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stringlengths
6
23
modern
stringlengths
1
1.6k
classical
stringlengths
1
1.45k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等到了建业,他的队伍已达万余人。
比至建业,众万馀人。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丁固、诸葛靓在牛屯迎击他们,双方大战,施但等失败逃走。
丁固、诸葛靓逆之於牛屯,大战,但等败走。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丁、诸等救出孙谦,孙谦自杀。
获谦,谦自杀。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东吴将会稽郡一部分为东阳郡,将吴郡、丹杨郡分出另增设吴兴郡。
分会稽为东阳郡,分吴、丹杨为吴兴郡。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又以零陵郡北部为邵陵郡。
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十二月,孙皓又将国都迁回建业,派卫将军滕牧镇守武昌。
十二月,皓还都建业,卫将军滕牧留镇武昌。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宝鼎二年春,大赦天下。
二年春,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右丞相万彧前往上游镇守巴丘。
右丞相万彧上镇巴丘。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夏六月,修建显明宫,冬十二月,孙皓移居显明宫。
夏六月,起显明宫,冬十二月,皓移居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当年,将豫章、庐陵、长沙三郡分出一部分另置安成郡。
是岁,分豫章、庐陵、长沙为安成郡。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宝鼎三年春二月,孙皓任命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和司空。
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秋九月,孙皓出兵东关,丁奉赶往合肥。
秋九月,皓出东关,丁奉至合肥。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同年,孙皓派遣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等率军进入晋朝境内攻打交阯郡,被晋将毛炅等攻破,刘俊等都战死,兵士溃散退还合浦。
是岁,遣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脩则等入击交阯,为晋将毛炅等所破,皆死,兵散还合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建衡元年春正月,孙皓册立儿子孙瑾为太子,又封了淮阳王、东平王。
建衡元年春正月,立子瑾为太子,及淮阳、东平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冬十月,更改年号,大赦天下。
冬十月,改年,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十一月,左丞相陆凯去世。
十一月,左丞相陆凯卒。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派遣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王羽、苍梧太守陶璜取道荆州,监军李勖、督军徐存取道建安的海路,都到合浦进攻交阯郡。
遣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由荆州,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道,皆就合浦击交阯。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建衡二年春,万彧返回建业。
二年春。万彧还建业。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李勖因建安海路不通畅,杀了做为先导的将领冯斐,率军退回。
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杀导将冯斐,引军还。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三月,天火烧毁一万多户人家,死者七百人。
三月,天火烧万馀家,死者七百人。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夏四月,左大司马施绩去世。
夏四月,左大司马施绩卒。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殿中列将何定说: 少府李勖冤杀冯斐,擅自领兵撤退。
殿中列将何定曰: 少府李勖枉杀冯斐,擅彻军退还。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李勖、徐存等及他们的家属都被诛杀。
勖及徐存家属皆伏诛。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秋九月,何定率五千人逆水而上到夏口狩猎。
秋九月,何定将兵五千人上夏口猎。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都督孙秀投奔晋国。
都督孙秀奔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当年大赦天下。
是岁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建衡三年春正月底,孙皓率大军从华里出发,孙皓的母亲及他的王妃姬妾一同出行,东观令华核等人坚持抗争,随后返回。
三年春正月晦,皓举大众出华里,皓母及妃妾皆行,东观令华覈等固争,乃还。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当年,虞汜、陶璜击败交阯郡,擒获斩杀晋国所设置的守将,九真、日南都重属吴国。
是岁,汜、璜破交阯,禽杀晋所置守将,九真、日南皆还属。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大赦天下,分出交阯郡另置新昌郡。
大赦,分交阯为新昌郡。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吴国诸将攻克扶严,设置武平郡,任命武昌都督范慎为太尉。
诸将破扶严,置武平郡。以武昌督范慎为太尉。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去世。
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卒。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西苑传言凤凰聚集,于是更改第二年年号。
西苑言凤凰集,改明年元。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凤凰元年秋八月,征召西陵都督步阐。
凤皇元年秋八月,徵西陵督步阐。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步阐没有就任,占据西陵城投降晋国。
阐不应,据城降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派乐乡都督陆抗攻取步阐,步阐的部队全部投降。
遣乐乡都督陆抗围取阐,阐众悉降。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步阐和同谋的几十人都被诛灭三族。
阐及同计数十人皆夷三族。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大赦全国。
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当年右丞相万彧因被孙皓谴责而忧郁致死,他子弟被迁到庐陵。
是岁右丞相万彧被谴忧死,徙其子弟於庐陵。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何定奸恶污秽的事迹败露,被处死。
何定奸秽发闻,伏诛。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认为何定的恶行很像张布,就追改何定的名字为何布。
皓以其恶似张布,追改定名为布。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凤凰二年春三月,孙皓任命陆抗为大司马。
二年春三月,以陆抗为大司马。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司徒丁固去世。
司徒丁固卒。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秋九月,孙皓改封淮阳王为鲁王,东平王为齐王,又封陈留王、章陵王等九王,共十一位王,每位王授予三千士兵。
秋九月,改封淮阳为鲁,东平为齐,又封陈留、章陵等九王,凡十一王,王给三千兵。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大赦天下。
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爱妾有时派人到集市上去劫掠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向来是孙皓宠臣,他倚仗孙皓对他的宠幸,将抢夺者绳之以法。
皓爱妾或使人至市劫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素皓幸臣也,恃皓宠遇,绳之以法。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爱妾就此事向孙皓诉说,孙皓大怒,借其他事情把锯子烧红割断陈声的头,将他的尸体丢到四望山下。
妾以愬皓,皓大怒,假他事烧锯断声头,投其身於四望之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当年,太尉范慎去世。
是岁,太尉范慎卒。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凤凰三年,会稽郡谣传章安侯孙奋当做皇帝。
三年,会稽妖言章安侯奋当为天子。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临海太守奚熙在给会稽太守郭诞的书信中,批评国家政策。
临海太守奚熙与会稽太守郭诞书,非论国政。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郭诞只上报奚熙的信件没有上报谣言,就被送到建安去造船。
诞但白熙书,不白妖言,送付建安作船。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派三郡都督何植收押奚熙,奚熙出兵自受,截断海路。
遣三郡督何植收熙,熙发兵自卫,断绝海道。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奚熙部下杀死奚熙,将他的首级送往建业,奚熙被夷灭三族。
熙部曲杀熙,送首建业,夷三族。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秋七月,孙皓派二十五名使者分别到各州郡,搜查逃亡的作乱之人。
秋七月,遣使者二十五人分至州郡,科出亡叛。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大司马陆抗去世。
大司马陆抗卒。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自更改年号到这年,连年出现瘟疫。
自改年及是岁,连大疫。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将郁林郡分置为什么桂林郡。
分郁林为桂林郡。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天册元年,吴郡传言从地下挖出一块银子,一尺长,三分宽,上面刻有年月字样,于是孙皓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天册元年,吴郡言掘地得银,长一尺,广三分,刻上有年月字,於是大赦,改年。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天玺元年,吴郡上报临平湖从汉末以来被水草杂物堵塞,现在又自行流通。
天玺元年,吴郡言临平湖自汉末草秽壅塞,今更开通。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老者传说,此湖堵塞,天下动乱,此湖开通天下太平。
长老相传,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又在湖边得到一个石头盒子,里面有一块小石,青白色,四寸长,二寸多宽,刻着上作皇帝的字样。于是更改年号,大赦全国。
又於湖边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寸馀,刻上作皇帝字,於是改年,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会稽太守车浚、湘东太守张咏不交纳赋税,被就地处斩,将首级送到各郡示众。
会稽太守车浚、湘东太守张咏不出算缗,就在所斩之,徇首诸郡。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秋八月,京下督孙楷投降晋国。
秋八月,京下督孙楷降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鄱阳传言历阳山有石头的纹理形成文字,共有二十字,是 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 。
鄱阳言历阳山石文理成字,凡二十,云 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 。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又有吴兴阳羡山有一块空心石,长十余丈,名叫 石室 ,地方官员上表说是祥瑞之物。
又吴兴阳羡山有空石,长十馀丈,名曰石室,在所表为大瑞。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就派遣兼任司徒董朝、兼任太常周处到阳羡县,将那座山封为国山,更改第二年年号,大赦天下,以符合石上文字。
乃遣兼司徒董朝、兼太常周处至阳羡县,封襌国山。改明年元,大赦,以协石文。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天纪元年夏,夏口都督孙慎发兵江夏、汝南,烧毁民居,劫掠百姓。
天纪元年夏,夏口督孙慎出江夏、汝南,烧略居民。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当初,孙皓车夫的而子张俶多次诋毁他人,多次升任为司直中郎将,并被封侯,非常得到孙策宠爱。这一年,他的全部奸邪罪行被揭发上报,被处死。
初,驺子张俶多所谮白,累迁为司直中郎将,封侯,甚见宠爱,是岁奸情发闻,伏诛。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天纪二年秋七月,孙皓册立成纪王、宣威王等十一位王,每位王授予三千士兵,大赦天下。
二年秋七月,立成纪、宣威等十一王,王给三千兵,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天纪三年夏,郭马反叛。
三年夏,郭马反。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郭马原来是合浦太守脩允的部将都督。
马本合浦太守脩允部曲督。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脩允调转为桂林太守,后来生病,住在广州,先派郭马率领五百士兵到郡中安抚各少数民族部族。
允转桂林太守,疾病,住广州,先遣马将五百兵至郡安抚诸夷。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脩允去世后,所属亲兵应当分派他人,郭马等人家中都是时代军人,不愿分离。
允死,兵当分给,马等累世旧军,不乐离别。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当时又核查落实广州户口,郭马与亲兵将领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借此恐吓当地兵民,将他们聚合起来,攻杀广州都督虞授。
皓时又科实广州户口,马与部曲将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因此恐动兵民,合聚人众,攻杀广州督虞授。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郭马自称都管交阝止、广州二州各项军务、安南将军,殷兴担任广州刺史,吴述担任南海太守。
马自号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兴广州刺史,述南海太守。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何典攻打苍梧,王族进攻始兴。
典攻苍梧,族攻始兴。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八月,孙皓任命军师张悌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为司徒。
八月,以军师张悌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为司徒。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又任命执金吾滕循为司空,还未任命,就转为镇南将军,持符节,兼任广州牧,率领一万士兵从东路进讨郭马,在始兴与王族相遇,军队无法前进。
执金吾滕循为司空,未拜,转镇南将军,假节领广州牧,率万人从东道讨马,与族遇于始兴,未得前。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郭马杀南海太守刘略,驱逐广州刺史徐旗。
马杀南海太守刘略,逐广州刺史徐旗。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又派徐陵都督陶皓率七千士兵从西道进发,下令交州牧陶璜部属军队及合浦、郁林等郡军队,与东、西两路军队一起攻打郭马。
皓又遣徐陵督陶濬将七千人从西道,命交州牧陶璜部伍所领及合浦、郁林诸郡兵,当与东西军共击马。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有鬼目菜生长在工匠黄皓家,攀着枣树生长,有一丈多长,茎半径四寸,叶厚三分。
有鬼目菜生工人黄耇家,依缘枣树,长丈馀,茎广四寸,厚三分。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又有买菜生长在工匠吴平家,四尺高,叶厚三分,形状像枇杷,上部宽一尺八寸,下面根茎有五寸,两边生绿色叶子。
又有买菜生工人吴平家,高四尺,厚三分,如枇杷形,上广尺八寸,下茎广五寸,两边生叶绿色。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宫廷图书馆官员查考画图,称鬼目菜为芝草,买菜为平虑草。于是孙皓任黄皓为侍芝郎,吴平为平虑郎,并都授以银印及青绶带。
东观案图,名鬼目作芝草,买菜作平虑草,遂以耇为侍芝郎,平为平虑郎,皆银印青绶。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当年冬天,晋国命镇东大将军司马亻由出兵涂中,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出兵牛渚,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进军,平南将军胡奋向夏口进军,镇南将军杜预出兵江陵,龙骧将军王皓、广武将军唐彬领兵由水路沿长江东下,太尉贾充担任大都督,权宜衡量处理事情,让它们都处在晋军威势之中。
冬,晋命镇东大将军司马伷向涂中,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向牛渚,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向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向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太尉贾充为大都督,量宜处要,尽军势之中。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陶皓到了武昌,得知北方军队大举出兵,便停下驻扎不再前进。
陶濬至武昌,闻北军大出,停驻不前。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当初,孙皓每次大宴群臣,没有不令他们全都喝醉。
初,皓每宴会群臣,无不咸令沈醉。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设置黄门郎十人,特地不给他们酒喝,让他们整天侍立,做为监管官员错误的官吏。
置黄门郎十人,特不与酒,侍立终日,为司过之吏。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宴会结束后,让他们上奏官员们的过失,有不恭敬的眼神,失误的言语,没有不举报的。
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迕视之咎,谬言之愆,罔有不举。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大的过失立即施加严刑,小的过失即被记为罪过。
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辄以为罪。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后宫数千美女,而孙皓对美女的挑选还没有停止。
后宫数千,而采择无已。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又将急流引入宫内,遇有不合意的宫女,即将其杀死并让尸体顺流漂走。
又激水入宫,宫人有不合意者,辄杀流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或者剥去人的面皮,或者挖去人的双眼。
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岑民曰因奸险阿谀而深受宠贵,位列九卿,他喜欢发动劳伇,国人深受其苦。
岑昬险谀贵幸,致位九列,好兴功役,众所患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因此上下离心,没有人为孙皓尽力,这是由于孙皓已积恶到极点,全国人已不能再忍受他的驱使。
是以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盖积恶已极,不复堪命故也。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天纪四年春,孙皓册立中山王、代王等十一王,大赦天下。
四年春,立中山、代等十一王,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王昶、唐彬大军所到之处,吴军全都土崩瓦解,没有抵抗的。
濬、彬所至,则土崩瓦解,靡有御者。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杜预又斩杀吴江陵都督伍延,王浑又斩吴丞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晋军所到之地都能攻克。
预又斩江陵督伍延,浑复斩丞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所在战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三月九日,宫中有几百亲近之人向孙皓叩头请求诛杀岑暋,孙皓惶恐地答应他们的请求。
三月丙寅,殿中亲近数百人叩头请皓杀岑昬,皓惶愦从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十一日,陶皓从武昌返回,孙皓随即接见他,问他关于水军的消息,陶皓回答说: 蜀地的船只都很小,现在如有两万部队,乘坐大船作战,自可足以击败敌人。
戊辰,陶濬从武昌还,即引见,问水军消息,对曰: 蜀船皆小,今得二万兵,乘大船战,自足击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于是调集兵力,授予陶皓符节斧钺。
於是合众,授濬节钺。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第二天就要出发,在当晚部众全都逃走。
明日当发,其夜众悉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