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253
text
stringlengths
52
75.3k
category
stringclasses
4 values
【書評】《人類怎麼學》:「禮物」是人類學家的經典研究命題,為什麼「等價交換」行不通?
文:劉璧嘉當人類學家去聖誕派對交換禮物..... 聖誕節的當天,你去樓下的超商取了在蝦皮訂購的聖誕節禮物。這是你打算送給伴侶的一份心意 —— 一件價值 250 元的可愛抓毛絨連帽皮卡丘睡衣。你滿心歡喜地把禮物的價格牌撕掉,興沖沖帶著它去了伴侶家歡度聖誕。而當時鐘正式指向 12 點,你和伴侶共同踏入 Boxing Day 並終於鄭重地把彼此送贈的禮物拆開時,卻發生一個尷尬的場面 —— 對方送的是價值 6000 元的 Jabra 耳機。儘管這是你非常渴望的耳機,但你並沒有準備好接受如此厚禮。你以為你會很快樂,但其實更多的是不好意思。你不知道是否該怪責自己,畢竟伴侶給自己挑的禮物價格要超過 20 倍。但愛情可以量化嗎?這是 20 倍的愛嗎?這一晚,你陷入了一點自我懷疑,同時看著收到廉價皮卡丘睡衣的伴侶似乎非常快樂 —— 甚至比你還快樂 —— 所以禮物的價值,到底是怎麼計算的呢?我們可以怎麼去理解「禮物」這回事?禮物經濟:關於禮的「價值」禮物是人類學家的經典研究命題。馬修。恩格爾克 (Matthew Engelke) 的人類學著作《人類怎麼學》一書,就以大篇幅分析人類學家切入此一議題的方法。人類學家認為,禮物作為「特殊物品」, 承載著的不只是「價格」, 而是反映了社會價值觀的「價值」。我們不妨用「價值」而非「價格」的角度,試圖去理解禮物經濟這回事。1983 年,非洲南部賴索托的一條名為馬沙的村莊,因為乾旱的原因,死了 40% 的牲口。事實上,當地官員早在旱災前就警告馬沙村民要趕快把牲口賣掉,好減少損失,但當地人拒絕了。這是為什麼呢?人類學家 James Ferguson 提出,那是因為牛在當地有神聖的意味。而這個對神聖性的重視,並不是因為當地人不夠進入現代:由於當地男性都會去南非礦坑工作,因此他們所留下的牛隻成為了他們在家中依然存在並持有權力的象徵。牛不但是男性的「退休金」、給女方家庭「聘禮」, 以及可以借給別人以彰顯自己「庇護力」並形成同盟的「工具」。牛隻作為社會資本的價值難以被量化成價格。這也解釋了為何要村民去買賣牛隻是如此困難 —— 因為變賣牛隻是對社會關係結構的損毀。同理,你送給伴侶的皮卡丘連身衣,可能一年穿不到幾次,但它可能會是以後搬家時最難斷捨離的物品之一。而就算你知道你買的這件廉價的睡衣可能會因為使用率低而接近成為「小廢物」, 如果他偷偷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下把皮卡丘連身衣放上旋轉拍賣 App 賣掉,你還是會有點生氣 —— 這是因為它有的是「情感價值」。禮物是一種好債?而禮物除了有外在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情感價值」外,也可以有「債」的價值。作為現代人,我們或許都習慣了「等價交換」的倫理,這使得我們對「債」充滿了負面的看法。但人類學家往往會提出突破盲腸的看法:我們或許不會想要活在一個沒有「債」的社會。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 (David Graeber) 是對債研究最為深刻的人類學家,他就對人類學傳統的互惠 (reciprocity) 概念加以補充。在《人類怎麼學》中,作者就用格雷伯的《債的歷史》, 提出一個有趣的看法:如果互相送禮的互惠行為是完整而完成的 (即完全的等價交換), 這種交換就會變得既沒有必要、沒有被渴望,也沒有了意義。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用白花花的 250 元現金交換 250 元現金,作為彼此的「聖誕禮物」—— 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哪裡怪怪的?事實上,在把禮物糊上禮物紙,拆掉價格牌 (或也會有人刻意保留昂貴的價格牌) 的時候,我們想要製造的正是「債」的效果 (雖然不是有意為之)。這種人對「債」有需求的說法,在第一次聽起來或許會覺得有點不舒服;但換一個角度,對「債」的需求,其實也是對社會連帶 (social solidarity) 和關係的需求。因為如果沒有了「債」或更廣的「債務網絡」—— 也就是當交換中的事物完全可以被抵銷的時候,我們就沒有需要償還,那就是關係正式中斷的時候。就好像如果伴侶要我把 Jabra 耳機和皮卡丘睡衣的差價 5750 元還出來的時候,或許...... 我們就離分手不遠了。回到一個更大的問題:在送禮的時候,人類理性嗎?不同文化的人類有共通性嗎?生活中的許多決策、傾向、做法、儀式,如果不是「經濟活動」, 那是出於什麼原因?是什麼構成「人類」社會的共通點和差異性?這就是人類學的核心提問。什麼是人類學?能吃嗎?由恩格爾克所著的人類學讀本《人類怎麼學》, 於 2023 年在台灣出版中譯本。本書的英文名為「How to Think Like an Anthropologist」, 在重理輕文的華人社會,「可以像人類學家般思考」雖然聽起來甚無賣點 (人類學是什麼,能吃嗎?), 但這本書可能會讓你發現,擁有人類學的思維模式可以讓你在現實中更具備通盤的能力,站在更根本的位置、站在社會運作的更深層邏輯之上思考問題。恩格爾克以非常深厚的人類學專業功力,在《人類怎麼學》中展示了人類學的敏感性和視野廣度 (特別是非西方中心的視野), 是可以如何連結生活中的許多個點點,構建出一個對人類文化及社會更為立體的圖像。正如送禮 —— 我們可以怎麼從日常不過的行為中,發現關於「價值」、「價格」、「債」、「社會關係」、「互惠」等概念的幽微作用力。作為一本串連及縱橫各個理論的人類學讀本,這本書雖然未必可以如某些經典的人類學著作般展現出深度和仔細度,但它卻示範了人類學式思考的融會貫通,是怎麼讓人突破盲點、撼動常識、翻轉日常。恩格爾克透過「文化」、「文明」、「價值」、「血液」、「認同」等章節,細細書來不同的人類學家如何用多個角度、多個田野、多段歷史,來切入理解這些概念。不過平心而論,作為一本人類學入門書,這並不是一本我認為適合在人類學學院當教科書的讀本:它並不顯淺直白,也不是針對台灣脈絡書寫。然而,這本書卻是在多本繁中人類學入門書中,有清晰簡單地觸碰到人類學學門史的部分。這補充了許多人類學經典理論背後的知識生產背景,對理解人類學不同理論之間的對話關係至關重要,因此對人類學專業來說,依然非常有可讀性。而對於非人類學專業的一般讀者來說,恩格爾克融會貫通多本民族誌及人類學理論的能力,絕對是學習「人類學思考模式」的絕佳參考。在 AI 時代,當 AI 的知識多只是覆蓋西方中心化的知識 (因為全球知識數位化的狀況並非平等), 人類學這種打正旗號要研究各地文化的「異端學科」, 因此就如一個寶庫那樣,可以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切入點和創新力。這種人類學既通盤、又創新、又直通根本的思考模式,或許這正是 AI 時代下,人類腦袋最管用的地方。相關書摘 ▶《人類怎麼學》: 許多人類學家認為在理解互惠和交換議題中,《禮物》一書厥功甚偉書籍介紹《人類怎麼學:比大數據更重要的事,人類學教你顛覆成見、突破盲點的洞察思考》, 聯經出版作者:馬修・恩格爾克 (Matthew Engelke) 譯者:許可欣 審訂者:林浩立 結帳時輸入 TNL83, 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跟人有關的事,不能只看數字!統計數據過度簡化人的複雜性,忽略了人類物種發展的多元性及可能性 看 What 更看 Why, 大數據無法掌握的事,讓人類學家來告訴你導讀 | 阿潑 (媒體工作者) 審訂 | 林浩立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人類學是一門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學科,擅長以全貌觀和比較觀點理解當代與過去社會,以在不同空間與時間尺度中移動的多重視角,理解人類社會的複雜面向,對思考現代世界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方法。在《人類怎麼學》中,馬修。恩格爾克透過「文化」、「文明」、「價值」、「血液」、「認同」等文化人類學時常提到的概念做分類,細說人類學家如何思考闡述這些概念,而他們對此概念的田野實例為何、理論如何推進和相互補充、面臨哪些不足,系統地詳述這些概念在文化人類學中怎麼被呈現與論證。了解文化乃至於文化人類學的概念,對於認識人類社會的歧異性十分重要,必須先認知到有差異,才不會帶著文化本位看待他者或異文化,也才能感知人類世界的多樣性。恩格爾克希望讀者帶走的是人類學的敏感性,將人類學觀點帶到自己周遭的世界,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 —— 我們了解別人,所以成為更好的人。
daily-weekly
2024第96屆奧斯卡完整得獎名單:《奧本海默》橫掃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可憐的東西》艾瑪史東再度封后
第 96 屆奧斯卡獎項全數出爐,眾所矚目的最佳影片,由環球影業、名導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奧本海默》收下,而《奧本海默》最終收下影片、導演、男主角、男配角、剪輯、攝影、配樂,成為本屆大贏家。而與《奧本海默》共創票房大熱的《Barbie 芭比》, 則是憑藉〈What Was I Made For?〉獲得了眾望所歸的原創歌曲,其得獎者怪奇比莉則是以 22 歲之姿成為奧斯卡史上最年輕的二度獲獎者。至於攤開本屆得獎名單,除了《奧本海默》一支獨秀之外,其餘作品得獎較為平均,威尼斯金獅獎《可憐的東西》獲得女主角、妝髮、美術、服裝 4 項獎項。這也是艾瑪史東繼《樂來越愛你》之後,第二度收下奧斯卡影后,這也是導演尤格藍西莫的作品繼《真寵》之後,再度將片中女演員捧上影后寶座的作品。而最佳女配角則是由《滯留生》達芬喬伊藍道夫獲得。在去 (2023) 年坎城影展獲得最高榮譽金棕櫚的《墜惡真相》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而去年獲得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獎的《美國小說》則是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去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夢想集中營》, 從《失控教室》、《絕地盟約》、《我的完美日常》、《少年的漂浪旅程》中脫穎而出獲得最佳國際電影,這同時也是英國首座最佳國際電影獎。而《夢想集中營》也收下了最佳音效獎。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蒼鷺與少年》獲得最佳動畫長片,宮﨑駿憑藉《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風起》、《蒼鷺與少年》四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以《神隱少女》以及今年《蒼鷺與少年》二度獲獎;而最佳動畫短片類別則是由《War Is Over! Inspired by the Music of John & Yoko》獲得。去年拿下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的《可憐的東西》獲得最佳妝髮、美術、服裝設計兩項大獎,在此技術類別的獎項橫掃,備受肯定。日本電影《哥吉拉 - 1.0》獲得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實境短片則是由《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獲得。最佳紀錄類別,《The Last Repair Shop》獲得紀錄短片;而描述烏俄戰爭的《戰場日記》獲得紀錄長片,這也是史上第一個烏克蘭電影獲得奧斯卡,導演致詞時表示:「我可能是今晚台上第一個認為我不該拍這部片子,俄羅斯不要佔領烏克蘭,希望這個獎項,獻給所有不要殘殺烏克蘭的俄羅斯人,請釋放所有人質,在坐全世界非常有才華的人,我們能一起改變歷史,真相會顯露,犧牲生命的人不會被忘記,因為電影形塑了記憶,記憶則寫了歷史。」最後,可惜的是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花月殺手》顆粒未收,這也是馬丁史柯西斯繼《愛爾蘭人》之後,大舉入圍雙位數卻未能獲獎的狀況。2024 第 96 屆奧斯卡入圍名單 (粗體為得獎者) 最佳影片《American Fiction》《墜惡真相》《Barbie 芭比》《滯留生》《花月殺手》《大師風華:真愛樂章》《之前的我們》《可憐的東西》《夢想集中營》最佳導演《墜惡真相》, 潔絲汀楚特《花月殺手》, 馬丁史柯西斯《可憐的東西》, 尤格藍西莫《夢想集中營》, 強納森葛雷瑟最佳男主角《大師風華:真愛樂章》, 布萊德利庫柏《魯斯汀》, 科爾曼多明戈《滯留生》, 保羅賈麥提《American Fiction》, 傑佛瑞萊特最佳女主角《泳不放棄》, 安妮特班寧《花月殺手》, 莉莉葛萊史東《墜惡真相》, 桑德拉惠勒《大師風華:真愛樂章》, 凱莉墨里根最佳男配角《American Fiction》, 斯特林.K. 布朗《花月殺手》, 勞勃狄尼洛《Barbie 芭比》, 萊恩葛斯林《可憐的東西》, 馬克魯法洛最佳女配角《奧本海默》, 艾蜜莉布朗《紫色姐妹花》, 達尼埃爾布魯克斯《Barbie 芭比》, 艾美莉卡弗瑞娜《泳不放棄》, 茱蒂佛斯特最佳原創劇本《滯留生》《大師風華:真愛樂章》《五月的你,十二月的她》《之前的我們》最佳改編劇本《Barbie 芭比》《奧本海默》《可憐的東西》《夢想集中營》最佳動畫長片《元素方城市》《怪物少女妮莫娜》《再見機器人》《蜘蛛人:穿越新宇宙》最佳動畫短片《Letter to a Pig》《Ninety-Five Senses》《Our Uniform》《Pachyderme》最佳實境短片《留下來的人》《Invincible》《Knight of Fortune》《Red, White and Blue》最佳攝影《伯爵》《花月殺手》《大師風華:真愛樂章》《可憐的東西》最佳服裝設計《Barbie 芭比》《花月殺手》《拿破崙》《奧本海默》最佳紀錄長片《Bobi Wine: The People’s President》《若愛有形》《Four Daughters》《To Kill a Tiger》最佳紀錄短片《The ABCs of Book Banning》《The Barber of Little Rock》《金門》《奶奶跟外婆》最佳剪輯《墜惡真相》《滯留生》《花月殺手》《可憐的東西》最佳國際電影《少年的漂浪旅程》| 義大利《我的完美日常》| 日本《絕地盟約》| 西班牙《失控教室》| 德國最佳妝髮設計《贖罪日之戰》《大師風華:真愛樂章》《奧本海默》《絕地盟約》最佳美術設計《Barbie 芭比》《花月殺手《拿破崙》《奧本海默》最佳原創配樂《American Fictio《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花月殺手》《可憐的東西》最佳原創歌曲《火辣奇多的誕生》〈The Fire Inside〉《Barbie 芭比》〈I'm Just Ken〉《美國交響樂:強・巴提斯的幕後點滴》〈It Never Went Away〉《花月殺手》〈Wahzhazhe (A Song For My People)〉最佳音效《A.I. 創世者》《大師風華:真愛樂章》《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奧本海默》最佳視覺特效《A.I. 創世者》《星際異攻隊 3》《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拿破崙》
daily-weekly
美國升息週期何時結束?利率長期維持高水準時該如何投資布局?
採訪、撰文:廖和明紐約梅隆:2024 年應審慎布局優質資產紐約梅隆投資管理近期舉行「2024 年投資市場展望論壇」,2024 年由於利率處於高水準加上經濟情勢不明朗,投資人應審慎布局,展望優質資產標的。數月來,隨著各大央行齊力對抗通貨膨脹,經濟前景逐漸好轉,然而升息週期何時結束仍是一大問題。紐約梅隆投資管理全球經濟與投資分析 (GEIA) 團隊評估,預估未來 10 年政策利率會維持在 4.5% 左右。「利率長期維持高水準」所營造的金融環境可能使經濟活動放緩,甚至將導致成長緊縮與就業機會減少。紐約梅隆投資管理首席經濟學家 Shamik Dhar 表示,美國的經濟環境一直相當強勁,但預期在 2023 年第 4 季和 2024 年進入一個下行階段,將與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趨勢一致。其中,歐洲自 2023 年夏季以來 PMI 持續下滑,顯示已經處於「衰退的門檻」。通膨方面,已開發市場的整體通膨大幅下滑,雖然核心通膨有所減緩,但趨勢是朝向目標前進還是變得「停滯」, 將在 2024 年對貨幣政策反應機制產生極大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的核心通膨明顯高於美國、歐洲。儘管面臨不同的宏觀環境,貨幣政策升息週期正在「暫停」, 市場已經調整價格,排除了進一步的升息,並在未來 6 個月內加入幾次「Goldilocks Cuts」(金髮姑娘降息), 但這是否符合「利率長期維持高水準」的口號?三情境分析 概念化宏觀、市場不確定性 Shamik Dhar 表示,以設想的三種情境來分析,可更清晰地概念化宏觀、市場不確定性。情境一「國際分歧」。情境是美國經歷一次軟著陸,類似於「完美的通膨減緩」, 然而,受到更大的貿易條件震盪影響,歐洲的前景因成長下滑和通膨僅稍微緩解而變得黯淡。對於歐洲來說,情況更像是「不可避免的經濟衰退」, 其中,聯準會在 2024 年中期因全球形勢惡化和國內通膨快速放緩而降息。美國股市和企業信貸相對於其歐洲和新興市場對手實現相對反彈。情境二為「不可避免的經濟衰退」。其中,聯準會暫停行動過早,導致美國通膨在 2024 年初開始上升,促使在 2024 年上半年進一步實施緊縮政策。由於證明政策收緊不足,2024 年工資、服務業通膨再次加速。作為回應,聯準會政策利率必須進一步提高至約 6%, 而美國國債收益率暫時上升至 5% 以上。為了降低工資和物價通膨,歐洲已經開始進入經濟衰退,而美國則在 2024 年下半年進入。S&P 指數下跌至 3,800 點,但開始在 2024 年年底反彈。此外,通膨在 2024 年底跌至 2% 以下,聯準會最後不得不降息,超出市場目前的價格。而這些最終為風險性資產的有意義恢復設定了舞台,但要等到 2025 年。情境三為「完美的通膨減緩」。這也就是新的範式,利率已經達到峰值,正常化在 2024 年中期左右開始。AI 人工智慧熱情推動多方擴張,加上 10% 的盈利成長,實現強勁的股市反彈。美國經濟成長保持在其長期趨勢上,這使得美國聯準會能夠按照市場預期,逐漸自 2024 年下半年開始降息,預計降息 100 個基本點,也就是 1%。風險資產實現重大反彈,S&P 指數在 2024 年年底前達到 5,000 點以上。整體來看,Shamik Dhar 表示,預計美國的經濟成長基本上與共識相符,但對通膨的看法比市場更悲觀,因此預計 2024 年聯邦基金利率下降的速度較慢。股債方面,由於估值過高,實際利率上升以及宏觀和政策不確定性的組合,美國股市受到制約,但預計在 2024 年年底前有望回升。美國國債收益率短期內可能面臨上行壓力,但在 2024 年的大部分時間內趨於下行。歐洲和中國前景更具挑戰其他經濟體上,相較於美國,歐洲和中國面臨更具挑戰性的前景,預期歐洲的經濟成長率將下降,遠低於共識預測,這將使通膨率在年底前降至歐洲央行的目標以下。此外,中國的經濟成長預計將放緩。在固定收益上,考量到當前高收益和 2024 年經濟活動放緩的背景下,高品質的固定收益具有吸引力。整體而言,固定收益是對良好市場和經濟避險的一個不錯手段。對於固定收益投資,保持對已開發市場主權固定收益的過度配置。隨著歐洲升息週期可能已經結束,以及成長面臨的挑戰不斷上升,預期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將獲得有利的風險調整回報。在歐洲通膨可能持續的情況下,雖無法將資產配置最大程度過度配置,但與美國國債相比,在戰術上更傾向於歐洲固定收益。六大關鍵趨勢,影響全球投資走向 Shamik Dhar 表示,雖然還是有方法可以在 2024 年創造出穩健報酬機會,但是 2023 年所避過的經濟衰退趨勢很可能只是延遲一年出現。儘管如此,各地經濟衰退的機率不盡相同,代表有機會藉由區域與資產類別多元布局增加投資價值。根據全球經濟發展局勢,Newton 多元資產團隊預期有六大關鍵趨勢會影響全球投資走向,其中,包含經濟週期縮短、貿易演變、大政府回歸、人力資本、地緣政治風險、過渡到更少使用化石燃料。最值得注意的是,將有約占世界人口 40% 的選民於 2024 年參與投票,選舉的不確定性會削弱市場表現,可能導致投資計畫延後。選舉年因政府試圖擴大支出,通常對經濟有利,但是赤字規模限制了政府加碼財政政策的能力。各國政府較以往更為積極介入經濟運作,在利率與實質薪資雙雙走高的情況下,造成市場缺乏效率且通貨膨脹加劇,可能進而導致投資減少且失業率上升。由於經濟前景仍不明朗且高利率政策可望延續,個別企業可能面臨營運成本與再融資成本上升的壓力,而消費者也許會因高通膨而縮減消費。Newton 多元資產團隊亦指出,市場可能會因為信心低迷而引發特別的投資風險。金融市場「感到不安」, 採更審慎立場紐約梅隆投資管理旗下 Newton Investment Management 多元資產副投資長 Paul Brain 表示,企業財測針對未來盈餘微幅下修,刺激股市在近期財報季出現震盪;這代表金融市場對 2024 年展望感到不安,並且採取更審慎的立場,因此也要提高警覺留意高利率造成的問題是否浮現。個股表現差異可能極大,顯示選股的重要性。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能透過提高股利對抗通膨壓力的企業將是優質標的。在體制變革下,迎接新體制的正確策略就是全球多資產策略將受益。其中,在十多年的機會收縮之後,相信全球絕對回報管理者將看到機會不斷擴大。其中,主要是因金融市場體制變革、經濟分歧且時間較短,有利於積極的全球管理者,而制度慣性意味著投資行業將遲緩適應。紐約梅隆投資管理旗下 Insight Investment 指出,認同對「利率維持高水準」的觀點,認為中性利率已向上修正。債券殖利率已升高,反映出這種新的現實狀況,而殖利率走高為固定收益投資創造了正偏態分布的不對稱性報酬概況。高收益債券多年來首次名副其實地提供了非常高的收益水準。有鑑於經濟成長減緩且融資成本不斷升高,未來一年公司債的表現可能會出現顯著落差,縝密的信用分析將是創造最大報酬的關鍵。Insight Investment 固定收益投資專家主管 April LaRusse 表示,市場從對一種宏觀狀況定價轉向另一種,發現個別公司債的價格變得更為敏感。相信 2024 年的金融情勢將有利於主動型投資管理,因為個別公司、經濟與資產類別表現分歧的現象會更為明顯,表示市場價值錯估的投資機會浮現。在高收益範圍內,風險胃納較高的投資人可以從被調降評級的墮落天使債券中找到值得留意的機會,主動型經理人也可以在此創造超越傳統高收益的超額報酬機會。三大類型,剖析今年回報類型 April LaRusse 強調,為何現在選擇全球信用市場,主要是在收益環境下提供的歷史性機會,預期信用機會將在世界各地移動。而在 2024 年可能的回報類型下,可分為三大類型。一是趨勢型,通膨持續高於目標,美國國債 10 年期利率變動為 0%, 預計總潛在 1 年回報率為 6.1% 至 6.6%。二是輕微負面,通膨回落至目標,美國國債 10 年期利率變動為 - 1%, 預計總潛在 1 年回報率為 9.8% 至 10.3%。三是正向但低於趨勢,通膨回落至目標,美國國債 10 年期利率變動為 - 0.5%, 預計總潛在 1 年回報率為 11.5% 至 12%。整體來看,可留意幾個對信用市場的影響,包含升息週期已經結束;成長正在減緩,表明信用基本面將走弱;收益率自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提供了可觀的損益平衡保護;再來即是有很多市場錯配可以利用。(本文作者為現任媒體人,長期關注金融議題) 備註 1: 紐約梅隆投資管理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的資產管理規模達 2 兆美元。以客戶為優先的策略,為客戶提供 7 家投資公司的專業知識,就各個主要資產類別推出投資解決方案,輔以紐約梅隆 (BNY Mellon) 的實力和規模為後盾。備註 2: 紐約梅隆投資管理是紐約梅隆旗下的分支機構。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由紐約梅隆負責保管及 / 或管理的資產金額達 47.8 兆美元。紐約梅隆成立於 1784 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如今,紐約梅隆透過全方位的解決方案為全球資本市場提供動力,幫助客戶在整個投資生命週期中管理和服務其金融資產。紐約梅隆是 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 (NYSE:BK) 的企業品牌。本文經《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升息週期何時結束?利率長期維持高水準?
daily-weekly
德國各行各業密集發動罷工,政府部門為何置身事外?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綜合報導) 與德國鐵路公司的勞資談判再次失敗後,3 月 4 日,德國火車司機工會 GDL 宣佈將再次罷工。貨運部分從本周三 (3 月 6 日) 晚上開始罷工,客運則從周四開始。罷工預計將持續 35 小時。德國火車司機工會主席克勞斯・韋塞爾斯基 (Claus Weselsky) 表示:「35 小時是為了讓共和國的每個人都瞭解我們的要求:即每周工作 35 小時。」他還表示,今後的罷工不再提前 48 小時宣佈,也將不再保證有應急火車時刻表,「這意味著鐵路不再是可靠的運輸工具」。3 月 4 日當天,德國服務行業工會 ver.di 也呼籲漢莎航空的地勤人員在本周四 (3 月 7 日) 和周五舉行警告性罷工。從周四凌晨 4:00 到周六上午 7:10, 乘客們必須做好航班取消或更改的準備。德國火車司機從去 (2023) 年 11 月開始多次舉行罷工。罷工最主要的目標除加薪外,就是要求在保證薪水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將每周的工作時長從 38 小時縮減至 35 小時。漢莎航空地勤人員近一個月內已多次罷工。一周多前,漢莎的技術支持和航空培訓部門地勤人員參與了罷工,但沒有影響到乘客出行。2 月初,法蘭克福、柏林、漢堡等德國 11 個機場的安檢人員也舉行了罷工,影響了 20 萬旅客出行。此外,在德國服務行業工會 (Verdi) 的號召下,德國各地短程公共運輸近期也一再舉行罷工,給人們出行造成極大不便。罷工為何如此多?交通領域的罷工通常能夠給公眾帶來強烈感受,對公眾生活的影響往往大於其它行業。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 (IW) 勞資問題專家哈根・萊施 (Hagen Lesch) 表示,德國去年的勞資談判比 2010 年以來的其他年份都要困難,衝突更激烈。儘管目前還沒有對 2024 年第一季度的評估。「但有跡象表明,今年將保持與去年類似的高水準。」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之一是近年來的高通膨。根據聯邦統計局的數據,德國 2022 年年均通膨率 6.9%, 是兩德統一以來的最高水準。2023 年全年的通膨率為 5.9%。但是,人們的實際薪水到 2023 年才出現自 2019 以來的首次增長,增長僅 0.1%。另一方面,德國經濟疲軟,去年經濟出現衰退,產出下降 0.3%, 經濟學家預計,疲軟狀態暫時還將持續。哈根・萊施表示,經濟疲軟導致僱主方做出讓步的意願降低。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當前勞動力短缺也強化了員工代表的談判地位,工會希望通過在勞資談判中積極的攻勢爭取更多會員。罷工權受德國憲法保護在德國,罷工權是所謂結社自由的一部分,是受到德國憲法,即《基本法》第九章第三款保護的一項基本權利,即公民有權成立社團,以保護和促進工作條件和經濟條件,並為此目的進行罷工。《基本法》第九條第三款所稱社團,是指工會和僱主,因此在德國,罷工都是由工會領導,不允許員工在沒有工會支持的情況下自行舉行罷工。在勞資談判期間,工會可以組織警告性罷工,以表明工會成員實現要求的決心。而「真正的」罷工只有在勞資談判失敗後才會發生,根據工會章程,必須得到 75% 以上的成員投票贊成。罷工期間,罷工雇員的工作義務被暫停,僱主支付薪水的義務也被暫停。為了提高會員的罷工意願,工會向其支付罷工期間的薪水,數額取決於罷工會員當前的收入,交給工會的會員費等等。但罷工薪水通常不能完全補償員工的收入損失。如果勞資糾紛持續時間較長,就存在罷工參與率下降的風險,因為工會不能強迫其會員參加罷工。在德國,公務員和法官有忠於僱主的義務,因而不允許罷工。如果他們參加罷工,會受到紀律措施的懲罰,例如被減薪。不過,罷工禁令是否也適用於有公務員身份的教師,現在越來越受到質疑。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最近再次裁決罷工禁令對有公務員身份的教師有效,歐洲人權法院目前還未就相關上訴做出裁決。德國政府不干涉儘管交通領域接連不斷的罷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大多數人仍對此表示理解。布萊梅大學工作與經濟研究所的社會科學家艾琳・丁格爾迪 (Irene Dingeldey) 指出,罷工是雇員強調自己訴求的唯一抵抗形式。德國政府也不想捲入勞資衝突,而是僅僅呼籲雙方在談判桌上找到解決方案,對數以萬計的日常生活受影響的乘客承擔起責任。德國鐵路股份公司其實股權完全為德國聯邦政府所有,但其商業化操作由國家控股的下屬私人公司完成。目前尚不清楚哪些行業 2024 年還將舉行罷工。根據德國經濟和社會科學研究所 (WSI) 的檔案,涉及近 1200 萬名員工,由德國工會聯合會下面的工會與資方達成的勞資薪酬協議,在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間到期。比如,擁有超過 360 萬名員工的金屬和電氣行業的勞資談判將於 9 月開始。聯邦和地方各級公共服務領域 (240 萬名雇員) 的勞資協議將於 2024 年底到期。© 2024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德國開年來罷工密集是為何?
daily-weekly
PopChill x Entrupy發佈年度二手精品報告: Chanel、LV國人最愛買
台北 2023 年 10 月 23 日 / 美通社 /-- 台灣領先的二手精品買賣平台 PopChill (拍拍圈科技),10 月 19 日除宣布完成 Pre-A + 輪募資外,也與國際 AI 精品鑑定公司 Entrupy 合作,共同發佈 2023 年度二手精品報告。報告內容除包含了國際正品、仿品流通趨勢,也包含了 PopChill 由超過 10 萬件商品所分析出的台灣消費數據。報告指出,國人最愛買的二手精品品牌為 Chanel、LV、Hermès, 平均商品的銷售金額為 $24000 元,對比平均原價 7 萬的金額,二手精品大概是原價的 3~4 折,對多數民眾來說,算是相當划算。報告網址: https://bit.ly/3PViHUF 台灣正品率較國際高,PopChill 每月攔阻超過百萬價值精品根據 Entrupy 的數字,鑑定為真的商品佔了總數的 91.9%, 其餘為假或無法鑑定為真品。相較於國際的數字,PopChill 在台灣驗證的正品率為 98.4%, 較國際數字為高,也顯示台灣一般民眾對於智慧財產權較為重視。PopChill 共同創辦人廖家欣表示:「我們平台會進行兩階段檢核,除了檢查真偽,也檢查商品品質,每個月我們平均攔阻了超過新台幣 120 萬元的仿冒及瑕疵商品流通於市場。公司投入相當資源引進正品鑑定技術和流程,我們很開心能與國際 AI 正品鑑定公司 Entrupy 合作,為買家做最好的把關,也促進雙方交易安全。」包包最多人買,Chanel、LV、Hermès 最多人愛根據 PopChill 數據統計,台灣人最愛買包包,包包佔了二手精品市場的 78%, 其餘分別是飾品、服飾和鞋類。主要原因是國人對於二手包的接受度比二手衣物高,且包包沒有尺寸的問題。在二手精品裡,大家最愛的還是 Chanel、LV、Hermès 這 3 個品牌,3 者就佔了二手精品總交易額的 6 成左右。除了喜愛度最高外,這 3 者也是精品市場最保值的商品,9 成新的商品,還可以賣原價的 6 折多。25~45 歲女性為主,消費力驚人的高端族群在喜愛二手精品的使用族群裡,女性佔了近 8 成,年紀以 25~45 歲為主。不同於許多人對於二手精品族群的刻板印象,這個族群其實是消費力驚人的高端族群,每年平均約消費 10 萬元購買二手精品,其中也不乏每年花超過 30 萬金額的群體。很多人對二手包的印象是舊舊的,其實市場上主要流通的精品,是以「全新」和「近乎全新」為主。透過這份報告,PopChill 及 Entrupy 希望能喚起民眾對於品牌正品的重視,並確保市場上買賣家的交易安全。在後疫情時代,精品不斷調漲的現在,二手精品交易成為許多人的新選擇。PopChill: https://www.popchill.com Entrupy: https://www.entrupy.com 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
英保守黨魁之爭最後5強第二場電視辯論,特拉斯質問蘇納克是否該擴大對中經貿往來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 17 日專電) 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第二場電視辯論 17 日晚登場,財政、經濟和誠信仍是焦點,涉外事務的討論比重則較前一場略為提升。同為候選人的外相特拉斯 (Liz Truss, 港譯「卓慧思」) 質問前財相蘇納克 (Rishi Sunak, 港譯「辛偉誠」), 是否仍認為該擴大與中國的經貿往來。蘇納克回應,政府去 (2021) 年 3 月發布的外交國防政策綜合檢討報告 (The Integrated Review) 即提到中國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嚴峻威脅。他重申個人立場,指出正確的作法應是既致力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和所信奉價值觀,又與各國保持互動。他提到曾與特拉斯共同推動立法,將惡意投資活動阻絕於境外,以保護英國的基礎建設。他強調,英國有能力保衛自身安全和利益。本月 5 日蘇納克宣布辭去財政大臣一職,引發官員辭職骨牌效應,首相強森 (Boris Johnson, 港譯「約翰遜」) 7 日宣布辭去執政的保守黨黨魁,並將在新黨魁、也就是新首相預定 9 月 5 日出爐前,擔任看守首相。蘇納克隨即於 8 日表態競選黨魁。蘇納克去年任內曾在一場政策指標性演說中表示,英、中各自遵循的價值觀雖具根本差異,但中國是世界最重要經濟體之一,因此英國需要與中國建立「成熟而平衡」的關係,包括在價值觀相關議題堅守原則,同時把握中國巨大的金融服務等市場。他說,英國正是因為採取措施確保國內經濟韌性,才能有自信地以安全、互惠的方式發展對中經濟關係。英國政界與公眾輿論近 2、3 年來對中國在軍事、經貿、科技等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領域構成的威脅日益警覺,目前 5 位黨魁候選人之中,特拉斯和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 (Tom Tugendhat) 的對中立場明顯較強硬,蘇納克任內則試圖重啟自 2019 年以來即停擺的英中經濟財金對話。不過,在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嚴重衝擊全球安全並凸顯威權政權擴張野心之際,蘇納克恐怕不會希望得到北京的「肯定」。中共對外宣傳喉舌《環球時報》14 日刊登的一篇評論指出,保守黨魁候選人中多數對北京強硬,但有一位「務實」的候選人贏了第一輪投票,隨著新首相登場,中英關係「可能改善」。評論指涉的「務實」候選人就是蘇納克。至於俄羅斯,主持人問各候選人若當選首相,是否願意在預定 11 月舉行的 20 國集團 (G20) 峰會期間與俄羅斯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 同桌議事。蘇納克回應,他曾在 G20 財長會議期間走出議場、拒絕與俄方代表同席;特拉斯則說,自由世界的發聲很重要,她已準備好正面迎擊普亭,在印度、中國等搖擺大國前揭發他的惡行。保守黨國會議員 18 日傍晚將進行又一輪投票,得票數最低的黨魁候選人將被淘汰,投票結果預計晚間 8 時宣布。各候選人白天將繼續對黨內及親保守黨團體進行馬拉松式的遊說、回應質問。英保守黨魁候選人不堅持零碳排放 氣候大臣萌辭意 (中央社) 英國主管氣候事務的國務大臣夏瑪 (Alok Sharma) 去年極力促成聯合國氣候峰會達成協議,如今面對保守黨黨魁一些角逐者對政府的淨零排放目標態度模棱兩可,他威脅要辭職。保守黨內爭取成為首相強森繼任者的候選人目前剩下 5 人,其中 4 人質疑英國正面對生活成本飆漲危機,要在 2050 年達到零碳排放的目標是否可行。候選人 17 日晚參加第二場電視辯論,目前只有前財政大臣蘇納克矢言將堅持目標,並透過「綠色徵稅」(green levies) 來支付所需費用。其他保守黨候選人,前平等事務大臣巴登諾克 (Kemi Badenoch) 曾表示,淨零等於英國「單方面經濟裁軍」。外交大臣特拉斯和國際貿易副大臣摩丹特 (Penny Mordaunt), 皆呼籲重新考慮蘇納克擔任財相時提出的綠色徵稅。連日來英國和歐洲面對破紀錄的熱浪,擔任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6 次締約方會議 (COP26) 主席的夏瑪告訴《週日觀察家報》(Sunday's Observer), 這「絕對是一個領導的議題」。夏瑪說:「任何有志於領導我們國家的人,需要證明他們非常認真看待這個問題,證明他們願意繼續領導並接續強森開始的工作。」被問及如果候選人在淨零一事表現軟弱他是否可能辭職,夏瑪說:「到時看看,如何?我想我們要看看候選人主張什麼。我們要看看誰最終進入 (唐寧街) 10 號。」去年 11 月夏瑪在格拉斯哥擔任 COP26 主席時,經過兩週馬拉松式談判,近 200 個國家承諾加快速度對抗氣溫上升。不過印度和中國削弱最終文稿使用的語言,以保留高污染的煤炭,夏瑪熱淚盈眶為此致歉,接著敲槌宣布通過最終協議。特拉斯的支持者、前保守黨領袖史密斯 (Iain Duncan Smith) 就夏瑪的威脅告訴《天空新聞網》(Sky News):「我很抱歉他有那種感覺。」他說,特拉斯仍支持淨零原則,但「在我們確保人們不致 (因通貨膨脹飆升) 受苦時。我們必須將它放在稍微後面的位置。」
daily-weekly
緬甸妙瓦底電詐集團出逃記(上): 他罕見逃出園區獲救,就連泰國邊防軍也爭相合影留念
文:霍北雄大雄坐在美索警察局的看守所的地上,一條腿被厚厚的白紗布裹了個嚴實,直直伸着,他摸摸眉角上幾乎遮到眼皮的紗布,側頭傲踞地説,「我是從恆升園區打出來的。(泰國) 邊防軍救了我。」在妙瓦底 (Myawaddy) 人命真的如草芥。中國人在這裡被稱為「行走的人民幣」, 試圖從電詐園區逃跑的人不但會被園區保安追捕,還會被鎮上居民抓回去領取賞金,一個中國人曾經最高有過 5 萬美金的價值。被抓回來後,被打個半死或者被打殘很常見,有一位獲救的中國人心有餘悸地説,「我現在才知道,肋骨是被踩斷的,而不是被打斷的」, 數位出逃人員報告在逃跑過程中甚至被槍擊,逃出妙瓦底的人寥寥無幾,因此妙瓦底被稱為「狗推」的人生終點站。「狗推」是最底層的從事電訊詐騙的推廣人員對自己嘲諷的稱呼。而外界則稱他們為可以被買賣和殺戮的「豬仔」。像大雄這樣敢反抗打保安,衝園出逃而且成功獲救的幸運而罕見,縱是見多識廣的泰國邊防軍也爭相合影留念。大雄是重慶人,他説自己哥哥是刑警,他到東南亞是為了做保安,結果被騙到了妙瓦底做詐騙,他説自己不會敲鍵盤,到詐騙園區僅數月,一直在策劃逃跑。大部分中國人都逆來順受,像大雄這樣被困並敢反抗的中國年輕人其實並不多見。妙瓦底位於緬甸東部的克倫邦 (Karen State) 和泰國邊境小城美索 (Mae Sot) 隔着窄窄的莫艾河相望 (Moei River)。泰緬兩國邊境線沿着莫艾河犬牙交錯。在斷斷續續數十年的緬甸內戰中,無數的緬甸的流亡者和難民越過鬆散的莫艾河邊境線,逃往泰國尋求庇護。位於美索的 9 個難民營中曾收容了超過 15 萬緬甸難民。現在,這條邊境線上,活躍的另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是來自中國的網路詐騙集團的偷渡客們。根據泰國警方的統計,平均每天有將近兩百華人越過莫艾河,從美索進入妙瓦底地區。這些人都懷揣發財夢,被高薪吸引而來,小部分被騙越過莫艾河進入緬甸,大部分人其實對去緬甸從事詐騙心知肚明。很多人沒有護照,一路從中國輾轉偷渡而來。在妙瓦底,沿着莫艾河,每一個伸向河中心,被河流包圍的半島形狀的地區,都密密聚集着電詐園區:從最北的亞太城 (Yatai), 到最南面的新近擴建的 KK5 期,將近 2 個多小時車程,百公里的彎彎曲曲的河岸邊散佈了大大小小數十家知名或不知名的電詐園區。園區和中國的工業園類似,內有數棟或數十棟辦公樓,每個樓內有數家或者數十家從事網絡詐騙的公司。僅其中 KK 園區,高峯時,從大陸一天詐騙所得便高達 1 億人民幣。根據《新華社》報導,2023 年 1 月至 9 月僅被警方緊急攔截的電詐涉案資金就高達 3288 億元 (人民幣,約新台幣 1 兆 4376 億 665 萬 400 元)。別怕,只管朝前跑,過河跑到泰國!「你們只管跑!」渡過莫艾河 (Moei) 後,逃向泰國美索 (Mae Sot) 的安全區。—— 從中國的新聞報導中,Colin 看到了拘禁自己的電詐園區,有人從這裡逃了出來。Colin 也想要跑。Colin 被高薪吸引到一家新加坡公司工作,然後被要求去泰國美索,沒想到被帶到了妙瓦底。Colin 一直為藍海集團工作,按照妙瓦底現在業內規定,幹滿了一年,可以零賠付離開公司。但公司不肯放人,要求他繼續做滿兩年,或者完成詐騙到 100 萬人民幣的業績才能走人。前一段時間,Colin 被打了一頓,因為一個同事逃跑,他沒有彙報,主管用 Colin 的手機打他,把手機螢幕都打碎了。Colin 被公司沒收的護照馬上就要到期了,如果不能及時回家,Colin 可能會被戶籍所在地警方判定為從事電詐人員,登上當地官方勸返名單。對於在老家上有老母,下有幼女的 Colin 來説,這簡直是災難。失去合法有效證件,即使以後詐騙集團讓其偷渡回中國,恐怕也難免牢獄之災。電詐公司藍海集團位於妙瓦底 25 號碼頭的 TTM 園區,就在莫艾河邊。陡峭的超過 2 公尺高的河岸水泥護坡上,矗立着一排黑色的鐵柵欄圍牆,露出略帶粉色的公司五層高的辦公樓。公司對着碼頭的圍牆甚至有一段是敞開的,但是,公司裡沒有人敢從這個缺口跑,傳聞守護碼頭的緬甸士兵會對着逃跑的人開槍,對岸的泰國軍警會和老闆們勾結,一旦被抓到就會被高價賣回來,被送回園區的人通常被毆打虐待、然後不知蹤影。2023 年 2 月,在東美園區,一名馬來西亞人在雨夜跳河逃跑,被泰國河邊穿制服的人從河裡拎起,一頓暴打,然後招呼對岸的竹筏,又把他賣了回去。所以,在長達數小時的逃亡過程中,沒有外界幫助,「豬仔」是無法安全脱身的。Colin 決定給自己找一個外援,能在對岸接應他。Colin 在社交媒體找了一個願意幫助他的人,向她發送了那張新聞報導的圖片和一個谷歌地圖定位,希望外援能夠找到自己。她的外援則沿着河邊一張一張的拍照片,直到 Colin 得到了外援拍攝的和新聞報導裡一摸一樣的照片,他們終於能夠「接頭」了。他留言到,自己下午兩點會穿白色 T 恤,站在樓上抽煙,如果看到了到達岸邊的她,會朝她揮揮手。TTM 園區這個角度的影像多次出現在外媒報導中,因為這個園區是個聯合國,做外盤,也就是針對外國人的「詐騙盤」, 園區裡來自第三世界的外國人也很多,在國際反人口販賣組織中名聞遐邇。2023 年 7 月 1 號,在同一個盤口的 23 個印度人,外加 1 名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總計 27 人,向反人口販賣組織求救,印度政府給緬甸外交部、內政部、國防部等部門發了公文,要求釋放被拘禁和虐待的印度人。這家名叫嘉瑞的公司,只答應釋放其中確定身份的 8 人,並提出苛刻要求,要求在接近妙瓦底鎮宵禁時刻,來園區接人。妙瓦底一支部隊帶了兩輛皮卡車,全副武裝的士兵準時出現在園區門口接人,園區立馬改變態度,説不麻煩來接了。第二天,全部 27 名外國人被送到了妙瓦底警察局。妙瓦底是一個靠槍説話的地方。就在 Colin 準備逃跑的當口,還發生了一個意外,公司裡有三個人翻牆逃跑,其中一個翻牆後,順利跳進河裡跑掉了。Colin 聽説,另兩個人,一個被公司保安抓住,另一個被街上緬甸人抓住,兩個人被送進「兵站」了,不死也得脱層皮,説不定會被賣掉。同時,園區開始施工把靠河邊接近 3 公尺高的圍牆,再增加 50 公分,還加強了保安措施,Colin 感到生死由命,他決定提前在圍牆合圍前逃跑。Colin 的外援在美索警察局的看守所,聯繫到了從 Colin 公司裡逃掉的人,那個人叫阿祖,和從恆升園區裡逃出來被打斷腿的大雄關在一起,用胳膊擋着臉正暈暈沉沉的躺在地上。阿祖是廣東人,被人以高薪帶貨名義騙到秒瓦底,阿祖到公司的第二天,通過家裡報警,和中國警方接上了頭,阿祖在園區這十幾天,就一直在策劃逃跑。「牆太高了,摔慘了,到現在都渾身疼。在水裡撲騰了半天,累到虛脱,才發現水只有齊腰深」。外援告訴 Colin, 她認為現在緬甸士兵應該不會開槍,Colin 在一番權衡後,決定冒險從大門口,在保安眼皮子底下直接跑。下午兩點,正是一天中太陽最辣的時候。河對面的泰國一側,一點遮擋都沒有,陽光反射在碼頭水泥路面上,晃得人睜不開眼,碼頭公路的陡坡是細砂石鋪成的,一走一滑,沒走上幾步就讓人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很快一個白影衝了出來,朝着從草叢後站起身的外援揮揮手,緊接着一個黑影也追了出來,那是保安。白色身影「撲通」一聲,一頭進了河裡,緊隨其後的黑衣保安也跳上了停在岸邊的船上,準備開船追趕。轉瞬的的功夫,對岸園區裡的保安黑壓壓出來十幾個。已經衝到河邊船上的外援慌不迭地跑向岸邊泰國邊防軍營地大喊,「有人偷渡!」 河對岸的保安停止發動船隻追趕,聽到動靜的泰國邊防軍也端着槍向着河邊就衝了過來。河對岸園區的人許久都沒有散去,坐在泰國邊防軍防曬棚裡的 Colin 把坐外側的靠河邊的外援拉到自己身後,擋住她,用手指了指對面辦公樓樓頂,「站那的女的是我們公司老闆,福建人,在警方通緝名單上」。和泰國邊防軍回到河邊描述逃跑經過的 Colin, 在離開時,突然朝對岸囂張地畫了一個愛心,微笑鞠躬,做了一個告別手勢,轉身跟着邊防軍離開了河岸。這一幕,震驚了現場所有人。流水作業規模化的欺詐產業妙瓦底鎮除了鎮警察局前的主幹道比較寬,其餘街道都狹窄而曲折,兩側高高低低擠滿緬甸人做生意的店面,商品一直堆到街上,略顯破舊擁擠。到處可見園區的圍牆和鐵絲網。但是面對泰國莫艾河這一側則豪華氣派,一溜的寬闊的碼頭和供人行走的台階,賭場浮誇風格的建築,和金燦燦的佛塔交相輝映,感覺恨不得把「有錢」兩字貼在牆上。狂擲一金的豪賭、夜總會的狂歡和大多數電詐公司的最底層的「豬仔」無關。「豬仔」日常工作其實跟在普通血汗工廠打工差不多。住 6 人一間高低床的宿舍,在食堂,端着不鏽鋼盤子排隊打菜,長條凳子和長條桌。大部分公司早上報到唱歌點名,晚上下班總結一天工作,有的苛刻的公司,為了防止員工上班摸魚,規定一天只能上 5 次廁所,每次 10 分鐘,超時間體罰。大多數一線狗推們的生活單調而乏味,生活兩點一線,宿舍到辦公室,很多人都有每天超過 12 小時的工作的經歷,休息日也不許離開園區。「小北」在 Colin 園區隔壁的 20 號碼頭濎盛園區已經待了大半年。他在網路上找了一份報酬豐厚的工作,從西雙版納偷渡到小勐拉人肉帶貨。「帶貨」是一個騙招慣用的話術,在路上轉了 6 天後,中午時分,他們到了目的地:厚重的鑄鐵門拉開,三棟黃色豪華羅馬風格的樓圍着寬敞大氣的中庭出現在眼前。到公司拍了照片後,「小北」隨即被帶到了一個辦公室,裡面人跟他們説,你們被人騙了。現在想走,跟家裡要 40 萬 (人民幣,約新台幣 174 萬 8913 元) 放人,要麼給他們 10 分鐘報警。「小北」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什麼也沒説。接着是發放被子等生活用品,安排宿舍。吃完中飯,「小北」被帶到了公司上班,第一節課被教授規矩,以及公司紅線在那裡,處罰是什麼。然後發紙筆抄公司管理的規章制度 100 遍。這也是電詐公司慣常管理手法,公司老闆把監獄的管理都照辦了過來。電詐公司把運營的成本和風險都轉嫁到狗推身上,列支各種「資源費」、「渠道費」、「加粉費」剋扣工資。「豬仔」們在園區的吃住以及偷渡的費用以及個人預支都會被公司在離職前算得清清楚楚。小北的賠付是 40 萬人民幣,因為老闆對這個電詐項目投資了 4000 萬 (人民幣,約新台幣 1 億 7489 萬 1320 元), 公司 100 人,每人攤 40 萬。所有的工作都在在嚴密監視下,詐騙行為已經形成流水線操作,這使得詐騙行業規模化、產業化,並極速擴展。大的灰產集團在不同國家、不同園區都有詐騙公司,電詐公司有各種形態和架構,總的來説有老總、總監、財務、後台、後勤、保安、團長、組長、代理以及最底層的「狗推」, 即聊天人員組成。「狗推」分成聊天手和引流手。規模大的,每個聊天手下面會有 3 個引流手配合,「引流人員」主要負責「加粉」, 也就是增加粉絲,去網絡尋找添加詐騙對象,畢竟詐騙行業是一個廣撒網,才能多捕魚的行業。如果沒有能添加到新客户,就會被體罰。「你賠的起嗎,50 萬!」小北的耳朵裡傳來鄰近的小組組長的咆哮聲。剛才那句「我離職,給賠付回家。」, 召來了更猛烈的訓斥,隨後而至的是一頓劈里啪啦的混亂的捱揍聲音。辦公室裡其他的人都把頭朝電腦後縮了縮。正在被訓斥的是聊天手。聊天手負責進一步和客戶深入地聊天。有的聊天手簡單培訓,教授話術後就能上崗,小北所在公司對聊天有非常嚴格的管理規定,每天下班檢查聊天紀錄,説錯話就會被罰。電詐公司的詐騙腳本不好,或者因為外界各種原因,無法騙到錢,或者被警方打擊,盤口即將崩掉的時候,「豬仔」們是最危險的。小北在濎盛園區待過兩個公司,上一家公司快崩盤時,小北他們不但沒有工資,還被要求一天上班 21 小時,前一天加不到新增,第二天不準上廁所。到最後,小北説,公司苛刻到上廁所的廁紙都得找隔壁公司業務員借。再後來,體罰越來越多,加不到新增,變成了打 15 鞭。公司很多人背上、小腿上都留下了被鞭子抽打的痕跡,永久性留在身上了。最後,公司盤口崩盤,公司所有人被老闆打包買給了同在園區現在這家公司。小北説,好容易從一個深坑出來,又扎進另一個深坑,現在這家公司的業績也不好。公司説業績再沒有起色,就要把他們都賣掉。「豬仔」們都是被高薪吸引而來,無論是自願還是被騙到園區,抵達園區時,都已經欠了公司一大筆路費。2022 年年底,泰國嚴厲打擊灰產 (灰色地帶產業), 曝光多起灰產人員持有語言學習、義工籤等長期簽證。泰國宣佈收緊簽證政策,灰產人員的續簽費用一度升至 1 萬人民幣續簽一次三個月。在妙瓦底幹活的大部分灰產人員的簽證處於過期狀態。 很多人辛辛苦苦敲了一年鍵盤,最終不但沒掙到錢,因為簽證過期,或者根本沒有護照,偷渡回去的路費或者過海關的罰款還需要跟家人要。即使掙到錢,有人也成了 B 級通緝犯。在這裡,錢往往轉眼即逝,來的快也去得快。名牌手錶和豪車是大小老闆身份象徵的標配,儘管買了豪車只能在不大的園區遛彎。公司鼓勵「豬仔」們把掙到的錢「內循環」花在電詐園區提供的外賣食物、賭博、香水、手錶之類的奢侈品、K 粉之類的毒品以及性服務上,甚至願意借款給「豬仔」們透支,借款是變相的賣身契。沒錢的「豬仔」直接在多人宿舍招嫖,有錢的住別墅按月或者年包養,而沾上賭癮的「豬仔」更是萬劫不復。參與詐騙的人員,被毆打、拘禁,是人口販賣、強迫勞動的受害人,在某些精心設計的欺詐鏈條中,被詐騙的人,也參與欺騙,是產業鏈的一環。在這裡受害人和罪犯的界線並不清晰可見。出逃後的回國之路 Colin 被泰國邊防軍送到美索移民局後,被移交給了警方。在警察局等待開庭,泰國警察局並不處理詐騙或者人口拐賣相關案件。法庭審理時只問了 Colin 的名字,Colin 回答幾個 Yes 審理就結束了。在法庭這裡只有兩類:非法入境泰國或者非法滯留。Colin 有泰國簽證,屬於後者,法庭宣佈罰款 1500 銖,然後遣返。Colin 並沒有泰銖現金,也無法使用是支付寶微信支付,被送回了警察局看守所,關押一天可以抵 500 泰銖罰款。坐滿 4 天的 Colin, 隨後被轉送到曼谷移民關押中心 (IDC)。只有在曼谷 IDC,Colin 才能向中國大使館申請遣返回國。大使館從接受處理,到下發回國證明的文件,需要一個月時間。Colin 來自「楚尾粵頭」之稱的湖南郴州的一個小山溝裡,這個山溝是有色金屬富礦區,叫香花嶺。在 20 世紀 90 年代鼎盛時期,來自河南、貴州、湘西等 9 省 10 萬掏礦大軍匯聚於此,這裡據説出了好幾個億萬富翁,和一大把千萬富翁,一時燈紅酒綠,豪車如雲,人稱「小香港」。這裡的人習慣了「撞快米」, 也就是「掙快錢」。Colin 是跟着老鄉出來的,在他們公司,Colin 有 5、6 個老鄉。Colin 也很害怕警察,因為他為詐騙集團工作。緬北地區首批迴中國的涉詐人員,不加區別,都作為罪犯會被關押在雲南臨滄拘留中心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等待各地警方領走。一眼望不到頭,兩個警察押解一名帶頭套的犯人整齊下高鐵的影片嚇壞了很多人。Colin 通過中國警方設法聯繫了 Colin 的家人,警方通知他們去辦了報警手續。Colin 的家人加入了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為回國人員家人建的微信羣,在群裡等待回國證明下發以及購買機票。從曼谷移民局回家的人,只能飛昆明,落地後接受警方的詢問。並且,一架航班只能有三個這樣的人乘坐,並且不是每架航班都接受這樣的乘客,這是罪犯的待遇。2024 年春節來臨前,Colin 終於坐上了飛往昆明的航班,而阿祖至今還在曼谷移民監獄等待回國旅行證。本文經歪腦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緬甸妙瓦底電詐集團出逃記 (上): 深陷欺詐產業的中國人
daily-weekly
走出陰霾尋找光明,暖暖Sunshine為性暴力倖存者打造希望中繼站
遭遇沉痛經驗後的倖存者,不僅面臨著求助的巨大障礙,還必須面對比普通人更高的憂鬱、自殺等健康風險,以及人際和家庭關係的疏遠。「暖暖 Sunshine」創辦者湯淨,同時也是一個性暴力倖存者,也曾把自己的經歷封閉起來,直到 3 年前開始,在社群發文訴說才逐步正視自己的感受,得到許多正向迴響。童年遭遇性暴力的倖存者,平均需要 23.9 年才能初次向他人透露自己曾遭受性暴力;高達九成的台灣性侵受害者,更可能有 4 成受害者從未對外求助,也可能選擇保持沉默不報警,意味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性暴力案件被掩蓋。「暖暖 Sunshine」是屬於性暴力倖存者的社群,湯淨表示,期望減少倖存者的孤立感與汙名,打破倖存者作為「受害者」的扁平印象。自由地陪伴彼此,共同走向復原之路暖暖 Sunshine 的匿名社群,起初只有 5 名成員,湯淨表示,社群一直是採取暱名的方式,在這裡,每個人都能隨意修改自己的暱稱,並擺脫日常身分的束縛,讓成員「來去自如」是這裡的大原則,每個人能自由決定參與度。湯淨提到,倖存者在這個社群中,常常彼此分享心理諮商、社工和法律扶助方面的資源,讓大家更熟悉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實際上,資源是相當豐富的,但常被忽略或不知道如何使用。」因此,暖暖 Sunshine 希望成為倖存者復原過程中的「中繼點」, 而非「終點」, 湯淨表示,當倖存者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過去,並進一步尋求心理諮商資源,或是決定報警,這都象徵著他們在復原旅程上擁有更多的選項和可能性。除了資源的分享,在偶爾進行的實體活動中,像是精油製作或是藝術創作等活動,都倚賴成員的貢獻,舉辦實體活動或課程時,即使不特別對外邀請老師,光是邀請成員,就可以有很多元的實體活動,讓成員在現實世界也能有多元的互動。暖暖 Sunshine 讓大眾看見倖存者雖然許多人都知道性騷擾,但對於性暴力和性騷擾之間的差異並不清楚,大眾對性暴力的了解仍然相當有限。為了填補這一認知缺口,暖暖 Sunshine 過去累積採訪十多位性暴力倖存者。「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時候真正傷害倖存者的,不只是性暴力行為本身,還有家人和社會的不理解和反應。」湯淨表示,在倖存者面向外界的實體活動中,許多活動的參與者,會在現場留下了激勵和希望的話語,這些溫暖的言辭被貼在展覽的海報上,讓倖存者們感受到深深的關懷和支持。為了希望社會能夠更加珍惜言辭,不輕易說出傷人的話,暖暖 Sunshine 希望透過這些倖存者的真實經歷,以故事建立一個讓倖存者社群和外界交流的平台。透過倖存者成員們的貢獻與參與,今年 9 月,暖暖 Sunshine 於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舉辦台灣首屆性暴力倖存者市集,除了有長期關注性別議題的立委、NGO 夥伴參與,也藉由多種活動形式,促進大眾對於性暴力復原與陪伴的理解。市集匯聚各方資源與支持,包括求助管道、政府支援、專業講座和圖卡互動等,呼籲社會更加重視倖存者的創傷,也幫助參與者了解自己的狀態。過去將近一年期間,暖暖 Sunshine 團隊進駐社會創新實驗中心,促成了對經營方向的純化,湯淨表示,在外部諮詢的建議下,團隊經營上不再是兩頭燒,既想對大眾進行倡議,又想支援倖存者。經過一番思考後,湯淨強調,這些彼此信賴的倖存者,正是社群的獨特優勢,團隊會更加把握與倖存者建立的信任關係,其次才是以此社群為核心,來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近期暖暖 Sunshine 已正式立案成立法人組織,未來即將展開對外募款,並與企業接洽探討贊助合作,也將於 10 月 20 日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六週年慶 - Better 2gether, Gather 4 Better 作為進駐團隊之一,展攤呈現社群在過去這段時間以來的努力。湯淨期待,協會未來可以持續壯大,擁抱每個創傷的心靈,讓暖陽照進那些陰暗的角落。解決社會問題需要夥伴與活動空間嗎?社創中心進駐團隊招募中你也關心的社會問題,希望找到一同付諸行動的夥伴嗎?新一期社創中心的團隊進駐申請,已經於近日開放報名,社創中心擬招募具備相關關懷、有意為社會議題提出解決方案的團隊,進駐共創團隊的社會社會影響力。若你關注的目標,符合「社會創新組」目標招收 18 組,致力發揮社會影響力的初創團隊 / 組織,團隊提案議題須符合聯合國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 (SDGs)、智慧城市、教育學習、就業輔導、樂齡活化、環境保育、淨零排放、關懷培力、食農創新、多元族群等議題面向,即日起受理申請,並將於 2023 年 11 月 6 日 17:00 截止受理,無論是否已登記為法人,或還在草創階段,都有機會爭取進駐資格。更多詳情臉書粉絲專頁: 社創中心電話:02-6631-5055 張小姐
daily-weekly
蘇丹內亂逾43萬人逃難,南蘇丹政府調停雙方同意4日起停火7日
南蘇丹政府:蘇丹交戰雙方同意 4 日起停火 7 天 (中央社) 南蘇丹外交部今天 (當地時間 2 日) 表示,蘇丹交戰雙方在與南蘇丹總統基爾 (Salva Kiir) 的電話交談中,已同意從 4 日起停火 7 天,為結束兩個多星期來的血腥戰鬥帶來希望。南蘇丹外交部在聲明中說,率領蘇丹政府軍的總司令柏罕 (Abdel Fattah al-Burhan) 與準軍事團體「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 的指揮官達加洛 (Mohamed Hamdan Daglo)「原則上同意從 5 月 4 日至 11 日停火 7 天。」聲明中說,雙方也同意「任命和平談判代表,在他們所選擇的任何地點會談。」基爾與柏罕、達加洛通話,是東非八國所組區域集團「政府間發展組織」(IGAD) 倡議的一部分,這個集團呼應非洲聯盟 (African Union) 和國際社會的呼籲,一直在推動蘇丹交戰雙方結束戰鬥。蘇丹在 4 月 15 日爆發武裝衝突,此後流血事件不斷。空襲與砲火肆虐大喀土穆地區 (greater Khartoum) 大片土地,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促使數以千計的蘇丹人逃往鄰近國家。但是更多大喀土穆地區民眾無力逃亡,被迫藏身這個有 500 萬人口的大都會區,當地糧食補給、飲用水和電力持續減少。聯合國機構國際移民組織 (IOM) 今天表示,估計這場戰鬥已經造成 33 萬 4000 人在國內流離失所。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 (UNHCR) 發言人薩拉多 (Olga Sarrado) 則在瑞士日內瓦告訴記者:「現已從蘇丹逃到鄰國的人員當中估有逾 10 萬難民。逃亡者包括蘇丹難民、倉促返家的南蘇丹人,以及本來就以難民身分待在蘇丹的其他人。」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估計,隨著衝突持續,可能會有多達 80 萬人逃到鄰國。蘇丹內亂逾 43 萬人逃難,激戰不停恐致災難性人道危機聯合國今天表示,蘇丹內亂已導致逾 33 萬人在境內流離失所、超過 10 萬人逃到其他國家。由於敵對將領間仍不顧停火協議而持續激戰,愈來愈多人警告恐發生「災難性」人道危機。《法新社》報導,率領蘇丹政府軍的總司令柏罕與準軍事團體「快速支援部隊」指揮官達加洛 4 月 15 日爆發武裝衝突,此後流血事件不斷。空襲與砲火肆虐首都附近大喀土穆地區大片土地,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促使數以千計的蘇丹人逃往鄰近國家。但是更多人無力展開逃往邊境的艱鉅旅程,被迫藏身這座人口 500 萬的城市,當地糧食補給、飲用水、電力持續減少。聯合國機構國際移民組織今天表示,估計這場戰鬥已經造成 33 萬 4000 人在國內流離失所。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發言人薩拉多則在瑞士日內瓦告訴記者:「現已從蘇丹逃到鄰國的人員當中估有逾 10 萬難民。逃亡者包括蘇丹難民、倉促返家的南蘇丹人,以及本來就以難民身分待在蘇丹的其他人。」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估計,隨著衝突持續,可能會有多達 80 萬人逃到鄰國。聯合國蘇丹駐地協調員兼人道主義協議員狄恩 (Abdou Dieng) 在昨天的簡報會中警告,局勢正逐漸變成「徹頭徹尾的大災難」。肯亞總統魯托 (William Ruto) 也說衝突已達「災難性程度」, 交戰將領拒絕「聽從政府間發展組織 (IGAD)、非洲聯盟 (African Union) 和國際社會的停火呼籲」。魯托在與聯合國高階官員的線上會議中說,「不管有沒有達成停火」, 找到辦法提供人道救濟是當務之急。柏罕與達加洛 2021 年發動軍事政變,阻撓蘇丹過渡為民選文人統治。兩人反目之後公然藐視多項停火協議,最近一次協議為 4 月 30 日晚間同意延長停火 72 小時。
daily-weekly
蘇丹內亂持續激戰停火協議淪空談,聯合國:恐有逾80萬人出逃
蘇丹內亂交戰雙方延長停火 72 小時,協議淪空談持續激戰 (中央社) 交戰中的兩支蘇丹部隊 4 月 30 日雙雙宣布將現有停火協議延長 72 小時,不過雙方大體上都沒有遵守此一經多方斡旋協議。《法新社》報導,蘇丹政府軍 (Sudan Armed Forces) 與準軍事團體快速支援部隊 (Rapid Support Forces) 都證實,原定子夜結束的停火將延長 72 小時。政府軍表示,經「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居中斡旋」而作出此一決定。《路透社》報導,政府軍表示,儘管希望「叛軍」會遵守協議,卻認為對方有意繼續攻擊。交戰雙方經美國在內的調解人達成一系列停火協議,但是仍繼續戰鬥。政府軍一直與固守首都喀土穆住宅區的快速支援部隊戰鬥。《路透社》記者表示,經過 29 日晚間在巿中心附近激戰後,30 日上午當地情勢相對平靜。政府軍 30 日表示,從首都西側朝喀土穆前進的快速支援部隊車隊已遭摧毀。快速支援部隊則表示,政府軍以火砲和戰鬥機攻擊其位在喀土穆省多個地區的陣地。蘇丹政府軍與快速支援部隊的衝突於 4 月 15 日爆發。衛生部表示,已有至少 528 人死亡、4599 人受傷。聯合國雖然通報了類似的死亡數字,卻認為實際數字恐怕遠高於此。蘇丹內亂交戰未歇,聯合國:恐有逾 80 萬人出逃蘇丹政府軍與準軍事團體「快速支援部隊」於 4 月中旬爆發的戰鬥至今沒有停歇,聯合國難民署 (UNHCR) 1 日警告,蘇丹境內激烈戰鬥可能迫使超過 80 萬人逃往鄰國。蘇丹的流血衝突目前進入第 3 週,且已迫使數以萬計蘇丹民眾逃到鄰國,包括埃及、查德及中非共和國。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表示,他們正為「逾 80 萬人為躲避蘇丹境內交戰而逃往鄰國的可能性」做準備。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格蘭迪 (Filippo Grandi) 在推特 (Twitter) 發文指出:「我們希望事情不會發展到那個地步,但如果暴力情勢不停止,我們會看到更多人被迫逃離蘇丹以尋求安全。」蘇丹政府軍總司令柏罕 (Abdel Fattah al-Burhan) 與「快速支援部隊」指揮官達加洛 (Mohamed Hamdan Daglo) 在 2021 年政變後掌權,但兩人日前反目爭權,4 月 15 日開始爆發戰鬥。兩方陣營激烈交戰迄今,已造成數百人喪命,還有數千人受傷。
daily-weekly
卡一個未來!即刻報名AWS AWSome Day線上雲端培訓日,半天養成從0到1雲端實戰力
近年來數位科技迭代蛻變、生成式 AI 應用日漸成熟,即使整體經濟前景震盪未明,一波接著一波的革新浪潮仍推動著全球企業向前邁進,一並帶動 AI、雲端等關鍵產業蓬勃發展。不過,隨著數位轉型從產品的技術及架構層面,逐步深入企業整體的營運流程與內部文化,各大產業的企業主對於雲端人才的需求也急遽攀升。如 AWS 今年發布的《臺灣數位技能研究報告》就指出,臺灣有高達八成受訪企業認為「數位技能」對其未來 5 年的業務內容將變得相當重要,且七成受訪企業仍有數位技能職缺急需填補。全球數位人才需求看漲,想要在未來世界「卡好位」, 你的雲端技能準備好了嗎?不怕雲端人才荒!培訓證書 + 雲端實戰力,搶手人才就是你好消息是,受到市場對數位人才的強勁需求影響,報告亦指出越來越多企業認同產業證書的效力,甚至有 75% 的受訪企業表示數位認證或培訓課程可以替代學士學位。因此,若想把握機會跨足雲端,為年後轉職提前鋪路,取得一張臺灣雲端服務供應商龍頭 AWS 認證的「培訓證書」或許就是求職路上遙遙領先的關鍵!為了幫助大家入門雲端,長期致力於臺灣雲端人才培訓的 AWS, 即將於 11 月 23 日下午舉辦完全免費的線上雲端入門課程「AWS 線上雲端培訓日 (AWSomeDay)」, 提供參與者即時應用的雲端知識,開啟探索雲端職涯機遇的發展機會。此次活動由 AWS 資深業務發展經理 KC Liang, 以及 AWS 資深技術培訓師 Stanley Huang 共同帶領,課程除了講解雲端趨勢、運算、資料庫及安全性等基礎知識,也會搭配技術實務、資安應用等實際示範,並深入淺出的展示市場最熱門技術包含生成式 AI、ioT 物聯網 5G、區塊鍊等結合雲端的創新服務,幫助毫無雲端基礎的學員者學習輕鬆運用高達 200 種的 AWS 服務,用最短的時間內建構從 0 到 1 的雲端實戰力,成為擁有雲端能力的數位人才。專為入門者設計的雲端培訓課程,加值履歷的最佳選擇最重要的是,AWS 線上雲端培訓日採線上參與、完全免費的方式舉辦,只需花費一個下午就能初探雲端、取得培訓證書,無論是想為履歷加值、跨域斜槓,還是年末轉職都非常適合。不管您是企業主、資訊主管、開發團隊、技術人員,還是想要轉職雲端、斜槓雲端的工作者,2023 年最後一場 AWS 線上雲端培訓日絕對是你不能錯過的機會!除此之外,只要全程參與活動,還有機會獲得「AWS 不鏽鋼野營餐具組」及「AirPods 2」等好禮;如果您是第一次接觸 AWS 的用戶,只要於活動前免費註冊 AWS 帳號,並填寫當月贈品申請表單,還能額外獲得精美好禮「AWS 隨行果汁機」, 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AWS 線上雲端培訓日 (AWSome day) 活動資訊活動時間:2023 年 11 月 23 日 | 2:00 PM - 5:00 PM 參與方式:報名完成後,將收到線上觀看連結。報名者只要於課程指定時間上線參與即可。 立即報名:點此填寫資料即可完成報名。 課前準備:課程中講師會分享如何透過 AWS 帳戶,免費使用 AWS 豐富的雲端服務。為提高課程參與,請於課前註冊 AWS 帳號,以利課程中同步操作體驗。
daily-weekly
回應俄羅斯行動,波蘭國會壓倒性通過暫停參與《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
(中央社) 波蘭議會 7 日在出席 440 名議員中,435 人投了贊成票,壓倒性同意暫停 1990 年以來參與的《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Treaty on Conventional Armed Forces in Europe , 簡稱 CFE)。此案過去限制了波蘭武裝部隊規模與數量。1990 年 11 月 19 日,所有北約 (NATO) 和華沙條約組織 (Warsaw Pact) 成員國簽署了《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 該條約對於簽署國擁有的武器和作戰裝備數量加以限制。任何一個簽署國,都需要回報本國境內的武器數量,如果有過多的武器,都需要加以銷毀,以確保和平。根據波蘭網路媒體 Onet 報導,2007 年俄羅斯暫停加入該條約。2015 年 3 月莫斯科宣布暫停參加 CFE 條約聯合協商小組。去 (2023) 年 5 月開始,俄羅斯正式廢止與在 11 月退出該法案,作為回應美國及其北約盟國暫停了對該條約的參與 (包括北約東擴)。美國與北約去年底隨之表示,鑑於莫斯科自 2007 年以來未能遵守其《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義務,宣佈暫停參與該條約規定的所有義務。美國同時完全加入並支持該決定。均認為俄羅斯的持續破壞穩定行為,破壞了互惠、透明度、與核查等關鍵軍備控制原則,這些原則幾十年來一直是歐洲 - 大西洋安全架構的基石。根據《波蘭筆記》(Note From Poland) 報導,波蘭外交部副部長巴托謝夫斯基 (Władysław Teofil Bartoszewski) 說:「出於安全和國防以及波蘭外交政策的利益,目前暫停適用該條約是必要的。」該法案現在給予上議院審議,目前執政黨在上議院擁有多數席次,此決議很可能會在上議院通過。一旦獲得批准,就會交給由波蘭總理圖斯克 (Donald Tusk) 進行簽署或否決。如果波蘭暫停參與該條約,它將不再受到其武裝部隊規模限制,也不必每年告知所擁有的武器與軍備數量。根據《波蘭筆記》報導,波蘭和其他許多簽署國一樣,遠遠沒有達到這些限制,因此中止條約大多是象徵性的意義,以回應北約成員國的廣泛決議。
daily-weekly
《每日電訊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疑「商業考量」,限制教授上課現代奴役等「敏感」涉中言論
(中央社)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UCL) 一位副教授幾乎遭封鎖、不得教授她創設的課程,原因疑為她在課堂觸及現代奴役等「敏感」議題時以中國為例,被視為對中國「有偏見」、「挑釁」。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的長篇報導及其引用的電郵往來內容,這位副教授的上司、UCL 能源學院教授史特拉肯 (Neil Strachan) 聲稱,基於「商業考量」, 大學有必要在「來自中國的準學生」之間維持良好名聲;若中國學生在校感到遭遇「偏見」、「被針對」, 大學招生前景將大受影響。《每日電訊報》8 日晚間刊出報導後,在關注英中關係、以及言論和學術自由的人士之間引發討論。UCL9 日發布聲明,表示將調查相關情事。校方發言人指出,儘管不便評論個案,報導提到的問題顯然令人憂心。UCL 副教授席沃斯 (Michelle Shipworth) 說,她「毫無選擇」, 必須擔任吹哨者,揭露英國大學院校如何屈從於言論審查、忌憚來自部分中國學生的壓力,進而自我審查。非營利組織「英中透視」(UK-China Transparency, UKCT) 致力提升英國公眾對中國影響力活動的認識。主任盾君山 (Sam Dunning) 告訴《中央社》,UCL 事件清楚顯示大學對中國資金的依賴,為此不惜犧牲學術自由和教學品質。他指出,UKCT 掌握更多類似案例;許多學術人員害怕對外發聲,因為擔心學術生涯受衝擊。相關案例在英國十分普遍,盾君山說,解決問題刻不容緩,這也是為什麼 UKCT 近日發起調查研究暨公眾宣導行動,反制中國對英國大學校園的干預。曾在 2020 年發表「拯救英國大學」(Saving Britain's Universities) 報告的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政治經濟學教授瓊斯 (Lee Jones) 則透過社群媒體 X 表示,他估計「反中鷹派」會試圖將 UCL 事件操作成「中國侵蝕英國自由」, 但問題根源其實是英國歷屆政府的高等教育「市場化」政策,讓大學院校依賴源自海外的收入,校方因此必須討好學生客戶。報導提到,UCL 的中國學生人數為英國最多。根據 UCL 官網,該校約有 5 萬名學生,其中超過 1 萬 1000 名是來自中國。這意味中國學生占 UCL 學生總人數近 1/4。報導指出,這些中國學生向校方繳交的費用一般是英國在地學生的 2 至 3 倍,達一年 4 萬英鎊 (逾新台幣 160 萬元)。席沃斯去年 10 月在一門專題課程要求學生檢視由人權組織「自由行」(Walk Free) 發布的「2014 全球奴役指數」(2014 Global Slavery Index), 並分組討論「為何中國有那麼多奴隸」。根據這份報告,中國境內的奴隸人數全球排名第 2。排名第 1 的則是印度。席沃斯向《每日電訊報》強調,她的提問意在激發學生思考報告呈現的資料、以及詮釋和研究方法是否有問題。她強調,這份報告「問題很大」, 例如中國既然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奴隸」人數自然很容易名列前茅,她的提問意在凸顯報告缺失,而非「反中」。不過,課程快結束時,一名中國學生突然起身,以聽來像是被惹惱的語氣質問席沃斯,為何她教學要使用這麼糟糕的挑釁手法。當時教室內約有 80 名學生,其中近 30 人是中國學生。席沃斯告訴《每日電訊報》, 她懷疑這名學生根本沒專心聽課,因為她前一刻才在課堂分析報告的資料運用問題。不過,席沃斯隔天即接獲來自同事的電郵,原來是有其他國籍的學生對中國學生被老師惹惱感到不滿。席沃斯當時認為這樣的告狀有點可笑,不當一回事。過了幾天,史特拉肯來電。史特拉肯稱,幾位中國學生「十分不開心」。他說,席沃斯當時應該也要拿印度當例子,這樣中國學生才不至於覺得「被針對」。當天稍晚,席沃斯發現她無法編輯 UCL 的校內學習網站,也無法透過校內電郵系統向學生發信。再過幾天,史特拉肯來信表示,教學團隊十分擔憂並重視學生感受。有兩位同事曾長篇大論斥責席沃斯,強力要求她停止相關課堂活動。去年 11 月中旬,席沃斯仍能教課,但已不碰中國奴役指數。就在風波看似平息之際,今年 1 月,席沃斯發信、反擊系上同事,告知有幾位資深學者認同她的立場,也就是她的學術自由遭限縮。2 月初,史特拉肯來信通知,校方接獲兩起針對席沃斯的申訴,不滿她對中國學生「有偏見」。史特拉肯稱,申訴來自幾位中國學生以及一名華裔教職員。史特拉肯向席沃斯「說明」為何她被視為對中國「有偏見」, 包括在抓到有中國學生考試作弊後,從此對中國學生「疑心太重」, 窮追不捨調查中國學生找「槍手」代為參加考試或完成作業的情形,甚至曾讓學生因此被退學。此外,席沃斯在社群媒體談論中國的學術自由,卻未針對任何其他國家發表類似貼文。兩天後,史特拉肯再度來信,這次是關切席沃斯的精神健康。史特拉肯「溫馨提醒」, 席沃斯隨時可以請病假,且系上打算讓其他人接手她負責的課程。史特拉肯並建議席沃斯,在社群媒體發文討論教育議題時,「不要只針對一個國家」。席沃斯告訴《每日電訊報》, 她教學時常以英國為例,也關注印度,指控她「針對中國」實在愚蠢。她指出,英國有太多大學院校仰賴外國學生學費,校方管理階層因此往往不樂見學術、言論自由相關爭議浮上檯面。然而,若情況持續惡化,席沃斯示警,英國大學學位恐怕會貶值。
daily-weekly
中立國愛爾蘭總理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網友戰「說愛爾蘭是英國的一部分沒問題嗎?」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本月 16 至 17 日訪問愛爾蘭,與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 (Leo Varadkar) 會晤。不過瓦拉德卡在澄清愛爾蘭奉行的「一中政策」與北京宣稱的「一中原則」不同時,直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這番言論也引發英國政治人物的關切。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 17 日進行高層會議,會後中國同意多項利多政策,除了將恢復進口愛爾蘭牛肉,也將向愛爾蘭實施免簽入境,以利兩國人員互相往來。不過中國官媒《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 在報導這場會議時,引述瓦拉德卡的話說,愛爾蘭「將始終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希望中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人在瑞士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瓦拉德卡,17 日則澄清,愛爾蘭支持「一中政策」, 這與北京主張的「一中原則」不同。但是瓦拉德卡接下來的發言,引發外界譁然。根據《愛爾蘭獨立報》(Irish Independent), 瓦拉德卡表示,中國主張的「一中原則」包含,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美、日、歐盟等民主陣營國家主張的「一中政策」, 僅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中國代表權」, 對台灣主權不持立場。愛爾蘭長期奉行軍事中立政策,不加入軍事聯盟或防務條約,也不參與國際衝突。愛爾蘭對中立場如歐盟其他成員國,奉行「一中政策」, 也因此瓦拉德卡的發言在網路上引發軒然大波。台灣隸屬中國?網友舉愛爾蘭獨立歷史相比英國右翼政治評論家格萊姆斯 (Darren Grimes) 在 X 平台上分享瓦拉德卡的發言,並反問,這就像是承認愛爾蘭,而愛爾蘭是英國的一部分,這對你來說沒問題嗎?也有網友指出,台灣有語言和文化 (與漢語不同) 的原住民,台灣被 (中國) 吞併的時間也比愛爾蘭短。英國對愛爾蘭的主權主張,比中國對台灣的主張強烈得多。愛爾蘭於 12 世紀末遭英國入侵,抗拒英國語言、文化與政治征服超過 7 個世紀。1921 年愛爾蘭獨立戰爭結束後,英國和愛爾蘭簽訂和約,愛爾蘭雖然在 1937 年透過公投立憲,宣布自由邦為共和國,但仍留在英國聯邦內。英國一直到 1949 年才正式承認愛爾蘭獨立。目前人在台灣的愛爾蘭人也痛批,台灣屬於台灣人,不屬於中國。就像愛爾蘭屬於愛爾蘭人,而不是英國。瓦拉德卡應該為自己巴結獨裁政府而感到羞恥。這起外交風波也引發英國政治人物的關注。常為香港議題發聲的英國上議院中立議員奧爾頓勳爵 (Lord David Alton of Liverpool),18 日在英國國會就此事詢問英聯邦、聯合國及南亞事務部長艾哈邁德 (Tariq Ahmad)。奧爾頓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來沒能聲稱,台灣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談論統一是「完全錯誤的」。奧爾頓也指出,英國非常重視台灣剛結束的總統大選,也已發送的賀電給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英國上議員霍伊 (Kate Hoey) 也指出,所謂「中立國」的愛爾蘭,其總理卻聲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她表示該聲明「令人失望」。艾哈邁德則表示,英國承認台灣的地位及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英國在承認主權問題的同時,也明確指出,台灣的民主和自治的是需要保護的重要原則。但他也強調,自己不能代表其他國家的總理或總統發言。我外交部:愛爾蘭總理自相矛盾,發言不符國際公認現狀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回應《關鍵評論網》表示,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 (Leo Varadkar) 與中國總理李強舉行雙邊會談後,瓦拉德卡接受媒體訪問時,雖指出「一中政策」與「一中原則」的不同,但卻自相矛盾表示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外交部嚴正澄清此一說法並非事實,也不符國際社會公認的現狀。外交部強調,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事實也是現況,無庸置疑。外交部重申,我國不會屈服於中國威權政府的壓力與外交打壓,呼籲愛爾蘭等理念相近國家正視中國威權擴張影響區域穩定,並持續與台灣深化關係,共同守護民主價值及區域的和平穩定。不過我國駐愛爾蘭代表楊子葆回應《中央社》詢問則指出,愛爾蘭總理府官員私下透露,瓦拉德卡有可能是受台灣的正式國名「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 以及過往的「一中各表」論述影響,因此一時「口誤」。不過中國是愛爾蘭第 4 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由 2014 年的 37 億歐元增長至 2022 年的 253 億歐元。台灣則是愛爾蘭第 30 大出口對象,2022 年我國出口愛爾蘭金額為 4 億 4732 萬歐元。李強這次訪中重要任務,即是恢復進口愛爾蘭牛肉。愛爾蘭一度在 2020 年因「狂牛症」暫停對中出口牛肉。去年初恢復出口後,11 月又檢驗出一起非典型狂牛症個案,預防性暫停出口至今。根據官方數據,在最近暫停出口之前,愛爾蘭牛肉對中國的出口價值為 2000 萬歐元 (約新台幣 6 億 8425 萬元)。另一方面,李強此行也宣布中國將向愛爾蘭實施免簽入境。中國自去年 12 月起,對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士等 6 個歐洲國家公民赴中從事商務、旅遊、探親,可享停留 15 天免簽。愛爾蘭是最新一個享有這項優惠的歐洲國家。
daily-weekly
竹謙科技推出新的人工智慧3D虛擬心理健康管家喬伊兔
公司圍繞 2023 年世界心理健康日舉辦心理健康應用 Here Hear App 四週年慶祝活動,喬伊兔在該活動中首次亮相台北 2023 年 11 月 7 日 / 美通社 /-- 心理健康科技創新公司竹謙科技 (Bamboo Technology) 欣然發佈了一款先進的 3D 虛擬心理健康管家 — 喬伊兔,這也是該公司數位心理健康應用 Here Hear 的新角色形象。喬伊兔由竹謙科技與台灣微軟、和台北醫學大學合作開發,它將完全改變人工智慧虛擬心理健康支持領域。對於醫療保健服務提供者、軍人、社會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其他一線工作者,竹謙科技將為他們免費提供 1 個月的 Here Hear。欲瞭解更多資訊,請來信至:marketing@bamboodd.com。讓一線工作者更輕鬆地獲取心理健康服務喬伊兔的發佈時逢該公司於 10 月 13 日為慶祝今年的世界心理健康日,以及 Here Hear 發佈四周年而舉辦的盛大慶祝活動。作為目前市場上唯一使用 AI 的中文心理健康解決方案,該應用將繼續引領市場發展。竹謙科技的主要合作夥伴,包括台北醫學大學、銘傳大學,以及來自產業界、學術界和影響力投資圈的多位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動。今年慶祝活動的主題為「心理健康是每個人都應享有的基本人權」, 這與竹謙科技的使命不謀而合,強調所有人都能獲取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性。台北醫學大學事業發展處事業長蕭育仁表示:「如今,醫療人才短缺,一線醫療服務人員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我們與竹謙科技展開產學合作,以滿足這一需求,並期待透過這項合作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竹謙科技執行長黃筑萾也表達了對這項事業的承諾。她稱:「自 4 年前推出 Here Hear 以來,我們一直秉承認真傾聽的初心,透過最新的人工智慧技術提供陪伴服務。喬伊兔在延續這一傳統的同時,也會不斷升級。我們對此次合作感到非常興奮,希望能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幸福的社會。」新一代虛擬心理健康服務喬伊兔正在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徹底改變心理健康服務。與當前很多以聊天機器人形式推出的心理健康解決方案不同,該角色形象以更加個性化的語音對話模式脫穎而出,同時融合了語音和情緒分析,使其具備了評估語言和非語言線索的關鍵能力。動物的獨特外形賦予了喬伊兔獨特的可愛形象,同時也讓其能夠提供溫暖和療癒的情感支持。「他」能夠幫助那些遭遇情感困擾的使用者,讓他們最終認識到其互動對象並非真人。而且,用戶可以與「他」全天候互動,確保在需要時總能獲得及時的幫助。喬伊兔將率先推出 Here Hear 桌機版應用,隨後其手機行動應用版本也將在 12 月發佈。這將進一步擴大這款創新工具的覆蓋範圍,並提高其易用性。與此同時,該手機行動應用還將推出喬伊兔的朋友 —3D 虛擬療癒師洋洋。竹謙科技欣然宣佈,公司將於 2024 年初推出英文版 Here Hear 應用,以便為更廣泛的受眾提供這項開創性的服務。關於竹謙科技竹謙科技成立於 2018 年 11 月,是一家總部位於台北的心理健康科技創新公司,致力於透過語音情緒分析技術改善公眾心理健康。該公司堅信,普適、客觀且科學的心理健康體系能夠有效解決當今社會日益惡化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也是眾多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以及資訊管理、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專家所堅持的核心原則。詳情請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eGiQM0Btg&t=14s 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
中國小粉紅接連「愛國出征」民企,比亞迪董座爆美籍私生子、鍾睒睒辭農夫山泉2子公司代表人
中國民企被出征不停,比亞迪董事長被爆美籍私生子 (中央社) 近日才有中國粉紅以「愛國」名義對中國清華大學、莫言、農夫山泉上網聲討,9 日中國最大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遭「愛國出征」, 被指控婚外出軌,且有兩名美國籍私生子。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鬆散機車創始人張小雷 9 日在抖音上傳影片,實名舉報中國最大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婚外出軌女高管,並指女高管及兩名私生子皆為美國籍,私生子已經開始參與比亞迪業務,將導致高達數百萬比亞迪車主的個人資訊和道路資訊都被「美國人」掌控。有資料顯示,張小雷旗下公司曾與比亞迪合作,後來發生合約糾紛,因此他的舉報也引發挾私報復的質疑。但有不少網友認為,以「愛國」名義公開舉報老闆私生活並不妥。且比亞迪是民營企業,即使王傳福有中共黨員身分,也不宜拿國家幹部的道德標準來衡量。該影片已從抖音上刪除。近日中國社群上才有以愛國為由,對「新三害」進行出征的案例,中國清華大學因不在美國實體制裁中國大學的名單上,被網友懷疑有問題;首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則被指控小說美化侵華日軍;農夫山泉創辦人鍾睒睒因為產品的包裝與品名有日本元素,被網友指責「媚日」, 甚至遭抵制,銷量與股價皆下跌。在中國經濟疲軟之際,當局也不希望仇恨民企的情緒高漲,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浙江宣傳」於 5 日刊文批評這種「愛國出征」的行徑,文中指責一些網紅將他人貼上「不愛國」標籤,藉由道德綁架賺取流量的行為,並呼籲平台究責。微博已通報將一批惡意造謠或攻擊詆毀民營企業與企業家的用戶禁言。身陷風暴,鍾睒睒辭農夫山泉 2 家子公司代表人引議連日來遭到眾多中國粉紅強烈攻擊的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11 日被發現卸任了農夫山泉旗下 2 家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職務。至於卸任原因是否與他個人及公司連遭強烈攻擊有關,目前無法證實。鍾睒睒辭去 2 家子公司法定代表人職務的消息,11 日受到眾多中國網友注意及討論,也引發許多聯想與揣測。但農夫山泉方面並未對此作出說明。《南方都市報》報導,根據「中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農夫山泉旗下的「浙江農夫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於 2 月 27 日變更,由饒明紅接替鍾睒睒,但鍾睒睒仍擔任執行董事。此外,農夫山泉另一家子公司「新疆農夫基地瑪納斯食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在 2 月 27 日變更,同樣由饒明紅接替鍾睒睒。除了鍾睒睒卸任上述 2 家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一天,「浙江農夫實業」還變更了經營範圍、公司章程、高級管理人員等項目。其中,經營範圍從過去的「預包裝食品」(含冷藏冷凍食品) 銷售、收購、農產品 (限向原始生產者收購) 等項目,轉變為食用農產品初加工、批發、零售、初級農產品收購、茶葉及水果種植等。引發鍾睒睒及農夫山泉遭到攻擊的開端,是同為中國飲料大廠的娃哈哈創辦人宗慶後於 2 月 25 日逝世。此後,鍾睒睒及農夫山泉便陷入這波輿論風暴,農夫山泉自 2 月 28 日起在中國的銷售量便接連暴跌。中國網路出現的文章及短片指稱,位居中國首富的鍾睒睒,年輕創業階段曾擔任娃哈哈代理商,受到宗慶後的提攜,且第一筆創業收入來自娃哈哈。但鍾睒睒創立農夫山泉後卻與宗慶後成為競爭對手,因此被指為「忘恩負義」。隨後,鍾睒睒的兒子鍾墅子入籍美國一事,又接著遭到部分中國網友指責。最新的指責,則是農夫山泉旗下名為「東方樹葉原味茶」的綠茶,理由是包裝上的寺廟建築圖案,被認為是日本神社,進而衍生出「不愛國」、「媚日」的指責,因此被抵制。面對一連串風暴,鍾睒睒 3 日公開發表題為「我與宗老二三事」的文章,說明他與宗慶後的關係,指「宗老一直是我尊敬的企業家。他與我亦師亦友,當然,也互為競爭對手。」並強調布匹生意才是他創業所得的第一桶金,而非網友說的來自娃哈哈,也同時承認農夫山泉和娃哈哈曾互有訴訟,但早已握手言和。根據中國工商登記資訊顯示,從 2022 年 12 月底開始,鍾睒睒已卸任多家與農夫山泉和「養生堂」相關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職務,至今卸任企業法定代表人次數有 12 次。
daily-weekly
川普若回鍋美國總統,CNN:中國憂心難以預測,但台灣問題有機可乘
(中央社) CNN 分析,中國擔心美國前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重返白宮,但如果他贏得總統大選,北京當局也會尋找機會,因為川普避免讓美國捲入更多國際衝突,在台灣議題方面恐讓中方有機可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報導,美國上週舉行總統提名初選「超級星期二」和總統拜登 (Joe Biden) 發表國情咨文,中國也緊鑼密鼓舉行「兩會」(全國人大、政協會議)。美中各在上週舉辦重量級政治活動,但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預計於今年 11 月登場,前總統川普幾乎確定將再度對決現任元首拜登,不論誰勝出,都預料持續對中國實施強硬的政策。在「兩會」進行期間,中國高層領導人並未公開提到年底美國總統大選,但會中提出一項關鍵戰略:呼籲使中國成為科技強國。各界普遍認為,這是中國為面對拜登政府科技制裁,以及因應難以捉摸的未來美中關係,急切捍衛該國所做的努力之一。不過,中國菁英政治觀察家認為,中共在閉門會議時,可能更直接討論美國大選,尤其是討論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後的衝擊。各界普遍認為川普是遠比拜登更難以預測的一股力量。川普在主政的 4 年間重塑了美中兩大經濟體的關係,包括對中國課徵大量貿易關稅。他揚言如果再度當選總統,將把中國貿易關稅調高到專家認為可能導致美中實際上脫鉤的程度,此舉勢將對目前脆弱的中國經濟帶來衝擊。不過,川普回鍋白宮也可能翻轉目前的地緣政治平衡。美國與盟友現在日益團結對抗俄羅斯,並將日益強盛的中國視為威脅。在川普主張「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 的立場下,美國脫離與夥伴的關係,可能減輕中國的壓力,並為北京當局的全球野心帶來重大機會。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學者黃裕舜說,中共外交事務官員很可能已被要求對川普或拜登勝選進行「沙盤推演和實證分析」, 不論誰勝選都將對北京構成不同的風險。專家表示,中國決策官員將推敲哪一個政府會如何影響中國掌控台灣這個核心目標,如何影響中國欲擴張全球勢力與影響力的目標,以及如何影響中國欲穩定和強化已受重創經濟的努力。黃裕舜說:「第一要務是確保中國不受外國國安和軍事干擾,並確保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安全無虞。」川普支持美國國會在強化美台非官方關係和提供國防支援所做的努力。不過,他在言論方面基本上不願使美國捲入代價不菲的戰爭,並且談及減弱美國與區域盟友的關係。這使部分觀察家擔憂,他可能對北京釋出訊號:華府並不關注台灣的命運。
daily-weekly
促進全球文化交流,您的支持將促使哈佛亞洲學生計畫更加成功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在追求金錢、成就、以及聲望的同時,經常忽略了文化交流的價值。然而,文化交流是促進理解、尊重與和平的重要途徑。為了達成這個目標,Harvard Undergraduates in Asia Program (HUAP) 目前正積極籌備 2024 年 1 月 14 日至 20 日的冬季會議,邀請約 80 名哈佛合作大學的學生來到美國 (哈佛合作大學包含國立台灣大學), 參加演講活動、探索波士頓,進行學術及文化交流。且以創造一個友善的學術和文化交流環境為目標,並為這些學生提供難忘的經歷。我們在此誠摯邀請各位考慮支持 HUAP, 共同籌集 8000 美金用於接待哈佛的外國代表、舉辦演講活動,並協助資助哈佛學生前往亞洲的航班,協助實現跨國文化交流的使命。您可以在下方募款網頁上捐款:https://www.gofundme.com/f/support-hcap 關於 Harvard Undergraduates in Asia Program (HUAP) HUAP 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20 年前,當時名稱為 Harvard College in Asia Program (HCAP), 是 HUAP 的前身。這是一個由學生運營的組織,致力於強化哈佛學生與亞洲各城市頂尖大學的合作。且自那時以來,我們一直致力於推動跨國學生的互動,加強哈佛大學與亞洲各合作大學之間的合作。HUAP 每年在哈佛舉辦一次年度會議,邀請來自世界各地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2024 年我們將以「擁抱未知:少有人走的路」為主題,探討全球性問題,促進跨文化對談。如果你對這些內容有興趣,可以在我們的網站上找到更多資訊:https://www.hcapconference.org/ 來自 St. Xavier's 大學,同時也是 HUAP 前身的 HCAP 孟買成員 Aditi Agrawal 表示: 「Harvard College in Asia Program 不僅僅是一個交換計劃,它是一個建立終身聯繫的平台。參與 HCAP 使我發現了藝術、文化和社交活動的豐富多樣性,特別強調種族和全球文化。這是一個超現實的經歷,知識與文化相遇,人們一起努力建立更好的社區,實現個人成長。」不管是贊助一頓晚餐或一個活動、亦或是分享有關 HUAP 的相關訊息,都是各位對 HUAP 的支持跟贊助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示。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可透過下方 Email 聯繫我們:聯絡人 1:Jolin chan (jchan@college.harvard.edu) 聯絡人 2:Megan Yeo (meganyeo@college.harvard.edu)
daily-weekly
北韓藉新冠疫情加強北部邊境封鎖:新建482公里長圍欄,恐加劇人道危機
北韓藉新冠疫情之際封鎖與中國北部的邊境,知名的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RW) 的最新圖片顯示了這一情況。該組織稱,北韓國內的「壓迫日益加劇,跨境運動和貿易大幅減少。」研究中,北韓民眾談到了越來越多的限制措施。「人權觀察」又強調,聯合國成員國應立即解決北韓的孤立和人道危機問題。人道危機事實上,近幾年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加強了對邊境安全的打擊,這與新冠大流行同時期發生。邊境只在幾個月前重新開放,主要是為了改善與中國的貿易。該組織發布的這份名為《比挨子彈更深的恐懼:2018-2023 年北韓的封閉報告》的研究,描述了「在新冠疫情期間過於寬泛、過度和不必要的限制施。」該報告以衛星圖像為證據,顯示了北韓當局再修建了 482 公里長的新圍欄,並加強了已經存在的 260 公里的圍欄。這些圖像跨越了 2019 年至 2023 年,涵蓋了北韓北部邊境約四分之一的區域,還詳細描述了新的哨所和緩衝區的建設,報告稱這些措施進一步限制了該國的生活。隨著邊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執法也更加威權化,包括給予邊境警衛的即時射殺命令。該組織又注意到,觀察區域的邊境安全設施數量增加了 20 倍,警衛哨從僅有 38 個增加到超過 6500 個。「人權觀察」資深韓國研究員尹利娜 (Lina Yoon) 強調,金正恩應該「取消這些實質上讓北韓成為一個巨大監獄的政策,重新開放邊境進行貿易,放寬內部旅行限制,並允許受監控的國際緊急援助。」一位曾與在北韓的親戚聯繫過的逃亡者表示,大米和小麥再也無法走私進入北韓。因為北韓藉新冠疫情封鎖其與中國北部的邊境。「現在連螞蟻都無法越過邊境了。」她的親戚告訴她。報告又稱,這也使得北韓逃亡者更難寄錢回家支持家人,進一步增加了北韓人民的苦難。另一位離開該國的人描述了 2022 年底他們親戚的生活情況,當時世界上許多地方都面臨出自新冠疫情的嚴格行動限制。他們說:「我的親戚說現在人們更擔心餓死,而不是死於肺炎。」「但他們都擔心死於 (其它) 普通疾病。」政府的打壓行動還阻止了自韓國人們向他們在北韓的親戚和熟人匯款。人權觀察估計,與疫情前相比,在 2023 年初的統計顯示僅有大約十分之一的貨幣經紀人能夠匯款。這份報告還強調了 2017 年聯合國對平壤實施的核試驗後制裁對當地人造成的影響。報告稱這些制裁是「全面性的」, 並表示它們「通過破壞人民享有充足生活標凖的權利,及食品和健康權利,對整個人口造成了傷害」。「這對於大多數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 —— 婦女,造成了尤其嚴重影響,因為這減少了她們的市場交易活動。」一位曾與北韓的親戚保持聯繫的前商人表示,一位親戚過去捕捉魷魚和螃蟹,並能夠依靠與中國的非正式貿易維生。由於新冠大流行和聯合國制裁,這些貿易被中止了,他的親戚們不得不以更低的價格出售國內消費品,生存變得越來越艱困。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daily-weekly
香港藝術節《心動梵高》,不止是合唱
文:洪思行香港藝術節《心動梵高》不止是一場合唱演出,由荷蘭室內合唱團伙拍意大利跨界別藝術工作室 fuse*, 將音樂結合科技,在表演期間感應合唱團和指揮的情感狀態,並生成影像。由於需要設置大型屏幕,《心動梵高》並非在較常用於合唱表演的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而是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選曲集中在十九與二十世紀交替之間一眾活躍於法國和維也納的音樂家,包括聖桑、德布西、艾瑪。馬勒、馬勒等,並會適時使用梵高和克林姆的畫作生成影像。荷蘭室內合唱團的演出擁有所有一流表現的要素,例如平均的聲部 —— 每個聲部都是八人 (當中包括來自香港的女高音劉卓昕), 融和的聲線,出色的歌唱技巧,細膩的情感變化等。筆者亦欣賞音樂會前出席了合唱團總指揮彼得。迪克斯卓的工作坊,他所給予的意見完全反映在其演出中,例如他偏好把女高音放在男低音前面,好讓她們唱高音時感受到「grounded voice」, 將另外兩個內聲部放在一起,使他們可緊扣在一起。迪克斯卓亦強調演唱的連貫性,即使樂句完結,依然要讓音樂的能量繼續向前,在他的指揮下,合唱團的歌唱的確是連綿不絕,十分動聽。而且就算在激動的樂段,迪克斯卓都能夠打磨得很圓滑,確實是非常厲害。不過動聽的音樂引伸出一個問題,就是所有樂曲都太動聽了,即便是荀白格的歌曲也變得「動聽」, 演出單一化,反而有點沉悶。還好音樂會不長,只有 75 分鐘 (沒有中場休息)。影像亦引起另一個問題,就是它是一個輔助,提高觀眾體感的元素,還是影響觀眾欣賞音樂?特別是生成影像大部分時間都是抽象,因此觀眾少不免去想當中的意思,而梵高和克林姆的畫作出現時,亦會思考畫作跟音樂的關聯,結果演唱反而成為背景音樂,筆者亦因此錯過樂曲中的細節。然而,荷蘭室內合唱團似乎不介意音樂內容被「架空」, 因為表演時燈光全熄,觀眾看不到歌詞翻譯,甚至連唱到哪一首歌也不知道 (除非認得那些歌曲)。所以說《心動梵高》偏重用音樂和影像激活觀眾的想像力,筆者有時看著黑色熒幕上一些如像星雲的圖案,聽著音樂感到像在太空探索。關於音樂與影像的問題,筆者想起去年鋼琴家 Alice Sara Ott 的《生命迴聲》獨奏會,以蕭邦前奏曲作為主軸,配上影像,表達她對生命的感想。在那場音樂會中,筆者並沒有感到影像影響自己對音樂的欣賞,現在回想起來,原因可能是因為蕭邦前奏曲是絕對音樂 (absolute music), 本身無特定的內容,而且很多都是耳熟能詳,不必花太多心神去認識音樂,能夠更專注思考音樂與影像的關係。《心動梵高》還加入少量戲劇效果,例如唱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前,播放越來越大的噪音,舞台上又會有閃爍燈火效果,每次亮起來時,迪克斯卓和團員會「定格」擺出不同姿勢,例如躺在地上、舉高雙手投降、裝作面目猙獰等,令人聯想到戰爭 (具體點來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事實上音樂會以荀白格的〈和平降臨大地〉作結,甚至在演唱這歌期間,團員逐一行到舞台前方演唱,連迪克斯卓也轉身對著觀眾指揮,單從演繹手法確是大大加強音樂氣氛,但放諸整體而言,這個處理的意義有點突兀,畢竟整套歌曲編排並無明顯指引去戰爭,更遑論全黑的環境下觀眾連歌詞也看不到。總體而言,《心動梵高》的演唱一流,他們結合科技打造與別不同的觀演體驗,背後有其藝術追求,絕非為創新而創新,然而創新少不免帶來挑戰,有時結果未必完美,但這份精神和努力絕對值得肯定。(觀演場次:2024 年 3 月 2 日 4pm 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相關文章:
daily-weekly
香港罕見出現地震,震度歷來少有
(中央社) 極少出現地震的香港昨日 (11 日) 下午發生芮氏規模 2.0 地震,震度歷來少有,有民眾感受到輕微震動。香港天文台公布,初步分析,這次地震發生在昨日下午 1 時 22 分,震央位在於北緯 22.27 度,東經 113.98 度,也就是大嶼山附近,距離香港本島西方約 20 公里,震源深度約 10 公里。天文台接獲超過 10 名民眾報告,指感到輕微震動,維持數秒;初步分析顯示,香港的地震烈度為修訂麥卡利地震烈度表 (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 的第 3 度,即室內有感,類似小型貨車駛過的振動。2019 年 12 月 5 日,香港曾發生芮氏規模 1.4 地震,震央在離島長洲,是香港本土罕見的一次地震。香港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一向少有地震發生,以往大都只是感受到中國大陸或台灣的地震。也因此,香港建造樓房相當高,且大都少有避震設計。
daily-weekly
今年最受矚目的雲端盛會!Google Cloud Summit Taipei 產業上雲策略結合技術方案洞悉 AI 趨勢
雲端與 AI 將成為企業轉型的下個決勝點,今年度 Google Cloud Summit 重磅回歸,提供 4 場大會主題演講、6 大精選技術分場專題、還有多家企業分享第一手應用心法,以期帶給台灣市場第一手的 AI 技術分享,協助企業在雲端環境使用 AI 來加速商業效率。INSIDE 團隊摘錄本次活動重要技術趨勢及 AI 產業應用,探索雲端與生程式 AI 的最前沿。Google Cloud 雲端區域落地台灣十周年之際,回溯過往里程也展望未來佈局今年不僅是 Google Cloud 雲端區域在台灣營運十周年,也是 Google 創立 25 周年、Google 在台灣設立辦公室的第 17 年。Google Cloud 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李孔源首先指出,經過 1/4 世紀的發展,Google 已成為搜尋的代名詞,旗下 6 種產品擁有超過 20 億使用者。走過 Web2.0、行動裝置時代,如今來到 AI 關鍵路口,Google 會持續以 AI 為本,運用 AI 技術解決個人、企業及社會各種棘手問題。接著 Google 台灣總經理林雅芳盤點,過去十多年 Google 在台灣布局的多項里程碑。Google 總是在第一時間把最先進的產品與服務帶到台灣,不僅協助台灣產業生態,擁有穩固的基礎建設,也讓產品、服務、人才、內容躍上國際舞台。Google Data Center Operations Site Manager 董育成,提到 Google 持續在台灣的資料中心擴充硬體設施、提升節能與運算效率,以及加強安全防護,種種努力讓台灣成為 Google 網路基礎建設佈局當中的戰略樞紐。Google Cloud 助產業轉型突圍,多家企業第一手分享戰略心法因應近年前瞻技術飛速進展,Google Cloud 北亞區解決方案總經理孫素梅提到,Google Cloud 為了協助企業客戶落實數位化及 AI 轉型,提供包含 Data and AI Cloud、Modern Infrastructure Cloud、Collaboration Cloud 以及 Security Cloud 等多元解決方案,從多個面向賦能企業,更敏捷、韌性面對未來的挑戰。企業若想克服挑戰,該怎麼善用 AI 工具?Google Cloud 台灣客戶解決方案副總經理林書平解釋,企業發展 AI 模型需特別重視四大元素,分別是:模型算法、資料分析、平台算力、以及資料安全。Google Cloud 的 AI 戰略就是要幫助企業,創造「優化顧客體驗、提高生產力、商業顯著轉型」等三個關鍵價值。以提升客戶體驗、賦能數據價值為例,中華電信指出與 Google Cloud 的合作,不僅讓中華電信能夠提升自身數位轉型能力,也能藉由內部導入經驗,協助企業客戶實現數位轉型。「我們運用了一站式的 Data Cloud 解決方案,將智慧電信的概念應用於業務中,通過在雲端環境中部署 BigQuery、Cloud Storage、Cloud SQL 等應用,並結合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來輔助分析電信資料,資料分析速度提升 57%。這項改進不僅改善了通訊品質,還加速了訊號監控的成效。」對於經營超過一甲子,同時又併購海外公司的遠東集團,遠資信息技術總經理易換棣坦言,集團 IT 架構相當複雜,而且面臨資料存取安全、硬體基礎設施效能、網路穩定等實際痛點。評估後開始導入 Google Cloud 一系列搬遷方案,像是運用 Google Cloud Vmware Engine 的可擴展運算資源,並且搭配 Google Cloud 旗下的 Actifio、Veeam 搬遷工具,有效把資料和應用程式移轉到雲端,最終幫助遠東打造新一代安全、自動化、智慧化跨境維運,並符合遠東新 ESG 目標的 IT 架構。隨著營運數據翻倍成長,加上 IT 架構多元化,資訊安全也成為棘手課題。Mandiant North Asia General Manager Michael Chue 提到,截至到今年 9 月,全球發生的 zero-day 威脅 (一種利用沒有修復方案的安全性漏洞攻擊) 多達 72 件,預計比 2022 年將多一倍成長。對於橫跨資本及貨幣市場唯一後台法定特許事業的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總稽核張紫薇在 Google Cloud Summit 上有提及,集保數據牽涉大量有價證券機敏資料,他們在 2019 年就透過與白帽駭客合作,進行紅隊演練模擬國際駭客密集攻擊,藉此強化人力與系統反應速度,強化資安韌性、嚴謹落實風險控管。企業御風 AI,Google Cloud 教你把想像化為實際創意的作法既然現在是放眼 AI 的關鍵時機,Google Cloud 全球 AI 業務董事總經理 Caroline Yap 建議企業應該意識到 AI for growth、AI for efficiencies、AI for the future, 善用 AI 可以降低使用複雜數據的障礙,又或是把 AI 工具導入對話式商務、聊天機器人和虛擬代理,藉此提升企業的生產力。「一項研究發現,使用 AI 的企業之中,有 66% 看到營運效率提高,57% 改善客戶體驗、49% 加速創新,48% 提高員工生產力;更重要的是,有 90% 的消費者表示,他們願意多付費來獲得更好的體驗,」Caroline 表示。為了幫助機器學習工程師或開發者可以快速上手,打造生成式 AI 應用程式,Google Cloud 台灣 AI 與機器學習架構師沈昇廷解釋 Vertex Gen AI Studio 有哪些資源可以善用。第一,簡潔 UI 介面可進行模型的指令 (prompt) 設計、實驗及調整,並且在生產環境中應用 REST API、Python API。第二,為了讓企業快速創新,使用 Vertex Conversation 建立具有流程處理能力的聊天和語音機器人,搭配 Workflow generator 生程自動化流程動作,讓 AI 對話體驗有溫度又符合業務邏輯。第三,運用 Vertex Search, 基於資料回答複雜查詢的即時個性化搜尋,從各種資料來源,包含企業網站資訊、結構化 / 非結構化資料,擷取知識並支援多輪搜尋。經過測試後,Vertex AI Search 有助於減少導入 RAG (檢索增強一代) 架構成本。 旅遊電商平台 KKday Data Architecture Team Lead 郭羿辰提到,KKday 客服單位原本需要從多個知識庫搜索,才有辦法查找到顧客問題的答案,但現在我們透 Google Cloud 環境上的生成式 AI 服務打造出一個內部系統,來幫助客服能夠更迅速的獲得完整且高品質的回覆給消費者。對於 KKday 而言 AI 的存在不是為了吸引目光,而是圍繞著提升各種情境下的用戶體驗服務。 除了程式開發,企業現在也很重視 AI/ML 的管理機制。Google Cloud 台灣客戶解決方案架構師蔡坤達說明,Vertex AI 賦能新世代管理需求,可避免重工、資料孤島,乃至於持續優化特徵工程 (feature engineering) 控管機制,在眾多資料海找到重要資料。蔡坤達接著介紹 Vertex AI 的第二代 Feature Store 有幾項更新,包含建立在 BigQuery 強化資料管理能力、Ultra 低延遲可達到低於 2 秒的速度、以及有 Gen AI 輔助讓資料回答更精準。 對於特徵工程的管理情況,17LIVE 資深機器學習工程師 (Sr.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 林奇煒及劉謹瑋,探討直播平台為了讓直播主知道何時開播的效益最好,以及找出哪些觀眾最可能貢獻「打賞」。另外,針對直播串流穩定度提升,17LIVE 將串流資料結合 Vertex AI, 開發一項 High Latency Prediction 模型,把資料庫的歷史資料丟到 BigQuery 及 Cloud Storage, 根據指令訓練模型,預測每次時間點發生的風險係數。經過壓測,發現這個模型的效能能幫助工程師的回覆時間,從 40 分鐘縮短到 20 分鐘。放眼未來,既然 AI 不會停下腳步,Google Cloud 的解決方案當然也不會停止迭代。Google Cloud 台灣客戶解決方案副總經理林書平說,Vertex AI 基礎模型包含 PaLM、Cody、Imagen、Embeddings 已推出新版本,表現效能皆有所提升。技術面之外,Google Cloud 也希望能持續協助企業發掘與打造內部的生程式 AI 場景。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與因應快速更迭的市場脈動與需求,Google Cloud 期待成為企業轉型路上的夥伴,幫助更多人從 AI 時代受惠,以及在商業賽道上取得優勢。
daily-weekly
視宇ViewEC攜手SHOPLINE進軍日本,開拓潛在跨境電商市場
台北 2023 年 11 月 14 日 / 美通社 /-- 根據亞馬遜 2023 年 Q3 財報顯示本季獲利達 99 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逾三倍之多,顯示疫情後電商市場仍持續蓬勃發展。視宇 ViewEC 在台灣發展跨境電商代營運服務多年,亦在日本成立分公司 VeiwEC Japan 株式會社,深耕日本市場與文化;而 2023 年也將進一步擴大日本優勢,並與同樣將目標瞄準日本的全球智慧開店平台 SHOPLINE 合作,雙方除了推出各自的重點服務之外,視宇 ViewEC 也將自身代營運的豐富經驗與 SHOPLINE 全方位的網路開店服務結合,協助日本客戶使用 SHOPLINE 的開店工具架設網路商店,成功開始電商事業,開拓網路客源。電商雖已成為這個世代的顯學,疫情期間也加速了電商的發展,但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的數據,2022 年日本電商滲透率僅 9.13%, 相較起美中韓等國家電商滲透率動輒 15~20%, 仍然有不少的成長空間。因此視宇 ViewEC 積極佈局日本,聚焦在日本客戶想要將產品賣向海外的需求,利用長年經營亞馬遜的經驗與優勢,協助日本品牌開始經營跨境電商、走向國際。SHOPLINE 亦看好日本品牌欲進軍海外市場和偏好自建官網的需求,根據日本消費習性提供客製化的網路開店工具與服務,並借助視宇 ViewEC 深耕日本的經驗,期盼透過合作創造更多機會,雙方聯手能順利進軍日本跨境電商市場。視宇 ViewEC 將於日本推出的服務,主要為協助日本品牌成功在亞馬遜平台上賣出商品,並利用視宇 ViewEC 極具經驗的品牌視覺設計、多元的廣告策略與成熟的代營運服務,進一步加強銷售力道並提升品牌識別與能見度;也透過日本分公司的專業日文人才與在地的服務,減輕許多人力與溝通成本。另外亦配合 SHOPLINE 的網路開店工具,為想要自行建立品牌官網,將商品賣往台灣與美國的日本客戶,提供架設電商獨立站服務,同時一站式解決跨境常遇到的付款、語言、配送等的課題。視宇 ViewEC 為日本市場制定適合的協助與服務,縮短日本客戶在跨境電商從 0 到 1 的旅途,為經營跨境電商打好基礎。視宇 ViewEC 與 SHOPLINE 看見日本電商市場的特性及日本人的需求,在個別的主要服務之外,結合雙方優勢推出代架 設 SHOPLINE 網路商店的方案,期盼能藉由本次合作開拓日本潛在的跨境電商,發掘更多優質的品牌及產品。視宇 ViewEC 及 SHOPLINE 也將於 11 月 28、29 日,在日本東京都立產業貿易中心濱松町館參展「海外ビジネス EXPO 東京」, 將於活動現場進行方案說明及招商,持續拓展與深化日本市場。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
歐日經濟安全合作論壇直指中國為「房間裡的大象」,挑戰在於降低依賴
(中央社) 智庫「歐洲政策中心」辦論壇探討歐盟與日本在經濟安全政策的合作機會與挑戰。與會學者官員不諱言中國是這個議題「房間裡的大象」, 即歐日經濟安全重點就是為了降低對中國依賴。日本駐歐盟大使相川一俊獲邀在歐洲政策中心 (EPC) 11 日所辦的這場論壇致詞,他提到 10 年前中國對日本禁運稀土金屬原物料的貿易報復事件,是促使日本開始重視經濟安全議題的警鐘,日本政府後來陸續設立專門小組、通過經濟安全法。他指出,日本與歐盟在此領域已展開合作,包括半導體供應鏈早期預警系統、日本半官方「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 與歐盟執委會 (European Commission) 去年 7 月簽署關鍵原物料合作的行政安排協定等。東京大學先進科技研究中心計畫講師井形彬建議歐日可在兩個領域加強合作,一是對外直接投資 (outbound FDI) 的監管,以免關鍵技術產業的投資變成「資助敵人」。第二是在反制經濟脅迫上合作。他舉數年前立陶宛遭中國技術性抵制進口報復,而台灣大量接收買進立陶宛產品為例,認為歐日也可互相支援。相較於日本的經濟安全政策日益成形,歐盟貿易總署 (DG Trade) 遠東部門主管方恩婉 (Eva Valle Lagares) 坦言中國確實是「房間裡的大象」(意指顯而易見的問題,但大家常避而不談), 她也說歐盟 1 月才剛設立工作小組,還在鑑定有哪些具體風險的階段。歐洲政策中心的歐洲政治經濟學計畫主管瑞克勒斯 (Georg Riekeles) 直言,歐盟當前經濟安全政策的主要挑戰是「還沒排入議程」, 仍只是個沒有具體匡列預算的構想。他認為歐盟國家還沒準備好在經濟競爭力、因應氣候變遷與經濟安全等可能衝突的目標之間作取捨。來自企業界的聽眾提問,在地緣政治壓力和經濟安全考量下的供應鏈重組,也就是從中國分散投資出來,雖然令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受惠,但跨國企業因此成本大增,會影響到消費者,且誰來定義這做法更好、更安全?井形彬回應指出,從長期經濟角度看,像是高端晶片對外投資的管制早於經濟安全概念盛行前就存在,本是出於保護產業競爭力的商業思考,而且跨國企業過去在中國投資的成本計算方式,如今已然改變。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學者、前歐盟無任所大使芙拉胡婷 (Romana Vlahutin) 也回應,世界已走入強調安全的時代,「這不是我們造成的,但我們得去適應」, 並且更需要建立夥伴關係,而夥伴關係必須基於信賴。
daily-weekly
日本大間坐擁優良鮪魚產區,但「捕撈配額」恐讓部分漁民被迫放棄漁船
文:川本大吾 2024 年 1 月 5 日清晨,東京豐洲市場舉行了開春競標會。競標開始前,鮪魚批發市場的人們為能登半島地震的受災戶默禱,在市場業者彼此寒暄、擊掌儀式後,大約於凌晨 5 點 10 分左右鮪魚競標正式展開。日本第一鮪魚爭奪戰約在一分鐘內便分出勝負。來自大間的黑鮪魚 (238 公斤) 以 1 億 1424 萬日圓高價售出,是去 (2023) 年最高價 3604 萬的三倍以上,也是睽違四年再度超越 1 億日圓。市場內買氣熱絡,得標者為大型批發商「山幸」, 將提供給其合作業者 ONODERA GROUP 所經營的「銀座小野寺」壽司餐廳使用。開春競標的絕對王者:大間的鮪魚來自青森縣大間的鮪魚現在儼然是最佳鮪魚的代名詞。作為日本第一的鮪魚產地,大間町已建立其無與倫比的穩固地位。自 2000 年以來,從舊築地市場時代每年新春競標的冠軍鮪魚幾乎都來自大間,雖然 2006 年不敵長崎縣壹岐市、2011 年不敵北海道戶井町,但仍不減其連續 13 年奪冠的威風,好比相撲界的橫綱一般氣勢如虹。歷來拍賣最高價是 2019 年由經營「壽司三昧」的喜代村以 3 億 3360 萬日圓 (278 公斤) 拔得頭籌。這次是搬到豐洲市場後的首次新春競標,也是空前絕後的慶賀競標價。包含今年在內,過去共有四次超越 1 億圓,全都來自大間。在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優質海產的豐洲市場內,除了大間,還有同樣位於青森縣下北半島的漁港及八戶市、北海道戶井町、宮城縣氣仙沼市等,他們捕獲的鮪魚也都有不錯的價格。雖然大間並不是每天都能輕鬆捕獲到最佳品質的鮪魚,但仍然是新春競標會場上的強勁對手。2023 年虛報捕獲魚類數量的「隱瞞上報漁獲量」事件,判決海產公司員工有罪。有人擔心大間形象會因此受損,不過從今年新春競標會的結果來看,似乎並未造成太大影響。洄游季的優質大腹肉及中腹肉筆者於去年 12 月中旬走訪當地,了解鮪魚捕撈現況及其人氣歷久不衰的原因。 位於本州最北端的大間崎一早氣溫便低於零度,凜冽寒風襲來,彷彿預告嚴冬即將來臨。眼前的津輕海峽連接日本海與太平洋,在黑潮暖流、對馬洋流及親潮 (千島寒流) 各洋流交會下,相當適合浮游生物繁殖,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吸引了各式小魚群或魷魚前來覓食,形成優質的鮪魚漁場。每年夏末至一月是鮪魚的洄游季節,鮪魚從太平洋北上洄游至津輕海峽。隨著海水溫度下降,魚體內會貯存大量脂肪,因此每年正值寒冬的年底至新春期間正是大間鮪魚最鮮美的季節。大間並非津輕海峽唯一能捕獲鮪魚的漁場。除了下北半島的大畑、奧戶、和尻勞之外,津輕半島的三廄及其對岸的函館、戶井的漁夫,都在同一個海域捕撈鮪魚。儘管如此,豐洲市場競標者仍對大間鮪魚品質掛保證表示,「大間漁船上使用破壞魚神經並放血、取出內臟後置入冰塊等保鮮處理方式,自古以來便備受好評。另外,因捕撈配額也比其他人多,未來應該很難出現另一個能取代大間鮪魚的漁場」。儘管海相惡劣無法捕撈鮪魚,漁港也不擔心儘管這天風很大,我們仍在上午 11 點多抵達大間漁港,碼頭邊停靠著許多小船,漁港附近很安靜,沒有人聲鼎沸的熱鬧氣氛。當地漁業協同組合 (下稱「漁協」) 人員表示,滿載鮪魚的船隻通常會在中午前到傍晚這段期間回到港口,但因前一天下午開始出現暴風雨,大多數漁船都沒有出海捕魚。「在年底及 1 月 3 日至 4 日這段期間,即使天候不佳,也有船隻看準捕條大魚好過年的時機而出海捕魚。只要能在 1 月 4 日前把漁獲裝箱上卡車,就能趕上 5 日清晨豐洲市場的新春競標會。但 12 月中旬左右,漁民還不會把自己逼得太緊,接近年底時每艘船隻都需再調整捕撈配額。」業界人士經常提到的「捕撈配額」現已成為了解日本鮪魚捕撈現況的一個重要關鍵字。近年來,為了恢復太平洋的黑鮪魚資源,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 (WCPFC) 決議分配各國的總漁獲可捕撈量 (TAC)。TAC 同樣適用於沿岸漁業,在日本,從 2018 年開始,根據最近幾年的平均實際漁獲量,依序分配數量給各都道府縣→各漁協→乃至各漁船。換句話說,即使有大量黑鮪魚洄游經過,也不能想捕多少就捕多少。以縣市來看,青森縣分配到的捕撈配額最高,2023 年捕獲重量超過 30 公斤的大型魚種約 565 噸。其中大間漁協分配到 221 噸,佔比約 4 成,遙遙領先排名第二位的三廄漁協 83 噸。捕撈配額越高者,當然越有機會在新春競標會中勝出。換句話說,TAC 這項制度讓大間優質鮪魚的形象更加穩若磐石。即使洄游的鮪魚數量增加也無法捕撈的困境然而,在當地有很多事情無法只用數字來衡量。幾年前曾經發生「鮪魚不再洄游至津輕海峽」, 使得大間的漁船轉移到太平洋漁場去捕魚的情形,但目前狀況似乎是「大間沿海大量鮪魚洄游,要多少有多少」。(漁業業界人士表示) 儘管如此,各漁船都必須遵守被分配到的額度。一位小漁船的漁夫苦著臉說道:「每到秋天,甚至可以從陸地上看到鮪魚在海面彈跳飛躍的情景。不過因為我們船的配額很少,所以必須耐心等候,直到 12 月鮪魚累積足夠脂肪後再行捕撈,這樣才能賣到好價錢。」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了大間隱瞞上報漁獲量事件。2021 年捕撈季期間,有漁民在捕獲鮪魚後未先上報漁協及青森縣政府,便私自將鮪魚出售給海產公司。2023 年 7 月,兩家海產公司確定判決有罪,22 名漁業從業人員則被判處罰金,這件事也導致青森縣及大間漁協的捕撈配額被削減了一部分。由於目前鮪魚數量充裕,令人擔心這類逃避漁業資源管理的私自販售行為會再度發生,除了縣政府盡力指正外,漁協也拚命努力想挽回民眾的信賴。當地漁民指出,「相關漁業業者彼此互相監管更加嚴格,應該不會再出現私自販售的狀況了」。再這樣下去,我們勢必得放棄我們的漁船了漁船必須遵守捕撈配額規定,因為這是國際規則,但是實際情況要來得更為複雜。有件事令我印象深刻,那是從大間漁港以外的下北半島漁民那裡聽來的。該漁民忿忿不平又無奈地說道,「大間的配額高應該沒什麼問題,其他漁港過著更加苦哈哈的日子」。津輕海峽是知名的魷魚漁場,然而近年來魷魚數量卻大幅減少。儘管漁民想透過增加捕撈鮪魚來緩解不足,但現在又面臨到有如高牆般聳立的捕撈配額限制。「因鮪魚數量驟增,魷魚幾乎被掠食一空,但我們卻無法捕撈眼前這些鮪魚,實在太過分了,」他充滿怒氣地說。由於捕撈配額是依據過往實績來分配數量,因此形成強者恆強的現象,這對新手漁民來說是相當嚴苛的制度。一位在導入 TAC 制度不久前才買了新船隻的漁民感嘆表示,「明明有那麼多鮪魚,但我們幾乎沒有分到配額而無法捕撈,再這樣下去,勢必得放棄漁船了。」資源管理制度固然重要,但若因此成為新手的絆腳石,很容易對肩負責任的次世代年輕漁夫的培訓產生負面影響。隨著鮪魚數量增加使漁獲量限制問題逐漸浮現檯面的同時,也期待能有同步改善方案。希望未來漁業發展與資源保護能夠併行,並持續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美味的鮪魚。本文經《nippon.com 繁體字》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豐洲市場開春競標,今年再度由「大間鮪魚」以 1 億 1424 萬日圓天價售出:即使穩座日本第一,也面臨捕撈配額限制的高牆
daily-weekly
習近平提「新質生產力」所傳遞的訊息,就是以往的發展模式已走到了極限
文:張俊華 (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 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 客座教授)「新質生產力」最早由習近平去 (2023) 年 9 月到黑龍江考察時提出,他的原話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中國的《經濟日報》發表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題為〈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 對習近平的術語進行了解讀。盛朝迅指出,「新質生產力是相對於傳統生產力而言的,是指大量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網路、雲計算等新技術與高素質勞動者、現代金融、數據訊息等要素緊密結合而催生的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無新意暫且不談這個詞是否是習的發明,從本身含義來說,此概念是在沒有什麼新意。因為除了通過追求使用最新的技術,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引領所謂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沒有其他的新意。因為這個理念在「中國製造 2025」的設計中已經體現出來了。但之所以讓官員們和專家們如此圍著這個概念轉,一方面體現了一種有組織跟西方競爭的雄心,即要在黨的領導下,在世界技術層面當領頭羊,走在西方前面;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的政治精英,包括習近平目前都處於一種對中國今後的發展焦慮之中,也是因為習近平個人以為這是他給當前的中國經濟的困境指出了一條光明的道路。但在一個一言堂的國度,對習近平提出的概念能做比較公正評估,實在罕見。首先,我們必須問,習近平為什麼提出這樣的概念?「新質生產力」是否真有那麼神?實現它的前提是什麼?在實現過程中可能出現哪些問題?物質主義的思維凡是了解中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都知道,共產黨人喜歡稱自己是「唯物主義者」。所謂唯物主義就是以現世的一切事實和物質存在為基準來做對社會的判斷。那些存在於人腦中的概念,以及見不著的所謂屬於上層建築範圍的制度等等,都不是唯物主義者主要要關注的事。筆者這裡不想從哲學的角度對唯物主義做進一步的分析。之所以提及此概念,是因為筆者以為,共產黨人從哲學的「唯物主義」到現實社會的「物質主義」只是咫尺之遙。而習近平目前熱衷的「新質生產力」正是他作為一個物質主義者的表現。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在考慮解決經濟問題時,人們一般期待的是,從技術、生產、金融、人口、制度、社會公平等各方面來考慮,從而尋找出一個公正地解決問題的途徑。但習近平作為一個物質主義者,思路就顯得很簡單。他把所謂的新質生產力看成是一帖能治萬病的好藥。而這裡他目光就集中在技術、生產上,即高精尖的技術以及高效率的生產。而這樣,制度改革就不是目前的首要任務之一了。而實際上,中國迄今為止在經濟上帶來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制度造成的。譬如,中國地方政府所謂的土地、房地產經濟問題,其根源就在於中國現有的制度安排包括稅收制度、以及提拔官員時唯 GDP 的制度造成的。又如,中國官方對企業界中的國有和私人企業有區別的對待,對戶口制度造成社會極度不平等的驚人的容忍,對社會保險如此剋扣的財政投入。這些都是制度層面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中國目前經濟困境的根源。但當局從幹部們自己的利益出發,就是不願意對這些領域進行徹底的改革。幾個疑問這種物質主義的視角必然是過分看重了先進的技術。在這裡,暫且不論中國是否能順利地、以最快的速度達到習近平的提出的「新質生產力」目的。僅從理論層面,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首先是個測量標準問題,即到底到什麼程度和範圍算是實現了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實際上並非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因為一個系統性的技術進步必定會涉及組織和制度等多個方面的變化,但是,準確地衡量它的進步程度,是個相當難的事。而傳統的生產力測量方法可能無法完全捕捉到新質生產力的貢獻。從社會公平角度來看,新質生產力即便有,在中國整個製造業也是鳳毛麟角,它的好處肯定不能讓所有人都享受到。如每次歷史上技術發展一樣,技術的發展很容易導致不平等加劇,並進一步加大社會和經濟的分化。況且,中國不少在工廠和農村勞作的人,他們跟高科技一點瓜葛都沒有。他們不僅不可能是新質生產力的得利者,而且原來傳統的生產方式更是可能因為先進的技術出現,而使得他們失去飯碗。這就等於進一步擴大失業的人群。不利的國際環境除此之外,如果談論高精尖的技術,那就應該看到中國目前的發展環境並不順利。由於習近平政府造成的在西方國家政治信任度低,使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制訂對中國高級晶片使用和生產的限制。儘管中國自己在努力地打破這種封鎖,但是否能在短期和中期實現自己的目標,其不確定性相當大。而從客觀的情況看,新質生產力通常依賴於前沿技術的應用,而這些技術可能尚未成熟或者存在限制。例如,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和物聯網等技術在某些領域可能仍然處於發展階段,其應用受到技術可靠性、數據品質等問題的制約。再有,對高科技的基礎研究是無法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好長時間的。從供需雙方來看,這裡還有一個市場需求和接受度問題:新質生產力的成功往往也受到市場需求和接受度的影響。如果市場對新技術或新商業模式缺乏認可或者由於某種原因接受度低,那麼新質生產力的應用可能會受到限制。以電動汽車為例,中國政府現在把電動汽車看成是「新質生產力」的一個代表性產品。中國在國內銷售已經由於國人的有限購買力達到了飽滿程度,而中國政府也不打算在進一步提高國民的購買能力。而現在,唯有靠國際市場賺取利潤。但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都開始保護自己的市場,保護自己的製造商,於是正在設置一道道門檻,使得中國的電動車無法在短期和中期內佔取相當大的市場份額。而如果是這樣,中國就出現生產過剩的問題。這樣勢必無法滿足原先的期待,政府也就無法獲取足夠的稅收,來彌補其他領域的不足。總之,「新質生產力」體現了習近平領導的中共在跟西方民主國家競爭中、在技術上佔優勢的野心。有野心也許比沒有野心好,但它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概念。中共當局在推廣這個用語時,似乎在傳播一個訊息,就是以往的發展模式已走到它的極限。這不錯。是到了換一個發展模式的時候了。但對轉換一個發展模式的首先要做的事不是完全拋棄所謂的「傳統的生產力」, 而是從制度上開始一個根本的改變。要不然,「新質生產力」永遠可能是一個空中樓閣。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2024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客座評論:「新質生產力」 是一貼聖藥嗎?
daily-weekly
立法院國會外交展成果:APPU通過決議案,支持我國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立法院跨黨派立委組團赴日本,參與「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APPU) 第 52 屆年會,大會今 (12) 日通過,支持我國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 並宣布由我國擔任明年 APPU 主辦國。APPU (原稱為 APU, 亞洲國會議員聯合會), 是由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泰國在 1965 年的倡議下共同成立,目的是希望結合自由世界的國會,共同捍衛民主自由,隨後也有多個亞洲、太平洋國家加入。今年 APPU 年會,除我國與主辦國日本,尚包含帛琉、泰國、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菲律賓、關島、巴布亞紐幾內亞及馬來西亞等共 11 個國家派代表團共同與會。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特別錄製致詞影片歡迎。今日於年會上討論決議草案時,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洪申翰與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分別就我決議草案第三案「籲請 APPU 會員國支持我國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訴求一案,發言爭取各國與會代表團予我支持。立委王定宇表示,氣候變遷的衝擊不分國界,氣候議題無關政治,盼國際社會不要排除台灣。立委洪申翰則強調,台灣當前應用高科技監測技術已經協助許多太平洋國家面對氣候調適工作,且卓有成效、有目共睹。立委柯志恩則表示,克服氣候變遷刻不容緩,每個國家應彼此協助、相互扶持,台灣有意願也有能力在氣候變遷議題上對國際社會做出具體貢獻,籲請所有 APPU 會員國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大會此次共討論 9 項決議草案,除第 1 項原由北馬利安納群島所提草案被撤除外,其餘 8 項草案經各國與會代表國表達意見及討論後,經全體出席代表以鼓掌方式,包裹式無異議通過。我國所提之 3 項決議草案,包括促請各國支持台灣參與 UNFCCC 乙案,均獲順利通過。大會也宣布,APPU 明 (2025) 年及後年 (2026) 年會,將分別由台灣及巴布亞紐幾內亞主辦。UNFCCC 全名為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中文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是聯合國設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談判委員會,目前共有 198 國成為締約方。我國歷年來試圖加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 (COP), 包括透過友邦國家與友好國家國會議員為我國致函給 UNFCCC 執行秘書,呼籲國際社會將我國納入 UNFCCC 及巴黎協定的談判進程與相關機制。今年 COP29 的主辦國為東歐國家亞塞拜然,將於 2024 年 11 月 11 日至 22 日舉辦 COP29 峰會。
daily-weekly
泰國海尼根首位台籍總經理,如何靠「冬蔭功」「紫梅香米」兩款啤酒一年內轉虧為盈?
吳建甫 (Jeff) 是海尼根第一位台籍總經理,他從基層做起,一路歷練通路行銷、品牌行銷,再外派泰國、日本、中國,最後回到台灣,成為海尼根最高職級的台灣人。他的老闆最常跟吳建甫說的一句話就是:「Jeff, 你去看看。」只要外國市場發生危機,他就是老闆心中的不二人選,也是大家眼中最強的救火隊。當年第一個「搶救任務」就是被外派到泰國,不只財務嚴重虧損,當地 9 成的市占率都被豹王 (Leo) 和泰象 (Chang) 兩大在地品牌吃下,而且政府還對進口啤酒課 60% 關稅,成本硬是比競品高出好幾倍。他直接了當的說,在內外夾擊之下,能夠在一年內把泰國轉虧為盈,是扎實的執行力使然。海尼根台灣分公司成立第三年就加入,參與公司草創的吳建甫觀察,實際走到第一線,是從總經理、中階主管到基層人員都深植在血液裡的 DNA, 也是海尼根多年穩坐進口啤酒龍頭的關鍵。海尼根 150 年來,如何鍛鍊高階經理人的跨國執行力?吳建甫首次對外透露四大心法。心法 1: 選對策略,翻轉業績成果在泰國的進口啤酒,除了稅額很高、市占率幾乎被主流品牌搶走之外,因為泰國是虔誠的佛教國家,政府禁止酒類商品打廣告。但酒類商品是非常情感訴求的品類,所以要和消費者創造情感的連結,是非常大的挑戰。吳建甫首先採取的是控制成本的「止血計」, 為什麼?所以吳建甫止血第一步,是先把不賺錢的商品減產或刪除,再從有獲利的商品中挑出精銳品項做改良,讓銷售效益再放大。他很謹慎的將投資,重新分配到可獲利的品牌跟產品上面,專注於在有影響力的方案,而不是將資源分散到很多小的活動裡面。一定要確保資源能有回報,而不是只看銷量而已。他進一步解釋,「因為銷量並不代表利潤。」心法 2: 打造創意新品,愈奇怪愈有人愛當時海尼根在泰國的啤酒品牌叫「Cheers」, 主攻低價的品牌定位,要獲利其實很困難。為了要解決這個問題,吳建甫聽取資淺的本地員工建議,發現市場上還沒有特殊調味的風味啤酒,他判斷這應該是個藍海。從市場調查與消費者意見中,先打造了第一款國民家常菜「冬蔭功 (泰式酸辣湯)」口味啤酒,第一時間就引起話題,讓 Cheers 從便宜低價,轉變成酷又有趣的品牌印象,成功讓年輕人搶購嚐鮮。延續這波熱潮,他們再推出第二個限定款,運用在地特產的「紫梅香米」做出既好玩又和在地有連結的口味。跟競品逐漸拉開差異,成功創造風潮,也讓業績翻倍成長,扭轉虧損。心法 3: 六型人格解讀員工心思、帶人帶心在泰國語言不通的吳建甫,除了肩負業績轉虧為盈的重擔之外,跟泰國的同事溝通就像是隔層紗,真正的討論通常是發生在正式會議之後。他表示:比如,上班時間是 9 點,但是有人 11 點才來,下午 3、4 點就離開,所以其他部門很難跟他的團隊一起工作。為了改掉這些根深蒂固的習慣,他先盤點各部門對他們團隊的期待,和必須共同完成的目標。再透過 3 個月的觀察,並逐一跟部屬面談,分析每個人來上班的內在動機,幫他們創造舞臺。把原本的一盤散沙,凝聚成有向心力的團隊。他進一步拆解這些內在動機,可分為六個面向:助理型:渴望安逸的工作環境、規避風險、重視錢。顧問型:傾向結構化的工作,且善於指導、戰略和規劃。與這類型的部屬工作,主管要給明確的方向,並在執行過程中不斷的與之確認、協助他們做決定。業務型:注重人際連結和歸屬感。例如,可以透過部門聚餐、公司社團、或舉辦慶祝活動,凝聚部屬的向心力。行銷型:喜歡挑戰並從中獲得認同感。通常這一群人的自我要求很高,做事態度也會特別認真。因此,主管要給予舞臺,讓他們的想法轉化為成果。政治人物型:這是一群被權力驅動的人。他們很喜歡做決定、喜歡有影響力,在管理他們時,充分授權十分重要。例如,專案主管、管理職、決策者通常有這個面向。研發型:重視個人成長,擅長開創、設計新事物,關注自我提升,通常也偏好獨自工作。讓這類型部屬在工作中有學習、提供進修的資源,是最主要驅動他們的方式。心法 4: 從標準、執行到輸出 KPI, 全面評估建立團隊、業績也有起色後,如何讓績效持續成長?關鍵是執行專案的細緻程度。吳建甫觀察到許多主管常犯一個錯誤,就是「只看結果,不問過程」。只把銷量、市占率、毛利率、應收帳款周轉天數等量化指標納入 KPI, 卻忽略了質化執行指標,導致產品怎麼會賣出去的?賣去哪裡?多少錢賣掉?主管一問三不知,在管理上就會出現盲點。想讓團隊不只達標,還要如期如質的完成任務,吳建甫他把三大 KPI 放入每年考核表裡:吳建甫認為:管理跨國團隊,他始終不變的信念只有一個,就是相信投入執行必能創造最終成果。本文經 Cheers 快樂工作人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曾不到 1 成市占,他如何用「冬蔭功」、「紫梅香米」兩款啤酒征服泰國人的心?
daily-weekly
北京以「舉國體制」拚科技超英趕美,專家:有難度,極可能導致失敗與浪費
(中央社) 北京當局以「舉國體制」力拚尖端科技超英趕美,但專家舉例,中國官方曾推高達逾兆台幣的「國家大基金」以突破半導體被卡脖子,但最終淪為貪腐淵藪,顯然舉國體制極可能導致失敗與浪費。香港《南華早報》15 日報導,中國科學院是全球規模最大由政府主導的學術機構,所屬研究單位逾百,具備 130 個國家等級的重要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全職員工共 6 萬 9000 人。Nature Index 於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 31 日期間評鑑學術機構的研究產出,把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Max Planck Society) 等列入全球 5 大科研組織。即因如此,如何突破西方的卡脖子,中國科學院被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寄予厚望,以致院長侯建國近來走訪位於北京和武漢的研究機構,頻呼要響應習近平的號召,加緊努力搶占科技高地。侯建國還要求中國科學院的附屬研究機構,藉由人才和平台等各方面資源建構的創新之道,以運用新的舉國體制,實現習近平勾勒的願景。回顧以往,中國曾致力於集中有限的科技資源取得驚人成果,尤其是當局最看重的航太和軍事領域,促使當時經濟疲弱且技術落後的中國,分別在 1964 年和 1970 年製成原子彈並發射衛星。二次大戰期間,美國也曾有過相仿的資源和人力舉國動員而產生深遠影響,許多戰時用於軍事的發明,如今廣泛運用於民間的醫學和通訊範疇。但往昔的成功並非當今仍可複製,2020 年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曾示警,別對舉國體制抱持不切實際的想望。他說,好比「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 取得成功可知,凡是操作顯然須經由科研方法執行的專案,明確分工並委由各個不同團隊通力合作,這是最有效的辦法。薛瀾指出:「但是許多重大科研挑戰夾雜著高度不確定性,在此情況之下,舉國體制有其限制。」如生產先進晶片,絕非仰賴國家注資即可輕而易舉搞定的特定科研難題,因半導體是全球性、高度分工且資本密集產業。美國俄勒岡大學 (University of Oregon) 政治學系教授、美中科技政策研究專家蘇邁德 (Richard P. Suttmeier) 也說,當前開創大規模創新的環境可說牽一髮動全身。他說,迥異於早年,中國已日益成為龐雜的科技工業社會,目前仍難以調和,如何使各方不同的利益趨於一致,若操作不當,舉國體制即可能導致失敗和浪費。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中國的國家大基金,自 2014 年起籌募 450 億美元 (約新台幣 1 兆 3000 億元) 挹注多項重要的計畫方案,當中若干因涉及恣意揮霍與貪腐頻傳而以失敗告終。另一方面,相較於其他如中國的載人太空任務等國家型計畫,還有目前諸多攸關中國國家安全的先進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等不斷持續創新,主要源自於民企的趨使。蘇邁德表示,一再以政治施壓從事的科研以符合國家所需,以及藉由好奇心誘發而備受鼓舞所開展的研究,兩者之間向來相互抵觸。更有中國科學院的學者擔憂,高喊創新口號所驅動的任務,勢必背離費時又需避免人為干預的科學探究。李姓物理學者說,自上而下的決策結合全國資源的分配,對於達成若干設定的重要目標或許可行。但他也坦承,這得賠上不少代價,其中之一就是可能損及科學界的多元性,並說中國研究員人非常渴望,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助中國突破瓶頸,但未知領域的基礎科研不應偏廢,即使當中有些項目可能乍看之下毫無用處。李姓物理學者以生態比喻科學界指出,強大的任務導向管理好比產量富饒的農田,但廣漠卻自然生長的森林才能枝葉茂盛,並妥善因應不利的環境。
daily-weekly
「負面關鍵字」行銷爭議多!陳亭妃:公平交易法修法迫在眉睫
網路購物是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業者透過「關鍵字」行銷,吸引消費者目光,也讓業績蒸蒸日上,但關鍵字用在詐騙,或是負面,類似事件層出不窮,杜絕惡意競爭,維持市場交易秩序,有鑑於此,立法委員陳亭妃特別針對近期「網路行銷關鍵字」詐騙廣告頻傳的議題,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邀請公平交易委員會主委李鎂、司法院、法務部,以及政大法學院的王立達教授、臺大學法學院的李素華教授、信律國際法律事務所王瀚興律師和中國法律政策協會蔡步青秘書長一起參與,透過討論強化「關鍵字廣告」的相關規範,讓關鍵字的使用在商業競爭上更加公平合理!陳亭妃提到,目前針對不當的「網路行銷關鍵字」的議題,當事人必須負擔刑事、民事以及行政的相關責任,法源依據則散見於《刑法》、《民法》、《公平交易法》、《著作權法》、《商標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等,民眾或業者除了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檢舉,自行蒐集證據後提起訴訟,但是處理程序曠日廢時。公平會的行政罰鍰又受制於《行政罰法》:「先司法後行政」原則,若法院判決遲遲未確定,就無法對其開罰,顯然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律師蔡步青建議公平會建議,可以考慮目前現行適用公平法 25 條的「處理原則」, 明確的類型化、特定化,有關於違法使用關鍵字,這樣的類型,並在第一時間,就採取相關的強制行政措施,像是不改進修正,透過連續開罰,達到嚇阻,也能下架網站。」政大法學院教授王立達表示,公平會的行政罰鍰受制於「行政罰法」, 因「先司法後行政」原則,法院判決未確定就無法開罰,但行政機關應帶頭在前,行政和檢調同步處理;台大法學院教授李素華則認為,網路和廣告都是主流,規範很重要,若是執法方式沒有跟上網路創新時代,可能會造成救濟困難,目前美國等國家都已著重於廣告資訊揭露。公平會主委李鎂表示,近三年裁罰的案件有 11 件,共五百多萬的罰鍰金額,視案情內容來做開罰的判斷,隨著競爭多元,網路開放,公平會也會適時檢討,不實廣告,公平會處理的案件很多,關鍵字廣告就是不實廣告的一環。會後將所有的專家學者意見,帶回作為參考。除了行政機關的與會之外,陳亭妃也邀請民間的專家學者,針對實務上相關案件的處理模式以及衍生出的各種問題,彙整各方的專業意見。同時,也一併探討《公平交易法》未來的修法方向。透過公聽會討論,行政機關檢討改進後,法條更加公平健全!
daily-weekly
臺北創業幫 2023 Global Health Tech Connects Taipei 盛大開辦,看國內外新創如何利用科技打造未來的醫學健康產業
「臺北創業幫 (Taipei Entrepreneurs Hub, TEH)」是由北市府產業發展局為了提升國際產業人才所經營的社群服務平台,專注於向國際新創圈推廣臺北的創業環境與資源,並強化國際新創團隊與臺北的企業、投資人、政府等相關單位與團隊連結,同時藉由 Demo Day 邀請全球優秀的新創探索潛在合作機會,協助新創品牌發展。國際新創與北市府團隊激盪創意,建構未來大健康產業今年度以醫療保健產業為主軸,在內科創新育成基地 (t.Hub) 舉辦「2023 臺北國際健康科技交流會」論壇與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由比翼生醫創投、臺北醫學大學及臺北生技園區等企業合作夥伴,評選出來自新加坡、印度、立陶宛、捷克、美國等 6 組國際傑出新創團隊,邀請來臺北參與發表會,並安排媒合會等一系列的交流活動與臺灣企業代表交流。臺北市長蔣萬安出席下午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談到,過去他曾以律師的身分,在矽谷協助新創團隊發展,深刻體會新創有資金募集、人才難覓、市場拓展、規模化及國際化等問題。因此,除了歡迎各國優秀新創團隊來到台北之外,他也致力於讓台北市成為一個對創業家更友善的城市,增加國際人才留駐及產業合作機會。AI 人工智慧結合醫療保健產業,國外新創這樣做今年掀起的 AI 人工智慧熱潮,在 2023 臺北國際健康科技交流會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也同樣成為主流,各家新創聚焦於利用 AI 人工智慧,提高醫療保健的品質,減少傳統醫病之間的落差。國外團隊 Humanity 利用穿戴式裝置監測,將身心及老化狀況透過 AI 量化並即時顯示於 App , 讓使用者能更瞭解健康狀況,也能朝著更長壽健康的生活型態邁進;Maya MD 打造線上 AI 個人健康助理,根據過往的病史資料及 AI 人工智慧的判斷,協助病患評估健康狀況,即時得到必要的治療與協助。同樣搭載 AI 人工智慧平台的 Firefly, 則是協助家長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能藉由科技的輔助,健全小孩的心理狀況,提早發現可能的心理疾病,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療與幫助。iFlow 則是以人類腦波資料與機器學習辨識 ADHD 患者健康狀況,藉此預測並控制各種可能對病患造成傷害的潛在風險。立陶宛團隊 Ligence 將 AI 人工智慧導入醫學圖像分析,提升分析及檢測的速度及準確度。此外,Zima Sensor 從醫療產業中的冷鏈著手,以 IoT 結合可重複使用的包材,減少過程中所產生的耗損及廢棄物,使企業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朝著永續環境前進。北市新創展現亮麗成果,持續深耕醫療保健領域國外 6 組新創及臺北生技獎團隊也同樣展現不俗的成果,獲得 2023 年的臺北生技獎創新技術獎的錫安生技,以獨家的 IPROTON 質子標靶癌症治療系統,降低設備建置成本及合理化病患費用,造福更多癌症患者。同樣榮獲創新技術獎的得主振磬科技 EpiSonica 以振磬標靶音波刀無創熱消融治療系統,提供患者精準、安全的熱消融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藉由半導體晶片幹細胞自動化技術,製造臨床等級的 IPCS-MSC (IMSC) 治療產品,此成果獲得 2023 年臺北生技獎跨域卓越獎的殊榮。未來也期待藉由臨床團隊與生醫產業聯手建立高效、自動化的生物晶片及檢測平台。除了前述三家企業外,邦睿科技 (Bonraybio) 則選擇切入目前市場上稀少的男性不孕症整體解決方案,以其所發明的微型化高畫素顯微光學鏡頭,結合自行開發整合的軟硬體平台,再加上人工智慧演算法建立多種模型讓 AI 深度學習運用在影像分析,準確產出檢測結果。由醫生創立的新創企業 Dent&Co 主打 No-Code, No-Download, 跨渠道的線上平台及服務,近期更是新增了聊天機器人 CRM 給醫療專業人員,讓看診前後的體驗更加多元且便利。最後,目前進駐於 t.Hub - 內科創新育成基地的伍碩科技 5voxel , 致力於提供 3D 影像技術解決方案,像是 3D 相機設計、校正 (包含結構光、雙目、TOF)、手勢辨識、人流偵測等 3D 相機應用軟體開發、3D AIoT 方案。旗下產品包含 VoxelGesture (終端 3D 手勢辨識裝置)、VoxelCount (終端 3D 人形感測並計數裝置)、3D 人臉辨識,應用的場景也十分廣泛,從醫療照護到 VR 應用都可見其蹤影,特別是飛時測距 (Time of Flight, ToF) 仍然是個成長中的市場,除了手機的臉部辨識外,自動駕駛、智慧家庭、智慧製造等領域都有機會受惠,國內許多半導體大廠皆對此抱持著相當高的期待,而伍碩科技 5voxel 日前也成為國際半導體廠商首家 AI 合作開發客戶。從今年度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可看出,國際的創業團隊展現了他們充滿活力的創新精神,國內的新創企業也同樣具備厚實的技術、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極具發展性的未來。隨著世界邁入高齡化社會,大眾健康意識更加成熟的情況下,大健康產業未來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更多的重視,作為產業創新領頭羊的新創亦是如此。透過臺北創業幫平台和北市府的全力支持,在將這些創新服務引進臺北的同時,也期望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團隊,共同充實臺北的新創能量。
daily-weekly
每一根頭髮,都有它的故事——用天然咖啡因和麥拉寧打造秀髮年輕感
出門上班、約會之前,穿搭和化妝都要精心設計,頭髮的造型當然也要到位;遇到低潮,可能會想要換個髮型或髮色,來改變心情;緊張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抓繞頭髮來安撫自己;小時候喜歡的女生,走過身邊時飄散的髮香,即使很多年之後還能淡淡的記得。你或許沒有注意到,頭髮其實跟我們每天的生活、心情緊密連結。頭髮的狀態可能反映出你生理或心理上的情況,甚至可以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頭髮能說的事情,比你想像的還要多。第一印象,從頭髮開始髮色和髮型,是頭髮的兩大特徵。我們的自然髮色與許多刻板印象相關聯,譬如:許多人會認為,金髮者大多具有更高的異性吸引力,但是比較天真傻氣;紅髮者性情暴躁、固執,甚至有點神經兮兮;而深色髮者則聰明、勤奮。雖然這些都只是偏見和假設,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們有可能會根據他人的髮色來形塑第一印象。從科學上來說,頭髮的顏色是由一種名為黑色素的物質形成的,這種物質由一組稱為黑色素細胞的專門細胞群在發根的毛囊中產生。黑色素有不同的類型,某些類型依照比例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每個人的頭髮顏色。所以雖然髮色對個性的影響依然眾說紛紜,但髮色所代表的基因,是真的會影響人的體質。有科學家就針對紅髮人進行研究,由於基因的關係,他們真的比較不怕痛、不容易曬黑,也不容易被麻醉,很有趣吧!至於髮型,這才真是個性表達的大舞台。以女生的髮型來說,整齊俐落的髮型,如短髮、齊劉海、或經典鮑伯頭,常常與專業和認真的形象相關。長髮、波浪的捲髮或柔和的層次,則帶有浪漫、唯美、親切溫柔的特質。經典的中分或簡單的盤髮,則可能反映出傳統或保守的個性。有些名人的髮型,更是直接和本人一樣經典。如奧黛麗赫本的赫本頭,俐落的短髮成為一種可愛、精靈、優雅的象徵;愛因斯坦那蓬亂的白髮,在公式與理論間穿梭,成為他天才形象的一部分;貓王,他的飛機頭也是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髮型之一,甚至影響了某些族群;還有日本暴走族的髮型,好像就能充分表達自己熱血、帥氣的浪子個性。因此,頭髮不僅僅是裝飾,它們是一種語言,一個故事,一個表達自我的平台,反映出我們的情感,彰顯我們的風格,甚至有時候,一頭髮型就足以讓我們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頭髮變這樣,是提醒你該注意身體了頭髮不僅顯示了我們的形象、個性,還能反映出內在健康。你容易緊張焦慮,但試著不表現出來嗎?其實你的頭髮早就洩漏秘密了。長期的壓力和焦慮可能會令你的頭髮提早投降,因為過度的壓力會打亂頭髮的生長週期,導致掉髮。此外,不規律的作息和缺乏足夠休息,同樣會對頭皮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當你發現枕頭上的頭髮比平常多時,這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是時候放慢腳步,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了。如果頭髮又乾燥又分岔,則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良。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是養成健康秀髮的重要元素。如果髮絲失去了往日的光澤,那麼或許正是時候檢視一下你的每日菜單,確保你每天所攝取的營養素是足夠維持身體機能的喔!至於頭皮總是油膩膩的,或者頭皮屑層出不窮,這可能和荷爾蒙失衡、不適合的護髮產品,或是錯誤的洗髮方式有關。健康的頭皮是健康髮絲的基石,因此確保使用適合自己髮質的護髮產品,並適時調整洗髮習慣至關重要。想要擁有健康的髮絲,你可以試著這麼做:1. 學會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生活中免不了壓力,但你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調適,像是運動、瑜伽、冥想或深呼吸等,都有助於緩解心理壓力。 2. 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攝取:如果可以,每天盡量睡滿八小時,並且均衡的攝取所有必要營養。想要避免掉髮,頭髮健康有光澤,可以多吃含有蛋白質、維生素 C、鐵、B 群、生物素和鋅的食物,例如瘦肉、牛奶、奇異果、深色蔬菜、內臟、貝類、大豆等。 3. 正確的洗髮,並且選擇適合的護髮產品:正確的洗髮是養髮的第一步,不要使用太熱的水來洗頭,一定要確保頭皮和頭髮上的洗髮精都被沖洗乾淨。選擇適合自己的護髮產品也非常重要,建議可以先依照頭髮受損的狀況,配合自己的使用習慣先做篩選。在選擇產品時,更要注意其中含有哪些成份,是否能夠真正幫助養髮,讓秀髮自然健康。世界冠軍養髮液 - 兩項獨家天然萃取物,頭皮養護雙管齊下「我仍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最初想改變自己生命的初衷,漸漸擴大到改變周遭其他人,乃至於改變社會。」 這是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對品牌的初心。抱持著這樣的信念,歐萊德推出了以最自然、純淨的方式,對地球和使用者都友善的一根頭髮看見黑科技產品 —— 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中,含有歐萊德兩大獨家活性成分 —— 天然咖啡因萃取和天然椰棗萃取。根據英國皮膚科醫學期刊等學術研究發表證實,當咖啡因濃度在 5ppm 和 25ppm 時,可幫助活絡頭皮,使髮根強韌健康。 而歐萊德團隊又以椰棗作為原料,與弘光科技大學一同進行研究,發現椰棗中蘊藏豐富的「麥拉寧」成分,具有顯著抗老化能力,養髮同時重現本色之美。這項研究成果,榮登全球權威 Antioxidants 抗氧化期刊,並且發表在英國皮膚科醫學期刊、獲得 INCI 國際化妝品獨創新功效原料登錄,更在瑞士、英國、德國、日本⋯⋯獲得世界三大發明金牌獎以及設計獎。歐萊德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不僅能打造健康良好的養髮環境,更能深入頭皮肌膚高效抵禦老化因子,對於強健髮根、重現本色之美極具優異效果,一次解決兩大頭髮根本問題,使用者的整體滿意度高達 90%。歐萊德秉持不變的綠色理念歐萊德選擇全球最具公信力的美國官方 USDA Biobased 生物基天然永續認證,以現今最嚴苛的產品全成分實驗室檢驗標準,測試產品中可再生生物來源成分,可幫助地表上參與生物循環的碳被重複利用,並有助於降低碳排放,履行對消費者以及地球的綠色承諾。歐萊德尊重生命、希望與大自然中所有生物與環境和諧共存,因此堅持不做動物實驗、不添加動物來源成分,以最嚴謹的純素標準,成就真正的綠色產品。歐萊德拒絕 16 類高風險物質,包括防腐劑、環境賀爾蒙、塑膠微粒和珠光劑、高風險抗屑劑等,不含千種毒物,帶給消費者真正的安心感。所有的努力、每一項堅持,都是歐萊德初衷的實踐。頭髮不僅是我們外貌的一部分,從形象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頭髮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照顧頭髮的方式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歐萊德不染髮的黑科技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融合了天然咖啡因和麥拉寧兩大成分,不僅維持頭皮的整體健康度,其中的麥拉寧成分,更從頭髮根源開始帶給你改變與驚喜。當然,歐萊德一貫的永續理念,也體現在每一瓶養髮液中。現在就試試看歐萊德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吧,讓你在享受頭髮保養的同時,也不造成地球負擔,體驗美麗與永續理念並行的綠色未來生活。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https://shop.oright.com.tw/api/short/4LW7N O'right 電商官網:https://shop.oright.com.tw/
daily-weekly
葡萄牙大選出爐:極右政黨Chega成造王者,恐成歐洲議會、執委會「向右轉」前兆
綜合《華盛頓郵報》與《CNN》報導,葡萄牙於 3 月 10 日舉行選舉,最終由中間偏右的民主聯盟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coalition) 勝選。然而,由於極右翼政黨 Chega 贏得 18% 的選票成為第三大黨,因此沒有政黨獲得過半席次,需要進行組閣談判,Chega 也預計在談判中扮演「造王者」(kingmaker)。《Politico》與《德國之聲》報導都指出,歐洲極右翼勢力近年在各國,包括德國、匈牙利、義大利、瑞典、芬蘭、荷蘭和葡萄牙等國日漸崛起,可能會影響到今 (2024) 年 6 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以及歐盟執委會的組成。葡萄牙極右翼勢力打破穩定政局《CNN》與《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葡萄牙政局長年由中間偏右的社會民主黨 (PSD) 以及左派的社會黨 (Socialist Party) 輪流掌控,其中,社會黨更是從 2015 年一路執政至今。由於今年選舉,極右翼政黨 Chega 來勢洶洶,使社會民主黨黨主席蒙特內哥羅 (Luís Montenegro), 與另外兩個右翼政黨合併成民主聯盟參選,雖然成功贏得選舉,但仍無法阻止極右翼勢力擴張。民主聯盟作為第一大黨僅獲得 29% 的選票,Chega 則獲得 18% 的選票躍升成為第三大黨。由於民主聯盟未獲得過半席次,必須要進行組閣談判,Chega 將在談判中扮演「造王者」, 並可能進入聯合政府。歐洲極右翼勢力竄起,恐影響 6 月歐洲議會選舉綜合《Politico》與《德國之聲》報導,歐洲極右翼勢力近年不斷提升,除了葡萄牙的 Chega 以外,德國極右翼的另類選擇黨 (AfD), 也是國內第三大黨,並預計會在今年德國東部的圖林根邦 (Thuringia) 與薩克森邦 (Saxony) 選舉獲得巨大成功,逐漸壯大成為第二大黨。此外,匈牙利與義大利目前由極右翼政府領導;在瑞典和芬蘭,極右翼政黨是聯合政府的一部分;在法國和奧地利,極右翼政黨在民調中遙遙領先;在波蘭和荷蘭,極右派地位也越來越高。其中,荷蘭極右政黨自由黨 (PVV) 更在去 (2023) 年贏得國會大選,黨魁威爾德斯 (Geert Wilders) 也預計會成為新任總理。德國波恩大學 (University of Bonn) 政治學教授德克爾 (Frank Decker) 指出,由於歐洲近年不斷面對危機,從移民、國債、金融危機,到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和俄烏戰爭,都使選民的不安全感加劇,也容易受到極右勢力影響。歐洲議會、執委會成員如何產生?為何會「向右轉」? 歐盟內部有三個主要機構,歐洲議會、歐盟執委會以及歐洲理事會。其中,歐洲議會將於 6 月 9 日進行選舉,由歐盟各國選民投給自己支持的政黨。議會席次共 705 席,歐洲各國依照人口規模分配席次,德國總共被分配到 96 個席次,為席位最多的國家。歐盟執委會則是歐盟的行政機關,執委會共有 27 個委員,主席由歐洲理事會提名,經歐洲議會投票同意後上任。照慣例,歐洲理事會從歐洲議會選舉排名第一的黨團中選擇主席候選人。其餘執委由歐洲理事會提名,經執委會主席、歐洲議會都同意後才能上任。歐洲理事會又稱歐盟高峰會,由歐盟 27 個國家的首長組成,與歐洲議會同為歐盟的主要決策機構,並可以影響歐盟執委會的政策執行,引導歐盟政治走向。《Politico》與《Euronews》報導指出,歐洲議會最大黨,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 (EPP), 於近日表示支持現任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連任。然而,外界普遍認為極右翼勢力將在 6 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獲得近四分之一的席次,也將使馮德萊恩的連任之路更加困難,下一任執委會中也可能會出現更多來自極右翼政黨的委員。除了議會與執委會,歐洲理事會也預計會出現更多極右成員,除了已在理事會中的匈牙利總理奧班 (Viktor Orban) 以及義大利總理梅洛尼 (Giorgia Meloni) 外,荷蘭的威爾德斯也預計會成為下一任荷蘭總理,加入歐洲理事會。由各國極右翼政黨組成的認同與民主黨 (Identity and Democracy Party) 領導人贊尼 (Marco Zanni) 表示:「這一次,我們無法忽視極右翼的斬獲,這種趨勢還會持續下去,新的時代即將開始。」
daily-weekly
美國鐵了心封殺TikTok?川普:TikTok威脅美國國安,但禁了會便宜臉書
美國這回鐵了心封殺 TikTok? 重點一次看 (中央社) 過去一年來,美國、歐洲與加拿大的國會議員以構成安全威脅為由,加強限制使用中國「字節跳動」(ByteDance) 公司擁有的熱門短影音平台 TikTok。白宮 2023 年 2 月指示聯邦機構在 30 天內從政府裝置刪除 TikTok; 此外,多個城市也禁止政府職員下載 TikTok。次月,聯邦眾議員針對 TikTok 與母公司的關係及中國對 TikTok 的潛在影響,盤問 TikTok 執行長周受資 (Shou Zi Chew) 大約 5 小時。眾議院能源暨商業委員會本月推動法案,要求 TikTok 在 6 個月內切斷與母公司的關係,否則將在美國面臨禁令。這項法案已獲得白宮支持,眾院全院可能於本月中表決。TikTok 在各國面臨的壓力升高,以下是《紐約時報》彙整的原因:為什麼多國政府禁用 TikTok? 這歸根究柢與中國有關。西方國會議員與監管機關愈來愈擔憂 TikTok 與字節跳動可能會讓地點資訊等敏感個資流入中國政府手中。他們指出,有法律允許中國政府暗地要求中國公司與公民提供資料,以供情資蒐集所用。他們也擔心中國可能利用 TikTok 的建議內容來散播假消息。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 戰爭期間,美國對 TikTok 導致不實消息瘋傳的擔憂加劇。批評人士說,TikTok 助長反猶太主義蔓延,並向美國使用者推播親巴勒斯坦內容。TikTok 長期否認這類指控,且試圖與字節跳動保持距離。有多少國家禁用 TikTok? 印度政府 2020 年中宣布禁用 59 款中國應用程式,聲稱這些軟體偷偷把用戶個資傳到印度以外地區的伺服器。TikTok 也在被禁之列,使得字節跳動喪失最大的市場之一。另外還有其他國家與政府機關禁止官方裝置使用 TikTok, 包括英國、英國國會、澳洲、加拿大、歐洲聯盟 (EU) 行政機構、法國與紐西蘭國會。TikTok 在美國面臨禁令的情況?美國已有超過 20 州禁止在政府發放的設備上使用 TikTok。許多大學禁止校園 Wi-Fi 網路連上 TikTok, 但學生經常會切換到行動數據使用 TikTok。去 (2023) 年 5 月,蒙大拿州州長強佛特 (Greg Gianforte) 簽署法案,禁止 TikTok 在州內營運,創下美國類似禁令的首例。TikTok 隨後提出上訴,稱這項立法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這道禁令原定於今年 1 月 1 日生效。但去年 11 月底,一名聯邦法官發布臨時禁制令,擋下這道禁令。這名法官表示,這項禁令很可能違反第一修正案及賦予國會權力監管與外國貿易往來的條款。紐約市政廳發言人去年 8 月說,在網路安全機構判定 TikTok「對市內技術網路構成安全威脅」後,紐約市禁止在市政府擁有的設備上使用 TikTok。去年 12 月,德州一名聯邦法官維持了阻止州政府職員使用 TikTok 的禁令,認為鑒於德州對個資隱私的擔憂,這是「合理的限制措施」。美國軍方使用的政府裝置已禁用 TikTok 達 4 年。美國國會祭出了哪些手段?一些聯邦國會議員想禁用 TikTok, 但現在有更多人希望 TikTok 出售給非中國公司。美國國會先前的努力較集中於實施禁令。2023 年 3 月,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投票批准一項法案,可賦予總統禁用 TikTok 的權力,但最後無疾而終。2023 年 1 月,共和黨籍密蘇里州聯邦參議員霍利 (Josh Hawley) 提出禁止所有美國人使用 TikTok 的法案。此前他也推動禁止在聯邦政府發放的設備上使用 TikTok 的議案,去年 12 月隨著一套支出包裹方案通過。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在做什麼?拜登表示,他支持今年 3 月提出意在讓字節跳動出售 TikTok 的法案。TikTok 指出,自去年以來,拜登政府一直希望中國母公司出售 TikTok, 否則可能面臨禁令。TikTok 多年來持續與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 (CFIUS) 秘密會談,以解決政府對 TikTok、字節跳動與中國政府關係和用戶個資處理方式的疑慮。TikTok 表示,已於 2022 年 8 月呈交長達 90 頁的提案,詳述公司在解決國安疑慮的同時,如何計劃在美國營運。3 名知情人士說,美國司法部也一直在調查 TikTok 對美國記者的監視行為。字節跳動去年 12 月表示,旗下員工不當取得兩名美國 TikTok 使用者及其數名同事的數據,而這兩名使用者都是記者。儘管政府對此表達擔憂,拜登還是在今年初發布首支 TikTok 影片,他在這段簡短、輕鬆的影片中快問快答,凸顯他努力拉攏年輕選民。他的競選團隊後來在 TikTok 分享了數十支影片。政府可以禁用應用程式嗎?大多數現有 TikTok 禁令都是由政府與大學實施,這些機構有權拒讓某款應用程式出現在他們的裝置或網路上。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 研究員陳智美 (Caitlin Chin) 說,政府實施一項更廣泛禁令,阻止美國人使用能分享意見與藝術的應用程式,可能會因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而面臨法律挑戰。畢竟,現在已有眾多美國人在 TikTok 發布影片,包括民選官員與《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要新聞機構。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專家表示,將禁令合理化是政府必須克服的障礙。TikTok 的回應是什麼?TikTok 稱這些禁令是「政治噱頭」, 批評國會議員企圖審查美國人。TikTok 發言人去年在聲明中說:「解決關於 TikTok 任何國家安全疑慮的最迅速、最徹底的方法是讓美國外來投資審查委員會通過我們與他們協商近 2 年的擬議協議。」另一方面,TikTok 一直試圖透過在華府的非典型遊說行動來爭取支持,以推廣向美國政府提交的計畫。在美國國會議員本月提出要求 TikTok 切斷與字節跳動關係的法案後,TikTok 採取行動保護公司利益。當許多使用者打開 TikTok 時,會看到一則呼籲他們致電國會議員表達反對立法的訊息,導致多個國會山莊辦公室的電話被打爆。川普:TikTok 威脅美國國安,但禁了會便宜臉書 (中央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於華盛頓當地時間 11 日一改先前立場,稱短影音平台 TikTok 雖威脅國安,但他反對禁用,因為禁用會讓年輕人受傷,還會讓 Meta Platforms 旗下的臉書 (Facebook) 更壯大。《路透社》指出,聯邦眾議院 13 日將表決立法,給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 6 個月時間自 TikTok 撤資並完成切割,否則將對在美有 1.7 億用戶的 TikTok 祭出禁令。《法新社》認為,由於受美國年輕族群歡迎的 TikTok 捲入選舉議題,川普對禁令出現髮夾彎。川普 11 日接受《CNBC》節目 Squawk Box 訪問時說:「我不打算讓臉書規模擴大一倍,如果禁止 TikTok, 臉書和其他公司將成為受益者,主要是臉書,我認為臉書一直非常不誠實。」川普先前批評這家現在名為 Meta Platforms 的公司在 2021 年 1 月 6 日國會山莊暴動期間刪他兩則貼文後,還取消他使用臉書和 Instagram 的權限。他的帳戶已於 2023 年 2 月恢復。川普表示他任內就差點就成功禁掉 TikTok,「當時我若願意的話,我其實可以做到 (禁 TikTok), 但我把這事留給國會,最終也沒通過相關法案」。川普承認 TikTok 很受歡迎,「坦白說,很多人都喜歡 TikTok。小孩子若沒有 TikTok 的話會發瘋的,有超多用戶。你們知道,TikTok 有很多好處,也有很多壞處,但若沒有了 TikTok, 會讓臉書變得更龐大,這點我很不喜歡。我把臉書跟許多媒體一樣,視同人民的敵人」。當被問及是否仍認 TikTok 是國家安全威脅時,川普說「是」, 但他也將矛頭指向臉書和其他的美國公司,稱這些公司一樣都是安全風險。《法新社》指出,川普立場丕變令人意外,因為他在擔任總統期間曾支持將 TikTok 從字節跳動拆離;現任總統拜登則是一面對限制 TikTok 的法案表示支持,一面卻又在 TikTok 發布影片爭取年輕選民。《紐約時報》指出,川普政府時期因憂心背後的中國母公司,曾推動蘋果 (Apple)、谷歌 (Google) 的線上應用程式商店下架 TikTok, 但川普禁 TikTok 的行政命令屢遭聯邦法院擋下而無法生效。《紐約時報》稱目前不清楚川普在這個議題上的髮夾彎會否削弱最新立法在眾議院的支持基礎;上週 TikTok 發起用戶打電話給國會懇請高抬貴手,讓許多國會議員憤怒。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葛蘭姆 (Lindsey Graham) 2020 年為川普 TikTok 行政禁令護航,稱「確保中共無法擁有 TikTok 以及最重要的一般人私人數據,絕對是正確的」。然而葛蘭姆 10 日在新聞節目表示,若眾院通過這項對 TikTok 設限的法案送到參院後,他還不確定表決時該怎麼做,「我現在確實很矛盾」。民主黨籍的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 (Chuck Schumer) 目前也沒承諾會讓法案在參院過關。
daily-weekly
美國公司計劃在菲投資逾十億美元,菲擬拉攏美日澳盟友南海勘探能源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 (Gina Raimondo) 星期一 (3 月 11 日) 在對馬尼拉進行正式訪問期間說,美國的公司計劃宣布對菲律賓進行超過 10 億美元 (約新台幣 314 億元) 的投資。雷蒙多率領一個貿易與投資代表團正在對進行菲律賓為期兩天的訪問,成員來自包括聯合航空、谷歌、Visa、微軟和私募股權 KKR 亞太在內的 22 家美國公司的主管。這是美國首次向菲律賓派出類似的代表團。路透社通報說,雷蒙多表示,這些投資將擴展太陽能、電動車及數位化等領域。聯合航空上周宣布從 7 月 31 日起開通從東京成田機場至菲律賓第二大城市宿霧的新航班。美國加深與菲律賓經濟關係的努力伴隨著兩國在防衛領域合作的提升。美國總統拜登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都竭力於抗衡他們所見的中國在南海及台灣附近咄咄逼人的行為。雷蒙多在總統府會晤小馬可仕總統後,與菲律賓官員舉行了聯合記者會。她表示,華盛頓拓展對菲律賓貿易與投資的承諾,透過美國領導的 14 國「印太經濟框架」延伸到更廣闊的印太地區。雷蒙多強調,美國沒有與中國「脫鉤」的意圖,但不會讓中國取得美國的尖端技術。雷蒙多:「我的職責是保護美國人民,保護我們擁有的而中國沒有的最複雜的技術,包括半導體技術、人工智慧技術,不讓中國獲取並用於強化中國軍力。」雷蒙多也重申,美國與菲律賓的聯盟堅如磐石。菲律賓與美國簽有已經 73 年的共同防禦條約,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年久的條約盟國。在馬尼拉之後,雷蒙多將率團前往泰國進行為期兩天的會談和會談。她將帶領美國總統的出口理事會成員尋求美泰兩國加強在製造業和供應鏈彈性等領域合作的機會。同時,彭博社週一報導說,菲律賓駐美大使羅慕德斯 (Jose Manuel Romualdez) 表示,菲律賓依賴美國及其盟友在其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勘探能源資源計劃上發揮關鍵作用。他說,菲律賓尋求從與華盛頓強化的安全關係中獲得更廣泛的經濟好處。羅慕德斯在馬尼拉的一次採訪中說,「當我們將開始勘探能源的時候到來時,我們將有能夠安排如何確保勘探安全的選項。我們在與我們的盟友密切合作,不僅美國,而且還有日本和澳洲。」菲律賓目前在探索開採南中國海豐富資源的幾個選項。中國宣稱擁有幾乎整個南海水域的主權。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的數據,南海海域預計擁有龐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羅穆亞爾德斯 3 月 5 日說,邀請美國公司在勘探和開發努力上投資,以及與像越南這樣的也對南海宣稱擁有部分主權的國家舉行商討,都是可能的行動選擇。菲律賓幾乎所有的燃料需求都需要進口,多年來一直試圖在有爭議的水域開始能源勘探,包括透過與中國的合作。馬尼拉與北京之間的談判因雙方日益增加的緊張而陷入停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週一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任何在南海開發資源的努力,都不應損害中國的海上權利、利益和主權。中國推動談判和對話,合理解決海事糾紛,包括資源開發。本文經《美國之音》授權刊登,原文見:
daily-weekly
國家被幫派把持,友邦海地總理亨利「有條件」請辭:什麼原因讓他做此決定?
我國加勒比海友邦海地,在歷經數十天的幫派動亂後,傳出流亡海外的總理亨利 (Ariel Henry) 同意,在該國成立過渡總統委員會並任命臨時總理後請辭。海地於今年 2 月 29 日爆發動亂,武裝團體襲擊了太子港最大的監獄,導致近 4000 名囚犯越獄,本月 3 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海地首都太子港 (Port-au-Prince) 多數地區已遭幫派控制,甚至包圍該國的主要機場,阻止總理亨利返國。幫派揚言,如果亨利不下台,海地就會發生內戰和種族滅絕。亨利於 2021 年海地時任總統摩依士 (Jovenel Moise) 遇刺後,未經選舉上台,一直兼任總理與總統的職務。他隨後以該國局勢不安全恐影響投票為由,未於 (2023) 年如期舉行選舉,引發民怨。在該國爆發試圖讓他下台的動亂後,人在海外的亨利試圖尋求外國援助,引入國際部隊對抗海地幫派。他上週前往肯亞遊說請求軍隊支援,目前人滯留在美國屬地波多黎各。海地總理沒出席,加勒比共同體做出「請辭」決議週一 (11 日) 晚間,加勒比共同體 (Carribean Community) 的成員聚集在牙買加首都京斯敦 (Kingston), 商討海地的問題。加拿大、法國與聯合國代表,以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Anthony Blinken) 也出席與會。不過牙買加《拾荒者報》指出,亨利並沒有出席該場會議。加勒比共同體是由包括海地在內,15 個加勒比國家所建立的區域性整合組織,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經濟一體化,和其成員國之間的合作。加勒比共同體主席、蓋亞那總統阿里 (Irfaan Ali) 於週一晚間舉行記者會,宣布亨利將「在成立過渡總統委員會並任命臨時總理後」辭職。阿里指出,這個總統委員會將包括 7 名有投票權的成員,與 2 名無投票權的觀察員組成。7 名有投票權的成員將包括海地政黨和私部門的代表,無投票權的成員將包括 1 名民間社會成員和 1 名宗教代表。該委員會已被授權「迅速」任命一位臨時總理。而任何打算參加海地下次選舉的人,將無法參與委員會。亨利也於週一晚間發表演說,表示海地政府將在總統委員會成立後下台,並補充說,「海地需要和平。海地需要穩定。」「我的政府將在理事會就職後立即離開。我們將成為看守政府,直到他們任命總理和新內閣。」亨利在視訊演講中說。陷入困境的總理,為何最後讓步?根據《BBC》, 如果沒有美國國務院或鄰國的支持,海地總理亨利顯然別無選擇,只能下台。美國已敦促「加快」海地的政治過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加勒比共同體會議上美國支持「建立基礎廣泛、包容、獨立的總統選舉團計畫」, 該計劃將採取具體步驟,使多國安全支持任務能夠迅速部署,以讓海地能舉行自由和公正的選舉,讓人道主義援助到達需要的人手中,並幫助海地重新走上經濟復甦和成長的道路。美國也於加勒比共同體會議上表示,美國防部將對海地安全任務的經費增加一倍,從 1 億美元增加到 2 億美元,這使得美國對海地維安的經費總額達到 3 億美元。另外也將立即撥出 3300 萬美元的人道援助給海地。加勒比共同體也支持成立總統過渡委員會,以促進舉行全國選舉。海地幫派頭目不買單:海地人決定自己的國家元首不過於此同時,海地最有權勢的幫派頭目、綽號「烤肉」(Barbecue) 的切里齊爾 (Jimmy Cherizier) 表示,如果國際社會繼續沿著目前的道路前進,「將使海地陷入進一步的混亂」。「我們海地人必須決定誰將成為國家元首,以及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政府模式,」切里齊爾說。「我們會研究,如何讓海地擺脫目前的苦難。」法國已宣布,不會支持與暴力癱瘓該國首都太子港的幫派進行任何談判。法國發展與國際夥伴關係部部長扎查羅波盧 (Chrysoula Zacharopoulou) 表示,歐洲國家不會支持任何助長違法行為的體制,她稱與幫派及其支持者的任何妥協,對歐洲國家來說是「一條紅線」。週一晚間,海地政府宣布將夜間宵禁延長至 3 月 14 日,以防止進一步的攻擊。友邦將重組新政府,是否影響我國與海地邦誼?外交部稍早回應《關鍵評論網》, 外交部將持續密切關注當地情勢發展,並加強與海地新執政團隊的溝通與合作。外交部同時呼籲海地有關各方加速協商進程,以恢復海地的和平與穩定,使人民早日重回正常生活。據了解,我國目前在海地駐守的館團成員,加上少數台商與僑民共 24 人,目前狀況均尚安好。
daily-weekly
因應陸配「六改四」,黃捷提案中配入籍須放棄國籍宣誓效忠,稱修法價值是平等
(中央社) 針對中國大陸籍配偶入籍中華民國,民進黨立委黃捷提案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增訂中配入籍須宣誓放棄中國公民身分並效忠台灣等規定。黃捷今 (12) 日受訪說,修法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平等,中配、外配都可享受台灣自由的環境。在野陣營擬推動陸配入籍年限由 6 年改為 4 年,掀起正反討論。黃捷今天出席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輿情回應記者會,說明其提出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法草案內容。黃捷說,中配入籍年限由 6 年改 4 年的議題已經吵了 2 周,因此她提出此修法版本,增訂需宣誓放棄中國公民身分並效忠台灣,也須和其他外籍配偶一樣經過考試,必須具備我國基本語言能力及國民權利義務基本常識。黃捷表示,中國人民入籍台灣,無法放棄中國國籍,是因為有中國法制及實務上困難,因此參考世界先進國家立法例及國籍法,希望可以用宣誓方式來彌補,內容包含要「宣誓放棄原國籍及公民資格」, 效忠台灣憲法與民主體制,並且會遵守履行台灣的公民義務,希望可藉由此程序,彌補中配沒辦法放棄國籍的限制。黃捷指出,修法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平等,台灣是符合憲法底下的民主法治平等國家,更重視人權,非常歡迎所有外配、中配來到台灣,只要比照平等原則,都可以享受台灣自由的環境。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說,黃捷的提案獲得社會高度正面肯定,黨團在後續的討論中,希望匯聚朝野共識順利通過,這個提案也無關抗中與否,而是站在協助所有國家新成員的角度看,要協助這些未來要融入台灣社會的新台灣人。台派聯盟呼籲 中配應放棄國籍才能取得身分證 (中央社) 在野黨立委擬修法,將陸配入台籍年限由 6 年減至 4 年。台派聯盟今天聚集上百人到立法院陳情,高喊「反對人口清洗」、「國安危機」, 呼籲中配入籍條件比照外配,例如須先放棄國籍才能取得身分證。在野提縮短陸配入籍年限,引發連日論戰。台派聯盟等民團今天在立法院群賢樓門外舉行「反對洗人口修法 — 中國配偶入籍條件應比照其他國家人士辦理」記者會,現場聚集逾百人,呼籲中配入籍條件比照外配;同一時間,幾公尺外的中央聯合辦公大樓北棟大門口,也有聲援中配身分取得年限降低的記者會,雙方雖偶有隔空叫喊,但沒有發生衝突。現行外籍配偶歸化須通過測試,且不計行政程序等流程,須 4 年至 8 年取得身分證;陸配則是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範,無需申請歸化,但須撤銷原大陸戶籍並取得定居證,最快 6 年可領身分證。台灣南社社長余景登要求,中配至少須與外配一樣放棄國籍,並通過相關考試與測驗才能取得台灣身分證。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則說,世界各國都會限制移民,更不可能對敵國放寬,中配應放棄國籍、接受歸化相關測驗,且要有相關公開宣誓儀式確定效忠中華民國後,才能取得身分證,而上述種種都做到後,才應討論中配入籍年限是否縮短。他強調,這非喊價,而是中配入籍相關規範 20 年未修正,應該要藉此審視不合時宜之處。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也出席表示,民進黨立法院團態度對此議題的態度為中國就是外國,中配視同外配應同等對待,中配入籍應該要經過考試,也須宣誓效忠。台灣北社副社長羅浚晅則質疑在野黨立委,藉由人權跟改革大旗,包裝跟其他國家裡應外合的行動。
daily-weekly
跑季備賽首選!體育主播田鴻魁的人生伴履,2023臺北馬拉松指定系列──adidas ADIZERO
距離採訪約定時間還有五分鐘,突然傳來一聲爽朗的招呼聲:「你們好,我是田鴻魁。」沒錯,他就是臺灣球壇鼎鼎有名的體育主播「魁哥」。不過,走出主播室以後,他還是 Podcast 節目《跑步不要聽》、Youtube 頻道「跟上魁哥」的主持人,喜歡透過社群和跑友們分享跑步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是跑齡將近四年、全馬 PB 3:23 的業餘跑者。這次我們特別專訪魁哥,聊聊他的私房訓練課表,以及最初他如何闖入馬拉松世界,展開意料之外的人生下半場。從主播台到馬拉松賽場,一場跑旅開啟嶄新人生下半場「我開始跑步的原因很單純,就是想培養運動習慣、維持身體健康。」話雖如此,三年前某次偶然的跑旅經驗,卻成為魁哥意外入坑馬拉松的契機,徹底改變了人生的方向。「那是我第一次和那麼多人一起跑步,當時我們二三十個人借了十幾台 Youbike, 浩浩蕩蕩地從新店跑到淡水。」魁哥回憶道,「一路上有人慢跑、有人騎車,距離到了、累了就換手,就這樣半騎半跑 30 多公里,抵達目的地時已經是中午,但結束後我並不覺得累,反而感覺很新鮮,從來不知道和一群人一起跑步這麼有趣。」憶起那年誤入馬拉松世界的過程,魁哥也有所感觸,「因緣際會的跑旅、受邀加入跑班、創辦《跑步不要聽》、完成人生初馬、老東家結束經營,短短一年發生好多事情,但現在回想起來,事情好像都在某個安排中進行著。」無論是事業、健康,還是人生階段的規畫,跑步已然成為安定生活節奏的定海神針。如果要說跑步帶給魁哥最大的人生啟發,就是「尋找自我價值」。魁哥認真地說,「就像我們在馬場上,我們誰都不能靠,你抽筋了、沒力了,不管是停下來、繼續走都是你的意志──你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很多人都說馬拉松是項「誠實」的運動,你練了多少、課表完成度多少,上馬場就有多少,不會有任何額外的運氣成分。換句話說,訓練量就是每位跑者的基礎,為了迎接年末的馬拉松季,魁哥也正在進行著相當精實的訓練計劃。ADIZERO BOSTON 12, 市民跑者、馬場老將都適用,訓練競賽完美轉換「我的訓練主要以平日輕鬆跑、間歇跑,和週末長距離三種方向為重點;制定課表時也會留意各項訓練的比例避免受傷。剩下的就是如何實踐課表的個人紀律,而這也是最困難的地方,因為生活上有太多狀況會打斷你的訓練計畫,但身為跑者就是要盡最大努力去提升課表的完成度。」魁哥分享。制定好課表,接著就是要選擇一雙能夠適用訓練情境的好鞋,「若要推薦一雙適應各種不同速度、不同訓練內容的綜合訓練跑鞋,我一定是推薦 adidas BOSTON 系列。」魁哥仔細地幫我們分析,「若一句總結 BOSTON 12 的調校,就是『跑者心聲 adidas 都有聽到』, 像是 10 代、11 代的中底比較硬,但 BOSTON 12 的中底就是由更輕更軟的 LIGHTSRTIKE 2.0、加上一層加厚的 LIGHTSRTIKE PRO, 維持輕量的同時亦強化了整體緩震、回彈、支撐性能。」ADIZERO BOSTON 12 另一個特色,就是中底之間鑲嵌的「ENERGY RODS 2.0」推進系統。「玻璃纖維的材質讓它很像是溫和版的 ADIZRO ADIOS PRO 3, 既保留類似 PRO 3 的推進回饋,但又不會像 PRO 3 對小腿肌力有那麼高的要求,無論哪種速度的跑者都相當適合。」魁哥評價道。ADIZERO ADIOS PRO 3, 魁哥刷新半馬 PB 的秘密武器不過,日常訓練情景和馬拉松賽場上的需求截然不同。賽場上追求的當然是最舒適的跑動腳感與速度表現,所以魁哥會以「推進力」、「腳感」和「穩定度」為主要的挑選標準,「賽場首選一定是 ADIZERO 家族的 PRO 3, 像我在今年初的臺北國道馬拉松就是穿著 PRO 3 刷新個人的半馬 PB (95 分)。」「我認為 PRO 3 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兩塊 LIGHTSRTIKE PRO 中底夾著的 ENERGYRODS 2.0 推進系統。五根碳纖維條一體成形的爪型設計,不只能夠支撐足部發力點,把力量推進到腳尖;設計在腳趾輪廓正下方的碳爪,也消除了推進時整塊碳版打在腳底的不適感,讓推進力與舒適度共存。」接著,魁哥拿起鞋子,比劃著鞋型輪廓,「另外是鞋型的物理設計,PRO 3 前掌底部是傾斜向上的鞋面,搭配碳爪的推進,前掌落地的跑者會獲得更強的物理滾動感;而且,PRO 3 前掌的大底比楦頭再寬一點點,腳掌落地時會更穩定,下腳後也不容易左右晃動,或是跑一些傾斜路面的時候,整個平衡度是相當穩定的。」最後,魁哥還特別提到了 Continental 馬牌大底的止滑效果及耐磨度,「很多 adidas 的鞋子即使穿了一段時間,大底都還不會有什麼磨損;而且不管是濕滑路面、轉彎,它的抓地力都非常非常好。」可以說,不論是 ADIZERO BOSTON 12 還是 ADIZERO ADIOS PRO 3, 都能滿足跑者不同情境、配速下的多樣化需求。adidas ADIZERO 家族電光藍新色上市──唯有不安於現狀,才能超越自己我們訪談到一半就發現,原來魁哥本就是 adidas 的品牌愛好者。以 ADIZERO 家族為例,不管是 BOSTON 系列、ADIOS 8、PRO 2, 還是 PRO 3, 每一款跑鞋的特性、腳感他都如數家珍,甚至還有不少就是魁哥日常訓練、競賽的愛履。談到喜歡 adidas 的原因,魁哥認真地說,「像 ADIZERO 系列從最初階的 SL, 到 BOSTON、TAKUMI SEN、ADIOS 8、PRO 3、STRUNG, 甚至是今年剛推出的 ADIOS PRO EVO 1, 一系列有這麼多不同定位的跑鞋,都可以看出 adidas 對跑鞋市場的企圖心。」對他而言,鞋款腳感舒適、性能出色只是基本,品牌對品質的執著、不斷求新求變創新態度,才是魁哥鍾愛 adidas 的根本原因。「像是這次 adidas 為了 2023 臺北馬拉松,就針對 ADIZERO 家族推出全新配色,尤其 PRO 3 中底那抹亮眼的螢光橘讓我眼睛一亮,不只原本的藍色被更加凸顯,整個中底輪廓勾勒的相當亮眼;然後 PRO 3 內側的 Logo 設計也和過去的款式做出區隔,從這種小地方就能看出品牌的用心,我真的很喜歡。」魁哥讚賞著。最後,魁哥也聊到未來的目標,「我覺得說『目標』有點太嚴肅,我只想持續訓練、給自己努力的目標,然後繼續參加馬拉松賽事,認識不同的國家與城市。」他說,每個人起跑的原因不同,但只要找到自己喜歡跑步的初衷,用最舒服的方式跟馬拉松結緣,這樣就足夠了。
daily-weekly
VIS BLANC 2Step Mask入駐台灣寶雅
韓國首爾 2023 年 11 月 1 日 / 美通社 /-- ELKO Trading Company 旗下品牌 VIS BLANC 進駐台灣寶雅。寶雅是知名的美妝暨生活用品專賣店,在全台灣擁有 300 多家門店。Vis Blanc 已登陸多家 POYA BEAUTY 門店,並開始銷售。VIS BLANC 2STEP Mask 是一款美白抗皺面膜,可用於面部和頸部護理。該產品於 2022 年 5 月在韓國美容展上推出,隨後陸續亮相拉斯維加斯、新加坡和博洛尼亞國際化妝品展。VIS BLANC 公司代表對此次合作深表滿意,並十分看好未來的發展前景。他表示公司計劃與潛在買家進一步商討合作事宜,以擴大市場佔有率,滿足全球消費者多樣化的美容需求。visblanc.com 本文章內容由「美通社」提供
daily-weekly
國民黨強推「二輪投票制」明顯牴觸中華民國憲法,或許是為了宣傳「賴清德只有40%」?
近來,在政壇鬧得風風火火的話題,就是由國民黨不分區委員翁曉玲提出的二輪投票制法案。她認為本屆當選的總統得票率不超過 50%, 民進黨在國會也沒過半,成為「少數政府」, 缺乏穩固的民意基礎。她認為自己提出的二輪投票制法案,能在未來預防此問題再度出現。先講結論:二輪投票制本質上是違憲的,不是單單修改選罷法就能讓總統選舉改為二輪投票。但即使如此,這套目前在法國、奧地利、印尼都在使用的二輪投票制其實很令人玩味。究竟,二輪投票制在台灣成真會帶來什麼影響?又會對哪個政黨最有利?就讓我來深入剖析一番。翁曉玲喊出的「二輪投票制」, 從根本上就牴觸了憲法關於二輪投票制,翁曉玲的提案內容指出,總統大選選舉結果,候選人得票數須過半,且得票數須達選舉人總數 20% 以上,才能當選;如果第一輪選舉沒有候選人得票過半,第一輪得票最高票的前兩組候選人,則於 14 天後展開第二輪投票,並以得票最多的一組當選。為什麼說二輪投票制會牴觸憲法呢?因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 2 條明文規定:「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應聯名登記,在選票上同列一組圈選,以得票最多之一組為當選。」因此,就算真的從選罷法著手,將總統選舉修改為二輪投票制,只要第一輪得票最多的候選人自行宣布當選總統,從憲法來看也沒有疑義。更重要的是,憲法寫的是「得票最多之一組」當選。萬一第二輪投票勝選的候選人,票數比第一輪勝選之候選人票數還少,那試問選舉結果應該要看第一輪還是第二輪?儘管翁曉玲委員貴為清大副教授,同時具有法律博士學位,但提出明顯違憲的二輪投票制仍令人無法理解。雖然她高調喊出「我的法學素養和學問,輪不到這些人來評頭論足」, 但從其法律博士論文主題「電影置入性行銷」來看,這確實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之範疇,卻也與今日眾人聚焦的中華民國憲法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一旦「二輪投票制」成真,中華民國台灣或許不再是兩黨制國家談到二輪投票制,一定會談到的是杜瓦傑法則 (Duverger's law)。所謂「杜瓦傑法則」, 指的是選舉制度會影響政黨體制。 像是簡單相對多數決將傾向產生兩黨制;比例代表制,將傾向於造就出多黨林立的型態;二輪投票絕對多數決的制度,將傾向於造就兩聯盟多黨制櫃買中心以打造永續交易所為使命為了邁向淨零轉型,櫃買中心在 2022 年依據 ISO14064-1:2018 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希冀透過國際標準掌握櫃買中心自身溫室氣體排放情形,此外,為提高盤查資訊與報告之可信度,特別安排由第三方機構執行確信作業,以積極落實低碳目標。 櫃買中心並於 2022 年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 作為統籌推動永續發展之任務型組織。該委員會將依據溫室氣體盤查結果,設定永續目標及推動策略,並追蹤實際執行情形。未來將視碳排放量占比、盤查數據品質等因素,逐步增加範疇三之盤查及確信類別。將環保融入各經營層面櫃買中心以打造綠色交易所永續經營為使命,並將環保融入各層面的經營政策,舉凡降低紙類耗用、行政流程 e 化、辦公處所設備選擇環保材質、推廣節能等,將各項內部資源管理朝提升綠化效能目標邁進;此外,在用電管理方面,採取責任分區並定期追蹤管理,櫃買中心目前已完成採購「太陽能光電合約」, 同時使用節能燈具、減少熱能以降低電力消耗,並定期清洗保養空調設備,以提高運轉效率。如此不僅能落實節能,也能提供員工更優良的工作環境。食衣住行育樂 實踐永續新生活為了將永續意識融入生活,櫃買中心從食、衣、住、行、育、樂,全方位帶領同仁實踐永續新生活。「食」- 每月固定在蔬食日供應蔬食、低碳餐盒供同仁享用,辦理各項餐會亦提高在地食材及蔬食料理之比例。「衣」- 櫃買中心與長期捐助之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辦理「舊愛尋新歡 - 二手衣回收」活動,鼓勵同仁將欲汰換之舊衣物捐出,以嘉惠弱勢族群,做公益之同時亦落實循環經濟。「住」- 持續向同仁宣導節電相關措施,例如落實午休適度關燈 (得保留必要光源) 等,並為帶動同仁具體落實節能減碳及環境永續之風氣,辦理「節電獎勵活動」。「行」- 鼓勵同仁上班時間於不同樓層移動時,以走樓梯取代搭電梯。公務車的調派則以共乘為原則,並透過定期維修保養及檢驗,維持效能並節省用油。「育」- 設計「永續低碳」系列之通識課程,並預計辦理二手書籍之捐贈活動及帶領同仁走出辦公室之環境教育活動。「樂」-2022 年及 2023 年分別舉辦親子活動,赴基隆潮境公園及桃園石門水庫撫育造林,並將持續認養植樹造林地,以實際行動守護地球。響應 SDGs 櫃買中心投身公益此外,櫃買中心亦積極透過公益行動響應 SDGs, 除前述植樹及環境資源復育外,亦贊助有機稻米之栽種、資助太陽能發電設施之建置並將躉售綠電之收益捐贈社福團體、資助齊柏林基金會拍攝「看見台灣 III」紀錄片,期能喚起大眾關注環境議題,同時辦理捐助偏鄉學童教育計畫、兩廳院之「藝術零距離 - 雙離島深化教育專案」與公共電視之「藝術教育推廣計畫 - 藝術很有事」等,更連續 11 年不間斷地支持 1919 食物銀行,亦大力支持育成社福基金會興建符合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之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指標的「綠建庇護園區」, 為身心障礙者營造一個兼具優質軟硬體設施的友善就業環境,持續發揮影響力。櫃買中心即將於今年 10 月底成立滿 30 週年,所謂 30 而立,櫃買中心更將持續響應 SDGs, 規劃辦理更多元化之永續活動,並鼓勵同仁只要持之以恆,縱使是微小的行動,也可為地球、為永續發展貢獻心力,同時在各項內部資源管理上,持續優化並與時俱進,朝向永續交易所目標大步邁進。本文章內容由「櫃買中心」提供。
daily-weekly
《壞胚子》:流浪大廚——安東尼.波登的流動饗宴
文:派崔克。拉登。基夫 (Patrick Radden Keefe) 第十二章 流浪大廚 —— 安東尼。波登的流動饗宴 (前略) 在河內的啤酒館外,一株張燈結綵掛滿聖誕燈飾的樹下,一位肚腩肥厚的老婦,穿著寬鬆飄逸的條紋褲,用一把切肉刀打理著自己小小的烤狗肉攤。此刻安東尼。波登 (Anthony Bourdain) 正與丁煌靈 (音譯,Dinh Hoang Linh) 在這一帶放鬆放鬆。丁煌靈是位性情溫和的越南官員,二○○○年波登第一次造訪河內,丁煌靈就是政府派來的隨行官員,從此他們也成為好朋友。這些年來,波登節目裡的食譜有了點微妙的改變。第一次去亞洲時,他還開玩笑說要吃「猴腦和有毒的河豚胗」。在越南一家叫做「森林風味」(Flavors of the Forest) 的餐廳,波登被款待了一道佳餚:餐廳老闆抓住一條痛苦扭動身體的眼鏡蛇,像是解開拉鍊一樣用一把剪刀劃開蛇腹,猛然扯出仍在跳動的心臟,丟進一個小陶碗裡。「乾杯,」波登先說了這句,然後像吃生蠔那樣把蛇心一口吞下肚。縱使在接下來的幾季節目裡,波登吃了其他一些駭人聽聞的東西 —— 在越南是熊膽汁,在馬來西亞是牛鞭湯,在納米比亞是還沒洗過的疣豬直腸 —— 但凡有任何要他以嘔吐反射達到娛樂效果的提議,他都小心翼翼敬而遠之。當他剛開始主持節目,在一定程度上以聳人聽聞而譁眾取寵「就是做生意必要的成本,」他告訴我,後面還加上一句,「我才不會嘲笑這種方法。不管什麼方法,只要能讓泥菩薩過江的就是好方法。」(他語帶委婉,提到旅遊生活頻道目前有一個節目叫《古怪食物》(, 2007-), 就是專門做這些事。) 他從來沒吃過狗肉。當我指出我們置身在有小販賣狗肉的地方時,他說:「我再也不會因為這裡有什麼我就吃什麼。」現在每當有這類的款待呈現眼前,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是不是這個文化中普遍合乎禮俗的特色。「要是我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間竟然成為湄公河三角洲 (Mekong Delta) 一間農舍的貴賓,雖然農舍裡的一家人不認識我,但是拿出他們最好的食物招待我,而我是他們的座上嘉賓,所有的鄰居都在看我...... 那我會吃掉那隻該死的狗,」他說。「在冒犯的層級上,冒犯我的東道主 —— 通常是極為窮苦的人,他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招待我,因為對他來說面子在社群裡是極為重要之事 —— 那對我來說敬謝不敏就會讓他面子掛不住。所以我一定會吃那隻狗。」波登在其他方面已經軟化了。儘管他早就準備好源源不斷的標題做為引誘食品媒體上勾的挑釁 ——〈安東尼。波登:飛機餐與客房服務都是犯罪〉;〈安東尼。波登希望在南瓜香料的熱潮中一死了之〉;〈安東尼。波登拒絕與川普共進晚餐:「絕對他╳的不要」〉—— 現在他常與自己以前訐譙過的人握手言和。在《廚房機密檔案》裡,他毫不留情公開羞辱電視廚師勒加西 (Emeril Lagasse), 好幾次提到他長得就像《星際大戰》裡毛茸茸的伊娃族人 (Ewok)。後來他們碰了面,波登吃了勒加西做的菜,結果他收回所有自己說過的話而且向勒加西致歉。門廊餐廳前任老闆拉雄尼談到波登,就說「他是一個心地非常善良的人,不過他那種真心實意的善良卻是來自打從心底的憤世嫉俗,」拉雄尼繼而言之,「他已經接受每個人身上總會有什麼地方的零件斷線沒接好。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缺乏之處 —— 接受其他人斷線沒接好的地方就和我們自己一樣多。」英國作家貝克薇 (Sarah Bakewell) 二○一○年發表了關於法哲蒙田 (Michel de Montaigne) 的專著《如何生活》(), 波登拜讀之後,就把蒙田的座右銘刺在前臂上,這句古希臘文的意思是:「我再不決斷人。」(I suspend judgement.) 波登曾經寫過一篇〈艾倫。李奇曼顧人怨〉(“Alan Richman Is a Douchebag”), 嚴詞抨擊《紳士季刊》餐廳評論家李奇曼那種愛擺派頭的勢利調調,不過後來連他們倆也算得上是朋友了。波登在為電視劇《劫後餘生》撰寫劇本時,有一場戲他是這麼編的:有一個名喚艾倫。李奇曼的角色造訪紐奧良的一間餐廳,結果有人拿了一杯賽澤瑞克 (Sazerac) 調酒潑了他滿臉。波登邀請李奇曼扮演自己,李奇曼還真的答應了。李奇曼指出,在速食休閒餐飲當道的時代,波登頌揚的「粗漢」(roughneck) 料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這樣的環境波登也是推手之一,其中紐約市最備受讚譽的餐廳就是斑點豬,還有星級名廚布魯菲德在西村 (West Village) 的美食酒吧,那裡的芝士漢堡大家都知道,簡樸實在,不講究花拳繡腿那一套。在這個程度上,從李奇曼和波登兩人的唇槍舌劍中,我們就可以推斷出背後程度更為龐大的哲學性論爭,也就是美國人口味上專屬於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貌,而李奇曼欣然承認失敗。「我不知道有誰更像二十一世紀的人,」李奇曼告訴我,「他做事的方式。他說話的方式。他的瘋狂。他的粗俗。」隨著《波登闖異地》走出自已的一條路,節目不再那麼全神貫注於食物,而更關心波登造訪之地的社會型態和地緣政治。特娜莉亞說這個節目是「人類學的事業」。柯林斯則告訴我,他們的任務指令愈來愈多是「不要告訴我你吃了什麼。告訴我你和誰一起吃飯。」接下來是波登,他開始敦促節目要減少他吃東西的片段,而要多放一些「輔助鏡頭」(“B roll”), 拍攝他所造訪城市的日常生活。柯林斯說這已經成為波登的口頭禪:「多點輔助鏡頭,少點我的鏡頭。」(More “B,” less me.) 自造訪貝魯特後,波登還去了利比亞、加薩走廊以及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地,試圖記錄百姓在暴力衝突之下如何繼續日常生活。至於有些觀眾抱怨這個節目的焦點變得愈來愈政治取向,波登的回應則是食物就是政治:大部分料理所反映的就是各種影響力的融合,同時也講述遷徙和征服的故事,每個味道都代表著一道歷史的沉積層。他還指出大多數關於食物的節目,都是以豐富的程度為前提,而他們所謂的豐富,就是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沒見過這樣的食物,如此而已。節目的基調後來有所轉變,時機也非常恰巧,正是節目移到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播出的時候。二○一二年,這個電視頻道正著手應付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常見的困境。「世界上發生重大事件,一時觀眾會成群結隊地湧入你的頻道,不過一旦事件結束,觀眾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有線電視新聞網執行副總裁恩特莉絲 (Amy Entelis) 告訴我。這個電視頻道希望能創造一種「約定觀看」(appointment viewing) 的模式:觀眾會每星期固定追著看的原創節目。「東尼的名字馬上就蹦了出來,」恩特莉絲說。這真的是兩全其美的安排:頻道提供波登豐沛的資源和近乎完全的創作自由。「我從來沒有接到高層的蠢電話,」波登說。這個節目在收視率上大獲成功,獲得了五座艾美獎和一座皮博迪獎 (Peabody Award)。讓人尤其覺得詭異難解的是《波登闖異地》收視率最高的其中一集,居然是在二○一三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後不久播出。這一集就是介紹洛杉磯,波登專門在韓國城拍攝,這一集拍得很棒,但沒有人相信這是收視率那麼好的原因。幾百萬人在線電視新聞網上密切注意搜捕的消息,還有這次攻擊事件帶來人心惶惶的餘波。所以到了星期天,大家都想舒一舒心。人們視波登為供應商,供應他們可以暫時逃離現實的一種解脫方式,於此波登頗感自在;不過隨著節目的素材愈來愈嚴肅,對於伴隨而來的那分責任,波登就沒有那麼自在了。有一集是在寮國拍攝,波登和一個男人一起吃淡水魚和竹筍,這個人因為觸發了美國在戰時遺留下來的炸藥,因而失去一條胳膊和一條腿。在河內拍攝時,歐巴馬的一名參謀告訴他在寮國那一集播出之前,白宮的一些人根本不知道寮國未爆彈藥問題的嚴重程度。「那位參謀隨口說了一句,『所以我想你終歸是做了好事,』」波登回憶那一刻,「我有點不好意思。我覺得自己好像 U2 主唱波諾 (Bono)。但我不想變成和他一樣。這終究是以我為主的節目。如果我對你說其實我懷抱某種使命,那我就是在唬爛你。我根本沒有。」不過儘管如此,波登很清楚大多數觀賞剛果那一集的觀眾對於那裡的衝突知之甚少。我不禁想起《每日秀》() 的主持人史都華 (Jon Stewart), 每當有人評述說許多年輕人都是從《每日秀》上獲悉新聞,他都會抗議說自己不過就是個說說笑話的喜劇演員而已,但這樣的抗議絲毫沒有說服力。波登的出版商哈彭說:「不管他喜不喜歡,他都已成為一位政治家。」波登堅持事情並非如此。「我又不會去參加白宮的記者晚宴,」他說,「我也不需要整場對著季辛吉 (Henry Alfred Kissinger) 陪笑臉。接下來他開始長篇大論抨擊季辛吉,說他在東南亞旅行時,親眼看到出席權力午餐的人群擁抱季辛吉,這畫面簡直讓他作嘔。「任何對季辛吉客客氣氣的記者,你懂嗎,幹去死吧,」他說,一股填膺的義憤漸漸高漲起來。「我非常相信道德有灰色地帶,不過要是說到那個傢伙的話,我個人認為他休想在紐約任何一間餐廳坐下來吃飯。」我指出波登對許多人也做出過斬釘截鐵的類似譴責,只不過最後還是言歸於好,也邀這些人共進晚餐。「但是勒加西可沒有轟炸柬埔寨!」他說。二○一六年八月的一個早晨,我收到波登的電子郵件,告訴我他和布希雅要分居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因為多年來我們一直是各分東西自己過自己的,」他這麼寫,「還不如說有變動的其實是地址。」波登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他告訴我:他和布希雅不再需要「假裝」。此前在我們的談話中波登曾經說過,布希雅追求柔術和其他興趣時那種不顧一切悶著頭向前衝的傻勁,與他自己是如出一轍,所以波登將此視為人生幸事。不過在電子郵件中他卻是這樣寫:「她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女人。我佩服她的選擇。但我娶的是蘇菲亞。羅蘭 (Sophia Loren)。她卻變成了尚克勞德范達美 (Jean-Claude Van Damme)。」(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波登和布希雅之間長年開的一個玩笑,並非意在講什麼刺耳的話。) 電子郵件裡波登還說他即將要宣傳一本名為《食慾》() 的新「家庭食譜」, 想必會「帶來一些讓人難堪的採訪」。波登的弟弟克里斯告訴我,波登初嘗走紅滋味的時候,他的心態就是,「我不知道自己能紅多久,所以我想在自己做得到時,盡可能多做一些。」每當有新的機會送上門來,他都會答應。波登認識布希雅的時候,他已經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讚譽和財富;有了這些他已經可以放慢腳步,但是他沒有停止前進。《波登闖異地》每年依舊拍攝兩季。就算是坐頭等艙旅行,久了之後還是挺折騰人的,波登承認自己的行為舉止看起來還是像個年輕人,但他根本就不年輕了。「我想到了六十歲就正式算是老了對吧?」他在生日後不久對我說,「老爺車開始要散架囉。」然而電視明星是藉由習慣性的曝光打造與觀眾之間的聯結,停下來休息一下感覺起來有點風險。「這有點像電影《鬼哭神號》(, 1982) 的情節,」過去和波登一起主持《味覺大戰》的勞森告訴我,「你被吸進電視裡,然後就永遠出不去。」按希貝侯此時此刻所見,波登的節目「已經走遍整個星球!」而波登則說現在製作《波登闖異地》的樂趣在於重訪舊地,看看這些年來有那些改變 —— 好比五年前的古巴與今天的古巴根本就是不同的國家。或者在於帶著全新的觀點重訪舊地 —— 好比在最近以休士頓為題的一集裡,波登就決定他要「沒有白人出現」, 而要讓這座城市看起來是「越南人、中美洲人、非洲人還有印度人的地盤」。波登的生活長期以來充滿著不連續 (discontinuity), 柯林斯告訴我,他的看法是這些不連續已經成為波登生活中的連續 (continuity), 彷彿時差就是他與生俱來的一種狀態。「我時常想,要是沒有這個節目他的日子到底要怎麼過下去?」製作人特娜莉亞說,「這與他的生活是如此密不可分 —— 要是沒有這個節目,東尼會是誰呢?」多年以來,波登一直反覆做著相同的夢,夢境中他發現自己身處維多利亞時代的酒店,徘徊於陳設十分講究的走廊之間,卻遲遲找不到前臺。一年前我問他這個節目還想繼續做多久,他回我說,「直到不好玩的那一天。」九月間我在曼哈頓一家壽司店提出相同的問題,這一次他則是沉思良久。「我有全世界最好的工作,」他說,「如果我還是不開心,那就真是始料未及 (failure of imagination) 了。」越南這一集就要播出了,他為此甚感欣喜。有線電視新聞網方面希望這一集以歐巴馬與波登的會面為主導,不過波登向來都是一個但隨興之所至的人,所以這一集開始了將近四十分鐘之後他才帶進總統。他拿到他想要當做配樂的詹姆斯。布朗那首歌。(「我可能是撒了個小謊告訴電視臺,我親自答應過總統,我們會拿到〈老大〉這首歌當做他這個臨演的背景音樂。」) 越南之行結束後,波登參加了一場在曼哈頓舉辦的柔術錦標賽;他慘敗在一個非常強壯的人手下,這個人用殘暴的力道猛擰波登的頭,其兇惡之程度讓波登一度以為腦漿就要像包子餡一樣被捏爆出來。禍不單行的另一項屈辱,是波登離開比賽之後皮膚遭受某種感染,他說自己看起來,「就像鐘樓怪人卡西莫多 (Quasimodo)。」(希貝侯對於柔術感到大惑不解:「柔術應該對身體有好處才對,但波登的身體似乎一直處於疼痛之中。」) 波登因此突然有了一個人靜一靜的念頭,所以他自我放逐飛去法國,獨自前往他兒時造訪過的牡蠣小村。他租了一棟大別墅,打算在那裡寫點東西。波登十分鍾愛遺俗絕塵的流亡者 (misanthropic émigré) 這個說法。「對我來說,《沉靜的美國人》是一本歡樂的書,因為主角福勒 (Thomas Fowler) 最後留在越南,和一個或許從來沒有愛過他的美麗越南女孩,一起吸食鴉片,」他告訴我。但是在法國他卻發現自己什麼也寫不出來。他身上因為起了疹子又癢又腫,他的頭一陣一陣抽痛。由於自己的樣子看起來實在太嚇人,所以他只好像吸血鬼一樣等到天黑之後才離開別墅。最後波登終於找到一位法國醫生,開給他一批止痛藥和消炎藥。波登在衝動之下一口氣吞掉一個星期的藥量,然後才意識到自己已經三十六小時沒有吃東西了。於是他又開車去了附近小鎮阿卡雄 (Arcachon) 的一家小餐館,點了義大利麵和一支義大利紅酒奇揚地 (Chianti)。酒才喝了一半,他發現自己的汗水已經滲出衣服。然後他就厥了過去。波登醒過來時躺在地上,兩隻腳還攤在餐廳裡,上半身攤出去在街上。餐廳的一位侍者迅速搜遍他的口袋看看能不能找到駕照,就像是要辨別一具屍體的身分。波登的父親在五十七歲時因為中風猝死,波登因此時常慮及死亡;他不止一次告訴我,如果他的「胸部 X 光檢查結果不理想」, 那他會很樂意重新回到海洛因的懷抱。空腹吃藥又酒喝太快雖只是一時愚蠢犯下的錯,卻讓他動搖了。圍觀的群眾嚇出一身冷汗,他站起來要大家放心他已經沒事了,然後驅車返回別墅,立刻給普特科絲基寫了一封很長的電子郵件。我問波登寫了什麼,他停頓了一下然後說:「你知道的吧,就是那種你想到自己可能要死了的時候會寫的東西。『幹我真的很抱歉。我很確定我表現出來的不是那樣。』我們很少聯絡 —— 你知道,就只是那種很客氣的,但是真的少之又少。『我很抱歉。我知道這無濟於事。說這些話也挽回不了什麼;過去的事情是無法補救的。但這並不代表我不記得了。並不代表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人類學家喜歡說觀察一種文化,通常意同於以某種微小的方式改變之。類似的格言也適用於波登的節目。每當波登發現一間不起眼的小餐廳卻烹調出難能可貴的料理,他就會把這間餐廳標示在旅遊地圖上;不過這間餐廳最開始吸引波登的道地本色,卻也因此而被漂洗無遺。「這門事業注定要輝煌地失敗,」他直認不諱,「我這一行做的就是找出好地方,然後把這些地方搞得天翻地覆。」對於歡迎波登和他的團隊的餐廳來說,這種現象有顯而易見的好處。我們在一間壽司店吃的食物平凡無奇毫無讓人驚艷之處,於是波登不點魚,反而點了炸雞排試試,但是他大部分都沒吃。當我們要離開時,波登和藹可親地應允了老闆娘自拍一張的要求,而我也親眼目睹了一段詼諧微妙的探戈:她巧妙地操控波登的身體到一個照片可以拍到餐廳招牌的角度 (意在藉此製造一種含蓄的背書), 波登則輕柔地把老闆娘轉到另一個方向,如此一來自拍的背景就會變成第三大道。波登與歐巴馬在河內共進晚餐幾天之後,我說到要順道晃過去那間烤肉米線餐廳。彷彿在緬懷什麼很久以前去過的店面,波登夢囈似地喃喃自語,「我想知道那裡現在是什麼樣子。」我對波登的反應暗自發噱,但是當我第二天造訪餐廳,餐廳還真的變了個樣。餐廳外面的告示牌用越南文標示著「烤肉米線已售完!」拉長脖子傻傻往裡看的來客還在店門口流連晃蕩就是不捨離去。餐廳老闆娘阮氏蓮 (音譯,Nguyên Thi Liên) 在廚房裡,面帶微笑,汗流浹背,顯然不知所措。她與家人經營這裡已經幾十年了。她告訴我現在就算打烊多時了,河內的孩子還是會在晚上駐足店前拍照。有一晚在越南,波登在一家麵店外面結束拍攝之後,輕鬆地邁著大步跨到對街我坐的地方。「想去兜兜風嗎?」他問我。劇組租了一輛藍色的偉士牌給他,波登告訴我想要見識河內唯有一途,就是坐在速克達後座上:「你要融入芸芸眾生之中 —— 幾百萬輛摩托車在這座令人驚嘆的城市中穿梭,幾百萬個夢想幾百萬齣喜劇就正在這些摩托車上發生著,而你不過就是其中一輛摩托車上頭戴安全帽的另一個人 —— 你會發現每一秒都是純粹的快樂。」我爬上他身後的座位。「我只有一頂安全帽,」他說著就把安全帽遞給我。他催油的那一刻我根本連安全帽的帶子都沒扣好,然後我們就即刻陷入洶湧的車河之中。「這太讚啦!」他撇過頭對著肩膀後的我大喊,繼續催油加速前進。「就是這些味道!就是這種車流!」路旁炊火製造的煙霧瀰漫食物的香氣,我們從煙霧中飛馳而過。有個女人的速克達後面載了一大捆綠色蔬菜,搖搖欲墜地保持著平衡,波登突然偏離車道閃避迎面而來的卡車,因此差點就撞上那個女人。改變動向的那一刻我們就朝著路邊的水溝衝過去,波登沒有減速,我腦中突然浮現一個念頭:不管怎樣這好歹也是種值得懷念的死法。波登放慢速度以便向一位行人問路,那人指了路給我們,告訴我們要到大都會酒店就應該在還劍湖 (Hoàn Kiếm Lake) 附近左轉。還劍湖是一座綠樹成蔭的綠洲,湖中有一座小小的島;我們騎到還劍湖時,波登卻說,「我們走這條路好了,」然後隨即右轉。當我們疾駛進入另一條擁擠的大馬路,我緊緊抓住座位,我知道波登是故意轉錯彎。他在追求那種不確定的感覺,試圖迷失路線。隔天早上,我和波登在大都會酒店的大廳碰頭,一起開車去河內的郊區。他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融入在地生活,從加德滿都到基輔,然後找到一間可以鍛鍊巴西柔術的健身房。「不管你去哪裡規矩都是一樣的,」他說,「我們先擊拳,然後在接下來五分鐘想辦法置對方於死地。」在當地一棟綜合體育館的二樓,我們找到一個設置了鏡子和軟墊的房間,充作鍛鍊柔術的場地。波登換上一件白色的毛巾佈道服,繫上藍色腰帶,向幾個年輕得多的越南人打招呼。在接下來五分鐘的回合裡,他和每一個人練習實戰對打 (spar)。波登曾經向我解釋過柔術複雜的禮節 —— 說給我聽繫藍帶者可以要求繫白帶者對打,繫黑帶者可以要求繫藍帶者,但繫白帶者不能要求繫藍帶者。他向來熱愛廚房,因為那裡自成一個部落;而在柔術裡,他發現了另外一種教人汗流浹背筋疲力竭的活動,同樣擁有自己的等級制度和行話,還有一套局外人根本無從理解的符號和象徵語彙。我看著波登,繫著藍帶的越南對手年紀大概只有他的一半左右,波登的四肢糾纏在對手身上,他的腳趾伸展開來,眼球突出,手指緊握以抓住那個人的翻領。他們緊抓對方不放,在激烈的對抗中,他們用無傷大雅的玩笑話低聲逗弄對方;這當中有一種親密的感覺存在,就好像枕邊細語那樣。然後在猝不及防的瞬間,波登把那個人的身體翻轉過去,按死他的一隻胳膊,再把手肘彎曲成一個不自然的角度。那個人輕輕拍了拍波登的肩膀,波登鬆開這一次抓握 (grip)。他們雙方解開糾纏,四肢懶洋洋地攤在地板上片刻,看起來就像一對死人。然後波登抬頭看了看計時器。這一回合的五分鐘還剩下將近一分鐘。他翻過身來跪著,與對手擊拳,然後重新開始。本文於二○一七年刊登於《紐約客》。二○一八年六月八日,安東尼。波登結束自己的生命。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壞胚子:騙子、殺手、叛徒與無賴的真實故事》, 黑體文化出版作者:派崔克。拉登。基夫 (Patrick Radden Keefe) 譯者:林熙強、吳侑達、汪冠歧、王婉茜 結帳時輸入,可享全站 83 折優惠 (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一幅引人入勝又深刻的罪犯和流氓的人性肖像。 12 個故事、12 個獨特的人生,都在作者善於解讀人心的天賦下抽絲剝繭。 每個故事都精采絕倫、扣人心弦,讀來欲罷不能、愛不釋手。 每個故事都在提醒我們,這個世界和人比我們想像的更有趣、複雜而且感人。「《壞胚子》的情節緊湊,帶有懸疑感...... 基夫是說故事大師,以文字敘述犯罪事件如何開展,創造出緊張的氣氛。」——《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本書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敘述十二個有關犯罪與詭計的真實故事,扣人心弦。作者派崔克。拉登。基夫是近年來表現極為傑出的記者,暢銷作品有《疼痛帝國》、《什麼都別說》等。他詳細報導各種作奸犯科的故事,寫作風格引人入勝,一手包辦國家雜誌獎 (National Magazine Awards)、歐威爾獎 (Orwell prize) 和國家書評獎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等各項大獎。他整理了十二篇發表於《紐約客》頗受讚譽的文章,重新編寫成書。《壞胚子》以精妙的文筆探究一樁價值十五萬美元的假冒老酒案背後盤根錯節的案情,檢驗一名揭發瑞士銀行洗錢醜聞的吹哨人究竟是英雄還是騙子;書寫他與名廚安東尼。波登在越南相處的過程;記錄某位性格海派開朗的國際黑市軍火商如何遭逮捕;描繪一位專門幫罪大惡極客戶辯護的死刑律師,並寫下其他令人讚賞的新聞報導作品。每個故事都在提醒我們,這個世界和人比我們想像的更有趣、複雜而且感人。作者對人們不良行為的各種方式進行細緻的報導與研究,正如同他在前言中所述:「本書收錄的文章都是我過去十幾年來的作品,反映出我長久思索的主題:罪行與腐敗、秘密與謊言、正當與非正當兩個世界之間那片可以互相滲透的薄膜、家人的連結、否認的力量。」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他的作品形成了一幅引人入勝但又深刻的罪犯和流氓的人性肖像,以及他所描繪的罪犯、惡徒和站出來反抗他們的人,他使用的文字風格一如往常那樣充滿魅力,同時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daily-weekly
沒經歷過這3個困難與挑戰,別說你是行銷人!
每位行銷人或多或少遇過,在預算有限、時間急迫的情況下,老闆或主管只要求做出一檔火熱的行銷活動,但要做哪些 TA? 哪個目標市場?這些都沒有明確的說明,就這樣收到任務,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結果成效不如預期,花了預算還沒達成目標,成為一檔無效的行銷活動,無效還不是最慘的,慘的是沒做好數據可以追蹤,不清楚未來可以優化哪個環節。 上面這個情境提到的困難有:有限預算、搞不清楚目標市場、擬定有效的行銷策略、活動後的數據分析和追蹤。根據 SurveyCake 針對行銷人做的一項調查中,發現這些痛點都是行銷人常常遇到的難題 (詳細調查數據請參考下圖), 接下來就要跟大家分享如何利用 SurveyCake 幫助解決這些困難,提升行銷活動效果。同時,建議你也可以下載《 SurveyCake 2023 行銷趨勢調查報告》, 內容收錄了行銷人員目前遇到的挑戰以及使用問卷的現況,探究不同行銷場景的問卷應用方式,配合實際品牌案例拆解,提供更完整的問卷行銷策略,歡迎有興趣的你點此下載。困難一:預算有限 53% 的行銷人表示行銷活動曾受到預算的限制,相信這也是許多行銷人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在沒辦法要求老闆加預算的情況下,可以換個角度切入,既然沒有資源,那就把現有的資源投入最準確的地方,這樣的話行銷活動的品質跟效果不僅不會削減,還可能會增加。 什麼是最準確的地方?其實就是目標市場 (搞不清楚目標市場也是行銷人遇到的難題之一), 要更深入地了解,哪個目標市場對於產品或服務的反應最為熱烈,哪個市場的消費者對於你所提供的內容最感興趣,並將有限的預算精準地投入在這個潛力最大的目標市場上。透過線上前測問卷先進行市場調查,廣泛的收集受眾的喜好、需求和期望,甚至更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以及日常習慣,找出真正有價值的領域。用少少的預算達到良好的投資回報率,避免浪費預算在不必要的市場上。✶ 相關範本:行為需求調查 | 喜好調查 | 募資問卷困難二:擬定有效的行銷策略調查完市場後,勢必會獲得一些洞察,這些洞察就是擬定有效行銷策略的基礎,受眾的年紀、生活習慣、購買產品 / 服務的頻率跟週期⋯⋯等都能讓行銷人更理解潛在消費者輪廓,規劃更貼近需求的個性化行銷策略,根據不同需求,提供相對應的內容打入每位消費者心中,這樣的策略提高消費者興趣、獲得好的轉換成效,才是有效的行銷策略。當然!這是有數據佐證的,在麥肯錫的調查中,有 71% 的用戶期待品牌提供個人化的互動,當受眾知道品牌會提供個人化的服務時,會更加願意和品牌互動,建立了品牌忠誠度。但是提供個性化體驗並沒有那麼容易,行銷人們可以嘗試使用 SurveyCake 的指定感謝頁功能開始進行你的個性化行銷策略。實際應用例子:一家活動策劃公司在調查完市場後,發現大家願意參加活動的最大原因是離家近,行銷人就可以在用戶填完活動報名表後,根據報名者居住地區推薦在同個地區近期會有的其他活動,帶動其他活動的報名率。✶ 相關範本:報名表 | 心理測驗 | 檢測表 (這幾份範本會根據不同的填答狀況顯示不同結果,請試試看!) 困難三:活動後的數據分析和追蹤第一個比較直接收集數據的方式:於活動結束前邀請參與者填寫活動滿意度調查,追蹤他們對於此次行銷活動的反應,並根據反饋進行調整。或是透過回收回來的名單下標籤進行再行銷策略。比如對滿意度低於 5 分的民眾貼上「不滿」的標籤,或對已經到訪過 3–6 次的民眾貼上「忠誠」標籤,後續針對這些分群進行不同的跟進動作:向「不滿」的人發送客服關懷信;向「忠誠」的人發送 VIP 優惠資訊。✶ 相關範本:活動滿意度調查 | 回饋與建議 | 講座滿意度調查除了第一手的活動報名人數或活動滿意度能當作判斷行銷活動的成與敗外,還有許多值得關注的指標,像是活動報名率、問卷填答率、導流點撃率、轉換率等,這些都是可以用來評估活動成效的數據和指標。因此,製作問卷時,別忘記埋設行銷追蹤碼們,在行銷活動進行時定期追蹤、隨時優化。其中一個很值得觀察的指標就是填寫問卷後的行動呼籲 (CTA) 轉換率。正在使用自訂感謝頁轉址按鈕的你,是否希望把完成填寫的人透過按鈕送到官網、粉絲專頁或加 LINE 好友呢?不論你設定什麼行動呼籲,千萬別忘記要在連結裡埋入 UTM 追蹤參數,才能追蹤到轉換率喔!舉例來說,用問卷製作了一份心理測驗,希望根據填答者的答案在感謝頁給出最適合的產品推薦 (上面有提到的個人化,大家還記得嗎!) 並利用感謝頁按鈕鼓勵填答者立即跳轉到官網下單,以提高成交機率。為了要觀察這個行動呼籲是否成功,務必要加上 UTM 參數,以便在 Google Analytics 中評估點擊率數據。更進階的行銷人還可以在這個環節加入 A/B Testing, 測試按鈕文案!比如想測試以下兩組文案哪個點擊率更高,可以設定不同的 UTM 參數代表不同按鈕:「瀏覽商品」的參數:utm_source=button1「立即下單」的參數 :utm_source=button2 然後於 GA4 中觀察兩者流量,就能輕鬆評估哪組文案表現更好,轉換率就在這些 A/B Test 中一次次的得到提升!✶ 不知道如何套用文章內提供的範本嗎?(範本內容與圖片都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隨意修改) 在行銷領域乘風破浪吧!行銷人們!在行銷的世界裡,預算的限制、策略的擬定,以及數據的分析和追蹤一直是不可避免的挑戰。然而,正是這些挑戰塑造了真正的行銷人。SurveyCake 陪著各位行銷人一起挑戰困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除了文章中提到的範本外,還有許多行銷、市調等範本,現在只需三分鐘註冊即可立即使用!本文經 SurveyCake 官方部落格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企業版免費體驗中,歡迎洽談!SurveyCake 企業版問卷系統不僅成就高品質問卷溝通,更能以絕佳資安防護機制有效蒐集回饋,進而協助作出最佳決策與營收轉化,發揮企業問卷溝通的最大綜效!若想了解更多問卷多元情境的應用,或是對我們的 SurveyCake ENTERPRISE 有興趣,歡迎與我們聯繫!填寫企業版體驗表單後,將會有專人和您聯絡,了解貴單位的需求和想法。
daily-weekly
哥吉拉誕生70年:日本人在電影中示範正確擁有核武的心態,那就是「根本不應該擁有」
文:高苦茶 (資深動漫御宅族、大眾類型電影愛好者、串流平台追劇粉。著有《人間書話》及《禁斷惑星》) 哥吉拉已成一種產業、象徵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於 2023 年底推出「響徹世界的吼聲」主題影展,從哥吉拉電影自誕生起,跨越昭和、平成到 21 世紀,歷 70 年,系列共 37 部中精選具代表性的八部。我躬逢其盛觀賞 1954 年《哥吉拉,ゴジラ》及 1971《哥吉拉對黑多拉,ゴジラ対ヘドラ》兩部。開山之作 1954《哥吉拉》(以下簡稱「五四哥」) 此前我只能憑藉錄影帶及 DVD 用電視小螢幕看畫質糟糕的影片。1971《哥吉拉對黑多拉》則從未見過。雖是阿祖阿公級老片,有幸於大銀幕 (國影中心大影格放映廳銀幕尺寸長 13.25、高 7.17 公尺) 觀賞,是很新鮮的體驗。彷彿補償往日逝去的大段時光,填滿未曾見識「大哥吉拉」魅力的遺憾。關於「五四哥」,70 年來各國各界影評、論述、專著汗牛充棟自不在話下。本人也寫過簡略分析收入拙著《禁斷惑星》書中。這次複習,除了看到諸多先前未曾注意的畫面及劇情細節,還重新認識一位人物:芹澤大助 (せりざわ だいすけ) 博士。以往觀眾們只知芹澤博士有高深學問,發明殺死哥吉拉的武器,只是一個犧牲的配角,卻未能理解他的志氣。其實芹澤博士根本是另一隻受戰爭折磨,傷痕累累的哥吉拉。他的自我犧牲是獻祭給世界,謀求未來永久和平。芹澤本是年輕有為,俊秀多金的科學家,與老師山根博士的千金、美麗的恵美子小姐有婚約。二次大戰期間被徵召,不幸於戰爭中燒傷顏面並失去右眼。為遮掩臉面缺陷,帶著大大的黑色眼罩,在諸多角色裡特別突兀,特別戲劇化。獨眼造型標誌他的特異存在,甚至預告他與眾不同的結局。戰傷也徹底損壞他的心,戰後復員即辭退與惠美子婚約,促成她與好友尾形秀人約婚 (複雜三角關係非本片重點,故編導僅以三兩句台詞帶過), 從此不問世事,獨自窩居自家豪宅內,從事神秘的科學研究,藉以療傷止痛,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如果不是哥吉拉從深海底現身作亂,芹澤將永遠躲藏於地下實驗室秘不見人。芹澤就是另個哥吉拉哥吉拉藏在海底,芹澤藏在地下;人類試爆氫彈破壞棲息地,傷害哥吉拉;芹澤被戰爭傷害顏面與眼睛;哥吉拉孤單,芹澤孤寂,二者都自閉。哥吉拉具有巨大破壞力,芹澤博士也有。他打造一部可以分解水中氧氣的「氧氣破壞裝置」。啟動裝置,實驗室魚缸頓時充滿激烈滾動的氣泡,游魚即化為白骨。惠美子目睹活體示範,當場嚇到昏厥。此機器完成之時,破壞力之強大,令芹澤惶然不已,以致三天三夜食不下嚥。得到這台機器力量的人,可以成為神,也可以成為魔。「氧氣破壞裝置」即隱喻現實世界「氫彈」之類的終極武器。我們必須先體認一點,五四哥電影內除了哥吉拉以外,其他都是真的。1945 年日本投降,1952 年美國暨盟軍結束軍事占領。之後只過兩年就拍出五四哥。電影中呈現:漁船失事、颱風掃蕩、地震致災、屋垮人亡、東京燒毀、滿目瘡痍、居民避難、流離失所、認命等死、孤兒寡母、醫院爆滿、核污感染。都是真正發生過的情境,而且才發生不久。五四哥複刻二次大戰日本本土 (東京) 慘重災情,把日本人這些年稍微撫平的傷痛從腦海挖起來,再丟進惡夢裡攪拌。而五四哥裡出現的人們大致分兩類:無辜受難者及英雄。哥吉拉火燒東京時,漫天灰飛煙滅,一位媽媽緊抱三個小孩瑟縮於街角,以顫抖的聲音安慰她們:「別怕別怕,我們很快就要和天上的爸爸相會。」想必爸爸即死於剛結束的二戰。無奈至極。戰爭的怨靈 (哥吉拉) 猶徘徊於日本 (東京) 作祟,怨念之深,無可祓除,無辜百姓也要殉死。這是日本人集體的創傷 (肉體及心靈層面), 需要英雄拯救。英雄則是芹澤、山根、尾形等科學家,英勇的海陸空自衛隊戰士,甚至還有記者。記者們固守電波塔上轉播哥吉拉侵略實況,眼看怪獸步步進逼,直到最後一刻,向觀眾聽眾道別,隨即被哥吉拉連人帶塔摧毀而殉職,令人動容。從電波塔聯想,電影上映之後沒多久,1958 年底東京鐵塔竣工啟用。功能取代先前各家電視台、廣播電台的電波塔。高 332.9 公尺,為當時日本最高建築物。比哥吉拉 (80 公尺) 高出 280 公尺。但是「日本第一」的名號樹大招風,爾後它就成為摩斯拉、哥吉拉 (包含《幸福的三丁目》那隻) 等怪獸最愛攻擊的目標。科學家、戰士、記者之中,堪稱英雄中的英雄是芹澤。芹澤與哥吉拉的聯手抵抗暗喻美國人發明了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接下來升級為更強力的氫彈,光是試爆就造成全世界的陰影 (後來蘇聯、中國、朝鮮等極權共產國家也擁有核武)。日本人在現實世界無法擁有核武,但是可以在五四哥電影示範正確擁有核武的心態。那就是「根本不應該擁有」。芹澤不願意出面解決哥吉拉,不是小氣,不是膽怯,而是他看到更深遠的未來。拿出「氧氣破壞裝置」殺死哥吉拉結束災難是小事,正如同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結束戰爭尚是小事,「人類掌握足以毀滅世界的終極兵器」才是大事。芹澤示範如果日本人拿到核武之後會怎麼幹。首先,即使有技術、有能力製造,也要秘不示人,藏而不用。既然被逼到非使用不可的地步,他先把所有研究資料、設計圖付之一炬,親自下水開啟機器殺死哥吉拉,然後也殺死自己,因為他是世上唯一知道如何製造的人。殺哥成功之後,終極武器就不應繼續存在世上,不能落入野心家手上,寧願犧牲自己性命陪葬機密。這就是芹澤博士捨命求義的氣魄,如同日本武士一般決絕的氣魄。當然,1954 年的日本雖然是人類史上唯一核武受害者有立場說話,卻只是美國保護的小弟,更是管束中的二戰戰犯,於國際社會不敢明目張膽說三道四,只好藉芹澤博士的犧牲來表達心志。以原子彈強行結束世界大戰,是悲傷上再加鋪一層悲傷。「消滅哥吉拉行動」以超級武器強行結束怪獸戰爭,本質是同一件事。只是幸好哥吉拉潛躲於海底,超級武器「氧氣破壞」殺傷力侷限在海洋,死亡名單只有哥吉拉與芹澤。但是推測該海域底下所有生物想必也一起化為白骨,只因屬於低等生物,故不計入人道考量。如果決戰發生在陸地上、城市裡,波及活生生幾十萬、百萬人,那可不一樣了。日後哥吉拉電影,人類再度束手無策,果然上位者不惜毀滅城市的代價,也要發射核彈消滅哥吉拉。此為後話了。日本與美國的哥吉拉性質迥異美國傳奇影業公司製作的《哥吉拉》(2014) 及《哥吉拉 怪獸之王》(2019) 渡邊謙在片中飾演一位名為「芹澤豬四郎」(Ishiro Serizawa) 的日籍核物理學家。他的姓名就是結合芹澤大助與五四哥導演「本多豬四郎」以表致敬。古今兩位芹澤面對的 1954 及 2014 兩隻哥吉拉性格不同,一隻是破壞者,一隻是平衡者。芹澤豬四郎對於傳奇版哥吉拉並沒有敵意,甚至有敬意 (可以說是「哥粉」), 反而為了喚醒沉睡的牠而於海中引爆核彈。雖說兩位芹澤都自願犧牲性命,但是其心路歷程、思想軌跡卻完全不同。也可以說是「日本人」及「美國人想像中的日本人」的差異。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戰爭怨靈哥與消滅牠的那個人 —— 哥吉拉誕生 70 年
daily-weekly
2023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掌握趨勢洞見新局,含金量最高的金融饗宴
金融產業能量為台灣經濟成長背後的重要推力,在疫情散去但迎來戰爭的一喜一憂,2023 金融市場有新商機與新挑戰。為讓民眾掌握最新投資趨勢,實現財富自由的願景。《今周刊》主辦「2023 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 在 11 月 24 日至 11 月 26 日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盛大登場。今年為《今周刊》第二次舉辦「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 觀察到近年來國際趨勢與台灣金融環境變化,以「永續投資、數位金融、全民理財」 為主題,規劃永續金融、數位創新、海外投資與財管信託五大展區,包括金融理財區、金融創新區、多元投資區、海外房產區以及金融永續主題館等,超過 450 格的攤位,近 130 家國內外金融機構共襄盛舉,展出最新的金融服務應用與多元化的投資理財商品。知識含金量最高為本次博覽會的一大亮點。展期三天共舉辦 36 場精彩講,邀請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呂張投資團隊總監呂宗耀等超過 50 幾位的財經專家、理財達人與學者蒞臨活動現場金融舞台區、理財舞台區。演講內容從全球總體經濟解析到台股、基金、ETF、海外不動產、熱門科技產業、金融科技趨勢、加密貨幣等,皆是投資人最關心的熱門投資趨勢與理財議題。來一趟 2023 年台北金融博覽會,不但能全方位掌握 2024 年的全球總經趨勢與熱門產業動態,同時也一次充電一整年的理財知識與投資能量。為鼓勵全民對理財要有正確的認識與落實普惠金融願景,「2023 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即日起全面起跑,免費預約索票。主辦單位特別推出逛展好禮四重送,第一重只要預約逛展,入場即可參加抽黃金、萬元現金與五星飯店住宿券等總價值超過 60 萬的豐富好禮。同時,還有每日限量早鳥禮 、下午茶骰子樂與聽講座「好咖禮」大放送等好康拿不完。希望透過多元性的互動參與,讓這場金融饗宴能成為民眾打造美好生活的幸福起點。心動不如馬上行動,請立即上網免費索票,預約逛展。大會官網: https://taipeifinexpo.tw/index.html
daily-weekly
小犬風災滿月,蘭嶼孩子仍在等待一間安全的家
小犬風災滿月前夕,小豪的媽媽回到倒塌舊家撿拾堪用物品時,依然不捨掉淚,「這個家 10 多年來也撐過很多颱風,沒想到這次太嚴重,整個家就沒了。」10 月 4 日小犬颱風直撲蘭嶼,瞬間風速高達 95.2m/s, 是蘭嶼氣象站設站 126 年有紀錄以來最具破壞性的颱風之一,更是世界氣象觀測史上第三;且颱風登陸風勢過猛,吹壞氣象站風速計,使後續風力觀測直接停擺。破紀錄的狂風,讓習於防颱的蘭嶼人縱使做好一切準備,仍難以抵擋無情天災。「經歷小犬後,真是怕到了!」在重災區東清部落,小莉的父母回想颱風夜仍有餘悸,直說當地防颱多年,卻第一次遇到這麼刁鑽的颱風。由於小犬颱風結構沒有受到台灣本島地形破壞,10 月 4 日晚間登陸蘭嶼時,強勁陣風已經接近正常龍捲風的風力。颱風眼登陸前後的風向改變,更讓小莉一家、以及島上眾多家庭難以招架,「颱風一下子灌破家門和牆壁,廁所天花板也破掉,雨水就灌進家裡。」小莉父母和大孩子合力拿木板抵住家門和牆上的破洞,年幼的孩子也忙著舀除家中積水,和颱風對峙了一整晚。近百戶房屋全毀或半毀,一生辛勞一夜全無經過一個月,蘭嶼災情逐漸淡出媒體版面,然而風災留下的破壞仍四處可見。沿著環島公路走一圈,被折斷的電線杆及摔落在地的水塔隨處可見,被吹走的招牌也都還沒裝上,島上還有一處堆滿被毀家俱及房舍殘骸碎片,似無聲訴說安全的家園已不再。「爺爺、奶奶不敢去看全毀的屋子,怕傷心。」小豪的媽媽和社工員分享,小犬颱風來襲時幸好有鄰居提醒,一家人提前躲進未完工的毛胚屋,才逃過一劫。只是隔天頂著強風跑回家,發現颱風已吹毀整間房屋,「好捨不得,我在這裡養大 5 個孩子。」她曾到台灣本島的工地做工多年,膝蓋還開過刀,眼看一點一滴攢血汗錢、搭建起來的家化為烏有,不禁難過掉淚。如今小豪的父母暫住毛胚屋裡,每天洗澡得向其他戶借浴廁,孩子也先安排住親戚家。小豪家不是特例,台灣世界展望會社工員在災後走遍蘭嶼全島,逐一訪視服務的 155 戶家庭,發現近百戶房屋毀損,其中 15 戶與小豪家一樣全毀,必須借住親友家、或勉強棲身屋內僅存的角落,急需災害補助支持。此外,由於交通工具、漁船及農田損害以致生計受損,80 幾戶家庭的大型家用設備 — 如水塔、冰箱、洗衣機等皆報銷,連帶影響居民及孩子的日常生活,急需募集生活扶助金,才能穩定受災的 130 戶家庭生活,以及孩子的學習發展。世界展望會深耕蘭嶼 49 年,發起風災重建計畫「小犬颱風造成蘭嶼全島受災,但居民仍然齊心協力重建家園。」台灣世界展望會東區辦事處曾幸錞總督導在蘭嶼服務多年,看見居民縱使在颱風中失去所有,仍懷抱盼望、竭力互助,「有些家庭儲備食材較多,就拿出來跟鄰居們分享,機車行免費出借摩托車給志工、民宿免費提供志工住宿。我們的社工員也擱下受損的家,先關懷服務家庭的需要。」台灣世界展望會在蘭嶼深耕服務 49 年,透過兒童資助計畫支持蘭嶼孩子就學、培力經濟弱勢家庭發展生計。小犬風災過境後,展望會第一時間提供發電機、太陽能淨水器及照明組,解決居民斷電缺水問題。社工員也協助打掃滿目瘡痍的服務家庭,安慰居民們受災後衝擊的心。面對災後龐大需要,台灣世界展望會發起「蘭嶼小犬風災重建」計畫,聚焦三項重點: 展望會在蘭嶼服務的家庭,主要生計多為臨時工、農務或季節型觀光收入,且島上多數用品須從台灣運送,生活成本較高,經濟弱勢家庭實在無力重建倒塌房屋。展望會將提供修建補助與生活扶助金,協助家庭修建毀損住宅並維持基本生計。 蘭嶼地理位置易受風災,展望會在當地已配有兩組 UVC 太陽能淨水器,是由工研院及愛心企業因應備災需求與氣候調適行動而開發生產。計畫將再添購太陽能淨水器、發電機、照明組等設備,強化未來社區抵禦天災的能力。 展望會從多年天災重建經驗發現,災區民眾在三個月後容易出現創傷反應。展望會將規劃方案活動,協助服務家庭及社工員重建身心生活,並強化復原力。重建之路挑戰多,需要眾人支持此刻,蘭嶼已進入東北季風盛行期,曾幸錞總督導指出,「島上仰賴從台灣運輸補給資源,入秋東北季風逐漸轉強,將影響航班及修復進度長達數月,缺料及缺工使重建家園之路更漫長。」弱勢家庭想要蓋回一個家,著實需要社會大眾即時的資源挹注。台灣世界展望會持續關懷受災的弱勢家庭及孩子,目前「蘭嶼小犬風災重建」仍有 100 萬元經費缺口,邀請愛心民眾一同響應,盼望匯聚眾人之力,能在長達數月的東北季風增強之時,盡快提供蘭嶼兒童必需的生活扶助及受災家戶修建補助,以愛共築孩子的安全家園,重建蘭嶼的美好。支持蘭嶼風災重建,陪孩子把家蓋回來!本文章內容由「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daily-weekly
津棧佳廣等11關係企業進口蘇丹紅辣椒粉,高雄市全數撤照,再下架回收200餘公斤
津棧蘇丹紅辣椒粉流向,高雄再下架回收 200 餘公斤 (中央社) 高雄「津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8 日再被檢出一批辣椒粉含蘇丹紅成分 (有效日期 1150503、1150506), 衛生局昨 (11) 日表示,持續稽查鼎記、品領、宏信食品行等 3 家下游業者,共回收、下架 200 餘公斤。衛生局發布訊息表示,鼎記國際食品有限公司進貨 150 公斤,已全數零售給攤商,現場無庫存,截至目前已回收 25.8 公斤。品領企業有限公司進貨 420 公斤,零售給攤販業者,現場剩餘 82.5 公斤全數下架。另外,宏信食品行經實地現場查核,業者分批多次進貨共 364 公斤 (含有效日期 11505003 及其他批號), 商品做成沙茶粉,零售給攤販餐飲業者,已售出 246 公斤,現場稽查共下架 118 公斤;衛生局將持續監督違規產品下架回收。衛生局昨日也宣布,高雄市自去 (2023) 年迄今,抽驗後市場端辣椒粉共 167 件 (112 年 55 件、113 年 112 件), 共檢出 12 件不合格、其餘 150 件無檢出蘇丹紅;該 12 件違規產品均為今年 2 月擴大抽驗津棧等關係企業、源自中國輸入的辣椒粉,違規情節重大,依法予以撤照。衛生局指出,目前為止依據調查諸多違規事證,衛生局 8 日起已處分津棧等關係密切公司共 11 家停業 6 個月、累計罰款新台幣 438 萬元。使用津棧蘇丹紅辣椒粉製成產品,金福華展開回收 (中央社) 高雄市津棧公司「蘇丹紅」辣椒粉 8120 公斤流向南投縣金福華食品公司,南投縣衛生局表示,業者昨日開始回收、接受消費者退換貨;金福華表示,藝人廖峻代言福華牌沙茶醬未受污染。南投縣政府衛生局 3 月 9 日下午接獲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通報,高雄市津棧公司「新增」檢出蘇丹色素辣椒粉 (效期 2026 年 5 月 3 日), 經查南投縣下游業者為金福華食品貿易有限公司,昨天稽查金福華進貨津棧公司辣椒粉原料共 8120 公斤,現場庫存原料 13.22 公斤封存。衛生局昨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原料製成相關產品共 55 項,下游廠商共 139 家,產品都已出貨、沒有庫存;業者接獲衛生局通知立即下架產品,昨日開始回收,同時接受消費者至原購買處辦理退換貨。南投縣衛生局指出,經查金福華食品公司進貨量共 8120 公斤,與高雄市衛生局通報的 8988 公斤不符,核對出貨明細後,發現 112 年 8 月 8 日、112 年 8 月 14 日各 420 公斤未入庫、113 年 1 月 23 日退貨 28 公斤,已請源頭廠商所轄衛生局再次確認正確數量,南投縣衛生局會持續監督與管制不合格辣椒粉產製的產品流向及回收。金福華食品公司透過臉書 (Facebook) 粉絲專頁發布聲明表示,3 月 1 日已封存所有辣椒粉原料,同時取消使用,改以生鮮辣椒作為原料,無再使用辣椒粉,金福華歷經 23 個年頭一直是安全無虞,身為受害廠商之一,造成社會大眾不安深感抱歉,配合衛生局持續追蹤。金福華指出,金福華食品有進津棧批號為 0503 辣椒粉污染福寶牌系列產品、川味麻辣醬,藝人廖峻代言的福華牌系列沙茶醬及福華其他品項,並未受 0503 批號辣椒粉污染,但若有疑慮可退換貨,留有發票者請至原通路憑發票退貨,若無發票或已開封,金福華提供換貨或退款選擇,填寫表單後將有專人處理。含蘇丹紅沙茶醬流入新北 23 萬公斤,已回收 3 萬公斤 (中央社)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昨日表示,追查金福華公司含蘇丹紅違規沙茶醬流向,半年內共銷往新北市各通路達 23 萬公斤,已回收 3 萬公斤,相關通路持續回收中。新北市衛生局發布新聞稿指出,有關南投縣衛生局通知,金福華公司使用高雄津棧公司進口含有蘇丹紅辣椒粉原料,製成福寶系列沙茶醬及客製化沙茶醬產品。衛生局表示,經清查金福華自 2023 年 9 月起陸續供應至新北的火鍋餐飲及食品通路盤商,總重量近 23 萬公斤,相關業者均表示,在接獲金福華公司訊息後,已立即配合下架回收相關沙茶醬。衛生局表示,截至昨日已回收問題沙茶醬約 3 萬公斤,相關通路持續回收中。衛生局將持續監督,確保問題產品未於市場流通販售,以維護消費者飲食安全。同時,也呼籲食品業者應落實自主管理,以維護自身商譽。蘇丹紅風波,濟生公司申報不實遭北市再罰 144 萬 (中央社) 蘇丹紅辣椒粉食安風暴持續擴大,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濟生公司電子申報產品製造資料與實際產品製造資料不一致,開罰新台幣 144 萬元,總罰鍰金額已達 344 萬元。濟生公司日前就因檢出蘇丹紅卻隱匿不報且持續加工販售,被罰 200 萬元;昨日晚間北市衛生局又以新聞稿表示,與各縣市合作追蹤蘇丹紅辣椒粉等 16 項產品流向,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食品追溯追蹤管理資訊系統」發現濟生公司電子申報產品製造資料與實際產品製造資料不一致,涉申報資料不實,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7 條第 3 款,依法罰 144 萬元,累計罰鍰金額達 344 萬元。北市府食安官李碧慧說明,濟生公司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2 月已辦理電子申報,惟均未見申報該 16 項產品的原材料來源資訊及產品資訊,顯見受處分人已知應申報,惟電子申報之產品製造資料與實際產品製造資料不一致,有申報資料不實情形,且品項多達 16 項,違規情節嚴重。衛生局指出,濟生公司行為已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9 條第 4 項規定,依同法第 47 條第 3 款規定,依法重罰 144 萬元;衛生局將持續監測賣場、餐飲業、傳統市場、校園等各式場域之辣椒粉 (油) 類產品,也針對各通路稽查,有疑慮產品命業者下架停止販售或使用,並監督下架回收作業。津棧佳廣等 11 關係企業進口蘇丹紅辣椒粉,高雄市全數撤照 (中央社) 津棧公司蘇丹紅事件延燒,高市衛生局昨日表示,從去 (2023) 年起至今共檢出 12 件含有蘇丹紅違規產品,均與今年 2 月擴大抽驗津棧等關係企業相關,因違規情節重大,依法予以撤照。衛生局昨日下午發布新聞稿指出,目前為止依據調查諸多違規事證,衛生局 8 日起已處分津棧等關係密切公司共 11 家停業 6 個月、累計罰款新台幣 438 萬元。衛生局指出,上月接獲新北市衛生局通知保欣輸入中國進口辣椒粉檢出蘇丹紅,除追查保欣產品下游外,也鑒於相關風險疑慮,主動擴大抽驗工作。其中,2 月 22 日高市送驗海順生產「牛王牌辣椒粉」檢出蘇丹紅,並同時溯源該項原料輸入商為「津棧」, 於 1 日報請高雄地檢署指揮啟動偵辦調查。衛生局與地檢署聯合調查物流、金流相關事證,發現津棧、佳廣、海順等關係企業存在錯綜複雜關係。衛生局表示,高雄市自去年迄今,抽驗後市場端辣椒粉共 167 件 (112 年 55 件、113 年 112 件), 共檢出 12 件不合格、其餘 150 件無檢出蘇丹紅;該 12 件違規產品均為今年 2 月擴大抽驗津棧等關係企業、源自中國輸入的辣椒粉,違規情節重大,依法予以撤照。衛生局說明,上述關係企業設廠的鄰近 2 個地址,總共一個地址有 6 家公司、另外一個地址是 3 家、海順與淞鋒則是另址設廠;以上在 2 月 29 日到 3 月 1 日衛生局與檢方就已初步掌握,並查扣相關事證及產品逐批釐清檢驗。衛生局強調,有鑑於上述關係企業故意惡性透過不當手法輸入有毒辣椒粉,影響各食品產業中下游情節重大,引發社會動盪和經濟市場衝擊。衛生局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4 及 47 條規定廢止上述 11 家公司食品業業務登記事項及食品業者登錄,不得從事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食品用洗潔劑等之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並副知經濟發展局。陳其邁:查察發現毒辣椒粉家族企業,續與檢方合作 (中央社) 蘇丹紅辣椒粉風波持續延燒,高雄市長陳其邁昨日說,高市 2 月接獲新北市通報後全面擴大稽查通路端,當時就懷疑不只保欣產品有問題,後續才抓到海順、津棧,目前高市衛生局與檢方合作調查。陳其邁昨日早上出席小港區全民運動館動土典禮,會前聯訪時媒體問及蘇丹紅辣椒粉進度,陳其邁說,高市擴大稽查時,採樣很多辣椒粉製品,包含「牛王牌辣椒粉」,2 月 29 日初驗檢出蘇丹紅,經溯源查到「海順」, 也查到此批原料來自「津棧」。陳其邁說,後續經複驗結果確定,在 1 日高市同步與檢方合作,清查過程中發現來源為「津棧」, 同一天就通知其他縣市。陳其邁指出,過程中市府循例通知其他地方政府,各縣市進行區域聯防,如新北在保欣 2 月 21 日發生後,會通知高市府及其他地方政府,「這件事出問題是在不肖廠商,在輸入時使用違法的蘇丹紅製品」, 摻入辣椒粉所造成的食安事件。近日蘇丹紅延燒至沙茶醬,陳其邁說,追查牛王辣椒粉時,確認此產品製造商是海順,也發現 6 家公司在 1 個地址,3 家公司在隔壁,都是屬於 1 個家族企業,過程中高市府衛生局跟檢方共同查察抽絲剝繭。陳其邁強調,在 2 月 21、22 日查察時,高市府在市場端查到牛王辣椒粉有問題,但檢查、抽驗要時間,在 2 月 29 日時初驗有蘇丹紅;隔天二度複驗確認是蘇丹紅成分,檢查沒有錯誤,高市同步查到牛王辣椒粉及製造商海順;也是透過查察發現,海順是 6 家公司在同 1 個地址,而 3 家公司在隔壁,這些都屬於 1 個家族企業。高雄津棧公司檢出蘇丹紅的辣椒粉有 8988 公斤流入南投金福華公司南投廠,陳其邁說,這一批查扣的蘇丹紅應是在 2 月底、3 月初就查扣,只是檢查還要一點時間,市府也在週末一查到就馬上說明,並通知其他縣市政府。
daily-weekly
蘇丹紅風波:食品業者即起自行送驗、強制通報,政院提源頭阻絕與市場稽查7措施補漏洞
蘇丹紅案延燒食品業即起自主管理,自行送驗強制通報 (中央社) 蘇丹紅辣椒粉事件延燒,衛福部昨 (11) 日與各食品業者代表開會,盼強化廠商自主管理,即起鼓勵廠商自行送驗、強制通報結果,與現行邊境查驗、後市場稽查三管齊下,降低食安風險。含有致癌物蘇丹紅的中國辣椒粉流向全台,邊境對進口辣椒粉採 100% 逐批查驗,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已掌握展開逐批查驗前合法進口的貨品批號,昨日與相關上下游業者開會溝通,加強自主查驗;另外將與經濟部討論,未來對嚴重違規業者,將主動查有無同地址或負責人的廠商。避免蘇丹紅辣椒粉事件重演,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昨日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約 20 多家食品業相關公協會與 50 多家食品廠商代表,包含進口商、製造商及各大販售通路業者出席,超過 1 小時議程討論。在中央邊境查驗與地方後市場稽查之外,衛福部盼找出其他積極降低食安風險方法,集結業者加入自主管理。王必勝說,經過這次蘇丹紅辣椒粉事件後,各界都非常清楚及時發現、處理問題的重要性,對商品最了解的就是業者。這次提出 3 點強化食品業自主管理方向,第 1 點是「自主檢視」, 當食藥署公告問題上游原料,下游業者應主動檢視有無使用,若使用問題原料應主動下架。第 2 點是「自主送驗」, 王必勝表示,尤其高風險原料下游相關食品業者,應主動送驗。以蘇丹紅辣椒粉事件為例,雖已禁止多家中國辣椒粉輸台,但還有部分沒有問題的中國辣椒粉業者可持續輸台,希望使用到中國辣椒粉原料的台灣食品業者持續送驗商品,以利及早發現風險。第 3 點則為「主動通報」, 王必勝說,當自主檢視與自主送驗後,發現異常,一定要向食藥署通報結果,採取強制通報,否則有知情不報責任,業者恐受罰。雖然可能造成商品損失,但商譽重要,及早止血,才不會讓不良樣態延燒。「相信這也是保護優良業者、淘汰惡質廠商機制」。王必勝說明,強化食品業自主管理絕非一味仰賴業者自律,食藥署邊境查驗、地方衛生單位後市場稽查原有食安機制等仍持續進行,甚至規劃加強高風險產品管制,一次違規就 100% 逐批查驗,再有問題即可停止輸入。業者自主管理即起展開,配合意願高,盼以此消除消費者疑慮。蘇丹紅風波,政院提源頭阻絕與市場稽查 7 措施補漏洞 (中央社)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日主持「因應蘇丹紅事件研商會議」, 會中達成前端源頭阻絕、後端市場稽查等 7 項措施,以補強食安管理漏洞;鄭文燦要求各相關部會,應於 1 個月內完成流向查驗,並同步向民眾說明釋疑。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鄭文燦主持「因應蘇丹紅事件研商會議」, 與相關部會討論釐清蘇丹紅事件輸入原料及下游產品清查,以及補強事件所暴露食安管理漏洞措施。鄭文燦表示,辣椒粉用途廣泛,目前了解違規辣椒粉除直接販售,也被製成其他調味料與各式食品,影響社會甚鉅,請相關單位持續積極查處下架,以免更多民眾誤食受害,各相關部會也應於 1 個月內完成流向查驗,並同步說明釋疑。食安辦指出,截至昨日 22 批驗出蘇丹紅的違規辣椒粉,主要非法業者都有犯罪行為,有的明知產品含非法蘇丹紅成分卻繼續賣給其他業者;有的曾在邊境被驗出,貨品遭退運後又換個名義重新輸入。食安辦表示,高雄市政府已命津棧公司、佳廣公司及相關企業暫停作業、停止販賣、停業,裁處新台幣 438 萬元,被告 4 人遭高雄地檢署移送,法院審理分別交保候傳,檢方提出羈押抗告。新北市政府已命保新公司停止販售,裁處 200 萬元,被告遭新北地檢署移送,法院羈押禁見 1 人。此外,雲林縣政府已命濟生公司停止作業,裁處 200 萬元,被告遭雲林地檢署移送,法院羈押禁見 2 人、5 人交保,3 案共計已裁罰 838 萬元。面對這些欠缺道德的食安犯罪行為,政府絕不放任,一定嚴懲重罰。鄭文燦指出,這次事件也發現邊境食安管理恐有不足,包含食品驗出違法物質的自主通報,以及不肖業者以註冊多家國內外公司組織犯罪的預防意識都需儘速補強,衛福部與各部會應立即檢討管理措施,提出有效整合前端邊境源頭阻絕,以及後端業者與市場稽查的管理方案,並且加強跟地方政府衛生單位合作,重建民眾對食安的信心。食安辦表示,昨日會議達成共識包括,在前端源頭阻絕方面,一是請衛福部無限期禁止檢出蘇丹色素產品的境外製造廠或出口商輸入,禁止該輸入業者輸入該類產品,產品並於邊境予以沒入銷毀。二是針對邊境驗出有毒物質或異物、攙偽假冒、添加非法添加物的原料或食品,即刻停止該製造廠輸入,對同產地所有製造廠採 100% 逐批查驗。三是追蹤境外原料源頭,針對輸入前述產品的販售業者,請經濟部、財政部比對可能業者名單,若輸入同品項、同負責人、同地址的業者,則納入邊境預警名單。後端市場稽查方面,一是衛福部加強與地方政府衛生單位聯繫,指揮下游產品下架事宜,並請衛福部加強專區資訊提供及食品業者聯繫,請業者至專區比對驗出蘇丹色素業者、產品及批號,自主下架原料或產品。二是行政院儘速召開中央地方整合會議,邀請衛福部、相關部會、地方政府衛生單位共同參加,討論事件後續的食安強化措施並提供意見,以及中央與地方後續如何合作,執行業者輔導以及後端市場稽查。三是請教育部因應釐清疑慮暫停使用調味料措施,調整設計菜單、落實學校午餐驗收,檢視廚房與庫房內調味料,並落實食材供應商及採購契約的履約管理;另請國防部把關國軍膳食,盤點副供中心清查應下架產品品項,通告採購單位停止使用,擴大同類產品送認證實驗室檢驗。四是法務部與高檢署已啟動「打擊民生犯罪連繫平台」整合量能積極查辦,請加強高檢署與中央行政單位、各地檢署與地方衛生單位的縱向與橫向聯繫網絡,隨時交換情資,如業者明知違法繼續販售或使用,則檢察機關依法偵辦、全力查緝。
daily-weekly
【動畫】走出情緒的迷宮:練習自我覺察,認識情緒宇宙
你覺得,一輩子和你相處最久的人是父母、手足、孩子,還是你的伴侶?其實,以上都不是正確答案,真正與你朝夕相處的人是「自己」──隱藏在心底、對外界一切刺激做出真實情感反應的那個你。在成長歷程中,無論是天真純粹的孩提時代、還是叛逆的青少年時期,我們常常被教育要「控制」或「管理」自己的情緒;但是,如果沒能學會正確的覺察、辨識,接納自己情緒,則可能因為長期的忽略或壓抑,對身心造成負面影響而不自知,甚至影響到家庭關係、人格養成等面向。所以,認識情緒與自我覺察絕對是人生中的重要課題。為了讓大家進一步認識「情緒」的樣貌,衛生福利部精心製作了一支動畫短片《走出情緒的迷宮》, 希望透過小琪的故事告訴大家,如何觀察情緒、識別情緒,然後好好地述說自己的感受,創造彼此溝通、理解的機會。寬容才能理解彼此:給自己和他人一個機會除了正確的覺察情緒,更重要的是如何梳理它們。對外,我們可以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試著設想對方的感受,給予彼此寬容的空間。敞開心胸傾聽、創造相互理解的機會,並透過接納情緒,拉近彼此的關係;對內,我們也要學習和情緒共處,不需要勉強自己轉換心情,也不需要刻意停止感覺,只要告訴自己「不要急著擺脫和抑制情緒,它會慢慢過去;就算明天醒來沒有變好也沒關係,它會慢慢過去。」情緒是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它反應出我們的內在狀態和對外部環境的真實反應,所以學習感受情緒、梳理情緒、傾聽對方,就能從中獲得深刻的自我認識和成長。在面對其他更加複雜的人生挑戰時,一次次的覺察經驗也會讓我們能更坦然地張開雙手,擁抱每一次的成長與挫折,活出更好的自己。「本經費使用菸品健康福利捐」廣告
daily-weekly
澤倫斯基稱戰況好轉,烏克蘭正造逾千公里防禦工事;匈牙利總理:川普當選不再資助以加速終結戰爭
澤倫斯基稱戰況好轉,烏克蘭正造逾千公里防禦工事 (中央社)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Volodymyr Zelenskiy) 今天 (當地時間 11 日) 受訪指出,俄羅斯軍隊於烏克蘭東部的推進已經「停止」, 目前烏國部隊的狀況比近來幾個月「好得多」, 而且烏克蘭正在構築超過 1000 公里的防禦工事。澤倫斯基向法國 BFM 電視台 (BFM TV) 表示:「俄羅斯的推進已經停止。」他說道:「我們的指揮部、軍隊已經阻止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的推進。」《法新社》報導,近幾個月來,烏克蘭部隊於戰場前線面臨日益龐大壓力,因為美國方面的軍援卡關延宕,讓俄軍得以推進占領更多領土。澤倫斯基指出:「我可以提供你們新消息:現在的戰況比過去 3 個月要好得多。」澤倫斯基還提到,烏克蘭正在構築「超過 1000 公里」的防禦工事。他還說:「我們談的不是幾公里或數百公里,而是超過 1000 公里的建設...... 這是一項相當錯綜複雜的任務,它們必須堅固且能抵抗天候變化。」至於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上個月曾說不排除派出法國軍隊到烏克蘭,澤倫斯基對此則表示:「只要烏克蘭還守住,法國軍隊可以留在法國領土。」教宗籲烏克蘭舉白旗談判,德外長批:令人不解針對天主教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 呼籲烏克蘭與俄羅斯進行談判一事,德國外長貝爾伯克 (Annalena Baerbock) 提出尖銳批評,稱她「不理解」教宗的立場;俄國則稱,教宗是在呼籲西方放棄其削弱俄國的野心。《法新社》報導,在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逾 2 年之際,教宗方濟各接受瑞士廣播電視台 (RTS) 專訪時表示,烏克蘭應該「勇敢舉起白旗進行談判」, 這番言論在上週末引發軒然大波。對此,貝爾伯克昨晚在公廣頻道德國第一電視台 (ARD) 訪談節目中表示:「我無法理解。」她還說:「我想,有些事情只有親眼所見才能理解。」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貝爾伯克已多次前往基輔,她說,當她與因戰爭受苦的烏克蘭兒童交談時,「我問自己:教宗在哪裡?教宗必須知道這些事情」。貝爾伯克說,如果烏克蘭和其盟國「現在不展現力量,就不會有和平」。她呼籲:「我們必須支持烏克蘭,並盡我們所能,確保它可以保衛自己。」另一方面,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NSA) 報導,俄國表示,教宗呼籲烏國與莫斯科當局進行談判以結束戰爭,是在要求基輔當局的西方盟國放棄其擊敗俄國的野心,並承認西方在俄烏戰爭中的錯誤。安莎通訊社引述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 (Maria Zakharova) 說法報導:「在我看來,教宗是在要求西方放下野心,並承認自己的錯誤。」《路透社》報導,沙卡洛娃稱,西方的野心是削弱俄羅斯,正利用烏克蘭作為達成這項野心的工具。至於俄羅斯,她說「我們從未阻撓談判」, 並稱烏克蘭局勢已「陷入死胡同」。烏克蘭昨天斷然拒絕教宗的呼籲。烏國總統澤倫斯基表示,教宗正在進行「虛擬調解」, 而烏國外長庫列巴 (Dmytro Kuleba) 回應,烏方永遠不會投降。匈牙利總理:川普不會資助烏克蘭,以加速終結戰爭匈牙利右翼民族主義總理奧班 (Viktor Orban) 會晤美國前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 後表示,川普若重返白宮,不會再資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如此就可讓這場戰爭「加速終結」。《路透社》報導,奧班 8 日親自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州拜訪「好友」川普,以力挺這位美國前總統再度入主白宮。奧班昨晚接受匈牙利國家電視台採訪時說,「他 (川普) 1 毛錢都不會投入俄烏戰爭,因此這場戰爭很快就會結束。顯然烏克蘭單靠自己是撐不下去的。」奧班還說,「如果美國和歐洲都不提供金錢和武器 (給烏國), 這場戰爭就會終結。只要美國人不給錢,歐洲人也無法獨力提供戰爭資金,這場戰爭就會終結。」自俄羅斯 2022 年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奧班一直拒絕向基輔當局提供武器,並持續與俄國維持緊密經濟關係。歐洲聯盟 (EU) 試圖孤立莫斯科之際,奧班仍於去年 10 月在中國會晤俄國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奧班表示,俄烏休兵後要如何透過和平談判終結戰爭,以及如何建立穩定安全的歐洲,這是一回事,但首先仍須實現和平,「他 (川普) 有辦法做到」。川普競選團隊在「奧川會」後發布的聲明並未提到烏克蘭,只說川普與奧班討論了影響兩國的問題,包括各自的邊境安全。歐洲各國領袖一直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感到擔憂,因為川普一旦回鍋,代表美國對烏克蘭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軍事同盟的支持很可能再度減弱。烏躍居第 4 大武器進口國,俄武出口地位被法取代研究人員 10 日表示,歐洲武器進口過去 5 年近乎翻倍,部分原因與俄烏戰爭有關。烏克蘭成第 4 大軍火引進國,俄羅斯武器出口腰斬,全球武器出口第 2 的位子被法國取代。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 (SIPRI) 研究員佐基奇 (Katarina Djokic) 表示,歐洲武器進口增加「部分可解釋為在烏克蘭的戰爭,而且烏克蘭在過去 5 年中已成為世界第 4 大武器進口國」。法國則取代俄羅斯,躍居為僅次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國。SIPRI 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 年至 2023 年,歐洲武器進口量較前 5 年增加 94%, 而全球武器交付總量略有下降。自 2022 年 2 月起,至少有 30 個國家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讓烏克蘭 2019 到 2023 年間成為世界第 4 大武器進口國。對比 2014 至 2018 年,美國 2019 至 2023 年的武器出口增加 17%, 俄國的武器輸出則減少一半。報告中說:「美國更加鞏固他們作為武器供應商的全球角色,向更多國家出口比過去更多的武器,這是他們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面向。」與此同時,長年位居第 2 大武器出口國地位的俄國,2019 到 2023 年的出口量比 2014 到 2018 年下降 53%。俄羅斯不僅出口武器減少,出口對象也減少。2023 年僅出口到 12 個國家,而 2019 年時為 31 個。佐基奇表示,另一重要改變是俄羅斯最大客戶的中國,在軍武政策產生重要變化。中國傳統上是俄羅斯武器的最大接受者之一,如今則一直努力國產自主化。中國目前仍占俄羅斯武器出口 21%, 印度則是俄羅斯武器最大的接受者,占 34%。俄羅斯武器出口下降的同時,法國出口卻增加 47%, 因而擠下俄國,成為世界第 2 大武器出口國。2019 到 2023 年,法國占全球武器出口總額的 11%。佐基奇特別指出,法製飆風戰機 (Rafale) 在歐洲以外地區銷售非常成功。
daily-weekly
反對取消10項交通違規記點,民團宣布3/23上街遊行,交通部:不降低執法強度
反對取消 10 項檢舉記點,民團宣布 3/23 上街遊行 (中央社) 行政院日前通過交通法案修法,調整交通違規記點及檢舉措施。不滿調整措施,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昨 (11) 日宣布,近期除了將在全台展開快閃行動外,23 日將在立法院門口舉行集會遊行。行政院會日前通過相關修法,調整交通違規記點及檢舉措施,未來 10 類最高罰鍰新台幣 1200 元以下的輕微違規,將不開放民眾檢舉,包含騎機車手持行動電話通話、倒車未顯示燈光或不注意行人等。多個民間團體不滿相關調整措施,昨日召開記者會提出退回法案等訴求,並宣布接下來的抗議措施。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指出,行政院提出的修法內容是變相放任違規,與過去政府提出的承諾背道而馳,而且根據數據,記點制度並沒有讓吊扣或吊銷駕照的數量上升。陳愷寧提出 5 項訴求,包含道路工程要改善、配套措施要規劃、駕訓教育要改革、執法要加強以及退回法案。陳愷寧說,3 月 17 日上午 10 時,全台各地將快閃街頭行動抗議,3 月 23 日將在立法院舉辦集會遊行,希望立法院各黨團可以擋下法案。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理事長林美娜指出,違規就是違規,誰能保證微罪違規就不會釀禍及出人命,且違規記點是汰除不適任駕駛的基本規範,是預警性措施,一旦開放微罪不計點,將導致記點系統性管理制度崩壞。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發言人李威爾說,交通零死亡的目標不分行人或駕駛職業團體,呼籲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上任後要尋找可解決這件事的行政院長,地方及中央不應該互踢皮球。李威爾表示,交通安全改善與號誌改善不是單一交通部的問題,呼籲未來行政院長應該責成政務委員有跨部會協商會議,並且當作第一要務。中華民國汽車運輸業駕駛員全國總工會理事長鄭力嘉指出,對於道路交通安全環境尚未改善前,應該要適當修正道安條例,包含限縮民眾檢舉,因為浮濫檢舉並不會讓交通安全更好。鄭力嘉表示,中央或地方政府應該改善道路交通環境,讓駕駛及行人都可以在安全道路上生存。民團不滿取消 10 項違規檢舉記點,交通部:不降低執法強度 (中央社) 有民間團體不滿調整交通違規記點及檢舉措施,交通部昨日表示,這次調整修法是以工程改善手段先替代監理執法手段,相關修法是屬在人行環境及停車問題改善優化前的權宜措施。行政院日前通過交通法案修法,調整交通違規記點及檢舉措施。不滿調整措施,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昨日宣布,近期除了將在全台展開快閃行動外,3 月 23 日將在立法院門口舉行集會遊行。交通部發布新聞稿表示,這次修法是以工程改善手段先替代監理執法手段,相關修法屬於在人行環境及停車問題改善優化前權宜措施,並將持續會同及促請地方政府務必依轄內道安防制需求,從源頭改善道路交通環境。交通部強調,這次修法雖限縮部分輕微違規項目不予民眾檢舉,但不會因此而降低執法強度,也不會有處罰漏洞。交通部指出,各類駕駛人如有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規定違規行為,均須處罰鍰,並依情節依條例規定併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吊扣或吊銷駕駛執照等處罰。交通部表示,為協助各地方政府落實改善道路交通環境,2023 年已函頒 4 項指引,提供各縣市政府據以審視改善轄內道路交通環境。另外,為了進一步宣示政府貫徹執行改善行人交通安全設施的決心,2023 年行政院已先後通過「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 並完成「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的立法。今年 3 月 7 日行政院院會通過「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草案函送立法院審議,明定內政部應會同各目的主管機關擬定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推動計畫,地方政府再據以訂定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改善計畫,每年公布執行情形,並搭配獎懲機制來徹底執行行人用路環境改善工作。交通部說,「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投入中央補助經費新台幣 400 億元,積極改善路口人行道安全通行環境,由點至線成面,進行從路口、道路、示範區域行人安全設施與人行道建置人行空間工程改善作為。
daily-weekly
海地幫派日益猖獗,聯合國援助物資貨櫃遭搶;美國宣布包機撤僑,走私槍枝加劇暴力猖獗
海地幫派日益猖獗,聯合國援助物資貨櫃遭搶加勒比海國家海地首都太子港的犯罪幫派日益猖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16 日說,他們在海地主要港口的一個貨櫃遭劫掠,櫃內裝滿援助孕產婦、新生兒和孩童的必需品。海地正致力解決一場長期的政治和人道危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警告,這場危機正造成太子港部分地區出現前所未見的民眾挨餓情況,還有危及性命的營養不良。路透社報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他們在太子港的港口有 17 個貨櫃,其中一個被劫掠。目前該港口有 260 個人道援助貨櫃都被武裝團體控制住。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海地代表馬斯 (Bruno Maes) 透過聲明指出:「必須立即停止掠奪孩童維生的重要物資。」聲明還提到:「在孩子們最需要這些物資的關鍵時刻,卻發生這起劫掠事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被搶的貨櫃物資包括人工呼吸器和相關設備。這個機構更警告,首都地區有四分之三婦女無法獲得基本的醫療保健和營養,而且太子港一些醫院因安全問題而被迫關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提到,電力、燃料和醫療用品匱乏,影響全國各地的醫院,有 6 成的相關設施無法運作。海地動亂不止,美國宣布安排包機撤僑 (中央社) 加勒比海國家海地因幫派暴力陷入癱瘓已長達數週時間,美國駐海地大使館 16 日宣布,美方正安排一架包機讓美國公民離開海地。《法新社》報導,這架緊急包機將從海地第 2 大城海地角 (Cap Haitien) 起飛,因為首都太子港 (Port-au-Prince) 的主要機場在動亂期間仍處於關閉狀態。美國駐海地大使館於官網發布的安全警示指出:「我們認為海地角的安全狀況仍屬穩定,正為美國公民安排一架從海地角飛往美國的包機。」美方並未宣布這次撤僑行動的日期,目前也不確定有多少美國人能搭上這班飛機。美國駐海地大使館還警告,從太子港到海地角的 200 公里陸路「相當危險」, 美國公民「只有在確信自己能安全抵達海地角機場」的情況下,才應考慮搭乘這班包機。海地暴力猖獗背後,美國走私槍枝作祟就在海地最近這波暴力爆發的幾週前,自稱海地黑幫「大王」的傑明 (Joly Germine) 在美國法庭上認罪,他坦承走私數枝 AK47 步槍和一枝.50 口徑步槍到這個加勒比海國家。美國檢方當時強調:「對於那些走私源自美國的武器與其他管制品,來讓惡意行為者獲得好處的人士,美國司法部將窮盡手中一切工具將他們繩之以法。」不過,隨著海地幫派和警方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證明了現年 31 歲的傑明當時的認罪,仍不足以削弱海地猖獗的暴力。海地長期以來走私槍枝氾濫。專家表示,美國很可能是一大來源國。海地究竟有多少走私槍枝難以確定,但根據當局說法,在全國總計數量估達數十萬的槍枝當中,合法擁有的僅占一小部份。根據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 (UN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去年報告,「海地境內槍枝彈藥的主要來源在美國,特別是在佛羅里達州。」報告指出,走私到海地的武器在美國幾個槍枝法律寬鬆的州購得後,通常「藏在消費者產品、電子設備、服裝襯裡、冷凍食品甚至船身內。」海地沒有製造槍械和彈藥的能力,法律也限制擁槍,此外聯合國對海地實施特定武器禁運令。但如今證明,這些措施仍不足以遏阻美國走私客和海地幫派利用港口走私槍枝。研究團體「小型武器調查」(Small Arms Survey) 研究員施若德 (Matt Schroeder) 告訴《法新社》:「若無法從美國取得槍枝,海地幫派還有辦法從他處取得嗎?或許可以。但會同樣容易嗎?可能就不是了。」
daily-weekly
幫派如何實質統治海地?5大重點一次看;外交部:駐館加台商僑民共24人狀況尚安好
幫派如何實質統治海地?5 大重點一次看 (中央社) 海地最新一波暴力潮,凸顯當地武裝幫派握有龐大影響力,並得益於和當局勾結、公家機構怠忽職守,以及前總統摩依士 (Jovenel Moise) 2021 年被暗殺後海地陷入政治亂局。《法新社》報導,幫派不僅在海地播下恐懼的種子,也成為海地的實際統治者。幫派如今要求海地總理亨利 (Ariel Henry) 下台,因為若非亨利去 (2023) 年並未如約舉行大選,他 2 月 7 日早該交棒給繼任者。以下為 5 大重點,解釋海地幫派為何能掌控這個有 1100 萬人口的貧窮加勒比海國家。幫派是如何坐大?幫派在海地早已存在數十載,並自 1990 年代中期起變得格外活躍,當時海地政府由於擔心軍事政變,解散軍隊。然而,專家指出 2018 年才是轉捩點。海地人民那年發起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要求政治改革、終結貪汙腐敗,而海地當局為了鎮壓民眾,轉向幫派求助。為何無法控制幫派?法國巴黎索邦大學 (Pantheon-Sorbonne University) 地理學家狄奧戴特 (Jean- Marie Theodat) 將綽號「烤肉」(Barbecue) 的幫派首領查利塞爾 (Jimmy Cherisier) 喻為從主人手中解放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並指海地幫派已變得比國家政治及安全機構更為強大,成為多個「自治」權力中心。狄奧戴特表示,幫派現在控制海地首都太子港 (Port-au-Prince) 超過 80% 區域,它們幾乎不受限制的犯罪活動更造成「公家機構瓦解,最終導致總統摩依士 (Jovenel Moise) 遭暗殺」。幫派想要什麼?比利時「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三洲研究中心」(Tricontinental Centre) 研究員湯瑪斯 (Frederic Thomas) 說:「就算查利塞爾使用政治語言,甚至是革命的措辭,(幫派) 並沒有政治或社會計畫。它們感興趣的是權力和控制領土。」幫派希望確保自身統治地位,同時繼續藉有利可圖的非法活動獲益,例如讓它們得以壯大的販毒、敲詐、綁架和勒索活動。有什麼解決方案?狄奧戴特評論,長期而言海地必須動員更多年輕人以強化軍警力,尤其是透過徵兵。至於政治方面,狄奧戴特指亨利返國將「加劇混亂,完全否認是他的篡權行為導致失序局面」, 而海地民眾應有權選出自己的領導人。海地人權組織「全國人權捍衛網絡」(National Human Rights Defense Network) 的艾斯帕蘭斯 (Pierre Esperance) 告訴《法新社》「國際社會能協助 (海地) 達成政治協議」, 但也強調國際社會應更仔細聆聽公民社會的意見,並停止支持讓國家落入幫派手中的政府。國際社會有何反應?為打擊海地幫派,聯合國和美國都支持由肯亞領導一項跨國警察部署任務,並呼籲海地立即展開政治轉型。海地學者狄奧戴特則說,他們歡迎任何能協助處理幫派問題的外國任務團來到海地,但也強調,它必須能激發當地民眾對它的信心。海地黑幫暴力延燒,外交部:台商僑民狀況尚安好海地黑幫暴力延燒,外交部 11 日表示,目前台灣在海地駐守的館團成員均屬必要工作人員,加上少數台商與僑民共 24 人,彼此保持緊密聯絡、狀況均尚安好,將滾動檢討應變計畫,維護駐館人員及僑民安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幫派暴力愈演愈烈,包括美國、德國在內的多個外交代表機構,11 日開始撤離;犯罪集團除控制太子港大部分地區,也把持通往其他地區的道路。外交部 11 日下午表示,針對海地當前情勢,台灣駐海地大使館持續與海地軍警單位,以及各國駐海地使館保持密切聯繫;據駐館了解,目前除美國、歐盟及德國已著手減少派駐人員或撤離人員外,其餘各國駐海地使館暫時沒有撤離派駐人員規劃。外交部指出,海地目前主要動亂地區集中在首都太子港、國際機場附近,駐館所在區域相對平靜;台灣駐館自 2021 年起因應海地情勢升溫,已增派警衛並提升保全設備、加強駐館人員維安。外交部說明,目前台灣在海地駐守的館團成員均屬必要工作人員,加上少數台商與僑民總共 24 人,彼此保持緊密聯絡、狀況均尚安好,有鑒於當地情勢混沌,倘若貿然移動恐增加曝險可能。外交部提到,對於海地當前局勢已發布旅遊警示,再次提醒民眾若無必要切勿前往;駐海地大使館也依「緊急應變計畫」提升至「預警階段」預作準備,並將滾動檢討應變計畫,以維護台灣駐館人員及僑民安全。
daily-weekly
青春真美好但現實太殘酷!從《少男少女》看如何逃離有毒關係
由許立達自編自導的《少男少女》入選釜山影展的亞洲電影之窗單元,並獲得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和最佳音效獎共兩項入圍肯定。光從片名來看,似乎是部青春愛戀、充滿粉紅色泡泡的電影,但導演卻傾倒出滿滿的不堪與無奈的哀愁。青春期的煩惱不僅是升學或愛情,而是基本的生存困境,花樣年華被迫迅速長大。《少男少女》的故事敘述一個在濱海偏鄉小鎮就讀國中的少男 (胡語恆 飾), 不滿男人 (李銘忠 飾) 對待他和女人 (管罄 飾) 的生活,在偶然中遇見了失戀的少女 (尹茜蕾 飾), 少男提議一起離家,單純的「離開」變成錯綜複雜的不歸路。與其他電影相比,《少男少女》片中的主角都沒有名字,僅有少男、少女、男人和女人以及職業的代稱,片中也看不到地名或路標,只能從智慧手機得知故事背景在現代的台灣。其實許立達開拍前到雲林做田野調查,當地人以為他是新聞記者,希望他能把當地的經濟困境傳播開來,讓大家知道這個「沒有希望的地方」。雖然最後電影選在雲林拍攝,但導演刻意不貼上標籤,觀眾得以聚焦在角色間的「關係操控」上,揭露不美好但真實存於台灣的現象。不管在都會或是偏鄉成長,「離開」對多數人來說一直是不斷冒出的念頭,尤其是離開原生家庭。在片中少男少女雖是 14 歲的國中生,但看不見未來以及對現況的不滿是離家的動機,少男無奈地說:「哪裡都好,就是不要在這裡」但離鄉真的比較好嗎?故事中到小鎮討生活的外地人,日子也過得不順遂,在小鎮終老的人,內心似乎平靜淡然。其實離開或留下?端看有沒有羈絆。少男年對女人的牽掛、少女對前男友的依戀、女人對男人的依賴,都是他們無法說走就走的原因。一旦少了羈絆,選擇離開是早晚的事。說到羈絆,電影裡出現多類型的關係操控。少男和少女以金錢和愛情彼此控制、男人以金錢控制女人和少男、警察以權力控制小鎮上的人。一開始或許各取所需,但時間久了可能變成有毒的關係,你是否也身處不對等的關係操控中呢?主角利用金錢或權力反轉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可惜有些關係是錢或權力也無法轉變,例如親情。韓國權威精神科醫師權純載在《有毒關係:獻給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斷絕關係的你》書中提到,主導有毒關係的人,會把正常關係中某些程度的衝突與傷害當作藉口,主張這種反常的關係是正常的。他們把偽裝成愛的殘暴與掠奪,和包裝成集體意識的瘋狂指責與侮辱,縮小成普通關係中經常發生的衝突,反而把被犧牲者或反抗者視為有問題的人。「妳不是說妳愛我嗎?」片中教練大聲地質問少女為何勒索他,讓少女馬上萌生罪惡感,乖乖屈服,這就是典型的主導者與犧牲者的關係。當我們身陷有毒的關係,你會怎麼做?義無反顧的掉頭就走,或許換來對方以金錢或性命要脅,最慘的是這樣的情緒勒索無效時,就是悲劇發生的時機。最好的方式是看清自己的價值,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自我強大了,才能決定關係的發展,而不是一昧的討好他人,認清「我是為你好」的背後意涵。事情不是只有 0 或 100, 盡可能地冷靜接受變化,才能生存到最後,有時候「忍氣吞聲」, 能為你換來喘息的空間。或許電影裡的劇情大多不是我們日常會經歷到的事,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模式與主角相似,只是故事相對極端、危險較迫切;相對安逸的我們,在家庭、職場和感情中也不時面臨抉擇和關係轉變,錢和朋友會背叛你,但背叛自己,才是最可怕的。清楚自己的能力界線,不要以救世主之姿為別人的負面情緒負責,先救自己再救別人,把自己過得好並非自私而是減少他人的麻煩。發現關係變質後,依然能坦然接受結果,才能活出有彈性的人生。
daily-weekly
拜登提2025年總預算,編列1億美元助台海安全,國務院:首度單獨列出,展現對台安全承諾
拜登提 2025 年總預算,編列 1 億美元助台海安全 (中央社) 白宮於當地時間 11 日公布 2025 財政年度預算案,重點包括增進美國在全球的嚇阻力,因應主要對手中國帶來的挑戰。其中國務院請求編列 1 億美元協助台灣強化嚇阻力,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根據美國國務院的新聞稿,2025 財政年度預算案將提供資源,供國務院和美國國際開發總署 (USAID) 擴大與國際夥伴的合作,深化關係。在台灣方面,國務院請求編列 1 億美元 (約新台幣 31 億 4000 萬元), 持續投資於增強台灣安全的計畫,其中也包括透過「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FMF) 方式,向台灣提供軍援的方案,加強台灣的嚇阻能力,維持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去 (2023) 年 8 月提出將提供台灣 8000 萬美元外國軍事融資的方案,並在 11 月簽署,是美國首度透過軍事融資貸款提供台灣軍援。美年度預算首度列台灣,國務院:展現安全承諾 (中央社) 美國首度在財政年度預算案編列經費,協助台灣強化嚇阻力,金額為 1 億美元。美國官員說,這是預算案首度單獨列出台灣,展現對台安全承諾。另外,因應透過總統撥款權軍援台灣,預算案也首度編列 5 億美元,用於補充美國庫存。白宮於當地時間 11 日公布 2025 財政年度預算案,在國務院編列 1 億美元 (約新台幣 31.4 億元) 協助台灣強化安全。國務院稱這是筆「歷史性」投資,將用於包括透過「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FMF) 管道援助軍備等方式,提升台灣嚇阻力,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有外媒在記者會指出,過去已經有多筆金額超過 1 億美元的美國對台軍售案,為何國務院稱這筆經費是「歷史性」投資。美國副國務卿韋瑪 (Richard Verma) 指出,這是「首次為台灣單獨列出一個項目」, 再次確認美國對台灣安全援助的承諾、對維護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我認為這非常明確。它本身就能夠說明一切」。有媒體追問這 1 億美元的細項用途,以及是否與傳言美國派駐特種部隊在台灣協助軍事訓練有關。韋瑪答覆時指出,他不這樣認為,這筆經費是傳統安全援助,以及國際軍事教育和訓練 (IMET) 援助。他也補充,必須從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來看待這筆預算。美國同意透過「外國軍事融資」管道提供台灣軍備,源自於包含在 2023 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 (NDAA FY2023) 的《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 該法案授權國務院從 2023 年至 2027 年期間,每年提供台灣高達 20 億美元的軍援。此外,美國總統拜登的 2025 財政年度預算案,也在國防部編列 5 億美元的經費,用於補充美國透過「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PDA), 提供台灣軍援後的美國武器庫存。國防部在預算文件指出,這 5 億美元的經費將用於補充提供給台灣的武器,旨在應對該區域的軍事壓迫,確保美國對盟友的支持,同時也讓美國能更換其彈藥和裝備的庫存,保持備戰狀態。美國透過總統撥款權軍援台灣,同樣源自 2023 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金額為每年 10 億美元。總統撥款權是加速提供安全援助的授權辦法,美國總統得以在緊急情況下,不經國會許可即轉移美國庫存中的物品和服務。美國國防部說,2025 年的預算案是首度編列經費,補充美國透過總統撥款權軍援台灣所消耗的庫存,「理想狀況下,我們希望能編列接近 10 億美元」, 但受限預算額度,「5 億美元是個不錯的開始」。拜登去年 7 月首度宣布動用總統撥款權,提供台灣最高 3.45 億美元軍援,同年 8 月也宣布首度透過外國軍事融資提供台灣 8000 萬美元軍援。此外,拜登也在今年 2 月宣布他上任後的第 13 度軍售案。
daily-weekly
俄羅斯總統大選15日舉行重點一次看:反對派缺席,海外流亡者:我會投給普亭以外的任何人
俄羅斯總統大選 15 日舉行重點一次看,反對派缺席普亭勝券在握 (中央社) 俄羅斯將於 15 日到 17 日舉行總統大選,儘管俄國全面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引發動盪,現任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 仍然很有可能再度勝選,繼續執政 6 年。《法新社》整理這次選舉的 5 大要點:反對烏克蘭戰爭的納德茲丁 (Boris Nadezhdin) 和鄧佐娃 (Yekaterina Duntsova) 原本也有意參選,他們收集到數十萬人連署支持,但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以文件有誤和連署簽名有瑕疵為由,拒讓他們參選。目前除了普亭之外,還有 3 人登記參選,分別是保守民族主義分子斯魯茨基 (Leonid Slutsky)、共產黨籍候選人哈利托諾夫 (Nikolai Kharitonov) 和商人丹凡科夫 (Vladislav Davankov)。他們全都力挺俄國進攻烏克蘭。批評克里姆林宮的人指出,這 3 名候選人的作用是在反對派人士遭到打壓、殺害後疏導民怨,營造一場多元選舉的假象。獨立觀察員也說,俄國政府握有操控選舉結果的各種手段,包括投票舞弊、灌票、利用數以百萬計政府僱員維持現狀。目前唯一的未知因素在於是否有人響應已故反對派領袖納瓦尼 (Alexei Navalny) 及其遺孀尤莉雅 (Yulia Navalnaya) 的呼籲,發起抗議活動。納瓦尼上月逝於北極流放地監獄,葬禮 1 日在莫斯科舉行,有數以千計支持者到場向他致敬,有些人還呼喊反政府口號。尤莉雅呼籲支持者 17 日前往投票所,把票投給普亭以外的任何人,或寫上「納瓦尼」來破壞選票,以示抗議。雖然選舉結果可想而知,俄國政府仍努力競選,目的是強化普亭在國內外的執政正當性。普亭目前選情看好,原因包括西方國家近期對烏克蘭的支援有所減緩,俄羅斯趁機在戰場上取得進展,俄國經濟也證明在各國嚴厲制裁下仍具韌性。近數週,普亭頻頻在媒體上露面、接見學生、視察工廠,甚至搭乘可攜帶核武轟炸機飛了一趟。但他自從近 25 年前掌權以來不曾參加選舉辯論,目前也無意打破慣例。普亭上月在國情咨文演說中做出一長串預算承諾,例如動支數十億盧布以翻新學校和基礎設施、打擊貧窮、保護環境和提升技術等。這場演說闡述了至少到 2030 年的政府計畫。雖然俄國經濟迄今表現優於預期,許多俄國人仍擔心物價持續上漲和烏克蘭戰爭造成的不穩定。由於數以千計俄羅斯年輕男性不是命喪烏克蘭戰場就是還在戰鬥,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另外還有數十萬人因反對俄烏戰爭或不願服役而逃離俄羅斯。俄國政府近月大力鎮壓入伍軍人妻子發起的示威活動,她們持續要求當局放她們的丈夫回家。俄國各地都張貼著愛國海報,呼籲選民出來投票。當局還策劃抽獎和娛樂活動以鼓勵選民投票。俄羅斯許多人民對政治相當失望,尤其是年輕人。俄羅斯於烏克蘭占領地區內也將舉辦投票,企圖在一場持續上演的衝突中營造一切正常的印象。俄國 2022 年單方面宣布併吞烏克蘭 4 個州,但實際上俄軍尚未徹底掌控這些地區。烏克蘭政府表示,當地居民遭受脅迫和暴力,當局試圖強逼他們出來投票;俄國當局則予以否認。部署在烏克蘭的俄軍已可提早投票。俄總統大選海外投票,流亡者:除了普亭誰都可以 (中央社) 俄羅斯流亡人士康斯坦丁 (Konstantin) 逃離家園,以免被徵召入伍到烏克蘭作戰,但他仍想在 3 月中旬舉行的俄國總統選舉中發聲,儘管沒有他可以投票支持的人選。《法新社》報導,就像俄羅斯數以千計目前流亡塞爾維亞 (Serbia) 中的許多人一樣,他對祖國仍然非常關注,儘管那裡的政治局勢短期內發生變化的希望渺茫。他沒錢,住在貝爾格勒 (Belgrade) 一間破舊的公寓裡,旅居國外的生活遇到挑戰。但流亡給了這名 26 歲的年輕人政治喘息空間,這在家鄉難以想像。他說:「在俄羅斯,你會因為任何事情被捕。」他告訴《法新社》:「這不是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事實。」由於反戰的俄羅斯總統參選人納德茲丁被取消資格,康斯坦丁說,他計畫投一張空白選票以示抗議。他說:「這些選舉不是民主選舉。它們是專制選舉。」數以百萬計居住在國外的俄羅斯人有資格投票,這次選舉很大程度上被視為俄羅斯總統普亭加強控制權力的橡皮圖章。投票在莫斯科設有外交使館的國家舉行,其中包括莫斯科認為「不友善」的國家。根據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網站,約有 280 個投票站將在約 140 個地區開放。根據俄羅斯官媒《塔斯社》(TASS) 報導,大多數投票站的開放時間將與俄羅斯國內相同,也就是從 3 月 15 日到 17 日,而一些大使館將提供提前投票的機會。居住在貝爾格勒以北城市諾威薩 (Novi Sad) 的 35 歲俄羅斯人維克托 (Viktor) 說:「這是我的公民義務。除了普亭以外,我會投票給任何人。」
daily-weekly
藍提不在籍投票,綠:為中國介選提供方便之門;立院法制局盤點8種方式,電子投票風險最大
藍提不在籍投票,李進勇:需確保投票秘密 (中央社) 藍綠為推不在籍投票交鋒。中選會主委李進勇昨 (11) 日說,需確保選舉人的自由意志與投票秘密。民進黨立委黃捷則質疑,難道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亮票嗎?要在威權國家投民主選票是風險很高的事。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日邀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進勇列席,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詢。國民黨立委提案,總統大選要採行不在籍投票,遭疑是為北京介選開後門。黃捷質詢時指出,不在籍投票包括通訊投票、代理投票、提前投票、特設投票所、電子投票、境外投票、移轉投票等形式,有立委提案要採境外通訊投票,仍有許多風險及疑慮。李進勇答詢時說,這樣的投票方式,必須考慮選舉人的自由意志是否得到充分保護,保障投票人秘密投票,也是重要因素,如果採行海外通訊投票,選務困難先別提,光是選舉本身的核心價值就有很多風險存在,因此希望以穩健腳步,累積實施經驗再逐步採行。黃捷指出,有人說澳洲人在中國能投票,是因為澳洲設有大使館,可以確保公民在安全環境下投票;也有人說韓國人在台灣也能海外投票,這是因為有韓國在台辦事處才能投票。黃捷表示,如果台灣人要在中國投票可行嗎,「想起來就是笑話」, 台灣有辦法在那邊設大使館、領事館、辦事處嗎;又要如何確保台灣人能依據自己意志投票,「難道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下亮票嗎?」要在威權國家投下民主選票是風險很高的事。李進勇說,中選會並非原地踏步,移轉投票已經有實施經驗,而「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則是擴及到所有具投票權的人都可申請移轉投票,「已經跨出去一步」。民進黨立委王美惠則關注身心障礙者投票權益,並指已逝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陳俊翰都說 2024 總統立委選舉體驗不好,有許多投票所對身障者不便利;李進勇說,約 98% 投票所檢核合格或備有輔助設施,如果遇到問題也可向工作人員反映。另外,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質詢時指出,2020 年總統選舉投票率為 74.9%,2024 年總統選舉投票率 71.86%, 差了 3 個百分點、減少約 58 萬人投票,是否與返鄉距離遠、交通成本高有關;李進勇說,投票率高低恐無法簡單歸責到某個特定單一因素,牽涉到很多複雜因素交錯形成。國民黨立委洪孟楷則質疑,中選會業務報告中完全沒提及 2024 總統大選的爭議事件統計及後續處理情形;李進勇表示,地方選委會陸續查證中,告一段落後會做階段性統計,「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影響選舉結果」。立院法制局盤點 8 種不在籍投票,電子投票風險最大 (中央社) 國民黨立委提案總統大選要採行不在籍投票,引發討論。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各國實施不在籍投票有通訊投票、移轉投票、事前投票、境外投票等 8 種方式,其中又以電子投票風險最大。據立法院法制局最新議題研析報告指出,為保障人民參政權,《憲法》規定選舉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方式行之;《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中,則規定投票所工作人員得在戶籍地或工作地投票所投票,顯示已實施極少部分的不在籍投票。另外,《公民投票法》規定,「主管機關辦理全國性公民投票,得以不在籍投票方式為之,其實施方式另以法律定之」; 行政院會 2 月 22 日通過「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未來有公投投票權者,可在 60 天前申請移轉投票,草案將送立法院審議。依國外實施經驗,不在籍投票類型包括以下 8 種:是指選民以郵寄投票方式,代替親自到指定投票所投票,可在事前依法向戶籍所在地的選務機關申請通訊投票;但投票權人身分識別及運輸選票過程的風險大幅提升。則是許可選舉人登記不同投票所或是選舉區投票;投票過程與親自投票相同,唯一區別在於投票權人可在戶籍地的指定投票所以外的投票所投票,至於是只能在其他投票所中擇一,或是其他投票所任選,不同國家規定不同。指的是選舉機關在醫院、軍營、監獄設立特別投票所,可因事、因地、因人制宜,靈活性相當高;但如果投票人數偏低,都可能影響投票自由與選票秘密性。是授權代理人之後,投票程序基本上跟親自投票相同,但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如果是沒有使用雙信封系統的國家,基本上沒有選票秘密可言,是種需要社會信任度較高的投票方式。允許選舉人在投票日數天前可先行投票。是民主結合科技的投票方式,以網路投票為例,可說是最方便的投票方式,但也是不在籍投票方式中風險最大的,全世界只有愛沙尼亞全面推動電子投票。是投票權人獲得投票卡後,可選擇要用何種投票方式進行投票的一種制度。主要目的是使境外公民的投票權不被剝奪,最大挑戰是選票運輸風險與選務成本提升,在國外設置投票所,也增加選務管理成本。美國的不在籍投票制度以通訊投票為主,再透過事先投票、特設投票所投票、代理投票、電子投票與境外投票等 6 種投票方式相互搭配;歐洲很多國家都有不在籍投票,其中以通訊投票最為各國所普遍採用。亞洲及大洋洲國家實施不在籍投票的,有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澳洲、紐西蘭等國。日本的不在籍投票制度有 5 種投票方式,包括通訊投票、事先投票、特設投票所投票、移轉投票及境外投票;韓國則有通訊投票、事先投票、境外投票等 3 種方式。傅崐萁:不在籍投票是民主國家必須面對的課題 (中央社) 不在籍投票議題引發討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昨日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不在籍投票是全世界民主國家都必須面對的課題,絕大多數先進民主國家都有不在籍投票,要勇敢面對民意,面對民主的浪潮。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王鴻薇昨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位處抗中第一線的第一島鏈各國,日本、韓國,甚至跟中國有實體衝突的印度及菲律賓,都有不在籍投票制度。王鴻薇表示,選舉不但是公民參政權的一部分,也是人權的核心內涵,不在籍投票制度的實施,有助於此一權利的落實。王鴻薇提到,根據統計,全國有將近 200 萬人無法行使相關公民參政權,這也是她為什麼在立法院這個會期率先提出不在籍投票立法提案,要為民眾請命。談及外界對於不在籍投票也有疑慮,王鴻薇強調,理由說穿了,就「中共介選」的老掉牙理由。王鴻薇透露,然而這樣的理由顯然不能服眾,攤開世界各國英、美、德、法、日、韓、澳等國家,早已採行不在籍投票的制度,全世界計超過 100 個國家,允許現居住國外的公民得在國外行使投票權,以保障公民的政治參與權利。她進一步指出,這其中位處抗中第一線的第一島鏈各國,日本、韓國甚至跟中國有實體衝突的印度及菲律賓,都有不在籍投票制度,「美國都不怕了,我們台灣到底要怕什麼?」王鴻薇呼籲大家支持不在籍投票。民眾黨團副總召黃珊珊昨日在新聞稿提及,根據中選會「111 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及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選務滿意度民意調查」, 民眾未去投票原因以「要上班、沒有時間、投票所距離太遠、返鄉成本過高」名列前茅,顯示投票便利性提升尤為重要。黃珊珊表示,台灣是科技大國,現在可以藉由自然人憑證認證等,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但為何無法用來做數位投票?」她指出,國外有很多電子投票案例及制度法規,中選會有必要針對不在籍投票的解方加強研究。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昨日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質詢時指出,不在籍投票如果是依照行政院版本,以移轉投票的方式進行,合法、合規處理,是可行也可以來討論,但如果是其他版本,包括了境外通訊投票,如果不在籍投票的地點是在仍對台灣敵對的中國,則必須從國安角度思考,能不能夠在自由意志之下進行投票。藍提不在籍投票,綠:為中國介選提供方便之門 (中央社) 針對國民黨立委提出不在籍投票的修法版本,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昨日表示,在野黨的版本違反憲法秘密投票的原則,大幅提升選務作業的社會成本,且通訊投票及境外投票的公正性及安全性的技術門檻仍有待克服下,將為中國介選提供方便之門。國民黨立委提案,總統大選採行不在籍投票,並增加通訊投票及境外投票,行政院不在籍投票的版本,則是限定在全國性公投,及移轉投票地。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說,行政院提出的不在籍投票版本,限縮在移轉投票地,行使的範圍是對事不對人的全國性公投。吳思瑤表示,現在在野黨提出的不在籍投票版本是無限制擴大,包括通訊投票及境外投票,其涉及的層面很多。在野黨版本已違反憲法所規範的投票應以秘密為之的原則,大幅提升選務作業的社會成本,要全民買單。對於在野黨質疑世界各國都採行通訊投票,吳思瑤說,就公正性及安全性來說,通訊投票及境外投票涉及的高技術門檻與資訊安全問題,都不是說上路就上路,還需要去克服的技術很多,世界各國現在也都在檢討這個部分。吳思瑤說,在野黨立委修法版本,等於是在中國就可以境外投票,是為中國介選提供方便之門,任何一個投票人的投票意願,都會受到投票所在地的社會氛圍、政治意識形態的干擾、影響,尤其在中國,這件事茲事體大的地方也是在這邊,已溢出安全性及可行性。
daily-weekly
中國經濟低迷,習近平仍陷「東升西降」迷思,學者:中國根本就是個「達峰大國」
(中央社) 中國在新興產業如電動車等領域大有斬獲,以致當前雖經濟低迷,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仍深信終將「東升西降」, 但專家分析,電動車等產業所獲致的進步,仍難彌補中國在其他方面導致的拖累。《紐約時報中文網》11 日報導,習近平多年前曾宣稱「東升西降」, 現在看來即使不是狂妄自大,也是言之過早,因眼下中國經濟不振人口減少又老齡化,加上競爭對手美國已經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領先。綜上所述,分析中國可能在完全成為超級大國之前就達到頂峰的評論益增。像是塔弗茲大學 (Tufts University) 教授貝克利 (Michael Beckley) 說,中國根本就是個「達峰大國」(peaking power): 經濟增長放緩但尚未停止的國家。但習近平似乎不為所動,仍堅信自己的政策能確保中國崛起,這些政策包括黨的廣泛控制,以及由國家主導投資電動車和半導體等行業。貝克利表示,中國領導層的「信條似乎是『我們的增長速度不會像以前那樣快,但我們將透過控制全球經濟的關鍵部分來獲得對貿易夥伴的更大影響力』」。不過美國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NBR) 研究員羅蘭 (Nadège Rolland) 說:「他們將技術視為他們面臨的每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 經濟、環境、人口、社會,如果他們不能在這個領域取得足夠的進展,對他們來說會非常困難。」因此若干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的命運取決於習近平對技術的押注能否獲得回報,但特定行業如電動車等所獲致的進步,仍不足以彌補消費者信心下降、開發商和地方政府負債累累造成的拖累。再者,中國期待藉由布局產業變革而獲利也遭遇限制。中國南京大學外交政策學者朱鋒受訪表示,現在中國面臨來自其他大國更加根深蒂固的敵意,包括美國、日本和歐洲擔心失去就業機會和工業實力。他說,因此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激增 —— 受益於大量政府補貼 —— 可能會再次加劇貿易緊張局勢,經濟和外交壓力「這個對中國提出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即因如此,據香港《南華早報》6 日報導,由於美國主導科技管制的權限,以及益增的地域政治嫌隙和貿易爭端加劇當前局勢,分析指出,美中之間加深的經濟差距可能使得華府占上風。上海金融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法學博士傅蔚剛表示:「面對益增的 GDP 差距,北京需要提振經濟成長,這可能意味著,當中國與美國和其他大國磋商吸引投資或其他經貿問題,北京將發覺本身處於不利的地位。」中國美國商會前主席、美國博欽 (Perkins Coie) 律師事務所北京辦事處合夥人齊默曼 (James Zimmerman) 表示,北京招致批評在於無法或無意採取修正行動解決當前經濟難題。他說,如此只會使得問題更加凸顯,並說:「若北京依然故我,中國將永遠不會超越美國,並可能越來越糟。」
daily-weekly
中國宣布李強出席G20峰會,習近平首度缺席,分析:損國際政治家形象、失去減緩國際孤立機會
中國宣布李強出席 G20 峰會,習近平首度缺席 (中央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 (4) 日宣布,國務院總理李強 9 至 10 日將出席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 20 國集團 (G20) 領導人第 18 次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確定不會出席,也是他擔任國家主席後首度缺席 G20 峰會。外媒 8 月底即傳出習近平將不會出席在印度舉行的 20 國集團 (G20) 領袖高峰會,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當時對此表示失望。這意味著 9 月在 G20 峰會上將不會有中美兩國領袖的「拜習會」。這將是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缺席這項重要會議。除了外界對中美領導人對話的期待落空,也凸顯中印兩國關係緊張。2022 年 G20 峰會在印尼峇里島登場,拜登與習近平面對面會談,被視為中美重啟對話的開端。習近平不出席 G20 峰會,分析:中印中美關係欠佳降意願 (中央社) 中國外交部昨天宣布,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出席 G20 峰會。分析指出,習近平的缺席與中印、中美關係欠佳有關,一方面是中印邊境問題雙方關係待緩和;另為中國不願創造「拜習會」機會。G20 峰會將於 9 月 9 日至 10 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清華大學亞洲政策中心副教授方天賜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由於邊境問題,目前中印關係還是不穩定狀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先前雖有金磚峰會場邊會晤,中印雙邊關係仍有待緩和。方天賜提到,日前中國公布「2023 年版標準地圖」也讓印度跳腳,倘若習近平出席了 G20 峰會,勢必得面對抗議聲音,另也包括流亡藏人的抗議;對於印度政府來說,則必須承擔內部反彈壓力,推估這些都降低了習近平出席意願;加上俄羅斯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 也宣布了不出席,習近平也可以順著宣布不出席。方天賜認為習近平的缺席也和中美關係有關。他說,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期待在這個時機點與習近平會晤,中國則展現了較強硬態度,不願藉由 G20 峰會創造中美領導人會晤的機會;或許中美雙方尚有待談妥細節。「由李強去印度也不是件壞事」, 方天賜指出,習近平有既定公共印象,印度對於李強則是印象有限、了解不多,李強到訪印度,可透過與印度政治人物互動建立一個溝通管道;這也是相隔 10 年後,再有中國國務院總理到訪印度,上一次可回溯至 2013 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為印度媒體留下幽默、親切的好印象。方天賜坦言,習近平不出席 G20 峰會,從印度角度來看,確實會予以負面解讀,「似乎很不給面子」, 這是莫迪苦心經營的外交大戲,亟欲彰顯印度也是個強權,習近平、普亭的缺席使活動有些失色,「所以李強可以留下什麼印象就更加重要了」, 或許李強有機會帶來中印關係好轉契機。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告訴《中央社》, 中國黨國決策高層高度不透明,習近平不出席 G20 峰會引起很多猜測,是否出於個人健康因素、或是國內局勢考量不出國、還是認為無法主導 G20 峰會所以選擇不去,這些留給外界很大想像空間。他表示,習近平不出席 G20 峰會可能會讓其他出席國家和領導人質疑中國政府對於峰會的興趣;不過,習近平的缺席可以避免其和莫迪同席的尷尬場面,畢竟印度對於中國日前發表的 2023 年版標準地圖表達了不滿,這份地圖將兩國爭議疆域列為中國領土,「但是我不認為這會是習不出席的主要原因」。習近平將缺席 G20 峰會,印度人士:中國失去減緩國際孤立機會 (中央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不會親自出席在印度舉行的 G20 峰會。印度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的損失,而且反而更有利於峰會的進行。印度目前是 G20 輪值主席國,將於 9 日、10 日在新德里舉辦 G20 峰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天宣布,習近平將不會親自出席,改由國務院總理李強與會。此前不久,中國外交部才剛宣布,李強同樣將代表中國出席 5 日至 8 日在印尼舉行的第 18 屆東亞峰會 (EAS)。「中國分析及策略中心」(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 主任拉納德 (Jayadeva Ranade) 在印度戰略新聞網站《Strat News Global》發表評論文章說,習近平的缺席應非針對印度總理莫迪,因為他最近同樣缺席了其他國際會議。拉納德指出,習近平去 (2022) 年 10 月在中共「20 大」發出中印關係不會改善的訊號,他最近在南非舉辦的金磚峰會 (BRICS Summit) 上,也無意就邊界爭議與莫迪具體討論,這意味著印度需為中印的長期緊張、甚至零星衝突做好準備。印度與中國自 2020 年 6 月在邊界發生流血衝突之後,雙邊關係跌至谷低,莫迪與習近平此後未曾舉行過正式的雙邊會議,兩人在國際場合上會面時互動同樣冷淡。曾經多次訪台的拉納德認為,中國近來再度展現擴張主義,且中共黨內人士甚至「甘冒不諱」建議中國應改善對美及鄰國關係,在此情況下,習近平缺席 G20 峰會,讓中國失去了一次減緩國際孤立的機會。喜馬拉雅亞洲研究暨接觸中心 (Centre for Himalayan Asia Studies and Engagement) 主任克蘭迪 (Vijay Kranti) 告訴《中央社》, 印度擔任 G20 輪值主席國,提出的倡議多已順利推展中,習近平的缺席對峰會並沒有實質影響。克蘭迪說,習近平有「自大、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並不樂見莫迪的國際地位迅速提升,而他缺席 G20 峰會,反而可能更有利於峰會議題的討論,以及聯合文件的敲定。紐時:習近平缺席 G20 峰會,損國際政治家形象 (中央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缺席在新德里登場的 G20 峰會,北京避而不談原因。《紐約時報》報導,中印因邊界爭議而不睦,習近平此舉帶給印度打擊,卻也使自身國際政治家形象受質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宣布,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於 9 日至 10 日出席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 G20 峰會。這是 2012 年習近平掌權以來首次缺席集結 19 個國家及歐洲聯盟 (EU) 領袖的峰會,毛寧迴避說明習近平不出席的原因。報導提到,中國與 G20 多個成員摩擦日深,特別是美國與印度。北京在俄烏戰爭未平時支持俄羅斯,與華府立場相左;在亞洲各地領土主權聲索愈來愈激進,與印度關係不睦。習近平近幾個月只訪問確定會受友好歡迎的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及最近舉辦金磚國家 (BRICS) 峰會的南非。報導寫道,中國政治不透明,又不願對外說明,外界難以確知習近平選擇不出席 G20 峰會的原因。分析家認為,這可能反映習近平偏好金磚國家等中國占優勢地位的組織。習近平將錯過在 G20 峰會期間會晤美國總統拜登的機會,可能意味習近平希望在緩和中美緊張關係上掌握主導權。此外,中國經濟面臨房市危機加劇帶來的重大挑戰,習近平缺席 G20 峰會可能反映有必要留在北京處理急迫的經濟問題。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表示,習近平大權在握,每次「缺席」都能引發揣測,不只展現中國政治不透明帶來的不確定性,也反映一切似乎都得看習近平的意思。領導如果這麼依賴一個人,無論這個人多強大,局勢都可能脆弱不堪。在新德里會晤無望的情況下,拜登下次與習近平碰面可能要等到 11 月美國舊金山主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 峰會,但習近平也不保證會出席。中國國家安全部 4 日在微信發文,指拜登政府對中戰略是競爭之餘管控競爭的「新兩手」, 北京不會因華府幾句「漂亮話」就放鬆警惕。如果要繼去年 11 月印尼峇里島 G20 峰會後實現兩國領袖在舊金山會面,美方需要拿出「足夠的誠意」。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說,前述文章極不尋常,因為中國國安部不負責外交事務,無權以這種方式評論中美關係。至於中印關係,報導分析,印度總理莫迪寄望以 G20 峰會擦亮國際領袖形象,習近平缺席將被廣泛視為不給莫迪面子。中印邊界爭議已久,上週爭端再起。中國自然資源部在新版標準地圖納入與印度存有領土爭議的阿魯納查省 (Arunachal Pradesh)、阿克賽欽地區 (Aksai Chin), 中共外圍官媒環球時報隨後在前稱推特 (Twitter) 的社群媒體 X 上發文提及這份地圖。但部分印度分析家說,習近平缺席 G20 峰會對莫迪不盡然是壞事。莫迪曾被在野黨批評試圖和習近平培養交情,卻被隨後爆發的中印邊境衝突澆冷水。印度智庫政策研究中心 (CPR) 戰略研究教授謝蘭尼 (Brahma Chellaney) 說,習近平如到訪印度,將代表兩國關係在北京未誠心化解邊界危機的情況下就正常化。
daily-weekly
本土新增1例、新北市16日起可內用,指揮中心證實莫德納混打高端實驗進行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 (15) 日公布新增 1 例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本土確診個案、4 例境外移入。幼兒園群聚案目前並無新增病例,陳時中表示,希望能繼續順利控制疫情。陳時中也說明,因為國內近日多起的群聚確診案,9 月 20 日仍無降級打算。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在下午記者會指出,明 (16) 日起恢復餐飲業、美食街、超市、市場與夜市等餐飲場所內用,不過因為中秋節假期即將來到,提醒餐飲業者務必遵守相關防疫規則,不可輕忽規定。此外,運動中心、體育館、籃球場等室內外公有運動場館,與圖書館、博物館等藝文場所,明日起也同步開放。本土新增 1 例為桃園機場清消人員,感染 Delta 變種病毒今日國內無死亡個案,而唯一的本土病例位於桃園。陳時中證實,這名 20 多歲女性是桃園機場清消人員,因為工作要求例行性篩檢而驗出陽性,6 月初曾打過 1 劑 AZ 疫苗,Ct 值為 14。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這名確診者已確認感染 Delta 變異株,但是目前基因定序結果尚未出爐。新增 4 例的境外移入個案,為 3 例男性、1 例女性,年齡介於 20 多歲至 50 多歲,分別自法國、美國、菲律賓等國家入境,入境日期介於 8 月 31 日至 9 月 13 日,均持有搭機前 3 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昨 (14) 日有 1 萬 3927 人接種疫苗,目前疫苗覆蓋率達 48.79%、劑次人口比為 53.32 (劑 / 每百人)。指揮中心證實,國內莫德納、高端混打相關實驗進行中陳時中表示,由於 AZ 疫苗比較早到貨,也比較早開始施打,因此目前已經在施打第 2 劑,而莫德納本週後就開始面臨第 2 劑壓力,現在正在規劃中。未來到貨後,將會讓輝瑞 BNT 疫苗施打第 1 劑、莫德納打第 2 劑兩者同時並行。此外,陳時中透露,的確會有一些莫德納疫苗在到貨,時程確定後才會公布。陳時中也證實,國內的確有莫德納混打高端疫苗的相關實驗正在進行中。針對外界質疑是否因為政府買不到疫苗、接種莫德納疫苗者是否第 2 劑只能打高端等問題,陳時中回應,未來莫德納疫苗到貨後,將優先提供第 2 劑施打;目前第 1 劑施打莫德納疫苗者,基本上第 2 劑也會安排打到相同廠牌疫苗。而未來是否開放莫德納混打高端,陳時中指出,還是要依據實驗的結果,最後由專家學者決定是否放行。「這個標準不是我們訂的,是研究單位在做學術上的探討。」陳時中表示,結果出爐後會再經由審定,也十分歡迎國內進行研究,以取得更多本土資料參考。若有緊急出國需求,可攜帶證明至醫療院所評估施打第 2 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近期 1922 常接獲民眾來電詢問,緊急出國需求者的疫苗預約問題。他指出,有緊急出國的情況,目前第 1 劑仍以預約平台登記為主;如果已接種第 1 劑滿 4 週,則須先備妥相關文件,如機票付款紀錄、出國日程、外派出國證明及留學入學證明等,再攜帶至醫療院所進行評估。此外,也有許多民眾詢問預約施打第 2 劑的相關問題。莊人祥指出,只要接種過第 1 劑疫苗,系統就有紀錄,符合資格時就會寄發簡訊通知,屆時再上系統預約時間及地點即可。若已預約成功當天卻因故無法前往者,莊人祥建議先致電該醫療院所或施打站回報狀況,並且等到下一輪符合資格時,再進行預約接種。而若欲更改勾選的疫苗種類與聯絡電話,則必須在開放意願登記期間至平台登入修改。莊人祥也說明,目前由國外入境者,皆無法在自家進行居家檢疫。自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者,一律入住集中檢疫所;而非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者,則應入住防疫旅館,或是選擇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莊人祥強調,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雖然可以正常生活,但是禁止聚餐、聚會與參加大型活動,需要民眾多加留意。
daily-weekly
英國財政大臣杭特下重手:課徵35%能源暴利稅、增加高收入所得稅收
前首相特拉斯剛上任時推出的財政政策讓金融市場不滿,而新任財政大臣則於日前祭出一系列稅務政策,期望緩解動盪的金融市場。不僅調升對能源業者的暴利稅率,也增加部份人民的稅賦責任,並將稅收作為公共支出的後盾。英國經濟衰退自從 Covid-19 疫情流行以來,許多產業隨之停擺,導致全球經濟大幅衰退,更面臨財政支出不平衡的困境,不過在疫情趨緩後,各國景氣回溫。然而英國在脫歐以及疫情的影響下,仍然飽受通貨膨脹之苦,而前首相特拉斯 (Liz Truss, 港譯「卓慧思」) 更讓金融市場陷入動盪,路透社的報導就指出,英國是 G7 中唯一尚未恢復疫情前經濟規模的國家。《中央社》就指出,特拉斯曾擬定減稅計畫,以期脫離經濟停滯的窘境,沒想到,債市反應激烈且借貸成本飆升,最後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不得不介入,防止退休基金破產,頓時讓英國金融市場陷入危機。據《路透社》表示,如今英國通貨膨脹率已達 11.1%, 創 41 年來新高;今年的家庭可支配所得也下降 4.3%, 預計 2023 年與 2024 年將會下探 2.8%, 是 1950 年以來最大降幅。對此,英國財政大臣傑瑞米・杭特 (Jeremy hunt, 港譯「侯俊偉」) 17 日在下議會提出預算計畫,宣布啟動各項加稅與緊縮公共支出的措施,他說「英國應該以財政措施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從昨日的通膨數據看來,英國仍要努力的重建公共財政。」針對能源工業隨著俄烏戰爭的開打,石油、天然氣價格日趨高漲,為了使能源公司承擔更大量的社會責任,杭特預計將於 2023 年 1 月起,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的暴利稅率從現階段的 25% 調升至 35%, 該稅制將延續至 2028 年 3 月。此外,英國也預計對發電業者課徵 45% 的臨時稅。《美聯社》表示,英國石油公司與殼牌石油公司等能源企業近期收穫頗豐,杭特期望透過該預算案處理生活成本,並且重建經濟,預計加稅行為將為明年財政挹注 140 億英鎊,若持續到 2028 年,有望帶來 550 億英鎊的收入。事實上,英國新任首相蘇納克 (Rishi Sunak, 港譯「辛偉誠」) 在今年初擔任財政大臣一職時,剛對能源業者的獲利課徵 25% 的稅收,不過,當時只針對開採英國的石油和天然氣所獲利潤,而不包含其他地區的所得。針對人民《路透社》報導指出,所需繳納最高稅率收入門檻從 15 萬英鎊,降低至 12 萬 5140 英鎊,而所得稅、繼承稅與國民保險門檻則持續維持至 2028 年 4 月。根據預算責任辦公室 (OBR) 統計,以上措施將有 320 萬人被拉入所得稅中,另外還新增 260 萬人到最高所得稅率的行列中。股息津貼部分,明年起將從 2000 英鎊調降至 1000 英鎊,甚至 2024 年 4 月直接調降至 500 英鎊,也就是股東在納稅前所能賺取的股息大幅下降。另外,隨著電動汽車越來越普及,英國政府端認為不再需要推行額外補助,因此預計 2025 年 4 月起,將不再提供電動車稅減免,以此支應財政缺口。補助計畫英國財政部指出,為了保障弱勢族群不受經濟波及,杭特也祭出 260 億的特定支持計畫,包含能源價格上限保證、養老金調升、以及全國工資的調漲。能源價格上限保證是對每個家庭在冬季所需使用的能源進行補助,另外預計在 2023 年 4 月,價格上限從原本的 2500 英鎊調升至 3000 英鎊,隨著能源價格預計還會持續上漲,這等同於 500 英鎊的補助;國民養老金與養老金信貸也將隨通貨膨脹調漲給予金額。另外,全國基本工資也調升至每小時 10.42 英鎊,漲幅約 9.7%, 預計全職工人每年所得增加 1600 英鎊,約有 200 萬最低收入的工人受益。教育、衛生與社會保健也將獲得資金挹注,未來兩年不僅會對學校投注 23 億英鎊,每年也會對國家衛生服務增加 33 億英鎊的預算,社會保健部門方面將會增加 28 億英鎊可用資金,次年則為 47 億英鎊。
daily-weekly
【國際大風吹】如果充滿爭議的強森不願下台,英國女王有權力「出手干預」嗎?
總是頂著一頭亂髮的強森,給人的印象是非典型政治人物,有他獨特的魅力。然而,從當上首相之前,到如今辭職下台,他惹出來的爭議卻多到數不清,甚至一度傳出有欺騙英國女王的嫌疑,但不論有沒有錯,強森每次似乎都能全身而退,而且絕不肯引咎辭職,所以被封為「抹了油的小豬」。強森到底鬧過哪些誇張醜聞?在君主立憲制的英國,理論上是國家元首的女王,碰到這樣一位首相,能不能出手干預呢?強森:從鄙視規則的學生,到脫歐頭號大將青少年時期的強森,是在全英國最有名,誕生了無數政商精英的私立學校、伊頓公學就讀。高中老師透露,17 歲的他自命不凡,常常覺得別人都得遵守的義務,並不適用在他身上。從牛津大學畢業後進入泰晤士報當記者的強森,曾經因為假造受訪者說法而遭到撤職。後來在每日電訊報,也曾經答應把一位記者的住址,私下提供給想要尋仇報復的朋友,所以遭到主管重重申誡。在強森剛選上首相的時候,這位前老闆也投書媒體警告,大家恐怕很快就會發現,強森對法規、慣例、秩序,基本上不屑一顧。在媒體累積名氣之後,強森選擇從政,先後選上國會議員和倫敦市長。為了宣傳 2012 倫敦奧運,他本來想要帥氣滑鋼索進場,卻卡在半空中下不來的這一幕,讓他一度尷尬登上全球媒體版面。儘管經常鬧烏龍,但強森也很擅長挖苦自己,更因為成功舉辦倫敦奧運聲勢大漲,後來在 2016 的脫歐公投中他成為關鍵推手。雖然他主打的宣傳重點之一:英國每星期繳給歐盟 3.5 億英鎊的說法證實是謊言,但英國人最終選擇離開歐盟。在英國政府跟歐盟談判陷入僵局,始終喬不攏脫歐協定之際,「搞定脫歐」更成為強森在 2019 年選上首相的關鍵承諾。同一年,他還帶領保守黨寫下 1987 年以來最好的國會選舉結果。而他也在辭職演說中強調,之所以始終不願辭職,都是為了不要辜負選民期待。強森當上首相後的醜聞大盤點 2019 年當選首相之後,強森完成了脫歐大業,也在好壞參半的評價中,處理席捲全球 COVID-19 疫情,不過也就是在這段期間,醜聞接連爆發。首先是派對門。就在 2020 年全英國進入第一次全國封城,強森呼籲所有民眾乖乖在家防疫的時刻,首相官邸卻多次舉行派對,包括強森自己的生日趴。警方調查後對 83 人發出 126 張罰單,強森和他任命的財政大臣蘇納克都因此遭到罰款處分。在媒體刊出他和老婆等 19 人,拿著紅酒和起士盤在官邸後院聚會的照片之後,強森曾經辯稱這只是工作會議。第二,黨內同仁爆出性醜聞,但身為黨魁的強森卻疑似包庇當事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今年 2 月任命的副黨鞭品契爾。品契爾 6 月底在倫敦一家俱樂部涉嫌對 2 名男客人伸出鹹豬手,因此引咎辭職。隨後,傳出品契爾素行不良,多年來經常傳出性騷擾的風聲。而強森本來立刻撇清,說在任命他之前並不知情,後來在黨內同志出面作證後,才終於認錯。第三,袒護違規遊說的同黨議員。保守黨議員派特森,因為被發現拿著私人企業酬勞去遊說內閣閣員,卻完全沒有通報,遭到下議院委員會建議停職 30 天。但強森卻發動表決擋下這個處分,因此引發輿輪譁然。派特森最終辭職,強森也認錯道歉。第四,在英國面對通膨危機,老百姓生活支出節節上漲的時候,強森政府依然在 4 月份開始調漲健保費。不但讓民眾怨聲載道,也撕毀自己在 2019 年承諾不加稅的競選支票。第五,強森上任後,花了 20 萬英鎊、約合新台幣 770 萬元來裝修首相官邸,但卻被媒體踢爆,有部分竟然是由一名保守黨金主私下贊助,而且強森沒有依照規定公開申報,保守黨因此被裁罰 1 萬 7800 英鎊的罰金。不願下台的首相,女王可以「管一管」嗎?一連串醜聞看下來,可以看到強森政府不斷陷入道德危機,讓外界感到他無視操守,官官相護,傷害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前面提到 6 月底的副黨鞭性騷擾醜聞,成了最後一根稻草。消息傳出後,兩天內有超過 50 名政府官員相繼辭職抗議。而同時舉行的民調則是發現,高達七成受訪者認為強森應該辭職,但同時也有六成八的受訪者認為,他最終大概或絕對不會引咎辭職。換句話說,強森戀棧權位的形象根深蒂固。就連專家都認為,他在辭職演說中並沒有為這些爭議道歉,反而強調任內政績,聽起來就是心不甘情不願。曾經有媒體分析,要是強森堅持不辭職,反而選擇立刻解散國會舉行大選,希望繞過黨內的反彈聲浪,透過民意背書來取得正當性,恐怕會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相當尷尬。畢竟按照英國憲法規定,首相解散國會必須經過君王同意,而女王是有權利在符合一定原則之下,選擇不同意解散國會。例如,如果君王會因此被捲入政治紛爭,或君王認為目前的國會運作並沒有任何困難,都可以拒絕。然而,英國憲法也規定,雖然君王每星期都會跟首相聯絡,也有對首相提出意見、疑慮和警告的權利,但必須保持政治中立。如果伊麗莎白二世同意解散國會,似乎是讓看起來相當不適任的強森有機會留任,但如果史無前例的拒絕,勢必也會掀起很大的政治風波。怎麼選都不對。歷史也證明,強森似乎不避諱把女王拉進政治髒水。2019 年,強森曾經徵得女王同意,動用君王特權讓國會休會 5 個星期。當時,強森政府所提出的脫歐草案在國會引發激烈辯論,而他技術性讓國會休會,被視為是刻意拖延時間,讓國會來不及達成共識,逼迫英國走向無協議脫歐的局面。後來,英國最高法院緊急裁定休會是違法、無效的行為。換句話說,本來該保持政治中立的女王,在強森的說服之下,同意了一項違法的政治操作。如今,在強森辭職之後,這一切算是紙上談兵,英國女王並沒有捲入憲政危機。但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卻真的遭受重創。目前,保守黨正在推選新黨魁,烏煙瘴氣的英國政壇,有待新政府重新撥雲見日。
daily-weekly
證實G20與李強會面,拜登:中國經濟困境不會導致它侵略台灣,事實上正好相反
(中央社) 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10 日指出,他與中國領導階層舉行了數月以來最高層級會談。他並表示,中國經濟波動不會導致它侵略台灣。《路透社》報導,拜登表示,他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 20 國集團 (G20) 年度高峰會曾經見面。這場會談是自從去 (2022) 年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 (Bali) G20 峰會期間進行會談以來,兩強近 10 個月以來展開的最高層級會談。拜登告訴記者:「我的團隊,我的幕僚還跟習主席的人及他的內閣見面。我今天在印度跟他的 2 號人物見面。」拜登說,「我們針對『穩定』這項議題進行商討」, 還有南半球的議題,「一點對抗的氣氛也沒有」。在越南舉行的記者會中,拜登宣稱美國經濟是全球「最強健的」。他告訴記者,中國經濟成長正因全球經濟疲軟以及中國自身政策而在走緩。不過他沒有明確表示哪些政策。拜登用「危機」形容中國經濟情勢,並且提到房地產業和高青年失業率等問題。他說:「他計畫當中一項主要經濟教條現在完全沒有發揮作用。我對這樣的情況不開心,但是那沒有起作用。」拜登指的是習近平。「他現在忙得不可開交。」報導指出,拜登試圖保持對中國溝通管道暢通,藉以降低因為在包括台灣等國際議題上的分歧而造成的緊張。「我不認為這 (指經濟困境) 將會導致中國侵略台灣。事實上,正好相反,可能它沒有跟過去一樣的能力了。」拜登形容美國是太平洋大國,而且無意從這個區域退場。他也提到中方最近禁止官員使用美國設計的蘋果公司 (Apple Inc.) iPhones 手機,說這相當於在貿易上「改變一些遊戲規則」。拜登強調:「我真誠地希望這一個關係恢復正常。」
daily-weekly
G20峰會登場:拜登與莫迪雙邊會談,勾勒戰略夥伴關係願景,交情提升至個人層級
G20 峰會登場 烏克蘭戰事有無共識受關注 (中央社) 為期 2 天的 20 國集團 (G20) 峰會 9 日在新德里登場,聚焦於包容性成長,外界關注領袖們能否在烏克蘭戰事上達成共識,並發布聯合公報或領袖宣言。G20 是由 19 個國家加上歐洲聯盟組成,會員的國內生產毛額 (GDP) 占全球 80%、占全球貿易的 75%, 人口占全球的 60%。印度去年 12 月 1 日接任 G20 輪值主席,任期到今年 11 月 30 日,主題為「一個地球、一個家庭、一個未來」, 聚焦包容性成長,特別是開發中國家,過去已舉辦 200 多場會議,以 9 日至 10 日在新德里國際展覽暨會議中心 (IECC) 舉辦的峰會為壓軸會議。俄羅斯與中國對有關烏克蘭戰事的措詞有意見,在此情況下,外界關注今年的 G20 峰會能否產生聯合公報或領袖宣言。如果峰會未能產生聯合公報或領袖宣言,這將是 G20 舉辦峰會以來的首次,除了讓印度顏面無光之外,也將凸顯出 G20 內部歧見無可化解,觀察人士擔心,G20 作為一個集團的可持續性恐受衝擊。在昨天的會前記者會上,G20 籌備官康特 (Amitabh Kant) 表示,新德里宣言已經準備妥當,就等領袖們批准。但他補充,領袖們的協商才剛要開始,也還沒有結束,希望外界多些耐心。本屆峰會,印度除了 G20 會員國與會之外,還邀請孟加拉、埃及、新加坡等 9 國,以及聯合國 (UN)、國際貨幣基金 (IMF) 等多個國際組織參加。與會領袖昨晚開始陸續抵達,包括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加拿大總理杜魯道 (Justin Trudeau)、英國首相蘇納克 (Rishi Sunak)、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俄羅斯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墨西哥總統羅培茲歐布拉多 (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 以及西班牙總理桑傑士 (Pedro Sanchez), 未能前來。峰會於印度時間今早 9 時 30 分拍攝領袖合照,接下來的會議分上、下午兩場,討論經濟、財政、氣候變遷、綠色能源、國際債務、加密貨幣管制、糧食與能源安全等議題,期間穿插與會員國之間的雙邊會談,最後舉行官方晚宴。在首場會議上,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正式邀請非洲聯盟 (African Union) 代表以 G20 正式會員的身分入座;非洲聯盟目前有 55 個成員國。習近平缺席 G20 拜登將藉機宣傳美國是更佳合作夥伴 (中央社) 美聯社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想藉參加在印度召開的 20 國集團 (G20) 峰會場合,以及他接下來拜訪越南的行程,來向世界說明,美國與其志同道合盟邦是優於中國的經濟和安全夥伴。白宮官員透露,7 日晚間從美國啟程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拜登 (Joe Biden), 將利用年度 G20 峰會機會來強調美國針對開發中與中等收入國家提出的一項方案,要讓世界銀行 (World Bank) 與國際貨幣基金 (IMF) 的放款能力增加約 2000 億美元 (約新台幣 6 兆 4200 億元)。這是針對中國「一帶一路」大規模基礎建設倡議所嘗試提出的替代選項,規模雖不及一帶一路,但依舊龐大。美國視一帶一路為中國帶頭進行區域發展與軍事擴張的「特洛伊木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缺席本屆 G20 峰會,由國務院總理李強代為出席。峰會結束後,拜登將轉往越南首都河內與越南國家主席阮富仲會面,屆時預料將宣布加強雙邊經濟合作的計畫。越南雖與中國有密切貿易關係,但兩國間也存在南海主權爭議等意見分歧。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 的全球中國中心 (Global China Hub) 副主任柯特 (Colleen Cottle) 表示:「我認為習近平若真的缺席今年的 G20 峰會,會是中國真正錯失一個大好機會。」她還說:「我認為這提供拜登政府再一次機會採取進攻態勢,來加緊... 向南方國家 (Global South) 展現美方提議的價值為何。」一名知情官員透露,在新德里 G20 峰會期間,美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領袖也將努力為一份重大聯合基建協議定案。要求身分保密的官員表示,這項計畫將協助以一個鐵路網串聯波斯灣與阿拉伯國家,還將把印度與波灣地區港口出發的海上航線串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 (Jake Sullivan) 則表示,若能擴大世銀與國際貨幣基金的放款能力,將提供相對於中國的「可靠替代選項」。拜登已向美國國會請求增額預算,為上述兩機構合計提供 33 億美元 (約新台幣 1056 億元) 資金。拜登政府表示,這筆經費將協助擴大提供給中等收入與貧窮國家的放款,其中單單美國將供應近 500 億美元,世界提供融資合計最高將達 2000 億美元。蘇利文說:「我們相信,應該要讓中低收入國家能有高標準且不具脅迫性的借貸選項。」拜登與莫迪雙邊會談 勾勒戰略夥伴關係願景 (中央社) 20 國集團 (G20) 峰會召開前夕,印度總理莫迪在官邸與來訪的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雙邊會談,涵蓋科技、半導體、人工智慧、再生能源到國防合作等領域,勾勒印美戰略夥伴關係願景。印度目前是 G20 輪值主席國,9 日起在新德里舉辦為期 2 天的領袖峰會,拜登昨晚搭乘美國空軍一號抵達新德里;俄羅斯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 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不會出席。雙邊會談是在莫迪官邸舉行,根據會後的 29 點聯合聲明,兩人呼籲以信任和相互理解為基礎,讓印美戰略夥伴關係繼續在各層面轉型,並強調自由、民主、人權、包容、多邊主義和公民平權等共享價值,強化印美關係重要性。莫迪和拜登重申科技對於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決定性作用,有意於 9 月對於印美「關鍵與新興技術倡議」(iCET) 進行中期檢視,繼於明年以國安顧問主導的年度檢視。兩人並說支持打造具彈性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以及連結國防產業生態系統的技術價值鏈,加強 5G、6G 技術合作,透過擴大在人工智慧、太空等新興領域合作,深化印美「重要防衛夥伴」。印度國防部向美國申請採購 31 架 MQ-9B 無人機,拜登對此指出,相信可強化印度軍隊的情監偵 (ISR) 能力。此外,印美共同生產 F414 戰機引擎的商業協議,於 8 月 29 日完成國會審查程序,雙方開始進行商業及技術轉移洽談,美國海軍在印度維修設備的協定也完成簽署,莫迪與拜登對這 2 項進展表示歡迎。拜登也表達支持改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把印度納為常任理事國,並在此背景之下,支持印度競逐 2028-29 年非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雙方再次確認「四方安全對話」(Quad) 機制對於支持自由、開放、包容和具彈性印太區域的重要性,下一屆的 Quad 峰會將於 2024 年由印度主辦。拜登祝賀印度最近在太空任務上取得的成功,將與印度深化外太空探索夥伴關係,國際太空站、太空人任務以及隕石防護等合作項目,已經開始討論。雙方還談及核能發電、再生能源、運輸界減碳、電池儲能、量子、癌症研究與防治等領域的合作計畫。聯合聲明未提及烏克蘭戰事以及中國在區域擴張等議題。莫迪拜登相見歡 交情提升至個人層級 (中央社) 在 20 國集團 (G20) 峰會召開前夕,印度總理莫迪與來訪的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雙邊會談,地點在莫迪官邸,顯示兩人交情已提升至個人層級,讓印美關係進一步升溫。印度目前是 G20 輪值主席國,今起在新德里舉辦為期 2 天的領袖峰會,拜登昨晚搭乘美國空軍一號抵達新德里,隨即驅車至莫迪官邸,在峰會前夕展開雙邊會談。拜登在前身為推特 (Twitter) 的社群平台 X 發文說,「非常高興」見到莫迪,透過 G20 活動再次確認美印夥伴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堅穩、緊密且具活力。」莫迪同樣在 X 發文,強調是在官邸迎接拜登,兩人的會面成果豐碩,談及促進經濟、人對人連結的諸多議題,兩國友誼將繼續為促進全球福祉扮演重要角色。智庫評論員、印度前外交官薩強哈爾 (Ashok Sajjanhar) 在電視節目上說,這已是莫迪與拜登在過去 4 個月之間的第 3 次會面。今年 5 月兩人在日本舉辦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上就曾熱情擁抱;莫迪今年 6 月也訪問華府,成為過去 15 年來首位訪問美國的印度總理。強哈爾說,從雙方的互動情況看來,兩人都很願意把「優質時光」用在對方身上。他觀察到,美國過去並不太願意與印度分享新興與關鍵技術,特別是在國防技術方面,但如今美國已願意為印度共同生產 F414 渦輪扇發動機,並鼓勵半導體公司前來印度投資。美國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民主國家,而印度則是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兩國之間的友好看似理所當然,但事實上美國之前一度與印度的對頭巴基斯坦更為友好,甚至曾在 1971 年印巴戰爭期間,向印度派遣軍艦。時至今日,印度與美國已發展為「全面戰略夥伴」, 外界認為這主要可歸因於來自中國的共同挑戰。觀察人士相信,在「元首外交」的牽引下,莫迪與拜登之間的個人情誼,將有助印美關係進一步升溫,而這可能不是北京所樂見。另一方面,莫斯科與北京日前已先後宣布,俄羅斯總統普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缺席 G20 峰會。對此,印度智庫政策研究中心 (CPR) 戰略研究教授謝蘭尼 (Brahma Chellaney) 認為,這給了拜登一個良機,在提升對印度關係的同時,展現美國在全球挑戰上的領導力。
daily-weekly
英相強森宣布增稅填補疫情支出,遭在野黨抨擊「逼民眾賣房子繳稅,才能領救助金」
文:王國仲英國首相強森 (Boris Johnson) 9 月 6 日宣布,因應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帶來的持續醫療支出,並籌措社會照護體系改革資金,國家保險 (National Insurance) 稅率將調高 1.25 個百分點;針對投資人的股息稅率也會隨之提升。新增稅額目前會反映在國家保險稅率上,並在 2023 年時依所得計算、成為獨立稅額。相關部門表示,這項政策可望在未來 3 年內帶來 360 億英鎊 (約 1.37 兆台幣) 稅收,並直接挹注於醫療與健康照護體系中。加稅引發批評,強森辯護此乃「艱難而負責任的決定」儘管下議院在 9 月 8 日以 319 對 248 票通過決議,但增稅不僅和強森以往的競選承諾背道而馳 (他 2019 年競選時曾表示不會調漲所得、增值或保險稅), 更可能導致選民不滿。因此,不只反對陣營 —— 工黨大肆批評該政策,表示民眾必須先「賣掉房子籌錢繳稅,才能獲得社福救助金」, 連強森所屬的保守黨都傳出反對聲浪,警告首相不要「把人民的錢扔進無底洞」。影子內閣財政大臣里夫斯 (Rachel Reeves) 便重砲批評保守黨只懂得課稅,更直指強森的政策是「投下撕毀自身諾言的稅賦炸彈,缺乏面對社會議題時該有的細膩度與公平性。」保守黨議員、英國 COVID 復原小組副主席貝克 (Steve Baker), 也呼籲保守黨應該「重新確認自己的定位」, 不要每次面對公眾議題都只會加稅。投票過程中,有 5 位保守黨議員表示反對,更有多達 37 位棄權,不過考慮到保守黨在議會中的絕對優勢,這些票數不足以影響法案通過。面對外界質疑,強森坦承無法信守承諾,但仍為自己辯護:「在不另外籌措財源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填補對抗 COVID-19 的鉅額支出。因此,我必須做出艱難而負責任的決定。」此外,由於醫療、社會服務皆屬永久性支出,強森認為靠借貸或舉債來度過難關是「不負責任的」。強森進一步向下議院解釋:「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直接增加所得稅或資本利得稅 (指針對買賣資產獲得利潤來課徵的稅額) 就好?因為企業不用繳所得稅,所以 (加課所得稅) 會讓負擔全落在民眾頭上。和現行方法相比,平均每人需要多繳一倍的稅;資本利得稅收本來就相對少 (2021 年收入約 90 億英鎊,折合台幣 3441 億元), 效益不大。」「調漲國家保險稅率,無論是企業或個人,都會依照級距為國家財政做出合理貢獻,賺得多就繳得多。此外,我們也將調高股息稅率,請求成功的企業家與投資人多加奉獻。事實上,收入前 14% 民眾的稅率會落在 50% 左右。」財政大臣薩納克 (Rishi Sunak) 也為自家首相緩頰:「政府必須在社福支出上扮演嶄新且持續性角色,因此也必須找到新方法來籌措財源。當然,沒有人希望做出不得不增稅的決策,但世上並沒有簡單或完美的資金籌措方法。」新增稅金將挹注因疫情左支右絀的國民健保署在英國現行保險體制下,雇主和勞工皆須繳納保額,負擔部分社會福利計畫如老年津貼、法定病假工資或產假薪金等。達到老年津貼支付標準年紀的民眾就不再需要繳納,有效減輕老年人口的稅金負擔。舉例而言,月薪級距在 797 至 4189 英鎊 (約合台幣 3.05 至 16 萬元) 之間的民眾,須支付等同其收入 12% 的國家保險稅。超過 4189 英鎊的額外收入會再被加課 2% 稅金。目前這些稅金皆含在個人所得稅中計算。本次增稅收入預計可在半年內為國民健保署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挹注 54 億英鎊 (約 2065 億台幣) 現款。而根據納菲爾德信託基金會 (Nuffield Trust) 8 月份調查,英格蘭國民健保署正因 COVID-19 疫情左支右絀、醫療資源匱乏,導致約有 120 萬英國民眾必須等待 6 個月以上,才能順利接受心臟、腦部或眼科等重大手術。英國新冠疫情在 2021 年達到高峰,平均每日近 6 萬人確診、超過千人病故。在 7 月中旬宣布「大解封」, 解除所有防疫限制、將希望寄託在群體免疫與足夠的疫苗覆蓋率後,雖然新增病例數下降至每日 2 萬人上下 (近日又有上升趨勢), 重症住院率與死亡率卻仍逐漸攀升。目前累計已 709 萬人確診,超過 13 萬人死亡。同時端出社福改革牛肉,成效與否有待時間驗證英國的社福體系長久以來飽受批評,體制改革的呼聲也幾乎從未間斷。因此,除調整稅率外,強森也一併提出其他社福政策改革方案。舉例而言,政府將設立民眾一輩子所需支付的社福津貼上限。從 2023 年 10 月開始,上限為 8 萬 6000 英鎊 (約 329 萬台幣), 超過的部分會由政府全數補助,不過安養院的居住與餐食費用則不包含在內。此外,依現行制度,若民眾擁有超過 2 萬 3250 英鎊 (約 89 萬台幣) 資產或儲蓄,他們須全額支付醫療與照護費用;資產介於 1 萬 4250 (約 54.5 萬台幣) 至 2 萬 3250 英鎊之間者,政府則會協助負擔部分支出。在強森改革推動後,部分補助門檻擴大至 2 萬至 10 萬英鎊 (約新台幣 76 萬到 382 萬元) 之間。資產在 2 萬英鎊以下的民眾則由政府全額補貼,不須自行支付費用 (不過可能會加課部分所得稅)。新稅制實施後,英國民眾將面臨自 1955 年開始紀錄以來最高的稅率 —— 總國民收入的 35%。改革方針能否如強森所說為英國醫療、社福體制帶來新風貌,則仍有待時間驗證。
daily-weekly
習近平缺席G20、國安部談論美對中戰略,分析:加速與西方脫鉤,美中關係前景難樂觀
習近平缺席 G20 印度峰會,對外關係脫鉤西方加速中 (中央社)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不出席 G20 印度峰會,分析指出,北京維持與西方國家逐漸斷絕聯繫態勢,智庫交流、官員互動等頻率較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前來得少,習近平缺席 G20 印度峰會再次佐證了這個趨勢。20 國集團 (G20) 峰會將於 9 月 9 日至 10 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路透社》報導引述數名駐中國外交官意見表示,習近平缺席 G20 印度峰會一事佐證了北京正與西方國家斷絕聯繫態勢,不管是在接觸中國官員或是其他消息來源上,面臨了艱鉅挑戰。中國外交部沒有回應《路透社》置評請求。數名來自西方國家駐中國外交官採匿名方式對《路透社》表示,相較 COVID-19 疫情前,現與中國官員或與國家有關智庫學者的定期接觸頻率減少了,這些智庫學者往往可發揮向世界解釋中國政策的作用。這些駐中國外交官提到,現在為出訪的政要安排會晤、制定協議、確保媒體訪問等變得愈來愈困難;在會議上,中國官員嚴格地遵守照本宣科評論,這降低了駐京特使可反饋派駐母國的訊息量。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兩個國家特使則說,他們沒有遇到這類問題。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公眾輿論領域負責人利偉恩 (Ryan Neelam) 表示,這顯示在習近平嚴格統治下,官員們與外國勢力打交道變得更加謹慎;倘若一切有如舞台表演般地精心安排,非正式互動機會減少,接觸高階決策者機會也降低,彼此找到共同點可協商空間就會縮小。習近平不出席 G20 印度峰會,分析人士認為,中印關係緊張可能是原因之一;實際上,習近平今年國際旅行次數也較去年大幅減少,他在 2022 年出訪了 5 次。習近平今年只離境中國兩次,一次是在莫斯科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 另一次為 8 月出席南非金磚峰會。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 (The Stimson Center) 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表示,中國趨於利用限制訪問或不參加活動作為其與有分歧國家間的「槓桿」, 中國將這視作影響其他國家行為的手段,「聽說西方外交官在中國缺乏接觸管道和受到安全限制的情況加劇中。」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趙通 (Zhao Tong) 指出,當中國官僚機構內部反西方情緒高漲時,與西方官員頻繁接觸或密切工作恐引發人們對其政治可信度的質疑,對於中國官員來說,這類接觸的好處變得不那麼明顯,政治和安全風險卻在增加。國安部發美對中戰略、習近平缺席 G20 峰會,中美關係前景難樂觀評論指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不出席 G20 印度峰會是對美國的適度施壓;而不涉外交事務及對外宣傳的中國國家安全部,日前竟發文談論美國對中戰略,都顯示中美關係前景恐不樂觀。《金融時報》7 日刊載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長曹辛所撰分析文章,提到上述觀點。中國國家安全部 4 日於微信公眾號平台發文指出,美國對中戰略是新瓶裝舊酒,美國絕不可能「競贏」中國。中國外交部 4 日於官網宣布,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於 9 至 10 日出席 G20 印度峰會;對於習近平的缺席,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表示遺憾。曹辛認為,這兩件事都與中美關係密切相關,讓人對中美關係前景難以樂觀,起碼是非常不確定。他說,以工作分管職能來講,國家安全部不管中國對外宣傳也不涉中國外交,其發出「新瓶裝舊酒:美國對華戰略『新兩手』實際還是『老兩手』」一文不能代表中共中央,也不能代表外交部,只是中國政府一個相關職能部門的觀點而已。「然而上述文章對當前和未來中美關係的分析和定位卻是嚴重的」, 曹辛指出,國家安全部具有不公開性、保密特性、敏感性,部門發文構成了一種暗示,暗示中美關係當下和未來的不樂觀,也給美國和西方施加了壓力。曹辛提到,國家安全部發文講到「要真正實現『從峇里島到舊金山』, 美國需要拿出足夠的誠意」, 這正是在提示美國,必須對中國拿出誠意,中國領導人就有理由在 11 月於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 領袖峰會上與拜登見面,「這是暗示,也是心理戰。」曹辛解析習近平缺席 G20 印度峰會,原因是出於對美國施壓。他說,習近平的缺席,倘若不是健康因素,根本原因就在於北京對於拜登政府接連派出高階官員訪中的政策調整不滿意;因為美國仍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繼續對中國實行「小院高牆」式遏制手段。曹辛引述美國媒體所說「愈來愈多跡象表明,中國擺出沒興趣 (和拜登) 打交道的樣子」, 他說明,原因如同上述,「美國需要拿出足夠的誠意」, 以 11 月舊金山 APEC 會議來說,中國領導人仍有空間就是否出席會議一事施壓美國;明年美國進入總統大選後,這樣的機會一般來說就會少了,「否則對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來說就是正中下懷。」港媒:李強出席 G20 峰會,凸顯政治角色關鍵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出席在印度舉行的 G20 峰會,這將是中國總理首次亮相 G20 峰會。港媒指李強出席 G20 峰會不同尋常,應是綜合考量的結果,另外也凸顯李強扮演的政治角色十分關鍵。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4 日宣布,李強將於 9 至 10 日出席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 20 國集團 (G20) 領導人第 18 次峰會。《香港 01》6 日在報導中分析,李強出席 G20 峰會符合中國政治邏輯,「因為國務院總理屬於政府首腦,外交本來便是重要的政府職權」。李強出席 G20 峰會之前先參加了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便說明了總理的外交職權,出席 G20 峰會的其他國家領導人中,同樣有多位是以總理身份出席。但不同的是,其他國家出席 G20 峰會的總理往往是所在國最主要的實權領導人;除此之外,G20 峰會主要內容與經濟相關,而中國國務院的核心職責便是經濟,總理的主要工作是主管經濟,李強出席 G20 峰會恰好可以展開經濟外交。報導說,即便如此,李強出席 G20 峰會仍然不同尋常,畢竟政治工作非常注重慣例,尤其是對外交往,每一次的安排都必定是審慎考慮的結果,「習近平為何不直接參加,而是讓李強代替他出席 G20 峰會?這背後應該是綜合考量」。有分析認為,習近平是因為中印關係或中美關係的影響而缺席這次峰會,香港 01 說,這似乎是一種解釋,卻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李強代替習近平出席 G20 峰會,反映習近平對李強的高度信任和認可,凸顯李強扮演的政治角色十分關鍵。報導說,近年來經過兩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中國國務院的角色有所收窄,日益偏向經濟民生,中共中央扮演集中統一領導的角色,這成為外界解讀中國黨政關係的視角,不過從李強代替習近平出席 G20 峰會來看,國務院總理依舊在新形勢下的中國政治語境中扮演非常吃重的角色。
daily-weekly
英國新財相韓特警告稅將「不減反增」,特拉斯傳面臨逼宮危機
(中央社) 英國首相特拉斯 (Liz Truss) 9 月宣布迷你預算案減稅計畫,引發英鎊狂貶,市場混亂,前外相韓特 (Jeremy Hunt) 緊急接任財相,他坦承預算案犯下錯誤,警告可能加稅。上任月餘的特拉斯傳面臨黨內逼宮危機。法新社報導,新任財相韓特曾任外交大臣,被視為保守黨內的中間派,他表明將放棄特拉斯競逐首相大位時提出的政見。韓特坦承預算案「犯下錯誤」, 一名黨內盟友稱韓特是英國政府的新「執行長」, 首相特拉斯現在成了退居第二線的「董事長」。韓特 14 日上任後,首先和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總裁貝里 (Andrew Bailey) 會談。金融市場混亂迫使英國央行砸錢出手干預,安撫瘋狂的債市。貝里 15 日告訴媒體:「我們就穩定和財政永續的重要性進行明確且直接的交流。當然,昨天採取了一項重要措施。」貝里也警告,由於政府對家庭和企業龐大的能源補助和減稅計畫,在通膨的壓力下,升息幅度將比之前更大。短命財政大臣夸騰 (Kwasi Kwarteng) 14 日被迫辭職,為引發市場混亂的預算案負責下台後,英國《泰晤士報》15 日以「特拉斯進行保位戰」(Truss fights for survival) 為頭條新聞。根據《泰晤士報》、《電訊報》(Telegraph) 和其他媒體報導,特拉斯 9 月 6 日上台後,保守黨民調崩盤,令資深保守黨議員深感震驚,他們正在策劃倒戈,可能在數日內有動作。前保守黨黨魁赫格 (William Hague) 表示,特拉斯的首相大位「懸於一線」; 前財政大臣韓蒙德 (Philip Hammond) 則說,特斯拉將該黨多年來辛苦建立的經濟競爭力成績毀於一旦。然而在反對派工黨 (Labour) 的民調數字攀升下,威爾斯事務大臣柏克蘭 (Robert Buckland) 警告黨內不滿的同志:「不要再把另一個首相投入虎口。」英相特拉斯再度急轉彎 恢復提高企業稅《中央社》報導,英國首相特拉斯 14 日說,為恢復市場對英國的信任、穩定經濟,將把企業稅稅率調高為 25%。這項政策是由前首相強森 (Boris Johnson) 的政府提出,特拉斯原本對此抱持反對立場。在前財相蘇納克 (Rishi Sunak) 推動下,前首相強森領導的政府原計畫在明年 4 月將企業稅稅率由 19% 提高至 25%。強森 7 月遭逼宮、辭去執政黨保守黨黨魁一職後,蘇納克與特拉斯競爭黨魁、也就是英國新任首相大位,期間特拉斯曾批評蘇納克的增稅政策將阻礙英國經濟成長,蘇納克則直指特拉斯的減稅計畫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撐,過於輕率,恐債留子孫。繼 3 日急轉彎,取消訂定最高所得稅率上限為 45%、以「刺激投資」的政策後,特拉斯 14 日再度髮夾彎,放棄她競選黨魁期間極力推銷的政見,讓她在黨內外的威信再受打擊。她在競選期間曾堅稱,與其他七大工業國 (G7) 等經濟發達國家相較,英國政府的舉債程度偏低,財政情況絕對有能力負擔減稅造成的成本,而減稅是刺激經濟成長的重要方法。除了政策屢遭挑戰,特拉斯在新政府人事安排上未信守「跨陣營舉才」的承諾,大舉重用「忠誠份子」, 這讓黨內原本就對她不滿或有疑慮的人如今更加虎視眈眈、醞釀逼宮。特拉斯是 1998 年以來,黨內選舉得票率最低的保守黨黨魁。14 日遭撤換的前財相夸騰多年來被視為特拉斯的忠實盟友,但當外界質疑她取消富人稅上限的決定時,特拉斯第一時間竟稱「那是夸騰要的」。如今夸騰上任不過 37 天就被迫黯然下台,成為英國 1970 年以來最短命的財政大臣。特拉斯 14 日說,提高企業稅預計將為英國國庫每年帶來 180 億英鎊收入。她在唐寧街 10 號記者會表示,她的成長經驗讓她知道何謂無法享受經濟成長的好處,因此她深信英國必須堅定追求經濟成長,這也是為何她從 9 月 6 日上任第一天以來就野心勃勃朝這個目標邁進。特拉斯說,從 2008 年金融危機開始,英國這個偉大國家的潛力就被持續疲弱的經濟成長拖累,因此她將持續堅定追求低稅負、高薪資、高經濟成長。她瞭解民眾期待「穩定」, 因此推出政策,支持企業與一般家戶應對能源費用高漲。不過,特拉斯指出,英國的經濟問題也受外部因素影響。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引發全球經濟情勢惡化;此外,2020 年以來為應對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疫情及其導致的經濟挑戰,政府大幅舉債。她坦承,日前發布的小型緊急預算案「走得太遠、太快」, 超乎市場預期,因此政府促進經濟成長的作法必須改變,以穩定市場、說服市場信任英國政府的財政紀律。這也是為什麼她決定要遵循前任政府的政策,提高企業稅。特拉斯強調,政府將竭盡所能確保債務下降,並控制政府人事規模,以確保納稅人的錢都用在刀口上。她承諾在公共支出速度較原先規劃放緩的情況下,持續確保公共部門的運作效率和品質。關於撤換夸騰,特拉斯說她「非常遺憾失去他」, 但強調夸騰與她有「共同的願景」, 而新任財相韓特則與她有「共同的信念和野心」。特拉斯強調,身為首相,她的行動將永遠以國家利益為首要考量。她坦言情勢不容易,但「我們能挺過風暴」。韓特將於 10 月 31 日宣布中期預算計畫,這將是英國政府能否重建經濟政策可信度的關鍵考驗。隨後英國央行將在 11 月 3 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
daily-weekly
英國脫歐四週年:當初群情激動的英國人,如今後悔嗎?
文:Birgit Maaß2016 年英國舉行歐盟公投後,脫歐是佔據新聞版面的重點話題。自從英國在 2020 年 1 月底正式退出歐盟後,英國人似乎一同放下心中的大石:再也不需要和鄰居或友人爭得面紅耳赤,家庭聚會時也不用再和爺爺奶奶拌嘴。如今當民調機構調查公民最關注哪些問題時,歐盟事務和英國脫歐甚至不再擠入前 10 名。益普索研究所的最新調查中,經濟和通貨膨脹位居英國民眾關注問題的榜首,僅有 5% 受訪者認為脫歐是重要議題。懷念歐盟?感受不到!「脫歐派」獲得了勝利,但這對所有人來說都不再重要。儘管從長遠來看,脫歐會導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下滑 4%, 儘管絕大多數人現在對脫離歐洲大家庭感到遺憾,但英國沒有任何中堅政治力量將扭轉「脫歐」設定成目標。那麼英國在脫歐後可以利用其全新的自主性做些什麼呢?倫敦國王學院「變化的歐洲中的英國」(UK in a Changing Europe) 計劃專家表示:做不了太多。他們使用「分歧追蹤」的方式,觀察英國及歐盟在經濟領域的差異。研究員瓦霍維亞克 (Jannike Wachowiak) 表示:「強森 (Boris Johnson) 曾暢談要如何利用『新自由』, 但迄今幾乎沒有實現。」經濟收益甚微迄今為止的放鬆管制其實象徵意義居多。例如,商家可以販售 1 品脫葡萄酒。雖然有關單位努力將新法規宣傳為一種進步,畢竟一代名相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也曾如此享用他最喜歡的香檳。但經濟效益仍相當不透明。到目前為止,可以確認的經濟效益有限。與最重要的夥伴之間的貿易出現壁壘;動蕩的不確定性降低了企業投資意願。令許多英國脫歐派選民懊惱的是,如今的移民人數比脫歐之前更高,一年內便超過 70 萬人,創下歷史新高。來自亞洲或非洲的護理人員極為依靠外來專業人才的醫療保健行業更是首當其衝。英國政府不得不在一年內向醫生、護理師和其他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發放近 10 萬份簽證。牛津大學移民觀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這一數字超越以往任何時候,而絕大多數的專業人才來自非歐盟國家。倫敦市民雅格 (Deirdre Yager) 就是四年前舉杯慶祝英國脫歐的其中一人。那一刻她感覺「心情激動」,「振奮人心」,「終於自由了!」歐盟最令她感到不滿的是官僚主義,她認為這個機構過於鋪張浪費、缺乏民主,而且與英國的生活現實相去甚遠。光是議會定期搬遷至史特拉斯堡就很荒謬。雖然她還沒看到英國脫歐後的明顯優勢,但也沒有感覺到任何不利之處。雅格的兒子因為嚴重殘疾生活在療養院中,丈夫貝利也因患有帕金森氏症需要定期照護。她表示,醫療或護理人力沒有出現問題。護理人員如今不再像過去來自歐盟,如今往往來自非洲或亞洲。一名來自斯里蘭卡的年輕人經常來照顧巴利。她一點也不後悔選擇脫歐。精準移民?經濟學家傑索普 (Julian Jessop) 認為,新制度是一種進步。如今不像過去那樣無止境地允許歐盟移民進入英國,而是可以將訓練有素的人才引入英國,而這些人力恰恰是英國所缺乏的。傑索普是少數支持英國脫歐的英國經濟學家之一。在他看來,許多公司過去過於依賴來自歐盟的廉價勞動力,而非投資新技術。他認為這也是導致英國生產力不足的原因。傑索普表示,脫歐讓英國有了更多的迴旋餘地,只是現任政府過於謹慎,未曾善用這一點。他認為,過多地與歐盟保持一致、簡單地採用歐盟規則毫無意義,因為如此一來便無法充分利用機會;英國的目標是與美國等國簽訂新貿易協定,即使這些談判目前可能陷入停滯。傑索普還認為,在金融業和人工智慧領域也有很好的機會能擺脫以規則為導向的歐盟,更多地向美國靠攏。獨立自主的界限瓦霍維亞克不排除英國未來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優勢的可能性。但她也指出,英國在許多重要討論中缺乏一席之地。例如,歐盟和美國定期舉行貿易和技術委員會部長層級會議,討論全球發展問題。此外還存在所謂的布魯塞爾效應:作為經濟大國,歐盟可以創造事實並制定標準,其他國家也會參照。英國卻無法做到這一點。瓦霍維亞克表示,歐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體系,英國則必須決定是否願意跟隨。然而,所有這些問題更多地是在專業領域裡被討論,而不是在酒吧或生日派對上。倫敦市民雅格強調,人們不願再就英國脫歐問題爭論不休,因為在英國,粗魯和無禮是容易引來反感的行為。© 2024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英國脫歐四周年:脫歐?什麼脫歐?
daily-weekly
【總整理】中秋節可以烤肉嗎?各縣市規定一次看
中秋節連假即將到來,不少民眾關心中秋烤肉活動能不能如期舉辦?《關鍵評論網》整理各縣市中秋烤肉規定,帶你一次看懂:台北市台北市長柯文哲 13 日宣布,今年中秋節,台北市不開放河濱公園烤肉,其他戶外空間並未規範。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 14 日表示,至於自家庭院、騎樓或屋頂屬私人場域,市府無法禁止,所以民眾可以在騎樓烤肉,但必須戴口罩烤肉,烤完要吃東西時,請端進到家裡面吃,用這種方式來做區隔。新北市禁止河濱公園烤肉,也不建議在自家門前及社區烤肉。桃園市中秋活動一律取消,市府所屬風景區、公園、河濱公園不開放烤肉,民眾僅能在家中烤肉,並避免大規模群聚。台中市戶外公共場域一律禁止烤肉活動,包含公園、河濱、社區中庭、私人收費停車場、自家門前騎樓、公寓社區頂樓等會與不特定人士接觸等場域;家裡烤肉則以同住家人為限。經勸導不聽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處新台幣 3000 元至 1 萬 5000 元以下罰鍰。台南市建議民眾盡量在家門口烤肉,若是住在公寓大廈又有陽台,就在陽台烤肉;假如沒有陽台或陽台密閉,建議改吃火鍋。高雄市禁止戶外各類公共場所及騎樓烤肉,也禁止公私團體舉辦烤肉活動;烤肉僅限與同住家人在家中或外人無法經過的家戶圍牆、前庭後院內。從北部回來過節的非同住者,或有北部旅遊史者,建議在家不要拿下口罩、不參與烤肉活動,盡量待在家中房間等獨立空間再拿下口罩。基隆市公共場所及騎樓一律禁止烤肉,民眾僅可在家裡和同住家人烤肉。新竹縣中秋節不開放包括任何戶外、公共場所、社區烤肉以及相關活動,僅同住家人可居家烤肉。新竹市不開放任何公共場所烤肉及相關活動,僅同住家人可居家烤肉。苗栗縣不開放任何公共場所烤肉及相關活動,僅同住家人可居家烤肉。彰化縣不建議、不鼓勵、不補助辦理社區烤肉活動,禁止在社區活動中心、宮廟廣場、公園、風景區、停車場等公共場所或政府機關場所辦理烤肉活動。烤肉以同住家人在家戶進行為宜,避免跨縣市的大型家族烤肉聚會。南投縣戶外公共場域一律禁止烤肉,也不鼓勵家戶烤肉活動,若要舉辦則以同住家人為原則。詳細執行細節、禁止期間等,待衛生局公告。雲林縣僅開放同住家人自家庭院烤肉,禁止社團、社區舉辦中秋節活動。嘉義縣不開放戶外公共場域、社區、社團烤肉及聯歡活動,僅開放同住家人自家烤肉。嘉義市建議社區、社團取消中秋相關活動,但同住者可一起烤肉。屏東縣公共區域禁止烤肉、民宿及旅館禁止烤肉、自家烤肉僅限同住家人。宜蘭縣即日起不開放公共場所、社團及社區的烤肉活動,但民眾自行在家烤肉不在限制內;不過,對象仍須以同住家人為原則,並落實防疫相關規定,違反者可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花蓮縣即日起到中秋連假為止,停辦社團及社區中秋活動,戶外公共場域一律禁止烤肉,若烤肉必須以同住家人為限。台東縣禁止在騎樓等公共場所烤肉,自家庭院私人場地烤肉則須戴口罩,並採梅花座或維持社交距離。台東市興國里每年都會舉辦的封街烤肉活動停辦。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目前沒有禁止戶外烤肉,但依會視疫情滾動式調整。
daily-weekly
法德專家提「歐盟擴張改革計畫」,英國可能納入「準成員國」但國內意見分歧
法國與德國委託的專家為歐盟擬定一項擴張與改革計畫,提議將歐盟劃分為 4 種組織層級,以整合有意願加入或參與歐盟的國家。這份報告提到,「準成員國」可能納入已經脫歐的英國,允許其參與歐盟單一市場,強化雙方經濟合作。這份報告也就歐盟現行體制,提出具體的改革建議,如改變歐盟現有投票模式,以多數決取代一致共識決。英國可能成為準成員國嗎?歐盟擴張與改革計畫由 12 名專家的小組撰寫,草擬歐盟新版的組織層級,依整合程度由深至淺分別為,內圈 (Inner Circle)、歐盟正式成員國 (EU)、準成員國 (Associate members)、歐洲政治共同體 (European Political Community)。準成員國將以歐盟單一市場為參與核心,不須配合政治一體化,如司法、內政、移民等政策領域。若英國未來成為歐盟準成員國,將被允許進入歐盟單一市場,卻不需加入關稅同盟,如此一來,英國便得以維持獨立的貿易政策。不過英國《獨立報》報導,英國首相蘇納克的官方發言人表示,蘇納克並不支持英國成為歐盟準成員國。英國前副首相、保守黨成員赫索泰 (Michael Heseltine) 向《獨立報》表示,他支持英國成為準成員國,因為英國絕大多數人認為脫歐是一個錯誤決定,他則認為歐洲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為了吸引留歐派企業和脫歐派選民的支持,英國工黨黨魁施凱爾爵士 (Sir Keir Starmer) 17 日承諾,工黨若能在明 (2024) 年大選獲勝,將會與歐盟重新討論出「更好」的脫歐協議,但他反對重新加入歐盟關稅同盟或單一市場。歐盟擴張與改革方向報告指出,歐盟應徹底改革內部體制,以便在 2030 年前迎接烏克蘭等新成員國加入。具體建議方向包括增加歐盟年度預算、削減歐洲議會成員數量、廢除一致共識決改為多數決,以及讓小國擁有更多票數。目前歐盟有 8 個候選國,包括烏克蘭、摩爾多瓦和 6 個巴爾幹半島國家。歐洲議會主席 6 月時表示,期望與烏克蘭在 12 月前展開歐盟成員資格談判。德國歐洲事務部部長呂爾曼 (Anna Lührmann) 指出,「歐盟擴張和改革是齊頭並進的,我們現在就須展開行動。」她還表示,期望在不修改歐盟條約的情況下,達成組織改革目標,儘管過程需要數年時間。歐盟部長預計於 20 日討論這份報告,並為 10 月歐盟領導人峰會奠定基礎,屆時歐盟擴張與改革將成首要討論議題。準成員國權利與義務報告寫到,若成為歐盟準成員國,須履行以下權利和義務: : 準成員國將得以進入擁有超過 5 億消費者的歐盟單一市場,同時也須遵循歐盟市場規範,包括產品安全、動物健康和服務等標準。 : 準成員國將受到歐洲法院的管轄,當其違反歐盟單一市場相關規定時,歐洲法院有權對準成員國處以罰款。 : 準成員國有義務每年向歐盟繳交費用,但支付金額較正式成員國低,也無需承擔部分高成本計畫,如歐盟共同農業政策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 準成員國不需參與歐盟司法和內政政策制定,也不需承擔移民庇護的壓力。 : 準成員國無權提名歐盟委員會委員,和參與歐洲議會選舉,也無法針對歐盟決策與立法進行投票。不過,準成員國將有權派代表參與單一市場會議,討論相關標則制定。
daily-weekly
AI驅動行銷新境界!微軟聚焦Copilot探究人工智慧創變行銷新動能
身為行銷決策者或在第一線作戰人員,是否感覺永遠被時間追著跑?總希望有三頭六臂,同時要發揮創意靈感,又要兼顧數據洞察的雙軌能力,提升自家品牌的各種行銷成效;甚至行銷部門被賦予扮演業績助攻手,創建嶄新的顧客旅程、提供個人化行銷溝通,進而幫助品牌招攬新客、喚回舊客,挖掘更多潛在商機。然而,要達到上述情境價值,行銷部門卻總覺得使不上力!原因為何?仔細觀察現在行銷成員的工作模式,可以發現行銷成員當前遭遇到幾類困境:數據分析 --- 進入 MarTech 時代,行銷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彙整數據分析,並且還要進一步洞察數據來優化決策創意內容製作 --- 需要不斷產製吸引消費者的內容,而且要同時兼顧創意與成效多通路行銷 --- 通路碎片化,行銷人需整合及管理多個渠道的行銷活動以觸及更多潛在顧客廣告成效優化 --- 伴隨數位廣告成本逐年增長,以及行銷資源越來越少,必須以有限預算轉換最高投資報酬率因應變化的韌性 -- 市場及消費者需求變化速度越來越快,擬定準確的行銷決策更具挑戰上述難題,我們為什麼可以清楚得知?這些內容,其實我們也是運用生成式 AI, 透過精準提問來得知相關解答。另外,為了佐證資料正確性,從這些回覆的參考資料來源,我們也從調研報告,確實找到幾項真實的數據。像是 HubSpot 最新發布的《行銷狀態報告》(The State of Marketing 2023), 裡面就提到,平均行銷人員每天花多 6 小時在手動工作,相信如果能善用數位工具,甚至是 AI 解決方案的行銷人員,他們的策略效率一定能贏過那些仍然沒有使用的群體。翻轉行銷日常!微軟示範 Copilot 如何成為行銷人的絕佳助手上述討論在在可以發現,現在行銷人員面臨的難題是相當多面,並且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難題也將會更為複雜。AI, 正是能輔助行銷人克服難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增長行銷成效的解方之一。根據 Gartner 的報告預測到 2025 年,所有組織當中,大約會有 75% 的行銷職能將會結合人工智慧,過往生產型的工作,將會轉行變成更具策略性的活動。意味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在這一兩年積極把人工智慧導入到內部組織的行銷流程,從策略擬定到落地執行,以更敏捷且以數據為基礎的方式,來應對未來的商業挑戰。另一方面,進入注意力破碎加上媒體分眾化時代,根據統計現代人每日平均接觸達 4,000 則廣告訊息,平均注意力時間剩下 8 秒。對行銷人而言,根據消費者輪廓進行明確地分眾,並且因應不同分群,設計出最適合的溝通內容以達到精準行銷,這些都能開始藉由 AI 提供輔助。像是 Dynamics 365 Customer Insights 根據顧客過往的搜尋、互動、交易等行為數據,透過 AI 及機器學習的運算,找出產品喜好、平均購買量、以及顧客終身價值等具有價值的見解;搭配具有相似購買模式的其它顧客經驗這類洞察資料,藉此建立起個人化的顧客旅程,在對的時間、對的通路提供預測性的產品推薦。AI 能幫助品牌在不同檔期實踐精準行銷,也讓行銷人可透過分析儀表板追蹤成效,有助於行銷策略的優化。對此,微軟攜手 INSIDE 將在 12 月 15 日,於台北艾麗共同舉辦 INSIDE POSSIBLE AI 社群聚會,以「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為主題,從數據洞察、媒體廣告創意、決策效率、乃至於 AI 衍生的著作權等多維度議題切入,提供行銷領域工作者,一場充滿實戰應用的知識饗宴。本次活動議程,邀請 KPMG 安侯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數位創新服務的林大中,帶來第一手最新 2024 行銷趨勢;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整合長李致緯、安然科技執行長嚴中健,將分別從媒體廣告提案成功變現,以及行銷打造全新顧客旅程扮演業績助攻手等主題,剖析如何運用 AI 工具結合預測受眾輪廓、尋找潛在顧客的具體方式。另一方面,微軟代表的相關講者,會從不同構面演繹 AI 的使用情境。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陳慧蓉希望翻轉行銷長的思維,講解如何從不同角度理解 AI、結合 AI; 台灣微軟技術專家林毓忻將說明 Copilot 的重點功能,重塑行銷人的過往工作模式;台灣微軟法務副總經理廖怡苓則從法律議題著手,探究創意工作使用 AI 生成內容需注意的規範。不論您是企業 C-level 決策層或第一線作戰人員,只要渴望掌握最新 MarTech 行銷應用趨勢、以及希望知道怎麼運用 AI, 讓工作達到事半功倍,這場「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將是揮別 2023、放眼 2024 的交會時機,最重要的一場行銷盛會。活動資訊名稱:智勝未來 行銷再進化:AI 助攻企業開啟客戶新旅程 時間:2023/12/15 (五) 13:30-16:00 地點:台北艾麗酒店 5 樓 楓柏廳 (110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 18 號) 活動名額數量有限,點此立刻報名!
daily-weekly
簡單卻不簡單的美味,全靠製作的用心!晨光土司「糯米湯種工法」打造細緻柔軟的超質感土司,讓早餐開啟焙感朝氣的一天
每天早餐吃的土司看似簡單,卻是最能展現技術的烘焙品之一。以充滿質感的口感與香氣而深受好評的晨光土司,就是土司界中講究製作技術的代表作。晨光土司使用特有「糯米湯種工法」, 質地柔軟細緻、口感濕潤香甜,讓人每天都朝氣滿滿。究竟糯米湯種工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現在就來一探究竟。晨光土司簡單的美味,來自講究用心的工法晨光土司特有的「糯米湯種工法」, 特別之處在製作湯種時額外添加糯米粉,當 95°C 高溫熱水沖入麵粉與糯米粉時,糯米粉裡的澱粉會瞬間糊化,將水分緊緊抓在澱粉分子裡,讓土司體富含水分,口感柔軟濕潤。湯種與麵糰混合均勻後,再以 0~7°C 低溫熟成 12 小時,這段時間澱粉酶會把澱粉分解成麥芽糖,讓晨光土司吃起來香甜。晨光土司不只講究在糯米湯種工法,更特別使用三段壓延工法處理麵團,讓土司質地更細緻綿密。烘烤則引進熱穿透能力絕佳的日本石板烤爐,烤出皮薄均勻的細緻質地;烤完接續進行分段式冷卻,讓土司維持絕佳的濕潤與柔軟度。每一步用心的製作步驟,讓晨光土司擁有簡單卻不簡單的美味,也讓吃到晨光土司的人,能夠一早就朝氣滿滿。多樣的晨光土司,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早晨食光經典款的「晨光嚴選土司」, 擁有簡單的美味,直接單吃土司,每一口都能品嚐到細緻濕潤的質地,加上小麥甘甜香味,不知不覺就能吃完一整片。想要以豐盛感為一天充滿朝氣?那就用晨光嚴選土司製作三明治,只要簡單加上幾片美生菜、起司,就能享受到食材的真滋味與土司融合的層次感。晨光土司的三款調味土司,則讓每天的早晨精彩有變化。「晨光葡萄土司」加入粒粒飽滿多汁的日曬葡萄乾,為細緻柔軟的土司帶入水果香甜的口感層次,是吃過肯定會驚艷的美味。有濃郁奶油香味的「晨光奶油土司」, 使用特選奶油調和關鍵煉乳配方,還沒咬下就能聞到令人心動的奶油香,咀嚼時奶油香氣讓細緻香柔的土司體達到美味平衡,也非常適合搭配咖啡一起享用。添加精選蜜漬香脆核桃、酸甜莓果的「晨光莓果核桃土司」, 不只有堅果酥脆與莓果酸香,額外添加精心調配草莓泥於土司體中,讓核桃與莓果的風味更加融合每天早上來一片,開啟焙感朝氣的一天。特有糯米湯種工法、多種講究製作技術,讓每一口晨光土司都是恰到好處的濕潤柔軟,令人回味再三。現在,就讓晨光土司成為每天必備的朝氣來源,創造充滿質感而有朝氣的美好生活。▲廣編內容圖示僅供參考 產品以實物為主
daily-weekly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 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此外,Starlink、Oneweb 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 聯盟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提到,全球 2022 年總共發射約 5500 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 MIC 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 2023 年 7,500 顆,成長至 2030 年 17,350 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 2024 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
daily-weekly
使用含蘇丹紅沙茶醬,金福華食品致歉、王品預防性下架;台南建置專區供資料查詢,消基會籲政府監督業者自主把關
使用津棧蘇丹紅辣椒粉製沙茶醬,金福華食品致歉 (中央社) 金福華食品公司使用津棧公司含「蘇丹紅」辣椒粉製作沙茶醬相關產品,金福華董事長楊奕鍊等人昨 (12) 日表示,誤用原料造成社會恐慌,雖是受害者,仍要向消費者道歉,更會負責任。高雄市津棧公司「蘇丹紅」辣椒粉 8120 公斤流向南投縣金福華食品貿易有限公司,製成沙茶醬相關產品,金福華公司著手下架回收,截至 11 日共回收 31 項產品,總計 4 萬 8290 件、13 萬 7166.205 公斤,消費者也可到原購買通路或上金福華網站填寫表單辦理退款、退貨。金福華公司董事長楊奕鍊、總經理楊智雄、副總經理吳治學昨日出面致歉並接受媒體聯訪。楊奕鍊表示,金福華食品由他創辦,這次誤用原料造成社會恐慌,雖然金福華也是受害者,仍要向消費者道歉,更會負起責任,食品良知無價,公司會持續堅守理念並引以為戒。楊智雄說,金福華不幸誤用有問題批號原料,對於社會、消費者、通路客戶造成不安深感抱歉,食品工業是良心事業,公司決定全面回收使用辣椒粉原料的商品;吳治學表示,津棧公司被指有問題後,一直主動聯繫對方但遲無獲得正面回應,因此,3 月 1 日緊急開會封存、取消使用所有辣椒粉,改以生鮮辣椒作為原料。南投縣長許淑華昨日接受媒體聯訪說,「蘇丹紅」事件發生後,南投縣政府立即展開稽查,截至 11 日已下架產品達 13 萬多公斤,相關稽查、監督回收及銷毀作業持續,民眾若認為食用含蘇丹紅相關製品感到不適,除就醫也可多喝水、多運動以利排除身體毒素。子公司萬鮮使用含蘇丹紅沙茶醬,王品:3/6 已預防性下架 (中央社) 蘇丹紅事件延燒,台中市稽查問題醬料,王品旗下子公司萬鮮的沙茶醬受波及,王品發聲明指出,金福華公司生產的沙茶醬因原物料問題停供,蘇丹紅事件發生時,萬鮮已在 3 月 6 日完成全台主要通路預防性下架。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昨日持續稽查問題椒鹽粉、胡椒粉及沙茶醬等醬料,共追查 40 家下游,掌握使用問題辣椒粉的各類產品共 16 萬 2096.34 公斤,已售出或使用 12 萬 6296.72 公斤。食安處指出,台中市大呼過癮、五路鍋聖、駿欣餐飲與萬鮮等 12 家餐飲業者,以及四通食材、合將整合行銷及美升鮮食材等販售業者 17 家,共計 29 家業者,向南投縣金福華公司購入 11 種各式規格的沙茶調味醬料 (使用到津棧國際的問題辣椒粉)。王品昨日提供聲明指出,金福華公司生產的沙茶醬因原物料問題而停供,為了維護消費者健康,蘇丹紅事件發生時,萬鮮公司立即啟動預防性下架,並在 3 月 6 日完成全台各主要通路,含超市、量販店及連鎖賣場下架商品。針對受波及產品數量,王品集團回應,目前暫時沒有統計數據;王品指出,消費者食品安全,是萬鮮公司最在意的事,嚴格遵守並配合政府各項檢驗及通報措施。萬鮮為王品的子公司,提供王品集團與其他餐飲業者食材採購、加工包裝、物流到通路零售服務,2018 年成立至今,擁有自建蔬果加工中心、肉品加工廠、超過 40 家國內零售通路,自行開發並銷售超過 40 種以上冷凍食品、飲料、醬料商品,被譽為王品集團的第二成長曲線。蘇丹紅食安延燒,國防部:回收停止使用 (中央社) 蘇丹紅辣椒粉食安風暴延燒,國防部昨日表示,國軍主動查察、回收並停止使用、販售含蘇丹紅成分的食材;對有疑慮的相關產品,採預防性下架措施、主動送驗,以確維官兵健康,及軍 (榮) 眷屬消費權益。針對蘇丹紅食安風暴擴大議題,國防部發布新聞稿表示,國軍各後勤部門副食採購單位及政戰局福利處,持續掌握食藥署及地方政府公告資訊,主動查察、回收並停止使用、販售含蘇丹紅成分之食材。國防部也強調,另對有疑慮的相關產品,採預防性下架措施、主動送驗,以確維官兵健康,及軍 (榮) 眷屬消費權益。因應蘇丹紅辣椒粉風波,台南建置專區供資料查詢 (中央社) 因應蘇丹紅辣椒粉風波擴大,台南市政府昨日宣布建置「蘇丹色素食安專區」, 公布全市稽查批號及流向、抽驗產品檢驗結果及食藥署公告蘇丹色素不合格名單等資訊。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昨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蘇丹色素食安專區」建置,提供市民查詢相關資訊,若還有食安問題,可洽詢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專線 0800-285-000。衛生局表示,台南市是台灣第 5 大辣椒產地,以白河區、後壁區、東山區最出名,市民應多吃原形食物,避免過多調味,購買辣椒粉產品時,應注意氣味及顏色,優先選擇信譽良好及外觀顏色自然,不要選購過於鮮豔、價格過低或來源不明的產品。蘇丹紅食安風波,消基會籲政府監督業者自主把關 (中央社) 蘇丹紅食安風波延燒,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昨日表示,邊境應擴大檢驗量能,另外,業者達一定規模須自設實驗室或送驗自主把關,政府對此有無監督,也應說明清楚。工業用染料蘇丹紅混充食品添加物事件持續延燒,多家食品餐飲業者受害。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日前表示,「會從源頭阻絕做起」, 將從嚴管理,現在邊境 100% 逐批查驗,若驗出就禁止進口,且會把時間拉長,才能嚇阻這類事件。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主張雙管齊下,吳榮達告訴《中央社》記者,不只蘇丹紅,消基會發現衛福部食藥署近 1 年來檢驗上發現不少問題,且逐批檢驗是每 1 批抽驗,不可能每件都驗,仍應擴大輸入的邊境檢驗量能。吳榮達並說,政府規定上市櫃公司或是資本額達一定規模業者必須自設檢驗室或委外檢驗,藉此履行食品安全自主把關,政府對這 2 種機制有沒有監督、如何監督,外界不清楚,呼籲政府說明,或應立法規範監督內容,這非常重要。吳榮達舉例,蘇丹紅事件發生以來,就有業者因有落實自主把關機制而發現原物料是蘇丹紅,所以沒有使用。吳榮達重申,不論是邊境抽驗擴大量能,或是業者自主把關機制,都要執行;現況看來,不只來自中國的產品有問題比率偏高,從日本、韓國輸入的農產品,以及從美國、東南亞輸入的原料,也有違規問題,只有食安要求比較高的歐盟,違規情況較少。
daily-weekly
西班牙救援船自賽普勒斯啟航,運200噸食物馳援加薩;難民饑荒籠罩:鮮血和痛苦將成為齋戒月的味道
西班牙救援船自賽普勒斯啟航,運 200 噸食物馳援加薩 (中央社) 隨著穆斯林齋戒月 (Ramadan) 期間休戰的希望逐漸消逝,今天 (當地時間 12 日) 1 艘載運 200 公噸糧食的船隻從賽普勒斯 (Cyprus) 啟航前往加薩走廊 (Gaza Strip), 以開闢新航線,馳援瀕臨饑荒的巴勒斯坦人。西班牙非政府組織「主動張開手臂」(Proactiva Open Arms) 表示,已派出救援船「張開雙臂號」(Open Arms) 協助運送近 200 公噸糧食,抵達後將由美國慈善團體「世界中央廚房」(World Central Kitchen) 在加薩海岸協助卸貨。《法新社》稍早報導,這是從賽普勒斯出發、透過海上走廊運輸的首批援助物資。《路透社》報導,「張開雙臂號」今天從賽普勒斯的拉納卡港 (Larnaca port) 啟航,後方拖著 1 艘駁船,船上裝有麵粉、稻米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從拉納卡港至加薩的航程約需 15 小時,但拖船可能導致救援船的航行速度變慢,最晚可能 2 天後抵達加薩。賽普勒斯與加薩西北部的距離超過 320 公里。美國當局日前也宣布,陸軍後勤支援艦「貝森將軍號」(USAV General Frank S. Besson Jr.) 正在前往加薩,將攜帶第 1 批設備來興建臨時碼頭,以利運送重要人道物資。美軍還稱,已向加薩北部空投逾 2 萬 7600 份食物和 2 萬 5900 瓶水。據聯合國 (UN) 估算,在飽受戰火摧殘的加薩走廊,約有四分之一人口瀕臨饑荒,且現有援助完全不足以滿足當地民眾的日常需求。聯合國曾指控以色列阻擋外界援助物資進入加薩。約旦國營媒體報導,包括約旦、美國、埃及、法國和比利時等各方 11 日共向加薩空投 7 次人道援助物資,另據以色列媒體,北非國家摩洛哥 (Morocco) 也計劃加入空投物資行動。加薩饑荒籠罩,難民:鮮血和痛苦將成為齋月的味道本應充滿喜樂的伊斯蘭教齋戒月 11 日揭開序幕,但戰火延燒逾 5 個月的加薩走廊籠罩饑荒、疾病、流離失所的陰影。居民說,「鮮血、痛苦、別離、壓迫」將成為這個齋月的味道。《法新社》報導,穆斯林世界 11 日迎來伊斯蘭教神聖的齋戒月,但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轟炸並未停歇,人道主義危機也不斷加劇。由於糧食和其他援助物資的運輸緩不濟急,聯合國在報告中引述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 (Hamas) 治下的加薩衛生部指出,已有 25% 當地人口命喪營養不良和脫水,其中包括許多兒童。過往,在齋月期間,穆斯林可於日落後享用豐盛的開齋飯,結束一日封齋。出身汗尤尼斯市 (Khan Yunis)、目前在加薩最南端拉法巿 (Rafah) 避難的居民馬斯里 (Mohammad al-Masry) 說,11 日晚間他的開齋飯只有「罐頭和豆子」。拉法市現有多達 150 萬名流離失所的難民。馬斯里說,「我們什麼也沒準備,流離失所的人能有什麼?我們絲毫感受不到齋戒月的喜樂。天氣這麼冷,大家只能棲身帳篷。」同樣來自汗尤尼斯市的馬塔 (Om Muhammad Abu Matar) 也說,「鮮血、痛苦、別離、壓迫」將成為這個齋月的味道。過去數週裡,援助團體早已就加薩的饑荒風險提出警告。聯合國通報,運送糧食和物資進入加薩北部尤其困難。世界糧食計劃署 (World Food Programme) 執行主任馬侃 (Cindy McCain) 說:「時間所剩無幾。送到加薩北部地區的糧食數量若未呈指數增長,饑荒迫在眉睫。」汗尤尼斯居民曼蘇爾 (Zaki Abu Mansour) 11 日在拉法避難中心告訴《法新社》, 他在齋月前所吃的最後一頓飯非常寒酸,至於明天的晚餐在哪裡,他也不知道。他指著帳蓬的角落說,「這就是我的廚房,只有 1 顆蕃茄、1 條黃瓜,此外沒有其他東西。我也沒錢再購買其他東西了。」澳洲外長:以色列須解決加薩人道災難,否則將失支持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 (Penny Wong) 表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 (Benjamin Netanyahu) 對以哈戰爭的作法正在傷害以國,她敦促該國改變方針,否則將失去更多國際支持。《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9 日表示,納坦雅胡以違背以色列價值觀的方式,在加薩走廊進行與巴勒斯坦人組織「哈瑪斯」間的以哈戰爭,「對以色列的傷害大於幫助」。黃英賢今天被問到拜登的說法時表示同意,並稱除非以色列解決加薩的「人道主義災難」, 否則國際社會對以國的支持將持續減少。黃英賢今天在「澳洲金融評論報」商業峰會 (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Business Summit) 上說:「(發生在 2023 年) 10 月 7 日的,是一場恐怖攻擊,當時全世界都對以色列十分同情,並表達了聲援。」「我認為全世界對目前的局勢感到震驚...... 而我會說,除非以色列改變路線,否則他們將不斷失去 (他國的) 支持。」隨著以色列計劃襲擊加薩南部城市拉法,即使是以色列的堅定盟友,都有愈來愈多人呼籲他們解決加薩的人道主義危機,包括黃英賢今天的評論在內。但以色列曾說,在消滅哈瑪斯之前,戰爭不會停止。
daily-weekly
《華爾街日報》:美中關係微妙時刻,蕭美琴低調訪華府擬會拜登政府官員
《華爾街日報》: 美中微妙時刻,蕭美琴低調訪華府擬會官員 (中央社)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於華盛頓當地時間 12 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本週將低調訪問華府。此行時間點就落在美國總統拜登政府跟中國打交道的微妙時刻。《華爾街日報》報導,知情人士表示,去 (2023) 年底卸任駐美代表的蕭美琴將赴華府進行私人訪問,打包當時為投入選戰而留下的行李,期間並有會見美方官員的計畫。蕭美琴和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將於 5 月 20 日宣誓就職。知情人士指出,她計劃與拜登政府官員就台灣新政府施政理念進行商討,還規劃於華府之後繼續以私人身分訪問歐洲數國首都。蕭美琴將與哪些官員會晤目前仍不得而知,台灣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中被問到此行計畫時表示,沒有更多資訊。執政的民主進步黨發言人也表示,蕭美琴赴美是走訪私人行程,這部分沒有更多資訊。美國在台協會 (AIT) 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知情人士指稱,華府和台北官員對中國的反應有所警惕,試圖讓蕭美琴此訪保密。自從 1 月台灣大選以來,華府和台北都當心避免激怒北京。由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拖延、以色列對哈瑪斯 (Hamas) 的衝突持續,美國政府認為,此刻避免台灣海峽爆發另一場衝突符合華府利益。而中國領導層此時正努力解決經濟放緩的問題,也尋求對美維繫相對平穩關係。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 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 (Bonnie Glaser) 表示,中國對台日益跋扈的姿態已經升高嚇阻難度,不過在 5 月 20 日前,「各方仍然在試圖維持最起碼的穩定」。「我認為北京會歡迎台灣和美國致力讓蕭美琴低調出訪。」不過中國問題分析家認為,蕭美琴此訪仍然很有可能引起中國領導層不滿。北京對賴清德尤其不信任,認為他比即將卸任的總統蔡英文更強烈主張台獨。美國國務院對賴蕭配勝選表達祝賀之意後,中國外交部以「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予以指責。由於擔心冒犯北京和失去中國巿場,許多國家過去不願意與台灣開展關係。不過隨著北京和西方關係緊張,以及中國對台灣升高施壓,許多國家已經把這種疑慮擺到一邊。包括布魯塞爾決策人士,以及歐洲和亞洲政府,今年對台灣總統選舉表達的祝賀之意湧現。「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資深研究員陸克 (Philippe Le Corre) 最近在報告中寫道,歐洲理解「台灣海峽的潛在戰爭不只會造成對東亞貿易中斷、還可能切斷全球生產鏈、重塑亞洲的安全架構,並且對歐洲聯盟 (EU) 經濟造成嚴峻後果」。《華爾街日報》指出,北京於蔡總統執政期間說服 10 個國家與台灣斷交,試圖在國際舞台上邊緣化台灣,但是這不代表台灣正在喪失國際吸引力。陸克在報告中寫道,儘管與台灣維持邦誼的政府總數掉到 12 個,但與此同時非正式外交關係的形式已然增加。傳蕭美琴赴美,民進黨:私人行程 (中央社) 媒體報導,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 520 之前將訪問美國華府;也有消息指,蕭美琴已帶機要國安人員悄悄赴美。對此,總統府表示,目前沒有聽聞相關資訊;民進黨則表示,蕭美琴赴美是私人行程,沒有更多資訊。媒體報導指,蕭美琴 520 之前將訪問美國華府,甚至有消息指出蕭美琴已帶機要國安人員悄悄赴美,拜會華府並轉去歐洲,月中才返台。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目前沒有聽聞相關資訊。民進黨發言人吳崢說,蕭美琴赴美是走訪私人行程,這部分沒有更多資訊。副總統賴清德 2020 年 2 月當選副總統後、就職前,也曾以個人身分出席在美國華府舉行的全美祈禱早餐會,當時是由蕭美琴陪同。《路透社》: 台、美官員稱蕭美琴已抵美國,從事私人訪問 (中央社)《路透社》報導,一位要求匿名的台灣高階官員和一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12 日表示,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本週在美國從事私人訪問。這位台灣官員因為事涉敏感要求匿名,他告訴《路透社》, 蕭美琴已於本週抵達美國,未來幾天將在美國進行低調的「私人行程」, 包括打包去年投入大選返國時留在美國的個人物品。這位官員拒絕進一步說明。蕭美琴從 2020 年起一直擔任台灣駐美代表,直至去年底返國。上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表示,蕭美琴此行是以「個人身分處理私人事情」。當被問及蕭美琴是否會會見美國官員時,這位發言人拒絕回答。他表示:「台灣官員過境美國,或是候選人和副總統當選人就職前訪問美國,一直是長久以來的慣例。」副總統賴清德 2020 年 2 月當選副總統後,就職前也曾以個人身分出席在美國華府舉行的全美祈禱早餐會,當時是由蕭美琴陪同。蕭美琴此行是幾家台灣媒體和《華爾街日報》率先報導。《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蕭美琴有會見美方官員的計畫,計劃與拜登政府官員商討台灣新政府施政理念,還規劃於華府之行後繼續以私人身分訪問歐洲數國首都。知情人士指稱,華府和台北官員對中國的反應有所警惕,試圖讓蕭美琴此行保密。自從 1 月台灣大選以來,華府和台北都當心避免激怒北京。
daily-weekly
香港海港城「Merry Spacemas 聖誕太空熊遇記」戶外聖誕裝置舉行亮燈儀式
香港 2023 年 11 月 20 日 / 美通社 /-- 聖誕節是香港其中一個重大的節日,而香港最大型商場海港城的戶外聖誕裝置,每年均是城中焦點。今年海港城以「Merry Spacemas 聖誕太空熊遇記」為主題,並舉行大型亮燈儀式為聖誕裝置揭幕,希望來自界各地的旅客都能感受香港濃厚的節日氣氛。來自「熊仔星」的朋友們於 2023 年 11 月 17 日至 2024 年 1 月 1 日期間,乘坐「熊仔火箭發射站」降落海港城海運大廈露天廣場,與大家一起開聖誕派對,過一個 Merry Spacemas! 發射站設計大玩數碼風格,夜光霓虹交錯縱橫,色彩繽紛,充滿科幻未來感;超過 30 隻可愛熊仔太空訓練員、聖誕樹機器人與外星朋友遍佈發射站內 3 個區域的 10 大打卡訓練區,讓你在獨一無二的最佳位置與親朋好友一起欣賞及拍照留念。大家可先從 5 米高的「Merry Spacemas」七彩霓虹拱門進入「熊仔火箭發射站」的露天區域,一個個熊仔太空訓練員已在一旁準備就緒,誠邀各位走入小飛船開展太空之旅。大家可先乘搭「光速升降機」感受高速飛行的刺激;繼而走進「無重力船艙」來一次太空漫步。熊仔太空訓練員與外星朋友正在佈置「探測小飛船」成 Party Room, 其他訓練員亦在「星際運輸帶」上準備出發。最後 3 米高的熊仔太空人會帶領大家登上 10 米高的「聖誕樹火箭」一同升空!而靠海的室內特訓區則設有 4 大打卡位,各位太空人可進內欣賞星光璀璨的外太空和維多利亞港的迷人景色。大家可以從「聖誕樹艙門」進入「螢光太空艙」, 穿過「彩虹走廊」再扺達「宇宙行星」。最後大家可帶領「熊仔星」的朋友們穿越連接海港城商場、位於海運大廈大樓梯的「銀河隧道」, 讓他們化身成地球人一齊盡情買聖誕禮物。聖誕亮燈儀式精彩短片: https://www.instagram.com/p/Cztk-rPyx5P / 本文章內容由「海港城置業有限公司」提供。
daily-weekly
黃仁勳:輝達總是投資「尚不存在的市場」,專注核心信念尋找未來成功指標
(中央社) 輝達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之前在史丹佛大學一場經濟論壇分享成功之道,他說,輝達始終在創造市場,當股價波動他依舊專注於核心信念,帶領員工尋找「未來成功的早期指標」。黃仁勳 1993 年與馬拉科夫斯基 (Chris Malachowsky) 和普里姆 (Curtis Priem) 共同創辦輝達公司並擔任執行長,去 (2023) 年剛滿 30 年。3 人當初致力打造一台電腦來解決「普通電腦解決不了的痛點」, 這個理念往後貫穿企業的每個決策。輝達市值目前超過 2 兆美元,僅次於微軟 (Microsoft) 和蘋果 (Apple)。黃仁勳成功之道受外界關注,他之前重返母校史丹佛大學出席一場經濟論壇,提及創業之初如何獲得投資人青睞,他坦言不會寫創業計畫書,特別上書店找書,發現一本 450 頁關於創業的著作,心想「還沒讀完八成就失業了」。當時,黃仁勳和妻子 Lori 的銀行存款大概僅足以應付 6 個月的支出,且兩人的一雙子女已出生,還養了一隻狗,他深知自己沒有時間,便直接去找前東家巨積 (LSI Logic) 的執行長柯瑞根 (Wilfred Corrigan) 簡報提案。「他 (柯瑞根) 說,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這是我聽過最爛的電梯簡報之一」, 黃仁勳敘述這段對話,自虧短時間內被前老闆打槍,引發全場哄堂大笑。不過,柯瑞根隨後卻拿起電話打給已故紅杉資本創辦人瓦倫坦 (Don Valentine), 請瓦倫坦資助黃仁勳,並說「他是巨積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員工之一」。黃仁勳告訴在場創業家,人無法逃離過去,「試著留下好的過去」; 他為自己在連鎖餐廳 Denny's 的過去感到驕傲,「我確信我是 Denny's 最棒的餐館員工...... 我仍在努力成為一個好的執行長」。黃仁勳是科技業在任最久的執行長。回憶輝達成立時遇到的挑戰,黃仁勳說當時 3D 電腦繪圖技術極度昂貴,但是遊戲市場還不見蹤影,他必須在這樣的交叉點下找出一個「殺手級應用」。瓦倫坦提醒他,輝達必須找到另一家初創企業合作來增加成功機率,就是美商藝電 (Electronic Arts), 但它的技術長 (CTO) 當年只有 14 歲,「要媽媽開車載去上班」。黃仁勳說,一直以來,為了創造出讓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條件,「我們必須創造一個新的市場」, 這也是輝達早期便投入自動駕駛和深度學習的原因;「創造新的技術和新的市場」, 這個想法定義了今日的輝達。只是,微軟後來在其作業系統上開發出一套 3D 繪圖編程介面 Direct3D, 而後 3D 繪圖晶片廠商急速膨脹,輝達的技術卻無法與之相容。黃仁勳開玩笑說,自己又進了書店,發現另一編程介面 OpenGL 的手冊,採用了另一管道打造出全新的產品。「現在,當有人告訴我一些我從未聽過的事,或者我聽過但不明白它如何運作的事,我的第一個念頭都是『這能有多難』, 就一本教科書的距離。」黃仁勳再次提及自己的「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 即回歸事物當前的條件,找到實現目標最好的方法,「重置你自己,因為世界已經改變了」。幾乎在每個場合,黃仁勳都會被問到如何抓準每個科技趨勢,這回主持人更比喻他「總是穿著黑皮衣在那裡等好接蘋果 (機會降臨)」, 他先回應表示,必須要有「核心信念」, 相信這是個有趣的市場才能持續下去,和團隊一起前行。他再次強調,輝達總是投資「尚不存在的市場」, 但在市場存在之前,必須要有「早期指標」, 他發現「關鍵績效指標」(KPI) 很難理解,因此輝達會尋找所謂的「未來成功的早期指標」(Early Indicator of Future Success, EIoFS)。他闡述,市場不存在,但重要問題已經出現,公司就是要找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把投資的最終結果與確認投資是否為正確決策的指標劃分開,保持一路上的信念,除非某些事情改變想法,否則持續地相信並尋找 EIoFS。「(公司) 沒有人需要給我看財務報告、財務預測,唯一要問的是,這是重要的工作嗎?如果我們不做,沒有我們結果會成功嗎?...... 這帶給我巨大的歡樂」, 他說。談到股價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曾一度重挫,身為執行長如何領導員工,黃仁勳說,「我的脈搏完全一樣...... 但不要誤會,這是有點難堪的...... 還是要回到信念」, 讓公司專注於核心信念,股價變了,但如果其他的事情沒有變,就繼續往前。黃仁勳被矽谷人士公認為頂尖執行長,輝達以扁平化組織著稱,他在分享領導哲學時也表示,他不認為握有訊息代表掌控權力,他的工作是創造一個條件讓人得以完成偉大工作,這個條件包括大量賦權,輝達 3 萬名員工「每天都能代表我做出明智的決定」。
daily-weekly
《紐約時報》:中製零件「洗產地」逃關稅,中國出口激增恐衝擊從歐洲到南亞經濟
(中央社) 當前西方媒體聚焦於中國經濟低迷。然而《紐約時報》指出,中製貨品出口成長速度超出預期,外銷激增為中國經濟補血並創造就業,也恐衝擊從歐洲到南亞各國的就業與經濟。紐時指若以美元計價,中國今年 1、2 月的出口同比增長 7%, 因中國產品供應過剩導致價格下跌,實際出口量與在全球市場所佔份額的增速可能更快。從鋼鐵、汽車到消費性電子產品和太陽能板,中國廠家都在尋求更多海外買主下單。昔日拉動經濟增長的營建與公寓套房出問題,成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的禍首之一,世界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此時正對中方胃口;他國則開始益發擔心中國復甦會損及部分他們自身利益,開始採取應對。歐盟上週宣布準備對所有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祭出進口關稅,稱找到中國政府非法補貼的「大量證據」。雖然關稅金額要到今夏才會定案,但適用於歐盟從今年 3 月 7 日起進口的所有電動汽車。歐盟還一直考慮對中國的風力渦輪機與太陽能板設定進口限制;印度則已於去年 9 月宣布對來自中國的鋼鐵徵收全面性關稅。歐洲領袖們去年 12 月訪問北京期間就警告,中國正興建遠高於實際所需數量的工廠,以彌補房市危機的失血。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UNIDO) 資料顯示,中國生產全世界 1/3 的製造品,比美、德、日、韓加總還多。中國已找出諸如「洗產地」等方式避開一些關稅。中製零組件湧入像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的量在攀升,商品在這些國家加工後被當成在地國生產而非中國製造,然後這些商品就變成加工地的製品銷往美歐,享受低關稅甚至免關稅。中國出口的爆炸性成長從製成品貿易順差可見一斑,是二戰以來世界上最大順差,這些順差造就他國的逆差累及經濟成長。外銷順差擴大不僅與出口增加有關,中國更已減少或停止從西方購買許多製成品,作為過去 20 年來一系列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措施的一環。據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 (CFR) 專家塞瑟 (Brad Setser) 與魏蘭 (Michael Weilandt) 的計算,相對全球經濟而言,中國製造業產品現在的出超約是日本 20 世紀 80 年代最大出超的兩倍。歐美與開發中國家的長期經濟關係,也因後者越來越愛購買更廉價的中國製品而面臨威脅。在拉美和非洲大部分地區,各國現在從中國購買的商品數量,比向鄰近工業化民主國家都多,而美、歐束手無策。然而在中國這端,則擔憂他們認為的不公平保護主義浪潮興起。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近日在兩會期間引用國際貨幣基金 (IMF) 最近的研究指出,2023 年全球實施約 3000 項貿易限制措施,遠高於 2019 年的 1100 項,當中大部分是針對中國,出現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趨勢。
daily-weekly
研究:COVID-19致全球平均餘命縮短1.6年,影響遠勝半世紀內任何天災
(中央社) 根據巴黎當地時間 12 日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結果,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導致全球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在疫情頭兩年間縮短 1.6 年,比先前估計縮短得更多。《法新社》報導,替美國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 (IHME) 爬梳資料的數百名研究員認為,這標誌著全球預期壽命數十年來持續拉長後的一次劇烈反轉。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美國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研究員兼研究報告主要作者舒馬赫 (Austin Schumacher) 說:「對全球成年人來說,COVID-19 疫情造成的影響比半世紀以來的任何事件都更深遠,包括衝突和自然災害。」舒馬赫在聲明中說,從 2020 年到 2021 年,在研究分析的 204 個國家和地區中,有 84% 的預期壽命縮短,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破壞性潛在影響」。研究員估計,在這段期間,15 歲以上男性死亡率增長了 22%, 女性增長 17%。墨西哥市、秘魯和玻利維亞是預期壽命縮短最多的一些地方。但美國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研究的最新估計也帶來一些好消息。逝於 2021 年的 5 歲以下兒童比 2019 年少了 50 萬人,延續了兒童死亡率的長期下滑趨勢。美國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研究員梅梅季 (Hmwe Hmwe Kyu) 樂見這項「驚人進展」, 她說,全球現在應把重點放在「下一場疫情,解決各國在健康方面的巨大差距」。即使平均預期壽命在疫情期間縮短,人類仍活得比以前更久。研究員指出,從 1950 年到 2021 年,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從 49 歲延長到 72 歲,增加了 23 年。研究員估計,2020 年到 2021 年,COVID-19 疫情造成 1590 萬人超額死亡,其中有些直接死於染疫,有些間接死於疫情相關問題。這比世界衛生組織 (WHO) 先前估算的超額死亡人數多了 100 萬人。巴貝多、紐西蘭、安地卡及巴布達 (Antigua and Barbuda) 是疫情期間超額死亡率最低的一些國家,部分反映出與外界隔離的島嶼通常可避免 COVID-19 全面衝擊。研究還顯示,許多高齡化、富裕國家的人口開始減少,較窮國家的人口則持續成長。舒馬赫警告,此一趨勢「將帶來前所未見的社會、經濟、政治挑戰,例如年輕人口減少的地區出現勞動力短缺,人口持續驟增的地方出現資源匱乏等」。他還說:「世界各國將必須在自願移民方面合作。」
daily-weekly
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持續進化!讓全家體驗「最速」飆網快感!
網路對現代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常生活已與網路密不可分,因此速度夠快、穩定性夠高且安全可靠的上網產品也開始受到大家重視。除了一般在戶外使用手機的行動網路,回到家中更需要可靠的家用寬頻環境。不過提供寬頻上網服務的業者不少,到底該選哪一家、何種規格的上網服務才最穩定可靠,相信也是讀者心中的疑問。近期由知名市調公司 東方線上所發佈的家用寬頻「2023 年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家用寬頻用戶最常遇到「Wi-Fi 效能差」、「連線不穩定」與「網速慢」等困擾,而且由於家中的寬頻網路多半為全家共用,除了同住的家人,學生族群或是小資上班族也會與同學、朋友合租,而面臨多人共用網路的狀況。因此多人同時上網的連線穩定性,儼然成為許多人選擇家用寬頻時的關鍵考量!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也將為大家彙整四個選擇家用寬頻的重要關鍵,只要掌握住這幾個訣竅,自然讓你不花冤枉錢不踩雷!關鍵一:選擇「光纖到府」全家一起暢快飆網!最近幾年,我們可以從市面上各個家用寬頻業者的宣傳廣告中看到,不少業者都已經標榜使用「光纖網路」, 也讓一般消費者難以分辨是否每一家口中所說的「光纖」都是相同規格、相同品質?若是仔細深究不同業者所使用的固網佈建規格,不難發現到其中有不少「貓膩 」, 其中有線電視業者通常採用的是與傳統同軸電纜整合了「混合式光纖架構」, 也就是從業者的機房端到用戶家中的網路傳輸線路中,僅有部份採用光纖架構,除了傳輸速度與穩定性可能大打折扣,甚至網路訊號的延遲時間 (RTT) 也比較高,直接影響玩線上遊戲或是上網搶票的使用體驗!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發生,建議大家在選擇家用寬頻時,首選以 FTTH「光纖到府」方式提供服務的業者,像是目前家用寬頻龍頭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 300M 以上頻寬採用「光纖到府」, 確保使用者能享有「一條光纖直通府上」的品質。並且中華電信的線路,從機房端至用戶端,主要佈建在專用的地下電信管道內,如此一來,線路可以受到良好的外在保護,可大幅降低連線品質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干擾的可能性,網速體驗自然最快、最穩,也讓通訊延遲更低,讓你連線電競或是上網搶購都快人一步免焦慮!除了「光纖到府」是關鍵,另一個與上網體驗有關、但卻經常被大家忽略的,就是「國際連線頻寬」的規格,畢竟大家在使用網路時,不會單純只瀏覽或使用台灣本地的網站服務,更多會是跨國連結至國際伺服器的使用型態,若是家用寬頻業者的國際連線頻寬不足,很容易遇到上網尖峰時段發生網路延遲、甚至連線相當緩慢的狀況!值得一提的是,TWINC 在今年 10 月最新公佈的國外連線頻寬統計,全台連外頻寬最大的固網業者正是中華電信 HiNet, 頻寬規模是其他業者的 3 倍至 50 倍,除了直達路由的延遲較低,也具備多套備援路由,提升國際連網的穩定度,對使用者更有保障!關鍵二:「雙飆新升代」成主流,升級雙向大頻寬 讓上傳和下載一樣順暢從最新的家用寬頻「2023 年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中,不難發現到此次調查的結果也延續了去年的趨勢 - 有愈來愈多消費者傾向於升級更大的頻寬,其中尤其是 101-300M 之間的用戶成長度最高,而隨著家用寬頻龍頭 HiNet 光世代積極推動 300M、500M 方案的「雙向對稱頻寬」 , 用戶無需額外花費就能體驗到上傳與下載相同速率的極致飆網體驗,不僅避免上傳頻寬壅塞導致影響下載速度的窘境,也符合現代人比過去更仰賴上傳頻寬的使用情境,包括開直播、社群分享大量照片、影片,以及常見的雲端服務、即時通訊工具的檔案分享,都能更有效率!而雙向對稱頻寬的「雙飆新升代」相信也將成為消費者家用寬頻的主流選擇。關鍵三:不只有線飆速,同步提供最佳 Wi-Fi 無線連網體驗更重要在此次東方線上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到不少消費者的上網需求並非只侷限於有線連網,Wi-Fi 無線連網的需求相對更重要,也產生許多使用上的「痛點」, 包括家中無線網路涵蓋的範圍不足、死角過多,使用的 Wi-Fi 分享器不夠穩定、常斷線,或是家中使用者、連網裝置太多,使用者難以自行解決 Wi-Fi 產生的使用問題... 等。即使家裡裝了無線路由器,但仍然有很多收訊死角?透過中華電信 Wi-Fi 全屋通服務,可針對家中實際狀況來設置無線路由器,甚至面對大坪數、多樓層空間也能建構 Mesh Wi-Fi 網狀網路,讓涵蓋訊號更全面。除了手機、平板電腦、筆電... 等常見的設備需要無線連網,還有家中愈來愈多的 IoT 智慧物聯網裝置,例如:智慧家電、智慧安防等設備,也同樣需要穩定的 Wi-Fi, 所以建議消費者在選擇家用寬頻時,須進一步了解業者是否有同步提供 Wi-Fi 連網的佈建服務。以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 為例,用戶可以選搭「Wi-Fi 全屋通」的整合服務,在施工的同時,專業工程師也會依據客戶家中環境不同,提供完整的無線網路環境規劃,並搭配優質的 Wi-Fi 6 無線路由器,近期更推出最新的 Wi-Fi 6E 規格,具備更大頻寬、更低延遲速率及低干擾的優勢。如果是大坪數、或是多樓層透天厝,則能透過兩台以上無線路由器組成 Mesh Wi-Fi 網狀網路架構的超涵蓋訊號,打造隨時隨地、全屋漫遊的無縫上網環境,同時以月租方式租用設備,不僅沒有初期大量投資設備的成本,也不需要負擔後續產生的維護成本,只要有任何問題,一通電話找 24 小時客服,就能快速為你解析問題,不用擔心要自行上網做功課,還要 DIY 到心很累了!關鍵四:守護網路安全一步到位,更讓人安心雖說網路帶來不少便利,但相對潛藏於網路背後的資安威脅也不免讓人膽戰心驚!尤其上網時,有可能因為一時不察點擊到帶有惡意的連結,又或是連上的網站或應用服務本身就潛藏惡意程式,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因此而「中招」, 輕則系統不穩、當機,嚴重的可能造成個人隱私資料外流,甚至因為勒索病毒讓重要檔案付之一炬。尤其是家人、朋友共用網路,但卻完全沒有資安意識的情況,很有可能成為病毒、駭客與詐騙的「破口」, 因此建議大家在選擇家用寬頻時,可以進一步留意業者是否有提供額外的網路安全加值服務,像是中華電信就提供了相當完整的防護解決方案,包括防駭守門員、色情守門員、防毒防駭... 等服務,而 HiNet 光世代 300M (含) 以上的用戶也免費享有「上網守衛服務」, 提供「有感防護阻擋頁面」, 讓網路上的「有駭」網站不得其門而入,進而確保網路使用無後顧之憂,並降低被駭風險!結語:全家的數位生活,讓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 一手包辦!從東方線上歷年來的「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 都能看出消費者對於家用寬頻選擇的需求變化,消費者在家使用網路需求愈來愈高,對於追求高速網路方案的態勢更為明顯,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家用寬頻業者至關重要的還是在於「網路穩定性」、「品牌口碑」與「解決網路使用問題的能力」這幾個面向,尤其對於網路重度使用者來說,一時半刻的斷線都是難以忍受的,而在所有業者中,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連年獲得滿意度 No.1 的肯定,顯示不論是產品品質還是客戶服務,都獲得了消費者的信賴。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速在必行 2.0」方 案為大家帶來網速有感升級!升級雙向對稱頻寬 300M、500M 方案也有超划算的價格,也能搭配 Wi-FI 全屋通一次完成家中無線網路環境的建置!對於重視居家上網品質,尤其是要符合多人共用需求的消費者來說,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在不少人心目中持續霸榜家用寬頻業者的第一首選,而近期推出的「速在必行 2.0」方案也持續提供優惠資費與加碼好康活動,其中 300M、500M 雙向對稱頻寬也成為最為超值的選擇,搭配「Wi-Fi 全屋通」即可輕鬆搞定家中無線連網環境,所以選擇家用寬頻,當然就要選擇最適合全家共享,大家都滿意的中華電信 HiNet 光世代!手刀申辦 >> https://cht.tw/x/26kp [1] 數據來源:TWNIC 2023 年 10 月公布數據 https://map.twnic.tw/[2] 光世代網路服務因受距離及設備限制,供租對象為本公司採用產品技術可達之範圍為限,請逕洽客服 0800-080123 或至中華電信網站查詢是否可供裝光世代。光世代之網路各速率係指最高可提供之線路速率 (Line rate), 客戶實際上網傳輸資料速率 (Data rate) 會因上網終端設備之軟硬體、距離、客戶所在位置之環境及到訪網站之連外頻寬、同時使用加值服務 (如:MOD、OTT...) 等因素之影響,有時會發生上網速率下降的現象,因此於提供上網服務時依國際標準網路品質分類歸屬為 Best Effort 模式。
daily-weekly
《路透社》:李強不打算在官方主辦論壇與外企CEO會面,投資信心恐將再受打擊
(中央社)《路透社》報導,3 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不打算在 3 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由中方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與外國與會者會面。報導指出,在市場情緒惡化之際,這一安排恐將引發人們對中國政府承諾吸引外資的擔憂。報導指出,自 2000 年以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每年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傳統上是全球企業執行長與中國決策者面對面溝通的重要機會。像是蘋果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和美國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公司 (Bridgewater Associates) 創辦人達里歐 (Ray Dalio), 都是論壇常客。而這場論壇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中國國務院總理與企業代表們的會議。但報導指出,雖然李強仍計劃參加 3 月 24 至 25 日的論壇活動,他卻不會如往例般會見外國與會者。不過知情人士也提到,這場論壇的計劃仍在敲定中,或許可能有變動。「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主辦單位和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目前尚未對《路透社》的查證作出回應。在此之前,中國官方出乎意料地宣布,取消持續舉行 30 年的全國「兩會」後總理記者會,而這是中國經濟和政策的日程中,最受關注的公開活動之一。一些觀察人士認為,此舉是中國日益著重內部事務,以及中央加強集權控制的跡象。根據中國外交部去 (2023) 年 3 月公布訊息,李強當月接任總理後不久,便在北京會見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外國與會者並座談,且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也一同參加會見。李強當時承諾,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且「開放的大門會越來越大」。此後,李強在去年和今 (2024) 年多次與外國商界領袖出席的活動中,屢屢重申中國對外開放的訊息。最近一次是在今年 1 月的瑞士達沃斯論壇,他當時與 14 家跨國企業的執行長共進午餐,並作出相同宣示。儘管如此,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 1 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 (FDI) 金額較去年同期下滑 11.7%, 僅有人民幣 1127.1 億元 (約新台幣 4932 億元)。根據報導,外企一直努力希望中國領導人,能就外企關心的事項作出更多公開回應,包括範圍更廣泛的「反間諜法」、對咨詢和盡職調查機構的突擊檢查、出境禁令等。但繼總理記者會被取消後,外企和中國總理的溝通機會若再被取消,外企對投資中國的信心恐將再受打擊。
daily-weekly
ASUS與NVIDIA聯手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頂尖軟硬體設備助藝術與STEM領域學生提前接軌AI產業
近年因應生成式 AI 的熱潮,AI 對產業的商業模式、營運流程,產生顛覆性的革新。事實上,AI 的影響力,也開始從業界延伸到學界,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學習寫 AI 程式,或將 AI 工具應用到主修科系。透過高效能的軟硬體工具,教授在授課或學生實作過程,得以無後顧之憂揮灑新世代創意。本次產學合作由華碩提供經 NVIDIA Studio 認證並搭載 GeForce RTXTM 4060 筆電 GPU 的創作者筆電,包括 ASUS Vivobook 16X、ROG Zephyrus G14、ROG Flow X16 以及適合 STEM 學習的 ASUS TUF Gaming A15, 幫助同時跨藝術創作及 STEM (科學、技術、工程、數學) 領域的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師生在符合業界標準的環境中實作,激發無窮創作潛力。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培養跨領域學生使用最新科技媒材進行創作此次華碩與 NVIDIA、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攜手,以 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形式打造前瞻藝術學習環境,考量之一就是應藝所訓練學生時,強調對新科技的重視程度。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表示:「我們許多學生是跨科系報考,像是資工、教育、文學等,所上學風自由開放,也與時俱進。教學時使用最新工具媒材,讓藝術與科技產生深度融合,『跨領域』成為應藝所相當獨特的人才養成路徑。」既然應藝所的師生在教學、創作過程高度依賴科技,ROG Zephyrus G14 提供給師生使用後有哪些明顯的感受?劉辰岫舉例,教學過程會使用到 3D 建模軟體 Blender, 以及同步執行多個機器學習任務,因為 ROG Zephyrus G14 搭載 GeForce RTX 4060 筆電 GPU 提供強大的運算效能,在處理複雜的 3D 建模訓練指令時,操作起來相當順暢,高解析度螢幕可以看到細緻的渲染視覺,對於師生在建模過程,確實可以加速流程。另外,應藝所在教學現場相當重視腦力激盪的討論,進而嘗試打破藝術邊界,讓創意勇於馳騁。課程中如果人手有一台高效能筆電,不但可大幅減少運算時間,ROG Zephyrus G14 輕薄好攜帶,可在任何空間進行討論、創作或展示作品,十分便利。劉辰岫觀察到,學生透過 ROG Zephyrus G14 執行視覺化程式設計軟體 TouchDesigner, 在創建藝術作品之際,受惠高效能的 NVIDIA GPU, 可以處理更複雜的視覺效果,實現最高畫格率,加速生成出要渲染作品的指令;加上這台筆電相當輕巧,內建 HDMI、Type-C 和 USB 多種接頭,學生上課時能輕鬆連接到投影機或拿在手上,將藝術作品分享給其他人觀賞,有助於在課堂上把創意想法變成實際作品。全球獲獎無數的 ROG Zephyrus G14 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筆電 GPU, 高達 125W TGP, 並具備 NVIDIA Advanced Optimus 與 DLSS 3 技術,解鎖頂級創作應用程式中的 RTX 和 AI 加速、可實現最大穩定性的 NVIDIA Studio 驅動程式,最佳化運算能力及效能超乎想像,加速創意構思,輕鬆迎戰多工任務。採用 ROG Nebula 霓真技術電競螢幕,16:10 長寬比,QHD 165Hz/3ms 面板,100% PCI-P3 廣色域,搭配 Dolby Vision 影像技術,色彩準確度通過 Pantone 認證,畫面明亮、快速、生動,更有德國萊因護眼認證,不閃屏、抗藍光,揮灑創意開闢嶄新「視」界!了解更多:ROG Zephyrus G14 開放資源給其他學科學生使用,成為校內跨領域的創意激盪 Hub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設備,也開放給陽明交大其他科系師生預約使用。因為看到越來越多 STEM 領域的學生,在寫程式作業的時候,受限私人筆電的 GPU 效能不夠優異,導致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對此,華碩與 NVIDIA 就針對理工相關學科的學生,鼓勵使用搭載 NVIDIA GPU 的華碩筆電,可加速驅動機械、結構和電氣仿真等數十種的 STEM 應用程式,展現高速效能;又或是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的學生,在處理大型數據集、訓練生成式 AI 和機器學習模型時,可以更快獲得的分析結果。事實上,過去十年間 NVIDIA 已經從一間以 GPU 為核心業務,進化成運算平台的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光只是顯示卡,還有橫跨其中的軟體及運算平台,例如有 NVIDIA AI (企業級尖端人工智慧平台) 和 NVIDIA Omniverse (創意協作開放平台)。幫助設計師、藝術家、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專業創作者,不再受限軟硬體資源,影響創作或演算的進度。也因為 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學習設備開放給各系所授課使用,有助於日後校內跨領域交流。劉辰岫教授回應:「應藝所是整合跨領域創意的樞紐,很多時候不同領域的師生都會在這裡做腦力激盪,加上應藝所的課程也有很多非本科系學生選修;以及我手上的計畫也會邀請建築所、資工所的老師一起參與,因此我們很期待未來這些資源的加入會帶動更多跨領域的創意激盪。」ASUS 與 NVIDIA 賦能空間價值,規劃講座 / 工作坊協助師生掌握新科技除了提供軟硬體設備,ASUS 與 NVIDIA 也期待能為此場域挹注更多創新能量。後續也將規劃一系列講座與工作坊主題,讓校內師生能第一手掌握產業現況,使用嶄新的設備來進行研發與實作。例如 NVIDIA 將籌辦生成式 AI 主題的研討會,邀請領域的業界講師,教導學生怎麼設定、使用生成式 AI 來提升創作效率,藉此讓學生們認識到 GPU 在創作時的重要性。另外,NVIDIA 也會規劃 Omniverse 工作坊,邀請教授和學生親自實作,了解 Omniverse 的特點和功能,有助於把 Omniverse 融入創作流程,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深耕校園多年的華碩,以培育更多國內優秀技術人才為出發點,未來也會在此舉辦 AI 主題講座,邀請業師講授如何實際操作創作者筆電及相關應用,有助師生更了解產品特色,得以更精實地利用筆電創作,期待能具體提升同學的創意產出效率,以及擴大教授的研究能量。當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先進國家的下個角力主戰場,台灣若希望在 AI 賽道不落人後,從教育往下扎根將是關鍵。華碩與 NVIDIA 攜手陽明交大,透過提供設備、講座等多元資源,有助於培養下一代 AI 思維,厚植設計人才的數位實力,期待台灣有朝一日成為 AI 強國。想擁有最佳效能的華碩筆電,現在就加入華碩教育商店會員,學生 / 教職員登錄享專屬優惠價,首次登錄再送 500 元購物金!立即登錄:華碩教育商店
daily-weekly
金廈海域爭端引發兩岸唇槍舌戰,中國進出台灣控制水域將成新常態?
今 (2024) 年 2 月 14 日,兩名中國民眾在台灣海岸巡防隊於金門水域的追捕行動中落水身亡後,引發兩岸高度關注及唇槍舌戰,中國海警及海監船還進一步進入台灣一直視為「禁止」或「限制」的水域。大陸國台辦強硬表態稱廈金海域「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致命意外發生在台灣軍事要地,距離中國福建僅有一水之隔的金門海域,此事在兩岸間逐漸升溫成政治角力,雙方各派代表在金門談判此事定調及賠償事宜數周未果,在台灣亦引起輿論激烈的辯論。不過,國際各界關注的是,北京是否會將此事「順水推舟」, 以取消「海峽中線」空域的模式,開始否定兩岸以「默契」行之多年的金門水域劃界?日後中國海警船甚至軍艦穿越進入金門「限制及禁止水域」會否常態化?中國國台辦在上個月意外發生後不久,便公開否認存在台北宣稱的金門「禁止及限制水域」, 稱金門以及附近水域「自古隸屬中國」, 沒有能不能進入的問題。同時,2 月 19 日,中國海警強行登上了在金門海域的一艘台灣觀光船進行檢查。兩岸界限「默契」從 1949 年 6 月起,中華民國政府實行了對台灣海峽的封鎖政策,控制並軍事封鎖該區域。直到 1970 年代初,中國的軍民船隻避免通過台灣海峽。1974 年 1 月,解放軍海軍首次航行台灣海峽。 1979 年 5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用貨船重新開始在台灣海峽航行。 同年 9 月,中華民國政府發佈公告中止了關閉政策。1983 年 11 月,大陸客輪恢復在台灣海峽航行。1987 年底,兩岸開放探親,兩岸民眾交流日益頻繁。 同時,大陸船隻大量進入台灣海域從事漁業和非法交易。 1988 年 2 月,趙少康在台灣立法院提出了《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即《兩岸條例》) 的提案,旨在規範兩岸人民的活動和各項事務。根據台灣陸委會的新聞稿,金門地區限制、禁止水域系在 1992 年由台灣國防部依據《兩岸條例》劃設,且歷經修正至今,兩岸雙方執法機關都依此進行相關水域執法工作,過往還據此多次展開執法及海上救難合作,「這個歷史事實及現狀不容否認。」但在台灣推動一國兩制的新黨籍前金門縣長李炷烽告訴港媒《中評社》稱,金廈兩地之間的「限制水域」,「一直以來都是台灣單方劃設,兩岸並無共識的法源依據,過去是中國善意默認」。「海峽中線」還牽涉國際背景,根據台灣國際法學者宋承恩的研究,該中線通常被認為是源於台美 1954 年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後,為了防範軍事衝突,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要求中華民國國軍的戰機和艦艇必須在「海峽中線」以東活動,否則美軍無法提供安全保障。與此同時,根據美軍的指令,只要解放軍飛機或艦艇越過海峽中線並且被確定具有敵意,協防台灣的美軍戰鬥機可以迎戰並開火。宋承恩因此分析,近年來,北京基於其政治立場,拒絕承認海峽中線,其目的是除去其對台灣使用武力的疆界與行為束縛,為台灣安全帶來新的挑戰。如今兩岸「默契不再」, 未來台灣官方如何判斷或回應對岸過來的民船或軍警船隻,估計將是新任總統賴清德政府上台後十分棘手的問題。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 (Atlantic Council) 全球中國樞紐研究員宋文笛分析稱,金門翻船意外後,北京的工作旨在擴大中國軍事行動的空間。同時,它也試圖剝奪台灣作為一個主張對其領海和領空擁有主權的政府角色的合法性。他亦同意,這些動作都是北京方面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旨在限制台灣的行動空間,進而希望削弱即將上任的民進黨賴清德政府被認可基礎。獨立軍事防衛分析師、研究網站 PLATracker 網站共同創始人路易斯 (Ben Lewis) 則向《BBC 中文》表示,中國在金門近日的活動與其現有的軍事行動及戰略相連。他告訴記者稱,北京一貫探索和利用各種方法,「嘗試在可能的情況下改變台灣海峽的現狀。台灣最好的應對策略是確保大眾了解中國正在做什麼,以及這將如何影響現狀 (status quo)。」金門新常態?前幾年開始,北京為了對台灣蔡英文政府施加壓力,開始否認台海上空的「台灣海峽中線」以及台灣官方劃定的「防空識別區」(ADIZ)。解放軍軍機穿越台海中線成為「新常態」, 打破了過去兩岸相互承認的空中界線,這也是兩岸關係跌至谷底的一個證明。今年 2 月 1 日,中國民航局再次宣佈取消 M503 航線北向南運行的飛行偏置措施,航線不再西移。根據這一舉措,中國民航機自 2 月起開始貼近海峽中線飛行,引起了國際議論。中國國台辦在撞船事件後公開否認金門「禁止水域」的存在,這個水域的劃分過去是基於兩岸的默契。外界關注的是,過去台灣能夠控制的水域是否會像空域一樣,開始面臨中國官方和民間船隻進出的情況,台灣又該如何應對這種「新常態」? 分析北京戰略,美國邁阿密大學中日關係研究專家金德芳教授 (June Teufel Dreyer) 曾向《經濟學人》稱,當中南海想要提出有爭議的主張時,可能會先在低調的會議上提及,然後再遞給政府文件或官媒引用,隨後由高級官員公開引述。「這是一步一步創造既成事實 (fait accompli) 的方法。」在領海問題上,北京的「切香腸」戰術是怎麼辦到的呢?美國哈德遜研究所 (Hudson Institute) 非常駐研究員長尾賢 (Satoru Nagao) 博士告訴《BBC 中文》, 自 2021 年 2 月中國開始執行《海警法》是一個關鍵點。長尾賢分析,該法實施後,中國可以隨時根據其意願,從海警層面將情況升級至軍事層面,因為根據該法,海警部門受中央軍委指揮。他以在尖閣列島 (釣魚島) 周圍的活動為例向記者解釋,2011 年,進入日本接連區或該島周圍領海的中國海警和其他船隻數量為 12 艘,但根據日本官方數據,自 2019 年以來,每年數量已超過 1000 艘。長尾賢告訴記者,依據日本經驗,中國在台海周圍海域擴大控制區域是一種長期趨勢:「我可以預料中國將逐步擴大其在金門及台灣周圍的活動。」他說,2021 年海警法宣佈之後,同年 9 月北京又再宣佈實施《海上交通安全法》便是中國施壓台灣及區域競爭對手的一貫戰略。「這一次,北京獲得了進一步擴大在台灣附近活動,擠壓台灣的新說辭。」台灣如何面對壓力?北京動作頻頻,相關的兩岸海空默契界線被其宣佈失效之後,台灣還有抵禦北京施壓的空間嗎?長期研究中國軍事活動的路易斯告訴《BBC》, 台灣或許可以從菲律賓學到一些。他認為,馬尼拉展示了「有效戰略溝通」的價值,換言之,馬尼拉通過分享在南海中國軍事行動的影像和影片證據,獲得了若干國際支持。「我認為台灣應盡可能效仿這種策略。或者以日本為例,東京已經發展出有效且易於獲取的關於中國軍事活動的關鍵訊息傳遞方式。根據我之前的建議,我認為台北在涉及解放軍軍艦和飛機出現在該島周圍時,應該效仿這種的訊息共享方式。」如此一來,當北京對對手的強制手段及軍事行動在全球範圍內被揭示時,受到影響及擠壓的各方就比較能進行坦誠對話和合作研擬戰略。此外,根據台灣《聯合新聞網》本月報導,美國《國防授權法》下,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扁帽」(又稱綠色貝雷帽 Green Berets) 顧問其實已開始長期駐扎在台灣,協助訓練兩棲特戰部隊,地點包括在台灣外島金門及澎湖。美國五角大廈對此事沒有發表具體評論,僅對媒體表示,美台防務關係會根據中國對台威脅進行調整:「我們不評論具體行動、接觸或培訓。不過,我們強調對台灣的支持以及我們與台灣的防務關係仍然是針對當前中國的威脅進行調整。」金門縣議員董森堡則向《BBC 中文》強調,金門漁民及縣民都及希望事情趕緊平息。他說金門漁民擔心,若行之多年的禁止水域失效之後,日後中國捕撈船或抽砂船頻繁進入,可能會與他們的捕魚工作場域重疊,影響他們的漁獲及生計。目前此案已經送交台灣司法檢調單位進行調查。台灣官方稱與遇難者家屬保持溝通並提供慰問金,但強調台方系遵守規定取締「三無船隻」(泛指無有效漁業船舶檢驗證書、船舶登記證書及撈捕許可證)。不過,中國方面態度強硬。中國國台辦朱鳳蓮記者會上,抨擊台灣蔡英文政府對大陸民眾造成冒犯,並聲稱在其政府麾下,台灣海巡單位時常「騷擾」中國漁船。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現任國民黨發言人夏立言 2 月底在上海會面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表示國民黨希望透過國台辦再度向遇難漁民家屬表達慰問,並會透過各種力量「敦促民進黨當局妥善處理此事」。英國諾丁漢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丘琦欣 (Brian Hioe) 認為,夏立言此刻會面宋濤,是國民黨嘗試用此事件加強其一貫的主張,「即國民黨是當下台灣唯一能夠與中共往來的政黨。」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金門漁船翻覆事件餘波未了 兩岸海空界線默契逐步失效
daily-weekly
海地總理亨利請辭,美官員:歡迎留在美國緩解危機,布林肯承諾再撥款1.33億美元支援
海地總理請辭,美官員:歡迎留在美國緩解危機 (中央社) 海地總理亨利 (Ariel Henry) 於國家陷入混亂之際滯留波多黎各並已請辭。一名美國官員 11 日深夜表示,歡迎亨利辭職後留在美國領土,以緩解危機。《法新社》報導,這名官員還說,亨利 11 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通話時證實辭職的消息。加勒比海國家就海地情勢召開緊急會議,布林肯當時正在牙買加出席會議。隨布林肯與會返國的這名官員表示:「從我們的立場來說,他可以自由地留在目前所在地方,也可以自由旅行。」不願具名的這名官員指出,加勒比海各國和區域領導人以及遠距參與的海地要員花很長時間聚焦討論「亨利總理或其盟友不被報復的重要性」。這名官員表示:「我認為情勢必須得到改善,才能使他 (指亨利) 安心回到海地。」亨利上個月底前往肯亞,達成協議由肯亞領導一支有聯合國當後盾的國際維安任務團,至海地協助打擊武裝幫派分子。他在海外期間,海地情勢進一步陷入無政府狀態,武裝幫派橫行、機場關閉、醫院和其他主要基礎設施遭洗劫。由於幫派要求亨利下台,且鄰國多明尼加表示不歡迎他,華府遂允許他降落美國自治領地波多黎各 (Puerto Rico)。這名官員提到,亨利本來已原則決定於 8 日辭職,但他一直等到牙買加會談討論出即將接管的過渡委員會細節後才宣布。海地幫派動亂,美國再提供 1.33 億美元支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11 日承諾再提供 1.33 億美元支持海地,稱海地不斷惡化的危機,顯示當地亟需部署多國部隊。《法新社》報導,布林肯在牙買加舉行的加勒比海緊急會議上表示,美國承諾再提供 1 億美元給即將成立的「多國維安任務支援團」(Multinational Security Support Mission), 並立即撥出 3300 萬美元的人道援助;此舉使美國承諾在海地長達數年的危機期間投入支援總額達 3.33 億美元。海地數十年來一直飽受貧困、自然災害和政治不穩定的困擾,情況自 2021 年時任總統摩依士 (Jovenel Moise) 遇刺身亡後變得更糟。武裝精良的幫派控制著海地大部分區域及大半個首都,他們自上週以來就橫行各地。布林肯說,不斷升級的暴力「給海地人民帶來無以為繼的局勢,我們都知道需要在政治和安全方面採取緊急措施... 只有海地人民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但他也說,美國及其合作夥伴「可協助恢復基本安全」並解決「海地人民正遭受的巨大苦難」。加拿大總理杜魯道 (Justin Trudeau) 以視訊方式參加會談。加拿大稍早已提供海地超過 9100 萬美元援助。美國官員表示,其它已宣布提供財務或後勤援助的國家包括貝南、法國、德國、牙買加和西班牙。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已排除派兵到海地的可能性,美國百年前曾占領海地近 20 年,並從那時起一直介入當地事務。拜登於 2021 年自阿富汗撤軍,並矢言降低美軍面臨的風險。在拜登政府拒絕出兵後,外界將目光轉向加拿大,但加拿大也認為海地任務過於危險,不確定能否成功。肯亞願意挺身而出,但因國內法院裁定派遣人員到海地屬於違憲而受阻。在海地總理亨利訪問肯亞首都奈洛比 (Nairobi) 並同意兩國武力交流「互惠」後,肯亞在海地的部署計畫重回檯面。由於暴力問題惡化,亨利無法返回海地,他目前被困在美國自治邦波多黎各,沒有外部勢力有意協助他返國。海地動亂總理亨利請辭,外交部:密切關注情勢發展海地總理亨利請辭,外交部 12 日表示,呼籲海地有關各方加速協商進程以恢復海地的和平與穩定,外交部也會密切關注當地情勢發展,並加強與海地新執政團隊的溝通與合作。針對海地政情發展,外交部 12 日回應《中央社》記者詢問表示,外交部已掌握友邦海地總理亨利宣布辭職的最新情勢。外交部表示,亨利將續任看守總理,並於「加勒比海共同體」(CARICOM) 協調海地各黨派推舉 7 人組成「總統委員會」, 且由該委員會任命過渡總理後,亨利的辭職即正式生效。官員指出,針對海地當前情勢,外交部呼籲海地有關各方加速協商進程,以恢復海地的和平與穩定,使人民早日重回正常生活。外交部強調,將持續密切關注當地情勢發展,並加強與海地新執政團隊的溝通與合作。
daily-weekly
當「翻船」變「撞船」,中國正使用符碼進行認知作戰
文:林雨蒼 2 月 14 日,海巡署在金門查緝在中國境內都違法的「三無船舶」(即無船名、無船舶證書和無船籍港登記) 違法黑船越界進入台灣海域的時候進行驅離,該船隻在逃避查緝時因高速轉彎而翻覆。雖然海巡署立即進行施救,但仍有兩位中國人不幸罹難。金門地檢署第一時間進行調查時,生還者在海巡跟檢方訊問均自承有加速逃逸發生碰撞,但沒感覺船被推撞。但在 2 名生還者返中國後,卻翻供稱快艇是遭台灣海巡艇撞翻。中國扭曲成撞船,並再祭「九二共識」箍咒針對此事,國台辦對此定調為「2.14 惡性撞船事件」, 要求台灣執法人員及海巡署道歉,並強調只要民進黨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 就可以進行兩岸協商。剛當上內政委員會召委,長期立場親中的高金素梅在 3 月 4 日排案,定調該案為「撞船案」, 邀請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就「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進行專案報告。「撞船」的這個名詞隨即引發了一波朝野攻防。事實上,這就是一種「符碼戰」的應用。在社會學的定義中,「符碼」(Code) 是文化建構的過程,可以形塑文化觀念或民族認同。在社會爭議中,這些「符碼」還有更多用途。有些精心設計的符碼朗朗上口,但背後的想法與判斷,卻可能會在不知覺的狀況下,入腦、入戶、入人心。中國非常善於營造「符碼」, 並利用這些「符碼」, 搭配中國官媒的強力放送,搶占輿論高地。從「六四天安門事件」到「北京政治風波」知名醫生蔡依橙就曾舉例,我們熟知的「六四天安門事件」, 在中國口中卻是稱為「北京政治風波」。「六四天安門事件」這個詞彙中,主詞是在天安門上抗議的學生,以及之後發生的坦克血腥清場;但在「北京政治風波」中,主詞卻成了中南海的政客,沒有學生、沒有解放軍,而且只是一場「風波」。面對香港之前的反送中抗議,中國的官媒則是把整場運動抹成了經濟問題,聲稱上街頭的人都是「廢青」, 因為對房價的不滿以及在境外勢力煽動下,才上街頭抗議,因此要求這些人不要「搞政治」、「內耗」, 才能讓中國政府「搞好經濟」。「廢青」中的「廢」字,暗示了這些人不事生產、成天只想搞事,但事實上很多上街頭抗議的人都是中產階級。透過「廢青」這個詞彙,中國成功的改變了中國境內人民對上街頭的香港民眾的看法。在之前裴洛西來台的時候,中國政府也發明了一個詞彙來形容裴洛西來訪台灣的行為:「竄訪」。這個詞彙在中國對外的英文新聞稿中,單純翻譯為「訪問」的 Visit, 但唯有「竄訪」一詞充滿著價值判斷。「竄」這個字說明了這個訪問是不恰當的行為,並暗示前往訪問的人不是正派人物。從柯文哲口中喊出的中國通關密碼「兩岸一家親」也是一樣,這 5 個字暗示兩岸不是「兩國」, 而且是血脈相連的「一家親」, 營造了溫馨,卻不提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也是符碼戰的應用。面對不利的符碼,中國則會透過發明新的詞彙,加上官媒的大力放送來加以卸責。如之前 COVID-19 發生時,一開始被稱為「武漢肺炎」, 但中國隨即發現這個詞彙會導致中國被究責,因此透過中國官媒的強力運作,成功讓「新冠肺炎」這個詞彙成為主流的稱法,也讓中國成功逃離了國際的究責。這樣的「符碼」也被用於台灣內部近期的許多紛爭。「萊克多巴胺」這個名字實在太長,改稱為「萊豬」、「萊牛」, 除了朗朗上口以外,也更容易引發人民對於食安的焦慮。而面對從巴西進口、原本用於彌補台灣雞蛋缺口的雞蛋,則抹成「巴西毒蛋」, 直接影響民眾對這些雞蛋的判斷。裡應外合硬是定調為撞船回到此次金門海巡執法的事件,在第一時間台灣的調查並未發現該船隻的翻覆是海巡撞擊所致,但到了中國手中,卻成了「惡性撞船」。中國官媒更多次引述台灣的調查,聲稱海巡執法過程中有「碰撞」(但有碰撞不代表最後的翻覆是撞擊所致), 國民黨立委也隨即起舞,跟著定調是「撞船」案。明明不是因為撞擊導致的翻覆,卻用「撞船」這個名詞,暗示撞擊是事故發生的原因。如果政府屈服了,讓「撞船」一詞在大眾口中朗朗上口,那麼事件的因果關係將會就此定調。中國的文字操弄十分細緻。面對中國的操作,我們必須時時小心。這些符碼戰所利用的詞彙並非僅是一個「詞彙」而已,透過朗朗上口的詞彙,符碼背後的價值觀得以長驅直入,入腦、入戶、入人心,進而成功操作社會對立,破壞民眾對民主的信心。我們必須要努力說明,破除這些符碼的操作,同時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陳述好我們的敘事,讓人民能對民主制度產生信心。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翻船變撞船,小心中國符碼戰
daily-weekly
金門快艇案延燒,輿情數據顯示管碧玲成為「仇恨值」最高官員
今年 2 月 14 日,一艘中國籍快艇進入我國金門禁限制水域,正在執勤的海巡立刻上前驅離,而快艇在逃離執法船時蛇行翻覆,船上 4 人落海,其中 2 人送醫不治身亡。隨後此事件演變為兩岸執法爭端,中國福建海警局更在金廈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一度強制登上我國一艘觀光遊輪「金廈遊輪」, 引發輿論譁然。3 月 5 日,兩岸善後協商正式破裂,中方代表團搭乘小三通班船離開金門,並痛批台方未對事件發生過程和真相,作出令人信服的說明,我海巡署則說,中方堅持提出不符合我方法律制度的要求,對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感到遺憾。隨著立法院在此期間展開總質詢與委員會會議,金門快艇案成為朝野攻防焦點,主責的海委會主委管碧玲,遭輿論「炎上」TPOC 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 QuickseeK 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今年 2 月 15 日金門快艇案發生後,至 3 月 5 日之間的網路輿情聲量數據。結果顯示,管碧玲的網路聲量在立法院開議後持續飆增,原本事發前 5 天的單日網路聲量不超過 300 則,2 月 20 日開議日當天一舉超過千則,隨後網路聲量居高不下,一度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金門撞船案」專題報告當天飆破 1.7 萬則。當天內政委員會召委高金素梅公布管碧玲傳給自己的簡訊,提到「海巡有很多原住民同仁,我特別要求注意在升遷上的拔擢」等語,遭質疑是為「交換」, 以及管碧玲反對召委排案名稱,指「撞船」是中國最想用的名稱,引發國民黨立委不滿,要求為藐視國會道歉等新聞話題,均吸引廣大網友關注。值得注意的是,網路數據調查結果也發現,自金門快艇案爭議爆發後,管碧玲的負面聲量居高不下,負面聲量比例持續維持在 40% 上下,儘管民進黨立委、親綠粉專也發文捍衛執政黨立場,但管碧玲的正面聲量比例始終未能突破 1 成,顯示多數民意對於風暴中心的管碧玲,抱持相當比例的負面觀感。不僅如此,透過比較最近兩周民進黨政府內閣官員們的網路聲量,數據分析結果揭露,總聲量排名前 10 名的管碧玲 (總聲量 69627 則)、內政部長林右昌 (37416)、經濟部長王美花 (19949) 、交通部長王國材 (16674)、數位發展部長唐鳳 (9863)、國防部長邱國正 (6483)、衛福部長薛瑞元 (6307)、勞動部長許銘春 (2500)、外交部長吳釗燮 (2230)、陸委會主委邱太三 (1984)。管碧玲由於爭議纏身,聲量「狠甩」所有部會首長,且管的負面聲量也「爆棚」,1 人的負面聲量就佔據前 10 人負面聲量總和的 4 成,負聲量逼近 3 萬則,可說是目前「仇恨值最高」的部會首長。最後,透過網路主題風向分析發現,網路上有關管碧玲的討論文章中,管碧玲道歉提「拔擢原住民」遭高金素梅批評污辱一事聲量佔比最高,佔比高達 20%, 是所有話題中最受矚目的;第二名則是「管碧玲擅改專報名稱,藍委預告將提案譴責」的討論,聲量佔比達 17%。第三名是翻船事件談判破裂,管碧玲表示「深感遺憾」, 佔比 12%; 第四名是「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將專案報告命名為『撞船』, 但管碧玲不認同,認為是『取締』」, 相關討論佔比 11%; 第五名是「管碧玲不滿被稱『撞船』, 前立委郭正亮預言下一步是選高雄市長」的討論,佔比 8%。同樣並列第五的是「快艇翻覆專案報告料成朝野攻防重點,民進黨團採『甲級動員』應對」, 佔比 8%; 第七名是「管碧玲被記者詢問,國台辦批評她『冷血』, 管碧玲摸著記者的臉說:你看看我的體溫 」一事,佔比 7%; 另外並列第八名的是「民進黨批評赴中的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是『現代吳三桂』, 國民黨反轟綠營抹紅」以及「談判無果家屬返中,斥民進黨無誠意後果自負」兩個重要新聞事件,佔比均達到 6%。最後,則是「更改中國越界快艇翻覆報告名稱,海巡署重申捍衛執法正當性」一事,佔比 5%。觀察網路數據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儘管民進黨近日抨擊在野黨的質疑是「配合中國操作」, 甚至破壞台灣團結,但這種論述並沒有獲得主流認同,在網路主題風向當中,連前十名都擠不進去。金門快艇案延燒至今已經超過 3 周,兩岸幾經協商後,本周談判仍破裂,雙方僵持不下,雖然執政黨與在野黨在此期間不斷進行輿論攻防,但在民進黨政府執政下,兩岸溝通管道完全「斷鍊」, 依舊是不爭的事實。更糟的是,不斷親上火線滅火的管碧玲,卻因自身發言及行為舉止失當,又自己開闢新的戰場,導致爭議不斷延燒,個人負面聲量更是居高不下,也再次印證了民進黨膝反射式操作「抗中」情緒處理兩岸問題的方式,完全無法被社會大眾認同,幾乎毫無效果,而以上種種,也將成為總統當選人賴清德 5 月 20 日上任後,將要面對的嚴峻挑戰。本文經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金門快艇案延燒!最新數據:管碧玲成「仇恨值」最高官員
daily-weekly
白宮繞過國會宣布軍援烏克蘭3億美元,大量科研機構毀於戰火,重建需耗資至少400億
解部分燃眉之急,白宮宣布軍援烏克蘭 3 億美元 (中央社) 憂心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行動取得進展下,白宮 12 日繞過國會共和黨人士,宣布對烏克蘭提供 3 億美元 (約新台幣 94.2 億元) 重要軍事援助。《法新社》報導,美國是烏克蘭最大盟友,而這項多個月來的第一筆軍援將包括防空飛彈、彈藥、砲彈和一些裝甲車等。白宮作這項宣布之際,美國總統拜登正在白宮接待波蘭總統杜達 (Andrzej Duda) 和總理圖斯克 (Donald Tusk), 並重申美國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和烏克蘭的支持。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 (Jake Sullivan) 告訴記者:「今天,謹代表總統拜登 (Joe Biden), 我宣布一項安全援助和價值 3 億美元武器軍備緊急方案,以解決烏克蘭的部分燃眉之急。」他說:「全世界都在看。時間緊迫,我們需盡快採取行動。」民主黨籍總統拜登提出的向烏提供 600 億美元援助法案,一直以來都因共和黨籍國會議員阻撓而卡關;拜登的競爭對手川普 (Donald Trump) 並向共和黨籍議員喊話,要他們切勿在大選年讓拜登在立法方面有所斬獲。蘇利文指出,這筆軍援資金來自國防部合約中意外省下的成本,將用於提供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 (HIMARS, 簡稱海馬士) 砲彈和彈藥。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他們透過撙節國防部近期採購支出,擠出這 3 億美元資金給烏克蘭,但強調國會仍有必要通過更多援助。美國官員研究的選項還包括沒收 2022 年凍結的約 2850 億美元俄羅斯資產,並利用這筆錢購買武器給烏克蘭。美國各情報首長 12 日向聯邦眾議院議員施壓,敦促他們通過更多的烏克蘭軍援,表示此舉不僅增強烏克蘭抗俄實力,也會消減中國侵略意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Volodymyr Zelenskiy) 11 日說,俄烏戰爭前線情勢呈現近 3 個月來最佳局面,俄軍上月攻占烏東城市阿夫迪夫卡 (Avdiivka) 後已不再推進。澤倫斯基接受法國 BFM 電視台訪問時表示,儘管武器裝備短缺,烏克蘭戰略地位仍有所改善。然而,他表示,如果新的武器遲遲不來,局勢可能會再次改變。烏克蘭大量科研機構毀於戰火,重建需耗資至少 400 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1 日表示,烏克蘭有逾 1400 座科學研究機構建築物在俄羅斯入侵行動中遭到破壞。若要重建公有科學基礎設施,估計將耗資 12.6 億美元 (約新台幣 396 億元)。俄羅斯的全面入侵行動邁入第 3 年之際,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UNESCO) 與烏克蘭青年科學院 (Junio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kraine) 公布了上述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在俄軍入侵期間,烏國有 177 個科學研究機構的 1443 棟建築受損或全毀。教科文組織在聲明中說,「修復這些建築將花費超過 12.1 億美元 (約新台幣 380 億元), 其中光是大學部分就需要 9.805 億美元 (約新台幣 308 億元), 因為這些學校遭受的損失最嚴重。」聲明提到,烏國東北部哈爾科夫 (Kharkiv) 地區的科學基礎設施所受影響最大。調查發現,另有超過 750 件科學技術設備遭到損壞,其中多數都無法修復,這些設備的成本估計為 4590 萬美元 (約新台幣 14.4 億元)。UNESCO 指出,烏國東南部札波利沙 (Zaporizhzhia) 核電廠安全問題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afety Problems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周遭的情況「格外令人擔憂」。該組織表示,「監測核電廠運作狀況的基本設備皆已遭竊或被毀,其中包括 1 個負責控制輻射水準的特殊放射實驗室。」「沒有了這些監控設備,將導致更廣泛地區面臨重大安全威脅。」札波利沙是歐洲最大核電廠的所在地,當地在俄羅斯入侵烏國初期即遭佔領。俄國總統普亭 (Vladimir Putin) 2022 年 2 月下令部隊入侵之前,烏克蘭以電腦科學、核子物理、天文學等領域的研究而聞名。UNESCO 掌管基礎科學、研究、創新與工程科科長卡斯瑞 (Amal Kasry) 表示,戰爭爆發後已有 4000 多名科學家離開烏國,人才流失已成為「大問題」, 收留最多烏國科學家的國家則是德國和波蘭。
daily-weekly
《日經亞洲》評中國兩會五個「沒有」:較會議達到的目標更引關注
(中央社) 中國全國「兩會」日前閉幕,《日經亞洲》報導,這次兩會出現五個「沒有」, 包括沒有總理記者會、沒有令人驚喜的經濟政策、沒有改變的外交政策、沒有風險的安全措施及沒有偏離習近平路線。今年中國全國「兩會」(政協、人大會議) 日前閉幕,一如外界預期,兩會通過全部 7 項議題,包括修訂國務院組織法,以加強黨的領導。《日經亞洲》(Nikkei Asia) 11 日報導,今年中國「兩會」中五件「沒有」的事情,較會議本身達到的目標更引人注目。以下是五件「沒有」的事情:一、沒有總理記者會中國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婁勤儉宣布,今年全國人大會議結束後不再依往例舉行總理記者會,且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打破了 30 年來的傳統。自 1993 年以來全國「兩會」都有總理記者會,雖然媒體的提問被預先篩選,記者會被嚴密控制,但仍然是媒體一個與中國領導人互動的難得機會。取消總理記者會被廣泛視為中國幾十年來,努力塑造透明的形象出現倒退。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國光在其 X 平台帳號表示,取消總理記者會「使鬧劇變成默劇」; 東京大學教授阿古智子表示,資訊控制已成為一種常態,但似乎陷入了惡性循環,並沒有產生北京想要的結果。二、沒有驚喜的經濟政策當沒有總理記者會令外界譁然之際,中國的經濟政策幾乎沒有令人意外的地方,包括中國政府設定今年經濟成長目標為 5% 左右,與去年一樣。當總理李強 5 日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後,主要由中國藍籌股組成的香港恆生指數下跌 2.6%。香港盛寶金融 (Saxo Markets) 大中華區市場分析師黃永輝 (Redmond Wong) 表示,在沒有正面驚喜下,市場拋售股票。雖然中國主要經濟官員曾召開記者會,但對提振信心的作用很少。三、沒有改變的外交政策和外長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記者會,傳達的主要訊息似乎是中國打算在外交上堅持到底,包括與俄羅斯搞好關係,把自己描繪成「全球南方」新興經濟體旗手,並與美國及其盟友競爭。另一方面,王毅批評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手段,不斷花樣翻新,單邊制裁清單不斷延長,「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外界原來猜測,中國可能會在兩會期間公布新任外交部長人選,但結果沒有任何提示。四、沒有風險的安全措施「兩會」舉行期間北京表面平靜,但中國安全機構顯然不會冒險。據報導,兩會期間約 80 萬名警察、憲兵和公民志工被動員起來「維持秩序」。《日經亞洲》記者親身體驗了嚴密的安保措施。記者進入地鐵除了被檢查臨時身分,還要經過 X 光檢查行李,及接受身體檢查。記者以官方發出的記者證嘗試進入天安門廣場,廣場入口處的保安檢查記者的護照和記者證,並從記者的背包拿出所有物品仔細檢查,甚至是一支螢光筆、一本空白筆記本,或將個人日記一頁又一頁翻閱。完成所有程序後,記者還是被拒於門外。兩名以遊客身分來到北京的老人也被拒絕,因為他們沒有透過微信預約。五、沒有偏離習近平路線在總理李強的首次政府工作報告中,16 次提到習近平的名字,比去年前總理李克強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多了 2 次。李強表示,過去一年中國的成就「完全」歸功於「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這只是對習近平越來越奉承的一個例子。中國各地的高級地區官員也公開表達忠誠,包括在各省級代表團的會議上,這是疫情後首次向媒體開放。
daily-weekly
《美國之音》:國際期刊頻撤稿中國論文,「學術造假一條龍」打擊困難
(中央社) 中國學術造假問題嚴重,2023 年 1 萬 4000 篇被各期刊撤稿論文中,四分之三涉及中國合著者;知情人士表示,只要有錢就可找代筆撰寫並發表。這種產業一條龍服務,造假情況太普遍令打擊困難。《美國之音》12 日報導,出版商近年來撤回了數千部中國學者的作品,隨後中國開始打擊學術研究造假行為。但觀察家表示,因為學術造假太普遍,解決這個問題將會很困難。根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數據,2023 年有大約 1 萬 4000 篇論文被各種英文期刊撤稿,其中四分之三涉及中國合著者。中國學者、學生和教授都表示,學術造假問題普遍存在,因很容易花錢找代筆者撰寫研究論文,並發表在低品質期刊上。曾經是山東省煙台魯東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的孫富貴對《美國之音》說:「如果你在經濟上沒問題,就可以把研究交給其他人幫你做,不論是發論文還是找刊物,都有這樣的一條龍服務。而且不只是學生,連老師找這些代筆的情況也不意外。」另鄭州大學前心理學研究所所長楊寧遠說,認識一個朋友一共幫了 8 個人寫了博士論文,一篇收 2 萬元人民幣 (約新台幣 8 萬 8000 元), 這些博士最終都過了關,但代筆者自己根本不是博士。分析家認為,中國學術研究的政治性質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學術誠信問題。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 中國問題專家孫韻 (Yun Sun) 認為,美國和中國的學術文化都獎勵發表大量論文的學者。但區別在於資訊的透明度、學術交流的自由和中國研究的可及性,這些都受到中國國家的嚴格控制。孫韻說,如果數據是在美國大學裡造假的,那麼這個人的同事和同行能夠知道並挑戰他們。但是,當造假發生在中國時,很難甚至不可能進行核實。此外,美國漢學家、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UC Riverside) 講座教授林培瑞 (Perry Link) 表示,中國偽造的研究數量反映了官員對真相的漠視,在這樣的制度下政府官員無法進行打擊。林培瑞另認為,中國學術研究中摻雜政治也阻礙高品質的新研究;「前沿研究,即使是在技術領域,通常最好由自由思考的頭腦完成,而不是處在政治權威之下」。
daily-weekly
指引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之路,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剖析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及財務策略計畫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共同舉辦「玉山安永科技論壇:淨零時代的國家競爭力與企業能源策略規劃」, 邀請產官學界專家的深度探討,共同尋求台灣永續成長的下一波契機。台灣經濟以外貿為大宗,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首先指出,台灣 2022 年 GDP 達 7,626.7 億美元,同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 9,071.2 億美元,意謂台灣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作為經濟成長引擎。面對歐盟 CBAM、美國 CCA 碳關稅的衝擊,攸關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必須針對產業的能源策略做縝密規劃,在淨零減碳的路上,期許台灣成為各國學習的優等生。事實上,碳排放與地球暖化的關聯性,最早回溯 1970 年代就有學者進行研究,但近五、六年因異常氣候造成大規模災難,促使全球各國、企業、乃至於個人,對減碳議題更為關注。安永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騰龍表示:「淨零碳排不只是口號,絕對是需要落地。特別是台灣在 2023 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 證明能源轉型勢在必行,企業須思考再生能源的投資可行性,以及對企業財務的風險影響並及時擬定因應之道。」針對目前國際減碳現況,台灣淨零路徑有哪些明確指引?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分享,全球目前有 151 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以及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宣示,2050 將使用 100% 再生能源。台灣方面,從 2021 開始有目標宣示,一路經歷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制定,接著推出 12 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再到 2023 年法案三讀通過,代表台灣淨零的里程碑,正式邁向法制化施行。龔明鑫接著提及幾個關鍵數據,預估到 2030 年前政府將編列近 9000 萬預算,打造四大供應鏈: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等產業生態系,帶動民間 4 兆投資,預估可創造 5.9 兆產值及 55 萬個就業機會。另外,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將主力聚焦在太陽能、風電、氫能、碳捕捉封存技術 (CCUS) 這幾項重點項目,可望降低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度,目標要從 2021 年 97.4%, 下調到 2050 的 50% 以下。淨零與永續畫上等號,企業如何因應挑戰調整資本策略台灣 12 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中,有一項計畫是「發展綠色金融」, 顯見金融與淨零的密切關係,運用融資及金融工具,引導企業落實碳盤查並制定減碳目標及策略。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馮熾煒就提到,全球淨零趨勢與企業永續策略緊密相連,在此脈絡下,金管會宣布 2026 年資本額達到新台幣 100 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必須接軌 IFRS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永續揭露準則藍圖。「這項主管機關要求,代表台灣企業未來要定期向投資人揭露永續報告,透過國際通用標準方法來比較永續相關資訊,同時也避免可能漂綠的情事。」馮熾煒表示,為了達到淨零減碳,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購買綠電做為最終解決方案,也可從源頭的角度同步解決碳稅的問題,而目前台灣取得綠電途徑的可行方法,主要以「綠電直供、綠電轉供、再生能源憑證」三種方式為主。對此,馮熾煒提到,企業可依據自身用電模式,以及未來綠電用量期程,設計出不同綠電採購的方案來評估潛在效益及風險,並進一步優化資本配置,制定出企業中長程且高可行性的淨零減碳計畫。企業擬訂永續策略,不可忽視財務永續本次論壇最後的座談環節,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 ESG 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擔任主持人,邀請馮熾煒及兩家業界代表:GE Vernova 政府暨公共事務總監王珮馨、Ørsted 沃旭能源亞太區資產管理總監楊雅雯,一同分享彼此觀點及作法。首先曾于哲提到服務企業客戶過程,觀察到永續投資趨勢的三大面向。第一,減碳不再是單打獨鬥,勢必讓供應鏈夥伴願意買單,而且搭配不同解方來執行計畫;其二,企業董事會盤點高層次的淨零願景,相關資本支出計畫必須有配套的具體方案;第三,全台金融機構分行與企業做融資貸款業務時,相當關注企業的淨零進度,若不做轉型,未來勢必拿不到最多訂單。由此觀之,企業展開永續轉型過程,財務議題是重中之重。企業代表又是如何從財務角度,協助策略有效執行?王珮馨指出,GE 身為設備商,除了把碳盤查的範疇一、二、三的每個減碳路徑擬定出來,同時財務長及執行長也積極與各地政府對話,搭配當地獎勵措施政策,幫助企業淨零轉型過程獲得更充沛的資本挹注。楊雅雯對此議題回應,目前台灣除了自發自用綠電,大部分採用「電證合一」綠電購買模式,也就是將綠電跟憑證綁定採購,因此建議財務長盤點自身企業的用電量,藉此掌握不同再生能源方案的實際成本,協助公司擬定適切的購電策略。馮熾煒也補充,未來綠能與傳統能源的成本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黃金交叉,建議財務長持續掌握能源成本趨勢,協助企業達到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最後,曾于哲再次強調,「擁抱再生能源實現企業永續成長」的重要性。企業未來談生意的過程,若期待不需再費心思關注再生能源的挑戰,相關做法包含從源頭減量及實際的財務計畫,安永會持續協助企業邁向永續之路,根據具體計畫來逐步執行,確保企業擁有永續成長的競爭力。
daily-weekly
緬甸妙瓦底電詐集團出逃記(中):用PVC管打人和電棍電人幾乎是標配,無業績者體罰還會升級
文:霍北雄 12 月,正是甘蔗的收割期,泰國緬甸交界的莫艾河沿岸,被太陽曬得黝黑髮亮的緬甸農民在莫艾河邊的甘蔗地裡,頂着烈日,揮汗如雨的收割着 1 人多高的甘蔗,裝滿甘蔗的大卡車在河邊碼頭前的空地掉頭,捲起一陣塵土。到了夜晚,泰國一側,除了田野就是蔗田,黑黢黢的一片。而對岸妙瓦底的電詐園區亞太城依然是燈火通明,霓虹閃爍,流光溢彩,延綿數公里,一片輝煌。除了 K 歌、喝酒、蹦迪、甚至吸毒夜生活豐富多彩;電詐集團把詐騙對象擴展向歐美後,夜間上班,都成了夜貓子。縱然官方供電和網絡信號被掐斷,許多園區不得不使用自己的供電系統。但是辦公樓仍然是徹夜通明,園區自備發電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亞太城是妙瓦底地區最大的園區,辦公樓、宿舍樓、別墅、各種檔次酒店、天南地北口味的飯店、賭場、夜總會,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城內甚至還建設了一個亞太圖書館。亞太城甚至發展出了一部分養殖業,自給自足。保護亞太城的緬甸軍隊駐紮在城外,對出入車輛和人員進行盤查。亞太城頗具規模有自己的保安和物業,而且乾淨整潔,管理者頗為自豪説,這裡比首府妙瓦底鎮建設的還好,甚至不輸緬甸首都內比都。2023 年 3 月份,中緬泰舉行關於打擊人口販賣的三邊會議時,也有對園區相似的限電措施。斷供電、斷通訊、斷旅遊、停辦證 (出境證) 叫做「三斷一停」, 是中國雲南警方打擊電詐園區的常用行政策略。長時間的斷電,則急劇增加了網詐公司的詐騙成本,令電詐集團不得不依靠大型柴油發電機組供電。在妙瓦底鎮有六間小型賭場的文哥説,他現在每家賭場靠一台汽車大小的中型發電機組發電,下半夜停電,白天也間歇停電,每天燒柴油的費用是 1000 塊人民幣 (約新台幣 4372 元), 文哥賭場每月開銷 30 萬人民幣 (約新台幣 131 萬 1896 元), 電費佔了一大半。而 KK 園區房間大小的大型發電機組,一天燒柴油發電的費用達到 5000 美金 (約新台幣 15 萬 6905 元), 其宿舍也已經開始了限電措施。近幾年,妙瓦底物流運輸成本已經上漲了一倍左右。然而這種靜態的行政手段的制約,似乎仍然沒有給園區的電詐集團造成毀滅性壓力,人口買賣和拘禁仍然在進行着。電棍與體罰社交網絡上,KK 園區以「割腰子」, 即販賣人口、買賣人體器官聞名,曾導致 2023 年年中開始,整個赴泰旅遊的中國人數量一落千丈。讓疫情後泰國政府努力推動旅遊等努力付之東流。通常所説的 KK 電詐園區包含 4 個部分,包括 KK、東風、世紀和金州四個獨立園區,也被稱為 KK 四期,沿河南下,更遠的地方還有正在建設的 KK 第 5 期。KK 園區對面,地勢稍高的泰國湄索一側,泰國人正在熱火朝天的修建艾莫河河堤,河岸邊草木都被推平,園區建築一覽無遺。KK 園區黃燦燦的賭場風的側門碼頭,往泰國一側出口被封死。忙忙碌碌的後門,是一棟棟整齊的、陽台被鐵柵欄封閉的工業風的墨綠色樓房,一艘浮船來來回回運輸車輛和水泥車。河堤的施工還沒有進行到東風園區,東風園區被樹叢遮掩,順着發電機的轟鳴聲,隱約可見掛着鐵絲網的水泥牆和靠近河岸的變電站。面對緬甸一側的 KK 前門則是監獄風,高達 2.5 公尺的水泥圍牆上纏滿了鐵絲網,厚重的大鐵門有荷槍實彈的士兵把守。KK 園區急於擺脱惡名,也打算施行「開放式」管理。11 月,KK 打通了四個園區。把部分外牆的鐵絲網也拆除了。等「白白」得知拆鐵絲網的消息,牆頭又重新拉上了鐵絲網。「我要是早知道,鐵絲網只拆一天,那天,説什麼,我都會跑。」 東風園區的白白懊惱的説。白白是河南人,90 後,疫情末尾的時候,去巴布亞新幾內亞工地打工了一年,後來,朋友介紹去新加坡進了工廠。「新加坡的管理很嚴格,抽煙都要找地方,而且不包吃住,完全存不了錢。」發現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白白在網上又找了一個自由工作,去泰國邊境城市美索帶貨。在東風園區公司正式上班後,公司讓白白給自己取個代號,「白白,白痴的白。」 白白沒好氣的説。白白記得那天是 9 月 17 日,不及反應,自己就被帶過了河,一小時後,從繁華的城鎮到了田野間狹窄而顛簸的小路,園區厚重的大門在身後關上。當白白知道所在的位置就是 KK 園區時,感覺天都塌了,接待他的人讓他好好幹活,才能活下去。白白不信邪,直接去找了老闆,説想回家。老闆的代號叫「魯班」 , 上去給了白白兩嘴巴,白白反手也要打過去,被三五個人按住一頓亂揍,「在這裡,我是天,我説了算。」 老闆這句話在白白腦子裡嗡嗡的響。這一頓打,白白在宿舍躺了 6 到 7 天才好。到電詐公司後,不願意從事詐騙工作的人,都會經歷這樣一頓毒打,直到不再反抗為止。白白還很不甘心,琢磨著要逃跑。觀察地形、打點關係,跟各種人套近乎瞭解如何逃跑。白白做海外盤,晚上上班,有次,看到發現公司大院後門開着,他拔腿就跑,衝向河邊的圍牆。剛爬上去,就被保安一把拉下來,然後又是一頓猛揍。這次被送進「兵站」關了 7 天,也躺了 7 天。回到公司後,主管讓他在講台跪了一夜,脖子上掛了一個牌子寫着「逃跑者的下場」, 給公司其他人做警示。那次後,白白成了公司的顯眼包,大家都知道了他。白白所在的尚毅公司不久搬到了新建成的東風園區。半年後,倔強的白白又跑了一次。這次白白約了兩個人一起跑,只有他真的去翻牆了。白白説自己運氣不好,翻牆翻早了,正好被巡邏的保安抓個正著。這次被揍得更狠了,棍子打斷了三根,公司把他銬在鐵椅子上,用電棍電了滿格電。白白一聲都沒叫,白白説,他們想聽他慘叫,想要他求饒,那是不可能的。這次,奄奄一息的白白被拷在宿舍的在牀上,掛了好幾天水,足足躺了一個月。毆打、各種體罰,也是犯罪集團摧毀「豬仔」意志的方式之一,經歷了絕望無助,逃脱無門,犯罪集團開始給員工洗腦,給被困人員畫「一夜暴富,衣錦還鄉」的發財大餅。電詐園區流傳着一單成千萬富翁的故事,千萬人民幣是很多人一輩子不敢想的錢,但是,在東南亞卻轉眼即逝,錢來得快也去得快。昂貴的香水、名牌手錶、豪車是老闆們標配,是面子和地位的象徵。公司鼓勵「豬仔」們把掙到的錢「內循環」花在電詐園區提供的外賣食物、賭博、香水、手錶之類的奢侈品、K 粉之類的毒品以及性服務上,甚至願意借款給「豬仔」們透支,借款是變相的賣身契。沒錢的「豬仔」直接在多人宿舍招嫖,有錢的住別墅按月或者年包養,而沾上賭癮的「豬仔」更是萬劫不復。成功開大單,即詐騙到大筆資金,根據金額不用,會有不同級別的慶祝,千萬大單,老闆親自到場,全公司都會為其放煙花慶祝。代理拿出收益,酒夜總會開包間、開價值不菲的名酒,是不成文的規矩,是評判老闆是否豪爽的標準。電詐公司的日常管理,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對績效考核非常嚴格。TTM 園區藍海集團的業績考核,小組人均詐騙到手業績低於 5000 以下,組長沒有底薪沒有提成,人均達到 1 萬 - 2 萬。而另一家公司則規定組長有底薪一萬人民幣 (約新台幣 4 萬 3741 元), 其小組成員詐騙到手的資金人均低於 5 萬美金 (約新台幣 156 萬 9475 元), 組長沒有提成,羊毛出在羊身上,無論何種方式核算,老闆和底線員工的分成比都不多的。在電詐公司碌碌無為、混底薪的日子並不好過。電詐公司把詐騙任務分解到每天,哪天完不成電詐公司的業績要求,那天就會被體罰。每個公司都不一樣,體罰得到花樣,只有你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有跑步的,有搬磚、抱水桶深蹲 40 分鐘不能停,在塑料指壓板上扎馬步,俯卧撐 20 分鐘,還有太陽底下鴨子步、蛙跳什麼的,五花八門,有懲罰性質的,也有羞辱性質的。過了一定時間,無業績者體罰會升級,棒球棍貼上「開單棍」的字條,專門用來打屁股,有人屁股被打到紫得發黑,走路都叉着腿。做體罰的同時,有的要求邊做邊喊口號:「我要改變」、「我要努力」「我要做業績」等。有時體罰同時,喊口號罵自己無能。有時,是組長罰小組成員,有時整個小組都被罰,甚至整個團被罰。無人倖免。KK 園區最嚴厲的體罰是集訓營,2022 年 10 月時,曾有「豬仔」不堪訓練強度,心臟病突發死亡。搞出了人命,KK 撤了集訓營營長,並關閉了集訓營。用 PVC 管子打人和電棍電人則幾乎是黑電詐公司體罰的標配,有的公司在電棍貼了紙條「為你好」, 網絡上被電擊以及整個背部被打得黑紫的照片和影片震驚了很多人。電詐社區開自嘲把完不成任務、做不出業績,經常被體罰的稱為「吃電棍選手」, 這個羣體往往也是最迫切想要離開電詐園區,想回家,但是慘遭人身禁錮的。參與詐騙的人員,被毆打、拘禁,是人口販賣、強迫勞動的受害人,在某些精心設計的欺詐鏈條中,被詐騙的人,也參與欺騙,是產業鏈的一環。在這裡受害人和罪犯的界線並不清晰可見。白白説,那些罪惡像黑洞,把他朝裡面吸,拉着他下墜。他感覺自己的心都跟着一起變黑,那種感覺很爽,殘忍而噬血。但是,他不能。他想媽媽,黑夜裡,他説時常哭泣,他説最對不起他媽媽,媽媽是個堅強的人,爸爸酗酒家暴,爸媽在他 15 歲那年離婚了,他選擇和腿部有殘疾的媽媽一起生活。他從小喜歡打架,媽媽一直跟他説,不指望他有多大本事,只希望他不要走歪路。白白説自己經常被罰,顛倒黑夜白天超長時間的工作,身體已經垮了。有次被罰急了,他拿着削尖的筷子,找自己的組長玩命。 「我是一窮二白的白,我身處黑暗,但是我內心光明,所以,我叫白白。」和記者聊天的時候,白白這樣介紹他自己。「白白」是電詐公司最常見的代號。敲鍵盤的叫「小白」, 管理人員叫大白哥,白白自嘲地説,有次,東風園區遣返回國了一組 20 人,來自七八家公司,大家相互一問,七八個都叫「小白」, 平均每家公司都有一個。本文經歪腦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緬甸妙瓦底電詐集團出逃記 (下): 等待回家的「豬仔」
daily-weekly
保健食品已非高齡族群專利!從Dcard的《保健品需求洞察報告》發現年輕人的潛在商機?
文:Dcard 廣告顧問團隊健康意識抬頭,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估算,2022 年後,全台保健食品產值已超過新台幣 993 億元,更重要的是,Dcard 針對站上卡友調查,顯示有 83% 年輕卡友開始重視身體保健需求,證明使用保健品不再是高齡族群的專利!針對年輕人市場,或許也是品牌該思考的潛在商機。Dcard 作為全台灣最大的年輕人社群平台,在 18-34 歲人口超過 80% 高滲透率;Dcard 透過內部數據資料庫並結合 600 多份問卷,發佈一份《保健食品需求洞察報告》, 綜觀用戶輪廓、購物習慣與情境,一次與品牌主們分享!年輕族群的保健食品需求強,且有購物高意圖根據問卷結果指出,Dcard 有高達 83% 卡友有保健食品需求,且高達 92% 曾購買過相關產品,其中近半數卡友單次投入金額高於 3000 台幣。更重要的是,多數卡友在購買前,會搭配 Dcard 進行搜尋、瀏覽相關評價;Dcard 這份調查顯示年輕世代消費力上升外,「評價」的重要性亦逐步提高。除了綜合保健品,女性保健品討論聲量亦竄升從 Dcard 全站貼文、互動及搜尋,可看出一年間在保健食品的討論熱度翻倍成長,除了多數人在後疫情時代更重視健康,也因整體社會形態轉變如:工時變長、外貌管理更嚴謹,導致越多越多人開始攝取保健品;此外不只人類自身需求,也因家有毛孩的世代來臨,許多品牌也相繼推出專屬寵物之保健食品,更壯大整塊保健食品市場需求。其中,除了維他命、益生菌、葉黃素為主要購買之日常保健食品,緊跟在後的有蔓越莓、膠原蛋白等以女性為主要客群的保健食品。不同類型的保健食品討論的重點也有所不同以益生菌來看,討論主題主要有身體保健,再來依序為私密處保養、腸胃保健,再來才是產品功效等;故品牌在佈局不同類型的保健食品,可參考網友重點討論話題做切入。整體保健食品市場中,消費者首重產品力,但網路評價緊跟在後觀察 Dcard 數據及問卷結果,可以發現卡友在保健食品的選擇上,最看重的還是產品功效與特色,接著會參考的則是網路評價,年輕人十分倚賴多元的資訊管道,並且會經過長時間探索、評估的歷程,才會下定決心,年輕人在 Dcard 會藉由比較不同卡友的心得分享,逐步確認是否適合自己,再決定是否購買。綜觀上述幾點洞察,可知道保健食品品類是年輕人相當重視的需求,品牌主可針對產品力結合真實評價作為行銷策略,運用渠道佈局,有效觸及更多潛在客群。點此下載完整報告:《保健食品需求洞察報告》全文引用資料: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 - 2022 年全台保健營養食品產業概況速寫 Dcard2023《保健食品需求洞察報告》
daily-weekly
台裔第二代打造「罐裝珍奶」銷全美超市,台北101、天燈融入包裝訴說台灣故事
(中央社) 台裔美籍創業家 Olivia 創立暢銷奶茶品牌邁入第三年,近期她與各領域的台二代共同打造首款「台灣意象」罐裝珍奶,銷往全美通路,她期待這款產品不僅凝聚各代海外台人,更能訴說台灣故事。台灣珍奶風潮席捲全球,近年更成為美國時尚飲品,在講究健康又重視環保的加州,疫情過後出現一款造型精緻可愛的台灣風味「罐裝」奶茶,以每罐 45 至 80 大卡,清爽又不失美味的口感,擄獲不少消費者,打進全美多家連鎖超市。38 婦女節當天,這個名叫 Twrl Milk Tea 的品牌正式推出特別款,將罐子換新衣,以插畫描繪的台北 101、台灣高鐵、黑熊、還有印上「台灣」的天燈為外觀主題,這個全新設計背後的心意是來自一群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台裔第二代。舊金山灣區台裔創業家 Olivia Chen 疫情期間與夥伴 Pauline Ang 針對大眾需求打造植物性奶茶,除茉莉花、紫薯等口味外,還有市面上唯一一款直接以「台灣風味」命名的奶茶 (Taiwan Style Black Milk Tea)。習慣以英文名字面向大眾的 Olivia 出身灣區,過去從事新創產業,2021 年成立 Twrl Milk Tea, 其奶茶曾獲美國雜誌《Bon Appetit》高度推薦、《Food Network》編輯精選,並拿過飲料產業媒體《BevNet》最佳新飲料獎。品牌成立至今邁入第三年,據專攻天然食品產業的行銷研究與諮詢公司「獨觀」(SPINS) 資料,Twrl Milk Tea 在 2023 年銷售額較前一年成長了 169%。Olivia 形容這場創業旅程,就像是在訴說一個關於台灣的故事;從一開始她就有意識地將台灣元素納入產品之中,支持台灣茶農,並一步步引進台灣特色茶。今年,她更與台裔美籍插畫家游之儀 (Eugenia Yoh), 及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TAFNC) 合作,由裡至外打造「台灣意象」罐裝的「台灣風味」奶茶。循著品牌先前打下的通路,這款由台裔第二代聯手催生的飲品,最快三月底就會出現在全美知名的全食超市 (Whole Foods)、豆芽農夫超市 (Sprouts Farmers Market), 及其他店家架上。Olivia 告訴《中央社》, 小時候,她的親戚會從台灣帶回珍珠粉圓,大夥一塊自創各式各樣的「手搖飲」, 她的品牌如同向自己的家鄉和人生第一杯珍奶致敬。有別於市面上的珍珠奶茶,Olivia 將珍珠另外包裝販賣,讓消費者購買後可以自行發揮創意和想像,搭配各種飲品或甜點食用。令她最感動的是,創業拉近她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和距離;「父母從台灣移民過來,我的產品感動了他們,變成我最棒的啦啦隊,過年過節與朋友分享。」不僅如此,從台灣茶園到美國超市的整個生產過程,她的父母都一同共商對策。父母之外,相同背景的台二代為了「推廣台灣故事」, 各自發揮行銷和藝術所長促成這款產品,也讓 Olivia 印象深刻,「我們用自己的聲音和方式向台灣表達情意,向父母展現我們對他們出生國家的敬意。」Olivia 成長過程中曾在台灣居住,她秀出新罐子設計上的紅色寺廟說,「基隆是個美麗的地方,也是我生命中的印記」; 她也特別點出天燈上用中文寫的「台灣」兩字解釋,「這是很細膩的安排,是台灣人看台灣的方式,而非外國人看見的、以英文寫的 Taiwan。」Olivia 回憶,由於台二代夥伴們彼此心意相通,這個特別款的「台灣風味」奶茶瓶裝設計,從想法到生產只花了不到 1 個月時間,趕在下個月國際珍奶日來臨前推出,期盼未來全美會有越來越多人更認識台灣。
daily-weekly
美情報機構「年度威脅評估」:世界秩序日益脆弱,美國領導地位面臨挑戰
(中央社) 美國情報機構表示,美國正面臨「日益脆弱的世界秩序」, 世界因為大國競爭、跨國性挑戰和區域衝突而緊張。《路透社》報導,美國情報機構發布的 2024 年「年度威脅評估」(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報告指出:「野心勃勃又焦慮的中國、好鬥的俄羅斯、若干區域強權如伊朗,以及更有能力的非國家行為體正在挑戰國際體系的長期規則,以及美國在其中的領導地位。」這份報告主要鎖定美國的兩大對手:中國和俄羅斯,並指出和以色列去 (2023) 年 10 月 7 日遇襲後在加薩對「哈瑪斯」(Hamas) 採取行動有關的廣泛衝突風險。報告中指出,莫斯科攻打基輔,中國在經濟和安全方面提供俄羅斯協助。報告中也警告,中國可能運用科技企圖影響今年的美國大選。報告指出:「由於中國希望消除批評中國的聲音,以及擴大分裂美國社會,因此可能企圖在某種程度上影響 2024 年美國大選。」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 (Avril Haines) 11 日出席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作證時,呼籲議員批准更多對烏克蘭的軍援。她表示難以想像烏克蘭如何在缺乏美國奧援下,守住從俄羅斯手中收回的失土。年度威脅評估報告中還指出,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貿易,自俄烏戰爭開打以來日益增加。自 2022 年以來,中國出口可能用於軍事用途的商品增加超過 3 倍。儘管民主黨主導的參議院已通過規模 600 億美元的援烏法案,但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強生 (Mike Johnson) 迄今拒絕將援烏法案付諸表決。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 局長伯恩斯 (William Burns) 11 日則說,俄烏戰爭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變得「清醒」, 他「未料到烏克蘭會奮力抵抗,烏克蘭人展現出勇氣和韌性」。綜合《路透社》與《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報導,但伯恩斯也指出,如果不持續支持烏克蘭,不僅可能讓美國的印太地區盟邦和夥伴產生疑慮,還將激起中國領導階層在台灣、南海突發事件中的野心。海恩斯另指出,以色列和哈瑪斯在加薩走廊的衝突可能造成全球動盪蔓延,「加薩危機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凸顯出區域情勢如何衍生出廣泛潛在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影響」。聯邦調查局 (FBI) 局長瑞伊 (Christopher Wray) 則憂心恐怖分子可能鎖定邊境薄弱環節,並指出自去年 10 月 7 日哈瑪斯襲擊以色列以來,美國人受伊斯蘭組織和其他外國武裝分子啟發而產生的威脅不斷增加。他指出:「威脅已達到一個全新的水準。」
daily-weekly
把「蘇丹紅」產品吃下肚怎麼辦? 營養師:可攝取三大類食物幫助肝臟代謝
吃下蘇丹紅會中毒、致癌嗎?添加食物、潛在影響一次看懂日前國內驚傳致癌物「蘇丹紅」(Sudan Red) 流竄全台,食安問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除了知名零食傳出誤用狀況,民生食品如鴨蛋黃、豆腐乳,或常用辛香調味料如辣椒粉、麻辣藥膳湯粉、新疆孜然粉、肉湯粉等,也都陸續檢測出蘇丹紅,引起民眾不小的恐慌。樂生療養院營養室主任蘇嘉華主任指出,蘇丹紅為一種工業用染料,因其價格低、易取得且穩定性高,廣泛被應用於溶劑、油、蠟、汽油的增色及鞋款增光,目前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歸類為第三類致癌物。目前雖尚無足夠的研究證據確定其是否對具有致癌性,仍極具致癌可能;且長時間、大劑量食用,確實可能對人體的肝腎器官產生毒害性,有關單位應謹慎看待之。蘇嘉華主任指出,蘇丹紅屬「脂溶性毒物」, 會抑制體內某些酵素的代謝,若服用過量可能導致肝臟、腎臟功能受損,以及皮膚過敏等問題,所以不得添加於食品。若消費者欲避免購買有添加蘇丹紅的食品,應避免顏色過於鮮豔、或價格低於行情太多者,以及購物時務必詳讀食品標籤,才能避免蘇丹紅的危害。把「蘇丹紅」產品吃下肚怎麼辦?攝取三種營養素幫助身體代謝如果不幸攝取含有蘇丹紅的食品該如何應對?蘇嘉華主任說明,雖說長期且大量食用含有蘇丹紅的產品,才有可能影響人體;不過若民眾過於擔憂,仍可以攝取特定食物幫助解毒。脂溶性毒物的排出需經由肝臟代謝,再經由腸道排除,所以可挑選與肝臟代謝有關的抗氧化劑、還有幫助腸道排除廢物的纖維素。至於哪些食物可以多加補充?蘇嘉華主任表示,如青花菜的植化素可提高酵素活性、當令水果如草莓、橘子、柳丁、棗子的維生素 C; 以及植物油、堅果種子類、深綠色蔬菜與豆類的維生素 E, 都是天然抗氧化劑,民眾可適度食用。另外,過往有實驗證明益生菌有助於培養腸道好菌,可以透過無糖優格、乳酪、納豆或泡菜等發酵食物來源攝取。蘇嘉華主任也提醒民眾,在選購相關食品時,應選擇信譽良好、通過食品認證的店家,避免挑選顏色過於鮮艷或價格過低的食品,避免只吃特定食物或購買特定的品牌,並保持均衡飲食的習慣,才能吃得安心並避免身體蒙受不明添加物的影響。本文經潮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吃下「蘇丹紅」會中毒、致癌嗎?營養師解惑:可攝取「3 大類食物」幫助肝臟代謝
daily-weekly
「狗仔式」追拍藝妓造成滋擾,日本京都禁遊客入小巷
如果你去過日本古都京都,你可能會在著名的祗園地區 (Gion district) 狹窄的街道上瞥見一位藝妓,她塗著白色的顏料,身著美麗的和服,匆忙地趕去赴約。一些人將其稱之為「魔力時刻」。藝妓是標誌性日本文化的組成部分,其指的是受過舞蹈和音樂等各種傳統藝術訓練的專業藝人。但現在,京都正在關閉藝妓區的一些私人小巷。「我們將在四月豎起告示牌,告訴遊客不要進入我們的私人街道。」當地官員太田磯一 (Isokazu Ota, 音譯) 告訴《美聯社》記者。在祗園狹窄而古樸的街道上,遊客們摩肩接踵。導遊們帶著他們四處遊覽,偶爾駐足就感興趣的話題滔滔不絕地介紹。祗園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這裏曲徑通幽,以風景如畫的寺院、花園和茶館而聞名。這裏也是藝妓和她們的「舞妓」學徒身著和服、頭戴發飾,表演舞蹈和音樂的地方。但近年來,遊客們不斷帶著相機湧向祗園,希望能拍到她們去上舞蹈課或參加高級晚宴的身影。「過度的旅遊業」對遊客過度熱情的投訴已存在多年,當地政府報告說,有「放肆的遊客」騷擾藝妓,有時強迫她們拍照或觸摸她們的和服。當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旅遊業蕭條時,這個問題一時不那麼緊迫,但現在大批遊客又回來了。祇園町南側地區協議會理事太田說,當藝妓們從只有一、兩米寬的狹窄小街上走出來時,成群結隊的遊客有時「就像狗仔隊一樣」。該區的公共街道將繼續向遊客開放,因此當地和京都其他地區仍將有大量來自日本和世界各地的遊客。去年,有超過 2500 萬遊客到訪日本,他們希望品嚐美味的日本料理、高科技電子產品、精緻的花園以及富士山和一年一度的櫻花等自然美景。專家們表示,2019 年,來日旅遊的總人數接近 3200 萬人,2021 年降至 25 萬人,但今年的數字可能接近甚至超過 2019 年的紀錄。該數字讓許多祗園居民倍感壓力。 當地議會在幾個月前總結了當地人對成群結隊的遊客缺乏熱情,宣稱:「京都不是一座主題公園」。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daily-weekly
2023天下永續會會員大會登場,百家企業攜手提升ESG競爭力
2023 天下永續會會員大會於 11 月 10 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行,場內各家會員企業分別從 ESG 三面向進行學習與激盪,場外也有元太科技、台灣汽電共生、中鼎集團、玉山金控、永訊智庫、威煦軟體、資誠永續發展服務、精誠資訊及天下永續會等九家企業與組織擺攤展現 ESG 解方。首先,早上的社會場,特別邀請 TFT 為台灣而教執行長施惠文、均一教育平台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等三位新世代社創領袖,分別與國泰金控、研華、星展銀行等三家會員企業代表對談,從各自長期合作以來的默契與挑戰,到為社會創造哪些價值,豐富而真實的內容,讓現場聆聽的各家企業永續夥伴帶回滿滿筆記。除了成熟的企業與社創合作案例,現場還特地安排一位去年獲得 CSR@天下「U20 地球的新聲」獲獎團隊上台分享,也讓人見識到台灣新世代前仆後繼為地球和社會提出解方的熱血和希望。在下午永續會年會論壇中,天下永續會負責人熊毅晰首先帶來兩大好消息,一是將企業減碳承諾對標地球 1.5°C 溫控目標的「企業減碳溫度計」, 英文版已在這天上線,正式宣告「全世界都將看見台灣企業在地球升溫不超過 1.5°C 的貢獻。」第二是天下永續會已正式推出永續線上課程,為紛紛邁開「全員 ESG」訓練腳步的企業們,提供員工永續素養提升最獨家、最專業,和最有效益的課程。接著登場是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亞太區執行董事菲朗 (Joe Phelan) 解析未來永續發展趨勢。他提醒,企業一定得把轉型解決方案引入價值鏈,透過科學、數據和協作模式進行,用科學方法設定永續目標,制定資本支出和研發目標、行動方案,做好績效管理,並即時、透明揭露資訊,才能保持競爭力。而後是針對生物多樣性的框架解析、實務分享。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自然碳匯具有最實質負碳效益,也是達成淨零的必要手段,必須推動環境永續管理、復育自然生態系、生物多樣性,以增加碳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災害。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則指出,在上述趨勢下,生物多樣性、自然風險將是所有企業必須面對的關鍵議題,TNFD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 將成為企業檢視自身營運對自然帶來多大衝擊的財務資訊揭露標準,企業不可不知。最後壓軸的是兩個分場活動。活動一是由台大國企系名譽教授、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親自帶領「正效益工作坊」。他強調,過去企業總追求永續合規,但現在是從 Net Zero (淨零) 提升到 Net Positive (正效益模式) 時候了,企業對所有利害關係人必須「負完全責任」, 全面創造正面價值,而這正是永續轉型的關鍵策略思維。在他精闢而務實的引領下,全場近百位企業董總或永續高層不僅討論熱烈,甚至會後仍有過半參與者要把握交流機會不捨離去。而另一場次,則由前來擺攤展示自家 ESG 解方的企業進行簡報。成立十年來擁有好評的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除業界熟悉的全方位永續顧問諮詢服務,這次更帶來能夠撫平企業碳盤查各種痛點的數位工具「神碳計算機」, 以引導式問題設定,協助企業進行組織碳盤查計算,展開短中長期碳管理任務。攤位上還有生動有趣的「永續桌遊三部曲」, 幫助企業一步步將 ESG 思維導入組織文化,同時促進內部溝通。擁有全球頂尖電子紙技術的元太科技,則在攤位上展示幫助減少營運流程碳足跡的無紙化解決方案。除具備環境友善的綠色效益,根據哈佛公衞學院研究,沒有前光的電子紙不會發出傷眼的藍光,使用電子紙螢幕可較 LCD 螢幕對眼睛達 3 倍健康程度,非常適合智慧城市用來減少光害、提高節能績效與視覺健康的綠色基礎建設與低碳顯示方案。天下永續會是國內會員規模最大、最具積極影響力的企業 ESG 平台,而一度一度的會員年會,也是齊聚最多企業永續高層的盛大峰會。隨著國內企業在 ESG 的精進與百花齊放,今年也從過往半天擴大成一整天形式,而從近百家企業積極參與且回饋熱烈來看,台灣企業的 ESG 要從合規到成為競爭力已在成形,就如《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吳琬瑜期許,透過天下永續會此一共創平台,企業不僅可發展出更好的永續方案,更與天下攜手打造美好而公平的永續社會。
daily-weekly
南投縣回收13萬斤蘇丹紅辣椒粉相關產品,陳建仁:一個月內完成流向查驗,違法產品下架
使用津棧蘇丹紅辣椒粉做產品,南投回收 13 萬公斤 (中央社) 高市津棧公司「蘇丹紅」辣椒粉 8120 公斤流向南投縣金福華食品公司,製成沙茶醬相關產品,業者下架回收,南投縣衛生局今 (12) 日表示,截至昨 (11) 日回收 4 萬 8290 件、13 萬 7166.205 公斤。南投縣衛生局 9 日下午接獲高市通報,津棧公司新增檢出蘇丹色素辣椒粉 (效期 2026 年 5 月 3 日), 經查南投縣下游業者為金福華食品貿易有限公司,截至 11 日稽查金福華進貨津棧公司辣椒粉原料 8120 公斤,庫存原料 13.22 公斤封存。南投縣衛生局今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原料製成沙茶醬等相關產品共 55 項,截至 11 日共下架回收 31 項產品,規格為 17 公斤共 460 桶、3 公斤共 7232 罐、2.7 公斤共 3 萬 9844 罐、20 公克共 337 包、145 公克共 297 瓶、180 公克共 120 罐,總計 4 萬 8290 件產品、13 萬 7166.205 公斤。衛生局指出,下架回收產品專區存放,禁止使用販售,責付業者保管,並請業者每天回報下架回收量;金福華食品公司表示,消費者可到原通路或檢具發票辦理退換貨,公司網站也提供連結表單辦理退款、退貨。衛生局表示,持續監督與管制金福華食品公司南投廠誤用不合格辣椒粉產製的產品流向及回收,並監督銷毀誤用違規原料的產品,以維護食品安全;另外,有關金福華公司宣布全面下架回收今日以前生產的所有含辣椒粉產品,衛生局將監督回收產品銷毀。陳建仁:一個月內查驗流向違法產品下架 (中央社) 蘇丹紅辣椒粉事件延燒,行政院長陳建仁今日受訪說,昨日已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召集相關部會開會,將在一個月內完成流向查驗,違法產品下架,確保民眾食安,並同步向民眾說明釋疑。鄭文燦昨日主持「因應蘇丹紅事件研商會議」, 會中確認前端源頭阻絕、後端市場稽查等 7 項措施,補強食安管理漏洞。立法院會今日對陳建仁施政報告繼續質詢。陳建仁會前回答媒體相關提問時表示,昨日他請鄭文燦召集衛生福利部、法務部、教育部、環境部、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全盤檢討蘇丹紅辣椒粉事件,包括從源頭阻斷、加強檢驗,對於有不同廠商以取代方式進口的情形,也要加強稽核,同時,所有進口產品都需要逐批檢查,已出現違規事件的廠商,不准繼續進口,查出產品一律銷毀。至於消費者端,陳建仁說,將加強下游追蹤,讓所有產品該下架的就架下架、該處罰的就處罰,也希望消費者端的廠商都要確保產品的正確性。他要求法務部對不法廠商一定要嚴加查辦,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違法產品儘快在一個月內下架,確保民眾食安。蘇丹紅風暴,經濟部比對公司登記資料防人頭公司 (中央社) 蘇丹紅辣椒粉事件延燒,有業者以多家公司登記在同一個地址規避查核。經濟部表示,若發現有負責人、登記地址相同的公司,會把所比對的清單提供給衛福部,以加強查核,也呼籲業者合法取得公司登記,不應用人頭公司以身試法。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今日表示,會配合衛福部,共同守護民眾食品安全,如衛福部於邊境查驗發現不合格的業者,會將業者名單提供給經濟部,由經濟部於公司登記資料庫進行比對。經濟部表示,若發現有負責人、登記地址相同的公司,會把所比對出來的公司清單提供給衛福部,由衛生食安稽查單位繼續對該等公司嚴加戒備查核,並請財政部加強邊境管控,以保障民眾健康安全。經濟部說明,公司設立登記必須將負責人、公司所在地等資料,提報給公司登記機關。根據公司法,民眾於同一地址申請 2 個以上的公司登記,雖無禁止規定,但須依據《公司登記辦法》, 檢送該地址建物所有權人同意書及所有權證明文件供驗,公司登記機關在辦理公司登記時,會審慎查核登記地址。經濟部表示,涉及蘇丹紅事件的業者,存有多家公司登記在同一個地址,以及實際負責人以親友名義在台設立多家公司從事違法行為,經濟部已將相關資訊提供衛福部,加強查核。經濟部呼籲,業者合法取得公司登記,後續經營行為應符合食品安全等管理法規,不該以身試法,利用人頭公司違反或規避管理法規。
daily-weekly
凱特王妃照片因修圖遭多家媒體撤除,BBC、美聯社如何看待「報導中的影像」?
英國凱特王妃 (Catherine, Princess of Wales) 在英國 10 日母親節發布的一張家庭照片,因為使用修圖軟體修照而遭到各大媒體撤除。這是凱特王妃在 1 月份接受腹部手術後發布的首張照片,專家認為目的是為了平息大眾對於王妃手術後健康問題的猜測,然而,照片經修改的事實反而讓圍繞王妃健康的謠言再次升溫。照片中凱特王妃與 3 個孩子笑容燦爛、精神奕奕,然而,仔細看會發現夏綠蒂公主 (Princess Charlotte of Wales) 毛衣的袖口有明顯錯置,王妃外套拉鍊的位置也無法對齊。影像分析專家法里德 (Hany Farid) 透過《BBC》表示,照片經過糟糕的編輯,但沒有證據顯示是由 AI 生成。事件發生後,凱特在前身為推特的 X 上向照片可能引發的混亂道歉,但並沒有提及對照片進行了哪些修改,或者使用了什麼編輯軟體,僅表示「跟許多業餘攝影師一樣,我偶爾也會嘗試修圖。」目前,肯辛頓宮 (Kensington Palace) 方面 Ian Lloyd 新聞媒體允許進行哪些編輯?《BBC》的照片編輯庫姆斯 (Phil Coomes) 解釋,編輯照片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在同張照片中微笑。《CNN》也分析,可能是因為同時讓 3 個孩子看向鏡頭具有困難性,所以才選擇對照片進行編輯《美聯社》解釋,基於「照片須講述真相」的原則,為了更準確清晰的再現,輕微的調整是可以被接受的,但任何涉及原始場景的嚴重改動則無法被允許,包括,背景的數位模糊和對照片紅眼的去除,另外對比度和飽和度的大幅調整也被視為對真實場景的變更,因此不被接受。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數位媒體講師湯普森 TJ Thompson 事件可能造成民眾對王室信任度下降此次修圖事件激化了人們對照片真實性、可信度的擔憂。Peter Hunt《CNN》指出,隨著的發展,修圖變得越來越簡單。至於如何應對相片真實性問題,目前也已有幾家科技公司在發展可以檢視照片真實性的功能,例如 Adobe 便推出新工具「內容憑證」(Content Credentials), 讓使用者可以反白圖片,查看照片是否已被編輯。
daily-weekly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購物 APP 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 APP 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 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 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 APP, 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 APP 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 16 項需要資安檢驗的 IoT 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 APP 傳給某個陌生人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 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 APP 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 APP, 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
daily-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