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_id
int64
19.6M
587M
upvotes_chosen
float64
17
260k
upvotes_rejected
float64
11
109k
prompt
stringlengths
6
85
chosen
stringlengths
2
2k
rejected
stringlengths
3
2k
19,581,528
1,291
91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艺术家们有想让时间停止的欲望。正常人过日子的办法是:面对它,解决它,放下它。而艺术家们所做的事是面对它,面对它,面对它,面对它,观察它,画它,唱它,谱写它,写它,摄它,建造它,演绎它。艺术家的魔力在于他们像松胶一样,把现实变成晶莹剔透的琥珀。透过不同的形状和颜色让我们永远记住人类的情感和恐惧。人类是有能力解决和放下所有问题向前进的物种,但是在变成机器之前,请多看艺术作品。
从创作上来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即艺术技巧,意味即艺术内容。技巧为了表达内容,技巧本身亦构成内容。美术中,形式是技巧,如色彩,笔触,轮廓,而“意味”则是美术作品的内容,可以是具体的一位妇人以及其姿态表现出来的情绪,可以是抽象的几何图形及其给人造成的观感。电影中,形式是视听语言,是摄影,构图,剪辑,表演,而“意味”则是剧情片里的故事,纪录片里的主题,以及背后的文化社会意义。音乐是特别的艺术,尤其是无标题器乐作品,因为其形式即内容本身。旋律,和声,织体,节奏等等正是是内容本身。当然你也可以说音乐表现的情感是内容。 从受众上来说,艺术的本质是你欣赏艺术作品是最真实的感受,无论是美,丑,崇高,无聊,搞笑,享受,以及各种感伤、痛苦、恐惧、开心等各种各样的情感与情绪,也包括毫无感受本身。
19,596,786
77
16
家人得了帕金森病多年,每天都需要照顾有些烦躁,该如何调节心理?
1,放弃对自己使用道德标准,拧松螺丝很重要,没有什么事是非怎样不可的; 2,对烦躁做记录,大部分时候都是同一句话或者同一组意思的话不断出现,写下来有助于减少反复; 3,找一个不侵犯和影响他人的发泄途径; 4,设立烦躁的上限和进行心理咨询的标准线,一旦触顶立刻就医; 5,别对就医有太高期待。。。烦躁情绪可能是波状出现的,而不是一咨询就得到全面缓解; 6,如果确定照顾父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调整对其他事情的看法,(这个,我爸从20几岁开始就照顾我太爷爷的母亲、我太奶奶、我太爷爷、我爷爷,我奶奶前两年刚去世,在大概40年的时间里,我爸把这部分当做了生活的重点,接纳了下来。我不是想说他有多孝顺、高尚,我猜他年轻时候也有烦躁和苦恼,只想说,这是他个人的选择和方法,最终确实有效地让自己更平静。家里也有人为照顾老人的问题得了抑郁症,就医、服药至今……希望你别觉得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确定不了,或者有自己想要做的更重要的事,跟家人商量一下请位靠谱的人照顾父亲是很好的办法(我奶奶住院期间的一个同屋是重度强直型帕金森患者,护工很有经验和方法。有时家人强调个人意愿的体恤反而下不了手,让病人更痛苦),有时间多去陪陪。
家父54岁患帕金森叠加综合症6年,试过各种疗法,包括干细胞移植。 病情由轻到重,最后不能自理,帕金森病人特别容易的抑郁症,对家人也会有很大的精神压力。 完全理解楼主的心情,尽孝和事业靠自己把握轻重,做到对得起自己良心就好。 他能在世上多活一天就是对家人的付出最好的肯定。
19,596,786
270
34
家人得了帕金森病多年,每天都需要照顾有些烦躁,该如何调节心理?
我也在照顾我长年身体都不太好的母亲。 说说我自我调节的办法。 一: 记录自己每天的情绪状况,保持自己情绪稳定 如果照顾的不是母亲,心态可以很放松,从一个外人的角度去看,对其病痛、精神上的痛苦都没有那种连带的痛苦。 可因为这个病人是我的母亲,那么就会因为在乎而导致情绪很受到其影响,并且因为其病痛、精神上的痛苦感到痛苦,有的时候甚至想要能代其受过可能还好些。 我的方法:尽量保证自己能作息规律,并且正常锻炼,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二:把父母看做成年人,而不是需要自己呵护的小孩 印象中的母亲,在我小时候是个很能干很爽利的人。生病以后,尤其身体这么多年都不太好,她很容易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而且有时候做的事情很情绪化,得罪亲戚朋友。现在五十几了。 她生病前期,我还是很依赖她,很多事情都让她决定,也很听她的话。 到后来,我就变得独立,基本上我替她拿主意,让她听我的话。 不过现在我认为上面两种方式都不对。 对待母亲,我既不能把她当成我儿时那个她,如天地一般的存在,也不能当成又老又病,如需要人照顾的孩子。 我的方法:把母亲当成一个生了病的成年人。 三:不要把所有重任放在自己身上 1. 不知道你的家庭情况如何,是不是可以让你的母亲、兄弟姐妹,或者父亲的兄弟姐妹也帮着照顾。 我母亲以前住院的时候,旁边病床是个90岁的老太太,她的儿子女儿、孙子女孙媳妇、侄子侄女轮番送饭,照顾,她出院虽然是住在小女儿家,但是亲戚每周都会去帮手,所以也不会太累。 2. 不知道你的经济状况如何,是不是可以找找护工或者保姆帮忙照顾。 我母亲在上海医院有一段住院的时候,医院里的护工和护士都非常专业,也很好相处,她们把我母亲照顾的很好,医生、甚至同病房的患者也会和她聊天开解她,所以我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去看她,和她聊聊天就行了。 如果经济允许,请一个护工或者保姆在家照顾其实也可以把家人照顾好,当然不是说请了人就不管了,而是说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起码可以顺利的上班。 3. 和亲戚多往来,打好关系 说说我自己,我是个独生女,父母又离婚了,和母亲生活,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请护工。 我高考是考了外地的大学,毕业后把母亲接到身边,一个人照顾着的确很辛苦。 后来我去了和老家相对比较近,我的专业也比较好就业的城市,重新找工作、找房子,安稳下来。这样我的母亲一年就可以在老家住几个月,我母亲那边的亲戚,我的姨、舅会帮手照顾一阵子,她在老家的时候,我每个月都会回去看她。 这样,一年里面起码有几个月我可以比较轻松。 四:照顾好自己 父母病了,也不是天塌下来了,尽量照顾,尽力治疗。 首先还是要照顾好自己: 如果我病了又或者很不开心又,怎么照顾我的母亲? 如果我的生活垮了,长年生病的母亲有谁能这么一直照料? 如果我赚不到钱,如何能继续给母亲好的生活? 这不是自私,这是基本。 航空出事的时候,母亲也是要先戴上自己的氧气罩,再给孩子戴。 五:和朋友聊聊,看看书自我开解,出门旅行,或者找心理医生 ------------------------------------------------------------------------------------------------------------------------------ 又想到第六点补充: 六:写日记,或者来知乎看帖,回答问题 内心有很多事情的时候,写篇日记,可以发泄下情绪,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是个很好的让自己情绪平衡的方法。 来知乎看帖或者回答问题,也有这种功能。 比如下面这个贴“最孤独的时刻是什么?”,我就关注了,隔一段时间看看新的答案。 总结: 引用《飘》里女主角的话: 毕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
我父亲脑血栓偏瘫一年了,刚病没多久我辞了喜欢的工作在医院陪他,基本每天给他做按摩;现在还离开虽然变态,但其实自己喜欢的北京,回了老家县城,做无聊和恶心的工作--而这份工作能给我的工资,还不抵我给爸爸买药的钱。 有时候必须打理自己的网站,而父亲对我甚至半夜还要用电脑不理解--有什么非要晚上做?!--这事才真的烦躁。 中风病人多脾气暴躁,有时候理说不通,见他赌气,我能撞墙。真撞。 显然,我不是来给你解决方案的--只是,通常发现自己所做的,别人也在经历,心里的特别感,无论是“道德优越感”还是“不幸感”,都要少很多--相应的,压力也就小了。 我妈对我爸其实有很多怨言,很多很多,包括经常在外,没有尽到照顾我的责任。但我越来越相信爸爸健康时的努力其实主要还是为了家庭,只是从不诉苦罢了--当我自己开始为家庭承担越多,越能理解。 实际上,尽管外部世界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所作的,承担或者逃避,其实都是基于自己的选择。我们完全也可以不这么选择。而如果真的选择,要从心底接纳它--这点我也还在慢慢努力。 老实说,这是我们个人成长的一部分。 最后,如果你需要“干预”, 1、通过网络和问答的方式不是首选方式,有条件最好面询; 2、不建议找“心理医生--你不需要吃药,应该也不需要“教导”;但可以找个气质相投的心理咨询师聊聊。
19,606,772
915
161
人为什么要睡觉?
关于睡眠的重要性大多是通过发现睡眠不足的危害来证明的。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慢性病和睡眠不足有关,比如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等等。有三种方式研究睡眠不足和疾病的关系。 一是剥夺健康的受试者的睡眠,然后监测他们短期内可以导致疾病的身体变化,类似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产生一系列害处,包括精神压力增加,血压增高,血糖难控制以及更多的炎症反应等等。 二是在大量人群中做问卷调查来获得睡眠时间和某些疾病的关系,比如根据这种调查的结果,睡眠不足或者过度均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有关。但是这种调查的因果性不好讲,就是你不知道是疾病影响睡眠还是睡眠导致疾病。。。 最后一种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长期跟踪开始是健康的人群,研究睡眠习惯和疾病的关系,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以下疾病: 说了这么多危害,再讲讲睡眠的意义。
本周四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发表的两篇论文提供了一种观点:我们睡觉是为了忘掉一天中学习的东西。 为了学习,我们必须增加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或者叫突触,信息储存在神经元的突触上,这些突触能让神经元之间互相联系。一个神经元会通过突触发送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被另一个神经元突触上的受体蛋白质“捕获”,从而完成信息传递。但是一个神经元接收信号分子的总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受体蛋白质已经接受了足够多的信号分子,就会失去正常处理信息的功能。 在深度睡眠期间,电波减慢。 托诺尼博士和奇雷利博士认为,这种变化是由突触缩小带来的。他们发现,睡眠小鼠脑中的突触比清醒小鼠的突触小18% 而一项实验: 科学家对普通小鼠进行了记忆测试。他们把这些动物放在一个房间里,如果它们走到地板的某一部分,就会受到轻微的电击。 当天晚上,科学家将一种化学物质注入若干小鼠的脑中。在实验室中,这种化学物质已被证明可以阻止神经元减少其突触。 第二天,科学家把所有小鼠都放回之前所在的房间。两组小鼠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动不动,恐惧地回忆起电击的记忆。 但当研究人员把老鼠放入不同的房间,他们看到了很大的区别。普通组的老鼠好奇地到处嗅着。另一边,在睡眠期间被阻止减少大脑突触的小鼠再次一动不动。 迪林博士认为,受注射的小鼠不能把记忆缩小到它们遭受电击的特定房间范围内。没有夜间的修剪,它们的记忆最后变得模糊。 在他们自己的实验中,托诺尼博士和同事们发现,修剪并不是针对每个神经元。1/5的突触没有改变。有可能这些突触之中编码了已经良好地建立起来、且不应被修改的记忆。 该项试验可证明:大脑可能在睡眠期间修剪突触,而修剪突触意味着丧失一些已存储的学习的东西,其中有1/5的突触没有改变,有可能这些突触之中编码了已经良好地建立起来、且不应被修改的记忆。 参考:
19,622,720
91
44
怎样自学易经?
阅读提醒:希望您能够支持原创,不说知识付费,在您收藏的同时,不要吝啬那个赞。 周易,是儒家经典,其参考书,一本《周易译注》够了,此书作者,黄寿祺,张善文著。 黄先生是尚秉和,吴承仕的弟子,一代国学大家,生前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张善文是其弟子。 这个版本是较早的版本,繁体字的,有助于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这个版本,以周易义理派为主,精于考证,对古今各家各注皆能择善而从。一本在手,随时翻阅,对一般读者来说足够了。 所以我推荐这个版本。 (这本书,笔者已读了几十遍,纸已经翻软了) 但是周易之外的知识你却要读更多的书。 周易这里指的是 儒家 十三经之一的易经,周易经传。 读懂这部古老的著作确实很不容易,但是只要能够坚持,也不是不可能。 首先,要熟悉古代汉语,特别是先秦古籍的常用字词,及其时代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法,器物,制度,思想史,社会史。了解这些,可以查阅《说文解字注》《中国天文学史》古代历法,天文知识书籍,等等。 古人说,六经互训就是这个道理,十三经本身是一个体系,所以你要真正读懂《易经》不系统读读---《论语》《孟子》《三礼》《春秋三传》《诗经》是不太可能的。 比如说,《左传》一书中有很多处的《易经》引文。读懂这些占筮例,对读懂周易,提供了最古老的资料。 而作为儒家思想体系,易经传思想与,学庸论孟是紧密关联的。 其次,要懂得周易卦例,比如说 易经的比 应 中 承 乘 时 位 以及 吉凶晦 吝 元亨利贞 八纯卦 八卦类象 十二辟卦 先天后天方位这些也要熟悉,因为这是基础。 第三 要懂得活用,触类旁通,比如说 地雷复 地山谦 乾坤 地水师 天地否 山水蒙 的大概意思,以及从初爻到上爻大概思路。并能以此解释生活,社会事件。达到这一步需要有生活经验,当然也需要不错的悟性。 以上是笔者学易多年以来的粗浅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阳开泰的高赞我看了,我觉得挺好的。比市面上很多的书都要全面,条理性也很好。 除开“易经三问”的头两问,不甚认同。别的真都很好,看得出是花心思了。学习易经的朋友都可以收藏下。 然后,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内容,就不在这里讨论了。留出个思考的空间未尝不好。 神仙亦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不同的人,不同时期的人,学出不同的认识,不是件挺美好的事儿嘛。 我就说说关于易学学习的一些看法吧。也许能让一些朋友少走些弯路。虽然我不是自学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其实就是看图说话。和小学生教材上的看图说话,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所以,一定要看图啊。各种卦图多收集一些,挂在墙上,多看多想。 爻卦图形熟烂于心,文字有没有不重要。你自己去写卦辞爻辞都可以。看图说话的核心,一定在图上嘛。 然后,很多朋友的普遍反应:看不懂卦辞爻辞易传,所以易经难懂。 这其实不是易经难懂,是对古文化不熟,是文字难懂,不是易经难懂。 这我就没办法了,积累不够呗。文史类多专研点呗。功夫在诗外,不要捧着易经注释天天看,没个鸟用。对古文化认识够了,不说水到渠成,也能触类旁通吧? 没精力积累文史知识,就背易传吧……然后看图。熟能生巧,其义自见呗。 还有是对汉字,要有敏感度啊。文字是什么?思想的载体啊。要相互认证嘛。 尔雅、说文解字都可以翻一翻。当你文史知识积累到了,你会觉的每个汉字都是活的,它有思想的生命力。 举个例子。坤、神、绅、伸。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着对外延展的意味。 神,是天帝意志的外延。绅,一定有外延的社会影响力。伸,延展就是延伸嘛。坤,空间,是无限延伸的吧? 载、栽。厚德载物,怎么载?一定是像栽树一样,有个空间(树坑)容纳事物。你不能理解成“驮物”啊。我们通常把“载”字用在车辆上,载货。还是有个空间——车厢来载货。是吧。古代没有数学体系,来构建空间认知。所以要用厚德载物,来举例说明。 没有对“空”的认识,就不太容易理解坤卦的柔顺,以及随之的阴阳交替。这就是文史知识的重要性呗。我们要知道,自学易经,其实是在继承一段丰富的人类史。孤立的学习易经,当然就难了。 还有学习易经,如果你不是江湖人士,不是中医,先不要急着去研究术数。基本上,你们能接触到的术数,都遍地是坑。学通了还好,万一卡在某一点,就很难继续下去了。多打基础,不吃亏。 然后用现代人的说法,易经偏于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阐述几乎为零。(汗,还是没避开是什么、为什么) 这是人类发展史决定的,人类早期,最重要的是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生存是第一要务。关于人和社会的问题,是到了孔子时期才成为主要关注的。而易卦体系,早孔子几千年就有了。 所以大家学习易经,别把力气用错方向。少看点,市面上教人做人的无厘头书籍。多滑稽啊,教人做人…… 最后,易经的思维,是一种原始的,无工具式的偏于感受感知的思维。思考易经,学习易经,要把自己的思维与古人同化。感同身受,是一个办法。(补充一句,原始的,不是不好的,不是落后和淘汰的。现代科学也一直在归纳推衍的路线上嘛,都是原始的嘛)。 我在学易经和道德经的时候,几乎天天梦到老子。真就是朝思暮想。 要能够看到古人是怎么生活的,你才能真的读懂易经啊。不要脱离环境,去理解这个东西。就算这东西是神授的,受众也是凡人啊。怎么能脱离环境呢? 当然,不要用神秘主义去理解易经。要把古代和现代两个不同的环境分清楚。要继承思想,别照搬行为。思维再同化,我们也是现代人。没必要茹毛饮血……亦或其他。 哦,再补充一点,学进去之后,要勇于怀疑。别把易传当真传。除了爻卦上体现出来的,别的都有错误的可能性。功夫用到了,就要相信自己的感悟。
19,645,610
619
400
一天吃几个鸡蛋比较好?
更多健康营养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西希营养学(xixiyingyangxue)” 一天吃几个鸡蛋比较好,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当我们在吃鸡蛋时我们在吃什么。从最纯粹的煮鸡蛋来说,鸡蛋=蛋白+蛋黄(当然还有鸡蛋皮不过一般我们不吃) 1、蛋白是什么? 蛋白顾名思义主要含有的是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基本很少,所以其实蛋白是完全没有必要控制的,只要口味允许可以一天吃很多,1个蛋白中约含4-6g蛋白质,而且是完全蛋白质也就是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的。 类比一下,100g鸡胸肉含有23g蛋白质,100g鸡蛋白(约3个大鸡蛋)含有12g蛋白质,所以一天吃6个鸡蛋白就相当于吃一小块鸡胸肉,肯定不会有童鞋对于吃鸡胸肉有异议吧? 2、蛋黄是什么? 接下来就是比较tricky的部分了,其实我觉得问这个问题的人主要想问的是每天能吃几个蛋黄 :) 一个蛋黄13g左右,含有4.5g脂肪,184mg胆固醇,2.7g蛋白质,而让大家望而却步的其实是“胆固醇”。 1)胆固醇是什么?先来讲一点生化胆固醇是一种脂肪,是很多种类固醇激素的前体(包括性激素、维生素D) 胆固醇也有好有坏,体检时测的“血脂四项”包括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是最坏的胆固醇,它可使脂质沉积在血管壁,造成血管内皮炎症,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脏病 2)食物中的胆固醇=身体中的胆固醇? 食物中的脂肪98%为甘油三酯,只有2%为胆固醇。胆固醇80%来自人体自身合成,只有20%来源于食物,胆固醇的吸收率最高也只有30% 与心血管疾病最相关的是血液中的LDL-C,对于大部分人,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才是造成血液中LDL-C超标的原因,而不是胆固醇 3)需要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吗? 1个鸡蛋黄约等于200mg胆固醇,以往的膳食指南建议每天胆固醇<300mg(不能超过两个鸡蛋黄),2015年最新出台的《美国膳食指南》[1]取消了每日300mg胆固醇的上限 因为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自身合成而不是食物摄入。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没有证据支持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和心血管疾病有直接联系[2][3] 限制胆固醇的摄入让低脂食物大卖,而低脂往往意味着高塘,间接地导致了高糖以及高饱和脂肪的饮食,对于健康的不良影响更大 3、如何健康地摄入胆固醇 胆固醇丰富的食物:鸡蛋黄、虾类、鱼类、全脂乳制品、肉类,这些食物本身不会引起严重高血脂,但是如果同时摄入饱和脂肪或反式脂肪则会导致血脂异常(比如油炸的鸡蛋或鱼虾类或者糕点) 所以最终结论,每天可以吃很多个鸡蛋,蛋白尤其没有限制,但是烹饪方法很重要!如果是油炸、黄油炒、蛋黄酱这些方式,除了鸡蛋本身还摄入了大量的油所以不推荐,而煮鸡蛋、卧鸡蛋、蛋白蛋卷这些烹饪方法是没有问题的。 参考文献 [1]http://www.health.gov/dietaryguidelines/2015.asp#overview [2]Meta-analysis of Egg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J Am Coll Nutr. 2016 Oct 6:1-13. DOI:10.1080/07315724.2016.1152928 [3]US guideline may drop cholesterol limits but keep link between dietary saturated fats and trans fats and heart disease, BMJ 2015; 350 doi: http://dx.doi.org/10.1136/bmj.h835
哈哈哈,发个有趣的研究——每天吃三个鸡蛋会怎样?(临床研究) 鸡蛋作为最接近与人体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的天然蛋白质,是我们生活中最容易获得的最优质蛋白质,且兼具廉价和易得,简直是大自然的最丰厚的馈赠。因为像我这种懒人,靠每天早上迷迷瞪瞪用煮蛋器煮的两个鸡蛋,已经苟活了几年了,而且活的还特么挺好的。 所以鸡蛋真是个好东西。 可是鸡蛋不只是蛋白质啊,还含有很多脂类(98%集中在蛋黄中),如脂肪、磷脂和固醇,所以很多人在吃鸡蛋的时候难免会担心这些脂类影响血脂。所以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也只是推荐每天吃一个鸡蛋 到底每天能吃几个鸡蛋?(我吃两个是因为我要吃饱 ) 那每天多吃几个鸡蛋会发生什么呢? 很多人马上会说,“没什么的。我每天吃过XX个!”;另一些人会说,“后果很严重!我前段时间,每天吃OO个,结果血脂呼啦就上去了!”好了,这些都是个人经验,并不是科学。 那有没有科学家做这个实验呢? 当然有,因为无聊的科学家总是很多。 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人员专门做了个每天吃0~3个鸡蛋的实验,并把结果发表在J Nutr.杂志上了(2017 Jan 11)。 其实在评估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时候,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可能比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重要。此外,高密度脂蛋白是类胡萝卜素和抗氧化酶的载体,可以有效防止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粒子被氧化。 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一个年轻的、健康的人群中,评估食用0 - 3个鸡蛋/ 天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高密度脂蛋白功能,和血浆抗氧化剂浓度的影响。 38个健康男性和女性(年龄18 - 30 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8.5~29.9kg / m2)参与为期14周的交叉干预实验。 为了排除之前饮食中鸡蛋的影响,受试者事前接受了2周冲刷(0个蛋/ 天);然后按照顺序增加摄入1,2,3鸡蛋/ 天,各为期4周;每一期完成后,空腹血液收集分析脂蛋白组成,血浆载脂蛋白(apo)浓度,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浓度,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胆甾醇酯转运蛋白等的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与0个蛋/ 天摄入量相比: 食用1 -3鸡蛋/ 天会增加大颗粒-低密度脂蛋白(21 - 37%)和大颗粒-高密度脂蛋白(6 - 13%)粒子浓度,血浆载脂蛋白AI(9 - 15%)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活性(5 - 15%)。 摄入2 - 3鸡蛋/ 天也能提升载脂蛋白AII(11%),增加等离子体叶黄素和玉米黄质20 - 31%。 而摄入3鸡蛋/ d与摄入1 - 2鸡蛋/ d(P < 0.05)相比,导致血清paraoxonase-1活性增加9 - 16%。 SO,摄入1蛋/ 天足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功能和大颗粒-高密度脂蛋白粒子浓度(你看,我之前的建议没错吧);然而,摄入2 - 3鸡蛋/ 天能更大程度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功能以及增加等离子体类胡萝卜素。 总的来说,在年轻、健康的成年人中,≤3个鸡蛋/ 天的摄入,有利于减少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粒子浓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并增加血浆抗氧化剂的浓度,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放心吃吧~ ---参考资料--- J Nutr. 2017 Jan 11. pii: jn241877. doi: 10.3945/jn.116.241877.
19,645,776
35
11
NGO 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会如何?
ngo,在中国?!不要想了。万一哪天找条船开个会,再通过个什么纲领的,怎么办?!!
政府如何看待ngo将决定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
19,645,776
50
11
NGO 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会如何?
大家普遍讲了很多NGO现有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而本提问似乎还是比较关注展望未来的部分,在业内混迹,个人以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 1.专业化。 NGO专业化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组织定位更清晰 目前,很多组织都在重新定位,比方说,壹基金就从原来的自己做项目变成了注重机构资助支持类型的组织。业内的几次论坛,似乎也比较支持各种组织之间分工配合:有资金的做募款和项目资助,有行业经验的做研究、做评估、做机构支持,有专长的做项目。未来几年,各种组织对于自身的认识和定位会更加清晰。 b.管理、组织、评估专业化 NGO作为第三部门,在我国,完全无法和政府、企业相并列,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组织和管理方面很松散、落后。公共管理、项目管理、财务法务等已经相当成熟的理论,都没有被NGO组织重视。一些官办组织有政府体制的弊病,却少政府执行上的效力;而草根则常常是完全依赖创始人而活,组织没有被真正组织起来。随着,很多职业经理人和体制内人士的加入,相信不少组织会渐渐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c.从业人员专业化 一方面,高等教育相应的学科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业内也强烈的存在着要求从业人员“正常化”的要求。这意味着从业者将具备更多担任职务的相关知识,同时,将NGO作为一种职业,而非献爱心做贡献。 专业化,可以部分解决当前一些困挠NGO的地方,比如,募款难、薪资低、公信力不足、管理混乱、项目完成水平不高。 以上叙述的方面专业化的过程可能不会太过漫长,圈内已有相当共识,也有一些领域榜样。北上广深和成都、昆明、西安等NGO相对集中的地方,现在已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意识。 2.更丰富 国内NGO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主要是在教育、扶贫、环境、助弱、医疗这些领域里活动,实际上,社会组织可以关心并活跃的领域和政府、企业一样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可以借助NGO的形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值得一提的就是科学松鼠会、NPI这样的组织,能够看到不同领域社会需求的NGO,才是好组织。 另外,NGO的组织形式,可能会更多样,NGO\NPO应当成为人类组织类型的试验田。当前,热炒的社会企业,应该算是一种组织形式的开创。 NGO会越来越多,并越来越丰富,这个毋庸置疑。这也是当前NGO领域里,最值得骄傲的事。 3.本土化和国际化 NGO是立足于所处社会需求的组织,本土化,本来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问题。然而, NGO圈内,很多理论和案例都是舶来品,如何能够发现本国具体的需求,如何能够调动国内民众,如何能够制定和发展一套在中国使用的NGO理论,一直也是NGO们的困挠。目前,还没看出什么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国际化,这个和本土化,是两个不同侧重的发展方向。本土化,需要倾听受众的心声;国际化,需要开阔的视野。我国的NGO/NPO在视野上是比较窄的,关注的事情还是眼前的“痛疼脑热”(当然这其中部分原因是天朝社会病症比较多),同时,也没有能够引领世界性活动或者话题的能力。 这两个方向,在我看来,是最为任重道远,也是和国际优秀NGO差距最大的地方。这两个,与其说是发展趋势,不如说是一种期望。
个人有很好的朋友做过NGO,学长在做NGO平台的LEADER,跟他们交流比较多。目前的现状是比较艰难的,待遇偏低,不理解的声音很多,做事也会碰到很多无形的刁难与阻碍,需要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坚持下来。但是个人认为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与上流阶级财富观念的改变,NGO的发展还是值得看好的,譬如现在的一基金,已经尝试从李连杰的光环中走出,常态化正规化运转,与政府企业有效沟通,以透明的财务与规程示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趋势了吧。
19,659,839
154
11
Zara 是否给人质量有点差的感觉?从商业模式角度来看,款多量少的「快时尚」是否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相比 Gap 和 H&M,Zara 的质量问题又有没有什么自身特殊原因?
虽然是间接的竞争对手,却没机会深入研究ZARA,也没去过西班牙,也没有专程去看看它的年报,仅根据以前来自公司内部羡慕嫉妒恨的坊间传闻略作补充。 ZARA 最成功的copycat,派年轻的设计师直接驻扎在常年不断的欧洲各大服装展场,现场抄完了就回去做,从抄到商品上架据说是22天(也有说15天的,数字不重要),ZARA每年付的侵权费据说就有几亿欧。 ZARA在欧洲的价位和形象跟中国知名品牌班尼路(没有贬义)类似,但是依靠高价进驻高档街区,毗邻奢侈品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ZARA是快时尚,从内部来看是靠高速反应的供应链和超快超新的设计感来占领市场,对消费者来说,ZARA唯一的卖点就是便宜。一顿饭钱就可以买一件“时装”。 就因为便宜,而且流行变化快,很少会经常穿、长时间穿,质量不是最重要的,差一点也没关系。 H&M 相比ZARA,H&M更年轻,更潮,价格也更便宜。 H&M也算快时尚,据说从设计到上架,时间仅比ZARA慢几天。 H&M也经常会和著名设计师合作,推出每一季的设计师系列,做噱头,占整体的比例没那么大。 H&M的质量风评同样不好,因为面向更年轻的消费者,对于品质要求不高,对于品质的提高对品牌来说不是最重要的。 GAP SPA模式(这个词)就是他发明的。 美国人不懂时尚,舒服更重要。 GAP是基础时尚,款式翻新变化小,单SKU的生产量大,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也没那么快,也不需要那么快。所以GAP的产品质量理应比ZARA好。(牛仔裤比晚礼服结实貌似也是理所应当的) 基本上GAP和ZARA没太多可比性,两个的定位和经营模式有本质区别。 以上这些都是这些国际品牌在国外的表现,但是进了中国,售价不变,物价指数低,使得这些牌子一跃成为中档品牌(有些比国外还贵,因为有出口退税政策,在国内工厂加工的服装如果在国内销售,没有退税优惠,成本会高不少)。如果是中档品牌,设计、质量、品牌形象、文化、历史这些本来都不是主要卖点的东西就都被拿出来说事儿了。 估计ZARA也郁闷的,我本来就不是主打质量的,你非要从质量上挑刺,你怎么不马上把通货膨胀速度加快点,或者把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点,你就会觉得我便宜了,也就不这么挑剔了。(同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宜家家居和哈根达斯) 十几年前觉得吃次肯德基麦当劳还是比较奢侈的,现在随便是个装修好一点的小饭馆,吃一顿就比麦肯贵。 以上回答均没有准确来源和确凿证据,请谨慎参考。
Zara 的質量完全沒問題, 比 H&M 好上很多. Zara 最近多次出現在媒體上的質量報道有可能是人為的, 原因可能為 Zara 沒有把國家法定的質檢完全報告做足. 國家要求每一款衣服都要有質檢報告, 一份報告按布料和測試項目不同需 500 - 1000 元. 想想Zara 每季的款式有多少. 不難想像他們不會完全按要求做足.
19,661,829
11,000
629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我想能问这个问题的朋友,都是想系统地学习经济学这门学科的。那么,与其读一些经济学方面的科普类或者神棍类书籍,倒不如按照美国顶尖大学经济系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去阅读与学习。这不就等于自学了一个Ivy League学校的经济学本科学位吗?又给父母省了160万。 经济学这门学科也蛮有意思,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其实学的是同一批东西,只是分析问题的工具和方法越来越深入。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是intuition,也就是用经济学的思维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浅尝辄止或者仅仅入入门反而有害无益。OK,闲话少说,我们现在就假装自己是一个18岁的可人儿,刚刚拿到了美国顶尖大学经济系2018年秋季Fall Semester的入学邀约offer,接下来四年在最低要求的情况下哈佛等大学都要我们必须通读哪些书?多到吓死人,往下看。 第一年:最基本的先修课程(可以说第一年的这些教材就算是非经济专业的入门必读书籍了,年满18岁就应当能懂,没有任何借口,完全没有经过二度加工的,hin纯正) 第二年:写作与思维方式训练 第三年:任选三个专业领域进一步加深阅读(这里我就不贴封面图片了,要累死) 第四年:继续选择修读课程(重复第三年的阅读)或者选择写毕业论文(完成下面的要求) 写完这些,基本把全球前十高校经济系的syllabus看了个遍,感觉我的大学白读了。。。。。。。 接下来怎么办,硬啃英文原版还是先看中文翻译版(不是每本都有哦),我脚得只要不是嘴上说说我想学习经济学、而是真的下定决心要好好学学经济学的同学还是应该硬啃下来。同学别走,不打扰,不打扰,看完以后会发现:不知不觉英文阅读和英文写作又提高了,哎,真是伤脑筋,人家本来不是冲着这个目的来的。 2018年1月3日更新 有朋友怀疑有的参考书不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读的,确实,可以有取舍,但咱们不是先向最高标准看齐嘛?我教过美国的班级,其实能全部完成的70个人里面也就两三个,我把我参照的学校之一,Harvard的本科生培养计划截屏出来。我搜集这些书目的方法就是根据Harvard和其他藤校的培养计划一门门去找培养计划列出来的课程,然后看每个课程的最新syllabus里面列出来的推荐阅读教材有哪些。
我的看法和 稍有不同。 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大致是:根据逻辑推演出结论,把结论与现实世界的数据、案例等实际情况对比,看看有没有冲突。如果没问题的话这次就算过关。如果有问题就回头修订、补充逻辑推导过程,完善理论体系。 基于这种思路,世界上没有“永远正确”的理论,只有“目前还没有发现错误、暂时过关但仍然可能出错”的理论。昨天正确的理论明天就可能出错。 比如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曾经是美国1930年代经济萧条的救世主,是经济界力挽狂澜的英雄。但40年之后,1970年代美国基于凯恩斯理论制订的经济刺激政策毫无成效,凯恩斯主义遭受了现实的惨败。 任何理论都有可能是错误的。 所以初学者最好从可靠、不容易出错的地方学起。 首先应该学习那些经历过最长和最丰富考验、至今还未出错的理论,比如供需、价格、垄断……绝大多数基础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目前都没有出错,可靠性很高,可以认真学习。 其次可以学习理论中蕴含的逻辑(也可以说是数学)。理论假设和结论都可能出错,但逻辑过程本身是不会错的,你学习的逻辑(数学)方法仍然可以用在新的领域、新的理论中。 再次,可以学习经过一些检验、但是也还有很多争议的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等都在其中。其实这一部分经济学家自己都没完全整明白,普通人没有必要跟着学。如果一定要学,得知道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错误的,错在哪里还不太清楚。 再后面是经济学的前沿课题。这部分理论只经过很少的检验,有很大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没有价值的),可靠性相当低。当然,这是经济学专业的工作,普通人应该也不会涉及到。 如果学习经济学跳过经典理论,直接阅读个人经验的话,可靠程度会再降低。个人经验即使是来自一线的诚恳的真相,即使看上去没问题,但它并未经历足够的挑战与测试,也“不易分辨对错”,我觉得不适合初学者学习。 经济学经典理论(甚至包括那些互相冲突的理论)都经历过好几十年、各个国家与行业、无数聪明学者的锤炼、打磨,是全世界在共同检验这些理论。我相信经过这样检验的理论,要比单打独斗获得的个人经验更可靠、更有普遍性。 在要求下补列书单: 《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的原理最好,曼昆什么的也不错,大同小异,读完不会有太大差别。
19,665,360
5,991
1,116
为什么西方女人不坐月子,中国女人必须坐月子?
女性在分娩之后,身体在各方面会发生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各种内分泌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子宫发生收缩并逐渐恢复至怀孕前的大小和形态,各种创口也会逐渐愈合,而这个过程大约需经历6周左右,也就是现代医学认为产后恢复所需的时间。如果“坐月子”就是注意环境温度湿度,多休息加强营养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可事实上传统的“坐月子”有大量的莫名其妙的禁忌如:必须卧床,不能刷牙,不能洗头,不能见风,不能吃凉性的水果等等。这些“禁忌”完全是陋习文化的产物,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只要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适当补充营养就可以了。 顺便说一句,大部分的保胎传统也是忽悠人的。 看来需要补充一下,这些“禁忌”是古人在对事物发生原理不了解的情况下一些流于表面的经验做法 如不能洗头,不能见风是因为古时保暖条件不足怕孕妇着凉,而现在则不需要担心;不能洗澡是因为盆浴容易发生感染和着凉,淋浴则完全没有问题;不能刷牙是因为旧时人们大多不注重口腔卫生,很多人患有慢性牙龈炎。在孕期由于雌激素的毛细血管扩张作用,会使得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牙龈肿胀甚至形成龈瘤样改变,刷牙时容易出血。然而炎症和出血并非是由于刷牙导致的,而是原有牙龈炎症的加重,更应该注意口腔卫生。而长期卧床使得四肢缺少适量的运动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诸如此类。 有人说我没生过孩子没有发言权,且不说你这一掌就拍死所有的妇产科男大夫,谁规定讨论问题一定要亲身经历的?照这个逻辑你是不是这辈子都不能讨论历史问题了?
营养和体质啊。 我堂姐的怀孕准备堪称经典,用我另一个堂弟的吐槽来说就是终结者养成计划。 堂姐和姐夫商量很久,加上家里老人像念经一样的一有机会就唠叨,两人终于有次吃饭的时候透露出来,打算要个孩子了。然后大家恭贺,接着让人傻眼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竟然真的开始了准备,长达好几个月的饮食控制和锻炼计划,弱不禁风的堂姐练成了康纳他妈那种,即使没那么凶残的肌肉也差不远了。然后他们就有了个孩子,期间全程高薪请的营养师保驾护航(用他们小两口说笑的话来说就是预支了孩子将来的药钱),结果生了个孩子后,没多久堂姐就活蹦乱跳满血复活了。 这件事让我印象太深刻了,也让认识他们的人大吃一惊。以前堂姐身体弱到了简直让人无语的地步,因为她的职业是做美术设计的,老喜欢宅着的她基本上稍微吹点风就得感冒,然后精神还很不好,吃了午饭后如果不睡觉整个下午都会梦游,哪怕是睡了觉也会觉得昏沉沉的没精神。而那次生孩子,全程表现得简直跟度假似的,期间没有生过哪怕一次病,她的好身体,伴随着锻炼习惯一起,一直延续到去年,被新发现的一家离他们新家很近的超好吃餐馆给毁了。
19,672,620
3,626
1,21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我国污染最大的三大行业是什么? 第一名是钢铁行业; 第二名是煤炭行业; 第三名是什么?你猜猜? 畜牧业。 当今地球上,人类极其附生动物种群生物量,是陆地动物毫无疑问的冠军。 仅就我国而言,2016年咱们人均吃掉了半头猪,0.2头羊,0.08头牛。此外我国还是吃鸡大国,干掉了4只鸡(2.5公斤一只),总共吃掉了3000万吨鸡蛋,每个人吃了超过400颗鸡蛋(含鸡蛋制品)。此外还有不用于食用的种群,例如你家的汪星人,喵星人。 这是何等恐怖的一个种群! 不要说狮子老虎大象这种大型哺乳动物,就是生物量普遍比较大的昆虫都相形见绌。这么大的一个种群,要吃喝拉撒,要消耗能量,要污染环境,稍有不慎就是天文数字的污染。 吃素拯救世界,胖子毁灭未来!减肥是不是更有动力了? 可是不吃肉我活特么不下去啊!世界没有了羊腰子、粉蒸肉、烤大串,人类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劳累大脑,愉悦肠胃了。通过动脑子,还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 首先,畜牧业污染从何而来? 以前,畜牧业污染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任何一丁点牲畜粪便,我们都会细心收集拿去当做农田肥料。可是后来,一方面人工合成氨的出现,极大的解决了农田肥料不足的问题,不再需要辛辛苦苦的用牲畜粪便做肥料了,另一方面是集中规模化养殖的出现,牲畜粪便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 未经处理的牲畜粪便、冲洗圈舍的废水、气体污染物一下子就出现了堆积如山的状况。 然后,怎么办? 我农场旁边以前有个非常具有传奇性的人物——陈胖子,陈胖子的丰功伟绩,关注我比较久的朋友已经有所耳闻,关于他打老婆,他日他老婆日得杀声震天,这些都是小事情。我今天要讲的是他在我围墙边上堆的那一堆猪粪。 陈胖子养猪,讲究一个“道法自然”,通俗一点说,就是让猪粪自己堆成一座山,让污水自己去找出路,我猜测他的初衷是无为而治,是养大猪如烹小鲜。天长日久,他家的猪粪就逐渐显现出惊人的体量——堆成了一座小山,高度迅速的超越了我的大棚。 雪山作证,我可没有一丁点兴趣去拍摄那一堆东西,大家脑补一下吧。 因为那座猪粪山实际上跟我们农场住人的地方隔了很远,我们虽然感觉奇葩,但是并没有撕破脸去找陈胖子。直到有一天,龙牙君像个真正的上等人一样优雅的磨了一壶咖啡,用纯正的虹吸壶煮出来,加上奶和真正的方糖,喝了一口。 猪粪味。 我以为是咖啡豆出了问题,然后泡了一杯雀巢速溶。 还是二师兄的味道。 二师兄的味道肯定不是来自于咖啡,我理科生那逻辑缜密的头脑立刻反应过来:这个味道来自于陈胖子那座人造小山。 然后就开启了跟陈胖子撕扯的漫长过程,陈胖子表示他的猪粪小山并不在我的农场里关我屁事,我认为他是个王八蛋,我们agree & disagree,撕扯了很久也没有个定论。最终在秋天的某一天,我看到外面的水开始结冰的时候,计上心来。 我叫人趁着陈胖子日他老婆日得嗷嗷叫的时候,指挥一群人拖着水管往猪粪小山上面浇水。第二天晚上,猪粪小山在水结冰的作用下,膨胀了,把我的围墙顶倒了好长一截。 撕破脸的理由就非常的充分了,我连打人的理由都非常充分。在我一脚把陈胖子踢进泔水桶以后,陈胖子终于认了怂,开始面对这个环境污染问题。真理就是这么简单而有效——如果飞进泔水桶的是我,猪粪山就会继续存在下去,《京都议定书》等等国际环境保护条文一样是这个道理。 美国总统特朗普敢于说全球变暖就是扯犊子,是因为没有人能够把他踢进泔水桶。 陈胖子进了泔水桶,所以他在打老婆、日老婆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清理了猪粪山,维修了我的围墙。我也请他参观了我的猪圈,向他传授了解决猪粪山的两个办法: 一是生态化养殖。用细菌、真菌菌群自己降解猪粪,还能节约饲料。这种方法适用于气候干燥凉爽的地方,前期投资大点但是省人工。我的猪圈就是这样的。 二师兄们心情也要愉悦得多,它们也不喜欢臭烘烘脏兮兮的。 二是粪便集中处理。也是用细菌、真菌降解,不过事先要集中清理。这种适用于气候潮湿炎热的地方,先把猪粪收集起来,拌和上作物秸秆渣渣,发酵几天功夫就好了。天气炎热的地方好使,发酵快。 经过处理的猪粪其实相当的值钱,5公斤一袋的处理好的猪粪,能够卖到25块钱一袋,供种花、种多肉使用,也可以用于农业上的无土栽培。 陈胖子最终接受了我的建议,并且认为飞进泔水桶是件好事情。但是他最终没有落实这个方案,因为他有一天早上揍他家生病起不来吃食的猪的时候,在溜滑的冰上面来了个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摔成了骨裂,关了养猪场回家养病去了,从此与我相忘于江湖。 世上本没有垃圾,用对了都是宝。陈胖子虽然是个活宝,但是要是真的能够用对地方,他也能是个宝,可惜废了。
我们有很多话来形容同一个现象,比如说烟消云散,或者灰飞烟灭。我们会觉得,不管我们污染空气到什么程度,一阵风吹过,我们对空气的影响就消失了。就连我们说雾霾爆发的成因的时候,都会说因为扩散条件差,仿佛只要扩散条件好,排放一些污染物也没什么。 然而这并不是实际情况。 下面这段视频是NASA根据2006年至2007年的观测数据做的大气污染物可视化展示。其中红色系代表扬尘,绿色系代表有机碳或炭黑颗粒,白色代表硫酸盐,蓝色系代表海盐颗粒。其中扬尘和海盐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有机碳和炭黑颗粒以及硫酸盐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从视频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污染物并不会随着一阵风就消失了,而是进入大气循环,飘来飘去。 最终的结果就是,污染物会逐渐扩散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比如说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Joe McConnell 的研究团队在南极的冰川上钻井采集冰芯,越深则年代越久远。这样就可以通过检测冰芯样品来追踪南极洲大气成分的历史变化。 他们发现,自工业革命以来,铅含量就开始暴涨,而在这之前,铅的主要来源则是火山爆发等地质活动。 有趣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导致的人类活动停滞,也同样在铅含量中体现出来,在南极冰川中被忠实地记录了下来。 而最近几十年来的显著下降,则是含铅汽油的禁用带来的影响。 因为大气循环的存在,即便人类聚集区只占地球表面很小的部分,但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却是全球性的。 用McConnell博士的话说,人类活动释放的铅,比探险家Amundsen还要早几十年就到了南极。 人类活动必然会对大气产生影响,而这个影响的速度又远大于人类甚至绝大部分生物的进化速度。虽说适者生存,但是我们尚未准备好,变化已经迅速地发生了。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空气质量对人影响的原因。 我们无法停止人类活动,但是我们可以降低影响,我们至少可以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保护自己。也许有一天,空气质量无法对进化后的人类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这一天显然尚未到来,这也是为什么WHO对于PM2.5有一个非常严苛的推荐值:年均10微克/立方米,并且告诉大家,只要年均值超过这个推荐值,就会对人体有负面影响。 经过我们的努力与阵痛,国内的空气质量在过去几年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是这些改善远远不够。 下面这张图是从2014年底开始,每个月为节点,前12个月的PM2.5浓度均值的变化。选取12个月均值的目的是抵消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这里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六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石家庄、和海口。 整体趋势的确是下降的,而去年冬天的大风天气也实实在在地反应在数据中,北方城市都经历了非常明显的一轮下降。而进入2018年,大风天气一过,这个下降的势头马上开始反弹。 必须承认的是,我们在空气治理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然而治理过程是缓慢的,而且会越来越慢。比如海口市,作为我国“大城市”里面最干净的城市,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徘徊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数值仍然是WHO推荐值的两倍。 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空气污染治理在大众认知觉醒后有一个非常短的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内,大家非常愿意投入资源去做这件事。窗口期一过,如果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就会导致治理进程一拖再拖,陷入死循环。 这个窗口期正在过去。 过去两年,由于极端雾霾爆发的反复出现,大家对于空气质量这件事的神经越来越粗,只要不爆表,就是好天气。媒体的导向也从暴露问题转向了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统一口径在说优良天数达到了80%以上,感觉100%优良指日可待。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国标的优良标准之低,非常符合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在这种标准下,每年仍然有超过两个月的时间不达标,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空气质量改善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也一定伴随着巨量资源的投入。但是长期来看,这事非做不可,为了我们自己。 利益相关:笔者供职于Blueair
19,705,160
201
12
儿童学编程,教什么编程语言好?
我一个完全不懂编程的家长也来答题了!别打我。。。。且本答案超多图,小心流量。 我浏览了大部分答案,看到很多答案都提到了scratch,我就查了查这是什么东西。然后我觉得好像和我小盆友爱玩的一个东西......也许......大概......有点类似?...... 很久前我无意中下了这个游戏来玩,是我自己玩的,并不是给小盆友开发的~ 它的界面大概是这个样子 就是一关一关的玩,有50关,中途我还赞助了这个开发团队2刀。我一直觉得就是个益智小游戏,直到我把50关全过了,它居然出现一个大惊喜。。。。。。(我玩游戏少,没见识) 这个游戏提供基础块自己做新游戏! 就是这些 每一个基础块展开还有不同的方向和角度。 有点craft类游戏的意思。根据本答案下程序员爸爸们提供的思路,入门时并不是学具体语言,而是学习逻辑的思维。那三岁多的小盆友做的这些东西算不算在编程的入口逛悠呢…… 刚开始他只能做这种 后来能做的复杂点,像这种 现在能做这样的 和这样的 对了,这个不光是搭建,做好后有个运行的功能,可以让做出来的东西都动起来,每个能动的东西角色都不一样。其实全是乱七八糟瞎做,但是3岁的孩子,已经慢慢会发现一些东西。好多成品都删掉了,有点遗憾。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和答案,大概是这种东西吧。 另外很多答主说的scratch jr, 有这个,给9到11的孩子 但是评论说tutorials要收钱的。 最后我在网易云课堂上发现了这个据说很良心的scratch免费课,叫课堂中的scratch。对程序员家长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对小白家长,算是个不错的软件介绍吧 门外汉,要是我答歪了,大家不要骂我。
一年级左右的孩子,要学软件类少儿编程,还得是scratch,这类编程语言通常是图形化的,通俗易懂,孩子可以直接拖拽那些被称为“积木”的指令,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制作程序,比如:制作成简单的动画、小游戏等 而这种无实物却多变的操作方式,比机器人编程,更接近于“真正的编程”,而孩子们制作完成的成就感会更进一步,最主要的还是制作出来的程序可以展现多种不同的内容,不用局限于一个机器人或者一个车。 像这类课程就比较多了,目前我们家一年级哥哥正在学的是咕咚编程 它的课程设计以视频教学的方式精心设计“项目”,由孩子们去探索完成“任务”,把整个春节的年夜饭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精心设计了准备蔬菜、切菜、上桌、送祝福这些环节,其中再穿插孩子们感兴趣的恐龙、红绿灯等角色,巩固练习和自由发挥,让孩子们的分析力和解决能力能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水平,当然这还得多练习,熟悉掌握各种模块,孩子们也就很快上手了,像事件、条件、循环、变量的理解和使用也就更加连贯,也就形成编程思维啦! 如果你有线下跟进乐高课程,那肯定很了解了,一般都是从积木搭建开始,再到让搭建的机器人或车按不同的指令动起来。 初步了解机械运行原理,学会怎么搭建物件,怎么让物件动起来,实现动力机械制作。比如说可以动的机械车,给它设计个小机关之类的。 一般设置的课程都是能够让孩子在“玩中学”的搭建主题,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而这类课程的内容内核都是STEAM课程,涉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个领域 先是孩子实际操作去搭建一个机器人或车,同时再由孩子去写入编程,实现“遥控操作”,最终完成整个机器编程 这个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既能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还考验耐心 综上:乐高这类课程有很多线下门店,主要是上手快,孩子很有成就感,但作为家长,还是觉得搭建大于编程,如果想要孩子对软件写入有很大热情,或者家长也有意向让孩子再度进阶,那可以继续用少儿编程激发孩子的编程兴趣
19,705,160
6,266
16
儿童学编程,教什么编程语言好?
作为一个用了12年python,写代码有20年的父亲,我推荐scratch。 我三岁半的儿子每天把他当游戏来玩,抓到iPad后有过一半以上时间在玩scratch。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一直所信奉的。至少从我自己来说,因为一直听课有些费劲,大部分知识都是靠自学,兴趣二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scratch,就是个能让我儿子感兴趣的编程语言。我不需要去催促他,甚至不怎么教他,只要在他做出了新奇的动画后表示赞赏就够了。让他主动去学习,这不是花多少钱能获得的。 此外,就是言传身教了吧,如下图。 航模堆里玩耍: 买了新的万用表比我还高兴: 一有机会就学我的样子用螺丝刀捅飞机: 玩的是专业级的飞行模拟器,尽管飞的还很不好: 学我工作的样子: 能承载起他的梦想是我最大的期望:
最近对少儿编程教育做了一些思考。我觉得把先把教学/学习目标搞清楚要比先问学什么语言重要。 对于少儿来说,教育的目标是开启思维,主要目的并不是学会什么编程语言。这是个系统工程,不管是scratch还是swift playground,还是python,haskell,其实都可以。重点在于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创造,从无到有探索性的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把这种能力应用到学校的各种学科的学习中。
19,711,801
549
153
茶叶有多少种?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作为茶学系研究生,我也来回答下吧。 回答的很全面了,我只是用图形更直观地呈现了。 答:这几类茶之间没有交叉;乌龙茶=青茶;普洱是黑茶的一种,而且普洱又分为生普和熟普。黄茶和白茶区别在加工方式;加工方式导致品质不同(滋味、外形、香气、色泽)。 这些具体来说就是茶的分类咯—— 1.茶的分类: 中国茶类繁多,下图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分类方式; 简单来说,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分类依据是:制法和品质,表现为茶多酚的氧化程度。 (我将再加工茶与DIY茶与这6大茶类并列。) 2.如何辨别茶的好坏: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如何辨别茶的好坏。 简言之,识别好茶需要一看二闻三品;一般从外形、色香味四个方面评判;不同茶类又略有不同。具体见下图 3.饮茶方式: 这个问题太大了,因人而异(目的需求、年龄职业等)、因茶制宜(绿茶和乌龙就差别很大)、因地制宜(饮茶风俗、场合)、因具制宜(瓷器?紫砂?)。 我觉得喝得开心就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当然,如果因为摆弄这些器具而开心也是极好的(●'◡'●)) 4.茶的营养价值: 应该说保健价值更合适。 茶具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一些物质:如茶多酚、茶氨酸等 茶能养身,也能养心。品/喝茶可以让我们慢下来,回到当下,体验生活~~ -------------------------- 前段时间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对吃苹果的描述,感慨那人该是多么热爱生活才能体会地如此细腻。近日发现,喝茶也一样:只有热爱生活且非常投入,才能区别不同香型单枞的细微区别,才能在舌苔、舌尖、舌根、舌两侧感觉到不同的酸甜苦辣,才能陶醉于铁观音的香气久久不愿放下杯子…… 愿你我都有这样的心境去生活~~
赞同@张沈扬墨 的回答,不仅准确而且详细。 补充两点: 问:茶叶有多少种? 茶叶按照加工工艺分为六大类,以颜色命名:绿、青、红、黑、黄、白,六大类之外再挂一个“再加工茶类”。此“6+1”划分法,现在国内学术、商业、大众等各界都共同认可。 另外,其中“发酵程度”,即是茶多酚(茶叶的主要成分)氧化的程度,和酒、醋的“发酵”不是一个意思。 其实称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为“发酵”是不准确的,但是因为最早借用的是“发酵”这个词,后来也就一直沿用了。 2013-1-16补充:“红花白绿乌黑普,总有一款属于你”——中茶的广告最近有看到么,这么一句话除了小品类黄茶,其他茶类全都概括进去了。红花白绿乌黑普——红茶、花茶、白茶、绿茶、乌龙茶(青茶)、黑茶、普洱茶(属于黑茶的一种,但是由于品种非常多,工艺复杂,中茶将其独立一类了)。大家觉得这句顺口的话,就记这一句也可以。 ------------------------------------------------------问题分割线----------------------------------------------------------------------- 问:黄茶和白茶感觉很相似,区分的标准在哪里? 黄茶、白茶的产量、品种比较少,大家对他们的了解也就没那么清晰了。二者的区分标准还是在加工工艺上。 白茶比较简单,说他简单,是因为白茶的加工工艺简单:鲜叶、萎凋(就是铺竹筛里,晾在那就行了)、干燥(一般用炭火或烘箱烘干,有的需要多次烘干)。主要有福建政和的白牡丹,福鼎的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几乎全部是芽头,茶毫批身,通体牙白,白茶的名称即是由此而来,如下图: 白牡丹通常一芽一二叶,如下图: ---------------------------------------------------------------白、黄分割线-------------------------------------------------------------- 黄茶较复杂,是在绿茶的工艺上增加“闷黄”工序,按老嫩度分为黄芽、黄小茶、黄大茶。 细嫩的黄芽茶(霍山黄芽)和绿茶比较相似,干茶很相似,泡开后都是嫩嫩的芽头,只是颜色比绿茶黄一些,滋味比绿茶醇和、甘甜一些; 粗老的黄茶,外形上甚至和黑茶(指的是湖南的黑茶)比较相似。 但总的来说,虽然形状各异,其色泽都有所偏黄。 ------------------------------------------------------问题分割线----------------------------------------------------------------------- 再补充一点 @张沈扬墨 回答中引用的 有一些需要纠正的,在这里补充:【黑茶后发酵的含义是不进行杀青】黑茶也是需要杀青的!普洱生茶(黑茶的一种)通常是用滚筒杀青,然后晒干。 【让里面的酶自己去发酵】这个说法谬之远矣,鲜叶中的酶类已经被杀死,不可能靠酶类氧化,靠酶类氧化发酵最终得到的是红茶,不是黑茶。 黑茶的“后发酵”(一般称为“陈化”)靠的是空气中氧气的缓慢氧化(湿热作用陈化)和自然生长的有益微生物代谢作用(微生物作用陈化)两种途径。 普洱熟茶,就是人为得加快了上述的“陈化”这一过程。
19,718,689
3,230
461
背新概念英语真的有用么?
新概念三和新概念四我都背过几遍。尤其是新概念三背的遍数比较多。 当初是为了考研。一开始很自信,直接背新概念四。全是死记硬背,很不理解,英语水平几乎没啥提高。只是记得有一篇<beauty> 当时觉得很美,现在还能背下来。 还有好多篇印象很深,像最后一篇portfolio跟我专业还有关联。 这书中有很多美丽的句子,像beauty中我敢说有的句子堪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并长天一色的水平。 可是,我们的水平到学习这个句子的时候了么?他对我们的考试和提高英语水平有多大用? 我觉得,新概念四确实不适合去考试。它的佶屈聱牙,就算你背下来也经常不知所云。 那新概念四用处何在? 在于阅读题。 其实,国内大大小小的英语考试的阅读题,都是根据国外材料然后由专业的考试改造而成。本质是考察你的句型掌握的熟不熟。 但是由于我们的水平我们一看真的多句子就傻了。其实英语句子结构不就哪几种呢? 他们相互嵌套,排练组合形成了一篇一篇的阅读。 背一下新概念四可以让我们更加皮实。其实其中的句型跟考试的句型也不太一样,但是背下一些会让我们见多识广。英语教育中经常是做题太多真正阅读太少。 像新概念四这样可以作为美文辑的学习材料是不可多得的。 下面说一下新概念三。这本书我背烂了又粘好了,又背烂了又粘好了。前前后后很多遍。 本书分三部分,每部分二十篇,共六十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第一部分,偏重讲小故事,跟新概念二衔接很好。第二部分开始夹叙夹议。第一段是小故事第二段是议论。这两部分是有很多笑点很低的笑话。我怀疑很多师作者自己亲身经历或者自己亲自道听途说的。他经常以第一人称去讲述,娓娓道来,好不惬意。这里哈利表哥的perfume mud 最推荐。很有趣也挺讽刺的。 第三部分,一般是长篇大论。这部分很适合在作文中去学习,例句,结构皆有可取之处。关键是他还有不乏有趣可取的观点。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乡村生活那篇。写的实在好。很多句子一气呵成,文义沛然。当你一口气背下来时,感觉天地为之色变,胸中块垒一清而空! 好了,闲扯完了,进入正题。 很多人说没用那是因为你没背或者没坚持下来。说句不好听的你连评判的资格都没有。您只能是在臆想。 很多说我背了啊可还是没用,那估计是背得方法不是很适合。 新概念三是我强烈推荐背诵的。但是方法要注意。 我们从小都在背古文可是有谁写得一手好古文? 没错,因为我们很少联系写作。 背新概念三得时候,如果你看到有什么好句子。不过要背下来还要仿写!换主语仿写,换谓语仿写,换宾语仿写。 而且要听原文背诵这样可以纠正语音语调。 对了,新概念三可不是只有文章哦,后面的习题就是在告诉你本文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句型,单词,例句。都要注意下。 单纯的背滑句,确实没什么用。 最后我想说说我当初为什么背。 因为我在高中时,英语很差。总觉得有一天一定把新概念背下来。我在心底暗暗发誓。 但是这样的宏愿我从小不知道发了多少,很少有去身体力行。我给自己多少期许,而自己又去实现了多少? 有一天早晨,我拿起盗版的新概念来到教学楼的连廊上,大声得背了起来。一直背了三百多天。 直到有一天傍晚,我在楼顶背诵。看着晚霞,四幕合璧。我张开双臂,闭上眼睛,大声喊着英语文章,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 前方是落日和火烧云。后方是巍巍青山。风从我袖口穿过,云在我头顶飘游,那一刻,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但是到底那又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只有心底一丝丝感动。 说多了。同学,我只想说,想做就去做。 莫问其他,但求我心。
有用!我儿子(小学六年级)今年7月份开始背新二,一个暑假背完,有的课文能背得很熟(背诵速度比录音快),有的不是很熟,然后开始背新三,到现在背完38篇,然后前两天开始背新四,到现在背完三篇(小孩看哪篇入他眼就背哪篇)。新一去年背完,单词很熟。以上课文背完单词都能背出来。昨天用扇贝测词汇量是8700。小孩坚持阅读我注释过的原版书已有一年多,但阅读中的单词不肯记,但看了近200万字下来,毕竟很多单词都很熟了,这时背新概念正好强化了这些单词。我觉得背新概念就相当于精读课文,他毕竟要读上好多遍,句子的语法等都能进一步加强。 其实学英语和学语文一样,学语文要背诵,学英语也一样。……………………2018.02.09 上个月,小孩已背完《新三》全部课文(从17年9月到18年1月,实际上用了4个月),期末考之后到现在一直在复背,现在41-60课的课文已背熟。 …………………… 2018.08.11 小孩已于上半年背完4本新概念。第3册背了7-8遍,第4册第2遍没背完。暑假考查,新3几乎每课都能十分流利的背出来,新4部分课文流利。后来背了《哈利波特》第一册,到今天为止,309页的第一册,还有三十几页没有背完。 哈利波特这套书中对话特别多,而且这套书是现代书,不同于一些古代名著,书上的语言都非常贴合现实生活。我发现他背了这套书后,口语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他这套书的录音听过好多遍,所以他背诵时有感情,每天背诵五页,用时约30分钟。 另外谈一下孩子的阅读:目前的阅读量已达400万字,阅读速度较快,波西杰克逊系列难度与哈利波特前几部类似,他每天阅读能达到5万字。 …………………… 编辑于2018.08.27 明天孩子就要入校军训了,两个月的暑假已结束。在这个暑假中,孩子背完了《哈利波特》第一册,第二册背了40页,共约9万字;读完了波西杰克逊系列书籍,如下图,大概统计了下,约150万字;扇贝新闻打卡148天,阅读32万字;外教课截止今日共上110次课,约46小时;暑假用喜马拉雅听英语故事约80小时,在“孩宝小镇”听英语时间未计入;另外,给整本《新概念英语》第四册打印版文本标注完音标,不查字典。其它练习的听力题、语法题忽略不计。 有的人说背新概念没有用,而我要说,背新概念很有用,背完它,你就可以自主阅读英文原版书了。
19,744,109
272
149
马拉松长跑如何安排专业的训练计划?
这是一份12周(3个月)、针对马拉松新手的训练计划——开始这个训练计划前,希望跑者已经完成过半程马拉松,或具备了跑完半马(21.0975公里)的实力。 除了这12周具体训练计划外,也包含了训练计划的解读和具体训练方式的解释。希望对目前已有一定跑步基础、希望在3、4个月后完成自己首马的人,有所帮助。 对于一个从未参加过马拉松、但却希望在今年秋季完成人生首个马拉松的人来说,接下来3个月的训练安排是非常关键的。对任何人,马拉松从来都不会是场轻松的「挑战」,训练计划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你的身体和心理都做好足够的准备,安全愉快的完成42.195公里。 作为一个来自日本的跑鞋品牌,我们也借鉴了当下日本跑者的马拉松训练方式: 跑的更慢一些 要知道,即便是川内优辉这样的精英级选手,平日里他依然会花大量时间去「慢慢跑步」,而不是大量的高频速度训练。马拉松本质上依然是一项有氧运动,身体消耗的能量99%来自你的有氧系统。所以对目标完赛的新人而言,并没有太多必要去进行太多导致大量乳酸堆积的训练; ​ 不要过量训练 跑的过于频繁也是不可取的。全马新手往往过于担心自己的训练量是否满足需要,但即便训练量普遍较高的日本跑者,他们依然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休息和调整,以让自己身体恢复。切记好的训练一定是训练+休息共同组成,跑的太过频繁除了让自己可能增加受伤风险、降低训练质量外,未必最终一定就能跑的更好。 这里我们建议马拉松新手在训练周期内,每周跑3-4次即可。 重视每一次慢跑的热身/冷身 无论接下来进行何种强度的训练,每次跑步前都至少需要15-20分钟时间让自己热身,完成训练后也尽量慢慢停下来,认真做好拉伸/冷身才算训练正式结束。​ ​ 一套系统的初阶马拉松训练计划可以分为7个部分—— 有氧慢跑:一般距离不超过16公里,强度约储备心率*的62%-75%。 长距离跑:一般指超过26公里的跑步训练,为了提升耐力,为全马距离做准备。强度约为储备心率的65%-75%。 中长距离跑:18-26公里之间,配速与长距离跑接近。 马拉松配速跑:训练中很大一部分距离以目标马拉松配速完成。 乳酸门槛跑/节奏跑:训练中有超过20分钟是以乳酸阈值配速进行的节奏跑,目标提高乳酸阈值,帮助提升跑马拉松时的比赛配速。强度一般在储备心率的77-88%。 恢复跑:配速轻松的放松慢跑,加速身体恢复,为下次训练作准备。 XT/rest:休息或者非跑步的其它运动,但强度不要太高。 另外更高阶的全马训练计划中还会包含间歇跑、速度训练、一日多练等,对目标安全完赛的初跑者而言这些训练强度很大更需要有人指导,对场地要求也极高,建议跑者在完成几次马拉松期望有更好的成绩表现后,再加入训练计划中。 第一阶段(1-4周) 第二阶段(5-7周) 第三阶段(8-10周) 第四阶段(11-12周) 很少有人能100%的执行完成整个训练计划, 毕竟临近多雨高温的夏季、日常繁忙的生活工作、生病等突发因素都会导致训练中断,也不必过于心急,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理论上,一个训练计划执行度能达到85%,即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完成度了。 知乎机构号:ASICS亚瑟士 专栏:ASICS亚瑟士跑步分享汇 内容汇总:ASICS亚瑟士知乎内容汇总
如果打算去尝试跑一个马拉松,并且跑步的时间也不是很长(1年之内),可以考虑: 1/1)学习下跑步装备的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装备,至少,你要有一双适合自己脚型,日常训练兼具比赛用的跑鞋 2)确定你当前的起步价,比如可以轻松跑5公里,或者一次性完成10公里还有点困难,按照你的起步价来考虑是报名半程马拉松还是全程马拉松,对要参赛的项目有个了解 3)务必牢记不管是比赛还是日常训练,跑前热身跟跑后拉伸环节很重要,不能偷懒 4)知道什么是配速? 以上4条确认了,就可以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 2/1)你能为这次比赛付出的时间?比如每周3次跑步,周末时间可以长些 2)你对于这次比赛的预期目标?只是能完成?希望可以跑得好点,比如半程进2小时/全程进4小时半? 3)根据1)跟2)的答案,安排3-6个月的训练计划,平常练习可以强化配速跑,周末LSD逐渐加量(10-12-15-18*2-20[半程备战LSD最大跑量]-22-25-28-30-32*2-35*2-38) 说明: 按照实际训练计划的周期来安排LSD,建议2周加一次量 *2表示该LSD距离需要完成2次 4)每个月末做下小结,对于自己的备战状态,要求配速进行复核,如果觉得不适用(太快或太慢),进行正负30m的调整 5)任何训练计划都是死的,越是接近比赛日,越要根据身体状态来调节,在心理上要有足够的信心来面对比赛的到来
19,744,109
1,002
657
马拉松长跑如何安排专业的训练计划?
题主情况虽然跑过9km,但是日常训练情况不明,所以且当可以完成3km的日跑吧~ 结合自己的训练,下面是干货! ------------分割线--------------- 首先训练前,你需要保护好自己的膝盖,那么得有双好鞋,asics、美津浓和new balance都不错,个人倾向asics竞速系列(人比较瘦比较轻),美津浓感觉底偏高,nb不好说,没关注过。 鞋子主要有缓冲、支撑、竞速,体重大或者初学者可以选择缓冲,保护膝盖;脚板习惯外翻内翻,或者力量不是很足的,选择支撑,保证跑步过程中的稳定性;竞速的话,一个磨损快,不适合日常训练,第二就是太薄太轻,容易受伤,不太推荐。具体型号怎么选择可以参考 。售价大部分在800左右,要选好正品噢~ 第一阶段,以身体适应中长距离跑为目的,每天6km打底,周末尝试8~10km的lsd,配速600左右,不图快。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一周加量20%,看题主的情况应该持续2个月左右。 第二阶段,此时应该可以轻松完成10km,周跑量可以达到50km,这时候周末的lsd可以重点关注,可以以13km起,因为对于初学者,第二个墙往往在13km左右,我们要把这个磨平,所以周末尝试13km的lsd,跑前一天休息,跑后一天7km轻松跑。lsd每两周记得加量,直到可以完成半马,注意不要受伤~这个过程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至少半年~ 第三阶段,这时候完成半马应该不成问题,这个阶段需要做的是把训练丰富起来,增大跑量,把35km的墙给磨掉,坚持10+日跑打底,周末lsd,26km起,逐步加量到38km。每一个月进行一次间歇跑或者亚索800,提高无氧能力和速度。同时每个月的lsd,至少有一次尝试一下自己要求全马配速的80%来跑,摸清一下自己的全马实力。如果还有余地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山地跑,提高心肺很有效,但是量要比lsd少一些。 如果有条件,一周进行2~3次的核心力量训练,包括腰腹、腿部,具体训练方式有卷腹、静蹲、负重深蹲,提高核心肌肉,可以帮助你在全马的后半程疲惫的时候不至于核心力量不足而引起姿势变形,另一方面对撞墙也有一定的防范效果。 关于成绩估算: LSD练到家,30km之后掉速不超过40秒,成绩400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如果平时辅以无氧训练,成绩会更好。粗略的计算方式是10km最好成绩乘4.65,最后得到的就是你的全马最好成绩。 注: LSD----long slow distance,长距离慢跑,用来提高有氧能力,是训练基础,全马35km撞不撞墙就看LSD有木有到位了 亚索800----巴特.亚索创,最快速度完成10个800m,每个800m之间通过400m慢跑恢复,超级虐....建议从5个开始练~这个可以很好估计全马成绩,比如想4小时完赛,那每个800m跑进4分钟吧 间歇跑----和亚索800差不多,但是训练要求不太一样,由德国人创造的,分3个强度等级,区间分别为10*400~30*400、800m、1000~2000m,训练要求是快速跑完后进行休息,身体机能未完全恢复则进行到下一次训练,可以通过心率来控制(可以入手一枚心率表),比如心率跑到160~185则停止,但是千万不能坐下来!恢复到120则投入下一组,以此反复,这个也是恶心得不行不行的(但是我通过这个10km跑进了40分钟以内),不过效果很赞。 关于控制速度,我给你的建议可能和实际有些差别,还得看自己的实际感受,具体可以参照下表: 关于训练进度: 千万不要冒进! 千万不要冒进! 千万不要冒进! 千万不要尝试上大跑量训练,马拉松训练需要逐步进行,贸然加量只会让自己受伤(本人一开始训练就上10km,结果两个月时间被胫骨膜炎折磨得苦不堪言) 可能你会听到很多声音“我训练不到半年就可以了”、“能跑半马,全马肯定不会有问题”,包括我以前的回答,我曾经也是持这样的冒进观点 但是,全马和半马、10km完全不一样,42.195km,你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半马的double这么简单! 本人训练了8个月,不算长,冒进队伍中的一员,虽然最后步入正轨了,全马稳定330完赛,但是觉得自己能这么过来,完全幸运,我亲眼在一场比赛的赛道上看见3个人倒下,还有两个是达级运动员,有一个2:50分在35km处被医务人员带走(女的,大神好吗,跑35km都不用2:50分),当天比赛还有一位跑友离开人世了,所以对马拉松,要持有敬畏之心,没有扎实的训练基础,请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在马拉松面前,生命攸关,坚持不是美德,需要坚持的都是训练不够~ 贴一张比赛表,题主可以关注一下 最后,祝题主早日实现自己的全马目标! (纯手机打,无耻求赞)
我们必须先了解马拉松长跑就是要完成一个超过一般人可以负荷的距离。由于受制于体内的能量储备所限,一般在没有接受过训练的情况下大概最多可以连续跑25-32公里,如果想要完成42公里,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 建立基础耐力: 马拉松长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储存在肌肉及肝脏的肝醣以及脂肪。由于肝醣转化作能量的效率较脂肪高,燃燒的過程短很快就能提供能量,但储存量相对较少,故使用肝醣作能量来维持运动的时间就较短了;相反,同一分量的脂肪所提供的能量较肝醣多,但燃燒較慢。脂肪的儲存量一般會比肝醣多,所以能維持較長時間運動。在任何时候身体都会同时利用肝醣和脂肪作能量来源,只是在不同运动强度时,使用比率会不一样,运动强度愈大(跑得愈快),身体愈会偏向使用肝醣,所以维持时间会较短。我们想跑得更长更久就要透过长距离慢跑,增加以脂肪转化为能量的效率。 最有效加强基础耐力的方法是以低强度(60-70%的最高心率)去进行持续长跑,刚开始的时候5-10分钟也可以,不用介意能否维持很长时间,因为耐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而来的,随着每周跑量增加,耐力亦会慢慢建立。马拉松选手一般每周跑量都超过100公里,甚至更多,一般人都花很长时间训练成能达到这个里程数,否则很容易会导至受伤。建议每周里程数增加不要超过10%。 - 提高跑步动作效率: 进行较一般长距离跑快的训练可以令跑步动作的效能进步。马拉松的训练计划内,我们可加入节奏跑训练,大概是比10公里配速稍慢一点的配速,心率維持在80-90%,感覺有點食力,但還能在跑時說出短句,维持时间约20-30分钟。而间歇嘅训练则是训练身体维持更快速度,由于不能够维持太长时间,我们会以慢跑作为快跑与快跑之间的休息。每次快跑距离大概是200米-600米,次数则因应不同体能情况而定。 除了跑步訓練外,我们可以透过下练习跑步专门的分解动作和強化核心肌肉来提高跑步动作的效率。分解动作如抬腿跑、后折跑,一方面可以训练跑步所使用的主肌群,另一方面令跑步动作的效率增加,用更少體力跑得更快更長。 - 增強肌肉力量: 核心肌肉愈是稳固,身体作出不必要的摆动就愈少,利用作跑步向前的能量就愈集中。而腿部的肌肉力量愈好,除了每一步的距离会愈大外,对关节的保护性亦会愈高。我们可以通过上坡跑和一些距离比较短(100-200米)的快速跑来强化跑步的肌肉群。 如初学者想完成一次马拉松,最好有8-10个月的训练时间。训练初期以建立跑步习惯为主要目的,随时间过去,跑程数可以按每周不多于10%的程度增加。待身体有一定基础后,可在训练计划中加入节奏跑、间歇跑及肌肉力量训练。
19,746,041
8,991
1,450
高考究竟难在哪里?
就题目的难度而言,高考并不难 反倒是模拟考的题目常常虐得我欲哭无泪 尤其是什么江南12345678校、东北xx大联考、xx师大附中这些烂玩意 数学和文综那是一个比一个恶心 相比之下高考题简直太可爱了 每次我模考考砸了,或者刷题的时候遇到那种超恶心超变态的模拟题时 我都会去找一套高考题来压压惊 尤其是北京卷 模考数学80多分的时候我写北京卷能上100分 120分的时候我写北京卷能140 文综错十二三个的时候写北京卷能只错四五个 错五六个的时候写北京卷能全对 我爱死北京卷了 模考的分数在560的时候 我会自己撸一套往年题(2014年) 按照平时的标准估分,怎么也上610了 说高考题是我在模考失利时的定心丸一点也不为过 因为估完分后的我会告诉自己 “别看现在才那么点分,你现在写高考题都能拿610了(当时还差半年高考),怕个屌” 我高考的分数也是我高中三年历次考试以来最高的 就连我觉得最简单的,比高考还要简单的那一次模拟考 我也只考了655 而我高考的分数还要往上再加个几十分 但高考难在哪呢? 我个人觉得还是难在跨越那道心坎 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被灌输的观念都是—— “高考很难!!!高考超级难!!!"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那个谁谁谁,原来成绩挺好的,结果高考考砸了,又复读了一年,真丢人啊!!”(其实我觉得复读也没什么,多学一年而已,多花一年的时间去弄一个比身边的小伙伴更牛逼的大学不好吗?不知道为什么在很多人眼里变成了一件耻辱的事情) “哪个哪个中学的学霸压力过大,跳楼自杀了!!!” “你的哪个哪个哥哥姐姐,高三的时候每天写作业写到三点,最后才勉勉强强考了个二本!”(其实我觉得这种事情一般都是高中玩了三年最后抱佛脚的傻逼才能干出来的) ”你考不上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就完蛋了(其实我觉得你要是真找不到工作,以中国式父母的尿性,最后也会各种找关系给你弄份闲差混吃等死的)!!!“ 这些观点基本上都来自我们的父母和各路亲戚 他们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对身边案例的观察 然后把这些结论疯狂灌输给你们这些小屁孩.... 咳咳...这么说其实有点隐晦了 其实我的意思是,他们懂个jb啊,一群臭傻逼在那胡咧咧,说不过你就转一堆公众号上的垃圾文章给你洗脑 判断一个人懂不懂高考,就看一个指标——他的高考分数 你自己去问问你爹妈和你家亲戚的高考分数是多少,再决定听不听他们的也不迟啊 当然更遗憾的是很多老师也成为了这些观念传播的推手,并没有教会你们以一个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身边的事物 你要是真被这种观念给洗了脑,很主观地认为高考就是很难很难的考试 那么无论你的成绩是好是坏,平时模拟考的时候紧张不紧张 当你走上高考考场的那一刻 内心的恐惧会被无限放大,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中 最后自然容易发挥失常,把试考砸 然后变成别人的父母、老师口中的那个跳楼的学霸或者失败的学渣 就这么一直循环下去.... 反倒是本废物早早的看穿了高考的本质 在一片喧嚣中始终保持本色,咬定青山不放松,谁跑我跟前来洗脑都不好使 高考高考 说穿了也就是一场考试 考试嘛说白了也就是一群人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紧张兮兮地限时写题目 高考题说到底也是题,并不是什么牛鬼蛇神 出题的也是人,就是一群油腻的中年大叔大妈,并不是天王老子 那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我只需要营造情景,让自己习惯在紧张兮兮的情况下限时把题目做完 以及把高考题吃透,想明白躲在题目背后的那个老头或者老太想考察我哪一课的东西,想在什么地方挖坑等我跳进去,想让我怎么回答他才高兴 那高考也就那么回事 我记得很清楚 当我走上考场的时候 我除了在安检的时候有点紧张以外 卷子发下来之后,我的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啊哈哈哈哈哈你个臭傻逼(出题人)想干什么我还看不出来吗?“ ”不会这么简单吧,你他妈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啊?” “卧槽踩点的地方就这几个?不对劲啊,你是不是还要我多说两句啊“ ”哎哟我这么多数学压轴题白练了,这玩意不说很简单吧,但也不难啊“ 当绝大多数人还在紧张得冒汗,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我确实是这样的状态 和别人不一样才能脱颖而出,要你也能这样,那你活该考上北大 公众号:哎哟不想学习啊(xueshen7799) 微博:幻夜梦屿
这么多年走过来,算是彻底明白了,也就难在那时心智不成熟吧,或是说相对很不成熟。你稍微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能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除了少数的那种纯粹以智商高取胜,剩下的应该都是心智相对同龄人成熟的。他们一般家庭条件都还可以,父母都有思想有知识,教育方式也相对开放,这让他们在很早就开始阅读了不少的各种书籍,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想问题能超越于考试之外。阅读应该是最关健的因素,虽然说不至于让他们那么早就形成了世界观,但至少他们知道要向往一个更大的世界,考上好的大学是第一步,所以很自然地就会知道怎样去面对高考,这是本质的区别。大部分普通学生,心里想的只是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所以我要好好努力,而很少想到更远的那一步。总结: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越早爱上阅读,越早读到好书,人生就能走得越宽广。
19,746,041
615
211
高考究竟难在哪里?
高考,那时我们的心智不成熟,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自己想要什么,要选择什么。
高考难在它是选拔性考试, 无论题目很简单还是很难, 其实说真的没有什么差别, 都只录取前百分之几的人。 更难的是高考分省市录取, 每个省市的录取率差很多。 有的省市那可是天堂模式, 有的省市却变成地狱模式。 SAT考试并不难,起码华人觉得不难。 难的是课外活动,比的是家庭的实力。 富人家庭母亲不工作陪子女上各种班, 穷人家庭小孩没钱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美国大学录取不大考虑各州学生比例, 只有本州公立大学才会照顾本州学生。 中国高考难在父母是否给孩子好户口, 美国高考难在父母是否投入精力财力。
19,746,551
2,524
435
深圳有什么有特色好去处?
讲真,大家推荐的都是好地方,但是!!咖啡厅密室mall创意园啥的,北上广深哪个城市没有?! 让我这个Son of Beach来答吧!!阳光海滩才是深圳独有的啊!!! 想象一下:在朋友圈po出一张海边照,朋友们都纷纷点赞并问“又去哪个国家浪了”。你不回答,傲娇地仰天大笑——其实这只是在深圳! 上图就是本黑皮妞和我的狗子Bobby。我是一个阳光迷恋者,踏遍深圳大海滩小海湾,只为让自己安静地黑成碳。其实深圳有很多漂亮的海滩,作为一个知乎重度用户,我来公开自己私藏的海滩吧。 推荐1:深圳东冲 先来请大家欣赏一下东冲拍的照片吧! 这里水清沙幼,天气晴朗时,不比我去过的很多国外沙滩逊色 (总有人说觉得东西冲水质不行,作为一个每年夏天去那里呆至少四个周末的人,我觉得这事完全由天气和潮汐决定,有时候水真的非常清,有时候水质确实不行,所以不要只去了一两次,就否定东西冲的美哦!)。相对来说人也少,还常常有国际友人出没。 但没有公共交通直达,而且沙滩不大。 那里还有冲浪俱乐部和潜水俱乐部,不出国就可以玩转这两个“高大上”的活动!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这里公交比较落后。但这也是让东冲保持人少水清的原因吧! 推荐2:万科十七英里 这是一个有着私家海滩的高档小区,在大小梅沙附近,有家庭公寓可以短租。最大优点是人非常少,让你完全远离尘嚣,还有180度海景。在AirBnB上,还可以找到这里的顶层公寓出租,不仅360度海景,还有顶层泳池。 (上面两个图来自airBnB,侵删) 这儿水质也挺不错,缺点是沙滩很小,而且沙很粗。 但人少环境已经够了!!上一年国庆我就是在这里躲起来的,一早起来,可以看到大小梅沙已经在下人肉水饺,按耐不住屌丝的优越感的我,马上带上Bobby跑到楼下的私家海滩开怀畅游,咩哈哈。 推荐3:柚柑湾 一个酒店独占了这个小海滩。其实海滩是公开的,只要你去得到——完全没有公交可以到达。因为靠近南澳渔场,这里水质其实一般,只有天晴时还不错。优点是小木屋别墅略有情调,而且人少,安静!(多人的地方是无论如何你都惬意不起来的好吗!) 最后推荐还有大梅沙喜来登的私家海滩,就算住不起,也可以花280元去它的海滩和泳池玩耍一天。 哦,还有一个,葵冲一舍大湾酒店的私家海滩也不错。一舍大湾是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酒店,虽然没有五星级酒店服务那么高级,但总体来收还是非常不错的!朋友在这里求婚,气氛棒极了! 我自己手机的一舍大湾的图找不到了,上面两张来自网络,侵删。我觉得现场气氛比这两张图好多了!! 当然,深圳还有很多更大众的海滩:大梅沙、小梅沙、杨梅坑,都是水清沙幼非常美的,只是人很多,很多,很多多多多!!! 讲完收工,顺便打广告: 我和另外三个深圳妞一起做了一个微信号“兔喵狗熊”(因为我们分别是兔喵狗熊四个可爱的动物,哈哈哈好不知廉耻,我们的头像还是我手绘的我家Bobby呢,哈哈),推荐各种我们亲测过的好吃好玩好去的地方!快点关注我们吧,客官们!
推荐给来深圳玩或者出差的朋友,除了椰子鸡和潮汕牛肉火锅外,深圳的烧鹅烧腊一样好味。 斩料加菜,马上想到那盒甜蜜爽滑的蜜汁叉烧; 结婚摆酒,开业庆功,又点少得一只炭烧乳猪; 就连坐飞机,人们也要带只甘香肥美的烧鹅,一解乡愁。 飞机?烧鹅?飞机烧鹅?真的不是开玩笑,只要提前预约,就可以在香港机场的美心,将热辣辣的烧鹅带走,上机吃或者做手信,随你喜欢,就是这么任性~ 想吃正宗的烧鹅,顺德有大头华,香港有镛记,东莞有厚街烧鹅濑,如果你像半岛君一样,人在深圳,即兴要吃,我也有几间心水的烧腊小店可以介绍,它们都是分布在不同区的烧鹅老店。 在华强北开了22年的烧鹅老店,据说是马化腾先生最爱 地址:华发北路93号 提起华强北的牛逼史,除了一台台高仿的苹果机,腾讯创业故事,就是这间开在华发北路,22年来低调做鹅,不倒闭也不扩张的「华香鹅」。 每天的中午11点,下午5点开始,附近的修机学徒、运货的司机、手机店老板、写字楼里的白领,都会不约而同地挤在这间小店里,喊着:老板,烧鹅饭/鹅腿饭/叉鹅饭... 作为一间广东烧味快餐店来说,华香鹅是出色的:28蚊一个叉鹅饭套餐,有饭,有肉(烧鹅叉烧还不少),有菜(软软的娃娃菜),有汤(老火靓汤苦瓜汤),食到最后一啖饭,依然有汁有肉有菜,分量不多也不少,吃完意犹未尽。 华香鹅的烧鹅皮不脆,但胜在肉嫩、多汁,吃进嘴里,有肉汁充满口腔的幸福感!半岛君最喜欢点的就是叉鹅饭,烧鹅拼蜜汁叉烧。 他家的叉烧肥瘦适中,边边还带点焦香。 对了,真的烧鹅爱好者都是自带冰花酸梅酱去吃的,毕竟很多店里的酸梅酱都加了水稀释了。 吃完饭,我还要喝两碗老火汤才肯罢休,华香鹅的汤真材实料,霸王花煲猪骨,最适合秋燥的季节。 华强北周围的食肆店经常在换,唯有华香鹅一直坚守,见证着这里的兴衰。讲真,深圳的变化太快了,有几间不忘初心,保持出品水准的老店是好事。 香港人料理的街坊饭堂 地址:下梅林梅丽路富盛花园A栋116号 梅林还挺多好吃的,像这家香港人开的「大聪烧鹅」,路过梅林或者住在附近的朋友,可以吃吃看,它属于小时候,家里经常帮衬的那家烧腊店的味道。 大聪是一间地道的港式风味烧腊店,开了17年,烧味一直卖街坊价,有平有贵,而且分量多到离谱,菜和肉堆成小山,连梅林中学的学生也把这里当成了饭堂。 和普通的烧味店相比,大聪算是把鸡鸭鹅的膻骚腥,处理得蛮好的一家,鹅皮烧得金黄透亮,鹅肉入味,吃得到腌料的味道。 拼的白切鸡也算柔软,搭配浓郁的姜葱蓉,咀嚼起来,有鸡的鲜甜。 见我在拍照,老板娘也在旁边卖鹅赞鹅香,说香港的烧鹅没有深圳的好吃,因为香港用的是冰鲜鹅,深圳是用新鲜鹅,即使用同一种方法烧制,深圳的烧鹅要好吃一点。 24小时营业的烧味茶餐厅 地址:凤凰路152号 新发属于那种冷气很猛,香港人很多的港式茶餐厅,也是我在深圳常去的一家茶餐厅,有时候,晚上11点去还能吃到烧鹅,幸福到晕~ 他家的出品比较稳定,基本不会踩雷,烧鹅乳猪很正宗,咖喱汁捞饭可以吃两碗,还有菠萝油,巨巨巨推荐,每次吃完都会带走两只。 比起快餐店和街坊烧味店,新发的烧鹅要贵一点,但出品对得起价格:烧鹅肥嫩多汁,鹅皮咬一口,像薯片那样咔呲脆!配烧鹅的米饭很香,从嚼劲和米味判断,应该是丝苗米 新发的师傅刀工不错,每一件烧味的切口位很工整,摆盘也好看。 每次有北京的朋友过来玩,我都会带他们吃烧鹅,吃最好的鹅腿部位,让他们体验一下撕扯鹅肉的爽,和鹅香充斥大脑的快感~这次居然忘了叫免切,想哭! 人多的话,可以点一个「锦绣拼盘」,有叉烧、烧鹅、油鸡和烧腩肉,配四碟酱料:烧鹅蘸酸梅酱,油鸡蘸葱姜蓉,烧腩肉蘸砂糖/黄芥末,这些都是地道的广东吃法。 土豪村村民和香港老司机强推 地址:金田路2004号辛盛大厦 肥妹烧鹅是以前土豪村(皇岗村)的一位本地朋友介绍我吃的,这里离皇岗口岸近,每天都有很多香港人来堂食或者打包。 看看,这枣红色的玻璃皮、纤维清晰的鹅肉,简直就是火焰炙烤的极品,烧鹅还是刚出炉的最好! 蘸一蘸酸梅酱,甜中带酸,酸中带甜,烧鹅的油腻被中和以后,又可以多吃几块肉了,yeah! 深圳有好吃的川菜、贵州菜、美式汉堡,唯独粤菜的选择太少,每当我想吃一口广式风味的时候,烧味,尤其是烧鹅,就是最可靠的出路~舔舔嘴,我知道,我又开始想念那只肥美的烧鹅了。 关注我的公众号「半岛便利店」,每周都会更新吃吃喝喝的内容,也欢迎大家来跟我互动。
19,750,093
441
173
如何快速读懂英语长难句?
提高英语阅读速度,首先要来看看如何从本质上提高阅读速度,其次才是如何针对英文阅读来提高。以下是综合本人亲身经历的一些小技巧,(个人经过实践,将原先的阅读速度提升了三倍,现在几乎两天可以读完一本中等长度的英文书籍),同时结合了一些速读方面的英语权威文章总结出来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是怎样阅读的? 阅读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技能。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当我们阅读时,双眼都集中于同一个字母上,而最近的研究证明并不是这样。科学们最新发现人在阅读时,双眼在同一时间其实是锁定在相隔两个字之外的不同字母上,因此人的大脑会将这不同的影像形成单词。 速读的益处 大多数的人每分钟的阅读速度在250字左右,这意味着通常人需要花费1-2分钟来阅读一页书或一页文件(对大多数的英语母语者而言,非母语者阅读英文的速度会更慢)。因此,如果能够加倍提升你的阅读速度,那你可以省出一半的时间处理更多的任务或用来玩耍。速读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可以帮助你更全面的掌握全文,这导向一种更宏观的理解能力,对事业和工作都有相当的益处。 抛弃不良阅读习惯 大多数人通常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阅读习惯,减慢了你的速度。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在于克服这些不良习惯,从而培养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 Sub-vocalization是指阅读过程中在脑中读出每个单词。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会这样做。这样其实很浪费时间,因为你其实可以比读出单词更快的理解其含义。克服这一习惯可以大大提升你的阅读速度,不然你的阅读速度其实是和说话的速度一致(差不多每分钟250-350个字) 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阅读不仅减慢速度,而且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单独的单词上时,你通常会迷失整体含义。按逐个单词进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不如通过几个单词组合的阅读来的快而准确。 速度慢的阅读者常常容易在字里行间关注单个单词。人眼其实同一时间拥有1.5英寸的视距(通常是4至5个单词的间距),而大多数的阅读者并不能充分运用这一特性。要训练这一技能,在阅读时要放松,让视野关注"a block of words",而不是单个字。当你逐渐娴熟运用后,你会发现你的眼睛会越来越快扫描到一行文字的末尾,并且可以迅速移动到下一行的文字。 Regression指的是不必要的重复阅读。有的时候,人在阅读的时候会跳回之前读过的词,或者跳回之前读过的好几句,来确认自己读的正确。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丢失了文字间的进程和结构,而且你对内容的整体理解会减弱。因此,在阅读中要非常警惕重复阅读行为,除非万不得已,不要允许自己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内容。 家长老师总是教导我们阅读要仔细,逐字逐句,每个段落都不能遗漏。但实际上,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给予那些补充性材料和主要信息同样的关注,通常是不必要的。 可借鉴的方式是,扫描标题、段落标志和加粗标注的字。没人规定你必须按照作者书写的先后来阅读,你完全可以快速扫描,从而决定哪里值得精读,哪里可以略过。 总结一下,掌握了这些快速阅读技巧只是第一步,重要的还是训练。从一些简单的阅读材料入手开始训练你的速读技巧。除了以上这些比较general的速读技巧之外,提高英文阅读速度,最关键的是要培养英语语感。这点没什么花样,只能靠多读。个人推荐几个私藏的英文阅读工具供大家参考。 一个是Medium,英文世界的简书。每天都有各类人的文章,涉及范围广阔,从各专业领域干货到英文鸡汤,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另一个心爱的是Seed,这个app是可谓是我用过最好的英语阅读神器了。不但可以订阅几乎你想看的所有重要外媒,包括小众的一些艺术设计科技重磅媒体都有。而且app 里内置的百科和点词翻译功能更可以避免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或专业词汇时要跳出查询,在软件之间的切换的麻烦,可以大大提升阅读的速度和体验,强力推荐给大家。 最后,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用来速读的。特别热爱的小说,法律文件、财务报告、包括来自男女票的情书,这些最好还是逐字逐句的去读吧,哈哈。
前面的朋友说的对,语法和词汇是基础的的基础,如果忽视这两者,作为外语学习者想要进一步提高是比较困难的。 我写过一篇博客“要快感不要语感” http://blog.shanbay.com/archives/307 转载部分文字供参考: 我曾经在一个论坛上帮助另外一个网友对一句英语的理解分析,后面有几位仁兄出来说这样的分析大可不必,因为学语言就应该囫囵吞枣,只要语感强就可以,不要去钻语法,毕竟学习的目的不是成为语法专家。 我对这样的说法并不赞成。 学语法当然并不一定要成为语法专家,但是学会了一两个知识点,就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少走很多弯路。实际上那一句话的语法点就是一个独立逐个结构,并不是什么生僻的语法问题,点明了5分钟就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而以后在阅读过程中再碰到类似结构,就不会纠结这究竟是啥。 说到这里,我承认有些标题党,我其实不反对语感的重要性,但是语感并非与生俱来,特别是对于外语,肯定需要后天培养,那培养的途径是什么呢,不外乎大量阅读,这点即便是支持”语感”至上的朋友都不会反对的吧?可是问题在于,如果在语法知识或者单词积累不够的情况下,阅读能有快感么(或者有希望达到么)?囫囵吞枣的结果,自然也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看完一篇似懂非懂的文章,会愿意再去看另一篇似懂非懂的么? 特别是很多时候语法知识的缺失,会导致对句子和文章的误读,譬如最近扇贝网有用户在论坛上请教一句话的翻译:Believing that something or someone made us feel the way we do gives rise to the concept of victimization. 参与讨论的两个朋友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释,实际上他们的英语水平都很好,只是其中之一这回不小心犯了两个错误,1是认为”the way”可以用“that”代替,于是原句变成了“Believing that something or someone made us feel that we do gives rise to the concept of victimization.”,而实际上the way 本身并不能成为宾语从句的连词;第2个错是忽略了后面的gives 意味着主语必须是一个第三人称单数或者主语从句或者动名词。 这句话正确的解读方法是”Believing that something or someone made us feel the way we do gives rise to the concept of victimization”,句子的主干是 “Believing gives rise to the concept”, “that something or someone made us feel the way we do” 是动名词 “believing”的宾语从句。翻译成中文便是“认为我们的感受是某件事或某个人所造成的,便导致自己产生受害的想法。 所以说,我很赞成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语感,但这和学习语法和词汇并不矛盾,前者是知其然,后者是知其所以然;单纯的脱离阅读只学习语法当然不行,但是在阅读,词汇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语法知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结一下,对英语的学习不能怕麻烦,放过一个词汇也好,一个语法点也好,就是失去了一次提高的机会。学习的过程自然是艰苦的,但是不经过一段时间这样艰苦的历程,那么学习英语永远是一个差事。希望大家有朝一日能真正的通过英语学习其他领域的各类知识或者娱乐获得快感和成就感。
19,779,666
159
23
中国在海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同意 的观点,财务报表造假的最主要目地就是粉饰业绩,而粉饰业绩最主要的要素就是收入和利润。不限于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下面列举几个主要的造假手段: 1、通过关联交易或虚构客户来虚增收入 关联交易在财务造假中是使用次数最多的方法,温柔一点的通过明面上的关联方进行销售,这部分金额可以进行操纵,但这种情况下是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的;狠一点的就是隐瞒该部分关联关系,这种做法就和虚构客户是差不多了。 这种造假的识别,一般来讲只能依赖审计师的良心。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的角度,这种操作会产生大量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一年两年不怎么看得出来(当然现金流量表上也有一定体现),但时间一长,这部分长账龄款项的风险就出来了。这种时候,造假公司就出现了第二招: 2、虚增在建工程或长期投资 虚增销售产生的利润在现金流上始终无法收回,那就只有把这部分钱直接花出去,这种时候造假公司就选择新增大量投资。一项工程市场报价100万,公司直接支付200万,多付出去的100万这个时候就支付给了关联公司或者虚构的客户,造假公司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应收款收回来。除工程虚增外,有时候采用高溢价进行对外股权收购,也是其中比较常用的做法。 3、虚增现金余额 跟虚增工程或长期投资一样,都是为了弥补虚增收入或者利润的应收款。这种做法是稍微显得技术含量不够的操作,审计师如果稍微尽职一点应该就能够查出来。但是浑水公司在做空“ 中国高速频道”的时候,其中提到的一条就是虚构银行余额,所以说审计师的良心。。。 4、少计成本或费用 这个没什么特别好说的,比如少计质保费用、预提成本等等,或者干脆选择将该部分费用在账外进行支付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操作方法,如通过预提平滑利润之类的,但这要求公司至少有一段时间利润情况良好。对于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来说,由于上市时间比较短,而且其盈利状况也大多不稳定,一般很少有使用这一招的条件。
分析了很多中概股造假的案例 英文原版:
19,804,255
89
42
空挡滑行对车辆有什么危害?
首先,我说这些都是有根据测试过的。(我只针对小车来说) 1:我还说关于油耗问题,在易车网有一期反复测试一款雪佛兰电喷车,带档滑行还是省油还是空档滑行省油,最后的结果是两者间的差别是有的,但是可以忽略不计,空档滑行操作很烦,一样跑下来,但确实省了0.3L左右的油。 2:汽车抓地力只取决于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下压力的最终效果类似加大重量,实现摩擦力增大实现),正常驾驶,发动机阻力带来的抓地力微乎其微(赛车除 外,或者说你跑90KM/H了还在2档上),我经常开快车,家附近的一个弯道很有体会,如果我在5档(和空档差不多了)70KM/H以上不踩油门直接拉方 向是过不来的,转向不足;试过在2档(5K转左右)弯角里面还带油,有胎响,但是可以过来但不失控。弯角加油确实能过提高一部分抓地力,但你不带油的高档 入弯,效果忽略。 3:关于空档滑行带车的损坏,好多车的说明书都在讲过分长时间的空档滑行会损坏三元,别的没提及。那啥,几乎自动档车都不存在变速箱油冷系统,好多车下场 没几圈变速箱或者发动机就趴窝了(都是油温 温度太高),就像在非赛车上就没见过机油冷却器,普通车不装干式油底壳,扯远了...比如大众7速干式DSG变速箱离合器都是不沾油的....还没听过哪 个人的车N档滑就了烧变速箱的。我对空档滑行持无所谓态度,别太刻意就行,偶尔熟悉道路搞一下。 4:只要熄火了,不管你在档不在档,刹车助力,转向助力都会失灵,此时刹车还有一脚,亲测,踩了放后就要非常费力的踩下才有效果。 5:刹车?直接原理就是给轮子施加与地面的摩擦力,导致车子减速。想想为啥出现ABS这东西,就是因为刹车盘的力度太大了,会导致轮子抱死,产生于地面的滑动摩擦,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奔驰才发明了这玩意。 回到正题,要想让车经快停下,就是让车轮子与地面产生最大摩擦力,目前的汽车,刹车力度都已足够,才需要ABS辅助施加到地面上(传感器检测轮子是否抱 死,抱死刹车松开,再抱死,每秒数十次的频率,如果你刹车踩死,你会感到刹车踏板在震动,这点佩服马自达新款的车,频率很高,几乎感觉不到踏板在震动), 更好发挥制动效果,产生最大滑动摩擦力。此时如果你在档上,你是给刹车系统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减小刹车的制动力,延长刹车距离。 为什么敢这么说? 汽车之家,流言终结者栏目,做过专题,一台手动福克斯,带档与空档从100km/h煞停,量距离。结果几乎让所有人意外,带档比不带档长了0.7m。 这期专题还是我写信建议汽车之家搞得,因为我之前自己有疑惑,找空地做了测试,我只从60km/h煞停,带档时还是在2档(踩死刹车,发动机憋熄火停下)。结果是空档刹车短了一个人身高一半的距离。 这里建议最好的操作是,紧急情况同时踩下离合刹车,车快停住时切入1档,以防万一.......如果你稳得住的话。 说回自动档,其实在D上急刹车变速箱已经几乎切断了与发动机的链接,类似空档刹车。 我暂时没测试过同款车AT与MT刹车距离的区别....欢迎补充。 6:刹车过热问题,这是个与刹车本身素质有直接关系的东西,小车上带档不带档关系不大,即便你带档,煞多了还是衰减严重。如果大陡坡确实要用档位控制速度,也就 1,2档的事,不过,那会都在4,5K以上的转速,有几个车主舍得?再高档减速位效果忽略不计。非到那时候都是刹车已经煞的热衰减严重了,驾驶员才会想到此方法,AT车要手动减档(大部分车都没像部分日系的1,2,3;只有S,拨片,手动上下),看当时速度降不下来变速箱给不给面子了...DSG,DCT累也是如此。 此方法对MT车难度大,不出事就是万幸了,7-8十以上时速切入1,2档,不轰到5-6K抬离合,而是直接抬离合的话......才拿驾照出来去九寨沟时 开了个帕萨特B5,1.8T,5人,后备箱满载,在九道拐那段路(那会下坡有加油的习惯,弯前减速),不料这破车下了一半就就刹车就臭了,力度大大减弱 (下坡那会我也是在2,3档频繁使用)。出弯进下一个弯就减到2档,踩死刹车滑下去,到弯前速度不能降到合理水平是要出问题的,弯前果断不轰转速进1档, 放离合,前轮瞬间打滑,好在我稳住了方向,万幸当时来的对头车没撞上。
这个问题居然又冒出来了,正好今天闲,那就聊聊我个人对空挡滑行的看法。 首先,空挡滑行唯一的威胁就是需要制动时增大刹车系统的负担,导致热衰减提前到来(带档也会出现热衰减,只是晚一些),这在下大长坡时才可能出现,一般城市道路的短下坡或平地无所谓。然后再说说省油,的确,现在的电喷车,带档和不带档在滑行时都是不费油的,但无往童鞋和SEA童鞋没有考虑到空挡滑行的距离更长,而带档滑行的话这段减少的距离就得通过发动机给油来行驶了,这绝对是增加油耗的。再就是带档提高轮胎抓地力的说法完全错误,有没有发动机参与制动都不会影响轮胎的抓地力。最后是关于手动挡高速刹车的问题,必须强调,如果你不是通过训练保持状态的车手,而且驾驶的是带ABS和EB的车型,那么带档和不带档刹车的效果差别不大,带档还会带来带来别的风险,尤其是不带EB的后驱车型,当驾驶员带档刹车且路面湿滑时,很容易发生甩尾,所以一般的安全教程在提到手动挡车的紧急制动时,都会要求离合刹车一起踩到底。 SEA童鞋的文中提到的带档刹停距离长,可能是因为后期发动机转速到了怠速以下时,ECU为了防止熄火而努力供油,对抗刹车力,导致刹车效果降低。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在一千转左右踩离合,这样绝对是带档距离短,如果配合上跟趾,肯定更短。如果是个高手,让车轮始终保持最佳滑移率,那就最短,这是空挡刹车绝对赶不上的。不过这些对驾驶员要求太高,即使是赛车手也需要通过训练保持状态才能实现,而且赛车过程中刹车往往是有预判的,也就是说车手在刹车前有准备,而道路上遇到紧急情况则不然,一般人又没有经过训练,所以离合刹车一起踩最好。刹车是个动态的过程,而且还有点复杂,只是时间很短,大多数人不注意而已。
19,804,255
170
82
空挡滑行对车辆有什么危害?
简单说:开手动挡,一定会或长或短的空挡滑行。正确的使用空挡滑行,不影响安全,能省油,但也就省一点。 什么时候一定不能空挡滑行呢?当你得踩着刹车下坡,才能控制住速度的时候,不要空挡滑行 *以下讨论主要针对手动档小车日常驾驶 一、手动变速箱空挡滑行省油吗? 可以省,看情况 网上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主要基于这么一套说辞: 我的评价:大错特错,错的没边。带档滑行真这么省,那车企费劲往自动变速箱上怼coasting策略干什么? 我们设想这样一种情况: 同样情况下如果带档滑行,那么势必无法维持60km/h的速度。如果需要维持,那么其油耗必然高于怠速油耗,因为其除了推动发动机运转,需要克服额外的效率损失(传动、泵吸等)。简而言之,带档滑行带来了额外的能量损失 在实际使用中就体现为,带档滑行的滑行距离远小于空挡滑行。也就是说,尽管空挡滑行带来了一段时间的瞬时油耗为0,但这个过程得不偿失。 那什么时候带档滑行是真的省油?答案是在需要利用这些额外的能量损失的时候。 设想另一个下坡路段: 同样情况下如果空挡滑行,则不仅付出怠速油耗,还需要利用刹车控制速度,这就真正的产生了长时间制动导致刹车衰减的风险。 所以,空挡滑行省不省油,安不安全?得看车辆的能量状态,一切脱离行驶实际只谈喷不喷油的观点都是在扯淡。 参见: 二、手动变速箱空挡滑行安全吗? 认为空挡滑行危险的几个主要说法如下: 空档滑就必须踩刹车吗?不踩刹车怎么会过热? 当然,踩着刹车空挡溜大坡的是真SB 2. 空挡滑行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利用发动机制动,导致刹不住? 不存在的,刹车系统的制动功率远高于发动机制动,二者存在数量级的差距。刹车性能主要取决于ABS和轮胎抓地力,一脚刹车足够轮胎抱死,再加上发动机制动有意义吗? 此外,手动变速箱车型紧急制动推荐做法为离合刹车一起踩,如带档制动操作不慎导致发动机熄火同样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参见: 3.空挡滑行导致车辆稳定性/极限降低? 不存在的,车辆弯道极限取决于底盘和四条胎,和过弯带不带档无关。 4.空挡滑行导致转向和刹车失灵? 不存在的,大部分车,只要车不坏且不熄火,转向助力和刹车助力就都有,和带不带档无关。 如果真的遭遇发动机熄火,刹车助力也不会立即消失,其至少还能支撑1~2次刹车,这时要求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不要松开,直到车辆停稳。转向会随着速度降低而变沉,但是不会失灵。 三、所以正确的空挡滑行策略是什么? 四、一些常见问题 1.手动变速箱挂着档踩住离合算不算空挡滑行? 算 2.空挡滑行会很不稳定吗? 不会,和带档时候一样,不会瞬间变成陀螺,因为抓地力没有改变。 3.空挡滑行还有什么好处? 能暂时不管挡位和发动机,把心思放在观察路况(如接近路口、掉头),获得休息,并且开的更平顺(低档拖拽感强,挡位-转速匹配是需要练习的)。 4.空挡滑行是否可能导致弯中无法急加速,难以躲过天降陨石? 是的,请在入弯前降档,将转速保持在5000转以上,否则即使带档在低转速下也加不起速。 5.还是觉得空挡滑行危险怎么办? 找个手动挡的车,自己开一开。并且,众所周知,戴头盔开车更安全,每次停车请务必一路跟趾减速到0,请。
先辟个谣,手动挡的车,紧急刹车时,无论是空挡还是带挡,刹车距离没有区别,这个已经有很多实验证实了(原理见 @刘海洋 答案后 @徐舟 的评论),之所以说高速时空挡滑行不安全,是因为空挡时方向盘过轻,遇到紧急情况时容易失控。 但时速50公里以下,低速空挡滑行对手动挡车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另一个需要辟谣的是,电喷车带挡滑行也同样省油——实际情况是,即使是电喷车,空挡滑行也比空油门带挡滑行省油。诚然,电喷车空油门是不喷油的,但此时带挡滑行,时速下降非常快,很快就需要补油,滑行距离远远小于空挡滑行。所以善于利用空挡滑行,还是比较省油的。 自动挡车应严格避免空挡滑行,会损坏离合器。
19,813,105
88
31
剪辑能对一部电影产生什么影响?
电影是剪出来的。但前提是之前的(剧本、导演、表演、拍摄,等)环节不能出问题。 有个业内笑话:剪辑可以让一头猪跑的更快,但不能把一头猪变成一条狗。
剪辑可以把一部电影变成另一部电影,参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19,813,105
147
71
剪辑能对一部电影产生什么影响?
咖啡喝多了…… 这个问题不妨改为“剪辑能对一部电影产生什么影响?” 在剪辑选择的重要性问题上,美国剪辑师Walter Murch (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12664/answer/14872956 ) 总结了“6项”法则(The Rule of Six): 1,Emotion (情绪) 51% 2,Story (故事) 23% 3,Rhythm (节奏)10% 4,Eye-trace (视线:观众注意力焦点在画框内的位置和移动)7% 5,Two-dimensional plane of screen (二维银幕平面) 5% 6,Three-dimensional space of action (三维动作空间) 4% 当然当然,这些百分比有多半是在开玩笑,但也表明了重要性,情绪(Emotion)的比重超过余下5项的总和。按照他的话说,这个排序是个牺牲顺序,也就是说,在选择一个剪辑点时,如果不得不在6项中取舍,那么为了上面的项目可以牺牲下面的项目。 简而言之,他认为剪辑最重要就是调动观众情绪,缩油的缩油都是为了观众情绪服务。
多图预警!!! 以前看过的一个视频,有条件的直接戳视频: 剪辑到底剪什么?一位有经验的剪辑师有何不同?(超清)|时长1分51秒 http://cloud.video.taobao.com/play/u/739066286/e/1/t/1/p/1/11667492.swf 手机上好像不方便打开上面这个链接,这里有个优酷链接(高清) 视频原地址(无中文字幕,手机用户点开后请耐心把页面往下拉): http://insidetheedit.com/ 这家网站制作了这个小视屏,阐释了一位剪辑师复杂的工作究竟是什么。 不方便看视频的请看截图 (略长,省略部分)
19,830,721
56
33
自学简单编程可行吗?
数据结构可以说是计算机专业同学的必修课,你刚开始学习数据结构的时候,会感觉比较难,但是经过不断的练习,会越来越顺。你现在已经学了 C 语言,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因为 C 语言是基础。 那么如何学好数据结构,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数据结构,我为什么要学习数据结构,这样你才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例如,复杂的程序,软件都需要你有足够的数据结构的知识,学好数据结构,对今后找工作,对你的编程能力和编程事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数据结构,首先要学习相关基础概念,可以看经典的《数据结构》这本书。平时多看书,多上机编程实践,在实践中会发现很多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解决它。 在上机写代码的过程中,要大胆尝试,注意将学到的数据结构相关知识运用进来,可以搜一些 ACM 的题,或者写一些 LeetCode 的题。选定一个题后,你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分析,这道题目想要考查什么知识,用什么方法更好,并且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注意编程规范。 算法与数据结构密切相关,你在学习数据结构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学习算法,一般是解算法题需要用到各种数据结构的知识。目前的数据结构主要有: 在学习的时候,要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优点在哪里,有什么改进方法,逐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不懂就查,找学习资料和相关解答,坚持学习。 1. 算法学习 LintCode:https://www.lintcode.com/ 算法学习网站,上去每天刷两道算法题,走遍天下都不怕。 2. 算法学习 LeetCode:https://leetcode.com/ 也是算法题网站,同上。 3. 算法学习 LeetCode 中文站:https://leetcode-cn.com/ 这个是上面算法题网站的中文站点,英文不好的可以刷这个,英文好的推荐去刷英文网站的题目,还能提升英语能力。 4. 中国大学MOOC网:https://www.icourse163.org/ 中国大学MOOC是由网易与高教社携手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向大众提供中国知名高校的MOOC课程。在这里,每一个有意愿提升自己的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 5. LeetCodeAnimation:https://github.com/MisterBooo/LeetCodeAnimation 用动画的形式呈现解 LeetCode 题目的思路。 我的其他相关回答:
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传说中有一棵树,叫高数,上面挂了很多人。 但是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表示,呵呵。 朋友,数据结构听过伐? 而在Quora上有个提问:“自从你们学了数据结构后,生活有什么变化嘛?” 一众计算机大神的回答可以说是很逗比了——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变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从学了数据结构,总觉得路上的树长得哪里不太对…… 程序=数据结构+算法,可见数据结构和算法对于程序的重要性。 数据结构是一种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方式,以便于访问和修改。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以及数据的运算,即按照某种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一批数据,按一定的映射方式把它存放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并在这些数据上定义了一个运算的集合。 1、数据结构与算法必备的 50 个代码实现 这份资源的作者王争老师是前 Google 工程师,5 万+人跟着学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之美》专栏作者。他总结了程序员必备的 50 个数据结构与算法,以及相应的代码实现。 2、算法可视化工具 该仓库包含了多种基于 JavaScript 的算法与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包含了 链表、双向链表、队列、栈、哈希表(散列)、堆、优先队列、字典树、树、优先队列、二叉查找树、AVL 树、红黑树、线段树、树状数组、图、并查集、布隆过滤器 算法包含了 算法主题 和 算法范式。 3、常见数据结构与算法的Python实现 这个仓库用python语言实现了绝大部分算法,主要是用于教学目的,因此效率稍微低于工业界。 包含了常见的算法的python实现,如二叉树、排序、查找等等。这些是算法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1、《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原书第2版)豆瓣9.0分 本书是国外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方面的标准教材,介绍了数据结构(大量数据的组织方法)以及算法分析(算法运行时间的估算)。 2、《大话数据结构》豆瓣8.5分 全书以趣味方式来叙述,大量引用各种各样的生活知识来类比,并充分运用全彩色图形语言来解读抽象内容,对数据结构所涉及的一些经典算法做出逐行分析、多算法比较。 3、《数据结构(C语言版)》豆瓣6.1分 《数据结构》(C语言版)是为“数据结构”课程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学习数据结构及其算法的C程序设计的参数教材。 本书的前半部分从抽象数据类型的角度讨论各种基本类型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后半部分主要讨论查找和排序的各种实现方法及其综合分析比较。 对于Python入门我比较推荐这套教程,这个教程是我发现目前市面上比较全的一个基础课程,全集547集,每一节内容都是一个小知识点,但是开头的内容可以先跳过,大家可以直接从110集Python的起源开始看起来。 这个教程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基础教程。尤其是许多小的地方都会说明,之前在学校学或者自学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很多问题老师也不说就带过了。但这个视频里几乎每次出现疑问老师马上就说到了。非常理解学生的思维。而且很多不好理解的地方都用了各种形象的例子呀~ 非常适合零基础学Python的小伙伴,每个学习阶段之后还附有小案例,大家可以跟着练习操作。 课程知识全面透彻,案例极为丰富,阶段课程完结后都配备了综合实战案例,具备大量优雅、高质量的代码供初学者训练,手把手边学边干,清楚,实用。 这套课程没什么废话,关键有很多案例手把手带着练,这点非常重要。能跟着敲完代码的不是多强,起码对java的整个体系架构,各个知识都算有一个较深的理解,真的是远超看慕课或者自己看书。 既有底层原理的解释,又有代码实操实践,像很多小伙伴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思路的就完全可以看这套课程希望能带给你更多点子。 上面这些就是我的分享了,学编程一直在路上 @夏天的葡萄 ~
19,851,172
248
32
螃蟹虾类有没有痛觉神经,他们被蒸熟的时候会很痛苦吗?
嘿,我们这学期才讨论了这个问题!不过主角不是螃蟹,而是鱼。楼上三位都讲的很好,每个回答都能在网上找到相关的报道。不过我建议大家看一看这一篇论文:Rose, JD. (2007) Anthropomorphism and 'mental welfare' of fishes.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 75:139-154. 这篇论文非常漂亮的反驳了“鱼有痛觉”的这个hypothesis。我就不重复他的观点了。 我完全同意Filestorm的观点。螃蟹在被煮的时候要往外爬,并不代表它脑子里说“啊,好热,好痛苦,我要爬出去”。只能代表它有一个对过热的环境的应激反应。这和人触摸到烫的物体所作出的瞬间反应是一样的。触摸,感觉,再到缩手,这整个流程非常快,为了达到这样的速度,信号并不会慢悠悠地到大脑转一圈,只会通过脊椎来引起反应动作发生。同时有一小撮疼痛信号才沿脊椎而上告诉大脑,“手被烫着了”,之后大脑才反应过来“哦,我好痛”。 到这儿才是疼痛呢!你看到螃蟹垂死挣扎,说不定它只是应激反应,脑子里根本没有想到过“痛”。它为什么需要知道疼痛为何物呢? 所以此问题的关键是“pain”“疼痛”到底是什么。这个不仅仅是个神经科学问题,也是个哲学问题。 你可以看看维基百科专门探讨这个的页面 以及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很受争议的一个话题。
刚看到YouTube上的一个TED视频,讨论的就是动物对于疼痛的反应,名字叫How do animals experience pain?- Robyn J. Crook。以下是关于螃蟹类对于疼痛反应的部分截图。 截图大意:寄居蟹在受到电击时,要么会离开不想要的寄居的壳,要么会留在好的寄居的壳里。而螃蟹呢,在受到电击后,则会不停地挠身体上被电击的部位。由此可知,这些动物们在面对外界刺激时会做出做出有利的判断,而不是只是下意识地反应。而且呢,它们对身体的感受是有一定记忆的。 以上,也许翻译地不是很精确,请大家包涵。
19,872,681
716
408
癌症是怎样被检查出来的,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不能,一定要做胃肠镜,其实剩下的不用看了~~~~~~~ …………………………………………………… 并不能。如果能,大部分也是中晚期。 我想着重说两个体检内不覆盖的项目: 一是胃肠镜,发现胃、食管、十二指肠疾病的金标准,目前没有任何仪器设备可以替代。 有人会提到PET/CT,我想说因为胃肠道是空腔,所以PET/CT对胃肠道肿瘤检测不敏感! 我出去聚会或者跟朋友聊天,总是在不遗余力的推广胃肠镜检,为什么,因为中国胃肠道肿瘤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26-30岁的来诊患者越来越多!胃肠道内镜是体检不覆盖的项目,早期临床症状十分的隐匿,被发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中晚期临床症状明显,以及体检时腹部CT提示肝转移! 比如胃癌,如果在癌前病变或早癌阶段发现,治愈率可达90%以上。发现时晚期,5年生存率就变得很低很低。给大家一张示意图。 为什么日本五年生存率如此之高!因为在日本胃肠镜的普及率大概在90%!一旦发现,有很多的治疗方案:手术、化疗、靶向等等。 二是幽门螺杆菌检测,因为各种胃病以及胃癌都与之密切相关。 为什么要说幽门螺杆菌?我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跟幽门螺杆菌相关,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它不仅致癌,几乎100%的慢性胃炎、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也是由这种病菌引起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 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约90%的非贲门部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我们个体无法克服或难以克服的,所以,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成为唯一可控的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所以每届胃病专家共识都会提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预防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做体检套餐的时候,加做胃肠镜(胃镜的时候可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以下人群尤其要提高重视: 1. 年龄在40岁以上,从未做过早期筛查 2. 有经常胃痛、胃胀、反酸恶心、打嗝、呕吐反胃、黑便等症状 3. 家族有胃病或胃癌史 4. 本人有胃炎、、息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史 5.本人有不良嗜好:如烟酒、腌渍熏制烧烤食物 6.有毒害化学物质接触史 很多人对胃肠内镜很抵触,因而一直不愿意做筛查。但是目前有无痛胃镜,盐小姐今年2.14号就去体验了一把,舒舒服服的睡了半小时即可。所以大家不要紧张啦~~ 贴一个肠癌的早期筛查频次、项目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867364/answer/622469848
癌症有很多种,检查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举例: 1,颅内肿瘤,可以做头颅CT 2,鼻咽部肿瘤,可以做鼻内镜检查、头颅CT 3,甲状腺肿瘤,可以做甲状腺B超检查,或者针吸细胞学检查 4,乳腺肿瘤,可以做钼靶摄影、针吸细胞学(穿刺)、乳腺导管镜等,乳腺触诊也比较有用 5,肺肿瘤,可以做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活检或肺泡灌洗或刷检、胸水查癌细胞、肺穿刺取活检、胸腔镜下取活检 6,食管、胃、结肠、直肠肿瘤,可以做食管镜、胃镜、结肠镜、直肠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直肠指诊(手指插入肛门摸一摸)对直肠肿瘤也比较有用 7,肝脏、胆囊肿瘤,可以做肝脏B超、腹部CT、肝穿活检 8,胰腺肿瘤,可以做腹部CT 9,肾脏肿瘤,可以做腹部CT 10,输尿管、膀胱、尿道肿瘤,可以做膀胱镜、输尿管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 11,前列腺肿瘤,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直肠指诊(手指插入肛门摸一摸)也比较有用 12,子宫、宫颈肿瘤,可以做妇科B超、宫腔镜取活检、宫颈涂片等 13,卵巢肿瘤,可以查妇科B超等 抽血查肿瘤标记物,对肿瘤检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明明确诊了癌症但肿标正常的现象也很多。所以现在一些体检的团购里,有抽血查肿瘤的项目,只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抽血查的肿标包括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等。 二、 ①这么多的检查方法,体检时想一个不拉全查一遍是不可能的,一般初次检查常选取常见的、创伤小的简单检查方法,比如乳腺触诊、直肠指诊、甲状腺B超、腹部B超、妇科B超等,这些检查方法是初级的、简单的,属于筛选性质的。 ②筛出来怀疑是癌症的再进一步进行高级的(往往是创伤性的)检查,比如直肠镜取活检、宫腔镜取活检等,以最终确诊。 ③ 因为高级的、能够确诊的检查方法往往是有创检查,做起来比较痛苦,而且价格高,所以不用于大规模筛查。 三、 不管是抽血还是拍片子,只能倾向于“诊断为癌症”,但都不能100%确诊为癌症。想最终100%肯定地确诊是癌症,只有靠病理诊断。所谓病理诊断,就是想办法取得肿瘤组织后做切片观察,看看是不是癌症。对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等这些和外界相通的管道系统,可以用内镜(比如胃镜、肠镜)直接取得组织送病理以确诊,但是对于肝脏、肾脏这些深在的器官等,如果不做穿刺,一般是几种检查相结合来诊断,把握比较大了(基本可以确诊了)就可以做手术,手术切除后再解剖标本取得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19,887,094
102
23
公司不给交社保,应该如何维权?
不交社保是违法的啊 用人单位未给你交社保的做法是违法的,你可以这样做 1、与单位协商,要求补缴社保 2、到当地劳动监察大队反映情况 3、向社保局投诉,要求社保部门督促单位补缴 4、要求解除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金(你已经跳槽了) 5、有其他损失的,要求用人单位赔偿。 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发放社保补贴,但不交社保依然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其实我对这些都不懂,只是我从一个公号的智能机器人上面扒下来放上去的 ,哈哈哈 信息内容来源公号:法猫猫(ID:famaomaoai) 城市漂泊不易,总的学会保护自己,拯救法盲两脚兽!
律师能给的建议,不只是发生纠纷之后,如何维权。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即使不能避免结果,那么结果发生之后,可以如何维权。这才是完整的维权之策。 关于社保,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公司不给员工交社保,都是违法的。 所以,在发生“不交社保,如何维权”之前,也就是在入职的时候,就应该关于公司能否依法缴纳社保这个问题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向公司或者HR提出,等待公司回复。 若是入职之前,公司就告知,公司是不能给你交社保的,那么自己就需要考虑清楚,是否还要继续入职。当然,只要建立了劳动关系,维权肯定是可以的。但,浪费的时间是补回来的。 在实践中,入职时无所谓社保,离职时想多拿一些补偿费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亦是正当的诉求,所以,还是重点讲一下公司不交社保,如何维权。 维权方式:劳动仲裁。 前提条件:员工与公司之间属于劳动关系。 证据材料: 其他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 请求: 法律依据: 公司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是公司的法定义务,若在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发生公司不交社保或者缴纳社保基数明显低于实际工资的情形,可以依法维权。
19,889,186
90
56
如何回答「宝洁八大问」?
我想说几个千万不要: 千万不要目无表情的背答案...千万不要把面试当作演说才艺展示...千万不要觉得你只有套路了面试官才算赢... 面试官觉得很害怕。 前宝洁市场部。 先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宝洁八大问,是一批批毕业生飞蛾扑火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吗? 不是。 那么这就很有意思了。 据我所知: 都已经泄题了,那么:问题和答案,是最重要吗?技巧和套路,是最关键的吗? 去面试,我们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学生了,我们不上去考试、评级、选秀。无论是校园招聘还是社会招聘,面试的本质都不是考核。是什么? 就是在考虑以后能不能跟你做同事。 你是谁、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经历(和反思)、你的表达能力(和专业潜力),才是那八道题背后面试官想要看到的。 这样故意泄题如果说有什么好处,我只能想到一个:在给你充分的时间去准备一套答案之后,面试官更能看到一个经过思考的「理性化」的你,而不是一个「应激的、随机的」的你。这样提前泄题,会削弱了那些临场反应特别敏捷、演讲能力过于突出的“辩才”的优势,照顾到那些稍微慢热的/内向的候选人。(做过社会招聘的人都会非常戒备那种尤其擅长面试但不会做事的候选人吧...) 那么《八大问》如何回答? 首先,技巧和套路可以看可以学,但不要被套路给套路了。面试官如果逛知乎的话,看到这些上万字的套路只会觉得: 防。 不。 胜。 防。 啊。 (浑身不自在)Orz 最重要的是,你要尤其关注: 关键点:真实性、+流畅性(明白)、+故事性(生动)。这其实只需要稍稍的换位思考。 想看一个奇葩(就是我)当时如何面试的吗? (等等......可以先点一个赞再走嘛?) 以上。 2019/8/29
宝洁八大问已经招聘中的问题标杆,很多其他问题都可以看做八大问的变种,甚至很多偷懒的HR会完全照搬原题。 毫不夸张地说:“掌握了宝洁八大问,就是掌握了半个求职季。”尤其是对于想进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等快消名企的同学,能否深刻理解并正确回答八大问并可能直接决定着你的成败。 1、举例说明,你如何制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并且最终实现了它。(高目标) 2、请举例说明你在一项团队活动中如何采取主动性,并且起到领导者的作用,最终获得你所希望的结果。(领导力) 3、请详细描述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中你必须搜集相关信息,划定关键点,并且决定依照哪些步骤能够达到所期望的结果。(划定关键点) 4、举例说明你是怎样用事实促使他人与你达成一致意见的。(说服力) 5、举例证明你可以和他人合作,共同实现一个重要目标。(团队合作) 6、举例证明,你的一个创意曾经对一个项目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力) 7、请举例,你是怎样评估一种情况,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事情上从而获得你所期望的结果。(评估决策) 8、举例说明你怎样获得一种技能,并将其转化为实践。(学习能力) 宝洁八大问算是很多行为面试的母题,而行为面试的每个题目往往都包含着一个主要的考查意图,这些考查意图会非常明显地在题目本身的关键词当中表现出来。 宝洁八大问主要想考察的是求职者的领导力、执行力、计划能力、说服力、团队合作、创新力、分析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第四部分会做一个简单地注明。 宝洁最喜欢招聘的是具有领导力的人,这也是宝洁八大问考核的核心内容。 那我们应该如何了解公司对某种能力的定义和要求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官方文件中解读,比如宝洁就在官网上写出了具体的PVP(purpose,values,principles)的定义。 宝洁是这样描述领导力的: 是时候放出宝洁的5E领导力模型了: 领导能力的展现,很重要在于能不能指引团队、身边同事,往一个更好的方向迈进。这个方向不见得要是多么远大的目标,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Make a Difference,帮助整个团队前往更好的方向。 每个人都能帮助团队更有效地整合员工、同事、客户以及老板的期望,帮助整个团队完成目标。 透过自己积极正向的投入工作,让周边的人感受到跟这样的人共同工作是很舒服的,同时带给团队更多正面能量。 所有完美的机会,都需要卓越的执行力。这也是领导力的一环,自己有卓越的执行力,才能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因此领导力不是说你是manager就可以坐在那里对同事或者下属指指点点,真正的领导力更应该是身体力行。 有领导力的人会懂得帮助团队其他人一起成长,不吝啬彼此交流与分享,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STAR法则是标准化面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所谓STAR法则,即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 将What与STAR相结合,能很好地描述过往经历。 在说具体你例子之前,用一句话概括你这是个什么例子,比如我举一个通过XXX最后XXX的例子,一句话就够了,言简意赅。 也就是应聘者需要描述他在所从事岗位期间,曾经完成的某件重要的且可以当作考评标准的任务的背景状况。 即是要考察应聘者在其背景环境中所执行的任务与角色,从而考察该应聘者是否做过其描述的职位及其是否具备该岗位的相应能力。 考察应聘者在其所描述的任务当中所担任的角色是如何操作与执行任务的。 即该项任务在行动后所达到的效果,通常应聘者求职材料上写的都是一些结果,描述自己做过什么,成绩怎样,比较简单和宽泛。 三个小tips: 1、举例说明,你如何制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并且最终实现了它。 关键词:目标设定能力+执行力 2、请举例说明你在一项团队活动中如何采取主动性,并且起到领导者的作用,最终获得你所希望的结果。 关键词:领导力 3、请详细描述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中你必须搜集相关信息,划定关键点,并且决定依照哪些步骤能够达到所期望的结果。 关键词:分析+判断+决策能力 4、举例说明你是怎样用事实促使他人与你达成一致意见的。 关键词:说服力 5、举例证明你可以和他人合作,共同实现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团队合作能力 6、举例证明,你的一个创意曾经对一个项目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力 7、请举例,你是怎样评估一种情况,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事情上从而获得你所期望的结果。 关键词:评估形势+判断优先级的能力 8、举例说明你怎样获得一种技能,并将其转化为实践。 关键词:学习能力 相信我!点赞本回答可以提高面试通过率蛤蛤蛤蛤蛤蛤蛤!
19,892,912
95
20
银行业务中的清算和结算分别是什么样的过程?
根据《中国银联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V2.1》定义: 清分 Clearing 对交易数据依据机构和交易类型进行分类汇总,并计算结算金额的过程。 清算 Settlement 指根据清分结果对交易数据进行净额轧差和提交并完成资金划拨的全过程。 结算 Settlement of Accounts 指完成客户账户间资金划拨的全过程。
看了前面的答案觉得把前三个答案结合在一起,这个答案就全面了。 :给出了一个严格定义。 :把上面的定义用较为通俗的话解释了一遍。 :举了个例子。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上面的顺序看一遍就懂了。 我认为清分就是记一个流水帐(信息流),清算就是流水账最终算出来的余额(会发生资金的实际划转)。这两个是发生在银行间的,也就是跨行交易才会有的。 结算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
19,892,912
286
110
银行业务中的清算和结算分别是什么样的过程?
一般而言,支付活动的过程包括交易、清算和结算。其中,清算和结算均是清偿收付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过程及手段。在支付活动中,同行内账户资金往来直接结算便可,而涉及不同行之间账户资金往来的,则需先清算再结算。 清算主要是指不同银行间的货币收付,可以认为是结算进行之前,发起行和接收行对支付指令的发送、接收、核对确认,其结果是全面交换结算工具和支付信息,并建立最终结算头寸。 结算是指将清算过程产生的待结算头寸分别在发起行、接收行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完成资金转移,并通知收付双方的过程。当前,大多数银行结算业务的完成主要通过两类账户:一是银行间互相开立的代理账户,二是开立在央行、独立金融机构如银联、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 引用一句话:结算是清偿商务活动中债权债务的最终结果;清算是结清银行间资金账户往来债权债务关系最终结果的一种过程。
清算就是“算”:你欠我多少,我欠你多少,咋俩核对核对。给个结果,看最终是你给我钱还是我给你钱。 结算就是“给”:执行清算的结果。到底谁该给谁钱,给吧。
19,897,012
67
13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和目的是什么?
今天不来讨论人类的命运和存在的理由这些终极问题,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一个关于已故日本统计学家和我产生奇妙联结的小故事。 2017年四月末的一个晚上,博士研究生第一年的我正在学校实验室里面哼哧哼哧地写着代码,准备这一周与老师开会的汇报文档。 当时科研课题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对于一个APP的用户,我们应该怎样给他们不同的行为聚类并且分组,从而能归纳出不同的用户类型的不同行为模式。在来来回回试了一些常用方法却没有得到理想结果好几天之后,急切地想要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我猛拍脑瓜,又把目光投向了高斯混合模型 (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 大学毕业还不到一年的我其实并没有什么令人信服地理由来说服我自己为什么GMM在这个情境下是一个好的模型,而单纯地只是因为我听说过这个模型,觉得它有可能能适用于这个场景。但更多的原因是,我需要体现出来我做了足够多的工作来为周二的课题例行会议交差。 在由k个子分布组成的GMM模型里面,一个需要使用者提前确定的参数就是这个k的值到底是多少。诚然,我可以随意选择一个正整数来作为k的取值。但是作为一个拥有自我要求的正经学校的博士研究生,我自然是不能乱选。于是,离开会仅仅只有两天的我又一头钻进了模型选择方法的黑洞当中:我想知道到底有什么“科学”的办法来帮助我选择这个合适的k值。 有过在半夜无聊网上瞎搜经验的同学就知道,这样的黑洞一旦打开了可能就收不住了。在各种科普文章、论文、教科书中来回横跳的我,不知不觉中就划水划过了几个小时。我早就忘记了时间,不过大概率是已经过了半夜十二点了。 这个时候并不是什么论文会议的截稿日期附近,所以计算机系的大楼空无一人。实验室里面明晃晃的LED灯管发出的轻微的电流声照得我直发怵。 网上的论文翻着翻着,看到了一个似乎在某节不知是数理统计还是信息论的课上听过的一个名词:AIC。我大腿一拍:”这我懂啊!" 于是我顺手打开AIC的维基百科,里面写到: 可能是已经破罐子破摔的我,这个时候完全忘记了一天半以后要开会的内容还不知道在哪里,开始了在英特网的无底深渊里的畅游。五分钟以后,我不出意外地翻到了一篇名为《最大似然原则的信息论原理及其拓展》(Information Theory and an Extension of the Maximum Likelihood Principle)来自1973年的论文,作者名叫赤池弘次 Akaike Hirotsugu。AIC里面的A就来自于他的姓氏Akaike的英文首字母。 作为学术界惯例,看见不明觉厉的大佬当然应该去翻一翻谷歌学术和个人主页。看看这两年这人都在干些啥,有什么学术八卦。然而打开谷歌搜索”赤池弘次“的第一页就赫然写着赤池弘次博士已于2009年8月4日于日本茨城县逝世。 与往常翻阅当代的学术明星们的个人主页,膜拜他们闪闪发光的履历不同。”逝世“这两个大字着实让我看的有些懵逼。继续翻阅下去发现他曾任日本统计数理研究所的所长,创立了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的统计科学部门,也曾经作为访问学者造访过包括普林斯顿、斯坦福在内的一众大学。当然他最出名的工作自然是统计学和信息科学中赫赫有名的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谷歌也曾在赤池博士90岁诞辰的时候创作了放在其首页的谷歌涂鸦。 然而尽管赤池博士的鼎鼎大名,倘若我不是在那个手忙脚乱的夜晚在谷歌学术上瞎转悠,我可能永远也不会记得他的名字和他背后一生的故事。在我第一次知道他的全名的时候,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快八年了。赤池博士跟我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年代,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和生活经历。甚至当他逝世的时候,我还只是个十来岁的中二少年。但就是这样一位在地球的另一端已经故去八年的统计学者,依然通过他在70年代写下的意气风发的文章,告诉了2017年的我关于他的工作和一生的故事。 实验室的LED灯管还是在嗡嗡作响。 故事的结尾,我最终也没有在我的论文里面用到GMM或者AIC,我也不记得我那天我在实验室里坐到了几点,更加不记得那一周与老师开会最后是怎么交的差。 但是我会记得在1973年的日本,除了村上春树的弹子球,还有赤池弘次和他的AIC。 2017年后来还发生了很多事。但在加州帕罗奥图市四月末的一个微凉的夜晚,有一位与我素未谋面的老先生,用一篇44年前的文章,安抚了一个不知所措的后辈学生的慌张。 所以,你要问我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我诚然是有一些关于星辰大海的答案。但是,时常我又只有一个小小的期待:希望我也能在哪一天成为照亮某个素不相识的人的寂寞夜晚的一颗星星吧。
科学不能归结于可证实的预测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科学仍然是值得信任的。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后,牛顿的理论并没有失去价值。如果需要计算一座桥上的风力,我可以用爱因斯坦的理论,但同样可以运用牛顿的理论。二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差距极小。对于解决如何建造一座不塌的桥这类具体的问题,广义相对论带来的修改是完全多余的。而牛顿理论可以完美解决这类问题,是非常可信的。换句话说,这些理论仍然适用于某些方面,这取决于我们观察和测量这个世界的具体方式。对于运动速度低于光速的所有物体,牛顿的理论仍然有着用武之地,是有力、可信的。在某种意义上,爱因斯坦的理论甚至强化了牛顿的理论,因为我们从此更加清楚牛顿定律的应用条件。一位工程师用牛顿的公式进行计算之后说我们正在修建的屋顶太脆弱了,只要下雪就会塌掉,如果我们仍然因为爱因斯坦推翻了牛顿的理论而不相信他的建议,那我们就太愚蠢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形式的确定性作为基础,我们才能真正相信科学。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得了肺炎,科学告诉我们如果什么都不做,就很有可能失去生命,如果服用青霉素,就极有可能恢复健康。应该怀疑的并不是这个常识,我们可以安心地确定,有了青霉素,我们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与我们是否深入理解什么是肺炎并没有什么关系。在已知的一定误差的范围内提高治愈的可能性,这就是一种确定的科学预测。 如果某种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预测,那么我们可以只将它看作适用于某个特定领域,并且允许一定范围的误差存在。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提供预测是这类理论唯一有用和有意义的地方,而其他部分则是无用的。 如今,部分现代思想就选取了这种方向对科学进行思考。这是一种理性但缺乏说服力的方向,因为它让一些问题变得悬而未决:世界是如牛顿描述的那样,还是像爱因斯坦描述的那样,还是说世界并不像任何人所描述的那样?我们了解这个世界吗?还是说我们根本什么都不了解?如果我们能够回答的只是「这就是用来计算某些物理现象的公式,得出的结果可能是近似值」,那么科学就失去了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在我们目前掌握的科学知识的指导下,世界仍然是难以理解的。
19,897,012
576
64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和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本书:《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此书中,描写了100多年前一段伟大悲壮的南极探险旅行。在暴风雪中,五名探险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许多人因此发问:这真的值得吗?我想,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中,隐藏的正是科学研究的真谛。这一场以生命代价终结的探险旅程,不是极点竞赛,也不是证明人类突破极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南极进行科学研究,以填补人类对极地认知的空白。 在我看来,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在于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不断发现暗藏在表象之下的客观规律,并进一步考虑这些规律是否可以被我们有计划地应用,将具体科学的“理”最终淬炼为哲学普世的“道”,从而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是要摆正目的和意义的关系。有意义,并不意味着要达到什么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强调科学研究要做真正的原始性创新,不要想着通过科研达到什么目的、获得什么利益。 既然科学研究侧重于意义,那么怎样的科学研究能算得上是有“有意义”的呢?对此,我倾向于将其形容为一个“打开黑盒子”的过程。所谓“黑盒子”,是指我们只能看见一个理论或者实证的结果。但是,即使用眩目的技术证实了因果关系,却也无法了解这个理论或者实证结果的内在逻辑和推导形成的过程。而“打开黑盒子”,更侧重于“打开”的这个动作过程,是一种建立再推翻,从迷雾中寻找真理的思考方式;是寻找内在底层逻辑的机理,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的能力。“黑盒子”里世间万物的运行机制,是学者解构和探索的对象。 一个有品位、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是对于事物“化繁为简”的逻辑解构,以及反哺于现实的意义建构。不是为了发表而在浩如烟海的学术文献中硬找“missing links”,而是立足实践寻找有价值有意义的“真问题”。 以我所从事的经济学研究领域为例,要达到研究的“无为却有为”的境界,研究过程中价值判断是很重要的方面。以著书立论为例,如果某人写一本书,首先想到的是能在履历上增加一个亮点,可以满足了某个课题的考核,然后拿着这些去换一个职称,那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科学研究的目标了。按照这种不同的目标指向,做事的方式和做事的结果,肯定很不一样的。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说自己的研究是在搬砖?因为当今学术界,不少所谓研究“成果”,其实就是为了发文章而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完全的屠龙之术,对现实生活可能意义不大。 为了发paper而写paper的行为,虽然在规则上是行得通的,也是众多学术新人谋生立足的根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当一个学者已经在学术界立足后,再为发paper而写paper,那就是学术品味不足的体现。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在做真正有品位,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有意义的科学研究?这个问题,还得向自己发问。当你回首看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你仍然能够自信地说:我还是为我研究的领域做出了贡献的,也许贡献不大,也可能会被更新的理论和数据推翻,但是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最怕的是一项研究,论证过程无比严密,结论也无懈可击,但全篇读完后,留给读者脑子里的只有“so what”两字。 因此,科学研究赋予学者的,其实是一种有使命的特权。从科学的进程看,一个真正有品味的科研工作者应该是:走自己的路,让人类有更好的路可走。
哲学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回溯到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思考世界的组成、动植物的分类、天气的变化,科学是人类了解未知世界的途径。 政治家:科学研究的目的应当是创造先进的社会生产工具,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最终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 科学家:科学研究是一场个人好奇心驱使的”游戏“。通过科学研究,科研工作者自我能够感到内心充实、有趣、充满挑战,甚至完成最终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某街边大爷:嗨,科学研究也不过是众多职业选择中的一种罢了,有的人擅长这个有的人擅长那个,谁不需要挣口饭吃? 其实,四种观点都不矛盾,我想对于绝大多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来说,恐怕四种观点都兼而有之吧。
19,898,358
291
48
出去读研,英国留学,日本留学,美国留学哪个比较好,性价比高?
结论:日本不错。 套用一桥哥的回答: 为什么要来日本留学,去欧美不是更好吗? 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为什么要留学,这个很简单,想接受国外的高等教育,想拓展视野,想丰富人生经历,想在国外发展,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能说的很多。 第二,为什么是日本而不是欧美,这个问法的前提是提问者认为欧美要优于日本,其实不妨反问一句,为什么欧美一定就比日本好呢?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外乎,热门,发达,高端这些字眼。 首先热门的一定好这个说法并不成立,中国人爱凑热闹,盲从的名族性也众所周知,很多只是跟风,压根不知道为什么好,只知道大家觉得好一定真的好,欧美固然发达,固然热门,但是对于留学上的选择未必是独一无二的首选,或者说最理想的选择。首先欧美留学费用不菲,往往国内的名校生去欧美都得拿到全奖半奖或者是TA才去的,打工的环境也没有日本那么自由,那么随意,经济上的负担首先是一个大头。再者,欧美学校对专业的限制是较之日本严格的,基本本科的专业和硕士的专业挂钩,并且有一定的学术建树或者研究成果之后才有申请的可能,这就要求在本科阶段就有充分的准备和成绩,不然拍拍脑袋就说老子要去欧美简直是痴人做梦。而一方面日本留学时,转专业或时候换方向的人实在是太多太自由了,几乎没有专业方向上的限制,对于留学的选择余地上来说非常的大。完全是给了一个再选择,焕发第二春的机会。 第三,欧美学校对本科成绩的要求也很高,而日本学校对本科的数据并不重视,而是通过考试来决定胜负,这就等于给了很多本科(学校牌子也好成绩也罢)并不是十分理想的同学一个翻身或者说是重回起跑线的机会,这一点也不得不说是非常诱人的。 往往对于日本留学存在很多的误解,其中主要就包括了一些固化思维:欧美留学是精英留学,日本留学是咸鱼(翻身)留学。其实这也属于荒谬,国内名校来日本留学现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且很多都是瞄准这日本的世界级企业或者外资公司,来日本谋求发展机会的。欧美虽然热门但是同时竞争也趋白热化,国内虽然发展迅速但是黑箱黑幕太多,从就业方面也好留学也好,日本绝不是一个鸡肋的选择,也不会是一个无奈之选。 关于就职, 我自己是想在日本工作才来日本留学的,大学院对于我来说与其说是深造,不如说是一个过渡的手段。 也常被人问起为什么不在国内工作,而来日本。经济发展上来说国内自然比日本要好上很多,甚至宏观上来看中国的发展已经攻克克服各种不景气各种萧条,以气贯长虹势不可挡之势飞速成长,而日本却像一个买入更年期的大叔,青春已逝,散发着阵阵怪味,步履维艰,睡意连连。这固然是事实,但是国内就业所隐藏的痼疾也不可无视,拼爹拼后门,斗富斗关系,机会均等完全是扯淡,公平竞争几乎是幻想。怀才不遇或是郁不得志简直是稀松平常,与其屈居于无能而有关系的跋扈娇惯的公子哥手下,不如出国谋求与自身实力相符的机遇,我觉得是对自己最好的一种选择。更何况许多想进一些外资大企业的话,在日本进和国内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是因为一来国内重视工作经验胜过其他,有一身本领而无经验反而比不过混过几年职场的庸才,这简直是很搞笑的一种情况。而日本重视的更多的是潜力,是能力,而不是区区的几年工作经历。这点我是极力赞同的,评价一个人有否能力,是否可用,不是看他会什么,或者能做什么,而是看他能用多久学会,能用多久掌握,花了几年十几年只学会写皮毛或者只勉强耕好了自己那片一亩三分地的人,和一个吸收能力强,学习能力高的应届毕业生相比,你说哪个好?从这点来讲,日本对新卒的肯定,对新卒的积极采用,不正是我们这些初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所翘首期盼的东西? 说起外企,也会有人说,想去欧美企业,直接去美国不就行了?来日本干嘛,这不是多此一举,舍近求远么?其实不然,欧美首先是专业对口很重,想进金融就得金融专业学成,想做跨国商务就得MBA学位在手。而在日本,除了文理上一些比较大范畴的划分,一般专业和企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你见过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的进外资投行的么?在日本就可以,而且很多。这就是日本给学生,给留学生的选择,机会。此外,说句实话,在日本进一些顶尖企业,比在国内,比在欧美要容易,至少相对容易,可能在国内一些你想都不敢想的梦,能够在这里实现,能够在这里完成。毕竟,在国内,能把英语日语耍的和母语一样的学生只是地摊货,而在日本,能把中文英语日语耍的和母语一样的,就成了展览在百货店一楼橱窗里的高档货,供人欣赏。在日本的竞争环境或是机遇条件,都比起其他地方要好,在这里能得到的发展更是较其他地方要好。当然,这都建立在你有能力,有实力,有智力的前提之上。如果没有,这里一样是盛产失败的土壤,一样会有无数空手而归的人。 综上所述,日本并非是无奈之选或者下下之选,只要了解并且分析,日本很可能是你的明智之选,并且未来可以作为你的事业起步的第一站。 难道不是么?
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简单谈一下: 1.美国(对这个国家比较熟悉,就多谈点) 优势: (1)工作机会:每天提供近75000个H1B工作签证,另外还有L签证和O签证,以保证优秀的外籍人士顺利留美工作,促进美帝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工作达一定年限后,你所在的工作会协助你拿到绿卡,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拿着你不怎么可观的收入,买套不是很贵的房子,车子啥的,在美国属于必需且不贵的日常用品,然后你就可以愉快地开始异国生活了。 (2)教育资源:全球100强的顶尖名校有几乎一半以上的都在美国,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接纳程度高,很容易将多种教育理念同时在一个领域内实施,思维范式的碰撞就容易撞出各种诺贝尔奖项,各种发明创造也就层出不穷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及教学技术上,美国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座标杆。尽管这些年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各有千秋,也均在飞速发展,但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在教育领域依然处于世界前列。 (3)文化氛围。上面说了,美国是移民国家,因此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肤色的人外籍人士,大家融合在一个国家里,这种文化交融状态和碰撞状态,很容易让你感受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美好。文艺了一点,但在这里,真的是能够接触到各国家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人群,这是很多留学国家所不完全具备的。 劣势: 学费贵,50万RMB都可以去日不落读2个学位硕士还能余下十几万的生活费; 种族间的歧视还是存在的,白人和黑人就不说了,白人与黄种人,黄种人间的印度人、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怠慢偶尔还是会出现的。 本科要求高,GPA+GT+211/985背景等等,很难申请上知名院校。 2.日不落帝国:英国 举个例子: 我有个1年在英国拿了双学士学位的同学,和武汉大学3年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同时应聘一所知名高校研究院科研助理,同时被录取。如果看结果的话,英国留学的同学花了1年的时间,时间上占优;武大研究生花了3年时间,但全部拿奖学金,几乎没花多少钱,金钱上占优。各有优劣,不置可否。 但真实情况不尽如人意,英国留学的同学英语能力着实一般,科研能力也是要命,在后去的科研项目报告中,留英学生无论在文献参考、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撰写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最后被迫离职重新寻找新工作。 这是个特殊的案例,但让我感受到的是“急于求成”的功利性留学思维和脚踏实地的学术性思维间的碰撞与较量。当然,学术科研这一边完胜。 分析:学制短,学费低,申请相对(美国)较容易,无奈硬伤:学历含金量较低(不包含名校)。 3.日本 申请日本高校要考试,要考试,真的要考试。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没错,它不需要你GPA+TG成绩多么完美,它给了你足够的机会再去争取一次,这是不错的福利。但对于考试能力一般,日语学习远不及英语学习那么顺畅的同学,考试这一关恐怕是很难逾越的鸿沟。 学术能力方面,学习氛围和工作机会方面,都是非常不错的,至少在东亚这片土地上,还是很优秀的。学费也相对正常,不低不高,正常能接受,入校后还会有机会参与各种兼职,就业环境也不错,是个不错的留学选择。因为个人了解不多,对考试又比较头疼,所以性价比的问题也就真的不好说了。 美国、英国和日版,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性价比方面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真的要申请留学,还得根据你的自身情况来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9,898,358
136
42
出去读研,英国留学,日本留学,美国留学哪个比较好,性价比高?
日本的话一般靠谱点都进国立大学 我就这类学校的优势和环境介绍下 费用:一年10万 这种大学好处就是学校牌子有保障而且学费便宜 不打工没有奖学金一年也就10万 而且现在我觉得是留日最佳时期 因为中日闹矛盾 来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大大减少 奖学金什么的都特别好申请 另外学校一般都有学费减免和宿舍制度 加上日元处在历史最低 一个月的花费可能比北京上海生活都低 学术:工科很强 非常好就业 日本擅长的是制造业 很多大学工学特别强(机械 电子 材料 建筑) 计算机在日本不算很热门专业 日本这套学术体系把很多文科的东西也融入计算机学习了。就业方面可以说工科留学生只要日语还说得过去 工作是比日本人都好找,因为日本国内市场萎缩 大力发展国外业务。至于研究力 这个跟教授关系很大 留学的话要自己调查有能力的教授。另外提一点 英语说得好,日本人会把你另眼相看,找工作特别有利 社会环境:特别适合生活的国家 环境的清洁程度上甩出美国几个大街 大城市的话就罢了 但中小城市那真的是一尘不染 你就睡在地上衣服都不会脏那种 日本人讲礼貌就不说了 说点其他的。如果大城市的话 人比较冷淡 但是中小城市人特别好 我刚去日本语言不好 坐大巴向司机问路,听不懂他回答 司机最后开完车,还专程提着我的行李把我送到车站 然后告诉车站职员叫他把我送上下趟车。 饮食方面和中国特别相似 各种中华料理 牛肉饭 拉面 另外还有很多各国风味料理 最重要的是价格都不算太贵 这条也是甩出英美几个大街
码农专业的情况 假设读的都不是野鸡,美前50 cs,英前10课程硕,日七帝大+东京名校 入学容易度:英 日 美 价钱实惠:日 英 美 课程水平:美 英 日 码农工程加点:美 英 日 科研加点:日 美 英 社会安全:日 英 美 环境卫生:日 美=英 就职容易程度:日 美 英 应届给钱:美 英 日 回国认可度:码农谁看你文凭
19,907,912
126
65
一个好的 IPO 承销商对 IPO 成败的作用有多大?
这件事情分成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说。 国内市场,IPO最重要的环节是通过证监会审核,在行内叫做过会。所以没错,投行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企业过会。这里又分成两类企业,第一类的国有大型企业,一般背景强硬、有政策支持、国务院支持上市的批示可以直接发到证监会,证监会基本只能照办。对这种企业来说,投行的作用并不太大。 第二类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基本没有正式的政策资源,必须符合证监会的监管要求,走正路过会。投行在这里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上市的规则千条万条,再加上证监会的要求又经常更新,好的投行人员对政策动向都一清二楚,所以整改出来的企业也基本上都能符合上市要求,过会率就高。反过来说,如果投行对证监会的态度不清楚不了解,整改不到位,到时候就只能求爷爷告奶奶的去找门路,而且成功率也不高。 在这一行里面,没有哪家投行堪称“背景强硬”、“手眼通天”。背景最强硬的莫过于中金、中信,都是多年的老央企,树大根深,尚且不能保证100%过会,何况一些地方性的中小券商?至于什么先交预付款,预付款还不退还,黑社会、腐败分子还知道办事再收钱呢,一两家小小的投行,比黑社会、比腐败分子还牛逼?这种无端猜测和臆想,不符合实情,也不符合常理。 国外市场,投行的主要工作是销售。最好的投行高盛就是依靠其全球化的庞大销售网络发展起来的,这和国内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在国外投行的作用就更大了,因为没有什么证监会的行政审核,所以核心就在投行身上。投资者的类型千差万别,到底投资者会对企业怎么看?觉得企业价值多少钱?这些情况只有投行才清楚,只有依靠投行企业才能够找到出价最高的投资人,成功完成IPO。
受邀题。 承销商,简单的说,就是负责把股票推销出去。“underwrite”的本意的“承担买下”,也就是说,股票卖不出去的时候,承销商负责兜着(当然实际运作中有很多方法降低风险),所以也译作“包销”。 承销商除了起到和监管部门进行沟通甚至“公关”的作用(参见那位匿名用户的答案)以外,最重要的工作是“定价”:太高投资人不买,太低则公司股东利益受损。承销商会根据他们的经验和网络来建议最合适的定价,而公司做最后定案。在海外上市过程中,像高盛、摩根斯坦利这样的顶尖承销商,会通过和全球最主要的机构投资人(也是他们的客户)合作,提前获取认购意向,就是准备以多少钱买多少股,在综合多方信息后确定合适的定价。上市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承销商还会积极买卖股票,争取减少股价的大幅波动。 对于IPO来说,承销商的作用确实非常重要。大部分公司股票上市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缺乏和资本市场打交道的经验。而承销商作为“老油条”,可以起到辅导作用,帮助公司扬长避短。但即便是非常顶尖的投行,也不能保证公司上市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公司本身的素质,也和市场大环境有关。比如迅雷聘请的承销商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都是非常有名望的投行,但迅雷本身的商业模式和财务数据无法得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同,再加上“中概股”遭受质疑,不得不取消上市计划。 至于成功的实例,不胜枚举,可以说,国内外比较有名的投行做的承销绝大多数都是成功的,因为只要连续失败几次,他们的牌子就倒了。当然也可以参考一下那些发行失败的例子,研究一下承销商在其中的失误,比如国内的八菱科技,就因为承销商的定价不当,而成为A股首例发行中止事件。
19,919,331
172
38
金融职业证书 CFA 和 FRM 的区别有哪些?
都说考试是会上瘾的。我觉得这话一点都没错。我经常听到我CFA的学员说:老子(娘)考完CFA就这辈子再也不考试了。然后出了成绩2个月而后又发微信问:“李老师,你说我还有啥证书可以考一考?” 人呐,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过,特别喜欢跟这样的学员做朋友,因为大家都是愿意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人。 问的人多了,突然发现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考CFA的,都会去考个FRM。反之亦然。 难道CFA和FRM是好基友么? 很多人会问我或者何旋:“为啥我们俩个会考完CFA又去考FRM呢?“其实答案非常骨感,因为品职教育要讲这个课… 抛开我们两个的特例不谈,为啥这么多考生会同时选择这两个证书呢?按说这两张证书你应该不会同时用到的。 CFA是侧重证券投资分析,适合前台业务部门的证券投资分析师的。但是FRM是侧重后台风控的,特别是银行的风控。这两个部门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交叉,那为什么还要同时考两个证书呢? 老李为大家细细道来。 知识体系有交叉,类似买一送一,无缝衔接。 虽说CFA侧重证券投资分析,FRM侧重风险管理,但是,两者竟然有非常大范围的内容是重合的。 风控毕竟要有控制的主体,而FRM本身特别侧重的是银行风控,FRM虽然分成两个Part,就是两个级别,但是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你能够读懂巴塞尔协议,而巴塞尔协议就是银行风控的圣经。而银行所面对的风险来自于银行的业务,银行的最核心也是最传统的业务就是信贷业务,以及债券投资业务。毕竟银行账上的闲钱要么放贷放出去,要么投资投出去,要么存在别的银行那里,否则趴在账上就都是成本。但是毕竟银行的资金不是自己的钱,这个钱所能承担的风险有限,于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就是银行最主要的资产。 于是FRM要学大量的知识跟固定收益有关,而这些固定收益的知识,比如债券定价,债券久期、凸度等风险衡量指标、资产证券化等,都是既在CFA里面出现,又在FRM里面出现的。 而风控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衍生产品,衍生品是啥,衍生品如何定价,有啥策略可以用衍生品回避风险等,这些内容也是既在CFA又在FRM里面出现的。 而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做业务本质就是组合管理,如何构建组合,组合风险如何衡量,如何利用马克维茨有效前沿去构建组合,也是交叉的知识点。 更搞笑的是,FRM里面还当不当正不正的有个Ethics,考过CFA的小伙伴基本上考FRM的职业伦理是不用复习的。 所以,考了CFA二级,去考FRM一级你会发现差不多有2/3以上的内容你基本上是不用学的,内容基本一样的。而考完FRM之后,会学到很对风控的计量方法,比如VAR等,以及期权组合策略,再去考CFA三级,里面的风控部分以及衍生品的问题就不用再学了。 正因为CFA和FRM有很多内容是高度重合的,不考白不考,类似买一送一,于是便出现了很多人同时考两个证书的现象。 完善知识体系。大资管时代,前后台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虽说FRM是侧重银行风险管理的,毕竟目标是读懂巴塞尔协议,但是,现在各大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了,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各大金融机构利用牌照优势保护下的一亩三分地的界限,业务越来越多的有交叉,那么,风险控制也越来越重要,因此银行体系下以资本为核心的管理办法成为了各大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依据。 而前台业务部门的考核也越来越结合风险指标了,稍微上点心做风控的金融机构,算算RAROC还是小菜的,你一个前台投资部门的分析师你做的建议说完全不结合风险考量,恐怕将来会死的很惨。 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前后台从遥遥相望到现在界限越来越模糊,于是CFA和FRM这两个好基友也越走越近。 市场营销的结果。 CFA协会和GARP协会,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起了一套人才培养体系,然后用市场营销的手段让大家觉得这两个证书巨牛,考出来是无比光荣的一件事情。 说白了,这就是市场营销的结果。 培训市场上这类证书数不胜数,但是知名度高的并不多,而“洋”证书更是少之又少,于是,进入大家眼帘的证书就那几张。 加上考CFA的都会去买Notes,这个出版商也会出FRM的资料,已做交叉销售,于是,当你在考虑CFA或者FRM的同时,你也进入了两个机构的营销路径上,在你的印象中,两个证书的信息同时出现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看的久了,心也就痒痒了。 大概,这对好基友走在一起的过程就是这样。作为品职教育一个培训师,觉得考完FRM对我讲CFA的课程有重大提高,因为相同的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会给你完全不同的理解,理解的越深,讲课自然也会越好。 当然大家考试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培训师,但是,所谓技不压身,多学点东西总比虚度光阴来得好。我一直觉得精彩的人生都是折腾出来的,考试就是自虐的同时体会着痛并快乐的过程,结果都是好的,就像健身。 生命不息,考证不止,与大家共勉。
【附CFA备考资料包】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与稳金融的现实需要相比,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尤其缺少两种类型的高端人才: 一是熟悉金融业务,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知识,具有较强金融风险意识和风险规避管理技能,精通金融风险控制实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是理论功底扎实,具有较强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能力及风险预判能力,在应对金融风险时能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事实上,无论是二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十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都在警示着各个国家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应该给予高度关注。 国家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风险,而防范风险的核心之一则是人才。 只有专业的高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才能成为有效防范和预测风险的助推剂。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呢?贯彻学习全球先进的金融知识是第一步,走进金融圈实战运用并积累经验是第二步。 作为全球范围内备受推崇的金融认证,CFA/FRM持证人才在金融风险领域获得了众多青睐和认可,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CFA/FRM:国际金融黄金双证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 在国际金融圈,CFA认证可谓闻名遐迩。CFA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作为金融投资行业中较为严格及含金量较高的资格认证,素来都有“全球金融第一考”的称号,也被称之为“华尔街的入场券”,广受金融人追捧。 CFA的知识体系几乎涉及了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其课程里包含了当今世界上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的金融理论,整个知识体系基本上就是一位金融投资分析师或者基金经理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道德和职业标准、数量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分析、衍生工具等内容。 拥有CFA的都是任职于各大知名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许多机构在招聘时都对是否拥有CFA提出了明确要求,世界著名金融机构如美银美林、高盛、摩根、花旗、普华永道、瑞银等雇主都对CFA青睐有加,无论是从事金融投资工作,还是金融风险领域,CFA持证人的就业前景都十分乐观。 FRM金融风险管理师 近10年来,随着金融工程学、金融计量经济学和计算金融等金融前沿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潜在性,金融风险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专注于金融风险领域的FRM资格也逐渐得到更多关注。 FRM是全球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深受认可的资格认证,由全球风险管理协会(GARP)设立,已经成为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的从业要求之一,知识体系较为全面,涵盖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公司治理等内容。 CFA/FRM跻身热门人才行列 依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内各大券商、金融控股企业、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以及企业财会与稽核部门都纷纷加强了对于金融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因而这些企业对于专业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正在急剧增加。不管是CFA持证人,还是FRM持证人,亦或是CFA+FRM双证持证人,无疑都能够跻身热门人才之列,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有所作为。 如上文所说,防范风险的另一个核心是模型。然而,尽管现在各大机构、企业以及组织会利用极其复杂的风险分析模型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和防范,但实际上,经验丰富的风险管理人员能够运用经验准则和技巧,迅速评估和控制风险,并且对分析模型的假设和结果进行测试和检验。 这些,都是高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的特质和技能,学习CFA/FRM知识能够迅速培养这类人才,双证同时学习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率先成为国际金融复合型人才,在金融风险领域领先一步。 以下是CFA相关的一些高赞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 看完想请你帮个忙~ 关注专栏,CFA,为你的CFA考试助力 关注我,@金程CFA,持续更新CFA优质干货 觉得有帮助的朋友欢迎【赞同】、【评论】,【关注】,礼貌三连~
19,919,331
84
38
金融职业证书 CFA 和 FRM 的区别有哪些?
只想说,何不考双证。CFA+FRM 哪些人士适合考FRM? 金融机构风控人员,金融单位稽核、资产管理者、基金经理人、金融交易员(经纪人)、投资银行业者、商业银行、风险科技业者、风险顾问业者、企业财会与稽核部门、CFO 、 MIS 、 CIO ,其中大部分为服务于大型企业与金融业工作者为主。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招聘风险管理的相关职位时,将具有FRM资格者列入了优先考虑的行列,例如诸多大型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在招聘风险管理部信用分析职位的员工时要求: 1. 经济、金融、投资、财务或相关专业学士学位; 2. 具有CPA、FRM、CFA等资格者优先考虑; 3. 3年以上信用评级机构或大型金融机构从事财务分析或信用评估等相关工作经验; 4. 扎实的财务功底,较强的分析能力,良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 5. 自我激励,愿意接受高强度的工作,工作严谨细腻,具有较强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FRM不仅仅代表了迈向北美金融行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为立志于中国金融事业的华人朋友们提供了机会,特别在如今经济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加拿大诸多金融行业的雇主依然对拥有风险管理知识的人士青睐有加, FRM作为风险管理领域内级别最高的证书,在此机遇下就越发显示其极高的价值! 哪些人士适合考CFA? 其考试重点是国际最前沿的金融理论和技术,范围包括投资分析、投资组合管理、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经济学、投资表现评估及专业道德操守。CFA资格证书被授予广泛的各个投资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财务总监、投资顾问、投资银行家、交易员等等。 在金融投资这个行业里,CFA证书的权威性和公认性是独一无二的,它着重于金融市场知识,包括股票债券分析,财务报表研究,期货期权,投资组合分析和资产评估等。某种程度上,由于其涉及知识面广而深,讲究分析能力,甚至比MBA更具有专业性,举例:MBA作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讲究的是对企业公司整个经营操作的管理。它包括财务,营销,策略,金融等方面的内容,培养的是综合管理能力和经营决策意识;而CFA,相比之下则测重于金融市场知识,包括股票债券分析,财务报表研究,期货期权,投资组合分析和资产评估等,涉及知识面广而深,讲究分析能力,比MBA更具有专业性。总之,CFA证书的权威性和公认性是独一无二的。 CFA的全球公认性使你的雇主马上认知你对金融市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深度。你会有效学习如何分析证券,债券,衍生工具和财务比例从而加强你在投资业的工作能力。通常,你获得CFA之后的价值会体现在雇主给你的收入水平上。因此,长久以来CFA一直被视为金融界的MBA,在金融市场更为抢手。希望在金融界发展的人,应该选择CFA资格。
风险管理从业者,当年CFA与FRM均在职不脱产一次飘过。CFA/FRM通过均有技巧,下面的资料可以让你事半功倍,需者自取。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二者的差别。内客方面CFA的主持机构是CFA协会。目标人群是金融投资管理从业者,因此涉及范围较广,内容更丰富,包括经济学,公司金融,财务分析,资产组合管理,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市场产品(固定收益,权益类,衍生品)。FRM的主持机构是GAAP。目标人群是金融风险管理从业者。内容包括定量分析方法,金融衍生品定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巴塞尔协议。由于 CFA的内容比FRM多而广,因此其考证周期也更长。CFA共三级,考下来需要大约两年的时间,总的学习时间需要大约300个小时。FRM共两级,考下来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总的学习时间需要大约100-150个小时。 持证要求要成为CFA持证人,需要四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同时要求成为CFA会员。当然这个会员的门槛颇高,需要年年续费。也就是说,想维持CFA的头衔需要大把的银子来维持,相对而言,FRM的费用都是一次性的,一旦持证终身有效。毫无疑问,CFA的(经济)门槛更高,FRM则更加良心。 考试难度许多人将FRM的难度描述地与CFA二级相当。其实这并不准确。二者的考试内容,涉及的技能都有所不同,难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的来说,CFA的难度要大一些。这倒不一定是说内容本身,而是综合而言CFA对于考生的耐力素质要求更高。相对于FRM没有指定教材,CFA的教材每一级都有厚厚的6本,三级叠起来有一米高,不要说细读,光是翻一遍都令人望而生畏。个人认为,CFA似乎更加偏文科一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虽然许多内容也需要理解很分析,但是计算占的比重,总体来说并不是很大。大部分的计算都涉及财务和现金流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器完成。FRM的计算则相对多一些,特别是VaR的计算,经常在好几个题中连续出现。但是总体难度也并不大。CFA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其对于读写的要求。二级和三级的阅读量都很大,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把握内容,并且做出判断。三级还加入了essay题。但是CFA的读写与普通的英语考试,如雅思和GRE不同,其目的并不在于考察文采,而是需要遵循其一定的规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把握题设所给出的条件,完成所要求的计算和分析,按照规范将其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本质上考察的是分析能力和对于投资的理解。因此,二级三级即使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并不觉得轻松。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美国小哥,二级一连fail了5次。职业发展CFA的内容较多,持证难度较大,适应面也较广。但是近年来风险管理无论是在国内和国外都成为热点,应用非常广泛,不仅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和保险业,风险管理人才都受到广泛的青睐。因此如果有余力的话建议还是将二者都拿下,不仅对于就业,而且对于金融总体的理解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最后谈一谈个人的体会。CFA协会可能是因为名声较大,会员众多,因此对普通会员不怎么在意。相对来说,GAAP对于会员的投入更多,经常性地组织会员活动,促进会员之间的交流。本人曾经多次收到GAAP举办的招待会,有一次GAAP甚至还在本司举办了一场FRM持证者的交流会,把整幢楼的FRM会员都聚集了,参与的会员跨级别和部门,从MD到analyst都有,非常有效地促进了会员们的交流。
19,955,159
46
16
关于 PM2.5,我们究竟应该关心什么?
空气污染增加老年痴呆发病率。一个横跨11年的人口统计学研究发现,超过EPA标准的微小颗粒物pm2.5空气污染环境中,老年女性痴呆症发病率增加2倍,而总人口中,痴呆症发病率增加20%。另一个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Lancet的研究发现,住在离主干道50米远的人比200米远的住户(前者空气中微小污染物是后者的十倍多),得痴呆的可能性增加12%。微小颗粒通过鼻腔内膜进入小脑神经元,进而增加大脑免疫炎性反应和蛋白斑沉积,也似乎会导致人大脑体积减小和神经纤维髓鞘化变差。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1/brain-pollution-evidence-builds-dirty-air-causes-alzheimer-s-dementia?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简单点说,PM2.5的危害,会增加致死率以及患病概率。比如,哮喘等呼吸类疾病,结莫炎,高血压,致癌以及新生儿发育不健全等。仅以美国为例,美国的PM 2.5普遍在20以下(下图会说明并给出与我国的对比),其一年因为PM2.5而死亡的人口在6万人以上。我国的严重情况,就可想而知。 https://pic2.zhimg.com/v2-61cac36429af5d694e0cec155e05c84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 "> https://pic4.zhimg.com/v2-211a87149f039918e54b9e012622b47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 "> 第一张图片描述的是PM2.5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美国普遍在10以下,东部地区,如弗吉尼亚州在10~20之间。指标超过二十的国家,分布在撒哈啦沙漠以东,直到东亚,涵盖了叙利亚,埃及,阿拉伯,巴基斯坦,中国等国家。中国的PM2.5的问题,在图片在显得更为突出。 第二张图片,描述了中国PM2.5的分布。中国的上海,江苏,天津,北京,河北以及辽宁,重庆,武汉,广州等地区,显得很突出。中国的PM2.5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成正相关关系,而这种相关关系在其他国家则不强,说明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2. PM2.5的危害 PM2.5是指当量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其能够长时间悬浮在空中,携带有毒物质,进入人体。此处需要了解相关的三个指标。 PM50:直径大于50微米的颗粒,会被鼻毛阻挡。而在10~50之间的,会被鼻腔的粘膜吸附,变成鼻屎。PM50能够抵达鼻腔。 PM10:PM10直径小,因此可以到达口腔。其危害也不大。 PM2.5:PM2.5直径更小,可以到达你的肺部,进入肺泡,其携带的有害物质甚至能够进入你的内循环,其危害可想而知。 PM2.5,如我前文所列举,其影响了人口集中的多个省份,危害了数亿计的人的健康,列为中国当前以及未来若干年人民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怕也不为过。 3. 怎么办 简单的来说,两个办法:室内用空气净化器,室外口罩。尤其是孕妇,格外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标准跟国外标准的不同,当天气预报提示空气质量良好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不适宜室外运动了。 点赞,谢谢。
19,957,797
1,402
748
两岁半的女儿习惯性用哭闹来作为武器,该如何应对?
谢邀。 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改变行为,重新建立索取-应答机制。第二部分,重新建立规则。 第一部分,改变行为,帮助孩子养成“合理表达才能达到目“的行为方式。(做好至少重复20次的准备。) 第一步,将孩子抱离触发区域,抱到家里的一个角落(建议远离电视区,吃饭区,学习区,禁止厨房卫生间和阳台,并把这个角落固定下来) 第二步,安静耐心安抚小朋友的情绪,可以轻拍,擦泪,握手,不要紧紧搂在怀里,要坚定有力量,表达出(不是说出):我在安抚你的情绪,但是我不赞同你的行为。这段时间不要叨叨,不要指责孩子,就是坚定的安抚,可能会持续10-15分钟。 第三步,等待情绪稍微缓和,可以是从剧烈哭闹转化为小声抽泣的阶段,开始共情。语气要坚定温和,不要指责。举例:爸爸知道你想要看电视,我也很喜欢喜羊羊,我也想看,但是你不需要用这种大哭大闹的方式告诉我,我也会让你看。提出解决方案:现在重新对爸爸说:爸爸我想看一集喜羊羊,你说了,我就让你看一集。来,跟着爸爸说:爸爸我想看一集喜羊羊。 【如果此处孩子情绪突然爆发,说:坏脾气又来了,我们再等一会,等它离开,重复第二步-第三步。重复5次以上(不要跳过这些重复)。】 结果: (1)仍然没有效果(根据小孩子的性格,有些小朋友可能第一次实施时比较反抗)。“你特别不想说就不说,那就下次说了再看。”淡化这件事情,干自己的事情去,这次改变行为无效,到此结束。 直到此时及以后,也不可以看电视。第一次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持续半小时到一小时。 (2)孩子被唠叨到没辙,终于开口。立刻抱去看一集喜羊羊,说,“下次想看电视好好和爸爸说,爸爸也会让你看的。” 以上做法仅用于改变行为,不要试图在此时建立规则!激化矛盾且失信!一定要改变哭闹索取的行为以后,建立规则才会有效。 第二部分,重新建立规则。 1.一定要在情绪稳定的时候建立规则。 2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 3可以利用学龄前儿童对时间没有具体概念这个BUG来应对一些问题。 举例,吃零食。 第一步:买零食的时候就要说,我们买的这个零食是吃完饭才能吃的,早饭后可以吃,午饭后可以吃,晚饭后可以吃。吃完以后要漱口/刷牙。 第二步:当天吃完饭,主动给孩子一个零食,告诉她,你看,我们吃过饭/吃光饭,就可以吃零食,还要记得漱口。 突发状况:还没吃饭就要吃零食。“我们吃完饭就可以吃零食,再过一个小时就要吃午饭了,你想吃哪个?我们吃完午饭就把它吃掉,一个小时很快就到了,我们可以定时啊!(转移注意力,并且此处可以过后做手脚),我们先去搭积木吧,妈妈,请早点帮我们准备午饭好吗?我们吃过午饭还要吃零食呢!” 补充:孩子和你分享零食,刚好/故意你还没有吃饭,“好想吃啊,不过我还没有吃饭,等一会我吃完饭就去吃!”“吃完饭再吃零食,零食就更好吃啦!” 请做好心理准备,形成一个习惯,至少要同等时候才能消除。建立规则很难,破坏很容易,大家要尽力维护,大人之间要提前协商,不要穿帮。 加油! ---------------------------------------------------------------- 补充: 评论有问:如果孩子哭闹的事情是即使好好说话也不想答应他的,而且他已经好好问了两次,没有答应才大哭大闹的,怎么办。 这个暂且理解为:“孩子思想更成熟,想挑战规则,除了转移注意力还有什么办法?” 答:你可以告诉他不行,以及为什么不行(合理解释)。然后告诉孩子: 1.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心情不好是正常的(理解孩子感受); 2.如果能有**就好了(替孩子说出他想说的话); 3.如果你觉得哭好受就哭一会,如果你愿意拉着我的手就拉着我的手,如果你想趴在我背上就趴在我背上(给出合理的面对受挫的解决办法); 4.过一会坏情绪就会自己离开的(正向引导)。 已经明确规则的问题最好不要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温和而有力的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就是不可以的。 ---------------------------------------------------------------- 补充: 评论里面有说:“用大人的智慧程度和理论体系去对付孩子,是不公平的。” 这个问题我还真的是考虑过的,后来我是这样说服自己的: 1.我一直发自肺腑的认为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我不低估孩子的智商和学习能力。 2.如果不是偶发或者意外,有问题就是有问题,如果能够用相对温和的方式帮助孩子修正,好过他带着问题去到学校里/社会上被人修理。 3.我希望我的孩子,通过小时候的被演练,将来也会用智慧和有体系的方式对待他的孩子,不要排斥智慧,甚至使用暴力。 4.我自己是不执着于公平的,我们家也不是社会中的强势群体,在行为处事上面也尽量对天秤座的儿子弱化“公平”这个概念,只是希望尽量避免他长大被社会打脸。(此条是我自己三观不正,与普遍育儿价值观念无关)
孩子有无理要求?“网红”教授李玫瑾教你优雅拒绝。 比如孩子买小汽车,在商店开始闹起了。你说你家里那个跟这个差不多,不要买了吧! 不行,我就要,我不走。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先把他抱起来抱回家,放到卧室里,卧室没有什么危险的地方,然后一对一,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谁来管,一个人足够了,把门一关,四个不要: 第一,不要骂他。母亲或者父亲骂他都不好,这个给孩子的影响是不好的。 第二,不要打他。你那么老大个他那么小,打不公平。 第三,不要说教。他这时正在闹着,你说什么在他耳边都是噪音,你越说他越跟你闹,所以你要安静下来。 第四,你不要走开。他闹给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 四个不要,你就坐在这里把门一关,往孩子跟前一坐,“孩子我今天这事不行就是不行,你闹吧”,他就跟你哭。 我的孩子小时候他要被子,也是跟我闹,我一句话不说,我就坐在她旁边,他哭累了,把小被子挪过来看我一眼,结果一看我就在跟前,接着再接着哭,一直哭到她筋疲力尽。 包括脑袋磕到床角上,你都不要管他,为什么呢?他知道疼。他磕完以后你问他疼不疼,不疼接着磕,他肯定不再磕了。 等他哭到筋疲力尽的时候,给点爱,拿热水给擦把脸。因为孩子哭到那个程度也挺难受的,擦一把。 擦完以后这孩子心想,你是不是回心转意了,然后这个时候,你接着一定要把毛巾往旁边一放往旁边一坐,跟上一句话,还哭吗?要哭接着哭。 你以这种方式告诉他,如果你闹起来没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我也不跟你闹,你闹吧!那么这一次他就知道了,以后闹是没有用的了。所以孩子越小管越好管。 闹完以后第二个事就是,你也不能让他太压抑了。 你跟他讲以后有什么事,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没准可以考虑你的要求,这是给孩子留一条路。 那么他小嘴巴巴他一旦要跟你说,妈妈我想要辆小汽车,你这小汽车跟家里有什么区别,你能够跟我讲讲吗?鼓励他跟你交流。 交流的原则,三比一,就是三次你就满足他一次。让他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给。 这样孩子以后知道跟你交流,这个关系要建立好。 第一,你说不行的事他不闹了。 第二,他如果真的想坚持,他会跟你商量。 这个到青春期,你们俩的关系就好处了。 李玫瑾教授认为6岁之前一定要对孩子说“不”。 男孩三四岁跟你闹,你不论是妈妈还是爸爸,我说今这事不行就是不行,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跟你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但是你要等他十四岁了,你说今天不能再上网吧去玩了,你得听话了好好学习。这个孩子还会跟你闹,第一他离家出走,因为他腿硬。第二他给你跳楼自杀,还有服毒自杀。 我在《今日说法》当中作过一个案例,一个男孩12岁,就因为他母亲,骂了他一顿,服毒自杀了。 记者当时问我,这么点的孩子他怎么会自杀呢?我说那是因为你的爱在他眼里是没有限制的,他知道你爱他,所以他用你的爱来威胁你。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 孩子早年所有的声音都是靠哭来表达。比如我难受我就哭,一般说两三岁之前,他的哭声都代表了他的一些痛苦。 但是到三岁之后就不是痛苦了。我要这个东西,你不给我我就给你哭,他有目的性,这个目的性一开始出现,你就要开始训练他了。 在他三到五岁抓住一件事,就是他提的要求不合理,他要的东西不能给他,按上面说的买小汽车的例子对他做一次克制任性的训练。 若您认为本文有帮助,能否点赞同,让更多的人看到?
19,959,751
196
44
「母亲的初乳是新生儿的黄金食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说明了母亲初乳对新生儿的重要性。母亲的初乳除了为新生宝宝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新生宝宝胃肠道的成熟,并为新生宝宝提供保护,使宝宝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以及有害物的侵袭。在我国部分地区,人们认为初乳量少、不干净,因而让妈妈挤出丢弃,不喂给宝宝,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母亲分娩后第一周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也有定义为母亲分娩后3-4天内分泌的乳汁。初乳分泌量少,呈淡黄色,质地黏稠,与成熟母乳有很大的区别。初乳浓稠主要是因为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初乳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成熟乳的3~5倍。母亲分娩后刚开始分泌的初乳量极其有限,第一天大概只有一汤匙,但此时新生宝宝的胃容量也同样十分有限,出生第一天宝宝的胃容量只有5~7 mL。出生第三天时宝宝的胃容量增加到22~30 mL,而出生第7天时增加到45~60 mL,而妈妈分泌的乳量正是配合着宝宝胃容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着宝宝有力的吸吮,一周以后妈妈的乳汁分泌量就明显增加,浓稠度则逐渐下降,过渡到较为清稀的成熟乳。 新生宝宝的胃肠道功能极弱,通透性高,浓稠的初乳不仅能为宝宝提供适量且易消化的营养,同时可在宝宝胃肠道表面形成屏障,减少异种蛋白等透过胃肠道进入宝宝体内,从而避免触发异常免疫反应。浓稠的初乳还具有轻度致泻的作用,可以促进宝宝胎粪排出。胎粪排出则可加快宝宝体内因红细胞破坏而产生的胆红素的排出,从而预防和减轻宝宝黄疸。 初乳含有大量的免疫因子、活性细胞等,初乳中这些成分的浓度明显高于成熟乳。如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IgA(SIgA),这些SIgA分布于宝宝口腔、食道、肺、小肠黏膜的表面,能有效抵抗病原菌的侵袭。初乳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可吞噬致病性的细菌和病毒。此外,初乳中还含有IgG、乳铁蛋白、溶菌酶、乳过氧化物酶和补体等免疫活性物质。最新研究还揭示,初乳中丰富的活性细胞、低聚寡糖等成分,有助于新生宝宝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并由此对宝宝的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是正确的。要表扬下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初乳有什么用吧,我来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初乳被誉为“液态黄金”,因为妈妈分娩后5天内分泌的初乳,颜色黄黄的,并且是密集型营养,量少而黏稠,恰恰能满足刚刚出生的宝宝的发育需求。 此外,初乳的营养成分是为新生儿“量身定制”的,具有以下特点: 1、营养丰富而且好消化,给宝宝最温和的“口粮”。初乳的脂肪和糖分含量比较低,但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也含有促进大脑发育所必须的脂肪酸,营养很充足,又适合新生儿消化吸收。初乳中还含中还含微量元素,如矿物质(无机盐)、钙、铁、锌等,非常适合新生儿的营养需求,还不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2、免疫功能,给宝宝一剂天然安全的“疫苗”。初乳中有一支牛轰轰的免疫大军,由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等组成,这些物质都有增强免疫功能和防止感染的作用。 免疫大军的主力之一——乳铁蛋白,是核心免疫蛋白,在初乳总蛋白含量中高达20%(而成熟乳中乳铁蛋白只有初乳的1/3),能抑制多种有害菌生长,呵护宝宝肠胃,有利于呼吸道健康,帮助宝宝建立自己的免疫体系。 而免疫球蛋白则分散埋伏在消化道、呼吸道等处,帮助宝宝预防各种感染。 溶菌酶是母乳中一种天然的抗生素。顾名思义,能把细菌给溶解了,像“化骨绵掌”一样,轻轻松松把细菌干掉,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另外,初乳具有轻泄作用,可帮助宝宝排出胎便,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而且!初乳的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了,妈妈们要好好珍惜。
19,959,751
78
22
「母亲的初乳是新生儿的黄金食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首先能够确定的是:对于[母亲的初乳是新生儿的黄金食品]这句话,虽然没有很权威的杂志或者教科书这么定义过,但我觉得这种说法的确是正确的。 一般来说,初乳是产妇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颜色一般呈现黄色,也比较粘稠一些。婴儿出生后30分钟内就开始母乳喂养,频繁的吸吮母亲的乳房,对于新生儿获得足量的初乳有很大的帮助。 结合已知的部分知识,对上面这句话提供简单的证据: 第一方面,初乳可以给新生儿提供最好的早期营养。 第二方面,初乳对于新生儿在免疫方面的保护作用,这也是广告等宣传媒介中异常推崇的部分。 其实,提到初乳,由于获得新生儿母亲初乳的途径很少,且国内获得途径并不成熟,甚至存在非法交易,所以,现实中接触更多是牛初乳。然而,目不暇接的广告后面,有多少是真正的牛初乳,真正质量可靠的牛初乳,真的很难说。不过,这些,与这个问题无关了,以后再说吧。
说实话,作为一种民间说法我还真没听老人说过,但是教科书上确实是说初乳的重要性了。而且前3-4个月特别强调母乳喂养,可以不加任何辅食,单纯母乳喂养。产后建议哺乳不少于半年。 初乳主要优点在于含有很多抗体,而且蛋白质含量最高。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容易得病,而来自初乳的抗体可以满足新生儿的这段时期的免疫需求,补充抗体补体,补充生长发育必须得蛋白质。所以初乳确实是新生儿的黄金食品。
19,970,236
1,315
159
月经是什么?经期护理保健要注意什么?作为男朋友可以做些什么?
揭开大姨妈的真面目,当当当当!!!!!! 哟西~!!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吧~ 现在盯着图中子宫的位置,看得出它是个中空结构吗?自行想象一下:在它的内表面,每个月都会有一群活跃的细胞在这里更新换代,我们叫它子宫内膜.月经出血就是子宫内膜周期性的脱落. 下面是个内膜生长图: 图的最底下对应的红色的数字是一月中月经出血的日子,白色为一月中不出血的日子. 你可以看到的是,子宫内膜在每一次月经结束后,都立即开始下一轮的生长,直到长得松软膨胀,然后迎来又是一次脱落,这便是另一次月经的开始. 那么,是谁控制着内膜生长的周期呢? 从以前的课件上扒下来图一枚...... 在此引入一个概念------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其实就是个传话筒结构, 好比卵巢每个月都要盖一所房子,这所房子就叫子宫内膜(我知道是牵强的烂比喻,你忍忍吧....) 卵巢向下丘脑哭穷:"领导,给点赞助吧!" 下丘脑是个好领导,他立刻派垂体去帮助卵巢 垂体是个好员工,他源源不断地输送物资援助卵巢, 直到卵巢狂喊:"太多啦! 房子盖好啦!" 于是领导就撤回大部分物资援助,这个时候卵巢也不再给房子添砖加瓦了 房子一点一点地散落,运输到体外,这就是月经的出血 当房子被全部输送出去后,卵巢就开始盖另一栋房子了....这便是下一个月经周期 如此这般 循环往复 附: 人卫2版临床8年制《妇产科学》里的定义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的开始,相邻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一般为2-7日,多为3-5日。 至于经期保健,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这跟"坐月子有没有必要"常引起争论是一个道理. 窃以为,经期保健跟现代医学提倡的卫生保健没有多大出入. 比如说,"换卫生巾前后要洗手"跟"饭前便后要洗手"是同等重要的(这两条加起来就变成了:"饭前、便前便后要洗手") 又比如, 少熬夜、少喝酒、保暖防寒, 这也是放之四海皆准 但是,如果你的大姨妈非常没有规律,或者伴随比较严重的痛经、腹泻、痤疮、抑郁等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请不要擅自与姐妹分享所谓的“调经秘方”(须知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无论中药西药都应该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作为男朋友你能做什么? 首先,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经期女性并不需要被特殊照顾。 但从促进二人感情方面来讲的话...... 作为男朋友你能做什么? 这也是取决于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女朋友. 如果她月经期肚子不疼、精神不抑郁, 能吃能喝活蹦乱跳, 那你当然什么都不用做. 如果她有症状, 那你就对症处理. 忧郁就抱抱,肚痛就揉揉,她咆哮了你就装小绵羊 总之顺着她好啦, 不过也就4-7天的时间么, 对她好点你又没损失, 她可是损失了20-60ml的血液啊.
1.给她烫个热水袋; 2.给她保温杯斟满热水; 3.给她做好热乎饭; 4.给她备好暖宝宝; 5.天冷给她暖被窝; 总之要让她热乎乎
19,978,820
469
151
为什么暧昧中的男女会突然谁也不理谁?
大概像这张图一样吧
乏了。 飲食男女,飽暖思淫,要刺激。嫖客不專一,ONS 不回床,曖昧刺激程度降一等,性質一樣。 曖昧的戛然而止,往往是兩人不約而同感到了乏味。 如果一方終止,多半是找到了新的曖昧對象或新的生活樂趣,注意力轉移。 情侶能分手,夫妻鬧離婚,曖昧如何不能終止嘛~這件事情困擾到你,還真是奇怪,動真情了吧?
19,978,820
987
543
为什么暧昧中的男女会突然谁也不理谁?
因为暧昧实在是太危险了,太容易伤身伤心而又无疾而终了。因为它没有保障,没有成本,所恃有的不过是双方的一点火花,一点激情,是纯消耗品而不是保值品啊!消耗完了,你说不冷淡不结束,还能怎么着? 从前以为暧昧不成,是因为不够爱,是因为自欺欺人。现在才知道,没有人骗人,也没有人被骗。我们要相信,有多少瞬间,两个人都为对方痴狂,恨不能与之共存于每一个立方。但是这所有的瞬间,竟都没能促成一个结果。因为这,因为那,拖着拖着,爱着爱着,也就算了。暧昧和恋爱的区别在于,后者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因此上也需要一个明确的结束。激情的爆发能让恋爱开始;但当激情消退,离恋爱的结束还很远。习惯,承诺,亲密……这种种恋爱中产生的保值品,让恋爱很难结束。 暧昧则不同,它没有名分。即使开头是同样的激情,同样的依恋,但是没有习惯,没有承诺,没有亲密——它所恃的,不过是那一份激情。所以这激情尤其得诱人,尤其的甜美,因为人们恐惧的感觉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永远的失去,所以总想抓得紧些,所以会患得患失,所以以为是自欺欺人。最后当激情不可逆转的越来越稀薄,一个不明所以的大结局也就在所难免。暧昧的结束没有成本,不需要原因,不需要纠结,不需要挣扎。所谓的无疾而终,就是那么简单。
大家多多少少都经历过:遇到一个人,刚开始聊天感觉不错,然后暧昧一阵子后,对方就突然变冷淡甚至是消失了。 很想知道为什么这样,甚至会质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是觉得主动去问,又会显得自己太过于主动。 其实这类问题,在咨询中,我遇到过无数次。有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会突然被冷淡,也有不少人主动和我说起自己会为什么会冷淡对方的原因。 今天就从咨询的角度,和大家分析一下比较常见的原因: 第一,对你不感兴趣了。而这个对你不感兴趣里面,又会分为两类原因: 一种是,遇到比你更加有趣的人。你什么也没有做错,只是对方遇到了一个更加优质的暧昧对象,你就被比下去了。 另外一种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发现你的有趣程度没有符合他对你的期望。 也许是一开始对方对你的期望太高,也有可能是因为你一开始展示得太过于完美,导致后续行为对不上你之前的完美表现。 第二,战线拉得太长了,不懂升级关系。这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过于享受暧昧这个阶段,于是一直停留在暧昧阶段中,暧昧一两个月也不去升级关系。 正是因为不懂升级关系,会让对方觉得,这个人怎么一直在暧昧?他总是这样的吗,感觉不靠谱。 不想保持这种不明不白的暧昧关系下去,于是就单方面主动切断联系了。 第三,不懂回馈,一直处于被动暧昧阶段。你们的确是在暧昧,但属于那种对方主动挑起暧昧,然后你单方面享受暧昧的状态。 就好比,对方喂你吃饭,你才会张嘴。对方不喂的话,你绝对不会张嘴。这样就会给对方感觉,你不太想吃这个饭,不然你应该会主动张嘴才对。 久而久之,因为缺少正向反馈,暧昧这件事的动力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第四,停留在暧昧阶段太久了,超过了大脑对暧昧这种刺激的耐受时间。 就像去泡温泉一样,刚开始把脚放进温泉水时,你会觉得,哎呀,烫死了。 但是适应了一阵子后,你整个身体都可以泡进温泉中,这种温度虽然你还是会觉得烫,但是你也已经适应了。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刚刚认识的时候,随便聊点什么都感觉很刺激,心噗噗跳。暧昧了一两个月后发现,再有趣的话题,也好像变得无聊了。 第五,双方对于暧昧的理解不一样。对方陪你聊了一阵子的天,你感觉谈了个恋爱,实际上对方只是觉得随随便便聊了个天。 我遇到过一位来访者,没啥恋爱经验,在他看来,对方如果愿意和自己天天聊天,即使聊废话,也是暧昧的表现。于是持续聊了两周后,就忍不住表白了。 但是对方却不这么认为,只是觉得聊得来,单纯喜欢聊天而已。 第六,故意吊你胃口。可能在网上学习了一些套路,然后把你当成了实验对象进行测试。 算是一种试探的行为,故意突然变冷淡,然后观察你的反应,如果你的反应表现出患得患失,情绪化,对方就达成了试探的目的,知道了你还是比较在乎他的。 第七,和你暧昧互动的欲望已经得到满足了,不再需要你。对方将你当成了工具如,当成了情绪垃圾桶。 在自己空虚无聊,寂寞缺爱的时候,刚好遇到了你,于是就成了满足对方私欲的工具。当私欲得到了满足后,就被无情地丢掉了。 第八,逼你表白,这个跟第二个情况比较接近。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人而言,其实是不享受暧昧这种不确定性的关系,所以就想尽快结束暧昧阶段,获得一个明确的关系。 于是就通过直接粗暴的方式,逼你表白。通过逼你表白后,至少可以获得一个确定性的关系,或恋爱,或路人。但至少是一个确定性的关系,可以让自己有点安全感。 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该怎么办? 当你渴望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时,你的情绪欲望是高于理智的,这个时候任何方式的提问,都会很容易将关系往更加恶化的方向去发展。 比如撕破脸,拉黑等等。 我的建议是,给自己一段时间去冷却情绪,同时也是给对方一个机会。在冷却情绪这个时间段内,不要做出任何跟对方有关的决定和行为。 比如发朋友圈,发小作文等等。 至少等自己的情绪下来了,再做决定。不过这里也有一个悖论,就是情绪冷却了之后,你可能也不在乎了。
19,999,815
187
49
过年回家见亲戚,如何优雅地回应关于有没有男或女朋友、以及收入的问题?
吊丝过年的三句话,还行、两千左右、还没有。
——有没有男或女朋友? ——没钱交,赏个红包赞助我吧~ ——现在工资是多少? ——太穷,赏个红包赞助我吧~ ——还不结婚? ——没钱结,赏个红包赞助我吧~ ——没生孩子? ——养不起,赏个红包赞助我吧~
19,999,815
176
97
过年回家见亲戚,如何优雅地回应关于有没有男或女朋友、以及收入的问题?
很久以前从别的地方看到的,出处不明,但很经典! 过年时亲戚们的关心可以总结成一副对联: 上联:考了几分什么工作能挣多少呢; 下联: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吗。 横批:呵呵呵呵 正确回答应该是: 上联:这个嘛呵呵呵呵呵; 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哈。 横批:阿姨吃菜。
最近看到一个文章,简直乐翻,分享给大家: 每逢节假日,被七大姑八大姨各种盘问难以避免,但是一个霸气的美国女孩想出了一个让恼人的亲戚住嘴的好办法——给他们每人发一份常见问题解答的小册子。 上个月感恩节时,来自美国纽约罗克兰的17岁女孩 Arianna Simon 在餐桌旁坐下后,就开始分发她认真准备的小册子,上面包含了所有她懒得回答的无聊透顶的问题。里面包含了有关青少年的热点问题,比如要考哪间大学、她几岁了、有没有男朋友。 这本3页的小册子题目写着“常见问题解答”,封面是 Arianna 面带微笑的照片。翻开内页,会看到一段话,解释她为什么要制作这个小册子,她写道:“如果你看完这些问题,能忍住别再问我,我相信我们会度过一个愉快有爱的感恩节,谢谢!”然后就是 Arianna 对无聊问题出言不逊的回答。比如对于她年龄的问题,她写道:“我10月份刚过17岁,是啊,时间过得真快。我不但年龄增长了,还长高了呢!” Arianna 最近解释道,这个灵感来自她的母亲。她说:“我跟我妈妈抱怨每次过节都要无数次回答亲戚相同的问题,她暗示我倒不如做一个小册子发给他们。结果我真的这么做了,我妈妈十分惊讶。” Arianna 在感恩节晚餐开始前第一次拿出了这本小册子。她说:“我在感恩节发放小册子时,其实更多的是想开个玩笑,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点子不错。这让我有些惊讶,因为我和一些家庭成员没有任何共同语言。总的来说,小册子比较成功,不用一遍又一遍地聊同样的东西让我很开心。” Arianna 的小册子反响很好,她在圣诞节的餐桌上又发放了一次。她说:“节假日的时候,大部分青少年都不得不重复回答相同的问题。我发现有些人是真的想了解你的近况,而有些时候只是为了怕冷场才寒暄一下。我喜欢和家里人交流,但是我觉得回答相同的问题太浪费时间了。”越过了这些空泛的客套话,Arianna 希望她能和亲戚们聊点更开心更有意义的话题。 这个办法简直太棒啦!我打算这次过年就这么干! 与图片上的问题不同的是,我很清楚记得我的 cousin 们都跟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cousin们如数家珍,因为一共也没几个嘤嘤嘤。。。
20,011,171
268
25
国内各证券公司 IPO 业务有什么特点?
先从IPO业务基本竞争环境说起。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大型央企曾经是IPO的最大客户。大到什么程度呢,单个项目融资额数以百亿计,最大的要超过一千亿,相比之下中小企业IPO融资额不过几亿元。一个工行IPO项目要抵过三五百个中小企业的IPO项目。此外大型央企在政策方面还有相当强的支持,通过证监会审核相对比较容易。 在那种情况下,哪家投行能够拿到大型国企的IPO项目,就会成为投行的冠军。中金、中信可谓中国政府背景最深厚的两家投行,拿国企项目的能力最强,所以连续多年排名市场前两位,地位无可撼动。 但是一方面中央要求金融市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大型国企数量终究有限,上一家就少一家。所以近几年来大型国企在IPO份额中的比重迅速下滑,中小企业IPO的比重相应上升。到了2011年,中小企业的IPO业务已经成为影响一家投行市场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细分市场,中金、中信的传统优势发挥不出来,反而是平安、国信等中小型券商有比较大的优势。2011年中金应该已经被甩出IPO前三名,中信因为中小企业做得比较早,排名大概还在二三位,平安、国信则和中信比肩,成为国内业务量最大的投行之一。 以上是外部的竞争环境。下面说说各公司的特点,尤其是在新兴的中小企业IPO业务方面的特点。 以中信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国企的管理作风,就是管得多。体现在:没有小团队,人员统一调配,兵无常将;对项目组控制多,尤其是来自项目组以外的质量审核非常严格。 在激励机制方面,中信带有一定的大锅饭性质,不按照项目组的方式分奖金,而是整个公司的利润决定奖金的总金额,然后根据考核结果统一排名,论功行赏。 这种模式有它的好处,主要是项目质量统一都比较高。此外由于上级管得多,项目负责人和保荐人私下乱搞的机会很少,相对比较干净。不好的地方就是一个项目做完了到底能分给项目组多少钱还要等到公司统一安排,物质激励相对要差一点,所以拉项目的积极性应该是不如国信平安,导致业务发展速度也不如他们。 以国信而言,是比较典型的放权型管理模式。体现在:都是小团队制,项目负责人自己带人,自己做项目,自己分配奖金,基本上自己能决定一切;公司对项目组相对了解得就不够深,控制力也比较弱。 在激励机制方面,国信非常直接、实际,项目发行完成后,净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就直接交给项目组作为奖金,项目负责人再决定如何分给手下。 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项目组积极性非常高,拉项目、做项目的动力都很足。而且一些能力强的项目负责人应该是更欢迎这样的管理、分配模式,大小事情自己决定,干起来顺心。 不好的地方是,太直接的物质激励导致项目组动力太足,为了完成项目可能突破一些东西,比如降低项目质量的要求,导致审核风险提高,甚至瞒着公司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公司由于控制力有限,想管可能也无从下手,风险控制相对会弱一些。 平安就不详细讲了,大致上是介于中信和国信之间的那么一种管理模式。中金的模式和中信应该差别不大。 所以为什么国信平安在中小企业IPO领域扩张那么快,这和他们的激励机制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为什么国信会爆出“保代持股”这样严重的问题(插一句,作为保荐人如果有核查不到位、披露有遗漏等,可以解释为能力有限、技术不过关。但是如果去持有公司股份,属于主观恶意违法,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以及平安为什么会出现胜景山河这样的问题,而中金中信多年来都没有出什么大问题,这些都和各公司的内部机制有莫大的关系。
证券公司IPO主要有2个特点。 证券公司IPO业务3种模式:大平台、人海战术和小团队(承包制)。 IPO公司特点:2009年以前,国企、大而稳;之后,民企,小而美。 一、大平台、人海战术和小团队制度。 1、现在市场上比较成功的模式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等大平台模式。 简单的理解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把IPO承做工序细分,打造流水线。 业务部门把承做人员按行业细分,让员工深耕一个行业,专业性提高,效率自然就提高。 管理方面,公司层面把控力更强,利用公司平台优势承接项目,把项目分配到各个行业组。业务部门灵活性更低。 员工薪酬方面,这类模式属于精耕细作,单位产出高,薪酬自然也是最高的,平台能源源不断输送项目,奖金也比较稳定。 既然这种模式好,很多券商也争先模仿,大部分都失败了,核心是没有平台优势,拉不来项目,像一些中个小券商一年也没有2单IPO,分组就没有意义,盼来项目就全员出动。 2、产生第二种差异化策略:人海战术。 IPO项目承揽承做都核心都是人,这种策略的思路是:有人就有项目。 平安和国信算是这种策略的先行者,先以低底薪招人,提高项目奖金比较,鼓励拉开收入差距。 重心偏向承揽,先以高薪酬树立几个榜样,其他人就有动力干活,项目干出来了,大家一起分钱,干不出,公司就支付不高的底薪。 这种模式业务部门灵活性更高,业绩为王。总部把控力比较弱。 造成的结果是风险比较高,这几年国信、平安也是频繁遭到处罚。 大家想避免去风险高的投行,这里推荐一个财会交流群。里面有很多财务圈的小伙伴和大神,有职业困惑的小伙伴欢迎在群里交流,或者请教各位前辈。看看群里别人的工作经验和职业路径,对自己或许有好处。欢迎加群交流。 3、最后一种模式其实跟第二种很像,规模小一些,叫团队制,以前叫挂靠包干制。 就是承揽、承做的事团队都能搞定,但差一个申报通道,就找个券商挂靠。 这种模式风险大,监管是坚决要打击的,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要求投行奖金递延,收到钱奖金不能一次性发完,分三年递延,其实主打进的就是这类挂靠制,防止项目过会,把奖金拿完就离职。 对于求职者来说,进这类券商风险也比较大,奖金没有保证、项目质量也差,能不过难会有一定的运气成份。 综上,上述三种模式求职者肯定是优先选第一种,平台有培养人的条件和能力。但是要求也比较高,谨慎选择第三种模式。 现实中我认识一位的朋友,加入的是团队制度模式,带着项目换了3家券商,项目还没有申报进去。每去一家券商都拿底薪。 二、IPO公司特点:2009年以前,国企、大而稳;之后,民企,小而美。 我们证券行业发展很曲折,第一家证券公司是从30多平米的理发店改造而来,10个员工不到,而且很多员工还不来上班,基本没什么业务。 当时认为搞股票,就是资本主义,反对声音很大,后面邓公来了一个折中;“证券市场这个东西可以搞嘛,搞得好就继续搞,搞不好大不了关掉就是了”。 在朱熔基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克服各方阻挠,建立上海交易所。 公司IPO还是推荐制,由省政府推荐报送。主要优先选择国企。 券商也是通道制,每家券商一年有2-4家IPO名额,券商基本不用去拉业务。 等别人来找我的通到用就行了。2002年通道制废除,开始的保荐制。 这个时候中信证券才慢慢异军突起,打败中金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真正让国企下定决心上市的2003年的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为国企解决一个流通性的问题。 在这之前,国企只有新发行的股票才能上市流动,老股是不能交易的,有点像现在的港股上市公司,原始股不能流动通。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新股和老股一样可以流通。 另一个重要事件是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了上市平台。 创业板盈利性要求比主板要求低。 2009年之前上市的公司有1631家,平均市值277亿,之后上市3145家,平均市值137亿。各省数据如下: 综上,现在上市的企业小而美,数量更多,证券行业对人数的需求也会增加。 总的来说,对从业人员是好事。
20,017,779
95
22
打狂犬病疫苗为什么要忌口?后面几针能不能提前一天或延后一天打?
第一个问题:打狂犬病疫苗期间并非要忌口,而是饮食要注意,尤其是平时过敏体质的人避免吃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因为一但出现过敏表现有时很难判断是食物引起还是疫苗引起,而且抗过敏药物可能影响疫苗效果。接种疫苗期间应避免强的松或氯喹等免疫抑制剂、避免病毒感染和内毒素血症,以免影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 第二个问题:疫苗注射时间和部位直接影响应答效果,所以要严格按规定时间接种。
补充一下疫苗注射时间对免疫应答效果的影响。 疫苗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发挥抗病毒作用,抗体滴度(理解为浓度吧)影响着免疫应答的强弱。 抗原进入身体后,需要通过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传递给B细胞,刺激B细胞成熟、产生特定抗体。B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到释放抗体需要经历一个反应期,合成相应蛋白。初期释放的抗体不多,逐渐达到一个峰值,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更多经过处理的抗原刺激B细胞,B细胞的分泌效应就会大大加强。同时,B细胞中可以产生一类对这类抗原发生记忆的细胞,再次遇到这类抗原后不经过反应期而分裂直接成为能够分泌特定抗体的效应B细胞发挥分泌抗体的功能。 因此,在合适的时间用疫苗抗原刺激免疫系统,能够增强免疫应答效果。
20,018,867
86
13
公开增发对后市股价的影响是什么?
谢邀。 首先要区分“公开发行”和“增发”,因为“公开增发”这种说法显然和提问者想问的东西不同。 公开发行一般指初次公开发行,即IPO。IPO之后的股价走势,有一个很明显的前瞻性指标,就是股票的申购中签率。因为在初次发行时,所供应的股票是有一定限额的。因此中签率越高,证明申购方越少,代表投资者对后市并不看好,这样的股票往往会在发行之后迅速破发。 而反过来,如果中签率很低,证明投资者踊跃申购,对后市的看法比较乐观。这样的股票在上市后会有一个短期的追捧过程,随后的走势一般呈宽幅波动。 再说说增发: 增发一般指上市公司进行的以发行股票为载体的再融资活动,分为“定向增发”和“非定向增发”两种。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对其大股东增发股票,从而换取大量现金。这种动向往往是公司在并购或扩产时需要资金所致。但由于无论是并购还是扩产,对公司的业绩增长都是长期性的影响,因此短期内股价的波动并不会有很明显的趋势(除非是涉及稀缺资源的并购,往往会形成市场热点)。 非定向增发是公司宣布将新发行股票,并由普通投资者申购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募集资金成本最高,证明公司似乎已经别无选择,而其大股东也不支持公司的融资,因此往往被解读为负面信号----尤其是在价值投资中。而由于不限定申购者的范围,且增发股票将严重稀释分红的比例,所以对投资者而言,这是一种被上市公司所背叛的行为。有非定向增发的公司,其后市股价的变动一般都很难看。 从广义上来说,常见于中国A股市场的“配股”,也是一种定向增发的形式。
谢邀 http://wenku.baidu.com/view/bbea926427d3240c8447efa4.html 这篇论文写的很好,有大量的数据统计 他的结论是,就到论文写就的时间点来看,二级市场是高估而不是低估了价格,虽然都表现为首日超额收益。
20,026,819
1,733
102
什么是「翻译腔」?「翻译腔」是好是坏?
到底…什么是翻译腔呢? 学术界发明了很多年高大上的说法,「直译」啊,「异化」啊,「陌生化」啊,「作者中心」啊…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不说人话」 要把人话翻译得人听不懂,其实也是一门学问… 1. 外文的语法说中文: 比如省略主语: 比如长长长长长的修饰成分: 比如充满了倒装和插入语的句式结构: 比如刻意的重复: 2. 用中文的表达讲外文 比如好像用谷歌娘翻译的书名地名: 「鸟山明的《阿拉蕾》——《官方报告:不景气》; 安达充的《TOUCH》——《感觉》,《ROUGH》是《粗暴》 《足球小将》——《陆军上尉的双翼》; 《乱马1/2》——《镶格窗1/2》 《超级警察马里的星期日》——《超级玛丽兄弟》」 (神翻译来源:动漫文化产业论一书) 比如好像用金山词霸翻译的抽象词汇: 比如好像中央电视台6套里的人物才会说的对话: 3. 明明能说中文,非要说成「用外文翻译出来的中文」 这种丧心病狂的说话方式,学术界有一个专门的词语,「伪异化」,大家感受一下… (文献来源:翻译中的“伪异化”现象) 4. 为了不像外文,非要说成「中国人也不会说的中文」 这在学术界也有专门的术语,叫做「过度归化」 「他一光火,就把坎特赶了出去; 说不定哪天他发作起来,咱们也得领教他呢?」 这是在上海弄堂卖热狗的歪果仁才会说的话吧… 总而言之,想要达到翻译腔,就要套用外文的语法结构,大量使用抽象专业词汇,忽略文化背景,直译俗语和对话 「不说人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你说对吧宝贝儿…
谢邀。 @楼上各位 已经将“翻译腔”做了个很好的阐述,在此赘述无意。 再从翻译学家的角度对“翻译腔”好坏的界定做个补充。 观诸家之言论,似乎对翻译腔的好坏无法下定论。结合楼上各位对翻译腔的阐释,再来看翻译腔的好坏,似乎没有绝对。
20,026,819
233
154
什么是「翻译腔」?「翻译腔」是好是坏?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所谓翻译腔,除了已有很多知友提到的句式结构差异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译文的择词不当。 本来想从我以前改过的问题译文中挑出几句作为直观范例,可惜我家小电近日故障,目前暂用家中台式机,不便查找相关存档= = 简单来说,以英文为例,同一英文单词所包含的所有含义,各自对应的很可能并不是同一个中文词,即便可能是近义词,或是可互相联想到的词。但是在对应的中文语境中,会有惯用或精确的搭配用法。 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译者择词完全囿于英汉字典所列的中文词,甚或只会用该词最基本、最“标准”的那种含义,套用在任何语境的句子中,大抵也不能说是错译,但就是词组的搭配生硬,或是不精确。 这种问题在人文社科类译文中尤为常见。 + 今天跟朋友探讨一首日文诗的翻译,发现自己的初稿简直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翻译腔的佳例啊!特此分享www
要说清楚什么是翻译腔,恐怕先要确定在什么时候翻译腔会成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翻译文本都存在翻译腔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翻译腔理解为“坏的翻译”,潜台词就是有相应的“好的翻译”,那什么的是好的翻译?流畅的美文还是诘屈聱牙地重构原文的翻译?是不是读起来毫无问题的译文就没有翻译腔了? 第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翻译腔不是在所有的翻译文本中都会成为令人注意的问题。很多文本只产生于翻译,如果非要抛开翻译腔,那么这些文本就不复存在,比如点击Word的帮助键,你看到的那句“正在加载来自Office Online的帮助”,就是不折不扣的翻译腔,译文不光创造了“加载”这个词,还要用“正在”来复制英文原文“loading help from Microsoft Office Online”中的现在进行时,至于加载帮助在中文里到底多奇怪,就不用多说了。但是没人会去抱怨这句话的翻译腔,因为这些文字本身力图传达的概念在这句话被翻译出来之前并不存在,新的概念自然会召唤新的表达方式。同时,这些文字本身也不是使用者所关心的,它们只是一个证明程序正在运作的信号而已。 所以,说翻译腔,其实应该限定在某些文体中,它们强调的是文字本身,而非文字背后的讯息。在这些文体中,当文字本身的组合方式成为阅读体检的决定因素之后,才会出现关于翻译腔的问题。 因为经验所限,我只能从文学翻译这一种翻译类型来讨论翻译腔问题。上面的讨论已经从阅读体验方面给出了什么是翻译腔的各种例证,我就不再赘述了,只回答我开始提出的问题。我最初提出的后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对译者有多大的信心?我觉得阅读翻译作品的时候,保持对译者的怀疑才是读者应有的态度。翻译文本和原文本永远无法等量齐观,lost in translation不仅仅是一句轻飘飘的话,从“Call me Ishmael”到“就叫我伊实玛利吧”之间不只有字母到汉字的转化,文化内涵,宗教指涉,乃至于简单的语气都无法完美的从一种语言到跳跃另一种语言。而翻译腔出现的时候,往往是原文的形构撑破了译文可以提供的弹性,这个时候,译者必须做出选择,是尽量忠实原文,保留这种新生的杂糅语言,还是剔去原文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只传达最明显的一种,保证译文的流畅。所以没有翻译腔的译文未见得是好译文,你有可能碰到的只是一个偷懒的译者。翻译腔的另外一大陷阱就是,读起来一路顺畅的译文也有可能其实是“翻译腔”。每一次文学作品的翻译,都是译者自身对文学作品进行阐释的过程,所以广义上说,文学作品的翻译都逃不开“翻译腔”的魔咒,只是译者掩盖得多好的问题。比如张若谷先生翻译的《苔丝》,原文的英国西南方言在译文里变成了山东话,对话里的山东话和叙事语言的普通话之间的张力与原文中两种英语的张力截然不同,但是读起来,都是无比流畅的中文,这才是不折不扣但是有隐藏得最好的翻译“腔”。 说到最后,我觉得中文的读者似乎对译者有太高的期望,总以为所有用外语写出的作品都能完美地转化成中文,但凡译文稍有不顺,翻译腔的帽子就扣上来了。其实翻译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最好的文学翻译应该是引诱读者去阅读原文而不是欺骗读者自己和原文毫无二致,借用我的一位老师的话,翻译就是从一栋着火的房子里往外抢东西,不论你抢出来多少,总有剩下的东西在烈火中化为飞灰。 当然,本文中的译者都指的是严肃对待翻译的人,而不是以为学会了谷歌就以为可以横扫译林的人。
20,027,773
196
39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选择什么就业方向、什么职业比较好?
一个有五年工作经验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主动答。 如果不脱离本专业,那么土木专业就业的方向有两个,设计与施工。当然细分,施工还会分管理和造价。 先说设计。甲级院,尤其是好的甲级院一般要求结构设计人员硕士以上学位,或者说名牌大学背景,不知道你符合否。当然一些规模略小的设计院,会降低学历的门槛,而且刚毕业进小一点的设计院不失为良策,毕竟能够更快的上手,内部环境也稍宽松,在设计起步阶段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局限为接触的工程规相对大设计院来说规模小一点。 一般来说做设计工作,待遇会根据你的水平以及工作量来确定,忙的时候累的几夜不合眼,但是闲的时候你会担心自己的收入。之余做设计需要掌握的技能以及日常工作内容你应该很清楚。抛开待遇因素,要看你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个工作,坐不坐得住。 再说施工。绝大多数土木专业本科毕业生都会从事施工,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找工作相对容易。因为施工的管理与技能对学历要求不高,建筑业人员需求还多。刚毕业从事施工是有好处的,从一线直观的了解各项施工工序、工艺,学习管理方法。即使以后转向做设计,那么施工经验也会是你宝贵的财富。正如maggie姐说的,施工一线经历是你今后从事建设单位管理或者自己承包工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不可或缺。 如果从事施工行业,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看看你是否你是否能承受的住,每天超过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夏天三十多度的高温下你要和建筑工人一起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浇筑混凝土时的通宵工作,一年一换的工作地点,甚至很难接触到女孩子的残酷现实。当然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可以说从事施工技术和管理是土建行业任何工作的基础,而且收入也会在一定时间相对于很多同学历其它专业的人要高一些,生活相对自由,入行容易一些。 再有一个方向就是相关专业的公务员,比如建委、质监站等部门的工作职位。当然这些就不过多的讨论了。 土建专业的工作无一例外都很辛苦,我工作几年来也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付出有收获,有苦闷更有希望。关键看你自己喜不喜欢或者哪个方向更适合自己。一句话,不同行业或者同一行业的不同方向没有高下之分,但是业务水平有高下之分,任何领域的强者都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对我个人而言,我一直觉得工作和感情恰恰相反。恋爱中你要爱着她才能干她,而工作中则是干着它就要爱它。好吧,请原谅一个从事过施工工作的人这粗暴的比喻吧。
昔日土木女,今日互联网公司小主管前来答一发。不讲大道理,都是自身经历。希望可以给题主一些启发吧~ 分4步来说我的经历,先上目录: 1、重新梳理个人职业方向 2、为转行而准备 3、投简历、面试、入职 4、现状 我当初选择了自己的大方向——互联网行业,我选择的理由有三个: 行业确定了,接下来就是确定职位。 我大概看了看互联网公司的职位,分为:技术、产品、市场、运营 我认为作为一个零基础的互联网小白,运营是最好切入的点之一。 首先,运营不会出现要和读了4年大学、科班出身的人们去竞争的情况。互联网行业很新,运营这个岗位也还没有出现在大学的专业里。所以竞争门槛很低,对我们这些零基础的转行者很友善。 其次,工资起薪虽然不如程序员高,但是晋升的天花板却极高,因此涨薪和升职也是可以很快的。 而且,悄咪咪说一句,大家可以去统计一下,你会发现,大多数创业者都是市场或者运营出身的。(坏笑,你懂得) 为了能扎扎实实的转行,我开始了痛苦的自学,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 这些技能就不展开细说了,都是几千字的文章,如果有需要,大家可以拿走我当时学习用到的课程和学习资料包,比较系统,适合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小白学习,在我的公众号【土木姐姐成长日记】回复“转行”2个字,即可收到,有需要的自取吧。 这里着重说一下制作简历吧。 有一种投简历的方式叫做“海投”,就是说印100份简历,投100家单位,收到3家招聘单位的邀请。 这3家招聘单位邀请面试的流程是这样的:收到500份海投的简历,随机扔掉450份,很快的扫一遍留下的50份简历,把专业不对口的扔掉,再把没有写相关工作经验的扔掉,最后留下10份,打电话邀请面试,来了3个人,最终留下一个人。 你发现没有,这个过程中双方都是很随意的,大家互相都不重视这件事。 那么我们正确的找工作的方式应该是什么呢?答案是:我们经过筛选找到4家心仪的公司,制作了4份有针对性的简历,获得了3个面试邀请,最后入职1家公司。 我们既然已经学习了许多技能了,为何不好好包装一下放在简历上呢? 拒绝海投,从我做起。 ps,上面给大家分享的资料包里,有很多好看简约的简历模板,可以直接拿去用。 总的来说,我的起点并不高,从农村考到武汉的三本学校,毕业了就跟同学们一样,在工地里干活。然后受不了了,一狠心一跺脚,转行了。 但是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生活状态来看,我的确是一起毕业的同学里面境况最好的一个,大家都表示很羡慕我的生活,可我却没有太多满足感。 因为我觉得生活有苦有乐,光鲜的背后都需要煎熬与努力,乐趣是从苦闷枯燥的生活中努力营造的,前方还有更多的山需要翻过。 但我坚信,努力生活的自己是最美的。 我会读到更多更好的书,遇到更好的人,碰到更好的机遇,去更多的地方.... 不管生活是怎样的忙碌与枯燥,我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过程,成功与失败,经验或教训,都将融入我的血肉,陪伴我书写更充实的人生。 诸位,一起加油吧!!!!!!
20,036,871
200
91
有哪些关于动物方面的优秀纪录片值得推荐?
仓鼠岁月 The Year of the Hamster 他们狂野,他们隐秘,他们是经历了几个世纪追捕和迫害的残存者,敌人对他们深恶痛绝,这就是仓鼠的秘密生活——仓鼠岁月 BBC 2005年制作的短纪录片,讲述了野生黑腹仓鼠的一生和四季。这是仓鼠的故事,也是岁月流淌而过的史诗。 【仓鼠纪录片】国家地理-仓鼠岁月 2005(中字) 清晰度不好,所以后面的图片就不用纪录片截图了。 这是仓鼠的故事, 这是我和她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海德堡西方的莱茵河谷,夹杂在高速路和工业区之间,冬天很冷,我吃的胖胖的,在地下睡觉(¦3[▓▓] 我是一只黑腹仓鼠,也叫大仓鼠,我和黄金仓鼠比较像,但我比他厉害,我能承受着德国的寒冬,我能看完海涅歌唱的童话。因为比较胖? 德语中,仓鼠就是贮藏之意,我在地下的小房子里存了大概40斤粮食,吃吃睡睡,一半左右的仓鼠都会在这个冬天冻死或者饿死。 大雪覆盖,万籁俱寂,圣诞节孩子们的笑声。 终于,雪化了,又是一个春天,而我,还活着。 我走出了生活了几个月的洞穴,阳光暖暖的,春风有些冷;吃了一个冬天的干谷子,我现在胃口很大,我要去找一些吃的,我大口咀嚼着鲜嫩多汁的青草,冬天饿瘦了很多,我要重新吃回一个胖仓鼠ヽ(・ω・。)ノ 一边吃一边打量着这个变化的世界,直到我看到了她,注定孤独的我看到了注定孤独的她。 boy meets girl,这是仓鼠之间的爱恋。 我们互相闻着对方,她假装跑,我追了上去,闻她,她再跑,我再追,再闻……终于,她跑回了洞里,我也跟了过去。 洞里的气味很重,我很喜欢那味道,仓鼠的味道,她的味道,爱的味道。 终于,一切在这个洞里达到了生命的大和谐,我们相拥在了一起,闻着,舔着,依偎着…… 直到她怀孕了,她变得很暴躁,打我,咬我,把我赶出了那个洞穴,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去了。 一旦母仓鼠怀孕,就会把公仓鼠狠狠地赶走,再不见面。 我在寂寥的春天的田野里游荡,一只鼬鼠盯上了我,我奋力向远离她的地方跑去,跑了很远,直到鼬鼠看不见我了,我也再看不见她了,我将去哪里呢? 那一夜的三周后,她生下了六只小仓鼠,小小的,睁不开眼睛,没有毛,他们在铺着柔软杂草的洞穴里喝着仓鼠妈妈的奶;小仓鼠们紧紧地粘着妈妈,以至于妈妈离开洞穴时,会把他们拖出了一段距离,小仓鼠会叫唤起来,仓鼠妈妈会温柔地把他们放回巢穴。 哺乳期间仓鼠妈妈只会短暂地离开巢穴,她需要在短时间内吃很多很多食物,她很小心,也很谨慎,因为她不能出任何的意外。仓鼠妈妈不在时候,小仓鼠们就抱在一起睡觉,直到妈妈回来了,就一哄而上找奶喝。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孩子们开始有了皮毛,他们也开始要吃固体食物了,该断奶了。妈妈会从外面带回来很多的叶子和茎,为了能够消化植物纤维,小仓鼠们还需要妈妈肠道里的特别菌群~~~~他们会吃一些妈妈的粪便,这很管用。 这时的小仓鼠也是最调皮的,他们会在洞里乱跑,有时还想跑出去,仓鼠妈妈就得不厌其烦地把他们一次次叼回来。 初夏,田野里长满了绿草和花朵,茂密的植物,让仓鼠们得以藏身其中。这也是小仓鼠们首次出游的最佳时机,他们用充满好奇的眼睛和鼻子大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学习着生存和觅食的技巧。而仓鼠妈妈则在为他们警戒着,警戒着鼬鼠,猫科动物和天上的猛禽。 直到夏末的时候,小仓鼠们似乎长大了,他们开始攻击仓鼠妈妈,他们咬她,抓她,把她赶出了自己的巢穴,成为了这个巢穴新的主人,而仓鼠妈妈则会离开,她会永远的离开,重新找一个巢穴,重新开始生活。 度过了孕育生命的春夏,秋天,是仓鼠们最难过的时节,大型收割机是仓鼠们的噩梦,很多死了,很多躲在洞穴的深处,瑟瑟发抖着;而收割之后的田地,食物和掩体都少了很多,仓鼠们需要格外地小心和卖力,收集着过冬的食物,躲避着鼬鼠和猛禽的觊觎。 终于,下雪了,仓鼠数们囤积了几十斤的食物,在温暖的地下睡觉。 直到雪化了,春天来了, 活着的仓鼠们会回到田野上,他会遇见她,他们会交配,她会赶走他,她会生下很多的孩子,她会养大他们,喂奶,哺育,教导,直到孩子们长大了,再把她孤零零地赶走。 寂寞冷清的冬雪, 自由萌动的春天开着野花, 盛夏季节里他们成长和死亡, 秋天他们疲于生存和觅食…… 直到又一次冬天的雪, 把死亡和生命同时掩盖。 一年复一年, 这就是仓鼠的岁月。 (大概其是这个内容,文字基本都是我编的~~~) P.S. 家养的仓鼠要推荐纪录片《我心狂野》!!! 【BBC】宠物纪录片:我心狂野_人文历史_纪录片_bilibili_哔哩哔哩 【BBC】宠物纪录片:我心狂野 【预告】 是BBC关于宠物的纪录片,其中有仓鼠能装多少食物,仓鼠越狱大法和仓鼠跑轮子!!! 这个超级超级可爱!!!!! 一定要看!!! 祝好!!!
谈动物纪录片肯定绕不开大卫·爱丁堡(David Attenborough)老爷子啊~ 凡是大卫老爷子解说的纪录片都是顶尖作品,简直质量保证啊—— 声名赫赫的地球脉动系列 上片内截图—— 当然还有《冰冻星球》! 还有个人内心15年最佳纪录片《猎捕》—— 里面非洲野犬对角马的追击战和虎鲸与座头鲸的攻防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然后~~今年十月最强番《蓝色星球2》和前作《蓝色星球》! 另外,蓝色星球2的海报着实是我最喜欢的纪录片海报,没有之一 (被知乎压缩的清晰度大减,绝望.jpg) 墙裂安利蓝色星球2,每一帧都是壁纸! 我现在只想看蓝色星球2,其他什么都不想做.jpg 总之,有关动物的好记录片不胜枚举,有兴趣题主和其他同好可以评论区继续讨论啊~
20,054,953
8,948
90
面试应答有哪些话术和技巧?
如果你在找工作,请你一定看完,省去你 80% 寻找答案的时间,避免面试入坑~ 如果能对你有一点帮助或启发的话,也算是我莫大的荣幸。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职业生涯规划针对个人而言,自己发展的定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机遇挑战(SWOT),明确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工作定位,细分下岗位职责等。即以下两方面: 第一,自我认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就像《西游记》中,每次唐僧介绍自己: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 这几句话包涵了每一个人都要问自己,最重要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而言,首先是了解求职者的学习能力、计划能力,审查人岗的匹配度、以及在岗的稳定性;所以关键性岗位是需要问职业规划的。 第二,即组织承诺,你到底能在公司踏实干几年?(考察稳定性) 面试官考核核心就一句话:就是想了解面试者,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设想、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稳定性等 除非是目标非常明确的人,或者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不然很难回答清楚,HR并不关心你真正的职业规划,HR更关心在未来的3-5年里的稳定性,能否在公司长久工作。 如果你是这样回答: “我想先找个工作积累经验,一两年后出国。”这道题,你就凉凉了。 那么怎么说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呢? 紧扣工作和学习两个维度回答 第一点:介绍自己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自己的规划是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不是凭空想的。加分!加分!加分! 第二点:工作方面,突出自己打算通过积极完成工作任务,积累各方面的经验,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希望有机会能够带领团队,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为单位做出更大贡献,获得双赢。加分!加分!加分! 第三点:在学习方面,打算在专业领域做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将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为自己的职业成长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加分!加分!加分! 做好这三点,保证不减分的基础上!加分!加分!加分!加分! ▲根据以上的关键点,参考回复: 首先,自己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自己的规划是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不是凭空想的,自己毕竟刚毕业或者工作时间不长,经验还欠缺。 其次,在工作方面,我打算通过积极完成工作任务,积累各方面的经验,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希望有机会能够带领团队,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为单位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在学习方面,打算在专业领域做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将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为自己的职业成长做好铺垫,打好基础。谢谢! Tips:回答这个问题强调你稳定性,踏实工作的态度,重点在工作技能方面的提升与内在积累,不要描述外在的东西,比如职位,薪资。 (ps:不写虚的,实用干货。真的真的特别希望能帮助大家,群里有个市场营销学妹成功面试万科) 用“石墨”做在线文档、团队协作:https://shimo.im/welcome 管理你的个人工作:印象笔记https://www.yinxiang.com/ 用“Xmind”管理思维:http://www.xmindchina.net/ 用“Prezi”做酷炫的PPT:https:\\prezi.com/ 用“Mailchimp”做EDM模板:http://mailchimp.com 最后的最后福利到 在知乎扒了很多关于免费简历模版帖子,美滋滋呀,开始做简历,结果下载要收费,我勒个气的,给我整不会了,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免费简历模板网站】 给大家推荐2个免费简历模板网站,免费制作和下载,板式多,大家喜好不同,根据自己需要筛选! 现成简历模板咱也有,在公主号里回复关键词自取~ 1、51job 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前程无忧在线制作简历,制作好可以直接打印、导出Word,完全免费!!!! 优点:免费!免费!免费! 缺点:格式、风格都是固定的,缺少灵活性和美观性。 2、超级简历 世界五百强hr推荐的在线制作简历神器,提供新建和导入简历两种方式,在线自由组合简历内容,自动排版,即时提醒简历纠错功能,简历评分等,模板部分免费。 优点:智能检查、优化建议、部分免费 缺点:优质模板数量较少,一眼望去感觉长一样,没有特色。 (ps:小伙伴根据自己的需要,多尝试一下,适合自己的网站制作简历,鞋子适不适合,只有穿了才知道,祝大家上岸!!!!) 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呗~感恩您! 延伸配齐阅读~ HR通常提的一些面试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回答? 面试应答有哪些话术和技巧? 刚步入社会的小白的如何找工作? 有什么是你面试很多次都失败后才知道的? 如何做一份优秀的简历? 如何摆脱拖延症,做行动的巨人?
你好,谢邀。 这个问题我现在问的不是很多了。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准备,问出来的,很可能是一个面经的答案。 更偏向于通过其他问题来捕捉蛛丝马迹,毕竟面试毕竟不可能把一个人摸透的一清二楚,而是了解主要情况即可。 问这个问题,主要为了了解: 一、候选人在发展方面的匹配程度(现在合适,以后还合适吗?稳定性高吗?) 二、是有想法的人吗(还是人云亦云?) 那么,可以从其他的一些问题中,了解到这些内容。 一、候选人在发展方面的匹配程度(现在合适,以后还合适吗?稳定性高吗?) 举例问题: 1、你喜欢什么样的领导风格? 2、之前的离职原因是什么? 3、在工作中,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4、如果有机会晋升,你觉得最快是什么时候? 二、是有想法的人吗(还是人云亦云?) 举例问题: 1、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为什么应聘这个岗位? 2、大学时,为什么选XX专业? 3、(从简历看)你做过XXX事,当时为什么这么做呢? 4、假设一个情景,问求职者会如何处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现在市面上面经千千万,我们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找到真正合适的人。 建议大家在准备面试时,也不要光靠面经,毕竟同一个“考点”,会有很多种问法。 祝大家求职顺利! 不只是面试,我结合了10年hr的经验,还邀请了50+位500强资深hr加盟,汇总了一系列“职业规划/简历/面试/谈薪”的实用方法。 点击下方链接,关注,就可以领取求职大礼包、查看超级干货啦~ ———————————————————————————————————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 @夏姑娘 ~~查看HR角度的第一手求职、职场干货。
20,060,181
8,920
3,813
如何看清自己的天分在哪?
以前写过的一篇小文章,也许能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新视角: 一个学生找我咨询职业发展问题, 希望我给他填一个量表,「最好科学性强一点的」, 可以计算出一个分数,提供一点参考, 他的兴趣,天赋,个性之类,适合往哪种职业发展。 我推荐了职业心理学课上的几个职业兴趣测验,问他这样是不是就够了。 这些测验在网上都能找到相应的资源。 但他看起来有点意犹未尽: 他的怀疑精神,引发了我浓厚的好奇心。 我实在不能放着这么有趣的问题不管: 他一脸懵:「你们是专业人士,不可能忽悠我……」 (小伙子真是涉世未深哪) 我说,好,我们不忽悠你,如果我们只是疏忽了一下呢, 比如计算的时候失误了,或者拿错了报告, 对,我们把别人的测验报告当成你的了,拿给你, 你觉得你能看出我们的错误吗? 他不假思索地说:能啊,能看出来! 比如我的个性偏内向,如果报告说我是外向型, 那不是一眼就看出来了吗? 我说:你说的这种情况,是你对自己本来就有信心的地方,这些方面你本来也不用求助于这个测验。 但如果恰恰是你没信心的地方, 比如选A职业还是B职业,你正好在举棋不定, 指望这个报告给你一个倾向性的意见, 现在结果出来了,认为你适合选A,你怎么判断它说得对不对? 他想了一会,说:那我只能相信它说的。 我盯着他:你相信了,就怎么样? 他说:不怎么样,我就听它的呗,选A。 我问:然后呢? 他说:然后我就沿着A这条路走下去。 我说:嗯,你会在A职业上取得一些成就,可能也会有很多困难,这条路不好走,但也不是一条死路,你可能磕磕碰碰地走了十几二十年…… 他连连点头,我话锋一转: 这个问题,让他陷入了漫长的沉思…… 过了很久,他说:我可能……永远都发现不了。 我赞同地点了点头(我心里也这么想), 又问:只要我不说,你永远都不知道我拿错了报告,一辈子都蒙在鼓里。你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他毫不犹豫地说:是好事! 我问:好在哪里? 他说:至少这一刻我可以做一个决定! 我说:你只是需要推动自己做一个决定? 他说:老师,我好像明白你的意思了! 我说:为了推动这个决定,你需要一个「判断」。 他很激动:对对对…… 我说:这个判断甚至可以不那么科学,只要你相信它就好。如果它明显不对,你也不会信,只要你信,它对你就是有用的…… 他点头:它本身是不是真的,没那么重要。 「既然不重要……」我开始在兜里找硬币, 他的脸色变了: 不不,老师,既然在我的眼皮底下, 那还是稍微看起来科学一点的好…… (案例信息系虚构)
谢邀。 擅长什么,与天分何在,其实吧,不一定是一回事。 有些擅长技能,似乎显而易见。比如,看见个子高的,大家都会建议“去打篮球打排球当模特”。看见长得好的,“去做模特去当演员”。多少父母看见孩子口齿流利,就喜滋滋地:“可以去做演讲说评书!”我还见过孩子父母志得意满地,“钢琴老师都说我家孩子手生得好,可以去弹钢琴!”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超乎其他人的一技之长。早熟的孩子比别人长得高啦,音准好的孩子擅长唱首歌啦,不一而足。 许多人大概都会时不时感叹:我小时候什么都会,后来就抛下了;如果一直坚持,也许就…… 的确如此。每个人都可能有隐藏的技能没被发觉呢。 但那是天分吗? 不一定。 弹钢琴的朋友跟我说过句话。钢琴界这玩意,是神童的坟墓。 其实任何行业最尖端的那人,身后都不知埋葬了多少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人们。 你有天赋?世上有天赋的人多了。你年轻?没关系,过几年就老了。 许多人一定有类似体验:做某个行业的同代里,最初天赋更出色的,似乎多了去了;然后时间流逝了,剩下还在做这行的,似乎没那么多了吧?当然,他们可能去做了更发财的行当,但这也算一个侧面: 许多时候,你所擅长的,不一定是你能做得久的。 除却少数惊才绝艳如兰波或莫扎特——那种概率的天才毕竟万中无一——绝大多数做得好的,都需要在好的基础上,做得久。 所谓一万小时理论,大家都听说过。 仅以运动员为例——毕竟比起其他行业,他们已经算是天赋与成就挂钩相对靠谱的人了。 许多运动员有天赋,有普通人羡慕无比的天赋;但他们不热爱这门运动。 这感觉,行外人会觉得暴殄天物,一定觉得,“如果我能娶到玛丽莲·梦露,我一定天天不出卧室房门啊!你居然把梦露搁家里,自己出来晒太阳!你怎么想的!” 但行内人一定明白,职业会消磨人的热情。任何一个爱好一旦成为职业,一定会让人因为例行公事而消磨的。 被消磨之后,还能余下支撑着继续的热情,才是真爱。 伤仲永的故事众所周知,一般是感叹一个人持有的天分被虚掷了,可惜。 但换个角度,方仲永有诗才,但可能确实对诗歌没兴趣呢? 那很遗憾,诗歌可能的确不是他的天分所在。 许多行业尖子被采访时,有句话总被当片汤话,“你要热爱这行”。 一般人听了觉得是敷衍,入行了,谁还不够热爱呢?其实这后面是另一句:“……热爱到当职业了还能不讨厌”。 这就不容易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 兴趣、热情与持久不懈的能力,在长期来看,才是最重要的天分。但因为需要时间和经历的历练,不像音韵、反应、记忆力这类显而易见,所以,需要耐心一点来找寻。 结合到每个人自己,一个人可以擅长许多东西,可能有许多技能会被人啧啧称赞“哎呀你做什么什么一定会成功啊”,但除非你在某方面确实是万中无一的天才,否则,从长期来看,那件你闲暇下来,依然会做的事情;经历各色破事,依然不会失去兴趣的事情;在你困苦时,可以疗愈你的事情;总之,一件你可以持续做许多年而历久不倦还感受到乐趣的事情,才是你真正的天分所在。
20,068,378
862
375
目前中国青年作家中,谁的作品可读?
我本身不是很认同这个问题的问法。隐约中好像在暗示,选中国青年作家的作品来读,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需要更细致的辨别,而不像“国外作家”、“中老年作家”、“获奖作家”、“经典作家”可靠。我不知道这其中蕴含的“歧视”具体是针对哪一个标签,但作为一个常看书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去除一切标签对我们的影响。 尽管我也承认,标签不全是无用的,某种意义上它们都是参考,尤其在快速选择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求助于这些最外在的讯号,就像书的颜值一样。但在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还是忍不住先为中国青年作家们说说话,他们当中许多人在内容与形式上已经给中文创作带来了新的风格。甚至,就我个人读趣味而言,他们的作品常常更好亲近,阅读他们的作品,就是一趟共同发现、彼此确认、求同存异的历程,在最直白的意义上,给我带来“同时代人”的感觉(或者错觉)。 我是阿乙、路内、张悦然、双雪涛、颜歌、文珍、李静睿等当代小说家的读者,其中几位是我的同龄人,甚至与我从同一所学校毕业,做过同样的职业。阅读他们的感觉,当然完全不不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更详细地分析,这里只能笼统而言。首先是他们文学形式上的变化与成长,读者得以见证这个过程,这是阅读青年作者的一种幸运,不过这幸运每个年代都有,只要那个年代的读者有心。其次是,他们的小说几乎都在断裂中创造联结,从60年代的历史债务一路走来,面对文化与社会的剧烈转型,是这一代小说家在及时做出反应。路内、双雪涛的工厂记忆,张悦然转身对父辈的追踪,阿乙在乡村社会中探案,颜歌对西南家乡的重写,一路到文珍、李静睿直接写作当代都市中的情感故事,都显露出在历史的脉络中描述当代生活的勇气,更难得的是,他们不再提供单纯的伤痕或者苦难故事,而是试图重新建立一种相信,一种新的文学感觉。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很容易在他们的故事中找到呼应。 另外,网络和跨界时代带来了比传统的文学生产机制更加复杂多元的作者,他们的职业、社会身份并非作家二字可以概括,但与此同时他们又稳定地创作出符合这一标准的作品。这也是所谓的“青年作家”才能带来的风貌,这背后当然是整个社会文化基准的上升,扩充了文学的边界。张定浩、范晔、包慧怡,都是我特别欣赏的来自学院内部的声音,他们接受过良好的严格的学术训练,但在书评、散文、随笔、诗歌等体裁中,释放出无比灵活的创作动力。他们把从阅读中汲取的营养,真正稀释到了写作中去,以至于,范晔的中文写作总有西语文学的迷宫之感,而包慧怡的诗歌和想象力充满了来自古爱尔兰的迷蒙气息,张定浩和他笔下的诗人也像兄弟一般惺惺相惜。而在写作系统之外,自由撰稿人云也退、建筑师唐克扬、电影导演李霄峰的写作,也令我感到惊讶,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积累,以及更广泛的人文趣味,突然就出现在了中文写作的版图上,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甚至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在我们还抱着各种标签在阅读的时候,他们早就在个人的意义上完成了跨越。 最后还值得推荐国内记者们的作品,袁凌、卫毅、郭玉洁、谢丁、叶三、杨潇,这些从没停下的青年记者,他们对中国的观察和写作,展现出了作家般的持续性。并不太需要别的眼光,在他们这里,就能读懂大部分的中国。 我还想推荐王顷、孙彦初、塔可、陈天灼、范西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他们在看似最玄妙的当代艺术的范畴里,回应着我们最具体的日常生活。 他们的创造与想象,可能正是因为人在青年。
- 把「青年」的范围放大一点的话,我推荐以下几个,也许不能算是正经什么什么协会的,但是作品都非常棒。 1.刀尔登。 体裁近于杂文,文化人谈史说今,不是科班出身的那种研究文章,近于吴思《血酬定律》、《潜规则》那种调调,或者用说鲁迅的那个概念,「国民性」。 刀老哥文风犀利,喜欢说怪话,是我知道的文化人里非常有幽默感的一位。此前写过一篇帖子 ,感兴趣的可以看下,这里就不详说了。 推荐作品:《旧山河》 2.缪哲。 我是先看的缪哲,然后知道的刀老哥。缪哲也很有幽默感,说怪话的本事没有比刀尔登差到那里,但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点是喜欢掉书袋。 缪老哥的正经身份应该是翻译家,翻译过《美洲三书》等作品。他有一本《祸枣集》,书的题目就是在说怪话,灾梨祸枣在古代指的是那种刻出来也没个卵用的书,既然没卵用,为什么还要结集呢? 我认为缪老哥这不是谦虚,而是在阴阳怪气。 《祸枣集》基本上是个怪话的集大成者,有些针砭时弊,有些则充满恶搞色彩。《与H先生论语文课本》一篇,我非常喜欢,这里截取一段: 《祸枣集》除了怪话之外,还推荐了一些很不错的书目,比如《荷尔德林的后期诗歌》,这一本译作原是缩节版,我找来看了,且不论翻译的怎样(个人认为很棒),前面一大篇导读,读完就受益匪浅。 推荐作品:《祸枣集》 3.苗炜。 没玩知乎之前,在日报上看到居然有苗炜的专栏,就注册了过来。不过好像也没正经看过。但是在这之前,看过他的《寡人有疾》,名字特别逗,第一反应是《孟子》的那句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介绍更是充满黑色幽默,说是一个美国留学的医科学生,用现代化手段治死了自己的中医父亲,很有些七窍成而混沌死的感觉。 这本书的具体内容由于时间久远已经记不清了,只是一想起就觉得巨搞笑,哈哈哈哈哈。 世界上居然有这么抽象的搞笑,居然连内容都记不起来了,但是想到就想笑,哈哈哈哈! 推荐作品:寡人有疾 很惭愧,就推荐三本吧。 鹅:电影分析/好书分享
20,074,835
184
70
为什么一家公司 IPO 需要多个承销商?
承销就是卖股票嘛。 大多数散户对于IPO的印象,基本上应该停留在网上申购这件事情上,只要在网上下单购买就好了,和承销商的关系不大。但是这个实际上是B2C的直销模式,只是IPO销售的一部分,在国内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在国外则是相当不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B2C的直销之外,剩下的一部分就是B2B的销售,也就是发行企业对各大基金、保险、投行等等机构的销售。这一部分和对散户的销售有比较大的差别,因为机构们都是很谨慎的,不会随随便便看了一份招股书就下单买股票,一般都要和企业、承销商有所沟通,跟企业有了面对面的相对深入的了解之后才会考虑认购。和B2C销售最大的差别,就是多了沟通、解释、答辩这些环节,这些就需要承销商在其中发挥作用。承销商需要了解发行人的资质,了解投资机构的需求、选择倾向、最近的临时动向等等,然后才能比较好的匹配买卖双方。 以上就是讲为什么需要承销商。 如果能理解这一点,那么当然承销商就是越多越好了。如果有更多的人帮你推销股票的话,企业总是很愿意的。 这一点现在在国内还不太明显,因为前两年IPO是不愁销售的,只要有一家主承销商牵头,卖出去也没问题。但是可以预期,随着IPO越来越难卖,将来多家联合承销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就像我们在境外资本市场经常看到好几家联合主承销的情况一样。
1. 更好的投资者覆盖:各家投行和投资者的关系不同,每个投资者总是和这几家投行关系最密切,那几家次一点,还有几个再次一点。举个极端点的例子,一些中资银行的海外投行部门是没有美国的牌照的,如果一个公司只雇了这一家投行又要做144A发行,就没法把股票卖到美国去了 2. 更多的交易前研究覆盖,也就是多几个分析师写pre deal research report, 并且通常,在研究报告blackout结束后也能保证至少这几家承销行会initiate股票研究(也有承销行迟迟不发initiation report的,各种原因)。股票研究的覆盖对后市流动性很重要,投资者对所谓的“research orphan”会态度谨慎 3. 在关键决策的时候,对于发行人来讲,多几家银行,即使是打打下手的银行,也多个second opinion嘛 4. 银行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张力,有利于激励银行好好表现(当然银行太多了就会增加协调的成本) **以上基于海外市场执业经历,不一定适用于国内市场**
20,092,749
199
38
如何制作机器猫最爱的铜锣烧?
圆圆的铜锣烧,哆啦A梦的最爱,小电视也喜欢,跟着up主们学了之后发现在花样上稍稍动一动手就可以妙,趣无穷。 小电视先以自己为例介绍一下铜锣烧的妙趣。 鸡蛋打散加入糖、油、蜂蜜、牛奶。 筛入低筋面粉、抹茶粉、泡打粉和小苏打。 平锅小火慢慢煎 全部煎好以后晾凉 夹上红豆馅和栗子仁 用溶化的巧克力画上小电视。完美! 不喜欢吃抹茶?来试试可可的 鸡蛋、牛奶、糖、盐搅拌打匀。 面粉过筛子加入打好的蛋糊,搅拌均匀后分出一半加入可可粉 静放20分钟装入两个裱花袋 用可可裱花袋在烤肉纸上挤出小电视图案用平锅加热凝固 用原味裱花袋挤出面饼小火慢慢煎 把烤肉纸上的小电视图案22、33图案粘到面皮上 最后注入灵魂:红豆沙。即可完成 由于加入了鸡蛋和泡打粉等,使铜锣烧的面皮十分松软香糯,红豆沙里加入了糖或者是蜂蜜内馅就更加香甜可口了,闲暇之余按照自己的想象可以把铜锣烧适当地改动一点点也会乐在其中吧。
铜锣烧是哆啦A梦最爱的食品,这是一种烤制面皮,内置红豆沙等夹心的甜点。其实做法还是挺简单的,自己在家动手试试吧~ 推荐两篇菜谱可以参考一下哟。 铜锣烧 图文 | 满宝妈妈 原料: 鸡蛋两个、低筋面粉120克、白糖60克、牛奶30克、玉米油10克、豆沙适量、蜂蜜20克、泡打粉1克、小苏打1克 1. 两个鸡蛋打入盆中。 2. 加糖搅拌均匀。 3. 加入蜂蜜。 4. 搅拌均匀。 5. 筛入低粉。 6. 搅拌均匀。 7. 加入牛奶。 8. 搅拌均匀。 9. 加入玉米油。 10. 搅拌均匀,呈细腻的可流动的状态。 11. 盖上盖子静置20分钟。 12. 舀起一勺面糊放在不粘锅中央,小火加热。 13. 加热至面糊底层凝固,上面冒泡泡。 14. 翻面,继续小火加热半分钟,至小饼两面都熟。 15. 依次做好所有的小饼。 16. 取一片小饼,在内部抹上豆沙。 17. 再覆盖上另一片小饼。 18. 这就可以吃啦。 小窍门: 烙的时候一定要用小火。 抹茶双拼铜锣烧 图文 | 吃好吃的喽520 原料: 鸡蛋2个、抹茶粉5g、低筋面粉20g、豆沙馅30g、花生酱20g、泡打粉2g、白糖15g、玉米油15g 1. 鸡蛋打入碗中,加入玉米油,先加入少部分的清水。 2. 搅拌均匀。 3. 筛入低粉、泡打粉和抹茶粉。 4. 搅拌均匀至无颗粒,顺滑、流动的状态即可。(看面糊的黏稠程度后期再添加水。) 5. 小火加热锅子,不倒油,摊入一勺面团。 6. 小火慢慢加热,面饼逐渐产生气孔。 7. 定型后翻面,稍微烧一下即可 8. 依次做完面糊。拿两片,一层抹豆沙馅,另一层抹花生酱。 9. 两片贴到一起。切开~ 10. 也可以是纯豆馅儿。 11. 浓浓的花生香和绵密的豆子。 12. 开吃啦~ 小窍门: 铜锣烧在制作过程中要全程小火。
20,093,287
294
18
皮肤黑色素沉积是怎样形成的?
有人说:头天熬完夜,第二天脸就黑黄黑黄的; 有人说:去海边晒完太阳以后,皮肤变得又红又黑; 有人说:怀孕之前皮肤都很好的,怀孕以后就开始长斑了; 有人说:我连蚊子咬个包都会留下黑色素; 还有人说:我生下来就是黑皮,不管怎么努力好像都变不白 …… 上述这些表现,说到底都离不开黑色素,而皮肤的黑色素的沉积成因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方面。 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的一些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助黑小帮手”都有哪些,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 常见内源性因素: ①怀孕:导致体内促黑素细胞激素分泌增多,且雌激素会刺激黑素细胞分泌更多黑素颗粒,孕激素可促使黑素的转运和扩散。 ②心理因素:情绪会影响皮肤的代谢速率,长期情绪不佳(比如压力大)可引起肤色变暗、色斑出现或加重。 ③遗传因素:决定肤色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为啥很多人肤色会随爹妈的原因。 ④熬夜(缺乏睡眠):可引起氧合血红蛋白降低,使皮肤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影响皮肤的新城代谢,加速皮肤老化。且会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促黑素细胞生成素增加,,色素生成增加。 ⑤吸烟:吸烟会减少皮肤中维生素A的水平,而维A对于中和氧自由基有重要作用。所以吸烟也是衰老加速器。⑴ 常见外源性因素: ①环境污染: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比如尘埃、化学污染等都会造成氧自由基增多,从而诱导皮肤出现衰老。 ②紫外线:光老化的元凶,“助黑小帮手”的头号选手。来看看它到底能对我们的皮肤干些什么。 紫外线可以让皮肤晒红(平时所说的“晒伤”也属于这类) 本质上是皮肤被日光(UVB)照射过度以后产生的光毒性反应。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引起DNA的光损伤,导致破坏DNA及其修复机制、出现免疫抑制、影响角质细胞合成与释放细胞因子,诱导皮肤的炎症反应等。 主要表现就是在日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严重的会伴随瘙痒、刺痛甚至水疱、脱屑等。 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晒脱了一层皮”的真实原因。完了就会发现,在晒脱皮的位置,还可能留下色素沉着。 紫外线可以让皮肤晒黑 晒黑分为三个阶段:即时晒黑反应、持久性晒黑反应和迟发性晒黑反应。一张表说明三者的区分。 日常日光照射,会同时接受到UVA和UVB的辐照,所以很多时候会同步发生晒红与即时晒黑反应。皮肤白的往往会以晒伤为主要表现,皮肤黑的主要以迟发性的变黑反应,就是人们常说的“红完了以后皮肤就变黑”的重要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氧化反应的发生、酪氨酸酶活性的增加、炎症反应都是非常重要的使皮肤变黑的因素。 So,一切能够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举措,都是在帮助皮肤对抗黑色素这个小恶魔。 日常抗黑可以采取的一些行动。 一:防晒。 可以避免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抗黑抗老,减少光老化的产生。防晒需要从小抓起,原则遵循ABC原则,即Avoid\Block\Cream,能不晒的时候尽量不晒,出门可以选择打伞戴帽子墨镜等防晒遮盖,遮盖不到的时候再选择防晒霜。 二:尽量健康的生活方式 减少熬夜、睡眠充足、避免吸烟,都是可以帮助身体产生少一些自由基的方式。 三:减少一些因为皮肤问题导致的色素沉积 比方说很多人在患一些皮肤疾病之后会产生色素沉着,这是很多皮肤疾病会伴随发生的。 四:使用一些具有功效性作用的护肤品来有效抗黑 首先,能够直接或间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作用的成分,如氢醌、壬二酸、氨甲环酸、Thiamidol(肽安密多)等。 其中,Thiamidol是一种间苯二酚的衍生物,是一个强效的淡斑成分,属于优色林的一个创新专利成分⑶。 在由拜尔斯道夫集团提供给的一项样本数为35人,为期12周,每天使用2次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2周可见效,持续使用12周可减少75%色斑。 其次,可以选择具有优秀的褪黑成分。经典的比方说VC及其衍生物,能够帮助还原已经形成的黑色素中间体(多巴醌),减少黑色素的生成⑸。 再次,可以选择具有舒缓作用的一些成分,比较常见的有积雪草苷、甘草酸苷都是经常使用的添加在护肤品中的舒缓成分。 LICOCHALCONE A(胀果甘草提取物,昵称“小甘草”)就是这样一个黑科技成分,优色林旗下就有这样的成分和技术,在Thiamidol的基础配方上加入了小甘草,帮助减轻影响黑色素形成因子的表达,达到有效抗黑的作用,从而帮助实现皮肤透亮。 皮肤黑色素的沉积原因细分下来有非常多种,但主要的原因无非上述几个,要想真正的做到让皮肤变白、减少黑色素沉积,除了上面所说的严格防晒、规律生活之外,日常护肤中还需要做到:尽量减少皮肤不必要的摩擦(比如反复的洗脸、卸妆)、长期外用安全有效的美白淡斑产品,实在是遇到搞不定的色素问题,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求助于医美手段。总之一切让黑色素生成速率<黑色素代谢代谢的手段,对于抗黑都是有益处的。 黑不是一日形成,白也不是一夜就能焕白,科学打黑,理智护肤,让皮肤健康白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哈罗,阿莲又来咯,最近阿莲收到不少00后的小伙伴们的咨询说长痘痘以后留下了不少痘印、蚊虫叮咬也留下了黑黑的,这些都给集美们带来了一些困扰,白皮肤的有印子就很明显,不太白的妹子呢就会显得脸脏兮兮的。 为了遮盖这些,每次出门前就要用上粉底液、遮瑕霜等等把它们给盖住。 集美们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张通透干净的脸,这难不倒阿莲啦,其实刚才说的那些症状都是由于炎症而导致皮肤黑色素沉积,这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平时护肤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 色素沉着不用怕,阿莲来教你~ 如果你的皮肤看上去比较暗沉,或者有一些黄褐斑、雀斑,又或者是有一些验证之后色素沉着(就好比长痘、蚊虫叮咬后留下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用着急,阿莲来给你支招~ 一、什么是皮肤色素沉着? 色素沉着是就是我们的皮肤由于种种原因而致皮肤呈现不同颜色、不同范围及不同深浅的色素变化。总共有两类色素: 一类是外源性色素:如胡萝卜素(胡萝卜血症)、药物(如阿的平可致皮肤黄染等)和重金属(如砷、铋、银等沉着症)以及异物所致着色,如纹身、泥沙、铁渣、煤渣等在皮肤的沉着症等。这些都是你外源加上去的颜色。 另一类这是我们自身产生的色素,是的哦,我们自身皮肤会存在黑色素细胞,我们可以把这个黑色素细胞必做是一个工厂,这个工厂他会不停的产生黑色素,并把这些黑色素通过一些管道运送出去,那我们想要美白、想要改善一些色素沉着,本质上就是减少这些黑色素,或者减少他这个管道的运输。 二、黑色素为什么会在皮肤的某个部分一直存在呢? 重点来了,既然我们皮肤本身可以把黑色素运送出去,那黑色素又是如何在我的皮肤上沉积形成黑点或者黑块的呢? 唉~每当阿莲讲此类问题原因的时候,都不得不说一些妹子是真的挺会造的呀~ 1、首当其冲的还是先说说跟个人习惯有关的吧 大家有没有发现爱抽烟的女孩儿绝大部分脸色看起来发暗的呢?除非你的皮肤真的好抗打,那另当别论了,抽烟会让皮肤变暗黄,烟草里面具有尼古丁成分,长时间出现之后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引起发黑以及发黄等症状。 另外吸烟会促使人苍老,略显苍老的人皮肤看起来都比同龄人发暗一些,吸烟还有害健康,身体都不好了,那咱们原本彭彭的小脸蛋还能好看么? 再一个经常熬夜的,如果你经常熬夜的话,是会导致身体的皮肤变黑,导致出现黑眼圈的这种症状的。经常熬夜就会使身体的内分泌失调,你的皮肤代谢就不好,就会使身体的皮肤出现粗糙,相应的话身体的皮肤就会变黑,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发生。 所以妹子们还是要好好爱自己呀! 2、日晒也会导致我们的皮肤发黑,当人体暴晒在太阳底下的时候,就会有强烈的紫外线伤害皮肤组织,影响皮肤新陈代谢,加速皮肤老化,促使黑色素细胞会增加,因此我们常说“我都被晒黑了”就是这个现象。 3、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代谢功能也会较差,内分泌也会有些不稳定,也会导致黑色素沉积,导致一些黄褐斑出现等症状。 4、炎症导致的黑色素沉淀,就是咱们开头说过的情况,长了青春痘之后留下了黑印,被蚊虫叮咬后留下了黑印,这些都属于炎症导致, 三、我们应该如何抗黑呢? 说实话阿莲也不喜欢自己的皮肤黑黑的看起来脏兮兮的感觉,看上去很不青春,接下来,阿莲就把自己平时抗黑小妙招教给大家~ 1、经常做清洁 经常洗脸可以让自己的脸部毛孔通透,放松一下,呼吸呼吸空气,尤其是脸上长痘痘的妹子们,洗对脸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选用温和的洁面产品。像阿莲用的这款颐莲辣木籽氨基酸洁面泡沫就是非常温和的,尤其适合长痘痘的女生哦,首先这个,洗完之后就好像给脸做了一个spa,非常舒服。 2、做好防晒 太阳的紫外线可以使我们变黑,我们能不晒就不要晒啦,出门可以选择打伞戴帽子墨镜等防晒遮盖,遮盖不到的时候再选择防晒霜,防晒大家可以看看颐莲的水润皙白防晒露,高倍防晒的同时还保持水润。 3、日常护肤可以特别加入促使美白成分的护肤精华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阿莲经常用到的一抹成神的颐莲活颜焕亮精华液了,里面的成分真的绝了,富含抗衰之王的富勒烯为我们清除自由基,里面含有的烟酰胺,这个成分是可以阻断黑色素的转运,作用在色素产生的后期,这是非常好的抗黑成分。 最后,阿莲还想说,这些都是外护,阿莲还是想嘱咐大家最好能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少熬夜,避免吸烟,都是可以帮助身体产生少一些自由基的方式,减少色素沉淀的,咱们就算再年轻也不能胡乱造~,好了以上就是阿莲的分享了,再有不明白的欢迎小伙伴们的咨询哈~
20,097,559
119
28
韩国电影配乐水平如何?韩国的电影配乐大师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作各是什么?
【脑残粉模式开启】隆重介绍——曹英沃(又译曹永旭)Jo Yeong-Wook 韩国电影配乐的宗师级人物,整体风格大气诡谲,层次感丰富。对一些轻快温柔甚至神经质的风格也能进行很好的把握。 他担当音乐统筹的作品,不管片子本身怎么样,原声带都是非常耀眼夺目的。(当然,基本上能请得动他的,片子水平也不差。) 作为朴赞郁最爱的电影音乐人,他们的合作令彼此的事业都攀上了一个新高峰,朴电影里挥之不去的诡异感也有他的一份大力。 曹英沃作品(一定有你看过的): 可查到的原声带已附上地址 《老男孩》 《Jsa共同警备区》 《亲切的金子》 《蝙蝠》 《机器人也无所谓》 《假如爱有天意》 《辩护人》 《新世界》 《卑劣的街头》 《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 《委托人》 《秋天路》 《公共敌人》 《Some》 《血之泪》 《芭蓠培训班》 《实尾岛》 《密爱》 《A Day》 《爱的肢解》 《快乐至死》 《安静的家族》 《伤心街角恋人》 《马粥街残酷史》 其中我最爱的是下面这几首,尤其是《老男孩》片尾曲和《JSA共同警备区》的片尾曲,实在是每听一次都满心满眼皆是泪。 《老男孩》 片尾曲《The Last Waltz》: 吴大秀跟美道激情戏的配乐: 《JSA共同警备区》 片尾曲 那张照片凝固在一切开始前的时间。 《亲切的金子》 片尾曲: 片中出现频率最高曲: 《新世界》 主角正式黑化曲: 这个找不到完整版,先放这个。 去听听吧,你会想起你看这些电影时的震撼,还有来自韩国影视配乐界代表——曹英沃音乐本身的感动【怎么这么像小广告】。 至于第一个问题,韩国的配乐水平整体到了什么程度。这问题还是要更专业的人来答。 不过我个人觉得确实不低,或者说很高了。
随手写两个 李东俊Dong-jun Lee,代表作《生死谍变》、《太极旗飘扬》、《2009失去的记忆》,因为善用电子合成器,号称“东方汉斯·季默”,音乐画面感极强,磅礴大气,尤其擅长惊悚片、动作片配乐。韩影崛起之作《生死谍变》的风靡,离不开他精心制作的音乐一份功劳。温暖抒情的“when I dream”和凶狠激烈的“theater”,充分体现了韩国人性格中的两个极端。很长一段时间这张悬疑紧张的原声是伴随我通宵赶稿的最好伙伴,因为它让人充分紧张。至于另一张著名作品《太极旗飘扬》,则是李东俊和姜帝圭合作的巅峰,在这部从画面、结构到音乐都在模仿《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的作品中,李东俊同样像汉斯季默那样大量使用铜管塑造出凝重伤感的风格,但又成功的将朝鲜传统音乐《春香传》融入其中,呈现出半岛民族独有的悲伤和细腻。这张作品是如此成功,以至于被四处借用,在国产热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表现分离和悲伤的主题用的就是《太极旗飘扬》中的“my brother”和“young sin is dead”两段音乐。 不过李东俊的电影原生作品不多,他更多的是为韩国电视剧配乐,即便如此,他也是韩国电影原声配乐中,成就最高的一位。 金炯锡Hyung-Suk Kim,代表作《我的野蛮女友》,他是韩国著名音乐制作人,曾经为babyvox,金贤政等著名流行偶像制作过大获成功的作品。但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恐怕最熟悉的还是那一首I believe,国内流行歌手孙楠和韩红都曾经翻唱这首作品。金炯锡的作品是典型的韩剧风范,温暖、明快、忧伤、细腻,善于烘托气氛,催人泪下。
20,108,304
1,475
67
证券公司中,有哪些核心业务部门?
1、投资银行业务(为企业服务) 核心是帮企业融资,比如IPO、再融资、发行各种债券、资产证券化,也衍生到相关的重组、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等等业务,靠收手续费赚钱。 涉及的业务部门包括: 投资银行部,负责寻找需要融资的企业,写申请文件等等。 资本市场部,负责撮合投资银行部和机构销售部,协调双方的利益冲突,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并购部,做收购兼并业务。 以上几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早期主要是学习大量的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知识,按照要求写各种文件,苦力性质的工作居多,所以要求员工踏实、勤奋、爱学习。后期会涉及到找项目、拉客户、撮合交易的事情,要求销售能力强,人际沟通强。 如果对资本市场有一定感觉会有帮助,但不是硬性要求。 2、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业务) 自营就是证券公司用自己的钱来投资,比如炒股、炒债券。资产管理是用客户的钱来投资,比如炒股、炒债券,资产管理挣的钱是属于客户的,但是证券公司可以收管理费。 涉及的业务部门包括: 自营部,传统的投资部门,用公司自己钱做股票和债券投资一般都在这个部门; 资产管理部,和自营部比较相似,只是用客户的钱来投资; 其他投资管理部门,比如做PE的、产业基金的等等。这个是广义的,不一定就是证券公司的一个部门,也可能是通过子公司的形式来做其他投资,但是业务内容差不多。 这几个部门和下面的研究部工作类似,都是分析金融市场的长短期趋势,选择投资对象,甚至具体下单操作。所以分析研究能力是核心,财务和各行业的具体知识要过硬,另外要对资本市场有很好的感觉。对人际能力的要求不如其他部门高。 3、经纪业务(为投资者服务) 核心是为有钱的投资人提供服务,主要通过投资者的交易佣金赚钱。 涉及到的部门是: 经纪业务部,管理营业部,主要服务中小投资者、散户等等; 机构销售部,负责服务大客户比如机构投资者,帮他们买股票; 研究部,为机构销售部服务,为大客户提供研究分析报告,客户如果认可某证券公司研究部门的水平,就会更倚重该公司的销售部门来进行交易,证券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佣金。 销售部门的特点就是要求销售能力非常强。相比之下,对知识和体力要求比较低。至于具体怎么销售,对大客户、机构客户、散户等肯定不一样,全凭自己的本事了。这是个稳定性稍差,但前途很光明的部门。 研究部当然就是强调分析研究能力了,要能够为其他投资者指出正确的投资方向,如何选择行业、个股、投资时点等。要求对各自负责的行业非常熟悉,对股市的走势有感觉。 除了以上一些比较典型的业务部门之外,还可能有不太典型的部门,比如资产管理部门可能需要有人专门研究什么样的投资组合对客户是最有利的,如果这个需求很大,就可以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做。如果对冲基金有一天发展到特别大,机构销售部门也完全可以分拆出一个部门专门为对冲基金服务,等等等等。 不过不论各部门名字怎么换,内部管理架构怎么变,这三大类业务板块的划分基本是固定的,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万变不离其宗。 晋升机制恐怕没有统一的模式,就不说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三个概念: 证券公司的经典的创造价值的前台部门业务,可以分为: 将投资银行业务部门继续展开,其中的业务主要包括: 注意:股权融资业务是投行业务中最核心的业务。有些投行会把债权融资和结构融资单独提出来设置固定收益部门,主要经营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债,可转债,资产证券化等产品的产品开发和销售。有些投行会把收购兼并业务单独提出来设置并购和企业融资部门。 总体来说,一家券商的核心业务部门就是这样的了。关于前台业务,我只是举了最典型的,有一些和金融创新相关的比如融资融券,新三板,期货,期权等为了怕混淆视听我都没有列举。关于中后台业务,由于各家企业其实都大同小异,就不再赘述了。 欢迎支持我的Live,在Live中我会系统为大家展开介绍财务金融方向的经典岗位和晋升路径。
20,110,583
3,777
1,674
老年人的科技接受度受什么影响呢?
我觉得是因为过往经历和个人兴趣....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到我在twich上看到的一位超过12W粉的64岁的PUBG主播(这是可不是斗鱼那种注水的数字,换算成斗鱼应该在100W粉以上)。(图片来自Inven Global) 大家可能觉得,现在看到一个老年人玩游戏并不奇怪,但是如果这是个64岁的、在美国海军服役了20年的、征服了残疾、征服了癌症、和Dell拍过电视广告、参加了TwitchCon(大概来类似于斗鱼嘉年华)的热门游戏主播,那这一定是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故事。 这位老爷爷的主播名字就很特别,GrndPaGaming..... 20年4个月的美国海军 GrndPaGaming曾在美国海军服役20年,到访过很多国家,比如韩国,越南,日本,关岛等。不过很多人,包括他自己也认为,对游戏的喜爱程度受到了军事经验的影响。他说“我仍然可以使用GLOCK 35 击中25码的目标,同样的事也可以在游戏中做到”。 在战争期间,他的手被子弹穿过,不得不切断神经,三根手指无法控制,另外两根手指意外脱臼。 在游戏和比赛中,他的手从键盘滑落也没有知觉。。 但是他退役之后,病痛的时候重新拾起了游戏。。 游戏帮助他克服了癌症 2010年当他在电信公司工作时得了癌症,放射性治疗5周。两年半前,他被诊断出血栓,所有呼吸内科,心脏病和泌尿科医生都觉得他以后再也站不起来了。 当时他在癌症期间接触了一款视频游戏,这游戏在期间帮助了他...在放射性治疗和手术诊断期间,他一直通过玩游戏来减轻痛苦,甚至通过游戏锻炼了手部,使他手部没有丧失功能。 要知道作为一个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灵巧的使用手并不容易,而玩游戏的时候不同,会一直需要运动鼠标、键盘,操作。 他觉得他年轻的时候会做的更好....最近在战地3中得到27:1的KDA... 玩过的游戏比我的年龄都大 1976年开始他玩了第一款游戏,在此之前可是一名前途远大的运动员,甚至还得到了体育奖学金。。 玩过几乎所有的FPS游戏,MMOFPS游戏,和几乎所有著名的游戏..PUBG..LOL..炉石....大菠萝3...Overwatch...战地..狙击精英.... 目测他比大多数人年轻人玩得都好。 (至少比我好。 开始主播是因为参加战队打比赛 在玩ArcheAge的时候加入了一个战队....战队成员建议他开始直播......就开始直播了.... 然后在玩ArcheAge的时候,遭遇工会追杀被他的粉丝保护了好久..... ( 起因是他告诉了一位女玩家他是个老爷爷,然后带来了很多粉丝围观... 后语 答主个人认为,他能够像这样过着如此快乐的生活的原因显然在于他的家人的专心照顾和支持,以及他20多年的锻炼身体。 然而,很难否认的是,游戏在精神上帮助了他并让他在退休后与年轻一代无障碍交流。通过游戏,他意识到与年轻人交流一点也不难。。。 GrndPaGaming的事比较特例,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难以接受科技。相反一些人做的很好,我认为这是因为他的过往经历和个人兴趣。 最后来一点可爱老爷爷的视频..
老年人似乎对电脑有一种惧怕的心理。 我家附近有一处中医诊所。有次想省事,就到这家中医诊所去看病。医生是一位老中医,看完病开药时,我看他用一只手指在键盘上输入文字,奇慢无比。我对他说,我帮你输入,你告诉我内容即可,他欣然同意。我文字输入的速度很快,我一直在等他思考病历卡和药方内容。即便如此,也比他自己输入要快得多。 开完药方,我准备离开这位老中医时,他对我说:人老了,手脚都不灵光了,学习电脑特别慢,有点畏惧电脑,也感到很难。 某次我到某机场空管中心变电所调试电力测控系统。开始保安不让我进,他说从事于编程的都是年轻人,象我这样的人连电脑都不会,怎可能去编程?我告诉他,你再不让我进,我就回去啦。说着我拿出返程机票,打电话给机场,通知改返程航班。这位保安看我来真的,他也怕了,赶紧联系了他们的领导。这位领导当然知道我了,把这位保安给狠狠责怪了一番,带我进到监控室,先道歉,接着就一起工作起来。 调试从晚上十二点开始,持续到凌晨5点。调试完成后,我回到酒店休息。下午我再次来到空管中心,又遇见这位保安。这次他客气极了,他对我说:年纪大些的工程人员一般都不会从事于软件编程工作,看来自己真的孤陋寡闻了。 这就是人们对年长者们学习电脑技术的普遍看法,也是年长者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看法和推托理由。 有一次我到大亚湾核电站出差。会议上有几位白头发的核电专家,他们谈吐文雅,专业知识丰富,思维灵活,计算机操作完全不亚于我,很让人佩服。 某日,一位很熟悉的中年电工来找我,说他要考高级电工证书,需要学习PLC技术。他带着课本,让我教他三菱PLC编程。我当然很乐意。我拿出PLC实物,打开笔记本中的编程软件,连上编程电缆,然后和这位电工一起看他的课本。我想,让这位电工边看书边实习,应当很快就学会。然而,才看了两页,这位电工就不想学了。他说,反正电工考试都要花钱,送个红包给主考官,很容易过关。 听完这句话,我让他走了,心里非常鄙视他。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正眼瞧过他。 所以,我认为,老年人接受科技知识根本就不是问题。人的头脑是不会老化的,关键是自己是否愿意学。只要愿意学,没有学不会的。如果不愿意学,就象那位中年电工,心里只想投机取巧,哪怕知识再浅,他也学不会。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学习新科技知识和技术时,一定要克服畏惧心理。要知道,这些新科技都是为人服务的,很多东西都很人性化,沉下心去学习,并不难。 ===================== 说点题外话: 当我编写完电力监控软件(后台监控软件和现场PLC测控操作组合体)后,看着系统在运行,颇似一位真实的操作者在运作,心里也觉得十分有趣。 最近央视播放机智过人的节目,看了很有体会,很能体验那些设计者的心情和感受。 记得在北京地铁调试完测控系统并投运后,一位地铁电工说:哇,电脑真聪明!当时听完真开心。 这就是人们对新技术的看法和认识吧。难怪许多年纪稍大的人会对新科技避退三舍,也可以理解了。
20,116,279
52
21
Unreal 和 Unity 3D 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
就研究之后大概可以这么分吧 1. Unity,引擎本身只做主干部分,很多功能自身并不重点开发,比如材质,大部分都依靠Sharder Forge之类得第三方插件完成,Unity5的灯光是Enlighten的插件。 而UE4更多的是自身有一个完整的流程。 2. 获取方式,UE4公开所有源代码,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下载,就算开发过程中遇到坑也可以自己走出来。 Unity个人可以下载使用,但是源代码不公开,遇到坑就需要等别人了,或者自己花10W一年买服务。 3. 游戏发布,两个引擎基本都可以发布到现在的所有主流平台,不过是因为Unity在手游平台上有过一些不错的第三方作品,所以大家可能会认为它只能坐手游轻量级游戏,UE因为PC和游戏机大作比较多,大家可能会认为它只适合做大型游戏。 主要区别在于,如果你想做游戏,用Unity,你可以几乎买到所有资源,抄一抄,省事。但是第三方有可能存在兼容性隐患。 用UE4,你可以不需要程序员,只要脑子逻辑清晰,一样可以完成独立游戏作品,不依赖第三方工具,不怕第三方工具兼容性问题。可以比较容易做出高品质游戏
一直在用Unity,后来准备去搞一搞Unreal,然后发现、、、 Unreal对程序员是真的不友好啊!!! (本人的是mbp)原生支持XCode,插件支持CLion和VS Code。 XCode大家都懂得,那个效率,空项目index一下都要3、4分钟,智能提示等我把函数补完了才弹出来,VS Code的intellisense也不咋好用,就指望上CLion,然后死活都用不了。。。各种出错、引擎里的创建CLion项目就tm是一个摆设(如果是用win+vs当我没说)。 最后准备老老实实用XCode敲吧,慢就慢一点呗,然后打算删掉一个C++类。。。。。。 UE4删除一个C++类 - CSDN博客 谁tm能告诉我一声为什么删一个类要7个步骤?还要重启编辑器? 最后,我又滚回了Unity
20,120,037
561
137
银行的压力测试 (Stress Testing) 如何进行?
更新:补充完善了案例中银行集团层面压力测试的方法和一些风险管理的术语解释。我感觉题主本意是想问银行到底怎么做压力测试的,而不是从监管(央妈)角度来解释什么是压力测试。如果我的感觉是对的,那么这个回答就要多些实操性的东西了。老规矩,我先写一部分,之后慢慢补充更新 - 图文介绍下国外一些大型银行一般是如何做压力测试的,流程是什么样;同时尽量将技术性的东西压缩到最少。 首先,来点牢骚: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美联储滴~ 当然,耶妈很重要,那不用说。言归正传,说到压力测试,我们要熟悉巴塞尔的三个支柱都是什么(下图)。天天光看新闻上美联储美联储的,以为这个世界上银行都要听美联储的,压力测试也都是美联储的,那就被误导啦~ 跨国银行往往很不容易,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美联储(Fed)会骚扰他们,还有欧央行(ECB),欧洲银行监管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等等大妈机构,无止境无下线的天天骚扰各大银行。 快速复习一下巴塞尔II的三个支柱: 基于巴塞尔协议,简要说几句: 其他答案也提到了资本充足率(CAR)是压力测试下的一个重点指标,很对!但是点到为止了就?不过瘾啊~ 所以我决定,毅然把整个的数理过程解释一下,让大家好好看一下这个指标银行是怎么算的;更重要的是,计算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才是真正重点中的重点,每个都很有的聊(比如如何评定PD违约率,如何界定LGD违约损失程度等),以后有时间慢慢更新。 首先上图,监管资本充足率 (Regulatory Capital Adequacy) 的计算: 基于这个公式,银行算出监管要求下的资本充足率。但是这不够啊,这只是监管当局统一规则下算出来的指标;而对于国外大型银行,在计算资本需求的时候更多是从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角度看风险问题,这也才更符合这类型银行自身的真实风险情况,所以我们还要再了解一下什么是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预期损失:接下来的一年内组合预期的损失 经济资本:每5000年可能超过一次的组合损失(置信区间的判定依银行不同而不同:5000年对应0.9998) 经济资本这个概念对于银行来说非常重要,是从资本的角度看银行的风险,也就是说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到底需要多少钱来应对非预期的损失(UL),它有着和预期损失类似的风险驱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相关性,敞口集中度等。一句话,对于国外大型银行,压力测试一般是基于经济资本模型来进行的(based on economic capital model)。 到此,对这些关键风险管理概念/ 银行术语有了了解,我们可以谈谈什么是银行的压力测试以及如何进行了。 银行内部压力测试的类别(根据银行不同会有所区别,我只谈做过的): 这些压力测试是由银行内不同专业部门分工协作的,并不是一个组就可以做所有的事情。 举个集团压力测试的例子:对于国际大型银行,在ICAAP下,银行需要做集团层面的压力测试(Group-wide Stress Testing);同时,管理层不仅要参与到情景设定的过程中(scenario definition),也要参与到压力测试结果和如何应对(mitigation action)的讨论中。 一般的流程是: 3. 各部门之间(风险,前台业务部门,管理层等)商讨并定下来最终的整体压力测试结果 压力测试的结果会对整个银行资产与负债端产生影响,用图简单来说明下关系: 最终汇报压力测试的结果,一般包括: 当然,除去上面说到的压力测试,一般还有反向压力测试(Reverse Stress Test),生前遗嘱压力测试(Living Will Stress Test),欧盟层面压力测试(EU-wide Stress Test)等等,这里不细说了,如果有兴趣,我再补充。 以上是对于银行自己如何做压力测试的概览,包括了基本的技术性解释和流程。希望对在这方面有兴趣的同学有帮助。多交流讨论~ 因为赶时间,写得有点仓促,有空慢慢更新~ 我的专栏:
既然题主贴的是美联储的压力风险测试,我简单总结一下现在美联储最重要的年度压力风险测试CCAR(comprehensive capital analysis and review 全面资本分析与检验)的一些细节。手机打字,渣拍版,见谅。 1. 为什么要进行压力风险测试(针对CCAR/DFAST) 压力风险测试的最终目的是测试银行在极度恶劣的市场环境中是否有足够的资本维持运转。 题主链接中的一级资本充足率(Tier 1 capital ratio) 亦即衡量标准,这个数字越大,表明银行资本约充裕,可以在停止运营前吸收越大的损失。 压力风险测试是08年危机之后普遍被金融机构以及监管机构采纳的一种风险控制手段,较之传统的一些方法(VaR, What if) ,压力风险测试的特点在于其压力情景(Stress scenario)普遍更恶劣且具有前瞻性,同时压力风险测试一般强调将金融机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2. 美联储的CCAR都包含哪些内容 美联储的压力测试的主体是一个九季度的预测:这九个季度本质上是一次假设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包含市场急剧恶化,触底和逐步恢复的过程。美联储会提供一些宏观变量(GDP, 失业率等)以及金融变量(标普500,BBB企业债利差等)在这九季度内的变化过程。而金融机构则被要求利用内部模型预测自身在这九季度内的营收与亏损,举个例子,一个商业银行需要预测每季度损失的商业贷款(Credit Loss Forecasting),同时也要预测每个季度的由于运营所带来的收入(Pre-provision net revenue)。对于投资银行,需要额外预测交易损失等一系列额外变量。 这些盈亏项目结合起来即可获得金融机构自身每个季度一级资本的变化。美联储对于九季度内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有一个最低要求,以保证银行在相应的市场环境下用充资本维持运营。题主链接中的银行就没有满足相应的要求。 对于在美资产50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银行,除了9季度的预测外还有一个附加压力测试,亦即环球市场动荡(Global Market Shock)。 这是一个专门为投资银行设计的猝发头寸削减。它包含: - 交易头寸削减 (Trading Mark to Market Loss) - 最大交易对手方违约 - 产品发行人违约损失 - 衍生品CVA损失 环球市场动荡的损失将会被加入最终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中。 除了美联储设计的九季度情景,每个金融机构也需要自己设计一套九季度压力测试情景和相应环球市场动荡。金融机构设计情景时需要从自身风险特点出发,着重关注与其产品组合相关的风险因子,例如加州的商业银行常设计加州资产价格暴跌的场景,而某做市投行会在市场交易量持续走低上做文章。 3. 风险测试的实施与影响 美联储的风险测试评估不仅关注定量的结果,即一级资本充足率,更关注金融机构是如何定性的研究自己风险属性并得出相应模型和结果的。去年德意志银行和Santander都是未能通过风险测试的定性部分。 一个完备的压力测试过程应该从风险评估开始(risk identification),在这个过程中确定金融机构整体面临的风险以及其严重性(materiality)。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应该相应的设计自己的压力测试情景并设计开发模型。 在情景和模型完备后,金融机构可以开始实施压力测试并解读其结果。从最终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出发可以分析金融机构还可以承受多少额外风险,这将作为确定金融机构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及各个交易部门风险上限的出发点。 同时,如果像题主链接中一样不能通过美联储风险测试,金融机构的在美实体不能将盈利转移至母公司或者用于分红。 这对于金融机构本身的信誉也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4. 其他 压力风险测试作为银行的风控工具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是真正成为监管机构的控制工具仅仅从08之后刚刚起步。 一方面这样的控制手段提高了了银行的稳定性,加强了银行对于其风险资产的控制,减少了银行的杠杆,对于整个金融生态系统是有益的。 但同时,昂贵的资本费用让许多投资银行开始逐步削减其业务,降低了市场的交易量和有效性。
20,120,037
31
20
银行的压力测试 (Stress Testing) 如何进行?
对于资产类,压力测试的做法就是看资产(或组合)在压力情境下的风险度量指标(VaR,ES,Corr)会不会超过银行根据资本金设置的阈值。场景的再现可以通过更改尾部quantile来实现 对于模型类,压力测试的做法是把模型的背景和参数设置到场景隐含的参数中(比如波动率,标的价格,利率)然后看模型结果会不会过于不合理 另外虽然问题描述中提到了CCAR,但是CCAR只是压力测试的一个fed规定的情景,合规的资产配置,模型,组合等等的测试需要有这个场景,但是没说只能做这个(或者这些个场景)。压力测试自己想做的多离谱都行,可以人造一万只黑天鹅
压力测试在银行中的应用时间并不长,它并没有统一标准化的测试方法,金融机构在进行压力测试时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的。我国是在2007年12月发布的《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里面对测试的定义及方法分类都有说明。我从找到的一些相关资料来尽量回答吧。 ”压力“其实就是假设性的不利影响。而压力的大小来源种类都是测试时需要考虑的变量。简单的理解压力测试的话,一种做法是假设发生某一重大事件所带来的冲击影响,比如假设金融危机再次爆发,估计一家银行的发生损失,测试在银行资产发生损失的情况下,银行是否有能力应对。另一种是改变直接与银行资产相关的变量来进行测试,比如准备金率,股市,房地产价格变化等。(比如银行的资产有很大部分是房贷,还有债券、股价等都是直接影响银行资产价值的)。每天都有资金在不断从银行中流入流出,测试的目的是,若发生不利因素,银行是否能应对资金缺口。) 如果你有兴趣看看更加完整的表述,可以看看下面的内容。(在工作的时候我找了很多资料,但是抱歉我实在不知道具体来源了。没有写出处还请见谅。) 好长啊,希望对你有帮助。PS:我并非在银行工作,只是就职于私人金融企业。BOSS突然说要做压力测试的时候,我也觉得很茫然。不过仔细对公司数据进行研究,建立了压力测试的模型,目前还要不断的完善。
20,124,337
148
57
老年痴呆症患者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
到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时候,意识基本上已经非常微弱了。我想已经不能体会复杂的情感。 这个阶段主要是照顾好病人的起居和卫生。另外注意防止摔倒,感冒。晚期病人身体脆弱,服药困难。很多都是因为其他疾病过世。 祝愿老人家平安度过晚年。 另 PS:母亲55岁被诊断为老年痴呆,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行动还可以,但已经基本无法语言交流。回家唯一能做的交流就是和她拥抱。 2016年更新 被赞才发现这个12年的回答。目前第九年,吞咽已经困难了,自我意识完全丧失。我觉得可以写点照顾的窍门和患者家属分享一下了。 2022年更新 家母已于2020念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于家中平静过世。当时因为疫情的严格管控,只举行了简短的告别就安排火化了。直到2021年清明疫情缓和才入土为安。家母被诊断到过世经历的十二年光景。我父亲在是过年的日夜陪伴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最后几年时间里,家母变得无法自主进食,后采用鼻饲管+破壁机进行喂食。平时注重保持营养均衡及大小便的通畅。购置的电动的专门病人床方便频繁翻身,带有气泵床垫,我父亲带着保姆每天高频翻身、擦拭、敲打后背,这确保了母亲一直没有罹患褥疮。这是老年痴呆晚期一大护理重点。后来由于常年卧床,身体机能下降,开始有各种炎症喝发烧。采用市面上最强力抗生素仍无法退烧的情况下,求助中医,竟然也维持正常体温数年。这让我一个不信中医的人也不得不服气。19年春节前后母亲身体情况急剧恶化,发烧也无法平复,有一些过世征兆。以无任何手段治疗。家人匆忙购置寿衣作最坏结果准备。老太太竟也拖上天的福坚持过来了。到20年春,在一夜平静过世。 家母患病十二年,按照维基百科描述已属于维持较好的情况。从护理操作角度总结,有一下一些要点。 一 前期病人在意识比较清醒的阶段由于每天切实感受到自己认知能力的下降,心理压力巨大,需要家人宽容呵护。出门会有找不到家的情况,因此务必出门有人陪同。 二到中期由于认知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幻觉、精神疾病症状。强烈建议找具有丰富治疗护理经验的大型专科医院药物治疗。家母在北京安定医院老人病房治疗半年之久。这时病人护理难度陡增,有条件的家庭务必寻找可信赖护工帮助护理。家中可安装智能摄像头进行管理。病人有时会不自主起夜乱走,可安装智能家居引动感应报警协助。 三 中后期行动能力下降,极容易摔倒,应在居所作好防摔处理及减少尖角家具。很多老人会原地摔倒造成股骨头损伤导致无法走路。 四 无法行动后卧床应注意严格防范褥疮。有泵气垫床价格不高,能有效预防褥疮,另外需要经常翻身。 五 卧床后自己进食能力逐步下降。后续喂饭会非常困难。当无法顺利进食需要采用鼻饲管和破壁机喂流食。此时时有发烧情况。加上鼻饲管下关属于专业操作。这个阶段寻找可上门可靠医护人员也尤为重要。 此外,最为根本的,是家人的关爱和付出。有一个坚强、靠谱、健康、有担当的伴侣尤为重要。我父亲是我的榜样。他完成了一个男人最重要的职责:保护好家人。 2009年,我母亲诊断第三年,是我家最难的时候。母亲突发精神症状,我们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和解决方案。在家人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过来了。看到这篇文字的朋友们,好好对待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辈子很短,珍惜好每一个时刻。 2009年,在北京安定医院探视鼓励妈妈的父亲。 2009年,转身躲进卫生间抽闷烟无措的父亲 2009年 忧愁的父亲。
高赞的回答,有些地方有误。 情感脆弱并不常见于阿尔茨海默,而是血管性痴呆,可能与额叶病损有关。这类患者情绪控制差,可能因为小事而过度悲伤(套用小孩子的流行词,崩溃了)而对于大多数AD患者来说,早期的认知损害症状是不明显的。远没有达到出现“被窃观念/妄想”的程度。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成年人,突发发现自己记不住事了会是什么感受?忘记重要的事项,忘记密码,忘记钥匙放在哪里等等。这样的情况自然而然产生的是与之匹配的焦虑,抑郁以及羞耻感。没有人会那么理性,对于大多数来说,要么把遗忘合理化解释成老了,要么归结于各种生活事件(更年期,焦虑,抑郁),就是回避面对那残酷的现实。有那么部分50+开始心理科就诊的患者,我们可以看到没过几年,吃饭都要靠喂了,大小便不知喊人了。当然影响远不止这些,活动减少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表现。 答主以前写过一个关于国内痴呆误诊率高的回答。大多数痴呆患者被发现时其实已经达到中度。或者因为怀疑东西被窃与儿媳/女婿闹矛盾(猜猜为什么是儿媳/女婿),或者走失/因为忘记关火造成火灾等等。70+老太殴打老伴声称对方出轨也是常见戏码,理由是老头不能满足性生活,一定是外面找女人了…这一阶段由于脑萎缩加重(额顶叶尤其),偏激,固执,淡漠会是常见的情感表达。家庭护理里讲道理是非常不智的,坑蒙拐骗才是正途。个别和痴呆老人争吵呕气的,那是自寻烦恼。 重度痴呆,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失语以及其他脑功能衰退相关都会越来越明显。这个阶段可能患者与外界的交流很少了。有也可能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嗯,啊” 这是一类对于大多数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自然病程大约十年。大多数人死于合并症,患者寿命长短取决于护理的质量。 安利一部电影『明日的记忆』。
20,124,337
203
22
老年痴呆症患者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
我一大爷就是老年痴呆,流口水,晃头,说话不利索,无法正常行走,大小便也有问题,有时不认识家里人,但是我叔对他照顾的特别好。 他首先是找菜谱,老年人适合吃什么。由于大爷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吃了什么感觉如何无法反馈出来,所以必须吃饭必须谨慎。 二是找医生,看相关书籍,资料,了解病情。他一有时间就上网查资料,看书,对这种病的发病机理,注意事项,他都了如指掌。单位里也有同事父母患病,都找他咨询,他都说自己是半个专家。 三是,多给与病人夸奖。大爷只要每次吃饭没有撒汤,没有剩饭,大小便表现好,他都会笑着说“真棒”“很好”等,并竖着大拇指在他眼前晃,让他看见。就像在和小孩子玩耍一样,很可爱。他说,老人就应该像孩子一样照顾,像孩子一样对待,多给他夸奖,给他笑脸,别让他感到孤独。即使是在大爷拉在房间,搞得满屋子臭气,更有一次还有单位同事在场,他也没有朝大爷大声说过话,更没有训斥过。 四是,多与他交流。虽然小叔和大爷说话时,大爷总是晃着头,还不断流口水,但是从大爷的眼神中我能明白,他能理解。小叔,还让自己的孩子每天见到爷爷都要亲切的问声“爷爷好”,放学也是,并且问他“这是谁?认识吗?”大爷有时候点头,有时候摇头,但是,一般都知道,那是他的孙子。 我觉得爱很重要,特别是在她的晚年,即使做错了什么,也别训斥,别大声和她说话,给她夸奖和笑容,让她感受到你们的爱。祝福你奶奶!
很多人知道阿尔茨海默病会影响记忆力,而具体的症状可以表现在身体方面,也可以表现在精神方面。 阿尔茨海默病会改变走路、说话的方式,也会改变身体机能。因此,了解疾病将如何进展变得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患者及家人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变化。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但目前认为症状是由大脑中一种叫作淀粉样蛋白的有害蛋白质堆积引起的。这些蛋白质会形成病理性缠结和斑块,这些团块会阻碍正常的大脑功能并导致健康的脑细胞死亡。 大脑损伤通常起始于负责记忆的脑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早期常常会出现记忆力减退。随着疾病进展,大脑中负责躯体行为的脑区也会出现斑块和病理性缠结。 日常活动如散步、吃饭、如厕、说话等都会开始出现障碍。 随着疾病的进展,不同患者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有些患者疾病进展的速度可能相对较慢,有些患者确诊后的生存时间可长达 20 年,不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 5~8 年。 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和发病时间因人而异。 有些患者首先出现躯体障碍,然后才表现出严重的记忆力减退。 一项研究表明,走路迟缓、平衡性差的人在未来 6 年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高。身体可能出现以下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有些患者可能连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需要外界帮助,比如刷牙、洗头洗澡、换衣服等。 患者很难跟人进行有效的对话,因此,照护者应尽量与患者沟通简单的话题,提出的问题最好有明确的答案。到了疾病晚期,患者甚至有可能失去说话能力。 还有可能出现咀嚼和吞咽困难,这会增加窒息或吸入食物的风险,因此,需要将食物切成小块或者打碎。饮食缺乏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脱水,因此要调整饮食,使饮食安全且营养丰富。同时还可加入可饮用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保健品,增加营养。 有时,需要入住专门的护理机构以得到专业的护理,患者、家人和医生可以共同选择最佳机构。 当身体开始衰退时,会增加发生其他疾病的风险。 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死于肺炎、感染或心脏病发作。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尽早和家人讨论自己的护理需求,提前制订计划,以帮助自己和家人更好地应对后续状况。
20,136,548
269
68
有哪些和《三体》同一水准的国外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啊,我的菜。国外很多好看的科幻小说,特别是上个世纪的黄金年代的作品,作者很多都是底子很硬的科学家,写出来的小说都是好看又有深度的。这里就推荐一下吧。 罗伯特·海因莱茵,不仅故事性极佳,还很有思想深度 《星船伞兵》 《双星》 《月亮是个严厉的女人》 《通往盛夏之门》《异乡异客》 《星船伞兵》和《异乡异客》对社会和道德的思考,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这居然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太深刻了。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 杰克·威廉森 《CT辐射》《CT飞船》《月亮孩子》《潜在的异族》 (又名:比你想象的更黑暗) 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游戏》系列 道格拉斯·亚当斯 的 《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 只可惜作者英年早逝,没有把这个系列写下去。虽然这部小说看起来是英式幽默科幻。但是书中时不时都透出作者对这个世界深刻洞见。 弗诺·文奇 《真名实姓》 《深渊上的火》《天渊》 还有一些记不起来了,初高中的时候,读科幻小说是我的一大乐趣。当时震惊于宏达的世界构架,浩瀚的空间与时间跨度。现在,重读一些小说后,发现很多大师门借着小说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都是一些很深刻的洞见,引人深思。
个人觉得《海伯利安》和《深渊上的火》比较符合需求,这两个也是拿宇宙说事儿的,并且各自都朝着和三体不一样的脑洞在发散,看了之后可以缓解一下黑暗森林抑郁症。 而且这两个的文笔比三体好
20,136,548
2,440
141
有哪些和《三体》同一水准的国外科幻小说?
看到这个话题,很感慨 作为多年的科幻读者,从2000年2月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的《地火》开始,我从未错过刘慈欣的任何一部作品(包括未发表流传在网上的)。三体第一部每个月等连载时的焦急至今记忆犹新。二三两部,都是第一时间预定了预售版。家里标着刘慈欣大名的实体书在十本以上。所以,对于他的作品,还是有一些体会的 先回答问题吧,在阅读科幻小说时,以三体作为水准标杆基本是不可能的,也没有意义。因为刘慈欣和他的作品,特点鲜明难以复制,即使在科幻小说中,也是一个异类。其实,以任何一部小说,来作为衡量整个科幻小说的基准,都很荒谬。科幻不过是个框子而已,1984和三体,同属科幻,却是完全不同的两本小说,怎么可能比得出谁好谁坏呢? 刘慈欣的小说,最明显的特点或者说优点,是惊人的想象力。与此同时,他的书中又会经常出现对于中国社会非常写实的描写。当这两者结合到一起时,就会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大刘的想象力在作品中体现的如此壮观诡谲,以至于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可复制的天赋属性。纵观他写于八十年代的《微观尽头》《中国2185》等作品,会发现这种想象力在他的小说里贯穿始终。 想象力这个东西,不同时代的人很难比较,但是若论当代科幻作家,世界范围内,能够在这一点上与大刘比肩的,我确实尚未得见。 但是,刘慈欣的小说,缺点也相当明显,他最大的短板,不在文笔,而在人物。了解大刘作品的人,一般会感觉到,他的笔下,人物比较模式化,大都带有某种偏执,不是正常人。。。以三体为例,作者在第二部费尽心思,想塑造一个比较接地气的主人公罗辑(其实塑造的不伦不类)。结果到了第三部,此人又变成一个仙风道骨,目光如炬,意志如铁的典型刘氏人物了。 再者,在长篇小说中,大刘最擅长的是堆砌点子(天赋啊,别的作者求一个尚不可得),而非通常长篇所需的细节描写。单一个三体3中所用的点子,就足以写出十部长篇科幻小说。每读十页就来一次头脑风暴固然很爽,但若是能静下心来,将三体扩成7部乃至更多的系列长篇(以三体的信息量,完全可以做到),便可容纳更丰满的人物,更多的伏笔,更复杂的情节线,更具史诗气质的结构。当然,这一点,很有可能是国内写作和出版环境所限,非大刘所愿。 在我个人的评价体系中,三体是一流的科幻小说,足以与任何一部科幻小说并列,同属这一级别的作品还有《基地》《1984》《海伯利安》《一无所有》《银河系漫游指南》。但是,对于它在世界科幻界所能得到的评价,我持谨慎乐观态度。作为一名中国读者,三体将我熟悉的世界与宏大而真实的宇宙图景联系了起来,这是在大刘之前,从未有人做到过的。但是对于外国读者来说,这一前提不再存在,他们早已习惯于纽约一次又一次被外星人摧毁了。 毕竟,对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来说,终究有一部分是无法超越国界的 ----------------------------------------------------2015.8.26补充------------------------------------------------ 大约是雨果奖的缘故,这个老答案又得到了一些关注。近十年的雨果奖获奖长篇,我大约看过一半。个人觉得,三体得奖并不是很令人惊讶的事。恭喜大刘 当然,国外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goodreads上有一个短评深得我心:“三体这书的人物最多也就值俩星,但想象力和点子至少能得八颗星,平均一下我只好给五星了”(满分五星) PS:有些评论提到1984是政治小说,而非科幻。其实这二者并不矛盾,反乌托邦小说经常使用科幻背景,通常被归类为Social science fiction。本题下几个答案给出的科幻小说名单,也都能找到1984的大名
在阅读鸟山明老师的不朽大作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设定。 三体世界并不孤独。 那美克星也是三个太阳。
20,143,234
59
24
「防晒」和「防晒霜」的各种技术术语都是什么意思?
关于防晒霜的各种术语,@冰寒和@豆籽都已经说得比较全面了,那么我来补充一下,防晒是防什么。 你会说,是防紫外线呀。 是的,防紫外线没错,主要防长波和中波紫外线,防晒的目的不仅是防止晒黑,主要是防晒伤、光老化、甚至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皮肤癌??? 紫外线(UV)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为10-400nm辐射的总称,分为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线(UVC)和极远紫外线。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穿透程度是不同的,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对人类皮肤危害越大。长波紫外线可穿过真皮,中波则可进入真皮,短波紫外线只有非常微弱的剂量能够到达皮肤表面,而极远紫外线会被氧气吸收,只存在于真空中。 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约95%-98%是长波紫外线(UVA),约2%-5%是中波紫外线(UVB),日光中的大部分短波紫外线(UVC)被大气中的空气、云层、尘粒、水汽等吸收和散射,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中几乎没有UVC。 抵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可被生物分子(DNA、蛋白质、脂质)吸收,造成无保护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短期的光损伤包括日晒斑,晒黑、晒伤。 日晒伤(sunburn)也称为晒斑或日光性皮炎(solar dermatitis),是皮肤对日光照射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 皮肤接受了超过耐受量的紫外线,以UVB为主。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生物化学反应,局部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如IL-1、IL-6、TNF、组胺、前列腺素等。这些物质弥散入真皮,引起血管扩张、细胞浸润等炎性反应,从而引起表皮、真皮的炎症反应。发病情况视日光强度、暴晒时间及个体皮肤敏感性而异。皮肤损伤表现为晒斑、红斑、水肿甚至水疱。 慢性的光损伤包括免疫抑制、光老化、诱导皮肤癌变。 目前认为UVA和UVB在照射皮肤后,可以产生高度反应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通过氧化或交联作用,是DNA收到损伤,同时与蛋白质、脂类及辅酶起反应,造成DNA复制错误、细胞膜受损及一些细胞酶类破坏,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宝天天见”那个)、过氧化氢酶(CAT)。并且UVA和UVB可以诱导抗原刺激反应的抑制途径,使皮肤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慢性UVA和UVB辐射对人类表皮内黑素细胞具有增殖活化的作用,在暴露部位表皮内黑素细胞密度是非暴露部位的2倍,同时紫外线使黑素细胞的多巴胺反应增强,使暴露部位皮肤表现为色素沉着过度。 经常受日光照射和不常受日光照射的人相比,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的寿命明显缩短,生长毒素和融合密度降低。 光老化和皮肤的自然老化不同,如果采取合理的光防护措施,阻断或减少UVA和UVB对皮肤的作用,对预防皮肤光化性损伤是意义重大的。 满脸老年斑和皱纹的比尔盖茨 光致癌常发生在光老化的皮肤上,已经有研究证实紫外线照射是发生皮肤黑素瘤和非黑素瘤皮肤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这个过程包括单个细胞中特异性基因突变逐步累积,而后发生单克隆增殖,一般需要数十年才出现肿瘤的表现,通畅人们认为紫外线相关皮肤癌(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素瘤)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发展:1,紫外线辐射引起DNA损伤,2.DNA损伤后导致基因突变,3.基因突变后发生恶性转化。 此外,预防紫外线,还对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红斑狼疮患者、黄褐斑患者,做好防晒工作可以减轻复发,预防基础疾病加重。 [1]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Solar and Ultraviolet Radiation. IARC Monograg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Vol. 55. Lyon: IARC, 1993.
大神对于各类术语的解释真心很严格全面,我常年进行户外运动,对于防晒方面的知识还是有一些了解。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下,希望能对题主有一些帮助。 UV:各种防晒霜、防晒帽、防晒衣都在说防UV,其实UV并不是什么神奇物质,就是紫外线英文Ultra Violet的简称。紫外线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伤害,除了晒黑、晒伤、晒红之外,还有可能导致皮肤癌的产生。 UVA、UVB、UVC:如果把防晒比作一局王者荣耀,那么这三种紫外线分别就是主宰先锋、超级兵和小兵。虽然这些敌人它们都来自于对方水晶(各种紫外线都来自于太阳),但他们种类不同,危害程度也不同。 其中UVA是头号杀手,攻击力很强,如果不做好充足的保护,它们甚至会击破我方防御塔,也就是穿过真皮层对皮肤造成伤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让我们变得越来越黑。 UVB也是让我们头疼的角色。玩moba游戏的兄弟都知道,当高地塔被推掉之后(皮肤受到了一定的伤害),这些超级兵就会给游戏带来很大的麻烦,而对皮肤来说就会造成晒伤,晒红等等问题。更有甚者一不小心被推基地,造成皮肤的永久性伤害。 UVC和之前的两位相比,看起来就和蔼很多了。它的穿透力很弱,基本上在大气层中就被吸收了,没有办法攻破我们的皮肤防御塔,几乎没有什么伤害。因此在防晒时,只需要防护UVA以及UVB就可以。 SPF和PA是针对UVA、UVB的一种指数。使用标有这些指数的产品,就相当于给我方新建一座防御塔,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皮肤,让这些敌人无法对我们的皮肤造成伤害。SPF和PA的指数越大,对于我们皮肤的保护就越强,换句话说就是代表防御塔的血量越厚。 宽谱防晒就是按照规定生产的,血量达到一定要求的各种防御塔。这些防晒的SPF值达到了15以上并且通过了UVA防护测试。很靠谱就对了。 MPPD和MED专业一些来讲,分别是我们皮肤暴露在UVA和UVB之后,可能导致我们皮肤出现红斑与色斑时的最小剂量。也就是在实验中大龙超级兵们对我们防御塔(皮肤)造成的伤害。 化学防晒剂和物理防晒剂就更简单了,他们就像是组成我们防御塔的混泥土与钢筋。化学防晒剂可以吸收转化紫外线来做到防晒,物理防晒剂可以通过反射紫外线来做到防晒。 防水型防晒霜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是不会被水、汗冲走的防晒。像安耐晒之类的防晒就属于这一类,大家一般都会在海边等外出场所使用。 看了看其他的回答,大家已都在给题主推荐防晒霜,但其实涂防晒霜并不适合一切场合。 比如我喜欢跑步,每天早上都会到室外跑半小时,最近天气开始慢慢热起来,防晒霜用起来就会很不舒服,涂少了没有用,量涂足了之后皮肤的负担又会太重,影响皮肤的呼吸和代谢。其次,防晒力很强的防晒霜往往会比较厚重,有存在感,出汗之后防晒霜和汗水混在一起,很影响我锻炼的心情。 更何况,防晒霜还会污染海洋,加上之前说的这些问题,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我平时外出运动的时候,会选择像防晒衣这一类的硬防晒,在防止不被晒黑的同时还能保证透气舒适。 在防晒衣方面我的要求比较高,因为不是所有的防晒衣都有防晒效果,也不是所有的防晒衣都适合运动时穿。在这方面我也踩了不少雷,和大家说明一下在挑选防晒衣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耐磨度和舒适度。平时去慢跑,手臂是不停在摆动的,这就导致防晒衣袖子的大部分区域的布料一定要有很强的耐磨度,要经得起我长期运动的需求,也要保持衣服的舒适。 2,透气性与防水性。夏天出汗是非常正常的事了,但透气性好的防晒衣能够让皮肤保持一个干爽的状态,出的汗也就会少些。除此之外,防水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出汗就贴在皮肤的防晒衣是不适合长时间运动的。 3、防晒力,当然,防晒衣的本职工作就是防晒。在买防晒衣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了解它的防晒科技是否有效。我最近新买的哥伦比亚防晒T恤,就有好几种独有的黑科技。 比如Sun Deflector,就是一项新升级的防晒技术。布料的表面布满了银色的小圆点,里面含有防晒霜所用的防晒因子,就像是给皮肤“穿”上了一层防晒霜一样,可以有效反射阳光。同时也能减少防晒衣吸收到的热量,所以在防晒的同时还能够降低体感温度。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是皮肤癌基金会推荐过的,对预防皮肤癌的发生很有效。 除了防晒科技方面,哥伦比亚家的防晒衣在我之前说的耐磨度,舒适度,透气性和防水性方面也不错。平时运动时穿上它,轻轻薄薄的,完全没有负担感,几个小时运动下来也会比穿其他牌子的防晒T恤更舒服,设计也比较走心,不像市面上常见的荧光配色,这款灰色+印花的设计,显得整个人干净简洁。 总的来说,只有做好防晒,守住我方皮肤防御塔,用防晒产品建好新防御塔,我方水晶才能不被敌军推倒,皮肤才能一直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之下。以上是一些我的想法,希望对题主能有一定的帮助。
20,143,234
124
30
「防晒」和「防晒霜」的各种技术术语都是什么意思?
我的文章中有描述,供参考。 豆籽谈防晒(一):听说,SPF值越低,需要补涂防晒的时间就越短,真的吗?
春暖花开,夏天在路上。 昨天在小区里溜达了一圈,绿意盎然,阳光正好,我心情也跟着开心起来。 想起疫情之下杭州一个老年公寓负责人在停车位上摆好椅子,一人一个车位,老年人们“乖巧”地做着晒太阳: 真是可可爱爱。 适当晒太阳对身心是有益的。 但是紫外线有益有害,大家对「防晒」还是要有一定的认知。特别是大夏天要来了,不仅仅对颜值有影响,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影响健康喔~ 这个问题下已经有非常专业的优秀回答,我就用不同角度再来小小地解释一下。给在术语中环绕一脸懵的小可爱们做做参考,然后附上我的一些小心得和小建议。 1.UV:紫外线(Ultra Violet) 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咱肉眼看不见的光。在电磁波谱中的某一段,因为处于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所以称为紫外线。紫外线可杀菌,过度的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癌。 2.UVA UVB UBC UVA:穿透力很强的长波紫外线 UVB:穿透力中等的中波紫外线 UVC:穿透力较弱的短波紫外线 画了一张图便于大家理解: 很多人应该都熟悉这张照片: 照片上这位69岁的老人,是国外一位工作28年的卡车司机。每天开卡车的原因,他的右半边脸会受到更多紫外线的照射,经年累月就出现了图上的情况。 他脸上的皮肤就是UVA照射造成的。 因为卡车也有玻璃窗挡光的,但是UVA太强悍了,能够穿过玻璃窗。所以皮肤还是受到了损失,有光老化、细纹、松弛、下垂、色素沉淀等一部分表现。 那么UVA、UVB、UVC分别能穿透哪些物体呢? 不仅仅有晒黑、晒红晒伤的区别: 所到达的表皮真皮层不同: UVA可以穿透皮肤表皮穿到真皮,有血管啊毛囊这些,穿透到皮下组织,含有脂肪的那一部分,大概穿透到皮肤4-5mm深。那穿得这么深,皮肤被晒之后自己运行自我保护机制,刺激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我们看到的就是皮肤变黑。 UVB相对较弱,但也不可小觑。晒红晒伤,晒到脱皮。也很让人苦恼,而且极少的UVB也能到达真皮,对晒黑也起到了一点点作用。所以防UVB也要提上日程。 能穿透的物体也不同: 所以说: 尽管你戴着帽子墨镜,打着伞。如果UVA很强烈,它还是能穿过这一系列防护晒到你,不是晒黑,而是晒红晒伤。 而且越白的人越不容易被晒黑... 3.物理防晒&化学防晒 阻挡和反射。 吸收、转化来防护。 物理防晒剂一般以二氧化钛、氧化锌为主。涂抹在皮肤上,紫外线到达皮肤后被反射,以此达到防晒的效果。 化学防晒剂的选择就比较多了,比如水杨酸酯和它的衍生物、肉桂酸酯类、二苯甲酰甲烷类化合物。反正就是一堆你看不懂的化合物,能吸收紫外辐射的光子,并且转化成分子的热能,这样就能减少对皮肤的伤害。 比如一些儿童防晒霜,就只用物理防晒剂: 宣传自己不含化学防晒剂,对宝宝更安全。 过敏肌的成人也可以选择物理防晒霜,但是我没找到。新碧有一款防晒霜,就宣传说自己主要是物理防晒剂。我没查到成分... 查到的大多数新碧防晒霜都是物理防晒兼并化学防晒: 最常见的大多数防晒也都是物理+化学: 而成人防晒霜基本上是物理防晒剂结合化学防晒剂。 4,SPF:防晒指数 这个是针对UVB的。 我们通常在防晒霜上都可以看到SPF指数的标识: 是科学家们通过试验给出的指数。什么试验呢?以一段时间为单位,皮肤涂上不同的防晒霜,看看能坚持多久。测算方法我看着是比较懵: 反正我就知道,这个指数的区间适合使用的情况就行: 所以室内大家就没必要去涂SPF50的啦!适当就OK 。2小时补涂一次就行。 5.PA、PA+、PA+++ PA是针对UVA的防晒指标(ProtectionUVA),就和刚才说到的一样,是指标。这个一般出现在防晒霜包装上,表示能够防UVA的能力。 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PA++++则递增。虽然PA越高,防UVA的能力越强,但是也说明含有更多物理或化学防晒剂,对皮肤的刺激也更大,甚至可能堵塞毛孔,甚至长粉刺、暗疮。 6.UPF:紫外线防护指数 那防晒霜有之前的两个指标,织物类(防晒伞布、防晒衣等)也有自己代表防晒的指数。防晒伞啊防晒衣等用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来表示。 UPF值越高,防晒力越好。 并不是价格越贵就越防晒!几十块的天堂防晒伞,内有涂层,也是UPF50+ 银胶黑胶都OK的。 只是一些品质比较好的,可能黑胶银胶比较持久,不容易脱落。 找了张网图帮助大家理解~侵删 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 做好防晒,选好防晒伞防晒伞防晒衣,祝大家都有一个美美又健康的夏天! 感谢阅读,笔芯芯!
20,144,512
30
12
房地产项目策划有哪些方面,侧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普通青年的策划案关注市场 文艺青年的策划案关注收益分析 2B青年的策划案满纸是新技术新创意 其实开发商只是想让你验证他对项目的判断,因此写好策划案关键是与甲方沟通,了解老板的想法,用你的专业见识包装一下就可以了。
入行的时候就被告知:房产策划是解决客户进门,房产销售是解决进门客户。 返回头看做国内地产策划太简单了:尤其是做世联的策划,几个报告来回抄,10年前就玩命讲案例,还经常弄海外项目案例,好像自己主导了曼哈顿街区规划和六本木新城是的。明明就是代理销售海外房产,非包装自己是海外房产策划,保持与国内地产策划老大的形象。真不如学学链家,就是直白的说明我代理销售海外房产。房产代理公司应该做婊子不立牌坊,代理海外房产,站街边就不该称处女,洋妞例假数据都没有,就别说是策划了。 回归正题 策划重点就是2件事:定位不出硬伤+找到目标客户 前期定位不出硬伤 国内房产开发一向不作死就不会死,不搞旅游地产和商业,踏踏实实做住宅,正常市场情况下,住宅项目(定位、环境、规划等),没有硬伤就一定能卖的出去 因此,项目策划前期就是给项目合理定位,别玩什么新奇特,哪些小技巧的东西,留给驻场策划和广告文案们。 以前做国内项目前期,找点宏观市场、微观区域数据,在找俩竞品就差不多了,最简单的就是找到同行在相同城市或区域做的报告,做做产品差异化,改改就完成了。 如果做海外房产前期,那就在浩瀚的数据世界慢慢整理吧,海外房产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只要你想查总能查到。 在世居的网站上是这么推介墨尔本Queens Place的“:投资预测:租金高,回报快” 作为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墨尔本人口增长1700人/周,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稀缺的房源、便利的生活交通设施及众多世界级高等院校,保障了市中心公寓最高的租金回报。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厌倦偏远、寂寞的郊区生活,开始加入到对市中心高层公寓房源的追逐当中。交通便利,价位适中的吉达唐人街新项目,其少量投资+高租金回报+房产升值的组合收益增长模式,必将给您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我在整理澳洲房产数据时,分区整理了区域配套,人口构成,近10年的售价、租金,都不敢妄下预测,做为一个策划没任何数据支持就敢称“租金高,回报快”,不知道和谁比的(起码和周边的3竞品比比),怎么出的结论。如果以这个结论指导开发商去墨尔本拿地,估计2018-2019就只能把项目拿回国销售开骗。 从统计可看出,墨尔本city公寓藏14年价格就开始下降趋势,租金也从2013年下降。作为销售肯定不会对客户讲这么真实的情况,作为策划会给开发商真实的统计和建议吗? 找到目标客户。 策划另一大重任就是找到目标客户。以前开发商卖房很简单,竖起围挡卖周边人群,打俩报广告占领大浏览量,不用细致定义客户,坐等上门;后来市场不好了,报广广告无效,就用铺天盖地的短信轰炸,扩大传播的基数;当短息被手机的技术屏蔽,就用相对便宜的人力广告,到处发单,扫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已经不知道谁是精准客户,在哪里能找到。所以媒体推广不做了,就以消化周边客群为主。 如果说国内房产客户难找,那海外房产客户风味分散。 当互联网时代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基本来源于网络时,海外房产策划就只会重金购买百度关键词、上房展会、找渠道合作了。 小公司的策划没有能力和精力去研究潜在客户了,不会依据潜在客户的兴趣、阅读习惯、内容研究客户的标签特征,按照这种标签特征在锤子搜索上推广下功夫; 链家、我爱我家这种大公司只抓一个客户标签:有钱。当有客户出售国内房产后,第一时间推荐其投资海外房产,因此这种单一标签会导致忽略实际购买中的真实需求,要么把握不住重点,拖长成交周期,要么没满足客户需求,丧失成交机会。 总之,作为房产销售,一没定位好项目,二没找到客户就是最大失职。
20,144,512
195
23
房地产项目策划有哪些方面,侧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最近赋闲在家 空的时候也在重新考虑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斗胆答一下,只是个人看法,还望大牛斧正。 地产策划一岗,可以说是房地产公司里最万金油的一个岗位。 大概相当于行军打仗时军师和谋士的位置,而且这个军师不但要求有政策、金融、策略、管理的“文韬”,还要有市场、竞争、销售、圈客的“武略” 虽然是有点托大的说法,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一、二级房地产公司的运作,利润和扩张是主要追求目标 而利润的获得主要从两个方面: 1.购买土地,建设项目,出售变现(住宅,及部分商业地产) 2.持有物业,培养增值,并获取租金(商业地产) 另外应该也有金融融资手段等获利如(REITS),在目前国内不是主要方式,也不是我的知识领域,就不说了,希望有大牛指点。 二、策划的工作职责,是在房地产运作中回答一系列的问题,给出有效的可执行的解决方案,并切实监督执行,以期有效实现房地产公司的运作目标 以住宅地产来说: 1.拿地阶段(项目拓展):目标宗地好不好,能不能拿,拿下来了修什么,修了怎么卖,卖给谁,能卖多少钱?多久能卖完?照这么算,多少钱拿地有的赚?多少钱拿地保本?多少钱拿地要亏? (要回答以上问题,涉及到: a:经济,政策,市场的基本面分析 b 地块本身的规划指标、交通、配套、区位、历史、文化分析 c 竞争市场调研、产品,去化,客群情况分析 d 在以上条件下,做出的客群定位、、规划建设预判(通常与开发、设计、施工部门合作完成判断),以及营销情况预演 e 财务核算(各部门合作完成)) 这一阶段在战略上是第一重要的,犹如围棋的布局,对于中小开发商,往往决定未来几年的命运走向乃至生死 2.拿到地后,开盘之前:(这一阶段和上一阶段加起来,通常称作前期策划,也有再细分,只把上一阶段叫做土地拓展,这一阶段叫做前期策划,没关系,领会精神) 距离上一阶段,政策、市场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前的计划是否仍然可行? 新一轮的调研、分析、定位市场、定位客群(卖给谁)、定位产品、产品分布、产品细节、规划细化(卖什么)、产品分期、产品推售计划(怎么卖的问题:销售目标、销售价格、销售节奏)、推广计划(案名、定位语、主诉求、媒体资源整合方案(广义地说,包括了售楼现场展示园区)、费用控制、推广计划与销售节点配合铺排等等) 这一阶段是策划工作最繁重的阶段,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考虑,并且往往要求方案出其不意一鸣惊人。有难点要求化腐朽为神奇,无难点则要求刷新历史记录。所以也是最考策划手艺的阶段。 3.开盘销售直到房屋交付(通常称为后期策划或执行策划阶段) 此阶段,前期的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产品包装已经大体落定,推广铺排和销售节点的计划应该也安排得有条不紊,后续的工作有前期定下的甘特图法度森严地把控,更多的是一些执行层面的工作,但是,执行是硬道理,没有执行任何策划都是空谈。在前期策划工作不出重大错漏的情况下细节越到位,收效一定越好。 这一阶段是历时最长的阶段,也是距离市场最近的阶段,少则半年一年,多则三四年甚至十余年。 关键第一是切实执行 第二是要随机应变 第三要紧贴消费者 以上三个阶段为住宅地产开发过程中,策划层面涉及的工作 也只是泛泛而谈,细分到细节,还有多种情况和很多节点,但是大体覆盖了题主想知道的范围。 至于题主另一个问题,侧重哪个层面 我觉得,第一阶段决定布局,第二阶段决定起势,第三阶段则是实战 哪一个阶段都容不得懈怠,这也是这个行业的人普遍压力大,早衰,过劳死案例多见的原因,但这也是成就感和乐趣所在。扯远了。 扯回来, 一、实战阶段若出问题,这往往是执行不力,或是市场有变导致,还可以及时紧抓管理监督,或是调整策略,改变打法,甚至剩余未开发产品全盘调整设计,修改报规都是常有之事。 二、起势阶段若出问题,往往导致全盘绵软,销售乏力,甚至资金流出现问题,后期调整挽回颓势往往也非常困难,所以在该阶段务必兢兢业业,慎之又慎,做好全盘打算,算好细账。 三、布局阶段出问题,在过去二十年,房地产基本上算是大牛市,从小到大的房地产公司从业者,很多都有“拿块地修房子就能赚钱”的迷思,所以很多人也不太会觉得在此阶段会出大问题,直到最近几年,泡沫危机频现,调控政策越发坚定,国家经济重心正在转型,越来越多的鬼城出现,越来越多房地产公司破产,才开始注意到,原来拿地风险这么大,拿地时候误判局面的失败成本这么高。这也是近来很多城市土地流拍的原因,大大小小的开发商们,在这个环节上开始怕了。 个人愚见 望斧正,盼交流。
做过前期,又做过后期策划的我来怒答一个。 所有策划过程的主线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项目我要卖给谁,他(她)为什么要买我这个项目?弄清楚这个,策划需要做什么,侧重点怎么区分,便迎刃而解了。 用曾经操盘过的一个例子来讲吧。 位置:北京顺义郊区,基本无公共交通,环境不错,靠近潮白河,地块大,容积率低,前期地价便宜。 优势:开发商有较好的产品力 劣势:远 首先回答这个项目要卖给谁? 选择一:地缘性客户 选择二:顺义市区客户 选择三:北京市区客户 第一个选择直接被CUT掉了,因为地块周边基本没什么人。 第二个选择其背后的客户,以顺义外溢性自住客户为主,这类客户对价格很敏感,不能卖上高价,地块低容积率的优势和开发商的产品优势不能发挥最大效益。 第三个选择背后的客户,是北京度假性客户,又称第二居所客户,这类客户购买力较强,对产品力要求高,价格对标参考是北京市区房价,项目溢价可能性高。同时,开发商希望将项目打造成一个自身的代表作,这样的客户选择符合开发商对项目的战略预期,是做到名利双收的最优选择。 其实很容易看到,客户是谁,并不是简单拍脑袋想的,是基于地块和开发商的优劣势,市场竞品,项目战略价值,价格预期等一系列因素考虑确定的,这个过程毫不夸张的讲,决定了策划的价值贡献是千万级还是十万级。 同时,客户是谁,也决定了,业态选择、户型配比、园林风格、体验区、样板房设计定位等一系列关键事项。 然后回答他(她)为什么要买我这个项目? 说白了,就是给客户的核心利益点。利益点很多,比如价格便宜(最常见的利益点)、赠送大、有学区、装修好、物管人性化、停车免费、售楼小姐长得乖...一个北京的客户,会有什么强有力的号召力,让他愿意开1-2个小时的车来买这个项目呢?如果我是一个北京市区的人,有什么会吸引我开1-2个小时的车来买这个项目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访问了百八十组客户之后,当年纯屌丝的我和同事们找到了答案——别墅。对住别墅的需求是这些客户内心最想要的东西。就好像开车,刚开始有个QQ代步已经心满意足,后来速腾、雅阁才是好车了,再后来觉得BBA必须拥有一个。大多数客户的住房需求也是遵循有房--大房--别墅的需求路径。 接下来的策划工作就简单了,尽情帮客户展开关于别墅生活的种种美好和尊贵吧。。一条蜿蜒曲折的白桦林小道把客户从顺义乡村引到了托斯卡纳庄园,美得窒息的教堂广场,躺在钟楼下面的伞椅上,懒懒的看着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投下斑驳的光影,放眼望去满是stacoo涂料、文化石和红松木的异域建筑,别墅的院子里可以种花喝酒赏月party,可以家人在果园里种一颗小树,教会孩子认识春芽,夏草,秋实,冬雪... 内容都有了,现场物料包装、报广、户外、软文配合销售节点,表现执行,做好渠道推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来个彩蛋吧=================== 如果同一块地,是一个只想赚快钱的开发商来做,策划应该怎么定位呢? 很简单,用第二个选择,顺义外溢自住客户,关键诉求:便宜。如何做到成本最低,偷最多面积,让客户觉得占了大便宜,就是策划的核心工作。 以上。
20,151,457
13,000
3,542
二十多岁该做什么,将来才不后悔?
毕业已经十年了,回首过去的十年,兜兜转转,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很小的时候,我父母就教导我要用功读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然后毕业出来谋一份工作,成家立室。 我从事的是广告策划,这是一个外表看起来很光鲜亮丽,其实很苦逼的职业。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加到凌晨两三点,通宵也是常有的事。我的同事只要过了三十,几乎都是一串职业病缠身。每天晚上回到家,老婆已经睡着,我不敢开灯吵醒她,抹黑洗澡上床,等天亮了,老婆也已经上班去,周末也得加班,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俩虽然睡在一张床上,却仿佛遥隔天涯。 我至今记得,有一天晚上十点,上司跟我说,今天没什么事了,你先回家吧。我出了公司的大门,门外停了一排出租车,我看着灯光闪烁,夜色迷离,购物商店里出来的手挽手的恋人,忽然间就泪流满面。我心里的念头是:这么早就可以下班了,人生竟然是如此的美好啊。 于是我尝试跳槽,换了几家公司,其实天下乌鸦一般黑。有一家公司,去了头一天,我问同事“这家公司加班怎么样?”回答是“我上个月加班了160个小时,从来没少过80个小时,老板希望我们能加够200个小时。”于是我第二天就辞职了。 广告圈里流传有这么一句话:“凌晨十二点在街上走的,不是妓女,就是广告人”。这个行业竞争是如此的残酷,要么在一个业务蒸蒸日上,加班不见天日的公司里拼搏,要么在一个轻松悠闲,却不知道哪一天就倒闭消失的小公司里混。 我不是不愿意付出,只是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这样的生活过了5年之后,我就离开了广告行业。 这5年,除了得到一点积蓄,延长了我的生命以外,什么也没有得到。 我曾经跟我父母讲过一个故事。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留学美国的博士,毕业出来之后,他没有去找工作,而是选择了苦修。他徒步从西海岸的洛杉矶,穿过大峡谷,横越美洲大陆,然后在一个偶然经过的农场里,他找到了自己想要过的人生。” 我父母的评价是“这个人脑子进水了”。 每天在办公室里爬格子,是我父母期待的人生,却不是我想要的。 我想要自由的人生。但是爬格子,永远也无法达成我的愿望。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才了解。别人无法给你建议,即使是挚爱你的父母。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人生,那就赶紧去寻找吧。 最理解你内心的人,一定是你自己。 然后我去创业。 这又是一段苦逼的人生。 依然是起早摸黑,交了无数的学费,欠了一屁股的债。 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坚持就有结果,其实不是的。 在创业的三年里,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我都要为筹措资金而苦恼,不断亏损流血的现实,让我趴在栏杆上,甚至都有一跃而下的冲动。 三年后,我不得不承认,虽然读过很多书,但我不善执行,不善交际,在商场上闯荡,依然不是我要走的路。 茫茫大海,我仿佛一叶浮萍,不知路在何方。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罗杰斯的《玩赚地球》和《环球投资旅行》。我一下子就被这个老顽童迷住了。 这份洒脱的气质,自由自在的人生,原来真的可以有。通过知识和眼光的结合,通过投资将自己的财富滚雪球,我们这个时代,不一定需要捆绑在身体和时间的劳动之上,只要你有智慧,自由就在前方。 我深深的被罗杰斯鼓舞了,于是走上了人生的第三条道路。 现在我仍然在努力,在追求实现财务自由和心灵自由的道路上,虽然仍未实现,但是我很幸福。 我花了差不多十年,才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会这么跟自己说: 1,做你热爱的事情,走你自己想过的人生道路,不要被别人的忠告捆住自己。 2,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多读书,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打开自己的眼界,前路或许就在你不曾留意过的地方。 最后,感谢我的妻子,从毕业到今日,她一直在鼓舞我,给我前行的动力。有了她在身边,前行的路上才不会孤单和无助。永远爱你。
二十多岁该做些什么? 我已经三十,快三十一。但是我也想回答这个问题,算是对自己二十多岁时候的思考和回忆。 我觉得二十多岁最该做的,就是把理想缩小。 小时候,班主任会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答案好多,科学家、宇航员、运动员…… 我们慢慢长大,慢慢有了很多理想,都是大理想,例如,大富翁、大官、公司CEO、明星…… 残酷的现实是,大理想,对大部分和我一样智商一般、情商一般、环境普通的人来说,都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的确,总有万分之一的人,从小就有鸿鹄之志,也能一步一步做到,这些人有大理想无可厚非。我想描述的另外一个侧面是,普通人应该更重视小理想。 什么是小理想呢? 一个例子,在职场上,我有幸与很多朋友、同事、前辈、后辈、网友沟通过。谈到职业理想,我发现不少人的理想是大理想,上市公司总裁、创业成功后财富自由的潇洒等等场景。事实是,大部分人还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没有那么多的精彩在。这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厚厚的沮丧和失落。 这个时候,小理想能带来更有可能执行的目标。例如一个公司职员,他的理想是公司总裁,大理想有了,下一步怎么做呢?他的第一个小理想应该是从普通职员进步为业务骨干,然后下一个小理想是团队经理,然后是部门经理,然后是部门总经理,然后是公司副总裁,然后是公司总裁。虽然每一个小理想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瓶颈,但是这样的小理想可以实实在在让人动起来。如果只是全心全意地看着大理想,也许这个职员还在办公位上发呆;而另外一个把重心放在小理想上的职员,也许已经走到部门总经理了,即使这个时候他没法实现下一个小理想,成为副总裁,但是他已经有了足够的成长和进步。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年少无知的厉害,和好朋友们想了好多天马行空的大理想,有点虚无缥缈,一样没有做成。我不会说这些努力是白费时间,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那时候有更精准的小理想安排,也许能学到、做到更多东西。 换一个角度想,我个人觉得,小理想不受欢迎,大理想受欢迎,可能有以下原因: 大理想可以让人在脑子里享受满足感。 小理想想到就要去做,人会懒。 大理想是逃避现实的完美解决方案。 小理想是躲也躲不掉的现实。 就像我们想着要减肥,想着一年瘦20斤后,人见人爱,衣服怎么穿怎么好看。但是当我们面临一个月健康减肥2斤带来的任务,少吃,吃清淡,运动等残酷的现实时,我们会选择逃避和无限期拖延。 所以一年之后,胖子还是胖子,大理想还在那里。 年轻时候,我是建议大家去想得勇敢的,大理想一定要在,但是我也建议大家一定要想得细致,做得坚持,这个时候小理想能帮助你。 我自己近期的一些小理想: 也许理想小了,梦想更近。 谢谢阅读! thanks, yoyo
20,151,457
62,000
4,649
二十多岁该做什么,将来才不后悔?
「一個人」的狀態,總是最糟的。 我覺得說一些我的個人經驗,於你無用,因為環境機遇不同。(多一半,還有自我吹噓的潛意識存在)。但,我可以給你一個,我母親給過我的,非常好的建議。 我母親曾經告誡過我,一個人的狀態,總是最糟的。 你一人吃穿用,一人度日過日,非常容易解決,也非常容易跌入谷底,高興時無人分享,但,失志時,那種惡劣的狀態,卻只能一再重復浸淫。所以,要讓自己振作,第一件事,絕不要長期保持「一個人」的狀態。 再不濟,你養條狗,這狗,都要逼你準時餵牠,準時拉牠出去運動,牠病了,你得給牠奔走求醫。你悲傷時,牠會給你溫暖,分攤你的愁苦。你成功時,牠會哈哈斥斥地笑張大嘴,靜坐在一邊共享你的快樂。 牠是你的責任,也是你的負擔。按我母親說的,就是養條狗,你也不會是「一個人」。 你可以不成家,你可以是失怙孤兒,你可以是找不見伴侶的同性戀,你可以悲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就是到那樣境地,你也要強迫自己,不要是一個人。 孤獨殺手里昂,也要養盆花。 孤獨殺手亞蘭德倫,也要養隻金絲雀。 我個人的經驗是,只要你不是一個人,你即使不成功,但,也絕不會失敗。 我一直記住老娘的教誨,一直在身上背著負擔。搞合唱團時,背著團員,搞劇團時,背著團員,開公司時,背著員工,寫劇本時,背著徒弟,拍戲時,背著債務,背著投資人。成家時,背著老婆孩子。 因為總不是一個人,所以你荒唐不起來,也沒辦法混噩度日。 如此,你謀生求職,你艱辛度日,你的理想事業,就是失敗了,但因為有負擔,不是一個人,只要保全了身上背著這些負擔,另一個層面來說,你也總是成功的。 所以,只要你不是一個人,不是只為自己活,某種層面來說,你永遠不會失敗。 你就是被車撞死了,死在半夜的馬路上,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就會至少有一個人在惦記著你。 你的生命,就不會沒有意義。
二十六歲仍是屬於你的花樣年華。 請千萬珍惜!並好好把握! 尼瑪,我都老到三十歲了! 想想你多幸福啊! 如果還在讀書, 就安心做個簡單、純粹而清貧的學生, 不要着急象牙塔外的世俗或精彩。 如果已經工作, 就挑一家靠譜的公司, 紮實跟定一個師傅, 學好一門手藝。 要靜心, 要專注, 要堅持。 不必着急身邊的榮華富貴。 不必着急自身價值沒人發現。 不必着急票子房子車子妻子孩子。 不必着急明天的明天的明天。 好男兒志在四方。 好男兒何患無妻。 女孩子同理。 地位、權勢、經歷和財富都是熬出來的。 不用急。 急也沒用。 認真生活, 不要浮躁, 紮實做事。 明天會更好。
20,157,450
95
24
「不违法」可以称为「合法」吗?
法律上认为:法不禁止即自由,所以从逻辑的角度来讲,“不违法”即“合法”,但是现实中老百姓不这样认为,因为从老百姓的理解上来说,“合法”一词包含有鼓励的意味,而“违法”一词包含有惩戒的意味,所以,将“不违法”视为“合法”在法理上说得通,在情理上说不通。 判断一个行为是什么性质,首先要判断这个行为是从民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刑法的角度来看。在民法中,我们通常用权利、义务来衡量,在刑法中则用”违法“、”犯罪“来衡量,“违法”是指违反了国家除《刑法》外的强制性法律,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比如开车闯红灯等,严重的违法行为才是犯罪行为,并且通常不用”非法“这个词。但我发现,老百姓通常也把侵犯自己权利或者不履行某项义务视做”违法“行为。 “个人吸毒” ,这个行为是不违反刑法,不构成犯罪,但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所以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至于同性恋的问题,是一个民事问题,通常不用“违法“来衡量。 可能确实有一些新兴犯罪没有被刑法具体的描述,但是应该逃不出刑法的掌控,应为网络上的犯罪不管手段多么翻新,大多可以被一些常见罪名囊括,比如骗人钱可以定诈骗罪、偷人钱可以定盗窃罪等等。
合法与不合法,违法与不违法都是用法律规范对行为作出的评价,很容易混淆。最常见的错误是将合法与违法相对应,以为合法等于不违法。 合法与不合法,是以行为是否适法为标准的;违法与否则是以行为是否违法区分。与法律规范一致的行为才是合法,相反,藐视法律、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是违法。 对于普通的社会成员来讲,是以有无法律明确禁止性规定作为社会活动的前提的。亦即,无法律则无违法。但是,法律未禁止不代表必然合法。因为合法要求法律有对其合法性的规定,作出了肯定性评价。 如果法律未作规定,就只能把违法之外的行为归结为不违法,而不是合法行为。这种不违法的外延要大于合法。换言之,违法与合法之间至少有两个空间,一个是法律未作规定的情形,另一个是法律有倡导性规定而非禁止性规定的情形。这两种情形可以视为不违法,但不等于合法。按照一般生活经验,我将这种层级分为:合法-不合法-非法-违法-不法-犯罪。 一个行为、一份契约、一种关系,最基本的法律属性就是合法与否和违法与否。二者反映的思维与推理逻辑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就同一法律事实产生相反的结论。 例1:甲乙之间买卖不动产,约定一方交付价金,另一方仅仅交付不动产且不办理过户登记。二者约定显然不合法,因为法律规定双方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是该约定也不违法,因为法律亦未强制要求买卖不动产必须都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同样的例子可以用在黄牛票上。 例2:甲乙是夫妻,在家闭门研究人类爱情动作艺术。公安机关接到朝阳群众举报,啪啪啪给了治安管理处罚,罚款拘留没商量。看似公安机关的行政决定很合理。实际上:夫妻俩关起门来既然可以直接脱了衣服实践表演人类爱情艺术,为什么钻研理论反而不可以?这是个举重以明轻的说法。同样,未婚同居行为显然也不是强奸、重婚、卖淫嫖娼,法律没有也不会禁止这样的行为存在。所以虽然这样的行为不合法,但也不违法。 上述两个例子的结论是:不合法不一定导致法律责任,不违法则意味着不应受到法律的惩罚或制裁。无论是民事、行政还是刑事法律关系之中,法律最基本的判断应该是是否违法,而不是是否合法。 这实质上应当得出的推论是法治对于权力和权利有着迥异的要求。对于权力,法治的原则是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对于权利,则是应当按照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因为,权力行为必须严格依法做出,否则就是擅越职权,可能对其他主体的权利、权力造成侵犯。因而对行使权力行为的主体而言,将其不合法行为视为违法行为,有利于强调和实行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强调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对于公民或非国家机关,只要法律不禁止,公民就可以行为,并且这种行为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强调法无禁止即自由,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0,157,450
82
29
「不违法」可以称为「合法」吗?
我们通常对合法的理解是:某一行为被法律允许。 其前提条件在于,法律对这一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 所以对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那些,如水果要在饭前吃,豆浆应该加糖,香菜很好吃,并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合法”。 按照规则的内容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性规则。 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 法律规定了某一类情况要符合某些条件时(充分条件),符合了这些条件,才被称为“合法”。 如法律规定婚姻要双方登记才有效。故未经登记的两人在老家摆酒,尽管这一婚姻形式满足传统和习俗对“婚姻”的认同,但因未经登记,属于“不合法”的婚姻。 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法律规定某类情况必须有限制,这种情况的存在必须同时满足或不满足某些条件(必要条件)。违背这些条件,就属于“非法”。 而如果法律规定违背条件需要被惩罚,则属于“违法”。 如果法律规定违背条件构成犯罪,则属于“犯罪” 所以,合法,不合法,违法,犯罪,大概可以像这样:
首先应该理清一些概念吧。 首先根据不同行为在法律的接受程度不同,法律对其评价与态度也有不同,大致可以区别分类行程以下两个体系: 体系1:犯罪(刑罚制裁)——违法(行政制裁)——不合法(不保护)——合法(保护) 体系2:不予评价 我认为一切法律关系都可以套入这个体系中。 首先需要纠正你一些概念,吸毒是违法行为。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已随禁毒法出台失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所以说,吸毒这个行为在体系中应该属于违法,就是以行政方式制裁。 这个体系中第一个评价是犯罪。犯罪是法律对于一种行为最为严厉的评价。当行为被评价为犯罪之后,就可以动用国家最严厉的措施——刑罚,予以剥夺财产、自由甚至生命。对于犯罪的问题只能由《刑法》规定,除此以外一切法律法规都不能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内容。 我国现有的刑法有: 一部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一部单行刑法:《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这个体系第二个评价是——违法。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强制性禁止性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比如之前的例子:吸毒,还有卖淫嫖娼、甚至闯红灯,通过各种普通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很多很多,当一个行为被评价为违法行为之后,会通过行政手段予以纠正与处罚。一般规定于法律责任一章。 常见的有: 这个体系中第三个评价是——不合法。不合法是一种行为在法律上对其是不提倡甚至反对的态度,但是由于其不具有对整体社会的伤害性(或者伤害程度较低),而法律对其持一种不保护的态度。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小三问题。以前叫做非法同居,现在不这么叫了。一个人与他人保持一种不正当的情人关系,在法律上对其并不是提倡甚至是反对的,但由于这是两个人的自由选择,对整体社会并不具整体的伤害性(这个存在讨论空间),这种关系应当交给道德来调解,并不应当由法律解决,所以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法律并没有将其评价为违法行为而加以处罚,但又不能肯定其合法性。所以将其评价为不合法行为(也就是以前的非法同居),两个人的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小三在法律上不会受到如同妻子丈夫之间夫妻关系的保护,也没有继承权与被继承权,甚至遗赠协议也有被认定无效的可能。 最后就是合法行为了,这种行为是法律所倡导与支持的,所以得到法律的保护。 在第一个体系外,我还单独列了一个不予评价作为独立的第二个体系。因为法律永远是滞后的,并且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普遍共同观念的影响。但是法律并不是简单的对社会普遍观念的影响,一部好的法律需要看的远一些。比如等级平等(法国革命)、男女平等(英国女权运动)种族平等(美国黑人平权运动)、宗教信仰自由等等问题,所以,在当时社会普遍观念并不认为应当如此的情况下,法律站了出来并坚持了它所坚信的是正义与正确的价值。但是在很多时候,一些问题本质暴露的趋势并不明显,或者说处于伦理两难困境或处于社会舆论压力下,在极少数情况下法律会对一些新生的事物新生的行为不予评价。比如自杀行为(无他人协助)、同性恋问题。 以上
20,192,948
151
25
安检机器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吗?
答,孕妇接受X射线行李安检,人身通过金属安检门,被手持金属探测器检查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X射线安检机: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0.01mSv(计算过程在下面会有详细描述) 详细请参见: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79215/answer/13903243 X射线安检机的剂量水平: 我国标准 GBZ127-2002《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 》、我国标准GB 15208.1-2005《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定义的单次检查剂量标准是:距外表面5CM任意一点不应大于5µGy/h,通常的安检机为1µGy/h。 ================================================================== 下面是我同事针对地铁安检剂量的计算,估算方法和观点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 乘客所经过安检区域的剂量率 对于乘客,都是从X射线安检机侧面通过,经过入口侧面、机体侧面、出口侧面,这三个区域的剂量率分别约为:<1uSv/h、0.1uSv/h(本底)、<1uSv/h,保守估计都按1uSv/h算。 2. 乘客每次安检所花时间 按照0.2m/s扫描速度,2m的传送带长度,经过时间约为10秒,往上抛点,平均算15秒。 3. 乘客每年通过次数 以典型的上班族为例,每年250天,平均一天两次,共500次。 这样每年可能受照剂量约为:1uSv/h×15秒×500次=2.08uSv=0.002mSv<0.01mSv,0.01mSv/年是豁免参考值,说明X射线安检机的辐射水平已经低于豁免水平。 4.对于安检工作人员:他们经过所处位置一般位于X射线安检机侧面,且距离较远,剂量率基本是本底水平,所以他们几乎没有受到额外剂量。 计算中采取的保守考虑: 1.每次经过时间主要是由扫描速度决定的,不管是高峰还是非高峰,在计算时已经上抛了5秒,这里还没有考虑实际出束时间,实际上这15秒中还有一部分时间是没有出束的。 2. 实际机体侧面的绝大部分剂量率几乎是本底水平,远低于1uSv/h,而且乘客处于机体侧面的时间占一半以上。 3. 对于有的乘客紧贴X射线安检机通过,实际他们距离X射线安检机表面距离还是要远大于5cm,因为人体是有大小的,有效剂量计算考虑的是整个人体,而不是某一局部,例如,人的胳膊受到的剂量折算的到整个人体还要小近两个量级。 至于金属安全门,手持金属探测器采用弱磁场发射技术,对人身(如孕妇、心脏启博器携带者)无任何伤害。相关的标准:GB15210-2003通过式金属探测门通用技术规范,GB12899-2003手持式金属探测器通用技术规范。 提示:手不要伸进铅门帘里取包,安检员不要坐在皮带上休息。 (拒绝转载)
从仪器角度随便康康 安检机器对胎儿的影响,恐怕想问的是“电离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吧,毕竟也没啥别的东西能影响您的胎了。 前文讲到电离辐射主要产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激发X射线,另一种是使用自然界的放射源产生γ射线等。下面的链接讲得很清楚,可以看看。 安检机里使用的X射线,是人工激发的,简单来说就是,我想要它有它就有,我要它没有它就没有。对于行李安检机的辐射剂量,根据 GBZ127-2002、GB 15208.1-2005都有很详细的描述,当然你可以杠这是国家标准,实际肯定不是这样的,这就很唯心了,没法往下了。其他答主已经说过了对胎儿影响的事情了,我也不赘述太多了,我说一下大家关心的。 上图是中国发明专利安检设备和方法(CN106093089A),做一款安检机,真的不是就单纯的能发射高能粒子就完事了,它包含发射、接收、监控等部分。 这锅甩得,你要是说东西放进去,出来不干净了,这个是对的,毕竟履带是不干净的嘛,谁能保证履带不沾尘而且前一个人的行李不脏嘛。但是你说过个安检,食物就不能吃了,我代表食物保护协会消灭你,广大吃货也不能忍啊。 X光这个东西是包含这个制动辐射和特征辐射的,这俩东西是通电之后,灯丝发射高能粒子轰击靶盘出现的,我不通电的时候,没有高能粒子,哪来的射线,射你个嘚儿嘚儿啊。食物被这些射线穿过之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它只是安检机里过一下,又不是去福岛旅游,它是无辜的啊。 还有,有的人急着拿行李,手越过帘子往里掏,你急个锤子啊,还有人想把头都伸进去机器里,你这回首掏练的很厉害啊,你不吃辐射谁吃啊? 安检门这个就不确定啦,毕竟安检门多重多样的,有的只是测金属,有的只是测个体温,有的会发出X射线对人扫一遍,你不说清楚的话,不晓得是什么安检门嘛。毋庸置疑的是,发出X射线的安检门是不被接受的,不管发出剂量的大小,对人体终归无益,很久之前带X射线的安检门就被指出过度检查。 现在的安检门一般为了检查人是否携带金属,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涡流检测技术、集成微弱信号检测、精密滤波和数字信号处理等,安检机出厂需要经过ISO9001、ISO14001等认证。至于这个涡流对人身体有没有害,我用自己试试,以后告诉你。 手持安检仪同理,工作人员天天拿着都没怕你就那一瞬间,你怕个嘚儿嘚儿啊,什么胎儿这么一点磁场都不耐啊。 实在不放心,买这个备着
20,195,134
207
26
癌症扩散是什么原理?
很多人写的回答大概是十年前的知识,距离最前沿已经有一些距离。我的回答来自癌症转移领域的专家,美国纽约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SKCC)的director, Dr. Joan Massague 2013年发表在Cancer Cell上 的一篇综述,阐述的是他对癌症转移的理解。Joan Massague 十五年前就已经是TGFbeta信号转导通路之王,可惜没有能拿到诺贝尔奖,这十五年来专注于研究癌症转移的分子机制。 文章标题的截图如下: 整个癌症的转移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Joan Massague关心两个关键的问题:第一是 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脱离(dissemination)的机制,第二是癌细胞侵入特定器官组织并建立根据地(colonization)的机制, 具体见下图。 很重要的一点是化疗药物会影响癌细胞转移到的器官,不治疗转移到A器官,化疗以后说不定就转移到B器官了,见下图: Joan Massague在文章中提及一个理论,原发癌癌细胞获得新突变以后得到转移扩散的能力,流行了二十年之后被证伪。实际情况观测到两种现象,渐变性的获得扩散能力, 如A所示: 或者跳跃性的突然变得可以转移扩散了,如B所示: 这些年来Massague就在一点一点的用实验证实他的理论,下面这篇Cell文章研究的就是癌细胞在转移前长期潜伏的机制,实验设计很精彩,远远超过那些往裸鼠身上打癌细胞等着肿瘤长起来的灌水文章。
简单的讲,就是@韦准 的答案。通常讲的扩散指的是第2条:转移。一旦出现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结或血管,肿瘤细胞就很容易沿着这些途径跑到其他地方去。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会发生各种基因突变,不断加强自身迁徙和运动的能力,并不断适应各种不同的体内环境。有兴趣的可以去阅读下molecular basis of metastasis, Anne C. Chiang et al. NEJM 359:26,是介绍肿瘤细胞转移的经典文献。 目前的抗肿瘤治疗中,化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把药物送到全身各处来清除全身可能潜在的肿瘤细胞。手术、放疗对区域淋巴结转移是有控制作用的,对全身广泛转移则作用不大。 术前/术后辅助治疗(放、化疗等),即在肿瘤完全切除后进行的治疗,一定意义上可以控制肿瘤的扩散。但是目前这些治疗的作用是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概率,而不是彻底的杜绝复发转移。如果哪天肿瘤的扩散可以被完全控制,我们也就可以宣布:肿瘤被人类彻底攻克了。
20,203,042
83
25
HIV检测应该自己购买试纸还是去疾病控制中心检测?
首先需要明确两点: 1、检测是确诊艾滋感染的唯一手段。 2、对于初筛实验,只要操作正确,产品是经过国家合法注册生产的。不管是试纸、酶免法、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法,过了窗口期阴性都是可信的。 现在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何种检测渠道更优。 那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家对抗体初筛实验的规定: 一、对试剂的规定 二、对筛查方法的规定: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CIA/IFA) 3、快速检测(RT)及其它试验。 3.1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 3.2免疫渗滤试验 3.3免疫层析试验(试纸) 三、筛查流程。 以上数据来源于《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GuidelineforDetectionofHIV/AIDS(2015年修订》,原件下载地址如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医院或者疾控,试纸使用是可靠的,并且详细讲述了试纸阴阳性的处理方案。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自己检查可靠吗?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操作。 1、医院的医生做艾滋病实验都会接受培训,一般由省疾控中心组织,最后还会发放证明。从这个角度来说,操作医生对操作步骤、质量控制、结果判断都具有熟练性。实验室还会有质量控制环节。 2、其实试纸的操作也并不复杂,我们会使用很多的试纸,排卵的、验孕的、测PH的、测甲醛的等等。为啥到艾滋就复杂了呢,因为心理的压力,前面的可能就验孕稍微紧张一点,其他都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3、结果的判断,艾滋检测的判断标准是不管线条深浅,只要有线条就判断为阳性。(也符合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因,错杀后面的确诊实验还可以挽回,放过就没挽回了) 最后 1、能去疾控和医院最好去,毕竟免费还有人伺候。(现在国家已经开始布局医院初筛免费了,少量地方已经开始了);并且做出阳性会自动复查,不会直接拿给你,吓得半死。关于怎么告诉本人,也是有培训的。 2、心理就是过不了那个坎,就是怕去,那自测肯定是比不测好太多的。并且国家也是鼓励自测的,要不然大学放那么多免费发试纸机器干嘛? 3、自测前的准备 3.1一定认准有国家合法注册证的产品,并且产品在效期以内。 3.2认真阅读操作步骤,脑子里面过一遍再开始,不要手忙脚乱。 3.3了解窗口期的定义及时间。 4、操作,缓冲液不要强迫症多加;血液不要少加。过了时间的试纸请丢掉,不要保存着天天拿出来看。 5、报告的解读,阴性的话根据自己窗口期判断是否继续检测,心理能放下的话还是可以去医院再测一次;阳性,千万别激动,别干出各种啥事,因为每年医院送到疾控确诊的阳性标本,100例确诊的基本在10例以内,所以假阳还是蛮多的。正确做法是阳性后及时去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会帮助你的。 今天是全球第三十一个艾滋病日,祝所有艾友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祝各位恐友早日脱恐。也希望祖国早日实现艾滋病三个90. 是否选择试纸,那首先要搞懂试纸,才会更好,更准确的使用试纸。 具体请看我在另外一个问题的详细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没必要纠结那么多吧,列举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再根据自己喜好,就可以权衡选择了啊 关于窗口期,不再赘述,其他答主已经将窗口期的问题说的明白详尽了,我在这里只是为纠结的题主提供一个做选择的方式。 1.自己购买试纸进行检测 缺点: (1)试纸来源不敢保证; (2)试纸质量不敢保证; (3)自己操作不够专业; (4)结果判读不够专业; (5)整个检测流程容易受到心理因素影响; (6)如果结果不好,无人陪伴安慰,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7)需要自费; 优点: (1)方便省事; (2)个人基本信息不会暴露; (3)无需和第二个人分享性经历; 2.去疾控进行检测 缺点: (1)费事麻烦; (2)填写必要的个人基本信息; (3)必要时会被问及性经历来判断感染风险; (4)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知道检测结果,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优点: (1)试纸来源可靠; (2)试纸质量可靠; (3)检测操作专业; (4)结果判读专业; (5)受检者心理因素不会影响检测过程; (6)如果结果为阳性,工作人员可以陪护,进行心理疏导; (7)全免费; 罗列完毕啦,从各自的优缺点来看,如果答主看中个人信息保密性,那就自己检测,试纸的购买尽量找药店或者靠谱的网站,比如JD;如果答主看中准确性或者感觉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不是那么好,那就去疾控,而且还能省点钱,哈哈哈;个人还是推荐去疾控的,本着对自己更加负责的态度,关乎身体健康的大事,准确性是第一位的 其实我真的还蛮推荐题主可以关注下一些非政府公益组织进行的HIV快检服务,也是免费的,相关详细内容可以参照我的一篇回答:
20,209,944
132
18
猎鹿博弈和囚徒博弈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猎鹿博弈和囚徒博弈的本质区别在于 “双方都选择合作”这个策略组合是否稳定(均衡)。具体来说,猎鹿博弈中双方都选择逐鹿是一个稳定、可保持的状态,而囚徒博弈中双方都选择隐瞒犯罪事实却并不是一个稳定、可保持的状态。 通过支付矩阵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在双方都选择逐鹿的条件下,任何人改变自己的策略去选择逐兔,都会减少自身收益(4<10),所以没有人有动力去做决策上的改变,双方都逐鹿是稳定的结果(博弈均衡)。 同理,在在双方都选择逐兔的条件下,任何人改变自己的策略去选择逐鹿,也都会减少自身收益(0<4),所以没有人有动力去做决策上的改变,双方都逐兔也是稳定的结果(博弈均衡)。 所以逐鹿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 在囚徒博弈中,就算双方约定一起隐瞒罪行,也会产生动态不一致性,因为任何人改变自己的策略去选择坦白,都可以增加自身收益(0>-1),每个人都有动力去做决策上的改变,所以双方都隐瞒是不稳定的(非博弈均衡)。 同理,在双方都选择坦白的情况下,任何人改变自己的策略去选择隐瞒,都会减少自身收益(-10<-8),所以两人都没有动力去改变选择、去隐瞒罪行。所以,(坦白,坦白)是该博弈唯一的均衡,也是可预测的理性人博弈的唯一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两个博弈在结果上产生了这样的差异:囚徒博弈无论如何偏离帕累托最优;而逐鹿博弈有两个均衡解,在两人事先不通气的情况下,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事先约定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我们把情境抽象使之一般化:“逐鹿”和“隐瞒犯罪事实”=合作策略,“逐兔”和“坦白”=不合作策略。即以上差异可以阐述为:逐鹿博弈有可能会产生两人合作的结果,而囚徒博弈并不会。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本质上,是两个博弈支付(pay off)的不同,导致一个对合作行为有激励一个对合作行为无激励,影响了参与人行为,从而影响了博弈结果。两个案例的差异可以运用于机制设计:制度设计者可以对(合作,不合作)策略的收益进行调整,引导参与人行为,操纵博弈结果。
囚徒困境只有一种纳什均衡,这一均衡是帕累托不充分的。 除非通过强制力的补充,重复博弈或者教育来改变收益,否则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 本质上是说理性人的理性选择造成了次优结果,是个人理性与集体之间的矛盾。 而猎鹿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即只要两个博弈参与者选择相同的策略,无论是猎鹿还是猎兔都是纳什均衡。 在这两个纳什均衡中,一个是risk dominant,一个是payoff dominant。 对比猎兔与猎鹿,猎兔时不合作的风险较小,但回报同样较小;猎鹿时则要求最大程度的合作,但回报也大得多。 如何能够达到payoff dominant的均衡,实现整体效率的最大化,需要通过促进收益公平等方式来达到。进一步了解可以参考 布赖恩·斯科姆斯 的《猎鹿与社会结构的进化》。
20,213,163
199
37
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陆的个人业务受到了那些政策的限制或排挤?
在外资行做过零售业务,说几个自己了解的粗浅之处,有误的地方欢迎指正。 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银行业有为期5年的过渡期至2006年12月,按照入世承诺,外资银行届时将享受同中资行同样的国民待遇。对外资行的监管和限制从进入中国那一刻就开始了。 1.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外资行在国内的营业网点是少之又少,和隔100米就有一家网点的中资银行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以上海为例,目前汇丰开立了18家支行,花旗开立了12家支行,渣打东亚等的支行数量应该相差不多,而工行仅在上海就有多达400多家支行网点。 当时有这么一条关于地域的限制: 上述只是网点少的原因之一。 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的话,外资行在业务上换了一种思路,个人零售业务全力针对高端客户并提供优质服务,这和国内银行依靠无所不在的网点积累广大普通客户的做法相反。在进入中国的前几年,老百姓对洋东西还是挺好奇的,毕竟国外大银行的招牌摆在那,有的人会有种莫名的信赖感(崇洋),据说那时候很多前辈们业务做得比现在轻松多了。 2. 人民币业务。在进入中国的最初几年里,外资行还没有取得人民币业务牌照,只能开展外汇业务。在那个人民币兑美元远不如今的年代,你得向你的潜在客户推介那些新奇的理财产品、明示暗示可能出现的汇率波动风险产品亏损风险,并说服他拿出几十几百万人民币兑换成美金再购买外资行的产品或者服务,这就是当时每个外资行员工日复一日的工作,在当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 银行卡。同样,外资行的客户最初是没有银行卡的,有的甚至连存折就没有,当时监管要求外资行在发卡前必须设立本土化的银行卡数据中心,这也导致各外资行发行银行卡的日程一再拖延。在此情况下,04年花旗和浦发联名发行信用卡,同年汇丰和上海银行、兴业和恒生也陆续发行联名信用卡,但受到各种限制,后来各家情况都不甚好。花旗也直至今年才推出了自家的信用卡。 4. 理财产品种类。 曾经和我吐槽外资行只会卖一些没用的理财产品,这话虽然刻薄了点,但也反映了外资行进入中国这么多年,吸储能力依然明显弱于中资行的尴尬处境。直到2013年,监管层才允许外资银行为国内基金管理公司销售基金产品。之前在个人零售业务上,外资行零售业务主要的产品种类不多,主要有结构性理财产品、QDII债券和QDII基金等,在近几年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以及全球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QDII产品的销售在国内无疑大打折扣。 5. 前面有位朋友说外资机构不是很在意中国的法律法规,就我自身经验而言,还没碰到这么有底气的机构。外资行急需获得监管层进一步的认可,一方面防止新设监管规定,一方面也便于争取更多的经营业务。出了事,不等银监会找你,分分钟等着被各种老板(有点权限的部门领导常被叫成“老板”)请去约谈,或者被辞职。 外资行被要求严格监管可能的洗钱活动并主动上报可疑事项,设有专门部门监查(应该国内银行都有相关部门,至于监察力度这里无法比较)。对于客户经理这其实是很烦人的一件事情,如有客户某天账户上进出大额资金,会接到通知,接着得履行一套相关程序,必须第一时间致电客户询问资金来源去向作何用途,与相关人员是何关系等利益相关问题,最后当天写报告给上头。而在执行银行的政策和维护客户关系间有时候难以把握好平衡,有些客户不想透露的隐私不免要问到,曾有客户被惹恼了过了两天立马销户去隔壁中行了。 暂时就想到这么几点,银监会官网可以找到2006年颁布的《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国内商业银行的监管条例看看异同。条例中对于设立分行及监管都有几处规定,例如: 对于存贷比、专项储备金、入股中资行占股比例等规定,有更了解的朋友可以再详细叙述。
作为一个在外资银行工作的上班族,虽然可能认识不全面,但是就自己的工作经验简单说一点吧。 首先由于国内有一个神一样的机构——外管局,所有外汇进出都收到严格监管,每人每年5万美金的外汇额度实际上限制了国人在国外几乎做不成任何投资,也必然的给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展业务带来极大障碍。人民币成为流通货币看着也是遥遥无期,外资行在国际业务上的优势完全无法施展,只能集中在个人对私业务上。 其次由于人民币牌照近几年才发放,网点数量极少民众熟悉度不高导致国民信任度远不及中资银行,和中资银行门口大妈大爷排队买理财的情景相比,外资银行的客户数实在少的可怜。花旗,汇丰,渣打,星展,大华,恒生.....所有外资银行加起来占有中国高端客户群体比例还不到5%。吸储能力的缺陷也导致外资行无法像本土银行一样从事很多高回报的业务,员工待遇自然…… 再来就是在中国办事最重要的关系!外来和尚毕竟很难念经,国内银行可以明着做违法的贴息业务而不会被有关部门请去喝茶,外资行谨小慎微一个开户都有无数份文件要填,不是效率低,而是监管太多。
20,219,836
176
25
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
互联网是一项革命性技术,现在才刚刚开始,未来10年中: 1. 嵌入式技术的革命,无处不在的计算,立体的人和一切,各种设备间的互操作能力互联网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虽然它诞生于PC、但并不一定要依赖PC而存在,嵌入式技术首先推动的是手机——作为全球最普及的设备,开始互联互通,接下来将是电视、汽车、以及你身边的一切设备。而无处不在的计算,将带来巨量的数据,你可以有足够的信息来表达一个具体的人、学校、商店,他们都将被史无前例的以极其具体和细致的形态搬上网。设备间也会具备强大的互操作能力,各种设备之间的互操作变得异常容易,远程遥控一辆汽车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大问题,让设备协同工作完成复杂的任务,将会对家庭、工作、生产和生活都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2. 越来越快的数据产生速度,理解、挖掘数据和数据背后的含义和知识正如10年前Web蓬勃发展带来了搜索的机会,未来10年的互联网将会有几何级增量的海量数据,并且数据产生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过去的数据中90%的含义未被理解和挖掘。机器能够知道 “王菲” 和 “纽约” 是频率不同的2个term,但是它并不知道 “王菲”是个歌星、“纽约”是个美国的地标性城市。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技术仅仅将信息进行了分词、检索,却没有构建起表达知识和语义的网络。设想如果微博是个人,我们每天在微博上分享的内容都是对这个人说话,那么你问微博“今天有什么趣事”,他应该可以滔滔不绝的向你道来——可是微博做不到。不仅微博做不到,互联网上的信息如果加以理解、计算和挖掘,应该可以解答我们人类的绝大部分问题,但互联网也没做到。未来的5-10年中,语义和知识的理解、挖掘,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各位大谈互联网未来的同时,还有一些人不知互联网为何物,还有很多人为食物和如何致富养家伤神。接下来的10年,让这些人能够通过互联网受教育,通过互联网改变他们的生活,就已经足够,越来越平民化,越来越生活化就非常的好。如果非要给这个问题有一个意淫的回答才能不被折叠的话。那就是互联网产生的无穷的长尾效应带来的质变,影响整个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的平民生活。
20,219,836
296
126
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
小马哥的问题很大,知乎也提的是思想,不妨放肆的追问到底: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它的演化规律如何。也许一切豁然开朗。 互联网是个生态系统。她能记忆用户行为并作出反应,最关键的,她连接群体并清楚群体的所有行为,这是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也是她超越历史的其他工具而具备生命特征的原因。 正如《乌合之众》所说,群体低智商、感性。群体之间的交流,必然依赖他们共有的语言,即依赖共有的基因,也就是最原始,最久远的基因。这些基因存在于最初的母体里。母体代表了群体,她最简单,最原始,正如人类群体不受控于任何个人,母体也不受控于任何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命的进化由大自然(或曰上帝)选择,互联网生态的进化由母体决定。 最令人期待的,是母体自身的演化。以前,她分崩离析,这是第一次得以成形。几千年来,人类群体发展了各种高难度的科学和理性。现在,母体有更强的感知能力,相比以前,她能更快更广的感知世界的每一次搏动,也就能以更快的速度演化。进化是盲目的,数量和速度远比质量重要,其中少量个体的优秀变异,会快速进入母体,通过母体又被其他个体吸收。海量的个体为母体提供养分,母体反乳个体,他们一起以更快的速度演化。这样快速的演化历史上未曾有过,毫无疑问,世界会因母体改变。 母体的进化搭在火箭上。人类给予母体能量,母体带领人类向前走。 以语言为例,从“屌丝”、“你懂的”、“草泥马”等大量新词汇的产生并最终为大众接受,不难感受它前所未有的演化速度。 关于母体,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1产品体验必须足够简单自然 Apple出来之后,极简的设计已被大家关注很久,也持续有很多成功案例。 为什么要简单,它是唯一的方式吗,或者只要用户接受,何必管它简单与否。每个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或许都曾这样问过。 母体给我们最终的答案,必须简单,只因复杂的她理解不了。 母体就是群体,群体依赖最原始的基因。相对于个人,群体始终是低智商。 2 产品是感性的 不用说群体性被升华了的互联网,现实生活已是这样: 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工作生活之外的第三空间;耐克卖的是时尚而非鞋子;苹果卖的是理念;连垃圾食品麦当劳卖的也是方便而非鸡翅膀。 到了互联网,群体性更被加强,也就更加感性。相对于个人,群体是感性的,易冲动的。 3 群体智慧? no,群体永远低智商,感性易冲动。群体的作用在于:加速、累积、放大、扩散。 现在流行通过群体智慧做产品来改变生活的说法,如果是指依赖群体本身有什么令人惊喜的想法,那就走错路了。可以依赖的是群体的加速、累积、放大和扩散作用,就像一个管道,只有简单的、感性的东西才能被它理解,才能通过它发挥作用。 4 互联网是否只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这个问题很关键。不管是社交的facebook,google+,还是电商或其他,不同的理念会决定不同的产品方向。早期主要反映生活,长期母体会演化出自己的行为习惯。母体是独立的生命,不受控于任何人。 最后,回答小马哥的问题:互联网是个生态系统,它的根本特征是群体性,现在和未来10年都处于婴儿阶段,因此这阶段的大致方向是依赖群体智慧解决现实生活的基本问题,吃喝玩乐,正如大众点评、Pinterest等。 ( 时间匆忙、坑很大,希望不全是胡说八道:) ) 梵高的《星空》,神奇的描述了一个蠕动中的宇宙,神秘且让人敬畏。母体给我一样的感觉。
信息网络到数据网络的转变将是下一个10年web发展的主线 现在的web还是以粗粒度的文档、页面所构成的网络,是以文件信息创造、利用、传播、再创造、再传播、再利用为主体活动的网络 而下一个10年,数据是关注的焦点。数据的创造、利用、传播、再创造、再传播、再利用将会是人们使用web的主要目的。 所以下一个10年,去当data scientist吧
20,220,129
122
79
如何提高自己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我认为许多讲批判性思维的书大同小异,理论固然重要(《学会提问》涵盖了基本要点),但这本质上是一个重在大量实践的思维方式,不妨换个问法:为什么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么难? 就我个人经历,我认为有两点原因,重感性而轻理性的教育方式和服从权威的氛围。 高考作文题向来是指导语文教育的标杆,是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控制,选拔符合国家意志人才的手段,也是折射文化的晴雨表。 在这一点上,中国高考作文与欧美等国作文命题之间有重大的差别,中国作文强调感性,抒情,体验,而欧美国家则看重哲学思辨,批判性,理性和反思。譬如中国高考题多以无私奉献,歌颂母爱亲情,或是鼓励文学想象等,但欧美国家则不然,尤其是作为哲学之乡的法国,其2009年理科作文题是这样的: 两者对比,很容易看出差异。抒情和想象固然有重要的价值,但其长期占据核心地位,导致结果是批判,思辨能力严重不足,最终也使得其感情流于肤浅。 而高考作文题,也正是社会风潮的缩影。 我们从小的语文教育就是侧重于体验情感,人情大于逻辑,在语言上大量使用隐喻,双关,押韵等方式,这本身就是模糊理性的,长期沉浸在这种说理方式中,思维混乱是难免的,具体的事物还好,一旦上升到稍微抽象的层面就凭着第一印象判断,更不必谈批判性,从事物中看到发展与变化。 举例如下: 这种说理方式只是用了一个并不高明的双关(XX只是像棍子而已,并不是棍子),前后句完全没有转折关系(棍子是可以用来搅屎的),但因为富有画面感,捎带起到了人格侮辱和释放性压抑的作用,竟让一些人深以为然,印象深刻,因为他们从不会反思自己的第一念头。 再比如,逻辑谬误是我学习批判性思维时最早接触的知识点,但当我看到这些谬误时我竟然不觉得有什么荒谬:这不就是语言的魅力么?为什么要如此精确严苛?总记住这些谬误,不会让人说话没有人情味,太冷冰冰了么?想来,这正是长期重感性而轻逻辑的后果。 第二点,服从权威的氛围。 要了解服从权威对批判性思维的扼杀,先要理解服从权威的方式。 一是故弄玄虚来鄙视个人的思考能力。这在知乎就很明显,权威们习惯性地把诸多问题弄糊涂,并设置无用的门槛来抬高难度(没读过XX经典原著怎么好意思声称了解XX—了解XX不一定必须要读原著)(必须要读XX专业才能读懂那个专业---事实上许多专业并没有那么复杂),以贬低个人的思考能力,结果是在一开始,一个人就被告诉自己不可能懂复杂的问题,自然会害怕陷入复杂,然后缩在舒适区里等着权威来告诉自己怎么办。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很多学生一旦脱离了老师和学校便再不会翻开书了,这在管理尚严的高中勉强能保证勤奋,但出了校门很快便暴露了自学能力的低下。 二是以健康,科学,正常为名否认个体差异(弗洛姆:匿名权威)。媒体,广告和朋友圈似乎都在刻画一种精致而正常的生活:必须有高颜值/高学历/好身材,必须不愠不火,不过度兴奋,要努力上进等等。一个人只有走在这条路上的自由,而绝无质疑它正确性的自由,如果胆敢质疑,便以科学之名指责其为“幼稚的”“肤浅的”。广泛的焦虑造成了普遍的造假虚伪,选取最好的图片并暗示这是常态,明明很费力偏要装作轻松,当一个人心里满是要争当权威(或营造出权威的形象)而不思考时,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便不可能是平等的,在这世界上只有大权威,小权威和普通人,他只能用一个权威来反对另一个权威,而自己却是软弱无力的。 因此我认为,要获得批判性思维,先要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元认知,具体来说,当我对一个问题产生困惑时,问自己两个问题: 我是否不知其所以然,而只是通过诉诸权威来解释问题? 如果这个句子改变其热情洋溢的修辞和花哨的比喻而只是就事论事,我还会同意它的观点么? 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分析会更好。 参考: 弗洛姆. 逃避自由[M]. 北方文艺出版社, 1987. 孙欢欢. 我国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以下的观点大多来自《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一书。 1. 步骤1找出“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结论要直接回答论题。 论题: “养一只宠物能使我们的寿命延长多少”。 对应的结论:养一只宠物使我们的寿命平均延长15年。逻辑混乱的结论:宠物为饲养它们的人带来乐趣。 2.步骤2找出理由是什么? 因为A,所以有B。我们需要找出A。 3. 步骤3找出哪些关键的词语有歧义? 关注有歧义的词语是指(意义不明确,但是对推理有重要影响的词语),对推理没有影响的词语,就没有必要关注。 例如: 这所大学的教育质量并没有衰退。在我看来,这所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对该校的主流评价表明,该校的教学质量没有任何衰退。 “教育质量”是关键的歧义词。如果作者没有明确告诉你教育质量是指什么,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也找不出作者所说的教育质量是指啥(是平均成绩还是师资力量?)那么,我们就无法判断这个理由的可信度。因为如果某人不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推理结构,他就没有权利得到信任。 4.作者的推理存在谬误吗? 常见的逻辑的谬误可参考 【时习之】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如果你检查了一遍作者的论证存在逻辑上的谬误,你也可以无视他了。 5. 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证据分为很多种类型 (1)直觉:直觉是不怎么靠谱滴,但是如果直觉是基于丰富的个人知识和经验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哦。 (2)“个人的经验”:仅仅靠少数的个人经验推出整个群体的经验,你觉得靠谱吗? (3)他人的证词:例子参见各种电视广告。。。除非我们对提供证词的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兴趣、价值观、偏见等有更多的了解,否则就不必在意这种证词。 (4)权威的意见 面对权威的意见,特别要注意 权威人士在某一特定问题上具备多少专业知识或接受过多少专业训练? (5)案例: 这个案例是否典型呢?能不能找出有力的反面事例? (6)类比: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除了相似之处,有没有存在与论证有关的巨大差异之处? 6. 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 如果作者认为是A导致了B的发生,你也认同了A能导致B的发生,但是捏,你还要动动脑子想一想,还有没有C也可能导致B发生捏?A只能被看作是原因之一,而非真正的原因。而你能找出的干扰性原因越多,你对作者所提出的假设的信任度就越低啦。 7.数据具有欺骗性吗? (1)这些统计数据是如何得出来的。作者是怎么知道的呢?例如我们能否调查得出全中国殴打妻子的人的精确人数?对此我表示怀疑。 (2)注意作者所使用的平均数的类型(因为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3)有没有缺失的数据?特别要小心那些易使人误解的数值、百分比以及类比。 例如:一股犯罪浪潮袭击了我市。去年杀人犯的比例增加了67%。 这个67%乍一听蛮吓人的,但是如果去年的杀人犯只有2个捏? 8.得出结论的时候,要避免二元思维。几乎没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可用简单的“是”或绝对的“否”来回答。尽可能寻找多个结论,然后挑选最合适的。
20,238,553
744
49
私家车日常驾驶,哪些技术要练好?好到何种程度?
只有怒答了! 支持 提到的所有要点,但是他提到的第5点其实是最重要的,而且没有一个人提到最重要的应该是对路上所有行人、车辆意图的尽早和尽可能的准确判断,同时尽可能清晰地让别人知道你的意图。 我们驾车出行,目的是为了安全地完成人和货的空间的转移。离开安全,所有的技巧都是空谈。绝大部分交通事故的发生,不是因为驾驶员没有掌握基本的技巧,而是因为有我们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让我们来不及反应或者做出错误的反应。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会被左前方或者右前方不打灯并线的车吓一跳,也经常听到突然穿越高速公路的动物、突然过马路的小孩发生交通事故,原因不是任何技巧的问题,而是发生了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让驾驶员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再比如,闯红灯危险不仅仅因为开车速度快,更是因为别的车/人没有预料到闯红灯的车的出现。 忘记说一点了,不同的调查都有这样的说法:80%到90%的驾驶员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之上。最可怕的不是我们看不见交通中潜在的危险,而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看不见。
如果是在三四线城市,补充一个: 一定做好前面的车不打转向灯就突然转弯的准备。做好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不按规矩出牌的准备。 看大家的意思,要将三四线城市改为所有城市。
20,266,075
865
46
电影《罗生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 二戰結束僅五年,羅生門橫空出世,不但拿下了威尼斯金獎(另一個戰敗國義大利給的),更同時拿下了當時的奧斯卡榮譽獎(等同於最佳外語片),現在讀史,當然威尼斯金獎名氣更大,但在當時,奧斯卡才是最為人所樂道。 羅生門,讓二戰投降,灰頭土臉的日本,用藝術重新立身於世,證明藝術二字,跟戰爭勝負,跟西方東方無關,可以獨立昂然於世。證明亞洲的三流電影圈,也能出電影大師。所以,它在影史上有獨一無二,開山闢地的歷史地位。 二、 一般電影影展,給獎一個新鋭導演,多有其賭博性,有些大師作品落選,甚至會成為這個影展的永久恥辱,成為後人笑柄。但,威尼斯把獎給了默默無名的黑澤明,時間和歷史都證明了,這是一次偉大而成功的「發掘」。 羅生門之所以為偉大而重要,當然跟黑澤明離不開關係。 三、 圈外人,很多人不能理解黑澤明的地位,究竟高在哪裏?簡單地說,他有幾個特殊性。 首先,他大多時候,都是一個「票房導演」,從他的處女作姿三四郎開始,黑澤明鮮少在票房上失利。(當然有失利過,比如電單車狂,但,比例上來說,贏面總大於輸面)。 其次,他是少數一直高舉「藝術大旗」的票房導演。電影很少流俗,也很少從眾,總走在日本電影,甚至是世界電影潮流之前。 再其次,他是非常難得一見的,能「通吃各種類型」的,又高舉藝術大旗的票房導演。黑澤明拍過古裝,現代,警匪,幻想,政治寓言,舞台劇搬上銀幕,運動片,傳記片……。每一種類型,都得心應手。 再其次的其次,黑澤明不但是個偉大的導演,他更是偉大的,少有人能與他並肩的編劇,在全世界所有電影學校中,讀原創劇本,要學他的電影,讀小說改編,要學黑澤明,讀莎士比亞搬上銀幕,還是離不開黑澤明……。嚴格來說,現代所有電影導演,無一不是他的學生。 四、 羅生門自身雖然是一部「古裝 + 警世寓言」的小說改編電影,但,它的「多線架構劇情」,無結論的「開放結局」,都是影史首創,雖然其後有不少模仿者,但,根本上來說,無人能超越黑澤明的地位。 加上這電影大多是在森林中拍攝,黑澤明用了許多的技法,圈外人可能不知道,但,圈內的電影導演,只要受過正統學院教育的,都得學習其中獨特的黑澤明技法,比如森林中的追逐戰,森林中的移動軌道,鬼魂和真實世界的交織。 我常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喬治魯卡斯拍攝「星際大戰」,裏面,路克駕駛地面飛行車,和c3po去找r2d2的戲,那車在地面上飛行,就是學的黑澤明的「定點環繞」手法。 五、 羅生門一片,給日本影壇帶來了許多驚世人才,除了黑澤明之外,還有演員三船敏郎,還有編劇橋本忍,幕前幕後,出了太多人才。舉一個圈外人很少知道的例子,甚至連原作者「芥川龍之介」,他當時已過過世近三十年了,但,他的第三個兒子,芥川也寸志,也在同一時間前後,踏入影壇(「銀嶺の果て」),成為日本影史上重要的配樂。 我年少時,影響我個人,非常重要的電影「砂之器」(野村芳太郎導演,他是黑澤明的徒弟),其中整部電影,最高潮的「宿命」交響曲,就是芥川也寸志的作品。 換言之,日本影史戰後,以迄於八零年代到達頂峰,「羅生門」的衝鋒陷陣,不但為後人帶來市場,帶來國際性的關注和高度,也跟它給日本影壇帶來了各種人才,日本電影的大興,與黑澤明離不開關係,日本電影,又帶動台灣和香港電影(台灣第一部彩色片楊貴妃,就是日本台灣合作),往寬的講,黑澤明一人,算是實實在在地影響了萬千同代和後世的電影工作者。 連史匹柏,連魯卡斯,連柯波拉,見到黑澤明都要立正站好,(黑澤明到奧斯卡領終生成就獎時,當時全世界大導演們齊聚一起,拍了一張照片,居中而坐的是黑澤明,其它上百人,全部立在他的身邊。),誰還敢說,黑澤明不重要? 黑澤明的成名鉅作,不重要? 六、 總之,若要問羅生門有多重要? 還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去查各國的專業論文,查「Rashomon」一字,看能出來多少專業著作吧。 這是一部偉大而重要的電影。毋庸置疑。 -
大家好,我是戴锦华,在电影当中,你可以找到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你可以找到最高深、最玄妙的思考,和最形而下的追求、娱乐和梦想。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罗生门》。 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是一部电影史上的名片,它是大师之作,也标识着一个重要的电影史时刻。这部影片拍摄于 1950 年,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奖,它明确地标识着日本新电影的开端,标识着一个非西方电影开始进入到西方电影的主流之中。由《罗生门》作为一个标识,日本电影开始成为欧美大学电影系的课程或者教材之一。这部影片在电影史、文化史,在战后的世界史当中占有特殊地位。 黑泽明被同时代人称为日本影坛的天皇。但是如果考虑到战后对天皇制的批判和激烈的抨击,天皇这个称谓一方面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神圣,另一方面也多少带了一点怀疑和讥讽。但是毫无疑问,黑泽明是当代日本电影之父,占据着日本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时是世界影坛或世界的影迷们心目当中日本电影的一个明确的代表,而《罗生门》是他作品当中最为突出的一部,也是在世界电影史上获得最高评价和最多关注的一部。 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筱竹丛中》,一部在日本非常重要和著名的作品,但是芥川龙之介的原作当中不包含电影中樵夫的证词部分。在原作当中没有目击者,没有见证人只有当事人。 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仅仅是直面人性中的黑暗、龌龊或者肮脏,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人性之谜。人性之谜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深渊,其中不仅包含了邪恶、凶残、自私、伪善,而且包含了很多人类行为当中难于索解或者难于简单地予以阐释的因素。 故事是关于一场双重的罪行:强盗强暴了武士的妻子然后杀害了武士,它包含了强暴和杀害双重暴行于其中。当强盗落网,他立刻供认不讳,承认他要对整个罪行负有全部责任。但是两个当事人争相承认自己才是真正的罪犯,武士的妻子说她在遭到强暴之后不堪丈夫的冷漠蔑视和厌恶,在绝望之中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而武士声称他遭到了侮辱,遭到了伤害,更恐怖的是遭到了妻子无情的出卖和背叛,他在心碎之时自杀身亡。 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当中,在目击者、见证人不在场的情况下,这成为了一个没有谜底的谜,成为一个不可破解的谜案或者悬案。因此,芥川龙之介小说的主题非常清晰,关于不可知论,同时关于人性的扑朔迷离。 而黑泽明最重要的改编是增加了砍柴人见证的部分,所以谜是被揭开的,谜底是被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而谜底更加肮脏不堪,令人难于承受,每个人都贪生怕死,毫无原则和底线,每个人仅仅为了求生而挣扎。真相是一幕丑剧。
20,266,075
187
29
电影《罗生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说一点偏的。 有一种伟大的电影,其伟大是因为它是关于电影本身的,内醒式的电影。 《罗生门》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的成功,在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罗生门》送展前的冷遇,和得奖后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虽然得奖,反对者依然有很大的意见,就是这部影片歪曲了日本的真相,没有给世人看日本的本来面目,是脏的。 因为这个,日本电影业迅速的推出了一部华丽的,根据日本传统故事改编的古装彩色大片,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这片子不负众望的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这两部片子,呈现出了两个世界。反而进一步证明了黑泽明所说,《罗生门》这部影片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罗生门》。这,就是这部片子的魔力。 我建议大家一定要两部片子一起看看,其视觉冲击,绝对震撼。
影片结尾,樵夫抱着孩子走了,和尚在城门下目送他。 我突然心中泛起一种恶毒的想法“他真的是想好好把孩子养大吗?”影片中有交代,战争,饥荒,瘟疫,他会不会把孩子吃了呢(像1942那样)或者卖了换钱?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在短短八十多分钟里,这个充满谎言与恶意的世界,让我和和尚一样,对别人的举动充满了恶意的揣测。
20,267,541
22
13
你家乡有什么特好吃但没有流传很广的小吃?
新疆,扁豆面旗子& 丸子汤(这个好像渐渐有人卖了) 扁豆面旗子是新疆回族人独有的传统佳肴,属于汤饭的一种,又叫"扁豆旗花","斜块子"或"雀舌头饭",半个世纪以前,穷苦人家缺少食物,就拿一小把面揉和擀成薄薄的面皮,用菜刀切成细小菱形的薄片,放进开水锅里,撒点盐,再放一些葱花和扁豆,煮熟后就汤而吃,它是一种家庭的主食,也叫"贫民饭"。 丸子汤的汤是很讲究的,要把牛骨头一起熬制很久才能出来如此美味的高汤。里面白的是豆腐,红的是辣椒,绿的是青菜,透亮的粉条,牛肉丸子。油塔子用筷子挑点一提,一圈一圈不粘不断,陪送有小菜,清甜爽口,很是解腻。丸子汤分两种,油炸的丸子和水煮的丸子。昌吉“四十九丸子汤”出名就出名在他的丸子汤是先油炸后水煮的,这样做出来的丸子汤外脆里嫩,嚼在嘴里都很津津有味。
鲅鱼水饺。 P.S. 理论上讲“特好吃”的小吃必然会“流传很广”,除非食材或口味有地域性……
20,267,541
105
15
你家乡有什么特好吃但没有流传很广的小吃?
其实我觉得绵阳米粉就没流传开,即使四川境内都不行。你可以在满四川乃至全国的城市都看到宜宾燃面馆,但绵阳米粉开出绵阳就已经算比较少见的了,我也想不通为啥。 虽然我个人对米粉也不是特别爱,但米粉对于绵阳人来说实在是一种特殊的情怀啊……“二两米粉对浇!” (不过下图是牛肉米粉~
我们家乡有很多特产:鸭舌、蝤蠓、白象香糕、虾干、鳗鱼干、墨鱼干、血蛤、海蜇、五香牛肉干、鱼丸、鱼饼等等。这些特色干货或者海鲜,我们在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还是可以买到的,但是有些现做的小吃在其他地方却难觅其踪迹。 下面,来讲一讲我们当地但没有流传到其他地方的有三样美食,第一是灯盏糕,第二是温州糯米饭,第三是番薯黄夹。 灯盏糕是乐清当地的特色美食,是我年少时最爱吃的路边小吃,没有之一。 记得小时候,村里每逢有唱戏或者放电影,我都会第一时间缠着爸爸妈妈去围观。那么小的年龄,说不上对戏剧或者电影的热爱,爱凑热闹纯粹是因为广场上有很多卖甘蔗、灯盏糕的摊位。我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灯盏糕和一段甜甘蔗。小时候的渴望就是这么纯粹和简单。 现在想来,这样的日子依旧是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灯盏糕的原材料非常简单,主要材料就是番薯粉、面粉、白萝卜丝、葱等。 这种油炸面食通常是在圆勺里先上一层面糊糊,然后加入或者了调味料的白萝卜丝,再覆盖一层面糊糊,接着放进油里炸。 炸好的灯盏糕是这样的,表面依稀可以看到白萝卜丝的踪影。 放在盘子里,也能看到碗的形状。 反过来,是个光滑的凸面,看上去金灿灿的。 咬两口,就能吃到藏在里面的白萝卜丝和葱花,可香了! 温州糯米饭也是我们当地的特色小吃。糯米经过一夜的泡发,再架在蒸锅或者电饭锅上蒸,直到每一粒糯米变得晶莹剔透,颗粒分明。 用猪油炒制香菇肉沫浇头。先放入猪油,加入香菇末煸炒至金黄,再加入肉沫炒至变色,加盐、白糖、料酒、酱油,翻炒1-2分钟。待香菇肉沫上色入味后,再加凉水煮5-10分钟。 这样一锅鲜香四溢的肉汤就做好了。 用勺子一挑,可以看到锅里满满都是肉沫和香菇。 往糯米饭上洒少许葱花,淋上香菇肉沫浇头。 最后再撒一层油条末,一碗完美的温州糯米饭就出炉了! 番薯黄夹也是我们温州当地的特色美食。外面黄色的面皮是由热番薯加面粉直接揉搓而成的,蒸熟了就变得晶莹剔透,兼具Q弹和软糯的口感,吃起来特别温柔。 在灯光的照射下,番薯黄夹就像一只只月亮,不小心落在了我的碗里,熠熠生辉。 咬一口黄黄的“月亮”,就能吃到里面鲜美的馅料。番薯黄夹的馅料通常有肉沫、香菇末、榨菜、葱花、豆腐干等等。 番薯黄夹的个头通常比饺子大很多,所以女生在数量上吃5-8个就差不多饱了。如果是能吃的大汉,那15个也不成问题。 以上就是我们乐清特色小吃,如果大家有机会去乐清出差,一定要记得尝一尝哟! @知乎生活 @知乎美食
20,275,196
82
39
在为单身主义打造更适合的生活环境方面,哪些国家做得比较好?可以举例吗?
中国肯定不是一个对单身友好的国家。在中国想做个结扎手术都找不到地方,这个恶心的国家什么都要管,生孩子要管,不生孩子也要管,从来就没有自由这个概念。 我真诚的求助结果没一个人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这个问题刷新了我对国内医疗工作者的认识,国内的医疗工作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打太极,讲大道理。反正以后再有任何医闹我不会抱有一丝的同情。 这个国家对单身的敌意还体现在诸多的方面。一个人做很多事都会收到异样的目光。一个人去下馆子,一个人去看电影都会引人侧目,好像看电影不再是为了看电影,而变成了一种社交活动。甚至是夏天打伞出门,只有女生有这个权利,男生打伞就会被歧视。有人问男生夏天能不能打伞,让我心寒的是没有一个正面回答的,高票答案说自己为了能打伞找了个女朋友,然后底下还一堆人叫好。或许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人被父母包办了婚姻,只要过的幸福就好,就像那个嫁给大山的女人一样。所以中国人最乐此不疲的事就是以“为你好”的名义把人往火坑里推。
日本 不仅为单身主义打造了适合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文化环境。 引用很久以前的一个答案,如果觉得偏题,来打我啊,略略略~
20,275,196
66
17
在为单身主义打造更适合的生活环境方面,哪些国家做得比较好?可以举例吗?
日本男性30~34岁的未婚率是47.1%、女性25~29岁の未婚率是59.0%,应该相当适合独身人生生活了吧. 日本来讲的话,单身公寓1客厅1卫生间1起居室(日文叫1LDK)的房子有很多,比较适合单身人居住. 吃饭的话,日本的便利店提供各式的便当卖,蔬菜沙拉和水果什么的都有小分的适合单身人使用. 东京夜店很多方便大家认识异性,由于XX业的存在,不想认识异性也完全没问题. 现在日本问题就是过于适合单身人士生存以至于人口出生率连续二十年下降,少子化问题严重.不过我相信,随着房价快速上涨,拜金主义盛行,中国也会慢慢变成一个适合单身人士生活的国家
新加坡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安全的国家!非常适合独身人士居住生活。因为学校在市中心,就租住在学校旁边的廉价公寓里,当时在白天看房,附近环境除了有些吵之外感觉都还不错。 但是!!!夜晚降临,妈的老娘才知道公寓旁边的那一幢楼全是那种不正经的夜总会,晚上是很乱,24小时的食阁里有各种大胸女浓妆艳抹踩着高跟等人或休息,学校下课回家就一路走一路都是小姐。但是那又怎么的呢,人家也是靠人家的本事在吃饭,一点都没有碍着我。除了我的感官不舒服之外,完全没有发生过什么不好的事,找小姐的男人也都是规规矩矩进了大厦才会干些我只能靠想像想出来的事情。所以向来晚上虽然我九十点回家,红灯酒绿,但人家干人家的,我回我的家,换上我的小衣衣小鞋鞋准备出去后山跑步。 十点钟在小山上独身一人跑步在中国说真的我是不敢的。在这里一开始我也是不敢的,但是听隔壁小伙子说“保证安全”之后,我才畏畏缩缩上路跑步,那时怀里还揣着一瓶胡椒粉,想万一有什么人对我图谋不轨,我就撒他眼睛 !后山上因为造房子的缘故,有很多印度人做完工就坐在大马路上休息。一开始我很怕的,因为他们黑黑的壮壮的,但是慢慢我发现他们练看都不带看我一眼,别说图谋不轨了,就坐在路边上,大多和老婆孩子还会视频聊天(我偷瞄到的!当时还觉着特别温馨!)之后晚上跑步就一点不怕了,也能和睦的和这些印度大汗们共同享受夜晚的宁静了。 夜色很美 白天更美 老子最美 马路上还会有各种不怕人+骚气满满的猫
20,300,353
5,234
962
如何学习高中地理?
地理是可以从赋分73到100的!真的可以!!童叟无欺!!! 地理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很多人和曾经的我一样把地理奉为玄学,做题全靠联想。 以致于赋出惨绝人寰的73呐啊啊啊…… 然鹅,地理还是有救的。下面我大致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 关于如何自学落实基础知识 二 针对如何高效刷题 此外,平时多做点好事积德积福,考前把欠别人的钱都还完,足够了。 地理是一门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一定会有回报的科目,而且钻研自己最喜欢的科目也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呀。 如果你考完走出试场,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感慨: 老娘的毕生绝学就被这样一张破卷糟蹋了…… 那你一定会是下一个100。 收藏比赞多……别这样…… 留个赞再走呗…… 有吱友问手写笔记和北斗地图是啥,某宝可搜,强推
纵观逼乎上所有的关于高中地理的回答,干货有之,方法有之,就是没有实际操作的办法! 每个答主要么在老师的帮助下,要么就是在名校的氛围下外界因素作用下成功的! 但我知道搜这个问题的人根本就不是想要看你们一路开挂最后取得成功的办法的! 他们要的是一种可操作的方法?【也就是你自学也可以成功的办法】 那么有没有? 有,今天朕用逆天的总结能力把逼乎,贴吧所有的经验贴给你们翻译成具体可实践的方法。看到的一定要赞,不要收藏,谢谢! ps 本人高考地理估算来看80多分,这些攻略也加了一部分我自己的私货,希望诸君能够有所收获,不枉费我一下午的成果! ========================================= 先向前辈致敬,虎究一爹 装备, ps 超过百赞之后你们这些资料都要付给我广告费!!! 开干 step 1 背会以下知识点,排名不分先后,一样重要 step 2 在一轮复习时,或者你自己进行一轮复习时 2.大题 step 3 假定你此时已经完成一轮复习或者自主完成一轮复习了 ,标志就是你那一本五三写完了。此时你的地理应该在75~80分左右了 step 4 五年真题卷如果你都做完并且总结完成的话,基本这时地理应该已经85+,此时只用保持手感和重新琢磨高考题就好了! 本攻略到此结束-------------------------------------------------end-------------------------- 谢谢观赏!!! 参考资料:高中地理怎么学,可以靠刷题来提高吗? 怎样提高高中地理成绩?有哪些较好的方法? 高中地理怎么学,可以靠刷题来提高吗? 【图片】【如何在16岁前夕考进985】15届全国二卷学姐经验分享【文科吧】_百度贴吧
20,310,842
95
25
热爱运动的人饮料如何选择?
谢邀。 其实运动后要大量补充饮料的话,自制最佳。 饮用水,加2%的盐,或者6%的葡萄糖。一做一大罐,喝起来痛快也放心,又能补充到身体。 这玩意乍喝不如各类运动饮料好喝,但你跑完步游完泳后来喝,立刻觉得顺口好喝,怎么都不够。久了会上瘾。
这几年,运动真的是时尚,不仅有很多城市马拉松兴起,而且健身房动感单车、公园夜跑等等也成为城市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运动是好事,运动能够强身健体,保持良好的身材。同时,大汗淋漓之后,畅饮一下,也会让人感觉非常痛快。 有不少人喜欢在运动后,喝上一瓶运动饮料;也有人喜欢喝上一瓶冰镇雪碧;还有人就喜欢喝矿泉水。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如何选择运动后的饮料,喝的健康,还是值得深究一下的。 首先,我们来看最被关注的运动饮料。作为特殊的饮品,运动饮料并不被每个人所真正了解。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都是广告中那样,运动后筋疲力尽,喝完一瓶运动饮料后,又立马精神充沛。你有没有想过,你买的运动饮料,可能根本就不是运动饮料。 那究竟什么才是运动饮料。根据国家标准定义,运动饮料指的是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饮料。 从运动饮料的定义中,我们得出:能够同时满足补充水分、能量和电解质的,才是真正的运动饮料。 为什么要喝运动饮料? 因为,当我们进行剧烈或长时间运动时,会大量出汗。汗液会带走身体内的水分和矿物质,比如钠和钾,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矿物质,很容易造成运动性脱水。 有的小伙伴,剧烈运动后,只喝水。这样虽然解决了水分流失的问题,但是不能解决盐分的流失。运动出汗后,如果只喝水却不补充盐分,血液中盐的浓度就会降低,进而打破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更严重的还会导致低血钠症。 除此之外,运动后补充能量也不可忽视。因为,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燃烧大量的供能物质来为运动提供能量,需要及时进行补充。 所以,能够同时给人体补充水、电解质和能量的运动饮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运动者的首选。 经常剧烈运动的小伙伴最好选用一款等渗透压的运动饮料。等渗饮料,就是指饮料的渗透压浓度跟人体内渗透压浓度大致相等。一般呢,等渗饮料中会含有8%左右的糖分,然后还有钠、钾之类的电解质,喝进去可以补充随汗水流失的大量水分和无机盐,以及补充运动需要的能量,是比较通用的运动饮料。 小伙伴在购买运动饮料前,要先看一下成分表,了解一下具体的成分。着重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看是否符合运动饮料三要素:补水、补能、补电解质。 对于经常性、高强度运动的小伙伴,在选择运动后的饮料时,一定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运动饮料。这款万量特饮电解质水就很不错。 从这款运动饮料的主要营养成分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其能量值、以及电解质钠和钾的含量。 从成分上看,万量特饮电解质水符合等渗饮料标准,能够满足运动后补水、补糖,补钠和钾的要求。 这款电解质水非常适合有较大运动量的人饮用,比如经常打篮球或者健身爱好者。此外,这款运动饮料还添加有牛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够有效缓解运动后肌肉疲劳。 对于每天只进行适量运动,不会有出很多汗的情况,比如进行瑜伽、慢跑的小伙伴。运动过后不会有很多盐分流失,那么饮用运动饮料的话,就会使体内电解质和微量元素超过人体正常需要量,反而会增加肝、肾的负担。 所以,这部分小伙伴在选择运动后饮品时,只用考虑补水和能量就可以了。比如农夫山泉维他命这种。 这款饮料属于低渗饮料,可以适量补糖,微量补钠。同时,含有少量牛磺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心脏和抗氧化的作用。而且口感较甜,有果味,比较好喝。 如果你是短时间或者轻量运动爱好者,运动后以补水为主。完全可以放心饮用这款饮品。 而对于普通人,运动量不大的小伙伴,运动方式基本就是饭后散步,每天绕着小区走上两圈。在选择运动后的饮品时,就不用考虑运动饮料之类了。最好的选择就是饮用矿泉水、纯净水或者白开水,只用补补水就可以。 我比较喜欢纯净水,因为,口感上没什么味道,真的就是很纯粹的水的感觉,所以在家里一直也备的有娃哈哈。对于娃哈哈的水质,市场上有一句评语那就是“娃哈哈是目前中国市面上最纯的水,工业纯水级别,可用于实验室”。这个我很有发言权,估计全国的实验室都在用它,有吗,评论区来聊一下。 总而言之,不同运动强度的人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饮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动出健康人生。
20,314,180
407
152
为什么日语翻译成汉语后,阅读起来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奇怪的感受? 个人感受:“名词”泛滥,才是罪魁祸首! 日文也是经历西化的,幕府时期的日文与明治后的日文有很大差异, 同样是日文,『方丈记』和『挪威的森林』的翻译腔韵味便大不相同,(『方丈记』若用文言翻译会很有味道。) 这其中不仅是“文言”和“白话”差别。 更大的差异在词汇,而近代化新涌入的词汇以名词为多,其中大量的抽象名词,让所有旧式语言(英文、中文、日文等)消化不良。 而其根源在于,因科技的发展,对语言精确性的追求和对名词的偏爱。 划线部分,便是典型的翻译腔,溺爱名词的句式。 而这不符合传统中文的表达,难免觉得别扭。 ---------------------------------------------------------------------------------- 传送门:“余光中:怎样改进英式中文”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642066/ 文章就名词、连接词、介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西化之病均有分析,此处仅引名词的病理分析。(文章通篇都很有启发,建议细读) 批判的虽是英式中文,却与日式中文相契合,现代日文名词之多,以至“の”泛滥成灾,学习日文的人一定深有体会。 中文大量借用日式译词,如“x性“”x化“”x主义“,一样的中文词汇,对译者来说,却是极大的干扰。 例子就不举了,电脑无法输入日文,好苦恼。 -------------------------------------------------------------------------------- 而,英式中文与日式中文翻译腔的差异,觉得@Luca的回答已给出部分答案。
可以看到这样的语言表达特点,导致了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会有种脱裤子放屁之感。 4.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人本身的语言环境有关,他们说话很多时候是过于礼貌或者讲究一种“迷惑をかけな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原则,所以通常一句话会表达的十分的委婉。惯常的使用祈使句、使役句更多的疑问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直接用肯定句跟命令句来表达。 5. 应该跟日本文学的传统有很大的关系,日本在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私小说“的,夏目漱石开创了近代日本文学私小说的先河,其后大量的私小说就此不断的涌现出来,在中国还有广为熟知的则有太宰治、志贺直哉等等。这类文的特点都是混杂着大量极度细腻、私人化的写作文风,加之与日文本身的粘着特性,使得文本自然是绵延千里而不绝的了。 暂时就这么点,随意想了下,可能还很不完整吧
20,314,180
3,554
1,202
为什么日语翻译成汉语后,阅读起来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个叫翻译腔。 如果完全没有翻译腔,那么译文的精准性就会产生非常大的问题。 反之,如果译文的精准性保证的非常好(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少许信息的增减),那么必然会有严重的流畅性问题(即:翻译腔)。 精准性优先: 流畅性优先: 改动如下: 这导致译文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 但是这样的译文不会有任何日语的感觉,符合母语者的阅读习惯。 译者能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平衡位置,使得流畅性和精准性都说得过去。 此外,还需要根据不同文本形式,调整平衡点。 在文学翻译中,流畅性需要更加重视。 在合同翻译中,精准性需要更加重视。 ================================ 过千赞了,我在这里做一些补充: 1,上方的例句的两个翻译并无优劣之分,只是适用场景不同罢了。 2,请不要把后者的翻译风格看作是前者的润色。其本质是:对日文写作意图经历理解后的再构建。因此放弃了字字落实、放弃了源语言句子结构,使得文章近似母语者所作。 3,以下是笔者曾翻译的一段小说文字,是及其注重其阅读流畅度的译稿。
要我说的话,最大的影响因子来自“日语的很多句子中缺乏显著(强烈)的主语”。 (我不是研究语言或翻译学的,只是从自己学习和使用日语以及做过的为数不多的翻译经验出发写一点感想) 举几个例子。 1.回到家,第一句话是什么? 中文:我回来了! 英文:I'm home! 日文:ただいま! 中文和英文都将“回家”这个动作的主体放在前面凸显出来,强调是“我”回来了。而日文呢?不光没有主语,连谓语都被略去了,整句话如果补齐,应该是「ただいま【现今】(私が)【我】(帰りました)【回来了】」。如果直译,就变成一个没头没脑的“Now”。 2.打电话的时候,第一句话是什么? 中文:"喂,小丽吗?我是你爹!" 英文:"Mary, it's Daddy!"(玛丽,(这是)爸爸!) 日文:「貞子、おとうさんだよ!」(贞子,(我是你)爸爸呀!) 同样意思的三句话,英文的it被称为“形式主语”,而日文中没有主语成分,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单元。(如果非要分析,“~だ”的部分与“ it's…”的作用类似)。 2.上面这是对日常用语的解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对义语进行置换,并无太大问题。但,在文学作品中,大段的表述和对白若是不出现具体的动作施行者,而译者又没有及时地进行补充,就会出现奇怪的语感。 下面是我从小说中选一段对话,配上直译和意译,大概可以让不懂日文的朋友了解到一点其中的机关。 原文:「お茶がはいりました。」 直译:「茶泡好了。」 意译:「这是您的茶」 原文:「何をなさっているんですか?」 直译:「在做什么?」 意译:「您在忙些什么?」 原文:「うるさい!」 直译:「吵死了!」 意译:「你很烦啊(别来烦我!)」 原文:「今忙しいんだ。」 直译:「现在很忙。」 意译:「我正忙着呢。」 原文:「お手伝いしましょうか?」 直译:「帮忙吗?」 意译:「要不,我来帮您吧?」 原文:「ほっといてくれ。」 直译:「放着别动。」 意译:「不用你管。」 原文:「うんそうか!…分かったぞ!」 直译:「嗯,是么……懂了!」 意译:「嗯,是么……我懂了!」 原文:「できた!ついに発明したぞ!」 直译:「做好了!终于发明出来了!」 意译:「做好了!终于被我发明出来了!」 (来自日本科幻作家、小松左京的一部短篇《创造的喜悦》) 3.不算总结的总结。有不少研究者认为,用印欧语系的“主谓宾”结构去分析日文语法是缘木求鱼,因为日语更多地是通过动词的形式变换(可能态/被动态/使役态/etc)、花样繁多的尊敬语/自谦语系统来表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动作,有意无意地避开人称代词和动作的施受两方,这使得我在翻译日语时往往有一种“在舞台上表演摸泥鳅”的感觉:手心里能感觉到它强韧的力量,但却不能将其完整地拎出软泥,展示给观众。 日文念久了,中文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有时写着写着,无意中就写出缺乏主语的句子。这样的文字(比方说这一段话),往往就会被视为“日文翻译风”的典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