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253
text
stringlengths
52
75.3k
category
stringclasses
4 values
護理師夜班獎勵金新版達共識:區域及地區醫院獲加碼,陳抗活動宣布暫緩
護理夜班獎勵新版達共識,區域及地區醫院獲加碼 (中央社) 地區醫院不滿護理夜班獎勵金額差別待遇,醞釀 3 月 8 日上街抗議,行政院昨 (4) 日舉行政策協調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與衛生福利部達成共識,夜班費層級差距縮減,陳抗活動宣布暫緩。台灣護理人力長期面臨短缺,行政院會去 (2023) 年 9 月 28 日通過訂定三班護病比等 12 項策略計畫,輪值夜班可領額外獎金,依醫院層級,醫學中心小夜班新台幣 600 元、大夜班 1000 元,區域醫院小夜班 500 元、大夜班 800 元,地區醫院小夜班 400 元、大夜班 600 元,今年 1 月起發放。台灣社區醫院協會以包班值 23 天夜班計算,比起地區醫院護理師,醫學中心護理人員每月可額外多領近 9000 元,擔憂地區醫院護理人員流向醫學中心,地區醫院恐面臨關院關床窘境。地區等層級醫院上週曾赴衛福部拜會,雙方初步達成擬縮小各層級醫院夜班津貼差距共識。行政院昨日下午舉行政策協調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向媒體說明,因規劃陳抗見效,再加上通過各種管道溝通與藍綠黨團投入協調,政策協調會在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主持之下,台灣社區醫院協會與衛福部各退一步,達成共識,護理獎勵夜班費層級差距縮減。溝通會議決定小醫院護理夜班獎勵加碼,區域醫院小夜班 550 元、大夜班 950 元,地區醫院小夜班 500 元、大夜班 900 元,醫學中心維持小夜班 600 元、大夜班 1000 元。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晚間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正在尋找財源,新制有回溯可能,盼 1 至 2 月內備妥財源,力拚盡快上路。朱益宏說,原訂 3 月 8 日搶救社區醫療為社區爭未來的陳抗活動暫緩,「是暫緩,不是取消抗議。」由於未來還有許多執行細項,像是今年重啟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甚至是未來將醫院總額支付制度研議方案的地區醫院點值從優支付,優先列入健保改革,將持續監督衛福部履行承諾。鄭文燦協調,護理人員夜班獎勵差距縮至 100 元內 (中央社) 地區醫院不滿護理人員夜班津貼有差別待遇,擬上街頭抗議,不過,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日主持「台灣社區醫院協會與衛福部政策溝通會議」, 成功將每班夜班費差距拉近至新台幣 100 元以內,化解陳抗可能。為解決護理人力短缺窘境,行政院會去年通過訂定三班護病比等 12 項策略計畫,自今年 3 月上路,護理人員輪值夜班可領額外獎金,依醫院層級,醫學中心小夜班新台幣 600 元、大夜班 1000 元,區域醫院小夜班 500 元、大夜班 800 元,地區醫院小夜班 400 元、大夜班 600 元,不過,地區醫院不滿護理人員夜班津貼差別待遇,曾揚言 3 月 8 日上街抗議。行政院透過新聞稿表示,鄭文燦昨日在行政院主持「台灣社區醫院協會與衛生福利部政策溝通會議」, 雙方達成 7 項共識,第一、護理獎勵夜班費層級差距縮減,大夜班醫學中心 1000 元、區域醫院 950 元、地區醫院 900 元;小夜班醫學中心 600 元、區域醫院 550 元、地區醫院 500 元。二、落實分級醫療,今年重啟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由衛福部召集各層級醫院代表 (含地區醫院層級代表) 共同討論;三、邀請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共同參與衛福部醫院評鑑改革小組相關研修工作,確保各層級醫院回歸其應盡的功能定位;四、要求健保署監控各層級醫院服務量能的合理占比,完善分級醫療的政策,提升社區醫療照護量能。五、中長期作為方面,衛福部未來將「醫院總額支付制度研議方案」的「地區醫院點值從優支付」, 優先納入健保改革;六、檢討健保藥價政策,協助解決社區醫院藥品採購困難,如研擬多元藥價基準、藥價調整政策與藥價重分配等;七、政策也將引導地區醫院投入高齡照護,鼓勵與獎勵其參與長期服務。鄭文燦說,感謝台灣社區醫院協會所提出的政策建議,分級醫療是健保改革的核心,行政院及衛生福利部會盡力提升各層級醫院醫護人員權益,讓健保永續經營、維持最好的醫療品質。
daily-weekly
長榮機師取得罷工權不排除春節罷工,回顧台灣3次國籍航空罷工,影響旅客逾47萬人次
航空業釀罷工旅客憂,運輸學者籲訂 7 天預告期 (中央社) 長榮機師爭取調薪等勞動權,不排除春節罷工。先前 3 次國籍航空罷工帶來的不便,讓不少春節訂長榮班機的旅客擔心,學者呼籲應將罷工預告期立法,至少 7 天,保障消費者權益。任職政府機關的鐘小姐說,去 (2023) 年春節期間她搭一家外籍航空班機出國旅遊,這家外籍航空由台灣的航空公司地勤代理,春節前地勤也因薪資問題差點罷工,讓她在出國非常緊張,去年底她要訂今 (2024) 年春節的機票時,看到長榮航空機師也為了爭勞動權益,由機師工會舉行罷工投票的新聞。鐘小姐說,她也多次搭乘長榮班機出國,但今年春節特別避開,就是很擔心訂好的班機突然取消、延後或改至其他航空公司班機,整個旅遊計畫改變會很麻煩。根據監察院 2016 年底提出調查報告,民用航空運輸涉及大眾生命安全及重大公共利益,建議勞動部應蒐集各界意見,研議評估罷工預告制度的可行性,確保工會合法行使罷工權,並兼顧消費者保護的原則。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戴佐敏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說,2016 至 2019 年,台灣已發生 3 次航空公司大型罷工,且都算是無預警突襲,前 2 次華航空服員及機師的罷工,是 6 小時前預告,長榮空服員罷工的預告時間只有 2 小時,會讓航空公司措手不及。戴佐敏認為,有明確的罷工預告期,才能保障無辜的消費者,至於航空業預告期限,9 天以上最好,至少要 7 天,並非常明確地說明何年何月何日何時開始罷工,如此消費者才能及早因應並採取必要措施。戴佐敏說,勞動部曾於 2017 年 12 月 27 日舉辦「民用航空運輸事業罷工預告制度之可行性」座談會,並認為現行勞資爭議處理法相關的制度,從申請調解到最後進行罷工,也有所謂罷工預告的效果。不過,戴佐敏以國外對罷工預告期為例,說明許多國家都有立法明確規範,例如:加拿大 72 小時、義大利 10 天、日本 10 天 (公共事業)、美國 10 天 (醫療機構)、法國 48 小時 (航空業), 且加拿大、義大利、日本與法國都強調罷工期間對必要服務的提供。韓國把航空公司指定為「必要公益事業」, 規定航空公司於罷工期間,國際線運能須維持 80%、國內線 50%。戴佐敏說,對台灣而言,國際航空運輸是相當典型的寡占產業,無論是華航或長榮集團的運能供給,在旺季期間都高達 25%, 一旦華航或長榮集團在 6 月或 7、8 月暑假期間發生大規模罷工,且公司無法提供 4 成以上運能,基本上大量旅客根本完全無法因應。針對有勞動學者和工會團體認為罷工預告期是偏袒資方,將傷害勞動權,戴佐敏說,罷工預告期是對消費者的仁慈,讓消費者在面臨航空公司罷工,有機會做較好的行程安排,航空公司仍須承受罷工預告期宣布後帶來的鉅額損失。戴佐敏認為,即使最後沒有罷工,很多旅客也會自動避開在預告罷工的時間搭機,這不只是減少機票收入,還增加飛機停留在地面的成本,以長榮或華航的規模估算,每個月達新台幣 10 億元以上,是相當沉重的損失。機師若因罷工,飛行時數未達每月標準,戴佐敏說,航空公司仍要給付機師保障飛行時數的薪資,對航空公司來說,算是嚴重的懲罰。朝陽科技大學飛行與民航人員技術系主任盧衍良也認為,航空業罷工應有預告期,他說,機師工會或是空服員工會向來都反對足以保障社會不特定族群權益的罷工預告期立法,主張民眾既然知道有可能罷工,就應該要自己迴避,但這樣的觀點並不合理。盧衍良說,從機師或空服員反對罷工預告期邏輯來看,機師在進入職涯之前,就已經深知相關勞動條件,也在同意契約內容的情況下簽訂合約,在其尚未完全履行契約承諾前,旋即提出超過契約律定的項目要求,是否合於法理情各層面,不無疑義。盧衍良認為,機師工會若欲訴諸勞資爭議,建議仍應理解自身社會地位,勿將社會大眾當作肉身籌碼,所有的訴求都應該開誠布公向民眾說明清楚,例如長榮機師爭取調薪 20%, 試算基礎是什麼,且不宜誤導或片面,才能爭取社會多數民眾支持,較為合宜。3 次國籍航空機師空服罷工,影響旅客逾 47 萬人次 (中央社) 長榮航空機師今 (22) 天取得罷工權,不排除春節罷工,讓不少已訂位旅客擔心。回顧台灣航空業的 3 次大罷工,發生在 2016 至 2019 年,影響旅客超過 47 萬人次。2016 年,華航空服員抗議過勞及報到地點從松山機場改到桃園機場,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發起會員罷工投票,2500 多名空服員會員同意罷工,支持率高達 99.5%,6 月 21 日晚間取得罷工權,6 月 23 日傍晚 6 時突襲宣布自 6 月 24 日凌晨 0 時啟動罷工,是台灣航空史上頭一遭。華航在 6 月 23 日晚間 11 時,宣布 6 月 24 日上午 6 時至晚間 10 時,從桃園機場、松山機場出發航班,除了總統出訪專機外,全面停飛,台南及高雄暫時維持正常;6 月 24 日下午華航再度宣布晚間 10 時以後取消 2 個航班,取消 25 日 3 個航班。勞動部 6 月 24 日下午出面主持勞資協商,晚間達成共識,報到地點改回松山機場,調高外站津貼,公司同意檢討紅眼航班,工會也宣布罷工成功。當時華航空服員罷工持續了 3 天,27 日凌晨 0 時班機陸續恢復。華航統計,空服員罷工期間共取消 122 個航班,影響旅客超過 3 萬人次,營業損失約新台幣 2.8 億元。沒想到,華航才平靜不到 3 年時間,2019 年 2 月春節期間,就發生台灣民航史上第 1 次機師罷工事件。事實上,2018 年時包括華航及長榮機師都抗議過勞,由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在 2018 年 7 月辦理罷工投票,1100 多名機師會員贊成罷工,支持率高達 97.9%,2018 年 8 月就取得罷工權,後來勞資協商在 1 年內協商,8 月底達成共識,暫緩中華航空、長榮航空機師罷工。不過,2019 年 1 月 8 日,由於 1 名長榮航空外籍機師在外站猝逝,機師工會質疑是過勞,機師工會要求航空公司長程航班改為 4 人飛行,因華航態度強硬,華航機師決定重啟罷工,機師工會於 2 月 8 日大年初四凌晨 0 時宣布,當天上午 6 時開始罷工,超過 600 名機師參加。後來交通部介入,勞資在交通部 4 度談判協商,並於 2 月 14 日晚間簽訂團體協約,華航同意在部分航線加派人力,同時改善副駕駛升訓制度等,工會宣布罷工結束。華航統計,機師罷工 7 天,共取消 163 個航班,影響 2.7 萬名旅客,營業損失 5 億元。華航機師罷工結束後,交通部才剛喘口氣過了 4 個月,2019 年 6 月,又面臨長榮空服員罷工,影響比前 2 次航空業罷工還大。長榮空服員是在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協助下,於 2019 年 6 月 7 日取得合法罷工權,主要爭取提高日支費及東京、北京等 9 條線改過夜執勤,勞動部於 6 月 20 日下午主持勞資協商勞資,70 分鐘後,工會就宣布協商破裂,下午 4 時起罷工。這次長榮空服員罷工持續 17 天,直到 7 月 6 日,勞資簽下和平協議,罷工結束,公司同意提高日支費並改成飛安服勤獎金,對 9 條疲勞航線,同意部分月份組員可在外站過夜。因長榮空服員罷工長達 17 天,長榮航空已預告取消許多航班,直到 7 月 20 日才復飛所有航班。長榮航空統計,參與罷工空服員約 2200 人,從罷工到簽下和平協議,共取消 1439 航班,影響 27 萬 8420 人次,營收損失達 27.8 億元;若計算從 6 月 20 日至 7 月 19 日,取消航班有 2255 個,影響 41 萬 906 人次。台灣航空史曾 3 次罷工,最長歷時 17 天 (中央社) 長榮機師罷工投票結果今天揭曉,取得罷工權,盤點國籍航空業曾經歷 3 次罷工,首例是 2016 年的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2019 年長榮空服員罷工則歷時最久,長達 17 天才落幕。長榮航空機師爭取調薪 20%、提高外站津貼至每小時 6 美元以及訴求禁用違法外籍機師,與長榮航空勞資爭議調解破局,後續由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舉行罷工投票。機師工會今天揭曉投票結果,長榮機師取得合法罷工權,後續若啟動罷工,將成台灣航空史上第 4 次罷工事件,《中央社》整理過往航空業 3 次罷工事件及勞資爭議的焦點,讓讀者了解始末。華航空服員罷工,台灣航空史首例台灣航空業首次罷工,是 2016 年由華航空服員發起的罷工事件,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在取得合法罷工權後,宣布從當年 6 月 24 日凌晨 0 時起開始罷工。當時華航空服員有 7 大訴求,包含不得更改會員現行報到處及工時計算方式;保障年休 123 天、每月 8 天例休假、每季休假 30 天;國定假日出勤應依法給付雙倍工資;除了越洋航線,其餘工作條件全面回歸勞基法保障;外站津貼提高為每小時 5 美元,非會員不得享有;實施考績雙向互評以及給予會員代表、理事、監事會務假。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雖然持續 3 天,但其實 24 日當晚 9 時勞資雙方經協商後已有取得初步共識,但考量發還護照以及空服員抗爭還需要恢復體力,因此一直到 6 月 27 日零時才復工,這場罷工最後導致逾百班的航班停飛,影響人數高達逾 3 萬人。春節期間罷工,華航機師盼改善過勞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落幕後,華航機師在 2019 年 2 月 8 日宣布啟動罷工,當時正值春節期間,不少旅客春節排定的行程大亂。華航機師當時主訴求在於改善機師過勞情形,要求讓機師過勞的航班必須增派人力,此外還有要求副駕駛升訓制度透明化、保障國籍機師招募與培訓、禁止對工會會員秋後算帳、禁搭便車條款、撤換破壞勞資關係主管,以及比照長榮航空保證第 13 個月全薪只有會員可享有。當時勞資雙方歷經 4 度協商才在疲勞航班等 5 項議題中達成共識並簽署團體協約,罷工總計長達 7 天,讓華航總共取消 214 個航班,影響旅客超過 2 萬 5000 人,而雙方簽訂的團體協約中也帶有和平協議,允諾 3 年半內不再罷工。長榮空服員罷工 17 天,創航空業最長紀錄華航機師罷工後約 4 個月,長榮空服員也因為多次與資方勞資爭議調解破局,於 2019 年 5 月 13 日啟動罷工投票,長榮空服員提出的 8 點訴求包含日支費及禁搭便車條款、疲勞航班、人評會、國定假日雙倍薪、外籍組員每班派遣不能超過 2 名、會務假、勞動條件及工作規則變更要工會討論跟同意進行協商。根據勞資爭議法規定,工會要取得罷工權必須全體會員過半數同意,由於當時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還有華航等其他公司的空服員,為消除外界「長榮罷工、華航決定」的質疑,工會也自行設下第 2 道門檻,要長榮分會的同意票超過 8 成才取得合法罷工權。工會後續在同年 6 月 7 日取得罷工權,在 6 月 20 日的正式協商會議時因協商破局,工會隨之啟動罷工,雙方後來雖有多次私下協商,進展卻相當有限,直到 6 月 28 日,工會幹部在勞動部協調下與長榮董事長林寶水碰面並提出調整方案,工會成員也針對新方案進行投票才露出曙光。針對新方案的投票雖然顯示工會成員支持新方案,但雙方後來仍因秋後算帳協商觸礁,直到同年 7 月 6 日,勞資雙方成功第 3 度協商並正式簽署團體協約,讓這場罷工行動落幕。長榮空服員罷工共長達 17 天,創下了國籍航空業歷來最長的罷工紀錄,長榮因此取消 1440 個航班,影響旅客數將近 28 萬人次。國籍航空業 3 次罷工,旅行業估損失數億 (中央社) 長榮航空機師罷工投票結果出爐,順利取得罷工權。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感嘆,先前 3 次國內航空業罷工,旅行業估計因此損失數億元,這對旅遊業不公平,也讓旅行社無法對旅客交代。近年來台灣航空業勞資爭議不斷,從 2016 年 6 月中華航空空服員罷工爭取權益開始,2019 年中華航空機師、長榮航空空服員也分別在 2 月春節期間、6 月發動罷工。這次由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發起的長榮航空機師罷工投票結果今天出爐,確定取得罷工權。航空業的罷工行動除了造成航空公司營運的傷害,連帶旅遊業者也成為勞資糾紛下的被害者。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說,罷工對旅遊業影響真的很大,機票都已經開票,也跟旅客收費,若航空業罷工,旅行業者對旅客難以交代,衍生很多糾紛。蕭博仁表示,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情後,旅行社都必須在半年前就要提早開票,罷工對旅遊業者「很不公平」, 希望勞資雙方可以好好協商,不樂見因此對業界造成傷害。中華民國旅遊品質保障協會發言人李奇嶽指出,罷工對旅行業的影響不只金錢方面,行程安排上也會被弄得亂七八糟,以他經營的旅行社為例,過去就曾經因為罷工導致泰國旅行團被滯留在當地好幾天,航空公司當時也是無能為力,只能讓旅行社自行想辦法。「這是旅行社、航空公司跟旅客的三輸局面。」李奇嶽說,旅行業是最痛苦的受害者,夾在中間,雖然可以向航空公司求償,但往往都是比較不切實際的補償。由於長榮航空機師發起罷工,是否已有旅客希望避開搭乘長榮航空的旅遊團體,對此,李奇嶽指出,尚未接到旅客的反映,旅行社也會持續觀察這次勞資糾紛的最新發展,若真的罷工會協助旅客處理。
daily-weekly
生成式AI倫理受關注:數位部建立規範,智慧局建議企業4面向因應機密外洩風險
(中央社) 人工智慧 (AI) 浪潮襲來,科技倫理備受關注,數位部長唐鳳表示,AI 技術若被不法人士利用,將嚴重干擾民主體制;數位部後續將建立規範及教育訓練機制,協助政府運用 AI 提升行政效率,促進民眾與政府的互信。數位部發布新聞稿表示,分別於 8 月 26 日及 9 月 2 日各辦理一場「AI 未來民主化」(Democratizing AI Futures) 審議式工作坊,邀請相關利害關係人討論如何因應生成式 AI 發展。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昨 (2) 日出席工作坊表示,生成式 AI 的發展在行政院各部會都要重視,有效導入可以強化政府的各項施政的效率,公民也是這項技術應用的利害關係人。唐鳳表示,自從生成式 AI 普及後,如今 AI 服務琳瑯滿目,可以翻譯、繪圖、寫程式,甚至提供靈感,成為各行各業重要幫手。但唐鳳指出,AI 也對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例如少數不法之徒用以冒充他人的臉和聲音。這不僅造成財產損失、影響人際互信,一旦受到極權政體與有心人士利用,更將對民主體制形成重大干擾。唐鳳表示,目前最先進的生成式 AI, 往往由單一企業訓練,再提供給全球使用。但各地文化與價值觀不同,對事物的詮釋往往差異甚鉅,單一來源的模型,不但容易偏頗特定群體,也難以適應世界的多元樣貌。數位部在今年正式成為國際非政府組織「集體智慧計畫」(Collective Intelligence Project, CIP) 合作夥伴,結合 OpenAI、Anthropic 等業界夥伴發起對齊大會專案,以「點子松」為平台啟動「AI 未來民主化」對話,舉辦審議式工作坊討論如何因應生成式 AI 發展,讓台灣成為世界首創運用語言模型,輔助公民審議以對齊 AI 價值的國家。唐鳳表示,從參與者討論及回饋中,了解從資料蒐集、處理到數據運用,都需要照顧社會對 AI 倫理的不同期望。這兩次的討論內容,也將用於調整語言模型,推動台灣特色的 AI 發展。為回應各界對正確應用 AI 於公共治理的期許,數位部表示,後續將結合國科會「科技、社會與民主中心」智庫,建立相關規範及教育訓練機制,協助政府在運用 AI 提升行政效率的同時,也能秉持負責任及可信賴的態度,並保有自主思維及創造力,促進民眾與政府的互信。面對生成式 AI 的機密外洩風險,智慧局建議企業從 4 面向因應 (中央社) 人工智慧浪潮來襲,衍生科技、金融產業營業秘密外洩風險,經濟部智慧局建議,企業可以從建立內部規範、區別機密等級、教育訓練、稽核機制等 4 面向著手,另也須與供應鏈廠商達成共識,落實營業秘密風險管控。生成式 AI 浪潮替生活和工作增加許多便利性,但如果企業員工使用 ChatGPT 詢問的資訊涉及機敏資料,可能會造成公司營業秘密成為 AI 訓練資料庫的內容,使企業機密面臨外洩風險。經濟部智慧局表示,營業秘密依產業類型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成技術型、商業型,技術型為研發技術、製造配方等,商業型包含客戶名單、行銷策略、市場布局等。智慧局建議,企業面對生成式 AI 帶來的機密外洩風險,可以下列 4 面向因應。第一,須建立使用規範,讓員工清楚知道哪些資訊不能輸入,像是生技業的實驗數據、科技業的機器擺放位置等,避免成為 AI 技術開發者訓練資料的一部分。不過智慧局也說,營業秘密的界定在實務層面上有一定困難度,常見的狀況是員工在雛型構想階段時,運用生成式 AI 查詢參考資料,過程中可能也會洩漏營業秘密,因此,可依照產業類型將營業秘密分類、分級,例如研發部門人員可能要完全禁止使用,防止實驗室數據外流,業務部門人員則可開放部分使用。第三,因 AI 科技發展變化莫測,智慧局提醒,企業對員工的在職訓練也非常重要,須培養員工對生成式 AI 有使用風險的認知,否則當營業秘密外洩事件發生的時候,通常為時已晚。第四,公司內部建立稽核機制,由上級主管、或者員工之間去審查專案內容使用生成式 AI 的比例、了解哪些內容是由生成式 AI 產出,以達到預警和風險控管效果。智慧局表示,企業與供應鏈廠商之間會互相分享營業資訊,像是原料供應商、採購數量等,這也可能涉及營業秘密外洩,因此供應鏈之間需達成共識,在生成式 AI 使用越來越普及情況下,做好企業內外風險管理。
daily-weekly
長榮機師預告春節、清明連假可能罷工,行動前24小時公布,民航局要求資方應變
長榮機師預告春節、清明連假可能罷工,行動前 24 小時公布 (中央社) 長榮航空勞資爭議未解,機師工會今 (25) 天說,由於資方未提任何對案,因此工會提前預告罷工警戒區段,包含春節及清明連假前後,若協商未果將於這兩段警戒區段罷工,行動開始 24 小時前明確公告。長榮航空公司機師醞釀罷工,昨 (24) 天勞資雙方協商未有結論,機師工會今天召開理監事會議,並決議提前預告長榮分會兩罷工警戒區段,分別為 2 月 7 日至 2 月 18 日、3 月 30 日至 4 月 7 日,也就是春節及清明連假前後。機師工會研究員陳柏謙告訴《中央社》記者,考量要讓搭乘長榮航空的消費者及旅客可以提前備案因應,因此機師工會提前預告兩罷工警戒區段,若協商未果,工會可能於這兩段罷工警戒區段發動罷工。陳柏謙說,工會會於罷工行動開始 24 小時前,於機師工會官方網站上針對罷工開始時日等相關資訊明確公告。根據勞資爭議處理法,工會為了達成主張所做的罷工行為是法律規定的爭議行為,如果經過勞資雙方協商達成共識,工會持續行使罷工就不存在合法目的性。也就是說,工會與資方未達成協議前,罷工權仍一直存在。機師工會強調,依舊不放棄於正式罷工前與長榮航空資方實質協商,並尋求達成協議與共識的任何可能性與空間,只要資方於 30 日前針對工會訴求提出明確對案,工會仍將出ㄐ席參與 31 日召開的協商會議。機師罷工警戒區段公布,民航局要求長榮航速應變 (中央社) 機師工會今天公告長榮航空機師可能罷工的 2 個區段,最快是 2 月 7 日。民航局呼籲勞資雙方積極尋求共識,讓事件圓滿落幕,也要求長榮航空盡速將相關應變配套呈報民航局及揭露於官網。民航局呼籲長榮航空勞資雙方應考量旅客權益,在 24 日協商已有進展基礎上,保留彈性、釋出善意,積極尋求共識,讓事件圓滿落幕。民航局表示,工會已公布罷工的警戒區段,旅客行程增添不確定因素,民航局已要求長榮航空妥為處置,相關應變配套應盡速呈報民航局及揭露於官網。民航局也已要求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與相關航站,立即進行必要的因應整備。機師工會公告長榮分會機師規劃可能罷工時間的警戒區段,並說若協商未果,將發動罷工,分別是 2 月 7 日至 18 日、3 月 30 日至 4 月 7 日。
daily-weekly
國民黨:補助護理師夜班費,不應分班別與醫院層級;地區醫院不滿夜班費差別待遇,衛福部擬縮小差距
國民黨:補助護理師夜班費,不應分班別與醫院層級 (中央社) 醫院三班護病比標準今 (3/1) 日上路,國民黨昨 (2/29) 日表示,對護理人員的獎勵應「不分三班、不分層級」, 政府應正視地區醫院的重要性,統一各層級發放金額,不應該讓護理人員同工不同酬。衛生福利部今年 1 月 26 日宣布各層級醫院三班護病比標準,預計 3 月 1 日上路,健保預算編列專款項目新台幣 40 億元,其中 27 億元挹注急性一般病床夜班護理人員,依護理人員大夜、小夜排班班次發給獎勵金,小夜班每班獎勵 400 到 600 元、大夜班每班獎勵 600 到 1000 元。國民黨昨日召開記者會,國民黨醫療委員會副主委、台灣護理學會前理事長王桂芸表示,護理人員需 24 小時值勤,維持人力穩定極為重要,這次衛福部端出的補助屬於獎勵機制,要讓護理人員有感,就不應分班別與醫院的層級,才有獎勵效果。未來也應重新定位護理專業的公平對待,讓護理人員更願意貢獻與付出,有助醫療穩定與服務品質。國民黨組發會社會部主任水雲翔表示,衛福部在年初與護理師全聯會達成共識,應不分班別與醫院的全面補貼,後來端出來的居然是分地區、分病房、分時段的補助,根本是唬弄醫護人員。政府應重新審視分級醫療重要性,統一各層級的發放金額,避免同工不同酬,以確保醫療量能,保障民眾就醫需求。與會的財團法人萬華醫院行政副院長陳寰說,居家護理、護理之家、坐月子中心等,都是根據護理法成立的護理單位,為何其中的護理工作人員得不到獎勵。在疾病分級管理情況下,為何診所的護理人員沒有獎勵,只有醫院有,又為何做同樣的事,小醫院護理人員獎勵少,大醫院護理人員拿得多,這些不公平已引發護理人員不滿,嚴重影響許多醫療院所未來招募人員。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周繡玲指出,希望政府補助三班的獎勵金,不要分層級,且目前補助僅納入一般病房護理師,其他符合醫療機構設立標準的護理師也應該有所獎勵。地區醫院不滿夜班費差別待遇,衛福部擬縮小差距 (中央社) 各層級醫院三班護病比今日上路,且輪值夜班可領額外津貼,因層級不同、額度不同,引發地區醫院不滿。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昨日說,擬朝縮小差距方向走,相關預算需試算並籌措。台灣護理人力長期面臨短缺窘境,行政院會去 (2023) 年 9 月 28 日通過訂定三班護病比等 12 項策略計畫,相關標準今年 1 月間公布,今日正式上路,且輪值夜班可領額外獎金,依醫院層級,小夜班每班獎勵新台幣 400 到 600 元、大夜班每班獎勵 600 到 1000 元,從今年 1 月開始發放。然而,地區等層級醫院不滿夜班獎勵有落差,昨日到衛生福利部拜會,歷經 2 小時會談後,雙方初步達成擬縮小各層級醫院夜班津貼差距共識。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會後接受媒體電訪說明,當初夜班津貼是根據各層級醫院三班護病比的人力缺口估算,預計往縮小差距的方向走,醫學中心部分不會減少,讓區域跟地區的金額往醫學中心靠攏。不過,王必勝強調,仍有待進一步精算並找到財源,畢竟今年的健保總額、政府預算在去年都已編列,原則上同意調整後可回溯發放、補齊差額;另外白班的繁重加給已在規劃中,衛福部長薛瑞元曾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實施。他指出,社區醫院會中提及在藥價競爭力較弱,健保署已承諾會幫忙地區醫院採購,目前預計 3 月中旬會與地區醫院協會開會討論。針對分級醫療制度推動不利等議題,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轉述薛瑞元會中表示,後續將由健保署與地區醫院討論如何調整,因醫學中心家數增加,衛福部同意從醫學中心門診減量開始,地區等層級醫院先不減。
daily-weekly
三班護病比預計明年上路,初估全國缺8000護理人力拚2年補齊
(中央社) 衛生福利部昨 (20) 日公布三班護病比標準初步共識版本,與護理師團體、相關工會協商後,地區醫院仍待商討,拚年底敲定;初估全國護理人力缺口 8000 人,有望 2、3 年內透過留任填補。行政院會 9 月 28 日通過訂定三班護病比、醫院護理人員夜班留任獎勵等 12 項策略計畫。提升護理人員待遇,鼓勵回任及留任,三班護病比預計明年上路,將有 3 年過渡期,醫院提前達標可獲更多獎勵金。對此,衛福部近期與護理師團體、工會與醫院代表協商三班護病比標準。醫學中心現行全日平均護病比為 1 比 9, 護理及醫護工會共識版本預計明 (2024) 年改白班採 1 比 6、小夜班 1 比 9、大夜班 1 比 11,2026 年再進一步調降並入法為 1 比 5、1 比 8、1 比 10; 區域醫院現行為 1 比 12, 明年白班 1 比 7、小夜班 1 比 11、大夜班 1 比 13,2026 年再調為 1 比 6、1 比 10、1 比 12。衛福部照護司長蔡淑鳳告訴《中央社》記者,根據健保通報資料,全台各醫院都可達到現行全日平均護病比要求,下個目標就是落實三班護病比,但地區醫院三班護病比在與會團體間標準建議分歧,地區醫院現行護病比為 1 比 15, 如未來大夜班採 1 比 13 或 1 比 17 等無結論。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支持三班護病比入法,但多數地區醫院分布鄉鎮或山區、離島,貿然實施嚴格標準,護理人力未補足,可能造成減床,影響當地民眾就醫,建議明年維持現行標準,待衛福部 12 項鼓勵人力回流政策出現效果,再討論未來地區醫院三班護病比標準。蔡淑鳳表示,全台 300 多家地區醫院差異度高,住院率也有落差,甚至不少地區醫院地處偏鄉,或屬於精神科或眼科的專科醫院,與一般急性病房的護理照護模式有不同考量角度,將儘速尋求最大共識,針對特異性樣態,如當地僅 1 家醫院等,可能排除三班護病比標準名單。另外,針對衛福部公布三班護病比標準,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護理及醫護工會共識版本,引起中華民國區域醫院協會不滿,在昨日發布的聲明指出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尚未與區域醫院層級開會討論,認為區域醫院的三班護病比與政府及其他醫界團體尚未達共識。蔡淑鳳指出,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管理代表當天確實未參與會議,但在過去意見收集過程都有充分溝通,這次醫院護理及醫護工會共識版本,將交由醫院管理代表內部討論,團體有共識再與其進一步討論,希望今年底可完成訂定,若無法達成最大共識,不排除各方案並陳送衛福部裁示。全台 400 多家醫院共需填補 8000 名護理人力,才達三班護病比標準。蔡淑鳳說,每年 8000 人通過專技高考領證,6 成進入職場;每年流失約 5000 人,希望留任政策維持 5 成實際執業率,預計 2 至 3 年補齊。醫院人力成本,新聘 1 名人員薪資及管理費,每年約新台幣 70 萬至 100 萬元。
daily-weekly
英國大學罷工,參與教師有個非常明確的抗議手段——拒絕評分
文:Sharon H. 約在去年十月中,英國大學工會 (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 即將籌備進一步罷工行動的風聲開始在校園縫隙間的耳語散播,延續從 2019 年開始長達四年多的抗爭活動。參與一年制研究生學程的有趣之處,便在於觀察國際學生群體對於罷工的反應。從一開始因初來乍到的新鮮感、文人風骨、正義感等而無條件表達對教師罷工的支持,至春季學期時 UCU 宣布罷工活動仍繼續,許多同學們一半以上的課程受到影響因而盡顯焦慮、疲態,以及師生間的互不諒解。猶記得去年此時正愁著大學畢業論文進度時,看著行事曆上密密麻麻地受罷工影響的日期,時不時收到老師們宣布參與罷工的郵件,後期浮上檯面的教職員間關於罷工有效性的爭論,校園間也彌漫著詭譎的氣氛。學生們對教師罷工的兩樣情根據勞工規章,教師們參與罷工是不需另行向同事、學校管理層通知的,許多多人合授的課程常鬧著同一門課的教師互不清楚彼此立場而致課程安排遭到極度擾亂的笑話。學生間同樣不停地耳語著。Z 世代的學生群體,大多關注社會議題,富正義感,上討論課時甚至會主動詢問彼此的性別代名詞,不停地為文化藩籬而形成的先入為主視角行試探性語氣 (tentative tone) 以防彼此冒犯。但面對罷工議題時,明顯地,學生間的交流出現了形式與意義間斷裂的不斷再製與擴散。校園內時常可見支持罷工的小冊子、海報。大多數學生們許是迫同儕壓力表態支持罷工,許是欣喜停課,鮮少在公開場合聞見反對罷工的聲音,直到表定最後一次罷工日結束,眾人紛紛以為紛擾的一學年即將結束時,UCU 再度宣布延長罷工,此次參與教師有個非常明確的抗議手段:拒絕評分 (marking strike)。英制大學大多採取匿名、集中評分制度,分數占比較重的報告、作業,如畢業論文等甚至需經過校外評分者共同批改才得以輸入系統成為正式成績。以我所屬的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為例,大多數占學期總成績為百分之百的作業 (coursework) 為獨立研究報告,探討指定或自選的特定主題,疫情後更是全面取消線下實體的紙筆測驗形式。本以為缺乏老師指引、啟發及回饋此類報告的進程已是大難,不承想經過一學期的腦力勞動,竟得面臨無法得到成績回饋的窘境。這對於大多數在校生這可能只是影響升級確認 (progression confirmation) 的些微不便罷了,但對於應屆畢業生,無論選擇繼續深造者或求職者都是影響人生進程的一大打擊。於應屆申請研究所者,除牛津及劍橋大學有單一固定申請截止日外,英制大學普遍在一年內不同時間點有多個研究所申請截止日,並在此段時間陸續釋出有條件錄取書,待原校最終成績單及畢業證書釋出後再逕行補發無條件錄取通知書;於求職者,多數企業也要求這兩項證明才能順利辦理入職。即使申請截止日有適度的彈性,新學期的起始日肯定是固定不可協調的,恐懼著缺乏成績單影響研究所入學的畢業生們的耳語更加嘈雜了。幸而此番游擊式的抗議行動促成了上個學年勞資方達成和解,在暑假短暫的和平過後又因物價上漲造成的基本開銷危機 (cost of living crisis) 激化下一輪的罷工行動。那麼享有社會聲望的大學教師們,為何不惜犧牲學生權益也要無止盡地延長罷工行動呢?2022 秋季的 UCU 訴求疫情期間,英國大學教師們頂著不安和壓力,同事們或因不滿勞動條件紛紛離職,或染疫而暫離崗位;學生們在長期在家學習的環境下紛表缺乏動力,要求各種形式的課綱或課程內容調整,而熟悉線上環境互動及自主延長工作時間以盡可能地維持教學條件接近正常更是雪上加霜。可以想見,在疫情後的第一個學期,教師們便無預警地遭受高達 35% 的退休金縮減,加之以長期懸而不決的教職兼職化問題、學校年年超收學生及能帶來更多收入的國際學生,卻缺乏支持系統的提供等,都成為次次罷工的導火線。進入第四年罷工行動的尾聲,已可明顯觀察到教師方也出現對於罷工的分歧聲音。作為中產階級高知識分子,大學教師雖在現況下莫得於日漸商業化的知識產業直接地從經濟層面上獲益,卻也在知識生產結構中扮演極具特權的守門人角色。傳統師生關係不似單純的雙向契約關係,在人文藝術學科中師徒間的知識、意識形態承繼、教學相長者千絲萬縷,多番的罷工行無異於專斷地以交易行為,定義大學及其教師為傳播及生產知識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以否定學生受教權固化校方及教師等結構中的既得利益者之地位。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daily-weekly
如果長榮機師真的罷工,保險會賠嗎?關於「旅遊不便險」的五大要點須知
文:黃明惠由於長榮航空機師醞釀罷工,不僅旅行業受到衝擊,準備出國的民眾更是提心吊膽;對此,消基會也出面表示,機師工會預告罷工準備期過短,加上已有消費者致電詢問退票等事宜,呼籲行政主管機關應介入並妥善安排因應措施。消基會認為罷工一事將造成旅客行程受阻、旅行團無法出團而延誤或泡湯,可能衍生重大財物損失,因此認為職業團體為了自身勞權犧牲消費者權益,實屬不義,要求勞工團體罷工前應有一定期間的預告準備期,足以讓消費者事前因應,以免滋生爭議。產險公司也陸續發布公告,若長榮航空公告罷工 (透過新聞稿、記者會等方式宣布) 之後所投保的旅遊不便險保單,如旅程取消、班機延誤、旅程更改是「罷工事件導致」, 均屬已知事故,產險公司不會理賠。原暫停受理長榮航旅遊不便險,第一產險急改口:恢復投保第一產險 1 月 24 日通告旗下代銷通路要求停賣長榮航空旅行不便險,以降低罷工損失;若是搭乘長榮航空且保險期間涵蓋 2 月 7 日至 2 月 18 日保單,包括便利型與尊爵型方案全都暫停受理,第一產險指出「與其收了保費不理賠,不如避免爭議的產生」。不過,消息一出後,第一產險又改口表示經過內部開會討論過後,考量 3 大因素,決定對於春節期間出遊民眾繼續提供旅遊不便險投保服務。三大因素分別為:一,公司旅遊不便險占比不是特別大;二,長榮機師罷工仍在協調中,尚未定案;三,即使發生罷工,對第一產險的風險承受應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在幾經思考及服務客戶的考量下,決定取消暫停受理承保。如今第一產險的網路平台已先開放,25 日開始就會回到過往的核保策略,不會設限客戶搭乘航空及搭乘時間。長榮若罷工,投保不便險會理賠嗎?目前已經有幾家產險業者表示,在長榮正式宣布罷工日之前投保不便險,遇到罷工而導致的班機延誤、旅程取消等,基本上都會理賠。建議民眾務必檢查保單條款,確認產險公司是否把罷工列為除外條款。已發生罷工事件或已宣布罷工日期後才投保,產險公司是不會理賠的,所以在長榮罷工尚未公布日期前,近期有出國計劃的民眾可儘早投保。雖說罷工會理賠,但還是要看有沒有符合條款的規定,比如,有的產險公司規定,要在報到之後班機才取消或延誤,才會接受理賠;或是因罷工導致的班機延誤,也要符合 4 小時以上才算理賠。大部份的旅平險 (若只能買旅平險加不便險) 年齡需 15 歲以上,此外,70 歲以上、未滿 85 歲的長者,旅平險最高投保額度僅有 300 萬元。目前線上投保需滿 15 歲以上。一般都需要延誤時間超過 4 小時以上,產險公司才理賠,而且大多數以二次為限。以 2023 年長榮航勤罷工為例,少部份班機有延誤到 5 個小時有賠,但普遍都在 1~2 個小時以內,則旅遊不便險也不會理賠。理賠金額則多在每次 2000 元~8000 元不等。至於行李延誤的理賠,一般需要延誤 6 小時以上才賠,每次理賠約 2000~6000 元左右。此外,有些公司會依據事故發生地,理賠金額也會有所不同,民眾要特別留意。只要賣出保單、契約成立,保險公司不能拒賠先前傳出有產險公司以長榮機師 1 月 22 日取得罷工權為界線,將 1 月 22 日後投保的旅遊不便險列為不保事項,理由是機師罷工衍生出的相關損失,不在理賠範圍內。對此,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出面澄清,指說取得合法罷工權跟宣布罷工不一樣,因此,保險公司不得拒保,或列為除外不保項目或不理賠項目。施瓊華指出,取得罷工權不代表會去做罷工行為,如果跟保險公司買了班機延誤險,保險公司只要賣出保單,契約成立以後,未來如果有發生罷工或宣布罷工情事,保險公司承保了就不能拒賠,不能列入特別不保事項。也就是說,民眾如果已買了旅遊不便險,但長榮航空發生罷工導致班機延誤,保險公司當然也要理賠。更多《今周刊》文章本文經今周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長榮機師罷工「旅遊不便險」賠不賠?14 家產險公司給答案!第一產險宣布停賣急轉彎:3 因素繼續受理
daily-weekly
踩下緊急煞車還是被罵翻,長榮機師勞資爭議顯示台灣的勞權教育幾乎完全失敗
文:周兆昱前言從去年 (2023 年) 年底開始,除了全民甚至於全世界都很關心的台灣總統大選之外,其實還有一件事情值得大眾關心的事情也在同步進行中,那就是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 (以下簡稱機師工會) 所屬長榮航空公司駕駛員為了爭取調高每月底薪、調高外站津貼、限制僱用外籍機師等三項爭議,在依照《勞資爭議處理法》所定調解不成立後,進一步依同法規定進行了罷工投票。雖然在罷工投票的過程中,出現了地方主管機關要求「非長榮航空機師之會員」也必須參加投票之插曲,惟機師工會最終還是取得了合法的罷工權。在取得罷工權之後,機師工會也在輿論壓力之下,自主宣佈了預定的罷工日期及較可能受影響之航線,藉以減少對搭乘長榮班機旅客之影響。在勞資雙方劍拔弩張,協商談判看似即將破裂之際,長榮航空公司與機師工會在 2024 年 1 月 28 日晚間達成以下協議:資方同意在已公布之基礎上再調高加薪金額,調漲飛行員正駕駛每月 1 萬 3500 元、資深副駕駛每月 1 萬 1000 元、副駕駛每月 1 萬元。資方允諾將儘速檢討外站津貼並於上半年度進一步調漲;資方同意不直接以正機師身分進用外國籍機師 (營運上有特殊需求始能聘僱,然申請程序上需經勞動部與交通部民航局依法實質審查)。工會同意自勞資雙方簽署協議生效日起,至民國 115 年 (2026 年) 5 月 31 日止,不再就上述三項勞資爭議標的發動爭議行為。在勞資雙方就罷工投票所涉及的爭議事項達成協議之後,長榮航空機師於 2024 年農曆春節期間之罷工危機終於宣告解除,已訂票民眾可以安心出國旅遊。然而,筆者以為本次及時踩下煞車的機師爭議事件仍舊反映出若干問題值得吾人深思。以下分就社會氛圍、罷工程序爭議及協商事項爭議三點進行若干討論。社會氛圍自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於 2016 年 6 月所發動之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以來,國內已實際發生三次空勤組員之罷工事件。其中,除了華航空服員罷工是第一次有航空業勞工罷工而且只有一天即告落幕,民眾在感到新鮮、有趣的同時,對於罷工尚無明顯嫌惡感外,第二次之華航機師與及第三次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均持續相當時間,不少民眾就毫不保留地表示了對罷工的嫌惡感。特別是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中,資方已經在事先作足媒體公關,等到空服員真的開始罷工,立刻就有各行各業的「專家」(但就是沒有勞動法或勞資關係專家) 上電視批評空服員工會是突襲性罷工造成旅客不便,我國應增訂罷工預告期規定云云。資方完全掌握了媒體風向,把罷工空服員形塑成一群貪得無厭的人,難以得到輿論同情或支持,讓工會不易在談判中取得任何優勢。本次機師工會還在準備發動罷工階段,網路上即已出現不少批評聲浪,特別是機師收入又高於空服員,對比於一般收入的民眾就是高薪階級,故而不但難以得到支持,更容易成為攻擊焦點。除此之外,出國旅遊對於大多數民眾而言,應該是難得的休閒活動,若因罷工而被迫取消,其心中之不滿實不難想像。因此,雖然旅客是跟航空公司購票,交易相對人是航空公司,但是只要發生罷工事件,抱怨甚至攻擊的對象必然是勞工或工會而非公司。從本次爭議及歷次空勤組員罷工事件可知,在台灣,社會輿論對於「罷工」這件事情是非常嚴厲的,不但被妨礙行程的人會破口大罵,連不相關的路人都可能受到輿論風向影響而加入批評罷工的行列。從而,這幾次空勤組員的罷工事件反映出一件事,那就是我們的勞權教育幾乎完全失敗。多數民眾在天天抱怨自己低收入的同時,對於極少數敢站出來爭取自己權益的勞工不但不會支持,只會冷眼旁觀,甚至站在資方立場嚴厲批評。在此種社會氛圍之下工會要發動罷工,真的是難上加難,非常不容易。罷工程序爭議如上所述,2019 年的兩場空勤罷工中,都曾經出現批評工會枉顧旅客權益發動「突襲性」之聲音,而且,先不論此種聲音背後有無資方的操作,至少看起來是多數意見。在此種社會壓力之下,此次機師工會特別在法律並未要求罷工應事先預告之情況下,仍舊主動公布最可能的罷工期間是今年 (2024 年) 的農曆春節或清明節,同時承諾至遲會在實施罷工前 24 小時公告,希望藉此來緩和社會批評之強度。不過,從媒體報導或工會 FB 粉專的留言來看,顯然此種較為抽象的罷工預告仍舊無法滿足一般民眾之要求,民眾可能希望更為明確且提前之預告。然而,即便是明定交通業工會有罷工預告義務的日本,依照其學者及實務意見,機師工會這種「若談判破裂就會預定在春節罷工」之預告已經符合法定要求。亦且,日本法上罷工預告之對象既非雇主也不是一般大眾,而是主管機關,因為法律要求工會要在 10 天前預告之主要目的在於給予主管機關介入協調勞資爭議的機會,至於雇主或一般民眾因應罷工所可能帶入的影響,那只是罷工預告制度之附隨功能而已。因此,國內民眾要求精確的個人航班之罷工預告,並非常見之模式。事實上,我國工會罷工非常不易,若事先就必須精確地告知會針對那些航班進行罷工,無異要求工會自曝底牌,並不公平。除了航空業罷工應否預告之老問題外,本次罷工也再次出現職業工會特有的法律爭議,即職業工會應該如何進行罷工投票?依照《爭議處理法》第 54 條第 1 項規定,「工會非經會員以直接、無記名投票且經全體過半數同意,不得宣告罷工及設置糾察線」, 目的在確保罷工是經由民主程序並經多數會員同意下之決定,避免只由少數工會幹部專斷獨行。基於維持工會運作民主性之要求,本條項之規定本身尚無可議,惟應如何執行即會因工會類型之不同而產生爭議。若是企業工會預定罷工,基本上因為企業工會的會員都是同一企業內之同事,理論上利害與共,因此由全體會員進行罷工投票係理所當然。相較之下,職業工會係跨越企業單位所組織之工會,會員雖然有具備相同職業技能之共同點,但是未必是同一企業所屬員工,利害即不會完全一致。因此之故,除非是跨企業且利害共通的大型勞資爭議,否則爭議應該只會在部分會員與其雇主間存在,例如本次調薪爭議即係長榮航空所屬機師與資方之調薪或僱用外籍機師爭議,與華航或其他航空公司之會員無關。因此之故,要求與爭議無關之工會會員也要參與罷工投票,確實會出現由非爭議當事人來決定要不要罷工之不合理現象。針對職業工會應如何進行罷工投票,台北地方法院 106 年度勞訴字第 224 號民事判決曾指出,「於職業工會為罷工主體時,應採目的性限縮解釋,亦即依該條項有投票權之會員應限於該工會中任職該勞資爭議企業之工會會員,經該等會員直接、無記名投票且經該等會員全體過半數同意,得宣告罷工,以達保護勞工團結權之目的⋯⋯。」筆者以為,此判決拒絕機械地適用《勞資爭議處理法》之規定,並正確表示應由任職勞資爭議企業之會員進行投票即可,其見解值得肯定。相較之下,行政機關要求非爭議企業所屬會員也必須進行罷工投票,就只是單純拘泥於條文用語,無視職業工會會員具有跨越企業存在之特性,並不利於罷工權之合理行使。協商事項爭議如本文前言所述,機師工會本次罷工投票之議題相對單純,只有調高每月底薪、調高外站津貼及停止僱用外籍機師等三點。前 2 點就是一般企業常見之調薪爭議,勞資雙方因無法達成共識而進行爭議行為,直到雙方達成妥協或一方認輸為止,也是很容易理解之爭議進行程序 (雖然在台灣並不常發生)。但是,本次機師工會第三點訴求,即要求資方停止僱用外籍機師,其實並非常見之勞資爭議議題。要言之,我國《勞資爭議處理法》只允許工會就「調整事項勞資爭議」進行罷工,而所謂調整事項勞資爭議,係指「勞資雙方當事人對於勞動條件主張繼續維持或變更之爭議」(同法第 5 條第 3 款)。本次罷工投票前二點之調薪爭議,即要如何調高 (變更) 機師之工資及津貼 (都是非常重要的勞動條件) 之爭議,就是非常典型的調整事項勞資爭議。不過,長榮航空要不要繼續僱用外籍機師,這其實是所謂的雇主「經營事項」, 經營事項是否可以作為勞資爭議之標的,向來是集體勞動關係法上之重要議題。事實上,在 2019 年 6 月長榮空服員罷工爭議中,當時長榮資方即堅持空服員工會所提出「設置勞工董事」之要求涉及公司經營權,因此斷然拒絕就此議題與工會進行協商。沒想到 4 年半之後,同一家企業的協商代表居然願意就經營事項與機師工會進行協商,更作出了部分讓步,此部分確實令人感到十分意外。當然,筆者樂見雇主願意就經營事項與工會進行協商,也不認為經營事項就是所謂雇主神聖不可侵犯之領域,完全不能就此等議題進行勞資協商。更何況,若雇主大量僱用無參加工會意願之外籍機師,實際也會產生弱化工會之效果,並因此削弱工會會員爭議改善勞動條之力量。在此情況之下,即便僱用外籍機師確實屬於雇主之經營事項,但是因為大量僱用外籍機師會不利於工會會員爭取改善其勞動條件,所以,仍舊是一個適格之團體協商及罷工之議題。結語本次長榮機師與資方之爭議在預定罷工日期前 10 天達成協議,勞資雙方共同踩下緊急煞車,避免再次於春節期間發生罷工,應可謂是勞、資及旅客三贏的結果。但是,誠如本文所述,本件爭議再次凸顯了我國勞權教育嚴重不足之現況,實有待勞政機關及各級學校繼續努力改善。至於職業工會應如何進行罷工投票之法律爭議,雖然筆者不支持行政機關認為全體會員均應參加投票之主張,惟若勞動部確認此為其最終見解,則應儘速修正《勞資爭議處理法》將此原則明文入法以杜爭議。最後,由只要勞資仍有談判意願且主管機關 (本次層級拉高至行政院副院長) 能夠主動積極介入協商,即可有效解決爭議的結果來看,我國並無制定罷工預告制度之必要,以免扼殺本已極為稀有的工會發動罷工之決心。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踩下緊急煞車的長榮機師勞資爭議
daily-weekly
英國史大最大護理人員罷工:工會要求19%調薪,若不解決恐持續到明年5月
英國時間 12 月 15 日開始,英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的上萬名護理人員走上街頭,抗議高通膨下不足的薪資漲幅。在這場被視為史上最大的護理人員罷工活動裡,雖然不是每間醫院的員工都有參與,但若問題不解決,許多工會成員也將在 12 月 20 日進行第二次罷工,甚至可能持續到 2023 年 5 月。號召本次罷工的醫護人員工會「英國皇家護理學院 (Royal College of Nursing)」也認為,保守黨政府至今不重啟薪資談判,是種惡意的表現。工會要求 19% 薪資漲幅,政府表示難以負荷 12 月 15 日起,英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的護理人員走上街頭,開啟了全國性罷工活動。雖然負責維生醫療和緊急救護的員工仍會守在岡位上,但日常手術和其他醫療工作將會受到巨大影響。《BBC》報導,號召本次罷工的英國最大護理人員工會「皇家護理學院」表示,由於政府拒絕重啟薪資談判,讓護理人員別無他法,只能走上街頭。「皇家護理學院」理事長庫倫 (Pat Cullen) 呼籲英國政府「做對的事」, 在年底前解決相關爭議。英國政府則表示,皇家護理學院所提出的 19% 薪資漲幅無法負荷。英國公衛官員 —— 也是前護理人員 —— 蔻菲爾德 (Maria Caulfield) 表示,雖然他同意目前的薪資讓護理人員難以生活,但 19% 的調薪仍是個「不切實際的要求」。報導中也提到,在首場 12 小時的罷工裡,工會得確保維生醫療持續,化療、洗腎、兒童意外、接生、加護病房、緊急照護工作也會繼續進行。護理師:「我們是為了病患上街」, 資深保守黨員也發難事實上,這已經北愛爾蘭在三年內,第二次因為薪資不足和人員短缺而走上街頭。《BBC》報導引述 30 年經驗的資深護理師凱莉 (Denise Kelly) 說法,表示本次罷工「是為了病患的安全」, 因為現下的英國健保體系無法吸引足夠護理人員。「我們遭受壓力,醫療照護內容不斷被迫妥協,北愛爾蘭也是全英國病患等候時間最長的地方。」凱莉也相信雖然造成病患不便,醫護人員依然能得到大眾的支持。至今,英國政府仍表示沒有重新檢視英國護理人員薪資的計畫,但已有部分資深保守黨政治人物出聲,呼籲政府正視問題。前醫療官員布林 (Steve Brine) 接受《BBC》訪問時,就表示誠懇的重新檢視薪資有其必要性,「大家應該冷靜下來,並把薪資計畫送回相關單位重新審查,才是個合理的方案。」前保守黨秘書長 (Chairman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貝里 (Sir Jake Berry) 也呼籲,政府應該開出更好的薪資條件。此外,英格蘭首席護理官 (Chief nursing officer) 梅伊 (Dame Ruth May) 也加入了抗爭行列,在她推特的影片中呼籲政府「和皇家護理學院合作,盡快找出薪資的解方」, 並重新醫護人員會在抗爭活動中「確保將對病患的安全風險降到最低。」對此,英國政府表示梅伊的發言僅代表她自己,而非英國首席護理官的立場。英國護理人員的薪水有多少?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大部分的健保體系醫護人員,在今年有大約 1400 英鎊 (約 52000 台幣) 的調薪,平均大約是 4%。然而,皇家護理學院則要求調薪幅度要達到「通膨率再加上 5%」, 而英國今年的通膨率是 14%, 因此要求 19% 的調薪,以免雖然看似薪資有漲幅,但實際的消費力卻因通膨反而減退。根據統計,目前英國健保體系中護理人員的最低起薪大約在每年 20000 英鎊 (約 75 萬台幣) 左右,資深護理師薪水約在 35000 到 45000 英鎊 (約 150 萬台幣) 之間。相較於英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蘇格蘭的護理人員「暫時」沒有參與罷工,因為蘇格蘭政府提出了 7.5% 的調薪方案,工會人員將對此進行投票,並於下周公布結果。
daily-weekly
英國通膨創40年新高,鐵路工人再度罷工癱瘓全國路網,訴求加薪對抗物價危機
(中央社) 英國約 4 萬名鐵路工人 27 日進行罷工,全國鐵路網幾乎陷入癱瘓。正對抗數十年最嚴重生活費危機的英國,一個月前才發生 30 年來規模最大罷工。法新社報導,訴求加薪和改善勞動條件的這場全國性罷工導致全國鐵路網幾乎陷入癱瘓,平均每 5 班列車只有一班行駛,通勤族於尖峰時段行程大亂,許多人索性待在家中。通貨膨脹率來到 40 年新高,而且情況還將更糟。生活費危機給角逐保守黨魁和首相大位的外交大臣特拉斯 (Liz Truss) 和前財政大臣蘇納克 (Rishi Sunak) 帶來重大挑戰。倫敦地鐵和巴士照常發車。儘管歐洲之星 (Eurostar) 員工未加入罷工,此一通行於英法海底隧道 (Channel Tunnel) 列車仍受到連帶影響而減班。倫敦地鐵工會 (RMT) 秘書長林奇 (Mick Lynch) 主張,薪資調漲趕不上英國通膨飆升速度,罷工有其必要。目前英國通膨率達 9.4% 而且料將繼續攀升。他說:「英國鐵路網公司 (Network Rail) 未投入改善之前的薪資方案,鐵路公司也沒有提出新方案。」倫敦地鐵工會上個月展開 3 天罷工,鐵路網幾乎為之癱瘓,27 日再度進行 24 小時罷工。林奇說:「政府必須停止干預此一爭端,僱主才會跟我們協商解決。」政府則敦促工會領導幹部和鐵路公司解決爭端。鐵路運輸服務可望 28 日清晨恢復。生活成本壓力惡化,9 成英國人越來越注意日常開銷英國的生活成本節節攀升。26 日公布的產業數據顯示,在 16 日截止的 4 週期間,英國超市銷售量較去年同期下降 4.1%; 此外高達 9 成英國人表示,他們越來越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開銷。路透社報導,根據市場調研機構尼爾森愛科 (NielsenIQ) 的調查,在通貨膨脹飆升下,英國家庭正設法控制日常開銷,超市的肉類、魚類和家禽類銷量下降 9.4%, 家用品銷量減少 8.1%, 包裝雜貨銷量縮減 6.4%。英國今 (2022) 年 6 月通膨率達到 9.4% 的 40 年高點,並繼續朝兩位數邁進。由於薪資水準跟不上通膨速度,英國消費者信心處於歷史新低水準。尼爾森愛科表示,49% 的英國消費者對於如何在未來 6 個月裡滿足日常開支感到不安。尼爾森愛科還說:「此外,高達 90%(的英國消費者) 越來越注意自己的消費狀況。62% 的人表示,食品和雜貨開銷是他們最擔心的財務問題之一,僅次於水電瓦斯開銷。」英國連鎖超市艾斯達 (Asda) 也說,五分之一的英國家庭 6 月的「可支配所得為負值」, 當月收入與必需品支出差距平均達到 60 英鎊。尼爾森愛科並指出,在調查的 4 週期間,英國超市總銷售額較去 (2021) 年同期增長 4.4%, 反映通膨狀況和近期的熱浪影響,因天氣炎熱導致水、冰品和防曬用品需求上升。在調查期間的最後一週,英國超市銷售額增長了 5.6%。
daily-weekly
英國各行各業掀起罷工浪潮,為什麼這麼難看到華人的身影?
文.. 李雨夢踏入 2022 年的夏天之後,倫敦多個地鐵站關閉、全英國鐵路網絡運載班次大減、英國郵政服務遭到延誤、愛丁堡的街道上堆滿垃圾...... 這個被稱為「不滿之夏」(Summer of Discontent) 的罷工浪潮,不同行業都響應罷工的呼籲,展開了一系列的工業行動,從鐵路工人、碼頭工人、郵政工人、清潔工、刑事律師、倫敦巴士司機都參與了這次的罷工行動裡面,而多個工會正藴釀於秋季發起大罷工。這場牽起英國社會神經的罷工浪潮,其中一個原因是生活成本及物價正急速上升,而工資並無法跟上物價飆升的速度。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反映通脹率的消費物價指數 (CPI) 於九月按年上升 10.1%, 是近四十年來的高位。才上任 45 天就宣佈下台的首相特拉斯 (Liz Truss), 在九月上台之後,政府公佈「迷你預算案」, 提出多個減税措施,一時之間,市場動盪、英鎊大幅貶值,結果上任僅一個月的財政大臣夸騰 (Kwasi Kwarteng) 被解僱,由韓特 (Jeremy Hunt) 接任,並推翻早前提出的「迷你預算案」。面對生活成本不斷上升、財政壓力增加,政府推出的經濟政策卻重創經濟、並且搖擺不定,民怨一直不斷累積。新任首相蘇納克 (Rishi Sunak) 上台後,承諾會修正前任所犯下的錯誤,並稱英國正深陷經濟危機當中。歪腦訪問了兩名參與是次罷工的本地地鐵工人和郵政工人、一名華人 Uber 司機,談談參與罷工背後的想法。事實上,在這次罷工浪潮裡,卻一直難以看見華人、香港人參與的蹤影。罷工工人:生活成本危機、通脹失控,基層工人深受其害談到英國今年的罷工浪潮,讓我們回到今年六月的夏天,英國爆發了近三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鐵路罷工。這場由英國鐵路、海事和運輸工會 (RMT) 發動的罷工,為「不滿之夏」掀起了序幕,這場工業行動有逾四萬名鐵路工人蔘加,罷工期間有八成列車班次需要取消。「外界很多人都有一個印象,覺得倫敦地鐵的鐵路工人常常都罷工,但這不太符合事實,雖然我希望是真的。我今年參與罷工的次數,比起我過去工作那麼多年來的總和還要多。」有份參與罷工的 RMT 工會代表之一 Daniel Randall, 他在倫敦地鐵工作了接近九年,擔任客户服務助理一職,自入職之後就一直有參與進工會里面。Daniel 指,當初他想進入倫敦地鐵工作,就是因為想到一個工會文化較強的地方去,「能夠容許我去成為工會里面的行動者。」RMT 是英國裡面涵蓋了各運輸部門的工會,是英國國內的大型工會之一,過去曾發動過不同程度的罷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倫敦地鐵的載客量大減,其財務狀況錄得虧損的情況,需要仰賴政府的撥款資助。裁員、修訂退休金、凍薪等等措拖是政府及鐵路公司祭出的手段,這是最初引發地鐵工人醖釀罷工的開端,Daniel 質疑:「為什麼每次受到影響的都是勞動階層的員工,而管理層及僱主卻仍然在坐享那些盈利及好處?這是不公平的。」鐵路工人進行罷工,都會作出事先的預告,而 Daniel 也走上了工會的糾察線 (Picket line) 上。過往地鐵工人的罷工行動,在媒體上的描繪往往是對人們帶來的影響,「媒體都很愛集中在罷工如何帶來不便、也喜歡訪問途人的看法,」Daniel 表示,這段時間的罷工,雖然導致鐵路網絡陷入了癱瘓的狀況,「但也得到了坊間高度支持,我想如果大家是看到全貌時,他們是會理解的。」這場從六月開始掀起的罷工浪潮,至今尚未落幕,RMT 與鐵路公司之間關於薪資、工作、工作條件的長期爭議仍未解決,罷工行動仍然持續。Daniel 表示,過去五年間,英國的罷工行動處於低潮期,而今年各行各業的工人都紛紛發起工業行動,「我覺得這是很有象徵意義的回潮,人們相信工人行動是能夠帶來某種社會改變,也是一個象徵希望的時刻。」當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能源、必需品的價格不斷上升,然而工資追不上通脹的升幅,實際上是變相「減薪」。另一個發起罷工的英國電訊業工會 (CWU), 有近 11.5 萬名郵政工人持續參與罷工行動。Jason Richards 在威爾斯西南部的城鎮阿伯德爾 (Aberdare) 裡當了郵差已經 17 年,加入皇家郵政 (Royal Mail) 不久之後,他就加入了工會,後來擔任了該處的工會代表大約九年。「當時的工會代表問我要不要參加工會,我就加入了。」Jason 表示,他的父親過去是礦工工會的工會代表,「他曾經參與過 1984 至 1985 那場對後來影響深遠的礦工大罷工,雖然最終失敗了,但當年的工業行動持續了近一年。」1970 年代,英國的工會運動的高峰期,直接或間接地促使了政府的下台,根據 1979 年的數據顯示,當時有 53% 的勞動人口為工會會員。當年那場大罷工的失敗,普遍被外界視為是前保守黨首相柴契爾夫人及其擁護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勝利。上世紀 80 年代柴契爾夫人上台之後,英國推行一系列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包括將公共產業私有化、削減公共開支、大幅減税、放寬金融監管,而當中對於工人運動影響最深遠的,是在她的任內打壓工會力量。自 1980 年起開始,工會會員的數目就處於持續下降的趨勢,在 2021 年的數據中,英國的勞動人口中只有 23.1% 為工會成員,大約為 6.4 百萬人左右。相比起倫敦地鐵工人罷工,郵政工人的罷工卻是較為罕見,Jason 説:「對上一次應該是 13 年前了,過去數年雖然也有一些勞資爭議,但未去到罷工的階段已經能夠解決,唯這次發起罷工之後,我還看不到甚麼時候能夠解決。」皇家郵政作為資方代表,稱工會拒絕接受它們所提出的加薪 5.5% 方案,而皇家郵政最近更警告若罷工行動持續,明年八月前將會計劃裁減高達一萬個職位。「你看,皇家郵政去年盈利 7.58 億英磅,目前生活成本上漲的危機仍然持續、通脹失控,有錢的人繼續有錢,但基層則要繼續接受及面對加諸在身上的難關,這是不公平的」,Jason 指,這次的罷工得到社會的高度支持,「在糾察線上,我們得到了很多的公眾支持,如果沒有大眾的支持,我們不能處理這樣的爭議的,但大家都知道目前正在發生甚麼事情。」上一代移英華人的保守、BNO 移民仍處於融入社會的早期階段雖然英國參與工會的人數比起高峰時期有所下降,然而英國社會一直有著深厚歷史的工運傳統,故整個社會對於以罷工手段爭取權益一事並不陌生。參與罷工的工人中,除了傳統白人以外,也能看到其他族裔參與其中,然而,亞裔及華人面孔卻甚少能夠發現。自 BNO 簽證計劃實行以後,英國至今已批出約 13 萬個簽證,過去曾以罷工手段作政治訴求的香港人,參與進本地工運裡的情況仍然罕見。由於最新的人口普查詳細數據仍未公佈,根據英國於 2011 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當時在英格蘭及威爾士的華人 (Chinese) 族群的人口數目大約是 39 萬,僅佔全部人口的 0.7%。位於東倫敦的克尼華人社會服務中心經理林懷燿移居英國已經五十多年,多年來,他都有在關注華人勞工的議題。林懷燿表示,英國的華人一直都很少參與進當地的工人運動當中,「這裡的華人群體一直對於英國工人活動的爭取、社會議題的爭取都有少有參與進去的。」林懷燿説,這種狀況跟上一代的華人到來英國的背景有很大關係,「最初來英的那一批華人,是上世紀 50 至 70 年代的新界人,」這群來自新界的人,到達英國之後要面對語言不通、沒有城市工作技能的困境,「很多人就會進入了飲食業,華人之間一起去開中餐館。可是同時期的黑人,他們來到英國之後就要協助戰後重建,一來到就投入到主流社會去工作,接觸的都是主流工作的環境。」華人社群留了在中餐館的行業裡面,自成一角,「所以當時大部分華人的工作環境都是孤立於主流社會及工作以外的,可以來了幾十年,但一句英文都不懂。而第二、三代的華人,不少又繼承了飲食業,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長大,不會覺得自己是工人或社會運動的一份子。」「一般華人社群對政治感到厭惡,又覺得罷工會影響到他們,所以不會有共鳴。另一方面,作為飲食業僱員的那些華人,又會受到僱主恐嚇,不敢加入工會,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是唐人街不可以有工會。」林懷燿解釋道。至於近兩年大量香港移民來到英國各地,林懷燿認為這群新來的移民很多都進入了主流社會的行業裡面,「就業層面上寬闊了很多,現在也才兩年而已,有些人才剛到達,處於尋找工作的階段,現在討論都是言之尚早。」今年七月,有港人團體進行的研究顯示,移英港人普遍都會關注政治,有超過八成受訪者已登記成為英國選民,願意去行使投票的權利。然而,弔詭的是只有不足兩成受訪者參與本地的政治及社會議題相關活動、1.2% 的受訪者相信能透過聯合的行動來改善社區、65% 受訪者認為不能為社區帶來改變。曾被戲稱「好鍾意返工 (很喜歡上班)」的香港人,在這次罷工浪潮裡,也曾經引來過一些爭議。八月期間,蘇格蘭的清潔工人進行為期 12 日的罷工,以垃坡堆積如山的狀況來向地方政府施壓,惟有移居到愛丁堡的港人自發清理及收拾街頭的垃坡,經傳媒報導後惹來網友批評,認為是消彌了清潔工人罷工帶來的壓力,此事更進一步引來香港建制媒體大做文章。前職工盟總幹事、目前在英國成立非政府組織「勞權監察」的總幹事蒙兆達,同樣表示香港人在英國生活的時間不算很長,「仍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安頓、可能沒有甚麼空間跟心力去關心,加上以往香港人參與公民社會或罷工的經驗不是太多,但意識上已經是有所覺醒的。」雖然在 2019 年的反修例運動期間,為了響應「大三罷」(罷工、罷課、罷市), 香港多個行業紛紛設立了新的工會,當時甚至成為了一股趨勢及浪潮,在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2 月期間,勞工處收到多達 735 宗新工會的申請。蒙兆達認為,當時有很多人參與罷工是為了達到政治訴求的目的,屬於「政治罷工」, 但香港人過往較少參與及發起因勞資爭議而引發「經濟罷工」,「可能會帶來意識上的提升,但性質及訴求上是有所不同的,而且過往港人對工會的心態有一點是有事情發生後才找工會幫忙。但英國不一樣,一般是入職後就加入工會的,而工會對會員的身份是頗為重視的,如果不是工會會員的話,便不會太提供支援。」如果説港人移英後,進入的是主流社會的職場上,要加入工會的機會相對容易。蒙兆達説,他認識有以前職工盟的成員來到英國之後,在超級市場裡面工作,已經加入了當地的工會,「他上班第一天就已經有工會代表找他,然後他就加入了工會,之後有遇過一點小問題,都能找工會代表去反映意見及尋找協助,不需要藏在心裡。」蒙兆達建議,若果移英港人有意加入及瞭解工會的話,職場上有工會專用的壁佈版,而公司裡工會代表的身份是公開的,要找到人其實並不困難,「這邊有幾個大行業的工會,有不同的工會可以加入。」他又提醒,如果可以的話,不要只做一個付費的會員,「可以嘗試參加工會舉辦的活動,認識多點本地人,並嘗試與社區去建立關係。」華人 Uber 司機:只有站在一起才能團結爭取權益然而,也不是完全沒有華人參與進英國的工運裡面的。「應用程式和外賣員」工會 (App Drivers and Couriers Union,ADCU) 在今年六月的時候,也發起了為期一天的 Uber 司機罷工及抗議行動,以抗議生活成本及油價飆升的情況。其中一個參與罷工的 Uber 司機,是在香港出生、並在英國長大的 Philip To。Philip 在很小的時候已隨家人移民到來英國,當上 Uber 司機大約四至五年左右。2020 年的時候,他在朋友介紹下加入了 ADCU 工會,「這是我第一次加入工會。」這個工會的會員主要是來自應用程式司機及外賣員等,例如 Uber、Deliveroo、foodpanda 等,在零工經濟下被視為「自僱人士」的工作者。跨國企業 Uber 一直堅稱 Uber 司機的性質定位為自僱人士,然而司機屬於自僱人士或公司員工之間的分歧,一直存有爭議。2015 年的時候,ADCU 工會把 Uber 告上法庭,糾纏了接近六年的案件,最終於 2021 年的時候,最高法院正式裁定 Uber 司機屬於公司的僱員,可享最低工資、有薪假、退休金計劃等勞工保障,可説是小勝一仗。「過去只是一個又一個以個體為主的司機,但只有司機們願意站在一起,工會的力量才能展現出來」,Philip 向我解釋當初加入工會的一些想法,他認為如果人們不團結起來的話,「就得不到我們想要爭取的東西。」Philip 説,Uber 常常都在修改司機夥伴條款,而作為司機的他們,只能被動地在條款更改前的兩星期才收到通知,「另一方面,倫敦的交通規則也是常常在改變,首先要有 Private Hire Driving Licence 駕駛執照,也要通過各種不同的測試」, 作為單獨的 Uber 司機,只有很低的討價還價能力。加入了工會成為會員之後,Philip 跟其他司機一起開會、協助招募更多司機加入工會、也有在幫忙處理其他仍在法庭上的案件,「只有更多司機加入我們,工會才會有更多遊説方面的能力。」Philip 直言,在參加與組織工會的過程中,對他來説也是一個賦權 (Empowerment) 的過程。談到去年的的勝訴時,Philip 坦言「當然是開心的,但前面還有很多的挑戰在等待著我們呢。」然而,在工運的領域裡,始於難以看到華人或港人的身影,在英國長大的他這樣認為,「華人社群是保守的,心裡想的可能是如何去克服這個工作。但我覺得,自從 2014 年的雨傘運動之後,香港人願意站出來發聲,情況開始有了不同。目前來到的港人移民,先給時間大家去慢慢融入社會吧。」本文經歪腦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daily-weekly
7成民意反年金改革,法國人是「被寵壞的孩子」還是「公平捍衛者」?
文:曾婷瑄 (中央社記者) 法國年金改革法案 6 日進入國民議會審查,街頭與國會角力不斷。據法國公眾意見機構 (IFOP) 4 日數據,69% 受訪者反對退休制度改革,且有增加趨勢。外人似乎難以理解,法國人在堅持反對什麼?「2 天一抗議、5 天一罷工」, 是法國目前真實的狀況。法國 2 月寒假,全國工會、黃背心在各城市輪流示威,罷工陣線涵蓋教師、醫護、交通等。政府多用力推退制改革法案,民間的反抗力道就有多洶湧。1 月 19、31 日的罷工才結束,工會馬上宣布 2 月 7、11 日,一週內再兩次全國罷工,雖然規模沒有 2019 年 12 月「史詩級無限期大罷工」般風起雲湧,但動員頻率與力道仍沸騰民心,誓使政府退讓。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依 2017 年競選政見,由總理柏納 (Elisabeth Borne) 於 1 月 10 日提出年金改革綱要,其中最主要、也最遭工會「撻伐」的便是把法定退休年齡從 62 延後至 64 歲。年金改革綱要也包括:為領取全額退休金而將繳納分攤額增加至 43 年度的時程提前;取消公務人員與國家級機構員工的特殊退休制度;新進人員未來將採用一般退休制等。1 月 19 日的巴黎抗議遊行現場,左翼法國總工會 (CGT) 透過擴音器高唱多首流行歌改編的抗議歌曲,「我們不想工作累死,要 60 歲退休」、「我要健康退休」、「富人是馬克宏的心肝」、「我們堅守到底」等,嘲諷政府、表達不滿。「被寵壞的孩子」或「社會分配主義捍衛者」? 作為多年來觀察法國年金改革與抗議浪潮的外國記者,一方面是佩服國民對於罷工權的尊重,另一方面則是不斷翻閱分析找尋答案:退改是否真的必要?法國人的怒吼是否合理?馬克宏版本的改革,是否失當?《巴黎人報》(Le Parisien) 報導幾位歐洲駐法特派對退改抗議的看法:驚訝、不解、挖苦,也帶點羨慕。義大利中間派的《共和報》(La Repubblica) 特派基諾里 (Anais Ginori) 說:「我們退休年齡是 67 歲...... 當初法國大選時有候選人甚至提出要回到 60 歲,感覺不切實際。」德國退休年齡也將於 2027 年前逐步延至 67 歲,同樣引發抗議,德國中間偏左《時代週報》(Die Zeit) 特派克魯帕 (Matthias Krupa) 驚訝發現,重新平衡負債制度與人口紅利失衡的論述,竟在法國起不了作用,「2000 年代初,德國總理施若德進行改革,雖也經歷激烈辯論與抗議,相同論點卻被德國人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駐巴黎特派派德 (Sophie Pedder) 在推特 (Twitter) 上羅列法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成長高於鄰國、通貨膨脹率低於歐盟平均、失業創新低等數據,稱「不快樂的法國」, 諷刺法國人總愛抱怨。《衛報》(The Guardian) 記者亨利 (Jon Henley) 則指出,「英國最低年金約每月 700 歐元 (約新台幣 2 萬 2684 元),65 歲才能領...... 且正在延後至 67 歲。英國人因此很難理解,只是從 62 延到 64 歲,法國人竟如此反對!」也有少部分法國民眾將同胞形容為「被寵壞的孩子」, 酸法國人「住在天堂卻自以為活在地獄」。法國人的「可以... 但是」除了全力反對退制改革的左翼不屈法國 (LFI) 支持者外,多數民眾對改革的態度都是「可以...... 但是」(oui...mais), 即同意年金改革可能有必要,但反對馬克宏政府的版本。要理解他們的心態,必須先了解法國社會福利的傳統原則在於「財富再分配」, 即「收入多則付出多」, 減少貧富差距。法國總工會 (CGT) 成員貝爾 (Sylvie Bayle) 19 日遊行時向《中央社》強調,還有其他改革、開源方式,如向企業徵稅、增收資本獲益稅、銀行利息與上市股票等。換言之,他們認為,要填年金缺口,不應只向勞工開刀。改革法案宣布近一個月,國民議會 6 日開始審理改革法案,各黨派提出上千條修正案,辯論攻防熱點包括:馬克宏第一任原想把年限延至 65 歲,引發各界反彈。柏納強調,為避免年金破產,64 歲改革勢在必行。歐洲生態綠黨 (EELV) 與部分工會提議,調高勞工與雇主每月繳納的分攤額即可保年金制度無虞,不需延後退休。然而柏納向法媒表示,「不增加工作代價」是政府的「底線」。改革法案提出「長期職涯」機制,讓 20 歲以前進入職場的勞工,在繳納足夠年份扣繳的前提下,得以在法定年齡前退休。但法定年齡前是幾歲?按政府算法,21 歲前投入職場的勞工,需繳納超過 43 年稅金年金才不會被扣減。對執政黨的退改盟友共和黨 (LR) 而言,這是「不公平」的,更是「不可退讓的底線」; 而在失去國會絕對多數的情況下,拉攏共和黨議員是法案通過不可或缺的關鍵。施壓顯然奏效,柏納在《星期日報》(JDD) 5 日的專訪中表示「聽到要求」, 承諾修改法案,讓所有人都只需繳相同年份稅金;18 歲前開始工作納稅者,更可能於 60 歲退休。由於多數女性會因生育子女而中斷職涯,因此為領取完整退休金,女性恐怕須比 64 歲更晚退休,惡化男女平權。部分右派議員提出修正案,希望每生一個孩子就能免繳 2 季度分攤額以彌補不公。對此柏納在之前專訪中表示,關注女性職場困難,可在國會辯論中進一步討論修正措施。此外,法國 55 到 64 歲就業人口低於歐盟平均,因此企業聘雇「資深勞工指數」等問題皆有待 6 日開始的國民議會審查中辯論,預計到 2 月 17 日午夜截止,並移交至參議院審查。最具爭議性的法案第 7 條延後退休年齡至 64 歲是否真如政府所言無商量餘地?或是政府面對街頭民眾抗議,最終如 2018-19 年改革時選擇退讓?執政黨與右派的結盟,是否穩固到能抵擋左翼聯盟「新民眾生態和社會聯盟」(NUPES) 與 8 大工會的強力攻勢?這是場政治博弈、階級攻防,也是街頭與艾麗舍宮 (Elysée) 間的持久戰。無論如何,傳統中央集權國家法國,是否會因人民怒吼而動搖,或許一個月內便能見真章。
daily-weekly
簡立峰:生成式AI發展打到中國「阿基里斯腱」,吳政忠:結合晶片優勢台灣會愈跑愈快
簡立峰:生成式 AI 發展打到中國「阿基里斯腱」(中央社) 前 Google 台灣董事經理簡立峰表示,台灣很幸運有半導體基礎,但 AI 時代的「石油」是數據,需思考將晶片優勢結合數據,應用在百工百業,此外他提到,生成式 AI 讓中國難以過濾「維尼熊」相關問題,可說是打到中國的「阿基里斯腱」。國科會 13 日舉辦 2024 年 GenAI (生成式人工智慧) 產業高峰論壇,做為「晶創台灣」方案首波活動;簡立峰在會中發表演說時表示,AI 正在進行一場資訊工業革命,機會很大、風險挑戰亦然。簡立峰指出,台灣在先進半導體優勢下,是世界上首波受惠於 AI 的少數國家之一,以近日國內 ETF 市場火熱為例,反映出股票族相信台灣是在 AI 領域表現很強的國家。同時,他表示,有統計指生成式 AI 將衝擊全世界 3 億個工作機會,但台灣目前沒有列在受影響最大國家之列,主因正是台灣是以製造業為基礎,而非知識型國家。不過,簡立峰也說,「台積電市值 (幾乎) 等同於台灣一年的 GDP」, 高度集中單一產業、單一公司是相當危險的,全世界市值前 10 大企業以數據公司占多數,因此 AI 時代真正的「石油」是數據,如何把晶片優勢銜接數據,兩者結合應用在百工百業,是台灣須思考的方向。根據《彭博》數據,台灣受惠於 AI 的程度排名高於中國、日本,簡立峰表示,不是中國 AI 不強,而是生成式 AI 打到中國的「阿基里斯腱」, 在網路時代要屏蔽一個網頁很容易,但生成式 AI 是一問一答,很難生成內容後再過濾「維尼熊」相關問題;他也認為,當前地緣政治情勢下,紅色供應鏈受限,是台灣發展 AI 的優勢之一。不過簡立峰認為,台灣除在創新、應用面的表現相對他國弱;他說,台灣缺乏國際級 AI 平台,被動接受外國服務的隱憂。他表示,國內民眾使用生成式對話引擎,所講的一字一句都要送到雲端,由一家國外特定公司回答答案,而公司訓練模型的資料,7 成是英文,繁體中文占比少之又少,由於中文語言模型主導性弱,可能引發「大腦外包」情況。同時,簡立峰指出,國內的挑戰也包含企業缺乏數據與模型訓練經驗,面臨更大的數位轉型壓力。除談及台灣發展 AI 的優勢與挑戰,簡立峰表示,台灣的重要契機就是軟體,事實上現在台灣資本市場已開始重視軟體新創,聯發科、鴻海、宏碁、華碩等大企業投入軟硬整合領域。簡立峰形容,當年 Nokia 之於芬蘭,就像現在台積電之於台灣;先前 Nokia 手機「賣不動」後,遊戲產業成為接班梯隊,使芬蘭在人口少的情況下,持續實現經濟上的自給自足,由此應證,軟體可能將是台灣在少子化時代裡「最好的機會」。吳政忠:結合晶片優勢發展生成式 AI, 台灣會愈跑愈快 (中央社)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 13 日表示,台灣不僅要結合晶片優勢發展生成式 AI, 也應介接人文社會、美學力量,應用到百工百業,這也是「晶創台灣」目的,相信結合產官學研力量,台灣未來會愈跑愈快。國科會 13 日舉辦 2024 年 GenAI 產業高峰論壇,是「晶創台灣」方案首波活動。吳政忠致詞時表示,生成式 AI 問世,模仿人腦、結合機器,展現強大功能,觸及民間所有人,對科技、社會面影響廣大。吳政忠指出,他近年出訪德國、中東歐 3 國,在與對方官員互動中,感受到半導體未來將持續在全產業創新扮演很重要角色,現在有許多國家希望台積電到當地設廠,他認為台灣可以趁勢全球布局,避免幾年之後由全球左右台灣的布局。吳政忠表示,台灣在過去 30、40 年努力下,如今半導體製造、封測居世界第 1,IC 設計排名世界第 2, 未來要加強這部分,政府推出「晶創台灣」計畫,提升先進晶片設計能力,並更新學業機構相關設備,持續加強製造優勢,吸引全世界新創來台。吳政忠指出,台灣發展生成式 AI, 除結合晶片優勢,也應介接、納入人文社會與美學力量,以推廣應用到百工百業,而「晶創台灣」計畫目的正在於此,相信結合產官學研力量,「未來會愈跑愈快」, 正如輝達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所言,未來是要「用跑的」, 不是用走的。「晶創台灣」先驅計畫之一、「推動各產業導入生成式 AI 先期計畫」的總督導劉佩玲指出,生成式 AI 導入百工百業的關鍵在於廣 (擴散普及)、深 (垂直示範應用,協助模型實證)、快 (透過競賽輔導加速落地應用)。劉佩玲表示,競賽將分創意創客組、創新創業組;前者鎖定高中生、大專及社會人士,產出大量的生成式 AI 應用好點子,培育人才;後者鎖定新創產業、國內外企業,開發具市場競爭力產品,產出營運創新的實證案例。根據國科會規劃,「生成式 AI 百工百業應用選拔」中,創意創客組報名截止日為 6 月 30 日,創新創業組徵件截止至 5 月 15 日。此外,數位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表示,今 (2024) 年將先以生成式 AI 應用於機械製造業領航,逐步推動生成式 AI 應用與普及,藉由培育生成式 AI 應用與開發人才、產業應用與擴散、開發生成式 AI 應用平台與工具,以及與國際大廠鏈結合作,強化台灣生成式 AI 發展。
daily-weekly
英國醫護發起最大規模罷工潮,訴求加薪因應通膨,指控衛生大臣「沒有說實話」
(中央社) 英國護理師與救護車急救人員今天 (當地時間 6 日) 發起醫護人員最大規模罷工行動,訴求加薪以對抗生活成本飆漲。《法新社》報導,英國近來掀起多次罷工浪潮,最新這次行動將是護理師與急救人員首次在同一天展開罷工。護理人員指出,過去 10 年的薪資漲幅根本追不上狂飆的通貨膨脹速度,在燃料、食品和住房支出均持續飆漲的情況下,他們甚至難以支付帳單。他們警告,受到財務壓力影響,合格的護理師爆發離職潮,使得醫院人手緊缺,病患照護受到影響。在英格蘭中部城市伯明罕 (Birmingham) 伊莉莎白女王醫院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外科重症室工作的實習助理護理師布斯克 (Victoria Busk) 表示:「我們 24 小時忙翻天,1 個人當 3 個人用,忙到腰都快斷了。」她說:「我熱愛我的工作,我熱愛我正在做的事情,為患者帶來改變,但我無法想像一直做這份工作直到我 60 幾歲。」英國上週有近 50 萬人發起罷工,包括教師和運輸系統工作人員,機場和港口的英國邊境檢查署 (Border Force) 人員也停工一天。護理師工會「皇家護理學院」(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今天表示,罷工將影響英格蘭地區與威爾斯絕大部分地區約三分之一國民保健署醫院的護理師。救護車急救人員的罷工行動則僅在英格蘭地區發動,威爾斯的急救人員在獲調薪之後已經取消罷工計畫。本身也是護理師的衛生部次長柯斐德 (Maria Caulfield) 表示,她對展開罷工的醫護人員感同身受,但也坦承無法提供大幅加薪。她接受《GB 新聞台》(GB News) 訪問時說:「我也是護理師工會成員,所以我腳跨兩個陣營。當然,我感到非常同情。但我們對納稅人也有責任...... 我們就是負擔不起現在工會所要求、能趕上通膨的加薪幅度。」英國首相蘇納克 (Rishi Sunak) 呼籲加薪要求必須「合理」且「負擔得起」, 警告巨幅加薪恐會影響緩和通貨膨脹的努力。衛生大臣巴克雷 (Steve Barclay) 稍早呼籲工會取消今天的罷工行動。他說:「英國央行行長警告,如果我們試圖用加薪來打擊通膨,情況只會變得更糟,民眾的生活不會變得更好。」巴克雷說:「我和工會就薪資和可負擔程度等議題有過建設性談話,並持續呼籲他們取消罷工。」英國聯合工會 (Unite) 秘書長葛蘭姆 (Sharon Graham) 卻指控巴克雷「沒有說實話」, 因為不論是他或是蘇納克,根本不準備討論加薪。
daily-weekly
上海交通大學新加坡辦學30週年慶典暨安泰亞太論壇(三)順利舉行
新加坡 2023 年 12 月 12 日 / 美通社 /-- 2023 年 12 月 9 日,上海交通大學新加坡辦學 30 週年慶典暨第三屆安泰亞太論壇在新加坡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上海交通大學新加坡研究生院、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主辦,安泰亞太中心承辦,第一財經、一財全球作為戰略合作媒體,中資企業 (新加坡) 協會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同時還得到了美的電器 (新加坡)、Sembcorp Industries、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中國電信亞太有限公司、浦發銀行新加坡分行的大力支持,新華網新加坡頻道等多家媒體的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公使銜參贊 (教育) 韓駿,上海交大校董、風和投資管理公司創始合夥人吳炯,中資企業 (新加坡) 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行長程軍,中資企業 (新加坡) 協會秘書長、中國貿促會駐新加坡代表處總代表付曉輝,上海交大副校長奚立峰,財務與計劃處處長王光艷,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方若,新加坡研究生院院長彭穎紅,南洋社會科學學院執行院長吳野等各級領導嘉賓、新加坡當地企業代表、社會賢達、合作院校代表、交大師生校友代表等共襄盛舉,回顧新加坡 30 年辦學歷程,見證新址揭幕,暢談未來發展。韓駿公參在致辭中表示 30 年前,上海交通大學秉持開拓進取之心、擁有敢為人先之志,積極吸納國際先進教育理念、融入國際教育體系,是中國教育改革的排頭兵,率先在新加坡開辦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上海交大新加坡研究生院是中國高校在海外設立的首個研究生院,這一創舉不僅是中國高校海外辦學的里程碑,也是中新教育合作的典範。30 年來,上海交大在新加坡培養了超過 800 名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商業人才,這些校友在新加坡乃至世界各地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上海交大代表中國在東南亞、在新加坡發出了中國高等教育的聲音,彰顯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實力與魅力,為中新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搭建了橋樑,為中新兩國的友好交往和務實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推動亞太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奚立峰副校長指出,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首次走出國門的嘗試,上海交大在新加坡積累了良好的辦學基礎,在東南亞各界築起了繁榮與文明的交流之橋。他向在新加坡辦學項目中做出貢獻的各界人士、教職員工和學生表示感謝,並表示上海交大將進一步深化與新加坡政、學、商、媒各界的互惠合作,著眼於未來世界經濟與社會發展,結合中外高等教育優勢,融合中外教育特色,將上海交通大學新加坡研究生院建設為國際人才高地和展現交大形象、推動中國國際合作的重要窗口。學校將牢記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責任,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的科教文化交流,不斷探索創新合作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國際化、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胸懷的領軍人才。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方若詳細介紹了安泰經管學院的發展歷程、行業研究戰略,特別強調了國際化辦學對安泰發展的重要性。1993 年,上海交大在新加坡開辦工商管理碩士 (MBA) 班,新加坡辦學 30 年的歷程正是踐行國際化戰略最好的例證。安泰亞太中心自 2019 年揭牌成立後作為安泰國際化戰略東南亞支點,加強與當地協會、媒體、企業、院校、教育組織等的深度合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展望未來,安泰亞太中心在「五個融合」—— 融合東西方智慧、融合理論與實踐、融合中英雙語、融合交大科創、融合交大理工優勢的新發展理念引領下,致力於推動扎根星洲三十載的交大新加坡辦學項目再啟東盟新徵程,未來辦學更加規範化和體系化。三十載根深葉茂,三十載海納江河。慶典中上海交通大學安泰亞太中心新址在韓駿公參、奚立峰副校長、吳炯先生、王光艷處長、彭穎紅院長和陳方若院長共同見證下隆重啟用。三十載合作發展,三十載共創未來。在慶典上舉行了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與中資企業 (新加坡) 協會的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儀式。三十載立德樹人,三十載培根鑄魂。會上舉行了行業導師頒證儀式,以行業作為載體,建立起多元的價值體系。上海交大校董吳炯,特海國際控股董事長、海底撈國際控股董事、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常務董事、新加坡江蘇會會長周兆呈,新加坡勝科集團執行副總裁陳清源,大華銀行環球經濟與市場研究主管兼執行董事全德健,交通銀行新加坡分行前行長曲忠慶,磐閤家族辦公室創辦人顏懷江,凱瑞奧信 (Carey Olsen) 律師事務所新加坡辦公室合夥人王怡佶和浦發銀行新加坡分行行長徐俊八位嘉賓受聘為行業導師。華章新啟,未來可期。面向未來,學院將著眼於未來世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結合中外高等教育優勢,融合中外教育特色,全方位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全球文化交流,吸引全球英才,培養國際精英,展現交大形象,傳播中華文明。交大安泰潘英麗教授在本屆安泰亞太論壇上做了題為《不確定環境下東盟的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她從全球經濟環境的複雜變化入手,分析了當下的國際環境對區域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哪些要求,並且展望了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新前景。隨後舉行的圓桌論壇由第一財經電視製作人尹凡主持,新加坡勝科集團執行副總裁陳清源、新報業媒體華文媒體集團新晨業管理咨詢總經理顧功壘、新加坡 MM2 全亞控股 CEO 章能容、上海交大新加坡研究生院院長彭穎紅和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尹海濤圍繞「不確定環境下東盟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山水相連,血脈相通,務實發展,開創未來。安泰亞太中心將秉持學院「縱橫交錯、知行合一」戰略引領,深耕東盟 MBA 項目建設,搭建東盟企業高管學習交流平台,推出 EMBA、高管教育項目,邀請交大及合作院校知名專家大咖,分享經濟、金融、科創和全球治理等領域的優秀經驗,凝思匯智,共同描繪「一帶一路」高等教育新藍圖。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
兼具時尚百搭、保暖實用的舒適機能衣著體驗!EF衣芙發熱衣的六大日常風格穿搭指南
冬季穿搭最讓人傷腦筋的是,蓬鬆或毛料的衣物保暖性佳,卻顯得臃腫笨重、行動不易,機能性服飾的出現,成了這個時代下的穿搭新解,使冬季衣物得以輕薄保暖又百搭,享受美麗再也不需忍受寒風。衣芙的發熱衣添加石墨烯,擁有絕佳的導熱性,創造超越溫暖的舒適健康穿衣體驗,不僅實穿性佳,可搭配的風格更可說是零限制,就讓編輯示範從商務到外出旅行的日常穿搭 look, 提供你發熱衣的時尚穿搭靈感與指南。就如時尚大師聖羅蘭所言:「When you feel good in a clothing, anything good can happen. A Good clothing is a passport for happiness.」身著自己感到自信的穿搭,你將會遇見更多美好的事物,跟著與衣芙「衣起過好生活」吧。Look 01: 都會俐落西裝外套可說是上班族襯托專業工作表現能力的必備單品,在辦公室內只需一件簡單的衣芙發熱衣,就能為西裝襯飾加分。擁有 12% 的彈性纖維,服貼鎖住身體溫度,與西裝搭配既沒有襯衫的過度正式,卻也不失幹練感的 smart casual 風格;下身可搭配西裝打折九分褲或及踝寬褲,以都會俐落的時尚氣息自信迎向每一場會議。Look 02: 質感家居居家工作的打扮不可能總是睡衣睡褲吧!就算一整天沒有外出行程,有時還是得出門採購、準備日用品,衣芙發熱衣擁有抗起球性高達 4 級及防靜電,耐穿、有效避免日常的摩擦,搭配同色系的針織外套,隨性地套上牛仔寬褲就有型。即使戴眼鏡、大素顏也自在從容,讓舒適的居家服穿搭依然擁有好質感。Look 03: 休閒帥氣體態展現出的是對自我的要求,就算是冬季也攔不住出門運動的決心。一件機能良好的發熱衣可以應付戶外寒冷的氣溫,衣芙發熱衣使用環保再生纖維製成,減少 40-85% 的能源耗損,實踐永續健康的理念。而貼身輕薄的特性亦使身型不會因而變得臃腫,保持外出行動的靈活性。現在就穿上今年進化版發熱衣發熱衣與彈性瑜伽褲,加上一件防風防水的保暖外著出發吧。Look 04: 輕甜可人外罩落肩針織背心的搭配可說是近年來秋冬最夯的造型,帶點青春學院風的氣息,彷彿心情也跟著年輕起來。衣芙發熱衣內層親膚磨毛,保暖度加倍,不僅是最好的禦寒單品,也成為背心搭配的好評基底,最適合與閨蜜好友一起精心打扮的下午茶聚,或是和伴侶甜蜜外出約會,讓可愛的女孩感寫進 DNA 裡。Look 05: 日系文青帶點 oversize 男友感的寬鬆穿搭、一件保暖的素色單品加上長版針織外套絕對是女孩的經典搭配,加上寬褲與帆布鞋,瞬間多了文藝氛圍。衣芙發熱衣添加石墨烯材質,賦予導熱與蓄熱的保暖功效,在寒風的冬日得以久違地背個帆布包前往書店,隨性坐在書店的角落咀嚼文字的美好,充實地度過週末的午後時光。Look 06: 法式浪漫前往藝術氣息濃厚的城市旅遊時,隨手一拍的街景都能成為一幅畫,這時更體現穿搭講究之必要。簡約的搭配,有時只需要一件大衣就能彰顯個人品味與態度。內搭選擇衣芙發熱衣,體感溫度經過認證直接升高 9.62°C, 甚至連國外的低溫都無懼,下著同色系的裙子或褲裝,再套上具有特色剪裁的大衣與長靴,巧思繫上腰帶強調身材比例,一身的法式浪漫氛圍湧現。總結 EF 衣芙提供每位女性從都會辦公室日常到旅行休閒,兼具時尚美感與實用性的 6 大穿搭提案,不管你是哪種類型,都可以隨心情與其他衣飾單品改變發熱衣的色彩以及領型。衣芙發熱衣涵蓋黑色、深灰、深藍的基本色彩與立領、圓領、V 領版型之外,女版也有奶茶、酒紅、芋粉等好感色調,以及大 U 型芭蕾領與無袖背心供多樣化的搭配。衣芙發熱衣還推出男版與童版的多元色彩,符合各類型大人小孩的需求,享受好感穿搭的同時更能「衣暖心更暖」, 就讓冬季每一個日常時刻,都有 HEATPUSH 發熱衣的溫暖陪伴吧。了解更多衣芙「HEATPUSH」, 全新進化石墨烯材質發熱衣
daily-weekly
俄羅斯總統大選前,烏軍無人機連2天空襲俄煉油廠;黑海艦隊頻遇襲半年沉掉15艘,傳俄海軍總司令被拔官
俄羅斯總統大選前,烏軍無人機連 2 天空襲俄煉油廠 (中央社) 烏克蘭 13 日連續第 2 天出動無人機猛烈轟炸俄羅斯數座煉油廠,造成其中 1 座煉油廠起火。俄國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 稱此舉試圖干擾該國本周登場的總統大選。《路透社》報導,這起攻擊造成俄羅斯石油公司 (Rosneft) 最大的 1 座煉油廠起火燃燒。在過去 2 年多的俄烏戰爭中,俄烏雙方都曾使用無人機轟炸對方的重要基礎設施、軍事設施和兵力集中的地區。不過,基輔當局過去數月擴大攻擊俄國的煉油和能源設施。俄國官員表示,12 日烏軍一波空襲,重創路克石油公司 (Lukoil) 位於下諾佛哥羅州 (Nizhny Novgorod) 的 NORSI 煉油廠後,13 日轉向空襲羅斯托夫州 (Rostov) 和利珊州 (Ryazan) 的煉油廠。羅斯托夫州長戈盧別夫 (Vasily Golubev) 表示,這次攻擊並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當地受到攻擊的新沙赫京斯克 (Novoshakhtinsk) 煉油廠被迫停止營運,受損情況正在評估中。利珊州長馬可夫 (Pavel Malkov) 則說,這場空襲造成俄羅斯石油公司當地 1 座煉油廠起火,這是全俄國第 7 大煉油廠。他稍後補充說,火勢已撲滅。烏克蘭 1 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這起無人機攻擊由烏克蘭安全局 (SBU) 策劃,「我們正按部就班實施一項規劃詳細、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設法削弱俄羅斯的經濟潛力。」消息人士說,烏克蘭國防部也在夜間出動無人機空襲俄國布土萊諾卡 (Buturlinovka) 1 處空軍基地,及佛洛尼斯 (Voronezh) 1 座軍用機場。另據《法新社》報導,靠近烏克蘭邊境的俄國貝爾哥羅德 (Belgorod)、布揚斯克 (Bryansk)、庫斯克 (Kursk)、佛洛尼斯等地方首長表示,烏軍在夜間出動數十架無人機,大多數遭俄軍擊毀。無人機墜落造成部分損傷,但沒有人員死亡。其中 1 架無人機墜入利珊州 1 座煉油廠,造成廠區起火和數人受傷。利珊州位於莫斯科東南方約 200 公里遠。馬可夫在社群媒體 Telegram 發文說:「利珊州這座煉油廠遭 1 架無人機攻擊。初步資訊回報有數人受傷。」他也說,該煉油廠遭攻擊後起火燃燒,「所有救援工作正持續進行中」。黑海艦隊頻遇襲半年沉掉 15 艘,傳俄海軍總司令被拔官據烏克蘭和西方官員指出,克里姆林宮已將海軍總司令葉夫梅諾夫 (Nikolai Yevmenov) 解職。俄羅斯黑海艦隊遭到烏克蘭一連串毀滅性攻擊,事件在俄國餘波盪漾,這堪稱截至目前最重大影響。《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12 日引述俄媒報導指出,過去 5 年主掌海軍的葉夫梅諾夫已遭拔官,由北方艦隊司令莫塞葉夫 (Aleksandr A. Moiseyev) 取代。10 日已有俄羅斯媒體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葉夫梅諾夫遭到撤換,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11 日引述烏克蘭官員說法報導此事;不過,俄羅斯政府拒絕證實有這項人事異動。美國官員曾作出評估,儘管基輔去年在烏東和烏南反攻失利,對克里米亞半島 (Crimean Peninsula) 的打擊和對黑海艦隊 (Black Sea Fleet) 的攻擊卻出人意表成功。沒有傳統海軍、沒有艦隊的烏克蘭如此出奇致勝尤其驚人;事實上,烏克蘭是用海上無人艇和飛彈攻擊俄羅斯軍艦。美國官員確信烏克蘭過去半年以來擊沉 15 艘俄艦,歐洲官員也表示,海上的勝利已經使得黑海西部重新開放,烏克蘭得以再度從奧德薩港 (Odesa) 輸出穀物。一名烏克蘭軍事情報官員指出,葉夫梅諾夫被拔官與俄艦折損直接相關。烏克蘭估計,自從兩年前開戰以來,曾經擁有 80 艘軍艦的黑海艦隊其中三分之一已遭摧毀。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 (Moskva) 2022 年 4 月遭到烏克蘭自製飛彈擊沉,堪稱基輔最具象徵意義勝利之一。不過;最近的攻勢在實效上同等重要。相關攻擊已經導致俄方從烏克蘭海岸撤離艦隊,並放棄在黑海西部執行任務。波蘭外交部長席科斯基 (Radoslaw Sikorski) 12 日表示,烏克蘭軍隊「基本上已經贏得黑海西半部的控制權之爭」。席科斯基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舉辦的早餐會中說:「烏克蘭的穀物現在又可以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Bosporus) 輸往烏國的傳統巿場非洲和中國。」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 局長勃恩斯 (William Burns) 11 日在聯邦參議院作證時表示,如果美國提供更多軍事援助,烏克蘭將有能力對克里米亞和黑海艦隊進行更多打擊。今年曾經撰文表示烏克蘭應該加倍運用這種戰術的勃恩斯說:「烏克蘭可以繼續逼使俄羅斯付出代價,不只是靠深入打擊克里米亞,也針對黑海艦隊,繼續開創這種於過去 6 個月期間擊沉 15 艘俄羅斯軍艦的成就。」烏克蘭軍事分析家表示,由於俄羅斯無力保衛艦隊免遭攻擊,撤換海軍總司令是合邏輯的決定。軍事分析家科瓦連科 (Oleksandr Kovalenko) 告訴烏克蘭媒體:「俄方反制我方打擊有何建樹?一無所成。他們目前在提升軍艦安全上毫無有效作法。」「從塞凡堡 (Sevastopol) 逃到諾沃羅西斯克 (Novorossiysk) 是他們所採取的唯一可行作法。」克宮發言人培斯科夫 (Dmitri S. Peskov) 11 日告訴記者:「有一些政令被列為機密,我無法予以評論;沒有與此有關的政令對外公告。」
daily-weekly
英國破產企業較疫情前暴增76%,各行業罷工行動造成的混亂達到30年高點
英國經濟正受到劇烈打擊,由於通膨高漲、利率循環拉升下,英國的破產企業數目相較於疫情前暴增達到 76%, 實際數量突破 1964 家,在此經濟低迷之際,英國勞工仍選擇在此時發動「大罷工」走上街頭捍衛自己的權利。英國企業相較疫情前破產比例暴增達 76% 受到全球通貨膨脹影響,各國啟動循環導致全球經濟急凍,其中英國面臨到相當大的挑戰。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出,隨著經營成本飆升,再加上政府因應疫情的紓困結束,去 (2022) 年 12 月英格蘭和威爾斯企業破產數量大幅上升。英國破產服務署 (Insolvency Service) 數據顯示,上述地區註冊破產數量達到 1964 家,這相較於 2021 年同期高出 32%, 再對比疫情前的 2019 年則暴增達到 76%。諮詢公司普華永道 (PwC) 的破產業務主管戴維凱利 (David Kelly) 告訴《金融時報》企業面臨許多挑戰,從通貨膨脹到利率循環調升,再加上近來消費者信心低迷和原物料成本高居不下,許多企業疲於奔命,最終太過疲憊而舉白旗投降。台灣中央銀行指出,2023 年歐元區及英國能源仍陷入高度不確定性,高能源價格延遲通膨率回降,致使經濟開始衰退,其中又以英國最為艱難,相較於歐元區經濟成長為−0.5%, 英國衰退幅度更大,達到了−0.7%。央行強調,總體而言,美歐疫後復甦力道漸減,物價高漲降低民眾可支配所得,預期全球、先進及新興市場經濟體 2023 年經濟成長均低於 2022 年,部份先進經濟體陷入小幅衰退,2023 年第 1 季後全球經濟成長可望回升;但是不排除全球經濟下行程度較預期更嚴峻。去年 12 月英國公布通膨率仍達到 10% 以上,而英國央行 (Bank of England) 利率已經調到 14 年新高,由 2021 年 11 月的 0.1% 上調至 3.5%, 利率快速拉升一舉墊高了企業的借款成本。此外,英國的薪資也跟著上揚,創下 2000 年以來最快的飆漲速度。諮詢公司 FRP 的合夥人戴維哈德森 (David Hudson) 直言,英國的通膨重創消費需求,並導致日常經營成本飆升,準備迎接破產越來越多的一年。經濟狀況不佳,英國勞工仍選擇走上街頭捍衛權利正當英國經濟陷入愁雲慘霧之際,英國的罷工行動也在進行,對此《金融時報》以「英國罷工行動造成的擾亂達到 30 年高點」為題描述這個混亂局面。英國的罷工從鐵路、郵政部門開始蔓延至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 (NHS)、國家教育部門,以及政府部門和其他公共機構,工會現在將加大爭取加薪的力度。英格蘭 55 家 NHS 的數萬名護理師 (佔總數的 4 分之 1) 將於近日罷工。根據《金融時報》報導,他們強調,如果薪酬談判在今年 1 月底前沒有進展,皇家護理學院分別在 2 月初罷工一次,後續再宣布 2 次罷工的日期。皇家護理學院祕書長帕特卡倫強調,罷工活動從現在開始的三週內將會急劇且適當地升級。他也重申,人們並沒有因爲護理師罷工而死亡,反而「是有人死亡護理師才罷工」。除了 NHS 有行動之外,2 月開始由英國工會代表大會 (Trades Union Congress) 發起的大罷工行動,號召了教師、火車司機、7 萬名大學教職員工和 10 萬名公務員響應。代表英國高階公務員工會 (FDA) 強調,近年就職的高薪畢業生也投票決定採取罷工行動。他們說採取這行動的主要因爲是薪水已經連續 5 年不變,已經落後於從事類似工作的同業還有其它行業的畢業生。以上種種罷工行動,預計將會對未來英國局勢造成重大影響。
daily-weekly
台中市府賣地爭議(上):沒人反對市府還債,但一個重劃區土地處分進帳600億元合理嗎?
台中市最近因土地議題爭議不斷,從內政部呼籲暫緩標售抵費地,到台中市政府交通局釋出建案廣告,都再再引起市民關注及討論。因此本文將要從都市計畫的專業視角,帶領讀者探討台中市政府標售抵費地爭議始末。抵費地,簡而言之就是「辦理市地重劃時,由重劃區內土地所有權人按其土地受益比例,提供用以折價抵付應負擔之重劃費用及工程費用之未建築土地。」重劃土地需要公共設施用地、工程費用、重劃費用及貸款利息,這些成本理所應當由地主自行負擔,負擔方式就是將地主未建築的土地折價抵付。因此自然抵費地就做為市地的一種,但市府怎麼「合理」使用取得的抵費地?自然成為了爭辯焦點。爭議重點:土地的壟斷性、獨佔性,還有不合理的回收成本考量大地主在歷史長河裡往往成為負面的代名詞,原因是土地具有壟斷性及獨佔性。而都市土地更是如此,究其原因來自於「發展權」。過去我們對土地充滿樂觀,於是不斷擴張發展權,甚至讓台中市出現獨特的「用市地重劃養市地重劃」機制,就像買刮刮樂中獎,但卻買不停的硬坳 —— 透過上一個計劃的收入做為下一個計畫的啟動資金,妥妥的玩上了地方發展的賭局遊戲 (Allais Paradox) 無限循環。但在人口逆成長的大環境下,還容我們如此樂觀嗎?在好不容易取得市地後,台中市政府不打算更積極的回應市民對於居住正義的期待嗎?以台中市 14 期重劃區為例:「標售 46 筆抵費地,總面積 3.03 公頃,總底價約 64.5 億元 —— 重劃負擔總費用 165 億 9419 萬元,預估盈餘 181 萬元。」14 期重劃區重劃成本價每坪 15 萬元不到,結果標售底價每坪 70 萬元,以此換算,土地處分收入就不是當初設定的 165 億元,而是至少 700 億元,一個重劃區土地處份進帳 600 億元,合理嗎?上百億的斡旋空間?早已不是「以回收開發成本為考量」。沒有人反對台中市政府還債,但這樣的結局公益性在哪?只要提到政府賺錢,政府永遠都會用還債當理由 —— 就像地政局長吳存金說的:「開發兩處重劃區,市府共貸款 80 億與 140 幾億,目前公共設施已近完成,如果不賣掉抵費地,就須揹貸款利息。」但,沒有人反對台中市政府還債啊!從內政部發文 2 月 27 日發文開始,討論重點從來都是台中市應考慮社會住宅儲備用地,以及在土地稀缺下賣地可能帶動房價上漲的「定錨效應」。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一個重劃區土地處份進帳 600 億元」合理嗎?價差市場會自動吸收嗎?還是交由人民吸收?交由年輕人用一輩子血汗吸收?政府永遠都有話說:「賺錢是為了要增加市民福利、增加公共建設」, 但政府賣地得到的福利,年輕人享受的到嗎?我們這種台中無房產的年輕人受惠的到嗎?如今區位良好的捷運宅被公開標售 —— 台中的好,我心甚慰。回到標售抵費地底價訂定的議題:「不任意隨著市場機制漂流,甚至刻意主導市價,才是負責任的政府。」從成本及效益論出發,開發成本 15 萬元,合理價格防線應該訂多少?才不會讓社會負擔額外成本 —— 甚至在標售土地設定條件,鼓勵建商提供合理價位住宅,或一定比例的社會住宅,才是應有的作為與態度。身為居住在台中市青年的痛心呼籲:面對風險的永遠都只會是年輕人土地具有獨佔性、壟斷性,與擴散性 (定錨效應說), 但面對風險的永遠都只會是年輕人。本就價高的底價、不如預期的標脫率代表的是甚麼?難道台中購物節能多抽一棟房子嗎?我抽的到嗎?還是打造台中房市欣欣向榮就代表盧市府富市台中的政策願景實現了?誰買的起?台中人嗎?還是向我一樣目標是未來定居在台中的大專院校生?是誰抹煞了我們對於未來的想像?難道是市政府嗎?若不及時適可而止,打造出的台中市只會是投資人的天堂、台中人的地獄!根據內政部統計,台中市政府過去五年已拋售 53000 坪,總價高達 504 億的市地。現在,台中市政府不僅把大宗大宗的抵費地出售變現,放任稀有、具發展權的土地流入市場機制,連已經蓋好的捷運共構宅都要全部賣掉!不願意留做社會住宅。令人不禁想問:台中真的有缺捷運共購宅出售的這筆錢嗎?兩年前,我在〈台中捷運通車週年反思 (下): 藍線討論了 30 年恍然發現,一切都是空談〉一文中曾提及:「年輕世代承租社會住宅為的就是存錢買房,社會住宅只是一個過渡階段的安置處,我們將社會住宅安置在郊區、在大眾運輸不普及的地方,是鼓勵年輕人買車,還是因為社會住宅的區位讓他們不得不花大筆預算養車?」如今看來,原來我連居住在都市外圍的市地重劃區資格,都還不配;甚至台中的公共運輸交通,仍有許多挑戰待被克服。下一篇,我將用三套劇本,帶領讀者看台中市政府賣地為何爭議不斷。
daily-weekly
歐洲議會通過全球首部《人工智慧法》,依風險高低管理AI應用,禁止社會評分、人臉辨識系統等
(中央社) 歐洲議會大會 13 日通過全球最早出爐的人工智慧法案,將根據風險高低來管理這項新科技,包括社會評分、透過網路或監視器抓取民眾臉部影像以建立人臉辨識系統等,都在禁止之列。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在史特拉斯堡召開大會投票通過「人工智慧法」(AI Act), 為歐盟境內的人工智慧開發和應用建立規則。在該法之下屬於最高風險而被禁止的 AI 應用方式,包括使用敏感的個人特癥來建立生物辨識歸類系統,例如政治立場、宗教信仰、種族或性傾向;從網路或監視器 (CCTV) 蒐集不特定對象的臉部畫面,用以開發臉部辨識資料庫;在工作場所或教育機構進行情緒辨識;根據個人特性或行為進行社會評分等。社會評分、監看上課投入程度的情緒辨識及各種人臉資訊蒐集等,都是在中國發生的人工智慧運用現象。不過,歐盟 AI 法另為執法目的提供例外,包括為了尋找綁架肉票等犯罪被害人、防範特定恐怖活動、搜尋定位重罪嫌犯等情況,可運用 AI 進行前述禁止行為,但須事先取得法院同意並限定時間和區域。該法也禁止將 AI 用來挖掘使用者的弱點,例如行動不便、年齡、社會經濟地位等,以及透過 AI 操弄人類行為,使其失去自由意志。此外,像是運用在關鍵基礎設施、教育、僱用、健康或金融服務等領域的人工智慧系統則被列為「高風險」, 系統開發經營者有義務評估並降低風險、透明化並確保系統運作時有真人在監督。針對沒有特定使用目的之「一般用途型 AI」(General Purpose AI), 歐盟 AI 法要求須有一定透明度,包括公布訓練模型所用到的內容,並遵守著作權法規。例如 ChatGPT 就屬一般用途型 AI, 可用於寫文章、編曲、作報告、當然也可能被有心人用來協助犯罪。根據議會與歐盟部長理事會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去年 12 月對此法案的初步意見,將責成歐盟執行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 建立對一般用途型 AI 在資安、透明度和風險管理上的基本要求。歐盟 AI 法試圖在防弊與興利間取得平衡,因此也設有各成員國可訂定為鼓勵創新而暫免特定法律嚴管的沙盒 (sandbox) 等規定。違反此法將可能被處以 750 萬歐元至 3500 萬歐元 (約新台幣 2.6 億至 12 億元) 或企業全球營收 1.5% 至 7% 範圍內的罰款。主責這套法案的議員圖朵拉齊 (Dragos Tudorache) 13 日在記者會表示,該法只是「一段更長遠旅程的開端」, 因為 AI 技術持續發展,包括軍事領域等,人們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而法律須跟上科技的演變。此法案已在去年 12 月經議會與部長理事會兩個歐盟立法機構達成暫時性共識,議會 13 日投票後,尚待部長理事會正式同意、刊登公報後才生效。
daily-weekly
你也憧憬海外生活嗎?中國信託【離家 抵家】帶你跨越國籍, 勇闖世界!
為鼓勵臺灣人看見不同,勇敢踏出探索世界的腳步,中國信託 11 月 25 日 (六) 在松山文創園區 1 號倉庫舉辦「離家 抵家 - 異同勇闖世界」主題活動。現場不只有泰式奶茶、編織手作等東南亞韻味濃厚的南洋市集;還邀請知名作家謝哲青、臺灣女婿吳鳳,以及身經百戰的外派工作者蒞臨現場,透過「課本外的東南亞」、「異國婚姻大解密」、「給嚮往海外工作者的建議」三大主題,帶大家認識你可能不知道的東南亞。為了當天的活動,中國信託還特別深入泰國,用影像記錄下遠在異鄉的海外工作者們,是如何跨越文化藩籬,找到「離家抵家」的幸福真諦;也讓現場的每一位民眾,能藉由溫柔動人的鏡頭,在不同的國度裡,看見相同的溫情與感動。看見不同、理解不同,收穫無國界的美好首場文化講堂是由知名作家謝哲青帶來的「課本外的東南亞:泰式文化生活」。他是從種族、語言及宗教的源頭開始梳理,再透過北中南部的特色景點,深入淺出的介紹泰國文化的不同面貌。其中最有趣的一段,是他在旅途中了解泰國人生命觀的經歷,「北地府桑卡布里 (Sangkhla Buri), 有個國際知名的景點『孟橋』(Saphan Mon)。孟橋就像圖片上那樣搖搖晃晃的、很沒有安全感。所以我就去問當地人,為什麼橋要這樣蓋?結果他們回答,『不會死、不會壞的東西是妖怪。真正有生命的東西要面對宇宙的循環,它有它的生老病死,所以時間一到橋就會壞。』」謝哲青分享,這次經驗不只能看見人對大自然、生命不去強求的態度,也讓他更進一步理解泰國人的處世觀點與生活文化。緊接著,是臺灣女婿吳鳳帶來的「異國婚姻大解密」, 與臺籍妻子 Rynne 結婚將近 9 年的他特別來到現場分享異國婚姻的個人經驗,以及步入禮堂後,他和 Rynne 兩人是如何彼此尊重、維持甜美的關係。吳鳳分享,「在婚姻裡「國籍」其實並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雙方願不願意融入彼此的家庭、敞開心胸接納不同的文化。」因為結婚終究是彼此之間的關係,兩人的態度與價值觀是否契合,能否彼此包容、共同打拚,其實才是異國婚姻中最重要的關鍵。勇敢追夢!重量級前輩的外派工作指南最後,則是由主持人何戎、薛長興工業防寒衣運籌部林怡芳部長、中國信託人力資源總管理處魏爾彰資深副總與陳思孜 (Nicola), 以及共同與談,分享他們的多年外派經驗以及實用建議,提供擁有海外工作夢想的聽眾一份獨一無二的「圓夢指南」。對於沒有全然沒有外派經驗的工作者而言,語言能力、專業能力、離鄉背井...... 心中每次的困惑與遲疑都是挑戰,到底外派工作者需要具備怎麼樣的條件或特質?林怡芳部長認為,最困難的,其實還是跨出第一步。「聽到外派,很多人會認為『我的語言能力不夠好』、『我的專業能力不夠好』, 心理就退縮了;但事實上很多事情都是在當地學習,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進步。」因此,外派工作最重要的是適應力,以及願意接受挑戰、勇於探索你未知事物的心態,她說,「在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這些信念才能夠幫助你度過困境、從外派中學到更多。」當然,外派出國其實也不全然是工作。除了每天 8 小時的上班時間,海外工作者還有 16 個小時要在當地度過,所以心態的調整就非常關鍵。魏爾彰副總也分享他的外派經驗,「在當地廣泛結交朋友、找到興趣很重要,因為有了當地的人際關係和休閒娛樂,你才會覺得你是『生活』在這,而不是『外派』到這,而且多和當地人互動也能更了解他們的思維,對工作上的溝通也會有幫助。」付出這麼多的心力,外派經驗給工作者的回報也相當可觀。魏爾彰認為,除了直觀的薪資及職涯成長,還能夠讓你收穫一段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生活的經驗,相當難得且不平凡。神秘嘉賓陳思孜也補充,「外派工作就像加速器,不管是工作上的專業困難、個人身體的情緒消化與健康管理,還是同事間的人際互動,在外派期間都必須自己調整消化。在臺灣,經歷這些人生變化可能需要 5 年、10 年,但外派只要短短 1 年就可能會經歷、體會。」最後,三人也不約而同的鼓勵台下對於外派工作躍躍欲試的聽眾,若有機會給自己多一點挑戰,就勇敢踏出第一步吧!流浪的心,已經安然抵家跨出臺灣、展開旅途的理由有千百種,不論是開展為期數日的短期旅行,看看更廣闊的世界;或是展開一年的海外打工,來場人生壯遊;還是接受深具挑戰的長期派駐任務,進入未知的國度工作,每一段旅程,我們都在探索未知、發現差異,理解彼此的異與同。只要我們一起用心傾聽、理解,必定能看見不同文化的美麗、拓展人生的視野。
daily-weekly
白色情人節到底是誰送誰禮物?了解五個情人節起源,如何送禮一次送到心坎裡?
文:窩廚房 Joy'in Kitchen 白色情人節即將到來,你知道白色情人節到底是誰送誰禮物嗎?屬於情人的浪漫節日又起源自哪裡呢?快跟著窩編一起了解情人節背後的小故事,還要教大家情人節必勝送禮指南,絕對能送進另一半的心坎裡!歷久彌新的西洋情人節 (2 月 14 日) 2 月 14 日的西洋情人節,可追溯至羅馬帝國時期的古老節日,有著各種傳說。戰事頻繁的羅馬帝國,當局為了保持戰力,下達單身男子必須從軍的禁婚令,當時有位神父瓦倫泰 (Valentine), 仍冒險為眾多戀人們證婚,最後不幸被捕處死,人們為了紀念瓦倫泰神父的付出與犧牲,將神父受刑的日子訂為「聖瓦倫泰日 (St. Valentine's Day)」, 流傳至今成為人們讚頌愛情的情人節。甜蜜的白色情人節 (3 月 14 日) 起源於日本福岡的三代老舖菓子店「石村萬盛堂」。1905 年成立的石村萬盛堂,靠著由蛋黃製作的傳統點心「雞卵素麵」起家,由於每次製作都會剩下大量蛋白,於是開發出結合蛋白、棉花糖、豆餡的「鶴乃子」, 成為當時福岡的潮流甜點。1977 年,第三代傳人石村僐悟為了推銷模樣雪白的鶴乃子,以「3 月 14 日是情人節後向對方回禮的好日子」為概念,鼓勵大家用糖果、菓子回禮,結果大受好評。也因此 3 月 14 日最早稱為「糖果贈送日 (キャンデーを贈る日)」, 到了 1980 年代,因為糖果、菓子所使用的砂糖也是白色的緣故,改稱為「白色情人節」, 時至今日,白色成為了甜蜜的代名詞!一群人過的黑色情人節 (4 月 14 日) 單身的人該怎麼渡過情人節呢?別擔心,4 月 14 日穿上一身黑出門就對了!起源自韓國的黑色情人節 (블랙데이), 是為單身者設立的貼心節日,有別於其他情人節,只有情人們才能共享的節日氛圍或優惠,單身者們在這天相約,穿上全黑色衣服,不管是一起去咖啡廳聊是非,或去食堂一起大口吸碗黑嚕嚕的韓式炸醬麵,都是大聲宣告「一個人也可以很精彩」的儀式。有趣的是,這項原本慶祝單身萬歲的「黑色行動」, 讓咖啡廳、食堂成了交友中心,意外創造出許多認識單身小夥伴的機會呢!數字傳情的網路情人節 (5 月 20 日) 5 月 20 日「網路情人節」起源自手機尚未誕生的 1990 年代,當時 BB.Call 無線通訊機 (又稱呼叫器、Call 機) 可是走在時代尖端的科技產物,早期螢幕只能顯示數字,因此像是「520」代表「我愛你」、「1314」是「一生一世」、「2099」代表「愛你久久」「9420」代表「就是愛你」、「20184」代表「愛你一輩子」這種說出來有些肉麻,但用數字諧音示愛又甜蜜得很剛好的暗號,成了那個年代大家心照不宣的「共用密碼」。傳統也浪漫的七夕情人節 (農曆 7 月 7 日) 農曆 7 月 7 日的七夕,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星宿崇拜,漢代以後,牛郎星、織女星結合民間傳說,成為一年一會的美麗愛情故事,也成了東方最浪漫的傳統節日。在臺灣民間信仰裡,織女又稱「七娘媽」是兒童、婦女的守護神,守護幼童直到 16 歲成年。七夕當日,家有未成年兒童的人家,傳統上會設供桌準備麻油雞酒、油飯、牲禮、甜湯圓、胭脂水粉、鮮花、針線、鏡子等祭品,感謝七娘媽的照顧。情人節送禮必勝四大指南情人節送禮,如何送進心上人的心坎兒裡呢?窩編獻上偷心必勝四大指南,趕快跟著學起來!有時心意不需言語,鮮花一朵足矣,擁有「花之女王」稱號的玫瑰,是情人節、結婚週年送花時的首選。不同顏色、數量的玫瑰有著不同意涵,不知如何下手時,挑代表「熱情、美麗、我愛你」的紅玫瑰準沒錯!據說,2 月 14 日情人節送巧克力的文化起源自日本。從 1936 年巧克力商 Morozoff 的廣告開始,此後的 1956-1970 年代間,糖果製造商如:不二家、森永製菓紛紛投入宣傳,以巧克力送禮蔚為流行。在日本,2 月 14 日為女生送心儀的男生巧克力,而在 3 月 14 日時,男生會回禮給女生作為答覆。在台灣的情人節則是情侶之間會互相送禮。今年如果有心儀或感謝的對象,不妨試試動手 DIY 這款一次學會巧克力、鹹餅乾的「可甜可鹹情人節手作禮盒」, 好好表示一下吧!精緻甜點不只是一餐完美句點,更是為感情增溫的小燃點,今年不妨試著自己動手做吧!簡單不失敗、又能恣意妝點的蛋糕棒棒糖就是個好選擇!和鮮花搭配成好棒棒的花禮,相信心上人收到,一定滿是甜蜜驚喜!除了上述三樣禮物外,想表達自己的心意,不妨從瞭解心上人的喜好著手,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地雷禮物,但對自己的另一半來說,則是最棒的禮物。也可以來場情人節特別計劃,一起在家下廚、簡單吃頓飯,不需要特別送禮,也能創造屬於彼此的美好回憶喔!課程推薦:質感餐桌基礎手機攝影 — 手作情人節大餐情人節送禮必勝招式窩粉們都學起來了嗎?祝福窩粉們無論有沒有情人,情人節這天都一樣幸福快樂唷!本文經《桂冠窩廚房》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一年不只 2 個情人節?情人節由來、送禮必勝指南一次介紹
daily-weekly
韓國少子高齡化嚴重,獨居老人128萬人,65歲以上43.2%「相對貧窮」為OECD最高
綜合《CNN》與《韓國時報》報導,隨著韓國的低生育率與高齡化持續惡化,從 2017 年至 2022 年,韓國的孩童照護機構減少了約 1 萬所,年長者安養機構則增加了 1 萬 3643 所。此外,低生育率導致韓國自 2015 年後,有數十所學校暫停營運或解散,許多教師因此失業。嚴重的高齡化也導致韓國的貧窮與獨居老人激增,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的報告,韓國 65 歲以上人口中,有 43.2% 的長者被列為「相對貧窮」, 為 OECD 中最高的國家。截至 2021 年,韓國約有 128 萬名獨居老人。孩童照護機構減少,老人安養機構激增《CNN》報導指出,韓國的低出生率可歸咎於,高工時、薪資停滯、物價上升、撫養孩子的經濟負擔增加,以及韓國社會中男女性別不平等的現象。根據韓國政府 6 月 30 日公佈的數據,韓國育兒機構數量在過去五年間減少了 25%。2017 年,韓國尚有超過 4 萬個育兒機構,截至去 (2022) 年底,該國僅剩 3 萬 900 個育兒機構。此外,隨著人口迅速高齡化,韓國的老人照顧機構,包括老年護理之家、醫院的老年專科部門,以及幫助老年人獲得社會福利的機構,皆持續增加。2017 年,韓國共有約 7 萬 6000 個機構,到 2022 年底,韓國的老年照顧機構數已成長至 8 萬 9643 所。此現象也顯示,韓國自 2015 年開始推行的,提高生育率的政策,包括提供多胎父母經濟和住房補助,並沒有成效。低生育率導致學校荒廢,教師失業根據《韓聯社》的報導,低出生率使韓國缺乏學齡兒童,也導致當地許多中小學、高中都面臨倒閉危機,韓國的國高中總數自 2015 年以後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況。此外,在這些學校中,還有許多是「暫停營運」, 處於閒置、沒有運作的狀態,這也讓許多教師面臨失業危機。首爾南部的大田甚至有一所暫停營運的學校,因校園裡長滿雜草而成為攝影師的拍照聖地。貧窮、獨居老人問題嚴重,韓國做錯了哪些事?《韓國時報》指出,韓國即將在 2025 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在其 5200 萬的人口中,將會有超過 20% 的人,年齡在 65 歲以上。根據 OECD 的報告,截至 2022 年,在韓國 65 歲以上的人口中,有高達 43.2% 的人被列為「相對貧困」(收入低於全國平均), 是 OECD 成員國中最高的國家,且韓國長期位居第一。此外,截至 2021 年,韓國約有 128 萬名老年人被發現是獨居老人,隨著人口持續高齡化,這些數字預計會繼續增加。報導表示,上述現象顯示韓國,對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準備十分不足,政府應緊急改革國家福利體系,加強社會福利網路。韓國崇實大學社會福利學教授許埈綬 (Hur Jun-soo) 指出,韓國的貧窮老人問題之所以如此嚴重,原因主要有二。首先,韓國花在老年人的社會福利基金非常稀少,僅佔國家社會福利預算的 25%。反觀法國有 39% 的社福預算用於照顧老年人,日本花在老年人的基金更高達社福預算的 45%。此外,韓國的養老金制度出台太晚,韓國於 1988 年才首次啟動養老金計劃,與歐洲各國相比晚了將近一個世紀,且韓國每個月支付給退休國民的養老金過少,無法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梨花女子大學社會福利學教授鄭順鬥 (Chung Soon-dool) 補充,韓國的育兒成本過於高昂,許多中年人在孩子身上花太多錢,甚至願意從退休金帳戶中取出錢來撫養子女,這也導致他們無法在退休前存下足夠的積蓄,使他們晚年的生活品質大幅下降。如何解決老人問題?除了增加對老年人的社會福利基金,以及增加養老金以外,許埈綬認為,韓國政府應該要將目前 60 歲的退休年齡延長至 65 歲,甚至 70 歲。他表示:「這會使長者更長時間的待在勞動市場裡,為養老金提供貢獻,此外,這也會讓長者維持社交活躍,對身心健康也有幫助。」鄭順鬥則認為,政府應該為長者提供教育和技能訓練,使退休國民可以重新進入勞動市場尋找事業第二春。她表示:「由於平均壽命增加,現代人對退休的看法已經改變了,許多退休人員正在尋找第二份職業,不過,他們不知道從哪裡以及如何開始第二份職業。政府應該設立終身教育計劃,幫助退休人員獲得新的職業、技能和知識。」她補充,鼓勵私營企業僱用年長者擔任兼職,會是很好的選擇。鄭順鬥最後強調,政府應努力消除社會普遍存在的,對老年人的歧視。她表示:「老年人通常被認為不再具有生產力,留任職位往往會引起年輕人對老人的仇視。但其實,如果我們為老年人提供就業支持,他們仍可以成為對社會非常有貢獻的成員。」
daily-weekly
美眾議院壓倒性通過禁止TikTok法案:政府出手是否可能違憲?APP會從手機中消失嗎?
美國眾議院今日 (當地時間 13 日) 表決通過了一項大膽的法案,可能會禁止 TikTok 出現在美國的應用程式上,在國會和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這個在全球廣受年輕族群喜愛的社群平台,真的有可能被禁嗎?背後有哪些隱憂?《關鍵評論網》整理 4 個 QA 帶你一次看懂。美國眾議院通過什麼法案?美國聯邦眾議院 13 日表決,以 352 票贊成、65 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之應用程式侵害法案」(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這個法案由美國眾議院「中國特別問題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參議員蓋拉格 (Mike Gallagher) 提出。立法是為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免受外國對手控制的應用程式威脅,法案更明確提及 TikTok 與任何和其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 有關的應用程式服務。這項法案如通過,「字節跳動」必須在立法後 180 天 (6 個月內) 撤資,並為 TikTok 找到新的買家,否則蘋果 (Apple) 和谷歌 (Google) 等公司旗下應用程式 (APP) 商店將不再提供 TikTok 服務。這是美國距離禁止 TikTok 最近的一次。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表示,如果該法案經兩院通過,他會簽署立法。但它仍需要獲得參議院的批准,參議院正在討論配套立法。TikTok 在全美約有 1.7 億用戶。TikTok 之前透過推播通知,鼓勵其用戶向國會議員提出抗議,導致大量的抗議電話打爆國會議員辦公室,一些辦公室決定暫時關閉電話線路。美政府禁止 TikTok, 可能違憲嗎?美國蒙大拿州去 (2023) 年通過立法,禁止在該州的個人設備上使用 TikTok。該法案原定於今年 1 月 1 日生效,但一名聯邦法官在去年年底阻止其生效,理由是蒙大拿州的 TikTok 禁令超越了國家權力,可能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國會不得剝奪人民的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眾議院通過的法案,技術上來說並非「禁令」, 它提供 TikTok 尋找新買家的選擇,如果未能達到條件,才會限制下載。不過反壟斷專家表示,社群媒體市場高度集中,這可能使 TikTok 很難找到美國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接受的買家。如此一來,美國人將失去選擇社群平台的自由。根據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先例,政府需要證明,對 TikTok 強制撤資的限制,是基於令人信服的政府利益。雖然美國議員多次公開表示,中國政府利用 TikTok 監視美國人,並可能藉此影響美國年底大選。但美國隱私權捍衛團體「民主科技中心」(Center for Democracy and Technology;CDT) 自由表達計畫主任魯恩 (Kate Ruane) 表示,許多專家認為,美國政府不太可能證明,TikTok 帶來了「無法透過其他方式解決的隱私和國家安全問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根據《CNN》掌握消息,美國參議院目前正在考慮兩種主要方法。第一個也是最簡單的就是通過眾議院法案。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馬克華納 (Mark Warner) 和該委員會副主席,共和黨籍的參議員盧比歐 (Marco Antonio Rubio) 已經表態,將全力支持眾議院通過的法案:「我們對 TikTok 構成的國家安全威脅抱持一致的擔憂。TikTok 是一個擁有巨大影響力和分裂美國人的平台,其母公司字節跳動仍然依法必須聽命於中國共產黨。」但該做法仍存在可能違背憲法的風險,可能會被法院駁回。第二種方法是,參議院商業、科學和運輸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坎特韋爾 (Maria Cantwell) 希望制定一個適用於除了 TikTok 之外,其他可能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外國實體的法案。坎特威爾的委員會對該問題擁有主要管轄權,但該法案仍在研擬中,可能需要數週或數月的時間進行談判,恐會削弱眾議院法案在兩黨投票支持後所擁有的政治聲量。「我們陷入了兩難。」坎特威爾直言,「你想要言論自由,但你也希望美國有能力保護美國公民,或美國軍隊免受外國勢力透過社群工具造成的侵害。」禁了之後還可以用嗎?APP 會從手機中消失嗎?根據《紐約時報》, 眾議院通過的法案,不包括政府從用戶手機中刪除 TikTok 的任何方式。立法者尚未回應有關智慧型手機上已安裝的應用程式,在法案通過後會發生什麼情況。不過法案限制應用程式商店向應用程式發送更新或協助維護應用程序,因此恐會降低現有用戶的服務品質,也可能導致 TikTok 因未更新而停止運作。專家表示,用戶可能會找到繞過禁令的方法。電信分析師恩特納 (Roger Entner) 表示,應用程式使用者可以嘗試使用虛擬私人網路 (VPN) 來隱藏自己的位置並繞過此類限制。政府打擊這種行為將具有挑戰性,因為有許多外國 VPN 服務不需要遵守美國法律。但 VPN 的使用也會帶來額外的安全問題。印度於 2020 年立法禁止 TikTok, 不過印度的 TikTok 用戶經常發布影片展示規避禁令的方法。
daily-weekly
韓國「巴克斯大嬸」賣春悲歌
韓國有名的電影《釜山行》(부산행, 港譯《屍殺列車》) 前傳《首爾火車站》(서울역), 動畫片頭一開始,有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是在首爾火車站廣場前,一位年近半百的老太太,搔首弄姿地對著遊民說著:「要不要來幹一下?我才剛洗完澡呢!」 2018 年,韓國當地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預計將會超過總人口 (約五千萬人口) 的 14%, 正式宣告進入高齡化社會,且根據《英國金融時報》2017 年 11 月的報導,韓國的生育率若是繼續低迷 ——2016 年總出生新兒為 406,000 多人,比起 1981 年的 867,000 人,還少了一半之多 —— 恐怕不到半個世紀,2060 年時,韓國當地人口每十位國民中,將會有四位為 65 歲高齡人士。人總會老,高齡社會也漸成趨勢,若是國家政策方針正確,福利做得好,國民活得健康,死得有其所,人生又有何憾?高齡社會也不見是個問題。然而,這個社會對於走向人生最後一途,晚年的老年人士,似乎顯得不友善。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早先報告指出,會員國於 2011 年度 65 歲以上,老年人的平均高齡僱傭率中,男性為 17.4%, 女性則只有 8.4%, 數值相當低。但若對比韓國,呈現出令人吃驚的數據,因為韓國這兩項有關於老年人平均僱傭率,數值分別來到 39.6% 與 21.4%, 相較平均值高出了 22.2%、13%。易言之,人來到 65 歲,本該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年紀,韓國老人卻是賺不夠退休金,晚年也得繼續出門打拼。且又依據韓國當地統計廳《家計金融福利調查》統計數據,指出 2011 年,65 到 74 歲領月薪制的老年勞工平均月薪是 141 萬韓圓 (約 10,000 港幣), 只有全體國民平均薪資 210 萬韓圓 (約 15,000 元港幣) 67% 而已。換句話說,大部份出外工作的老人,多為「做身體健康」, 領著未達最低起薪的薪資,越做越累,這也難怪韓國老年人貧窮率,會以 48.3% 居 OECD 國家之冠。同樣的數值,比起 OECD 其他會員國平均值的 13.5%, 還多出三倍。然而,現況並沒有更改,等來到 2015 年,老年人的貧窮率更是躍升到 49.6%, 自殺率也已經是會員國平均值三倍以上 ——「窮苦、輕生、老人」即當代韓國現況。這樣的例子,如同我之前撰文提到的,全國將近約有 13,000 多位,穿著乾淨制服、操作著全自動推車,沿街販售商品的「非正職員工」的養樂多大嬸,她們平均年齡約為 44.3 歲,每天努力工作下的月收入,也僅約落在約韓圓 170 萬元 (約 12,700 元港幣), 那麼諸如一些年紀更大、身體勞動力不如過往,甚至社會地位更為低下階層的大嬸,她們又是如何生活在此社會呢?無疑地,就是引起韓國人們討論的「巴克斯大嬸」(박카스 아줌마)。巴克斯類似台灣提神飲料「康貝特」, 小小一瓶容量約 100-120ml, 售價也便宜,約千元韓圓不到 (約 7 元港幣) 即可買到。然而,「巴克斯」飲料在一些場域,與放在上了年紀的大嬸手上,反倒成為了一個「社會符碼」, 特別是在銀髮族群中,暗示「喝了再上」的「老人性買賣」(노인 성매매) 現象。好比台灣社會的「菜籃族 (婦女)」一般,只不過韓國當地的現況更為惡劣。 巴克斯大嬸大多上了年紀,約 60 歲上下,最著名的出沒地,為白天的首爾鐘路區塔谷公園 (탑골공원) 和宗廟公園 (종묘공원, 祭祀朝鮮王朝,歷代君主和王妃靈位的儒教祠廟) 等處。來過首爾一遊的朋友都知道,鐘路區內座落許多的大小公司行號,商家看準人潮,附近酒吧、餐廳也越開越多,琳瑯滿目,晚間上班族下班後,大伙喝上一杯的風氣,時常讓此處的道路總是充滿喧囂聲與酒味。但這裡的白天,卻是屬於高齡銀髮族的聚集之地。古色古香的歷史公園內,經常可見許多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三五好友圍在一起下著「將棋」(장기, 即『軍棋』), 或者是聚在一起吃著小點心,喝著燒酒聊是非。平淡無奇的公園內,若是有上了年紀的女性大嬸,化著濃妝前來此處,大家心裡大多有數。巴克斯大嬸大多挑選孤獨地坐在涼亭、長椅上,或是單獨拿著柺杖散步的阿公,方便「兜售」飲料,而有些「膽大」的大嬸們,也早已習以為常這樣的場域,都會主動靠近一群男性銀髮族,積極地進行「兜售」。大嬸拎著巴克斯飲料上前搭話,往往都以「歐巴,今天天氣真好!」、「歐巴,最近辛不辛苦?」、「歐巴,要不要喝一瓶巴克斯?」等話題開頭,有意者的「歐巴」當然可以回著話,或是直接詢問巴克斯一瓶多少錢?此時男女雙方,大多心知肚明 —— 喝了巴克斯,之後來到鐘路三街後方廉價的旅館街。休息的房間費用,約韓圓一萬元 (約 75 元港幣) 有找,進行一場短短的一到兩個小時,約兩萬韓圓到三萬韓圓 (約 150 至 225 元港幣) 不等,溫存的「黃昏之戀」。有時候,房內的巴克斯大嬸還可以賺上點「外快」, 因為顧客大多已經上了年紀,她們也會自備一些威爾剛等壯陽藥錠,搭配巴克斯一起販賣給「歐巴」, 一舉兩得。然而,藉由「巴克斯」牽線,談上感情,重溫一次年輕戀愛感覺的老年人雖有,但是不多;畢竟大家都已近七十古稀之際,人生走了大半,有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呢?這種年紀,還能對感情付什麼責任呢?大家也許是在此冰冷社會內,都只是各取所需 ——「感情」幾乎在大嬸入房脫衣服、歐巴顧客完事掏錢後,消失殆盡。他們都知道,出了這個房門,就得重新面對一天的太陽,炙熱的現實 —— 貧苦的生活、孤單的人生,以及隨時會浮上的輕生念頭。巴克斯大嬸賣春的社會現象,一直是韓國當地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幾乎每年登上新聞媒體版面。許多被捕的巴克斯大嬸,當被詢問為何到了這把年紀,還要出來兜售巴克斯,大多回答是因為「經濟因素」, 甚至有些貧苦的巴克斯大嬸,還對媒體直言,家庭窮到無法把小孩子送到小學上課。惡劣的生活環境,不得不逼得這些大嬸甚至阿嬤,出外討生活。再者,也有人指控當局的國家福利袖手旁觀,無視於她們的貧苦生活,如同 2017 年 11 月 1 日被捕的年長 75 歲 A 姓「巴克斯阿嬤」(박카스 할머니), 怒吼「現在政府給的『基礎年金』(기초연금, 即國家支付給老人的『養老金』) 只有二十萬韓圓 (約 1,500 元港幣), 要人家如何在首爾生活呢?」儘管現任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釋出善意並承諾,預計在 2021 年把基礎年金提高到三十萬韓圓 (約 2,250 元港幣), 但考量到當地近十幾年來飆漲的物價,恐怕這樣的三十萬養老金,對於這些老人來說,生活仍是捉襟肘見。某位朴姓巴克斯大嬸,只能搖搖頭地回想起這二十年之間,她只能靠自己賣著一瓶又一瓶的巴克斯,躺過一間又一間的小房來維生 ——「年紀大了,我只能靠這個賺錢而已!」她絕望地如是說著。這樣的現象終究是掩蓋不住的,引起韓國當地媒體注目,無疑是來自外人的目光,引起軒然大波的外電報導。►銀髮歐巴,喝了再上 (下): 外媒揭老人性交易,傷韓國人面子
daily-weekly
掌握多重條件設定技巧,進階邏輯助您精準打造問卷!
不同於基礎的邏輯跳 / 接題,只能做到簡易的跳接設定,也就是當填答者選擇了某一個符合設定的答案便會跳接指定題目,進階邏輯可以設定多組條件同時成立才跳接題,例如,你可以設定填答者滿足喜歡 A 也 / 或 喜歡 B, 就跳到指定題目或是進行其他動作,包含「顯示」、「隱藏」、「結束問卷」、「到指定的感謝頁」。除此之外,過去只有「等於」某個選項時,邏輯才能成立,現在進階邏輯當中也增加了「不等於」、「包含」、以及「不包含」的邏輯,讓問卷建立者能更靈活的打造問卷,達成不同的目的。進階邏輯可以進行多種條件和動作設定,造就非常多的問卷玩法,也因此應用情境非常多元。舉例來說:A 保養品牌希望了解目標族群對於即將推出的新產品是否有興趣,而目標族群是「平常有保養習慣」的「成年男子」, 這時候可以使用進階邏輯進行設定,讓同時符合這些條件的填答者接續回答相關題目,並讓其他不符合資格的填答者不再回答接續的題目,直接結束問卷。為符合以上的情境,需設定兩個邏輯: 1. 排除不符合上述資格者的邏輯 2. 符合上述資格者的邏輯設定完成後,問卷會顯示如下,符合資格的填答者才可看見延伸題目 Q5 & Q6, 不符合者則無法。B 金融機構想了解顧客對於 ETF 的使用習慣,並深入了解原因。使用進階邏輯除了可以針對填答者已選擇的單個 / 多個選項進行後續題目的接題,更可以針對「未選擇」的選項觸發接題。也就是說,B 金融機構可以建構一份問卷得知填答者未購買 ETF 的原因以及得知有在購買 ETF 的填答者對於 ETF 的相關訊息。以下為示意的題目:Q1: 請問您目前主要的理財工具有哪些?(多選題) A. 存款 / 定存 B. ETF C. 股票 D. 共同基金 E. 外匯 F. 其他 Q2: 請問您未選擇 ETF 作為主要投資理財工具原因為何?Q3: 請問您對 ETF 的印象為何?Q4: 請問您是從哪些管道得知 ETF 資訊?為了讓問卷版面更簡潔並讓填答者看到和回答必要問題就好,那麼這時你會需設定兩個邏輯:1. 未選擇 ETF: 在 Q1 如果沒有選到包含選項 B. ETF 的填答者,則顯示 Q22. 有選擇 ETF: 在 Q1 如果有選到包含選項 B. ETF 的填答者,則顯示 Q3&Q4 設定完成後,可以根據 Q1 的回答,分別讓有 / 沒有購買 ETF 的填答者回答相對應的問題,問卷會顯示如下。首先,進入問卷後台「問卷設定」的頁面,即可在一般設定的區塊看到「進階邏輯」的開關。 將「進階邏輯」功能開啟並建立完題目後,您就可以針對題目與答案選項進行進階邏輯與指定感謝頁的設定!在進階邏輯中,分為單條件跳接與多條件跳接,您可以設定單一條件或是多個條件,以觸發特定動作 (如果..... 那就.....)。而可選擇的觸發動作包含了顯示、隱藏、跳至、和結束問卷。先在進階邏輯中設定條件 (如果..... 等於 / 不等於 / 包含不包含 /.....), 再接續設定欲觸發的動作 (那就.....), 即完成設定了。當您想要設定不只一個條件時,可以點擊「新增條件」進行多個條件的設定,在設定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且」或「或」, 但當您想設置的條件不只兩個時,僅能全設為「且」或「或」。你發現了嗎?運用進階邏輯能設計出更靈活、更有效的問卷,以適應各種不同情況和需求。對於有更複雜的問卷邏輯需要設定時,SurveyCake 進階邏輯能幫助你輕鬆完成!如果你想更了解「進階邏輯」功能,歡迎點擊此連結了解更多!本文經 SurveyCake 官方部落格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SurveyCake 企業版問卷系統不僅成就高品質問卷溝通,更能以絕佳資安防護機制有效蒐集回饋,進而協助作出最佳決策與營收轉化,發揮企業問卷溝通的最大綜效!若想了解更多問卷多元情境的應用,或是對我們的 SurveyCake ENTERPRISE 有興趣,歡迎與我們聯繫!填寫企業版體驗表單後,將會有專人和您聯絡,了解貴單位的需求和想法。
daily-weekly
移民比較容易犯罪?日本警察遭控種族歧視,培訓手冊鼓勵隨機攔截和搜查外國人
「不是說你的髮型有什麼不好,只是根據我的經驗,綁著髒辮的人更有可能持有毒品。」一名東京警察在攔截一名黑人男子表川 (Alonzo Omotegawa) 後,耐心的向他解釋。綜合《紐約時報》與《BBC》報導,隨著越來越多移工和移民進入日本,該國警察也被指控具有種族歧視和種族定性 (racial profiling)。今 (2024) 年 1 月,有 3 名從小在日本長大的移民起訴中央政府,以及東京和愛知縣的地方政府,指控警察行為不當。原告表示,他們經常因自己的膚色遭遇隨機攔截和搜查,從出生到現在已至少被盤問 70 到 100 次。原告律師谷口太規 (Motoki Taniguchi) 也指控,愛知縣的警察培訓手冊出現種族歧視內容,鼓勵警察攔下並盤問外國人。60% 的移民在 5 年內遭遇不合理盤問現年 22 歲的烏克什 (Upadhyay Ukesh) 在 14 歲時,隨父親從尼泊爾移民到日本。他回憶,當時還是孩子的他,曾經在上學路上被 4 名警察攔下,警察要求他舉起雙手,搜查他的書包,在只找到鉛筆、橡皮擦和教科書後,警察才把他打發走。烏克什無奈的說:「我只能讓他們檢查,雖然對他們來說,這只是善盡職責,而且他們都很有禮貌,但我真的不喜歡他們沒理由的檢查我的東西。」在另一個案例,也是在 1 月向警察提告的印度裔移民馬修 (Matthew) 表示,他從 2002 年到現在已經被盤問至少 70 次,他表示:「我現在都不敢外出,工作完就會馬上回家,我第一次體會到害怕與人接觸的感覺。」在東京律師協會 2022 年的一項調查中,大約 60% 的日本移民表示,他們在過去 5 年中,曾經有被警察隨機盤問的經驗。大阪大學社會學教授五十嵐彰 (Akira Igarashi) 解釋:「警察不一定發自內心歧視少數族群,也不知道他們的行為是歧視,這只是他們受訓的方式。警察的受訓體系,是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下被制定的。」日本警察如何受培訓?為尋找日本警察種族定性的根源,谷口太規翻閱了愛知縣 2021 年的警察培訓手冊,發現手冊內的一些內部原則,明確鼓勵警察種族定性,利用毒品、擁有槍支或非法移民等法律,去攔截、盤問外國人。《紐約時報》在審閱了手冊後,也得出結論指出:「手冊表示,對於看起來是外國人,或是不會說日文的人,警方需堅信他們犯下違法行為,無一例外。」愛知縣警方則回應,目前沒有明確證據可以顯示,警方是根據該手冊的內容受訓。高齡化、少子化問題升溫,台、日、韓面臨移民融合課題台灣、韓國以及日本,皆面臨嚴重的高齡少子化問題,台灣在 2023 年的老年人口比例為 17.56%, 韓國為 19%, 日本則達到 29.1%, 高居全球第一。隨著青壯年人口比例減少,三國政府皆透過引入移民、移工填補國內的勞動力短缺。從 2018 年到 2022 年,台灣的移民人口數從 6 萬 3000 人成長至 8 萬 5814 人,成長 25%。韓國及日本的移民人數,則在 2012 年到 2022 年間,分別成長 86% 及 33% 這也表示台灣、日本及韓國都會逐漸成為多民族國家,社會也將面臨與世界各地民族融合的挑戰。《紐約時報》便指出,隨著移民政策的改變,移民大量且快速地湧入日本,然而,日本社會的價值觀卻跟不上這樣的變化。谷口太規直言:「許多日本人仍抱有幻覺,認為我們是個單一民族國家,我們不應該接納移民,因為他們會擾亂社會秩序。」
daily-weekly
民意普遍支持公共區域設置「無孩童區」,韓國的「身份歧視」恐造就生育率持續探底
綜合《CNN》與《Pime Asia News》報導,近年來韓國許多公共區域設有「無孩童區」(no-kids zones), 隨著韓國生育率持續下滑,國會希望廢除「無孩童區」, 部分區域的立法機關也已經開始進行相關討論。然而,韓國民意仍普遍支持「無孩童區」, 也使得相關討論在該國引發熱議。為何要廢除無孩童區?韓國是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去 (2022) 年韓國的生育率僅有 0.78, 遠低於日本的 1.3 以及台灣的 0.98, 而維持人口穩定至少需 2.1 的生育率,韓國與台灣皆未達指標的一半。韓國除了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也是高齡化最快的國家之一,這也使韓國民眾擔心其在未來,需面對勞動力不足,老年族群無人照顧,以及退休金、醫療資源不夠用的問題。報導指出,韓國的當務之急是提升生育率,而設置「無孩童區」顯然是個不明智的選擇,因為這會使父母在帶小孩上更不方便,也會降低年輕人育兒的意願。主張廢除「無孩童區」的議員龍慧仁表示,她在 2021 年生完孩童後,深受「無孩童區」所苦。龍慧仁提到,她患有產後憂鬱症,孩子出生後的 100 天內都待在家裡不願出門。後來她終於感覺身體好一點了,可以帶孩子去散步時,她卻感受到深深的不便及歧視。她回憶:「當我們試圖進入一家咖啡廳時,我們立即被拒絕進入,因為那是禁止兒童進入的區域,我無助地流下了眼淚,感覺社會似乎不願意接受我。」她說,許多新手媽媽都有類似的感覺,她也補充,韓國勞動部正在調查一個案例,在該案例中,一名在科技公司擔任程序員的職業婦女在生完孩童後自殺,並留下了遺書,表示:「難道職業婦女是罪人嗎?」支持廢除「無孩童區」的議員指出,政府在過去 16 年裡,花費了超過 2000 億美元,試圖鼓勵更多人生孩子。與其投入更多資金改變父母的意願,還不如努力改變這個社會對父母及孩童的歧視。正如龍慧仁提到的,「無孩童區」有歧視孩童與父母的嫌疑,因此該空間是否侵犯憲法保障的平等權,也引發韓國學界、政界的熱議。早在 2017 年,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即判定「無孩童區」侵犯平等權,並呼籲企業停止設置「無孩童區」, 這是國家機構第一次就此事發表聲明。人權委員會在聲明中引用了韓國憲法第 11 條,該法條禁止任何基於性別、宗教或社會地位的歧視,並指出聯合國公約規定「任何兒童都不應因為任何理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然而,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聲明並不具法律效力,因此「無孩童區」得以繼續存在。為何多數人仍支持無孩童區?根據 2021 年的一項調查,有 71% 的韓國受訪者認為,企業主有權將其營業場所變成「無孩童區」。只有 17% 的人反對這樣的政策。而他們支持的理由多是因為希望能有一個安靜的空間。韓國設置「無孩童區」的討論可追溯至 2012 年。當年,一名餐廳顧客在端熱湯時不小心燙傷了一名兒童。事件被公開至網路後,社會多對這名母親表示同情,在許多類似的案例中,企業也都被迫賠償這些父母。不過後來更詳細的監視器影像,顯示孩子在事發前到處亂跑。影像遭公開後,公眾的情緒開始發生變化,許多人開始責怪該名母親沒有管教好孩子,企業也紛紛開始設置「無孩童區」。到 2014 年,「無孩童區」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景象,以咖啡聽、餐廳的出現頻率最高。「無孩童區」也在接下來的幾年越來越受歡迎。支持該政策的族群不僅僅是沒有孩子的成年人,就連許多家長都表示贊成,認為人民有權享受一個「安靜且和平」的區域。一名育有一個兩歲男童的母親李伊讓 (Lee Yi-rang) 表示:「當我帶著孩子出去時,我會看到很多讓我皺眉的畫面,孩子很難控制,且他們又會對設施和其他人造成傷害,這讓我明白為什麼有『無孩童區』。」另外一名母親李智恩 (Lee Ji-eun) 也對此表示同意。她認為最好將是否設置「無孩童區」留給企業主決定,如果家長不認同,他們可以選擇一個允許孩童出入的區域。除了無孩童區,還有「無大叔區」、「無 YouTuber 區」、「無說唱歌手區」除了「無孩童區」以外,韓國還對很多族群實施禁令。以韓國濟州島為例,當地的一些露營區或飯店設有「無青少年區」及「無老年人區」。韓國也設有許多「無中年人區」, 這些區域被韓國人稱為「無大叔區」。首爾即有餐廳設置「無大叔區」, 禁止 49 歲以上的男性進入,理由是該年齡的男性可能會騷擾女員工。此外,首爾還有一家咖啡廳於 2018 年設置「無說唱歌手區」、「無 YouTuber 區」, 以及「無教授區」。研究韓國文化,現職荷蘭萊頓大學教授的蒂蘭 (Bonnie Tilland) 表示,這些禁區反映的是韓國強烈的重商情緒。她表示:「韓國人普遍有一種心態是,企業主有權決定自己該接受哪些客戶,因此無論這些禁令多奇怪,在韓國人眼中都是很自然的。」她補充,這些禁區也反應韓國人,尤其是 20 多歲和 30 多歲的世代,具備強烈的個人空間觀念,並且越來越不能容忍身邊吵鬧的孩子和老年人。蒂蘭指出,如果國家想要解決人口問題,就需要重新審視國家的這種風氣,她表示:「韓國社會根深蒂固的認為,每一類人都有屬於『他們的空間』, 但這也成為許多年輕女性不願意生孩子的原因之一。」
daily-weekly
北韓生育率持續降,金正恩哭著說:「打造更好的育嬰與教育,是我們與媽媽的共同任務」
北韓上週日 (3 日) 在平壤舉行暌違 11 年的全國媽媽大會,數千名身穿北韓傳統服飾的婦女齊聚一堂。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致詞時落淚表示,阻止生育率下降、建立良好的育嬰和教育是所有家庭的責任,並稱「這是我們與媽媽們一起承擔的任務」。韓國統一部認為,這是金正恩首次公開證實北韓生育率正在下滑。聯合國:北韓生育率低於發展中國家標準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和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統計,自 2020 年以來,北韓的生育率在 1.79 與 1.8 之間徘徊,低於已開發國家的標準值 2.1。一些觀察家表示,北韓雖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人口結構變化卻和富裕國家很相似。1970、1980 年代,北韓為了減緩戰後人口暴增,實施人口節育政策,又因 1990 年代中期的嚴重飢荒,導致北韓人口數和生育率大幅下降。據《每日電訊報》, 從 1960 年代至 1990 年代末期,北韓的生育率從最高的 4.05 降至 2.1。報導指出,北韓生育率下跌幅度,是快速老化的韓國的兩倍多。《每日郵報》引韓國的統計單位數據,推估目前北韓的人口約 2570 萬人。總部位於韓國的現代研究所公布的一份報告中也提到,北韓人口數可能會在 2034 年下降,並在 2070 年時減少至 2370 萬人。長期關注北韓健康議題的網站「北韓健康.org」(DPRKHealth.org) 負責人安慶洙 (音譯) 告訴《每日郵報》, 現在許多北韓家庭不打算生超過一個小孩,因為家長認知到孩子出生後必須花費大量金錢,養育孩子、支付學費,並協助他們找到工作。安慶洙從她之前採訪過的脫北者經驗推論,過去 20 年間,韓國影視大量以「高社經地位的女性」為題材,隨著影視內容被走私到北韓,間接影響北韓女性,讓她們不再嚮往家庭、孩子。全國媽媽大會旨在拯救生育率、提高年輕人的國家忠誠度韓國智庫韓國統一研究院 (Korea Institute for National Unification) 資深研究員洪敏 (音譯) 向《韓聯社》表示,北韓政府暌違 11 年舉辦全國媽媽大會,目的是為了拯救低生育率的情勢,呼籲家庭應該致力於提高年輕世代的「國家忠誠度」。金正恩於週日的談話中說道,阻止生育率下降和規劃良善的育兒政策,是北韓當前面臨的問題。金正恩表示,每當他在領導國家和黨的時後遇到困難,總會想到北韓的媽媽們。他強調,在解決「非社會」問題和促進社會團結當中,「母親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每日電訊報》轉述北韓官媒《朝中社》報導,金正恩提醒媽媽們,她們的首要革命任務,是向他們的後代灌輸「社會主義的美德」, 並向子女宣揚效忠黨的意識。金正恩認為,除非媽媽是共產黨員,否則女兒很難被養育成一名共產黨員,號召家人加入革命。金正恩也告誡父母,必須消除外國對年輕人的影響,指導家長將孩子送給國家「做苦勞」, 把孩子導正成「北韓風格」。擔憂勞動、兵役人口減少撼動金氏政權事實上,因為受到國際間的制裁,北韓當局相當依賴勞動力支撐國家經濟。《德國之聲》援引現代研究所今 (2023) 年 8 月的報告表示,低出生率可能阻礙北韓的製造業發展。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克 (Volker Turk) 8 月時也曾說道,許多北韓人似乎正面臨極度飢餓。此外,北韓遵循著「軍事優先」的原則,在資源分配上,北韓人民軍 (Korean People's Army) 總是排在第一順位。《每日郵報》指出,北韓的全體軍事人員人口數 (現役軍人和準軍事人員總數在每千居民中的比例) 是世界上最高的;現役軍人人數共計 128 名軍人,排名全球第四。《每日電訊報》稱,若生育率和人口數逐漸下降,可能撼動倚重勞動和兵役的北韓,間接影響到金正恩政權。金正恩利用女兒牌和三胎福利催生根據北韓官媒今年早先的報導,北韓政府為育有三名以上孩童的家庭推出一系列福利,包括優惠的免費住房安排、國家育兒津貼、免費食物、藥品和家用品,以及孩童的學費補助。當局試圖利用更多的社會福利與補助,利誘家庭提高生育率。安慶洙觀察,金正恩多次帶著他的女兒金朱愛公開露面,可能也是「催生」的手段之一。《每日郵報》報導,專家指出,金朱愛過去出席導彈測試等公開活動,也有可能是為了宣示她是父親金正恩的繼承人。北韓暌違 11 年舉辦全國媽媽大會,再加上金正恩首次於全國母親會議中敦促「媽媽」應該為北韓生更多孩子,並指出政府需要採取更多措施,防止國家出生率下滑。報導指出,儘管北韓的生育率仍然高於部分鄰國的數據,但在此時舉辦大會,凸顯這個問題受到北韓政府高層的重視。
daily-weekly
SNK格鬥遊戲《拳皇XV》世界賽週末開打,台灣電競好手大表哥ET、ZJZ競逐20萬美元獎金
SNK 格鬥遊戲《拳皇 XV》(The King of Frighters XV) 世界賽「SNK World Championship 2023」將於美國時間 3 月 15 日至 17 日在洛杉磯開打,聚集共 32 名來自世界各地預選賽勝出的選手,其中包括台灣 2 位格鬥遊戲好手林家弘和曾家鎮。此次比賽將在台灣時間 18 日決出冠軍。冠軍將可獲得 5 萬美金 (約新台幣 150 萬), 亞軍、季軍和殿軍,則將依序獲得 2 萬、1 萬 5000 以及 1 萬美金的獎金,總獎金池達 20 萬美元以上。綽號大表哥 ET 的台灣格鬥遊戲玩家林家弘,和魔王 ZJZ 曾家鎮,曾在 2017 年的進化冠軍系列賽 (EVO)《拳皇 XIV》項目中,分別拿下冠軍和殿軍的好成績。兩位選手後續也持續活躍在各大格鬥遊戲賽事,更曾在 2022 年與另一位台灣玩家小黑 (XiaoHeyTW) 包攬 EVO《拳皇 XV》的前三名。此次世界賽將在台灣 16 日凌晨 2:00 舉行最終預選賽。總決賽則將在 17 日凌晨 2:30 開打,第一日決出 16 強後,於第二日競逐冠軍獎盃。有興趣的讀者可於以下幾個直播連結觀賞比賽實況:時間:台灣時間 3 月 16 日凌晨 2:00 英語實況:YouTube/Twitch 時間:台灣時間 3 月 17 日凌晨 2:30 英語實況:YouTube/Twitch 日語實況:YouTube/Twitch 時間:台灣時間 3 月 18 日凌晨 2:30 英語實況:YouTube/Twitch 日語實況:YouTube/Twitch
daily-weekly
我對00940的看法:月月配是優點還是缺點?三大特色不建議長期持有
文:邱茂恒 (國際認證理財規劃師 CFP) 最近 00940 的討論熱度很高,本來想說投資就是這麼一回事,沒什麼好講的,只要觀念跟策略確立後,定期執行檢測,今天才發現大家居然對 00940 有那麼大的好奇心,以下簡單說明對它的看法。我沒有跟這檔 ETF 有任何利益瓜葛,所以也不擔心被誰蓋布袋吧?先說結論:不建議長期持有。投資影響有長期因素、中期因素及短期因素:投資長期:判斷循環及貨幣與財政政策間的關係投資中期:判斷標的外在價格與內在價值間的關係投資短期:判斷買賣雙方對市場的反應與心理因素 00940 目前在一開始就能聲勢浩大的原因,完全在短期因素,所以短期上就有大起大落的變化,人又很容易受到怕跟不上的影響。短期因素就像進賭場一樣,是有贏就有輸的零和遊戲,尤其當你面對的是資訊落差巨大又很懂市場心理 (韭菜) 的對手,除非你本身是短期的博弈高手,不然會變成受本能驅使的賭客。​再來看 00940 的策略不適合長期持有的原因。00940 主張三個特色 (其實這也是不適合的原因) 巴菲特選股邏輯高股息月月配 00940 號稱運用巴菲特選股邏輯 (巴爺爺再度被消費), 但價值投資不是只看指標符合就可以,因為指標符合只是表示可能有好的原因存在,但還要研究這個原因對未來的影響來決定下一步動作,難就是難在這個護城河的研究。​更何況,巴菲特也不是這樣選股的,特別是 00940 還被限定在台灣範圍。如果真能那麼簡單以幾個指標選股,那人人都是股神了。高股息與價值投資的「衝突」我們可以看到 00940 追蹤的台灣價值高息指數,包含了流動性檢驗跟股利率指標 (高股息策略), 但這在長期價值投資來講,根本不是重要的事情。事實上,高股息就與策略上一段提到價值投資有衝突,價值投資可能產生高息結果,不代表要去刻意選高息的策略,因為這可能失去更好的成長的機會。這很像你剛開一間商店,投入成本 50 萬,卻自己要求每個月要拿 5 萬回來,理論上拿了 10 個月回本,那你的店呢?這也是長期投資本身跟高股息策略相違背的原因。反觀,如果你好好經營你的商店,或許一開始比較辛苦,但幾年後生意越做越多,即使每年配置不高的配息率,也自然會有不帶來負擔的好結果,更何況還有成長起來的資產。這也是為什麼,價值投資可能會產生高息的結果,但並不代表要去刻意選高息,這反而可能失去更好的成長的機會,關鍵其實是找出能長期成長的原因。月月配是優點還是缺點?月月配,就包含了前面提到的高股息策略,而且為了能夠穩定的配給你,還使用了收益平準金的制度,表示投資的一部分需要為了配息做準備,​又因為需要很快地配合 (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秒秒配) 所以會影響到平準金的比例。更何況,有沒有配到自己的錢還繳稅也很難說。原則上說自己配給自己不會有稅負,但這是一個整體的會計計算,整體上還是拿了自己的錢配給自己,而且實質上每年真的能配的息就這麼多,你為了要變成固定的配息多了這些作業跟成本,你是要喜歡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又回到前一段限制長期成長的模式。其實看我講得有點憤慨,但我也是真的蠻憤慨的。在 00940 的討論中,常會覺得為什麼都不是在意投資長期帶來的效益,想著的都是眼前的東西,但偏偏人性又很容易受到這些事情影響。希望這一波 00940 之亂不要讓太多好人受到不好的影響,希望大家如果因此意識到自己沒那麼理解,自己其實就是投機或賭徒心態。還是老話一句:不懂的事不要做,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daily-weekly
如何於AI時代定義不凡?190年製錶歷史淬煉的浪琴表巨擘系列成就永恆
AI 逐漸成為現代人生活與職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類要如何在科技發展中留下不可取代的價值呢?相較於短暫發展的 AI, 人類工匠技藝經過數千年的進化,攀附著每個時代發展的生活背景,所開創出的手工技術,絕對是 AI 所無法取代的,就如同智能錶功能雖強大,但在收藏與鑑賞的價值中,始終無法超過傳統機械錶。傳統機械錶所帶給人類的,正是工匠技藝集大成之作,數百年來製錶大師一錘一鑿所淬煉的藝術作品,不僅可提供時計功能,更充滿著手造的溫度。製錶工藝集大成之作,巨擘系列廣納自由奔放思維提及製錶領域的巨擘,自然不可不提浪琴表,秉持突破創新、追求卓越的品牌宗旨,屢屢於製錶歷史中創造不凡。擁有超過 190 年製錶歷史的浪琴表,打造過無數的經典名作,其中於 2005 年的巨擘系列,秉持著對命名的驕傲與自豪,成為浪琴表製錶技藝集大成之作。巨擘系列全數採用自動上鍊機芯,且在精湛的技藝中,提供多款型號與豐富功能選擇,可依照不同的用錶需求挑選到最適合自身的錶款。持續創新、打造引領潮流時代的錶壇巨擘,更是巨擘系列迷人之處,最新推出兩款全日曆月相腕錶,專為男性量身打造,完美融入浪琴表將近兩世紀的製錶技藝,具備月相顯示盤、月份 / 星期視窗、彎月日期指示、碼表計時與 24 小時顯示等多重功能,且以淺顯易懂的人性化操作介面呈現,完美體現巨擘系列的精妙之處。巨擘系列全日曆月相腕錶中,42 毫米的錶殼直徑內以不鏽鋼材質對應兩種不同色澤錶盤,銀色全日曆月相腕錶錶盤不僅以獨具質感且細緻的拉絲處理,並搭配藍鋼打造的羅馬時標與指針,優雅中更見卓越功能;銀色錶盤款式還提供同色系的藍色鱷魚皮錶帶與不鏽鋼鏈帶兩種選擇。另一款炭黑錶盤的全日曆月相腕錶,則運用玫瑰金的對比顯眼配色,打造羅馬時標與指針。藉由藍寶石透明錶背設計,將 L687 全自動雕花機芯一覽無遺,具備約 66 小時動力儲存與 3bar 的防水機能以外,更使用同級罕見的導柱輪設計,確保計時動力鏈的精準傳遞,也讓計時運作可更達穩定。全日曆月相腕錶炭黑款式同樣提供兩種錶帶選擇,一為灰色鱷魚皮錶帶,另一則為不鏽鋼鏈帶款式。以精湛技術打破時空藩籬,AI 時代的巨擘作品全新推出的巨擘系列完美展現浪琴表跳脫框架、不受限制的思維,不僅從過往經驗汲取,更思考當代世界的多元與無限可能,將經典優雅與卓越性能完美結合,延續巨擘系列深受愛錶與專業人士擁戴的匠心基因,無論何時都能於手腕上閃閃發亮。當人類歷史發展到倚重 AI 之刻,許多人開始反思要如何留存人類價值的珍貴,從歷史發展軌跡中找到手工打造、工匠技藝的精髓是關鍵。浪琴表的巨擘系列就是 AI 時代最好的反思作品,保留 190 年來的製錶精華,更融入對於未來時代的各種思考,展現縱橫古今、兼容並蓄之美。悠久經驗與匠心工藝,浪琴表巨擘系列:https://bit.ly/46Tpkhn
daily-weekly
打破一中框架!美跨黨派議員提案,促NASA與台灣國家太空中心展開合作
(中央社) 台灣拚國造入軌火箭之際,美國跨黨派議員今天 (當地時間 13 日) 提法案,要求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在民用太空事務上與台攜手。提案議員指出,NASA 因美方一中政策無權與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合作,這項法案盼打破現況。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希爾 (French Hill)、民主黨眾議員卡拉維奧 (Yadira Caraveo)、共和黨參議員施密特 (Eric Schmitt) 及民主黨參議員達克沃斯 (Tammy Duckworth, 另譯:達克沃絲) 今天提出「2024 台灣美國太空援助法案」(Taiwan and America Space Assistance Act of 2024,TASA), 以進一步與台灣合作,支持台灣太空發展。議員們透過新聞稿表示,在美國政府的「一中政策」下,NASA 無權與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在各種太空事務上合作。這項法案不僅將授權 NASA 展開合作,還將指示 NASA 與台灣在衛星、探索太空、大氣及氣象計畫等互惠的領域上攜手。具體來說,法案將使台灣能從 NASA 獲得必要的專業知識,以進一步增強太空實力。法案也要求 NASA 及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OAA) 與國家太空中心擴大合作,並為 NASA 及 NOAA 與國家太空中心人員的交流鋪路。希爾表示,鑑於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仍處於起步階段,法案將能讓 NASA 及 NOAA 在民用太空活動上與台合作。NASA 及 NOAA 皆屬美國聯邦政府旗下單位。希爾說,法案能使美國機構與國家太空中心合作,「向中國展現美台攜手的實力以及美國與區域夥伴合作的承諾。」同樣持抗中論調,卡拉維奧說,這項法案向印太地區的盟友及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中國表明,「我們仍然致力透過國際夥伴關係強化國家安全。美國及台灣都將透過探索太空領域、氣象計畫合作,以及共同開發次世代衛星技術來獲得重要的見解。」施密特表示,太空如今處於確保美國國安及強化海外聯盟的最前沿。台灣在印太區域的位置,對美國國防及該地區其他國家的安全至關重要。他指出,這項法案將使美台交流專業知識,分享探索太空及衛星運作的科技成果,並採取重要步驟確保國際夥伴關係免受「我們主要對手中國的惡意影響。」共同提案人之一是曾於 COVID-19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疫情正炙時期,訪台宣布捐贈疫苗的達克沃斯。她說,考量到探索太空及衛星運作的創新技術不斷發展,以及美國在相關領域的領導地位,「我們與印太地區的夥伴合作,一同進步及共享繁榮,這一點至關重要。」法案需經參、眾兩院委員會通過,再送兩院院會通過後、由美國總統簽署才生效,成為具約束力的法律。台灣近年積極投入太空領域,其中「太空三期計畫」從 2019 年開跑,預計在 10 年內投入新台幣 251 億元,打造完整太空產業鏈。外交部:美國對台支持不分黨派,台美關係在各項領域深化美國跨黨派議員提出「2024 台灣美國太空援助法案」, 要求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在民用太空事務上與台合作,外交部北美司司長王良玉今日表示,對於美國國會友人再次不分黨派展現對台灣的支持以及對台美關係在各項領域的深化,外交部表示歡迎與感謝,未來將與我政府相關單位共同推升台美在太空、衛星及氣象計畫的合作。
daily-weekly
阿聯規劃「超大垂直農場」GigaFarm,收成蔬菜可抵1%食物進口量
文:Taylor Mei 隨著全球資源分配及糧食問題受到重視,不少國家在食物保存、研發灌溉方法,以及如何生產更多可食用作物及蔬果等面向上做努力。像挪威的種子銀行、以色列的滴灌技術等。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AE) 最近致力興建和執行的「超大垂直農場」GigaFarm 也是其中之一。GigaFarm 計畫再蓋垂直農場,面積達 8.3 萬平方公尺先前杜拜在 2022 年宣布啟用全球最大的「垂直農場」。這個占地面積約 3.1 萬平方公尺的室內農場,就位在距離杜拜市區約 40 公里處的「阿勒馬克圖姆國際機場」(Al Maktoum International Airport) 內。農場內堆疊成塔的箱盒托盤裝著各式作物,不僅只需少量的土壤和水分就能存活,每年更能順利收成達約百萬公斤的高品質蔬菜。不過,俗話說「青出於藍勝於藍」, 杜拜的另一頭現在也已開始實施 GigaFarm 計畫,興建「超巨農場」。這個超巨農場計畫是杜拜當局在 28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 時,與新興農產企業「ReFarm」簽署的計畫。該計畫鎖定要興建的新垂直農場高 12 公尺,面積占 8.3 萬左右平方公尺,不只比先前垂直農場來得更大,作業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生產上將更有效率。據《CNN》報導,這個斥資 3.2 億美金 (約 100 億新臺幣) 的計畫,將於今 (2024) 年年底動工,預計於 2026 年正式啟用。讓農業對地球更友善,種菜可抵阿聯 1% 食物進口量 GigaFarm 將採用一系列特殊科技,讓可能產生的廢水、食物殘渣等「廢物」, 變成肥料、飼料,灌溉用水,甚至是能源。ReFarm 背後的大公司「Christof Global Impact」執行長克里斯多夫 (Oliver Christof) 表示,這套「自給自足」的科技,除了讓蔬菜在種植與生產過程中減少碳排,同時也將產出約 300 萬頓的蔬菜與香料,可抵掉阿拉聯合大公國 1% 的食物進口量。GigaFarm 垂直農場與蘇格蘭農業新創公司 Intelligent Growth Solution (IGS) 合作,藉由使用像是汽車停車塔般的「種植塔」(growth tower), 將作物層層疊疊地架在一起,並透過創造與調控最適合作物生長的環境,定時定量為植物澆水及施肥。「只能說,把 200 個這樣的箱盒托盤擺在同一個地方管理,其實就可以增做 GigaFarm 了。」他說。櫃買中心以打造永續交易所為使命為了邁向淨零轉型,櫃買中心在 2022 年依據 ISO14064-1:2018 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希冀透過國際標準掌握櫃買中心自身溫室氣體排放情形,此外,為提高盤查資訊與報告之可信度,特別安排由第三方機構執行確信作業,以積極落實低碳目標。 櫃買中心並於 2022 年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 作為統籌推動永續發展之任務型組織。該委員會將依據溫室氣體盤查結果,設定永續目標及推動策略,並追蹤實際執行情形。未來將視碳排放量占比、盤查數據品質等因素,逐步增加範疇三之盤查及確信類別。將環保融入各經營層面櫃買中心以打造綠色交易所永續經營為使命,並將環保融入各層面的經營政策,舉凡降低紙類耗用、行政流程 e 化、辦公處所設備選擇環保材質、推廣節能等,將各項內部資源管理朝提升綠化效能目標邁進;此外,在用電管理方面,採取責任分區並定期追蹤管理,櫃買中心目前已完成採購「太陽能光電合約」, 同時使用節能燈具、減少熱能以降低電力消耗,並定期清洗保養空調設備,以提高運轉效率。如此不僅能落實節能,也能提供員工更優良的工作環境。食衣住行育樂 實踐永續新生活為了將永續意識融入生活,櫃買中心從食、衣、住、行、育、樂,全方位帶領同仁實踐永續新生活。「食」- 每月固定在蔬食日供應蔬食、低碳餐盒供同仁享用,辦理各項餐會亦提高在地食材及蔬食料理之比例。「衣」- 櫃買中心與長期捐助之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辦理「舊愛尋新歡 - 二手衣回收」活動,鼓勵同仁將欲汰換之舊衣物捐出,以嘉惠弱勢族群,做公益之同時亦落實循環經濟。「住」- 持續向同仁宣導節電相關措施,例如落實午休適度關燈 (得保留必要光源) 等,並為帶動同仁具體落實節能減碳及環境永續之風氣,辦理「節電獎勵活動」。「行」- 鼓勵同仁上班時間於不同樓層移動時,以走樓梯取代搭電梯。公務車的調派則以共乘為原則,並透過定期維修保養及檢驗,維持效能並節省用油。「育」- 設計「永續低碳」系列之通識課程,並預計辦理二手書籍之捐贈活動及帶領同仁走出辦公室之環境教育活動。「樂」-2022 年及 2023 年分別舉辦親子活動,赴基隆潮境公園及桃園石門水庫撫育造林,並將持續認養植樹造林地,以實際行動守護地球。響應 SDGs 櫃買中心投身公益此外,櫃買中心亦積極透過公益行動響應 SDGs, 除前述植樹及環境資源復育外,亦贊助有機稻米之栽種、資助太陽能發電設施之建置並將躉售綠電之收益捐贈社福團體、資助齊柏林基金會拍攝「看見台灣 III」紀錄片,期能喚起大眾關注環境議題,同時辦理捐助偏鄉學童教育計畫、兩廳院之「藝術零距離 - 雙離島深化教育專案」與公共電視之「藝術教育推廣計畫 - 藝術很有事」等,更連續 11 年不間斷地支持 1919 食物銀行,亦大力支持育成社福基金會興建符合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之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指標的「綠建庇護園區」, 為身心障礙者營造一個兼具優質軟硬體設施的友善就業環境,持續發揮影響力。櫃買中心即將於今年 10 月底成立滿 30 週年,所謂 30 而立,櫃買中心更將持續響應 SDGs, 規劃辦理更多元化之永續活動,並鼓勵同仁只要持之以恆,縱使是微小的行動,也可為地球、為永續發展貢獻心力,同時在各項內部資源管理上,持續優化並與時俱進,朝向永續交易所目標大步邁進。本文章內容由「櫃買中心」提供。
daily-weekly
【國際大風吹】英國護理師史上最大罷工要求加薪19%,為何獲民眾一面倒力挺?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護理師在完成專業訓練,踏入職場之前,都會發誓一定要盡力協助病患,不過英國護理師從 12 月中開始,發起全國大罷工。截至 20 號,上萬名護理師已經兩度放下工作,一整天在街頭抗議,要求政府給他們更好的待遇,否則 1 月份將會繼續抗爭。罷工一定會影響到醫療服務,增加病患的風險,但護理師工會卻堅稱沒有其他選擇,還提出要加薪 19% 的要求。有趣的是,加薪 19% 聽起來好像是獅子大開口,英國民眾卻一點也不介意,反而一面倒支持醫護人員。這到底怎麼一回事呢?薪資偏低又遇通膨,英國醫護史上最大罷工 12 月底到 1 月中這段日子,理論上應該是西方國家一年最重要且溫馨的耶誕和新年假期,但英國卻有不少公共事業出現全國或區域性的罷工:醫療方面有護理師和救護車駕駛,交通方面有鐵路、公車、高速公路,以及海關邊防從業人員,另外,連汽車駕照的監考官以及郵差也都發起抗爭,讓這段假期的人流和交通大受影響。這些單位基本上都屬於公家性質,最主要的罷工原因非常單純,就是在今年通膨飆漲之下,生活基本支出實在太高了,政府給的薪水幾乎入不敷出。跟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在 2010 到 2020 年之間,法國護理師陷入停滯,但英國護理師更慘,倒退了 6%。這僅僅是護理人員工會、皇家護理師學院成立 106 年以來第二次罷工,也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估計參與人數破萬人。皇家護理師學院秘書長柯藍 (Pat Cullen) 表示,大部分護理師是第一次站出來抗爭,其實心情很複雜,而他們也按照規定,保留人力處理加護病房、洗腎、化療這類最緊急的需求。問題是,英國引以為傲的國民健保 NHS, 長期以來資源不足、人力短缺、負擔過重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早在罷工前就已經瀕臨崩潰。今年以來的通貨膨脹,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經過工會成員投票,才決定採取罷工的非常手段。NHS 早已瀕臨超載,疫情下終於不堪負荷英國健保 NHS 為什麼會陷入這麼大的危機呢?20 世紀中成立的 NHS, 跟台灣的全民健保不同,不是從民眾的收入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費,而是政府每年都編列專屬預算,直接從國庫來支應。全英國 9 成以上的醫療院所,都在這個體系當中,而且英國人接受 NHS 服務的時候,大部分情況是完全免費的。跟其他國家比起來,病患負擔相對小,卻能得到不錯的醫療品質,因此舉世聞名。英國人也非常喜歡 NHS, 從 80 年代以來,滿意度始終在五、六成左右。然而,隨著英國人平均壽命增加,人口結構開始老化,醫療需求也越來越大。在此同時,政府替 NHS 編列的預算雖然也是逐年增加,成長率卻一直偏低。尤其是保守黨政府從 2010 年執政以來,更以財政困難的理由,大幅壓縮 NHS 的預算。例如,2009 到 2019 年這 10 年間,NHS 預算平均漲幅只有 1.4%。而相同期間的台灣,每年的健保總額成長率則是高達 3-5%。錢不夠,NHS 只好開源節流。首先,醫護人員的數量降低了,從 2014 年高峰的 216 萬人,一年內掉到 160 萬人。另外,業務外包也成為常態。在 2000 年工黨執政時期,NHS 的會計、IT 等非醫療業務,很大程度都已經逐漸外包給私人企業,而近年來,連醫療業務也逐漸外包給私人醫院診所。根據倫敦政經學院學者分析,2018 到 2019 年,NHS 英格蘭約有 18% 業務外包給私人企業,而不是官方宣稱的 7%。雖然理論上是增加效率,但也讓本來是大眾共享的健保私有化,產生變質。從 2020 年起來襲的疫情,更讓 NHS 陷入超載的壓力。連急診的等待時間都可能拉長到 12 小時。更有超過 700 萬的非急診病患在等著看醫生。在此同時,截至 2022 年 6 月的 1 年內,英格蘭也有 4 萬名醫護人員選擇離職,人力更吃緊了。護理師工會認為,唯有政府加薪留住人力,才能產生更多醫療量能。上街罷工看似背棄救人的天職,其實也是為了全英國等著看病的民眾。那麼工會加薪 19% 的要求,又是怎麼來的呢?答案是,基於比較能反映民生物資價格變動的零售價格指數通膨率,英國今年 11 月的最新數字是 14%, 再加上 5% 的加薪。工會強調,這樣才是實質加薪 5%, 因為過去多年來,加薪幅度都比通膨還要低。例如,今年英格蘭、威爾斯的護理師其實有調薪 4% 左右,但基本上都被通膨吃掉,呈現實質負成長。民意疼惜醫護,英國面臨 NHS 拆彈考驗面對第一線護理師強勢罷工,英國政府的態度卻也相當強硬。衛生大臣巴克萊一方面表示非常樂意跟工會坐下來協商,另一方面也早就揚言,政府財政不允許加薪 19%。根據工會說法,政府代表在協商過程中根本絕口不提加薪的可能性。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報導,政府可能會提出讓醫護人員明年提早加薪的選項,希望讓工會妥協,不過加薪幅度多少,目前還沒有風聲。在此同時,由於救護車駕駛也加入一日罷工的行列,醫療服務更加緊繃。官方呼籲英國大眾撥緊急電話之前,先問自己「我會死嗎?」如果沒有生命危險,就不要叫救護車,否則可能會排擠真正需要的人。就連英國軍方也在事前派士兵緊急受訓,學習怎麼開救護車,以免急難救助資源真的不足。不過,一連串罷工導致的耶誕新年假期烏煙瘴氣,卻沒有讓英國民眾覺得護理師在趁火打劫,拿病患當人質來威脅政府。根據 20 號發布的最新民調,有 54% 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要為眼前的僵局負責,有 27% 認為工會要求太強硬,只有 11% 認為是護理師的立場不合理。另一份民調更顯示,相較於其他行業,社會大眾更同情護理師,畢竟過去 2 年多來疫情肆虐英國,醫護人員的犧牲奉獻,都讓英國人感念有加。這樣的民意展現也讓保守黨政府更加兩難。如果屈服壓力幫護理師加薪,就很難拒絕其他罷工行業的要求;如果堅持不加薪,於情於理又說不過去。這場勞資糾紛如果一直拖延下去,恐怕會讓歷史超過 70 年的英國健保陷入史無前例的考驗。
daily-weekly
SIPRI研究:歐洲軍火進口成長翻倍,法國成第二大出口國,亞洲各國大幅擴張軍備應對中國威脅
綜合《半島電視台》、《政客》、《路透社》報導,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 (SIPRI) 研究指出,歐洲的武器進口相較之前成長了幾乎一倍,中東與亞洲的武器進口額也成長許多。在武器出口上,法國與俄國齊平,成為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國。SIPRI 指出,俄國與烏克蘭的衝突使歐洲的軍火進口比例成長一倍,自 2019 年至 2023 年,歐洲的軍火進口佔全球比例為 21%, 與 2014 年至 2018 年的 11% 相比成長許多。烏克蘭則成為了歐洲第一大、世界上第四大的武器進口國。除了歐洲外,亞洲及大洋洲仍是最大的武器進口地區,2019 年至 2023 年的武器進口佔比為 37%。亞洲國家中,日本、澳洲與印度購買武器的幅度最大。中國威脅帶動武器進口,國際政治影響軍火貿易 SIPRI 資深研究員韋澤曼 (Pieter Wezeman) 表示,亞洲地區的軍火貿易「受到一個重要因素推動:對中國野心的擔憂。」以日本為例,日本在過去 5 年間的武器進口額提升了約 2.5 倍,購買了 400 枚足以飛抵中國、北韓的長程飛彈。除了來自中國的影響外,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也導致了中東國家軍火貿易的發展。卡達、埃及與沙烏地阿拉伯等美國的盟友領導了中東地區的武器進口,進口總額達到了全世界的 30%。「這不只是害怕伊朗,這是一場真正的戰爭」韋澤曼說道,「過去 10 年間,沙烏地阿拉伯曾真的在自己領導的行動中使用這些武器,包含在葉門的行動。」「這被沙烏地阿拉伯認為是與伊朗透過代理人的直接衝突」韋澤曼補充道。除了沙烏地阿拉伯外,卡達的武器進口額也成長了 4 倍。受到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自 2017 年起封鎖波斯灣國家的影響,卡達大幅自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購買戰鬥機。美國希臘學校 (American College of Greece) 歷史學教授菲利斯 (Konstantinos Filis) 表示,人們正活在一個轉型的世界中,這個世界是流動且不穩定的。「聯合國只是裝飾用的,世界上有一大堆修正主義力量」他說道。「西方國家的盟友間存在一種不安,他們不確定美國的力量是否能嚇阻對他們的攻擊」菲利斯指出,「他們說:『如果我不重新武裝自己,那麼就沒人能保護我。現在已經不像前幾年一樣有強勁的多邊機制,我必須為未來的攻擊做好準備。』」在地緣政治衝突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國。自 2019 年至 2023 年,美國的武器出口佔比為 42%, 相比 2014 年至 2018 年的 34% 成長了 8 個百分點。美國武器出口佔比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美國是現今唯一能出口第五代戰機的國家。隨著各國空軍逐漸採用匿蹤科技,美國的 F-35 閃電 II (F-35 Lightning II) 戰機也成為了這些國家唯一的選擇。歐洲國家現在仍有 800 架下一代戰機 (next-generation fighter) 的訂單,當中包含 F-35、歐洲颱風戰機 (Eurofighter Typhoon) 與法國飆風戰機 (Rafale)。然而,隨著西方國家盟友武器進口額大幅上升,全球前 10 大武器進口國中有 8 個就是西方國家盟友,顯示了軍火貿易最大的推手仍是國際政治。軍火貿易版圖變動,法國成第二大武器出口國法國儼然成為了全球軍備競賽下的最大贏家,在武器出口排名中僅次於美國,與俄國並列第二。隨著俄國武器出口額的下降,法國在如印度等多個國家中取代了俄國,成為這些國家的主要武器出口國。戰機出口使得法國的軍火貿易額大幅上升。2013 年至 2018 年,法國達梭公司 (Dassault) 僅出售了 23 架 4.5 代的飆風戰機,但在過去 5 年間,法國便出售了 94 架飆風戰機,至今仍有 193 架的訂單等著交貨。「過去幾年,印度、埃及與印尼都在包含俄國的武器競爭中選擇了法國的戰機」韋澤曼指出,並表示法國的戰機「在科技上比較吸引人」, 且交貨也相當迅速。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佔了武器進口總額的 9.8%。在印度的武器進口中,有 33% 來自法國、36% 來自俄國。這是自 1960 年代以來俄國在印度的武器進口佔比中首次不到一半。在 2023 年的法國國慶日 (巴士底日) 上,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是法國的榮譽嘉賓,兩國於今年 1 月宣布要建立軍火產業關係。2023 年夏季,法國向印度出售了 26 架飆風戰機與 3 艘鮋魚級 (Scorpène-class) 常規動力潛艇。俄國曾是美國在軍火貿易上的主要競爭對手,但 2018 年至 2023 年的武器出口下降至了 11%, 與法國齊平。俄國武器出口的下滑除了因為需調動資源與烏克蘭作戰外,主要來自自入侵烏克蘭以前就出現的出口下滑。中國原先是俄國自 1990 年代以來主要的軍火貿易夥伴。隨著中國開始自主製造武器,再加上印度等長期軍火貿易夥伴開始質疑俄國科技與交貨能力,俄國的武器出口便有所下滑。「印度看起來正在遠離俄國軍火」韋澤曼表示,「有些訂單還沒有交貨。舉例而言,俄國今年或明年應該要交付核動力潛艇,幾艘護衛艦與幾架飛機。」「我們也觀察到,印度似乎對某些俄國軍火的科技感到失望,所以他們才會在過去 20 年間轉向法國、以色列甚至美國等供應商。」除了歐美國家外,南韓也成為了主要武器出口國,與波蘭簽訂多項軍火貿易合約,出口戰車、火炮、飛機等到波蘭。中國則佔了世界武器出口總額的 5.8%, 為世界第四大武器出口國。中國有 60% 的武器出口到了巴基斯坦,剩下的絕大部分則出口至孟加拉與泰國。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在提升國防支出。相較前幾年,歐洲各國在 2019 年至 2023 年的武器進口提升了 94%, 以烏克蘭為首。2019 年至 2023 年,歐洲各國對美國的依賴也逐漸上升,向美國進口武器的比例提升至 55%, 與 2014 年至 2018 年的 35% 相比有所提升。歐洲各國也在嘗試提升軍火產能。「非常清楚的是,歐洲正在努力嘗試提升彈藥與其他產品的產能」韋澤曼指出,「歐洲是有足夠量能的,只是這些量能分散在歐洲各地。歐洲有武器製造專家,也有一些正在休眠的產線。」「只有在情勢糟糕的時候人們才會開始動員」前英國外交官,劍橋大學地緣政治中心 (Cambridge University’s Centre for Geopolitics) 講師雷恩 (Suzanne Raine) 指出。「在俄國剛開始入侵的時候情況看起來很糟糕,但人們也馬上做出了回應」她說道。
daily-weekly
官民合力,讓臺灣成為健康之島
讀者投書:台灣肥胖醫學會 林文元理事長 根據體育署公布 111 年度各縣市肥胖現況,全臺民眾的肥胖率仍居高不下,臺灣有很多美食,幾乎 24 小時都不會讓你餓著。疫情過後,大家回歸正常生活,巷弄美食林立,例如夜市琳瑯滿目的小吃,一不小心就會熱量超標;其實有些小吃兼具美味也可以吃得健康,例如可自己選擇富蛋白質雞肉或豆製品的鹹水雞、滷味,烤地瓜、水煮玉米等天然、原味食物以及無糖茶類,吃得飽又吃得聰明;要有的健康體態除了自身努力,非致胖的環境相當關鍵;若在地政府相對願意投注資源,將可提升一個城市的活力及生產力。身為治療肥胖症的臨床醫師,我很高興看見所在的臺中市政府能持續不斷的投注資源,提升市民健康。近期與臺中市衛生局請益,曾局長亦分享,臺中市衛生局統整市內資源,鼓勵市民保持運動及健康飲食習慣,以維持健康體態,例如從公部門來說,建立健康地圖,提供市民方便查找健康餐飲店及運動場所;舉辦增進健康適能的活動,鼓勵民眾參與,如:2022「健康計步競賽」邀請市民運用手機或運動手環記錄完整 30 日運動里程,累積達到 20 萬公里,相當於環臺超過 212 圈、2023「健康臺中,享瘦樂活」系列活動,參加人數更突破 1.5 萬人;私部門則鼓勵臺中 607 家企業獲得健康職場認證;也將健康促進活動融入在地文化之中,如健走活動、社區據點、長者社區營養 DIY 等活動。目前更極積規劃,進一步打擊肥胖,民眾也可透過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瘦得更健康。* 註:212 圈是以自行車環島 1 號線環島一圈 = 939.5 公里為依據計算,20 萬公里 / 939.5 公里 = 212.87 (圈)。肥胖症無論在臺灣或世界都呈現節節攀升的趨勢,臺灣肥胖醫學會一直以來積極呼籲各界重視肥胖症對健康的影響,從舉辦肥胖認知調查、專家會議、民眾衛教、醫療團隊的訓練及專業認證,並積極與各中央及地方衛生當局合作,與專業團體共同擬定防治指引及教科書等等。由於肥胖的成因相當複雜,除了運動及飲食,肥胖的照護應突破以往的模式,需搭配政府政策及醫療團隊的協助,加上民眾個人意願,才能建構具有支持性的環境,達成長期的健康目標。本學會非常願意成為縣市政府打擊肥胖的夥伴,若有減重試辦計畫結合專業醫療團隊協助,將可減少長期衍生的相關治療費用或照護者之負擔,幫助民眾活出健康,城市更有活力。本文章內容由「台灣肥胖醫學會 林文元理事長」提供。
daily-weekly
未來的既視感 Mercedes-Benz 以「星科技」重新定義移動生活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描繪移動的新未來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積極從自動駕駛、數位與聯網科技、電驅技術等面向耕耘突破,已領導車壇進入嶄新的移動未來。結合 Mercedes-Benz 最受世人推崇的豪華視野,不斷定義豪華,並重新演繹豪華。 Mercedes-Benz 所定義的車內豪華體驗,不僅僅是頂級用料與乘坐舒適度的呈現,更是透過智能科技驅動的全方位感官饗宴與數位科技體驗。藉由科技導入,車主於 Mercedes-Benz 座艙內,已可以藉由 MBUX Superscreen 寬幅螢幕與聯網通訊功能舉行一場視訊會議,也可以感受一場身歷其境的演唱會。透過 ENERGIZING 舒活套件,啟用車內香氛與按摩座椅進行一場高級 SPA 饗宴。座艙還可以化身遊戲空間讓乘客享受休閒時刻。若往更遙遠的未來思考,擁有如此多元享受與功能的座艙中,可能還無須仰賴駕駛自行開車,車輛會自動駕駛抵達目的地,同時自動停車。未來正在發生 Mercedes-Benz 步步改變汽車定義如何實現讓人憧憬的未來?Mercedes-Benz 承襲過往 137 年造車的穩健腳步,一步步於當代實踐。藉由領先車壇的造車科技鋪陳,在當前或不久將來的 Mercedes-Benz 車款中,就可以感受到預覽未來的前衛科技。如同豪宅或頂級度假酒店所提供給住客的頂級饗宴,Mercedes-Benz 透過科技導入,傳承百年造車精髓,呈現全方位感官的奢華座艙體驗,五感的全面滿足。聽覺部分可藉由支援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的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來負責;嗅覺部分由空調系統結合香氛 / 離子化氣味功能,可有效隔絕道路上的外在污染空氣,持續提供車主清新、不受污染的乾淨空氣。視覺部分,除了環景式內裝照明以外,MBUX 多媒體系統以直覺觸控介面整合資訊及娛樂功能,滿足每位乘客的各式需求。除了語音助理溝通之外,最新世代的 MBUX 多媒體系統 更可藉由 5G 模組高網速連線,結合 Superscreen 寬幅螢幕,讓視訊會議、線上遊戲等視聽娛樂都能更輕鬆在座艙內完成。 AI 科技驅動的 MBUX 多媒體系統 更會自動學習車主每日用車習慣,如固定通勤時間、與家人通話或導航目的地等,Mercedes-Benz 就如同隨伺在側多年的管家秘書一樣,悉心呵護生活中的細節。透過科技創新,Mercedes-Benz 在現行的自動駕駛分級表現上,持續取得領先車壇的進步。 Mercedes-Benz 所研發的 Intelligent Drive 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實現智能駕駛輔助、駕駛注意力輔助、智能停車輔助含 360 度環景攝影等。以預先防範的思維,大幅降低市區或長途駕駛時,駕駛所承受的精神與體力負擔,減少因失神或視線死角所潛藏的意外風險。此外,連讓許多駕駛頭疼的停車也能自動完成。 Intelligent Drive 智慧駕駛輔助系統獨步車壇的科技含量,讓 Mercedes-Benz 率先進入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等級,目前已運用在德國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車主僅需在停車場入口使用專屬 App , 車輛就可以自行停妥;Mercedes-Benz 也成為美國內華達州、加州首個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清楚展現 Mercedes-Benz 於車輛安全科技的實力與領導地位。對於永續未來的願景,Mercedes-Benz 以電驅科技來詮釋所打造的純電車型,不僅完美延續過去品牌堅持的豪華理念,更結合充電基礎設施與智慧能源管理等,讓車主從油轉電時更可無縫接軌,無需任何妥協。 Mercedes-Benz 於 2022 年所發表的 VISION EQXX 概念車,透過 0.17Cd 的極低風阻、超過 1,000 公里的續航力,成為當前汽車品牌推出的電動概念車中續航里程的紀錄保持者;不僅如此,旗下豪華純電旗艦 EQS , 更以超過 780km 的續航力表現,成為市售電動車的續航力王。上述的紀錄,皆是 Mercedes-Benz 接軌未來電驅世代最有力的說明。汽車產業領航者 Mercedes-Benz 謹守創新開發為價值核心 137 年前,Mercedes-Benz 打造了第一輛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汽車,開啟了汽車工業時代。如今 Mercedes-Benz 也領導車壇,開創次世代的汽車樣貌。不囿限於傳統汽車製造業的版圖,Mercedes-Benz 透過科技創新研發自有車用系統,以前衛的軟體實力整合其百年豪華造車的硬體工藝,使汽車不再僅是移動的代步工具,更是整合多元資訊及娛樂功能的延伸空間,使得智能生活展現全新的方式,加以整合步入人類的日常。不僅將以此成就未來汽車的樣貌,更將再度成為汽車產業的典範。* 文章中所提及之功能,請以各車款實際交車配備內容為主。點擊瞭解更多
daily-weekly
陳建仁指示成立「食安檢驗基金」助小型業者合規,標準品統一採購待討論
陳建仁指示成立食安檢驗基金,助小型業者合規 (中央社) 蘇丹紅事件衝擊食安,行政院長陳建仁昨 (14) 日要求成立「食安檢驗基金」, 將透過政府管理、產業自律以及民間參與等三方協力合作,協助中小型業者檢驗產品是否合規,也放大食品安全管理效率。行政院食安辦昨日在行政院會報告「蘇丹紅事件因應及強化措施」, 前端源頭阻絕措施包含將無限期禁止檢出蘇丹色素產品的境外製造廠或出口商輸入該類產品,產品於邊境沒入銷毀;以及除了對邊境驗出有毒物質或異物、攙偽假冒、添加非法添加物的原料或食品,即刻停止該製造廠的輸入外,該國家輸入的同貨品分類號列產品,在邊境也將採取全面逐批監視查驗。第三則是輸入前述產品的販售業者,若輸入同品項、同負責人、同地址的業者,也納入邊境預警名單。強化後端市場稽查措施部分,包含一,衛福部將加強與地方政府聯繫,指揮下游產品下架事宜,並加強專區資訊提供及食品業者聯繫,請業者比對產品批號,自主下架產品;二,教育部調整設計菜單、落實學校午餐驗收,檢視廚房與庫房內調味料,並落實採購契約履約管理,同時國防部也應盤點清查應下架產品品項,通告採購單位停止使用,擴大同類產品送認證實驗室檢驗。三,行政院今 (15) 日將召開中央地方整合會議,討論此次蘇丹紅事件後續的食安強化措施,中央與地方後續合作,執行業者輔導以及後端市場稽查;四,法務部啟動「打擊民生犯罪連繫平台」, 整合量能積極查辦。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主持政院會後記者會時轉述,陳建仁會中要求,衛福部務必於 1 個月內完成相關清查,並訂出在邊境源頭即時有效阻絕不法的管理方案,落實執行,避免再次發生類似情事;此外,明天食安整合會議後,相關單位應在 3 個月內完成強化措施研討精進。陳建仁也指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應盡速召集相關部會研議成立「食安檢驗基金」, 透過政府管理、產業自律以及民間參與等三方協力合作,放大食品安全管理效率。行政院食安辦主任許輔出席政院會後記者會補充說明,成立食安檢驗基金主要是要協助中小型業者,因為中小型業者其實進口的胡椒粉、咖哩粉數量沒有很多,卻要承擔很高的檢驗費用確認產品是否合規,因此昨天食安會報委員建議,應研商一個產業界跟政府能配合的合作模式。食安檢驗基金來源規劃中,標準品統一採購待討論 (中央社) 行政院長陳建仁指示成立食安檢驗基金,助小型業者合規。衛福部長薛瑞元昨日說,預算來源仍在規劃中,至於是否連檢驗標準品都由政府統一採購,還需跟業者討論。蘇丹紅辣椒粉事件衝擊食安,陳建仁昨日要求成立「食安檢驗基金」, 將透過政府管理、產業自律及民間參與等 3 方協力合作,協助中小型業者送驗產品,也放大食品安全管理效率。各界關注錢從哪來,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晚間接受媒體聯訪表示,還在規劃中,通常會由部會負擔,因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沒有編列預算;此外,衛福部食品安全保護基金的用途有其法令規定,若要從此支應,必須調整管理辦法。薛瑞元說明,因中小型業者表示,自主檢驗沒有問題,但難處在於,有些產品售價低廉,卻要承擔很高的檢驗費用確認產品是否合規,所以才會由衛福部研議成立「食安檢驗基金」, 協助有意願自主檢驗的業者。媒體追問,檢驗所需的標準品、同位素標準品是否也由中央統籌採購。薛瑞元表示,這部分還要跟業者討論,不見得每個業者都認為需要由政府統一採購,相信自行議價能力。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補充,食安基金的用途主要是提供消保團體因食品事件提起團體訴訟時,所需費用的補助等,來源為違反《食安法》的罰鍰。
daily-weekly
Netflix韓劇《炸雞奇遇記》3/15開播!柳承龍為拯救金裕貞「變炸雞塊」,攜手安宰弘上演爆笑療癒喜劇
由柳承龍、安宰弘、金裕貞主演的漫改影集《炸雞奇遇記》即將於 3 月 15 日在 Netflix 正式上線!故事以金裕貞變成炸雞塊為起點,隨之展開一連串搞怪又有趣的情節。儘管看似荒誕,劇情實際上融合了犀利的幽默和懸疑推理,究竟《炸雞奇遇記》會「鬧」出什麼樣的新境界呢?一切故事都要從「女兒變炸雞塊」說起⋯⋯Netflix 推出的全新韓國喜劇影集《炸雞奇遇記》, 是根據 2019 年的網漫《炸雞塊》改編而成。劇情講述由金裕貞飾演的女孩「敏兒」意外進入一部可疑的機器,這部機器竟能將人類變成「炸雞塊」。為了找回心愛的女兒,由柳承龍飾演敏兒的爸爸「崔善滿」, 和安宰弘飾演一位暗戀敏兒的公司職員「吿白中」也進入這部機器,試圖拯救心愛的敏兒,而引發了一連串充滿懸疑趣味的故事。柳承龍認為《炸雞奇遇記》的劇情發展非常獨特,相當迷人;安宰弘表示故事將「充滿活力和快感」的發展,流露對作品的無比自信。而金裕貞在劇中,則將飾演一夜之間變成炸雞塊的關鍵人物崔敏兒,她的「獨特變身」成為劇情轉折的重要關鍵。雖然《炸雞奇遇記》以「炸雞塊」作為主題,表面上充滿幽默和懸疑感,為觀眾帶來新奇的觀影體驗,但實際上故事中微微隱含了父愛、友情和自我發現的啟發元素,使該劇更加豐富,不僅能帶給觀眾歡笑和驚喜,同時也提供一種感性、溫暖的療癒喜劇體驗。柳承龍三度與炸雞結緣在《雞不可失》和《MOVING 異能》中,柳承龍分別飾演了與炸雞相關的角色,這次再度與炸雞結下不解之緣,將在《炸雞奇遇記》中飾演機械公司社長崔善滿,同時也是劇中金裕貞的爸爸。為了找到讓女兒從炸雞塊變回人類的方法,崔善滿展開一連串的調查,卻發現有關人士接連死亡、失蹤。為此,崔善滿將努力找出背後隱藏的巨大秘密。《炸雞奇遇記》中搞笑又荒唐的劇情引發了觀眾的期待,讓影迷們相當好奇,究竟柳承龍在這次與炸雞「再次邂逅」的故事裡,會如何展現不同的魅力。在《炸雞奇遇記》開播記者會上,導演李炳憲表示,再次邀請柳承龍出演和炸雞相關的角色,雖然擔心這樣可能會使他被定型在某特定形象上,但李炳憲強調,若非柳承龍出演,崔善滿這個角色可能難以得到完整的詮釋,因此還是非柳承龍不可。透過李炳憲導演的回應,凸顯了柳承龍在角色詮釋方面的獨特魅力,以及他在該劇中的不可替代性,「炸雞專業戶」果然名不虛傳。安宰弘再現無厘頭演技在《請回答 1988》和《浪漫的體質》中,以「一本正經地講幹話」而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安宰弘,再次挑戰無厘頭喜劇,於《炸雞奇遇記》中飾演公司實習生告白中,一位暗戀著公司社長女兒的角色。為了拯救心儀對象,使她可以從炸雞塊變回人類,他將與公司社長一同展開尋回敏兒的冒險。預告片中可看見,安宰弘在大馬路上跳舞彈吉他,不計形象搞笑的畫面,讓許多觀眾相當期待他在這部戲中,是否會帶來更荒謬、滑稽的搞笑表現。安宰弘在記者會中表示,為了詮釋這位有點憨厚又無厘頭的角色,他不僅在髮型和服裝上下足功夫,還特地找舞蹈導師學習舞蹈,並再次找《浪漫的體質》中曾教他歌唱和彈吉他的音樂指導老師練習,再次挑戰了他生涯業形象。「致敬』IU 與 V 合拍 MV, 逗趣宣傳照引發熱議近日,官方在社群上發佈了柳承龍和安宰弘的宣傳照片,畫面與預告片所釋出的氛圍一樣有趣。例如兩人在劇中剛開始對著炸雞展現為難的神情,似乎對應到劇情中思考如何拯救敏兒的場景;此外,柳承龍和安宰弘決定調查這個神秘事件,化身為特務並一同排站,像是要出任務一樣逗趣。不僅如此,官方還準備了炸雞版本的「四格漫畫」讓柳承龍和安宰弘拍攝,兩人毫不拘謹地連續拍攝多張擺出滑稽、賣萌的動作,甚至學起 IU 和 V 在《Love Wins All》MV 中的甜蜜互動,讓不少人大讚宣傳團隊的創意,也讓《炸雞奇遇記》又掀起一陣討論。金裕貞短暫出場飾演全劇核心金裕貞在《炸雞奇遇記》裡其實出場時數並不多,但卻是全劇最為核心的人物。對於參演《炸雞奇遇記》的原因,金裕貞說自己從看劇本的時候開始就忍不住發笑,因為太喜歡了,所以馬上表達了一定要參與的意願。金裕貞表示自己一直相當喜歡導演李炳憲的作品,特別是《浪漫的體質》這部受人矚目的電視劇,因此有機會參與合作,讓她感到非常榮幸。對於在《炸雞奇遇記》中從人類變成炸雞塊的情節,金裕貞表示:金裕貞也透露,在實際拍攝中,她嘗試了比自己想像中更多的事情,例如吊鋼索拍攝、戴雞塊頭套等,不只劇情荒謬,連拍攝現場的嘗試也相當有趣,引起現場一片歡笑。鄭好娟、金南喜、金太勳驚喜客串除了三名主演外,《炸雞奇遇記》還邀請了一眾人氣演員客串演出,包括鄭好娟、金南喜、金太勳。鄭好娟因演出《魷魚遊戲》而受到全球觀眾的熟知,這次她將客串飾演韓國最厲害的味覺達人,讓觀眾看到她嶄新的喜劇風格。金太勳在《與惡魔有約》中扮演集團大兒子盧碩民,擁有近 20 年的演藝經驗,參與過《請回答 1988》、《屍戰朝鮮 2》、《如蝶翩翩》等多部韓劇,展現了多面向的演技。這次他加入《炸雞奇遇記》的陣容,讓人期待他將帶來怎樣的新角色。金南喜以在《High Class》、《財閥家的小兒子》、《特務家族》中塑造的反派形象而受到矚目。這些受歡迎演員的加入,無疑讓觀眾更加期待在劇情中將呈現什麼樣的驚喜和衝擊。韓國喜劇大師最新力作曾執導《雞不可失》、《Dreams: 夢想代表隊》、《二十行不行》等多部韓國人氣喜劇電影的李炳憲導演,透露自己在看完網漫《炸雞塊》原著後,幾天內一直在腦海中反覆思考,因此產生了將其改編成影集的念頭。然而,當他聯繫製作公司時,卻被告知「甚至沒有人想接下這個專案」, 讓李炳憲感到哭笑不得。在完成《雞不可失》和《浪漫的體質》後,李炳憲透露自己的自信心也相對充沛。他認為《炸雞塊》原本的故事就很有趣,並相信如果能將原作的世界觀進一步擴大,必定能呈現出更出色的喜劇故事。柳承龍提到他曾與導演在《雞不可失》有過成功的合作經驗,而安宰弘則是在《浪漫的體質》中與李炳憲導演合作。或許是這兩次的愉快合作經驗,讓李炳憲導演深信這兩位喜劇演員的能力,足以勝任這個荒謬又有趣的故事。李炳憲導演以獨特的風格,巧妙地結合了原著中深受喜愛的奇異幻想、戲謔幽默和驚險刺激的元素,成功打造出一部前所未有的神奇喜劇《炸雞奇遇記》在 3 月 15 日開播,柳承龍與安宰弘是否能夠成功救出金裕貞呢?就有待觀眾們透過親自觀看解答了。參考來源
daily-weekly
尊榮DAWHO之夜:永豐DAWHO感恩嘉年華,一場舌尖與視野的年度饗宴!
永豐銀行推出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永豐 DAWHO」今年迎來四周年,回首過去的點點滴滴,許多貴賓因為 DAWHO 而重新認識永豐,DAWHO 數位帳戶也突破了 150 萬大關,正是有大戶們的支持,永豐 DAWHO 才能有今日的成就。因此,永豐 DAWHO 特別選在年末感恩節時刻,包下臺北文華東方酒店的 Bencotto 米其林推薦義式餐廳,結合奢華、神秘的威尼斯嘉年華氛圍,舉辦兼具質感、氣派的感恩嘉年華晚宴,獻上一場盛大、尊貴又難忘的「DAWHO 之夜」, 感謝貴賓們對 DAWHO 品牌一路以來的支持與愛戴。為表達對貴賓們最誠摯的感謝,現場邀請到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等專家分享他們對明年股房雙市的見解,以及提供實用的投資建議;最後更是由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壓軸,帶來全臺僅此一場的經濟前瞻精華分析,深度解析 2024 年全球的經濟展望與投資理財關鍵字。除了理財面向豐富的內容,本次開場表演也相當特別,由今年金鐘 58 的表演嘉賓,新一代嘻哈天王 — 阿跨面,鄰桌零距離帶來〈風光少年兄〉、〈陷眠〉等經典歌曲,用道地臺灣味嗨翻 Bencotto 餐廳。DAWHO 投資開胃菜:國內外房市趨勢、資產配置心法大公開樂居創辦人李奕農表示,明年房市會出現市場成交量縮、價格上漲趨緩、建商推案量縮的三大趨勢,「因為央行打房措施是針對投資性買盤,而剛性需求買盤依然能夠維持住目前的成交量。」所以觀察明年房市指標時,「量」會比「價」更重要,因為剛性買盤的強弱將是決定明年房市走向的關鍵;如果是對海外房地產感興趣的朋友,李奕農則建議大家出手前先思考匯率、槓桿以及管理成本三項條件,也提醒在購置前應考量當地房地產法規是否完善與該區域是否與自身工作或親友是有連結性的。緊接著,由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帶來的「2024 大戶大貴資產配置策略」分享。很特別的是,周冠男分享過程完全沒提到經濟學理論,而是透過「先吃蛋糕」還是「後吃蛋糕」的選擇,講解投資過程產生的決策偏誤。專精行為財務學的周冠男教授分析,「我們都知道耐心很重要,但很多時候,『今天投資明天獲利』的念頭主宰著我們投資時的決策。」所以想要提升自制力、不跟市場跑來跑去的話,定期定額其實就是最好的方法,能夠帶來最大的複利效果,達到長期投資的效益。另一方面,也因為長期投資看的是 40 年、50 年,所以分散風險更顯重要,相較於買賣個股,他更推薦來賓們選擇指數股票型基金等金融產品,參與市場的同時又可以避免標的倒閉的風險。尊榮 DAWHO 限定: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解析 2024 全球經濟趨勢!晚宴最後的高潮,是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帶來的「2024 經濟趨勢預測分析」, 黃博士透過短短的 16 張簡報,帶領現場貴賓們回顧 2023 年經濟預測與結果,展望 2024 年臺美中歐日等世界重要經濟體的走勢預測。回首過去,戰爭、通膨、升息主導了整個 2023 年,年初國際投行的五大共識約莫實現了「三個半」, 包含全球景氣表現弱於 2022 年、央行升息循環告終、新興國家 (如中國、印度) 經濟表現優於先進國家 (美國、日本), 股市表現優於去年,但債市表現則不如預測等。黃博士表示,2024 年主導世界的事件依然圍繞戰爭、通膨與升息,但發展方向卻與 2023 年截然不同。從全球總體經濟來看,2024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會比 2023 年再溫和一點,因為除了美中兩大霸權的經濟表現稍微下修,其他如歐元區、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表現都是向上的。美國是因為升息抑制通膨持續發酵,經濟衝擊顯現;中國則是因房地產泡沫漸漸進入中後期階段,國家可能朝向貨幣寬鬆與產業轉向的經濟政策,所以兩國經濟成長預測皆下修約 1 個百分點。反觀臺灣國內,因為 AI 伺服器需求強勁,半導體銷售和 AI 出口持續上升,黃博士預測明年出口可能攀升到歷史次高,進而由科技股領頭,帶動整體經濟向上成長。最後,黃博士也談到他對通膨的看法。他表示,只要通膨下降、升息幅度就會減少,而 Fed 和 ECB 升息循環的結束,極可能意味著通膨幅度下降,他進一步研判,只要 CPI 連續數月低於 4%, 可能就是通膨高峰過去的訊號。另一方面黃博士也認為,不升息對股市而言就是大利多,整體而言,他是相當看好明年股市表現的。國內數位帳戶首創金屬質感卡片,忠誠 DAWHO 貴賓專屬金屬卡搶先曝光!隨著晚宴來到尾聲,永豐銀行在貴賓面前,首次曝光針對 DAWHO 忠誠貴賓打造的金屬信用卡──「DAWHO 金屬卡」。「DAWHO 金屬卡」使用混合金屬打造、手感厚實,卡面以永豐 DAWHO 的黑金品牌色為設計、簡約時尚,細緻的髮絲紋電鍍而成、平滑且細膩。從卡片各種設計細節,足以感受到永豐 DAWHO 對於這張卡片的用心。為了感謝自 2019 年創立以來對永豐 DAWHO 忠誠度及貢獻度高的貴賓,在今年底推出邀請制的「DAWHO 金屬卡」, 未來也將成為 DAWHO 頂級客戶參與各式貴賓活動的金鑰。你也想成為永豐 DAWHO 的 VVIP, 入席明年別具特色的 DAWHO 之夜、享受 DAWHO VVIP 的尊爵待遇、接收第一手的經濟發展洞察資訊嗎?就像周冠男教授所說,投資理財永遠不嫌晚,現在就成為永豐 DAWHO 並下載永豐 DAWHO APP, 隨時隨地聰明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開始你的投資理財之路吧。立即了解永豐 DAWHO *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應審慎評估,保持獨立判斷並自負風險。 * 信用卡注意事項:銀行客服 24 小時服務專線:(02) 2505-9999、0203-08989 信用卡客服 24 小時服務專線:(02) 2528-7776、0800-058-888 (限市話) 循環信用利率 5%~15% (基準日 2023/3/3); 預借現金手續費:預借現金金額 X3.5%+ 指定金額 (100 元新臺幣 / 3.5 美元 / 350 日圓 / 3 歐元) 其他費用請上永豐銀行網站查詢
daily-weekly
00940掀搶購潮,楊金龍示警小心「羊群效應」,元大證公告14日起開戶不保證完成申購
00940 掀搶購潮,元大證公告 14 日起開戶不保證完成申購 (中央社) 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00940) ETF 掀起搶購熱潮,開放募集時間為 3 月 11 日至 3 月 15 日,進入倒數,由於進單暴量,元大證券 14 日凌晨公告,提醒投資人昨 (14) 日送件的開戶申請,將無法保證能在 ETF 募集申購截止日前完成開戶。元大證券官網公告指出,近來元大 00940 ETF 申購熱絡,臨櫃及線上開戶的申請需求大量增加,雖已加速審件,仍需一定工作時間,自 14 日起送件的開戶申請 (含補件) 無法保證可於 ETF 募集申購截止日前完成開戶。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ETF 引發投資人搶購,被網友戲稱為「00940 之亂」, 由於進單量太過龐大,前幾天就陸續傳出有代銷通路券商發生系統當機或延遲的情況。許多代銷通路為了替客戶打單打到手軟,加班到深夜,還是有很多下單來不及消化。玉山證 13 日開出第 1 槍,宣布暫停受理申購作業,建議欲申購的投資人直接洽元大投信或其他代銷機構。台新證券也在官網公告,因為 00940 申購量能龐大,申購作業收件至 14 日為止,如欲持續申購請洽元大投信或其他代銷機構。「00940 之亂」的瘋狂程度,就連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都提出預警,他昨日赴立法院備詢時表示,現在大家一窩蜂投資,有點像金融市場常講的「羊群效應」, 須留意波動風險。全民瘋搶 00940 元大高息 ETF, 楊金龍示警小心「羊群效應」(中央社) 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ETF (00940) 掀起空前搶購熱潮,甚至引發業者罕見出面提醒風險,試圖降溫。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日指出,現在大家一窩蜂投資,有點像金融市場常講的「羊群效應」, 提醒大家投資還是有風險。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ETF 掀起全民搶購風潮,開募 2 天吸金近千億元,龐大的申購進單量讓代銷通路吃不消,甚至因申購量能過於龐大,券商主動宣布停止申購,元大投信也罕見發聲明降溫,呼籲投資人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妥善規畫個人財務決策。楊金龍昨日赴立法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對於國民黨立委林德福關切全民瘋 ETF 議題時表示,ETF 仍有風險,還是會上下波動,最近金管會也認為 ETF 太熱,因此採取相關措施。楊金龍強調,現在情況有點像金融市場的羊群效應,大家一窩蜂,就像一群羊跳下去。金管會昨天特別呼籲投資人注意風險,因為基金投資有賺有賠,任何投資均有風險,希望投資人養成正確理財觀念。ETF 投資標的主要為指數成分股,未來成分股漲跌亦會影響 ETF 淨值走勢、投資人未來報酬,投資人投資前應先了解 ETF 背後組成,多方考量再決定是否進場。央行解釋,羊群效應 (herding effect) 又稱為群聚效應或從眾效應,經濟學裡常用此描述經濟個體的群聚行為,因為人類也有盲目從眾的本能,會一窩蜂地做出相同反應,這種情況在金融市場尤其常見。台股 ETF 太熱擬設募集上限?金管會:非降溫唯一選項 (中央社) 00940 掀申購狂潮,市場一度傳出金管會有意針對台股 ETF 設募集上限,金管會昨日強調「目前沒有」, 且訂募集上限並非替市場降溫唯一選項,將持續注意市場及商品發展情形,進行適度監理。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ETF (00940) 掀起空前搶購熱潮,龐大申購進單量讓代銷通路吃不消,元大投信更罕見發布聲明降溫,呼籲投資人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妥善規畫個人財務決策,金管會也出面呼籲投資人了解風險、審慎投資。依現行規定,金管會僅針對海外 ETF 募集設下新台幣 200 億元上限限制,並未對台股 ETF 募集設限。近日業界一度傳出,隨 00940 掀起空前狂潮,金管會擔心資金過度集中,有意針對台股 ETF 設募集上限,金管會證期局主秘尚光琪昨日強調「目前並沒有」。尚光琪表示,若 ETF 市場過熱,監理手段未必僅有對台股 ETF 設募集上限的選項,且是否設上限牽涉廣泛,必須多方考量,包括參考國外情形及考慮台股發展等,金管會將持續注意市場及商品發展,評估適當管理措施。尚光琪直言,是否要針對台股 ETF 設募集上限,是來自媒體報導,金管會並未如此決定,現在問這問題言之過早;金管會將持續觀察市場、視後續發展綜合考量,再決定適當的監理措施。另外,傳出有投資人解定存、抵押房子、借信貸搶搭車 00940, 因 11 日銀行隔夜拆款利率飆破 0.7%, 也讓外界討論是否因 00940 申購熱潮,讓銀行流動性吃緊。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明,截至今年 1 月底止,全體銀行流動性覆蓋比率 (LCR) 近 126%, 遠高於法定門檻,即使假設 00940 申購金額達 1400 億元,且全數從國銀合格高品質流動性資產流出,對 LCR 影響僅 2、3 個百分點左右,不至於造成銀行業整體流動性問題。流動性覆蓋比率 (LCR) 是指合格高品質流動性資產總額除以未來 30 個日曆日內的淨現金流出總額,金管會規定,本國銀行流動性覆蓋比率不得低於 100%。台股 ETF 規模 4 年增 1 兆,金管會憂成分股重複不理性投資 (中央社) 2023 年底台股 ETF 規模相較 2019 年底成長整整 10 倍,近日台股衝 2 萬點,再將台股 ETF 熱潮推上高峰,金管會坦言憂心 2 件事,第 1, 隨 ETF 檔數增加,是否會出現成分股過度集中問題,其次是市場趨熱下,投資人是否確實了解商品特性才進場。金管會統計,2019 年底台股 ETF 規模僅新台幣 1274 億元,2023 年底升至 1 兆 4111 億元,4 年間大增 1.28 兆元;今年 2 月底台股 ETF 規模續攀升至 1 兆 5278 億元,規模再登新高,顯見投資人透過 ETF 投資台股熱潮。金管會證期局主秘尚光琪坦言,台股 ETF 在這 1、2 年間大幅成長,數字確實驚人,但 ETF 背後指數成分股實際上重複性高,當 ETF 檔數愈來愈多,是否會有成分股集中度過高的問題,是一大風險。其次,尚光琪提到,現在 ETF 市場熱度高,金管會最擔心投資人實際上並不了解商品本質及特性就出手投資,因此會傳出借信貸搶申購等相對不理性的投資行為,對於新進投資人是否確實清楚 ETF 特性,是必須關注的。近年 ETF 儼然已成台灣人主要理財管道之一,金管會透過加強新 ETF 審查、強化資訊揭露、約束廣告行為、強化投資人教育等 4 大面向並進,其中,金管會要求基金不得以年化配息率為廣告內容,自今年 7 月 16 日起實施,金管會並規劃強化管理投信與網紅行銷合作,今年底前將完成修正自律規範。尚光琪指出,金管會將持續要求投信業者落實內控制度,若發行 ETF, 必須落實資訊揭露、不得有不當廣告、落實 KYC, 同時應對投資人有正確宣導。她並呼籲投資人,基金投資有賺有賠,任何投資均有風險,希望投資人養成正確理財觀念,考量自身能力再進行適度理財。近日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ETF (00940) 掀起空前搶購熱潮,龐大申購進單量讓代銷通路吃不消,已有券商公告暫停受理申購作業。尚光琪表示,00940 合作的銷售機構,共有 18 家券商及 2 家銀行,銷售機構會依自身能力調整業務,尊重各銷售機構處理方式。她表示,原則上,當銀行或券商受理投資人申請、完成扣款或匯款作業,並有向投信遞送申購申請書後,視為完成申購作業。以 00940 為例,若銀行或券商在 15 日下午募集期間屆滿前已收受投資人款項並提供申購申請書給元大投信,視為完成申購。尚光琪也指出,對於業者進行廣告或銷售,金管會均有相關規定,若違規,金管會依投信投顧法可處 60 萬元至 300 萬元不等罰鍰,若業者有未符合規定情事,金管會將依行政程序論處。
daily-weekly
台灣人為什麼瘋搶00940?ETF盛況空前背後6大關鍵一次看
(中央社) 過去一週,ETF 市場成為台灣投資圈最熱門話題。3 月以來,國內多檔 ETF 接力募集,檔檔規模創新高,先是 3 月 6 日中信上游半導體 (00941) 成立,規模新台幣 175 億元,打破原先群益 ESG 投等債 20+(00937B) 所保持的 153 億元紀錄。事隔 2 天,統一台灣高息動能 (00939) 3 月 8 日以 531 億元的巨量級規模成立,以超出 2 倍的規模大幅改寫歷史新高,被稱為「台灣資產管理界的新傳奇」。但才過一個週末,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00940) 橫空出世,3 月 11 日開始募集,首日就傳出募資金額打破 00939 紀錄,且由於進單爆量,多家代銷通路券商頻頻傳出系統當機或延遲,玉山證更索性宣布暫停受理申購作業,建議投資人直接洽元大投信或其他代銷機構。市場推估,00940 的成立金額將輕鬆飛躍千億元大關。國內 ETF 市場盛況空前,《中央社》特別整理大家最好奇、最關心的 6 大關鍵問題,一探台灣人為何瘋狂搶進 ETF。1. ETF 到底是什麼?ETF 的全名是 Exchange Traded Fund, 若直接中譯是「可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 台灣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 這個指數投資概念來自有「指數基金之父」美譽,而且是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推崇的鮑格 (John Bogle), 其最大特點是將「指數證券化」。過去,投資人沒辦法直接投資指數,就像「台灣加權股價指數」, 如果要複製它的績效,只能照著指數比例去買股票,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門檻太高。ETF 的發明,讓投資人可以用買賣股票的方式,直接買賣相當於指數成分的一籃子股票。2. ETF 與傳統共同基金有何不同?ETF 與共同基金都是由「一籃子股票」所組成,最大不同在於共同基金挑選的投資標的,是由基金經理團隊挑選;ETF 的投資標的則是依照指數成分股挑選,因此又常被稱為被動型 ETF。相較於傳統共同基金,ETF 具有四大優點,包括交易方便,ETF 的交易方式就像股票一樣,投資人可以很簡易地進行買賣。二是成本低廉,ETF 的成本低於主動式管理基金,一般來說 ETF 不但管理費較低,經理人的投資週轉率較低,因此省掉許多內扣的成本。第三則是分散投資,ETF 是以追蹤指數表現為目標,因此投資分配相對分散;第四是資訊透明,ETF 持股依據指數,投資人可隨時上發行公司的網站觀看持股內容。不過,目前金管會也正在評估,最快今年可能開放主動型 ETF, 未來 ETF 與共同基金的差異將進一步縮小。3. 哪些 ETF 最熱門?ETF 依照追蹤標的,可概分成股票 ETF、債券 ETF、商品 ETF, 像是追蹤油價的能源 ETF, 追蹤黃金白銀價格的貴金屬 ETF, 或是追蹤黃小玉價格的農產品 ETF 等。至於股票 ETF, 也可分為單一國家指數、區域指數、產業指數,或特定主題的 ETF。以台灣為例,當前最火紅的 ETF 類型是打著「高股息」名號的 ETF, 像是這 2 年最熱門的元大高股息 (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 (00878), 快速竄起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0091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 (00929), 或是過去一週引爆話題的 00939、00940 等,清一色是高股息 ETF。投信業者表示,高股息 ETF 鎖定的對象,是投資較為保守、不想承擔高度風險、不追求短期高獲利的投資人,主要著眼長期穩定可以領到股息,持續累積小小的被動收入。台灣藏富於民,過去許多資金停泊在定存、儲蓄型保單,或是前幾年大家瘋存股,高股息 ETF 標榜固定領息,且現在年配、半年配、季配,甚至月月配,各種產品都有,對投資人而言,感覺隨時有現金入帳,高股息 ETF 成功打中這群保守型投資人的心。另外,美國聯準會 (Fed) 經過一連串升息後,目前債券殖利率來到高點、債券價格則掉落低點,加上聯準會已經表態接下來不會再升息,市場屏息以待聯準會何時開始降息。許多投資人看準接下來利率反轉是遲早的事,過去 1 年多來大舉搶進債券 ETF 市場,像是元大美債 20 年 (00679B)、國泰 20 年美債 (00687B) 等,也都是近期相當熱門的 ETF 投資標的。4. 台灣 ETF 市場到底有多夯?台灣第 1 檔 ETF 是元大台灣 50 (0050), 於 2003 年 6 月 25 日成立,去 (2023) 年剛歡慶台灣 ETF 20 週年生日。事實上,當初 0050 成立,其實是為了解決國安基金退場問題。前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先前透露,2000 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又遇上股市網路泡沫,台股一路狂跌,國安基金護盤才讓台股回穩,待國安基金準備功成身退,為避免退場舉動影響股市,證期局與台灣證交所參考香港的作法,引進推出 ETF。不過台灣 ETF 市場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剛開始投資人並不買單,成交量不大,直到 2006 至 2008 年間,政府開始對法規鬆綁,例如放寬發行資格、簡化指數授權作業,台股 ETF 的發行檔數才開始增多,種類也開始愈來愈多元,最近 10 年,台灣 ETF 市場開始慢慢起飛發展,尤其過去 1 年,由於迎上台股大多頭,資金蜂湧而至,推升台灣 ETF 市場一飛沖天。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2023 年 12 月底,台灣 ETF 的檔數來到 227 檔,市場規模衝高到 3 兆 8542 億元,比起 2022 年底的 2 兆 3365 億元,等於在 1 年之內規模一下子跳增約 1.5 兆元。如果對照 10 年前、也就是 2013 年底,當時台灣 ETF 市場規模僅 1397 億元,等於在 10 年間,出現將近 26.5 倍的驚人成長,而且這個數字持續增長中,到今年初已正式突破 4 兆元大關,最新統計到 2024 年 2 月底,台灣 ETF 市場規模達到 4 兆 1755 億元。5. 台灣人為什麼瘋 ETF? 元大投信董事長暨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分析,台灣民眾的儲蓄率向來相當高,藏富於民,超額儲蓄金額超過 3 兆元,過去許多資金都拿去投資境外基金,或是放在定存、投資型保單等,現在愈來愈多民眾開始認識 ETF, 把 ETF 當做重要投資工具,資金挪移過來。透過 ETF, 讓更多人認同台灣資本市場的價值,吸引資金回到台灣,這也與台股形成共伴效應,推動台股上漲,形成良性循環。另外,ETF 流行的這 10 年,剛好迎上全球投資市場的大多頭,許多年輕的「股市小白」參與投資後收穫滿滿,更加大膽投入;還有退休的定存族,原本資金停泊在定存、投資型保單、金融股等防禦型金融商品,這幾年大量資金移轉到高股息 ETF, 迎上股市多頭,許多投資人股價、股息兩頭賺,口碑爆棚,吸引更多投資人和資金搶進。6. 投資 ETF 應注意哪些事?劉宗聖提醒投資人「不能沒有 ETF, 但也不能只有 ETF」, 他呼籲投資人應該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包括境內境外的股票、債券、主動被動型的基金,不能偏廢,多元與均衡才能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也有投資專家提醒,目前台股在 2 萬點附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現在是相對高檔,呼籲投資人還是得居高思危,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妥善規劃個人財務決策,量力而為。連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也忍不住喊話,要投資人避免落入金融市場的「羊群效應」。
daily-weekly
來自麻糬聖地一關市的軟Q麻糬!搗麻糬表演隊東北遊樂日首次登台!
「Yoisa!Yoisa! 啊~搗麻糬直到何時呢~一直搗打不輕鬆呀 直到明天的早晨 直到黎明的鐘聲響起時~」伴隨宏亮的歌聲於東北遊樂日登場的,是身穿綠色祭典服,背面以橘色文字寫着「祝もち (慶賀麻糬)」的「平泉・一關慶賀搗麻糬隊」, 為現場帶來精彩的搗麻糬演出。在剛過去的 12 月 9 日至 10 日,台北市天氣雖炎熱,卻未影響大家參與大型活動的熾熱之心。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更是格外熱鬧,除了在華山劇場前空地舉辦的「臺東慢食節《未來餐桌》」外,更有堪稱全台最大型的日本東北地區觀光宣傳活動 ——「新。魅力再發現 2023 日本東北遊樂日」。活動自 2014 年開始,從最初傳達對台灣各界在東北大震災期間無私幫助的感謝,以至致力建立日本東北與台灣之間的羈絆,至今已經走過九個年頭。揮別過去三年的疫情陰霾,這一年超過 50 個來自日本和台灣的攤位,包括東北地區主要的 7 縣 1 市、航空公司以及旅行社業者等,到現場施展渾身解數,把東北地區最棒最精彩的一面,再次呈現在大眾眼前!世界遺產平泉・一關駕到!這一年,會場從室外移至室內,寬敞的展覽空間容納更多攤位。走過為人所熟悉的仙台市、福島縣以及岩手縣的熱鬧攤位後,在轉角之處,迎接來賓的是各種壯麗的溪谷海報。以當地的絕景名勝 —— 綠油油的盛夏嚴美溪、白雪覆蓋的冬日猊鼻溪,以及被指定為第一號國寶的中尊寺金色堂吸引眾人目光的,是今年初次參展東北遊樂日,來自岩手縣的一關市與平泉町。就算從未聽過一關市,相信也有耳聞過這幾處世界級景點的名字。在攤位前熱情迎接的,是笑容滿臉、親切和善的現任一關觀光協會的中文對應職員小金森女士。出生自台灣,以「一關太郎」自稱的她,積極地向途經的群眾介紹一關市的特色,解答各種旅程安排的問題。現場派發的中文版「一關新旅提案」小冊子,更是發掘當地魅力的最佳指南!從一關市歷史悠久的麻糬文化、溫泉、龍之鐵道大船渡線到當地名產品,應有盡有。雖然場內人聲鼎沸,但細心傾聽之下,便會發現一關市攤位前的大螢幕傳來一陣悠悠音樂,原來正在播放由著名電影導演小松真弓執導,以一關市本寺地區及麻糬文化為主題製作的電影《麻糬》。電影圍繞一位少女與她祖父之間的故事,通過短短數分鐘的預告片段,展示出自日本中世以來一直保傳至今的骨寺村莊園自然景色、以及當地傳承超過 400 年以上的麻糬文化,勾起大家對一關市的好奇心,一下子接近了一關市與台灣的距離。慶賀搗麻糬隊 演繹不一樣的傳統習俗東北遊樂日的高潮節目,便是由東北各縣市帶來的舞台表演!活動第二天由平泉・一關慶賀搗麻糬隊率先揭開序幕,即場示範一關地區傳統的搗麻糬習俗。日本的「和食」在 10 年前被正式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麻糬 (又稱作年糕) 是和食文化中最廣受認識的料理之一,而搗麻糬更是日本傳統的新年行事。在「麻糬聖地」一關市,自古以來便有在紅白喜事、農耕節氣等傳統活動中,以搗麻糬來招待賓朋的習俗。時至今日,麻糬依然是當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料理。至於搗麻糬的習俗,則由平泉・一關慶賀搗麻糬隊等自發組織的隊伍,代代承傳。有別於一般為人熟悉,由一人拿著木杵,另一人以手沾水翻動麻糬的搗打方式,一關市傳統的搗麻糬講求團隊合作。舞台上,搗麻糬隊成員分成三組:一人清唱民謠;二至三人圍在木臼前,一邊喊出「Yoisa」一邊以千本杵搗打麻糬;最後一人則負責沾水翻動熱騰騰的蒸糯米團。顆粒分明的蒸糯米團經過長時間搗出粘性,最終變成軟 Q 彈牙的純白麻糬。平泉・一關慶賀搗麻糬隊由初代隊長岩渕一美先生於 1994 年成立,20 年來致力在日本全國推動一關市成為「麻糬聖地」, 以行動繼承搗麻糬的習俗,出動次數多達 1,400 次。這次是搗麻糬隊第二次到訪台灣,並首次參與東北遊樂日的推廣活動。「Yoisa!Yoisa! 讓我們高歌吧 讓我們起舞吧~青春不復來 第二次只是謊言 一次便會花開結果~」伴隨着「縣南搗麻糬民謠」, 搗麻糬隊活力充沛的表演炒熱了全場氣氛。隊員更邀請台下觀眾一同搗打麻糬,連小孩子都能樂在其中。搗麻糬不僅是表演,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表現出當地人對家鄉食文化的喜愛,引起大眾對傳承民間習俗的共鳴。現場體驗一關市獨特的麻糬口味品味傳統的料理,就可感受那片土地的風土人情。一關市的麻糬文化,可以追溯至江戶時代。昔日,在掌管一關地區的仙台藩的命令下,當地人每月 1 日及 15 日都會搗麻糬以祀奉神明,藉此祈求平安息災。由於多數的白米已上繳予統治者,而僅剩的白米又僅足夠製成供奉神明的白麻糬,百姓只能利用碎米揉和不同穀物來製作顏色不那麼白皙的麻糬 ——「粃餅 (しいなもち)」。雖然資源有限,但他們仍通過創意發展出超過 300 種口味與食譜,孕育出豐富的麻糬飲食文化。在東北遊樂日的會場內,慶賀搗麻糬隊特別帶來紅豆、芝麻與蔥花這三款受歡迎的口味。舞台上新鮮做好的麻糬,被捏成一顆顆圓狀並添上醬汁,由一關市長派發給現場觀眾。有別於台灣常見的甜口味,帶着鹹香的蔥花麻糬深受現場群眾一致好評。親身前往一關市 換領精美的麻糬地圖東北遊樂日雖已落幕,然而最純粹的風情,秘景般的壯麗溪谷與蘊含悠久歷史的麻糬料理,只有親身前往當地,才能充分體驗與感受。假如明年春節長假正在計劃前往東日本旅遊,以下的旅遊資訊將不容錯過!從明年 2 月起,JR 東日本將與一關市合作推出全新 JR EAST PASS 特典以及麻糬體驗商品。除了在指定餐廳內點選麻糬料理將獲提供特定優惠外,凡持有 JR EAST PASS 或提前經指定網站訂購麻糬體驗商品的旅客,更可前往一之關車站西口旁的「一關觀光案內所」, 免費領取製作精美的麻糬文化體驗地圖套裝 (包括傳統日本和風手拭巾和全彩地圖), 讓大家可以手持麻糬文化地圖漫步市內,發掘最美味的麻糬料理!體驗地圖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在 2024 年,一關市將繼續舉辦各種大型的祭典活動,例如即將於 2 月 11 日進行的「一關市・大東大原潑水節」及「千厩女兒節」, 便是當地引以為傲的冬季兩大節慶。腰間纏繞白布的一眾「祼男」將在寒冬中奔跑,並沿途接受潑水禮,帶來震撼的奇景!而每年 2 月份舉辦的「全國碗子麻糬大會」以及於 11 月份舉辦的「全國麻糬歡慶節」, 更是麻糬愛好者不容錯過的活動!請繼續關注一關市觀光協會的臉書,獲取更多最新的活動資訊吧!中文版臉書:一関市観光協会 (中文版) 日文版臉書:一般社団法人一関市観光協会本文章內容由「Matsumura Consulting Inc.」提供。
daily-weekly
海地黑幫首腦出言威脅政壇領袖,加拿大撤使館人員;聯合國將設空中橋梁,從多明尼加運送物資
海地黑幫首腦出言威脅政壇領袖,加拿大撤使館人員 (中央社) 海地總理亨利 (Ariel Henry) 日前表示將把權力移交給一個新的過渡委員會,但黑幫首腦出言威脅可能參加該委員會的政治領袖。與此同時,首都太子港暴力事件再起,加拿大撤離大使館人員。《路透社》報導,加勒比海國家海地難以解決長期政治和人道危機,首都太子港 (Port au Prince) 大半區域已被全副武裝的幫派接管。不得民心的亨利 11 日宣布,一旦過渡委員會成立,他就會下台。隨後太子港一度平靜下來,但暴力情勢 13 日晚間似乎再度升溫,一處社區發生槍戰,警校 14 日凌晨還遭到攻擊。這個月被武裝人士放走囚犯的主要監獄也發生火警,稍早現場冒出濃濃黑煙,但到了 14 日下午,火勢似乎已受控制。《路透社》無法立即確認火災前監獄內還有沒有人,以及起火的原因。加拿大 14 日宣布削減大使館人數,海地境內只會留下必要員工。海地幫派聯盟首腦謝里齊耶 (Jimmy Cherizier) 13 日透過錄音方式,威脅他口中期望加入過渡委員會的政治人物。他說:「你們難道沒有一點羞恥心嗎?你們把國家弄成今天這樣子... 如果你們的孩子、妻子、丈夫在海地,我會知道的。」這段 7 分鐘的錄音 14 日上午在即時通訊平台 WhatsApp 上廣為流傳。根據人權團體回報,海地現在殺人、綁架、性暴力情況普遍。該國已有數十萬人流離失所。聯合國將設空中橋梁,從多明尼加向海地運物資聯合國駐海地代表團 13 日表示,聯合國計劃設立「空中橋梁」, 從鄰國多明尼加向飽受危機摧殘的海地運入更多援助物資以及運送人員。《法新社》報導,聯合國駐海地代表團在前身為推特 (Twitter) 的社群媒體 X 上表示,「聯合國駐海地代表團正在海地與多明尼加共和國之間設立空中橋梁,以確保援助物資能順利運入,並有利於人員移動」, 同時指出「預計將有其他危機管理人員抵達」。海地已因黑幫問題陷入混亂,勢力龐大的幫派首腦謝里齊耶 13 日矢言將持續作戰。與此同時,有關各方正努力建立一個過渡治理機構,以取代即將下台的總理亨利。控制海地首都太子港絕大多數地區的幫派近 2 週前發起武裝行動,宣稱打算推翻亨利,導致海地陷入暴力衝突,並警告可能發生饑荒與內戰。美國、聯合國與加勒比海國家代表等政要 11 日舉行緊急會議,制定讓海地人在選前籌組過渡總統委員會 (Transitional Presidential Council) 的藍圖後,亨利同意辭職。但謝里齊耶 13 日表示,他的武裝團體聯盟「不在乎亨利是否辭職」。綽號「烤肉」(Barbecue) 的謝里齊耶曾是警察,如今遭到聯合國制裁。他告訴西語 W 電台 (W Radio):「我們將持續為解放海地作戰。」海地自 2016 年後便沒有舉行全國選舉,目前沒有國會或總統。前總統摩依士 (Jovenel Moise) 於 2021 年遭到暗殺,他過世後由亨利領導國家。美國國務院 12 日表示,過渡委員會應在 24 或 48 小時內組成,但會談進行不順利,《法新社》聯繫到的多數有關各方都說,他們還沒接近達成協議。《路透社》報導,亨利 11 日宣布將辭職後,太子港 13 日平靜了下來,但美國與聯合國開始撤出人員,顯示他們擔憂和平可能無法維持下去。同時,負責範圍涵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的美軍南方司令部 (U.S. Southern Command) 表示,將部署一支陸戰隊反恐小組,以強化大使館維安並協助「非緊急」人員離開海地。聯合國發言人表示,由於當地安全情勢動盪,聯合國非必要人員也將開始離開海地,但不願透露有多少人被歸類為非必要人員。聯合國在海地僱用了 267 名國際職員與 1220 名當地員工。
daily-weekly
基於雅特力AT32F405的高速USB電競鍵盤與滑鼠應用方案
新竹 2023 年 12 月 22 日 / 美通社 / 電競遊戲節奏快速,需要即時傳輸和回應大量的資料,對鍵盤、滑鼠、顯示器等設備的靈敏度、舒適度有著更高要求,需要玩家能夠快速、準確地輸入指令,從而在遊戲中獲得優勢,這就需要電競設備具備高效的資料傳輸能力,以避免資料擁堵或延遲。高速 USB 介面因其通用性、便捷性和快速傳輸資料的特性,在鍵盤與滑鼠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效改善了傳統鍵盤與滑鼠容易出現卡頓和延遲的情況,設備連接更加便捷,按鍵回應更加迅速,使用者可以更快地完成輸入,提高遊戲體驗感。MCU 作為應用的核心控制單元,負責協調和管理各個元件的工作,包括按鍵、USB 介面和其它外設,承擔著鍵盤與滑鼠和電腦之間的資料傳輸和訊號處理任務,確保了產品的高速、穩定和可靠。基於雅特力 AT32F405 的電競鍵盤與滑鼠應用方案搭配高速 USB 2.0 OTG, 可實現有線或無線的高 Report Rate, 最高可達 8k Report Rate 的速率。通過拓展外部 RF 可實現三模連接,即 USB+BLE+2.4G 模式,為遊戲玩家提供了更加流暢、方便快捷的輸入體驗。基於 AT32F405 的電競鍵盤與滑鼠應用方案 AT32F405 集成獨立的 HS USB OTG (內建 PHY) 與 FS USB OTG,HS USB 2.0 資料傳輸速率達 480Mbps, 大幅提升電競鍵盤與滑鼠反應速度和精准度,以更低延時在競技類遊戲中占得先機。高速 USB 介面還支援多通道資料傳輸,可以同時處理多個設備的資料傳輸請求,使得電競鍵盤與滑鼠能夠更穩定地連接到電腦。電競鍵盤與滑鼠需要具備高度的自訂功能,以滿足不同玩家的需求。AT32F405 拓展了豐富外設介面,1 組 QSPI、1 組 CAN 匯流排、8 個 UART、3 個 SPI/I2S 與 1 個獨立全雙工 I2S、3 個 I2C、1 個 16 位高級計時器、7 個 16 位通用計時器、1 個 32 位通用計時器、2 個 16 位基本計時器,同時還擴展了最高 1 個取樣速率高達 2Msps 的 12 位 16 通道高速 ADC。豐富的介面為電競鍵盤與滑鼠的設計和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可以實現高性能、個性化的產品應用,為玩家帶來更好的操作體驗。通過 SPI 介面連接外部記憶體、感測器等器件,通訊速率最高可達 36 百萬位元 / 秒,可實現對電競鍵盤與滑鼠 RF 無線模組的靈活控制。AT32F405 還內建 PHY, 大大降低了週邊電路成本,提供封裝尺寸最小為 4 x 4mm, 可滿足各類小體積無線 USB Dongle 需求。電競鍵盤與滑鼠利用多路 PWM 控制訊號來實現燈光和多媒體控制功能。AT32F405 通過優化 PWM 信號的頻率和占空比,以及整合多路訊號,實現多種炫酷的燈光效果,為玩家帶來沉浸式的操作體驗。此外,AT32F405 搭載 ARM®-Cortex®-M4 內核,CPU 主頻達 216MHz, 內建單精確度浮點運算單元 (FPU) 和數位訊號處理器 (DSP), 具有高效的運算能力,搭配高 DPI 光學感測器,可捕捉到滑鼠移動的微小細節,並快速處理和計算滑鼠光學感測器採集的資料,實現更快速、更精准的移動和定位,同時提高按鍵回應能力和速度。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
《坂本龍一:OPUS》3/15上映:以音樂與影像譜寫生命最終樂章,教授親選20首經典完整重現
「日本傳奇音樂巨匠」坂本龍一於 2023 年 3 月 28 日因癌症逝世,享壽 71 歲。2021 年時,坂本龍一宣布罹患直腸癌後,持續積極面對這場生命的考驗。儘管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他深知自己無法再進行現場演出,但仍堅定地表示要與癌症共存,度過餘生。在離世前的幾個月,坂本龍一突然燃起了一股「想再製作一次音樂」的熱情和決心,將所剩無幾的精力。全投注到音樂會電影《坂本龍一:OPUS》的製作和拍攝中。在這場特殊的音樂會中沒有觀眾,只有音符,坂本龍一坐在鋼琴旁,用盡全力演奏自己的經典曲目,成為他向全球樂迷做最後一次的問候與謝幕的感人時刻。這場音樂會成為坂本龍一一生最能代表自己的音樂的總結,以深情的旋律向世人告別。坂本龍一之子執導,伴侶也加入製作行列電影《坂本龍一:OPUS》由坂本龍一的兒子空音央擔任導演,製作團隊包括坂本龍一的經紀人,同時也是他的伴侶空里香,以及増渕愛子、沼澤尚、艾瑞克尼亞里 (Eric Nyari)、艾伯特托倫 (Albert Tholen) 等人。攝影方面,由美國攝影師比爾克爾斯坦 (Bill Kirstein) 領軍,帶領將近 30 人的大型團隊參與製作,並特地從美國運來三台 4K 攝影機進行拍攝。坂本龍一積極參與了選曲、編曲、錄音和演奏的工作,並選擇了他熟悉的 NHK509 工作室作為拍攝地點。然而,在錄製過程中,坂本龍一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容樂觀。據悉,由於他的健康狀況惡化,他每天只能演奏平均 3 首歌,而且每首歌還需進行 1 到 5 次的錄製。儘管他的體力已經有所限制,但他仍然秉持著職人精神,希望能夠展現最好的一面。幸運的是,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相當完美,這更讓人對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尊敬深感敬佩。以「一天」為概念貫穿整部電影身為導演的空音央,在電影中以極簡的黑白色調打造出最純粹優雅的視覺效果。他細心設計的燈光配置,以「一天」為概念,巧妙地呈現了錄音室中從早晨到夜晚的過渡,營造出獨特的氛圍。這樣的選擇不僅為影片賦予濃厚的藝術風格,同時也細膩地捕捉了父親坂本龍一在演奏時專注的姿態,讓整部作品更顯深沉感動。此外,空音央也堅持讓坂本龍一提前選擇演奏的曲目,以確保拍攝過程更為順暢。製作團隊透露,當坂本龍一觀賞完成剪輯的版本時,他肯定地表示「這是一部很優秀的作品」, 流露對整個製作團隊的自豪之情。本人親選 20 首作品演出在《坂本龍一:OPUS》中,觀眾能夠目睹坂本龍一獨自坐在鋼琴前,演奏他音樂旅程中最具代表性的 20 首經典作品。這 20 首音樂作品都是由坂本龍一親自挑選,涵蓋了他作為音樂人長達 50 年的歷程,包括他在 70 年代擔任國際電子合成樂團「YMO」的鍵盤手與主唱時所創作的實驗性電子樂,以及他正式進軍電影作曲家領域的《俘虜》配樂〈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這首曲目同時也標誌著他成為首位英國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日本得主的歷史性時刻。此外,《末代皇帝》電影配樂〈The Last Emperor〉曾在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金球獎、葛萊美獎「最佳原創配樂獎」等國際獎項中一舉榮獲多項殊榮,也會在這部作品中呈現。而坂本龍一生前最後一張專輯《12》的收錄曲〈20220302 – sarabande〉也將這部別具意義的音樂電影裡動人呈現。坂本龍一不僅演奏眾所皆知的歌曲,還特別呈獻了過去從未以鋼琴詮釋的作品,例如電影《咆哮山莊》的配樂〈The Wuthering Heights〉, 以及「YMO」的東方電子樂代表作〈東風 (Tong Poo)〉。他以充滿溫度的優美琴音重新演繹這些經典曲目,向觀眾展現了他獨樹一格的音樂靈魂。悼念性質強烈的「音樂會電影」事實上,這不是坂本龍一的首部音樂影像紀錄電影。早在 2017 年,他的作品《坂本龍一:終曲》在威尼斯影展首映,該片揭示了坂本龍一在面對癌症診斷時思考遺留什麼的創作過程和價值觀。但相對於這部先前的作品,《坂本龍一:OPUS》則像是更具有悼念性以及簡約的續集,整部電影以鋼琴表演為主,並未附有觀眾、解說和敘事。空音央接受外媒採訪時曾表示,《坂本龍一:OPUS》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音樂會電影」而非「紀錄片」, 整部電影主要著重於坂本龍一的鋼琴演奏。空音央認為,坂本龍一早已透過表演時流露的情感,講述了他的疾病故事、對生死的思考,以及對音樂的看法。2023 年,《坂本龍一:OPUS》在威尼斯影展首次亮相,接著在紐約、倫敦、東京等多個國際影展上放映,感動了眾多國際觀眾。整部電影並未採用創新的動態音樂紀錄片風格,而是選擇以相對靜態的畫面呈現,彷彿是臨終前的告白。電影裡也沒有冗長的敘事解說,僅以簡潔的墓誌銘作為結尾。看似簡單的場景,卻帶有深沉而令人心痛的感覺,為這位音樂匠人的傳奇一生畫下了感人至深的句點。台灣國際藝術節舉辦《鏡:KAGAMI》沉浸體驗不只是為一眾樂迷留下最後的演奏身影,儘管長期與疾病搏鬥,坂本龍一在生前仍持續探索音樂的無限可能性,甚至到生命的盡頭,他依然樂意挑戰新的領域。最終,他決定與美國混合實境 (MR) 製作公司 Tin Drum 合作,舉辦一場特別的獨奏會《鏡:KAGAMI》, 透過最新科技,將自己的身影與音樂永久留存。《鏡:KAGAMI》結合了展覽與 MR 技術,並配合設計師緒方慎一郎親自為大師量身打造的氣味,帶領觀眾進入坂本龍一最後的獨奏會現場。在這裡,觀眾可以聆聽 10 首來自坂本龍一創作的經典曲目,並且透過特製的眼鏡,近距離觀察他彈奏鋼琴時,纖細的觸鍵與表情,並沉浸於隨之浮現的虛擬藝術之中。整個演出過程中,坂本龍一以銀白髮色、簡約黑衣示人,沒有過多的言語,他將在獨自一人的空間裡,為樂迷呈現一場別出心裁、深刻而雋永的演奏。在這場《鏡:KAGAMI》的體驗中,觀眾將戴上 Magic Leap 2 裝置,並由 Tin Drum 公司開發的獨特超擬真系統,使 250 部裝置的空間聲音能同步出現。Magic Leap 2 能提升景深效果,同時以視覺繪製展示空間,對於《鏡:KAGAMI》的體驗大有幫助。所有場次資訊已經公布於 2024 TIFA 坂本龍一《鏡:KAGAMI》售票網站。《坂本龍一:OPUS》在 3 月 15 日於台灣正式上映。透過黑白鏡頭呈現,坂本龍一全情投入地演奏他音樂生涯的 20 首經典曲目。悠揚的琴音在舞台與燈光的映照下流轉,這場演奏不僅是坂本龍一的告別之作,更是他透過音樂,獻給全世界樂迷最後的禮物。《坂本龍一:OPUS》完整演出曲目〈Lack of Love〉〈BTTB〉〈Andata〉〈Solitude〉〈for Johann〉〈Aubade 2020〉〈Ichimei - small happiness〉〈Mizu no Naka no Bagatelle〉〈Bibo no Aozora〉〈Aqua〉〈Tong Poo〉〈The Wuthering Heights〉〈20220302 – sarabande〉〈The Sheltering Sky〉〈20180219 (w/prepared piano)〉〈The Last Emperor〉〈Trioon〉〈Happy End〉〈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Opus – ending〉參考來源
daily-weekly
拜登下週宣布補助英特爾在美國擴產晶片,雷蒙多:擴大投資半導體50億美元,為亞太製造機會
消息人士:拜登下週宣布補助英特爾在美國擴產晶片 (中央社) 兩名熟知內情人士於華盛頓當地時間 14 日透露,美國總統拜登與商務部長雷蒙多 (Gina Raimondo) 計劃下週在亞利桑那州宣布給予英特爾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補助及貸款,使其在美國擴大生產晶片。《路透社》報導,英特爾 (Intel) 拒絕置評。而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說,英特爾也邀請客戶和供應商參加下週的活動。美國為提升國內半導體產量,2022 年通過 527 億美元的「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 其中包括補貼半導體生產的 390 億美元,以及用於研發的 110 億美元。英特爾獲得的將是目前為止依該法推出的最重大補助及貸款。拜登政府上月宣布,全球第 3 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 (GlobalFoundries) 將獲得 15 億美元。而美國商務部 1 月已表示,計劃給予微晶科技公司 (Microchip Technology) 1 億 6200 萬美元政府補助。預料給予韓國三星和台灣台積電的補助將在未來幾週內公布。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美國半導體產能 1990 年在全球占比為 37%, 到 2020 年已降至 12%, 現在美方目標是降低對中國和台灣的依賴。台積電 2020 年宣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Phoenix) 設新廠;英特爾去 (2023) 年也公布計畫,將在亞利桑那州錢德勒 (Chandler) 園區增建兩廠。即將公布的英特爾補助案,將鞏固該州作為美國國內晶片生產重鎮的地位。美國商務部長:擴大投資半導體,為亞太製造機會 (中央社)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於曼谷當地時間 14 日說,美國將投資 50 億美元在半導體產業,這將大幅增加半導體的生產,為泰國及亞太國家的半導體產業製造更多機會,而泰國在這個產業已準備就緒。雷蒙多 (Gina Raimondo) 11、12 日造訪菲律賓,13 日和 14 日造訪泰國,她 14 日下午在線上記者會中表示,亞太地區在經濟和戰略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此行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加強美國和亞太的關係。雷蒙多指出,現在是關鍵時刻,美國正努力讓供應鏈更加多元化,菲律賓和泰國都有強大的勞動力,且和美國共享一樣的價值。雷蒙多說,此行帶了 21 家美國具領導地位的企業,他們在訪菲期間和菲律賓企業及政府建立連結,並宣布在菲律賓投資超過 10 億美元。這次訪泰,雷蒙多說已會見泰國商業部長,將和總理賽塔 (Srettha Thavisin) 及外交部長見面,她也非常期待和半導體產業的企業代表見面。雷蒙多表示,美國將投資 50 億美元在半導體產業,這將大幅增加半導體的生產,為泰國及亞太國家的半導體產業製造更多機會。賽塔宣示半導體產業為優先產業,且已建立完整策略,加上泰國有超過 10 座半導體封測設施,雷蒙多認為泰國在這個產業已準備就緒。雷蒙多說,她在泰國會和印太經濟架構 (IPEF) 會員國進行部長級的線上會議,這是去年 11 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 期間,印太經濟架構會員國部長們共同簽署「供應鏈協定」後,再度齊聚一堂。
daily-weekly
【圖表】圖說性平三法修法重點:權勢性擾入法嚴懲,申訴時間延長,防止球員兼裁判
台灣近一個月 MeToo 運動持續著,也使得民間催促性平三法 (性別平等工作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 修法的聲浪提高,行政院於 13 日公布草案,並已送立法院審議,期望能在本週立法院臨時會通過。行政院 13 日院後記者會指出,本次修法重點包括明確定義權勢性騷類型,並依不同層級加重處罰權勢性騷者。以民事懲罰性賠償為例,一般權勢性騷行為人或教職員等,須賠償損害額 1 至 3 倍,特別權勢性騷行為人如雇主、機關首長、校長等則為 3 至 5 倍。針對刑事責任,權勢性騷將會加重刑期,最高判處 3 年徒刑;行政方面則可裁罰最高 100 萬元的罰鍰。此次修法也強化外部申訴及監督機制,以避免調查過程中有球員兼裁判的問題。以《性別平等教育法》為例,草案加嚴事件調查機制,若加害人為校長或教職員,調查小組需全部外聘;《性別平等工作法》則是新增被害人申訴管道,可直接向勞工局提出申訴。修法草案也延長性騷擾申訴時效,一般性騷申訴時效延長為知悉事件起 2 年,自事件發生起 5 年。權勢性騷申訴時效,則是知悉事件起 3 年,及自事件發生起 7 年。性騷若於未成年時發生,申訴時效為成年後 3 年。針對發生在校園與職場以外的性騷事件,《性騷擾防治法》則增加對被害人的保護,除了強化場所防治,要求場所負責人應協助保全證據且通知警察到場,也強化被害人隱私保護,若洩露被害人隱私者,最高可罰 60 萬元。目前各草案已送交立法院,於今 (20)、明兩日交由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教育文化委員會逐條審查。台灣防暴聯盟、現代婦女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也於本週陸續提出修法建議,呼籲修法應更完善雇主責任與輔導,並呼籲所有性騷擾行為人都應課以行政罰,不因發生場域而有所不同。資料來源:行政院、現代婦女基金會
daily-weekly
美中科技戰新篇章:禁TikTok法案內容、執行方法一次看懂;周受資呼籲美國用戶捍衛權益
美中科技戰新篇章,禁 TikTok 法案內容、執行方法一次看懂 (中央社) 美國聯邦眾議院 13 日通過一項法案,意在迫使 TikTok 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 出售這個熱門影音分享應用程式 (App), 然而這項立法在參議院仍將面臨重重挑戰。《紐約時報》報導,多年來,美、中兩國都在爭奪從電腦晶片到人工智慧 (AI) 等重要技術的控制權,而聯邦眾議院 13 日的表決行動是兩國這場科技冷戰的最新進展。鑒於北京當局能夠利用 TikTok 來獲取美國人個資,或推送假訊息,美國國會議員和白宮無不對中國持有這個 App 帶來的國安風險表示擔憂。這項法案在眾議兩黨議員支持下,以 352 支持、65 反對過關,但送交參院後命運未卜。民主黨籍的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 (Chuck Schumer) 尚未承諾將其列入表決議程。以下是有關這項法案的關鍵要點:許多人擔心,中國政府會要求字節跳動提供用戶個資,而根據中國法律,字節跳動必須照辦。共和黨籍眾議員蓋拉格 (Mike Gallagher) 和民主黨籍參議員華納 (Mark Warner) 等人表示,中國也可能利用 TikTok 強大的演算法,將政治文宣投放給使用者。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局長瑞伊 (Chris Wray) 和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 (Avril Haines) 去年就已提出這項疑慮。TikTok 則說,這類擔憂根本毫無根據,並點出 TikTok 約 6 成股份由國際機構投資者持有,包括須斯罕那金融集團 (Susquehanna) 與貝萊德集團 (BlackRock), 且 5 人董事會中有 3 人是美國人。TikTok 說,公司已斥資超過 10 億美元執行計畫,讓敏感的美國用戶個資存放在美國雲端運算公司甲骨文 (Oracle) 的伺服器上。法案基本上規定,字節跳動必須在 6 個月內將 TikTok 賣給美國政府認可的對象,且交易必須確保字節跳動對 TikTok 和其演算法不再握有任何控制權。如果字節跳動無法或拒絕出售 TikTok,App 商店和網站託管公司未來若在美國區域分發或更新 TikTok, 都將成為非法行為。美國司法部將可以懲罰任何與 TikTok 合作或提供其 App 下載的企業。答案可能是否定的。TikTok 光在美國就有 1.7 億用戶,意味要賣恐怕會是一筆天文數字,幾乎沒有企業或個人可能單獨買斷。倘若被迫出售,目前還不清楚字節跳動會賣掉 TikTok 全球業務,或僅出售其美國業務。有能力吃下 TikTok 的企業,都是諸如微軟 (Microsoft)、谷歌 (Google) 以及臉書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母公司 Meta 等的科技巨頭。然而,拜登政府已一再以反壟斷法來阻止這些企業進一步壯大。即使字節跳動能為 TikTok 找到買家,中國也可能不會允許。2020 年,美國官員首次嘗試強制出售 TikTok 時,北京當局曾祭出出口限制,且限制對象都是聽起來與 TikTok 演算法類似的技術;而去年,北京更表明將反對字節跳動出售 TikTok。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CSIS) 戰略科技項目主任路易斯 (James Lewis) 說:「你沒辦法逼字節跳動撤資。」除了出售,字節跳動或許還能透過首次公開發行 (IPO) 分拆 TikTok。而出售細節又可能取決於一個關鍵問題,也就是字節跳動是出售或分拆 TikTok 全球業務,還是僅出售或分拆美國業務。而單單出售美國業務可能引發重大爭議,包括向使用者推薦內容的演算法如何運作,也包括是否可以顯示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內容等等。由於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擔心中國影響力與日俱增,兩黨都支持這項禁令。但令人驚訝的是,美國前總統川普最近一反常態,反對 TikTok 禁令,這與他 2020 年試圖禁用這個高人氣 App 的立場大相逕庭。TD Cowen 政策分析師蓋蘭特 (Paul Gallant) 說:「川普的反對是這項法案成為法律所面臨的一個新的重大阻力。而很大程度上,這要看他在這項 TikTok 法案投入的心力,會不會跟邊境法案一樣拼命。」言論自由倡議團體也反對這項法案,擔心相關禁令會限制言論自由。假如法案在參院闖關成功並由總統簽署成為法律,那麼蘋果 (Apple) 和谷歌的 App 商店上架或更新 TikTok 都將面臨民事處罰。美國數百萬手機都已下載了 TikTok, 但限制更新可能會影響這個 App 的使用經驗。美眾院對 TikTok 祭禁令,周受資籲用戶捍衛權益 (中央社) 美國眾議院 13 日通過法案,要求短影音分享平台 TikTok 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切割、否則不得在美國營運。TikTok 執行長周受資在法案通過後籲請美國的用戶發聲,捍衛自己的憲法權利。《法新社》報導,周受資在社群媒體平台 X 上發布影音向 TikTok 用戶表示,「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共同克服這個問題...... 捍衛你的憲法權利,讓你的聲音被聽到。」美國眾議院 13 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法案,限期中國「字節跳動」公司在立法後 6 個月自短影音分享平台 TikTok 撤資,否則將禁止應用程式商店提供 TikTok。這項法案對 TikTok 來說是重大挫折,該應用程式在全球人氣飆升,但也引發對其中國所有權及其可能屈從中國共產黨的擔憂。TikTok 有著許多熱情的年輕用戶,共和黨與民主黨冒著激怒關鍵年輕選票的風險在選舉年通過此一禁令,著實讓許多人驚訝。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強生 (Mike Johnson) 在法案表決後表示:「13 日兩黨的投票表明國會反對共產中國試圖監視和操縱美國人,同時也展現我們威懾敵人的決心。」「我敦促參議院通過這項法案並將其送交總統,以便總統簽署成為法律。」但是在更謹慎的參議院中,該法案的命運尚不確定,有些人擔心對一款擁有 1.7 億美國用戶的應用程式採取激烈行動的後果。TikTok 發言人說:「我們希望參議院能夠考慮事實聽取選民意見,意識到這對經濟、700 萬間小企業,以及使用我們服務的 1.7 億美國人的影響。」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 (Chuck Schumer) 對此案仍不表態,只表示參院將在眾院通過後,「審查」該法案。TikTok 執行長周受資正在華盛頓爭取支持,試圖阻止法案通過。中國昨天警告,美國此舉將「不可避免地反過來傷害美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雖然美方從未發現 TikTok 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證據,但並沒有停止對 TikTok 的打壓」, 這是美方的「霸凌」。另一方面,共和黨議員同意此案可說是背離川普 (Donald Trump) 的異常取徑。川普揚棄先前立場,改挺 TikTok, 聲稱禁止 TikTok 只會加強 Instagram 和 Facebook 所有者 Meta 的實力,而他認為 Facebook 是「人民公敵」。TikTok 堅決否認與中國政府有任何關係,並稱已重組公司,以便美國用戶個資留在美國並受到獨立監督。
daily-weekly
蔡總統會柯文哲談政黨溝通平台等4議題,也盼與朱立倫會面,國民黨:持續討論適當機會
蔡總統會柯文哲談政黨溝通平台等 4 議題,也盼與朱立倫會面 (中央社) 總統蔡英文 14 日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總統府會談,蔡總統希望未來能夠持續建立「政黨溝通平台」, 在重大國政議題上,凝聚朝野及社會最大共識。柯文哲表示,只要是對國家有利、人民有益的事,他努力以赴。蔡總統也期盼能夠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擇定合適時間,進行會面交流。總統府下午透過新聞稿表示,蔡總統午間於總統府內與柯文哲會談,雙方就「勞保年金改革」、「提升國防預算」、「強化社會安全網」, 及「政黨溝通平台」等重要議題進行意見交流。「勞保年金改革」議題,蔡總統表達,雖上任之初啟動年金改革,但後來因 3 年疫情的影響,未完成勞保年金改革的最後一哩路;勞保年金改革刻不容緩,而柯文哲也提過相關的政策主張。蔡總統與柯文哲的共識都認為,應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提出方案,凝聚更大社會共識,共同解決勞保年金改革議題,落實世代正義。包括勞保財務等相關資料,蔡總統會請行政團隊適切提供作為在野黨參考。「提升國防預算」層面,蔡總統說,民主國家難免政黨競爭,但守護國家安全絕對是朝野最大共識,也是要竭盡所能努力的目標。蔡總統也表達,柯文哲主張國防預算佔比逐年提升至 GDP 的 3%, 這也是她執政以來持續努力的目標。因此,雙方也就此目標有所共識。蔡總統希望,未來民眾黨能夠在理性監督之際,大力支持未來政府的國防預算,守護國家安全,並維持台海及區域和平穩定。就近期社會矚目的社會安全網議題,蔡總統與柯文哲都為不幸逝去的生命表達痛心,也認為地方與中央雖有各自權責範圍,而中央與地方也必須共同檢討面對,包含出養制度的審定、委託機構的選擇,以及督導還有訪視的密度等各面向,都有強化社會安全網應持續努力之處,以避免憾事發生。最後,蔡總統也向柯文哲表達,面對複雜多變的挑戰,國家最需要的是團結一致。因此,她希望未來能夠持續建立「政黨溝通平台」, 在重大國政議題上,凝聚朝野及社會最大的共識。柯文哲表示,「政黨和解、社會和諧」是他一貫的主張,只要是對於國家有利、人民有益的事,他都會努力以赴。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說明,蔡總統在去年國慶演講時提到,希望在選舉的競爭過後,可以放下激情,台灣內部可以尋求更大的共識,眾志成城,對外團結一致。張惇涵表示,今年 1 月大選後,蔡總統曾與副總統賴清德就此討論,賴副總統支持蔡總統邀請朝野對話,兩人也都認為,台灣人民期望看到朝野良性的對話,而非永無止境的對抗,朝野之間必須凝聚最大共識,推動各項有利於人民的政策,讓國家持續進步。張惇涵說,趁著今年選後春節之時,蔡總統於大年初一,主動致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及柯文哲,除互道新春祝福,並同時邀約兩位在野黨主席能於合適時間,分別會晤交流。春節後幕僚即展開相關協調,經過友善良性的溝通,促成 14 日的會面。蔡總統感謝相關幕僚的居中溝通,雖然 14 日是與柯文哲會面,但她也深切期盼,能夠與朱立倫擇定合適時間,進行會面交流。總統府表示,蔡總統與柯文哲 14 日的會談,雙方由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及民眾黨秘書長周榆修陪同,歷時約 2 小時,除進行會談外,也在總統府內邊享用牛肉麵邊對談,過程氣氛融洽。柯文哲帶小草見總統談國政,盼朝野對話回應公民期待 (中央社) 總統蔡英文 14 日邀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進行重大國政議題對話,柯文哲帶「小草」當伴手禮,象徵將「小草」心聲帶進總統府。柯文哲表示,肯定蔡總統「政黨溝通平台」提議,期待蔡總統能落實承諾回應公民期待。蔡總統 14 日邀請柯文哲赴總統府進行重大國政議題的對話,雙方就政黨溝通平台、強化社會安全網、勞保年金改革、強化國防預算等議題進行交流。民眾黨會後透過新聞稿,轉述對話內容。民眾黨指出,柯文哲過去一再強調「政黨和解、社會和諧」, 期待朝野政黨能超越黨派凝聚最大共識,共同為國家、人民而努力;這次蔡總統主動邀約,柯文哲秉持一貫信念,希望透過對話,對國家整體發展方向提出建言。對於蔡總統提出未來能建立「政黨溝通平台」, 柯文哲表達肯定與重視,期待蔡總統能落實承諾,回應公民社會的期待;針對近期發生的重大矚目案件,雙方皆對不幸逝去的生命感到痛心,也希望中央地方能共同檢討與承擔,並強化社會安全網的維護,以避免憾事再次發生。談及勞保年金改革議題,柯文哲認為,應誠實面對問題,落實世代正義,蔡總統也允諾會請行政團隊適切提供勞保財務資料給在野黨參考;至於國防預算逐年提升至 GDP 3%, 雙方對此目標有所共識,守護國家安全是朝野一致的方向,未來台灣民眾黨也將理性監督國防預算,共同維持台海及區域穩定。民眾黨秘書長周榆修表示,柯文哲在農曆年接到蔡總統邀約見面,提出朝野對話與交流的想法,這與民眾黨期盼朝野對話,走向社會和諧、政黨和解的想法不謀而合,朝野的良性對話代替對抗,才能讓整體國家發展往前進,而非陷於政黨惡鬥、內耗之中,經過幕僚溝通協調作業,順利在 14 日進行會面。民眾黨指出,此次會晤,柯文哲由周榆修陪同,蔡總統則由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陪同,會談時間約 2 小時,雙方共進午餐,享用牛肉麵,過程氣氛融洽。蔡總統有意與朱立倫會面,國民黨:持續討論適當機會 (中央社) 總統蔡英文 14 日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總統府會談,蔡總統也期盼能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擇定合適時間,進行會面交流。對此,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表示,台灣大步向前是大家的期盼,對於會面事宜,將持續討論適當互動機會。蔡總統 14 日與柯文哲在總統府會談,總統希望未來能夠持續建立「政黨溝通平台」, 在重大國政議題上,凝聚朝野及社會最大共識;蔡總統也期盼能與朱立倫擇定合適時間,進行會面交流。對此,楊智伃回應表示,台灣大步向前是大家的期盼,對於會面事宜,將持續討論適當互動機會。藍營人士指出,蔡總統卸任前想達到一個高度、可以理解,但重大政策包括食安、兒童、能源等議題,都需要進一步探討解方,在這些爭議未解決時,朱立倫思考是否與蔡總統見面,就會有多一層次的考量。不願具名的國民黨立委認為,蔡總統任內甚少與在野黨主席會面,即將卸任才安排,感覺像是個過場,且時間點也有點奇怪;但蔡總統真想要找在野黨談談,也是樂觀其成。對於蔡總統 14 日與柯文哲在總統府會面,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表示,蔡總統於大年初一時,主動致電朱立倫與柯文哲,除互道新春祝福,蔡總統並同時邀約兩位在野黨主席能於合適時間,分別會晤交流。
daily-weekly
不藏私分享心理測驗設計技巧,打造有趣用戶互動體驗!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越來越多行銷人將行銷策略包裝成心理測驗遊戲,最終目的不外乎是要讓人購買商品、參加展覽、達成各種行銷目的。之前我們也有寫過一篇文章:解析爆紅的心理測驗們都具有什麼元素,探討心理測驗的基本設計原則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們來吸引目標受眾的注意。然而隨著民眾填寫越來越多的測驗,越能夠輕易辨別出有哪些心理測驗推銷強度大於心理測驗的好玩度,換句話說,就只是想利用簡單的題目將你導流,面對這類的心理測驗,民眾多少會感到疲乏,冒出「啊!怎麼又是心理測驗」的這種想法!為了讓心理測驗更有趣,可以考慮加入一些互動元素,讓受測者更積極參與,並享受整個測驗過程。比起一般的測驗,受測者更容易受到互動式測驗的吸引!因為他們可以參與其中,不僅是被動的回答問題而已,且互動式會讓整個測驗過程變得更有趣。心理測驗一爆紅,就能迅速擴散給許多民眾體驗,也代表更有機會達成行銷目的。在策劃互動式心理測驗時,你可以先決定好一種主題,最好是可以引起大家共鳴的主題 (大家覺得有趣,就會自動分享), 讓受測者可以沈浸在主題當中,提供受測者一種貼近主題的參與感。例如:SurveyCake 先前做了一份職場生存力檢測 (歡迎大家測試看看😆) 將測驗背景與職場情境結合,測試大家在職場上的是什麼生物,讓職場社畜們理解自己的生存能力 Tips: 讓受測者為自己取一個名字、綽號參與這項測驗,更容易將受測者帶入這個故事一個成功的互動式測驗通常包含一個引人入勝且讓人沈浸的故事情節。可以是冒險、解謎、情感故事或任何讓受測者投入其中的情節。透過敘事,你可以引導受測者穿越整個測驗,讓他們感受到參與測驗的樂趣,甚至忘了自己正在進行心理測驗。互動式測驗的核心概念在於根據受測者的回答,動態提供不同的後續測驗問題,使整個測驗過程更具個性化。當受測者選擇 A 跳出 A 題組,選擇 B 跳出 B 題組,又或是受測者在第一題選擇了 A 選項就不能選擇第二題的 B 選項。這種互動測驗設計透過 SurveyCake 的邏輯接題、選項互斥功能都可以達成!確保每位受測者都能體驗到一個與回答相符的獨特測驗,同時也提高了心理測驗的準確度。長篇大論的形容都比不上一張圖片、一段影片。在測驗題目當中適當放入多媒體素材,讓題目更生動,也可以避免受測者一直閱讀文字,眼睛疲乏看錯,甚至是直接放棄填答的情況。在互動式心理測驗中,設定一些挑戰和獎勵。受測者完成特定任務、達到分數、解開謎題後,可以獲得獎勵。透過挑戰,受測者會更有動力完成測驗,因為他們渴望知道故事結局、獲得獎品。解謎類型的心理測驗,在解答階段會需要受測者提供答案,答對了才能前進下一關,或是最後答對才提供獎勵,透過 API 回傳提示,也是增加互動性的一種方法。如果開發 API 讓你覺得很繁瑣複雜,可以考慮選擇相對簡單的計算模式來計算測驗結果。使用計算模式時,首先要有一套題目配分邏輯,讓表單自動根據每個受測者的填答狀況自動計分。這種方法不需要深入的程式開發,而是依賴事先規劃的評分標準,評估受測者的表現。一般的感謝頁只能讓大家測驗完都看到一樣的頁面,想想看如果你是一位受測者,你明明跟別人填了不一樣的答案,卻看到一樣的結果,獲得一樣的獎勵,頓時間一定會認為測驗不準確吧,一樣的結果頁會讓前面提到的這些互動技巧失去了意義。開啟指定感謝頁,問卷 / 表單便會根據測驗建立者事先設定的邏輯,自動提供不同的內容,每個人看到不一樣的測驗結果 / 獎勵,同時加強整份測驗的互動性!指定感謝頁要怎麼設定?此篇文章有完整的教學歡迎點擊了解!將行銷策略與心理測驗結合,確實是吸引受眾、獲取資訊,達到曝光或其他行銷目的的有效手段。然而,市場上的測驗過多,民眾開始感到疲乏。因此,加入互動元素是種讓測驗更生動活潑、與眾不同的方法。以上分享了一系列設計互動式測驗的方法與技巧,包括精選適當的互動元素、打造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設置挑戰和獎勵。記住這幾個原則,就能讓測驗更趣味,試著運用互動式測驗來提升行銷效果吧!如果你還沒有 SurveyCake 帳號,現在就來免費註冊一個吧!開始設計你的第一份互動式測驗,將受測者帶入故事,與品牌有良好的互動!本文經 SurveyCake 官方部落格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企業版免費體驗中,歡迎洽談!SurveyCake 企業版問卷系統不僅成就高品質問卷溝通,更能以絕佳資安防護機制有效蒐集回饋,進而協助作出最佳決策與營收轉化,發揮企業問卷溝通的最大綜效!若想了解更多問卷多元情境的應用,或是對我們的 SurveyCake ENTERPRISE 有興趣,歡迎與我們聯繫!填寫企業版體驗表單後,將會有專人和您聯絡,了解貴單位的需求和想法。
daily-weekly
台灣MeToo運動因《人選之人》起義,娛樂及電影產業如何受到衝擊?
距離 W 女士聲稱遭受一名男導演強暴的日子,已是五年前了。當時,她是一名正在台灣影壇往上爬的演員。她說,因為過於震驚與恐懼被報復,當時並未報警 —— 儘管後來她向朋友們吐露了這件事。W 的其中一位朋友向《BBC》證實了 W 的說法。然後,在今年 6 月某天,W 女士公開指控這名導演強暴了她 —— 她透過朋友的臉書上發表了長達 1300 字的貼文,化名「W」, 並點名了那位導演,名叫游智煒。游智煒透過電子信箱回覆《BBC》, 表示 W 的陳述為不實指控,並嚴重損害了他的名譽。W 女士則接受了《BBC》電話採訪。「我一直把這個記憶壓著」她說。不過,她在台灣興起的 MeToo 運動後,終於鼓起勇氣發聲。然而,她仍選擇保持匿名。自從今年 5 月下旬以來,台灣社群媒體上,幾乎每天都有新有關性暴力或騷擾的指控湧現。迄今已有超過百件指控權勢者涉及性騷擾和性侵的控訴。而這一切起因於 Netflix 之前播放的一部台灣電視影集《人選之人 — 造浪者》的一個場景:女主角鼓勵她的女性助理揭露自己遭遇職場性騷擾,並向上呈報。自該節目播出後的數周內,許多台灣政治人物、社會運動者和知識分子等紛紛被點名涉及性壓迫,如今這些指控已蔓延到當地娛樂圈。台北現代婦女基金會的主任吳姿瑩告訴《BBC》, 這場台灣運動現在引起了更多的關注,因為「並非每個人都關注政治,但演藝圈的名人,對普通人來說感覺比較親近。這使得展開討論變得更加容易。」多數指控都是出現在台灣人慣用的社群媒體臉書,而非推特。之後,相關指控在台灣媒體迅速發酵。今年 6 月 19 日,台灣另一名前模特兒 Amber Chang 在臉書指控她十多年前遭到一位知名電視喜劇人物的性侵。她沒有點名該演員,但許多人憑藉她的描述就猜測出被指控者的身份。之後,被影射的主持人 Nono, 本名陳宣裕,則否認與 Amber 指控的內容有關,並表示對此事以及 Amber 這人沒有任何印象。但是,就在 Amber 貼文發表隔天後,台灣一位知名網紅「小紅老師」卻在臉書跟進,公開實名指控陳宣裕在 2010 年猥褻了她。她之後在台北召開了記者會回答媒體詢問。小紅老師告訴《BBC》, 其實身在娛樂圈內的人要發聲很困難,因為「你會害怕加害者報復」。她又告訴記者,之後有超過 20 名女性聯繫她,指控陳宣裕曾性騷擾她們甚至行性侵。她已向台灣法院提出刑事指控,同時加入控告陳宣裕的案件還涉及企圖性侵、猥褻和性騷擾等。6 月 21 日,陳宣裕在臉書宣佈他將暫停演藝工作並「深刻反省」。然而,他並未回應《BBC》的詢問。此外,在另一場記者會上,知名台灣流行歌手炎亞綸 (本名吳庚霖) 被他的前男友,現在是知名網紅的耀樂指控在,多年前兩人約會期間炎亞綸未經同意便拍攝了性愛影片。當時他 16 歲,而炎亞綸 32 歲。台灣的檢察官現正在調查此案。炎亞綸尚未回答《BBC》詢問,但他意外現身耀樂的記者會,並公開對後者道歉。炎亞綸表示讓前男友「忍受了不該忍受的事情」, 並對耀樂鞠躬道歉。但他補充說,他沒有使用任何強迫手段進行性行為,或未經同意拍攝了兩人性愛影片。有人批評炎亞綸「劫持」(hijack) 了耀樂的記者會,因為耀樂事先並不知道炎亞綸會到場。與此同時,另一名女演員周宜霈,藝名「大牙」, 在臉書指控台灣當紅電視主持人陳建州,在 2012 年香港出差期間試圖強迫她與其發生性行為。周宜霈在臉書指控稱,當時身為陳建州藝人經紀公司一員,擔心他可能會「讓她立刻失去所有工作」。然而陳建州未回應《BBC》的指控。但他對外表示,將控告周小姐惡意「散佈謠言」。周宜霈則在臉書上回應:「我再次感受到了過去的壓力。但這次我會勇敢。我們在法庭見。」在周宜霈公開指控後一天,當地知名模特兒郭源元,也在臉書上發文稱自己也曾遭受陳建州的性騷擾,甚至性攻擊。她指控陳先生當時幾乎要強暴她得逞,但因為她放聲大哭才停手。「我不希望讓大牙只有一個人,」郭源元寫道。關於此事,陳建州也未回應《BBC》的詢問,但他的經紀人告訴當地媒體,他將不再對「毫無根據」的指控作出回應。對於 MeToo 運動在台灣終於出現,許多人並不感到意外,可以說台灣是東亞性別意識最開明、進步之地。然而,MeToo 在台灣亦引發了一些過去在其他地方見到的相似反彈:有些人質疑這些女性提出指控的動機。針對這些指控,小紅老師表示:「感到很難受。」她告訴《BBC》, 她也被一些人抨擊她現在回憶 10 年前發生的事只是為了想要出名。根據台灣現代婦女基金會今年早些時候的一項調查,9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沒有向警方報告騷擾或性侵事件,40% 表示他們沒有向任何人講過。這也是 W 選擇匿名受訪的原因。W 向《BBC》訴說事情經故。五年前她在台北的一次電影放映會上巧遇游智煒,當時兩人並不熟識。當遊邀請她與他的室友一起在男方家裡吃湯圓時,她同意了。當時是冬至,在台灣,一家人通常在這個時候團聚吃湯圓,而她當時是離家在外。起初,她們談論著電影,但後來他開始摸她。她想離開,但她說游智煒抓住了她,即使她乞求他停手,他也毫不理會。「難道我去了他家,吃個湯圓,我就活該被強姦嗎?」W 問道。她說,當時未考慮去醫院檢查或報警,原因她感到一股想強烈想洗乾淨自己的衝動。同時她又害怕外出。她試圖理解當時所發生的事情。她說事情發生後,她將被強暴時,大腿上的瘀傷拍照發送游,他竟然回答:「Oh my god!!(我的天啊) 怎麼會這樣?」但是,W 並不是第一位指控游涉及不當行為的女士。例如,W 的指控是在舞台劇演員尤思亞在臉書指控游智煒性騷擾後的三天後發出。然而,尤思亞的貼文當時未披露太多細節。尤思亞後來告訴台灣媒體稱,當她與游智煒在看戲院看電影時,遊猥褻了她。她表示,原本自己沒有打算站出來,直到讀到游在社群媒體上發了幾條貼文稱,台灣興起的 MeToo 運動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只會「製造更多仇恨」。之後,游智煒對於相關指控曾表示道歉,表示他「對愛完全缺乏正確理解」, 並且在感情關係中,因為自身艱難的童年而「犯了許多錯誤」。在尤思亞公開發聲後,她說還有其他女性聯繫了她,聲稱游智煒對她們做過相似經歷。而 W 自陳遭受遊性侵犯的貼文,在台灣引起了極大迅速的迴響,也有人髮訊息給她稱遭遇遊的性騷擾。儘管游智煒否認 W 的指控,但對於其他女性的指控,游智煒尚未回答《BBC》的垂詢。「只是個開始」台灣的婦女運動者則認為,這一切只是個開始。目前,許多關注點仍然集中在性騷擾上,「大規模揭露」性侵害,則尚未發生。勵馨基金會前執行長紀惠容女士告訴《BBC》稱,只有通過政府提供更多的法律和給予受害者的相關諮詢及支援,更多與性侵相關的揭露才有可能發生。她又強調,首先政府必須延長對性騷擾案件的起訴時效 —— 目前只有 6 個月。W 則認為,她仍害怕身份曝光。因為她恐懼公眾的反彈和對她自己事業的影響。但她說不再感到孤單,雖然同時她也深感心碎,因為竟然有那麼多女人與她遭遇同樣的傷害。W 告訴《BBC》:「要重新把這個傷挖出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同時候也是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去癒合。自己必須堅強起來,去跟大家一起。」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daily-weekly
基礎建設是經濟強心針還是必要維生素?各國積極佈局未來建設,台灣該如何因應新世代的基礎建設需求?
通膨即將消退了嗎?幾乎全球所有投資人都在期待著答案。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爆發、以哈衝突越演越烈、中國經濟成長放緩,許多投資人不得不認清,此刻已來到景氣循環末升段。即使聯準會先前終於鬆口,暗示今年有機會調降利率,但市場仍充斥著不確定性,加上今年舉辦的台、美總統大選,不少投資者開始聚焦具備防禦景氣循環及通膨轉嫁能力的基礎建設資產。基礎建設是經濟強心針或必要維生素?基礎建設之所以變成熱門議題,不僅在於攻守兼備,低波動又能帶來穩定金流,還因為許多基礎建設是透過法規取得特許經營權協議,能對抗通膨、領先抓住各行業先機,若是透過投資全球基建上市全球股票,還不用擔心流動性的問題。這一兩年,各國無不加快基礎建設「硬實力」, 美國已投入 1.2 兆美元優化鐵公路、航運、空運、電網、寬頻網路等公共基礎建設;3,690 億美元投入能源轉型以及適應氣候變遷計劃,以及 527 億美元用於美國晶片法案,投資資訊與通訊科技安全、半導體供應鏈。全球掀起的這股基建投資風潮,還包括歐盟提出「REPowerEU 計畫」, 以 3,000 億歐元全力加速能源轉型;印度投入 1.5 兆美元於「Gati Shakti 大基建計畫」建立交通運輸網路;澳洲以 1,200 億美元升級主要公路與鐵路。而中國同樣不遑多讓,5,000 億元人民幣的基建基金用於現代化基礎建設四大轉型,包含網絡、產業升級、城市化、農業農村基建。同時,數位與 AI 的變革也影響到目前人們的生活型態,新科技更激發許多基礎建設需求,好比是基地台擴建、電動車充電樁及資料中心建置⋯⋯等,而行動通訊相關營運商更是投入大量資本支出,就為了提升行動網路的密度。而數位轉型也加速產業升級,根據研究機構 Precedence Research 預測,數位化轉型帶來的總營收年均複合成長率將高達 25.1%。各國政府之所以投入基礎建設,不僅是因為基礎建設提供的水電瓦斯、運輸等能提供民生必需,存在「剛性需求」能達到對抗通膨的效果,基建產業多為政府特許,受到經營契約保護,價格上也能隨著通膨上升適度調整,甚至也因政府調控,公用事業還可賺取長期投資回報並提供穩定企業現金流。台灣需要的基礎建設是什麼?在這一波基礎建設競賽中,台灣自然無法置身事外,近日甚至也成為副總統辯論會的議題之一。專家便認為,全球都在力拼改變,若台灣想維持競爭力,國家規劃與基礎建設就必須與時俱進,但面對未來發展,台灣更應該要思考國土規劃,尤其台灣地理環境特殊,地震、多雨,在討論大型基礎建設計畫前,得先考量的是「土地容受力」。以常見的地震為例,一場 6.3 級地震,台北可能就倒掉 4000 棟房屋;一次意外的雷擊,就會造成台中大雅地區 2849 戶停電。在天災的檢驗下,許多基礎建設的問題一一浮現,也讓我們必須開始思考建築的規範以及供電系統的問題。因此專家建議台灣應該推動防災型都市更新,將住在土壤液化潛勢區的人口遷往外移,並進行一般老舊建築物的重整與維護、房屋的耐震強度改善。尤其台灣人口結構改變,高齡化、少子化是極為嚴峻的現實,基礎建設的思維不能停滯。新世代基礎建設,我們該往哪裡走?「我們應該要考慮非工程手段,所謂的 Non-structural Measures (非結構性措施), 因地制宜,將花費創造最大的效果,精準解決問題的痛處,才能達到目的。」專家表示,透過計算土地容受力,盤點台灣環境可承受的人口極限或是開發程度,根據不同災害等級,重新進行土地的使用標的區隔,並重新設計都市,將空曠建地作彈性運用,才能打造出適合安老的環境。國家發展仰賴完善且前瞻的思維,台灣未來也要順應時代變遷,進行滾動式調整,光只是興建更快的高鐵、更長的公路、更高的大樓,恐已不合時宜,如何因應民眾的需求、生態的保育以及天災的應變,來符合未來的需求,唯有正確的國土規劃、持續的基礎建設,才能為台灣打造出安全永續的環境。
daily-weekly
傅崐萁:性騷指控是《鏡週刊》與NCC主導的「MeToo大戲」,繼續監督《鏡電視》上架案
面對來自《鏡文學》總經理董成瑜的性騷擾指控,以及國民黨於昨 (17) 日表示黨內調查結果「查無實據」一事,立委傅崐萁於今 (18) 日上午,以「NCC 的水門案!NCC 陳耀祥與《鏡傳媒》裴偉合謀圍魏救趙、混淆視聽、暗渡陳倉」為主題,在立法院外舉行記者會。傅崐萁表示來自董成瑜的性騷擾指控,是由《鏡週刊》董事長裴偉,以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主委陳耀祥,所主導的 1 齣「狸貓換太子、瞞天過海、詐騙人民的 MeToo 大戲」。是對傅崐萁在立法院阻擋《鏡電視》上架一事,所做出的回應。傅崐萁並質疑,如果董成瑜當初真的有被騷擾,事件第一時間就應該成為報紙的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畢竟事件現場有首都的市長、花蓮縣長候選人、台北市長候選人,且適逢九合一選舉前夕。在場的《壹週刊》高層,「怎麼可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並對「這麼好的題材,可以隱忍 9 年」表示不解。傅崐萁於記者會中,數次對董成瑜提出性騷擾指控的時間點表達質疑,認為若真有其事,應該在事發的當下,就尋求司法救濟。「我們應該在第一時間,告訴所有的新進工作者,當你受到冒犯的時候,你一定要第一時間,就馬上去告發,捍衛你自己的權益。」傅崐萁也指出,「媒體應該要全面的宣導,讓所有出入職場的工作者,能夠得到性平法最多的保障,讓職場上能夠得到安全、保護與平靜。但是我們很遺憾地,在 MeToo 的風潮當中,已經把這樣的事件,當作武器在使用。」傅崐萁表示,將會繼續追蹤《鏡電視》上架一事,並持續監督「NCC 陳耀祥的違法亂紀,以及跟裴瑋的不法勾結」。而《鏡新聞》於今日發聲明表示,傅崐萁的記者會內容有許多不實之處。並表示揭發傅崐萁性騷擾案件的,並非《鏡新聞》的員工,無法理解傅崐萁為何將性騷事件與《鏡新聞》申請上架一案做連結。並稱傅崐萁此舉是「企圖模糊焦點迴避回答本身不當言行問題。」NCC 也發新聞稿表示,NCC 依法處理《鏡電視》變更負責人,以及上架的案件,與傅崐萁的性騷擾指控無關。「NCC 就外界對鏡電視負責人變更等案件之疑慮重申,鏡電視公司為民間企業,各項程序及審議期限皆依照相關規定辦理,且數次赴立法院備詢及進行專案報告,並依照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決議請相關部會協助調查,就外界所關切之事項已窮盡行政調查之可能。」國民黨稱傅崐萁騷擾案查無實據 董成瑜批犧牲信譽 (中央社) 鏡文學總經理董成瑜 6 月指控曾遭國民黨立委傅崐萁性騷,國民黨昨日公布黨內調查結果,指雙方各執一詞,查無實據。對此董成瑜表示,國民黨為保全傅崐萁已犧牲所剩無幾的信譽。董成瑜先前公開指控,傅崐萁在任職花蓮縣長期間曾對她性騷擾,現場也有多名目擊證人。不過傅崐萁發聲明否認,指從政後未曾有任何緋聞,若有性騷情事請依法提告,國民黨也強調會嚴查。國民黨昨日針對近期黨內立委傅崐萁、鄭正鈐遭控涉嫌性騷等 2 案,做出調查結論。國民黨表示,2 案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詞,也查無實據,國民黨作為人民團體,並非任何一方的雇主,既無管轄權也無明確佐證,依法只能將全案函請主管機關台北市勞動局後續處理。針對國民黨相關發言,董成瑜昨日透過個人臉書回應,直指國民黨調查了 40 多天,即使她描述鉅細靡遺、有多名目擊者作證,最後仍得到「查無實據」的結論,「我除了佩服,不知還能說什麼」。董成瑜說,如果連她這樣的情況都能被完全否定,那可以想像,有更多情況是只有加害者與被害者 2 人在場,受害者當然更容易被否定。她表示,被性騷擾不是許多男性想像的「又沒少塊肉,有那麼嚴重嗎?」被性騷擾會帶來很深的被羞辱、被踐踏之感,經年不散,如果要公開說出來,是難以啟齒的,況且還可能再次被羞辱。董成瑜說,當她揭露此事時,有幾名女性朋友私訊安慰她,「她們不約而同地說,知道那種感覺就像被強迫吃了狗屎。是的,就是這樣。」董成瑜透露會揭發傅崐萁騷擾一事,是受了影集「人選之人 - 造浪者」編劇簡莉穎自揭遭作家貝嶺性騷擾的鼓舞,「我希望我的出面,也可以鼓舞其他的女性。雖然我最後收到的是『查無實據』4 字,但我相信只要不斷努力,這一切都不會是徒勞的。」董成瑜最後想告訴傅崐萁,「沒有人想當婦運鬥士或平權鬥士,都是因為有像你這樣濫用權勢恣意妄為的人,才不得不出來。如果你能如你在第一次聲明中所說的那樣支持性別平權,那麼我期許你未來真正做到。」董成瑜強調,「至少,以後每當你想對人伸手展示權力的時刻,可以多想一想,畢竟你的黨為了保全你,已經犧牲了它所剩無幾的信譽。」性騷案國民黨查無佐證 傅崐萁:人在做天在看 (中央社) 針對國民黨立委傅崐萁遭控涉嫌性騷一案,國民黨昨日表示無管轄權也無明確佐證,函請北市勞動局處理。傅崐萁表示,人在做天在看,並形容性騷案如同 NCC 水門案,NCC 主委陳耀祥與鏡週刊社長裴偉合謀圍魏救趙,混淆視聽、暗渡陳倉。傅崐萁在擔任花蓮縣長期間遭控涉嫌性騷,國民黨昨日表示,國民黨作為人民團體,並非任何一方的雇主,既無管轄權也無明確佐證,經國民黨性騷擾申訴處理委員會內、外聘委員一致認可,依法函請主管機關台北市勞動局處理。傅崐萁昨日透過媒體群組發布採訪通知指出,針對他被控疑似性騷擾一案,經國民黨性騷擾申訴處理委員會歷時 2 個月調查,7 次訪談與 4 次會議,由 4 位外聘與 3 位內聘委員一致認可,調查結果「查無實據」, 將函報台北市政府。傅崐萁表示,人在做天在看,他一直以來就是正藍戰將,更是強力監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及《鏡電視》申照上架案,此番無端受抹黑指控,在 MeToo 資訊充斥,真假虛實之際,直至《鏡電視》換董、上架火速過關及性平調查結出爐,才能和社會大眾進一步報告與說明。傅崐萁指出,事實也證明,在爆料後 1 個月內,《鏡電視》換董、上架有線電視 86 台火速強行過關。針對《鏡傳媒》與 NCC 的勾結與策劃安排,他將親自召開記者會說明。
daily-weekly
打卡熱點竟是生態惡夢,壽山秘境「一簾幽夢」錦屏粉藤威脅原生植物
(中央社)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團隊調查、監測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園區外來植物,目前統計外來植物多達 90 種,其中不少為園藝物種,數量及分布有擴大趨勢,團隊呼籲民眾勿將家中園藝植物帶到壽山種植。為了解外來入侵植物對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生態的影響,國立中山大學受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山大學 14 日公布目前研究結果,外來植物已對壽山生態造成威脅,中山大學生科系助理教授張楊家豪呼籲,民眾切勿將家中園藝植物帶至壽山種植,以免影響原生動植物生態。研究團隊指出,壽山秘境景點「一簾幽夢」由外來植物錦屏粉藤組成,看似夢幻、成為打卡熱點,但卻是保育志工眼中「夢幻中的邪惡」, 因其掠奪土壤與陽光,所到之處幾乎寸草不生,且許多原生樹木如咬人狗等,一旦遭錦屏粉藤覆蓋,便會因為缺乏陽光而死亡,泰國谷附近已有許多樹木枯死。張楊家豪透過新聞稿指出,常見景觀植物數珠珊瑚 5 年前在壽山僅有零星族群,近來快速擴張,目前面積已高達 3307.5 平方公尺,分布範圍逐漸由南壽山擴散至北壽山。其中在壽山泰國谷被稱為「一簾幽夢」的錦屏粉藤,分布面積為 1975.2 平方公尺,與 2014 年步道調查相比增加 8 倍,從泰國谷逐年往外擴張;另外,龍眼及銀合歡這兩種外來樹種,在壽山主要步道沿線也隨處可見。研究團隊表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鄰近高雄都會圈,其獨特景致、豐富自然生態,常為民眾遊憩去處,早年許多私設的登山休息區便常有人栽種許多外來植物。張楊家豪表示,現今仍有少數遊客會在山上種植自己喜愛的園藝植物;錦屏粉藤、合果芋、黃金葛等植物,具有快速生長或繁殖季長等特性,壓縮了原生植物生存空間,改變原有森林植物組成,將影響以當地植物為食物來源的昆蟲等草食動物族群動態。張楊家豪也舉例,外來的合果芋與原生的恆春風藤棲息位置環境相似,若被外來種佔據生長空間,原生植物的生長狀況便會受到影響,此外,合果芋攀上樹冠、接受到充足陽光後,葉片會增大數倍,其巨大葉片也會增加攀附樹木的生長負擔。張楊家豪強調,壽山自然景觀本就豐富,不必再為它們「錦上添花」。這些外來入侵植物在野外落地生根,要移除須花費驚人的人力及資源,生態系復原的時間就更是難以評估。
daily-weekly
張錫銘申請假釋18度被拒,提行政訴訟再遭駁回,監所關注小組:希望犯過錯的人永遠不要回歸社會?
服刑中的槍擊要犯張錫銘,因為申請假釋 18 次全遭駁回,今年提起行政訴訟,狀告法務部矯正署,認為對他有差別待遇;台南地方法院今 (19) 日駁回張錫銘的訴訟,理由是張錫銘犯後沒有和解或賠償的相關紀錄,就算在監期間表現良好也不是唯一要件;監所關注小組認為,張錫銘的案件更凸顯了假釋規範的模糊不清,且受刑人很難有機會提起救濟、也很難和被害人和解,等於把修復責任全丟給家屬,質疑是否「就是希望犯過錯的人永遠不要回歸社會?」。全案可上訴。台南地院駁回假釋:張必須積極和被害人聯繫台南地院透過新聞稿指出,法務部矯正署考量張錫銘犯行、犯後表現及再犯風險等三大面向,且張錫銘犯行情節非輕,犯後無任何和解計劃或賠償相關紀錄,犯後態度非佳,決議不予許可假釋,尚非無據。台南地院表示,受刑人在監服刑期間,僅是得否陳報假釋的法定條件,未明定執行逾一定期間即應許可假釋;張錫銘主張在監表現良好,多次受表揚,也不是判斷有無悛悔情形的唯一要件。台南地院認為,張錫銘是否可以假釋出監,在假審會決議後未確定,何況張錫銘向檢方聲請與刑事案件被害人或家屬和解,張錫銘必須積極和被害人連繫,請被害人主動發起,促使地檢署開案,國家不宜主動介入。另外,張錫銘相關刑事案件共犯有 10 人,刑度可堪比擬者,僅詹龍欄被判處無期徒刑,但詹龍欄在監執行逾 20 年才假釋;張錫銘未考量自身犯行情節及其他假釋條件,主張處分違反平等原則,顯然不足採信。因此,台南地院認定台南監獄假審會決議無拘束效力,原處分認事用法無違誤,復審決定予以維持,也無不合;張錫銘請求撤銷原處分及復審決定、矯正署應作成准予假釋行政處分等應予駁回。至於張錫銘宣稱在監受不公平及差別待遇、未移外役監或監外作業、監獄管理措施悖離常情等,台南地院認為非訴訟標的,張錫銘應循其他申訴管道請求救濟。今天雙方未到庭聽判,地院依行政訴訟法規定,僅以公告主文代替,未在法庭內當庭宣判主文。此案在本月 5 日開言詞辯論庭,張錫銘出庭時自備陳述狀,強調自己服刑期間受到「不公平待遇」, 包括多年來報名各項技訓班、外役監遴選也幾乎都未錄取;而假釋審查會曾同意他假釋,最終還是被矯正署駁回,批矯正署未能依法行政。對此矯正署當時表示,張錫銘有傷害前科,又持槍射殺被害人,經列為重大通緝要犯,並於逃亡海外返國後,再度組織犯罪集團,又數度與警方對峙,嚴重危害公眾安全及社會安全,且無和解或賠償相關紀錄,「仍有繼續教化的必要。」監所關注小組:假釋規定和救濟管道都模糊不清關注並協助此案的得監所關注小組今天也發布聲明,指出台南地院駁回,彰顯出當前假釋制度的三大困境;包括假釋規範模糊不清;目前假釋的規定是依照《刑法》第 77 條辦理,亦即有悛悔實據者得許假釋出獄,但是所謂「悛悔實據」指的是什麼卻從來沒人說得清楚,每次最後都是矯正署「綜合判斷」。第二則是假釋救濟制度無用,10 年來僅有一件因為登載錯誤而救濟成功的案例,而除了敗訴以外,更多的是連法院大門都進不去的形式判決。受刑人資訊普遍不足且書信往來時間大幅受限於控告的矯正署,我們是否能有更精緻與更加適合於受刑人或甚至是專門針對監所行政訴訟的程序與管道?第三則是要求「修復和解」, 監所關注小組則提出質疑,指出現在期望的是一個只在意賠償與否的修復,又或是一個大幅交給民間並由特定民間團體把持的商業經營模式,還是「加害人與被害人自立自強」? 當國家自身的能力不到位時,直接將相關的責任歸咎於受刑人,甚至是受刑人的親友,恐怕是國家的推諉卸責。監所關注小組表示,入監服刑是一次對話的開始,讓在制度外的人們得以正面的與國家交鋒並試著對話,學習與認知到制度,並熟稔如何在制度規範下進行社會互動,「這難道不就是矯正教化的目的?」監所關注小組質疑,然而近來走向兩極化刑事政策的背景下,卻不斷將一群人排除於社會外,三振條款的設置、監護處分的修法,「當把這些人拒於邊緣時,還期望他們能回歸社會嗎?還是當這群人犯錯時就沒打算讓他回來?」
daily-weekly
教育部長說明《性平法》修法:未成年師生戀一律禁止、成年涉「權勢關係」也不行
行政院日前通過教育部擬具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下稱性平法) 修正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本次修法有幾項受外界關注的重點,包含將軍警校院及少年矯正學校納入《性平法》適用範圍、師生戀相關規範以及權勢不對等案件的處理等等。教育部長潘文忠今 (19) 日受訪指出,師生戀處理以成年跟未成年做分界,未成年會一律禁止。教育部長潘文忠今日出席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前,接受媒體聯訪說明《性平法》修正重點。師生戀方面,本次《性平法》修法納入「校長與教職員工性與性別有關專業倫理」, 潘文忠說,本次修法將這種違反教育倫理、專業的行為提升到「法」的層次處理。處理上主要以成年跟未成年做分界,未成年方面,不管任何理由,只要對學生發生違反性或性關係等的行為,一律禁止;成年的部分,若是有教學、指導、訓練或是涉及工作機會的分配,也會做明確規範。未成年身心發展不夠,禁止師生戀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長吳林輝昨 (18) 日受訪時,解釋成年與未成年的修法方向,吳林輝說,未成年學生如中小學以下,選課不像大學這麼多,且未成年學生在身心發展跟認知的成熟度還不夠,基於對未成年學生的保護,學校的校長、教職員工都不可以與未成年學生發展親密關係。吳林輝解釋,所謂的「親密關係」指的是超乎師生原本的互動,而有私底下關係的發展,例如談感情或是有進一步關係。至於成年以上的學生,吳林輝表示,對專業倫理的規範,會以是否有權勢關係來做判斷要件。「權勢關係」具體來說是有教學、輔導、論文指導、訓練的關係,因為涉及評分和通過與否,一旦有這樣的權勢關係,即使是成年學生也不能發展性與性別有關的關係;如果沒有,交友就是不受約束的。至於外界關注的權勢型案件調查,潘文忠說明,這次修法針對權勢型案件,無論是調查還是課責都有比較明確、嚴謹的規範,如果發生校長、教職員工對學生的案件,後續啟動調查時,調查小組成員需全部外聘,且要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調查員。如果發生這種權勢型案件,也會進行課責、罰款。談到《性平法》納入軍警、少年矯正學校,潘文忠說明,這兩者長期以學校型態營運,但一直沒有納入,本次納入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保護。除此之外,過去軍警、少年矯正學校的主管機關國防部、法務部沒有明文規範學校要成立性平教育委員會,修法後就必須依法成立,如果發生相關個案,就一體適用性平教育通報、調查、處置流程。潘文忠表示,修法細節教育部後續會邀集學者專家、學校跟團體整理行為樣態,也包含發展參考指引,提供給學校做後續執行的參考。
daily-weekly
韓國瑜邀盧業中任民主基金會執行長,李問:基金會非藍營政治籌碼,「卡韓」無中生有
韓邀盧業中任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外交部:尊重 (中央社) 立法院長韓國瑜表示正邀請政大教授盧業中出任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外交部 14 日表示,該基金會為獨立運作的國家級基金會,尊重董事會治理及獨立運作,有關其董事會組成與人選,由該基金會對外說明,外交部沒有評論。外傳台灣民主基金會 6 日公布董事會名單,綠營政黨代表比藍營多 1 席,但根據網站最新公告,藍綠代表同為 4 席。立法院長韓國瑜表示尊重改任期程,期許能盡己之力做到超然專業,正努力邀請政大教授盧業中出任執行長。面對媒體詢問上述議題,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 14 日在例行記者會表示,台灣民主基金會為獨立運作的國家級基金會,訂有組織章程清楚規範董事會的組成、人數、政黨代表比例、董事任期及董事長、執行長的遴聘方式。劉永健指出,外交部尊重該基金會的董事會治理及獨立運作。有關其董事會組成與人選,由該基金會對外說明,外交部沒有評論。台灣民主基金會於 2003 年 6 月 17 日成立,依照組織章程規定,基金會由董事 13 人至 17 人組成,董事會設董事長 1 人,立法院長、總統府秘書長、外交部長為當然董事,其餘董事包含產、官、學、政黨代表及非政府組織人士。民主基金會為外交部捐助單位,基金會的預算經董事會通過,送外交部依預算程序辦理,並送立法院審議。以往基金會董事長依慣例由立法院長擔任,韓國瑜在 2 月 1 日當選立法院長後,對於能否接任基金會董事長引起不少討論。綠:民主基金會不是藍營政治籌碼,「卡韓」無中生有 (中央社) 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李問 14 日說,民主基金會是國家機構,不是國民黨政治籌碼;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已親自拜會立法院長韓國瑜,討論民主基金會董座改選事宜,國民黨對「卡韓」大做文章,根本是無中生有。民進黨 14 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國民黨立委徐巧芯連日不實指控民主基金會補助,徐巧芯不做功課,捏造不實內容、亂打一通,不懂外交也不懂民主,民進黨敬告國民黨,民主基金會是國家機構,不是國民黨的政治籌碼。李問表示,台灣的外交處境特殊,民進黨首次執政時催生民主基金會,基金會向來扮演為台灣拓展國際連結、推廣民主的重要角色,吳釗燮也已親自拜會韓國瑜,討論民主基金會董座改選事宜,國民黨對「卡韓」一事大做文章,根本是無中生有。李問進一步表示,這屆立委選舉之後,民主基金會依據政黨席次比例調整董事名額,民進黨政黨推薦席次依規定由 5 席改為 4 席,本屆 4 席董事為陳建甫、賴怡忠、林靜儀、林飛帆。李問強調,民進黨 2 月底收到民主基金會來函之後,也已回覆更新席次,請國民黨不要看見黑影就開槍。李問指出,外交工作本應朝野共同努力,民主基金會長期不分黨派,依規定補助政黨外交,可申請額度按照政黨席次比例。況且國民黨已成為國會最大黨,今年可申請額度,為所有政黨當中最高。國民黨一再攻擊民主基金會,只是凸顯無知。國民黨的不實指控,不僅抹煞民主基金會人員的專業,更不尊重所有透過民主基金會與台灣長期合作的國際夥伴,成為國際笑話。李問表示,徐巧芯等國民黨立委不斷抹黑民主基金會是「綠營小金庫」, 根本是烏賊戰術、亂打一通。國民黨每年申請民主基金會補助辦活動 1000 萬元以上,難道民主基金會是「藍營小金庫」。李問表示,徐巧芯胡言亂語,不斷開槍打到自己人,國民黨過去也每年大量申請民主基金會補助舉辦各項活動,甚至舉辦兩岸交流論壇,獲得補助 292 萬 4052 元。李問強調,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也常常申請民主基金會補助,依照徐巧芯的標準,難道國際部主任黃介正也是胡亂使用民主基金會補助。李問補充,國民黨申請民主基金會補助五花八門,包括「經營推特」獲得補助 21 萬 3000 元、「中國國民黨英日文資訊與英日文網頁內容更新」獲補助 72 萬元。然而,國民黨政黨外交表現卻缺乏專業,例如國民黨推特官方帳號曾經嚴重出包,胡亂指控新加坡籍記者是「白人至上主義者」, 觸犯種族話題禁忌。李問強調,民進黨並不反對國民黨申請民主基金會補助,但應加強自身專業,勿愧對納稅人的納稅錢,既無助外交,又丟臉丟到國際。
daily-weekly
性平三法修法在即:民眾黨籲加重罰則、時力促延長兒少性侵追訴期
民進黨團提案 立院 17 日起召開臨時會審議性平三法 (中央社)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今 (14) 日向立法院提案,要求從 17 日起召開第 2 次臨時會,審議性平三法 (《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和《性騷擾防治法》)、外役監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以及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關於台灣與美國間貿易協定。民進黨團在提案中指出,為周延性平法制,建立有效打擊加害人、友善保護被害人,以及建立可信賴的調查機制與申訴制度,同時為均衡社會安全及受刑人於釋放前逐步適應社會之需求,並為台美經貿關係向前邁進關鍵一步,依據憲法第 69 條及立法院組織法第 6 條第 1 項提請召開臨時會。依據民進黨團提案,臨時會將自 17 日起至 31 日,7 月 17 下午,以及 18、19 日 2 天全天為第 1 次會議,17 日下午舉行談話會,18 及 19 日則邀請行政院長陳建仁列席報告並備質詢。陳建仁將於 18 日報告性騷擾防治相關事宜,19 日則就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關於台灣與美國間貿易協定 (即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 進行報告。隨後,立法院將於 20、21、24 日 3 天召開委員會,審議性平三法,即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性騷擾防治法修正草案,以及外役監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台美 21 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26、27、28、31 日則是第 2 次會議,視上述 5 項法案審查進度,送院會進行二、三讀。性平三法修法 民眾黨團促延長追訴期、加重性騷罰則 (中央社) 立法院第 2 次臨時會即將召開,將審議性平三法等議案。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呼籲,應修法提高性騷罰則、延長追訴與申訴期限,並成立專責性騷擾防治中心,提供法律協助和心理支持,建立互相尊重環境。民眾黨團副總召賴香伶、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今日舉行「性平三法修法,朝野合作防治性騷」記者會。賴香伶表示,她身為民眾黨團性平修法專案小組召集人,期盼 MeToo 運動不只是新聞焦點,也能為性別平等權帶來實質改變,保護每一位可能的受害者。賴香伶表示,民眾黨團也提出性平三法的修正草案,包含性別工作平等法簡化申訴流程,力求打造友善且安全的工作環境;性騷擾防治法提高行政罰鍰至新台幣 60 萬元,並要求地方政府應提供受害者必要協助;性別平等教育法則完善通報機制,裁罰事件發生後 24 小時內未通報案件。賴香伶表示,為填補法規漏洞,民眾黨主張提高性騷罰則、延長追訴及申訴期限,要求各機構將「性騷擾防治政策」充分告知員工,並明定為勞動檢查項目,以利督促執行。賴香伶表示,法規制度應保護吹哨者,同時提升性別平等機制的透明度,提供性騷擾受害者更多元、公正的申訴及維權途徑。楊寶楨表示,民眾黨團對性騷擾零容忍,遇到案件馬上啟動性平程序,各立委辦公室皆已明確公告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鼓勵同仁瞭解遵守,並勇敢提出申訴;民眾黨團承諾,對每一個申訴嚴肅對待,且進行保密處理,對違規行為者予以適當懲處。性平三法修法在即 時力籲納入刑法修正案 (中央社) 時代力量今日表示,除了性平三法之外,臨時會應納入延長兒少性侵追訴時效的刑法修正案,不遺棄任何一位被害者,接住所有受傷的人。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今日在立法院舉行「時力性平 3+1, 接住所有受傷的人」記者會。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表示,行政院版中有關權勢性騷部分,僅是在「執行職務時」的要件之外,將員工下班後遭遇職場同仁或業務關係者「持續性」性騷擾的態樣納入性別工作平等法,恐有掛一漏萬之虞。時力主張以「因執行職務」取代,直接擴大性工法的適用範圍至下班時間,並涵蓋職場同仁或業務關係者「非持續性」之性騷擾行為,較為全面。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說,企業進行申訴調查時,調查人員很可能都是公司內部的自己人,礙於公司內部的氛圍或基於大局為重的想法,恐難以針對被害人的申訴做完整調查與公正認定。時力主張,應納入外部專家參與企業內部的申訴處理,並要求負責申訴處理的成員中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女性及性平專家,如此才能夠避免包庇或輕縱等情形發生。陳椒華表示,為了督促雇主落實職場性平措施,針對違反性工法遭到裁罰的雇主,時力黨團主張政府應公告相關的裁罰資訊,來有效嚇阻不肖雇主並敦促雇主落實職場性平措施。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說,目前刑法對於性侵不滿 14 歲兒少的追訴時效是 20 年;不過,根據澳洲皇家兒童性侵調查的結果發現,這些倖存者平均要花上 23.9 年,才能夠第 1 次揭露童年性侵的經歷。時力主張,應延長兒少性侵追訴時效,將追訴期從被害人成年後,或是有意願及能力可以參與偵查及審判程序時,才開始起算,以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權利。綠黨提性平修法民間版本 專家促防性騷案雇主兼法官 (中央社) 政院昨 (13) 日通過性平三法修法草案,台灣綠黨與律師、學者、婦團今日呼籲,政院修法不應「打假球」, 例如草案仍規定性騷案須由公司先調查,若不滿意政府才能介入,恐致「雇主兼法官」的吃案情況持續。綠黨今日前往立法院請願,提出民間版本性平三法修法草案。綠黨秘書長王彥涵表示,立院下週將舉行臨時會,但綠黨被告知臨時會不處理請願案,民間修法版本要到 9 月正式開議才會被審理,她希望政府若重視性平,不應以程序阻礙實質正義。台灣綠黨今日舉行「性騷法規實質整合,不打假球直面困境」記者會,數位女力聯盟 WIDI 執行長張裕焯、律師張品黎、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戴瑜慧、前新竹縣議員余筱菁等出席。戴瑜慧認為,修法應更關注「非典型雇傭勞動者」, 演藝圈爆發多起性騷,因這類產業特性是靠人脈接案,受害者鼓起勇氣說出來,往往得到的不是承接,是二度言語傷害與職場霸凌,例如有演員拍戲時在現場一直被逼喝燙水,或不發通告讓她遭到封殺。余筱菁舉例,1 位新竹縣議會助理遭男議員騷擾,她協助過程發現,地方制度法未規定地方議會要設置性平委員會,也沒有相關申訴流程,受害助理最後在沒有任何保障下被迫離職,讓她覺得非常離譜,希望性平三法修法能更關注政治領域性騷問題。行政院修性平三法 國教盟籲校園投入法律資源 (中央社) 行政院通過性平三法修正草案,將教職員不得與學生發展「有違專業倫理之關係」入法,並對涉案教職員課以懲罰性賠償。國教盟肯定修法方向,但認為基層學校法律專業不足,應投入更多資源。行政院 13 日通過性平三法修法草案,明訂教職員工於執行教學、輔導等工作時,不可在與性或性別有關的人際互動上,發展「有違專業倫理之關係」。另外,也增強主管機關在調查程序間的監督,並納入被害人可請求懲罰性賠償金機制等。國教行動聯盟今日發布新聞稿,肯定行政院的修法方向,但提醒性騷擾防治應以教育「尊重」才是根本,且基層學校往往法律專業不足,遇到性平事件時,須外聘專業調查人員,主管機關應協助並投入更多資源。國教盟指出,性平事件的當事人,可能重金聘用知名律師協助;相對之下,校園性平事件調查人才庫中,卻多為學校現職老師受訓後取得資格,較缺乏法律專業人才。教育主管機關應正視需求,避免因程序瑕疵與調查專業不足縱放狼師。國教盟提醒,性平調查工作責任重、負擔大,已讓許多老師卻步,因應修法後的人力需求,教育主管機關應思考提高誘因,避免人才流失。學校需外聘調查小組人員時,將大幅增加經費支出,也需要政府部門協助。國教盟對行政院的草案提出一些建議,例如性平事件中,學校須告知、尋求同意的對象等相關法條,建議以「實際照顧者」代替「法定代理人」, 避免損害未成年學生的權利。另外,教職員與學生發展「有違專業倫理之關係」, 也須進一步界定和釐清。國教盟表示,如果是大學職員與適婚年齡的碩博士生談戀愛,是否也違反專業倫理,仍有待後續立法討論。
daily-weekly
政院提修法開放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採雙軌制禁用於炒房
(中央社) 行政院 14 日通過相關修法草案,開放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 (REIT) 採基金架構發行,加上現行信託架構雙軌併行,但為避免開放後遭用於炒房,草案明定禁止投資自用住宅。因立法院屆期不續審,行政院會 14 日討論、通過財政部重行擬具的《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並將名稱修正為《證券與不動產投資信託及證券投資顧問法》, 再送立院審議。金管會指出,2003 年便依法允許 REIT 採信託架構發行,由信託業擔任發行主體,但為替台灣資本市場注入活水,因此參考日本、新加坡做法,開放 REIT 採基金架構發行,雙軌併行。根據草案,基金架構 REIT 為契約型基金,由委託人 (不動產投資信託事業) 與受託人 (基金保管機構) 簽訂信託契約,REIT 投資人為該信託契約的受益人。另考量證券投資信託事業業務性質也是以從事投資管理為主,因此開放證投信事業得兼營不動產投資信託事業。不動產投資信託事業設立資格條件方面,草案要求,具不動產投資管理經驗的機構擔任專業股東,且其所認股份,合計不得少於第一次發行股份的 50%; 另參考國外制度暨考量現行證投信事業最低實收資本額,擬授權金管會訂定不動產投資信託事業最低實收資本額等資格條件。草案也要求不動產投資信託事業 (含專營及兼營) 應設置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並以審計委員會替代監察人。至於 REIT 投資標的範圍,草案規範主要包括不動產、不動產相關權利、不動產相關有價證券等項目,但為避免炒房,明定禁止投資自用住宅;此外,草案也要求 REIT 應至少有一定比率投資於有穩定收入的不動產或不動產相關權利,且每年分配收益應達可分配收益的一定比率。草案也參酌國外模式,允許 REIT 進行關係人交易,並輔以相關配套管理措施;而為兼顧 REIT 的借款現況與財務風險,草案預計授權金管會訂定 REIT 借款比率上限、公告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此外,草案為強化監理證券與不動產投資信託事業及證券投資顧問事業,將重大違反攸關受益人或投資人權益保障事項的罰鍰金額上限,由新台幣 300 萬元提高至 1500 萬元。
daily-weekly
巴勒斯坦主席任命新總理,回應國際改革訴求;以哈戰爭奪萬童命,比全球4年衝突兒童死亡總數多
阿巴斯應國際要求推動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改革,任命新總理穆斯塔法 (中央社) 巴勒斯坦新聞機構《瓦法社》(Wafa) 14 日報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 (Mahmoud Abbas) 任命在商界舉足輕重的盟友穆斯塔法 (Mohammad Mustafa) 擔任總理,責成協助改革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路透社》提到,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近來面臨愈來愈大壓力,外界要求大刀闊斧改革和振興,改善於總部所在的約旦河西岸 (West Bank) 地區治理。身為主席的阿巴斯目前仍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最有權勢的人物,但任命新政府顯示他願應國際社會要求推動政府改革。《瓦法社》報導還說,穆斯塔法也奉命領導加薩走廊 (Gaza Strip) 救援和重建工作,以及改革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機構。加薩地區 5 個多月來飽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 戰火蹂躪,穆斯塔法在先前衝突過後曾協助安排加薩重建工作。穆斯塔法接替前總理史泰耶 (Mohammed Shtayyeh) 職位,史泰耶今 (2024) 年 2 月率內閣總辭。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是 30 年前依據臨時和平協議《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 成立,對約旦河西岸占領區實行有限治理,巴勒斯坦人將約旦河西岸視為未來獨立建國的核心。然而,一旦加薩的以哈戰爭結束,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可能在治理加薩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不過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 (Benjamin Netanyahu) 已表示強烈反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參與接管這塊飛地。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由阿巴斯所屬的政治派系法塔赫 (Fatah) 掌控,長久以來與統治加薩的哈瑪斯關係緊張,雙方在 2007 年短暫交戰後,法塔被逐出加薩。然而在哈瑪斯去年 10 月 7 日突襲行動招致以色列反擊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一再譴責以色列侵略加薩,並堅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必須在戰後扮演統治加薩的要角。以空襲加薩聯合國糧食中心,稱擊斃哈瑪斯指揮官以色列 13 日表示,以國對加薩南部聯合國糧食分發中心發動的空襲,擊斃以軍鎖定的一名哈瑪斯指揮官;巴勒斯坦官員說,這場攻擊造成另外 4 人喪命,包括 1 名聯合國工作人員。《路透社》報導,以色列軍方表示,這場空襲擊斃哈斯納 (Mohammad Abu Hasna), 稱哈斯納是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 武裝分子,他負責向哈瑪斯提供關於以軍位置的情報,「也參與控制人道援助行動並將物資分發給哈瑪斯恐怖分子」。哈瑪斯在聲明中表示,哈斯納是警察部隊成員,譴責以軍殺害他是「懦弱的暗殺行為」, 目的是為了擾亂援助物資的分發。哈瑪斯確認遭擊斃的 5 人中,有 1 人是拉法 (Rafah) 緊急委員會負責人艾德 (Nidal al-Sheikh Eid)。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 (UNRWA) 表示,位於加薩南部拉法的其中一處設施遭到攻擊。加薩 230 萬名人口中目前約有一半在拉法避難。UNRWA 表示,這場攻擊造成 5 人死亡、22 人受傷,死者包括至少 1 名 UNRWA 工作人員,又說先前曾向以軍提供 UNRWA 設施的座標。UNRWA 負責人拉扎里尼 (Philippe Lazzarini) 說:「在糧食供應量即將耗盡、民眾普遍飢餓且某些區域發生饑荒的情況下,UNRWA 僅存的分發中心之一今天遭遇攻擊。」哈瑪斯否認以色列指稱哈瑪斯轉移糧食援助的指控,並稱以色列利用饑荒來向巴勒斯坦人民施壓。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 13 日表示,由於 UNRWA 與哈瑪斯武裝分子之間據稱有關聯,他堅決將在不損害援助物資分配的情況下,以其他機構取代 UNRWA。在華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在記者會上說,他尚未收到關於這起事件的細節,但表示儘管情況艱難,以色列仍必須保護人道援助工作者的安全。布林肯說:「你們身處於戰區之中,恐怖組織從醫院、學校、公寓大樓開槍,但以色列軍方、政府有責任與義務竭盡所能,確保人道援助工作者能完成他們的工作。」以哈戰爭奪萬童命,比全球 4 年衝突兒童死亡總數多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機構負責人 12 日表示,他們獲報在加薩走廊 4 個多月激烈的以哈戰爭中罹難的兒童人數,比 4 年內在世界各地衝突中喪命的兒童總數還多。《法新社》報導,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負責人拉扎里尼在舊稱推特 (Twitter) 的 X 平台上說:「根據通報,加薩短短 4 個多月內罹難的兒童人數,比全世界 4 年的戰事裡遇害的兒童總數還多,令人震驚。」他的發文引用聯合國的數據,顯示 2019 年到 2022 年間,全球有 1 萬 2193 名兒童在衝突中喪生。發文中將這個數據與加薩衛生部提供的報告做了比較。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治下的加薩衛生部報告顯示,去年 10 月到今年 2 月底,加薩有超過 1 萬 2300 名兒童喪命。拉扎里尼說:「這場戰爭是對兒童的戰爭,這是針對他們童年和未來的戰爭。」報導說,這場殘酷戰爭始於去年 10 月 7 日,根據《法新社》基於以色列官方數據的統計,哈瑪斯當天對以色列發動空前突襲,導致約 1160 人死亡,其中多為平民。哈瑪斯還挾持約 250 名人質,其中數十人在去年 11 月為期一週的休戰期間獲釋。以色列認為,還有約 130 名人質仍被扣留在加薩,有 32 人據推斷已死亡。根據加薩衛生部說法,以色列報復性地轟炸與地面攻擊已造成 3 萬 1184 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大部分是婦孺。
daily-weekly
MeToo運動效應:民團提「性平三法」修正草案,呼籲總統府成立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
MeToo 風波已經延燒超過 1 個月,近日多名立法委員及民團都在著手進行「性平三法」的修正草案研擬,包含《性騷擾防治法》、《性別工作平等法》以及《性別平等教育法》, 現代婦女基金會及台灣防暴聯盟今 (11) 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民間版的性平三法修正重點,以及台灣 MeToo 運動的現況。台灣防暴聯盟蒐集 5 月 31 日到 7 月 7 日的 1 個多月來 94 件具名舉發的案件,其中性騷擾 59 件 (62.8%)、性侵害 27 件 (28.7%)、性私密影像 (含偷拍) 5 件,性別歧視霸凌言語 3 件;其中,屬於權勢關係的有 78 件,佔超過八成。台灣防暴聯盟秘書長廖書雯說,雖然台灣性侵害、性騷擾的刑事告訴與行政申訴法律體系早已建立,但這些案件卻很少進入體制內處理。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特聘教授王珮玲也說,94 件只是冰山一角,這些性別暴力事件侵犯了人們生活免於恐懼的自由,因此呼籲政府、社會各界要非常重視性別暴力。兒少權心會創會理事長賴芳玉指出,該協會的「全芯創傷中心」在過去的陪伴經驗中發現,創傷復原的路遠比想像中更複雜、也更久,個案常常要經歷 1、20 年的創傷歷程,直到現在都很難描述自己的痛苦。他也強調被害者不是只有一個樣子,被害者因為創傷與生命歷程的結合,產生複雜性跟多元性,但這次看到社會公眾常常態度極不友善,讓他認為被害者真的很勇敢,因為在這之中,他們也在經歷創傷的狀態。因此賴芳玉提醒 MeToo 倖存者覺察創傷的軌跡,並接納、照顧自己的內在情緒,無論選擇說與不說受害經歷,都要先安定身心與自我照顧。對於近期的 MeToo 浪潮,《女人迷》執行長張瑋軒強調 MeToo 不是翻舊帳、不是復仇,而是一個遲到,但必須要有的道歉。張瑋軒解釋,MeToo 的本質是未來與過去社會的對話,去想像要建立怎樣的未來社會,讓下一代免於恐懼。然而,目前他認為還沒有看到過一個「真的」道歉,道歉背後往往是權力的傲慢與漠然。民團:總統府應設立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王如玄表示,現行《性騷擾防治法》第 1 條第 2 項指出,「適用《性別工作平等法》及《性別平等教育法》者,除第 12 條、第 24 條及第 25 條外,不適用本法之規定。」導致教育部、勞動部與衛福部在遇到事件時互相推諉,形成「三不管地帶」, 但沒有道理職場、校園的被害者不能以《性騷擾防治法》提出申訴,一定要打破這件事情。在職場方面,王如玄認為,國家有責任建立入場輔導機制,讓雇主在發生問題時,有人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有類似事件時才會知道怎麼處理案件。另外,他提及應建立雇主的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否則雇主會有「賭」的心態,認為被揭發時反正裁罰很輕,可以置身事外。王珮玲指出,本次記者會有一個重要訴求,就是希望總統府成立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美國的拜登 (Joe Biden) 政府上台後,特別推動中止性別暴力的全國性計畫,加拿大也提出的國家性別暴力行動方案 10 年計畫,英國則在 2010 年就有類似計畫,且每 5 年修正 1 次,現在已經進入第 3 期。王珮玲解釋,希望政府成立辦公室後,能提出全面性、有系統性的國家性別暴力防治行動計劃。王如玄指出,本次民間團體除了提出希望總統府設立性別暴力防治辦公室,還要求國家提出性別暴力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檢視性暴力防治相關法案、打造放心求助與友善回應的社會等等訴求,期盼透過國家與整體社會的省思與行動,共同打造接得住被害者的安心社會。
daily-weekly
無期徒刑獲假釋又犯罪一律再關25年恐怕「關到死」,憲法法庭辯論是否違憲聚焦三大爭點
謝姓男子於 1989 年間涉嫌強盜案,最高法院依《懲治盜匪條例》判無期徒刑定讞。謝男服刑 18 年後,2009 年假釋出獄。假釋期間又犯竊盜罪,被判刑 1 年 2 月,原本假釋撤銷。依 2005 年 1 月 7 日修正的新法,謝男必須執行 25 年不得假釋的「殘刑」。謝男認為,修正後的規定等於要他服刑超過 50 年,老死在監獄中,況且《懲治盜匪條例》已廢止。相關規定違反比例原則,提起釋憲聲請。憲法法庭昨 (19) 日進行言詞辯論。根據監所關注小組統計,本次併案送審的有 31 位曾被判無期徒刑的人,其中 16 位涉犯《懲治盜匪條例》(現《刑法》中的強盜罪), 有 10 位涉犯《肅清煙毒條例》(現《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他們在假釋後違規或再犯罪的案由,與毒品用藥有關的有 17 位,其餘包括竊盜、酒駕、詐欺、恐嚇取財和性侵等罪,另有 2 位則因未準時向觀護人報到被撤銷假釋。在憲法法庭受理後,已有 2 位當事人於獄中過世。爭點一:無期徒刑假釋被撤銷,不管假釋期間長短、再犯什麼罪,一律重算 25 年會不會過苛?根據律師計算,謝男在假釋前已服刑 16 年,撤銷假釋後需再執行 25 年才能聲請假釋,另又因毒品罪被判 10 年加上觀察勒戒 1 年,根據俗稱「三振條款」的規定,不得再次聲請假釋,也就是謝男須服刑超過 52 年。被判處無期徒刑的人,本來就已要服刑 25 年才能聲請假釋。假如假釋期間再次犯罪,被撤銷假釋,必須回到監獄再執行 20 年或 25 年殘刑,然後再接續執行後續犯罪的刑期。聲請人的律師團認為,不分再犯時已過的假釋期間長短、再犯性質種類,無視受刑人為回歸社會所為的長期努力,一律執行固定 20 或 25 年的殘刑,已經過度限制受刑人的人身自由,違反比例原則,有違憲疑慮。律師表示,刑罰主要目的是要矯正受刑人,使其最終能復歸社會,即使是無期徒刑,也有同樣目的,並非要將一個犯錯的人「關到死」。雖然被判刑時結果是確定的,但是後續執行是動態的。人有改過向善的可能,假如經過矯正教化後,國家評估認為危險性降低,就可以提前釋放,這是假釋的目的。因此假釋制度不應該是國家給受刑人的恩典,更是重新檢視調整對犯罪者的刑罰效果、必要性的機會。律師直言,「不能因為一個假釋的人出車禍,沒去找警察報到,就預期他會再次殺人或犯罪。」需考量每個個案的情況,包括他再犯的可能性、假釋期間和服刑的表現等。律師翁國彥也指出,現行規定已完全澆熄此類受刑人重獲自由的希望,只會讓他們在監獄的角落中「輾轉偷生直到腐爛」。不過法務部主張,現在的規定沒有過苛的問題,假釋不屬於受刑人的基本權,而是一種制度。遭判無期徒刑,表示在判決當時,犯下的是重罪,且犯罪情節重大。無期徒刑本來就是終身監禁的概念,台灣的制度設計給予假釋,已經讓他們有提前出獄的機會。無期徒刑,沒有「殘存刑期」的問題,因為他不是被判 25 年,而是無期徒刑,25 年只是法律上設定可以申請假釋的門檻。法務部也說,假釋及撤銷假釋後再執行殘刑的規定,並非憲法上權利,而是立法政策創造的制度,是「暫停執行刑罰」的轉向處遇,而非免除或豁免刑罰。相關規範如何設計,司法權進行違憲審查時,應尊重立法權的裁量空間。爭點二:假釋的時候,算是在服刑嗎?由於在現行規定中,當無期徒刑者假釋出獄,又因再犯他罪被撤銷假釋,原本可用於抵銷刑期的假釋期間,也都不算數,仍須從零開始累積 25 年。大法官呂太郎、詹森林都提出疑問,認為法務部也認同假釋是種附條件的暫時方案,是以刑罰為目的的措施,那為什麼撤銷假釋後,先前假釋期間不能計入刑期?大法官尤伯祥也提問,假如在監獄裡面是教化,假釋出來時也是教化,兩者有何不同?假如假釋制度是基於「特別預防」之考量的教化,為什麼在當一個人假釋在外時,就不算刑罰執行?法務部則回答,在監獄裡,受刑人的人身自由遭到限制,但是假釋出獄後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活動的的,人身自由未受侵害,只是需要定時報到,這兩者限制高低不同,不能做相同比喻。不過詹森林則表達不認同,認為假釋的人並沒有辦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和一般的自由人不能相提並論。法務部主張,假釋算是讓受刑人在特定條件下「提前出獄」, 解除人身自由遭剝奪的狀態,也因此要求受刑人必須在此期間符合規則,例如要定時向觀護人報到,當然也不能觸犯法律。但刑罰本身不會因為假釋而消滅,原本的刑期沒有「消失」, 假如假釋期間都沒出錯,可以在假釋結束後視為服刑期滿。假如他違反規定或是再次犯法,假釋遭撤銷,當然就要回來繼續執行原本沒結束的刑期,以無期徒刑為例,就是回到原本終身監禁的判決結果。法務部指出,現行法依構成撤銷假釋事由情節的輕重而做區別對待,並非一律均予撤銷假釋,已賦予個案裁量撤銷的判斷餘地,若受刑人對於撤銷假釋的決定不服,也可以即時提起救濟,現行法已符合正當法律程序及保障訴訟權的要求。爭點三:亂世用重典的《懲治盜匪條例》已廢止並修正,假釋規定沒改可以嗎?另外聲請人也主張,《懲治盜匪條例》已在 2002 年廢止,強盜罪行回歸《刑法》中的強盜罪處罰,修正為 5 年以上有期徒刑,加重強盜修正為 7 年以上有期徒刑,並刪除以「無期徒刑」處罰強盜行為。然而修法廢止前,已被判決無期徒刑的人,無溯及既往予以適當減刑為有期徒刑,仍以無期徒刑的條件來處理假釋,過度侵害人身自由。專家學者指出,《懲治盜匪條例》是戒嚴時期的特別法,本身就有違憲疑慮,現在已因一般預防需求降低而被廢止,然而假釋相關的規定,未能順應刑事法律變更後的變化,調整適當殘刑,造成過於苛刻的結果,不符合比例原則,恐有違憲疑慮。不過法務部認為,《懲治盜匪條例》雖然已經廢止,但是相關犯罪的刑罰,並沒有消失或「不罰」, 只是以不同的罪名和形式改為《刑法》中的其他罪名,因此不能因為該條例廢止就認為應該有不同的做法。另外法務部也強調,假釋的規定是以當年的原判決為主,這也是尊重司法判決。昨日的言詞辯論約 2 小時,關係機關法務部由檢察司長郭永發、副司長簡美慧、主任檢察官劉怡婷代表,另請教授周漾沂、副教授黃宗旻、助理教授丁榮轟與國家人權委員會副主委蔡崇義,以專家學者和鑑定機關身分出席。審判長許宗力大法官於聲請人、關係機關結辯後,宣示言詞辯論終結,3 個月內會宣示判決;必要時得延長 2 個月。
daily-weekly
2024展開AI手機新紀元!三星首款AI手機Galaxy S24系列究竟有哪些能耐?
毫無疑問,AI 人工智慧絕對是近一兩年科技界的「顯學」, 尤其今年生成式 AI 更是有著極為躍進式的發展,包括可以透過自然語言對話、下達指令的聊天機器人,以及可以透過文字敘述、生成各類型影像創作的圖像生成式 AI, 都有非常多元的服務應用在生活之中。隨著 2024 年的到來,市場也預測 AI 人工智慧下一個爆發性發展的場域,將會是大家所熟悉的「智慧型手機」, 像是三星將在台灣時間 1/18 凌晨 2:00 發表的新旗艦機 Galaxy S24 系列,傳言將會成為首款深度整合人工智慧的「AI 手機」, 這款跨世代的產品會帶來哪些革新,又將怎麼影響我們使用手機的方式?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將為大家帶來詳細解析!AI 將帶來智慧型手機的新一波革新回顧 2023 年,科技圈中最為熱門的話題毫無疑問就是「AI 人工智慧」, 而且與過去 AI 只是一個「概念」不同,今年的「生成式 AI」可說是絕大多數人「看得到,摸得到」的技術,其中以大型語言模型 (LLM) 為基礎的聊天機器人 ChatGPT 最引領風騷,無論是各類型問題的回答、文本內容生成、翻譯甚至是寫程式碼都無一不通,讓 Google 也不得不提前將自己的王牌「Google Bard」打出來。其他圖像式生成 AI 服務如 Midjourney、DALL-E、Stable Diffusion、Bing Image Creator, 以及 Meta 測試中的 Imagine 也都成為熱門話題。也因為 AI 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預料下一階段 AI 將會大舉發展的方向將會「從雲端走向本地端」, 像是已經有了大型語言模型與圖像生成 AI 模型已經推出本地端電腦可以運行的版本,而未來行動裝置的硬體效能也朝向 AI 運算強化的方向發展,也讓智慧型手機成為 AI 技術整合的下一個目標。其實早在多年前,AI 人工智慧的技術就已經深入智慧型手機領域,像是三星很早就利用人工智慧協助相機拍攝的影像優化,包括拍攝多幀影像即時合成以獲得更明亮、更清晰的照片成品,以及能夠偵測相機拍攝畫面的主題、場景進行即時參數的調校... 等。此外,也已有一些手機品牌整合了 AI 人工智慧,除了拍照之外,錄製影片也借重 AI 進行背景降噪,或是影像編輯器能夠去除多餘物件、變換天空或水面的樣式... 等,讓影像編修更化繁為簡。三星的「高斯計劃」作為智慧型手機全球出貨量數一數二的品牌,三星電子自然也深知 AI 人工智慧對於智慧型手機發展的重要性,也因此在 2023 年 11 月於南韓舉行的三星開發者大會中,首度公開了自家的生成式 AI 模型「三星高斯 (Samsung Gauss)」, 這款模型也包括了語言、程式碼與圖像生成三個部份,試圖透過人工智慧的力量來改善手機用戶的使用體驗。其中三星高斯語言模型可以透過簡單的提示指令協助用戶撰寫完整的電子郵件,總結報告文件重點,同時也能進行多語言的文件翻譯,進而提升工作效率;而三星高斯程式碼則是基於程式碼助手 (Code.i) 協助內部軟體開發流程優化,使開發者能快速進行程式碼的撰寫,並透過互動介面支援程式碼敘述與測試範生成,進一步縮短開發時程。另外三星高斯圖像生成則是一款影像輔助工具,可以輕鬆生成與編輯創意圖像,包括影像風格的更改為添加,也能將低解析度影像轉換為高解析度。三星也表示高斯目前將用於提升三星內部員工的生產力,但不久就將拓展至各類三星產品的應用程式中,來提供嶄新的用戶體驗,而先前外媒也發現三星向歐盟、英國提交了「AI Smartphone」與「AI Phone」這些與「AI 智慧型手機」相關的商標申請,因此可預期即將到來的旗艦機 Galaxy S24 系列將成為三星首款主打 AI 人工智慧的手機。Galaxy S24 可能帶來哪些 AI 應用?在三星先前的 Galaxy 系列智慧型手機中,就已經導入了 AI 人工智慧的技術來優化應用功能,像是在 Galaxy S10 系列就為相機功能加入 AI 人工智慧技術,包括可以透過 AI 技術辨識物體、自動調校最佳拍攝效果的「場景智慧辨識」功能也持續不斷進化,像是在 Galaxy S21 系列開始就加入了「月亮拍攝模式」, 可透過 Space Zoom 的超長變焦搭配「細節強化引擎」, 以「多重影像疊合」技術合成 25 倍以上焦段的 10 多張影像,並利用「超解析度」技術去除雜訊、強化清晰度與細節,以拍攝出清晰的月亮照。此外,Galaxy S24 系列也預計將會針對夜拍進行強化,同樣也利用 AI 協助辨識畫面物件,進行主題與背景的分離,在低光下也能拍出更專業的肖象照。當然,即將到來的 Galaxy S24 若是有了「三星高斯」AI 人工智慧模型的加持,功能應用絕對不僅止於相機功能的應用,根據爆料者 Benlt Bruhner Pro 在推特上的貼文揭露,三星將隨著 One UI 6.1 的更新,為 Galaxy S24 系列打造獨家的 AI 人工智慧功能,其中有多個功能是專為影音、圖像優化的功能,同時也有類似 ChatGPT 的任務輔助聊天機器人功能,且功能可能比大家預期還要強大!擁有三星高斯的語言模型之後,預料 Galaxy S24 系最將會加入類似 ChatGPT 這可以用聊天問答方式協助用戶的聊天機器人,以協助執行簡單任務的處理、解答問題、處理方程式... 等,可以視為 Bixby 助手的進階版。 同樣是透過語言模型的協助,Galaxy S24 系列可藉由 AI 聆聽通話內容,並協助從中摘要重要的內容,並提供建議後續的操作,例如將會議、活動標註至行事曆中,任務加註至待辦清單中... 等,省去使用者手動操作的麻煩。此外,透過 AI 也可以在通話中即時翻譯不同語言的內容,為使用者消除不同語系之間的語言隔閡,能更為順暢地進行即時溝通。 影像編輯工具也是許多使用者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時 Galaxy S 也有不少導入 AI 技術的功能,像是之前的物件橡皮擦、去除反光、自動去背... 等優化功能,而預期 Galaxy S24 系列也將加入一些更新功能;此外,過去在使用影像編輯器時,經常會因為裁切、旋轉造成畫面出現空白處,Galaxy S24 可能加入的 AI 生成功能可透過既有照片內容,以 AI 人工智慧生成邊界外的內容,有點類似 Adobe 的 Firefly 服務,在我們進行影像裁切、旋轉時若畫面有空白區塊,即可透過這個功能完整化。 對於希望能透過主畫面、鎖定螢幕圖像的更換來展現個人風格的使用者來說,Galaxy S24 系列可能加入的「AI 生成桌布」功能可以進一步為你獲得更豐富多元的選擇性,直接在佈景主題中以 AI 生成不同主題的桌布,並能完美地與三星 One UI 整合。 三星發展多年的筆記工具 Samsung Notes 是不少人做筆記的最愛,不過對於重度使用者來說,往往做完筆記之後還需要花費不少時間進行內容的整理、十分浪費時間,因此透過 AI 人工智慧「一鍵」整理 Samsung Notes 的筆記內容、將其轉換為有序的條列內容能夠節省使用者不少時間,也成為筆記重度使用者的救星。 對於使用者來說,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強大,但卻也因為讓人極為仰賴這些功能的使用,往往導致手機電力續航的不足,而經年累月的使用也可能造成電池壽命的大幅衰退,而這也是各大手機品牌持續不斷努力優化的地方,而先前也有傳言指出 Galaxy S24 系列將會利用 AI 深度學習,根據用戶使用手機的習慣,主動進行系統效能的調校與優化,同時主動改進充電方式,進一步延長電池壽命。結語 AI 人工智慧技術並非科技界的新鮮事,但卻在近一兩年獲得令人驚訝的躍進發展,而其中主要原因也在於「大型語言模型」與「生成式 AI」技術所帶來貼近人們生活的實際體驗,讓每一個人都能「親身體驗」到 AI 科技對於我們的幫助。而這股浪潮預料也將在 2024 年吹向智慧型手機這個人們再熟悉不過、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上,而三星作為智慧型手機的領域品牌,自然也會聚焦於 AI 技術領域,同時就如過去三星一直強調「有意義的創新」這個核心理念,相信也將會為使用者帶來更貼近生活、更「有感」的應用方案。三星將於台灣時間今年 1 月 18 日凌晨 2:00 舉行 Galaxy S24 系列發表會,作為三星 2024 年的第一款旗艦機,預期 Galaxy S24 系列也將為 AI 技術「落地」提供不同面向的重要舞台,為使用者帶來更多應用層面的可能性,讓過往的使用問題能被妥善解決,帶來更具效率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為未來帶來更多可能性,讓我們一起期待智慧型手機再度跨世代進化。
daily-weekly
行政院通過性平三法修法草案,分層級重罰權勢性騷者;教育部:利用權勢發展師生戀可終身解聘
(中央社) 台版 MeToo 推動政府修法腳步,行政院會今 (13) 日通過性平三法修法草案,明確定義權勢性騷,且分層級重罰權勢性騷者,包含行政罰最高新台幣 100 萬元、懲罰性賠償最重 5 倍,以及最重 3 年徒刑。同時,修法也強化外部申訴及監督機制,未來若性騷擾行爲人是最高負責人時,以及受害人不服雇主調查結果,都可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訴,再由其調查、裁處;同時也延長性騷擾申訴時效,包含權勢性騷申訴時效為知悉事件起 3 年,自事件發生起 7 年;性騷若於未成年時發生,申訴時效為成年後 3 年。為遏制性騷擾事件,行政院會今日通過《性騷擾防治法》修正草案、《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及《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主責法案的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出席政院會後記者會時指出,修法三大面向是有效、友善、可信賴。有效部分,羅秉成說,修法明確定義權勢性騷擾,分為一般權勢型 (如主管) 及特別權勢型 (如雇主、機關首長等), 且將加重相關處罰,與一般性騷擾有別;為避免漏接被害人,這次修法也明確規範性騷擾管轄權,避免出現一個性騷擾事件卻有 3 法的適用爭議;以及,過去《性別平等教育法》規範範圍未納入軍警及矯正學校,這次修正納入。羅秉成說,修法針對權勢性騷擾行為人提出「層級式懲罰」, 懲罰性賠償部分,透過權勢性騷擾者除面對被害者求償,也將面臨懲罰性賠償,一般權勢性騷行為人、教職員等為 1 至 3 倍,特別權勢性騷行為人如雇主、校長等則為 3 至 5 倍。行政罰部分,除調高一般性騷行為人罰鍰天花板為 1 至 20 萬元,也新增權勢性騷者罰鍰為 6 至 60 萬元、雇主則可開罰 1 至 100 萬元;刑事部分則加重性騷擾罪刑罰,新增利用權勢犯性騷擾罪者將加重其刑二分之一,最重達 3 年。另外,修法也強化外部申訴及監督機制,羅秉成說,未來若性騷擾行爲人爲最高負責人時,以及受害人不服雇主調查結果,都可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訴,由地方主管機關調查、裁處;這次修法也要求,雇主若接獲申訴及調查結果出爐時,均需通報主管機關,強化外部適法性監督。至於友善部分,羅秉成說,部會將編列預算,增加被害人保護扶助措施,同時完善保密規定,周延被害人保護;也會延長性騷法申訴時效,增訂離職後、具權勢關係及未成年者申訴的特別時效。未來一般性騷申訴時效為知悉事件起 2 年,自事件發生起 5 年;權勢性騷申訴時效為知悉事件起 3 年,自事件發生起 7 年;同時也納入特別規定,性騷若於未成年時發生,申訴時效為成年後 3 年,而如果是雇主性騷,申訴人得於離職日起一年內申訴,但若性騷擾行為已逾 10 年就不予受理。可信賴部分,增訂情節重大的最高負責人、主管停職,或調整職務的暫時措施,確保事件調查過程獨立公正,不受行為人權勢影響;建置人才資料庫,培訓及遴選具性平意識的成員;增加得請民間專業人士或團體提供協助調查。草案將送立法院 7 月臨時會審議,羅秉成表示,相關修法第一階段措施將在三讀後、走完行政程序就會施行,第二階段涉及宣導以及地方政府配合部分,則預定明 (2024) 年 3 月 8 日婦女節實施。教育部:校長或教職員利用權勢發展師生戀,嚴重者性平會可處終身解聘 (中央社) 行政院會今日通過性平三法修法草案,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性別平等教育法》新增規範,未來校長或教職員工在校園發展有違專業倫理關係,利用師生權勢關係違反倫理發展師生戀,若情節嚴重,可直接由性平會做終身解聘等處理。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性騷擾防治法》修正草案、《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及《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透過重罰權勢性騷者,包含行政罰最高新台幣 100 萬元、懲罰性賠償最重 5 倍,以及最重 3 年徒刑等作法,盼增加性騷擾者的社會成本,遏制性騷擾行為發生。其中防制校園性騷擾部分,《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法明確定義「校園性別事件」, 除原有的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也增訂納入「校長或教職員工違反與性或性別有關之專業倫理行為」。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出席行政院會後記者會時指出,這是指校長或教職員工於執行教學、指導、訓練、評鑑、管理、輔導學生或提供學生工作機會時,在與性或性別有關之人際互動上,發展有違專業倫理關係,也就是利用師生權勢關係發展違反專業倫理的關係,也就是過去俗稱的師生戀。林騰蛟說,其實這部分目前在校園防治準則當中就有規範,現行作法是由性平會調查後,教評會做相關處理,這次修法則是將類似情形提升到法律位階規範,未來若有嚴重違法教師專業倫理的情形,可以直接由性平會做終身解聘等處理,但仍須待後續子法訂定配合。主責性平三法修法的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今日出席行政院會後記者會時補充表示,現行針對校長或教職員工違反與性或性別有關的專業倫理行為,本來就有一定做法,這次是希望透過修法明文化,讓未來處理有法源依據,並透過訂定子法將相關態樣具體化。他說,不是所有師生戀都會陷入上述規範,而是必須違反態樣、一定條件,才會啟動校園性平事件調查。現行就有校園性平事件調查機制,這次修法後則將加嚴,包含一、明文保障吹哨者;二、性平事件行為人若是校長時,將由學校的主管機關負責調查;三、校長涉案須於調查期間調整或停止職務;四、行為人是校長、教職員工時,調查小組需全部外聘;五、學校性平會處置結果有違法或不當時,由主管機關性平會直接審議等作法。另外,近日演藝圈發生多起後輩遭前輩性騷擾事件,媒體詢問,這是否也能是用權勢性騷擾加重處罰。羅秉成說,權勢性騷擾後續有民事與刑事等加重處分,因此認定要件必須明確與特定,不適合擴張成社會上具有身分影響力者所犯性騷擾都要加重處罰,立法上必須審慎,得在法律定義相較明確情況下做相關修正。他表示,演藝圈這類案件如果要適用權勢性騷擾,可能是前輩受公司指定照護、監督新進師弟師妹時有性騷擾等行為,才有可能適用性騷擾防治法,但實際情形仍須視個案處理。
daily-weekly
2023十大藝文新聞出爐:投票人數創新高,「表演場館恢復脫口罩看演出」位居榜首
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以下簡稱北藝大藝管所) 舉辦的全民票選活動,「2023 年度十大藝文新聞」今日 (28) 公布,前三名分別為「歷經疫情三年,表演場館恢復脫口罩看演出」、「OPENTIX 年度數據分析,2022 年票房破 11 億,近疫前水準」、「首座長銷定目劇場啟用,為劇場帶來更多可能性」。北藝大藝管所自 2011 年起舉辦「年度十大藝文新聞」票選活動,其新聞內容包含「文化政策、文化資產、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四個面向,囊括國內所有藝文範疇領域。今年參與票選的民眾上至 66 歲以上、下至未滿 18 歲之青年學子,其中包含三分之一是非藝文產業之民眾。而今年共有 2243 位民眾參與,選票數量創下 13 年來新高。對此,北藝大劉蕙苓副校長表示,希望藝文持續推廣,創下歷年新高。有些議題具有連續性,幾年都入選,感謝媒體持續報導,成為藝文改革的力量。今年更特別的是藝文圈所選出的十大和非藝文圈所選出的並不相同,也顯示未來在藝文推廣的傳播上,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而今年的十大藝文新聞,除了前三名之外,文化幣、甘露水、朱銘逝世、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逝世、藝文圈的 Metoo、賴佩霞因參選辭演舞台劇、10 萬張高清文物圖檔遭竊等議題皆上榜,也反映了今年台灣的藝文概況。至於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則表示,就她的觀察,2018 年以後,文化資產相關議題一直沒有進到十大新聞,這是一個提醒,邀請大家陪著文化部,把我們的文化環境、藝術環境做的更好。更多活動詳情請上網洽詢活動官網。2023 十大藝文新聞以下為藝文及非藝文領域民眾之票選分析對照表
daily-weekly
2024俄羅斯大選登場:極東地區投票所開放,普亭稱國家處艱難時期籲民眾投票
俄總統大選將登場,普亭稱國家處艱難時期籲民眾投票 (中央社) 長期執政的俄羅斯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 欲再次鞏固自身權力,他 14 日稱國家正值「艱難」時期,呼籲俄國人於本週末登場的大選中投票。《法新社》報導,普亭預計將在本週末的選舉中勝出,再獲 6 年任期。克里姆林宮 (Kremlin) 稱,選舉結果將表明社會力挺普亭全面入侵烏克蘭的行動。普亭在投票前夕對俄國人發表談話時說:「我相信你們已意識到,我們國家正處於艱難時期,我們幾乎在所有領域都面臨複雜的挑戰。為了有尊嚴地面對並成功克服困難,我們需要繼續保持團結和自信。」若在 3 月 15 日至 17 日的選舉中獲勝,普亭至少能執政到 2030 年,成為自 18 世紀凱薩琳大帝 (Catherine the Great) 以來,掌權最久的俄羅斯統治者。普亭還提到:「讓我直截了當地說:參與選舉如今是愛國的表現。」另一方面,在對烏軍事攻勢支出激增情況下,莫斯科當局正努力控制物價,俄羅斯聯邦統計局 (Rosstat) 昨天表示,俄國 2 月份通膨加速。這些數據是在總統大選前幾天公布,普亭一直利用他的競選活動宣揚俄國面對西方制裁時的經濟韌性。俄羅斯聯邦統計局指出,今 (2024) 年 2 月的通膨率加速至 7.7%, 高於今年 1 月的 7.4%。消費者物價在俄國是個敏感話題,調查顯示,大多數俄國人沒有積蓄,對惡性通膨和經濟不穩的印象也根深蒂固。俄羅斯總統大選登場,極東地區投票所開放俄羅斯大選 15 日登場,預料這次選舉將使總統普亭的任期再延長 6 年。遭俄軍全面入侵的烏克蘭則稱這次投票是「鬧劇」, 並對俄國邊境發動一波致命攻擊。《法新社》報導,俄羅斯最東邊的堪察加半島 (Kamchatka Peninsula) 已於當地時間 15 日上午 8 時開放投票所,而這次投票預計將於俄國最西邊的加里寧格勒 (Kaliningrad) 17 日晚間 8 時結束。加里寧格勒與波蘭和立陶宛接壤,跟俄國本土並不相連。俄羅斯反對派號召在 17 日舉行反普亭示威,官員隨後警告,15 至 17 日總統大選投票期間不得進行任何抗議。克里姆林宮表示,這次投票將展現出俄國全然支持普亭進攻烏克蘭。被俄軍占領的烏克蘭領土也開設投票所。烏克蘭在選前加強轟炸靠近俄烏邊界的俄羅斯數州。俄國國家近衛軍則表示,他們在庫斯克州 (Kursk) 擊退親烏民兵的攻擊。普亭在投票前夕對國民說:「我相信你們了解我國正在經歷一段多麼艱困的時期,在幾乎所有領域面臨多麼複雜的挑戰。... 為了持續帶著尊嚴回應挑戰,並成功克服難關,我們必須繼續保持團結和自信。」
daily-weekly
運動視界啪【特輯】—安聯人壽「蓄勢待發,勇闖精彩」挺你前進巴黎奧運為臺灣選手加油 ft. 奧運羽球金牌李洋、拳擊銅牌黃筱雯
第 33 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即將在 2024 年法國巴黎盛大展開!在這個運動選手的最高殿堂,全球一心共襄盛舉的體育賽事,身為奧林匹克 / 帕拉林匹克全球合作夥伴安聯集團,自然不能錯過!此次與運動視界攜手合作,以卓越、友誼、融合、尊重等核心價值,串聯全球運動選手與粉絲,傳遞安聯奧運代言人的精神 Get Ready For The Best! 精心規劃了 2024 年巴黎奧運主題雙人遊,不僅免費提供 2 場奧運賽事門票,更包括入住 4 晚巴黎市區酒店住宿,與巴黎交通往返比賽會場等超值福利,透過運動的力量,共同點燃奧運熱情!詳情獲獎方法請讀完全文或點選收聽本集「運動視界啪」節目。「蓄勢待發,勇闖精彩」安聯挺你進 2024 年巴黎奧運!Get Ready For The Best! 本集《運動視界啪》隆重邀請到安聯人壽 2023-2024 年巴黎奧運代言人,同為 2020 東京奧運男子羽球雙打金牌李洋與女子拳擊銅牌黃筱雯獻聲說法,兩人暢談了在運動競技上的堅定意志與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且讓我們稍稍一睹節目裡的精彩內容。在女生開始注意外表、愛美的國中時期,黃筱雯卻因身材優勢被啟蒙教練劉宗泰教練看中,當時特別的是劉教練具有籃球、游泳和拳擊執照,卻將筱雯引領至拳擊領域,進而也創造了未來的奧運女子拳擊銅牌得主,筱雯將談到這過程中的掙扎,如何作抉擇,以及在無數的獎牌的背後,挨下超過 35,000 拳卻願意堅持下去的主要動力。而今年杭州亞運,臺灣拳擊代表隊進帳 5 面獎牌,表現相當亮眼,筱雯運氣稍差可惜止步八強,但也甫結束了十二月大滿貫賽事,緊接目標放眼相當關鍵的二月奧運資格賽,在節目中她將分享了現階段的備戰狀況,以及對於近年臺灣拳擊界,從訓練、比賽到運動科學等整體環境上的改變。李洋曾因進不了甲組,而選擇去讀企管轉換跑道,當眾人都認為他已放棄之時,卻一路從乙組打上甲組,甚至還將企管學到的戰略分析用在每一球的攻防,間接促成了 2020 東京奧運男子羽球雙打史上最經典的決勝點畫面。然而奪下臺灣羽球首金後,李洋與搭檔王齊麟卻又陸續遭遇了賽況低潮,一路上的跌宕起伏,李洋始終沒有放棄羽球,節目中他將透露這段心路歷程。而現階段,李洋也擔任國體副教授,並肩負羽球隊訓練工作,同一時間要備戰 2024 巴黎奧運,與王齊麟為了巴黎奧運資格全力征戰各個巡迴賽,積分統計至四月,後續仍要迎接諸多比賽。如同許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 在不同角色的心境上的轉換?面對自身的低潮和新興崛起的對手,又如何克服?不妨聽聽節目中李洋的經驗分享,或許能夠幫助各位,更加專注初衷,自信找到方向。這些精采的完整內容都在《運動視界啪》# 本集節目由安聯人壽贊助播出。奧運之旅!安聯人壽 2024 年巴黎奧運主題雙人遊抽獎活動 Get Ready For The Best! 即日起~2024/2/29, 到「奧運之旅!安聯人壽 2024 年巴黎奧運主題雙人遊抽獎活動網站」, 上傳你最精彩的運動時刻,搭配運動帶給你的人生啟發心得,就有機會獲得前往巴黎奧運的機會!
daily-weekly
知名藝術家謝春德爆性侵案引眾怒,藝術圈Metoo連署修法呼籲「零容忍政策」
台灣「MeToo」運動持續延燒,擴及層面從政治圈延伸至影視圈、音樂圈、藝文圈等,目前遭爆性騷擾的知名人士無數,而臉書帳號「Redhat Liang」於 5 日晚間 7 點 08 分,於臉書寫下自小遭致知名藝術家謝春德性侵的過程,引起各界關注。至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下稱北藝中心) 則在 6 日宣布暫停與謝春德的合作,「在事件尚未明朗前,北藝中心將先行中止執行《NEXEN 未來密碼》之演出製作工作。」臉書帳號「Redhat Liang」昨日晚間的發文,第一句就指出:「第一次被性侵是發生在國小畢業的暑假,我 13 歲。」而後隨著敘事發展,謝春德的性侵一事逐漸揭露,「Redhat Liang」於文中表示:「半夜,我睡到一半發現有人在脫我的內褲並且一邊用舌頭舔我的陰部一邊用手指撫摸我的陰蒂。我不敢出聲,接著他脫掉自己的衣褲,全裸的用另一隻手很輕的顫抖的反覆撫摸我的奶頭,沒多久謝春德開始用舌頭舔我的奶頭,一直這樣上下搓舔搞了老半天直到我的陰部和胸部滿滿的口水,他把我的雙腿放在他的肩膀上強行要進入我的身體,很痛。」接著也指出,「由於謝春德拍了很多我的裸照 (奶頭特寫), 我怕他會去跟我爸說,我更怕他會去傷害我的兩個妹妹。所以一直和他保持著私下讓他摸我胸部、下體,配合他拍照要求給他陰毛的關係。(他說要透過撫摸我的胸部才能和最原始的宇宙做連結?)」整篇貼文訴說了兒時遭至謝春德的性侵,也由於指證歷歷,引發藝文界以及許多網友對謝春德的撻伐,不過貼文至今 7 日午間,無論輿論如何延燒,謝春德仍尚未作出任何公開回應。雖然謝春德至今仍未回應,不過相關單位也針對此事作出聲明。例如北藝中心就發出聲明,表示,「謝春德先生為太界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太界文化與本中心共同製作之本中心開幕節目《未來密碼》, 原計畫於 2022 年 9 月份首演,因 Covid-19 疫情之故,未能如期演出,而雙方之合作契約現仍存續。」北藝中心的聲明進一步指出,「謝春德先生對遭指控性侵一事尚未有公開回應,而基於本中心對性平事件『零容忍』及『三不:不隱匿、不包庇、不拖延』原則,本中心將組成專案諮詢委員會,並中止執行所有與《未來密碼》相關之約定事項,亦已通知謝春德先生前來洽談合約相關事宜。雙方之權利義務關係,及本製作之後續處理,將於完成相關法律程序後,再行對外說明。」至於藝術圈也在 6 日發起「藝術不染色:視覺藝術落實性別平等與公眾課則機制倡議」連署,連署中表示,「建請藝文相關機構增列性平條款於補助、受獎、聘雇合約中,針對相關情事採取『零容忍政策』, 也就是說所有政府機關的獎項、補助計畫都對性平事件加害人予以暫停、終止、退回、拒絕,甚至求償,共同打造更安全的工作環境。」而針對立法院即將在 7 月底前召開臨時會,討論性平三法的修法,連署內容也提出了以下三點呼籲:此連署目前也引起藝文界的群起響應,包含相關藝文工作者、學者、評論者等人。
daily-weekly
【國際大風吹】G7唯一未立法保障同婚的國家,性平觀念落伍的日本正在改變中?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公認的先進國家,但是在性別議題方面,卻是相對保守。在七大工業國 G7 當中,只有日本到現在都沒有立法,保障同性婚姻的權益。不過,上禮拜日本最高法院做出一項歷史性的判決,引發外界關注:或許日本正在改變中?這起案件本身,牽扯到跨性別者使用廁所的權益,但廣義來說,更關係到整個社會如何看待性少數族群。到底這起案件有什麼重要性?日本在性別平權上,進展如何,為什麼遇到困難?跨性別公務員廁所限制,遭判違憲這起一路上訴到日本最高法院的案件,核心人物是一位男跨女的跨性別公務員。在日本法律規定之下,她的名字和長相不得在相關報導中公開,只知道現年 50 多歲、是在經濟產業省工作的公務員。她出生時是生理男性,後來被診斷為性別認同不一致,於是接受荷爾蒙療法,但因為健康因素沒有進行性別重置手術。從 2010 年起,她獲准穿女裝上班以及使用女性休息室,卻被規定不得使用辦公室同樓層的女廁,只能用相差兩層樓以上的女廁。換句話說,每次上廁所至少要爬兩層樓。她因此向日本公務員最高人事機關請求改善,但沒有獲得同意,於是在 2015 年一狀告上法院,要求撤銷使用廁所的限制。2019 年一審勝訴,2022 年二審卻又翻盤敗訴,終於上訴到最高法院。如今,五名大法官一致同意,被迫必須使用與性別認同不一致的男廁,或距離很遠的女廁,確實造成日常生活上的不便。況且,原告使用其他樓層廁所,也沒有造成其他人任何問題,於是判決撤銷限制。審判長特別在意見書中補充,這項判決不針對由不特定對象使用的公共廁所,那必須另外討論。不過,由於這是日本最高法院第一次針對性少數族群的職場議題做出判決,外界認為,還是會影響公部門和民間企業,應該有助於創造更性別平等的職場環境。夫妻合姓、同性婚姻⋯⋯日本觀念改變中日本最高法院這次判決,似乎是符合社會主流民意。根據日本金澤大學的網路民調,六、七成受訪者都不反對跨性別者使用符合性別認同的廁所。然而,在過往的判決上,通常最高法院相對保守。例如,日本目前是全球極少數規定夫妻必須使用相同姓氏的國家。這套所謂「夫妻合姓」制度,雖然不限定妻子從夫姓,但實務上超過九成都是女性婚後改成丈夫的姓氏。但這樣一來,不只是護照、銀行帳戶等所有資料,都要重新登記,如果碰到離婚又再婚的情形,更是要不斷的改名,人生中不同時期認識的人,也得一直重新適應,造成很多困擾。因此,一直有民眾提出訴訟,主張這套制度強迫女性改名,違反憲法中兩性平等的原則。根據 2020 年的 NHK 民調,高達 7 成受訪的日本民眾贊成修法,開放夫妻選擇不同姓氏的自由,大幅超過反對聲浪。但日本最高法院在 2015 年和 2021 年,卻兩度認定夫妻合姓制度沒有違憲,與民意背道而馳。這種法律走在民意後面的情形,也同樣出現在爭取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過程中。2017 年的 NHK 民調發現,有 51% 的民眾支持同性婚姻,有 41% 反對。到了 2021 年,朝日新聞的民調更發現,有 65% 的受訪者支持,只有 21% 反對,整個社會的氛圍似乎是傾向支持同婚合法化。截至 2023 年,更有超過 300 個地方政府、相當於日本人口的 65%, 開放同性伴侶登記制度,讓同性伴侶在醫院探視權、共同租屋等生活上有更多便利,但畢竟不等同法律上的婚姻關係,在繼承財產或教養子女方面的權利依然受限。然而,長期執政的日本自民黨,並不急於從事相關立法工作。今年 5 月,隨著日本擔任七大工業國 G7 峰會的輪值主席國,或許是為了給外界一個交代,在峰會召開前一天,執政聯盟在國會提出 LGBT 理解增進法案,後來也順利在國會兩院表決通過。不過,這部法案被性別平權團體批評內容和措辭太弱,沒有明文禁止歧視行為,也沒有罰則,只有宣示性的聲明性少數族群應該受到尊重,實質效果恐怕不大。今年的另一起事件,也反映出執政黨對相關議題的態度。今年 2 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秘書官荒井勝喜,被爆料私下對記者說,對於同性戀看到就討厭,也不想跟他們當鄰居,雖然尊重人權和價值觀,但如果同婚合法化通過,就會有人離開日本。另外,據稱荒井還透露,秘書官室的同仁全都反對同婚,讓首相岸田不得不出面道歉,將荒井撤換,也強調他的發言背離政府方針。同婚法律戰開打中,有望翻轉現況為什麼對於有民意基礎的性平立法工作,執政黨卻遲遲不肯付諸行動呢?日本新聞工作者野島剛分析,在明治時期以前,日本的武士或佛教僧侶之間的同性戀行為,相當普遍,所以傳統上來說,日本社會對於性別議題,並不是那麼保守封閉。然而,明治維新後逐漸引入當時的西方價值觀,因此開始戴上有色眼鏡看待同性戀。另一方面,關心性別平權的年輕人,在選舉時比較少出門投票,反而是價值觀保守的長輩,投票率比較高。換句話說,如果政黨主張同婚合法化,不但拿不到什麼選票,還可能流失長輩的支持,因此自民黨不願意積極立法。不過,性別平權團體已經發起法律戰,而且看到一些成效。2019 年,這些團體在 5 個不同的日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控告禁止同婚的規範已經違憲。到了今年,這五個案子當中有兩個被判違憲,一個合憲,剩下兩個屬於違憲狀態,有侵犯人權的疑慮。這些官司如今都上訴到最高法院。如果最高法院真的判決違憲,就有機會用判決來逼迫國會立法。究竟日本的性別平權會淪為紙上空談,還是真的有同婚合法化的可能性,或其他更能保障性平的立法結果,讓法律跟上社會的變化?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daily-weekly
大谷翔平愛妻曝光!IG限動發合照,前女籃球員田中真美子靠身旁
(中央社) MLB 洛杉磯道奇日籍名將大谷翔平為了接下來的海外開幕戰,搭機飛往韓國首爾,他在 IG 限時動態貼出行前合照,緊靠身旁的就是外界盛傳為大谷愛妻的日本前女籃球員田中真美子。大谷翔平雖已公布結婚喜訊,但全世界對大谷太太所知不多,唯一的答案為「一般日本女性」。大谷貼出合照後,掌握道奇大小事的 Dodger Blue 隨即撰文,標題稱「大谷翔平貼出第一張與妻子的合照」。這張 6 人合照裡除了大谷和田中,大谷的翻譯水原一平、隊友知名投手山本由伸也在其中。美國職棒大聯盟 MLB 的社群平台 X 也轉發這張合照。日本體育綜合雜誌 Sports Graphic Number 官網 Number Web 日前刊登大谷獨家專訪內容,他透露愛妻小自己 2 歲,但也不忘補充「如果我記錯了很抱歉」。大谷現年 29 歲,而曾就讀早稻田大學、身高 180 公分的田中真美子則為 27 歲。大谷翔平加盟的洛杉磯道奇 3 月 20 日與 21 日將在首爾,與聖地牙哥教士舉行開幕系列賽。
daily-weekly
歐盟國家妥協同意軍援烏克蘭50億歐元;俄滑翔炸彈遠距轟炸,烏軍前線吃大虧
歐盟國家妥協,同意軍援烏克蘭 1723 億 (中央社) 歐盟國家 13 日同意軍援烏克蘭 50 億歐元 (約新台幣 1723 億元), 此款項來自「歐洲和平機制」(European Peace Facility, EPF) 基金。由歐盟管理的這項基金,為基輔對抗俄羅斯入侵提供及時支援。《路透社》報導,經過數個月爭論,歐盟 27 個成員國大使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上,同意對「歐洲和平機制」基金進行全面改革。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 (Josep Borrell) 在決議出爐後於社群平台 X 發文表示,這項基金運作如同一項巨大的現金回饋計畫,提供歐盟成員國向其他國家運送彈藥的退款。法國為歐洲國防工業大力推動者,堅持對有資格獲得退款的武器實施強力的「購自歐洲」政策;其它國家則認為,法國的要求並不利於在全球購買武器迅速運往烏克蘭。德國目前是直接提供烏克蘭軍援最大的歐洲國家。德國要求歐盟國家在決定對「歐洲和平機制」基金的貢獻規模時,能將此一雙邊援助的款項納入考量。外交官們表示,各方妥協後,允許「購自歐洲」規則具有靈活性,並在計算成員國的財務貢獻時,考量雙邊援助的部分價值。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 (Dmytro Kuleba) 表示:「此一有力且及時的決定,展現歐洲團結和實現共同勝利的決心。」「我們期待在下次的歐盟外交事務委員會 (Foreign Affairs Council) 會議中,批准這項最終決定。」最終定案的文字指出,「歐洲和平機制」應優先考量歐洲國防工業,同時「在無法配合烏克蘭需求的時間內提供支援下,特別允許其擁有彈性」。捷克計劃自歐洲以外的國家購買數十萬枚急需的砲彈,據外交官們表示,各方達成妥協後,將使「歐洲和平機制」能為這項計畫提供資金。據歐盟表示,「歐洲和平機制」已撥款約 61 億歐元軍援烏克蘭。波瑞爾去年提議,在「歐洲和平機制」內特別設立一個新的援烏基金專戶,未來 4 年每年的預算高達 50 億歐元。這引發關於「歐洲和平機制」未來援助規則的冗長辯論,最終在 13 日達成協議。妥協方案包括讓匈牙利滿意的措施,匈牙利先前阻止「歐洲和平機制」付款,並表示不希望其捐款用於烏克蘭武器裝備。歐盟官員表示,根據這項協議,匈牙利的捐款將用於對其它國家的軍事援助。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比利時的外交部長拉碧 (Hadja Lahbib) 表示:「烏克蘭需要更多武器裝備,我們將協調以一致方式提供充足的數量。」俄滑翔炸彈遠距轟炸,烏軍前線吃大虧俄國將蘇聯時期的炸彈改裝為滑翔炸彈後,轟炸機能從離目標更遠的地方投彈躲避烏克蘭防空系統,這類炸彈有時能炸出達 15 公尺寬彈坑,摧毀烏克蘭防禦並打破前線平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報導,這種彈名為 FAB-1500, 本質就是一枚重達 1.5 噸的炸彈,重量近一半是高爆炸藥組成。改裝成滑翔炸彈後,俄軍軍機能在距離目標 60 到 70 公里外投擲 FAB-1500, 超出許多烏克蘭防空系統的射程。近日一些在頓內次克 (Donetsk) 戰線的影像顯示這種炸彈威力強大,用於轟擊火力發電廠、工廠與高樓建築等烏軍防守據點。俄軍為 FAB-1500 加裝導引系統與摺疊機翼,投擲後炸彈可從遠距直朝目標飛去,為許多俄軍戰術飛機提供一種新式且更具破壞力的遠距打擊選項,免於飛行員須冒被對方防空飛彈擊落的風險抵近目標。烏軍第 46 獨立空中機動旅一名官兵從前線告訴《CNN》:「之前我們只會被砲擊,如今對方開始從空中加緊攻擊,尤其是拿 FAB-1500。這種炸彈炸下來不死也重傷,根本就是地獄,造成的壓力不是每位官兵都能受得了。」使用滑翔炸彈已成俄軍在頓內次克地區進攻的關鍵手段,特別是今 (2024) 年 2 月攻下烏東戰略要城阿夫迪夫卡 (Avdiivka) 期間肅清周圍的烏克蘭防禦工事。烏克蘭空軍發言人伊納特 (Yuriy Ihnat) 告訴《CNN》, 在阿夫迪夫卡攻防戰期間當地守軍幾天內就要挨上百發滑翔炸彈,失守前光 48 小時就有 250 枚用在阿夫迪夫卡方向。《華盛頓郵報》報導,烏軍第 3 獨立突擊旅官兵佐林 (Maksym Zhorin) 戰役期間於社媒 Telegram 上的帳號貼文,描述他的陣地每天挨 60 到 80 枚滑翔炸彈,稱這些炸彈能「徹底摧毀所有陣地,只消一發就能讓建物變成一個坑洞。」穆席卡 (Konrad Muzyka) 是位於波蘭的防務顧問公司羅尚諮詢 (Rochan Consulting) 的總裁兼軍事情報專家,他指出從去年 12 月中以來,俄軍對烏克蘭陣地的空襲次數就大幅增加,當中大部分用滑翔炸彈。由於手頭蘇聯時期庫存的炸彈數量龐大,穆席卡說這對俄國猶如九牛一毛,短期內根本不會耗盡。在俄國加緊空襲這段期間,烏軍防空部隊稱他們 2 月成功擊落 15 架俄國軍機,包括 10 架蘇愷 34 (Su-34) 戰鬥轟炸機、2 架蘇愷 35 (Su-35) 戰機和一架 A-50 預警機。華郵表示無法獨立核實烏軍防空部隊的戰果,一些分析家則高度持疑,稱不要輕信烏方發布的數字。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 (RUSI) 空中作戰專家兼高級研究員布朗克 (Justin Bronk) 指出,誇大戰果一向存在於這類遠距接戰,他表示不排除有些俄軍飛機接近目標後,會飛到低於雷達的偵測高度躲敵方防空武器,因而會在雷達幕上消失,未必是遭擊落。若俄軍飛機損失慘重,空襲頻率應會受影響,然而穆席卡特別提醒「我們未見俄軍空襲有顯著減少」。烏軍表示,對付俄軍這種從遠距投彈最有效的辦法是用戰機擊落對方飛機。然而各國援烏的美製 F-16 目前仍因人員受訓等各種因素,上陣遙遙無期。
daily-weekly
一”座”成主顧!HCG免治電腦馬桶座-獨家生物能技術搭配全方位抑菌,讓如廁變成一種享受
免治便座 / 馬桶作為幸福生活的居家必備、家庭和諧的要角,不僅提供更好、更完善的衛生條件,近年更陸續推出不同創新功能功能。除了一般的沖洗和恆溫座墊功能,還有多樣化的洗淨模式,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和習慣,五段式調整水量、三段式調整水溫,自由選擇舒適的洗淨模式;在使用前後噴嘴會使用次氯酸除菌水立即潔淨,如廁更加安心舒暢。此外,HCG 引進了獨家的生物能技術,為使用者打造出獨特的生物能坐墊。這項技術不僅提升了座墊的舒適度,同時也注重於使用者體驗的改善。HCG 免治便座的定位不只是家用產品,更是提升生活品質的智能設備。綜合了獨家科技和人性化的設計,以使用者出發,為用戶打造一個更健康、更舒適的衛浴體驗。你想到的、沒想到的,HCG 都呵護到了 HCG 免治馬桶讓如廁的清潔過程更加乾淨、溫和。水洗屁屁設計有效彌補了傳統衛生紙擦拭可能無法完全清潔的缺點。不僅能夠維持肌膚的清爽乾淨,同時提供溫和感受。免治馬桶座的功能不僅僅止於清潔,更具有舒緩效果。通過其徹底清潔的設計,有效地防止了排便殘留所帶來的不適感,讓使用者在如廁的過程中感受到極致的舒適。特別的是,專為女性打造的功能「前洗淨」細心呵護私密處。按摩洗淨後,能有效避免了生理期間可能引起的不潔與不適。此外,免治馬桶座還擁有刺激排便的功效。透過溫和的水柱按摩肛門周圍進而產生便意,促進順暢,減少不通順的困擾。科技來自於人性,不斷優化使用者體驗 HCG 不斷努力致力於打造貼心的馬桶設計,透過推出多樣功能,致力於提供使用者極致的享受體驗。 貼心暖座的智能調節溫度功能在寒冷的冬季尤其重要。使用者在如廁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溫暖舒適的溫度,在寒冷的氣溫中增添宜人感受。夜間如廁時則可開啟於 LED 柔和夜燈,透過便座底下的溫暖柔光,無需開燈也能輕鬆如廁,同時避免夜間眼睛適應正常燈光亮度的不適感。另外,「自動記憶模式」能夠保存前次使用的個人化設定,包括水柱強度、水溫、沖洗模式等提供更加貼心、符合個人喜好。在完成如廁後,可選擇溫烘模式,機體會送出溫暖的暖風,為使用者打造如廁後的乾爽舒適體驗。HCG 採用了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的「生物能陶瓷材料」, 這種特殊材料能夠放射出 4-14 微米的遠紅外線光波。這些遠紅外線光波的釋放,有助於促進微循環,從而實現「久坐不麻」減緩長時間坐著可能帶來的不適感。不僅在乎你的舒適性,更在意你的健康。除此之外,Made in Taiwan 的品質也讓人十分安心。HCG 免治馬桶座是唯一全機台灣製造,品質可靠有保障,為使用者提供信任與放心的選擇。這種對品質的堅持,進一步彰顯了 HCG 對於用戶滿意度與產品品質的承諾。當智能走入日常,讓生活變成更優雅透過清新負離子除臭設計,使用者無需擔心氣味難聞而尷尬,如廁體驗更自在。便座側方配備控制器,可選擇 6 小時或 9 小時的省電模式,在使用者離開時自動進入待機狀態,當使用者入座時感應啟動,智慧節能。這種智慧設計不僅提供了方便的使用體驗,同時也實現了節約能源的理念。 一體成型的設計讓清潔更加輕鬆,坐墊弧身設計可避免污垢堆積,減輕清潔過程的負擔。同時,緩降設計讓掀蓋和關蓋的動作變得寂靜無聲,營造優雅的如廁環境。這樣的設計細節不僅提高了使用者的生活品質,也展現了對於使用者體驗的用心考量,使得如廁的每一刻都充滿舒適和便捷。HCG 專為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免治便座,達 SGS 抗菌檢驗標準、可回收環保材質符合 RoHS 標準,且為全台第一家免治溫水便座應施檢驗合格,防潮濕、防過熱、防腐蝕、防漏電 4 大保證使用更安心,作為創立九十三年的台灣品牌 HCG, 始終最為台灣人著想,全面呵護全家人的如廁環境。(本文拍攝之產品型號為 AF1949LAW) 本文章內容由「HCG」提供。
daily-weekly
先加值,再轉職!加入AWS AWSome Day線上雲端培訓,搶手數位人才就是你
這幾年來,名為「數位轉型」的科技革命改變了幾乎所有企業的商業模式和文化,尤其生成式 AI 崛起後,各類雲端解決方案也成為備受企業管理階層關注的下一項重點。無論是上雲來統籌、規劃企業資源,還是技術與架構的轉換、整體營運流程的轉型優化,都讓企業上下對雲端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根據 1111 人力銀行調查,去年光是雲端人才的工作機會數就增長了將近兩成;AWS 技能相關職缺更佔了 104 人力銀行上同類型職缺的 45%。可見在企業積極上雲、數位轉型日漸普及的大環境之下,擁有雲端知識不再只是 IT 部門的附加要求,無論是管理階層、技術人員、非技術人員等,越來越多公司招募人才時,希望求職者具備雲端相關知識,以便有效率地優化內部流程,甚至創造更多的價值創新。除了企業需求,數位技能對自我價值也有巨大提升。AWS 台灣數位技能研究發現,具備高階數位技能的受訪員工平均年收入約 6 萬美元,比不具備數位技能的受訪同儕高出 121%。另一方面,過半數 (52%) 掌握高階數位技能的受訪員工皆表示出較高的工作滿意度,數位技能不只關乎待遇,也能在工作過程創造更深層的滿足感。由此可見,擁有雲端技能不只符合當代對數位人才的需求,更能為自己創造理想的職涯待遇,現今正處轉職旺季,如果想要年後輕鬆轉職,雲端技能絕對是你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加入 AWSomeDay 線上雲端培訓,半天就能擁有雲端即戰力!「如果現在還不會雲端技能怎麼辦?」別擔心,現在開始永遠來得及!研究指出,近年越來越多企業認同技能證書的效力,甚至有 75% 的受訪企業表示數位認證或培訓課程可以替代學士學位。長期致力培訓雲端人才的 AWS, 即將於 2 月 22 日 (四) 下午,舉辦完全免費的「2024 AWSome Day 線上雲端培訓系列」課程,不論是想轉職雲端的非技術人員或技術開發者,還是即將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只要利用午後 3 個小時的時間,就能輕鬆加入探索雲端職涯的行列。有無經驗皆可報名!基礎知識、創新應用面面俱到,轉職充電最佳選擇本次課程由 AWS 資深業務發展經理 KC Liang 與資深技術培訓師 Stanley Huang 共同帶領,兩人皆擁有多年雲端培訓經驗,並從雲端發展趨勢延伸至運算、資料庫及安全性等基礎知識,帶領學員從基礎認識雲端。除此之外,課程也將搭配技術實務、資安應用等實際示範,深入淺出展示如生成式 AI、物聯網 (IoT)、5G 等結合雲端的創新服務,幫助入門學員學習 AWS 多達 200 種的雲端創新服務。課程結束後,您不只能掌握初階的雲端即戰力,成為轉職季當中的企業搶破頭的新世代數位人才,還可以獲得 AWSome Day 出席證書,為履歷添上亮眼的一頁。或著,你已經是資訊主管、IT 及技術經理、開發團隊、工程師等相關領域從業者,也非常歡迎參與本次課程。除了精進個人雲端知識,也能在 AWS 眾多的雲端創新服務中找尋適合的雲端解決方案,最大化地提升個人工作效率或優化團隊績效,爭取個人調薪甚至升遷的機會。 更棒的是,只要全程參與活動,就有機會獲得「AWS 萬用亞麻提袋」或「AWS 客製露營燈」等好禮;若是第一次接觸 AWS 的新用戶,若在活動前免費註冊 AWS 帳號、完成當月贈品申請,還能額外獲得「AWS 隨行果汁機」, 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2024 AWSome Day 線上雲端培訓系列 活動資訊活動時間:2024 年 2 月 22 日 | 2:00 PM - 5:00 PM 參與方式:報名完成後,將收到線上觀看連結。報名者只要於課程指定時間上線參與即可。 立即報名:點此填寫資料即可完成報名。 課前準備:課程中講師將分享如何透過 AWS 帳戶,免費使用 AWS 豐富的雲端服務。為提高課程參與,請於課前註冊 AWS 帳號,以利課程中同步操作體驗。
daily-weekly
立院總質詢風波,韓國瑜已邀請三黨團協商,徐巧芯:質詢應提前待命,要怪就怪陳亭妃
(中央社) 針對立法院 15 日總質詢風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今 (16) 日受訪表示,責任歸屬當然是立法院長韓國瑜疏於管理,且議事人員怠惰,過去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時代,從不會發生這種事,韓國瑜值得檢討改進。立法院會昨 (15) 日下午施政總質詢,因有立委改書面質詢,影響後續質詢的多位立委未能趕到議場質詢,進而導致議程結束。多位民進黨立委昨天向立法院長韓國瑜表達抗議,並提出補救訴求;韓國瑜表示,願意協助儘速邀集 3 黨團總召協商,尋求妥適處理方式。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今天上午受訪表示,沒收質詢權何其重大,昨天事件牽涉 2 名國民黨立委、6 名民進黨立委,但立委不分藍綠應維護憲法賦予職權,不必陷於口水之爭。柯建銘表示,事情原點是,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昨天中午告訴議事人員下午要改書面質詢,但議事人員在 2 小時內沒善盡告知義務、沒積極作為,直到下午 2 時 10 分,議場螢幕才秀出陳亭妃改書面質詢資訊,並進而造成接續的國民黨立委羅明才趕不上質詢。柯建銘表示,雖然羅明才表達會晚 3 到 5 分鐘,但議事人員根本不理,並進而影響後續質詢立委;議事人員得知陳亭妃改書面質詢後,應趕快通知後面的立委。柯建銘表示,藍綠不必再互相抹黑,責任歸屬當然是韓國瑜疏於管理,且議事人員怠惰。他舉例,過去國是論壇議事人員都會一一盯場,當台上立委發言時,議事人員會注意下一位立委是否已經到場,若沒在現場會馬上通知。他批評,台上坐 6、7 位議事人員在幹什麼,根本毫無作為,過去劉松藩、王金平擔任立法院長時,這種事從不會發生,韓國瑜不熟悉過去立法院處理程序,昨天主持院會時一路跳過去,值得改進檢討。柯建銘表示,他聽聞秘書長周萬來昨天曾提醒韓國瑜不宜跳過立委質詢,韓國瑜過去當立委時可能疏於質詢,且在立委時間不長、不清楚議事規則,韓國瑜以為按議事規則處理就好,因此引發風波。柯建銘表示,韓國瑜已通知邀 3 黨團朝野協商,恢復立委質詢權應是朝野共同方向,另一方面,議事人員也應上緊發條;如何共同維護憲政秩序、立委職權,是朝野共同目標,有些技術性問題應改進,這不是議事規則第 29 條可簡單處理的。至於未來如何補救,柯建銘說,過去就有補救質詢的慣例,恢復質詢權就好,例如國民黨團丟豬內臟杯葛時,國民黨前立委費鴻泰沒上台質詢,後來就有補救措施。至於此事也引發外界討論院會質詢時,台下立委席常空無一人,媒體詢問是否可能也將此列入國會改革,要求質詢時立委要提早到場。柯建銘表示,個別人士不要曲解法律,不可能其中一人質詢時全部立委坐在議場,清點人數也沒用,幾十年來都是如此,況且現在有國會實況轉播,這樣做更不科學,他希望不懂議事規則的外行人不要講外行話。藍委控沒收質詢源頭,陳亭妃:我也因韓國瑜而受害 (中央社) 民進黨立委昨日質疑遭立法院長韓國瑜沒收質詢權,要求韓國瑜道歉。國民黨立委徐巧芯臉書撰文,指是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突然改書面質詢所致;陳亭妃指出,中午 12 時前就已表達要改為書面質詢,她也是因韓國瑜而無法質詢的受害者。韓國瑜昨日下午主持立法院會,陳亭妃改書面質詢,接續質詢的國民黨立委羅明才未到場,韓國瑜依序唱名排定在後的 7 名立委,因未在場被韓國瑜視為棄權;無法質詢的 6 名民進黨立委隨即舉行記者會,要求韓國瑜道歉,更表示這是立法院質詢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對此,徐巧芯昨日下午在臉書撰文表示,「自己遲刻魔 (遲到魔人) 還怪別人?」她前幾天總質詢的時候是安排整天待命,還要提早到議場等待,避免主席唱名的時候不在被跳過。徐巧芯指出,立法院議程排序上,只有質詢立委的名稱順序,「沒有特別寫幾點輪到你」, 按照立法院議事規則第 29 條規定,來不及就去調順序,不然主席唱名 3 次不在就是棄權,「結果陳亭妃突然改書面質詢,民進黨要怪不會怪她喔?」對於外界質疑,陳亭妃昨日傍晚在臉書發布聲明稿指出,上午 11 時 40 分抵達議事廳要質詢,議事人員跟她說,韓國瑜要接待外賓,所以她要到下午 2 時 30 分才能質詢;請問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跑到哪裡去,院長跟副院長不就是要做調配嗎。陳亭妃表示,她在中午 12 時以前,就已請辦公室副主任跟報到處表達她要改為書面 (質詢), 議事人員也打電話做確認;她質疑,議事處中午 12 時以前就已經知道改書面,請問這 2.5 小時議事組都無作爲,都無法通知其他的立委嗎。陳亭妃說,請國民黨真的不要搞錯對象,要檢討的是韓國瑜為什麼這麼不會主持會議,且不會做議事的臨時應變,她也是因為韓國瑜而無法質詢的受害者。此外,未能上台質詢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邱志偉、郭國文、賴惠員、林楚茵、陳冠廷等人,下午召開記者會後,即轉往院長室向韓國瑜表達抗議。洪申翰在會後受訪表示,希望韓國瑜的議事主持能力能再精進,因應立委羅明才晚到可以有很多作法,不希望日後再發生類似情況,影響朝野關係。林楚茵指出,她建議韓國瑜可以更有信心,只要是有憑有據,主席都可依照議事現場,決定是要休息、暫緩或放慢速度;秘書長周萬來與其他議事人員應該當韓國瑜的幫手,而非豬隊友,這麼多位立委的總質詢權被沒收,在立院前所未有、也不應發生。
daily-weekly
玉米也可以飛?生質酒精助攻航空業減碳80%,台灣應建立國內SAF產業鏈擴大供給
SAF 是什麼?如何成為全球航空業減碳新寵?日前,拜登政府宣布玉米生質乙醇製成之永續航空燃料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 納入「降低通膨法案 *」, 取得再生能源的租稅減免。美國為擴大 SAF 產量、協助航空業加速脫碳,祭出獎勵法規,提高 SAF 業者擴大採用玉米生質乙醇為煉製原料的意願。全球極端氣候加劇、減碳壓力升溫,國際民航組織 (ICAO) 提出 2050 年航空業碳排放量減至 2005 年的一半。但受限於沉重機身及長時間飛行的高能源消耗量,電動飛機的普及遙遙無期,航空業者轉而從佔九成碳排放量的航空燃料著手制定減碳策略。SAF 相較於化石航空燃料,可減少約 80% 的溫室氣體碳排放量,且可直接混合使用。因此,SAF 價格即使貴兩至三倍,仍被視為航空業 2050 淨零碳排的務實解方。除了歐盟、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國積極推動 SAF 導入政策並研發產業技術之外,阿聯酋航空及英國維珍航空在今年皆推出使用 100% SAF 的永續示範航班,後者更成功飛越大西洋。玉米永續航班起飛,啟動航空業減碳新希望國際民航組織 (ICAO) 認可之 SAF 原料包含利用玉米、大豆、農林業廢棄物、廢棄食用油及其他非化石燃料等再生能源。燃料減碳需由源頭做起,而美國為玉米生產大國,以永續零碳農業為目標,持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並研發碳捕捉、碳封存等新世代農作技術,致力於減少玉米碳強度。以 1980 年為基準,2020 年美國玉米種植面積減少 44.2%, 產量卻成長近 1.1 倍。2022 年美國玉米生質乙醇產量更因此超出市場需求量近 90 億公升。2021 年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研究指出,近二十年間,美國玉米生質乙醇碳強度下降 23%。未來若搭配永續農業耕作、煉油效能升級及碳捕捉技術,玉米生質乙醇 SAF 相較傳統航空燃料,最高可望減少 153% 的碳強度。不只是減碳效益,因玉米旱作性質,生產玉米生質乙醇使用的水資源消耗量,也較傳統化石燃料減少約兩成。據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於 2010 年的研究顯示,一加侖玉米乙醇生產製程需消耗 2.7 加侖的水;《國家地理》調查則指出一加侖汽油需消耗 13 加侖的水。另一方面,針對玉米作為糧食作物被轉換為燃料使用,因與消除飢餓之永續目標相悖,遭質疑是否為合適減碳路徑。事實上,美國生質酒精是採用非直接食用的馬齒玉米 (Dent Corn) 提煉而成,該品種的玉米常用於燃料、畜產飼料及化妝品等非糧用途。台灣永續航班落後日韓,應加緊腳步建立 SAF 國內供應鏈玉米航班的起飛,提高 SAF 的全球關注度。同為東亞航線樞紐的日本及韓國,近年來也抓準航空業永續轉型的趨勢,產官學聯手推動國內 SAF 供應鏈及應用技術。韓國能源公司 GS Caltex 於今年 6 月起向大韓航空部分國際航班提供 SAF, 產業通商資源部也宣布 2024 年訂定國內 SAF 生產標準並於 2026 年正式導入 SAF 並公告摻配比例。日本航空 (Japan Airlines) 串聯多家航空公司及油品業者成立「ACT FOR SKY」, 致力於推廣國產 SAF 商業化。國內航空業者也不約而同呼籲政府,建立國內 SAF 產業鏈。華航及長榮皆於 2023 年起布局使用 SAF 的永續航班,但現實困境是 SAF 價格昂貴且產量供不應求。為跟上國際航空業減碳步伐、縮短化石燃料轉型困境,我國需盡快展開與歐美日韓等國的 SAF 生產技術交流對話,並參考其導入 SAF 的獎勵政策以逐步建立完整輔導措施。* 降低通膨法案 (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 拜登政府投入 2.91 億美元發展 SAF 領域技術。為了提高業者生產業意願,當 SAF 生命週期排放量較傳統航空燃油減少超過 50% 時,摻配業者即可獲得最低每加侖 1.25 美元之租稅抵免金額。且排放量每超過 1 個百分點還可額外獲得每加侖 0.01 美元的減免。 本文章內容由「美國穀物協會」提供。
daily-weekly
七大指標幫你找到比特幣下車時機:當中國大媽也開始問怎麼買幣,就表示牛市快到頂了
文:Zhangjoy (動區動趨) 比特幣突破 7.3 萬美元,再次刷新歷史新高!如今 BTC 幣價已經幾乎沒有前高的阻力,我們該如何判斷頂部到了,就成為了每位看多投資者的一大功課。下文,動區為您整理在牛市中,七個值得投資者留意的指標訊號,或許可以提供您成功「逃頂」的蛛絲馬跡。時間週期加密貨幣分析師 Virtual Bacon 表示,他預計自己將在 2025 年底出場,無論屆時市場表現如何。該時間點主要是他根據比特幣減半週期與歷史上的牛市持續時間推斷而來。從 Glassnode 下圖數據可以看到,上兩輪牛市週期也都出現了相似的走勢,例如都是在週期低點兩年後達到階段性高峰,隨後迅速暴跌邁入熊市,而最新的週期 (黑線) 則處於上升階段,若比照上兩輪週期,可能會在 2025 年底達到新高峰。比特幣 200 日、21 週 EMAVirtual Bacon 也建議投資者應該關注比特幣的 200 日與 21 週指數移動平均線 (EMA):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比特幣價格仍遠高於 200 天日線。比特幣彩虹圖比特幣彩虹圖,映射了比特幣價格隨時間的演變上,並用彩色條帶指示比特幣是否可能接近頂部或底部。價格越接近紅色區域,就越有可能觸頂,而越接近藍色區域,就越有可能接近底部。下圖你可以看到,當比特幣價格進入橙色和紅色區域後,價格往往會急劇反轉;而當前則是處於「HODL」狀態的黃色。Pi 週期頂部指標 (Pi Cycle Top Indicator) Pi 週期頂部指標使用 111 天 移動平均線 (111DMA, 下圖橘線) 和 350 天移動平均線的倍數 (350DMAx2, 下圖綠線) 來預測比特幣的頂部。當 111DMA 向上移動並突破 350DMAx2 線時,這是比特幣處於或接近頂部的一個可能訊號。山寨幣狂拉在牛市中後期,市場資金會逐步從比特幣中溢出到山寨幣,甚至一眾垃圾項目,這個階段的顯著特徵是:許多山寨幣經常以幾倍幾十倍的漲幅狂拉,拉到市場情緒極度 FOMO 山寨幣估值誇張,動輒幾億甚至數十億的估值新項目不斷出現,這時候大多項目都是趁著牛市的資金熱來割韭菜交易所比特幣儲備量在牛市末期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大量比特幣會被轉進交易所獲利了結,這也會導致比特幣價格逐步下跌。目前來看,中心化交易所的比特幣儲備量是持續下滑的,未來如果數據突然提高,可能就是個警訊。Google 搜尋熱度這體現了民眾對於比特幣的關心程度,通常來講,搜尋熱度飆漲之時,也就是牛市到了末期的象徵之一。有不少中文 KOL 也曾戲謔地在社交平台 X 上調侃道:本文經動區動趨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daily-weekly
警方上銬女社工炎上:很多瞎掰評論看了眼睛很痛,真正問題是警察與媒體的「作秀文化」
這兩天看到一堆討論警察能不能對女社工上銬的文章,很多都看了讓人眼睛很痛,甚至一堆號稱法律粉絲專頁,也是在瞎掰,其實這個事件根本與上不上銬無關。依照「警察人員使用警銬規範」: 所以能不能上銬?當然可以也當然不可以,要不要上銬,是一種「綜合判斷」, 目的是在考量戒護能力後不能確保安全,使用警銬,如果覺得安全,當然也可以不使用。但是下判斷的人要為結果負責。舉兩個例子,大直殺警案,就是因為嫌犯非常配合,所以沒有上銬讓他坐在後座,另一名員警獨自開車押送,結果被嫌犯從後用利刃刺死 (搜身不確實是另一個環節)。另一個是法院押送案,嫌犯在開庭後,解送人員認為是輕罪沒有脫逃危險,但嫌犯對訴訟不利一時想不開,衝向馬路自己撞向行駛中的汽車身亡,這兩個案子在檢討的時候,都被認為是「應上銬而未上銬」所造成的危險。​什麼時候應該上銬?上不上銬真的這麼容易判斷嗎?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一律上銬不是嗎?但顯然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對待,否則就不需要有這個規定,而該規定全國人民跟警察相處超過一分鐘一律上銬最安全,但警察的工作之一不就是判斷安不安全嗎?如果是我一個人,不管你態度多好,我百分之一百上銬,如果戒護的人數夠多,對方態度良好又是輕罪,就可以選擇不上銬,但是從駐地門口走到偵訊室這段路程,我會跟當事人先勸說一下,這段路程我會上銬,因為攝影機在拍,我們照流程走一下,避免事後麻煩。有的時候本來應該上銬,但是我會跟其他同仁一起押送的時候,在中間某一段過程解銬,例如嫌犯的家人、小孩在偵訊室外等他,我不希望他的孩子看到父親被上銬的樣子,所以會解銬讓他走出家人的視線外,再重新上銬。回到社工在鏡頭前被上銬解送的畫面,根本不是能不能上銬的問題,押解的人覺得有危險他就上銬,覺得不危險他就不上銬,如前所述,也有看起來完全不危險,最後卻造成悲劇的情況,押解的人可以自行判斷,因為承擔風險的人是他,不是你也不是我。真正的問題或許不在上銬真正的問題在於警察跟媒體配合的作秀文化。你要押送的時間,為什麼所有媒體都知道?門口有記者堵麥你為何不從地下室上車送走?為什麼每次都要在門口階梯排排站,讓大家拍照?同樣一張照片,假設今天社工沒有上銬,但是兩個員警左右將她左右肩緊扣,讓她站在 C 位拍照,就真的不叫公審或羞辱嗎?雖然依我的判斷,以警方的人數跟現場環境,只要控制得宜,本案不上銬不會造成太大危害,但大家想一想,如果不上銬,是不是也會有一堆人說這麼重大的案子,為何不上銬?今天吵成這樣不就是正反兩面都有大批支持者嗎?最妥當的方式不就是從地下室上車,直接送走,記者在車窗外亂拍一通,讓嫌犯手上拿個帽子或是一件外套,根本也看不出有沒有上銬,就讓他們去猜吧!為什麼非得要讓記者拍到清楚、近距離的畫面呢?更好笑的是警方的檢討,不是為什麼沒有選擇避開媒體,而是上手銬不符比例原則。真的是這樣子嗎?要不要說說看督察組每天去查監視器,專門處份那些沒有對微微微微微小犯罪上銬的同仁,警方高層又何時在乎哪門子的比例原則了?另檢附《執行拘提逮捕解送使用戒具實施辦法》: 本文經石明謹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daily-weekly
漸強實驗室獲ISO 27001資安認證 提升全球500+公司客戶資料安全
台北 2024 年 1 月 25 日 / 美通社 /-- 企業紛紛導向數位化營運,選擇與應用行銷科技時,對資訊安全的考量也顯著提升。行銷科技公司「漸強實驗室」對資安高度重視,宣布取得「ISO 27001 資訊安全管理系統標準」國際級認證,為企業的數位資產及客戶數據提供更嚴謹的保護。漸強實驗室致力以科技與數據,協助企業提升行銷、客服、銷售的經營管理,旗下產品 MAAC、CAAC 成為不少知名品牌經營 LINE 官方帳號的幕後推手,成立六年不但迅速擴張至泰、日市場,今更通過國際級的資安驗證標準 ISO 27001, 為全球服務的 500 多間企業客戶提供有效且安全的數位解決方案,保障企業資訊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ISO 27001 是全球最廣泛認可的資訊安全管理系統 (ISMS) 國際標準,要求申請者必須有系統地檢查資安風險,並建立、實施、維護一套資訊安全管理措施,確保為其客戶和合作夥伴等打造安全、安心的數位環境。漸強實驗室表示,作為一家「B2B2C」的 SaaS 供應商,在產品開發不僅重視消費者數據的整合與應用,面對日益複雜的數位生態,全面保護企業與消費者的資訊安全也是關鍵目標。為此,漸強實驗室成立了資訊安全管理團隊,分別為應用層、資料層、網路層三方面訂定相關措施,尤其在資料傳輸與儲存皆採用銀行級別的加密標準,且建立完善的備份與恢復機制。在團隊努力下,申請通過 ISO 27001 國際資安標準,持續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確保商業機密不外洩,且企業在蒐集、使用、保存客戶資料時,能符合相關法規。此外也提升產品效能,實現 99.9% 的訊息發送穩定度,在 LINE 最高速率限制下,每秒可發送高達 2 千則訊息,於行銷科技產業取得高速、穩定、安全的巨大優勢,成為企業高度信賴的商業夥伴。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
全民搶購ETF:反映台灣閒置資金過多,超額儲蓄估飆3.8兆創歷史新高、須防範網紅過度吹噓
(中央社) 全民瘋搶 ETF, 就連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都示警要小心「羊群效應」。不少專家指出,這股搶購 ETF 熱潮與台灣超額儲蓄龐大、閒置資金多有關,根據預估,今 (2024) 年超額儲蓄衝破新台幣 3.84 兆元,改寫歷史新高。國內 ETF 市場盛況空前,元大台灣價值高息 (00940) 甚至因為進單爆量,罕見出現證券業者主動宣布暫停受理申購作業狀況。專家分析,ETF 搶購反映台灣閒置資金過多現象。主計總處 2 月底最新預測,大幅上修今年超額儲蓄規模至新台幣 3.84 兆元,高於去 (2023) 年 11 月的預測值 3.7 兆元,且較 112 年的 3.31 兆元增加不少,超額儲蓄率則升至 15.46%, 為近 3 年高點。依照國民所得定義,國民儲蓄毛額可簡單理解為國內生產毛額 (GDP) 減掉消費;而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便是當年度的「超額儲蓄」, 可反映資金閒置狀況。值得注意的是,儲蓄約等於 GDP 減消費,這裡的「儲蓄」一詞容易使民眾混淆,認為存在銀行的錢才算是儲蓄,其實國人若沒有把資金拿去消費,而是進行金融投資,如近期全民瘋買 ETF, 同樣會被計入「儲蓄」。觀察台灣超額儲蓄變化,2014 年首度衝破 2 兆元大關,而後持續上攀,2020 年爆發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情後,全球處在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資金淹大水,當年超額儲蓄突破 3 兆元關卡,2021 年更直飆 3.69 兆元。2022、2023 年,台灣超額儲蓄規模略有收斂,維持在 3.3 兆元水位,今年卻又大幅跳升,直衝 3.84 兆元的歷史新高。投信業者分析,台灣儲蓄率向來相當高,超額儲蓄金額超過 3 兆元,過去許多民間資金都去投資境外基金,或是放在定存、投資型保單等,現在愈來愈多民眾開始認識 ETF, 把 ETF 當做重要投資工具,資金挪移過來。換言之,台灣超額儲蓄規模龐大,是近期 ETF 熱潮的重要因素。主計總處官員解釋,從國民所得會計恆等式觀點,「經常帳順差 (商品及服務輸出 - 商品及服務輸入)」與「超額儲蓄」是一體兩面,今年超額儲蓄規模擴大,主因是製造業庫存去化告一段落,出口漸漸回溫,但廠商投資動能不如預期,進口回升的速度比較慢所致。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同此觀點,他表示,廠商投資目的是擴充產能,現在全球需求還沒真正回暖,廠商基於務實考量,會傾向再觀望一段時間,直到確定未來展望樂觀,才會開始啟動投資。但吳大任也提醒,企業保守投資有其現實考量,但國人不敢消費,反而積極投入金融投資,隱含更深層的社會議題。吳大任指出,台灣社會福利保障不如歐美國家,又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加上近幾年年金改革、勞保破產危機,均讓國人深感老年生活保障不足,有意識地減少消費,轉為積極投資理財,希望能夠累積財富作為未來退休金,這或許也是這場 ETF 全民運動帶給政府的省思。主計總處官員則說,超額儲蓄是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數字,雖然外界慣以閒置資金解讀,但這些錢不是真的「閒置」, 通常會流向國內股市、房市或是國外金融市場等投資管道;至於是否造成市場過熱,主管機關都有密切觀察。網紅吹捧 ETF, 公平會:若涉廣告不實最高可罰 2500 萬 (中央社) 投信結合網紅行銷,狂打 ETF 產品。公平會昨 (15) 日強調,已將網紅等社群網站用戶明確納入規範,如果涉有廣告不實,將被處新台幣 5 萬元至 2500 萬元罰鍰;針對網紅行銷 ETF 產品,也將密切關注有無廣告不實。ETF 已經成為台灣街頭巷尾最熱門的財經關鍵字,業者找來具影響力的網紅代言或行銷,也是助長這波風潮因素之一。公平會昨天發布新聞稿,強調為了防範網紅代言廣告有不實的情形,公平會已經在 112 年 2 月修正「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網路廣告案件之處理原則」, 將網紅等社群網站用戶明確納入規範,如果涉有廣告不實,將被處 5 萬元至 2500 萬元罰鍰。公平會副主委陳志民告訴《中央社》記者,各行各業都愈來愈多網紅行銷的案例,包含金融產品、近期熱門的 ETF 也是,未來將密切關注網紅行銷有沒有過度吹噓、數字沒所本,導致誤導消費者的情況發生;必要時也將與金融主管機關密切聯繫,掌握動態。公平會說明,即使網紅不具賣家身分,而是在幫廠商代言,僅描述某產品值得推薦或親身體驗結果有效,或進行誇大不實的宣稱,此時網紅仍是公平交易法上所稱的「廣告薦證者」, 如有不實,造成消費者損失,除了須與廠商同負連帶賠償的民事責任,如果經公平會查知,網紅明明知道內容不實,仍然和廠商故意共同為不實廣告,網紅和廠商還會同時再受違反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規定,予以處罰。金管會也注意到投信與網紅合作行銷的議題,現正研議強化自律規範,要求投信與網紅合作,不僅要清楚揭露為置入行銷,更必須負起監督網紅責任,要求網紅行銷行為必須符合相關規範,新規將在今年底前上路,未來若有違規,將可罰投信 60 萬元至 300 萬元不等罰鍰。公平會提醒,網紅應注意公平交易法及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法令,勿踩廣告不實的紅線;此外,消費者對任何產品都應該透過各種管道深入了解相關產品資訊,而非片面聽信特定廣告,以免做出不當交易決定,得不償失。
daily-weekly
啟動被動式MicroLED新篇章 晶門科技榮獲EE Awards最佳產品獎
台北 2023 年 12 月 18 日 / 美通社 /-- 在大型顯示器及穿戴裝置帶動下,MicroLED 晶片出貨規模逐步放大。隨著越來越多新興應用出現,研調單位 TrendForce 預估,2027 年 MicroLED 晶片產值將達 5.8 億美元,2022~2027 年複合成長率 (CAGR) 估約 136%。除了晶片產值穩步上升,包括轉移與檢測設備、玻璃與 CMOS 背板、以及主被動驅動 IC 等相關配套產業,也將在擴展效應下同步成長。過去主攻手機半導體市場的顯示驅動 IC 設計領導集團晶門科技 (Solomon Systech), 因應漸趨多元的應用市場,進一步拓展其產品應用範圍,除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 / 顯示器、筆記型電腦外,更跨足可穿戴產品、電子貨架標籤、醫療保健產品、智能家居產品,以及工業用設備等顯示及觸控應用。晶門科技 1999 年成立於香港,採無晶圓廠 (Fabless) 商業模式經營,長年專注於顯示驅動 IC 與系統解決方案的設計、開發和銷售,在美國、歐洲、中國及其他亞洲地區擁有超過 680 項 IC 設計專利,能根據客戶不同技術需求客製整合電路,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晶門過去幾年著重於前端性開發,配合客戶需求開發大型及小型 MicroLED 顯示驅動、車用顯示、AR/VR、高速介面顯示等。為了滿足應用市場的需求,近年也專注在研發更省電、對比度更豐富、分辨率更高的顯示器上。憑藉多年的研發能量及技術投入,晶門科技今 (2023) 年推出業界首款被動式 MicroLED 顯示驅動 IC「SSD2363」, 此產品也在《EE Times》及《EDN》出版集團 ASPENCORE 台灣與亞洲團隊主辦的第三屆「EE Awards Asia - 亞洲金選獎」獲得「年度最佳 MCU/Driver IC 產品獎」的殊榮。晶門科技行政總裁王華志表示:「晶門科技自成立一直專注於研發顯示驅動 IC, 累積了豐富的技術,亦投入很多資源在 IP 開發方面。在地理位置上,由於公司總部位於香港,處於一個相對開放的社會,能夠提供各國企業很好的合作背景,也讓晶門科技得以聯繫中西技術,融合各方長處。」本次獲獎的「被動式 MicroLED 顯示驅動 IC」, 使用高速 MIPI Interface, 可支持獨立調教的 RGB gamma, 使顏色更鮮明,顯示的均勻度亦很突出。MicroLED 被視為顯示器的新世代,不但擁有傳統顯示器的所有優點,同時具備使用壽命更長、更耐用、效率和亮度更高的特點;此外,Micro LED 讓顯示螢幕實現柔軟、可折疊、可捲曲和透明的特性,將為未來的顯示技術帶來更多可能。王華志提到,被動式 MicroLED 面板開發成本低,能更進一步發揮 MicroLED 靈活性的優勢。王華志指出,全球首個被動式 MicroLED 顯示驅動 IC 的問世,將為市場開闢足夠空間去發展被動式 MicroLED, 對未來產業開發主動式和被動式的 MicroLED 大型顯示器都會有幫助,例如如何去降低產品成本、讓產品更省電等等;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市面上尚未有其他小螢幕適用的被動式 MicroLED。展望未來顯示技術、市況發展,王華志預期,市場的追求仍會是高分辨率、高亮度的顯示;在應用方面,市場會首先看到 MicroLED 應用在車用顯示、AR/VR、較高檔的穿戴裝置上。儘管目前全球景氣情況尚未明朗,升息與高通膨的環境恐持續影響消費者對顯示器的消費意願,但晶門科技仍會以保守、樂觀的態度審慎應對,根據客戶需求去開發不同類型的 MicroLED 顯示驅動,在主動式和被動式領域持續投入研發。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
以色列批准拉法軍事行動,擬派人赴卡達談判;緊急救援船抵加薩,為飢民載運200噸糧食
(中央社) 以色列今 (16) 日批准在拉法 (Rafah) 的軍事行動計畫,可能攻打這座加薩走廊南部城市,同時打算再派代表團到卡達,就可能的人質協議,與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 (Hamas) 談判。綜合《路透社》和《法新社》報導,以色列和「哈瑪斯」戰火延燒 5 個月後,加薩走廊 230 萬居民有逾半人口在拉法避難。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 (Benjamin Netanyahu) 辦公室今天在聲明中說,納坦雅胡已批准拉法軍事行動計畫,但未提供細節或時程。全球盟友和批評人士,紛紛敦促納坦雅胡按兵不動,擔憂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但以色列說拉法是哈瑪斯最後據點之一,並表示將讓居民撤離。以色列先前矢言消滅哈瑪斯。在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 (NSC) 發言人柯比 (John Kirby) 表示,美方尚未見到哈法行動計畫,但希望有機會了解內容。他在例行簡報會上說,哈瑪斯提出的人質換停火方案是在可能的範圍內,並表示對此抱持審慎樂觀態度。哈瑪斯向調停人員和美國提出了加薩停火方案,根據《路透社》看到的提案,內容包括釋放以色列人質換取巴勒斯坦囚犯獲釋,其中 100 名囚犯正在服無期徒刑。納坦雅胡辦公室有關哈法行動計畫的聲明說,哈瑪斯對釋放人質所提出的要求仍然不切實際,但一個以色列代表團仍將在安全內閣商議後前往卡達首都杜哈 (Doha)。以方聲明說,以色列國防軍 (IDF) 已在「準備行動,撤離 (拉法) 人口」, 但未透露時間範圍,也沒有直接證據顯示當地有額外的準備工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在奧地利告訴媒體,美方必須看到以色列為拉法制定一個明確且可實施的計畫,包括讓平民免受傷害。談判人員本週未能及時在穆斯林齋戒月 (Ramadan) 展開之際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和阿拉伯國家調停人員,仍決心達成協議阻止以色列攻打拉法,同時運入糧食以免民眾挨餓。聯合國說有四分之一加薩人瀕臨饑荒,首艘透過海運的援助船隻「張開雙臂號」(Open Arms) 今天抵達加薩海岸。首艘緊急救援船抵加薩,為飢民載運 200 噸糧食 (中央社) 第一艘從賽普勒斯啟航的緊急救援船,今天載著 200 噸糧食抵達加薩中部海岸線,並已開始卸貨,將為瀕臨饑荒的加薩緩解人道危機。這艘名為「張開雙臂號」的船本月 12 日從賽普勒斯啟航。《法新社》影片顯示,「展臂號」拖著駁船,營運船隻的西班牙慈善組織說,上面載有 200 噸糧食,將供應給處在饑荒邊緣的加薩人民。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去年 10 月 7 日開戰迄今已 5 個多月,雙方尚未達成新的停火協議。與「展臂號」合作的美國慈善組織「世界中央廚房」(World Central Kitchen) 發言人羅思 (Linda Roth) 說:「駁船現已靠泊碼頭,『世界中央廚房』正在卸貨。」以色列軍方表示,已派兵確保碼頭周圍安全,船隻也已經過「全面安全檢查」。《BBC》報導指出,負責供應食物的「世界中央廚房」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合作執行這趟任務,運送米、麵粉、豆子、罐頭蔬菜和蛋白質罐頭食品。加薩沒有能正常運作的港口,因此「世界中央廚房」團隊在海岸線上建了一座碼頭。目前不清楚這些食物要如何在加薩分發。在證明空投和陸路運輸都很困難後,各方藉由「展臂號」展開試驗,評估海路運輸物資的效率。「世界中央廚房」創辦人兼名廚安德瑞斯 (Jose Andres) 在社群平台 X 上寫道「我們做到了!」, 還說這是一次測試,看下趟任務是否能運輸更多援助物資,最多可能每週運送「數以千計噸」。聯合國多次警告加薩饑荒迫在眉睫,但 240 萬加薩人口維繫生命所需的物資卻只有少部分獲准進入。
daily-weekly
批納坦雅胡「阻礙和平」,猶太裔美參院多數黨領袖呼籲以色列重新大選
(中央社) 美國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 (Chuck Schumer) 於美國時間 14 日呼籲以色列舉行新的大選,並嚴厲批評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 (Benjamin Netanyahu) 是和平的阻礙。紐約時報指出,在以哈戰事延燒逾 5 個月之際,民主黨籍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今天在參議院發表針對性十足的談話,痛批納坦雅胡已成中東和平的最大絆腳石。雖然民主黨內已有多位議員譴責納坦雅胡的領導及他的右翼執政聯盟,美國總統拜登甚至批評以軍在加薩的攻勢「太過分」, 但這次舒默的談話算是美國民選高級官員迄今最尖銳的抨擊,等於實際是在要求以色列人換掉納坦雅胡。舒默說:「我相信在他內心裡,優先要務是以色列的安全,然而我也相信納坦雅胡總理已迷失方向,將自身政治生涯興亡凌駕於以色列最大利益之上。」華盛頓郵報指出,舒默是美國最高層級的猶太裔領袖,也是美國國會裡最挺以的人之一,這番話出自於他口中,代表這是美方到目前向以色列發出止最明確的信號,即對納坦雅胡處理加薩戰事的不滿正在沸騰,甚至可能威脅到美、以關係的日後。路透社報導,民主黨籍的舒默是美國最高階的猶太民選官員,也長期支持以色列。他在參議院說,自去年 10 月 7 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 攻擊以色列以來,以哈戰爭已打 5 個月,納坦雅胡政府「不再符合以色列的需求」。舒默說:「作為一個民主政體,以色列有權選擇自己的領袖,我們應該接受任何結果。但重要的是,以色列人要有選擇。在 10 月 7 日事件發生後,必須重新討論以色列的未來。在我看來,最好的辦法是再來場選舉。」舒默說以色列若拒絕「兩國方案」, 將犯下「嚴重錯誤」; 他呼籲以色列與加薩 (Gaza) 衝突的談判人員盡一切可能達成停火協議、讓人質獲釋,並讓援助物資送進加薩。鑒於以色列進攻加薩對巴勒斯坦平民造成的衝擊,舒默和總統拜登等其他主要民主黨人正因華府無條件支持以色列而面臨黨內諸多批評。白宮國家安全會議 (NSC) 發言人柯比 (John Kirby) 說,舒默發表這番演說前有事先知會白宮,但白宮未置可否,也沒做任何增刪。柯比告訴媒體:「我們充分尊重他說這些話,以及自行決定要在參議院議場發表哪些言論的權利。」被問到華府是否認為以色列應於以哈戰爭結束後舉辦大選時,柯比說:「這要由以色列人決定。」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發言人回應「目前不予置評」。納坦雅胡所屬的聯合黨 (Likud Party) 表示,以色列不是「香蕉共和國」(通常指貧窮、腐敗且治理不善的小國), 且大眾普遍支持納坦雅胡的政策。聯合黨透過聲明說:「和舒默的意見不同,以色列大眾支持徹底戰勝哈瑪斯,拒絕任何國際下達建立巴勒斯坦恐怖國家的命令,並反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Palestinian Authority) 回到加薩...... 希望舒默參議員尊重以色列的民選政府,不要破壞它。這道理不會變,在戰時更是如此。」以色列統計,哈瑪斯去年 10 月 7 日突襲以色列多地,殺害約 1200 人,並擄走 253 名人質,以色列隨即展開報復性軍事行動;加薩當局表示,至少已有 3 萬 1184 名巴勒斯坦人喪命、7 萬 2889 人受傷。舒默也批評支持哈瑪斯的巴勒斯坦人,說巴勒斯坦領袖阿巴斯 (Mahmoud Abbas) 也該讓位。舒默說:「要讓未來有任何和平希望,阿巴斯就必須下台,讓位給致力與猶太國家達成和平的新一代巴勒斯坦領袖。」舒默發表這番特別長的 45 分鐘演說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 (Mitch McConnell) 很快就為納坦雅胡辯護說:「對於外國一干預我們自己民主就激動的美國人而言,呼籲換掉以色列以民主方式選出的領袖,很可笑...... 也很偽善。從沒見過這種事。」
daily-weekly
《德國之聲》專訪林飛帆:太陽花學運徹底改變台灣命運,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
文:鄒宗翰 2014 年爆發的「太陽花學運」(又稱「318 學運」), 是台灣自 1980 年代以來規模最大的「公民不服從」運動,被認為影響近代台灣深遠,不只激發新世代本土意識與青年從政浪潮,甚至影響兩岸發展,並成為其後香港反修例運動的借鏡之一。2014 年 3 月 18 日,為了反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 遭強行通過審查將可能損害台灣經濟、強化中國對台政治影響力,一群大學生與公民團體自發性發動佔領立法院行動,為期 24 天。這也是台灣史上首次立法院遭到佔領。當時 25 歲的林飛帆就讀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是最受矚目的學運領袖之一。十年過去,曾經衝撞體制的青年有些尖銳稜角似乎也打磨成了圓。他接受 DW 專訪談及「太陽花」的意義,以及加入民進黨後與蔡英文總統共事的個人觀察,以及台灣當前面臨的新挑戰。以下內容在不影響原意與脈絡的情況下,經編輯整理。DW: 太陽花學運對於台灣最大的影響是什麼,留下的遺產是什麼?我覺得最大的遺產就是,我們徹底改變台灣的命運吧。我真的真心這麼認為,不是好像因為我自己參與過這場運動,所以刻意這樣說,而是我真的覺得太陽花運動是改變台灣的命運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捩點。那個關鍵的轉捩點是,我們從過去兩岸統合的路徑,馬政府當初一意孤行,就是一定要讓台灣從經濟統合,到兩岸的經濟一體化到政治一體化,不斷推動讓台灣慢慢走進「一個中國」, 在「一個中國」的框架底下生存發展,最終達成兩岸統一的結果。這是他的終極目標,但我們徹底扭轉這個方向,告訴國際社會說:台灣人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形塑出一個新的民意,帶領台灣一直不斷往各種進步的方向發展。太陽花運動那一群參與者跟核心的支持者,其實並不只是針對兩岸的《服貿》協議本身,他其實有更大的期待是,我們要掌控自己的命運,不要被別人決定,不要被少數兩岸之間的政治精英,一個小小的群體來決定我們的命運,而是台灣人透過民主、透過行動,可以決定我們自己未來的方向。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遺產在台灣民主化的 20 幾年、30 幾年之後,再一次確認我們的立場:台灣要繼續做一個民主國家,台灣人要繼續做台灣人,要繼續做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當初在國民黨執政情況底下,因為 22K 的政策,所以薪資停滯不前,那個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過了十幾年之後還是在影響台灣整個薪資結構。在那個情境底下,台灣的年輕人覺得未來感是很薄弱的,而且坦白講充滿危機;相反地,中國的市場看起來比較蓬勃,但是 10 年過去,那個角色位置完全不一樣了。台灣迎來有史以來股市上衝到 19000 點,過去沒有設想過的情境,台積電衝上了 700 多塊。我們對外的投資,這幾年出口的增長,那個速度跟幅度是非常、非常大的。我們對歐洲的出口增加 50%, 對東南亞增加 6 成,對日本增加 7 成,對美國增加 120%, 這些數字其實呈現出來 —— 台灣是更廣泛地在往中國以外的市場結合,對中國的出口比例往下降,出口依賴從馬政府最高的 45% 降到了 35%, 整整 10%。不是說我們經濟整體就 (因此) 往下衰退,沒有,反而我們的經濟是往上升的,所以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截然不同的階段跟環境。當然不是說我們要完完全全切斷跟中國的各種經貿往來,這也不太可能,不管是理性上面、物質上面,或者是說物理上面都不太可能達成這件事情,勢必會有兩岸之間的經貿往來,或是人員的往來,這個當然不是那麼容易完全一刀切斷,但是你有系統性地去分散這些風險,有系統性地把存在於中國市場的風險慢慢轉移,甚至慢慢脫離出來。美國人常常講的「去風險」, 我們現在就在走這樣子的方向,加深跟周邊其他國家的合作,而不是完完全全單一地去靠中國,甚至我認為這個方嚮應該要再持續。我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雖然出口占比不斷往下降,但是在下一個階段,還要再繼續多元分散到其他地方去,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對我們來講比較健全的方式。DW: 你被北京列為「台獨頑固分子」, 會很驚訝嗎?第一個,他們把我列為制裁的名單,或是用這樣的標籤,我自己個人沒有太驚訝。我認為中國這些種種做法對於兩岸關係其實不會有正面的影響,它嘗試希望能夠影響台灣的輿論,想要創造爭取台灣人支持的這個環境,其實它的這些作為並不會真的有效達成這個目的。二來,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主要的不管是西方民主國家,還是說即便連東南亞國家,都開始意識到中國經濟風險的存在,慢慢嘗試著要加深他們之間彼此的經濟連帶,而不是更加依賴中國,這是全世界都在發生的事情。我們當然懷抱著一個善意的期待,兩岸之間如果能夠有一個更好的對話,奠基在彼此的尊重,甚至說在沒有政治前提的情況底下,這是我們的期待。DW:2014 年太陽花學運過後沒多久,香港也爆發了一些陸續的運動,甚至很多人講他們其實有參照台灣的運動。在這過程當中你也跟蠻多香港的學運領袖有聯繫,看到現在的香港,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第一個是非常難過,我們身旁所有的香港朋友,要嘛是流亡到其他國家,要不然就是在監獄裡面,剩下一些朋友,他們現在已經沒有辦法自由公開地發言,好像活在恐懼當中。看到現在香港的情境,當然就是一個血淋淋的的對照。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懷抱一個期待是說,香港的年輕人、香港的公民社會真的能夠推翻威權統治,香港最終能夠成功,維持一個自由跟民主的香港。但是現在看到,你再怎樣龐大的公民社會跟動能,中共會用 100 倍、1000 倍的力量去壓制。在那樣的情境底下,香港的朋友想要從事不管是反抗的運動,還是說真的保護自己的運動,是非常非常困難。所以台灣無論如何在我認為,是不能夠走到同樣的境地,我們沒有可以失去自己國家的那種機會,不能夠發生同樣的事情,我覺得這是非常、非常關鍵的。香港的例子就是,你一旦主權喪失之後,永遠不會有再有其他的的可能性。無論如何,沒有主權沒有民主,這個是香港的例子告訴我們的。DW: 台灣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第一個最大的挑戰當然就是我們的生存。裡面包含幾個部分:第一個是這個國家的存續,就是中國的威脅到底會不會真的威脅到我們的生存發展?我們是不是能夠繼續存在?第二個我覺得是我們內部,就是台灣人到底有沒有足夠的、強而有力的決心,堅持台灣繼續做一個民主國家,不要向一個中國的框架妥協?這件事情我覺得需要很強韌的社會共同認識,社會的韌性,你才有辦法去面對中國各式各樣的壓迫。回過頭來,國內當然你要形塑成是一個非常強韌的共同體,內部每一個人必須要生活過得快樂,所以你的生計、經濟的問題會是下一個階段,我們要怎麼樣讓大家能夠共享這些經濟的成果,感受到我在這個國家裡面能夠實踐想要達到的夢想,跟每一個人的追求,那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政府的角度應該是要讓大家能夠有一個放心去追求自己夢想的空間,這才是政府存在的意義。DW:10 年之後來看,這個運動對你來講有什麼影響?我的心情是滿複雜的,不是只有一面,我覺得很多人都是這樣。當年核心的這些參與者,大概很多人是這樣。第一個,運動的本身能量是非常強的,裡面有非常多每個人的期待,有每個人希望看到的方向,然後那種失落感、期待感夾雜在這裡面。很多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以前的夥伴可能因為彼此的誤會,或是一些運動決策的過程,大家不再信任彼此,或者是說社會大眾給你那麼多聚焦在這個運動上面的眼光,讓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自己會有點改變。你要怎麼去適應那麼高張力的,媒體每天跟你的互動、博弈?你要怎麼去面對那個時候的各種壓力?不盡然是所有人都滿意你做的決定,這個決定也不見得是你自己一個人做的,是一個集體的決定,但是推在那個浪尖上面,你必須承擔的東西。DW: 你跟當時的夥伴還會聯繫嗎?會,還是會,一些比較好的朋友。每一個運動都一樣,一定有一群朋友是相對彼此比較熟悉、比較好,某種程度上大家的想法各方面比較一致。有些朋友可能選擇了不同的路,到不同的陣營,但是想法比較相近的朋友大家還是時常會聯絡,有一段時間,每年只要這個時間一到,大家偶爾會聚一聚,一起唱個歌或是吃個飯。DW: 但有些夥伴選擇加入不同陣營,各奔東西,像是黃國昌。我覺得這就是無可避免的結果,雖然我們都參與在這場運動裡面,但是我們都不希望人生就停在 2014 年被大家認識的那個樣子,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累積跟成長,最終都會做一個自己認為對的政治選擇,符合自己期待的生涯選擇,所以我可以理解不同的夥伴,特別說像黃國昌也是。為什麼他會去做其他不同的選擇,他可能有個人的考量,這些我不是不能夠理解,但能不能夠認同是一回事。像我經歷過非常多的事情,從 2014 年結束之後,回到台大校園把我的學業完成,出國唸書到英國去,中間這段時間四年多在民進黨中央黨部,跟總統一起工作,協助外交相關的事情,包括一些政策溝通的協調,我自己收穫非常非常多。我會希望我被認識的,不是只有當年的那個我,而是我這 10 年的累積。我在某種程度上參與治理的過程當中,也有得到更多的養分跟學到東西,這件事情我也不希望因為我只是太陽花的代表,所以只能夠被認識就是這個樣貌,讓人生其他專業的累積很難以被看見,這對每一個人來講我覺得會是沉重的。DW: 投身政治之後最大的差別是什麼?我覺得投身在政治裡面有幾個層面,第一個是政治場域裡面關注的話題往往是各種面向之間的平衡,我覺得這某種程度上是政治或是政黨的本質。其實坦白講,有時候可以說它每一個層面上,都一定會有妥協的部分,但是你可以說那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求取平衡的過程,因為你面對的民意基礎層面不一樣。在社會運動場域當中,我們其實聚焦在一個議題的訴求,想辦法讓這個訴求極大化,讓這個議題能夠被更多人支持,這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但是你還是終究會面對到平衡的問題:怎麼樣能夠獲取最大的支持?這個過程當中會有很多運動策略的選擇,比方說以太陽花運動的過程為例,到底是要一個比較相對激進一點的抗爭,還是一個比較和平一點的抗爭?不同的運動型態就會換來不同的支持者,也會得到不同數量的支持,那就是一個平衡過程。所以運動裡面本身也會有,但是放到更大的政治的框架裡面,政黨的角色又會更不一樣,它考量的可能是整體。我可能今天這個團體給我的意見是這個樣子,但是在另外一部分,我每一個立法委員的選區裡面,這些選民可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角度又完全不一樣,所以你必須要在這個過程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然後想到一個方式慢慢讓這個運動的訴求可以得到更多人支持,一步一步累積。DW: 你說加入民進黨「付出了許多個人的代價」, 那個代價是什麼?我覺得這是我身份角色的轉換。如果我純粹站在民間的角度,我可以完完全全從我自己的角度出發,或是說以單一團體或議題的角度出發,我想表達的東西不用顧慮其他的人。但是我一旦進入到一個團體裡面的時候,我必須要衡量這個團體裡面眾多的不同意見,我不能夠英雄主義式的,以我自己個人意見為主,就是這樣走,完完全全照我的方式。必須在這個團體裡面取得認同,也必須爭取支持,讓你的意見慢慢變成多數人的意見,才有辦法慢慢往前走。DW: 你提到近身跟蔡英文總統和專業團隊一起工作學到很多,也很清楚台灣面對的各種挑戰。今年是蔡英文總統任期最後一年,你怎麼看她這個人?我真的非常珍惜跟她一起工作這段時間,我學到的東西跟我收穫的東西,真的很難用言語去形容。第一個,蔡總統真的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政治人物、專業的領導者。她在不管是政策上面,還是做政治決策的過程當中,是有累積出很厚實的專業和領導的能力。你可以從她剛就任的時候,2016 年開始在做很多決策,到後來這段時間,你看到她的很多決策的方式,我自己感覺是有一個很大的躍進,她知道要怎麼帶這個團隊,去聽取裡面各種意見。我自己感覺,她是一個台灣非常難得,很少見從專業的官僚出身,然後一路一路這樣累積成為總統,帶領國家前進,所以那個收穫跟學習對我來講很多。DW: 她是如何決策的呢?有沒有什麼例子?蔡總統在她重要的決定上面有幾件事情,第一個是,我覺得她有一個清楚的目標,希望達成的目標。她是政策控,對每一個政策領域的細節,有時候會進到非常細節的內容去一一檢視,然後跟專業的幕僚不斷來回的討論,從這裡面去找到一些可以執行跟可以做的方式。那當然幕僚的角色就很重要,必須幫她做政治判斷,必須幫她提供各種政治意見,她會聽取這些政治意見跟這些政治判斷。每個幕僚可能角度不一樣,想法也不一樣,所以最終的決定權是在她身上。比方說像能源轉型,其實你每天要盯著我們綠能發展的進度、農委會要面對土地的問題、你要有多少土地能夠做光電,這些那麼多的政策技術細節的東西,她是非常講究,進到每一項政策細節去追,像是討論我們要怎樣同時在保護農業。DW: 聽起來跟她工作壓力很大。對,但是我覺得其實蠻值得的。你會看到一個領導風格是她進到這些細節裡面,而且她是真的願意花時間去懂,不會說我完全意見跟你不一樣,她就完全不聽,而是她願意聽不同的角度的想法。DW: 接下來的計畫是什麼?接下來無論是在什麼樣的角色上面,對我來講最重要的事情還是,第一個就是我自己的一個急迫感,在於我們每天面對生存的威脅還是非常嚴峻,就算沒有今年一定會爆發什麼樣的軍事衝突,或是明年一定會怎樣的這種很立即性的威脅,但是怎麼樣守住台灣這個國家,還是最關鍵的一件事情。如何讓台灣確保我們持續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環境裡面,這還是最上位的目標。這個最上位的目標裡面,當然很多重要的價值我們要一一推進,讓這個國家能夠變得更好更進步,但是沒有主權,沒有國家的存在的話,這些個人的追求都不太可能會發生。DW: 想跟 25 歲的自己說什麼?我應該會跟 25 歲的我說:不用那麼緊張啦!放輕鬆一點,稍微 chill 一點。我應該會想跟他說這句話。他當時太緊繃了,又太想面面俱到,讓當時的他可能蠻受傷或壓力很大,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捆綁。因為那種情境...... 這該怎麼形容?那是一種非常緊繃的狀態底下,你要讓自己處在一個處理各種棘手的事情上面,還是維持穩定的狀態,然後必須收斂跟壓抑自己,甚至你的脾氣、你的各方面東西,你要讓他很壓抑。你必須要維持住自己在這個運動裡面,不會崩潰。DW: 現在 35 歲的你,還能理解年輕人想要擺脫藍綠的心情嗎?我其實可以理解,但是我其實滿想告訴大家一件事情,以前我也會很在意藍綠的標籤,想我們是不是只有藍綠這兩個選項,是不是應該有更多的不同的選項?以前會很在意「藍綠惡鬥」怎樣,這種標籤常常在媒體上面聽到,然後你很在意、很反彈,覺得厭惡,然後厭倦感很強,這個我完完全全可以理解,但我慢慢會想藉一些機會告訴一些比我更年輕這一輩的朋友:第一個,這個疲憊感或是厭倦感我們都能夠理解,但是新的政治選項是不是代表是新的政治選項?還是它只是一個舊的思維、舊的操作的形式,更污穢骯髒的政治手段的重新包裝?這個大家必須要看清楚。當然不見得所有人會同意,會覺得人家就特別,人家就是比較會在 IG 上面操作,比較會用 YouTube, 比較會用抖音,你們不用,我喜歡看這種講話最直接,講話最直白的,但是我一直嘗試要跟大家說的是,不是講話直白就代表真誠。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2024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林飛帆:「太陽花」徹底改變台灣的命運
daily-weekly
納坦雅胡稱出兵拉法前撤平民,蕭茲質疑150萬人何去何從;援助物資運抵加薩北部,以哈擬重啟停火談判
納坦雅胡稱出兵拉法前撤平民,蕭茲質疑 150 萬避難民眾何去何從 (中央社)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 (Benjamin Netanyahu) 今天 (當地時間 17 日) 矢言,以軍進入人滿為患的加薩走廊 (Gaza Strip) 南部討伐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運動哈瑪斯 (Hamas) 前,平民將可離開。但德國總理蕭茲 (Olaf Scholz) 質疑該如何保護逾 150 萬人。《法新社》報導,納坦雅胡與到訪的蕭茲在耶路撒冷 (Jerusalem) 會談後召開聯合記者會,作以上表示。目前約有 150 萬人避難加薩南部拉法 (Rafah), 其中大部分人因加薩戰爭而流離失所。右翼總理納坦雅胡的安全和戰時內閣就國際致力達成停火協議的最新努力進行商討,他的辦公室 15 日曾經表示,納坦雅胡批准對拉法展開軍事行動和「人員撤離」計畫。納坦雅胡在記者會中說:「我們目標是消滅在拉法剩餘的恐怖份子,同時讓平民離開拉法。繼續鎖住民眾,不是我們會做的事。」不過蕭茲質疑說:「應該怎麼保護超過 150 萬人?他們該去哪裡?」對以色列提供數十億美元軍事援助的美國已經要求以色列提出「切實可行的明確計畫」, 確保平民「安然無恙」。以色列計劃進攻加薩拉法市,德國總理急訪中東力阻德國總理蕭茲今天與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 (King Abdullah II) 會談後說,以色列若進攻加薩走廊的拉法市,將導致大量平民傷亡,這會讓中東和平「非常難」實現。《路透社》報導,旋風式訪問中東的蕭茲表示,今天稍晚他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會談時,將把上述看法當成一大論點。蕭茲匆促安排這些會談之前,以色列 15 日已通過攻擊加薩走廊南端拉法市的計畫。加薩 230 萬居民在歷經 5 個月的戰爭後,有超過一半正在拉法避難。蕭茲今天在約旦紅海 (Red Sea) 港口阿卡巴 (Aqaba) 的阿布杜拉二世私宅會談後說:「現在得要確保我們能達成持久停火,那將使我們能避免這類地面攻勢發生。」被問及是否準備施壓納坦雅胡停止這類攻擊時,蕭茲回答:「我們顯然得竭盡所能,讓局勢不會比現在更糟。以色列有權自衛... 與此同時,不能讓逃到拉法的加薩人受到那裡任何軍事行動與作戰的直接威脅。」以色列矢言消滅巴勒斯坦人組織「哈瑪斯」, 表示拉法是哈瑪斯最後據點之一,並宣稱會撤離居民。被問及德國會不會對以軍大規模攻擊拉法做出回應,譬如限制德國武器出口到以色列,蕭茲並未直接回答。納坦雅胡今天則表示,以色列軍隊將依計畫,對拉法展開地面攻勢。《法新社》報導,根據納坦雅胡辦公室公布的內閣會議影像,他說:「不管國際施加多大壓力,都不會阻止我們實現所有戰爭目標,那就是消滅哈瑪斯、讓 (去年 10 月 7 日被擄到加薩的) 我方所有人質獲釋,並確保加薩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威脅。」「為了做到這些,我們也會在拉法作戰。」援助物資運抵加薩北部,以哈擬重啟停火談判巴勒斯坦媒體今天報導,運載麵粉的卡車駛入加薩走廊北部,要將物資分發到長達 4 個月無法獲得援助的地區。《路透社》報導,加薩走廊饑荒危機迫於眉睫之際,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組織哈瑪斯預定於卡達重啟休戰談判。根據加薩走廊的當地媒體報導及居民說法,12 輛卡車組成的車隊昨天駛抵加薩走廊北部,加薩市和賈巴利亞 (Jabalia) 難民營各有 6 輛卡車抵達。援助機構曾警告,加薩走廊部分地區已陷入饑荒,加薩北部的醫院曾通報有孩童死於營養不良及脫水。哈瑪斯去年 10 月 7 日襲擊以色列,以軍便對加薩展開地面攻勢及轟炸逾 5 個月。如今饑荒危機讓以色列面臨更大國際壓力,外界預期,以色列與哈瑪斯未來幾天將再為停火和換俘進行談判。美參院領袖籲以重新大選,納坦雅胡:言論完全不合適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今天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敦促以色列改選的言論「完全不合適」。《路透社》報導,長期挺以的舒默 (Chuck Schumer) 是美國最高階猶太裔民選官員,他 14 日在參院發表談話,呼籲以色列重新舉行大選,嚴厲批評納坦雅胡是和平的絆腳石。納坦雅胡在《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訪談中說:「我認為他的說法完全不合適。以民主盟國為對象,試圖更換他們的民選領袖,這不合適。」舒默言論反映出,納坦雅胡處理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運動哈瑪斯戰爭的手法、他未能採取更多措施保護巴勒斯坦平民,以及國際援助機構有關送往加薩救援物資受阻的指控,已經導致華府對納坦雅胡日益失望。隨著加薩罹難人數增加、饑荒迫在眉睫,國際批評美國挺以聲浪日增。舒默說以色列若拒絕「兩國方案」, 將犯下「嚴重錯誤」, 並敦促談判人員盡一切可能達成停火協議,讓人質獲釋,並且把援助物資送進加薩。總統拜登 15 日表示,舒默的談話呼應許多美國人的擔憂,還說他「講得好」。不過白宮發言人柯比 (John Kirby) 今天表示,拜登認為國內政治應該由以色列自己做決定。他告訴福斯電視網 (Fox) 節目「福斯週日新聞」(Fox News Sunday):「我們尊重以色列人民的主權。總統認為應該由以色列人和以色列政府決定是否和何時舉行新的選舉。」
daily-weekly
Meridian以創新CMOS熱成像技術挺進主流市場
台北 2023 年 12 月 18 日 / 美通社 /-- 熱成像技術由於在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期間的關鍵防疫作用而備受矚目,但由於其感測器價格仍高,主要用於高階或軍事等領域。專注於長波紅外線 (LWIR) 熱成像技術的新創公司 Meridian Innovation 由於成功開發相容於 CMOS 製程的晶片量產技術,正推動低成本熱成像感測器進入大規模市場。Meridian Innovation 於 2016 年成立於香港,凝聚來自英國、荷蘭、德國、土耳其和美國等地優秀人才組織團隊,在新加坡從零開始投入晶片研發,短短的 3 年間即成功開發第一代產品,而其最近的第二代產品正逐漸在國際品牌中提高能見度。傳統上,熱成像感測器由於價格高,主要用於高階的航太、軍工等利基產業,但 Meridian 的熱成像技術並非鎖定特殊應用,更著眼於消費市場。Meridian 聯合創辦人暨營運總監 Hasan Gadjali 指出,為了讓熱成像技術普及於大眾市場,Meridian 積極研發採用 CMOS 製程的熱成像晶片技術,在香港科技園區 (HKSTP) 提供感測器實驗室 (Sensor Lab) 的 100 級無塵室和設備協助下,成功實現晶圓級真空封裝 (WLVP), 順利試產第一代 CMOS 熱成像產品。在嚴峻的疫情期間,Meridian 還因應全球防疫需求出貨了超過 5 萬片熱成像感測器。SenXorTM CMOS 熱成像技術為了開發用於消費市場的低成本 CMOS 熱成像技術,Meridian Innovation 專注於投入能在黑暗中檢測不可見物體和身體熱量並輕鬆區分生物的創新熱成像技術,使其能夠針對人眼看不到的生物輕鬆感知與分析。創新的 CMOS 微型熱電堆紅外線感測器 — SenXorTM CMOS 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二代,相較於市場上普遍的 100μm 熱電堆,Meridian 的微型熱電堆已能做到 35μm, 並持續開發更小型的 25μm, 以挑戰尺寸相當的氧化釩熱成像感測器。Gadjali 強調,為了實現大規模量產,必須採用 CMOS 製程。他解釋說:「傳統的氧化釩製程需要投資特殊產線與廠房設備,而且無法相容於標準 CMOS 製程,難以達到大規模量產。為了降低感測器晶片、模組、鏡頭等熱成像元件的成本,必須採用 CMOS 製程 / 生產的平台與架構,並進一步導入消費應用。」此外,這種 CMOS 技術還具有省電、穩定、準確且無需恆定的機械快門校準等多種優勢,因而適用於消費價格敏感的智慧家電、數位裝置、智慧型手機、安全並保障隱私的人數統計與節能裝置等應用。隨著各種智慧應用日趨重要,對於更多熱成像感測器的需求也會增加。EE Award Asia: 最具潛力的亞洲科技新創正是這一突破的技術創新受到工程社群的青睞,Meridian 在今年的亞洲金選奬 (EE Award Asia) 中脫穎而出,成為工程師眼中最具投資潛力的科技新創。Gadjali 表示,這個奬項象徵著對於 Meridian 投入熱成像的遠景和承諾之重要肯定,「代表我們在開發第一代產品、第二代產品以及疫情期間成功出貨 5 萬顆熱成像晶片之後所取得的重要里程碑。」Meridian 目前正為多家國際知名品牌客戶出貨第二代熱成像產品,並積極推動低成本 CMOS 熱成像感測器進入大規模市場。Gadjali 認為,今天的熱成像就是像 25 年前的 CMOS RGB 光學成像,逐漸滲透至健康、環保、安全和智慧感測等領域。隨著 Meridian 成功使熱成像感測器價格降低到足以進入日常生活應用,Gadjali 預期未來兩年將擴增其月產量到 100 萬件、年產量提高到千萬件以上,屆時將更成功實現主流消費市場。未來,Meridian 將進一步擴展其產品組合。除了 5,000 畫素解析度,該公司正朝著更高和更低解析度的產品開發方向擴展,很快地將推出 20,000 和 2,500 畫素解析度解決方案,以滿足多元應用需求。長遠來看,該公司也將設計更小和 / 或更好的感測畫素技術,以降低成本並提高效能。另一方面,除了用於感測溫度的熱成像 (LWIR),Meridian 正在研究如何進一步擴展 CMOS LWIR 熱成像技術至其他波段,例如開發專為安全環境而設計的中波紅外線 (MWIR), 用於檢測 CO、CO2 和甲烷等氣體,期望以科技創新協助打造更安全且智慧的未來生活。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
雅特力AT32打造高速芯機 多功能事務機應用方案
新竹 2024 年 1 月 5 日 / 美通社 /-- 過去商務辦公成立必不可少的四機設備,影印機、印表機、掃描機和傳真機等,為縮短人力作業時間,提升工作效率,各種辦公設備也逐步推出更符合人性化需求,多功能事務機也是其中一大變革之一。多功能事務機主要是將列印、影印、掃描和傳真等不同用途的機器整併為一機,並結合聯網功能,隨著設備功能愈多,資安隱私外泄風險增加,微控制器作為一個可編程的設計晶片,具有處理和控制功能,能夠執行複雜的指令集,管理各功能模組間通訊和協同工作,以確保整個系統的穩定運作。雅特力高效能 AT32F435/437 系列 MCU 具有高效資料處理能力,以 ARM® Cortex®-M4 為內核,最高主頻 288MHz, 支持最高 4032KB FLASH 和高達 512KB SRAM, 內建 FPU、DSP 和各種複雜外設,供客戶靈活運用,如雙 QSPI、雙 OTG、DVP 和多種通訊介面,且 XMC 支援 SDRAM、SRAM、PSRAM 等記憶體擴增,此外還提供 3 組高速 (5.33Msps) ADC 獨立引擎,能處理複雜的列印、掃描、影印和傳真任務,快速的回應時間和高效率的演算法使得多功能事務機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各種操作。AT32F435/437 在多功能事務機的應用特色:高效能 CPU 主頻,提供一個可配置的硬體管道,支援列印、掃描、影印和傳真等功能。支援多組高速 PWM 輸出,可同時處理多顆馬達控制。多通道 ADC/DAC 支援多組 sensor, 精準感測及列印控制。高達 18 個計時器,滿足列印單元控制輸出的高度整合運動控制,從而降低整體系統成本和複雜性。電路板小型化,內建高速片上振盪器,提供小尺寸封裝。導入 sLib 安全性庫 (Security Library), 支援密碼保護指定範圍程式區,提供晶片高度安全性。整合關鍵高速通訊介面,如 USART/UART、USB OTG、CAN、SDIO、Ethernet (僅支援 AT32F437 系列) 等,提升連網系統效率和穩定性。支援晶片軟體 OTA 升級,使多功能事務機便於進行更新、改進和擴展功能。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
聖誕、跨年出國不「卡關」,回國交通超便利!
注意勿帶違禁品,桃園機場新增計程車預約搭乘服務耶誕、跨年,緊接著又是農曆新年,轉眼間又到了出國旅遊的旺季!祝福每個人都能歡樂的出國,帶回愉悅的心情,平安順利地返家。或許因為疫情而多年沒有出國旅遊,也或許自己沒有太多經驗、不清楚出入國境對攜帶物品的注意事項。在準備出國前不妨先參閱行民航局網站對隨身攜帶及行李的相關規定,避免應該隨身而裝入行李箱,或帶了不符規定的違禁品而壞了好心情!輕則沒入或丟棄、重則遭罰!基本的原則是─「危險物品」(例如:鋰電池、打火機或有劇烈活性之化學品) 或其他有影響飛航安全之虞物品 (例如:液狀或噴霧狀液體), 不得以手提或託運行李攜帶上機。像是行動電源因為內含鋰電池,就必須有清楚標示,而且只能隨身、不能裝入行李箱託運;雨傘及自拍棒等也都有相關規定。詳閱各國違禁品規定,切莫輕忽觸法各國針對出、入境的違禁品均有相關規定。基本原則是槍械、爆裂物、化學物品,有安全疑慮的槍械、刀具、棍棒及管制類藥品、毒品等。準備出國的國人 在出行前可查詢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網站,在「航空安全」項下查閱相關規定。防檢局也針對非洲豬瘟防治,特別嚴禁攜入豬肉及其製品、活體動物、保育類動物及其製品等。除了違禁品之外,各國對於可隨身攜帶或托運物品也有不同的規範,建議國人先洽詢承辦旅行社或查詢各國海關的規定,避免違犯法令。例如中國及港澳均禁止攜帶打火機或火柴,行動電源一定要有清楚標示。各國海關針對菸、酒、黃金、鑽石、有價證券、外幣及現鈔也有不同規範。國人結束國外遊程返回台灣時,也記得先清點自己所帶回的外幣和貴重物品,在符合規定情形下可走綠色免稅通道快速通關,如超過規定則須依法申報。尤其要特別注意台灣對於檢疫的相關規定,在機場的檢疫櫃檯都有清楚的提醒標示,特別是豬肉及其製品、蔬果及種子等相關規定,千萬不要心存僥倖、避免受罰。民航局:https://www.caa.gov.tw/ 關務署:https://web.customs.gov.tw/ 桃園國際機場聯外交通選擇多,0-6 時提供計程車共乘服務想要成為一位輕鬆出入國門的旅遊達人,除了謹記違禁品及申報規定,協助自己與親友快速地通關;如果還能提前熟悉機場的聯外交通,就能順暢的找到適合的大眾運輸工具,安心平安的回家。桃園國際機場的聯外交通工具有機場客運、機場捷運、排班計程車及租賃車,可滿足旅客各種需求。為了因應疫後大幅成長的出入境運輸需求,機場客運不僅增加服務班次,也調整提前發車、延後末班車的時間,方便凌晨及深夜出入境的旅客搭乘。機場捷運也恢復到疫前每 15 分鐘的班距,也可利用直達西部各城市的高鐵。桃園機場也推出排班計程車預約搭乘服務,提供 24 小時的服務專線,也能安排無障礙車輛的預約;第一、二航廈的旅客都能在入境動線上找到專屬的服務櫃檯報到。桃園機場排班計程車預約專線:第一航廈 03-3982832、第二航廈 03-3983599 本文章內容由「桃園機場」提供。
daily-weekly
台南安平雅樂軒酒店 食安衛生環境榮獲雙項肯定
台北 2023 年 12 月 18 日 / 美通社 /-- 2023 年萬豪國際集團旗下酒店內部衛生評比,台南安平雅樂軒酒店獲得「內部評比台灣第一名」的榮譽,並於今年 10 月再度嶄獲台南市餐飲衛生分級評核「GHP 優良級業者」。酒店持續透過內部稽查與抽驗等方式,從微生物檢測、食物殘留、加工製品及過敏原標示等環節,為民眾食安把關。去年初開幕的台南安平雅樂軒酒店,是萬豪國際集團在台南第一個據點,從安平港為靈感發想,以帆船、海洋、紅磚、油燈為設計元素並搭配繽紛亮色系,致力營造活力輕鬆度假氛圍;但於食品安全衛生上一點也不馬虎,嚴格遵守萬豪國際集團訂立的內部衛生規範外,更與全球水處理、衛生及預防感染的百年領導品牌「藝康集團」 (ECOLAB) 攜手合作,食品安全全面導入藝康清潔衛生解決方案,其中包含定期檢測餐具器皿表面是否有微生物及食物殘留,確保餐具完全清洗乾淨。酒店更與藝康集團搭配每日定時紀錄食品安全數據,飯店人員使用手機 App 即可填寫食品安全管制紀錄表,並同時收集館內後場各項資料,如冰箱冷凍庫溫度記錄、每日試菜狀況等,使酒店管理層第一手掌握酒店營運狀況,以利為顧客打造高水準的住宿與用餐環境。台南安平雅樂軒酒店總經理趙博恩表示:「酒店為顧客保障食品安全、維護清潔環境、提供高品質的餐飲住宿體驗不遺餘力,消費者對於餐廳的食安環境有信心,用餐消費才能真的安心,希望為每位旅客帶來獨特的雅樂軒住宿體驗,讓旅客享受台南在地文化的同時,能吃得安心、住得也放心。」藝康集團將持續與台南安平雅樂軒酒店雙強聯手,用專業角度一同發展更高的食品安全及衛生標準,保障民眾食安健康。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
疫後創業新常態──來點創業、成就超派的人生角色,奮力寫下屬於「我」的成功定義!
經歷數年的 COVID-19, 疫情不只改變了全球經濟環境,還對 Z 世代與 00 世代 (泛指 1990 年代後出生的人) 的生活方式與工作價值觀產生深刻的影響,像是去年成為熱門話題的「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 就獲得許多新世代工作者的共鳴與迴響,甚至到今天依然能看見相似的現況持續發生著。奮力掙扎的 Z 世代:積極找尋生活意義的「安靜離職」「安靜離職」並非意味著辭去工作,而是在工作上採取「省電模式」, 對職責內容劃清界線,拒絕額外付出或承擔任何不必要的責任,謹守不多事、不升職、準點下班的工作原則。乍看之下,安靜離職似乎是年輕人對傳統職場奮鬥文化的沉默抵抗,但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2023 年,國際市調公司蓋洛普 (Gallup) 的《全球職場現況調查報告》發現,全球高達六成的員工處於安靜離職的工作狀態。報告指出,不斷升高的員工壓力、以及人們無法從工作中實現個人價值或獲得社會連結與支持,都是安靜離職發生可能原因;另一方面,也有 85%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在職場環境中得到更多的認可、學習機會、薪資待遇,以及更明確的目標與更好的管理者。由此來看,選擇「安靜離職」的新世代工作者並非自我放棄、不求上進;相反的,他們其實比誰都還要清楚、積極。只是,當人們環顧薪水凍漲、通膨不斷的大環境,再看看與自我斷裂的工作內容,徹底認清理想志趣無法從工作實現,所以選擇回歸生活的本質,把工作視為單純的溫飽,在劃清生活與工作的界線之後,重新掌握人生的主控權、尋找真正屬於自我的價值。年輕人站起來:勇敢追求,用副業豐富平淡人生!因此,無論是工作上「安靜離職」, 選擇生活平衡的快樂;還是在職場埋首衝刺,投入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心,兩者都是順應內心,一步一步實踐自我理想的行動。但是,當既有環境已成為限制框架,我們又何不趁著年輕氣盛時勇敢伸手,為自己堅信的、熱愛的理想認真拚一次?若失敗,那是生命驚心動魄的一次挑戰;若成功,就是掌握人生主導權的轉捩點──最重要的是,無論結果如何,嘗試之後,未來都能為自己曾經勇敢造夢而引以為傲。以創業家為核心的健康保健企業安麗,深刻理解這些因夢想而躁動的心。今年八月,安麗發表 2023 年《安麗全球創業報告》, 指出全球對創業的興趣依然強勁且穩定,不只高達 98% 受訪者對副業收入抱持正向態度,更有 37% 受訪者認為副業是發揮個人才能、實現自我的好辦法。而在創業實務上,報告也指出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希望擁有創業的機會,且將近四成受訪者自認擁有創業所需的資源及技能,與其思考「是否」創業,更多受訪者思考的是「何時」創業,可見在未來幾年的後疫情時代下,「創業」將成為新常態!雖然經濟成長趨向平緩、通貨膨脹居高不下,越來越多人對工作與生活失去目標,或許創業新常態就是找回自我價值的轉機。多年來,安麗提供各項創業的資源與支援,支持人們展現自我、結合個人興趣與目標啟動創業;同時,也還有如與臺北醫學大學進修推廣處合作的「健康管理師認證班」課程,幫助人們在創業路上持續學習精進──想改變不太滿意的生活現狀嗎?不管是轉換工作還是投入創業,勇敢去做吧!安麗,陪伴你在不完美的世界成為獨一無二的造夢者在愈發開放、資訊獲取也方便的現在,我們有更多的機會、用更小的資源,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像是社群經營、網路拍賣、市集出攤等等;或者,你也可以選擇安麗所提供的完善創業資源,從改變與分享開啟創業的契機,再把興趣發展成副業收入、甚至是個人未來五年、十年的創業主力,打造你的超派人生。每個人都是造夢者。想過什麼樣的人生,一切取決於你。不同人對「成功」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定義。在創業故事越來越多、成功典範也不斷變動的現代社會中,創業真正的意義與魅力,就是能夠在這不完美的世界中劃出理想的一方世界,打造自己最完美的模樣、寫下銘刻著自己名字的成功定義。就是現在,一起成為造夢者!
daily-weekly
照過來!2024年5檔超夯指數投資工具:「上櫃永續ETN」助您輕鬆完成資產配置
年底氣溫冷颼颼,但台股行情暖烘烘,外資「認錯回補」, 台股在震盪中節節升高,展望來年行情,指數化投資絕對是戰勝通膨的必備利器,不僅適合沒太多時間選股的小資上班族,也適合熱愛追蹤各種熱門主題指數的投資人,還能隨著台股績效表現,讓自身的財富一起水漲船高。但「指數化投資」, 真的只有 ETF 這一種選擇嗎?什麼是 ETN? 跟 ETF 有什麼不同?「指數化投資」是金融市場投資的一種方式,也是股神巴菲特等投資專家一致推崇的一種被動投資。它能追蹤大盤或是特定主題產業指數,做到儘量貼近其指數走勢,可以低成本、分散資產配置,可用小資金買一籃子股票,以最簡單的方式投資大盤,跟上整體市場成長腳步,上櫃市場最具代表性的元大富櫃 50 ETF (006201) 及中信上櫃 ESG 30 ETF (00928) 就是其中一類。除了 ETF 之外,如今最具討論度的另一種指數化投資商品 ——「ETN」(指數投資證券) 也以同樣的操作特質,日漸成為市場投資人的熱門新寵。ETN 與 ETF 最大的差異在於,ETN 的發行人是證券商、設有到期日,只要在到期日前都可以買賣,且沒有追蹤誤差。ETN 的投資手續費低,交易同樣非常方便,只要已開立證券交易帳戶就可以買賣,且各種廣受青睞的主題指數,都可以是 ETN 追蹤的標的喔!投資新選擇:上櫃永續 ETN 要如何在眾多主題型指數中,挑選未來產業新趨勢?「永續」絕對是這問題的答案,隨著人類生存環境早已備受威脅,ESG (環境、社會、治理) 投資已成為新主流,受到各國政府、企業及投資人矚目。無論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都離不開永續,跟上潮流的你,首先要認識櫃買中心 5 檔 ESG 的 ETN 商品:兆豐半導體氣候 N (020041):112 年 12 月 25 日最新上櫃掛牌,是台灣第一檔氣候指數 ETN, 透過「T-Risk 分數」篩選出適合的企業,搭配財務表現及流動性等要素,進行成分股的篩選,優化投資組合,以表彰兼具「氣候韌性」及「可投資性」上櫃公司的綜合表現。在追求投資績效的同時,更可對氣候變遷等永續議題發揮正面影響力,提供投資人參與氣候暨永續投資之新選擇。元大上櫃 ESG 龍頭 N (020040): 選取重視永續發展且市值規模大的上櫃龍頭公司,再依 ESG 調整後自由流通市值排序,選取前 20 檔股票為成分股,用以表彰著重永續經營之上櫃公司之含息綜合績效。元大上櫃 ESG 高息 N (020035): 特選「上櫃 ESG 永續高股息報酬指數」, 國內第一檔配息型 ETN, 專注投資於上櫃 ESG 評分高及兼具高股息企業,能滿足投資人偏好高股息的投資需求。元大上櫃 ESG 成長 N (020027): 追蹤「特選上櫃 ESG 成長報酬指數」, 透過「營收、盈餘、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市值」四大指標把關,能同步掌握 ESG 表現及中小型高成長企業,更提供看重企業成長性的投資人觀察指標。兆豐上櫃 ESG 電菁 N (020026): 追蹤「特選上櫃 ESG 電子菁英報酬指數」, 成分股囊括上櫃市場最具代表性電子產業龍頭公司,並於每半年篩選一次成分股,更能及時掌握市場輪動。投資 ETN 該知道的 2 件事要知道,投資一定有風險,無論是哪一種投資商品,都得先搞清楚它的特性,絕對不能無腦存股。上櫃 ETN 之追蹤標的指數涵蓋國內外市場,主題包含半導體、ESG、高股息、美國公債等,投資選擇多元。要如何從中降低投資風險?建議新手投資人要注意 2 個關鍵:ETN 設有到期日:投資人要注意 ETN 是有到期日的商品,舉例而言,目前上櫃永續 ETN 的到期日都設定在 3 到 5 年。ETN 設有強制贖回條件:當 ETN 上漲超過一定價格,或是跌破一定價格,即使 ETN 還沒到期,發行人也必須強制贖回,所以投資人應注意 ETN 的強制贖回條件。另外,ETF 與 ETN 雖然都是指數化商品,但在商品設計上仍有不同。ETF 會實際買入股票,存在折溢價空間,投資時得衡量手續費等內扣費用;而 ETN 並未要求實際買進指數成分股,其報酬連結標的指數的績效,因此沒有追蹤誤差。目前 ETN 發行價格多訂在 5 到 15 元,而這也正是 ETN 的優點,投資人可用較低成本進行投資,輕鬆佈局各類型題材,相當適合資金有限的小資族,或是想投資特定產業卻沒時間研究個股的上班族,納入自己的投資標的選項。
daily-weekly
擁抱AI,創新未來:立即報名微軟「AI領航者探索週」,開創雲端、數據與資安的致勝佈局視野!
隨著科技更迭,近幾年人工智慧 (AI) 技術突飛猛進。尤其生成式 AI 問世後,許多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生成式 AI 等技術開始與軟體平台整合,各式各樣的智慧應用解決方案因應而生。因此,企業也在商模創新、營運效率、生產力提升、客戶服務等發展面向中,獲得更多的成長空間。若仔細觀察近年的產業動態,我們不難發現,AI 已經從幾年前的熱門話題,變成企業必然面臨的實務課題。如今「該如何擁抱 AI, 才能為組織創造更多的價值與競爭力?」已經成為多數企業決策者最關切的問題。台灣微軟攜手科技報橘舉辦「AI 領航者探索週」, 並特別邀請 8 位產業實戰經驗豐富的講者,帶領參與者從企業基礎設施、工作模式建構、新世代客戶體驗,以及資安防護等角度,幫助使用者事半功倍,實現屬於 AI 時代的商業價值。趨勢洞察、基礎架構上雲、導入智慧應用,AI 時代關鍵 Knowhow 一次掌握本次活動聚焦企業導入 AI 的五大重點議題,透過線上的方式帶大家重溫包括「如何運用 AI 實踐商業價值」、「企業採用 AI 前的必備基礎」、「運用 AI 重塑工作模式」、「以 AI 打造客戶服務新體驗」、「讓 AI 成為資安防禦的堅實後盾」等內容精華。微軟邀請到國際級的技術專家,帶領參與者從最基礎的趨勢解讀、導入實務、架構上雲開始,一步步了解新時代的 AI 創新之道,並給予實務建議及引導,幫助企業解決導入 AI 初期可能遭遇的問題。接著,再由多位資深解決方案經理,深入介紹「Microsoft Copilot」的各項應用,帶領會眾認識 AI 工具創造的全新工作模式,運用 AI 工具提升工作者的生產力,並透過 AI 平台提升整體團隊工作效率,達到優化企業營運效率、完善客戶體驗旅程,以及透過保護企業的數位資產,達到提升組織韌性的效果。AI 帶來的生產力革命已是現在進行式,趁 AI 時代華麗揭幕前搶先做好準備,擁抱 AI 工具、提高企業生產力,絕對是值得所有工作者與企業深入探索的優先課題。而且更方便的是,本次講座活動採「線上方式」進行,企業不只能夠根據需要選擇感興趣的議程主題,還可以免去遠赴會議的交通時間,運用空閒時間完成吸收,如此難得的機會千萬不能錯過!微軟「AI 領航者探索週」 活動詳細資訊活動地點:線上報名、參與。 立即報名:點此填寫資料後即可完成報名。
daily-weekly
全球首例!中國腦死患者植入「基因編輯豬肝」,未來可能完全取代人類肝臟移植
(中央社) 中國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14 日宣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竇科峰和肝膽外科主任陶開山領銜,西京醫院成功把多基因編輯豬的全肝,以輔助方式移植至腦死患者體內。綜合中國媒體《極目新聞》等 15 日與香港明報今 (16) 日報導,西京醫院是在 10 日完成這項移植手術,堪稱在異種肝移植臨床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經查中國內外未見同類報導,屬世界首例。竇科峰說,這是醫學界首次把基因編輯豬肝植入人體,也是人類異種肝移植向臨床邁進的關鍵一步,為日後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持。他表示,異種肝移植不受供肝數量限制,可使更多末期肝病患者獲益,未來可能完全取代同種肝移植。竇科峰說,相對於腎臟和心臟,肝臟涉及合成、分解、凝血、解毒和免疫等,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更為複雜,因此,基因編輯豬的肝臟還不能完全取代人類肝臟,不過異種肝臟移植技術難度和科學意義更大。陶開山表示,以移植的基因編輯豬肝臟從膽汁、血液供應和病理結果而論,情況良好,手術效果超乎團隊預期。報導指出,手術歷經約 9 小時,因肝臟移植是根治肝衰竭的唯一有效方式,據醫療團隊術後 96 小時的觀察,移植的基因編輯豬肝臟在人體內能夠發揮生理功能,顯示未來有可能取代人類肝臟。報導說,中國醫療團隊完成全球首例異種器官移植前,臨床多採用生理結構和人類相近的狒狒、獼猴等動物作為移植受體。報導指出,而採用腦死患者作臨床試驗,更能反映移植器官的功能,檢測豬的基因編輯策略是否合適,改善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方案。綜合《香港中通社》與《世界新聞網》報導,此次接受移植的患者是一例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醫生 3 次評估其為腦死亡。移植的豬隻則是重達 23 公斤的基因編輯豬,肝臟總重 700 公克。豬肝臟在移植後受體血流動力學平穩、肝臟膽汁分泌、血供皆良好,穿刺病理也未顯示排斥反應。中國有近 4 億肝病患者,700 多萬肝硬化患者,同時每年新增 30 萬至 50 萬的肝衰竭患者。對於肝衰竭,肝移植是唯一有效根治方式。現實中,很多人因等不到人類供肝而失去生命。而異種肝移植不受供肝數量限制,可使更多終末期肝病患者獲益,未來可能完全替代同種肝移植。目前已經有豬角膜移植到人眼手術、豬皮移植手術成功進行。2023 年 12 月,中國也成功將豬的心臟移植到猴子身上。美國方面,2021 年到 2023 年,美國相繼開展了 4 例基因編輯豬的腦死亡受體腎臟移植,一例基因編輯豬的腦死亡受體心臟移植,以及 2 例基因編輯豬的人體心臟移植手術。這一系列醫學突破,使得「以基因編輯豬為供體的異種移植」, 成為緩解移植器官短缺的新希望。
daily-weekly
總有一套屬於你的字型 專注細節,文鼎打造全方位的字體服務
百變字體如同電影拍攝,不同的主題、不同的走向、不同的劇情,需要搭配不同的元素,而在文鼎字型,總有一套屬於你的字型,從標題指示、內文閱讀、吸睛裝飾、溫度手寫、雋永書法等,一應俱全。超過一千五百套支援中文、日文、英文、韓文等且不斷擴充的字體庫,可根據需求選擇最適合的產品,符合各種場景下的設計需求。多元使用除了傳統的授權以及客製字型委託,「租字體」是由文鼎提供另一種以輕鬆簡易並同時擁有實惠價格的字體使用方式,透過 iFontCloud 雲字庫服務,將字型經由雲端下載至電腦上使用,隨時隨地都能輕鬆地、便利地使用字體;彈性的租賃選擇,從單套到數百套字體;一年到多年使用期間;從學生、企業到專業設計師等不同身份,皆能找到合適的方案。手機平板也可用除了桌上型電腦應用外,由於 iOS 系統內的字體使用有限,透過文鼎「Fonts Fun – 字字不倦」 App, 不論是會議簡報、作業筆記、抑或是限時動態、社群圖文祝福等,都可以有多達 60 種的中文字體,包含免費跟付費都有,讓你依照不同的主題去套用,盡情表達情感 Fonts Fun 下載:https://reurl.cc/1GrdzD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我們是否忽略了文字的力量?同樣的字體,為什麼有不同的感受?從交通指標、廣告海報、產品包裝、雜誌書籍,到網路社群等,字型不斷在生活中出現,透過視覺觸發感受,進而影響行為。而長久以來專職字型設計的文鼎,為設計中的重要元素,淬煉出不同的面向。更多關於 iFontCloud: https://bit.ly/41gcSpW 本文章內容由「文鼎字型」提供。
daily-weekly
找出最適合你的理財方法:善用永豐DAWHO數位帳戶,從日常細節創造小資幸福感!
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新的一年到來,不少人都想趁機盤點自己的財務概況、調整新一年的財務目標,期待年底再達到心中立下的理想數字;尤其對於剛拿到人生第一筆年終獎金的社會新鮮人而言,財務規劃更是項不可不學的人生必修課。但是,面對茫茫然的資本市場,我們到底該如何配置資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財計畫呢?先回答下面的問題,看看你傾向於哪一種財務性格吧!可能有人會好奇,哪個選項才是「正確答案」? 別擔心,沒有「正確」的理財規劃,只有「聰明」的理財規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與目標,只要能夠善用財富、長遠經營,創造個人幸福感,那麼不論方法、數字,其實都是最棒的理財規劃。大戶理財觀念:妥善分配、定期定額的被動加薪計畫選擇「實踐投資計畫,用被動收益幫自己加薪」的朋友,大概都渴望累積存款,盡早達成自己的財富目標。因此,建議有目標的投資人可以參考「DAWHO 之夜:2024 經濟展望」中,政大商學院周冠男教授分享的投資心法: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購買市場指數工具,不只強迫自己穩定投資、維持紀律,也能避免過多高風險的主動操作;資產配置的部分,則建議維持「100 - 年齡」的股票 / 債券比例,並視個人是否有美金需求,來決定美股及台股的部位大小,如此一來,既能保持風險承受能力的調節空間,又能避免股海中殺進殺出的高風險。近年數位經濟已成主流,市場投資管道與金融產品也越來越多樣,著手資產配置時,手邊的金融工具能否整合基金、債券、股市,免去跨國投資時繁雜的帳戶管理就非常重要。像是「永豐 DAWHO 大戶投」就提供了「串聯銀證服務 APP」、「台美股交割功能齊全」、「定期定額定股」與「最低新台幣 100 元的低門檻投資」等服務,會是 2024 年理財的好幫手。小資精緻生活:聰明換匯、頂級回饋,旅遊基金這樣賺選擇「準備出國旅遊,享受美食與風景犒賞自己」或「清空購物車,把錢錢變成喜歡的樣子」的朋友,想必都是懂得在生活中創造美好的質感生活家。對於追求生活品質和財務平衡的小資族,永豐 DAWHO 數位帳戶也提供許多優惠:像是旅遊咖不能錯過的 DAWHO 線上換匯最高「減 6 分」的換匯優惠,如果資金充裕,還可以利用「換匯優利定存方案」, 在旅行間空檔定存外幣,加碼旅遊基金;愛購物的朋友則不能錯過國內「樂食行玩學家寵」七大通路無腦刷的「DAWHO 現金回饋信用卡」, 一般消費現金回饋國外 2%、國內 1%, 大戶等級還可再享任務加碼 1% 與指定通路加碼 5% 的超優現金回饋![* 註 2] 除此之外,永豐 DAWHO 還提供 (新臺幣活儲 30 萬以內) 最高 1.5% 的年利率與大戶等級最多每月 20 次的提款、轉帳優惠,幾乎整合了存款、提款、轉帳、繳費、貸款、投資等數位金融服務,不論是生活需要還是理財規劃,永豐 DAWHO 都能完美支應。入 DAWHO 成大戶!生活、娛樂、理財全方位的智慧幫手理財方法百百種,還不知道怎麼開展新一年的理財計畫嗎?在現今 AI 技術越來越厲害的時代,只要用對理財工具,不管是消費、儲蓄還是投資,其實都是聰明理財的好方法。像是永豐 DAWHO 八月新上線的數位記帳功能「智慧收支帳本」, 除了提供 10 年的收支明細查詢,還支援字詞分析、關鍵字搜尋、智能分類等智慧功能,協助使用者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讓你更好地 Follow 理財計畫,管理資產更有效率、更容易!* 註 1:「基金交易除申購手續費外,尚有轉換手續費與信託管理費,分別於基金轉換與贖回時收取。」 * 註 2:DAWHO 現金回饋信用卡內容說明 (一、) 活動期間:2024/1/1~2024/6/30 (二、) 現金回饋計算方式:(三、) DAWHO 現金回饋信用卡說明請詳見:https://dawho.tw/about/card/* 注意事項: 1. 基金: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請至永豐銀行基金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mma/SinopacFundSearch/search/FundIndex.aspx 2. 美股: (1). 投資人投資海外股票之決定應依本身判斷為之,且應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本行並不分擔投資風險或為任何收益保證。投資海外股票有投資風險 (包括但不限於信用、價格、匯率、下市、政治之風險), 亦可能發生部分或全部本金之損失,最大可能損失為全部投資本金及利息。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美股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USStock/index.html (2). 投資一定有風險,股票 / ETF 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 ShareShares 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ShareShares/Index.aspx 3. ibrAin: 永豐銀行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109 年 9 月 10 日金管證投字第 1090352215 號函核准辦理兼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請至永豐銀行 ibrAin 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ibrain/index.html 4. 大戶投: 「大戶投」為永豐金證券提供之服務,詳情請至大戶投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www.sinotrade.com.tw/richclub/dawhotou/campaign?strProd=0125&strWeb=0439 5. 定期定額存台股為永豐金證券提供之服務,詳情請至豐存股參考完整說明:https://aiinvest.sinotrade.com.tw/?strProd=0125&strWeb=0439* 信用卡注意事項:謹慎理財 信用至上 銀行客服 24 小時服務專線:(02) 2505-9999、0203-08989 信用卡客服 24 小時服務專線:(02) 2528-7776、0800-058-888 (限市話) 循環信用利率 5%~15%(基準日 2023/3/3); 預借現金手續費:預借現金金額 X3.5%+ 指定金額 (100 元新臺幣 / 3.5 美元 / 350 日圓 / 3 歐元) 其他費用請上永豐銀行網站查詢
daily-weekly
91APP扮演零售品牌前沿技術探勘者,攜手Google Cloud落實數據治理、開發AI應用帶動商家業績
零售業走過疫情低谷,終於在 2022 年迎來春燕。2022 年全球零售市場銷售額超過 27 兆美元,預計 2024 年將達到 30 兆美元以上;台灣零售 2022 年營業額達 4 兆 2,815 億元,零售網路銷售額 (電商交易) 達到新台幣 4,930 億元,兩者皆創下歷史新高。產業欣欣向榮,當然少不了業內參與者的共襄盛舉。91APP 作為台灣首家上櫃原生 SaaS 軟體服務公司,引領台灣零售產業針對「人、場、貨」的虛實融合,持續運用嶄新技術改變銷售場景,幫助品牌、通路商家獲得更多業績,也讓消費者自在穿梭於 OMO 的購物情境。近期,91APP 技術實力更上層樓,以 Google Cloud 環境為基礎,在組織內落實數據治理之外,也使用 Google Cloud AI 平台 Vertex AI, 推出 91APP 獨家開發的零售 AI 模型 jooii (全通路智慧幫手), 目前測試結果,有使用 jooii 推薦的商品,比起沒有運用 AI 模型演算的點擊率,整整高出 3 倍成效。91APP 發展產業模型解決零售業根本問題事實上,91APP 最早以開店系統切進市場,營運策略隨著市場定位而逐漸確立,目前主力即是聚焦在提供零售業數位轉型方案。因此這幾年 91APP 大力提倡 D2C (Direct-to-Consumer) 模式,就是在幫助零售品牌,掌握第一方數據,運用場景技術來推進與消費者的接觸 / 互動情境。91APP 產品長李昆謀表示,「前五年我們是在解決產業的已知問題,例如幫品牌客戶增添開店系統的更多功能,但是,近五年我們在協助產業尋找下一個方向、探索未知問題。因此我們的角色就像客戶委外的 IT, 為他們探索新技術應用於零售場景,幫助商家成長。」Cookie 退場第一方數據更顯重要,91APP 利用 GCP 推動數據治理 Google 預計在 2024 年第一季開始移除 Chrome 的第三方 Cookie, 這也讓越來越多零售品牌注意到第一方數據的重要性。李昆謀表示,「光是一家大型業者,一年的數據量可以多達上百億,我們勢必需要一個強勁的基礎設備,才能幫客戶建立起數據中台。」確實,零售橫跨線上線下,龐大的顧客銷售及 CRM 數據,加上想要搭建 CDP (Customer Data Platform) 顧客數據平台、DMP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資料管理平台,必須先收攏數據,才能有後續的清洗、整理動作、並洞悉出商業價值。於是,91APP 導入一系列 Google Cloud 的解決方案,包含 Pub/Sub、Dataflow 進行實時分析數據,接著也採用 BigQuery 企業資料倉儲,運用內建機器學習、商業智慧 (BI) 功能,達到數據驅動業務目標。當時會立刻選擇 Google Cloud 作為雲端基礎建設的夥伴,李昆謀表示,「Google Cloud 示範一套完整的 Best Practice, 讓我們覺得把這些方案導入內部,對資料清洗、梳理是非常有幫助的。」的確,91APP 運用 Google Cloud 雲端及機器學習相關資源,陸續開發會員分群模型 (NAPL)、購買意圖模型 (DCIU), 幫助零售品牌以數據為依歸來尋找新客、鞏固舊客。91APP 與 Google Cloud 合作越久,導入的應用方案也更深入,其中一項是使用 Looker 商業智慧平台嵌入式數據分析,落實數據治理工程。由於零售業數據欄位相當龐雜,且在勾稽或針對訂單定義的溝通過程,往往發現雙方數據對不上的問題。為了解決根本的痛點,91APP 組成數據治理定義小組,針對數據定義大表的欄位有了明確的規範,並透過 Looker 作為數據治理的核心中台。如今,91APP 所有同仁都能在 Looker Studio 快速拉出報表,不僅所有數據都能對齊,甚至也能透過 API 方式將 Looker 的數據匯出給零售客戶使用,達成「書同文、車同軌」的 Data Governance-as-a-Service 境界。運用 Vertex AI 的 Vertex Search, 實現「千人千面」精準推薦看準未來消費者會透過 AI 自然語言模型,也就是以對話方式來搜尋商品,形成新的購物模式。近期 91APP 使用 Google Cloud 的 Vertex AI, 透過 Embedding Model 模型,更深入理解文本含義後,抽出 768 維度的連續向量空間,運算出高度關連性的產品群集。摸索 Vertex AI 過程,李昆謀回應,「使用 Vertex Search 向量資料庫的感受,一如延續 Google Cloud 高效能傳統,展現非常驚人的回應速度。因為我們服務上百家客戶,每家客戶數據都是上億級,加上我們數據都放在 GCP 上面,經過測試效能不僅可以承載數據,而且結果是非常滿意的。」除了運算效能,91APP 也相當重視 GenAI 的原料,也就是 Embedding 模型處理特徵值後,重新運算的成效表現。因為過去特徵值主要是根據 View-also-view 或 Buy-also-buy 概念,從消費者行為做相關產品推薦。如今透過 Vertex Search, 等於 91APP 把過去 ML、DL 技術進一步融合商品素材、語義、行為等特徵值所算出來的模型,讓兩個技術混搭後的推薦結果,發現成效比單一技術表現更好。對於零售商家,最關注的議題仍相當看重業績的轉換與進站流量。91APP 未來將持續立足在 GCP 上的數據應用,同時也開始串聯 Google 的廣告服務,幫助零售品牌運用 Google AI 生成個人化的廣告素材,因應不同受眾輪廓搭配 jooii 模型,進行精準又即時的產品推薦,實現利用數據驅動廣告變現的目標,為 91APP、零售品牌、及消費者共同帶來三贏局面。
daily-weekly
以競技精神為核心!從JET SL+見證SYM勇奪「心佔率」關鍵
社群文化當道,年輕人無不透過各種數位平台展現自我,對於潮流、時尚喜愛速度日新月異,今日發燒話題明日就退燒。在此高速變換的當代,SYM 卻似乎抓到了年輕人的口味,除了如 MMBCU、DRGBT 或 CLBCU 以外,JET 系列更久居年輕人最愛運動機種銷售龍頭。如何達成?身為三陽工業董事長室經理,兼任產品管理部產品經理吳奕成 Ivan 表示,「心佔率」的重要性,更勝市佔率!SYM 內蘊多年造車經驗 從年輕人視角出發對於許多愛車人而言,車輛就如同自我個性之延伸,簡而言之,就像實體金屬名片般,代表著車主的價值觀、個性與喜好。特別是重視風格的年輕族群,機車代表著年輕人對於自我與生活之主張,要打造出一款切合當前年輕人口味機種,SYM 似乎找到了箇中秘方,推出的款款熱門機種屢創佳績。「其實不難,但也很難。」Ivan 看似充滿禪意的回答,更讓人引起了興趣。「回歸產品的研究初心,耗費許多時間觀察與調查市場聲音,了解年輕人同溫層主張與在意的議題,投入大量心力於市調中,累積了許多數據,再反覆印證、確認市場所要的,與我們研發的方向一致。」上述過程,相信對於許多擔任市場研究、產品研發部門的專業人士而言,絕對是再熟悉不過的日常,但要如何徹底貫徹,尤其是在擁有 70 年歷史的企業中?「就像最新發表的 JET SL + 車型上,研發過程也經過了許多拉扯。」Ivan 言談之中,透露出讓人好奇的秘辛。原來,身為多年年輕族群運動機種的銷售冠軍,以傳統車廠的思維,「以不變應萬變」是常見的做法,畢竟仍能保持銷售成績,代表著既有的產品力仍有不可取代、消費者喜愛的因素存在,何須在此時刻做出如此大的變動?「今年,適逢 SYM 建廠 70 週年,是個值得回顧過去優異成績的時刻,更是適合做出開創與突破的時機。」Ivan 認為,以當前銷售代表 JET 作為領銜創新的領導者,絕對是再適合不過的車型。當然,「持續觀察市場的變化,從市場中聆聽消費者的需求更是關鍵,我們發現到,立基於原本優異基礎的競技本質,絕對是 JET 以突破保持領先的最佳方式。」以競技本質征服人心 JET 成為年輕人的最愛從 2015 年開始,JET 投入了賽車領域,期望發揮「精準定位」的角度,讓 JET 憑藉著自身優異的運動體質,在賽車的領域深入發展。「但關鍵不止在賽車,而是在『競技』的本質。」Ivan 強調。確實,在人生的道路上,競技一直都在,關鍵不在最終勝負,而是在享受競技的過程,透過對於比拼的全心全力付出,讓自己更為提升、讓自己更為完美。投入賽場多年,JET 確實也在數百場的賽事中,迄今於 TSR 機車錦標賽場上囊括共 119 座的冠軍獎座,且奠基於賽場上最嚴苛的競爭條件,也迫使著 JET 車系不斷進化、成長,從 JET S、JET SR 到水冷動力心臟的 JET SL, 再到最新發表的 JET SL+, 以競爭培養實力,絕對是 JET 進化的最佳寫照。經營市場,很容易野心勃勃、什麼領域都想通包,但就難在「減法」心訣。Ivan 認為,簡化了 JET 於市場中的任務,就是以競技為優先,所以除了在賽場上的衝鋒陷陣,在市場中同樣緊扣競技核心,大力以 JET 為主角贊助如街舞、職業運動等賽事,甚至如以競技為本質的全明星運動會節目等等,期望把「JET = 競技」的意念,深植消費者心中。「競技的本意很多元,不只在賽道上,在生活上更是時刻存在。」Ivan 希望透過 JET 所代表的競技且持續進化的本質,讓在人生路途正處茁壯的年輕族群,得以一同成長,在人生競賽的道路上,找到最志同道合的夥伴。「透過 JET 的價值,我們想要散播這樣的意念!」著重心佔率 價值感認同才是冠軍的關鍵從 JET 車型的成功例子,完美說明了 SYM 近年來的成功之道。SYM 不走傳統國產車廠之路,不一昧以平價車款衝擊市佔率,而是將產品組合轉往中高階車款發展。「這一路走來確實辛苦,相較於對手以舊款車型大打價格戰,我們反而加碼投資,著重在產品本質的提升,期望提供給消費者在騎乘體驗上的提升。」更新、更穩定的引擎噴射系統,與更安全的制動系統等,在產品面實力的提升,成效或許不如直接砍價來得立竿見影,但在消費者心中建立高品質、優良騎乘體驗,更是 SYM 近年來所著重的,讓消費者想要選擇一款擁有高科技、絕佳騎乘感受的車款,第一時間就會想到 SYM, 這就是所謂的「心佔率」。而 2023 年奪得年度銷售冠軍,相信這就是 Ivan 強調的「心佔率」的成效發揮。且分析 SYM 的產品結構,除了受到年輕族群青睞的高階運動機種大獲成功以外,SYM 也將高階機種上所使用到的科技下放,在平價國民機種上也可見到 SYM 著稱的噴射系統與煞車輔助系統的運用,在不同的級距都可擁有最好且安全的騎乘體驗,從心佔率擴增到市占率的成功,SYM 的成績絕對禁得起考驗。「我們希望,消費者走進 SYM 展間,不是因為低價的誘因,而是想要我們的產品。」Ivan 認為,透過「價值感」的認同,才是擄獲民心的關鍵。當然,SYM 也將持續聆聽市場聲音、持續進化自身產品實力來切合消費者需求,不僅要與消費者走在一起,更要走在民眾前端,率先思考、率先發現改變,更可以帶領消費者去體驗不同生活,絕對是未來 SYM 奉為圭臬的信仰與價值。
daily-weekly
鍇睿國際與Riot達成新合作 取得日本英雄聯盟聯賽LJL主辦及招商權 目標打造多角化經營國際集團
台北 2024 年 1 月 12 日 / 美通社 /-- 鍇睿國際於今 (12 日) 正式宣布與 Riot Games (銳玩遊戲) 再度拓展跨區域合作,取得英雄聯盟 (League of Legends) 日本聯賽 (League of Legends Japan League, 簡稱 LJL) 賽事主辦權及招商權,將於 2024 年春季開始,全方面承接 LJL 賽事運營、轉播製作與商務合作。鍇睿國際自 2021 年起與 Riot Games 共同主辦太平洋職業聯賽 (Pacific Championship Series, 簡稱 PCS), 賽事參與區域包含台港澳及星、馬、菲、泰等太平洋區域,全心投入經營打造太平洋區域優質電競環境。PCS 收視率逐年創下收視新高,例行賽最高收視自 2020 年春、夏季的 26,653 人成長至 97,000 人 (夏季敗部組決賽 BYG 對決 CFO), 並且該年世界大賽中文台觀眾更是在今年創下 38 萬同時在線觀眾,直播一週後佔據 YouTube 遊戲類發燒影片第一名。鍇睿國際正積極擴展全球市場,今年起將主辦日本本地電競職業聯賽。除了將版圖自東南亞向東北亞拓展,更是看好電競新興產業與日本企業的合作商機。隨著與 Riot Games 合作更加多元,2023 年春季接手特戰英豪職業賽共同主辦權及國際賽中文獨家轉播權,同年夏季取得韓國職業聯賽 (League of Legends Champions Korea, 簡稱 LCK) 獨家中文轉播權及招商權,並成立 PCS 次級聯賽系統 (LOL Pacific Championship Series Challengers League, 簡稱 PCL), 期望打造優秀電競人才培育管道。除了職業聯賽的運行以外,每年暑假登場的全台最頂尖的業餘賽事亞洲電子競技公開賽,更透過結合各大知名品牌及企業合作,進行產品推廣及品牌行銷,將電競與商業趣味結合,讓玩家與觀眾感受獨有的電競魅力。除了電競賽事主辦、轉播製作、影音內容製作及藝人經紀等多角化經營,鍇睿國際更致力於結合賽事產品及招商權益與品牌達成異業合作,如 2021 年與虎牙平台合作首次將 PCS 賽事推廣至英雄聯盟職業聯賽 (League of Legends Pro League, 簡稱 LPL) 的觀眾視野,拓展了賽事的能見度與受眾範疇。同年夏季跨平台與中華電信合作 MOD 獨家轉播,將 PCS 推上電視螢幕。2023 年與中華航空、漢普頓飯店促成異業合作,迎接來自大洋洲的 LCO 隊伍來台參賽。於和平籃球館舉辦的首個 PCS 線下總決賽,也協同聯賽夥伴中華電信、台灣菸酒及中華航空舉辦各式現場粉絲活動及品牌攤位展示,豐富現場活動,讓共襄盛舉的玩家們全方位地體驗電競的樂趣。2023 年底鍇睿國際成立子公司「臺灣格鬥運動股份有限公司」, 宣布成立台灣首屆職業格鬥賽,透過豐富的資源整合和品牌合作經驗,致力於鞏固新興職業運動產業鏈,與職業賽事合作夥伴、品牌企業攜手創造更高價值的創作內容和行銷宣傳。希望打造高品質職業賽事環境,培育出更加優秀的職業選手及產業人才,健全電競及格鬥這兩項新興職業運動的產業生態。藉由邀請世界拳擊傳奇帕奎奧 (Manny Pacquiao) 擔任「鍇睿格鬥冠軍賽」聯盟的榮譽主席,讓國際目光聚焦在台灣。鍇睿國際及鍇睿格鬥冠軍賽執行長顏宥騫 (Jerry Yen) 表示「我們期盼整合電競及格鬥在整個亞太市場的資源及曝光,與各大企業、品牌達成合作,共同創造有話題性且獨特性的內容。並期盼將資源有效投入產業建構、職業訓練、幕後人才培育,打造更優質的賽事系統及職業舞台,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及鞏固生態達成永續經營。」除打造優質職業運動環境、賽事經營之外,同時也著手幕後人才的課程教育,確保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