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stringlengths
6
23
modern
stringlengths
1
1.6k
classical
stringlengths
1
1.45k
《黄帝四经·经法·论约》
错误地对待合理与不合理的事物,就称之为违反常规。这就必然会受到天灾人祸的惩罚。
养死伐生,命曰逆成。不有人戮,必有天刑。
《黄帝四经·经法·论约》
悖逆的行为或事物的气势方刚时,切勿诛讨矫正它,它将自然受到上天的惩罚。
逆节始生,慎毋戡正,彼且自抵其刑。
《黄帝四经·经法·论约》
因此作为掌握 道 的圣人,在他观照天下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详细考察事物起因,审核他们的形和名。
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必审观事之所始起,审其形名。
《黄帝四经·经法·论约》
形与名确定了,那么背理还是合理也就有了区分的标准,死亡与新生也就有了确切的分际,存亡兴衰也就有了定位。然后再参照天地自然规律,就可以确定祸福死生存亡兴衰的原因所在了。
形名已定,逆顺有位,死生有分,存亡兴坏有处,然后参之于天地之恒道,乃定祸福死生存亡兴坏之所在。
《黄帝四经·经法·论约》
这样的话,一切举措都会合理,谋虑天下万事都不会失算。
是故万举不失理,论天下无遗策。
《黄帝四经·经法·论约》
因此能够设立天子,置建三公,使天下百姓都受到教化,这就称为 有道 。
故能立天子,置三公,而天下化之:之谓有道。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作为宇宙本原的道产生了各项法度,法就像绳墨辨明曲直一样决定着事物的成败得失。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因此既然制定了各项法度就不可违犯,法度一旦设立便不可废弛。
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所以说如果能够以绳墨法度自正,然后就可以识天下万物之理而不会迷惑。
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道体虚空无形,寂静深远,万物赖之以生。
虚无形,其裻冥冥,万物之所从生。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人一降生便有患害随之,这是因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欲望且这种欲望永无止境。
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人生则好妄动,妄动必有患害。具体表现在不能相识而动,甚至还逆时而动。
生必动,动有害,曰不时,曰时而。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妄动必然妄举事,举事则患害随之,具体表现在行事违逆事理或举事不量力而行,甚至行事不知功用何在。
动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称,不知所为用。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凡人举事必有言说,有言说即有患害,具体表现在言无征而爽信或口出大言不知尊敬他人,或者明明做不到的事却称能做到,或言过其实浮夸,或力所不及却扬言力量大有余。
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诬,曰虚夸,以不足为有余。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宇宙万物万事都生于道,其死生成败都是由道决定的。
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成。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祸福同出一门,人们却不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祸福同道,莫知其所从生。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要想明白死生、成败、祸福的道理,只有依靠道了。依靠道,就能把握所出现的细微事物的形和名,形和名的观念一旦确立,那么是非黑白的分界也是随之确定了。
见知之道,唯虚无有;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则黑白之分已。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所以懂得大道的人示范天下的便是变通而不固执,功成而不依赖它,顺时而动不妄为,处事公正不以私意。
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因此天下之事便可以在形名确立、名实相符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得到治理。
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形名声号矣。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各项法令制度都已确立,官职都已建置,那么天下万物就都在正道中了。
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心胸广阔,能包容一切的人是精明的,最为精明的人总能建立功业。
公者明,至明者有功。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遵循正道的人总能达到因时而静的最高境界,至静的人就是圣人。
至正者静,至静者圣。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大公无私的人总是睿智的,至智的人可以成为天下所取法的榜样。
无私者知,至知者为天下稽。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如果用法度来审定是非,并且参照自然、社会的必然规律,那么天下之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证验了。
称以权衡,参以天当,天下有事,必有巧验。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事物繁多,多得如同仓中的粟米,然而法律制度一一设置具备了,那么再隐秘微妙的东西也无法逃脱。
事如直木,多如仓粟。斗石已具,尺寸已陈,则无所逃其神。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所以说法度已经具备了,所有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治理。
故曰:度量已具,则治而制之矣。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断绝了的世祀会重新接续,灭亡了的国家会重新出现,谁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呢?
绝而复属,亡而复存,孰知其神。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衰败的国家又变得兴盛了,祸事又变成了福事,谁能知道其中的究竟呢?
死而复生,以祸为福,孰知其极。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只要反求于道,便可以懂得上述祸福、死生、存亡等产生的原因了。
反索之无形,故知祸福之所从生。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应付事物变化的方法在于掌握平衡和适度,轻重不当,便是失道。
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谓失道。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天地之间存在着永恒的规律,天下百姓各自从事着自己的本职,贵贱高低也都有它们确定的位置,使用下臣有确定的方法,统治百姓有既定的守则。
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贵贱有恒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四季更迭、昼夜交替,荣枯变换、柔刚转化便是天地间所存在的固有规律。
天地之恒常,四时、晦明、生杀、輮刚。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男耕女织便是老百姓所从事的固定工作。
万民之恒事,男农、女工。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有才德和无才德的人不能处于同等的地位,就是贵贱都有它们确立的位置。
贵贱之恒位,贤不肖不相放。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选任官吏时,职位的高低要与他们的能力相符,这便是使用下臣的确定方法。
畜臣之恒道,任能母过其所长。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去私门而行公道,这是统治人民的既定守则。
使民之恒度,去私而立公。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如果一旦出现了不正常或超越了常规的事情,就要相应地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加以控制。
变恒过度,以奇相御。正奇有位,而名弗去。凡事无大小,物自为舍。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而治理国家所使用的常规和特殊方法是因事而施的,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判定事物时也就不会发生偏颇了。
逆顺死生,物自为名。名形已定,物自为正。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
事物无论巨细大小都有它们各自存在的原因,而逆顺死生等一切情况的发生都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根据性质就可以准确界定事物的名称和概念了,因而也就可以对该事物做出正确处理。圣人不但能体悟自然运行的规律,还能了解君道和臣道所应存在的分界,又能详察万物发生及终结的内在原因,然而却从不以天地万物的主宰自居,所以他能深远广泛的体悟万事万物,并成为天下的楷模。
故唯执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密察于万物之所终始,而弗为主。故能至素至精,悎弥无形,然后可以为天下正。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天地混沌之初,道还是太虚一气,分不清天地,只是迷迷茫茫一片,也看不清它是黑还是白,它神妙变化,充塞着整个宇宙,精光静静的流洒。
恒先之初,迥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而止。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它没有始因而生,存于万物之中也没有因由。
湿湿梦梦,未有明晦。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它没有形状,平等普同不可描述。
神微周盈,精静不熙。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它是博大无比的,天不能覆盖它,地不能容载它。
古未有以。万物莫以。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无论是最小的还是最大的事物,都产生于它。
古无有刑,太迥无名。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它满溢于四海之内外,在阴暗处不会霉烂,在烈火阳焰中也不会枯焦。
天弗能复,地弗能载。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道是不变的,但却在主导着万物的变化。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虫、鸟、鱼、兽等等的生存,都是道在起作用呀!
盈四海之内,又包其外。在阴不腐,在阳不焦。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任何事情,也只有顺服于道的运化而运化,才有成功的可能。人们都凭借着 道 生活,却不知它的名号,人们都在遵循着 道 去做事,却又看不见它的形状。 一 是它的名号,这也不过是一个虚设。
一度不变,能适规侥。鸟得而蜚,鱼得而流,兽得而走。万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人皆以之,莫知其名。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无是它的根,中和则是它作用的关键。道是高深而不可审察的,也无法测量。
人皆用之,莫见其刑。一者其号也。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它既显明又广大,既说不出它的名,又看不见它的形。
虚其舍也,无为其素也,和其用也。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它是独立无二的,永不会被任何事物所改变。
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则也。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天地阴阳、春夏秋冬、星辰日月、上下一气,微虫飞舞,分别得之于道,道也不会因此增多。 道 坚强而不会溃败,柔弱却不会被转化。
显明弗能为名,广大弗能为刑,独立不偶,万物莫之能令。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它的中心精神,一般人是无法领会的,它的终极目标,一般人也难以实现。只有圣人才能在无形之道中看出有形之道,在无声之道里听出有声之道,在虚静之道内觉出道之实在,然后,他能进入太虚,与天地之精气相通。他与道合二为一、它们相互融合,周流不止。
天地阴阳,时日月,星辰云气规行侥重动,戴根之徒,皆取生,道弗为益少;皆反焉,道弗为益多。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这种人可以说明白了万物之本体。
坚强而不,,柔弱而不可化。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明哲之人能观察到宇宙的深远之处。他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东西。
精微之所不能至,稽极之所不能过。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这样的人,可以说对微妙的东西有很深的洞察力。
故唯圣人能察无刑,能听无。知虚之实,后能大虚。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圣人具有这种察微知末的能力,天下就会归顺他。没有什么好,也无所谓坏,这里只有 道心 。
乃通天地之精,通同而无间,周袭而不盈。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圣王能运用它,百姓就不会感到迷惑。
服此道者,是胃能精。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圣王能达到虚极之境,百姓就会变得静穆。这样,上下之人都能与道同行。
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人服人之所不能得。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圣明之主应无贪欲,让百姓安身立命各得其所,那么人们就不会因分配不公发生争斗。
是胃察稽知□极。圣王用此,天下服。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他能给事物以恰当的名称,则万物就各安其位。
无好无亚。上用□□而民不麋惑。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一个人,不要因为管治很严就勤勉用力,也不要因为发生动乱就变得松懈。
其分,而万民不争。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道,广大无边,人们既然触及了它,就不必再去追求;道,精深细微,人们既然已知其奥秘,就不必再梦想着收获。
授之以其名,而万物自定。不为治劝,不为乱解。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道是不变的,能够探知道的根本,就能以少知多,以正治畸。
广大弗务,及也。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从而达到前可知远古之事,后可预测将来事理的精要。
深微弗索,得也。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只要我们持守大 道 ,秉执法度,那么就可以实现天下的大一统。
□为一而不化。得道之本,握少以知多。
《黄帝四经·道原经·全文》
我们观察远古探索道的原始,再看看我们的现在,又推之于将来,就会懂得 道 的本体是怎么回事了。
得事之要,操正以政畸。前知大古,后□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