝突?
好萊塢電影中歷來有各式非裔女性角色,科學家、超級巨星、犀利律師,但《亂世佳人》的黑人姆媽 (Black Mammy), 至今仍為影史經典。電影裡,海蒂・麥克丹尼爾 (Hattie McDaniel) 飾演的黑人保姆幫傭,壯碩結實、熱情直率,忠心耿耿照料小主人郝思嘉。她身穿白色圍裙、頭戴方巾的造型,自此也成為黑人家庭幫傭的鮮明標誌。現實中,這個角色其來有自。黑人姆媽,是奴隸時代南方莊園常見的家庭幫傭,打點家務、照料小主人,許多南方白人回憶童年,總會提起兒時親暱的姆媽,但都不清楚她們的真實姓名。1923 年,密西西比州一名參議員便提案,在華盛頓特區設立一座黑人姆媽雕像,紀念黑人女性奴僕長年的貢獻與付出。這個雕像提議,也來自「邦聯之女聯合會」(United Daughters of the Confederacy) 的大力促成。然而,提案不僅沒有通過,還引發黑人社群大力反彈!為何一座紀念雕像,當時竟讓黑人社群憤怒暴走?中研院黃文齡副研究員從種族、母職、性別角度,談及雕像背後掀起的歷史記憶衝突。A:1864 年,長達 4 年的美國內戰終於結束。南方白人社團開始積極重新定義內戰,提出南方是為了捍衛美國憲法與州權而戰,要用「屬於南方的歷史觀點」重建南方榮耀。對他們來說,內戰爆發並非如同「勝利者論述」那般,南方為了發展棉花事業,蓄養黑奴、剝奪他們生存與自由的天賦人權;相反的,南方人是因為北方背棄美國憲法,為了捍衛州自治權,挺身起義。「邦聯之女聯合會」就是一群南方白人女性成立的組織,她們編撰歷史教科書、廣設雕像和紀念碑,大力宣揚南方文化。邦聯之女推動豎立雕像,除了彰顯黑人姆媽的付出,也希望傳遞一幅歷史圖像:黑奴生活並不是如同《湯姆叔叔小屋》裡,斑斑血淚。在南方莊園,奴僕忠心耿耿、主人仁慈寬厚、小主人依戀信任,那是一段種族融洽共處的美好時光。A: 雕像不只是公共藝術,誰值得被紀念?為何紀念?如何紀念?當中的人物、故事、情感,都是公共歷史的一環,蘊含我們對過去的理解和詮釋。黑人雕像述說了種族和諧、融洽的生活記憶,但真是如此嗎?「南方黑人真實處境」, 正是雙方爭奪歷史詮釋權的關鍵戰場。奴隸制度下,黑奴是白人主人的私產,代代為奴。主人可善待,也能凌辱、私刑、販賣。黑人姆媽任勞任怨、順服盡責的背後,藏著不得不吞忍的殘酷現實。從懷裡哺育出的白人地主和仕紳,可能鞭笞她的兒子,私刑她的丈夫,侵犯她的女兒。她們除了在暗夜哭泣,眼睜睜看著孩子被賣到遠方,無能為力。白人對黑人姆媽的懷念與歌頌,是多數黑人拚命想遺忘的傷痛。當時,不少南方黑人為了擺脫奴隸身分,紛紛冒險逃往北方。內戰爆發後,他們卻又毅然投入戰役,以生命為注,挺身爭取成為真正的自由人。然而,在黑人姆媽的歷史論述中,我們看不見這些反抗搏鬥的身影。換言之,從種族的角度,黑人姆媽淡化了奴隸制度的傷害,同時也否定黑人在內戰的貢獻。用美國學者伊芙琳 (Evelyn Brooks Higginbotham) 的註解:在這些雕像下,種族之間和諧相處的假象將會蔓延。黑人要如何解釋內戰,如何告訴後代子孫,他們的祖先如何對抗奴隸制度,爭取自由?A: 黑人姆媽的原型,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末。1893 年,哥倫比亞博覽會 (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 在芝加哥舉辦,超過兩千萬人參觀。開幕日當天,萬眾矚目,熱鬧滾滾。黑人女性團體也抓緊良機,爭取到在開幕儀式發表演說。這麼重要的場合,黑人女性菁英自然卯足全力備戰,要在博覽會上證明黑人的專業,擺脫傳統形象!但她們萬萬沒想到,充滿嘲諷的一幕卻同時上演...... 展場中,一位黑人女性被雇用裝扮成傑米姨 (Aunt Jemima), 唱歌、舞蹈、推廣鬆餅,宣傳幸福的南方家園。傑米姨的扮相,即是奴隸時代典型的黑人姆媽。這一幕,就像重重摑了黑人團體一巴掌:不管再如何力爭上游,社會認定的黑人女性依舊是傑米姨──奴隸時期為白人操持家務、順從忠實的黑人姆媽!更諷刺的是,「傑米姨」標誌後來被桂格燕麥公司 (Quaker Oats) 買下,從此大量出現在鬆餅、糖漿廣告,成為招牌「長青代言人」。市面上,黑人姆媽娃娃也暢銷熱賣,大受歡迎。因為白人孩童扮家家酒,怎麼少得了服務白人主人的黑人園丁、幫傭、保姆呢?從傑米姨到姆媽雕像,黑人一直被塑造成白人家庭的僕人,南方是快樂天堂。對於極力想證明,黑人與白人女性一樣專業、努力、優秀的中產階級黑人女性,是極大的挫敗。因此,「黑人女性全國聯盟」(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ored Women) 才會憤怒地抨擊:「南方白人為黑人姆媽設立紀念雕像,不是為了榮耀她,而是藉由這個角色詆毀黑人女性。」A:1980 年代,班尼頓公司推出系列廣告 (註:圖像可見連結), 有張圖像是:白皮膚的嬰兒,緊緊依偎在一個看不到臉的黑人婦女胸前吸奶。廣告很快掀起軒然大波!品牌的原意是傳遞種族平等,但為何這個圖像卻會出現不同解讀呢?原因是,面對敏感的爭議點,我們不能完全忽視歷史脈絡的意涵:「面目不清的黑人婦女,悉心哺育白人嬰童」, 廣告中的這個意象,宛如 19 世紀末黑人姆媽翻版!在黑人文化中,社群相當看重母親的角色,甚至關係著種族地位的提升。黑人姆媽,既是奴隸也是母親,但她們的「母愛」被投向了白人孩子,大眾文化描繪她們慈愛呵護,待小主人視若己出。沒有人問,黑人姆媽自己的孩子去哪了?白人社會一面歌頌主僕情深,一面譴責黑人失敗的家庭教育,「盡責的姆媽」和「失職的黑人母親」只有一線之隔。這是當時黑人社會反對彰顯黑人姆媽奉獻的原因之一。黑人姆媽成了一把雙面刃,越是讚揚黑人姆媽的付出,用心照料白人小孩,社會就越有理由嘲諷粗野、髒兮兮的黑小孩,缺乏「教養」。A:20 世紀初,柔美、纖細、優雅是社會認可的女性標準;相形之下,這些特質幾乎不會用在黑人姆媽身上。社會讚頌的姆媽樣貌多半是,勤快、勇敢、幹練、壯碩有力、獨當一面,運用這類當時專屬男性的特質,貶抑她們「不像女人」。另一方面,種族歧視下的黑人男性,在社會結構中很難有一席之地,常常只能做挑夫、洗衣工,從事被視為不夠「男子氣概」的工作。黑人姆媽越被白人社會讚揚高捧,也就越讓黑人男性顏面無光,被貼上「不像男人」的標籤。在當時的性別框架下,黑人姆媽的形象同時貶抑了黑人女性與男性。白人社會塑造黑人姆媽不像女人,合理化對她們的不尊重與侵犯。讚揚黑人姆媽的成就,突顯對黑人男性不合男人標準、沒出息的輕蔑嘲諷。回顧這段歷史衝突,黃文齡總結:「1920 年代正是黑人重建信心,展現自我特質的年代,黑人姆媽雕像卻抵銷了所有努力。」黑人期望掙脫奴隸陰影,黑人姆媽卻喚起了傷痛記憶,重新複製刻板形象。歷史的輪迴,充滿相似。一個世紀後,雕像之爭再次上演。2020 年,「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爆發後,維吉尼亞州宣布移除李將軍 (Robert Edward Lee) 雕像,但隨後引發激烈抗爭。在美國南方,李將軍的紀念公園、雕像隨處可見。他是南方造神下的英雄角色,英勇率領邦聯軍隊抵抗聯邦北軍。南方白人視之為榮耀象徵,但卻也是黑人揮之不去的血淚印記。2015 年之後,不斷有民間組織主張拆除雕像,回歸非裔美國人的歷史詮釋權,促進種族融合。爭端仍在持續。黃文齡認為,伴隨著種族爭議、選舉、政治派系的角力鬥爭,如何處理歷史雕像需要更多智慧。紀念雕像作為集體記憶的象徵,各方角力爭奪歷史詮釋的主導權,勢所難免。但首要之務,是把爭議放入歷史脈絡,透過更宏觀的時空結構,釐清衝突根源、歷史遺緒。由此,我們才可能試著理解、滿足不同立場者,建構型塑他們的歷史記憶之需。什麼樣的人能名留青史?我們述說的是誰的歷史?如何思考不同立場者的歷史角度?對於同樣面臨雕像拆除、改名之爭的我們,同樣也是至關重要的一課。 【研之有物】延伸閱讀: 01 美國出現首位亞非裔女性副總統!在妥協與反抗之間,黑人女性如何抗爭?02 黃文齡,《或躍在淵 —— 種族困境下的美國黑人女性,1920–1950》, 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 03 黃文齡,〈重塑形象之爭 ——1923 年設置黑人姆媽紀念雕像提議案之研究〉,《新史學》, 第二十二卷二期,頁 55-100,2011 04 黃文齡個人網頁
你的「YA」不是你的「耶」!Ya/Yeah分不清?
Yeah 用來表示「同意、肯定」, 和 yes 同義。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 yes 較正式,而 yeah 則是比較輕鬆的表達方式。在眾多 yes 的代稱詞中,yeah 最為常見。這個字表達的口吻也非常多元,若運用得宜,甚至可以用來表示反諷,也就是說,對方嘴上雖說「yeah」, 但你卻能夠依照語氣或情境判斷他是否真的贊同。猜猜下面哪個回覆帶有嘲諷意味吧!A: Chris told me he won a trip to Japan! A:Chris 說他贏得一趟日本之旅!B: Yeah, I heard that, too. Good for him! B: 是啊,我也聽說了。真替他開心!A: I swear I am going to lose 10 pounds by the end of the month! A: 我發誓我要在月底前減掉 10 磅!B: Yeah, you've been saying that for the entire year. B: 對啦,你這個已經講了一年了。猜對了嗎?第二組對話裡的角色 B 所回應的「yeah」帶有反諷的意味,因為顯然 A 已經嚷嚷了一年說要減肥,卻都還沒有實際的行動,我們可以猜想 B 並不相信 A 所說的話。下次若有人也這樣回應你,不要再被字面上的意思給騙啦!除了 yeah 之外,和 yes 有相同含義的副詞還有 yep 和 yup, 這兩個字在日常對話中很常見,都屬於非正式的口語表達,可以交替使用,差別在於 yep 屬於正確的非正式用法拼字,而 yup 則是依照發音的方式拼寫,嚴格來說較 yep 更不正式。A: Did Mark say he was going to buy groceries after work? A:Mark 是不是說他下班後要去買雜貨?B: Yep. He probably went to pick up some bread and milk for breakfast. B: 沒錯。他大概是去買些麵包和牛奶當早餐吧!A: Do you happen to have a pen on you? A: 你身上該不會剛好有帶筆吧?B: Yup. Here you go. B: 有喔,拿去吧!Ya 可作為 yeah 的縮寫,在手機簡訊或網路訊息等朋友交流、對話中較常見,讀音與 yeah 相同。但這個字其實正確用法應該是 you (你) 的非正式縮寫,讀起來跟 yuh 相似。無論是何者,都屬於非正式用法,使用上應該限於日常對話,避免做正式書寫用,以免有失禮節。A: Did you watch the latest episode of the show? A: 你有看節目的最新一集嗎?B: Ya, it was OK. B: 有,我覺得還好。A: Brad still hasn't paid me back! I shouldn't have lent him money! A:Brad 還沒還我錢!我當初不應該借他的!B: Told ya! This is what he does. B: 我就說吧!他就是這種人。Yay 可以用來表達興奮或開心的情緒,不過我們常常會誤用成「Ya!」, 要特別小心喔!張開嘴巴唸唸看,yay 是不是更能表達開心到想歡呼的心情呢?A: Mindy, I've got two tickets to the newly-opened aquarium! A:Mindy, 我拿到兩張新開水族館的門票!B: Yay! You're the best! B: 耶!你最棒了!Yea 的發音和 yay 相同,意思卻不一樣,yea 是跟 yes 一樣用來表示贊同的,是一個比較古典的表達方式。例如,投票時會用「yea or nay」來代表贊成 (yes) 或反對 (no)。因為「yea or nay」常以口語形式表達,而「yea」與「yay」的發音又相同,所以很多人才會誤把表示贊成的「yea」拼成表達歡呼的「yay」。表示肯定:Yeah, ya, yep, yup, yea 表示歡呼:Yay 表示「你」: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