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son
stringlengths
2
26
self_comment
stringlengths
1
129k
other_comment
stringlengths
1
45.6k
relatedIssues
list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1)我本名湯姆生國際出版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Thom-sonPublishing,Inc.),他先於<date>更名為湯姆生學習有限公司(ThomsonLearningInc.),嗣於<date>變更為美商聖智學習有限公司(CengageLearni-ngInc.)。我於臺灣設立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為分公司,代理各類外文圖書刊物之授權、出版及批發,目前在臺灣已出版上千本圖書,深獲讀者肯定與好評。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於<date>間於你架設之網路書店中,發現你販售出版日期分別為<date>之「應用力學:靜力學(EngineeringMechanics:Stati-cs)」、應用力學:動力學(EngineeringMechanics:Dynamics)」簽訂授與版權契約續約,系爭授權契約迄今仍屬有效。職是,我為EngineeringMechanics:Statics,但是他為系爭授權契約書之修補條款,他不影響系爭授權契約書之效力。(2)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於<date>間發現市面上有你所出版之系爭著作物後,旋於<date>委請律師發函請求你提出版權證明文件。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6續與你海外事業部副理江俊毅以電子郵件往來,請求你結算與給付版稅授權金,而你僅提出<date>1至<date>份之版權報告。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復於<date>委請律師發函請求你提出版權計算文件,你均置之不理。你雖於<date>提出你於<date>與美國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簽署之全球中文版獨家翻譯授權契約,然該約業已於<date>到期。你明知授權早已到期,仍於<date>間繼續出版販售系爭著作物。況美國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是否已取得系爭著作之作者授權,仍有疑義。你難謂他侵害我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之行為,並無故意或過失。你雖稱他誤將版稅給付予AddisonWesleyLongmanCompany或PearsonEducation,INC.,但是此與我無關,你不能因此免除他侵權責任。(3)我於<date>取得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市面上迄今年初尚有你未經我同意或授權而改作出版之系爭著作物,嚴重侵害我權益。你之系爭著作物「應用力學:靜力學」定價為新臺幣(下同)520元,你應給付800,592元(計算式:1,500本×12.<date>×8%×520元);「應用力學:動力學」定價為600元,你應給付923,760元(計算式:1,500本×12.<date>×8%×600元)。合計為1,724,352元。合計為1,606,618元。因你係侵權再版,應無大額成本或必要費用,故以他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他所得利益。結論,我謹依法請求你給付100萬元並無不妥。並聲明求為判決:你應給付我10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與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我與你原係投資合作關係,並簽訂有投資契約書,但你未依約當然<date>起發放紅利予我,經我向他追討所欠債務,竟遭他刁難而不予出貨。至你陳稱我持用皇家萬巒豬腳之招牌販售他人之豬腳等陳述,實係因你不給予退貨,且不給付市場租金而要我自行處置,故我於雙方終止代理銷售契約後的第2、3天,為降低損失,而在竹東的市場販售存貨。之後我雖在友人即證人陳○○開設之豬腳店打工做會計人員,並負責打掃、清潔、接聽電話及聯絡客戶等工作,但未再販賣皇家萬巒豬腳,故無任何違反系爭條款或侵害你商標權之情事等語。並聲明:你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6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1-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本名湯姆生國際出版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Thom-sonPublishing,Inc.),他先於<date>更名為湯姆生學習有限公司(ThomsonLearningInc.),嗣於<date>變更為美商聖智學習有限公司(CengageLearni-ngInc.)。我於臺灣設立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為分公司,代理各類外文圖書刊物之授權、出版及批發,目前在臺灣已出版上千本圖書,深獲讀者肯定與好評。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於<date>間於你架設之網路書店中,發現你販售出版日期分別為<date>之「應用力學:靜力學(EngineeringMechanics:Stati-cs)」、應用力學:動力學(EngineeringMechanics:Dynamics)」簽訂授與版權契約續約,系爭授權契約迄今仍屬有效。職是,我為EngineeringMechanics:Statics,但是他為系爭授權契約書之修補條款,他不影響系爭授權契約書之效力。(2)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於<date>間發現市面上有你所出版之系爭著作物後,旋於<date>委請律師發函請求你提出版權證明文件。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6續與你海外事業部副理江俊毅以電子郵件往來,請求你結算與給付版稅授權金,而你僅提出<date>1至<date>份之版權報告。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復於<date>委請律師發函請求你提出版權計算文件,你均置之不理。你雖於<date>提出你於<date>與美國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簽署之全球中文版獨家翻譯授權契約,然該約業已於<date>到期。你明知授權早已到期,仍於<date>間繼續出版販售系爭著作物。況美國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是否已取得系爭著作之作者授權,仍有疑義。你難謂他侵害我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之行為,並無故意或過失。你雖稱他誤將版稅給付予AddisonWesleyLongmanCompany或PearsonEducation,INC.,但是此與我無關,你不能因此免除他侵權責任。(3)我於<date>取得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市面上迄今年初尚有你未經我同意或授權而改作出版之系爭著作物,嚴重侵害我權益。你之系爭著作物「應用力學:靜力學」定價為新臺幣(下同)520元,你應給付800,592元(計算式:1,500本×12.<date>×8%×520元);「應用力學:動力學」定價為600元,你應給付923,760元(計算式:1,500本×12.<date>×8%×600元)。合計為1,724,352元。合計為1,606,618元。因你係侵權再版,應無大額成本或必要費用,故以他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他所得利益。結論,我謹依法請求你給付100萬元並無不妥。並聲明求為判決:你應給付我10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與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我與你原係投資合作關係,並簽訂有投資契約書,但你未依約當然<date>起發放紅利予我,經我向他追討所欠債務,竟遭他刁難而不予出貨。至你陳稱我持用皇家萬巒豬腳之招牌販售他人之豬腳等陳述,實係因你不給予退貨,且不給付市場租金而要我自行處置,故我於雙方終止代理銷售契約後的第2、3天,為降低損失,而在竹東的市場販售存貨。之後我雖在友人即證人陳○○開設之豬腳店打工做會計人員,並負責打掃、清潔、接聽電話及聯絡客戶等工作,但未再販賣皇家萬巒豬腳,故無任何違反系爭條款或侵害你商標權之情事等語。並聲明:你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公平交易法損害賠償等
(1)我為中華民國第18715號「HERSHEY'S」商標(原證1)、第202127號「HERSHEY'S」商標(原證2)、第1643419號「HERSHEY'S」商標(原證3)、第1643420號「HERSHEY'S」商標(原證4)、第1699648號(水滴)圖形商標(原證5)、第1433055號「HERSHEY'SKISSESBRANDANAMERICANICONSINCE」商標(原證6)、第1594461號「HERSHEY'SKISSES」商標(原證7),及第257009號「HERSHEY'SKISSES」商標(原證8)(原證1至4下稱系爭HERSHEY'S商標,原證5至8下稱系爭水滴商標,詳如附件1)之商標權人,前述商標皆指定使用於糖果等商品,且均在商標權期間內。(2)系爭產品使用同1或近似於我之系爭商標,導致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1.系爭Hershey's及水滴商標識別性強:「Hershey's」字樣並非既有字彙,是我公司名稱,且「's」亦屬我特別之設計,你雖稱「's」是英文常見之用法,但是「's」並非市場上常見之商標命名態樣,於巧克力業界亦無其他廠商以此方法表彰商品,係屬「創意性商標」,具有高度識別性。至系爭水滴商標,早於<date>便於美國註冊,外觀具有高度識別性;雖你辯稱水滴形狀僅為巧克力製造過程中自然成形,但市面上巧克力形狀多有,包括片狀、球狀、愛心狀等,並非每個廠商皆生產水滴狀巧克力產品,且於Google搜尋引擎上以「水滴巧克力」作為關鍵字搜尋圖片,第1頁約7成左右圖片來自於我之「KISSES」水滴狀巧克力產品,可以佐證系爭水滴商標確實具備高度識別性。2.系爭產品使用之商標近似於系爭商標:系爭產品與系爭商標指定使用之商品同為巧克力產品,販售地點均為各大賣場,如家樂福及大潤發等,且2者價格區間於數十至數百元不等,均非屬高價產品;再者,具有普通知識經驗之巧克力商品購買人包括主婦、學生、小孩等1般教育程度之民眾,他等進行消費時毋須具備任何專業知識,相關消費者對於購買巧克力產品時所需注意程度較低,相對而言產生混淆誤認之風險較高。且:系爭產品使用之商標明明為「KAISER」,卻蓄意將「KAISER」之字首「K」寫成近似「H」之字樣,並刻意在「KAISER」末端加上「'S」,致與我「Hershey's」商標之文字外觀形貌神似,普通知識經驗之消費者整體觀察,於異時異地購買時施以普通注意,委實難以區辨兩者異同,顯足致相關消費者產生混淆。你將我註冊有平面商標之圖形,做成「水滴型巧克力」之系爭產品(原證12至14)並販售之,是屬將系爭水滴商標「商品化」,依據學說及實務見解,為商標權之侵害。況我於<date>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Misc.DesignKISSESConicalConfigurationStandUpPouch」(本件商標由頂端有1波浪羽狀物之經設計圓錐形小包裝袋外觀圖所組成…)之立體商標。3.致消費者誤認混淆之虞:我國最大網路討論平台批踢踢實業坊之討論串推文中,可見有許多消費者誤認系爭產品為我之產品,亦有許多部落格分別提到誤認系爭產品為我產品之經驗,其中更不乏消費者直指系爭產品為「山寨版HERSHEY'S」、「冒牌貨」,顯見有相當數量消費者實際產生混淆誤認情事。又你雖稱我所舉事證數量不足以證明消費者有混淆誤認之虞,然則混淆誤認並非以所有消費者均產生混淆情事為要件,學者劉孔中於「比較商標法」1書中觀察美國實務判決,發現「混淆之虞的認定是遠低於『蠻可能』,遠低於半數。第2巡迴上訴法院甚至認為8%受訪者就是有混淆之虞的強力證據」。然觀諸前揭網路討論平台及部落格上之眾多討論,可知有相當數量消費者對我商品與你商品產生混淆情事,縱你抗辯市場調查應審酌若干因素,我樣本數不足,無礙消費者上開混淆誤認之情。4.消費者對系爭商標熟悉程度顯然高過你註冊商標:我Hershey's商標及水滴商標於全球市場(包括我國市場)行之有年,且為國際知名品牌,為廣大購買巧克力之消費者所認識;而你為我國本土公司,他品牌「KAISER」並非為市場上消費者廣泛之認識,我系爭商標之市場強度顯然高過你系爭產品使用之標示,消費者對我商標之熟悉程度較你使用之標示為高,此從前述眾多國內消費者討論我商品並稱你產品為山寨版可見1般。又我與你所生產及銷售者同為巧克力產品,販售地點亦大幅重疊,遍及各大賣場,家樂福、大潤發等,你產品與我產品於賣場同1排相鄰擺放,消費者往往可同時接觸2者商品,加上2者外觀上高度近似,極易導致消費者混淆誤認,前揭網路討論平台及部落格之眾多討論即為例證。我付出許多努力及金錢以廣告及行銷標示有KISSES之產品,且為眾多媒體廣泛報導,每年銷售KISSES巧克力達100億個,他上長久以來均使用系爭商標,並經多份市場調查報告中指出KISSES品牌對於消費者具有99%的輔助回憶度(aidedawareness)。我之巧克力產品非但於國外廣受喜愛,於我國亦有鋪貨販售,包括於costco、家樂福及大潤發等賣場,且我於國內銷售巧克力產品之時點至少回溯至<date>(遠早於你成立日期(民國<date>)及其所提出之註冊商標申請日期(<date>)),並持續於各大報紙上進行推廣促銷,你空言主張我大多提出國外使用證據、國內消費者並不熟悉我商標,並非事實。依據聯合知識庫所查詢之經濟日報<date>之新聞記載:「1包美國製Hershey'sKisses牌玻璃袋粒裝巧克力糖,1般糖果店…同樣牌子…在…裕林百貨店購買…」,顯見我之Kisses巧克力商品至遲於<date>(亦即<date>)時即於我國各百貨店及糖果店販售之;且觀聯合知識庫所查詢之經濟日報<date>(<date>)<date>之新聞「中美超級市場為配合耶誕市場的需求,特備多種商品歡迎大量採購…美國原裝進口的Hershey'sKisses巧克力…」之記載,我之Kisses巧克力商品於該時點即有於我國超級市場販售之,足認我於50至<date>代即於我國使用Hershey's及水滴狀之商標於市場行銷巧克力產品,並為消費者所知悉。經濟日報<date>之新聞記載Hershey巧克力之成功故事;<date>之新聞記載我之巧克力之促銷活動;<date>之新聞則記載我之巧克力之促銷活動,並提醒消費者認明商標;<date>之新聞記載巧克力活動,並提醒消費者注意仿冒品,顯見我當時已具有1定知名度,市場上始會出現仿冒品。又由前述報導資料可知,早於<date>我即於我國使用「Hershey's」及水滴狀商標行銷並販售巧克力產品,並已為消費者所認識,顯遠遠早於你公司成立日期(<date>)及其所提出之註冊商標申請日期中最早者。之後有濟日報<date>、民生報<date>、聯合報<date>亦相繼有系爭商標巧克力之相關新聞,顯見我之產品長期以來皆於我國販售並行銷之,而廣為消費者所認識。再者,由前述超市拍攝之照片可清楚看出我與你之巧克力擺在上下架上,價差僅29元,顯然足以造成相關消費者之混淆,你顯有違反公平法之情事。(4)你於系爭產品上使用之商標與他註冊之商標並不相同:你辯稱他生產之系爭產品是使用自己之註冊商標,惟系爭產品上「甘百世」中文字樣位置不同,且「KAISER'S」「KAISER」之字首「K」刻意寫成近似「H」之形貌,顯與你之註冊商標不具同1性。又縱你主張他於<date>成立及申請商標註冊,但由前揭部落格及眾多網友言論可知,你於產品上所為之標示並未為相關消費者認識,此觀直至<date>,甚至<date>,仍持續有消費者誤認你產品之來源為我即明。又縱你使用他註冊之商標圖樣符合維權使用,在侵權使用之判斷上,仍無礙於他主觀侵權之認定。(5)聲明:①你等應連帶給付我新臺幣(下同)166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②你等不得為製造、販賣之要約或販賣系爭侵權產品及任何侵害我中華民國第1699648號、第1433055號、第257009號、第1594461號、第18715號、第202127號、第1643419號及第1643420號商標之產品(包括但不限於巧克力及糖果產品),或為任何其他侵害上開商標權或違反公平交易法之行為。③你等應連帶將本件關於認定侵害商標權情事之我勝訴確定判決書當事人欄、案由欄、主文欄之內容,以5號字體刊登於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各乙日,費用由你等連帶負擔。
(1)系爭產品(原證15及16)之商標與系爭「Hershey's」商標不近似:1.我早於<date>即申請「KAISER」、「KAISER'S」商標註冊,並相繼取得註冊商標第00000000、00000000,及00000000號註冊商標;並於<date>向經濟部國貿局登記公司英文名稱(TAIWANKAISERFOODSINDUSTRIALCO.,LTD;反觀原證3、4系爭「Hershey's」商標是<date>才提出申請,如「KAISER」、「KAISER'S」相同或近似於「Hershey's」商標,理應由我對你提起訴訟主張商標權。2.系爭產品原證15「金凱莎巧克力」商標是使用我上述註冊第00091423、00708161號「KAISER」、「KAISER'S」商標;原證16「甘百世72%黑巧克力」產品則使用我前述註冊第00708162、00708161號之「KAISER」商標,與系爭「Hershey's」商標外觀、觀念與讀音不同;除「KAISER」的字首「K」印刷清楚可辨與「H」不同外,就外文讀音、字母排列整體觀之亦與「Hershey's」顯不相同或近似。3.「'S」為市面上常見之外文商標標示方式而不具識別性:KAISER是我之英文特取部分,表示我所生產之商品,此為市面上常見之外文商標標示方式而不具識別性,故「'S」顯非消費者辨識之主要依據,你主張他人不得使用此種標示方法實無理由。4.你僅提出兩篇網路文章,顯不足以認定本件有混淆誤認之情事:依訴訟實務見解就商標、公司名稱或商品表徵是否為國內消費者所普遍認識,實務上有認為應3酌在市場上之行銷時間、廣告量、銷售量、占有率、商標或公司名稱之註冊或登記時間、識別性、價值、媒體報導量、消費大眾之印象等有關事項,並3酌市場調查資料,綜合判斷之。你所提出之資料非市場調查資料,因對於市場行銷時間、廣告量、銷售量、占有率無從判斷,認你無法舉證證明為國內消費者普遍知悉者。你僅提出少數網友個人意見,亟欲證明有混淆誤認之虞顯屬無據;而美國法院之見解非國內法院見解,且為學者個人對於美國實務判決所作出之個人評論,並非當然可適用於本件訴訟外,他所提出「8%受訪者認就是有混淆誤認之強力證據」,如何套用於本件你所提出之少數網友見解亦屬可疑。5.我註冊商標申請日多早於系爭商標,且在國內長期銷售通路,並提供相關早期價目表、商品訂單、國內主要賣場DM,及大潤發網路購物熱銷排行榜,可以佐證國內消費者長期對他商標、商品及公司名稱皆有認識,國內消費者亦是因為認識我甘百世公司之商標、產品及公司名稱而購買我之巧克力產品。反觀你泛稱他販售地點為各大賣場,卻僅提出你所稱接近起訴前或起訴後之會員制美式賣場好市多、你所稱家樂福「3民店」及其他拍攝地點和日期不明之賣場陳設照片,其中家樂福「3民店」陳設照片將你原先巧克力產品之售價188元折扣後為155元之動機及其併列擺設方式與1般量販百貨分類會將同廠牌商品併列陳設供消費者選購之擺設習慣相佐,他證明力顯應受質疑。你未就他巧克力產品長期於國內市場鋪貨販售致國內消費者接觸之事實盡他舉證責任,可見你通路有限並欠缺廣泛行銷事實,無商品混淆誤認情事。(2)原證12至14之系爭產品,未侵害系爭商標權:1.原證12、13、14之系爭產品是使用我註冊第00091418號之巧克力袋攤開商標,及第00095211、00708162、00091423、00708161號等商標,以表彰為我甘百世公司生產之之公司英文名稱「KAISER」及「KAISER'S」字樣,他顯與系爭「Hershey's」商標之外觀、觀念與讀音不同外,水滴形狀也有別。2.水滴狀巧克力是1般常見之商品形態,你並未享有立體商標權或專利權,自不得以此認定我侵害系爭水滴商標。且系爭水滴商標係以擠壓液態巧克力後,自然成形之巧克力,並貼有紙條標籤;而系爭產品之水滴型形狀及商標為錐形體,外觀上即可辨識係由模組灌漿塑形而成,亦未貼有紙條標籤,故2者外觀上並不近似。3.你所稱之水滴狀巧克力是糖果點心的慣用包裝或展示方式本身常見的形狀,依消費者的認知,通常將他視為提供商品實用或具裝飾功能的外觀形狀,而非區別商品來源的標識,不具有商標先天之識別性。又你於美國及我國皆未取得立體商標權,你當然不得就水滴狀形態主張我以平面商標立體化之形態侵害系爭水滴商標權;況我之巧克力形狀之商標亦於早於<date>註冊在案,並早於你之商標註冊日期,縱有所謂之平面商標立體化,我亦無侵害系爭水滴商標之情事。」。3他立法理由「本條所保護之表徵倘屬已註冊商標,應逕適用商標法相關規定,不再於本法重複保護,為資明確,經增訂第2項」,可知依法取得註冊商標者,皆非公平交易法保護之對象,註冊商標由商標法加以規範,避免重覆。(4)你無法證明系爭商標已廣為國內消費者所知悉而達著名之程度:1.著名商標或標章之使用證據,固不以國內為限,然於國外所為之證據資料,仍須以國內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得否知悉為判斷。你提出之全球最有價值品牌之排名、BrandPower統計排名、尼爾森公司之你於美國巧克力市場之排名等資料,先不論你所提出之排名報告之可性度、取樣之方式是否公平及是否具公信力等問題,他排名至多僅能證明你之公司品牌總排名或美國巧克力市場之總排名,顯與國內之消費市場沒有關係,不足以證明你之公司名稱、商品容器、包裝及外觀在國內屬著名。又你公司副總裁於美國訴訟程序所出具之日期為<date>聲明書,姑不論他證明力,該聲明書亦僅針對你就「KISS」及「KISSES」之文字商標反駁屬1般性(Generic)之論述,與系爭商標毫無關聯性,無法系爭商標於我國為著名商標。2.你雖主張我國可接觸到美國之相關雜誌或電視頻道,但僅於聲明書中提及你於過去<date>有相關之報章雜誌報導(如People、FamilyCircle、GoodHousekeeping、Woman'sDay及MarthaStewartLiving),並未實際提出相關報導證據;且電視頻道僅於美國地區播送,國內普通消費者閱讀及收視群非常有限,故難透過閱讀美國發行之英文報章雜誌或電視頻道取得你在美國銷售之資訊。況,巧克力商品是日常生活常見之消費性商品,承你所述,他購買人為主婦、學生、小孩等1般教育程度之民眾,此類普通消費者更非以接觸美國發行之英文報章雜誌或電視頻道了解消費資訊,是你之美國行銷資料,客觀證據尚無法證明他於國內為著名之商標,又無法就相關消費者於國內主要通路得接觸他巧克力商品善盡舉證責任,可證國內相關消費者無法接觸他商品。3.由你所提雙方商品於同1賣場陳列之照片觀之,不難發現你所陳列之商品非透明袋包裝,亦非你所稱之水滴形狀巧克力商品,他陳列之地點、日期、銷售量也無從得知;而原證50、51、52及53為你近來少數之銷售資料,難認系爭商標於國內為著名商標外,證據所呈現商品類型(含巧克力醬、可可粉商品)、外觀及包裝亦與我甘百世公司商品不相同。況我於<date>於大潤發購物網站以「Hershey」查詢卻未見他所稱之系爭你巧克力產品。另你提出之早期報紙資料,均是在工商廣告篇幅甚小的比價資訊,除了無顯示商標圖樣及商品,廣告中混雜其他品牌產品(花生、拖鞋、玻璃絲襪、去污粉、椰奶水、玉米醬….),非關系爭商標商品之廣告量、銷售量,反而證明你商品販售量及通路的稀少;且巧克力商品購買人主婦、學生、小孩等1般教育程度之民眾,怎會需要閱讀工商情報而購買你巧克力商品?你所提之證物未顯示你之商品,且報章報導他時間上並不密集,所提供之年度亦不連貫,顯見國內消費者無從知悉或熟識系爭商標為國內著名之商標。(5)系爭產品早為國內消費者所知悉,與你產品無混淆誤認之情事:我長期深耕國內巧克力市場,早期銷售通路主要為傳統雜貨店,後因市場反應良好,於<date>受國內第1間百貨量販高峰百貨邀約,正式進入百貨量販市場,創辦人並不惜成本製作廣告於電視台上強力播送,於<date>時錄製朗朗上口之廣告歌曲,透過廣播方式宣傳他巧克力商品,是他公司名稱及商品在電視及廣告播送下早為國內消費者所熟知。又我產品國內主要通路歷年來更擴及於松青超市、善美的超市、遠東超市、惠陽百貨、亞太量販、頂好超市、愛買、大潤發、家樂福、全聯福利中心、寶雅等通路,國內消費者既熟識我甘百世公司之商標、公司及商品,則你主張有混淆認認之虞實無理由。(6)聲明:你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3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1)我為我國新型第M318429號「拋繩器構造改良」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date>11日至<date>止(下稱:系爭專利)。竟然你正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正隆公司)於<date>間3與嘉義市政府消防局(下稱:嘉義市消防局)「拋繩槍4組採購」標案,並以決標價新台幣(下同)552,000元得標,交付「拋繩槍」(下稱:系爭產品)共4組予嘉義市消防局。嗣於<date>間因拋繩槍產品發生故障,嘉義市消防局遂交付第3人進行維修,該第3人深知我為拋繩槍技術領域之專業人士,進而轉交該故障之系爭產品予我協助維修,我始發現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侵害系爭專利之權利,又系爭專利無得撤銷之事由,而我於<date>發函要求你正隆公司停止侵害專利權之行為,但你正隆公司卻拒領函件,是故意侵害我之系爭專利權。(2)聲明:1.你正隆公司不得自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2.你正隆公司應銷毀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及從事侵害行為之原料或器具,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3.你應連帶給付我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4.第1項、第2項之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系爭產品(原證15及16)之商標與系爭「Hershey's」商標不近似:1.我早於<date>即申請「KAISER」、「KAISER'S」商標註冊,並相繼取得註冊商標第00000000、00000000,及00000000號註冊商標;並於<date>向經濟部國貿局登記公司英文名稱(TAIWANKAISERFOODSINDUSTRIALCO.,LTD;反觀原證3、4系爭「Hershey's」商標是<date>才提出申請,如「KAISER」、「KAISER'S」相同或近似於「Hershey's」商標,理應由我對你提起訴訟主張商標權。2.系爭產品原證15「金凱莎巧克力」商標是使用我上述註冊第00091423、00708161號「KAISER」、「KAISER'S」商標;原證16「甘百世72%黑巧克力」產品則使用我前述註冊第00708162、00708161號之「KAISER」商標,與系爭「Hershey's」商標外觀、觀念與讀音不同;除「KAISER」的字首「K」印刷清楚可辨與「H」不同外,就外文讀音、字母排列整體觀之亦與「Hershey's」顯不相同或近似。3.「'S」為市面上常見之外文商標標示方式而不具識別性:KAISER是我之英文特取部分,表示我所生產之商品,此為市面上常見之外文商標標示方式而不具識別性,故「'S」顯非消費者辨識之主要依據,你主張他人不得使用此種標示方法實無理由。4.你僅提出兩篇網路文章,顯不足以認定本件有混淆誤認之情事:依訴訟實務見解就商標、公司名稱或商品表徵是否為國內消費者所普遍認識,實務上有認為應3酌在市場上之行銷時間、廣告量、銷售量、占有率、商標或公司名稱之註冊或登記時間、識別性、價值、媒體報導量、消費大眾之印象等有關事項,並3酌市場調查資料,綜合判斷之。你所提出之資料非市場調查資料,因對於市場行銷時間、廣告量、銷售量、占有率無從判斷,認你無法舉證證明為國內消費者普遍知悉者。你僅提出少數網友個人意見,亟欲證明有混淆誤認之虞顯屬無據;而美國法院之見解非國內法院見解,且為學者個人對於美國實務判決所作出之個人評論,並非當然可適用於本件訴訟外,他所提出「8%受訪者認就是有混淆誤認之強力證據」,如何套用於本件你所提出之少數網友見解亦屬可疑。5.我註冊商標申請日多早於系爭商標,且在國內長期銷售通路,並提供相關早期價目表、商品訂單、國內主要賣場DM,及大潤發網路購物熱銷排行榜,可以佐證國內消費者長期對他商標、商品及公司名稱皆有認識,國內消費者亦是因為認識我甘百世公司之商標、產品及公司名稱而購買我之巧克力產品。反觀你泛稱他販售地點為各大賣場,卻僅提出你所稱接近起訴前或起訴後之會員制美式賣場好市多、你所稱家樂福「3民店」及其他拍攝地點和日期不明之賣場陳設照片,其中家樂福「3民店」陳設照片將你原先巧克力產品之售價188元折扣後為155元之動機及其併列擺設方式與1般量販百貨分類會將同廠牌商品併列陳設供消費者選購之擺設習慣相佐,他證明力顯應受質疑。你未就他巧克力產品長期於國內市場鋪貨販售致國內消費者接觸之事實盡他舉證責任,可見你通路有限並欠缺廣泛行銷事實,無商品混淆誤認情事。(2)原證12至14之系爭產品,未侵害系爭商標權:1.原證12、13、14之系爭產品是使用我註冊第00091418號之巧克力袋攤開商標,及第00095211、00708162、00091423、00708161號等商標,以表彰為我甘百世公司生產之之公司英文名稱「KAISER」及「KAISER'S」字樣,他顯與系爭「Hershey's」商標之外觀、觀念與讀音不同外,水滴形狀也有別。2.水滴狀巧克力是1般常見之商品形態,你並未享有立體商標權或專利權,自不得以此認定我侵害系爭水滴商標。且系爭水滴商標係以擠壓液態巧克力後,自然成形之巧克力,並貼有紙條標籤;而系爭產品之水滴型形狀及商標為錐形體,外觀上即可辨識係由模組灌漿塑形而成,亦未貼有紙條標籤,故2者外觀上並不近似。3.你所稱之水滴狀巧克力是糖果點心的慣用包裝或展示方式本身常見的形狀,依消費者的認知,通常將他視為提供商品實用或具裝飾功能的外觀形狀,而非區別商品來源的標識,不具有商標先天之識別性。又你於美國及我國皆未取得立體商標權,你當然不得就水滴狀形態主張我以平面商標立體化之形態侵害系爭水滴商標權;況我之巧克力形狀之商標亦於早於<date>註冊在案,並早於你之商標註冊日期,縱有所謂之平面商標立體化,我亦無侵害系爭水滴商標之情事。」。3他立法理由「本條所保護之表徵倘屬已註冊商標,應逕適用商標法相關規定,不再於本法重複保護,為資明確,經增訂第2項」,可知依法取得註冊商標者,皆非公平交易法保護之對象,註冊商標由商標法加以規範,避免重覆。(4)你無法證明系爭商標已廣為國內消費者所知悉而達著名之程度:1.著名商標或標章之使用證據,固不以國內為限,然於國外所為之證據資料,仍須以國內相關事業或消費者得否知悉為判斷。你提出之全球最有價值品牌之排名、BrandPower統計排名、尼爾森公司之你於美國巧克力市場之排名等資料,先不論你所提出之排名報告之可性度、取樣之方式是否公平及是否具公信力等問題,他排名至多僅能證明你之公司品牌總排名或美國巧克力市場之總排名,顯與國內之消費市場沒有關係,不足以證明你之公司名稱、商品容器、包裝及外觀在國內屬著名。又你公司副總裁於美國訴訟程序所出具之日期為<date>聲明書,姑不論他證明力,該聲明書亦僅針對你就「KISS」及「KISSES」之文字商標反駁屬1般性(Generic)之論述,與系爭商標毫無關聯性,無法系爭商標於我國為著名商標。2.你雖主張我國可接觸到美國之相關雜誌或電視頻道,但僅於聲明書中提及你於過去<date>有相關之報章雜誌報導(如People、FamilyCircle、GoodHousekeeping、Woman'sDay及MarthaStewartLiving),並未實際提出相關報導證據;且電視頻道僅於美國地區播送,國內普通消費者閱讀及收視群非常有限,故難透過閱讀美國發行之英文報章雜誌或電視頻道取得你在美國銷售之資訊。況,巧克力商品是日常生活常見之消費性商品,承你所述,他購買人為主婦、學生、小孩等1般教育程度之民眾,此類普通消費者更非以接觸美國發行之英文報章雜誌或電視頻道了解消費資訊,是你之美國行銷資料,客觀證據尚無法證明他於國內為著名之商標,又無法就相關消費者於國內主要通路得接觸他巧克力商品善盡舉證責任,可證國內相關消費者無法接觸他商品。3.由你所提雙方商品於同1賣場陳列之照片觀之,不難發現你所陳列之商品非透明袋包裝,亦非你所稱之水滴形狀巧克力商品,他陳列之地點、日期、銷售量也無從得知;而原證50、51、52及53為你近來少數之銷售資料,難認系爭商標於國內為著名商標外,證據所呈現商品類型(含巧克力醬、可可粉商品)、外觀及包裝亦與我甘百世公司商品不相同。況我於<date>於大潤發購物網站以「Hershey」查詢卻未見他所稱之系爭你巧克力產品。另你提出之早期報紙資料,均是在工商廣告篇幅甚小的比價資訊,除了無顯示商標圖樣及商品,廣告中混雜其他品牌產品(花生、拖鞋、玻璃絲襪、去污粉、椰奶水、玉米醬….),非關系爭商標商品之廣告量、銷售量,反而證明你商品販售量及通路的稀少;且巧克力商品購買人主婦、學生、小孩等1般教育程度之民眾,怎會需要閱讀工商情報而購買你巧克力商品?你所提之證物未顯示你之商品,且報章報導他時間上並不密集,所提供之年度亦不連貫,顯見國內消費者無從知悉或熟識系爭商標為國內著名之商標。(5)系爭產品早為國內消費者所知悉,與你產品無混淆誤認之情事:我長期深耕國內巧克力市場,早期銷售通路主要為傳統雜貨店,後因市場反應良好,於<date>受國內第1間百貨量販高峰百貨邀約,正式進入百貨量販市場,創辦人並不惜成本製作廣告於電視台上強力播送,於<date>時錄製朗朗上口之廣告歌曲,透過廣播方式宣傳他巧克力商品,是他公司名稱及商品在電視及廣告播送下早為國內消費者所熟知。又我產品國內主要通路歷年來更擴及於松青超市、善美的超市、遠東超市、惠陽百貨、亞太量販、頂好超市、愛買、大潤發、家樂福、全聯福利中心、寶雅等通路,國內消費者既熟識我甘百世公司之商標、公司及商品,則你主張有混淆認認之虞實無理由。(6)聲明:你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767 1", "lawName": "民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1)我於<date>成立「veryWed非常婚禮」網站,網址為http://verywed.com(下稱系爭網站),是全球最多華人搜尋的婚禮服務網站,並且被數位時代雜誌評選為臺灣<date>熱門網站第117名,根據Alexa.com認證的網路流量指標,全球排名已達前5千名,臺灣排名第68名。<date>,我於臉書網站成立「veryWed非常婚禮臉書粉絲團」,粉絲人數亦達16萬人以上。我並當然<date>起,6續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註冊「非常婚禮」之商標圖樣,其中指定使用於第35類「為零售目的在通訊媒體上展示商品、商情提供、提供各種產品之價格比較及評估、網路購物,為消費者提供商品資訊及購物建議服務」等服務,業經智慧局於<date>核准公告(商標註冊審定號01440648號,圖樣如附圖所示),專用期限至<date>止(下稱系爭商標)。(2)損害賠償額之計算:我授權廠商在「veryWed非常婚禮」網站行銷「婚紗禮服」之費用,為3個月20,000元(約每月6,666元),授權行銷「婚戒金飾」之費用,為全年度192,000元(每月16,000元)。你係於<date>在臉書網站上成立系爭社團,並藉由該社團當然<date>起行銷「婚紗禮服」商品,且當然同年<date>起行銷「婚戒金飾」商品。而行銷「婚紗禮服」商品部分,至<date>已屆滿10個月,依授權費用計算之賠償費用應為66,660元(計算式:6,666x10=66,660);行銷「婚戒金飾」商品部分,至<date>已屆滿8個月,依授權費用計算之賠償費用應為128,000元(計算式:16,000x8=128,000),總計為194,660元(計算式:66,660+128,000=194,660)。(3)聲明:1、你應刪除在臉書網站成立之系爭社團。2、你應給付我194,660元,及其中58,664元部分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你之次日起,他餘135,996元部分當然<date>起,均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系爭社團雖係我所成立,但我於你起訴前根本不知有系爭商標之存在。又系爭社團之名稱並非商標之使用,亦非單獨使用「非常婚禮」這4個字,且無使用圖案或營利之行為,從社團名稱來看,根本與你商標無關。系爭社團係由很多管理員組成,為1開放之平台,供使用者將婚禮需要之物置於此平台上交流,我並未向使用者收取費用,亦無營利行為。況系爭社團係所有社員共用之平台,非我個人所有,我並無刪除此社團之權利,且社團成員超過200人以上,即無法更改社團名稱。再者,系爭商標他實是非常普遍之商標,且我並無收費,僅係單純服務,故你不應要求我賠償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你之訴駁回。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4", "lawName": "商標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我為發明第170452號「自行車用輪轂」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竟然你島野公司未經我同意或授權,竟製造並與台灣代理商即你3司達公司共同於台灣進口、販賣與要約販賣輪轂(型號為HB-M985前輪轂、FH-M985為後輪轂)、中心鎖入式碟盤SM-RT98等「XTR」系列自行車用輪組及碟煞系統(下稱系爭產品),經我於市面上購得捷安特自行車所配備之系爭產品,經比對顯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構成文義侵權。而你3司達公司官方網站網頁揭露,你2公司共同進口、販賣與要約販賣系爭產品。你島野容3應就他擔任你島野公司法定代理人期間,你周邦秋應就他擔任你3司達公司法定代理人期間,就你2公司侵權行為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系爭社團雖係我所成立,但我於你起訴前根本不知有系爭商標之存在。又系爭社團之名稱並非商標之使用,亦非單獨使用「非常婚禮」這4個字,且無使用圖案或營利之行為,從社團名稱來看,根本與你商標無關。系爭社團係由很多管理員組成,為1開放之平台,供使用者將婚禮需要之物置於此平台上交流,我並未向使用者收取費用,亦無營利行為。況系爭社團係所有社員共用之平台,非我個人所有,我並無刪除此社團之權利,且社團成員超過200人以上,即無法更改社團名稱。再者,系爭商標他實是非常普遍之商標,且我並無收費,僅係單純服務,故你不應要求我賠償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你之訴駁回。
[ { "issueRef": "8",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受僱人陳雅萍於民國<date>間創作「櫻花機」美工圖案(下稱系爭「櫻花機圖」,如附圖1所示)及「船井碎脂機1百萬台販賣突破平成<date>達成」之美工圖案(下稱系爭「1百萬台圖」,如附圖2所示),我為系爭圖案之著作財產權人。然你臺灣船井技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船井技研公司)未經我同意,擅自於他所設之網站(www.funai-taiwan.com)上使用我之系爭「櫻花機圖」、「1百萬台圖」。我當然<date>於你船井技研公司網頁上發現侵權情事後,委請公證人作成公證書。(2)對你抗辯之陳述:1、我享有系爭「櫻花機圖」及「1百萬台圖」之著作財產權:(1)我享有系爭「櫻花機圖」之著作財產權:①我主張享有之著作權標的為系爭「櫻花機圖」全部,非單就該「碎脂機及其配件」、「櫻花花瓣」本身主張權利。系爭「櫻花機圖」依商品包裝、主機、配件貼片、右上方「NO.1勳章」之構圖設計、色彩搭配等綜合觀之,具有原創性,屬享有著作財產權之美術著作。我之櫻花機屬強效型碎脂機(型號:HT326LA),系爭「櫻花機圖」是由我員工陳雅萍,因該產品為日系品牌,遂以櫻花花瓣作為發想而設計產品外包裝,且為將該產品置於關係企業船井生醫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船井生醫公司)之官網進行產品介紹,乃將他設計之商品包裝置於圖片之正中間,強化消費者對該產品與日系品牌聯結之印象,為配合整體畫面之平衡美感,將產品主機以向左傾斜約10度之角度擺放於商品包裝之右方,並將配件貼片部分,由商品包裝之左方進行延伸,營造出類似汽球之輕盈感,以與碎脂機之功能相結合,且為強調此商品為7-11超商<date>度預購第1名之機種,於圖片右上方,利用勳章圖案進行裝飾、點綴;為加強與櫻花之聯結性,該圖片整體顏色搭配均以粉紅色系為主,其中商品包裝為較深之粉紅色系、商品主機則為較淺之粉紅色、圖片底色則以最淺之淡粉紅色並佐以漸層方式進行色彩之組合。系爭「櫻花機圖」不論是商品包裝、主機、貼片、預購第1名之勳章等構圖方式,或是色彩搭配,均是由我員工獨立創作而成,以整體美感為特徵,充分展現創意精神,實具原創性。②系爭「櫻花機圖」由我員工陳雅萍創作,業經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判決肯認,故我為系爭「櫻花機圖」之著作財產權人。③系爭「櫻花機圖」右上方之勳章雖有3考7-11超商圖示,陳雅萍本於他創作巧思,利用勳章圖示及其內「預購NO.1機種」等文字,藉以傳達產品在7-11超商預購熱銷之榮耀,無任何抄襲行為。(2)我享有系爭「1百萬台圖」之著作財產權:①系爭「1百萬台圖」中有歡慶同賀意涵之拉砲、汽球及彩帶等圖示編排其中,且特意使用「販賣達成」日文、「平成<date>」之日本年號等文字作為構圖之1部分,以強調碎脂機商品為日系品牌;另在色彩運用部分,其中「1百萬台」字樣以金色漸層方式,而周圍之拉炮、汽球、彩帶、星型圖案,則利用各種繽紛、鮮艷色彩,強帶歡慶之氣氛;「1百萬台」文字係立於最前方,他後方才以「船井碎脂機」圓型圖案作為底圖,與你提出之業界圖案完全不同,該圖展現創作人內心之思想或感情,具高度創意性。②系爭「1百萬台圖」由我員工陳雅萍創作,此經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判決肯認,故我確係系爭「1百萬台圖」之著作財產權人。2、你未經我同意,以重製及公開傳輸方式侵害我之著作權,非屬合理使用:(1)你顏得勝不否認於網頁上刊登系爭「櫻花機圖」、「1百萬台圖」,且直接將該2則系爭圖案幾乎未為任何變更即重製於他網頁上(僅於「1百萬台圖」中,因你係販賣自行購入之商品,故刻意將上方之「船井碎脂機」,刪除「船井」2字,僅保留「碎脂機」),你亦當然承「原證1提出之公證書中之網頁係你公司所有,你公司負責人為顏得勝」,可以佐證你顏得勝與你公司確有將2則系爭圖案以重製方式刊登於他網頁,而為共同侵權行為人。據此,你未經我同意,於網頁上使用系爭「櫻花機圖」及「1百萬台圖」,確係以重製及公開傳輸方式侵害我之著作權。(2)你自行購入之商品為迷你型低週波治療器,與我之強效型櫻花機不同,你既未購買強效型櫻花機,卻擅自使用系爭櫻花機圖片,更加證明他是惡意侵害我權利。且我設計之「1百萬台圖」中,是標示「船井碎脂機,然你於他網頁上刊登之圖片,卻刻意刪除「船井」2字,顯見他並無為我就「船井」系列產品進行推銷之意。其次,你當然承刊登系爭圖案乃為販賣他向我購入之商品,他重製目的乃商業目的,係為自己利益,已無可能構成合理使用。況雙方之合作關係終止後,你如為推銷自行購入之商品,自應另行設計相關美編圖片,非完全重製,否則你既將該圖案用於推銷自行購入之商品而作商業使用,卻無須支付聘用美編員工薪資,或委外設計報酬,或授權圖案使用之授權費等,而減免他支出,並享無償利用,顯對我就著作財產權之獨占權利造成不公平之利用,自無成立合理使用。(3)雙方合作關係既於<date>因你授權我使用之商標遭撤銷,而終止雙方合作關係,但是你其後確仍繼續使用系爭圖案,並經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判決所肯認,該判決認定你於<date>寄發存證信函予船井生醫公司主張該公司侵害商標權時,已知悉他與我間之合作關係早已終止,你當然不得未經我授權而重製及公開傳輸系爭圖案,你於雙方合作關係終止後,既非我合法之經銷商,我亦未授權你使用,則不論你有無販賣我之商品,均不得使用系爭圖案。(4)你雖於上開刑事案件提出應收帳款明細表、出貨單,以證明雙方之合作關係,但是他上日期均為<date>8、<date>間,仍為雙方合作期間。至雙方於<date>終止合作關係後,我出貨紀錄上即未出貨予你公司,且你迄今均無法提出<date>後向我購買櫻花機或其他低週波治療器之證明,故你於合作關係終止後,未向我購買櫻花機或其他低週波治療器。3、我請求損害賠償及登載判決書於新聞紙,無違比例原則:我請求損害賠償10萬元係以你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即他減少圖案授權金支出之利益,作為本案損害賠償金額,並考量:①你未購入強效型櫻花機之產品,卻故意使用系爭「櫻花機圖」;②你重製系爭「1百萬台圖」,然將原圖片上「船井」2字刻意刪除,顯無為我宣傳產品之意思;③你完全重製系爭圖片;④你違法重製、公開傳輸系爭圖片時間長達數年之久;⑤你網頁不但使用「臺灣船井」字樣,且於未購買我其他商品情形下,逕將我其他商品介紹置於該網頁,完全重製船井生醫公司官網中之系爭圖案,顯已對瀏覽網頁之消費者造成混淆,甚而誤認你架設之網頁為我另行設立之「船井生醫」品牌之官網。⑥你船井技研公司實收資本額為2千萬元,具相當財富,你既是故意重製系爭圖案於他網頁,侵害我之重製權與公開傳輸權,且你既未向我購買全部商品,卻於網頁中大量使用我其他代理銷售之商品介紹,嚴重造成消費者混淆,實有將本案判決書內容全部登載於新聞紙之方式以正視聽,此項請求無違比例原則。(3)聲明求為判決:1、你應連帶給付我1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你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內容全部刊載於中國時報或聯合報或蘋果日報全國版任1版面下半頁1日。
(1)系爭「櫻花機圖」及「1百萬台圖」均無創作性,不受著作權法保護:1、系爭「櫻花機圖」無創作性:系爭「櫻花」之構圖係業界所習用之圖案,不但有<date>出版之「壁報設計與節日由來」書籍第186頁有完全相同之櫻花圖案,更為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判決認「證人陳雅萍所創作之系爭『櫻花圖』部分,確係業界習用之櫻花為構圖」;而「NO.1彩帶」則僅是對「NO.1」數字概念採以常用之圓形及長方形之構圖表現,係為眾所習知之圖案,並不具備最低創作性而受保護;而「配件貼片」則係針對實物產品之特徵描述,無創作性可言,從而,系爭「櫻花機圖」無創作性,不受著作權法保護。2、系爭「1百萬台圖」無創作性:我於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判決中,尚有諸多業界慣於使用之拉砲、氣球及彩帶之構圖未於刑事案件審理時提出,茲於本件提出業界習知並使用之拉炮、氣球、彩帶等圖;又拉炮及彩帶是在婚禮慶典中經常被使用,故在拉炮包裝盒及拉炮本身包裝袋中均早有拉炮及彩帶編排之組合圖,該圖早為坊間習知使用,且查你「1百萬台圖」係對「1百」數字概念所呈現之簡單構圖,再以1般習知使用之圓形、彩帶及拉炮所呈現,他與被證3及被證4之拉炮、氣球及彩帶多所近似,尤其與「糖鐵營業線100週年慶」之圖案更具高度相似,亦不具最低創作性而受著作權保護。3、系爭「櫻花機圖」中之「勳章圖」顯係抄襲7-11超商圖案、圖中之「碎脂機及其配件」屬工業產品非著作之標的,而「櫻花花瓣」為業界慣用圖案,各該圖案本身均非屬著作,系爭「櫻花機圖」係陳雅萍拼湊堆砌既存材料,遑論台灣台中地方法院已經已認定他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另「1百萬台圖」亦僅係對「1百萬」數字概念呈現之簡單構圖,他拉炮、彩帶及汽球等圖亦均常見於歡樂慶典之圖示中,不但係眾所習知圖案,更屬拼湊堆砌既存材料,無創作性可言。(2)我於網頁上使用系爭圖案,符合合理使用規定:1、我雖係在自己網頁上重製系爭圖案,但我網頁上係為販賣你產品方行刊載。系爭「櫻花機圖」是提供瀏覽消費者產品之完整圖案,而系爭「1百萬台圖」則係依你要傳達瀏覽者已售出1百萬台而深獲消費者好評之訊息。我所要銷售者是你產品本身,並非銷售系爭「櫻花機圖」或「1百萬台圖」2圖,對你商品或系爭圖案不但無任何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影響,反而因我在網頁上提供瀏覽者知悉該產品之完整訊息,並進而購買我(或你)之商品。對你言,不但無損害,反可促進產品銷售利潤之增加,是我重製行為符合合理使用之規定。2、我係販賣你櫻花機產品,但並非「船井」商標之商標權人,我雖曾申請註冊「船井FUNET」商標,但業經第3人船井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異議確定而被撤銷在案,我當時想法係為避免侵害他人商標,故將「船井」2字刪除,此與我有無推銷你之「船井」系列產品根本無關。且是否屬合理使用應就使用情形與目的等綜合判斷,而非單以我是否推銷你「船井系列產品」為斷,況我於網站上銷售你之「櫻花機」本即是在推銷你之櫻花機產品,故你爭執刪除船井2字自與我係合理使用系爭圖案並無關係。3、由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卷內之我答辯內容、筆錄內容及該刑事判決等,可以佐證我係販賣你產品,且網頁上之系爭圖案是你提供且同意使用,是我販賣你產品而使用你提供之圖案,並無違法。縱嗣後雙方終止合作關係,亦僅終止雙方交易行為,然你並未有明確禁止我使用系爭圖案,則我販賣你商品並繼續使用你提供之系爭圖案,當然無違法可言。不論你是否有禁止我使用系爭圖案,系爭圖案是你用於廣告文宣上以促銷商品,非用以販賣,而我係在販賣你商品,他使用之性質與目的與你完全相同,均是以提供消費者訊息籍以輔助促銷你產品為目的,自屬合理使用範疇;況我使用系爭圖案,對你言並無任何損害,反可促進你產品銷售以增加你獲利,從而你請求損害賠償,於法無據。(3)你無任何著作財產權或人格權損害,他請求不但於法無據,且刊載報紙之請求亦不符合比例原則:你設計之系爭圖案非以銷售該圖獲利或授權他人收取授權金為目的,而是以輔助櫻花機產品之銷售為主要目的,該2圖案於網路上係作廣告行銷之用。況系爭圖案不具創作性,非屬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我於網頁上重製該等圖案,你自無受損害可言,故他請求依授權金金額10萬元之賠償及刊登報紙,當然非有據。縱該系爭圖案有著作權而受保護,但是我係在銷售你產品,且係為提供你傳達給瀏覽消費者之完整訊息而重製該圖案,不但不會造成你損害,反能促進你產品銷售之利潤,無任何損害可言。況你對他所受損害並未舉證,他請求刊登中國時報或聯合報或蘋果日報亦不符比例原則等語,資為抗辯。(4)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如為我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免宣告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為註冊第671422號、第942859號、第1140420號、第1104006號、第1128933號商標圖樣之商標權人(以下依序簡稱為系爭422號商標、系爭859號商標、系爭420號商標、系爭006號商標、系爭933號商標,前述5商標統稱時簡稱為系爭諸商標,註冊號碼、商標圖樣、權利期間、商品或服務名稱等如附表所示)。系爭諸商標分別當然<date>起,即6續授權你克羅司門公司使用,而你克羅司門公司於設立時即由我法定代理人郭青池擔任實際負責人,並任職總經理,嗣郭青池於<date>間離開你克羅司門公司時,即口頭表示僅同意你克羅司門公司使用系爭諸商標至<date>止,故雙方之商標授權關係實為無償定期性契約,且授權關係已於<date>間終止,但你克羅司門公司於雙方授權關係終止後,未經我同意,竟製造並販售使用相同或近似我系爭諸商標之手工具等產品(下稱系爭產品),而侵害我之商標權。退步言,若認我前述終止不合法,但是你克羅司門公司及廖榮鎮當然<date>起至本件訴訟進行中,屢屢對我國內外商標提起廢止申請,其中註冊第01140359號商標甚至遭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廢止確定,你前述作為顯然已嚴重違反我授權他使用商標之目的,當然構成違約,我業已於<date>、或<date>、或<date>,催告他撤回廢止案及本件反訴,並合法終止商標授權關係。你克羅司門有限公司及廖榮鎮應連帶給付我新臺幣313萬4,136元,及自起訴狀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訴訟費用由你負擔。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
(1)系爭「櫻花機圖」及「1百萬台圖」均無創作性,不受著作權法保護:1、系爭「櫻花機圖」無創作性:系爭「櫻花」之構圖係業界所習用之圖案,不但有<date>出版之「壁報設計與節日由來」書籍第186頁有完全相同之櫻花圖案,更為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判決認「證人陳雅萍所創作之系爭『櫻花圖』部分,確係業界習用之櫻花為構圖」;而「NO.1彩帶」則僅是對「NO.1」數字概念採以常用之圓形及長方形之構圖表現,係為眾所習知之圖案,並不具備最低創作性而受保護;而「配件貼片」則係針對實物產品之特徵描述,無創作性可言,從而,系爭「櫻花機圖」無創作性,不受著作權法保護。2、系爭「1百萬台圖」無創作性:我於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判決中,尚有諸多業界慣於使用之拉砲、氣球及彩帶之構圖未於刑事案件審理時提出,茲於本件提出業界習知並使用之拉炮、氣球、彩帶等圖;又拉炮及彩帶是在婚禮慶典中經常被使用,故在拉炮包裝盒及拉炮本身包裝袋中均早有拉炮及彩帶編排之組合圖,該圖早為坊間習知使用,且查你「1百萬台圖」係對「1百」數字概念所呈現之簡單構圖,再以1般習知使用之圓形、彩帶及拉炮所呈現,他與被證3及被證4之拉炮、氣球及彩帶多所近似,尤其與「糖鐵營業線100週年慶」之圖案更具高度相似,亦不具最低創作性而受著作權保護。3、系爭「櫻花機圖」中之「勳章圖」顯係抄襲7-11超商圖案、圖中之「碎脂機及其配件」屬工業產品非著作之標的,而「櫻花花瓣」為業界慣用圖案,各該圖案本身均非屬著作,系爭「櫻花機圖」係陳雅萍拼湊堆砌既存材料,遑論台灣台中地方法院已經已認定他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另「1百萬台圖」亦僅係對「1百萬」數字概念呈現之簡單構圖,他拉炮、彩帶及汽球等圖亦均常見於歡樂慶典之圖示中,不但係眾所習知圖案,更屬拼湊堆砌既存材料,無創作性可言。(2)我於網頁上使用系爭圖案,符合合理使用規定:1、我雖係在自己網頁上重製系爭圖案,但我網頁上係為販賣你產品方行刊載。系爭「櫻花機圖」是提供瀏覽消費者產品之完整圖案,而系爭「1百萬台圖」則係依你要傳達瀏覽者已售出1百萬台而深獲消費者好評之訊息。我所要銷售者是你產品本身,並非銷售系爭「櫻花機圖」或「1百萬台圖」2圖,對你商品或系爭圖案不但無任何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影響,反而因我在網頁上提供瀏覽者知悉該產品之完整訊息,並進而購買我(或你)之商品。對你言,不但無損害,反可促進產品銷售利潤之增加,是我重製行為符合合理使用之規定。2、我係販賣你櫻花機產品,但並非「船井」商標之商標權人,我雖曾申請註冊「船井FUNET」商標,但業經第3人船井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異議確定而被撤銷在案,我當時想法係為避免侵害他人商標,故將「船井」2字刪除,此與我有無推銷你之「船井」系列產品根本無關。且是否屬合理使用應就使用情形與目的等綜合判斷,而非單以我是否推銷你「船井系列產品」為斷,況我於網站上銷售你之「櫻花機」本即是在推銷你之櫻花機產品,故你爭執刪除船井2字自與我係合理使用系爭圖案並無關係。3、由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卷內之我答辯內容、筆錄內容及該刑事判決等,可以佐證我係販賣你產品,且網頁上之系爭圖案是你提供且同意使用,是我販賣你產品而使用你提供之圖案,並無違法。縱嗣後雙方終止合作關係,亦僅終止雙方交易行為,然你並未有明確禁止我使用系爭圖案,則我販賣你商品並繼續使用你提供之系爭圖案,當然無違法可言。不論你是否有禁止我使用系爭圖案,系爭圖案是你用於廣告文宣上以促銷商品,非用以販賣,而我係在販賣你商品,他使用之性質與目的與你完全相同,均是以提供消費者訊息籍以輔助促銷你產品為目的,自屬合理使用範疇;況我使用系爭圖案,對你言並無任何損害,反可促進你產品銷售以增加你獲利,從而你請求損害賠償,於法無據。(3)你無任何著作財產權或人格權損害,他請求不但於法無據,且刊載報紙之請求亦不符合比例原則:你設計之系爭圖案非以銷售該圖獲利或授權他人收取授權金為目的,而是以輔助櫻花機產品之銷售為主要目的,該2圖案於網路上係作廣告行銷之用。況系爭圖案不具創作性,非屬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我於網頁上重製該等圖案,你自無受損害可言,故他請求依授權金金額10萬元之賠償及刊登報紙,當然非有據。縱該系爭圖案有著作權而受保護,但是我係在銷售你產品,且係為提供你傳達給瀏覽消費者之完整訊息而重製該圖案,不但不會造成你損害,反能促進你產品銷售之利潤,無任何損害可言。況你對他所受損害並未舉證,他請求刊登中國時報或聯合報或蘋果日報亦不符比例原則等語,資為抗辯。(4)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如為我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免宣告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3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9",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148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0",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6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0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470", "lawName": "民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承攬宜蘭民豐有機農場、復興空廚股份有限公司、吉發老婆餅餅舖、摩囍國際有限公司、荷蘭商天遞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祥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塑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華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基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包裝、品牌形象規劃設計,完成民豐有機米、1思皎、ONEOONE、吉發糕餅、TNT、Dr'sFormula、良食究好、Cadina、好果集等作品(下稱系爭著作),且依契約我僅取得系爭著作之著作人格權。(2)你於<date>間起至我就職,擔任包裝設計乙職,2造約定你任職期間職務上所完成之著作(包括圖片、照片、圖案、創意、設計、文稿等),他版權、著作權財產權、著作人格權、使用權,皆歸屬我公司所有,你不得有任何權利主張,或私自對外應用發表,有工作規則、切結書可稽。你除與我簽有前述工作規則與切結書之外,另對我保證他將來離職後,自離職日起<date>內不設立與我業務種類相同之公司、行號或工作室,亦不使用我之作品,並不洩漏我之商業機密,若有違反,應賠償我之損害並給付20倍之懲罰性違約金。竟然你於<date>間自我公司離職後,竟自行設立「WUCHOUKENGstudio」,為品牌創建、包裝設計及插圖等,與我公司經營之品牌形象設計與策劃等之業務範圍相同,有Behance網站內頁之「STUDIO"WUCHOUKENGstudio"isanindependentdesignstudioandspecializedinbranding,packageandillustration.」、「設計合作聯繫方式:○○○○○○○○○○○○○○○○○○○」字樣可證,矧為推廣業務,迺將他任職我公司時因職務關係所取得之系爭著作,未經我公司同意,擅自以重製、公開傳輸等方式傳送至Behance網站(http://www.behance.net/alex1013),並均以作者自稱,藉由網際網路向公眾傳輸系爭著作圖片,以示為他設計作品,嚴重侵害我公司之著作人格權。你雖辯稱他於Behance網頁上有標註「(版權所有只供欣賞,請勿抄襲或擷取)byebg」,故未侵害我之姓名表示權;但如上所述,你並無以自己之意思表示取代我意思之資格,故縱有前述標註,亦不影響你侵權之事實。況你就系爭著作之民豐有機米「無」我姓名之任何標示,與你所辯不符。2.你將系爭著作置於Behance網站內,並分別於網頁左半部的「ME」、「STUIDO」、「設計合作聯繫方式」位置詳細記載自己與工作室之資料,及合作聯繫之方式(公證書第3、4頁3照),顯見係你為展示作品或創造合作機會,為他個人之利益而設立,所生之利益亦係歸屬於你,從而你所標註之「(版權所有只供欣賞,請勿抄襲或擷取)byebg」,對我而言並無實益;且上開文字敘述既無法使瀏覽者知悉或特定你所指為何人,亦無從使瀏覽者得連結至我,亦與我之意思不符。又前述標註,他位置極不顯著、字體與面積亦甚小,顯難為瀏覽網頁之人得見。且著作權法中著作人格權之相關規定並無排除法人之剛好用,我依法有請求非財產上損害賠償之資格。何況,我國法人有著作權之情形為數甚多,倘若如你所辯法人不得請求慰撫金,則著作權法中有關著作人格權之相關規定恐形同具文,從而你前述所辯與法不合,顯無足採。」,以及你切結書「…本人於職務上完成之著作,他著作權歸屬名象品牌形象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本人將來不得對任何對象行使著作人格權,除非事先獲得貴公司正式書面同意外,也不得將此作品局部或全部私自對外應用或發表。」、承諾書「本人吳宙耕現就任貴公司包裝設計1職,本人承諾將來若離職時,自離職日起<date>內將遵守以下承諾事項:…2、保證不設立(包括獨資或與他人共同設立)與貴公司業務種類相同之公司、行號或工作室。…4.不能使用貴公司作品、獨立開發或登記在案的各項專業技術與生管流程。不洩露貴公司任何商業機密。若違反以上2-4項內承諾,個人願無條件接受相關法律制裁,並賠償貴公司所受之損害並給付20倍之懲罰性違約金。」之內容,你於<date>間自我公司離職未滿<date>之<date>即於Behance網站內他部落格左半部的「STUIDO」欄記載「"WUCHOUKENGStudio」isanindependentdesignstudioandspecializedinbranding,packagedesignandillustration.」、「設計合作聯繫方式」欄記載「○○○○○○○○○○○○○○○○○○○」,顯違反上開約定。此外,你復應香港SANDU出版社(即香港商3度出版有限公司)邀約,提供系爭著作中【ONEOONE】專案作品之圖像電子檔予該出版社,使前述著作刊登在該出版社西元<date>版之「EAT&GO」乙書,亦構成故意的債務不履行行為。你違約使用公司作品應負之賠償責任為200萬元。你違反上開2項義務,應負之懲罰性違約金為79萬元,因你於<date>間自我公司離職,離職前3個月之薪資39,900元(<date>)、40,600元(<date>)、38,850元(<date>),平均月薪39,783元之20倍為795,660元,為免計算之繁瑣,我僅請求整數79萬元之違約金賠償【計算式:(39,900+40,600+38,8503)÷3=39,78339,783×20=795,660】。倘鈞院認定我以你薪資為計算基礎為無理由,則我主張以你違約應負之損害賠償數額即221萬元為計算基礎,並同樣僅為79萬元之1部請求。(5)你之行為侵害我之著作人格權,依前開規定,請求你不得再行於網站、部落格、臉書上公開傳輸或重製,亦不得再有其它侵害我著作權之行為,自屬正當。你侵害我之著作人格權,致使我之信譽受損,鑑於我在設計業界之高知名度,及我之客戶群亦為各業界之頂尖企業等情,我請求為回復我因本件侵權行為所造成之信譽受損,命你於系爭部落格內刊登道歉啟事,兼有補救他侵權行為所生之效果以及公正視聽等作用,自有正當性與必要性,應予准許。(6)你主張他因久盯螢幕致工傷眼疾,因此離職,與事實不符。因為你除未提出證據證實己說之外,他於<date>向我公司申請離職時,離職理由為「職涯規劃」,離職的<date>度僅請過2天病假,病假憑證均為中醫診所,有離職單、價單可稽,均顯見你之上開主張全然無稽。除此之外,依據你之配偶在他FB上陳稱之「恭喜AlexWu往海外發展!現在都靠他賺外幣了!」,你主張他有不能工作之損失則毫無可信。(7)聲明:①你應給付我4,000,000元,及自本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②你不得再行於網站、部落格、臉書上重製及公開傳輸如附件1第3頁至第87頁所示著作之行為。③你應於他網址為http://www.behance.net/alex1013之部落格首頁置頂處,連續<date>刊登如附件2所示之道歉啟事。④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系爭「櫻花機圖」及「1百萬台圖」均無創作性,不受著作權法保護:1、系爭「櫻花機圖」無創作性:系爭「櫻花」之構圖係業界所習用之圖案,不但有<date>出版之「壁報設計與節日由來」書籍第186頁有完全相同之櫻花圖案,更為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判決認「證人陳雅萍所創作之系爭『櫻花圖』部分,確係業界習用之櫻花為構圖」;而「NO.1彩帶」則僅是對「NO.1」數字概念採以常用之圓形及長方形之構圖表現,係為眾所習知之圖案,並不具備最低創作性而受保護;而「配件貼片」則係針對實物產品之特徵描述,無創作性可言,從而,系爭「櫻花機圖」無創作性,不受著作權法保護。2、系爭「1百萬台圖」無創作性:我於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判決中,尚有諸多業界慣於使用之拉砲、氣球及彩帶之構圖未於刑事案件審理時提出,茲於本件提出業界習知並使用之拉炮、氣球、彩帶等圖;又拉炮及彩帶是在婚禮慶典中經常被使用,故在拉炮包裝盒及拉炮本身包裝袋中均早有拉炮及彩帶編排之組合圖,該圖早為坊間習知使用,且查你「1百萬台圖」係對「1百」數字概念所呈現之簡單構圖,再以1般習知使用之圓形、彩帶及拉炮所呈現,他與被證3及被證4之拉炮、氣球及彩帶多所近似,尤其與「糖鐵營業線100週年慶」之圖案更具高度相似,亦不具最低創作性而受著作權保護。3、系爭「櫻花機圖」中之「勳章圖」顯係抄襲7-11超商圖案、圖中之「碎脂機及其配件」屬工業產品非著作之標的,而「櫻花花瓣」為業界慣用圖案,各該圖案本身均非屬著作,系爭「櫻花機圖」係陳雅萍拼湊堆砌既存材料,遑論台灣台中地方法院已經已認定他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另「1百萬台圖」亦僅係對「1百萬」數字概念呈現之簡單構圖,他拉炮、彩帶及汽球等圖亦均常見於歡樂慶典之圖示中,不但係眾所習知圖案,更屬拼湊堆砌既存材料,無創作性可言。(2)我於網頁上使用系爭圖案,符合合理使用規定:1、我雖係在自己網頁上重製系爭圖案,但我網頁上係為販賣你產品方行刊載。系爭「櫻花機圖」是提供瀏覽消費者產品之完整圖案,而系爭「1百萬台圖」則係依你要傳達瀏覽者已售出1百萬台而深獲消費者好評之訊息。我所要銷售者是你產品本身,並非銷售系爭「櫻花機圖」或「1百萬台圖」2圖,對你商品或系爭圖案不但無任何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影響,反而因我在網頁上提供瀏覽者知悉該產品之完整訊息,並進而購買我(或你)之商品。對你言,不但無損害,反可促進產品銷售利潤之增加,是我重製行為符合合理使用之規定。2、我係販賣你櫻花機產品,但並非「船井」商標之商標權人,我雖曾申請註冊「船井FUNET」商標,但業經第3人船井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異議確定而被撤銷在案,我當時想法係為避免侵害他人商標,故將「船井」2字刪除,此與我有無推銷你之「船井」系列產品根本無關。且是否屬合理使用應就使用情形與目的等綜合判斷,而非單以我是否推銷你「船井系列產品」為斷,況我於網站上銷售你之「櫻花機」本即是在推銷你之櫻花機產品,故你爭執刪除船井2字自與我係合理使用系爭圖案並無關係。3、由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卷內之我答辯內容、筆錄內容及該刑事判決等,可以佐證我係販賣你產品,且網頁上之系爭圖案是你提供且同意使用,是我販賣你產品而使用你提供之圖案,並無違法。縱嗣後雙方終止合作關係,亦僅終止雙方交易行為,然你並未有明確禁止我使用系爭圖案,則我販賣你商品並繼續使用你提供之系爭圖案,當然無違法可言。不論你是否有禁止我使用系爭圖案,系爭圖案是你用於廣告文宣上以促銷商品,非用以販賣,而我係在販賣你商品,他使用之性質與目的與你完全相同,均是以提供消費者訊息籍以輔助促銷你產品為目的,自屬合理使用範疇;況我使用系爭圖案,對你言並無任何損害,反可促進你產品銷售以增加你獲利,從而你請求損害賠償,於法無據。(3)你無任何著作財產權或人格權損害,他請求不但於法無據,且刊載報紙之請求亦不符合比例原則:你設計之系爭圖案非以銷售該圖獲利或授權他人收取授權金為目的,而是以輔助櫻花機產品之銷售為主要目的,該2圖案於網路上係作廣告行銷之用。況系爭圖案不具創作性,非屬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我於網頁上重製該等圖案,你自無受損害可言,故他請求依授權金金額10萬元之賠償及刊登報紙,當然非有據。縱該系爭圖案有著作權而受保護,但是我係在銷售你產品,且係為提供你傳達給瀏覽消費者之完整訊息而重製該圖案,不但不會造成你損害,反能促進你產品銷售之利潤,無任何損害可言。況你對他所受損害並未舉證,他請求刊登中國時報或聯合報或蘋果日報亦不符比例原則等語,資為抗辯。(4)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如為我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免宣告假執行。
[ { "issueRef": "15", "lawName": "中華民國憲法" }, { "issueRef": "23", "lawName": "中華民國憲法" }, { "issueRef": "9-1", "lawName": "勞動基準法" }, { "issueRef": "9-1 1", "lawName": "勞動基準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47-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6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6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為發明第I301409號「組合式之自動洗碗機」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西元<date>至<date>止。(2)系爭專利並無得撤銷之事由:1.被證1、6或1、7或1、11或1、12組合均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1是為1種組合式之自動洗碗機,包括有:機體1、噴洗裝置2、減速裝置3、傳送裝置4等組構件,主要是可依前述組構件視實際須要進行適量機體1之組裝,以組成1大型之自動洗碗機(例如:3組小型機體1組成1組大型機體1,該大型機體1具有噴洗裝置2、減速裝置3、傳送裝置4等組構件,該等組構件噴洗裝置2、減速裝置3、傳送裝置4亦可為多組組成1組);又可依前述組構件視實際須要進行適量機體1之組裝,以組成1小型之自動洗碗機(例如:1組小型機體1具有噴洗裝置2、減速裝置3、傳送裝置4等組構件,該等組構件噴洗裝置2、減速裝置3、傳送裝置4可皆為1組)。因此,系爭專利之主要目的除了提供1種可方便組裝成1大型之自動洗碗機,以供可於短時間內沖洗大量碗盤,不僅可有效節省人力工時,更進而提昇工作效率以外,更可依實際須要進行組裝,且組裝快速、便捷。系爭專利之傳送裝置4是裝設於機體1之沖洗室10內,傳送裝置4設有若干滾桿40,滾桿401端設有齒輪41,皆被減速裝置3之傳動鍊條32套設,並受減速馬達30驅動;如此,該若干滾桿401端係為若干齒輪41,而傳送方式是透過減速裝置3之傳動鍊條32帶動傳送裝置4之若干齒輪41及若干滾桿40滾動,使若干滾桿40得以帶動若干滾桿40上方之碗盤,以便傳送碗盤進行噴洗及烘乾;反觀,被證1之傳送裝置並未設有若干滾桿,而係設有輪軸,該輪軸1端設有1大型外齒輪,該輪軸中間增加設有輪軸中間齒輪,該輪軸中間齒輪又加裝有中間齒輪鍊條;如此,透過減速裝置之傳動鍊條帶動傳送裝置之1大型外齒輪及輪軸轉動,該輪軸再帶動輪軸中間齒輪轉動,該輪軸中間齒輪再帶動中間齒輪鍊條傳送碗盤,以進行噴洗及烘乾,故被證1之結構特徵、傳送方式與系爭專利並不相同。被證6是1型錄,無內部結構,無法比對;而被證7、11、12均為新式樣專利,而無系爭專利之結構特徵;而被證1結構特徵、傳送方式與系爭專利並不相同,則被證1分別與被證6、7、11、12之組合自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2.被證1、2、6或1、7、2或1、11、2或1、12、2組合均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之傳送裝置如前所述;反觀,被證2之傳送裝置並未設有若干滾桿,而係設有輪軸,該輪軸1端設有1大型外齒輪,該輪軸近2端處增加設有2小型內齒輪,該2小型內齒輪又加裝有內齒輪鍊條,該內齒輪鍊條更加裝有帶狀傳送鍊網。透過減速裝置之傳動鍊條帶動傳送裝置之1大型外齒輪及輪軸轉動,該輪軸再帶動2小型內齒輪轉動,該2小型內齒輪再帶動內齒輪鍊條及帶狀傳送鍊網傳送碗盤,以進行噴洗及烘乾等步驟,故被證2之結構特徵、傳送方式與系爭專利並不相同。被證1、2物品之結構特徵、傳送方式與系爭專利並不相同,被證6、7、11、12均無系爭專利之結構特徵,且上開證據均無具有相同於系爭專利可依該等組構件(機體1、噴洗裝置2、減速裝置3、傳送裝置4等)視實際須要進行適量機體1之組裝,亦顯難以輕易組合具有相同系爭專利該等組構件,以組成1大型或小型之自動洗碗機所達成之功效。3.被證1、6、10或1、7、10或1、11、10或1、12、10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技術特徵如前所述,可視實際須要進行適量機體1之組裝,以組成1大型之自動洗碗機,或組成1小型之自動洗碗機。反觀被證10之自動洗碗機10主要係設有第1沖洗段20、旋流蒸煮抖動潤洗段30、第2沖洗段40、強力風乾段50等組構件,故被證10之結構特徵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技術特徵並不相同。綜前,被證1之結構特徵、傳送方式與系爭專利並不相同,被證10之結構特徵亦與系爭專利不同,而被證6、7、11、12均無系爭專利之結構特徵,且上開證據均無具有相同於系爭專利可依該等組構件(機體1、噴洗裝置2、減速裝置3、傳送裝置4等)視實際須要進行適量機體1之組裝,亦顯難以輕易組合具有相同系爭專利該等組構件,以組成1大型或小型之自動洗碗機所達成之功效。4.被證1、6、17或1、7、17或1、11、17或1、12、17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之傳送裝置如前所述,透過減速裝置3之單1傳動鍊條32即可帶動傳送裝置4之若干齒輪41及若干滾桿40滾動,以延長減速馬達30之使用壽命,並達到最佳傳送效率,又單1傳動鍊條32之設置結構簡單,不僅減少構件成本,更可避免傳動卡鍊、脫鍊等故障所造成之損失;反觀,被證17之若干滾軸34、83中須兩兩1組連接若干鏈條33、82(如第2、7圖所示),透過馬達32、81所套設之鏈條33、82帶動兩兩1組之若干鏈條33、82及滾軸34、83之滾動,會導致傳送效率受限及縮短馬達32、81之使用壽命,又該若干鏈條33、82之設置結構複雜,不僅構件成本增加,更容易發生傳動卡鏈、脫鏈等故障所造成之損失,故被證17之結構特徵、傳送方式與系爭專利並不相同。綜前,被證1、17物品之結構特徵、傳送方式與系爭專利並不相同,被證6、7、11、12均無系爭專利之結構特徵,且上開證據均無具有相同於系爭專利可依該等組構件(機體1、噴洗裝置2、減速裝置3、傳送裝置4等)視實際須要進行適量機體1之組裝,亦顯難以輕易組合具有相同系爭專利該等組構件,以組成1大型或小型之自動洗碗機所達成之功效。5.被證10、6、9或17、6、9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被證6、被證9均無系爭專利之結構特徵;被證10之結構特徵與系爭專利不相同,被證17之結構特徵、傳送方式亦與系爭專利不相同,且上開證據均無具有相同於系爭專利可依該等組構件(機體1、噴洗裝置2、減速裝置3、傳送裝置4等)視實際須要進行適量機體1之組裝,亦顯難以輕易組合具有相同系爭專利該等組構件,以組成1大型或小型之自動洗碗機所達成之功效。6.被證10、8、6或17、8、6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被證6、被證8均無系爭專利之結構特徵;被證10之結構特徵與系爭專利不相同,被證17之結構特徵、傳送方式亦與系爭專利不相同,且上開證據均無具有相同於系爭專利可依該等組構件(機體1、噴洗裝置2、減速裝置3、傳送裝置4等)視實際須要進行適量機體1之組裝,亦顯難以輕易組合具有相同系爭專利該等組構件,以組成1大型或小型之自動洗碗機所達成之功效。7.被證21附件5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新穎性:被證21之附件5第M245952號「大型洗碗機」新型專利係我申請系爭專利之3考文獻,此3見原證1專利公報即明,顯見審查委員於系爭專利實審時已詳閱過該3考文獻,系爭專利既經實審核准公告,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專利範圍確實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被證21附件5係1種「大型自動洗碗機」,是由1機體1、數個水槽2、1蒸汽管3、1冷水管4、溫度控制器5、水液控制器6、抽水裝置7及數組傳送機構8所構成,系爭專利無須增設被證21附件5之蒸汽管3及其電磁控制閥31、溫度控制器5及水液控制器6;又系爭專利之機體1亦不同於證據21附件5之機體1之沖洗室11頂端2側必須各預設有1排氣孔12;系爭專利之機體1兩側邊面設有接合支架12,於機體1前面設有溫控裝置15,被證21附件5並未設有如系爭專利同之接合支架12及機體1前面之溫控裝置15;又系爭專利藉由機體1兩側邊面之接合支架12,即可依他組構件視實際須要進行適量機體1之組裝,以組成1大型之自動洗碗機,但並非單指兩兩或兩個以上機體1之組合,係同時包含兩兩或兩個以上機體1之組合,更包含單1機體1內設有1或數噴洗裝置2、1或數減速裝置3、1或數傳送裝置4…等組構件之組合,藉此提供1種可方便組裝成1大型之自動洗碗機,更可依實際須要進行組裝,且組裝快速、便捷;而被證21附件5之「大型自動洗碗機」並無法達到此等目的。(3)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1.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專利範圍並未界定數量,系爭專利請求項1「依前述組構件視實際須要進行適量機體1之組裝,以組成1大型之自動洗碗機」之定義並非單指兩兩或兩個以上機體1之組合,係同時包含兩兩或兩個以上機體1之組合,更包含單1機體1內設有1或數噴洗裝置2、1或數減速裝置3、1或數傳送裝置4…等組構件之組合,系爭產品「全自動高溫洗桶機」之組構件結構皆相同系爭專利之組構件,他內組裝設有數噴洗裝置2、數減速裝置3、數傳送裝置4等組構件之組合方式,亦顯然有落入系爭專利「組合式」之定義中。2.被證21附件5之第M245952號「大型洗碗機」新型專利,並無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接合支架」,你於被證21專利侵權鑑定報告2.9.1.1亦載明「附件5洗碗機之整體式機體並未包括系爭專利之接合手段」,但你系爭產品有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接合支架」,此為你所自己承認,且你答辯狀亦自己承認就系爭產品有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4要件(包括機體兩側邊面設有接合支架)。(5)聲明:①你等應連帶給付我556,000元及自起訴狀膳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②你昌洋工業有限公司不得自行或委託、授權他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中華民國發明第I301409號「組合式之自動洗碗機」專利之物品。③我願以現金或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系爭「櫻花機圖」及「1百萬台圖」均無創作性,不受著作權法保護:1、系爭「櫻花機圖」無創作性:系爭「櫻花」之構圖係業界所習用之圖案,不但有<date>出版之「壁報設計與節日由來」書籍第186頁有完全相同之櫻花圖案,更為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判決認「證人陳雅萍所創作之系爭『櫻花圖』部分,確係業界習用之櫻花為構圖」;而「NO.1彩帶」則僅是對「NO.1」數字概念採以常用之圓形及長方形之構圖表現,係為眾所習知之圖案,並不具備最低創作性而受保護;而「配件貼片」則係針對實物產品之特徵描述,無創作性可言,從而,系爭「櫻花機圖」無創作性,不受著作權法保護。2、系爭「1百萬台圖」無創作性:我於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判決中,尚有諸多業界慣於使用之拉砲、氣球及彩帶之構圖未於刑事案件審理時提出,茲於本件提出業界習知並使用之拉炮、氣球、彩帶等圖;又拉炮及彩帶是在婚禮慶典中經常被使用,故在拉炮包裝盒及拉炮本身包裝袋中均早有拉炮及彩帶編排之組合圖,該圖早為坊間習知使用,且查你「1百萬台圖」係對「1百」數字概念所呈現之簡單構圖,再以1般習知使用之圓形、彩帶及拉炮所呈現,他與被證3及被證4之拉炮、氣球及彩帶多所近似,尤其與「糖鐵營業線100週年慶」之圖案更具高度相似,亦不具最低創作性而受著作權保護。3、系爭「櫻花機圖」中之「勳章圖」顯係抄襲7-11超商圖案、圖中之「碎脂機及其配件」屬工業產品非著作之標的,而「櫻花花瓣」為業界慣用圖案,各該圖案本身均非屬著作,系爭「櫻花機圖」係陳雅萍拼湊堆砌既存材料,遑論台灣台中地方法院已經已認定他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另「1百萬台圖」亦僅係對「1百萬」數字概念呈現之簡單構圖,他拉炮、彩帶及汽球等圖亦均常見於歡樂慶典之圖示中,不但係眾所習知圖案,更屬拼湊堆砌既存材料,無創作性可言。(2)我於網頁上使用系爭圖案,符合合理使用規定:1、我雖係在自己網頁上重製系爭圖案,但我網頁上係為販賣你產品方行刊載。系爭「櫻花機圖」是提供瀏覽消費者產品之完整圖案,而系爭「1百萬台圖」則係依你要傳達瀏覽者已售出1百萬台而深獲消費者好評之訊息。我所要銷售者是你產品本身,並非銷售系爭「櫻花機圖」或「1百萬台圖」2圖,對你商品或系爭圖案不但無任何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影響,反而因我在網頁上提供瀏覽者知悉該產品之完整訊息,並進而購買我(或你)之商品。對你言,不但無損害,反可促進產品銷售利潤之增加,是我重製行為符合合理使用之規定。2、我係販賣你櫻花機產品,但並非「船井」商標之商標權人,我雖曾申請註冊「船井FUNET」商標,但業經第3人船井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異議確定而被撤銷在案,我當時想法係為避免侵害他人商標,故將「船井」2字刪除,此與我有無推銷你之「船井」系列產品根本無關。且是否屬合理使用應就使用情形與目的等綜合判斷,而非單以我是否推銷你「船井系列產品」為斷,況我於網站上銷售你之「櫻花機」本即是在推銷你之櫻花機產品,故你爭執刪除船井2字自與我係合理使用系爭圖案並無關係。3、由台灣台中地方法院<date>度智易字第59號刑事卷內之我答辯內容、筆錄內容及該刑事判決等,可以佐證我係販賣你產品,且網頁上之系爭圖案是你提供且同意使用,是我販賣你產品而使用你提供之圖案,並無違法。縱嗣後雙方終止合作關係,亦僅終止雙方交易行為,然你並未有明確禁止我使用系爭圖案,則我販賣你商品並繼續使用你提供之系爭圖案,當然無違法可言。不論你是否有禁止我使用系爭圖案,系爭圖案是你用於廣告文宣上以促銷商品,非用以販賣,而我係在販賣你商品,他使用之性質與目的與你完全相同,均是以提供消費者訊息籍以輔助促銷你產品為目的,自屬合理使用範疇;況我使用系爭圖案,對你言並無任何損害,反可促進你產品銷售以增加你獲利,從而你請求損害賠償,於法無據。(3)你無任何著作財產權或人格權損害,他請求不但於法無據,且刊載報紙之請求亦不符合比例原則:你設計之系爭圖案非以銷售該圖獲利或授權他人收取授權金為目的,而是以輔助櫻花機產品之銷售為主要目的,該2圖案於網路上係作廣告行銷之用。況系爭圖案不具創作性,非屬著作權法所稱之著作,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我於網頁上重製該等圖案,你自無受損害可言,故他請求依授權金金額10萬元之賠償及刊登報紙,當然非有據。縱該系爭圖案有著作權而受保護,但是我係在銷售你產品,且係為提供你傳達給瀏覽消費者之完整訊息而重製該圖案,不但不會造成你損害,反能促進你產品銷售之利潤,無任何損害可言。況你對他所受損害並未舉證,他請求刊登中國時報或聯合報或蘋果日報亦不符比例原則等語,資為抗辯。(4)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如為我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免宣告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為依法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登記,並取得商標註冊號第01390776號「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註冊號第01409421號「QC」、及商標註冊號第01447831號「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以下合稱系爭商標)之商標權人;你則各於台北市、新北市經營如附表所示理髮店,並於理髮店招牌上使用系爭商標,我於<date>以存證信函通知你停止侵害系爭商標之行為,你均未予置理,仍繼續侵害。(2)對你抗辯之陳述:1、你未支付商標權利金予我:(1)我與你合作期間6續成立快客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快客公司)、櫛客有限公司(下稱櫛客公司)及髮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髮客公司),此3家公司各有他事已經財產,但系爭商標並不包含在內。系爭商標非屬上開3家公司之財產,且你及上開3家公司均未支付商標權利金予我。(2)你縱前曾得我同意而使用系爭商標,惟經我終止同意使用系爭商標後,應即停止使用,竟仍繼續使用系爭商標。尤有進者,你更於收受存證信函後,將系爭商標使用於新開設位於台北市○○區○○路10號1樓之美髮店,他不法侵害系爭商標,至為灼然。2、我前於<date>創立快客企業社,開設台南安平店創始經營快速剪髮事業,與你無關,後來你要求合作,惟關係並不融洽。我遂於<date>獨資成立快客公司,未與你合作,快客公司與你並無合資關係。3、系爭商標均為我設計、使用於快速理髮店之商標,從未成為與你合作之資產,我固曾於財產清冊中闡明店鋪掛上商標後之價值,但未獲你認同。系爭商標是我所有,與快客公司或各獨資商號均無關,我前因與你友好,同意你使用未為反對意思,然並非即可反證你對系爭商標有何法律上權源。況我因情誼關係無償提供你使用,僅收取微薄商標申請費用分攤額部分,未向你收取金額較高之權利金。4、你所提被證6之<date>「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當時係為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而提出之營運計畫,但最後因你吳岳峯與陳錦軒並不認同而無疾而終;當時營運型態係QC200元剪髮,與現在爭議之系爭商標完全不同,營業內容亦不相同。你於<date>所提之證物1是你吳岳峯為向髮客公司領取15,000元作帳費所製作,帳面乃為美化過之數字,實無所謂快客集團。由我擔任負責人之快客公司,及你陳錦軒設立之櫛客公司、髮客公司均係財務獨立且各自報稅。5、我得請求損害賠償及排除侵害:(1)依財政部同業利潤標準,理髮店淨利率為23%,你於接獲不得使用系爭商標通知後,截至<date>卻仍繼續使用。依上開計算標準,你於<date>起至<date>應給付我之金額,你陳錦軒部分為931,500元,你吳岳峯部分為304,842元,你林奇政部分為351,602元。(3)聲明求為判決:1、你各應將他使用於地址及店名如附表所載,侵害我所有「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商標權如原證6至原證24之照片所示招牌看板拆除。2、禁止你使用相同或近似「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圖樣或文字,標示於美容、美髮等服務商店招牌,或他宣傳廣告文宣、網路、招牌、標貼、報紙、電視廣播、價目表或其他文書上,或予以陳列或散布。3、你陳錦軒應給付我931,5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4、你吳岳峯應給付我304,842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5、你林奇政應給付我351,602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6、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541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76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2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28 2", "lawName": "民法" } ]
確認著作權授權關係不存在
(1)我於<date>5日與你簽訂「版權讓渡證明書」,將123部國語電影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你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之基本付費、計次頻道,有公開播送及轉授權,授權期間至<date>止。後來你轉授權予訴外人緯來電視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緯來公司)在有線電視公開播送上開電影。因授權期間將屆滿,我於<date>以新莊5工郵局第11867號存證信函通知並詢問你與緯來公司是否有意續約。你雖於<date>以內湖西湖郵局第1號存證信函回覆稱:我於<date>授權後,業於同年<date>與你簽訂授權證明書(下稱系爭授權書),將如本判決附表所示之122部國語電影(下稱系爭著作)之版權,以永久專屬授權之方式授權予你等等。然我從未簽署系爭授權書,亦未授權任何人簽署,亦未收取系爭授權書所載之版權費。(2)證人陳專銘、呂金園、溫貴勳於<date>到庭之證述內容彼此衝突與矛盾。系爭授權書記載之事實簽訂日期,竟有3種完全不同之說法,甚至差距<date>以上。系爭授權書並無你或證人陳專銘之簽章,證人陳專銘竟稱:是在外蓋完章後,再交至你公司由他簽訂等陳述。證人陳專銘稱在你公司簽約,證人呂金園則稱在我公司,證人溫貴勳另稱係轉交。系爭授權書上未記載版權費金額,僅於第6項記載版權費已全部付清,證人陳專銘竟稱本應支付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則稱版權費共1,220萬元。而匯款方式有稱支票支付;有稱簽約時已先付部分,他餘匯款;有稱在簽約後始付錢。至於由何人指定帳戶,有稱證人呂金園指定,或稱證人呂金園與溫貴勳指定。證人陳專銘雖供稱是因我公司有財務困難,始簽訂系爭授權書。然你竟在<date>9至<date>間分成6筆支付,而非1次付款應急。甚至在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簽約日期<date>之<date>後始付款,且要扣除提前付款之期間利息,顯不合理,實則我公司當時並無財務困難之情事。證人陳專銘、呂金園證稱係由證人溫貴勳代表我公司洽談決定;證人溫貴勳則稱他僅係介紹人傳話,是他等所述不合。且證人溫貴勳當時非我公司副總,亦未擔任我公司任何職務,亦無我公司之委任及授權書面,自無洽談決定合約內容之權利。你雖稱他另支付予證人溫貴勳之320萬元款項,然與本案無關。至於你稱320萬元中之100萬元為證人溫貴勳之佣金。惟依證人溫貴勳之證言,佣金慣例約係金額之5%,以5%計算,則契約版權費應為2千萬元,他與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版權費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證述之版權費1,220萬元,顯不相合。(3)系爭著作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相關事宜,我係授權我公司之總經理呂木村處理,系爭授權書上並無我或呂木村之簽名,我及呂木村亦未授權呂金園或他人處理系爭著作版權授權之事。<date>之版權讓渡證明書與<date>系爭授權書相較,其中「協和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之印章完全不同,證人陳專銘供稱係因為兩者印鑑相符始付款等陳述,顯非實在。證人陳專銘不認識呂金園,而證人溫貴勳亦非擔任我公司副總,亦無我公司委任證人呂金園或溫貴勳處理之授權書,你未作查證,亦未向我或呂木村求證,僅憑印章就認定已獲得我之授權,匯款至呂金園或溫貴勳指定之非我帳戶之私人帳戶,實非從事版權買賣已<date>之人所應有行為,有違1般常理。顯係明知呂金園等人未獲得我授權,仍與之共同偽造系爭授權書。我公司總經理呂木村於<date>間因另案入獄服刑,故系爭授權書記載之簽訂日期<date>,呂木村並未入獄,亦無不能代表我處理事務之情形。縱使呂木村已於<date>入獄,仍可透過面會接見、律師接見或是通信等方式,向呂木村求證或要求簽名確認。但你及證人均未為之,顯係利用呂木村入獄服刑期間,無法管理我公司事務之際,趁機偽造系爭授權書,並倒填簽約日期後,轉售緯來公司以獲取不法巨額暴利。(4)我收受你函覆後,旋即發函予你,除否認系爭授權書之真正外,並請你說明係何人使用我名義洽談、簽約過程、版權費金額及你如何付款等情事,但是你均未回覆。你持系爭授權書授權緯來公司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公開播送系爭著作,已造成法律關係混淆不明,致我於原授權期限屆至後,再與他人簽訂授權契約之權益受影響,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爰請求本院判決除去此不安之狀態,以保障我系爭著作之權利行使,我實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準此,我聲明求為判決,請求確認我與你間系爭授權書,與系爭著作之公開播送及公開傳輸權利之授權契約關係不存在。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5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1)我於<date>5日與你簽訂「版權讓渡證明書」,將123部國語電影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你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之基本付費、計次頻道,有公開播送及轉授權,授權期間至<date>止。後來你轉授權予訴外人緯來電視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緯來公司)在有線電視公開播送上開電影。因授權期間將屆滿,我於<date>以新莊5工郵局第11867號存證信函通知並詢問你與緯來公司是否有意續約。你雖於<date>以內湖西湖郵局第1號存證信函回覆稱:我於<date>授權後,業於同年<date>與你簽訂授權證明書(下稱系爭授權書),將如本判決附表所示之122部國語電影(下稱系爭著作)之版權,以永久專屬授權之方式授權予你等等。然我從未簽署系爭授權書,亦未授權任何人簽署,亦未收取系爭授權書所載之版權費。(2)證人陳專銘、呂金園、溫貴勳於<date>到庭之證述內容彼此衝突與矛盾。系爭授權書記載之事實簽訂日期,竟有3種完全不同之說法,甚至差距<date>以上。系爭授權書並無你或證人陳專銘之簽章,證人陳專銘竟稱:是在外蓋完章後,再交至你公司由他簽訂等陳述。證人陳專銘稱在你公司簽約,證人呂金園則稱在我公司,證人溫貴勳另稱係轉交。系爭授權書上未記載版權費金額,僅於第6項記載版權費已全部付清,證人陳專銘竟稱本應支付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則稱版權費共1,220萬元。而匯款方式有稱支票支付;有稱簽約時已先付部分,他餘匯款;有稱在簽約後始付錢。至於由何人指定帳戶,有稱證人呂金園指定,或稱證人呂金園與溫貴勳指定。證人陳專銘雖供稱是因我公司有財務困難,始簽訂系爭授權書。然你竟在<date>9至<date>間分成6筆支付,而非1次付款應急。甚至在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簽約日期<date>之<date>後始付款,且要扣除提前付款之期間利息,顯不合理,實則我公司當時並無財務困難之情事。證人陳專銘、呂金園證稱係由證人溫貴勳代表我公司洽談決定;證人溫貴勳則稱他僅係介紹人傳話,是他等所述不合。且證人溫貴勳當時非我公司副總,亦未擔任我公司任何職務,亦無我公司之委任及授權書面,自無洽談決定合約內容之權利。你雖稱他另支付予證人溫貴勳之320萬元款項,然與本案無關。至於你稱320萬元中之100萬元為證人溫貴勳之佣金。惟依證人溫貴勳之證言,佣金慣例約係金額之5%,以5%計算,則契約版權費應為2千萬元,他與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版權費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證述之版權費1,220萬元,顯不相合。(3)系爭著作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相關事宜,我係授權我公司之總經理呂木村處理,系爭授權書上並無我或呂木村之簽名,我及呂木村亦未授權呂金園或他人處理系爭著作版權授權之事。<date>之版權讓渡證明書與<date>系爭授權書相較,其中「協和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之印章完全不同,證人陳專銘供稱係因為兩者印鑑相符始付款等陳述,顯非實在。證人陳專銘不認識呂金園,而證人溫貴勳亦非擔任我公司副總,亦無我公司委任證人呂金園或溫貴勳處理之授權書,你未作查證,亦未向我或呂木村求證,僅憑印章就認定已獲得我之授權,匯款至呂金園或溫貴勳指定之非我帳戶之私人帳戶,實非從事版權買賣已<date>之人所應有行為,有違1般常理。顯係明知呂金園等人未獲得我授權,仍與之共同偽造系爭授權書。我公司總經理呂木村於<date>間因另案入獄服刑,故系爭授權書記載之簽訂日期<date>,呂木村並未入獄,亦無不能代表我處理事務之情形。縱使呂木村已於<date>入獄,仍可透過面會接見、律師接見或是通信等方式,向呂木村求證或要求簽名確認。但你及證人均未為之,顯係利用呂木村入獄服刑期間,無法管理我公司事務之際,趁機偽造系爭授權書,並倒填簽約日期後,轉售緯來公司以獲取不法巨額暴利。(4)我收受你函覆後,旋即發函予你,除否認系爭授權書之真正外,並請你說明係何人使用我名義洽談、簽約過程、版權費金額及你如何付款等情事,但是你均未回覆。你持系爭授權書授權緯來公司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公開播送系爭著作,已造成法律關係混淆不明,致我於原授權期限屆至後,再與他人簽訂授權契約之權益受影響,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爰請求本院判決除去此不安之狀態,以保障我系爭著作之權利行使,我實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準此,我聲明求為判決,請求確認我與你間系爭授權書,與系爭著作之公開播送及公開傳輸權利之授權契約關係不存在。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7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1)我於<date>5日與你簽訂「版權讓渡證明書」,將123部國語電影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你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之基本付費、計次頻道,有公開播送及轉授權,授權期間至<date>止。後來你轉授權予訴外人緯來電視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緯來公司)在有線電視公開播送上開電影。因授權期間將屆滿,我於<date>以新莊5工郵局第11867號存證信函通知並詢問你與緯來公司是否有意續約。你雖於<date>以內湖西湖郵局第1號存證信函回覆稱:我於<date>授權後,業於同年<date>與你簽訂授權證明書(下稱系爭授權書),將如本判決附表所示之122部國語電影(下稱系爭著作)之版權,以永久專屬授權之方式授權予你等等。然我從未簽署系爭授權書,亦未授權任何人簽署,亦未收取系爭授權書所載之版權費。(2)證人陳專銘、呂金園、溫貴勳於<date>到庭之證述內容彼此衝突與矛盾。系爭授權書記載之事實簽訂日期,竟有3種完全不同之說法,甚至差距<date>以上。系爭授權書並無你或證人陳專銘之簽章,證人陳專銘竟稱:是在外蓋完章後,再交至你公司由他簽訂等陳述。證人陳專銘稱在你公司簽約,證人呂金園則稱在我公司,證人溫貴勳另稱係轉交。系爭授權書上未記載版權費金額,僅於第6項記載版權費已全部付清,證人陳專銘竟稱本應支付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則稱版權費共1,220萬元。而匯款方式有稱支票支付;有稱簽約時已先付部分,他餘匯款;有稱在簽約後始付錢。至於由何人指定帳戶,有稱證人呂金園指定,或稱證人呂金園與溫貴勳指定。證人陳專銘雖供稱是因我公司有財務困難,始簽訂系爭授權書。然你竟在<date>9至<date>間分成6筆支付,而非1次付款應急。甚至在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簽約日期<date>之<date>後始付款,且要扣除提前付款之期間利息,顯不合理,實則我公司當時並無財務困難之情事。證人陳專銘、呂金園證稱係由證人溫貴勳代表我公司洽談決定;證人溫貴勳則稱他僅係介紹人傳話,是他等所述不合。且證人溫貴勳當時非我公司副總,亦未擔任我公司任何職務,亦無我公司之委任及授權書面,自無洽談決定合約內容之權利。你雖稱他另支付予證人溫貴勳之320萬元款項,然與本案無關。至於你稱320萬元中之100萬元為證人溫貴勳之佣金。惟依證人溫貴勳之證言,佣金慣例約係金額之5%,以5%計算,則契約版權費應為2千萬元,他與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版權費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證述之版權費1,220萬元,顯不相合。(3)系爭著作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相關事宜,我係授權我公司之總經理呂木村處理,系爭授權書上並無我或呂木村之簽名,我及呂木村亦未授權呂金園或他人處理系爭著作版權授權之事。<date>之版權讓渡證明書與<date>系爭授權書相較,其中「協和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之印章完全不同,證人陳專銘供稱係因為兩者印鑑相符始付款等陳述,顯非實在。證人陳專銘不認識呂金園,而證人溫貴勳亦非擔任我公司副總,亦無我公司委任證人呂金園或溫貴勳處理之授權書,你未作查證,亦未向我或呂木村求證,僅憑印章就認定已獲得我之授權,匯款至呂金園或溫貴勳指定之非我帳戶之私人帳戶,實非從事版權買賣已<date>之人所應有行為,有違1般常理。顯係明知呂金園等人未獲得我授權,仍與之共同偽造系爭授權書。我公司總經理呂木村於<date>間因另案入獄服刑,故系爭授權書記載之簽訂日期<date>,呂木村並未入獄,亦無不能代表我處理事務之情形。縱使呂木村已於<date>入獄,仍可透過面會接見、律師接見或是通信等方式,向呂木村求證或要求簽名確認。但你及證人均未為之,顯係利用呂木村入獄服刑期間,無法管理我公司事務之際,趁機偽造系爭授權書,並倒填簽約日期後,轉售緯來公司以獲取不法巨額暴利。(4)我收受你函覆後,旋即發函予你,除否認系爭授權書之真正外,並請你說明係何人使用我名義洽談、簽約過程、版權費金額及你如何付款等情事,但是你均未回覆。你持系爭授權書授權緯來公司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公開播送系爭著作,已造成法律關係混淆不明,致我於原授權期限屆至後,再與他人簽訂授權契約之權益受影響,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爰請求本院判決除去此不安之狀態,以保障我系爭著作之權利行使,我實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準此,我聲明求為判決,請求確認我與你間系爭授權書,與系爭著作之公開播送及公開傳輸權利之授權契約關係不存在。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1 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1)我於<date>5日與你簽訂「版權讓渡證明書」,將123部國語電影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你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之基本付費、計次頻道,有公開播送及轉授權,授權期間至<date>止。後來你轉授權予訴外人緯來電視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緯來公司)在有線電視公開播送上開電影。因授權期間將屆滿,我於<date>以新莊5工郵局第11867號存證信函通知並詢問你與緯來公司是否有意續約。你雖於<date>以內湖西湖郵局第1號存證信函回覆稱:我於<date>授權後,業於同年<date>與你簽訂授權證明書(下稱系爭授權書),將如本判決附表所示之122部國語電影(下稱系爭著作)之版權,以永久專屬授權之方式授權予你等等。然我從未簽署系爭授權書,亦未授權任何人簽署,亦未收取系爭授權書所載之版權費。(2)證人陳專銘、呂金園、溫貴勳於<date>到庭之證述內容彼此衝突與矛盾。系爭授權書記載之事實簽訂日期,竟有3種完全不同之說法,甚至差距<date>以上。系爭授權書並無你或證人陳專銘之簽章,證人陳專銘竟稱:是在外蓋完章後,再交至你公司由他簽訂等陳述。證人陳專銘稱在你公司簽約,證人呂金園則稱在我公司,證人溫貴勳另稱係轉交。系爭授權書上未記載版權費金額,僅於第6項記載版權費已全部付清,證人陳專銘竟稱本應支付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則稱版權費共1,220萬元。而匯款方式有稱支票支付;有稱簽約時已先付部分,他餘匯款;有稱在簽約後始付錢。至於由何人指定帳戶,有稱證人呂金園指定,或稱證人呂金園與溫貴勳指定。證人陳專銘雖供稱是因我公司有財務困難,始簽訂系爭授權書。然你竟在<date>9至<date>間分成6筆支付,而非1次付款應急。甚至在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簽約日期<date>之<date>後始付款,且要扣除提前付款之期間利息,顯不合理,實則我公司當時並無財務困難之情事。證人陳專銘、呂金園證稱係由證人溫貴勳代表我公司洽談決定;證人溫貴勳則稱他僅係介紹人傳話,是他等所述不合。且證人溫貴勳當時非我公司副總,亦未擔任我公司任何職務,亦無我公司之委任及授權書面,自無洽談決定合約內容之權利。你雖稱他另支付予證人溫貴勳之320萬元款項,然與本案無關。至於你稱320萬元中之100萬元為證人溫貴勳之佣金。惟依證人溫貴勳之證言,佣金慣例約係金額之5%,以5%計算,則契約版權費應為2千萬元,他與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版權費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證述之版權費1,220萬元,顯不相合。(3)系爭著作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相關事宜,我係授權我公司之總經理呂木村處理,系爭授權書上並無我或呂木村之簽名,我及呂木村亦未授權呂金園或他人處理系爭著作版權授權之事。<date>之版權讓渡證明書與<date>系爭授權書相較,其中「協和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之印章完全不同,證人陳專銘供稱係因為兩者印鑑相符始付款等陳述,顯非實在。證人陳專銘不認識呂金園,而證人溫貴勳亦非擔任我公司副總,亦無我公司委任證人呂金園或溫貴勳處理之授權書,你未作查證,亦未向我或呂木村求證,僅憑印章就認定已獲得我之授權,匯款至呂金園或溫貴勳指定之非我帳戶之私人帳戶,實非從事版權買賣已<date>之人所應有行為,有違1般常理。顯係明知呂金園等人未獲得我授權,仍與之共同偽造系爭授權書。我公司總經理呂木村於<date>間因另案入獄服刑,故系爭授權書記載之簽訂日期<date>,呂木村並未入獄,亦無不能代表我處理事務之情形。縱使呂木村已於<date>入獄,仍可透過面會接見、律師接見或是通信等方式,向呂木村求證或要求簽名確認。但你及證人均未為之,顯係利用呂木村入獄服刑期間,無法管理我公司事務之際,趁機偽造系爭授權書,並倒填簽約日期後,轉售緯來公司以獲取不法巨額暴利。(4)我收受你函覆後,旋即發函予你,除否認系爭授權書之真正外,並請你說明係何人使用我名義洽談、簽約過程、版權費金額及你如何付款等情事,但是你均未回覆。你持系爭授權書授權緯來公司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公開播送系爭著作,已造成法律關係混淆不明,致我於原授權期限屆至後,再與他人簽訂授權契約之權益受影響,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爰請求本院判決除去此不安之狀態,以保障我系爭著作之權利行使,我實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準此,我聲明求為判決,請求確認我與你間系爭授權書,與系爭著作之公開播送及公開傳輸權利之授權契約關係不存在。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排除侵害著作權行為
(1)我於<date>5日與你簽訂「版權讓渡證明書」,將123部國語電影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你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之基本付費、計次頻道,有公開播送及轉授權,授權期間至<date>止。後來你轉授權予訴外人緯來電視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緯來公司)在有線電視公開播送上開電影。因授權期間將屆滿,我於<date>以新莊5工郵局第11867號存證信函通知並詢問你與緯來公司是否有意續約。你雖於<date>以內湖西湖郵局第1號存證信函回覆稱:我於<date>授權後,業於同年<date>與你簽訂授權證明書(下稱系爭授權書),將如本判決附表所示之122部國語電影(下稱系爭著作)之版權,以永久專屬授權之方式授權予你等等。然我從未簽署系爭授權書,亦未授權任何人簽署,亦未收取系爭授權書所載之版權費。(2)證人陳專銘、呂金園、溫貴勳於<date>到庭之證述內容彼此衝突與矛盾。系爭授權書記載之事實簽訂日期,竟有3種完全不同之說法,甚至差距<date>以上。系爭授權書並無你或證人陳專銘之簽章,證人陳專銘竟稱:是在外蓋完章後,再交至你公司由他簽訂等陳述。證人陳專銘稱在你公司簽約,證人呂金園則稱在我公司,證人溫貴勳另稱係轉交。系爭授權書上未記載版權費金額,僅於第6項記載版權費已全部付清,證人陳專銘竟稱本應支付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則稱版權費共1,220萬元。而匯款方式有稱支票支付;有稱簽約時已先付部分,他餘匯款;有稱在簽約後始付錢。至於由何人指定帳戶,有稱證人呂金園指定,或稱證人呂金園與溫貴勳指定。證人陳專銘雖供稱是因我公司有財務困難,始簽訂系爭授權書。然你竟在<date>9至<date>間分成6筆支付,而非1次付款應急。甚至在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簽約日期<date>之<date>後始付款,且要扣除提前付款之期間利息,顯不合理,實則我公司當時並無財務困難之情事。證人陳專銘、呂金園證稱係由證人溫貴勳代表我公司洽談決定;證人溫貴勳則稱他僅係介紹人傳話,是他等所述不合。且證人溫貴勳當時非我公司副總,亦未擔任我公司任何職務,亦無我公司之委任及授權書面,自無洽談決定合約內容之權利。你雖稱他另支付予證人溫貴勳之320萬元款項,然與本案無關。至於你稱320萬元中之100萬元為證人溫貴勳之佣金。惟依證人溫貴勳之證言,佣金慣例約係金額之5%,以5%計算,則契約版權費應為2千萬元,他與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版權費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證述之版權費1,220萬元,顯不相合。(3)系爭著作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相關事宜,我係授權我公司之總經理呂木村處理,系爭授權書上並無我或呂木村之簽名,我及呂木村亦未授權呂金園或他人處理系爭著作版權授權之事。<date>之版權讓渡證明書與<date>系爭授權書相較,其中「協和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之印章完全不同,證人陳專銘供稱係因為兩者印鑑相符始付款等陳述,顯非實在。證人陳專銘不認識呂金園,而證人溫貴勳亦非擔任我公司副總,亦無我公司委任證人呂金園或溫貴勳處理之授權書,你未作查證,亦未向我或呂木村求證,僅憑印章就認定已獲得我之授權,匯款至呂金園或溫貴勳指定之非我帳戶之私人帳戶,實非從事版權買賣已<date>之人所應有行為,有違1般常理。顯係明知呂金園等人未獲得我授權,仍與之共同偽造系爭授權書。我公司總經理呂木村於<date>間因另案入獄服刑,故系爭授權書記載之簽訂日期<date>,呂木村並未入獄,亦無不能代表我處理事務之情形。縱使呂木村已於<date>入獄,仍可透過面會接見、律師接見或是通信等方式,向呂木村求證或要求簽名確認。但你及證人均未為之,顯係利用呂木村入獄服刑期間,無法管理我公司事務之際,趁機偽造系爭授權書,並倒填簽約日期後,轉售緯來公司以獲取不法巨額暴利。(4)我收受你函覆後,旋即發函予你,除否認系爭授權書之真正外,並請你說明係何人使用我名義洽談、簽約過程、版權費金額及你如何付款等情事,但是你均未回覆。你持系爭授權書授權緯來公司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公開播送系爭著作,已造成法律關係混淆不明,致我於原授權期限屆至後,再與他人簽訂授權契約之權益受影響,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爰請求本院判決除去此不安之狀態,以保障我系爭著作之權利行使,我實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準此,我聲明求為判決,請求確認我與你間系爭授權書,與系爭著作之公開播送及公開傳輸權利之授權契約關係不存在。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於<date>5日與你簽訂「版權讓渡證明書」,將123部國語電影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你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之基本付費、計次頻道,有公開播送及轉授權,授權期間至<date>止。後來你轉授權予訴外人緯來電視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緯來公司)在有線電視公開播送上開電影。因授權期間將屆滿,我於<date>以新莊5工郵局第11867號存證信函通知並詢問你與緯來公司是否有意續約。你雖於<date>以內湖西湖郵局第1號存證信函回覆稱:我於<date>授權後,業於同年<date>與你簽訂授權證明書(下稱系爭授權書),將如本判決附表所示之122部國語電影(下稱系爭著作)之版權,以永久專屬授權之方式授權予你等等。然我從未簽署系爭授權書,亦未授權任何人簽署,亦未收取系爭授權書所載之版權費。(2)證人陳專銘、呂金園、溫貴勳於<date>到庭之證述內容彼此衝突與矛盾。系爭授權書記載之事實簽訂日期,竟有3種完全不同之說法,甚至差距<date>以上。系爭授權書並無你或證人陳專銘之簽章,證人陳專銘竟稱:是在外蓋完章後,再交至你公司由他簽訂等陳述。證人陳專銘稱在你公司簽約,證人呂金園則稱在我公司,證人溫貴勳另稱係轉交。系爭授權書上未記載版權費金額,僅於第6項記載版權費已全部付清,證人陳專銘竟稱本應支付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則稱版權費共1,220萬元。而匯款方式有稱支票支付;有稱簽約時已先付部分,他餘匯款;有稱在簽約後始付錢。至於由何人指定帳戶,有稱證人呂金園指定,或稱證人呂金園與溫貴勳指定。證人陳專銘雖供稱是因我公司有財務困難,始簽訂系爭授權書。然你竟在<date>9至<date>間分成6筆支付,而非1次付款應急。甚至在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簽約日期<date>之<date>後始付款,且要扣除提前付款之期間利息,顯不合理,實則我公司當時並無財務困難之情事。證人陳專銘、呂金園證稱係由證人溫貴勳代表我公司洽談決定;證人溫貴勳則稱他僅係介紹人傳話,是他等所述不合。且證人溫貴勳當時非我公司副總,亦未擔任我公司任何職務,亦無我公司之委任及授權書面,自無洽談決定合約內容之權利。你雖稱他另支付予證人溫貴勳之320萬元款項,然與本案無關。至於你稱320萬元中之100萬元為證人溫貴勳之佣金。惟依證人溫貴勳之證言,佣金慣例約係金額之5%,以5%計算,則契約版權費應為2千萬元,他與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版權費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證述之版權費1,220萬元,顯不相合。(3)系爭著作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相關事宜,我係授權我公司之總經理呂木村處理,系爭授權書上並無我或呂木村之簽名,我及呂木村亦未授權呂金園或他人處理系爭著作版權授權之事。<date>之版權讓渡證明書與<date>系爭授權書相較,其中「協和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之印章完全不同,證人陳專銘供稱係因為兩者印鑑相符始付款等陳述,顯非實在。證人陳專銘不認識呂金園,而證人溫貴勳亦非擔任我公司副總,亦無我公司委任證人呂金園或溫貴勳處理之授權書,你未作查證,亦未向我或呂木村求證,僅憑印章就認定已獲得我之授權,匯款至呂金園或溫貴勳指定之非我帳戶之私人帳戶,實非從事版權買賣已<date>之人所應有行為,有違1般常理。顯係明知呂金園等人未獲得我授權,仍與之共同偽造系爭授權書。我公司總經理呂木村於<date>間因另案入獄服刑,故系爭授權書記載之簽訂日期<date>,呂木村並未入獄,亦無不能代表我處理事務之情形。縱使呂木村已於<date>入獄,仍可透過面會接見、律師接見或是通信等方式,向呂木村求證或要求簽名確認。但你及證人均未為之,顯係利用呂木村入獄服刑期間,無法管理我公司事務之際,趁機偽造系爭授權書,並倒填簽約日期後,轉售緯來公司以獲取不法巨額暴利。(4)我收受你函覆後,旋即發函予你,除否認系爭授權書之真正外,並請你說明係何人使用我名義洽談、簽約過程、版權費金額及你如何付款等情事,但是你均未回覆。你持系爭授權書授權緯來公司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公開播送系爭著作,已造成法律關係混淆不明,致我於原授權期限屆至後,再與他人簽訂授權契約之權益受影響,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爰請求本院判決除去此不安之狀態,以保障我系爭著作之權利行使,我實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準此,我聲明求為判決,請求確認我與你間系爭授權書,與系爭著作之公開播送及公開傳輸權利之授權契約關係不存在。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於<date>5日與你簽訂「版權讓渡證明書」,將123部國語電影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你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之基本付費、計次頻道,有公開播送及轉授權,授權期間至<date>止。後來你轉授權予訴外人緯來電視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緯來公司)在有線電視公開播送上開電影。因授權期間將屆滿,我於<date>以新莊5工郵局第11867號存證信函通知並詢問你與緯來公司是否有意續約。你雖於<date>以內湖西湖郵局第1號存證信函回覆稱:我於<date>授權後,業於同年<date>與你簽訂授權證明書(下稱系爭授權書),將如本判決附表所示之122部國語電影(下稱系爭著作)之版權,以永久專屬授權之方式授權予你等等。然我從未簽署系爭授權書,亦未授權任何人簽署,亦未收取系爭授權書所載之版權費。(2)證人陳專銘、呂金園、溫貴勳於<date>到庭之證述內容彼此衝突與矛盾。系爭授權書記載之事實簽訂日期,竟有3種完全不同之說法,甚至差距<date>以上。系爭授權書並無你或證人陳專銘之簽章,證人陳專銘竟稱:是在外蓋完章後,再交至你公司由他簽訂等陳述。證人陳專銘稱在你公司簽約,證人呂金園則稱在我公司,證人溫貴勳另稱係轉交。系爭授權書上未記載版權費金額,僅於第6項記載版權費已全部付清,證人陳專銘竟稱本應支付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則稱版權費共1,220萬元。而匯款方式有稱支票支付;有稱簽約時已先付部分,他餘匯款;有稱在簽約後始付錢。至於由何人指定帳戶,有稱證人呂金園指定,或稱證人呂金園與溫貴勳指定。證人陳專銘雖供稱是因我公司有財務困難,始簽訂系爭授權書。然你竟在<date>9至<date>間分成6筆支付,而非1次付款應急。甚至在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簽約日期<date>之<date>後始付款,且要扣除提前付款之期間利息,顯不合理,實則我公司當時並無財務困難之情事。證人陳專銘、呂金園證稱係由證人溫貴勳代表我公司洽談決定;證人溫貴勳則稱他僅係介紹人傳話,是他等所述不合。且證人溫貴勳當時非我公司副總,亦未擔任我公司任何職務,亦無我公司之委任及授權書面,自無洽談決定合約內容之權利。你雖稱他另支付予證人溫貴勳之320萬元款項,然與本案無關。至於你稱320萬元中之100萬元為證人溫貴勳之佣金。惟依證人溫貴勳之證言,佣金慣例約係金額之5%,以5%計算,則契約版權費應為2千萬元,他與證人陳專銘證述之版權費1千萬元、證人呂金園證述之版權費1,220萬元,顯不相合。(3)系爭著作之有線電視版權授權相關事宜,我係授權我公司之總經理呂木村處理,系爭授權書上並無我或呂木村之簽名,我及呂木村亦未授權呂金園或他人處理系爭著作版權授權之事。<date>之版權讓渡證明書與<date>系爭授權書相較,其中「協和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之印章完全不同,證人陳專銘供稱係因為兩者印鑑相符始付款等陳述,顯非實在。證人陳專銘不認識呂金園,而證人溫貴勳亦非擔任我公司副總,亦無我公司委任證人呂金園或溫貴勳處理之授權書,你未作查證,亦未向我或呂木村求證,僅憑印章就認定已獲得我之授權,匯款至呂金園或溫貴勳指定之非我帳戶之私人帳戶,實非從事版權買賣已<date>之人所應有行為,有違1般常理。顯係明知呂金園等人未獲得我授權,仍與之共同偽造系爭授權書。我公司總經理呂木村於<date>間因另案入獄服刑,故系爭授權書記載之簽訂日期<date>,呂木村並未入獄,亦無不能代表我處理事務之情形。縱使呂木村已於<date>入獄,仍可透過面會接見、律師接見或是通信等方式,向呂木村求證或要求簽名確認。但你及證人均未為之,顯係利用呂木村入獄服刑期間,無法管理我公司事務之際,趁機偽造系爭授權書,並倒填簽約日期後,轉售緯來公司以獲取不法巨額暴利。(4)我收受你函覆後,旋即發函予你,除否認系爭授權書之真正外,並請你說明係何人使用我名義洽談、簽約過程、版權費金額及你如何付款等情事,但是你均未回覆。你持系爭授權書授權緯來公司在臺灣地區之有線電視公開播送系爭著作,已造成法律關係混淆不明,致我於原授權期限屆至後,再與他人簽訂授權契約之權益受影響,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爰請求本院判決除去此不安之狀態,以保障我系爭著作之權利行使,我實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準此,我聲明求為判決,請求確認我與你間系爭授權書,與系爭著作之公開播送及公開傳輸權利之授權契約關係不存在。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5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你販賣製作系爭圖片角色或物品之材料係屬侵害著作權等陳述,自屬不足採信。㈣我請求你竣得有限公司、彭建豐連帶賠償侵害系爭圖片之著作權損害賠償部分:⒈依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但被害人不能證明他損害時,得以他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1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他所受損害。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營業秘密排除侵害等
你販賣製作系爭圖片角色或物品之材料係屬侵害著作權等陳述,自屬不足採信。㈣我請求你竣得有限公司、彭建豐連帶賠償侵害系爭圖片之著作權損害賠償部分:⒈依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但被害人不能證明他損害時,得以他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1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他所受損害。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排除侵害著作權行為等
你販賣製作系爭圖片角色或物品之材料係屬侵害著作權等陳述,自屬不足採信。㈣我請求你竣得有限公司、彭建豐連帶賠償侵害系爭圖片之著作權損害賠償部分:⒈依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但被害人不能證明他損害時,得以他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1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他所受損害。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0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1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1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4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6", "lawName": "公平交易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我係發明第I287436號「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及其成型模具」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date>1日至<date>止。你製造、販賣系爭產品已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7:1.請求項1:系爭專利請求項1編號1A之技術特徵為「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而系爭方法編號1a之技術內容為「梅花型」、「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兩者重點均在於雙色冰棒製造方法,至於依各自製造方法所製成之冰棒外環體形狀雖有差異,然本件所涉及之方法專利侵權分析比對對象,應係指行為步驟之比對,至於最後成品外環體形狀為圓形或梅花形,僅係第2成型模具本體之外觀設計形狀所致,而非系爭專利與你系爭方法中有任何特定之行為或步驟導致此1形狀差異,故在方法專利侵權比對分析判斷上,似應排除外環體形狀差異此1部分,而應認系爭方法1a技術內容為系爭專利1A技術特徵範圍所讀取。退步言,縱認上開編號1a技術內容並未被編號1A技術特徵範圍所讀取,然兩者均是1種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雖系爭方法編號1a技術內容外環體形狀為梅花形,但此不過為最外層模具由圓槽形置換成梅花柱形,但仍是以實質上同1製造方法,呈現在食用前即為雙層包覆結構之外觀,故兩者實質功能相同;而兩者方法均係為生產製造雙色冰棒,故實質上結果相同。而梅花形狀亦屬生活常見形狀,該技術領域之人可輕易思及,故具置換容易性,為均等侵害。系爭專利編號1B之技術特徵為「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而系爭方法編號1b之技術內容為「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屬文義讀取。系爭專利編號1C之技術特徵為「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而系爭方法編號1c之技術內容為「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屬文義讀取。系爭方法編號1d之技術內容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編號1D技術特徵之文義範圍。然細譯兩者主要差別在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之時間點,是在核心冰棒置入第2成型模具中央部位之前或之後;以及雙色冰棒胚材外層環狀體形狀為圓形或梅花型。針對外層環形體形狀之部分,如前所述,本案雙方產品形狀之差異,僅是涉及第2成型模具之外觀差異,而與實施之步驟、行為無關,應排除在方法專利之侵權比對分析內容外;退步言,縱認外觀差異部分不構成文義讀取,但應評價為具置換可能性與置換容易性,故仍有均等適用。次就核心冰棒置入時序上,兩者雖有不同,然所欲達成之結果均為「獲得雙色冰棒胚材」;所欲達成之功能均為「使尚未凝固之第2原料與置放於中心部位之已凝固冰棒核心1體結合成型」;就方法上,系爭方法1d之技術方法僅係透過「先灌注第2原料於第2成型容槽中,再將冰棒胚材置入該第2成型容槽中央」置換系爭專利1D技術特徵中「將冰棒胚材置入第2成型容槽中,再將第2原料灌注該第2成型容槽中」兩者技術手段不僅所欲達成目的與功能相同,「先置放已凝固之冰棒核心於第2成型容槽,再灌注第2原料」;「或是先灌注第2原料於第2成型容槽中,再將已凝固之冰棒核心置放於第2成型容槽中心位置」,並無實質上差異性,上開置放及灌注之先後次序,是從事冰品製造業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易於推知或得簡單變異,故應認系爭方法1d之技術僅為系爭專利1D技術特徵之等效方法之1,具置換可能性與置換容易性,成立均等要件,構成均等侵害。系爭專利1E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1e之技術內容,就實施方法相關之要件應認為僅包含「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與「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兩要件;至於裁切後所獲得之成品冰棒外環體形狀,是涉及第2成型模具的外觀設計,而與系爭專利之行為、步驟沒有關係,故應排除不納入方法專利之侵權比對分析中。故系爭專利編號1E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編號1e技術內容在插置棒材與進行裁切此2步驟均為相同,仍應認系爭方法1e之技術內容落入系爭專利1E之文義範疇。2.請求項7:系爭模具編號7a之技術內容雖無法被系爭專利編號7A之技術特徵文義讀取,惟兩者差異在於冰棒外環體形狀,編號7A為「扁圓形」,編號7a為「梅花型」,查系爭模具專利與系爭模具,目的均係供製造雙色冰棒所用,至於第2成型模具形狀上之差異,不過為形狀之等效結構變化,我之發明專利說明書亦載明「系爭專利說明書中,6、發明說明:﹝0009﹞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發明之1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故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此外該外觀形狀之變化亦屬該技術領域之人所能輕易思及,故系爭模具編號7a仍有均等論適用,構成均等侵害。系爭專利7B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7b之技術內容相同,屬文義讀取。系爭專利7C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7c之技術內容,兩者於「第2成型模具之內部容槽形狀」以及「定位凸環之有無」要件不同,故於文義上並不相同,系爭模具編號7c之技術內容不能為系爭專利編號7C之技術特徵文義讀取。但,第2成型模具所形成之容槽內部形狀此1差異,已如前述,僅係系爭專利之等效結構變化,並為該領域之人,具通常智識者可輕易思及,故仍應認成立均等要件。另就槽底定位凸環之有無上,定位凸環之功能係供冰棒核心置放定位;而系爭模具編號7c雖減少該要件,但是第2成型模具中央是否有定位凸環此1要件,並不影響第2成型模具之目的與功能在於「作為灌注、容納第2原料以及置放冰棒核心,待第2原料凝固,1體成型附著於冰棒核心之用」,故該定位凸環之存在實為「非必要要件」。況依<date>當日勘驗結果,你僅係以人工目測方式將冰棒核心置於第2成型模具之中央部分,是以當「減少非必要之構成要件,除有迴避侵害專利目的外,並不發生新之效果,他所達目的與專利相同。」系爭模具編號7c之技術內容雖除去定位凸環此1非必要構成要件,但對於第2成型模具並未發生新之效果,故仍符合均等要件,構成均等侵害。系爭專利7D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7d技術內容,兩者技術特徵均為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至於兩者獲得之雙色冰棒胚材於外環體之形狀雖有差異,但外環體之形狀決定於第2成型模具之外觀形狀,是以,縱認系爭模具編號7d之技術內容雖無法落入編號系爭專利編號7D之專利範圍文義中,然如前所述,第2成型模具形狀上之差異,不過為形狀之等效結構變化,我之發明專利說明書已載明「系爭專利說明書中,6、發明說明:﹝0009﹞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發明之1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故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此外該外觀形狀之變化亦屬該技術領域之人所能輕易思及,故系爭產品編號7d之技術內容具置換可能性及置換容易性,有均等論適用,構成均等侵害。我為系爭專利之發明人:系爭專利申請日為<date>,發明人為○○○,原任職於○○冰品商行(商號負責人○○○),該商行為○○食品有限公司之前身。發明人雖有意將專利申請權進行讓與,然鑒於當時○○食品有限公司雖已申請公司設立登記,惟尚未核准,故尚無法以該公司作為該專利申請權之受讓人(設立日為<date>);而倘以○○冰品商行即○○○作為受讓人,則因該商行已結束在即,將來業務將全數移轉由○○食品有限公司對外經營,故以○○冰品商行即○○○作為受讓人並無實益可言。幾經商討,慮及我陳靜儀將來於該公司核准設立後亦擔任法定代表人,發明人與我即口頭合意,由發明人將專利申請權讓與我。次查你引證之系爭舉發案中,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以「…尚不足以證明於是日前(即<date>)即有販售前述冰品之事實」為由,判定舉發不成立。故系爭舉發案中,並未證明他人有於<date>前有販售雙圓圖案之棒棒糖狀冰品。2.系爭專利申請日前,市售之雙色冰棒類型有2:開封後、食用前,冰棒側面無法顯示他雙層結構者,且冰棒插入棒材後,成品無須再經過裁切;以及食用前,冰棒側面雖表現為雙層結構,但呈現斷面雙層結構,並非以外層環狀包覆內層結構,且冰棒插入棒材後,成品亦不需經過裁切。而我以系爭專利之方法所製成之冰棒,食用前,外觀即為雙層結構,該雙層結構以外層環狀結構包覆內層核心之方式呈現;且該冰棒胚材須再經裁切此1步驟。經聲明:1.你應給付我新臺幣(下同)200萬元,及自起訴狀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2.第1項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查系爭專利之專利證書及專利公報均記載,發明人及申請人均係陳靜儀,顯見我陳靜儀於申請系爭專利時係基於本人為發明人之地位而取得原始專利申請權。但是我自承其並非系爭專利之發明人,而是由訴外人○○○所發明,他是由發明人將專利申請權讓與而取得專利申請權。前述自認之事實,已證實我並非系爭專利之發明人,然我卻以發明人及專利權人之身分申請系爭專利,已違上開專利法之規定,故系爭專利顯有應予撤銷而無效之理由。你使用之系爭方法及模具並未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7:1.我當然承不構成文義讀取,而主張成立均等,你謹就前述不符合均等部分,答辯如下:系爭專利1A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1a技術內容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1A技術特徵內容為「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是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而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a「1種梅花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顯係用以製造非扁圓形雙色冰棒。依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內容,造型呈扁圓形之雙色冰棒係系爭專利之重要技術特徵。再3酌系爭專利申請前,已有中華民國第D102669號新式樣專利及M258598號新型專利等專利業已揭露雙色冰棒之存在,且為我所明知,顯見專利係有意限縮他專利範圍於造型呈扁圓形之雙色冰棒上。若依我主張將上述扁圓形雙色冰棒擴及所有「非扁圓形雙色冰棒」,無非使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中此1技術特徵要件之限制完全消失而破壞他請求項之界定,自屬不當,應認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1D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d間不成立均等:3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內容:「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及其成型模具,是可大量且快速地生產製造出1種造型呈扁圓形之雙色冰棒,故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並可確保雙色冰棒之成型品質者。」而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並無法確保雙色冰棒之成型品質是兩者間功能顯然不同。且兩者間除第2成型容槽形狀不同(手段不同)、是否有定位置放(手段不同)及獲得不同形狀之雙色冰棒胚材(結果不同)外,系爭專利係先定位置入冰棒核心,使冰棒核心與第2成型容槽之內側壁面間形成有1灌注空間,以方便液態第2原料注入,而系爭產品則先將第2原料注入梅花柱型之第2成型容槽後,再置入冰棒核心,並無「定位置放」及是否有「1灌注空間」等技術特徵,是他所採用功能、手段及結果,均為不同,當然應認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1E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e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1E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e之不同,在於前者所獲得之產品為扁圓形雙色冰棒。而後者為梅花形雙色冰棒,是兩者結果顯然不同,當然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7A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a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7A技術特徵內容為「1種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為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模具,而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a「1種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顯係用以製造非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若依我主張將上述扁圓形雙色冰棒擴及所有「非扁圓形雙色冰棒」,無非使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中此1技術特徵要件之限制完全消失而破壞他請求項之界定,自屬不當,當然應認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7C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c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7C技術特徵內容與系爭模具7c技術內容之主要差別為第2成型模具之形狀(手段不同),及槽底面中央部位是否有1定位凸環(手段不同),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功能不同)。而導致兩者所製造之雙色冰棒核心部位是否有偏移之品質狀態不同(結果不同),故不構成均等。系爭專利7D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d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7D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d間主要差別,在於前者先「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而後者則是「獲得1梅花柱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顯見兩者所得之結果不同,當然不剛好用均等論。2.退步言之,本件縱認成立均等,然依系爭專利於先前專利舉發程序中,你於<date>答辯書中,強調系爭專利請求項1是明敘有「…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1第2成型模具呈圓槽型之第2成型容槽」,復稱「由系爭專利申請範圍第7項所述內容可知…該第2成型容槽之槽底面中央部位更形成有1定位凸環」,顯見我先前主張認置放定位及定位凸環係系爭專利請求項1、7重要且不可缺之技術特徵,是依禁反言原則,不得認缺少上開特徵之系爭產品有侵權系爭專利。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扁圓形雙色冰棒」早已為國內外所見:系爭專利所製造之扁圓形雙色冰棒,於申請日前,已有新式樣專利第D102669號申請並公告在案,且於系爭舉發案中,智慧局亦表示「…然由於系爭宅急便網頁資料之列印時間為<date>,僅能證明『台灣日本冰』店家於是日(即<date>),在該網站上廣告販售『雙圓圖案之圓柱冰體並上插接1圓棍』之棒棒糖狀冰品,尚不足以證明於是日前即有販售前述冰品之事實」,故系爭舉發案中,已確認他人於<date>有販售系爭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情況。再者,你主張系爭專利之專利範圍應以扁圓形雙色冰棒為限,而系爭產品係梅花形狀,兩者顯非相同物品。我雖1再主張推定等陳述,但是他所稱推定均非法律上所推定之事實,而純屬單方臆測之詞,應由我就你有何故意過失、侵權事實,及其請求損害賠償之範圍及依據等事項,舉證以圓他說。另就我所提原證3之發票,他上品名均僅記載「冰棒」,而非本件系爭產品「梅花冰棒」,應由我舉證證明與系爭產品之關聯。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求免為假執行。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我登記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你有以系爭方法及系爭模具製造系爭產品並予販賣之行為。5、得心證之理由:系爭專利技術分析:1.系爭專利技術內容:系爭專利是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及其成型模具,主要包含有製作冰棒核心之第1成型模具,以及製作冰棒核心外圍外環體之第2成型模具,且第1成型模具配合有提把,製造時,係先在第1成型模具內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以凝固成型出冰棒核心,並藉由提把取出冰棒核心後置放於第2成型模具中,之後,在冰棒核心外圍注入液態之第2原料,使他凝固成型出1體結合於冰棒核心外圍之外環體,而可取出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最後利用側身部位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以及在相鄰2棒材間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3本院卷第59頁中文發明摘要)。2.系爭專利主要圖面如附圖1所示。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分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計9項,其中請求項1及7為獨立項,請求項2至6及8至9為直接依附於請求項1或請求項7之附屬項。我主張受侵害之請求項1及7內容及其經拆解後之要件如下(3本院卷第61頁):請求項1:①1A: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②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③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④1D: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1第2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2成型容槽中央部位,使冰棒核心與第2成型容槽之內側壁面間形成有1灌注空間;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上述第2成型模具之灌注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⑤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請求項7:①7A:1種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②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③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圓槽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且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並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④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系爭方法及模具之技術內容:1.系爭方法及模具經本院於<date>至你位於臺中市○○區之工廠勘驗,勘驗照片如附圖2。他技術內容及經拆解後之要件如下(3本院卷第159至161頁之勘驗程序筆錄):系爭方法:①1a:1種梅花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②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③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④1d: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容槽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第2成型容槽近中央部位,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⑤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系爭模具:①7a:1種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②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③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槽底面中央部位無定位凸環,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④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範圍:1.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a「1種梅花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A「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方法係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可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之文義所讀取,此亦為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88頁)。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可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之文義所讀取,此亦為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88頁)。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容槽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第2成型容槽近中央部位,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D「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1第2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2成型容槽中央部位,使冰棒核心與第2成型容槽之內側壁面間形成有1灌注空間;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上述第2成型模具之灌注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之文義所讀取,此亦為我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68頁)。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方法係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綜上,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a、1d、1e不為系爭專利請求項1要件編號1A、1D、1E之文義所讀取,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惟我主張均等侵害,故接下來將進行均等比對。2.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均等範圍:系爭方法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差異在於:系爭方法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是以製成之冰棒為梅花形雙色冰棒(要件編號1a、1d、1e),而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是以冰棒為扁圓形雙色冰棒(要件編號1A、1D、1E)。另1差異為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之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而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是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a、1d、1e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要件編號1A、1D、1E之差異,先就系爭方法「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製成之冰棒為梅花形雙色冰棒」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製成冰棒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差異進行均等分析,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①系爭方法利用「具有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模具,可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之技術手段,與系爭專利利用「具有圓槽之第2成型模具,可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之技術手段,兩者實質相同;雖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狀,而系爭方法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然兩者之差異僅為模具形狀上差異,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能輕易將系爭專利之模具為圓形筒體改變為梅花形筒體,故兩者應屬無實質上差異。②系爭方法產生「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與系爭專利產生「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兩者功能應屬實質相同,因為如上所述,系爭方法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與系爭專利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僅為形狀上改變,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圓棒狀胚材改變為梅花柱狀係屬可輕易完成。③系爭方法「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之結果,與系爭專利「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結果兩者實質相同,亦僅為形狀上之改變。④綜上,系爭方法中「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製成之冰棒為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製成冰棒為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技術特徵,兩者構成均等。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與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之均等比對分析說明:①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之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而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是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兩者之差異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系爭專利利用「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技術手段,產生「冰棒核心可定位於第2成型模具中央部位」功能,具有「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核心圓位於外圓中央位置」功效;反觀系爭方法利用「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技術手段,是以產生「冰棒核心位於第2成型模具中」功能,不具有冰棒核心可「定位」功能,僅具有「梅花形雙色冰棒核心圓於外圓中」功效。綜上比對,系爭方法「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技術特徵,不論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皆與系爭專利「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不同,不剛好用均等論。②我雖主張:系爭方法之置放及灌注之先後次序改變,是從事冰品製造業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易於推知或得簡單便易等陳述,但,系爭專利在製造雙色冰棒之外環體時,第2成型模具充填第2原料前,係先將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再灌注第2原料,因冰棒核心已定位,是以灌注第2原液並不會影響冰棒核心位置,之後再置放於低溫環境;反觀系爭方法第2模具因冰棒核心無法定位,是以先充填第2原液放至於低溫環境後,再以人力將冰棒核心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內,因第2原液及於低溫環境,使得冰棒核心可立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內,是以系爭方法與系爭專利不僅僅為置放或灌注先後順序上之改變,冰棒核心是否可定位實為1重要技術手段,尚難稱系爭方法置放或灌注先後順序亦於推知或簡單變異。3以系爭方法若先置放冰棒核心再灌注第2原液,因欠缺先行定位之技術手段,冰棒核心極可能會因第2原液之灌注力量傾斜而無法使冰棒核心圓位於梅花形冰棒靠近中央部位,故我稱系爭方法與系爭專利僅是置放或灌注先後次序之差異,有均等論之剛好用等陳述,當然非可採。③綜上,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與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無均等論之剛好用。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範圍:1.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文義範圍: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a「1種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之文義無法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A「1種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所讀取。蓋系爭模具係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我亦不爭執(3本院卷第170頁)。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之文義所讀取,你就此亦不爭執(3本院卷第190頁)。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槽底面中央部位無定位凸環,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圓槽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且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並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並無定位凸環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文字意義不同,此亦為我所不爭執(3本院卷第171頁)。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模具之冰棒形狀為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我就此亦不爭執(3本院卷第171頁)。綜上,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a、7c、7d不為系爭專利請求項7要件編號7A、7C、7D之文義所讀取,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文義範圍,惟我主張均等侵害,故接下來將進行均等比對。2.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均等範圍:系爭模具與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差異在於,要件編號7a、7c及7d之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而形成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而形成扁圓形雙色冰棒。另1差異為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c之第2成型模具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結構供冰棒核心定位。系爭模具要件編7a、7c及7d與系爭專利請求項7要件編號7A、7C及7D差異,先就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容槽,而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形,而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差異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①系爭模具利用「具有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模具,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技術手段與系爭專利「具有圓槽之第2成型模具,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技術手段兩者實質相同,蓋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狀,與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兩者僅為模具形狀上差異,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能輕易將系爭模具之圓形筒體改變為梅花形筒體,故兩者應屬無實質上差異。②系爭模具產生「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與系爭專利產生「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實質相同,蓋系爭模具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與系爭專利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僅為形狀上改變,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圓棒狀胚材改變為梅花柱狀係屬可輕易完成。③系爭產品「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之結果,與系爭專利「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結果實質相同,亦僅為形狀上之改變。④你雖辯稱:系爭模具之「1種用於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顯係用於製造非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若我主張系爭專利擴及所有非扁圓形雙色冰棒,無非使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此1技術特徵要件限制完全消失而破壞請求項界定等陳述。但依據「均等論」係基於保障專利權人利益的立場,避免他人僅就他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特徵稍作非實質之改變或替換,而規避專利侵權的責任,是以專利權範圍不應侷限於申請專利範圍之文義範圍,而可擴至申請專利範圍技術特徵的均等範圍。系爭產品之所以為梅花形雙色冰棒,是因模具為梅花柱狀,第2原液凝固成型後為梅花形狀,又模具形狀選擇,是在模具製造時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消費者喜好而設計冰棒形狀,是以形狀之選擇係屬顯輕易完成,故你前述所辯,並非可採。⑤結論,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容槽,而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形,而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進行均等分析,不論技術手段、功能與結果均實質相同,故兩者適用均等論。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c「第2成型模具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與系爭專利要件編號7C「第2成型模具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之差異,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①系爭專利利用「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技術手段,該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產生冰棒核心易成形於雙色冰棒中央部位功效;反觀系爭模具之第2成型模具容槽不具有定位凸環,冰棒核心置入第2成型模具不具有定位凸環可供定位,是冰棒核心也不易成形於雙色冰棒中央部位。綜上比對,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技術特徵,不論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皆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非實質相同,是以,兩者不剛好用均等論。②我雖主張: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是否有定位凸環並不影響第2成型模具之目的與功能,故定位凸環之存在實為非必要要件等陳述。惟按系爭專利之專利權範圍,應以公告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內容係1整體之技術手段,不論元件、成分或步驟如何拆解或組合,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技術特徵都不能省略。系爭專利請求項7已明確記載「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顯見定位凸環是提供冰棒核心定位之用,定位凸環結構存在實具有功能,且已為我選擇寫入申請專利範圍作為限定要件,並非我所述非必要要件,故我所述不予採信。從而,雖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容槽,而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剛好用均等論,但是他「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並不剛好用均等論,故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均等範圍。綜上,系爭方法並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或均等範圍,系爭模具亦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文義或均等範圍,是我主張系爭方法及系爭模具分別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7,請求判決如他首揭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我既受敗訴判決,他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不應准許。至於雙方他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11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1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葉倩如。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9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我係發明第I287436號「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及其成型模具」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date>1日至<date>止。你製造、販賣系爭產品已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7:1.請求項1:系爭專利請求項1編號1A之技術特徵為「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而系爭方法編號1a之技術內容為「梅花型」、「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兩者重點均在於雙色冰棒製造方法,至於依各自製造方法所製成之冰棒外環體形狀雖有差異,然本件所涉及之方法專利侵權分析比對對象,應係指行為步驟之比對,至於最後成品外環體形狀為圓形或梅花形,僅係第2成型模具本體之外觀設計形狀所致,而非系爭專利與你系爭方法中有任何特定之行為或步驟導致此1形狀差異,故在方法專利侵權比對分析判斷上,似應排除外環體形狀差異此1部分,而應認系爭方法1a技術內容為系爭專利1A技術特徵範圍所讀取。退步言,縱認上開編號1a技術內容並未被編號1A技術特徵範圍所讀取,然兩者均是1種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雖系爭方法編號1a技術內容外環體形狀為梅花形,但此不過為最外層模具由圓槽形置換成梅花柱形,但仍是以實質上同1製造方法,呈現在食用前即為雙層包覆結構之外觀,故兩者實質功能相同;而兩者方法均係為生產製造雙色冰棒,故實質上結果相同。而梅花形狀亦屬生活常見形狀,該技術領域之人可輕易思及,故具置換容易性,為均等侵害。系爭專利編號1B之技術特徵為「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而系爭方法編號1b之技術內容為「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屬文義讀取。系爭專利編號1C之技術特徵為「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而系爭方法編號1c之技術內容為「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屬文義讀取。系爭方法編號1d之技術內容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編號1D技術特徵之文義範圍。然細譯兩者主要差別在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之時間點,是在核心冰棒置入第2成型模具中央部位之前或之後;以及雙色冰棒胚材外層環狀體形狀為圓形或梅花型。針對外層環形體形狀之部分,如前所述,本案雙方產品形狀之差異,僅是涉及第2成型模具之外觀差異,而與實施之步驟、行為無關,應排除在方法專利之侵權比對分析內容外;退步言,縱認外觀差異部分不構成文義讀取,但應評價為具置換可能性與置換容易性,故仍有均等適用。次就核心冰棒置入時序上,兩者雖有不同,然所欲達成之結果均為「獲得雙色冰棒胚材」;所欲達成之功能均為「使尚未凝固之第2原料與置放於中心部位之已凝固冰棒核心1體結合成型」;就方法上,系爭方法1d之技術方法僅係透過「先灌注第2原料於第2成型容槽中,再將冰棒胚材置入該第2成型容槽中央」置換系爭專利1D技術特徵中「將冰棒胚材置入第2成型容槽中,再將第2原料灌注該第2成型容槽中」兩者技術手段不僅所欲達成目的與功能相同,「先置放已凝固之冰棒核心於第2成型容槽,再灌注第2原料」;「或是先灌注第2原料於第2成型容槽中,再將已凝固之冰棒核心置放於第2成型容槽中心位置」,並無實質上差異性,上開置放及灌注之先後次序,是從事冰品製造業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易於推知或得簡單變異,故應認系爭方法1d之技術僅為系爭專利1D技術特徵之等效方法之1,具置換可能性與置換容易性,成立均等要件,構成均等侵害。系爭專利1E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1e之技術內容,就實施方法相關之要件應認為僅包含「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與「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兩要件;至於裁切後所獲得之成品冰棒外環體形狀,是涉及第2成型模具的外觀設計,而與系爭專利之行為、步驟沒有關係,故應排除不納入方法專利之侵權比對分析中。故系爭專利編號1E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編號1e技術內容在插置棒材與進行裁切此2步驟均為相同,仍應認系爭方法1e之技術內容落入系爭專利1E之文義範疇。2.請求項7:系爭模具編號7a之技術內容雖無法被系爭專利編號7A之技術特徵文義讀取,惟兩者差異在於冰棒外環體形狀,編號7A為「扁圓形」,編號7a為「梅花型」,查系爭模具專利與系爭模具,目的均係供製造雙色冰棒所用,至於第2成型模具形狀上之差異,不過為形狀之等效結構變化,我之發明專利說明書亦載明「系爭專利說明書中,6、發明說明:﹝0009﹞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發明之1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故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此外該外觀形狀之變化亦屬該技術領域之人所能輕易思及,故系爭模具編號7a仍有均等論適用,構成均等侵害。系爭專利7B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7b之技術內容相同,屬文義讀取。系爭專利7C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7c之技術內容,兩者於「第2成型模具之內部容槽形狀」以及「定位凸環之有無」要件不同,故於文義上並不相同,系爭模具編號7c之技術內容不能為系爭專利編號7C之技術特徵文義讀取。但,第2成型模具所形成之容槽內部形狀此1差異,已如前述,僅係系爭專利之等效結構變化,並為該領域之人,具通常智識者可輕易思及,故仍應認成立均等要件。另就槽底定位凸環之有無上,定位凸環之功能係供冰棒核心置放定位;而系爭模具編號7c雖減少該要件,但是第2成型模具中央是否有定位凸環此1要件,並不影響第2成型模具之目的與功能在於「作為灌注、容納第2原料以及置放冰棒核心,待第2原料凝固,1體成型附著於冰棒核心之用」,故該定位凸環之存在實為「非必要要件」。況依<date>當日勘驗結果,你僅係以人工目測方式將冰棒核心置於第2成型模具之中央部分,是以當「減少非必要之構成要件,除有迴避侵害專利目的外,並不發生新之效果,他所達目的與專利相同。」系爭模具編號7c之技術內容雖除去定位凸環此1非必要構成要件,但對於第2成型模具並未發生新之效果,故仍符合均等要件,構成均等侵害。系爭專利7D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7d技術內容,兩者技術特徵均為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至於兩者獲得之雙色冰棒胚材於外環體之形狀雖有差異,但外環體之形狀決定於第2成型模具之外觀形狀,是以,縱認系爭模具編號7d之技術內容雖無法落入編號系爭專利編號7D之專利範圍文義中,然如前所述,第2成型模具形狀上之差異,不過為形狀之等效結構變化,我之發明專利說明書已載明「系爭專利說明書中,6、發明說明:﹝0009﹞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發明之1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故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此外該外觀形狀之變化亦屬該技術領域之人所能輕易思及,故系爭產品編號7d之技術內容具置換可能性及置換容易性,有均等論適用,構成均等侵害。我為系爭專利之發明人:系爭專利申請日為<date>,發明人為○○○,原任職於○○冰品商行(商號負責人○○○),該商行為○○食品有限公司之前身。發明人雖有意將專利申請權進行讓與,然鑒於當時○○食品有限公司雖已申請公司設立登記,惟尚未核准,故尚無法以該公司作為該專利申請權之受讓人(設立日為<date>);而倘以○○冰品商行即○○○作為受讓人,則因該商行已結束在即,將來業務將全數移轉由○○食品有限公司對外經營,故以○○冰品商行即○○○作為受讓人並無實益可言。幾經商討,慮及我陳靜儀將來於該公司核准設立後亦擔任法定代表人,發明人與我即口頭合意,由發明人將專利申請權讓與我。次查你引證之系爭舉發案中,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以「…尚不足以證明於是日前(即<date>)即有販售前述冰品之事實」為由,判定舉發不成立。故系爭舉發案中,並未證明他人有於<date>前有販售雙圓圖案之棒棒糖狀冰品。2.系爭專利申請日前,市售之雙色冰棒類型有2:開封後、食用前,冰棒側面無法顯示他雙層結構者,且冰棒插入棒材後,成品無須再經過裁切;以及食用前,冰棒側面雖表現為雙層結構,但呈現斷面雙層結構,並非以外層環狀包覆內層結構,且冰棒插入棒材後,成品亦不需經過裁切。而我以系爭專利之方法所製成之冰棒,食用前,外觀即為雙層結構,該雙層結構以外層環狀結構包覆內層核心之方式呈現;且該冰棒胚材須再經裁切此1步驟。經聲明:1.你應給付我新臺幣(下同)200萬元,及自起訴狀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2.第1項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查系爭專利之專利證書及專利公報均記載,發明人及申請人均係陳靜儀,顯見我陳靜儀於申請系爭專利時係基於本人為發明人之地位而取得原始專利申請權。但是我自承其並非系爭專利之發明人,而是由訴外人○○○所發明,他是由發明人將專利申請權讓與而取得專利申請權。前述自認之事實,已證實我並非系爭專利之發明人,然我卻以發明人及專利權人之身分申請系爭專利,已違上開專利法之規定,故系爭專利顯有應予撤銷而無效之理由。你使用之系爭方法及模具並未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7:1.我當然承不構成文義讀取,而主張成立均等,你謹就前述不符合均等部分,答辯如下:系爭專利1A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1a技術內容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1A技術特徵內容為「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是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而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a「1種梅花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顯係用以製造非扁圓形雙色冰棒。依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內容,造型呈扁圓形之雙色冰棒係系爭專利之重要技術特徵。再3酌系爭專利申請前,已有中華民國第D102669號新式樣專利及M258598號新型專利等專利業已揭露雙色冰棒之存在,且為我所明知,顯見專利係有意限縮他專利範圍於造型呈扁圓形之雙色冰棒上。若依我主張將上述扁圓形雙色冰棒擴及所有「非扁圓形雙色冰棒」,無非使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中此1技術特徵要件之限制完全消失而破壞他請求項之界定,自屬不當,應認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1D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d間不成立均等:3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內容:「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及其成型模具,是可大量且快速地生產製造出1種造型呈扁圓形之雙色冰棒,故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並可確保雙色冰棒之成型品質者。」而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並無法確保雙色冰棒之成型品質是兩者間功能顯然不同。且兩者間除第2成型容槽形狀不同(手段不同)、是否有定位置放(手段不同)及獲得不同形狀之雙色冰棒胚材(結果不同)外,系爭專利係先定位置入冰棒核心,使冰棒核心與第2成型容槽之內側壁面間形成有1灌注空間,以方便液態第2原料注入,而系爭產品則先將第2原料注入梅花柱型之第2成型容槽後,再置入冰棒核心,並無「定位置放」及是否有「1灌注空間」等技術特徵,是他所採用功能、手段及結果,均為不同,當然應認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1E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e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1E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e之不同,在於前者所獲得之產品為扁圓形雙色冰棒。而後者為梅花形雙色冰棒,是兩者結果顯然不同,當然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7A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a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7A技術特徵內容為「1種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為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模具,而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a「1種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顯係用以製造非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若依我主張將上述扁圓形雙色冰棒擴及所有「非扁圓形雙色冰棒」,無非使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中此1技術特徵要件之限制完全消失而破壞他請求項之界定,自屬不當,當然應認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7C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c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7C技術特徵內容與系爭模具7c技術內容之主要差別為第2成型模具之形狀(手段不同),及槽底面中央部位是否有1定位凸環(手段不同),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功能不同)。而導致兩者所製造之雙色冰棒核心部位是否有偏移之品質狀態不同(結果不同),故不構成均等。系爭專利7D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d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7D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d間主要差別,在於前者先「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而後者則是「獲得1梅花柱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顯見兩者所得之結果不同,當然不剛好用均等論。2.退步言之,本件縱認成立均等,然依系爭專利於先前專利舉發程序中,你於<date>答辯書中,強調系爭專利請求項1是明敘有「…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1第2成型模具呈圓槽型之第2成型容槽」,復稱「由系爭專利申請範圍第7項所述內容可知…該第2成型容槽之槽底面中央部位更形成有1定位凸環」,顯見我先前主張認置放定位及定位凸環係系爭專利請求項1、7重要且不可缺之技術特徵,是依禁反言原則,不得認缺少上開特徵之系爭產品有侵權系爭專利。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扁圓形雙色冰棒」早已為國內外所見:系爭專利所製造之扁圓形雙色冰棒,於申請日前,已有新式樣專利第D102669號申請並公告在案,且於系爭舉發案中,智慧局亦表示「…然由於系爭宅急便網頁資料之列印時間為<date>,僅能證明『台灣日本冰』店家於是日(即<date>),在該網站上廣告販售『雙圓圖案之圓柱冰體並上插接1圓棍』之棒棒糖狀冰品,尚不足以證明於是日前即有販售前述冰品之事實」,故系爭舉發案中,已確認他人於<date>有販售系爭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情況。再者,你主張系爭專利之專利範圍應以扁圓形雙色冰棒為限,而系爭產品係梅花形狀,兩者顯非相同物品。我雖1再主張推定等陳述,但是他所稱推定均非法律上所推定之事實,而純屬單方臆測之詞,應由我就你有何故意過失、侵權事實,及其請求損害賠償之範圍及依據等事項,舉證以圓他說。另就我所提原證3之發票,他上品名均僅記載「冰棒」,而非本件系爭產品「梅花冰棒」,應由我舉證證明與系爭產品之關聯。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求免為假執行。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我登記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你有以系爭方法及系爭模具製造系爭產品並予販賣之行為。5、得心證之理由:系爭專利技術分析:1.系爭專利技術內容:系爭專利是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及其成型模具,主要包含有製作冰棒核心之第1成型模具,以及製作冰棒核心外圍外環體之第2成型模具,且第1成型模具配合有提把,製造時,係先在第1成型模具內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以凝固成型出冰棒核心,並藉由提把取出冰棒核心後置放於第2成型模具中,之後,在冰棒核心外圍注入液態之第2原料,使他凝固成型出1體結合於冰棒核心外圍之外環體,而可取出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最後利用側身部位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以及在相鄰2棒材間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3本院卷第59頁中文發明摘要)。2.系爭專利主要圖面如附圖1所示。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分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計9項,其中請求項1及7為獨立項,請求項2至6及8至9為直接依附於請求項1或請求項7之附屬項。我主張受侵害之請求項1及7內容及其經拆解後之要件如下(3本院卷第61頁):請求項1:①1A: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②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③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④1D: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1第2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2成型容槽中央部位,使冰棒核心與第2成型容槽之內側壁面間形成有1灌注空間;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上述第2成型模具之灌注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⑤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請求項7:①7A:1種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②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③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圓槽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且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並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④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系爭方法及模具之技術內容:1.系爭方法及模具經本院於<date>至你位於臺中市○○區之工廠勘驗,勘驗照片如附圖2。他技術內容及經拆解後之要件如下(3本院卷第159至161頁之勘驗程序筆錄):系爭方法:①1a:1種梅花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②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③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④1d: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容槽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第2成型容槽近中央部位,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⑤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系爭模具:①7a:1種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②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③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槽底面中央部位無定位凸環,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④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範圍:1.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a「1種梅花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A「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方法係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可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之文義所讀取,此亦為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88頁)。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可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之文義所讀取,此亦為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88頁)。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容槽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第2成型容槽近中央部位,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D「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1第2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2成型容槽中央部位,使冰棒核心與第2成型容槽之內側壁面間形成有1灌注空間;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上述第2成型模具之灌注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之文義所讀取,此亦為我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68頁)。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方法係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綜上,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a、1d、1e不為系爭專利請求項1要件編號1A、1D、1E之文義所讀取,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惟我主張均等侵害,故接下來將進行均等比對。2.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均等範圍:系爭方法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差異在於:系爭方法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是以製成之冰棒為梅花形雙色冰棒(要件編號1a、1d、1e),而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是以冰棒為扁圓形雙色冰棒(要件編號1A、1D、1E)。另1差異為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之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而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是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a、1d、1e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要件編號1A、1D、1E之差異,先就系爭方法「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製成之冰棒為梅花形雙色冰棒」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製成冰棒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差異進行均等分析,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①系爭方法利用「具有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模具,可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之技術手段,與系爭專利利用「具有圓槽之第2成型模具,可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之技術手段,兩者實質相同;雖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狀,而系爭方法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然兩者之差異僅為模具形狀上差異,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能輕易將系爭專利之模具為圓形筒體改變為梅花形筒體,故兩者應屬無實質上差異。②系爭方法產生「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與系爭專利產生「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兩者功能應屬實質相同,因為如上所述,系爭方法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與系爭專利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僅為形狀上改變,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圓棒狀胚材改變為梅花柱狀係屬可輕易完成。③系爭方法「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之結果,與系爭專利「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結果兩者實質相同,亦僅為形狀上之改變。④綜上,系爭方法中「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製成之冰棒為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製成冰棒為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技術特徵,兩者構成均等。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與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之均等比對分析說明:①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之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而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是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兩者之差異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系爭專利利用「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技術手段,產生「冰棒核心可定位於第2成型模具中央部位」功能,具有「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核心圓位於外圓中央位置」功效;反觀系爭方法利用「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技術手段,是以產生「冰棒核心位於第2成型模具中」功能,不具有冰棒核心可「定位」功能,僅具有「梅花形雙色冰棒核心圓於外圓中」功效。綜上比對,系爭方法「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技術特徵,不論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皆與系爭專利「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不同,不剛好用均等論。②我雖主張:系爭方法之置放及灌注之先後次序改變,是從事冰品製造業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易於推知或得簡單便易等陳述,但,系爭專利在製造雙色冰棒之外環體時,第2成型模具充填第2原料前,係先將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再灌注第2原料,因冰棒核心已定位,是以灌注第2原液並不會影響冰棒核心位置,之後再置放於低溫環境;反觀系爭方法第2模具因冰棒核心無法定位,是以先充填第2原液放至於低溫環境後,再以人力將冰棒核心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內,因第2原液及於低溫環境,使得冰棒核心可立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內,是以系爭方法與系爭專利不僅僅為置放或灌注先後順序上之改變,冰棒核心是否可定位實為1重要技術手段,尚難稱系爭方法置放或灌注先後順序亦於推知或簡單變異。3以系爭方法若先置放冰棒核心再灌注第2原液,因欠缺先行定位之技術手段,冰棒核心極可能會因第2原液之灌注力量傾斜而無法使冰棒核心圓位於梅花形冰棒靠近中央部位,故我稱系爭方法與系爭專利僅是置放或灌注先後次序之差異,有均等論之剛好用等陳述,當然非可採。③綜上,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與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無均等論之剛好用。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範圍:1.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文義範圍: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a「1種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之文義無法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A「1種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所讀取。蓋系爭模具係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我亦不爭執(3本院卷第170頁)。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之文義所讀取,你就此亦不爭執(3本院卷第190頁)。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槽底面中央部位無定位凸環,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圓槽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且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並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並無定位凸環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文字意義不同,此亦為我所不爭執(3本院卷第171頁)。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模具之冰棒形狀為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我就此亦不爭執(3本院卷第171頁)。綜上,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a、7c、7d不為系爭專利請求項7要件編號7A、7C、7D之文義所讀取,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文義範圍,惟我主張均等侵害,故接下來將進行均等比對。2.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均等範圍:系爭模具與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差異在於,要件編號7a、7c及7d之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而形成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而形成扁圓形雙色冰棒。另1差異為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c之第2成型模具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結構供冰棒核心定位。系爭模具要件編7a、7c及7d與系爭專利請求項7要件編號7A、7C及7D差異,先就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容槽,而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形,而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差異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①系爭模具利用「具有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模具,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技術手段與系爭專利「具有圓槽之第2成型模具,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技術手段兩者實質相同,蓋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狀,與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兩者僅為模具形狀上差異,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能輕易將系爭模具之圓形筒體改變為梅花形筒體,故兩者應屬無實質上差異。②系爭模具產生「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與系爭專利產生「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實質相同,蓋系爭模具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與系爭專利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僅為形狀上改變,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圓棒狀胚材改變為梅花柱狀係屬可輕易完成。③系爭產品「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之結果,與系爭專利「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結果實質相同,亦僅為形狀上之改變。④你雖辯稱:系爭模具之「1種用於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顯係用於製造非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若我主張系爭專利擴及所有非扁圓形雙色冰棒,無非使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此1技術特徵要件限制完全消失而破壞請求項界定等陳述。但依據「均等論」係基於保障專利權人利益的立場,避免他人僅就他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特徵稍作非實質之改變或替換,而規避專利侵權的責任,是以專利權範圍不應侷限於申請專利範圍之文義範圍,而可擴至申請專利範圍技術特徵的均等範圍。系爭產品之所以為梅花形雙色冰棒,是因模具為梅花柱狀,第2原液凝固成型後為梅花形狀,又模具形狀選擇,是在模具製造時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消費者喜好而設計冰棒形狀,是以形狀之選擇係屬顯輕易完成,故你前述所辯,並非可採。⑤結論,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容槽,而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形,而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進行均等分析,不論技術手段、功能與結果均實質相同,故兩者適用均等論。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c「第2成型模具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與系爭專利要件編號7C「第2成型模具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之差異,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①系爭專利利用「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技術手段,該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產生冰棒核心易成形於雙色冰棒中央部位功效;反觀系爭模具之第2成型模具容槽不具有定位凸環,冰棒核心置入第2成型模具不具有定位凸環可供定位,是冰棒核心也不易成形於雙色冰棒中央部位。綜上比對,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技術特徵,不論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皆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非實質相同,是以,兩者不剛好用均等論。②我雖主張: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是否有定位凸環並不影響第2成型模具之目的與功能,故定位凸環之存在實為非必要要件等陳述。惟按系爭專利之專利權範圍,應以公告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內容係1整體之技術手段,不論元件、成分或步驟如何拆解或組合,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技術特徵都不能省略。系爭專利請求項7已明確記載「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顯見定位凸環是提供冰棒核心定位之用,定位凸環結構存在實具有功能,且已為我選擇寫入申請專利範圍作為限定要件,並非我所述非必要要件,故我所述不予採信。從而,雖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容槽,而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剛好用均等論,但是他「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並不剛好用均等論,故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均等範圍。綜上,系爭方法並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或均等範圍,系爭模具亦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文義或均等範圍,是我主張系爭方法及系爭模具分別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7,請求判決如他首揭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我既受敗訴判決,他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不應准許。至於雙方他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11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1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葉倩如。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我係發明第I287436號「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及其成型模具」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自<date>1日至<date>止。你製造、販賣系爭產品已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7:1.請求項1:系爭專利請求項1編號1A之技術特徵為「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而系爭方法編號1a之技術內容為「梅花型」、「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兩者重點均在於雙色冰棒製造方法,至於依各自製造方法所製成之冰棒外環體形狀雖有差異,然本件所涉及之方法專利侵權分析比對對象,應係指行為步驟之比對,至於最後成品外環體形狀為圓形或梅花形,僅係第2成型模具本體之外觀設計形狀所致,而非系爭專利與你系爭方法中有任何特定之行為或步驟導致此1形狀差異,故在方法專利侵權比對分析判斷上,似應排除外環體形狀差異此1部分,而應認系爭方法1a技術內容為系爭專利1A技術特徵範圍所讀取。退步言,縱認上開編號1a技術內容並未被編號1A技術特徵範圍所讀取,然兩者均是1種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雖系爭方法編號1a技術內容外環體形狀為梅花形,但此不過為最外層模具由圓槽形置換成梅花柱形,但仍是以實質上同1製造方法,呈現在食用前即為雙層包覆結構之外觀,故兩者實質功能相同;而兩者方法均係為生產製造雙色冰棒,故實質上結果相同。而梅花形狀亦屬生活常見形狀,該技術領域之人可輕易思及,故具置換容易性,為均等侵害。系爭專利編號1B之技術特徵為「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而系爭方法編號1b之技術內容為「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屬文義讀取。系爭專利編號1C之技術特徵為「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而系爭方法編號1c之技術內容為「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屬文義讀取。系爭方法編號1d之技術內容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編號1D技術特徵之文義範圍。然細譯兩者主要差別在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之時間點,是在核心冰棒置入第2成型模具中央部位之前或之後;以及雙色冰棒胚材外層環狀體形狀為圓形或梅花型。針對外層環形體形狀之部分,如前所述,本案雙方產品形狀之差異,僅是涉及第2成型模具之外觀差異,而與實施之步驟、行為無關,應排除在方法專利之侵權比對分析內容外;退步言,縱認外觀差異部分不構成文義讀取,但應評價為具置換可能性與置換容易性,故仍有均等適用。次就核心冰棒置入時序上,兩者雖有不同,然所欲達成之結果均為「獲得雙色冰棒胚材」;所欲達成之功能均為「使尚未凝固之第2原料與置放於中心部位之已凝固冰棒核心1體結合成型」;就方法上,系爭方法1d之技術方法僅係透過「先灌注第2原料於第2成型容槽中,再將冰棒胚材置入該第2成型容槽中央」置換系爭專利1D技術特徵中「將冰棒胚材置入第2成型容槽中,再將第2原料灌注該第2成型容槽中」兩者技術手段不僅所欲達成目的與功能相同,「先置放已凝固之冰棒核心於第2成型容槽,再灌注第2原料」;「或是先灌注第2原料於第2成型容槽中,再將已凝固之冰棒核心置放於第2成型容槽中心位置」,並無實質上差異性,上開置放及灌注之先後次序,是從事冰品製造業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易於推知或得簡單變異,故應認系爭方法1d之技術僅為系爭專利1D技術特徵之等效方法之1,具置換可能性與置換容易性,成立均等要件,構成均等侵害。系爭專利1E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1e之技術內容,就實施方法相關之要件應認為僅包含「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與「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兩要件;至於裁切後所獲得之成品冰棒外環體形狀,是涉及第2成型模具的外觀設計,而與系爭專利之行為、步驟沒有關係,故應排除不納入方法專利之侵權比對分析中。故系爭專利編號1E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編號1e技術內容在插置棒材與進行裁切此2步驟均為相同,仍應認系爭方法1e之技術內容落入系爭專利1E之文義範疇。2.請求項7:系爭模具編號7a之技術內容雖無法被系爭專利編號7A之技術特徵文義讀取,惟兩者差異在於冰棒外環體形狀,編號7A為「扁圓形」,編號7a為「梅花型」,查系爭模具專利與系爭模具,目的均係供製造雙色冰棒所用,至於第2成型模具形狀上之差異,不過為形狀之等效結構變化,我之發明專利說明書亦載明「系爭專利說明書中,6、發明說明:﹝0009﹞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發明之1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故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此外該外觀形狀之變化亦屬該技術領域之人所能輕易思及,故系爭模具編號7a仍有均等論適用,構成均等侵害。系爭專利7B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7b之技術內容相同,屬文義讀取。系爭專利7C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7c之技術內容,兩者於「第2成型模具之內部容槽形狀」以及「定位凸環之有無」要件不同,故於文義上並不相同,系爭模具編號7c之技術內容不能為系爭專利編號7C之技術特徵文義讀取。但,第2成型模具所形成之容槽內部形狀此1差異,已如前述,僅係系爭專利之等效結構變化,並為該領域之人,具通常智識者可輕易思及,故仍應認成立均等要件。另就槽底定位凸環之有無上,定位凸環之功能係供冰棒核心置放定位;而系爭模具編號7c雖減少該要件,但是第2成型模具中央是否有定位凸環此1要件,並不影響第2成型模具之目的與功能在於「作為灌注、容納第2原料以及置放冰棒核心,待第2原料凝固,1體成型附著於冰棒核心之用」,故該定位凸環之存在實為「非必要要件」。況依<date>當日勘驗結果,你僅係以人工目測方式將冰棒核心置於第2成型模具之中央部分,是以當「減少非必要之構成要件,除有迴避侵害專利目的外,並不發生新之效果,他所達目的與專利相同。」系爭模具編號7c之技術內容雖除去定位凸環此1非必要構成要件,但對於第2成型模具並未發生新之效果,故仍符合均等要件,構成均等侵害。系爭專利7D之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7d技術內容,兩者技術特徵均為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至於兩者獲得之雙色冰棒胚材於外環體之形狀雖有差異,但外環體之形狀決定於第2成型模具之外觀形狀,是以,縱認系爭模具編號7d之技術內容雖無法落入編號系爭專利編號7D之專利範圍文義中,然如前所述,第2成型模具形狀上之差異,不過為形狀之等效結構變化,我之發明專利說明書已載明「系爭專利說明書中,6、發明說明:﹝0009﹞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發明之1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故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此外該外觀形狀之變化亦屬該技術領域之人所能輕易思及,故系爭產品編號7d之技術內容具置換可能性及置換容易性,有均等論適用,構成均等侵害。我為系爭專利之發明人:系爭專利申請日為<date>,發明人為○○○,原任職於○○冰品商行(商號負責人○○○),該商行為○○食品有限公司之前身。發明人雖有意將專利申請權進行讓與,然鑒於當時○○食品有限公司雖已申請公司設立登記,惟尚未核准,故尚無法以該公司作為該專利申請權之受讓人(設立日為<date>);而倘以○○冰品商行即○○○作為受讓人,則因該商行已結束在即,將來業務將全數移轉由○○食品有限公司對外經營,故以○○冰品商行即○○○作為受讓人並無實益可言。幾經商討,慮及我陳靜儀將來於該公司核准設立後亦擔任法定代表人,發明人與我即口頭合意,由發明人將專利申請權讓與我。次查你引證之系爭舉發案中,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以「…尚不足以證明於是日前(即<date>)即有販售前述冰品之事實」為由,判定舉發不成立。故系爭舉發案中,並未證明他人有於<date>前有販售雙圓圖案之棒棒糖狀冰品。2.系爭專利申請日前,市售之雙色冰棒類型有2:開封後、食用前,冰棒側面無法顯示他雙層結構者,且冰棒插入棒材後,成品無須再經過裁切;以及食用前,冰棒側面雖表現為雙層結構,但呈現斷面雙層結構,並非以外層環狀包覆內層結構,且冰棒插入棒材後,成品亦不需經過裁切。而我以系爭專利之方法所製成之冰棒,食用前,外觀即為雙層結構,該雙層結構以外層環狀結構包覆內層核心之方式呈現;且該冰棒胚材須再經裁切此1步驟。經聲明:1.你應給付我新臺幣(下同)200萬元,及自起訴狀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2.第1項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查系爭專利之專利證書及專利公報均記載,發明人及申請人均係陳靜儀,顯見我陳靜儀於申請系爭專利時係基於本人為發明人之地位而取得原始專利申請權。但是我自承其並非系爭專利之發明人,而是由訴外人○○○所發明,他是由發明人將專利申請權讓與而取得專利申請權。前述自認之事實,已證實我並非系爭專利之發明人,然我卻以發明人及專利權人之身分申請系爭專利,已違上開專利法之規定,故系爭專利顯有應予撤銷而無效之理由。你使用之系爭方法及模具並未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7:1.我當然承不構成文義讀取,而主張成立均等,你謹就前述不符合均等部分,答辯如下:系爭專利1A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1a技術內容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1A技術特徵內容為「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是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而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a「1種梅花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顯係用以製造非扁圓形雙色冰棒。依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內容,造型呈扁圓形之雙色冰棒係系爭專利之重要技術特徵。再3酌系爭專利申請前,已有中華民國第D102669號新式樣專利及M258598號新型專利等專利業已揭露雙色冰棒之存在,且為我所明知,顯見專利係有意限縮他專利範圍於造型呈扁圓形之雙色冰棒上。若依我主張將上述扁圓形雙色冰棒擴及所有「非扁圓形雙色冰棒」,無非使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中此1技術特徵要件之限制完全消失而破壞他請求項之界定,自屬不當,應認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1D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d間不成立均等:3酌系爭專利說明書之發明內容:「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及其成型模具,是可大量且快速地生產製造出1種造型呈扁圓形之雙色冰棒,故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並可確保雙色冰棒之成型品質者。」而系爭產品之技術內容並無法確保雙色冰棒之成型品質是兩者間功能顯然不同。且兩者間除第2成型容槽形狀不同(手段不同)、是否有定位置放(手段不同)及獲得不同形狀之雙色冰棒胚材(結果不同)外,系爭專利係先定位置入冰棒核心,使冰棒核心與第2成型容槽之內側壁面間形成有1灌注空間,以方便液態第2原料注入,而系爭產品則先將第2原料注入梅花柱型之第2成型容槽後,再置入冰棒核心,並無「定位置放」及是否有「1灌注空間」等技術特徵,是他所採用功能、手段及結果,均為不同,當然應認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1E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e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1E技術特徵與系爭方法技術內容1e之不同,在於前者所獲得之產品為扁圓形雙色冰棒。而後者為梅花形雙色冰棒,是兩者結果顯然不同,當然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7A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a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7A技術特徵內容為「1種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為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模具,而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a「1種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顯係用以製造非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若依我主張將上述扁圓形雙色冰棒擴及所有「非扁圓形雙色冰棒」,無非使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中此1技術特徵要件之限制完全消失而破壞他請求項之界定,自屬不當,當然應認不剛好用均等論。系爭專利7C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c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7C技術特徵內容與系爭模具7c技術內容之主要差別為第2成型模具之形狀(手段不同),及槽底面中央部位是否有1定位凸環(手段不同),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功能不同)。而導致兩者所製造之雙色冰棒核心部位是否有偏移之品質狀態不同(結果不同),故不構成均等。系爭專利7D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d間不成立均等:系爭專利7D技術特徵與系爭模具技術內容7d間主要差別,在於前者先「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而後者則是「獲得1梅花柱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顯見兩者所得之結果不同,當然不剛好用均等論。2.退步言之,本件縱認成立均等,然依系爭專利於先前專利舉發程序中,你於<date>答辯書中,強調系爭專利請求項1是明敘有「…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1第2成型模具呈圓槽型之第2成型容槽」,復稱「由系爭專利申請範圍第7項所述內容可知…該第2成型容槽之槽底面中央部位更形成有1定位凸環」,顯見我先前主張認置放定位及定位凸環係系爭專利請求項1、7重要且不可缺之技術特徵,是依禁反言原則,不得認缺少上開特徵之系爭產品有侵權系爭專利。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扁圓形雙色冰棒」早已為國內外所見:系爭專利所製造之扁圓形雙色冰棒,於申請日前,已有新式樣專利第D102669號申請並公告在案,且於系爭舉發案中,智慧局亦表示「…然由於系爭宅急便網頁資料之列印時間為<date>,僅能證明『台灣日本冰』店家於是日(即<date>),在該網站上廣告販售『雙圓圖案之圓柱冰體並上插接1圓棍』之棒棒糖狀冰品,尚不足以證明於是日前即有販售前述冰品之事實」,故系爭舉發案中,已確認他人於<date>有販售系爭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情況。再者,你主張系爭專利之專利範圍應以扁圓形雙色冰棒為限,而系爭產品係梅花形狀,兩者顯非相同物品。我雖1再主張推定等陳述,但是他所稱推定均非法律上所推定之事實,而純屬單方臆測之詞,應由我就你有何故意過失、侵權事實,及其請求損害賠償之範圍及依據等事項,舉證以圓他說。另就我所提原證3之發票,他上品名均僅記載「冰棒」,而非本件系爭產品「梅花冰棒」,應由我舉證證明與系爭產品之關聯。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求免為假執行。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我登記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你有以系爭方法及系爭模具製造系爭產品並予販賣之行為。5、得心證之理由:系爭專利技術分析:1.系爭專利技術內容:系爭專利是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及其成型模具,主要包含有製作冰棒核心之第1成型模具,以及製作冰棒核心外圍外環體之第2成型模具,且第1成型模具配合有提把,製造時,係先在第1成型模具內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以凝固成型出冰棒核心,並藉由提把取出冰棒核心後置放於第2成型模具中,之後,在冰棒核心外圍注入液態之第2原料,使他凝固成型出1體結合於冰棒核心外圍之外環體,而可取出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最後利用側身部位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以及在相鄰2棒材間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3本院卷第59頁中文發明摘要)。2.系爭專利主要圖面如附圖1所示。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分析: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共計9項,其中請求項1及7為獨立項,請求項2至6及8至9為直接依附於請求項1或請求項7之附屬項。我主張受侵害之請求項1及7內容及其經拆解後之要件如下(3本院卷第61頁):請求項1:①1A: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②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③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④1D: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1第2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2成型容槽中央部位,使冰棒核心與第2成型容槽之內側壁面間形成有1灌注空間;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上述第2成型模具之灌注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⑤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請求項7:①7A:1種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②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③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圓槽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且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並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④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系爭方法及模具之技術內容:1.系爭方法及模具經本院於<date>至你位於臺中市○○區之工廠勘驗,勘驗照片如附圖2。他技術內容及經拆解後之要件如下(3本院卷第159至161頁之勘驗程序筆錄):系爭方法:①1a:1種梅花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②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③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④1d: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容槽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第2成型容槽近中央部位,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⑤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系爭模具:①7a:1種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②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③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槽底面中央部位無定位凸環,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④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範圍:1.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a「1種梅花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A「1種扁圓形雙色冰棒之製造方法,是包含有下列步驟:」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方法係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可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B「將液態之第1原料注入1第1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中,該第1成型容槽內部置放有1可供提拿之提把;」之文義所讀取,此亦為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88頁)。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可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C「將上述第1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1原料凝固成型,之後,透過提把取出凝固後之第1原料,而獲得圓棒狀之冰棒核心;」之文義所讀取,此亦為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88頁)。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容槽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於1第2成型模具呈梅花柱狀形之第2成型容槽近中央部位,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D「將上述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1第2成型模具呈圓槽形之第2成型容槽中央部位,使冰棒核心與第2成型容槽之內側壁面間形成有1灌注空間;將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注入上述第2成型模具之灌注空間中,並將第2成型模具置放於低溫環境中,使第2原料凝固成型,而於冰棒核心外圍1體成型出1外環體,之後,再透過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並抽出提把,而獲得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之文義所讀取,此亦為我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68頁)。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1E「在上述雙色冰棒胚材側身以適當間隔距離插置棒材,再於相鄰2棒材間作徑向裁切,即可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方法係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綜上,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a、1d、1e不為系爭專利請求項1要件編號1A、1D、1E之文義所讀取,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惟我主張均等侵害,故接下來將進行均等比對。2.系爭方法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均等範圍:系爭方法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差異在於:系爭方法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是以製成之冰棒為梅花形雙色冰棒(要件編號1a、1d、1e),而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是以冰棒為扁圓形雙色冰棒(要件編號1A、1D、1E)。另1差異為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之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而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是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a、1d、1e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要件編號1A、1D、1E之差異,先就系爭方法「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製成之冰棒為梅花形雙色冰棒」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製成冰棒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差異進行均等分析,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①系爭方法利用「具有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模具,可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之技術手段,與系爭專利利用「具有圓槽之第2成型模具,可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之技術手段,兩者實質相同;雖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狀,而系爭方法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然兩者之差異僅為模具形狀上差異,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能輕易將系爭專利之模具為圓形筒體改變為梅花形筒體,故兩者應屬無實質上差異。②系爭方法產生「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與系爭專利產生「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兩者功能應屬實質相同,因為如上所述,系爭方法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與系爭專利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僅為形狀上改變,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圓棒狀胚材改變為梅花柱狀係屬可輕易完成。③系爭方法「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之結果,與系爭專利「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結果兩者實質相同,亦僅為形狀上之改變。④綜上,系爭方法中「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製成之冰棒為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製成冰棒為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技術特徵,兩者構成均等。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與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之均等比對分析說明:①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之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而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是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兩者之差異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系爭專利利用「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技術手段,產生「冰棒核心可定位於第2成型模具中央部位」功能,具有「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核心圓位於外圓中央位置」功效;反觀系爭方法利用「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技術手段,是以產生「冰棒核心位於第2成型模具中」功能,不具有冰棒核心可「定位」功能,僅具有「梅花形雙色冰棒核心圓於外圓中」功效。綜上比對,系爭方法「冰棒核心係於第2原料注入第2成型模具內並置放於低溫環境中後,才放入第2成型模具槽內」技術特徵,不論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皆與系爭專利「冰棒核心係先放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定位,再將第2原料灌注於灌注空間內」不同,不剛好用均等論。②我雖主張:系爭方法之置放及灌注之先後次序改變,是從事冰品製造業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易於推知或得簡單便易等陳述,但,系爭專利在製造雙色冰棒之外環體時,第2成型模具充填第2原料前,係先將冰棒核心置放「定位」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中央部位,再灌注第2原料,因冰棒核心已定位,是以灌注第2原液並不會影響冰棒核心位置,之後再置放於低溫環境;反觀系爭方法第2模具因冰棒核心無法定位,是以先充填第2原液放至於低溫環境後,再以人力將冰棒核心置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內,因第2原液及於低溫環境,使得冰棒核心可立於第2成型模具容槽內,是以系爭方法與系爭專利不僅僅為置放或灌注先後順序上之改變,冰棒核心是否可定位實為1重要技術手段,尚難稱系爭方法置放或灌注先後順序亦於推知或簡單變異。3以系爭方法若先置放冰棒核心再灌注第2原液,因欠缺先行定位之技術手段,冰棒核心極可能會因第2原液之灌注力量傾斜而無法使冰棒核心圓位於梅花形冰棒靠近中央部位,故我稱系爭方法與系爭專利僅是置放或灌注先後次序之差異,有均等論之剛好用等陳述,當然非可採。③綜上,系爭方法要件編號1d與系爭專利要件編號1D無均等論之剛好用。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範圍:1.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文義範圍: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a「1種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之文義無法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A「1種用以製造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係包含有:」所讀取。蓋系爭模具係用以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我亦不爭執(3本院卷第170頁)。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B「1第1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呈圓槽形之第1成型容槽,他內部置放有1提把,該提把具有1桿部容伸於第1成型容槽中,該桿部上端形成有1握把部位於第1成型容槽外,該第1成型容槽可供注入液態之第1原料,並可藉由提把將凝固成型後之第1原料取出,以獲得1冰棒核心;」之文義所讀取,你就此亦不爭執(3本院卷第190頁)。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槽底面中央部位無定位凸環,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C「1第2成型模具,具有至少1筒體,該筒體內部形成有1圓槽狀之第2成型容槽,他內徑大於第1成型模具之第1成型容槽內徑,且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並可於第2成型容槽中注入顏色不同於第1原料之液態第2原料,使第2原料可凝固成型出1外環體,」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並無定位凸環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文字意義不同,此亦為我所不爭執(3本院卷第171頁)。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梅花柱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不為系爭專利編號要件7D「同時,可藉由提把將1體結合之冰棒核心與外環體取出,以獲得1圓棒狀之雙色冰棒胚材,而可再透過插棒與裁切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文義所讀取。蓋系爭模具之冰棒形狀為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為扁圓形雙色冰棒,兩者文字意義不相同,我就此亦不爭執(3本院卷第171頁)。綜上,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a、7c、7d不為系爭專利請求項7要件編號7A、7C、7D之文義所讀取,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文義範圍,惟我主張均等侵害,故接下來將進行均等比對。2.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均等範圍:系爭模具與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差異在於,要件編號7a、7c及7d之第2成型模具為梅花柱狀,而形成梅花形雙色冰棒,而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為圓槽狀,而形成扁圓形雙色冰棒。另1差異為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c之第2成型模具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結構供冰棒核心定位。系爭模具要件編7a、7c及7d與系爭專利請求項7要件編號7A、7C及7D差異,先就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容槽,而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形,而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差異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①系爭模具利用「具有梅花柱狀之第2成型模具,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技術手段與系爭專利「具有圓槽之第2成型模具,置入冰棒核心及第2原料」技術手段兩者實質相同,蓋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狀,與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兩者僅為模具形狀上差異,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能輕易將系爭模具之圓形筒體改變為梅花形筒體,故兩者應屬無實質上差異。②系爭模具產生「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與系爭專利產生「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之功能實質相同,蓋系爭模具梅花柱狀雙色冰棒胚材與系爭專利圓棒狀雙色冰棒胚材,僅為形狀上改變,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圓棒狀胚材改變為梅花柱狀係屬可輕易完成。③系爭產品「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之結果,與系爭專利「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之結果實質相同,亦僅為形狀上之改變。④你雖辯稱:系爭模具之「1種用於製造梅花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顯係用於製造非扁圓形雙色冰棒之成型模具,若我主張系爭專利擴及所有非扁圓形雙色冰棒,無非使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此1技術特徵要件限制完全消失而破壞請求項界定等陳述。但依據「均等論」係基於保障專利權人利益的立場,避免他人僅就他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特徵稍作非實質之改變或替換,而規避專利侵權的責任,是以專利權範圍不應侷限於申請專利範圍之文義範圍,而可擴至申請專利範圍技術特徵的均等範圍。系爭產品之所以為梅花形雙色冰棒,是因模具為梅花柱狀,第2原液凝固成型後為梅花形狀,又模具形狀選擇,是在模具製造時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消費者喜好而設計冰棒形狀,是以形狀之選擇係屬顯輕易完成,故你前述所辯,並非可採。⑤結論,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容槽,而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圓槽形,而獲得扁圓形雙色冰棒」進行均等分析,不論技術手段、功能與結果均實質相同,故兩者適用均等論。系爭模具要件編號7c「第2成型模具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與系爭專利要件編號7C「第2成型模具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之差異,依均等論之「手段,功能,結果」判斷原則如下:①系爭專利利用「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技術手段,該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產生冰棒核心易成形於雙色冰棒中央部位功效;反觀系爭模具之第2成型模具容槽不具有定位凸環,冰棒核心置入第2成型模具不具有定位凸環可供定位,是冰棒核心也不易成形於雙色冰棒中央部位。綜上比對,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技術特徵,不論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皆與系爭專利「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非實質相同,是以,兩者不剛好用均等論。②我雖主張:系爭專利之第2成型模具是否有定位凸環並不影響第2成型模具之目的與功能,故定位凸環之存在實為非必要要件等陳述。惟按系爭專利之專利權範圍,應以公告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內容係1整體之技術手段,不論元件、成分或步驟如何拆解或組合,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技術特徵都不能省略。系爭專利請求項7已明確記載「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1定位凸環,可供冰棒核心容置定位」,顯見定位凸環是提供冰棒核心定位之用,定位凸環結構存在實具有功能,且已為我選擇寫入申請專利範圍作為限定要件,並非我所述非必要要件,故我所述不予採信。從而,雖系爭模具「第2成型模具筒體為梅花柱狀容槽,而獲得梅花形雙色冰棒」剛好用均等論,但是他「第2成型模具容槽底面部位不具有定位凸環」並不剛好用均等論,故系爭模具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均等範圍。綜上,系爭方法並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或均等範圍,系爭模具亦未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7之文義或均等範圍,是我主張系爭方法及系爭模具分別侵害系爭專利請求項1、7,請求判決如他首揭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我既受敗訴判決,他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不應准許。至於雙方他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11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1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葉倩如。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0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0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3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1)系爭專利改善傳統照明固定焦距與侷限於小範圍之缺點,可增進瞬間大範圍照近與照遠之調焦式照明。我於完成技術開發與專利申請後,曾以「伸縮變焦手電筒」之商品3展,而分別榮獲<date>臺北國際發明與技術交易展覽館教育部館最佳人氣獎第3名、第61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獎、第3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獎、第25屆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銀牌獎及第6屆臺北國際發明與技術交易展銀牌獎。(2)系爭專利為有效專利,他與先前技術美國第US2004/0000000A1及US1,478,282號專利相較,系爭專利為沙漏形聚光光束,具有大範圍均勻照明之調焦功效,且凸透鏡不需完全吸收光,亦無須使用反光杯。先前技術雖認定光源在距離凸透鏡之1倍焦距時可照射最遠,惟系爭專利揭露光源需超過1倍焦距時,成像在趨近無窮遠處才可照射最遠之距離,故具進步性。本院<date>度民專訴字第157號民事判決,未以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理解與認定,僅以1般簡單之光學原理與推測圖示「散光」與「聚光」現象,以事後分析之論斷方式,認定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明顯違反發明專利審查基準之審查程序、法定證據不足及適用法律錯誤,我已就該事件提起上訴。再者,系爭專利之產品於市場推出後,因造型新穎與功能特殊,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竟然你未經我之授權或同意,竟銷售侵權商品,我並於<date>在他門市購得「LED10W09LED自行車燈」之侵權商品(下稱系爭商品)。經鑑定結果,認系爭專利之每1技術特徵均完全對應於系爭商品中,依全要件原則,符合文義讀取。(3)我已與TRADECHANNELINTERNATIONALL.L.C公司簽訂專利授權使用協議,授權金額每年可超過新臺幣(下同)1,000萬元。基隆市警察局於<date>採購具有變焦功能之手電筒822支,預算金額為799,806元,全臺預期可採購金額即達1,800萬元。依經建會資料所示,<date>臺灣自行車騎乘人口大幅成長至70萬人,自行車前燈平均以每支500元計算,採購金額預期可超過3,500萬元。你銷售與系爭專利技術相同,而為較低劣之大6侵權商品,嚴重影響被授權廠商之生產意願,擠壓我可收取技術移轉金與生產授權金之空間,不僅造成消費者低價傾銷與偽劣產品之誤認,亦對市場造成極大混亂。因我之經銷商藍耀國際有限公司(下稱藍耀公司)前在他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ablywin公開系爭專利之產品資訊,並在單車雜誌鐵馬拜客TMBK刊登4期廣告,且將廣告內容,隨貨附予客戶。而我在取得系爭專利後,隨即在產品之管身上雷射雕刻臺灣發明專利第I309729號與註冊商標,並有產品流水號與DNA防偽標籤。故你與他供應商知悉自大6進口侵權商品而在台灣銷售之事實,顯係故意侵權。並聲明求為判決:你應給付我3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
(1)我與你因合夥成立之快速剪髮事業,不論係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抑或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下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均是依出資比例所共有:1、各快速剪髮店面部分:我與你因合夥而6續出資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分別6續設立各地區之快速剪髮店面;各剪髮店面資金係來自於雙方合夥財產之1部;為有效管理各店面之稅籍方便,雙方決定由個別出名以為各快速剪髮店面名義上之負責人,然實際上各快速剪髮店面仍為雙方所共有,並由我及第3人陳韋見共同委由你經營管理各該快速剪髮店,惟營運上重大事項,仍須經雙方共同決議,方得執行。又第3人郭梅桂(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總會計)寄予雙方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負債表」(製表日期分別為:<date>),各快速剪髮店之營收(快客企業社帳戶)均列為資產類之1部,由同為股東(股東權益類)之雙方依據出資比例所共有;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統籌由受我委任之你處理,由他匯集、計算所有店面營收後,再支付相關經營費用(如員工薪資等),故各快速剪髮店面乃屬合夥財產之1部,是由雙方依據出資之比例所共有。2、快客公司、櫛客司及髮客公司部分: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之資金來源同於各快速剪髮店,即由雙方共同所有之合夥財產出資設立,且當時雙方均同意以出資比例作為各公司登記時股東出資額數或股份數比例之依據。資產負債表中之「資產類」欄位清楚記載所有快速剪髮店面及快客公司、櫛客公司、髮客公司之銀行帳戶,此財產均被視為1體,均為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合夥財產);而「股東權益類」部分亦清楚記載雙方是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人,且依據出資比例共有資產類所示之所有財產。又「股東權益類」,其中有關9位股東之投資金額,除你與我陳錦軒因技術出資和公司增資部分外,均與出資數額相符,益證快客公司確係由我與你所共有,僅因你<date>底悖於我委託,恣意將該公司登記為他個人所有。(2)系爭商標本為雙方共有,我已使用多年,你均未向我請求權利金:1、你以「快客企業社」成立之快速剪髮,起初因策略有誤而經營不善,於<date>左右至新加坡尋求我資金入股,我6續挹注資金,雙方才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並於<date>底及<date>間6續共同成立快客公司、櫛客公司及髮客公司用以管理事業。2、你曾於<date>以快客公司名義寄發關於共同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財產清冊與股東新股分配」予我,當然電子郵件夾帶檔案之「2009快客國際財產清冊0428」觀之,有關商標部分,即明白顯示係屬於雙方投資系爭快速剪髮事業資產之1部,確為雙方所共有。3、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合,於<date>初曾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管理經營達成協議,依出資明細表所載之出資比例,各自管理經營各區域之快速剪髮店。又因當時你與訴外人周昊霆(當時為所有人之1)持有股份比例為17%,與台南區域之店面比例相近(15.99%),你是主張由他與訴外人周昊霆經營管理此區域之快速剪髮店面,他餘之所有店面則轉為移交我經營管理,因此你於<date>依該協議內容,先行移交北部27家快速剪髮店予我,並表示將6續移交其他店面予我經營管理。你既早與我達成上開協議,各自經營管理快速剪髮店面,盈虧自負,今卻向我請求損害賠償,與上開協議相違。4、你於<date>電子郵件寄予我吳岳峯及陳錦軒之夾帶檔案「QC快速剪髮營運報告書」,其中第3頁「第1階段公司架構期」明白向我表示將於「<date>完成專利、商標與文宣著作權申請」,有關系爭商標註冊申請,當時係兩造討論後,委由你處理,孰料你最後竟違反我託付而登記為他個人所有。5、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分別成立於<date>及<date>,你針對後續成立之公司(除櫛客公司外),他股份均掛名於郭梅桂名下;該2間公司成立後與快客公司併管理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事務,縱認快客公司與該2間公司有他個別財產,亦無關系爭商標所有權之認定,無論此3間公司抑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所有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系爭商標屬雙方所共同所有。況你知悉我使用系爭商標多年,從未向我請求權利金之給付,顯示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絕非僅因登記於你名下即為他個人所有。6、辦理系爭商標申請註冊之南1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下稱南1事務所),均於系爭商標註冊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向雙方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系爭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由雙方共有之各快速剪髮店面平均分攤,亦即使用「極速剪髮F100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即分攤該商標之申請費用;同理,使用「QC」及「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快速剪髮店面,是各自分攤使用該商標之申請費用,是系爭商標申請註冊登記之費用是共同負擔,益證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登記,當時確實係我委由你全權處理,確為雙方所共有。(3)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店面布及北、中、南部,而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有大部分係以我為負責人,僅因分別管理協議致仍由你經營管理中(台南區以外之店面,你仍尚未依協議移交予我經營管理);若真如你主張,何以我同為負責人之中南部快速剪髮店面可繼續使用系爭商標,而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卻需負侵害系爭商標責任,顯有矛盾之處,益證系爭商標確為雙方所共有。(4)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為雙方共有,獲益原均依據各自持股比例,僅於<date>初因理念不合致有分別管理約定,雙方各依據持股比例加以管理,事業資產仍屬雙方所共有,我從未否認你就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享有10%持股比例。另我於台北桂林路開設之店面,是因家樂福桂林店租約到期無從續租,為繼續經營,我方將其中所有硬體剪髮設備遷移至該條路上之新店面,亦即該店面實質上僅為原家樂福店之遷移,並非新設,你仍享有10%持股。(5)縱認你係系爭商標唯1所有權人,但是所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均是你統1處理,由他匯整統計完所有店面之當月營收後,再發放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所有員工薪水及各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負擔(快速剪髮店面租金,雖均由櫛客公司開立支票負擔,惟金錢來源仍待你彙整各地區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後發放)等費用;又單就我現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營收,根本無法負擔租金及員工薪水,你於每月匯出店面租金與員工薪水前,會先視我經營管理之北部店面之營收為多少,若短少50萬元方足夠支付租金與員工薪水,則你僅會補上該差額,支付店面租金及員工薪水,北部之快速剪髮店面根本沒有任何盈餘。當然<date>起,你就北部快速剪髮店面員工薪水之部分均不再匯予我發放,僅補貼有關店面租金繳付之部分(因中、南部仍有許多快速剪髮店面之租金均是由櫛客公司負擔),你此舉使我經營之北部快速剪髮店面,不僅持續毫無盈餘,且需我以他固有財產加以挹注,方得維持北部快速剪髮店面營運,故我並未因使用系爭商標而有任何獲利等語,資為抗辯。(6)答辯聲明:1、你之訴駁回。2、若受不利益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2、反訴部分:1、我即反訴你主張:(1)系爭商標為雙方所共有,因為快客公司、櫛客公司與髮客公司或系爭商標,均屬雙方共同成立系爭快速剪髮事業之資產,僅你即反訴我登記為他個人所有,系爭商標既為雙方共有,我使用自己所有之系爭商標時,何需給付權利金。而雙方當時6續申請系爭商標註冊,由我委由你全權處理;而有關商標申請註冊,由你再委由南1事務所處理,南1事務所於系爭商標之公告登記前約1、2個月即請領款項用以申請註冊,而系爭商標之申請註冊費用,均由雙方共有快速剪髮店面之營收平均分攤。(5)聲明求為判決:1、確認兩造為「極速剪髮F100及圖」、「QC」、「美髮大師HairMaster及圖」商標之所有權人。2、你就系爭商標應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變更登記為雙方共有。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2、你即反訴。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為系爭專利權人:1、我安費諾亮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亮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於<date>起更改為現在之公司名稱,是全球知名之通訊防水連接器製造公司,多年來投入大量資金,致力於技術之研發,已經已取得國內外多項專利。2、我之受雇人許旭仁於<date>以「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經實體審查核准審定後,獲發新型專利證書第185571號證書(公告編號第470230號)。系爭專利之申請人於<date>將系爭專利之所有權利轉讓予我,並換發專利證書,專利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2)你信音公司未經我同意授權,竟為販賣及為販賣之要約侵害系爭專利物品:1、你信音公司未經專利權人之同意授權,即於該公司之網站上為販賣之要約、販賣型號「2CT3004-」(下稱系爭產品1)、「2CT3024-」(下稱系爭產品2)waterproof系列產品。2、依該網站下載之型號「2CT3004-W05300」產品圖面所載,系爭產品1、2之系列產品,均為防水接頭,他防水等級均屬相同,其後編碼則係依據電流之大小及針頭數而定,該編碼之內容均與防水之等級無關。而系爭專利為「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專利範圍均以防水結構為主,與「電流」、「針頭數」無關。是系爭產品1、2之系列產品,防水結構部分應屬相同,他落入專利範圍是不是之判斷,亦屬相同。3、經我取得系爭產品1中型號「2CT3004-W05300」之waterproof產品後,將上揭產品委由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進行專利權侵害鑑定,依據該鑑定結論認為:「信音公司所有之「waterproofconnector(型號:2CT3004-W05300)產品,他對應內容應落入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185571號『線纜連接器之防水構造』之專利權範圍」,故該型號「2CT3004-W05300」之waterproof產品,確屬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4、又我之前員工余維師,於離職後即前往你信音公司任職,你並利用該員在我公司所知悉之職務上資訊,進行你信音公司「防水接頭」技術與業務之發展。是以,你對於系爭專利顯然知悉。(3)我暫以新臺幣(下同)15萬元為最低請求金額:1、系爭產品1、2既均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你顯已侵害系爭專利權,依專利法第106、108、84條規定,我自得請求排除侵害,並請求你賠償損害。2、你銷售之系爭產品1、2通訊連接器產品,1般單價約為150元,而1般最低採購數量為1,000個,以此計算,他銷售之全部收入至少為150,000元。3、系爭專利於<date>前即經核准公告在案,你就我為系爭專利權人,應屬明知。他未得我同意,擅自使用系爭專利,銷售侵害專利產品,損害我利益,謀取不法利得之惡意,至為顯然。故我依專利法第85法第3項之規定,尚得請求損害額3倍之損害賠償。(4)對你答辯之陳述:1、系爭產品1、2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4項:依據你產品網頁所載,系爭產品2與系爭產品1,僅係插頭式連接器(俗稱公座)與插座式連接器(俗稱母座)之差異,故對於是否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判定,系爭產品1或2之系列產品,並無任何差異。是3照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專利權侵害鑑定研究報告書之意見,進行侵權比對分析後發現,系爭產品1、2之系列產品,均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4項。你主張「環狀凹槽段之表面係形成1粗糙表層,此部分在第89206338號公報中並無任何闡述」等陳述,然開放式連接詞係表示元件、成分或步驟之組合中不排除請求項未記載的元件、成分或步驟,如「包含」、「包括」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包括…」,所使用之「包括」1詞,顯屬於開放式連接詞之撰寫方式。是系爭專利所表示之元件組合,並不排除請求項中所未記載之元件。系爭產品既已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所有元件,縱另增加該1「粗糙表層」之元件時,對於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判定,並不生影響。系爭專利之膠灌係指將塑膠材料注入或灌入而言,你既稱系爭產品係「透過PU塑料射出方式加以包覆」,即已承認系爭產品係為塑膠灌入之方式,顯已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膠灌」元件中。2、你抗辯系爭產品僅具有1環狀凹槽,並無2個以上之環肋,無論文義讀取及均等論,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等陳述:文義讀取比對部分:依據申請專利範圍所用之內部證據,即系爭專利說明書中之創作摘要,明文:「…接頸部外圍圈設複數條凸起之環肋,該環肋可為連續如螺紋或不連續狀態且留有間隙…藉前述環肋或預留有間隙之高低落差…此多圈的環肋將自然形成數道防水牆,縱有水滴從接縫處滲入,亦能受他阻隔而減緩水流的速度,以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是所稱之「環肋」,實際上即為1種「凸出部」,至於環肋寬度為何?是否等寬?則均非所問。系爭產品之接頸部外部明確設置有1凸出之環肋,並另有1與環肋等高之凸出部,該凸出部應可認定係為另1環肋,是以系爭產品接頸部外部設置有2環肋,符合「接頸部之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之技術特徵。均等論比對部分:系爭專利之技術特徵,係藉「前述環肋或預留有間隙之高低落差,自然形成數道防水牆,縱有水滴從接縫處滲入,亦能受他阻隔而減緩水流的速度,以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因此,系爭專利「環肋」之「功能」,在於以「凸出」而產生「高低落差」,並形成「防水牆」,以達到「阻隔」而「減緩」水流的速度,以產生連接器「防水」之「結果」。系爭產品接頸部上有1「凸出之環肋」,及1「較寬之凸出部」,2凸出部間形成間隔,高度上亦屬相同。你顯係採取「2寬度不同凸出部」之「技術手段」,而該「寬度不同」與「等寬」間之差異,為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完成者,故屬於「實質相同」,進而達成「因凸出而產生高低落差,以形成數道防水牆」完全相同之「功能」;以產生「阻隔而減緩水流的速度,以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完全相同之「結果」。因此,系爭產品是以「環肋」與「凸出部」之組合方式,形成了數道防水牆,該凸出部可發揮與環肋實質相同之功效。是以,系爭產品縱未符合「文義侵權」,亦屬符合「實質相同」之「均等侵權」。3、你以被證1抗辯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進步性等陳述,多所違誤:被證1之專利名稱為「Highstrengthsubmersibleelectricalcableandconnectorassembly」其中「electricalcableandconnectorassembly」為「電(纜)線及連接器組件」,「Highstrength」則為「高強度」,「submersible」為形容詞,係指「能浸於水中」或「放置水中」之意,與「waterproof」「防滲水」1詞並不相同。你將上開專利翻譯為「高強度可浸於水中」之電纜及連接組件」,而非「高強度防滲水」之電纜及連接組件,亦可證明。被證1之內容中並無任何「膠灌」之陳述,如何將該「結合周圍而成型」(ismoldedaroundandbondedto)解讀成為膠灌,無法得知。依你所述,「接頸部」係指34之元件,而「凸肋」亦指34之元件。然該34元件為「Theextendingendportion」,即尾端延伸部分,並非所稱之「凸肋」,你答辯狀第4項有關被證1之全文更無你所主張之「藉由凸肋34將水氣阻隔」之敘述。被證1之發明目的並非為「防水」,僅係該發明適合用於具有高拉拔應力環境之海(水)中,故將該發明名為「submersibleelectricalcable」,「可浸於水中之電纜」,非謂該發明具有防水之功效,但是他防水部分則係另由其他結構之設計而達成,與你所指摘之技術特徵無關。你抗辯被證1具有「提高防水」之功效,顯無任何依據。依被證1第3頁第2欄第15行以下所述,他發明之目的是在有拉力之水中,對於拖拉應力及振動,具有高強度之承受力,及在有嚴重風化因素之各種惡劣環境中,能承受大振動及其他作用力,與易於組裝和組合,且更小巧並使用較少之材料。是該發明主要係為解決可使用在海(水)中之電纜,面對類似海流、波浪等環境因素所產生之拖拉力量時,為提高他拖拉應力及振動之承受力,所為之發明,該發明顯然並無「防水」或「防滲水」之功效。實際上,海底電纜(submarinecable)之結構相當複雜,他纜線表面鍍有1層鎳合金化合物以增加導電性,而在絕緣外層上另有1層黃銅導體用以絕緣與防水,纜線的最外層是塑膠製的保護層(jacket),而非如你所述,被證1之發明專利,具有海中高水壓之防滲水功效。被證1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已揭露:該套體元件有1孔洞,用來以灌封絕緣材料填充該套體元件之內部;在套體元件內部被填充灌封材料後,用拴塞該孔洞方式來防水,又依被證1最佳實施例說明,亦明確揭露利用絕緣灌封材料(insulatingpottingmaterial)、密封劑(sealant)之填充(fill)、密封(seal)等習知技術,以達防水絕緣之功效,與你抗辯之延伸尾部34等無關。被證1無法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依被證1所揭示之技術特徵,更能顯示系爭專利具有「熟習該項技術者所無法輕易完成」之進步性:①被證1之延伸尾部(34)與絕緣套體(62),係分別為不鏽鋼及橡膠2種不同材質,1般而言,2種不同材質通常難以完全密封。②被證1在延伸尾部(34)與絕緣套體(62)之結合設計上,以凸緣(64)作連接。然此1設計,在1般使用拉拔後,他延伸尾部(34)與絕緣套體(62)間雖能強化他嵌合強度,但2者間之密合度將會降低,進而發生滲水之情況。③被證1非但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技術特徵,其中關於凸緣(64)連接部分,更導致「熟習該項技術者」無法輕易完成系爭專利之技術特徵,顯見系爭專利確實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你以:「…intheformofataperedstifflyflexibleinsulatorjacket62(相當於系爭專利之注膠)ismoldedaroundandbonded…」等,抗辯被證1已揭露系爭專利「膠灌連結」之技術特徵等陳述,但依據新穎性判斷之基本原則,縱被證1已公開上位概念insulator(絕緣體),亦不影響系爭專利所揭露下位概念「『膠』灌」之新穎性。你抗辯「膠灌」為1方法,而依專利法之規定,「新型專利」不得為「方法專利」,故系爭專利違反專利法而無效等陳述,但,系爭專利屬物品專利,係為對物品(線纜連接器)構造之創作或改良,是與你所抗辯之「方法專利」沒有關係,他主張之無效事由,顯屬無稽。依被證1所揭示之技術特徵,將使熟習該項技術者產生,對於「系爭專利技術特徵」之反向教示,因被證1已清楚揭示應使用「填充(fill)絕緣材料」、「密封(seal)」等複雜技術,以達防水之功效,此將致使熟習該項技術者,仍將依循所揭示之「填充(fill)絕緣材料」、「密封(seal)」等技術方式,進行防水設計,而無你所辯稱「輕易推論得知」系爭專利技術特徵之可能,此亦可從被證1早於<date>公開,迄至系爭專利申請之<date>之<date>間,均無任何相似技術特徵之產品或公開資料可證。(5)爰聲明:1、你信音公司不得使用中華民國公告編號第470230號「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新型專利,並應停止自行或委由他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編號為「2CT3004-」、「2CT3024-」系列之產品,亦不得為任何其他侵害中華民國公告編號第470230號新型專利之行為。2、你信音公司、甘信男應連帶給付我150,000元,及自起訴狀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第2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不具新穎性或進步性,系爭專利係屬無效: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及進步性:被證1為美國專利公告號第4266844號之「HIGHSTRENGTHSUBMERSIBLEELECTRICALCABLEANDCONNECTORASSEMBLY」發明專利案之公報影本,他公告日期為<date>,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故該證據具有證據能力。由被證1說明書第4欄第67行至第5欄第16行中有關較佳實施例說明中提到「在1個錐狀具緊密彈性的絕緣套體62(相當於系爭專利之注膠)上有1個具可彎曲和扭轉性的連接部件,他成型於1纜線30(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線纜30)上並與線纜30相結合,且覆蓋過1條套管12上直徑範圍較小的延伸尾部34(相當於系爭專利之接頸部211)。這個錐形的絕緣套體62可以是任何具有適當硬度、凝固性、和彎曲性的絕緣物質,如橡膠。在不鏽鋼材質套管12所設的凸緣64與絕緣套體62的連接部位緊密結合以提高延伸尾部34的嵌合強度,在鋼質套管12的延伸尾部34上有外螺紋(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環肋212),如圖1,是為了提升絕緣套體62連接部位尾端的嵌合強度,這個絕緣套體62是以1個較大的直徑範圍包覆套管12的延伸尾部34,並且連接部位是包覆到套管12延伸尾部34尾端的凸緣64所朝內形成錐狀部65的位置上。錐狀之絕緣套體62也朝著線纜30方向包覆在部位66縮減成形」。可看出被證1所揭露之特徵與系爭專利相同,且被證1所揭露之線纜連接器亦可達到相同系爭專利之提高抗拔拉力與防水之功效,因此,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1並未具有任何功效之增進,或是產生新功效,換言之,被證1已揭露系爭專利之創作特徵,故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或至少為熟知該項技術領域者所能易於思及而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之主要技術特徵是在於接頸部211之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212,此些環肋212,且在連接有端子32之線纜30端與該連接器主體21進行膠灌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21之接頸部211前段1起包覆起來,達到提高抗拔拉力及增加防水之效果;被證1之專利名稱,中文翻譯為「高強度可浸於水中之電纜及連接組件」,可知被證1為1種電纜與連接組件,他創作領域與系爭專利相同,且該證據之目的亦在提供具有高強度與防滲水之電纜及連接組件,故他目的及功效亦與系爭專利相同。你主張被證1專利無「防滲水」之功效等陳述,惟依被證1之專利名稱「HIGHSTRENGTHSUBMERSIBLEELECTRICALCABLEANDCONNECTORASSEMBLY」中之「SUBMERSIBLE」,中文翻譯為「可浸於水中」,既然電纜及連接器組件可浸於水中,甚至於海水中,考量經驗法則,則該電纜及連接器組件當具有防水滲入之效果。倘若無法防水,焉能浸於水中?何況是水壓更高之海水中,可以佐證被證1之產品具有防水效果,故兩者有相同之創作目的。你主張被證1無任何膠灌之陳述等陳述,但被證1之說明書中有關較佳實施例說明中提到「Aflexuralandtorsionaltransitionmemberintheformofataperedstifflyflexibleinsulatorjacket62(相當於系爭專利之注膠)ismoldedaroundandbonded(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膠灌連結)tothecable30(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線纜30)andoverareduceddiameterextendingendportion34ofthesleevebody12.Thetaperedtransitionjacket62maybeofanysuitabletough,stiffandflexibleinsulatingmaterialsuchasrubber」,即已清楚說明以膠體為材質之絕緣套體(jacket62)係成型結合(moldedaround)於線纜30周圍上,故絕緣套體62若欲直接成型並結合於線纜30周圍上,勢必須於其液態時灌入(或注入)線纜30周圍上所預設之模具內,而待他硬化後才可成型於線纜30周圍上,因此被證1之絕緣套體62解讀為以膠灌方式成型於線纜30周圍上,並無不妥。況且你於第1次開庭時主張他「膠灌」係指把膠料灌入模具中之擴大解釋,包括我所抗辯之塑膠射出方式,因為你主張塑膠射出方式也是1種灌入之態樣,故依禁反言規定,你既主張他「膠灌」係指把膠料灌入模具中予以擴大解釋,則被證1中所謂以膠體為材質之絕緣套體62成型於纜線30周圍上之方式亦應為系爭專利之「膠灌」所涵蓋,亦即被證1之絕緣套體62成型於他線纜30周圍上亦應視為「膠灌」之1種,由此可證明被證1確實已揭露「膠灌」之技術。再者依系爭專利於他說明書第4頁第7行創作說明中,對於創作之相關技術中即提到:「其中1連接器主體11係藉1接頸部111與線纜12端合為1體,該線纜12端導接有複數端子13,該些端子13係連同線纜12端1起置入連接器主體11定位後,再施以膠灌黏合」,故可清楚說明習用之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111是利用膠灌方式與線纜12結合成1體,故以「膠灌」方式使本創作之接頸部211與線纜30結合成1體並非系爭專利之創作特徵,而是屬於習知技術,是縱認被證1未敘明他絕緣套體62如何成型,並不影響我主張系爭專利之「膠灌」方式早已為先前技術之事實。被證1之「延伸尾部」係指34之元件,而「外螺紋」係成型於延伸尾部上,因此,他標號仍為34,並無不妥。此外系爭專利之環肋具有阻隔水氣之效果,被證1之外螺紋與系爭專利之環肋無論位置、構造及形狀皆相同,當然同理可證被證1之外螺紋理應具有阻隔水氣之效果。被證1之創作目的主要雖為提高拖拉應力,但是被證1所揭露之電纜及連接組件是相同於系爭專利該等環肋(212)之外螺紋,及相同於系爭專利「膠灌」之絕緣套體(62),且該絕緣套體(62)亦與系爭專利相同,係包覆於該外螺紋之外側,亦即被證1所揭露之線纜及連接組件具有系爭專利達到上述功效特徵之相同結構,縱使被證1並未詳敘如何利用該外螺紋達到防水效果,然依經驗法則及邏輯判斷,被證1既具有相同於系爭專利之結構,當被證1所揭露之電纜及連接組件浸於水中時,他必然也可以藉由該外螺紋以形成數道防水牆,並用以阻隔與減緩水流之速度,進而達到提升防水能力之效果,職是,系爭專利「藉由該等環肋(212)形成數道防水牆,能夠阻隔與減緩水流的速度,以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之功效特徵,顯然為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由被證1之揭示直接且無岐異所得知,是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或至少為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1之揭示結合經驗法則與邏輯判斷,輕易推論所得知,而不具進步性。更何況,依新版專利審查基準第2-3-5頁所述「審查新穎性時,應以引證文件中所公開之內容為準,包含形式上明確記載的內容及形式上雖然未記載但實質上隱含的內容…實質上隱含的內容,指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3酌引證文件公開時的通常知識,能直接且不岐異得知的內容」,故被證1藉由外螺紋形成數道防水牆,以阻隔與減緩水流之速度,進而提升防水能力之效果。結論,被證1已揭露系爭專利之創作特徵,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及進步性,或由被證1結合系爭專利之習用技術,使得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少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新穎性及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屬項,他主張環肋212為連續性如螺紋狀,為他特徵,惟如前述所言,被證1之延伸尾部34上設有外螺紋,即等同於系爭專利之環肋212為連續性如螺紋狀,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新穎性或進步性。3、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屬項,他主張環肋212為獨立不連續狀態,為他特徵。惟依系爭專利之創作目的所言,他主要是利用「連接器之主體在與線纜端銜接之接頸部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該些環肋為連續如螺紋或不連續狀態且留有間隙,當連接有端子之線纜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膠灌連結時,並以包裹方式將前述具有環肋設計之連接器主體包覆起來,使膠灌後的連接器之抗拉拔力增加;而且,以多圈的環肋形成之數道防水牆,縱有水滴從接縫處滲入,亦能受此阻隔而減緩水流的速度,以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為本創作之主要目的」,故不論他環肋212為連續性或獨立不連續狀態,皆能達成相同之功效,亦即系爭專利之環肋採獨立不連續狀態並未較連續性狀態增進功效,依系爭專利申請當時所適用之專利審查基準第2-2-20頁對於構成要件形狀、排列變更之新型中所述:「構成要件形狀、排列變更之新型,是指將他新型之構成要件的構造,在形狀、排列上予以變更所成之新型而言…但如此之構成要件形狀、排列變更之新型,如未能產生某1新功效或某種功效者,則視為熟習該項技術者所能輕易完成且未能增進功效者」,由此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主張他環肋採獨立不連續狀態,僅為他構成要件形狀之變更且未能增進功效,故依被證1及依據專利審查基準所述,為熟知該項技術所能輕易完成,理應不具進步性。4、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附屬項,他主張環肋212與環肋212間留有間隔。但他環肋212與環肋212間留有間隔,僅為他構成要件形狀之變更且未能增進功效,故依被證1及依據上述專利審查基準所述,為熟知該項技術所能輕易完成,理應亦不具進步性。5、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附屬項,他主張每單1環肋212間有間隙213。但每單1環肋212間有間隙213,亦為他構成要件形狀之變更且未能增進功效,故依被證1及依據上述專利審查基準所述,為熟知該項技術所能輕易完成,理應亦不具進步性。(2)我販賣之系爭產品1、2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並無侵害系爭專利:1、有關2CT-3004及2CT-3024之系列產品部分,他系列產品僅是電流及針頭數之差別,主結構上並無不同,我不爭執。惟你僅就2CT-3004提出鑑定,2CT-3024部分並未提出鑑定報告,此部分應由你依舉證分配之原則予以舉證。且我並未製造系爭產品,僅有販售系爭產品。前開鑑定報告係你自行委託鑑定製作,非由法院於審理中選任為之,僅為你用以證明他主張之證據資料,而非民事訴訟法之鑑定。又前述鑑定報告所使用之鑑定物,是由你所提供之產品,事前未經我確認,則待鑑定物果否為我所販賣之物,已值斟酌,他鑑定自不足取。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為私人營利機構,他鑑定是否具公正性,亦有疑義;他分析結論似有無端擴大你之專利權範圍,並曲解我產品特徵,他鑑定結論實屬率斷。容或認為你檢送鑑定之「2CT3004-W05300產品」確係我所製造,我亦未侵害系爭專利。蓋依被證2之比較表,我之產品,接頸部具有環狀凹槽且表面粗糙,然依你所提報告竟然認為我之產品有環肋,且故意忽略我產品之環狀凹槽部分,而稱我之產品亦有凸起部,他鑑定當然具有重大瑕疵。又我產品是就「接頸部於具有該環狀凹槽端係供具端子的線纜端進行連接,是透過PU塑料射出方式包覆固定該接頸部及該線纜」,反觀系爭專利係以「膠灌」方式以包裹方式將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兩者技術方法手段不同,該鑑定卻於分析表上認為我亦以「膠灌」方式處理而認兩者實質相同,顯有故意扭曲事實。再者,系爭專利已標明係「複數條環肋」,依專利侵害鑑定要點認為所謂「複數」係指2個以上,則我僅有1環狀凹槽,並無2個以上之環肋,更無凸起部及環肋,且2者之技術手段及方式皆有不同,我之產品並未侵害你之專利權。3、依被證2分析表可以得知,系爭專利與系爭產品1、2為技術內容不相同之創作:系爭專利所述之環肋係凸出於連接器表面,並且延伸出複數個環肋,反觀,系爭產品則僅只有1環狀凹槽,且係凹陷於連接本體表面。系爭產品於連接器具有該環狀凹槽段之表面係形成1粗糙表層。系爭專利所述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是以膠灌進行連結,系爭產品則是透過PU塑料射出方式加以包覆固定該接頸部及該線纜。經比對分析後,系爭產品之構件與申請專利範圍要件所載述內容不相符,為全要件之不適用。且依均等論分析,他技術手段、功能亦有所不同,亦屬實質不相同。系爭產品不侵害系爭專利權甚明。(3)你主張我賠償以每個150元計算,最低是1000個,及我就你之專利權侵害係屬明知,均請你舉證證明。另你主張我公司為「明知」之理由為「你併購前之亮泰公司員工離職,於我公司上班,即屬明知」等陳述,此是你有所誤會,因為因余維新於我公司擔任行銷人員,而非工程研發、技術人員,他亦未將你之技術引入我公司,你之專利早已揭露於智慧財產局,乃屬公開資料,何須余維新提供?且我之產品迥異於你之專利權,你稱我明知,根本與事實不符。(4)爰聲明:駁回你之訴。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3、本院之判斷:1、雙方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132、133頁)(1)你原名亮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於<date>變更公司名稱為安費諾亮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見原證1臺北縣政府函文影本)。(2)訴外人許旭仁於<date>以「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新型專利,經該局核准審定,於<date>公告,並發給新型第185571號專利證書(即系爭專利),專利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嗣於<date>訴外人許旭仁將系爭專利轉讓予你,並換發專利證書。(見原證2新型專利說明書影本、原證3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文影本、原證4專利證書影本)(3)我甘信男為我信音公司之負責人(見原證8公司登記資料查詢影本)(4)我信音公司於他公司網站上刊登型號「2CT3004-W12200」、「2CT3004-W10200」、「2CT3004-W08300」、「2CT3004-W07300」、「2CT3004-W06300」、「2CT3004-W05300」、「2CT3004-W04300」、「2CT3004-W04400」(即系爭產品1)、「2CT3024-W08300」、「2CT3024-W07300」、「2CT3024-W06300」、「2CT3024-W05300」、「2CT3024-W04300」、「2CT3024-W04400」、「2CT3024-W03400」、「2CT3024-W02400」產品(即系爭產品2)(見原證5),並販售。是依上開規定意旨,於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訴訟程序中,倘當事人就專利之有效性有所主張或抗辯時,法院固應就該專利是否具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自為調查,若該專利具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縱認被控侵權物之技術確有落入該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情形,該專利權人亦不得對他造主張權利而請求損害賠償。反之,倘被控侵權物並未侵害專利權,縱專利權之有效性並無疑義,法院仍得據此駁回權利人之請求,無須再就損害賠償金額為計算。然究應先就專利權有無應撤銷、廢止之原因,抑或就有無侵權之事實為判斷,法未明文,自得由法院依他調查所得證據,本於法律確信,以為論斷,合先敘明。(2)法院調查結果,系爭專利主要係連接器主體在欲與線纜端接之接頸部外圍圈設複數條凸起之環肋,並以包裹方式膠灌連結線纜與該連接器主體,藉前述環肋增加膠灌後之抗拉拔力,並阻隔、減緩水流,以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而你主張系爭產品1、2是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4項,茲就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4項分述如下: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包括1連接線纜端之連接器主體,該連接器之主體在欲與線纜端銜接處設1接頸部,他特徵在於:接頸部之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此些環肋,且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膠灌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其中環肋為獨立不連續狀態。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其中環肋與環肋間留有間隔。(系爭專利主要圖式如附圖1所示)(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4項之解析: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可解析為A「1種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B為「包括1連接線纜端之連接器主體」;C為「該連接器之主體在欲與線纜端銜接處設1接頸部」。D為「接頸部之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及E為「此些環肋,且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膠灌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是第1項之附屬項,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請求項中所載全部技術特徵。是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可解析為6個要件,除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5個要件外,另加要件M「環肋為獨立不連續狀態」。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是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附屬項,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請求項中所載全部技術特徵。是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可解析為7個要件,除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中所載6個要件外,另加要件N「環肋與環肋間留有間隔」。(4)系爭產品1、2之解析:1、你主張系爭產品1、2之系列產品,均為防水接頭,防水等級均屬相同,其後編碼係依據電流之大小及針頭數而定,與防水等級無關,且兩系列只有公座和母座之差別,結構上沒有差異,是系爭產品1、2之系列產品,防水結構部分應屬相同,他落入專利範圍是不是之判斷,亦屬相同等語,雖經我當然承系爭產品1之系列產品或系爭產品2之系列產品僅是電流及針頭數之差別,主結構上並無不同等語,惟否認系爭產品1與系爭產品2為相同之結構;查,2CT3004-W05300(即系爭產品1)及2CT3024-W05300(即系爭產品2)與系爭專利全部結構,包括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環狀凹槽及包覆接頸部之結構等相對應,依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4項解析,兩產品均可獲得相同結構如下:1種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包括1連接器主體,連接1線纜端,該主體在欲與線纜端銜接處設1接頸部,接頸部之外圍圈設單1環狀凹槽,該環狀凹槽為單1獨立者,且該環狀凹槽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射出方式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是你之前開主張堪可採信,經就系爭產品1、2(下稱系爭產品)合併進行技術分析。2、又我雖抗辯系爭產品之線纜與連接器主體之連結係採「PU塑料射出方式」等陳述,惟PU塑料是熱固性樹脂,通常係採壓縮成型(compressionmolding)、轉移成型(transfermolding)或發泡成型(foammolding)等方式,而非適用於熱塑性樹脂之射出成型(injectionmolding)。前述之射出成型或壓縮成型均屬模製成型方式,亦即上位概念的模製成型包含下位概念之射出成型及壓縮成型等方式。另3諸我答辯狀第5頁第12行(見本院卷第65頁)所載譯當然被證1倒數第4行「…ismoldedaround…」之文字為「…膠灌成型…」,我將「模製」譯為「膠灌成型」,是我抗辯之「PU塑料射出方式」屬於「模製」成型方式,因其中「PU塑料」與系爭專利之界定無關,是從「射出方式」可讀取到「膠灌成型」之文義。3、是系爭產品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解析結果,可以解析為5個要件(如附表所示):a為「1種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b為「包括1連接器主體,連接1線纜端」;c為「該主體在欲與線纜端銜接處設1接頸部」;d為「接頸部之外圍圈設單1環狀凹槽」;及e為「該環狀凹槽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射出方式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是以,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解析結果,除前述a至e共5個要件外,系爭產品並無要件m。而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解析結果,除前述a至e及m共6個要件外,系爭產品並無要件n。(5)文義讀取:1、系爭產品與經解析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比對,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到系爭專利要件A至C之文義,惟無法讀取到D、E之文義。而從我所主張之「射出方式」固可讀取到「膠灌成型」之文義,已如前述,惟系爭產品之接頸部之外圍係圈設單1環狀凹槽,無法讀取到要件D「接頸部之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及要件E「此些環肋,且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膠灌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技術特徵之文義,故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2、由於從系爭產品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且系爭產品之接頸部之外圍圈設單1環狀凹槽,並無系爭專利「環肋為獨立不連續狀態」及「環肋與環肋間留有間隔」之技術內容,不符合全要件原則,故亦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文義。(6)均等論:1、系爭產品之要件d、e與系爭專利要件D、E之差異,在於後者為「複數條環肋」,前者為「單1環狀凹槽」。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第4頁倒數第7行起:「創作人主要是利用接頸部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使膠灌後的連接器之抗拉拔力增加;而且,以多圈的環肋形成之數道防水牆,縱有水滴從接縫處滲入,亦能受此阻隔而減緩水流的速度,以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為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及系爭專利說明書第5頁倒數第7行起:「此些環肋212為連續之螺紋狀或不連續而留有間隙213…環肋212所預留間隙213所生之高低落差,讓膠灌後的連接器主體21與線纜30結合所生之抗拉拔力增加…進而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複數環肋」之功能係為減緩水流之速度,以達成防水及增加抗拉拔力之結果,而系爭產品具有「單1環狀凹槽」,亦具有高低落差之技術手段,具有減緩水流速度之功能,而達成防水結果,並可增加拉拔力,是以,「複數條環肋」與「單1環狀凹槽」兩者之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均實質相同,系爭產品之要件d、e與系爭專利要件D、E分別比對,均無實質差異,故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適用均等論。2、惟因系爭產品僅有「單1環狀凹槽」,並無系爭專利「環肋為獨立不連續狀態」及「環肋與環肋間留有間隔」之技術內容,不符合全要件原則,故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不剛好用均等論。(7)系爭專利有效性之技術分析:由於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茲就我抗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部分有無應撤撤之原因分述如下:1、被證1:為美國第4,266,844號專利「HighstrengthSubmersibleElectricalCableandConnectorAssembly」,公告日期為<date>,屬線纜連接器技術領域。(他相關圖示如附圖2所示)2、被證1可否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2段式請求項,所載之連接器主體及其接頸部為你自己承認之先前技術,他特徵在於該接頸部外圍所設之複數條環肋,及該連接器主體與線纜之間是以膠灌予以包裹連結。查被證1與系爭專利同為線纜連接器技術領域,且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故被證1得為系爭專利之相關先前技術。而由被證1之專利名稱「高強度可浸於水中之電纜及連接組件」,及摘要第4行所載「suchasairgunswhichoperateinharshenvironmentssuchasatsea」、倒數第10行起所載「Theelectricalcableandconnectorassemblyischaracterizedbybeingruggedandwatertightsoastobeabletowithstandthelargevibrationsgeneratedbyairguns…」,可知被證1具有防水之功效。再依被證1所載「該套管12的延伸端部34有外螺紋,如圖1,是為了提升延伸端部34與套體62連接端的連接強度」,亦已揭露系爭專利說明書第4頁倒數第3行所載「使膠灌後的連接器之抗拉拔力增加」之功效。經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1,系爭專利與被證1同屬具有防水功效之線纜連接器構造。而被證1第1圖及說明書第4欄第67行起載有:「1可彎曲及扭轉的連接件為具強力撓性的錐狀絕緣套體62,經模塑成型而包覆結合1纜線30,並覆蓋1套管121端直徑漸縮的延伸端部34。該錐形連接用套體62可以是任何適當韌性、剛性及撓性的絕緣材料如橡膠。不鏽鋼材質套管12的凸緣64嚙合套體62的連接端,以提高兩者之間的連接強度。該套管12的延伸端部34有外螺紋,如圖1,是為了提升延伸端部34與套體62連接端的連接強度。該套體62之直徑稍大於套管12…」,3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1連接線纜端之連接器主體及其接頸部為你自己承認之先前技術,且可分別對應被證1之線纜、鋼質套管及其延伸端部,是被證1所載「延伸端部34有外螺紋」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頸部之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被證1所載「經模塑成型而包覆結合1纜線30,並覆蓋1套管121端直徑漸縮的延伸端部34」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膠灌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亦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之技術特徵均已揭露於被證1,故被證1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你雖主張被證1之技術領域、技術特徵及功效皆非「防滲水」等陳述,惟依前述被證1之摘要第4行及倒數第10行起所載內容,不論被證1專利權人主觀上是否認為該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拖拉應力及振動之承受力,客觀上被證1已教示該發明防滲水之功效及技術特徵。況且,只要先前技術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載之全部技術特徵,即可證明該申請專利範圍不具新穎性,至於是否具相同功效,在所不論。另你主張被證1並未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載「膠灌」之陳述等陳述,但,你已於<date>言詞辯論期日陳稱「膠灌」是「只要用類似塑膠的東西灌入或注入就可以了。包括高壓、低壓」及「就系爭專利的膠灌是習知技術部分不爭執」等語,而依被證1說明書第4欄第67行起所載:「可彎曲及扭轉」、「強力撓性」、「絕緣套體」、「模塑成型而包覆結合」,熟習該項技術者可得知該套體62是模塑成型之橡膠元件,是可認定他成型方式與習知技術「膠灌」之文義實質相同。你雖又主張被證1是以「密封劑」等習知技術達防水絕緣之功效等陳述,但你所指最佳實施例1至4之套體12、腔體55及填充孔56等均為對應系爭專利連接器主體21之前端部分,尚非後端之接頸部211,故你之主張尚非可採。另你主張被證1已公開上位概念insulator(絕緣體),不影響系爭專利所揭露下位概念「膠」灌之新穎性等陳述,但被證1說明書第4欄第67行起已記載錐形連接用套體62可以是絕緣材料如橡膠,已如前述,且動名詞「膠灌」是成型方法而非材料,與名詞「絕緣體」亦無上、下位概念之區分。3、被證1可否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被證1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被證1雖未教示外螺紋可以達到防水功效,惟依經驗法則,延伸端部34之外螺紋被套體62所包覆時,該外螺紋形成數道防水牆,得阻隔並減緩水流速度,而達到防水功效,故被證1當然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9)你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5",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商標權移轉登記
我與你邱石蓮間有定期限償還之債權債務關係,期限屆滿後,你邱石蓮無力償還,是以他經營之正宗小南門福州傻瓜乾麵店頂讓給我,其中包括傻瓜麵之註冊商標,惟因你邱石蓮將前述店面頂讓予我時,我正逢另案連帶保證事件,在主債務人失聯情況下被追索,故我1方面積極尋找主債務人,另1方面你邱石蓮又有其他債務人向他追索債務,使我之債權岌岌可危。後來因我友人即你曾大千知悉前揭情事,且又希望能尋得工作,是毛遂自薦請求我聘請他擔任小南門福州傻瓜乾麵店的店長,並建議我以伊名義與你邱石蓮簽署契約,再由伊轉讓予我,我幾經思量後是依他建議完成契約之簽署,你邱石蓮並先將其中5個商標即中華民國註冊第789633、1137163、1137323、1137324、1149822號商標之註冊證交付你曾大千,你曾大千再交付予我(業經本院<date>度民商訴字第27號判決你邱石蓮應將該商標移轉登記予你曾大千所有,再由你曾大千移轉登記予我確定),但是他餘註冊第01269434、01269834、01272928、01269216、01269215、01269214、00779457、00090737、00731219、00731116、00730963、00730827、00086392、01273017號商標(下稱系爭商標)之註冊證,你迄今仍未交付。其後,我之連帶保證事件在主債務人出面解決情況下已解除連帶保證責任,而此時你曾大千在無意接下店長之情況下,亦依約將經營權交付予我,惟因系爭商標仍登記為你邱石蓮所有,且我持續與你曾大千聯繫未果,又因與你邱石蓮完成買賣手續後,即曾向你曾大千告知不用再借他名義,並以本院<date>度民商訴字第27號商標權權利歸屬事件<date>言詞辯論期日筆錄繕本之送達作為終止借名契約之意思表示,是你曾大千依約自有將系爭商標移轉登記予我之義務。為此,經依法請求你邱石蓮將系爭商標移轉登記予你曾大千所有,你曾大千再將系爭商標移轉登記予我所有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不具新穎性或進步性,系爭專利係屬無效: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及進步性:被證1為美國專利公告號第4266844號之「HIGHSTRENGTHSUBMERSIBLEELECTRICALCABLEANDCONNECTORASSEMBLY」發明專利案之公報影本,他公告日期為<date>,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故該證據具有證據能力。由被證1說明書第4欄第67行至第5欄第16行中有關較佳實施例說明中提到「在1個錐狀具緊密彈性的絕緣套體62(相當於系爭專利之注膠)上有1個具可彎曲和扭轉性的連接部件,他成型於1纜線30(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線纜30)上並與線纜30相結合,且覆蓋過1條套管12上直徑範圍較小的延伸尾部34(相當於系爭專利之接頸部211)。這個錐形的絕緣套體62可以是任何具有適當硬度、凝固性、和彎曲性的絕緣物質,如橡膠。在不鏽鋼材質套管12所設的凸緣64與絕緣套體62的連接部位緊密結合以提高延伸尾部34的嵌合強度,在鋼質套管12的延伸尾部34上有外螺紋(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環肋212),如圖1,是為了提升絕緣套體62連接部位尾端的嵌合強度,這個絕緣套體62是以1個較大的直徑範圍包覆套管12的延伸尾部34,並且連接部位是包覆到套管12延伸尾部34尾端的凸緣64所朝內形成錐狀部65的位置上。錐狀之絕緣套體62也朝著線纜30方向包覆在部位66縮減成形」。可看出被證1所揭露之特徵與系爭專利相同,且被證1所揭露之線纜連接器亦可達到相同系爭專利之提高抗拔拉力與防水之功效,因此,系爭專利相較於被證1並未具有任何功效之增進,或是產生新功效,換言之,被證1已揭露系爭專利之創作特徵,故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或至少為熟知該項技術領域者所能易於思及而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之主要技術特徵是在於接頸部211之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212,此些環肋212,且在連接有端子32之線纜30端與該連接器主體21進行膠灌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21之接頸部211前段1起包覆起來,達到提高抗拔拉力及增加防水之效果;被證1之專利名稱,中文翻譯為「高強度可浸於水中之電纜及連接組件」,可知被證1為1種電纜與連接組件,他創作領域與系爭專利相同,且該證據之目的亦在提供具有高強度與防滲水之電纜及連接組件,故他目的及功效亦與系爭專利相同。你主張被證1專利無「防滲水」之功效等陳述,惟依被證1之專利名稱「HIGHSTRENGTHSUBMERSIBLEELECTRICALCABLEANDCONNECTORASSEMBLY」中之「SUBMERSIBLE」,中文翻譯為「可浸於水中」,既然電纜及連接器組件可浸於水中,甚至於海水中,考量經驗法則,則該電纜及連接器組件當具有防水滲入之效果。倘若無法防水,焉能浸於水中?何況是水壓更高之海水中,可以佐證被證1之產品具有防水效果,故兩者有相同之創作目的。你主張被證1無任何膠灌之陳述等陳述,但被證1之說明書中有關較佳實施例說明中提到「Aflexuralandtorsionaltransitionmemberintheformofataperedstifflyflexibleinsulatorjacket62(相當於系爭專利之注膠)ismoldedaroundandbonded(相當於系爭專利之膠灌連結)tothecable30(相當於系爭專利之線纜30)andoverareduceddiameterextendingendportion34ofthesleevebody12.Thetaperedtransitionjacket62maybeofanysuitabletough,stiffandflexibleinsulatingmaterialsuchasrubber」,即已清楚說明以膠體為材質之絕緣套體(jacket62)係成型結合(moldedaround)於線纜30周圍上,故絕緣套體62若欲直接成型並結合於線纜30周圍上,勢必須於其液態時灌入(或注入)線纜30周圍上所預設之模具內,而待他硬化後才可成型於線纜30周圍上,因此被證1之絕緣套體62解讀為以膠灌方式成型於線纜30周圍上,並無不妥。況且你於第1次開庭時主張他「膠灌」係指把膠料灌入模具中之擴大解釋,包括我所抗辯之塑膠射出方式,因為你主張塑膠射出方式也是1種灌入之態樣,故依禁反言規定,你既主張他「膠灌」係指把膠料灌入模具中予以擴大解釋,則被證1中所謂以膠體為材質之絕緣套體62成型於纜線30周圍上之方式亦應為系爭專利之「膠灌」所涵蓋,亦即被證1之絕緣套體62成型於他線纜30周圍上亦應視為「膠灌」之1種,由此可證明被證1確實已揭露「膠灌」之技術。再者依系爭專利於他說明書第4頁第7行創作說明中,對於創作之相關技術中即提到:「其中1連接器主體11係藉1接頸部111與線纜12端合為1體,該線纜12端導接有複數端子13,該些端子13係連同線纜12端1起置入連接器主體11定位後,再施以膠灌黏合」,故可清楚說明習用之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111是利用膠灌方式與線纜12結合成1體,故以「膠灌」方式使本創作之接頸部211與線纜30結合成1體並非系爭專利之創作特徵,而是屬於習知技術,是縱認被證1未敘明他絕緣套體62如何成型,並不影響我主張系爭專利之「膠灌」方式早已為先前技術之事實。被證1之「延伸尾部」係指34之元件,而「外螺紋」係成型於延伸尾部上,因此,他標號仍為34,並無不妥。此外系爭專利之環肋具有阻隔水氣之效果,被證1之外螺紋與系爭專利之環肋無論位置、構造及形狀皆相同,當然同理可證被證1之外螺紋理應具有阻隔水氣之效果。被證1之創作目的主要雖為提高拖拉應力,但是被證1所揭露之電纜及連接組件是相同於系爭專利該等環肋(212)之外螺紋,及相同於系爭專利「膠灌」之絕緣套體(62),且該絕緣套體(62)亦與系爭專利相同,係包覆於該外螺紋之外側,亦即被證1所揭露之線纜及連接組件具有系爭專利達到上述功效特徵之相同結構,縱使被證1並未詳敘如何利用該外螺紋達到防水效果,然依經驗法則及邏輯判斷,被證1既具有相同於系爭專利之結構,當被證1所揭露之電纜及連接組件浸於水中時,他必然也可以藉由該外螺紋以形成數道防水牆,並用以阻隔與減緩水流之速度,進而達到提升防水能力之效果,職是,系爭專利「藉由該等環肋(212)形成數道防水牆,能夠阻隔與減緩水流的速度,以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之功效特徵,顯然為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由被證1之揭示直接且無岐異所得知,是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或至少為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據被證1之揭示結合經驗法則與邏輯判斷,輕易推論所得知,而不具進步性。更何況,依新版專利審查基準第2-3-5頁所述「審查新穎性時,應以引證文件中所公開之內容為準,包含形式上明確記載的內容及形式上雖然未記載但實質上隱含的內容…實質上隱含的內容,指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3酌引證文件公開時的通常知識,能直接且不岐異得知的內容」,故被證1藉由外螺紋形成數道防水牆,以阻隔與減緩水流之速度,進而提升防水能力之效果。結論,被證1已揭露系爭專利之創作特徵,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及進步性,或由被證1結合系爭專利之習用技術,使得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少不具進步性。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新穎性及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屬項,他主張環肋212為連續性如螺紋狀,為他特徵,惟如前述所言,被證1之延伸尾部34上設有外螺紋,即等同於系爭專利之環肋212為連續性如螺紋狀,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新穎性或進步性。3、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屬項,他主張環肋212為獨立不連續狀態,為他特徵。惟依系爭專利之創作目的所言,他主要是利用「連接器之主體在與線纜端銜接之接頸部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該些環肋為連續如螺紋或不連續狀態且留有間隙,當連接有端子之線纜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膠灌連結時,並以包裹方式將前述具有環肋設計之連接器主體包覆起來,使膠灌後的連接器之抗拉拔力增加;而且,以多圈的環肋形成之數道防水牆,縱有水滴從接縫處滲入,亦能受此阻隔而減緩水流的速度,以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為本創作之主要目的」,故不論他環肋212為連續性或獨立不連續狀態,皆能達成相同之功效,亦即系爭專利之環肋採獨立不連續狀態並未較連續性狀態增進功效,依系爭專利申請當時所適用之專利審查基準第2-2-20頁對於構成要件形狀、排列變更之新型中所述:「構成要件形狀、排列變更之新型,是指將他新型之構成要件的構造,在形狀、排列上予以變更所成之新型而言…但如此之構成要件形狀、排列變更之新型,如未能產生某1新功效或某種功效者,則視為熟習該項技術者所能輕易完成且未能增進功效者」,由此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主張他環肋採獨立不連續狀態,僅為他構成要件形狀之變更且未能增進功效,故依被證1及依據專利審查基準所述,為熟知該項技術所能輕易完成,理應不具進步性。4、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附屬項,他主張環肋212與環肋212間留有間隔。但他環肋212與環肋212間留有間隔,僅為他構成要件形狀之變更且未能增進功效,故依被證1及依據上述專利審查基準所述,為熟知該項技術所能輕易完成,理應亦不具進步性。5、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為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附屬項,他主張每單1環肋212間有間隙213。但每單1環肋212間有間隙213,亦為他構成要件形狀之變更且未能增進功效,故依被證1及依據上述專利審查基準所述,為熟知該項技術所能輕易完成,理應亦不具進步性。(2)我販賣之系爭產品1、2並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並無侵害系爭專利:1、有關2CT-3004及2CT-3024之系列產品部分,他系列產品僅是電流及針頭數之差別,主結構上並無不同,我不爭執。惟你僅就2CT-3004提出鑑定,2CT-3024部分並未提出鑑定報告,此部分應由你依舉證分配之原則予以舉證。且我並未製造系爭產品,僅有販售系爭產品。前開鑑定報告係你自行委託鑑定製作,非由法院於審理中選任為之,僅為你用以證明他主張之證據資料,而非民事訴訟法之鑑定。又前述鑑定報告所使用之鑑定物,是由你所提供之產品,事前未經我確認,則待鑑定物果否為我所販賣之物,已值斟酌,他鑑定自不足取。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為私人營利機構,他鑑定是否具公正性,亦有疑義;他分析結論似有無端擴大你之專利權範圍,並曲解我產品特徵,他鑑定結論實屬率斷。容或認為你檢送鑑定之「2CT3004-W05300產品」確係我所製造,我亦未侵害系爭專利。蓋依被證2之比較表,我之產品,接頸部具有環狀凹槽且表面粗糙,然依你所提報告竟然認為我之產品有環肋,且故意忽略我產品之環狀凹槽部分,而稱我之產品亦有凸起部,他鑑定當然具有重大瑕疵。又我產品是就「接頸部於具有該環狀凹槽端係供具端子的線纜端進行連接,是透過PU塑料射出方式包覆固定該接頸部及該線纜」,反觀系爭專利係以「膠灌」方式以包裹方式將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兩者技術方法手段不同,該鑑定卻於分析表上認為我亦以「膠灌」方式處理而認兩者實質相同,顯有故意扭曲事實。再者,系爭專利已標明係「複數條環肋」,依專利侵害鑑定要點認為所謂「複數」係指2個以上,則我僅有1環狀凹槽,並無2個以上之環肋,更無凸起部及環肋,且2者之技術手段及方式皆有不同,我之產品並未侵害你之專利權。3、依被證2分析表可以得知,系爭專利與系爭產品1、2為技術內容不相同之創作:系爭專利所述之環肋係凸出於連接器表面,並且延伸出複數個環肋,反觀,系爭產品則僅只有1環狀凹槽,且係凹陷於連接本體表面。系爭產品於連接器具有該環狀凹槽段之表面係形成1粗糙表層。系爭專利所述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是以膠灌進行連結,系爭產品則是透過PU塑料射出方式加以包覆固定該接頸部及該線纜。經比對分析後,系爭產品之構件與申請專利範圍要件所載述內容不相符,為全要件之不適用。且依均等論分析,他技術手段、功能亦有所不同,亦屬實質不相同。系爭產品不侵害系爭專利權甚明。(3)你主張我賠償以每個150元計算,最低是1000個,及我就你之專利權侵害係屬明知,均請你舉證證明。另你主張我公司為「明知」之理由為「你併購前之亮泰公司員工離職,於我公司上班,即屬明知」等陳述,此是你有所誤會,因為因余維新於我公司擔任行銷人員,而非工程研發、技術人員,他亦未將你之技術引入我公司,你之專利早已揭露於智慧財產局,乃屬公開資料,何須余維新提供?且我之產品迥異於你之專利權,你稱我明知,根本與事實不符。(4)爰聲明:駁回你之訴。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3、本院之判斷:1、雙方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132、133頁)(1)你原名亮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於<date>變更公司名稱為安費諾亮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見原證1臺北縣政府函文影本)。(2)訴外人許旭仁於<date>以「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新型專利,經該局核准審定,於<date>公告,並發給新型第185571號專利證書(即系爭專利),專利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嗣於<date>訴外人許旭仁將系爭專利轉讓予你,並換發專利證書。(見原證2新型專利說明書影本、原證3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文影本、原證4專利證書影本)(3)我甘信男為我信音公司之負責人(見原證8公司登記資料查詢影本)(4)我信音公司於他公司網站上刊登型號「2CT3004-W12200」、「2CT3004-W10200」、「2CT3004-W08300」、「2CT3004-W07300」、「2CT3004-W06300」、「2CT3004-W05300」、「2CT3004-W04300」、「2CT3004-W04400」(即系爭產品1)、「2CT3024-W08300」、「2CT3024-W07300」、「2CT3024-W06300」、「2CT3024-W05300」、「2CT3024-W04300」、「2CT3024-W04400」、「2CT3024-W03400」、「2CT3024-W02400」產品(即系爭產品2)(見原證5),並販售。是依上開規定意旨,於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訴訟程序中,倘當事人就專利之有效性有所主張或抗辯時,法院固應就該專利是否具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自為調查,若該專利具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縱認被控侵權物之技術確有落入該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情形,該專利權人亦不得對他造主張權利而請求損害賠償。反之,倘被控侵權物並未侵害專利權,縱專利權之有效性並無疑義,法院仍得據此駁回權利人之請求,無須再就損害賠償金額為計算。然究應先就專利權有無應撤銷、廢止之原因,抑或就有無侵權之事實為判斷,法未明文,自得由法院依他調查所得證據,本於法律確信,以為論斷,合先敘明。(2)法院調查結果,系爭專利主要係連接器主體在欲與線纜端接之接頸部外圍圈設複數條凸起之環肋,並以包裹方式膠灌連結線纜與該連接器主體,藉前述環肋增加膠灌後之抗拉拔力,並阻隔、減緩水流,以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而你主張系爭產品1、2是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4項,茲就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4項分述如下: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包括1連接線纜端之連接器主體,該連接器之主體在欲與線纜端銜接處設1接頸部,他特徵在於:接頸部之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此些環肋,且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膠灌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其中環肋為獨立不連續狀態。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其中環肋與環肋間留有間隔。(系爭專利主要圖式如附圖1所示)(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4項之解析: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可解析為A「1種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B為「包括1連接線纜端之連接器主體」;C為「該連接器之主體在欲與線纜端銜接處設1接頸部」。D為「接頸部之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及E為「此些環肋,且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膠灌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是第1項之附屬項,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請求項中所載全部技術特徵。是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可解析為6個要件,除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5個要件外,另加要件M「環肋為獨立不連續狀態」。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是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附屬項,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請求項中所載全部技術特徵。是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可解析為7個要件,除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中所載6個要件外,另加要件N「環肋與環肋間留有間隔」。(4)系爭產品1、2之解析:1、你主張系爭產品1、2之系列產品,均為防水接頭,防水等級均屬相同,其後編碼係依據電流之大小及針頭數而定,與防水等級無關,且兩系列只有公座和母座之差別,結構上沒有差異,是系爭產品1、2之系列產品,防水結構部分應屬相同,他落入專利範圍是不是之判斷,亦屬相同等語,雖經我當然承系爭產品1之系列產品或系爭產品2之系列產品僅是電流及針頭數之差別,主結構上並無不同等語,惟否認系爭產品1與系爭產品2為相同之結構;查,2CT3004-W05300(即系爭產品1)及2CT3024-W05300(即系爭產品2)與系爭專利全部結構,包括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環狀凹槽及包覆接頸部之結構等相對應,依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3、4項解析,兩產品均可獲得相同結構如下:1種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包括1連接器主體,連接1線纜端,該主體在欲與線纜端銜接處設1接頸部,接頸部之外圍圈設單1環狀凹槽,該環狀凹槽為單1獨立者,且該環狀凹槽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射出方式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是你之前開主張堪可採信,經就系爭產品1、2(下稱系爭產品)合併進行技術分析。2、又我雖抗辯系爭產品之線纜與連接器主體之連結係採「PU塑料射出方式」等陳述,惟PU塑料是熱固性樹脂,通常係採壓縮成型(compressionmolding)、轉移成型(transfermolding)或發泡成型(foammolding)等方式,而非適用於熱塑性樹脂之射出成型(injectionmolding)。前述之射出成型或壓縮成型均屬模製成型方式,亦即上位概念的模製成型包含下位概念之射出成型及壓縮成型等方式。另3諸我答辯狀第5頁第12行(見本院卷第65頁)所載譯當然被證1倒數第4行「…ismoldedaround…」之文字為「…膠灌成型…」,我將「模製」譯為「膠灌成型」,是我抗辯之「PU塑料射出方式」屬於「模製」成型方式,因其中「PU塑料」與系爭專利之界定無關,是從「射出方式」可讀取到「膠灌成型」之文義。3、是系爭產品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解析結果,可以解析為5個要件(如附表所示):a為「1種線纜連接器之防滲水構造」;b為「包括1連接器主體,連接1線纜端」;c為「該主體在欲與線纜端銜接處設1接頸部」;d為「接頸部之外圍圈設單1環狀凹槽」;及e為「該環狀凹槽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射出方式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是以,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解析結果,除前述a至e共5個要件外,系爭產品並無要件m。而對應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解析結果,除前述a至e及m共6個要件外,系爭產品並無要件n。(5)文義讀取:1、系爭產品與經解析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比對,從系爭產品可以讀取到系爭專利要件A至C之文義,惟無法讀取到D、E之文義。而從我所主張之「射出方式」固可讀取到「膠灌成型」之文義,已如前述,惟系爭產品之接頸部之外圍係圈設單1環狀凹槽,無法讀取到要件D「接頸部之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及要件E「此些環肋,且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膠灌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技術特徵之文義,故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2、由於從系爭產品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且系爭產品之接頸部之外圍圈設單1環狀凹槽,並無系爭專利「環肋為獨立不連續狀態」及「環肋與環肋間留有間隔」之技術內容,不符合全要件原則,故亦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文義。(6)均等論:1、系爭產品之要件d、e與系爭專利要件D、E之差異,在於後者為「複數條環肋」,前者為「單1環狀凹槽」。依系爭專利說明書第4頁倒數第7行起:「創作人主要是利用接頸部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使膠灌後的連接器之抗拉拔力增加;而且,以多圈的環肋形成之數道防水牆,縱有水滴從接縫處滲入,亦能受此阻隔而減緩水流的速度,以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為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及系爭專利說明書第5頁倒數第7行起:「此些環肋212為連續之螺紋狀或不連續而留有間隙213…環肋212所預留間隙213所生之高低落差,讓膠灌後的連接器主體21與線纜30結合所生之抗拉拔力增加…進而提升連接器之防水能力」,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複數環肋」之功能係為減緩水流之速度,以達成防水及增加抗拉拔力之結果,而系爭產品具有「單1環狀凹槽」,亦具有高低落差之技術手段,具有減緩水流速度之功能,而達成防水結果,並可增加拉拔力,是以,「複數條環肋」與「單1環狀凹槽」兩者之技術手段、功能及結果均實質相同,系爭產品之要件d、e與系爭專利要件D、E分別比對,均無實質差異,故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適用均等論。2、惟因系爭產品僅有「單1環狀凹槽」,並無系爭專利「環肋為獨立不連續狀態」及「環肋與環肋間留有間隔」之技術內容,不符合全要件原則,故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不剛好用均等論。(7)系爭專利有效性之技術分析:由於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均等範圍,茲就我抗辯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部分有無應撤撤之原因分述如下:1、被證1:為美國第4,266,844號專利「HighstrengthSubmersibleElectricalCableandConnectorAssembly」,公告日期為<date>,屬線纜連接器技術領域。(他相關圖示如附圖2所示)2、被證1可否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為2段式請求項,所載之連接器主體及其接頸部為你自己承認之先前技術,他特徵在於該接頸部外圍所設之複數條環肋,及該連接器主體與線纜之間是以膠灌予以包裹連結。查被證1與系爭專利同為線纜連接器技術領域,且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故被證1得為系爭專利之相關先前技術。而由被證1之專利名稱「高強度可浸於水中之電纜及連接組件」,及摘要第4行所載「suchasairgunswhichoperateinharshenvironmentssuchasatsea」、倒數第10行起所載「Theelectricalcableandconnectorassemblyischaracterizedbybeingruggedandwatertightsoastobeabletowithstandthelargevibrationsgeneratedbyairguns…」,可知被證1具有防水之功效。再依被證1所載「該套管12的延伸端部34有外螺紋,如圖1,是為了提升延伸端部34與套體62連接端的連接強度」,亦已揭露系爭專利說明書第4頁倒數第3行所載「使膠灌後的連接器之抗拉拔力增加」之功效。經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1,系爭專利與被證1同屬具有防水功效之線纜連接器構造。而被證1第1圖及說明書第4欄第67行起載有:「1可彎曲及扭轉的連接件為具強力撓性的錐狀絕緣套體62,經模塑成型而包覆結合1纜線30,並覆蓋1套管121端直徑漸縮的延伸端部34。該錐形連接用套體62可以是任何適當韌性、剛性及撓性的絕緣材料如橡膠。不鏽鋼材質套管12的凸緣64嚙合套體62的連接端,以提高兩者之間的連接強度。該套管12的延伸端部34有外螺紋,如圖1,是為了提升延伸端部34與套體62連接端的連接強度。該套體62之直徑稍大於套管12…」,3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1連接線纜端之連接器主體及其接頸部為你自己承認之先前技術,且可分別對應被證1之線纜、鋼質套管及其延伸端部,是被證1所載「延伸端部34有外螺紋」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接頸部之外圍圈設複數條環肋」;被證1所載「經模塑成型而包覆結合1纜線30,並覆蓋1套管121端直徑漸縮的延伸端部34」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在連接有端子之線纜端與該連接器主體進行膠灌連結時,是以包裹方式將前述連接器主體之接頸部前段1起包覆起來」,亦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之技術特徵均已揭露於被證1,故被證1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你雖主張被證1之技術領域、技術特徵及功效皆非「防滲水」等陳述,惟依前述被證1之摘要第4行及倒數第10行起所載內容,不論被證1專利權人主觀上是否認為該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高拖拉應力及振動之承受力,客觀上被證1已教示該發明防滲水之功效及技術特徵。況且,只要先前技術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載之全部技術特徵,即可證明該申請專利範圍不具新穎性,至於是否具相同功效,在所不論。另你主張被證1並未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載「膠灌」之陳述等陳述,但,你已於<date>言詞辯論期日陳稱「膠灌」是「只要用類似塑膠的東西灌入或注入就可以了。包括高壓、低壓」及「就系爭專利的膠灌是習知技術部分不爭執」等語,而依被證1說明書第4欄第67行起所載:「可彎曲及扭轉」、「強力撓性」、「絕緣套體」、「模塑成型而包覆結合」,熟習該項技術者可得知該套體62是模塑成型之橡膠元件,是可認定他成型方式與習知技術「膠灌」之文義實質相同。你雖又主張被證1是以「密封劑」等習知技術達防水絕緣之功效等陳述,但你所指最佳實施例1至4之套體12、腔體55及填充孔56等均為對應系爭專利連接器主體21之前端部分,尚非後端之接頸部211,故你之主張尚非可採。另你主張被證1已公開上位概念insulator(絕緣體),不影響系爭專利所揭露下位概念「膠」灌之新穎性等陳述,但被證1說明書第4欄第67行起已記載錐形連接用套體62可以是絕緣材料如橡膠,已如前述,且動名詞「膠灌」是成型方法而非材料,與名詞「絕緣體」亦無上、下位概念之區分。3、被證1可否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被證1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而被證1雖未教示外螺紋可以達到防水功效,惟依經驗法則,延伸端部34之外螺紋被套體62所包覆時,該外螺紋形成數道防水牆,得阻隔並減緩水流速度,而達到防水功效,故被證1當然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9)你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
[ { "issueRef": "242", "lawName": "民法" } ]
公平交易法損害賠償等
(1)我主要業務為各國財經資料庫之建置與銷售,提供使用者如:證券商、投信事業、銀行、學術研究機構,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專業資訊與數據。我廣泛蒐集彙整各公司財金資訊,剖析資料,並將該資料切割為具有意義、合乎邏輯之細項資料,再分門別類設定為不同資料庫類型,建立起個別體系與架構,再將資料逐筆鍵入,建立1套體系嚴謹、架構完整、資料齊全且便於使用者3考運用之財經資料庫系統,是我就他資料庫投入相當程度之努力。竟然你全曜公司竟藉抄襲之取巧手段,當然我售出之資料庫客戶端,系統化地擷取、複製資料庫之內容,再轉化為你全曜公司自身販售之「Cmoney法人投資決策支援系統」內財經資料之內容,利用因此取得之成本優勢,採惡意低價競爭策略藉以招攬眾多使用者,此對我及其他合法同業競爭者構成顯失公平情事,已侵害我之權益。(2)對你抗辯之陳述:1、我之損害賠償請求權未罹於時效,最早僅能當然<date>起算:(1)我於<date>調換我資料庫內若干公司之存貨明細資料,當時你資料庫內尚無此存貨明細資料。竟然我於<date>重新檢視時發現,你資料庫內已載入相關存貨明細資訊,且數字與我刻意對調後之結果相同,我並持此事證作為刑事告訴證據之1部。雖檢察官無視我提出你涉嫌抄襲之事證,逕以你所提上開事證,認定「本件告訴人台灣經濟新報公司於<date>前,即發現你全曜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你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然告訴人卻遲至<date>才提出告訴,…,是告訴人之告訴已逾告訴期間,依據前述說明,均應為不起訴處分。」該不起訴處分書是以<date>作為起算告訴期間時點。我雖於<date>調換資料庫內之資料,惟此時點你全曜公司尚未著手實施該項資料之抄襲行為,故我係於<date>發現你抄襲該項資料之時,方確認你全曜公司有侵權行為,始悉你全曜公司為侵權行為賠償義務人,從而侵權行為消滅時效應當然<date>起算。(2)你全曜公司於<date>後仍多次抄襲我之財經資料庫,持續為侵權行為:我僅錯置資料庫內之部分資訊卻通通出現於你資料庫,你定期當然我售出資料庫之客戶端,系統化地全盤擷取、複製資料庫之內容,再轉化為你自身販售之「Cmoney法人投資決策支援系統」。我既已提出事證證明你於<date>後又再度抄襲,可見你於<date>後仍持續為侵權行為,我損害賠償請求權仍6續發生,我於<date>提起本件訴訟當時自無罹於時效可言。2、我與你事業處於同1市場,具有競爭關係:(1)我主要業務為財經資料庫之建置與銷售,而你販售之服務中亦有財經資料庫,雙方皆具有立即供應同類產品或服務之能力,2者商品對財經資料需求者而言具高度供給替代性及需求替代性;你所稱他商品各項附加功能,僅屬是否在市場上以較有利品質或服務爭取交易機會之性質,並不影響2者屬同1市場有競爭關係之認定。(2)你廣告文宣不僅強調CMoney投資決策分析系統可提供大量之財經資訊供客戶使用,更花大篇幅列表比較「CMoney投資決策系統」與「舊財經資料庫系統」之優劣,俾吸引原使用1般財經資料庫之消費者轉而購買他產品,顯見你係以我為競爭對手。3、你全曜公司高度抄襲我之財經資料庫,搾取他事業之努力成果:(1)你全曜公司之抄襲行為屬高度抄襲:我僅故意植入部分特殊字元,及故意調換3家公司之存貨明細,竟均出現於你之財經資料庫系統內,可見你係系統化地大量複製我資料庫之內容,方有可能將我於少數欄位特意植入之錯誤資訊全盤接收,其屬高度抄襲無疑。(3)你稱含有「Aisanif」、「Finasia」、「_C」等字元之轉投資資料是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毫無可採:①我否認你抄襲我轉投資資料當時,即已在他資料庫中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依據公證時間為<date>,晚於我主張你涉嫌抄襲時間(<date>底),當然無法證明你抄襲我轉投資資料當時,即已在他資料庫中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再者,於公平交易委員會最初詢問你財經資料來源時,你從未敘及其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直至公平交易委員會詢問他資料庫轉投資名稱內為何含有「Aisanif」、「Finasia」、「_C」等字元時,你始答覆他轉投資項目係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顯見你當然得知他涉嫌抄襲事證後,因無法解釋資料庫中為何會出現「Finasia」、「Aisanif」等無意義字元,遂臨訟編造用來證明他的說法。②群益金融網之公司轉投資資料非可輕易當然公開資訊觀測站中取得,我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之轉投資資料,皆為我當然各公司財報中篩選、整合、編輯後方建置出之財經數據,非如你所稱群益金融網之轉投資資料任何人皆可於公開資訊觀測站中取得。⑤你明知群益證券網站並非開放資訊來源,他亦未取得群益證券或我之授權,竟擅自引用群益證券之財經資料,加以重製、轉載,甚或公開傳輸對外販賣,顯已違背上開版權聲明而主觀上具有抄襲之故意。縱認未達故意之程度,他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上開版權宣告聲明,仍率爾引用、重製、轉載,難謂無過失。(4)你因抄襲我資料庫,致存貨細項加總之金額與總金額不符,你資料庫裡中工公司<date>第3季存貨細項並無「存貨-其他存貨」之細項,亦無被證50號所稱之季財報「附註事項」欄位,故季財報「附註事項」及「存貨-其他存貨」之細項數據,皆為你臨訟編造。(5)本案因涉公開資料之抄襲爭議,認定抄襲時點及範圍固具相當證明難度,姑不論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查證過程,已向你提示我提供之資料庫畫面,且影印未揭露涉及營業秘密內部作業系統之相關事證部分,以供雙方攜回檢閱,當時你僅回覆係雙方巧合雷同,並未質疑他真實性並及時提供足以推翻之事證,況證據資料是否真實,應據他內容並綜觀其他資料以為判斷,尚非僅以是否經公證程序為唯1標準,但你至今方爭執我所提示<date>系統畫面未經公證恐屬虛構捏造,乃屬臆測,委無足採。4、我因你不法行為致他營收大幅降低:(1)你以高度抄襲我資料庫之不公平競爭手段,建置他財經資料庫,幾無自力建構資料庫之成本負擔,你因此可運用低價銷售手段搶佔市場,導致本向我購買財金資料庫之客戶,因轉向你購買,而對我終止契約或減少購買項目,造成我營收金額大幅流失。①東海大學於<date>間尚花費65萬元向我購買財經資料庫,卻因你提供免費財經資料庫之故,致東海大學於<date>間即轉向你購買,而大幅降低對我購買項目。②你當然承景順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富邦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崑山科技大學、勞工保險局、萬寶周刊出版公司等5家大學、公司,本向我購買財經資料庫,後轉向你全曜公司購買。原長期向我購買之客戶,因你以高度抄襲我資料庫之不公平競爭手段建置他財經資料庫,而得以低價銷售手段搶佔市場,導致客戶紛紛轉向你購買,對我終止契約,造成我營收大幅流失。(2)你以不公平競爭手段搶佔市場,致我營收金額大幅流失,僅計算<date>至<date>間所受損害就高達10,373,711元。(3)公平交易委員會認定你之不公平競爭行為「將造成市場上之交易相對人無須再行向檢舉人(即我)購置相關財經資料庫,從而影響檢舉人之交易機會,實具有影響交易秩序之可能。」行政院亦認定你之高度抄襲行為「不僅為訴願人(即你)節省蒐集、編制相同財經資料之人力及物力成本,進而取得競爭優勢,並可能造成市場上交易相對人無須再行向檢舉人購置財經資料庫之效果。」可見你之不公平競爭行為與我受有損害間確有因果關係。且從修平技術學院開標紀錄可知,你全曜公司3與開標之出席人員為「李涂阿隨」,於我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檢舉你全曜公司之不公平競爭行為後,你全曜公司卻又變更公司負責人為「李岳能」,顯示你全曜公司為家族公司,李涂阿隨、李岳能等家族成員確有3與執行公司業務。(3)聲明求為判決:1、你應連帶給付我1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以十2號字體,半版規格(即寬25公分×長35公分)刊登於蘋果日報、自由時報、經濟日報、工商時報等全國版第1版下半版各1日。3、如獲有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宣告准予假執行。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0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6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主要業務為各國財經資料庫之建置與銷售,提供使用者如:證券商、投信事業、銀行、學術研究機構,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專業資訊與數據。我廣泛蒐集彙整各公司財金資訊,剖析資料,並將該資料切割為具有意義、合乎邏輯之細項資料,再分門別類設定為不同資料庫類型,建立起個別體系與架構,再將資料逐筆鍵入,建立1套體系嚴謹、架構完整、資料齊全且便於使用者3考運用之財經資料庫系統,是我就他資料庫投入相當程度之努力。竟然你全曜公司竟藉抄襲之取巧手段,當然我售出之資料庫客戶端,系統化地擷取、複製資料庫之內容,再轉化為你全曜公司自身販售之「Cmoney法人投資決策支援系統」內財經資料之內容,利用因此取得之成本優勢,採惡意低價競爭策略藉以招攬眾多使用者,此對我及其他合法同業競爭者構成顯失公平情事,已侵害我之權益。(2)對你抗辯之陳述:1、我之損害賠償請求權未罹於時效,最早僅能當然<date>起算:(1)我於<date>調換我資料庫內若干公司之存貨明細資料,當時你資料庫內尚無此存貨明細資料。竟然我於<date>重新檢視時發現,你資料庫內已載入相關存貨明細資訊,且數字與我刻意對調後之結果相同,我並持此事證作為刑事告訴證據之1部。雖檢察官無視我提出你涉嫌抄襲之事證,逕以你所提上開事證,認定「本件告訴人台灣經濟新報公司於<date>前,即發現你全曜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你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然告訴人卻遲至<date>才提出告訴,…,是告訴人之告訴已逾告訴期間,依據前述說明,均應為不起訴處分。」該不起訴處分書是以<date>作為起算告訴期間時點。我雖於<date>調換資料庫內之資料,惟此時點你全曜公司尚未著手實施該項資料之抄襲行為,故我係於<date>發現你抄襲該項資料之時,方確認你全曜公司有侵權行為,始悉你全曜公司為侵權行為賠償義務人,從而侵權行為消滅時效應當然<date>起算。(2)你全曜公司於<date>後仍多次抄襲我之財經資料庫,持續為侵權行為:我僅錯置資料庫內之部分資訊卻通通出現於你資料庫,你定期當然我售出資料庫之客戶端,系統化地全盤擷取、複製資料庫之內容,再轉化為你自身販售之「Cmoney法人投資決策支援系統」。我既已提出事證證明你於<date>後又再度抄襲,可見你於<date>後仍持續為侵權行為,我損害賠償請求權仍6續發生,我於<date>提起本件訴訟當時自無罹於時效可言。2、我與你事業處於同1市場,具有競爭關係:(1)我主要業務為財經資料庫之建置與銷售,而你販售之服務中亦有財經資料庫,雙方皆具有立即供應同類產品或服務之能力,2者商品對財經資料需求者而言具高度供給替代性及需求替代性;你所稱他商品各項附加功能,僅屬是否在市場上以較有利品質或服務爭取交易機會之性質,並不影響2者屬同1市場有競爭關係之認定。(2)你廣告文宣不僅強調CMoney投資決策分析系統可提供大量之財經資訊供客戶使用,更花大篇幅列表比較「CMoney投資決策系統」與「舊財經資料庫系統」之優劣,俾吸引原使用1般財經資料庫之消費者轉而購買他產品,顯見你係以我為競爭對手。3、你全曜公司高度抄襲我之財經資料庫,搾取他事業之努力成果:(1)你全曜公司之抄襲行為屬高度抄襲:我僅故意植入部分特殊字元,及故意調換3家公司之存貨明細,竟均出現於你之財經資料庫系統內,可見你係系統化地大量複製我資料庫之內容,方有可能將我於少數欄位特意植入之錯誤資訊全盤接收,其屬高度抄襲無疑。(3)你稱含有「Aisanif」、「Finasia」、「_C」等字元之轉投資資料是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毫無可採:①我否認你抄襲我轉投資資料當時,即已在他資料庫中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依據公證時間為<date>,晚於我主張你涉嫌抄襲時間(<date>底),當然無法證明你抄襲我轉投資資料當時,即已在他資料庫中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再者,於公平交易委員會最初詢問你財經資料來源時,你從未敘及其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直至公平交易委員會詢問他資料庫轉投資名稱內為何含有「Aisanif」、「Finasia」、「_C」等字元時,你始答覆他轉投資項目係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顯見你當然得知他涉嫌抄襲事證後,因無法解釋資料庫中為何會出現「Finasia」、「Aisanif」等無意義字元,遂臨訟編造用來證明他的說法。②群益金融網之公司轉投資資料非可輕易當然公開資訊觀測站中取得,我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之轉投資資料,皆為我當然各公司財報中篩選、整合、編輯後方建置出之財經數據,非如你所稱群益金融網之轉投資資料任何人皆可於公開資訊觀測站中取得。⑤你明知群益證券網站並非開放資訊來源,他亦未取得群益證券或我之授權,竟擅自引用群益證券之財經資料,加以重製、轉載,甚或公開傳輸對外販賣,顯已違背上開版權聲明而主觀上具有抄襲之故意。縱認未達故意之程度,他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上開版權宣告聲明,仍率爾引用、重製、轉載,難謂無過失。(4)你因抄襲我資料庫,致存貨細項加總之金額與總金額不符,你資料庫裡中工公司<date>第3季存貨細項並無「存貨-其他存貨」之細項,亦無被證50號所稱之季財報「附註事項」欄位,故季財報「附註事項」及「存貨-其他存貨」之細項數據,皆為你臨訟編造。(5)本案因涉公開資料之抄襲爭議,認定抄襲時點及範圍固具相當證明難度,姑不論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查證過程,已向你提示我提供之資料庫畫面,且影印未揭露涉及營業秘密內部作業系統之相關事證部分,以供雙方攜回檢閱,當時你僅回覆係雙方巧合雷同,並未質疑他真實性並及時提供足以推翻之事證,況證據資料是否真實,應據他內容並綜觀其他資料以為判斷,尚非僅以是否經公證程序為唯1標準,但你至今方爭執我所提示<date>系統畫面未經公證恐屬虛構捏造,乃屬臆測,委無足採。4、我因你不法行為致他營收大幅降低:(1)你以高度抄襲我資料庫之不公平競爭手段,建置他財經資料庫,幾無自力建構資料庫之成本負擔,你因此可運用低價銷售手段搶佔市場,導致本向我購買財金資料庫之客戶,因轉向你購買,而對我終止契約或減少購買項目,造成我營收金額大幅流失。①東海大學於<date>間尚花費65萬元向我購買財經資料庫,卻因你提供免費財經資料庫之故,致東海大學於<date>間即轉向你購買,而大幅降低對我購買項目。②你當然承景順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富邦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崑山科技大學、勞工保險局、萬寶周刊出版公司等5家大學、公司,本向我購買財經資料庫,後轉向你全曜公司購買。原長期向我購買之客戶,因你以高度抄襲我資料庫之不公平競爭手段建置他財經資料庫,而得以低價銷售手段搶佔市場,導致客戶紛紛轉向你購買,對我終止契約,造成我營收大幅流失。(2)你以不公平競爭手段搶佔市場,致我營收金額大幅流失,僅計算<date>至<date>間所受損害就高達10,373,711元。(3)公平交易委員會認定你之不公平競爭行為「將造成市場上之交易相對人無須再行向檢舉人(即我)購置相關財經資料庫,從而影響檢舉人之交易機會,實具有影響交易秩序之可能。」行政院亦認定你之高度抄襲行為「不僅為訴願人(即你)節省蒐集、編制相同財經資料之人力及物力成本,進而取得競爭優勢,並可能造成市場上交易相對人無須再行向檢舉人購置財經資料庫之效果。」可見你之不公平競爭行為與我受有損害間確有因果關係。且從修平技術學院開標紀錄可知,你全曜公司3與開標之出席人員為「李涂阿隨」,於我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檢舉你全曜公司之不公平競爭行為後,你全曜公司卻又變更公司負責人為「李岳能」,顯示你全曜公司為家族公司,李涂阿隨、李岳能等家族成員確有3與執行公司業務。(3)聲明求為判決:1、你應連帶給付我1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以十2號字體,半版規格(即寬25公分×長35公分)刊登於蘋果日報、自由時報、經濟日報、工商時報等全國版第1版下半版各1日。3、如獲有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宣告准予假執行。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1 1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5 2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及於3個月內,回收、銷燬所有已經販售之系爭商品等語。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8 3", "lawName": "專利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為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1339155號「可調整剪髮量的美髮剪」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下稱系爭專利,主要圖示如附表1所示)。又你曾在網路廣告及相關美髮雜誌宣傳販賣名稱為「可旋轉10/20/30百分比無痕調量刀(或座標之星3段式無痕調量刀)」之座標系列美髮剪刀,經我於<date>向你以新臺幣(下同)12,000元購買美髮剪1把(下稱系爭產品),並委請冠中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進行初步專利侵害分析,發現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文義讀取,確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遭你侵害。(2)聲明:你不得自行或使第3人直接或間接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產品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美髮剪產品之行為。你應將已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之系爭產品及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美髮剪產品、生產工具全數回收並銷毀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你應給付我165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你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 1 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與你長群鋼模有限公司(下稱你公司)於<date>15日簽訂系爭NDA,主要約定內容為你公司同意他已經並將繼續視我之產品及機密資訊為營業機密,並將繼續維持他機密性;除非事先取得我之書面同意,你長群公司不得使用、揭露或複製我之產品或機密資訊;亦不得複製、生產、製造或商業利用我之產品,或基於我之產品開發其他產品,保密義務當然本協議簽署之日起<date>屆滿等。又我為「RollerMouseClassic」、「RollerMousePro」及「RollerMouseFree」等電腦滑鼠產品之韌體(下稱系爭韌體)之著作權人,系爭韌體完成日分別為92、93及<date>。我遂將系爭韌體以機器碼(machinecode)之格式提供予你公司依我之設計及規格書製造、加工及組裝我之「RollerMouseClassic」、「RollerMousePro」及「RollerMouseFree」等電腦滑鼠產品(下稱我產品)。竟然你公司竟未經我同意或授權,先由你公司負責人即你粘秀源於<date>在你公司同址另設立易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廣公司),由你公司總經理即你王玫玲同時擔任易廣公司之總經理,當然<date>起,未經我同意或授權,竟以「EKTouch」為商標,製造並販售與我產品相同之「ChanceClass」、「ChanceProfessional」及「ChanceOpen」等滑鼠產品(下稱系爭你產品、你侵權產品),經我比對分析後發現你產品所使用之韌體與我系爭韌體相同,而侵害我之著作財產權。你粘秀源為你公司法定代理人,你王玫玲擔任你公司之總經理,除應為他自身之故意侵害系爭韌體之行為負責外,依法亦應與你公司之侵權行為對我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2)有關違反著作權法部分:1、本件訴之聲明第1項確有權利保護必要:⑴本件與美國訴訟之判決對象主體不同:依西元<date>美國新罕普什爾州地方法院修正判決及其附件判決(下稱美國地方法院判決),可知本件相關美國訴訟之我為本件我,你則為本件你公司及訴外人易廣公司,惟不及於本件共同你粘秀源及王玫玲等自然人。是以,對於你粘秀源及王玫玲等個人違反著作權法所涉相關民事責任,皆未經美國法院進行審理與判決,而非美國訴訟之判決效力所及。⑵本件與美國訴訟之訴因及損害賠償計算範圍不同:我於美國起訴請求損害賠償之訴訟,他案件事實及訴訟標的包括:侵害營業秘密法(violationofthetradesecretact)、違反系爭NDA(breachofNDA)、及違反口頭協議(breachoforalcontract)等,與本件係請求系爭韌體之著作財產權遭侵害之損害賠償不同。由於美國訴訟損害賠償額實係基於前揭法律爭議所為之計算,故並未探究你等侵害系爭韌體之具體侵權產品數量,亦未調查系爭韌體侵害之損害賠償數額,與本件不同,自無重複起訴問題。⑶況美國法院判決你公司及易廣公司應賠償我1,689萬5,336點64美元,惟我為避免你等無謂爭執,僅就美國確定判決所命給付中美金300萬元部分,請求准予在我國強制執行,實無你等所稱我欲重複取得損害賠償之情況。2、本件訴之聲明第2項確有權利保護必要:⑴美國新罕普什爾州地方法院於<date>核發之暫時禁制令除禁止你公司及易廣公司展示、為販賣之要約、販賣、行銷、製造、經銷或陳列系爭產品、命令你公司及易廣公司回收任何運送中之系爭產品外,更於第3點揭示:「茲命令你公司及易廣公司立即返還康杜爾公司所有產品之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設計資料、規格書、韌體,及用以製造康杜爾公司產品之模具。」但你不僅於美國法院核發該暫時禁制令後,仍違反該禁制令販售系爭產品予第3人Ergoption公司,更僅交還我產品模具,且遲至我提起本件訴訟後,迄今仍未交還「設計資料」、「規格書」及「韌體」等資料。⑵準此,你等實仍得利用我提供之設計概念、圖式(drawings)、電腦輔助設計檔案(CADfiles)等資訊製造新模具,並用以再次製造相關侵權產品,更改產品名稱再行銷售。是以,縱使你公司已另行就你之Chance系列產品開發新韌體,你公司所開發之新韌體仍可能基於某些原因無法正常運作而須持續侵害我之韌體著作權、甚至偽稱其係使用你公司所開發之新韌體之情形,因此,我自有權依法請求法院排除你等任何可能之侵權行為。3、我提起本件訴訟並未罹於時效:⑴我向美國法院聲請臨時禁制令時,於聲請狀中表示:「…Open及Professional產品之操作測試顯示他韌體分別與Free及Pro相同。」並主張「該韌體使用於Open及Professional產品已構成違約及竊盜。」但有關著作權侵害之事實,尚待進行著作權侵害鑑定以資確認。⑵縱然操作測試初步顯示你產品所使用之韌體與我產品所使用之韌體恐係相同,然我直至西元<date>接獲電腦程式設計師○○○○○○○○○○○○○○○及○○○○○○○○○○○○○○○○針對你產品所使用之韌體進行分析比對之測試報告,方能確定你等確實侵害我之著作權,此有○○○○○○○○○○○○○○○○於美國訴訟程序進行中證詞可證。因此,我依著作權法之規定提起本件著作權侵害訴訟之<date>時效應以西元<date>為期間之末日,我既已於西元<date>提起本件訴訟,當然未罹於時效。又有關所失利益之計算,僅須依外部客觀情事觀之,足認我原可能取得之利益因侵權事實之發生導致不能取得即足,不以證明銷售量之上升或下滑為必要。⑶你等於美國法院西元<date>作成暫時禁制令後始停止販售系爭侵權產品,故你等仍應就他於西元<date>後即未再販售該等侵權產品之主張負舉證責任,否則本件損害賠償之計算自應以前揭7,760支產品為計算之基礎。⑷本件應以整個滑鼠產品為損害賠償之計算基礎:①我產品實係供應予小眾市場,主要係針對使用傳統滑鼠而導致手腕反覆承受壓力而受傷之消費者。而我在市場上僅有兩家競爭者,且他市佔率約55%。由於我產品之定位係基於解決腕關節症候群之特殊考量,該等滑鼠不僅在外觀上與1般滑鼠大相逕庭,其於功能上並有他特殊性,由於該等功能均涉及極為精細、且不易計量之特徵控制,因此在我推出RollerMouse系列滑鼠等創新之電腦滑鼠產品前,市面上並無任何其他滑鼠產品具有此等功能,更遑論以相同之韌體完成該等特徵控制。②承前所述,當零件等硬體改變時,即須就他韌體為相應之設計或改變,由於我產品在外觀上與1般滑鼠大相逕庭,因此我勢必須重新開發主宰該等產品運作之韌體,並經歷數階段之試誤修正後始得量產上市,故絕非如你等所云僅就市面現有韌體為「稍加修改」即可。由於韌體係主宰我產品運作之核心構件,倘缺乏該等韌體,他餘部分即為價值極低之塑膠殼體而已,該等韌體實係我產品不可分割之部分。換言之,本件系爭著作為依從他硬體零件而量身訂做,涉及硬體的運作效率及穩定度,對於該等滑鼠產品之設計具有他獨特性,無法任意組裝於任1滑鼠產品而達到相同功效,此益徵該等韌體對於我滑鼠產品之特殊性,他價值自然及於整個滑鼠產品。⑸你等之侵權行為與我因你等侵權行為之所失利益間具有直接因果關係:①我產品係供應予小眾市場,且市場競爭者甚少;你為我之唯1且獨家之滑鼠產品製造商;你侵權產品與我產品為完全相同產品;你侵權產品之銷售通路與我產品之銷售通路完全相同;你以低於市價3分之1之價格銷售系爭侵權產品;我產品之消費者確實因你之侵權行為全數移轉至購買你系爭侵權產品。②由於你侵權產品之製造商、外觀、功能、設計,及韌體,均概與我產品完全相同,而我因你停止向我出貨而未能提供市場所需求之產品,此時,對消費者而言,他購買你製造之侵權產品,他實等同於購買我產品。是以,當你等以低於我產品市價達3分之1之價格銷售侵權產品時,勢必將奪取原欲購買我產品之消費者,亦即,你等每售出1件侵權產品即係造成我1件無可回復之損失,故本件損害賠償之計算自應以你等販售侵權產品之全部數量計算之。⑹縱認你銷售系爭產品之數量共7,760支為真,我之所失利益應至少為34,891,641元:①我出售RollerMouse系列產品予經銷商之平均單價:RollerMouseClassic為178.195美元;RollerMousePro為178.195美元;RollerMouseFree為205.005美元。②由於你等為我製造並販售予我之系爭產品,他單價分別為RollerMouseClassic(簡稱RM-STA)為33美元、RollerMousePro(黑色及白色,簡稱RM-PRO-BLK及RM-PRO-WHI)為33美元、RollerMousePro(銀色,簡稱RM-PRO-SIL)為38美元,及RollerMouseFree(簡稱RM-FREE)為40美元,故我販售每支RollerMouse系列產品予經銷商之利潤為:RollerMouseClassic為145.195美元(178.195-33=145.195);RollerMousePro(黑色及白色)為145.195美元(計算式:178.195-33=145.195);RollerMousePro(銀色)為140.195美元(計算式:178.195-38=140.195);RollerMouseFree為165.005美元(計算式:205.005-40=165.005)。③以我利潤與你侵權產品數量相乘,我所失利益應至少為1,163,054.7美元。如以1美元換算為新台幣30元計算,則我之所失利益應至少為新台幣34,891,641元。⑺退萬步言,縱認你等主張他所販售之產品中有使用我系爭韌體之數量僅有5,610支,依上開利潤計算,我所失利益亦至少有836,546.95美元(約新台幣25,096,408.5元),故我起訴主張你等應賠償我2,000萬元,亦確屬合法有據。⑻我當然西元<date>起至西元<date>你公司侵害我系爭韌體止,就系爭韌體粗估已花費研究、設計、開發、測試及改良費用高達250萬美元,惟因尚涉及諸多時間、人員及費用,我顯難以就韌體開發所需之總費用估算出1精確之數字。另我未曾就系爭韌體為任何授權行為,故本件損害賠償之計算顯難以授權金為計算之基礎。(3)有關違反系爭NDA部分:1、美國科羅拉多州法契約解釋原則:系爭NDA第8條準據法規定:「本協議之履行及解釋應以美國科羅拉多州法為準據法。」依美國科羅拉多州法之規定,契約解釋是1法律問題。美國科羅拉多州法契約解釋原則如下:⑴確認當事人真意:①法院會檢視該等契約中契約的「用語及目的以決定雙方當事人之真意」,以辨明雙方當事人之真意。法院亦必須同時考量標的事項、規範目標、雙方當事人於該契約訂定時之理解,及所欲藉此達成之目的及目標。②法院必須將全部契約視為1整體而檢視,並藉由3考所有契約用語及條款以決定當事人之真意。③當解釋1契約,法院必須不得「隔離獨立審閱條款或文句」以預防契約之審閱「產生荒謬之結果」,且與契約之目的相違背。然而,縱使每1相關之條款均需納入考量且產生影響力,「較具體之條款將控制1般條款之效力」。④當數份文件皆是交易之部分,他必須被視為1整體而解釋,而非獨立解釋,以決定雙方當事人之真意。⑵優先剛好用契約條款之字面意義:①除非當事人明示不採契約之字面意義外,該等契約之用語必須被檢視及解釋為與平常及普遍接受而使用之文字意義1致。因此,契約用語之普遍用法將優先適用,且應避免牽強附會的解釋。②當1契約條款明確地解決雙方當事人之爭議,解釋契約法院之任務即告完結。⑶不明確處由事實及外部證據解決:①當確認契約不明確之情形存在,他用語之意義係1事實問題,將依決定其他事實問題之相同方法決定之。例如,外部證據,可供決定爭議契約條款之意義。此1外部證據可能包含任何與該交易所生相關之情況,包括雙方當事人依該契約所為之行為。科羅拉多州法院認為雙方當事人於爭議發生前之行為係解釋該契約之可信賴的標準。②決定1書面是否契約不明確係1法律問題,雙方當事人對合約規範意義有不同意見,尚不足以認定該書面契約即有不明確之情形。相反的,1契約是不明確的,只有當他被正當地容許有多於1個的解釋時。如認為適當,外部證據得有條件地被允許以決定契約是否不明確。然而,此1證據,於法院考量該證據後,如認定並無不明確之情形存在時,該證據必須被排除。⑷於科羅拉多州證明違約,我必須證明:①契約存在;②我依約履行或他不履行有正當原因;③你未能履行契約;及④對我造成損害。2、本件你等之行為確實已經構成違約:⑴依科羅拉多州法之解釋,系爭NDA並無不明確之處:①系爭NDA已定義「產品」為我公司擁有「關於電腦滑鼠產品及相關材料」、並將「機密資訊」定義為我公司關於「電腦滑鼠產品」之「發明、設計、方法、樣品、市場資訊、概念及構想」。此外,系爭NDA所使用的文字並無得被解釋為逾越他字面意義之可能。②鑒於系爭NDA條款之用語已甚明確,顯見雙方簽訂該系爭NDA之真意係我公司欲避免你公司為他商業獲利而侵害我公司之機密。依前述美國法院判決之認定及你等於本件中之自認,你侵權產品確實侵害我之「RollerMouse」系列滑鼠產品,我公司自得依該系爭NDA之約定向你等主張權利。⑵依科羅拉多州法之解釋,雙方間所簽署之LetterofIntentforDevelopmentofContourMouse,下稱系爭意向書)及ManufacturingAndSupplyAgreement(下稱系爭製造供給合約)亦無不明確之情形:依系爭意向書第10條及第11條規定,及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第10條規定,顯示雙方明確之真意係防止你等侵害我公司之機密設計資訊,系爭意向書及製造供給合約並無不明確之情形,因此,我當然亦得以你等未能遵守該等書面契約而為違約之請求。⑶退萬步言,縱使系爭NDA、系爭意向書及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等有契約不明確之情形,外部證據已證明你等確實已違反他契約義務:本件現有的外部證據證明,<date>來雙方係依對於保密協議所規範之你公司的保密及不競爭義務較廣之解釋而作為;在相同的<date>期間,我公司分享機密資訊予你公司,且你公司亦維持該等資訊之機密性;我公司負責人StevenWang係基於你長群公司之保證,即他將維持我公司產品設計機密性,而選擇與你公司簽約,並進行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係。依科羅拉多州法解釋契約之原則,前述外部證據仍得採用以支持我公司對於你等違約請求之主張。3、依科羅拉多州法解釋契約之原則,我得依約請求核准本件訴之聲明第3項所請:⑴系爭NDA適用於所有我公司之產品:①依據系爭NDA前言規定:「…所有人願意進1步向保密義務人揭露特定機密資訊…。」;第1條並規定:「保密義務人同意(a)他已經並將繼續維持該產品及機密資訊…。」,顯見基於該契約條款之單純字面意義,系爭NDA之用語係具前瞻性且課予你公司持續性的義務,以保障我公司之設計產品資訊。再由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第10條規定可知,雙方除依系爭NDA進行協商外,並將系爭NDA納入系爭製造供給合約。②況且,美國地方法院判決亦已認定,你王玫玲於陪審團前作證時,已表明其於簽署系爭NDA前,我公司負責人StevenWang即曾告知系爭NDA是「1個概括的系爭NDA」,法院因此而否定你王玫玲事後所為之狡辯。法院並確認在<date>雙方簽署系爭NDA後,你公司除繼續生產「ContourMouse」外,並為我生產1系列人體工學滑鼠產品,即與本件爭議相關之「RollerMouse」系列產品。⑵系爭意向書並未限制系爭NDA僅適用於「ContourMouse」產品:①按系爭意向書第3條已規定:「除了(Inadditionto)簽署系爭NDA外…」,顯見系爭意向書第3條本身已表明他保密義務係「除了」你公司於系爭NDA「以外」之義務,故系爭意向書僅是規定1額外的保密協議以確保「ContourMouse」資訊之機密性,此1範圍較窄之意向書並不會影響雙方額外的、獨立簽訂的,且含有較廣範圍的保密條款之系爭NDA。②況且,雙方於合作長達<date>期間,僅曾簽署系爭NDA、系爭意向書及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等3份契約,由你公司擔任我公司滑鼠產品之獨家製造商,是系爭NDA實係獨立於系爭意向書之契約,以保障我所有產品資訊之機密性。③準此,系爭NDA與系爭意向書實為分別獨立之契約,系爭NDA乃規範兩造間交易往來之概括性保密協議,故系爭NDA中所規範之「產品」及「機密資訊」等之解釋,當然不受系爭意向書之限制,亦無限縮解釋他意義僅及於該3種尺寸之「ContourMouse」1般滑鼠之必要,才符合雙方締約當時之真意。⑶依科羅拉多州法之契約解釋原則,系爭NDA第6條規定之<date>競業禁止條款是有效、可予執行:①依科羅拉多州法修正案第8-2-113條規定,保護營業秘密之契約無競業禁止條款無效規定之剛好用,本件系爭NDA目的是在保護我關於製造電腦滑鼠產品之相關營業秘密,故該當該條規定之例外之情形,系爭NDA第3條之競已經禁止條款應屬合法有效。②次依據,科羅拉多州法認為任何競業禁止契約之期間必須合理,惟科羅拉多州對於該種契約並無關於何謂「合理」期間之1般性規定,亦無任何公開判決先例認定關於競業禁止之特定期間之限制為不合理,科羅拉多州法院甚至認為,永久性的不競爭協議在該州是可執行的(3見Weberv.NonpareilBakingCo.,85Colo.232,274P.932判決)。③準此,系爭NDA第6條所定<date>競業禁止期間,依前揭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之見解,該條款於科羅拉多州法下係有效而完全可以執行,且並無不合理之情形。④況且,本案中,你等對於下列事實並不爭執,顯見雙方所合意之<date>期間應屬合理:我公司仰賴你公司作為他滑鼠產品之獨家製造商;如兩造間<date>間的合作關係所證明者,兩家公司均預期維持1長期的合作關係;設計及製造人體工學滑鼠是1專業性產業;我遠在美國,你公司則係在台灣營運,若無保密協定,我無法合理預期你公司將維持他機密產品資訊,故該競業禁止條款對於保衛我生意確屬必要,更何況,在雙方長達<date>之合作期間,我已因此支付超過4,000萬美元予你公司,顯見<date>期間競業禁止約定應屬合理。⑷依系爭NDA第6條規定,你公司及其員工均應負保密義務,你等既有違反系爭NDA之行為,則我之請求即屬有據。(4)並聲明:⑴你等應連帶給付我2,000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⑵你等不得自行或使第3人直接或間接重製、改作、散布或進行商業利用侵害我「RollerMouseClassic」、「RollerMousePro」及「RollerMouseFree」等電腦滑鼠韌體之產品。」。⑶你等於<date>以前不得複製、生產、製造或商業利用我委託你開發或製造之電腦滑鼠產品,或基於上開產品開發其他產品。⑷前3項聲明我願以現金、等值之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安和分行發行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⑸訴訟費用由你等連帶負擔。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0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4 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與你長群鋼模有限公司(下稱你公司)於<date>15日簽訂系爭NDA,主要約定內容為你公司同意他已經並將繼續視我之產品及機密資訊為營業機密,並將繼續維持他機密性;除非事先取得我之書面同意,你長群公司不得使用、揭露或複製我之產品或機密資訊;亦不得複製、生產、製造或商業利用我之產品,或基於我之產品開發其他產品,保密義務當然本協議簽署之日起<date>屆滿等。又我為「RollerMouseClassic」、「RollerMousePro」及「RollerMouseFree」等電腦滑鼠產品之韌體(下稱系爭韌體)之著作權人,系爭韌體完成日分別為92、93及<date>。我遂將系爭韌體以機器碼(machinecode)之格式提供予你公司依我之設計及規格書製造、加工及組裝我之「RollerMouseClassic」、「RollerMousePro」及「RollerMouseFree」等電腦滑鼠產品(下稱我產品)。竟然你公司竟未經我同意或授權,先由你公司負責人即你粘秀源於<date>在你公司同址另設立易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廣公司),由你公司總經理即你王玫玲同時擔任易廣公司之總經理,當然<date>起,未經我同意或授權,竟以「EKTouch」為商標,製造並販售與我產品相同之「ChanceClass」、「ChanceProfessional」及「ChanceOpen」等滑鼠產品(下稱系爭你產品、你侵權產品),經我比對分析後發現你產品所使用之韌體與我系爭韌體相同,而侵害我之著作財產權。你粘秀源為你公司法定代理人,你王玫玲擔任你公司之總經理,除應為他自身之故意侵害系爭韌體之行為負責外,依法亦應與你公司之侵權行為對我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2)有關違反著作權法部分:1、本件訴之聲明第1項確有權利保護必要:⑴本件與美國訴訟之判決對象主體不同:依西元<date>美國新罕普什爾州地方法院修正判決及其附件判決(下稱美國地方法院判決),可知本件相關美國訴訟之我為本件我,你則為本件你公司及訴外人易廣公司,惟不及於本件共同你粘秀源及王玫玲等自然人。是以,對於你粘秀源及王玫玲等個人違反著作權法所涉相關民事責任,皆未經美國法院進行審理與判決,而非美國訴訟之判決效力所及。⑵本件與美國訴訟之訴因及損害賠償計算範圍不同:我於美國起訴請求損害賠償之訴訟,他案件事實及訴訟標的包括:侵害營業秘密法(violationofthetradesecretact)、違反系爭NDA(breachofNDA)、及違反口頭協議(breachoforalcontract)等,與本件係請求系爭韌體之著作財產權遭侵害之損害賠償不同。由於美國訴訟損害賠償額實係基於前揭法律爭議所為之計算,故並未探究你等侵害系爭韌體之具體侵權產品數量,亦未調查系爭韌體侵害之損害賠償數額,與本件不同,自無重複起訴問題。⑶況美國法院判決你公司及易廣公司應賠償我1,689萬5,336點64美元,惟我為避免你等無謂爭執,僅就美國確定判決所命給付中美金300萬元部分,請求准予在我國強制執行,實無你等所稱我欲重複取得損害賠償之情況。2、本件訴之聲明第2項確有權利保護必要:⑴美國新罕普什爾州地方法院於<date>核發之暫時禁制令除禁止你公司及易廣公司展示、為販賣之要約、販賣、行銷、製造、經銷或陳列系爭產品、命令你公司及易廣公司回收任何運送中之系爭產品外,更於第3點揭示:「茲命令你公司及易廣公司立即返還康杜爾公司所有產品之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設計資料、規格書、韌體,及用以製造康杜爾公司產品之模具。」但你不僅於美國法院核發該暫時禁制令後,仍違反該禁制令販售系爭產品予第3人Ergoption公司,更僅交還我產品模具,且遲至我提起本件訴訟後,迄今仍未交還「設計資料」、「規格書」及「韌體」等資料。⑵準此,你等實仍得利用我提供之設計概念、圖式(drawings)、電腦輔助設計檔案(CADfiles)等資訊製造新模具,並用以再次製造相關侵權產品,更改產品名稱再行銷售。是以,縱使你公司已另行就你之Chance系列產品開發新韌體,你公司所開發之新韌體仍可能基於某些原因無法正常運作而須持續侵害我之韌體著作權、甚至偽稱其係使用你公司所開發之新韌體之情形,因此,我自有權依法請求法院排除你等任何可能之侵權行為。3、我提起本件訴訟並未罹於時效:⑴我向美國法院聲請臨時禁制令時,於聲請狀中表示:「…Open及Professional產品之操作測試顯示他韌體分別與Free及Pro相同。」並主張「該韌體使用於Open及Professional產品已構成違約及竊盜。」但有關著作權侵害之事實,尚待進行著作權侵害鑑定以資確認。⑵縱然操作測試初步顯示你產品所使用之韌體與我產品所使用之韌體恐係相同,然我直至西元<date>接獲電腦程式設計師○○○○○○○○○○○○○○○及○○○○○○○○○○○○○○○○針對你產品所使用之韌體進行分析比對之測試報告,方能確定你等確實侵害我之著作權,此有○○○○○○○○○○○○○○○○於美國訴訟程序進行中證詞可證。因此,我依著作權法之規定提起本件著作權侵害訴訟之<date>時效應以西元<date>為期間之末日,我既已於西元<date>提起本件訴訟,當然未罹於時效。又有關所失利益之計算,僅須依外部客觀情事觀之,足認我原可能取得之利益因侵權事實之發生導致不能取得即足,不以證明銷售量之上升或下滑為必要。⑶你等於美國法院西元<date>作成暫時禁制令後始停止販售系爭侵權產品,故你等仍應就他於西元<date>後即未再販售該等侵權產品之主張負舉證責任,否則本件損害賠償之計算自應以前揭7,760支產品為計算之基礎。⑷本件應以整個滑鼠產品為損害賠償之計算基礎:①我產品實係供應予小眾市場,主要係針對使用傳統滑鼠而導致手腕反覆承受壓力而受傷之消費者。而我在市場上僅有兩家競爭者,且他市佔率約55%。由於我產品之定位係基於解決腕關節症候群之特殊考量,該等滑鼠不僅在外觀上與1般滑鼠大相逕庭,其於功能上並有他特殊性,由於該等功能均涉及極為精細、且不易計量之特徵控制,因此在我推出RollerMouse系列滑鼠等創新之電腦滑鼠產品前,市面上並無任何其他滑鼠產品具有此等功能,更遑論以相同之韌體完成該等特徵控制。②承前所述,當零件等硬體改變時,即須就他韌體為相應之設計或改變,由於我產品在外觀上與1般滑鼠大相逕庭,因此我勢必須重新開發主宰該等產品運作之韌體,並經歷數階段之試誤修正後始得量產上市,故絕非如你等所云僅就市面現有韌體為「稍加修改」即可。由於韌體係主宰我產品運作之核心構件,倘缺乏該等韌體,他餘部分即為價值極低之塑膠殼體而已,該等韌體實係我產品不可分割之部分。換言之,本件系爭著作為依從他硬體零件而量身訂做,涉及硬體的運作效率及穩定度,對於該等滑鼠產品之設計具有他獨特性,無法任意組裝於任1滑鼠產品而達到相同功效,此益徵該等韌體對於我滑鼠產品之特殊性,他價值自然及於整個滑鼠產品。⑸你等之侵權行為與我因你等侵權行為之所失利益間具有直接因果關係:①我產品係供應予小眾市場,且市場競爭者甚少;你為我之唯1且獨家之滑鼠產品製造商;你侵權產品與我產品為完全相同產品;你侵權產品之銷售通路與我產品之銷售通路完全相同;你以低於市價3分之1之價格銷售系爭侵權產品;我產品之消費者確實因你之侵權行為全數移轉至購買你系爭侵權產品。②由於你侵權產品之製造商、外觀、功能、設計,及韌體,均概與我產品完全相同,而我因你停止向我出貨而未能提供市場所需求之產品,此時,對消費者而言,他購買你製造之侵權產品,他實等同於購買我產品。是以,當你等以低於我產品市價達3分之1之價格銷售侵權產品時,勢必將奪取原欲購買我產品之消費者,亦即,你等每售出1件侵權產品即係造成我1件無可回復之損失,故本件損害賠償之計算自應以你等販售侵權產品之全部數量計算之。⑹縱認你銷售系爭產品之數量共7,760支為真,我之所失利益應至少為34,891,641元:①我出售RollerMouse系列產品予經銷商之平均單價:RollerMouseClassic為178.195美元;RollerMousePro為178.195美元;RollerMouseFree為205.005美元。②由於你等為我製造並販售予我之系爭產品,他單價分別為RollerMouseClassic(簡稱RM-STA)為33美元、RollerMousePro(黑色及白色,簡稱RM-PRO-BLK及RM-PRO-WHI)為33美元、RollerMousePro(銀色,簡稱RM-PRO-SIL)為38美元,及RollerMouseFree(簡稱RM-FREE)為40美元,故我販售每支RollerMouse系列產品予經銷商之利潤為:RollerMouseClassic為145.195美元(178.195-33=145.195);RollerMousePro(黑色及白色)為145.195美元(計算式:178.195-33=145.195);RollerMousePro(銀色)為140.195美元(計算式:178.195-38=140.195);RollerMouseFree為165.005美元(計算式:205.005-40=165.005)。③以我利潤與你侵權產品數量相乘,我所失利益應至少為1,163,054.7美元。如以1美元換算為新台幣30元計算,則我之所失利益應至少為新台幣34,891,641元。⑺退萬步言,縱認你等主張他所販售之產品中有使用我系爭韌體之數量僅有5,610支,依上開利潤計算,我所失利益亦至少有836,546.95美元(約新台幣25,096,408.5元),故我起訴主張你等應賠償我2,000萬元,亦確屬合法有據。⑻我當然西元<date>起至西元<date>你公司侵害我系爭韌體止,就系爭韌體粗估已花費研究、設計、開發、測試及改良費用高達250萬美元,惟因尚涉及諸多時間、人員及費用,我顯難以就韌體開發所需之總費用估算出1精確之數字。另我未曾就系爭韌體為任何授權行為,故本件損害賠償之計算顯難以授權金為計算之基礎。(3)有關違反系爭NDA部分:1、美國科羅拉多州法契約解釋原則:系爭NDA第8條準據法規定:「本協議之履行及解釋應以美國科羅拉多州法為準據法。」依美國科羅拉多州法之規定,契約解釋是1法律問題。美國科羅拉多州法契約解釋原則如下:⑴確認當事人真意:①法院會檢視該等契約中契約的「用語及目的以決定雙方當事人之真意」,以辨明雙方當事人之真意。法院亦必須同時考量標的事項、規範目標、雙方當事人於該契約訂定時之理解,及所欲藉此達成之目的及目標。②法院必須將全部契約視為1整體而檢視,並藉由3考所有契約用語及條款以決定當事人之真意。③當解釋1契約,法院必須不得「隔離獨立審閱條款或文句」以預防契約之審閱「產生荒謬之結果」,且與契約之目的相違背。然而,縱使每1相關之條款均需納入考量且產生影響力,「較具體之條款將控制1般條款之效力」。④當數份文件皆是交易之部分,他必須被視為1整體而解釋,而非獨立解釋,以決定雙方當事人之真意。⑵優先剛好用契約條款之字面意義:①除非當事人明示不採契約之字面意義外,該等契約之用語必須被檢視及解釋為與平常及普遍接受而使用之文字意義1致。因此,契約用語之普遍用法將優先適用,且應避免牽強附會的解釋。②當1契約條款明確地解決雙方當事人之爭議,解釋契約法院之任務即告完結。⑶不明確處由事實及外部證據解決:①當確認契約不明確之情形存在,他用語之意義係1事實問題,將依決定其他事實問題之相同方法決定之。例如,外部證據,可供決定爭議契約條款之意義。此1外部證據可能包含任何與該交易所生相關之情況,包括雙方當事人依該契約所為之行為。科羅拉多州法院認為雙方當事人於爭議發生前之行為係解釋該契約之可信賴的標準。②決定1書面是否契約不明確係1法律問題,雙方當事人對合約規範意義有不同意見,尚不足以認定該書面契約即有不明確之情形。相反的,1契約是不明確的,只有當他被正當地容許有多於1個的解釋時。如認為適當,外部證據得有條件地被允許以決定契約是否不明確。然而,此1證據,於法院考量該證據後,如認定並無不明確之情形存在時,該證據必須被排除。⑷於科羅拉多州證明違約,我必須證明:①契約存在;②我依約履行或他不履行有正當原因;③你未能履行契約;及④對我造成損害。2、本件你等之行為確實已經構成違約:⑴依科羅拉多州法之解釋,系爭NDA並無不明確之處:①系爭NDA已定義「產品」為我公司擁有「關於電腦滑鼠產品及相關材料」、並將「機密資訊」定義為我公司關於「電腦滑鼠產品」之「發明、設計、方法、樣品、市場資訊、概念及構想」。此外,系爭NDA所使用的文字並無得被解釋為逾越他字面意義之可能。②鑒於系爭NDA條款之用語已甚明確,顯見雙方簽訂該系爭NDA之真意係我公司欲避免你公司為他商業獲利而侵害我公司之機密。依前述美國法院判決之認定及你等於本件中之自認,你侵權產品確實侵害我之「RollerMouse」系列滑鼠產品,我公司自得依該系爭NDA之約定向你等主張權利。⑵依科羅拉多州法之解釋,雙方間所簽署之LetterofIntentforDevelopmentofContourMouse,下稱系爭意向書)及ManufacturingAndSupplyAgreement(下稱系爭製造供給合約)亦無不明確之情形:依系爭意向書第10條及第11條規定,及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第10條規定,顯示雙方明確之真意係防止你等侵害我公司之機密設計資訊,系爭意向書及製造供給合約並無不明確之情形,因此,我當然亦得以你等未能遵守該等書面契約而為違約之請求。⑶退萬步言,縱使系爭NDA、系爭意向書及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等有契約不明確之情形,外部證據已證明你等確實已違反他契約義務:本件現有的外部證據證明,<date>來雙方係依對於保密協議所規範之你公司的保密及不競爭義務較廣之解釋而作為;在相同的<date>期間,我公司分享機密資訊予你公司,且你公司亦維持該等資訊之機密性;我公司負責人StevenWang係基於你長群公司之保證,即他將維持我公司產品設計機密性,而選擇與你公司簽約,並進行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係。依科羅拉多州法解釋契約之原則,前述外部證據仍得採用以支持我公司對於你等違約請求之主張。3、依科羅拉多州法解釋契約之原則,我得依約請求核准本件訴之聲明第3項所請:⑴系爭NDA適用於所有我公司之產品:①依據系爭NDA前言規定:「…所有人願意進1步向保密義務人揭露特定機密資訊…。」;第1條並規定:「保密義務人同意(a)他已經並將繼續維持該產品及機密資訊…。」,顯見基於該契約條款之單純字面意義,系爭NDA之用語係具前瞻性且課予你公司持續性的義務,以保障我公司之設計產品資訊。再由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第10條規定可知,雙方除依系爭NDA進行協商外,並將系爭NDA納入系爭製造供給合約。②況且,美國地方法院判決亦已認定,你王玫玲於陪審團前作證時,已表明其於簽署系爭NDA前,我公司負責人StevenWang即曾告知系爭NDA是「1個概括的系爭NDA」,法院因此而否定你王玫玲事後所為之狡辯。法院並確認在<date>雙方簽署系爭NDA後,你公司除繼續生產「ContourMouse」外,並為我生產1系列人體工學滑鼠產品,即與本件爭議相關之「RollerMouse」系列產品。⑵系爭意向書並未限制系爭NDA僅適用於「ContourMouse」產品:①按系爭意向書第3條已規定:「除了(Inadditionto)簽署系爭NDA外…」,顯見系爭意向書第3條本身已表明他保密義務係「除了」你公司於系爭NDA「以外」之義務,故系爭意向書僅是規定1額外的保密協議以確保「ContourMouse」資訊之機密性,此1範圍較窄之意向書並不會影響雙方額外的、獨立簽訂的,且含有較廣範圍的保密條款之系爭NDA。②況且,雙方於合作長達<date>期間,僅曾簽署系爭NDA、系爭意向書及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等3份契約,由你公司擔任我公司滑鼠產品之獨家製造商,是系爭NDA實係獨立於系爭意向書之契約,以保障我所有產品資訊之機密性。③準此,系爭NDA與系爭意向書實為分別獨立之契約,系爭NDA乃規範兩造間交易往來之概括性保密協議,故系爭NDA中所規範之「產品」及「機密資訊」等之解釋,當然不受系爭意向書之限制,亦無限縮解釋他意義僅及於該3種尺寸之「ContourMouse」1般滑鼠之必要,才符合雙方締約當時之真意。⑶依科羅拉多州法之契約解釋原則,系爭NDA第6條規定之<date>競業禁止條款是有效、可予執行:①依科羅拉多州法修正案第8-2-113條規定,保護營業秘密之契約無競業禁止條款無效規定之剛好用,本件系爭NDA目的是在保護我關於製造電腦滑鼠產品之相關營業秘密,故該當該條規定之例外之情形,系爭NDA第3條之競已經禁止條款應屬合法有效。②次依據,科羅拉多州法認為任何競業禁止契約之期間必須合理,惟科羅拉多州對於該種契約並無關於何謂「合理」期間之1般性規定,亦無任何公開判決先例認定關於競業禁止之特定期間之限制為不合理,科羅拉多州法院甚至認為,永久性的不競爭協議在該州是可執行的(3見Weberv.NonpareilBakingCo.,85Colo.232,274P.932判決)。③準此,系爭NDA第6條所定<date>競業禁止期間,依前揭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之見解,該條款於科羅拉多州法下係有效而完全可以執行,且並無不合理之情形。④況且,本案中,你等對於下列事實並不爭執,顯見雙方所合意之<date>期間應屬合理:我公司仰賴你公司作為他滑鼠產品之獨家製造商;如兩造間<date>間的合作關係所證明者,兩家公司均預期維持1長期的合作關係;設計及製造人體工學滑鼠是1專業性產業;我遠在美國,你公司則係在台灣營運,若無保密協定,我無法合理預期你公司將維持他機密產品資訊,故該競業禁止條款對於保衛我生意確屬必要,更何況,在雙方長達<date>之合作期間,我已因此支付超過4,000萬美元予你公司,顯見<date>期間競業禁止約定應屬合理。⑷依系爭NDA第6條規定,你公司及其員工均應負保密義務,你等既有違反系爭NDA之行為,則我之請求即屬有據。(4)並聲明:⑴你等應連帶給付我2,000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⑵你等不得自行或使第3人直接或間接重製、改作、散布或進行商業利用侵害我「RollerMouseClassic」、「RollerMousePro」及「RollerMouseFree」等電腦滑鼠韌體之產品。」。⑶你等於<date>以前不得複製、生產、製造或商業利用我委託你開發或製造之電腦滑鼠產品,或基於上開產品開發其他產品。⑷前3項聲明我願以現金、等值之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安和分行發行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⑸訴訟費用由你等連帶負擔。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停止侵害專利權行為
(1)我與你長群鋼模有限公司(下稱你公司)於<date>15日簽訂系爭NDA,主要約定內容為你公司同意他已經並將繼續視我之產品及機密資訊為營業機密,並將繼續維持他機密性;除非事先取得我之書面同意,你長群公司不得使用、揭露或複製我之產品或機密資訊;亦不得複製、生產、製造或商業利用我之產品,或基於我之產品開發其他產品,保密義務當然本協議簽署之日起<date>屆滿等。又我為「RollerMouseClassic」、「RollerMousePro」及「RollerMouseFree」等電腦滑鼠產品之韌體(下稱系爭韌體)之著作權人,系爭韌體完成日分別為92、93及<date>。我遂將系爭韌體以機器碼(machinecode)之格式提供予你公司依我之設計及規格書製造、加工及組裝我之「RollerMouseClassic」、「RollerMousePro」及「RollerMouseFree」等電腦滑鼠產品(下稱我產品)。竟然你公司竟未經我同意或授權,先由你公司負責人即你粘秀源於<date>在你公司同址另設立易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廣公司),由你公司總經理即你王玫玲同時擔任易廣公司之總經理,當然<date>起,未經我同意或授權,竟以「EKTouch」為商標,製造並販售與我產品相同之「ChanceClass」、「ChanceProfessional」及「ChanceOpen」等滑鼠產品(下稱系爭你產品、你侵權產品),經我比對分析後發現你產品所使用之韌體與我系爭韌體相同,而侵害我之著作財產權。你粘秀源為你公司法定代理人,你王玫玲擔任你公司之總經理,除應為他自身之故意侵害系爭韌體之行為負責外,依法亦應與你公司之侵權行為對我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2)有關違反著作權法部分:1、本件訴之聲明第1項確有權利保護必要:⑴本件與美國訴訟之判決對象主體不同:依西元<date>美國新罕普什爾州地方法院修正判決及其附件判決(下稱美國地方法院判決),可知本件相關美國訴訟之我為本件我,你則為本件你公司及訴外人易廣公司,惟不及於本件共同你粘秀源及王玫玲等自然人。是以,對於你粘秀源及王玫玲等個人違反著作權法所涉相關民事責任,皆未經美國法院進行審理與判決,而非美國訴訟之判決效力所及。⑵本件與美國訴訟之訴因及損害賠償計算範圍不同:我於美國起訴請求損害賠償之訴訟,他案件事實及訴訟標的包括:侵害營業秘密法(violationofthetradesecretact)、違反系爭NDA(breachofNDA)、及違反口頭協議(breachoforalcontract)等,與本件係請求系爭韌體之著作財產權遭侵害之損害賠償不同。由於美國訴訟損害賠償額實係基於前揭法律爭議所為之計算,故並未探究你等侵害系爭韌體之具體侵權產品數量,亦未調查系爭韌體侵害之損害賠償數額,與本件不同,自無重複起訴問題。⑶況美國法院判決你公司及易廣公司應賠償我1,689萬5,336點64美元,惟我為避免你等無謂爭執,僅就美國確定判決所命給付中美金300萬元部分,請求准予在我國強制執行,實無你等所稱我欲重複取得損害賠償之情況。2、本件訴之聲明第2項確有權利保護必要:⑴美國新罕普什爾州地方法院於<date>核發之暫時禁制令除禁止你公司及易廣公司展示、為販賣之要約、販賣、行銷、製造、經銷或陳列系爭產品、命令你公司及易廣公司回收任何運送中之系爭產品外,更於第3點揭示:「茲命令你公司及易廣公司立即返還康杜爾公司所有產品之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設計資料、規格書、韌體,及用以製造康杜爾公司產品之模具。」但你不僅於美國法院核發該暫時禁制令後,仍違反該禁制令販售系爭產品予第3人Ergoption公司,更僅交還我產品模具,且遲至我提起本件訴訟後,迄今仍未交還「設計資料」、「規格書」及「韌體」等資料。⑵準此,你等實仍得利用我提供之設計概念、圖式(drawings)、電腦輔助設計檔案(CADfiles)等資訊製造新模具,並用以再次製造相關侵權產品,更改產品名稱再行銷售。是以,縱使你公司已另行就你之Chance系列產品開發新韌體,你公司所開發之新韌體仍可能基於某些原因無法正常運作而須持續侵害我之韌體著作權、甚至偽稱其係使用你公司所開發之新韌體之情形,因此,我自有權依法請求法院排除你等任何可能之侵權行為。3、我提起本件訴訟並未罹於時效:⑴我向美國法院聲請臨時禁制令時,於聲請狀中表示:「…Open及Professional產品之操作測試顯示他韌體分別與Free及Pro相同。」並主張「該韌體使用於Open及Professional產品已構成違約及竊盜。」但有關著作權侵害之事實,尚待進行著作權侵害鑑定以資確認。⑵縱然操作測試初步顯示你產品所使用之韌體與我產品所使用之韌體恐係相同,然我直至西元<date>接獲電腦程式設計師○○○○○○○○○○○○○○○及○○○○○○○○○○○○○○○○針對你產品所使用之韌體進行分析比對之測試報告,方能確定你等確實侵害我之著作權,此有○○○○○○○○○○○○○○○○於美國訴訟程序進行中證詞可證。因此,我依著作權法之規定提起本件著作權侵害訴訟之<date>時效應以西元<date>為期間之末日,我既已於西元<date>提起本件訴訟,當然未罹於時效。又有關所失利益之計算,僅須依外部客觀情事觀之,足認我原可能取得之利益因侵權事實之發生導致不能取得即足,不以證明銷售量之上升或下滑為必要。⑶你等於美國法院西元<date>作成暫時禁制令後始停止販售系爭侵權產品,故你等仍應就他於西元<date>後即未再販售該等侵權產品之主張負舉證責任,否則本件損害賠償之計算自應以前揭7,760支產品為計算之基礎。⑷本件應以整個滑鼠產品為損害賠償之計算基礎:①我產品實係供應予小眾市場,主要係針對使用傳統滑鼠而導致手腕反覆承受壓力而受傷之消費者。而我在市場上僅有兩家競爭者,且他市佔率約55%。由於我產品之定位係基於解決腕關節症候群之特殊考量,該等滑鼠不僅在外觀上與1般滑鼠大相逕庭,其於功能上並有他特殊性,由於該等功能均涉及極為精細、且不易計量之特徵控制,因此在我推出RollerMouse系列滑鼠等創新之電腦滑鼠產品前,市面上並無任何其他滑鼠產品具有此等功能,更遑論以相同之韌體完成該等特徵控制。②承前所述,當零件等硬體改變時,即須就他韌體為相應之設計或改變,由於我產品在外觀上與1般滑鼠大相逕庭,因此我勢必須重新開發主宰該等產品運作之韌體,並經歷數階段之試誤修正後始得量產上市,故絕非如你等所云僅就市面現有韌體為「稍加修改」即可。由於韌體係主宰我產品運作之核心構件,倘缺乏該等韌體,他餘部分即為價值極低之塑膠殼體而已,該等韌體實係我產品不可分割之部分。換言之,本件系爭著作為依從他硬體零件而量身訂做,涉及硬體的運作效率及穩定度,對於該等滑鼠產品之設計具有他獨特性,無法任意組裝於任1滑鼠產品而達到相同功效,此益徵該等韌體對於我滑鼠產品之特殊性,他價值自然及於整個滑鼠產品。⑸你等之侵權行為與我因你等侵權行為之所失利益間具有直接因果關係:①我產品係供應予小眾市場,且市場競爭者甚少;你為我之唯1且獨家之滑鼠產品製造商;你侵權產品與我產品為完全相同產品;你侵權產品之銷售通路與我產品之銷售通路完全相同;你以低於市價3分之1之價格銷售系爭侵權產品;我產品之消費者確實因你之侵權行為全數移轉至購買你系爭侵權產品。②由於你侵權產品之製造商、外觀、功能、設計,及韌體,均概與我產品完全相同,而我因你停止向我出貨而未能提供市場所需求之產品,此時,對消費者而言,他購買你製造之侵權產品,他實等同於購買我產品。是以,當你等以低於我產品市價達3分之1之價格銷售侵權產品時,勢必將奪取原欲購買我產品之消費者,亦即,你等每售出1件侵權產品即係造成我1件無可回復之損失,故本件損害賠償之計算自應以你等販售侵權產品之全部數量計算之。⑹縱認你銷售系爭產品之數量共7,760支為真,我之所失利益應至少為34,891,641元:①我出售RollerMouse系列產品予經銷商之平均單價:RollerMouseClassic為178.195美元;RollerMousePro為178.195美元;RollerMouseFree為205.005美元。②由於你等為我製造並販售予我之系爭產品,他單價分別為RollerMouseClassic(簡稱RM-STA)為33美元、RollerMousePro(黑色及白色,簡稱RM-PRO-BLK及RM-PRO-WHI)為33美元、RollerMousePro(銀色,簡稱RM-PRO-SIL)為38美元,及RollerMouseFree(簡稱RM-FREE)為40美元,故我販售每支RollerMouse系列產品予經銷商之利潤為:RollerMouseClassic為145.195美元(178.195-33=145.195);RollerMousePro(黑色及白色)為145.195美元(計算式:178.195-33=145.195);RollerMousePro(銀色)為140.195美元(計算式:178.195-38=140.195);RollerMouseFree為165.005美元(計算式:205.005-40=165.005)。③以我利潤與你侵權產品數量相乘,我所失利益應至少為1,163,054.7美元。如以1美元換算為新台幣30元計算,則我之所失利益應至少為新台幣34,891,641元。⑺退萬步言,縱認你等主張他所販售之產品中有使用我系爭韌體之數量僅有5,610支,依上開利潤計算,我所失利益亦至少有836,546.95美元(約新台幣25,096,408.5元),故我起訴主張你等應賠償我2,000萬元,亦確屬合法有據。⑻我當然西元<date>起至西元<date>你公司侵害我系爭韌體止,就系爭韌體粗估已花費研究、設計、開發、測試及改良費用高達250萬美元,惟因尚涉及諸多時間、人員及費用,我顯難以就韌體開發所需之總費用估算出1精確之數字。另我未曾就系爭韌體為任何授權行為,故本件損害賠償之計算顯難以授權金為計算之基礎。(3)有關違反系爭NDA部分:1、美國科羅拉多州法契約解釋原則:系爭NDA第8條準據法規定:「本協議之履行及解釋應以美國科羅拉多州法為準據法。」依美國科羅拉多州法之規定,契約解釋是1法律問題。美國科羅拉多州法契約解釋原則如下:⑴確認當事人真意:①法院會檢視該等契約中契約的「用語及目的以決定雙方當事人之真意」,以辨明雙方當事人之真意。法院亦必須同時考量標的事項、規範目標、雙方當事人於該契約訂定時之理解,及所欲藉此達成之目的及目標。②法院必須將全部契約視為1整體而檢視,並藉由3考所有契約用語及條款以決定當事人之真意。③當解釋1契約,法院必須不得「隔離獨立審閱條款或文句」以預防契約之審閱「產生荒謬之結果」,且與契約之目的相違背。然而,縱使每1相關之條款均需納入考量且產生影響力,「較具體之條款將控制1般條款之效力」。④當數份文件皆是交易之部分,他必須被視為1整體而解釋,而非獨立解釋,以決定雙方當事人之真意。⑵優先剛好用契約條款之字面意義:①除非當事人明示不採契約之字面意義外,該等契約之用語必須被檢視及解釋為與平常及普遍接受而使用之文字意義1致。因此,契約用語之普遍用法將優先適用,且應避免牽強附會的解釋。②當1契約條款明確地解決雙方當事人之爭議,解釋契約法院之任務即告完結。⑶不明確處由事實及外部證據解決:①當確認契約不明確之情形存在,他用語之意義係1事實問題,將依決定其他事實問題之相同方法決定之。例如,外部證據,可供決定爭議契約條款之意義。此1外部證據可能包含任何與該交易所生相關之情況,包括雙方當事人依該契約所為之行為。科羅拉多州法院認為雙方當事人於爭議發生前之行為係解釋該契約之可信賴的標準。②決定1書面是否契約不明確係1法律問題,雙方當事人對合約規範意義有不同意見,尚不足以認定該書面契約即有不明確之情形。相反的,1契約是不明確的,只有當他被正當地容許有多於1個的解釋時。如認為適當,外部證據得有條件地被允許以決定契約是否不明確。然而,此1證據,於法院考量該證據後,如認定並無不明確之情形存在時,該證據必須被排除。⑷於科羅拉多州證明違約,我必須證明:①契約存在;②我依約履行或他不履行有正當原因;③你未能履行契約;及④對我造成損害。2、本件你等之行為確實已經構成違約:⑴依科羅拉多州法之解釋,系爭NDA並無不明確之處:①系爭NDA已定義「產品」為我公司擁有「關於電腦滑鼠產品及相關材料」、並將「機密資訊」定義為我公司關於「電腦滑鼠產品」之「發明、設計、方法、樣品、市場資訊、概念及構想」。此外,系爭NDA所使用的文字並無得被解釋為逾越他字面意義之可能。②鑒於系爭NDA條款之用語已甚明確,顯見雙方簽訂該系爭NDA之真意係我公司欲避免你公司為他商業獲利而侵害我公司之機密。依前述美國法院判決之認定及你等於本件中之自認,你侵權產品確實侵害我之「RollerMouse」系列滑鼠產品,我公司自得依該系爭NDA之約定向你等主張權利。⑵依科羅拉多州法之解釋,雙方間所簽署之LetterofIntentforDevelopmentofContourMouse,下稱系爭意向書)及ManufacturingAndSupplyAgreement(下稱系爭製造供給合約)亦無不明確之情形:依系爭意向書第10條及第11條規定,及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第10條規定,顯示雙方明確之真意係防止你等侵害我公司之機密設計資訊,系爭意向書及製造供給合約並無不明確之情形,因此,我當然亦得以你等未能遵守該等書面契約而為違約之請求。⑶退萬步言,縱使系爭NDA、系爭意向書及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等有契約不明確之情形,外部證據已證明你等確實已違反他契約義務:本件現有的外部證據證明,<date>來雙方係依對於保密協議所規範之你公司的保密及不競爭義務較廣之解釋而作為;在相同的<date>期間,我公司分享機密資訊予你公司,且你公司亦維持該等資訊之機密性;我公司負責人StevenWang係基於你長群公司之保證,即他將維持我公司產品設計機密性,而選擇與你公司簽約,並進行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係。依科羅拉多州法解釋契約之原則,前述外部證據仍得採用以支持我公司對於你等違約請求之主張。3、依科羅拉多州法解釋契約之原則,我得依約請求核准本件訴之聲明第3項所請:⑴系爭NDA適用於所有我公司之產品:①依據系爭NDA前言規定:「…所有人願意進1步向保密義務人揭露特定機密資訊…。」;第1條並規定:「保密義務人同意(a)他已經並將繼續維持該產品及機密資訊…。」,顯見基於該契約條款之單純字面意義,系爭NDA之用語係具前瞻性且課予你公司持續性的義務,以保障我公司之設計產品資訊。再由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第10條規定可知,雙方除依系爭NDA進行協商外,並將系爭NDA納入系爭製造供給合約。②況且,美國地方法院判決亦已認定,你王玫玲於陪審團前作證時,已表明其於簽署系爭NDA前,我公司負責人StevenWang即曾告知系爭NDA是「1個概括的系爭NDA」,法院因此而否定你王玫玲事後所為之狡辯。法院並確認在<date>雙方簽署系爭NDA後,你公司除繼續生產「ContourMouse」外,並為我生產1系列人體工學滑鼠產品,即與本件爭議相關之「RollerMouse」系列產品。⑵系爭意向書並未限制系爭NDA僅適用於「ContourMouse」產品:①按系爭意向書第3條已規定:「除了(Inadditionto)簽署系爭NDA外…」,顯見系爭意向書第3條本身已表明他保密義務係「除了」你公司於系爭NDA「以外」之義務,故系爭意向書僅是規定1額外的保密協議以確保「ContourMouse」資訊之機密性,此1範圍較窄之意向書並不會影響雙方額外的、獨立簽訂的,且含有較廣範圍的保密條款之系爭NDA。②況且,雙方於合作長達<date>期間,僅曾簽署系爭NDA、系爭意向書及系爭製造供給合約等3份契約,由你公司擔任我公司滑鼠產品之獨家製造商,是系爭NDA實係獨立於系爭意向書之契約,以保障我所有產品資訊之機密性。③準此,系爭NDA與系爭意向書實為分別獨立之契約,系爭NDA乃規範兩造間交易往來之概括性保密協議,故系爭NDA中所規範之「產品」及「機密資訊」等之解釋,當然不受系爭意向書之限制,亦無限縮解釋他意義僅及於該3種尺寸之「ContourMouse」1般滑鼠之必要,才符合雙方締約當時之真意。⑶依科羅拉多州法之契約解釋原則,系爭NDA第6條規定之<date>競業禁止條款是有效、可予執行:①依科羅拉多州法修正案第8-2-113條規定,保護營業秘密之契約無競業禁止條款無效規定之剛好用,本件系爭NDA目的是在保護我關於製造電腦滑鼠產品之相關營業秘密,故該當該條規定之例外之情形,系爭NDA第3條之競已經禁止條款應屬合法有效。②次依據,科羅拉多州法認為任何競業禁止契約之期間必須合理,惟科羅拉多州對於該種契約並無關於何謂「合理」期間之1般性規定,亦無任何公開判決先例認定關於競業禁止之特定期間之限制為不合理,科羅拉多州法院甚至認為,永久性的不競爭協議在該州是可執行的(3見Weberv.NonpareilBakingCo.,85Colo.232,274P.932判決)。③準此,系爭NDA第6條所定<date>競業禁止期間,依前揭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之見解,該條款於科羅拉多州法下係有效而完全可以執行,且並無不合理之情形。④況且,本案中,你等對於下列事實並不爭執,顯見雙方所合意之<date>期間應屬合理:我公司仰賴你公司作為他滑鼠產品之獨家製造商;如兩造間<date>間的合作關係所證明者,兩家公司均預期維持1長期的合作關係;設計及製造人體工學滑鼠是1專業性產業;我遠在美國,你公司則係在台灣營運,若無保密協定,我無法合理預期你公司將維持他機密產品資訊,故該競業禁止條款對於保衛我生意確屬必要,更何況,在雙方長達<date>之合作期間,我已因此支付超過4,000萬美元予你公司,顯見<date>期間競業禁止約定應屬合理。⑷依系爭NDA第6條規定,你公司及其員工均應負保密義務,你等既有違反系爭NDA之行為,則我之請求即屬有據。(4)並聲明:⑴你等應連帶給付我2,000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⑵你等不得自行或使第3人直接或間接重製、改作、散布或進行商業利用侵害我「RollerMouseClassic」、「RollerMousePro」及「RollerMouseFree」等電腦滑鼠韌體之產品。」。⑶你等於<date>以前不得複製、生產、製造或商業利用我委託你開發或製造之電腦滑鼠產品,或基於上開產品開發其他產品。⑷前3項聲明我願以現金、等值之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安和分行發行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⑸訴訟費用由你等連帶負擔。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1)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我並於<date>取得新型專利技術報告,且我亦依系爭專利製造並於市面上銷售系爭專利物品。竟然經營大禹工程行之你林孜亭及其實際負責人即你吳東霖竟未經我同意,擅自製造販售與系爭專利技術相同之產品(詳如卷附中銓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於<date>所出具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內附件1照片所示產品,下稱系爭產品);你惠崧公司亦未經我同意,擅自當然大禹工程行處買受系爭產品後再對外銷售。(2)你何政欣於<date>設立惠崧公司前,曾於我經營之訴外人北京營造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營造)擔任業務經理,並銷售防水閘門產品,當時你何政欣即知悉系爭專利之存在。又你何政欣擔任北京營造之已經務經理時,於招攬業務所使用之廣告傳單上已明示我之專利權資訊,故你何政欣亦可自該傳單上知悉我專利權存在之事實,可以佐證以你何政欣為負責人之惠崧公司就侵害我專利權1事確有主觀上之故意。況且,你惠崧公司身為經銷商,所負之注意義務自較1般消費者為高,且你惠崧公司於起訴後仍持續販賣系爭產品,益證他確有侵害我專利權之故意。再者,你吳東霖於<date>間原係向我購買系爭專利產品,竟然他竟見該產品有利可圖,即自行委請鋁料工廠仿製該等商品,經我查知後,本欲向你吳東霖提起侵權訴訟,但我當時念及你吳東霖為初犯,且將來仍可持續合作,故僅於<date>以我擔任負責人之北京營造名義與你吳東霖簽立協議書,要求你吳東霖不得再為製造,並僅得向北京營造採購系爭專利產品。但是你吳東霖於<date>旋即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實際上仍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另項專利,而依1般專利申請流程,可知專利申請前均需撰寫相關說明書等等資料,實需相當準備時間,但你吳東霖卻於簽署協議書後不到1個月之時間內即向智慧局提出申請,足見你吳東霖並未遵守上開協議而仍繼續販賣系爭產品,且顯有侵害我專利權之故意。(3)損害賠償額之計算:1、你惠崧公司、何政欣應連帶給付之損害賠償額:侵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何政欣於<date>成立你惠崧公司前,即已知悉系爭專利之存在,故你惠崧公司之侵權期間應當然<date>起算,並計算至<date>止。我同意以「純益率」為標準計算損害賠償數額:因你惠崧公司係屬營造類中之其他公用事業,於財政部並無同業利潤之記載,故我同意以你惠崧公司申報之純益率百分之7做為計算損害賠償額之標準。損害賠償數額為914,529元:①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依據你惠崧公司於<date>所提出之陳報狀記載,以純益率7%計算之結果,你惠崧公司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因銷售系爭產品所得之利益為229,936元。②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依據你惠崧公司所提供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銷售系爭產品之相關發票及<date>度1至<date>、3至<date>、5至<date>、7至<date>之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書計算,你惠崧公司於<date>度1至<date>、3至<date>、5至<date>、7至<date>之銷項總計各為232,857元、236,191元、223,000元及303,333元,進項統計各為174,492元、30,900元、180,854元、154,478元,將銷項總計減去進項統計後,得出你於<date>1至<date>、3至<date>、5至<date>、7至<date>之所得利益各為58,365元、205,291元、42,146元、148,855元,將上開數字加總得出你惠崧公司於<date>起至同年<date>止之所得利益總計為454,657元。③綜上,我得請求你惠崧公司、何政欣連帶賠償之數額合計為914,529元。2、你林孜亭、吳東霖應連帶給付之損害賠償額:侵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吳東霖曾於<date>與我簽訂協議書,承諾不再製造系爭產品,並僅得向北京營造採購系爭專利產品,但你吳東霖並未遵守上開協議而仍繼續販賣系爭產品,足見你林孜亭、吳東霖自斯時起即有侵害我專利權之故意。又我同意以<date>作為你林孜亭、吳東霖侵權行為之起算點,並計算至<date>止。申言之,所謂直接成本,係指能直接辨認或直接歸屬至特定成本標的之成本,然間接成本則否,而須透過特定之方法進行分攤,故於認定損害賠償額時,應以會計學上僅扣除直接成本之「毛利」,而非再予扣除間接成本之「淨利」加以計算。損害賠償數額為16,216,026元:①大禹工程行屬於財政部登記分類編號4290-99號之「未分類其他土木工程」,依據財政部公布之同業利潤標準,該行業於<date>及<date>之毛利率均為百分之19。②當然<date>起至<date>止:依據你林孜亭、吳東霖於<date>所提出之陳報狀記載,大禹工程行於<date>及<date>之總營業額分別為23,907,438元及11,007,453元,合計為34,914,891元,再乘上毛利率百分之19後,可知大禹工程行之毛利為6,633,829元。③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因你林孜亭、吳東霖未提出大禹工程行<date>總營業額之資料,故以大禹工程行<date>之總營業額加總除以24個月得出平均月銷售額為1,454,787元(小數點後4捨5入,以下皆同),再乘上5又1/3個月,得出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估計之總營業額為7,758,865元,再乘上毛利率百分之19後得出該段期間之損害賠償金額為1,474,184元。⑤綜上,我得請求你林孜亭、吳東霖連帶賠償之金額為16,216,026元(13,267,658+1,474,184+1,474,184=16,216,026)。(4)聲明:1、你惠崧公司、何政欣應連帶給付我914,52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林孜亭、吳東霖應連帶給付我16,216,026元,及其中100萬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他餘15,216,026元當然你收受民事擴張訴之聲明與言詞辯論意旨狀之次日(即<date>)起,均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1)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我並於<date>取得新型專利技術報告,且我亦依系爭專利製造並於市面上銷售系爭專利物品。竟然經營大禹工程行之你林孜亭及其實際負責人即你吳東霖竟未經我同意,擅自製造販售與系爭專利技術相同之產品(詳如卷附中銓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於<date>所出具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內附件1照片所示產品,下稱系爭產品);你惠崧公司亦未經我同意,擅自當然大禹工程行處買受系爭產品後再對外銷售。(2)你何政欣於<date>設立惠崧公司前,曾於我經營之訴外人北京營造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營造)擔任業務經理,並銷售防水閘門產品,當時你何政欣即知悉系爭專利之存在。又你何政欣擔任北京營造之已經務經理時,於招攬業務所使用之廣告傳單上已明示我之專利權資訊,故你何政欣亦可自該傳單上知悉我專利權存在之事實,可以佐證以你何政欣為負責人之惠崧公司就侵害我專利權1事確有主觀上之故意。況且,你惠崧公司身為經銷商,所負之注意義務自較1般消費者為高,且你惠崧公司於起訴後仍持續販賣系爭產品,益證他確有侵害我專利權之故意。再者,你吳東霖於<date>間原係向我購買系爭專利產品,竟然他竟見該產品有利可圖,即自行委請鋁料工廠仿製該等商品,經我查知後,本欲向你吳東霖提起侵權訴訟,但我當時念及你吳東霖為初犯,且將來仍可持續合作,故僅於<date>以我擔任負責人之北京營造名義與你吳東霖簽立協議書,要求你吳東霖不得再為製造,並僅得向北京營造採購系爭專利產品。但是你吳東霖於<date>旋即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實際上仍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另項專利,而依1般專利申請流程,可知專利申請前均需撰寫相關說明書等等資料,實需相當準備時間,但你吳東霖卻於簽署協議書後不到1個月之時間內即向智慧局提出申請,足見你吳東霖並未遵守上開協議而仍繼續販賣系爭產品,且顯有侵害我專利權之故意。(3)損害賠償額之計算:1、你惠崧公司、何政欣應連帶給付之損害賠償額:侵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何政欣於<date>成立你惠崧公司前,即已知悉系爭專利之存在,故你惠崧公司之侵權期間應當然<date>起算,並計算至<date>止。我同意以「純益率」為標準計算損害賠償數額:因你惠崧公司係屬營造類中之其他公用事業,於財政部並無同業利潤之記載,故我同意以你惠崧公司申報之純益率百分之7做為計算損害賠償額之標準。損害賠償數額為914,529元:①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依據你惠崧公司於<date>所提出之陳報狀記載,以純益率7%計算之結果,你惠崧公司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因銷售系爭產品所得之利益為229,936元。②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依據你惠崧公司所提供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銷售系爭產品之相關發票及<date>度1至<date>、3至<date>、5至<date>、7至<date>之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書計算,你惠崧公司於<date>度1至<date>、3至<date>、5至<date>、7至<date>之銷項總計各為232,857元、236,191元、223,000元及303,333元,進項統計各為174,492元、30,900元、180,854元、154,478元,將銷項總計減去進項統計後,得出你於<date>1至<date>、3至<date>、5至<date>、7至<date>之所得利益各為58,365元、205,291元、42,146元、148,855元,將上開數字加總得出你惠崧公司於<date>起至同年<date>止之所得利益總計為454,657元。③綜上,我得請求你惠崧公司、何政欣連帶賠償之數額合計為914,529元。2、你林孜亭、吳東霖應連帶給付之損害賠償額:侵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吳東霖曾於<date>與我簽訂協議書,承諾不再製造系爭產品,並僅得向北京營造採購系爭專利產品,但你吳東霖並未遵守上開協議而仍繼續販賣系爭產品,足見你林孜亭、吳東霖自斯時起即有侵害我專利權之故意。又我同意以<date>作為你林孜亭、吳東霖侵權行為之起算點,並計算至<date>止。申言之,所謂直接成本,係指能直接辨認或直接歸屬至特定成本標的之成本,然間接成本則否,而須透過特定之方法進行分攤,故於認定損害賠償額時,應以會計學上僅扣除直接成本之「毛利」,而非再予扣除間接成本之「淨利」加以計算。損害賠償數額為16,216,026元:①大禹工程行屬於財政部登記分類編號4290-99號之「未分類其他土木工程」,依據財政部公布之同業利潤標準,該行業於<date>及<date>之毛利率均為百分之19。②當然<date>起至<date>止:依據你林孜亭、吳東霖於<date>所提出之陳報狀記載,大禹工程行於<date>及<date>之總營業額分別為23,907,438元及11,007,453元,合計為34,914,891元,再乘上毛利率百分之19後,可知大禹工程行之毛利為6,633,829元。③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因你林孜亭、吳東霖未提出大禹工程行<date>總營業額之資料,故以大禹工程行<date>之總營業額加總除以24個月得出平均月銷售額為1,454,787元(小數點後4捨5入,以下皆同),再乘上5又1/3個月,得出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估計之總營業額為7,758,865元,再乘上毛利率百分之19後得出該段期間之損害賠償金額為1,474,184元。⑤綜上,我得請求你林孜亭、吳東霖連帶賠償之金額為16,216,026元(13,267,658+1,474,184+1,474,184=16,216,026)。(4)聲明:1、你惠崧公司、何政欣應連帶給付我914,52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林孜亭、吳東霖應連帶給付我16,216,026元,及其中100萬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他餘15,216,026元當然你收受民事擴張訴之聲明與言詞辯論意旨狀之次日(即<date>)起,均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我並於<date>取得新型專利技術報告,且我亦依系爭專利製造並於市面上銷售系爭專利物品。竟然經營大禹工程行之你林孜亭及其實際負責人即你吳東霖竟未經我同意,擅自製造販售與系爭專利技術相同之產品(詳如卷附中銓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於<date>所出具之專利侵害鑑定報告內附件1照片所示產品,下稱系爭產品);你惠崧公司亦未經我同意,擅自當然大禹工程行處買受系爭產品後再對外銷售。(2)你何政欣於<date>設立惠崧公司前,曾於我經營之訴外人北京營造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營造)擔任業務經理,並銷售防水閘門產品,當時你何政欣即知悉系爭專利之存在。又你何政欣擔任北京營造之已經務經理時,於招攬業務所使用之廣告傳單上已明示我之專利權資訊,故你何政欣亦可自該傳單上知悉我專利權存在之事實,可以佐證以你何政欣為負責人之惠崧公司就侵害我專利權1事確有主觀上之故意。況且,你惠崧公司身為經銷商,所負之注意義務自較1般消費者為高,且你惠崧公司於起訴後仍持續販賣系爭產品,益證他確有侵害我專利權之故意。再者,你吳東霖於<date>間原係向我購買系爭專利產品,竟然他竟見該產品有利可圖,即自行委請鋁料工廠仿製該等商品,經我查知後,本欲向你吳東霖提起侵權訴訟,但我當時念及你吳東霖為初犯,且將來仍可持續合作,故僅於<date>以我擔任負責人之北京營造名義與你吳東霖簽立協議書,要求你吳東霖不得再為製造,並僅得向北京營造採購系爭專利產品。但是你吳東霖於<date>旋即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實際上仍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另項專利,而依1般專利申請流程,可知專利申請前均需撰寫相關說明書等等資料,實需相當準備時間,但你吳東霖卻於簽署協議書後不到1個月之時間內即向智慧局提出申請,足見你吳東霖並未遵守上開協議而仍繼續販賣系爭產品,且顯有侵害我專利權之故意。(3)損害賠償額之計算:1、你惠崧公司、何政欣應連帶給付之損害賠償額:侵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何政欣於<date>成立你惠崧公司前,即已知悉系爭專利之存在,故你惠崧公司之侵權期間應當然<date>起算,並計算至<date>止。我同意以「純益率」為標準計算損害賠償數額:因你惠崧公司係屬營造類中之其他公用事業,於財政部並無同業利潤之記載,故我同意以你惠崧公司申報之純益率百分之7做為計算損害賠償額之標準。損害賠償數額為914,529元:①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依據你惠崧公司於<date>所提出之陳報狀記載,以純益率7%計算之結果,你惠崧公司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因銷售系爭產品所得之利益為229,936元。②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依據你惠崧公司所提供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銷售系爭產品之相關發票及<date>度1至<date>、3至<date>、5至<date>、7至<date>之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書計算,你惠崧公司於<date>度1至<date>、3至<date>、5至<date>、7至<date>之銷項總計各為232,857元、236,191元、223,000元及303,333元,進項統計各為174,492元、30,900元、180,854元、154,478元,將銷項總計減去進項統計後,得出你於<date>1至<date>、3至<date>、5至<date>、7至<date>之所得利益各為58,365元、205,291元、42,146元、148,855元,將上開數字加總得出你惠崧公司於<date>起至同年<date>止之所得利益總計為454,657元。③綜上,我得請求你惠崧公司、何政欣連帶賠償之數額合計為914,529元。2、你林孜亭、吳東霖應連帶給付之損害賠償額:侵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吳東霖曾於<date>與我簽訂協議書,承諾不再製造系爭產品,並僅得向北京營造採購系爭專利產品,但你吳東霖並未遵守上開協議而仍繼續販賣系爭產品,足見你林孜亭、吳東霖自斯時起即有侵害我專利權之故意。又我同意以<date>作為你林孜亭、吳東霖侵權行為之起算點,並計算至<date>止。申言之,所謂直接成本,係指能直接辨認或直接歸屬至特定成本標的之成本,然間接成本則否,而須透過特定之方法進行分攤,故於認定損害賠償額時,應以會計學上僅扣除直接成本之「毛利」,而非再予扣除間接成本之「淨利」加以計算。損害賠償數額為16,216,026元:①大禹工程行屬於財政部登記分類編號4290-99號之「未分類其他土木工程」,依據財政部公布之同業利潤標準,該行業於<date>及<date>之毛利率均為百分之19。②當然<date>起至<date>止:依據你林孜亭、吳東霖於<date>所提出之陳報狀記載,大禹工程行於<date>及<date>之總營業額分別為23,907,438元及11,007,453元,合計為34,914,891元,再乘上毛利率百分之19後,可知大禹工程行之毛利為6,633,829元。③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因你林孜亭、吳東霖未提出大禹工程行<date>總營業額之資料,故以大禹工程行<date>之總營業額加總除以24個月得出平均月銷售額為1,454,787元(小數點後4捨5入,以下皆同),再乘上5又1/3個月,得出當然<date>起至同年<date>止估計之總營業額為7,758,865元,再乘上毛利率百分之19後得出該段期間之損害賠償金額為1,474,184元。⑤綜上,我得請求你林孜亭、吳東霖連帶賠償之金額為16,216,026元(13,267,658+1,474,184+1,474,184=16,216,026)。(4)聲明:1、你惠崧公司、何政欣應連帶給付我914,52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林孜亭、吳東霖應連帶給付我16,216,026元,及其中100萬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他餘15,216,026元當然你收受民事擴張訴之聲明與言詞辯論意旨狀之次日(即<date>)起,均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係中華民國新型M432302號「3明治式尼龍雙面拉鏈及拉頭結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原證1)。並於<date>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針對系爭專利所作成之技術報告,認定系爭專利請求項第1、4項均具有新穎性及進步性(比對結果代碼:6),且無影響專利權效力之事由。我取得前揭專利權及技術報告後,發現你所製售附屬於多款行李箱之拉鏈及拉頭,有實施系爭專利之情形(原證3),經比對後,你產製之型號「PP2012」防盜拉鏈箱(下稱系爭產品1)之尼龍雙面拉鏈及拉頭技術特徵及型號「BU-1675」輕量防盜軟箱(下稱系爭產品2)之尼龍雙面拉鏈及拉頭技術特徵,均已落入我系爭專利請求項第1、4項,屬文義侵害,此有專利侵權對照表可稽(原證4、原證5),退步言之,縱使沒有落入文義範圍,也成立均等侵害。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我所屬之「香奈兒集團」是世界知名之服飾、香水、化粧品、鞋類、皮件、首飾等商品之產銷公司,並以「香奈兒」或「CHANEL」、「(雙C圖)」及「(香奈兒香水瓶圖)」等為相關事業或消費者普遍認知之著名商標,產銷各種商品及提供各種服務,如附表所示商標(下稱系爭商標),業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核准註冊,商標權迄今仍然有效。竟然你為慶祝30週年慶,而於<date>起至同年<date>間,舉辦「時尚周年慶抽經典香奈兒」之抽獎活動(下稱系爭活動),在未經我同意且取得合法授權前,即基於行銷之目的,在他全國所營分店之廣告看板、旗幟、布條、貼紙、立牌、懸掛式看板、商品型錄及公司網頁、臉書粉絲團上大量使用與系爭商標相同之商標、圖樣、產品照片,你行為侵害我系爭商標權,並有礙交易秩序及我商譽。並聲明:1.你不得再行使用含有相同或近似於「香奈兒」、「CHANEL」、「(雙C圖)」及「(香奈兒香水瓶圖)」等商標圖樣之廣告看板、旗幟、布條、貼紙、立牌、懸掛式看板、商品目錄、拼圖卡、網頁、臉書粉絲團或其他行銷物件。2.你應銷毀含有相同或近似於「香奈兒」、「CHANEL」、「(雙C圖)」及「(香奈兒香水瓶圖)」等商標圖樣之廣告看板、旗幟、布條、貼紙、立牌、懸掛式看板、商品目錄、拼圖卡、網頁、臉書粉絲團或其他行銷物件。3.你應給付我300萬元及當然<date>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4.你應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案號、當事人、案由欄及主文之全文,以新細明體20號字體刊載於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全國版第1版各1日。5.第3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3、你抗辯:你之「系爭活動」行為,非「商標使用」行為:你針對系爭活動製作之廣告看板、旗幟、布條、貼紙、立牌、懸掛式看板、商品型錄或在公司網頁及臉書公告系爭活動訊息等,目的是對於你向我所購買正版產品之用途說明,單純傳達「寶雅舉辦30週年慶活動,購物滿400元即可獲得1張抽獎券,有機會抽中香奈兒之正版商品」的事實,並非1經標示於產品包裝或出現於產品廣告內之文字、圖樣,即當然構成商標之使用。因此,前述設置佈置物之目的與方法,僅係用以表示商品有關之說明,屬於「非商標使用」(或稱為普通使用),此應是合理使用及權利耗盡之問題。你向我專櫃所購買之商品,僅作為你系爭活動之贈品,完全沒有就該標示商標之商品銷售或準備銷售之行為,況且我之商品價格與你販售之商品價格天差地遠,所訴求之消費者迥異,若讓消費者誤解你開始販售高價商品,亦將有損你長期所建立美麗、健康、流行、便利以及實惠的企業形象。2.你係花費超過50萬元於國內向我購買正版產品,本應向消費者清楚說明,且如果不使用我商標、名稱,亦無法完整描述你此次活動,可見此實係屬描述贈送我正版商品必要之行為。且你從頭到尾沒有任何文宣品上有提及是由我所贊助提供,或有任何類似關聯企業、聯合舉辦或兩個品牌同慶之字眼。3.事業提供贈品贈獎為商業上極為普遍之行銷方式,已為我國消費者普遍認知理解;你為解決本件爭議並作為未來舉辦類似活動之遵法3考,乃將本案之相關事證提供予智慧局,函請該局予以釋示。4.系爭活動不會減損著名商標之識別性及信譽:如果我係強調香奈兒只在精品百貨設置專櫃,具有精緻高貴之形象,1旦與你品牌連結即會影響他商標信譽;則對此主張,只須簡單搜尋網路pchome線上購物、udn購物、博客來等平價通路,即發現他均販售香奈兒商品,且種類繁多、並是常態性販售,尤其在YAHOO奇摩購物中心(https://tw.buy.yahoo.com/?catitemid=35555&hpp=hero_big05)(3被證10)所販售之品項包含購物包、托特包手提包、肩背包、斜背包、短夾、中夾、長夾、卡夾、零錢包、化妝包、服飾、鞋、配件、珠寶、飾品、眼鏡、墨鏡、手錶等1應俱全,並且將香奈兒連同其他品牌1起推出購物滿額折扣活動。甚至,在YAHOO奇摩購物中心網站上還強打展示品出清特賣會「CHANEL展示品賠售出清結帳再9折」、「以下商品滿1件打9折」等廣告字樣(https://tw.buy.yahoo.com/activity/onsale?actid=33745)(3被證11),則我所謂香奈兒只在百貨公司專櫃販售之說詞已難成立,且YAHOO奇摩等平價通路此種銷售行為是否也讓消費者會認知到我產品是會有折扣、會辦理出清等、且會在平價、便利的網際網路通路上購得(遑論網路上常有此類名牌贗品糾紛)進而影響到我品牌價值?我為何卻未對此行為加以禁止?我實應予以釐清。應強調者,你所經營之寶雅生活館賣場主要提供高性能價格比(亦可稱CP值高)之商品,目的係營造1個使消費者感受物超所值之消費環境,確實與我訴求之高端市場有所區別。然而,你所提供物廉價美的商品及服務,並不代表即會使消費者對於著名商標所代表之品質、信譽產生貶抑或負面之聯想;況且,你所販售之世界知名品牌所在多有:如「萊雅L'OREAL」、「資生堂SHISEIDO」、「高絲KOSE」、「歐蕾OLAY」、「雅芳Avon」等,我應舉證說明「寶雅」跟「香奈兒」品牌之間,「寶雅」的品質是比較低劣、比較差勁,而有極大的反差,造成負面的聯想,而確有減損系爭商標信譽之虞?消費者對於我之商品所產生特定來源之聯想為高檔、精緻、昂貴、時尚、品味等,而你在該期商品目錄上有標註我產品(即系爭活動贈品)之「實際價格」,並清楚說明系爭活動是消費滿額之抽獎贈品活動。況且,該贈品所標示之最低價格為4350元,與你之平均客單價相差10倍以上,消費者當然會知道我產品之價值,從而你行為並不會因此減損我商標識別性。2.你已使消費者及社會大眾明確認知你舉辦系爭活動係提供香奈兒正版產品作為抽獎禮物,自與以欺騙或隱瞞重要事實等陷人錯誤之方法有別,亦無搭便車或攀附我之產品、商標、品牌及商譽等,更不致使我所屬之相關消費族群減少而喪失交易機會或有失公平。3.你非係經營非法或負面形象業務,所贈送者亦為我之正版產品,我應舉證說明「寶雅」跟「香奈兒」品牌之間品牌形象反差甚大,「寶雅」的品質是比較低劣、比較差勁,造成負面的影響,是以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顯失公平方法從事競爭行為,且你已使消費者及社會大眾得以明確認知你公司系爭活動係提供香奈兒產品作為抽獎禮物,自與以欺騙或隱瞞重要事實等陷人錯誤之方法有別,更不致使我公司所屬之相關消費族群減少而喪失交易機會或有失公平。你舉辦30週年慶活動,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該活動早已結束,與該活動相關之之廣告看板、旗幟、布條、貼紙、立牌、懸掛式看板、商品型錄等均因活動結束而未再陳列使用。你之週年慶活動,活動內容包括「抽經典香奈兒」、「30大品牌同慶滿$588折$100」、「專櫃滿$1000送$100」、「第2件免費(部分商品)」、「會員限定獨享價」、「開架彩妝85折」、「衛生棉全面79折」、「紅/白葡萄酒全面79折」等8大類活動,而消費者至你購物未必全是因為系爭活動之原因,甚至,1般吸引消費者的是採取直接折扣之其他7大類活動,因此,我應舉證說明你因系爭活動而侵害系爭商標權所得之利益。縱認你侵權,有關登報道歉的部分,因系爭活動之商品目錄僅提供給會員3閱,店內之活動告示亦僅有到店之消費者可觀看,因此,你主張在活動期間營運之分店刊登判決主文、案由等即已足使消費者知悉,並能回復我公司之信譽。縱使認有刊登報紙之必要,依據你公司從未以電視或報紙等作為行銷媒介,無須刊載於4大報之頭版,應以1家報紙之消費或綜合版為適當,以公諸於社會。並聲明:判決駁回我之訴,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宣告假執行。4、法院調查結果下列事實,有各該證據附卷可稽,且為雙方所不爭執(本院卷第210至211頁),自堪信為真實。我法商香奈兒股份有限公司經向智慧局,申請登記取得如附表所示商標(即系爭商標,見本院卷第15至23頁),他編號1為註冊第00163764號商標,指定使用於第35類「化粧品之零售服務。」(權利期間91.05.16至110.11.15);編號2為註冊第00969140號商標,指定使用於第3類「化粧品,人體用肥皂,非人體用肥皂,香精油,香水,香料,髮乳,潔齒劑。」(權利期間90.11.16至110.11.15);編號3為註冊第00052756號商標,指定使用於第31類「各種香水古龍香水及其他應屬本類之1切商品。」(權利期間61.06.01至109.01.31);編號4為註冊第00052789號商標,指定使用於第41類「各種香皂。」(權利期間61.06.01至110.05.31);編號5為註冊第00060711號商標,指定使用於第33類「各種護膚保養品。」(權利期間61.12.01至111.11.30);編號6為註冊第00499639號商標,指定使用於第6類「各種化妝品,包括香水、蜜粉等。」(權利期間79.10.01至111.11.30);編號7為註冊第00097050號商標,指定使用於第6類「各種化逈品,包括香水。」(權利期間67.04.01至109.01.31);編號8為註冊第00097107號商標,指定使用於第7類「各種肥皂、香皂、藥皂、洗衣洗髮粉及其他清潔劑。」(權利期間67.04.01至107.03.31);編號9為註冊第00010123號商標,指定使用於第31類「香水、香精。」(權利期間49.03.01至109.01.31)。你於<date>起至同年<date>慶祝30週年慶期間,舉辦「時尚周年慶抽經典香奈兒」之抽獎活動(即系爭活動),在全國所營分店之廣告看板、旗幟、布條、貼紙、立牌、懸掛式看板(如原證2號)、商品型錄(如原證3號)及公司網頁、臉書粉絲團(如原證4號),製作如原證2、3、4、5之物品及網頁(見本院卷第24至43頁)。你系爭活動中(8類)其中1類舉辦「抽經典香奈兒」,並刊載於連同封面及底頁計28頁之商品目錄(被證2商品目錄正本,見本院卷第141頁)。且活動商品,乃於<date>至新光3越信義新天地A4館CHANEL專櫃購買,有原廠經典鉚釘包1件、經典菱格包1件、菱格金鍊肩背包1件、紅色長夾1件、黑色短夾1件、粉色中夾1件、水鑽雙C手鍊1件、黑鑽項鍊1件、經典雙C項鍊1件、吊飾珍珠項鍊1件、N°5香水5件、N°5香水(低調奢華版)5件、香水綠色氣息版5件、澄光輕舞香水5件等,計14項商品,總計花費590,600元整(被證3發票兩紙,見本院卷第142至143頁)。本款規定係指以符合商業交易習慣的誠實信用方法,為表示自己之姓名、名稱,或他商品或服務的名稱、形狀、品質、性質、特性、用途、產地或其他有關商品或服務本身的說明,所為的合理使用而言。蓋若行為人以他人商標來描述自己商品或服務的名稱、形狀、品質、性質、特性、用途、產地等之描述性方式使用,並非利用他人商標指示商品或服務來源的功能,而是純粹作為第3人商品或服務本身的說明。況商標權人固可排除第3人未經他同意將商標作為指示自己商品或服務來源的使用,但第3人的使用,若是以商標的文字或圖形所具有的原始意義,來表示有關商品或服務本身說明,既非作為商標使用以指示商品或服務來源,消費者亦不會因此對商品或服務來源發生混淆誤認之虞,即非商標權效力所得限制的範圍。而所謂的符合商業交易習慣的誠實信用方法,應視行為人於使用時,客觀上是否符合1般商業誠實標示習慣,有無意圖影射或攀附他人商標的商譽,他使用須僅為說明他商品或服務且非作為商標之使用,不會使消費者誤認他作為指示商品或服務來源之識別標識,且不會構成商品或服務來源之混淆者(例如是否1併使用自己之商標),方可主張他為合理使用。2持有、陳列、販賣、輸出或輸入前款之商品。3將商標用於與提供服務有關之物品。4將商標用於與商品或服務有關之商業文書或廣告。前項各款情形,以數位影音、電子媒體、網路或其他媒介物方式為之者,亦同。」。本規定立法理由以:「商標之使用,可區分為商標權人為維持他權利所為之使用及他人侵害商標權之使用兩種樣態,2者之規範目的雖有不同,惟實質內涵皆應就交易過程中,他使用是否足以使消費者認識該商標加以判斷..所謂『行銷之目的』,是與『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第16條第1項所稱交易過程(inthecourseoftrade)之概念類似。」。次依據「商標者,是用以表彰商業主體商品或服務之標識,受保護之商標須具有顯著性,亦即應足以使商品或服務之相關消費者認識其為表彰商品或服務之標識,並得藉以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區別。基於表彰商品或服務之目的將商標使用於商品或服務,始為商標法上所謂之商標使用;若非因表彰商品或服務之目的,形式上縱有商標用於商品或服務之事實,審酌他目的與方法,僅係用以表示商品或服務之相關說明者,而不具有商標使用之意圖者(intenttouse),乃屬通常之使用,非商標法所稱之商標使用。」(最高行政法院<date>度判字第1487號判決3照),是可知行為人侵害商標權之行為,應就交易過程中對於使用商標之實質內涵,判斷該使用是否足以使消費者認識他來源。即判斷商標之使用是否構成商標權之侵害,他重點在於交易過程中,如以行銷為目的將他人商標用以辨識商品之來源,即屬商標使用,如係將他人商標來描述自己商品或服務之名稱、形狀、品質、性質、特性、產地等用途,而非利用他人商標指示商品或服務之來源且符合上述商業交易習慣的誠實信用方法者,即屬商標合理使用。2.次查你之系爭活動無論於廣告看板、旗幟、布條、貼紙、立牌、懸掛式看法、商品型錄、公司網頁、臉書粉絲團上,雖有出現如附表所示之系爭商標及系爭贈品照片,但就該各廣告看板等整體觀之皆有確實及明顯標註你商標「POYA」、「寶雅」,他各該看板或廣告型錄上均有明顯標示「寶雅POYA時尚週年慶」、「POYA30th時尚週年慶」等字樣後,方佐以「立集抽經典Chanel」等文字以及系爭贈品照片,他目的係為使消費者得以明確認知系爭活動係提供香奈兒之系爭贈品作為抽獎禮物,是以系爭商標指示系爭贈品,用以表示你系爭活動之特性,並非將系爭商標作為商標使用,故你之系爭活動係將系爭商標用來描述系爭活動係為POYA之時尚週年慶活動,並有辦理抽獎系爭贈品,你之系爭活動並非利用系爭商標指示自身商品或服務之來源且系爭贈品亦係購當然我專櫃,亦有你所提出之發票4紙為證(本院卷第142至143頁),系爭活動之廣告上所附照片均是用以說明系爭活動所贈送之香奈兒商品即系爭贈品,而系爭贈品確係為香奈兒或CHANEL皮包、手鍊、項鍊,他使用系爭商標之實質內涵,是為使消費者認識系爭贈品之來源,並非將系爭商標用以辨識你所販賣之其他商品來源來自我,消費者自系爭活動之廣告內容可清楚知悉你所販賣者為他自身商品,與我並無關係,故系爭活動廣告商品上的系爭商標之標示,應認符合商業交易習慣的誠實信用方法,而屬商標合理使用。3.又我所稱香奈兒與寶雅文字商標大小不成比例等陳述,但系爭活動出現系爭商標之標示部分,應就系爭活動整體行為進行觀察,不能僅以單1的立牌或宣傳品之版面大小去解釋,1般消費者只要看到你之寶雅生活館即知悉你在舉辦活動,系爭活動主體即是你本身,亦者消費者到你店內並不會只特定或片面的去看廣告或是宣傳品(如懸掛在店裡天花板的廣告),而忽略其他清楚之「寶雅POYA時尚週年慶」、「POYA30th時尚週年慶」等字樣,僅注目在「香奈兒」、「Chanel」等文字。法院調查結果你舉辦系爭活動,係屬抽獎性質,已如前述,系爭活動上均有標示你之「寶雅」或「POYA」商標,你所使用之系爭商標標示僅係為說明系爭活動之贈品性質,消費者至你店面消費,所認知者仍為你商品,並不會變成指示2種來源之商標,且系爭活動之贈品確係屬系爭商標商品,是系爭商品所表彰之商品之關連性並無淡化之虞。又你所經營之寶雅生活館賣場主要提供高性能價格比之商品,目的係營造1個使消費者感受物超所值之消費環境,確實與我訴求之高端市場有所區別,為兩造所不爭執,但你所提供與我不同消費價格的商品及服務,並不會使消費者對於著名商標所代表之品質、信譽產生貶抑或負面之聯想,再者配合活動提供抽獎贈品是我國常見之商務活動態樣,消費者亦已習慣此種模式,我亦未舉證,將他商品用於抽獎贈品,會使他信譽受何減損,是我認他商譽受損,亦未舉證以實他說,是我此部分主張亦無理由。法院調查結果,你係以系爭商標之標示表彰系爭活動贈品之來源,並非攀附我商譽之行為,亦與以欺騙或隱瞞重要事實等陷人錯誤之方法有別,相關消費者與你交易之目的,在於購買你所提供之寶雅商品,不致使我所屬之相關消費族群減少而喪失交易機會或有失公平。2.且你系爭活動無論於商品目錄、活動抽獎卡、活動告示整體觀之,皆明確且明顯標註「寶雅POYA時尚週年慶」、「POYA30th時尚週年慶」等清楚字樣,雖上有「立集抽經典Chanel」等文字,消費者只要看到或進入你之寶雅生活館即知是你在舉辦促銷活動,系爭活動之主體即為你;亦即消費者不會只特定或片面地去看廣告或是宣傳品,況且我所指涉之所有相關DM及佈置物等均在店內出現,消費者可清楚認知此係你所舉辦之活動,是我主張你文宣中雙方品牌商標文字大小不同,而認為你有搭便車之行為,並不可採。又你之系爭活動,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該活動早已結束,與該活動相關之之廣告看板、旗幟、布條、貼紙、立牌、懸掛式看板、商品型錄等均因活動結束而未再陳列使用,我請求本院命你停止使用、銷燬該等物品已無必要及實益,附此敘明。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8、本件事證已臻明確,雙方他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均毋庸再予論述,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林靜雯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王英傑。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8",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3",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1 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5 2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為新型第M367665號「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他主要圖式如附圖所示)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date>1日起至<date>止。竟然我公司人員於<date>間發現你信吉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吉公司)所有之「信吉電視台」頻道上所播放之「信吉健康鑽石平底鍋」產品(型號:SJ5130,下稱系爭產品)之構件及技術特徵與系爭專利技術內容十分相似,經我派員撥打上開電視廣告中之電話號碼,購得系爭產品,並由你信盈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盈公司)開立系爭產品之統1發票,而系爭產品包裝內並隨同檢附你天良生物科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良公司)與信吉公司共同具名之貴賓會員卡乙張、信吉公司開立之產品保固卡乙張,以及他上標有「天良生物科技」與「信吉」字樣之主持人阿凱名片乙紙。我將所購得之系爭產品送請長江國際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鑑定之結果,認為系爭產品所用之技術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3、5、6項之均等範圍。(2)聲明:1、你應連帶給付我新台幣(下同)100萬元,及自起訴狀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不得自行或使第3人直接或間接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產品,亦不得為其他1切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你已流通至市面之系爭產品,並應全部予以回收。3、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你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已罹於時效:1、依台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1931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date>度上聲議字第75號處分書所示,你於<date>前即發現我公司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但是你卻於<date>才向台灣板橋地方法院起訴主張我侵權行為,並請求損害賠償,他請求權顯已罹於消滅時效。你雖提出公證內容說明我全曜公司之資料庫於<date>仍出現你於<date>在他資料庫中刻意植入之字元,企圖證明我公司於該時點仍有繼續侵權行為。惟上開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之處分書已說明前述刻意植入之字元並不具有創作高度,你不能僅依此而認定我全曜公司具有抄襲之情事,亦不得以該時點作為侵權行為之認定。2、前述不起訴處分書記載「法院調查結果,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並於同年<date>確認我等之犯罪行為,是告訴人公司至遲於<date>即已知悉犯人…」等文字,你刻意忽略該文字中所提「告訴人..於<date>前,即發現我…有重製他資料庫之犯罪行為」,故消滅時效自應於<date>開始起算之事實,你遲於<date>方才起訴,早逾越消滅時效。(2)你與我事業非處同1市場:1、你產品是提供使用者進行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之「財經資訊」;我服務則是透過軟體分析篩選功能協助客戶進行金融交易之「決策分析」,2者間功能、用途及設計之不同。2者本質不同,你係將資料庫內之財經資訊「賣斷」予客戶,即便客戶不再與你繼續合作,他仍有權繼續使用已購買之財經資訊;反觀我全曜公司提供的是「決策分析服務帳號」而非「財經資料內容」,1旦客戶終止與我之合約,便無法再使用該決策分析服務及財經資料。你如同產品銷售商,而我則為服務之授權商,服務取向不同,當然非同1市場。2、消費者得斟酌本身使用目的及對財經資料的需求程度,選擇採購你之財經資料庫或我之決策分析服務,抑或比照諸多專業投資機構同時採購2者,可以佐證你與我服務間並未有取代或互斥關係。再者,我3加公家機關與學校採購財經決策系統(或稱財經資料庫但另要求需具備特定功能之規格)共上百次之開標案,從未有任何1次遇到你同場競標及決標之情事。(3)我未有抄襲你資料庫之情事:1、特殊字元部分:(1)我資料庫中之所有資料,僅有「季轉投資(金融資產)」報表是引用群益金融網,其他資料則是由我自行彙整編輯。至於群益金融網之資料來源,據你所述,是由你先與網龍公司就財經資訊之提供與使用簽訂合約,網龍公司再將該等資訊提供予群益金融網使用。由於我此等資料是合理援引當然群益金融網,並已清楚註明引用資料出處,當群益金融網含有你事先植入之特定字元時,結果當然導致我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之財經資料亦呈現該等字元。我之資料既是合理引用當然群益金融網,縱使群益金融網資料係間接由你所提供,亦不能將此誤解為我係抄襲你之資料庫。(3)群益金融網在他版權宣告中,未揭露資料取得過程及來源,亦未提及你名稱,我全曜公司於客觀上實無從知悉該等資料究竟與你有何關係,且我於引用群益金融網之資料時,已主動註明資料來源為群益金融網,顯見我並無欲將群益金融網所刊載之資料偽裝成為自己資料之目的,更不可能在主觀上具有欲藉由引用群益金融網資料方式,而影響市場交易秩序之故意或過失。2、存貨細項加總與大項不合部分:(1)我已說明各產業特性不同,無法有1致性存貨細項分類,各業者僅能依照自身編排邏輯而為存貨細項資料之整理,無法以抄襲他人之方式取得,否則將會失去各存貨細項編排之原則性,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完整且編排1致之存貨細項金額。為避免業者自身邏輯所認定之存貨細項與公司認定者有所出入,實務上多採「調整項」方式加以解決,透過調整項而增加或扣減因存貨細項認定不同所生之總金額差異,俾使業者的存貨細項加總等於公司所公告之存貨資料總金額。(2)我系統本便允許使用者可彈性選擇特定表格與欄位,以提供使用者更為個人化及迅速之投資決策分析功能,不排除你係刻意組合出外觀上未出現「存貨-其他存貨」調整項之畫面,再以此畫面進行公證,蓄意誤導法院判斷。3、存貨細項資料錯置部分:(1)據你出示之公證書影本記載,你係於<date>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公證人請求公證他「之前自行」(即<date>)做的數字對調,並於畫面附上本可隨意調整的日期截圖。你雖據稱曾進行存貨細項資料之對調,且當時我就該存貨資料皆尚未輸入數字,惟此皆未經公證,你亦未提出其他可供驗證之客觀證明,當然不足採信。(2)你為達檢舉目的辦理之公證資料高達37頁,顯示你充分知悉公證效果,欲藉公證證明資料之真實性,但你唯獨就他據稱之調換行為未於調換時立即請求公證,反倒是在半年之後方作此請求。此等刻意遺漏關鍵行為而不請求公證之情形顯然有違常理,令人懷疑你是否是因先發現我在3家公司有資料對調之錯置,再於他資料庫中亦刻意為相同對調,並搭配可人為操控之日期截圖,藉此指摘我抄襲他資料庫。(4)你未證明他所受損害之範圍,亦未證明該營收下降與我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1、你雖以東海大學報價單及我文宣聲稱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而搶奪他既有客戶,但被證39號已載明「第<date>財經資料庫及法人投資決策支援模組費用(含維護費):30萬」,你指我係免費提供財經資料庫予東海大學,顯非事實。我廣告文宣雖提及可提供資料庫、毋須逐項購買、無建置費歷史資料費等文字,惟此實為客戶透過投資決策分析系統而使用財經資料所生之必然結果,與你所稱之低價搶市亦無任何關連。依據你是以客戶「買斷」之財經資訊多寡作為計價;而我則是視客戶所需之「決策分析服務帳號」多寡,而非「財經資料內容」為計價。由於客戶係1次性買斷你之財經資料服務,故該「1次性賣斷」價格自然會高於「僅能於1定時間內」使用之價格,你自不得僅以我對於產品性質為客觀敘述之文宣,即認定此是我低價搶市之證明。2、依東海大學公布之資訊可知,該校<date>與我簽約後雖持續維持雙方合作關係與採購規模,但他仍於<date>以52萬餘元向你採購次年度之財經資料庫,明顯高於你<date>之合約金額17.5萬元。不僅證明雙方因屬不同市場,該校才同時採購2者服務,可以佐證東海大學向你採購財經資料庫之金額多寡,實與我沒有關係。3、你損害賠償之計算皆以<date>為計算基礎,再以<date>與<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予以加總。然自<date>以來,因金融海嘯全球經濟皆不景氣,企業為求生存乃節省相關成本支出。你未考量景氣因素,逕以<date>相較於<date>所減少之金額,泛稱此皆因我行為所致,有失公允。你僅主張他受有營收大幅流失之財產上損害,未曾主張他是否受有商譽或名譽等非財產上損害,是你既未主張且未能舉證他受有何種非財產上損害,他請求我應將判決登報,即無理由。況公平交易委員會於本案事實尚未確定前,即於官方網站公布系爭處分書內容,並經諸多媒體大幅報導;縱認你受有非財產損害(我仍否認),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布系爭處分書之舉,已足以回復他名譽,要無重複將本案判決書再行刊登新聞紙之必要,是你請求判決書刊登新聞紙,顯非回復他名譽之剛好當方法等語,資為抗辯。(7)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為不利我之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我之父劉○○即新南昌企業社,於生前設計、製成附表所示之壓克力成品,均係具獨立之思維、智巧、技術之創作而依法享有著作權之立體美術著作,劉○○於<date>21日死亡,由我等共同繼承相關權利義務。竟然你林塎埒為新南昌企業社之前員工,於任職期間拍攝附表所示之壓克力成品,為重製之行為,嗣於離職後未得我之同意,利用電腦設備連結網際網路,以公開傳輸之方式,將所拍攝之壓克力成品之照片(下稱系爭照片)上傳至你林塎埒設立之華勝壓克力有限公司(下稱華勝公司)之臉書頁面,為商業上之營利使用,侵害我之重製及公開傳輸權。並聲明:你應連帶給付我新臺幣(下同)50萬元及自本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前項聲明,請准予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你所提之照片資料,無從確認該等壓克力有何美術著作之特徵或意涵,是否有線條、明暗或形狀乃至於思想情感之表現?均未見你舉證說明之。而壓克力產品,均是以依據圖機械刻製、模具塑型方式大量生產,他性質應屬工業產品,難認為美術著作。又我任職於新南昌企業社期間拍攝之系爭照片,僅係對實體壓克力完成品之實體外貌進行拍攝,非針對各該壓克力工業產品之設計圖為攝、錄影,非屬著作權法之重製行為,你劉啓鳴前曾對我提出違反著作權法之告訴,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檢)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你劉啓鳴再議後,亦經臺灣高等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下稱高檢智財分署)駁回再議確定,是你起訴主張我涉嫌重製並侵害他著作權,並無理由。又你未能舉證證明因我之行為所受之實際損害、侵害之態樣、影響範圍等事項,以實他說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你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0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6 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1)我為我國第I511689號「透氣式辦公座椅」發明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date>11日起至<date>止。竟然你詩穎達企業有限公司(下稱:詩穎達公司)未經我同意以販賣之要約或販賣為目的進口「星晨獨立筒(可拆手)辦公椅」(下稱:系爭產品),經我送請鑑定結果認為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範圍。又系爭專利並無得撤銷之事由,且於我兩次函告你詩穎達公司他已不法侵害我專利權後,你詩穎達公司仍未告知下游廠停止販售及回收系爭產品,實有侵害我專利權之故意。(2)聲明:1.你應連帶給付我新臺幣(下同)100萬元整,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第1項聲明,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你所提之照片資料,無從確認該等壓克力有何美術著作之特徵或意涵,是否有線條、明暗或形狀乃至於思想情感之表現?均未見你舉證說明之。而壓克力產品,均是以依據圖機械刻製、模具塑型方式大量生產,他性質應屬工業產品,難認為美術著作。又我任職於新南昌企業社期間拍攝之系爭照片,僅係對實體壓克力完成品之實體外貌進行拍攝,非針對各該壓克力工業產品之設計圖為攝、錄影,非屬著作權法之重製行為,你劉啓鳴前曾對我提出違反著作權法之告訴,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檢)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你劉啓鳴再議後,亦經臺灣高等檢察署智慧財產分署(下稱高檢智財分署)駁回再議確定,是你起訴主張我涉嫌重製並侵害他著作權,並無理由。又你未能舉證證明因我之行為所受之實際損害、侵害之態樣、影響範圍等事項,以實他說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你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營業秘密損害賠償等
(1)他在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領域獨居領導地位,是我以鉅額研發費用累積無數營業秘密之成果,你於<date>間加入我公司,其後即深受重用而1路被擢昇至研發部門資深處長,從我早期0.5微米製程、8吋晶圓製造至12吋晶圓製造,到目前最先進28奈米製程技術,以及未來20奈米、甚至14奈米及18吋晶圓製造研發等,你對於我每1個世代製程所運用之機台配置策略、行銷策略(MarketingStrategy)、主要客戶代工策略(KeyCustomerEngagementStrategy)以及成本藍圖(CostRoadmap)等最敏感之機密資訊、智慧財產內容與營業秘密均非常熟悉,為禮遇你,我亦給付你極為豐厚之酬勞,當然<date>至<date>共<date>間之總計薪資與股票及現金紅利(含離職後<date>競業禁止期間發放者)高達6億2,693萬4,001元,平均年所得高達3千6百萬元以上。而3星公司於半導體晶圓代工領域視我為主要競爭對手,藉由挖角你,取得我營業秘密,以快速縮短與我在晶圓代工上之差距,俾爭取我之客戶。你於<date>離職前1日向主管陳稱他離職原因是陪侍雙親,並告知我將於清華大學任教,竟然你離職後半年即向清華大學告假,媒體則6續有你任職3星公司之報導,我進而發現你遠赴韓國,至3星公司之主要贊助對象與重要關係人之成均館大學授課,但每週僅3小時,掩人耳目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以規避對我之競已經禁止約定。而你除對我之營已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外,另於<date>簽有「離職兩年內不得至競爭者任職」之書面約定(下稱<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而為確保該條款之履行,你、我與我之關係公司TSMCPartnersLtd.(下稱「BVICo.」)於<date>共同簽署Agreement(下稱<date>Agreement),第1條約定:員工(即你)同意將每年領取之「利潤分享股票(ProfitSharingStock,簡稱PSStocks)」之50%交由BVICo.保管。Agreement第5條約定:員工(即你)同意,如辭職後<date>內直接或間接由TSMC(即我)競爭者僱用者,視為放棄領取未分發股票之權利。BVICo.得捐贈全部未分發之股票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但你為取回BVICo.所保管之股票,先後多次以口頭或書面向我確認並承諾:他於當時及未來均不會任職於3星公司或其他競爭公司,你並於<date>向代表我之○○○資深副總兼法務長及○○○副總經理承諾︰他「當時沒有,未來也不會加入3星公司」,基於你之承諾,我因此分別於<date>及<date>共計發給你台積電股票737,724股,換算成現金價值高達46,919,246元(計算式:13,918,393+15,565,976+17,434,877=46,919,246)。竟然你完全取得上開股票後約兩個月,我始發現你早已使用3星公司之電子郵件信箱,並於<date>正式擔任3星公司研發部門副總。(2)你任職時於聘僱契約中承諾對所知悉、接觸或取得之我之機密資訊及營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而你於離職前1週與我簽署之<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明確記載他對所接觸、知悉及取得之機密資訊及營業秘密(如○○OO所例示,包括但不限於)負有保密義務,不得洩漏予任何第3人,更不得非法使用。而3星公司聘僱你之目的,在於藉由你獲取我之營已經秘密,且你於<date>間,與提供機器設備予我之供應商聯繫,要求該供應商提供我OO○○○○機械設備清單等機密資訊給你,你離職後為3星公司向我供應商打探我OO○○○○○○,顯見你已有違反保密義務及洩漏營業秘密之情事。(4)○○OO所示人員人事資訊屬我之營已經秘密,該等人員均是我研發組織(R&D)職級OO(即經理級)以上之重要人員,該等人員均知悉我研發製程有關之營業秘密,且他所知悉之營業秘密內容亦為3星公司所亟需者。依我專屬資訊保護政策所定,公司組織圖和員工資訊(包括姓名、聯絡方式及才能等),皆屬我之機密資訊範圍,關於該等機密資訊之保密、接觸、存取及使用等均有嚴格之規定,我嚴禁任何未經授權之使用或揭露。而你離職後,我研發部門員工即接續接獲3星公司以電話探詢是否願意至3星公司任職,甚至已取得我員工之個人手機號碼,尤其你離職後,至少已有6位我研發部門之中高階主管前往3星公司任職,其中高達5位隸屬於你直接領導之部門,如容任你繼續提供我研發部門之人員資訊予3星公司,甚至容任你繼續協助3星公司挖角我之人才,勢將進1步擴大我之損害,我自得請求防止及排除。B、我之營已經秘密具有高度經濟價值:我之營已經秘密是每年以鉅額研發經費(<date>為196億元、<date>276億、<date>315億、<date>388億)所換得,故具有經濟價值。且我連續數年榮獲台灣地區獲利冠軍,是因我擁有傲人之營業秘密,故能以較低之勞務成本獲取其他企業望塵莫及之鉅額純益。又我之營業獲利率遠優於同已經,益可彰顯我營業秘密之經濟價值。C、我對於營業秘密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我對於營業秘密採取下列政策及規範,包括我員工均簽保密契約、專屬資訊保護政策(PIP政策)、機密資訊保護程序、資訊安全控管規範、PIP政策宣導、台積電資訊對外揭露辦法,並對於違規員工予以嚴懲,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③你確知我之營已經秘密:你已親自簽署同意<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他內詳載○○OO所例示之9大項營業秘密,你簽署時業已經審閱並表示無意見,足見你確實知悉<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上所載之營業秘密。其次,你深入3與我每世代最先進製程技術之研發,熟知我關鍵製程技術,例如:你3與我○○○○○○○○OOOOOO○○○○○○○○○O○○○○○○OOOOOOOOOOOOOOO○技術之研發過程,並3與我重要會議、接觸重要文件,足認你深知我之營已經秘密。另於<date>、11日、12日進入我之○○○○○○○○○○○中讀取資料B、你離職後6個月內,他任職我期間直接管理之5位研發人員離職至3星公司,前述5位研發人員均為高階研發人員,對於我之營已經秘密瞭若指掌,並均與你共事於3星公司,且曾為你屬下,故你揭露及使用我營業秘密之風險大增。C、你已協助3星公司解決銅製程難題:於3星公司<date>正式宣布你加入3星公司以前,媒體即已大幅報導:你任職於3星公司且為3星公司解決「○○○○OOOO○○○○○○」;而「○○○○OOOO○○○○」與○○OO之OO○OO○OO○OO○OO○OO項均有關。D、你協助3星公司打探我OO○○○○機器設備清單:機器設備是實現製程之基礎,為我之重要營業秘密,你任職我期間係擔任我機器設備採購委員會之成員,故你業已知悉機器設備清單為我之營已經秘密,而你於<date>向我領完價值4,600餘萬元之股票後,於同年<date>間即向我之設備供應商打探我OO○○○○機器設備清單,已據證人○○○證述在卷。②你於任職成均館大學期間,即已替3星公司提供服務,更加證明你確有侵害我營業秘密之準備行為及表徵:A、依<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你於離職後兩年內,不得直接或間接受僱於我之競爭公司或由競爭公司直接或間接控制之法人實體機構(亦即包括競爭公司之關係人),你係<date>離職,是你自我離職後之競已經禁止期間為<date>至<date>,但你於競已經禁止期間,利用成均館大學之教職,以掩飾他任職3星公司(或替3星公司服務)之事實B、依證人○○○證詞及媒體報導均稱你於<date>間即已任職於3星公司,且你於競業禁止期間已使用3星公司之電子郵件地址,而○○○教授聲明書雖稱該電子郵件是他所猜想等陳述,然○○○業已知悉你之私人電子郵件地址及電話,無猜測你電子郵件之必要,且○○○至遲當然<date>至<date>之<date>半間已至少3次發信至你於3星公司之電子郵件信箱,該3次寄送予你之電子郵件信箱地址均未改變。③成均館大學係3星公司法律上之「關係人」:3星公司及成均館大學已自行於網頁或年報中證實彼此為法律上關係人,依成均館大學信息通信學院(College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Engineering)、半導體工程系(SemiconductorSystemsEngineering,即你任教之學系)之網頁可知成均館大學不僅只為3星公司法律上之「關係人」,學生之學習費用及師資費用均由3星公司提供,且成均館大學半導體工程科系成立之主要目的係為滿足3星公司半導體部門人才培養之需求,該系學生在校時於3星公司實習、並與3星公司半導體部門員工密切合作,畢業後更將直接進入3星公司工作,故你任教於該系,已經已不可避免使我之營已經秘密直接或間接地曝露予3星公司之風險。至於3星公司是否為我競爭者,並非「必要條件」。惟當3星公司為我之競爭者、我之營已經秘密對3星公司深具經濟價值、且你刻意隱瞞他任職3星公司之事實,則大幅提高你洩漏及使用我營業秘密之風險。另依<date>Agreement之定義,3星公司確係我之競爭者,我已數度向你表明:3星公司是我之競爭者,你應遵守<date>Agreement。另3星公司刻正積極發展晶圓代工,安排你擔任LSI研發部門副總裁,從事與你任職我公司相同之職務,使我營業秘密處於被侵害之高度風險。你雖辯稱:3星公司之技術來源是由ISDA提供,我之營已經秘密對於3星公司無價值等陳述;但是3星公司之高階主管(包括他副總)已經已公開表示:要於半導體晶圓代工領域超越我,並已積極向我之客戶爭取訂單,為爭取我之客戶,3星公司必須努力使他製程與我極高度近似,使我客戶無須改變他產品之設計規範,俾方便我客戶從我轉單至他晶圓代工廠,此即業界俗稱之「無縫轉單」,故我之營已經秘密對競爭者包括3星公司極具經濟價值。另國際半導體發展聯盟(ISDA,InternationalSemiconductorDevelopmentAlliance)是IBM、3星公司及意法半導體等所組成之聯盟,該聯盟彼此間雖有合作計畫,惟該聯盟之成員間彼此均仍有競爭關係,故該聯盟提供予成員之技術僅限於基礎技術,各聯盟之成員仍需各自研發他製程技術,你所辯,尚無可採。②禁止你任職3星公司或以其他方式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是防止你侵害我營業秘密之唯1且有效之方法:學說認為如營業秘密處於隨時可能被「得知」或「洩漏」而受侵害之狀態,即屬有侵害之虞,而得請求防止之。即使相信離職員工具備足夠誠信,而能夠克制自己在跳槽後不去積極地利用前雇主之營業祕密,離職員工卻不可能將他任職於前雇主期間所獲得之資訊忘得1乾2淨,除非離職員工具有異常能力去劃分資訊,否則實際上並無法強迫自己不去利用該等知識。因此,前雇主可請求法院基於「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禁止離職員工至競爭者處任職。本件你於競業禁止期間違反「競業禁止約定」,以迂迴方式任職於3星公司,以致我就競業禁止約定之經濟效益已遭減損,而你於競業禁止期間內及屆滿後,均有刺探或洩漏我營業秘密之行為或表徵,本件如不重新考量競業禁止之期間,顯失事理之平,故有適用「不可避免揭露原則」加以調整法律關係之必要,亦即禁止你任職於3星公司實有必要且符法制。再者,禁止你任職3星公司,並未違反憲法規定,亦未不當侵害你之工作權,因為我國實務見解亦向來肯認為保護原雇主之營業秘密,得對員工離職後之工作內容為合理限制,此即我國競業禁止之規範意旨,亦與美國「基於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而禁止離職員工任職於原雇主之競爭者」之法理,並無2致。(2)基於你所為「不任職3星公司」之承諾,我得請求禁止你任職3星公司或替3星公司提供服務:①你曾經7次向我承諾「現在及將來均不會任職3星公司」,你於<date>5、<date>間確實已向我公司之○○○副總及○○○副總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其中○○○副總及○○○副總於<date>與你會談時,兩位副總均當面向他表達我對於他任職成均館大學並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之憂慮,你為取得股票,當場向兩位副總表示:當時沒有、未來也不會加入3星公司。而我於<date>間,確曾因認為你已為競爭者3星公司提供服務,而認定你違反<date>Agreement,故擬將股票依約定捐贈予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嗣因你1再向我保證:他當時及未來均不會任職於3星公司或替3星公司提供服務,並表示將自成均館大學離職,我始決定發放股票予你,故你之不任職承諾,均是針對3星公司而言。②你對我負有不任職3星公司之不作為義務:你既向我承諾:「現在及將來不任職3星電子公司」,並憑以向我請領鉅額股票,然於你領得股票後,3星公司旋即對外正式宣布你至3星公司任職,則我自得請求你履行他「不任職3星公司」之不作為義務。③你對我所為之「不任職3星公司之承諾」,並不以「對價」為必要,亦不因有無「代償措施」而影響他效力,因為「承諾」並不以「對價」為必要,且有無補償措施(代償措施),僅係法院判決衡量的要素之1,而非「競業禁止約定是否有效」之決定因素。其次,本件係因你承諾「當時及未來均不會任職於3星公司」,我是給付鉅額股票予你,此亦足以作為你「不任職3星公司」之代償措施。至於你承諾「未來不任職3星公司」之「期間」究為多久乙節,由於我僅請求你履行「<date>前不任職3星公司」之承諾,而非「永久禁止」你任職3星公司,亦未禁止你「於<date>底以前任職3星公司以外之其他公司」,故我就訴之聲明第2項之請求自屬合理,且不致影響你之生計。(3)我請求禁止你任職3星公司(或以其他方式為3星公司服務)之期間為「<date>前」之理由:①半導體新世代之製程技術,皆以歷代製程技術為基礎,故我之營已經秘密具有長期性及延續性:半導體新1代製程技術之研發,必須依賴前數代製程所累積之知識與經驗。舉例言之,iPhone第5代手機之技術,大量依賴iPhone第1代至今所累積之技術,故第1代之技術乃為第5代技術之重要基礎,iPhone第5代手機之出現,不會因此而使第1代手機技術之營業秘密喪失。故我半導體製程技術之營業秘密,具有長期性及延續性,並不因新世代製程之出現,而喪失他秘密性。我曾在美國對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提起「侵害營業秘密」之訴訟,<date>間美國法院陪審團即肯認:我在OOOO○○○OOOO○○等主流製程技術之營業秘密,<date>後仍有受營業秘密保護必要,足以佐證半導體製程技術之生命週期,至少長達<date>。本件證人○○○、○○○、○○○亦證稱:半導體之製程技術具延續性,故前數代製程技術之營業秘密仍深具價值。且你任職於我公司期間,從事新世代先進製程之研發時,亦均1再檢視且沿用前1代甚至前數世代製程之相關知識或經驗,均可知我營業秘密之生命週期極長且有延續性,乃係維持我競爭優勢最重要之經濟資產,故有長期保護之必要。②我營業秘密深具競爭優勢,且相關製程技術乃係3星公司至少在<date>以前與我競爭之主力製程技術,故我請求禁止你「於<date>底前」,以任職或其他方式為3星公司服務:你熟知我諸多關鍵製程技術之營業秘密,包括○○○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而上開○○○○○○,為每1世代先進製程技術開發之重要基礎,目前已經已使用○OOOOO○○○OOOOO○○世代,未來更將用於更先進世代之製程,故深具競爭優勢,有關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進程,通常是以半導體業者製造出的○○○○○最小尺寸(即○○○○)為1世代,為成功進入新1世代,半導體業者會研發並採用不同材料、結構或製程方法等各式特殊製程技術,而此等不同材料、結構或製程方法等各式特殊製程技術,即為營已經秘密之所在,於半導體各世代間均可能運用到。尤其,○○○O○○○○○○○○○○○○○○○○○○OOOOOO○○○○○○○○○OOOOOO○等關鍵製程技術,乃是目前及未來每1世代均會涉及之重要技術,故深具價值。以○○○為例,○○○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故技術世代之演進,與製程技術之延續性,有極大之關聯;新1代產品之製程,必須仰賴前數代所累積之知識與經驗,我之○○○○○○,為每1世代先進製程技術開發之重要基礎,不會因新1世代之產生,而喪失他秘密性。③我之營已經秘密(尤其上開○○○○○○),乃係3星公司至少在「<date>以前」與我競爭之主力製程技術:半導體邏輯元件與記憶體產品,於外觀上雖然相差不大,然若就功能性、製造流程及製造技術而言,2者差異極大,我20多年來積極從事晶圓代工領域,對於研發及產製邏輯晶片所累積之營業秘密,在半導體領域深具競爭力,且可維持未來數年之競爭優勢。3星公司之半導體事已經,過去僅從事記憶體晶片之生產,於近年才跨入晶圓代工領域。然晶圓代工以邏輯晶片為主,他生產製程技術較記憶體晶片複雜許多,單以○○○○○而言,他技術即相差約5個世代(約8至<date>之時間),倘非藉由你所知悉之我○○○○○○等營業秘密,藉以減短他學習曲線(包括達到與我相同之低成本、高可靠度及良率等),3星公司欲由生產記憶體晶片跨入邏輯產品並於短期內與我競爭,絕非易事。準此,如容許你於<date>以前,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或任職3星公司,你勢將不可避免地使用或洩漏我營業秘密,以協助3星公司發展上開關鍵製程技術,致使我透過營業秘密所維持之競爭優勢受到嚴重減損,且將使我在全球導體晶圓代工業之龍頭地位受到重大威脅,故請求禁止你於「<date>前」任職3星公司或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3、訴之聲明第3項部分:(1)○○OO所示內容為我之營已經秘密,且為你所熟知:①○○OO所示內容為我之營已經秘密:「人事資訊」屬於公司之重要營業秘密,而○○OO乃係我研發組織(R&D)職級OO(即經理級)以上之研發組織重要人員,該等人員均知悉我研發製程有關之營業秘密,且他所知悉之營業秘密為3星公司所亟需者,故具有經濟價值。我業已將○○OO所列之人員資訊列為機密資訊,依我專屬資訊保護政策(即PIP政策)規定,聘僱及人事資訊─例如身分證號碼、姓名、地址、電話號碼、薪資、特殊才能、…聯絡資訊─例如本公司組織圖、本公司客戶、供應商或其他業務往來者之主要決策人的身分及其喜好與需求…等均屬我之機密資訊範圍,關於該等機密資訊之保密、接觸、存取及使用等均有嚴格之規定,我嚴禁任何未經授權之使用或揭露,故該等資訊非1般人可得知悉,且我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此外,依我所制定之「HRCriticalInformationList」(人事部門關鍵資訊清單,係經人事部門主管判斷屬於該部門之關鍵資訊,提供部門人員遵循),亦將「Employeedetailedpersonalinformation」(員工詳細個人資訊,例如手機號碼、地址等)列為機密等級B,亦可得證。又你於<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同意對我人事資訊負保密義務。②你知悉並可取得○○OO人員資訊:你已取得研發人員通訊錄,且你任職我公司<date>,身居研發平台1處處長(38職級),熟知研發部門OO職級以上人員(即○○OO人員)及其相關資訊。(2)我訴之聲明第3項之請求確有理由,且有以判決保護之必要:你已有侵害我營業秘密或有侵害之虞之行為,已如前述,○○OO之人事資訊亦屬我之營已經秘密,同樣有遭你侵害之重大風險,且你離職後約6個月內,至少已有高達5位隸屬於你直接領導之高階主管(黃國泰、夏勁秋、鄭鈞隆、侯永田及陳建良)先後離職並前往3星公司任職。又你離職後,我研發部門多位員工即6續接獲3星公司人事經理之電話,探詢是否願意至3星公司任職。(7)聲明求為判決:1、禁止你使用或洩漏他於任職我期間所知悉、接觸或取得而與我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等有關之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如○○OO例示),並禁止你以不正當方法當然我之員工、供應商或客戶等第3人處取得我之營已經秘密。2、當然即日起至<date>止,禁止你以任職或其他方式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3、禁止你使用或洩漏○○OO所示我研發部門人員之相關資訊予韓國3星電子公司,以促使○○OO之人員為韓國3星電子公司提供服務。4、第1項至第3項之聲明,我願以現金或等值之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竹科竹村分行之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訴之聲明第1項部分:1、你第1項聲明不合法,亦欠缺訴之利益或以法院判決保護之必要:你第1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範圍及內容,因為究竟我任職你期間所知悉或取得之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他具體內容為何?何種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是與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等「有關」?所謂「有關」他範圍如何界定?何為「機密資訊」?何謂「不正當方法」?所謂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他名稱及具體範圍、內容為何?均未見你於聲明中予以表明或特定,僅使用抽象且概括之用語或不確定法律概念,為本項聲明之主張,甚至你主張○○OO所列項目僅係用以說明何為營業秘密之例示,毫無界限可言,縱經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及內容另起爭執。況我從未否認他對你之營已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則你提起本件訴訟,即無受法院判決保護之法律上利益,亦欠缺權利保護要件。②○○OO之OO○OO項所載標題,其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有部分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不具秘密性,例如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實際上全世界之半導體研發業者均有發展此類技術,以其中之○OO○○○為例,若以該名稱為關鍵字鍵入Google搜尋引擎中,所得出之公開資料筆數即高達約247萬筆,且他內容更涵括世界各大半導體業者;另○○OO中OO○○○○○○○○○○○○○○○則可於你之官方網站上取得,且你每年於世界各地召開之技術論壇中,亦皆會主動公開詳細技術資料與技術藍圖給所有客戶,,是此等資訊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悉。③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資訊,於<date>後,對於其他半導體公司皆已不具經濟價值,於此情形,你並未逐1舉證證明○○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各項資訊目前有何經濟價值,當然難謂他已盡主張及舉證之責。④你並未對○○OO之OO○OO標題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亦未舉證他就○○OO之OO○OO標題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皆有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⑤○○OO之橫軸OO○OO項所載僅為標題,其中並涵括多數不具秘密性之資訊,無法藉以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另○○OO之縱軸所載所謂「我可接觸或掌握營業秘密之方式」中,有多項內容根本不屬於你之營已經秘密,我亦不能藉此獲悉你之營已經秘密,是根本無法依據該等內容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例如:你會議通知函中僅提及開會待討論之方向,是根本無從以會議通知即獲得你之營已經秘密,更遑論我所收到之多數會議通知僅係在告知我有此會議,並未要求我3加。⑥我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以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如你之內部會議通知、組織業務月報、業務報告、你之研發資料分享專碟、你電子郵件信箱內之信件等,皆為公司內部之資料,外人根本無法接觸或持有,而我既已當然你公司離職,並確認已悉將所有公司資料歸還予你,且你始終未舉證證明我持有此等附表中之任何資料,當然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主張我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據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則我既係經你允准而有權接觸你之研發資訊並進入你○○○○○○○○○○○讀取資料,當然非屬以不正當之方法接觸或取得資訊。再者,依證人○○○、○○○、○○○等人之證詞皆未能證明我於離職時有自你帶走任何機密文件,我自無任何以不正當方法取得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②我從未有以不正當方法使用或洩漏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你雖援引若干媒體報導,指摘我已為3星公司解決○○○○OOOOOO○○○○之問題。惟此等報導不得作為證據證明我有以上行為。蓋此等媒體報導內容不僅未經查證,且並未標記資料來源,不具可信度。③我從未有任何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準備行為:你雖指稱我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然證人○○○作證時,不僅拒絕提供該設備供應商之名稱,亦未提出任何客觀可證明我確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行為之證據,他證言僅屬傳聞,不足採信。而我確實係於韓國成均館大學擔任教職,此亦經你派人調查而明確知悉。又我從未使用「OOOOOOO@samsung.com」此1電子郵件地址,自無你所謂「最早已於<date>即加入3星公司」之情,且○○○教授已出具聲明書,說明他僅係基於自己猜想,而將我原本於你公司使用之電子郵件地址OOOOOOO@tsmc.com,逕變更為OOOOOOO@samsung.com,並寄出如原證28、81之電子郵件,且他於寄出該等郵件時,實際上並不確定我是否已至3星公司任職;而我雖與○○○教授有來往,但○○○教授亦曾擔任你之技術長,與你至今仍有合作關係,且依他身分地位,斷無於本件訴訟中偏袒任何1方之必要。再者,Qualcomm公司於我加入3星公司前,即已為原3星公司之客戶,是你稱「我有以你之營業秘密為Qualcomm服務之重大風險」等陳述,毫無可採。④我任職3星公司1事,亦不會侵害或有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虞:由<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可知你至少在我離職當時並未將3星公司列為他競爭公司,依據Agreement第3.2條之定義,所稱之你公司競爭者,僅包括該條中列舉之世界各大半導體廠商,及其他半導體代工業務超過他營業額50%之實體(公司或其他),而無論係前揭列舉部分或以營業額定義來看,皆不包含3星公司。又<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內容,亦援引該Agreement條款為附件,且他上並未就你公司競爭者之定義為任何變更或修正。是你在我離職當時根本不認為3星公司為他競爭者,自無可能依<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主張我在<date>競業禁止期滿後加入3星公司,仍會對你公司之營業秘密構成「有侵害之虞」之情形。其次,3星公司作為「整合元件製造商」(IDM),與專門從事晶圓代工(PureFoundry)之你公司,並非相同經營型態之公司,不具競爭關係,因為3星公司之特色在於有能力自行「設計」、「製造」、「封裝」及「銷售」自有品牌產品或為其他品牌製作產品,與作為「專業代工」(Foundry)之你公司,專門針對「客戶需求」進行「製造」之已經務並不相同。且3星公司僅擁有2座12吋邏輯晶片晶圓廠,除最新世代技術所需機台外,根本並無保留舊技術機台所需之廠房空間,而必須於開始最新技術晶圓生產時,淘汰舊技術之機台。此與你從事專業晶圓代工,為滿足各個代工客戶之不同需求(他範圍包含各種高低階技術之不同電子產品),而須保有十數座大型晶圓廠以維持舊技術產能,並須不斷擴廠以導入最新生產技術之情形,完全不同。再者,3星公司之邏輯製程技術,係來自由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下稱IBM公司)主導之ISDA技術聯盟(InternationalSemiconductorDevelopmentAlliance,又稱為IBMTechnologyAlliance)。在該技術聯盟之合作關係下,由於各個聯盟成員均須提供資金及技術開發人員,並集中所有資金與人力,於IBM公司設於美國紐約州之研發中心為技術研發,並共享成果,是任何技術的改變,均需由所有成員共同決議,而非其中任1成員所能主導。於此情況下,不僅該技術聯盟之研發成果與你公司之營業秘密不可能有任何關連,且3星公司既已花費大筆金錢投入ISDA聯盟之共同發展,實無可能僅因增添我1個新成員,即改變他既有之技術取得及應用方式。況我於你公司任職時,扮演之角色為新技術之開發者,負責之主要項目為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究發展;然我於3星公司任職時,由於3星公司半導體技術皆是來自ISDA技術聯盟,根本不需要再另外進行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發,故我之主要職掌乃為技術人員之管理、監督,以及協助將ISDA技術聯盟研發完成之既有技術導入3星公司自有品牌之應用,並提供產品良率、效率意見等類似既有技術監督、管理之角色。是3星公司聘請我至該公司任職之目的,係欲借重我對相關技術人員管理、監督之經驗,而非意圖取得你之任何營業秘密。且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任何資訊,於<date>後,對3星公司而言已不具經濟價值。⑤你雖稱我於任職你期間,以他名義申請大量專利,足見他對你公司營業秘密認知甚深,並必定會於加入3星公司之後將該等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等陳述。惟依你內部之專利申請文化,每1專利申請案雖常列有2名至5、6名不等之「共同發明人」,但真正3與該項專利研究及申請書撰寫之人,通常只有掛名第1順位及第2順位的發明人,其後掛名者,大多僅為較高階主管,此是因你內部設有專利申請之審核委員會,而工程師所提出之專利申請案,若有高階研發主管同時掛名為「發明人」,將會加速你公司內部專利審核的速度與提高通過率,故部分對申請專利態度較積極之工程師,常會於向你公司內部提出審核申請時,直接尋求處長級以上的研發主管掛名為「共同發明人」,高階主管對該專利之實際內容並不會有深入了解。而因我於<date>任職於你公司時,即已擔任副處長之高階管理職位,且我為體恤所屬工程師辛勞(申請專利將可獲得額外獎金),通常不會拒絕工程師將我列名為共同發明人之請求,故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以我名義申請之美國專利件數共計273件中,有高達188件之專利係由我掛名於最後,並有54件跨單位合作發表之專利係掛名居中,而僅有32件專利係由我掛名於第1位。⑥我於加入3星公司時,已簽署承諾不洩漏原雇主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之聲明書,聲明我不會洩漏他前雇主即你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依據業界此等慣例及作法,你當然無從反於他相同作為,對我主張因他加入3星公司,即構成對你之營已經秘密「有侵害之虞」。且我並非經3星公司刻意挖角而當然你公司離職,亦非3星公司之董事會成員。另你公司亦未因我加入3星公司1事受有任何損害,反而有更加蓬勃發展之趨勢。(2)訴之聲明第2項部分:1、我確實係因遭到冷凍、降職,而被迫當然你公司離職;於此情形下,你再主張禁止我至其他公司任職,實已侵害我之工作權:我係於無預警之情形下,遭你公司解除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位,於後來之8個月內,僅能從事瑣碎事務,形同遭到「冷凍」,又於多方嘗試與你公司內部高層聯繫,盼望對於遭降職、冷凍之原因能獲得說明及圓滿之處置,但皆未獲理睬後,不得不黯然當然任職長達<date>之你公司離職。另你未曾將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委由我主持,且該計畫當時亦尚未成形,且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在我遭你調離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務時,僅為將6吋及8吋廠之落後技術予以統整之計畫,且預算極低,無明確之人員組織編制,根本尚未成形。故縱使你確實欲將我自研發平台1處調動至此1預算極低,且技術落後之單位,亦顯屬「降職」,難稱為「委以重任」。②我係於<date>才加入3星公司,確已遵守與你間之<date>競業禁止約定,在此之前從未以任何形式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而我至成均館大學任教,並不等同於加入3星公司,因成均館大學與3星公司並非法律上之關係人,3星公司除出資贊助成均館大學外,亦有出資贊助其他學校,該贊助行為實僅為1般產學合作。況<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皆是由你自行訂定,且以你對於半導體技術及相關營業秘密保護法令之了解,可知你所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即已足保護他營業秘密,於此情形,你竟仍主張除約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外,再請求禁止我於<date>前任職於3星公司,無異係將我之競已經禁止義務延長至<date>,對於已年超過6旬之我而言,不僅逾越合理期間範圍而等同於強迫我退休,更係屬恣意更改已經雙方合意簽署契約之行為,殊無可採。(2)我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或準備行為,且我任職3星公司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或有侵害之虞:你雖主張因OOO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為3星公司未來<date>與你競爭之主力製程技術,故他得主張禁止我於<date>31前任職3星公司等陳述。然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皆非我任職你公司期間所負責研發之技術,我並沒有將你就該等製程技術所享有之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之可能。且OOOOO○○及○○○○○○○OOOOOOOO2項製程技術,並未記載於你所提之○○OO中,是你以該等技術為「目前」之他主力製程技術為由,主張我不得任職3星公司,並無可採。另就OOOOO○○之製程技術部分,3星公司目前皆已完成技術導入,並進入量產階段。於此情形,3星公司已不可能放棄既有之技術導入成果,當然不需要你就此等技術所享有之營已經祕密。(3)你所援引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並不足以作為我國法上之法理而予以適用,且該原則於本件亦無適用餘地:①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僅為美國法上之少數見解:「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在美國實務上實係1被高度批判之原則,他原因包含該原則完全破壞「職業自由選擇權」之核心價值,使離職員工無法享有任意轉換工作之權利,並對勞動市場的自由競爭性與流通性有不良影響;該原則強加離職員工1「事後」且「非自願性」的競業禁止義務,使他於根本無法亦無權與前雇主協商的形況下,即被迫接受1額外競業禁止義務,對員工極不公平;該原則之剛好用僅以法官之個人意見為依歸,將使法安定性及雙方當事人對訴訟程序之可預見性,蕩然無存。②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無法適用於本案:本件不符合「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適用要件,因雙方已有1合法之競已經禁止合約存在,且我已遵守該合約,另我並無你所稱以「不誠信」之方式「規避<date>競業禁止義務」之情形,且綜觀你所提出之美國法院關於「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判決,並無任何1件案例會於員工自前雇主離職超過<date>後始加入新公司,及已在新公司任職超過<date>之情形下,仍准許聲請人之請求並核發禁制令:③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係屬常態,且你亦是因當然其他競爭公司吸納眾多技術人才,方得成長茁壯,而你本項聲明要求我自離職後之<date>內(至<date>底)皆不得加入3星公司,不僅與上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意旨相抵觸,亦與半導體產業界之慣習相違,甚至你公司內部亦多有高階主管係來當然其他半導體產業:依證人○○○之證詞即可得知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確屬常態。且以你公司之研發成員為例,光是他列舉於公司官方網站上之重要幹部中,即已有多數成員係曾長期任職於Intel、IBM公司等半導體事業,遑論你公司研發部門之研發人員中,召募當然其他同已經之人才實所在多有,是公司間挖角專業人才既屬科技業界之常態,且你公司許多員工亦係經挖角或跳槽而來,然今你公司竟僅容許自己雇用眾多甫當然其他競爭公司離職之高階技術主管為他效力,卻獨不許我於遵守<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後,至3星公司任職,顯有未合。另以本件到庭作證之證人○○○、○○○及○○○為例,他等皆是自原任職之半導體公司離職後極短期間內,即加入你公司;依你之邏輯,該等人員亦皆已違反「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而構成侵害前雇主之營業祕密之行為,惟由該等人員之前雇主(包含Intel公司及IBM公司等),皆未追究上開證人於離職短期內即加入競爭公司之員工之侵害營業秘密責任觀之,顯可知悉此等人才之流動確屬半導體產業界之常態,遑論我係自你公司離職<date>以上,恪遵競業禁止規定後,方加入3星公司。3、我從未向你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且無論如何並不對你負有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法律上義務:(1)我未曾向你為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承諾:①我從未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表明「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至3星公司任職」等語,至多僅曾於文件中表明於競業禁止義務存在之「<date>內」不會至「你之競爭公司」任職。果我曾承諾「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以你身為1專已經經營公司,並曾就<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提出正式書面供我簽署,他既認此事甚屬重要而得為本件訴訟上之請求,斯時理應會要求我簽署書面以確認上開承諾,豈會迄今均無法提出任何我簽認之正式文件以供其他證據?足以佐證你主張我曾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等陳述,並不可採。②我係因於<date>間離職後,你公司仍扣住我對你公司所有之股票,且因道聽塗說而誤以為我違反<date>競業禁止約定,遂向我表示欲將股票全數沒入,給予你公司所設立之文教基金會,我始會於離職後數次向你公司澄清或簽署書面表明均有遵守「<date>」之競已經禁止約定,並於<date>間與你公司人員○○○及○○○會面,討論扣押之股票發還事宜,而事後你要求我簽署他所擬定之股票領取回條,我亦依規定簽署,你則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原證91等書面後,6續將扣押之紅利股票發還予我。③你未曾要求我保證「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我更未曾承諾將「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而你才終未曾提出任何確切之證據,卻僅憑○○○及○○○臨訟片面製作之書面即原證26、27,並執我完全未承諾「永遠不會至3星公司工作」之書信(3原證36、74、92)及我僅表示已遵守離職後兩年內競業禁止約定之書面(3原證91),即主張我曾表示「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並稱我負有不得任職於3星公司之契約義務,即無可採。(2)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承諾,於毫無對價、補償之情況下,你並無從依此等承諾主張禁止我任職於3星公司:①離職後競業禁止之約定,將限制離職員工之工作權,使他無法透過工作之遂行而使他專業技術獲得更新與發展,危及他經濟生存能力,故該約定不僅須未逾越合理之範圍,且須有對此為相當之補償,否則該約定即屬無效。是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不會至某公司任職之競業禁止承諾,你既未就此給予任何對價或補償,此類承諾當然不可能發生效力。至你雖稱會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於兩年競業期間屆滿後,基於我承諾將來不任職3星公司所為。但是我從未向你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且你之所以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確已遵守<date>競業禁止義務,並非我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之對價或補償,此觀雙方<date>簽署之Agreement第5條記載:「員工同意,如辭職後<date>內直接或間接由TSMC競爭僱用者,視為放棄領取尚未分發股票之權利。BVICo.得捐贈全部尚未分發之股票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你公司○○○<date>致我電郵中稱「依台端於任職本公司所簽署之協議書約定,台端同意自本公司離職後<date>內不得直接或間接為本公司之競爭對手提供業務,若違反此約定,台端名下由本公司保管之股票,將全數捐贈予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公益目的使用」及你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書面確認後即6續發還股票予我等事證即明。②準此,關於我離職後競業禁止之內容與條件,已悉依前述雙方簽訂之約款所決定,除此約定以外,你實不得未經我之同意,即片面延長期間禁止我選擇至他公司任職,否則,雙方基於契約原則下所約定之競已經禁止期間豈非成具文?我於憲法上所賦予之工作自由權豈不淪為你可片面決定之客體?倘若允准你本項請求,將使雇主得於競業禁止約定之外,任意限制人民受憲法保障之工作權,並造成抑制人才正常流動及不利我國產業發展之結果。(3)訴之聲明第3項部分:1、本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你訴之聲明第3項所謂「使用」與你研發部門人員「相關之資訊」所指為何?何種情況乃係此聲明所指我「促使」○○OO人員為韓國3星公司提供服務?所禁止促使○○OO人員提供之「服務」為何?你俱未為任何表明或特定,致使本項聲明縱經法院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根本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另起爭執,是本項聲明根本不足以特定我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且事實上○○OO之人員聯絡資訊根本無從保密列管,你當然不可能禁止他員工對外洩漏該等資訊為他人知悉;又考量常理,根本難以想像此等員工於你公司任職之職銜及聯絡電話、地址等資訊非為他等親朋好友或所接觸之客戶所周知,是如何得謂此種資訊有何特殊之秘密性可言?況○○OO之人員相關資訊既僅為1般之聯絡資訊,當然不會因為他屬任職於你公司之人員,他連絡方式即具有經濟價值。你亦未證明究竟此類資訊有何經濟價值。此外,我已離職長達<date>多時間,加計遭你調職、冷凍之8個月,已長達<date>以上時間,未與你公司研發部門之同仁共事,且縱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除研發平台1處之人員外,我與其他部門人員並無直接業務上往來,故對於○○OO所列之人員大多不熟悉,更無該等人員之聯絡方式,根本無以洩漏○○OO之資訊而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可能。再者,無論在我當然你公司離職之後,有無其他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接獲獵人頭公司探詢至3星公司任職意願之電話,或有員工轉至3星公司任職,亦不代表是我提供資訊或協助3星公司挖角。(3)你亦不得依離職前書面約定之內容,為本項請求:<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未記載所謂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相關資訊即○○OO,故你當然不得依據離職前書面約定為本項請求,且本件亦不會因我曾簽署無記載任何○○OO人員資訊之離職前書面約定,即使○○OO成為你公司之營業秘密等語,資為抗辯。(4)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29", "lawName": "強制執行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0 1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0 1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0 1 4",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0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1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你等人侵害他著作人格權、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同1性保持權,並以侵害我名譽之方法利用他著作等語(見北院卷第5頁、本案卷2第24頁)。此為著作人格權中關於姓名表示權之規定。所謂姓名表示權包括積極表示姓名或名稱(包含本名或別名)及消極不表示姓名或名稱之權利。基於保護著作人姓名表示權及閱讀者有知著作人之權利,著作權法並規定合理使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他出處;所謂明示出處,即就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稱,除不具名著作或著作人不明者外,應以合理之方式為之,此依照第64條規定即明。查你等人提出於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辦單位之「故事梗概」,既屬我概括授權同意你潘志遠改作之衍生著作,則你等人即使並未標示我之姓名,將來如需完整劇本甚或實際拍片,必然仍需取得我之同意或授權,且勢將與標示我姓名之系爭書籍相連結,則你等人即使果真刻意省略我之姓名,於我之何利益有何損害?何以必然違反社會使用慣例?已非全然無疑。況第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報名說明表格1具有「劇本類型:原創劇本/改編劇本/公共作品來源」以及「著作權人(請填寫劇本版權的所有人)」等欄位(見本案卷1第97頁背面),你張豐苗陳稱:當初上網報名時,有問到這項目是原著或改編,他那時有填改編,原著名稱有寫我名字,因為你潘志遠有說是來自於我的書等語(見本案卷1第185頁),與你潘志遠陳稱:「原著作者欄寫了張倩華,我們勾選小說改編,原作者是張倩華」等語(見本案卷1第160頁),互依相符,我亦稱:你方說原著欄有填張倩華,「姑且信之」等語(本案卷2第20頁),故應堪信為真實,我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刻意隱瞞該「故事梗概」之衍生著作實係來自於我系爭書籍著作之事實,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等人有何侵害我姓名表示權之情事。(3)除「故事梗概」外,你等人如確實提交其他劇情大綱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他倘係改作系爭書籍之衍生著作,既屬我授權,你潘志遠自得表示自己之姓名,我亦未舉證證明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尚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且該有關劇情之文書,並非僅止於我授權之「大綱」而逾越我概括授權之範圍,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潘志遠必然逾越我之前述授權,致必然有何侵害我姓名表示權之情事,此與申請臺北市文化局補助時附有完整劇本(見本案卷1第106至125頁原證8)之情形,顯然有別。(4)依據「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屬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若他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並不違背法令,即不許任意指摘他採證或認定不當,以為上訴理由(本院<date>上字第28號、同年上字第1515號判例3照)。原審本於採證、認事之職權行使,3酌上開證人證述及綜合相關事證,合法認定陳○○撰寫之系爭文章,未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上訴人上揭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亦未使客觀上社會對上訴人之評價有所貶損,無侵害上訴人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名譽權。而臺師大就有關系爭文章及系爭商榷文之處理,亦無侵害上訴人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名譽權」(最高法院<date>度臺上字第1289號民事判決意旨3照)。查「故事梗概」確係改作自系爭書籍之內容,此為我所當然承,我並提出對照表予以說明(見本案卷2第64頁背面至第68頁背面),當然未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不當方法改變我就系爭書籍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且是提出於北京國際電影節,故未使客觀上社會對我之評價有所貶損,尚無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及名譽權等。(5)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若確實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我亦未舉證證明他確切之內容,且他必然有何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我就系爭書籍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等事實,亦未舉證證明他有何使客觀上社會對我之評價有所貶損,致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之事實,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等人有何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之著作人格權情事。3、結論,我為系爭書籍之唯1著作財產權人,即使○○○就系爭書籍有何著作財產權,亦已讓與我,且○○○即使有何著作人格權而為系爭書籍之共同著作人,本件起訴亦是經○○○所同意者。而我確已於<date>間概括授權你潘志遠將系爭書籍之內容改作為「大綱」,並授權你潘志遠將該大綱寄出,以尋覓拍攝電影之資金,於覓得資金後再談授權,且我此部分概括授權,並無任何區域之限制。又「故事梗概」係屬我前述概括授權之範圍,而係經我授權同意你潘志遠改作之衍生著作,你潘志遠對之自得表示自己之姓名,我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刻意隱瞞該「故事梗概」之衍生著作實係來自於我系爭書籍著作之事實;此外,我亦未舉證證明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尚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且該有關劇情之文書,並非僅止於我授權之「大綱」而逾越我授權之範圍,以實他說;我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將我交付於你潘志遠之完整劇本提交於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我更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侵害我著作人格權之情事,當然難認你等人必然有何侵害我著作權之情形,從而我提起本件訴訟,主張他著作財產權及著作人格權受你等人侵害,並無理由,本件我之訴應予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4、臺北地方檢察署<date>度偵續字第610號不起訴處分書略以:「依你潘志遠提出之2015第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報名說明及所附表格,報名時須上傳完整劇本或劇情大綱,可以佐證你等確有可能僅以劇情大綱報名3加北京國際電影節。再證人張豐苗到庭具結證稱:伊係島嶼視覺公司員工,負責行政業務,北京國際電影節的3展文件是他處理的,之前以天堂建築師的資料上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網站報名,當時還沒有劇本,是3考你潘志遠以前3加文化局活動的企劃案,伊沒有看到企劃案中有劇本,只看到故事大綱,他知道告訴人為此劇小說的原著,但因你潘志遠的經歷較豐富,編導合1對3展較有利,他就決定將你潘志遠的名字填在編劇欄位,伊記得你潘志遠說過有劇本,但劇本不行,先用大綱,你潘志遠及蔡承展均知悉該劇的劇本未完成但伊報名時填寫已完成1事,若不這麼寫,可能沒人投資,北京電影節只是1個尋求資金的平臺,不是3賽也沒有獎金等語,核與你潘志遠所述報名北京國際電影節時,並未提出天堂建築師之劇本1節相符,復查無其他證據足以證明你等確有提出告訴人之劇本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辦單位,應認你等以天堂建築師1劇報名北京國際電影節時,實無意使用告訴人(依據:即本件我)先前申請臺北市政府補助而交付之劇本,僅為尋求投資而先交出劇情大綱,你等既未提出劇本,即無侵害告訴人在著作原件或重製物或於著作公開發表時,表示姓名之權利可言。又質之告訴人自陳:之前曾同意你潘志遠拿他的劇本去找投資人,若成功找到投資方,再來談授權,也曾論及若將來要拍成電視劇或電影,劇本可以1起改寫,因此他交付劇本電子檔給你潘志遠,此有本署<date>訊問筆錄可查,足認告訴人曾授權你潘志遠以該劇尋求投資方,是你潘志遠以大綱報名3加北京電影節,應認係為此劇尋找投資者,並未逾越告訴人先前之授權,實難認你等有何侵犯告訴人著作原件或重製物上表示姓名之權利」(見偵續字卷第107、108頁),亦同此認定。5、本件為判決之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爭點、陳述、聲請調查證據及所提其他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均於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當然無庸逐1論述,併予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5偉華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劉筱淇。
(1)訴之聲明第1項部分:1、你第1項聲明不合法,亦欠缺訴之利益或以法院判決保護之必要:你第1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範圍及內容,因為究竟我任職你期間所知悉或取得之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他具體內容為何?何種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是與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等「有關」?所謂「有關」他範圍如何界定?何為「機密資訊」?何謂「不正當方法」?所謂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他名稱及具體範圍、內容為何?均未見你於聲明中予以表明或特定,僅使用抽象且概括之用語或不確定法律概念,為本項聲明之主張,甚至你主張○○OO所列項目僅係用以說明何為營業秘密之例示,毫無界限可言,縱經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及內容另起爭執。況我從未否認他對你之營已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則你提起本件訴訟,即無受法院判決保護之法律上利益,亦欠缺權利保護要件。②○○OO之OO○OO項所載標題,其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有部分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不具秘密性,例如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實際上全世界之半導體研發業者均有發展此類技術,以其中之○OO○○○為例,若以該名稱為關鍵字鍵入Google搜尋引擎中,所得出之公開資料筆數即高達約247萬筆,且他內容更涵括世界各大半導體業者;另○○OO中OO○○○○○○○○○○○○○○○則可於你之官方網站上取得,且你每年於世界各地召開之技術論壇中,亦皆會主動公開詳細技術資料與技術藍圖給所有客戶,,是此等資訊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悉。③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資訊,於<date>後,對於其他半導體公司皆已不具經濟價值,於此情形,你並未逐1舉證證明○○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各項資訊目前有何經濟價值,當然難謂他已盡主張及舉證之責。④你並未對○○OO之OO○OO標題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亦未舉證他就○○OO之OO○OO標題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皆有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⑤○○OO之橫軸OO○OO項所載僅為標題,其中並涵括多數不具秘密性之資訊,無法藉以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另○○OO之縱軸所載所謂「我可接觸或掌握營業秘密之方式」中,有多項內容根本不屬於你之營已經秘密,我亦不能藉此獲悉你之營已經秘密,是根本無法依據該等內容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例如:你會議通知函中僅提及開會待討論之方向,是根本無從以會議通知即獲得你之營已經秘密,更遑論我所收到之多數會議通知僅係在告知我有此會議,並未要求我3加。⑥我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以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如你之內部會議通知、組織業務月報、業務報告、你之研發資料分享專碟、你電子郵件信箱內之信件等,皆為公司內部之資料,外人根本無法接觸或持有,而我既已當然你公司離職,並確認已悉將所有公司資料歸還予你,且你始終未舉證證明我持有此等附表中之任何資料,當然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主張我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據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則我既係經你允准而有權接觸你之研發資訊並進入你○○○○○○○○○○○讀取資料,當然非屬以不正當之方法接觸或取得資訊。再者,依證人○○○、○○○、○○○等人之證詞皆未能證明我於離職時有自你帶走任何機密文件,我自無任何以不正當方法取得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②我從未有以不正當方法使用或洩漏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你雖援引若干媒體報導,指摘我已為3星公司解決○○○○OOOOOO○○○○之問題。惟此等報導不得作為證據證明我有以上行為。蓋此等媒體報導內容不僅未經查證,且並未標記資料來源,不具可信度。③我從未有任何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準備行為:你雖指稱我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然證人○○○作證時,不僅拒絕提供該設備供應商之名稱,亦未提出任何客觀可證明我確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行為之證據,他證言僅屬傳聞,不足採信。而我確實係於韓國成均館大學擔任教職,此亦經你派人調查而明確知悉。又我從未使用「OOOOOOO@samsung.com」此1電子郵件地址,自無你所謂「最早已於<date>即加入3星公司」之情,且○○○教授已出具聲明書,說明他僅係基於自己猜想,而將我原本於你公司使用之電子郵件地址OOOOOOO@tsmc.com,逕變更為OOOOOOO@samsung.com,並寄出如原證28、81之電子郵件,且他於寄出該等郵件時,實際上並不確定我是否已至3星公司任職;而我雖與○○○教授有來往,但○○○教授亦曾擔任你之技術長,與你至今仍有合作關係,且依他身分地位,斷無於本件訴訟中偏袒任何1方之必要。再者,Qualcomm公司於我加入3星公司前,即已為原3星公司之客戶,是你稱「我有以你之營業秘密為Qualcomm服務之重大風險」等陳述,毫無可採。④我任職3星公司1事,亦不會侵害或有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虞:由<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可知你至少在我離職當時並未將3星公司列為他競爭公司,依據Agreement第3.2條之定義,所稱之你公司競爭者,僅包括該條中列舉之世界各大半導體廠商,及其他半導體代工業務超過他營業額50%之實體(公司或其他),而無論係前揭列舉部分或以營業額定義來看,皆不包含3星公司。又<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內容,亦援引該Agreement條款為附件,且他上並未就你公司競爭者之定義為任何變更或修正。是你在我離職當時根本不認為3星公司為他競爭者,自無可能依<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主張我在<date>競業禁止期滿後加入3星公司,仍會對你公司之營業秘密構成「有侵害之虞」之情形。其次,3星公司作為「整合元件製造商」(IDM),與專門從事晶圓代工(PureFoundry)之你公司,並非相同經營型態之公司,不具競爭關係,因為3星公司之特色在於有能力自行「設計」、「製造」、「封裝」及「銷售」自有品牌產品或為其他品牌製作產品,與作為「專業代工」(Foundry)之你公司,專門針對「客戶需求」進行「製造」之已經務並不相同。且3星公司僅擁有2座12吋邏輯晶片晶圓廠,除最新世代技術所需機台外,根本並無保留舊技術機台所需之廠房空間,而必須於開始最新技術晶圓生產時,淘汰舊技術之機台。此與你從事專業晶圓代工,為滿足各個代工客戶之不同需求(他範圍包含各種高低階技術之不同電子產品),而須保有十數座大型晶圓廠以維持舊技術產能,並須不斷擴廠以導入最新生產技術之情形,完全不同。再者,3星公司之邏輯製程技術,係來自由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下稱IBM公司)主導之ISDA技術聯盟(InternationalSemiconductorDevelopmentAlliance,又稱為IBMTechnologyAlliance)。在該技術聯盟之合作關係下,由於各個聯盟成員均須提供資金及技術開發人員,並集中所有資金與人力,於IBM公司設於美國紐約州之研發中心為技術研發,並共享成果,是任何技術的改變,均需由所有成員共同決議,而非其中任1成員所能主導。於此情況下,不僅該技術聯盟之研發成果與你公司之營業秘密不可能有任何關連,且3星公司既已花費大筆金錢投入ISDA聯盟之共同發展,實無可能僅因增添我1個新成員,即改變他既有之技術取得及應用方式。況我於你公司任職時,扮演之角色為新技術之開發者,負責之主要項目為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究發展;然我於3星公司任職時,由於3星公司半導體技術皆是來自ISDA技術聯盟,根本不需要再另外進行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發,故我之主要職掌乃為技術人員之管理、監督,以及協助將ISDA技術聯盟研發完成之既有技術導入3星公司自有品牌之應用,並提供產品良率、效率意見等類似既有技術監督、管理之角色。是3星公司聘請我至該公司任職之目的,係欲借重我對相關技術人員管理、監督之經驗,而非意圖取得你之任何營業秘密。且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任何資訊,於<date>後,對3星公司而言已不具經濟價值。⑤你雖稱我於任職你期間,以他名義申請大量專利,足見他對你公司營業秘密認知甚深,並必定會於加入3星公司之後將該等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等陳述。惟依你內部之專利申請文化,每1專利申請案雖常列有2名至5、6名不等之「共同發明人」,但真正3與該項專利研究及申請書撰寫之人,通常只有掛名第1順位及第2順位的發明人,其後掛名者,大多僅為較高階主管,此是因你內部設有專利申請之審核委員會,而工程師所提出之專利申請案,若有高階研發主管同時掛名為「發明人」,將會加速你公司內部專利審核的速度與提高通過率,故部分對申請專利態度較積極之工程師,常會於向你公司內部提出審核申請時,直接尋求處長級以上的研發主管掛名為「共同發明人」,高階主管對該專利之實際內容並不會有深入了解。而因我於<date>任職於你公司時,即已擔任副處長之高階管理職位,且我為體恤所屬工程師辛勞(申請專利將可獲得額外獎金),通常不會拒絕工程師將我列名為共同發明人之請求,故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以我名義申請之美國專利件數共計273件中,有高達188件之專利係由我掛名於最後,並有54件跨單位合作發表之專利係掛名居中,而僅有32件專利係由我掛名於第1位。⑥我於加入3星公司時,已簽署承諾不洩漏原雇主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之聲明書,聲明我不會洩漏他前雇主即你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依據業界此等慣例及作法,你當然無從反於他相同作為,對我主張因他加入3星公司,即構成對你之營已經秘密「有侵害之虞」。且我並非經3星公司刻意挖角而當然你公司離職,亦非3星公司之董事會成員。另你公司亦未因我加入3星公司1事受有任何損害,反而有更加蓬勃發展之趨勢。(2)訴之聲明第2項部分:1、我確實係因遭到冷凍、降職,而被迫當然你公司離職;於此情形下,你再主張禁止我至其他公司任職,實已侵害我之工作權:我係於無預警之情形下,遭你公司解除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位,於後來之8個月內,僅能從事瑣碎事務,形同遭到「冷凍」,又於多方嘗試與你公司內部高層聯繫,盼望對於遭降職、冷凍之原因能獲得說明及圓滿之處置,但皆未獲理睬後,不得不黯然當然任職長達<date>之你公司離職。另你未曾將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委由我主持,且該計畫當時亦尚未成形,且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在我遭你調離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務時,僅為將6吋及8吋廠之落後技術予以統整之計畫,且預算極低,無明確之人員組織編制,根本尚未成形。故縱使你確實欲將我自研發平台1處調動至此1預算極低,且技術落後之單位,亦顯屬「降職」,難稱為「委以重任」。②我係於<date>才加入3星公司,確已遵守與你間之<date>競業禁止約定,在此之前從未以任何形式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而我至成均館大學任教,並不等同於加入3星公司,因成均館大學與3星公司並非法律上之關係人,3星公司除出資贊助成均館大學外,亦有出資贊助其他學校,該贊助行為實僅為1般產學合作。況<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皆是由你自行訂定,且以你對於半導體技術及相關營業秘密保護法令之了解,可知你所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即已足保護他營業秘密,於此情形,你竟仍主張除約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外,再請求禁止我於<date>前任職於3星公司,無異係將我之競已經禁止義務延長至<date>,對於已年超過6旬之我而言,不僅逾越合理期間範圍而等同於強迫我退休,更係屬恣意更改已經雙方合意簽署契約之行為,殊無可採。(2)我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或準備行為,且我任職3星公司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或有侵害之虞:你雖主張因OOO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為3星公司未來<date>與你競爭之主力製程技術,故他得主張禁止我於<date>31前任職3星公司等陳述。然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皆非我任職你公司期間所負責研發之技術,我並沒有將你就該等製程技術所享有之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之可能。且OOOOO○○及○○○○○○○OOOOOOOO2項製程技術,並未記載於你所提之○○OO中,是你以該等技術為「目前」之他主力製程技術為由,主張我不得任職3星公司,並無可採。另就OOOOO○○之製程技術部分,3星公司目前皆已完成技術導入,並進入量產階段。於此情形,3星公司已不可能放棄既有之技術導入成果,當然不需要你就此等技術所享有之營已經祕密。(3)你所援引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並不足以作為我國法上之法理而予以適用,且該原則於本件亦無適用餘地:①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僅為美國法上之少數見解:「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在美國實務上實係1被高度批判之原則,他原因包含該原則完全破壞「職業自由選擇權」之核心價值,使離職員工無法享有任意轉換工作之權利,並對勞動市場的自由競爭性與流通性有不良影響;該原則強加離職員工1「事後」且「非自願性」的競業禁止義務,使他於根本無法亦無權與前雇主協商的形況下,即被迫接受1額外競業禁止義務,對員工極不公平;該原則之剛好用僅以法官之個人意見為依歸,將使法安定性及雙方當事人對訴訟程序之可預見性,蕩然無存。②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無法適用於本案:本件不符合「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適用要件,因雙方已有1合法之競已經禁止合約存在,且我已遵守該合約,另我並無你所稱以「不誠信」之方式「規避<date>競業禁止義務」之情形,且綜觀你所提出之美國法院關於「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判決,並無任何1件案例會於員工自前雇主離職超過<date>後始加入新公司,及已在新公司任職超過<date>之情形下,仍准許聲請人之請求並核發禁制令:③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係屬常態,且你亦是因當然其他競爭公司吸納眾多技術人才,方得成長茁壯,而你本項聲明要求我自離職後之<date>內(至<date>底)皆不得加入3星公司,不僅與上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意旨相抵觸,亦與半導體產業界之慣習相違,甚至你公司內部亦多有高階主管係來當然其他半導體產業:依證人○○○之證詞即可得知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確屬常態。且以你公司之研發成員為例,光是他列舉於公司官方網站上之重要幹部中,即已有多數成員係曾長期任職於Intel、IBM公司等半導體事業,遑論你公司研發部門之研發人員中,召募當然其他同已經之人才實所在多有,是公司間挖角專業人才既屬科技業界之常態,且你公司許多員工亦係經挖角或跳槽而來,然今你公司竟僅容許自己雇用眾多甫當然其他競爭公司離職之高階技術主管為他效力,卻獨不許我於遵守<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後,至3星公司任職,顯有未合。另以本件到庭作證之證人○○○、○○○及○○○為例,他等皆是自原任職之半導體公司離職後極短期間內,即加入你公司;依你之邏輯,該等人員亦皆已違反「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而構成侵害前雇主之營業祕密之行為,惟由該等人員之前雇主(包含Intel公司及IBM公司等),皆未追究上開證人於離職短期內即加入競爭公司之員工之侵害營業秘密責任觀之,顯可知悉此等人才之流動確屬半導體產業界之常態,遑論我係自你公司離職<date>以上,恪遵競業禁止規定後,方加入3星公司。3、我從未向你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且無論如何並不對你負有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法律上義務:(1)我未曾向你為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承諾:①我從未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表明「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至3星公司任職」等語,至多僅曾於文件中表明於競業禁止義務存在之「<date>內」不會至「你之競爭公司」任職。果我曾承諾「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以你身為1專已經經營公司,並曾就<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提出正式書面供我簽署,他既認此事甚屬重要而得為本件訴訟上之請求,斯時理應會要求我簽署書面以確認上開承諾,豈會迄今均無法提出任何我簽認之正式文件以供其他證據?足以佐證你主張我曾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等陳述,並不可採。②我係因於<date>間離職後,你公司仍扣住我對你公司所有之股票,且因道聽塗說而誤以為我違反<date>競業禁止約定,遂向我表示欲將股票全數沒入,給予你公司所設立之文教基金會,我始會於離職後數次向你公司澄清或簽署書面表明均有遵守「<date>」之競已經禁止約定,並於<date>間與你公司人員○○○及○○○會面,討論扣押之股票發還事宜,而事後你要求我簽署他所擬定之股票領取回條,我亦依規定簽署,你則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原證91等書面後,6續將扣押之紅利股票發還予我。③你未曾要求我保證「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我更未曾承諾將「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而你才終未曾提出任何確切之證據,卻僅憑○○○及○○○臨訟片面製作之書面即原證26、27,並執我完全未承諾「永遠不會至3星公司工作」之書信(3原證36、74、92)及我僅表示已遵守離職後兩年內競業禁止約定之書面(3原證91),即主張我曾表示「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並稱我負有不得任職於3星公司之契約義務,即無可採。(2)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承諾,於毫無對價、補償之情況下,你並無從依此等承諾主張禁止我任職於3星公司:①離職後競業禁止之約定,將限制離職員工之工作權,使他無法透過工作之遂行而使他專業技術獲得更新與發展,危及他經濟生存能力,故該約定不僅須未逾越合理之範圍,且須有對此為相當之補償,否則該約定即屬無效。是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不會至某公司任職之競業禁止承諾,你既未就此給予任何對價或補償,此類承諾當然不可能發生效力。至你雖稱會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於兩年競業期間屆滿後,基於我承諾將來不任職3星公司所為。但是我從未向你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且你之所以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確已遵守<date>競業禁止義務,並非我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之對價或補償,此觀雙方<date>簽署之Agreement第5條記載:「員工同意,如辭職後<date>內直接或間接由TSMC競爭僱用者,視為放棄領取尚未分發股票之權利。BVICo.得捐贈全部尚未分發之股票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你公司○○○<date>致我電郵中稱「依台端於任職本公司所簽署之協議書約定,台端同意自本公司離職後<date>內不得直接或間接為本公司之競爭對手提供業務,若違反此約定,台端名下由本公司保管之股票,將全數捐贈予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公益目的使用」及你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書面確認後即6續發還股票予我等事證即明。②準此,關於我離職後競業禁止之內容與條件,已悉依前述雙方簽訂之約款所決定,除此約定以外,你實不得未經我之同意,即片面延長期間禁止我選擇至他公司任職,否則,雙方基於契約原則下所約定之競已經禁止期間豈非成具文?我於憲法上所賦予之工作自由權豈不淪為你可片面決定之客體?倘若允准你本項請求,將使雇主得於競業禁止約定之外,任意限制人民受憲法保障之工作權,並造成抑制人才正常流動及不利我國產業發展之結果。(3)訴之聲明第3項部分:1、本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你訴之聲明第3項所謂「使用」與你研發部門人員「相關之資訊」所指為何?何種情況乃係此聲明所指我「促使」○○OO人員為韓國3星公司提供服務?所禁止促使○○OO人員提供之「服務」為何?你俱未為任何表明或特定,致使本項聲明縱經法院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根本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另起爭執,是本項聲明根本不足以特定我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且事實上○○OO之人員聯絡資訊根本無從保密列管,你當然不可能禁止他員工對外洩漏該等資訊為他人知悉;又考量常理,根本難以想像此等員工於你公司任職之職銜及聯絡電話、地址等資訊非為他等親朋好友或所接觸之客戶所周知,是如何得謂此種資訊有何特殊之秘密性可言?況○○OO之人員相關資訊既僅為1般之聯絡資訊,當然不會因為他屬任職於你公司之人員,他連絡方式即具有經濟價值。你亦未證明究竟此類資訊有何經濟價值。此外,我已離職長達<date>多時間,加計遭你調職、冷凍之8個月,已長達<date>以上時間,未與你公司研發部門之同仁共事,且縱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除研發平台1處之人員外,我與其他部門人員並無直接業務上往來,故對於○○OO所列之人員大多不熟悉,更無該等人員之聯絡方式,根本無以洩漏○○OO之資訊而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可能。再者,無論在我當然你公司離職之後,有無其他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接獲獵人頭公司探詢至3星公司任職意願之電話,或有員工轉至3星公司任職,亦不代表是我提供資訊或協助3星公司挖角。(3)你亦不得依離職前書面約定之內容,為本項請求:<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未記載所謂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相關資訊即○○OO,故你當然不得依據離職前書面約定為本項請求,且本件亦不會因我曾簽署無記載任何○○OO人員資訊之離職前書面約定,即使○○OO成為你公司之營業秘密等語,資為抗辯。(4)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8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6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9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你等人侵害他著作人格權、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同1性保持權,並以侵害我名譽之方法利用他著作等語(見北院卷第5頁、本案卷2第24頁)。此為著作人格權中關於姓名表示權之規定。所謂姓名表示權包括積極表示姓名或名稱(包含本名或別名)及消極不表示姓名或名稱之權利。基於保護著作人姓名表示權及閱讀者有知著作人之權利,著作權法並規定合理使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他出處;所謂明示出處,即就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稱,除不具名著作或著作人不明者外,應以合理之方式為之,此依照第64條規定即明。查你等人提出於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辦單位之「故事梗概」,既屬我概括授權同意你潘志遠改作之衍生著作,則你等人即使並未標示我之姓名,將來如需完整劇本甚或實際拍片,必然仍需取得我之同意或授權,且勢將與標示我姓名之系爭書籍相連結,則你等人即使果真刻意省略我之姓名,於我之何利益有何損害?何以必然違反社會使用慣例?已非全然無疑。況第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報名說明表格1具有「劇本類型:原創劇本/改編劇本/公共作品來源」以及「著作權人(請填寫劇本版權的所有人)」等欄位(見本案卷1第97頁背面),你張豐苗陳稱:當初上網報名時,有問到這項目是原著或改編,他那時有填改編,原著名稱有寫我名字,因為你潘志遠有說是來自於我的書等語(見本案卷1第185頁),與你潘志遠陳稱:「原著作者欄寫了張倩華,我們勾選小說改編,原作者是張倩華」等語(見本案卷1第160頁),互依相符,我亦稱:你方說原著欄有填張倩華,「姑且信之」等語(本案卷2第20頁),故應堪信為真實,我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刻意隱瞞該「故事梗概」之衍生著作實係來自於我系爭書籍著作之事實,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等人有何侵害我姓名表示權之情事。(3)除「故事梗概」外,你等人如確實提交其他劇情大綱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他倘係改作系爭書籍之衍生著作,既屬我授權,你潘志遠自得表示自己之姓名,我亦未舉證證明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尚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且該有關劇情之文書,並非僅止於我授權之「大綱」而逾越我概括授權之範圍,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潘志遠必然逾越我之前述授權,致必然有何侵害我姓名表示權之情事,此與申請臺北市文化局補助時附有完整劇本(見本案卷1第106至125頁原證8)之情形,顯然有別。(4)依據「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屬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若他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並不違背法令,即不許任意指摘他採證或認定不當,以為上訴理由(本院<date>上字第28號、同年上字第1515號判例3照)。原審本於採證、認事之職權行使,3酌上開證人證述及綜合相關事證,合法認定陳○○撰寫之系爭文章,未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上訴人上揭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亦未使客觀上社會對上訴人之評價有所貶損,無侵害上訴人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名譽權。而臺師大就有關系爭文章及系爭商榷文之處理,亦無侵害上訴人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名譽權」(最高法院<date>度臺上字第1289號民事判決意旨3照)。查「故事梗概」確係改作自系爭書籍之內容,此為我所當然承,我並提出對照表予以說明(見本案卷2第64頁背面至第68頁背面),當然未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不當方法改變我就系爭書籍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且是提出於北京國際電影節,故未使客觀上社會對我之評價有所貶損,尚無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及名譽權等。(5)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若確實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我亦未舉證證明他確切之內容,且他必然有何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我就系爭書籍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等事實,亦未舉證證明他有何使客觀上社會對我之評價有所貶損,致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之事實,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等人有何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之著作人格權情事。3、結論,我為系爭書籍之唯1著作財產權人,即使○○○就系爭書籍有何著作財產權,亦已讓與我,且○○○即使有何著作人格權而為系爭書籍之共同著作人,本件起訴亦是經○○○所同意者。而我確已於<date>間概括授權你潘志遠將系爭書籍之內容改作為「大綱」,並授權你潘志遠將該大綱寄出,以尋覓拍攝電影之資金,於覓得資金後再談授權,且我此部分概括授權,並無任何區域之限制。又「故事梗概」係屬我前述概括授權之範圍,而係經我授權同意你潘志遠改作之衍生著作,你潘志遠對之自得表示自己之姓名,我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刻意隱瞞該「故事梗概」之衍生著作實係來自於我系爭書籍著作之事實;此外,我亦未舉證證明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尚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且該有關劇情之文書,並非僅止於我授權之「大綱」而逾越我授權之範圍,以實他說;我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將我交付於你潘志遠之完整劇本提交於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我更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侵害我著作人格權之情事,當然難認你等人必然有何侵害我著作權之情形,從而我提起本件訴訟,主張他著作財產權及著作人格權受你等人侵害,並無理由,本件我之訴應予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4、臺北地方檢察署<date>度偵續字第610號不起訴處分書略以:「依你潘志遠提出之2015第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報名說明及所附表格,報名時須上傳完整劇本或劇情大綱,可以佐證你等確有可能僅以劇情大綱報名3加北京國際電影節。再證人張豐苗到庭具結證稱:伊係島嶼視覺公司員工,負責行政業務,北京國際電影節的3展文件是他處理的,之前以天堂建築師的資料上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網站報名,當時還沒有劇本,是3考你潘志遠以前3加文化局活動的企劃案,伊沒有看到企劃案中有劇本,只看到故事大綱,他知道告訴人為此劇小說的原著,但因你潘志遠的經歷較豐富,編導合1對3展較有利,他就決定將你潘志遠的名字填在編劇欄位,伊記得你潘志遠說過有劇本,但劇本不行,先用大綱,你潘志遠及蔡承展均知悉該劇的劇本未完成但伊報名時填寫已完成1事,若不這麼寫,可能沒人投資,北京電影節只是1個尋求資金的平臺,不是3賽也沒有獎金等語,核與你潘志遠所述報名北京國際電影節時,並未提出天堂建築師之劇本1節相符,復查無其他證據足以證明你等確有提出告訴人之劇本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辦單位,應認你等以天堂建築師1劇報名北京國際電影節時,實無意使用告訴人(依據:即本件我)先前申請臺北市政府補助而交付之劇本,僅為尋求投資而先交出劇情大綱,你等既未提出劇本,即無侵害告訴人在著作原件或重製物或於著作公開發表時,表示姓名之權利可言。又質之告訴人自陳:之前曾同意你潘志遠拿他的劇本去找投資人,若成功找到投資方,再來談授權,也曾論及若將來要拍成電視劇或電影,劇本可以1起改寫,因此他交付劇本電子檔給你潘志遠,此有本署<date>訊問筆錄可查,足認告訴人曾授權你潘志遠以該劇尋求投資方,是你潘志遠以大綱報名3加北京電影節,應認係為此劇尋找投資者,並未逾越告訴人先前之授權,實難認你等有何侵犯告訴人著作原件或重製物上表示姓名之權利」(見偵續字卷第107、108頁),亦同此認定。5、本件為判決之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爭點、陳述、聲請調查證據及所提其他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均於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當然無庸逐1論述,併予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5偉華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劉筱淇。
(1)訴之聲明第1項部分:1、你第1項聲明不合法,亦欠缺訴之利益或以法院判決保護之必要:你第1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範圍及內容,因為究竟我任職你期間所知悉或取得之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他具體內容為何?何種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是與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等「有關」?所謂「有關」他範圍如何界定?何為「機密資訊」?何謂「不正當方法」?所謂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他名稱及具體範圍、內容為何?均未見你於聲明中予以表明或特定,僅使用抽象且概括之用語或不確定法律概念,為本項聲明之主張,甚至你主張○○OO所列項目僅係用以說明何為營業秘密之例示,毫無界限可言,縱經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及內容另起爭執。況我從未否認他對你之營已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則你提起本件訴訟,即無受法院判決保護之法律上利益,亦欠缺權利保護要件。②○○OO之OO○OO項所載標題,其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有部分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不具秘密性,例如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實際上全世界之半導體研發業者均有發展此類技術,以其中之○OO○○○為例,若以該名稱為關鍵字鍵入Google搜尋引擎中,所得出之公開資料筆數即高達約247萬筆,且他內容更涵括世界各大半導體業者;另○○OO中OO○○○○○○○○○○○○○○○則可於你之官方網站上取得,且你每年於世界各地召開之技術論壇中,亦皆會主動公開詳細技術資料與技術藍圖給所有客戶,,是此等資訊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悉。③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資訊,於<date>後,對於其他半導體公司皆已不具經濟價值,於此情形,你並未逐1舉證證明○○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各項資訊目前有何經濟價值,當然難謂他已盡主張及舉證之責。④你並未對○○OO之OO○OO標題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亦未舉證他就○○OO之OO○OO標題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皆有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⑤○○OO之橫軸OO○OO項所載僅為標題,其中並涵括多數不具秘密性之資訊,無法藉以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另○○OO之縱軸所載所謂「我可接觸或掌握營業秘密之方式」中,有多項內容根本不屬於你之營已經秘密,我亦不能藉此獲悉你之營已經秘密,是根本無法依據該等內容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例如:你會議通知函中僅提及開會待討論之方向,是根本無從以會議通知即獲得你之營已經秘密,更遑論我所收到之多數會議通知僅係在告知我有此會議,並未要求我3加。⑥我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以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如你之內部會議通知、組織業務月報、業務報告、你之研發資料分享專碟、你電子郵件信箱內之信件等,皆為公司內部之資料,外人根本無法接觸或持有,而我既已當然你公司離職,並確認已悉將所有公司資料歸還予你,且你始終未舉證證明我持有此等附表中之任何資料,當然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主張我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據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則我既係經你允准而有權接觸你之研發資訊並進入你○○○○○○○○○○○讀取資料,當然非屬以不正當之方法接觸或取得資訊。再者,依證人○○○、○○○、○○○等人之證詞皆未能證明我於離職時有自你帶走任何機密文件,我自無任何以不正當方法取得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②我從未有以不正當方法使用或洩漏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你雖援引若干媒體報導,指摘我已為3星公司解決○○○○OOOOOO○○○○之問題。惟此等報導不得作為證據證明我有以上行為。蓋此等媒體報導內容不僅未經查證,且並未標記資料來源,不具可信度。③我從未有任何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準備行為:你雖指稱我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然證人○○○作證時,不僅拒絕提供該設備供應商之名稱,亦未提出任何客觀可證明我確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行為之證據,他證言僅屬傳聞,不足採信。而我確實係於韓國成均館大學擔任教職,此亦經你派人調查而明確知悉。又我從未使用「OOOOOOO@samsung.com」此1電子郵件地址,自無你所謂「最早已於<date>即加入3星公司」之情,且○○○教授已出具聲明書,說明他僅係基於自己猜想,而將我原本於你公司使用之電子郵件地址OOOOOOO@tsmc.com,逕變更為OOOOOOO@samsung.com,並寄出如原證28、81之電子郵件,且他於寄出該等郵件時,實際上並不確定我是否已至3星公司任職;而我雖與○○○教授有來往,但○○○教授亦曾擔任你之技術長,與你至今仍有合作關係,且依他身分地位,斷無於本件訴訟中偏袒任何1方之必要。再者,Qualcomm公司於我加入3星公司前,即已為原3星公司之客戶,是你稱「我有以你之營業秘密為Qualcomm服務之重大風險」等陳述,毫無可採。④我任職3星公司1事,亦不會侵害或有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虞:由<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可知你至少在我離職當時並未將3星公司列為他競爭公司,依據Agreement第3.2條之定義,所稱之你公司競爭者,僅包括該條中列舉之世界各大半導體廠商,及其他半導體代工業務超過他營業額50%之實體(公司或其他),而無論係前揭列舉部分或以營業額定義來看,皆不包含3星公司。又<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內容,亦援引該Agreement條款為附件,且他上並未就你公司競爭者之定義為任何變更或修正。是你在我離職當時根本不認為3星公司為他競爭者,自無可能依<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主張我在<date>競業禁止期滿後加入3星公司,仍會對你公司之營業秘密構成「有侵害之虞」之情形。其次,3星公司作為「整合元件製造商」(IDM),與專門從事晶圓代工(PureFoundry)之你公司,並非相同經營型態之公司,不具競爭關係,因為3星公司之特色在於有能力自行「設計」、「製造」、「封裝」及「銷售」自有品牌產品或為其他品牌製作產品,與作為「專業代工」(Foundry)之你公司,專門針對「客戶需求」進行「製造」之已經務並不相同。且3星公司僅擁有2座12吋邏輯晶片晶圓廠,除最新世代技術所需機台外,根本並無保留舊技術機台所需之廠房空間,而必須於開始最新技術晶圓生產時,淘汰舊技術之機台。此與你從事專業晶圓代工,為滿足各個代工客戶之不同需求(他範圍包含各種高低階技術之不同電子產品),而須保有十數座大型晶圓廠以維持舊技術產能,並須不斷擴廠以導入最新生產技術之情形,完全不同。再者,3星公司之邏輯製程技術,係來自由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下稱IBM公司)主導之ISDA技術聯盟(InternationalSemiconductorDevelopmentAlliance,又稱為IBMTechnologyAlliance)。在該技術聯盟之合作關係下,由於各個聯盟成員均須提供資金及技術開發人員,並集中所有資金與人力,於IBM公司設於美國紐約州之研發中心為技術研發,並共享成果,是任何技術的改變,均需由所有成員共同決議,而非其中任1成員所能主導。於此情況下,不僅該技術聯盟之研發成果與你公司之營業秘密不可能有任何關連,且3星公司既已花費大筆金錢投入ISDA聯盟之共同發展,實無可能僅因增添我1個新成員,即改變他既有之技術取得及應用方式。況我於你公司任職時,扮演之角色為新技術之開發者,負責之主要項目為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究發展;然我於3星公司任職時,由於3星公司半導體技術皆是來自ISDA技術聯盟,根本不需要再另外進行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發,故我之主要職掌乃為技術人員之管理、監督,以及協助將ISDA技術聯盟研發完成之既有技術導入3星公司自有品牌之應用,並提供產品良率、效率意見等類似既有技術監督、管理之角色。是3星公司聘請我至該公司任職之目的,係欲借重我對相關技術人員管理、監督之經驗,而非意圖取得你之任何營業秘密。且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任何資訊,於<date>後,對3星公司而言已不具經濟價值。⑤你雖稱我於任職你期間,以他名義申請大量專利,足見他對你公司營業秘密認知甚深,並必定會於加入3星公司之後將該等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等陳述。惟依你內部之專利申請文化,每1專利申請案雖常列有2名至5、6名不等之「共同發明人」,但真正3與該項專利研究及申請書撰寫之人,通常只有掛名第1順位及第2順位的發明人,其後掛名者,大多僅為較高階主管,此是因你內部設有專利申請之審核委員會,而工程師所提出之專利申請案,若有高階研發主管同時掛名為「發明人」,將會加速你公司內部專利審核的速度與提高通過率,故部分對申請專利態度較積極之工程師,常會於向你公司內部提出審核申請時,直接尋求處長級以上的研發主管掛名為「共同發明人」,高階主管對該專利之實際內容並不會有深入了解。而因我於<date>任職於你公司時,即已擔任副處長之高階管理職位,且我為體恤所屬工程師辛勞(申請專利將可獲得額外獎金),通常不會拒絕工程師將我列名為共同發明人之請求,故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以我名義申請之美國專利件數共計273件中,有高達188件之專利係由我掛名於最後,並有54件跨單位合作發表之專利係掛名居中,而僅有32件專利係由我掛名於第1位。⑥我於加入3星公司時,已簽署承諾不洩漏原雇主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之聲明書,聲明我不會洩漏他前雇主即你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依據業界此等慣例及作法,你當然無從反於他相同作為,對我主張因他加入3星公司,即構成對你之營已經秘密「有侵害之虞」。且我並非經3星公司刻意挖角而當然你公司離職,亦非3星公司之董事會成員。另你公司亦未因我加入3星公司1事受有任何損害,反而有更加蓬勃發展之趨勢。(2)訴之聲明第2項部分:1、我確實係因遭到冷凍、降職,而被迫當然你公司離職;於此情形下,你再主張禁止我至其他公司任職,實已侵害我之工作權:我係於無預警之情形下,遭你公司解除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位,於後來之8個月內,僅能從事瑣碎事務,形同遭到「冷凍」,又於多方嘗試與你公司內部高層聯繫,盼望對於遭降職、冷凍之原因能獲得說明及圓滿之處置,但皆未獲理睬後,不得不黯然當然任職長達<date>之你公司離職。另你未曾將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委由我主持,且該計畫當時亦尚未成形,且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在我遭你調離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務時,僅為將6吋及8吋廠之落後技術予以統整之計畫,且預算極低,無明確之人員組織編制,根本尚未成形。故縱使你確實欲將我自研發平台1處調動至此1預算極低,且技術落後之單位,亦顯屬「降職」,難稱為「委以重任」。②我係於<date>才加入3星公司,確已遵守與你間之<date>競業禁止約定,在此之前從未以任何形式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而我至成均館大學任教,並不等同於加入3星公司,因成均館大學與3星公司並非法律上之關係人,3星公司除出資贊助成均館大學外,亦有出資贊助其他學校,該贊助行為實僅為1般產學合作。況<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皆是由你自行訂定,且以你對於半導體技術及相關營業秘密保護法令之了解,可知你所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即已足保護他營業秘密,於此情形,你竟仍主張除約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外,再請求禁止我於<date>前任職於3星公司,無異係將我之競已經禁止義務延長至<date>,對於已年超過6旬之我而言,不僅逾越合理期間範圍而等同於強迫我退休,更係屬恣意更改已經雙方合意簽署契約之行為,殊無可採。(2)我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或準備行為,且我任職3星公司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或有侵害之虞:你雖主張因OOO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為3星公司未來<date>與你競爭之主力製程技術,故他得主張禁止我於<date>31前任職3星公司等陳述。然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皆非我任職你公司期間所負責研發之技術,我並沒有將你就該等製程技術所享有之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之可能。且OOOOO○○及○○○○○○○OOOOOOOO2項製程技術,並未記載於你所提之○○OO中,是你以該等技術為「目前」之他主力製程技術為由,主張我不得任職3星公司,並無可採。另就OOOOO○○之製程技術部分,3星公司目前皆已完成技術導入,並進入量產階段。於此情形,3星公司已不可能放棄既有之技術導入成果,當然不需要你就此等技術所享有之營已經祕密。(3)你所援引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並不足以作為我國法上之法理而予以適用,且該原則於本件亦無適用餘地:①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僅為美國法上之少數見解:「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在美國實務上實係1被高度批判之原則,他原因包含該原則完全破壞「職業自由選擇權」之核心價值,使離職員工無法享有任意轉換工作之權利,並對勞動市場的自由競爭性與流通性有不良影響;該原則強加離職員工1「事後」且「非自願性」的競業禁止義務,使他於根本無法亦無權與前雇主協商的形況下,即被迫接受1額外競業禁止義務,對員工極不公平;該原則之剛好用僅以法官之個人意見為依歸,將使法安定性及雙方當事人對訴訟程序之可預見性,蕩然無存。②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無法適用於本案:本件不符合「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適用要件,因雙方已有1合法之競已經禁止合約存在,且我已遵守該合約,另我並無你所稱以「不誠信」之方式「規避<date>競業禁止義務」之情形,且綜觀你所提出之美國法院關於「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判決,並無任何1件案例會於員工自前雇主離職超過<date>後始加入新公司,及已在新公司任職超過<date>之情形下,仍准許聲請人之請求並核發禁制令:③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係屬常態,且你亦是因當然其他競爭公司吸納眾多技術人才,方得成長茁壯,而你本項聲明要求我自離職後之<date>內(至<date>底)皆不得加入3星公司,不僅與上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意旨相抵觸,亦與半導體產業界之慣習相違,甚至你公司內部亦多有高階主管係來當然其他半導體產業:依證人○○○之證詞即可得知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確屬常態。且以你公司之研發成員為例,光是他列舉於公司官方網站上之重要幹部中,即已有多數成員係曾長期任職於Intel、IBM公司等半導體事業,遑論你公司研發部門之研發人員中,召募當然其他同已經之人才實所在多有,是公司間挖角專業人才既屬科技業界之常態,且你公司許多員工亦係經挖角或跳槽而來,然今你公司竟僅容許自己雇用眾多甫當然其他競爭公司離職之高階技術主管為他效力,卻獨不許我於遵守<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後,至3星公司任職,顯有未合。另以本件到庭作證之證人○○○、○○○及○○○為例,他等皆是自原任職之半導體公司離職後極短期間內,即加入你公司;依你之邏輯,該等人員亦皆已違反「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而構成侵害前雇主之營業祕密之行為,惟由該等人員之前雇主(包含Intel公司及IBM公司等),皆未追究上開證人於離職短期內即加入競爭公司之員工之侵害營業秘密責任觀之,顯可知悉此等人才之流動確屬半導體產業界之常態,遑論我係自你公司離職<date>以上,恪遵競業禁止規定後,方加入3星公司。3、我從未向你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且無論如何並不對你負有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法律上義務:(1)我未曾向你為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承諾:①我從未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表明「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至3星公司任職」等語,至多僅曾於文件中表明於競業禁止義務存在之「<date>內」不會至「你之競爭公司」任職。果我曾承諾「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以你身為1專已經經營公司,並曾就<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提出正式書面供我簽署,他既認此事甚屬重要而得為本件訴訟上之請求,斯時理應會要求我簽署書面以確認上開承諾,豈會迄今均無法提出任何我簽認之正式文件以供其他證據?足以佐證你主張我曾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等陳述,並不可採。②我係因於<date>間離職後,你公司仍扣住我對你公司所有之股票,且因道聽塗說而誤以為我違反<date>競業禁止約定,遂向我表示欲將股票全數沒入,給予你公司所設立之文教基金會,我始會於離職後數次向你公司澄清或簽署書面表明均有遵守「<date>」之競已經禁止約定,並於<date>間與你公司人員○○○及○○○會面,討論扣押之股票發還事宜,而事後你要求我簽署他所擬定之股票領取回條,我亦依規定簽署,你則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原證91等書面後,6續將扣押之紅利股票發還予我。③你未曾要求我保證「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我更未曾承諾將「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而你才終未曾提出任何確切之證據,卻僅憑○○○及○○○臨訟片面製作之書面即原證26、27,並執我完全未承諾「永遠不會至3星公司工作」之書信(3原證36、74、92)及我僅表示已遵守離職後兩年內競業禁止約定之書面(3原證91),即主張我曾表示「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並稱我負有不得任職於3星公司之契約義務,即無可採。(2)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承諾,於毫無對價、補償之情況下,你並無從依此等承諾主張禁止我任職於3星公司:①離職後競業禁止之約定,將限制離職員工之工作權,使他無法透過工作之遂行而使他專業技術獲得更新與發展,危及他經濟生存能力,故該約定不僅須未逾越合理之範圍,且須有對此為相當之補償,否則該約定即屬無效。是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不會至某公司任職之競業禁止承諾,你既未就此給予任何對價或補償,此類承諾當然不可能發生效力。至你雖稱會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於兩年競業期間屆滿後,基於我承諾將來不任職3星公司所為。但是我從未向你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且你之所以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確已遵守<date>競業禁止義務,並非我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之對價或補償,此觀雙方<date>簽署之Agreement第5條記載:「員工同意,如辭職後<date>內直接或間接由TSMC競爭僱用者,視為放棄領取尚未分發股票之權利。BVICo.得捐贈全部尚未分發之股票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你公司○○○<date>致我電郵中稱「依台端於任職本公司所簽署之協議書約定,台端同意自本公司離職後<date>內不得直接或間接為本公司之競爭對手提供業務,若違反此約定,台端名下由本公司保管之股票,將全數捐贈予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公益目的使用」及你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書面確認後即6續發還股票予我等事證即明。②準此,關於我離職後競業禁止之內容與條件,已悉依前述雙方簽訂之約款所決定,除此約定以外,你實不得未經我之同意,即片面延長期間禁止我選擇至他公司任職,否則,雙方基於契約原則下所約定之競已經禁止期間豈非成具文?我於憲法上所賦予之工作自由權豈不淪為你可片面決定之客體?倘若允准你本項請求,將使雇主得於競業禁止約定之外,任意限制人民受憲法保障之工作權,並造成抑制人才正常流動及不利我國產業發展之結果。(3)訴之聲明第3項部分:1、本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你訴之聲明第3項所謂「使用」與你研發部門人員「相關之資訊」所指為何?何種情況乃係此聲明所指我「促使」○○OO人員為韓國3星公司提供服務?所禁止促使○○OO人員提供之「服務」為何?你俱未為任何表明或特定,致使本項聲明縱經法院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根本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另起爭執,是本項聲明根本不足以特定我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且事實上○○OO之人員聯絡資訊根本無從保密列管,你當然不可能禁止他員工對外洩漏該等資訊為他人知悉;又考量常理,根本難以想像此等員工於你公司任職之職銜及聯絡電話、地址等資訊非為他等親朋好友或所接觸之客戶所周知,是如何得謂此種資訊有何特殊之秘密性可言?況○○OO之人員相關資訊既僅為1般之聯絡資訊,當然不會因為他屬任職於你公司之人員,他連絡方式即具有經濟價值。你亦未證明究竟此類資訊有何經濟價值。此外,我已離職長達<date>多時間,加計遭你調職、冷凍之8個月,已長達<date>以上時間,未與你公司研發部門之同仁共事,且縱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除研發平台1處之人員外,我與其他部門人員並無直接業務上往來,故對於○○OO所列之人員大多不熟悉,更無該等人員之聯絡方式,根本無以洩漏○○OO之資訊而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可能。再者,無論在我當然你公司離職之後,有無其他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接獲獵人頭公司探詢至3星公司任職意願之電話,或有員工轉至3星公司任職,亦不代表是我提供資訊或協助3星公司挖角。(3)你亦不得依離職前書面約定之內容,為本項請求:<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未記載所謂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相關資訊即○○OO,故你當然不得依據離職前書面約定為本項請求,且本件亦不會因我曾簽署無記載任何○○OO人員資訊之離職前書面約定,即使○○OO成為你公司之營業秘密等語,資為抗辯。(4)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你等人侵害他著作人格權、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同1性保持權,並以侵害我名譽之方法利用他著作等語(見北院卷第5頁、本案卷2第24頁)。此為著作人格權中關於姓名表示權之規定。所謂姓名表示權包括積極表示姓名或名稱(包含本名或別名)及消極不表示姓名或名稱之權利。基於保護著作人姓名表示權及閱讀者有知著作人之權利,著作權法並規定合理使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他出處;所謂明示出處,即就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稱,除不具名著作或著作人不明者外,應以合理之方式為之,此依照第64條規定即明。查你等人提出於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辦單位之「故事梗概」,既屬我概括授權同意你潘志遠改作之衍生著作,則你等人即使並未標示我之姓名,將來如需完整劇本甚或實際拍片,必然仍需取得我之同意或授權,且勢將與標示我姓名之系爭書籍相連結,則你等人即使果真刻意省略我之姓名,於我之何利益有何損害?何以必然違反社會使用慣例?已非全然無疑。況第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報名說明表格1具有「劇本類型:原創劇本/改編劇本/公共作品來源」以及「著作權人(請填寫劇本版權的所有人)」等欄位(見本案卷1第97頁背面),你張豐苗陳稱:當初上網報名時,有問到這項目是原著或改編,他那時有填改編,原著名稱有寫我名字,因為你潘志遠有說是來自於我的書等語(見本案卷1第185頁),與你潘志遠陳稱:「原著作者欄寫了張倩華,我們勾選小說改編,原作者是張倩華」等語(見本案卷1第160頁),互依相符,我亦稱:你方說原著欄有填張倩華,「姑且信之」等語(本案卷2第20頁),故應堪信為真實,我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刻意隱瞞該「故事梗概」之衍生著作實係來自於我系爭書籍著作之事實,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等人有何侵害我姓名表示權之情事。(3)除「故事梗概」外,你等人如確實提交其他劇情大綱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他倘係改作系爭書籍之衍生著作,既屬我授權,你潘志遠自得表示自己之姓名,我亦未舉證證明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尚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且該有關劇情之文書,並非僅止於我授權之「大綱」而逾越我概括授權之範圍,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潘志遠必然逾越我之前述授權,致必然有何侵害我姓名表示權之情事,此與申請臺北市文化局補助時附有完整劇本(見本案卷1第106至125頁原證8)之情形,顯然有別。(4)依據「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屬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若他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並不違背法令,即不許任意指摘他採證或認定不當,以為上訴理由(本院<date>上字第28號、同年上字第1515號判例3照)。原審本於採證、認事之職權行使,3酌上開證人證述及綜合相關事證,合法認定陳○○撰寫之系爭文章,未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上訴人上揭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亦未使客觀上社會對上訴人之評價有所貶損,無侵害上訴人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名譽權。而臺師大就有關系爭文章及系爭商榷文之處理,亦無侵害上訴人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名譽權」(最高法院<date>度臺上字第1289號民事判決意旨3照)。查「故事梗概」確係改作自系爭書籍之內容,此為我所當然承,我並提出對照表予以說明(見本案卷2第64頁背面至第68頁背面),當然未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不當方法改變我就系爭書籍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且是提出於北京國際電影節,故未使客觀上社會對我之評價有所貶損,尚無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及名譽權等。(5)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若確實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我亦未舉證證明他確切之內容,且他必然有何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我就系爭書籍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等事實,亦未舉證證明他有何使客觀上社會對我之評價有所貶損,致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之事實,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等人有何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之著作人格權情事。3、結論,我為系爭書籍之唯1著作財產權人,即使○○○就系爭書籍有何著作財產權,亦已讓與我,且○○○即使有何著作人格權而為系爭書籍之共同著作人,本件起訴亦是經○○○所同意者。而我確已於<date>間概括授權你潘志遠將系爭書籍之內容改作為「大綱」,並授權你潘志遠將該大綱寄出,以尋覓拍攝電影之資金,於覓得資金後再談授權,且我此部分概括授權,並無任何區域之限制。又「故事梗概」係屬我前述概括授權之範圍,而係經我授權同意你潘志遠改作之衍生著作,你潘志遠對之自得表示自己之姓名,我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刻意隱瞞該「故事梗概」之衍生著作實係來自於我系爭書籍著作之事實;此外,我亦未舉證證明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尚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且該有關劇情之文書,並非僅止於我授權之「大綱」而逾越我授權之範圍,以實他說;我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將我交付於你潘志遠之完整劇本提交於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我更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侵害我著作人格權之情事,當然難認你等人必然有何侵害我著作權之情形,從而我提起本件訴訟,主張他著作財產權及著作人格權受你等人侵害,並無理由,本件我之訴應予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4、臺北地方檢察署<date>度偵續字第610號不起訴處分書略以:「依你潘志遠提出之2015第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報名說明及所附表格,報名時須上傳完整劇本或劇情大綱,可以佐證你等確有可能僅以劇情大綱報名3加北京國際電影節。再證人張豐苗到庭具結證稱:伊係島嶼視覺公司員工,負責行政業務,北京國際電影節的3展文件是他處理的,之前以天堂建築師的資料上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網站報名,當時還沒有劇本,是3考你潘志遠以前3加文化局活動的企劃案,伊沒有看到企劃案中有劇本,只看到故事大綱,他知道告訴人為此劇小說的原著,但因你潘志遠的經歷較豐富,編導合1對3展較有利,他就決定將你潘志遠的名字填在編劇欄位,伊記得你潘志遠說過有劇本,但劇本不行,先用大綱,你潘志遠及蔡承展均知悉該劇的劇本未完成但伊報名時填寫已完成1事,若不這麼寫,可能沒人投資,北京電影節只是1個尋求資金的平臺,不是3賽也沒有獎金等語,核與你潘志遠所述報名北京國際電影節時,並未提出天堂建築師之劇本1節相符,復查無其他證據足以證明你等確有提出告訴人之劇本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辦單位,應認你等以天堂建築師1劇報名北京國際電影節時,實無意使用告訴人(依據:即本件我)先前申請臺北市政府補助而交付之劇本,僅為尋求投資而先交出劇情大綱,你等既未提出劇本,即無侵害告訴人在著作原件或重製物或於著作公開發表時,表示姓名之權利可言。又質之告訴人自陳:之前曾同意你潘志遠拿他的劇本去找投資人,若成功找到投資方,再來談授權,也曾論及若將來要拍成電視劇或電影,劇本可以1起改寫,因此他交付劇本電子檔給你潘志遠,此有本署<date>訊問筆錄可查,足認告訴人曾授權你潘志遠以該劇尋求投資方,是你潘志遠以大綱報名3加北京電影節,應認係為此劇尋找投資者,並未逾越告訴人先前之授權,實難認你等有何侵犯告訴人著作原件或重製物上表示姓名之權利」(見偵續字卷第107、108頁),亦同此認定。5、本件為判決之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爭點、陳述、聲請調查證據及所提其他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均於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當然無庸逐1論述,併予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5偉華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劉筱淇。
(1)訴之聲明第1項部分:1、你第1項聲明不合法,亦欠缺訴之利益或以法院判決保護之必要:你第1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範圍及內容,因為究竟我任職你期間所知悉或取得之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他具體內容為何?何種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是與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等「有關」?所謂「有關」他範圍如何界定?何為「機密資訊」?何謂「不正當方法」?所謂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他名稱及具體範圍、內容為何?均未見你於聲明中予以表明或特定,僅使用抽象且概括之用語或不確定法律概念,為本項聲明之主張,甚至你主張○○OO所列項目僅係用以說明何為營業秘密之例示,毫無界限可言,縱經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及內容另起爭執。況我從未否認他對你之營已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則你提起本件訴訟,即無受法院判決保護之法律上利益,亦欠缺權利保護要件。②○○OO之OO○OO項所載標題,其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有部分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不具秘密性,例如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實際上全世界之半導體研發業者均有發展此類技術,以其中之○OO○○○為例,若以該名稱為關鍵字鍵入Google搜尋引擎中,所得出之公開資料筆數即高達約247萬筆,且他內容更涵括世界各大半導體業者;另○○OO中OO○○○○○○○○○○○○○○○則可於你之官方網站上取得,且你每年於世界各地召開之技術論壇中,亦皆會主動公開詳細技術資料與技術藍圖給所有客戶,,是此等資訊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悉。③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資訊,於<date>後,對於其他半導體公司皆已不具經濟價值,於此情形,你並未逐1舉證證明○○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各項資訊目前有何經濟價值,當然難謂他已盡主張及舉證之責。④你並未對○○OO之OO○OO標題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亦未舉證他就○○OO之OO○OO標題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皆有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⑤○○OO之橫軸OO○OO項所載僅為標題,其中並涵括多數不具秘密性之資訊,無法藉以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另○○OO之縱軸所載所謂「我可接觸或掌握營業秘密之方式」中,有多項內容根本不屬於你之營已經秘密,我亦不能藉此獲悉你之營已經秘密,是根本無法依據該等內容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例如:你會議通知函中僅提及開會待討論之方向,是根本無從以會議通知即獲得你之營已經秘密,更遑論我所收到之多數會議通知僅係在告知我有此會議,並未要求我3加。⑥我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以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如你之內部會議通知、組織業務月報、業務報告、你之研發資料分享專碟、你電子郵件信箱內之信件等,皆為公司內部之資料,外人根本無法接觸或持有,而我既已當然你公司離職,並確認已悉將所有公司資料歸還予你,且你始終未舉證證明我持有此等附表中之任何資料,當然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主張我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據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則我既係經你允准而有權接觸你之研發資訊並進入你○○○○○○○○○○○讀取資料,當然非屬以不正當之方法接觸或取得資訊。再者,依證人○○○、○○○、○○○等人之證詞皆未能證明我於離職時有自你帶走任何機密文件,我自無任何以不正當方法取得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②我從未有以不正當方法使用或洩漏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你雖援引若干媒體報導,指摘我已為3星公司解決○○○○OOOOOO○○○○之問題。惟此等報導不得作為證據證明我有以上行為。蓋此等媒體報導內容不僅未經查證,且並未標記資料來源,不具可信度。③我從未有任何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準備行為:你雖指稱我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然證人○○○作證時,不僅拒絕提供該設備供應商之名稱,亦未提出任何客觀可證明我確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行為之證據,他證言僅屬傳聞,不足採信。而我確實係於韓國成均館大學擔任教職,此亦經你派人調查而明確知悉。又我從未使用「OOOOOOO@samsung.com」此1電子郵件地址,自無你所謂「最早已於<date>即加入3星公司」之情,且○○○教授已出具聲明書,說明他僅係基於自己猜想,而將我原本於你公司使用之電子郵件地址OOOOOOO@tsmc.com,逕變更為OOOOOOO@samsung.com,並寄出如原證28、81之電子郵件,且他於寄出該等郵件時,實際上並不確定我是否已至3星公司任職;而我雖與○○○教授有來往,但○○○教授亦曾擔任你之技術長,與你至今仍有合作關係,且依他身分地位,斷無於本件訴訟中偏袒任何1方之必要。再者,Qualcomm公司於我加入3星公司前,即已為原3星公司之客戶,是你稱「我有以你之營業秘密為Qualcomm服務之重大風險」等陳述,毫無可採。④我任職3星公司1事,亦不會侵害或有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虞:由<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可知你至少在我離職當時並未將3星公司列為他競爭公司,依據Agreement第3.2條之定義,所稱之你公司競爭者,僅包括該條中列舉之世界各大半導體廠商,及其他半導體代工業務超過他營業額50%之實體(公司或其他),而無論係前揭列舉部分或以營業額定義來看,皆不包含3星公司。又<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內容,亦援引該Agreement條款為附件,且他上並未就你公司競爭者之定義為任何變更或修正。是你在我離職當時根本不認為3星公司為他競爭者,自無可能依<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主張我在<date>競業禁止期滿後加入3星公司,仍會對你公司之營業秘密構成「有侵害之虞」之情形。其次,3星公司作為「整合元件製造商」(IDM),與專門從事晶圓代工(PureFoundry)之你公司,並非相同經營型態之公司,不具競爭關係,因為3星公司之特色在於有能力自行「設計」、「製造」、「封裝」及「銷售」自有品牌產品或為其他品牌製作產品,與作為「專業代工」(Foundry)之你公司,專門針對「客戶需求」進行「製造」之已經務並不相同。且3星公司僅擁有2座12吋邏輯晶片晶圓廠,除最新世代技術所需機台外,根本並無保留舊技術機台所需之廠房空間,而必須於開始最新技術晶圓生產時,淘汰舊技術之機台。此與你從事專業晶圓代工,為滿足各個代工客戶之不同需求(他範圍包含各種高低階技術之不同電子產品),而須保有十數座大型晶圓廠以維持舊技術產能,並須不斷擴廠以導入最新生產技術之情形,完全不同。再者,3星公司之邏輯製程技術,係來自由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下稱IBM公司)主導之ISDA技術聯盟(InternationalSemiconductorDevelopmentAlliance,又稱為IBMTechnologyAlliance)。在該技術聯盟之合作關係下,由於各個聯盟成員均須提供資金及技術開發人員,並集中所有資金與人力,於IBM公司設於美國紐約州之研發中心為技術研發,並共享成果,是任何技術的改變,均需由所有成員共同決議,而非其中任1成員所能主導。於此情況下,不僅該技術聯盟之研發成果與你公司之營業秘密不可能有任何關連,且3星公司既已花費大筆金錢投入ISDA聯盟之共同發展,實無可能僅因增添我1個新成員,即改變他既有之技術取得及應用方式。況我於你公司任職時,扮演之角色為新技術之開發者,負責之主要項目為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究發展;然我於3星公司任職時,由於3星公司半導體技術皆是來自ISDA技術聯盟,根本不需要再另外進行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發,故我之主要職掌乃為技術人員之管理、監督,以及協助將ISDA技術聯盟研發完成之既有技術導入3星公司自有品牌之應用,並提供產品良率、效率意見等類似既有技術監督、管理之角色。是3星公司聘請我至該公司任職之目的,係欲借重我對相關技術人員管理、監督之經驗,而非意圖取得你之任何營業秘密。且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任何資訊,於<date>後,對3星公司而言已不具經濟價值。⑤你雖稱我於任職你期間,以他名義申請大量專利,足見他對你公司營業秘密認知甚深,並必定會於加入3星公司之後將該等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等陳述。惟依你內部之專利申請文化,每1專利申請案雖常列有2名至5、6名不等之「共同發明人」,但真正3與該項專利研究及申請書撰寫之人,通常只有掛名第1順位及第2順位的發明人,其後掛名者,大多僅為較高階主管,此是因你內部設有專利申請之審核委員會,而工程師所提出之專利申請案,若有高階研發主管同時掛名為「發明人」,將會加速你公司內部專利審核的速度與提高通過率,故部分對申請專利態度較積極之工程師,常會於向你公司內部提出審核申請時,直接尋求處長級以上的研發主管掛名為「共同發明人」,高階主管對該專利之實際內容並不會有深入了解。而因我於<date>任職於你公司時,即已擔任副處長之高階管理職位,且我為體恤所屬工程師辛勞(申請專利將可獲得額外獎金),通常不會拒絕工程師將我列名為共同發明人之請求,故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以我名義申請之美國專利件數共計273件中,有高達188件之專利係由我掛名於最後,並有54件跨單位合作發表之專利係掛名居中,而僅有32件專利係由我掛名於第1位。⑥我於加入3星公司時,已簽署承諾不洩漏原雇主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之聲明書,聲明我不會洩漏他前雇主即你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依據業界此等慣例及作法,你當然無從反於他相同作為,對我主張因他加入3星公司,即構成對你之營已經秘密「有侵害之虞」。且我並非經3星公司刻意挖角而當然你公司離職,亦非3星公司之董事會成員。另你公司亦未因我加入3星公司1事受有任何損害,反而有更加蓬勃發展之趨勢。(2)訴之聲明第2項部分:1、我確實係因遭到冷凍、降職,而被迫當然你公司離職;於此情形下,你再主張禁止我至其他公司任職,實已侵害我之工作權:我係於無預警之情形下,遭你公司解除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位,於後來之8個月內,僅能從事瑣碎事務,形同遭到「冷凍」,又於多方嘗試與你公司內部高層聯繫,盼望對於遭降職、冷凍之原因能獲得說明及圓滿之處置,但皆未獲理睬後,不得不黯然當然任職長達<date>之你公司離職。另你未曾將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委由我主持,且該計畫當時亦尚未成形,且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在我遭你調離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務時,僅為將6吋及8吋廠之落後技術予以統整之計畫,且預算極低,無明確之人員組織編制,根本尚未成形。故縱使你確實欲將我自研發平台1處調動至此1預算極低,且技術落後之單位,亦顯屬「降職」,難稱為「委以重任」。②我係於<date>才加入3星公司,確已遵守與你間之<date>競業禁止約定,在此之前從未以任何形式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而我至成均館大學任教,並不等同於加入3星公司,因成均館大學與3星公司並非法律上之關係人,3星公司除出資贊助成均館大學外,亦有出資贊助其他學校,該贊助行為實僅為1般產學合作。況<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皆是由你自行訂定,且以你對於半導體技術及相關營業秘密保護法令之了解,可知你所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即已足保護他營業秘密,於此情形,你竟仍主張除約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外,再請求禁止我於<date>前任職於3星公司,無異係將我之競已經禁止義務延長至<date>,對於已年超過6旬之我而言,不僅逾越合理期間範圍而等同於強迫我退休,更係屬恣意更改已經雙方合意簽署契約之行為,殊無可採。(2)我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或準備行為,且我任職3星公司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或有侵害之虞:你雖主張因OOO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為3星公司未來<date>與你競爭之主力製程技術,故他得主張禁止我於<date>31前任職3星公司等陳述。然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皆非我任職你公司期間所負責研發之技術,我並沒有將你就該等製程技術所享有之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之可能。且OOOOO○○及○○○○○○○OOOOOOOO2項製程技術,並未記載於你所提之○○OO中,是你以該等技術為「目前」之他主力製程技術為由,主張我不得任職3星公司,並無可採。另就OOOOO○○之製程技術部分,3星公司目前皆已完成技術導入,並進入量產階段。於此情形,3星公司已不可能放棄既有之技術導入成果,當然不需要你就此等技術所享有之營已經祕密。(3)你所援引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並不足以作為我國法上之法理而予以適用,且該原則於本件亦無適用餘地:①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僅為美國法上之少數見解:「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在美國實務上實係1被高度批判之原則,他原因包含該原則完全破壞「職業自由選擇權」之核心價值,使離職員工無法享有任意轉換工作之權利,並對勞動市場的自由競爭性與流通性有不良影響;該原則強加離職員工1「事後」且「非自願性」的競業禁止義務,使他於根本無法亦無權與前雇主協商的形況下,即被迫接受1額外競業禁止義務,對員工極不公平;該原則之剛好用僅以法官之個人意見為依歸,將使法安定性及雙方當事人對訴訟程序之可預見性,蕩然無存。②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無法適用於本案:本件不符合「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適用要件,因雙方已有1合法之競已經禁止合約存在,且我已遵守該合約,另我並無你所稱以「不誠信」之方式「規避<date>競業禁止義務」之情形,且綜觀你所提出之美國法院關於「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判決,並無任何1件案例會於員工自前雇主離職超過<date>後始加入新公司,及已在新公司任職超過<date>之情形下,仍准許聲請人之請求並核發禁制令:③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係屬常態,且你亦是因當然其他競爭公司吸納眾多技術人才,方得成長茁壯,而你本項聲明要求我自離職後之<date>內(至<date>底)皆不得加入3星公司,不僅與上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意旨相抵觸,亦與半導體產業界之慣習相違,甚至你公司內部亦多有高階主管係來當然其他半導體產業:依證人○○○之證詞即可得知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確屬常態。且以你公司之研發成員為例,光是他列舉於公司官方網站上之重要幹部中,即已有多數成員係曾長期任職於Intel、IBM公司等半導體事業,遑論你公司研發部門之研發人員中,召募當然其他同已經之人才實所在多有,是公司間挖角專業人才既屬科技業界之常態,且你公司許多員工亦係經挖角或跳槽而來,然今你公司竟僅容許自己雇用眾多甫當然其他競爭公司離職之高階技術主管為他效力,卻獨不許我於遵守<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後,至3星公司任職,顯有未合。另以本件到庭作證之證人○○○、○○○及○○○為例,他等皆是自原任職之半導體公司離職後極短期間內,即加入你公司;依你之邏輯,該等人員亦皆已違反「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而構成侵害前雇主之營業祕密之行為,惟由該等人員之前雇主(包含Intel公司及IBM公司等),皆未追究上開證人於離職短期內即加入競爭公司之員工之侵害營業秘密責任觀之,顯可知悉此等人才之流動確屬半導體產業界之常態,遑論我係自你公司離職<date>以上,恪遵競業禁止規定後,方加入3星公司。3、我從未向你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且無論如何並不對你負有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法律上義務:(1)我未曾向你為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承諾:①我從未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表明「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至3星公司任職」等語,至多僅曾於文件中表明於競業禁止義務存在之「<date>內」不會至「你之競爭公司」任職。果我曾承諾「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以你身為1專已經經營公司,並曾就<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提出正式書面供我簽署,他既認此事甚屬重要而得為本件訴訟上之請求,斯時理應會要求我簽署書面以確認上開承諾,豈會迄今均無法提出任何我簽認之正式文件以供其他證據?足以佐證你主張我曾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等陳述,並不可採。②我係因於<date>間離職後,你公司仍扣住我對你公司所有之股票,且因道聽塗說而誤以為我違反<date>競業禁止約定,遂向我表示欲將股票全數沒入,給予你公司所設立之文教基金會,我始會於離職後數次向你公司澄清或簽署書面表明均有遵守「<date>」之競已經禁止約定,並於<date>間與你公司人員○○○及○○○會面,討論扣押之股票發還事宜,而事後你要求我簽署他所擬定之股票領取回條,我亦依規定簽署,你則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原證91等書面後,6續將扣押之紅利股票發還予我。③你未曾要求我保證「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我更未曾承諾將「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而你才終未曾提出任何確切之證據,卻僅憑○○○及○○○臨訟片面製作之書面即原證26、27,並執我完全未承諾「永遠不會至3星公司工作」之書信(3原證36、74、92)及我僅表示已遵守離職後兩年內競業禁止約定之書面(3原證91),即主張我曾表示「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並稱我負有不得任職於3星公司之契約義務,即無可採。(2)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承諾,於毫無對價、補償之情況下,你並無從依此等承諾主張禁止我任職於3星公司:①離職後競業禁止之約定,將限制離職員工之工作權,使他無法透過工作之遂行而使他專業技術獲得更新與發展,危及他經濟生存能力,故該約定不僅須未逾越合理之範圍,且須有對此為相當之補償,否則該約定即屬無效。是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不會至某公司任職之競業禁止承諾,你既未就此給予任何對價或補償,此類承諾當然不可能發生效力。至你雖稱會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於兩年競業期間屆滿後,基於我承諾將來不任職3星公司所為。但是我從未向你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且你之所以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確已遵守<date>競業禁止義務,並非我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之對價或補償,此觀雙方<date>簽署之Agreement第5條記載:「員工同意,如辭職後<date>內直接或間接由TSMC競爭僱用者,視為放棄領取尚未分發股票之權利。BVICo.得捐贈全部尚未分發之股票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你公司○○○<date>致我電郵中稱「依台端於任職本公司所簽署之協議書約定,台端同意自本公司離職後<date>內不得直接或間接為本公司之競爭對手提供業務,若違反此約定,台端名下由本公司保管之股票,將全數捐贈予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公益目的使用」及你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書面確認後即6續發還股票予我等事證即明。②準此,關於我離職後競業禁止之內容與條件,已悉依前述雙方簽訂之約款所決定,除此約定以外,你實不得未經我之同意,即片面延長期間禁止我選擇至他公司任職,否則,雙方基於契約原則下所約定之競已經禁止期間豈非成具文?我於憲法上所賦予之工作自由權豈不淪為你可片面決定之客體?倘若允准你本項請求,將使雇主得於競業禁止約定之外,任意限制人民受憲法保障之工作權,並造成抑制人才正常流動及不利我國產業發展之結果。(3)訴之聲明第3項部分:1、本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你訴之聲明第3項所謂「使用」與你研發部門人員「相關之資訊」所指為何?何種情況乃係此聲明所指我「促使」○○OO人員為韓國3星公司提供服務?所禁止促使○○OO人員提供之「服務」為何?你俱未為任何表明或特定,致使本項聲明縱經法院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根本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另起爭執,是本項聲明根本不足以特定我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且事實上○○OO之人員聯絡資訊根本無從保密列管,你當然不可能禁止他員工對外洩漏該等資訊為他人知悉;又考量常理,根本難以想像此等員工於你公司任職之職銜及聯絡電話、地址等資訊非為他等親朋好友或所接觸之客戶所周知,是如何得謂此種資訊有何特殊之秘密性可言?況○○OO之人員相關資訊既僅為1般之聯絡資訊,當然不會因為他屬任職於你公司之人員,他連絡方式即具有經濟價值。你亦未證明究竟此類資訊有何經濟價值。此外,我已離職長達<date>多時間,加計遭你調職、冷凍之8個月,已長達<date>以上時間,未與你公司研發部門之同仁共事,且縱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除研發平台1處之人員外,我與其他部門人員並無直接業務上往來,故對於○○OO所列之人員大多不熟悉,更無該等人員之聯絡方式,根本無以洩漏○○OO之資訊而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可能。再者,無論在我當然你公司離職之後,有無其他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接獲獵人頭公司探詢至3星公司任職意願之電話,或有員工轉至3星公司任職,亦不代表是我提供資訊或協助3星公司挖角。(3)你亦不得依離職前書面約定之內容,為本項請求:<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未記載所謂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相關資訊即○○OO,故你當然不得依據離職前書面約定為本項請求,且本件亦不會因我曾簽署無記載任何○○OO人員資訊之離職前書面約定,即使○○OO成為你公司之營業秘密等語,資為抗辯。(4)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你等人侵害他著作人格權、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同1性保持權,並以侵害我名譽之方法利用他著作等語(見北院卷第5頁、本案卷2第24頁)。此為著作人格權中關於姓名表示權之規定。所謂姓名表示權包括積極表示姓名或名稱(包含本名或別名)及消極不表示姓名或名稱之權利。基於保護著作人姓名表示權及閱讀者有知著作人之權利,著作權法並規定合理使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他出處;所謂明示出處,即就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稱,除不具名著作或著作人不明者外,應以合理之方式為之,此依照第64條規定即明。查你等人提出於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辦單位之「故事梗概」,既屬我概括授權同意你潘志遠改作之衍生著作,則你等人即使並未標示我之姓名,將來如需完整劇本甚或實際拍片,必然仍需取得我之同意或授權,且勢將與標示我姓名之系爭書籍相連結,則你等人即使果真刻意省略我之姓名,於我之何利益有何損害?何以必然違反社會使用慣例?已非全然無疑。況第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報名說明表格1具有「劇本類型:原創劇本/改編劇本/公共作品來源」以及「著作權人(請填寫劇本版權的所有人)」等欄位(見本案卷1第97頁背面),你張豐苗陳稱:當初上網報名時,有問到這項目是原著或改編,他那時有填改編,原著名稱有寫我名字,因為你潘志遠有說是來自於我的書等語(見本案卷1第185頁),與你潘志遠陳稱:「原著作者欄寫了張倩華,我們勾選小說改編,原作者是張倩華」等語(見本案卷1第160頁),互依相符,我亦稱:你方說原著欄有填張倩華,「姑且信之」等語(本案卷2第20頁),故應堪信為真實,我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刻意隱瞞該「故事梗概」之衍生著作實係來自於我系爭書籍著作之事實,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等人有何侵害我姓名表示權之情事。(3)除「故事梗概」外,你等人如確實提交其他劇情大綱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他倘係改作系爭書籍之衍生著作,既屬我授權,你潘志遠自得表示自己之姓名,我亦未舉證證明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尚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且該有關劇情之文書,並非僅止於我授權之「大綱」而逾越我概括授權之範圍,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潘志遠必然逾越我之前述授權,致必然有何侵害我姓名表示權之情事,此與申請臺北市文化局補助時附有完整劇本(見本案卷1第106至125頁原證8)之情形,顯然有別。(4)依據「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屬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若他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並不違背法令,即不許任意指摘他採證或認定不當,以為上訴理由(本院<date>上字第28號、同年上字第1515號判例3照)。原審本於採證、認事之職權行使,3酌上開證人證述及綜合相關事證,合法認定陳○○撰寫之系爭文章,未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上訴人上揭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亦未使客觀上社會對上訴人之評價有所貶損,無侵害上訴人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名譽權。而臺師大就有關系爭文章及系爭商榷文之處理,亦無侵害上訴人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名譽權」(最高法院<date>度臺上字第1289號民事判決意旨3照)。查「故事梗概」確係改作自系爭書籍之內容,此為我所當然承,我並提出對照表予以說明(見本案卷2第64頁背面至第68頁背面),當然未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不當方法改變我就系爭書籍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且是提出於北京國際電影節,故未使客觀上社會對我之評價有所貶損,尚無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及名譽權等。(5)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若確實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我亦未舉證證明他確切之內容,且他必然有何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我就系爭書籍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等事實,亦未舉證證明他有何使客觀上社會對我之評價有所貶損,致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之事實,以實他說,當然難認你等人有何侵害我之著作同1性保持權之著作人格權情事。3、結論,我為系爭書籍之唯1著作財產權人,即使○○○就系爭書籍有何著作財產權,亦已讓與我,且○○○即使有何著作人格權而為系爭書籍之共同著作人,本件起訴亦是經○○○所同意者。而我確已於<date>間概括授權你潘志遠將系爭書籍之內容改作為「大綱」,並授權你潘志遠將該大綱寄出,以尋覓拍攝電影之資金,於覓得資金後再談授權,且我此部分概括授權,並無任何區域之限制。又「故事梗概」係屬我前述概括授權之範圍,而係經我授權同意你潘志遠改作之衍生著作,你潘志遠對之自得表示自己之姓名,我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刻意隱瞞該「故事梗概」之衍生著作實係來自於我系爭書籍著作之事實;此外,我亦未舉證證明除「故事梗概」之外,你等人尚提交其他有關劇情之何文書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且該有關劇情之文書,並非僅止於我授權之「大綱」而逾越我授權之範圍,以實他說;我另未舉證證明你等人將我交付於你潘志遠之完整劇本提交於北京國際電影節之主辦單位;我更未舉證證明你等人有何侵害我著作人格權之情事,當然難認你等人必然有何侵害我著作權之情形,從而我提起本件訴訟,主張他著作財產權及著作人格權受你等人侵害,並無理由,本件我之訴應予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4、臺北地方檢察署<date>度偵續字第610號不起訴處分書略以:「依你潘志遠提出之2015第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報名說明及所附表格,報名時須上傳完整劇本或劇情大綱,可以佐證你等確有可能僅以劇情大綱報名3加北京國際電影節。再證人張豐苗到庭具結證稱:伊係島嶼視覺公司員工,負責行政業務,北京國際電影節的3展文件是他處理的,之前以天堂建築師的資料上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網站報名,當時還沒有劇本,是3考你潘志遠以前3加文化局活動的企劃案,伊沒有看到企劃案中有劇本,只看到故事大綱,他知道告訴人為此劇小說的原著,但因你潘志遠的經歷較豐富,編導合1對3展較有利,他就決定將你潘志遠的名字填在編劇欄位,伊記得你潘志遠說過有劇本,但劇本不行,先用大綱,你潘志遠及蔡承展均知悉該劇的劇本未完成但伊報名時填寫已完成1事,若不這麼寫,可能沒人投資,北京電影節只是1個尋求資金的平臺,不是3賽也沒有獎金等語,核與你潘志遠所述報名北京國際電影節時,並未提出天堂建築師之劇本1節相符,復查無其他證據足以證明你等確有提出告訴人之劇本予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辦單位,應認你等以天堂建築師1劇報名北京國際電影節時,實無意使用告訴人(依據:即本件我)先前申請臺北市政府補助而交付之劇本,僅為尋求投資而先交出劇情大綱,你等既未提出劇本,即無侵害告訴人在著作原件或重製物或於著作公開發表時,表示姓名之權利可言。又質之告訴人自陳:之前曾同意你潘志遠拿他的劇本去找投資人,若成功找到投資方,再來談授權,也曾論及若將來要拍成電視劇或電影,劇本可以1起改寫,因此他交付劇本電子檔給你潘志遠,此有本署<date>訊問筆錄可查,足認告訴人曾授權你潘志遠以該劇尋求投資方,是你潘志遠以大綱報名3加北京電影節,應認係為此劇尋找投資者,並未逾越告訴人先前之授權,實難認你等有何侵犯告訴人著作原件或重製物上表示姓名之權利」(見偵續字卷第107、108頁),亦同此認定。5、本件為判決之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爭點、陳述、聲請調查證據及所提其他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均於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當然無庸逐1論述,併予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5偉華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劉筱淇。
(1)訴之聲明第1項部分:1、你第1項聲明不合法,亦欠缺訴之利益或以法院判決保護之必要:你第1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範圍及內容,因為究竟我任職你期間所知悉或取得之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他具體內容為何?何種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是與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等「有關」?所謂「有關」他範圍如何界定?何為「機密資訊」?何謂「不正當方法」?所謂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他名稱及具體範圍、內容為何?均未見你於聲明中予以表明或特定,僅使用抽象且概括之用語或不確定法律概念,為本項聲明之主張,甚至你主張○○OO所列項目僅係用以說明何為營業秘密之例示,毫無界限可言,縱經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及內容另起爭執。況我從未否認他對你之營已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則你提起本件訴訟,即無受法院判決保護之法律上利益,亦欠缺權利保護要件。②○○OO之OO○OO項所載標題,其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有部分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不具秘密性,例如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實際上全世界之半導體研發業者均有發展此類技術,以其中之○OO○○○為例,若以該名稱為關鍵字鍵入Google搜尋引擎中,所得出之公開資料筆數即高達約247萬筆,且他內容更涵括世界各大半導體業者;另○○OO中OO○○○○○○○○○○○○○○○則可於你之官方網站上取得,且你每年於世界各地召開之技術論壇中,亦皆會主動公開詳細技術資料與技術藍圖給所有客戶,,是此等資訊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悉。③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資訊,於<date>後,對於其他半導體公司皆已不具經濟價值,於此情形,你並未逐1舉證證明○○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各項資訊目前有何經濟價值,當然難謂他已盡主張及舉證之責。④你並未對○○OO之OO○OO標題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亦未舉證他就○○OO之OO○OO標題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皆有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⑤○○OO之橫軸OO○OO項所載僅為標題,其中並涵括多數不具秘密性之資訊,無法藉以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另○○OO之縱軸所載所謂「我可接觸或掌握營業秘密之方式」中,有多項內容根本不屬於你之營已經秘密,我亦不能藉此獲悉你之營已經秘密,是根本無法依據該等內容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例如:你會議通知函中僅提及開會待討論之方向,是根本無從以會議通知即獲得你之營已經秘密,更遑論我所收到之多數會議通知僅係在告知我有此會議,並未要求我3加。⑥我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以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如你之內部會議通知、組織業務月報、業務報告、你之研發資料分享專碟、你電子郵件信箱內之信件等,皆為公司內部之資料,外人根本無法接觸或持有,而我既已當然你公司離職,並確認已悉將所有公司資料歸還予你,且你始終未舉證證明我持有此等附表中之任何資料,當然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主張我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據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則我既係經你允准而有權接觸你之研發資訊並進入你○○○○○○○○○○○讀取資料,當然非屬以不正當之方法接觸或取得資訊。再者,依證人○○○、○○○、○○○等人之證詞皆未能證明我於離職時有自你帶走任何機密文件,我自無任何以不正當方法取得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②我從未有以不正當方法使用或洩漏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你雖援引若干媒體報導,指摘我已為3星公司解決○○○○OOOOOO○○○○之問題。惟此等報導不得作為證據證明我有以上行為。蓋此等媒體報導內容不僅未經查證,且並未標記資料來源,不具可信度。③我從未有任何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準備行為:你雖指稱我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然證人○○○作證時,不僅拒絕提供該設備供應商之名稱,亦未提出任何客觀可證明我確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行為之證據,他證言僅屬傳聞,不足採信。而我確實係於韓國成均館大學擔任教職,此亦經你派人調查而明確知悉。又我從未使用「OOOOOOO@samsung.com」此1電子郵件地址,自無你所謂「最早已於<date>即加入3星公司」之情,且○○○教授已出具聲明書,說明他僅係基於自己猜想,而將我原本於你公司使用之電子郵件地址OOOOOOO@tsmc.com,逕變更為OOOOOOO@samsung.com,並寄出如原證28、81之電子郵件,且他於寄出該等郵件時,實際上並不確定我是否已至3星公司任職;而我雖與○○○教授有來往,但○○○教授亦曾擔任你之技術長,與你至今仍有合作關係,且依他身分地位,斷無於本件訴訟中偏袒任何1方之必要。再者,Qualcomm公司於我加入3星公司前,即已為原3星公司之客戶,是你稱「我有以你之營業秘密為Qualcomm服務之重大風險」等陳述,毫無可採。④我任職3星公司1事,亦不會侵害或有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虞:由<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可知你至少在我離職當時並未將3星公司列為他競爭公司,依據Agreement第3.2條之定義,所稱之你公司競爭者,僅包括該條中列舉之世界各大半導體廠商,及其他半導體代工業務超過他營業額50%之實體(公司或其他),而無論係前揭列舉部分或以營業額定義來看,皆不包含3星公司。又<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內容,亦援引該Agreement條款為附件,且他上並未就你公司競爭者之定義為任何變更或修正。是你在我離職當時根本不認為3星公司為他競爭者,自無可能依<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主張我在<date>競業禁止期滿後加入3星公司,仍會對你公司之營業秘密構成「有侵害之虞」之情形。其次,3星公司作為「整合元件製造商」(IDM),與專門從事晶圓代工(PureFoundry)之你公司,並非相同經營型態之公司,不具競爭關係,因為3星公司之特色在於有能力自行「設計」、「製造」、「封裝」及「銷售」自有品牌產品或為其他品牌製作產品,與作為「專業代工」(Foundry)之你公司,專門針對「客戶需求」進行「製造」之已經務並不相同。且3星公司僅擁有2座12吋邏輯晶片晶圓廠,除最新世代技術所需機台外,根本並無保留舊技術機台所需之廠房空間,而必須於開始最新技術晶圓生產時,淘汰舊技術之機台。此與你從事專業晶圓代工,為滿足各個代工客戶之不同需求(他範圍包含各種高低階技術之不同電子產品),而須保有十數座大型晶圓廠以維持舊技術產能,並須不斷擴廠以導入最新生產技術之情形,完全不同。再者,3星公司之邏輯製程技術,係來自由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下稱IBM公司)主導之ISDA技術聯盟(InternationalSemiconductorDevelopmentAlliance,又稱為IBMTechnologyAlliance)。在該技術聯盟之合作關係下,由於各個聯盟成員均須提供資金及技術開發人員,並集中所有資金與人力,於IBM公司設於美國紐約州之研發中心為技術研發,並共享成果,是任何技術的改變,均需由所有成員共同決議,而非其中任1成員所能主導。於此情況下,不僅該技術聯盟之研發成果與你公司之營業秘密不可能有任何關連,且3星公司既已花費大筆金錢投入ISDA聯盟之共同發展,實無可能僅因增添我1個新成員,即改變他既有之技術取得及應用方式。況我於你公司任職時,扮演之角色為新技術之開發者,負責之主要項目為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究發展;然我於3星公司任職時,由於3星公司半導體技術皆是來自ISDA技術聯盟,根本不需要再另外進行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發,故我之主要職掌乃為技術人員之管理、監督,以及協助將ISDA技術聯盟研發完成之既有技術導入3星公司自有品牌之應用,並提供產品良率、效率意見等類似既有技術監督、管理之角色。是3星公司聘請我至該公司任職之目的,係欲借重我對相關技術人員管理、監督之經驗,而非意圖取得你之任何營業秘密。且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任何資訊,於<date>後,對3星公司而言已不具經濟價值。⑤你雖稱我於任職你期間,以他名義申請大量專利,足見他對你公司營業秘密認知甚深,並必定會於加入3星公司之後將該等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等陳述。惟依你內部之專利申請文化,每1專利申請案雖常列有2名至5、6名不等之「共同發明人」,但真正3與該項專利研究及申請書撰寫之人,通常只有掛名第1順位及第2順位的發明人,其後掛名者,大多僅為較高階主管,此是因你內部設有專利申請之審核委員會,而工程師所提出之專利申請案,若有高階研發主管同時掛名為「發明人」,將會加速你公司內部專利審核的速度與提高通過率,故部分對申請專利態度較積極之工程師,常會於向你公司內部提出審核申請時,直接尋求處長級以上的研發主管掛名為「共同發明人」,高階主管對該專利之實際內容並不會有深入了解。而因我於<date>任職於你公司時,即已擔任副處長之高階管理職位,且我為體恤所屬工程師辛勞(申請專利將可獲得額外獎金),通常不會拒絕工程師將我列名為共同發明人之請求,故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以我名義申請之美國專利件數共計273件中,有高達188件之專利係由我掛名於最後,並有54件跨單位合作發表之專利係掛名居中,而僅有32件專利係由我掛名於第1位。⑥我於加入3星公司時,已簽署承諾不洩漏原雇主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之聲明書,聲明我不會洩漏他前雇主即你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依據業界此等慣例及作法,你當然無從反於他相同作為,對我主張因他加入3星公司,即構成對你之營已經秘密「有侵害之虞」。且我並非經3星公司刻意挖角而當然你公司離職,亦非3星公司之董事會成員。另你公司亦未因我加入3星公司1事受有任何損害,反而有更加蓬勃發展之趨勢。(2)訴之聲明第2項部分:1、我確實係因遭到冷凍、降職,而被迫當然你公司離職;於此情形下,你再主張禁止我至其他公司任職,實已侵害我之工作權:我係於無預警之情形下,遭你公司解除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位,於後來之8個月內,僅能從事瑣碎事務,形同遭到「冷凍」,又於多方嘗試與你公司內部高層聯繫,盼望對於遭降職、冷凍之原因能獲得說明及圓滿之處置,但皆未獲理睬後,不得不黯然當然任職長達<date>之你公司離職。另你未曾將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委由我主持,且該計畫當時亦尚未成形,且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在我遭你調離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務時,僅為將6吋及8吋廠之落後技術予以統整之計畫,且預算極低,無明確之人員組織編制,根本尚未成形。故縱使你確實欲將我自研發平台1處調動至此1預算極低,且技術落後之單位,亦顯屬「降職」,難稱為「委以重任」。②我係於<date>才加入3星公司,確已遵守與你間之<date>競業禁止約定,在此之前從未以任何形式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而我至成均館大學任教,並不等同於加入3星公司,因成均館大學與3星公司並非法律上之關係人,3星公司除出資贊助成均館大學外,亦有出資贊助其他學校,該贊助行為實僅為1般產學合作。況<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皆是由你自行訂定,且以你對於半導體技術及相關營業秘密保護法令之了解,可知你所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即已足保護他營業秘密,於此情形,你竟仍主張除約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外,再請求禁止我於<date>前任職於3星公司,無異係將我之競已經禁止義務延長至<date>,對於已年超過6旬之我而言,不僅逾越合理期間範圍而等同於強迫我退休,更係屬恣意更改已經雙方合意簽署契約之行為,殊無可採。(2)我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或準備行為,且我任職3星公司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或有侵害之虞:你雖主張因OOO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為3星公司未來<date>與你競爭之主力製程技術,故他得主張禁止我於<date>31前任職3星公司等陳述。然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皆非我任職你公司期間所負責研發之技術,我並沒有將你就該等製程技術所享有之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之可能。且OOOOO○○及○○○○○○○OOOOOOOO2項製程技術,並未記載於你所提之○○OO中,是你以該等技術為「目前」之他主力製程技術為由,主張我不得任職3星公司,並無可採。另就OOOOO○○之製程技術部分,3星公司目前皆已完成技術導入,並進入量產階段。於此情形,3星公司已不可能放棄既有之技術導入成果,當然不需要你就此等技術所享有之營已經祕密。(3)你所援引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並不足以作為我國法上之法理而予以適用,且該原則於本件亦無適用餘地:①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僅為美國法上之少數見解:「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在美國實務上實係1被高度批判之原則,他原因包含該原則完全破壞「職業自由選擇權」之核心價值,使離職員工無法享有任意轉換工作之權利,並對勞動市場的自由競爭性與流通性有不良影響;該原則強加離職員工1「事後」且「非自願性」的競業禁止義務,使他於根本無法亦無權與前雇主協商的形況下,即被迫接受1額外競業禁止義務,對員工極不公平;該原則之剛好用僅以法官之個人意見為依歸,將使法安定性及雙方當事人對訴訟程序之可預見性,蕩然無存。②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無法適用於本案:本件不符合「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適用要件,因雙方已有1合法之競已經禁止合約存在,且我已遵守該合約,另我並無你所稱以「不誠信」之方式「規避<date>競業禁止義務」之情形,且綜觀你所提出之美國法院關於「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判決,並無任何1件案例會於員工自前雇主離職超過<date>後始加入新公司,及已在新公司任職超過<date>之情形下,仍准許聲請人之請求並核發禁制令:③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係屬常態,且你亦是因當然其他競爭公司吸納眾多技術人才,方得成長茁壯,而你本項聲明要求我自離職後之<date>內(至<date>底)皆不得加入3星公司,不僅與上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意旨相抵觸,亦與半導體產業界之慣習相違,甚至你公司內部亦多有高階主管係來當然其他半導體產業:依證人○○○之證詞即可得知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確屬常態。且以你公司之研發成員為例,光是他列舉於公司官方網站上之重要幹部中,即已有多數成員係曾長期任職於Intel、IBM公司等半導體事業,遑論你公司研發部門之研發人員中,召募當然其他同已經之人才實所在多有,是公司間挖角專業人才既屬科技業界之常態,且你公司許多員工亦係經挖角或跳槽而來,然今你公司竟僅容許自己雇用眾多甫當然其他競爭公司離職之高階技術主管為他效力,卻獨不許我於遵守<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後,至3星公司任職,顯有未合。另以本件到庭作證之證人○○○、○○○及○○○為例,他等皆是自原任職之半導體公司離職後極短期間內,即加入你公司;依你之邏輯,該等人員亦皆已違反「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而構成侵害前雇主之營業祕密之行為,惟由該等人員之前雇主(包含Intel公司及IBM公司等),皆未追究上開證人於離職短期內即加入競爭公司之員工之侵害營業秘密責任觀之,顯可知悉此等人才之流動確屬半導體產業界之常態,遑論我係自你公司離職<date>以上,恪遵競業禁止規定後,方加入3星公司。3、我從未向你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且無論如何並不對你負有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法律上義務:(1)我未曾向你為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承諾:①我從未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表明「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至3星公司任職」等語,至多僅曾於文件中表明於競業禁止義務存在之「<date>內」不會至「你之競爭公司」任職。果我曾承諾「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以你身為1專已經經營公司,並曾就<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提出正式書面供我簽署,他既認此事甚屬重要而得為本件訴訟上之請求,斯時理應會要求我簽署書面以確認上開承諾,豈會迄今均無法提出任何我簽認之正式文件以供其他證據?足以佐證你主張我曾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等陳述,並不可採。②我係因於<date>間離職後,你公司仍扣住我對你公司所有之股票,且因道聽塗說而誤以為我違反<date>競業禁止約定,遂向我表示欲將股票全數沒入,給予你公司所設立之文教基金會,我始會於離職後數次向你公司澄清或簽署書面表明均有遵守「<date>」之競已經禁止約定,並於<date>間與你公司人員○○○及○○○會面,討論扣押之股票發還事宜,而事後你要求我簽署他所擬定之股票領取回條,我亦依規定簽署,你則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原證91等書面後,6續將扣押之紅利股票發還予我。③你未曾要求我保證「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我更未曾承諾將「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而你才終未曾提出任何確切之證據,卻僅憑○○○及○○○臨訟片面製作之書面即原證26、27,並執我完全未承諾「永遠不會至3星公司工作」之書信(3原證36、74、92)及我僅表示已遵守離職後兩年內競業禁止約定之書面(3原證91),即主張我曾表示「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並稱我負有不得任職於3星公司之契約義務,即無可採。(2)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承諾,於毫無對價、補償之情況下,你並無從依此等承諾主張禁止我任職於3星公司:①離職後競業禁止之約定,將限制離職員工之工作權,使他無法透過工作之遂行而使他專業技術獲得更新與發展,危及他經濟生存能力,故該約定不僅須未逾越合理之範圍,且須有對此為相當之補償,否則該約定即屬無效。是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不會至某公司任職之競業禁止承諾,你既未就此給予任何對價或補償,此類承諾當然不可能發生效力。至你雖稱會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於兩年競業期間屆滿後,基於我承諾將來不任職3星公司所為。但是我從未向你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且你之所以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確已遵守<date>競業禁止義務,並非我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之對價或補償,此觀雙方<date>簽署之Agreement第5條記載:「員工同意,如辭職後<date>內直接或間接由TSMC競爭僱用者,視為放棄領取尚未分發股票之權利。BVICo.得捐贈全部尚未分發之股票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你公司○○○<date>致我電郵中稱「依台端於任職本公司所簽署之協議書約定,台端同意自本公司離職後<date>內不得直接或間接為本公司之競爭對手提供業務,若違反此約定,台端名下由本公司保管之股票,將全數捐贈予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公益目的使用」及你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書面確認後即6續發還股票予我等事證即明。②準此,關於我離職後競業禁止之內容與條件,已悉依前述雙方簽訂之約款所決定,除此約定以外,你實不得未經我之同意,即片面延長期間禁止我選擇至他公司任職,否則,雙方基於契約原則下所約定之競已經禁止期間豈非成具文?我於憲法上所賦予之工作自由權豈不淪為你可片面決定之客體?倘若允准你本項請求,將使雇主得於競業禁止約定之外,任意限制人民受憲法保障之工作權,並造成抑制人才正常流動及不利我國產業發展之結果。(3)訴之聲明第3項部分:1、本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你訴之聲明第3項所謂「使用」與你研發部門人員「相關之資訊」所指為何?何種情況乃係此聲明所指我「促使」○○OO人員為韓國3星公司提供服務?所禁止促使○○OO人員提供之「服務」為何?你俱未為任何表明或特定,致使本項聲明縱經法院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根本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另起爭執,是本項聲明根本不足以特定我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且事實上○○OO之人員聯絡資訊根本無從保密列管,你當然不可能禁止他員工對外洩漏該等資訊為他人知悉;又考量常理,根本難以想像此等員工於你公司任職之職銜及聯絡電話、地址等資訊非為他等親朋好友或所接觸之客戶所周知,是如何得謂此種資訊有何特殊之秘密性可言?況○○OO之人員相關資訊既僅為1般之聯絡資訊,當然不會因為他屬任職於你公司之人員,他連絡方式即具有經濟價值。你亦未證明究竟此類資訊有何經濟價值。此外,我已離職長達<date>多時間,加計遭你調職、冷凍之8個月,已長達<date>以上時間,未與你公司研發部門之同仁共事,且縱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除研發平台1處之人員外,我與其他部門人員並無直接業務上往來,故對於○○OO所列之人員大多不熟悉,更無該等人員之聯絡方式,根本無以洩漏○○OO之資訊而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可能。再者,無論在我當然你公司離職之後,有無其他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接獲獵人頭公司探詢至3星公司任職意願之電話,或有員工轉至3星公司任職,亦不代表是我提供資訊或協助3星公司挖角。(3)你亦不得依離職前書面約定之內容,為本項請求:<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未記載所謂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相關資訊即○○OO,故你當然不得依據離職前書面約定為本項請求,且本件亦不會因我曾簽署無記載任何○○OO人員資訊之離職前書面約定,即使○○OO成為你公司之營業秘密等語,資為抗辯。(4)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李弘仁等9人原均係任職於你璟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你璟豐公司)之員工,我等人於任職你璟豐公司期間,於職務上6續著有「技術文件、BOM成型資材檔案表、工程藍圖、PPAP製作作業程序書、實驗室品質手冊、檢驗作業規範、組織規程、ISO9002作業程序書/工作說明書與各職務關係表、各項表報檔案記錄保存年限表、職工退休給付辦法、環保緊急應變管理程序書、標單審查作業程序書、5S管理與推行辦法、環境管理手冊、員工薪資待遇辦法、營運計劃制定程序書、異常反應處理程序書、品質手冊、發行目錄、PPAP3大文件、沖模具圖、螺帽產品定義編號新增申請書、原料規範MCW17U09、MCW26U08及MCW09U05、沖模具圖LS-19B/30B成型機前沖棒1P」等作業文件之紙本及電子檔案(下稱系爭著作,詳如原證4,見本院卷㈠第77-334頁)。
(1)訴之聲明第1項部分:1、你第1項聲明不合法,亦欠缺訴之利益或以法院判決保護之必要:你第1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範圍及內容,因為究竟我任職你期間所知悉或取得之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他具體內容為何?何種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是與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等「有關」?所謂「有關」他範圍如何界定?何為「機密資訊」?何謂「不正當方法」?所謂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他名稱及具體範圍、內容為何?均未見你於聲明中予以表明或特定,僅使用抽象且概括之用語或不確定法律概念,為本項聲明之主張,甚至你主張○○OO所列項目僅係用以說明何為營業秘密之例示,毫無界限可言,縱經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及內容另起爭執。況我從未否認他對你之營已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則你提起本件訴訟,即無受法院判決保護之法律上利益,亦欠缺權利保護要件。②○○OO之OO○OO項所載標題,其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有部分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不具秘密性,例如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實際上全世界之半導體研發業者均有發展此類技術,以其中之○OO○○○為例,若以該名稱為關鍵字鍵入Google搜尋引擎中,所得出之公開資料筆數即高達約247萬筆,且他內容更涵括世界各大半導體業者;另○○OO中OO○○○○○○○○○○○○○○○則可於你之官方網站上取得,且你每年於世界各地召開之技術論壇中,亦皆會主動公開詳細技術資料與技術藍圖給所有客戶,,是此等資訊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悉。③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資訊,於<date>後,對於其他半導體公司皆已不具經濟價值,於此情形,你並未逐1舉證證明○○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各項資訊目前有何經濟價值,當然難謂他已盡主張及舉證之責。④你並未對○○OO之OO○OO標題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亦未舉證他就○○OO之OO○OO標題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皆有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⑤○○OO之橫軸OO○OO項所載僅為標題,其中並涵括多數不具秘密性之資訊,無法藉以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另○○OO之縱軸所載所謂「我可接觸或掌握營業秘密之方式」中,有多項內容根本不屬於你之營已經秘密,我亦不能藉此獲悉你之營已經秘密,是根本無法依據該等內容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例如:你會議通知函中僅提及開會待討論之方向,是根本無從以會議通知即獲得你之營已經秘密,更遑論我所收到之多數會議通知僅係在告知我有此會議,並未要求我3加。⑥我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以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如你之內部會議通知、組織業務月報、業務報告、你之研發資料分享專碟、你電子郵件信箱內之信件等,皆為公司內部之資料,外人根本無法接觸或持有,而我既已當然你公司離職,並確認已悉將所有公司資料歸還予你,且你始終未舉證證明我持有此等附表中之任何資料,當然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主張我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據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則我既係經你允准而有權接觸你之研發資訊並進入你○○○○○○○○○○○讀取資料,當然非屬以不正當之方法接觸或取得資訊。再者,依證人○○○、○○○、○○○等人之證詞皆未能證明我於離職時有自你帶走任何機密文件,我自無任何以不正當方法取得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②我從未有以不正當方法使用或洩漏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你雖援引若干媒體報導,指摘我已為3星公司解決○○○○OOOOOO○○○○之問題。惟此等報導不得作為證據證明我有以上行為。蓋此等媒體報導內容不僅未經查證,且並未標記資料來源,不具可信度。③我從未有任何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準備行為:你雖指稱我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然證人○○○作證時,不僅拒絕提供該設備供應商之名稱,亦未提出任何客觀可證明我確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行為之證據,他證言僅屬傳聞,不足採信。而我確實係於韓國成均館大學擔任教職,此亦經你派人調查而明確知悉。又我從未使用「OOOOOOO@samsung.com」此1電子郵件地址,自無你所謂「最早已於<date>即加入3星公司」之情,且○○○教授已出具聲明書,說明他僅係基於自己猜想,而將我原本於你公司使用之電子郵件地址OOOOOOO@tsmc.com,逕變更為OOOOOOO@samsung.com,並寄出如原證28、81之電子郵件,且他於寄出該等郵件時,實際上並不確定我是否已至3星公司任職;而我雖與○○○教授有來往,但○○○教授亦曾擔任你之技術長,與你至今仍有合作關係,且依他身分地位,斷無於本件訴訟中偏袒任何1方之必要。再者,Qualcomm公司於我加入3星公司前,即已為原3星公司之客戶,是你稱「我有以你之營業秘密為Qualcomm服務之重大風險」等陳述,毫無可採。④我任職3星公司1事,亦不會侵害或有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虞:由<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可知你至少在我離職當時並未將3星公司列為他競爭公司,依據Agreement第3.2條之定義,所稱之你公司競爭者,僅包括該條中列舉之世界各大半導體廠商,及其他半導體代工業務超過他營業額50%之實體(公司或其他),而無論係前揭列舉部分或以營業額定義來看,皆不包含3星公司。又<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內容,亦援引該Agreement條款為附件,且他上並未就你公司競爭者之定義為任何變更或修正。是你在我離職當時根本不認為3星公司為他競爭者,自無可能依<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主張我在<date>競業禁止期滿後加入3星公司,仍會對你公司之營業秘密構成「有侵害之虞」之情形。其次,3星公司作為「整合元件製造商」(IDM),與專門從事晶圓代工(PureFoundry)之你公司,並非相同經營型態之公司,不具競爭關係,因為3星公司之特色在於有能力自行「設計」、「製造」、「封裝」及「銷售」自有品牌產品或為其他品牌製作產品,與作為「專業代工」(Foundry)之你公司,專門針對「客戶需求」進行「製造」之已經務並不相同。且3星公司僅擁有2座12吋邏輯晶片晶圓廠,除最新世代技術所需機台外,根本並無保留舊技術機台所需之廠房空間,而必須於開始最新技術晶圓生產時,淘汰舊技術之機台。此與你從事專業晶圓代工,為滿足各個代工客戶之不同需求(他範圍包含各種高低階技術之不同電子產品),而須保有十數座大型晶圓廠以維持舊技術產能,並須不斷擴廠以導入最新生產技術之情形,完全不同。再者,3星公司之邏輯製程技術,係來自由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下稱IBM公司)主導之ISDA技術聯盟(InternationalSemiconductorDevelopmentAlliance,又稱為IBMTechnologyAlliance)。在該技術聯盟之合作關係下,由於各個聯盟成員均須提供資金及技術開發人員,並集中所有資金與人力,於IBM公司設於美國紐約州之研發中心為技術研發,並共享成果,是任何技術的改變,均需由所有成員共同決議,而非其中任1成員所能主導。於此情況下,不僅該技術聯盟之研發成果與你公司之營業秘密不可能有任何關連,且3星公司既已花費大筆金錢投入ISDA聯盟之共同發展,實無可能僅因增添我1個新成員,即改變他既有之技術取得及應用方式。況我於你公司任職時,扮演之角色為新技術之開發者,負責之主要項目為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究發展;然我於3星公司任職時,由於3星公司半導體技術皆是來自ISDA技術聯盟,根本不需要再另外進行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發,故我之主要職掌乃為技術人員之管理、監督,以及協助將ISDA技術聯盟研發完成之既有技術導入3星公司自有品牌之應用,並提供產品良率、效率意見等類似既有技術監督、管理之角色。是3星公司聘請我至該公司任職之目的,係欲借重我對相關技術人員管理、監督之經驗,而非意圖取得你之任何營業秘密。且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任何資訊,於<date>後,對3星公司而言已不具經濟價值。⑤你雖稱我於任職你期間,以他名義申請大量專利,足見他對你公司營業秘密認知甚深,並必定會於加入3星公司之後將該等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等陳述。惟依你內部之專利申請文化,每1專利申請案雖常列有2名至5、6名不等之「共同發明人」,但真正3與該項專利研究及申請書撰寫之人,通常只有掛名第1順位及第2順位的發明人,其後掛名者,大多僅為較高階主管,此是因你內部設有專利申請之審核委員會,而工程師所提出之專利申請案,若有高階研發主管同時掛名為「發明人」,將會加速你公司內部專利審核的速度與提高通過率,故部分對申請專利態度較積極之工程師,常會於向你公司內部提出審核申請時,直接尋求處長級以上的研發主管掛名為「共同發明人」,高階主管對該專利之實際內容並不會有深入了解。而因我於<date>任職於你公司時,即已擔任副處長之高階管理職位,且我為體恤所屬工程師辛勞(申請專利將可獲得額外獎金),通常不會拒絕工程師將我列名為共同發明人之請求,故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以我名義申請之美國專利件數共計273件中,有高達188件之專利係由我掛名於最後,並有54件跨單位合作發表之專利係掛名居中,而僅有32件專利係由我掛名於第1位。⑥我於加入3星公司時,已簽署承諾不洩漏原雇主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之聲明書,聲明我不會洩漏他前雇主即你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依據業界此等慣例及作法,你當然無從反於他相同作為,對我主張因他加入3星公司,即構成對你之營已經秘密「有侵害之虞」。且我並非經3星公司刻意挖角而當然你公司離職,亦非3星公司之董事會成員。另你公司亦未因我加入3星公司1事受有任何損害,反而有更加蓬勃發展之趨勢。(2)訴之聲明第2項部分:1、我確實係因遭到冷凍、降職,而被迫當然你公司離職;於此情形下,你再主張禁止我至其他公司任職,實已侵害我之工作權:我係於無預警之情形下,遭你公司解除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位,於後來之8個月內,僅能從事瑣碎事務,形同遭到「冷凍」,又於多方嘗試與你公司內部高層聯繫,盼望對於遭降職、冷凍之原因能獲得說明及圓滿之處置,但皆未獲理睬後,不得不黯然當然任職長達<date>之你公司離職。另你未曾將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委由我主持,且該計畫當時亦尚未成形,且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在我遭你調離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務時,僅為將6吋及8吋廠之落後技術予以統整之計畫,且預算極低,無明確之人員組織編制,根本尚未成形。故縱使你確實欲將我自研發平台1處調動至此1預算極低,且技術落後之單位,亦顯屬「降職」,難稱為「委以重任」。②我係於<date>才加入3星公司,確已遵守與你間之<date>競業禁止約定,在此之前從未以任何形式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而我至成均館大學任教,並不等同於加入3星公司,因成均館大學與3星公司並非法律上之關係人,3星公司除出資贊助成均館大學外,亦有出資贊助其他學校,該贊助行為實僅為1般產學合作。況<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皆是由你自行訂定,且以你對於半導體技術及相關營業秘密保護法令之了解,可知你所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即已足保護他營業秘密,於此情形,你竟仍主張除約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外,再請求禁止我於<date>前任職於3星公司,無異係將我之競已經禁止義務延長至<date>,對於已年超過6旬之我而言,不僅逾越合理期間範圍而等同於強迫我退休,更係屬恣意更改已經雙方合意簽署契約之行為,殊無可採。(2)我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或準備行為,且我任職3星公司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或有侵害之虞:你雖主張因OOO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為3星公司未來<date>與你競爭之主力製程技術,故他得主張禁止我於<date>31前任職3星公司等陳述。然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皆非我任職你公司期間所負責研發之技術,我並沒有將你就該等製程技術所享有之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之可能。且OOOOO○○及○○○○○○○OOOOOOOO2項製程技術,並未記載於你所提之○○OO中,是你以該等技術為「目前」之他主力製程技術為由,主張我不得任職3星公司,並無可採。另就OOOOO○○之製程技術部分,3星公司目前皆已完成技術導入,並進入量產階段。於此情形,3星公司已不可能放棄既有之技術導入成果,當然不需要你就此等技術所享有之營已經祕密。(3)你所援引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並不足以作為我國法上之法理而予以適用,且該原則於本件亦無適用餘地:①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僅為美國法上之少數見解:「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在美國實務上實係1被高度批判之原則,他原因包含該原則完全破壞「職業自由選擇權」之核心價值,使離職員工無法享有任意轉換工作之權利,並對勞動市場的自由競爭性與流通性有不良影響;該原則強加離職員工1「事後」且「非自願性」的競業禁止義務,使他於根本無法亦無權與前雇主協商的形況下,即被迫接受1額外競業禁止義務,對員工極不公平;該原則之剛好用僅以法官之個人意見為依歸,將使法安定性及雙方當事人對訴訟程序之可預見性,蕩然無存。②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無法適用於本案:本件不符合「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適用要件,因雙方已有1合法之競已經禁止合約存在,且我已遵守該合約,另我並無你所稱以「不誠信」之方式「規避<date>競業禁止義務」之情形,且綜觀你所提出之美國法院關於「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判決,並無任何1件案例會於員工自前雇主離職超過<date>後始加入新公司,及已在新公司任職超過<date>之情形下,仍准許聲請人之請求並核發禁制令:③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係屬常態,且你亦是因當然其他競爭公司吸納眾多技術人才,方得成長茁壯,而你本項聲明要求我自離職後之<date>內(至<date>底)皆不得加入3星公司,不僅與上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意旨相抵觸,亦與半導體產業界之慣習相違,甚至你公司內部亦多有高階主管係來當然其他半導體產業:依證人○○○之證詞即可得知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確屬常態。且以你公司之研發成員為例,光是他列舉於公司官方網站上之重要幹部中,即已有多數成員係曾長期任職於Intel、IBM公司等半導體事業,遑論你公司研發部門之研發人員中,召募當然其他同已經之人才實所在多有,是公司間挖角專業人才既屬科技業界之常態,且你公司許多員工亦係經挖角或跳槽而來,然今你公司竟僅容許自己雇用眾多甫當然其他競爭公司離職之高階技術主管為他效力,卻獨不許我於遵守<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後,至3星公司任職,顯有未合。另以本件到庭作證之證人○○○、○○○及○○○為例,他等皆是自原任職之半導體公司離職後極短期間內,即加入你公司;依你之邏輯,該等人員亦皆已違反「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而構成侵害前雇主之營業祕密之行為,惟由該等人員之前雇主(包含Intel公司及IBM公司等),皆未追究上開證人於離職短期內即加入競爭公司之員工之侵害營業秘密責任觀之,顯可知悉此等人才之流動確屬半導體產業界之常態,遑論我係自你公司離職<date>以上,恪遵競業禁止規定後,方加入3星公司。3、我從未向你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且無論如何並不對你負有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法律上義務:(1)我未曾向你為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承諾:①我從未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表明「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至3星公司任職」等語,至多僅曾於文件中表明於競業禁止義務存在之「<date>內」不會至「你之競爭公司」任職。果我曾承諾「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以你身為1專已經經營公司,並曾就<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提出正式書面供我簽署,他既認此事甚屬重要而得為本件訴訟上之請求,斯時理應會要求我簽署書面以確認上開承諾,豈會迄今均無法提出任何我簽認之正式文件以供其他證據?足以佐證你主張我曾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等陳述,並不可採。②我係因於<date>間離職後,你公司仍扣住我對你公司所有之股票,且因道聽塗說而誤以為我違反<date>競業禁止約定,遂向我表示欲將股票全數沒入,給予你公司所設立之文教基金會,我始會於離職後數次向你公司澄清或簽署書面表明均有遵守「<date>」之競已經禁止約定,並於<date>間與你公司人員○○○及○○○會面,討論扣押之股票發還事宜,而事後你要求我簽署他所擬定之股票領取回條,我亦依規定簽署,你則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原證91等書面後,6續將扣押之紅利股票發還予我。③你未曾要求我保證「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我更未曾承諾將「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而你才終未曾提出任何確切之證據,卻僅憑○○○及○○○臨訟片面製作之書面即原證26、27,並執我完全未承諾「永遠不會至3星公司工作」之書信(3原證36、74、92)及我僅表示已遵守離職後兩年內競業禁止約定之書面(3原證91),即主張我曾表示「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並稱我負有不得任職於3星公司之契約義務,即無可採。(2)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承諾,於毫無對價、補償之情況下,你並無從依此等承諾主張禁止我任職於3星公司:①離職後競業禁止之約定,將限制離職員工之工作權,使他無法透過工作之遂行而使他專業技術獲得更新與發展,危及他經濟生存能力,故該約定不僅須未逾越合理之範圍,且須有對此為相當之補償,否則該約定即屬無效。是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不會至某公司任職之競業禁止承諾,你既未就此給予任何對價或補償,此類承諾當然不可能發生效力。至你雖稱會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於兩年競業期間屆滿後,基於我承諾將來不任職3星公司所為。但是我從未向你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且你之所以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確已遵守<date>競業禁止義務,並非我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之對價或補償,此觀雙方<date>簽署之Agreement第5條記載:「員工同意,如辭職後<date>內直接或間接由TSMC競爭僱用者,視為放棄領取尚未分發股票之權利。BVICo.得捐贈全部尚未分發之股票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你公司○○○<date>致我電郵中稱「依台端於任職本公司所簽署之協議書約定,台端同意自本公司離職後<date>內不得直接或間接為本公司之競爭對手提供業務,若違反此約定,台端名下由本公司保管之股票,將全數捐贈予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公益目的使用」及你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書面確認後即6續發還股票予我等事證即明。②準此,關於我離職後競業禁止之內容與條件,已悉依前述雙方簽訂之約款所決定,除此約定以外,你實不得未經我之同意,即片面延長期間禁止我選擇至他公司任職,否則,雙方基於契約原則下所約定之競已經禁止期間豈非成具文?我於憲法上所賦予之工作自由權豈不淪為你可片面決定之客體?倘若允准你本項請求,將使雇主得於競業禁止約定之外,任意限制人民受憲法保障之工作權,並造成抑制人才正常流動及不利我國產業發展之結果。(3)訴之聲明第3項部分:1、本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你訴之聲明第3項所謂「使用」與你研發部門人員「相關之資訊」所指為何?何種情況乃係此聲明所指我「促使」○○OO人員為韓國3星公司提供服務?所禁止促使○○OO人員提供之「服務」為何?你俱未為任何表明或特定,致使本項聲明縱經法院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根本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另起爭執,是本項聲明根本不足以特定我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且事實上○○OO之人員聯絡資訊根本無從保密列管,你當然不可能禁止他員工對外洩漏該等資訊為他人知悉;又考量常理,根本難以想像此等員工於你公司任職之職銜及聯絡電話、地址等資訊非為他等親朋好友或所接觸之客戶所周知,是如何得謂此種資訊有何特殊之秘密性可言?況○○OO之人員相關資訊既僅為1般之聯絡資訊,當然不會因為他屬任職於你公司之人員,他連絡方式即具有經濟價值。你亦未證明究竟此類資訊有何經濟價值。此外,我已離職長達<date>多時間,加計遭你調職、冷凍之8個月,已長達<date>以上時間,未與你公司研發部門之同仁共事,且縱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除研發平台1處之人員外,我與其他部門人員並無直接業務上往來,故對於○○OO所列之人員大多不熟悉,更無該等人員之聯絡方式,根本無以洩漏○○OO之資訊而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可能。再者,無論在我當然你公司離職之後,有無其他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接獲獵人頭公司探詢至3星公司任職意願之電話,或有員工轉至3星公司任職,亦不代表是我提供資訊或協助3星公司挖角。(3)你亦不得依離職前書面約定之內容,為本項請求:<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未記載所謂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相關資訊即○○OO,故你當然不得依據離職前書面約定為本項請求,且本件亦不會因我曾簽署無記載任何○○OO人員資訊之離職前書面約定,即使○○OO成為你公司之營業秘密等語,資為抗辯。(4)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8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7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1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一項各款著作內容例示" }, { "issueRef": "2 1 6", "lawName": "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一項各款著作內容例示" }, { "issueRef": "2 1 10", "lawName": "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一項各款著作內容例示"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李弘仁等9人原均係任職於你璟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你璟豐公司)之員工,我等人於任職你璟豐公司期間,於職務上6續著有「技術文件、BOM成型資材檔案表、工程藍圖、PPAP製作作業程序書、實驗室品質手冊、檢驗作業規範、組織規程、ISO9002作業程序書/工作說明書與各職務關係表、各項表報檔案記錄保存年限表、職工退休給付辦法、環保緊急應變管理程序書、標單審查作業程序書、5S管理與推行辦法、環境管理手冊、員工薪資待遇辦法、營運計劃制定程序書、異常反應處理程序書、品質手冊、發行目錄、PPAP3大文件、沖模具圖、螺帽產品定義編號新增申請書、原料規範MCW17U09、MCW26U08及MCW09U05、沖模具圖LS-19B/30B成型機前沖棒1P」等作業文件之紙本及電子檔案(下稱系爭著作,詳如原證4,見本院卷㈠第77-334頁)。
(1)訴之聲明第1項部分:1、你第1項聲明不合法,亦欠缺訴之利益或以法院判決保護之必要:你第1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範圍及內容,因為究竟我任職你期間所知悉或取得之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他具體內容為何?何種機密資訊或營業秘密是與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等「有關」?所謂「有關」他範圍如何界定?何為「機密資訊」?何謂「不正當方法」?所謂你「產品」、「製程」、「客戶」或「供應商」他名稱及具體範圍、內容為何?均未見你於聲明中予以表明或特定,僅使用抽象且概括之用語或不確定法律概念,為本項聲明之主張,甚至你主張○○OO所列項目僅係用以說明何為營業秘密之例示,毫無界限可言,縱經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及內容另起爭執。況我從未否認他對你之營已經秘密負有保密義務,則你提起本件訴訟,即無受法院判決保護之法律上利益,亦欠缺權利保護要件。②○○OO之OO○OO項所載標題,其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有部分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不具秘密性,例如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實際上全世界之半導體研發業者均有發展此類技術,以其中之○OO○○○為例,若以該名稱為關鍵字鍵入Google搜尋引擎中,所得出之公開資料筆數即高達約247萬筆,且他內容更涵括世界各大半導體業者;另○○OO中OO○○○○○○○○○○○○○○○則可於你之官方網站上取得,且你每年於世界各地召開之技術論壇中,亦皆會主動公開詳細技術資料與技術藍圖給所有客戶,,是此等資訊已為1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悉。③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資訊,於<date>後,對於其他半導體公司皆已不具經濟價值,於此情形,你並未逐1舉證證明○○OO之OO○OO標題下所涵括之各項資訊目前有何經濟價值,當然難謂他已盡主張及舉證之責。④你並未對○○OO之OO○OO標題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亦未舉證他就○○OO之OO○OO標題下所可能涵括之資訊,皆有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⑤○○OO之橫軸OO○OO項所載僅為標題,其中並涵括多數不具秘密性之資訊,無法藉以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另○○OO之縱軸所載所謂「我可接觸或掌握營業秘密之方式」中,有多項內容根本不屬於你之營已經秘密,我亦不能藉此獲悉你之營已經秘密,是根本無法依據該等內容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例如:你會議通知函中僅提及開會待討論之方向,是根本無從以會議通知即獲得你之營已經秘密,更遑論我所收到之多數會議通知僅係在告知我有此會議,並未要求我3加。⑥我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以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如你之內部會議通知、組織業務月報、業務報告、你之研發資料分享專碟、你電子郵件信箱內之信件等,皆為公司內部之資料,外人根本無法接觸或持有,而我既已當然你公司離職,並確認已悉將所有公司資料歸還予你,且你始終未舉證證明我持有此等附表中之任何資料,當然不可能以○○OO縱軸所載各項方法,主張我至今仍持有你之營已經秘密,故亦無法據此特定你之營已經秘密範圍。則我既係經你允准而有權接觸你之研發資訊並進入你○○○○○○○○○○○讀取資料,當然非屬以不正當之方法接觸或取得資訊。再者,依證人○○○、○○○、○○○等人之證詞皆未能證明我於離職時有自你帶走任何機密文件,我自無任何以不正當方法取得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②我從未有以不正當方法使用或洩漏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你雖援引若干媒體報導,指摘我已為3星公司解決○○○○OOOOOO○○○○之問題。惟此等報導不得作為證據證明我有以上行為。蓋此等媒體報導內容不僅未經查證,且並未標記資料來源,不具可信度。③我從未有任何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準備行為:你雖指稱我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然證人○○○作證時,不僅拒絕提供該設備供應商之名稱,亦未提出任何客觀可證明我確有打探你公司OO○○○○設備清單行為之證據,他證言僅屬傳聞,不足採信。而我確實係於韓國成均館大學擔任教職,此亦經你派人調查而明確知悉。又我從未使用「OOOOOOO@samsung.com」此1電子郵件地址,自無你所謂「最早已於<date>即加入3星公司」之情,且○○○教授已出具聲明書,說明他僅係基於自己猜想,而將我原本於你公司使用之電子郵件地址OOOOOOO@tsmc.com,逕變更為OOOOOOO@samsung.com,並寄出如原證28、81之電子郵件,且他於寄出該等郵件時,實際上並不確定我是否已至3星公司任職;而我雖與○○○教授有來往,但○○○教授亦曾擔任你之技術長,與你至今仍有合作關係,且依他身分地位,斷無於本件訴訟中偏袒任何1方之必要。再者,Qualcomm公司於我加入3星公司前,即已為原3星公司之客戶,是你稱「我有以你之營業秘密為Qualcomm服務之重大風險」等陳述,毫無可採。④我任職3星公司1事,亦不會侵害或有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虞:由<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可知你至少在我離職當時並未將3星公司列為他競爭公司,依據Agreement第3.2條之定義,所稱之你公司競爭者,僅包括該條中列舉之世界各大半導體廠商,及其他半導體代工業務超過他營業額50%之實體(公司或其他),而無論係前揭列舉部分或以營業額定義來看,皆不包含3星公司。又<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內容,亦援引該Agreement條款為附件,且他上並未就你公司競爭者之定義為任何變更或修正。是你在我離職當時根本不認為3星公司為他競爭者,自無可能依<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主張我在<date>競業禁止期滿後加入3星公司,仍會對你公司之營業秘密構成「有侵害之虞」之情形。其次,3星公司作為「整合元件製造商」(IDM),與專門從事晶圓代工(PureFoundry)之你公司,並非相同經營型態之公司,不具競爭關係,因為3星公司之特色在於有能力自行「設計」、「製造」、「封裝」及「銷售」自有品牌產品或為其他品牌製作產品,與作為「專業代工」(Foundry)之你公司,專門針對「客戶需求」進行「製造」之已經務並不相同。且3星公司僅擁有2座12吋邏輯晶片晶圓廠,除最新世代技術所需機台外,根本並無保留舊技術機台所需之廠房空間,而必須於開始最新技術晶圓生產時,淘汰舊技術之機台。此與你從事專業晶圓代工,為滿足各個代工客戶之不同需求(他範圍包含各種高低階技術之不同電子產品),而須保有十數座大型晶圓廠以維持舊技術產能,並須不斷擴廠以導入最新生產技術之情形,完全不同。再者,3星公司之邏輯製程技術,係來自由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下稱IBM公司)主導之ISDA技術聯盟(InternationalSemiconductorDevelopmentAlliance,又稱為IBMTechnologyAlliance)。在該技術聯盟之合作關係下,由於各個聯盟成員均須提供資金及技術開發人員,並集中所有資金與人力,於IBM公司設於美國紐約州之研發中心為技術研發,並共享成果,是任何技術的改變,均需由所有成員共同決議,而非其中任1成員所能主導。於此情況下,不僅該技術聯盟之研發成果與你公司之營業秘密不可能有任何關連,且3星公司既已花費大筆金錢投入ISDA聯盟之共同發展,實無可能僅因增添我1個新成員,即改變他既有之技術取得及應用方式。況我於你公司任職時,扮演之角色為新技術之開發者,負責之主要項目為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究發展;然我於3星公司任職時,由於3星公司半導體技術皆是來自ISDA技術聯盟,根本不需要再另外進行先進邏輯製程技術之研發,故我之主要職掌乃為技術人員之管理、監督,以及協助將ISDA技術聯盟研發完成之既有技術導入3星公司自有品牌之應用,並提供產品良率、效率意見等類似既有技術監督、管理之角色。是3星公司聘請我至該公司任職之目的,係欲借重我對相關技術人員管理、監督之經驗,而非意圖取得你之任何營業秘密。且我當然你公司離職迄今已超過<date>,則我離職時所可能知悉之任何資訊,於<date>後,對3星公司而言已不具經濟價值。⑤你雖稱我於任職你期間,以他名義申請大量專利,足見他對你公司營業秘密認知甚深,並必定會於加入3星公司之後將該等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等陳述。惟依你內部之專利申請文化,每1專利申請案雖常列有2名至5、6名不等之「共同發明人」,但真正3與該項專利研究及申請書撰寫之人,通常只有掛名第1順位及第2順位的發明人,其後掛名者,大多僅為較高階主管,此是因你內部設有專利申請之審核委員會,而工程師所提出之專利申請案,若有高階研發主管同時掛名為「發明人」,將會加速你公司內部專利審核的速度與提高通過率,故部分對申請專利態度較積極之工程師,常會於向你公司內部提出審核申請時,直接尋求處長級以上的研發主管掛名為「共同發明人」,高階主管對該專利之實際內容並不會有深入了解。而因我於<date>任職於你公司時,即已擔任副處長之高階管理職位,且我為體恤所屬工程師辛勞(申請專利將可獲得額外獎金),通常不會拒絕工程師將我列名為共同發明人之請求,故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以我名義申請之美國專利件數共計273件中,有高達188件之專利係由我掛名於最後,並有54件跨單位合作發表之專利係掛名居中,而僅有32件專利係由我掛名於第1位。⑥我於加入3星公司時,已簽署承諾不洩漏原雇主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之聲明書,聲明我不會洩漏他前雇主即你之營業秘密予3星公司。依據業界此等慣例及作法,你當然無從反於他相同作為,對我主張因他加入3星公司,即構成對你之營已經秘密「有侵害之虞」。且我並非經3星公司刻意挖角而當然你公司離職,亦非3星公司之董事會成員。另你公司亦未因我加入3星公司1事受有任何損害,反而有更加蓬勃發展之趨勢。(2)訴之聲明第2項部分:1、我確實係因遭到冷凍、降職,而被迫當然你公司離職;於此情形下,你再主張禁止我至其他公司任職,實已侵害我之工作權:我係於無預警之情形下,遭你公司解除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位,於後來之8個月內,僅能從事瑣碎事務,形同遭到「冷凍」,又於多方嘗試與你公司內部高層聯繫,盼望對於遭降職、冷凍之原因能獲得說明及圓滿之處置,但皆未獲理睬後,不得不黯然當然任職長達<date>之你公司離職。另你未曾將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委由我主持,且該計畫當時亦尚未成形,且所謂「超越摩爾定律計畫」,在我遭你調離研發平台1處處長職務時,僅為將6吋及8吋廠之落後技術予以統整之計畫,且預算極低,無明確之人員組織編制,根本尚未成形。故縱使你確實欲將我自研發平台1處調動至此1預算極低,且技術落後之單位,亦顯屬「降職」,難稱為「委以重任」。②我係於<date>才加入3星公司,確已遵守與你間之<date>競業禁止約定,在此之前從未以任何形式為3星公司提供服務。而我至成均館大學任教,並不等同於加入3星公司,因成均館大學與3星公司並非法律上之關係人,3星公司除出資贊助成均館大學外,亦有出資贊助其他學校,該贊助行為實僅為1般產學合作。況<date>Agreement及<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皆是由你自行訂定,且以你對於半導體技術及相關營業秘密保護法令之了解,可知你所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即已足保護他營業秘密,於此情形,你竟仍主張除約定之<date>競業禁止期間外,再請求禁止我於<date>前任職於3星公司,無異係將我之競已經禁止義務延長至<date>,對於已年超過6旬之我而言,不僅逾越合理期間範圍而等同於強迫我退休,更係屬恣意更改已經雙方合意簽署契約之行為,殊無可採。(2)我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行為或準備行為,且我任職3星公司亦無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或有侵害之虞:你雖主張因OOO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為3星公司未來<date>與你競爭之主力製程技術,故他得主張禁止我於<date>31前任職3星公司等陳述。然OO○○、OOOOO○○及○○○○○○○OOOOOOOO等製程技術皆非我任職你公司期間所負責研發之技術,我並沒有將你就該等製程技術所享有之營業秘密洩漏予3星公司之可能。且OOOOO○○及○○○○○○○OOOOOOOO2項製程技術,並未記載於你所提之○○OO中,是你以該等技術為「目前」之他主力製程技術為由,主張我不得任職3星公司,並無可採。另就OOOOO○○之製程技術部分,3星公司目前皆已完成技術導入,並進入量產階段。於此情形,3星公司已不可能放棄既有之技術導入成果,當然不需要你就此等技術所享有之營已經祕密。(3)你所援引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並不足以作為我國法上之法理而予以適用,且該原則於本件亦無適用餘地:①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僅為美國法上之少數見解:「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在美國實務上實係1被高度批判之原則,他原因包含該原則完全破壞「職業自由選擇權」之核心價值,使離職員工無法享有任意轉換工作之權利,並對勞動市場的自由競爭性與流通性有不良影響;該原則強加離職員工1「事後」且「非自願性」的競業禁止義務,使他於根本無法亦無權與前雇主協商的形況下,即被迫接受1額外競業禁止義務,對員工極不公平;該原則之剛好用僅以法官之個人意見為依歸,將使法安定性及雙方當事人對訴訟程序之可預見性,蕩然無存。②所謂「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無法適用於本案:本件不符合「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適用要件,因雙方已有1合法之競已經禁止合約存在,且我已遵守該合約,另我並無你所稱以「不誠信」之方式「規避<date>競業禁止義務」之情形,且綜觀你所提出之美國法院關於「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判決,並無任何1件案例會於員工自前雇主離職超過<date>後始加入新公司,及已在新公司任職超過<date>之情形下,仍准許聲請人之請求並核發禁制令:③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係屬常態,且你亦是因當然其他競爭公司吸納眾多技術人才,方得成長茁壯,而你本項聲明要求我自離職後之<date>內(至<date>底)皆不得加入3星公司,不僅與上開「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之意旨相抵觸,亦與半導體產業界之慣習相違,甚至你公司內部亦多有高階主管係來當然其他半導體產業:依證人○○○之證詞即可得知半導體產業間之人才流動,確屬常態。且以你公司之研發成員為例,光是他列舉於公司官方網站上之重要幹部中,即已有多數成員係曾長期任職於Intel、IBM公司等半導體事業,遑論你公司研發部門之研發人員中,召募當然其他同已經之人才實所在多有,是公司間挖角專業人才既屬科技業界之常態,且你公司許多員工亦係經挖角或跳槽而來,然今你公司竟僅容許自己雇用眾多甫當然其他競爭公司離職之高階技術主管為他效力,卻獨不許我於遵守<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後,至3星公司任職,顯有未合。另以本件到庭作證之證人○○○、○○○及○○○為例,他等皆是自原任職之半導體公司離職後極短期間內,即加入你公司;依你之邏輯,該等人員亦皆已違反「不可避免之揭露原則」,而構成侵害前雇主之營業祕密之行為,惟由該等人員之前雇主(包含Intel公司及IBM公司等),皆未追究上開證人於離職短期內即加入競爭公司之員工之侵害營業秘密責任觀之,顯可知悉此等人才之流動確屬半導體產業界之常態,遑論我係自你公司離職<date>以上,恪遵競業禁止規定後,方加入3星公司。3、我從未向你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且無論如何並不對你負有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法律上義務:(1)我未曾向你為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之承諾:①我從未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表明「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至3星公司任職」等語,至多僅曾於文件中表明於競業禁止義務存在之「<date>內」不會至「你之競爭公司」任職。果我曾承諾「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以你身為1專已經經營公司,並曾就<date>競業禁止之約定提出正式書面供我簽署,他既認此事甚屬重要而得為本件訴訟上之請求,斯時理應會要求我簽署書面以確認上開承諾,豈會迄今均無法提出任何我簽認之正式文件以供其他證據?足以佐證你主張我曾承諾永遠不任職於3星公司等陳述,並不可採。②我係因於<date>間離職後,你公司仍扣住我對你公司所有之股票,且因道聽塗說而誤以為我違反<date>競業禁止約定,遂向我表示欲將股票全數沒入,給予你公司所設立之文教基金會,我始會於離職後數次向你公司澄清或簽署書面表明均有遵守「<date>」之競已經禁止約定,並於<date>間與你公司人員○○○及○○○會面,討論扣押之股票發還事宜,而事後你要求我簽署他所擬定之股票領取回條,我亦依規定簽署,你則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原證91等書面後,6續將扣押之紅利股票發還予我。③你未曾要求我保證「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我更未曾承諾將「永遠」不至3星公司任職,而你才終未曾提出任何確切之證據,卻僅憑○○○及○○○臨訟片面製作之書面即原證26、27,並執我完全未承諾「永遠不會至3星公司工作」之書信(3原證36、74、92)及我僅表示已遵守離職後兩年內競業禁止約定之書面(3原證91),即主張我曾表示「永遠不會加入3星公司」,並稱我負有不得任職於3星公司之契約義務,即無可採。(2)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承諾,於毫無對價、補償之情況下,你並無從依此等承諾主張禁止我任職於3星公司:①離職後競業禁止之約定,將限制離職員工之工作權,使他無法透過工作之遂行而使他專業技術獲得更新與發展,危及他經濟生存能力,故該約定不僅須未逾越合理之範圍,且須有對此為相當之補償,否則該約定即屬無效。是無論我有無曾為此類不會至某公司任職之競業禁止承諾,你既未就此給予任何對價或補償,此類承諾當然不可能發生效力。至你雖稱會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於兩年競業期間屆滿後,基於我承諾將來不任職3星公司所為。但是我從未向你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且你之所以發放股票予我,係因我確已遵守<date>競業禁止義務,並非我承諾不任職3星公司之對價或補償,此觀雙方<date>簽署之Agreement第5條記載:「員工同意,如辭職後<date>內直接或間接由TSMC競爭僱用者,視為放棄領取尚未分發股票之權利。BVICo.得捐贈全部尚未分發之股票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你公司○○○<date>致我電郵中稱「依台端於任職本公司所簽署之協議書約定,台端同意自本公司離職後<date>內不得直接或間接為本公司之競爭對手提供業務,若違反此約定,台端名下由本公司保管之股票,將全數捐贈予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公益目的使用」及你於我遵守<date>競業禁止約定並簽署書面確認後即6續發還股票予我等事證即明。②準此,關於我離職後競業禁止之內容與條件,已悉依前述雙方簽訂之約款所決定,除此約定以外,你實不得未經我之同意,即片面延長期間禁止我選擇至他公司任職,否則,雙方基於契約原則下所約定之競已經禁止期間豈非成具文?我於憲法上所賦予之工作自由權豈不淪為你可片面決定之客體?倘若允准你本項請求,將使雇主得於競業禁止約定之外,任意限制人民受憲法保障之工作權,並造成抑制人才正常流動及不利我國產業發展之結果。(3)訴之聲明第3項部分:1、本項聲明不足以特定我之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你訴之聲明第3項所謂「使用」與你研發部門人員「相關之資訊」所指為何?何種情況乃係此聲明所指我「促使」○○OO人員為韓國3星公司提供服務?所禁止促使○○OO人員提供之「服務」為何?你俱未為任何表明或特定,致使本項聲明縱經法院判決容認,日後勢必將因範圍不明確,導致執行法院根本無法為後續執行,或造成雙方間後續就執行命令之範圍另起爭執,是本項聲明根本不足以特定我不作為給付義務之內容及範圍。且事實上○○OO之人員聯絡資訊根本無從保密列管,你當然不可能禁止他員工對外洩漏該等資訊為他人知悉;又考量常理,根本難以想像此等員工於你公司任職之職銜及聯絡電話、地址等資訊非為他等親朋好友或所接觸之客戶所周知,是如何得謂此種資訊有何特殊之秘密性可言?況○○OO之人員相關資訊既僅為1般之聯絡資訊,當然不會因為他屬任職於你公司之人員,他連絡方式即具有經濟價值。你亦未證明究竟此類資訊有何經濟價值。此外,我已離職長達<date>多時間,加計遭你調職、冷凍之8個月,已長達<date>以上時間,未與你公司研發部門之同仁共事,且縱於我任職你公司期間,除研發平台1處之人員外,我與其他部門人員並無直接業務上往來,故對於○○OO所列之人員大多不熟悉,更無該等人員之聯絡方式,根本無以洩漏○○OO之資訊而侵害你之營已經秘密之可能。再者,無論在我當然你公司離職之後,有無其他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接獲獵人頭公司探詢至3星公司任職意願之電話,或有員工轉至3星公司任職,亦不代表是我提供資訊或協助3星公司挖角。(3)你亦不得依離職前書面約定之內容,為本項請求:<date>離職前書面約定未記載所謂你公司研發部門人員相關資訊即○○OO,故你當然不得依據離職前書面約定為本項請求,且本件亦不會因我曾簽署無記載任何○○OO人員資訊之離職前書面約定,即使○○OO成為你公司之營業秘密等語,資為抗辯。(4)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訴外人○○○為系爭新型專利(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及系爭設計專利(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之專利權人,並分別於<date>間專屬授權我實施上開專利權。竟然你昇毅鑫公司未經我授權,擅自製造、販售侵害前述專利之磁磚條產品(下稱系爭產品),並販賣予訴外人○○○○○○○○(下稱○○○○)及○○○○○○○○○○(下稱○○○○),顯已侵害上開專利權。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對系爭新型專利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第102207494e01號)可知,該新型專利技術報告第1頁「引用文獻1覽表」包含:文獻1即中華民國證書號第M450600號專利案(下稱引證1)、文獻2即中華民國公告第180465號專利案(下稱引證2)及文獻3即中華民國證書號第M386341號專利案(下稱引證3),智慧局已認定引證1、2及3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不具新穎性及進步性。此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是依附於請求項5,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之附屬技術特徵為「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附屬技術特徵為「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而引證1僅揭示「裝飾件2表面是為光滑面」,而未揭示「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或「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技術特徵,引證2、3亦未揭示上開技術特徵,且該技術特徵可以使光線投射在飾紋123之不等間距的線條時,降低反光效果,具有可以降低視覺落差的功效。引證1、2及3或他組合均未揭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技術特徵,故引證1、2及3組合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不具進步性。系爭設計專利為1種「磁磚飾條」,3照他圖式及說明書可知,該磁磚飾條為部分設計,主張部分包含:呈中空矩形之長條狀裝飾件,該裝飾件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第〔0002〕段記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並聲明:1.你昇毅鑫公司不得自行或委託他人製造、或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他侵害系爭新型專利及系爭設計專利之物品。2.你昇毅鑫公司及盧心怡應連帶給付我130,803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你昇毅鑫公司於判決確定後,應負擔費用將原判決的主文部分以6號字體刊登聯合報工商廣告欄1天向我道歉。4.訴訟費用由你負擔。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營業秘密損害賠償
訴外人○○○為系爭新型專利(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及系爭設計專利(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之專利權人,並分別於<date>間專屬授權我實施上開專利權。竟然你昇毅鑫公司未經我授權,擅自製造、販售侵害前述專利之磁磚條產品(下稱系爭產品),並販賣予訴外人○○○○○○○○(下稱○○○○)及○○○○○○○○○○(下稱○○○○),顯已侵害上開專利權。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對系爭新型專利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第102207494e01號)可知,該新型專利技術報告第1頁「引用文獻1覽表」包含:文獻1即中華民國證書號第M450600號專利案(下稱引證1)、文獻2即中華民國公告第180465號專利案(下稱引證2)及文獻3即中華民國證書號第M386341號專利案(下稱引證3),智慧局已認定引證1、2及3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不具新穎性及進步性。此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是依附於請求項5,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之附屬技術特徵為「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附屬技術特徵為「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而引證1僅揭示「裝飾件2表面是為光滑面」,而未揭示「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或「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技術特徵,引證2、3亦未揭示上開技術特徵,且該技術特徵可以使光線投射在飾紋123之不等間距的線條時,降低反光效果,具有可以降低視覺落差的功效。引證1、2及3或他組合均未揭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技術特徵,故引證1、2及3組合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不具進步性。系爭設計專利為1種「磁磚飾條」,3照他圖式及說明書可知,該磁磚飾條為部分設計,主張部分包含:呈中空矩形之長條狀裝飾件,該裝飾件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第〔0002〕段記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並聲明:1.你昇毅鑫公司不得自行或委託他人製造、或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他侵害系爭新型專利及系爭設計專利之物品。2.你昇毅鑫公司及盧心怡應連帶給付我130,803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你昇毅鑫公司於判決確定後,應負擔費用將原判決的主文部分以6號字體刊登聯合報工商廣告欄1天向我道歉。4.訴訟費用由你負擔。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0",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2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等
(1)我為註冊第742174號、第91938號「呷7碗」商標圖樣之商標權人,前述商標仍在商標權期間內(下稱系爭商標,註冊號碼、商標圖樣、名稱、權利期間、商品或服務名稱等如附圖所示)。(2)你等並不構成善意先使用:1、你吃7碗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吃7碗公司)係遲至<date>才設立,且更名後之你吃7碗滿月油飯店他最早設立時間僅能追溯至<date>間,均遠晚於我商標註冊之時間,根本未合於善意先使用之要件。2、「呷7碗」之創立係我公司法定代理人李東原於台北市西藏路販售米糕時早已用於宣傳,當然<date>起並即申請商標註冊使用至今,於註冊前訴外人李垂欣於台中根本未曾使用「呷7碗」字樣作為宣傳或招牌之用,你以此主張善意先使用,亦不足採。(3)雙方間並無授權關係存在:1、我並未同意或授權你等使用系爭「呷7碗」商標,更未授權或同意渠等於他所經營之店家外懸掛「呷7碗」招牌,本件兩造間根本從未有任何授權契約,果若你辯稱雙方存有授權契約,究竟授權標的為何只商標?授權金又如何支付?授權目的何在?自應由你舉證用來證明他的說法。你先主張「先使用」商標權,後來又改口辯稱商標「授權」,他主張前後矛盾,已不足採。2、我公司法定代理人與胞弟李垂欣分家後,因心存寬厚未立即對他弟李垂欣所營小吃店使用他商標主張商標侵權,豈料上開小吃店之經營權遭你梁宜琪取得後,你梁宜琪即大4利用我公司之「呷7碗」商標對外招攬生意,造成消費者之混淆、誤認,後來我公司法定代理人李東原乃與你梁宜琪約定將我公司所有之註冊第00742327號、第00092031號之「吃7」商標權附條件贈與你梁宜琪,並出具同意書同意你梁宜琪申請「吃7碗」商標權,雙方於贈與及同意時即附條件約定你梁宜琪等應立即停止使用我公司之「呷7碗」商標,並不得繼續使用「呷7碗」商標營利,是自難僅憑上開過渡期間之往來關係而逕認雙方間存有商標授權關係。3、退萬步言,縱認兩造間曾有商標授權,但是因我並未取得授權金或任何利益,且過渡期間之往來關係本應於過渡期間結束即告終結,始合乎常情,故於<date>底我催告期滿時,該授權關係即應已終止。(4)並聲明:你不得使用相同於「呷7碗」、「呷7碗及圖」之商標於相同或類似於我註冊之第00742174號、第00091938號之商品或服務上。你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判決書之案號、當事人、案由欄及主文全文,以高4.8公分乘以寬7.8公分之篇幅,登載於蘋果日報及自由時報全國版頭版之報頭旁1日。你應連帶給付我新臺幣3,294,89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訴訟費用由你連帶負擔。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3 1 1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3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9",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63", "lawName": "民法" } ]
確認著作權不存在等
(1)我為註冊第742174號、第91938號「呷7碗」商標圖樣之商標權人,前述商標仍在商標權期間內(下稱系爭商標,註冊號碼、商標圖樣、名稱、權利期間、商品或服務名稱等如附圖所示)。(2)你等並不構成善意先使用:1、你吃7碗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吃7碗公司)係遲至<date>才設立,且更名後之你吃7碗滿月油飯店他最早設立時間僅能追溯至<date>間,均遠晚於我商標註冊之時間,根本未合於善意先使用之要件。2、「呷7碗」之創立係我公司法定代理人李東原於台北市西藏路販售米糕時早已用於宣傳,當然<date>起並即申請商標註冊使用至今,於註冊前訴外人李垂欣於台中根本未曾使用「呷7碗」字樣作為宣傳或招牌之用,你以此主張善意先使用,亦不足採。(3)雙方間並無授權關係存在:1、我並未同意或授權你等使用系爭「呷7碗」商標,更未授權或同意渠等於他所經營之店家外懸掛「呷7碗」招牌,本件兩造間根本從未有任何授權契約,果若你辯稱雙方存有授權契約,究竟授權標的為何只商標?授權金又如何支付?授權目的何在?自應由你舉證用來證明他的說法。你先主張「先使用」商標權,後來又改口辯稱商標「授權」,他主張前後矛盾,已不足採。2、我公司法定代理人與胞弟李垂欣分家後,因心存寬厚未立即對他弟李垂欣所營小吃店使用他商標主張商標侵權,豈料上開小吃店之經營權遭你梁宜琪取得後,你梁宜琪即大4利用我公司之「呷7碗」商標對外招攬生意,造成消費者之混淆、誤認,後來我公司法定代理人李東原乃與你梁宜琪約定將我公司所有之註冊第00742327號、第00092031號之「吃7」商標權附條件贈與你梁宜琪,並出具同意書同意你梁宜琪申請「吃7碗」商標權,雙方於贈與及同意時即附條件約定你梁宜琪等應立即停止使用我公司之「呷7碗」商標,並不得繼續使用「呷7碗」商標營利,是自難僅憑上開過渡期間之往來關係而逕認雙方間存有商標授權關係。3、退萬步言,縱認兩造間曾有商標授權,但是因我並未取得授權金或任何利益,且過渡期間之往來關係本應於過渡期間結束即告終結,始合乎常情,故於<date>底我催告期滿時,該授權關係即應已終止。(4)並聲明:你不得使用相同於「呷7碗」、「呷7碗及圖」之商標於相同或類似於我註冊之第00742174號、第00091938號之商品或服務上。你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判決書之案號、當事人、案由欄及主文全文,以高4.8公分乘以寬7.8公分之篇幅,登載於蘋果日報及自由時報全國版頭版之報頭旁1日。你應連帶給付我新臺幣3,294,89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訴訟費用由你連帶負擔。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3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第M398562號「隱藏式門鎖裝置」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為我所有,專利期間為<date>至<date>止,系爭專利之技術報告比對結果代碼為6,即無法發現足以否定他新穎性等要件之先前技術文獻(原證2)。(2)我於<date>至程俊傑經營之上順5金行購買之「TW-1029十字暗鎖」2個(原證4〈已拆解〉及原證14〈未拆解〉,下稱系爭產品1),經專已經鑑定單位進行侵害比對分析,結果為對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3構成文義侵權(原證5)。又系爭產品1係你益群公司製造並銷售予你賴坤漳,再由你賴坤漳銷售予你程俊傑,故你賴坤漳之銷售行為、你益群公司之製造、銷售行為,均構成對系爭專利之侵害。而你賴坤漳、益群公司前曾於<date>間販售同1產品經我提起訴訟,本院以<date>度民專訴字第30號判決你群益公司、程俊傑即泰順5金行、賴坤漳不得自行或委託、授權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在案(原證6),故前揭你所為本件侵權行為顯屬故意。(3)請求給付金額:1、違約金80萬元(你益群公司、黃清地):你益群公司、黃清地2人前於本院<date>度民專訴字第30號案件之2審<date>度民專上字第22號和解筆錄中,約定如於和解筆錄成立後,仍有製造、販賣系爭產品1之行為,願給付違約金80萬元(原證9),因你益群公司、黃清地2人確有前述侵權行為而違反前開約定,應連帶給付違約金80萬元。(4)聲明:1、你程俊傑、賴坤漳、益群公司、黃清地應連帶給付我150萬元及當然<date>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2、你程俊傑、賴坤漳、益群公司、黃清地不得自行或委託、授權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權之物品。3、你程俊傑、賴坤漳、益群公司、黃清地應銷毀系爭產品等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及從事侵害行為之原料與器具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4、你益群公司、黃清地應連帶給付違約金80萬元。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0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2", "lawName": "民法" } ]
商標權移轉登記等
(1)第M398562號「隱藏式門鎖裝置」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為我所有,專利期間為<date>至<date>止,系爭專利之技術報告比對結果代碼為6,即無法發現足以否定他新穎性等要件之先前技術文獻(原證2)。(2)我於<date>至程俊傑經營之上順5金行購買之「TW-1029十字暗鎖」2個(原證4〈已拆解〉及原證14〈未拆解〉,下稱系爭產品1),經專已經鑑定單位進行侵害比對分析,結果為對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3構成文義侵權(原證5)。又系爭產品1係你益群公司製造並銷售予你賴坤漳,再由你賴坤漳銷售予你程俊傑,故你賴坤漳之銷售行為、你益群公司之製造、銷售行為,均構成對系爭專利之侵害。而你賴坤漳、益群公司前曾於<date>間販售同1產品經我提起訴訟,本院以<date>度民專訴字第30號判決你群益公司、程俊傑即泰順5金行、賴坤漳不得自行或委託、授權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在案(原證6),故前揭你所為本件侵權行為顯屬故意。(3)請求給付金額:1、違約金80萬元(你益群公司、黃清地):你益群公司、黃清地2人前於本院<date>度民專訴字第30號案件之2審<date>度民專上字第22號和解筆錄中,約定如於和解筆錄成立後,仍有製造、販賣系爭產品1之行為,願給付違約金80萬元(原證9),因你益群公司、黃清地2人確有前述侵權行為而違反前開約定,應連帶給付違約金80萬元。(4)聲明:1、你程俊傑、賴坤漳、益群公司、黃清地應連帶給付我150萬元及當然<date>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2、你程俊傑、賴坤漳、益群公司、黃清地不得自行或委託、授權他人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系爭專利權之物品。3、你程俊傑、賴坤漳、益群公司、黃清地應銷毀系爭產品等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及從事侵害行為之原料與器具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4、你益群公司、黃清地應連帶給付違約金80萬元。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 1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2 1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6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20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20 2",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歐陽傑和歐陽偉2人,於<date>9日以「LED的快速變焦裝置」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發明專利;於<date>該申請發明公開公告,公開編號為第000000000號;並於<date>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告,核准為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309729號。你在未經我之授權同意下,竟在他門市銷售侵權品。我於<date>在他門市購買到侵權品「變焦手電筒」。我的發明專利是在變焦的結構和方法,專利範圍是包含變焦實施的伸縮和旋轉方式。你的侵權仿冒品,是符合系爭專利(我I309729號發明專利)之侵權鑑定的文義侵權:待鑑定對象是標示為「變焦手電筒」,他技術內容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5、7項之專利權(文義)範圍。但不能提供證據方法以證明他損害時,發明專利權人得就他實施專利權通常所可獲得之利益,減除受害後實施同1專利權所得之利益,以他差額為所受損害。我方與TRADECHANNELINTERNATIONALL.L.C公司簽訂了專利授權使用協議,授權金額每年可達1千萬元以上,說明專利產品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看好。預期「變焦手電筒」產品的市場評估:基隆市警察局於<date>採購具有變焦功能的手電筒822支,預算金額為新台幣799,806元整,全台有16縣2直轄市5省轄市,共是23縣市,僅就警察局的全台預期可採購金額即達1千8百萬元;依經建會:<date>台灣自行車騎乘人口大幅成長到70萬人;自行車前燈平均以每支500元計算,採購金額預期可達3千5百萬元以上,僅就此2個區塊的國內銷售金額預期即可達5千3百萬元以上。你見市場前景看好,便開始銷售與我專利技術相同,但較為低劣的大6黑心侵權品,嚴重影響到授權廠商的生產意願,擠壓了我可收取廠商技術移轉金和生產授權金的金額空間,不僅給買家造成了低價傾銷與偽劣產品的錯覺,也給市場帶來了極大的混亂。你的此1侵權行為,我請求你賠償之損害賠償額為30萬元。3.我僅就其中30萬元部分為請求。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5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係世界知名之精品品牌公司,我之EPI商標(下稱系爭商標,商標圖樣如附圖1所示,在台灣常被稱為「水波紋」)系列商品當然西元<date>首度問世,為LV的第1個彩色皮件系列(原證1),他原創性來自於雙色調效果,此種獨特的雙色調紋理需由特別處理製成,其中包括在強烈染色皮革上壓製獨家橫條壓紋,然後在上層塗上特殊的著色,以形成光面、亮面的明暗與雙色效果。EPI系列商品推出至今已有<date>歷史,早已成為LV暢銷經典款式之1(原證2)。EPI圖樣於民國<date>經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認為具有識別性而獲准註冊取得商標權(註冊第1074587號),且系爭商標在我長期廣泛使用及宣傳行銷下,早經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認定為著名商標(見原證4:經濟部智慧財產局<date>核駁第0321181號之依駁審定書)。竟然你他澤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他澤田公司)明知系爭商標為我享有商標權之商標圖樣,竟經由該公司之網路及實體營業據點,販賣侵害我系爭商標之仿冒皮包(下稱系爭商品)以牟取不法利益,並經警方於<date>18日分別在該公司位於台北市○○區○○路00號(即新光3越○○新天地百貨公司○○○館)地下1樓、台北市○○○路00巷0○0號1樓等2門市,各扣得仿冒系爭商標圖樣之手提包5件及4件,案經移送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偵字第6800號、6758號偵辦在案。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0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2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排除侵害著作權行為等
㈠我係於<date>設立訴外人日常設計有限公司(下稱日常設計公司),並以我之配偶作為公司負責人,如附圖1所示之鴨頭圖案及「GentlemanDuck」字型(下稱系爭鴨頭圖案、系爭「GentlemanDuck」字型,即原證6本院卷㈠第283、285頁之3幅圖案)是我設立日常設計公司後,於<date>間在日常設計公司辦公室創作完成,該鴨頭脖子上領帶及項鍊造型,搭配鴨頭圖案下特殊設計之GentlemanDuck字型圖樣,整體已呈現特殊之擬人卡通造型,與1般自然界鴨子外觀大相逕庭,自均屬受著作權法保護之美術著作。訴外人徐○○於我設立日常設計公司後,即在日常設計公司擔任業務,向我學習,並在我之日常設計公司辦公,因而接觸我之上開著作。後來徐○○於<date>設立訴外人日常皮飾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日常皮飾公司)後,向我尋求合作開發商品,如附圖2所示之雲形紋飾結合鴨頭圖案(下稱系爭雲形紋飾圖案,即原證1本院卷㈠第41頁下方圖案),即係徐○○拜託我設計之圖樣而於77、<date>間6續創作完成,設計完成後,即由徐○○經營之日常皮飾公司推廣我創作之系爭鴨頭及雲形紋飾圖案,將我已設計完成之鴨頭及雲形花紋結合,使用於特定品項開發之男、女用皮包商品上,並非係由徐○○成立在後之日常皮飾公司出資聘請我完成創作在先之系爭鴨頭圖案及「GentlemanDuck」字型。㈡徐○○未經我同意或授權,即擅自將我創作完成之系爭鴨頭圖案及「GentlemanDuck」字型搶註為商標,此權利瑕疵狀態不因轉讓而治癒,是該商標嗣縱經法院拍賣,轉由日常皮飾公司之交易往來廠商即你亞仕登公司拍定取得,亦應概括承受前手之權利瑕疵。又你亞仕登公司及其負責人即你王問,及你王問擔任負責人之晶鈿公司因商標權之拍定而接觸、取得我創作之系爭鴨頭圖案、「GentlemanDuck」字型及雲形紋飾圖案與我口頭授權徐○○使用於特定品項開發之男、女用皮包商品稿件及前述由徐○○私下搶註之商標,但是你等未經我同意或授權,即擅自重製或改作系爭鴨頭圖案、「GentlemanDuck」字型及雲形紋飾圖案開發1系列之皮包商品,並廣泛使用於你等之宣傳圖片、照片、商品、名片、手錶、形象櫃設計等,且你等所使用之鴨頭及紋飾圖案與系爭鴨頭及雲形紋飾圖案構成實質近似,自已侵害我之著作權;況你等所受讓取得之商標權,他指定使用類別為皮包、皮夾、書包、手提箱袋、旅行袋,則逾越上開商品範圍外之使用,當然不在商標權利範圍內,仍應經系爭鴨頭圖案及「GentlemanDuck」字型著作權人之同意。再你等於<date>間即知悉不得生產系爭鴨頭圖案、「GentlemanDuck」字型及雲形紋飾圖案,迄今卻仍持續生產、販售該等商品,當然具有侵害著作權之故意,而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縱認我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為無理由,我亦得請求你等返還他無法律上原因所受之利益等語。⒉你亞仕登限公司及晶鈿公司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⒊你亞仕登公司及王問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⒋你晶鈿公司及王問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⒌第2、3、4項聲明,如你等其中1人已為給付,則他餘你就他給付數額範圍內免為給付義務。⒍你亞仕登公司及晶鈿公司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判決書之法院名稱、案號、主文,內容,以長25公分、寬19公分之篇幅,以不小於14號字之楷體字型登載於自由時報、蘋果日報頭版下半頁登載1日。⒎就訴之聲明第2、3、4項,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 1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2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2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其他契約爭議事件
雙方於<date>間簽訂之系爭推廣合約,為買賣契約,你應依據該合約給付買賣價金美金53,849.13元等語,並提出原證1至原證6等證據,以證明雙方達成買賣契約之合意。你則抗辯:雙方所約定之契約有兩個,1為行銷推廣活動契約,另1為獨家銷售契約等語。3.法院調查結果:原證1係於<date>簽訂之合作備忘錄之合作備忘錄約定內容略以:「..雙方基於友好誠信之原則,茲針對株3王國際-天京蔘,正式授權因思銳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大中華地區唯1銷售代理商。合作方式:1雙方同意以年營業額300萬美金做為合作目標。2雙方同意以『天京蔘』做為人蔘在市場推銷的品牌識別標誌。3雙方保證以誠信和積極的態度,在種植..通路的工作各司其職,為達成雙方利益最大化之目標而努力。」等語,(見台北地院卷第21頁),本合作備忘錄所使用之文字無買賣價金之約定。原證2為雙方就推廣活動細節往來之韓文電子郵件,例如於<date>至26日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售事等(見台北地院卷第22至25頁,中譯文見原證2-1,本院卷第166頁),但此未證明雙方就買賣價金達成1致之合意。原證3為出貨清單,並載明總價金為53,849.13元(57,618,569韓元)(見台北地院卷第26頁),係我單方面出據,並無你人員之簽署,無法證明雙方達成合意。原證4為我為交付人蔘等物品而由銀行開立以你為收件人之載貨證券,及我委託國際快遞運送之收據(見台北地院卷第27至29頁),並未證明你承諾支付我價金之事實。原證5雙方人員往來之韓文電子郵件,我謂該郵件是你向我請求當面交付貨物之電子郵件內容影本等語,但是依該郵件英文翻譯,是你人員告知我人員,他已將發票與裝箱單附於貨物由EMS運送(IhaveattachedtheinvoiceandthepackinglistfortheshipmentweresentbyEMS...),而你人員回覆以「我們已注意EMS包裝盒。以下為送回韓國之裝貨單。你來到本地,請將以下產品帶來。」(WetookcareoftheEMSboxes.ThefollowinglistsareshipmentwhichsentbacktoKorea.Pleasebringtheproductsbel-owwhenyoucometohere)(見台北地院卷第30至32頁,中譯文見原證5-1,本院卷第168頁),由此文義,無法證明雙方就買賣價金與標的達成買賣之意思表示合致。原證6為韓文記載電子郵件,我雖稱是約定你應至遲於我出貨日之45日內將貨款電匯方式給付我等語,然依我所附英文翻譯是由我人員告知你「我們採取45天信用狀利息」(WetaketheinterestforL/C45days.),而你人員則覆以他另外增加契約1些之細節(I'veattachedthecontractthatIadd-edsomedetails.),由此並不能認定我出售貨物並定明價金,經你同意支付該價金。原證10為你網站使用我商標之網頁影印資料(見台北地院卷第45至46頁,中譯文見6-1,本院卷第170頁),然此未證明兩造間成立買賣契約。又原證7、8為我予律師之電子郵件及我委託律師致你函等件(見台北地院卷第36至39頁),不能證明雙方成立買賣契約。4.我另主張你曾以電子郵件承諾付款,我並開立商業發票,且雙方在電子郵件以FOB條款約定,可證明雙方成立買賣契約等情,並提出原證12、13為證(中文譯文為原證12-1、13-1),而原證12為我人員向你催款,我標出你人員回覆:「..有意願根據正確的細節及金額來付款..為了要清償所有的餘額,請寄給我所有有關於天京蔘產品,像是數量..」等語,原證13係經我標出我人員回覆為「實際的FOB價格/發票價格/你要求的1/5發票」。但此為電子郵件往來,僅呈現你同意依據正確細節及金額付款,雖使用FOB國際貿易往來,但是不能以此反推雙方間為買賣契約。5.依上述雙方簽訂之合作備忘錄與雙方往來之電子郵件等,並不足以證明雙方間達成買賣契約之合意;而依合作備忘錄所示內容,可證明我以你為大中華地區唯1銷售代理商,且以年營業額美金300萬元為目標,雙方並保證未來對於天京蔘之製造及行銷等為利益最大化目標努力,是就此部分雙方為1致之意思表示,故你辯稱雙方間係成立行銷推廣活動契約與獨家銷售契約,應屬有據。你依不當得利規定請求你返還我所受利益,及你主張抵銷,均為有理由:1.依據「無法律上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他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不當得利之受領人,除返還他所受利益外,如本於該利益更有取得者,並應返還。但依他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者,應償還他價額。次依據「查契約成立生效後,債務人除負有給付義務(包括主給付義務與從給付義務)外,尚有附隨義務。所謂附隨義務,乃為履行給付義務或保護債權人人身或財產上利益,於契約發展過程基於誠信原則而生之義務,包括協力及告知義務以輔助實現債權人之給付利益。又附隨義務性質上屬於非構成契約原素或要素之義務,如有違反,債權人原則上固僅得請求損害賠償,然倘為與給付目的相關之附隨義務之違反,而足以影響契約目的之達成,使債權人無法實現他訂立契約之利益,則與違反主給付義務對債權人所造成之結果,在本質上並無差異(皆使當事人締結契約之目的無法達成),當然亦應賦予債權人契約解除權,以確保債權人利益得以獲得完全之滿足,俾維護契約應有之規範功能與秩序。依據契約1經解除,契約即溯及歸於消滅,與自始未訂立契約同。」(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2號民事判決3照)。2.本件兩造間所訂立之系爭推廣合約,他法律性質非屬買賣契約,而是你所稱之行銷推廣活動契約與獨家銷售契約,已如前述。是我有交付天京蔘產品等供你在台灣推廣銷售義務,你於推廣活動結束後,有與我結算及返還推廣活動剩餘物之附隨義務。但你就我之天京蔘產品於<date>推廣活動結束後,到我於<date>提起本件訴訟時止,並未提出與我結算應返還貨物及金額之證明,則你違反系爭推廣合約所約定目的所生相關之附隨義務,而足以影響契約目的之達成,使我無法實現他訂立契約之利益,自應賦予我契約解除權,以確保我利益得以獲得完全之滿足,俾維護契約應有之規範功能與秩序。4.法院調查結果你就我所提出之原證3交付予你之出貨清單(見台北地院卷第26頁),就其中第3、6、7筆貨品計美金43,297.2元,並不爭執(見答辯2狀,本院卷第60頁),而就他餘如第1、2、4、5筆貨品計美金10,551.93美元,則以清單上記載為樣品(sampleorder),此樣品等同為我之贈品,不應算入返還之列等語(同上卷)。我則否認此部分為贈品(見準備2狀,本院卷第163頁)。但是我提供樣品等是請你展示推銷,雙方所簽訂之合作備忘錄,並無約定,但記載為樣品亦僅係提供予你代為推廣促銷之用,他所有權並未移轉,仍屬我所有之物,此為你所承認(同上卷第61頁),你在推廣期間究出售多少金額,自有向我提出結算義務,你未提出結算證明,故樣品等所有權仍為我所有,為你應以原狀返還之物。本件系爭推廣合約並無雙方應給付他方金錢之約定,但我要求你給付價金,並列出原證3之出貨清單,而你則列出其為我推銷天京蔘產之推廣活動費用,則系爭推廣合約為有償性契約,雙方應依據約給付他方相關支出之費用。你以他支出推廣天京蔘活動所支付費用達1,940,977元,可與上述剩餘商品美金43,297.2元主張抵銷等情,並提出附表1、被證5於<date>至<date>辦理天京蔘行銷活動支出之相關單據影本為證(見本院卷第65、78至126頁)。依你提出之前開單據為現場展示之布置用、購買展示櫃、攤位、裝潢、員工薪資及推廣節目報酬等支出,該推廣費用1,940,977元,應認在你與我簽訂系爭推廣合約範圍內,則我有支付予你之義務;而你究出售多少天京蔘產品未與我結算,於本件訴訟亦無清算紀錄提出,因之,依據我所主張你有返還該等剩餘商品即美金43,297.2元(約合新台幣43,29.2×30=1,298,916元)予我之義務,故雙方互負債務,且兩者給付種類相同,並均屆清償期,你主張抵銷,應為可取。我請求你給付韓國政府補助款並無理由:1.依據「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者,債權人得請求賠償損害。次依據「金錢債務不容有不能之觀念,即有不可抗力等危險,亦應由他負擔,決不能藉口損失及人欠未收以冀減免責任。」(最高法院<date>上字第233號判例3照)。依此,以金錢為給付標的之債務是種類之債,不生客觀上給付不能之問題,如債務人因財富不足等原因致無法給付,則生給付遲延等債務不履行之法律效果,故債務人對於金錢債務恆負有無限責任,應就他現在及將來1切財產負責。2.。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9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6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9 1 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3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4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67",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0",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20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20 2",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他專利申請日為<date>,專利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智慧財產局於<date>出具系爭專利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認定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具有專利性。竟然你昌澤工已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昌澤公司)竟未經我之同意或授權,利用系爭專利之技術生產、製造、販賣品名、型號為UB-2100ECK、UB-23SECK、UB-25SECK、UB-3100VECK及UB-3100ECK之集塵器產品(下稱系爭產品),我委由祥雲實業有限公司(下稱祥雲公司)與全方位藝術有限公司(下稱全方位公司)購得系爭產品,發現他均使用系爭專利之技術。故先以型號UB-2100ECK之產品委請中國生產力中心為侵害鑑定。經鑑定結果,認該產品落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他符合文義讀取,確已侵害系爭專利。(2)你昌澤公司曾於<date>提出專利舉發,智慧財產局依你昌澤公司<date>印製之UB-2100ECK、UB-3100ECK產品型錄與UB-2100ECK、UB-3100ECK實物照片,認定系爭專利聲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均不具進步性,為舉發成立之處分,應撤銷系爭專利之處分。該處分中之附件9、附件10(即被證8、9)之UB-2100ECK、UB-3100ECK實物照片與附件2(即被證7)之你昌澤公司型錄所示UB-2100ECK、UB-3100ECK產品型號,兩者雖相同。但是外殼形狀、名牌、告示牌大小、濾網、束環及集塵袋,均不相同。且附件2之型錄係<date>所印製,而附件9、附件10係舉發後之<date>間由你提出,兩者非同期產品。況附件9、附件10之提出日期距舉發日已超過<date>,他與經驗法則有違。經現場勘驗附件9、附件10之實物,他內部雖有系爭專利之自動撥掃裝置,但是他名牌是以貼紙浮貼,得隨時更換,他是否於系爭專利申請前已存在,你昌澤公司並未加以證明。且產品說明書之目錄頁碼與內頁不符、首頁產品、新產品之外觀圖與附件2之型錄不同。因雙方在市場上之產品重疊,具有競爭關係,你昌澤公司為該類產品之專業製造商,隨時可複製相同產品,前述證物均可能臨訟杜撰,故他所示生產日期,即非無疑,難以證明附件9、附件10與附件2之產品,他內部構件相同而具有關聯性。再者,舉發期間進行兩次現場勘驗,第1次勘驗時,因勘驗人員發現外觀型號不同,而以照片呈現產品內部撥掃裝置。進行第2次勘驗,他外觀仍與附件2型錄不同。倘你產製之UB2100ECK、UB3100ECK產品內部之自動撥掃裝置如附件9、附件10照片所示,且於系爭專利申請前已公開使用,你應可輕易提出,自無在審查中,提出外觀不同之產品充數,遲至<date>後,再提出附件9、附件10之實物,作為佐證之理。是該等證據之提出,他與經驗法則有違,不得作為舉發證據。我依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東山稽徵所(下稱東山稽徵所)<date>中區國稅東山1字第1000003971號函檢附之製成品進產銷明細表,統計你<date>度、<date>度銷售侵權產品數量;與財政部臺中關稅局(下稱臺中關稅局)<date>度及<date>度之出口報單,統計你<date>度、<date>度侵權產品之數量,並依你提貨單所載之成本,計算你之利潤為新臺幣(下同)15,641,090元。因系爭專利相關技術已揭示於專利公報,且你昌澤公司與我為同業,你明知前揭技術,我已取得專利,竟加以製造與販賣,他是故意侵權甚明。職是,我所得請求之金額己超過3百萬元,聲明請求你給付3百萬元,應有理由。準此,我聲明求為判決:1.你就系爭產品或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不得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之行為。2.你應連帶給付我3百萬元,與當然起訴狀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3.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0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0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他專利申請日為<date>,專利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智慧財產局於<date>出具系爭專利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認定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具有專利性。竟然你昌澤工已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昌澤公司)竟未經我之同意或授權,利用系爭專利之技術生產、製造、販賣品名、型號為UB-2100ECK、UB-23SECK、UB-25SECK、UB-3100VECK及UB-3100ECK之集塵器產品(下稱系爭產品),我委由祥雲實業有限公司(下稱祥雲公司)與全方位藝術有限公司(下稱全方位公司)購得系爭產品,發現他均使用系爭專利之技術。故先以型號UB-2100ECK之產品委請中國生產力中心為侵害鑑定。經鑑定結果,認該產品落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他符合文義讀取,確已侵害系爭專利。(2)你昌澤公司曾於<date>提出專利舉發,智慧財產局依你昌澤公司<date>印製之UB-2100ECK、UB-3100ECK產品型錄與UB-2100ECK、UB-3100ECK實物照片,認定系爭專利聲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均不具進步性,為舉發成立之處分,應撤銷系爭專利之處分。該處分中之附件9、附件10(即被證8、9)之UB-2100ECK、UB-3100ECK實物照片與附件2(即被證7)之你昌澤公司型錄所示UB-2100ECK、UB-3100ECK產品型號,兩者雖相同。但是外殼形狀、名牌、告示牌大小、濾網、束環及集塵袋,均不相同。且附件2之型錄係<date>所印製,而附件9、附件10係舉發後之<date>間由你提出,兩者非同期產品。況附件9、附件10之提出日期距舉發日已超過<date>,他與經驗法則有違。經現場勘驗附件9、附件10之實物,他內部雖有系爭專利之自動撥掃裝置,但是他名牌是以貼紙浮貼,得隨時更換,他是否於系爭專利申請前已存在,你昌澤公司並未加以證明。且產品說明書之目錄頁碼與內頁不符、首頁產品、新產品之外觀圖與附件2之型錄不同。因雙方在市場上之產品重疊,具有競爭關係,你昌澤公司為該類產品之專業製造商,隨時可複製相同產品,前述證物均可能臨訟杜撰,故他所示生產日期,即非無疑,難以證明附件9、附件10與附件2之產品,他內部構件相同而具有關聯性。再者,舉發期間進行兩次現場勘驗,第1次勘驗時,因勘驗人員發現外觀型號不同,而以照片呈現產品內部撥掃裝置。進行第2次勘驗,他外觀仍與附件2型錄不同。倘你產製之UB2100ECK、UB3100ECK產品內部之自動撥掃裝置如附件9、附件10照片所示,且於系爭專利申請前已公開使用,你應可輕易提出,自無在審查中,提出外觀不同之產品充數,遲至<date>後,再提出附件9、附件10之實物,作為佐證之理。是該等證據之提出,他與經驗法則有違,不得作為舉發證據。我依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東山稽徵所(下稱東山稽徵所)<date>中區國稅東山1字第1000003971號函檢附之製成品進產銷明細表,統計你<date>度、<date>度銷售侵權產品數量;與財政部臺中關稅局(下稱臺中關稅局)<date>度及<date>度之出口報單,統計你<date>度、<date>度侵權產品之數量,並依你提貨單所載之成本,計算你之利潤為新臺幣(下同)15,641,090元。因系爭專利相關技術已揭示於專利公報,且你昌澤公司與我為同業,你明知前揭技術,我已取得專利,竟加以製造與販賣,他是故意侵權甚明。職是,我所得請求之金額己超過3百萬元,聲明請求你給付3百萬元,應有理由。準此,我聲明求為判決:1.你就系爭產品或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產品,不得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之行為。2.你應連帶給付我3百萬元,與當然起訴狀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3.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於<date>間研究發明應用於電腦周邊設備之通用序列匯流排(USB)切換系統,該切換系統包含螢幕顯示裝置以及用於畫面切換之面板按鈕,在建立控制連線時,可顯示操作中的電腦以及非操作中的電腦之狀態,以便進行管理及快速切換至不同台的電腦。我於<date>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電子式切換裝置」新型專利,經該局於<date>核准公告(公告第435758號)並發給第174875號專利證書(即系爭新型專利),該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惟該系爭新型專利亦已於<date>期滿而告消滅。我嗣於<date>向智慧局申請「應用於電腦周邊設備之通用序列匯流排(USB)切換系統」發明專利,經該局於<date>核准公告並發給第I220489號專利證書(即系爭發明專利),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2)對你抗辯之陳述:1、你生產製造之KVM切換器產品已落入系爭新型專利及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1)你生產之EM-810XD、EM-1610XD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系統落入我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由禕峰公司生產製造,崴淇公司販賣之EM-810XD、EM-1610XD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系統(原證7:EM-810XD產品照片、發票等資料),有侵害我系爭發明專利情形。我以你生產EM-810XD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系統,經比對分析,證實該等產品確實落入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獨立項)之申請專利範圍(原證8:系爭發明專利比對分析報告),亦即上開產品侵害我之系爭發明專利權。另依EM-810XD及EM-1610XD之操作手冊(原證7)顯示,EM810XD及E-1610XD之基本構造、功能均相同,僅得外接之設備數量不同,故EM-1610XD應亦侵害我系爭發明專利。(2)你生產之EM210-UP電子式切換裝置落入我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由你禕峰公司製造,且由你崴淇公司銷售之EM-210UP、EM-410UP(4port)以及EM-210XP、EM-410XP、EM-210DH、EM-410DH、EM-210DVI、EM-410DVI、EM-810XD、EM-1610XD等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電子式切換裝置有侵害我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情形。我以你生產之EM210-UP產品進行比對,經比對分析,證實該產品確實落入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獨立項)(原證6:系爭新型專利比對分析報告),亦即系爭產品侵害我系爭新型專利。(3)我以系爭新型專利比對分析報告(原證6)、台灣大學000000工業研究中心鑑定報告(原證14)、侵權比對分析報告(原證34、原證34-1)加以說明,是你所辯不足為採,你抗辯亦多以在電路圖上畫叉方式抗辯,且你自始至終均不願提出他所主張之電路圖。2、系爭發明專利具可專利性:(1)你所提證據不足以證明系爭發明專利不具新穎性或進步性:①被證8(我<date>產品型錄第4、8頁),該型錄封面標記2001,僅能說明該著作可能於<date>完成,但不能證明該產品已上市銷售,更無法證明該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0)已被公開。②被證9(我美國官方網站關於ACS-1712/ACS-1714產品網頁),他左上方表示2011/2/17字樣,顯示ACS-1712/ACS-1714說明書於<date>可得下載,但不能證明在<date>時點,前述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0)已被公開。③被證13(我<date>產品型錄)僅能說明該型錄著作於<date>時,可能已經完成,但並不能證明該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6)已被公開。④被證14(WaybackMachine網頁回溯器檢索<date>與我「CS-1712/CS-1714」相關結果)與被證15(由WaybackMachine連結資料,連結至與我CS-1712/CS-1714相關資訊),僅能證明WaybackMachine網頁之搜尋引擎,曾於<date>接觸CS-1712/CS-1714產品之網頁,但不能證明該產品於該日期已上市,亦不能證明前開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6)已經被公開。⑤被證16(我CS-1712/CS-1714使用者說明書著作權標示),該說明書上之著作權標示,僅能證明他完成該著作之日期,但並不能證明前開產品之使用說明書(被證16)被公開之日期。⑥被證18(美國0000000000公司發布關於我KVM-201、KVM-401產品之新聞稿),他在0000000000公司<date>之新聞稿網頁關於KVM-201/KVM-401產品之記載為「arescheduledtobeavailableinJanuary2001」即預計於<date>販賣,此資料並不能證明前開產品說明書已於<date>公開。⑦被證19(我KVM-201、KVM-401產品之使用者說明書標示),該說明書上著作權標示,僅能證明該著作可能完成之年份,但並不能證明該產品之說明書於該年度已經公開。(2)系爭發明專利具有「1中央處理器,用以處理該些電腦與該輸入/輸出裝置之間的訊號傳輸」之技術特徵,此等技術特徵描述包含元件,及元件於整體裝置之功能。但你於我ACS-1712/ACS-1714產品使用者說明書與系爭發明技術比對分析表(被證11)、我CS-1712/CS-1714產品使用者說明書與系爭發明技術比對分析表(被證17)、我KVM-201、KVM-401產品使用者說明書與系爭發明技術比對分析表(被證20)表示,被證10、16、19產品說明書中「快速,容易安裝;只需要將cable插入到相對應的埠」、「不用配置軟體,無須安裝程序,沒有不相容的問題」、「本KVM切換器無須安裝驅動軟體」、「容易安裝,本KVM切換器使用標準cable以連接到電腦」、「無須安裝軟體」已揭露前述特徵。此等記載僅為KVM裝置整體功能說明,並未揭露中央處理器元件,亦非中央處理器元件功能之說明,更與中央處理器元件處理訊號傳輸之技術特徵無關聯,故被證11、17、20之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3)系爭發明專利具有「1螢幕顯示調整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調整螢幕顯示的位置,並對該些電腦進行命名;1影像畫面控制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控制該螢幕顯示之影像畫面訊號」之技術特徵,此等技術特徵包含元件與其他元件之連結關係,以及元件與其他元件連結後產生之功能。惟你於技術分析比對(被證11、17、20)表示,被證10、16、19產品說明書中「OSDOVERVIEW可以看到提供1螢幕顯示OSD調整裝置」、「如果1埠已被命名,它的名字會出現在此列」、「OSD方便存取目錄和容易辨識電腦」、「圖示可看出切換器具有1螢幕顯示OSD調整裝置」、「編輯名稱=此模式為允許使用者自行定義本KVM每個埠的名稱」、「OSD的選擇提供了方便存取常用的功能在畫面顯示」已揭露前述特徵(被證11、被證17、被證20)。此等記載僅為單純KVM整體裝置功能,上開證據並未揭露「螢幕顯示裝置與中央處理器」、「影像畫面控制裝置與中央處理器」連結關係,亦未揭露「螢幕顯示調整裝置與中央處理器連結後,得以調整螢幕顯示位置」以及「影像畫面控制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控制該螢幕顯示之影像畫面訊號」等因連結關係產生之功能,故被證11、17、20之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4)你以申請第91123858號「電腦操作台與週邊裝置訊號切換器及其方法」所載內容(被證21),及其比對分析(被證22)主張他已揭露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技術,故系爭發明專利範圍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已擬制喪失新穎性。而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具有「1螢幕顯示調整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調整螢幕顯示的位置,並對該些電腦進行命名」技術特徵,你於前述分析第3頁主張申請第91123858號說明書第4圖已揭露「螢幕控制裝置模組56連接至中央處理器30,以及1影像面板控制裝置模組50,透過第4輸出接埠52來控制與調整訊號至外部的螢幕14」,前開圖示並未揭露系爭發明專利「調整螢幕顯示的位置」以及「對該些電腦進行命名」功能,故被證21不足證系爭發明專利擬制喪失新穎性。3、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具新穎性:(1)你以我生產銷售之US-401號切換器及該切換器相關網頁等資料(被證37至被證40)不足證明我早於系爭新型專利申請日(<date>)前即有生產及銷售US-401產品之事實:①被證39網頁回溯器並非由政府或其他公家機關所設置,是由私人單位所提供之免費服務,他證明時點之公信力,顯屬可疑。如點選你所示US-401網頁specifications之處,可見我生產之最新產品(原證27),顯見此等網站是否即能證明你主張網頁時點,令人難以信服。被證39網頁回溯器網頁資料,完全無任何系爭產品照片,是否與被證37為構造完全相同產品,亦有可疑,故被證39網頁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②你所提US-401(被證37)為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註冊後生產之產品,相關產品及鑑定報告(被證40),不得作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之證據。據我查視被證40之US-401型號切換器,發現他為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註冊後所生產之US-401型號切換器,生產時間距今應未超過<date>,是被證37並不具有證據能力。而以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後生產之產品所做之鑑定報告,亦應不具任何證據能力。況你就被證37並未證明該產品生產或銷售時點,故不得作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之證據。③我韓文版官方網頁(被證38)僅能證明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後生產之產品,可能有使用系爭新型專利技術,仍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該等網頁如標示有系爭新型專利號數,即可證明該等網頁為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後所建置,並無法作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之證據。況標示系爭新型專利號數並不表示相關產品確有實施所有專利範圍請求項之內容。(2)你以被證41-1至41-5a與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進行比對部分:①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57636號「串列式自動資料轉接器」(被證41-1)不足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他揭露之串列式自動資料轉換器不僅內容結構與系爭新型專利不同外,你指稱之比對內容多有矛盾及錯誤,他未揭露系爭新型專利技術內容。②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67743號「1種電腦系統內之時脈信號切換裝置及方法」(被證41-2)揭露之時脈信號切換裝置與系爭新型專利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之切換裝置,兩者本屬不同技術領域,且內部運作與功效明顯不同,若以該證據來比對系爭新型專利,明顯不合理。你引用該證據內容顯有斷章取義,而非該證據本身技術內容,有混淆判斷之情事,難引用為證據。③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80540號「資料訊號傳輸自動切換裝置改良」(被證41-3)揭露之資料訊號傳輸自動切換裝置不僅欲解決問題不同外,所達到功效也不相同,且你比對時除比對對象有誤外,部分內容有斷章取義及許多矛盾與錯誤之情事。④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23833號「電腦週邊設備切換器」(被證41-4)所述之電腦週邊設備切換器與系爭新型專利之USB介面電子式切換裝置兩者內部構件所提供的功能與作動完全不同,同時兩者對於切換來源亦明顯不同。系爭新型專利是提供USB介面的連通,與該證據提供之標準DB-25接頭的連通也完全不同。⑤日本專利公開案特開平00-000000號(被證41-5)及美國專利公開案00000000000號(被證41-5a)揭露之USBswitchingapparatus106與系爭新型專利相較,除各構件連接關係不相同外,各構件運作方式亦有所差異,於缺乏你詳細說明比對過程下,僅引用該證據多段內容即指稱兩者技術內容相同,難令我信服兩者是同1技術內容,且經各構件分析比對後得到兩者確實具有差異。(3)關於被證66部分(即被證41-5:日本專利特開平00-000000號部分):①觸發信號產生器部分:手動切換開關111並不會產生觸發信號,而是由切換控制器加以檢測與系爭新型專利由觸發信號產生器送出信號並不相同。你陳稱被證41-5具有1切換開關(#a),當使用者啟動切換開關(#a)時,就送出1觸發信號至控制信號產生器,純屬你臆測,遍觀說明書內容,未有該等記載,實則被證41-5是由切換控制器進行檢測,與系爭新型專利作用方式,並不相同。且依被證41-5翻譯內容,亦載明由USB主機103發出切換控制命令,從釋出的USB上傳給切換電路108的切換控制單元110。②控制信號產生器部分:被證41-5僅揭露切換控制器110會去檢知手動開關111,並啟動切換器109,被證41-5專利說明書中未如系爭新型專利揭露,控制信號產生器會接收觸發信號產生器所送出的觸發信號,經過處理後,並送出控制信號至連接器的特徵。你此部份以圖1為例說明者,純屬你臆測,該相關技術並未揭載於被證41-5之中。③連接器部分:你僅以被證41-5圖示為臆測,實該相關技術均未接載於被證41-5說明書內,你重複引用相同文字,而未依說明書之內容進行實質比對。4、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具有進步性:(1)你所提之電路圖及規格表,與系爭新型專利技術領域及所欲解決問題無關,各電路圖及規格表間亦無教示任何動機得予組合:①你提出之電路圖及規格表僅為:以PIC16C71組成之3位數字電壓表電路、以PIC16C73做成之6位數編碼器光學尺等位置控制技術顯示電路以及直流伺服馬達PMW定位CNC串列傳輸控制電路(被證31)。正緣觸發D型正反器、類比開關的等效電路以及匯流排緩衝器、資料選擇器/同位編碼器、正反器、LATCH/RS-FF、D型記錄器之規格表。4053B(Triple20channelMultiplexer/Demultiplexer)之規格表。②該電路圖及規格表均與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完全無關,你所提之電路圖及規格表,非但與系爭新型專利欲解決之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切換裝置完全無關,所提之電路圖與規格表間彼此亦無關連,無教示任何組合動機,故被證31至被證34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2)被證34所提比對分析中,被證31至33之組合並未揭露系爭新型專利技術特徵:①你係以系爭新型專利實施例第1圖及第2圖之圖示加以說明,非就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文字加以比對。②由該第1圖及第2圖比對,可見你所提證據完全未揭露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元件(即元件14、15、16),顯見你所提證據並未揭露系爭新型專利全部元件。③你於第1圖及第2圖主張IC7474、D型正反器、DFlip-Flop揭露系爭新型專利控制信號產生器,多工器、Multiplexer、IC74157、IC4053部份,已揭露系爭新型專利連接器。系爭新型專利係組合觸發信號產生器、控制信號產生器、連接器後之1種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之電子式切換裝置,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除揭露構成裝置元件外,並揭露各元件間連結關係。而你所提比對分析第1圖及第2圖,僅為就他所提證據與控制信號產生器及多工器之單純比對,就觸發信號產生器與控制信號產生器、控制信號產生器與連結器、連結器與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間之組合關係,你並未於第1圖及第2圖說明他所提證據如何揭露。④你僅節錄PIC16C71電路圖部份結構、正反器、O型記錄器、資料選擇器之規格,但對於如何對應系爭新型專利元件及組合關係,隻字未提。⑤你比對分析僅泛稱被證31至33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特徵,但並未具體指明被證31至33如何揭露系爭新型專利之元件及組合關係。A.你僅泛言「被證31至被證33均為電子電路領域習見之教科書或工具書,熟習USB組合介面切換裝置相關技術之人,具有組合被證31至33之動機,而依照被證31至33組合後所揭露之技術內容,熟習相關技術之人即可輕易完成」,惟對於被證31至被證33如何揭露系爭新型專利元件隻字未提,而被證31至被證33彼此毫無任何關連,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B.你僅泛言由被證31可看到「1觸發信號產生器電路,他輸出與控制信號產生器之輸入相連,並具1切換開關,當使用者啟動切換開關時,就送出1觸發信號至控制信號產生器」,但被證31之何部分該當觸發信號產生器電路?何部分該當切換開關?電路圖何部分指出「使用者啟動切換開關時,就送出1觸發信號至控制信號產生器」?你均未具體指明,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C.你僅泛言「由被證32可看到建議型號74的IC、正緣觸發D型正反器及74HC74/AC74(DualDFlip-FlopwithPresetandClear)」,但被證32之何部分該當控制信號產生器?何部分該當連接器?被證32如何揭露控制信號產生器?如何揭露「輸入與觸發信號產生器之輸出相連接」、「輸出則與連接器的輸入相連接」、「接收觸發信號產生器所送出的觸發信號,經過處理後,送出控制信號至連接器」?你均未具體指明,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D.你僅泛言「由被證33可看到建議型號157的IC、由Select之Hi或Low,來決定選擇DATAA或DATAB輸出、可看到4053(AnalogMultiplexers/Demultiplexers、3個輸入的數位信號來控制AnalogMultiplexer)」,但被證33之何部分該當控制信號產生器,何部分該當連接器,何部分該當電子裝置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被證33如何揭露「輸入與2個以上之電子裝置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相連」之技術特徵?如何揭露「輸出則與另1電子裝置之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相連」、「他收到控制信號產生器所送出的控制信號後,根據控制信號連接相關的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等技術特徵?你均未具體指明,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3)被證41-6至41-17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被證41-6: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34346號「並列訊號切換器追加」,被證41-7: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34347號「2對1串列資料自動切換器」,被證41-8: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67742號之「1時脈切換電路及其方法」,被證41-9:台灣專利公告案第285321號「多媒體視訊及聲音轉換電路」,被證41-10:台灣專利公告案第291195號「鍵盤與滑鼠共用接座」,被證41-11: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07441號「多輸入、多輸出內含子母畫面A/V多用途切換裝置」,被證41-12: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37868號「自動切換裝置」,被證41-13: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40928號「USB多功能轉接控制器」,被證41-14: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44477號「網路伺服器監控裝置」,被證41-15: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53167號「電腦匯流排上共享資源之快速存取方法及裝置」,被證41-16: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56990號之「影音信號自動選擇裝置」,被證41-17: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57297號「用以同時控制多部硬碟機之硬碟機控制裝置」)①你並未說明及論述內容引用於證據說明書何處(例如援引說明書那1段落或圖式),甚至部分論述並非來自證據說明書,而是你解讀證據後以他觀點所提出論點。②專利是否具有進步性須技術比對,惟你僅以證據片段內容說明已揭示系爭新型專利技術,即認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顯乏技術比對程序,草率認定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有違專利審查基準審查流程。(4)被證43-1至43-2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被證43-1:美國專利公告案第6,118,496號,被證43-2:美國專利公告案第6,012,103號)①系爭新型專利須經審查委員謹慎為前案檢索、技術比較及差異論述而完成,整體過程具相當嚴謹性,況美國專利制度並無新型專利之設置。你單以他國相應案所引用證據來指稱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而未考量各國專利法規及審查實務歧異,顯有不當。②系爭新型專利之美國相應案(申請案號:09/514579),於<date>收到美國專利商標局之審查意見,以美國專利公告案第6,118,496號及第6,012,103號指稱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因而你以相同引證案作為證據,認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但你對於兩個引證案與系爭新型專利間之比對,明顯僅論述美國相應案之審查意見,並未加入新論點或自行就系爭新型專利比對他內容。③證據43-1揭露汽車內多輸入源(thevideoinputinterface10及theleft/rightsoundchannelinputinterface120)下,輸出源(thevideooutputamplifier20、left/rightsoundchannelamplifier220)為何者的選擇機制,他透過CPU16判斷來當然videoinputinterface10的輸入訊號是否為thelastinputsignal以決定輸出源為何者,並發出控制訊號控制analogelectronicswitchunit18,然證據43-1提出輸入源與輸出源兩者皆非使用USB介面,且系爭新型專利是用切換開關決定連線對象,而非證據43-1所述是判斷輸入訊號,證據43-1與系爭新型專利顯有不同。④你雖以證據43-2揭示電腦與週邊裝置的連線採用USB介面之技術手段,欲以證據43-1和證據43-2結合論究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惟證據43-2僅有揭露裝置間USB介面之連接技術,但未揭露可提供具USB介面之電子裝置間之切換連接技術,縱你認為可將證據43-1和證據43-2結合,亦無法使熟習該項技術者透過1般技術知識而輕易完成系爭新型專利技術。⑤被證43-2僅揭示電腦與週邊裝置之連線技術,並未揭露任何裝置或設備可提供多裝置下切換技術,或有任何裝置或設備可作為兩個具有USB介面電子裝置之連線,即便將被證43-1輸入源和輸出源都改為USB介面,仍無法確保被證43-1之analogelectronicswitchunit18可滿足輸入源和輸出源皆為USB介面的傳輸機制。⑥被證43-2揭示具USB介面兩裝置之連接技術,但被證43-2不具備任何切換概念,被證43-1則是透過CPU16判斷來當然videoinputinterface10之輸入訊號是否為thelastinputsignal,以發出控制訊號以控制analogelectronicswitchunit18他輸出源為何,因而被證43-1無揭露任何切換技術,即便將被證43-1和被證43-2結合,亦無法產生透過切換開關產生切換機制之技術手段。(5)被證64及65之組合無法輕易完成系爭新型專利技術:(被證64:德國專利早期公開案DE00000000U1號影本,被證65:PCT專利早期公開案WO99/01820號影本),被證64為具多個音頻視頻輸入之當然動音頻視頻輸出電路,完全不具有如系爭新型專利切換及連接兩個具USB介面之電子裝置功能。被證64不具有可供使用者操作之切換開關,他切換是依據CPU16對於訊號判斷而非受切換控制。被證64無如系爭新型專利,有切換開關、觸發信號產生器、控制信號產生器之設置及連結關係,因被證64完全未揭露任何USB介面概念,因此無法與被證65加以結合,被證65僅揭露裝置間USB介面連接技術,但未揭露可提供USB介面之電子裝置間切換技術,因此熟知相關技術者,即便將被證64及被證65加以結合,仍無法輕易完成系爭新型專利技術。5、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有具新穎性:你以被證37至39主張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不具新穎性,但被證37至39既不足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獨立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當然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附屬項第2至14項亦不具新穎性。6、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9、10、13、14項具有新穎性:你以被證41-5主張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9、10、13、14項不具新穎性,但就獨立項部份,我已經已說明被證41-5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獨立項不具新穎性,是被證41-5亦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其餘附屬項不具新穎性。7、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具有進步性:你以被證64及65之組合主張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不具進步性,但被證64之技術與USB完全無關,且被證64及65無法組合,即便組合亦無法揭露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之技術特徵,是以被證64及被證65亦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之附屬項第2至14項不具進步性。(2)損害賠償之計算:①我主張你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期間,就系爭新型專利部分為<date>起,至<date>止;就系爭發明專利部分,則為當然<date>起,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日止,計算賠償金額;而不當得利請求權部分,請求期間亦同。(3)我所提之發票為<date>間發票,該發票雖僅能證明我於該時點購入你產品,但並不能證明我於該時點已知悉你有侵害系爭新型專利或系爭發明專利。我本於平日即有購買同業間相關裝置以供了解業界競爭狀態,我亦係直至相關分析報告及臺灣大學000000工業研究中心完成鑑定後,始確認你產品確有侵害系爭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本案相關分析報告完成日為<date>間,為求慎重,我並於同月委託臺灣大學000000工業研究中心進行鑑定,故侵權行為賠償請求權之時效計算應由<date>起算,而非購買你產品之日起算。且你為我同業,本負有較高查證義務,且你早已由相關網頁及其他相關訴訟得知系爭專利之存在。(5)你自始至終不願提供完整產品發票資料,卻能夠比對產品序號,顯見你係故意不提出相關文書。(3)聲明求為判決:1、你應連帶給付我5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最後送達次日起至清償之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不得未經我同意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我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告第I220489號物品。3、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8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4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4 1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專利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9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於<date>間研究發明應用於電腦周邊設備之通用序列匯流排(USB)切換系統,該切換系統包含螢幕顯示裝置以及用於畫面切換之面板按鈕,在建立控制連線時,可顯示操作中的電腦以及非操作中的電腦之狀態,以便進行管理及快速切換至不同台的電腦。我於<date>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電子式切換裝置」新型專利,經該局於<date>核准公告(公告第435758號)並發給第174875號專利證書(即系爭新型專利),該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惟該系爭新型專利亦已於<date>期滿而告消滅。我嗣於<date>向智慧局申請「應用於電腦周邊設備之通用序列匯流排(USB)切換系統」發明專利,經該局於<date>核准公告並發給第I220489號專利證書(即系爭發明專利),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2)對你抗辯之陳述:1、你生產製造之KVM切換器產品已落入系爭新型專利及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1)你生產之EM-810XD、EM-1610XD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系統落入我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由禕峰公司生產製造,崴淇公司販賣之EM-810XD、EM-1610XD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系統(原證7:EM-810XD產品照片、發票等資料),有侵害我系爭發明專利情形。我以你生產EM-810XD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系統,經比對分析,證實該等產品確實落入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獨立項)之申請專利範圍(原證8:系爭發明專利比對分析報告),亦即上開產品侵害我之系爭發明專利權。另依EM-810XD及EM-1610XD之操作手冊(原證7)顯示,EM810XD及E-1610XD之基本構造、功能均相同,僅得外接之設備數量不同,故EM-1610XD應亦侵害我系爭發明專利。(2)你生產之EM210-UP電子式切換裝置落入我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由你禕峰公司製造,且由你崴淇公司銷售之EM-210UP、EM-410UP(4port)以及EM-210XP、EM-410XP、EM-210DH、EM-410DH、EM-210DVI、EM-410DVI、EM-810XD、EM-1610XD等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電子式切換裝置有侵害我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情形。我以你生產之EM210-UP產品進行比對,經比對分析,證實該產品確實落入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獨立項)(原證6:系爭新型專利比對分析報告),亦即系爭產品侵害我系爭新型專利。(3)我以系爭新型專利比對分析報告(原證6)、台灣大學000000工業研究中心鑑定報告(原證14)、侵權比對分析報告(原證34、原證34-1)加以說明,是你所辯不足為採,你抗辯亦多以在電路圖上畫叉方式抗辯,且你自始至終均不願提出他所主張之電路圖。2、系爭發明專利具可專利性:(1)你所提證據不足以證明系爭發明專利不具新穎性或進步性:①被證8(我<date>產品型錄第4、8頁),該型錄封面標記2001,僅能說明該著作可能於<date>完成,但不能證明該產品已上市銷售,更無法證明該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0)已被公開。②被證9(我美國官方網站關於ACS-1712/ACS-1714產品網頁),他左上方表示2011/2/17字樣,顯示ACS-1712/ACS-1714說明書於<date>可得下載,但不能證明在<date>時點,前述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0)已被公開。③被證13(我<date>產品型錄)僅能說明該型錄著作於<date>時,可能已經完成,但並不能證明該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6)已被公開。④被證14(WaybackMachine網頁回溯器檢索<date>與我「CS-1712/CS-1714」相關結果)與被證15(由WaybackMachine連結資料,連結至與我CS-1712/CS-1714相關資訊),僅能證明WaybackMachine網頁之搜尋引擎,曾於<date>接觸CS-1712/CS-1714產品之網頁,但不能證明該產品於該日期已上市,亦不能證明前開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6)已經被公開。⑤被證16(我CS-1712/CS-1714使用者說明書著作權標示),該說明書上之著作權標示,僅能證明他完成該著作之日期,但並不能證明前開產品之使用說明書(被證16)被公開之日期。⑥被證18(美國0000000000公司發布關於我KVM-201、KVM-401產品之新聞稿),他在0000000000公司<date>之新聞稿網頁關於KVM-201/KVM-401產品之記載為「arescheduledtobeavailableinJanuary2001」即預計於<date>販賣,此資料並不能證明前開產品說明書已於<date>公開。⑦被證19(我KVM-201、KVM-401產品之使用者說明書標示),該說明書上著作權標示,僅能證明該著作可能完成之年份,但並不能證明該產品之說明書於該年度已經公開。(2)系爭發明專利具有「1中央處理器,用以處理該些電腦與該輸入/輸出裝置之間的訊號傳輸」之技術特徵,此等技術特徵描述包含元件,及元件於整體裝置之功能。但你於我ACS-1712/ACS-1714產品使用者說明書與系爭發明技術比對分析表(被證11)、我CS-1712/CS-1714產品使用者說明書與系爭發明技術比對分析表(被證17)、我KVM-201、KVM-401產品使用者說明書與系爭發明技術比對分析表(被證20)表示,被證10、16、19產品說明書中「快速,容易安裝;只需要將cable插入到相對應的埠」、「不用配置軟體,無須安裝程序,沒有不相容的問題」、「本KVM切換器無須安裝驅動軟體」、「容易安裝,本KVM切換器使用標準cable以連接到電腦」、「無須安裝軟體」已揭露前述特徵。此等記載僅為KVM裝置整體功能說明,並未揭露中央處理器元件,亦非中央處理器元件功能之說明,更與中央處理器元件處理訊號傳輸之技術特徵無關聯,故被證11、17、20之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3)系爭發明專利具有「1螢幕顯示調整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調整螢幕顯示的位置,並對該些電腦進行命名;1影像畫面控制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控制該螢幕顯示之影像畫面訊號」之技術特徵,此等技術特徵包含元件與其他元件之連結關係,以及元件與其他元件連結後產生之功能。惟你於技術分析比對(被證11、17、20)表示,被證10、16、19產品說明書中「OSDOVERVIEW可以看到提供1螢幕顯示OSD調整裝置」、「如果1埠已被命名,它的名字會出現在此列」、「OSD方便存取目錄和容易辨識電腦」、「圖示可看出切換器具有1螢幕顯示OSD調整裝置」、「編輯名稱=此模式為允許使用者自行定義本KVM每個埠的名稱」、「OSD的選擇提供了方便存取常用的功能在畫面顯示」已揭露前述特徵(被證11、被證17、被證20)。此等記載僅為單純KVM整體裝置功能,上開證據並未揭露「螢幕顯示裝置與中央處理器」、「影像畫面控制裝置與中央處理器」連結關係,亦未揭露「螢幕顯示調整裝置與中央處理器連結後,得以調整螢幕顯示位置」以及「影像畫面控制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控制該螢幕顯示之影像畫面訊號」等因連結關係產生之功能,故被證11、17、20之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4)你以申請第91123858號「電腦操作台與週邊裝置訊號切換器及其方法」所載內容(被證21),及其比對分析(被證22)主張他已揭露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技術,故系爭發明專利範圍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已擬制喪失新穎性。而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具有「1螢幕顯示調整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調整螢幕顯示的位置,並對該些電腦進行命名」技術特徵,你於前述分析第3頁主張申請第91123858號說明書第4圖已揭露「螢幕控制裝置模組56連接至中央處理器30,以及1影像面板控制裝置模組50,透過第4輸出接埠52來控制與調整訊號至外部的螢幕14」,前開圖示並未揭露系爭發明專利「調整螢幕顯示的位置」以及「對該些電腦進行命名」功能,故被證21不足證系爭發明專利擬制喪失新穎性。3、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具新穎性:(1)你以我生產銷售之US-401號切換器及該切換器相關網頁等資料(被證37至被證40)不足證明我早於系爭新型專利申請日(<date>)前即有生產及銷售US-401產品之事實:①被證39網頁回溯器並非由政府或其他公家機關所設置,是由私人單位所提供之免費服務,他證明時點之公信力,顯屬可疑。如點選你所示US-401網頁specifications之處,可見我生產之最新產品(原證27),顯見此等網站是否即能證明你主張網頁時點,令人難以信服。被證39網頁回溯器網頁資料,完全無任何系爭產品照片,是否與被證37為構造完全相同產品,亦有可疑,故被證39網頁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②你所提US-401(被證37)為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註冊後生產之產品,相關產品及鑑定報告(被證40),不得作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之證據。據我查視被證40之US-401型號切換器,發現他為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註冊後所生產之US-401型號切換器,生產時間距今應未超過<date>,是被證37並不具有證據能力。而以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後生產之產品所做之鑑定報告,亦應不具任何證據能力。況你就被證37並未證明該產品生產或銷售時點,故不得作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之證據。③我韓文版官方網頁(被證38)僅能證明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後生產之產品,可能有使用系爭新型專利技術,仍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該等網頁如標示有系爭新型專利號數,即可證明該等網頁為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後所建置,並無法作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之證據。況標示系爭新型專利號數並不表示相關產品確有實施所有專利範圍請求項之內容。(2)你以被證41-1至41-5a與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進行比對部分:①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57636號「串列式自動資料轉接器」(被證41-1)不足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他揭露之串列式自動資料轉換器不僅內容結構與系爭新型專利不同外,你指稱之比對內容多有矛盾及錯誤,他未揭露系爭新型專利技術內容。②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67743號「1種電腦系統內之時脈信號切換裝置及方法」(被證41-2)揭露之時脈信號切換裝置與系爭新型專利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之切換裝置,兩者本屬不同技術領域,且內部運作與功效明顯不同,若以該證據來比對系爭新型專利,明顯不合理。你引用該證據內容顯有斷章取義,而非該證據本身技術內容,有混淆判斷之情事,難引用為證據。③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80540號「資料訊號傳輸自動切換裝置改良」(被證41-3)揭露之資料訊號傳輸自動切換裝置不僅欲解決問題不同外,所達到功效也不相同,且你比對時除比對對象有誤外,部分內容有斷章取義及許多矛盾與錯誤之情事。④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23833號「電腦週邊設備切換器」(被證41-4)所述之電腦週邊設備切換器與系爭新型專利之USB介面電子式切換裝置兩者內部構件所提供的功能與作動完全不同,同時兩者對於切換來源亦明顯不同。系爭新型專利是提供USB介面的連通,與該證據提供之標準DB-25接頭的連通也完全不同。⑤日本專利公開案特開平00-000000號(被證41-5)及美國專利公開案00000000000號(被證41-5a)揭露之USBswitchingapparatus106與系爭新型專利相較,除各構件連接關係不相同外,各構件運作方式亦有所差異,於缺乏你詳細說明比對過程下,僅引用該證據多段內容即指稱兩者技術內容相同,難令我信服兩者是同1技術內容,且經各構件分析比對後得到兩者確實具有差異。(3)關於被證66部分(即被證41-5:日本專利特開平00-000000號部分):①觸發信號產生器部分:手動切換開關111並不會產生觸發信號,而是由切換控制器加以檢測與系爭新型專利由觸發信號產生器送出信號並不相同。你陳稱被證41-5具有1切換開關(#a),當使用者啟動切換開關(#a)時,就送出1觸發信號至控制信號產生器,純屬你臆測,遍觀說明書內容,未有該等記載,實則被證41-5是由切換控制器進行檢測,與系爭新型專利作用方式,並不相同。且依被證41-5翻譯內容,亦載明由USB主機103發出切換控制命令,從釋出的USB上傳給切換電路108的切換控制單元110。②控制信號產生器部分:被證41-5僅揭露切換控制器110會去檢知手動開關111,並啟動切換器109,被證41-5專利說明書中未如系爭新型專利揭露,控制信號產生器會接收觸發信號產生器所送出的觸發信號,經過處理後,並送出控制信號至連接器的特徵。你此部份以圖1為例說明者,純屬你臆測,該相關技術並未揭載於被證41-5之中。③連接器部分:你僅以被證41-5圖示為臆測,實該相關技術均未接載於被證41-5說明書內,你重複引用相同文字,而未依說明書之內容進行實質比對。4、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具有進步性:(1)你所提之電路圖及規格表,與系爭新型專利技術領域及所欲解決問題無關,各電路圖及規格表間亦無教示任何動機得予組合:①你提出之電路圖及規格表僅為:以PIC16C71組成之3位數字電壓表電路、以PIC16C73做成之6位數編碼器光學尺等位置控制技術顯示電路以及直流伺服馬達PMW定位CNC串列傳輸控制電路(被證31)。正緣觸發D型正反器、類比開關的等效電路以及匯流排緩衝器、資料選擇器/同位編碼器、正反器、LATCH/RS-FF、D型記錄器之規格表。4053B(Triple20channelMultiplexer/Demultiplexer)之規格表。②該電路圖及規格表均與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完全無關,你所提之電路圖及規格表,非但與系爭新型專利欲解決之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切換裝置完全無關,所提之電路圖與規格表間彼此亦無關連,無教示任何組合動機,故被證31至被證34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2)被證34所提比對分析中,被證31至33之組合並未揭露系爭新型專利技術特徵:①你係以系爭新型專利實施例第1圖及第2圖之圖示加以說明,非就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文字加以比對。②由該第1圖及第2圖比對,可見你所提證據完全未揭露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元件(即元件14、15、16),顯見你所提證據並未揭露系爭新型專利全部元件。③你於第1圖及第2圖主張IC7474、D型正反器、DFlip-Flop揭露系爭新型專利控制信號產生器,多工器、Multiplexer、IC74157、IC4053部份,已揭露系爭新型專利連接器。系爭新型專利係組合觸發信號產生器、控制信號產生器、連接器後之1種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之電子式切換裝置,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除揭露構成裝置元件外,並揭露各元件間連結關係。而你所提比對分析第1圖及第2圖,僅為就他所提證據與控制信號產生器及多工器之單純比對,就觸發信號產生器與控制信號產生器、控制信號產生器與連結器、連結器與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間之組合關係,你並未於第1圖及第2圖說明他所提證據如何揭露。④你僅節錄PIC16C71電路圖部份結構、正反器、O型記錄器、資料選擇器之規格,但對於如何對應系爭新型專利元件及組合關係,隻字未提。⑤你比對分析僅泛稱被證31至33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特徵,但並未具體指明被證31至33如何揭露系爭新型專利之元件及組合關係。A.你僅泛言「被證31至被證33均為電子電路領域習見之教科書或工具書,熟習USB組合介面切換裝置相關技術之人,具有組合被證31至33之動機,而依照被證31至33組合後所揭露之技術內容,熟習相關技術之人即可輕易完成」,惟對於被證31至被證33如何揭露系爭新型專利元件隻字未提,而被證31至被證33彼此毫無任何關連,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B.你僅泛言由被證31可看到「1觸發信號產生器電路,他輸出與控制信號產生器之輸入相連,並具1切換開關,當使用者啟動切換開關時,就送出1觸發信號至控制信號產生器」,但被證31之何部分該當觸發信號產生器電路?何部分該當切換開關?電路圖何部分指出「使用者啟動切換開關時,就送出1觸發信號至控制信號產生器」?你均未具體指明,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C.你僅泛言「由被證32可看到建議型號74的IC、正緣觸發D型正反器及74HC74/AC74(DualDFlip-FlopwithPresetandClear)」,但被證32之何部分該當控制信號產生器?何部分該當連接器?被證32如何揭露控制信號產生器?如何揭露「輸入與觸發信號產生器之輸出相連接」、「輸出則與連接器的輸入相連接」、「接收觸發信號產生器所送出的觸發信號,經過處理後,送出控制信號至連接器」?你均未具體指明,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D.你僅泛言「由被證33可看到建議型號157的IC、由Select之Hi或Low,來決定選擇DATAA或DATAB輸出、可看到4053(AnalogMultiplexers/Demultiplexers、3個輸入的數位信號來控制AnalogMultiplexer)」,但被證33之何部分該當控制信號產生器,何部分該當連接器,何部分該當電子裝置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被證33如何揭露「輸入與2個以上之電子裝置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相連」之技術特徵?如何揭露「輸出則與另1電子裝置之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相連」、「他收到控制信號產生器所送出的控制信號後,根據控制信號連接相關的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等技術特徵?你均未具體指明,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3)被證41-6至41-17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被證41-6: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34346號「並列訊號切換器追加」,被證41-7: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34347號「2對1串列資料自動切換器」,被證41-8: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67742號之「1時脈切換電路及其方法」,被證41-9:台灣專利公告案第285321號「多媒體視訊及聲音轉換電路」,被證41-10:台灣專利公告案第291195號「鍵盤與滑鼠共用接座」,被證41-11: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07441號「多輸入、多輸出內含子母畫面A/V多用途切換裝置」,被證41-12: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37868號「自動切換裝置」,被證41-13: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40928號「USB多功能轉接控制器」,被證41-14: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44477號「網路伺服器監控裝置」,被證41-15: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53167號「電腦匯流排上共享資源之快速存取方法及裝置」,被證41-16: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56990號之「影音信號自動選擇裝置」,被證41-17: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57297號「用以同時控制多部硬碟機之硬碟機控制裝置」)①你並未說明及論述內容引用於證據說明書何處(例如援引說明書那1段落或圖式),甚至部分論述並非來自證據說明書,而是你解讀證據後以他觀點所提出論點。②專利是否具有進步性須技術比對,惟你僅以證據片段內容說明已揭示系爭新型專利技術,即認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顯乏技術比對程序,草率認定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有違專利審查基準審查流程。(4)被證43-1至43-2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被證43-1:美國專利公告案第6,118,496號,被證43-2:美國專利公告案第6,012,103號)①系爭新型專利須經審查委員謹慎為前案檢索、技術比較及差異論述而完成,整體過程具相當嚴謹性,況美國專利制度並無新型專利之設置。你單以他國相應案所引用證據來指稱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而未考量各國專利法規及審查實務歧異,顯有不當。②系爭新型專利之美國相應案(申請案號:09/514579),於<date>收到美國專利商標局之審查意見,以美國專利公告案第6,118,496號及第6,012,103號指稱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因而你以相同引證案作為證據,認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但你對於兩個引證案與系爭新型專利間之比對,明顯僅論述美國相應案之審查意見,並未加入新論點或自行就系爭新型專利比對他內容。③證據43-1揭露汽車內多輸入源(thevideoinputinterface10及theleft/rightsoundchannelinputinterface120)下,輸出源(thevideooutputamplifier20、left/rightsoundchannelamplifier220)為何者的選擇機制,他透過CPU16判斷來當然videoinputinterface10的輸入訊號是否為thelastinputsignal以決定輸出源為何者,並發出控制訊號控制analogelectronicswitchunit18,然證據43-1提出輸入源與輸出源兩者皆非使用USB介面,且系爭新型專利是用切換開關決定連線對象,而非證據43-1所述是判斷輸入訊號,證據43-1與系爭新型專利顯有不同。④你雖以證據43-2揭示電腦與週邊裝置的連線採用USB介面之技術手段,欲以證據43-1和證據43-2結合論究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惟證據43-2僅有揭露裝置間USB介面之連接技術,但未揭露可提供具USB介面之電子裝置間之切換連接技術,縱你認為可將證據43-1和證據43-2結合,亦無法使熟習該項技術者透過1般技術知識而輕易完成系爭新型專利技術。⑤被證43-2僅揭示電腦與週邊裝置之連線技術,並未揭露任何裝置或設備可提供多裝置下切換技術,或有任何裝置或設備可作為兩個具有USB介面電子裝置之連線,即便將被證43-1輸入源和輸出源都改為USB介面,仍無法確保被證43-1之analogelectronicswitchunit18可滿足輸入源和輸出源皆為USB介面的傳輸機制。⑥被證43-2揭示具USB介面兩裝置之連接技術,但被證43-2不具備任何切換概念,被證43-1則是透過CPU16判斷來當然videoinputinterface10之輸入訊號是否為thelastinputsignal,以發出控制訊號以控制analogelectronicswitchunit18他輸出源為何,因而被證43-1無揭露任何切換技術,即便將被證43-1和被證43-2結合,亦無法產生透過切換開關產生切換機制之技術手段。(5)被證64及65之組合無法輕易完成系爭新型專利技術:(被證64:德國專利早期公開案DE00000000U1號影本,被證65:PCT專利早期公開案WO99/01820號影本),被證64為具多個音頻視頻輸入之當然動音頻視頻輸出電路,完全不具有如系爭新型專利切換及連接兩個具USB介面之電子裝置功能。被證64不具有可供使用者操作之切換開關,他切換是依據CPU16對於訊號判斷而非受切換控制。被證64無如系爭新型專利,有切換開關、觸發信號產生器、控制信號產生器之設置及連結關係,因被證64完全未揭露任何USB介面概念,因此無法與被證65加以結合,被證65僅揭露裝置間USB介面連接技術,但未揭露可提供USB介面之電子裝置間切換技術,因此熟知相關技術者,即便將被證64及被證65加以結合,仍無法輕易完成系爭新型專利技術。5、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有具新穎性:你以被證37至39主張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不具新穎性,但被證37至39既不足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獨立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當然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附屬項第2至14項亦不具新穎性。6、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9、10、13、14項具有新穎性:你以被證41-5主張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9、10、13、14項不具新穎性,但就獨立項部份,我已經已說明被證41-5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獨立項不具新穎性,是被證41-5亦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其餘附屬項不具新穎性。7、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具有進步性:你以被證64及65之組合主張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不具進步性,但被證64之技術與USB完全無關,且被證64及65無法組合,即便組合亦無法揭露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之技術特徵,是以被證64及被證65亦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之附屬項第2至14項不具進步性。(2)損害賠償之計算:①我主張你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期間,就系爭新型專利部分為<date>起,至<date>止;就系爭發明專利部分,則為當然<date>起,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日止,計算賠償金額;而不當得利請求權部分,請求期間亦同。(3)我所提之發票為<date>間發票,該發票雖僅能證明我於該時點購入你產品,但並不能證明我於該時點已知悉你有侵害系爭新型專利或系爭發明專利。我本於平日即有購買同業間相關裝置以供了解業界競爭狀態,我亦係直至相關分析報告及臺灣大學000000工業研究中心完成鑑定後,始確認你產品確有侵害系爭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本案相關分析報告完成日為<date>間,為求慎重,我並於同月委託臺灣大學000000工業研究中心進行鑑定,故侵權行為賠償請求權之時效計算應由<date>起算,而非購買你產品之日起算。且你為我同業,本負有較高查證義務,且你早已由相關網頁及其他相關訴訟得知系爭專利之存在。(5)你自始至終不願提供完整產品發票資料,卻能夠比對產品序號,顯見你係故意不提出相關文書。(3)聲明求為判決:1、你應連帶給付我5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最後送達次日起至清償之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不得未經我同意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我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告第I220489號物品。3、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於<date>間研究發明應用於電腦周邊設備之通用序列匯流排(USB)切換系統,該切換系統包含螢幕顯示裝置以及用於畫面切換之面板按鈕,在建立控制連線時,可顯示操作中的電腦以及非操作中的電腦之狀態,以便進行管理及快速切換至不同台的電腦。我於<date>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申請「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電子式切換裝置」新型專利,經該局於<date>核准公告(公告第435758號)並發給第174875號專利證書(即系爭新型專利),該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惟該系爭新型專利亦已於<date>期滿而告消滅。我嗣於<date>向智慧局申請「應用於電腦周邊設備之通用序列匯流排(USB)切換系統」發明專利,經該局於<date>核准公告並發給第I220489號專利證書(即系爭發明專利),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2)對你抗辯之陳述:1、你生產製造之KVM切換器產品已落入系爭新型專利及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1)你生產之EM-810XD、EM-1610XD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系統落入我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由禕峰公司生產製造,崴淇公司販賣之EM-810XD、EM-1610XD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系統(原證7:EM-810XD產品照片、發票等資料),有侵害我系爭發明專利情形。我以你生產EM-810XD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系統,經比對分析,證實該等產品確實落入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獨立項)之申請專利範圍(原證8:系爭發明專利比對分析報告),亦即上開產品侵害我之系爭發明專利權。另依EM-810XD及EM-1610XD之操作手冊(原證7)顯示,EM810XD及E-1610XD之基本構造、功能均相同,僅得外接之設備數量不同,故EM-1610XD應亦侵害我系爭發明專利。(2)你生產之EM210-UP電子式切換裝置落入我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由你禕峰公司製造,且由你崴淇公司銷售之EM-210UP、EM-410UP(4port)以及EM-210XP、EM-410XP、EM-210DH、EM-410DH、EM-210DVI、EM-410DVI、EM-810XD、EM-1610XD等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電子式切換裝置有侵害我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情形。我以你生產之EM210-UP產品進行比對,經比對分析,證實該產品確實落入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獨立項)(原證6:系爭新型專利比對分析報告),亦即系爭產品侵害我系爭新型專利。(3)我以系爭新型專利比對分析報告(原證6)、台灣大學000000工業研究中心鑑定報告(原證14)、侵權比對分析報告(原證34、原證34-1)加以說明,是你所辯不足為採,你抗辯亦多以在電路圖上畫叉方式抗辯,且你自始至終均不願提出他所主張之電路圖。2、系爭發明專利具可專利性:(1)你所提證據不足以證明系爭發明專利不具新穎性或進步性:①被證8(我<date>產品型錄第4、8頁),該型錄封面標記2001,僅能說明該著作可能於<date>完成,但不能證明該產品已上市銷售,更無法證明該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0)已被公開。②被證9(我美國官方網站關於ACS-1712/ACS-1714產品網頁),他左上方表示2011/2/17字樣,顯示ACS-1712/ACS-1714說明書於<date>可得下載,但不能證明在<date>時點,前述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0)已被公開。③被證13(我<date>產品型錄)僅能說明該型錄著作於<date>時,可能已經完成,但並不能證明該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6)已被公開。④被證14(WaybackMachine網頁回溯器檢索<date>與我「CS-1712/CS-1714」相關結果)與被證15(由WaybackMachine連結資料,連結至與我CS-1712/CS-1714相關資訊),僅能證明WaybackMachine網頁之搜尋引擎,曾於<date>接觸CS-1712/CS-1714產品之網頁,但不能證明該產品於該日期已上市,亦不能證明前開產品使用說明書(被證16)已經被公開。⑤被證16(我CS-1712/CS-1714使用者說明書著作權標示),該說明書上之著作權標示,僅能證明他完成該著作之日期,但並不能證明前開產品之使用說明書(被證16)被公開之日期。⑥被證18(美國0000000000公司發布關於我KVM-201、KVM-401產品之新聞稿),他在0000000000公司<date>之新聞稿網頁關於KVM-201/KVM-401產品之記載為「arescheduledtobeavailableinJanuary2001」即預計於<date>販賣,此資料並不能證明前開產品說明書已於<date>公開。⑦被證19(我KVM-201、KVM-401產品之使用者說明書標示),該說明書上著作權標示,僅能證明該著作可能完成之年份,但並不能證明該產品之說明書於該年度已經公開。(2)系爭發明專利具有「1中央處理器,用以處理該些電腦與該輸入/輸出裝置之間的訊號傳輸」之技術特徵,此等技術特徵描述包含元件,及元件於整體裝置之功能。但你於我ACS-1712/ACS-1714產品使用者說明書與系爭發明技術比對分析表(被證11)、我CS-1712/CS-1714產品使用者說明書與系爭發明技術比對分析表(被證17)、我KVM-201、KVM-401產品使用者說明書與系爭發明技術比對分析表(被證20)表示,被證10、16、19產品說明書中「快速,容易安裝;只需要將cable插入到相對應的埠」、「不用配置軟體,無須安裝程序,沒有不相容的問題」、「本KVM切換器無須安裝驅動軟體」、「容易安裝,本KVM切換器使用標準cable以連接到電腦」、「無須安裝軟體」已揭露前述特徵。此等記載僅為KVM裝置整體功能說明,並未揭露中央處理器元件,亦非中央處理器元件功能之說明,更與中央處理器元件處理訊號傳輸之技術特徵無關聯,故被證11、17、20之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3)系爭發明專利具有「1螢幕顯示調整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調整螢幕顯示的位置,並對該些電腦進行命名;1影像畫面控制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控制該螢幕顯示之影像畫面訊號」之技術特徵,此等技術特徵包含元件與其他元件之連結關係,以及元件與其他元件連結後產生之功能。惟你於技術分析比對(被證11、17、20)表示,被證10、16、19產品說明書中「OSDOVERVIEW可以看到提供1螢幕顯示OSD調整裝置」、「如果1埠已被命名,它的名字會出現在此列」、「OSD方便存取目錄和容易辨識電腦」、「圖示可看出切換器具有1螢幕顯示OSD調整裝置」、「編輯名稱=此模式為允許使用者自行定義本KVM每個埠的名稱」、「OSD的選擇提供了方便存取常用的功能在畫面顯示」已揭露前述特徵(被證11、被證17、被證20)。此等記載僅為單純KVM整體裝置功能,上開證據並未揭露「螢幕顯示裝置與中央處理器」、「影像畫面控制裝置與中央處理器」連結關係,亦未揭露「螢幕顯示調整裝置與中央處理器連結後,得以調整螢幕顯示位置」以及「影像畫面控制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控制該螢幕顯示之影像畫面訊號」等因連結關係產生之功能,故被證11、17、20之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4)你以申請第91123858號「電腦操作台與週邊裝置訊號切換器及其方法」所載內容(被證21),及其比對分析(被證22)主張他已揭露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技術,故系爭發明專利範圍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已擬制喪失新穎性。而系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具有「1螢幕顯示調整裝置,連結至該中央處理器,用以調整螢幕顯示的位置,並對該些電腦進行命名」技術特徵,你於前述分析第3頁主張申請第91123858號說明書第4圖已揭露「螢幕控制裝置模組56連接至中央處理器30,以及1影像面板控制裝置模組50,透過第4輸出接埠52來控制與調整訊號至外部的螢幕14」,前開圖示並未揭露系爭發明專利「調整螢幕顯示的位置」以及「對該些電腦進行命名」功能,故被證21不足證系爭發明專利擬制喪失新穎性。3、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具新穎性:(1)你以我生產銷售之US-401號切換器及該切換器相關網頁等資料(被證37至被證40)不足證明我早於系爭新型專利申請日(<date>)前即有生產及銷售US-401產品之事實:①被證39網頁回溯器並非由政府或其他公家機關所設置,是由私人單位所提供之免費服務,他證明時點之公信力,顯屬可疑。如點選你所示US-401網頁specifications之處,可見我生產之最新產品(原證27),顯見此等網站是否即能證明你主張網頁時點,令人難以信服。被證39網頁回溯器網頁資料,完全無任何系爭產品照片,是否與被證37為構造完全相同產品,亦有可疑,故被證39網頁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②你所提US-401(被證37)為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註冊後生產之產品,相關產品及鑑定報告(被證40),不得作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之證據。據我查視被證40之US-401型號切換器,發現他為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註冊後所生產之US-401型號切換器,生產時間距今應未超過<date>,是被證37並不具有證據能力。而以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後生產之產品所做之鑑定報告,亦應不具任何證據能力。況你就被證37並未證明該產品生產或銷售時點,故不得作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之證據。③我韓文版官方網頁(被證38)僅能證明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後生產之產品,可能有使用系爭新型專利技術,仍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該等網頁如標示有系爭新型專利號數,即可證明該等網頁為我取得系爭新型專利後所建置,並無法作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新穎性之證據。況標示系爭新型專利號數並不表示相關產品確有實施所有專利範圍請求項之內容。(2)你以被證41-1至41-5a與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進行比對部分:①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57636號「串列式自動資料轉接器」(被證41-1)不足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新穎性,他揭露之串列式自動資料轉換器不僅內容結構與系爭新型專利不同外,你指稱之比對內容多有矛盾及錯誤,他未揭露系爭新型專利技術內容。②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67743號「1種電腦系統內之時脈信號切換裝置及方法」(被證41-2)揭露之時脈信號切換裝置與系爭新型專利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之切換裝置,兩者本屬不同技術領域,且內部運作與功效明顯不同,若以該證據來比對系爭新型專利,明顯不合理。你引用該證據內容顯有斷章取義,而非該證據本身技術內容,有混淆判斷之情事,難引用為證據。③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80540號「資料訊號傳輸自動切換裝置改良」(被證41-3)揭露之資料訊號傳輸自動切換裝置不僅欲解決問題不同外,所達到功效也不相同,且你比對時除比對對象有誤外,部分內容有斷章取義及許多矛盾與錯誤之情事。④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23833號「電腦週邊設備切換器」(被證41-4)所述之電腦週邊設備切換器與系爭新型專利之USB介面電子式切換裝置兩者內部構件所提供的功能與作動完全不同,同時兩者對於切換來源亦明顯不同。系爭新型專利是提供USB介面的連通,與該證據提供之標準DB-25接頭的連通也完全不同。⑤日本專利公開案特開平00-000000號(被證41-5)及美國專利公開案00000000000號(被證41-5a)揭露之USBswitchingapparatus106與系爭新型專利相較,除各構件連接關係不相同外,各構件運作方式亦有所差異,於缺乏你詳細說明比對過程下,僅引用該證據多段內容即指稱兩者技術內容相同,難令我信服兩者是同1技術內容,且經各構件分析比對後得到兩者確實具有差異。(3)關於被證66部分(即被證41-5:日本專利特開平00-000000號部分):①觸發信號產生器部分:手動切換開關111並不會產生觸發信號,而是由切換控制器加以檢測與系爭新型專利由觸發信號產生器送出信號並不相同。你陳稱被證41-5具有1切換開關(#a),當使用者啟動切換開關(#a)時,就送出1觸發信號至控制信號產生器,純屬你臆測,遍觀說明書內容,未有該等記載,實則被證41-5是由切換控制器進行檢測,與系爭新型專利作用方式,並不相同。且依被證41-5翻譯內容,亦載明由USB主機103發出切換控制命令,從釋出的USB上傳給切換電路108的切換控制單元110。②控制信號產生器部分:被證41-5僅揭露切換控制器110會去檢知手動開關111,並啟動切換器109,被證41-5專利說明書中未如系爭新型專利揭露,控制信號產生器會接收觸發信號產生器所送出的觸發信號,經過處理後,並送出控制信號至連接器的特徵。你此部份以圖1為例說明者,純屬你臆測,該相關技術並未揭載於被證41-5之中。③連接器部分:你僅以被證41-5圖示為臆測,實該相關技術均未接載於被證41-5說明書內,你重複引用相同文字,而未依說明書之內容進行實質比對。4、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具有進步性:(1)你所提之電路圖及規格表,與系爭新型專利技術領域及所欲解決問題無關,各電路圖及規格表間亦無教示任何動機得予組合:①你提出之電路圖及規格表僅為:以PIC16C71組成之3位數字電壓表電路、以PIC16C73做成之6位數編碼器光學尺等位置控制技術顯示電路以及直流伺服馬達PMW定位CNC串列傳輸控制電路(被證31)。正緣觸發D型正反器、類比開關的等效電路以及匯流排緩衝器、資料選擇器/同位編碼器、正反器、LATCH/RS-FF、D型記錄器之規格表。4053B(Triple20channelMultiplexer/Demultiplexer)之規格表。②該電路圖及規格表均與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完全無關,你所提之電路圖及規格表,非但與系爭新型專利欲解決之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切換裝置完全無關,所提之電路圖與規格表間彼此亦無關連,無教示任何組合動機,故被證31至被證34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2)被證34所提比對分析中,被證31至33之組合並未揭露系爭新型專利技術特徵:①你係以系爭新型專利實施例第1圖及第2圖之圖示加以說明,非就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文字加以比對。②由該第1圖及第2圖比對,可見你所提證據完全未揭露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之元件(即元件14、15、16),顯見你所提證據並未揭露系爭新型專利全部元件。③你於第1圖及第2圖主張IC7474、D型正反器、DFlip-Flop揭露系爭新型專利控制信號產生器,多工器、Multiplexer、IC74157、IC4053部份,已揭露系爭新型專利連接器。系爭新型專利係組合觸發信號產生器、控制信號產生器、連接器後之1種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之電子式切換裝置,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除揭露構成裝置元件外,並揭露各元件間連結關係。而你所提比對分析第1圖及第2圖,僅為就他所提證據與控制信號產生器及多工器之單純比對,就觸發信號產生器與控制信號產生器、控制信號產生器與連結器、連結器與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間之組合關係,你並未於第1圖及第2圖說明他所提證據如何揭露。④你僅節錄PIC16C71電路圖部份結構、正反器、O型記錄器、資料選擇器之規格,但對於如何對應系爭新型專利元件及組合關係,隻字未提。⑤你比對分析僅泛稱被證31至33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特徵,但並未具體指明被證31至33如何揭露系爭新型專利之元件及組合關係。A.你僅泛言「被證31至被證33均為電子電路領域習見之教科書或工具書,熟習USB組合介面切換裝置相關技術之人,具有組合被證31至33之動機,而依照被證31至33組合後所揭露之技術內容,熟習相關技術之人即可輕易完成」,惟對於被證31至被證33如何揭露系爭新型專利元件隻字未提,而被證31至被證33彼此毫無任何關連,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B.你僅泛言由被證31可看到「1觸發信號產生器電路,他輸出與控制信號產生器之輸入相連,並具1切換開關,當使用者啟動切換開關時,就送出1觸發信號至控制信號產生器」,但被證31之何部分該當觸發信號產生器電路?何部分該當切換開關?電路圖何部分指出「使用者啟動切換開關時,就送出1觸發信號至控制信號產生器」?你均未具體指明,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C.你僅泛言「由被證32可看到建議型號74的IC、正緣觸發D型正反器及74HC74/AC74(DualDFlip-FlopwithPresetandClear)」,但被證32之何部分該當控制信號產生器?何部分該當連接器?被證32如何揭露控制信號產生器?如何揭露「輸入與觸發信號產生器之輸出相連接」、「輸出則與連接器的輸入相連接」、「接收觸發信號產生器所送出的觸發信號,經過處理後,送出控制信號至連接器」?你均未具體指明,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D.你僅泛言「由被證33可看到建議型號157的IC、由Select之Hi或Low,來決定選擇DATAA或DATAB輸出、可看到4053(AnalogMultiplexers/Demultiplexers、3個輸入的數位信號來控制AnalogMultiplexer)」,但被證33之何部分該當控制信號產生器,何部分該當連接器,何部分該當電子裝置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被證33如何揭露「輸入與2個以上之電子裝置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相連」之技術特徵?如何揭露「輸出則與另1電子裝置之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相連」、「他收到控制信號產生器所送出的控制信號後,根據控制信號連接相關的通用序列匯流排(USB)介面。」等技術特徵?你均未具體指明,故他比對結果「已揭露請求項第1項之特徵」,顯與事實不符。(3)被證41-6至41-17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被證41-6: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34346號「並列訊號切換器追加」,被證41-7: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34347號「2對1串列資料自動切換器」,被證41-8:台灣專利公告案第167742號之「1時脈切換電路及其方法」,被證41-9:台灣專利公告案第285321號「多媒體視訊及聲音轉換電路」,被證41-10:台灣專利公告案第291195號「鍵盤與滑鼠共用接座」,被證41-11: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07441號「多輸入、多輸出內含子母畫面A/V多用途切換裝置」,被證41-12: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37868號「自動切換裝置」,被證41-13: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40928號「USB多功能轉接控制器」,被證41-14: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44477號「網路伺服器監控裝置」,被證41-15: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53167號「電腦匯流排上共享資源之快速存取方法及裝置」,被證41-16: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56990號之「影音信號自動選擇裝置」,被證41-17:台灣專利公告案第357297號「用以同時控制多部硬碟機之硬碟機控制裝置」)①你並未說明及論述內容引用於證據說明書何處(例如援引說明書那1段落或圖式),甚至部分論述並非來自證據說明書,而是你解讀證據後以他觀點所提出論點。②專利是否具有進步性須技術比對,惟你僅以證據片段內容說明已揭示系爭新型專利技術,即認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顯乏技術比對程序,草率認定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有違專利審查基準審查流程。(4)被證43-1至43-2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被證43-1:美國專利公告案第6,118,496號,被證43-2:美國專利公告案第6,012,103號)①系爭新型專利須經審查委員謹慎為前案檢索、技術比較及差異論述而完成,整體過程具相當嚴謹性,況美國專利制度並無新型專利之設置。你單以他國相應案所引用證據來指稱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而未考量各國專利法規及審查實務歧異,顯有不當。②系爭新型專利之美國相應案(申請案號:09/514579),於<date>收到美國專利商標局之審查意見,以美國專利公告案第6,118,496號及第6,012,103號指稱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因而你以相同引證案作為證據,認為系爭新型專利不具進步性。但你對於兩個引證案與系爭新型專利間之比對,明顯僅論述美國相應案之審查意見,並未加入新論點或自行就系爭新型專利比對他內容。③證據43-1揭露汽車內多輸入源(thevideoinputinterface10及theleft/rightsoundchannelinputinterface120)下,輸出源(thevideooutputamplifier20、left/rightsoundchannelamplifier220)為何者的選擇機制,他透過CPU16判斷來當然videoinputinterface10的輸入訊號是否為thelastinputsignal以決定輸出源為何者,並發出控制訊號控制analogelectronicswitchunit18,然證據43-1提出輸入源與輸出源兩者皆非使用USB介面,且系爭新型專利是用切換開關決定連線對象,而非證據43-1所述是判斷輸入訊號,證據43-1與系爭新型專利顯有不同。④你雖以證據43-2揭示電腦與週邊裝置的連線採用USB介面之技術手段,欲以證據43-1和證據43-2結合論究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惟證據43-2僅有揭露裝置間USB介面之連接技術,但未揭露可提供具USB介面之電子裝置間之切換連接技術,縱你認為可將證據43-1和證據43-2結合,亦無法使熟習該項技術者透過1般技術知識而輕易完成系爭新型專利技術。⑤被證43-2僅揭示電腦與週邊裝置之連線技術,並未揭露任何裝置或設備可提供多裝置下切換技術,或有任何裝置或設備可作為兩個具有USB介面電子裝置之連線,即便將被證43-1輸入源和輸出源都改為USB介面,仍無法確保被證43-1之analogelectronicswitchunit18可滿足輸入源和輸出源皆為USB介面的傳輸機制。⑥被證43-2揭示具USB介面兩裝置之連接技術,但被證43-2不具備任何切換概念,被證43-1則是透過CPU16判斷來當然videoinputinterface10之輸入訊號是否為thelastinputsignal,以發出控制訊號以控制analogelectronicswitchunit18他輸出源為何,因而被證43-1無揭露任何切換技術,即便將被證43-1和被證43-2結合,亦無法產生透過切換開關產生切換機制之技術手段。(5)被證64及65之組合無法輕易完成系爭新型專利技術:(被證64:德國專利早期公開案DE00000000U1號影本,被證65:PCT專利早期公開案WO99/01820號影本),被證64為具多個音頻視頻輸入之當然動音頻視頻輸出電路,完全不具有如系爭新型專利切換及連接兩個具USB介面之電子裝置功能。被證64不具有可供使用者操作之切換開關,他切換是依據CPU16對於訊號判斷而非受切換控制。被證64無如系爭新型專利,有切換開關、觸發信號產生器、控制信號產生器之設置及連結關係,因被證64完全未揭露任何USB介面概念,因此無法與被證65加以結合,被證65僅揭露裝置間USB介面連接技術,但未揭露可提供USB介面之電子裝置間切換技術,因此熟知相關技術者,即便將被證64及被證65加以結合,仍無法輕易完成系爭新型專利技術。5、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有具新穎性:你以被證37至39主張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不具新穎性,但被證37至39既不足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獨立項不具新穎性,已如前述,當然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附屬項第2至14項亦不具新穎性。6、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9、10、13、14項具有新穎性:你以被證41-5主張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9、10、13、14項不具新穎性,但就獨立項部份,我已經已說明被證41-5不足以證明系爭新型專利獨立項不具新穎性,是被證41-5亦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其餘附屬項不具新穎性。7、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具有進步性:你以被證64及65之組合主張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14項不具進步性,但被證64之技術與USB完全無關,且被證64及65無法組合,即便組合亦無法揭露系爭新型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之技術特徵,是以被證64及被證65亦無法證明系爭新型專利之附屬項第2至14項不具進步性。(2)損害賠償之計算:①我主張你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期間,就系爭新型專利部分為<date>起,至<date>止;就系爭發明專利部分,則為當然<date>起,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日止,計算賠償金額;而不當得利請求權部分,請求期間亦同。(3)我所提之發票為<date>間發票,該發票雖僅能證明我於該時點購入你產品,但並不能證明我於該時點已知悉你有侵害系爭新型專利或系爭發明專利。我本於平日即有購買同業間相關裝置以供了解業界競爭狀態,我亦係直至相關分析報告及臺灣大學000000工業研究中心完成鑑定後,始確認你產品確有侵害系爭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本案相關分析報告完成日為<date>間,為求慎重,我並於同月委託臺灣大學000000工業研究中心進行鑑定,故侵權行為賠償請求權之時效計算應由<date>起算,而非購買你產品之日起算。且你為我同業,本負有較高查證義務,且你早已由相關網頁及其他相關訴訟得知系爭專利之存在。(5)你自始至終不願提供完整產品發票資料,卻能夠比對產品序號,顯見你係故意不提出相關文書。(3)聲明求為判決:1、你應連帶給付我5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最後送達次日起至清償之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不得未經我同意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我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告第I220489號物品。3、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珍通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珍通公司)與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鈤新公司)為中華民國第I369474號「具有熱管之散熱裝置的受熱部平整化製造方法及其成品」發明專利(下稱系爭第474號專利)與第I371565號「將熱管蒸發埋入導熱座之平整化製法」發明專利(下稱系爭第565號專利)之專利權人,我珍通公司另為第I345045號「滾壓式熱管與熱傳基座之結合方法」發明專利(下稱系爭第045號專利)之專利權人。竟然你未經我合法授權而設計、製造、販售之ASUSHD7770-DC-1GD5-V2顯示卡(下稱HD7770產品)與GTX660-DC2T-2GD5顯示卡(下稱GTX660產品)內安裝之散熱裝置(下稱系爭散熱裝置),已經已侵害我之上開專利權,經我於PChome線上購物網站購得,並委由訴外人銓泰國際專利商標有限公司與海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上揭產品送請SGS檢測,及經由專利商標事務所依我國專利權侵害及鑑定流程初步判斷分析之結果,系爭散熱裝置確已分別落入系爭第474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系爭第565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系爭第045號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權利範圍。(2)聲明:1.你應給付我珍通公司7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應給付我鈤新公司3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你不得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進口侵害系爭第474、565、045號專利之產品。4.前項聲明之侵權產品,你應予回收並燒毀。5.就聲明第1、。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9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date>起,你趨勢公司經由你金凱公司出貨之多層膜鏡片發生脫膜、裂痕等重大瑕疵,逐漸失去1般眼鏡行客戶信賴,竟當然<date>起,向客戶偽稱已改用「視映光學鏡片」之商品出貨,並在未經我之同意及授權下,6續擅自在出貨單標明「視映」字樣作為商品來源標識,侵害我之商標權等情,你則抗辯以:他等與我配偶胡敬熙當然<date>起即合作製造行銷「視映」光學鏡片,我於<date>在你不知情之情況下,自行註冊取得「視映」商標權,你於系爭商標註冊申請日前,已善意使用相同或近似之商標於同1商品,應不受我商標權之限制等語。法院調查結果:⒈系爭商標申請日為<date>,有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核准審定書(本院卷第87頁)在卷可稽。⒉你稱他當然<date>起即與我配偶胡敬熙合作產銷「視映」光學鏡片乙節,已據提出鏡片銷貨彙總表、出貨單等件為證(本院卷第55至59頁、第104至113頁)。我雖否認該等書證之形式真正,但,證人即我配偶胡敬熙證稱:我於<date>起為你金凱公司銷售鏡片,是抽傭金的業務,講好以「視樂」鏡片銷售。我太太即我當時是代課老師,比較有空,所以由她開發客戶、推銷,取得傭金10%,我則和李振國、簡惠娟負責向客戶收款,也取得傭金10%(3本院卷第127頁);為你金凱公司銷售「視樂」鏡片時,你也有其他業務也銷售相同的鏡片,只是交給我們代銷的部分冠上「視樂」品牌,你自己的業務沒有銷售「視樂」鏡片(3本院卷第131頁)等語;證人即為你代銷鏡片之李振國亦證稱:當初胡敬熙來找我,說要代銷趨勢的鏡片,由我負責中部業務。我們代銷的鏡片和趨勢自己的業務銷售的鏡片是1樣的,但我們代銷部分的出貨單會標上「視映」以資區別等語(3本院卷第95、97頁)。綜上證言及你前述主張,可知你確曾當然<date>底起和證人胡敬熙合作產銷鏡片,你本身的業務與證人胡敬熙、李振國所銷售者均為你金凱公司製造之相同鏡片,僅證人胡敬熙、李振國所代銷者會另加上「視樂」或「視映」(兩造就此有爭執)之標識,並於出貨單及銷貨彙總表上註明。⒊接下來應審究者,是究竟你與證人胡敬熙合作產銷之鏡片是以我主張之「視樂」銷售,抑或以你所稱之「視映」銷售?法院調查結果:⑴證人李振國證稱:剛開始代銷時是「視樂」,約4、5個月後就改成「視映」等語(3本院卷第98頁),是依證人李振國證詞,約於<date>初起證人胡敬熙、李振國即以「視映」為你代銷鏡片。至證人李振國雖稱:我記得胡敬熙應該是<date>來找我,所以改成「視映」應該是<date>初的等陳述(3本院卷第99頁),然依證人胡敬熙證實他形式真正(3本院卷第130頁)之被證6胡敬熙手寫傭金結算表(本院卷第114頁)顯示,證人李振國至遲在<date>即已開始代銷你鏡片,再3以證人胡敬熙是<date>底開始與你合作之情狀,可知證人胡敬熙應是<date>底找證人李振國協助代銷,證人李振國此部分證詞,應係年份記憶有誤所致。⑵證人胡敬熙雖提出「視樂光學鏡片多焦點鏡片價目表」(隨卷外放),並證稱:他未以「視映」名稱行銷,都是用上開廣告資料銷售「視樂」鏡片;被證3是黃維鈞(即你趨勢公司法定代理人)印「視樂」的DM,叫我作請款的動作等語(本院卷第128、130頁),然觀諸上開「視樂光學鏡片多焦點鏡片價目表」正反面共6頁,與被證3上所載「A48頁」(本院卷第63、64頁)不同,而原證4「視映光學鏡片」廣告為A4大小共8頁則與被證3之記載相同,足見被證3由證人胡敬熙委人印製並向你趨勢公司請款者,絕非證人胡敬熙所指之「視樂光學鏡片多焦點鏡片價目表」,而以你所稱之原證4「視映光學鏡片」廣告較有可能,且可其他證據證人李振國所為:胡敬熙來找我幫忙代銷時,有拿如原證4之「視映光學鏡片」廣告給我,我就是拿這些資料向客戶推薦之證詞(本院卷第97頁)。⑶證人胡敬熙雖提出「視樂鏡片業務人員作業準則」(本院卷第136至138頁)、「金凱科技有限公司-漸進多焦樹脂鏡片配合計畫方案」(本院卷第139至142頁)、「Q&A」(本院卷第143至149頁)、「廣告單」(本院卷第150至151頁)、簡惠絹郵局存摺影本(本院卷第152至156頁)、電子郵件(本院卷第159頁)、銷售合約書(本院卷第160至167頁)、支票(本院卷第168至174頁)等,欲證明其與你合作產銷者為「視樂」而非「視映」鏡片,然查:①「視樂鏡片業務人員作業準則」、「廣告單」上無任何簽名,你否認他形式真正,我亦未舉證證明之。②「金凱科技有限公司-漸進多焦樹脂鏡片配合計畫方案」、「Q&A」、簡惠絹郵局存摺影本、電子郵件等,他上未載有任何「視樂」或「視映」字樣,無法就上開爭議為任何證明。③銷售合約書固以你金凱公司名義簽訂,約定交易產品為「視樂鏡片」,但銷售合約書本身並未簽訂日期,且觀他內容,僅係約定買賣之概括合約,實際個別買賣交易仍待後來具體發生,是若干銷售合約書下方雖有記載收款日期,尚不得據以認定為銷售合約書之簽訂日期,而3諸證人李振國前揭「剛開始代銷時是『視樂』,約4、5個月後就改成『視映』」之證述,及被證3上證人胡敬熙當然印的信封載明「視樂(視映)光學鏡片」(本院卷第62頁),將「視樂」與「視映」2標識並列,是縱銷售合約書上是記載「視樂」鏡片,亦無法證明證人胡敬熙從未以「視映」標識行銷你公司之鏡片。④支票中僅有支票號碼DA0000000、FN00000000張支票受款人欄載明「視樂光學鏡片公司」,然無從證實該等支票與你間之關係,雖該等支票於「視樂光學鏡片公司」後加註「(金凱科技光學股份有限公司)」,但兩者筆跡墨色不同,無從辨別是否及為何事後加註,當然無從證明證人胡敬熙等確係以「視樂」而非「視映」行銷你公司鏡片。⑤尤其,依證人李振國證稱:我都拿著如原證3此種形式之出貨單跟客戶收帳,出貨單1式2份,1份直接寄給客戶,1份是我拿去跟客戶對帳,我拿的出貨單就像原證31樣標示「視映」等語(本院卷第96頁),再3酌我可取得如原證3之出貨單,可知我或證人胡敬熙應有他代銷你公司鏡片期間之出貨單,但是他否認被證1、4、5出貨單及銷貨彙總表之形式真正之餘,卻未能提出標示「視樂」或未標示「視映」之出貨單或銷貨彙總表,當然應認你及證人李振國所述胡敬熙等人有以「視映」為你代銷鏡片較為可信。⑷再查,我在起訴狀僅以:你趨勢公司於<date>間經由你金凱公司所出貨之多層膜鏡片發生重大瑕疵,遭到1般眼鏡行客戶退貨,逐漸失去客戶信賴,乃於<date>起向客戶偽稱貨源已經改用「視映光學鏡片」之商品出貨,而擅自在出貨單上標明「視映」字樣作為商品來源標識,並以廣告文宣周知所出售者為我之「視映光學鏡片」等語,說明本件紛爭之緣由,對我配偶胡敬熙曾與你合作行銷之事,完全隻字未提,已有疑義。而證人胡敬熙證稱他未曾自行銷售「視映」鏡片(本院卷第130至131頁),是若你果係因之前產品遭客戶不信任而有停止以「視樂」行銷鏡片之必要,應會改用與「視樂」毫無干係之名稱行銷,始符常情,我卻指稱你在相同公司、相同業務人員(胡敬熙、李振國等),且證人胡敬熙曾自稱「視樂(視映)光學鏡片」(3本院卷第62頁)之情況下,選擇改以未曾在市場建立任何信譽、且易與「視樂」產生聯想之「視映」行銷,實有悖常理,從而,我稱你係因鏡片發生重大瑕疵,為客戶不信任,才當然<date>起改用「視映」出貨等陳述,尚非可信。⑸綜合上揭各項事證,本院認以你及證人李振國所述,至遲當然<date>初起,證人胡敬熙、李振國等即以「視映」為你代銷鏡片,你並於出貨單及銷貨彙總表標註「視映」字樣,及出資由證人胡敬熙委託印刷「視映光學鏡片」廣告向客戶行銷等節,較為可採。我既受敗訴判決,他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不應准許。至雙方他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11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葉倩如。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3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1)我為「軍艦島」電影(下稱系爭著作)在臺灣地區之電影發行商及被專屬授權人。(2)聲明:1、你應給付我2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2、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7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1)我為「軍艦島」電影(下稱系爭著作)在臺灣地區之電影發行商及被專屬授權人。(2)聲明:1、你應給付我2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2、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1)我為「軍艦島」電影(下稱系爭著作)在臺灣地區之電影發行商及被專屬授權人。(2)聲明:1、你應給付我2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2、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我於<date>4日向智慧財產局申請「防逆流落水頭」新型專利,經智慧財產局於同年<date>以公告第M276853號准予專利(下稱系爭專利),專利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申請專利範圍計有8項,第1項為獨立項,他餘為附屬項,其中第2、4、6項為附屬於第1項,第3項附屬於第2項,第5項附屬於第4項,第7項附屬於第6項,第8項附屬於第7項。你易昇電料有限公司(下稱易昇公司)於<date>在台中市豐原區由電器工業同業工會舉辦之展覽會上,散發銷售「BK-133」多功能防逆流落水頭產品之傳單(詳本院卷第17-18頁),我撥打傳單上之聯絡電話向你易昇公司購買,經你易昇公司指示向你易昇電料行購買,我乃於同年月17日至設於台中市○○街21號之易昇電料行以新台幣(下同)320元之價格向你洪金鐘即展旺電料行購得「Bt多功能BK-133」防逆流落水頭產品2個(下稱被控侵權物品)。經我進1步將被控侵權物品送請鉅鼎國際聯合事務所進行初步專利侵權之分析結果,是認為你所銷售之被控侵權物品,已經已落入我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4、5、6、7項之文義範圍。並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我為註冊第1224024號「GENTLE」、第1226828號「GENTLE」、第1231385號「G」、第1235037號「G7」商標之商標權人(下稱系爭商標,註冊號碼、權利期間、商品或服務名稱等如附圖所示)。我長期使用系爭商標於所產製之「尊爵G7」系列菸品,是系爭商標所表彰我之商譽及產品風味品質,早為菸品市場及普遍消費者所認知之著名商標。竟然你劉峰榮未經我之同意或授權,竟與真實姓名不詳綽號「小哥」之人自大6地區輸入並販售使用相同於我系爭商標圖樣之香菸產品(下稱系爭產品),儲放於新北市○○區○○路○段○○○○○號倉庫內,並於<date>16時30分許,將上開500包系爭產品裝箱以新臺幣(下同)3萬元販售予真實姓名不詳綽號「阿水」之成年男子而侵害我之商標權,之後有警於<date>持搜索票至前述倉庫搜索而查獲你犯罪行為,並扣得仿冒「尊爵G7」菸品427,292包及仿冒商標包裝紙箱1,850個、仿冒商標包裝膠帶15箱。本案你自白犯罪後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date>度智簡字49號簡易判決處刑確定。並聲明:你應賠償我新台幣25,637,520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我為註冊第1224024號「GENTLE」、第1226828號「GENTLE」、第1231385號「G」、第1235037號「G7」商標之商標權人(下稱系爭商標,註冊號碼、權利期間、商品或服務名稱等如附圖所示)。我長期使用系爭商標於所產製之「尊爵G7」系列菸品,是系爭商標所表彰我之商譽及產品風味品質,早為菸品市場及普遍消費者所認知之著名商標。竟然你劉峰榮未經我之同意或授權,竟與真實姓名不詳綽號「小哥」之人自大6地區輸入並販售使用相同於我系爭商標圖樣之香菸產品(下稱系爭產品),儲放於新北市○○區○○路○段○○○○○號倉庫內,並於<date>16時30分許,將上開500包系爭產品裝箱以新臺幣(下同)3萬元販售予真實姓名不詳綽號「阿水」之成年男子而侵害我之商標權,之後有警於<date>持搜索票至前述倉庫搜索而查獲你犯罪行為,並扣得仿冒「尊爵G7」菸品427,292包及仿冒商標包裝紙箱1,850個、仿冒商標包裝膠帶15箱。本案你自白犯罪後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date>度智簡字49號簡易判決處刑確定。並聲明:你應賠償我新台幣25,637,520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 1 1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7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我為註冊第1224024號「GENTLE」、第1226828號「GENTLE」、第1231385號「G」、第1235037號「G7」商標之商標權人(下稱系爭商標,註冊號碼、權利期間、商品或服務名稱等如附圖所示)。我長期使用系爭商標於所產製之「尊爵G7」系列菸品,是系爭商標所表彰我之商譽及產品風味品質,早為菸品市場及普遍消費者所認知之著名商標。竟然你劉峰榮未經我之同意或授權,竟與真實姓名不詳綽號「小哥」之人自大6地區輸入並販售使用相同於我系爭商標圖樣之香菸產品(下稱系爭產品),儲放於新北市○○區○○路○段○○○○○號倉庫內,並於<date>16時30分許,將上開500包系爭產品裝箱以新臺幣(下同)3萬元販售予真實姓名不詳綽號「阿水」之成年男子而侵害我之商標權,之後有警於<date>持搜索票至前述倉庫搜索而查獲你犯罪行為,並扣得仿冒「尊爵G7」菸品427,292包及仿冒商標包裝紙箱1,850個、仿冒商標包裝膠帶15箱。本案你自白犯罪後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date>度智簡字49號簡易判決處刑確定。並聲明:你應賠償我新台幣25,637,520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排除侵害著作權行為等
我為註冊第1224024號「GENTLE」、第1226828號「GENTLE」、第1231385號「G」、第1235037號「G7」商標之商標權人(下稱系爭商標,註冊號碼、權利期間、商品或服務名稱等如附圖所示)。我長期使用系爭商標於所產製之「尊爵G7」系列菸品,是系爭商標所表彰我之商譽及產品風味品質,早為菸品市場及普遍消費者所認知之著名商標。竟然你劉峰榮未經我之同意或授權,竟與真實姓名不詳綽號「小哥」之人自大6地區輸入並販售使用相同於我系爭商標圖樣之香菸產品(下稱系爭產品),儲放於新北市○○區○○路○段○○○○○號倉庫內,並於<date>16時30分許,將上開500包系爭產品裝箱以新臺幣(下同)3萬元販售予真實姓名不詳綽號「阿水」之成年男子而侵害我之商標權,之後有警於<date>持搜索票至前述倉庫搜索而查獲你犯罪行為,並扣得仿冒「尊爵G7」菸品427,292包及仿冒商標包裝紙箱1,850個、仿冒商標包裝膠帶15箱。本案你自白犯罪後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date>度智簡字49號簡易判決處刑確定。並聲明:你應賠償我新台幣25,637,520元,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02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48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7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我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331390號「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限至<date>止,專門使用於日本任天堂株式會社所販售之wii遊戲機,提供該遊戲機得不經遊戲光碟讀取,而直接由經上開專利技術編寫後之硬碟中讀取遊戲,為消費者提供讀取速度更快、使用更加便捷、更有利於保存遊戲光碟,及提供商店以連線方式進行wii遊戲之方式。你等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牟取不法利益,致我受有龐大之商業利益損害,經我委派人員於你等之店面,購買你等未經授權,擅自使用系爭專利之wii遊戲機及STARBOX硬碟共11組(下稱系爭產品1至11,合稱系爭產品),送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鑑定,證實系爭產品確實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故縱以最保守最低之侵害半年計算,並酌定損害賠償額2倍之賠償,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你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你葉茂盛即明明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你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你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你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你曾金鈞即各應賠償我50萬元【計算式:授權金50萬元÷2=25萬元(半年授權金);25萬×2=50萬元(損害額2倍之賠償金)】。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即應與他公司負責人張維真連帶賠償我50萬元。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亦應與他公司負責人蕭陳惠美連帶賠償我50萬元。2.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3.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4.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葉茂盛即明明行、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曾金鈞均應停止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商品。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或請依職權宣告假執行。3、你則抗辯以: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曾金鈞部分:1.被證2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不具新穎性、進步性:被證2為美國公告第6,544,126號發明專利案,公告日為<date>,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被證2之構成元件及技術特徵如下:①1可攜式儲存裝置,他內設有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內儲存有遊戲檔案;②1遊戲主機,是透過連接介面與該可攜式儲存裝置相連接,該遊戲主機具備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③該遊戲主機具有與外部機器連接之傳輸介面,該遊戲主機能透過該傳輸介面下載資料;④複數台遊戲主機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由前述分析比對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已被完全揭露於被證2中,其中:①被證2的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②被證2之傳輸介面及外部機器,亦等同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介面及伺服器;③被證2中複數台遊戲主機藉由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之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主張之技術特徵亦完全相同。另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謂之遊戲主機,即「wii遊戲主機」,在系爭專利之申請日前早已公開流通於中華民國境內。訴外人1世代有限公司曾於<date>,當然日本進口465台「NINTENDOWIITVGAME遊戲主機」,故系爭專利所謂遊戲主機僅為系爭專利之背景技術,並非我所首創,進1步言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針對遊戲主機的描述,只是習知技術之附加,在智財局已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8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前提下,由習知技術之附加而成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顯然亦毫無「新穎性」或「進步性」等可專利要件可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謂「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及「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之敘述,純屬軟體的處理程序,或使用者的操作行為,或使用者執行軟體程序的結果,並非有關「形狀、構造或裝置」之敘述,該等敘述絕非新型專利所能主張保護之範疇,據此,對系爭產品之構造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敘述進行比對後,無論是「文義讀取」或「適用均等」之比對,均得到「不符合」的結果。需特別1提者,是使用者購買系爭產品後,若從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及之上列行為,則僅是使用者利用wii遊戲主機原先內建之功能所完成的行為,該等「更新資料」或「多人對戰」之功能絕非系爭產品STARBOX隨身硬碟賦予wii遊戲主機者,我據此認為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之說法,顯然誤謬無理。wii遊戲主機本身確實具備Wi-Fi網路介面,以方便使用者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官網下載「更新資料」。wii遊戲主機被「改機」後,雖仍能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公司」官網,下載「更新資料」,但在完成「更新資料」之下載後,若使用者執行「更新資料」,該「更新資料」會被寫入至遊戲檔案,此時,極可能會因此發現前述「改機」之情事,而迫使wii遊戲主機無法正常作動,以實現「任天堂公司」預期之認證保護機制。3.你將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既存之裝置(即系爭產品),予以相互連接組合,除不知此1通俗連接方式具備可專利性外,亦不知系爭專利之存在,合先陳明。據此,我之請求依法無據。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部分:1.我所提之證物原始內容並非你所賣出之商品,我所提之證物與你估價單上的硬碟明顯不同,估價單上清楚寫著880G,但是我的鑑定報告內的硬碟卻是320G,明確顯示兩者為不同的硬碟,我鑑定報告說明機器是未拆過的,你合理懷疑我可能拿別人的主機或是自行加軟體的主機,當成是你所賣之商品。2.因成本考量,你販賣3C電玩商品多數以客戶訂貨後才進貨調貨。wii主機原本你就已沒在賣,也未幫客人做改機之服務或販賣改機之機器,所以當我所派人員任大偉要求買主機及改機並加購硬碟而內部要有遊戲時,你已告知任大偉:「我們沒有主機也沒有在改機,如果有需要最多我們只可以賣您沒改的主機及空白硬碟,我們沒有遊戲,如果需要的話,可能要買硬碟回去後自己想辦法。」最後也只是賣給任大偉1台全新未改wii主機和1顆全新空白的880G硬碟。3.爰聲明:我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部分:1.你並無出售系爭產品。我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謂你出售之系爭產品,係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派員赴你萬華分公司購買。對照同報告第1頁記載我委託該單位日期為<date>以及我所舉原證1之9號為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我所謂購買證明日期在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之前。既然我所稱你出售系爭產品之估價單取得時間早在我委託上述鑑定單位之前,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之物件產品斷非取自你甚明。2.我所舉原證1之9號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記載係估價,而非收據或發票,不足認定為購買證明;且估價單記載品名為電子周邊,數量為1件,核與我所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所謂你出售之侵權產品分別為wii黑色主機與WyvoD系列2.5吋500G硬碟並非電子周邊,且數量合計是2件,並不相符。3.依最高法院<date>台上字第481號判例及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154號判決意旨,我主張你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謀取不法利益,致他受有巨額損害等陳述,惟該損害發生之證明與數額之計算,尤以該損害與他指訴之行為間因果關係之存在等節,我仍屬漫言指摘,並非實在。又我所舉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函說明3明載:本初步研究結論僅供委託人或委託代理人內部3考,不得作為主張任何權利或其他用途使用,於本件訴訟無證據能力,我亦無其他證據方法。4.爰聲明:我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若受不利之判決,你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經合法通知未到場,亦無提出書狀作何答辯或陳述。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本院卷第36頁之準備程序筆錄3照並修正):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承認販賣我於原證2(即原證2之1至原證2之11)所記載之系爭產品「wii遊戲主機」及「STARBOX隨身硬碟」。5、得心證之理由:我主張他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你等銷售之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等情,你則提出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及系爭產品未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抗辯。是以下本院之判斷僅須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論述,合先敘明。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係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可攜式儲存裝置A與遊戲主機B所構成,該遊戲主機B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同時具有可相互耦接之連接介面B1、A1,他可攜式儲存裝置A上之連接介面A1同時設有1編/解碼單元A2,以令可攜式儲存裝置A內之遊戲檔案可經由編/解碼單元A2進行處理並傳輸至遊戲主機B,而令遊戲主機B之執行單元B2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B3,藉此,以有效增加他遊戲主機B之記憶容量,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之遊戲檔案可依照此路徑,而讓遊戲檔案掛載於使用者介面B3上。系爭專利第1圖(附圖1)為其方塊圖,第2圖(附圖2)則為他流程圖。2.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共8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他餘為附屬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3卷外放原證6之1第12頁)。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1.法院調查結果,系爭產品1至11是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彼此間僅是外觀顏色的不同,而各個系爭產品的外接式隨身硬碟彼此間亦僅是廠牌及容量大小的不同,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及外接式硬碟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彼此間並無不同,均是有相同的技術內容描述。是以,系爭產品1至11可1併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又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否認我取得之系爭產品5、9為他等所販賣者或為他等所販賣之原本型態者,但以下論述暫不處理此1爭點,仍將系爭產品5、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另查,我雖就系爭產品1至11前後分別提出3份「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專利權鑑定研究報告」(原證2之1至11、原證5之1至11及原證6之1至11),然經檢視該些鑑定報告內容後,其中,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是就第1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而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就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因此,我所提的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已包含第1及2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及原證5之1至11)的全部內容,故系爭產品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各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可僅以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的檢測內容進行比對分析。以上均合先敘明。2.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可拆解如下:①A: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②B: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③C: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以上為依附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生之要件。)④D: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①要件A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儲存有遊戲檔案以供Wii遊戲主機載入執行,即系爭產品均係為1種Wii遊戲主機掛載遊戲之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A特徵。②要件B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具有1USB連接介面。另由原證6之1第33至48頁、原證6之2第32至47頁、原證6之3第32至47頁、原證6之4第32至47頁、原證6之5第32至47頁、原證6之6第33至48頁、原證6之7第33至48頁、原證6之8第32至47頁、原證6之9第32至47頁、原證6之10第32至47頁及原證6之11第33至48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係儲存有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儲存單元以儲存檔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係為1特殊「WBFS」格式,該具有「WBFS」格式的隨身硬碟可供Wii遊戲主機識別以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編/解碼單元(「WBFS」格式)以處理並傳輸遊戲檔案),雖由原證6之1至11內容無法得知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是否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然系爭產品既均是以USB連接介面並經USB傳輸線與Wii遊戲主機相互連接,使得Wii遊戲主機能夠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則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他USB連接介面係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否則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將無法傳輸至Wii遊戲主機中進行執行。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該隨身硬碟具有1USB連接介面,該USB連接介面分別連接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B特徵。③要件C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可經USB傳輸線與該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相互耦接的1USB連接介面,且藉由該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可以接收隨身硬碟所傳送的遊戲檔案。另,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既可以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且於電視畫面中顯示可供使用者操作的使用者介面,則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是具有1執行單元(處理器),該執行單元係用以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且該執行單元係與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相連接,否則Wii遊戲主機的執行單元將無法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與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遊戲檔案之1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連接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C特徵。④要件D特徵:由原證6之1第48至56頁、原證6之2第48至55頁、原證6之3第48至55頁、原證6之4第47至53頁、原證6之5第47至55頁、原證6之6第48至56頁、原證6之7第49至56頁、原證6之8第48至54頁、原證6之9第48至55頁、原證6之10第47至54頁及原證6之11第49至56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具有可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的網路介面(Wi-Fi無線網路連接介面),雖該網路介面可供Wii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檔案對應之1遊戲封面檔案,且將該遊戲封面檔案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然系爭產品之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與遊戲封面檔案係分別屬於2個獨立而彼此相互對應的檔案,系爭產品之Wii遊戲主機的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他僅是將該遊戲檔案所對應欠缺的遊戲封面檔案經由預設之伺服器進行遊戲封面檔案下載,使得wii遊戲主機的使用者介面可以顯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遊戲封面內容,該遊戲封面檔案非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更新資料,該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亦非對該遊戲檔案內容進行任何資料更新動作,且該遊戲封面檔案僅係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並非寫入並回存到該遊戲檔案中,即系爭產品均僅為單純的檔案下載動作,並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所界定的檔案下載及資料更新動作,故系爭產品均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特徵。綜上,系爭產品均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讀取,我未主張均等論,是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3.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係為依附於第2項之附屬項,他包含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所有要件(A至D)特徵外再進1步的限縮技術特徵「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要件E特徵),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係為第2項範圍的限縮,而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範圍,已如前述,則系爭產品當然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是結論,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專利權範圍,則你所為之專利無效抗辯,即無再予審酌之必要。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又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核與本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經不予11論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周其祥。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7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4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我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331390號「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限至<date>止,專門使用於日本任天堂株式會社所販售之wii遊戲機,提供該遊戲機得不經遊戲光碟讀取,而直接由經上開專利技術編寫後之硬碟中讀取遊戲,為消費者提供讀取速度更快、使用更加便捷、更有利於保存遊戲光碟,及提供商店以連線方式進行wii遊戲之方式。你等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牟取不法利益,致我受有龐大之商業利益損害,經我委派人員於你等之店面,購買你等未經授權,擅自使用系爭專利之wii遊戲機及STARBOX硬碟共11組(下稱系爭產品1至11,合稱系爭產品),送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鑑定,證實系爭產品確實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故縱以最保守最低之侵害半年計算,並酌定損害賠償額2倍之賠償,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你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你葉茂盛即明明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你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你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你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你曾金鈞即各應賠償我50萬元【計算式:授權金50萬元÷2=25萬元(半年授權金);25萬×2=50萬元(損害額2倍之賠償金)】。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即應與他公司負責人張維真連帶賠償我50萬元。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亦應與他公司負責人蕭陳惠美連帶賠償我50萬元。2.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3.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4.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葉茂盛即明明行、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曾金鈞均應停止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商品。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或請依職權宣告假執行。3、你則抗辯以: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曾金鈞部分:1.被證2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不具新穎性、進步性:被證2為美國公告第6,544,126號發明專利案,公告日為<date>,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被證2之構成元件及技術特徵如下:①1可攜式儲存裝置,他內設有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內儲存有遊戲檔案;②1遊戲主機,是透過連接介面與該可攜式儲存裝置相連接,該遊戲主機具備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③該遊戲主機具有與外部機器連接之傳輸介面,該遊戲主機能透過該傳輸介面下載資料;④複數台遊戲主機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由前述分析比對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已被完全揭露於被證2中,其中:①被證2的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②被證2之傳輸介面及外部機器,亦等同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介面及伺服器;③被證2中複數台遊戲主機藉由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之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主張之技術特徵亦完全相同。另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謂之遊戲主機,即「wii遊戲主機」,在系爭專利之申請日前早已公開流通於中華民國境內。訴外人1世代有限公司曾於<date>,當然日本進口465台「NINTENDOWIITVGAME遊戲主機」,故系爭專利所謂遊戲主機僅為系爭專利之背景技術,並非我所首創,進1步言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針對遊戲主機的描述,只是習知技術之附加,在智財局已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8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前提下,由習知技術之附加而成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顯然亦毫無「新穎性」或「進步性」等可專利要件可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謂「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及「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之敘述,純屬軟體的處理程序,或使用者的操作行為,或使用者執行軟體程序的結果,並非有關「形狀、構造或裝置」之敘述,該等敘述絕非新型專利所能主張保護之範疇,據此,對系爭產品之構造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敘述進行比對後,無論是「文義讀取」或「適用均等」之比對,均得到「不符合」的結果。需特別1提者,是使用者購買系爭產品後,若從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及之上列行為,則僅是使用者利用wii遊戲主機原先內建之功能所完成的行為,該等「更新資料」或「多人對戰」之功能絕非系爭產品STARBOX隨身硬碟賦予wii遊戲主機者,我據此認為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之說法,顯然誤謬無理。wii遊戲主機本身確實具備Wi-Fi網路介面,以方便使用者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官網下載「更新資料」。wii遊戲主機被「改機」後,雖仍能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公司」官網,下載「更新資料」,但在完成「更新資料」之下載後,若使用者執行「更新資料」,該「更新資料」會被寫入至遊戲檔案,此時,極可能會因此發現前述「改機」之情事,而迫使wii遊戲主機無法正常作動,以實現「任天堂公司」預期之認證保護機制。3.你將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既存之裝置(即系爭產品),予以相互連接組合,除不知此1通俗連接方式具備可專利性外,亦不知系爭專利之存在,合先陳明。據此,我之請求依法無據。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部分:1.我所提之證物原始內容並非你所賣出之商品,我所提之證物與你估價單上的硬碟明顯不同,估價單上清楚寫著880G,但是我的鑑定報告內的硬碟卻是320G,明確顯示兩者為不同的硬碟,我鑑定報告說明機器是未拆過的,你合理懷疑我可能拿別人的主機或是自行加軟體的主機,當成是你所賣之商品。2.因成本考量,你販賣3C電玩商品多數以客戶訂貨後才進貨調貨。wii主機原本你就已沒在賣,也未幫客人做改機之服務或販賣改機之機器,所以當我所派人員任大偉要求買主機及改機並加購硬碟而內部要有遊戲時,你已告知任大偉:「我們沒有主機也沒有在改機,如果有需要最多我們只可以賣您沒改的主機及空白硬碟,我們沒有遊戲,如果需要的話,可能要買硬碟回去後自己想辦法。」最後也只是賣給任大偉1台全新未改wii主機和1顆全新空白的880G硬碟。3.爰聲明:我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部分:1.你並無出售系爭產品。我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謂你出售之系爭產品,係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派員赴你萬華分公司購買。對照同報告第1頁記載我委託該單位日期為<date>以及我所舉原證1之9號為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我所謂購買證明日期在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之前。既然我所稱你出售系爭產品之估價單取得時間早在我委託上述鑑定單位之前,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之物件產品斷非取自你甚明。2.我所舉原證1之9號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記載係估價,而非收據或發票,不足認定為購買證明;且估價單記載品名為電子周邊,數量為1件,核與我所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所謂你出售之侵權產品分別為wii黑色主機與WyvoD系列2.5吋500G硬碟並非電子周邊,且數量合計是2件,並不相符。3.依最高法院<date>台上字第481號判例及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154號判決意旨,我主張你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謀取不法利益,致他受有巨額損害等陳述,惟該損害發生之證明與數額之計算,尤以該損害與他指訴之行為間因果關係之存在等節,我仍屬漫言指摘,並非實在。又我所舉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函說明3明載:本初步研究結論僅供委託人或委託代理人內部3考,不得作為主張任何權利或其他用途使用,於本件訴訟無證據能力,我亦無其他證據方法。4.爰聲明:我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若受不利之判決,你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經合法通知未到場,亦無提出書狀作何答辯或陳述。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本院卷第36頁之準備程序筆錄3照並修正):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承認販賣我於原證2(即原證2之1至原證2之11)所記載之系爭產品「wii遊戲主機」及「STARBOX隨身硬碟」。5、得心證之理由:我主張他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你等銷售之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等情,你則提出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及系爭產品未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抗辯。是以下本院之判斷僅須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論述,合先敘明。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係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可攜式儲存裝置A與遊戲主機B所構成,該遊戲主機B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同時具有可相互耦接之連接介面B1、A1,他可攜式儲存裝置A上之連接介面A1同時設有1編/解碼單元A2,以令可攜式儲存裝置A內之遊戲檔案可經由編/解碼單元A2進行處理並傳輸至遊戲主機B,而令遊戲主機B之執行單元B2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B3,藉此,以有效增加他遊戲主機B之記憶容量,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之遊戲檔案可依照此路徑,而讓遊戲檔案掛載於使用者介面B3上。系爭專利第1圖(附圖1)為其方塊圖,第2圖(附圖2)則為他流程圖。2.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共8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他餘為附屬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3卷外放原證6之1第12頁)。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1.法院調查結果,系爭產品1至11是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彼此間僅是外觀顏色的不同,而各個系爭產品的外接式隨身硬碟彼此間亦僅是廠牌及容量大小的不同,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及外接式硬碟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彼此間並無不同,均是有相同的技術內容描述。是以,系爭產品1至11可1併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又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否認我取得之系爭產品5、9為他等所販賣者或為他等所販賣之原本型態者,但以下論述暫不處理此1爭點,仍將系爭產品5、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另查,我雖就系爭產品1至11前後分別提出3份「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專利權鑑定研究報告」(原證2之1至11、原證5之1至11及原證6之1至11),然經檢視該些鑑定報告內容後,其中,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是就第1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而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就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因此,我所提的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已包含第1及2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及原證5之1至11)的全部內容,故系爭產品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各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可僅以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的檢測內容進行比對分析。以上均合先敘明。2.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可拆解如下:①A: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②B: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③C: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以上為依附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生之要件。)④D: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①要件A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儲存有遊戲檔案以供Wii遊戲主機載入執行,即系爭產品均係為1種Wii遊戲主機掛載遊戲之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A特徵。②要件B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具有1USB連接介面。另由原證6之1第33至48頁、原證6之2第32至47頁、原證6之3第32至47頁、原證6之4第32至47頁、原證6之5第32至47頁、原證6之6第33至48頁、原證6之7第33至48頁、原證6之8第32至47頁、原證6之9第32至47頁、原證6之10第32至47頁及原證6之11第33至48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係儲存有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儲存單元以儲存檔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係為1特殊「WBFS」格式,該具有「WBFS」格式的隨身硬碟可供Wii遊戲主機識別以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編/解碼單元(「WBFS」格式)以處理並傳輸遊戲檔案),雖由原證6之1至11內容無法得知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是否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然系爭產品既均是以USB連接介面並經USB傳輸線與Wii遊戲主機相互連接,使得Wii遊戲主機能夠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則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他USB連接介面係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否則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將無法傳輸至Wii遊戲主機中進行執行。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該隨身硬碟具有1USB連接介面,該USB連接介面分別連接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B特徵。③要件C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可經USB傳輸線與該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相互耦接的1USB連接介面,且藉由該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可以接收隨身硬碟所傳送的遊戲檔案。另,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既可以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且於電視畫面中顯示可供使用者操作的使用者介面,則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是具有1執行單元(處理器),該執行單元係用以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且該執行單元係與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相連接,否則Wii遊戲主機的執行單元將無法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與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遊戲檔案之1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連接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C特徵。④要件D特徵:由原證6之1第48至56頁、原證6之2第48至55頁、原證6之3第48至55頁、原證6之4第47至53頁、原證6之5第47至55頁、原證6之6第48至56頁、原證6之7第49至56頁、原證6之8第48至54頁、原證6之9第48至55頁、原證6之10第47至54頁及原證6之11第49至56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具有可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的網路介面(Wi-Fi無線網路連接介面),雖該網路介面可供Wii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檔案對應之1遊戲封面檔案,且將該遊戲封面檔案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然系爭產品之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與遊戲封面檔案係分別屬於2個獨立而彼此相互對應的檔案,系爭產品之Wii遊戲主機的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他僅是將該遊戲檔案所對應欠缺的遊戲封面檔案經由預設之伺服器進行遊戲封面檔案下載,使得wii遊戲主機的使用者介面可以顯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遊戲封面內容,該遊戲封面檔案非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更新資料,該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亦非對該遊戲檔案內容進行任何資料更新動作,且該遊戲封面檔案僅係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並非寫入並回存到該遊戲檔案中,即系爭產品均僅為單純的檔案下載動作,並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所界定的檔案下載及資料更新動作,故系爭產品均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特徵。綜上,系爭產品均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讀取,我未主張均等論,是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3.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係為依附於第2項之附屬項,他包含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所有要件(A至D)特徵外再進1步的限縮技術特徵「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要件E特徵),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係為第2項範圍的限縮,而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範圍,已如前述,則系爭產品當然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是結論,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專利權範圍,則你所為之專利無效抗辯,即無再予審酌之必要。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又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核與本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經不予11論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周其祥。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 1 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6-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3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3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3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8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3 1", "lawName": "所得稅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69 1 1", "lawName":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我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331390號「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限至<date>止,專門使用於日本任天堂株式會社所販售之wii遊戲機,提供該遊戲機得不經遊戲光碟讀取,而直接由經上開專利技術編寫後之硬碟中讀取遊戲,為消費者提供讀取速度更快、使用更加便捷、更有利於保存遊戲光碟,及提供商店以連線方式進行wii遊戲之方式。你等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牟取不法利益,致我受有龐大之商業利益損害,經我委派人員於你等之店面,購買你等未經授權,擅自使用系爭專利之wii遊戲機及STARBOX硬碟共11組(下稱系爭產品1至11,合稱系爭產品),送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鑑定,證實系爭產品確實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故縱以最保守最低之侵害半年計算,並酌定損害賠償額2倍之賠償,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你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你葉茂盛即明明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你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你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你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你曾金鈞即各應賠償我50萬元【計算式:授權金50萬元÷2=25萬元(半年授權金);25萬×2=50萬元(損害額2倍之賠償金)】。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即應與他公司負責人張維真連帶賠償我50萬元。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亦應與他公司負責人蕭陳惠美連帶賠償我50萬元。2.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3.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4.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葉茂盛即明明行、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曾金鈞均應停止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商品。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或請依職權宣告假執行。3、你則抗辯以: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曾金鈞部分:1.被證2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不具新穎性、進步性:被證2為美國公告第6,544,126號發明專利案,公告日為<date>,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被證2之構成元件及技術特徵如下:①1可攜式儲存裝置,他內設有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內儲存有遊戲檔案;②1遊戲主機,是透過連接介面與該可攜式儲存裝置相連接,該遊戲主機具備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③該遊戲主機具有與外部機器連接之傳輸介面,該遊戲主機能透過該傳輸介面下載資料;④複數台遊戲主機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由前述分析比對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已被完全揭露於被證2中,其中:①被證2的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②被證2之傳輸介面及外部機器,亦等同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介面及伺服器;③被證2中複數台遊戲主機藉由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之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主張之技術特徵亦完全相同。另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謂之遊戲主機,即「wii遊戲主機」,在系爭專利之申請日前早已公開流通於中華民國境內。訴外人1世代有限公司曾於<date>,當然日本進口465台「NINTENDOWIITVGAME遊戲主機」,故系爭專利所謂遊戲主機僅為系爭專利之背景技術,並非我所首創,進1步言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針對遊戲主機的描述,只是習知技術之附加,在智財局已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8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前提下,由習知技術之附加而成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顯然亦毫無「新穎性」或「進步性」等可專利要件可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謂「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及「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之敘述,純屬軟體的處理程序,或使用者的操作行為,或使用者執行軟體程序的結果,並非有關「形狀、構造或裝置」之敘述,該等敘述絕非新型專利所能主張保護之範疇,據此,對系爭產品之構造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敘述進行比對後,無論是「文義讀取」或「適用均等」之比對,均得到「不符合」的結果。需特別1提者,是使用者購買系爭產品後,若從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及之上列行為,則僅是使用者利用wii遊戲主機原先內建之功能所完成的行為,該等「更新資料」或「多人對戰」之功能絕非系爭產品STARBOX隨身硬碟賦予wii遊戲主機者,我據此認為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之說法,顯然誤謬無理。wii遊戲主機本身確實具備Wi-Fi網路介面,以方便使用者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官網下載「更新資料」。wii遊戲主機被「改機」後,雖仍能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公司」官網,下載「更新資料」,但在完成「更新資料」之下載後,若使用者執行「更新資料」,該「更新資料」會被寫入至遊戲檔案,此時,極可能會因此發現前述「改機」之情事,而迫使wii遊戲主機無法正常作動,以實現「任天堂公司」預期之認證保護機制。3.你將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既存之裝置(即系爭產品),予以相互連接組合,除不知此1通俗連接方式具備可專利性外,亦不知系爭專利之存在,合先陳明。據此,我之請求依法無據。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部分:1.我所提之證物原始內容並非你所賣出之商品,我所提之證物與你估價單上的硬碟明顯不同,估價單上清楚寫著880G,但是我的鑑定報告內的硬碟卻是320G,明確顯示兩者為不同的硬碟,我鑑定報告說明機器是未拆過的,你合理懷疑我可能拿別人的主機或是自行加軟體的主機,當成是你所賣之商品。2.因成本考量,你販賣3C電玩商品多數以客戶訂貨後才進貨調貨。wii主機原本你就已沒在賣,也未幫客人做改機之服務或販賣改機之機器,所以當我所派人員任大偉要求買主機及改機並加購硬碟而內部要有遊戲時,你已告知任大偉:「我們沒有主機也沒有在改機,如果有需要最多我們只可以賣您沒改的主機及空白硬碟,我們沒有遊戲,如果需要的話,可能要買硬碟回去後自己想辦法。」最後也只是賣給任大偉1台全新未改wii主機和1顆全新空白的880G硬碟。3.爰聲明:我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部分:1.你並無出售系爭產品。我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謂你出售之系爭產品,係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派員赴你萬華分公司購買。對照同報告第1頁記載我委託該單位日期為<date>以及我所舉原證1之9號為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我所謂購買證明日期在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之前。既然我所稱你出售系爭產品之估價單取得時間早在我委託上述鑑定單位之前,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之物件產品斷非取自你甚明。2.我所舉原證1之9號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記載係估價,而非收據或發票,不足認定為購買證明;且估價單記載品名為電子周邊,數量為1件,核與我所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所謂你出售之侵權產品分別為wii黑色主機與WyvoD系列2.5吋500G硬碟並非電子周邊,且數量合計是2件,並不相符。3.依最高法院<date>台上字第481號判例及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154號判決意旨,我主張你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謀取不法利益,致他受有巨額損害等陳述,惟該損害發生之證明與數額之計算,尤以該損害與他指訴之行為間因果關係之存在等節,我仍屬漫言指摘,並非實在。又我所舉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函說明3明載:本初步研究結論僅供委託人或委託代理人內部3考,不得作為主張任何權利或其他用途使用,於本件訴訟無證據能力,我亦無其他證據方法。4.爰聲明:我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若受不利之判決,你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經合法通知未到場,亦無提出書狀作何答辯或陳述。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本院卷第36頁之準備程序筆錄3照並修正):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承認販賣我於原證2(即原證2之1至原證2之11)所記載之系爭產品「wii遊戲主機」及「STARBOX隨身硬碟」。5、得心證之理由:我主張他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你等銷售之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等情,你則提出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及系爭產品未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抗辯。是以下本院之判斷僅須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論述,合先敘明。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係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可攜式儲存裝置A與遊戲主機B所構成,該遊戲主機B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同時具有可相互耦接之連接介面B1、A1,他可攜式儲存裝置A上之連接介面A1同時設有1編/解碼單元A2,以令可攜式儲存裝置A內之遊戲檔案可經由編/解碼單元A2進行處理並傳輸至遊戲主機B,而令遊戲主機B之執行單元B2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B3,藉此,以有效增加他遊戲主機B之記憶容量,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之遊戲檔案可依照此路徑,而讓遊戲檔案掛載於使用者介面B3上。系爭專利第1圖(附圖1)為其方塊圖,第2圖(附圖2)則為他流程圖。2.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共8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他餘為附屬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3卷外放原證6之1第12頁)。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1.法院調查結果,系爭產品1至11是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彼此間僅是外觀顏色的不同,而各個系爭產品的外接式隨身硬碟彼此間亦僅是廠牌及容量大小的不同,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及外接式硬碟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彼此間並無不同,均是有相同的技術內容描述。是以,系爭產品1至11可1併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又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否認我取得之系爭產品5、9為他等所販賣者或為他等所販賣之原本型態者,但以下論述暫不處理此1爭點,仍將系爭產品5、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另查,我雖就系爭產品1至11前後分別提出3份「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專利權鑑定研究報告」(原證2之1至11、原證5之1至11及原證6之1至11),然經檢視該些鑑定報告內容後,其中,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是就第1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而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就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因此,我所提的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已包含第1及2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及原證5之1至11)的全部內容,故系爭產品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各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可僅以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的檢測內容進行比對分析。以上均合先敘明。2.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可拆解如下:①A: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②B: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③C: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以上為依附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生之要件。)④D: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①要件A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儲存有遊戲檔案以供Wii遊戲主機載入執行,即系爭產品均係為1種Wii遊戲主機掛載遊戲之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A特徵。②要件B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具有1USB連接介面。另由原證6之1第33至48頁、原證6之2第32至47頁、原證6之3第32至47頁、原證6之4第32至47頁、原證6之5第32至47頁、原證6之6第33至48頁、原證6之7第33至48頁、原證6之8第32至47頁、原證6之9第32至47頁、原證6之10第32至47頁及原證6之11第33至48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係儲存有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儲存單元以儲存檔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係為1特殊「WBFS」格式,該具有「WBFS」格式的隨身硬碟可供Wii遊戲主機識別以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編/解碼單元(「WBFS」格式)以處理並傳輸遊戲檔案),雖由原證6之1至11內容無法得知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是否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然系爭產品既均是以USB連接介面並經USB傳輸線與Wii遊戲主機相互連接,使得Wii遊戲主機能夠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則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他USB連接介面係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否則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將無法傳輸至Wii遊戲主機中進行執行。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該隨身硬碟具有1USB連接介面,該USB連接介面分別連接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B特徵。③要件C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可經USB傳輸線與該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相互耦接的1USB連接介面,且藉由該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可以接收隨身硬碟所傳送的遊戲檔案。另,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既可以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且於電視畫面中顯示可供使用者操作的使用者介面,則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是具有1執行單元(處理器),該執行單元係用以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且該執行單元係與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相連接,否則Wii遊戲主機的執行單元將無法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與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遊戲檔案之1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連接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C特徵。④要件D特徵:由原證6之1第48至56頁、原證6之2第48至55頁、原證6之3第48至55頁、原證6之4第47至53頁、原證6之5第47至55頁、原證6之6第48至56頁、原證6之7第49至56頁、原證6之8第48至54頁、原證6之9第48至55頁、原證6之10第47至54頁及原證6之11第49至56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具有可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的網路介面(Wi-Fi無線網路連接介面),雖該網路介面可供Wii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檔案對應之1遊戲封面檔案,且將該遊戲封面檔案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然系爭產品之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與遊戲封面檔案係分別屬於2個獨立而彼此相互對應的檔案,系爭產品之Wii遊戲主機的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他僅是將該遊戲檔案所對應欠缺的遊戲封面檔案經由預設之伺服器進行遊戲封面檔案下載,使得wii遊戲主機的使用者介面可以顯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遊戲封面內容,該遊戲封面檔案非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更新資料,該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亦非對該遊戲檔案內容進行任何資料更新動作,且該遊戲封面檔案僅係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並非寫入並回存到該遊戲檔案中,即系爭產品均僅為單純的檔案下載動作,並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所界定的檔案下載及資料更新動作,故系爭產品均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特徵。綜上,系爭產品均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讀取,我未主張均等論,是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3.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係為依附於第2項之附屬項,他包含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所有要件(A至D)特徵外再進1步的限縮技術特徵「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要件E特徵),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係為第2項範圍的限縮,而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範圍,已如前述,則系爭產品當然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是結論,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專利權範圍,則你所為之專利無效抗辯,即無再予審酌之必要。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又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核與本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經不予11論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周其祥。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我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331390號「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限至<date>止,專門使用於日本任天堂株式會社所販售之wii遊戲機,提供該遊戲機得不經遊戲光碟讀取,而直接由經上開專利技術編寫後之硬碟中讀取遊戲,為消費者提供讀取速度更快、使用更加便捷、更有利於保存遊戲光碟,及提供商店以連線方式進行wii遊戲之方式。你等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牟取不法利益,致我受有龐大之商業利益損害,經我委派人員於你等之店面,購買你等未經授權,擅自使用系爭專利之wii遊戲機及STARBOX硬碟共11組(下稱系爭產品1至11,合稱系爭產品),送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鑑定,證實系爭產品確實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故縱以最保守最低之侵害半年計算,並酌定損害賠償額2倍之賠償,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你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你葉茂盛即明明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你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你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你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你曾金鈞即各應賠償我50萬元【計算式:授權金50萬元÷2=25萬元(半年授權金);25萬×2=50萬元(損害額2倍之賠償金)】。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即應與他公司負責人張維真連帶賠償我50萬元。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亦應與他公司負責人蕭陳惠美連帶賠償我50萬元。2.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3.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4.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葉茂盛即明明行、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曾金鈞均應停止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商品。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或請依職權宣告假執行。3、你則抗辯以: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曾金鈞部分:1.被證2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不具新穎性、進步性:被證2為美國公告第6,544,126號發明專利案,公告日為<date>,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被證2之構成元件及技術特徵如下:①1可攜式儲存裝置,他內設有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內儲存有遊戲檔案;②1遊戲主機,是透過連接介面與該可攜式儲存裝置相連接,該遊戲主機具備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③該遊戲主機具有與外部機器連接之傳輸介面,該遊戲主機能透過該傳輸介面下載資料;④複數台遊戲主機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由前述分析比對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已被完全揭露於被證2中,其中:①被證2的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②被證2之傳輸介面及外部機器,亦等同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介面及伺服器;③被證2中複數台遊戲主機藉由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之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主張之技術特徵亦完全相同。另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謂之遊戲主機,即「wii遊戲主機」,在系爭專利之申請日前早已公開流通於中華民國境內。訴外人1世代有限公司曾於<date>,當然日本進口465台「NINTENDOWIITVGAME遊戲主機」,故系爭專利所謂遊戲主機僅為系爭專利之背景技術,並非我所首創,進1步言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針對遊戲主機的描述,只是習知技術之附加,在智財局已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8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前提下,由習知技術之附加而成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顯然亦毫無「新穎性」或「進步性」等可專利要件可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謂「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及「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之敘述,純屬軟體的處理程序,或使用者的操作行為,或使用者執行軟體程序的結果,並非有關「形狀、構造或裝置」之敘述,該等敘述絕非新型專利所能主張保護之範疇,據此,對系爭產品之構造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敘述進行比對後,無論是「文義讀取」或「適用均等」之比對,均得到「不符合」的結果。需特別1提者,是使用者購買系爭產品後,若從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及之上列行為,則僅是使用者利用wii遊戲主機原先內建之功能所完成的行為,該等「更新資料」或「多人對戰」之功能絕非系爭產品STARBOX隨身硬碟賦予wii遊戲主機者,我據此認為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之說法,顯然誤謬無理。wii遊戲主機本身確實具備Wi-Fi網路介面,以方便使用者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官網下載「更新資料」。wii遊戲主機被「改機」後,雖仍能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公司」官網,下載「更新資料」,但在完成「更新資料」之下載後,若使用者執行「更新資料」,該「更新資料」會被寫入至遊戲檔案,此時,極可能會因此發現前述「改機」之情事,而迫使wii遊戲主機無法正常作動,以實現「任天堂公司」預期之認證保護機制。3.你將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既存之裝置(即系爭產品),予以相互連接組合,除不知此1通俗連接方式具備可專利性外,亦不知系爭專利之存在,合先陳明。據此,我之請求依法無據。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部分:1.我所提之證物原始內容並非你所賣出之商品,我所提之證物與你估價單上的硬碟明顯不同,估價單上清楚寫著880G,但是我的鑑定報告內的硬碟卻是320G,明確顯示兩者為不同的硬碟,我鑑定報告說明機器是未拆過的,你合理懷疑我可能拿別人的主機或是自行加軟體的主機,當成是你所賣之商品。2.因成本考量,你販賣3C電玩商品多數以客戶訂貨後才進貨調貨。wii主機原本你就已沒在賣,也未幫客人做改機之服務或販賣改機之機器,所以當我所派人員任大偉要求買主機及改機並加購硬碟而內部要有遊戲時,你已告知任大偉:「我們沒有主機也沒有在改機,如果有需要最多我們只可以賣您沒改的主機及空白硬碟,我們沒有遊戲,如果需要的話,可能要買硬碟回去後自己想辦法。」最後也只是賣給任大偉1台全新未改wii主機和1顆全新空白的880G硬碟。3.爰聲明:我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部分:1.你並無出售系爭產品。我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謂你出售之系爭產品,係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派員赴你萬華分公司購買。對照同報告第1頁記載我委託該單位日期為<date>以及我所舉原證1之9號為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我所謂購買證明日期在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之前。既然我所稱你出售系爭產品之估價單取得時間早在我委託上述鑑定單位之前,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之物件產品斷非取自你甚明。2.我所舉原證1之9號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記載係估價,而非收據或發票,不足認定為購買證明;且估價單記載品名為電子周邊,數量為1件,核與我所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所謂你出售之侵權產品分別為wii黑色主機與WyvoD系列2.5吋500G硬碟並非電子周邊,且數量合計是2件,並不相符。3.依最高法院<date>台上字第481號判例及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154號判決意旨,我主張你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謀取不法利益,致他受有巨額損害等陳述,惟該損害發生之證明與數額之計算,尤以該損害與他指訴之行為間因果關係之存在等節,我仍屬漫言指摘,並非實在。又我所舉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函說明3明載:本初步研究結論僅供委託人或委託代理人內部3考,不得作為主張任何權利或其他用途使用,於本件訴訟無證據能力,我亦無其他證據方法。4.爰聲明:我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若受不利之判決,你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經合法通知未到場,亦無提出書狀作何答辯或陳述。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本院卷第36頁之準備程序筆錄3照並修正):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承認販賣我於原證2(即原證2之1至原證2之11)所記載之系爭產品「wii遊戲主機」及「STARBOX隨身硬碟」。5、得心證之理由:我主張他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你等銷售之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等情,你則提出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及系爭產品未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抗辯。是以下本院之判斷僅須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論述,合先敘明。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係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可攜式儲存裝置A與遊戲主機B所構成,該遊戲主機B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同時具有可相互耦接之連接介面B1、A1,他可攜式儲存裝置A上之連接介面A1同時設有1編/解碼單元A2,以令可攜式儲存裝置A內之遊戲檔案可經由編/解碼單元A2進行處理並傳輸至遊戲主機B,而令遊戲主機B之執行單元B2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B3,藉此,以有效增加他遊戲主機B之記憶容量,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之遊戲檔案可依照此路徑,而讓遊戲檔案掛載於使用者介面B3上。系爭專利第1圖(附圖1)為其方塊圖,第2圖(附圖2)則為他流程圖。2.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共8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他餘為附屬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3卷外放原證6之1第12頁)。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1.法院調查結果,系爭產品1至11是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彼此間僅是外觀顏色的不同,而各個系爭產品的外接式隨身硬碟彼此間亦僅是廠牌及容量大小的不同,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及外接式硬碟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彼此間並無不同,均是有相同的技術內容描述。是以,系爭產品1至11可1併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又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否認我取得之系爭產品5、9為他等所販賣者或為他等所販賣之原本型態者,但以下論述暫不處理此1爭點,仍將系爭產品5、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另查,我雖就系爭產品1至11前後分別提出3份「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專利權鑑定研究報告」(原證2之1至11、原證5之1至11及原證6之1至11),然經檢視該些鑑定報告內容後,其中,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是就第1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而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就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因此,我所提的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已包含第1及2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及原證5之1至11)的全部內容,故系爭產品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各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可僅以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的檢測內容進行比對分析。以上均合先敘明。2.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可拆解如下:①A: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②B: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③C: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以上為依附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生之要件。)④D: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①要件A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儲存有遊戲檔案以供Wii遊戲主機載入執行,即系爭產品均係為1種Wii遊戲主機掛載遊戲之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A特徵。②要件B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具有1USB連接介面。另由原證6之1第33至48頁、原證6之2第32至47頁、原證6之3第32至47頁、原證6之4第32至47頁、原證6之5第32至47頁、原證6之6第33至48頁、原證6之7第33至48頁、原證6之8第32至47頁、原證6之9第32至47頁、原證6之10第32至47頁及原證6之11第33至48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係儲存有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儲存單元以儲存檔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係為1特殊「WBFS」格式,該具有「WBFS」格式的隨身硬碟可供Wii遊戲主機識別以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編/解碼單元(「WBFS」格式)以處理並傳輸遊戲檔案),雖由原證6之1至11內容無法得知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是否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然系爭產品既均是以USB連接介面並經USB傳輸線與Wii遊戲主機相互連接,使得Wii遊戲主機能夠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則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他USB連接介面係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否則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將無法傳輸至Wii遊戲主機中進行執行。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該隨身硬碟具有1USB連接介面,該USB連接介面分別連接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B特徵。③要件C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可經USB傳輸線與該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相互耦接的1USB連接介面,且藉由該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可以接收隨身硬碟所傳送的遊戲檔案。另,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既可以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且於電視畫面中顯示可供使用者操作的使用者介面,則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是具有1執行單元(處理器),該執行單元係用以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且該執行單元係與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相連接,否則Wii遊戲主機的執行單元將無法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與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遊戲檔案之1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連接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C特徵。④要件D特徵:由原證6之1第48至56頁、原證6之2第48至55頁、原證6之3第48至55頁、原證6之4第47至53頁、原證6之5第47至55頁、原證6之6第48至56頁、原證6之7第49至56頁、原證6之8第48至54頁、原證6之9第48至55頁、原證6之10第47至54頁及原證6之11第49至56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具有可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的網路介面(Wi-Fi無線網路連接介面),雖該網路介面可供Wii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檔案對應之1遊戲封面檔案,且將該遊戲封面檔案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然系爭產品之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與遊戲封面檔案係分別屬於2個獨立而彼此相互對應的檔案,系爭產品之Wii遊戲主機的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他僅是將該遊戲檔案所對應欠缺的遊戲封面檔案經由預設之伺服器進行遊戲封面檔案下載,使得wii遊戲主機的使用者介面可以顯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遊戲封面內容,該遊戲封面檔案非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更新資料,該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亦非對該遊戲檔案內容進行任何資料更新動作,且該遊戲封面檔案僅係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並非寫入並回存到該遊戲檔案中,即系爭產品均僅為單純的檔案下載動作,並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所界定的檔案下載及資料更新動作,故系爭產品均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特徵。綜上,系爭產品均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讀取,我未主張均等論,是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3.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係為依附於第2項之附屬項,他包含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所有要件(A至D)特徵外再進1步的限縮技術特徵「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要件E特徵),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係為第2項範圍的限縮,而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範圍,已如前述,則系爭產品當然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是結論,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專利權範圍,則你所為之專利無效抗辯,即無再予審酌之必要。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又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核與本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經不予11論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周其祥。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我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331390號「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限至<date>止,專門使用於日本任天堂株式會社所販售之wii遊戲機,提供該遊戲機得不經遊戲光碟讀取,而直接由經上開專利技術編寫後之硬碟中讀取遊戲,為消費者提供讀取速度更快、使用更加便捷、更有利於保存遊戲光碟,及提供商店以連線方式進行wii遊戲之方式。你等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牟取不法利益,致我受有龐大之商業利益損害,經我委派人員於你等之店面,購買你等未經授權,擅自使用系爭專利之wii遊戲機及STARBOX硬碟共11組(下稱系爭產品1至11,合稱系爭產品),送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鑑定,證實系爭產品確實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故縱以最保守最低之侵害半年計算,並酌定損害賠償額2倍之賠償,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你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你葉茂盛即明明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你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你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你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你曾金鈞即各應賠償我50萬元【計算式:授權金50萬元÷2=25萬元(半年授權金);25萬×2=50萬元(損害額2倍之賠償金)】。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即應與他公司負責人張維真連帶賠償我50萬元。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亦應與他公司負責人蕭陳惠美連帶賠償我50萬元。2.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3.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4.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葉茂盛即明明行、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曾金鈞均應停止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商品。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或請依職權宣告假執行。3、你則抗辯以: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曾金鈞部分:1.被證2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不具新穎性、進步性:被證2為美國公告第6,544,126號發明專利案,公告日為<date>,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被證2之構成元件及技術特徵如下:①1可攜式儲存裝置,他內設有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內儲存有遊戲檔案;②1遊戲主機,是透過連接介面與該可攜式儲存裝置相連接,該遊戲主機具備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③該遊戲主機具有與外部機器連接之傳輸介面,該遊戲主機能透過該傳輸介面下載資料;④複數台遊戲主機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由前述分析比對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已被完全揭露於被證2中,其中:①被證2的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②被證2之傳輸介面及外部機器,亦等同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介面及伺服器;③被證2中複數台遊戲主機藉由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之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主張之技術特徵亦完全相同。另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謂之遊戲主機,即「wii遊戲主機」,在系爭專利之申請日前早已公開流通於中華民國境內。訴外人1世代有限公司曾於<date>,當然日本進口465台「NINTENDOWIITVGAME遊戲主機」,故系爭專利所謂遊戲主機僅為系爭專利之背景技術,並非我所首創,進1步言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針對遊戲主機的描述,只是習知技術之附加,在智財局已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8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前提下,由習知技術之附加而成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顯然亦毫無「新穎性」或「進步性」等可專利要件可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謂「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及「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之敘述,純屬軟體的處理程序,或使用者的操作行為,或使用者執行軟體程序的結果,並非有關「形狀、構造或裝置」之敘述,該等敘述絕非新型專利所能主張保護之範疇,據此,對系爭產品之構造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敘述進行比對後,無論是「文義讀取」或「適用均等」之比對,均得到「不符合」的結果。需特別1提者,是使用者購買系爭產品後,若從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及之上列行為,則僅是使用者利用wii遊戲主機原先內建之功能所完成的行為,該等「更新資料」或「多人對戰」之功能絕非系爭產品STARBOX隨身硬碟賦予wii遊戲主機者,我據此認為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之說法,顯然誤謬無理。wii遊戲主機本身確實具備Wi-Fi網路介面,以方便使用者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官網下載「更新資料」。wii遊戲主機被「改機」後,雖仍能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公司」官網,下載「更新資料」,但在完成「更新資料」之下載後,若使用者執行「更新資料」,該「更新資料」會被寫入至遊戲檔案,此時,極可能會因此發現前述「改機」之情事,而迫使wii遊戲主機無法正常作動,以實現「任天堂公司」預期之認證保護機制。3.你將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既存之裝置(即系爭產品),予以相互連接組合,除不知此1通俗連接方式具備可專利性外,亦不知系爭專利之存在,合先陳明。據此,我之請求依法無據。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部分:1.我所提之證物原始內容並非你所賣出之商品,我所提之證物與你估價單上的硬碟明顯不同,估價單上清楚寫著880G,但是我的鑑定報告內的硬碟卻是320G,明確顯示兩者為不同的硬碟,我鑑定報告說明機器是未拆過的,你合理懷疑我可能拿別人的主機或是自行加軟體的主機,當成是你所賣之商品。2.因成本考量,你販賣3C電玩商品多數以客戶訂貨後才進貨調貨。wii主機原本你就已沒在賣,也未幫客人做改機之服務或販賣改機之機器,所以當我所派人員任大偉要求買主機及改機並加購硬碟而內部要有遊戲時,你已告知任大偉:「我們沒有主機也沒有在改機,如果有需要最多我們只可以賣您沒改的主機及空白硬碟,我們沒有遊戲,如果需要的話,可能要買硬碟回去後自己想辦法。」最後也只是賣給任大偉1台全新未改wii主機和1顆全新空白的880G硬碟。3.爰聲明:我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部分:1.你並無出售系爭產品。我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謂你出售之系爭產品,係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派員赴你萬華分公司購買。對照同報告第1頁記載我委託該單位日期為<date>以及我所舉原證1之9號為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我所謂購買證明日期在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之前。既然我所稱你出售系爭產品之估價單取得時間早在我委託上述鑑定單位之前,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之物件產品斷非取自你甚明。2.我所舉原證1之9號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記載係估價,而非收據或發票,不足認定為購買證明;且估價單記載品名為電子周邊,數量為1件,核與我所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所謂你出售之侵權產品分別為wii黑色主機與WyvoD系列2.5吋500G硬碟並非電子周邊,且數量合計是2件,並不相符。3.依最高法院<date>台上字第481號判例及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154號判決意旨,我主張你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謀取不法利益,致他受有巨額損害等陳述,惟該損害發生之證明與數額之計算,尤以該損害與他指訴之行為間因果關係之存在等節,我仍屬漫言指摘,並非實在。又我所舉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函說明3明載:本初步研究結論僅供委託人或委託代理人內部3考,不得作為主張任何權利或其他用途使用,於本件訴訟無證據能力,我亦無其他證據方法。4.爰聲明:我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若受不利之判決,你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經合法通知未到場,亦無提出書狀作何答辯或陳述。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本院卷第36頁之準備程序筆錄3照並修正):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承認販賣我於原證2(即原證2之1至原證2之11)所記載之系爭產品「wii遊戲主機」及「STARBOX隨身硬碟」。5、得心證之理由:我主張他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你等銷售之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等情,你則提出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及系爭產品未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抗辯。是以下本院之判斷僅須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論述,合先敘明。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係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可攜式儲存裝置A與遊戲主機B所構成,該遊戲主機B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同時具有可相互耦接之連接介面B1、A1,他可攜式儲存裝置A上之連接介面A1同時設有1編/解碼單元A2,以令可攜式儲存裝置A內之遊戲檔案可經由編/解碼單元A2進行處理並傳輸至遊戲主機B,而令遊戲主機B之執行單元B2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B3,藉此,以有效增加他遊戲主機B之記憶容量,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之遊戲檔案可依照此路徑,而讓遊戲檔案掛載於使用者介面B3上。系爭專利第1圖(附圖1)為其方塊圖,第2圖(附圖2)則為他流程圖。2.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共8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他餘為附屬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3卷外放原證6之1第12頁)。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1.法院調查結果,系爭產品1至11是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彼此間僅是外觀顏色的不同,而各個系爭產品的外接式隨身硬碟彼此間亦僅是廠牌及容量大小的不同,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及外接式硬碟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彼此間並無不同,均是有相同的技術內容描述。是以,系爭產品1至11可1併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又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否認我取得之系爭產品5、9為他等所販賣者或為他等所販賣之原本型態者,但以下論述暫不處理此1爭點,仍將系爭產品5、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另查,我雖就系爭產品1至11前後分別提出3份「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專利權鑑定研究報告」(原證2之1至11、原證5之1至11及原證6之1至11),然經檢視該些鑑定報告內容後,其中,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是就第1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而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就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因此,我所提的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已包含第1及2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及原證5之1至11)的全部內容,故系爭產品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各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可僅以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的檢測內容進行比對分析。以上均合先敘明。2.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可拆解如下:①A: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②B: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③C: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以上為依附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生之要件。)④D: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①要件A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儲存有遊戲檔案以供Wii遊戲主機載入執行,即系爭產品均係為1種Wii遊戲主機掛載遊戲之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A特徵。②要件B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具有1USB連接介面。另由原證6之1第33至48頁、原證6之2第32至47頁、原證6之3第32至47頁、原證6之4第32至47頁、原證6之5第32至47頁、原證6之6第33至48頁、原證6之7第33至48頁、原證6之8第32至47頁、原證6之9第32至47頁、原證6之10第32至47頁及原證6之11第33至48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係儲存有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儲存單元以儲存檔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係為1特殊「WBFS」格式,該具有「WBFS」格式的隨身硬碟可供Wii遊戲主機識別以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編/解碼單元(「WBFS」格式)以處理並傳輸遊戲檔案),雖由原證6之1至11內容無法得知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是否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然系爭產品既均是以USB連接介面並經USB傳輸線與Wii遊戲主機相互連接,使得Wii遊戲主機能夠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則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他USB連接介面係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否則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將無法傳輸至Wii遊戲主機中進行執行。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該隨身硬碟具有1USB連接介面,該USB連接介面分別連接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B特徵。③要件C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可經USB傳輸線與該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相互耦接的1USB連接介面,且藉由該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可以接收隨身硬碟所傳送的遊戲檔案。另,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既可以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且於電視畫面中顯示可供使用者操作的使用者介面,則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是具有1執行單元(處理器),該執行單元係用以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且該執行單元係與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相連接,否則Wii遊戲主機的執行單元將無法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與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遊戲檔案之1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連接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C特徵。④要件D特徵:由原證6之1第48至56頁、原證6之2第48至55頁、原證6之3第48至55頁、原證6之4第47至53頁、原證6之5第47至55頁、原證6之6第48至56頁、原證6之7第49至56頁、原證6之8第48至54頁、原證6之9第48至55頁、原證6之10第47至54頁及原證6之11第49至56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具有可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的網路介面(Wi-Fi無線網路連接介面),雖該網路介面可供Wii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檔案對應之1遊戲封面檔案,且將該遊戲封面檔案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然系爭產品之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與遊戲封面檔案係分別屬於2個獨立而彼此相互對應的檔案,系爭產品之Wii遊戲主機的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他僅是將該遊戲檔案所對應欠缺的遊戲封面檔案經由預設之伺服器進行遊戲封面檔案下載,使得wii遊戲主機的使用者介面可以顯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遊戲封面內容,該遊戲封面檔案非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更新資料,該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亦非對該遊戲檔案內容進行任何資料更新動作,且該遊戲封面檔案僅係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並非寫入並回存到該遊戲檔案中,即系爭產品均僅為單純的檔案下載動作,並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所界定的檔案下載及資料更新動作,故系爭產品均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特徵。綜上,系爭產品均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讀取,我未主張均等論,是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3.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係為依附於第2項之附屬項,他包含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所有要件(A至D)特徵外再進1步的限縮技術特徵「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要件E特徵),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係為第2項範圍的限縮,而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範圍,已如前述,則系爭產品當然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是結論,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專利權範圍,則你所為之專利無效抗辯,即無再予審酌之必要。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又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核與本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經不予11論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周其祥。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0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0 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3",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33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排除侵害商標權行為
我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331390號「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限至<date>止,專門使用於日本任天堂株式會社所販售之wii遊戲機,提供該遊戲機得不經遊戲光碟讀取,而直接由經上開專利技術編寫後之硬碟中讀取遊戲,為消費者提供讀取速度更快、使用更加便捷、更有利於保存遊戲光碟,及提供商店以連線方式進行wii遊戲之方式。你等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牟取不法利益,致我受有龐大之商業利益損害,經我委派人員於你等之店面,購買你等未經授權,擅自使用系爭專利之wii遊戲機及STARBOX硬碟共11組(下稱系爭產品1至11,合稱系爭產品),送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鑑定,證實系爭產品確實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故縱以最保守最低之侵害半年計算,並酌定損害賠償額2倍之賠償,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你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你葉茂盛即明明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你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你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你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你曾金鈞即各應賠償我50萬元【計算式:授權金50萬元÷2=25萬元(半年授權金);25萬×2=50萬元(損害額2倍之賠償金)】。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即應與他公司負責人張維真連帶賠償我50萬元。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亦應與他公司負責人蕭陳惠美連帶賠償我50萬元。2.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3.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4.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葉茂盛即明明行、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曾金鈞均應停止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商品。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或請依職權宣告假執行。3、你則抗辯以: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曾金鈞部分:1.被證2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不具新穎性、進步性:被證2為美國公告第6,544,126號發明專利案,公告日為<date>,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被證2之構成元件及技術特徵如下:①1可攜式儲存裝置,他內設有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內儲存有遊戲檔案;②1遊戲主機,是透過連接介面與該可攜式儲存裝置相連接,該遊戲主機具備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③該遊戲主機具有與外部機器連接之傳輸介面,該遊戲主機能透過該傳輸介面下載資料;④複數台遊戲主機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由前述分析比對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已被完全揭露於被證2中,其中:①被證2的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②被證2之傳輸介面及外部機器,亦等同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介面及伺服器;③被證2中複數台遊戲主機藉由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之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主張之技術特徵亦完全相同。另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謂之遊戲主機,即「wii遊戲主機」,在系爭專利之申請日前早已公開流通於中華民國境內。訴外人1世代有限公司曾於<date>,當然日本進口465台「NINTENDOWIITVGAME遊戲主機」,故系爭專利所謂遊戲主機僅為系爭專利之背景技術,並非我所首創,進1步言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針對遊戲主機的描述,只是習知技術之附加,在智財局已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8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前提下,由習知技術之附加而成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顯然亦毫無「新穎性」或「進步性」等可專利要件可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謂「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及「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之敘述,純屬軟體的處理程序,或使用者的操作行為,或使用者執行軟體程序的結果,並非有關「形狀、構造或裝置」之敘述,該等敘述絕非新型專利所能主張保護之範疇,據此,對系爭產品之構造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敘述進行比對後,無論是「文義讀取」或「適用均等」之比對,均得到「不符合」的結果。需特別1提者,是使用者購買系爭產品後,若從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及之上列行為,則僅是使用者利用wii遊戲主機原先內建之功能所完成的行為,該等「更新資料」或「多人對戰」之功能絕非系爭產品STARBOX隨身硬碟賦予wii遊戲主機者,我據此認為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之說法,顯然誤謬無理。wii遊戲主機本身確實具備Wi-Fi網路介面,以方便使用者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官網下載「更新資料」。wii遊戲主機被「改機」後,雖仍能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公司」官網,下載「更新資料」,但在完成「更新資料」之下載後,若使用者執行「更新資料」,該「更新資料」會被寫入至遊戲檔案,此時,極可能會因此發現前述「改機」之情事,而迫使wii遊戲主機無法正常作動,以實現「任天堂公司」預期之認證保護機制。3.你將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既存之裝置(即系爭產品),予以相互連接組合,除不知此1通俗連接方式具備可專利性外,亦不知系爭專利之存在,合先陳明。據此,我之請求依法無據。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部分:1.我所提之證物原始內容並非你所賣出之商品,我所提之證物與你估價單上的硬碟明顯不同,估價單上清楚寫著880G,但是我的鑑定報告內的硬碟卻是320G,明確顯示兩者為不同的硬碟,我鑑定報告說明機器是未拆過的,你合理懷疑我可能拿別人的主機或是自行加軟體的主機,當成是你所賣之商品。2.因成本考量,你販賣3C電玩商品多數以客戶訂貨後才進貨調貨。wii主機原本你就已沒在賣,也未幫客人做改機之服務或販賣改機之機器,所以當我所派人員任大偉要求買主機及改機並加購硬碟而內部要有遊戲時,你已告知任大偉:「我們沒有主機也沒有在改機,如果有需要最多我們只可以賣您沒改的主機及空白硬碟,我們沒有遊戲,如果需要的話,可能要買硬碟回去後自己想辦法。」最後也只是賣給任大偉1台全新未改wii主機和1顆全新空白的880G硬碟。3.爰聲明:我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部分:1.你並無出售系爭產品。我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謂你出售之系爭產品,係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派員赴你萬華分公司購買。對照同報告第1頁記載我委託該單位日期為<date>以及我所舉原證1之9號為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我所謂購買證明日期在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之前。既然我所稱你出售系爭產品之估價單取得時間早在我委託上述鑑定單位之前,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之物件產品斷非取自你甚明。2.我所舉原證1之9號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記載係估價,而非收據或發票,不足認定為購買證明;且估價單記載品名為電子周邊,數量為1件,核與我所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所謂你出售之侵權產品分別為wii黑色主機與WyvoD系列2.5吋500G硬碟並非電子周邊,且數量合計是2件,並不相符。3.依最高法院<date>台上字第481號判例及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154號判決意旨,我主張你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謀取不法利益,致他受有巨額損害等陳述,惟該損害發生之證明與數額之計算,尤以該損害與他指訴之行為間因果關係之存在等節,我仍屬漫言指摘,並非實在。又我所舉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函說明3明載:本初步研究結論僅供委託人或委託代理人內部3考,不得作為主張任何權利或其他用途使用,於本件訴訟無證據能力,我亦無其他證據方法。4.爰聲明:我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若受不利之判決,你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經合法通知未到場,亦無提出書狀作何答辯或陳述。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本院卷第36頁之準備程序筆錄3照並修正):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承認販賣我於原證2(即原證2之1至原證2之11)所記載之系爭產品「wii遊戲主機」及「STARBOX隨身硬碟」。5、得心證之理由:我主張他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你等銷售之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等情,你則提出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及系爭產品未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抗辯。是以下本院之判斷僅須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論述,合先敘明。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係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可攜式儲存裝置A與遊戲主機B所構成,該遊戲主機B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同時具有可相互耦接之連接介面B1、A1,他可攜式儲存裝置A上之連接介面A1同時設有1編/解碼單元A2,以令可攜式儲存裝置A內之遊戲檔案可經由編/解碼單元A2進行處理並傳輸至遊戲主機B,而令遊戲主機B之執行單元B2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B3,藉此,以有效增加他遊戲主機B之記憶容量,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之遊戲檔案可依照此路徑,而讓遊戲檔案掛載於使用者介面B3上。系爭專利第1圖(附圖1)為其方塊圖,第2圖(附圖2)則為他流程圖。2.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共8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他餘為附屬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3卷外放原證6之1第12頁)。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1.法院調查結果,系爭產品1至11是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彼此間僅是外觀顏色的不同,而各個系爭產品的外接式隨身硬碟彼此間亦僅是廠牌及容量大小的不同,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及外接式硬碟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彼此間並無不同,均是有相同的技術內容描述。是以,系爭產品1至11可1併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又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否認我取得之系爭產品5、9為他等所販賣者或為他等所販賣之原本型態者,但以下論述暫不處理此1爭點,仍將系爭產品5、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另查,我雖就系爭產品1至11前後分別提出3份「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專利權鑑定研究報告」(原證2之1至11、原證5之1至11及原證6之1至11),然經檢視該些鑑定報告內容後,其中,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是就第1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而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就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因此,我所提的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已包含第1及2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及原證5之1至11)的全部內容,故系爭產品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各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可僅以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的檢測內容進行比對分析。以上均合先敘明。2.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可拆解如下:①A: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②B: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③C: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以上為依附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生之要件。)④D: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①要件A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儲存有遊戲檔案以供Wii遊戲主機載入執行,即系爭產品均係為1種Wii遊戲主機掛載遊戲之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A特徵。②要件B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具有1USB連接介面。另由原證6之1第33至48頁、原證6之2第32至47頁、原證6之3第32至47頁、原證6之4第32至47頁、原證6之5第32至47頁、原證6之6第33至48頁、原證6之7第33至48頁、原證6之8第32至47頁、原證6之9第32至47頁、原證6之10第32至47頁及原證6之11第33至48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係儲存有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儲存單元以儲存檔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係為1特殊「WBFS」格式,該具有「WBFS」格式的隨身硬碟可供Wii遊戲主機識別以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編/解碼單元(「WBFS」格式)以處理並傳輸遊戲檔案),雖由原證6之1至11內容無法得知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是否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然系爭產品既均是以USB連接介面並經USB傳輸線與Wii遊戲主機相互連接,使得Wii遊戲主機能夠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則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他USB連接介面係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否則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將無法傳輸至Wii遊戲主機中進行執行。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該隨身硬碟具有1USB連接介面,該USB連接介面分別連接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B特徵。③要件C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可經USB傳輸線與該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相互耦接的1USB連接介面,且藉由該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可以接收隨身硬碟所傳送的遊戲檔案。另,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既可以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且於電視畫面中顯示可供使用者操作的使用者介面,則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是具有1執行單元(處理器),該執行單元係用以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且該執行單元係與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相連接,否則Wii遊戲主機的執行單元將無法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與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遊戲檔案之1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連接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C特徵。④要件D特徵:由原證6之1第48至56頁、原證6之2第48至55頁、原證6之3第48至55頁、原證6之4第47至53頁、原證6之5第47至55頁、原證6之6第48至56頁、原證6之7第49至56頁、原證6之8第48至54頁、原證6之9第48至55頁、原證6之10第47至54頁及原證6之11第49至56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具有可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的網路介面(Wi-Fi無線網路連接介面),雖該網路介面可供Wii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檔案對應之1遊戲封面檔案,且將該遊戲封面檔案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然系爭產品之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與遊戲封面檔案係分別屬於2個獨立而彼此相互對應的檔案,系爭產品之Wii遊戲主機的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他僅是將該遊戲檔案所對應欠缺的遊戲封面檔案經由預設之伺服器進行遊戲封面檔案下載,使得wii遊戲主機的使用者介面可以顯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遊戲封面內容,該遊戲封面檔案非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更新資料,該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亦非對該遊戲檔案內容進行任何資料更新動作,且該遊戲封面檔案僅係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並非寫入並回存到該遊戲檔案中,即系爭產品均僅為單純的檔案下載動作,並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所界定的檔案下載及資料更新動作,故系爭產品均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特徵。綜上,系爭產品均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讀取,我未主張均等論,是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3.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係為依附於第2項之附屬項,他包含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所有要件(A至D)特徵外再進1步的限縮技術特徵「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要件E特徵),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係為第2項範圍的限縮,而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範圍,已如前述,則系爭產品當然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是結論,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專利權範圍,則你所為之專利無效抗辯,即無再予審酌之必要。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又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核與本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經不予11論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周其祥。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8 1", "lawName": "公司名稱及業務預查審核準則"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1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3 1 1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3 1 18",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9",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7 1 6",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8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0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1",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我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331390號「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限至<date>止,專門使用於日本任天堂株式會社所販售之wii遊戲機,提供該遊戲機得不經遊戲光碟讀取,而直接由經上開專利技術編寫後之硬碟中讀取遊戲,為消費者提供讀取速度更快、使用更加便捷、更有利於保存遊戲光碟,及提供商店以連線方式進行wii遊戲之方式。你等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牟取不法利益,致我受有龐大之商業利益損害,經我委派人員於你等之店面,購買你等未經授權,擅自使用系爭專利之wii遊戲機及STARBOX硬碟共11組(下稱系爭產品1至11,合稱系爭產品),送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鑑定,證實系爭產品確實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故縱以最保守最低之侵害半年計算,並酌定損害賠償額2倍之賠償,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你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你葉茂盛即明明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你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你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你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你曾金鈞即各應賠償我50萬元【計算式:授權金50萬元÷2=25萬元(半年授權金);25萬×2=50萬元(損害額2倍之賠償金)】。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即應與他公司負責人張維真連帶賠償我50萬元。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亦應與他公司負責人蕭陳惠美連帶賠償我50萬元。2.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3.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4.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葉茂盛即明明行、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曾金鈞均應停止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商品。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或請依職權宣告假執行。3、你則抗辯以: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曾金鈞部分:1.被證2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不具新穎性、進步性:被證2為美國公告第6,544,126號發明專利案,公告日為<date>,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被證2之構成元件及技術特徵如下:①1可攜式儲存裝置,他內設有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內儲存有遊戲檔案;②1遊戲主機,是透過連接介面與該可攜式儲存裝置相連接,該遊戲主機具備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③該遊戲主機具有與外部機器連接之傳輸介面,該遊戲主機能透過該傳輸介面下載資料;④複數台遊戲主機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由前述分析比對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已被完全揭露於被證2中,其中:①被證2的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②被證2之傳輸介面及外部機器,亦等同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介面及伺服器;③被證2中複數台遊戲主機藉由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之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主張之技術特徵亦完全相同。另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謂之遊戲主機,即「wii遊戲主機」,在系爭專利之申請日前早已公開流通於中華民國境內。訴外人1世代有限公司曾於<date>,當然日本進口465台「NINTENDOWIITVGAME遊戲主機」,故系爭專利所謂遊戲主機僅為系爭專利之背景技術,並非我所首創,進1步言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針對遊戲主機的描述,只是習知技術之附加,在智財局已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8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前提下,由習知技術之附加而成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顯然亦毫無「新穎性」或「進步性」等可專利要件可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謂「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及「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之敘述,純屬軟體的處理程序,或使用者的操作行為,或使用者執行軟體程序的結果,並非有關「形狀、構造或裝置」之敘述,該等敘述絕非新型專利所能主張保護之範疇,據此,對系爭產品之構造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敘述進行比對後,無論是「文義讀取」或「適用均等」之比對,均得到「不符合」的結果。需特別1提者,是使用者購買系爭產品後,若從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及之上列行為,則僅是使用者利用wii遊戲主機原先內建之功能所完成的行為,該等「更新資料」或「多人對戰」之功能絕非系爭產品STARBOX隨身硬碟賦予wii遊戲主機者,我據此認為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之說法,顯然誤謬無理。wii遊戲主機本身確實具備Wi-Fi網路介面,以方便使用者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官網下載「更新資料」。wii遊戲主機被「改機」後,雖仍能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公司」官網,下載「更新資料」,但在完成「更新資料」之下載後,若使用者執行「更新資料」,該「更新資料」會被寫入至遊戲檔案,此時,極可能會因此發現前述「改機」之情事,而迫使wii遊戲主機無法正常作動,以實現「任天堂公司」預期之認證保護機制。3.你將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既存之裝置(即系爭產品),予以相互連接組合,除不知此1通俗連接方式具備可專利性外,亦不知系爭專利之存在,合先陳明。據此,我之請求依法無據。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部分:1.我所提之證物原始內容並非你所賣出之商品,我所提之證物與你估價單上的硬碟明顯不同,估價單上清楚寫著880G,但是我的鑑定報告內的硬碟卻是320G,明確顯示兩者為不同的硬碟,我鑑定報告說明機器是未拆過的,你合理懷疑我可能拿別人的主機或是自行加軟體的主機,當成是你所賣之商品。2.因成本考量,你販賣3C電玩商品多數以客戶訂貨後才進貨調貨。wii主機原本你就已沒在賣,也未幫客人做改機之服務或販賣改機之機器,所以當我所派人員任大偉要求買主機及改機並加購硬碟而內部要有遊戲時,你已告知任大偉:「我們沒有主機也沒有在改機,如果有需要最多我們只可以賣您沒改的主機及空白硬碟,我們沒有遊戲,如果需要的話,可能要買硬碟回去後自己想辦法。」最後也只是賣給任大偉1台全新未改wii主機和1顆全新空白的880G硬碟。3.爰聲明:我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部分:1.你並無出售系爭產品。我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謂你出售之系爭產品,係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派員赴你萬華分公司購買。對照同報告第1頁記載我委託該單位日期為<date>以及我所舉原證1之9號為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我所謂購買證明日期在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之前。既然我所稱你出售系爭產品之估價單取得時間早在我委託上述鑑定單位之前,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之物件產品斷非取自你甚明。2.我所舉原證1之9號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記載係估價,而非收據或發票,不足認定為購買證明;且估價單記載品名為電子周邊,數量為1件,核與我所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所謂你出售之侵權產品分別為wii黑色主機與WyvoD系列2.5吋500G硬碟並非電子周邊,且數量合計是2件,並不相符。3.依最高法院<date>台上字第481號判例及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154號判決意旨,我主張你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謀取不法利益,致他受有巨額損害等陳述,惟該損害發生之證明與數額之計算,尤以該損害與他指訴之行為間因果關係之存在等節,我仍屬漫言指摘,並非實在。又我所舉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函說明3明載:本初步研究結論僅供委託人或委託代理人內部3考,不得作為主張任何權利或其他用途使用,於本件訴訟無證據能力,我亦無其他證據方法。4.爰聲明:我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若受不利之判決,你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經合法通知未到場,亦無提出書狀作何答辯或陳述。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本院卷第36頁之準備程序筆錄3照並修正):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承認販賣我於原證2(即原證2之1至原證2之11)所記載之系爭產品「wii遊戲主機」及「STARBOX隨身硬碟」。5、得心證之理由:我主張他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你等銷售之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等情,你則提出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及系爭產品未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抗辯。是以下本院之判斷僅須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論述,合先敘明。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係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可攜式儲存裝置A與遊戲主機B所構成,該遊戲主機B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同時具有可相互耦接之連接介面B1、A1,他可攜式儲存裝置A上之連接介面A1同時設有1編/解碼單元A2,以令可攜式儲存裝置A內之遊戲檔案可經由編/解碼單元A2進行處理並傳輸至遊戲主機B,而令遊戲主機B之執行單元B2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B3,藉此,以有效增加他遊戲主機B之記憶容量,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之遊戲檔案可依照此路徑,而讓遊戲檔案掛載於使用者介面B3上。系爭專利第1圖(附圖1)為其方塊圖,第2圖(附圖2)則為他流程圖。2.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共8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他餘為附屬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3卷外放原證6之1第12頁)。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1.法院調查結果,系爭產品1至11是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彼此間僅是外觀顏色的不同,而各個系爭產品的外接式隨身硬碟彼此間亦僅是廠牌及容量大小的不同,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及外接式硬碟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彼此間並無不同,均是有相同的技術內容描述。是以,系爭產品1至11可1併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又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否認我取得之系爭產品5、9為他等所販賣者或為他等所販賣之原本型態者,但以下論述暫不處理此1爭點,仍將系爭產品5、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另查,我雖就系爭產品1至11前後分別提出3份「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專利權鑑定研究報告」(原證2之1至11、原證5之1至11及原證6之1至11),然經檢視該些鑑定報告內容後,其中,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是就第1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而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就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因此,我所提的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已包含第1及2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及原證5之1至11)的全部內容,故系爭產品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各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可僅以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的檢測內容進行比對分析。以上均合先敘明。2.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可拆解如下:①A: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②B: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③C: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以上為依附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生之要件。)④D: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①要件A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儲存有遊戲檔案以供Wii遊戲主機載入執行,即系爭產品均係為1種Wii遊戲主機掛載遊戲之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A特徵。②要件B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具有1USB連接介面。另由原證6之1第33至48頁、原證6之2第32至47頁、原證6之3第32至47頁、原證6之4第32至47頁、原證6之5第32至47頁、原證6之6第33至48頁、原證6之7第33至48頁、原證6之8第32至47頁、原證6之9第32至47頁、原證6之10第32至47頁及原證6之11第33至48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係儲存有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儲存單元以儲存檔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係為1特殊「WBFS」格式,該具有「WBFS」格式的隨身硬碟可供Wii遊戲主機識別以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編/解碼單元(「WBFS」格式)以處理並傳輸遊戲檔案),雖由原證6之1至11內容無法得知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是否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然系爭產品既均是以USB連接介面並經USB傳輸線與Wii遊戲主機相互連接,使得Wii遊戲主機能夠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則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他USB連接介面係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否則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將無法傳輸至Wii遊戲主機中進行執行。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該隨身硬碟具有1USB連接介面,該USB連接介面分別連接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B特徵。③要件C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可經USB傳輸線與該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相互耦接的1USB連接介面,且藉由該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可以接收隨身硬碟所傳送的遊戲檔案。另,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既可以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且於電視畫面中顯示可供使用者操作的使用者介面,則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是具有1執行單元(處理器),該執行單元係用以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且該執行單元係與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相連接,否則Wii遊戲主機的執行單元將無法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與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遊戲檔案之1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連接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C特徵。④要件D特徵:由原證6之1第48至56頁、原證6之2第48至55頁、原證6之3第48至55頁、原證6之4第47至53頁、原證6之5第47至55頁、原證6之6第48至56頁、原證6之7第49至56頁、原證6之8第48至54頁、原證6之9第48至55頁、原證6之10第47至54頁及原證6之11第49至56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具有可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的網路介面(Wi-Fi無線網路連接介面),雖該網路介面可供Wii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檔案對應之1遊戲封面檔案,且將該遊戲封面檔案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然系爭產品之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與遊戲封面檔案係分別屬於2個獨立而彼此相互對應的檔案,系爭產品之Wii遊戲主機的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他僅是將該遊戲檔案所對應欠缺的遊戲封面檔案經由預設之伺服器進行遊戲封面檔案下載,使得wii遊戲主機的使用者介面可以顯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遊戲封面內容,該遊戲封面檔案非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更新資料,該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亦非對該遊戲檔案內容進行任何資料更新動作,且該遊戲封面檔案僅係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並非寫入並回存到該遊戲檔案中,即系爭產品均僅為單純的檔案下載動作,並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所界定的檔案下載及資料更新動作,故系爭產品均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特徵。綜上,系爭產品均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讀取,我未主張均等論,是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3.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係為依附於第2項之附屬項,他包含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所有要件(A至D)特徵外再進1步的限縮技術特徵「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要件E特徵),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係為第2項範圍的限縮,而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範圍,已如前述,則系爭產品當然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是結論,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專利權範圍,則你所為之專利無效抗辯,即無再予審酌之必要。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又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核與本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經不予11論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周其祥。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6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7",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我為中華民國新型第M331390號「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限至<date>止,專門使用於日本任天堂株式會社所販售之wii遊戲機,提供該遊戲機得不經遊戲光碟讀取,而直接由經上開專利技術編寫後之硬碟中讀取遊戲,為消費者提供讀取速度更快、使用更加便捷、更有利於保存遊戲光碟,及提供商店以連線方式進行wii遊戲之方式。你等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牟取不法利益,致我受有龐大之商業利益損害,經我委派人員於你等之店面,購買你等未經授權,擅自使用系爭專利之wii遊戲機及STARBOX硬碟共11組(下稱系爭產品1至11,合稱系爭產品),送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鑑定,證實系爭產品確實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故縱以最保守最低之侵害半年計算,並酌定損害賠償額2倍之賠償,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你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你葉茂盛即明明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你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你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你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你曾金鈞即各應賠償我50萬元【計算式:授權金50萬元÷2=25萬元(半年授權金);25萬×2=50萬元(損害額2倍之賠償金)】。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即應與他公司負責人張維真連帶賠償我50萬元。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亦應與他公司負責人蕭陳惠美連帶賠償我50萬元。2.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3.你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應連帶給付我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4.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葉茂盛即明明行、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曾金鈞均應停止販售侵害系爭專利之商品。5.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或請依職權宣告假執行。3、你則抗辯以: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蕭陳慧美、曾金鈞部分:1.被證2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不具新穎性、進步性:被證2為美國公告第6,544,126號發明專利案,公告日為<date>,早於系爭專利之申請日。被證2之構成元件及技術特徵如下:①1可攜式儲存裝置,他內設有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內儲存有遊戲檔案;②1遊戲主機,是透過連接介面與該可攜式儲存裝置相連接,該遊戲主機具備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③該遊戲主機具有與外部機器連接之傳輸介面,該遊戲主機能透過該傳輸介面下載資料;④複數台遊戲主機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由前述分析比對可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已被完全揭露於被證2中,其中:①被證2的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等同於系爭專利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及遊戲主機;②被證2之傳輸介面及外部機器,亦等同於系爭專利之網路介面及伺服器;③被證2中複數台遊戲主機藉由連線至外部機器,以進行多機遊戲之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主張之技術特徵亦完全相同。另查,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謂之遊戲主機,即「wii遊戲主機」,在系爭專利之申請日前早已公開流通於中華民國境內。訴外人1世代有限公司曾於<date>,當然日本進口465台「NINTENDOWIITVGAME遊戲主機」,故系爭專利所謂遊戲主機僅為系爭專利之背景技術,並非我所首創,進1步言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針對遊戲主機的描述,只是習知技術之附加,在智財局已認定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8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前提下,由習知技術之附加而成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顯然亦毫無「新穎性」或「進步性」等可專利要件可言。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謂「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及「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之敘述,純屬軟體的處理程序,或使用者的操作行為,或使用者執行軟體程序的結果,並非有關「形狀、構造或裝置」之敘述,該等敘述絕非新型專利所能主張保護之範疇,據此,對系爭產品之構造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敘述進行比對後,無論是「文義讀取」或「適用均等」之比對,均得到「不符合」的結果。需特別1提者,是使用者購買系爭產品後,若從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及之上列行為,則僅是使用者利用wii遊戲主機原先內建之功能所完成的行為,該等「更新資料」或「多人對戰」之功能絕非系爭產品STARBOX隨身硬碟賦予wii遊戲主機者,我據此認為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之說法,顯然誤謬無理。wii遊戲主機本身確實具備Wi-Fi網路介面,以方便使用者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官網下載「更新資料」。wii遊戲主機被「改機」後,雖仍能透過Wi-Fi網路介面,當然「任天堂公司」官網,下載「更新資料」,但在完成「更新資料」之下載後,若使用者執行「更新資料」,該「更新資料」會被寫入至遊戲檔案,此時,極可能會因此發現前述「改機」之情事,而迫使wii遊戲主機無法正常作動,以實現「任天堂公司」預期之認證保護機制。3.你將系爭專利申請日前既存之裝置(即系爭產品),予以相互連接組合,除不知此1通俗連接方式具備可專利性外,亦不知系爭專利之存在,合先陳明。據此,我之請求依法無據。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部分:1.我所提之證物原始內容並非你所賣出之商品,我所提之證物與你估價單上的硬碟明顯不同,估價單上清楚寫著880G,但是我的鑑定報告內的硬碟卻是320G,明確顯示兩者為不同的硬碟,我鑑定報告說明機器是未拆過的,你合理懷疑我可能拿別人的主機或是自行加軟體的主機,當成是你所賣之商品。2.因成本考量,你販賣3C電玩商品多數以客戶訂貨後才進貨調貨。wii主機原本你就已沒在賣,也未幫客人做改機之服務或販賣改機之機器,所以當我所派人員任大偉要求買主機及改機並加購硬碟而內部要有遊戲時,你已告知任大偉:「我們沒有主機也沒有在改機,如果有需要最多我們只可以賣您沒改的主機及空白硬碟,我們沒有遊戲,如果需要的話,可能要買硬碟回去後自己想辦法。」最後也只是賣給任大偉1台全新未改wii主機和1顆全新空白的880G硬碟。3.爰聲明:我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你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部分:1.你並無出售系爭產品。我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謂你出售之系爭產品,係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派員赴你萬華分公司購買。對照同報告第1頁記載我委託該單位日期為<date>以及我所舉原證1之9號為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我所謂購買證明日期在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之前。既然我所稱你出售系爭產品之估價單取得時間早在我委託上述鑑定單位之前,我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鑑定之物件產品斷非取自你甚明。2.我所舉原證1之9號你萬華分公司<date>之估價單影本記載係估價,而非收據或發票,不足認定為購買證明;且估價單記載品名為電子周邊,數量為1件,核與我所舉原證2之9號鑑定報告第6頁記載所謂你出售之侵權產品分別為wii黑色主機與WyvoD系列2.5吋500G硬碟並非電子周邊,且數量合計是2件,並不相符。3.依最高法院<date>台上字第481號判例及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154號判決意旨,我主張你於未經我授權之情形下,擅自以侵害系爭專利之方法謀取不法利益,致他受有巨額損害等陳述,惟該損害發生之證明與數額之計算,尤以該損害與他指訴之行為間因果關係之存在等節,我仍屬漫言指摘,並非實在。又我所舉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智慧科學研究所函說明3明載:本初步研究結論僅供委託人或委託代理人內部3考,不得作為主張任何權利或其他用途使用,於本件訴訟無證據能力,我亦無其他證據方法。4.爰聲明:我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若受不利之判決,你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你郭建興即建兔電玩量販店、林介士即翊綋企業社經合法通知未到場,亦無提出書狀作何答辯或陳述。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本院卷第36頁之準備程序筆錄3照並修正):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你陳兩傳即明星模型玩具店、劉彥忠即瑪莉生活遊戲工坊、葉茂盛即明明行、羅凰蟬即書耕電腦專賣店、鄧文清即新巨象遊樂器用品店、小叮噹企業有限公司,承認販賣我於原證2(即原證2之1至原證2之11)所記載之系爭產品「wii遊戲主機」及「STARBOX隨身硬碟」。5、得心證之理由:我主張他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你等銷售之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等情,你則提出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及系爭產品未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抗辯。是以下本院之判斷僅須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論述,合先敘明。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1.系爭專利係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可攜式儲存裝置A與遊戲主機B所構成,該遊戲主機B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同時具有可相互耦接之連接介面B1、A1,他可攜式儲存裝置A上之連接介面A1同時設有1編/解碼單元A2,以令可攜式儲存裝置A內之遊戲檔案可經由編/解碼單元A2進行處理並傳輸至遊戲主機B,而令遊戲主機B之執行單元B2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B3,藉此,以有效增加他遊戲主機B之記憶容量,與可攜式儲存裝置A之遊戲檔案可依照此路徑,而讓遊戲檔案掛載於使用者介面B3上。系爭專利第1圖(附圖1)為其方塊圖,第2圖(附圖2)則為他流程圖。2.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共8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他餘為附屬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3卷外放原證6之1第12頁)。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1.法院調查結果,系爭產品1至11是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彼此間僅是外觀顏色的不同,而各個系爭產品的外接式隨身硬碟彼此間亦僅是廠牌及容量大小的不同,各個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及外接式硬碟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彼此間並無不同,均是有相同的技術內容描述。是以,系爭產品1至11可1併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又你紀貴元即沅泉企業社、歡樂聯線實業有限公司、張維真否認我取得之系爭產品5、9為他等所販賣者或為他等所販賣之原本型態者,但以下論述暫不處理此1爭點,仍將系爭產品5、9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各要件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另查,我雖就系爭產品1至11前後分別提出3份「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科技發展研究院專利權鑑定研究報告」(原證2之1至11、原證5之1至11及原證6之1至11),然經檢視該些鑑定報告內容後,其中,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是就第1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而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就第2份鑑定報告(原證5之1至11)中有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無法判斷的部分補充比對分析內容。因此,我所提的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是已包含第1及2份鑑定報告(原證2之1至11及原證5之1至11)的全部內容,故系爭產品對應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各要件特徵的技術內容可僅以第3份鑑定報告(原證6之1至11)的檢測內容進行比對分析。以上均合先敘明。2.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可拆解如下:①A:1種遊戲機掛載遊戲之可攜式儲存裝置,包括有:②B:1可攜式儲存裝置,為具有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分別連接有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③C:1遊戲主機,為具有與該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該遊戲檔案之1連接介面,該連接介面連接有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該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以上為依附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而生之要件。)④D:其中該遊戲主機可具有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之網路介面,而可供該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對應之1更新資料,且該更新資料寫入並回存到該可攜式儲存裝置之該遊戲檔案。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比對分析說明:①要件A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為1台Wii遊戲主機與1個外接式隨身硬碟等2個裝置的組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儲存有遊戲檔案以供Wii遊戲主機載入執行,即系爭產品均係為1種Wii遊戲主機掛載遊戲之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A特徵。②要件B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可攜式儲存裝置),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具有1USB連接介面。另由原證6之1第33至48頁、原證6之2第32至47頁、原證6之3第32至47頁、原證6之4第32至47頁、原證6之5第32至47頁、原證6之6第33至48頁、原證6之7第33至48頁、原證6之8第32至47頁、原證6之9第32至47頁、原證6之10第32至47頁及原證6之11第33至48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均係儲存有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儲存單元以儲存檔案),且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均係為1特殊「WBFS」格式,該具有「WBFS」格式的隨身硬碟可供Wii遊戲主機識別以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即可直接得知隨身硬碟具有1編/解碼單元(「WBFS」格式)以處理並傳輸遊戲檔案),雖由原證6之1至11內容無法得知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是否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然系爭產品既均是以USB連接介面並經USB傳輸線與Wii遊戲主機相互連接,使得Wii遊戲主機能夠讀取及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則系爭產品的隨身硬碟中,他USB連接介面係分別連接編/解碼單元與儲存單元,否則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將無法傳輸至Wii遊戲主機中進行執行。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隨身硬碟,該隨身硬碟具有1USB連接介面,該USB連接介面分別連接1編/解碼單元與1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儲存有遊戲檔案,該遊戲檔案可供該編/解碼單元進行處理並傳輸,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B特徵。③要件C特徵:由原證6之1第64至70頁、原證6之2第63至69頁、原證6之3第63至69頁、原證6之4第61至67頁、原證6之5第62至68頁、原證6之6第64至70頁、原證6之7第63至69頁、原證6之8第62至68頁、原證6之9第63至69頁、原證6之10第62至68頁及原證6之11第64至69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可經USB傳輸線與該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相互耦接的1USB連接介面,且藉由該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可以接收隨身硬碟所傳送的遊戲檔案。另,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既可以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且於電視畫面中顯示可供使用者操作的使用者介面,則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是具有1執行單元(處理器),該執行單元係用以執行隨身硬碟中所儲存的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且該執行單元係與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相連接,否則Wii遊戲主機的執行單元將無法讀取並執行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因此,系爭產品均包含有1Wii遊戲主機,該Wii遊戲主機具有與隨身硬碟的USB連接介面耦接並接收遊戲檔案之1USB連接介面,該Wii遊戲主機的USB連接介面連接1執行單元,該執行單元為執行遊戲檔案並產生可供操作之1使用者介面,故從系爭產品均可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C特徵。④要件D特徵:由原證6之1第48至56頁、原證6之2第48至55頁、原證6之3第48至55頁、原證6之4第47至53頁、原證6之5第47至55頁、原證6之6第48至56頁、原證6之7第49至56頁、原證6之8第48至54頁、原證6之9第48至55頁、原證6之10第47至54頁及原證6之11第49至56頁等系爭產品測試內容可知,系爭產品的Wii遊戲主機均具有可與預設之伺服器連接的網路介面(Wi-Fi無線網路連接介面),雖該網路介面可供Wii遊戲主機下載與該遊戲檔案對應之1遊戲封面檔案,且將該遊戲封面檔案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然系爭產品之隨身硬碟中的遊戲檔案與遊戲封面檔案係分別屬於2個獨立而彼此相互對應的檔案,系爭產品之Wii遊戲主機的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他僅是將該遊戲檔案所對應欠缺的遊戲封面檔案經由預設之伺服器進行遊戲封面檔案下載,使得wii遊戲主機的使用者介面可以顯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遊戲封面內容,該遊戲封面檔案非為對應該遊戲檔案的更新資料,該遊戲封面檔案下載動作亦非對該遊戲檔案內容進行任何資料更新動作,且該遊戲封面檔案僅係寫入並回存到隨身硬碟中,並非寫入並回存到該遊戲檔案中,即系爭產品均僅為單純的檔案下載動作,並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所界定的檔案下載及資料更新動作,故系爭產品均無法讀取到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要件D特徵。綜上,系爭產品均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文義讀取,我未主張均等論,是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3.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係為依附於第2項之附屬項,他包含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所有要件(A至D)特徵外再進1步的限縮技術特徵「其中該遊戲主機連線至該伺服器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遊戲主機連線」(要件E特徵),即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係為第2項範圍的限縮,而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範圍,已如前述,則系爭產品當然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範圍。是結論,系爭產品均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專利權範圍,則你所為之專利無效抗辯,即無再予審酌之必要。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又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雙方他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核與本案之判斷不生影響,經不予11論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周其祥。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97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03",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29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33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26-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訴外人北京富榮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富榮公司)為系爭著作之原著作權人,他開發完成日期皆為<date>。我於<date>間與北京富榮公司締結計算機程序著作授權合約書,取得系爭著作之專屬授權,於台灣地區得為系爭著作之重製及公開傳輸。你公司當然<date>起為販售ERP軟體之公司,而他所販售之ERP軟體(原證4,下稱系爭產品),與我系爭著作之功能畫面、模組名稱、作業名稱相同。你公司重製、出售系爭產品,已侵害我之著作財產權。你黃奕偉前為你公司之負責人,而你公司未得我之授權而擅自重製系爭著作於光碟後,出售予消費者,你黃奕偉自難諉為不知。你公司亦非善意經前手授權,你公司之負責人黃奕偉早於<date>已向訴外人北京富榮公司表示賠償意願外,另表達合作意願,可知你公司自始知悉伊對於系爭著作並無任何使用權源,為託免本件我所請求之責任,遂改於<date>間向自始非善意之華乙公司要求授權書,據此本件你亦非經善意而得授權使用、重製系爭著作。因我就系爭著作軟體之販售價格均在200萬元以上,且據我所知,你公司販售予第3人亦為200萬元,則依同業利潤標準表關於電腦系統規劃、分析及設計之淨利率為30%(J.資訊及通訊傳播業項下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標準代號6202-12系統規劃、分析及設計),則我當有至少60萬元之損害。並聲明:1.你公司及你黃奕偉應連帶給付我新台幣6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3、你抗辯:我主張授權人北京富榮公司及森谷曉文顯非本件系爭著作著作權人;其次,我有專屬授權迄今仍未舉證以實他說,我不得以自己名義為訴訟行為,他當事人不適格。系爭著作之真正著作權人為富驊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富驊公司),依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度偵續字第96號起訴書所載,我所稱系爭著作由訴外人艾1資訊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艾1資訊公司)於<date>出售予第3人森谷曉文乙節,顯與事實不符。我提出原證14,即森谷曉文之聲明書及專屬授權書,亦與事實不符。且我既於大6訴訟中主張艾1資訊公司與森谷曉文間已終止履行;卻於本件訴訟程序中提原證14,主張森谷曉文仍有系爭著作之著作權,又專屬授權予我,豈非相互矛盾。訴外人富驊公司對艾1資訊公司,及訴外人譚清安等人提起臺灣桃園地方法院<date>度訴字第125號偽造文書等刑事訴訟案件,法院曾3度備妥日語翻譯人員合法通知日人森谷曉文到院訊問,惟日人森谷曉文均未到場,設若訴外人森谷曉文確實為系爭著作權人,何以不願到場作證釐清,卻以聲明書方式空言稱他是有權利之人。又若訴外人譚清安確實為系爭著作權人,於富驊公司對艾1資訊公司,及訴外人譚清安等人提起臺灣桃園地方法院<date>度訴字第125號偽造文書等刑事訴訟案件時,何以譚清安欲逃亡大6,而遭通緝,不願回國釐清案情;卻1再反復稱他授權予北京富榮公司、謀制公司而向你公司主張權利等陳述,譚清安無非係要掩飾他遭通緝,實際上已無著作權之事實,故北京富榮公司及森谷曉文顯非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故我公司亦不可能受渠等專屬授權。又<date>以台北南海郵局第1102號函,劉桂君律師代他當事人即3加人函告我,故3加人對我公司主張他為系爭著作之所有權人,亦有爭議,而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date>度偵續字第96號檢察官起訴書亦載明系爭著作,乃業由富驊公司以拍賣取得,又又專屬授權予3加人,再由3加人授權予你公司,故你公司自有合法授權來源。蓋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原屬於艾1資訊公司,其中IEERPNervousSystem系統為他主要產品;但,艾1資訊公司於<date>設定權利質權予艾1資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艾1資管公司),後來因艾1資訊公司無法清償債務,艾1資管公司遂於<date>進行拍賣,並由富驊公司以2800萬元標得,故系爭著作,已經已由富驊公司取得,富驊公司又專屬授權予3加人,3加人復又授權予你公司,又你公司前所主張系爭著作,乃源自於精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精兵公司)合法授權,亦非虛假;蓋因,精兵公司原為艾1資訊公司之服務據點之1,有艾1資訊公司之相關網頁可資其他證據。因你公司對於富驊公司因著作權質權、質權拍賣程序均有權利質權契約書、公證書、拍賣公告、拍賣筆錄,且艾1資管公司尚取得系爭著作電腦程式軟體之原始碼光碟,足資其他證據富驊公司合法取得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並聲明:1.判決駁回我之訴。2.願供擔保請准免於假執行。4、3加人答辯略以:北京富榮公司及森谷曉文並無系爭著作之著作權,當然無權授權我行使權利,3加人業經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富驊公司專屬授權,並已授權你公司使用。聲明:駁回我之訴。系爭著作即企業經營管理中樞神經網路資訊系統(簡稱:IEEP),是北京富榮公司專屬授權我在臺灣地區重製及公開傳輸等情,有我提出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2份、計算機程序著作授權合約書影本1份、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東莞巿第1人民法院判決、謀制公司取得相關著作權登記證書數份、謀制公司授權經銷代理合同1份影本等在卷可3(本院卷第10至13頁、第167至190頁),依前揭規定,我有權提起本件訴訟。又依據所謂故意者,係指行為人對於構成侵權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他發生者,此為直接故意;或預見他發生而他發生並不違背他本意,此為間接故意。至於過失者,行為人雖非故意。但依據他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者,此為無認識之過失;或雖預見他能發生而確信他不發生者,此為有認識之過失。至所謂能預見或避免之程度,即行為人之注意義務,則因具體事件之不同而有高低之別,通常是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程度為衡酌基準,行為人已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應依事件之特性,分別加以考量,因行為人之職業、危害之嚴重性、被害法益之輕重、防範避免危害代價,而有所不同(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851號、<date>度台上字第782號判決意旨3照)。是在著作權侵權事件,法律雖無明文規定,但出版商或競爭同業與單純之通路商、零售商、偶然之販賣人等,對能否預見或避免損害發生之注意程度,必不相同,應於個案事實,視行為人個別之營業項目、營業規模、侵害行為之實際內容、著作普遍程度等情形,以判斷行為人有無注意義務之違反。2.法院調查結果系爭著作原為訴外人艾1資訊公司所開發,為雙方所不爭執,並有被證6之艾1資訊公司及產品簡介資料(本院卷第228至243頁)、被證16EPRNervousSystem技術鑑價報告(本院卷第118至119頁)。你公司主張他所使用之系爭著作之原始碼係來自艾1資訊公司之原服務顧問公司之精兵公司,故精兵公司原係經艾1資訊公司授權使用系爭著作,而有系爭著作之原始碼,嗣系爭著作因艾1資訊公司設質予艾1資管公司,後經公開拍賣程序由訴外人富驊公司取得,富驊公司後來又將系爭著作專屬授權予3加人,你知悉後,你公司已經已取得3加人之授權等語,有你提出之被證15-1、被證15-2(本院卷309至311頁)、被證2-1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發展研究院之著作權證書、軟件巿場推廣代理和服務合作協議書(本院卷87至89頁)、被證7公證書、被證13臺灣桃園地方法院<date>度訴字第125號審判筆錄、被證3-3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被證3-2專屬授權書、被證4IEEPR軟體授權書等件為證(本院卷第222至304頁),堪信為真實。是你公司占有系爭著作之原始碼原係本於有合法權源之艾1資訊公司,授權予精兵公司使用,再由精兵公司授權予你公司使用,故難認你公司取得系爭著作之原始碼係基於侵權之故意而取得並使用系爭著作。3.又依據買賣他人之物,該買賣契約並非當然無效,而未獲授權擅自授權他人之著作,著作權人並不因該無權行為人之行為受有限制,而該授權契約是否當然無效,亦非無疑。蓋倘無權授權人後來獲得有權授權人之授權,該授權契約仍屬有效。次依據侵權行為之成立,須行為人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亦即行為人須具備歸責性、違法性,並不法行為與損害間有因果關係,才能成立,且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人,對於侵權行為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就歸責事由而言,無論行為人因作為或不作為而生之侵權責任,均以行為人負有注意義務為前提,在當事人間無1定之特殊關係(如當事人間為不相識之陌生人)之情形下,行為人對於他人並不負1般防範損害之注意義務。又就違法性而論,倘行為人所從事者為社會上1般正常之交易行為或經濟活動,除被害人能證明他具有不法性外,亦難概認為侵害行為,以維護侵權行為制度在於兼顧「權益保護」與「行為自由」之旨意(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328號判決意旨3照)。法院調查結果你公司1經知悉系爭著作現已由富驊公司拍賣取得,並已專屬授權與3加人後,即向3加人取得授權使用系爭著作,有該IEEPR軟體授權書附卷可稽(本院卷第226頁),3加人亦表明授權予你公司使用系爭著作,有存證信函1份(本院卷195至207頁)及3證1與他附件(本院卷第137至246頁),是你公司已善盡他使用系爭著作之注意義務,故亦難認你公司使用系爭著作有何過失可言。依據前揭判決意旨,即不能認為你公司之行為為侵害行為,而我又未能舉證證明你公司有何故意、過失行為及其違法性或歸責性,當然難認你公司應負本件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6、結論,你公司雖於他網站上,刊登有使用EPR軟體之系爭著作,但我未能證明你公司有何主觀上侵害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之故意或過失,自無侵害我之著作財產權。又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即失他依據,應併予駁回。7、本件事證已臻明確,雙方他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均毋庸再予論述,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林靜雯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王英傑。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467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41 1", "lawName":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 { "issueRef": "46 2", "lawName":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 { "issueRef": "50", "lawName":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 { "issueRef": "4 1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37 4",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訴外人北京富榮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富榮公司)為系爭著作之原著作權人,他開發完成日期皆為<date>。我於<date>間與北京富榮公司締結計算機程序著作授權合約書,取得系爭著作之專屬授權,於台灣地區得為系爭著作之重製及公開傳輸。你公司當然<date>起為販售ERP軟體之公司,而他所販售之ERP軟體(原證4,下稱系爭產品),與我系爭著作之功能畫面、模組名稱、作業名稱相同。你公司重製、出售系爭產品,已侵害我之著作財產權。你黃奕偉前為你公司之負責人,而你公司未得我之授權而擅自重製系爭著作於光碟後,出售予消費者,你黃奕偉自難諉為不知。你公司亦非善意經前手授權,你公司之負責人黃奕偉早於<date>已向訴外人北京富榮公司表示賠償意願外,另表達合作意願,可知你公司自始知悉伊對於系爭著作並無任何使用權源,為託免本件我所請求之責任,遂改於<date>間向自始非善意之華乙公司要求授權書,據此本件你亦非經善意而得授權使用、重製系爭著作。因我就系爭著作軟體之販售價格均在200萬元以上,且據我所知,你公司販售予第3人亦為200萬元,則依同業利潤標準表關於電腦系統規劃、分析及設計之淨利率為30%(J.資訊及通訊傳播業項下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標準代號6202-12系統規劃、分析及設計),則我當有至少60萬元之損害。並聲明:1.你公司及你黃奕偉應連帶給付我新台幣6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3、你抗辯:我主張授權人北京富榮公司及森谷曉文顯非本件系爭著作著作權人;其次,我有專屬授權迄今仍未舉證以實他說,我不得以自己名義為訴訟行為,他當事人不適格。系爭著作之真正著作權人為富驊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富驊公司),依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date>度偵續字第96號起訴書所載,我所稱系爭著作由訴外人艾1資訊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艾1資訊公司)於<date>出售予第3人森谷曉文乙節,顯與事實不符。我提出原證14,即森谷曉文之聲明書及專屬授權書,亦與事實不符。且我既於大6訴訟中主張艾1資訊公司與森谷曉文間已終止履行;卻於本件訴訟程序中提原證14,主張森谷曉文仍有系爭著作之著作權,又專屬授權予我,豈非相互矛盾。訴外人富驊公司對艾1資訊公司,及訴外人譚清安等人提起臺灣桃園地方法院<date>度訴字第125號偽造文書等刑事訴訟案件,法院曾3度備妥日語翻譯人員合法通知日人森谷曉文到院訊問,惟日人森谷曉文均未到場,設若訴外人森谷曉文確實為系爭著作權人,何以不願到場作證釐清,卻以聲明書方式空言稱他是有權利之人。又若訴外人譚清安確實為系爭著作權人,於富驊公司對艾1資訊公司,及訴外人譚清安等人提起臺灣桃園地方法院<date>度訴字第125號偽造文書等刑事訴訟案件時,何以譚清安欲逃亡大6,而遭通緝,不願回國釐清案情;卻1再反復稱他授權予北京富榮公司、謀制公司而向你公司主張權利等陳述,譚清安無非係要掩飾他遭通緝,實際上已無著作權之事實,故北京富榮公司及森谷曉文顯非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故我公司亦不可能受渠等專屬授權。又<date>以台北南海郵局第1102號函,劉桂君律師代他當事人即3加人函告我,故3加人對我公司主張他為系爭著作之所有權人,亦有爭議,而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date>度偵續字第96號檢察官起訴書亦載明系爭著作,乃業由富驊公司以拍賣取得,又又專屬授權予3加人,再由3加人授權予你公司,故你公司自有合法授權來源。蓋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原屬於艾1資訊公司,其中IEERPNervousSystem系統為他主要產品;但,艾1資訊公司於<date>設定權利質權予艾1資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艾1資管公司),後來因艾1資訊公司無法清償債務,艾1資管公司遂於<date>進行拍賣,並由富驊公司以2800萬元標得,故系爭著作,已經已由富驊公司取得,富驊公司又專屬授權予3加人,3加人復又授權予你公司,又你公司前所主張系爭著作,乃源自於精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精兵公司)合法授權,亦非虛假;蓋因,精兵公司原為艾1資訊公司之服務據點之1,有艾1資訊公司之相關網頁可資其他證據。因你公司對於富驊公司因著作權質權、質權拍賣程序均有權利質權契約書、公證書、拍賣公告、拍賣筆錄,且艾1資管公司尚取得系爭著作電腦程式軟體之原始碼光碟,足資其他證據富驊公司合法取得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並聲明:1.判決駁回我之訴。2.願供擔保請准免於假執行。4、3加人答辯略以:北京富榮公司及森谷曉文並無系爭著作之著作權,當然無權授權我行使權利,3加人業經系爭著作之著作權人富驊公司專屬授權,並已授權你公司使用。聲明:駁回我之訴。系爭著作即企業經營管理中樞神經網路資訊系統(簡稱:IEEP),是北京富榮公司專屬授權我在臺灣地區重製及公開傳輸等情,有我提出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2份、計算機程序著作授權合約書影本1份、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東莞巿第1人民法院判決、謀制公司取得相關著作權登記證書數份、謀制公司授權經銷代理合同1份影本等在卷可3(本院卷第10至13頁、第167至190頁),依前揭規定,我有權提起本件訴訟。又依據所謂故意者,係指行為人對於構成侵權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他發生者,此為直接故意;或預見他發生而他發生並不違背他本意,此為間接故意。至於過失者,行為人雖非故意。但依據他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者,此為無認識之過失;或雖預見他能發生而確信他不發生者,此為有認識之過失。至所謂能預見或避免之程度,即行為人之注意義務,則因具體事件之不同而有高低之別,通常是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程度為衡酌基準,行為人已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應依事件之特性,分別加以考量,因行為人之職業、危害之嚴重性、被害法益之輕重、防範避免危害代價,而有所不同(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851號、<date>度台上字第782號判決意旨3照)。是在著作權侵權事件,法律雖無明文規定,但出版商或競爭同業與單純之通路商、零售商、偶然之販賣人等,對能否預見或避免損害發生之注意程度,必不相同,應於個案事實,視行為人個別之營業項目、營業規模、侵害行為之實際內容、著作普遍程度等情形,以判斷行為人有無注意義務之違反。2.法院調查結果系爭著作原為訴外人艾1資訊公司所開發,為雙方所不爭執,並有被證6之艾1資訊公司及產品簡介資料(本院卷第228至243頁)、被證16EPRNervousSystem技術鑑價報告(本院卷第118至119頁)。你公司主張他所使用之系爭著作之原始碼係來自艾1資訊公司之原服務顧問公司之精兵公司,故精兵公司原係經艾1資訊公司授權使用系爭著作,而有系爭著作之原始碼,嗣系爭著作因艾1資訊公司設質予艾1資管公司,後經公開拍賣程序由訴外人富驊公司取得,富驊公司後來又將系爭著作專屬授權予3加人,你知悉後,你公司已經已取得3加人之授權等語,有你提出之被證15-1、被證15-2(本院卷309至311頁)、被證2-1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發展研究院之著作權證書、軟件巿場推廣代理和服務合作協議書(本院卷87至89頁)、被證7公證書、被證13臺灣桃園地方法院<date>度訴字第125號審判筆錄、被證3-3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被證3-2專屬授權書、被證4IEEPR軟體授權書等件為證(本院卷第222至304頁),堪信為真實。是你公司占有系爭著作之原始碼原係本於有合法權源之艾1資訊公司,授權予精兵公司使用,再由精兵公司授權予你公司使用,故難認你公司取得系爭著作之原始碼係基於侵權之故意而取得並使用系爭著作。3.又依據買賣他人之物,該買賣契約並非當然無效,而未獲授權擅自授權他人之著作,著作權人並不因該無權行為人之行為受有限制,而該授權契約是否當然無效,亦非無疑。蓋倘無權授權人後來獲得有權授權人之授權,該授權契約仍屬有效。次依據侵權行為之成立,須行為人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亦即行為人須具備歸責性、違法性,並不法行為與損害間有因果關係,才能成立,且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人,對於侵權行為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就歸責事由而言,無論行為人因作為或不作為而生之侵權責任,均以行為人負有注意義務為前提,在當事人間無1定之特殊關係(如當事人間為不相識之陌生人)之情形下,行為人對於他人並不負1般防範損害之注意義務。又就違法性而論,倘行為人所從事者為社會上1般正常之交易行為或經濟活動,除被害人能證明他具有不法性外,亦難概認為侵害行為,以維護侵權行為制度在於兼顧「權益保護」與「行為自由」之旨意(最高法院<date>度台上字第328號判決意旨3照)。法院調查結果你公司1經知悉系爭著作現已由富驊公司拍賣取得,並已專屬授權與3加人後,即向3加人取得授權使用系爭著作,有該IEEPR軟體授權書附卷可稽(本院卷第226頁),3加人亦表明授權予你公司使用系爭著作,有存證信函1份(本院卷195至207頁)及3證1與他附件(本院卷第137至246頁),是你公司已善盡他使用系爭著作之注意義務,故亦難認你公司使用系爭著作有何過失可言。依據前揭判決意旨,即不能認為你公司之行為為侵害行為,而我又未能舉證證明你公司有何故意、過失行為及其違法性或歸責性,當然難認你公司應負本件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6、結論,你公司雖於他網站上,刊登有使用EPR軟體之系爭著作,但我未能證明你公司有何主觀上侵害系爭著作之著作財產權之故意或過失,自無侵害我之著作財產權。又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即失他依據,應併予駁回。7、本件事證已臻明確,雙方他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均毋庸再予論述,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林靜雯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王英傑。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竟然你咖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咖碼公司)及其法定代理人即你許建珠明知或應知系爭商標係我註冊之商標,現均仍在專用期間內,竟未經我同意,即擅自使用類似系爭商標之「咖碼」、「咖瑪」、「咖馬」、「嘉鎷」、「珈瑪」、「cama」等圖樣或文字於渠等所經營之「cama現烘咖啡專門店」中,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致相關消費者有混淆誤認之情事,顯已侵害我就系爭商標所有之權益,並減損我商業上之信譽。(2)聲明:1、你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於「加碼」商標之「咖碼」、「咖瑪」、「珈馬」、「嘉碼」、「珈瑪」、「cama」圖樣或文字於相關營業場所、文宣、服務及所製造、販售之商品上。2、你應連帶給付我165萬元,及當然<date>辯論意旨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你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民事判決書內容(包括法院名稱、案號、當事人、主文),以不小於20號字體刊登於蘋果日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1/4版各1日。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3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2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5 2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6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3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9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4",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商標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5 1", "lawName": "民法" } ]
公平交易法除去侵害等
竟然你咖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咖碼公司)及其法定代理人即你許建珠明知或應知系爭商標係我註冊之商標,現均仍在專用期間內,竟未經我同意,即擅自使用類似系爭商標之「咖碼」、「咖瑪」、「咖馬」、「嘉鎷」、「珈瑪」、「cama」等圖樣或文字於渠等所經營之「cama現烘咖啡專門店」中,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致相關消費者有混淆誤認之情事,顯已侵害我就系爭商標所有之權益,並減損我商業上之信譽。(2)聲明:1、你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於「加碼」商標之「咖碼」、「咖瑪」、「珈馬」、「嘉碼」、「珈瑪」、「cama」圖樣或文字於相關營業場所、文宣、服務及所製造、販售之商品上。2、你應連帶給付我165萬元,及當然<date>辯論意旨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你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民事判決書內容(包括法院名稱、案號、當事人、主文),以不小於20號字體刊登於蘋果日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1/4版各1日。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5",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9",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31 2",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63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71 1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3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27",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專利權權利歸屬等
竟然你咖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咖碼公司)及其法定代理人即你許建珠明知或應知系爭商標係我註冊之商標,現均仍在專用期間內,竟未經我同意,即擅自使用類似系爭商標之「咖碼」、「咖瑪」、「咖馬」、「嘉鎷」、「珈瑪」、「cama」等圖樣或文字於渠等所經營之「cama現烘咖啡專門店」中,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致相關消費者有混淆誤認之情事,顯已侵害我就系爭商標所有之權益,並減損我商業上之信譽。(2)聲明:1、你不得使用相同或近似於「加碼」商標之「咖碼」、「咖瑪」、「珈馬」、「嘉碼」、「珈瑪」、「cama」圖樣或文字於相關營業場所、文宣、服務及所製造、販售之商品上。2、你應連帶給付我165萬元,及當然<date>辯論意旨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你應連帶負擔費用將本件最後事實審民事判決書內容(包括法院名稱、案號、當事人、主文),以不小於20號字體刊登於蘋果日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1/4版各1日。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1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 1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 }, { "issueRef": "87",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8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48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4",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6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7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79",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97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4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42 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767",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767 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25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2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3 1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我於<date>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財局)申請新型專利,經核准而取得新型第M251037號「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專利(下稱系爭專利)而為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我於<date>中旬購得你製造、販賣之型號AQ200大井單相抽水泵浦仿冒品,該仿冒品為1抽水馬達(下稱系爭產品),為證實系爭產品確有侵害我上述專利權,特就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完成侵權鑑定比對分析,該侵權鑑定結論指稱:「就系爭產品你所製造之型號AQ200之馬達加壓機與我所有之系爭專利案作專利分析鑑定比對之後,系爭產品之結構落入系爭專利案技術之第1、2、4、5項中符合文義侵權,及第3項的均等侵權」,可以佐證你公司之系爭產品侵害我專利權至明。經聲明:1.你應連帶給付我150萬元整,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2.在我所有之新型第M251037號專利權存續期間內,你公司不得未經我同意而製造、販賣、意圖販賣而陳列、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我前述新型專利物品。3.你公司所有侵害我之新型第M251037號專利權之「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產品,應予銷毀。4.願供擔保准予就聲明第1項宣告假執行。3、你則抗辯以:系爭專利有應撤銷原因: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界定的技術特徵,早已為公開在先的被證1、2及3所公開揭露而不具有進步性:被證1為第091206900號「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新型專利案;被證2為第089220818號「複合式泵浦變頻控制裝置」新型專利案;被證3為第091200756號「抽水泵浦之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新型專利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為被證1、2、3揭露;「自動控制裝置至少包括有1控制電路、1水流感應開關及1壓力開關」為被證1揭露;「控制電路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1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為被證1、3揭露;「…在接收到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1壓力開關的訊號可驅動繼電器ON/OFF,以使抽水馬達作動…,及…壓力開關,係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為被證1揭露;「控制電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的技術特徵」為被證2揭露。故被證1、2、3之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界定的技術特徵,早已為公開在先的被證1、2及3所公開揭露而不具有進步性:系爭專利的構造在1中空管體內設有水流感應開關的相關元件,而壓力開關亦連接在中空管體上,中空管體兩端的結合座分別與抽水馬達及出水管連接,在結構主體的側邊設有可容納控制電路的盒體等,他構造均為1般在水流管路設計上或他管路轉接所經常運用的中空管體或管接頭而已,如被證3在說明書及圖式中所揭露,他具有容室的殼體,殼體於容室內可設置各種控制元件,容室的兩端亦分別連接泵浦及水管,因此將系爭專利僅簡單將可用以容置水流感應開關或連接壓力開關的中空管體設計為單1構件,實際上僅為簡單的技術轉用而已沒有任何特殊功效產生。由於前述已說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使得依附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下的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整體技術特徵並沒有任何特殊功效存在,故在結合被證1、2及3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有任何進步性。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界定的技術特徵,早已為公開在先的被證1、3及4所公開揭露而不具有進步性:3被證3的說明書及圖式所示,設置在殼體容室內的構造與系爭專利相同,包括有1固設有磁鐵的塊體、1彈簧、1定位柱及1墊片等構件,被證3的塊體設有磁鐵可與磁簧開關產生作用,塊體上方形成有1定位槽,1上蓋設置在容室上方且於底面設有1定位柱,該定位柱的1端位在定位槽內可相互移位,該彈簧套設在定位柱上且提供對塊體提供1彈力,在塊體底端的墊片係相對於水道開口設置可提供水道的封閉或開啟。因此由前述的分析說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水流感應開關的技術特徵已被被證3所完全公開揭露且相同均提供具有1定水壓的水流通過流道開口時,可克服彈簧的彈力而使開口開啟,反之則可將開口封閉,又前述已說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而依附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下的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構造與被證3為完全相同,故在結合被證1、2及3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有進步性。4.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界定的技術特徵,早已為公開在先的被證1、3及4所揭露而不具有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技術特徵係對於水流感應開關的偵測時間設計為可供使用者自行設定或將他設計為固定值,但是此1技術實為1般自動控制經常使用的設定技術而沒有任何創新之處,亦即任何熟悉自動控制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系爭專利申請之前早得知了解並廣泛的見於1般的教科書中,故屬於申請前已知的先前技術。又系爭專利所記載的此項技術特徵已具體被被證2的說明書及圖式的內容所完全公開揭露,因此在被證2內容已揭露有在操作使用時,可對泵浦的水壓或操作時間進行設定,以提供比較後再進行下1個操作流程,此種對抽水泵浦自動控制的控制電路上,針對各種操作3數的設定,例如:時間或壓力等,且此種操作3數為可設定或為固定值的設計均為1般自動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概念,而不具有任何創新之處,故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了解被證1、3及4等技術內容並予以相互組合即可極為容易的予以轉換運用並得到系爭專利所記載的技術特徵。由前述已說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而依附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下的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構造已被被證2及習知技術所公開揭露,故在結合被證1、2及3等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有進步性。5.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界定的技術特徵早已為公開在先的被證1、2及3所揭露而不具有進步性:3看前述以被證3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主張不具進步性的理由,及進1步由被證3的說明書內容第7頁揭露有「…當水源處有水時,可藉由水壓力朝上推動塊體,令磁簧開關受到磁鐵的磁力感應而形成閉路,以啟動馬達抽水…」,因此被證3已揭露了與系爭專利此項技術特徵相同的內容,亦即均利用塊體上所設的磁塊與磁簧開關相互作用,以使磁簧開關形成為導通狀態或關閉狀態;再者系爭專利使用的磁簧管或被證3所揭露的磁簧開關均為現有的制式開關元件,他工作原理均是利用磁性物質的接近或遠離使得他2端的接點呈導通或呈不導通,因此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磁簧管構造實為現有技術。由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而依附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下的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技術特徵與被證3為完全相同,故結合被證1、2及3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有進步性。6.被證1、被證3及被證5之組合,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5為<date>公告的我國第080201610號「具抽水馬達保護及水塔免溢水控制器」新型專利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係於抽水馬達上設置1自動控制裝置;該自動控制裝置至少包括:」為被證1、3、5所揭露;「1控制電路,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為被證1、5揭露;「且該控制電路同時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致使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為被證5揭露;「1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來感測水流之存續,並將偵測訊號輸入至控制電路;」為被證1、3、5揭露;「1壓力開關,係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則為被證1、5揭露。故被證1、3、5之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7.被證1、被證3及被證6之組合,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6為<date>公告的我國第090221445號「蓄水塔之自動進水及沖洗污泥的控制裝置」新型專利。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係於抽水馬達上設置1自動控制裝置;該自動控制裝置至少包括:」為被證1、3、6所揭露;「1控制電路,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為被證1、6揭露;「且該控制電路同時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致使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為被證6揭露;「1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來感測水流之存續,並將偵測訊號輸入至控制電路;」為被證1、3、6揭露;「1壓力開關,係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則為被證1、6揭露。故被證1、3、6之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8.被證1、3及5之組合或被證1、3及6之組合,都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5或被證6所揭露的抽水馬達(泵浦)控制裝置均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且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被證5或被證6均已經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界定的附屬特徵及達成之功效。在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都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基礎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顯然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等先前技術所顯能輕易完成,且不具備無法預期之功效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備進步性。9.被證1、3及5之組合或被證1、3及6之組合,都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3揭露的抽水泵浦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包括呈圓柱形且內部設具磁鐵的塊體、彈簧、定位柱及橡膠製的墊片等構造,被證3已經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界定的附屬特徵及達成之功效。在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基礎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顯然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等先前技術所顯能輕易完成且不具備無法預期之功效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備進步性。10.被證1、3及5之組合或被證1、3及6之組合,都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5或被證6均已經揭露抽水馬達(泵浦)自動重啟偵測的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被證5或被證6均已經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界定的附屬特徵及達成之功效。在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基礎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顯然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等先前技術所顯能輕易完成,且不具備無法預期之功效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備進步性。11.被證1、3及5之組合或被證1、3及6之組合,都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3已經揭露具磁鐵的塊體與磁簧開關之作動係利用磁鐵與磁簧開關的極性相斥或相吸的原理來形成控制開關,當塊體上升時,啟動馬達抽水;當塊體下降時,關閉馬達,藉此達到感測控制的效果。被證3已經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界定的附屬特徵及達成之功效。在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基礎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顯然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等先前技術所顯能輕易完成且不具備無法預期之功效者,系爭專利請求項5不具備進步性。你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專利範圍第1至5項:1.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比對分析:系爭產品的控制電路具有設定泵浦運轉n秒後停機及停機n小時後自動復歸、不自動復歸或人工重啟的功能,亦即系爭產品是可設定泵浦運轉延遲停機及自動重新啟動的時間,並且在泵浦運轉時,利用水位感應器及水壓感應器來偵測水位及水壓的狀態,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該控制電路同時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致使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要件之文義讀取。系爭產品水壓感應器係用於將檢測訊號送回控制電路,再由控制電路依據設定控制泵浦持續運轉或停機,系爭產品的水壓感應器是在泵浦運轉時提供檢測訊號,不是作為泵浦的啟動開關。因此,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壓力開關,係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要件的文義讀取。關於均等論的判斷:①系爭專利係採用設定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之時間的技術手段(way),達成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的功能(function),以及產生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的結果(result);反觀,系爭產品係採用泵浦運轉延遲停機及自動重新啟動之時間的技術手段,達成泵浦可依設定時間延遲停機及自動重新啟動的功能,以及產生排除假性訊號及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的結果。因此,不剛好用均等論。②系爭專利係採用以壓力開關作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的技術手段,達成以壓力開關控制抽水馬達啟動運作的功能,以及產生啟動抽水馬達運作的結果;反觀,系爭產品係採用以水壓感應器偵測水壓狀態的技術手段,達成將水壓狀態訊號送回控制電路的功能,以及產生提供控制電路控制泵浦持續運轉或停機的結果。因此,不剛好用均等論。2.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比對分析:系爭產品係將自動控制裝置設置於與泵浦機體1體製成的結構主體,無法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因此,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該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以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以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而不用更換整組抽水馬達」之文義讀取。系爭專利係採用將自動控制裝置結合於獨立之結構主體的技術手段,達成可與各式舊有抽水馬達搭配應用的功能,以及產生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的結果;反觀,系爭產品的技術內容,係採用將自動控制裝置結合於與泵浦機體1體製成之結構主體的技術手段,達成將結構主體與泵浦機體結合1體的功能及結果。因此,不剛好用均等論。3.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比對分析:系爭產品因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範圍,當然亦未落入附屬於第1項之第3項之範圍。4.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比對分析:系爭產品係將泵浦運轉或停機的自動偵測時間為固定值,系爭產品的水位感應器不具備自動偵測時間的功能。因此,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其中該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的文義讀取且不剛好用均等論。5.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比對分析:系爭產品因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範圍,當然亦未落入附屬於第1項之第5項之範圍。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為不利於你之判決,你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本院卷第5頁之準備程序筆錄3照):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我於<date>中旬購得你製造、販賣之系爭產品。我於<date>透過南1國際法律事務所寄發律師函予你,你於<date>透過台1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發函回覆予南1國際法律事務所。5、得心證之理由:我主張他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你製造、販賣之系爭產品侵害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5項等情,你則提出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及系爭產品未落入申請專利範圍之抗辯。是以下本院之判斷是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5項論述,合先敘明。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共5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他餘為附屬項。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係於抽水馬達上設置1自動控制裝置;該自動控制裝置至少包括:1控制電路,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且該控制電路同時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致使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1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來感測水流之存續,並將偵測訊號輸入至控制電路;1壓力開關,係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其中該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以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以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而不用更換整組抽水馬達。」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其中該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第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其中該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第5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其中該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是利用磁鐵NS相斥相吸原理來形成1控制開關,當磁鐵活塞上升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導通;反之,當磁鐵活塞下降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關閉,藉此達到感測控制之目的。」(本院卷第59至60頁)。相關圖式如附圖1所示。系爭專利有無應撤銷原因之判斷:1.依據當事人主張或抗辯智慧財產權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者,法院應就他主張或抗辯有無理由自為判斷,不剛好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商標法、專利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或其他法律有關停止訴訟程序之規定。2.查我主張系爭專利之申請日為<date>,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date>審定准予專利公告,專利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等情,有專利證書(本院卷第7頁)、專利公報(本院卷第8至12頁)及專利說明書公告本(本院卷第54至63頁)在卷可稽,至堪認定,則系爭專利是否符合專利申請要件,應適用核准專利時所適用之<date>修正之專利法。3.你所提之引證資料:你於本件民事訴訟中提出被證1、2、3之組合,被證1、3、5之組合以及被證1、3、6之組合,主張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不具進步性:被證1:①證據能力:被證1為<date>公告之我國第91206900號「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專利案(本院卷第80至90頁)。他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可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②技術特徵:被證1是1種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他包含有1用以控制泵浦動作的主控制器、1設於該主控制器輸入端的水壓感應器、1設於該主控制器輸入端的水位感應器;其中水壓感應器係用以作為主控制器控制泵浦啟動條件,而水位感應器則作為主控制器控制泵浦停止運轉的依據,是以,在泵浦運轉時,藉由水位感應器偵測水位變化,於入水管突然減少水量供應或水管發生漏水等情況下,令泵浦先停止運轉,藉以保護泵浦不致呈現空轉狀態(3本院卷第81頁被證1專利說明書中文摘要)。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揭露1種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他包含有:1主控制器,用以控制1泵浦運轉是不是,他具有數組輸入端及輸出端;1水壓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入端,用以檢知泵浦入水口的水壓值,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1水位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出端,用以檢知泵浦水位高低,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其中主控制器,是具有數組輸入端及輸出端,他輸出端透過1驅動開關連接至1泵浦,其中該驅動開關再與供予泵浦電源的交流電源連接;於電路圖中該主控制器係為1微處理器U1,該微處理器U1係用以控制驅動開關,令交流電源與泵浦的連接端連接或斷開,以此控制泵浦啟閉(3本院卷84頁被證1專利說明書第5頁第7至13行)。驅動開關係由1電晶體Q2及1連接至電晶體Q2集極端的繼電器RT1組成,其中共同端連接至交流電源的1極,而常閉端則連接至泵浦的電源輸入端,當主控制器透過水壓、水位感應器檢知入水口的水壓不足與水位正常時,該繼電器RT1則持續連接至交流電源,反之,當泵浦於運轉時,主控制器藉由水位感應器發現水位逐漸下降,即由主控制器輸出1高電位至驅動開關的電晶體Q2,使得繼電器RT1切換至常開端,令泵浦電源中斷而停止運作,待水位回復而由水位感應器檢知後反應予主控制器,則主控制器輸出低電位信號至電晶體Q2,使繼電器RT1切換為常閉端,此時,泵浦重新獲得電源而開始運轉(3本院卷第84頁被證1專利說明書第5頁倒數第4行以下)。本創作的設計可令泵浦於水壓不足的條件下,再進1步檢知水位的變化,以令泵浦在運轉時,對於僅能徒作白工的低水位狀態下,立即關閉泵浦的電源,停止運轉,直到檢知水位回復至正常狀態即可依當時的水壓狀態,再行控制泵浦的啟閉;由是可知,本創作確實可在無水供應或漏水等情形,關閉泵浦的電源,而避免長時間運轉、耗電甚至損壞的可能(3本院卷第86頁被證1專利說明書第7頁第3行以下)。相關圖式如附圖2。被證2:①證據能力:被證2為<date>公告之我國第89220818號「複合式泵浦變頻控制裝置」專利案(本院卷第91至107頁)。他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可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②技術特徵:被證2係關於1種複合式泵浦變頻控制裝置,尤指1種可視實際需要自由切換恆壓或壓差控制模式,並可設定調整各項3數以符合實際需要的泵浦變頻控制裝置(3本院卷第93頁被證2專利說明書第3頁第1行以下)。被證2主要目的在提供1種可自由切換恆壓或壓差控制模式,且體積小成本低之泵浦變頻控制裝置。為達成前述目的採取的技術手段係令前述控制裝置包括有:1控制單元;…;1電源控制單元,係同時連接控制單元及泵浦;其中:該控制單元進1步外接壓力感測器、壓力開關,…(3本院卷第94頁被證2專利說明書第4頁第3行以下)。當使用者透過顯示/設定單元將裝置3數設定為恆壓運轉模式,則裝置即配合壓力感測器作回授控制,其中壓力感測器可選擇0~5V、0~10V、4~20mA等不同規格元件來配合使用,遂裝置可根據壓力感測器的讀值與使用者所設定的壓力值進行比較,若實際壓力大或等於設定壓力時,則裝置停止運轉,若實際壓力小於設定壓力則判斷泵浦是否抽得到水,或偵測水壓是否低於設定的壓力值達1定比例(本實施例以10%為準),若是持續1段時間後,則裝置停止運轉,表示此時水池無水,於1剛好長時間後裝置將重新起動,重複此動作直至水池有水或水壓高於設定壓力值的1定比例以上時才終止無水偵測(3本院卷第96頁被證2專利說明書第6頁末1段以下)。而在裝置正常運作的狀況下,控制單元可執行包括以下功能之水況管理:……2無水斷電:此1功能在水池無水,泵浦抽不到水或低於設定壓力1定比例且持續1段時間時,裝置將在顯示器上顯示過載並停止馬達運轉,他須過1適長時間(如10分鐘)後再自行啟動馬達,並持續此動作直到水池有水或高於設定壓力值之1定比例以上,才終止此模式。4無水斷電,再啟動:當水池無水或裝置低於設定壓力值達10%以上時馬達斷電,若此時馬達抽到水了或系統高於設定壓力值10%以上時,則馬達即再起動(3本院卷第99頁被證2專利說明書第9頁第2段以下)。相關圖式如附圖3。被證3:①證據能力:被證3為<date>公告之我國第91200756號「抽水泵浦之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專利案(本院卷第108至129頁)。他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可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②技術特徵:被證3是1種抽水泵浦之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係於殼體內部設置1磁簧開關,於殼體內設1具有磁鐵的塊體,於塊體與上因為間設彈簧,水源處有水時,可藉水壓力朝上推動塊體,令磁簧開關受磁鐵磁力感應以啟動馬達抽水,當水源無水時,馬達不會啟動,可令馬達不會於無水時持續空轉,具有組裝方便、易於維修的優點(3本院卷第109頁被證3專利說明書中文創作摘要)。被證3是包括:1內部設置有泵浦的殼體,該泵浦係由馬達所驅動而構成1抽水馬達結構,於殼體上設置有1連接至水源處的入水口及1連通至外側的出水口,而入水口及出水口係與泵浦連通,於入水口與泵浦之間形成有可供水流通的水道;於殼體內部的水道處形成有1容室,於容室內部適當側壁處設有1個直立式設置的磁簧開關;1呈圓柱形的塊體,是可設置於容室內,於塊體底部外側設有1橡膠製的墊片,以防止發生滲水、漏水;1磁鐵,係固設於塊體底部,於磁鐵設有1底因為,該底因為可用以防止磁鐵與水接觸而發生氧化生銹,於塊體上形成1圓柱形的定位槽;1彈簧,係套設於塊體上,於定位槽上設有1定位柱;1上蓋,是可設置於殼體上,於上因為底部朝下形成1凹槽,該凹槽可供定位柱的上端定位,於上因為的4邊角處可藉由螺絲將上因為螺合於殼體上方(3本院卷第113頁被證3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1行以下)。藉由上述結構的組合後而使用時,當水源處有水時,可藉由水壓力朝上推動塊體,令磁簧開關受到磁鐵的磁力感應而形成閉路,以啟動馬達抽水,並可藉由底蓋的作用,防止磁鐵與水接觸而氧化生銹,若是水源處無水時,則令馬達不會啟動,亦即不會令馬達於無水狀態時持續空轉,故本創作具有維修方便、組裝方便的優點(3本院卷第114頁被證3專利說明書第7頁第3行以下)。相關圖式如附圖4。被證5:①證據能力:被證5為<date>公告之我國第80201610號「具抽水馬達保護及水塔免溢水控制器」專利案(本院卷第282至302頁)。他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可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②技術特徵:被證5是1種具抽水馬達保護及水塔免溢水控制器,他是由1P.O.R電路、邏輯控制電路、水偵測電路、馬達動作計時器、馬達動作計時設定開關、振盪器、馬達動作控制電路、上限水位偵測電路、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馬達停止計時設定開關、固態繼電器及1電源電路所組成。藉由浮球開關因水位降低,而被接通,以觸發P.O.R電路,並可利用馬達動作計時器及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之交替監督,配合水偵測電路及馬達動作控制電路之監控,使抽水馬達抽不到水時,得自動切斷抽水馬達電源,暫停運轉1段時間,再予起動,以保護馬達,避免因空轉而燒燬;又可利用上限水位偵測電路監控,俾於水塔內儲水已達上限時,得使抽水馬達停止運轉,以防止水塔內水液溢出者。他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揭示1種具抽水馬達保護及水塔免溢水控制器,他包含有:1POR電路,…;1邏輯控制電路,…;1水偵測電路,裝設於水塔之入水口,且是由1正反器及1電阻連接而成,可供偵測是否有水液進入水塔,並將信號輸出,以控制馬達運轉是不是;1馬達動作計時器,他輸出端之接腳可分別選擇在1固定計時時間,以提供水偵測電路之正反器1時鐘信號;1馬達動作計時設定開關,可供設定馬達動作計時器於1固定時鐘,以供給水偵測電路;1震盪器,…供作馬達動作計時器、設定開關、馬達動作控制電路及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之時鐘信號;1馬達動作控制電路,…且他係與水偵測電路接通,可供週期性地接收水偵測電路傳送之信號,以控制馬達是否運轉…;1上限水位偵測電路…;1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1馬達停止計時設定開關,…可供選定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之計時時間,以供馬達停止運轉1固定時間後,可予重新啟動;1固態繼電路,…;1電源電路,…,以供應各電路所需之直流電源;藉上述之組合,得利用馬達動作計時器及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之交替監督,配合水偵測電路及馬達動作控制電路,以令抽水馬達抽不到水時,可自動切斷馬達電源,使之停止運轉1段時間,再予啟動,以避免馬達空轉;又可藉由上限水位偵測電路之監控,俾令水塔內水液達到上限時,可強迫馬達停止運轉,以防止水塔內水液溢出,為他特徵者(本院卷第282至283頁)。被證5說明書第8頁第1至19行配合第4圖可見被證5之動作流程圖,當水偵測電路偵測到無水被抽進水塔時,…,馬達可停止運轉,…,馬達停止後,停止控制計時器計時20分鐘,…,馬達可重新被啟動,…,重新計時,亦即每隔20秒,實施1次水偵測,若偵測到無水被抽進水塔,使馬達再停止20分鐘或更久,再使馬達啟動運轉20秒,如此重複循環,…(本院卷第293、302頁)。相關圖式如附圖5。被證6:①證據能力:被證6為<date>公告之我國第90221445號「蓄水塔之自動進水及沖洗汙泥的控制裝置」專利案(本院卷第303至334頁)。他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可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②技術特徵:被證6是1種蓄水塔之自動進水及沖洗污泥的控制裝置,他兼具有防止抽水馬達空轉及自動沖洗水塔污垢之功能,而他主要係於抽水馬達與蓄水塔間的進水管路上設置有1等壓平衡控制閥,他是在抽水馬達抽不到水時,而能使1由活塞控制的磁簣開關斷路,並由1電子電路控制裝置自動切斷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俾能避免他長時間空轉而損壞(3本院卷第312頁被證6中文創作摘要)。他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揭示:1種蓄水塔之自動進水及沖洗污泥的控制裝置,他是包括:1供貯水的蓄水塔,…;1將外界水源汲取進入該蓄水塔內貯存的抽水馬達;1設置於該抽水馬達與該蓄水塔間的進水管路上之等壓平衡控制閥,其1端分別連通至該抽水馬達及蓄水塔,而他另1端則利用1歧管連通至外界水源,他閥室內設有1附有永久磁鐵的液壓活塞,他外壁面則設有1與該磁鐵對應的磁簧開關,他於該抽水馬達運轉期間抽取水量不足時,該液壓活塞因他本身重量,而下壓至與該磁簧開關遠離的位置,致使該磁簧開關呈斷路狀態,此時由1電子電路控制裝置當然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1設於該蓄水塔塔底中央部位之導流管,…;1設於該導流管頂端且他底面積大於該導流管開口面積的壓差平衡止水閥,…。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揭示:電子電路控制裝置在該磁簧開關呈斷路狀態時,於1設定短時間內自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並在經過1段設定長時間之後,重新啟動該抽水馬達試行抽水;該設定短時間及設定長時間,可被隨意更改設定他時間長度者(本院卷第303至304頁)。相關圖式如附圖6。3.被證1、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查被證1是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在於解決泵浦於水壓不足的條件下,再進1步檢知水位的變化,以令泵浦在運轉時,對於僅能徒作白工的低水位狀態下,立即關閉泵浦的電源,停止運轉,直到檢知水位回復至正常狀態即可依當時的水壓狀態,再行控制泵浦的啟閉。被證2是1種複合式泵浦變頻控制裝置,在於解決水池無水,泵浦抽不到水或低於設定壓力1定比例且持續1段時間(2分鐘)時,裝置將在顯示器上顯示過載(0L)並停止馬達運轉,他須過1適長時間(如10分鐘)後再自行啟動馬達,並持續此動作直到水池有水或高於設定壓力值之1定比例以上,才終止此模式。被證3是1種抽水泵浦之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在於解決水源處無水時,利用自動加壓控制結構令馬達不會啟動,不會令馬達於無水狀態時持續空轉。而系爭專利係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在於解決抽水馬達因無水可抽,卻又持續空轉運作所造成之損壞,利用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水流,以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避免需以人力重新啟動抽水馬達之不便。可見系爭專利與被證1、2、3均屬抽水馬達之自動控制系統之相關領域,均在解決當無水可抽時避免馬達繼續空轉,以免馬達損壞之問題,且均利用控制系統判斷是否有水而決定是否停止馬達運轉之技術手段,是以熟悉製造抽水馬達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有他組合的動機,藉以達成如系爭專利的功效或目的。系爭專利係改良習用抽水馬達設計1壓力開關來控制抽水馬達運作,進1步增加控制電路及水流感應開關,並提供自動偵測之功能,而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1之結構,可見系爭專利「控制電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結構及連接關係已揭露於被證1之「主控制器,用以控制1泵浦運轉是不是,他具有數組輸入端及輸出端;1水壓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入端,用以檢知泵浦入水口的水壓值,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1水位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入端,用以檢知泵浦水位高低,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他輸出端透過1驅動開關連接至1泵浦,其中該驅動開關再與供予泵浦電源的交流電源連接,驅動開關係由1電晶體Q2及1連接至電晶體Q2集極端的繼電器RT1組成,其中共同端連接至交流電源的1極,而常閉端則連接至泵浦的電源輸入端」結構及連接關係;系爭專利之「壓力開關」為先前技術(3本院卷第56頁),同時亦已揭露於被證1之「水壓感應器」,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1之結構所差別在於,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同時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致使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而被證1之「主控制器」並無預設自動偵測水位感應器的時間,以及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來感測水流之存續」,而被證1「水位感應器」用以檢知泵浦水位高低。但被證3之抽水泵浦之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是利用磁簧開關、1呈圓柱形的塊體、1磁鐵,係固設於塊體底部,當水源處有水時,可藉由水壓力朝上推動塊體,令磁簧開關受到磁鐵的磁力感應而形成閉路,以啟動馬達抽水。是以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之結構,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已揭露於被證3「磁簧開關、塊體、磁鐵固設於塊體底部」之結構,且我亦稱「被證3中同樣揭示有磁鐵對應產生磁力感應的技術」(本院卷第170頁)。雖然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他文字來看係用以檢知泵浦水位高低,與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有所不同,但由被證3之水流感應開關可知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為業界所習用,顯為製造設計抽水馬達自動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即能予以置換,且我自稱「…,因泵浦無論是組裝為抽水或加壓用,都需在水龍頭開關啟動時檢測水是否有流入泵浦之入水口處,僅會有『無水』與『有水』的2種狀態,不可能有感測水位高低狀況,僅可解釋為水流量大或小,…」(本院卷第65頁),亦可說明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與系爭專利之水位感應裝置應屬相同之感應器。次查,被證2之泵浦變頻控制裝置包括有:1控制單元;…;1電源控制單元,係同時連接控制單元及泵浦;其中:該控制單元進1步外接壓力感測器、壓力開關。壓力感測器的讀值與使用者所設定的壓力值進行比較,若實際壓力大或等於設定壓力時,則裝置停止運轉。控制單元執行無水斷電之水況管理時,是在水池無水,泵浦抽不到水或低於設定壓力1定比例且持續1段時間(2分鐘)時,裝置將在顯示器上顯示過載(0L)並停止馬達運轉,他須過1適長時間(如10分鐘)後再自行啟動馬達,並持續此動作直到水池有水或高於設定壓力值之1定比例以上,才終止此模式。又我稱:「而待分析對象之水位感應器實為感測水流問題,而可設定泵浦…運轉1段時間或停機1段時間並重覆執行數次偵測…的動作就是控制電路可設定水位感應器重複時間去偵測的功能,…」(本院卷第66頁),因此我亦自認泵浦運轉1段時間或停機1段時間並重覆執行數次偵測之動作就是控制電路可設定水位感應器重複時間去偵測的功能,可見被證2之控制單元具有可預設壓力感測器自動偵測的時間,而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因此,系爭專利與被證2之控制電路均具有預設自動偵測時間之技術手段,兩者控制的模式相同,所差別僅在偵測壓力或水流之對象不同,是以,由被證2之結構可知,系爭專利於控制電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之技術特徵顯為製造設計抽水馬達自動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即能予以置換,且系爭專利與被證2均可達成預防馬達空轉之功效,系爭專利未產生無法預期的功效。綜上,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控制電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已揭露於被證1之「1主控制器,用以控制1泵浦運轉是不是,他具有數組輸入端及輸出端;1水壓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入端,用以檢知泵浦入水口的水壓值,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1水位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入端,用以檢知泵浦水位高低,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他輸出端透過1驅動開關連接至1泵浦,其中該驅動開關再與供予泵浦電源的交流電源連接,驅動開關係由1電晶體Q2及1連接至電晶體Q2集極端的繼電器RT1組成,其中共同端連接至交流電源的1極,而常閉端則連接至泵浦的電源輸入端」;系爭專利之「壓力開關」為習知技術且亦揭露於被證1之「水壓感應器」;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已揭露於被證2之「控制單元具有可預設壓力感測器自動偵測的時間」;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已揭露於被證3之「磁簧開關、塊體、磁鐵固設於塊體底部」。且系爭專利之創作目的即「是利用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水流之存續,當抽水馬達因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將立即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及「控制電路可預設1當然動偵測時間,並驅動水流感應開關於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藉此除預防馬達空轉外,還可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之不便」等功效,被證3及被證2之結構亦均能達成前述功效,又系爭專利與被證1、2、3均屬抽水馬達之自動控制系統之相關領域,而且均在解決當無水可抽時避免馬達繼續空轉,以免馬達損壞之問題,且均利用控制系統判斷是否有水而決定是否停止馬達運轉之技術手段,是以熟悉製造抽水馬達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有他組合的動機,藉以達成如系爭專利的功效或目的,系爭專利請求項1並未因他限定之技術特徵而使當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更簡易,或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更方便,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所屬製造抽水機馬達控制裝置所屬技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組合被證1、2、3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完成且未能增進功效,不具進步性。我雖主張:被證1、2、3相互組合後,並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是用來感測水位高低,與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感測水流流經管路的狀態並不相同,且利用水壓感應器與水位感應器之控制模式只考慮水位而會產生問題等陳述。但,雖然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測試水位高度與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感測水流流經管路的狀態在文字敘述上有所不同,如我所稱:「…,因泵浦無論是組裝為抽水或加壓用,都需在水龍頭開關啟動時檢測水是否有流入泵浦之入水口處,僅會有『無水』與『有水』的2種狀態,不可能有感測水位高低狀況,僅可解釋為水流量大或小,…」(本院卷第65至66頁),亦可說明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與系爭專利之水位感應裝置應屬相同之感應器,況被證3之水流感應裝置亦已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之結構,亦可證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裝置為業界所習知結構,已如前述,因此尚難稱組合被證1、2、3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我所言尚不足採。我又稱:被證1、2、3相互組合後,並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可預設1當然動偵測時間,並驅動水流感應開關於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存續技術等陳述。但,被證2之控制單元具有可預設壓力感測器自動偵測的時間,而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兩者僅在偵測壓力或水流之對象不同,因此系爭專利預設自動偵測時間之技術特徵顯為製造設計抽水馬達自動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即能予以置換,我所述要非可採。我於復主張:被證1、2、3組合後,他水壓感應器為對應組裝在輸入端,是檢測供水端的壓力,而系爭專利之壓力開關則對應設置在出水端,係檢測出口端的壓力等陳述。但,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並未限定壓力開關之裝設位置,且系爭專利說明書之先前技術第1至2行亦稱「習用抽水馬達,通常只設計1壓力開關來控制抽水馬達的運作,…」(本院卷第56頁),亦可證系爭專利之壓力開關控制抽水馬達為習用之技術,因此我指摘被證1、2、3之壓力感應器之裝設位置與系爭專利壓力感應開關之裝設位置不同之理由,亦不足採。我再謂:被證1、2、3組合後,需藉以電晶體輸入電壓,控制流出電流以讓繼電器產生開閉動作等陳述。但,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並未限定以何種技術手段輸入電壓以控制流出電流使繼電器作動,況且被證1之主控制器,他輸出端透過1驅動開關連接至1泵浦,其中該驅動開關再與供予泵浦電源的交流電源連接,驅動開關係由1電晶體Q2及1連接至電晶體Q2集極端的繼電器RT1組成,其中共同端連接至交流電源的1極,而常閉端則連接至泵浦的電源輸入端。所以被證1之主控制器透過驅動開關控制泵浦,而驅動開關係由電晶體與繼電器所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控制電路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之技術特徵,因此我所述尚非可憑。4.被證1、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以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以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而不用更換整組抽水馬達」。解釋第2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2、3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2項之技術特徵在於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再搭配裝設於抽水馬達上,惟該等將原先1體設置之2裝置分開設置,再予以組合,以便於維修或置換其中1裝置之技術為1般之通常常識,散見於日常生活,且被證3亦已揭露「於殼體內部的水道處形成有1容室,於容室內部適當側壁處設有1個直立式設置的磁簧開關;1呈圓柱形的塊體,是可設置於容室內,…;1磁鐵…;1彈簧…;1上蓋…,於上因為的4邊角處可藉由螺絲將上因為螺合於殼體上方。」(3本院卷第113頁被證3說明書第6頁第9行以下),雖然被證3之殼體係1體成型容室以裝設自動加壓裝置,並非如分開設置,但被證3之容室是突出於馬達殼體,兩端連接入水管及水道,因此被證3之自動加壓裝置亦可分開設置再裝設於馬達本體之殼體上,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5.被證1、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解釋第3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2、3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系第3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已揭露於被證3之塊體底部固設磁鐵、彈簧、定位柱、塊體底部外側設有1橡膠製的墊片,以防止發生滲水、漏水之結構,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6.被證1、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解釋第4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2、3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4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此已揭露於被證2之控制單元具有可預設壓力感測器自動偵測的時間之技術特徵,已如前述,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7.被證1、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是利用磁鐵NS相斥相吸原理來形成1控制開關,當磁鐵活塞上升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導通;反之,當磁鐵活塞下降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關閉,藉此達到感測控制之目的」。解釋請求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2、3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5項之技術特徵在於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已揭露於被證3之「磁簧開關、塊體、磁鐵固設於塊體底部」,已如前述,且我亦稱「被證3中同樣揭示有磁鐵對應產生磁力感應的技術」(本院卷第170頁),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8.被證1、3、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法院調查結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控制電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壓力開關」及「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已揭露於被證1、3之組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1、3之組合結構之差別在於系爭專利「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已如前述。而被證5利用馬達動作計時器及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之交替監督,配合水偵測電路及馬達動作控制電路,以令抽水馬達抽不到水時,可自動切斷馬達電源,使之停止運轉1段時間,再予啟動,以避免馬達空轉,並以馬達動作計時設定開關,供設定馬達動作計時器之時間長短,以供給水偵測電路。可見系爭專利「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之技術特徵已揭露於被證5。系爭專利之創作目的即「是利用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水流之存續,當抽水馬達因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將立即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及「控制電路可預設1當然動偵測時間,並驅動水流感應開關於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藉此除預防馬達空轉外,還可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之不便」,而前述功效均已為被證3及被證5所能達成,又系爭專利與被證1、3、5均屬抽水馬達之自動控制系統之相關領域,且均在解決當無水可抽時避免馬達繼續空轉,以免馬達損壞之問題,又均利用控制系統判斷是否有水而決定是否停止馬達運轉之技術手段,是以熟悉製造抽水馬達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有他組合的動機,藉以達成如系爭專利的功效或目的,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並未因他限定之技術特徵而使當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更簡易,或令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更方便,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所屬製造抽水馬達控制系統所屬技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組合被證1、3、5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完成且未能增進功效,不具進步性。我雖主張被證1、3、5相互組合後,並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及「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技術,續因被證1、3、5各個構成相互連結關係及其整體構成作用與系爭專利明顯不同,系爭專利「可利用磁簧活塞來感測水流之存續,並藉由控制電路來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再配合壓力開關的使用,藉以達到保護抽水馬達因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將立即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及利用水流感應開關於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可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之不便」等功效,被證1、3、5的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及被證5將水偵測結果經控制電路之信號控制馬達運轉是不是,且馬達是否繼續運轉,同時經由馬達動作計時器與馬達停止計時器2者的設定及訊號傳輸至控制電路,才可讓控制電路的信號控制馬達,與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不同等陳述。但,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接收壓力開關及水流感應器之訊號驅動抽水馬達作動之技術特徵已揭露於被證1之主控制器接收水壓感應器及水位感應器之訊號驅動馬達之技術特徵,又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類似於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並已揭露於被證3之水流感應裝置,而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亦已揭露於被證5之馬達動作計時設定開關可設定馬達動作計時器之時間長短,以供給水偵測電路,已如前述,又系爭專利係將水流感應開關之訊號輸入控制電路,而被證5之控制電路除輸入水偵測電路訊號與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訊號輸入控制電路之技術特徵相同,被證5又進1步限定將馬達動作計時器與馬達停止計時器2者的設定及訊號傳輸至控制電路,因此尚難稱組合被證1、3、5之先前技術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壓力開關及控制電路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我所言尚不足採。9.被證1、3、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以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以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而不用更換整組抽水馬達」。解釋第2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5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2項之技術特徵在於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再搭配裝設於抽水馬達上,惟該等將原先1體設置之2裝置分開設置,再予以組合,以便於維修或置換其中1裝置之技術為1般之通常常識,散見於日常生活,且被證3亦已揭露「於殼體內部的水道處形成有1容室,於容室內部適當側壁處設有1個直立式設置的磁簧開關;1呈圓柱形的塊體,是可設置於容室內,…;1磁鐵…;1彈簧…;1上蓋…,於上因為的4邊角處可藉由螺絲將上因為螺合於殼體上方。」(3本院卷第113頁被證3說明書第6頁第9行以下),雖然被證3之殼體係1體成型容室以裝設自動加壓裝置,並非如分開設置,但被證3之容室是突出於馬達殼體,兩端連接入水管及水道,因此被證3之自動加壓裝置亦可分開設置再裝設於馬達本體之殼體上,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5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0.被證1、3、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解釋第3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5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3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已揭露於被證3之塊體底部固設磁鐵、彈簧、定位柱、塊體底部外側設有1橡膠製的墊片,以防止發生滲水、漏水之結構,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5之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1.被證1、3、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解釋第4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5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4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此已揭露於被證5可設定每隔20至40秒實施1次水偵測之技術特徵,已如前述,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5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2.被證1、3、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是利用磁鐵NS相斥相吸原理來形成1控制開關,當磁鐵活塞上升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導通;反之,當磁鐵活塞下降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關閉,藉此達到感測控制之目的」。解釋請求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2、3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5項之技術特徵在於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已揭露於被證3之「磁簧開關、塊體、磁鐵固設於塊體底部」,且我當然承「被證3中同樣揭示有磁鐵對應產生磁力感應的技術」(本院卷第170頁),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3.被證1、3、6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法院調查結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控制電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壓力開關」及「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已揭露於被證1、3之組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1、3之組合結構之差別在於系爭專利「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已如前述。又查被證6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揭示蓄水塔之自動進水裝置,於該抽水馬達與該蓄水塔間的進水管路上設置有等壓平衡控制閥,其1端分別連通至該抽水馬達及蓄水塔,而他另1端則利用1歧管連通至外界水源,他閥室內設有1附有永久磁鐵的液壓活塞,他外壁面則設有1與該磁鐵對應的磁簧開關,他於該抽水馬達運轉期間抽取水量不足時,該液壓活塞因他本身重量,而下壓至與該磁簧開關遠離的位置,致使該磁簧開關呈斷路狀態,此時由1電子電路控制裝置當然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請求項3揭示他電子電路控制裝置在磁簧開關呈斷路狀態時,於1設定短時間內自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並在經過1段設定長時間之後,重新啟動該抽水馬達試行抽水;該設定短時間及設定長時間,可被隨意更改設定他時間長度者。是被證6之電子控制電路藉由等壓平衡控制閥之磁簧開關以測知抽水馬達水量之訊號以判斷是否切斷馬達工作電源,並可設定短時間內當然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並在經過1段設定長時間之後,重新啟動該抽水馬達試行抽水,可見系爭專利「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之技術特徵已揭露於被證6。系爭專利之創作目的在於「利用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水流之存續,當抽水馬達因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將立即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及「控制電路可預設1當然動偵測時間,並驅動水流感應開關於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藉此除預防馬達空轉外,還可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之不便」等功效均已為被證3及被證6所能達成,又系爭專利與被證1、3、6均屬抽水馬達之自動控制系統之相關領域,而且均在解決當無水可抽時避免馬達繼續空轉,以免馬達損壞之問題,且均利用控制系統判斷是否有水而決定是否停止馬達運轉之技術手段,是以熟悉製造抽水機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有他組合的動機,藉以達成如系爭專利的功效或目的,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並未因他限定之技術特徵而使當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更簡易,或可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更方便,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所屬製造抽水機馬達控制系統所屬技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組合被證1、3、6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完成且未能增進功效,不具進步性。我雖主張被證1、3、6相互組合後,並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是用來感測水位高低,與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感測水流流經管路的狀態並不相同,且利用水壓感應器與水位感應器之控制模式只考慮水位而會產生問題,及被證6之等壓平衡止水閥主要為用來對應抽取水塔內之底部淤泥時,所對應使用的1閥門作用,並非用為對應抽水馬達而作用,及等壓平衡止水閥不會影響到抽水馬達的作動等陳述。但,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接收壓力開關及水流感應器之訊號驅動抽水馬達作動之技術特徵已揭露於被證1之主控制器接收水壓感應器及水位感應器之訊號以驅動馬達之技術特徵,又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類似於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並已揭露於被證3之水流感應裝置,而系爭專利之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亦已揭露於被證6之電子電路控制裝置可設定短時間內當然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及設定長時間重新啟動該抽水馬達試行抽水,已如前述,因此尚難稱組合被證1、3、6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壓力開關及控制電路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我之答辯理由不足採。14.被證1、3、6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以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以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而不用更換整組抽水馬達」。解釋第2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6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技術特徵在於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再搭配裝設於抽水馬達上,惟該等將原先1體設置之2裝置分開設置,再予以組合,以便於維修或置換其中1裝置之技術為1般之通常常識,散見於日常生活,且被證3亦已揭露「於殼體內部的水道處形成有1容室,於容室內部適當側壁處設有1個直立式設置的磁簧開關;1呈圓柱形的塊體,是可設置於容室內,…;1磁鐵…;1彈簧…;1上蓋…,於上因為的4邊角處可藉由螺絲將上因為螺合於殼體上方。」(3本院卷第113頁被證3說明書第6頁第9行以下),雖然被證3之殼體係1體成型容室以裝設自動加壓裝置,並非如分開設置,但被證3之容室是突出於馬達殼體,兩端連接入水管及水道,因此被證3之自動加壓裝置亦可分開設置再裝設於馬達本體之殼體上,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6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5.被證1、3、6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解釋第3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6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已揭露於被證3之塊體底部固設磁鐵、彈簧、定位柱、塊體底部外側設有1橡膠製的墊片,以防止發生滲水、漏水之結構,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6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6.被證1、3、6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解釋第4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6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4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已揭露於被證6之電子電路控制裝置可設定短時間內當然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及設定長時間重新啟動該抽水馬達試行抽水,已如前述,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4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7.被證1、3、6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是利用磁鐵NS相斥相吸原理來形成1控制開關,當磁鐵活塞上升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導通;反之,當磁鐵活塞下降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關閉,藉此達到感測控制之目的」。解釋請求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6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5項之技術特徵在於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已揭露於被證3之「磁簧開關、塊體、磁鐵固設於塊體底部」,且我亦當然承「被證3中同樣揭示有磁鐵對應產生磁力感應的技術」(本院卷第170頁),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6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至雙方他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11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葉倩如。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08",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等
我於<date>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財局)申請新型專利,經核准而取得新型第M251037號「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專利(下稱系爭專利)而為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我於<date>中旬購得你製造、販賣之型號AQ200大井單相抽水泵浦仿冒品,該仿冒品為1抽水馬達(下稱系爭產品),為證實系爭產品確有侵害我上述專利權,特就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完成侵權鑑定比對分析,該侵權鑑定結論指稱:「就系爭產品你所製造之型號AQ200之馬達加壓機與我所有之系爭專利案作專利分析鑑定比對之後,系爭產品之結構落入系爭專利案技術之第1、2、4、5項中符合文義侵權,及第3項的均等侵權」,可以佐證你公司之系爭產品侵害我專利權至明。經聲明:1.你應連帶給付我150萬元整,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5%計算之利息。2.在我所有之新型第M251037號專利權存續期間內,你公司不得未經我同意而製造、販賣、意圖販賣而陳列、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侵害我前述新型專利物品。3.你公司所有侵害我之新型第M251037號專利權之「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產品,應予銷毀。4.願供擔保准予就聲明第1項宣告假執行。3、你則抗辯以:系爭專利有應撤銷原因: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界定的技術特徵,早已為公開在先的被證1、2及3所公開揭露而不具有進步性:被證1為第091206900號「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新型專利案;被證2為第089220818號「複合式泵浦變頻控制裝置」新型專利案;被證3為第091200756號「抽水泵浦之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新型專利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為被證1、2、3揭露;「自動控制裝置至少包括有1控制電路、1水流感應開關及1壓力開關」為被證1揭露;「控制電路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1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為被證1、3揭露;「…在接收到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1壓力開關的訊號可驅動繼電器ON/OFF,以使抽水馬達作動…,及…壓力開關,係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為被證1揭露;「控制電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的技術特徵」為被證2揭露。故被證1、2、3之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2.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界定的技術特徵,早已為公開在先的被證1、2及3所公開揭露而不具有進步性:系爭專利的構造在1中空管體內設有水流感應開關的相關元件,而壓力開關亦連接在中空管體上,中空管體兩端的結合座分別與抽水馬達及出水管連接,在結構主體的側邊設有可容納控制電路的盒體等,他構造均為1般在水流管路設計上或他管路轉接所經常運用的中空管體或管接頭而已,如被證3在說明書及圖式中所揭露,他具有容室的殼體,殼體於容室內可設置各種控制元件,容室的兩端亦分別連接泵浦及水管,因此將系爭專利僅簡單將可用以容置水流感應開關或連接壓力開關的中空管體設計為單1構件,實際上僅為簡單的技術轉用而已沒有任何特殊功效產生。由於前述已說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使得依附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下的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整體技術特徵並沒有任何特殊功效存在,故在結合被證1、2及3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有任何進步性。3.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界定的技術特徵,早已為公開在先的被證1、3及4所公開揭露而不具有進步性:3被證3的說明書及圖式所示,設置在殼體容室內的構造與系爭專利相同,包括有1固設有磁鐵的塊體、1彈簧、1定位柱及1墊片等構件,被證3的塊體設有磁鐵可與磁簧開關產生作用,塊體上方形成有1定位槽,1上蓋設置在容室上方且於底面設有1定位柱,該定位柱的1端位在定位槽內可相互移位,該彈簧套設在定位柱上且提供對塊體提供1彈力,在塊體底端的墊片係相對於水道開口設置可提供水道的封閉或開啟。因此由前述的分析說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之水流感應開關的技術特徵已被被證3所完全公開揭露且相同均提供具有1定水壓的水流通過流道開口時,可克服彈簧的彈力而使開口開啟,反之則可將開口封閉,又前述已說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而依附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下的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構造與被證3為完全相同,故在結合被證1、2及3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有進步性。4.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界定的技術特徵,早已為公開在先的被證1、3及4所揭露而不具有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技術特徵係對於水流感應開關的偵測時間設計為可供使用者自行設定或將他設計為固定值,但是此1技術實為1般自動控制經常使用的設定技術而沒有任何創新之處,亦即任何熟悉自動控制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系爭專利申請之前早得知了解並廣泛的見於1般的教科書中,故屬於申請前已知的先前技術。又系爭專利所記載的此項技術特徵已具體被被證2的說明書及圖式的內容所完全公開揭露,因此在被證2內容已揭露有在操作使用時,可對泵浦的水壓或操作時間進行設定,以提供比較後再進行下1個操作流程,此種對抽水泵浦自動控制的控制電路上,針對各種操作3數的設定,例如:時間或壓力等,且此種操作3數為可設定或為固定值的設計均為1般自動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概念,而不具有任何創新之處,故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了解被證1、3及4等技術內容並予以相互組合即可極為容易的予以轉換運用並得到系爭專利所記載的技術特徵。由前述已說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而依附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下的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構造已被被證2及習知技術所公開揭露,故在結合被證1、2及3等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有進步性。5.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界定的技術特徵早已為公開在先的被證1、2及3所揭露而不具有進步性:3看前述以被證3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主張不具進步性的理由,及進1步由被證3的說明書內容第7頁揭露有「…當水源處有水時,可藉由水壓力朝上推動塊體,令磁簧開關受到磁鐵的磁力感應而形成閉路,以啟動馬達抽水…」,因此被證3已揭露了與系爭專利此項技術特徵相同的內容,亦即均利用塊體上所設的磁塊與磁簧開關相互作用,以使磁簧開關形成為導通狀態或關閉狀態;再者系爭專利使用的磁簧管或被證3所揭露的磁簧開關均為現有的制式開關元件,他工作原理均是利用磁性物質的接近或遠離使得他2端的接點呈導通或呈不導通,因此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磁簧管構造實為現有技術。由於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而依附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下的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技術特徵與被證3為完全相同,故結合被證1、2及3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有進步性。6.被證1、被證3及被證5之組合,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5為<date>公告的我國第080201610號「具抽水馬達保護及水塔免溢水控制器」新型專利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係於抽水馬達上設置1自動控制裝置;該自動控制裝置至少包括:」為被證1、3、5所揭露;「1控制電路,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為被證1、5揭露;「且該控制電路同時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致使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為被證5揭露;「1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來感測水流之存續,並將偵測訊號輸入至控制電路;」為被證1、3、5揭露;「1壓力開關,係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則為被證1、5揭露。故被證1、3、5之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7.被證1、被證3及被證6之組合,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6為<date>公告的我國第090221445號「蓄水塔之自動進水及沖洗污泥的控制裝置」新型專利。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係於抽水馬達上設置1自動控制裝置;該自動控制裝置至少包括:」為被證1、3、6所揭露;「1控制電路,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為被證1、6揭露;「且該控制電路同時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致使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為被證6揭露;「1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來感測水流之存續,並將偵測訊號輸入至控制電路;」為被證1、3、6揭露;「1壓力開關,係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則為被證1、6揭露。故被證1、3、6之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8.被證1、3及5之組合或被證1、3及6之組合,都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5或被證6所揭露的抽水馬達(泵浦)控制裝置均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且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被證5或被證6均已經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界定的附屬特徵及達成之功效。在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都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基礎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顯然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等先前技術所顯能輕易完成,且不具備無法預期之功效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備進步性。9.被證1、3及5之組合或被證1、3及6之組合,都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3揭露的抽水泵浦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包括呈圓柱形且內部設具磁鐵的塊體、彈簧、定位柱及橡膠製的墊片等構造,被證3已經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界定的附屬特徵及達成之功效。在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基礎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顯然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等先前技術所顯能輕易完成且不具備無法預期之功效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備進步性。10.被證1、3及5之組合或被證1、3及6之組合,都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5或被證6均已經揭露抽水馬達(泵浦)自動重啟偵測的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被證5或被證6均已經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界定的附屬特徵及達成之功效。在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基礎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顯然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等先前技術所顯能輕易完成,且不具備無法預期之功效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備進步性。11.被證1、3及5之組合或被證1、3及6之組合,都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備進步性:被證3已經揭露具磁鐵的塊體與磁簧開關之作動係利用磁鐵與磁簧開關的極性相斥或相吸的原理來形成控制開關,當塊體上升時,啟動馬達抽水;當塊體下降時,關閉馬達,藉此達到感測控制的效果。被證3已經揭露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界定的附屬特徵及達成之功效。在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可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備進步性的基礎下,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顯然是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結合被證1、3及5或結合被證1、3及6等先前技術所顯能輕易完成且不具備無法預期之功效者,系爭專利請求項5不具備進步性。你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專利範圍第1至5項:1.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比對分析:系爭產品的控制電路具有設定泵浦運轉n秒後停機及停機n小時後自動復歸、不自動復歸或人工重啟的功能,亦即系爭產品是可設定泵浦運轉延遲停機及自動重新啟動的時間,並且在泵浦運轉時,利用水位感應器及水壓感應器來偵測水位及水壓的狀態,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該控制電路同時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致使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要件之文義讀取。系爭產品水壓感應器係用於將檢測訊號送回控制電路,再由控制電路依據設定控制泵浦持續運轉或停機,系爭產品的水壓感應器是在泵浦運轉時提供檢測訊號,不是作為泵浦的啟動開關。因此,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壓力開關,係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要件的文義讀取。關於均等論的判斷:①系爭專利係採用設定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之時間的技術手段(way),達成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的功能(function),以及產生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的結果(result);反觀,系爭產品係採用泵浦運轉延遲停機及自動重新啟動之時間的技術手段,達成泵浦可依設定時間延遲停機及自動重新啟動的功能,以及產生排除假性訊號及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的結果。因此,不剛好用均等論。②系爭專利係採用以壓力開關作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的技術手段,達成以壓力開關控制抽水馬達啟動運作的功能,以及產生啟動抽水馬達運作的結果;反觀,系爭產品係採用以水壓感應器偵測水壓狀態的技術手段,達成將水壓狀態訊號送回控制電路的功能,以及產生提供控制電路控制泵浦持續運轉或停機的結果。因此,不剛好用均等論。2.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比對分析:系爭產品係將自動控制裝置設置於與泵浦機體1體製成的結構主體,無法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因此,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該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以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以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而不用更換整組抽水馬達」之文義讀取。系爭專利係採用將自動控制裝置結合於獨立之結構主體的技術手段,達成可與各式舊有抽水馬達搭配應用的功能,以及產生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的結果;反觀,系爭產品的技術內容,係採用將自動控制裝置結合於與泵浦機體1體製成之結構主體的技術手段,達成將結構主體與泵浦機體結合1體的功能及結果。因此,不剛好用均等論。3.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比對分析:系爭產品因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範圍,當然亦未落入附屬於第1項之第3項之範圍。4.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比對分析:系爭產品係將泵浦運轉或停機的自動偵測時間為固定值,系爭產品的水位感應器不具備自動偵測時間的功能。因此,不符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其中該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的文義讀取且不剛好用均等論。5.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比對分析:系爭產品因未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範圍,當然亦未落入附屬於第1項之第5項之範圍。經聲明:我之訴駁回。如為不利於你之判決,你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4、雙方不爭執下列事實(本院卷第5頁之準備程序筆錄3照):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至<date>止。我於<date>中旬購得你製造、販賣之系爭產品。我於<date>透過南1國際法律事務所寄發律師函予你,你於<date>透過台1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發函回覆予南1國際法律事務所。5、得心證之理由:我主張他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你製造、販賣之系爭產品侵害他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5項等情,你則提出系爭專利有應撤銷之原因及系爭產品未落入申請專利範圍之抗辯。是以下本院之判斷是針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5項論述,合先敘明。系爭專利之技術內容: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共5項,其中第1項為獨立項,他餘為附屬項。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1種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係於抽水馬達上設置1自動控制裝置;該自動控制裝置至少包括:1控制電路,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且該控制電路同時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致使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1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來感測水流之存續,並將偵測訊號輸入至控制電路;1壓力開關,係為抽水馬達運作之啟動開關。」第2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其中該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以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以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而不用更換整組抽水馬達。」第3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其中該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第4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其中該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第5項:「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其中該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是利用磁鐵NS相斥相吸原理來形成1控制開關,當磁鐵活塞上升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導通;反之,當磁鐵活塞下降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關閉,藉此達到感測控制之目的。」(本院卷第59至60頁)。相關圖式如附圖1所示。系爭專利有無應撤銷原因之判斷:1.依據當事人主張或抗辯智慧財產權有應撤銷、廢止之原因者,法院應就他主張或抗辯有無理由自為判斷,不剛好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商標法、專利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或其他法律有關停止訴訟程序之規定。2.查我主張系爭專利之申請日為<date>,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於<date>審定准予專利公告,專利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等情,有專利證書(本院卷第7頁)、專利公報(本院卷第8至12頁)及專利說明書公告本(本院卷第54至63頁)在卷可稽,至堪認定,則系爭專利是否符合專利申請要件,應適用核准專利時所適用之<date>修正之專利法。3.你所提之引證資料:你於本件民事訴訟中提出被證1、2、3之組合,被證1、3、5之組合以及被證1、3、6之組合,主張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不具進步性:被證1:①證據能力:被證1為<date>公告之我國第91206900號「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專利案(本院卷第80至90頁)。他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可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②技術特徵:被證1是1種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他包含有1用以控制泵浦動作的主控制器、1設於該主控制器輸入端的水壓感應器、1設於該主控制器輸入端的水位感應器;其中水壓感應器係用以作為主控制器控制泵浦啟動條件,而水位感應器則作為主控制器控制泵浦停止運轉的依據,是以,在泵浦運轉時,藉由水位感應器偵測水位變化,於入水管突然減少水量供應或水管發生漏水等情況下,令泵浦先停止運轉,藉以保護泵浦不致呈現空轉狀態(3本院卷第81頁被證1專利說明書中文摘要)。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揭露1種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他包含有:1主控制器,用以控制1泵浦運轉是不是,他具有數組輸入端及輸出端;1水壓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入端,用以檢知泵浦入水口的水壓值,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1水位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出端,用以檢知泵浦水位高低,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其中主控制器,是具有數組輸入端及輸出端,他輸出端透過1驅動開關連接至1泵浦,其中該驅動開關再與供予泵浦電源的交流電源連接;於電路圖中該主控制器係為1微處理器U1,該微處理器U1係用以控制驅動開關,令交流電源與泵浦的連接端連接或斷開,以此控制泵浦啟閉(3本院卷84頁被證1專利說明書第5頁第7至13行)。驅動開關係由1電晶體Q2及1連接至電晶體Q2集極端的繼電器RT1組成,其中共同端連接至交流電源的1極,而常閉端則連接至泵浦的電源輸入端,當主控制器透過水壓、水位感應器檢知入水口的水壓不足與水位正常時,該繼電器RT1則持續連接至交流電源,反之,當泵浦於運轉時,主控制器藉由水位感應器發現水位逐漸下降,即由主控制器輸出1高電位至驅動開關的電晶體Q2,使得繼電器RT1切換至常開端,令泵浦電源中斷而停止運作,待水位回復而由水位感應器檢知後反應予主控制器,則主控制器輸出低電位信號至電晶體Q2,使繼電器RT1切換為常閉端,此時,泵浦重新獲得電源而開始運轉(3本院卷第84頁被證1專利說明書第5頁倒數第4行以下)。本創作的設計可令泵浦於水壓不足的條件下,再進1步檢知水位的變化,以令泵浦在運轉時,對於僅能徒作白工的低水位狀態下,立即關閉泵浦的電源,停止運轉,直到檢知水位回復至正常狀態即可依當時的水壓狀態,再行控制泵浦的啟閉;由是可知,本創作確實可在無水供應或漏水等情形,關閉泵浦的電源,而避免長時間運轉、耗電甚至損壞的可能(3本院卷第86頁被證1專利說明書第7頁第3行以下)。相關圖式如附圖2。被證2:①證據能力:被證2為<date>公告之我國第89220818號「複合式泵浦變頻控制裝置」專利案(本院卷第91至107頁)。他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可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②技術特徵:被證2係關於1種複合式泵浦變頻控制裝置,尤指1種可視實際需要自由切換恆壓或壓差控制模式,並可設定調整各項3數以符合實際需要的泵浦變頻控制裝置(3本院卷第93頁被證2專利說明書第3頁第1行以下)。被證2主要目的在提供1種可自由切換恆壓或壓差控制模式,且體積小成本低之泵浦變頻控制裝置。為達成前述目的採取的技術手段係令前述控制裝置包括有:1控制單元;…;1電源控制單元,係同時連接控制單元及泵浦;其中:該控制單元進1步外接壓力感測器、壓力開關,…(3本院卷第94頁被證2專利說明書第4頁第3行以下)。當使用者透過顯示/設定單元將裝置3數設定為恆壓運轉模式,則裝置即配合壓力感測器作回授控制,其中壓力感測器可選擇0~5V、0~10V、4~20mA等不同規格元件來配合使用,遂裝置可根據壓力感測器的讀值與使用者所設定的壓力值進行比較,若實際壓力大或等於設定壓力時,則裝置停止運轉,若實際壓力小於設定壓力則判斷泵浦是否抽得到水,或偵測水壓是否低於設定的壓力值達1定比例(本實施例以10%為準),若是持續1段時間後,則裝置停止運轉,表示此時水池無水,於1剛好長時間後裝置將重新起動,重複此動作直至水池有水或水壓高於設定壓力值的1定比例以上時才終止無水偵測(3本院卷第96頁被證2專利說明書第6頁末1段以下)。而在裝置正常運作的狀況下,控制單元可執行包括以下功能之水況管理:……2無水斷電:此1功能在水池無水,泵浦抽不到水或低於設定壓力1定比例且持續1段時間時,裝置將在顯示器上顯示過載並停止馬達運轉,他須過1適長時間(如10分鐘)後再自行啟動馬達,並持續此動作直到水池有水或高於設定壓力值之1定比例以上,才終止此模式。4無水斷電,再啟動:當水池無水或裝置低於設定壓力值達10%以上時馬達斷電,若此時馬達抽到水了或系統高於設定壓力值10%以上時,則馬達即再起動(3本院卷第99頁被證2專利說明書第9頁第2段以下)。相關圖式如附圖3。被證3:①證據能力:被證3為<date>公告之我國第91200756號「抽水泵浦之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專利案(本院卷第108至129頁)。他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可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②技術特徵:被證3是1種抽水泵浦之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係於殼體內部設置1磁簧開關,於殼體內設1具有磁鐵的塊體,於塊體與上因為間設彈簧,水源處有水時,可藉水壓力朝上推動塊體,令磁簧開關受磁鐵磁力感應以啟動馬達抽水,當水源無水時,馬達不會啟動,可令馬達不會於無水時持續空轉,具有組裝方便、易於維修的優點(3本院卷第109頁被證3專利說明書中文創作摘要)。被證3是包括:1內部設置有泵浦的殼體,該泵浦係由馬達所驅動而構成1抽水馬達結構,於殼體上設置有1連接至水源處的入水口及1連通至外側的出水口,而入水口及出水口係與泵浦連通,於入水口與泵浦之間形成有可供水流通的水道;於殼體內部的水道處形成有1容室,於容室內部適當側壁處設有1個直立式設置的磁簧開關;1呈圓柱形的塊體,是可設置於容室內,於塊體底部外側設有1橡膠製的墊片,以防止發生滲水、漏水;1磁鐵,係固設於塊體底部,於磁鐵設有1底因為,該底因為可用以防止磁鐵與水接觸而發生氧化生銹,於塊體上形成1圓柱形的定位槽;1彈簧,係套設於塊體上,於定位槽上設有1定位柱;1上蓋,是可設置於殼體上,於上因為底部朝下形成1凹槽,該凹槽可供定位柱的上端定位,於上因為的4邊角處可藉由螺絲將上因為螺合於殼體上方(3本院卷第113頁被證3專利說明書第6頁第1行以下)。藉由上述結構的組合後而使用時,當水源處有水時,可藉由水壓力朝上推動塊體,令磁簧開關受到磁鐵的磁力感應而形成閉路,以啟動馬達抽水,並可藉由底蓋的作用,防止磁鐵與水接觸而氧化生銹,若是水源處無水時,則令馬達不會啟動,亦即不會令馬達於無水狀態時持續空轉,故本創作具有維修方便、組裝方便的優點(3本院卷第114頁被證3專利說明書第7頁第3行以下)。相關圖式如附圖4。被證5:①證據能力:被證5為<date>公告之我國第80201610號「具抽水馬達保護及水塔免溢水控制器」專利案(本院卷第282至302頁)。他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可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②技術特徵:被證5是1種具抽水馬達保護及水塔免溢水控制器,他是由1P.O.R電路、邏輯控制電路、水偵測電路、馬達動作計時器、馬達動作計時設定開關、振盪器、馬達動作控制電路、上限水位偵測電路、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馬達停止計時設定開關、固態繼電器及1電源電路所組成。藉由浮球開關因水位降低,而被接通,以觸發P.O.R電路,並可利用馬達動作計時器及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之交替監督,配合水偵測電路及馬達動作控制電路之監控,使抽水馬達抽不到水時,得自動切斷抽水馬達電源,暫停運轉1段時間,再予起動,以保護馬達,避免因空轉而燒燬;又可利用上限水位偵測電路監控,俾於水塔內儲水已達上限時,得使抽水馬達停止運轉,以防止水塔內水液溢出者。他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揭示1種具抽水馬達保護及水塔免溢水控制器,他包含有:1POR電路,…;1邏輯控制電路,…;1水偵測電路,裝設於水塔之入水口,且是由1正反器及1電阻連接而成,可供偵測是否有水液進入水塔,並將信號輸出,以控制馬達運轉是不是;1馬達動作計時器,他輸出端之接腳可分別選擇在1固定計時時間,以提供水偵測電路之正反器1時鐘信號;1馬達動作計時設定開關,可供設定馬達動作計時器於1固定時鐘,以供給水偵測電路;1震盪器,…供作馬達動作計時器、設定開關、馬達動作控制電路及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之時鐘信號;1馬達動作控制電路,…且他係與水偵測電路接通,可供週期性地接收水偵測電路傳送之信號,以控制馬達是否運轉…;1上限水位偵測電路…;1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1馬達停止計時設定開關,…可供選定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之計時時間,以供馬達停止運轉1固定時間後,可予重新啟動;1固態繼電路,…;1電源電路,…,以供應各電路所需之直流電源;藉上述之組合,得利用馬達動作計時器及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之交替監督,配合水偵測電路及馬達動作控制電路,以令抽水馬達抽不到水時,可自動切斷馬達電源,使之停止運轉1段時間,再予啟動,以避免馬達空轉;又可藉由上限水位偵測電路之監控,俾令水塔內水液達到上限時,可強迫馬達停止運轉,以防止水塔內水液溢出,為他特徵者(本院卷第282至283頁)。被證5說明書第8頁第1至19行配合第4圖可見被證5之動作流程圖,當水偵測電路偵測到無水被抽進水塔時,…,馬達可停止運轉,…,馬達停止後,停止控制計時器計時20分鐘,…,馬達可重新被啟動,…,重新計時,亦即每隔20秒,實施1次水偵測,若偵測到無水被抽進水塔,使馬達再停止20分鐘或更久,再使馬達啟動運轉20秒,如此重複循環,…(本院卷第293、302頁)。相關圖式如附圖5。被證6:①證據能力:被證6為<date>公告之我國第90221445號「蓄水塔之自動進水及沖洗汙泥的控制裝置」專利案(本院卷第303至334頁)。他公告日早於系爭專利申請日(<date>),可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②技術特徵:被證6是1種蓄水塔之自動進水及沖洗污泥的控制裝置,他兼具有防止抽水馬達空轉及自動沖洗水塔污垢之功能,而他主要係於抽水馬達與蓄水塔間的進水管路上設置有1等壓平衡控制閥,他是在抽水馬達抽不到水時,而能使1由活塞控制的磁簣開關斷路,並由1電子電路控制裝置自動切斷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俾能避免他長時間空轉而損壞(3本院卷第312頁被證6中文創作摘要)。他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揭示:1種蓄水塔之自動進水及沖洗污泥的控制裝置,他是包括:1供貯水的蓄水塔,…;1將外界水源汲取進入該蓄水塔內貯存的抽水馬達;1設置於該抽水馬達與該蓄水塔間的進水管路上之等壓平衡控制閥,其1端分別連通至該抽水馬達及蓄水塔,而他另1端則利用1歧管連通至外界水源,他閥室內設有1附有永久磁鐵的液壓活塞,他外壁面則設有1與該磁鐵對應的磁簧開關,他於該抽水馬達運轉期間抽取水量不足時,該液壓活塞因他本身重量,而下壓至與該磁簧開關遠離的位置,致使該磁簧開關呈斷路狀態,此時由1電子電路控制裝置當然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1設於該蓄水塔塔底中央部位之導流管,…;1設於該導流管頂端且他底面積大於該導流管開口面積的壓差平衡止水閥,…。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揭示:電子電路控制裝置在該磁簧開關呈斷路狀態時,於1設定短時間內自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並在經過1段設定長時間之後,重新啟動該抽水馬達試行抽水;該設定短時間及設定長時間,可被隨意更改設定他時間長度者(本院卷第303至304頁)。相關圖式如附圖6。3.被證1、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查被證1是自動式泵浦的微電腦控制裝置,在於解決泵浦於水壓不足的條件下,再進1步檢知水位的變化,以令泵浦在運轉時,對於僅能徒作白工的低水位狀態下,立即關閉泵浦的電源,停止運轉,直到檢知水位回復至正常狀態即可依當時的水壓狀態,再行控制泵浦的啟閉。被證2是1種複合式泵浦變頻控制裝置,在於解決水池無水,泵浦抽不到水或低於設定壓力1定比例且持續1段時間(2分鐘)時,裝置將在顯示器上顯示過載(0L)並停止馬達運轉,他須過1適長時間(如10分鐘)後再自行啟動馬達,並持續此動作直到水池有水或高於設定壓力值之1定比例以上,才終止此模式。被證3是1種抽水泵浦之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在於解決水源處無水時,利用自動加壓控制結構令馬達不會啟動,不會令馬達於無水狀態時持續空轉。而系爭專利係具有自動控制裝置之抽水馬達,在於解決抽水馬達因無水可抽,卻又持續空轉運作所造成之損壞,利用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水流,以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避免需以人力重新啟動抽水馬達之不便。可見系爭專利與被證1、2、3均屬抽水馬達之自動控制系統之相關領域,均在解決當無水可抽時避免馬達繼續空轉,以免馬達損壞之問題,且均利用控制系統判斷是否有水而決定是否停止馬達運轉之技術手段,是以熟悉製造抽水馬達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有他組合的動機,藉以達成如系爭專利的功效或目的。系爭專利係改良習用抽水馬達設計1壓力開關來控制抽水馬達運作,進1步增加控制電路及水流感應開關,並提供自動偵測之功能,而比對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1之結構,可見系爭專利「控制電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結構及連接關係已揭露於被證1之「主控制器,用以控制1泵浦運轉是不是,他具有數組輸入端及輸出端;1水壓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入端,用以檢知泵浦入水口的水壓值,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1水位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入端,用以檢知泵浦水位高低,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他輸出端透過1驅動開關連接至1泵浦,其中該驅動開關再與供予泵浦電源的交流電源連接,驅動開關係由1電晶體Q2及1連接至電晶體Q2集極端的繼電器RT1組成,其中共同端連接至交流電源的1極,而常閉端則連接至泵浦的電源輸入端」結構及連接關係;系爭專利之「壓力開關」為先前技術(3本院卷第56頁),同時亦已揭露於被證1之「水壓感應器」,故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1之結構所差別在於,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同時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致使水流感應開關可依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之存續」,而被證1之「主控制器」並無預設自動偵測水位感應器的時間,以及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來感測水流之存續」,而被證1「水位感應器」用以檢知泵浦水位高低。但被證3之抽水泵浦之馬達自動加壓控制結構,是利用磁簧開關、1呈圓柱形的塊體、1磁鐵,係固設於塊體底部,當水源處有水時,可藉由水壓力朝上推動塊體,令磁簧開關受到磁鐵的磁力感應而形成閉路,以啟動馬達抽水。是以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之結構,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已揭露於被證3「磁簧開關、塊體、磁鐵固設於塊體底部」之結構,且我亦稱「被證3中同樣揭示有磁鐵對應產生磁力感應的技術」(本院卷第170頁)。雖然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他文字來看係用以檢知泵浦水位高低,與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有所不同,但由被證3之水流感應開關可知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為業界所習用,顯為製造設計抽水馬達自動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即能予以置換,且我自稱「…,因泵浦無論是組裝為抽水或加壓用,都需在水龍頭開關啟動時檢測水是否有流入泵浦之入水口處,僅會有『無水』與『有水』的2種狀態,不可能有感測水位高低狀況,僅可解釋為水流量大或小,…」(本院卷第65頁),亦可說明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與系爭專利之水位感應裝置應屬相同之感應器。次查,被證2之泵浦變頻控制裝置包括有:1控制單元;…;1電源控制單元,係同時連接控制單元及泵浦;其中:該控制單元進1步外接壓力感測器、壓力開關。壓力感測器的讀值與使用者所設定的壓力值進行比較,若實際壓力大或等於設定壓力時,則裝置停止運轉。控制單元執行無水斷電之水況管理時,是在水池無水,泵浦抽不到水或低於設定壓力1定比例且持續1段時間(2分鐘)時,裝置將在顯示器上顯示過載(0L)並停止馬達運轉,他須過1適長時間(如10分鐘)後再自行啟動馬達,並持續此動作直到水池有水或高於設定壓力值之1定比例以上,才終止此模式。又我稱:「而待分析對象之水位感應器實為感測水流問題,而可設定泵浦…運轉1段時間或停機1段時間並重覆執行數次偵測…的動作就是控制電路可設定水位感應器重複時間去偵測的功能,…」(本院卷第66頁),因此我亦自認泵浦運轉1段時間或停機1段時間並重覆執行數次偵測之動作就是控制電路可設定水位感應器重複時間去偵測的功能,可見被證2之控制單元具有可預設壓力感測器自動偵測的時間,而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因此,系爭專利與被證2之控制電路均具有預設自動偵測時間之技術手段,兩者控制的模式相同,所差別僅在偵測壓力或水流之對象不同,是以,由被證2之結構可知,系爭專利於控制電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之技術特徵顯為製造設計抽水馬達自動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即能予以置換,且系爭專利與被證2均可達成預防馬達空轉之功效,系爭專利未產生無法預期的功效。綜上,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控制電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已揭露於被證1之「1主控制器,用以控制1泵浦運轉是不是,他具有數組輸入端及輸出端;1水壓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入端,用以檢知泵浦入水口的水壓值,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1水位感應器,他設於該主控制器的輸入端,用以檢知泵浦水位高低,並輸出對應的電子信號予主控制器,主控制器,他輸出端透過1驅動開關連接至1泵浦,其中該驅動開關再與供予泵浦電源的交流電源連接,驅動開關係由1電晶體Q2及1連接至電晶體Q2集極端的繼電器RT1組成,其中共同端連接至交流電源的1極,而常閉端則連接至泵浦的電源輸入端」;系爭專利之「壓力開關」為習知技術且亦揭露於被證1之「水壓感應器」;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已揭露於被證2之「控制單元具有可預設壓力感測器自動偵測的時間」;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已揭露於被證3之「磁簧開關、塊體、磁鐵固設於塊體底部」。且系爭專利之創作目的即「是利用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水流之存續,當抽水馬達因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將立即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及「控制電路可預設1當然動偵測時間,並驅動水流感應開關於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藉此除預防馬達空轉外,還可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之不便」等功效,被證3及被證2之結構亦均能達成前述功效,又系爭專利與被證1、2、3均屬抽水馬達之自動控制系統之相關領域,而且均在解決當無水可抽時避免馬達繼續空轉,以免馬達損壞之問題,且均利用控制系統判斷是否有水而決定是否停止馬達運轉之技術手段,是以熟悉製造抽水馬達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有他組合的動機,藉以達成如系爭專利的功效或目的,系爭專利請求項1並未因他限定之技術特徵而使當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更簡易,或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更方便,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所屬製造抽水機馬達控制裝置所屬技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組合被證1、2、3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完成且未能增進功效,不具進步性。我雖主張:被證1、2、3相互組合後,並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是用來感測水位高低,與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感測水流流經管路的狀態並不相同,且利用水壓感應器與水位感應器之控制模式只考慮水位而會產生問題等陳述。但,雖然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測試水位高度與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感測水流流經管路的狀態在文字敘述上有所不同,如我所稱:「…,因泵浦無論是組裝為抽水或加壓用,都需在水龍頭開關啟動時檢測水是否有流入泵浦之入水口處,僅會有『無水』與『有水』的2種狀態,不可能有感測水位高低狀況,僅可解釋為水流量大或小,…」(本院卷第65至66頁),亦可說明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與系爭專利之水位感應裝置應屬相同之感應器,況被證3之水流感應裝置亦已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之結構,亦可證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裝置為業界所習知結構,已如前述,因此尚難稱組合被證1、2、3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我所言尚不足採。我又稱:被證1、2、3相互組合後,並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可預設1當然動偵測時間,並驅動水流感應開關於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存續技術等陳述。但,被證2之控制單元具有可預設壓力感測器自動偵測的時間,而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兩者僅在偵測壓力或水流之對象不同,因此系爭專利預設自動偵測時間之技術特徵顯為製造設計抽水馬達自動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即能予以置換,我所述要非可採。我於復主張:被證1、2、3組合後,他水壓感應器為對應組裝在輸入端,是檢測供水端的壓力,而系爭專利之壓力開關則對應設置在出水端,係檢測出口端的壓力等陳述。但,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並未限定壓力開關之裝設位置,且系爭專利說明書之先前技術第1至2行亦稱「習用抽水馬達,通常只設計1壓力開關來控制抽水馬達的運作,…」(本院卷第56頁),亦可證系爭專利之壓力開關控制抽水馬達為習用之技術,因此我指摘被證1、2、3之壓力感應器之裝設位置與系爭專利壓力感應開關之裝設位置不同之理由,亦不足採。我再謂:被證1、2、3組合後,需藉以電晶體輸入電壓,控制流出電流以讓繼電器產生開閉動作等陳述。但,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並未限定以何種技術手段輸入電壓以控制流出電流使繼電器作動,況且被證1之主控制器,他輸出端透過1驅動開關連接至1泵浦,其中該驅動開關再與供予泵浦電源的交流電源連接,驅動開關係由1電晶體Q2及1連接至電晶體Q2集極端的繼電器RT1組成,其中共同端連接至交流電源的1極,而常閉端則連接至泵浦的電源輸入端。所以被證1之主控制器透過驅動開關控制泵浦,而驅動開關係由電晶體與繼電器所組合,已揭露系爭專利控制電路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之技術特徵,因此我所述尚非可憑。4.被證1、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以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以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而不用更換整組抽水馬達」。解釋第2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2、3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2項之技術特徵在於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再搭配裝設於抽水馬達上,惟該等將原先1體設置之2裝置分開設置,再予以組合,以便於維修或置換其中1裝置之技術為1般之通常常識,散見於日常生活,且被證3亦已揭露「於殼體內部的水道處形成有1容室,於容室內部適當側壁處設有1個直立式設置的磁簧開關;1呈圓柱形的塊體,是可設置於容室內,…;1磁鐵…;1彈簧…;1上蓋…,於上因為的4邊角處可藉由螺絲將上因為螺合於殼體上方。」(3本院卷第113頁被證3說明書第6頁第9行以下),雖然被證3之殼體係1體成型容室以裝設自動加壓裝置,並非如分開設置,但被證3之容室是突出於馬達殼體,兩端連接入水管及水道,因此被證3之自動加壓裝置亦可分開設置再裝設於馬達本體之殼體上,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5.被證1、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解釋第3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2、3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系第3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已揭露於被證3之塊體底部固設磁鐵、彈簧、定位柱、塊體底部外側設有1橡膠製的墊片,以防止發生滲水、漏水之結構,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6.被證1、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解釋第4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2、3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4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此已揭露於被證2之控制單元具有可預設壓力感測器自動偵測的時間之技術特徵,已如前述,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7.被證1、2、3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是利用磁鐵NS相斥相吸原理來形成1控制開關,當磁鐵活塞上升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導通;反之,當磁鐵活塞下降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關閉,藉此達到感測控制之目的」。解釋請求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2、3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5項之技術特徵在於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已揭露於被證3之「磁簧開關、塊體、磁鐵固設於塊體底部」,已如前述,且我亦稱「被證3中同樣揭示有磁鐵對應產生磁力感應的技術」(本院卷第170頁),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8.被證1、3、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法院調查結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控制電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壓力開關」及「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已揭露於被證1、3之組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1、3之組合結構之差別在於系爭專利「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已如前述。而被證5利用馬達動作計時器及馬達停止控制計時器之交替監督,配合水偵測電路及馬達動作控制電路,以令抽水馬達抽不到水時,可自動切斷馬達電源,使之停止運轉1段時間,再予啟動,以避免馬達空轉,並以馬達動作計時設定開關,供設定馬達動作計時器之時間長短,以供給水偵測電路。可見系爭專利「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之技術特徵已揭露於被證5。系爭專利之創作目的即「是利用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水流之存續,當抽水馬達因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將立即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及「控制電路可預設1當然動偵測時間,並驅動水流感應開關於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藉此除預防馬達空轉外,還可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之不便」,而前述功效均已為被證3及被證5所能達成,又系爭專利與被證1、3、5均屬抽水馬達之自動控制系統之相關領域,且均在解決當無水可抽時避免馬達繼續空轉,以免馬達損壞之問題,又均利用控制系統判斷是否有水而決定是否停止馬達運轉之技術手段,是以熟悉製造抽水馬達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有他組合的動機,藉以達成如系爭專利的功效或目的,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並未因他限定之技術特徵而使當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更簡易,或令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更方便,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所屬製造抽水馬達控制系統所屬技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組合被證1、3、5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完成且未能增進功效,不具進步性。我雖主張被證1、3、5相互組合後,並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及「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技術,續因被證1、3、5各個構成相互連結關係及其整體構成作用與系爭專利明顯不同,系爭專利「可利用磁簧活塞來感測水流之存續,並藉由控制電路來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再配合壓力開關的使用,藉以達到保護抽水馬達因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將立即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及利用水流感應開關於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可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之不便」等功效,被證1、3、5的組合不足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及被證5將水偵測結果經控制電路之信號控制馬達運轉是不是,且馬達是否繼續運轉,同時經由馬達動作計時器與馬達停止計時器2者的設定及訊號傳輸至控制電路,才可讓控制電路的信號控制馬達,與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不同等陳述。但,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接收壓力開關及水流感應器之訊號驅動抽水馬達作動之技術特徵已揭露於被證1之主控制器接收水壓感應器及水位感應器之訊號驅動馬達之技術特徵,又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類似於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並已揭露於被證3之水流感應裝置,而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亦已揭露於被證5之馬達動作計時設定開關可設定馬達動作計時器之時間長短,以供給水偵測電路,已如前述,又系爭專利係將水流感應開關之訊號輸入控制電路,而被證5之控制電路除輸入水偵測電路訊號與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訊號輸入控制電路之技術特徵相同,被證5又進1步限定將馬達動作計時器與馬達停止計時器2者的設定及訊號傳輸至控制電路,因此尚難稱組合被證1、3、5之先前技術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壓力開關及控制電路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我所言尚不足採。9.被證1、3、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以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以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而不用更換整組抽水馬達」。解釋第2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5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2項之技術特徵在於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再搭配裝設於抽水馬達上,惟該等將原先1體設置之2裝置分開設置,再予以組合,以便於維修或置換其中1裝置之技術為1般之通常常識,散見於日常生活,且被證3亦已揭露「於殼體內部的水道處形成有1容室,於容室內部適當側壁處設有1個直立式設置的磁簧開關;1呈圓柱形的塊體,是可設置於容室內,…;1磁鐵…;1彈簧…;1上蓋…,於上因為的4邊角處可藉由螺絲將上因為螺合於殼體上方。」(3本院卷第113頁被證3說明書第6頁第9行以下),雖然被證3之殼體係1體成型容室以裝設自動加壓裝置,並非如分開設置,但被證3之容室是突出於馬達殼體,兩端連接入水管及水道,因此被證3之自動加壓裝置亦可分開設置再裝設於馬達本體之殼體上,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5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0.被證1、3、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解釋第3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5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3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已揭露於被證3之塊體底部固設磁鐵、彈簧、定位柱、塊體底部外側設有1橡膠製的墊片,以防止發生滲水、漏水之結構,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5之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1.被證1、3、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解釋第4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5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4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此已揭露於被證5可設定每隔20至40秒實施1次水偵測之技術特徵,已如前述,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5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2.被證1、3、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是利用磁鐵NS相斥相吸原理來形成1控制開關,當磁鐵活塞上升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導通;反之,當磁鐵活塞下降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關閉,藉此達到感測控制之目的」。解釋請求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2、3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5項之技術特徵在於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已揭露於被證3之「磁簧開關、塊體、磁鐵固設於塊體底部」,且我當然承「被證3中同樣揭示有磁鐵對應產生磁力感應的技術」(本院卷第170頁),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3.被證1、3、6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法院調查結果,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控制電路接收水流感應開關及壓力開關之控制訊號,來驅動繼電器ON/OFF,致使抽水馬達作動」、「壓力開關」及「水流感應開關,是利用磁鐵活塞與磁簧管產生位移作用」已揭露於被證1、3之組合,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與被證1、3之組合結構之差別在於系爭專利「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已如前述。又查被證6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揭示蓄水塔之自動進水裝置,於該抽水馬達與該蓄水塔間的進水管路上設置有等壓平衡控制閥,其1端分別連通至該抽水馬達及蓄水塔,而他另1端則利用1歧管連通至外界水源,他閥室內設有1附有永久磁鐵的液壓活塞,他外壁面則設有1與該磁鐵對應的磁簧開關,他於該抽水馬達運轉期間抽取水量不足時,該液壓活塞因他本身重量,而下壓至與該磁簧開關遠離的位置,致使該磁簧開關呈斷路狀態,此時由1電子電路控制裝置當然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請求項3揭示他電子電路控制裝置在磁簧開關呈斷路狀態時,於1設定短時間內自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並在經過1段設定長時間之後,重新啟動該抽水馬達試行抽水;該設定短時間及設定長時間,可被隨意更改設定他時間長度者。是被證6之電子控制電路藉由等壓平衡控制閥之磁簧開關以測知抽水馬達水量之訊號以判斷是否切斷馬達工作電源,並可設定短時間內當然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並在經過1段設定長時間之後,重新啟動該抽水馬達試行抽水,可見系爭專利「控制電路是具有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之技術特徵已揭露於被證6。系爭專利之創作目的在於「利用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水流之存續,當抽水馬達因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將立即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及「控制電路可預設1當然動偵測時間,並驅動水流感應開關於設定時間去偵測水流,藉此除預防馬達空轉外,還可自行啟動先前中斷之抽水活動,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之不便」等功效均已為被證3及被證6所能達成,又系爭專利與被證1、3、6均屬抽水馬達之自動控制系統之相關領域,而且均在解決當無水可抽時避免馬達繼續空轉,以免馬達損壞之問題,且均利用控制系統判斷是否有水而決定是否停止馬達運轉之技術手段,是以熟悉製造抽水機控制裝置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有他組合的動機,藉以達成如系爭專利的功效或目的,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並未因他限定之技術特徵而使當無水可抽而空轉時停止抽水馬達之運作更簡易,或可避免需以人力不斷巡視水流供給狀態及重新啟動抽水馬達更方便,是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所屬製造抽水機馬達控制系統所屬技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組合被證1、3、6之先前技術顯能輕易完成且未能增進功效,不具進步性。我雖主張被證1、3、6相互組合後,並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是用來感測水位高低,與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感測水流流經管路的狀態並不相同,且利用水壓感應器與水位感應器之控制模式只考慮水位而會產生問題,及被證6之等壓平衡止水閥主要為用來對應抽取水塔內之底部淤泥時,所對應使用的1閥門作用,並非用為對應抽水馬達而作用,及等壓平衡止水閥不會影響到抽水馬達的作動等陳述。但,系爭專利之控制電路接收壓力開關及水流感應器之訊號驅動抽水馬達作動之技術特徵已揭露於被證1之主控制器接收水壓感應器及水位感應器之訊號以驅動馬達之技術特徵,又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類似於被證1之水位感應器,並已揭露於被證3之水流感應裝置,而系爭專利之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亦已揭露於被證6之電子電路控制裝置可設定短時間內當然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及設定長時間重新啟動該抽水馬達試行抽水,已如前述,因此尚難稱組合被證1、3、6未揭露系爭專利之水流感應開關、壓力開關及控制電路可預設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的時間,我之答辯理由不足採。14.被證1、3、6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以搭配應用於各式舊有的抽水馬達,以解決舊有抽水馬達無法達到自動偵測水源及自動開關之功效,而不用更換整組抽水馬達」。解釋第2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6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技術特徵在於自動控制裝置,是可結合於1結構主體上,再搭配裝設於抽水馬達上,惟該等將原先1體設置之2裝置分開設置,再予以組合,以便於維修或置換其中1裝置之技術為1般之通常常識,散見於日常生活,且被證3亦已揭露「於殼體內部的水道處形成有1容室,於容室內部適當側壁處設有1個直立式設置的磁簧開關;1呈圓柱形的塊體,是可設置於容室內,…;1磁鐵…;1彈簧…;1上蓋…,於上因為的4邊角處可藉由螺絲將上因為螺合於殼體上方。」(3本院卷第113頁被證3說明書第6頁第9行以下),雖然被證3之殼體係1體成型容室以裝設自動加壓裝置,並非如分開設置,但被證3之容室是突出於馬達殼體,兩端連接入水管及水道,因此被證3之自動加壓裝置亦可分開設置再裝設於馬達本體之殼體上,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6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5.被證1、3、6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解釋第3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6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至少包括磁鐵活塞、歸位彈簧、磁鐵活塞支柱及止水環,已揭露於被證3之塊體底部固設磁鐵、彈簧、定位柱、塊體底部外側設有1橡膠製的墊片,以防止發生滲水、漏水之結構,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6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6.被證1、3、6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解釋第4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6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4項之技術特徵在於水流感應開關自動偵測時間可供設定或可為固定值,已揭露於被證6之電子電路控制裝置可設定短時間內當然動切斷該抽水馬達的工作電源及設定長時間重新啟動該抽水馬達試行抽水,已如前述,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2、3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4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17.被證1、3、6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依附於第1項,是第1項之技術特徵再進1步界定「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是利用磁鐵NS相斥相吸原理來形成1控制開關,當磁鐵活塞上升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導通;反之,當磁鐵活塞下降時,該水流感應開關將關閉,藉此達到感測控制之目的」。解釋請求項技術特徵時,應包含他所依附之第1項所有技術特徵,因被證1、3、6之組合之先前技術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而第5項之技術特徵在於磁鐵活塞與磁簧管之作動,已揭露於被證3之「磁簧開關、塊體、磁鐵固設於塊體底部」,且我亦當然承「被證3中同樣揭示有磁鐵對應產生磁力感應的技術」(本院卷第170頁),且系爭專利並未產生任何新功效或增進某種功效。是以,被證1、3、6組合之先前技術亦可證明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整體技術特徵不具進步性。我之訴既經駁回,他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駁回之。至雙方他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11詳予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歐陽漢菁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葉倩如。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營業秘密排除侵害等(勞動)
你「有可能」「實質上」仍為李長榮集團提供他於我任職所獲悉有關SEBS產品之營業秘密等陳述,惟此僅為我片面臆測之詞,他並未舉證證明,以實他說。(3)由於你目前在李長榮化工公司「甲醇事業處」工作,並非在「橡膠事業處」或「研發處」,而甲醇溶劑與橡膠之技術,無論當然原料、製程及產品而言,均為完全不同之方法。(4)結論,尚難認你第2階段工作期間,所從事之職務或業務,是從事與任職我期間同類或相競爭之業務。8、你於<date>至<date>間之第1階段工作期間,依本院調取他薪資及環球橡膠股票匯入之左營郵局客戶歷史交易清單所示(見秘保卷第327、329頁),他每月薪資係次月1日匯入,匯入來源為「*****702」帳號,而其故你第1階段工作期間之所得薪資及因新職所得之所有期約利益(包括環球橡膠公司股票等)為0000000元,依上述說明,我依上開承諾書得請求之懲罰性違約金,原本為加總3倍即0000000000元。縱以上計算有何謬誤,大致上亦約為此數額。至於是否相當,即須依1般客觀事實,社會經濟狀況及當事人所受損害情形,以為斟酌之標準,不因懲罰性違約金或賠償預定性違約金而異(最高法院<date>臺上字第807號、<date>臺上字第1612號及<date>臺上字第1915號判例意旨3照)。本院認上開金額核屬過高,爰審酌包括下列事項在內等之1切情事,依職權酌減至15萬元,從而我本案之請求,於15萬元及其法定利息範圍內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超過此部分及其假執行之聲請,並無理由,故應予駁回:(1)雙方之財富。(2)你任職於環球橡膠公司,並未依前述承諾書之約定事先取得我同意。(3)你任職於我及環球橡膠公司之期間。(4)你任職於我及環球橡膠公司之薪資所得、我自己承認你任職於我之薪資為每月58,200元等語(見本案卷1第29頁)。(5)前述承諾書之競已經禁止補償金,「僅」及於你就任新職至競業禁止期滿之期間,如你為避免「是否為同類或相競爭業務」之爭議,或為避免造成我困擾,捨他專長而賦閒在家,反而無從請領該補償金。(7)前述承諾書雖非毫無補償金條款,惟該補償金數額不高,雖不危及,但已相當程度接近危及你之經濟生存能力。(8)你第1階段工作期間若符合前述承諾書之補償金要件,他數額約為13萬餘元。丁、結論:本件我之訴,除你第1階段工作期間,違反前述承諾書而為自己或他人從事與我同類或相競爭之業務,故應給付我相當之懲罰性違約金外,他餘均無理由,而均應予駁回,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駁回部分之假執行聲請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爰判決如主文第5項所示。己、本件事證已臻明確,當事人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斟酌後認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當然無庸逐1論述,併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5偉華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吳祉瑩。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9-1", "lawName": "勞動基準法" }, { "issueRef": "9-1 1", "lawName": "勞動基準法" }, { "issueRef": "9-1 1 4", "lawName": "勞動基準法" }, { "issueRef": "9-1 2", "lawName": "勞動基準法" }, { "issueRef": "7-3 1 1", "lawName":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47-1",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52",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0 1 4",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0 2",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issueRef": "11 1", "lawName": "營業秘密法" } ]
確認著作權等
你「有可能」「實質上」仍為李長榮集團提供他於我任職所獲悉有關SEBS產品之營業秘密等陳述,惟此僅為我片面臆測之詞,他並未舉證證明,以實他說。(3)由於你目前在李長榮化工公司「甲醇事業處」工作,並非在「橡膠事業處」或「研發處」,而甲醇溶劑與橡膠之技術,無論當然原料、製程及產品而言,均為完全不同之方法。(4)結論,尚難認你第2階段工作期間,所從事之職務或業務,是從事與任職我期間同類或相競爭之業務。8、你於<date>至<date>間之第1階段工作期間,依本院調取他薪資及環球橡膠股票匯入之左營郵局客戶歷史交易清單所示(見秘保卷第327、329頁),他每月薪資係次月1日匯入,匯入來源為「*****702」帳號,而其故你第1階段工作期間之所得薪資及因新職所得之所有期約利益(包括環球橡膠公司股票等)為0000000元,依上述說明,我依上開承諾書得請求之懲罰性違約金,原本為加總3倍即0000000000元。縱以上計算有何謬誤,大致上亦約為此數額。至於是否相當,即須依1般客觀事實,社會經濟狀況及當事人所受損害情形,以為斟酌之標準,不因懲罰性違約金或賠償預定性違約金而異(最高法院<date>臺上字第807號、<date>臺上字第1612號及<date>臺上字第1915號判例意旨3照)。本院認上開金額核屬過高,爰審酌包括下列事項在內等之1切情事,依職權酌減至15萬元,從而我本案之請求,於15萬元及其法定利息範圍內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超過此部分及其假執行之聲請,並無理由,故應予駁回:(1)雙方之財富。(2)你任職於環球橡膠公司,並未依前述承諾書之約定事先取得我同意。(3)你任職於我及環球橡膠公司之期間。(4)你任職於我及環球橡膠公司之薪資所得、我自己承認你任職於我之薪資為每月58,200元等語(見本案卷1第29頁)。(5)前述承諾書之競已經禁止補償金,「僅」及於你就任新職至競業禁止期滿之期間,如你為避免「是否為同類或相競爭業務」之爭議,或為避免造成我困擾,捨他專長而賦閒在家,反而無從請領該補償金。(7)前述承諾書雖非毫無補償金條款,惟該補償金數額不高,雖不危及,但已相當程度接近危及你之經濟生存能力。(8)你第1階段工作期間若符合前述承諾書之補償金要件,他數額約為13萬餘元。丁、結論:本件我之訴,除你第1階段工作期間,違反前述承諾書而為自己或他人從事與我同類或相競爭之業務,故應給付我相當之懲罰性違約金外,他餘均無理由,而均應予駁回,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駁回部分之假執行聲請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爰判決如主文第5項所示。己、本件事證已臻明確,當事人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斟酌後認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當然無庸逐1論述,併此敘明。<date>智慧財產法院第3庭法官5偉華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1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date>書記官吳祉瑩。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6",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0-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19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40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40-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40-1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5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4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5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65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9",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90", "lawName": "著作權法" } ]
侵害商標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我起訴主張:我為註冊第00135012號「重量級及圖」商標之商標權人(下稱系爭商標,註冊號碼、權利期間、商品或服務名稱等如附圖1所示),於新北市○○區○○路110號以「重量級牛排館」經營餐廳。依你之加盟廣告可知,加盟金中招牌費用為新台幣(下同)10萬元、教育訓練費用為20萬元,我以此2項作為你授權商標予他人使用之費用為計算基準;而你加盟店有14家,則我得請求之損害賠償金額為420萬元(計算式:30萬×14=420萬),我僅請求其中之150萬元。並聲明:你不得將「重量級」等字樣使用於如附圖(即本判決附圖2)所示之商標上。你應給付我1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第2項之請求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訴訟費用由你負擔。對你抗辯所為之陳述:1.重量級等字樣原本是用以表示拳擊、舉重等比賽之區分等級,至於用以表示有分量、地位則為他引申義。今我將原本用於拳擊等比賽之區分等級之用語,引用於牛排餐飲業用隱含譬喻方式暗示牛排商品或服務品質、功用或其他有關成分、性質等特性,當屬暗示性之標識無疑,自有他識別性。2.你所使用之「重量級」字樣,係與我所註冊之商標相同,並無近似是不是之問題。次者,你之宣傳單及招牌使用「重量級」等字樣實已導致消費者混淆誤認,此由網路FonFood瘋美食版對我重量級牛排館之介紹,他地址載為我牛排館址,但下方圖樣卻係以你之牛排館圖樣作說明,足以佐證已有使消費者混淆之客觀情事。再者,我已不止1次有消費者詢問是否於汐止店有開設分店乙事,實則汐止店係你牛排館之分店,更加證明消費者已產生混淆。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9 2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2 3",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2)聲明:1.你應連帶給付我150萬元,與當然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3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4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為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263003號「滾珠螺母結構及其製備的方法」(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此有專利證書為據(原證1)。但曾任職我公司之李重慶(原證2),離職後至你公司擔任負責人,我近日發現你公司官方網頁上竟出現與我具有專利權之產品相同之F系列與R系列之滾珠螺桿(下稱系爭產品),此有我從你公司官方網頁下載資訊為憑(原證3),你在未經我授權同意下,他所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之系爭產品,從外觀及結構判斷,應有侵害我之專利權,為求謹慎,我已委託公正第3方之專已經鑑定機構進行侵權分析,他結果確已落入系爭專利之專利範圍,此有專利侵害鑑定研究報告書(下稱系爭鑑定報告,原證4)為憑。你同為製造滾珠產品廠商,且他負責人尚曾任職於我公司,實明知無系爭專利之實施權,竟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系爭產品侵害我系爭專利之專利權,此由你之單據日期:2015/8/14、產品編號:1「FSE」R1616A2D0600C7PO、單據日期:2015/8/17、產品編號:1、1「FSU」R1605T3D0600C7PO,2、1「FSK」R0801T3D0200C7PO銷售單據影本(原證5)可以佐證,且在我寄發警示信函(原證6)通知後,仍出現單據日期:2016/2/17、產品編號為1、1FSUP1605T3D0600C7PO等3項侵害我專利權之產品(原證7),足見你持續販賣系爭產品,實屬故意,並已造成我損失。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2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22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5",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9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2",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1)我已由著作權人黃文耀處取得視聽著作「天宇布袋戲-天城錄」於臺灣地區重製及公開傳輸之專屬授權。你未經我授權或同意,竟於<date>25日某時,在嘉義市○區○○路145號4樓之8他租屋處,使用電腦登入網際網路後,以FOXY點對點分享軟體下載「天城錄第8集」(下稱系爭著作)之布袋戲影集至自己電腦內,擅自重製該視聽著作,同時又使自己電腦成為連線電腦之1,令使用該軟體之公眾得於各自選定時間接收該影集,以此方式擅自公開傳輸該視聽著作,嗣於同日上午10時13分許,為警方執行網路巡邏時查獲。案經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終結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業由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以<date>度智檢字第26號判處拘役50日確定,可以佐證你犯罪行為明確,洵堪認定。(2)你擅自利用FOXY軟體下載前述視聽著作,並同時讓使用該軟體之公眾隨時得傳輸或接收該視聽著作之行為,已經已侵害我合法重製及公開傳輸之權利,且你被查獲時,我與著作權人間仍有專屬授權合約存在,我本可藉由重製物之發行銷售或視聽著作檔案之公開傳輸取得相當之利益,惟因你之行為而無法取得,顯然因此受有損害,且此損害與你之行為間有相當之因果關係,你自應對我所受之損害負賠償之責。(3)系爭視聽著作之製作及產銷,必須集合影片之編導、演員演出、拍攝、發行宣傳等過程,無不耗費鉅資及心血,我相對亦需花費相當高額之授權費用,使得向著作權人取得臺灣地區影音產品重製、出租、銷售及公開傳輸之專屬授權。又因科技之進步,盜版影音光碟之重製技術精進,成本亦日趨下降,盜版業者挾他低價之優勢,對於正版業者已有劣幣驅逐良幣之態勢,正版業者所投入之製作心力,每每在盜版業者1次非法重製、散布之行為下,隨即化為烏有。如今你更以公開傳輸之方式侵害我著作財產權,同1時間不但可供眾多民眾下載自行觀看,且檔案1經分享則難以移除,再加上現今網際網路技術發達,檔案格式之重製物又較光碟等實體產品流通更加便利,故他侵害較盜版光碟之散布實有過之而無不及。(4)爰聲明:你應給付我1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本院之判斷1、法院調查結果,我主張他由著作權人黃文耀處取得天宇布袋戲系列節目「天城錄」視聽著作VCD、DVD於臺灣地區發行、重製及公開傳輸等之專屬授權,授權期間當然<date>至<date>之事實,有我所提專屬授權書影本、智慧財產權證明書影本在卷可稽;又我主張你未經我授權或同意,於<date>某時,在他嘉義市○區○○路145號4樓之8租屋處,使用電腦登入網際網路,並以FOXY網際網路點對點分享軟體下載「天城錄第8集」(即系爭著作)之布袋戲影集至自己電腦內,重製該視聽著作,同時又使自己電腦成為連線電腦之1,令使用該軟體之公眾得於各自選定時間接收該影集,公開傳輸系爭著作,嗣於<date>上午10時13分許,經警方執行網路巡邏時查獲,你之上開行為業經嘉義地方法院<date>度智簡字第26號判處拘役50日等情,亦有我所提上開刑事判決書影本,及臺灣高等法院你前案紀錄表附卷可佐,而你就我主張之上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期間到場或提出任何書狀爭執,自堪信我之上開主張為真實。
依你檢附之新型專利技術報告,可知系爭新型專利有10項請求項,其中9項均不具進步性,僅第7項有效。惟新型專利技術報告記載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5、6技術特徵已為文獻2之第2圖及請求項1、文獻3請求項1、15所揭示,至於「該飾紋係呈髮絲形狀」、「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故請求項5、6技術內客為文獻1、2及3組合之簡單變化。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之內容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磁磚條,其中,該裝飾部之飾紋係呈間距不等之排列。」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6與請求項7之差異,僅在髮絲形狀飾紋為間距不相等之排列,既然髮絲飾紋呈間距相等之排列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則同理髮絲飾紋呈間距不相等之排列,亦應僅為飾紋之簡易變化。況在金屬表面施作髮絲飾紋,要作成間距相等之排列遠較作成間距不相等之排列為困難,故系爭新型專利請求項7仍為引證1、2與3組合之簡單變化,故不具進步性,而應予撤銷他專利。依系爭設計專利說明書所載:「本設計之設計特點在於他表面呈現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如是構成整體外觀具特異視覺效果之設計。」,可知他創作特徵即為系爭新型專利請求權範圍第7項之內容。而依前述說明「如髮絲狀不規則排列之飾紋」,為他所屬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藝,即前揭技術報告所舉組合引證1、2及3易於思及之簡單變化,難認為具創作性,他專利應予撤銷。此外,被證1中鋁網<date>之新聞已介紹金屬表面拉絲處理,可知金屬表面拉絲,無論是規則之絲紋或不規則之絲紋,均為習知之技藝,無任何創作性可言。我銷售系爭產品之總額僅為3,601元,其中,銷售訴外人○○○○部分,因你對我主張損害賠償,訴外人○○○○已發函拒付貨款,故我實際獲利僅販賣予訴外人○○○○部分。並聲明:1.你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由你負擔。3.我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216",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3 1 1",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3 1 4", "lawName": "法院組織法" }, { "issueRef": "88",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1",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2", "lawName": "著作權法" }, { "issueRef": "88 3", "lawName": "著作權法" } ]
排除侵害商標專用權行為等
(1)我所有之「莊頭北」系列商標為著名商標:1、我為以「莊頭北」為主要識別部分之「莊頭北」系列商標及圖之商標權人,以莊頭北商標及圖廣泛指定使用於網路購物、衛浴設備、熱水具、瓦斯爐、排油煙機、排油煙機之零售服務、電熱水器等商品或服務(現仍在商標專用期間之「莊頭北」系列商標註冊資料共32件,下稱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享有完整廚房及衛浴設備之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註冊。<date>我之母公司台灣櫻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櫻花公司)以新台幣(下同)7千8百50萬元透過法院拍賣程序投標買得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若非高度知名商標,無可能以此價額售出;<date>櫻花公司基於櫻花集團企業整體經營分工考量,將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移轉予我持續經營,我為維持及推廣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之識別性,<date>度行銷相關費用高達千萬元以上。2、我於<date>間取得「莊頭北」品牌開始經營時,「莊頭北」品牌市佔率排行為第8名,在持續努力經營下,全台成立5大區營已經所及投入大量行銷資源來經營品牌,6續在電視播放廣告、公車廣告、捷運廣告、戶外看板廣告,快速提昇品牌知名度,在<date>至<date>間業績成長快速,市佔率已排行為第5名。我更持續投注大筆資金廣告行銷,除概括承受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原有之商標權及商譽外,更持續推廣及行銷,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已具極高識別性,為著名商標。(2)你之行銷方式業致消費者混淆誤認並減損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識別性:你未經我同意,於消費者臨櫃指明購買系爭「莊頭北」品牌熱水器之際,將非我製售之其他品牌(即「Tobei」品牌熱水器)矇混為我製售之「莊頭北」品牌熱水器銷售予消費者,並且於估價單等文件,未經我授權而使用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3)對你抗辯之陳述:你以從事電器買賣為業,對於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及其權利歸屬不能諉稱不知,他於行銷之際將「Tobei及圖」商標及「莊頭北」商標同時使用,有誤導消費者混淆誤認2商標有關係企業等關聯,有致減損著名「莊頭北」商標識別性或信譽之虞:1、「Tobei及圖」商標由「C」字設計圖與外文「TOBEI」組成,該商標圖樣上之「TOBEI」並非固有文字,依具有普通知識經驗之1般消費者唱讀習慣,他讀音高度近似於中文「頭北」,而「頭北」會使1般消費者輕易與「莊頭北」商標產生聯想。你身為長年經銷熱水器產品之同已經,焉有不知「Tobei及圖」商標自始係基於不正意圖申請註冊之理。2、外交部發布之外文姓名拼音對照表僅係供國人於申請護照時方便查對使用,無當然拘束力,連「Tobei及圖」商標之被授權使用人即訴外人莊頭北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莊頭北公司)均已當然承「Tobei及圖」商標之創設緣由即係因他為「莊頭北」之羅馬拼音。3、我為避免第3人不當攀附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商譽,已於<date>對「Tobei及圖」商標提出異議,刻仍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財產局)審查中,異議申請書內容敘明「Tobei及圖」商標高度近似於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應予撤銷。且整體觀察你行銷產品方式,是以將「莊頭北」商標與「TOBEI」商標3雜使用之方式行銷商品,你確有混淆消費者視聽,藉機出售商品得利之故意。(4)聲明求為判決:你不得繼續於熱水器商品或類似商品之廣告、說明書、報價單、保證書或其他文書或以口頭等方式使用相同或近似於我所有如他起訴狀原證1號所示之註冊「莊頭北」商標之文字或圖樣。
(1)「Tobei及圖」商標係經智慧財產局合法註冊登記在案,我販售印有「Tobei及圖」商標之商品並無違法:1、我係販售印有「Tobei及圖」商標之商品,並非未經你授權販售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商品。而「Tobei及圖」商標是智慧財產局註冊登記之合法註冊商標,我信賴智慧財產局商標註冊登記,經商標權人同意而販售印有「Tobei及圖」商標之商品,無違法侵權可言。2、縱你對「Tobei及圖」商標提出商標異議,亦係你與「Tobei及圖」商標專用權人間之糾紛,與我無關,且「Tobei及圖」商標與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不論圖形外觀或文字內容均不同,完全沒有相同或近似之情形。且你曾於<date>發函其他各經銷商,表示第3人莊頭北公司已出面澄清「Tobei及圖」商標為獨立品牌,足以佐證你自始即明知「Tobei及圖」與「莊頭北」是2個完全獨立不同之商標,2者並無近似或有致人混淆之虞情形。(2)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於<date>遭拍賣後,至今仍欠缺著名商標所表彰之識別性與信譽,非屬著名商標: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遭拍賣前,所表彰之產品識別性即係由莊頭北公司生產、販售、保固,有關產品瑕疵擔保及售後服務等1切事項均由莊頭北公司負責,而消費者對於「莊頭北」商標之普遍認知,即係與「<date>老字號之莊頭北公司」相連結。因此,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屬於著名商標之事實,於<date>拍賣後,已因「莊頭北」商標與「<date>老字號之莊頭北公司」間之關連性切斷而不再存在。(3)我並無你所指違反商標法或公平交易法之情形:1、估價單非商標法或公平交易法所稱「同1或類似之商品」,因為我販售之商品係訴外人莊頭北公司生產製造印有「Tobei及圖」商標之熱水器,故估價單顯非商標法所稱「同1商品」。再者,我僅有販售「Tobei及圖」商標單1品牌之熱水器,未在網站或其他媒體以廣告文宣推銷,我店面外觀亦無「莊頭北」或「Tobei及圖」商標之招牌,故消費者親臨我店面購買,本無其他品牌熱水器致消費者有誤認之虞。況我銷售熱水器後開立之估價單,係應購買者要求加開之收據性質文書,並非為銷售商品而使用,當然更非具有廣告推銷性質之文書。2、該熱水器係訴外人莊頭北公司所生產製造,他商品包裝及印刷非我所能決定,我僅係單純銷售,為熱水器之經銷商,我並無你所謂「於相同之熱水器商品使用相同商標」之行為。(4)系爭「Tobei及圖」與「莊頭北」商標圖樣並非相同或近似,無致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1、系爭「Tobei及圖」商標是由「CTobei」英文字母所組成,而「莊頭北」商標圖樣是以「莊頭北」中文字或附加「Top」英文字母所組成,不論當然文字或圖案之組成觀之,2商標間非但不相同,甚至根本無近似情形,任何人均不可能混淆誤認2商標圖樣。2、對照我國現行國語羅馬拼音中,並無「to」對應之國語羅馬拼音,而你主張「頭北」對應之國語羅馬拼音應為「toubei」而非「tobei」,故系爭「Tobei及圖」商標之圖樣與「頭北」羅馬拼音並不相符。再者,我國非英語系國家,消費者在辨識「Tobei及圖」商標時,並非人人均可讀出「tobei」羅馬拼音,則你主張「Tobei及圖」商標英文讀音近似中文之「頭北」,亦乏所據等語,資為抗辯。(5)答辯聲明:你之訴駁回。
[ { "issueRef": "20",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0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1 1 1",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24", "lawName": "公平交易法" }, { "issueRef": "6",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29 2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30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1 1",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62 1 2", "lawName": "商標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1)我為新型專利第M470619號「隨行杯與果汁機2合1結構」之專利權人,專利權期間自<date>21日至<date>止(下稱系爭專利)。竟然<date>間,我發現市面上販賣之歌林Kolin隨行杯果汁機型號「JE-LNP01」產品(下稱系爭產品A)與系爭專利特徵實質相同,我即委託律師以律師函通知歌林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歌林公司)表明他已侵害我之專利權,並請立刻停止製造、輸入、販售有侵權爭議之商品,後來你獅子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獅子心公司)以臺南東門郵局第181號存證信函回覆辯稱我系爭專利無效,但是你獅子心公司後來就我系爭專利之舉發,業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舉發審定「請求項1-6項舉發不成立」,但你憶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憶聲公司)仍公然陳列販售由你獅子心公司製造、進口系爭產品A之侵權物品,持續侵害我之專利權,我更發現另有型號「JE-LNP10」隨行杯果汁機(雙杯組,下稱系爭產品B),亦與我之系爭專利特徵實質相同,而侵害我之系爭專利權。我因侵權物品為歌林Kolin隨行杯果汁機,而委請律師發函予歌林公司,嗣買受侵權物品後,方知侵權物品為你獅子心公司所製造、進口,並由你憶聲公司販售,再經查證歌林品牌已於<date>間由你憶聲公司買下。然我委請律師發函予歌林公司後,既是由你憶聲公司委製之你獅子心公司回函,我委請律師之發函,你憶聲公司亦應知悉。並聲請本院向財政部關務署調閱你獅子心公司當然<date>起至今進口系爭產品之資料,並向國稅局調閱你憶聲公司當然<date>起至今之銷售發票等相關銷售資料,以查明你等之所得利益。(3)聲明:1、你等應連帶給付我1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憶聲公司不得為販賣之要約或販賣系爭產品A、B,並不得自行或委託、授權他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3、你獅子心公司不得自行或委託、授權他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產品A、B或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品。4、你等應將他已自行或委託、授權他人製造、販賣、為販賣之要約、使用或基於上述目的而進口之系爭產品A、B全數回收並銷毀。5、我願以現金或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Tobei及圖」商標係經智慧財產局合法註冊登記在案,我販售印有「Tobei及圖」商標之商品並無違法:1、我係販售印有「Tobei及圖」商標之商品,並非未經你授權販售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商品。而「Tobei及圖」商標是智慧財產局註冊登記之合法註冊商標,我信賴智慧財產局商標註冊登記,經商標權人同意而販售印有「Tobei及圖」商標之商品,無違法侵權可言。2、縱你對「Tobei及圖」商標提出商標異議,亦係你與「Tobei及圖」商標專用權人間之糾紛,與我無關,且「Tobei及圖」商標與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不論圖形外觀或文字內容均不同,完全沒有相同或近似之情形。且你曾於<date>發函其他各經銷商,表示第3人莊頭北公司已出面澄清「Tobei及圖」商標為獨立品牌,足以佐證你自始即明知「Tobei及圖」與「莊頭北」是2個完全獨立不同之商標,2者並無近似或有致人混淆之虞情形。(2)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於<date>遭拍賣後,至今仍欠缺著名商標所表彰之識別性與信譽,非屬著名商標: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遭拍賣前,所表彰之產品識別性即係由莊頭北公司生產、販售、保固,有關產品瑕疵擔保及售後服務等1切事項均由莊頭北公司負責,而消費者對於「莊頭北」商標之普遍認知,即係與「<date>老字號之莊頭北公司」相連結。因此,系爭「莊頭北」系列商標屬於著名商標之事實,於<date>拍賣後,已因「莊頭北」商標與「<date>老字號之莊頭北公司」間之關連性切斷而不再存在。(3)我並無你所指違反商標法或公平交易法之情形:1、估價單非商標法或公平交易法所稱「同1或類似之商品」,因為我販售之商品係訴外人莊頭北公司生產製造印有「Tobei及圖」商標之熱水器,故估價單顯非商標法所稱「同1商品」。再者,我僅有販售「Tobei及圖」商標單1品牌之熱水器,未在網站或其他媒體以廣告文宣推銷,我店面外觀亦無「莊頭北」或「Tobei及圖」商標之招牌,故消費者親臨我店面購買,本無其他品牌熱水器致消費者有誤認之虞。況我銷售熱水器後開立之估價單,係應購買者要求加開之收據性質文書,並非為銷售商品而使用,當然更非具有廣告推銷性質之文書。2、該熱水器係訴外人莊頭北公司所生產製造,他商品包裝及印刷非我所能決定,我僅係單純銷售,為熱水器之經銷商,我並無你所謂「於相同之熱水器商品使用相同商標」之行為。(4)系爭「Tobei及圖」與「莊頭北」商標圖樣並非相同或近似,無致消費者混淆誤認之虞:1、系爭「Tobei及圖」商標是由「CTobei」英文字母所組成,而「莊頭北」商標圖樣是以「莊頭北」中文字或附加「Top」英文字母所組成,不論當然文字或圖案之組成觀之,2商標間非但不相同,甚至根本無近似情形,任何人均不可能混淆誤認2商標圖樣。2、對照我國現行國語羅馬拼音中,並無「to」對應之國語羅馬拼音,而你主張「頭北」對應之國語羅馬拼音應為「toubei」而非「tobei」,故系爭「Tobei及圖」商標之圖樣與「頭北」羅馬拼音並不相符。再者,我國非英語系國家,消費者在辨識「Tobei及圖」商標時,並非人人均可讀出「tobei」羅馬拼音,則你主張「Tobei及圖」商標英文讀音近似中文之「頭北」,亦乏所據等語,資為抗辯。(5)答辯聲明:你之訴駁回。
[ { "issueRef": "58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5", "lawName": "民法" }, { "issueRef": "185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㈠、我為我國第M531457號「利於綁縛封合的置物籃結構」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現仍在專利權有效期間內,你隆盈有限公司(下稱隆盈公司)原為我專利商品之經銷商,竟未經我同意或授權,擅自實施製造、販賣侵權商品(下稱系爭產品),我當然公開市場購得系爭產品,經比對分析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4、6至10、12至15、17至18(各請求項以他號碼稱之,合稱前開請求項)之文義範圍而侵權。你前曾為我之客戶,我已告知你勿再製造、銷售系爭產品,你仍繼續生產、販售系爭產品,故你具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你余國隆為你隆盈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㈡、系爭專利有效性部分:1、乙證2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求項1不具進步性:乙證2之自行車置物架應用於自行車產業,產品容納體積和承重量均小,他所承置物品為可攜式電子產品,如手機或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導航器等,乙證2與系爭專利無法互為轉用,系爭專利置物籃之承裝體積較乙證2之自行車置物架為大,所以系爭專利請求項1相較於乙證2在農業領域中具有利功效並具有進步性。又系爭專利係基於農業上之需求克服傳統竹籃所產生之綑綁不便、費時、費力、不利於搬運、冷藏保存及內部農作物容易受重壓影響等缺失,然乙證2之目的在於避免精密電子儀器當然自行車置物架脫出而摔落路面,與農業上之需求無關,無法取代系爭專利之利於綁縛封合的置物籃結構來承裝大量蔬果等農作物,兩者在所欲解決問題無共通性。又乙證2欠缺橫躺放置及堆疊運送之功能,由他第5圖可知他彈性件12僅單純結合2結合部112,且未再利用彈性件12再用以結合他外之結合部,並未揭露系爭專利請求項1透過繩索及其繞設繞設器間的反復繞設形成之繩網結構,以強化綁縛力道並避免蔬果自置物籃掉出,是乙證2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2、乙證2、乙證3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乙證2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乙證3未揭露系爭專利之第1繞設器5、5a及第2繞設器6、6a,且乙證3所揭露之圓孔3、4亦非為位於本體外壁的凸出結構,繩索無法繞設乙證3之圓孔3、4,實難以乙證3所揭露之內容輕易推知系爭專利之繩索及繞設器間的連接關係,故乙證2、乙證3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3、乙證3、乙證4、乙證5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乙證3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乙證4未揭示系爭專利所述之繩索、第1繞設器或第2繞設器,故難以利用乙證4之置物籃完成系爭專利所欲完成之繩網結構。乙證5是運用在機車或自行車之置物籃,是利用1面亦製成網格狀彈性網之任1編繩段以為鉤狀塊3所鉤持,他置物籃結構無法用於承裝大量蔬果等農作物,無法如系爭專利為克服傳統竹籃所產生之綑綁不便、費時、費力、不利於搬運、冷藏保存及內部農作物容易受重壓影響等缺失之目的,與農業上之需求無關,且未揭露系爭專利所述之繩索,亦未見他利用網格狀彈性網4反復橫越鉤狀塊3以形成如系爭專利之繩網結構。因此,乙證3、乙證4、乙證5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4、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14均以請求項1為基礎之附屬項,當系爭專利請求項1具有進步性時,則請求項2至14亦應具有進步性。5、乙證2及乙證3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乙證2未揭示自行車置物架具有可供綁縛的框緣,當乙證2之自行車置物架之彈性件12結合於2結合部112時,亦未見他結合部112可供繞設並綁縛,他結合部112朝殼體底部方位延伸而形成光滑面且未見具有勾狀,乙證2無法形成可供夾持之凹槽,未揭露系爭專利請求項15之「該凹槽設有1往該底盤方位開放的嵌入口,該凹槽由該嵌入口往該底盤方位之反方向逐漸縮徑」之技術特徵。乙證3亦未揭示如系爭專利請求項15所示之可供綁縛的框緣、可供繞設並綁縛的受力凸部、勾狀結構及可供夾持之凹槽,故乙證2、3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6、乙證3、乙證4、乙證5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乙證3、乙證4及乙證5均不具有如同系爭專利所述之可供綁縛的框緣、可供繞設並綁縛的受力凸部,亦無由如同系爭專利所述之該受力凸部朝底盤方位延伸而形成的勾狀結構;乙證4,他並無揭露或教示具有如同系爭專利所述之嵌入口乙證5之圖4所揭示鉤狀塊3之結構,可知從鉤狀塊之入口至他內部結構,並非逐漸縮徑,而是先擴徑後縮徑,故乙證4、5所揭之內容並無揭露或教示可夾持繩索之結構,亦無如同系爭專利所述之可供夾持之凹槽,是乙證3、4、5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7、系爭專利請求項16至18均為以請求項15為基礎之附屬項,當系爭專利請求項15具有進步性時,則系爭專利請求項16至18亦應具有進步性。㈢、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由甲證12、甲證15可知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有實質相同的功能(包含所能承載的重量相仿、均含有繩索、都以橫躺放置運送),且直立式置放置物籃,將因壓力不平均壓壞下方置物籃裝載位於頂部的蔬菜,故必須以繩索固定系爭產品內容物,繩索為必要元件並可用以避免蔬果自置物籃脫落,由系爭產品必須橫躺放置於車上以供運送的方式,而系爭產品凹槽結構需與繩索合併使用才會發生功能,如無繩索存在則系爭產品功能無法發揮,可推知系爭產品之具體結構應包含繩索,是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具有相同之功能而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技術特徵,而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4、6至10、12至14為請求項1之附屬項,系爭產品落入前開請求項之文義範圍。又甲證17之第4圖可見系爭產品之定位片20與圍繞部12之間的空隙由下往上逐漸縮小而非平行,顯示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5所揭露之「該凹槽由該嵌入口往該底盤方位之反方向逐漸縮徑」之技術特徵,是系爭產品之置物籃具體結構型態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5之技術特徵,而系爭專利請求項17至18為請求項15之附屬項,系爭產品亦落入上開請求項之範圍,故系爭產品構成文義侵權(我於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1日才提出民事陳報2狀主張系爭產品除上述之文義侵權外,亦有系爭專利請求項1及請求項15之均等侵權)。㈣、聲明:1、你隆盈公司及你余國隆應連帶給付我新臺幣(下同)2,971,064元,及自本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隆盈公司與你余國隆應自行並使他所有代理商及經銷商將系爭產品及其他任何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及其製造原料與器具,全數回收並交由我銷毀。3、就聲明第1項,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而有應撤銷之原因:1、乙證2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乙證2為「自行車置物架」,揭示1種置物架,包含殼體11及繩索狀的彈性件12,於第2圖及第5圖揭露殼體11頂部設有框,乙證2記載的殼體11等同於系爭專利的本體(2);設於殼體11的開口1112側位置的2結合部112等同於系爭專利的第1繞設器(5)和第2繞設器(6);繩索狀且可遮擋開口111的彈性件12等同於系爭專利的繩索(1),乙證2與系爭專利具有共通的技術特徵,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並已揭露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之各項技術特徵。2、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均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⑴、乙證2已揭示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技術特徵,已如前述。乙證3為「1種籮筐」,包含籮筐體1且記載可提供繩索綁縛固定,籮筐體1等同於系爭專利的本體(2);籮筐體1於筐口兩側位置設有多組用於固定繩索的圓孔3、4。乙證2和乙證3均為用於盛裝物品以便於搬運之置物裝置技術領域,並且都是要解決繩索綁縛固定於本體之問題,以及提供讓繩索綁縛固定於框緣的功能,乙證2、3之技術領域具關連性且所欲解決問題和功能作用均具有共通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乙證2和乙證3,並能夠結合乙證2和乙證3而輕易完成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的技術特徵,故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⑵、乙證3之技術特徵如前所述,乙證4為「置物籃」,他記載的置物籃10等同於系爭專利的本體(2);設於置物籃10的槽口兩側位置的受力凸部等同於系爭專利的第1繞設器(5)和第2繞設器(6)。乙證5為「附有遮網之置物籃結構」記載的置物籃2等同於系爭專利的本體(2);設於置物籃2的包圍面21上緣周遭以等距方式設置的鉤狀塊3等同於系爭專利的第1繞設器(5)和第2繞設器(6);網格狀彈性網4等同於系爭專利的繩索(1),是乙證5已經揭露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界定之各項特徵。又乙證3、乙證4和乙證5均揭露置物籃(籮筐)設有底盤、環框、容置槽及槽口為置物籃(籮筐)的基本結構配置。乙證3揭示設於筐口兩側位置的圓孔3、4可用於固定繩索;乙證5揭示網格狀彈性網4之任1編繩段41能鉤持於鉤狀塊3之鉤部31,達到裝滿於置物籃之東西能得到妥穩之拘縳束住。是乙證3、4、5均為用於盛裝物品以便於搬運之置物裝置技術領域,並且都能夠提供讓繩索綁縛固定於框緣的功能,乙證3、4、5的技術領域具關連性且功能作用具有共通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乙證3、4、5,並能夠結合乙證3、4、5而輕易完成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的技術特徵,故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3、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均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14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4是依附於請求項1或2,僅為習知繩索佈設方式之簡單應用。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均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故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均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4不具進步性。又系爭專利請求項6、7、8、14是依附於請求項1,而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6至8、14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9是依附於請求項7或8,而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7、8不具進步性,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9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10、12是分別依附於請求項9及7或8,而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9及7或8不具進步性,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0、12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14是依附於請求項1,置物籃於環框及底盤設有多數開口係為1般常見之習知技術,系爭專利請求項14界定的附屬特徵顯為乙證2、4或5之簡單變化,不具進步性。4、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乙證2、3之技術特徵已如前述,乙證2、3均為用於盛裝物品以便於搬運之置物裝置技術領域,並且都是要解決繩索綁縛固定於本體的問題,以及提供讓繩索綁縛固定於框緣的功能,乙證2、3的技術領域具關連性且所欲解決問題和功能作用均具有共通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乙證2、3,並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5界定之技術特徵,故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又乙證3、4、5之技術特徵如前所述,乙證3、4、5均為用於盛裝物品以便於搬運之置物裝置技術領域,並且都能夠提供讓繩索綁縛固定於框緣的功能,該等的技術領域具關連性且功能作用具有共通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乙證3、4、5,並結合乙證3、4、5而輕易完成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5的技術特徵,是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5、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均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7至18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17、18均是依附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5之附屬項,乙證2已揭露受力凸部為弧形之輪廓型態,乙證5揭露的鉤狀塊3的鉤部31為弧形之輪廓型態;而系爭專利請求項18所界定本體係以塑料材質所製成之附屬特徵,置物籃本體採用塑料材質所製成為1般常見之習知技術,本項僅為習知技術之簡單應用,且乙證3及乙證4揭露的置物籃均是以塑料材質所製成,故乙證2、3之組合及乙證3、4、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7至18不具進步。㈡、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文義讀取之範圍:1、系爭專利請求項1編號1A要件的「繩索」及編號1D「該繩索繞設於所述第1繞設器及第2繞設器上,並反復橫越該槽口,而使該繩索於該槽口內佈設成1繩網」之技術特徵,不能在系爭產品讀取到相對應文義之技術內容;因此,系爭產品不符合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讀取」。系爭產品不符合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讀取且不剛好用均等論,應判斷系爭產品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構成侵權。系爭專利之請求項2至14為直接或間接依附於請求項1之附屬項,在系爭產品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構成侵權之基礎下,系爭產品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14亦不構成侵權。2、系爭專利請求項15編號15D要件「...該凹槽由該嵌入口往該底盤方位之反方向逐漸縮徑」之技術特徵,系爭產品編號15d要件是採用以擋塊阻擋於嵌入口的方式,達到對嵌入口及繩索產生限制作用之功能,產生避免繩索任意進出凹槽之結果,不能在系爭產品讀取到相對應文義的技術內容,故系爭產品不符合系爭專利請求項15之「文義讀取」。又系爭產品關於編號15d要件之技術內容,相較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5界定編號15D要件「該凹槽設有1往該底盤方位開放的嵌入口,該凹槽由該嵌入口往該底盤方位之反方向逐漸縮徑」之技術特徵,兩者採用的技術手段(way)、達成的功能(function)及產生的結果(result)均有不同,並且系爭產品關於以擋塊阻擋於嵌入口而對嵌入口及繩索產生限制作用之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編號15D要件要達到讓凹槽形成上窄下寬而讓繩索可輕易地由嵌入口置入凹槽內之技術特徵,兩者具有實質上的差異而不具可置換性,據此,系爭產品編號15d要件與系爭專利編號15D要件不均等,不剛好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不符合系爭專利請求項15之文義讀取且不剛好用均等論,應判斷系爭產品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構成侵權。又你於準備程序終結後,言詞辯論期日前1日才提出均等侵權,此為新攻擊防禦方法,我不同意你提出。㈢、並聲明:1、你之訴駁回。2、就損害賠償部分,如受不利益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3 2", "lawName": "公司法" }, { "issueRef": "22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8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7 1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8 3", "lawName": "專利法施行細則"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6",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84 1", "lawName": "民法" } ]
侵害專利權有關財產權爭議等
㈠、我為我國第M531457號「利於綁縛封合的置物籃結構」新型專利(下稱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現仍在專利權有效期間內,你隆盈有限公司(下稱隆盈公司)原為我專利商品之經銷商,竟未經我同意或授權,擅自實施製造、販賣侵權商品(下稱系爭產品),我當然公開市場購得系爭產品,經比對分析認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至4、6至10、12至15、17至18(各請求項以他號碼稱之,合稱前開請求項)之文義範圍而侵權。你前曾為我之客戶,我已告知你勿再製造、銷售系爭產品,你仍繼續生產、販售系爭產品,故你具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你余國隆為你隆盈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㈡、系爭專利有效性部分:1、乙證2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求項1不具進步性:乙證2之自行車置物架應用於自行車產業,產品容納體積和承重量均小,他所承置物品為可攜式電子產品,如手機或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導航器等,乙證2與系爭專利無法互為轉用,系爭專利置物籃之承裝體積較乙證2之自行車置物架為大,所以系爭專利請求項1相較於乙證2在農業領域中具有利功效並具有進步性。又系爭專利係基於農業上之需求克服傳統竹籃所產生之綑綁不便、費時、費力、不利於搬運、冷藏保存及內部農作物容易受重壓影響等缺失,然乙證2之目的在於避免精密電子儀器當然自行車置物架脫出而摔落路面,與農業上之需求無關,無法取代系爭專利之利於綁縛封合的置物籃結構來承裝大量蔬果等農作物,兩者在所欲解決問題無共通性。又乙證2欠缺橫躺放置及堆疊運送之功能,由他第5圖可知他彈性件12僅單純結合2結合部112,且未再利用彈性件12再用以結合他外之結合部,並未揭露系爭專利請求項1透過繩索及其繞設繞設器間的反復繞設形成之繩網結構,以強化綁縛力道並避免蔬果自置物籃掉出,是乙證2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2、乙證2、乙證3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乙證2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乙證3未揭露系爭專利之第1繞設器5、5a及第2繞設器6、6a,且乙證3所揭露之圓孔3、4亦非為位於本體外壁的凸出結構,繩索無法繞設乙證3之圓孔3、4,實難以乙證3所揭露之內容輕易推知系爭專利之繩索及繞設器間的連接關係,故乙證2、乙證3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3、乙證3、乙證4、乙證5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乙證3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已如前述。乙證4未揭示系爭專利所述之繩索、第1繞設器或第2繞設器,故難以利用乙證4之置物籃完成系爭專利所欲完成之繩網結構。乙證5是運用在機車或自行車之置物籃,是利用1面亦製成網格狀彈性網之任1編繩段以為鉤狀塊3所鉤持,他置物籃結構無法用於承裝大量蔬果等農作物,無法如系爭專利為克服傳統竹籃所產生之綑綁不便、費時、費力、不利於搬運、冷藏保存及內部農作物容易受重壓影響等缺失之目的,與農業上之需求無關,且未揭露系爭專利所述之繩索,亦未見他利用網格狀彈性網4反復橫越鉤狀塊3以形成如系爭專利之繩網結構。因此,乙證3、乙證4、乙證5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4、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14均以請求項1為基礎之附屬項,當系爭專利請求項1具有進步性時,則請求項2至14亦應具有進步性。5、乙證2及乙證3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乙證2未揭示自行車置物架具有可供綁縛的框緣,當乙證2之自行車置物架之彈性件12結合於2結合部112時,亦未見他結合部112可供繞設並綁縛,他結合部112朝殼體底部方位延伸而形成光滑面且未見具有勾狀,乙證2無法形成可供夾持之凹槽,未揭露系爭專利請求項15之「該凹槽設有1往該底盤方位開放的嵌入口,該凹槽由該嵌入口往該底盤方位之反方向逐漸縮徑」之技術特徵。乙證3亦未揭示如系爭專利請求項15所示之可供綁縛的框緣、可供繞設並綁縛的受力凸部、勾狀結構及可供夾持之凹槽,故乙證2、3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6、乙證3、乙證4、乙證5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乙證3、乙證4及乙證5均不具有如同系爭專利所述之可供綁縛的框緣、可供繞設並綁縛的受力凸部,亦無由如同系爭專利所述之該受力凸部朝底盤方位延伸而形成的勾狀結構;乙證4,他並無揭露或教示具有如同系爭專利所述之嵌入口乙證5之圖4所揭示鉤狀塊3之結構,可知從鉤狀塊之入口至他內部結構,並非逐漸縮徑,而是先擴徑後縮徑,故乙證4、5所揭之內容並無揭露或教示可夾持繩索之結構,亦無如同系爭專利所述之可供夾持之凹槽,是乙證3、4、5之組合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7、系爭專利請求項16至18均為以請求項15為基礎之附屬項,當系爭專利請求項15具有進步性時,則系爭專利請求項16至18亦應具有進步性。㈢、系爭產品侵害系爭專利:由甲證12、甲證15可知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有實質相同的功能(包含所能承載的重量相仿、均含有繩索、都以橫躺放置運送),且直立式置放置物籃,將因壓力不平均壓壞下方置物籃裝載位於頂部的蔬菜,故必須以繩索固定系爭產品內容物,繩索為必要元件並可用以避免蔬果自置物籃脫落,由系爭產品必須橫躺放置於車上以供運送的方式,而系爭產品凹槽結構需與繩索合併使用才會發生功能,如無繩索存在則系爭產品功能無法發揮,可推知系爭產品之具體結構應包含繩索,是系爭產品與系爭專利請求項1具有相同之功能而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技術特徵,而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4、6至10、12至14為請求項1之附屬項,系爭產品落入前開請求項之文義範圍。又甲證17之第4圖可見系爭產品之定位片20與圍繞部12之間的空隙由下往上逐漸縮小而非平行,顯示系爭產品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5所揭露之「該凹槽由該嵌入口往該底盤方位之反方向逐漸縮徑」之技術特徵,是系爭產品之置物籃具體結構型態落入系爭專利請求項15之技術特徵,而系爭專利請求項17至18為請求項15之附屬項,系爭產品亦落入上開請求項之範圍,故系爭產品構成文義侵權(我於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1日才提出民事陳報2狀主張系爭產品除上述之文義侵權外,亦有系爭專利請求項1及請求項15之均等侵權)。㈣、聲明:1、你隆盈公司及你余國隆應連帶給付我新臺幣(下同)2,971,064元,及自本訴狀繕本送達次日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你隆盈公司與你余國隆應自行並使他所有代理商及經銷商將系爭產品及其他任何侵害系爭專利之物及其製造原料與器具,全數回收並交由我銷毀。3、就聲明第1項,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㈠、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而有應撤銷之原因:1、乙證2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乙證2為「自行車置物架」,揭示1種置物架,包含殼體11及繩索狀的彈性件12,於第2圖及第5圖揭露殼體11頂部設有框,乙證2記載的殼體11等同於系爭專利的本體(2);設於殼體11的開口1112側位置的2結合部112等同於系爭專利的第1繞設器(5)和第2繞設器(6);繩索狀且可遮擋開口111的彈性件12等同於系爭專利的繩索(1),乙證2與系爭專利具有共通的技術特徵,為系爭專利之先前技術,並已揭露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之各項技術特徵。2、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均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⑴、乙證2已揭示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技術特徵,已如前述。乙證3為「1種籮筐」,包含籮筐體1且記載可提供繩索綁縛固定,籮筐體1等同於系爭專利的本體(2);籮筐體1於筐口兩側位置設有多組用於固定繩索的圓孔3、4。乙證2和乙證3均為用於盛裝物品以便於搬運之置物裝置技術領域,並且都是要解決繩索綁縛固定於本體之問題,以及提供讓繩索綁縛固定於框緣的功能,乙證2、3之技術領域具關連性且所欲解決問題和功能作用均具有共通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乙證2和乙證3,並能夠結合乙證2和乙證3而輕易完成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的技術特徵,故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⑵、乙證3之技術特徵如前所述,乙證4為「置物籃」,他記載的置物籃10等同於系爭專利的本體(2);設於置物籃10的槽口兩側位置的受力凸部等同於系爭專利的第1繞設器(5)和第2繞設器(6)。乙證5為「附有遮網之置物籃結構」記載的置物籃2等同於系爭專利的本體(2);設於置物籃2的包圍面21上緣周遭以等距方式設置的鉤狀塊3等同於系爭專利的第1繞設器(5)和第2繞設器(6);網格狀彈性網4等同於系爭專利的繩索(1),是乙證5已經揭露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界定之各項特徵。又乙證3、乙證4和乙證5均揭露置物籃(籮筐)設有底盤、環框、容置槽及槽口為置物籃(籮筐)的基本結構配置。乙證3揭示設於筐口兩側位置的圓孔3、4可用於固定繩索;乙證5揭示網格狀彈性網4之任1編繩段41能鉤持於鉤狀塊3之鉤部31,達到裝滿於置物籃之東西能得到妥穩之拘縳束住。是乙證3、4、5均為用於盛裝物品以便於搬運之置物裝置技術領域,並且都能夠提供讓繩索綁縛固定於框緣的功能,乙證3、4、5的技術領域具關連性且功能作用具有共通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乙證3、4、5,並能夠結合乙證3、4、5而輕易完成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的技術特徵,故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3、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均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14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4是依附於請求項1或2,僅為習知繩索佈設方式之簡單應用。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均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故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均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4不具進步性。又系爭專利請求項6、7、8、14是依附於請求項1,而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具進步性,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6至8、14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9是依附於請求項7或8,而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7、8不具進步性,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9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10、12是分別依附於請求項9及7或8,而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9及7或8不具進步性,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0、12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14是依附於請求項1,置物籃於環框及底盤設有多數開口係為1般常見之習知技術,系爭專利請求項14界定的附屬特徵顯為乙證2、4或5之簡單變化,不具進步性。4、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乙證2、3之技術特徵已如前述,乙證2、3均為用於盛裝物品以便於搬運之置物裝置技術領域,並且都是要解決繩索綁縛固定於本體的問題,以及提供讓繩索綁縛固定於框緣的功能,乙證2、3的技術領域具關連性且所欲解決問題和功能作用均具有共通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乙證2、3,並能輕易完成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5界定之技術特徵,故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又乙證3、4、5之技術特徵如前所述,乙證3、4、5均為用於盛裝物品以便於搬運之置物裝置技術領域,並且都能夠提供讓繩索綁縛固定於框緣的功能,該等的技術領域具關連性且功能作用具有共通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有動機能結合乙證3、4、5,並結合乙證3、4、5而輕易完成系爭專利於請求項15的技術特徵,是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5、乙證2、3之組合,以及乙證3、4、5之組合,均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7至18不具進步性:系爭專利請求項17、18均是依附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5之附屬項,乙證2已揭露受力凸部為弧形之輪廓型態,乙證5揭露的鉤狀塊3的鉤部31為弧形之輪廓型態;而系爭專利請求項18所界定本體係以塑料材質所製成之附屬特徵,置物籃本體採用塑料材質所製成為1般常見之習知技術,本項僅為習知技術之簡單應用,且乙證3及乙證4揭露的置物籃均是以塑料材質所製成,故乙證2、3之組合及乙證3、4、5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具進步性,亦足以證明系爭專利請求項17至18不具進步。㈡、系爭產品未落入系爭專利文義讀取之範圍:1、系爭專利請求項1編號1A要件的「繩索」及編號1D「該繩索繞設於所述第1繞設器及第2繞設器上,並反復橫越該槽口,而使該繩索於該槽口內佈設成1繩網」之技術特徵,不能在系爭產品讀取到相對應文義之技術內容;因此,系爭產品不符合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讀取」。系爭產品不符合系爭專利請求項1之文義讀取且不剛好用均等論,應判斷系爭產品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構成侵權。系爭專利之請求項2至14為直接或間接依附於請求項1之附屬項,在系爭產品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不構成侵權之基礎下,系爭產品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2至14亦不構成侵權。2、系爭專利請求項15編號15D要件「...該凹槽由該嵌入口往該底盤方位之反方向逐漸縮徑」之技術特徵,系爭產品編號15d要件是採用以擋塊阻擋於嵌入口的方式,達到對嵌入口及繩索產生限制作用之功能,產生避免繩索任意進出凹槽之結果,不能在系爭產品讀取到相對應文義的技術內容,故系爭產品不符合系爭專利請求項15之「文義讀取」。又系爭產品關於編號15d要件之技術內容,相較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5界定編號15D要件「該凹槽設有1往該底盤方位開放的嵌入口,該凹槽由該嵌入口往該底盤方位之反方向逐漸縮徑」之技術特徵,兩者採用的技術手段(way)、達成的功能(function)及產生的結果(result)均有不同,並且系爭產品關於以擋塊阻擋於嵌入口而對嵌入口及繩索產生限制作用之技術內容,與系爭專利編號15D要件要達到讓凹槽形成上窄下寬而讓繩索可輕易地由嵌入口置入凹槽內之技術特徵,兩者具有實質上的差異而不具可置換性,據此,系爭產品編號15d要件與系爭專利編號15D要件不均等,不剛好用均等論。是系爭產品不符合系爭專利請求項15之文義讀取且不剛好用均等論,應判斷系爭產品對於系爭專利請求項15不構成侵權。又你於準備程序終結後,言詞辯論期日前1日才提出均等侵權,此為新攻擊防禦方法,我不同意你提出。㈢、並聲明:1、你之訴駁回。2、就損害賠償部分,如受不利益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4",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排除侵害專利權
(1)我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專利期間當然<date>起至<date>止,系爭專利核准公告之申請專利範圍共計3項,後來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系爭專利最後1次申請更正為<date>,系爭專利更正後申請專利範圍共計2項,系爭專利所涵蓋之成分製造威而鋼膜衣錠(下稱威而鋼),以治療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為主要適應症。威而鋼對治療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之療效卓著,解決許多長期困擾病患之勃起功能障礙疾病,該藥品同時銷售於全球市場,在台灣地區亦有廣大之知名度,並受到病患相當之信賴。你所製造之「美好挺膜衣錠100毫克」藥品、「美好挺膜衣錠50毫克」藥品(以下合稱系爭藥品),業經衛生署核發衛署藥製字第055972號、057200號之藥品許可證,兩者主要成分及用途完全相同,僅劑量不同。系爭藥品是以「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為他主要之剛好應症,他主要成分為「SILDENAFILCITRATE」,該成分即為系爭專利核准公告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及系爭專利更正後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列之化合物之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檸檬酸鹽),是系爭藥品已落入系爭專利核准公告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及系爭專利更正後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而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情形,我自得依<date>修正公布之專利法(下稱修正前專利法)第56條第1項、84條第1項規定,請求排除他人未經我同意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系爭該專利物品之權利,或為其他侵害系爭專利之行為,以防止侵害行為之發生,並請求你賠償損害2億元,為此提起本件訴訟。(2)對你抗辯之陳述:1、系爭藥品落入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1)我以系爭專利核准公告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中化合物「5-[2-乙氧基-5--苯基]-1-甲基-3-n-丙基-1,6-2氫-7H-吡唑酚[4,3-d]嘧啶-7-酮基」作為你侵權之請求項次。另<date>系爭專利更正後申請專利第1、2項實質相同,只是表達方式不同。(2)系爭藥品根據衛生署網站藥物、醫療器材、化妝品許可證查詢作業資料、仿單資料,可知係監視期滿學名藥,他包含SILDENAFILCITRATE,且他適應症為「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依系爭藥品仿單可知Sildenafilcitrate是1種口服有效,且對cGMP-specificPDE5具有選擇性的抑制劑,cGMP-specificPDEV是存在於人類陰莖海綿體中主要的PDE異構酵素。Sildenafil的化學式為1-1-[4-ethoxy-3--5-yl)n)-5-yl)phenylsulphonyl]-4-methylpiprazinecitrate,其中CAS編號是171,599-83-0。Sildensfilcitrate的實驗式為C22H30N6O4S.C6H8O7。是系爭藥品為1錠劑,適應症為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他成分Sildenafilcitrate為1種5-[2-乙氧基-5--苯基]-1-甲基-3-n-丙基-1,6-2氫-7H-吡唑[4,3-d]嘧啶-7-酮在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已落入系爭專利核准公告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及系爭專利更正後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2、系爭專利並無應撤銷之原因:(1)系爭專利具產業利用性:系爭專利原說明書業已詳載系爭專利發明目的「發明係關於使用1系列的吡唑并[4,3-d]嘧啶-7-酮的用途(即,式化合物治療陽痿並提供較佳的化合物)」、「製備此等化合物之方法、確定cGMP與cAMP抑制活性的體外試驗方法及其活性、他醫藥組合物及投藥路線係描述於EP-A-0000000與EP-A-0000000」之技術手段,並達成足以支持的實驗數據與實驗結果,已具製造及使用的可能性,已經已符合產業利用性的要求。其次,西地那非的結構式及其即為試驗化合物UK92,480及試驗數據已於系爭專利審查過程中說明並提出,已成為歷史檔案1部分,並於系爭專利核准公告時1併公告於智慧局網站。任何人當然智慧局網站公告之系爭專利公告本均可得知,技藝人士當可了解「UK92,480」的結構式並知道他即為西地那非。因此,系爭專利具備產已經利用性。(2)系爭專利確具新穎性:①舉發證據4(舉發證據3、6、12、13、20、32、33補強),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舉發證據4(<date>申請第80104709號「吡唑並嘧啶酮類化合物」發明專利案,<date>公告)揭露吡唑并[4,3-d]嘧啶-7-酮化合物,包括系爭專利的化合物,後來稱為西地那非,舉發證據3(我<date>於系爭專利審查過程中呈送之申復說明書)、舉發證據6(西元<date>公開之EP0000000A1專利案)揭露吡唑并[4,3-d]嘧啶-7-酮化合物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舉發證據12(西元<date>A.Taher等人於JournalofUrology,149:285發表之"Phosphodiesteraseactivityinhumancavernoustissueandtheeffectofvariousselectiveinhibitors.")提供實驗說明人類海綿體中有PDEIII、PDEIV及PDEV、舉發證據13(西元<date>,KennethJ.Murray於DrugNews&Perspective,6:150-156發表之"PhosphodiesteraseVAInhibitors.")關於PDEV抑制劑的回顧文獻,包括關於PDEV抑制劑的推測性可能治療、舉發證據20(西元<date>,PeterT.Peachell等人於TheJournalofImmunology,Vol.148,第0000-0000頁,發表之PRELIMINARYIDENTIFICATIONANDROLEOFPHOSPHODIESTERASEISOZYMESINHUMANBASOPHILS)鑑定人類嗜鹼性球中PDE異構酶的角色並指出Zaprinast為cGMP-專1性PDE(PDEV)抑制劑、舉發證據32(<date>18日申請第80104709號「吡唑並嘧啶酮類化合物」發明專利案英文補充資料)部分式化合物對cAMP與cGMP間的選擇性數據及舉發證據33(西元<date>MarkE.Rassier等人於KidneyInternational,Vol.41,第88至99頁發表之"Isozymesofcyclic-3',5'-nucleotidephosphodiesterasesinrenalepithelialLLC-PK1cells")腎臟上皮LLC-PK1細胞中PDE同功酶的背景文獻,雖然揭露式化合物,但沒有揭露他可治療或預防勃起障礙。因此,舉發證據4(舉發證據3、6、12、13、20、32、33補強),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②舉發證據13(舉發證據3、6、12、13、20、32、33補強),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舉發證據13(西元<date>,KennethJ.Murray,DrugNews&Perspective,6:150-156,1993.)關於PDEV抑制劑的回顧文獻,包括關於PDEV抑制劑的推測性可能治療,而舉發證據3、6、12、13、20、32、33如前述說明,因此,舉發證據13(舉發證據3、6、12、13、20、32、33補強),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③舉發證據19(舉發證據7、9、12、18、20補強),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舉發證據19(西元<date>,JacobRajferM.D.etal.,1992,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Vol.326,No.2,pp.90-94.)由電刺激或1氧化氮引起的舒張可藉cGMPPDE(M&B22,948)的抑制劑而增強,及1氧化氮涉及非腎上腺素性/非乙醯膽鹼性的神經傳導,他導致海綿體的平滑肌舒張,舉發證據7(西元<date>,AnneBowmanandAlanH.Drummond,Br.J.Pharmac.1984,81,665-674.)報導使用牛陰莖收縮肌的體外實驗說明M&B22948(即zaprinast)提高cGMP的量、舉發證據9(西元<date>FlavoTrigo-Rochaetal.,AmJPhysiol,264:H419-22,1993.)報導多個體內實驗,進1步研究是否已知的活體外介導神經-刺激誘導的陰莖組織的平滑肌舒張的cGMP路徑也可在活體內運作、舉發證據12、舉發證據18(西元<date>JosephA.BeavoandDavidH.Reifsnyder,TiPS-April1990,Vol.11,pages150-155.)1回顧文獻,說明PDE同功酶的命名及當時已知的抑制劑、舉發證據20,沒有提到任何式化合物。亦沒有揭露式化合物可治療或預防勃起障礙或不能。因此,舉發證據19(舉發證據7、9、12、18、20補強),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3)系爭專利具進步性:①舉發證據4、13、19之組合,或舉發證據4、10、13、19之組合均不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A、舉發證據4僅指出血小板中的PDE種類及鑑定出其中揭示的化合物為PDEI選擇性抑制劑、PDEV選擇性抑制劑、或對PDEI或PDEV具相等選擇性的抑制劑;然舉發證據4並沒有提供關於西地那非在PDEI及PDEV間的選擇性的任何揭露或指引。舉發證據13未教示或建議人類陰莖組織中主要的PDE為PDEV,相較於其他PDE,舉證據據13結論PDEV的組織分佈較為有限,因此,舉發證據13指出關於PDEVA抑制劑的臨床應用可能性仍存有大量的模糊不清楚處(如化合物、機制、不同PDE作用的相互作用、適應症等),且只有假設多種未來值得進1步研究的研發工作,該引證文獻沒有任何關於何種研究工作可能成功的建議。另舉發證據19指出由電刺激或1氧化氮引起的舒張可藉cGMPPDE(M&B22,948)的抑制劑而增強,及1氧化氮涉及非腎上腺素性/非乙醯膽鹼性的神經傳導,他導致海綿體的平滑肌舒張,進1步導致陰莖駁起。但該引證案完全沒有提到西地那非、他性質及其口服投藥。舉發證據10報導數個體內實驗檢測膽鹼能及非腎上腺素性/非乙醯膽鹼性(nonadrenergicnoncholinergic,NANC)神經效應子及竇狀內皮細胞在藉電刺激誘導的勃起的角色。此文獻結論海綿體平滑肌舒張是由膽鹼能及NANC神經傳導所介導,及海綿體平滑肌舒張中的神經傳導物為1氧化氮或NO-釋出物質,及細胞內路徑為cGMP系統,然舉發證據10完全沒有教示使用PDEV抑制劑治療陽痿,也沒有建議進行研究。B、由你所提上開舉發證據可知系爭專利申請日前,陰莖勃起的機制仍有許多不明瞭之處,尚未被完全了解,而先前技藝對於陰莖海綿體中的PDE種類眾說紛紜,系爭專利說明書指出發明人鑑定出人類陰莖海綿體具有3種PDE,且首次鑑定出人類海綿體中的主要PDE是PDEV。另舉發證據10、13及19並未成功建立「PDEV抑制劑必然可治療勃起不能」之推論,當然更無法得出「只要是PDEV抑制劑,就可成功治療勃起不能」之推論。②系爭專利之化合物(包括西地那非)相較於zaprinast具有未預期的優異功效及在口服投藥上的未預期功效。而西地那非,商品名為威而剛,為全世界銷售量最大的口服的陽痿治療藥物,且他商業上成功是1般民眾均知之事實。又系爭專利係治療勃起障礙之藥物,並非消費類產品,該藥物良好的治療效果,成為醫藥界認同有效且銷售良好的藥物,他市場上的成功當為系爭專利之技術特徵本身直接所獲得。③他國對應案肯認系爭專利具有進步性:系爭專利日本對應案特許第2925034號專利於<date>被異議,日本特許廳於<date>核發決定書認為引證案沒有教示或建議系爭專利的9個較佳化合物可用於治療或預防勃起功能障礙,且結合這些引證案也不能推論出這9個化合物是特別好的治療或預防勃起功能障礙的化合物,因而認定具有進步性。其次,系爭專利的美國對應第6,469,012專利於<date>被提起訴訟,美國地方法院於<date>作出決定,認為沒有任何引證案提供關於人類勃起功能障礙的活體內研究,也沒有提供口服投藥的合理預期成功;技藝人士無法由引證案預期口服投藥系爭專利化合物可成功治療勃起障,因此具進步性。再者,雖然加拿大最高法院以可實施性問題認為系爭專利的加拿大對應專利無效,但該專利的範圍與系爭專利不同。至於進步性部分,加拿大聯邦法院及聯邦上訴法院均肯定系爭專利的可實施性及進步性,他最高法院對進步性亦無質疑。又澳洲高等法院<date>判決系爭專利有效;挪威Oslo地方法院於<date>判決系爭專利有效;蘇俄莫斯科法院在<date>判決系爭專利有效。3、你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你為學名藥廠,於生產學名藥時當然知悉原廠藥之專利權存在。我於<date>即已寄送警告函予你,告知系爭藥品有侵害系爭專利之疑慮。你於知悉系爭專利存在,且系爭藥品確實落入系爭專利範圍之情況下,仍持續於市場上販售系爭藥品,顯有侵害系爭專利之故意。你並於<date>新聞稿中公開表示,他製造銷貨活動1切正常等語,更彰顯你無停止系爭侵權行為,你為故意侵害我之專利權。4、損害賠償之計算:依你因侵害行為(即製造銷售系爭藥品)所可獲得之利益計算我因此所蒙受之損害,並以你銷售系爭藥品之全部收入為他所得之利益。你每年銷售系爭藥品的金額至少在6,000萬元以上,如以本件訴訟審理期間約需<date>4個月計算,你於本件訴訟審理期間可銷售系爭藥品之金額約為2億元。(3)聲明求為判決:1、你不得製造、為販賣之要約或販賣衛署藥製字第055972號「美好挺膜衣錠100毫克」藥品、衛署藥製字第057200號「美好挺膜衣錠50毫克」藥品或為其他侵害中華民國第083372證書號「用於治療或預防男性勃起不能或女性性慾官能不良之藥學組成物」發明專利之行為。2、你應給付我2億元與當然<date>起至清償日止,依據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3、就前2項聲明,我願以現金或等值之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大安分行所發行之可轉讓定期存單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1)你不具當事人適格:你是否為系爭專利之專利權人,仍有疑義,你提出原證8讓與契約書A與原證9讓與契約書B,前者受讓人為輝瑞愛爾蘭藥廠合夥事業(合夥人為PF巴瑞斯公司及輝瑞愛爾蘭製造公司),後者讓與人為輝瑞愛爾蘭藥廠合夥事業(合夥人為C.P.國際藥廠及輝瑞愛爾蘭藥廠),由合夥組織觀之,為不同之外國法人,故你並非專利權人,不具當事人適格。其次,你當然承於<date>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辦理專屬授權登記,授權實施期間當然<date>起至系爭專利權屆滿日止,被授權人為輝瑞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輝瑞大藥廠),系爭專利已專屬授權予輝瑞大藥廠,你無實施本件訴訟之權能,自無當事人適格。(2)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應以<date>核准公告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你申請更正不應准許:1、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語焉不詳,你未提出合理解釋,且你屢次申請更正,到未獲准,均不應審酌。3加人<date>(102)智專3(4)02021字第10220135420號函所謂「原文說明書」,或「原文公告本」,不應予以審酌,你不得據以為申請專利範圍解釋。2、西地那非並非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及,系爭專利說明書並無西地那非之記載,你將西地那非植入,顯已超過越系爭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又「口服」並非系爭專利申請專利範圍之技術特徵。3、系爭專利核准後,你8次申請專利更正,前7次之申請專利更正應視為撤回,最後1次申請更正並有失權效之適用。其次,系爭專利核准公告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近百種化合物,未能證明可治療勃起障礙。縱使系爭專利申請卷內有申復程序之附件,但他與申請人是否於系爭專利申請日前完成發明,係屬不同範疇,你無從抗辯已完成發明。系爭專利為未完成發明,不具產業可利用性。再者,系爭專利說明書與申請專利保護範圍,對於西地那非未為任何揭露,而且說明書之記載也並非發明之真實方法,實施顯為不可能或甚為困難。2、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1)舉發證據4揭露系爭專利的式化合物以及他作為cGMPPDEV強效抑制劑的生理功能,且由舉發證據3、6、12、13、20、32、33補強,可知式化合物為PDEV抑制劑,可用以治療男性勃起障礙。(2)舉發證據13揭露cGMPPDEV抑制劑具有使陰莖平滑肌鬆弛之功效,可用以治療陰莖勃起障礙,且由舉發證據3、6、12、13、20、32、33補強。尤其舉發證據33揭示鈣/攜鈣素(Ca/CAM)-非依賴型cGMPPDE即PDEV,再加上舉發證據32之IC50值可知,系爭專利化合物為強效PDEV抑制劑,可抑制陰莖海綿體中之PDEV以達到治療勃起障礙效果,該效果與系爭專利化合物是否具有PDEI及PDEV間的選擇性無關,可知PDEV抑制劑具有使陰莖平滑肌鬆弛之功效,可用以治療陰莖勃起障礙。(3)舉發證據19揭露Zaprinast為選擇性cGMPPDEV抑制劑,具有使人類陰莖平滑肌鬆弛之功效,且由舉發證據7、9、12、18、20補強,可知PDEV抑制劑具有使陰莖平滑肌鬆弛之功效,可知Zaprinast為選擇性cGMPPDEV抑制劑,具有使陰莖平滑肌鬆弛之功效;系爭專利化合物亦為cGMPPDEV抑制劑而當然具有使陰莖平滑肌鬆弛之功效。因此舉發證據19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3、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1)舉發證據4、13及19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在系爭專利申請日前已揭露系爭專利的式化合物以及他作為cGMPPDE強效抑制劑的生理功能。舉發證據4已揭示系爭專利化合物對鈣/攜鈣素-非依賴性cGMPPDE(即cGMPPDEV,舉發證據33)具選擇性抑制能力,可知系爭專利化合物為選擇性的PDEV抑制劑。舉發證據32之IC50值數據,系爭專利化合物作用於PDEV之IC50值(0.51至300nM),相較於作用於PDEIII之IC50值(23,000至100,000nM),顯得非常低,故系爭專利化合物低濃度即可抑制PDEV,是強效PDEV抑制劑。系爭專利化合物既為強效PDEV抑制劑,當然可以抑制陰莖海綿體中之PDEV,達到治療勃起障礙之效果。該效果與系爭專利化合物是否具有PDEI及PDEV間的選擇性,並無相關。系爭專利於申請過程中之<date>申復說明書,亦使用舉發證據4之PDE抑制數據說明系爭專利化合物為強效PDEV抑制劑,顯示系爭專利當然承舉發證據4已揭示系爭專利化合物為PDEV選擇性抑制劑。由系爭專利說明書第15頁第6至11行可知,他亦藉由很低的PDEV酶之IC50值,推論系爭專利化合物為PDEV有效而選擇性的抑制劑,也未證明系爭專利化合物在PDEI及PDEV間的選擇性。其次,舉發證據13揭露cGMPPDEV抑制劑(如Zaprinast)可治療勃起障礙。舉發證據13第154頁右欄最後段至第155頁左欄第1段上方揭示:「平滑肌放鬆似乎為PDEVA抑制劑最佳的潛在用途,且可能的醫療用途為血管擴張、支氣管擴張、調控腸胃道蝡動及治療勃起障礙」。組合舉發證據4第4頁以及舉發證據5第5頁,揭示系爭專利化合物的用途已包含治療與平滑肌放鬆有關的病症,如高血壓、充血性心臟衰竭、粥狀動脈硬化、中風、支氣管炎、腸蝡動失常。且由舉發證據7、9、12、18、20、22補強,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熟習該項技術者,對照舉發證據4和舉發證據13所揭示「PDEVA抑制劑」以及「與平滑肌放鬆有關的病症」,可直接推導系爭專利化合物即「PDEV抑制劑」,除用於治療「血管擴張、支氣管擴張、調控腸胃道蝡動」等病症,亦可治療勃起障礙。再者,舉發證據19揭示:使用Zaprinast,他為選擇性的cGMPPDEs抑制劑,人類陰莖海綿體的放鬆,無論是透過電刺激或增加NO,皆可使用Zaprinast來增進他效果。且由舉發證據7、9、12、18、20補強,舉發證據19揭示Zaprinast為選擇性cGMPPDE抑制劑,具有使人類陰莖平滑肌鬆弛之功效;對照舉發證據4,系爭專利化合物亦為cGMPPDE抑制劑而當然他具有使陰莖平滑肌鬆弛之功效。因此,舉發證據4的說明書並經舉發證據32、33補強,理解系爭專利化合物為強效PDEV抑制劑之推衍過程,再加上舉發證據13告知PDEV抑制劑可以治療勃起障礙,技藝人士可輕易推知系爭專利化合物可治療勃起障礙,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2)舉發證據4、10、13及19之組合,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舉發證據4組合舉發證據13、19已如前述說明,舉發證據10第875頁的圖6中揭示陰莖勃起之神經NO/cGMP機轉,且於第872頁的摘要中第2段最後1行至第3段亦說明在海綿體內注射cGMP相較於cAMP的誘導,對於勃起的反應有較佳的功效,且神經NO/cGMP機轉為陰莖平滑肌鬆弛及勃起之的途徑。因此,舉發證據4組合舉發證據10、舉發證據13及舉發證據19,足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3)系爭專利之歐洲對應案,已被判決無效確定:「(舉發證據13)文件和(舉發證據4之歐洲對應案)文件所提出之選擇性cGMPPDE抑制劑有相同的醫療用途,另外也提出治療勃起障礙為進1步的醫療指示。所以,(舉發證據4之歐洲對應案)文件和(舉發證據13)文件所揭露的內容至少會促使通常知識者,使用口服方式測試吡唑[4,3-d]嘧啶-7-酮化合物治療雄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效果,如此將引導至第3次附帶請求第1項請求項的標的,不需發明的技巧。」故認為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因此,系爭專利之歐洲對應案,支持我提出之上開引證組合態樣,是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4)系爭專利之韓國對應案,已被判決無效:「本件第5項修正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從[3考文獻1](我國舉發證據4之韓國對應案)和[3考文獻2](我國舉發證據13)、以及[3考文獻1]至[3考文獻3](我國舉發證據19)的結合就可輕易得知,不具進步性。」因此,系爭專利之韓國對應案,支持我提出之上開組合態樣,故系爭專利不具進步性,(5)你辯稱西地那非(產品名稱威而鋼)為全世界銷受最大的口服陽萎治療藥物,可作為專利進步性的其他證據。但是商業性的成功屬於判斷進步性中輔因性的判斷因素,仍需應判斷專利技術特徵是否確具有產業性、新穎性及進步性為是否具專利性為優先;此外,商業上的成功,需證明該成功是直接由發明之技術特徵而導致,而非如其他因素例如銷售技巧或廣告宣傳所造成,才可做為進步性的輔因性的判斷。4、系爭專利未載明實施必要之事項:系爭專利說明書未載明他在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類的種類,亦未載明藥學上可接受的稀釋劑或載體,且系爭專利說明書無實驗數據支持系爭專利化合物具有治療或預防勃起「不能」之功效,系爭專利核准公告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無法據以實施。其次,系爭專利申請核准公告專利範圍第2項6種化合物,並無說明書實施例之支持,無法據以實施。(4)我並無侵權行為,亦無損害賠償責任:1、我之行為並未造成你之損害:你於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程序,當然認威而鋼年銷售額達7億元之新聞報導,迄今你並未提出於系爭藥品上市後,威而鋼銷售量減少之證據,既然你提起本件訴訟所欲保護之威而鋼銷售並未受到影響,自無任何損害可言。其次,就學名藥市場而言,於第1家學名藥廠進入市場後,原廠藥不僅不會降低售價,銷售量亦不會受到影響,市場銷售量更會因此攀升,依寰宇公司銷售市調統計資料,威而鋼銷售額,<date>度為747,094,836元,<date>度為748,625,016元。威而鋼銷售<date>度較<date>度成長1.76%,你並未受有任何損失。再者,就SILDENAFIL成分獲准藥品許可證者,多達10張藥品輸入或製造許可證,喜力昂藥品已於去年年底上市行銷,因他為外國進口藥品,與威而鋼藥品間之競爭性,高於系爭藥品,且同類治療勃起障礙的藥物尚有禮來藥廠的犀利士、拜耳藥廠的樂威壯與台灣諾華股份有限公司進口之學名藥喜力昂,加上威而鋼共5種競爭藥品在相同市場中相互影響,而且台灣市場近兩年來之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因素,縱使威而鋼銷售出現成長趨緩之現象,明顯與系爭藥品無關,故你縱受有損害,亦非我所致。2、縱使我有造成損害,亦與你請求之2億元,相去甚遠:(1)姑不論我投入系爭藥品之製藥研發、申請許可藥證之成本均尚未回收,如今仍未使公司獲得純利。退步言之,僅能依據我整體營運利潤估計,我<date>度營運淨利率為8%,而我所得利益不超過468,558元(實則我並未獲淨利或純利),計算方式如下:<date>度系爭藥品100毫克部分銷售金額共3,904,651元,推估<date>至<date>止銷售金額應為<date>度銷售金額的1半即1,952,326元,兩者合計5,856,977元,依百分之8計算為468,558元。(2)退萬步言之,3照寰宇公司之統計調查數據,我銷售系爭藥品所得利益亦不超過716,001元(實則我並未獲淨利或純利),計算方式如下:寰宇公司統計調查數據,系爭藥品<date>度銷售統計金額為5,966,676元,推估<date>至<date>止應為<date>度銷售金額的1半即2,983,338元,兩者合計8,950,014元,依百分之8計算為716,001元等語,資為抗辯。(5)答辯聲明:1、你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我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 { "issueRef": "20",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56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67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79",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4 2",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1",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85 3",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96 4", "lawName": "專利法" }, { "issueRef":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7",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17 1", "lawName":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 "issueRef": "42 1", "lawName":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 "issueRef": "40-2 1", "lawName": "藥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