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
---|---|
2014年8月下旬,曼斯菲尔德举办一系列活动庆祝电影上映20周年,其中包括文艺复兴剧院的电影放映、部分拍摄地点的客车游览,以及感化院的鸡尾酒聚会。冈顿、斯科特·曼、芮妮·布莱恩和詹姆斯·基西基等片中演员出席部分活动。2019年8月,当地又举行类似的25周年庆祝活动,嘉宾包括德拉邦特、布莱恩、曼、冈顿、阿方索·弗里曼、貝羅斯、羅斯頓、克莱尔·史莱默,以及弗兰克·梅德拉诺。德拉邦特表示,这还是他在电影完成后首次回到曼斯菲尔德,只有在这里才能深切感受到影片的深远影响,他还称:“这么多年过去还能听到人们谈论那部电影,这种感觉十分超现实”。 时间的考验 根据21篇评论计算出加权平均分82分(满分100分),代表“普遍赞誉”。 1999年,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将本片列入他的“伟大电影”名单。美国电影学会从1998年开始连续开展百年电影史系列评选,《肖申克的救赎》多次入选或提名。1998年,影片获AFI百年百大电影提名,虽未上榜,但在十年后重新评选时名列第72位,超过《阿甘正传》(第76名)和《低俗小说》(第94名)。电影在2006年评选的AFI百年百大勵志電影排名第23。安迪和典狱长诺顿分获AFI百年百大英雄與反派提名;片中台词“忙着活,或忙着死”()获AFI百年百大电影台词提名;《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费加罗的婚礼》选段)获AFI百年百大电影歌曲提名,纽曼的配乐获AFI百年电影史电影配乐提名。 2005年,美国编剧工会评选史上101部最杰出剧本,本片剧本排名第22。次年,英国第四频道公司的频道评选“死前必看的50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排在第13位。2014年,针对2120名好莱坞娱乐从业人员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肖申克的救赎》认可度排在第四位,其中娱乐界律师的认可度最高。2017年,《每日电讯报》在评选史上最佳电影时将本片列在第17位;《今日美国》同年评选史上50部最伟大电影,影片高居第三位。2019年,也把《肖申克的救赎》选入史上最伟大电影榜单。 《肖申克的救赎》还登上许多媒体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伟大电影名单,如《板岩》()和《新音乐快递》杂志(2012年)、《综合》杂志(,2013年),网站(2014年)、(2015年),网站,以及《美信》和《滚石》杂志(2017年)。 文化影响 2014年11月,为庆祝《肖申克的救赎》上映20周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加利福尼亚州比佛利山的塞缪尔·戈尔德温剧院举行一晚特别放映活动。2015年,本片因“文化、历史和美学领域的显著成就”,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影片登记表。德拉邦特对此非常激动:“我想不出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肖申克的救赎》入选祖国电影遗产更有荣誉感。”《综艺》杂志刊登的文章认为,“肖申克”已经成为监狱的代名词,令人马上想到监狱的景像。 电影的公众认可度经久不衰,大部分情况下已经超出评论家能够诉诸笔端的程度。弗里曼接受采访时称,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告诉他,《肖申克的救赎》是他们眼中最伟大的电影,而且这样的溢美之辞简直可谓“张嘴就来”。罗宾斯也称,他敢向天神发誓,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告诉他,“那部电影改变我的一生”。史蒂芬·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便《肖申克的救赎》不是他小说最优秀的改编电影,“也至少能排到前三,而且在影迷心目中十有八九是第一,因为该片基本上在所有类似调查中都能排到前几名……这样的事情我以前连想都没想过”。2014年《综艺》杂志刊登采访罗宾斯的文章,声称南非政治家纳尔逊·曼德拉曾告诉罗宾斯他非常喜欢《肖申克的救赎》。许多运动员声称该片是他们信心和勇气的来源,如尊尼·韋健遜(英国)、奥古斯丁·皮克特(,阿根廷)、艾尔·查伦(,加拿大)和丹·莱尔(,美国),約克公爵夫人莎拉也有类似说法。冈顿自称在摩洛哥、澳大利亚、南美洲、德国、法国和波拉波拉島都遇到本片粉丝。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形容本片就像口香糖,“一踩到就粘在鞋上”。德拉邦特在电影25周年之际表示,老一辈观众向新生代分享,令本片经久不衰。 2008年,《肖申克的救赎》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的用户评选“ 250”榜单超越《教父》排名第一,并且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名列前茅。英国《帝国杂志》读者先经投票把影片评为20世纪90年代最佳电影,后又在2006年评为史上最佳电影,2008年评选“史上电影五百强”排名第四,2017年“百佳电影”同样排第四。2011年3月,BBC廣播一台和BBC数字广播一台听众投票将本片选为他们最喜欢的电影。2013年,英国天空电视台开展民意调查,在所有与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失之交臂的电影中评选最伟大的一部,当年败给《阿甘正传》的《肖申克的救赎》胜出。2015年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本片还是英国观众最喜欢的电影,英国电影协会分析此次调查的人口年龄分布后指出,《肖申克的救赎》虽然并非所有年龄段投票人士的最爱,但至少都能排到前15,这表明该片能激起任何年龄观众的共鸣。相比之下,《低俗小说》更受青年投票人士青睐,老年人则对《乱世佳人》青眼有加。 2017年蓋特威克機場向旅客开展民意调查,评选坐飞机时看过的十佳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排名第四。英国影评人马克·克莫德()同年采访许多美国影迷,他们觉得观看本片就像“宗教体验”。2015年的民意调查表明影片还是新西兰影迷最喜欢的电影。影迷历久弥新的热忱确保本片在史上最受欢迎的电影中始终位居前列。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针对片中引述《圣经》条文的探讨: 外部链接 1994年美國電影作品 1990年代犯罪剧情片 1990年代监狱电影 美国监狱剧情片 城堡石娛樂電影 哥倫比亞影業電影 英语电影 友誼題材電影 冤案題材電影 改编自短篇小说的电影 史蒂芬·金作品改编电影 法兰克·戴伦邦特电影 湯瑪斯·紐曼配樂電影 緬因州背景電影 墨西哥背景電影 监狱背景电影 | 德拉邦特对逃狱桥段起初的设想是让安迪用石锤砸开排污管,但之后意识到这根本不可能,所以改为使用大石头。片中安迪从到处都是粪便的排污管爬向自由,但罗宾斯实际上是在水、巧克力糖浆和木屑中行进。据电影艺术指导泰伦斯·马什()透露,安迪爬完排污管后掉进小溪,里面的溪水实际上有毒。剧组将溪流下游部分封堵,令溪水变深,同时通过氯化手段净化水流。罗宾斯对此表示,“拍电影就该像军人一样注重服从,不要耽误大家的工作,哪怕有时需要冒损害身体健康或危及自身安全的风险”。根据原订计划,这场戏的持续时间要长得多,而且戏剧效果更强,需要跟拍安迪跨过田野跑上火车,但因拍摄时间仅有一个夜晚,所以缩短成安迪站在水中冒雨伸展双臂做出胜利手势。迪金斯对这场戏的摄影很不满意,自认当时的照明太亮;但导演觉得摄影师无须如此妄自菲薄。在他看来,考虑到当时的拍摄时间很赶,自己对时机和精确程度的要求又很高,所以迪金斯必须非常精准地确定需要拍摄哪些镜头,具体又该怎么拍。德拉邦特在2019年接受采访时对当年急于完成摄制,导致未能拍下安迪爬出牢房通道时的面部特写镜头颇感后悔。 片中安迪蓄意违反警卫命令通过监狱广播播放音乐源自罗宾斯的设想,原本的设定是关掉音乐。犯人观看丽塔·海华斯主演电影《吉尔达》的桥段也与原计划不同,本应播放比利·怀德讲述酗酒危害的电影《失去的周末》。这主要是因为拥有《失去的周末》版权的派拉蒙影业要价太高,制片人马文为此联络拥有《肖申克的救赎》国内发行权的哥伦比亚影业,哥伦比亚影业列出低价电影清单,其中就有《吉尔达》。电影大部分戏段都是在监狱内及其周边拍摄,所以镜头大多根据剧情不同时代按时间顺序摄制。这反过来又对演员的表演有利,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也能像片中人物一样发展。据德拉邦特回忆,安迪告知瑞德去墨西哥生活的梦想这场戏的拍摄时间相对较晚,回顾电影制作过程时他经常重看这一段,他称赞罗宾斯和弗里曼只拍几次就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后期制作 《肖申克的救赎》最终在影院上映时片长142分钟,片尾申明敬献的艾伦·格林()曾是导演的经纪人,在本片拍摄期间因艾滋病去世。电影的初剪版时长近两个半小时,格洛泽认为太长,所以又剪掉多段镜头,例如瑞德出狱后适应外界生活的桥段本会更长。德拉邦特称,初剪版试映观众看起来对这段内容感到很不耐烦,觉得瑞德肯定也会自杀。另一段删掉的内容是狱警调查安迪的逃生通道,被剪原因是拖慢电影节奏。电影起初采用冷开场,开头就是安迪涉嫌犯罪的内容,法庭戏与片头字幕穿插在一起,但之后这些内容剪辑在一起,营造更加“强有力”的开局。剧本中还有一处导演自认最为得意的戏码因制作周期限制未能拍摄,这场戏讲述瑞德梦见他被吸入丽塔·海华斯的海报,然后孤独一人无比渺小地置身太平洋海岸,嘴里说道:“我真吓坏了,连回家的路都没有”。德拉邦特对未能拍出这一段深感遗憾。 根据导演的原有设想,本片是在瑞德乘客车前往墨西哥边境时结束,为之后的命运留下悬念,但格洛泽坚持要加上瑞德和安迪在锡瓦塔内霍重逢的镜头。制片人称,德拉邦特觉得这样的结局太商业化而且不够含蓄,但她希望观众看到两人团聚。城堡石娱乐公司同意为拍摄这场戏提供资金,同时承诺导演保留拍板权,最终电影无论是否包括这一段都可以。团聚的桥段原本更长,安迪和瑞德都引述两人首次见面时说过的话,但德拉邦特觉得这样的内容有些自作聪明,决定剪掉。海滩重聚是试映观众最喜欢的桥段,弗里曼和罗宾斯都觉得这样的结局很有必要。导演看到试映观众的反响后同意在最终版本加入这一段,称看着角色通过漫长旅程终于到达终点的感觉既神奇又振奋。 音乐 本片配乐由湯瑪斯·紐曼作曲,他觉得电影中即便没有音乐都足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所以很难在确保音乐不分散观众注意力的情况下把剧情提升到新高度。安迪逃出监狱后响起的音乐名为《肖申克救赎》(),主题本由三个音符组成,但导演觉得这样太具“凯旋和发迹感”,要求改为单音符主题。瑞德获释后响起《瑞德也来过》(),直到他发现安迪所藏物品为止,纽曼对这段非常满意。乐曲起初是双簧管独奏,作曲家在导演要求下勉强同意加入口琴声部,意指瑞德收到安迪留给他的口琴,继续希望的旅程。据德拉邦特所述,口琴演奏家汤米·摩根()仅用一次就即兴吹奏出最完美的曲调,也就是电影最终包含的版本。纽曼的配乐非常成功,此后多年在许多电影的预告片中采用。 发行 影院放映 本片正式发行前先经过试映。据称试映反响极其热烈,观众热情“直冲屋顶”,格洛泽也称她很少看到如此良好的试映反响。制片商希望吸引“更具声望的观众”,但斯蒂芬·金凭《闪灵》和《狂犬庫丘》等纸浆杂志作品成名,很可能不受这类观众待见,所以电影绝大多数宣传资料都没有列出金的名字。 1994年9月,《肖申克的救赎》先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和曼斯菲尔德的文艺复兴剧院()首映,然后从23号开始在北美洲限量放映,其中第一个周末共在33家电影院进账72.7万美元,平均每家两万2040美元。德拉邦特和格洛泽遵循好莱坞传统在电影开映当晚前往各影院现场了解观众看法,两人抵达日落大道的圆顶剧院,但却发现里面根本没人。格洛泽称,两人当时还在电影院外卖出两张票,并向对方承诺,如不满意可联系城堡石娱乐公司退款。虽有许多评论称赞本片,但格洛泽认为,《洛杉矶时报》批评电影乏善可陈的文章导致观众流失。1994年10月14日,《肖申克的救赎》开始全面发行,共在944家影院上映,但第一个周末仅收入240万美元,平均每家2545美元,在所有电影中排第九,低于入账300万美元的性喜剧《勇闯快活岛》(),略高于收入210万美元的《机智问答》(),其中《机智问答》已经上映五周。截至1994年11月下旬结束放映,《肖申克的救赎》总票房约为1600万美元,属于票房炸弹,未能收回2500万美元预算,更不用说还有宣传成本和影院商家分成。 本片上映期间面临众多对手的强力竞争,如刚拿下金棕榈奖并于10月14日首映的《低俗小说》(最终票房1.08亿美元),以及持续热卖42周之久的《阿甘正传》(3.3亿美元),这两部电影之后都成为非常热门的文化现象。此时美国电影观众普遍热衷动作片,所以布鲁斯·威利斯和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电影也对《肖申克的救赎》发行不利。弗里曼认为片名不合适,观众根本记不住,罗宾斯也称有影迷向他问起:“那个叫什么‘缩缩减减’之类的电影到底是讲什么的?” 电影上映前,发行商就曾因担心片名不利宣传考虑其他名称,但最终没有采纳。此外,片中缺少女角色来扩大观众群体,监狱题材电影此时普遍不受待见,并且宣传过程缺乏市场兴奋点都是影片商业失利的重要原因。 1995年初获得七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后,本片在2到3月重新上映,再进账1200万美元,北美市场总票房提高到2830万美元,再加上海外其他市场的3000万美元,电影的全球票房达到5830万美元。影片在1994年美国本土电影票房榜上排第51,在所有R级电影中排第21。 家用媒体和电视播映 电影票房不佳,但华纳家用视频()仍在1995年把32万盒本片的出租录像带运到美国各地,这在当时可谓非常冒险。最终《肖申克的救赎》在1995年电影录像带出租榜上名列前茅。电影获得大量推荐,许多客户反复观看,而且无论男女评价都很高,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促使影院失利的本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993年,泰德·透纳的透纳广播公司收购城堡石娱乐公司并开通电视频道特纳电视网,获得本片的有线电视播映版权。据格洛泽透露,电影票房不理想,所以特纳电视网只需支付极低成本就能播放本片,同时又能加收高额广告费。1997年6月,影片开始定期在该台播放,累计播放次数创下新纪录,有评论认为这是《肖申克的救赎》票房惨败后获得极大关注并发展成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德拉邦特认为电影成功的转折-{}-点是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称影片本来“籍籍无名,但那年奥斯卡却七次提到它的名字”。1996年,华纳媒体与透纳广播公司合并,《肖申克的救赎》版权因此移交华纳媒体子公司华纳兄弟。 截至2013年,《肖申克的救赎》已在15个基础有线电视频道播出,并且这年的总播出时间达151小时,和1983年的《疤面煞星》不相上下,仅次于1993年的《窈窕奶爸》。电影在斯派克、、圣丹斯电视()和终身()电视频道18至49岁年龄段观众收视率最高的电影中都排在前15%位置。虽然基本没有女演员,但本片依然是主要面向女观众群体的奥普拉·温弗瑞电视网()收视成绩最好的电影。2014年,《华尔街日报》发文,根据制片商从票房、家用媒体销售、电视播映版权等各项收入获得的分成计算,估计《肖申克的救赎》已进账一亿美元。时任华纳兄弟家用娱乐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杰夫·贝克()表示,本片家用媒体销售已赚得约八千万美元。虽然电影的电视播映版权收入不明,但据2014年华纳兄弟在任及前任高管透露,公司电影库总价值15亿美元,《肖申克的救赎》是其中价值颇高的资产。同年,冈顿自称电影十周年(2004年)时仍带给他六位数的版税进账,而且此后每年都为他赢得“可观收入”,考虑到电影已上映多年,这样的情况可谓非常罕见。 反响 专业评价 《肖申克的救赎》上映后获得普遍好评。部分影评人将本片与《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飞越疯人院》、《铁窗喋血》,以及《牢狱大暴动》()等广受好评的监狱或类监狱题材剧情片相提并论。吉恩·西斯克()称,《肖申克的救赎》就像《飞越疯人院》一样,都是讲述对抗霸道威权的励志电影。 欧文·格里伯曼()在《娱乐周刊》发文,称赞弗里曼扮演的瑞德真实可信,让人产生代入感。《纽约时报》刊登珍妮特·马斯林()的文章,同样表扬弗里曼表现出色,感叹瑞德一角在片中作用范围有限,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安迪的旁观者。在她看来,弗里曼的精彩演出已经让角色远远超出旁观者的需要。马斯林称,瑞德在生活上极其依赖监狱高墙,对此弗里曼的诠释特别感人。《综艺》的伦纳德·克拉迪()认为,弗里曼的角色“戏点更多”,注定人物不会平庸,始终保持优雅和尊严。德森·豪()通过《华盛顿邮报》称弗里曼是喜剧和凄美节奏的“大师”。肯尼斯·图兰()在《洛杉矶时报》发表的评论虽然对本片整体印象欠佳,制片人格洛泽甚至认为电影票房失利便是拜他所赐,但文中依然对弗里曼称颂有加,称他“轻而易举地把《肖申克的救赎》提升到最接近应有水准的高度”。 格里伯曼认为,安迪属于现代版的賈利·古柏式人物,为人善良而且言简意赅,但罗宾斯的演出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马斯林认为安迪的形象更加柔和,但罗宾斯的诠释偏向激烈,卓具成效地描绘出人物从新入狱囚犯向年长父辈的转变过程。克拉迪认为,罗宾斯对人物的刻画深刻而不花俏,精准、诚实而流畅,是本片的重要台柱。德森·豪认为安迪就像“俗气版弥赛亚”,能够轻易把所有人吸引到身边,就像“进监狱的阿甘”,但罗宾斯身上散发出恰如其分的纯真气质,让故事情节真实可信。《好莱坞报道》的评论认为,弗里曼和罗宾斯都为影片奉献精彩且层次分明的演出,令角色与众不同;《滚石》杂志的彼得·崔維斯认为两位演员创造的人物“强大而动人到无可否认”。克拉迪还称赞冈顿和布朗的演出,令人物的罪恶形象“极其真实可信”;但德森·豪认为冈顿对典狱长的诠释充满陈辞滥调,一面用宗教美德自称自赞,另一面却做着谋杀的勾当。 马斯林认为,德拉邦特的导演处女作就能有如此表现实在令人惊叹,故事情节充满柔情和意外丰富的关爱,克拉迪觉得电影唯一的缺点是德拉邦特在配角或支线剧情上花费的笔墨太多。《好莱坞报道》称赞导演和编剧表现干净利落,但批评影片实在太长。克拉迪认为《肖申克的救赎》时间较长,基调缓和,幽默和意外事件点缀其间,会削弱电影对主流观众的吸引力,但片中对囚犯天性的描绘着实令人着迷。格里伯曼对电影忽视囚犯罪行,刻意把他们描绘成好人的做法不以为然。图兰很反感片中那些在他看来极其暴力的内容和强奸场面,因为经过这些桥段对比,绝大多数囚犯看起来都成了心慈手软的好人,似乎给监狱生活蒙上“玫瑰色的光芒”。克拉迪整体认为《肖申克的救赎》“难能可贵、令人难忘”,就像只有小瑕疵的粗钻;但德森·豪批评电影偏离主旨的支线剧情太多,而且片尾应该留下悬念,不应为迎合观众拍出安迪和瑞德重聚的镜头。罗杰·伊伯特指出,本片故事的成功之处不是安迪的英雄行径,而是瑞德对他的感知和理解。 迪金斯的摄影也像往常一样获得赞赏,《好莱坞报道》称电影镜头的预兆感十足,而且设计精湛,崔維斯认为片中镜头通过精心布置体现监狱日常生活的艰难困苦,观众几乎能感觉到犯人皮肤内渗透的沮丧和愤怒。格里伯曼称赞片中景色,认为“苔藓般黑暗的饱和影像传递出柔和的愉悦感,感觉仿佛伸手就能碰到监狱的高墙”。《好莱坞报道》认为纽曼谱写的配乐达到个人最高水准,音乐氛围光芒四射、音调明亮而优雅,完美配合电影核心主题。克拉迪认为配乐在“忧郁和荒诞之间取得恰到好处的平衡”。 荣誉 《肖申克的救赎》在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七项提名,创下斯蒂芬·金作品改编电影的新纪录,分别是最佳影片(马文)、最佳男主角(弗里曼)、最佳改编剧本(德拉邦特)、最佳摄影(迪金斯)、最佳剪辑(理查德·弗朗西斯-布鲁斯)、最佳音响效果(罗伯特·利特、艾略特·泰森、迈克尔·赫比克和威利·D·伯顿),以及最佳原创配乐(纽曼,首次提名),但最終均未获奖。电影还获第52屆金球獎两项提名,分别是弗里曼的剧情类最佳电影男主角,以及德拉邦特的最佳编剧。 罗宾斯和弗里曼均获1995年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德拉邦特获1994年美国导演工会奖长片电影最佳导演奖提名和美国编剧工会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迪金斯获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院线发行电影摄影杰出成就奖,制片人马文获1994年美国制片人协会金桂冠奖()提名。 影响 德拉邦特此后还两次把金的小说搬上大银幕,分别是1999年的《绿里奇迹》和2007年的《迷雾》。金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称,对于自家作品的所有改编电影,他最满意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和《伴我同行》。 片尾安迪把留给瑞德的信件和现金藏在橡树下,这棵树随后得名“肖申克树”(),成为希望的象征。据2016年《纽约时报》报导,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前来看望这棵树。2011年7月29日,肖申克树被闪电劈开,美国各地新闻主播、报纸和网站争相报导,消息甚至飘洋过海登上印度网站。2016年7月22日左右,该树完全被狂风刮倒,剩余部分在2017年4月锯断。肖申克树的残留之后与石锤、磁铁一起制成《肖申克的救赎》纪念品。 用于为肖申克监狱取景的俄亥俄州立感化院(又名曼斯菲尔德感化院)原计划在电影拍摄完成后彻底拆除,后来改造成旅游景点。热心影迷组建曼斯菲尔德感化院保护协会(),于2000年以一美元价格向俄亥俄州政府买下废弃建筑,开始按监狱和电影拍摄地历史地标的标准保养维护。2019年的新闻报导估计景点平均每年进账达到1600万美元。许多房间和道具都保持原样,如安迪逃生的排污管道,以及片尾橡树的一小截,是在2011年该树遭闪电劈开后取得。影迷对感化院周边也很感兴趣,当地商家推出“肖申三明治”()和监狱形状的圆环蛋糕。据曼斯菲尔德/里奇兰县会议和旅游局(,后更名曼斯菲尔德目的地)提供的统计数字,电影上映后当地旅游业收入逐年增长,2013年共有约1.8万游客慕名而来,为地方经济贡献超过三百万美元。曼斯菲尔德目的地()开通“肖申克线路”(),沿途经过电影相关的15个地点,涉及地区包括曼斯菲尔德、阿什兰、上桑德斯基和圣克罗伊岛。2018年,该线路的运营收入为1690万美元。 2014年8月下旬,曼斯菲尔德举办一系列活动庆祝电影上映20周年,其中包括文艺复兴剧院的电影放映、部分拍摄地点的客车游览,以及感化院的鸡尾酒聚会。冈顿、斯科特·曼、芮妮·布莱恩和詹姆斯·基西基等片中演员出席部分活动。2019年8月,当地又举行类似的25周年庆祝活动,嘉宾包括德拉邦特、布莱恩、曼、冈顿、阿方索·弗里曼、貝羅斯、羅斯頓、克莱尔·史莱默,以及弗兰克·梅德拉诺。德拉邦特表示,这还是他在电影完成后首次回到曼斯菲尔德,只有在这里才能深切感受到影片的深远影响,他还称:“这么多年过去还能听到人们谈论那部电影,这种感觉十分超现实”。 时间的考验 根据21篇评论计算出加权平均分82分(满分100分),代表“普遍赞誉”。 1999年,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将本片列入他的“伟大电影”名单。美国电影学会从1998年开始连续开展百年电影史系列评选,《肖申克的救赎》多次入选或提名。1998年,影片获AFI百年百大电影提名,虽未上榜,但在十年后重新评选时名列第72位,超过《阿甘正传》(第76名)和《低俗小说》(第94名)。电影在2006年评选的AFI百年百大勵志電影排名第23。安迪和典狱长诺顿分获AFI百年百大英雄與反派提名;片中台词“忙着活,或忙着死”()获AFI百年百大电影台词提名;《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费加罗的婚礼》选段)获AFI百年百大电影歌曲提名,纽曼的配乐获AFI百年电影史电影配乐提名。 2005年,美国编剧工会评选史上101部最杰出剧本,本片剧本排名第22。次年,英国第四频道公司的频道评选“死前必看的50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排在第13位。2014年,针对2120名好莱坞娱乐从业人员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肖申克的救赎》认可度排在第四位,其中娱乐界律师的认可度最高。2017年,《每日电讯报》在评选史上最佳电影时将本片列在第17位;《今日美国》同年评选史上50部最伟大电影,影片高居第三位。2019年,也把《肖申克的救赎》选入史上最伟大电影榜单。 《肖申克的救赎》还登上许多媒体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伟大电影名单,如《板岩》()和《新音乐快递》杂志(2012年)、《综合》杂志(,2013年),网站(2014年)、(2015年),网站,以及《美信》和《滚石》杂志(2017年)。 文化影响 2014年11月,为庆祝《肖申克的救赎》上映20周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加利福尼亚州比佛利山的塞缪尔·戈尔德温剧院举行一晚特别放映活动。2015年,本片因“文化、历史和美学领域的显著成就”,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影片登记表。德拉邦特对此非常激动:“我想不出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肖申克的救赎》入选祖国电影遗产更有荣誉感。”《综艺》杂志刊登的文章认为,“肖申克”已经成为监狱的代名词,令人马上想到监狱的景像。 电影的公众认可度经久不衰,大部分情况下已经超出评论家能够诉诸笔端的程度。弗里曼接受采访时称,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告诉他,《肖申克的救赎》是他们眼中最伟大的电影,而且这样的溢美之辞简直可谓“张嘴就来”。罗宾斯也称,他敢向天神发誓,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告诉他,“那部电影改变我的一生”。史蒂芬·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便《肖申克的救赎》不是他小说最优秀的改编电影,“也至少能排到前三,而且在影迷心目中十有八九是第一,因为该片基本上在所有类似调查中都能排到前几名……这样的事情我以前连想都没想过”。2014年《综艺》杂志刊登采访罗宾斯的文章,声称南非政治家纳尔逊·曼德拉曾告诉罗宾斯他非常喜欢《肖申克的救赎》。许多运动员声称该片是他们信心和勇气的来源,如尊尼·韋健遜(英国)、奥古斯丁·皮克特(,阿根廷)、艾尔·查伦(,加拿大)和丹·莱尔(,美国),約克公爵夫人莎拉也有类似说法。冈顿自称在摩洛哥、澳大利亚、南美洲、德国、法国和波拉波拉島都遇到本片粉丝。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形容本片就像口香糖,“一踩到就粘在鞋上”。德拉邦特在电影25周年之际表示,老一辈观众向新生代分享,令本片经久不衰。 2008年,《肖申克的救赎》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的用户评选“ 250”榜单超越《教父》排名第一,并且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名列前茅。英国《帝国杂志》读者先经投票把影片评为20世纪90年代最佳电影,后又在2006年评为史上最佳电影,2008年评选“史上电影五百强”排名第四,2017年“百佳电影”同样排第四。2011年3月,BBC廣播一台和BBC数字广播一台听众投票将本片选为他们最喜欢的电影。2013年,英国天空电视台开展民意调查,在所有与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失之交臂的电影中评选最伟大的一部,当年败给《阿甘正传》的《肖申克的救赎》胜出。2015年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本片还是英国观众最喜欢的电影,英国电影协会分析此次调查的人口年龄分布后指出,《肖申克的救赎》虽然并非所有年龄段投票人士的最爱,但至少都能排到前15,这表明该片能激起任何年龄观众的共鸣。相比之下,《低俗小说》更受青年投票人士青睐,老年人则对《乱世佳人》青眼有加。 2017年蓋特威克機場向旅客开展民意调查,评选坐飞机时看过的十佳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排名第四。英国影评人马克·克莫德()同年采访许多美国影迷,他们觉得观看本片就像“宗教体验”。2015年的民意调查表明影片还是新西兰影迷最喜欢的电影。影迷历久弥新的热忱确保本片在史上最受欢迎的电影中始终位居前列。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针对片中引述《圣经》条文的探讨: 外部链接 1994年美國電影作品 1990年代犯罪剧情片 1990年代监狱电影 |
莫拉维克悖论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汉斯·莫拉维克主页 | 卡内基梅隆大学移动机器人实验室主任。著作有《智力后裔:机器人和人类智能的未来》、《机器人:通向非凡思维的纯粹机器》(ISBN 0195136306)。 参见 莫拉维克悖论 |
评价 《吴子》主要总结了战国时期的实战经验,与《孫子》一起并称“孙吴兵法”。非常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吳子》一書雖僅五千字左右,但內容十分豐富,是繼《孫子》以後又一部體係完備、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兵學論著,在中國古代兵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戰國末年,據說「每家藏有孫吳書」(《韓非子》)。後世將孫吳並稱,宋代將《吳子》列入《武經七書》,無疑是公允。 版本 宋代的《武经七书》本。 明吴勉学刊《二十子》本。 明翁氏刊《武学经传三种》本。 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收的影宋本《孙吴司马法》。 清《四库全书》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 | 题解 《吴子》相传为战国时卫国人吴起所作。現存《吴子》分上下兩卷,每卷三篇,共六篇。不過,在後漢班固所編寫之《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圖書總目錄)裡,有「吳起四十八篇」說法,可見原來篇數相當多。究竟是因為散佚而剩下六篇,還是經過再編而濃縮,個中情形不同。總之,我們所能讀到只是六篇。明清以来,许多学者怀疑此书是西汉或六朝时人的伪託之作。现在一般认为是经后人整理的吴起的军事思想的记录。 评价 《吴子》主要总结了战国时期的实战经验,与《孫子》一起并称“孙吴兵法”。非常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吳子》一書雖僅五千字左右,但內容十分豐富,是繼《孫子》以後又一部體係完備、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兵學論著,在中國古代兵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戰國末年,據說「每家藏有孫吳書」(《韓非子》)。後世將孫吳並稱,宋代將《吳子》列入《武經七書》,無疑是公允。 版本 宋代的《武经七书》本。 明吴勉学刊《二十子》本。 明翁氏刊《武学经传三种》本。 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收的影宋本《孙吴司马法》。 清《四库全书》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所收。 |
吴起主张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地理条件、政治状况、人民习俗、经济实力、军队素质和军阵阵法等特点,制定不同的军事策略,为此他针对六国不同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作战方针和战法。吴起还强调要摸清敌人的部署情况,选择其薄弱环节进行打击,为此他列出了八种不需要占卜吉凶就可出击、六种不需占卜不要与敌作战的情况。吴起还主张用兵要随机应变,为此他提出击强、击众、谷战、水战、围城等具体战法。此外,吴起还最早对养马和骑战做了专门的论述。 逸事 吴起谏君 魏武侯曾向吴起询问国君继位后第一年称作“元年”的含义,吴起回答说:“元年就是国君必须要行事谨慎。”魏武侯问:“如何行事谨慎?”吴起说:“君主必须端正自身。”魏武侯又问:“君主应当怎样端正自身?”吴起回答说:“君主要明智,心智不明的话有什么办法能端正自身呢?那应当广开言路并从中选择,使自己的心智聪明。古代的君主一开始处理国政时,士大夫如有进言、士人如有请见、百姓如有请求,君主一定会满足他们,公族如果有人来请安问候一定接见他们,四方有人来投奔都不拒绝,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双眼不受蒙蔽的方法;君主分赏俸禄必须要周到,使用刑罚必须要恰当,一定要宅心仁厚,时常惦记着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祸患,这样就不会失去民心;君主自身的作风要正派,亲信的大臣必须亲自挑选任用,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职务,管理百姓的权力不能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这样君主就不会失去权力,这都是《春秋》中的嘱托,也是君主继位后第一年必须要做的大事。” 魏武侯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魏武侯退朝后面带喜色,吴起上前对他说:“有人曾把楚庄王的话告诉过您吗?”魏武侯问:“楚庄王是怎么说的?”吴起回答说:“楚庄王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退朝后他面带忧色。申公巫臣上前询问其原因,楚庄王说:‘我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深感忧虑。忧虑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话中,他说过:“诸侯中能得到师傅的可称王得天下,得到朋友的可称霸诸侯,得到提出疑问的人的能够保全国家,自行谋划而没有谁能比得上的会灭亡。”现在凭我这样的本事,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的国家将要灭亡了!因此我深感忧虑。’楚庄王因此而忧虑,而您却因此而高兴。”魏武侯后退了几步,拱手向吴起拜了两次说:“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我的过错啊。” 吴起攻亭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秦国有个岗亭靠近魏国境内。这个岗亭会对魏国的种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它。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然后下令说:“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没有人去搬它,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红豆,下令说:“谁能把红豆搬到西门,赏赐如前。”百姓们都争抢去搬。最后吴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岗亭,能冲锋陷阵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赏赐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们争先恐后参战,一个早上就把岗亭攻占了。 吴起聚餐 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邀请他来家裏用餐。这位老朋友让吴起先回家等他,说他过一会就去。吴起说:“那我等您来了再喫。”这人到黃昏都没有来,吴起也不喫飯,就等着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请这位老朋友。直到这位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喫饭。 吴起出妻 吴起曾让他的一位妻室织丝带,结果幅宽比要求的尺度窄些。吴起让她改一下,吴妻说:“行。”等到织成,又量了量,结果还是不符合要求的尺度,吴起非常生气。吴妻回答说:“我开头就把经线确定好了。不可以更改了。”吴起休棄了她。吴妻请求見自己的哥哥,要求哥哥跟吳起求情。她哥哥说:“吴起是個立法的人,他制定法令,是想用来为大国建立功业。他必须首先在自己妻妾身上兑现,然后才能推行給民眾,你不要希望回去了。”吴妻又去拜託弟弟,吴起妻子的弟弟是衛國的顯貴,就凭着被卫君器重的身份,去请求吴起把妻子接回。吴起不听从,便离开卫国到楚国去了。 另一种说法:吴起把丝织的带子拿给他妻子,说:“你为我织条丝带,以這條當作樣本。”結果吳妻織得特別美。吴起说:“让你织条丝带,要求像样品一样。现在為甚麼织得特别美?”他妻子说;“用的材料是一样的,只是额外多用了工夫,所以更美。”吴起说:“这違背了我的吩咐。”让她穿好衣服,把她休棄。她父亲前去求情,吴起说:“我在家說話算話。” 評價 正面评价 吴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将领,军事上他拥有卓越统帅能力、先进军事思想,他料敌合变、爱兵如子,吴起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在历朝历代都享有极高的赞誉。 临武君评价吴起:夫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上者,变轴攻夺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 鲁仲连称赞吴起: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 尉缭子称赞吴起: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班固称赞吴起: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 曹操评价吴起: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东晋的葛洪称赞吴起:孙吴韩白,用兵之圣也。《旧唐书》评价吴起: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 武成王庙有诗称赞吴起: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幼学琼林》中称赞吴起: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 郭沫若称赞吴起: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是与商鞅并称的。 此外,吴起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通过改革使魏、楚两国富国强兵,他在政治上的贡献也得到广泛赞誉。 范雎评价吴起:吴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 蔡泽评价吴起: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 韩非评价吴起: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明朝的思想家李贽称赞吴起:吴起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而楚伯。 负面评价 吴起贪恋功名,为取得成功不择手段。他杀妻求将、为子不孝和貪財好色的人格缺陷为这位文武全才的将领增加了人生污点,也成为文人墨客诟病的对象: 唐代的白居易作诗贬斥吴起: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唐彦谦有诗讥讽吴起: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 南宋的徐钧作诗评价吴起:兵书司马足齐名,盟母戕妻亦骇闻。 南宋的于石作诗批判吴起:吴起为鲁将,杀妻殊不仁。乐羊伐中山,食子太无情。 此外,对于吴起执法严格、不近人情,用兵杀伐无度,造成横尸遍野、生灵涂炭的行为也多有非议: 司马迁评价吴起: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班固评价吴起: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施于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下离心,政谋不良,故可变而诈也、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曹丕评价吴起: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纪念 吴起县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邻靖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会师,结束长征。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属延安市管辖。 吴起县境内建有吴起广场,广场中心树立有吴起雕像。 起台镇 起台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境内,相传吴起率兵东征讨伐齐国,曾在此地安营扎寨,筑起高台点将练兵。两军交战在即时吴起忽闻老母病故,悲痛万分。但吴起以国家为重,率兵出战大获全胜。后人为纪念吴起在此筑寺祭祀,名为“吴起台寺”,简称“起台寺”,起台镇由此得名。因历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并在此立碑,现该碑仍树立在起台镇。 | 此外,对于吴起执法严格、不近人情,用兵杀伐无度,造成横尸遍野、生灵涂炭的行为也多有非议: 司马迁评价吴起: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班固评价吴起: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施于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下离心,政谋不良,故可变而诈也、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曹丕评价吴起: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纪念 吴起县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邻靖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会师,结束长征。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属延安市管辖。 吴起县境内建有吴起广场,广场中心树立有吴起雕像。 起台镇 起台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境内,相传吴起率兵东征讨伐齐国,曾在此地安营扎寨,筑起高台点将练兵。两军交战在即时吴起忽闻老母病故,悲痛万分。但吴起以国家为重,率兵出战大获全胜。后人为纪念吴起在此筑寺祭祀,名为“吴起台寺”,简称“起台寺”,起台镇由此得名。因历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并在此立碑,现该碑仍树立在起台镇。 文学形象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吴起于第八十五回《乐羊子怒餟中山羹 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中登场。在第八十六回《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中,吴起在鲁穆公手下任职,娶田氏之女为妻。齐国国相田和与田忌、段朋率军攻打鲁国,吴起杀妻取得将位后到达前线,与士兵同甘共苦,得到手下的信任。两军对峙时,田和派部下张丑前往吴起营中打探情报,吴起隐藏军中精兵,故意向张丑展示军中老弱病残,并款待张丑说无意与齐国作战,只想求和,让他麻痹大意。张丑回营时,吴起暗中调兵遣将尾随其后,偷袭齐军主营,齐军大败。田和随后命张丑带美女二人、黄金千镒贿赂吴起,又暗地散布吴起受贿通齐的事情。鲁穆公得知后罢免吴起的官职准备治他的罪,吴起逃奔魏国,居住于翟璜的家里,经翟璜推荐后担任西河郡守。秦惠公死后,吴起趁秦国君位动荡之机夺取河西五城。其余描述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基本相同。 此外,还有现代作家孙开泰、孙东以吴起为生平的长篇历史小说《吴起传》。 影视形象 1999年上映的长篇电视剧《东周列国战国篇》中,吴起由张山饰演。此外,吴起还出现在京剧名段《湘江会》、《战春秋》中。 相关条目 兵家 孙武 吴起县 河西之战 吴子兵法 吴起变法 延伸阅读 参考书籍 戰國 吳起著《吳子兵法》 戰國 韓非著《韩非子》 戰國 尉繚《尉繚子》 戰國末期 荀況著《荀子》 秦 呂不韋編《吕氏春秋》 西漢淮南王劉安編纂《淮南子》 西漢 劉向輯《战国策》 西漢 劉向著《新序》 西漢 劉向著《說苑》 西漢 司馬遷著《史記》 明末余邵魚、馮夢龍撰《东周列国志》 注释 参考资料 W吳 W吳 W吳 W吳 W吳 |
评价 《司马法》中主要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军礼和军法,对于礼学研究非常重要,受到历代兵家和史学家所重视。 版本 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收的影宋本《孙吴司马法》。 清人所辑《司马法逸文》。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中收录。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体例 共五篇: 仁本第一 天子之义第二 | 《司马法》又稱《司马兵法》或者《司马穰苴兵法》,為中国著名兵书之一,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均具争议。 题解 根据《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记载,戰國初期,齐威王命令大臣追述古代的司马兵法,同时也把春秋末期齐景公时的将军司马穰苴的兵法附入其中。 《司马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称《军礼司马法》,共155篇。汉朝以后,该书多有散佚,至唐朝编《隋书·经籍志》时录为3卷5篇,列入子部兵家类,称为《司马法》,即今本《司马法》3卷5篇的原型,其中既涉及了春秋时的制度,亦涉及了战国时的制度。 对于该书的真伪、成书年代及作者誰屬等问题,历代学者均有各种不同的看法。部份认为《司马法》是一部伪书;部份认为史书中的《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司马法》及《军礼司马法》是几种不同的书;部份认为今本《司马法》可分为两部分,前两篇为古《司马法》,后三篇为《司马穰苴兵法》。目前学者一般认为今本《司马法》不是伪书,历史上的《司马兵法》、《司马穰苴兵法》及《军礼司马法》均包含于《司马法》之中,作者为司马穰苴及其追论者。 评价 |
版本 竹简本——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为汉初抄本。 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普及本及线装本。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本《银雀山汉墓竹简》第一辑中收录。与1975年的版本有所改动。 参考 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孙膑兵法全文及凡例 孫臏兵法全文及凡例(繁體:天策府繁體兵書) 孙膑 |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本《银雀山汉墓竹简》第一辑中收录。与1975年的版本有所改动。 参考 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孙膑兵法全文及凡例 孫臏兵法全文及凡例(繁體:天策府繁體兵書) 孙膑 S 兵书 诸子百家 |
前342年,魏将穰疵在南梁(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和霍(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击退韩将孔夜的军队,韩昭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向大臣们询问应当及早救韩还是推迟救韩。张丏认为如果晚救韩,韩国必将转而投靠魏国,不如早救韩;田忌则认为趁韩、魏之兵还未疲惫就出兵,等于代替韩军遭受魏军的攻击,反而会受制于韩,不如晚救韩等待魏军疲惫,韩国危在旦夕一定会求救于齐国,这样可以名利双收。齐威王十分赞同田忌的观点,秘密与韩国使者达成协议,但没有立即派出援军援助韩国。而韩国自恃有齐国的援助,与魏国作战接连五次战败,不得不求救于齐国。齐威王于是派田忌、田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援助韩国。 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庞涓得知消息后急忙从韩国撤军返回魏国,但齐军此时已向西进军。孙膑考虑到魏军自恃其勇,一定会轻视齐军,况且齐军也有怯战的名声,应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魏军进入埋伏圈后加以歼灭。孙膑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庞涓行军三天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齐国士兵就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算庞涓天黑能行进至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孙膑于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树的树皮,露出白木,在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天黑能在此处看到有火光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于是点火查看。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10万人,俘斬魏国主将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从此每况愈下,而齐国则称霸东方。 其后 成侯邹忌一向与田忌不和。马陵之战后,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有意做一番大事吗?”田忌不知所以。孙膑说:“将军最好不要解除武装返回齐国,而是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来把守住主地(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南)。主地的道路狭窄,车辆只能依次通行,碰撞摩擦而过。如果让那些疲惫老弱的士兵把守住主地,定能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百当千。然后将军背靠泰山,左有济水,右有高唐,辎重可直达高宛(今山东省桓台县境内),只需轻车战马就可以直冲齐国首都临淄的雍门。如此,齐国的大权就可以由将军掌握决定了,那时候邹忌必定出逃,否则将军有可能不能安全的返回齐国。”但田忌没有听从孙膑的劝告。后来邹忌派公孙阅令人携带重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阅就派人逮捕占卜的人,在齐威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讯后大为恐慌,被迫出奔至楚国,后被楚宣王封于江南(今长江以南的地区)。孙膑这时也随田忌来到楚国,有可能一起去了田忌在江南的封地,与弟子潜心著述。《孙膑兵法》的大部分篇章,可能是在楚国完成的。齐宣王继位后得知田忌被陷害,将田忌召回国内官复原职,而孙膑也于此时返回齐国。《太平御览》记载孙膑曾为齐宣王献上收服燕、赵两国来对抗秦国的计策。后孙膑返回故地乐安颐养天年。而班固的《汉书》和曾巩的《战国策序》却记载孙膑不得善终。孙膑有子孙胜,字国辅,担任秦国将领。据记载,三国时期的东吴孙氏家族就是孙武、孙膑的后代。 著作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汉书·艺文志》兵家权谋论著中记载孙膑著有《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孙膑兵法》自《隋书·经籍志》便不见于历代正史文献著录,失传近1700年,造成历史上诸多对孙武、孙膑其人及其著作的质疑。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竹简本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改变了学术界的认识。现存的《孙膑兵法》由出土的竹简整理而成,分上下两编共三十一篇。学术界认为上编是在孙膑著作和言论的基础上由其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编在内容上虽与上编类似,但在编撰体例上存在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以下为《孙膑兵法》的篇目及主要内容: 军事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明显地接受了先祖孙武军事思想的影响。在军队建设方面,孙膑主张:1.注重将帅的选拔和培养,将帅必须具有义、仁、德、信、智、忠、敢、勇等素质,此外还要“知道”(懂得有关天、地、民、敌、阵各方面的作战规律)和“数战”(长期的作战经验)。为此,他提出了二十种致使将帅作战失败的缺点和三十二种致使将帅作战失败的情况。2.军队的编制方面,孙膑主张要以地方行政组织为单位,以乡里之长作为军中长官;军队编制时要精简精良,不能滥竽充数。3.君主、将帅与兵、民之间的关系方面,孙膑主张君主要充分发挥将帅的军事才能,不要横加干预;将帅要取得君主的充分信任,以便不受约束地指挥军队;将官要对士兵“视如赤子,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将官要照顾士兵的利益,关心他们的疾苦,不能一味责罚;要合理运用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提高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只有获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军队才能具备强大的战斗力。4.在法制与纪律方面,孙膑主张军队必须有严格的法制和纪律约束;将帅要赏罚分明,一视同仁;将帅如果明于道义,信于赏罚,会在军队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士兵就会自觉地遵守纪律。 在战略原则上,孙膑主张:1.战争之前要多作准备,要对战争结果进行谋算。2.将帅在指挥作战时,必须根据战场形势,大胆果断地执行战略战术。3.主张“必攻不守”,积极进攻敌人没有守备或守备薄弱的地方;攻势要猛烈,穷追猛打;积极夺取敌人的物资和战略要地;运用攻心为上的策略,合理运用政治和外交手段配合军事行动。4.鼓舞士气方面,孙膑提出分为激气、利气、励气、断气和延气五个步骤。5.战术要机动灵活多变,作战要创造有利态势。 在战术方法上,孙膑主张采用诡诈战术诱敌上钩、集中兵力以多击寡、精选锐卒进行突破、在运动战中歼敌、作战时合理运用地形、阵法,发挥长兵和弓弩的威力。此外,孙膑还专门论述了攻城战的策略和战术。 但是孙膑的军事思想也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对战争的性质分辨不清,把士兵纯粹当作被驱使的工具,有些战略战术的表述过于简单片面,有时还夹杂着迷信观念,这也是应当指出的。 武術 孫臏拳是清末民初在聊城、館陶、青島一帶流傳的一種外家拳術,由於習練者穿長袖過指的衣服,又被稱為“長袖拳”,但孫臏拳是否為孫臏所創所傳,已無從考證;加上《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亦不見有孫臏拳之記載。另外孫臏拳在清末民初才在聊城、館陶、青島一帶流傳,因此孫臏拳為後人借用孫臏之名創出拳術的可能性亦不能排除。雖然如此,孫臏拳已在中國大陸廣為流傳,於2011年孫臏拳被列为第三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价 孙膑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两次击败魏国帮助齐国成就霸业,并且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为后世留下重要军事理论。历朝对于孙膑都有很高的评价:鲁仲连称赞孙膑: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班固称赞孙膑: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葛洪评价孙膑:孙膑思骋其秘略,而司马刖之。《幼学琼林》中称赞孙膑: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毛泽东对孙膑评价很高,称他: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孙膑遭到庞涓陷害失去双足,身体残疾,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最终两次击败庞涓,得以报仇。司马迁称赞孙膑: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孔融评价孙膑:不能止人遂为非也,适足绝人还为善耳。虽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孙膑,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一离刀锯,没世不齿。唐代的周昙有诗称赞孙膑: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 孙膑虽然在军事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班固和曾巩仍批评他鼓励发动战争,最后致使社稷倾覆,国家灭亡。 纪念 孙膑墓 孙膑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箕山镇孙花园村东北500米的向阳河东岸。1990年,在此地出土了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亿城寺的墓碑一块,上刻有“膑墓址深邃”,经考证确定孙膑墓址在此。经孙氏族人重建,孙膑墓占地600平方米,其中墓丘直径4米,封土高3米,立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民间传说 孙膑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共有制靴、制鞋业、皮革业、烧炭业、豆腐业和泥塑业尊孙膑为祖神。 传说孙膑被庞涓暗害后,为保护被削去髌骨的伤腿,用兽皮制成有史以来第一双过膝皮靴,后世的靴匠将孙膑尊为祖神。 | 影视形象 孙膑作为影视形象多次出现在电视剧、电影、戏曲等影视作品中。 楊麗花歌仔戲中的孫臏下山,即是用孫臏的故事為劇本,由楊麗花飾演孫臏,陳亞蘭飾演龐涓,闞水源則飾演鄭安平。 1988年上映的TVB电视剧《奇门鬼谷》中,孙膑由欧瑞伟饰演。1999年上映的长篇电视剧《东周列国战国篇》中,孙膑由温海涛饰演。2000年上映的电视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中,孙膑由仇永力饰演。2011年上映的电影《战国》中,孙膑由孙红雷饰演。此外,孙膑还出现在京剧《孙膑装疯》、《马陵道》、《五雷阵》、《金光阵》中,其他如豫剧、秦腔、同州梆子等也有相关曲目。 游戏形象 《王者荣耀》 相关条目 兵家 田忌 庞涓 孫臏兵法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围魏救赵 延伸阅读 参考书籍 《战国策》 《古本竹书纪年》 《东周列国志》 注释 參考資料 生年不詳 卒年不詳 战国人 中国军事家 中国军事学家 山东人 |
《太平御览》本。 《续古逸丛书》影宋《五经七书》本。 体例 现存24篇,1~12篇主要论述战争和政治,13~24篇讲军令和军制。 子部兵家類 兵书 | 《续古逸丛书》影宋《五经七书》本。 体例 现存24篇,1~12篇主要论述战争和政治,13~24篇讲军令和军制。 子部兵家類 兵书 Y |
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评价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類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六韬》據傳在7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此外,在日本由於源義經盜得《六韜》因而作戰得以出奇制勝的傳說,使得《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 現存版本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残本。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残本。 敦煌遗书残本。 《群书治要》摘要本。 《四库全书》本。 《续古逸丛书》影宋《武经七书》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 《六韬》據傳在7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此外,在日本由於源義經盜得《六韜》因而作戰得以出奇制勝的傳說,使得《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 現存版本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残本。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残本。 敦煌遗书残本。 《群书治要》摘要本。 《四库全书》本。 《续古逸丛书》影宋《武经七书》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外部連接 太公望 子部兵家類 |
內容 天地陰陽運行變化,與人事之間有相生相盜之關係,聖人當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掌握天人暗合之機,使行為舉動合乎天道,切應自然,則治國養生皆得其宜,可以長久。 注解書目 唐·伊尹等七家《黃帝陰符經集注》(《四庫全書》刪伊尹之名而標為六家注) 唐·張果《黃帝陰符經注》 唐·李筌《黄帝陰符經疏》(或說非李筌所注,實為袁淑真《黃帝陰符經集解》) 南宋·夏元鼎《黃帝陰符經講義》 南宋·朱熹《黃帝陰符經-{注}-解 》(題為崆峒道士鄒訢,或說實為蔡元定所作) 金·劉處玄《黃帝陰符經注》 宋元之際·俞琰《黃帝陰符經註》 元末明初·王道淵《黃帝陰符經夾頌解注》 清·張清夜(自牧道人)《陰符發秘》 《陰符天機經》(《雲笈七籤》卷十五收,又載於《正統道藏》太清部) 《陰符經三皇玉訣》,題「軒轅黃帝」製 | 北魏的寇谦之 唐朝的李荃 关于成书年代,暂时无法取得比较统一的意见: 东晋王羲之曾书写《阴符经》,并为之石刻。贞观六年(632年),褚遂良奉敕书写《阴符经》五十卷,以草书撰成,自题为,“起居郎臣诸遂良奉敕书”。永徽五年(654年),褚遂良又奉旨书一百二十本,這次以小楷撰成。 唐代蹇昌辰根据《黄帝间玄女兵法》、《玄女法》寫有《阴符经事迹》,说“……西王母再遣九天玄女授帝秘诀一十九条,《阴符经》三百余言。至于金丹玉篆之文,宝符飞崖之术,入火履水之法无不备焉。” 朱熹在《阴符经考异序》中说:“伊川程子(即程颐)曰:‘《阴符经》何时书,非商未即周未。 邵子(邵雍)曰:‘《阴符经》,七国时(即战国时代)书也。’” 明代吕坤曾 经说:“《阴符经》…其言洞察精微,极天人之蕴奥,黄帝得之以御世,老氏得之以养生,兵家释之以制理,术家得之以成变化而行鬼神,纵横家得之以股掌人群, 低昂时变。”他又说:“自有《阴符经》以来,注者不啻百家,要不出三见:曰儒、曰道、曰掸(佛也),倚其一,则三见皆边也。夫玄金在熔,万物可铸;谓称锤 是铁则可,谓铁是称锤则不可。是书也,譬之江河之水,惟人所挹;其捐也,惟人所用。” 梁启超说:《阴符经》“置之战国之未,与《易·系辞》、《老子》同时可耳,盖其思想与二书相近也。” 評價 唐朝時,陸龜蒙、皮日休作《讀陰符經詩》,讚譽陰符經「備識天地意,獻詞犯乾坤」「口含造化斧,鑿破機關門」「不測似陰陽,難名若神鬼。得以升高天,失之沉厚地」。 宋元開始,道教視《陰符經》為道士必讀之經,常與《道德經》並稱。 張伯端作《悟真篇》,就說「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並引《陰符經》盜機之理解說內丹,如「先且觀天明五賊,次須察地以安民。民安國富方求戰,戰罷方能見聖君...三才相盜食其時,此是神仙道德機。萬化既安諸慮息,百骸俱理證無為」。 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說自己:「理透《陰符》三百字,搜通《道德》五千言」,其弟子馬丹陽亦說:「學道人不須廣看經書……若河上公注《道德經》、金陵子注《陰符經》,二者時看亦不妨」。丘長春的高足尹志平認為:「道人雖未能廣學,《陰符》、《道德》、《清靜》三經,又豈可不學」。 當時儒士亦對《陰符經》有所稱道,認為《陰符經》窺天道,有至理。程頤說:「《老子》言甚雜,如《陰符經》卻不雜,然皆窺測天道之未盡者也」,元代大儒劉因教其弟子讀《陰符經》,他說:「史既治,則讀諸子者,莊、列、 陰符四書者,皆出一律,雖-{云}-道家者流,其間有至理存」。 但也有儒士對《陰符經》多所批評。黃庭堅評《陰符經》詭譎不經。黄震則批《陰符經》四處掇拾,而無所定見,他說:「後世有偽為道書者,曰《常清靜經》;有偽為佛書者,曰《般若經》;千變萬化,皆不出反常一語,初非異事,乃雷同語耳。言用兵而不能明其所以用兵,言修煉而不明其所以修煉,所言鬼神而不能明其所以鬼神。蓋異端之士,掇拾異說,而本無所定見者,豈此其所以為陰符歟?」。 明代哲學家呂坤說《陰符經》「洞造化精微,極天人蘊奧,契性命歸指。帝王得之以御世,老氏得之以養身,兵家得之以制勝,術數家得之以成變化而行鬼神,縱橫家得之以股掌人群,低昂時變。是書也,譬江河之水,惟人所挹。其挹也,惟人所用」,指《陰符經》有如江河之水,各家皆能用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黃帝陰符經集校 《陰符經》各版本之考 李遠國: 論《黃帝陰符經》的觀時盜機觀 |
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 版本 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刻《武经七书》本 《续古逸丛书》影宋《武经七书》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 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 版本 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刻《武经七书》本 《续古逸丛书》影宋《武经七书》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体例 |
目的 考古學目的在於了解更多關於過去社會以及人類發展的事實。人類有超過99%的歷史是在史前史,當時的人類並未使用文字,因此並未留下關於他們自身的文字記錄,以供我們研究。在欠缺這種書寫文字的資源下,了解史前社會的唯一途徑就是考古學。許多關於人類歷史的重大發展發生在史前史,包括在舊石器時代發生的人類演化,當時在非洲,人族從南方猿人發展而來,最終成為當代的智人。考古學也找出許多人類技術演進的訊息,例如使用火的能力、石器的發展、煉鐵術的發明、宗教的源頭,以及農業的創造。假使沒有考古學的話,我們無從瞭解在人類在沒有書寫文字的年代,所發生的演化與技術變遷。 研究取向 考古學家並不全部服膺同一套考古學理論取向。當考古學於19世紀晚期開始發展,第一個考古學理論取向是,它所具有的目標是解釋文化為何改變和調整,而不是僅僅強調這些文化曾經產生的事實,因此強調歷史特殊論。在20世紀初期,許多考古學家研究的是與現存社會(例如美洲原住民、西伯利亞人、中美洲人的社會) 有所關聯的過去社會,他們依循,比較在過去與當代族群及文化群體之間的連續性。在1960年代,由與等美國考古學家所領導的一場考古學運動,反對當時已經建置完備的文化史考古學。他們提議一種更具科學與人類學性質的「新考古學」,具有假設測試與科學方法,這在後來稱為過程考古學。 在1980年代,興起了一個嶄新的後現代運動,由英國考古學家所領導,包括、 、 、以及伊恩·霍德,,這後來稱為後過程主義考古學。它質疑過程主義對科學實證論與公正性的訴求,並強調自我批判的理論反思性。然而,後過程主義遭到過程主義批評為欠缺科學熱情,而且學者依然爭辯著過程主義與後過程主義的有效性。同時,另一個理論「歷史過程論」(historical processualism)興起,尋求整合出一個焦點,放在過程與後過程考古學所強調的反思性及歷史。 現今的考古學理論採借了來自很大範圍的理論思想,包括演化、現象學、後現代、結構與能動、、功能學派、與、以及等。 研究方法 一場考古學調查往往包含幾個清楚劃分的階段,每個階段運用特有的研究方法。在任何的實際考古工作可以進行之前,考古學家必須先就所欲達成的清楚目標取得共識。做到這一點之後,進行對一處遺址的,盡可能發現關於這個遺址及其周圍區域的資訊。其次,展開發掘工作,以蒐集埋藏在地下的任何考古特質;第三,研究從這場發掘中所蒐集的資料,並評估是否達成考古學家原先設定的研究目標。然後將這些資訊出版,以便由其他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取得使用,學者認定這是一個好作為,即使有時被忽略。 分支學科 正如大多數的學科,考古學有許多分支學科,區分的方式有些是依據特定的研究法或物質類型(如:、史前音乐、)、地理或年代(如:、),其他的主題(如:、、),或是一處特定的考古文化或文明(如:埃及學、印度學、漢學)。另外也有针对考古学的历史进行研究的。 歷史考古學 歷史考古學研究已有某種文字的文化。例如,在英國,考古學家發掘了一些中世紀村落遺址,它們在14世紀的危機之後就遭到棄置,並發現17世紀的花壇園圃的佈局,後來由於流行風格的改變,人們不再使用這種佈局。在美國紐約市城區,考古學家發掘了18世紀非洲裔的墓園,現在成為。 民族考古學 民族考古學是對於現存人群的考古學研究。這個取向在1960年代強調中程理論而声名鹊起,這是當時過程學派運動的一項特色。 早期的民族考古學研究將焦點放在狩獵採集或搜食社會。民族考古學繼續成為後過程或其他當代考古學研究取向的一個強力成份。民族考古學運用民族誌研究來增進與改善它們的類比,然後運用這些類比,詮釋考古學記錄。簡言之,民族考古學就是將民族誌研究運用在考古學。 實驗考古學 是將實驗方法用於發展受到更高度控制的觀察,以分析那些創造並影響考古記錄的過程。在邏輯實證論的脈絡下,過程論具有改善考古學認識論的科學企圖心,其中研究方法變得重要。在改善詮釋考古學記錄的推論架構方面,實驗技術依然是一個重要成分。 文化資源管理 雖然考古學可以是一門純科學,但它也可以是一門應用科學,即是為面臨發展計劃所威脅的考古遺址做研究。在這種情況下,考古學成為在文化資源管理之下,一門受到資助的研究活動,在英國稱為文化資產管理(heritage management)。今天,文化資源管理涵蓋了在美國與西歐等地,大部份的考古學研究。在美國,自從1966年通過(National Historic Preservation Act,簡稱NHPA)之後,文化資源管理考古學就成為不斷受到關注的焦點,而且大多數的納稅人、學者與政治人物都相信,文化資源管理協助美國保存歷史以及史前史,避免隨著城市、水庫與公路的擴張而喪失。除了其他法令以外,國家歷史維護法強制規定,在聯邦土地上所執行的計劃,或是涉及聯邦經費或批准的計劃,都必須考量這個計劃對每一處考古遺址的影響。 文化資源管理在英國的運用範圍,並不侷限於政府出資的計劃。自從1990年開始,要求計畫者必須將考古學視為決定新發展計畫的一項。因此,有許多考古學組織在考古學敏感地區的建築工程開始之前,進行文化遺產減輕破壞調查(mitigation),依據污染者付費原則,由發展商支付費用。部分文物也必須妥當保存以避免損壞。 研究对象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而这些遗存应该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考古学的研究集中在对过去的研究上,包括过去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所以它的研究对象是属于一定时间以前的古代。比如 英国的考古学下限是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 法国是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 美洲各国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 中国的一般是以明朝的灭亡(1644年)为下限。 近年来,英国出现的中世纪考古学(Medieval Archeology)则把时间下限推进到了1640年。而美洲各国的工业考古学(Industrial Archeology)则研究近代工业初期的遗物。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下限都会自然地向后推移。 考古理论 考古发掘管理 文化传播论 新考古学 后过程主义考古学 科技考古学 核技术考古 考古学分支及其相关学科 按照年代分为: 史前考古学 历史考古学 按照地区分为: 欧洲考古学 埃及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 日本考古学 中部美洲考古学 按照研究对象分为: 宗教考古学 美术考古学 纸草学 金石学 铭刻学 甲骨学 古陶瓷学 古钱学 农业考古学 环境考古学 地质考古学 考古植物学 考古动物学 考古天文学 按应用手段划分: 田野考古学 水下考古学 考古上的其他分支: 类型学 考古学史 古文献学 纹章学 考古地磁学 古文字学 考古年代学 考古学中常用到的一些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 体质人类学— 古动物学— 古植物学— 物理学— 化学— 民族学— 民俗学— 社会学— 历史学— 宗教学— 语言学— 自然科学史— 美术史— 建筑史— 地层学 考古技术 考古修复 考古年代测定 遥感考古 考古发掘 洛阳铲 参见 文化 文明 文物 博物馆 考古学家列表 出土文物列表 中国古人类化石 遗址列表 考古发现列表 考古学术语列表 考古学文化 体质人类学 考古学著作 古器物学 考古学家 参考資料 參考書籍 延伸閱讀 陳淳:《考古學研究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張光直著,曹兵武譯:《考古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 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陳星燦:《中國史前考古學史研究:1895-1949》(北京:三聯書店,1997)。 Archaeology (magazine) C. U. Larsen - Sites and Monuments(1992) Colin Renfrew & Paul Bahn - Archaeology: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2nd edition (1996) David Hurst Thomas - Archaeology 3rd. edition (1998) Glyn Daniel - A Short History of Archaeology(199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uth American Archaeology - IJSA (magazine) Internet Archaeology e-journal Kevin Greene - Introduction to Archaeology(1983) Lewis Binford - New Perspectives in Archaeology (1968) ISBN 0-202-33022-2 Robert J. Sharer & Wendy Ashmore - Archaeology: Discovering our Past 2nd edition (1993) Thomas Hester, Harry Shafer, | 核技术考古 考古学分支及其相关学科 按照年代分为: 史前考古学 历史考古学 按照地区分为: 欧洲考古学 埃及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 日本考古学 中部美洲考古学 按照研究对象分为: 宗教考古学 美术考古学 纸草学 金石学 铭刻学 甲骨学 古陶瓷学 古钱学 农业考古学 环境考古学 地质考古学 考古植物学 考古动物学 考古天文学 按应用手段划分: 田野考古学 水下考古学 考古上的其他分支: 类型学 考古学史 古文献学 纹章学 考古地磁学 古文字学 考古年代学 考古学中常用到的一些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 体质人类学— 古动物学— 古植物学— 物理学— 化学— 民族学— 民俗学— 社会学— 历史学— 宗教学— 语言学— 自然科学史— 美术史— 建筑史— 地层学 考古技术 考古修复 考古年代测定 遥感考古 考古发掘 洛阳铲 参见 文化 文明 文物 博物馆 考古学家列表 出土文物列表 中国古人类化石 遗址列表 考古发现列表 考古学术语列表 考古学文化 体质人类学 考古学著作 古器物学 考古学家 参考資料 參考書籍 延伸閱讀 陳淳:《考古學研究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張光直著,曹兵武譯:《考古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 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陳星燦:《中國史前考古學史研究:1895-1949》(北京:三聯書店,1997)。 Archaeology (magazine) C. U. Larsen - Sites and Monuments(1992) Colin Renfrew & Paul Bahn - Archaeology: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2nd edition (1996) David Hurst Thomas - Archaeology 3rd. edition (1998) Glyn |
隋高祖开皇三年(583年),改濟南郡为齐州。这段时期济南的佛教比较兴盛,留有千佛山、灵岩寺、千佛崖石窟造像、四门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等佛教遗迹。到了北宋时期济南属京东东路,沿称齐州。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曾巩任职于济南时曾各种赋诗撰文,促进了济南文学的发展。两宋交际时期,济南府的文学更加繁荣,出现了李清照、辛弃疾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宋词作家,两人被称作“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辛弃疾字“幼安”)。中国广告史上最早的商业印刷广告,出现在北宋时期的济南府。上海博物馆藏的北宋济南刘家针铺广告铜版,是现存最早的工商业印刷广告。在这则高12.5厘米,宽13厘米的广告铜板上,中心位置绘有商标——白兔捣药图,广告的标题是商店名称“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告诉人们商店的地址是“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商店经营项目、质量要求和经营方针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可转为贩,别有加烧。请记白”。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印刷广告文物,比西方的印刷广告早三百多年。1128年,北宋的京东东路的济南府被完颜宗翰、完颜宗辅、完颜宗泽、完颜宗弼、拔离速的3万金军攻占,之后依称济南府,属京东东路。1214年,金朝的京东东路的济南府被成吉思皇帝与拖雷的大军攻占,1216年底—1217年初金军驱逐了之前攻占京东东路的济南府的大军驻军,1220年济南府再次被木华黎攻占。 元朝属于腹里的济南路,济南的文化依旧兴盛,产生过杜仁杰、张养浩等著名文学家和散曲文人。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年初朝廷征召附近民夫修理决口的黄河河道,由于监工管理极为粗暴,肆意鞭打这些民夫,因此颍川路人刘福通和韩林儿(韩山童之子)就利用这些民夫的不满情绪发动了红巾军之乱;参与红巾军之乱的军队对当时的大城市都要攻占和杀掠一番(对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和平民百姓等都是如此);红巾军之乱的队伍纯粹是一群不受指挥与控制的强盗土匪,他们于1358年从海宁州渡海攻占胶西路、益都路和济南路等地;1362年王保保镇压了之前攻占济南路、胶西路、益都路的红巾军驻军。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占济南路,曾置山东行中书省,济南始为山东首府,到了嘉靖、万历和天启年间(1521—1627年)济南府成为当时中原第一大都会,1635年,1636年,1638年,1639年,1642年满清五次引兵攻占北直隶和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杀掠无数,尤其是1642年攻陷济南府时,肆意戮掠后撤退,济南府城内外积尸十三万具。满清顺治朝时,山东多次爆发反抗满清统治而后被镇压的起义,这给当时的山东尤其是济南府造成不小的损毁。据说当时白天赤地千里,榛榛莽莽,夜晚手游鬼哭,人迹罕至(超过百万人遇害)。清康熙年间,济南的商业开始缓慢恢复发展。后为山东布政使司的治所。 近代史 1904年,济南开设了商埠,工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11年津浦铁路开通并路过济南。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后,济南改作济南市。民国时期济南的工商业更加繁荣,瑞蚨祥、大观园商业城和济南嘉禾卷烟厂开张,商埠的面积不断扩大。1928年,进行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占领济南。而日本却借口以“北伐军杀害济南日本侨民”为由,于5月3日出兵济南报复,将国民政府外交部特派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及署内职员17人虐杀,随后对城中百姓进行大规模杀掠,超过6000济南市民被杀害,史称“五三惨案”。直至1929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中日济案协定》之后,日军才退出济南。1929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析历城县城、城外商埠及其四郊置济南市,全市面积为175平方公里,设城内一、二、三区,城外一、二、三区,商埠一、二、三、四区,共10个区。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马良出城迎接欲侵略济南的日军进城,济南陷落。占领济南后,日军将济南划为11个区,称城内东区、城内西区、城外东区、城外西区、商埠东区、商埠西区、商埠中区、东乡区、南乡区、西乡区、北乡区。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国民政府于同年收复济南,此时济南设11个区,总面积177.62平方公里。1948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战乱导致全国物价飞涨、纸币贬值,济南经济全面崩溃,商埠逐渐消失。同年9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济南,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济南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济南特别市和济南特别市人民政府,1949年5月改为山东省的省辖市。 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济南进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各商铺以及工厂改由公私合营办理,同时,出现了中国重汽等著名企业。1958年,将泰安专区的泰安市和章丘、长清、莱芜、新泰、历城、宁阳划归济南市。1959年9月,平阴县、肥城县划归济南市,同时设立新汶市,撤销长清县。1960年,平阴县划归菏泽专区,1961年,泰安专区恢复,将济南市除历城县外的8个县(市)划归泰安专区,济南市辖区范围恢复1958年前的建制。文化大革命时期,济南再次陷入混乱局面。学校和单位以开批斗大会为由停止工作,全市各部门瘫痪,红卫兵上街抄家、武斗。 改革开放后,济南进入复苏阶段。相继出现浪潮、鲁能等著名企业,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商业、旅游业、体育业也有所发展。 1978年,章丘、长清2县重新划入,调整后,济南市共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郊区5个区和历城、章丘、长清3个县。1987年,撤销济南市郊区和历城县,设立济南市历城区。1989年,将德州地区的济阳、商河两县划归济南市。1992年,撤销章丘县,设立章丘市。1994年2月,济南市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2001年,撤销长清县,设立长清区。 2004年济南成为亚洲杯足球赛的主赛场之一,2004年还在大明湖举办了O-125世界摩托艇锦标赛。2007年7月济南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由于短时间雨量过大以及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170多人受伤,和重大财产损失。2009年济南承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运会,2013年,济南又举办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借助举办大型赛事的机遇,济南大力发展了东部新城与西部新城。2012年春节,市政府由济南市经二路193号搬迁到全运会时期建设的龙奥大厦,位于龙鼎大道1号。2016年,撤销章丘市,设立济南市章丘区。2018年,撤销济阳县,设立济南市济阳区。 2019年1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 气候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6℃,无霜期235天,气温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气温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14.0毫米。 地理 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陆地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济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较为清爽,冬季风大寒冷。1月平均气温-0.2℃,7月平均气温27.6℃;极端最高气温42.5℃(1955年7月24日,市区),极端最低气温-26.8℃(1985年12月8日,章丘),市区极端最低气温-19.7℃(1953年1月17日);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702.5毫米,且山区较平原降水量大达710毫米,由于地表倾斜,不易存水。济南夏季降水多于一般北方城市,加之三面环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热空气回流聚集,导致了济南的夏季高温湿热。1951-2013年日最高温≥40℃天数19天。 地表径流 济南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徒骇河、大汶河四大河流。除这四大流量较大的河流外,还有南部山区季节性比较强的锦阳川和锦绣川两大河流,淄河发源于莱芜区。湖泊有大明湖(历下区)、白云湖(章丘区)、芽庄湖、雪野湖等。 水利设施 济南属于中国东部大型城市,为保证城区供水与保证各大泉群喷涌,济南市采取关闭大部分地下水井,改用地表水源的方法。因此在城市南面,西面和北面都建有大型水库,保证全年的市区自来水供应。 南部在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流域主要水利设置有黄巢水库,锦绣川水库和卧虎山水库,他们都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境内。 西部主要是利用黄河水作为水源的玉清湖水库,位于济南市槐荫区与长清区交界处。 城市北部有利用黄河水作为水源的鹊山水库,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境内。 除以上大型水利设施外,还有很多小型的塘坝和土坝建在南部山区的主要河流上。这些小型水利设施有效的降低水流速度,减小水土流失,加强地下水补给,同时也保障了南部山区农业有足够的灌溉用水。 这些水利设施除了为济南市提供必要的水源外,另外还有风景区的功能,水库广阔的水域面积和湿地气候吸引了很多野生动物在库区栖息。因此这几个水库也是济南市民经常光顾的休闲场所。另外水库中还发展有养殖业,淡水鱼类是主要的品种。 政治 党政机构 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济南市的领导机关,由中国共产党济南市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中共济南市委接受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 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是济南市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各区和驻济解放军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市人大代表组成。 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市人大的常设机关,在闭会期间履行市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能。 济南市人民政府是济南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济南市国家行政机关,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由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政府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济南市政府同时接受山东省人民政府的领导。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济南市委员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济南的地方组织,是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地方机构。 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与济南市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是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的机关。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是济南市的审判机关,组成人员由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是济南市的监察机关,组成人员由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同时接受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的领导。 中央、山东省驻济机构 济南作为军事战略要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机关、山东省军区驻地。大军区时期曾是济南军区所在地,负责山东、河南等2个省级行政区内陆、海、空军部队作战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济南作为重要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所在地;作为总行派出机构,济南分行负责领导和管理山东、河南两省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工作。济南是山东的经济中心,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的济南海关也驻于此。除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驻济特派员公署办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办财政部驻山东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也坐落在济南。 由于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山东省监察委员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山东省委员会也都位于此。 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济南市现辖10个市辖区、2个县。 市辖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区、莱芜区、钢城区 县:平阴县、商河县 习惯上,济南的市中、历下、天桥和槐荫四区相连地区和历城区的洪家楼、山大路、全福和东风四个街道办事处,被视为主要城区,位于南部山脉和黄河之间。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高新区)为国家级开发区,行政独立于市辖区,设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高新区管委会),管理相关事宜。高新区管委会为济南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接受济南市人民政府指导。长清区(大学城)、历城区(唐冶、孙村)和天桥区黄河以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新城区,距离市区较远。且历城区仲宫镇等乡镇接近市区,实际常驻人口和城建面积均较大,远高于乡镇规模,近似于县城水平。济南南部山区设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管理相关事务。 近年来,济南东西部城区发展迅速。济南西站开通后,西部新城(大金庄、位里等地)吸引了一部分人口入住。在东部,随着济南东站的开通,王舍人已经很好地融入市区,而在“北跨黄河”发展战略提出后,华山迅速发展,成为济南市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大桥、贤文、郭店、港沟等地已经或正在成为城区的一部分。 济南近几年发展及其迅速,市区面积飞速扩展,现已大致形成西到西客站片区,东到历城、章丘两区交界处, 北到黄河边,南到南部山区的中心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新城区,东西狭长的城市病也在被逐渐治愈。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9,202,432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112,5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089,919人,增长13.44%,年平均增长率为1.27%。其中,男性人口为4,612,797人,占总人口的50.13%;女性人口为4,589,635人,占总人口的49.8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5。0-14岁的人口为1,512,643人,占总人口的16.44%;15-59岁的人口为5,852,677人,占总人口的63.6%;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837,112人,占总人口的19.9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94,977人,占总人口的14.0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760,007人,占总人口的73.4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42,425人,占总人口的26.54%。 2022年初常住人口933.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92.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2%,比上年末提高0.7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816.6万人,增长1.2%。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055,707人,占98.4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6,725人,占1.5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074,362人,增长13.46%,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5,557人,增长11.8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2个百分点。 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济南市有42个民族居住。其中汉族人口占98.31%,回族占1.6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较少。 经济 古城西关在明清时期就有不少店铺。自清朝后期,济南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904年,山东巡抚会同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清廷在济南开设商埠,“准各国洋商并华商与划定节内租地贸易”。开埠以来济南市的工商业有较快发展,并逐步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城市。20世纪初由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交汇与此,更促进了济南的繁荣。当时著名的商业区有“一巷,二路,三街,四场”(即剪子巷、经二路、估衣市街、筐市街、普利街、万紫巷商场、大观园商场、新市场、国货商场),著名的店铺摊贩有十大货栈、八大花行和十大酱园,多聚集于经一路、经二路与纬七路一带。瑞蚨祥也发祥于济南。 1948年国共内战时期,由于战乱,济南的商埠、市场逐渐凋零,大批商户倒闭,经济也随之萎缩。最近几年,济南致力于大规模整体商埠区,在规划开发上有所限制。 经济总量 济南长期稳定居于山东省第三位置,2019年合并莱芜市前,济南市超过山东省烟台市成为第二。 國家統計局年鑒數據顯示,該市2007年經濟總量是2563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佔5.9%、45.2%、48.9%。 2008年,济南市完成GDP3017亿元,在省会城市中第6位,在省会城市中次于广州(8215)、杭州(4781)、武汉(3960)、成都(3901)、南京(3775)。 2009年,济南市完成GDP3350亿元,较2008年增长11.3,位于全国第21位,省会城市第7位,在省会、直辖市中次于上海(14900.9)、北京(11865.9)、广州(9112.7)、天津(7500.8)、重庆(6528.7,重庆主城区5697.4)、杭州(5088)、武汉(4560)、成都(4502.6)、沈阳(4359)、南京(4230.2)、长沙(3745),高于郑州(3300)。 2011年济南全市生产总值440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4331元,增长8.9%,折合9960美元。 2016年,济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536.1亿元,比上年增长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999元,增长6.5%;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3700美元。 2022年,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02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20.5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80.2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426.7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5:34.8:61.7。 第一产业 长清核桃 平阴玫瑰 济阳高粱饴 商河糖酥火烧 莱芜三辣 莱芜黑猪 章丘大葱 龙山小米 第二產業 目前济南的大型工业企业主要有: 重工 山东能源集团 山东电力集团 山东重工集团 山东钢铁集团 山东黄金集团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 中国石化集团济南分公司 山东高速集团 鲁能集团 山水集团 济柴股份 济南一机床集团 济南二机床集团 济南铁路集团 山东法因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变压器集团 济南锅炉集团 山東齊魯電機製造有限公司 章丘市海爾電機有限公司 濟南庚辰鋼鐵有限公司、濟南玫德鑄造有限公司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 轻工 浪潮集团 九阳 宏济堂 德馨斋 齐鲁制药 中国轻骑集团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 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公司 济南元首针织股份 小鸭集团 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民天面粉有限责任公司 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产业 1982年,人民商场盖成,2009年,振华集团收购人民商场。1997年10月1日,贵和购物中心开业。2013年9月6日,一二期工程全部改造完成,新老楼体贯通统一,以全新的现代建筑形象亮相,商场面积达5.5万平方米。 1983年,第一台浪潮微机在济南诞生。后来浪潮集团成为一家以云计算、大数据、关键应用主机、服务器、存储、人工智能和ERP等为主营业务的IT企业。2017年10月28日,华谊兄弟电影城(济南)在长清区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长清大学科技园,总投资60亿元。 1999年10月31日,银座购物广场开业,后来银座成为济南乃至山东店最多的品牌。济南超市品牌多样,大陆品牌有银座、华润万家(Ole'精品超市)、济南华联、家家悦等,还有台湾大润发、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等。 2004年9月10日,台湾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济南签约,2005年7月经商务部批准成立。统一银座为便利商店。 2010年11月19日,济南魏家庄万达广场开业。该广场拥有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高档住宅、城市步行街以及超大LED天幕等奢侈场所及现代化设施,引发济南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些人认为这是济南向国内一线城市模式接轨的转折点,但还有人批评称济南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特有的城市文化和性格。 2011年8月27日,恒隆广场开幕,同年9月30日和谐广场正式开业,两个大型高级购物中心的出现,济南城市的档次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014年3月29日,世茂国际广场开业。,同年12月28日,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开业。 2015年1月10日,济南绿地中心竣工,建筑高度301.2米,竣工后分别取代188米的济南明珠国际商务港和249米的青岛国际金融中心成为济南市、山东省第一高楼。 2016年6月19日,济南高新万达广场开业。 2017年8月21日,宜家济南商场开业。 2019年9月28日,济南万象城开业。 物价 济南的物价在全国属于中等。 交通 山东省的交通建设位于全国前列,全省遍布密集的高速公路网。国家公路,省级公路和县级以及县级以下公路互相连接,四通八达。公路路况良好。济南市作为省会,连接着全省主要干道,除此之外,铁路和航空也十分发达。 铁路 济南的铁路建设始于二十世纪初,1904年建成胶济铁路,1911年建成津浦铁路,济南遂成为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途经济南的高速铁路有京沪高速铁路、济青高速铁路、胶济客运专线、石济客运专线、济莱高速铁路(在建)、郑济高铁(在建)、济滨城际铁路(规划),干线铁路有京沪铁路、胶济铁路、邯济铁路、辛泰铁路、磁莱铁路,支线铁路有济南铁路,济南铁路局也位于济南市。始建于1904年的济南站是全国大型综合客运货运站之一,属特等站,乘坐从济南火车站始发和途经的快速列车可以到达全国各省会和主要城市。2011年落成的济南西站是全国大型现代化客运站之一,属特等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的五大始发站,乘坐从济南西站始发和途径的高速列车和动车组可以到达京沪高铁沿线各城市。2018年落成的济南东站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火车站,是济青高速铁路、石济客运专线、济莱高速铁路、济滨城际铁路(规划)的起始站。大明湖站是胶济线上的二等客货运车站。2022年12月30日启用的历城站是济莱高速铁路上的高铁站。 航空 據不完全統計,济南有往来各省会、首府和主要城市的国内航班91个,直飞烟台、威海和日照的省内航班3个,以及通往洛杉磯、赫爾辛基、莫斯科、巴黎、大阪、首爾、新加坡、香港、台北等的国际及地区航班。1992年建成的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是全国大型综合机场之一,可以起降大型民航货运班机。2004年改建的机场建筑大大提高了济南机场的客货吞吐能力。 2019年从济南市发改委获悉,中国民用航空局于日前正式批复《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2019年版审定稿)》。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定位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大型机场。按照近期2030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8.3万架次,远期2050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0万吨、飞机起降59.3万架次进行规划,建设新型航站楼对标新加坡樟宜机场。 公路 途经济南的全国主要线路有、、、。依托山东发达的高速公路网,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号称“中华第一站”,连续六年发送旅客人数位居全国第一。1999年,中国第一万公里高速公路即在济南境内建成(位于济南至泰安高速公路中)。 经济南地区的高速公路: (北京—上海) (北京—福州) (青岛—银川) (青岛—兰州) (济南—广州) (济南环线) (济南—聊城) (济南—泰安) (滨州—济南) 和、与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互通。 济南市城区道路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基本上已经定型。从总体上看,济南的城区交通呈现“六横五纵”的格局。 六横是: —经十西路—经十路—经十东路—,与纬二路交会于八一立交桥,贯穿城区中部的主要交通干线。 南辛庄街—经七路—泺源大街—和平路—姚家街 经四路—共青团路—泉城路—解放路—工业南路—世纪大道—唐王山路 —南辛庄西路—营市街—槐村街—经一路—明湖西路—明湖东路—花园路—花园东路 青岛路—无影山中路—北园大街—工业北路—,其中青岛路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立交桥至北园大街东口全福立交桥建有北园高架路,北园大街东口全福立交桥至济南绕城高速郭店立交桥建有工业北路高架路 旅游路,由千佛山至孙村立交桥 五纵是: 郎茂山路—阳光新路—纬十二路—济齐路,南起经十路 —英雄山路—纬二路—天成路—济泺路,向北连接 历山路—历山北路,南起经十一路,北至二环北路济广高速 顺河高架路,南起,北至济南北立交桥 二环东路高架路,南起搬倒井立交桥,北至济广高速济南立交桥,并向北连接,向南连接济南绕城高速公路 东部城区的奥体中路、春晖路等,有望成为济南城区的南北向干道。 2010年代以来,济南的市内公路建设逐渐加速,开始打造贯穿城区的城市高架桥及通往周边各地的高速公路网络。市内主要高架桥有: 北园高架桥-工业北路高架桥 二环南路高架路桥(石房峪山隧道、老虎洞山隧道、浆水泉隧道、龙鼎隧道、港沟隧道),可通往 顺河高架桥(玉函路隧道) 二环东路高架桥(老虎山隧道、小岭隧道、大岭隧道) 二环西路高架桥 经十路及经十东路延长线(部分路段) 旅游路千佛山东麓隧道工程(开元隧道、转山隧道、龙洞隧道) 济南的道路经纬命名源自“织物”长短称谓。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清政府勘定西关外一区域作为济南商埠。当时的商埠区境界东西长约五里,南北则不到三里。而在当时,济南纺织业较为兴盛,根据古时织物“长者为经、短者为纬”的称说,就命名商埠区内的东西方向道路为“经”;把南北方向的道路命名为“纬”,与经路垂直相交。而经纬之间的短纬路一般命名为小纬路,现在,济南仍有小纬二路、小纬四路、小纬六路等。 日本占领时期,经七路以南部分地区被辟为新区。抗战胜利后,该地区横向道路沿用经路称谓,是为经八路、经九路、经十路。后来又向南拓展至经十一路。 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位于北园大街与济洛路路口),位居全国前三的大型长途客运站。 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甸柳庄东) 济南长途汽车西站(邻近济南西站) 济南广场汽车站(济南火车站广场) 济南旅游汽车站(二七新村南路) 济南长途客运中心(堤口路) |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9,202,432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112,5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089,919人,增长13.44%,年平均增长率为1.27%。其中,男性人口为4,612,797人,占总人口的50.13%;女性人口为4,589,635人,占总人口的49.8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5。0-14岁的人口为1,512,643人,占总人口的16.44%;15-59岁的人口为5,852,677人,占总人口的63.6%;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837,112人,占总人口的19.9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94,977人,占总人口的14.0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760,007人,占总人口的73.4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42,425人,占总人口的26.54%。 2022年初常住人口933.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92.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2%,比上年末提高0.7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816.6万人,增长1.2%。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055,707人,占98.4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6,725人,占1.5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074,362人,增长13.46%,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5,557人,增长11.8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2个百分点。 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济南市有42个民族居住。其中汉族人口占98.31%,回族占1.6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较少。 经济 古城西关在明清时期就有不少店铺。自清朝后期,济南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904年,山东巡抚会同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清廷在济南开设商埠,“准各国洋商并华商与划定节内租地贸易”。开埠以来济南市的工商业有较快发展,并逐步成为一个主要的商业城市。20世纪初由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交汇与此,更促进了济南的繁荣。当时著名的商业区有“一巷,二路,三街,四场”(即剪子巷、经二路、估衣市街、筐市街、普利街、万紫巷商场、大观园商场、新市场、国货商场),著名的店铺摊贩有十大货栈、八大花行和十大酱园,多聚集于经一路、经二路与纬七路一带。瑞蚨祥也发祥于济南。 1948年国共内战时期,由于战乱,济南的商埠、市场逐渐凋零,大批商户倒闭,经济也随之萎缩。最近几年,济南致力于大规模整体商埠区,在规划开发上有所限制。 经济总量 济南长期稳定居于山东省第三位置,2019年合并莱芜市前,济南市超过山东省烟台市成为第二。 國家統計局年鑒數據顯示,該市2007年經濟總量是2563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佔5.9%、45.2%、48.9%。 2008年,济南市完成GDP3017亿元,在省会城市中第6位,在省会城市中次于广州(8215)、杭州(4781)、武汉(3960)、成都(3901)、南京(3775)。 2009年,济南市完成GDP3350亿元,较2008年增长11.3,位于全国第21位,省会城市第7位,在省会、直辖市中次于上海(14900.9)、北京(11865.9)、广州(9112.7)、天津(7500.8)、重庆(6528.7,重庆主城区5697.4)、杭州(5088)、武汉(4560)、成都(4502.6)、沈阳(4359)、南京(4230.2)、长沙(3745),高于郑州(3300)。 2011年济南全市生产总值440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4331元,增长8.9%,折合9960美元。 2016年,济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536.1亿元,比上年增长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999元,增长6.5%;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3700美元。 2022年,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02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20.5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80.2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426.7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5:34.8:61.7。 第一产业 长清核桃 平阴玫瑰 济阳高粱饴 商河糖酥火烧 莱芜三辣 莱芜黑猪 章丘大葱 龙山小米 第二產業 目前济南的大型工业企业主要有: 重工 山东能源集团 山东电力集团 山东重工集团 山东钢铁集团 山东黄金集团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 中国石化集团济南分公司 山东高速集团 鲁能集团 山水集团 济柴股份 济南一机床集团 济南二机床集团 济南铁路集团 山东法因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变压器集团 济南锅炉集团 山東齊魯電機製造有限公司 章丘市海爾電機有限公司 濟南庚辰鋼鐵有限公司、濟南玫德鑄造有限公司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 轻工 浪潮集团 九阳 宏济堂 德馨斋 齐鲁制药 中国轻骑集团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 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公司 济南元首针织股份 小鸭集团 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民天面粉有限责任公司 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产业 1982年,人民商场盖成,2009年,振华集团收购人民商场。1997年10月1日,贵和购物中心开业。2013年9月6日,一二期工程全部改造完成,新老楼体贯通统一,以全新的现代建筑形象亮相,商场面积达5.5万平方米。 1983年,第一台浪潮微机在济南诞生。后来浪潮集团成为一家以云计算、大数据、关键应用主机、服务器、存储、人工智能和ERP等为主营业务的IT企业。2017年10月28日,华谊兄弟电影城(济南)在长清区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长清大学科技园,总投资60亿元。 1999年10月31日,银座购物广场开业,后来银座成为济南乃至山东店最多的品牌。济南超市品牌多样,大陆品牌有银座、华润万家(Ole'精品超市)、济南华联、家家悦等,还有台湾大润发、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等。 2004年9月10日,台湾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济南签约,2005年7月经商务部批准成立。统一银座为便利商店。 2010年11月19日,济南魏家庄万达广场开业。该广场拥有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高档住宅、城市步行街以及超大LED天幕等奢侈场所及现代化设施,引发济南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些人认为这是济南向国内一线城市模式接轨的转折点,但还有人批评称济南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特有的城市文化和性格。 2011年8月27日,恒隆广场开幕,同年9月30日和谐广场正式开业,两个大型高级购物中心的出现,济南城市的档次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014年3月29日,世茂国际广场开业。,同年12月28日,领秀城贵和购物中心开业。 2015年1月10日,济南绿地中心竣工,建筑高度301.2米,竣工后分别取代188米的济南明珠国际商务港和249米的青岛国际金融中心成为济南市、山东省第一高楼。 2016年6月19日,济南高新万达广场开业。 2017年8月21日,宜家济南商场开业。 2019年9月28日,济南万象城开业。 物价 济南的物价在全国属于中等。 交通 山东省的交通建设位于全国前列,全省遍布密集的高速公路网。国家公路,省级公路和县级以及县级以下公路互相连接,四通八达。公路路况良好。济南市作为省会,连接着全省主要干道,除此之外,铁路和航空也十分发达。 铁路 济南的铁路建设始于二十世纪初,1904年建成胶济铁路,1911年建成津浦铁路,济南遂成为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途经济南的高速铁路有京沪高速铁路、济青高速铁路、胶济客运专线、石济客运专线、济莱高速铁路(在建)、郑济高铁(在建)、济滨城际铁路(规划),干线铁路有京沪铁路、胶济铁路、邯济铁路、辛泰铁路、磁莱铁路,支线铁路有济南铁路,济南铁路局也位于济南市。始建于1904年的济南站是全国大型综合客运货运站之一,属特等站,乘坐从济南火车站始发和途经的快速列车可以到达全国各省会和主要城市。2011年落成的济南西站是全国大型现代化客运站之一,属特等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的五大始发站,乘坐从济南西站始发和途径的高速列车和动车组可以到达京沪高铁沿线各城市。2018年落成的济南东站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火车站,是济青高速铁路、石济客运专线、济莱高速铁路、济滨城际铁路(规划)的起始站。大明湖站是胶济线上的二等客货运车站。2022年12月30日启用的历城站是济莱高速铁路上的高铁站。 航空 據不完全統計,济南有往来各省会、首府和主要城市的国内航班91个,直飞烟台、威海和日照的省内航班3个,以及通往洛杉磯、赫爾辛基、莫斯科、巴黎、大阪、首爾、新加坡、香港、台北等的国际及地区航班。1992年建成的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是全国大型综合机场之一,可以起降大型民航货运班机。2004年改建的机场建筑大大提高了济南机场的客货吞吐能力。 2019年从济南市发改委获悉,中国民用航空局于日前正式批复《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2019年版审定稿)》。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定位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大型机场。按照近期2030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8.3万架次,远期2050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0万吨、飞机起降59.3万架次进行规划,建设新型航站楼对标新加坡樟宜机场。 公路 途经济南的全国主要线路有、、、。依托山东发达的高速公路网,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号称“中华第一站”,连续六年发送旅客人数位居全国第一。1999年,中国第一万公里高速公路即在济南境内建成(位于济南至泰安高速公路中)。 经济南地区的高速公路: (北京—上海) (北京—福州) (青岛—银川) (青岛—兰州) (济南—广州) (济南环线) (济南—聊城) (济南—泰安) (滨州—济南) 和、与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互通。 济南市城区道路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基本上已经定型。从总体上看,济南的城区交通呈现“六横五纵”的格局。 六横是: —经十西路—经十路—经十东路—,与纬二路交会于八一立交桥,贯穿城区中部的主要交通干线。 南辛庄街—经七路—泺源大街—和平路—姚家街 经四路—共青团路—泉城路—解放路—工业南路—世纪大道—唐王山路 —南辛庄西路—营市街—槐村街—经一路—明湖西路—明湖东路—花园路—花园东路 青岛路—无影山中路—北园大街—工业北路—,其中青岛路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立交桥至北园大街东口全福立交桥建有北园高架路,北园大街东口全福立交桥至济南绕城高速郭店立交桥建有工业北路高架路 旅游路,由千佛山至孙村立交桥 五纵是: 郎茂山路—阳光新路—纬十二路—济齐路,南起经十路 —英雄山路—纬二路—天成路—济泺路,向北连接 历山路—历山北路,南起经十一路,北至二环北路济广高速 顺河高架路,南起,北至济南北立交桥 二环东路高架路,南起搬倒井立交桥,北至济广高速济南立交桥,并向北连接,向南连接济南绕城高速公路 东部城区的奥体中路、春晖路等,有望成为济南城区的南北向干道。 2010年代以来,济南的市内公路建设逐渐加速,开始打造贯穿城区的城市高架桥及通往周边各地的高速公路网络。市内主要高架桥有: |
《握奇经》又称《风后握奇经》、《握机经》、《幄机经》。旧题经文为黄帝的大臣风后所写,周朝的姜太公加以引申,汉朝的公孙弘注解。一般书后还附有佚名的《握奇经续图》和题为晋朝的马隆所述的《八阵图总述》。此书的真实作者和成书年代,难以详考,历来众说纷纭。书中开篇说:“经曰:八阵,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或总称之。”此为该书名称的由来。 影响 清代学者、政治人物张琦曾为该书做注解,在担任山东定陶县知县期间以此影响当地民风,后使该地成为义和团的发源地。 评价 《握奇经》主要论述古代八阵的组合与运用,用五行和八卦的思想来理解和阐释八阵,并以奇正之说来讨论八阵的战术变化。 版本 | 《握奇经》又称《风后握奇经》、《握机经》、《幄机经》。旧题经文为黄帝的大臣风后所写,周朝的姜太公加以引申,汉朝的公孙弘注解。一般书后还附有佚名的《握奇经续图》和题为晋朝的马隆所述的《八阵图总述》。此书的真实作者和成书年代,难以详考,历来众说纷纭。书中开篇说:“经曰:八阵,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或总称之。”此为该书名称的由来。 影响 清代学者、政治人物张琦曾为该书做注解,在担任山东定陶县知县期间以此影响当地民风,后使该地成为义和团的发源地。 评价 《握奇经》主要论述古代八阵的组合与运用,用五行和八卦的思想来理解和阐释八阵,并以奇正之说来讨论八阵的战术变化。 版本 《说郛》丛本 |
八陣圖可以指: | 八阵图遗迹,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
月 7 日 Visual Basic 2005(v8.0)发布,同时为初学者与学生提供 Visual Basic 2005 的免費簡化版本 Express Edition。原定免费使用期限一年,之后微软宣布 Express 版本永久免费。微软在其软件名称中去掉了 .NET 部分。Visual Basic 2005 的“显著”优点是,可以直接编写出 Windows XP 风格的控件;但是其编写的小程序就需要近 10MB 的内存。 VB 9 2008 年 2 月 1 日 Visual Basic 2008(v9.0)发布。 通过几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种专业化的开发语言和环境。用户可用 Visual Basic 快速创建 Windows 程序,现在还可以编写企业水平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及强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VB 10 Visual Basic 10.0 按计划于2010年3月22日随 Visual Studio 2010 一起正式发布。 新加入的功能: 自动实现属性 集合初始化 不需要在代码断行书写时输入下划线“_” 更好的 lambda 表达式支持 更好地与 Python 及 Ruby 等动态语言的互通操作 Visual Basic .NET 2002(7.0)及以后的版本运行在 .NET Framework 环境下。 Visual Basic 2012(VB 11.0) Visual Basic 2013(VB 12.0) Visual Basic 2015(VB 14.0) Visual Basic 2015(VB 14.0)于2015年7月20日发布。 由 VB 派生的語言 微軟開發了一系列有關 VB 的腳本語言: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即 VBA,包含在微軟的應用程序中(比如 Microsoft Office,常見的有 Excel),以及類似 WordPerfect Office 這樣第三方的產品里面。VBA這樣嵌入在各種應用程序中看起來有些矛盾,但是它的功能和 VB 一樣強大。 VBScript 是 ASP 的預設語言,還可以用在 Windows 腳本編寫和網頁編碼(HTML)中。盡管它的語法類似於 VB,但是它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VBS 不使用 VB 執行庫執行,而是由 Windows 脚本宿主(wscript.exe - Microsoft Windows Based Script Host)解釋執行。這两種語言之中的不同點影響 ASP 網站的表現。 當微軟準備開發一種新的編成工具的時候,第一決定就是利用最搶手的VB6來進行修改,或者就是重新組建工程開發新工具。微軟後來開發了 VB 的繼任者 Visual Basic .NET,同時也是 .NET 平台的一部分。VB.NET 編成語言是一種真正的物件導向編成語言(VB4-VB6 祇能稱為基於對象而不是物件導向,最明顯的特徵就是 VB4-VB6 都不支持類的繼承),和傳統 Visual Basic 並不完全兼容。 语言特性 VB 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便于程序员使用,无论是新手或者专家。VB 使用了可以简单建立应用程序的 GUI 系统,但是又可以开发相当复杂的程序。VB 的程序是一种基于窗体的可视化组件安排的联合,并且增加代码来指定组建的属性和方法。因为默认的属性和方法已经有一部分定义在了组件内,所以程序员不用写多少代码就可以完成一个简单的程序。过去的版本里面 VB 程序的性能问题一直被放在台面上讨论,但是随着计算机速度的飞速增加,关于性能的争论已经越来越少。 窗体控件的增加和改变可以用拖放技术实现。一个排列满控件的工具箱用来显示可用控件(比如文本框或者按钮)。每个控件都有自己的和事件。默认的属性值会在控件创建的时候提供,但是程序员也可以进行更改。很多的属性值可以在运行时候随着用户的动作和修改进行改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程序。举个例子来说:窗体的大小改变事件中加入了可以改变控件位置的代码,在运行时候每当用户更改窗口大小,控件也会随之改变位置。在文本框中的文字改变事件中加入相应的代码,程序就能够在文字输入的时候自动翻译或者阻止某些字符的输入。 VB 的程序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窗体,或者是一个主窗体和多个子窗体,类似于操作系统的样子。有很少功能的对话框窗口(比如没有最大化和最小化按钮的窗体)可以用来提供弹出功能。 VB 的组件既可以拥有用户界面,也可以没有。这样一来服务器端程序就可以处理增加的模块。 VB 使用引用计数的方法来进行垃圾收集,这个方法中包含有大量的对象,提供基本的面向对象支持。因为越来越多组建的出现,程序员可以选用自己需要的扩展库。和有些语言不一样,VB 对大小写不敏感,但是能自动转换关键词到标准的大小写状态,以及强制使得符号表入口的实体的变量名称遵循书写规则。默认情况下字符串的比较是对大小写敏感的,但是可以关闭这个功能。 VB 使得大量的外界控件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大量的第三方控件针对 VB 提供。VB 也提供了建立、使用和重用这些控件的方法,但是由于语言问题,从一个应用程序创建另外一个并不简单。 术语 在讨论 Visual Basic(不包含 .NET)时,经常可以听到以下这些术语,因此掌握这些术语的基本理解对初学者十分有帮助。 控件:简单的说,控件就是构成或者说建造 Visual Basic 应用程序的图形化工具,包括窗体、按钮、复选框、列表框、数据控件、表格控件和图片控件等等。 事件: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例如击键、单击鼠标(Click)、双击鼠标(DblClick)、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物件:一个控件、窗体等都可被看作一个物件。 过程:为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也可以当作应用程序的用户自定义函数来使用。 属性:属性是组成用户界面的各对象的性质的具体描述。例如上述“物件”中所提到的尺寸、位置、颜色、宽度、高度等等都称为控件的属性。属性决定物件的外观,有时也决定物件的行为。物件的属性绝大部分是 VB 中已经事先定义好的,但也有的属性是需要在应用过程中才去定义的。属性即可为物件提供数据,也能从物件取回信息。 VB.NET的变革 VB(6.0 及以前)不擁有的特性 继承:Visual Basic 5 以后,VB虽然提供了简化的类支持,但仍然不能滿足程序員的需求。 多线程支持:虽然可以使用 Windows API 完成,不过稳定性与调试都很难保证。 異常處理:只支持"On Error Goto line"語句。 對指標的支持非常有限。 VB 只能支持 8 到 | VB 8 2004年,微软开放了 Visual Studio .NET 2005 的测试版本(代号Whidbey)。包含了 .NET Framework2.0 的测试版本。2005 年 11 月 7 日 Visual Basic 2005(v8.0)发布,同时为初学者与学生提供 Visual Basic 2005 的免費簡化版本 Express Edition。原定免费使用期限一年,之后微软宣布 Express 版本永久免费。微软在其软件名称中去掉了 .NET 部分。Visual Basic 2005 的“显著”优点是,可以直接编写出 Windows XP 风格的控件;但是其编写的小程序就需要近 10MB 的内存。 VB 9 2008 年 2 月 1 日 Visual Basic 2008(v9.0)发布。 通过几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种专业化的开发语言和环境。用户可用 Visual Basic 快速创建 Windows 程序,现在还可以编写企业水平的客户/服务器程序及强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VB 10 Visual Basic 10.0 按计划于2010年3月22日随 Visual Studio 2010 一起正式发布。 新加入的功能: 自动实现属性 集合初始化 不需要在代码断行书写时输入下划线“_” 更好的 lambda 表达式支持 更好地与 Python 及 Ruby 等动态语言的互通操作 Visual Basic .NET 2002(7.0)及以后的版本运行在 .NET Framework 环境下。 Visual Basic 2012(VB 11.0) Visual Basic 2013(VB 12.0) Visual Basic 2015(VB 14.0) Visual Basic 2015(VB 14.0)于2015年7月20日发布。 由 VB 派生的語言 微軟開發了一系列有關 VB 的腳本語言: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即 VBA,包含在微軟的應用程序中(比如 Microsoft Office,常見的有 Excel),以及類似 WordPerfect Office 這樣第三方的產品里面。VBA這樣嵌入在各種應用程序中看起來有些矛盾,但是它的功能和 VB 一樣強大。 VBScript 是 ASP 的預設語言,還可以用在 Windows 腳本編寫和網頁編碼(HTML)中。盡管它的語法類似於 VB,但是它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VBS 不使用 VB 執行庫執行,而是由 Windows 脚本宿主(wscript.exe - Microsoft Windows Based Script Host)解釋執行。這两種語言之中的不同點影響 ASP 網站的表現。 當微軟準備開發一種新的編成工具的時候,第一決定就是利用最搶手的VB6來進行修改,或者就是重新組建工程開發新工具。微軟後來開發了 VB 的繼任者 Visual Basic .NET,同時也是 .NET 平台的一部分。VB.NET 編成語言是一種真正的物件導向編成語言(VB4-VB6 祇能稱為基於對象而不是物件導向,最明顯的特徵就是 VB4-VB6 都不支持類的繼承),和傳統 Visual Basic 並不完全兼容。 语言特性 VB 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便于程序员使用,无论是新手或者专家。VB 使用了可以简单建立应用程序的 GUI 系统,但是又可以开发相当复杂的程序。VB 的程序是一种基于窗体的可视化组件安排的联合,并且增加代码来指定组建的属性和方法。因为默认的属性和方法已经有一部分定义在了组件内,所以程序员不用写多少代码就可以完成一个简单的程序。过去的版本里面 VB 程序的性能问题一直被放在台面上讨论,但是随着计算机速度的飞速增加,关于性能的争论已经越来越少。 窗体控件的增加和改变可以用拖放技术实现。一个排列满控件的工具箱用来显示可用控件(比如文本框或者按钮)。每个控件都有自己的和事件。默认的属性值会在控件创建的时候提供,但是程序员也可以进行更改。很多的属性值可以在运行时候随着用户的动作和修改进行改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程序。举个例子来说:窗体的大小改变事件中加入了可以改变控件位置的代码,在运行时候每当用户更改窗口大小,控件也会随之改变位置。在文本框中的文字改变事件中加入相应的代码,程序就能够在文字输入的时候自动翻译或者阻止某些字符的输入。 VB 的程序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窗体,或者是一个主窗体和多个子窗体,类似于操作系统的样子。有很少功能的对话框窗口(比如没有最大化和最小化按钮的窗体)可以用来提供弹出功能。 VB 的组件既可以拥有用户界面,也可以没有。这样一来服务器端程序就可以处理增加的模块。 VB 使用引用计数的方法来进行垃圾收集,这个方法中包含有大量的对象,提供基本的面向对象支持。因为越来越多组建的出现,程序员可以选用自己需要的扩展库。和有些语言不一样,VB 对大小写不敏感,但是能自动转换关键词到标准的大小写状态,以及强制使得符号表入口的实体的变量名称遵循书写规则。默认情况下字符串的比较是对大小写敏感的,但是可以关闭这个功能。 VB 使得大量的外界控件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大量的第三方控件针对 VB 提供。VB 也提供了建立、使用和重用这些控件的方法,但是由于语言问题,从一个应用程序创建另外一个并不简单。 术语 在讨论 Visual Basic(不包含 .NET)时,经常可以听到以下这些术语,因此掌握这些术语的基本理解对初学者十分有帮助。 控件:简单的说,控件就是构成或者说建造 Visual Basic 应用程序的图形化工具,包括窗体、按钮、复选框、列表框、数据控件、表格控件和图片控件等等。 事件: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例如击键、单击鼠标(Click)、双击鼠标(DblClick)、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物件:一个控件、窗体等都可被看作一个物件。 过程:为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也可以当作应用程序的用户自定义函数来使用。 属性:属性是组成用户界面的各对象的性质的具体描述。例如上述“物件”中所提到的尺寸、位置、颜色、宽度、高度等等都称为控件的属性。属性决定物件的外观,有时也决定物件的行为。物件的属性绝大部分是 VB 中已经事先定义好的,但也有的属性是需要在应用过程中才去定义的。属性即可为物件提供数据,也能从物件取回信息。 VB.NET的变革 VB(6.0 及以前)不擁有的特性 继承:Visual Basic 5 以后,VB虽然提供了简化的类支持,但仍然不能滿足程序員的需求。 多线程支持:虽然可以使用 Windows API 完成,不过稳定性与调试都很难保证。 異常處理:只支持"On Error Goto line"語句。 對指標的支持非常有限。 VB 只能支持 8 到 32 位的整數,很多語言都有無限制的支持。 VB 不允許在任何數組記憶體在不變的變量。 VB 不支持其它程序语言共享程序代码。 Visual Basic .NET(VB 7.0)以后的版本基本支持了上述特性。 VB 6與VB.NET比较 VB.NET 的具体变革如下: 子程序(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数组的初值设定并且需要注明范围。 函数在格式上的改变:Date 函数、Time 函数、部分数学函数部分不能直接使用,String 函数不能使用,DatePart、DateAdd、DateDiff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在定义上有所改变。 Set 保留字不再使用。 Wend 保留字以 End While 取代。 新增运算符:+=、-=、/=、*=、&=。 缺点 |
存在争议的语法 此类成语的语法与结构含糊不清,具有争议性。如:胡说八道、大大咧咧。 修辭 有些成語可用到對偶的句中對修辭法。如:千山萬水、燈紅酒綠。 与常用四字词语之区别 成语跟常用四字熟语的本质区别是,成语有历史故事衬托与哲学意义,即表裡二重意思,缺一不可。而普通四字词语或四字熟语则未必两者兼备,如「东北季风」、「马来西亚」等词语,以及「全面来袭」、「」之类四字熟语,都不是成语。又如「见怪不怪」是成语,但「见惯不怪」或为该成语讹误而成的四字熟语,仅是词语而非成语。成语若拆开解释便会失去原本的意义,而词语拆开分别解释与组合解释,意思一样。成语中的文法及词语结构常与现今的白话文有所差异,文字的使用较为凝炼。另外,成语词组是固定的,其中的单字如无意中抽换成其他同意的单字使用,多被视为误用或衍生词;而刻意抽换成其他单字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则会被视为特殊的修辞手法(雙關修辭等);随着现代汉语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以及大众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层次不一,误用成语和借成语讽刺两者之间的界限往往不是那麽清楚。 台湾教育界关于成语的讨论 中華民國前教育部長杜正勝表示現存成語可能與現實脫節,如「三隻小豬」、「睡美人」等童話故事也可以作為“新成語”,輿論用「杜氏成語」譏諷他的這種主張。教育部成語典編輯召集人李鍌表示,「三隻小豬」絕非成語,而是「參考語料」,放在成語典附錄純供參考, 杜正勝反而以教育部長身份堅持《三隻小豬》作為成語並無不當,并批評成語“讓人思考懶散”,认为“用成语会让人变得懒散、思想混沌、一知半解,成语与现代生活无关,用成语是国文教育的失败”,引起軒然大波,受到輿論廣泛批評。 雜誌《親子天下》即指出,漢字記憶已經相當困難,而台灣的小學生花太多時間在成語記憶上,師長的教學測驗觀念也有偏差、打壓學習興趣,造成台灣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比香港學生差。 參見 熟語 諺語 俗語 俚語 格言 歇後語 惯用语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民間實用成语典 IOS上的拼字游戏-四字成语天地 Android上的拼字游戏-四字成语天地 教育部《成語典》2020 [基礎版] | 如:情投意合、三番兩次、國泰民安、集思廣益。 动宾关系 成语中有动词和宾语,并且在逻辑上构成关系。 如:平分秋色、大显身手、顧全大局、嶄露頭角 偏正关系 成语中的一部分用来限定或修饰另一部分,常见的偏正结构为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如:世外桃源,一盘散沙,默默不語,擦肩而過。 补充关系 成语中的一部分用来补充说明另一部分。如:轻于鸿毛、遗臭万年 承接关系 各个部分有连接、逻辑关系。往往前后部分均有动词,两者顺序不能被颠倒。如:马到成功、水到渠成。 转折关系 语意与态度的转变,不依照前一部分往下说。如:不约而同 递进关系 程度越来越深,后一部分相比较前部分而言,意思与语态更进一步。如:得陇望蜀、得寸進尺。 选择关系 有选择之意的成语,此类成语大多数存在“宁愿做,也不做”、“要么,要么”等语法现象。如:宁死不屈 因果关系 成语前后部分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如:温故知新 条件关系 前后部分有主动发生和被动发生之区别,亦有因果关系,此类成语有“如果,那么”之意。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目的关系 此类成语有“做某事为了某事”之意。如:守株待兔 假设关系 虚拟语气,假设一个不可能或不存在的情景。如:有闻必录 |
2018年1月,在傾向獨立的總統及政黨執政一年多後,天下雜誌調查統計發現,台灣人認同有下滑趨勢(56.4%),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雙重認同則上升到近年新高(34.1%)。 2020年9月24日,根據台灣智庫的民調顯示,台灣人認同再度上升,有62.6%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有2%認同自己僅為中國人,有32.6%認同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若在台灣人與中國人認同中二選一,則86%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此外,台灣藝術界從藝藝人的也是有自稱「中國人」的認同。例如:劉家昌、鳳飛飛、鄧麗君、張雨生、周杰倫、吳宗憲、羅志祥等人。他們對「中國人」的自我認同,有的是出於中華民國的國籍(即使國際上祇有少數國家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有的則是跳脫政治純粹出於認同「華人」的民族、文化。 香港人 香港經歷英國殖民統治。香港人中,廣東籍的人士佔大多數,93.4%至94%都有華人(主要是漢族)血統,其中有香港原居民和香港新移民。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後持有英國屬土公民、英國國民(海外)、或持有英國護照的香港人均為英國國民,這些香港人均為英國籍人士。 在2007年有關香港身份認同調查中,選擇「中國人」的有22%,選擇「香港人」則有23%;2008年香港身份認同調查中,選擇「中國人」為39%,選擇「香港人」為18%。部份受訪者同時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和「香港人」。該調查同時進行單項測試,受訪市民對「中國人」和「香港人」有8.02%和7.80%認同感2012年香港大學身份調查中,選擇「中國人」為17%,選擇「香港人」的比率比選擇「中國人」的比率高約20%至30%。。 然而自2008年以後,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有下跌,2012年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身份認同調查中,自稱「中國人」的比率為17%,是2000年以來新低。結果顯示,香港市民無論狹義或廣義地自稱為「香港人」,比率都比狹義或廣義地自稱為「中國人」的高約20%至30%。總體來說,市民對「香港人」身分認同感上升至10年新高,而對「中國人」身分認同感則跌至12年新低。 据香港01報道,2019年末,路透社曾對香港進行民意調查,調查內容為對香港獨立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41%的受訪者“強烈反對”港獨,26%的受訪者“有點反對”港獨,而持“強烈支持”與“有點支持”港獨的受訪者分別佔8%和9%。而表示“一半半/不清楚”的受訪者佔16%。 2021年9月7日至24日,香港研究協會在對1,012名擁有中國國籍的18歲以上香港市民進行抽樣調查後,發佈了最新一期的《香港市民的國民身分認同調查》民調。數據顯示,在18-29歲的香港市民中,32%「非常不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另有14%的人「不太認同」。而表示「比較認同」與「非常認同」者分別佔1%和40%。另有12%的人表示「一半半」、1%的人表示「不知道/很難說/無意見」。合共有46%的人總體上不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41%的人總體上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而在30-39歲、40-49歲、50-59歲和≥60歲的其他四組受訪者中,除≥60歲者一組以外,其餘三組受訪者總體上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與總體上不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者則依次遞增與遞減,分別為52%/34%、73%/20%和76%/13%。而在≥60歲的受訪者中,總體上不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者則出現逆勢上升的趨勢,合共有22%的人「非常不認同」和「不太認同」,而總體上認同自己中國人身份者比例也出現下降,合共有70%的人「比較認同」與「非常認同」。 澳門人 澳門雖然經歷葡萄牙帝國的殖民,但澳門內廣東籍人士佔大多數,绝大部分漢族人口皆自稱為華人。 澳門學聯與青年研究協會於2014年11月進行調查,發現澳門中學生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跌勢明顯,由2007、2009年有超過九成學生十分同意或同意“我是中國人”,跌至2011年的八成,2014年更下滑至五成半。其中,兩成二學生“十分同意”自己是中國人,僅餘2009年同一項目人數的三分之一。 相對而言,澳門中學生對“澳門人”的身份認同頗高,九成人認同自己是澳門人,雖較過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高位。七成四學生覺“澳門人”的身份對自身的重要意義。當他們向外人介紹自己時,七成會稱呼自己為“澳門人”,其次是“中國的澳門人”,佔一成一;會用“中國人”介紹自己的不足一成。如果“有得揀”(可以選擇),五成中學生都希望做“澳門人”。 中国大陆的少数民族 藏族 据西藏流亡政府统计,有65%的流亡藏人愿意跟着达赖喇嘛回去,重做中国公民。而其他35%的是一些年轻藏人,他们在感情上不太能接受重新做一个中国人的未来,他们中有的人表示,宁可继续在海外流亡,也不回到中国人的管辖之下。 維吾爾族 居住在新疆的具有中国国籍的各族居民被普遍视为中国人。但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支持者认为,「東突厥斯坦」自古以来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或地区,有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政治上,在1759年被清朝控制之前,「東突厥斯坦」与中国没有隶属关系,而在1759年至1881年被设行省之间与中国是与朝鲜、越南等相类似的宗藩关系。经济上,在1759年被清朝控制之前,由於中國經濟不佳,「東突厥斯坦」一直与中东的突厥、阿富汗等地区处于同一经济贸易体系之内,和中国没有内在的经济联系,仅有民间的转口贸易。文化上,突厥人的文化与西突厥斯坦及阿富汗、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属于同一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而不像日本、朝鲜半島(包括韓國、朝鮮)、台灣、越南、新加坡、琉球等國家及地區一样属于漢字文化圈。 蒙古族 清朝皇帝通过联姻或征服的方式逐步将整个蒙古收入版图,1911年外蒙古单方面宣布独立,于此同时,内蒙古一部分盟旗的王公受到外蒙滲透,驱逐中國的驻军,派人到库伦(今乌兰巴托)表示向博格达汗效忠。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大蒙古国政权向内蒙古地区進軍扩张。然而俄罗斯并不希望大蒙古国取得内蒙古,而中華民國政府通過《蒙古待遇条例》,東蒙王公會議及西蒙王公會議安撫了內蒙各王公,而後軍隊也在逐漸擊退外蒙侵略軍,由此內蒙局勢逐漸安定。同時中華民國政府通過《中俄蒙协约》確保了繼續擁有對外蒙的主權,但失去外蒙古的治權。 如今極少數内蒙古的蒙古人由于受到泛蒙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寻求建立主权国家或者高度自治、甚至与外蒙古统一的运动。 外籍華人 外籍華人包括世界各地的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國籍的華人。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的支持者,「華人」與「中國人」兩種稱呼並用,而在英語是稱及。 馬來西亞華人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佔了馬來西亞總人口的24%,然而當地華人主要自認為馬來西亞華人、華人或馬來西亞人。當地華人教育體系和媒體也正努力鼓吹當地人對馬來西亞人的認同,而非馬來西亞華人。 2010年,新加坡華人佔新加坡居民人口中的74.1%,即4個新加坡人就有3個是華人,是新加坡人口當中最大的華族族群。1965年新加坡獨立后,根据不同民族和人种的需要,國家以英語作為第一通用語言。新加坡華人現時已主要自認為是新加坡人,而大部分不會認為是中國人,因為他們雖然屬華裔,但國籍為新加坡共和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不過也是有部分新加坡華人內心自認為「文化上的中國人」。 中国人也可指「華人」(華僑),而「華裔」则指不具中國國籍的華人後代。在1909年《大清國籍條例》颁布前,晚清没有国籍的概念。中华民国时期在中国出生的海外華人多數保留中國國籍,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双国籍,因此在国外的中国人取得居住國國籍后,会自动失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这些人并非华裔。 部分外籍华人的“中国人认同” 美籍华人李小龍曾被記者问道:“你認為你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呢?”李小龍回答:“我認為呢,我是人類。我不想文縐縐地說“孔子曰”,但『天下只一家』,只是每個人都很不同而已。” 美籍华人李玟曾向记者表示:我是中國人,我以中國人的身份登上奧斯卡的舞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的頭髮是黑色的,我的皮膚是黃色的,我就是一個中國人。作為第一個登上奧斯卡頒獎晚會舞台的中國歌手,我不可以表現得不好。那天在排練中我還對參加這個節目演出的全體表演者講:我們一定要表現得特別好,讓全世界人看到我們有多了不起,要為我們的華人爭光。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 新加坡籍华人许木泰曾对万里动情说:“我虽然加入新加坡国籍,但我血管里流着中国人的血液。” 汶莱籍华人吴尊在受访为什么带孩子到中国大陆念书时表示「为了让小朋友感受我们中国人的文化」。 2018年4月20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人物丘光耀在麻坡发表政治演说上调侃马哈迪·莫哈末时说道「我们中国人最相信什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文口误为「人将其死,其言也善」)」 历史名人并称 战国四公子 竹林七賢 唐宋八大家 楷书四大家 | 清朝皇帝通过联姻或征服的方式逐步将整个蒙古收入版图,1911年外蒙古单方面宣布独立,于此同时,内蒙古一部分盟旗的王公受到外蒙滲透,驱逐中國的驻军,派人到库伦(今乌兰巴托)表示向博格达汗效忠。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大蒙古国政权向内蒙古地区進軍扩张。然而俄罗斯并不希望大蒙古国取得内蒙古,而中華民國政府通過《蒙古待遇条例》,東蒙王公會議及西蒙王公會議安撫了內蒙各王公,而後軍隊也在逐漸擊退外蒙侵略軍,由此內蒙局勢逐漸安定。同時中華民國政府通過《中俄蒙协约》確保了繼續擁有對外蒙的主權,但失去外蒙古的治權。 如今極少數内蒙古的蒙古人由于受到泛蒙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寻求建立主权国家或者高度自治、甚至与外蒙古统一的运动。 外籍華人 外籍華人包括世界各地的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國籍的華人。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的支持者,「華人」與「中國人」兩種稱呼並用,而在英語是稱及。 馬來西亞華人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佔了馬來西亞總人口的24%,然而當地華人主要自認為馬來西亞華人、華人或馬來西亞人。當地華人教育體系和媒體也正努力鼓吹當地人對馬來西亞人的認同,而非馬來西亞華人。 2010年,新加坡華人佔新加坡居民人口中的74.1%,即4個新加坡人就有3個是華人,是新加坡人口當中最大的華族族群。1965年新加坡獨立后,根据不同民族和人种的需要,國家以英語作為第一通用語言。新加坡華人現時已主要自認為是新加坡人,而大部分不會認為是中國人,因為他們雖然屬華裔,但國籍為新加坡共和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不過也是有部分新加坡華人內心自認為「文化上的中國人」。 中国人也可指「華人」(華僑),而「華裔」则指不具中國國籍的華人後代。在1909年《大清國籍條例》颁布前,晚清没有国籍的概念。中华民国时期在中国出生的海外華人多數保留中國國籍,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双国籍,因此在国外的中国人取得居住國國籍后,会自动失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这些人并非华裔。 部分外籍华人的“中国人认同” 美籍华人李小龍曾被記者问道:“你認為你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呢?”李小龍回答:“我認為呢,我是人類。我不想文縐縐地說“孔子曰”,但『天下只一家』,只是每個人都很不同而已。” 美籍华人李玟曾向记者表示:我是中國人,我以中國人的身份登上奧斯卡的舞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的頭髮是黑色的,我的皮膚是黃色的,我就是一個中國人。作為第一個登上奧斯卡頒獎晚會舞台的中國歌手,我不可以表現得不好。那天在排練中我還對參加這個節目演出的全體表演者講:我們一定要表現得特別好,讓全世界人看到我們有多了不起,要為我們的華人爭光。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 新加坡籍华人许木泰曾对万里动情说:“我虽然加入新加坡国籍,但我血管里流着中国人的血液。” 汶莱籍华人吴尊在受访为什么带孩子到中国大陆念书时表示「为了让小朋友感受我们中国人的文化」。 2018年4月20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人物丘光耀在麻坡发表政治演说上调侃马哈迪·莫哈末时说道「我们中国人最相信什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文口误为「人将其死,其言也善」)」 历史名人并称 战国四公子 竹林七賢 唐宋八大家 楷书四大家 閩中十才子 秦淮八艳 揚州八怪 宋氏三姐妹 吴中四才子 参见 |
评价 该书非常系统的论证了将领在军队中的地位、作用、品格和领兵作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颇受后人重视。 版本 《广汉魏丛书》本 《唐宋丛书》本 | 《唐宋丛书》本 《学海类编》本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韩袭芳铜活字单行印本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书林郑少斋刻本 清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辑本第四卷 西夏譯本《》 体例 |
上卷——主要论述奇正关系 中卷——主要论述各种阵式的演练和实战 下卷——主要论述指挥作战的原则 参看 唐太宗 李靖 子部兵家類 兵书 唐太宗 | 该书另一重要贡献在于:对《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和阐述,例如奇正、攻守、虚实、主客,著重探討了爭取作戰主動權的問題。並對陣法布列、古代軍制、兵學源流等一系列問題也進行了探討。 版本 《续古逸丛书》影宋《武经七书》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丛本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体例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98个问答。 上卷——主要论述奇正关系 |
祖父 李崇義,北周广和复硤殷五州刺史、永康威公 父母 李诠,隋朝开府仪同三司、赵郡太守、定襄道总管、永康襄公 河南韩氏,北周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中徐虞洛四州诸军事、中州刺史、新义威公韩雄之女 兄弟姐妹 李端,字药王,隋朝大将军、永康公 李敳,唐朝利州总管府司马 李客师,唐朝左右骁卫将军、幽州都督、丹阳郡公 李正明,唐朝左骁卫、右屯卫、左卫将军、兰夔原灵四州都督、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永康公 子女 李德謇,唐朝将作少匠、卫国公 李德獎,唐朝延州刺史、卫国公 孫子 李友谦,李德奖之子,唐朝秦州司马、卫国公 李处叶,清阳县令。其女李芳嫁左卫翊卫裴某 曾孫 李齐贤,李友谦子,唐朝太子家令寺丞、卫国公 玄孙 李浚,李齐贤子,嘉州刺史、卫国公。有子四人,李士方、李直方、李知方、李式方 李湜 李汗 李沅,兼殿中侍御史 五世孙 李彦芳,唐文宗李昂大和(太和)年间,官至凤翔司录参军 著作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兵法》 《李靖六军镜》 李靖碑 《李靖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之碑并序》,亦称《卫景武公碑》。许敬宗撰,王知敬正书。此碑为昭陵陪葬碑之一。今在陕西醴泉县昭陵。唐显庆三年(658年)五月刻。共39行,每行82字。王知敬,河内人,善隶草,宋赵明诚《金石录》称“其书有虞书之舒放,欧书之谨严,褚书姿媚,备美三家,婀娜刚健”,是初唐碑版书中的精品。 艺术形象 文藝作品中的李靖 唐傳奇《虬髯客傳》(杜光庭著),以隋朝末年天下將亂,群雄競起為背景,塑造了三名富有俠義豪爽個性的主角:李靖、紅拂女张出尘(本姓張,嫁與李靖為妻)、虬髯客,合稱「風塵三俠」。 黄易所著《大唐雙龍傳》中,李靖是兩位主角的啟蒙老師,傳授「血戰十式」刀法。 在金庸所著《笑傲江湖》中,少林寺方丈方证向令狐冲提到李靖曾协助二祖慧可领悟了达摩所留下的《易筋经》中的武学要义。 影視作品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李靖传 《新唐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十八》李靖传 参考文献 参看 |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北)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定著}-四房之一的丹杨房,隋末唐初名将,是唐朝文武兼備的军事家。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灭南陈的名將,對這個外甥最為賞識。 生平 早年 李靖年輕時姿貌瑰偉。隋煬帝時代,年僅16岁的李靖就擔任長安功曹(掌管人事,相当于縣府人事主任)。不久雍州举行科举考试,他考中及第,被任命为汲县、安阳、三原三县县令,考绩连续被评为最优,深獲尚书左僕射(左相)楊素、吏部尚書牛弘的賞識。大业末年,李靖被派往北方前线,調任馬邑郡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与李渊相处后,李靖发现他有“四方之志”(即拥兵自立之意圖),于是伪装成囚徒,並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煬帝密告。结果走到长安的时候,因兵荒马乱不能前行,滞留在那裏。李淵自晋阳起兵后,迅速攻下長安,李靖被俘。臨斬前,李靖大叫:“您興起義兵,本是為了天下,除去暴亂,怎麼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李世民勸父親赦免李靖,并将其召入幕府,充做三衛。 投效李唐 隋末萧铣趁乱割据在江陵一带,地盘广大,南到交趾,北到汉水,西达三峡,东及九江。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献上平灭萧铣的十策。唐高祖采纳后,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大造战舰,训练水军。唐高祖以李孝恭未更戎旅,将三军之任委托给李靖。唐军自夔州(今四川奉节东)顺江东下,以庐江王李瑗出襄州(今湖北襄阳),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今湖南沅陵),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汉口)。李孝恭接受李靖乘水涨敌懈、迅速进军江陵的建议,亲率战舰二千多艘顺江而下,直捣腹心,攻克荆门(今湖北宜都西北)、宜都(今属湖北),进抵夷陵(今湖北宜昌)。萧铣部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今清江入长江口),前来救援。 九月,唐高祖下令大举进攻萧梁。下诏发巴、蜀兵,以赵郡王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统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下;以庐江王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击萧铣。 貞觀元年(627年),官拜刑部尚書,賜封四百戶。貞觀二年(628年),兼任檢校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轉任兵部尚書。 夜襲陰山 唐初,東突厥為最大邊害。貞觀三年(629年),以李靖為總指揮「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分六路進攻突厥,次年寒冬冒雪抵達朔州。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騎,趁黑夜攻下頡利可汗的牙帳所在地定襄,頡利北撤鐵山。李靖趁勝追擊,以一萬精兵趁夜襲擊陰山,斬義成公主,俘虜頡利可汗,東突厥自此平定。太宗說:“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書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實古今未有。”封李靖為代國公。此戰實為李靖軍事生涯成就最高的戰役。 晚年 貞觀八年(634年),西北吐谷渾王慕容伏允犯境。李靖主動請纓,太宗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唐帝國與西域諸國(如突厥、契苾)聯軍征討吐谷渾。慕容伏允火燒荒野,盡毀草原,以為唐軍不會追擊。李靖採納侯君集之議,分兵兩道追殲,親率李大亮等部由北道切斷其通往祁連山的退路,並迂迴至其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西),李道宗等部由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渾軍。南道唐軍歷經無人之境二千餘-{里}-,於烏海(今青海苦海)大破伏允部。貞觀九年(635年),李靖在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追至且末(今屬新疆),大敗吐谷渾軍。伏允部下不堪唐軍追擊,殺伏允。伏允之子大寧王慕容順斬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國土遂盡歸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封為衛國公。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靖應唐太宗召,商議討伐高句丽,並自請率兵,唯太宗以其年老而未許。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病卒,享壽七十九,谥号为景武,陪葬昭陵。李靖墓“制如卫(青)、霍(去病)故事,起冢象铁山、积石山,以旌奇功。”远看作三丘,中间为圆锥形,两旁平面作长方形,东断西连,与李勣墓三丘平面作倒“品”字形不同。 其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李靖出自陇西李氏丹杨房,然而《中说》却记载李靖属于赵郡李氏。 家族 曾祖 李-{懽}-,北魏河秦二州刺史、杜县公 祖父 李崇義,北周广和复硤殷五州刺史、永康威公 父母 李诠,隋朝开府仪同三司、赵郡太守、定襄道总管、永康襄公 河南韩氏,北周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中徐虞洛四州诸军事、中州刺史、新义威公韩雄之女 兄弟姐妹 李端,字药王,隋朝大将军、永康公 李敳,唐朝利州总管府司马 李客师,唐朝左右骁卫将军、幽州都督、丹阳郡公 李正明,唐朝左骁卫、右屯卫、左卫将军、兰夔原灵四州都督、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永康公 子女 李德謇,唐朝将作少匠、卫国公 李德獎,唐朝延州刺史、卫国公 孫子 李友谦,李德奖之子,唐朝秦州司马、卫国公 李处叶,清阳县令。其女李芳嫁左卫翊卫裴某 曾孫 李齐贤,李友谦子,唐朝太子家令寺丞、卫国公 玄孙 李浚,李齐贤子,嘉州刺史、卫国公。有子四人,李士方、李直方、李知方、李式方 李湜 李汗 李沅,兼殿中侍御史 |
下-{卷}-——介绍攻城守城的方法 参看 李靖 参考 天策府:《李衛公兵法》 天策府:《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兵书 | 《卫公兵法辑本》是《李卫公兵法》的辑佚本。 题解 《李卫公兵法》又称《李靖兵法》,是由唐朝的军事家李靖所著的一部军事著作,现在已经亡佚。《卫公兵法辑本》是清朝人汪宗沂根据《通典》、《太平御览》、《武经总要》书中所引的佚文编录而成。 评价 此书保存了李靖军事思想的一些主要内容,为研究李靖的思想提供了很大方便。 版本 清汪宗沂《汪氏兵学三书》辑本 清乙未浙西村舍《汪氏兵学三书》丛刊本 |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的军事著作。 题解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的李筌。 评价 此书内容丰富,李筌在进书表中称:“人谋、筹策、攻城、器械、屯田、战马、营垒、阵图、囊括无遗,秋毫毕录。其阴阳天道,风云向背,虽远人事,亦存而不忘。”,后人非常重视。 |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的李筌。 评价 此书内容丰富,李筌在进书表中称:“人谋、筹策、攻城、器械、屯田、战马、营垒、阵图、囊括无遗,秋毫毕录。其阴阳天道,风云向背,虽远人事,亦存而不忘。”,后人非常重视。 版本 《墨海金壶》丛本 《守山阁丛书》本 |
人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中国唐朝诗人 地名 太白市,大韩民国江原道的一个市 太白县,中国陕西省宝鸡市下辖的一个县 太白区,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下辖的一个区 太白镇,若干以太白为名的镇 太白乡,是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下辖的一个乡 | 太白站,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太白村的铁路车站 太白山,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南部,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 太白山脈,朝鲜半岛东部山脉 长白山,古称太白山,位于中国和朝鲜边境 太白河,中国长江流域汉水水系的一条河 |
明弘治、正德年间据南宋绍定本重刻本。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李赞刻本。 明金陵书林唐福春刻本。 《四库全书》本。 《兵书集成》影印明唐福春刻本。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策略研究中心:武經總要 繁體原文 | 策略研究中心:武經總要 繁體原文 重刊續武經總要明趙本學、俞大猷所撰版本,網際網路檔案館中的線上閱讀頁面。 子部兵家類 宋朝典籍 宋朝军事 |
《范氏奇书》丛本 《四库全书》丛本 《粤雅堂丛书》本 体例 全书共20卷,210篇。 前十卷汇辑《孙子兵法》到《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的论述,并加上了自己的评述,后十卷多为兵家阴阳占卜之说。 参看 许洞 虎鈐經 20卷 | 《范氏奇书》丛本 《四库全书》丛本 《粤雅堂丛书》本 体例 全书共20卷,210篇。 前十卷汇辑《孙子兵法》到《神机制敌太白阴经》的论述,并加上了自己的评述,后十卷多为兵家阴阳占卜之说。 参看 许洞 |
苏州评弹是起源于苏州的一种说唱艺术,盛行于江南一带,俗称“说书”。苏州评弹是一种用苏州话演唱的地方曲艺。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评话,只有说,没有唱;弹词有说有唱。评弹的听众几乎遍布全国,在海外侨胞中也有一定影响,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吴歌 吴歌又称吴声歌曲,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公元前13世纪,殷商末年周王派长子到江南建都并“以歌养民”,从那时算起,吴歌已有3200多年历史。吴歌是中国吴语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江南水乡吴文化地区孕育的吴歌,有其鲜明的特色。自古以来,具有委婉清丽、温柔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等特点,区别于北方民歌的热烈奔放、率直坦荡、豪情粗犷、高亢雄壮。吴歌具有浓厚的水文化特点,和耸立的高山、辽阔的草原不同,它如涓涓流水一般,清新亮丽,一波三折,柔韧而含情脉脉,和吴侬软语有相同的格调,有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2006年,吴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另外,苏州市市歌《苏州好风光》即是吴歌的代表曲之一。 语言 吴语是汉语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分支,其祖语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上层人士习用的汉语。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苏州本地话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苏州话長期以来一直被看作吳語的代表,也是汉语语言族研究中最早被研究的语种。苏州话发音清丽软糯,抑扬顿挫,具有鲜明的音乐感,被形容为“吴侬软语”。 吴语还创造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语,有的已被普通话吸收。苏州话也是一种文学语言,19世纪兴起的吴语文学如《海上花列传》的對白就是以苏州话写成。现今苏州话在普通话的冲击之下日渐式微,很多苏州年轻人已经不再会讲上一辈的老苏州话,更是出现了一些祖孙之间苏州话、普通话杂相对话的情形,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动也使得苏州话的保护与传承变得举步维艰。2018年,在讯飞公司的帮助下,苏州话语音输入成功实现,是吴语中继上海话之后的第二个地方语言。 美术 苏州美术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发轫于明代的“吴门画派"。著名人物包括任熊、任伯年、吴昌硕、颜文梁、董希文、朱士杰等。 民国时期创立有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簡稱「蘇州美專」,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滄浪區滄浪亭東側,由被譽為「滄浪三傑」的顏文樑、朱士傑和胡粹中於1922年7月共同創辦,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美術學府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個政府正式命名的美術學校。 新闻出版和媒体 苏州的广播电视事业可以追溯至1945年,当年国民党青年军202师政工处与国民党吴县县党部联合创办了苏州青年广播电台。1949年苏州解放后,于同年5月15日在拙政园内设立“苏州新华广播电台”,后更名为苏州人民广播电台,曾历经数次变迁。1959年10月1日,苏州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始试播,后于1962年停播,1983年以“苏州电视台”名义恢复播出。2001年,苏州电视台、苏州人民广播电台合并成立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为苏州唯一的公办广播电视台,现拥有11个电视频道(其中5个为总台运营,6个为江苏有线运营)、7个广播频率、4份报刊和1个移动电视频道,信号覆盖苏州全市和周边城市。该台播出的大部分节目均以普通话播出,只有少数节目使用吴语苏州话(如施斌聊斋)和上海话(仅上海广播电视台节目)播出。目前江苏有线苏州数字电视共开播了100多个电视频道以及包括凤凰卫视、星空卫视在内的20多个境外频道(也可在网络上直接收看),还开通了互动电视服务。苏州市民亦可通过中国电信IPTV平台收看电视节目。2010年以来,智能电视机顶盒,网络智能电视大为普及,可收看、点播网络电视节目。 报纸出版方面,清末及民国时期苏州有《苏州白话报》、《吴郡白话报》、《江苏白话报》、《獨立報》、《苏州日报》等民办报纸,也有官办报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有报纸均为官办,现时苏州境内报纸的主要出版方为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为苏州唯一的报业集团,其旗下报纸《苏州日报》于1949年7月1日创刊(前身《新苏州報》、《苏州工农报》),为苏州市党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为小报,其中《姑苏晚报》是全国第一张彩色晚报,在苏州有较高的发行量,该集团还拥有《现代苏州》杂志。面向全省发行的《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亦在苏州发行,当地的发行量亦较高。 另外,苏州历史上曾拥有为数不清的出版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主要的出版社仅有苏州人民出版社(1960年12月撤销)、苏州大学出版社和古吴轩出版社。 当代杂志方面,有出版《苏州杂志》的杂志社成立于1988年,同年12月开始编印,陆文夫创刊。杂志社位于乌鹊桥东青石弄。目前《苏州杂志》出版已逾百期,主编为范小青。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6年有18个项目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节日 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 玄妙观迎财神 西山太湖梅花节 虎丘花会 拙政园杜鹃花会 甪直水乡服饰文化节 南浩街神仙庙会 拙政园荷花节 虎丘庙会 中国苏州国际丝绸旅游节 苏州天平红枫节 寒山寺除夕听钟声 关于苏州的谚语 旅游方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比喻为人间美好的地方。 生活方面:“生在苏州,住在杭州,吃在扬州,死在徽州。”(又称“食在广州”,“死在柳州”)“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农业方面:“苏湖熟,天下足。”(或作「苏常熟,天下足」。) 古代工业方面:“南苏州,北潍县。” 古代商业方面:“全吴嘉会,雄繁天下。” 閩南語、粵語俚語:“土丘賣鴨蛋、賣鹹鴨蛋”隐喻某人已死。(“土丘”指坟墓或坟场,但口语“土丘”與“蘇州”音近,誤聽为“某人去蘇州賣鹹鴨蛋”的意思) 粵語中還有“蘇州過后冇艇搭”和“”,前者意思類似於“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後者意思為爛攤子。 市旗 旗面背景为蓝色,代表“和平、进步、发展”,而市旗中央则绘有市徽图形。市徽直径为市旗的三分之一,市徽中央是红色水城门,城门下有白色流水,外环呈白色,外环下部有苏州的汉语拼音SUZHOU。图形市徽象征“日月同辉,天长地久”;两个圆形组成的偏心圆展示苏州勃勃生机,灿烂辉煌的明日;水城门则表示苏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城门下流水代表苏州是江南水乡。 旅游 苏州凭借其园林艺术和江南水乡风格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的自然和历史景观极为丰富。苏州市区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就多达6个,它们分别为苏州园林(拙政园、留园、虎丘山)、周庄古镇、同里古镇、金鸡湖、吴中太湖旅游区(旺山-穹窿山-东山)和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景区。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苏州现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9个古典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 苏州古城 苏州城或称苏州古城,面积达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最大的城市之一。一般将建城史追溯至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所建的阖闾城(有争议)。2500多年,城址从未改变,为世界罕见。今苏州古城与宋《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几乎完全一致。 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曾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唐代诗人杜荀鹤曾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全市共有城市桥梁总计3681座,其中特大桥27座、大桥125座、中桥520座、小桥3009座,总计长度达224443米。 苏州古城以其水乡特色而闻名。山塘街、平江路则是两个保护最好、具有水乡特色的老街区。早在1834年的《吴门表隐》就有记载“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 太湖 太湖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太湖是平原水网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湖区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称。洞庭东山和西山、渔洋山、木渎古镇、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1982年,苏州太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苏州拥有太湖72峰中的48峰,太湖13个国家级景区中的8个。太湖绝大部分区域隶属于苏州市,独占太湖水域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然而近些年来,由于苏州相关宣传力度不大,让部分游客误以为太湖属于无锡。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是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徵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寒山寺 寒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西閶門外5公里的楓橋鎮,座東朝西,門對古運河。寒山寺相傳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從天台山來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寒山寺因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聞名中外。嘉靖年間,僧本寂鑄大銅鐘和鐘樓。近年,各地遊客,特別是日本、韓國遊客經常專程在新曆元旦、舊曆除夕到寒山寺聽新年鐘聲。同時,一些電視媒體也通過直播新年鐘聲給予了關注。 工艺品 丝绸制品 檀香扇 苏绣 双面绣 核舟 桃花坞木刻年画 淡水珍珠饰品 中国画 书法 交通 水运 京杭运河纵横贯境。有内河航道2700多公里,构成水陆交通动脉。苏州港是河、海两用港,为江苏省第一大港口、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和世界第七大港口,2015年货物吞吐量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10.2万TEU。 此外,许多小型河流穿越市区,有的成为旅游游船路线。 国际海运 日本下关港,前往苏州太仓(即苏州港太仓港区)、中国青岛、韩国釜山的渡轮航行。 铁路 京沪铁路、沪宁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沪苏通铁路经过苏州市。2010年通车的沪宁城际铁路使上海与苏州之间的运行时间最快缩短到24分钟。 线路 京沪铁路 沪宁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 沪苏通铁路 通苏嘉甬铁路(建设中) 沪苏湖铁路(建设中) 如通苏湖铁路(预可研中) 客运火车站 苏州站 苏州北站 苏州园区站 苏州新区站 唯亭站 昆山站 昆山南站 阳澄湖站 花橋站 张家港站 常熟站 太仓站、太仓南站 货运火车站:苏州西站、张家港北站、太仓港站 轨道交通 苏州市是全国地级市(不包括副省級城市)中第一个独立拥有地鐵的城市。目前拥有六条线路,、、、、和。目前已开通运营里程达252公里。苏州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从1996年就拉开了序幕,近期规划7条轨道交通线路,远期规划为9条线路,规划总里程(含延伸段总长)380公里,中心城区规模265公里,设站181座,换乘车站37座。目前在建的还有、、和。 花橋段(包含花橋站、光明路站以及兆豐路站)屬於江蘇省苏州市崑山市花橋鎮境內,於2013年10月16日開通運營,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市地鐵。其中運營中的上海地鐵11號線花橋段與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花橋站可在站外轉乘。 建设中的北延伸段(十八港路站、白云渡路站和太仓站)位于太仓市境内。 有轨电车 蘇州高新區有軌電車共将建成6条线路,6条线路总长超过80公里,其中1号线已于2012年9月11日开工建设,于2014年10月26日通车试运营。2号线于2014年11月1日开工,于2018年8月31日通车试运营。 航空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军民合用机场,位于无锡市新吴区的硕放街道,苏州为共建城市) 苏州光福机场(军用,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光福镇) 苏州若航直升机场(民用直升机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畔) 公路 截至2018年末,苏州公路总里程1217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98千米。 苏州段 苏州段 苏州段 苏州段 苏州绕城高速公路(由、、和组成) 苏州段 苏州段 张家港段 张家港段 国道:、、、、 苏通长江大桥 沪苏通长江大桥 市内高架快速路网 东环快速路 南环快速路 西环快速路 北环快速路 吴东快速路(东环南延) 苏州北站高架路(东环北延) | 苏州目前共有8条快速公交线路,于2008年开始运营。苏州快速公交与一般公交车不同,采用加长型车体,并在苏州市内高架快速路与右侧专用车道上运营。 教育 苏州历来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历史上先后有60名状元、1,500余名进士出自苏州。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达117名,位居全国首位。若按出生地计算,则仅次于上海市和北京市,位居第三。苏州籍的诺贝尔奖得主目前有两位——李政道和朱棣文。 中小学 全市的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连续多年保持100%;2019年,苏州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682所(含幼儿园),在校学生195.81万人。其中,幼儿园867所,在园36.47万人;小学424所,在校82.13万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241所,在校28.03万人;高中74所,在校10.8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5所,技工学校13所,在校8.44万人;特殊教育12所,在校1695人。在市区范围内,江苏省苏州中学是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千年名校,还有一些传统名校如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校、景范中学、吴县中学、江苏省震泽中学、苏州实验中学、苏州市第一中学、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苏州市第三中学、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苏州中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中学一直在社会中享有较高声望。 苏州所代管的县级市也都较早开始近代化教育办学,如: 常熟市的江苏省常熟中学,前身是1938年创办于重庆合川的国立第二中学。 张家港市的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894年(清光绪年间)的梁丰书院。 江苏省太仓中学、太仓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07年,其前身为清朝太仓州试院。 苏州的基础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苏州共有53所国际学校,其中公办学校国际班有18所,民办国际学校31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4所;有台商子女学校1所;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26个;具备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有119所,招收国际学生的学校145所;建立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和课堂学校7所。在苏外国学生总数近6000人,在苏港澳台中小学生超过4000人,在职外籍教师600多人。 高校 苏州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和各类科研院所。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在全市各处分布有共计五个校区和两个独立学院,另一所位于城区的苏州科技大学也在全市遍布两个校区和一个独立学院。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独墅湖高教区成立于2002年,规划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一流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高科技成果研究转化基地。当前拥有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内等11所高等综合科研院校及研究生院,以及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苏州百年职业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和苏州评弹学校等6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教区现在校生达6.8万人,其中在读研究生约1.3万名,教职工3000多人,近40%拥有高级职称。 坐落于苏州吴中区的苏州国际教育园,则是一个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目前,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东吴外国语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均在此设立校区办学。 此外,在地级苏州市范围内,苏州还拥有如常熟理工学院、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昆山学院等等众多本、专科高等学校。另有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吴江)、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等在建。 宗教 佛教 灵岩山寺 寒山寺 西园戒幢律寺 报恩寺 文山寺 包山寺 重元寺 报国寺 定慧寺 道教 玄妙观 苏州城隍庙 苏州玉皇宫 伊斯兰教 石路太平坊清真寺 天主教 杨家桥圣母七苦堂 基督教新教 苏州圣约翰堂 狮山堂 乐群社会堂(宫巷堂) 思杜堂(使徒堂) 独墅湖基督教堂 饮食及土特产 苏州是中国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 苏州小吃 苏州小吃也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苏州小吃历史悠久亦闻名天下,苏式月饼,苏式酥糖,卤汁豆腐干,松子糖,黄埭西瓜子,虾子酱油,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 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南侧,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太监弄,因明代苏州织造局的太监们聚居于此而得名。现在,它是苏州著名的美食街。 苏锡菜 苏帮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苏菜的一个大系,具有用料上乘、鲜甜可口、讲究火候、浓油赤酱等特点。属于“南甜”风味。不仅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更是因材施艺。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代表菜有松鼠鳜鱼、碧螺虾仁等。 苏式汤面 苏式汤面是苏州地方特色面食,以鲜美的面汤和丰富的浇头为特色。是苏州本地早茶文化的重要部分。 百年老店 黄天源、采芝斋、乾生元、松鹤楼、得月楼、稻香村、叶受和、朱鸿兴等。 土产 阳澄湖大闸蟹,洞庭碧螺春,黄埭西瓜子,虎丘茉莉花茶,芡实(鸡头米),东山柑橘、杨梅、枇杷等。 苏州豆腐干(津津牌)、苏州腐乳(津津牌)、苏州西山杨梅(太湖绿牌)、苏州西山板栗(太湖绿牌)、苏州糕团(黄天源牌)、苏州糖果(采芝图牌)、苏州西山银杏(太湖绿牌)、苏州西山枇杷(太湖绿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名人 苏州人文荟萃,贤能辈出。名人有陆逊、范仲淹、沈括、姚广孝、唐伯虎、蒯香山、馮夢龍、顾炎武、金圣叹等。 由于苏州历史上的辖区很大,尤其隋唐以前,与苏州相关的历史人物极多。包括杭州、常州、无锡、宁波、上海等地在内的几乎整个长三角地区都曾经隶属于苏州管辖,在此,并不列出这些地区的人物,仅仅统计今天苏州地级市范围内的历史人物。 政界的苏州名人有汉朝的薄太后、朱买臣、顾雍、陆绩、明朝的庄烈愍皇后,大学士徐有贞、申时行、瞿式耜,清朝的金之俊、毕沅、翁同-{龢}-,民国的嚴家淦、陳一白等。 中國史上曾出过51名状元,尤其是清代出了26名,占到全国近四分之一。苏州遂又有“状元之乡”的美名。 科学界的苏州名人有农学家陆龟蒙,物理学家吴健雄,建筑师贝聿铭, 科學家李政道等。 文化界的苏州名人有孔子弟子言偃,文学家陆机、归有光、钱谦益,诗人范成大,书法家张旭、画家张僧繇、陆探微、文徵明、沈周,历史学家顾颉刚,社会学家费孝通,作家叶圣陶,著名演员刘嘉玲、潘迎紫、韩雪等。 苏州美术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发轫于明代的“吴门画派”。著名人物包括任熊、任伯年、吴昌硕、颜文樑、董希文、朱士杰等。 军事界的苏州名人有朱桓、陆抗等。 虚构人物 电子游戏《仙剑奇侠传》第一代第二女主角林月如,唐朝苏州人。 友好城市 中国大陆境内友好城市 浙江省温州市 吉林省长春市 广东省广州市 贵州省遵义市 河南省郑州市 国际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 截至2018年底,苏州市共有22个国际友好城市(省、县),此外还有数目不详的国际友好交流城市。 威尼斯 维多利亚 池田市 金泽市 波特兰 圖爾恰縣 全州市 龜岡市 里加 伊斯梅利亚 格勒诺布尔 奈梅亨 东村山市 埃斯比约 康斯坦茨 陶波 名张市 阿雷格里港 马拉喀什 杰克逊维尔 里希迈基 太白市 新松奇 基輔 扎波罗热 洛根 塔那那利佛 俄斯特拉发 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 比尼亚德尔马 大山町 广川町 波特兰 永平寺町 克鲁努贝里省 |
H许 H许 H许 | 著作 《虎钤经》一百卷 《春秋釋幽》五卷 |
《指海》丛本 《长恩室丛书》本 《留香室丛书》本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留香室刊本 清光绪元年(1875年)湖北崇文书局刊本 参看 何去非 | 该书从军事角度评论了战国以来著名军事家的成败得失,见解独特。原為二十八篇,已佚亡二篇,今存明穴硯齋抄本、《四庫全書》本等。苏轼称:“其论历代所以兴废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 版本 《四库全书》本 《指海》丛本 《长恩室丛书》本 《留香室丛书》本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留香室刊本 清光绪元年(1875年)湖北崇文书局刊本 |
H何 H何 H何 H何 | 著作 《何博士备论》 |
不同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理解。 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表现形式。由于哲学的时代和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一般来说,哲学思想的变革引起社会制度变化,与之伴随的有对旧文化的镇压和新文化的兴起。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们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时间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会、国家和民族(家族)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的另一个重要平台;文化是指人们在这种存在过程中的言说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为方式、意识或认知方式。文化不仅用于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为,文化特别包括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的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一个人在回到自己内心世界时的一种自我的对话、观察的方式。 功能主义学派认为,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不论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还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社会制度等,都具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 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中,“文化”也可以作为符号体系尤其是象征性符号体系来把握。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吉尔兹曾经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T.S.艾略特在《基督教与文化》一书中,把文化界定为: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见诸于该民族的艺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之中。 文化的核心是其符号系统,如文字。各文字体系有相应的认知心理。 文化具有社会性、多样性、系统性和阶段性的属性。 文化还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变异性、继承性等等的特征。 近年來動物學研究發現,某些高智商且分布地域較廣的動物,如渡鴉、虎鯨等,其不同區域類群的生活差異,已非單純的環境習性之別,而是跟人類相仿,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形式。 文化的特点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才能了解文化的特点。 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文化不是出自個性,而係創自群性,不是天才個人所能獨創,而是大多數人不斷努力的結果。文化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没有社会就不会有文化,但是也存在没有文化的社会。文化既然是多數人努力之結果,必須有社會,彼此共同相處。在同一社会内部,文化也具有不一致性。例如,在任何社会中,男性的文化和女性的文化就有不同。此外,不同的年龄、职业、阶级等之间也存在着亚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学习得来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具有的。生理的满足方式是由文化决定的,每种文化决定这些需求如何得到满足。从这一角度看,非人的灵长目动物也有一些文化行为的能力,但是這些文化行為和人類社會中龐大複雜的文化象徵體系相比較僅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文化的基础是象徵。這些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字,但也包含其他表現方式,如圖像(如圖騰旗幟)、肢體動作(如握手或吐舌)、行為解讀(送禮)等。文化不是處在靜止之狀態,而是在動態中求發展,縱有廻瀾也可望復興。幾乎可以說整個文化體系是透過龐大無比的象徵體系深植在人類的思維之中,而人們也透過這套象徵符號體系解讀呈現在眼前的種種事物。因此如何解讀各種象徵在該文化的實質意義便成為人類學和語言學等社會學科詮釋人類心智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1976年,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創造了一個新詞-{zh-hans:模因; zh-hant:迷因}-(Meme),表明文化傳承的過程,以生物學中的演化規則來作類比文化基因。-{zh-hans:模因; zh-hant:迷因}-包含甚廣包括宗教、謠言、新聞、知識、觀念、習慣、習俗甚至口號、諺語、用語、用字、笑話,也經由複製(模仿)、變異與選擇的過程而演化。經過複製的觀念並不會與原來觀念完全相同,因此產生變異。這些相似但是有所不同的觀念,則在散佈時互相競爭,特別是在網際網路成熟發達的時代,普羅大眾對內容的關切度影響其散播範圍、存續時間的長短,因此出現類似天擇的現象。 此外,文化作为相互关系的整体而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文化的演變 文化發明是指對一群人有幫助,在其行為上可以表示出來,但又不是實際物品的發明。人類在一個全球性的「文化加速演變時期」,其原因是來自國際貿易,大眾媒體,更重要的是世界人口的爆炸性成長。 文化本身會受到支持改變及反對改變兩方力量的影響,這些力量和社會結構及自然事件有關,也和現有社會結構中的一些概念及實務有關,這些也可能是文化演變中的一部份。 社會衝突和技術的發展可以調整社會的動態,提出新的文化模式,可以改變社會。這些社會的演變可能伴隨著意識形態的轉移,或是其他的文化演變。例如美國的和社會中新的實務有關,也帶來性別關係的改變,造成性別結構及經濟結構的變動。例如在上一個冰河時期結束後,熱帶森林開始出現,也開始有適當人類栽種的植物,這帶來了農業的興起,這後來也帶來了許多文化發明及社會動態上的改變。 文化不是一種「存在」,其本身乃是一種「演變」;倘若不能演變而衰微而靜止,便成死的之文化,也就失去文化對人生之價值。 文化會受到不同社會之間的接觸所影響,可能會造成社會及文化的演變,也可能反而會阻止這様的演變。戰爭或是資源上的競爭會衝擊技術發展及社會動力,另外,文化概念可能會透過擴散或是涵化的方式,由一個社會移轉到另一個社會。在擴散中,某個事物的形式由一個文化移轉到另一個文化,但其意義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漢堡是美國的速食,到中國後成為異國風情的象徵。刺激扩散(概念共享)是指一文化中的一個元素造成另一個文化的進步或是發明。另一方面,直接借鉴(Direct Borrowing)是指一個文化到另一個文化之間,技術上或是有形物質的扩散。創新擴散理論是一個以研究為基礎的模型,描述為何個人及一個文化會接受新概念、新事物及新產品,也描述接受的時機。 涵化有許多不同的意義,在文化相關的文本中,是指用一種文化取代另一種文化,像一些美洲原住民及全球各地的原住民在殖民化的過程遇到的情形一様。個人的類似情形有同化(個人適應了不同的文化)及。 對文化的研究 德國哲學家康德對「啟蒙」有一個類似教化的個人定義:「啟蒙是一個人離開從他引起的不成熟。」。他認為這種不成熟不是來自缺乏瞭解,而是因為沒有勇氣獨立思考。對於這種知識上的怯懦,康德提出「要勇於作智者!」像赫爾德等德國學者回應康德的呼籲,認為人類的創造力雖然帶來許多不可預測及多様化的結果,但和人類的理性一様的重要。再者,赫爾德提出一種集體的教化:「對赫爾德而言,教化是人們整體經驗的總和,給予人們共同的認同,以及有相同命運的感受。」。 1870年時的人類學家愛德華·伯內特·泰勒應用之前提出的高文化及平民文化的概念,提出的理論,他認為宗教會由多神教慢慢演進到一神教。他也重新定義文化是人類社會所有活動特徵的總和。在《原始文化》一书中,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与习惯。這也為現代的文化理解作了準備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泰勒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 文化的分类 文化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大致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按生物的种类划分: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等 按地区或地理位置划分:亚洲、欧洲、非洲等 按时间划分:远古、原始、文明史等 按形成的原因划分:自然、人为等 按其形式来划分:物质(陶瓷、建筑、饮食等)、非物质(技术、手艺、语言、能力等) 按生物的年龄划分:老年、青壮年、少年等 下面的这个分类是时间、地区、民族等方法的综合性运用。 史前文化 古代文化 希腊文化 古羅馬文化 古巴比倫 伊朗文化 印度文化 中華文化 近代文化 帝国主义文化 殖民地文化 近代资本主义文化 现代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资本主义文化 第三世界文化 后现代文化 已開發國家文化 開發中國家文化 未開發國家文化 未來文化 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 犹太教文化 基督教文化 伊斯兰文化 地区 西方文化 其他類型文化 参考文献 参看 文化例外 文化研究 人类学 普世文化通則 跨文化心理學 外部链接 Groh, | 近代资本主义文化 现代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资本主义文化 第三世界文化 后现代文化 已開發國家文化 開發中國家文化 未開發國家文化 未來文化 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 犹太教文化 基督教文化 伊斯兰文化 地区 西方文化 其他類型文化 参考文献 参看 文化例外 文化研究 人类学 普世文化通則 跨文化心理學 外部链接 Groh, A. (2019). "Theories of Culture". 伦敦 Routledge, ISBN 9781138668652 Беляев, И. А. Культура, субкультура, контркультура / И. А. Беляев, Н. А. Беляева // Духовность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сть. Сборник научных статей. Выпуск 3; под ред. И. А. Беляева. — Оренбург: Филиал |
类固有T细胞 自然杀伤T细胞 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请不要把它和固有免疫中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混淆。 与一般T细胞识别MHC分子上的肽链抗原不同,NKT识别的是CD1d分子上结合的糖蛋白抗原。被激活后,它们可以执行类似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即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素。有证据表明,它们能够识别并杀灭某些肿瘤细胞和被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 粘膜相关的不变T细胞 粘膜相关的不变T细胞(MAIT)具有固有免疫效应细胞的特质。在人体内,MAIT细胞分布于血液、肝脏、肺部、黏膜,具有抵御微生物感染的能力。MHC-I的类似物,MR1,可以向MAIT细胞呈递细菌产生的代谢物抗原。接受了MR1呈递的外部抗原后,MAIT细胞可以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并裂解被细菌感染的细胞。MAIT也可以通过不依靠MR1的信号通路激活。除了表现出类似固有免疫的功能外,MAIT细胞也辅助获得性免疫反应,甚至表现出类似记忆细胞的特征。此外,MAIT也被认为在自体免疫病中发挥作用,如多发性硬化、风湿和炎症性肠病,虽然决定性的证据还有待发现。 γδ T细胞 γδ T细胞代表了T细胞中一小部分不表达αβ-TCR而表达γδ-TCR的类型,在小鼠和人体内仅占全部T细胞的2%;在兔子、绵羊和鸡体内,γδ T细胞占全部T细胞的比例则可能高达60%。它们主要分布在肠道粘膜,作为一类上皮内淋巴细胞。关于其抗原识别的细节我们仍知之甚少,不过似乎γδ T细胞并不受限于MHC分子的呈递。特别的是,γδ T细胞能够对一类磷酸类抗原做出快速的反应,而这类抗原物质在各种细胞(细菌、植物、癌细胞等)中都有发现。 活化 CD4+ T细胞的激活需要T细胞上的TCR和共受体(CD28或ICOS),抗原呈递细胞上的MHCII和共激活分子两对分子的分别,同时结合。仅其中一对的结合,无法产生有效的T细胞激活。理想的CD8+ T细胞激活则依赖于CD4+ T细胞的信号转导。CD4+细胞可以在初级CD8 T细胞的初次免疫应答中给予帮助,并且在急性感染的后期维持CD8+ 记忆T细胞的活性。所以,CD4+ T的激活对于CD8+ T细胞的活动是有利的。 相比于MHC分子上的抗原,抗原呈递细胞的共激活分子一般是由病原体的副产物、热休克蛋白或者坏死的细胞碎片诱导表达的。共刺激机制被认为可以避免自体免疫的发生,因为即使T细胞错误地结合了自体抗原,也可能因为没有受到合适的共刺激而无法正常活化。一旦T细胞被正确地活化,它的细胞表面蛋白表达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活化T细胞的标志蛋白包括CD69,CD71,CD25 (也是调节T细胞的标志)和HLA-DR (人类T细胞的特异标志)。CTLA-4在活化T细胞表面的上调,对共激活受体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可以避免活化T细胞的过度活化。活化T细胞的表面糖基化情况也有改变。 T细胞受体(TCR)是由几种蛋白质组合成的复合体。TCR的两个主要组分是由两个独立基因分别编码的TCRα和TCRβ,其他的组分包括CD3家族的蛋白:CD3εγ和CD3εδ的异二聚体,以及最重要的CD3ζ同二聚体。CD3ζ同二聚体上共有6个ITAM基序,可被磷酸化并启动一系列级联反应,导致TCR复合体的聚集。 虽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T细胞活化都依赖于TCR对抗原的识别,其他的活化途径也有被发现,例如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被其他CD8 T细胞识别并导致自身的极化。T细胞活化的过程也受到活性氧类物质的影响。 抗原识别 T细胞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分辨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的能力。不论是正常细胞还是异常细胞,都会表达大量的MHC-抗原多肽复合体(pMHC)。虽然T细胞与正常细胞的pMHC有一定结合力,但是T细胞并不会被激活;但即使异常细胞的pMHC与正常细胞只有细微的差别,也能够刺激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这样对不同抗原完全不同的反应特征称为T细胞的抗原识别,关于这一机理实现的具体细节如今仍然没有定论。 临床意义 缺陷 T细胞缺陷可能意味着T细胞数量的减少或者T细胞功能的缺失。完全的T细胞缺陷可能来自于一些遗传因素,例如严重复合型免疫缺乏症(SCID)、欧门氏症候群或软骨毛发发育不全。[46]部分的T细胞缺陷可能是由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遗传性的迪乔治综合征(DGS)、染色体断裂综合征(CBSs),或者B细胞和T细胞的复合缺陷,例如毛细血管扩张性运动失调 (AT) 和欧德里综合征()。 T细胞缺陷患者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是一些细胞内病原体,例如单纯疱疹病毒、分枝杆菌和李斯特菌。同时,真菌感染在T细胞缺陷患者身上往往也很常见且严重。 癌症 T细胞癌变诱发的肿瘤称为T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约占10%。 耗竭 T细胞耗竭是一种T细胞功能失常的状态,其表现为进展性的功能丧失、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和抑制性细胞因子的持续分泌。T细胞耗竭可能发生于慢性感染、败血症、癌症的进程中。耗竭的T细胞即使再次暴露于抗原刺激之中也无法恢复正常功能。 慢性感染和败血症 T细胞耗竭的直接原因包括持续的抗原刺激、以及CD4细胞的缺失。长时间的抗原暴露和高病毒负载可以加重T细胞耗竭的程度。2-4周的持续抗原暴露就可导致T细胞耗竭。另一个可以导致T细胞耗竭的因素是包括PD-1在内的一系列抑制性受体。细胞因子IL-10或TGF-β也可以导致耗竭。调节T细胞因为可以分泌IL-10和TGF-β,也与T细胞耗竭相关。在阻断PD-1受体并减少调节T细胞数量后,T细胞耗竭的情况可以得到反转。[58]在败血症中,抑制性的细胞因子风暴也会造成T细胞耗竭。现在已有致力于通过阻断抑制性受体的方式来治疗败血症的疗法研究。 器官移植 与感染时的情况类似,器官移植带来的持续异种抗原暴露也会造成T细胞耗竭。肾移植后,T细胞应答能力会随时间减弱。这些数据说明T细胞耗竭导致的CD8+ T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器官移植耐受中的重要一环。已有几项研究证明了慢性感染对器官移植后的免疫耐受和长期生存有利,而T细胞耗竭起着一定介导的作用。虽然已有T细胞耗竭对器官移植有利的证据,但是T细胞耗竭同时带来的感染和癌变风险依然不能忽视。 癌症 在癌症进程中,T细胞耗竭显然对癌组织的存活有利。已有研究证明癌细胞和一些癌症相关细胞可以主动地诱导T细胞耗竭的发生 。在白血病中,T细胞耗竭也与其复发相关。一些研究甚至提出可以基于T细胞抑制性受体PD-1的表达状态来预测白血病复发的情况。由于免疫抑制性受体与T细胞耗竭以及癌症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致力于通过阻断免疫抑制性受体来治疗癌症,其中有一些已经被认定有效并投入临床使用。 参见 白细胞 B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参考文献 | 耗竭 T细胞耗竭是一种T细胞功能失常的状态,其表现为进展性的功能丧失、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和抑制性细胞因子的持续分泌。T细胞耗竭可能发生于慢性感染、败血症、癌症的进程中。耗竭的T细胞即使再次暴露于抗原刺激之中也无法恢复正常功能。 慢性感染和败血症 T细胞耗竭的直接原因包括持续的抗原刺激、以及CD4细胞的缺失。长时间的抗原暴露和高病毒负载可以加重T细胞耗竭的程度。2-4周的持续抗原暴露就可导致T细胞耗竭。另一个可以导致T细胞耗竭的因素是包括PD-1在内的一系列抑制性受体。细胞因子IL-10或TGF-β也可以导致耗竭。调节T细胞因为可以分泌IL-10和TGF-β,也与T细胞耗竭相关。在阻断PD-1受体并减少调节T细胞数量后,T细胞耗竭的情况可以得到反转。[58]在败血症中,抑制性的细胞因子风暴也会造成T细胞耗竭。现在已有致力于通过阻断抑制性受体的方式来治疗败血症的疗法研究。 器官移植 与感染时的情况类似,器官移植带来的持续异种抗原暴露也会造成T细胞耗竭。肾移植后,T细胞应答能力会随时间减弱。这些数据说明T细胞耗竭导致的CD8+ T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器官移植耐受中的重要一环。已有几项研究证明了慢性感染对器官移植后的免疫耐受和长期生存有利,而T细胞耗竭起着一定介导的作用。虽然已有T细胞耗竭对器官移植有利的证据,但是T细胞耗竭同时带来的感染和癌变风险依然不能忽视。 癌症 在癌症进程中,T细胞耗竭显然对癌组织的存活有利。已有研究证明癌细胞和一些癌症相关细胞可以主动地诱导T细胞耗竭的发生 。在白血病中,T细胞耗竭也与其复发相关。一些研究甚至提出可以基于T细胞抑制性受体PD-1的表达状态来预测白血病复发的情况。由于免疫抑制性受体与T细胞耗竭以及癌症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致力于通过阻断免疫抑制性受体来治疗癌症,其中有一些已经被认定有效并投入临床使用。 参见 白细胞 B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Immunobiology, 5th Edition niaid.nih.gov – The Immune System T-cell Group – Cardiff University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Melanoma with Autologous CD4+ T Cells against NY-ESO-1. The Center for Modeling Immunity to Enteric |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是一個小小的-{單核細胞}-,然而一旦離開血管後,會轉變成為巨噬細胞,可隨時吞噬大量細菌。單核球拥有中性粒细胞的“清理”功能,但是它比中性粒细胞活得更长,因为它们担负有其他的责任。单核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向T细胞传递病原体的抗原片断使得病原体能够再次被识别和杀灭或加速身体的免疫应答。 定居的白细胞 :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一员,是定居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樹突狀細胞、兰氏细胞,它们存在于非血液中。 巨噬细胞:由單核球轉變而來。能捕捉並消滅細菌之類的異物,還會找出該異物抗原、免疫的情報,同時會分解死掉的細菌和細胞。 樹突細胞。 肥大细胞。 微膠细胞。 整體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血液、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通常存在于淋巴系统中。血液中含有三种类型的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為可以產生约束病原体的抗体。CD4+ T细胞配合免疫应答。CD8+ T细胞(细胞毒素)和自然杀伤细胞可以杀灭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是一個小小的-{單核細胞}-,然而一旦離開血管後,會轉變成為巨噬細胞,可隨時吞噬大量細菌。單核球拥有中性粒细胞的“清理”功能,但是它比中性粒细胞活得更长,因为它们担负有其他的责任。单核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向T细胞传递病原体的抗原片断使得病原体能够再次被识别和杀灭或加速身体的免疫应答。 定居的白细胞 :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一员,是定居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樹突狀細胞、兰氏细胞,它们存在于非血液中。 巨噬细胞:由單核球轉變而來。能捕捉並消滅細菌之類的異物,還會找出該異物抗原、免疫的情報,同時會分解死掉的細菌和細胞。 樹突細胞。 肥大细胞。 |
Windows的零售版,最初作為其MS-DOS系統的圖形拓展版本。於1986年2月26日,微軟將其總部搬到雷德蒙德。1986年3月13日,公司上市;股價的顯著上升為微軟締造了4位億萬富翁以及12000位百萬富翁。由於與IBM的合作夥伴關係,導致1990年聯邦貿易委員會開始對微軟的監視;標誌著與美國政府超過十年的法律衝突的開始。1987年,微軟終於為原始設備製造商提供了首款OS/2版本。OS/2有一個新的模塊化內核和Win32-{zh:應用程式編程介面; zh-cn: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zh-hant: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I),基於MS-DOS的16位元Windows可更容易移植。但之後,OS/2的夥伴關係日趨惡化。 1990年,微軟推出其辦公套件Microsoft Office。該軟體綁定了辦公室生產力應用程式,如Microsoft Office Word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等。5月22日,微軟推出Windows 3.0。Windows 3.0有精簡的用戶介面,改進圖形效能和適合Intel 386處理器的改良。從此,Microsoft Office和Windows在各自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1994年7月27日,美国司法部提出的競爭影響報告書的一部分称:“從1988年開始,直到1994年7月15日,微軟誘導許多OEM廠商進行反競爭行為。原装电脑制造商為每台電腦向微軟支付版稅。”根据每台处理器许可证,原装电脑制造商会向其出售的每台包含特定微处理器的-{zh-hans:计算机; zh-hant:電腦; zh-sg:电脑}-向微软公司支付特许权使用费,而无论原装电脑制造商出售的是装有微软-{zh-hans:操作系统; zh-hant:作業系統}-还是非微软-{zh-hans:操作系统; zh-hant:作業系統}-的-{zh-hans:计算机; zh-hant:電腦; zh-sg:电脑}-。 如果没有使用任何微软产品,则对OEM(原装电脑制造商)使用竞争PC操作系统的行为应处以罚款或税收。自1988年以来,微软对每台处理器许可证的使用增加了。” 法律議題及網際網路(1995年–2007年) 1995年5月26日,比爾·蓋茲提出了“網際網路備忘錄”。1995年,微軟開始重新定義其產品,並擴大並進入電腦網路產品線和全球資訊網。該公司於1995年8月24日,發佈Windows 95。具有先發制人的多工功能,新的開始選單,和與32位元兼容的用戶介面,並提供Win32 API。Windows 95捆綁了線上服務MSN和IE。同時微軟也開始擴張業務,進軍其他行業和市場:與NBC合資建立MSNBC,拓展有線電視新聞業務。微軟發布Windows CE 1.0,一個新的作業系統,設計為低記憶體設備提供簡單操作,如PDA。1997年10月,司法部在聯邦地區法院提交了一項議案,稱微軟違反1994年簽署的一項協議,並要求法院责令微软停止将Internet Explorer捆綁於Windows。 2000年1月13日,比尔·盖茨將微軟執行長的位置交給史蒂夫·鮑爾默,然後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職位:首席軟件架構師。2001年10月25日,微軟發布Windows XP,是首個使用產品啟用與盜版競爭的Windows,然而Windows XP亦被部份使用者批評其安全漏洞與應用程式綁定(如Internet Explorer及Windows Media Player)等。2011年9月底前,Windows XP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作業系統,在2007年1月,Windows XP的市場占有率達歷史最高水平,超過76%。根據Netmarketshare公司對全球網路使用者的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8月份,統治作業系統市場長達11年之久的Windows XP最終被Windows 7超越。Windows XP成為有史以來銷量最大及最常用的作業系統,更令下一代的Windows Vista慘澹收場(Windows Vista的市場占有率最高只有18%)。2004年,微軟發布的Xbox遊戲機進入由索尼和任天堂主導的遊戲機市場。 Windows Vista、Windows 7及行動裝置(2007年–2011年) 在2007年1月30日,Windows Vista正式對普通用户出售。Windows Vista距離上一版本的作業系統Windows XP已有超過五年的時間,這是Windows歷史上間隔時間第二久的一次發佈(最久為Windows 11,間隔6年)。Windows Vista包含了上百種新功能;其中較特別的是新版的圖形用戶介面和稱為「Windows Aero」的全新-{zh-hans:界面; zh-hant:視覺;}-風格(要求較高的硬體需求)、加強後的搜尋功能、新的多媒體創作工具(例如Windows DVD Maker),以及重新設計的網路、音訊、輸出(列印)和顯示-{zh-hans:子系统; zh-hant:次系統;}-。Vista也使用點對點技術提升了電腦系統在家庭網路中的示-{zh-hans:通信; zh-hant:通訊;}-能力,將讓在不同计算机或裝置之間分享檔案與-{zh-hans:多媒体; zh-hant:數位媒體;}-內容變得更簡單。針對開發者方面,Vista使用.NET Framework 3.0版本,比起傳統的Windows API更能讓開發者能簡單寫出高品質的程式。Windows Vista是第一版只能支援在NTFS硬碟分割區上安裝Windows系統的Windows作業系統。 2008年6月27日,比爾·蓋茲退休後,除了重點項目加以指導外,而其餘時間都只當公司顧問。 2008年10月27日推出的Windows Azure的服務平台,是該公司進入雲計算入門市場上第一步。 2009年2月12日,微軟宣布有意圖開一個微軟品牌連鎖零售店,並於2009年10月22日第一家零售商店在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正式開幕當天,微軟正式發表Windows 7。其易於使用的功能和性能增強,不但是一個大改造的Windows Vista,亦是Windows 7的重點。 Windows 7將更「以使用者為中心」。 Windows 7在執行程式方面上有較大的改進;微軟將會在進步的前提下利用多種測量工具來測試作業系統,以增進其執行效率。 Windows 7提高了螢幕觸控支持和手寫識別,支持虛擬硬碟,改善多核心處理器的運作效率,開機速度和内核改進。 隨著智慧型手機行業的蓬勃發展,從2007年開始,微軟努力保持與它的競爭對手蘋果和谷歌的現代化的行動作業系統距離。微軟於2010年4月12日上午在三藩市舉行記者會,發表新一代智慧型手機。 2010年10月,微軟發佈Windows phone 7。Windows Phone是一個觸控操作模式行動作業系統,采用Windows CE 7内核。而Windows Phone 8採用和Windows 8相同的内核。微軟在發行這個作業系統時,主要的銷售對象是一般的消費市場,而非以前版本所瞄準的企業市場。在Windows Phone中,微軟將其使用介面套用了一種稱為“Metro”的設計語言(曾被使用於Zune中),並將微軟以及其它第三方的軟體整合到了作業系統中,以嚴格控制執行它的硬體。微軟更緊密地與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合作,如:諾基亞。在智慧型手機行業的新戰略,可望挽回失去的市場佔有率。 Windows 8、Surface及收購諾基亞移動部門(2011年–2014年) Windows 8是微軟公司改良研發中的下一代電腦作業系統,Windows 8試圖打造一個可在平板電腦、手提電腦、桌上電腦和智能手機等都能使用的跨平台作業系統,被認為是微軟反擊主導平板電腦及手提電話作業系統市場的蘋果電腦iOS和Google Android系統。該軟體除了具備微軟公司的傳統視窗系統顯示方式外,亦將強化更適合使用於觸控螢幕的平板電腦設計,使用類似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中動態方塊(live tiles)界面,新系統可透過官方網上商店Windows Store購買軟體等新功能及特性。Windows 8於2012年8月第1周發布RTM版,並於10月26日正式上市。Windows 8.1中,微软发布了与Windows 8有区别的多个重要更新。微软公司于中原標準时间2013年10月17日发布Windows 8.1正式版。 平板電腦上,Microsoft Surface是一系列以Windows 8為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分別為Surface和Surface Pro,前者使用英伟达處理器而後者使用英特尔處理器。並使用10.6英寸、長寬比16:9的高解析度螢幕。這款產品由微軟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爾默在2012年6月18日於洛杉矶舉行的記者會上公開。10月26日推出。雖然產品有多項新嘗試,但銷量並不理想,截至2013年5月僅售出150萬部 。 2013年9月3日,微軟宣布將以約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公司幾乎全部的手機業務,當中购买設備與服務部門50亿,支付相關專利21.8亿。福布斯評論認為諾基亞是白菜價賤賣,“出售給微軟並不驚訝,驚訝的是出售時間和價格”並且“史蒂芬·埃洛普的動機將被仔細審視”。有媒體則指明埃洛普與微軟的CEO職位令人遐想。 Windows 10 和新一代 Surface(2014年–2021年) 2014年9月15日,微軟公司宣布併購瑞典遊戲開發商Mojang,包含公司所有權和遊戲(如该公司所开发的《Minecraft》)的智慧財產權。收購金額為25億美元。2014年9月30日,微软在美国西雅图的新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布会中亮相Windows 10技术预览版,并声称正式版将于2015年后半年发行。2015年7月29日,微软发布新版Windows 10,擁有多工管理介面、生物识别解锁(Windows Hello)及全新的瀏覽器Microsoft Edge等數百種功能。微軟希望Windows 10能帶動PC市場增长,并改善旗下Windows Phone的系统功能及生态环境。 2015年7月29日,微軟 Windows 10在全球 190 個國家同步上市,符合硬件資格的正版 Windows 7 、 Windows 8.1 及 Windows Phone 8.1 裝置均能免費升級,預估全球將有數億 Windows 用戶受惠。2015年9月23日,微軟在全球同步上市新版Office 2016。2015年10月7日,微软发布新一代Surface Pro产品,以及全新的Surface Book,将Surface品牌扩大到笔记本领域。 2016年6月13日,微軟以每股196美元的价格,斥資262億美元現金收購商業社交平台領英。2016年8月2日,微軟在官網宣布,Microsoft HoloLens 開發者版本已經在美國和加拿大開賣。2016年10月26日,微软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发布增强版的 Surface Pro 4 和 Surface Book,提高了其硬件配置。同时还发布了 Surface Studio 一体机和 Surface Dial 等辅助设备,将 Surface 硬件品牌再次扩大到纯桌面领域。 2018年6月4日,微软正式宣布以75亿美金收购GitHub。2018年6月底,微軟和神州數字、熱酷策略結盟,開拓區塊鏈市場。神州數字的MasterDAX將使用Microsoft Azure作為其區塊鏈雲端平臺。 2018年8月,丰田通商开始与微软合作,使用Microsoft Azure应用套件创建与水管理相关的物联网技术的养鱼工具。水泵机制是由金代大学的研究人员部分开发的,利用人工智能来计算传送带上鱼的数量,分析鱼的数量,并根据鱼提供的数据推断出水流的有效性。 此过程中使用的特定计算机程序属于Azure机器学习和Azure IoT中心平台。 在2018年9月,微软停止了Skype Classic。 尽管拥有超过60,000项专利,微软仍于2018年10月10日加入开放发明网络社区。在2018年11月,微软为Microsoft Azure引入了Azure多重身份验证。 2018年12月,Microsoft宣布了Project Mu,这是Microsoft Surface和Hyper-V产品中使用的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内核的开源版本。 该项目推广了固件即服务的概念。同月,Microsoft宣布了Windows Forms和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的开源实现,这将使公司进一步朝着透明发行用于开发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和软件的关键框架的方向发展。12月,该公司还终止了Microsoft Edge项目,转而支持其浏览器使用Chromium后端。 2019年7月22日微軟投資OpenAI $10億美元,雙方將攜手合作替Azure雲端平台服務開發人工智慧技術。其后的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一个自然语言生成式模型,名为ChatGPT。 2019年10月,微软在例行更新Surface产品线的同时,发布了Surface Neo和Surface Duo两款新设备,进军双屏计算设备市场。其中Surface Neo 是一款由两块9英寸屏幕拼合起来的双屏笔记本设备,并搭载专门为双屏设备优化的Windows 10X操作系统。而 Surface Duo则是运行着定制版Android 系统的双屏手机设备,微软宣告终结失败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后,通过搭载Android系统再一次进军手机市场。 2020年9月,Microsoft 同意以75亿美金收购ZeniMax Media。 2021年4月,Microsoft洽谈收购Nuance Communications,估值160亿美金。 2021年7月,微软收購成立於2009年的網絡安全公司RiskIQ。 Windows 11 和收購動視暴雪及其旗下工作室(2021年至今) 2021年10月初,微軟推出Windows 11作業系統,並開放符合硬體需求的Windows 10用戶免費升級。 2022年1月18日,微软宣布计划以687亿美元现金收购动视暴雪以及其旗下所有工作室,並將會把其現有以及未來所有遊戲加入Xbox旗下的Xbox Game Pass訂閱制服務。亦說明動視暴雪在交易完成前暫時不會有人事變動,交易完成之後整體運作將會交由Xbox部門的主管負責。微軟也同時宣布Xbox Game Pass所有版本的訂閱人數正式突破2500萬人。随着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于2023年10月13日批准收购案,双方于同日正式完成收购。 微软企业文化 可通过微软开发人员网络(MSDN)获得有关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以及各种微软杂志(例如Microsoft Systems Journal(MSJ))的文章。 MSDN还为公司和个人提供订阅,而较昂贵的订阅通常可以访问微软软件的预发布Beta版本。 2004年4月,微软为开发人员和用户创建了一个名为Channel 9(第九频道)的社区站点,其中提供了Wiki和Internet论坛。另一个提供日常视频广播和其他服务的社区网站On10.net。传统上,免费的技术支持是通过联机Usenet新闻组以及过去由微软员工监控的CompuServe提供的。一个产品可能有多个新闻组。同事或微软员工可以选出有帮助的人作为微软最有价值专家(MVP)身份,这使他们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并有可能获得奖励和其他福利。 部門結構 企業開發平台產品及服務部門 包括Windows用戶服務處、伺服器暨開發工具處、MSN事業處。產品和服務如Windows Live。Windows伺服器版本,如Windows Server。 商業部門 微軟商業部門生產的Microsoft Office和該公司的在線辦公軟體。軟體產品包括Word(文字處理器),Access(關係資料庫程式),Excel(電子表格程式)的,Outlook(Exchange Server)時,PowerPoint(演示軟體),和Publisher(桌面排版軟體)。後來又增加了一些其他產品,包括Visio,MapPoint,InfoPath和OneNote。 娛樂及設備製造部門 娛樂及設備部生產的嵌入式系統和Windows智能手機。 「生態體系」 微軟公司試圖在其產品周圍建立「生態體系」,以為其產品以及品牌增值,同樣這麼做的還有蘋果、Google、小米科技、三星等同業。 軟體產品 微軟生產的軟體產品包括了很多的種類: Microsoft Windows - 稱為「Windows」的圖形作業系統;有很多版本。個人版、企業版最新版本是Windows 11。伺服器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22。Microsoft Windows幾乎預裝在所有的IBM相容的个人电脑上。 MS-DOS - 微軟公司的早期產品,它是一個命令行界面的簡單作業系統。早期的Microsoft Windows版本要在MS-DOS下運行,但是到了Windows NT以及以後的產品已經可以脫離MS-DOS運行了,但基於用戶因軟硬體在Windows NT不能正常運作,微軟同時間繼續推出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Me在MS-DOS下運行的過渡產品。 Microsoft Office - 它是微軟公司的辦公室套裝軟體,根據版本不同可能包括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电子试算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PowerPoint(簡報製作)、Microsoft Outlook(個人郵件和日程管理)、Microsoft OneNote(电子笔记)、Microsoft SharePoint Designer(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軟體)、Microsoft Project(專案管理)和Microsoft Publisher(電子排版)等軟體。微軟也為麦金塔电脑生產使用於蘋果電腦的版本。 Microsoft SQL Server - 是由微軟公司所推出的關係數據庫解決方案。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 微軟公司所推出的网页伺服器軟體,类似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使用的Apache,同时可以解释ASP动态网页。 Internet Explorer - 微軟的網頁瀏覽器。它曾經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瀏覽器,2022年6月15日停止服務走入歷史。從Windows 95開始,預裝在微軟各版本的Windows中。它在麦金塔电脑上也可以使用。微軟投資了四億美元把瀏覽器預裝在蘋果电脑上。主要搜尋引擎為bing。 Windows Media Player | SharePoint Designer(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軟體)、Microsoft Project(專案管理)和Microsoft Publisher(電子排版)等軟體。微軟也為麦金塔电脑生產使用於蘋果電腦的版本。 Microsoft SQL Server - 是由微軟公司所推出的關係數據庫解決方案。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 微軟公司所推出的网页伺服器軟體,类似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使用的Apache,同时可以解释ASP动态网页。 Internet Explorer - 微軟的網頁瀏覽器。它曾經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瀏覽器,2022年6月15日停止服務走入歷史。從Windows 95開始,預裝在微軟各版本的Windows中。它在麦金塔电脑上也可以使用。微軟投資了四億美元把瀏覽器預裝在蘋果电脑上。主要搜尋引擎為bing。 Windows Media Player - 它是一個用於播放音乐和影片的應用程式。 Microsoft Azure - 為微軟為雲端服務的品牌,好處是企業不需要有實體的伺服器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系統服務。 Microsoft Edge - 微软的浏览器,是 Windows 10 操作系统的默认浏览器 微軟也生產一系列參考產品,例如百科全书和地圖冊,使用Encarta的名稱。 微軟還開發用於應用系統開發的集成開發環境,命名為Microsoft Visual Studio。目前已發佈用於.NET環境編程的相應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開源編輯器 Visual Studio Code Xbox 業務 PowerShell Windows Terminal .Net 開源平台 遊戲 《光环》系列: 第一代:《光环:戰鬥進化》 第二代:《光环2》 第三代:《光环3》 第四代:《光环4》 第五代:《光环5:守護者》 外傳:《光环:星環戰役》 外傳:《光环3:ODST》 外傳:《光环:瑞曲之战》 复刻版:《光环:最后一战 复刻版》 合集:《光环:士官长合集》 复刻版:《光环:星環戰役决定版》 外傳:《光环:斯巴达突袭》 外傳:《光环:斯巴达进攻》 外傳:《光环:光环战争2》 《帝国时代》系列: 第一代:《帝国时代》、《帝国时代:罗马复兴》 第二代:《帝国时代II:帝王世纪》、《帝国时代II:征服者入侵》 第三代:《帝国时代III》、《世紀帝國III:群酋爭霸》、《帝国时代III:亞洲王朝》 第四代:《世紀帝國IV》 外傳:《帝国时代Online》 復刻版:《帝国时代II:失落的帝国》、《世紀帝國II:非洲王國》、《世紀帝國II:決定版》 衍生作:《神话世纪》 《王国的兴起》系列: 《王國的興起》 《王國的興起:政權保衛戰》 《王國的興起:傳說再現》 《戰爭機器系列》系列: 第一代:《戰爭機器》 第二代:《戰爭機器2》 第三代:《戰爭機器3》 第四代:《戰爭機器4》 外傳:《戰爭機器:審判》 《Forza Motorsport系列/極限競速系列》系列: 第一代:《極限競速》 第二代:《極限競速2》 第三代:《極限競速3》 第四代:《極限競速4》 第五代:《極限競速5》 第六代:《極限競速6》 第七代:《極限競速7》 衍生作第一代:《極限競速 地平線》 衍生作第二代:《極限競速 地平線2》 衍生作第三代:《極限競速 地平線3》 衍生作第四代:《極限競速 地平線4》 衍生作第五代:《極限競速 地平線5》 《Kinect 大冒險》 《微軟模擬飛行》 《微軟模擬列車》 《瘋狂城市賽車》系列 《魔幻戰士》 《我的世界》 《Scrolls》 《Cobalt》 硬體產品 雖然微軟總體上是一家軟體公司,它也生產一些電腦硬體產品,通常用來支援其特殊的軟體商品策略: 早期的一個例子是微軟滑鼠,用來鼓勵更多用戶使用微軟作業系統的圖形用戶介面。由於使用GUI而不用到鼠標是很罕見的,因此鼠標-{}-的流行會幫助更多用戶使用Windows。微軟確立了IntelliMouse(中鍵帶滾輪的鼠標)鼠標標準,新增的滾輪方便了用戶在瀏覽網頁時上下翻頁。 微軟還售賣鍵盤、網路鏡頭、遊戲桿等硬體產品。 公司還購買了網際網路裝置公司WebTV,以支援其MSN網際網路服務。 2001年公司推出的Xbox遊戲機標誌著公司開始進入價值上百億美元的遊戲終端市場,這個市場之前一直由索尼公司和任天堂兩家公司主導。 2005年微軟推出Xbox的後繼機種Xbox 360,雖然其主要的競爭對手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 3遊戲機由於數次延期至2006年11月發售,但由於缺貨與日本的消費慣性等各種因素,Xbox 360的初期推廣並不很順利,但仍在一年後PlayStation 3推出前賣出了1000萬部的銷售量。Xbox 360由於設計缺陷導致3紅問題也引起了玩家的不滿,最終在壓力下微軟承認了3紅事實,並實行3年免費更換服務。 2006年11月14日微軟推出Zune可攜式媒體播放器,並開始在美國上市。 2008年微軟將為一级方程式赛车所有車隊供應統一規格的行車電腦系統。 2010年微軟推出Kinect体感拾取器,初期仅作为游戏机Xbox360的外设装备。 2012年6月微軟發布Surface平板電腦,打破創立37年以來不生產電腦主機做法。 2013年5月21日微軟在記者會上發布了Xbox One。于2013年11月22日正式发售。 2016年8月2日,微軟在官網宣布 Microsoft HoloLens 開發者版本已經在美國和加拿大開賣。 2016年8月2日,2TB版本的Xbox One S开始发售。同月23日,1TB和500GB版本的Xbox One S开始发售。 2017年11月7日,Xbox One X正式发售,售价499美元。 網路產品 1990年代中期,微軟開始將其產品線擴張到電腦網路領域。微軟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線上服務MSN。MSN是美國在線的直接競爭對手,也是微軟其他網路產品的主打品牌。 1996年,微軟以及美國的廣播業巨擘NBC聯合創立了MSNBC,一個綜合性的24小時新聞頻道以及在線新聞服務供應商。 1997年末,微軟收購了Hotmail,最受歡迎的webmail服務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為MSN Hotmail,並成為Microsoft Account,一個綜合登入服務系統的平台,現在更改名稱為Outlook.com。 Windows Live Messenger是一個即時通訊程式,由微軟在1999年推出,是美國在線的AOL Instant Messager、ICQ、QQ的主要競爭對手,2013年10月31日停止服務 。 2011年5月10日,宣布以85億美元併購Skype。 培訓 微軟創立了多所培訓中心,旨在訓練出精通各樣微軟及配合公司環境的專家。目前最著名就是2012年10月最新改版的MCSE。 2012年10月,微軟因應考古題氾濫以及認證與實務相差甚遠的詬病,改採用新一代的雲端解決方案,配合私有雲建置、虛擬化、BI、自動化等,來識別認證的技能,並且以Solutions為主軸,IT技術為輔助,考試大幅加重了實作考題,和以前用認證的制度相比,解決(Solutions)字代表的是更廣泛,較無明顯界定的專業技術範圍,且取消一試就發一張MCTS的制度,取消證照永久效用,改以兩、三年再認證機制,減少85%認證數目,廢除過期考試科目及證照。 MCSM(Microsoft Certified Solutions Master,微軟認證解決方案大師) MCSE(Microsoft Certified Solutions Expert,微軟認證解決方案專家) MCSD(Microsoft Certified Solutions Developer,微軟認證開發專家) MCSA(Microsoft Certified Solutions Associate,微軟認證解決方案技術師),考科有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8、Visual Studio、SQL Server 2012。 MCPD考科有桌面端、網頁端、協作平臺端等3個開發領域的考試認證。 微軟MVP 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icrosoft Most Valuable Professional(MVP)),是那些具備一種或多種微軟技術專業知識,在微軟相關技術社群中貢獻突出的專家。目前全球大約有4200位以上MVP,以美國的人數最多,中國大陸約有240位,台灣約有110位。 微軟中國研發集團 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於2006年1月18日正式宣佈成立,由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亞洲工程院、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戰略合作部,以及分佈於北京、上海、深圳的多個產品研發機構組成,集團以矩陣式架構統一和協調微軟在中國所有的研究及開發事務。張亞勤任集團主席,張宏江任集團首席技術官。 微軟亞洲研究院 1998年11月5日,微軟公司在北京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並於2001年11月1日將其正式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公司在海外開設的第二家基礎科研機構,也是亞洲地區唯一的基礎研究機構。現任研究院院長是洪小文博士。 壟斷問題 微軟的Windows產品壟斷桌面電腦作業系統市場。持此看法的人指出,幾乎所有市場上出售的個人電腦都預裝有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 一些觀察家聲稱,微軟作為一個壟斷企業令其競爭對手處境窘困: 一方面,競爭對手不願意承認微軟的壟斷地位。因為在一個被壟斷的市場,只有一家產品或服務的提供商。因此對競爭對手而言,將微軟稱為壟斷者會將自己置於一個失敗者的境地:這樣做等於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或否定了自己能夠生存、競爭的能力。 另一方面,競爭對手又希望將微軟比作壟斷企業,因為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好處。首先,這有可能導致市場管理者(政府)的介入。其次,被看作是「落水狗」的微軟競爭對手有可能在公共關係上取勝,以刺激銷售。 無論微軟是否是壟斷企業,我們可以肯定的是: 在多數微型電腦软件市場,微軟是主導企業。 這種主導引發很多的不滿。 這種不滿不僅僅只存在於競爭對手中間。 微軟的壟斷地位 有人批評微軟試圖利用其在桌上電腦作業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來擴大其在其他市場上的市場份額,例如网页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作業系統(Windows NT)伺服器作業系統(Windows NT Server)、辦公室套裝軟體(Microsoft Office),多媒體播放軟體(Windows Media Player)。 在微軟將IE直接附加在Windows作業系統上後,微軟在瀏覽器獲得了非常大的佔有率。正是由於這種行為,微軟被美國聯邦法庭裁定濫用其在美國的作業系統市場的主導優勢。(詳情參見美國訴微軟案)。 面對這些指控中,微軟認為它只是在滿足客戶需求,提供給Windows使用者免費的瀏覽器(IE)。 也有人批評微軟的商業策略是「擁抱再擴充」()策略。批評者認為微軟試圖在開放、已確立的標準之上加入專利功能,最終達到利用其市場優勢來控制「擴充」的標準。有些人將這種策略稱之為「擁抱、擴充再消滅」()。 2004年3月,微軟公司因違反歐盟公平競爭法,被歐盟委員會要求向競爭對手提供包括視窗作業系統源代碼在內的必要技術資訊,並被處以近5億歐元的罰款,創下歐盟罰款的最高紀錄。 2006年4月24日,歐洲初審法院正式開庭審理微軟公司與歐盟委員會在軟體市場上的爭端。 2007年9月17日,歐洲初審法院裁定,維持歐盟委員會對微軟公司做出的反壟斷處罰決定。 2008年2月,微軟因未能執行2004年歐盟的反壟斷裁決,被歐盟處以8.99億歐元罰款。至此,歐盟已經以違反反壟斷法和未執行反壟斷裁決為名對微軟處以總計16.8億歐元的罰款。微軟也是第一個因不合作態度而被處罰的公司。 微軟在中國大陸也遭到有人舉報涉嫌壟斷行為,並提出10億美元的索賠。舉報人在舉報信中說「微軟的全球統一價策略和在作業系統捆綁應用軟件的做法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但中國國家發改委並未受理。而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亞勤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就《反壟斷法》表態:「由於微軟大部分以非正版方式存在,正版產品市場佔有率很小,因此微軟在中國構成壟斷的前提不存在。」在一些調查中顯示中國網民使用過番茄花園或類似的修改版作業系統的比例有六成之多,使用原版XP的網民不足一成。2014年7月28日,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组织由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福建、湖北、江苏、重庆、河北等9省市近百名工商执法人员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州、成都分公司进行了反垄断突击检查。针对中国国家工商总局的反垄断突击检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7月30日发表声明称,微软始终如一遵守并符合中国法律法规,会积极解答政府部门可能有的疑问。2016年1月5日,中国国家工商总局专案组再次对微软公司、微软大中华区有关负责人进行反垄断询问调查,但微软没有作出回应。 軼事 政治影響力 根據政治反應中心(,opensecrets.org)網站的數據,微軟在一次的美國聯邦選舉的政治捐款中,43%給了民主黨,57%給了共和黨。 造就的億萬富翁 微軟最富裕的幾個人的資產甚至可以傲視許多其他跨國大公司的創始人。在微軟富翁當中進入「十億美元超巨富級」的有: 比尔·盖茨,微軟創始人,現已退休,自1995~2007年,年年蟬聯《富比士》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第一位。2013年,盖茨重登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第一位。 保羅·艾倫,已故微軟創始人,第32-{}-位。 (2009年資料)。 史蒂夫·巴爾默,首席執行官,現已退休,第29位。 (2009年資料)。 裁员 美国时间2014年7月17日,全球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宣布,受精简机构与整合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的影响,公司将在今后一年削减1.8万个工作岗位。其中,约1.25万被裁员工将来自刚刚并购过来的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主要为手机业务)。这将是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被入侵 2017年10月17日,5位前微軟員工稱,四年前微軟用於追蹤自主軟體漏洞內部資料庫被入侵,微軟在2013年發現到資料庫被駭客入侵,但微軟隨後並未公開被攻擊的嚴重程度,5位前員工被採訪描述此事件,微軟拒絕回應。 合夥關係 在 Linux 與 Novell (Micro Focus 的子公司,OpenSUSE 的母公司(SUSE 已被出售))合作。 2019年5月2日,微軟和J.P. Morgan(摩根大通)宣布,他們將以合作夥伴關係去加速企業區塊鏈的採用,並使 J.P. Morgan 和 |
1986年8月发布的1.03版包含一些增强功能,使其与国际发行版保持一致,例如欧洲键盘驱动程序以及其他屏幕和打印机驱动程序。 Windows 1.04 1987年4月发布的1.04版增加了对新IBM PS/2计算机的支持,尽管没有提供对PS/2鼠标或新VGA图形模式的支持。但是,1987年5月27日,IBM发布了OEM版本,其中增加了VGA支持,PS/2鼠标支持,MCGA支持以及对8514/A显示驱动器的支持。 IBM在三张3.5英寸720k软盘上发布了此版本,并将其作为其“个人出版系统”和“大学工具包”捆绑销售的一部分提供。 功能 Windows 1.0x 系统要求: 显示制式:CGA/HGC/EGA DOS:MS-DOS 2.0 RAM:256 KB 或更多 磁盘驱动器:2 个软盘驱动器或硬盘。 Windows 1.0 包含的程序: DOS 文件执行器 计算器 日历 便签 剪贴板 时钟 控制面板 记事本 打印处理程序 黑白棋 终端 Windows 画图 Windows 写字板 市场评价 Windows 1.01已发布,对此评论不一。 大多数批评家认为该平台具有未来的潜力,但Windows 1.0并未达到预期。 许多评论批评了其苛刻的系统要求,特别是指出了一次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时的糟糕性能,并且Windows鼓励使用鼠标进行导航,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纽约时报》将Windows在具有512 KB RAM的系统上的性能与“在北极地区倒糖蜜”进行了比较,并且由于依赖于面向鼠标的界面,其设计对于键盘用户而言不够灵活。 总之,《纽约时报》认为性能差,缺少专用软件,与DOS程序的兼容性不确定以及缺乏针对新用户的教程,使得基于DOS的软件(例如Borland Sidekick可以提供类似的配件和多任务处理功能)是大多数PC用户所希望的。 | 1.01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允许用户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并在各个程序之间进行切换,这对于DOS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Windows 1.01运行一个称为MS-DOS Executive的外壳程序,该程序仅比不支持图标且不兼容Y2K的DIR命令的鼠标可输出。 其他提供的程序是计算器,日历,剪贴板查看器,时钟,记事本,绘画,黑白棋,卡片文件,终端和写入。 Windows 1.01不允许重叠的窗口。 而是将所有窗口平铺。 只有对话框可以显示在其他窗口上方,但是不能将其最小化。 Windows 1.01可以显示256种颜色,窗口可以任意缩放,当窗口最小化的时候桌面上会有专门的空间放置这些窗口(其实就是现在的任务栏)。在Windows 1.0中已经出现控制面板(Control Panel),对驱动程序、虚拟内存有明确的定义,不过功能非常有限。 历史 微软从1981年开始开发图形用户界面(GUI)。 在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COMDEX 1982上展示了的(用于IBM PC兼容计算机的GUI软件套件)的演示之后,开始了Windows的开发。1983年,微软获悉,部分基于Xerox PARC技术的苹果自己的GUI软件要复杂得多,并决定自己的产品会有所不同。 微软于1983年11月10日首次向公众展示Windows。 Microsoft需要两个软盘驱动器和192 KB的RAM,Microsoft将该软件描述为MS-DOS 2.0的设备驱动程序。 当使用仅使用DOS系统调用的行为良好的应用程序时,通过在平铺窗口中支持协作式多任务处理,并允许非行为良好的应用程序在全屏模式下运行,Windows与Visi On和Apple Computer的Lisa有所不同,立即提供了许多应用程序 。 与Visi On不同,Windows开发人员不需要使用Unix来开发IBM PC应用程序。 微软计划鼓励其他公司,包括竞争对手,通过在其应用程序中不需要微软用户界面来开发Windows程序。 许多MS-DOS计算机制造商,例如Compaq,和DEC,都承诺将提供支持,例如和Lotus等软件公司。 在预览Windows之后,在1983年12月说:“它似乎提供了出色的开放性,可重新配置性和可移植性,以及适度的硬件要求和价格……除非其他公司意外地推出产品,否则Microsoft Windows将是第一个大规模的Windows。 测试其目标用户手中的桌面隐喻”。 盖茨从Windows的早期开始就将其视为微软的未来。他在1984年4月告诉《信息世界》杂志时说:“作为一家公司,我们的战略和精力完全致力于Windows(视窗系统),就像我们致力于MS-DOS和Xenix等操作系统内核一样。我们也只是说从长远来看,利用Windows的应用程序将具有竞争优势。” 微软宣布的公告明显没有IBM,到1984年末,媒体报道了Windows、IBM的和Digital Research的图形环境管理器(GEM)之间的“ Windows之战”。微软曾在1983年11月承诺过,Windows将在1984年4月之前发布,但后来否认它已经宣布了发布日期,并预测Windows将在1985年6月之前发布。在其开发过程中以及在开发其窗口系统之前,由代号Interface Manager(界面管理器)简称。该公司不再强调多任务处理,它表示Windows的目的与TopView不同,它是在使用更少的内存的情况下“将计算机转变为图形丰富的环境”。在微软说服IBM后者需要GUI之后,两家公司宣布引入OS / 2及其图形化的OS / 2 Presentation Manager,它们最终将取代MS-DOS和Windows。 1987年11月,Windows 1.01被Windows |
1999年澳門主權移交。自此,英语的地位和重要性提升,至今已超越葡语。 英語作为法定語文之一 新加坡 尽管英语原先不是新加坡的土著语言,但由于作为官方语言及实际上各方面的通用语,所以新加坡英语的普及程度极高,已逐渐走向成为本地化的语言。 香港 中文和英文皆是香港的法定語文。由於香港曾被英國統治,英語在香港是第二官方語言,在香港十分通行。此外,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且使用普通法,英語因此是商業界、法律界重要語言。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政府在正式文件中更多采用中文,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用中文译本满足正式文件要求,但实际处理事务仍然使用英語。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以英語為慣用語言(第一語言)者有5%(約20萬4千人,主要为居于香港的外籍人士)。 音系 英語音系學是指對英语音系(亦即聲音系統)的研究。正如所有語言,無論考慮歷史與否,英語口語的發音因不同方言而異。 這種變異在英語特別明顯,因為它在廣泛地區使用,是英國、愛爾蘭、美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和加勒比海英語國家等國的主要語言,在每一個洲都地有相当人口以之為母語或第二語言。 英語並沒有決定性和國際承認的单一標準,所以不同國家通用的英語有時妨碍溝通。雖然如此,众多地區的英語口音仍能互相理解。 语法 英語文法基於日耳曼語源,雖然一些18世紀和19世紀的學者試圖把拉丁語的語法應用於英語,但是並不成功。英語與其他所有的印歐語系語言相比,沒有那麼複雜的屈折變化,也失去幾乎所有陰陽性變化,基本上,英語除了人稱代詞以外,已失去性和格的分別,更強調詞語間相對固定的順序,也就是說英語正朝向分析語的方向發展(如貓尾可以寫作cat tail,而不必寫作cat's tail,這裡的貓cat直接用詞根原形,而沒用屬格詞綴cat's)。 英语的基本语序为SVO,且基本上不能任意变换语序,除了在少数诗词以外。如下所示: I saw Brittany.(我看见布里特妮) 英语中仍然保留的屈折变化有: 所有格:He is Fred's best friend. -'s 动词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Alfredo works. -s 过去时:Fred worked. -ed ,但亦有不规则变化。 现在分词/进行时态:Fred is working. -ing(如果动词的末音节为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则须双写末辅音,如running) 过去分词:The car was stolen. -en;Fred has talked to the police. -ed,但亦有不规则变化。 动名词:Working is good for the soul. -ing 复数:Fred has two blue eyes. -s(如果名词的尾字是s或h,则需加-es,如dishes) 比较级:Fred is smarter than Rick.形容词末尾加-er,多音节(3+)在前面加more,如“more difficult” 最高级:Fred has the fastest car.形容词末尾加-est,多音节(3+)词在前面加most,如“the most difficult” 比起其他印歐語系的語言,雖然英語的屈折變化數量大幅減少,但名詞、動詞等依舊有相當數量的不規則變化與強變化。 英语中所有的词可分成十大类,每一类词在句子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 这十大词类是: 名词(n.)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形容词(a./adj.):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的词。 副词(adv.):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词。 代词(pron.):是代替名词、形容词和数词的词。 数词(num.):表示数量和顺序的词。 动词(v.):表示动作和状态的词。 冠词(art.):与名词连用,其说明人或事物的作用。 介词(prep.):通常置於名詞和代詞之前,表示名詞和代詞與其他詞的關係。 连词(conj.):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的词。 感叹词(excl.):表示说话人感情或语气的词。 词汇 幾乎所有的日耳曼語源字彙(包括一切基本字彙,如代詞、連詞等)都相對來説更短、更非正式。拉丁語源的字彙通常代表更加優雅或更能顯示專業造詣。但是,過多運用拉丁語源字彙,則會被認為矯飾或刻意賣弄。喬治·奧威爾的文章《政治與英語》對此作了透徹的描寫。 英語使用者在選擇單詞時,通常可以從日耳曼語源和拉丁語源的近義字彙中挑選:如“sight”和“vision”、“freedom”和“liberty”。這些近義詞之間都有微妙的差異,使用者能夠自由選擇組合表達不同的觀點。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所用到的辭彙一般是日耳曼語源。大多數拉丁語源的字彙通常用在更加正式的講話和文章中,比如法庭發言或者編寫百科全書。在醫學、化學等的許多術語也為拉丁語詞源。 英语以它巨大的词汇量而著称,很容易引入专业术语和输入新词到日常使用中。另外,俚语也为旧词换上了新的含义。这种靈活性非常明显,通常需要正確區分正式的用法和日常一般用法;英美的初等教育教師一般會提醒學生那些日常廣泛使用但在正式場合中並不正確的字彙。请参看:社会语言学。 詞彙量 英語的詞彙量非常龐大(總計990,000個),但如果要估計具體數字,必須先判斷哪些能夠算作其單詞。不過與其他語言不同,並沒有一個權威學術機構來規定何為正式的辭彙。醫學、科技領域不斷湧現新詞,一些進入了大众日常用語中,其他只在一小部分人群内部使用。移民群體帶來的外語單詞也經常融入英語社會中去。一些古詞和方言單詞能否算作英語也無法判斷。 《牛津英語詞典》(第二版)收錄了超過五十萬個條目,標準比較寬鬆:“包括文學與日常對話中的標準辭彙,無論當代、廢棄或古語,也包括主要的科技辭彙和大量方言、俚語。” 自從電子計算機普及以来,不少與這範疇相關的詞語進入大眾的生活;另一方面,與電信科技相關的新詞,有不少都是透過詞綴的組合來構成新詞。舉個例子:「wiki」本身是夏威夷語,但由於維基百科的普及,創建了「wikify」(wiki + -fy,維基化的意思);然後又從wikify創建了「wikification」(維基化的過程或行動)。另外,在數據庫中使用的一個新創詞語「serializability」,意思是「把準備寫入數據庫的資料序列化的可行性」,本身亦是源自另一個新創建詞「serialize」(序列化,源自「serial」,即序列)。 词源 英语借词的詞源很廣泛。由於曾受到法語的影響,英語詞彙在一定程度上大致分為日耳曼詞源(大部分來自古英語),與拉丁語源(由拉丁語而來,大部分來自諾曼法語,有一些也直接從拉丁語借來)。 1973年,與出版《》,書中發表報告,對舊版《簡明牛津词典》(第三版)中約八萬個單詞進行了電腦化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英語單詞來源如下: 法語,包括古法語和早期盎格魯法語:28.3%。參見源於法語的英語詞。 拉丁語:包括現代科技拉丁詞彙:28.24% 古英語和中古英語、古挪威語和荷蘭語:25% 希臘語:5.32% 不詳:4.03% 來自專有名詞:3.28% 其他語言:小於1%。包括漢語普通話、粤语、和閩南語、日語的借詞。 文字 英語的書寫使用拉丁字母,單詞的拼寫系統或正確拼寫法是依據歷史傳統而繼承下來的,並不嚴格按照發音規律。因此,英語單詞的發音與拼寫之間經常有很大差異,單詞拼法也是所有字母語言中最難掌握的拼寫之一。世界绝大多数的拼音文字是属于直接拼法,看单词就能正确发音,而英语拼写是属于间接拼法,要借助音标才知道单词的正确发音。 正寫法 英語正寫法(English orthography)又稱英語正字,是書寫約定系統,用於以書面形式表示英語口語,它允許讀者將拼寫、聲音和意義聯繫起來。用這種約定系統,以拉丁字母正確拼字書寫出的語文即「英文」。 英語與許多語言不同的是,幾乎每個音素(聲音)都有多種拼寫方式,而且大多數字母也有多種發音,具體取決於它們在單詞中的位置和上下文。一些拼寫錯誤甚至在母語人士中也很常見,這主要是由於在整個英語歷史上大量借用了其他語言的詞,並沒有成功進行完整的拼寫改革。 標音符號 | 历史 早期日耳曼人西支部落(盎格魯族、撒克遜族、朱特族和弗里西族)移民到英格蘭,英語就是從他們的語言中變化繼承下來的。據《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記載,449年左右,不列顛群島國王邀請“盎格魯親戚們”來幫助他對抗皮克特人,於是他賜予盎格魯族東南部的領土作為回報。隨後他又進一步尋求支援,撒克遜族、盎格魯族與朱特族人便紛紛前來。《編年史》記載,最終這些“移民”建立七個王國:諾森布里亞、麥西亞、東盎格利亞、肯特、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和威塞克斯。 5世纪时日耳曼人入侵後,到了7世纪,盎格鲁语言逐渐取代了統治當地的罗马人的拉丁语和本地的布里吞凱爾特語。英格兰、英语這两个個詞是從“盎格魯”發展而來的。 公元九世紀,斯堪的納維亞的丹麥人大規模侵入英國北部。九世紀末,入侵者幾乎占領整個英國的東半部。丹麥人說的是北日爾曼語。北日爾曼語和西日爾曼語的詞彙上差別不是很懸殊,為提升溝通程度常替詞形變化有意無意消音,古英語屈折變化的融蝕也在此開端。斯堪的納維亞人入侵使大量斯堪的納維亞語(以古諾斯語為代表)的詞彙融進古英語中。古諾斯語和古英語有許多同義同源,型態近似之類語,古英語在丹麥統治下吸收不少古諾斯語詞彙,其中最顯著及最具代表性的,是英語的人稱代名詞,為古諾斯語取代原本古英語詞彙,即北日耳曼語式的代名詞取代英語原本西日耳曼語式代名詞,而演變至今日樣貌。 1066年,法國的諾曼第公爵征服英格蘭,在西敏寺登基加冕,史稱征服者威廉。諾曼征服後三百年內,英國君主與貴族講一種屬奧依語的古法語方言盎格魯-諾曼語,教士們則習用拉丁文,古英語淪落為平民以及農奴的語言。因重要場合及貴族的使用,盎格魯-諾曼語強烈影響古英語,古英語也因當時地位相對下賤,缺乏對文法規範的重視和約束,迅速大量丟失早期複雜的曲折變化,進而發展形成中古英語。1500年左右的元音大推移將中古英語變形為近代英語。古英語其中的文學作品是《貝奧武夫》是以古英語記載的傳說中最古老的一篇,在語言學方面也是相當珍貴的文獻。中古英語則是《坎特伯里故事集》。 近代英语在莎士比亚(逝世1616年4月23日)所处的時期開始繁榮,一些學者將之分為早期近代英語與後期近代英語,分界線為1800年左右。隨著不列顛對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佔領和殖民形成日不落帝國,對當地語言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英語的發展。 雖然英語是屬於日耳曼语族的語言,但在文藝復興時期時英語加入大量拉丁語詞彙,隨著時代演進還加入更多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及希臘語的詞彙,擁有大量羅曼語族起源的借用詞。 方言 英语是一种多中心语言,使用範圍極為廣泛,不可避免出現各種地區性變體。語言學家已經不再把倫敦或英國上層人士的英語作為唯一的標準英語。除英國英語外,最重大發展的是美國英语和纽澳英语。自从17、18世纪,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洲英语、新西兰英语开始成为独特的方言。它們也各有自己的地區性的語詞、語法和語音。其他像印度英語、東南亞英語、加勒比地區英語和非洲某些新興國家的英語,都各自受到当地语言影响、具有語音和詞彙上的特點。 英语的主要方言在語音上有明顯差別,拼寫的差別則较小。一般人们以一些学术机构的辞书作为标准的英语,例如《牛津英語词典》等。在學術、科技文章方面,来自各国作者使用的是一種共同文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美式英语”這個術語通常被理解為美國人特有的語詞和語法,在当时的一些“純潔主義”的英國文人看来,它不是純正的英文,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式英語”一詞的概念逐漸改變,只指在美國本土上使用的英語,而不論其與英國式英語的異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通過大眾傳播媒介迅速發展,美國式英語已反過來對其他方言產生影響,並且正在日益擴大這種影響,電腦軟件也以美國式英語為標準。 地理分布 由於大英帝國在世界各地有过許多殖民地,在現代,英語在許多國家與地區,都是通用語言或官方語言之一: 英語在下列國家和地區是第一語言: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巴哈馬、愛爾蘭、巴巴多斯、百慕大、圭亞那、牙買加、新西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目前世界上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母語、本國語)人口約有3億。 英語在下列國家和地區中是通用語言,這些國家地區包括加拿大(連同法語)、多米尼克、聖路西亞和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連同法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愛爾蘭(連同愛爾蘭語)、香港(連同中文)、利比里亞(連同非洲語言)、南非(連同南非荷蘭語和其他非洲語言)、新加坡(連同華語、馬來語和淡米尔语)和馬來西亞(連同馬來語)。作為第二語言(即不是母語,但為所在國的共通語)使用的人口約有2.5億。 英語是下列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之一),但不是本地語言和共通語言:斐濟、加納、岡比亞、印度、基里巴斯、萊索托、肯尼亞、納米比亞、尼日利亞、馬耳他、馬紹爾群島、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所羅門群島、薩摩亞群島、塞拉利昂、斯威士蘭、博茨瓦納、坦桑尼亞、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英语国家人数排名 汉族为主地域分述 由於使用英語的兩個主要國家英國與美國先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国,並在众多領域具較大影響力,加上英语相對易學,許多人都將英語作為一種外語甚至是第二語言,把英語作為外國語使用的人約3-5億。在欧洲大陸則是最普遍作为外语来学习的语言(32.6%),接着是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在東亞,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灣、韓國、日本等地,英語是學校的必修課程。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和作為外國語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法,說明英語正在愈來愈被看成一種國際交往的工具,它不再為一國或一個民族所專有,而是一種中性的信息媒介。 不同語言使用者交談時,英語大多為第一順位交流語言。 英語在多數學術領域占有一席之位,許多教科書的原文書即為英語,英語也成為多數學術領域必學的第一外國語。 基本英语是为了国际交流使用而简化的英语。它通常被一些飞机厂商和其他国际企业用作書写手册和交流。远东的一些学校把它作为基础英语来教授。 英語作为外語 中國大陸 在基本教育階段(小學至高中),特別是中學階段,幾乎全部的學校選擇英語作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語必修課。中國大陸自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開始,在全日制普通大學推行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作為對選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必修課課程與拿到大學畢業證書的達標要求。 在1949年至在1960年代中期,因與蘇聯的關係極為密切,主要以俄語作為第一外語,直至文化大革命。從1970年代中期以後,逐漸選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1978年特別是1983年以後,英語是在高等學校升學考試中,和其他主要科目一樣同等對待。以此為導向,中學課程,特別是初中教育絕大多數以英語作為外語教學課程的必修課(也因為這樣,許多人說話時會以外語代指英語);除了非英語外語專業以外,在全日制普通大學,一般均以英語作為必修課,其他外語作為選修;而非英語專業的語言專業,一般要求同時對英語作為必要課程之列。 澳门 1999年澳門主權移交。自此,英语的地位和重要性提升,至今已超越葡语。 英語作为法定語文之一 新加坡 尽管英语原先不是新加坡的土著语言,但由于作为官方语言及实际上各方面的通用语,所以新加坡英语的普及程度极高,已逐渐走向成为本地化的语言。 香港 中文和英文皆是香港的法定語文。由於香港曾被英國統治,英語在香港是第二官方語言,在香港十分通行。此外,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且使用普通法,英語因此是商業界、法律界重要語言。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政府在正式文件中更多采用中文,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用中文译本满足正式文件要求,但实际处理事务仍然使用英語。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以英語為慣用語言(第一語言)者有5%(約20萬4千人,主要为居于香港的外籍人士)。 音系 英語音系學是指對英语音系(亦即聲音系統)的研究。正如所有語言,無論考慮歷史與否,英語口語的發音因不同方言而異。 這種變異在英語特別明顯,因為它在廣泛地區使用,是英國、愛爾蘭、美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和加勒比海英語國家等國的主要語言,在每一個洲都地有相当人口以之為母語或第二語言。 英語並沒有決定性和國際承認的单一標準,所以不同國家通用的英語有時妨碍溝通。雖然如此,众多地區的英語口音仍能互相理解。 语法 英語文法基於日耳曼語源,雖然一些18世紀和19世紀的學者試圖把拉丁語的語法應用於英語,但是並不成功。英語與其他所有的印歐語系語言相比,沒有那麼複雜的屈折變化,也失去幾乎所有陰陽性變化,基本上,英語除了人稱代詞以外,已失去性和格的分別,更強調詞語間相對固定的順序,也就是說英語正朝向分析語的方向發展(如貓尾可以寫作cat tail,而不必寫作cat's tail,這裡的貓cat直接用詞根原形,而沒用屬格詞綴cat's)。 英语的基本语序为SVO,且基本上不能任意变换语序,除了在少数诗词以外。如下所示: I saw Brittany.(我看见布里特妮) 英语中仍然保留的屈折变化有: 所有格:He is Fred's best friend. -'s 动词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Alfredo works. -s 过去时:Fred worked. -ed ,但亦有不规则变化。 现在分词/进行时态:Fred is working. -ing(如果动词的末音节为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则须双写末辅音,如running) 过去分词:The car was stolen. -en;Fred has talked to the police. -ed,但亦有不规则变化。 动名词:Working is good for the soul. -ing 复数:Fred has two blue eyes. -s(如果名词的尾字是s或h,则需加-es,如dishes) 比较级:Fred is smarter than Rick.形容词末尾加-er,多音节(3+)在前面加more,如“more difficult” 最高级:Fred has the fastest car.形容词末尾加-est,多音节(3+)词在前面加most,如“the most difficult” 比起其他印歐語系的語言,雖然英語的屈折變化數量大幅減少,但名詞、動詞等依舊有相當數量的不規則變化與強變化。 英语中所有的词可分成十大类,每一类词在句子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 这十大词类是: 名词(n.)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形容词(a./adj.):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的词。 副词(adv.):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词。 代词(pron.):是代替名词、形容词和数词的词。 数词(num.):表示数量和顺序的词。 动词(v.):表示动作和状态的词。 冠词(art.):与名词连用,其说明人或事物的作用。 介词(prep.):通常置於名詞和代詞之前,表示名詞和代詞與其他詞的關係。 连词(conj.):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的词。 |
在冷战的最后数十年中,联合国受到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批评家的批评,被指管理不善和腐败。1984年,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停止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英国和新加坡也紧随其后。1992年至1996年在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对秘书处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精简了组织的规模。他的继任者科菲·安南(1997年—2006年在任)面对美国撤资的威胁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改革。 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联合国授权的国际介入形式多样。联合国在塞拉利昂的任务得到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支持,而对阿富汗的入侵则由北约领衔。2003年,在安理会决议未能通过授权的情况下,美国仍然入侵伊拉克,新一轮的对联合国是否有效的争论就此展开。在秘书长潘基文任下,联合国维和行动介入苏丹的达尔富尔冲突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基伍冲突,并派出观察员和化学武器核查人员前往叙利亚内战。2013年,对联合国于2009年在斯里兰卡内战末期的行动的内部审查表明,该组织遭遇“系统性的失败”。在2010年海地地震中,有101名联合国人员殉職,这是联合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损失。 机构体系 联合国系统建立于五大机构之上——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秘书处以及国际法院。第六个机构托管理事会在1994年最后一块托管领土帕劳独立之后已经停止运作。 五大机构中的四个都将总部设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国际法院的总部位于海牙,而其他专门机构的总部设在联合国驻日内瓦、维也纳和内罗毕的办事处,剩余的联合国实体则分布在全球各地。联合国用于政府间会议和文件的六大语文分别为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根据《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联合国及其机构在其进行运作的国家具有外交豁免权,由此保障联合国对东道国及成员国的公平公正。 下列六个主要机构,如琳达·法苏洛所说,是一个“各种实体和组织的奇妙结合,而他们有一些甚至比联合国本身还要老,并几乎完全独立于联合国进行运作。”这其中还包括专门机构、研究和培训机构、项目和基金以及其他联合国实体。 大会 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的主要合议性团体,包括联合国的所有会员国,每年定期举行会议,但紧急会议亦可以召开。大会由一位主席(由成员国中产生,根据区域进行轮换)和21位副主席主持。第一次会议于1946年1月10日在伦敦西敏卫理公会中央礼堂召开,有51个国家的代表参会。 大会对于重要问题的投票需要到场且投票的三分之二多数才能通过。重要问题的例子包括关于和平和安全的建议、主要机构的选举、接纳、暂停和开除会员,以及预算事宜。其他问题则由简单多数决定,每个国家只有一票。除预算事项外,通过的决议对于会员没有约束力。大会可以对联合国范围内的一切事项提出建议,但关于和平和安全的事项则属安全理事会考量。 决议草案由八个委员会进行讨论之后交付大会审议。这八个委员会分别是: 总务委员会 – 监督委员会,由大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会主席组成 全权证书委员会 – 负责确定各会员国代表的全权证书 第一委员会(裁军与国际安全) 第二委员会(经济和金融) 第三委员会(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 第四委员会(特殊政治和非殖民化) 第五委员会(行政和预算) 第六委员会(法务) 安全理事会 安全理事会的职责是维护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安全。联合国的其他主要机构只有对会员国提出“建议”的权利,而安理会则有权提出具有强制性的决议,在宪章第二十五条规定下,会员国必须接受并履行。 安理会由15个会员国组成,其中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以及10个非常任理事国。其中五个常任理事国对于安理会决议具有否决权,因此常任理事国能够阻止通过安理会决议,但无法阻止讨论。十个非常任理事国任期两年,根据地域分配原则由大会从成员国中选出。安理会的主席每个月根据英文字母顺序进行轮换。 秘书处 联合国秘书处由秘书长主持,由来自全球的公务人员协助运作。它为联合国机构召开的会议提供研究、信息和设施,并根据安理会、大会、经社理事会和其他机构的指示进行工作。 秘书长是联合国的发言人和领导人。根据联合国宪章,这一职位是这一组织的“行政首长”。宪章第九十九条规定秘书长可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任何事件”提请安理会注意,特吕格韦·赖伊之后的秘书长将之解读为为这一职位提供了在全球范围推动行动的机会。秘书长一职已经发展成为联合国管理者和会员国间争端及国际问题的调停者两项职责的结合。 秘书长在安理会(具有否决权)进行推荐之后由大会进行任命。这一职责没有具体的要求,但如今已形成惯例应有一至两个五年任期,应根据地区轮转任命,且不应来自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现任秘书长为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他在2017年接替了潘基文。 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ICJ)位于荷兰海牙,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于1945年根据联合国宪章建立起来,并在1946年作为常设国际法院的继承者开始运行。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任期9年,由大会任命,必须来自不同的国家。 国际法院的所在地是海牙的和平宫,与海牙国际法学院(私立国际法研究中心)共享一座建筑。它的主要目的是对国家之间的争端进行裁决。法院开庭审理过战争罪行、非法国家干涉、种族清洗以及其他一些事宜。其他联合国机构可以请求国际法院提供司法建议。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在推动国际经济和社会合作及发展方面对大会进行协助。经社理事会有54个成员国,由大会选出,任期三年。主席同样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来自经社理事会中中等或较小的成员国。理事会每年7月召开一次会议,会议地点在纽约或是日内瓦。它的主要职责是收集信息、为会员国提供建议,与专门机构进行协调并提供建议。由于协调机构的职责较为宽泛,因此经社理事会时常被批评为不够集中及无关痛痒。 经社理事会的下属机构包括联合国土著问题常设论坛(为联合国机构就原住民问题提供建议)、联合国森林论坛(协调和推广可持续森林管理)、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协调各机构间的信息收集)以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协调联合国机构及非政府组织推动可持续发展)。经社理事会同时还为非政府组织提供顾问权,至2004年,已经有超过2,200个组织获得了顾问地位。 专门机构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可建立专门机构以履行其职责。最为人所知的机构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联合国通过这些机构进行大部分的人道主义工作,其中包括大规模疫苗项目(通过WHO)來为全球人类消除疾病,提高全球的健康水平、防止饥荒和营养不良(通过WFP)、改善全球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素(通过UNICEF)、以及保护难民(如联合国难民署)等。 办事范围 联合国和联合国系统在各地设有办事處,以联合国办事范围分區,共五大區:非洲地区、美洲地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欧洲及中亚地区和中东地区: 非洲:在非洲联合国的两个主要活动中心是肯尼亚的内罗毕和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系统的許多單位也设立了区域和国家办事处。 美洲:北美地区的活动中心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在南美地区的活动中心智利圣地亚哥是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所在。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活动中心泰国曼谷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所在地。 欧洲和中亚:主要活动中心分别是瑞士日内瓦和奥地利维也纳。兩地都有联合国办事处(日内瓦办事处及维也纳办事处),日內瓦則是欧洲经济委员会(欧洲经委会)所在地。 中东:主要活动中心黎巴嫩贝鲁特是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西亚经社会)的总部所在地。 会员 2011年7月14日南苏丹加入之后,目前联合国总共有个会员国,包括除梵蒂冈之外所有未受争议的独立国家。 联合国宪章中对会员国做出了规定: 此外,联合国大会中还有两个非会员观察员国家:圣座(对梵蒂冈拥有主权)和巴勒斯坦国。库克群岛和纽埃两国皆是同新西兰自由联合的国家,是多个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正式会员,秘书处承认它们的“完全缔约能力”。 七十七国集团 联合国中的七十七国集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松散联合,目标是促进其成员的共同经济利益和提升在联合国中的集体谈判能力。该集团最初由七十七个国家创立,但截至2013年11月其成员国数量已经扩展至133个。1964年6月15日,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正式宣布集团成立。1967年七十七国集团在阿尔及尔召开第一次重要会议,采纳了阿尔及尔宪章并建立了永久的制度基础。 语文 聯合國共有六種工作语文,分別為阿拉伯文(以古蘭經為基準)、中文(普通話、簡體中文)、英文(牛津拼写之英国英语)、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聯合國大會1973年將阿拉伯语列入工作語文。秘書處則使用英文和法文兩種語文為工作语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則是除常任理事國外使用國家數最多的語文(阿拉伯語是26國的官方語言,西班牙語是20國的官方語言)。聯合國創建後,1946年決議官方語文共有五種,在1973年增加了阿拉伯文。 聯合國新聞部為聯合國六種正式語文分別建立了語文日,慶祝多種語言和文化多樣性,並促進六種正式語文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每年,3月20日是聯合國法文日,4月20日是聯合國中文日,4月23日是聯合國英文日和聯合國西班牙文日,6月6日是聯合國俄語日,12月18日是聯合國阿拉伯文日。 經費 聯合國機構通過成員國的會費與捐款這兩種方式取得經費。聯合國及其機構兩年一度的財政預算來自各成員國的會費。聯合國大會審查聯合國的經費,並確定各國應付的會費款額。各國的會費主要是依照各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來決定的。會費由經常性預算、維和費用和國際法院費用三部分組成。聯合國的特別專案不在常規經費預算之內,這些專案是通過成員國的捐款來運作的。捐款的很大部分是為所需要國家提供農產品,但主要還是資金的支援。 聯合國大會確立的原則是,聯合國不應該在經費上過度倚賴任何國家。為此每財政年度聯合國的會費設有“封頂”價格,規定各成員國所付會費的最高價。2000年協定的部分規定,單個會員國的會費佔經常性財政預算最高額度從原先的25%降低到22%,目前這是美國承擔的經費額度,而其他所有成員國的會費則更低,下限為0.001%。聯合國會費繳納比例每三年修改一次,會費比額編制方法的製定依據支付能力、同時給予人均國民收入低的國家適當寬減的原則。2010年至2012年,每年的會費總額約25億美元。 联合国宪章第十九条规定:凡拖欠本组织财政款项之会员国,其拖欠数目如等于或超过前两年所应缴纳之数目时,即丧失其在大会投票权。大会如认拖欠原因,确由于该会员国无法控制之情形者,得准许该会员国投票。例如2022年1月初伊朗、委内瑞拉、苏丹及其它5国家就因拖欠聯合國會費暂被取消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投票资格。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美國是向聯合國提供最多經費的國家,同時也是拖欠會費次數最多、金額最大的國家。截至2014年9月底,美國拖欠聯合國會費8億美元、維和預算3.37億美元。 近年來比較明顯的變化有:日本的會費比額從2000年的19.4%降為2013年的10.833%;中國則從2000年的0.995%上升為2013年的5.148%(2013年繳納約1億3119萬美元)。 2011年11月1日,巴勒斯坦獲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爲對此事的回應,美國、以色列中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繳納會費。2013年11月9日,美國、以色列等5個國家因為拖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費,喪失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投票權。 任務 裁軍與軍控 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裁軍與維持和平是聯合國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但是在《憲章》簽署後僅幾個星期,核武器就被開發出來,從而改變了舊有的裁軍與軍控概念。事實上,聯合國大會第一次會議(1946年1月24日召開)所通過的第一個決議就是有關原子能和平利用的。 裁軍會議是國際社會為多邊談判軍控與裁軍協定的唯一論壇,裁軍會議目前有66個成員國,包括五個主要核大國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雖然裁軍會議並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機構,聯合國秘書長向裁軍會議派出私人代表,這名代表是裁軍會議的秘書長。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往往要求裁軍會議討論特定的裁軍議題,而裁軍會議每年也向聯合國大會彙報工作情況。 人權 創立聯合國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維護人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發生的慘無人道的大屠殺與種族滅絕令國際社會認識到,新的國際組織必須防止在未來發生類似的事件。早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法律框架,以討論並回應有關侵犯人權方面的投訴。 《聯合國憲章》要求其成員國尊重人權,並應為維護人權採取聯合或單獨行動。《世界人權宣言》1948年被聯合國大會確認為是世界各國應該遵守的人權標準。聯合國大會也經常就人權問題進行討論。大會下屬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是聯合國內的人權機構,主要就人權問題進行調查並提供協助。 貢獻 聯合國及其各機構在堅持與貫徹《世界人權宣言》的宗旨方面起到中心作用。聯合國為一些過渡到民主政體的國家提供協助,包括監督與協助開展自由公平的選舉、提高司法系統的品質、起草憲法、訓練人權官員。聯合國機構為全球的民主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聯合國也支持婦女權益的提高。聯合國組織從1985年起開始出現性別主流化的主張,用意之一就是鼓勵婦女積極參加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 2005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同意設立一個新的機構“聯合國和平建設委員會”,以協助剛剛擺脫戰亂的國家避免再度陷入衝突。 2006年3月9日,聯合國舉行儀式,正式啟動中央緊急應對基金,為聯合國在自然災害發生後立即開展救援活動提供了資金保證。 對聯合國作用的爭議 聯合國建立的初衷是維護世界和平,並且實行的是大國一致前提下的民主原則,使五個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但亦因此有些人對此模式表示異議。時任秘書長潘基文表示認為聯合國應該是中立的說法為錯誤,聯合國定義應是扮演公正的機構而非中立的機構,對於錯誤的事情就應該指責,而正確的事情就應該支持,不依對象是誰而有不同標準。 2018年7月,52歲的美國記者因積極揭發聯合國內部醜聞,其辦公室及常駐身份均先後被撤銷。到了8月被聯合國永久禁止採訪。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被聯合國全面封殺的記者。 軍事制裁 冷戰結束之後,聯合國開始在國際安全、維持和平等方面扮演較為積極的角色;近年來維持和平任務(簡稱「維和」)的派遣頻率以及規模不斷突破歷史新高,相關費用也已成為該組織財務支出的最大宗。然而受限於「國家」仍為國際舞臺上最主要行為者的現實環境,聯合國對於強國的行為仍無力約束,一些與強國利益沒有直接相關的事務,也難以動員各國參與落實聯合國的決議。 例如:1990年代在盧旺達,以及2007年蘇丹南部發生的種族屠殺慘案,聯合國均無法做出立即而有效的處置。2003年美國繞開聯合國的議事程式,片面決定出兵攻打伊拉克,嚴重威脅聯合國權威,但是安理會只能事後追認。2006年以色列軍隊進攻黎巴嫩南部,原駐該地的維和部隊未能發揮作用,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停火,亦未能立即落實。對於印度、巴基斯坦、北韓等國家進行核武試爆的行為,安理會均決議反對,但是印度、巴基斯坦還是事實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2009年以色列軍隊進攻巴勒斯坦加薩地區,並攻擊聯合國該駐地設施與人員,安理會亦未能立即而有效的處置。 否決權 部分人士認為大國所擁有的否決權有可能被濫用。例如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政治衝突,以及近年來許多國際事件在歐美與中俄的立場迥異,動用否決權的使用上,即表現得十分明顯。特別是在安理會中,五大常任理事國享有的否決權,被美國和蘇聯多次運用。 改革 近年來改革聯合國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具體聯合國需要改革的地方依然沒有獲得共識。無論是那些希望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的人,還是希望聯合國只是提供人道援助的人,都宣稱聯合國應當“改革”,但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改革實質卻是很不同的。 安全理事會改組 聯合國機構改革中最常被提到及論替的就是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英國、蘇聯、法國、美國、中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是1945年聯合國成立之初時设立的。有声音认为其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負結果,以及戰後分配的世界權力格局,與今日的世界局勢已有一定差异。 日本、德國、印度和巴西明確表態共同尋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因各自面臨來自不同方面的反對聲音,而未能如願;後來上述各國遂恢復獨力運作爭取的策略。 主要的改革提議,或者強調應透過擴大成員國集團來改善安理會的代表性,或者調整常任理事國結構以反映今日的國際政經實力。例如主張應讓更多位在發展中國家成為常任理事國,如印度、巴西等,或者新加入「不具備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的國家,如日本、德國等。由於安理會改革涉及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並且極可能有損現有常任理事國的大國分配利益,無論何種方案均有相當程度的反對意見以及窒礙難行之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達到共識。 大會投票權 此外有声音主張改革投票權,原因是目前大會按國家作單位,每個國家擁有一票,變相小國享有否決權,大小國家票值不相等。小國集團(Accountability, Coherence, and Transparency, ACT)則堅持將改革重點放在安理會工作方法上,包括改革維持和平行動、加強問責、透明和一致性,加強國際刑事法院與安理會關系,不對種族清洗罪、戰爭罪和反人類罪使用否決權,以及加強區域組織、制裁機制和預防機制的作用等。 2009年2月聯大決定啟動有關安理會改革的政府間談判,但關於安理會改革的談判“文本”。但一些國家則認為,所謂“文本”只是一個對目前各種方案的歸納,包含了各種有爭議的建議,且也沒得到所有會員國的認同。 總部所在地改革 2019年起陸續發生川普政府不向俄羅斯、伊朗代表團部分成員發出入境簽證,讓其無法在聯合國會議出席,俄國和其盟友在聯合國一般辯論會議提出是時候考慮遷出聯合國總部大樓到一個更沒有爭議的國家了,其表示美國似乎誤解了許多事情和誤以為自己有某種不存在的權力,聯合國所在地是國際領土,美國無權審查誰能否來開會的資格,任何國家的代表團中任何一個人只要想來開會就能來,不需要美國的同意。 美方說法是一些人簽證沒有如期發放為技術原因,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此種說法「非常可笑」似乎貶低了世上所有人的智商。伊朗在會上發言表示聯合總部可以搬到一個更好的国家。其實聯合國搬遷問題在歷史上諸多事件中都曾被提及,屬於一個長期存在議題。 流行文化 相關電影 漫威電影宇宙:總部位於奧地利維也納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2015年):在舉辦研討會上突然發生爆炸襲擊,造成瓦干達國王的死亡。 黑豹(2017年):片尾出現(帝查拉在羅斯協助之下召開會議,揭露瓦干達的實力並將王國正式對外開放。) 2023年中國電影《流浪地球2》:總部位於美國紐約,为应对2078年太陽氦閃危機,因此改组为地球联合政府(United Earth Government,简称UEG),並提出数十种危机计划。 參見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聯合國會員國列表(联合国区域集团)、联合国大会观察员列表、大會決議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理事国列表、安全理事會決議 联合国系统:联合国专门机构 联合国改革 模擬聯合國 国际联盟 欧洲联盟 八国集团 二十国集团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组织、國際關係 世界政府 注释 参考资料 引用 来源 Coulon, Jocelyn. Soldiers of Diplomacy: The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8. Fasulo, Linda. An Insider's Guide to the U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300141979 Fomerand, Jacques. The A to Z of the United Nations. Lanham, MD: Scarecrow Press, 2009. Gold, Dore. Tower of Babble: How the United Nations Has Fueled Global Chaos. New York: Three Rivers Press, 2004. Grant, Thomas D. Admiss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Charter | York: Three Rivers Press, 2004. Grant, Thomas D. Admission to the United Nations: Charter Article 4 and the Rise of Universal Organization. Leide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9. Kennedy, Paul. The Parliament of Ma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6. Manchester, William andReid, Paul. The Last Lion: Defender of the Realm vol. 3.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12. Meisler, Stanley. United Nations: The First Fifty Years.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1995. Mires, Charlene. Capital of the World: The Race to Host the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13. Weiss, Thomas G. and Sam Daws,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n the United Na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Wistrich, Robert S. A Lethal Obsession: Anti-Semitism from Antiquity to the Global Jihad.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10. 拓展阅读 United Nations Intellectual History Project Book Serie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Lowe, Vaughan; Roberts, Adam; Welsh, Jennifer; and Zaum, Dominik, eds. (2010). |
笛卡尔的宗教信仰在学术圈中一直被严格地争论着。他声称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天主教)徒,以及“沉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信仰。但是在他自己的时代,笛卡尔被指控宣扬秘密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信仰。与他同时代的布莱兹·帕斯卡说,“我不能原谅笛卡尔;他在其全部的哲学之中都想能撇开上帝。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帝来轻轻碰一下,以便使世界运动起来;除此之外,他就再也用不着上帝了。” 的笛卡尔传记中写到,“他作为一个天主教徒有着很深的宗教信仰,并一直保持到他死的那一天,并带着坚定的,热情的探索真理的渴望。”在笛卡尔死于瑞典后,克里斯蒂娜女王放弃了她的王位转信罗马天主教(瑞典法律要求统治者是新教教徒)。她一直联系的仅有的天主教徒就是笛卡尔,他曾是她的个人家庭教师。 哲学思想 笛卡尔在哲学方面影响力很大,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他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事实上,他在形而上学、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都有很大贡献,影响至今。 笛卡尔方法 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 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绝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 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形而上学与认识论 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觉更可靠。例如,他认为数字、物理定律这类超出感官的实在是通过理性思考得知的,是无法通过感官认识的。他在“第一个沉思”中提出人无法完全区分睡梦的经验与清醒的经验,从而怀疑了感官,反驳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经院哲学家“一切思想来源于感觉”的观念。 笛卡兒第一步認為懷疑就是出發點,感官知覺的知識是可以被懷疑的,我們並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所以他不會說「我看故我在」、「我聽故我在」。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我們所不能懷疑的是「我們的懷疑」。意指:我們無法去懷疑的,是我們正在「懷疑」這件事時的「懷疑本身」,只有這樣才能肯定我們的「懷疑」是有真實性的,並非虛假的產物。人們覺得理所當然或習以為常的事物,他卻感到疑惑,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必定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來讓我們得到這個概念。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繼續推論出既然完美的事物(神)存在,那麼我們可以確定之前的惡魔假設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一個完美的事物不可能容許這樣的惡魔欺騙人們,因此藉由不斷的懷疑我們可以確信「這個世界真的存在」,而且經由證明過後的數學邏輯都應該是正確的。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即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樣。 身心二元论 笛卡尔对二元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学和物理学上。笛卡尔关于身心分离的标志性理论被称为笛卡尔二元论(或身心二元论),贯穿于他提出的其他理论中,对后来的西方哲学造成了深远影响。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笛卡尔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并且阐述了人类的灵魂与身体的区别。他认为人是身心的结合体,心灵和身体是不同但又紧密相连的。笛卡尔用样态()来称呼实体特定的存在方式。他在《》中写道:“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实体,而不需要我们所说的与它不同的样态。但相反的,我们不能离开实体来理解样态。"他认为,要想脱离实体来感知一种模式,我们需要智力上的抽象。 根据笛卡尔的说法,当两种物质中可以各自分开存在时,两种物质就真正不同了。因此,笛卡尔推断上帝与人类,以及人的身体和心灵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别。他认为身体是一种延展的实体,而心灵是一种不延展的、非物质的实体。这种巨大差异使得两者在本体论上截然不同。笛卡尔的不可分割性论证进一步强调了身心的区别。他认为心灵是完全不可分割的,因为:“当我考虑我的精神,也就是说,作为仅仅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的我自己的时候,我从精神里分不出什么部分来,我把我自己领会为一个单一、完整的东西。” 此外,笛卡尔在《沉思录》中通过对一块蜡的讨论,揭示了他二元论的最经典的教义:宇宙包含两种截然不同的实体,即心灵或灵魂和身体。心灵或灵魂被定义为思考,而身体被定义为物质和非思考。笛卡尔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哲学认为,宇宙本质上是有目的的或目的论的。发生的一切,无论是星星的运动还是树木的生长,都可以用自然界中的某种目的来解释。亚里士多德称此为“目的因”,而这些目的因对于解释自然运行的方式是不可或缺的。笛卡尔的二元论支持传统亚里士多德科学与开普勒和伽利略的新科学之间的区别,后者在试图解释自然时否认了神力和 "最终原因 "的作用。笛卡尔通过把最终原因从物理宇宙()中排除,并支持心灵(),为后者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因此,笛卡尔二元论在为现代物理学铺平道路的同时,也为灵魂不朽的宗教信仰敞开了大门。 笛卡尔的心灵与物质的二元论暗示了人类的概念。笛卡尔认为,人是身心的复合体。笛卡尔优先考虑心灵,认为心灵可以没有身体而存在,身体却不能没有心灵而存在。在《沉思录》中,笛卡尔辩称,心灵是一种纯粹的实体,而身体仅由“偶然”()组成。但他同时认为思想和身体是紧密相连的:自然也用疼、饿、渴等等感觉告诉我,我不仅住在我的肉体里,就像一个舵手住在他的船上一样,而且除此而外,我和它非常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融合、掺混得像一个整体一样地同它结合在一起。因为,假如不是这样,那么当我的肉体受了伤的时候,我,这个仅仅是一个在思维的我,就不会因此感觉到疼,而只会用理智去知觉这个伤,就如同一个舵手用视觉去察看是不是在他的船上有什么东西坏了一样。笛卡尔对具身化的讨论提出了他的二元论哲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一个人的身心结合到底是什么关系?因此,笛卡尔二元论在笛卡尔死后多年为身心问题的哲学讨论设定了议程。笛卡尔也是一个理性主义者,相信先天观念的力量。笛卡尔主张先天知识理论,所有人类都是通过上帝的更高力量而生来就拥有知识的。正是这种先天知识理论后来遭到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1704 年)和认为一切知识都是通过经验获得的经验主义者的反对。 对数学和歷史貢獻 笛卡尔對數學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笛卡尔成功地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整合。在他的著作《几何》中,笛卡尔向世人证明,几何问题可以归结成代数问题,也可以通过代数转换来发现、证明几何性质。笛卡尔引入了坐标系以及线段的运算概念。笛卡尔在数学上的成就为后人在微积分上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后者又是现代数学基石。他創新地將幾何圖形『轉譯』代數方程式,從而將幾何問題以代數方法求解,這就是今日的解析幾何(或稱「座標幾何」)。 此外,现在使用的许多数学符号都是笛卡尔最先使用的,这包括了已知数a, b, c以及未知数x, y, z等,还有指数的表示方法。他还发现了凸多面体边、顶点、面之间的关系,后人称为欧拉-笛卡尔公式。还有微积分中常见的笛卡尔叶形线也是他发现的。 在物理学方面,笛卡尔也有所建树。他在《屈光学》中首次对光的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论证。他还解释了人的视力失常的原因,并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力学上笛卡尔则发展了伽利略运动相对性的理论,强调了惯性运动的直线性。笛卡尔发现了动量守恒原理的原始形式(笛卡兒所定義的動量是一純量,不是向量,因此他的動量守恆原理後來也被證明是錯誤的)。他还发展了宇宙演化论、漩涡说等理论学说,虽然具体理论有许多缺陷,但依然对以后的自然科学家产生了影响。 他还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彩虹现象,并且通过元素微粒的旋转速度来分析颜色。 在心理学方面,笛卡尔也是有所贡献的。 他的观点和重大发现,对后来心理学颇有影响。他是近代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理论著名的代表。他的反射和反射弧的重大发现,为“动物是机器”的论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提出,反应----刺激的假设。但是笛卡尔的反射概念是机械性的,他强调人和动物的区别,动物没有心灵,人是有心灵的,这样的推断是二元论的典型表现。另外,心神交感论也是笛卡尔在身心关系上二元论的又一典型表现,他认为,人的肉体是由物质实体构成的,人的心灵是由精神实体构成的。心灵和人体即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他认为人的原始情绪有六种: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其他的情绪都是这六种原始情绪的分支,或者组合。 笛卡尔的二元论心理学思想虽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具有推动和进步作用的,他利用二元论摆脱了神学对科学的绝对控制,将人们的思想引导至理性思维和具体研究上,所以,他对心理学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琐事 笛卡尔死后坟墓遭盗墓贼挖掘,其头骨几经易手现存于法国巴黎夏樂宮人类博物馆。 笛卡尔堅決否認他與德國玫瑰十字會之間的關係,他所留下的相關文件中卻有許多巧合,他不承認可能是因為害怕被當時的教會打壓。 笛卡尔將早期在整合幾何與代數的研究與貝克曼一同分享,且曾說:「如果有機會,你不嫌棄用到我的研究或想法時,你大可表示那是你的想法。」這只是他過於客氣與謙虛的態度罷了,但貝克曼卻真的當作是自己的功勞。這使笛卡尔備受侮辱,所以他譴責貝克曼的「愚蠢和不學無術」。 同行評審(peer-review)的制度淵源於笛卡兒。在《第一哲學沉思集》出版前,Mersenne 收到委託手稿後,將其發給多位哲學家與神學家閱讀;隨後收到了六組反對意見,這些《反駁》與笛卡尔所作的《答辯》被收錄在書中的附錄一同印行,為歷史上最早的同儕評論。 著作 1618. Musicae Compendium . 笛卡尔为其早期合作者撰写的关于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的论文, Isaac Beeckman (去世后第一版,1650)。 1626–1628. Regulae ad directionem ingenii (《指导心灵的规则》)。 不全。逝世后第一版是1684年的荷兰语翻译版,拉丁原文在1701年阿姆斯特丹出版 (R. Des-Cartes Opuscula Posthuma Physica et Mathematica)。Giovanni Crapulli编辑的最好的批判的版本,包括了1684年荷兰语的翻译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1966)。 1630–1631. La recherche de la vérité par la lumière naturelle (英文译名:The Search for Truth),是未完成的对话集,1701年发表。 1630–1633. Le Monde (《》) and L'Homme (《论人》)。笛卡尔第一部系统论述他的自然哲学的作品。《论人》在其死后,1662年用拉丁语发表;《论世界》1664年。 1637. Discours de la méthode (《談談方法》)。 介绍其作品Essais,包括了Dioptrique,Météores和Géométrie。 1637. La Géométrie (《几何学》)。 笛卡尔在数学方面的主要作品。英语版由Michael Mahoney翻译 (New York: Dover, 1979)。 1641. 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 (《第一哲學沉思集》),拉丁语版亦作Metaphysical Meditations。1642年发表第二版,包括了反驳和答辩,和Letter to Dinet(《给迪内的信》)。Luynes的Duke翻译出法文版,可能未经笛卡尔审查,1647年发表,包括了 反驳和答辩。 1644. Principia philosophiae (《》),拉丁教科书,笛卡尔最初的目的是用此书来替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经院哲学教科书。法文翻译Principes de philosophie,翻译者Claude Picot,笛卡尔审核,1647年以给波黑米亚的伊丽莎白公主的信为序言。 1647. Notae in programma (英语:Comments on a Certain Broadsheet)。笛卡尔信徒Henricus Regius给笛卡尔的回信。 1648. | 4个月后,他写信给貝克曼:“你是将我从冷漠中唤醒的人……”,并且告诉他,自己在数学上有了4个重大发现。1619年9月,他去到了法兰克福,在那时他宣称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任何算术或几何问题。但笛卡尔认为基于所有学科的基础都是哲学,而哲学没有任何确定性,所以他要先在哲学建立确定性的基础。笛卡尔意识到任务是艰巨的,“那时我只有二十三岁,我想只有等到更成熟的年纪,在长时间的准备之后才可以去尝试完成这个任务。”实际上到1628年后他才开始建立他的准则。 1621年笛卡尔退伍。 1622年,當他26岁时,笛卡尔变卖掉父亲留下的资产,用4年时间游历欧洲,其中在意大利住了2年,随后遷住於巴黎。他在巴黎结识了马兰·梅森,梅森在1624和1625年出版的两部论战作品,既反对放纵派也反对怀疑主义。后来笛卡尔的《沉思集》就是专门讨论这两个主题的。离开巴黎后,梅森依然随时向他通报论战的进展。 因为在当时的法国教会势力庞大,不能自由讨论宗教问题,因此笛卡尔在1628年移居荷兰,在那里住了20多年。在此期间,笛卡尔致力于哲学研究发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包括了《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哲学原理》()等,成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1629年,笛卡尔开始写一部作品,想构建能解释所有自然现象的统一学说。第一部分名为《世界》,第二部分名为《论人》。《世界》中包含了地动说的假设,他本计划1633年将初稿寄给梅森,但他听到伽利略宣扬地动说被监禁的消息,因为害怕遭受同样的命运,他在34年放弃了出版。该作品在他去世才得以出版。 1639年11月笛卡尔开始写作《沉思集》,于40年完成,几个月后他5岁的女儿弗朗辛因热病去世。 1649年笛卡尔受瑞典克里斯蒂娜女王之邀来到斯德哥尔摩担任女王的私人教师,但不幸在这片“熊、冰雪与岩石的土地”患上肺炎,在1650年2月去世,享年54岁。 1663年他的著作在羅馬和巴黎被列入禁书之列。1740年,巴黎才解除禁令,替代当时在法国開始流行的艾薩克·牛頓世界体系。 宗教信仰 笛卡尔的宗教信仰在学术圈中一直被严格地争论着。他声称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天主教)徒,以及“沉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信仰。但是在他自己的时代,笛卡尔被指控宣扬秘密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信仰。与他同时代的布莱兹·帕斯卡说,“我不能原谅笛卡尔;他在其全部的哲学之中都想能撇开上帝。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帝来轻轻碰一下,以便使世界运动起来;除此之外,他就再也用不着上帝了。” 的笛卡尔传记中写到,“他作为一个天主教徒有着很深的宗教信仰,并一直保持到他死的那一天,并带着坚定的,热情的探索真理的渴望。”在笛卡尔死于瑞典后,克里斯蒂娜女王放弃了她的王位转信罗马天主教(瑞典法律要求统治者是新教教徒)。她一直联系的仅有的天主教徒就是笛卡尔,他曾是她的个人家庭教师。 哲学思想 笛卡尔在哲学方面影响力很大,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他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事实上,他在形而上学、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都有很大贡献,影响至今。 笛卡尔方法 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 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绝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 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形而上学与认识论 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笛卡尔认为,人类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觉更可靠。例如,他认为数字、物理定律这类超出感官的实在是通过理性思考得知的,是无法通过感官认识的。他在“第一个沉思”中提出人无法完全区分睡梦的经验与清醒的经验,从而怀疑了感官,反驳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经院哲学家“一切思想来源于感觉”的观念。 笛卡兒第一步認為懷疑就是出發點,感官知覺的知識是可以被懷疑的,我們並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所以他不會說「我看故我在」、「我聽故我在」。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我們所不能懷疑的是「我們的懷疑」。意指:我們無法去懷疑的,是我們正在「懷疑」這件事時的「懷疑本身」,只有這樣才能肯定我們的「懷疑」是有真實性的,並非虛假的產物。人們覺得理所當然或習以為常的事物,他卻感到疑惑,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必定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來讓我們得到這個概念。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繼續推論出既然完美的事物(神)存在,那麼我們可以確定之前的惡魔假設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一個完美的事物不可能容許這樣的惡魔欺騙人們,因此藉由不斷的懷疑我們可以確信「這個世界真的存在」,而且經由證明過後的數學邏輯都應該是正確的。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即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樣。 身心二元论 笛卡尔对二元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学和物理学上。笛卡尔关于身心分离的标志性理论被称为笛卡尔二元论(或身心二元论),贯穿于他提出的其他理论中,对后来的西方哲学造成了深远影响。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笛卡尔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并且阐述了人类的灵魂与身体的区别。他认为人是身心的结合体,心灵和身体是不同但又紧密相连的。笛卡尔用样态()来称呼实体特定的存在方式。他在《》中写道:“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实体,而不需要我们所说的与它不同的样态。但相反的,我们不能离开实体来理解样态。"他认为,要想脱离实体来感知一种模式,我们需要智力上的抽象。 根据笛卡尔的说法,当两种物质中可以各自分开存在时,两种物质就真正不同了。因此,笛卡尔推断上帝与人类,以及人的身体和心灵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别。他认为身体是一种延展的实体,而心灵是一种不延展的、非物质的实体。这种巨大差异使得两者在本体论上截然不同。笛卡尔的不可分割性论证进一步强调了身心的区别。他认为心灵是完全不可分割的,因为:“当我考虑我的精神,也就是说,作为仅仅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的我自己的时候,我从精神里分不出什么部分来,我把我自己领会为一个单一、完整的东西。” 此外,笛卡尔在《沉思录》中通过对一块蜡的讨论,揭示了他二元论的最经典的教义:宇宙包含两种截然不同的实体,即心灵或灵魂和身体。心灵或灵魂被定义为思考,而身体被定义为物质和非思考。笛卡尔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哲学认为,宇宙本质上是有目的的或目的论的。发生的一切,无论是星星的运动还是树木的生长,都可以用自然界中的某种目的来解释。亚里士多德称此为“目的因”,而这些目的因对于解释自然运行的方式是不可或缺的。笛卡尔的二元论支持传统亚里士多德科学与开普勒和伽利略的新科学之间的区别,后者在试图解释自然时否认了神力和 "最终原因 "的作用。笛卡尔通过把最终原因从物理宇宙()中排除,并支持心灵(),为后者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因此,笛卡尔二元论在为现代物理学铺平道路的同时,也为灵魂不朽的宗教信仰敞开了大门。 笛卡尔的心灵与物质的二元论暗示了人类的概念。笛卡尔认为,人是身心的复合体。笛卡尔优先考虑心灵,认为心灵可以没有身体而存在,身体却不能没有心灵而存在。在《沉思录》中,笛卡尔辩称,心灵是一种纯粹的实体,而身体仅由“偶然”()组成。但他同时认为思想和身体是紧密相连的:自然也用疼、饿、渴等等感觉告诉我,我不仅住在我的肉体里,就像一个舵手住在他的船上一样,而且除此而外,我和它非常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融合、掺混得像一个整体一样地同它结合在一起。因为,假如不是这样,那么当我的肉体受了伤的时候,我,这个仅仅是一个在思维的我,就不会因此感觉到疼,而只会用理智去知觉这个伤,就如同一个舵手用视觉去察看是不是在他的船上有什么东西坏了一样。笛卡尔对具身化的讨论提出了他的二元论哲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一个人的身心结合到底是什么关系?因此,笛卡尔二元论在笛卡尔死后多年为身心问题的哲学讨论设定了议程。笛卡尔也是一个理性主义者,相信先天观念的力量。笛卡尔主张先天知识理论,所有人类都是通过上帝的更高力量而生来就拥有知识的。正是这种先天知识理论后来遭到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1704 年)和认为一切知识都是通过经验获得的经验主义者的反对。 对数学和歷史貢獻 笛卡尔對數學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笛卡尔成功地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整合。在他的著作《几何》中,笛卡尔向世人证明,几何问题可以归结成代数问题,也可以通过代数转换来发现、证明几何性质。笛卡尔引入了坐标系以及线段的运算概念。笛卡尔在数学上的成就为后人在微积分上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后者又是现代数学基石。他創新地將幾何圖形『轉譯』代數方程式,從而將幾何問題以代數方法求解,這就是今日的解析幾何(或稱「座標幾何」)。 此外,现在使用的许多数学符号都是笛卡尔最先使用的,这包括了已知数a, b, c以及未知数x, y, z等,还有指数的表示方法。他还发现了凸多面体边、顶点、面之间的关系,后人称为欧拉-笛卡尔公式。还有微积分中常见的笛卡尔叶形线也是他发现的。 在物理学方面,笛卡尔也有所建树。他在《屈光学》中首次对光的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论证。他还解释了人的视力失常的原因,并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力学上笛卡尔则发展了伽利略运动相对性的理论,强调了惯性运动的直线性。笛卡尔发现了动量守恒原理的原始形式(笛卡兒所定義的動量是一純量,不是向量,因此他的動量守恆原理後來也被證明是錯誤的)。他还发展了宇宙演化论、漩涡说等理论学说,虽然具体理论有许多缺陷,但依然对以后的自然科学家产生了影响。 他还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彩虹现象,并且通过元素微粒的旋转速度来分析颜色。 在心理学方面,笛卡尔也是有所贡献的。 他的观点和重大发现,对后来心理学颇有影响。他是近代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理论著名的代表。他的反射和反射弧的重大发现,为“动物是机器”的论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提出,反应----刺激的假设。但是笛卡尔的反射概念是机械性的,他强调人和动物的区别,动物没有心灵,人是有心灵的,这样的推断是二元论的典型表现。另外,心神交感论也是笛卡尔在身心关系上二元论的又一典型表现,他认为,人的肉体是由物质实体构成的,人的心灵是由精神实体构成的。心灵和人体即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他认为人的原始情绪有六种: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其他的情绪都是这六种原始情绪的分支,或者组合。 笛卡尔的二元论心理学思想虽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具有推动和进步作用的,他利用二元论摆脱了神学对科学的绝对控制,将人们的思想引导至理性思维和具体研究上,所以,他对心理学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琐事 笛卡尔死后坟墓遭盗墓贼挖掘,其头骨几经易手现存于法国巴黎夏樂宮人类博物馆。 笛卡尔堅決否認他與德國玫瑰十字會之間的關係,他所留下的相關文件中卻有許多巧合,他不承認可能是因為害怕被當時的教會打壓。 笛卡尔將早期在整合幾何與代數的研究與貝克曼一同分享,且曾說:「如果有機會,你不嫌棄用到我的研究或想法時,你大可表示那是你的想法。」這只是他過於客氣與謙虛的態度罷了,但貝克曼卻真的當作是自己的功勞。這使笛卡尔備受侮辱,所以他譴責貝克曼的「愚蠢和不學無術」。 同行評審(peer-review)的制度淵源於笛卡兒。在《第一哲學沉思集》出版前,Mersenne 收到委託手稿後,將其發給多位哲學家與神學家閱讀;隨後收到了六組反對意見,這些《反駁》與笛卡尔所作的《答辯》被收錄在書中的附錄一同印行,為歷史上最早的同儕評論。 著作 1618. Musicae Compendium . 笛卡尔为其早期合作者撰写的关于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的论文, Isaac Beeckman (去世后第一版,1650)。 1626–1628. Regulae ad directionem ingenii (《指导心灵的规则》)。 不全。逝世后第一版是1684年的荷兰语翻译版,拉丁原文在1701年阿姆斯特丹出版 (R. Des-Cartes Opuscula Posthuma Physica et Mathematica)。Giovanni Crapulli编辑的最好的批判的版本,包括了1684年荷兰语的翻译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1966)。 1630–1631. La recherche de la vérité par la lumière naturelle (英文译名:The Search for Truth),是未完成的对话集,1701年发表。 |
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 中西部高校联盟 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大学城 军事院校 军事高等院校,归属解放军、武警战斗序列。 解放军院校 武警部队院校 普通高等学校 全列表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东地区 中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中央部委属、省部共建高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部级高等学校 中央国有企业共建制高等院校 公安院校 公安警察院校与公安现役部队院校中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招生的院校计入在教育部备案的公安类普通高等院校。 艺术院校 | 2011计划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大学 C9联盟 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 中西部高校联盟 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大学城 军事院校 军事高等院校,归属解放军、武警战斗序列。 解放军院校 武警部队院校 普通高等学校 |
古典免疫學 古人發現一個人如果得了某種傳染病,可以長期或終身不再得這種病,有的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較輕微而不致死亡。人們從中得到啟發,懂得「以毒攻毒」的原理,即是在未病之前,先服用或接種這有毒的致病物質,使人體對這些疾病產生特殊的抵抗力,這種思想包含有近代醫學的免疫萌芽了。 在「以毒攻毒」思想指導下,中國也在尋找預防天花的方法。明代郭子章《博集稀痘方》(1557年)、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用(白)水牛虱和粉作餅或燒灰存性和粥飯服下,以預防天花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尚未得到實際效果,但是,它表明古人在「以毒攻毒」思想下,正在尋找防治天花的方法。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多方面的臨床實驗,終於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牛痘接種法。 臨床免疫學 臨床免疫學主要研究免疫系統造成的疾病,或是其他醫療導致的免疫系統產生病變。大多數發生的免疫疾病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項。一是免疫系統防衛上的缺陷,在這部分發生缺損,將無法產生適應免疫反應上的疾病(如慢性肉芽腫)和自體免疫反應(autoimmunity),也就是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抗原(比方說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或重症性無力症 myasthenia gravis等疾病)。另一個則是因為其他免疫系統發生病變,包括引起各式的過敏反應,例如對於無害分子化合物的產生反應(如氣喘asthma、過敏allergies)或是反應過渡激烈。 艾滋病即是著名的免疫系統疾病,其由HIV病毒所引起。目前瞭解,愛滋病導因於因HIV病毒感染後,導致含有CD4+(CD4陽性)受體的淋巴細胞(輔助T細胞)及巨噬細胞和部分種類的B細胞受其感染、破壞,最終使得免疫系統崩潰。 臨床免疫學也研究許多方法,來避免許多器官組織移植上所引起的過度激烈免疫反應。如:避免同種移植allograft或是異種移植xenograft後被免疫系統所排斥、破壞。 免疫療法 利用免疫系統成分來治療疾病,也就是所謂的免疫療法。在癌症的治療上,常伴隨著化療(chemotherapy)或是放射線治療(radiotherapy)。然而,通常免疫療法被用來作為像是愛滋病患,或是其他免疫缺陷疾病,或是自體免疫病症病人之免疫抑制。 診斷免疫學 抗體和抗原的結合所形成的特殊鍵結,為診斷科學上的相當有利的工具。而在抗體上可以標記放射線物質、可以呈色的酵素、以及螢光物質等。便可以當作探針來標記抗原所在。 常用的技術像是免疫墨點法,ELISA,或是於切片上做免疫組織染色等。而現今,一些抗體常被製作出快速準確且簡單的檢驗試劑,用以檢測疾病,或是特殊物質等。 演化免疫學 以研究現存生物物種之免疫系統為主,使我們可以利用免疫系統上的差異來了解物種的演化以及物種間免疫系統上的差異。以演化角度來看,免疫系統的複雜度,可以由簡單的微生物的胞飲作用,或是昆蟲體內的抗菌蛋白質,到脊椎動物的淋巴系統。另外像是昆蟲或是其他節肢動物並沒有適應免疫系統,僅有先天免疫系統。附帶一提,適應免疫系統也只有脊椎動物才具有。 心理神经免疫学 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是涉及心理学、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研究结果的一门学科。 參考文獻 | vitro)免疫系統構成分子的物理、化學、生理性質。免疫學也已被廣泛應用於如下的領域上。 免疫系統的組織學 主要的免疫系統包括胸腺、脾臟、骨髓、淋巴管、淋巴節和二次淋巴組織(如扁桃腺或是增殖腺)、皮膚。在免疫系統在組織學的檢查上,主要的器官、胸腺以及脾臟只能在死後解剖上得以了解,但是類似淋巴結或是二次淋巴組織可以在存活的狀態下經由外科手術來得以認識。免疫系統上許多組成分子多半以細胞的形式在身體的各器官、組織中運行。 古典免疫學 古人發現一個人如果得了某種傳染病,可以長期或終身不再得這種病,有的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較輕微而不致死亡。人們從中得到啟發,懂得「以毒攻毒」的原理,即是在未病之前,先服用或接種這有毒的致病物質,使人體對這些疾病產生特殊的抵抗力,這種思想包含有近代醫學的免疫萌芽了。 在「以毒攻毒」思想指導下,中國也在尋找預防天花的方法。明代郭子章《博集稀痘方》(1557年)、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用(白)水牛虱和粉作餅或燒灰存性和粥飯服下,以預防天花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尚未得到實際效果,但是,它表明古人在「以毒攻毒」思想下,正在尋找防治天花的方法。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多方面的臨床實驗,終於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牛痘接種法。 臨床免疫學 臨床免疫學主要研究免疫系統造成的疾病,或是其他醫療導致的免疫系統產生病變。大多數發生的免疫疾病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項。一是免疫系統防衛上的缺陷,在這部分發生缺損,將無法產生適應免疫反應上的疾病(如慢性肉芽腫)和自體免疫反應(autoimmunity),也就是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抗原(比方說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或重症性無力症 myasthenia gravis等疾病)。另一個則是因為其他免疫系統發生病變,包括引起各式的過敏反應,例如對於無害分子化合物的產生反應(如氣喘asthma、過敏allergies)或是反應過渡激烈。 艾滋病即是著名的免疫系統疾病,其由HIV病毒所引起。目前瞭解,愛滋病導因於因HIV病毒感染後,導致含有CD4+(CD4陽性)受體的淋巴細胞(輔助T細胞)及巨噬細胞和部分種類的B細胞受其感染、破壞,最終使得免疫系統崩潰。 臨床免疫學也研究許多方法,來避免許多器官組織移植上所引起的過度激烈免疫反應。如:避免同種移植allograft或是異種移植xenograft後被免疫系統所排斥、破壞。 免疫療法 |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过程或与之有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等细胞。 淋巴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粒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是免疫细胞分泌的产物,包括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人体白细胞抗原(HLA)等。 分层防御 免疫系统通过特异性不断增加的分层防御来保护生物体免受感染。简单说来,就是第一层物理屏障(如表皮)可以防止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进入生物体内。如果病原体通过了这层障碍,那么紧接着先天性免疫系统就会产生迅速但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先天性免疫系统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中。如果病原体再次成功地逃过先天性免疫反应,脊椎动物体内还有第三层保护,即适应性免疫系统(又被称为后天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先天性免疫反应而被激活。在这一层防御中,免疫系统在感染过程中通过适应反应来改进对病原体的识别。在病原体被清除之后,这种改进后的免疫反应依然会以“免疫记忆”的方式得以保留;当再次感染该病原体时,适应性免疫系统就会利用“记忆”对其作出更为快速而强烈的免疫攻击。 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都依赖于免疫系统对自体和异体分子的区分能力。在免疫学中,自体分子是指生物体自身的组成物质,可以被免疫系统与外源物质区分开。相反地,异体分子是指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源物质的分子。抗原就是一类异体分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表层屏障 许多屏障可以保护生物体免受感染。这些屏障可分为机械、化学和生物学屏障。许多植物具有的蜡质叶面,昆虫所特有的外骨骼,蛋外层所包裹的膜和壳,以及脊椎动物的皮肤都属于机械屏障;这些机械屏障包裹住生物体,可以阻挡环境中的病原体入侵。但生物体不可能将自身完全隔离于生活环境之外,部分器官(如肺、肠和尿道)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因此这些器官有其他的机械防御机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可以排出呼吸道中的病原体和刺激原;流泪和排尿可以将病原体排出体外;呼吸系统和尿道所分泌的粘液可以黏附和包裹入侵的微生物。 化学屏障也可以保护生物体免受感染。皮肤和呼吸道能够分泌抗微生物肽,如β-防御素。而唾液、眼泪和奶水中含有的一些酶,如溶菌酶和,也具有抗菌作用。在生殖系统中,初潮之后的阴道酸性分泌物,以及精液中含有的防御素和锌,都可杀死病原体。另一个化学屏障的例子存在于胃中:胃酸和蛋白酶是抵抗病原体强有力的化学屏障。 在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道中,片利共生的发挥着生物学屏障的作用;这些肠道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条件,如pH或可利用的铁元素,来与食物中的病原体细菌竞争。这种竞争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些病原体的生长,降低了病原体引起疾病的可能性。由于抗生素能够非特异性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却不影响真菌;因此,口服抗生素可能导致真菌增生,而引发一些疾病,如阴道念珠菌症(由酵母感染所引起)。对于儿童的肠胃感染和细菌性肠胃炎、炎症性肠病、泌尿道感染及的初步研究表明,摄入消化道益生菌,如未经高温消毒的酸奶中所含的乳酸菌,有助于恢复消化道菌群的健康平衡。 先天性免疫 成功突破表层屏障进入到生物体内部的微生物或毒素会遭遇到先天性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先天性反应通常是当入侵者为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后被触发。模式识别受体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关键分子,它们可以识别许多不同病原体中的保守组分,也可以识别发出警告信号的受损伤或受压细胞。先天性免疫对病原体的攻击是非特异性的,也就是说该系统是以一种通用的方式来对抗病原体。先天性免疫系统能够快速地对广泛的病原体入侵做出反应,但不能够对某一病原体产生持久的免疫。这一免疫系统是大多数生物体中的主要防御系统。 体液和化学屏障 炎症 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第一步反应就是炎症反应。炎症的特点是红肿,这是因为炎症部位的血液流入量增加而引起。炎症是引发自类二十烷酸(eicosanoid)和细胞因子,这两类分子由受损或被感染的细胞所释放。类二十烷酸包括可以导致发烧和血管舒张(与炎症相关)的前列腺素和可以吸引特定白血球(如粒细胞)的白三烯。一般的细胞因子则包括负责白血球之间联系的白介素、促进细胞化学趋向性的趋化因子以及具有抗病毒作用(如关闭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的干扰素。此外,炎症反应还可能释放生长因子和细胞毒因子。所有这些细胞因子和其他相关化学物质将免疫细胞带到受感染部位,并且在消灭病原体后促进受损组织的复原。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是对入侵的外源细胞表面进行攻击的一种生化级联反应。这一系统包含了超过20种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补体”,因为它们可以补充协助抗体来消灭病原体。补体是先天性免疫反应中主要的体液免疫组分。除了哺乳动物,许多物种,包括植物、鱼类,甚至一些无脊椎动物都具有补体系统。 人体内,补体系统的激活是通过补体与识别了病原体的抗体结合或与病原体微生物表面的多糖结合来完成。补体结合信号可以引发快速的免疫攻击反应。这种快速的反应是来源于对补体分子一系列的蛋白酶解所引起的结果。补体分子本身就是蛋白酶。在与微生物结合(初始信号)后,补体分子激活了自己的蛋白酶活性。被激活的补体分子通过酶解其它补体分子来激活它们,这一过程不断循环,被激活的补体分子快速增加。这就形成了一个催化级联反应,通过这种可调控的正反馈从而放大了初始信号。这一级联反应导致大量产生被酶解的多肽,这些多肽可以吸引免疫细胞、提高血管通透性以及附着在病原体表面(方便免疫系统识别)。补体分子的沉积也会破坏病菌的细胞膜,达到杀菌的目的。 细胞屏障 白血球(白细胞)以类似于独立单细胞组织的方式来工作,构成了先天性免疫系统的第二只手。先天性免疫白血球包括了吞噬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这些细胞以接触攻击较大的病原体或吞噬并杀死较小的微生物的方式,来识别并消灭入侵物。自然杀伤细胞还是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介导物。 吞噬作用是吞噬细胞通过包裹、吞噬病原体或颗粒的过程,也是细胞型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特征。吞噬细胞通常會在身體各處巡邏來搜尋病原體,但其也可以被細胞因子召喚到特定位置。病原體被吞噬細胞所吞噬後,被包裹在一種被稱為吞噬體的胞內囊體內;隨後吞噬體與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在吞噬溶酶体中,病原體被其中的消化性酶所殺死,或者被所釋放的自由基所殺死。吞噬作用的机制来源于细胞对于营养物质的摄取,但被吞噬细胞作为手段利用于吞噬病原体。吞噬作用可能是最古老的宿主防御形式,因为在无脊椎动物中也发现了吞噬细胞的存在。 巨噬细胞和噬中性顆粒白血球可以在体内寻找并攻击入侵的病原体。噬中性顆粒白血球通常存在于血液中,是数量最多的吞噬细胞,能够佔到血液中白血球总数的50-60%。在炎症发生的急性阶段,特别是细菌引起的感染,噬中性顆粒白血球可以快速移动到炎症发生处(又被称为趨化性),也是第一个到达患处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是多功能细胞,位于组织内,可生产非常多种类的化合物,包括各种酶、补体蛋白、调控因子(如干扰素1)。巨噬细胞具有“清道夫”的功能,能够清除机体内受损老化的细胞和细胞碎片。巨噬细胞也可以作为抗原呈递细胞,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 树突状细胞是一種吞噬细胞,主要位于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组织内,包括皮肤、鼻腔、肺、胃以及小肠。这种免疫细胞的名字来源于它们与神经树突之间的相似性,都具有大量的突起状结构,但树突状细胞与神经系统并没有直接联系。由于可以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之一),因此树突状细胞可以作为身体组织和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络橋梁。 肥大细胞位于结缔组织和粘膜内,调控發炎反应。它们通常与过敏或全身性過敏性反應相关。嗜酸性和嗜碱性顆粒白血球类似于噬中性顆粒白血球;它们分泌化学物质来参与抵御寄生虫,也在过敏反应中发挥作用。自然杀手细胞并不直接攻击入侵者,却能够攻击并杀死肿瘤细胞和被病毒侵入的细胞。 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系统是从早期脊椎动物开始演化而来,可以提供更强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使得每个病原体都可以通过特征性的抗原表位而被免疫系统“记住”。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能够经一个被称为抗原呈递的过程来识别“非自身”抗原。抗原的特异性使得应答的产生更有针对性。而这种针对性的应答是由体内的免疫记忆细胞来实现的。如果一个病原体入侵机体超过一次,这些特异性的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地消灭这一病原体。 淋巴细胞 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被称为淋巴细胞,属于特殊类型的白细胞。B细胞和T细胞是主要的淋巴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而T细胞则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和T细胞都携带能够识别特定靶标的受体分子。T细胞负责识别“非自身”靶标,如病原体,但需要抗原(病原体上的一些小片段)经处理并由一种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自身”受体呈递之后才能实现。T细胞主要有两类: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型T细胞。杀伤型T细胞只能识别由I型MHC分子呈递的抗原,而辅助型T细胞只能识别II型MHC分子呈递的抗原。这两种抗原呈递机制反映了两类T细胞所具有的不同作用。还有少量的T细胞属于第三类,即γδ T细胞,识别不结合MHC分子的完整抗原。 B细胞抗原特异性受体则是位于B细胞表面的抗体,负责识别整个病原体,而不需要经过抗原呈递。每一种B细胞的细胞系都表达各不相同的抗体,因此,B细胞抗原受体的集合代表了人体能够产生的所有抗体。 胞毒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是T细胞中的一个亚群,能够杀死被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或者受损和失去功能的细胞。与B细胞类似,不同类T细胞能够识别不同的抗原。当其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特异性地结合抗原,并与其他细胞表面的I型MHC分子共同形成复合物时,杀伤型T细胞就会被激活。对MHC-抗原复合物的识别是由T细胞表面的(CD8)来协助完成。而后,激活的T细胞会在整个身体内巡游来寻找是否有细胞表面带有这一抗原的I型MHC受体分子。一旦接触到这些细胞,T细胞就会释放细胞毒素,如穿孔素,能够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形成孔洞,从而杀死细胞。由T细胞分泌的另外一种毒素,颗粒溶素(一类蛋白酶),能够进入靶细胞并引发细胞凋亡。T细胞杀死受感染的宿主细胞对于防止病毒复制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健康细胞而言,不受控的T细胞将是十分危险的。因此,T细胞的激活受到高度调控,通常需要很强的MHC-抗原激活信号或者由辅助T细胞提供附加信号才能够激活T细胞。 辅助型T细胞 辅助型T细胞参与调控先天性与适应性免疫反应,根据病原体的情况,帮助机体确定免疫反应类型。这类T细胞不具有细胞毒性,无法直接清除受感染细胞或病原体,但它们可以引导其他免疫细胞来完成清除任务。 辅助型T细胞表达T细胞受体来识别结合在II型MHC分子上的抗原。同时,辅助型T细胞上的CD4分子作为辅助受体也参与结合MHC-抗原复合物,并招募T细胞内的其他分子来激活T细胞。与杀伤型T细胞相比,辅助型T细胞与MHC-抗原复合物的结合力较弱,这就意味着辅助型T细胞表面要有大量的受体(约200-300个)都结合上了MHC-抗原复合物才能够激活辅助型T细胞,而杀伤型T细胞只需要一个受体与MHC-抗原复合物结合就能被激活。辅助型T细胞的激活还需要抗原呈递细胞能够较长时间的参与。处于静止期的辅助型T细胞被激活后,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从而影响许多类型细胞的活力。由辅助型T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信号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杀菌功能以及杀伤型T细胞的活力。除此之外,激活辅助型T细胞会导致T细胞表面分子(如CD154,CD40的配基)表达上调,为进一步激活生产抗体的B细胞提供额外的刺激信号。 γδ T细胞 γδ T细胞具有与一般T细胞不同的T细胞受体,同时带有自然杀伤细胞、杀伤型T细胞和辅助型T细胞的多种特性。γδ 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条件还不十分清楚。如同其他非典型的T细胞亚型,γδ T细胞的界定跨越了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T细胞受体的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的抗体并具有免疫记忆,γδ T细胞被认为是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组分。另一方面,由于其表面的限制性T细胞受体或自然杀伤细胞受体可以作为模式识别受体来发挥作用,因此多种γδ T细胞也被归于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例如,大量的人源Vγ9/Vδ2 T细胞可以对微生物产生的分子迅速(几个小时之内)发生反应,表皮内的高度限制性Vδ1+ T细胞会对受损的表皮细胞发生快速反应。 B淋巴细胞和抗体 B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外源抗原,从而识别病原体。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被B细胞吞噬,这一抗原在细胞内被分解为肽段。随后B细胞将这些抗原性肽段通过其细胞表面的II型MHC分子呈递出来。这种MHC与抗原的组合吸引来合适的辅助型T细胞,而T细胞接着释放淋巴因子并激活B细胞。激活的B细胞开始分裂,所产生的子代细胞(浆细胞)分泌出数百万个能够识别该抗原的抗体拷贝。这些抗体在血浆和淋巴液内循环,结合到表达对应抗原的病原体上,被抗体所标识的病原体很快被补体系统或吞噬细胞所消灭。抗体也能够直接抵御(“中和”效应)病原体的入侵,通过与细菌毒素结合或与细菌和病毒表面受体(用于感染细胞)结合,来阻止病原体的感染。 其他适应性免疫系统 虽然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经典分子(如抗体和T细胞受体)仅存在于有颌类脊椎动物,一种不同于经典分子的淋巴细胞衍生分子被发现存在于初等无颌类脊椎动物中(如七鰓鰻和盲鳗)。这些动物可生成大量被称为“可变淋巴受体”的分子,这些分子产生于少量(一到两个)基因,功能被认为接近有颌类脊椎动物中的抗原受体,以类似抗体的高度特异的结合方式来识别病原性抗原。 免疫记忆 当B细胞和T细胞被激活后,就会开始复制分裂以产生子代细胞,这些子代细胞中的一部分会成为长寿的记忆细胞,例如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骨髓浆细胞(BMPC;区别于血循浆细胞 | 淋巴结是淋巴T细胞和淋巴B细胞定居的场所,T细胞占淋巴结内淋巴细胞总数的75%,B细胞约占25%。人体分布着大约500-600个淋巴结,广泛的分布在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是主要的外周免疫器官。在身体浅表区域,淋巴主要分布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在身体内部内脏区域,主要分布在器官门,沿血管分布。当抗原入侵机体通过淋巴液流入淋巴结时,抗原会被淋巴结表面的DC细胞(树突状细胞)捕获,并提呈给TH细胞(辅助性T细胞),诱发T细胞和B细胞活化、增殖,发挥免疫效应,清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质。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管,胸导管进入血液,清除血液中的异物,随后返回到淋巴结。 脾 脾在胚胎时期具有造血功能,脾窦中存有大量血液以供机体调节血量。淋巴细胞成熟后在脾中定居。其中淋巴B细胞在淋巴细胞中占60%,淋巴T细胞占40%。与淋巴结一样,脾也是人体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同时体内约90%血液需要流经脾脏,脾脏可以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以及衰老的血细胞。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简称MALT),位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各种黏膜组织中,由黏膜表皮细胞下方的淋巴小结以及表皮细胞之间的微皱褶细胞(M细胞)组成。黏膜层淋巴组织充满淋巴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还有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每个黏膜层淋巴组织都正好位于抗原需要通过的黏膜上皮处。比如说肠道上的MALT,当微皱褶细胞(M细胞)同时存在时,微皱褶细胞(M细胞)从肠道内捕捉抗原并传递给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过程或与之有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等细胞。 淋巴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粒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是免疫细胞分泌的产物,包括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人体白细胞抗原(HLA)等。 分层防御 免疫系统通过特异性不断增加的分层防御来保护生物体免受感染。简单说来,就是第一层物理屏障(如表皮)可以防止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进入生物体内。如果病原体通过了这层障碍,那么紧接着先天性免疫系统就会产生迅速但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先天性免疫系统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中。如果病原体再次成功地逃过先天性免疫反应,脊椎动物体内还有第三层保护,即适应性免疫系统(又被称为后天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先天性免疫反应而被激活。在这一层防御中,免疫系统在感染过程中通过适应反应来改进对病原体的识别。在病原体被清除之后,这种改进后的免疫反应依然会以“免疫记忆”的方式得以保留;当再次感染该病原体时,适应性免疫系统就会利用“记忆”对其作出更为快速而强烈的免疫攻击。 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都依赖于免疫系统对自体和异体分子的区分能力。在免疫学中,自体分子是指生物体自身的组成物质,可以被免疫系统与外源物质区分开。相反地,异体分子是指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源物质的分子。抗原就是一类异体分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表层屏障 许多屏障可以保护生物体免受感染。这些屏障可分为机械、化学和生物学屏障。许多植物具有的蜡质叶面,昆虫所特有的外骨骼,蛋外层所包裹的膜和壳,以及脊椎动物的皮肤都属于机械屏障;这些机械屏障包裹住生物体,可以阻挡环境中的病原体入侵。但生物体不可能将自身完全隔离于生活环境之外,部分器官(如肺、肠和尿道)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因此这些器官有其他的机械防御机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可以排出呼吸道中的病原体和刺激原;流泪和排尿可以将病原体排出体外;呼吸系统和尿道所分泌的粘液可以黏附和包裹入侵的微生物。 化学屏障也可以保护生物体免受感染。皮肤和呼吸道能够分泌抗微生物肽,如β-防御素。而唾液、眼泪和奶水中含有的一些酶,如溶菌酶和,也具有抗菌作用。在生殖系统中,初潮之后的阴道酸性分泌物,以及精液中含有的防御素和锌,都可杀死病原体。另一个化学屏障的例子存在于胃中:胃酸和蛋白酶是抵抗病原体强有力的化学屏障。 在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道中,片利共生的发挥着生物学屏障的作用;这些肠道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条件,如pH或可利用的铁元素,来与食物中的病原体细菌竞争。这种竞争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些病原体的生长,降低了病原体引起疾病的可能性。由于抗生素能够非特异性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却不影响真菌;因此,口服抗生素可能导致真菌增生,而引发一些疾病,如阴道念珠菌症(由酵母感染所引起)。对于儿童的肠胃感染和细菌性肠胃炎、炎症性肠病、泌尿道感染及的初步研究表明,摄入消化道益生菌,如未经高温消毒的酸奶中所含的乳酸菌,有助于恢复消化道菌群的健康平衡。 先天性免疫 成功突破表层屏障进入到生物体内部的微生物或毒素会遭遇到先天性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先天性反应通常是当入侵者为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后被触发。模式识别受体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关键分子,它们可以识别许多不同病原体中的保守组分,也可以识别发出警告信号的受损伤或受压细胞。先天性免疫对病原体的攻击是非特异性的,也就是说该系统是以一种通用的方式来对抗病原体。先天性免疫系统能够快速地对广泛的病原体入侵做出反应,但不能够对某一病原体产生持久的免疫。这一免疫系统是大多数生物体中的主要防御系统。 体液和化学屏障 炎症 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第一步反应就是炎症反应。炎症的特点是红肿,这是因为炎症部位的血液流入量增加而引起。炎症是引发自类二十烷酸(eicosanoid)和细胞因子,这两类分子由受损或被感染的细胞所释放。类二十烷酸包括可以导致发烧和血管舒张(与炎症相关)的前列腺素和可以吸引特定白血球(如粒细胞)的白三烯。一般的细胞因子则包括负责白血球之间联系的白介素、促进细胞化学趋向性的趋化因子以及具有抗病毒作用(如关闭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的干扰素。此外,炎症反应还可能释放生长因子和细胞毒因子。所有这些细胞因子和其他相关化学物质将免疫细胞带到受感染部位,并且在消灭病原体后促进受损组织的复原。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是对入侵的外源细胞表面进行攻击的一种生化级联反应。这一系统包含了超过20种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被称为“补体”,因为它们可以补充协助抗体来消灭病原体。补体是先天性免疫反应中主要的体液免疫组分。除了哺乳动物,许多物种,包括植物、鱼类,甚至一些无脊椎动物都具有补体系统。 人体内,补体系统的激活是通过补体与识别了病原体的抗体结合或与病原体微生物表面的多糖结合来完成。补体结合信号可以引发快速的免疫攻击反应。这种快速的反应是来源于对补体分子一系列的蛋白酶解所引起的结果。补体分子本身就是蛋白酶。在与微生物结合(初始信号)后,补体分子激活了自己的蛋白酶活性。被激活的补体分子通过酶解其它补体分子来激活它们,这一过程不断循环,被激活的补体分子快速增加。这就形成了一个催化级联反应,通过这种可调控的正反馈从而放大了初始信号。这一级联反应导致大量产生被酶解的多肽,这些多肽可以吸引免疫细胞、提高血管通透性以及附着在病原体表面(方便免疫系统识别)。补体分子的沉积也会破坏病菌的细胞膜,达到杀菌的目的。 细胞屏障 白血球(白细胞)以类似于独立单细胞组织的方式来工作,构成了先天性免疫系统的第二只手。先天性免疫白血球包括了吞噬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这些细胞以接触攻击较大的病原体或吞噬并杀死较小的微生物的方式,来识别并消灭入侵物。自然杀伤细胞还是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介导物。 吞噬作用是吞噬细胞通过包裹、吞噬病原体或颗粒的过程,也是细胞型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特征。吞噬细胞通常會在身體各處巡邏來搜尋病原體,但其也可以被細胞因子召喚到特定位置。病原體被吞噬細胞所吞噬後,被包裹在一種被稱為吞噬體的胞內囊體內;隨後吞噬體與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在吞噬溶酶体中,病原體被其中的消化性酶所殺死,或者被所釋放的自由基所殺死。吞噬作用的机制来源于细胞对于营养物质的摄取,但被吞噬细胞作为手段利用于吞噬病原体。吞噬作用可能是最古老的宿主防御形式,因为在无脊椎动物中也发现了吞噬细胞的存在。 巨噬细胞和噬中性顆粒白血球可以在体内寻找并攻击入侵的病原体。噬中性顆粒白血球通常存在于血液中,是数量最多的吞噬细胞,能够佔到血液中白血球总数的50-60%。在炎症发生的急性阶段,特别是细菌引起的感染,噬中性顆粒白血球可以快速移动到炎症发生处(又被称为趨化性),也是第一个到达患处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是多功能细胞,位于组织内,可生产非常多种类的化合物,包括各种酶、补体蛋白、调控因子(如干扰素1)。巨噬细胞具有“清道夫”的功能,能够清除机体内受损老化的细胞和细胞碎片。巨噬细胞也可以作为抗原呈递细胞,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 树突状细胞是一種吞噬细胞,主要位于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组织内,包括皮肤、鼻腔、肺、胃以及小肠。这种免疫细胞的名字来源于它们与神经树突之间的相似性,都具有大量的突起状结构,但树突状细胞与神经系统并没有直接联系。由于可以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之一),因此树突状细胞可以作为身体组织和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络橋梁。 肥大细胞位于结缔组织和粘膜内,调控發炎反应。它们通常与过敏或全身性過敏性反應相关。嗜酸性和嗜碱性顆粒白血球类似于噬中性顆粒白血球;它们分泌化学物质来参与抵御寄生虫,也在过敏反应中发挥作用。自然杀手细胞并不直接攻击入侵者,却能够攻击并杀死肿瘤细胞和被病毒侵入的细胞。 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系统是从早期脊椎动物开始演化而来,可以提供更强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使得每个病原体都可以通过特征性的抗原表位而被免疫系统“记住”。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能够经一个被称为抗原呈递的过程来识别“非自身”抗原。抗原的特异性使得应答的产生更有针对性。而这种针对性的应答是由体内的免疫记忆细胞来实现的。如果一个病原体入侵机体超过一次,这些特异性的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地消灭这一病原体。 淋巴细胞 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被称为淋巴细胞,属于特殊类型的白细胞。B细胞和T细胞是主要的淋巴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而T细胞则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和T细胞都携带能够识别特定靶标的受体分子。T细胞负责识别“非自身”靶标,如病原体,但需要抗原(病原体上的一些小片段)经处理并由一种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自身”受体呈递之后才能实现。T细胞主要有两类: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型T细胞。杀伤型T细胞只能识别由I型MHC分子呈递的抗原,而辅助型T细胞只能识别II型MHC分子呈递的抗原。这两种抗原呈递机制反映了两类T细胞所具有的不同作用。还有少量的T细胞属于第三类,即γδ T细胞,识别不结合MHC分子的完整抗原。 B细胞抗原特异性受体则是位于B细胞表面的抗体,负责识别整个病原体,而不需要经过抗原呈递。每一种B细胞的细胞系都表达各不相同的抗体,因此,B细胞抗原受体的集合代表了人体能够产生的所有抗体。 胞毒T细胞 |
人类的红细胞 人类的红细胞同其他哺乳动物相似,也是扁平的卵状,中间凹陷。红细胞的直径通常是6~8µm,比大多其他类型的人类细胞要小。成人体内大约有2~3×1013个红细胞(女性大约为4~5百万/微升血液,男性为5~6百万/微升血液;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由于低氧压力,会有更高的红细胞含量)。相比于其他血细胞(白血球含量为4000~11000/微升,血小板为15万~40万/微升),红细胞在血液中更为常见。一个红细胞中含有约2.7亿个血红蛋白,每个血红蛋白中含有4个血红素分子;因此血液中的红细胞中共存储了约3.5克铁,比其他组织中的铁含量多5倍。 紅血球生成 紅血球生成,即 ,需要以下养分作为原料: 鐵:維持血紅素數值的主要物質。 維生素B12及內在因子:維生素B12在紅血球的成熟與製造扮演重要的角色。 葉酸 銅 紅血球生成素 睪固酮 生命周期 產生红细胞的過程叫做红血球生成。红细胞是由大骨中的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持续製造,产率为每秒两百万个(在胚胎中,肝脏是主要的红细胞生产地)。促红细胞生成素(一种荷尔蒙,主要由腎臟產生,在肝脏中亦可生成小量)可以促进红细胞生成;其经常在体育比赛中被用作兴奋剂。在离开骨髓前后,初生的红细胞被称为網狀紅血球,约占循环红细胞数量的1%。红细胞由干细胞到網狀紅血球,再到成熟的红细胞,需要约7天;此后,还能够存活约120天。衰老的红细胞被脾脏、肝脏等处的巨噬细胞吞噬并破坏,残余物质被释放到血液中。组成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则最终被分解为胆红素。 表面蛋白质 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主要有两类: ,如血型糖蛋白C 人类的不同血型正是来自于红细胞表面所含的不同的血型糖蛋白。 血液分离与回输 人类红细胞可以通过离心从血浆中分离出来。在献血过程中,红细胞被很快回输到献血者体内,而血浆则被收集。 | 生物学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子是血红蛋白,佔红细胞的90%。血红蛋白是一种含有血红素的蛋白质分子,它可以在肺部或鳃部与氧气分子结合,然后在身体的组织中将结合的氧气分子释放。氧气分子可以很容易地以扩散方式通过红细胞的细胞膜。血红蛋白也可以运送有机体使用氧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到氧气总量的2%,更多的二氧化碳由血浆来运输)。另一种相关的蛋白质分子肌红蛋白,可以在肌肉细胞中存储氧气。此外,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活性要远高于氧气,因此当空气中存在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時,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嚴重時可致死。 红细胞的颜色是来自于血红蛋白中所含的血红素。血浆本身是无色的,而红细胞则可以根据血红素状态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结合氧气分子时,处于氧化态的血红素分子显鲜红色;而当氧气分子被释放后,处于去氧化态的血红素显暗红色,而且会使血管壁看起来带有蓝色(这时的血管俗称“青筋”)。脉动式氧合测量器()正是利用了这一颜色变化的原理,采用比色法实现对动脉中血氧饱和度的测定。 红细胞这种携氧细胞(即将携氧蛋白质包含在细胞中而不是直接包含于体液中)的出现,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它使得血液在低黏度情况下仍具有高携氧性。 在哺乳动物中,成熟的红细胞是无细胞核的(常常误认为骆驼和羊驼的成熟红细胞是有细胞核的,但实际上,駱駝紅血球并没有細胞核,只是形狀不同),这意味着它们不含有储存于细胞核中的DNA。相比较而言,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的红细胞都是有核的(除了两栖动物有尾目中的蝾螈)。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它们通过糖酵解产生能量。而且红细胞表面也没有胰岛素受体,因此其糖摄入不能被胰岛素所调控。由于缺少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红细胞不能生产结构蛋白、修复蛋白或酶,使得其只有有限的寿命。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为扁平状,且两面中心都向内凹陷。这种形状可以最大限度的从周围摄取氧气。同时它还具有柔韧性,这使得它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并释放氧分子。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基本为圆形,只有在骆驼中为椭圆形。 在大血管中,有时红细胞可以以扁平的侧面互相堆积在一起,形成钱串状。当特定血清蛋白含量提高时(如炎症反应时),这一堆积情况发生的几率会增大。 脾脏是红细胞的储存器官。在一些哺乳动物,如马和狗中,脾脏积存了大量的红细胞,在必要时可以释放到血液中,以提供更大的携氧量。但在人类中,其作用有限。 人类的红细胞 人类的红细胞同其他哺乳动物相似,也是扁平的卵状,中间凹陷。红细胞的直径通常是6~8µm,比大多其他类型的人类细胞要小。成人体内大约有2~3×1013个红细胞(女性大约为4~5百万/微升血液,男性为5~6百万/微升血液;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由于低氧压力,会有更高的红细胞含量)。相比于其他血细胞(白血球含量为4000~11000/微升,血小板为15万~40万/微升),红细胞在血液中更为常见。一个红细胞中含有约2.7亿个血红蛋白,每个血红蛋白中含有4个血红素分子;因此血液中的红细胞中共存储了约3.5克铁,比其他组织中的铁含量多5倍。 紅血球生成 紅血球生成,即 ,需要以下养分作为原料: 鐵:維持血紅素數值的主要物質。 維生素B12及內在因子:維生素B12在紅血球的成熟與製造扮演重要的角色。 葉酸 銅 紅血球生成素 睪固酮 生命周期 |
希臘的醫療系統得到广泛的普及,位居世界排名前列。在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它在整體評估排名是第14位,在服務品質上是11位。2010年,希臘共有138家醫院和31000張病床。但2011年7月1日,衛生和社會互助部公佈的計劃,已減少至77家醫院和36035張病床,作為一個必要的改革,以減少開支,並進一步加強保健的標準。 軍事 希腊武装部队由希腊国防总参谋部(希腊语:Γενικό Επιτελείο Εθνικής Άμυνας – ΓΕΕΘΑ)监督,文职权力归属国防部。 它由三个分支组成: 希腊陆军 (Ellinikos Stratos, ES) 希腊海军 (Elliniko Polemiko Navtiko, EPN) 希腊空军 (Elliniki Polemiki Aeroporia, EPA) 此外,希腊还设有海岸警卫队,负责海上执法、搜救和港口事务。 虽然它战时支援海军,但它在行政管理上隶属于航运部。 希腊军人总数为364,050人,其中现役142,700人,预备役221,350人。 希腊在军队服役的公民人数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2009年之前,希腊对所有18岁以上的男性实行为期1年的强制征兵。虽然接受妇女的服役申请,但她们的征兵不是强制性的。此举引起了反对义务兵役人士的反对,希腊宪法第4条规定所有希腊公民都有义务保卫希腊,而负担完全落在男性公民身上。现在对于19至45岁的希腊公民来说,希腊陆军的服役期为九个月,海军和空军为一年。此外,居住在战略敏感地区的18至60岁的希腊男性可能需要在国民警卫队兼职服役。在希臘服兵役可以領取工資。 尽管其对北约任务的参与很少,但作为成员国希腊军方常常参与北约的军事演习和部署。希腊每年的军费开支超过70亿美元,占GDP的2.3%,按绝对值计算在世界上排名第24位,按人均计算排名第7位,在北约中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此外,希腊是仅有的五个达到或超过国防开支占GDP 2%之最低目标的北约国家之一。 希軍擁有200架以上第四代戰機,數百輛德製先進戰車和數千輛裝甲車輛、20多艘飛彈巡防艦,以其國力人口規模來講屬於異常龐大的戰力,可能與處在北約對抗俄國和中東局勢的較前線地位有關。 文化 希腊文化自迈锡尼希腊开始已经发展了数千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希腊文明穿越数千年,经历了罗马帝国及其希腊化的延续东罗马或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从古典希腊一直延续下来。其他文化和国家,如拉丁化和法兰克化(中古日耳曼文化)的国家、奥斯曼帝国、威尼斯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和大英帝国,也对现代希腊文化产生了影响,尽管历史学家认为希腊独立战争振兴了希腊,并将其变为了一个由多方面文化组成的,单一、有凝聚力的实体。 在古代,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现代民主国家要归功于希腊对人民政府、陪审团审判和法律平等的信念。古希腊人在许多依赖系统思想的领域开创了先河,包括逻辑学、生物学、几何学、政府学、地理学、医学、历史学、哲学、物理学和数学。他们引入了史诗和抒情诗、历史、悲剧、喜剧和戏剧等重要的文学形式。在追求秩序和比例的过程中,希腊人对于美的理念也深刻影响了西方艺术。 文学 希腊文学可分为三大类:古希腊文学、拜占庭文学和现代希腊文学。 雅典被认为是西方文学的发源地。在希腊文学的开端,矗立着荷马的两部不朽丰碑:《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尽管创作日期各不相同,但这些作品的年代都是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在古典主义时期,许多西方文学流派变得更加突出。抒情诗、颂歌、田园诗、挽歌、短诗隽句;喜剧和悲剧的戏剧性呈现;史学、修辞学论文,哲学辩证法和哲学论文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两位主要的抒情诗人是莎孚和品达。古典时代还见证了戏剧的黎明。 在古典时代创作和表演的数百部悲剧中,只有少数三位作家的戏剧幸存下来: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现存的戏剧也是喜剧呈现的宝库,而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是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历史学家。4世纪最伟大的散文成就是三位伟大哲学家的哲学作品。 拜占庭文学是指拜占庭人用阿提西化,有中世纪文法特征的早期现代希腊语写成的文学,表现了中世纪时期信仰基督教的拜占庭希腊知识分子的生活。尽管流行的拜占庭文学和早期的现代希腊文学都始于11世纪,但两者难以区分。 现代希腊文学是指用现代希腊语创作的文学,出现于11世纪拜占庭时代的晚期。克里特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埃罗托克里托斯》被认为是这一时期希腊文学的杰作。这是一部1600年左右由维特森佐斯·科尔纳罗斯 (1553-1613)创作的浪漫诗歌。在后来的启蒙时期(Diafotismos),阿达曼蒂奥斯·科莱(Adamantios Korais)和里加斯·费拉约(Rigas Feraios)等作家用他们的作品为希腊革命埋下了伏笔(1821–1830)。 艺术 希腊的艺术创作始于史前前希腊基克拉迪文明和米诺斯文明,这两个文明都受到当地传统和古埃及艺术的影响。 古希腊有几个相互关联的绘画传统。由于技法的差异,它们的发展经历了些微的分化。并不是所有的绘画技术都能在考古记录中同样好地体现出来。根据普林尼·塞孔杜斯或保萨尼亚斯等作家的说法,最受尊敬的艺术形式是画在木板上的独立可移动绘画,被称为木版画,这也是版画最古老的一种形式。此外,希腊的壁画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米诺斯和迈锡尼青铜时代,克诺索斯、梯林斯和迈锡尼等地都有奢华的壁画装饰。古希腊的大部分人像或建筑雕塑都是彩绘的,因此这一类型的希腊石雕被认为是多彩华丽的。 古希腊雕塑几乎全部由大理石或青铜制成;到5世纪初,雕塑选用的主要材料便为青铜。大理石和青铜都很容易雕刻成型,而且非常耐用。用于寺庙宗教崇拜和奢侈建筑的克里斯里凡亭雕像使用黄金,最常见的便是用叶子形式的黄金和象牙来覆盖人物的全身或某些部位(面部和手部),可能还有用宝石和其他材料的,但不太常见,往往只有碎片幸存下来。到19世纪初,在古希腊遗址的系统挖掘已经发现了大量的雕塑,表面有明显的多色痕迹。不过直到20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文森兹·布林克曼发表关于多色雕像的研究结果,古希腊雕塑绘画才成为一个学界共识。 拜占庭时期的艺术创造并未停止。这种新美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抽象”或反自然主义的特征。如果说古典艺术的特点是试图创造尽可能模仿现实的作品,那么拜占庭艺术似乎已经放弃了这种尝试,转而采用更具象征意义的方法。拜占庭的绘画主要集中在圣像和圣徒传记上。马其顿艺术(拜占庭)是马其顿文艺复兴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个标签有时被用来描述拜占庭帝国的马其顿王朝(867–1056)时期,特别是10世纪,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对古典学术越来越感兴趣的时期,并将古典主题融入了基督教艺术中。 后拜占庭艺术流派包括克里特派和庚烷学派。希腊王国的首次艺术运动可以认为是19世纪的希腊学院艺术(慕尼黑学派)。著名的现代希腊画家包括尼古拉斯·吉热斯、乔治奥斯·雅科比德斯、西奥多罗斯·弗里扎基斯等,而著名的雕塑家则为帕夫洛斯·普罗萨伦蒂斯、约阿尼斯·科索斯。 建筑 古希腊最主要的大型建筑是神庙。那时人们信奉的是多神教,各行各业各地方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希腊神庙的建筑特点是广泛地运用石柱。因此基石、柱子和盖在其上之檐部的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貌。列柱之美即建筑美学的具体体现。古代希腊人创造了多立克、愛奥尼亞、科林斯3种石柱形态,这三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多立克柱式——是较为朴实庄重的一种柱式,为多里安人所创造的。他的柱身比例较为粗短,柱的下端直接置于石台上,不加另外基座。柱的顶端是由一扁圆形垫石托着一块厚实的方形石板,再与上面的楣梁连接,整个柱形朴素、稳重、坚固。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由小亚细亚沿海的伊奧尼亞人所创造的。他的柱身修长,垂直线纹精细。柱的底部加上了圆形基座,柱的顶端加了涡卷形装饰。整个柱式优美、轻灵、典雅。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俄瑞克忒翁神庙。 科林斯柱式——出现较晚,流行于希腊化时期,最初为科林斯人所创造而得名。这种柱式是从爱奥尼亚式变化而成,所不同的是柱顶端的一对漩涡形纹没有了,代之以繁密重迭的卷叶形装饰,更显的精致华美。科林斯柱式最初用于建筑内部,到希腊化后期和罗马时期才更多地用于大型建筑。雅典的宙斯神廟采用的正是科林斯柱式。 飲食 哲学 大多数西方哲学传统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最初的一批哲学家被称为“前苏格拉底学派”,也即生活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这些哲学家大多来自希腊西部或东部殖民地,他们的原作大多未能完整幸存,只有一些残篇留存至今。 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人物,他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阶段,并为后续西方哲学奠定了重要基础。与同时代的智辩家类似,他拒绝前人为物质世界提出的各种推测,而将自身哲学建立在人的思想与意见之上。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他的作品中整合了苏格拉底的各种学说,并加入了部分早期哲学家的理论,构建了一个综合的哲学系统。 来自希腊斯塔基拉的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他与老师柏拉图一同被认为是古典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倾向于由超出人类感官的理型来理解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偏好由人类经验事实入手构造理论。除了上述三位哲学家外,始于古希腊的著名的哲学流派还有斯多葛主义、伊比鸠鲁学派、怀疑论和新柏拉图主义。 拜占庭帝国流行于8至15世纪的拜占庭哲学也源于古希腊哲学,即使它带有一种基督教世界观,但人们仍可从中识别出源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的观点。 君士坦丁堡陷落前夕,哲学家格弥斯托士·卜列东试图恢复“希腊人()”的使用,并主张回归古典世界的奥林匹亚诸神。1453年后,许多去往西欧参与当时的文艺复兴。 18世纪末的欧洲启蒙运动亦波及希腊,其在希腊被称为(Diafotismos,),这一时期现代希腊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代表人物包括阿扎曼蒂奥斯·科莱斯、里加斯·费拉伊奥斯、。 希腊现代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学家还包括科尼利厄斯·卡斯托里亞迪斯、尼科斯·普兰查斯、。 旅遊 雅典 克里特岛 圣托里尼 米科诺斯岛 罗得岛 罗兹 德尔斐 奥林匹亚 阿索斯山 奥林匹斯山 马拉松 | 希腊位于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戰略地位重要。其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西北鄰阿爾巴尼亞,北部鄰北馬其頓和保加利亞,東北鄰土耳其。希臘分為九個地區: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薩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島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奧尼亞群島。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帕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地理位置與文化交流豐富,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历经独立战争后,于1830年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希腊拥有18项世界遗产,其中包括文化遗产16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项,这一数目在歐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經濟體,其生活-{zh-hans:质量; zh-hant:品質}-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及法語圈國際組織。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遊業、航運及戰略地位使其躋身中等強國之列。 語源 希腊在现代希腊语中的名称是Ελλάδα(Elláda,发音为[eláδa])。古希腊语和純正希臘語(Katharevousa,19世紀至1976年的希臘官方文體)的对应形式是Ἑλλάς(希腊语,古典语:[hel.lás],现代语:[elás])。这就是英语替代名称Hellas的来源,它大多出现在今天古体文学作品或诗歌的语境中。“希腊”的形容词形式ελλη(ellinikos)有时也被翻译为希腊语,在希腊官方机构的正式名称中经常以这种方式出现,如希腊国家名称“希腊共和国” (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 [eliniˈci ðimokraˈti.a])。 希腊和希腊语的英文名称(Greece 和 Greek)来源自拉丁语的 Graecia 和 Graecus ,这两个词是Graeci(Γραικς,Graikoí;单数Γρaικίς,Graikós)的名字,Graeci是最早在意大利南部定居Magna Graecia的古希腊部落之一。这个词可能来源于原始印欧语系词根*ǵerh₂-, “变老”,更具体地说,来自格雷亚(古城),亚里士多德说格雷亚是希腊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那不勒斯地区殖民者的来源。 中文词“希腊”的由来不甚明晰,有可能早期将该词带入中国的是欧洲的传教士。当时的传教士都是很有学问的人,通晓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大有人在,其时也正是纯正希腊语还很兴旺的时代。而在近代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中国人一般都持闽粤方言,他们在通过传教士翻译西方地名的时候,可能按照希腊语本身的方法称呼希腊,而“希”字在闽粤方言之中不是齿龈发音的“x”,而是清喉擦音“h”。 另外,东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带包括希腊,以希腊语写成的圣经新约里面也有若干处提及希腊,所以也许在唐朝已经有景教的圣经译本之中出现过希腊的其他名字,但此译本已经失传。后来在十七世纪有法国人巴设(或“白日昇”,Jean Basset)将部分新约翻译为中文,其中提及希腊的部分应该与和合本圣经一样,作“希利尼”,例如《约 19:20》。其手抄本现存大英博物馆。 历史 根據考古資料,希臘大約在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已經有人類聚居。約公元前3200年,青銅時代的希臘孕育了欧洲最古老的文明:米诺斯文明(位於克里特島),基克拉澤斯文明(位於基克拉澤斯群島)及赫拉斯文明(位于希腊大陆)。公元前1600左右被迈锡尼文明取代,以上统称愛琴文明。邁錫尼文明被多利安人取代,之后希腊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之前人们认为,在这一时期,希腊与外国文化之间失去了所有交流,几乎没有文化进步。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些考古研究发现希腊的一些地区比传统上想象的要富裕得多,与外国联系也更广泛。公元前9世纪,随着黑暗时代的结束,希腊半岛上出现了各种王国和城邦,这些王国和城邦分布在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Magna Graecia”)和小亚细亚。这些国家及其殖民地巨大的经济繁荣,使得希腊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古典希腊的文化繁荣表现在建筑、戏剧、科学、数学和哲学上。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在雅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主政体。这一阶段出现荷馬史詩等希臘文作品,稱為古風時期。此時希腊城邦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並在前776年舉辦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前5世紀初,希臘城邦的聯軍成功抵御波斯帝國入侵,并在此時达到其科技文化的高峰,稱為古典時期。希腊,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的文明被统称为海伦尼克(),為希臘一詞的來源。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國在腓力二世与其子亞歷山大大帝领导下,统一希臘大部並揮師向東,灭亡波斯帝国,希腊文化传播到埃及、中东和中亚甚至印度河流域,史称希腊化时代。希腊历史中政治与军事上重要的城邦为:雅典、斯巴达、科林斯和底比斯。 亚历山大死后,经过一段混乱的时期,亚历山大将军的后裔建立安提柯王朝并在在公元前276年重新控制了马其顿和大部分希腊城邦。大约从公元前200年开始,罗马共和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希腊事务,并与马其顿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最终马其顿在公元前168年的皮德纳战役中战败,标志着希腊反抗力量的终结。公元前146年,马其顿被罗马吞并为一个省,希腊其他地区成为罗马的保护国。公元前27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吞并了希腊其他地区,并将其变为参议院的亚该亚行省。 虽然在军事上被罗马完全征服,希腊文化却反过来影响罗马人的生活。作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希腊文化继续主宰着东地中海。自公元324年开始,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为新罗马,330年建成。此新都后来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衰败的罗马帝国被狄奥多西一世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620年,希拉克略皇帝用希腊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东罗马帝国完全希腊化,而希腊也在东罗马帝国的影响下引入了天主教(东西教会大分裂后改为东正教)。東羅馬抵御了近千年来自东西方的攻击,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终沦陷,奥斯曼帝国也从此逐渐征服整个希腊。尽管奥斯曼帝国为伊斯兰教国家,但依然对希腊东正教采取宽容态度,希腊文化也得以保留下来。 十八世纪末,现代希腊启蒙运动期间世俗学习的增加,导致在西化的希腊语精英中出现了一个希腊国家的概念,这个国家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它将独立于其他东正教民族,获得政治自主权。1821年3月17日,摩尼派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希腊独立战争爆发。尽管起义军开始时取得了一定优势,甚至于1821年10月攻占了特里波利。但在易卜拉欣于1825年2月登陆伯罗奔尼撒半岛后被埃及和奥斯曼联军完全压制。1822年和1824年,土耳其人和埃及人蹂躏了包括基奥斯岛和普萨拉岛在内的岛屿,对人口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希俄斯的12万希腊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三被杀害、奴役或死于疾病。这在西欧激起了支持希腊叛军的舆论。 经过多年的谈判,法国、俄国和英国签订《1827伦敦条约》决定介入冲突,在数次重创奥斯曼与埃及军队后,这个新生的希腊国家终于在1830年根据《1830伦敦议定书》得到承认,并于1833年建立君主政权。 在整个19世纪及20世纪初,希腊不断扩张领土,吸收奥斯曼帝国内讲希腊语的族群,到1913年,希腊的领土和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吞并了克里特岛、伊庇鲁斯和马其顿南部。由于第二次希土战争希腊灾难性的失败以及之后导致的难民问题,人民对国王愈加不满。1923~1927年間,希臘由君主制變為共和國,旋即是短命的軍人獨裁統治,最終復歸為君主國;三年內頒布三部憲法,此後雖過了四年相對穩定的日子卻又遭遇經濟危機,貨幣暴跌四分之三而政府卻束手無策;1936年民主制徹底坍塌而專制政府正式登台,當局解散議會、廢除憲法、宣布軍事管制、鎮壓政黨和反對派組織,並剝奪人民的政治自由,軍警力量得以加強,幾千人被投入集中營虐待,同時還發展法西斯式的國家青年組織,精心安排歌頌領袖的遊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時,義大利自意屬阿尔巴尼亞入侵希臘,希意战争爆發,但前者把意大利軍打退,之後納粹德國干涉巴尔干半岛,聯合義大利和保加利亞發动希臘战役,軸心國軍隊佔領希臘,1944年保加利亞向盟軍投降,德軍撤出希臘,希臘復國。意大利割让佐则卡尼索斯群岛,现代希腊版图定型。二戰後,希腊又经历一次内战。1949年内战结束後的希腊宣布加入北约组织。1967年4月21日军人发动政变,之后又宣布废黜国王。塞浦路斯问题最终导致军人政权在1974年的垮台,同年公投通過廢除君主制,共和国成立。1977年大選結果左派勢力增長但是並未使政局混亂,希臘政局自此安定。1981年希腊正式加入欧洲共同体并在2001年接受欧元作为货币。2009年,希臘國債危機開始受到世界關注。 政治 希腊是一个单一制的议会制共和国。现行宪法由希腊第五修正议会起草并通过,在1967年至1974年期间执政的军政府垮台后,于1975年生效。在1986年、2001年、2008年和2019年,各被修订了三次。《希腊宪法》由120条组成,规定将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并对公民自由和社会权利给予广泛的具体保障(2001年进一步加强)。1952年的宪法修正案保障了妇女的选举权。 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希腊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根据宪法,行政权力由总统和政府行使。然而,1986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总统的职责和权力,使其在很大程度变为了一个象征性职位;因此,大部分政治权力都归属于希腊总理。该职位由能够获得议会信任投票的政党现任领导人担任。共和国总统根据议会的意志任命总理,并根据他们的建议任命或罢免其他内阁成员。 立法权由300名成员组成的民选一院制议会行使,议会通过的法规由共和国总统颁布。议会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但如果鉴于要处理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国家问题,共和国总统有义务根据内阁的提议提前解散议会。如果反对派成功通过不信任动议,总统也有义务提前解散议会。希腊的投票年龄为17岁。 根据经合组织2016年的一份报告,与大多数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希腊人的公民参与程度属于中等;在最近的选举中,选民投票率为64%,低于经合组织69%的平均水平。 与周围的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不同,希腊是冷战时期没有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东南欧国家之一。 政党 自恢复民主以来,希腊政党体系由自由保守的新民主党(ND)和社会民主的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PASOK)主导。希腊议会中的其他政党包括激进左翼联盟(SYRIZA)、希腊共产党(KKE)、希腊解决方案(Greek solution) 和欧洲现实不服从阵线 (MeRA25)。 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和新民主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交替执政,直到2009年政府债务危机爆发。从那时起,两个主要政党支持率急剧下降。2011年11月,两大政党加入了规模较小的东正教人民集会,组成大联盟,承诺议会支持由前欧洲央行副行长卢卡斯·帕帕季莫斯领导的民族团结政府。帕诺斯·卡梅诺斯投票反对本届政府,他脱离了ND,组建了右翼民粹主义的独立希腊人。 联合政府领导该国参加了2012年5月的议会选举。希腊传统政党PASOK和ND的权力分别从43%下降到13%和从33%下降到18%。左翼政党SYRIZA成为第二大政党,得票率从4%上升到16%。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组建一个可持续的政府,这导致了2012年6月的议会选举。第二次选举的结果是组建了一个由ND(29%)、PASOK(12%)和民主左翼(6%)组成的联合政府。 自那以后,SYRIZA已经取代PASOK成为中左翼的主要政党。亚历克西斯·齐普拉斯(Alexis Tsipras)在2015年1月25日举行的大选中带领SYRIZA获胜,但以两个席位之差未能在议会中获得绝对多数。第二天早上,齐普拉斯与独立希腊人达成协议,组建联盟,并宣誓就任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在2015年8月辞职后呼吁提前举行选举,这导致了由希腊首位女总理瓦西里基·塔努·克里斯托菲洛法官领导的为期一个月的看守政府。在2015年9月的大选中,亚历克西斯·齐普拉斯带领SYRIZA再次获胜,赢得了300个席位中的145个,并与独立希腊人重新组建了联盟。然而,他在2019年7月的大选中被领导ND的基里亚科斯·米佐塔基斯击败。2019年7月7日,在新民主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后,基里亚科斯·米佐塔基斯组建了一个中右翼政府。2023年5月22日,希腊内政部公布对96.91%议会选举选票的统计结果,新民主党以40.80%的得票率赢得大选,获得希腊300个议会席位中的146席,基里亚科斯·米佐塔基斯继续担任希腊总理。 行政区划 2011年之前,希腊划分为13个大区,其下进一步分为54个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享有很大自治权的区域阿索斯山自治修道院州(圣山,)。依照卡利特瑞特法案,2011年1月1日,新的希腊区划体系开始生效。原有的13个大区保留,54个州被撤销。原有的1000多个市合并重组为325个。在13个大区之上,新设了7个管理区。大区与市实行自治,已在2010年11月7日和2010年11月14日分别举行了首次地方选举。圣山不受改革影响。 地理 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和东南部,由一个多山的半岛和将近6000个岛屿组成,巴尔干半岛的南端自伯罗奔尼撒半岛伸入地中海,伯罗奔尼撒半岛则在地理上被科林斯地峡运河与欧洲大陆隔开,战略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由于其极为曲折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希腊拥有世界上第11长的海岸线,长达13676公里(8498英里);其陆地边界为1160公里(721英里)。该国大致位于北纬34°至42°,东经19°至30°之间,各方向极点为: 北部:奥尔梅尼安 南部:加夫多斯岛 东部:斯特羅恩吉利島 西部:奧索尼島 希腊80%的地区由山脉或丘陵组成,使该国名列欧洲山区最多的国家之一。奥林匹斯山是希腊众神的神话住所,最高点位于2918米(9573英尺)的奧林匹斯山,这也是该国最高的山峰。希腊西部有许多湖泊和湿地,以品都斯山脉为主。品都斯山脉是阿尔卑斯山狄娜里克部分的延续,其最高点为海拔达到2637米(8652英尺)斯莫利卡斯山(希腊第二高峰),历史上一直是东西方旅行的重要障碍。 品都斯山脉穿过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基西拉岛和安蒂基西拉岛,进入爱琴海西南部,最终到达克里特岛。爱琴海的岛屿是水下山脉的顶峰,末次冰期时代曾经是大陆的延伸。品都斯山脉的特点是其高耸陡峭的山峰,经常被众多的峡谷和各种其他喀斯特地形分割。壮观的维科斯峡谷是品都山脉维科斯-奥奥斯国家公园的一部分,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列为世界上最深的峡谷。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层是美特拉岩柱,其顶部是中世纪希腊东正教修道院。 希腊东北部是另一个高海拔山脉罗多佩山脉,分布在东马其顿-色雷斯地区;该地区覆盖着广阔、茂密的古老森林,包括位于该国东北部埃夫罗斯地区的著名的达迪亚森林。 广阔的平原主要位于色萨利、马其顿中部和色雷斯地区。它们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可耕地,因此构成了关键的经济区域。稀有海洋物种,如鳍足海豹和红海龟,生活在希腊大陆周围的海域,而其茂密的森林是濒临灭绝的棕熊、欧亚山猫、獐和野山羊的家园。 氣候 希臘屬地中海型气候,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秋季漫长,春季短暂,在南部地区有时温暖的秋天可以持续到12月份。在沿海地区这种气候最为普遍,包括雅典、基克拉泽斯、多德卡尼斯、克里特、伯罗奔尼撒、爱奥尼亚群岛和希腊大陆中部的部分地区。品都斯山脉对该国的气候有一定影响,相较来说希腊东部气候比西部更加温和,年不同时间段降雨量相差更小。克里特岛等岛屿的气候更为接近希腊西部,有时夏季甚至无雨。全境日照充足,各地區每年平均日照超過2000小時,在希腊旅行的游客建议带上防晒霜,墨镜等防晒用品,避免被强烈的紫外线灼伤。 |
田单 张良 韩信 周亚夫 李广 卫青 霍去病 赵充国 陈汤 冯奉世 邓禹 寇恂 冯异 岑彭 贾复 吴汉 耿弇 耿恭 王霸 臧宫 祭遵 马援 班超 虞诩 皇甫规 张奂 段纪明 皇甫嵩 朱隽 张辽 张郃 徐晃 李典 邓艾 司马懿 诸葛亮 关羽 | 孙膑 田穰苴 吴起 白起 王翦 乐毅 李牧 赵奢 廉颇 田单 张良 韩信 周亚夫 李广 卫青 霍去病 赵充国 陈汤 冯奉世 邓禹 寇恂 冯异 岑彭 贾复 吴汉 耿弇 耿恭 王霸 臧宫 祭遵 马援 班超 虞诩 皇甫规 张奂 段纪明 皇甫嵩 朱隽 张辽 张郃 徐晃 李典 邓艾 司马懿 诸葛亮 关羽 张飞 |
六世冠冕”、“家富墳籍”,少與李播、呂才友好,十多岁游长安,拜见杨素,在宴會裡大出風頭,被称为“神仙童子”。隋朝大业末年,举孝悌廉洁科,官为秘书正字。简傲嗜酒,因不愿在京任职,去做了六合县丞,不理政事,天天喝酒(所以稱為五斗先生),屡被弹劾。王绩叹曰:“网罗高悬,去将安所?”不久,“托以风疾,轻舟夜遁”,辞官回家。 唐朝武德年间,征集隋朝旧官,薛收推薦王绩徵为门下省待诏,其弟王静问他:“待诏可乐否?”答曰:“吾待诏,俸殊为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尔。”日给酒一斗,时人称之“斗酒学士”。贞观四年(630年),因其兄王凝因弹劾大臣侯君集獲罪,“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王绩稱疾退隐。贞观十一年(637年),“以家贫赴选”,他聽說太乐署有位小吏焦革善於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吏部以非流不許,王绩苦苦哀求,乃許。不久焦氏夫妇卻相继去世,再無人供應好酒。王绩长叹道:“天乃不令吾饱美酒。” 贞观初年,因病回乡,与其兄王通隐居于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专心研究酿酒技术,他把焦革釀酒法撰為《酒經》一卷。又以诗赋著称于世。貞觀十八年(644年),“終於家”。其文集由呂才輯為五卷,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有乐府余响”,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明人杨慎说他:“隐节既高,诗律又盛。盖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也”。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是其侄孙。 著作 《东皋子集》 注釋 | 《新唐书·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隐逸》 《唐才子传》卷一 呂才:《東皋子集序》 外部链接 国学网站:王绩研究 J 河津人 隋朝中央官员 |
洗涤剂 建筑材料 其他用途(污水处理、土壤改良剂、肥料添加剂、药物载体、饲料添加剂、防止蒸餾過程中出現暴沸等) A型沸石 A型沸石,代号LTA,是应用最广的人造硅酸盐沸石。典型品种组成为|Na12(H2O)27/8|[Al12Si12O48],|Na64(H2O)326.71|[Si96Al96O384]或|Na91.7|[Si96Al96O384]。孔穴十分巨大。该型始于立方晶系,具立方面心晶胞,晶胞参数 = 24.6Å左右。A型沸石具有吸附水分子的良好性能,干燥性能很高,易再生,可反复使用。5A型可以高效分立正丁烷和异丁烷,3A型可干燥乙烯、丙烯等气体。 磷酸铝沸石 磷酸铝沸石,代号AFI,又称介孔磷酸铝(meso-porous aluminum phosphates)。典型组成是AlPO4。属于六方晶系, = | 吸附剂和干燥剂 催化剂或助催化剂 洗涤剂 建筑材料 其他用途(污水处理、土壤改良剂、肥料添加剂、药物载体、饲料添加剂、防止蒸餾過程中出現暴沸等) A型沸石 A型沸石,代号LTA,是应用最广的人造硅酸盐沸石。典型品种组成为|Na12(H2O)27/8|[Al12Si12O48],|Na64(H2O)326.71|[Si96Al96O384]或|Na91.7|[Si96Al96O384]。孔穴十分巨大。该型始于立方晶系,具立方面心晶胞,晶胞参数 = 24.6Å左右。A型沸石具有吸附水分子的良好性能,干燥性能很高,易再生,可反复使用。5A型可以高效分立正丁烷和异丁烷,3A型可干燥乙烯、丙烯等气体。 磷酸铝沸石 磷酸铝沸石,代号AFI,又称介孔磷酸铝(meso-porous aluminum phosphates)。典型组成是AlPO4。属于六方晶系, |
Pelusium, Archimedes says that "many years have elapsed since Conon's death." Conon of Samos lived , suggesting that Archimedes may have been an older man when writing some of his works. b. The treatises by Archimedes known to exist only through references in the works of other authors are: On Sphere-Making and a work on polyhedra mentioned by Pappus of Alexandria; Catoptrica, a work on optics mentioned by Theon of Alexandria; Principles, addressed to Zeuxippus and explaining the number system used in The Sand Reckoner; On Balances and Levers; On Centers of Gravity; On the Calendar. Of the surviving works by Archimedes, T. L. Heath offer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 as to the order in which they were written: On the Equilibrium of Planes I, The Quadrature of the Parabola, On the Equilibrium of Planes II, On the Sphere and the Cylinder I, II, On Spirals, On | 阿基米德將歐幾里得提出的趨近觀念作了有效的運用,他提出圓內接多邊形和相似圓外切多邊形,當邊數足夠大時,兩多邊形的周長便一個由上,一個由下的趨近於圓周長。他先用六邊形,以後逐次加倍邊數,到了九十六邊形,阿基米德計算出其面積,並且指出圓周率的值: <Π < ;:也就是 他還證明了圓面積等於圓周率乘以半徑的平方。在球体和圆柱的研究中,阿基米德假設,一个任意的数在自加足够多的次数之后,会大于任意一个给定的数。這被稱為实数的阿基米德性質。另外他算出球的表面積是其內接最大圓面積的四倍。而他導出圓柱內切球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二,這個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在其著作《圆的测量》中,阿基米德给出了3的平方根的近似值,介於265 ⁄ 153 (约为1.7320261)和1351 ⁄ 780 (约为1.7320512)之間。其實際值大约為1.7320508,这是一個非常準確的近似值。他直接给出了结果却没有给出任何计算方法的解释。由此,约翰·沃利斯作出如下评价:「这就像是故意的,似乎阿基米德已经决定不向后人们透露他的算法的秘密,只是强迫他们接受他的结果。」 几何学 阿基米德是第一位講科學的工程師,在他的研究中,使用歐幾里得的方法,先假設,再得到結果,他不斷地尋求一般性的原則用於特殊的工程上。他的作品始終融合數學和物理,因此阿基米德成為物理學之父。 他應用槓桿原理於戰爭,保衛西拉斯鳩的事蹟是家喻戶曉的。而他也以同一原理導出部分球體的體積、回轉體的體積(橢球、回轉抛物面、回轉雙曲面),此外,他也討論阿基米德螺線(例如:蒼蠅由等速旋轉的唱盤中心向外走去所留下的軌跡),圓、球體、圓柱的相關原理,成就斐然。 天文学 在天文學方面,阿基米德曾運用水力製作一座天象儀,球面上有日、月、星辰和五大行星,根據記載,這個天象儀不但運行精確,連何時會發生月食、日食都能加以預測。晚年的阿基米德開始懷疑地球中心學說(地心說),並猜想地球有可能繞太陽轉動,這個觀念一直到哥白尼時代才被人們提出來討論。 其他 虽然杠杆原理不是阿基米德发現的,但是他在他的卫面平衡研究中解释了其工作原理。以亚里士多德的追随者为主的逍遥学派学校中曾出现过更早的关于杠杆的描述,也有说是阿尔库塔斯。根據帕普斯所述,阿基米德关于杠杆的研究曾引出过其非常著名的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普魯塔克曾描述过阿基米德是如何设计滑轮机构的,该机构可以让水手们利用杠杆原理提起那些过重的无法单凭人力搬运的物品。阿基米德也被认为曾改进过投射器的威力和准确度,并且发明了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使用的计程器。这个计程器是一种车辆的形式,在每行驶过一定距离后车上的齿轮机构就会向特定容器中投入一个球。 西塞羅在他的对话录《国家论》中曾大致提到过阿基米德,这部对话录描述了一段发生在公元前129年的虚构的谈话。公元前212年,据说在占领敘拉古之后,馬庫斯·克勞狄斯·馬塞勒斯将军将两部用于天文学的机械装置带回了罗马,这两部装置显示了太阳,月亮和五个行星的运动。西塞羅还提到了由泰勒斯和欧多克索斯设计的类似装置。对话录表明,马塞勒斯将其中一部机器据为已有,另外一部则捐赠给了罗马的功德庙。马塞勒斯持有的那一部后来被公开展示,据西塞罗说,加勒斯向演示的过程被后者记录如下 著作 《》 《》:此書討論物體的浮力,研究了旋轉拋物體在流體中的穩定性 《》:此書從幾個定義和公理出發,推出關於球與圓柱面積和體積等50多個命題 《》:此書從幾個基本假設出發,通過嚴格的幾何方法論證力學原理,並求出若干平面圖形的重心 《》:此書主要講述設計一種可以表示任何大數目的方法 《槓桿論》 《劈錐曲面體與球體論》 《》 《》 轶事 真假皇冠 希倫二世國王,請金匠用純金打造了一頂純金王冠,做好了以後,吹哨者密報金匠造假摻了「白銀」在裡面,但是又不能把王冠毀壞來鑑定。阿基米德想了好久,一直沒有好方法,吃不下飯也睡不好覺。有一天,他在洗澡的時候發現,當他坐在浴盆裡時水位上升了,這使得他想到了:「上升了的水位正好應該等於王冠的體積,所以只要拿與王冠等重量的金子,放到水裡,測出它的體積,看看它的體積是否與王冠的體積相同,如果王冠體積更大,這就表示其中造了假,摻了銀。」 阿基米德想到這裡,不禁高興的從浴盆跳了出來,赤身裸體跑了出去,邊跑還邊喊著:「尤里卡,尤里卡!」(希臘語:εύρηκα,意即「發現了!」)然經過證明之後,王冠中確實含有白銀,阿基米德成功的揭穿了金匠的舞弊詭計,國王對他當然是更加的信服了。 後來阿基米德將這個發現進一步總結出浮力理論,為浮體學建立了基本的定理,並寫在他的《浮體論》著作裡,也就是:物體在流體中所受的浮力,等於物體所排開的流體的重量。 舉起地球 阿基米德對於機械的研究源自於他在亞歷山大城求學時期。有一天阿基米德在久旱的尼羅河邊散步,看到農民提水澆地相當費力,經過思考之後他發明了一種利用螺旋作用在水管裡旋轉而把水吸上來的工具,後世的人叫它做「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埃及一直到二千年後的現在,還有人使用這種器械。這個工具成了後來螺旋推進器的先祖。 當時的歐洲,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一些簡單機械,譬如螺絲、滑車、槓桿、齒輪等,阿基米德花了許多時間去研究,發現了「槓桿原理」和「力矩」的觀念,對於經常使用工具製作機械的阿基米德而言,將理論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上是輕而易舉的。他曾說只要給他一個支點和棒子,他就可以舉起整個地球(當然這只是比喻,因為太空沒有重力)。 剛好此時國王希倫二世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他替埃及托勒密王造了一艘船,但因為船太大太重,無法放進海裡,國王就對阿基米德說:「你連地球都舉得起來,把一艘船放進海裡應該很容易吧?」於是阿基米德迅速地巧妙組合各種機械,造出一架機具。在一切準備妥當後,將牽引機的繩子交給國王,國王輕輕一拉,大船果然移動下水,國王不得不為阿基米德的天才所折服。從這個歷史故事我們可以知道,阿基米德可能是當時全世界對於機械的原理與運用,瞭解最透徹的人。 参见 阿基米德公理 阿基米德数 阿基米德立體 戴可利斯 阿基米德重寫本 张衡 注释 a. In the preface to On Spirals addressed to Dositheus of Pelusium, Archimedes says that "many years have elapsed since Conon's death." Conon of Samos lived , suggesting that Archimedes may have been an older man when writing some of his works. b. The treatises by Archimedes known to exist only through references in the works of other authors are: On Sphere-Making and a work on polyhedra mentioned by Pappus of Alexandria; Catoptrica, a work on optics mentioned by |
“SPAM”最初是一個罐裝肉的牌子。對於這個牌子的名字來源有很多解釋,官方版本說它是“Specially Processed Assorted Meat”,特殊加工過的混合肉。這種SPAM在二戰後糧食短缺的歐美非常普及,1970年蒙提·派森中有個喜剧小品就叫Spam,劇中兩位顧客試圖點一份沒有SPAM的早餐,但却无法如愿。在互联网流行后,Spam被用來稱呼互聯網上遍布的垃圾郵件。 技术 附件 如果营销人员有某个包含客户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的数据库,他们可以付费将自己的数据库与包含电子邮件地址的外部数据库进行匹配,其公司就有办法向那些未要求接收电子邮件,甚至是主动隐瞒邮件地址的人发送电子邮件。 歷史 最早出現的濫發電子信息源自垃圾傳真(Spam Fax),至今許多商業機構每天仍然會收到大量廣告傳真。此外,近年垃圾電郵(Spam Email)的問題也相當嚴重,有調查報告指出,於用戶收到的電郵之中,平均有60%至90%均是垃圾郵件。這些垃圾郵件除了廣告以外,部分更包含詐騙內容,甚至包含了間諜軟體、木馬程序等,以盜取用戶的私人資料。 在垃圾電子郵件出現之前,美國一位名為桑福德·華萊士(或稱Spamford或「垃圾福」)的人,成立了一間公司,專門為其他公司客戶提供收費廣告傳真服務,由於惹起接收者的反感,以及浪費紙張,於是美國立法禁止未經同意的傳真廣告。後來垃圾福把廣告轉到電子郵件,垃圾郵件便順理成章地出現。 垃圾邮件一般具有批量发送的特征。内容包括赚钱信息、成人广告、商业或个人网站广告、电子杂志、连环信等。垃圾邮件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的。良性垃圾邮件是各种宣传广告等对收件人影响不大的信息邮件。恶性垃圾邮件是指具有破坏性的电子邮件。 一些有心人會從網上多個BBS論壇、新聞組等收集網民的電腦地址,再售予廣告商,從而發送垃圾郵件到該些地址。在這些郵件,往往可找到「從收信人的清單移除」的連結。當使用者依照連結指示去做時,廣告商便知道該地址有效,使用者便會收到更多垃圾郵件。 隨著垃圾郵件的問題日趨嚴重,多家軟件商也各自推出反垃圾郵件的軟體。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垃圾郵件的格式更加日新月異,以避過此類軟體的偵測。 現時,多個國家已立法,試圖設法杜絕垃圾郵件。不少網絡服務供應商的服務政策也有包含反垃圾郵件,並設立用作投訴的電郵地址。也有一些網上團體,提供郵件分析及代客送往相關的ISP作出投訴的服務。 反垃圾邮件技术 参见 | 散布的數量龐大。 垃圾电邮的防制: 設置多重E-Mail:將重要的E-Mail只通知給認識的人,而與廠商交易、較危險的,則利用其他較不重要、不在意且較少使用、打開的信箱 少公布自己的E-Mail,甚至在自己的網站上,也應審慎斟酌,以其他方式告知 利用防制SPAM的軟體。此外,ISP亦有責任來阻斷其上的SPAM網站。 來源 “SPAM”最初是一個罐裝肉的牌子。對於這個牌子的名字來源有很多解釋,官方版本說它是“Specially Processed Assorted Meat”,特殊加工過的混合肉。這種SPAM在二戰後糧食短缺的歐美非常普及,1970年蒙提·派森中有個喜剧小品就叫Spam,劇中兩位顧客試圖點一份沒有SPAM的早餐,但却无法如愿。在互联网流行后,Spam被用來稱呼互聯網上遍布的垃圾郵件。 |
己二酸 -6-碳二羧酸 ,其可以是與二胺一起用作共聚單體以形成尼龍的交替共聚物形式的前體。 尼龍 - 聚酰胺類型,一些是由二羧酸或衍生物與二胺共聚形成的交替共聚物 己內酰胺 - 一種6-碳環酰胺 尼龍 - 聚酰胺類型,有些來自聚合己內酰胺 硝基苯 - 可以通過苯的單一硝化來製備 苯胺 - 氨基苯 亞甲基二苯基二異氰酸酯 (MDI) - 用作與二醇或多元醇形成聚氨酯或與二胺或多胺形成聚脲的共聚單體 烷基苯 - 一種可用作磺酸鹽 表面活性劑 (洗滌劑)的前體的一般類型的芳烴, 洗滌劑 - 通常包括表面活性劑類型,如烷基苯磺酸鹽和壬基酚乙氧基化物 氯苯 甲苯 - 甲苯; 可以是其他化學品的溶劑或前體 苯 甲苯二異氰酸酯 (TDI) - 用作與聚醚多元醇的共聚單體以形成聚氨酯或與二胺或聚胺形成聚脲 聚氨酯 苯甲酸 - 羧基苯 己內酰胺 尼龍 混合二甲苯 - 三種二甲苯異構體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是溶劑,但更多的是前體化學品 鄰二甲苯 - 兩個甲基均可被氧化形成( 鄰位 )鄰苯二甲酸 鄰苯二甲酸酐 對二甲苯 - 兩個甲基都可被氧化形成對苯二甲酸 對苯二甲酸二甲酯 - 可以共聚形成某些聚酯 聚酯 - 儘管可以有多種類型,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石化產品製成的並且使用非常廣泛。 純化的對苯二甲酸 - 通常共聚形成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酯 間二甲苯 間苯二甲酸 醇酸樹脂 聚酰胺樹脂 不飽和聚酯 相关 油田化学 炼油工程 天然气 油气储运 油田地面工程 石油经济管理 空氣污染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Petrochemistry in Europe The Emerging Oil Refinery Capacity Crunch Oil Refinery | 芳香烴 以下列出芳香烃主要石油化學之一部分: 苯 - 最簡單的芳烴 乙苯 - 由苯和乙烯製成 苯乙烯脫氫制苯乙烯 ; 用作單體 聚苯乙烯 - 以苯乙烯為單體的聚合物 異丙苯 - 異丙苯; 異丙苯法中的原料 苯酚 - 羥基苯; 通常由異丙苯製造 丙酮 - 二甲基酮; 也常常由異丙基過程製得 雙酚A - 一種“雙”酚,用於環氧樹脂的聚合反應,製造普通類型的聚碳酸酯 環氧樹脂 - 一種由雙酚A,表氯醇和一些胺形成的聚合膠 聚碳酸酯 - 由雙酚A和光氣 (二氯化碳)製成的塑料聚合物 溶劑 - 用於溶解物質的液體; 通常由石化產品製成的例子包括乙醇,異丙醇,丙酮,苯,甲苯,二甲苯 環己烷 - 有時用作非極性溶劑的6-碳脂肪族環狀烴 己二酸 -6-碳二羧酸 ,其可以是與二胺一起用作共聚單體以形成尼龍的交替共聚物形式的前體。 尼龍 - 聚酰胺類型,一些是由二羧酸或衍生物與二胺共聚形成的交替共聚物 己內酰胺 - 一種6-碳環酰胺 尼龍 - 聚酰胺類型,有些來自聚合己內酰胺 硝基苯 - 可以通過苯的單一硝化來製備 苯胺 - 氨基苯 亞甲基二苯基二異氰酸酯 (MDI) - 用作與二醇或多元醇形成聚氨酯或與二胺或多胺形成聚脲的共聚單體 烷基苯 - 一種可用作磺酸鹽 表面活性劑 (洗滌劑)的前體的一般類型的芳烴, 洗滌劑 - 通常包括表面活性劑類型,如烷基苯磺酸鹽和壬基酚乙氧基化物 |
方式 中國有著悠久的武術傳統,包括數百種不同的風格。在過去的兩千多年裡,已經發展出許多獨特的風格,每一種都有自己的一套技術和理念。中國武術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來區分它們:例如外家拳和內家拳。中國武術也可以按位置分類,如北拳和南拳。 中國武術訓練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基礎、形式、應用和武器;不同的風格對每個組件的重視程度不同。此外,哲學、倫理學甚至醫學實踐都受到大多數中國武術的高度重視。一個完整的培訓體系還應該提供對中國態度和文化的洞察力。基本功是任何武術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沒有它們,學生無法進入更高級的階段。基礎知識通常由基本技術、調節練習(包括姿勢)組成。基礎訓練可能涉及重複執行的簡單動作;其他基本訓練的例子有伸展運動、冥想、擊打、投擲或跳躍。沒有強壯靈活的肌肉、氣或呼吸的管理以及適當的身體力學,學生不可能在中國武術中取得進步。 | 宋元時期,武術比賽由朝廷主辦,武術的現代觀念在明清兩代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在清朝滅亡以及日本入侵和中國內戰的動蕩之間的過渡時期,由於鼓勵許多武術家公開教授他們的藝術,中國武術變得更加大眾化。當時,有人認為武術是提升民族自豪感、建設強國的手段。結果,許多拳譜被出版,培訓學院被創建,組織了兩次國家考試和示範隊出國旅行。在中國各地和各個海外華人社區成立了許多武術協會。國民政府於1928年成立的中央國術館,以及霍元甲於1910年創立的精武體育會都是提倡系統化訓練方法的組織的例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許多知名武術家選擇逃離共產黨政府的統治,移居台灣、香港,並將中國武術帶到了海外。1958年,政府成立了中華全國武術協會,作為規范武術訓練的傘式組織。中國國家體委牽頭為大部分主要藝術項目制定了標準化形式。在此期間,建立了包括標準形式、教學課程和教練等級在內的國家武術體系。1979年,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組來重新評估武術的教學和實踐。1986年,中國國家武術研究所成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術活動研究和管理的中央機構。 方式 中國有著悠久的武術傳統,包括數百種不同的風格。在過去的兩千多年裡,已經發展出許多獨特的風格,每一種都有自己的一套技術和理念。中國武術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來區分它們:例如外家拳和內家拳。中國武術也可以按位置分類,如北拳和南拳。 |
3虎形回身掌 4燕形蓋手掌 5轉身反背掌 6擰身探馬掌 7翻身背插掌 8停身搬扣掌 9片旋掌 10五龍擺尾掌 八卦掌除了轉掌部分,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後天掌或稱地支八卦,共有六十四掌,故也有人會說八卦六十四掌,這六十四個散手掌便是八卦掌對敵的基礎手法,配合天干八卦練出來的靈活身法與步法,便形成獨樹一幟的八卦掌,民國初年著名的第三代(從董海川算起)八卦掌傳人高義盛先生有云「先天掌為後天掌之本,後天掌為先天掌之用,無先天掌則八卦掌無根源,無後天掌則八卦掌不齊全。」 源流 八卦掌的来源由于资料的缺乏已无从考证,一般把它归之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武术家董海川(1797-1882)。董海川由于其围圆而习练,开始叫转掌,后来门人称作八卦转掌,最后定名为八卦掌。八卦掌主要有两个流派:一个是以程廷华的龙爪掌为代表的程派,一个是以尹福的牛舌掌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这两个流派有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流派 尹派八卦掌——尹福 程派八卦掌——程廷华 梁派八卦掌——梁振蒲 史派八卦掌——史計棟 樊派八卦掌——樊志涌 形意八卦掌——張占𣁽 董海川以後,八卦掌主要分為二個重要流派,即程派八卦掌和尹派八卦掌。兩者八卦掌的區別之一在於掌形,尹派所用的為牛舌掌,而程派所用的掌則是龍爪掌,其餘區別主要在風格上,程尹二人由於是帶藝投師,董海川因材施教,一般而言在風格上可以粗略的稱程派為柔掌,尹派為硬掌 不過經現代的演化,中國的尹派八卦也把牛舌掌的特質改變了,大部份的八卦掌都採用龍爪掌,但台灣壽山八卦掌仍然保持傳統的姿勢。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流派 尹派八卦掌——尹福 程派八卦掌——程廷华 梁派八卦掌——梁振蒲 史派八卦掌——史計棟 樊派八卦掌——樊志涌 形意八卦掌——張占𣁽 董海川以後,八卦掌主要分為二個重要流派,即程派八卦掌和尹派八卦掌。兩者八卦掌的區別之一在於掌形,尹派所用的為牛舌掌,而程派所用的掌則是龍爪掌,其餘區別主要在風格上,程尹二人由於是帶藝投師,董海川因材施教,一般而言在風格上可以粗略的稱程派為柔掌,尹派為硬掌 不過經現代的演化,中國的尹派八卦也把牛舌掌的特質改變了,大部份的八卦掌都採用龍爪掌,但台灣壽山八卦掌仍然保持傳統的姿勢。 尹福是清朝皇宮侍衛教頭,故這一派主要於大內盛傳,重要傳人有尹玉璋,宮寶田與宮寶山。宮氏的八卦掌又傳到劉雲樵與宮寶齋,由此傳至台灣。 程廷華則於北京城除皇宮外傳授八卦掌,重要弟子很多,如程有龍,程有信,程有功,程有生,李文彪,劉斌,周玉祥,高義盛,孫祿堂等,其中有功為程廷華的姪子,有龍為程廷華長子,其武藝為程廷華親授。程有信為程廷華的次子,程廷華死時,程有信年方九歲,其武藝為程有龍李文彪等程廷華弟子傳授,現北京劉敬儒,劉興漢,孫志君,香港的何可才,鄧昌成,天津的劉鳳彩,以及台灣的吳錦園,張峻峰等都是程派八卦掌開出的重要門派。 八卦掌流傳至今,程尹兩大支派可說是代表性的系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八卦掌與形意拳在拳理與招式的關係一直都很密切,有些傳人合併了這兩個門派,被稱為形意八卦掌。形意八卦掌脫胎於程派,始於張占魁及其門下。張占魁曾從劉奇蘭學形意拳,後在董海川墓前拜師,由程廷華代師傳藝,此派傳承之後被稱為形意八卦掌。 特徵 八卦掌的特徵是身步法的靈活性,以及避正打斜,滾鑽掙裹,並以淌泥步做為走轉的主要步形,以擺步與扣步做變化。 八卦掌的特殊之處在於基本功由走轉換掌中培養出來,一般所見的走圈只是八卦掌內容的一小部分,走圈中換掌的目的在於訓練出八卦掌特有的靈活步法與身法,這也是避正打斜的基礎,同時也是訓練螺旋勁與擰勁的重要過程。走圈只是築基功,並不是用來對敵的招式。 除了走轉中換掌鍛鍊出的基本功外,八卦掌還有散手掌,或稱後天六十四掌,或稱地支六十四掌,散手掌中的每一掌沒有走圈時換的掌來的複雜,也不一定在圓圈上行步,每一掌都是對敵拆招的基礎,包含數種八卦掌擊人的重要手法,這個時候由走圈中練出來的功力就十分重要了。 於走圈換掌與散手掌練習純熟後,亦可將散手掌化於走圈中,也就是身法步法與手法的多種變化,套路非常靈活,並不固定,但是所謂的不固定並非亂使,而是在有一定的拳理與基礎上隨意變化。任何拳法皆是如此,初學者仍須穩紮穩打,一板一眼的打基礎。 八卦掌的特殊器械 八卦掌有風格獨具的掌法,在這樣的基礎上,有了相對應的特殊兵器:子午鴛鴦鉞,或簡稱八卦雙鉞或雙鉞。 雙鉞是短兵器,兩手各持一支,用法便是八卦掌的掌法,所以大體而言,雙鉞的功用是將八卦掌的殺傷力提高,攻擊的武器從手掌換成鉞。 参见 |
他在咸豐年間,離開家鄉。根據韓慕俠、高義盛一派的傳說,董海川在安徽九华山得遇道士畢澄霞(一說為雲盤老祖)傳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這個說法並不被其他人所接受,但是他曾經受到道教儀式中的步法啟示,即是可以肯定的,也因此他的拳術充滿了道士的色彩。 王府當差 董海川離家出走後,成為太监。最後到了北京肅親王府當差(一說為睿親王府)。董海川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人所知,其武術了得,旗人全凱亭求為弟子。因為他的武藝,升任七品首领职,名氣逐漸在京城中傳開。 他当太监的原因,人言各殊。 一说是因為躲避命案,自己阉割而成太监; 一说是捻军或太平軍派至清廷当卧底者; 一说是由于练八卦掌需挟裆,容易引起性欲,影响练功而自阉。 清朝太監管理甚嚴,太監淨身,多在十五至二十歲之間,不允許私自淨身,且需先向禮部登記,經內務府查驗後才可進宮。所以董海川中年自閹說法,與清朝法制不符,可能性較低。根據其碑銘:「不意中年蹈司馬公(即司馬遷)之故轍,竟充宦官。」,可能是因為受宮刑,而成為宦官。 教徒授藝 董海川最早是以轉掌為名,在王府中傳武術給王公貴族。因為聲名日盛,北京城內外許多武術中人,向他公開挑戰,皆嚐敗績。如精于羅漢拳的尹福,擅長摔跤的程廷華,善用腿的史計棟等人,相繼敗在董海川手下,求為弟子,他的武術於是在北京城內外流傳。 此後,董海川以易經道理加入拳術之中,改稱為八卦掌 因年事漸高,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從肅王府告老退休,遂在北京設館授徒。他择徒标准很严,而且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八卦掌形成了许多不同特色的流派。 據稱董海川壽享高齡,临歿昏惘,仰臥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 武術特色 |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清朝直隶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 生平 董海川的生平及創拳經過,經過後世的傳說潤飾,充滿神話色彩,很難得知真假。在他死後,其弟子於1883年(光緒九年)立的碑銘,是目前最早的文字記錄,是較為可靠的記載。其再傳弟子在1982年再立一墓誌銘。內容與碑銘又有所不同。 幼好拳術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名董守業,務農為生,生有三子,長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少时家貧,但喜愛武术、田獵,個性剛直,力氣過人,擅長羅漢拳、二郎拳,精通各式兵械,以武藝聞名鄉里。 壯遊創拳 他在咸豐年間,離開家鄉。根據韓慕俠、高義盛一派的傳說,董海川在安徽九华山得遇道士畢澄霞(一說為雲盤老祖)傳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這個說法並不被其他人所接受,但是他曾經受到道教儀式中的步法啟示,即是可以肯定的,也因此他的拳術充滿了道士的色彩。 王府當差 董海川離家出走後,成為太监。最後到了北京肅親王府當差(一說為睿親王府)。董海川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人所知,其武術了得,旗人全凱亭求為弟子。因為他的武藝,升任七品首领职,名氣逐漸在京城中傳開。 他当太监的原因,人言各殊。 一说是因為躲避命案,自己阉割而成太监; 一说是捻军或太平軍派至清廷当卧底者; 一说是由于练八卦掌需挟裆,容易引起性欲,影响练功而自阉。 清朝太監管理甚嚴,太監淨身,多在十五至二十歲之間,不允許私自淨身,且需先向禮部登記,經內務府查驗後才可進宮。所以董海川中年自閹說法,與清朝法制不符,可能性較低。根據其碑銘:「不意中年蹈司馬公(即司馬遷)之故轍,竟充宦官。」,可能是因為受宮刑,而成為宦官。 教徒授藝 董海川最早是以轉掌為名,在王府中傳武術給王公貴族。因為聲名日盛,北京城內外許多武術中人,向他公開挑戰,皆嚐敗績。如精于羅漢拳的尹福,擅長摔跤的程廷華,善用腿的史計棟等人,相繼敗在董海川手下,求為弟子,他的武術於是在北京城內外流傳。 此後,董海川以易經道理加入拳術之中,改稱為八卦掌 因年事漸高,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從肅王府告老退休,遂在北京設館授徒。他择徒标准很严,而且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八卦掌形成了许多不同特色的流派。 |
传说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有很多。《齐谐志》记载,仙人王子安乘黄鹤经过这里的一座山,因此山名黄鹤。后来有人在山上造了一座楼,名为黄鹤楼。《述异记》上说,荀环喜好神仙之术,曾在黄鹤楼上看见有仙人乘坐黄鹤从天而降,仙人同他一起饮酒,然后乘鹤而去。《鄂州图经》说,费袆登仙之后,曾经乘坐黄鹤到此休息。 參見 鶴科 中國四大名樓 滕王閣 毛澤東詩詞 岳陽樓 武漢市 長江 神仙 参考资料 商偉:〈題寫名勝:從黃鶴樓到鳳凰臺〉。 外部链接 | 參見 鶴科 中國四大名樓 滕王閣 毛澤東詩詞 岳陽樓 武漢市 長江 神仙 参考资料 商偉:〈題寫名勝:從黃鶴樓到鳳凰臺〉。 外部链接 黄鹤楼公园官方网站 中国楼阁 223年建立 武昌區建築物 武汉地標 黄鹤楼 |
防止及懲治危害種族罪公約 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 戰爭罪 英國學派 Community Community 政治标语 |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防止及懲治危害種族罪公約 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 戰爭罪 英國學派 Community Community 政治标语 社區類型 世界 國家主義 |
2021年1月11日,美國將古巴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並取消曾入境古巴之旅客其ESTA,僅能以簽證形式入境美國 经济 古巴政府以社会主义原则实施计划经济,大部分生产资料由国家控制,并且大部分劳动力为国家所雇佣。苏联解体后私有产业有所发展,在2006年约77.5%的工作从属于公共部门,剩下的约21.5%从属于私有部门,而在1981年,这个比例约为91.8%比8.2%。投资需要符合专门的条件,多数商品的价格由国家决定。2013年7月,平均月收入为466古巴比-{}-索,约合19美元。古巴维持着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但多年来贸易逆差较重,偿还外债能力有限。 虽然不再维持单一作物经济,但如今古巴的经济结构仍然相当简单,且经济一直依赖某一国家,使国家经济易受自然灾害和国际环境冲击。据估计,委内瑞拉对古巴2008年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20%。政府逐步实施以出口替代进口的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吸收外资来增加古巴的外汇收入和创造就业机会。建于马列尔港的发展特区是古巴首个自由贸易区。 古巴也同时施行配給制,因此每个古巴家庭都有供应本,凭本每月供应最基本食品和日用品,并象征性收费。 货币方面,古巴曾經有一个双货币系统。古巴国内的薪资与市场主要使用古巴比-{}-索(CUP),在旅游经济中使用比美元币值稍高的可兑换比-{}-索(CUC)(2004年取消美元自由流通以前可兑换比-{}-索与美元等值)。但根据台湾三立电视的报道,因为可兑换比-{}-索(CUC)的货币价值比古巴比-{}-索(CUP)高,导致可兑换比-{}-索(CUC)主导了古巴国内的市场定价。但古巴人的月薪才仅仅20古巴比-{}-索(CUP),国民购买力很低,因此出现了社会问题,加上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导致古巴经济陷入危机。因此从2021年起,古巴取消實施了二十幾年的雙貨幣政策,廢除可兌換比索,並將唯一法定貨幣古巴披索匯率定在24披索兌1美元。 苏联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的解体使古巴失去了巨大的蔗糖补贴市场和廉價石油的供應者。从1989年到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滑落35%,人均收入下降39%。面对这场叫做“特殊时期”的经济危机,古巴逐步而有限度地开放了市场,以缓解食品、日用品和公共设施的严重短缺。允许一些零售业和轻工业出现私营业者,并开放了旅游业。 2010年古巴的出口额为19.02亿美元,中国大陆占39%,委内瑞拉占12%,西班牙占9%;进口额25.45亿美元,中国占42%,巴西占16%,加拿大占15%。进入21世纪,中国逐渐取代加拿大等国,成为古巴最重要的进出口伙伴。主要出口物资为镍、蔗糖、烟草、医疗产品、鱼类、柑橘和咖啡。主要进口燃料、机械、电器、交通工具、衣物和农副产品。目前古巴持有债务约223.6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 提交古共六大审议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草案指出,古巴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困难时期:1998年至2008年发生的16次飓风使国家遭受206.64亿美元损失,严重旱灾造成13.5亿美元损失,再加上美国对古巴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经济、金融和贸易封锁导致的上千亿美元损失,不改革原有体制,国家经济就有崩溃的危险。2011年4月,古巴通过经济改革计划,明确古巴经济体制继续以基本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及依据个人能力和劳动进行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为基础。住房、机动车买卖解禁,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决定实行政企分开,并计划废止粮食、香烟补贴和货币双轨制。为提高生产率,减少国家负担的各项补贴,国营企业裁员50万。将个体工商业者的经营许可范围由29个扩大到178个,以便吸收国营企业的下岗员工。一年之内,个体户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超过35万户。针对他们,2013年政府全面恢复了税收制度。 产业 據2015年版《世界概况》,古巴國內生產總值的構成如下:農業占4%,工業占23.5%,服務業占72.7%。 菲德尔·卡斯特罗曾提出要在1969年实现产糖一千万吨的奋斗目标。当时,蔗糖业是古巴唯一的支柱产业。政府把整个古巴的人力和物力动员到了极限。1970年7月24日,甘蔗收获期结束,政府宣布产糖850万吨,达到该国蔗糖历史最高年产量。因干旱、飓风、国际糖价持续低迷和能源短缺等因素,古巴蔗糖工业陷入衰退。政府于2002年对食糖工业实行调整,把甘蔗种植面积削减到原来的60%,大量关闭糖厂,2011年古巴原糖产量降至110万吨。目前,该国积极开发和生产甘蔗乙醇。 古巴的药品进口减少计划始于1991年,现有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1991年以来,古巴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80个生物制剂中心。已经有包括干扰素、生长素、抗体药物和抗癌药物在内的约38种生物医药产品出口到包括英国、加拿大甚至美国在内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古巴生产的乙肝疫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了联合国采购名单。 古巴生产的雪茄普遍被认为是雪茄中的极品,每年创造产值在4亿美元左右,约占据国际市场顶级雪茄销售的70%。其优势在于比那尔德里奥省适宜烟草生长的小气候和红壤,同时归功于当地雪茄制作人的手艺和多年来选拔优秀烟种的传统。古巴现有35个雪茄品牌,500多个品种。来自中国大陸、东欧和中东等新兴市场的需求使得该产业从国际金融危机和多国出台禁烟令的影响下恢复,其中中国大陸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和法国的古巴雪茄第三大销售地。同时,位于全球品牌饮料销售排名第25位的“哈瓦那俱乐部”朗姆酒的销量仍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 1996年,古巴建立了免税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了冶金、制衣、農業機械、电子技术、建筑材料和化工产业,提高轻工业品自给率。传统上,除了甘蔗和烟草,大米、海鲜、蜂蜜、咖啡、馬鈴薯、菜豆、柑橘和畜產品也是古巴主要的农副产品。粮食依赖进口,长期实行定量供应,苏联的解体迫使古巴通过“复古农业”改变依赖苏联补贴燃料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占国土面积约一半的可耕地上,实际种植面积约为500万公顷,农业从业人员收入可比公务员收入高2倍以上,但农业人口不足全国人口的9%。政府从2008年起实施农业改革,以承包形式向农民提供闲置土地,提高土地使用面积和利用效率。2014年古巴粮食自给率达到六成以上。为缓解农药缺乏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在有机农业工作组和各个食虫动物与昆虫病原微生物生产中心的支援下,古巴目前有大约60%的农民从事种植业与畜牧业一体化的有机农业生产。独特的城市农业系统也是弥补苏联解体后农产品进口的空缺的一个手段。 礦產與能源 古巴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镍、铬、铜、铁、锰。此外也开采硫磺、钴、硫铁矿、石膏、石棉、石油和石灰石。地下资源是政府所有的财产。其中镍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古巴是世界第五大精炼钴生产国。據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計,北古巴海盆存有大约46亿桶石油和9.8萬億立方米天然氣。2012年2月初,古巴深海商业采油计划正式付诸实施。 古巴鎳產品在全球镍市场佔有6.4%的份額,對出口總額的貢獻約為25%。切·格瓦拉镍矿厂每年镍成品产量达到三万吨,占古巴镍总产量的40%左右,主要保证中国和加拿大市场的需求。 2006年上半年古巴石油日产量为7.6万桶/天,而石油消费量为20.9万桶/天。大部分石油产自北部的马坦萨斯省,原油主要是重质高硫原油,因此该国的炼油厂需要对原油进行特殊处理才能进行加工。古巴通过国家投资或与外国企业合作的方式重点投资电力和石油领域。目前委内瑞拉以优惠价格每天向古巴出口110,000桶石油,换得44,000名古巴的医生、教师和技术人员。 1989年,古巴的家庭電力普及率为96%。1993年5月,古巴國會通過「國家能源發展計畫」,設定以提升能源效率、國內石油開採、糖業生質能等3大主軸發展,分散型再生能源供應體系也開始陸續建置。此时古巴基本仍依賴11座老舊大型火力發電廠,電力需求問題未有效解決。2004及2005年發生全國性嚴重停電後,古巴政府展開「能源革命」。6個月內,境內900萬顆傳統燈泡幾乎完全替換成省電燈泡,并实行家電以舊換新。2年內,全國煤油、液化石油氣、汽油使用量分別下降了34%、40%和80%。在政府補貼下,每月用電量在100度以內的用戶每度電支付約0.38美分,超用部分施以懲罰性超高累進費率,300度以上的用電價格高達原本的14倍。 2006年政府在全國裝設1,854座微型柴油發電廠,以解決由颶風和設備老舊造成的停電問題。4,000具緊急備用供電系統被裝配在醫院、農場、學校等重要場所,目前古巴分散型發電裝置容量比例居全球第二,僅次於丹麥。目前古巴正積極導入生質能氣化複循環發電等第二代生質燃料技術,以合資創投方式興建5所裝置容量約32百萬瓦的蔗渣發電廠。在2,364所學校引進太陽能發電的舉措獲2001年聯合國全球500佳环境奖肯定。古巴在2005至2007年間,達成18%的減碳成果,遠超過京都議定書制定的5.2%減碳目標。 旅游业 1959年革命胜利后的30年内,古巴只接待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少数客人。自1990年代旅游业开放以来,该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拉美地区第九大旅游目的地国。1994年,古巴成立旅游部,在1990年和2000年间,超过35亿美元用于投资兴建旅游设施。1995年,旅游业收入超过了蔗糖业收入,成为该国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国际游轮的重返带来了大批游客,2010年,古巴共接待外国游客250万人次,其中加拿大游客达94.5万人次,獲得了约24亿美元的收入。虽然古巴期待更多美国游客的到来,但在《赫尔姆斯-伯顿法》制约下,美国游客数量非常有限,主要是探亲的古巴流亡者,此外每年有不到三万名美国人非法前往古巴。除了传统旅游,医疗旅游也受到重视,2005年,有超过19,600位游客在古巴的收费国际医院接受治疗,受欢迎的项目包括泥疗、特殊体检以及治疗色素变异视网膜炎、白斑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疑难病。 夏灣拿旧城有着各个时期的建筑,从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巴洛克建筑到受美苏影响而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和装饰主义建筑,这使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由于街道狭窄,无法满足美国游客对酒店和娱乐场所的需求,巴蒂斯塔政权决定拆除哈瓦那旧城。不过,该计划最终因为革命而搁浅。巴拉德罗拥有超过20公里的白沙滩,2008至2011年接待的国际游客均超过一百万,该地旅游业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42%,现有49家酒店,86.9%的酒店都是四星级或五星级水平。 交通 古巴有约49,000公里的公路,其中铺面公路14,478公里,高速公路682公里,中央公路横贯古巴岛。古巴是加勒比岛国中唯一有客运铁路的国家,铁路长14,838公里,其中一半以上为甘蔗运输专线,有电气化铁路147公里,2010年5月,古巴政府宣布廣泛的計劃來修復鐵路網,新買的機車車輛,並開放四個中心培訓鐵路工人。海运船只117艘,总吨位140万吨。有16个商业港口和23个辅助港口,其中较大的有7个。古巴一度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海运国家,但由于经济互助委员会解散,海运量大幅下降。哈瓦那港和圣地亚哥港为主要港口。共有20个机场,其中11个为国际机场。2012年,古巴航空公司有13架现役客机,除了三架空中客车A320-200型客机,均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所制。它以哈瓦那何塞·马蒂国际机场为总部,与加拿大、墨西哥、西班牙、俄罗斯、委内瑞拉等15个国家通航,共有35个目的地。也有很多外国航空公司经营直航古巴航线,美国与古巴之间没有正常的商业航线,运营形式为包机,美国政府在外交官遭到聲波攻擊的事件之後恢復禁止美国公民獨自前往古巴。 以前古巴的高档车不多,主要集中于外国常驻机构、租车行。汽车多为老爷车,车况较差,需要频繁维修,且往往没有空调,不過這樣的經典老車經常出現在古巴街頭,形成觀光風情。允许机动车买卖后,現代的高档车开始增多,但廉價的中國大陸吉利汽車在當地有一定地位。主要交通工具是客车、出租车和火车,部分城市主要交通工具还有自行车和马车(马车是除哈瓦那和巴拉德罗以外古巴各大中城市的常见交通工具)。古巴的出租车样式不一,甚至包括廉价的人力三轮车,私车载客非常普遍。供外国游客乘坐的“椰子出租车”(西班牙文:CocoTaxi,外形像椰子的机动三轮出租车)价格较高。2012年,私人运营出租车执照恢复发放。外观奇特、条件欠佳的“骆驼巴士”已退出哈瓦那历史舞台,被用来加强其他地方的公交系统,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大陸的宇通客车,亦有少部分为阿根廷生产的依维柯牌客车及巴西生产的奔驰客车,但公交运力依旧不足,车内经常十分拥挤。古巴的公车也可谓是真正的“公车”,古巴交通管理法规规定,挂蓝色牌照的公车如有空座位,遇有人搭车且搭乘人方向相符的情况下应允许乘坐,否则百姓可以上告。古巴的校车基本上是来自美国及加拿大的二手校车,一律漆成黄色。 社会 人口 截至2012年底,古巴全国人口为11,167,325人,是人口最多的加勒比岛国,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2.3人。古巴人的平均年龄为35.1岁,16.3%的人口超过60岁,75%的古巴居民居住在城市,即846.5万余人,农村人口为277.5万余人。与之前相反,女性占总人口的50.1%,略高于男性所占比例。古巴是美洲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2012年每千人中出生9.96人。人口总数从2006年起呈现出微弱减少趋势。由于育龄妇女生育率下降,今后人口老龄化将日趋严重。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3%,0~14岁人口占17.2%。可就业人口502万人,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54.3%。从2002到2012年,居民居住单位数量增长了9.9%。 古巴白人的祖先主要来自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加利西亚、安达卢西亚和加泰罗尼亚,而古巴黑人的祖先基本来自西属几内亚的黑奴交易中心。还有少量亚裔居民,主要是来自福建和广东的华工后裔,古巴革命打破了种族的阶级界限,这促进了人种融合,即混血人种比例的增长。 移民 和其它靠近美国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古巴有大批人出于经济目的移民美国,古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后,由于担心财产被剥夺,大量古巴流亡者开始前往佛罗里达,他们主要是地主、商人和知识分子。仅1965年,就有约10万名古巴人通过每天两次的“自由航班”从哈瓦那赴美。1966年《古巴调适法》出爐,该法规定,任何自1959年后到达美国且在美国居住满一年的古巴移民,可以获得永久居留权。 在1980年的马列尔偷渡事件中,有15万古巴人渡海北上。跟1960年代的那批不同的是,这批难民中的大多数都很贫穷。卡斯特罗政府默许了此次偷渡,并利用此事件清走了大量的罪犯和精神病人。另一场大规模的古巴移民潮发生在1994年。为了防止马列尔偷渡事件重演,克林顿政府宣布在海上被拦截的古巴人将不被带往美国,而是送至关塔那摩監獄或巴拿马。在从1994年夏天开始八个月的时间里,有超过三万名古巴人和被拦截,并被送往美国本土之外的营地。 1994年9月9日,美国与古巴就移民问题达成协议。规定美国需将古巴难民安置在美国本土之外安全的避难所,古巴也承诺阻止其国民偷渡。自此美国每年接受两万名合法古巴移民。1995年5月2日,第二项协议达成,允许关塔那摩难民营里的古巴人进入美国。同时建立了一个直接遣返在海上被拦截的古巴人的制度。古巴政府承诺不对这些被遣返者进行惩处。 約三分之一的古巴家庭在美国有亲戚,他们收到的汇款抵消了一小部分制裁带来的损失,但由于移民的种族构成,黑人家庭普遍在消费上处于一定的弱势。 卫生 所有古巴公民都有权在该国所有医疗机构接受免费医疗。该国保障的医保权利如下:通过由诊所、疾控中心、家庭医生和医院组成的城乡三级医疗网络提供免费医药和医护;提供免费牙科保健;在卫生管理推广与健康教育发展计划下,进行定期体检、常规接种疫苗和其他疾病预防措施。上述计划与行动通过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覆盖全部人口。在财政补助下,古巴职业女性在分娩前后享有带薪产假和与其母育角色相容的临时性工作方案。 多年来,古巴医疗投入均占GDP的10%左右。古巴卫生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医生素质高、密度高,每163人拥有一名医生。平均每120户配置1名家庭医生,为每个家庭提供基本医疗、疫苗注射、健康教育、优生避孕等服务,并以此实现患者分流。古巴在生物医药领域坚持自主创新,疫苗、干扰素、降血脂药物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针灸和草药疗法也被纳入国家医疗保健系统。古巴人均寿命达78.3岁,排名美洲第三(仅次于加拿大和智利),世界第37。婴儿死亡率2011年为千分之四点九,与加拿大并列为美洲最低。根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古巴是肺结核发病率最低的国家,每10万人中仅7例。另外,工伤发生率由1999年的5.2‰下降到2011年的1.6‰(2010年德国为25.8‰)。2004年起,古巴启动“奇迹手术”计划,即视力复明计划,为多国贫困眼疾患者实行免费手术治疗。 古巴通过建立高效完善的基础医疗体制使其用低成本取得高效益。古巴的多项重要公共健康指数都达到了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其人均医疗支出成本却还不到美国的1/15。古巴的医疗制度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其他许多国际机构和专业人士的赞扬。 但古巴的真实医疗水平与现状并不乐观,而多项重要卫生指标均存在造假、掺水等问题。 比如婴儿死亡率,有证据表明医生可能将早期新生儿死亡(注:指活产婴儿在出生后头七天内死亡)重新分类为晚期胎儿死亡(注:指包括妊娠20周或500克后胎儿的任何死亡),从而缩小了婴儿死亡率(注:指活产婴儿出生后一年内死亡)统计数据,并提高了预期寿命。古巴医生将新生儿死亡重新归类为晚期胎儿死亡,以便医生迎合政府的婴儿死亡率目标对可能在出生后不久死亡的子宫内胎儿堕胎,也是一种策略: “当超声波显示胎儿发育异常时,医生经常在未经母亲明确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堕胎,这引发严重的医学伦理问题,背后原因是:‘不这么做可能会提高婴儿死亡率’。每100次分娩中就有72.8例堕胎,古巴是世界上堕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不计一切手段“保持世界领先的婴儿低死亡率”,是古巴公共卫生部门必须完成的任务。对预期寿命数据的掺水,据说也如法炮制,“本年死者被统计为正在治疗的濒死者,明年再死”。对婴儿死亡率的关注,可能导致其他类型死亡率增加: 这些结果以其他一部分人群为代价。2015年古巴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巴巴多斯、伯利兹、智利、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乌拉圭等拉丁美洲国家(《1990至2015年孕产妇死亡趋势》,2015年)。在预期健康寿命方面,古巴排在哥斯达黎加、智利、秘鲁和百慕大之后,略高于乌拉圭、波多黎各、巴拿马、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此外,根据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于2018年发布的世界各国医疗水平排名,古巴在拉美地区低于百慕大、波多黎各、智利,仅略高于美属维尔京群岛、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巴巴多斯等,在世界排名中,低于黎巴嫩、黑山、白俄罗斯、罗马尼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略高于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波黑、伊朗、利比亚等发展中国家。 另外,古巴在医疗环境、设施、医护人员薪资上存在很多问题:不少医疗设施陈旧而过时,也时常缺乏必需药品。医生工资低。 教育 古巴的教育普及程度在整个拉美国家中名列前茅。教育支出常年占财政支出的一成左右。学生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可通过考试升入大学预科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落榜考生当年有一次补考机会。各级学校均为公立,一律免学费和书本费,还免费提供伙食和校服。小学入学率为100%,受过高等教育的占受教育人数的57%,1957年的识字率为76.4%。1961年底,卡斯特罗政府宣布完成扫盲运动。如今古巴的识字率达99.9%,领先全球。 高等教育机构共63所,包括大学、专科学院、高等师范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建于1728年的哈瓦那大学是古巴最重要的高等学府,包含经济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有14个研究中心。由古巴高等教育部运作的远程教育系统为农民提供下午和晚间课程。古巴接收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学习西班牙语和医学等专业。 在革命中有大批教师移民国外,造成师资紧缺。为此古巴政府在城乡建立起一批师范学校。政府还将巴蒂斯塔统治时期的69座兵营改建成学校。到60年代末教育得到普及。2000年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赞扬古巴小学生的语言课和数学课成绩在被调查的13个拉美国家中得分最高。2002年年初,古巴政府提出新的教育体制改革计划,要求将每班学生数缩减至15~20名,在各教室配备电视,在各级学校中开设计算机课,并对高中生进行更加直接的专业教育。此外,在两个全国性频道中每天分别播出10小时和12小时的教育节目。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下,政府开展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早期教育计划,名为“教育你的孩子”,为0—6岁儿童提供基于社区的服务。 教育强调政治意识形态,“勤奋、自律、爱国”是所有中小学的校训。有特色的小学课程包括舞蹈、园艺、健康卫生、古巴革命史、棒球和国际象棋。城市中学生要定期到农村寄宿,参加收获农作物的义务劳动,而农村基础中学实行半日学习半日劳动制。 古巴的教育也面临一定的困难,比如教材等教学用品的缺乏。学生用完教材后,需将其交给下一届学生继续使用。 宗教 古巴曾是无神论国家。1962年卡斯特罗政府曾关闭400多所天主教学校,声称这些学校散布威胁安全的信仰。1991年,古巴共产党撤除宗教禁令。次年,宪法修正,将古巴变为世俗国家,也就是说政府虽为非宗教性机关,但是不再反对宗教信仰。因此,宗教信徒也可以加入古巴共产党,天主教自此复兴。1996年11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受卡斯特罗之邀访问古巴。 古巴最普遍的宗教是由西班牙人带到岛上的天主教,国内有11个教区,650座教堂。与之相依相存,这是一种基于西非约鲁巴人信仰,并包含许多天主教元素的混合宗教,作为一种非政治、无组织的宗教形式,它多年来受到政府支持。据估计,大约有35%的古巴人为受洗的天主教徒,其中许多人同时也倾向于信萨泰里阿教。梵蒂冈宣称有六成古巴人信奉罗马天主教。仁爱圣母于1916年由教宗本笃十五世宣布为古巴的主保。而在萨泰里阿教中,她被奉为爱之女神。 有大约二十一万古巴人属于54个新教教派。随着五旬节运动的传播,神召会的信徒超过了十万人。约8.9万人属于耶和华见证人。此外古巴还有小规模的印度教徒、犹太教徒、穆斯林和巴哈伊信仰者。 假日 媒体 古巴的媒体都是国有的,由中央和各市政府掌管,政治訊息由古巴共产党监管。拉丁美洲通讯社是古巴官方国际通讯社,创建于1961年,在全世界设有37个分社。国家通讯社创建于1974年,主要负责国内新闻报道。 古巴广播电视协会(ICRT)控制着广播和电视节目。全国共有各级电视频道38个。国际性电视频道为古巴电视台国际频道(Cubavisión Internacional);全国性的电视台有古巴电视台(Cubavisión)、起义电视台(Tele Rebelde)、教育频道(Canal Educativo)、教育频道二台(Canal Educativo 2)和综合频道(Multivisión),以上电视台24小时不间断播出。此外各省和一些城市也有地方电视台。电视台播放连续剧、喜剧、电影、纪录片、体育节目、音乐节目、新闻和政论节目,其中很多节目来自巴西、美国和西班牙。古巴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开播于1922年8月22日。目前有91个广播电台:一个国际台,6个国家台,18个省属台,66个市属台,遍布全国各地。从2013年1月20日起,南方电视台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下午4点半的节目在古巴同步播出,该电视台由一些拉美国家政府资助,总部设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旨在推动拉美一体化。为观看外国节目,有不少古巴人私下安装卫星天线和开设影视库。 《格拉玛报》(GRANMA)是古巴共产党机关报,创办于1965年10月,发行量70万份;《起义青年报》(Jóven Rebelde)是青年共产主义联盟中央机关报;《劳动者报》(Trabajadores)是中央工会机关报;《波希米亚》(Bohemia)周刊创于1908年5月,每期发行30万份。《先锋》、《我们还年轻》和《Zunzún》是三份青少年杂志。也有一些網路媒体。 互联网 古巴从1996年开始通过卫星信号提供网络宽带服务,但以往任何试图扩大古巴互联网连接的举动,都需得到执行对古巴经济制裁的美国财政部的许可。由于卫星接入昂贵而缓慢,且政府态度谨慎,长期以来互联网发展很慢。目前,古巴的互联网连接率排美洲最末,约16%的古巴人使用网络,其中多数都只能在指定的单位、学校或青年计算机俱乐部上国内的局域网,仅有2.9%的古巴人能在国内不受限制地浏览世界各地的网页。为了提高网速,连接委内瑞拉、古巴和牙买加三国的ALBA-1海底光缆系统自2012年8月投入使用,带宽为640Gb/秒。2013年1月10日,古巴启动了海底光缆接入互联网的调试工作,以确保该通信系统正常运行。 出于对网络异见分子的担忧,古巴建立了一些类似于西方热门网站的仿品。RedSocial(意为社会性网络)是与Facebook相似,但由古巴网民专用的社交网站。基于Wiki技术的网络百科全书EcuRed则反映着左翼意识形态。该网站于2010年12月建立,至2013年1月有超过十万个条目。同时,亲政府的“革命”博客作者进行着针对异见分子的“反击战”。 直至2015年7月初,古巴政府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开放了35个公共无线上网点,意味著古巴人开始可以使用Facebook和Twitter。 2018年12月6日,古巴首次开通手机互联网,虽然价格不菲,但还是有530万个手机上网用户选择激活了账户,人数占到古巴全国人口的约50%。当地时间6日早8点,古巴電信公司 | 历史 早期文明 在西班牙人抵达之前,古巴岛上居住着泰诺人、西波内人和瓜纳哈塔贝伊人。他们的祖先自北、中和南美洲大陆漂泊而至。泰诺人最早掌握制陶术和农耕。西波内人和瓜纳哈塔贝伊人较落后,是穴居的狩猎收集者和渔民,到晚期才种植烟草等农作物。 殖民 古巴于1492年10月被哥伦布发现。1511年成为殖民地。1515年,夏灣拿建立。不愿皈依基督教的原住民被西班牙殖民者强迫淘金。1529年在古巴爆发的麻疹杀死了三分之二幸存自天花的原住民,他们对来自欧洲的传染病毫无抵抗力,在一个世纪之内几乎全部灭绝。为了填补劳动力空缺,自16世纪开始大批非洲黑奴被输入,从事种植园劳动和采矿作业。1762年,夏灣拿被大英帝國短暂占领,最后由西班牙放弃佛罗里达而换回。1790年,古巴出现初期要求独立的运动,获得自由的农奴何塞·安东尼奥领导了奴隶起义。 据1817年人口调查,19世纪初古巴人口共68.8万人,其中西班牙人和土生白人为31万多,黑人为36万多。黑人中三分之一为自由人,其余为奴隶。白人移民依赖于对西班牙的贸易,并渴望得到庇护,以镇压海盗袭击和奴隶叛乱,这使古巴迟迟没有像其它拉丁美洲国家那样通过革命脱离西班牙帝国的统治,西班牙王室宣称古巴为“永远最忠诚的岛”。此时的古巴源源不断地向欧美输送着蔗糖、咖啡和烟草。直到1880年代,古巴才实现完全废奴。作为经济基础的种植业和采矿业难以放弃对奴隶的使用。 19世纪中期起,没有参政权,并承受着高赋税的古巴人开始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要求独立。1868年10月,种植园主、律师塞斯佩德斯解放了他的奴隶,在奥连特省发动武装起义,次年4月建立战时共和国,自任总统。此后西班牙增兵,并推行分化政策,制造分裂。起义军反复受挫,被迫在1878年2月签订《桑洪条约》,十年战争结束。1895年1月,流亡美国的革命领导人何塞·马蒂号召民众起义,2月各地响应,4月马蒂率领起义军在古巴东部登陆,队伍扩大,但不久马蒂在战斗中中弹牺牲。9月革命政府成立,1898年初,起义军已经占领三分之二的国土。 共和國時期(1902-1959) 奉命维护美国利益的缅因号战列舰在夏灣拿港爆炸,美国指这是西班牙所为,由此介入战争,史称美西战争,最后西班牙將古巴割让给美国。 1902年美国承认古巴独立,扶植独裁者埃斯特拉达·帕尔马。美国在古巴建国宪法中加入普拉特修正案,并迟迟不肯撤军,1903年2月美古签订“互惠条约”,美强行租占海军基地两处(至今仍占领关塔那摩基地),并降低美国产品的关税。1906年美国趁古巴地方政府垮台,再次出兵占领古巴,实行三年的军事占领,并持续干涉古巴内政和商业。1924年,赫拉尔多·马查多当选总统,在其统治期间,旅游业兴起,大量美资酒店与餐馆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赌博与卖春。1929年华尔街股灾带来了糖价暴跌、政局动荡、总罢工,以及反美、反独裁的抗议学生。1933年8月,蔗糖工人和一支叛军推翻了不得人心的马查多政权。随后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通过“中士兵变”推翻继任者塞斯佩德斯,通过操纵一系列傀儡政府,开始了对古巴政治长达25年的支配,在这位古巴史上唯一的非白人元首于1940至1944年出任总统时,言论自由得到一定的放开,妇女被允许参加选举,教育得到国家投资,国家开始对弱势群体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巴蒂斯塔曾提议美洲联合起来推翻西班牙佛朗哥独裁政权,但古巴未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巴蒂斯塔颁布的1940年宪法阻止他连任总统,此后,拉蒙·格劳·圣马丁和卡洛斯·普里奥的革命党政府因贪污腐败失信于民,但投资的涌入提高了各阶层的生活水平,中产阶级在多数城市成型。在美国支持下,巴蒂斯塔于1952至通过军事政变再次上台,实行军事独裁。在其独裁统治期间,他解散议会,废除1940年以来的初步具有憲政民主體制的宪法,制定了“宪法条例”和反劳工法,禁止政党活动和群众集会和罢工,还与美国签定军事互助条约。他从国库窃取4000万美元,與國外的資本建立裙帶關係,纵容黑手党接管赌场等各种娱乐场所,而反对者多被处死,令古巴成了毒枭、皮条客和资本家的天堂。古巴出现了财富严重集中的现象,民众愤怒情绪滋长。 革命和社會主義時期(1959-) 1953年7月26日,以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为首的约160名革命者进攻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和巴亚莫兵营,打响了古巴革命的第一枪,行动失败后幸存者被捕,但在群众压力下又被特赦。之后,革命者以「建立古巴人的古巴」为口号,组建革命組織七二六运动,继续反对巴蒂斯塔独裁统治。1956年11月25日,卡斯特罗兄弟、切·格瓦拉等82名革命者乘格拉玛号游艇从墨西哥返回古巴,后赴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战争。1957年3月,安东尼奥·埃切维里亚等人攻打总统府,建立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1958年2月,福雷·乔蒙领导远征军开辟新战线。见到巴蒂斯塔政权气数将尽,美国于1958年3月14日开始对其施加武器禁运,此后,革命者冲出马埃斯特腊山,发动总攻,圣克拉拉被占后,巴蒂斯塔逃往葡萄牙。同日,即1959年1月1日,起义军进入夏灣拿。次日,宣布成立革命政府。 革命的头一年,卡斯特罗政府实施了包括土地改革在内的国有化改革,推广集体农业。原本美国掌握古巴40%的甘蔗田、几乎全部养牛场,90%矿场和80%的公共事业。包括这些在内的全部私人资本总计250亿美元,全部收归国有,这导致美国于1961年与其断交,并对古巴實行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关键的蔗糖出口和石油、零件的进口中断。此前古巴进口物资的三分之二依赖美国。4月16日,卡斯特羅宣布古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17日,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出1500名雇佣兵登陆吉隆滩,试图入侵猪湾,19日失敗。虽然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妥协令古巴不满,但迫于美国威胁,古巴还是投向了苏联為首的共產主義阵营,更于1972年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1976年举行公民投票通过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年12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取消总统制,设立国务委员会。1960年至1985年期间,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3.1%,1985年超过3000美元,远超拉美其他国家1.8%和2200美元的平均值。 1990年8月,政府宣布國家进入“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在這段時期,石油和器材的短缺导致古巴农业一度衰竭,断电和饥饿变得普遍。1991年苏联解体后,古巴失去每年40亿到6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美国于1992年和1996年相继出台了《托里切利法》和《赫尔姆斯-伯顿法》等旨在阻断外界与古巴的贸易与投资的经济制裁法案,以图古巴像东欧一樣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但古巴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古巴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计划经济。1993年起,古巴开始进行改革,每年均有新的改革举措出台。1997年10月,古共五大提出把经济工作放在优先地位。 劳尔·卡斯特罗在2011年4月的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正式接替其兄长菲德尔成为古巴最高领导人。他接掌政权之后通过推行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提振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并废止领导人任期终身制。 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于2021年4月19日接任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位置,为古巴共和国历史上首位1959年古巴革命后成长起来的最高领导人,以及首位非卡斯特罗家族的领导人。 2019年4月,古巴新宪法经全民公投通过后正式生效实施,新宪法包括私有财产和外国投资,重新设立古巴总理一职,设立古巴共和国主席一职并规定每届任期为五年,最多连任一次,禁止性别、种族、族群、性取向、性别认同、残疾的歧视等内容。 2021年7月11日的聖安東尼奧德洛斯巴尼奧斯爆發2021年古巴抗議,在之后古巴抗议渐渐延蔓至全古巴。目前这场抗议行动仍在继续进行着。抗議者要求結束古巴共產黨獨裁統治和加快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古巴经济在2020年达到了最低端,部分原因主要是因古巴在经济上的效率逐渐低下,繁文縟禮即過分嚴格死板的規章制度。再加上美国对古巴的制裁而导致经济的完全崩溃。此外,古巴疫情也加剧了经济崩溃的情况,后而引發的食品和药品短缺,同时为这次的抗议埋下了导火线。 地理 古巴陆地由古巴岛,青年岛以及大大小小共4,195个岛屿组成,古巴岛为主岛,周围环绕四个较小的岛群,包括西北海岸以外的科罗拉多群岛、主岛中北段大西洋沿岸以外的萨瓦纳 - 卡马圭群岛、中部南岸外的王后花园群岛和北部南岸外的卡纳雷奥斯群岛。 古巴的领土总面积为110,861平方公里。古巴岛形状狭长,从西端的圣安东尼奥角到东端的迈西角,长度为1,225公里,最宽处宽约210公里,最窄处不到32公里,平均约80公里,全岛面积为105,006平方公里,是加勒比海中最大的岛屿,世界第17大岛。地势比较平坦,山地、丘陵只占总面积的1/4,无独立山丘,可耕地达6.6万平方公里,利于发展大规模机械农业。主要山脉为东南部的马埃斯特腊山脉、中部的埃斯坎布拉伊山脉和西部的瓜尼瓜尼科山脉,存在喀斯特地形,有险峻的石灰岩山地和岩洞。哈瓦那周边的丘陵地覆盖着石灰岩风化土,是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种植业用地。最大山脉马埃斯特腊山脉沿着南部海岸延伸250公里,南坡陡峭而北坡较平缓,其主峰图基诺峰海拔1,974米,是全国最高点。由于古巴岛形状狭长,其河流往往短浅湍急,不利于航运,但利于水力发电。位于东部的考托河全长370公里,为最大河流,中、下游约110公里可通航,滋润着重要的稻米、烟草和甘蔗种植区。主岛曲折的海岸线全长3,735公里,峡湾、海湾、沙洲、红树林、珊瑚礁、湿地、大小岬角与半岛构成了多样的景观,近海有7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多天然深水良港,夏灣拿港条件尤佳。古巴第二大岛为青年岛,面积为3,056平方公里。 气候 受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影响的当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气温年较差相較于日較差很小,季节变化由降水量决定。旱季从十一月持续到次年四月,雨季从五月持续到十月。旱季时全国受干燥、单一的东北信风吹拂,气候比较温和,适宜旅游。雨季时东南信风将大西洋上空的湿润气流带到岛上,平均相對湿度高达90%左右,加強了悶熱感。早晨的湿度可高达約95%,到正午有所下降。 平原地区的一月平均气温为23 °C,七月为27 °C,東部海岸的年均最高氣溫高達34 °C,馬埃斯特拉山頂部約為20 °C。極端最高氣溫38.8 °C,于1999年4月17日在胡卡利托錄得;極端最低氣溫0.6 °C,于1996年2月18日在巴伊諾阿錄得。哈瓦那的年平均降水量为1,190毫米,在特立尼达山区和青年岛可达2,000毫米,而马埃斯特腊山脉东侧的关塔那摩则少于1,000毫米。雨季的同时,特别是在八月到十月间,飓风频发。降水分配不均常會造成嚴重的旱澇災害。 动植物 古巴的气候条件培育了多样的热带植物,有超过6,500种种子植物。东部的森林尤为广阔,有王棕等棕榈科植物30余种。盛产贵重的硬木,有桃花心木、红木、檀木、墨水树、古巴松等。古巴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2011年达25%。 硬毛鼠和各种蝙蝠广布于古巴。137种鸟类中具代表性的有秃鹰、蜂鸟、火烈鸟、野生火鸡、金刚鹦鹉和雀科鸣禽。105种爬行动物全部无毒,包括古巴彩龟、美洲鳄和特有种古巴鳄。鱼类和甲壳动物中,珊瑚礁鱼类、陆地蟹、鲨鱼、鲷鱼和金枪鱼的种群数量相当丰富。 政治 古巴共和国是现今少数几个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古巴1976年的宪法规定该国为社会主义共和国。1992年的宪法规定该国由何塞·马蒂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2002年追加“社会主義体制不可动摇”一条。古巴共产党为“社会与国家的领导力量”,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兼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兼古巴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该职务和国务委员会的31名委员均由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任期五年,可任两届。 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为古巴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609名委员享有立法权和修宪权。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两次例会。下设的国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休会时行使立法权的领导集体。地方设有省级、市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委员任期两年半。大会候选人由公民投票认可,所有16岁以上没有因精神疾病或刑事犯罪失去投票资格的公民都可以使选举权,目前古巴全民投票率均在80%以上。宪法第131条规定:“选举是自由、平等和无记名的”。第136条规定:“获得选区内超过半数有效票的候选人才能当选为人大代表。”半数被提名人在公共会议上被提名并接受选举委员会核准,其余由社会团体(如工会、农协和学生会)提名。通过不记名投票和公开计票,得票最多者获得相应的议席。 1992年修订的古巴宪法将组党行为除罪化,此后一些诸如古巴爱国联盟的有组织反对党开始在古巴国内公开运作,但包括古巴共产党在内的任何政党都不被允许在古巴提名候选人或参与竞选活动。古巴共產黨是該國执政党,是社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青年共产主义联盟是其有力的下属组织。古共召开过六次党代表大会,2011年有约80万名党员。议会中至少有一半议员为党员,其余议员为无党派人士。反对党在国外进行抗议和集资,国内的反对势力微乎其微。 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国家最高司法部门,受理所有自省级法院提出的上诉。最高法官由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选出,各省区有下级法院。威胁国家安全的罪行由特别法庭受理。 2018年7月14日,古巴共产党中央机关报《格拉玛报》披露古巴新宪法草案要點,包括规定国家元首任期不得超过十年,并且承认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古巴新宪法规定,古巴领导人只能连任两届,每个任期为五年。新宪法提出“规定古巴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的职务”。古巴将新设原先被废除的古巴总理职务;此前,国家元首被称为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政府首脑被称为古巴部长会议主席。《格拉玛报》称,古巴宪法草案首次提出禁止性别歧视,承认私有财产权。新宪法草案原本删除了“向共产主义前进”的内容,改为“建设社会主义”,但在与民众协商后,最终提交公投的草案保留了前者。2018年7月21日,草案由国务委员会秘书提交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批准,再举行全国公民投票通过。同时古巴共产党仍将是“社会和国家的领导力量”。新宪法在2018年7月22日至23日举行的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会议上投票表决。新憲法修正案12月22日獲得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批准,於2019年2月24日全國公投獲得通過,支持率高达90.61%。 2019年7月13日,古巴第九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第三次常规会议一致通过新的《古巴共和国选举法》,即日生效。根据新宪法与新选举法,古巴将设国家主席(国家元首)和总理(政府首脑)职位,国家主席由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两届,总理经国家主席提名后由全国人大任命。1976年颁布的现行宪法规定,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兼任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任期不受限制。2019年4月,古巴颁布新宪法,取代了1976年颁布的现行宪法。时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当天在会上说,新的国家主席将于今年10月选举产生,今年底前将产生新的总理和内阁成员。当天,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还表决通过了新的《国家象征法》和首部《捕鱼法》。古巴第九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在2019年10月10日宣布,现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当天当选古巴共和国主席。 行政區劃 古巴采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全国分为14个省、一个省级市(哈瓦那市)和青年岛特区,这些行政区多由以前的六个较大的历史省份分出,其中阿尔特米萨省和玛雅贝克省为2011年1月1日从原哈瓦那省划分出来,省下共设169个市。 军事 古巴政府军称为古巴革命武装力量。2006年,军费占古巴国内生产总值的3.8%。,装备得仰賴中国和朝鲜的供应。古巴是一个长期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年满17岁的男青年均有服兵役的义务。服役期1年或2年,长度取决于是否被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年满17岁的女性公民如果自愿,并符合军队需要,也可参军服现役。 卡斯特罗曾建立起仅次于巴西武装力量的拉美第二大武装力量。从1975年到1980年代末,苏联的军事援助使古巴提升了军事能力,使古巴军队有能力介入亚非拉国家左翼反对派或政权的行动。但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古巴失去军援,被迫裁军,军队人数由1994年的23.5万人缩减到2011年的约8.5万人。从此,军队除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外,还直接开办企业,其目的在于减轻政府的军费负担,并给予政權元老和高级军官好处以维系军内团结。古巴革命武装力量使用的苏制武器和本国开发的轻武器与美军装备的差距正在扩大。 古巴陆军2007年的兵力为3.8万人。部队可得到一个空防高炮团和一个地对空导弹旅的支援。地面部队的主要武器装备包括900辆苏制T系列坦克、700辆装甲运兵车、500门机动火炮等。古巴军队还拥有多种导弹,其中包括防空军装备的300枚苏制地对空导弹。古巴空军的员额约八千人,编为6个飞行中队,装备110架米格系列战斗机和45架攻击直升机。古巴海军约有三千军人,只有一些小型舰只,包括一支550多人组成的海军陆战队。此外还有准军事部队共110余万人,其中地方民兵100余万人、劳动青年军6.5万人、民防部队5万人、国家保安队2万人、边防警卫队6500人。 外交 古巴政府认为,古巴遵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尊重各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民族自决、各国平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认为国际合作应在平等基础上互惠互利,坚持和平共处,遵守《联合国宪章》。古巴外交政策的基础是国际主义、反帝国主义和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古巴政府谴责任何霸权行为,如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单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包括国家恐怖主义。 古巴与180个国家有外交关系。在116个国家驻有143个外交代表處,其中有114个大使馆、和2个总领事馆、19个领事馆、4个办事处、4个国际组织代表团。2015年,美國把古巴從「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中除名。2015年7月1日,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宣布美國與古巴正式恢復外交關係。7月20日零時起,兩國正式恢復邦交,兩國在對方的利益代表處升格為大使館。2016年3月,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訪問古巴。這是繼1928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訪問古巴之後,美國總統又一次訪問古巴。古巴也是目前唯一与圣座保持外交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因奉行共產主義,與同樣為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良好,也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的原則,所以與中華民國的關係非常緊張。古巴也是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建交的美洲國家。 为了拓展国际生存空间,革命胜利以来,古巴一直奉行国际主义。它是不结盟运动的重要成员,1979年在哈瓦那举行了不结盟运动第六次首脑会议。古巴支持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是苏联代理人战争的主要支援者。古巴曾于1961至1965年支援阿尔及利亚革命并取胜,曾向安哥拉派出数万军队,与南非种族隔离政权对抗,促使纳米比亚独立。古巴在一些国家遭遇了挫折,它在格林纳达曾被美军击退,而得到卡斯特罗亲自指导的阿连德政府也被军事政变推翻。古巴也参与过南也门、埃塞俄比亚、几内亚比绍和莫桑比克等国的冲突。 在苏联解体后,由于缺少外援,古巴减少了对国际事务的介入。但坚持派出医生、教师和农业技术人员支援发展中国家,也向受灾国家无偿提供各种人道主义援助。有数万名名古巴医务工作者在国外工作,包括多达三万名经由石油换医生计划在委内瑞拉工作的医生。超过1.8万名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严重受害的儿童在古巴接受了免费疗养。自海地大地震发生以来,古巴医生在海地已经接诊达200万人次。作为美洲玻利瓦尔同盟的创始国,古巴支持促成拉美、加勒比地区国家经贸合作一体化,反对美国主导下的自由贸易协定。古巴得到了拉丁美洲各左翼政府掌权的国家,特别是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的支持。中国、越南和日本是古巴在亚洲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民间交流也较频繁。古巴与韩国虽没有外交关系,但两国之间仍有较为频繁的经贸往来。 与于1996年颁布《古巴自由民主团结法》的美国相对,从1992年开始,联合国大会每年都通过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的制裁的决议。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表示,加强同古巴在各方面的合作是反对美国封锁古巴的最好方式。古巴政府否认美国租占关塔那摩湾的合法性,因此从1960年以后一直拒绝收取美国的租金,并认为美国归还该地是古美关系正常化的五个基本要求之一。 2008年,欧盟与古巴恢复全面关系和双边合作,而美国则以古巴“拒绝走向民主化并尊重人权”为由,继续对其实施贸易禁运。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于2009年4月17日表示,将寻求美国与古巴关系新开端,取消了对古巴裔美国人到古旅行和汇款的限制。2014年,古巴与美国达成协议,双方同意通过谈判实现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 2015年8月14日美國駐古巴大使館升起了國旗,暌違54年後兩國復交。 2016年3月20日,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歷史性訪問古巴,是88年來首位訪問古巴的在任美國總統,象徵古巴與美國的關係解凍。 |
二类油主要用于对排放有严格控制要求的市场 三类油主要用于对排放有超前控制要求的市场 四类油主要用于对排放有更超前控制要求的市场(如美国加州) | 一类油主要用于对汽车排放不控制或要求很低的市场 二类油主要用于对排放有严格控制要求的市场 三类油主要用于对排放有超前控制要求的市场 |
ppm,較為稀少。今天陸地上大多數存在的為氦是由重放射性元素(例如釷和鈾的天然放射性衰變)產生的,這種衰變會發射出由氦-4核組成的α粒子。該放射性氦被天然氣捕獲,其體積濃度可高達7%,而後再經過分餾的低溫分離過程,以進行商業提取。先前,地球上的氦為不可再生資源,因為一旦釋放到大氣中,它很容易逃逸到太空,人們認為這種情況將會使氦日益短缺。然而,近來的研究指出,透過輻射衰變生成於地球深層的氦氣,在某些情況下透過火山運動被釋放,使得大氣中能被收集的氦氣量比預期的更多。 历史 首个证明氦存在的证据是太阳色球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亮黄色谱线。1868年8月18日,法国天文学家皮埃尔·让森在印度的貢土爾观测日全食时,发现了这条波长为587.49 nm的谱线。起初人们推测这条谱线来自钠。同年10月20日,英国天文学家约瑟夫·诺曼·洛克耶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一条黄线。由于这条谱线的波长和夫朗和斐譜線中钠产生的D1线和D2的波长相似,洛克耶将其命名为D3线。他还提出这条谱线来自太阳上的一种尚未在地球上发现的元素。洛克耶和英国化学爱德华·弗兰克兰(英文:Edward Frankland)以希腊语中的ἥλιος(helios,意为“太阳”)一词,将这一元素命名为Helium. 188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在分析维苏威火山的岩浆时发现了氦的D3线,这是氦在地球上的首次发现记录。 1895年3月26日,苏格兰化学家威廉·拉姆齐爵士将(一种瀝青鈾礦,其质量的10%为稀土元素)用酸处理,首次在地球上分离出氦。拉姆齐当时在寻找氩,他用硫酸处理矿物,分离释放出的气体中的氮和氧。在剩下的气体中,他发现了一条和太阳光谱中的D3线吻合的黄色谱线。洛克耶和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克鲁克斯鉴定了这一气体样品,证明了它是氦气,且氦非金屬元素。同一年,两位化学家和在瑞典乌普萨拉独立从钇铀矿中分离出氦;他们收集的氦足以测定这一元素的原子量。在拉姆齐分离氦之前,美国地质化学家同样注意到一份沥青铀矿样品中的一条不寻常的谱线,并从中分离出氦;但他认为这些谱线来自氮气。他致拉姆齐的贺信是科学史上“发现”和“邻近发现”的一个有趣例子。 1907年,欧内斯特·卢瑟福与让α粒子穿透玻璃壁进入真空管,向管中放电后观察管内气体的发射光谱,证明α粒子就是氦核。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将氦冷却至不到1K的低温,从而首次制得液态氦。他还试着将氦固化,但是氦没有固、液、气三相平衡的三相点,因此他的尝试没有成功。1926年,昂内斯的学生在低温下向氦加压,制得了1 cm3的固态氦。 1938年,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发现氦-4在接近绝对零度时几乎没有粘度,从而发现了今天所说的超流体。这一现象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有关。1972年,美国物理学家道格拉斯·奥谢罗夫、戴维·李、以及罗伯特·科尔曼·理查森发现氦-3也有超流体现象,但所需的温度比氦-4低得多。氦-3的超流体现象被认为和氦-3费米子配对形成玻色子有关,这种配对和超导体中电子形成的库珀对类似。 1903年,在德克斯特鎮區 (英文:Dexter, Kansas)的一場鑽油作業中,產生了一種不會燃燒的氣體間歇泉。堪薩斯州的地質學家收集了這些溢出氣體的樣本,並帶回勞倫斯郡的堪薩斯大學,在化學家和的協助下,發現這種氣體是由72%氮、15%甲烷、1%氫、12%的不明氣體所組成。進一步的分析後,和發現樣本中1.84%是氦。這顯示了氦氣雖然在地球上很罕見,但大量集中在北美大平原地區,可視作天然氣的副產品並從中萃取。 這項發現也使美國成為全世界氦氣的主要供應者。在理查德·特雷爾福爾爵士的建議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贊助了三座小型的氦氣實驗工廠。工廠的目標是提供比空氣輕的不可燃氣體供防空氣球使用。在這個計畫中,儘管先前已經獲得了不到一立方公尺的天然氣,但該計劃共生產了5,700立方公尺(200,000立方英尺)的92%氦氣。某些部分也運用在全球首艘氦氣飛船──美國海軍的C-7飛船,在1921年12月1日從維吉尼亞的漢普頓錨地首航至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博林地區。比起美國海軍飛機工廠製造,在1923年9月啟航的第一艘硬式氦氣飛艇──將近提早了兩年。 雖然萃取過程中運用的低溫氣體液化技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間沒有及時發展,但生產依然繼續進行。氦氣主要用於航空器中輕於空氣的舉升氣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舉升氣體與氦氣屏蔽電弧焊接的用途,氦氣的需求逐漸增加,而氦質譜儀在製作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中也非常重要。 1925年,為了供應戰爭時期軍事飛艇、和平時期商業飛艇,美國政府在德克薩斯州的阿馬里洛啟用了國家氦儲備。1925年的氦氣法修正案,禁止出口氦氣,使美國得以獨占氦氣生產,隨著使用氦氣的巨額花費,興登堡飛船,如同所有的齊柏林飛船,被迫使用氫氣當作舉升氣體。氦氣市場在第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消沉,但為了確保液態氦的供應,儲備在1950年代開始擴大,在太空競賽與冷戰當作製作氫氧火箭推進劑(及其他用途)的冷卻液。在1965年在美國使用的氦氣是戰時高峰消耗量的八倍多。 在1960年的氦氣法修正案(美國公法86–777)通過後,安排了五間私人工廠從天然氣當中提取氦氣。因應氦氣保存計畫,當局在堪薩斯州的布什頓建造了425英里(684公里)的管線,將這些工廠與德克薩斯州阿馬里洛附近政府部分耗盡的克利夫塞天然氣田連接起來。這些氦-氮混合物被注入並儲存在克利夫塞天然氣田,直到需要時再進一步的純化。 到了1995年,收集與保存10億立方公尺的氣體花費了14億美元的債務,促使美國國會在1996年淘汰儲備。1996年的氦氣法修正案(美國公法104–273)便針對美國內政部,要求清空儲備,並於2005年開始銷售。 氦氣生產純度在1930到1945年間大約為98.3%(2%氮氣),為飛艇提供充足的燃料。在1945年,少量的99.9%氦氣作為焊接用途。到了1949,就可取得商業量的A級99.5%氦氣。 多年以來,美國生產全球超過90%商業用氦氣,其餘的是由在加拿大、波蘭、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萃取工廠製造。在1990年代中期,位於阿爾及利亞阿爾澤的新工廠開始作業後,製造了1700萬立方公尺(6億立方英呎),足夠供應全歐洲的需求。同時,截至2000年,美國國內的氦氣消耗量每年已成長超過1500萬公斤。在2004至2006年間,在拉斯拉凡、卡塔、阿爾及利亞的斯基克達建立了更多的工廠。阿爾及利亞迅速成為氦氣製造的第二大國。透過這次擴建,氦氣的消耗量與生產成本都向上提升。從2002到2007年,氦氣的價格翻了一倍。 截至2012年,美國國家氦儲備占了全球30%的氦氣,預估在2018年消耗殆盡。儘管如此,美國參議院所提議的法案仍允許繼續販售。其他大型儲備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休哥頓和附近的天然氣田,以及德克薩斯州和奧克拉荷馬州的突出部。新的工廠預估在2012年於卡塔、俄羅斯和美國的懷俄明州,但他們不被預期能緩解短缺。 在2013年,卡達啟用了全球最大的氦氣工廠,雖然2017年卡達外交危機嚴重影響當地的氦氣生產。2014年被廣泛認定為氦氣貿易供過於求的一年,但隨後幾年卻是明顯的短缺。那斯達克報導(2015年)三福氣體股份有限公司(Air Products)—— 一家銷售工業用氣體的國際公司─由於原料供應的限制,氦氣量仍然處於經濟壓力之下。 名称由来 在皮埃尔·让森从太阳光谱中发现氦时,英国人洛克耶和弗兰克兰(E. F. Frankland)认为这种物质在地球上还没有发现,因此定名为“氦”(法文为,英文为),源自希腊语,意为“太阳”。 在中文里,晚清时由传教士创办的益智书会译作“氜”(读作“日”),以表示从太阳光中发现的气态元素。1915年,由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无机化学命名草案》则采用发音与英文更为一致的“氦”,并沿用至今。 性質 氦气在所有气体中最难液化,沸點僅為4.22K,這源於氦極低的極性。同時,氦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也沒有固-液-气三相點。基於類似的原因,氦在水中的溶解度也極小,20°C時每升水中僅能溶解8.61毫升。 液氦在温度降至2.178 | 氦氣生產純度在1930到1945年間大約為98.3%(2%氮氣),為飛艇提供充足的燃料。在1945年,少量的99.9%氦氣作為焊接用途。到了1949,就可取得商業量的A級99.5%氦氣。 多年以來,美國生產全球超過90%商業用氦氣,其餘的是由在加拿大、波蘭、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萃取工廠製造。在1990年代中期,位於阿爾及利亞阿爾澤的新工廠開始作業後,製造了1700萬立方公尺(6億立方英呎),足夠供應全歐洲的需求。同時,截至2000年,美國國內的氦氣消耗量每年已成長超過1500萬公斤。在2004至2006年間,在拉斯拉凡、卡塔、阿爾及利亞的斯基克達建立了更多的工廠。阿爾及利亞迅速成為氦氣製造的第二大國。透過這次擴建,氦氣的消耗量與生產成本都向上提升。從2002到2007年,氦氣的價格翻了一倍。 截至2012年,美國國家氦儲備占了全球30%的氦氣,預估在2018年消耗殆盡。儘管如此,美國參議院所提議的法案仍允許繼續販售。其他大型儲備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休哥頓和附近的天然氣田,以及德克薩斯州和奧克拉荷馬州的突出部。新的工廠預估在2012年於卡塔、俄羅斯和美國的懷俄明州,但他們不被預期能緩解短缺。 在2013年,卡達啟用了全球最大的氦氣工廠,雖然2017年卡達外交危機嚴重影響當地的氦氣生產。2014年被廣泛認定為氦氣貿易供過於求的一年,但隨後幾年卻是明顯的短缺。那斯達克報導(2015年)三福氣體股份有限公司(Air Products)—— 一家銷售工業用氣體的國際公司─由於原料供應的限制,氦氣量仍然處於經濟壓力之下。 名称由来 在皮埃尔·让森从太阳光谱中发现氦时,英国人洛克耶和弗兰克兰(E. F. Frankland)认为这种物质在地球上还没有发现,因此定名为“氦”(法文为,英文为),源自希腊语,意为“太阳”。 在中文里,晚清时由传教士创办的益智书会译作“氜”(读作“日”),以表示从太阳光中发现的气态元素。1915年,由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无机化学命名草案》则采用发音与英文更为一致的“氦”,并沿用至今。 性質 氦气在所有气体中最难液化,沸點僅為4.22K,這源於氦極低的極性。同時,氦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也沒有固-液-气三相點。基於類似的原因,氦在水中的溶解度也極小,20°C時每升水中僅能溶解8.61毫升。 液氦在温度降至2.178 K(−271 ℃)时,性质会发生突变,粘度极小,能形成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薄膜,发生无粘度流动,成为一种超流体,稱為氦(II),正常的液氦稱作氦(I)。这种氦(II)的表面张力很小,能沿容器壁向上流动,直到兩邊液面等高。此時的氦热传导性为铜的800倍,成為導熱性能極佳的熱導體。其比热容、压缩性等都是反常的。液氦的另一重要性質是能穿透許多常見材料,如PVC、橡膠與大部分玻璃,所以玻璃杜瓦瓶無法用於液氦的操作。 氦的化学性质很不活躍,一般状态下不會和其它物质反应,但目前已获得在高于113GPa压力下热力学稳定的Na2He,并且可能存在15GPa条件下结构类似的Na2HeO。 同位素 現時已知的氦同位素有八種,包括氦3、氦4、氦5、氦6、氦8等,但只有氦3和氦4是穩定的,其餘的均帶有放射性。在自然界中,氦同位素中以氦4佔最多,多是從其他放射性物質的α衰變放出α粒子(氦4原子核)而來。氦3的含量在地球上極少,而在月球上储量巨大,它們均是由超重氫(氚)的β衰變所產生。 分布 氦存在于整个宇宙中,按质量计占23%。但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天然气或放射性矿石中。在地球大氣層中,氦的濃度十分低,只有体积比百万分之5.2。在地球上的放射性矿物中所含的氦是α衰变的产物。氦在某些天然气中含有在经济上值得提取的量,最高可以含有7%,在美国的天然气中氦大约有1%。在地表的空气中每立方米含有4.6立方厘米的氦,大约占整个体积的0.0005%,密度只有空气的7.2分之一,是除了氢以外密度最小的气体。 制造 天然气分离法:工业主要以含有氦的天然气为原料反复进行液化分馏,然后利用活性炭吸附提纯得到纯氦。 合成氨法:在合成氨中,从尾气经分离提纯可得氦。 |
合文:中國民間常將一些帶有吉祥含義的短語合寫為一個字,以祈求吉祥,常見的合文如「-{招財進寶}-」、「囍」(雙喜)、「-{黃金萬両}-」等。 諧音字:漢人喜歡利用漢字的同音特點用諧音字取吉祥之意,比如蝙蝠的「蝠」諧音為幸福的「福」,於是廟宇中常見石柱刻有蝙輻。而走獸的「獸」亦諧音為「壽」。 增減筆:在書法中為呈現不同結構會有「增筆」與「減筆」的情形,而有的書寫者更因不同想法將漢字作增減筆,如寫「䖝二」代表「風月無邊」、「(爿圡)觀」表示「壯觀多一點」等。 九九消寒圖:中國北方地區的一項民俗在每年數九的季節寫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個雙鉤字,這九個字每字九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根據天氣為一個筆畫填充顏色,到數九結束完成全圖。 花鳥字:一些民間藝人用一些花卉和禽鳥的圖案拼寫成漢字,近看細節是一些花鳥畫,遠看整體卻是一幅字,這種字畫結合的藝術形式被稱作花鳥字,是一種多彩花鳥蟲魚組合書法。在中國,只有在春節廟會中,和一些節日集會中才可以看到。花鳥字在英美等西方國家也成為一種街頭藝術。早期的鳥字畫大多寫的是一些吉祥話語,以祈求吉利,現在在廟會見到的鳥字畫則以書寫顧客的姓名為主,購買者的目的也由祈求吉祥逐漸轉變為獵奇。 門聯、春聯:在紙張上書寫文句貼在門楣、門柱構成「冂」,通常表達主人身分、文學心境。在過舊曆新年時,則會在紅色紙上書寫門聯,或是吉祥字如「春」、「福」、「滿」、「山珍海味」等字貼在門、牆、米缸、冰箱等處。 題字、墨寶:在紙張、木石、器物上寫字(書法)。一些匾額、招牌、建築物題字的字體是向當代知名書法家邀字,或是從古今書法作品中選字製成。 測字:一種以求測者抽出漢字或寫下漢字,再由相命者利用漢字的形、音、義、部件、增筆、減筆、拆合等,甚至憑據書寫時的筆勢、墨的濃淡、當時環境等因素作出命相的解釋或論斷吉凶。 拆字:漢人社會在說「姓氏」時常以拆字法說明,如「雙木林」、「弓長張」等。說明一個單字時,也可用拆字法,如「ㄏㄨㄥˊ/hóng」有「江鳥鴻」、「寶蓋宏」、「水共洪」等。 隱語:將欲指稱人事物的字以隱諱的方式說出,通常是以拆開漢字的原則,如「丘八」是「兵」的隱語。因為隱諱,通常也是為了不-{直接}--{口出}-髒話,如「貝戈戈」(賤)、「竹本口木子」(笨呆子」)等。 印章:漢人社會以印章簽署公文書、契約之情形相當普遍,私章可代表個人簽名,故極重視其防偽功能,常以漢字之特殊字體來增加仿冒難度。另外個人藏書章、詞句章,也以不同漢字字體作出個人風格。 符咒:道教法術的一種,用黃紙或其他色紙,並通過一定的方法,書寫畫一些字或圖案,常被認為具有驅邪的效果。其中多個漢字可以連字、合字,也可以將漢字拆開書寫,不一而足。 正字計數:採用漢字「正」字表示計數符號,例如用在學校學生幹部或公職候選人的選舉計票。因為「正」字筆劃為5劃,易於算數統計;而且該字結構只有橫線與直線,易於辨識,此計數方法普遍見於漢字文化圈。 漢字藝術 漢字獨特優美的結構,書寫的主要工具——毛筆有多樣的表現力,因而產生了中文獨特的造型藝術——書法。而篆刻是和書法相關的藝術,用刀在石材上雕刻出篆字作為印章,尚有勒石、山壁題字等。 字體 同一个汉字,可以有不同的字体。當前漢字字體主要有篆書、隷書、草書、行書、楷書等。 漢字變化 造字 漢字歷史上是不斷在組新字的,目前的各種漢字並非同时定型于某一年代,而是應時代需要逐渐發展而来的。例如:“人”字在商朝就已出现,“凹”字和“凸”字則是在唐朝才出現的。 此外不同的行業也会因用字需求而造字。例如:中国的傳統音乐在記譜上會使用減字譜、工尺譜。 拉丁化 自十九世紀中葉後,亞洲和西方都發佈了很多漢字拉丁化方案,如: 威妥瑪拼音(1867年) 法國遠東學院拼音(1902年) 郵政式拼音(1906年) 德式拼音(1911年) 國語羅馬字(1928年) 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 耶魯拼音(1943年) 捷克拼音(1951年) 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 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1984年) 粵語拼音(1993年) 通用拼音(1998年) 現在,漢語拼音方案是使用最廣且被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汉字拉丁化方案,同时也是被聯合國接受的汉字拉丁化方案。而威妥瑪拼音歷史悠久,至今仍用於中華民國(臺灣)的人名、地名拼寫。不過隨著漢語拼音在國際上的普及,現在使用頻率正在大幅度的減少。2008年9月16日,中華民國行政院跨部会议通过提案,放弃此前使用通用拼音的政策,改採漢語拼音為譯音標準,並從2009年1月1日起實施,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道路名稱仍採用威妥瑪拼音、郵政式拼音、國語羅馬字、國音二式抑或通用拼音。 異體字整理 汉字中存在许多异体字,它们的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只是写法不同。异体字的产生部分是由于历史原因,有的则是人为造字,如「和、-{咊}-、-{龢}-」、「秋、-{秌}-、龝、𥤛」等。 臺灣也有使用所謂的異體字,例如“-{臺}-”與“-{台}-”、“-{體}-”與“-{体}-”以及“-{學}-”與“-{学}-”等等。 中国大陆於1956年公布整理异体字表,废除了大量异体字,但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恢復了部分異體字。如“-{於}-”曾被當作“-{于}-”的異體字廢除掉,但因爲姓氏中「-{于}-」和「-{於}-」同時存在,不宜混為一談,所以在1988年發表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又恢復成為規範字。另外,不同地區對異體字的取捨有所不同,例如韓國就以漢字各種異體字中最早出現的樣式為標準寫法。所以,在韓語漢字的標準中,取“甛”而不取“甜”、取“-{幇}-”而不取“-{幫}-”、取“-{畵}-”而不取“-{畫}-”。 计算机处理 由于英文文字是由26个字母排列组合而成的文字,因此可以简化输入步骤;相比较之下汉字则不能如此,从字形上汉字虽然可以拆解成不同的部分,但是被分成的部首或偏旁数量过多,这样不但不能达到简化输入的目的,反而显得更为繁琐。于是从汉字字音上去考虑,汉字输入被分成少量的语音元素组合排列,反而可以达到简化输入的步骤。因为是语音输入对汉字的读音必须清楚,某些生僻字或不知道汉字发音的则会很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汉字的输入。 由于打字機鍵盤是為歐美文字設計的,在設計時本身沒有考慮汉字輸入的問題,輸入漢字往往比輸入拼音文字困難。汉字没有经过中文打字機的普及,直接进入了電腦中文信息处理阶段。在電腦發明初期曾引起漢字能否適應電腦時代的問題,支持漢字拉丁化的學者甚至以此為理據。 随着各种中文输入法的出现,汉字的计算机输入、存储、输出技术得到了基本解决,大大提高了中文写作、出版、信息检索等的效率。目前中文输入法有上千种之多,主要包括表音输入和表形输入两类,也有两者兼之的。汉字的语音输入、手写识别和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如收录数千字的GB 2312(中國大陸)、Big5及CNS 11643(臺灣)、HKSCS(香港)、JIS(日本)、KS X 1001(韓國)、KPS 9566(朝鮮),以及收录两万多字的GBK(中國大陸)、國際標準Unicode、ISO 10646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技術及其他種種因素,在收錄字數,及收錄字體等方面或做不同層次的調整。 中国政府为了解决邮政户籍整理等的用字需要,于2000年实行了一个新的汉字编码的国家标准《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 18030-2000,共收漢字27484个。后又发布了GB 18030-2005再次进行扩充,添加了42760个汉字。 汉字编码 为进行信息交换,各漢字使用地區都制订了一系列汉字字符集标准。 国标码在中国大陆使用。GB 2312收录6763个汉字,GBK收录20912个汉字,最新的GB 18030-2005收录70244字(其中包括大量的东亚文字)。中国大陆官方要求在中国大陸出售的軟體必须支持GB 18030编码。 Big5码。收录13053个汉字。在臺灣、港澳地區使用的一字节或两字节编码。 Unicode:在国际通信化和軟體设计领域,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编码收集了漢語、日語、朝鮮語/韓語中的漢字集。 宋体-方正超大字符集。2002年由微软开发,包含GB18030-2000字符集、CJK Ext-B中的36862个汉字,共计64395个汉字。并提供了增强型区位码输入法。宋体-方正超大字符集支持这个字符集的显示。 動態造字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漢字的輸入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速度越來越快,並且這項技術仍在不斷提高。 漢字詞彙更新的實例 在化學領域,尤其需要大量描繪微世界的新詞,因此化學學科漢字更新的情況最爲顯著。 化學名詞曾用了“形聲、會意造字法”,造了一系列的新字,很多是將兩個字的字根組合,以表示新的意義的字,其發音也是原來兩字發音之組合(反切法)。例如: 「烴」(tīng):碳(t-)、氫(-īng) 「羰」(tāng):碳(t-)、氧(-ang) 「巰」(qiú):氫(q-)、硫(-iú) 「羥」(qiǎng):氫(q-)、氧(-ǎng) “烷”、“烯”、“炔”:則為“形聲兼會意”字,聲旁分別取自「完」、「稀」、「缺」,並且用來表示其不同程度的飽和狀態。 繁簡體漢字的比較 繁体字:由中國自古承襲演變的文字,優點是單一字內含意深遠,缺點則是筆畫較多,標準寫法的書體書寫速度较慢。 简化字:相對於傳統漢字,是簡化程度比較大的,廢除且合併了很多字,也簡併了很多的部件,優點是書寫容易、快速,缺點是有时难以精密用字,辨識困難,导致同义词增多,例如:「-{头发黑}-」,一般理解成「-{頭髮黑}-」,另一種則為「-{頭發黑}-」,且比起繁体字较失美观,因此在写书法时通常仍使用繁体字。 除了中國使用的簡化字外,日本與韓國也分別對漢字進行了簡化。在臺灣,官方用字或正式文書必須使用正體字;在手寫的非正式文書中,有些人會使用行书、草書或民間的俗寫,例如:「-{台}-」(-{臺}-)、「-{门}-」(-{門}-)、「-{与}-」(-{與}-);但是,不會使用簡化字中較難辨識字意的合併字,例如:「-{里}-」(-{裡、裏}-)、「-{后}-」(-{後}-)、「-{余}-」(-{餘}-)、「-{制}-」(-{製}-)、「-{面}-」(-{麵、麪}-)、「-{谷}-」(-{穀}-)、「-{复}-」(-{復、複}-)、「-{台}-」(-{臺、檯、颱}-),皆不簡化。 参见 國字 漢語 漢族 文字、文法 漢字改革 漢字文化圈 漢字復活 漢字廢止 日本漢字改革史 校對 中国文字博物馆 日語 漢字使用國間專有名詞互譯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词语春秋》 李梵 著,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汉语文化畅谈丛书”之二。ISBN 978-7-80019-917-2 《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语文出版社 1988年10月 《字里乾坤》 林成滔 著,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汉语文化畅谈丛书”之一。ISBN 978-7-80019-821-2 《漢字的故事》 林西莉 著,李之義 譯,貓頭鷹出版社出版。ISBN 978-986-7415-89-9 《中华印刷通史》 《河洛閩南語縱橫談》 吳在野 著,東大圖書公司 出版。ISBN 978-957-19-2266-9 《談人文與資訊》謝清俊 著,中華民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 發行。ISBN 978-986-00-4856-8 《語言、認同與去殖民》 蔣為文 著,國立成功大學2005年出版。ISBN 978-957-8845-85-5 《語言、文學kap台灣國家再想像》 蔣為文 著,國立成功大學2007年出版。ISBN 978-986-00-9746-7 Defrancis, John 1990.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 Chinese characters)與後起的簡體字/简化字型(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兩大標準,前者主要用於台灣以及香港、澳門,後者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並使用,且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僑眾多的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將部分漢字自行作簡後,成為現在的日本新字体,大韓民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漢字」語源 。「漢字」一詞早出自元朝《金史》卷九本紀第九,「章宗一」:「十八年,封金源郡王。始習本朝語言小字,及漢字經書,以進士完顏匡、司經徐孝美等侍讀」。《金史》也出現多次,如:「女真初無文字,及破遼,獲契丹、漢人,始通契丹、漢字,於是諸子皆學之」、「長子布輝,識女真、契丹、漢字,善騎射」,將漢族文字、女真族文字、契丹族文字之間互相區別。 在清朝前期,政府官方文字是滿文,當時已用「」一詞稱呼中國漢族的傳統文字。另外,日本人也稱呼為「」,以別於由漢字衍生的假名。在李氏朝鮮,「」则与訓民正音(諺文)相区别。在越南,「」則與由漢字衍生的喃字相區別。在琉球國,「」則與琉球國字頭相區別。 漢字的歷史 傳說漢字起源於倉頡造字。黄帝的右史官仓颉根據日月形狀、鳥獸足印創造了文字,使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從歷史的角度看,複雜的漢字系統不可能由一人發明。倉頡應該是在漢字的-{zh-hans:搜;zh-hk:蒐;zh-tw:蒐;}-集、整理、統一上作出了突出貢獻,所以《荀子·解蔽》中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字形史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就形成了。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将古文字分成殷商系、西周系、六国系、秦系四系。 1994年,湖北楊家灣大溪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在这些6000年前的陶器上发现了170多種符號,部分符号的特徵與甲骨文很类似。此外,山東大汶口出土陶器上的象形符號、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半坡陶符以及河南賈湖遺址发现的距今8000年前的龜甲上的贾湖契刻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階段的表現。但是,這些幾何符號是否是文字、是否是漢字前身,這些仍是争议颇多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學者王恩田與俞偉超等人認為,在龍山文化中發現的丁公陶文,是東夷系統的文字。馮時認為,丁公陶文屬於古彝文系統,殷商甲骨文中的人方以及西周所稱的東夷,可能與彝族有關。李象潤、李浴洋等大多數學者認為,丁公陶文屬於古漢字系統。 象形指事時代 從甲骨文到小篆,漢字經歷了從鉅細靡遺描繪意象的方式,往簡化成容易紀錄刻畫的方向變遷,字形逐步脫離事物的具體形象。這一時期的漢字也稱為古文字。 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已經是比較完整的文字體系。在已發現的4500多個甲骨文單字中,目前已能認出近2000字。與甲骨文同期,青銅器上鑄造的文字被稱為金文或鐘鼎文。西周時期的《散氏盤》、《毛公鼎》具備很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 春秋時代開始,各地諸侯相爭,而原本周文化獨尊的局面逐漸破壞,各地區文化開始有“在地化”的改變趨勢。到了戰國時代以後,這種情況更明顯,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為五大系統:東方齊系、東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晉系和西方秦系文字,各系統的文字大體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異,因此彼此文書往來並沒有太大問題。 秦始皇统一六國後,李斯在大篆(秦系文字)和六國古文的基礎上,進行規範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為秦朝的標準書寫字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影響深遠。小篆呈長方形,筆畫圓潤流暢。小篆解決了各國文字間出現大量異體字的情況,「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文字的統一有力促進了不同語族間的文化傳播,對中國統一以及東亞各國的文化交流發揮重要作用,為世界文字史所罕見。 漢字的發展經歷了諸多演變。初期漢字系統的字數很少,以象形與指事的獨體字為主,大量事物以通假字來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較大歧義。例如先秦的「文」,兼有後世的新字「紋」的功能,表示一組成各種事務的規律、型式,不單指文字的「文」,也包含野獸身上的花「紋」、布上面的織「紋」、手指的指「紋」等數種含意。 除了「凹」、「凸」等特例直到唐朝才發明,大部分的象形指事字很早就已經定型,成為下個時代形聲會意組字法的基礎。 形聲會意時代 為了能更精準的表述,最早從小篆的時代開始一直到現代,因應隨文明發展不斷增加的新事物,以基本的象形指事字為基礎,發展了形聲、會意的組字法,以組合方式,來細化大量的字出來,使得文書上記載越來越精密,一直為造字主力。 例如: 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舟」一種;但演化到現在,細分成「舨、舟、艇、船、艦」等不同小大規模與形制的「舟」。 起初,金屬只有「金」一種,但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對於金屬的知識更加豐富,「金」被細化成「金」、「銀」、「銅」、「鐵」等等。 隋文帝楊堅原為-{隨}-國公,但因「-{隨}-」字的「辶」有不穩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為國號。 唐朝和武周時,武則天根據「日月當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為她的名字。同時發明的文字還包括圀、瞾、囝等。人稱則天文字。 五代劉龑取「飛龍在天」之意創了自己名字內的「-{zh-hans:䶮; zh-hant: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事物的湧入,也造了許多字。例如隨著「Beer」傳入中國,如何用漢字表達是大哉問,最初譯為皮酒,後覺不妥,於1910年左右創造了「啤」字——譯為「啤酒」。(而在同一時期,朝鮮半島与日本採用了「麥酒」這個名字作為「啤酒」的譯名。) 近现代科學名词用字多有新造汉字,以形声字为多,亦有形声兼会意字和反切字。還有一部份是古字賦予新義(如“烷”在古书中也有,意为“火”)。 化学元素中,常温下为固体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一般分别用“金”、“石”为形旁,并以相应英文名称中的音节发音近似的汉字为声旁,如“镁”、“铝”、“硒”、“碲”等字;常温下为气体的元素从“-{气}-”,如“氦”、“氟”等;“汞”、“溴”常温下呈液态,从“水”。 一些化学元素用字则与其性质和功能有关,如“氢”言其重量“轻”,“氧”有“滋养生命”之意,“氯”有“绿色”意。 一些非金属元素加氢生成的基团常按其性质将形旁改为“金”、“⺼”(氮用“氨”字改),如“铵”、“胺”、“鏻”、“膦”、“鉮”、“胂”等,分别表示其相应的质子化的氢化物以及氢化物分子中的氢被烃基取代的化合物,其音从原字改变音调而来。 热力学中,相关的形声字则从“火”为形旁,如“焓”、“熵”等。 有机化学中,命名原则如下,包括新造字和古字赋予新义: “酉”表示含氧元素:醇、醛、酮、酚等。 “艹”表示芳香烃:苯、萘、菲、蕃、苊等。茂被用于指五个碳的环戊二烯(戊意思是五,表示五元环)。 “⺼”表示含氮元素:肟、腈、朊(蛋白质旧称)等。 “口”表示杂环化合物:吡咯、噻吩等。 古字甾用来指母体是四个环和三个支链的一类化学物质。 古字wikt:㗊过去被用来指具有四个环的卟吩。 一些基团常取其组成元素的名称用字的偏旁合成,其发音取两部分字音合成,类似反切。如“烃”(碳氢)、“羰”(碳氧)、“巯”(氢硫)、“羟”(氢氧)等。 烃类中,烷、烯、炔则为形声兼会意字,声旁分别取自“完”、“稀”、“缺”,表示其不同的饱和度。 工程中部份字屬於新造或選用已有古字賦予新義:“泵”、“砼”等。 生物學中部份字屬於新造或選用已有古字賦予新義:㺢㹢狓、猛獁的“獁”、𪄳鷎、鴯鶓、鵎鵼、鶆䴈、鿕屬的“鿕”等。 為了表示英制的單位,還造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浬(海-{里}-)、嗧(加侖)、瓩(千瓦)、呎(英尺)、哩(英里)等度量衡用字。目前在臺灣仍然使用,但多為單多音節混用,香港已經沒有用嗧、瓩等,而浬、呎、哩等就已經是單音節。不過這些多音節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陸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標準計量局所發的《關於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陸地區不使用。 有了造好的象形、指事的獨體字為基礎,使用形聲、會意組字法隨著文明的發展,組出表示新事物的合體字,這使得記載為文時,以前述的各種不同的船來說,只要看一單位的字形,我們就知道指的是哪一種「舟」,這樣辨識理解的效率非常高;反過來,以組詞的方式就要看過前後文(或短或长)有其他哪些字才能判斷正確的意義,較缺乏辨識效率,但方便口語溝通(漢字同音字太多,聽覺不易辨識,解法一為組詞,二為如韓日語數音為一字:「浬」發音為海-{里}-)。 繁化與簡化 繁化 漢字非為一時、一地、一人所造,是古人共同使用流傳後的結果,受到多數人使用的字形則可流傳至今,不受流通的字形則收藏在金石古典,或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因此,有的字會為了書寫簡便,省筆或速寫漸漸成為另一個筆畫少的字體,稱為「漢字簡化」;但是亦有為了使漢字能清晰辨識或加強表音、表意,而將字形增加筆畫或部件,使得該字能精準表達或是不易更動,稱為「漢字繁化」。 「漢字繁化」的首要目的是加強漢字的辨識度,避免混淆。如國字數字的大小寫中,因「一、二、三」等數字筆畫少,在書寫後容易遭到篡改而影響金額、數量等利益,除若干數字是借用筆畫較多的他字來代表數字,如以「壹」代「一」、「貳」代「二」、「伍」代「五」、「陸」代「六」、「玖」代「九」等外,另外則採增加筆畫或部件而造出的漢字數字,如「一」有「弌」、「二」有「弍」、「三」有「弎、-{叄、叁}-(亦為參之代字後變體)」、「四」有「䦉」等,在原來的漢字上再加上其他筆畫部件,而音義並未改變,是漢字繁化情形。「上」和「下」也是由古文「丄」(或「𠄞」)和「丅」(或「𠄟」)增筆繁化而成。 有些繁化現象,則爲加強字理。例如爲加強漢字標音功能而增加識音的聲符。例如「-{齒}-」字,古字作「𠚕」,是口中有牙齒的象形。可能因不易識別字音而增加聲符「止」作為標音,「𠚕」與「-{齒}-」的音和義是一樣的。又如「-{鬥}-」字形是-{象}-二個散髮動手打鬥之人,可能因不易識別字音而增加聲符「-{斗}-」、「豆」作為標音,繁化為「-{鬦}-」、「-{𩰒}-」,而「-{鬥}-」與「-{鬦}-」、「-{𩰒}-」的音和義是一樣的。如此字義並無改變,繁化是為了能增加該字的標音功能。又例如替漢字增加義符,像「-{華}-」的古字並無上方的「艹」,本身是花朵的象形,後來增添義符「艹」表示類屬。又如「舂」、「-{舊}-」等字所含有的「臼」字,甲骨文只作「凵」,像凹陷下去的形狀,然而這形狀也很容易被理解作地面凹陷下去;因此金文就在「凵」內加像米粒、穀粒的小點,增強它的象形成份,使「臼」義明顯。 另外,亦有漢字造字的繁化現象。漢字作為古人識別萬事萬物的工具,然而人事物眾多,漢字卻有限,若將萬事萬物都造一字表示,則漢字數量過於龐大,如古時以馬作為生活交通工具,為不同類型的馬造出許多漢字,如「驤(xiāng、ㄒㄧㄤ):後右蹄白色的馬」、「馵(zhù、ㄓㄨˋ):後左腳白色的馬」、「騚(qián、ㄑㄧㄢˊ):四蹄全白的馬」等字,大量增加馬部專屬的漢字,雖能特定、精準地專指某種馬匹的意思,至今卻鮮少使用。因此,一般仍是以一個漢字具備多項意義來運用,再由一個漢字沿伸出多個漢字,稱為「漢字繁化」。而相同字義的漢字繁化,為漢字同源詞中的「累增字」,繁化後產生不同意義者為漢字同源詞中的「後起字」及「孳乳字」。 此處與「簡體字」(「相同字義而筆畫減省」的漢字)相對,故僅論述「相同字義而筆畫增繁」的漢字,即「累增字」,指原字雖已造,然而該字借給他用後對於表達原事物的意義漸漸不清,故再增加表意部件來表達原字意義,如「止」本意為腳趾,後世多借用此字表示「停留」義,於是加「足」繁化為「趾」以示本義;「然」本意為燃燒,後多將其用作虛詞,原義加「火」繁化為「燃」;「它」本意為蛇,但逐漸用作代詞,本義則加「-{虫}-」部繁化為「蛇」。 簡化 漢字結構複雜,異體字非常多。自古以來已經有許多的俗字,其中有一些是爲了書寫簡便,較之正字筆畫減少的簡俗字,但俗字多半是人民私下使用,正式的文書仍然是用正體字。 近代,處於強勢地位的西方文明開始進入東亞,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中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當中有人堅持漢字的傳統,亦有鼓吹放棄使用漢字。這些鼓吹放棄漢字運動的立論「漢字落後論」,內容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是繁瑣笨拙的。尤其在近代個人電腦還沒有普遍化以前,因為漢字不能透過打字機書寫,而必須使用巨型的排版房的鉛字,也就是說漢字已成為教育及資訊化上的瓶頸。但是近代個人電腦普遍化以後,漢字能透過個人電腦輸入,此種論述已經不具說服性。許多使用漢字國家以政治推行的方式,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日本的使用假名方案以及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都是基於這種考量。 對於「漢字簡化」,執行的-{對象}-有民間及官方二種。在民間百姓寫字只為紀錄或交流,不需要嚴格遵守筆畫規範,因為漢字筆畫多,在書寫時會有連筆、省筆以求快速書寫是古今皆有的現象,如將「-{貝}-」、「-{見}-」、「且」、「直」等有框中二橫、三橫的筆畫直接以一直筆代替,這是民間漢字簡化的情形,加上普遍在社會中流通,成為民間「手頭字」、「俗字」;而官方的「漢字簡化」則是由政府以公權力進行並頒布實施。 1935年8月2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1936年2月被通令“暂缓推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6年1月28日發布《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5月審定通過《簡化字總表》,客觀上配合了不久之後的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政策。1986年經少量修訂後重新發表,一直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至今。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布「二簡字」,試用一段時間(約八年)後因為字形過於簡陋且混亂而停用,並於1986年正式宣布廢除。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分別發布了同中國大陸《簡化字總表》相同的簡化字表。 日本政府在二戰結束後也進行了漢字簡化。1946年日本内閣公佈了《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對部分漢字進行了簡化,有些簡化後的漢字與中國大陸簡化後的漢字一致,有些則有一定差異,部分為日本自創。 書體史 小篆筆畫以曲線為主,後來逐步變得直線特徵較多、更容易書寫。到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體。漢代以後,漢字的書寫方式逐步從木簡和竹簡,發展到在帛、紙上的毛筆書寫。隸書的出現,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隸書進一步發展爲楷書,到唐代,楷體完全定形。除端正的楷書外,亦同時衍生出適於手寫的行楷,並進一步衍生出筆畫更加簡省而飛動的草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體都發展爲藝術。古代印刷術發明後,明朝出現了用於印刷的宋體、民初出現仿宋體,宋體亦傳入日本、韓國等使用漢字的國家,同樣成爲當地通行的漢字印刷體。現代手寫體仍以楷體為標準(鋼筆字),除了傳統的宋體外,現代又陸續出現了笔画大小粗细均衡的黑體等字形。 書寫方向 在紙張被發明之前,漢字通常寫在竹簡上。因此,傳統漢字書寫方向爲從上往下,從右往左的豎排格式。自二十世紀中葉,越來越多的漢語出版社開始使用橫排發行刊物,尤其是有關科學技術的期刊(橫排便於書寫數學公式和化學表達式,並且便於穿插同爲橫排書寫的西方字符)。 漢字的特點 漢字的特點如下: 字根組字:每個漢字可由物體及抽象事物構成。一個漢字偶爾只由一個構成字組成,通常是由兩個以上構成部分合體而成。漢字本身即有意義的869個聲母及265個形母的象形、指事字為最基本字根部件,稱為「字源」,通常為獨體字,例如「日」、「月」,可組成各種複合部件(如「明」,可再堆疊組合成漢字盟、萌、曌等字)、以及一般認知的字(「明」本身就是一個字)。《參考漢字的字形與編碼第三頁 》 表意:承上,字根本身表義,多個字根合成新義,且空間的配置對字義有影響。(朱邦復先生的字易即是探討此) 相容並蓄:各語言、各領域應用可以六書基本規則,可貼近自身領域、地域所需組出所需要之字。最明顯的例子當屬化學元素的中文命名法。 書同文:漢字本身不完全表音,不同方言、語言之間,仍可書同文,以文意、字義來互相瞭解。 獨有的文化如對聯、書法藝術等。 任意排列:漢字可由上而下、由右而左、由左而右排列,不像多数文字只能固定一個方向讀。 方格字:一般漢字不論筆畫多少,一個漢字都可以一個方格呈現,故能創作文句大小等距、對稱的門聯、春聯。 拼义文字:与拼音文字地位相当,为不同的发展道路,反映了不同类型的文明。 漢字的語文知識 構造原理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 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 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有人稱為抽象的象形。 會意 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形聲 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聲符,結合不同的屬性部件,表不同意義如蝴、湖、葫、瑚、醐等,而以同樣的發音元素(也有的是完全同音),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如過、蝸。 轉注 六書中轉註爭議最大。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對轉註的定義是:「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有人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轉註是用於兩個字互為註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如「老」、「考」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云:「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由於許慎對轉註定義模糊,《說文解字》一書中除此例以外再無其他字被記載為轉註字,因此,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有許多解釋和爭議。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認為「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亦有觀點認為轉註不是解釋漢字字源必須的概念,中国著名文字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认为:「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构造讲清楚。……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的争论中去。」 假借 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別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其中「轉注」「假借」兩項的意義,至今爭訟不休,尚無令人滿意的說法。) 總結以上古代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字形 漢字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即有不同的字體;不同的字體,漢字的字体形状不一樣。就算是同样的字体,也会因使用地区或使用者的不同而有字形上的差异。由於各地对字形的使用并没有统一,加之大陆地区使用“新字形”、日本使用“新字體”,便产生了许多差异。例如“刃”及“角”,在各地写法都不尽相同。又如“口”字,中華民國官方规定最後一橫要寫得超過上面的橫折露出来一点,其他地区的写法却是不出头的(注意右图“-{启}-”字的口部)。 規整的字體(如:楷書、宋體、隸書、篆書等)書寫下的漢字是一種方塊字,每個字佔據同樣的空間。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體字由基礎部件組合構成,佔了漢字的90%以上。合體字的常見組合方式有:上下結構,如:「笑」、「尖」;左右結構,如:「詞」、「科」;半包圍結構,如:「同」、「趨」;全包圍結構,如:「團」、「回」;複合結構,如:「贏」、「斑」等。漢字的基末級部件(或稱基礎部件)包括獨體字、偏旁部首和其他非字部件。 所謂的「文字」,古代是兩個東西,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為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宋鄭樵《象類書》云:「獨體為文,合體為字」。這個文,現代的術語叫作字根部件,漢字是以意念的表達需要組合所需部件於一方塊,合成千千萬萬的字。 鄭樵的搜集,以形為主的文有三百三十個,稱為形母,以聲為主的文共有八百七十個,稱為聲母,合計一千二百文。 但鄭樵的聲母形母已經失傳,近代周何教授依據中文資訊交換碼(CCCII)第二集的22394字的字集重新整理的結果,得出漢字有869個聲母及265個形母,共計1134個。形母:鄭樵的搜集,有三百三十個。現代的研究整理,是265個。聲母:鄭樵的搜集,有八百七十個。現代的研究整理,是869個。 末級部件,再行拆解,即為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筆畫。漢字的筆畫離不開「點」、「橫」、「豎」、「撇」、「捺」、「折」這六种基本筆畫,另外還有「提」。以書法為例,對各種筆畫都有多種不同寫法,尤其以折的變化最多。 書寫漢字時,筆畫的走向和出現的先後次序,即「筆順」,是比較固定的。基本規則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先外後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不同書寫體漢字的筆順可能有所差異。 各地字差異 以下舉出幾個各地字差異: 讀音 漢字是多種語言的共同書寫體系,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或數個音節(視語言而定)。此外念法上在日語以及各漢語中,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 漢語 上古漢語,有人認為曾存在一個漢字多個音節的情況,但目前主流看法仍是以一字一音為主。中古漢語(以切韵及广韵音系为代表)已經確知為一字一音節。現代標準漢語中,皆由一個聲母、一個韻母及聲調確定,實際用到1300多個音節。 從字源來看,由於漢語使用者習慣用不同字形書寫同音異義的語素,且同一漢字常常存在許多書寫變體,因此存在較多同音字現象(與之對比的是,西方語言習慣用同一詞形書寫同音異義的語素,因此存在較多多義詞現象,如“蝙蝠”和“球拍”在英語中都用bat書寫)。由於各種原因,漢字還有一字多音的情形,稱為多音字或破音字,此外,許多地方的漢語具有文白異讀的情況。中國其他少數民族借漢字表音時,也有存在一字多音節的情況。 朝鮮語 漢字大致為一字一種發音,存在訓讀,但现今已不常用。 日語 在漢字的發音上,有著多音節,如()、(),也有單音節如(空气)的,此外有許多字因訓讀、音讀,在不同狀況,發不同音的情形。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漢字使用地区仍有少數字使用多音節字,如「浬」(-{海里}-)、「嗧」(-{加侖}-)、「瓩」(千瓦)、吋(英寸)、哩(英里)等。中華民國官方機構或民間均普遍使用,在大陸地區由於官方廢除已不使用,但一般人也理解其意思。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注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採用這種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讀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女為說己者容」中,使用「說者曰悅」來進行注音。 以上兩種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沒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過於冷僻,這就難以發揮注音的作用,例如「-{襪}-音-{韈}-」等。 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透過反切法進行標註,即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併來注音,使得所有漢字發音都有可能組合出來。如「練,朗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 近代以來,又發展出了仿漢字形式的注音符號及眾多拉丁化拼音方式。注音符號一直都是中華民國官方教學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漢字前先要求必需掌握。而目前大陸最為廣泛使用的是漢語拼音。 由於漢字以本身表義為主,注音方面較為薄弱。這個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獻,不至於產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樣,用字措辭太懸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斷古代聲韻的難度,必須進行專門的漢語音韻學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例如「龐」從「龍」而得聲,但今日北京話前者讀「páng・ㄆㄤˊ」,後者為「lóng・ㄌㄨㄥˊ」。 潘悟云和法國學者沙加尔認為:漢朝之前,某些漢字可能代表著兩個音節以上的發音,即這些字具有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 漢字與詞語 漢字是漢文組成的最小單位,大半可作單字詞獨立表義。隨著語言發展,也出現了不少兩字或多字詞語,近代白話尤多,大致可分為三類: 同義複詞:「遭遇」、「學習」(兩字同義) 反義複詞:「勝敗」乃兵家常事(兩字反義,兩個意思都保留) 偏義複詞:毫無「動靜」(兩字反義,只保留「動」義) 不過,準確掌握其複雜的形式和用法也成為了學習漢語的一種負擔。漢語中的常用詞彙約幾萬條,總詞彙量更有上百萬條,數量的龐大可能使人卻步。 在古文而言,使用單字比使用詞語來得精確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復先生就提倡精確使用「字」的復古作為。 漢字的數量 漢字由於是開放集合,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日常所使用的漢字約為幾千字。漢字數量的首次統計,見於漢朝許慎之《说文解字》中,共收錄9353字。其後,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此後收字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類篇》,收字31319個;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 近代编集的字典收字量更高,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個;臺灣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個;中國的《汉语大字典》(第一版)收字54678個,(第二版)收字60370個;最新的《中華字海》收字85568个,包含了《汉语大字典》、《中文大字典》、《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的所有收字;日本的《大漢和字典》收字48902個,另有附錄1062個。21世紀已出版的字數最多者,為日本《今昔文字鏡》,收字17萬個(含漢字以外的文字)。 20世紀所新創的,還有第一批簡化字後跟第二批的「二简字」,其中也包括社會上不少人造文字,不過二簡字已被大陸官方廢除,只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但現時並沒有於計算機編碼中被收錄。 在漢字計算機編碼標準中,目前最大的漢字編碼是臺灣的國家標準CNS11643,目前(4.0)共收錄可考證之正簡、日、韓語漢字共76,067個,在戶政系統等官方機構普遍使用。臺灣及港澳地區民間通用的大五碼收錄正體漢字13053個。GB 1803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總共收錄70244個漢字;GBK收錄簡體、繁體及日語、韓語漢字20912個,而早期的GB 2312收錄簡體漢字6763個。而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則收錄漢字20989個,另有七個擴展區、兼容补充、笔画和部首,總數亦高達94236個字。 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較大歧義。為完善表述的明確性,漢字經歷了逐步複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過去在漢字組成基本因子(前述字根部件)研究與教學上落後,造成學習上必須逐字學習難以舉一反三,漢字數量越多學習越困難,組建新字的風氣日趨保守,也沒有相應的資訊處理技術,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以詞表示,例如常見的雙字詞,所以近代書寫的發展多朝向造新詞而非造新字。 |
稀有气体的发现有助于对原子结构一般理解的发展。在1895年,法国化学家亨利·莫瓦桑尝试將氟(电负性最高的元素)与氩(稀有气体)反应,但没有成功。直到20世纪末,科学家仍无法制备出氩的化合物,但这些尝试有助于发展新的原子结构理论。由这些实验结果,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於1913年提出,在原子中的电子以电子层形式围绕原子核排列,除了氦气以外的所有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的电子层总是包含8个电子。1916年,吉尔伯特·路易斯制定八隅体规则,指出最外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是任何原子最稳定的排布;此电子排布使它们不会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因为它们不需要更多的电子以填满其最外层电子层。 1962年,尼尔·巴特利特发现首種稀有气体化合物六氟合铂酸氙。其他稀有气体化合物随后陆续发现:在1962年发现氡的化合物二氟化氡;并于1963年发现氪的化合物二氟化氪。2000年,第一种稳定的氩化合物氟氩化氢(HArF)在40K(-233.2℃)下成功制备。 2006年10月,联合核研究所与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成功地以钙原子轰击锎的方法,人工合成出鿫,它是18族的第七个元素。 物理和原子性质 关于更多数据,参见稀有氣體性質表。 由于稀有气体无极性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因而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弱,所以熔点和沸点非常低。它们在标准状况下都是单原子气体,甚至比一般固体元素原子量更大的氙、氡等也是如此。与其它稀有气体元素相比,氦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它的沸点和熔点低于其它任何已知的物质;它是唯一的一种表现出超流性的元素;它是唯一不能在标准状况下冷却凝固的元素——必须在0.95 K(−272.200℃)的温度施加25个大气压(2,500 kPa)的压力,才能使氦凝固。 到氙为止的稀有气体都有多个稳定的同位素,氡和鿫则没有稳定同位素。寿命最长的氡同位素222Rn的半衰期只有3.8天,222Rn会衰变为氦和钋,最终衰变产物则是铅;而目前已知的鿫同位素只有294Og,半衰期僅0.7毫秒。 稀有气体原子像大部分族中的原子一样,由于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增加。原子的大小与影响物质的许多性质。例如,电离能随着半径的增加而减少,因为较重的稀有气体中的价电子离核较远,因此更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稀有气体的电离能是每一个周期中最大的,这反映了它们的电子排布的稳定性,也导致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然而,有些较重的稀有气体的电离能较小,足以与其它元素和分子相比。巴特利特正是看到了氙的第一电离能与氧分子相似,而尝试用六氟化铂来把氙氧化,因为六氟化铂的氧化性非常强,足以把氧气氧化。稀有气体不能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的阴离子;也就是说,它们的电子亲合能是负值。 稀有气体的宏观物理性质主要来自原子之间的弱范德华力。原子之间的吸引力随着原子大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极化性的增加以及电离能的减少。这就是在第18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和原子间力增加,导致熔点、沸点、汽化热和溶解度增加的原因。密度的增加则是由于原子序数的增加。 稀有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几乎是理想气体,但它们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偏差提供了分子间作用力的研究的重要线索。兰纳-琼斯势,通常用来模拟分子间的作用,由约翰·兰纳-琼斯根据氖的实验数据提出,那时量子力学还没有发展到可以作为从第一性原理(即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工具。这些作用的理论分析变得易于处理,因为稀有气体是单原子,且原子是球形,这意味着原子之间的作用与方向无关(各向同性)。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组成了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8族。已经确认的元素是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和鿫(Og),前六者在标准状况下都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不可燃的气体。曾经有一段时间,它们称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第0族,因为大家认为它们的化合价为零,也就是说,它们的原子不能与其它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然而,后来发现有些稀有气体确实可以形成化合物(氖除外),这样“第0族”的名称便再没有人使用了。目前对第18族的最新元素鿫了解非常少。 与其他主族一样,此族元素的电子排布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主导化学性质变化趋势的最外层电子: 稀有气体的价电子层已满。价电子是最外层的电子,通常只有这些电子参与化学键。价电子层已满的原子是非常稳定的,因此很难形成化学键,也极难得到或失去电子。然而,在较重的稀有气体中(例如氡),最外层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电磁力要小于较轻的稀有气体(例如氦),因此较重的稀有气体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稀有气体记法 由于价电子层已满,因此稀有气体可以与电子排布记法结合起来,形成稀有气体记法。这种记法是先写出元素之前的最近的稀有气体,然后再写出从那里开始的电子排布。例如,碳的电子排布是1s22s22p2,稀有气体记法则是[He]2s22p2。使用这种记法更容易识别元素,也比完整的原子轨道记法要简短。 化合物 稀有气体的化学反应活性极低;因此,目前只制备出了数百个稀有气体化合物。氦和氖参与化学键的中性化合物目前还没有成功制备(虽然理论上少数氦的化合物是可以存在的),氡、氙、氪和氩也只表现出极低的活性。根据艾伦电负性的大小,可知反应活性的顺序为Ne < He < Ar < Kr < Xe < Rn < Og。 1933年,莱纳斯·鲍林预言较重的稀有气体可以与氟和氧反应,生成化合物。他预言了六氟化氪(KrF6)和六氟化氙(XeF6)的存在,推测XeF8可能存在但不稳定,也预测了氙酸可以转化成氙酸盐。目前已经证明了这些预言基本上是准确的,只有XeF8已知不但热力学上不稳定,动力学上也不稳定。 氙的化合物是稀有气体化合物中数量最繁多的。在大部分这些化合物中,氙原子的氧化态都是+2、+4、+6或+8,与电负性很高的原子如氟或氧键合,例如二氟化氙(XeF2)、四氟化氙(XeF4)、六氟化氙(XeF6)、四氧化氙(XeO4)以及高氙酸钠(Na4XeO6)。其中有些化合物可以在化学合成中作为氧化剂,特别是XeF2可以作为氟化剂。到2007年为止,已经制备出了大约五百种氙与其它元素键合的化合物,包括有机氙化合物(氙与碳原子键合),以及氙与氮、氯、金、汞和氙本身键合的化合物。氙与硼、氢、溴、碘、铍、硫、钛、铜和银键合的化合物也已制得,但只能在低温的稀有气体基质或超音速稀有气体射流中存在。 理论上,氡比氙要更活泼,因此应该比氙更容易与其它原子键合。然而,由于氡的同位素皆具高度放射性和极短的半衰期,实际上只制备出了少数氡的氟化物和氧化物。 氪没有氙活泼,但仍然制备出了一些氪的化合物,其中氪的氧化态为+2。二氟化氪是最重要和最容易制备的氪化合物。氪与氮和氧键合的化合物也已制得,但分别只在−60 °C(−76.0 °F)和−90 °C(−130.0 °F)以下稳定。 氪原子与其它非金属(氢、氯和碳)以及一些过渡金属(铜、银、金)键合的化合物也已制得,但只能存在于低温的稀有气体基质或超音速稀有气体射流中。2000年用类似的条件制备了最初几个氩化合物,例如氟氩化氢(HArF),以及一些氩与过渡金属铜、银、金键合的化合物。到2007年为止,还没有成功制备出含有氦或氖的共价键的化合物。 稀有气体(包括氦)可以在气相中形成稳定的多原子离子。最简单是1925年发现的氦合氢离子(HeH+)。因为它含有宇宙中最丰富的两种元素:氢和氦,因此被认为广泛存在于星际介质中。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已知的稀有气体准分子。这些化合物比如ArF和KrF只能在激发态稳定存在,其中一些用于准分子激光器。 稀有气体原子除了形成共价分子,还能形成非共价化合物。它们的包合物最早于1949年报道,这类化合物中一个稀有气体原子被特定的无机或有机配体容纳在晶格中。它们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稀有气体原子的大小必须与配体晶格的大小匹配。例如氩、氪和氙能与氢醌形成包合物,而氦和氖却不能,因为它们太小并且可极化性不够强。氖、氩、氪和氙还能形成由冰的晶格容纳稀有气体原子的水合物。 稀有气体能形成由富勒烯分子容纳稀有气体原子的内嵌富勒烯。1993年时发现60个碳原子的球状分子,可以与高压的稀有气体反应形成诸如的配合物(2这个记号表示氦原子在分子内,而不是与它形成共价键)。截止2008年,富勒烯与氦、氖、氩、氪和氙的配合物都已制得。这些化合物的用途主要是通过稀有气体原子的核磁共振波谱来研究富勒烯的结构和反应性。 | 稀有气体组成了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8族。已经确认的元素是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和鿫(Og),前六者在标准状况下都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不可燃的气体。曾经有一段时间,它们称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第0族,因为大家认为它们的化合价为零,也就是说,它们的原子不能与其它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然而,后来发现有些稀有气体确实可以形成化合物(氖除外),这样“第0族”的名称便再没有人使用了。目前对第18族的最新元素鿫了解非常少。 与其他主族一样,此族元素的电子排布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主导化学性质变化趋势的最外层电子: 稀有气体的价电子层已满。价电子是最外层的电子,通常只有这些电子参与化学键。价电子层已满的原子是非常稳定的,因此很难形成化学键,也极难得到或失去电子。然而,在较重的稀有气体中(例如氡),最外层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电磁力要小于较轻的稀有气体(例如氦),因此较重的稀有气体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稀有气体记法 由于价电子层已满,因此稀有气体可以与电子排布记法结合起来,形成稀有气体记法。这种记法是先写出元素之前的最近的稀有气体,然后再写出从那里开始的电子排布。例如,碳的电子排布是1s22s22p2,稀有气体记法则是[He]2s22p2。使用这种记法更容易识别元素,也比完整的原子轨道记法要简短。 化合物 稀有气体的化学反应活性极低;因此,目前只制备出了数百个稀有气体化合物。氦和氖参与化学键的中性化合物目前还没有成功制备(虽然理论上少数氦的化合物是可以存在的),氡、氙、氪和氩也只表现出极低的活性。根据艾伦电负性的大小,可知反应活性的顺序为Ne < He < Ar < Kr < Xe < Rn < Og。 1933年,莱纳斯·鲍林预言较重的稀有气体可以与氟和氧反应,生成化合物。他预言了六氟化氪(KrF6)和六氟化氙(XeF6)的存在,推测XeF8可能存在但不稳定,也预测了氙酸可以转化成氙酸盐。目前已经证明了这些预言基本上是准确的,只有XeF8已知不但热力学上不稳定,动力学上也不稳定。 氙的化合物是稀有气体化合物中数量最繁多的。在大部分这些化合物中,氙原子的氧化态都是+2、+4、+6或+8,与电负性很高的原子如氟或氧键合,例如二氟化氙(XeF2)、四氟化氙(XeF4)、六氟化氙(XeF6)、四氧化氙(XeO4)以及高氙酸钠(Na4XeO6)。其中有些化合物可以在化学合成中作为氧化剂,特别是XeF2可以作为氟化剂。到2007年为止,已经制备出了大约五百种氙与其它元素键合的化合物,包括有机氙化合物(氙与碳原子键合),以及氙与氮、氯、金、汞和氙本身键合的化合物。氙与硼、氢、溴、碘、铍、硫、钛、铜和银键合的化合物也已制得,但只能在低温的稀有气体基质或超音速稀有气体射流中存在。 理论上,氡比氙要更活泼,因此应该比氙更容易与其它原子键合。然而,由于氡的同位素皆具高度放射性和极短的半衰期,实际上只制备出了少数氡的氟化物和氧化物。 氪没有氙活泼,但仍然制备出了一些氪的化合物,其中氪的氧化态为+2。二氟化氪是最重要和最容易制备的氪化合物。氪与氮和氧键合的化合物也已制得,但分别只在−60 °C(−76.0 °F)和−90 °C(−130.0 °F)以下稳定。 氪原子与其它非金属(氢、氯和碳)以及一些过渡金属(铜、银、金)键合的化合物也已制得,但只能存在于低温的稀有气体基质或超音速稀有气体射流中。2000年用类似的条件制备了最初几个氩化合物,例如氟氩化氢(HArF),以及一些氩与过渡金属铜、银、金键合的化合物。到2007年为止,还没有成功制备出含有氦或氖的共价键的化合物。 稀有气体(包括氦)可以在气相中形成稳定的多原子离子。最简单是1925年发现的氦合氢离子(HeH+)。因为它含有宇宙中最丰富的两种元素:氢和氦,因此被认为广泛存在于星际介质中。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已知的稀有气体准分子。这些化合物比如ArF和KrF只能在激发态稳定存在,其中一些用于准分子激光器。 稀有气体原子除了形成共价分子,还能形成非共价化合物。它们的包合物最早于1949年报道,这类化合物中一个稀有气体原子被特定的无机或有机配体容纳在晶格中。它们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稀有气体原子的大小必须与配体晶格的大小匹配。例如氩、氪和氙能与氢醌形成包合物,而氦和氖却不能,因为它们太小并且可极化性不够强。氖、氩、氪和氙还能形成由冰的晶格容纳稀有气体原子的水合物。 稀有气体能形成由富勒烯分子容纳稀有气体原子的内嵌富勒烯。1993年时发现60个碳原子的球状分子,可以与高压的稀有气体反应形成诸如的配合物(2这个记号表示氦原子在分子内,而不是与它形成共价键)。截止2008年,富勒烯与氦、氖、氩、氪和氙的配合物都已制得。这些化合物的用途主要是通过稀有气体原子的核磁共振波谱来研究富勒烯的结构和反应性。 稀有气体化合物例如二氟化氙()被视作超价分子,因为它们违反了超價分子。这些化合物的成键可以使用三中心四电子键模型来解释。这种模型于1951年首次提出,描述了三个共线原子的成键状况。例如的成键可以用三个原子的p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来描述,氙原子全满的p轨道与每个氟原子半满的p轨道重叠,形成一个全满的成键轨道、一个全满的非键轨道和一个全空的反键轨道。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定域在两个端基原子上,这表明氟的高电负性促进了电荷的定域化。 较重稀有气体氪和氙的化学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较轻稀有气体氖和氦仍处于开始阶段,而最稳定的氖至今仍没有一种确认存在的化合物,目前只发现了一些不稳定的阳离子和未经证实的水合物。 自然存在与制备 稀有气体在宇宙中的丰度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氦是宇宙中仅次于氢的最丰富的元素之一,质量分数大约为24%。宇宙中的大部分氦都是在太初核合成中形成的,但是由于恒星核合成中的氢的聚变,氦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地球上的丰度则完全不同,氦仅仅是大气中第三丰富的稀有气体。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大气层中没有太初氦,因为氦的原子质量太小,无法被地球的引力场吸引在地球表面附近,因此會散逸至太空中。地球上的氦来自地壳中重元素(例如铀和钍)的α衰变,这样产生的氦往往积聚在天然气田中。另一方面,较丰富的氩来自于钾-40的β衰变。钾-40同样存在于地壳中,它衰變产生的氩-40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氩同位素,尽管它在太阳系中相当稀少。这个过程是钾氩测年法的理论基础。氙在大气中的丰度比预想的要低,这被称作“氙失踪问题”()。有一种理论认为缺少的氙可能被限制在地壳的矿石中。二氧化氙发现后,有研究认为氙能取代硅酸中的硅从而固定在地壳中。氡在岩石圈中通过镭的α衰变生成。它会通过裂缝逸出石材进入建筑物,并在通风不佳的建筑物内积聚。因为氡的放射性很强,它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估计仅在美国每年就有21000人死于氡引发的肺癌。至於鿫則不存在於自然界中,只能透過粒子加速器人工合成,且製備難度極大,至今科學家只成功合成出五個(亦可能為六個)鿫原子。 氖、氩、氪和氙都是从空气中使用气体液化的方法获得的,先将各种气体液化,再根据沸点不同来分馏,将混合物分离成不同的馏分。氦通常提取自天然气,而氡可以从镭化合物放射性衰变的产物中分离出来。稀有气体的价格取决于他们的自然丰度,因此氩最便宜而氙最昂贵。右侧的表格给出了2004年时实验量的各种稀有气体在美国的销售价格。 应用 稀有气体的熔沸点非常低,是用途广泛的低温学工作介质。特别是沸点低达4.2K(−268.95 °C)的液氦可以用于冷却核磁共振成像和核磁共振波谱法所需的超导磁铁。尽管液氖的冷却温度没有液氦那么低,但是仍在低温学中广泛使用,因为它的制冷量是液氦的40倍、液氢的3倍。 因为氦在液体尤其是脂质中的溶解度较低,它在潜水员的呼吸气体中代替了氮气。人受到类似于水肺潜水的压力时,气体会被血液和人体组织吸收,这会造成氮麻醉的严重后果。因为溶解度远比氮气小,少量的氦被带入细胞膜。而用氦代替呼吸混合气中的部分成分时(例如三混气和氦氧混合剂),潜入较深后上浮时的麻醉反应可以大大减轻。氦的低溶解性为减压病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由于溶解在体内的气体减少,上浮时由于减压而形成的气泡将大大减少。另一种稀有气体氩被视作水中呼吸器潜水最好的防水衣填充气体。氦也用作核反应堆中核燃料棒的填充气体。 自从1937年的兴登堡灾难以来,尽管相对氢气会使浮力降低8.6%,但因密度小且不可燃,各国仍使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飞艇和气球。 稀有气体在许多场合中用于提供惰性气氛。氩在化学合成时常用于保护对氮气敏感的化合物。固态氩也用于研究活性中間體等非常不稳定的化合物,方法是在超低温下将其隔离在固态氩构成的基质中。氦是气相色谱法中的载色剂、温度计的填充气,并用于盖革计数器和气泡室等辐射测量设备中。氦和氩都用作焊接电弧的保护气和贱金属的焊接及切割的惰性保护气。它们在其他冶金过程和半导体工业中硅的生产中同样有着广泛应用。 由于化学活性很低,稀有气体广泛的应用于照明领域。氩和氮的混合气体是白炽灯中填充的保护气。氪可降低灯丝的蒸发率而常用于色温和效率更高性能白炽灯,特别在卤素灯中可将氪与少量碘或溴的化合物混合充入。此外,在放电灯中填充不同的稀有气体,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如霓虹灯中常见的氖灯。尽管称为氖灯,其中通常含有其他气体和磷,它们在氖发出的橙红色光的基础上加入了其他颜色。氙通常用于氙弧灯,因为它们的近连续光谱与日光相似。这种灯可用于电影放映机和汽车前灯等。 稀有气体可用于准分子激光器,这是因为它们可形成短暂存在的电子激发态受激子()。这些用于激光器的受激子可能是稀有气体二聚体,例如Ar2、Kr2或Xe2,更有可能是与卤素结合的受激子,例如ArF、KrF、XeF或XeCl。这些激光器产生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其中ArF产生的紫外线波长为193纳米,而KrF为248纳米。这种高频率的激光使高精密成像成为现实。准分子激光有诸多工业、医药和科学用途。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显微光刻法和微制造必须用到准分子激光。激光手术,例如血管再成形术和眼部手术也需用到准分子激光。 一些稀有气体有直接的医学用途,如:氦有时用于改善哮喘患者的呼吸;氙则因为在脂质中的高溶解度成为一种麻醉剂,比常用的一氧化二氮(俗称笑气)更为有效,且容易从体内排出而麻醉后苏醒也较快。氙在超极化核磁共振成像中用于拍摄肺的医学影像。具有强辐射性的氡只能微量制取,可用于放射线疗法。 大多數離子推進器以惰性氣體作為推進劑。由於離子推進器不是以化學反應驅動的,因此需要化學惰性的燃料來防止燃料與推進器上的任何其他物質發生不必要的反應,從而腐蝕機體,減短使用壽命,化學惰性的燃料也能避免對環境造成汙染。目前許多推進器都使用氙作為燃料,因為它的高原子序使其游離能很低,從而很容易電離。且氙在室溫下能夠以液態儲存,在推進器運作時可輕易轉化為氣體。然而,目前全球氙供應短缺且價格昂貴(2021年每公斤氙約3,000美元)。2018至2023年間,星鏈網路衛星上的霍爾效應推進器使用成本更低的氪作為燃料,之後星鏈衛星改用氬霍爾效應推進器以求更高的比衝。 由於鿫只能用粒子加速器人工合成,且製備難度極大,製備出的量又極少(至多幾顆原子),生成後又會很快衰變,因此鿫除了學術研究之外沒有任何已知的應用。 放电色 气体放电发出的光的颜色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 放电参数(电流密度、电场和温度等的局部值——注意第一行中放电颜色的变化); 气体纯度(少量杂质气体都可能影响颜色); 放电管的材料(最后一行用厚家用玻璃制成的放电管会抑制紫外线和蓝光的产生)。 註釋 参见 稀有氣體性質表,物理性质的扩展列表。 惰性金属,化學性質穩定,抗腐蚀和氧化的金属。又稱貴金屬。 非活性氣體,在特定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工业煤气 参考文献 |
全球人口數量爆炸性的增長:從1804年的10億、1927年20億、1959年30億、1974年40億、1987年50億、1999年60億、2011年70億、2022年已達80億。 歷年來世界上的人口 按照现代人是在5万年前出现的来算,考虑到那时没有人口限制,平均寿命短,一个年轻的人口结构和较高的生育率——每个母亲大约会生6到8个孩子,美国人口学者卡尔·郝伯(CarlHaub)认为,在农业出现以前,在以狩猎为生的方式下,全世界的人口大约只有500万到1000万。到了公元1世纪,根据当时罗马、中国和地中海地区的断断续续的人口普查,世界人口已增长至3亿。对此用一个较高的出生率就可以估算出,迄今为止地球上总共生活过大约1060亿人。我们现在的地球有73亿人,占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总人口的6.8%。在1900年,全世界只有16亿人,但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世界人口的激增,所以我们现有人口占地球曾有人口的比例在上升。 截至2011年11月,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大约是所有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6%,由此估算,曾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口1167亿。 参见 国家人口列表 世界人口 Population | 人口再生产类型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传统型: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仅见于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多为发展中国家,如亚洲的巴基斯坦。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长率,如欧洲的德国,目前东亚大部分国家除蒙古及北韓外为这一类型。 人口爆炸 用來形容某地區的人口突然快速地增長,就像炸彈爆炸的一瞬間般。人口爆炸通常都會發生在戰爭之後的一至兩年,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人口爆炸。 全球人口數量爆炸性的增長:從1804年的10億、1927年20億、1959年30億、1974年40億、1987年50億、1999年60億、2011年70億、2022年已達80億。 歷年來世界上的人口 按照现代人是在5万年前出现的来算,考虑到那时没有人口限制,平均寿命短,一个年轻的人口结构和较高的生育率——每个母亲大约会生6到8个孩子,美国人口学者卡尔·郝伯(CarlHaub)认为,在农业出现以前,在以狩猎为生的方式下,全世界的人口大约只有500万到1000万。到了公元1世纪,根据当时罗马、中国和地中海地区的断断续续的人口普查,世界人口已增长至3亿。对此用一个较高的出生率就可以估算出,迄今为止地球上总共生活过大约1060亿人。我们现在的地球有73亿人,占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总人口的6.8%。在1900年,全世界只有16亿人,但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世界人口的激增,所以我们现有人口占地球曾有人口的比例在上升。 |
時區,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以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时角)决定时间,这就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的时间有所不同(地方时)。1863年,首次使用時區的概念,透過设立一个区域的标准时间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題。 世界各國位於地球不同位置上,因此不同國家,特別是東西跨度大的國家日出、日落時間必定有所偏差。這些偏差就是所謂的時差。 历史 在农业社会,世界各地一般采用各自的地方时。十九世纪随着长途铁路运输的发展,1870年代加拿大铁路工程师史丹佛·佛萊明()首次提出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1883年11月18日,美国铁路部门正式实施五个时区。1884年华盛顿召開的子午线国际会议正式通过采纳这种时区划分,称为世界标准时制度。 理论时区 理论时区以被15整除的經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延伸7.5度,即每15°划分一个时区,这是理论时区。理论时区的时间采用其中央经线(或标准经线)的地方时。所以每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相差多少个时区,就相差多少个小时。因此推算,東12區與西12區為同一地方,为避免同一地方日期卻相差一天的矛盾,提出國際換日線的概念,國際換日線東側比西側遲整整24小時。 法定时区 但是,为了避开国界线,有的时区的形状并不规则,而且比较大的国家以国家内部行政分界线为时区界线,这是实际时区,即法定时区。 时区表示法 ISO 8601 | 8601 协调世界时 如果时间是以协调世界时(UTC)表示,则在时间后面直接加上一个“Z”(不加空格)。“Z”是协调世界时中0时区的标志。因此,“09:30 UTC”就写作“09:30Z”或是“0930Z”。“14:45:15 UTC”则为“14:45:15Z”或“144515Z”。 UTC时间也被叫做祖鲁时间,因为在北约音标字母中用“Zulu”表示“Z”。 UTC偏移量 UTC偏移量用以下形式表示:±[hh]:[mm]、±[hh][mm]、或者±[hh]。如果所在区时比协调世界时早1个小时(例如柏林冬季时间),那么时区标识应为“+01:00”、“+0100”或者直接写作“+01”。这也同上面的“Z”一样直接加在时间后面。 "UTC+8"表示當協調世界時(UTC)時間為凌晨2點的時候,當地的時間為2+8點,即早上10點。 缩写 时区通常都用字母缩写形式来表示,例如“EST、WST、CST”等。但是它们并不是ISO 8601标准的一部分,不应单独用它们作为时区的标识。一些缩写可能意义模糊,例如“BST”应当是英国夏令时,但在1968年到1971年间被重命名为“英国标准时”,这只是因为立法者不愿称其为中欧时间。在该法案中还确认英国的标准时间仍然为格林威治标准时。 全球UTC偏移量 |
王勃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為隋末大儒王通,叔祖為隋唐之際隱士詩人王績,父親王福畤。王勃自少聰慧,九歲時讀顏師古《漢書注》,作《漢書指瑕》;少年時已在洛陽參加官員間的宴會,並受邀作詩;十四歲時得劉祥道舉薦「幽素科」。王勃熱衷於功名,致力撰寫詩賦呈獻給高官,劉祥道、賀蘭敏之、沛王李賢和唐高宗都欣賞他的詩歌。十七歲時,王勃被沛王徵為侍讀,667年到東吳遊覽。正當少年得志之時,王勃遇上沉重打擊。669年,諸王鬪雞,王勃為沛王撰文《檄英王雞》,唐高宗看到此文,憤怒地說:這樣做會增加兩位王子互相鬥爭之心。即日斥退王勃,不再讓他進入王府。同年七月,王勃有西南之行,遊覽蜀地景物,藉以排遣政治失意。自669年秋,王勃與盧照鄰結伴而行,先後到梓州、成都、彭州等地,在蜀地結識各級官員,撰寫宴會詩的序文,藉機顯露才華。 流寓三年後, 671年王勃回京,參加由吏部侍郎裴行儉主持的銓選考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同時參選,成為文壇佳話。王勃致力呈獻著作,對象包括當時掌管詮選的裴行儉與李敬玄,王勃又向裴行儉上「啟」,陳述己見與大志,名氣迅速傳遍天下,結果「三府」交相徵聘,王勃卻因病請辭,請求為虢州參軍。王勃在虢州時,官奴曹達因犯法而向王勃求保護,王勃把他藏起來,後來覺得藏不住了,怕受到連累,暗地裏殺了曹達。事情被揭發後,王勃被判死刑,674年改元大赦,王勃得以出獄,於675年回歸故鄉龍門;父親王福畤因王勃的罪行而失官,被逐為交趾縣令。同年六月時李賢晉封太子,再大赦,王勃可以回復舊職,但沒有接受,八月與父親從龍門出發南下,這等於他與父親同時被流放。父子路經洪州滕王閣,參與宴會,王勃撰成不朽名篇《滕王閣序》。後南行途中,王勃渡海溺死(一說王勃南下與其父會合時溺死),年二十八。王勃寫文章時不打草稿,有時蒙上被子,像在睡覺,起來後下筆立成,時人稱之「腹稿」。 文學 詩歌 近體詩 王勃對詩歌的革新,表現在對偶句及詩歌結尾的撰寫,其律詩較當時流行的宮廷詩歌簡單和個性化,後來發展成盛唐律詩的特點。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達直接,與當時宮廷詩風的矯飾作風形成鮮明對照:「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作者在長安送別友人到四川去做縣尉,往西南望去,只見一片風煙,氣象開闊博大,抒發即使遠隔天涯,知己仍像親近的鄰居一樣,心靈相通。五律《易陽早發》描述夜空中的涼飆和流螢,與白日艱苦的旅程,「復此涼飆至,空山飛夜螢」,表達了詩人旅途上的愁悶。王勃也寫過一些隱士詩和遊仙詩,但不及其送別詩與旅行詩出色。 王勃的絶句自我色彩強烈,五絕《山中》是他在後世最流行的作品之一:「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此詩乃寓居巴蜀時所作,抒發未能回歸長安的悲哀,在深秋黃昏時份,但見山上都是黃葉在飄零飛舞。王勃能走出宮廷詩人的園林遊覽,描寫大自然的壯麗和險峻陡峭的景象。他途經劍閣山區,寫下五絕《普安建陰題壁》,敘述在山上俯瞰看似無底的河流,旅途艱辛,雲霧籠罩,引出遊子何時可歸的憂慮。《江亭夜月送別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頭兩句用字典雅,尾句則樸素,說明江亭關閉的原因,表現了滲透人和景物的寒冷感覺。王勃也善於用宮廷風格寫精巧矯飾的絕句,如七絕《秋江送別二首》。排律《泥溪》對句出色,句法曲折,感受新鮮,將水行的危險與陸行的危險相對,景象奇異美麗。 古體詩 樂府方面,王勃並不因循樂府舊題的固有體式規限,「自我作古」,從傳統中解放出來,創製與舊題樂譜不同的作品,改造傳統樂府體式,形式上的特色包括篇幅加長,以四句或六句為一解,以及多長短句雜言。其長篇歌行《秋夜長》、《採蓮歸》、《臨高臺》,都是從樂府擴展而成。王勃通過對原調的改動,在字句和分章都使之向整齊韻律推進,大幅加長原調短曲,以充實敍事抒情內容。《秋夜長》敘述思婦長夜不寐,悲傷幽怨,詩歌以思婦喻己,以征夫離家而去比喻君王疏遠自己,透過描寫傳統遊子思婦相思之情,寄寓自己對昔日光輝的緬懷。《採蓮曲》似為六朝同題作品的模仿,其詩增長篇幅,雜言為詩以及基本上以四句構成一韻組,最為明顯的曲體特徵是使用三言句,一曲之中自生起伏,以四句為一解,藉以轉換場景焦點,從採蓮景象、女子相思、征夫未還、雁書來至等,一解一景,突出採蓮女思念征夫的主題。採蓮女懷想夫君之事有所寓意,詩句描繪採蓮女的美豔,並加入遊子思婦的題材。 王勃《隴西行》以樂歌形式重寫史事,全詩分十章,敘述隴西故事,聚焦於《史記.李將軍列傳》所述的李廣生平事蹟。王勃七言歌行中的傑作是《臨高台》,此詩沿用樂府舊題,音節富於變化,富於抒情色彩,描寫從高台觀察京城的景象,「高台四望同,帝鄉佳氣鬱葱葱」;結尾的死亡象徵寫得漫不經意,寄寓對人生短暫的感傷。詩人通過俯瞰城市,看到美麗的短暫無常,表現及時行樂、榮華易逝的思想。七言古詩《滕王閣》表達世俗榮華短暫無常的主題,滕王閣只是短暫的尋歡作樂歌舞之地,與之相對的是永恒的大江。王勃從未從軍塞外,卻寫有邊塞樂府,對邊塞地名的鋪排妙用,展現了廣博學問與對國家的深厚感情。 辭賦 王勃入蜀前辭賦文風綺靡,用典繁密,語言雕琢;入蜀後辭賦風格清新脫俗,語言平易曉暢。早期辭賦之作有《七夕賦》、《九成宮東臺山池賦》。其中《寒梧棲鳳賦》是唐代律賦的最早作品,是唐代定韻作賦的最早作品之一,賦文引經據典,用語雅正,寫鳳凰非醴泉不飲,非練實不食的高傲性格,勾畫了作者清高卻未受青睞的形象,抒發渴望得到重用,語氣不卑不亢,行文婉轉有度。四韻短賦經王勃的實踐,使其題材開闊,體裁靈便,抒情詠物到達了新高峰。《馴鳶賦》體制趨向短小和格律化,有鮮明個人色彩,以自傲的鳶鳥形象,勾畫自身仕途挫折的遭遇。盧照鄰亦作有同名《馴鳶賦》,二賦互吐心聲,嗟嘆境遇。王勃感嘆當初以為天地之大可作一番大事業,結果卻受傷被困,抒發挫折後「與道浮沉」的豁達。在《江曲孤鳧賦》中,作者磨平了憤慨,表達的是悠閒自適,與世無爭的思想,與屈原楚辭《卜居》同樣選用孤鳧為意象,以對比手法突出己志,捕捉鳧鳥孤身暢遊之樂,寄託詩人摒棄名利,逍遙自樂的出世思想。 | 思想 文藝觀方面,王勃貶斥龍朔年間(661—664)的浮誇文風,大力主張文章的「剛健」與「風骨」。在上呈吏部侍郎裴行儉的啟中,王勃上承裴子野《雕蟲論》的觀點,認為雕琢文風乃朝政衰敗的因由,高舉儒家經典以批評時文的綺靡,並指出時文崇尚雕琢乃「以詩賦為先」的選官制度使然,批評官員考核過度強調詩賦寫作,使士人趨之若鶩,捨本逐末。王勃也寫下大量學術著作,大部份與儒家思想有關。 文集 楊炯編的王勃文集有三十卷(一說由王勃之兄王勮、王勔主持編纂),編纂於684至689年間。其後散佚嚴重,今存的明代刊本王勃集只有兩卷,是從《文苑英華》等文集再編的輯本,清代蔣清翊加以注釋,撰成《王子安集註》。初唐時《王勃集》就傳至日本,至今保存了《王勃集》卷28、卷29、卷30的古抄本殘本。日本正倉院保存著稱為《王勃詩序》的抄本,年代記錄是「慶雲四年」(707年),共保存王勃序41篇,其中有20篇不見於明清時中國的文獻,文字比中國現存的刊本更接近王勃原本。 評價 王勃是初唐最享負盛名的作家之一,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裴行儉評論王勃「華而不實」,潛質優厚但卻一事無成。楊炯稱許王勃對宮廷詩歌雕琢的文體進行變革,讚揚王勃開一代之風,乃使「積年綺碎,一朝清廓」,其剛健文風超脫了南朝的綺麗,為一眾時人所學習倣效。七世紀中期時人評論初唐四傑辭藻華麗而「輕薄」,據盛唐詩人杜甫詩《戲為六絕句六首》其二曰:「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元代方回高度評價王勃詩歌的技巧。明末唐汝詢把唐代絕句抒情之功歸於王勃。近人葉嘉瑩批評王勃「對於人生沒有太深入的了解,在思想性方面並沒有什麼深度」,「不能成為真正好的第一流詩人」。宇文所安讚賞王勃對偶句的創作:「作為中國最著名的駢文作家之一,王勃的真正力量在於描寫及構造完美的對句的能力」。陳偉強評論王勃「詩賦駢文,雕琢華麗,不脫六朝氣習」,其人「才華洋溢,可惜英年早逝,否則其文學與學術成就必定遠不止此」。 傳說 五代時王定保《唐摭言》記載,王勃十四歲時出席了南昌的一次宴會,南昌府都督閻公在滕王閣宴請賓客,大家飲酒作詩收集起來,前面還要寫一篇序文。閻公請參加宴會的文人作序,王勃以外,大家都謙讓。都督事先已讓其女婿準備好序文,以便在盛會中表現才能。不料王勃席間自告奮勇寫了《滕王閣序》,閻公憤然離席,令下官伺其下筆。初聞文章開頭,閻公評價說「亦是老生常談」;接著又報,閻公聽聞後沉吟不語;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對仗,閻公大驚喊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參見 水仙尊王 參考文献 |
地壳中含有 2.27% 钠,是地壳中第七丰富的元素,也是第五丰富的金属,仅次于铝、铁、钙和镁,位于钾之前。钠在海洋中的丰度为 1.08 mg/L。由于其高反应性,钠从不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它存在于许多矿物质中,一些非常易溶,例如石盐和,另一些则溶解性较差,例如角闪石和沸石。某些钠矿物,如冰晶石和长石不溶于水,这源于它们的聚合阴离子。 太空的钠 原子钠在光谱的橙黄色部分有极强的谱线(和钠灯的谱线一样)。这存在于很多恒星的谱线中,包括太阳。1814年,约瑟夫·冯·夫琅和费在研究太阳光谱中的谱线(夫琅和费线)时首次研究了这条线。他把这条线命名为D线,尽管它其实是由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分开的紧密的线。 D 线的强度意味着它已在许多其他天文环境中被检测到。在恒星中,可以在任何表面冷却到足以使钠以原子形式(而不是电离的离子形式)看到它。这对应于黃-白矮星和温度更低的恒星。许多恒星似乎有钠吸收线,但这实际上是由前面的星际物质中的气体引起的。这两者可以通过高分辨率光谱来区分,因为星际谱线比通过恒星自转产生的线窄得多。 在许多太阳系环境中也检测到了钠,包括水星的大气层、月球的散逸层和许多天体。一些彗尾中含有钠,而它们是在 1997 年对海尔-波普彗星的观测中首次发现的。钠甚至在一些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中被检测到了。 生产 每年生产 100,000 吨的金属钠。金属钠在 19 世纪后期首次商业化生产,由碳酸钠在 1100 °C下的碳热反应而成。这类似于生产金属铝的的第一步。 Na2CO3 + 2 C → 2 Na + 3 CO 人们对铝的高需求创造了生产钠的需求。通过电解熔盐浴生产铝的霍尔-埃鲁法的引入结束了对大量钠的需求。1886年,又开发了基于还原氢氧化钠的相关工艺。 基于 1924 年获得专利的工艺,钠现在是通过熔融氯化钠的电解来进行商业生产。这个反应会在中完成,其中 NaCl 会和氯化钙混合,使熔点下降到 700 °C以下。由于钙的电正性比钠低,所以没有钙会沉积在阴极。这个方法比之前的(电解氢氧化钠)便宜。 由于储存和运输困难,钠的市场波动较大。它必须储存在干燥的非活性气体气氛或无水矿物油里,以防止形成氧化钠或超氧化钠氧化膜。 用处 尽管金属钠有很多重要的用处,钠化合物有更多的用处。每年都会生产数百万吨的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钠广泛用于除冰,也用作为防腐剂。碳酸氢钠的使用包括烘焙、作为膨松剂和。类似钾,许多重要的药物都添加了钠以提高生物利用度。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钾是更好的离子,但钠的价格和原子量较低。氢化钠在各种有机反应(例如羟醛反应)和无机化学中用作还原剂。 金属钠主要用于制造硼氢化钠、叠氮化钠、靛蓝和三苯基膦。曾经,钠常见的用途是制造四乙基铅和金属钛。由于四乙基铅被淘汰了,新的钛生产方法也出现了,钠的产量在 1970 年后下降。钠还用作合金、硬水软化、以及当其它物质无效时,金属的还原剂。钠灯有时用于城市的街道照明,会发出橙黄色至桃色的光。钠或和钾的合金都是干燥剂,在干燥时会和二苯基甲酮一起形成强烈的蓝色。在有机合成中,钠可用于各种反应,如伯奇还原反应,也可用于以定性分析化合物。钠和醇反应,形成醇钠;而钠的氨溶液可以把炔烃还原成反式烯烃。放射钠 D光的激光器用于制造激光导引星,辅助陆基可见光望远镜的自适应光学。 传播热量 液态钠在某些核反应堆中用作传热剂,因为它具有在反应堆中实现高中子通量所需的高热导率和低中子吸收截面。钠的较高沸点允许反应堆在正常压力下运行,但它的缺点包括不透明性(阻碍了视觉维护)以及爆炸性。放射性的钠-24在运行过程中可能由钠的中子活化产生,有轻微辐射危害。在从反应堆中取出后的几天内,它的放射性就会停止。如果反应堆需要频繁开关,就会使用 NaK,因为 NaK 在室温下是液体,不会在管道中凝固。在这种情况下,钾的自燃性需要额外的预防措施来防止和检测。钠的另一种传热应用是高性能内燃机中的提升阀。阀杆部分中充满钠,并作为热导管来冷却阀门。 生物影响 对人体的影响 鈉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素。它可调节血液体积、血压、渗透平衡和 pH。钠的最低生理需求从新生儿的每天约 120 毫克到 10 岁以上的每天 500 毫克不等。 含量與分佈 人體鈉含量為105克,其中骨骼表面佔總含量的30%。血鈉正常濃度為每升血液含鈉3.15-3.4克。 饮食 氯化钠是饮食中钠的主要来源,在腌制食品、等商品中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 对于美国人来说,大多数氯化钠来自方便食品。钠的其它来源包括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钠和谷氨酸钠 (MSG)、亚硝酸钠、糖精钠、碳酸氢钠(泡打粉)和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 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3克,兒童與少年為1.5-2.2克美国国家医学院将钠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设为每天 2.3 克,但一个普通美国人每天消耗 3.4 克的钠。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天摄入不超过 1.5 克的钠。 高钠消耗 摄入高钠並不健康,会导致心脏机械性能的改变。高钠摄入还与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中风有关。 高血压 较高的钠摄入量与较高的血压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有研究发现,每天将钠摄入量降低 2 克,会使收缩压降低约 2到 4毫米汞柱。据估计,钠摄入量的减少将会使高血压病例减少 9% 至 17%。 高血压每年导致全球 760 万人过早死亡。(注意盐里只含有 39.3% 的钠,剩下的部分都是氯和其它微量元素,所以 2.3 g 的钠就是 | 鈉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營養素。它可调节血液体积、血压、渗透平衡和 pH。钠的最低生理需求从新生儿的每天约 120 毫克到 10 岁以上的每天 500 毫克不等。 含量與分佈 人體鈉含量為105克,其中骨骼表面佔總含量的30%。血鈉正常濃度為每升血液含鈉3.15-3.4克。 饮食 氯化钠是饮食中钠的主要来源,在腌制食品、等商品中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 对于美国人来说,大多数氯化钠来自方便食品。钠的其它来源包括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钠和谷氨酸钠 (MSG)、亚硝酸钠、糖精钠、碳酸氢钠(泡打粉)和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 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3克,兒童與少年為1.5-2.2克美国国家医学院将钠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设为每天 2.3 克,但一个普通美国人每天消耗 3.4 克的钠。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天摄入不超过 1.5 克的钠。 高钠消耗 摄入高钠並不健康,会导致心脏机械性能的改变。高钠摄入还与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中风有关。 高血压 较高的钠摄入量与较高的血压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有研究发现,每天将钠摄入量降低 2 克,会使收缩压降低约 2到 4毫米汞柱。据估计,钠摄入量的减少将会使高血压病例减少 9% 至 17%。 高血压每年导致全球 760 万人过早死亡。(注意盐里只含有 39.3% 的钠,剩下的部分都是氯和其它微量元素,所以 2.3 g 的钠就是 5.9 g的食盐,约为一茶匙。)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患有高血压和前高血压的成年人应将每日钠摄入量减少到 1.5 克。 生理影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体内的液体量和钠浓度。肾脏中血压和钠浓度的降低会导致肾素的产生,进而产生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从而刺激钠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当钠浓度增加时,肾素的产生减少,钠浓度恢复正常。钠离子 (Na+) 是神经元功能以及细胞和细胞外液之间渗透调节的重要电解质。这在所有动物中都是通过钠钾泵来实现的。 钠是细胞外液中最普遍的金属离子。 人类血液中异常低或异常高的钠水平在医学上分别为低血钠症和高血钠症。这些情况可能是由遗传因素、衰老或长期呕吐或腹泻引起的。 对植物的影响 在C4类植物中,钠是一种有助于新陈代谢的微量营养素,特别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再生和叶绿素的合成中。它在多种作用中可以替代钾,例如维持膨压和帮助气孔的打开和关闭。土壤中过量的钠会通过降低水势来限制水分的吸收,这可能会导致植物枯萎。细胞质中钠浓度过高会导致酶抑制,进而导致坏死和萎黄病。作为回应,一些植物已经发展出机制来限制根部对钠的吸收,将其储存在细胞的液胞中,并限制盐分从根部向叶子的运输。过量的钠也可能储存在旧的植物组织中,限制对新生长的植物组织的损害。盐生植物已经适应在富含钠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危险性 钠遇水形成可燃的氢气和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因此摄入并接触皮肤、眼睛或粘膜上的水分会导致严重灼伤。钠在水中爆炸,因为形成了高爆炸性的氢气和可溶于水的氢氧化钠(这使表面积增加)。然而,钠在空气中被点燃或自燃(据报道,当钠达到 290 °C时发生)产生的火相对温和。如果是大块的钠(非熔融),由于会形成保护层,它与氧气的反应会变慢。水类灭火器只会加剧钠火,二氧化碳和二氟氯溴甲烷也不应该用于钠火。金属产生的火是D类火,但不是所有的 D类灭火器都对钠火有效。一种对钠火有效的灭火剂为 Met-L-X。其它有效灭火剂包括 Lith-X,由石墨粉、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和干沙组成。通过惰性气体将钠与氧气隔离,可以防止核反应堆中的钠火灾。使用称为集水盘系统的多种设计措施可以防止池型钠火。它们将泄漏的钠收集到一个与氧气隔离的泄漏回收罐中。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Sodium at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Etymology of "natrium" – source of symbol Na The Wooden Periodic Table Table's Entry on Sodium Sodium isotopes data from The Berkeley Laboratory Isotopes Project's 还原剂 碱金属 |
杨德威 著作 诗文集有《杨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共33首。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注釋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古诗库:杨炯全集 唐朝詩人 初唐四傑 唐朝校书郎 | 杨炯擅长写边塞诗,气势轩昂,风格豪放。明胡应麟《诗薮·内编》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张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也。” 家庭 曾祖 杨初,隋朝常州刺史、华山公 祖父 杨德威 著作 诗文集有《杨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共33首。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注釋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古诗库:杨炯全集 唐朝詩人 |
6月18日——匈牙利外交部長拉依克因通敵罪遭逮捕。 6月24日——荷蘭軍隊撤出印尼首都日惹。 6月25日——毛澤東被民國政府最高法院檢察署通緝。 6月28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6月29日——南非聯邦开始实行种族隔离计划。 7月 7月13日——梵蒂冈把所有信奉和讲授共产主义学说的天主教徒逐出教会,并拒绝为“自觉并任意地”支持共产党活动的人举行圣礼。 7月13日——澎湖縣發生澎湖七一三事件。 7月16日——中華民國國軍开始从中國大陸撤退至台灣,中国大陆各地紛紛被中國共產黨执掌政权。 8月 8月5日——美國國務院為辯護其對華靜觀政策,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 8月8日——不丹獨立。 8月12日——《日内瓦公约》签署。 8月29日——蘇聯試爆第一顆原子彈。 9月 9月21日——中國共產黨在北平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9月23日——苏联試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9月25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代表7万名国军驻疆官兵,通电起义。9月26日,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迪化市政府市长屈武通电投共,中共控制了新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权已控制中国西北地区,获得中国北方全部领土。 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 10月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成立,中華民国政府迁往台湾。此后至1950年初,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實控區域不断扩大,中華民國行政區域急剧缩减为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东沙群岛、部分南沙群岛和大陆沿海部分小岛屿。 10月2日——蘇聯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交。 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10月12日——民国政府宣佈自本日起西遷重慶辦公,廣東省政府則移設海南島。 10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湖南全境。國軍放棄廣州。 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佔領廣州。 10月14日——12月,中国张家口爆发了张家口鼠疫,75人死亡。 10月25日——金門縣爆發古寧頭戰役,中華民國國軍全殲登陸的中國人民解放军。 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佔領中山县。 11月 11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乘夜進攻舟山登步島,國軍石覺部奮力抗敵。登步島戰役爆發。 11月9日——發生兩航事件。在香港的中国航空與中央航空運輸公司的人員於當天早上駕駛了12架飛機從香港啟德機場飛往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大陸地區,其中一架飛抵北京,其它飛機飛抵天津。 11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軍迫近重慶郊區。中华民国政府再西迁至成都。 11月29日——第一枚人工晶体由Ridley医生在伦敦St.Thomas医院为病人植入。 12月 12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彭德懷、徐向前等部入四川北部,會合林彪、劉伯承等部,對成都採取大包圍形勢。成都外圍展開激戰。蔣指示閻錫山作好當晚離開成都之準備。蔣決定中華民國政府遷移臺北,指示行政院召開緊急會議。是晚8時,行政院舉行會議,通過國府遷設台北,隨即發佈「總統令」:「政府遷設台北,並在西昌設大本營,統率陸海空軍在大陸指揮作戰。此令。」成都設置防衛司令部。胡宗南接防成都市區。 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云南投共,公開通電歸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12月10日——下午蔣飛返台北。蔣帶著兒子蔣經國,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往台北,從此台海兩岸分治,蔣再也沒回到中國大陸。贵州省政府秘书长何朝宗以贵州省代主席的名义,宣布贵州投共,公开通电归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12月11日——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在彭县宣布投共,公开通电归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12月17日——缅甸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2月27日——荷兰承认印度尼西亚的独立。 12月28日——黑克勒-科赫成立。 12月30日——印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 1月1日——徐小鳳,香港女歌手 1月12日——村上春樹,日本小說家 1月18日——菲力浦·史塔克,法國設計師 1月20日——斯琴高娃,中國女演員 1月29日——黃錦燊,香港男演員 2月13日——葉菊蘭,台湾政治人物 4月21日——,马来西亚第八任首相慕尤丁夫人 4月30日——安东尼奥·古铁雷斯,第114任葡萄牙总理,第9任联合国秘书长 5月21日——潘迎紫,台灣與香港女演員 5月22日——胡國雄,香港足球運動員 6月22日——梅麗·史翠普,美國影星 7月3日——薄熙來,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 7月22日——蕭若元,香港人網創辦人 7月26日——他信·西那瓦,第23任泰國總理 8月22日——高樂聖,美國外交官,前駐香港總領事及駐塞普勒斯大使。 12月8日——蘇紹連,台灣知名詩人。 12月22日——程翔,記者 逝世 诺贝尔奖 物理:汤川秀树 化学:威廉·吉奧克(William Francis Giauque) 生理和医学:瓦爾特·魯道夫·赫斯(Walter Rudolf Hess)、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Antonio Caetano De Abreu Freire Egas Moniz) 文学: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和平:约翰·博伊德·奥尔(Lord | 8月5日——美國國務院為辯護其對華靜觀政策,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 8月8日——不丹獨立。 8月12日——《日内瓦公约》签署。 8月29日——蘇聯試爆第一顆原子彈。 9月 9月21日——中國共產黨在北平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9月23日——苏联試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9月25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代表7万名国军驻疆官兵,通电起义。9月26日,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迪化市政府市长屈武通电投共,中共控制了新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权已控制中国西北地区,获得中国北方全部领土。 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 10月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成立,中華民国政府迁往台湾。此后至1950年初,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實控區域不断扩大,中華民國行政區域急剧缩减为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东沙群岛、部分南沙群岛和大陆沿海部分小岛屿。 10月2日——蘇聯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交。 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10月12日——民国政府宣佈自本日起西遷重慶辦公,廣東省政府則移設海南島。 10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湖南全境。國軍放棄廣州。 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佔領廣州。 10月14日——12月,中国张家口爆发了张家口鼠疫,75人死亡。 10月25日——金門縣爆發古寧頭戰役,中華民國國軍全殲登陸的中國人民解放军。 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佔領中山县。 11月 11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乘夜進攻舟山登步島,國軍石覺部奮力抗敵。登步島戰役爆發。 11月9日——發生兩航事件。在香港的中国航空與中央航空運輸公司的人員於當天早上駕駛了12架飛機從香港啟德機場飛往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大陸地區,其中一架飛抵北京,其它飛機飛抵天津。 11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軍迫近重慶郊區。中华民国政府再西迁至成都。 11月29日——第一枚人工晶体由Ridley医生在伦敦St.Thomas医院为病人植入。 12月 12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彭德懷、徐向前等部入四川北部,會合林彪、劉伯承等部,對成都採取大包圍形勢。成都外圍展開激戰。蔣指示閻錫山作好當晚離開成都之準備。蔣決定中華民國政府遷移臺北,指示行政院召開緊急會議。是晚8時,行政院舉行會議,通過國府遷設台北,隨即發佈「總統令」:「政府遷設台北,並在西昌設大本營,統率陸海空軍在大陸指揮作戰。此令。」成都設置防衛司令部。胡宗南接防成都市區。 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云南投共,公開通電歸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12月10日——下午蔣飛返台北。蔣帶著兒子蔣經國,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往台北,從此台海兩岸分治,蔣再也沒回到中國大陸。贵州省政府秘书长何朝宗以贵州省代主席的名义,宣布贵州投共,公开通电归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12月11日——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在彭县宣布投共,公开通电归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12月17日——缅甸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2月27日——荷兰承认印度尼西亚的独立。 12月28日——黑克勒-科赫成立。 12月30日——印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 1月1日——徐小鳳,香港女歌手 1月12日——村上春樹,日本小說家 1月18日——菲力浦·史塔克,法國設計師 1月20日——斯琴高娃,中國女演員 1月29日——黃錦燊,香港男演員 2月13日——葉菊蘭,台湾政治人物 4月21日——,马来西亚第八任首相慕尤丁夫人 4月30日——安东尼奥·古铁雷斯,第114任葡萄牙总理,第9任联合国秘书长 5月21日——潘迎紫,台灣與香港女演員 5月22日——胡國雄,香港足球運動員 6月22日——梅麗·史翠普,美國影星 7月3日——薄熙來,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 7月22日——蕭若元,香港人網創辦人 7月26日——他信·西那瓦,第23任泰國總理 8月22日——高樂聖,美國外交官,前駐香港總領事及駐塞普勒斯大使。 12月8日——蘇紹連,台灣知名詩人。 12月22日——程翔,記者 逝世 诺贝尔奖 物理:汤川秀树 化学:威廉·吉奧克(William Francis Giauque) 生理和医学:瓦爾特·魯道夫·赫斯(Walter Rudolf Hess)、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Antonio Caetano De Abreu Freire Egas Moniz) 文学: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和平:约翰·博伊德·奥尔(Lord John Boyd Orr of Brechin) 奥斯卡金像奖 (第22届,1950年颁发) |
低血鉀(Hypokalemia) 人体钾缺乏可引起心跳不规律和加速、心电图异常、肌肉衰弱和烦躁,最后导致心跳停止。一般而言,身体健康的人,会自动将多余的钾排出体外。但肾病患者则要特别留意,避免摄取过量的钾。 導致低血鉀的原因包括:長期嘔吐、腹瀉、糖尿病酸中毒、神經性厭食症、長期營養不良、慢性酒精中毒、腎上腺腫瘤、燙傷、臨床上常見的電解質異常、吸收不良或血鉀過度流失、或使用某些藥物而使血中之鉀濃度不夠。輕度低血鉀(血清鉀濃度3.0-3.5meq/L)經常是沒有症狀;中度低血鉀(血清鉀濃度2.5-3.0meq/L)有非特異性的症狀像是虛弱、疲倦、便秘等;嚴重低血鉀(血清鉀濃度<2.5meq/L)可能發生肌肉壞死,甚至呼吸肌麻痺衰竭。補充鉀離子是治療低血鉀的最根本辦法。 高血鉀(Hyperkalemia) 血中鉀離子濃度高於5.5 mEq/L時稱為高血鉀,可能因攝取過多、排泄減少、或因鉀離子由細胞內轉移至細胞外液等原因造成。一般以腎臟衰竭病患容易發生高血鉀。當人體發生高血鉀時,會有血壓降低、心律不整、心電圖改變、嚴重時會有心室纖維顫動、心跳停止。神經肌肉的症狀在早期為肌肉震顫、痙攣、感覺異常等情形,晚期則會有肌肉無力、弛緩性麻痺、呼吸停止。此外也會出現噁心、嘔吐、腸蠕動增加、腹瀉、腹絞痛等消化系統的症狀及少尿、無尿等泌尿系統的症狀。 相關遺傳性疾病 家族性低血鉀週期性無力症(familial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為自體顯性遺傳疾病,相當罕見。突變的基因CACNL1A3是一種鈣離子通道。疾病的特徵是突然發生的肌肉麻痺與血清鉀濃度<2.5meq/L。血鉀減少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攝取碳水化合物或鈉離子而誘發,會在24小時內自然消退,但有時會引起致命性心率不整。 李德爾氏綜合徵(Liddle's syndrome)為隱性遺傳疾病。此遺傳異常會因為礦物皮質醛酮增高,影響到腎臟離子輸送活性,刺激集尿管細胞對鈉離子的再吸收,造成代謝性鹼中毒和低血鉀。 巴特氏症候群(Bartter's syndrome)為亨利氏環(loop of Henle)和近曲小管的鈉運輸蛋白(chloride-associated sodium transporters)失去活性或功能。 吉特曼氏綜合症(Gitelman's syndrome)是腎臟遠曲小管(distal convoluted tubule)鈉運輸蛋白失去活性或功能。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營養學 碱金属 | 钾(;),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为(源于),原子序數为19,原子量為。 鉀最早於植物的灰燼中所分離出,故其名稱源自植物的灰燼()。在元素週期表中,鉀屬於鹼金族,所有鹼金屬在外部電子殼中都具有單價電子在離子鹽中發生。其易被去除電子而形成具有正電荷的離子──陽離子(陽離子可與陰離子結合形成鹽)。 鉀元素在自然界裡僅以離子化合物存在,是一種柔軟的銀白色鹼性金屬。在空氣中會迅速氧化,遇水會劇烈反應,產生足夠的熱量以點燃反應中釋放的氫氣,並放出藍紫色的火焰。它被發現溶解於海水(自然界中的鉀以化合物的形式溶解於海水中,按重量百分比計為0.04%),是許多礦物質的一部分。 鉀與鈉的化學性質非常相似,而鈉是元素週期表第1族中鉀的前一個元素。它們具有相似的第一電離能,讓原子丟棄其最外層唯一的電子。在1702年,鉀與鈉被懷疑可以與相同的陰離子結合形成類似的鹽類,並且在1807年以電解證明。天然存在的鉀由三種同位素組成,其中的是放射性的。微量的存在於所有鉀中,它是人體中最常見的放射性同位素。 鉀離子對所有活細胞的功能非常重要。正常的神經傳遞需要鉀離子通過神經細胞膜轉移;過低或過量的鉀也都會導致許多身體的徵兆或症狀,包括心律異常和各種心電圖異常。新鮮水果和蔬菜是鉀的良好來源。身體攝取鉀時,血漿中的鉀離子濃度會上升,造成鉀離子從細胞外往細胞內移動,增加腎臟對鉀離子的代謝。 鉀的大多數工業應用了鉀化合物(例如鉀皂)在水中的的高溶解度。含鉀的農業肥料佔了全球鉀化學產物的95%,用於補救因大量生產作物而耗盡鉀的土壤。 性質 钾的熔点、硬度低,比钠更活泼,在空气中很快氧化。钾的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鉀和水會產生劇烈反應(產生高温使自己熔成一個銀白色的球,釋放大量氫,使金属球在水面高速移動,氢气燃烧,可以看到紫藍色的火焰,生成氢氧化钾。方程式如下: 钾可以和卤族、氧族元素反应,还可以使其他金属的盐类还原(熔融状态下),对有机物有很强的还原作用。 鉀容易與氧反應 在表面形成紫色的氧化鉀 鉀為爆炸性和易燃的物質,一般以汽油或煤油封存。 发现 1807年由英国化学家戴维首次用电解法从熔融氢氧化钾中制得金属钾,并定名。 名称由来 ,這個單字不存在於古典拉丁語中,這是由永斯·贝采利乌斯創造的新拉丁文名詞。這個名詞起源於(al-qalyah),本義為植物灰燼。qaly是刺沙蓬一类的植物,古人焚烧这种植物,从灰烬中可以的得到不纯的钾盐和钠盐混合物,进而和石灰水反应可以得到强碱溶液。這個阿拉伯名詞傳入歐洲後,被拼為alkali,意為鹼。永斯·贝采利乌斯以此命名钾为kalium。 鉀英文名「potassium」則由「Potash」衍生而來。当时的人们焚烧木材,其灰烬用水浸泡,取上清液,在铜锅里煮沸除去水分,可得不纯的钾盐混合物,称为草木灰(,Pot-Ashes:pot锅,ash灰烬,译作“草木灰”)。戴维使用的氢氧化钾就是从草木灰转化而来的,因此将钾命名为potassium。 分布 钾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在云母、钾长石等硅酸盐中都富含钾。钾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2.09%,居第七位。在海水中以钾离子的形式存在,含量约为0.1%。钾在海水中含量比钠离子少的原因是由于被土壤和植物吸收多。在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钾。正常人体内约含钾175克,其中98%的钾贮存于细胞液内,是细胞内最主要的阳离子。 制备 这种元素通过将其常见的氢氧化物进行电解而得到。將氢氧化钾与卤化物进行熔融电解,再经真空蒸餾製得。 早期,由法国化学家給呂薩克和泰纳尔发明的隔绝空气加强热于碳酸钾、碳粉、铁粉、明矾混合物的方法也被用于制备粗钾,并被用于当时的一种打火机中。 同位素 已发现的钾的同位素共有16种,包括钾35至钾50,其中只有钾39和钾41是稳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带有放射性。 應用 钾主要用作还原剂及用于合成中。钾的化合物在工业上用途很广。钾盐可以用于制造化肥及肥皂。钾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很大作用,是植物生长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 鉀金屬在工業上可作為較強的還原劑。鈉鉀合金在一些特殊冷卻設備中作為熱傳導的媒介。 对人体的影响 營養代謝 |
自公元12世纪起,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开始翻译阿拉伯和希腊著作,包括鍊金術文献。希腊鍊金術对欧洲的影响远不及经过了系统化的阿拉伯鍊金術所产生的影响。煉製黄金是欧洲鍊金術的主要目标。欧洲学者根据伊斯兰鍊金術的理论,作了大量实验。虽然不可能成功,但为化学的发展与出现积累了大量知识。 伊斯兰世界的鍊金術 伊斯兰鍊金術体现了一种关于本质的哲学,它与古希腊赫耳墨斯的哲学和中国的鍊金術,以及关于矿物和金属转变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关系。伊斯兰教历史上,穆斯林学者对鍊金術的效能长期争论不休。正统的宗教学者大多反对鍊金術,而多数自然学科的学者,尽管他们也不相信一般金属能变成黄金,却接受了鍊金術的基本观点。著名的伊斯兰医学家伊本·西那在他的《治疗书》中关于金属构成的学说,便是以鍊金術的理论为基础。 穆斯林中最早的鍊金術者是倭麦亚王子哈立德·伊本·叶基德。8世纪初,鍊金術甚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贾比尔·伊本·哈扬。他的著作《七十本书》和《平衡书》,被视为伊斯兰鍊金術的基础理论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关于鍊金術最重要的文献。穆斯林医生兼鍊金術拉齐被誉为将鍊金術发展为古代化学的奠基人。 中国的鍊金術 鍊金術在中國古代又稱「黃白術」。煉丹術士(煉丹家)認為物質是可以變化的,加以人工鍛煉,可以縮短年代,加速變化。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欒大自稱能以丹砂製作「黃金」,淮南王劉安的方士則自稱能以汞製作金和銀。西漢末年,劉向根據劉安留下的秘笈,卻不能成功。王莽據說留下60多萬斤「黃金」,應是一種合金。傳說道士左慈、李根都能鍊金。丹家所造的金銀,大都是汞化物。水銀氧化後,有紅黃二色,黃色的就被視為「金」。後世丹家認為水銀在鍊金中是最關鍵的,汞加鉛可以變金。唐宋時代的偽金偽銀多用銅、鐵、錫、水銀合成,丹家如唐初成弼、北宋王捷;北宋時的《寶藏論》記載有偽金5種、偽銀13種。 鍊金術在中國古代称為“煉丹術”,其引用許多道家理念,有不少提及養生和修行的理論,相較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的煉丹術更為關注如何達至長生不死。秦始皇在討平六國之後,曾派方士徐福到海上求仙人長生不死之藥。漢武帝本人亦熱衷於尋求神仙和長生術。東漢時期,煉丹術進一步發展,煉丹術士輩出,如魏伯陽,著書《周易參同契》以闡明長生不死之說。繼後,南朝煉丹術士陶弘景著《真诰》。至唐代,煉丹術與道教結合而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煉丹術士孫思邈,著作《丹房訣要》。这些煉丹術著作有頗多化學知識,據統計共有化學元素六十多種,還有許多關於化學變化的記載。民間還傳說道教淨明道與閭山派的許遜、八仙中的鍾離權、呂洞賓師徒會點石成金或點鐵成金之術,所以把他們視為財神。 只是,大部分所謂「仙丹」乃是用重金屬如鉛、汞等煉製而成的,人若服食不僅無法長生不死,更有可能中毒加速死亡。中國和其他地方一樣,煉丹術有兩大信條:一、相信其他金屬可化為黃金;二、相信服食金丹可以成仙。在西元前四世紀的中國文獻裡,就明確提到這兩種信條。學者普遍同意鄒衍是煉丹術的創立者。在西元前二世紀,劉安和其他作者(淮南子)(仙藥):「為神丹既成,不但長生,又可以作黃金」都提到金丹和長生不死的關係。 其他的鍊金術 | 鍊金術者所采用的一个相当普遍的方法是把四种常見金屬铜、锡、铅、铁熔合,获得一种类似合金的物质。然后使这种合金-{表}-面变白,这样就赋给它一种银的灵气或者形式。接着再给它加进一点金子作为种籽或发酵剂使全部合金变为黄金。最后再加一道手续,或者把表面一层的常見金屬蚀刻掉,留下一个黄金的表面,或者用硫磺水把合金泡过,使它看上去有点像青铜那样,这样转变就完成了。 另一种为早期鍊金術者加以广泛传播的思想,是一种更原始的观念,即金属是两性生殖的产物,金属本身就有雌雄之分。这种观念在伊斯兰教和中古鍊金術裡的地位比较重要。 自公元12世纪起,基督教盛行的西方开始翻译阿拉伯和希腊著作,包括鍊金術文献。希腊鍊金術对欧洲的影响远不及经过了系统化的阿拉伯鍊金術所产生的影响。煉製黄金是欧洲鍊金術的主要目标。欧洲学者根据伊斯兰鍊金術的理论,作了大量实验。虽然不可能成功,但为化学的发展与出现积累了大量知识。 伊斯兰世界的鍊金術 伊斯兰鍊金術体现了一种关于本质的哲学,它与古希腊赫耳墨斯的哲学和中国的鍊金術,以及关于矿物和金属转变成金的特殊原理都有密切的关系。伊斯兰教历史上,穆斯林学者对鍊金術的效能长期争论不休。正统的宗教学者大多反对鍊金術,而多数自然学科的学者,尽管他们也不相信一般金属能变成黄金,却接受了鍊金術的基本观点。著名的伊斯兰医学家伊本·西那在他的《治疗书》中关于金属构成的学说,便是以鍊金術的理论为基础。 穆斯林中最早的鍊金術者是倭麦亚王子哈立德·伊本·叶基德。8世纪初,鍊金術甚为流行,其代表人物是贾比尔·伊本·哈扬。他的著作《七十本书》和《平衡书》,被视为伊斯兰鍊金術的基础理论著作,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关于鍊金術最重要的文献。穆斯林医生兼鍊金術拉齐被誉为将鍊金術发展为古代化学的奠基人。 中国的鍊金術 鍊金術在中國古代又稱「黃白術」。煉丹術士(煉丹家)認為物質是可以變化的,加以人工鍛煉,可以縮短年代,加速變化。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欒大自稱能以丹砂製作「黃金」,淮南王劉安的方士則自稱能以汞製作金和銀。西漢末年,劉向根據劉安留下的秘笈,卻不能成功。王莽據說留下60多萬斤「黃金」,應是一種合金。傳說道士左慈、李根都能鍊金。丹家所造的金銀,大都是汞化物。水銀氧化後,有紅黃二色,黃色的就被視為「金」。後世丹家認為水銀在鍊金中是最關鍵的,汞加鉛可以變金。唐宋時代的偽金偽銀多用銅、鐵、錫、水銀合成,丹家如唐初成弼、北宋王捷;北宋時的《寶藏論》記載有偽金5種、偽銀13種。 鍊金術在中國古代称為“煉丹術”,其引用許多道家理念,有不少提及養生和修行的理論,相較於西方鍊金術,中國的煉丹術更為關注如何達至長生不死。秦始皇在討平六國之後,曾派方士徐福到海上求仙人長生不死之藥。漢武帝本人亦熱衷於尋求神仙和長生術。東漢時期,煉丹術進一步發展,煉丹術士輩出,如魏伯陽,著書《周易參同契》以闡明長生不死之說。繼後,南朝煉丹術士陶弘景著《真诰》。至唐代,煉丹術與道教結合而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煉丹術士孫思邈,著作《丹房訣要》。这些煉丹術著作有頗多化學知識,據統計共有化學元素六十多種,還有許多關於化學變化的記載。民間還傳說道教淨明道與閭山派的許遜、八仙中的鍾離權、呂洞賓師徒會點石成金或點鐵成金之術,所以把他們視為財神。 只是,大部分所謂「仙丹」乃是用重金屬如鉛、汞等煉製而成的,人若服食不僅無法長生不死,更有可能中毒加速死亡。中國和其他地方一樣,煉丹術有兩大信條:一、相信其他金屬可化為黃金;二、相信服食金丹可以成仙。在西元前四世紀的中國文獻裡,就明確提到這兩種信條。學者普遍同意鄒衍是煉丹術的創立者。在西元前二世紀,劉安和其他作者(淮南子)(仙藥):「為神丹既成,不但長生,又可以作黃金」都提到金丹和長生不死的關係。 其他的鍊金術 |
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作為徐敬業的幕僚,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痛斥武则天的种种行为。武则天读到檄文中“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只是嘻笑,直到读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大吃一惊,向左右大臣询问说:“这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是骆宾王所作,武则天非常不高兴的说:“这是宰相的过失,骆宾王有如此的才华,怎么可以让他流失在外怀才不遇?”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逃亡,不知所终。《舊唐書》與《資治通鑑》都说骆宾王被杀,《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郗雲卿在《駱賓王文集》序中認為“文明中,與嗣業於廣陵共謀起義,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孟棨《本事詩》说骆宾王逃脱后削发为僧,“遍遊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 一说骆宾王逃匿于今江苏南通一带,据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六记载,明正德九年(1514年),南通城东黄泥口一位曹姓农民挖地时曾发现骆宾王墓,农人掘开坟墓,見“棺内人还衣冠如新”。农人大異之,於是把墓地封回。不久墓址就被水淹没。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职南通的福建人刘名芳,派人下水搜寻,结果找到几根“枯骨查牙”,就当作骆宾王的骸骨,迎至狼山东南麓,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南通骆宾王墓。 骆宾王的诗题材较为广泛,因才高位卑,愤激之情,时见纸上。他的五言律诗精工整炼,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笔力雄健。名作《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长篇诗歌,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绝唱”。他对革新初唐的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关著作 唐中宗时期,郗云卿编辑有《骆宾王集》10卷,现在已经散佚。明清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的《骆宾王集》,所收篇目大致相同,都是后人重新编辑的。 流行文化 2019年,由黃淑蔓主唱、戴偉作曲、陳心遙填詞的香港粵語流行曲《一定要得》,其中兩句歌詞︰「白毛會浮綠水 係因為紅掌撥緊清波」引用了駱賓王的詩作《詠鵝》。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骆宾王诗集 骆宾王的生死之谜 唐朝诗人 唐朝作家 | 唐朝作家 唐朝主簿 唐朝侍御史 唐朝县丞 唐朝叛乱人物 中国人物神 道教神祇 唐朝下落不明者 浙江作家 浙江詩人 |
锂 | style="background:#ffe900;"| 0.98 |- | 钠 | style="background:#ffed00;"| 0.93 |- | 钾 | style="background:#fff600;"| 0.82 |- | 铷 | style="background:#fff600;"| 0.82 |- | 铯 | style="background:#fff800;"| 0.79 |- | 钫 | style="background:#ff0;"| ? 0.7 |} 电负性描述原子或官能团吸引电子的能力。假如氯化钠中氯和钠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由于氯的电负性更高,两个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会被吸引到靠近氯的一侧。由于氯和钠的电负性相差实在太大,共用电子对过于靠近氯,实际上已经可以看做钠上的电子被氯夺走,因此在氯化钠固体中实际形成的是离子键。如果将钠换成锂的话,电子对就不会离氯这么近。由于锂原子半径小,电子对与锂的有效核电荷的距离更近,碱金属原子和共用电子对之间的吸引力增强了。由此得出,半径较大的碱金属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更差,电负性越低。 由于锂的电负性较高,锂的某些化合物显共价性。比如,碘化锂可溶于有机溶剂中,大多数共价化合物拥有这一性质; 氟化锂是唯一不溶于水的碱金属卤化物; 以及氢氧化锂是唯一不潮解的碱金属氢氧化物。 熔沸点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碱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单元格背景从红色到黄色,表示的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熔点和沸点的颜色标度不同。 ! 碱金属 ! 熔点 ! 沸点 |- | 锂 | style="background:#ffa800;"| | style="background:#ff9500;"| |- | 钠 | style="background:#ffce00;"| | style="background:#ffd000;"| |- | 钾 | style="background:#ffe300;"| | style="background:#ffe900;"| |- | 铷 | style="background:#fff500;"| | style="background:#fffa00;"| |- | 铯 | style="background:#fffd00;"| | style="background:#ff0;"| |- | 钫 | style="background:#ff0;"| | style="background:#fffd00;"| |} 加热金属至其熔点时,原本将金属原子束缚在一起的金属键变弱,原子因而可以自由移动;加热至沸点时,金属键完全断裂。因此,碱金属熔沸点的变化规律说明碱金属的金属键强度从上到下逐渐变弱。金属原子由原子核与离域电子之间的静电引力束缚在一起。从上到下碱金属的原子半径升高,离域电子和原子核的距离增大,金属键因而变弱,导致熔沸点降低。由于内层电子的屏蔽效应,核电荷的变化可忽略。 密度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碱金属的密度单元格背景从红色到黄色,表示的密度逐渐升高。 ! 碱金属 ! 密度 (g/cm3) |- | 锂 | style="background:#ff4500;"| 0.534 |- | 钠 | style="background:#ff7f00;"| 0.968 |- | 钾 | style="background:#ff7500;"| 0.89 |- | 铷 | style="background:#ffca00;"| 1.532 |- | 铯 | style="background:#ff0;"| 1.93 |- | 钫 | style="background:#fff700;"| |} 碱金属晶体均为体心立方结构。,因此影响密度的只有两个因素:单位体积可容纳的原子数,以及单一原子的质量。单位体积可容纳的原子数由原子半径决定,因此如果知道碱金属的原子半径和原子量数值,就可计算碱金属的密度。由结果来看,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依次增高,钾是一个例外。由于拥有同一周期中最小的原子量和最大的原子半径,碱金属是同一周期中密度最低的金属。锂、钠、钾是仅有的三个密度小于水的金属元素。 原子核稳定性 碱金属的原子序数均为奇数,因此它们的同位素只可能为(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奇数,质量数为偶数)或(质子数为奇数,中子数为偶数,质量数为奇数)。奇数-奇数较为罕见——这类核素通常会发生β衰变,衰变产物为偶数-偶数核素,后者拥有更高的束缚能,因而更加稳定。 由于奇数-奇数核素十分罕见,碱金属几乎所有的主要同位素均是奇数-偶数核素。碱金属奇数-奇数同位素中,锂-6是稳定的,钾的放射性同位素钾-40也有较长的寿命。对一个给定的奇数质量数,只能有一种(不产生β衰变的同位素)。和偶数-偶数核素与奇数-奇数核素间的束缚能差距相比,奇数-偶数核素与偶数-奇数核素的束缚能几乎没有差距,因此和β衰变稳定同位素质量相等的其它核素(同量素)会产生β衰变,生成能量最低的核素。总之,质子数和/或中子数为奇数的核素相对不稳定,这就导致拥有奇数原子序数的元素——例如碱金属—— 拥有的稳定同位素数量比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少。26种单一同位素元素中,除铍之外的所有成员的质子数均为奇数,中子数均为偶数。(铍的质子数为偶数,中子数为奇数) 钠、钾、铷、钫拥有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 钠-22和钠-24为的痕量放射同位素 ,钾-40和铷-87有很长的 半衰期,得以在自然界中存在,钫的所有同位素均具有放射性。 20世纪初,人们认为铯是放射性的,尽管它没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钾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K-40约占自然界中的钾的0.012%,因此自然界的钾存在微弱的放射性。正是钾产生的这一微弱辐射,导致1925年有人错误地声称发现了87号元素。 铯-137是一种β放射源,也是一种强γ放射源。它的半衰期为30.17 年,是两种主要的中等寿命裂变产物之一(另一种为锶-90)。这两种裂变产物是核燃料棒使用完毕后数年到数百年产生的辐射的主要来源。经过高能β衰变,最终生成稳定的钡-137。捕获中子的速度很慢,因而不能通过中子照射的方法进行处理,只能任其衰变。在水文学研究中,被用做,和氚在这方面的应用类似。几乎所有的核试验都会向环境中释放少量的铯-134与铯-137。某些核事故也会释放这两种同位素,比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截至2005年,铯-137仍是切尔诺贝利核电厂附近隔离区的主要辐射源。 延伸 尽管目前只发现了6个碱金属元素,目前已有研究预测比钫更重的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据推测,钫之后的第一个碱金属元素是目前尚未发现的第119号元素Uue。它是第八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性质和可能同族的其它元素类似。它的化学性质可能更接近钾或铷;而根据元素周期律,Uue的性质应当与铯或钫更为相近,乃至比它们更易反应。Uue的价电子运动速度高,产生相对论效应,导致Uue的第一电离能升高,金属半径和离子半径降低,反应性下降。目前已发现相对论效应对钫的性质产生了类似影响。相对论效应可能导致Uue元素不像其它碱金属那样反应。 Uue的8s轨道因相对论效应而变得稳定,导致 Uue的电子亲合能升高——远高于铯和钫的电子亲合能,甚至比其它所有的碱金属元素都高。 相对论效应同样会导致Uue的极化性大幅下降。另一方面, Uue的熔点可能仍符合碱金属元素的熔点变化规律,也就是比钫更低。据推测,Uue的熔点可能在0 °C 到 30 °C之间。 Uue的价层电子稳定性导致8s轨道的收缩,继而导致原子半径降低。据预测Uue的原子半径为240 pm,,比铷原子(247 pm)略小。 因此,+1氧化态的Uue的化学性质应当更接近铷,而不是钫。与之相反,据预测Uue+ 的离子半径比Rb+大。Uue+的最外层7p轨道不稳定,因而比低层数的p轨道更大。除碱金属特征的+1氧化态之外,Uue还可能拥有其它碱金属没有的+3氧化态。 Uue中7p3/2亚层不稳定且有膨胀,导致7p3/2亚层的最外电子的电离能比其他方式的预测值低,因此可能解离更多电子产生+3氧化态。 很多Uue化合物中可能有7p3/2电子参与成键,这些化合物因而显现部分共价性 关于比Uue更重的碱金属元素的预测研究相对较少。根据元素周期表向下推测,下一个碱金属应该是第169号元素Uhn;而根据狄拉克-福克方法计算,下一个碱金属应当是第165号元素Uhp,其核外电子排布为[Uuo] 5g18 6f14 7d10 8s2 8p1/22 9s1. 深入的计算显示Uhp的电离能会比Uup、钫、铯更高,与钠相近。Uhp的原子半径也会符合自铯开始的递减趋势:它的原子半径可能和钾相近。 除9s电子外,Uhp的7d电子也可能一道参与化学反应,形成比+1更高的氧化态,因而比起碱金属Uhp可能和硼族元素的行为更加接近。 截至2012年,尚未有关于Uhp以后的碱金属性质的研究。第八周期之后的元素拥有强烈的相对论效应和层结构效应,由较轻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做出的外推因而变得完全不准确。 相对论效应使s轨道稳定,层结构效应使层数高的电子层的p,d,f,g轨道变得不稳定,二者产生的效果相反。因此,对第八周期之后的元素而言,相对论计算和非相对论计算得出的结果差距更加明显。由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均为s区元素,对Uue和Uhp性质及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可能同样适用于相应的碱土金属: Ubn和Uhh. 具有部分类似性质的其它元素或基团 很多物质和碱金属一样倾向于形成一价阳离子。类似拟卤素,这些物质有时称作“拟碱金属”。它们包括一些元素和更多的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在大小和极化性的方面和碱金属类似。 氢 氢拥有一个核外电子,通常出于方便起见将其放在元素周期表第1族的最上侧。然而,氢通常不被看做是一个碱金属元素。 一般条件下,氢以双原子分子(H2)的形式存在; 然而,碱金属只有在高温下变成气态后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如Li2)。 和碱金属一样,氢拥有一个价电子,易于和卤素反应,但是氢和碱金属的相似性也只有这些了。 将氢放在锂上方,主要是由于它的电子构型和碱金属相似,并非出于化学性质的考虑。有时它被放在碳的上方,因为氢和碳的电负性相近;有时会放在拥有某些相似化学性质的氟上方。 氢的第一电离能为 (1312.0 kJ/mol),远高于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由于只需一个电子就可形成稀有气体构型,氢的行为有时更接近卤素。和卤素一样,氢可以形成-1价的氢负离子。尽管在碱化物中,碱金属也可形成负离子,然而这类产物很不稳定,只用于实验室研究。在极端高压的作用下(比如木星核心和土星核心的高压),氢发生相变生成金属氢,性质和碱金属类似。 反对这种放置的论点是,与卤素放热形成卤化物的反应不同,氢形成氢化物的反应是吸热的。 H− 阴离子的大小也违反卤素离子越往下大小越大的趋势。实际上,H -的扩散性很强,因为它的单个质子不能轻易控制两个电子。 当它们经受非金属过渡到金属的作用时,在3000 K下的液体金属氢的电阻率约等于在2000 K压力下的铷和铯的液体的电阻率。 氢的 1s1 电子构型类似碱金属 (ns1),不过由于不存在 1p 亚层,氢的这个构型很特殊。 它可以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氢正离子 H+,或是再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氢负离子 H−。 前者可以说明氢和碱金属类似,而后者显示氢和卤素相似。不过,由于 1p 轨道不存在,不管归类到碱金属或是卤素都不能完美解决问题。 在热力学性质如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方面,碳族元素也很合适,但是氢不能以四价存在。 所以,没有一种排法是令人满意的, 尽管碱金属是最常见的放置位置(如果选择一个放置位置),因为在所有单原子氢物种中,水合氢离子目前为止是最重要的,它是酸碱化学的基础。 氢因其异常的电子构型和小尺寸,产生的非正统性质的一个例子是氢离子非常小(半径约为0.15 pm,而大多数其他原子和离子的大小为50-220pm),因此除了与其他原子或分子缔合以外,它在缩合体系中不存在。 实际上,质子在化学物质之间的转移是酸碱理论的基础。 氢形成氢键的能力也是独特的,这是电荷转移,静电和电子相关贡献现象的影响。 虽然类似的锂键是已知的,但它们大多是有静电的。 然而,在某些分子晶体中,氢可以起到与碱金属相同的结构作用,并且与轻的碱金属(尤其是锂)有着密切的关系。 铵及其衍生物 铵离子()的性质像是一种介于钾和铷之间的“中间碱金属”,经常被看做碱金属的近亲。举例来说,绝大多数的碱金属盐易溶于水,绝大多数的铵盐也溶于水。根据推测,在极高压下,铵可以形成稳定的金属铵(由离子和游离电子构成)。这一反应可能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内部进行,这两颗行星的内部磁场可能受到了该反应的显著影响。据估计,从氨气与氢气的混合物转变为金属铵所需的压强为25 GPa 左右,低于将游离态物质转化为金属态通常所需的压强100 GPa 其它“拟碱金属”包括铵的烷基衍生物,其中铵的一些氢原子被替换成烷基或芳基。季铵盐()可用于替代昂贵的Cs+来稳定又大又容易极化的阴离子(如 )。季铵氢氧化物和碱金属氢氧化物一样是强碱,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此外,铵的氮原子可以被更重的氮族元素取代,生成鏻()或𬬹()阳离子,它们的氢原子也可以被烷基或芳基取代。四氢锑阳离子()本身仍未被发现,但它的衍生物已获得表征。 二茂钴和其衍生物 二茂钴, Co(C5H5)2,是一种茂金属,是 二茂铁的钴类似物。 它是一种暗紫色固体。 二茂钴有 19 个价电子,比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常见价电子数量—18个多一个。它非常稳定的类似物二茂铁有18个电子,符合18电子规则。 该额外的电子占据一个于Co-C键的反键轨道。 因此, Co(C5H5)2 的很多化学反应都倾向于失去这个多余的电子, 形成极度稳定的 18电子阳离子二茂钴阳离子。 许多二茂钴盐与铯盐会共沉淀,而氢氧化二茂钴是可以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碳酸二茂钴的强碱。 与碱金属一样,二茂钴是一种强还原剂,由于十个甲基的诱导效应,十甲基二茂钴的还原性更强。 钴可以被其较重的同类物铑取代,从而得到更强的还原剂二茂铑。 二茂铱(用 铱代替钴)可能会更强,但由于其不稳定性,因此并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铊 和所有的碱金属一样,铊拥有+1氧化态。Tl+的离子半径为164 pm,和K+ (152 pm)、Ag+(129 pm)相仿,因此含Tl+的铊化合物性质通常和相应的钾化合物或银化合物相近。在铊被发现后的数年里,欧洲大陆认为铊是一种碱金属;在尤利乌斯·洛塔尔·迈耶尔1868年编制的周期表以及门捷列夫1869年编制的元素周期表中,铊被当做第六个碱金属,位置与铯相邻。后来两人都对周期表进行了修改。在迈耶尔1870年的周期表和门捷列夫1871年的周期表中,铊被放在了硼族,也就是如今它所在的位置;而铯下方的一格为空缺。不过铊同样有+3氧化态,而已知的碱金属都不具备这一氧化态。 如今人们认为钫是第六个碱金属元素。 第11族元素 11族元素(又称货币金属)铜,银和金,由于它们可以形成具有不完整d轨道的离子,因此通常归类为过渡金属。 在物理上,它们相对于其它过渡金属,有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电负性值,更像是后过渡金属。 Cu,Ag和Au被填充的d轨道和自由s电子形成它们的高电导率和热导率。第11族左侧的过渡金属会经历s电子和部分填充的d壳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电子迁移率。 化学上,第11族金属的行为类似于主族金属,处于+1价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与碱金属有关:这是其先前被标记为IB族,与碱金属的 IA族有关的原因。它们有时被分类为后过渡金属。 它们的光谱类似于碱金属。 它们的一价正离子是顺磁性的,并且与碱金属的盐一样,它们的盐没有颜色(除非阴离子有颜色)。 在门捷列夫 1871年元素周期表中,铜、银和金被列出了两次,一次在VIII族下(铁系元素和铂族金属),另一次在IB族下。 尽管如此,IB族里的它们还是用括号括了起来,指出它是暂定的。 门捷列夫对元素进行分配的主要标准是元素的最大氧化态:在此基础上,由于当时已知存在二价铜和三价金化合物,因此无法将第11族元素归为IB族。 但是,消除IB族将使IA族成为唯一缺乏A–B分叉的主族(VIII族被标记为过渡族)。 此后不久,大多数化学家选择对IB族中的这些元素进行分类,并将它们从VIII族中删除,以得到对称性:这是主要的分类方法,直到现代的中长18列元素周期表的出现使碱金属和第11族金属分离。 传统上,第11族金属被视为碱金属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具有碱金属特征性的 s1电子构型(第1族:p6s1;第11族:d10s1)。 然而,相似性主要限于两组的+1化合物的化学计量数,而不是它们的化学性质。 这是由于被完全填充的d壳层比被完全填充的p壳层对最外层s电子的屏蔽作用弱得多,因此第11族金属比相应的碱金属具有更高的第一电离能和更小的离子半径。 此外,它们具有较高的熔点,硬度和密度,并且在液氨中具有较低的反应性和溶解度,在其化合物中具有更大的共价性。 最后,碱金属在标准电极电势表的顶部,而第11族金属几乎在底部。 第11族元素的d壳层比碱金属的p壳层更容易被破坏,因此第二和第三电离能更低,能够实现比+1高的氧化态和更丰富的配位化学,从而使第11族金属的性质更像过渡金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铷和铯可以和金形成离子化合物,在其中形成金离子(Au-)。金离子以溶剂化形式出现在液氨溶液中:此处的金的表现为拟卤素,因为它的5d106s1构型比准封闭壳5d106s2少一个电子,也就是很稳定的汞的电子构型。 历史 碱金属族的出现 1865年左右,约翰·纽兰兹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列出了这些元素,以原子量增加和物理化学性质相似的顺序出现,第一个元素会和第八个元素的性质类似。他将这种周期性比作音乐的八度。在这种情况下,分开了一个八度的音符具有相似的音乐功能。 他将所有已知的碱金属(锂到铯)以及铜,银和铊(它们表示出碱金属的+1氧化态特征)放入当时的元素周期表,一起成为一个族。他的周期表把氢归类为卤素。 1869年后,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元素周期表,将锂放在钠,钾、铷、铯和铊形成的族的顶部。 两年后,门捷列夫修改了元素周期表,将第1族中的氢置于锂上方,并且将铊移至硼族元素。 在此版本,铜、银和金被放置了两次,一次是11族元素的一部分,另一次是包含当今 8至11族元素的VIII族。 引入18列元素周期表后,第11族元素移动到了d区中的当前位置,而碱金属则留在了 IA组中。后来该组的名称在1988年更改为第1族。 碱金属这个名称来自以下事实:当碱金属溶于水中时,它们所形成的氢氧化物均为强碱。 锂 1800年,巴西化学家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在瑞典的上发现了(LiAlSi4O10)然而直到1817年,正在贝采里乌斯的实验室工作的约翰·奥古斯特·阿韦德松才在分析透锂长石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这种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和钠、钾的化合物相似;它的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比钠、钾的对应化合物低。贝采里乌斯将这一未知的材料命名为"lithion/lithina",这一名称来自希腊语的λιθoς (lithos,意为“岩石”)。当时已知的另外两种碱金属中,钠因在动物血液中含量丰富而知名,钾是在植物灰烬中发现的,因此lithos这一名称体现了这种材料的独特来源——矿石。贝采里乌斯将这一材料中的金属命名为"lithium". 钠 人类从远古时期开始就知道钠的化合物了。食盐(氯化钠)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物资。罗马历史学家老普林尼在他的《博物志》海水部分的一处旁注中提到:“在罗马……士兵的薪饷曾经是食盐,‘薪水’(salarium)这个词就来自‘盐’(sal)”。受拉丁语影响的语言中的“薪水”一词多是salarium的变形,比如英语中的salary,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的salario. 钠的英文名Sodium来自苏打(soda),而苏打的名称源自阿拉伯语的suda (صداع),意为“头痛”。人们很早知道碳酸钠有缓解头痛的功效,苏打因此得名。 1807年,汉弗莱·戴维用之前分离钾的类似方法电解熔融苛性钠(氢氧化钠),首次将钠分离出来。 钾 从古代起人们就使用白草木灰了,然而它的使用史的大部分时间中,人们并不了解草木灰和钠矿物盐是完全不同的物质。1702年,格奥尔格·恩斯特·斯塔尔获取了一些实验证据,提出草木灰和矿物盐有本质上的差异,到了1736年 证明了这一差异。而那时人们仍然不知道钾、钠化合物的准确化学组成,也不知道钾、钠这两种元素。因此,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并没有将碱金属收录进他1789年编制的元素表中。纯钾的首次分离发生在1807年,由汉弗莱·戴维爵士在英国完成。戴维用当时新发明的伏打电堆电解熔融的苛性钾,得到了这一元素。钾是首个用电解法分离出的元素。同年,戴维宣布用相似的方法从苛性钠中分离出金属钠,从而说明了两种元素及相应化合物的本质差异。 铷 铷在1861年由罗伯特·本生和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在德国的海德堡发现。本生和基尔霍夫最早提出用光谱学方法寻找新的元素;他们用分光镜分析矿石时发现了铷。铷的名称rubidium来自拉丁语的rubidus,意为“深红”或“鲜红”,这一名称来自铷的发射光谱中的亮红色谱线。铷的发现紧随铯的发现,而铯同样是由本生和基尔霍夫用分光镜发现的。 铯 1860年,罗伯特·本生和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在德国巴德迪尔克海姆的矿泉水中发现了铯。铯的名称caesium来自拉丁语的caesius,意为“天蓝色”。这一名称来自铯的发射光谱中的蓝色谱线。铯在本生和基尔霍夫发明分光镜仅一年后即被发现,是首个通过光谱学方法发现的元素。 钫 1939年之前,第87号元素被错误或者不完整地发现了至少四次。 1939年,的玛格丽特·佩里在巴黎提纯一份锕-227样品时真正发现了钫。锕-227的衰变能为220 keV,然而佩里发现其中一些衰变粒子的能量低于80 keV。佩里认为这是一种之前未被分辨出的衰变产物,于是在提纯过程中将其分离出来,但是后来在提纯的后锕-227中又产生了这种物质。后续的大量实验证明这种未知物质不可能是钍、镭、铅、铋或者铊,而显现出可碱金属相近的化学性质(比如和铯盐形成)。佩里因而认为这种未知物是第87号元素,由锕-227的α衰变产生。于是佩里试图测定锕-227中α衰变与β衰变的比率。她的第一次实验测定的α衰变比率为0.6%,后来她将这一数值修正为1%。钫是最后一种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 钫下元素(Eka-钫) 钫下方的元素(Eka-Francium, 类钫)极有可能是第119号元素Uue;然而相对论效应使得这一结论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合成Uue的首次尝试发生在1985年:科学家在美国加州伯克利的超重离子直线加速器(superHILAC)中用钙-48轰击锿-254,结果未鉴别出任何原子。因而其收率限制为300nb。 無原子 这一反应选择了254Es做为原料。254Es的质量数大,半衰期相对较长(270天),可获得性高(数毫克),因此常被用来合成超重元素。然而这一反应近期极不可能生成Uue原子,因为很难生产足够多的锿-254来制作一个尺寸足够大的靶,从而将实验的灵敏度提升到所需级别。锿尚未在自然界中发现,只能在实验室制取。不过,由于Uue是扩展元素周期表第8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未来极有可能用其它反应来制取它。德国达姆施塔特的GSI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正在尝试用钛核轰击锫制取Uue.目前还没有发现位于第8周期的元素;而且由于液滴不稳定性,或许只有原子序数较低的第8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低于128)在物理上可能存在。比Uue更重的碱金属原子序数太高,因此尚未有合成尝试。 存在范围 太阳系 说明:除氢以外,质子数为偶数的元素比质子数为奇数的元素更为常见——后者拥有未成对的质子,趋向于捕获另一个质子,原子序数因此增加。而偶数原子数的元素中的质子均为成对质子,自旋彼此抵消,使得原子更加稳定。所有的碱金属的原子序数均为奇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丰度低于邻近的两族元素(稀有气体和碱土金属)。铷之后的碱金属只能在超新星中生成,而不能由恒星核合成获得,所以较重的碱金属比轻的碱金属稀有。锂的丰度低于钠、钾,因为它在太初核合成和恒星中都极少生成——大爆炸只能生成痕量的锂、铍和硼,因为这些元素缺少稳定的5核子或8核子核素;而恒星核合成反应会通过3氦过程生成碳来通过这一瓶颈。 地球 地球是由形成太阳的物质云构成的,但是在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行星获得了不同的组成。此外,地球的自然史导致地球某些部分拥有不同的元素分布。地球质量约为5.98 kg. 其中主要的成分是铁(32.1%,质量分数,下同), | style="background:#fff600;"| 0.82 |- | 铯 | style="background:#fff800;"| 0.79 |- | 钫 | style="background:#ff0;"| ? 0.7 |} 电负性描述原子或官能团吸引电子的能力。假如氯化钠中氯和钠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由于氯的电负性更高,两个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会被吸引到靠近氯的一侧。由于氯和钠的电负性相差实在太大,共用电子对过于靠近氯,实际上已经可以看做钠上的电子被氯夺走,因此在氯化钠固体中实际形成的是离子键。如果将钠换成锂的话,电子对就不会离氯这么近。由于锂原子半径小,电子对与锂的有效核电荷的距离更近,碱金属原子和共用电子对之间的吸引力增强了。由此得出,半径较大的碱金属原子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更差,电负性越低。 由于锂的电负性较高,锂的某些化合物显共价性。比如,碘化锂可溶于有机溶剂中,大多数共价化合物拥有这一性质; 氟化锂是唯一不溶于水的碱金属卤化物; 以及氢氧化锂是唯一不潮解的碱金属氢氧化物。 熔沸点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碱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单元格背景从红色到黄色,表示的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熔点和沸点的颜色标度不同。 ! 碱金属 ! 熔点 ! 沸点 |- | 锂 | style="background:#ffa800;"| | style="background:#ff9500;"| |- | 钠 | style="background:#ffce00;"| | style="background:#ffd000;"| |- | 钾 | style="background:#ffe300;"| | style="background:#ffe900;"| |- | 铷 | style="background:#fff500;"| | style="background:#fffa00;"| |- | 铯 | style="background:#fffd00;"| | style="background:#ff0;"| |- | 钫 | style="background:#ff0;"| | style="background:#fffd00;"| |} 加热金属至其熔点时,原本将金属原子束缚在一起的金属键变弱,原子因而可以自由移动;加热至沸点时,金属键完全断裂。因此,碱金属熔沸点的变化规律说明碱金属的金属键强度从上到下逐渐变弱。金属原子由原子核与离域电子之间的静电引力束缚在一起。从上到下碱金属的原子半径升高,离域电子和原子核的距离增大,金属键因而变弱,导致熔沸点降低。由于内层电子的屏蔽效应,核电荷的变化可忽略。 密度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碱金属的密度单元格背景从红色到黄色,表示的密度逐渐升高。 ! 碱金属 ! 密度 (g/cm3) |- | 锂 | style="background:#ff4500;"| 0.534 |- | 钠 | style="background:#ff7f00;"| 0.968 |- | 钾 | style="background:#ff7500;"| 0.89 |- | 铷 | style="background:#ffca00;"| 1.532 |- | 铯 | style="background:#ff0;"| 1.93 |- | 钫 | style="background:#fff700;"| |} 碱金属晶体均为体心立方结构。,因此影响密度的只有两个因素:单位体积可容纳的原子数,以及单一原子的质量。单位体积可容纳的原子数由原子半径决定,因此如果知道碱金属的原子半径和原子量数值,就可计算碱金属的密度。由结果来看,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依次增高,钾是一个例外。由于拥有同一周期中最小的原子量和最大的原子半径,碱金属是同一周期中密度最低的金属。锂、钠、钾是仅有的三个密度小于水的金属元素。 原子核稳定性 碱金属的原子序数均为奇数,因此它们的同位素只可能为(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奇数,质量数为偶数)或(质子数为奇数,中子数为偶数,质量数为奇数)。奇数-奇数较为罕见——这类核素通常会发生β衰变,衰变产物为偶数-偶数核素,后者拥有更高的束缚能,因而更加稳定。 由于奇数-奇数核素十分罕见,碱金属几乎所有的主要同位素均是奇数-偶数核素。碱金属奇数-奇数同位素中,锂-6是稳定的,钾的放射性同位素钾-40也有较长的寿命。对一个给定的奇数质量数,只能有一种(不产生β衰变的同位素)。和偶数-偶数核素与奇数-奇数核素间的束缚能差距相比,奇数-偶数核素与偶数-奇数核素的束缚能几乎没有差距,因此和β衰变稳定同位素质量相等的其它核素(同量素)会产生β衰变,生成能量最低的核素。总之,质子数和/或中子数为奇数的核素相对不稳定,这就导致拥有奇数原子序数的元素——例如碱金属—— 拥有的稳定同位素数量比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少。26种单一同位素元素中,除铍之外的所有成员的质子数均为奇数,中子数均为偶数。(铍的质子数为偶数,中子数为奇数) 钠、钾、铷、钫拥有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 钠-22和钠-24为的痕量放射同位素 ,钾-40和铷-87有很长的 半衰期,得以在自然界中存在,钫的所有同位素均具有放射性。 20世纪初,人们认为铯是放射性的,尽管它没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钾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K-40约占自然界中的钾的0.012%,因此自然界的钾存在微弱的放射性。正是钾产生的这一微弱辐射,导致1925年有人错误地声称发现了87号元素。 铯-137是一种β放射源,也是一种强γ放射源。它的半衰期为30.17 年,是两种主要的中等寿命裂变产物之一(另一种为锶-90)。这两种裂变产物是核燃料棒使用完毕后数年到数百年产生的辐射的主要来源。经过高能β衰变,最终生成稳定的钡-137。捕获中子的速度很慢,因而不能通过中子照射的方法进行处理,只能任其衰变。在水文学研究中,被用做,和氚在这方面的应用类似。几乎所有的核试验都会向环境中释放少量的铯-134与铯-137。某些核事故也会释放这两种同位素,比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截至2005年,铯-137仍是切尔诺贝利核电厂附近隔离区的主要辐射源。 延伸 尽管目前只发现了6个碱金属元素,目前已有研究预测比钫更重的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据推测,钫之后的第一个碱金属元素是目前尚未发现的第119号元素Uue。它是第八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性质和可能同族的其它元素类似。它的化学性质可能更接近钾或铷;而根据元素周期律,Uue的性质应当与铯或钫更为相近,乃至比它们更易反应。Uue的价电子运动速度高,产生相对论效应,导致Uue的第一电离能升高,金属半径和离子半径降低,反应性下降。目前已发现相对论效应对钫的性质产生了类似影响。相对论效应可能导致Uue元素不像其它碱金属那样反应。 Uue的8s轨道因相对论效应而变得稳定,导致 Uue的电子亲合能升高——远高于铯和钫的电子亲合能,甚至比其它所有的碱金属元素都高。 相对论效应同样会导致Uue的极化性大幅下降。另一方面, Uue的熔点可能仍符合碱金属元素的熔点变化规律,也就是比钫更低。据推测,Uue的熔点可能在0 °C 到 30 °C之间。 Uue的价层电子稳定性导致8s轨道的收缩,继而导致原子半径降低。据预测Uue的原子半径为240 pm,,比铷原子(247 pm)略小。 因此,+1氧化态的Uue的化学性质应当更接近铷,而不是钫。与之相反,据预测Uue+ 的离子半径比Rb+大。Uue+的最外层7p轨道不稳定,因而比低层数的p轨道更大。除碱金属特征的+1氧化态之外,Uue还可能拥有其它碱金属没有的+3氧化态。 Uue中7p3/2亚层不稳定且有膨胀,导致7p3/2亚层的最外电子的电离能比其他方式的预测值低,因此可能解离更多电子产生+3氧化态。 很多Uue化合物中可能有7p3/2电子参与成键,这些化合物因而显现部分共价性 关于比Uue更重的碱金属元素的预测研究相对较少。根据元素周期表向下推测,下一个碱金属应该是第169号元素Uhn;而根据狄拉克-福克方法计算,下一个碱金属应当是第165号元素Uhp,其核外电子排布为[Uuo] 5g18 6f14 7d10 8s2 8p1/22 9s1. 深入的计算显示Uhp的电离能会比Uup、钫、铯更高,与钠相近。Uhp的原子半径也会符合自铯开始的递减趋势:它的原子半径可能和钾相近。 除9s电子外,Uhp的7d电子也可能一道参与化学反应,形成比+1更高的氧化态,因而比起碱金属Uhp可能和硼族元素的行为更加接近。 截至2012年,尚未有关于Uhp以后的碱金属性质的研究。第八周期之后的元素拥有强烈的相对论效应和层结构效应,由较轻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做出的外推因而变得完全不准确。 相对论效应使s轨道稳定,层结构效应使层数高的电子层的p,d,f,g轨道变得不稳定,二者产生的效果相反。因此,对第八周期之后的元素而言,相对论计算和非相对论计算得出的结果差距更加明显。由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均为s区元素,对Uue和Uhp性质及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可能同样适用于相应的碱土金属: Ubn和Uhh. 具有部分类似性质的其它元素或基团 很多物质和碱金属一样倾向于形成一价阳离子。类似拟卤素,这些物质有时称作“拟碱金属”。它们包括一些元素和更多的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在大小和极化性的方面和碱金属类似。 氢 氢拥有一个核外电子,通常出于方便起见将其放在元素周期表第1族的最上侧。然而,氢通常不被看做是一个碱金属元素。 一般条件下,氢以双原子分子(H2)的形式存在; 然而,碱金属只有在高温下变成气态后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如Li2)。 和碱金属一样,氢拥有一个价电子,易于和卤素反应,但是氢和碱金属的相似性也只有这些了。 将氢放在锂上方,主要是由于它的电子构型和碱金属相似,并非出于化学性质的考虑。有时它被放在碳的上方,因为氢和碳的电负性相近;有时会放在拥有某些相似化学性质的氟上方。 氢的第一电离能为 (1312.0 kJ/mol),远高于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由于只需一个电子就可形成稀有气体构型,氢的行为有时更接近卤素。和卤素一样,氢可以形成-1价的氢负离子。尽管在碱化物中,碱金属也可形成负离子,然而这类产物很不稳定,只用于实验室研究。在极端高压的作用下(比如木星核心和土星核心的高压),氢发生相变生成金属氢,性质和碱金属类似。 反对这种放置的论点是,与卤素放热形成卤化物的反应不同,氢形成氢化物的反应是吸热的。 H− 阴离子的大小也违反卤素离子越往下大小越大的趋势。实际上,H -的扩散性很强,因为它的单个质子不能轻易控制两个电子。 当它们经受非金属过渡到金属的作用时,在3000 K下的液体金属氢的电阻率约等于在2000 K压力下的铷和铯的液体的电阻率。 氢的 1s1 电子构型类似碱金属 (ns1),不过由于不存在 1p 亚层,氢的这个构型很特殊。 它可以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氢正离子 H+,或是再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氢负离子 H−。 前者可以说明氢和碱金属类似,而后者显示氢和卤素相似。不过,由于 1p 轨道不存在,不管归类到碱金属或是卤素都不能完美解决问题。 在热力学性质如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方面,碳族元素也很合适,但是氢不能以四价存在。 所以,没有一种排法是令人满意的, 尽管碱金属是最常见的放置位置(如果选择一个放置位置),因为在所有单原子氢物种中,水合氢离子目前为止是最重要的,它是酸碱化学的基础。 氢因其异常的电子构型和小尺寸,产生的非正统性质的一个例子是氢离子非常小(半径约为0.15 pm,而大多数其他原子和离子的大小为50-220pm),因此除了与其他原子或分子缔合以外,它在缩合体系中不存在。 |
源自希腊语,指一种矿石苦土(即氧化镁)。 分布 在地球上镁的含量比较多,含量约2.5%。天然含镁的矿石有菱镁矿、白云石、光卤石等。镁离子也是海水中的重要成分。镁也存在于人体和植物中,它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制备 镁可以用菱镁矿进行热分解,加焦炭进行氯化得到氯化镁,再通过电解含氯化镁的熔融盐制取金属镁。 化学反应方程式: MgCO3 -> MgO + CO2 2MgO + C + 2Cl2 -> 2MgCl2 + CO2 MgCl2 -> | 鎂在人體內構成了三百種酵素,且對於所有細胞都是必須的,是在人體中佔有第十一多(依重量排序)的元素。鎂離子會與身體中如同ATP或 DNA RNA等高分子聚合物反應,且數百種酵素都需要鎂離子才能運作。在藥理學上,鎂離子聚合物通常被用為瀉藥、抗酸藥(胃藥)、或用來調整不正常的神經衝動與例如在子癲情況中的血管痙攣。鎂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物的形式被發現,普遍來說具有氧化數為+2的氧化型態。其可以被人工製造,具有高度的活性。鎂現今主要透過電解鎂鹽的方式得到,主要用來製造鎂鋁合金。鋁加上鎂製成合金後可變得更輕且提升其強度。 性质 镁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的IIA族碱土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4.305。具有银白色光泽,略有延展性。镁的密度小,离子化倾向大。 在空气中,镁的表面会生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使空气很难与它反应。镁和醇、酸、热水反應能够生成氢气。粉末或带状的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强烈的白光。在氮气中进行高温加热,镁会生成氮化镁(Mg3N2);镁也可以和卤素发生强烈反应;镁也能直接与硫化合。镁的检测可以用EDTA滴定法分析。燃點約凱氏733.15度。 发现 1755年,苏格兰化学家约瑟夫·布拉克最先发现镁元素。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H.Davy)用熔融电解法首先制得了金属镁。1828年法国科学家用金属钾还原熔融的无水氯化镁得到纯镁。 名称由来 源自希腊语,指一种矿石苦土(即氧化镁)。 分布 在地球上镁的含量比较多,含量约2.5%。天然含镁的矿石有菱镁矿、白云石、光卤石等。镁离子也是海水中的重要成分。镁也存在于人体和植物中,它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制备 镁可以用菱镁矿进行热分解,加焦炭进行氯化得到氯化镁,再通过电解含氯化镁的熔融盐制取金属镁。 化学反应方程式: MgCO3 -> MgO + CO2 2MgO + C + 2Cl2 -> 2MgCl2 + |
文物保护技术 石质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传拓技术 文物影像资料保护技术 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 纺织品类文物保护技术 硅酸盐质地文物保护技术 金属质地文物保护技术 皮革质地文物保护与修复 纺织文物保护 書籍紙皮印刷品保護與修復 注釋 延伸阅读 参看 世界遗产 自然遗产 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種觀念 GLAM (產業) 关于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 中国文物保护体系 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 考古学 古董鑑定詐騙 | 按来源分类,主要用于博物馆工作中,分为“出土文物”“征集文物”“收购文物” 按价值分类,是根据文物的重要和珍稀程度对文物进行的分类,如“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国家一级文物”“馆藏二级文物”文物完整性也會列入其中 按社会属性分类,这一分类也是在文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分类法,文物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一件文物的社会属性也就对文物学研究中搞清楚一件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艺术价值至关重要。例如将文物分为“礼器”“明器(冥器)”“实用品”“装饰品”“艺术品”“贵族物品”“皇室用品”“平民用品”等。 文物鉴别 文物鉴定是指对文物进行鉴定,选择标准器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全面归纳总结标准器物特征,明确其时代特点和风格,从而来确定某件文物的时代,确定其价值。 文物管理 文物出境管理 私人收藏文物管理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 文物人才培养和管理 文物调查 文物拣选 文物普查 文物图书出版 馆藏文物管理 文物保护技术 石质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传拓技术 文物影像资料保护技术 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 纺织品类文物保护技术 硅酸盐质地文物保护技术 金属质地文物保护技术 皮革质地文物保护与修复 纺织文物保护 書籍紙皮印刷品保護與修復 注釋 延伸阅读 参看 世界遗产 自然遗产 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種觀念 |
重庆市(55处) 四川省(263处) 贵州省(70处) 云南省(131处) 西藏自治区(55处) 陕西省(233处) 甘肃省(129处) 青海省(44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35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3处)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查询(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家文物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题(中国网) 参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制度 | 吉林省(74处) 黑龙江省(48处) 上海市(40处) 江苏省(224处) 浙江省(230处) 安徽省(129处) 福建省(137处) 江西省(128处) 山东省(196处) 河南省(357处) 湖北省(148处) 湖南省(183处) 广东省(98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66处) 海南省(24处) 重庆市(55处) 四川省(263处) 贵州省(70处) 云南省(131处) 西藏自治区(55处) 陕西省(233处) 甘肃省(129处) 青海省(44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35处) |
,《晚報》2022年3月25日指出,瑞典政府已向芬蘭表示,希望兩國能於同日申請加入北約。瑞典《》則表示,兩國可能於5月16日該周遞交申請,屆時恰逢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出訪瑞典。北約秘書長斯托爾騰貝格於2022年4月表示,如果芬蘭和瑞典決定申請加入北約,預期將可迅速加入。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表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動促使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約,這將令北歐更加穩定和強大。不過此事遭到成員國土耳其的反對。 消息指,芬蘭將於2022年5月12日申請加入北約,並分兩階段進行,先由總統尼尼斯托宣布批准加入,再由議會批准有關申請。 2022年5月12日,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和總理馬林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宣布支持芬蘭申請加入北約,盼國家能在幾天內,迅速完成採取這項行動所需的一切流程,在芬蘭宣布將加入北約後,有瑞典消息人士透露,瑞典將在下週提出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申請。5月15日,芬蘭宣佈正式加入北約申請。 2022年5月16日瑞典首相安德森與最大在野黨溫和聯合黨主席克里斯德森召開共同記者會,展現朝野合作,宣布瑞典政府決定申請加入北約。翌日,瑞典外長林德正式簽署文件,申請瑞典加入北約,並表示將在一至兩日內與芬蘭一同遞交申請。 2022年5月18日,芬蘭駐北約大使與瑞典駐北約大使分別在北約布魯塞爾總部,向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尔滕贝格遞交申請書,史托騰伯格表示熱烈歡迎並稱「這是美好的一天,這正是我們安全的關鍵時刻。」 2022年6月29日,土耳其总统艾爾段、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及瑞典首相安德森(Magdalena Andersson)在马德里會晤,在北約理事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見證下,簽署三邊備忘錄,土耳其不再反對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土耳其的主要要求,是芬蘭和瑞典不再支持境內的庫德工人黨(PKK),並解除兩國對土耳其的武器禁運,兩國因土耳其2019年軍事入侵敘利亞後,芬蘭和瑞典對土耳其採取武器禁運措施。 2022年6月30日,北約所有成員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峰會上同意決定邀請芬兰及瑞典加入北約,並由北約理事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在記者會上宣佈。 2022年7月5日,瑞典已啟動加入程-{}-序,但仍有待全體成員通過所有國內立法過程(瑞典有29/31國)才能正式加入北約。 2023年7月10日,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土耳其已同意在三方會議後將瑞典加入北約議定書提交議會;他強調,瑞典將在加入後與土耳其繼續反恐工作。 與非成員合作 独立伙伴行动计划 (2004年10月29日,由于准备加入北约已经退出该计划) (2005年5月27日) (2005年12月16日) (2006年1月31日) (2006年5月19日) (2008年9月10日) (2015年1月15日) 其他 2022年6月,韩国计划在北约总部布鲁塞尔设立驻北约代表处。 2023年6月,北約計劃在日本東京設立駐東京辦事處。 军事支出 相关争议 2019年11月28日,北約宣布同意降低美國的分攤費用。預算新規定已於2021年生效,美、德各負擔北約預算的16%,過去美國分攤占比為22%,北約每年預算約25億美元。另外,成員國也同意在2024年達到軍事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2%的標準,目前30個成員國中僅6國達到該目標。 註釋 參考文獻 参见 华沙公约组织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 北約擴張 共有核武器 集體自衛權 北約庫存編號 北約-{zh-hk:軍事標準標誌;zh-cn:军队标准标志;zh-tw:軍隊符號;}- 主要非北约盟友 北約成員國 外部链接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官方网站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反应部队文章 1949年美國建立 1949年建立的军事组织 布鲁塞尔组织 国际军事组织 政府间国际组织 超組織 反共组织 冷战组织 | 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 1991年12月,北約首創成立由北約國家、前華約國家、獨聯體及波羅的海三國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1994年1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首腦會議一致通過了同中歐、東歐國家和俄羅斯建立和平伙伴關係的方案。 歐洲北大西洋伙伴關係委員會 1997年5月,為把北約與伙伴的政治軍事合作提高到一個新水準,加強歐洲和大西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北約國家與伙伴國家外長共同決定成立歐洲北大西洋伙伴關係委員會。該組織的宗旨是締約方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方同他國發生戰爭時,必須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華約解散後,北約增加其使命,如維持和平和通過對話促進地區穩定等。 第一輪新成員加入 1999年接納波蘭、匈牙利、捷克為北約新成員。 二十一世紀 九一一恐怖襲擊 北約於2001年10月4日第一次引用北約憲章第五條,認為九一一的襲擊應視為對全體成員的攻擊。2003年8月,北約進入阿富汗,開始了歐洲境外首次軍事行動。北約亦參與伊拉克的軍警培訓工作。 第二輪新成員加入 2002年11月21日布拉格召開的北約高峰會議,接受了第二波的申請,2004年正式接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 第三輪新成員加入 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加入北約。 東歐導彈攔截系統 就北約计划在波蘭和捷克建立導彈攔截系統,俄羅斯稱這樣部署可能導致新一輪的軍備競賽。2009年9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不再继续运行部署在波蘭和捷克的遠程導彈攔截系統,轉而部署由攔截對短程和中程導彈使用的神盾战斗系统代替,北約秘書長呼籲,明確北約和俄羅斯的導彈防禦系統合作。 俄乌战争 克里米亚危機 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后,芬兰与瑞典开始考虑是否寻求加入北约。芬兰政府谈论就加入北约展開“公开讨论”。 俄羅斯入侵烏克兰 2022年5月,由于俄羅斯入侵烏克兰,促使本來加入意願不高的芬蘭與瑞典決定申請加入北約。 2023年3月30日,土耳其議會投票同意芬蘭加入北約,而匈牙利議會於3月27日批准相關法案,芬蘭於4月4日正式加入,成為北約第31個成員;瑞典加入北約部分僅剩土耳其、匈牙利尚未同意。 批評 法国总统馬克宏2019年11月7日提出“北约正在脑死”,認為已經沒有太多功能,有些意圖但由於內部分裂也沒有可行性,發言後多國政要表示反對,並表示馬克龍發言有點過度,但三日後美媒曝光称多名欧洲官员私下或公开同意马克龙的说法。卢森堡外长让·阿塞尔博恩公開支持马克龙说法並告诉德国《明镜周刊》马克龙说的95%都是对的,美國基本利用北約攫取自身利益,土耳其這幾年也比照辦理,其他定期交錢的成員卻基本被放置一旁無人聞問。 德国议员、左翼党议院外事务代表亚历山大·诺伊表示,美国和土耳其是“北约的掘墓人”將這組織完全當成自身利益背書機器,歐洲沒理由繼續維持這種無利益組織。 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美国花了太多钱保护欧洲盟友”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美国国会议员所支持,他要求北约成员提高开支,并在2019北约领导人会议上暗示可能离开北约。直到一些國家提高了向美買武器的預算後才暫時擱置,法國媒體表示美國此後這種「勒索」將成常態。 土耳其2018年起與西方交惡後決定購買俄國飛彈,2019年4月17日土耳其总统发言人易卜拉欣·卡林強勢表示北約有若干國家一直威脅不准買俄軍武器否則將土除名,土方不會理會這種干預內政的言論,S-400飛彈購買计划將持續進行。有軍事分析家認為基本上是歐美更需要土耳其在中東的位置,否則北約在中東毫無角色,因此這種威脅只是外交辭令沒有實行可能。 戰爭 巴爾幹內戰 冷戰後北約的第一个军事行动是於1993年6月至1999年4月期間介入前南斯拉夫的內戰。 阿富汗戰爭 (2001-2021年) 9月11日在美國發生的襲擊導致北約在該組織的歷史上首次援引《北大西洋公约》第5條。該條規定,對任何成員的攻擊應被視為對所有人的攻擊。2001年10月4日,當北約確定這些攻擊確實符合北大西洋公約的條款時,該調用得到確認。北約針對襲擊事件採取的八項官方行動包括“雄鷹行動”和“”,這是一項在地中海開展的海軍行動,旨在防止恐怖分子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移動,並加強航運的總體安全 ,從2001年10月4日開始。 2021年4月14日,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表示,該聯盟已同意在5月1日之前開始從阿富汗撤軍。 利比亚革命 2011年3月27日,北约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成员 創立組織成員(1949年) (包含岛) (包括。1966年3月9日法國-{退出}-指揮機構,保留会员地位,北約總部從巴黎遷往布鲁塞尔,後來於2009年4月1日重新加入) (包含) 冷戰期間加入 1952年2月18日 1955年5月9日 (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统一后的德国仍是北约成员国) 1982年5月30日 冷戰結束後加入 1999年3月12日 2004年3月29日 2009年4月1日 2017年6月5日 2020年3月27日 2023年4月4日 潛在成員 ,於2019年2月通過憲法修正案,把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寫入憲法。在2022年俄烏戰爭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談判中做出讓步聲稱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期後俄烏兩國之間的談判重新啟動,但並未有進展。 |
Time Sharing System的一部份)是採取命令列的方式,並不像現代的IDE使用選單和圖形化。但是他良好的整合了編輯、檔案、管理、編譯、除錯、執行等功能,符合現代化IDE的特性。 今天,IDE這個詞和一些沒有關連性的命令列工具(像vi、emacs、make)是一種對照,雖然你可以把Unix當成是一個IDE,但是多數的程式開發人員會把IDE當成是一個可以完成各種開發工作的一個程式,這個IDE程式提供許多的功能,例如:製作、修改、編譯、發佈、除錯。IDE的想法是把各種命令列的開發工具結合起來,提供一個抽象化的工具,來減少學習程式語言的時間,增加開發人員的生產力,同時也將各種開發工作做更密切的整合,來提高生產力,例如在寫程式的時候就直接做編譯,一發現有語法上的錯誤就立即回應。雖然現代的IDE多數是圖形化的,但是IDE在視窗系統(windowing system,例如Microsoft Windows或X Window System)出現前就已經開始使用,在當時IDE是純文字模式,透過功能鍵和熱鍵來從事各項工作,例如Turbo Pascal就是一個例子。 近幾年來,最有意思的發展是Eclipse和NetBeans這類開放原始碼IDE的出現和流行,在結合開放原始碼的精神—開放、可擴張之下,激發了人們成立社群以延伸這些IDE的能力,讓這些IDE也能支援其他程式語言和其他的應用。 視覺化程式設計 視覺化程式設計也越來越重要,所謂的視覺化程式設計和Visual Basic或Visual C++並不同,支援視覺化程式設計的IDE可以讓開發人員直接移動程式單元來建立流程圖和結構圖,然後直接做編譯或直譯,這一類的流程圖通常是以UML為基礎。 這樣的界面因為樂高的Mindstorms開始普及,一些公司也開始透過瀏覽器Mozilla和分散式程式設計(LabVIEW)往這方面努力。從1980年代開始,第一個視覺化程式設計系統—Max,就是以類比合成器的設計為榜樣,同時被用來開發即時音樂演出軟體。 這種方法也被用在專業軟體,例如Openlab,這類的使用者需要完整程式設計語言的彈性,並不想要傳統的學習曲線。 視覺化程式設計語言有另一個半免費和開放原始碼的替代品-Mindscript,具有加密系統和連結資料庫等等。 圖形介面開發工具 微软的Visual | Basic、Spyder)。 歷史 当人们开始在主机或终端机进行开发时,IDE最初有了实现的可能。早期的程式語言在送進編譯器處理之前,必須要先經過流程圖、撰寫表格、打卡,所以當時並不需要IDE。Basic是第一個有IDE的程式語言,同時也是第一個可以直接在主機或終端機前開發程式,他的IDE(Dartmouth Time Sharing System的一部份)是採取命令列的方式,並不像現代的IDE使用選單和圖形化。但是他良好的整合了編輯、檔案、管理、編譯、除錯、執行等功能,符合現代化IDE的特性。 今天,IDE這個詞和一些沒有關連性的命令列工具(像vi、emacs、make)是一種對照,雖然你可以把Unix當成是一個IDE,但是多數的程式開發人員會把IDE當成是一個可以完成各種開發工作的一個程式,這個IDE程式提供許多的功能,例如:製作、修改、編譯、發佈、除錯。IDE的想法是把各種命令列的開發工具結合起來,提供一個抽象化的工具,來減少學習程式語言的時間,增加開發人員的生產力,同時也將各種開發工作做更密切的整合,來提高生產力,例如在寫程式的時候就直接做編譯,一發現有語法上的錯誤就立即回應。雖然現代的IDE多數是圖形化的,但是IDE在視窗系統(windowing system,例如Microsoft Windows或X Window System)出現前就已經開始使用,在當時IDE是純文字模式,透過功能鍵和熱鍵來從事各項工作,例如Turbo Pascal就是一個例子。 近幾年來,最有意思的發展是Eclipse和NetBeans這類開放原始碼IDE的出現和流行,在結合開放原始碼的精神—開放、可擴張之下,激發了人們成立社群以延伸這些IDE的能力,讓這些IDE也能支援其他程式語言和其他的應用。 視覺化程式設計 視覺化程式設計也越來越重要,所謂的視覺化程式設計和Visual Basic或Visual C++並不同,支援視覺化程式設計的IDE可以讓開發人員直接移動程式單元來建立流程圖和結構圖,然後直接做編譯或直譯,這一類的流程圖通常是以UML為基礎。 這樣的界面因為樂高的Mindstorms開始普及,一些公司也開始透過瀏覽器Mozilla和分散式程式設計(LabVIEW)往這方面努力。從1980年代開始,第一個視覺化程式設計系統—Max,就是以類比合成器的設計為榜樣,同時被用來開發即時音樂演出軟體。 這種方法也被用在專業軟體,例如Openlab,這類的使用者需要完整程式設計語言的彈性,並不想要傳統的學習曲線。 視覺化程式設計語言有另一個半免費和開放原始碼的替代品-Mindscript,具有加密系統和連結資料庫等等。 |
斯宾诺莎的道德观与古希腊伊壁鸠鲁学派类似,认为道德伦理超出了物质世界的范畴,不过伊壁鸠鲁学派注重身体愉悦,而斯宾诺莎更看重精神福祉。 斯宾诺莎在《》中表达了关于道德哲学的核心观点,叙述了什么是真实且最终的善。他认为善与恶是相对的概念,任何事物都不存在内在善恶之分,只有在相对于特殊个体时,这种区分才得以显现。传统中被视为善或恶的事物,只是因为它们对人类的价值不同。斯宾诺莎相信决定论的宇宙,“自然中所有事物都为一确定目的而精确完美的行动。”斯宾诺莎的宇宙中不存在几率,没有偶然。 斯宾诺莎认为世界一切运行秩序都是确定且必要的,因此善恶就失去了意义。这个世界之所以看起来并非完美,只因为我们视角有限。 斯宾诺莎认为,一个人只要受制于外在的影响,他就是处于奴役状态,而只要和上帝/自然达成一致,人们就不再受制于这种影响,而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因此摆脱恐惧。斯宾诺莎还主张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对于死亡的问题,斯宾诺莎的名言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 他的一生也彻底地实践了这句格言,对死亡一直十分平静面对。 斯宾诺莎在《》第六章第四节表达了对性别平等的反对,他写道:“但是有人会问,女性受男性的统治,这也是自然决定的吗,或者这只是制度的规定?假如说这只是制度规定,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将妇女排除在政府人选之外。但假如我们回溯经验,就会发现这结果是源自她们的软弱性。正因如此,从来没有一个男女合作的统治,无论地球何处,我们总是看到男性统治,女性被统治,依据这个规律,两种性别和谐共处。” 善与恶 斯宾诺莎以下述语句定义“善”与“恶”:所谓善是指我们确知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而言。 反之,所谓恶是指我们确知那阻碍我们占有任何善的东西而言。由此可见,斯宾诺莎在某种程度上将道德价值视为一种工具,特定物品的善与恶并非取决于其本质属性。斯宾诺莎强调“内在知识”,因为他认为确定知识的总和等同于对上帝的理解程度。 福祉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以人的福祉为中心,他认为福祉(或奴役或自由)是:心灵对神的理智的爱,就是神借以爱它自身的爱,这并不是就神是无限的而言,而是就神之体现于在永恒的形式下看来的人的心灵的本质之中而言,这就是说心灵对神的理智的爱乃是神借以爱它自身的无限的爱的一部分。正如乔纳森·贝内特所阐释的,这意味着“斯宾诺莎希望‘福祉’代表人有可能达成的最有价值、最适宜的状态。” 要理解何为“最有价值、最适宜的状态”,首先需要理解斯宾诺莎提出的(生存的努力和倾向)概念,并且这种“完美”状态并不是指代道德价值,而是表示一种圆满。因为个体只是无限之实体的一个变体,它们是无法达成完全圆满的,也即它们无法达成“完美”或“福祉”。只有唯一的宇宙实体才能达成完美的圆满。然而,单纯的形式可达成较小的福祉,也就是完成对自身的纯粹理解,作为宇宙实体的一个变体,理解与宇宙中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斯宾诺莎在《伦理学》结尾部分所叙述的东西,在此他完成了关键的两步,使形而上学、认识论以及本书中提出并发展的伦理学命题相结合。在《伦理学》第五部分命题二十四,对个别事物的理解与对神(宇宙实体)的理解相结合,在第五部分命题二十五,心灵的最高努力(conatus)与第三种知识(直观知识)相结合。 自此,福祉的概念与“对神的理智的爱()”达成关联。 《伦理学》 宇宙中任何事物的起因都源于自然本质,因此对斯宾诺莎而言,现实是完美的。如果某种境况看似不幸,那只能是因为我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够充分。尽管人类有能力理解各事件因果,但对于整体无限的复杂性却无能为力,因为科学具有局限性,人无法仅凭经验掌握整个宇宙事件序列。斯宾诺莎还认为,虽然知觉感官非常实用,但不足以借此发现真理。斯賓諾莎提出,万物(不只人類)都「努力於維護自己的存有」,他稱這種努力為,这个词语同时意为努力和傾向。這雙重涵義正是斯賓諾莎所要的,因為他認為這種自我保存的努力其實是出自萬物本性的傾向,萬物順著本性就會努力維護自己。 而美德即是将理性作为伦理准则,借此实现这种保有本性。斯宾诺莎认为,最高的美德是智慧之爱,或者说是对于上帝/自然/宇宙的知识。 在《伦理学》中,斯宾诺莎还叙述了三种不同的知识: 第一种是有关经验的知识,准确而言,这是关于事物的“不正确的、片断的和混淆”的知识。 关于这种知识的其它解释是,它是危险的推理知识,这种推理过程缺乏理性,可以将心灵转为“被动”状态。斯宾诺莎在《伦理学》前半部解释说,“被动心灵”可转变为激情。 第二种知识混合了理性与情感。人们以日常合理性分析得出这类知识,这其中的例子包括任何被归为非完美德行的事物。非完美德行即是那些被托马斯·阿奎那和亚里士多德视为异教德行的东西。 第三种知识是关于上帝的知识,它需要借由心灵的理性与推理得出。斯宾诺莎认为这种知识是个体的本质,而上帝正是这些本质的总和。包括完美德行在内的适当原因可造就这类知识。 在《伦理学》最后部分,斯宾诺莎关于“福祉”意义的探讨,以及认为掌控情绪的前提是将其与外部刺激分离的观点都预示了20世纪心理学方法的发展。他认为知识可分为三种类型——意见、推理和内在知识,而其中内在知识可为人类心灵带来最高的满足,因为我们关于自我、自然的认识越充分,我们(在现实中)获得的福祉就越完满,并且只有内在知识才是永恒的。 政治哲学 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受其生活时代的影响,他捍卫当时荷兰相对欧洲其他地方更加自由的社会环境。正如他在《神学政治论》序言所写:那么,我们幸而生于共和国中,人人思想自由,没有拘束,各人都可随心之所安崇奉上帝。自由比任何事物都为珍贵。我有鉴于此,欲证明容纳自由,不但于社会的治安没有妨害,而且,若无此自由,则敬神之心无由而兴,社会治安也不巩固。斯宾诺莎的政治观点分布在三部作品《政治论》、《神学政治论》和《伦理学》中。初看来这些观点似乎与霍布斯的思想类似,但两者的结论却不相同。斯宾诺莎的哲学以上述 conatus 概念为重点,这个概念意为个体为生存所作的努力和倾向,即使是在最恶劣的专制政体下,最强大的利维坦也无法剥夺这种倾向。斯宾诺莎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自然权利,这个自然权利包含他所欲求的和他所能取得的一切事物。因此,个人自然权利就等于他的力量或权力。 故而在斯宾诺莎哲学中,主观权利(即人权)不存在于自然中,它是社会的构建,只存在于文明状态。此外,斯宾诺莎还指出,在社会形成之前不存在对与错的理念,因为在自然状态下并没有什么普遍的规范,而只有个体的欲求(这种欲求促使人们统治弱于自己的他人)。 但假如人们只受个人欲求驱使,那么文明社会又何以成形?斯宾诺莎认为有许多方式可以引向文明社会。首先是通过《伦理学》中描述的情感行为。 透过情感共识,个人情绪可以与他人产生共鸣,相似的个体聚集到一起,这种相似性又加强个体感受以及有关自身存在的体验。其次,社会也有助于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它借由任务的分配与调度,使个体可以花费更少精力达成更多需求。这也是科学和艺术能在社会中发展的原因,事物的演进不再受制于个体的有限生命,而是能够随社会持续发展。 此外,个体面临生存威胁的恐惧也是促成社会形成的原因,社会能保护其中成员,为他们带来安全感。虽然斯宾诺莎采用了与霍布斯类似的论证(恐惧促成社会形成),但他分析得出的结论却不同,他认为人们需要一个自由的社会。 在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中,纳入社会的个体并未放弃他们的自然权利。如果说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中描绘的社会起源类似契约,那么这种观点在其后续作品《政治论》中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情感的联合,人们不再是借自由意志形成社会,而是透过感情或主导(众多个体因极具魅力的某人而被吸引到一起,这也可作为社会的可能诞生方式之一)形成社会。个体并非是国家绝对权力下的被动臣民,与此相反,国家的力量就来自其中公民。在斯宾诺莎的观念中,国家的存在完全依赖其中公民力量的聚集,假如政治制度设计得当,这些力量可促进社会发展。“设计得当”意味着这些制度应当引导政治领导者遵循规则,并且这种遵循必须是出于自主意愿。斯宾诺莎并不认为国家是社会的对立面,社会是人类的聚集,而国家只是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 因此国家并不像霍布斯哲学中那样超越了社会。 个体权利的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可从团体的力量中受益。个体权利由他们构成的政治团体(国家)得到保证,这些权利只存在于国家——也即有组织的社会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对其子民拥有绝对的权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在斯宾诺莎哲学中,政府或社会(这两者没有差别)完全依赖其中个体的存在。所以个体在文明国家仍保留有自然权利,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对国家中的事物作出符合自身意愿的判断,任何违背这一倾向的行为都将导致社会动荡。因此国家应当限制可能危及整体的行为。 也就是说,假如国家选择利用恐惧或反人类行径维护自身统治,这种统治是无法长久维持的,因为这种行为危害其力量发展,并强化民众(multitudo)的反抗或不服从倾向:服从是维持社会秩序与和平的基础。 于是,从上述理解可以窥见斯宾诺莎和霍布斯有关国家运作观点的差异。对霍布斯而言,国家存在的目的是借由安全保证来维持和平,因此如果有必要,利用恐惧是可取的。而根据斯宾诺莎的观点,这种利用恐惧达成的和平状态并非真正的和平,它仅仅是压制了动荡。真正的和平意味着国家中的个体能够意识并达成他们各自潜能,由此每个人都能在心灵中获得最低限度的和平。这也是斯宾诺莎偏向组织良好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公民可通过参与立法来提升法律质量,并影响国家运作。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好的政治意味着好的政府(定义为特定政治团体作出决策的方式),那这就意味着不同类型的政府可按其德行排序(例如据柏拉图所言,贵族政体优于民主政体,而民主政体又优于寡头政体和僭主政体)。斯宾诺莎的观点超越了这种简单的排序,他认为政府没有好坏之分:更好的政府是国家中更多人可适应的政府,那么改变这一政府就不是好的选择,因为这种变化会打破已有的力量平衡,不同利益团体将会发生冲突,从而带来动荡。因此斯宾诺莎主张,更好的方式是设计更好的制度,他为不同政体描绘了大致的制度轮廓,例如对于君主制,应当有一个代表国王官方的议会,其中成员应当公开选定,他们的意见作为国王可能做出的决策。这种制度通过正式程序,将国王周围的顾问圈公开与透明化,这有利于避免隐秘的朝臣干政,减少某人代替国王作出决策的可能。 影响 泛神论之争 斯宾诺莎否认有人格神、超自然神的存在,他集中批判了神学目的论、拟人观和天意说,要求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他认为构成万物存在和统一基础的实体是自然,也就是神。他开创了用理性主义观点和历史的方法系统地批判《圣经》的历史,考察了宗教的起源、本质和历史作用,并建立了近代西方无神论史上一个较早和较系统的体系。他的学说克服了笛卡儿二元论的缺点,把唯理论和唯物主义、泛神论结合起来。后世哲学家称具有这种特徵的学说为斯宾诺莎主义。 1785年,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发表文章批判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思想,几年前戈特霍尔德·埃弗拉伊姆·莱辛临终时承认自己是“斯宾诺莎主义者”,在那个时代,这个称号等同于无神论者。雅各比声称斯宾诺莎的学说为纯粹的唯物主义思想,因为斯宾诺莎提出一切事物都是神/自然的延伸。雅各比认为这种思想受到了启蒙时代理性主义思潮影响,并只能导致彻底的无神论。摩西·门德尔松对雅各比的说法提出异议,他认为有神论和泛神论没有差别。这个争论在当时欧洲思想界造成了巨大影响。 斯宾诺莎哲学为18世纪欧洲提供了除唯物主义、无神论和自然神论外的另一选择。斯宾诺莎有三个观点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一切存在的统一 一切事件的规律性 灵魂与自然的一致 到1879年,斯宾诺莎的泛神论观点已被许多人接受,但也仍有部分人强烈反对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这个观点过于危险、奇特。 斯宾诺莎提出的“上帝或自然()”反映出了一个充满活力、自然的上帝,这与牛顿物理学所引出的生成第一因的上帝,以及朱利安·奥弗雷·拉·美特利在《人是机器》中提出的无生气的机械上帝有显著不同。柯勒律治和雪莱视斯宾诺莎哲学为自然宗教。 诺瓦利斯称斯宾诺莎为“心醉于上帝的人”。 雪莱的文章《》的灵感来自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被认为是无神论者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用“上帝(Deus)”一词指代与传统犹太/基督教一神论完全不同的上帝形象。“斯宾诺莎否认上帝的人格和意识:上帝既无智识,也无情感或意愿;他的行为并无最终目的,相反,万事万物皆遵循他的本性(也即遵循宇宙定律)活动……” 由此可见,斯宾诺莎所称的冷漠、对人类事务毫无兴趣的上帝和传统宗教中拟人化、类似父亲形象的上帝形成了鲜明对比。 广泛认为斯宾诺莎将上帝等同为物质世界,因此人们称他为“先知”、“王子”,以及泛神论的最杰出阐释者。在写给亨利·奥尔登堡的信中,斯宾诺莎表示“那些声称我将上帝与自然完全等同(也就意味着上帝是有质量、有形的物质)的人,他们无疑是错了”。 对斯宾诺莎而言,我们的宇宙仅是位于思维和广延这两种属性下的形式,而上帝仍有无限种其它属性并未呈现于我们的世界。 据卡尔·雅思贝尔斯所言,当斯宾诺莎写下“上帝或自然()”一词时,他所要表达的是上帝是(),而不是()。雅思贝尔斯认为在斯宾诺莎的本意中,自然与上帝并不是可相互替代的概念,上帝的超越性表现于其所拥有无限属性,而其中只有两种属性可被人类知晓,即思维与广延。 甚至思维和广延这两个属性下的上帝也不与人类世界完全等同,这个世界仍是“可分的”,它由不同部分组成。但斯宾诺莎指出,“由实体的属性推出实体可分,是对于实体的属性没有得到真正的认识”,这意味着人们无法通过分割实体而设想某种属性,他还说,“绝对无限的实体是不可分的”。 依据这个逻辑,人所生活的世界应当被认为是思维和广延这两种属性下的一个形式。由此雅思贝尔斯认为,假如人们试图将斯宾诺莎哲学与泛神论的“一切皆在神里”相符,那么“神”必须保持其超越性,而“一切”不能被解释为有限事物的总和。 马夏尔·盖鲁主张使用“万有在神论”而非“泛神论”相容斯宾诺莎的思想。斯宾诺莎所言的世界并非上帝,而是“内在于”上帝。有限事物不仅其成因来自上帝,它们甚至必须在上帝存在的前提下被构造。 不过,万有在神论哲学家仍坚称斯宾诺莎的思想可由经典泛神论作出解释。 根据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斯宾诺莎的上帝是“无限智慧”,他是全知的,并且他爱自己,因此也爱所有人类,因为人类也是他的一部分。 斯宾诺莎认为“对神的理智的爱()”是人可达成的最高的善。 但这种行为是复杂的,因为上帝既无自由意志,也无目的或倾向,人们需要明白上帝不会因我们爱他而反过来爱我们。“凡爱神的人决不能指望神回爱他”,斯宾诺莎写道。 认为关于斯宾诺莎是无神论还是泛神论的探讨取决于分析的态度。假如分析者认为泛神论与宗教相关,那么斯宾诺莎就不是泛神论者,因为斯宾诺莎认为面向上帝的态度不该是宗教式的敬畏,而是基于客观研究与理智思考,他认为宗教立场将会附带错误与迷信的可能。 现代哲学 许多学者探讨了斯宾诺莎哲学和东方哲学的相似性。德国哲学家最早注意到斯宾诺莎宗教概念与印度吠檀多传统的相似性,他写道:“……如此准确的表达了吠檀多的观点,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它的创始者是否从印度教中借鉴了其基础原则,但他的传记却不能使我们满意,因为似乎他完全不熟悉吠檀多的教义……” 马克斯·缪勒也发现了斯宾诺莎哲学体系与吠檀多的相似性,他将吠檀多中的梵等同于斯宾诺莎的宇宙实体。 乔治·桑塔亚那的毕业论文《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说》发表于,而后他又为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和《论人类理解力的提高》写了导论。 1932年,桑塔亚那受邀为在海牙举办的斯宾诺莎300周年诞辰庆祝会议撰写一篇文章(后续以《终极宗教》为题发表)。 在自传中,桑塔亚那称斯宾诺莎对道德的自然基础有着“精湛超凡”的理解。 维特根斯坦的著作《逻辑哲学论》()标题借鉴了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并且维特根斯坦同时也借鉴了斯宾诺莎“”的表达(Notebooks, 1914–16, p. 83),而他《逻辑哲学论》也采用了与《伦理学》类似的叙述结构,即在基本的逻辑断言上建立复杂的哲学论证。此外,在《逻辑哲学论》命题6.4311和6.45,维特根斯坦暗示了斯宾诺莎对永恒的理解以及对于永生宗教概念的阐释,他写道,“死不是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人是没有经历过死的。(6.4311)”,“用永恒观点来观察世界,就是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个有界限的整体。(6.45)”。 斯宾诺莎哲学在战后法国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哲学家“使用斯宾诺莎对抗现象学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当时现象学在法国的流行主要与黑格尔、海德格尔和胡塞尔有关。 路易斯·阿尔都塞等人认为可以用斯宾诺莎哲学弥补马克思主义的缺陷,尤其是可以利用斯宾诺莎哲学中内在因果性来减少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过度依赖。安东尼奥·奈格里在流往法国期间创作了许多关于斯宾诺莎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野蛮的异常》。其他著名的法国斯宾诺莎学者还包括亚历山大·马瑟隆、马歇尔·格鲁特、安德烈·托塞尔和皮埃尔·马舍雷,其中马舍雷曾发表五卷版斯宾诺莎《伦理学》评注,被认为是“斯宾诺莎评注的里程碑式作品”。 吉尔·德勒兹在其博士论文中称斯宾诺莎为“哲学王子”,他有关斯宾诺莎的阐释——尤其是恢复斯宾诺莎思想的政治维度方面,对法国哲学界有很大影响。 德勒兹曾发表了两部关于斯宾诺莎的作品,在巴黎第八大学就职期间,他也就斯宾诺莎哲学举行了多次讲座。德勒兹自己的作品也深受斯宾诺莎哲学,尤其是内在性与单义性的影响。称德勒兹的《哲学中的表现主义》是一部“革命性作品,它发现在斯宾诺莎哲学中,表达可被视为一个中心概念。” 爱因斯坦曾表示斯宾诺莎对他世界观形成影响巨大。斯宾诺莎将上帝(无限实体)等同为自然,这与爱因斯坦持有的非人格化神的观点一致。1929年,爱因斯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他所有存在的和谐一致中显现自身,但我不信一个会关注人类事务的上帝。” 列奥·施特劳斯在《斯宾诺莎宗教评论》中提出,斯宾诺莎可作为启蒙时代理性主义传统代表人物之一,而这个传统最终促使了现代的诞生。 此外,他也将斯宾诺莎作品视为犹太现代性的起始。提出,在1650至1750年间,“斯宾诺莎是神启宗教的主要挑战者,他动摇了固有的思想、传统、道德,以及专制与非专制国家都认同的神权政治思想。” 纪念 斯宾诺莎的肖像作为标志印在旧系列的1000荷兰盾钞票上,直到2002年被欧元取代。 荷兰科学界最高奖以斯宾诺莎命名。 斯宾诺莎思想被收录在概括荷兰历史的50个学说中。 参考 脚注 来源 ) Second edition published in 2018. 延伸阅读 Albiac, Gabriel, 1987. La sinagoga vacía: un estudio de las fuentes marranas del espinosismo. Madrid: Hiperión D.L. Balibar, Étienne, 1985. Spinoza et la politique ("Spinoza and politics") Paris: PUF. Belcaro Anna Maddalena, Effetto Spinoza. Avventure filosofiche, Ianieri Ed., 2020, Bennett, Jonathan, 1984. A Study of Spinoza's Ethics. Hackett. Boucher, Wayne I., 1999. Spinoza in English: A Bibliography from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2nd edn. Thoemmes Press. Boucher, Wayne I., ed., 1999. Spinoza: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Century Discussions. 6 vols. Thoemmes Press. Carlisle, Clare. "Questioning Transcendence, Teleology and Truth" in Kierkegaard and the Renaissance and Modern Traditions (ed. Jon Stewart. Farnham: Ashgate Publishing, 2009). ———, 2021. Spinoza's Religion: A New Reading of the Eth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Edwin M. Curley, Behind the Geometrical Method. A Reading of Spinoza's Ethic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Damásio, António, 2003. Looking for Spinoza: Joy, Sorrow, and the Feeling Brain, Harvest Books, Deleuze, Gilles, 1968. Spinoza et le problème de l'expression. Trans. "Expressionism in Philosophy: Spinoza" Martin Joughin (New York: Zone Books). ———, 1970. Spinoza: Philosophie pratique. Transl. "Spinoza: Practical Philosophy". ———, 1990. Negotiations trans. Martin Joughi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Della Rocca, Michael. 1996. Representation and the Mind-Body Problem in Spinoz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 Della Rocca, Spinoza,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Garrett, Don, ed., 1995.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pinoza. Cambridge Uni. Press. Gatens, Moira, and Lloyd, Genevieve, 1999. Collective imaginings : Spinoza, past and present. Routledge. Goldstein, Rebecca, 2006. Betraying Spinoza: The Renegade Jew Who Gave Us Modernity. Schocken. Goode, Francis, 2012. Life of Spinoza. Smashwords edition. Gullan-Whur, Margaret, 1998. Within Reason: A Life of Spinoza. Jonathan Cape. Hampshire, Stuart, 1951. Spinoza and Spinozism, OUP, 2005 Hardt, Michael, tran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Preface, in French, by Gilles Deleuze, available here: Israel, Jonathan, 2001. The Radical Enlightenmen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6. Enlightenment Contested: Philosophy, Modernity,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Man 1670–1752, ( hardback) Kasher, Asa, and Shlomo Biderman. "Why Was Baruch de Spinoza Excommunicated? " Kayser, Rudolf, 1946,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lbert Einstein. Spinoza: Portrait of a Spiritual Hero. New York: The Philosophical Library. Lloyd, Genevieve, 1996. Spinoza and the Ethics. Routledge. ———, 2018. Reclaiming wonder . After the sublim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eBuffe, Michael. 2010. Spinoza and Human Free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vejoy, Arthur O., 1936. "Plenitude and Sufficient Reason in Leibniz and Spinoza" in his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44–82 (). Reprinted in Frankfurt, H. G., ed., 1972. Leibniz: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 Anchor Books. Macherey, Pierre, 1977. Hegel ou Spinoza, Maspéro (2nd ed. La Découverte, 2004). ———, 1994–98. Introduction à l'Ethique de Spinoza. Paris: PUF. Magnusson 1990: Magnusson, M (ed.), Spinoza, Baruch, Chamber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Chambers 1990, . Matheron, Alexandre, 1969. Individu et communauté chez Spinoza, Paris: Minuit. Melamed, Yitzhak Y., Spinoza’s Metaphysics: Substance and Though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xxii+232 pp. Melamed, Yitzhak Y. (ed.), The Young Spinoza: A Metaphysician in the Mak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Melamed, Yitzhak Y. (ed.), Spinoza’s Ethics: A Critical Guid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Millner, Simon L., The Face of Benedictus Spinoza (New York: Machmadim Art Editions, Inc., 1946). Montag, Warren. Bodies, Masses, Power: Spinoza and his Contemporaries. (London: Verso, 2002). Moreau, Pierre-François, 2003, Spinoza et le spinozisme, PUF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Nadler, Steven, Spinoza's Ethics: An Introduction, 200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England, ). Negri, Antonio, 1991. The Savage Anomaly: The Power of Spinoza's Metaphysics and Politics. ———, 2004. Subversive Spinoza: (Un)Contemporary Variations. Popkin, | Spinoza and Human Free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vejoy, Arthur O., 1936. "Plenitude and Sufficient Reason in Leibniz and Spinoza" in his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44–82 (). Reprinted in Frankfurt, H. G., ed., 1972. Leibniz: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 Anchor Books. Macherey, Pierre, 1977. Hegel ou Spinoza, Maspéro (2nd ed. La Découverte, 2004). ———, 1994–98. Introduction à l'Ethique de Spinoza. Paris: PUF. Magnusson 1990: Magnusson, M (ed.), Spinoza, Baruch, Chamber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Chambers 1990, . Matheron, Alexandre, 1969. Individu et communauté chez Spinoza, Paris: Minuit. Melamed, Yitzhak Y., Spinoza’s Metaphysics: Substance and Though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xxii+232 pp. Melamed, Yitzhak Y. (ed.), The Young Spinoza: A Metaphysician in the Mak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Melamed, Yitzhak Y. (ed.), Spinoza’s Ethics: A Critical Guid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Millner, Simon L., The Face of Benedictus Spinoza (New York: Machmadim Art Editions, Inc., 1946). Montag, Warren. Bodies, Masses, Power: Spinoza and his Contemporaries. (London: Verso, 2002). Moreau, Pierre-François, 2003, Spinoza et le spinozisme, PUF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Nadler, Steven, Spinoza's Ethics: An Introduction, 200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England, ). Negri, Antonio, 1991. The Savage Anomaly: The Power of Spinoza's Metaphysics and Politics. ———, 2004. Subversive Spinoza: (Un)Contemporary Variations. Popkin, R. H., 2004. Spinoza (Oxford: One World Publications) Ratner, Joseph, 1927. The Philosophy of Spinoza (The Modern Library: Random House) Smilevski, Goce, 2006. Conversation with Spinoza: A Cobweb Novel, translated from the Macedonian by Filip Korzenski. Evanston, Illinoi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Stolze, Ted and Warren Montag (eds.), The New Spinoza,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Strauss, Leo. Persecution and the Art of Writing. Glencoe, Illinois: Free Press, 1952. Reprin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ch. 5, "How to Study Spinoza's Tractus Theologico-Politicus;" reprinted in Strauss, Jewish Philosophy and the Crisis of Modernity, ed. Kenneth Hart Green (Albany, NY: SUNY Press, 1997), 181–233. ———Spinoza's Critique of Religion.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65. Reprint.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 "Preface 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reprinted as "Preface to Spinoza's Critique of Religion", in Strauss, Liberalism Ancient and Modern (New York: Basic Books, 1968, 224–59; also in Strauss, Jewish Philosophy and the Crisis of Modernity, 137–77). Valentiner, W.R., 1957. Rembrandt and Spinoza: A Study of the Spiritual Conflicts in Seventeenth-Century Holland, London: Phaidon Press. Vinciguerra, Lorenzo Spinoza in French Philosophy Today . Philosophy Today , Vol. 53, No. 4, Winter 2009 . Williams, David Lay. 2010. "Spinoza and the General Will",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72 (April): 341–356. Wolfson, Henry A. "The Philosophy of Spinoza". 2 vol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Yalom, I. (2012). The Spinoza Problem: A Novel. New York: Basic Books. Yovel, Yirmiyahu, "Spinoza and Other Heretics, Vol. 1: The Marrano of Reas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Yovel, Yirmiyahu, "Spinoza and Other Heretics, Vol. 2: The Adventures of Immanence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外部連結 文章 网络哲学百科全书: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Spinoza " by Steven Nadler. "Spinoza's Psychological Theory " by Michael LeBuffe. |
外部链接 Interix in a Multi-User Windows TSE | OS等均为单用户操作系统。 外部链接 Interix in a Multi-User Windows TSE Environment 关于Unix多用户模型和MS-Windows |
相關組織與世界遺產基金 世界遺產委員會 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職責為根據《世界遺產公約》,審查成員國提交的報告,決定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分配世界遺產基金,對締約國的遺產保護與修護工作給予財政援助。 世界遺產委員會由批准《世界遺產公約》的締約國中選出21名代表組成。根據《世界遺產公約》規定,委員會成員的任期為6年,但目前各締約國均自願將其任期限制為4年,以便讓其他締約國有機會參與委員會,已成為慣例。委員會中選舉7名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其中包括1名主席、5名副主席、1名報告員,主席團負責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協調工作,包括決定開會日期、會議的主持等。原則上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會議。 世界遺產委員會敦請相關組織協助,以提供世界遺產委員會專業意見。包括(ICCROM)、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世界遺產委員會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但近兩屆均因外在因素導致會議推遲。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原訂2020年舉行,但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推遲至2021年7月;第4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原訂2022年在俄罗斯喀山舉行,但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部分成員國要求更改地點舉行而延期。 世界遺產中心 成立於1992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轄下組織,負責世界遺產的各項相關事務,其位於法国巴黎丰特努瓦广场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樓內。世界遺產中心負責辦理世界遺產委員會及其主席團的年度會議、向締約國提供關於準備遺址提名的建議、世界遺產基金的管理、組織當世界遺產受到威脅時的緊急行動、更新世界遺產名錄和數據庫、開發教材以提高各界對遺產保護必要性的認識等。 世界遺產基金 世界遺產基金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第15條,於1977年成立,以作為世界遺產中心運作、世界遺產審查、專家諮詢、教育宣導材料、活動舉辦,以及緊急援助活動的經費。世界遺產基金在2022-2023兩年期的經費為590萬美元,另外還有40萬美元用於向處於緊急危險(例如由於火災、洪水或戰爭)的場所提供緊急援助。 世界遺產基金的主要來源為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第16.1條,世界遺產中心定期向締約國收取分攤費用。另外世界遺產基金也接受個人與組織指定特定用途、或是不指定用途的捐贈。 世界遺產登錄 各締約國需要首先對該國有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出一份詳細的目錄,稱為預備名單,原則上沒有列入預備名單的遺產不能申報。之後,該國可以從預備名單中提名,世界遺產中心會對於如何準備提名表提供建議和協助。提交世界遺產中心的提名表先由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獨立審核,評估報告送到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會每年开會討論是否將提名遺產「入選」至《世界遺產名錄》。委員會有時作出「補充資訊」、「退回重報」結論並要求會員國提供更多信息,或者決議「無法入選」。「無法入選」提名項目除非有新科學事證,否则不得再次申請。 預備名單 預備名單(Tentative Lists,或稱暫定清單)為各締約國在登記為世界遺產前,向世界遺產中心提交的名錄。各締約國在提名登記《世界遺產名錄》前,該項目至少需要在預備名單內超過一年,世界遺產中心鼓勵締約國至少每十年重新審查和提交其預備名單,預備名單需要以英文或法文撰寫。 原本不允許向世界遺產委員會登記和推薦不在預備名單上的項目,但2003年巴姆大地震使得伊朗巴姆古城受到嚴重損壞,之後在2005年修訂的《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增列當不可預見的情況需要緊急註冊時,可以採「緊急登記建議」方式登記不在預備名單上的項目。 當預備名單中獲得締約國提名的項目在世界遺產委會審議通過,該項目就會從締約國的預備名單中刪除。 世界遺產的命名 世界遺產的官方名稱以英文與法文表示,諮詢機構實地調查時可能提出建議以更好的描述該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名稱亦可以更改,例如1979年通過,編號第31號的項目,原登錄名稱為「奥斯威辛集中营」,後來改為「前納粹德國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1940-1945年)」,以強調其為納粹德國時期的設施;另外,1996年通過,編號第757號的爱尔兰「斯凯利格·迈克尔岛」項目,原登錄名稱採用英語名稱「Skellig Michael」,後為尊重當地文化,改用苏格兰盖尔语名稱「Sceilg Mhichíl」。 保護區與緩衝區 世界遺產項目需要界定其保護區與緩衝區,保護區為該項目需要保護的核心區域,緩衝區可視需要設立或不設立。緩衝區的構想源自於自然保護區,而文化遺產同時應用此概念。在法國,歷史古蹟規定為周邊500公尺,世界遺產則未限定緩衝區範圍。《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修訂版規定,世界遺產預設為要設立緩衝區,若無設置要說明理由。 緩衝區不具有遺產價值,但其作為核心保護區域與一般區域的緩衝,緩衝區內會限制開發。另外,未列入緩衝區,但可能有影響的區域,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也需要列入管理。例如英國伦敦塔附近的碎片大厦未在緩衝區內,但其超過300公尺的高度影響了倫敦塔的景觀,世界遺產委員會曾對表示關注,但沒有採取任何進一步措施。部分人士認為限制過多將會妨礙城市的整體發展。 另一個案例為德國的科隆主教座堂,因為附近高樓層建築的興建將破壞其景觀,科隆主教座堂於2004年被列入瀕危遺產,甚至一度被討論是否要從《世界遺產名錄》中除名,但在2006年其由瀕危遺產除名。它是首例以周邊開發對景觀的破壞為由,而被列入瀕危遺產的案例,當時引發廣大的爭論,部分人士擔心,未來各歷史名城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登錄基準 提名的遺產必須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以及至少滿足以下十項基準的其中一項,其中(i)至(vi)項為文化遺產的基準,(vii)至(x)項為自然遺產的基準。 文化遺產基準 (i)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 (ii)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iii)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iv)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v)代表某一個或數個文化的人類傳統聚落或土地使用,提供出色的典範-特別是因為難以抗拒的歷史潮流而處於消滅危機的場合。 (vi)具有顯著普遍價值的事件、活的傳統、理念、信仰、藝術及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連結(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該基準應最好與其他基準共同使用)。 自然遺產基準 (vii)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自然現象或地區。 (viii)代表生命進化的紀錄、重要且持續的地質發展過程、具有意義的地形學或地文學特色等的地球歷史主要發展階段的顯著例子。 (ix)在陸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的演化與發展上,代表持續進行中的生態學及生物學過程的顯著例子。 (x)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 完整性與真實性 完整性(integrity)與真實性(authenticity)為世界遺產除了「突出的普世價值」、十項基準以外必須考量的要求。完整性適用於所有的遺產項目,真實性主要為針對文化遺產。完整性的概念原本用於自然遺產,指自然的、背景的、環境的完整,當遺產內或周邊有不當的開發,而危及遺產的本質,即減損了遺產的完整性,後將此概念延伸至文化遺產。真實性的概念經過時代演變,後以《奈良文件》中提出的概念為主。 提名流程 《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規定了世界遺產名錄登記所需的前提、審查流程和登記後的保護狀況報告。提名的流程如下所示: 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審議 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審議的結果可分為四類,分別為入選(Inscribe)、補充資訊(Refer)、退回重報(Defer)、無法入選(Not to inscribe)。 「入選」為正式承認在《世界遺產名錄》上登錄;「補充資訊」為該項目已證實具備世界遺產要求的條件,但保存計畫等尚未完備,需要申請國補充資料,於次一年的世界遺產委員會重新審查,若在「補充資訊」狀態達三年仍尚未入選,需退回至最初申請程序;「退回重報」為該項目尚未達到世界遺產要求的條件,必須重新提交文件,再重新安排諮詢機構實地調查,「退回重報」項目再進入世界遺產委員會審查,通常至少要再經過2年;「無法入選」為該項目未達到世界遺產的基準,除非有新的科學事證,可證明該項目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否則不能再提報。世界遺產委員會在認定申請項目為「無法入選」前,會告知申請國自行撤回,但仍有少數申請案件執意提報而被判定為「無法入選」。 世界遺產的監測、變更與除名 | 緩衝區不具有遺產價值,但其作為核心保護區域與一般區域的緩衝,緩衝區內會限制開發。另外,未列入緩衝區,但可能有影響的區域,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也需要列入管理。例如英國伦敦塔附近的碎片大厦未在緩衝區內,但其超過300公尺的高度影響了倫敦塔的景觀,世界遺產委員會曾對表示關注,但沒有採取任何進一步措施。部分人士認為限制過多將會妨礙城市的整體發展。 另一個案例為德國的科隆主教座堂,因為附近高樓層建築的興建將破壞其景觀,科隆主教座堂於2004年被列入瀕危遺產,甚至一度被討論是否要從《世界遺產名錄》中除名,但在2006年其由瀕危遺產除名。它是首例以周邊開發對景觀的破壞為由,而被列入瀕危遺產的案例,當時引發廣大的爭論,部分人士擔心,未來各歷史名城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登錄基準 提名的遺產必須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以及至少滿足以下十項基準的其中一項,其中(i)至(vi)項為文化遺產的基準,(vii)至(x)項為自然遺產的基準。 文化遺產基準 (i)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 (ii)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iii)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iv)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v)代表某一個或數個文化的人類傳統聚落或土地使用,提供出色的典範-特別是因為難以抗拒的歷史潮流而處於消滅危機的場合。 (vi)具有顯著普遍價值的事件、活的傳統、理念、信仰、藝術及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連結(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該基準應最好與其他基準共同使用)。 自然遺產基準 (vii)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自然現象或地區。 (viii)代表生命進化的紀錄、重要且持續的地質發展過程、具有意義的地形學或地文學特色等的地球歷史主要發展階段的顯著例子。 (ix)在陸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的演化與發展上,代表持續進行中的生態學及生物學過程的顯著例子。 (x)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 完整性與真實性 完整性(integrity)與真實性(authenticity)為世界遺產除了「突出的普世價值」、十項基準以外必須考量的要求。完整性適用於所有的遺產項目,真實性主要為針對文化遺產。完整性的概念原本用於自然遺產,指自然的、背景的、環境的完整,當遺產內或周邊有不當的開發,而危及遺產的本質,即減損了遺產的完整性,後將此概念延伸至文化遺產。真實性的概念經過時代演變,後以《奈良文件》中提出的概念為主。 提名流程 《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規定了世界遺產名錄登記所需的前提、審查流程和登記後的保護狀況報告。提名的流程如下所示: 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審議 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審議的結果可分為四類,分別為入選(Inscribe)、補充資訊(Refer)、退回重報(Defer)、無法入選(Not to inscribe)。 「入選」為正式承認在《世界遺產名錄》上登錄;「補充資訊」為該項目已證實具備世界遺產要求的條件,但保存計畫等尚未完備,需要申請國補充資料,於次一年的世界遺產委員會重新審查,若在「補充資訊」狀態達三年仍尚未入選,需退回至最初申請程序;「退回重報」為該項目尚未達到世界遺產要求的條件,必須重新提交文件,再重新安排諮詢機構實地調查,「退回重報」項目再進入世界遺產委員會審查,通常至少要再經過2年;「無法入選」為該項目未達到世界遺產的基準,除非有新的科學事證,可證明該項目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否則不能再提報。世界遺產委員會在認定申請項目為「無法入選」前,會告知申請國自行撤回,但仍有少數申請案件執意提報而被判定為「無法入選」。 世界遺產的監測、變更與除名 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每6年需提供一份定期報告,以更新保護狀態與相關資訊。另外UNESCO規劃當遺產受到威脅時,須採取反應監測(Reactive Monitoring),原本此構想為針對瀕危遺產,但也適用於其他的世界遺產項目。 世界遺產項目若是調整緩衝區範圍,增加或減少保護區內容,需要做保護範圍的變更。變更可以分為小變更(Minor modifications)與重大變更(Significant modifications),兩種變更的區隔無明文規定,由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定。根據《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重大變更為可能影響「突出的普世價值」,需要與新申請項目一樣,經過諮詢機構評估,並在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小變更則不需要經過諮詢機構評估,僅需在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 另一方面,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項目,當失去「突出的普世價值」價值,經世界遺產委員會決議後,將會從《世界遺產名錄》中除名。,有3件曾經列為世界遺產的項目被除名,分別是2007年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2009年德国的德勒斯登易北河谷、2021年英国的利物浦海事商城。曾任UNESCO總幹事的松浦晃一郎認為,當出現世界遺產除名案例,可促進各國更重視已登錄為世界遺產項目的保護。 瀕危遺產 瀕危遺產為面對可能遭受破壞威脅的遺產,這些原因包括战争、自然灾害、污染、偷獵、不當的城市化、等。設置《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目的,為喚起國際社會對這些瀕危遺產的關注。世界遺產委員會可以從世界遺產基金提供直接財政援助,亦可制定因應計畫、促請遺產所在地國家採取行動,以保護此類遺產。 瀕危遺產的運作方式與一般世界遺產不同,一般世界遺產的提名只能由遺產所屬締約國政府提出,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第11.4條以及《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第177至191項,將世界遺產項目列為「瀕危遺產」可由任何個人或團體申請,經過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即可列為瀕危遺產。,共有52項瀕危遺產。 登記為瀕危遺產原則上不需要經由擁有國本身的同意,但一般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諮詢擁有國的意願,不會強行登記。各國對於世界遺產項目被註記為「瀕危遺產」,有些會視為恥辱並極力抗拒;有些則是相當歡迎該項目被列為「瀕危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強調列為「瀕危遺產」不是懲罰,而是在列為瀕危遺產後可明瞭遭受破壞威脅的情形,並積極給予改善。 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於1979年列為世界遺產,1992年有人提議因該地的城市化會使遺產遭受危險,但因尼泊爾政府強力反對而作罷;2003年因改善有限,世界遺產委員會逕自將其列為瀕危遺產,2007年則因獲得較大改善因而從瀕危遺產除名;2015年因地震造成遺產破壞,有人提議列為瀕危遺產,尼泊爾政府強力反對,希望給一年寬限期以做改善;一年後(2016年),再度有人提議,尼泊爾政府仍反對,並希望再給一年寬限期;2017年尼泊爾政府再獲得一年寬限期。 贝宁的阿波美王宫則是另一種類型的案例,1985年因龍捲風造成阿波美王宫的損害,因應貝南政府提出的要求,阿波美王宫當年同時登錄在世界遺產以及瀕危遺產名單中,自此開始由多個國家的專家及機構所參與的修復工程,於2007年由瀕危遺產名單中除名。 跨國遺產 世界遺產中還有跨越多個國家的跨國遺產,UNESCO表示提名表最好由各持有國共同撰寫,並聯合設立專門機構管理。具備跨國遺產概念的自然保護區,其起源比世界遺產機制本身還要古老,例如跨越美國與加拿大的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於1932年設立,1995年登錄為世界遺產。而後文化遺產仿造自然遺產的方式施行,例如跨越歐洲七個國家,2021年登錄為世界遺產的欧洲温泉疗养胜地。 世界遺產統計 世界遺產委員會將世界劃分為五個地理區域,分別為:阿拉伯國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歐洲和北美地區。下表為五個地理區域的統計數據: ,各國擁有世界遺產數量前十名依序為:義大利(59);中華人民共和國(57);德國(52);法國(51);西班牙(50);印度(42);(35);英國(33);俄羅斯(31);伊朗(27)。 -{zh-hant: ;zh-hans: }- 相關議題 登錄國的不平衡 部分締約國擁有大量的世界遺產,但是仍有。日本歷史學家羽田正表示,西亚地區世界遺產嚴重欠缺,其根源為現今文化財產保護的機制源至於歐洲,對西亞來說是一個新的概念,世界遺產的制度設計太偏向西方中心主義。 在2000年以前,世界遺產委員會由少數締約國主導,有10個締約國曾經三度擔任委員會成員國,特別是義大利被點名利用其長期在委員會,大量提名該國地點成為世界遺產。針對這個問題,後來《世界遺產公約工作指南》修正為,委員會成員國應「自願」將任期由6年縮短至4年,委員會中成員國最低配額為非洲4席;亞洲和太平洋地區3席;歐洲和北美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阿拉伯國家各2席(最低配額合計13席,總席次為21席)。 對於部分經濟不發達的小國,登錄世界遺產為該國的大事,希望能帶動旅遊觀光,例如圣卢西亚積極推動皮通山成為世界遺產。部分人士認為世界遺產的登錄應該優先考慮尚未有世界遺產的締約國,部分則認為世界遺產登錄不應對不同締約國有不同的標準。 對於小國而言,登錄世界遺產可能面臨兩個障礙,第一為資金,第二為語言。日本在推動琉球王國的城堡以及相關遺產群成為世界遺產的直接費用據說超過1億日圓,周邊相關費用則高達數十億日圓,對於財力不充裕的小國可能形成負擔;另外,世界遺產的申請文件必須用英語或法語撰寫,對於部分締約國,可能難以尋覓精通英語或法語,同時對該國遺產價值有深刻了解的人士。 |
3.1发行。随后的版本在1992至1993年间发布,直到1995年开始被Windows 95取代。在Windows 3.1的生命周期中,Windows 3.1对仍然基于MS-DOS的平台引入了多个增强功能,包括改进系统稳定性并扩展对多媒体、TrueType字体和工作组联网的支持。 为增加系统稳定性,Windows 3.1取消了对实模式的支持,至少需要286 PC和1MB内存才能运行。某些旧的功能被移除,例如CGA图形支持(尽管Windows 3.0的CGA驱动程序仍然可以在3.1上运行),以及与实模式Windows 2.x应用程序的兼容性。 Windows 3.1添加了对TrueType字体的支持,为Windows应用程序提供了可伸缩的字体,而不必求助于第三方字体技术,如Adobe Type Manager。Windows 3.1包括了三种带有常规、粗体、斜体和粗斜体版本的字体(Arial、Courier New和Times New Roman)以及可伸缩符号集合()。Truetype字体可以取决于所调用的应用程序进行任意大小的伸缩以及旋转。 在386增强模式中,如果DOS应用程序支持鼠标,则窗口化DOS应用程序可以让用户使用Windows鼠标指针操作程序中的菜单和其他对象。少数DOS应用程序(如Microsoft Word的最新版本)可以访问Windows剪贴板。Windows自身附带的驱动程序不能直接与DOS应用程序一起工作,并且鼠标等硬件需要在启动Windows之前加载DOS驱动程序。 Windows 3.1中的图标除了具有更详细的外观外还能够拖拽。假设文件与能够处理打印任务的应用程序(如文字处理器)相关联,则可以将文件拖拽到打印管理器图标上,该文件会由当前打印机打印。或者可以将文件拖拽出文件管理器并放到应用程序图标或窗口上进行处理。 与Windows 3.0的最大内存限制为16MB不同,Windows 3.1在386增强模式下理论上可以访问最大4GB的内存,而实际上限是256MB。但是,任何单个进程都不能使用超过16MB的内存。与Windows 3.0相比,文件管理器有了显著改进。Windows 3.0 with Multimedia Extensions中附带的多媒体扩展在Windows 3.1中得到了增强,并且对所有Windows 3.1用户都可用。 Windows 3.1可通过720KB、1.2MB和1.44MB软盘发行媒介获得。它也是第一个以CD-ROM形式分发的Windows版本(尽管在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中更为常见),它通常随MS-DOS 6.22一并提供在一张CD上。完整安装后的Windows 3.1占用大约10MB和15MB的硬盘空间。 Windows 3.1中通过的(仅限386增强模式)通过使用32位保护模式驱动程序而非16位BIOS功能(需要Windows暂时退出保护模式)提高了系统性能。而Windows 3.1还引入了用于存储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设置信息的注册表。 Windows 3.1是第一个可以通过Command.com启动Windows程序的版本。 Windows 3.1 for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 3.1中得到了增强,并且对所有Windows 3.1用户都可用。 Windows 3.1可通过720KB、1.2MB和1.44MB软盘发行媒介获得。它也是第一个以CD-ROM形式分发的Windows版本(尽管在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中更为常见),它通常随MS-DOS 6.22一并提供在一张CD上。完整安装后的Windows 3.1占用大约10MB和15MB的硬盘空间。 Windows 3.1中通过的(仅限386增强模式)通过使用32位保护模式驱动程序而非16位BIOS功能(需要Windows暂时退出保护模式)提高了系统性能。而Windows 3.1还引入了用于存储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设置信息的注册表。 Windows 3.1是第一个可以通过Command.com启动Windows程序的版本。 Windows 3.1 for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Windows 3.1 for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是微软专门为中欧和东欧地区发布的Windows 3.1版本,该版本允许使用西里尔字母,并使用带有中欧和东欧语言特征的变音符号的字体。微软引入了自己的代码页(Windows-1250),并支持其违反许多国家/地区的ISO标准的使用(例如,官方的波兰语代码页为ISO-8859-2,微软忽略了该代码页,但当代Internet Explorer版本支持该代码页 )。微软同样还发布了支持日语的Windows 3.1J,在日本市场上市的第一年(1993年)就发行了146万副本。 Modular Windows Modular Windows是在Tandy视频信息系统(Tandy Video Information System)上运行的Windows 3.1的特殊版本。微软的目标是将Modular Windows作为各种设备(特别是用于连接电视的设备)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特别是那些设计用于连接电视的设备。然而,VIS是唯一已知的实际使用此Windows版本的产品。据称微软在VIS发布后不久就创建了一个新的且不兼容的Modular Windows版本(“1.1”)。目前尚无专用于Modular Windows 1.1的产品。 Windows 3.11 Windows 3.11于1993年11月8日发布。与Windows 3.1相比,该版本并没有添加太多功能改进,主要包含的是对Windows 3.1的错误修复。但正因为这些修复,Windows 3.11被认为是Windows 3.1的一个重大改进,对该操作系统的流行起到了推动作用。微软用Windows 3.11取代了Windows 3.1的所有零售版,并向目前拥有Windows 3.1的所有用户提供免费升级。。 Windows 3.2 Windows 3.2是微软专为中国大陆市场开发的视窗版本,仅提供简体中文版。1993年11月22日,微软为中国市场发布了Windows 3.1的简体中文版本。一年后,微软发布了更新,将其标识为Windows 3.2。因此,Windows 3.2是Windows 3.1中文版的更新版本。相比Windows 3.1,该版本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同时修复了3.1版本对中文的核心兼容性问题,而专门定做和完善的版本,针对印刷和照排行业的需要,也做了深度的改进。这个版本是当年中国大陆的学校、企事业机关普遍使用的版本,中国大陆的软件开发商也纷纷基于此平台开发出第一代Windows软件,例如WPS Office 1.0和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 Windows 3.2通常由计算机制造商附带着10张软盘版本的MS-DOS出售,该版本在基本输出和某些翻译的实用程序中也具有简体中文字符。 Windows for Workgroups Windows for |
OEM Service Release 1(OSR1)(发布日期1996年2月14日,包括 Windows 95 Service Pack 1) Windows 95 OEM Service Release 2(OSR2)(发布日期1996年8月24日,包括一些改良例如IE 3.0和FAT32的支援) Windows 95 OEM Service Release 2.1(OSR2.1)(发布日期1997年8月24日,包括基本USB和AGP的支援) Windows 95 OEM Service Release 2.5(OSR2.5)(发布日期1997年11月26日,包括以上版本多所有功能,另附IE 4.0与DirectX 5.0) OSR2、OSR2.1和OSR2.5並沒有對公眾發行,而是由廠商預先安裝在電腦上。 架構 Windows 95的架构由Windows for Workgroups的386增强模式演变而来,旨在最大程度地兼容现有的MS-DOS和16位Windows程序与设备驱动程序,同时提供更稳定和更出色的系统性能。Windows 95的最低运作水平包括以32位保护模式运行的大量虚拟设备驱动程序(VxD)以及以虚拟8086模式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虚拟DOS计算机。虚拟驱动程序负责处理物理设备(例如视频卡与网卡)、模拟虚拟机所使用的虚拟设备或提供各种系统服务。三个最重要的虚拟设备驱动程序分别是: 虚拟机管理器(Virtual Machine Manager / VMM32.VXD) 负责内存管理、事件处理、中断处理、加载和初始化虚拟设备驱动程序、创建新虚拟机以及线程调度。 配置管理器(Configuration Manager / CONFIGMG) 负责实现随插即用功能、监控硬件配置变化、使用总线枚举器检测设备以及以无冲突的方式分配I/O端口、IRQ,DMA通道和内存。 可安装文件系统管理器(Installable File System Manager);输入/输出子系统(Input/Output | 历史 Windows 95以强大的攻势进行发布,包括商业性质的滾石樂隊的歌曲《Start Me Up》。很多没有电脑的顾客受到宣传的影响而排队购买软件,有些人甚至不知道Windows 95是什么。 后来的Windows 95版本附带了Internet Explorer 3,然后是Internet Explorer 4。当Internet Explorer 4被整合到操作系统后,它将给系统带来一些新特征。Internet Explorer被用来给系统的桌面提供HTML支持。这个也是在微软的反托拉斯案中的焦点,因为整合後的Internet Explorer排挤了微软的竞争对手網景的产品。Windows 95的后续产品是Windows 98。 版本 Windows 95共有五種版本: Windows 95 零售版(发布日期1995年8月24日) Windows 95 OEM Service Release 1(OSR1)(发布日期1996年2月14日,包括 Windows 95 Service Pack 1) Windows 95 OEM Service Release 2(OSR2)(发布日期1996年8月24日,包括一些改良例如IE 3.0和FAT32的支援) Windows 95 OEM Service Release |
SE增加了影音流媒体的接收能力以及5.1声道的支援。 系統需求 市場反應 由于Windows 98是一个16位和32位的混合操作系统以及基于Windows 9x内核,它运行中仍然容易出现问题,例如蓝屏死机發生機率過高。 Windows 98被人批评为没有足够的革新,第二版被批评不能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自由升级,但这仅限于OEM版的98SE,只要是98SE正式销售版,依然可以從98第一版上进行直接升级。 Windows 98的后续产品是Windows Me。 產品生命週期 根据微软的消费者产品生命周期政策,对Windows 98的支持计划于2003年6月30日结束,然而,在2002年12月,微软将支持延长至2004年1月16日。2004年1月13日,以新兴市场的支持量为由,最终支持结束日期再次延长至2006年7月11日。 2002年6月30日,Windows 98的零售供应按计划结束,后来由于微软与Sun Microsystems达成的Java相关的和解条款,微软完全无法以任何形式(MSDN或其他形式)提供。 在Windows 98支持结束后,Windows Update网站仍然可用,然而,在2011年期间,Windows Update v4网站退休,并从其服务器上删除了Windows 98和Windows 98 SE的更新。 |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对DVD-ROM和对USB的支持。核心部分上,Windows 98 SE增加了影音流媒体的接收能力以及5.1声道的支援。 系統需求 市場反應 由于Windows 98是一个16位和32位的混合操作系统以及基于Windows 9x内核,它运行中仍然容易出现问题,例如蓝屏死机發生機率過高。 Windows 98被人批评为没有足够的革新,第二版被批评不能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自由升级,但这仅限于OEM版的98SE,只要是98SE正式销售版,依然可以從98第一版上进行直接升级。 Windows 98的后续产品是Windows Me。 產品生命週期 根据微软的消费者产品生命周期政策,对Windows 98的支持计划于2003年6月30日结束,然而,在2002年12月,微软将支持延长至2004年1月16日。2004年1月13日,以新兴市场的支持量为由,最终支持结束日期再次延长至2006年7月11日。 2002年6月30日,Windows 98的零售供应按计划结束,后来由于微软与Sun Microsystems达成的Java相关的和解条款,微软完全无法以任何形式(MSDN或其他形式)提供。 在Windows 98支持结束后,Windows Update网站仍然可用,然而,在2011年期间,Windows Update v4网站退休,并从其服务器上删除了Windows 98和Windows 98 SE的更新。 流行文化 音乐 |
UI,并使用引导帧缓冲(the boot framebuffer)来显示内容,在UEFI的机器上使用最高的可用图形输出协议模式(Graphics Output Protocol mode),在传统BIOS的机器上使用1024×768(假设显示器是扁平横向放置的)或最高的VESA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扩展模式(如果引导配置数据库中设置了最高模式,'highestmode')。Windows 10版本 1607以后的蓝屏死机界面与Windows 8相同,但多了一个通向微软公司官网的二维码,网页主要是微软公司对蓝屏死机原因的群众调查。 虽然名叫“蓝屏死机”,但在Windows 9x时代,蓝屏画面的颜色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而在2016年9月及之后的Windows预览版本中,蓝屏死机变成了深绿色,以和正式版本的Windows蓝屏做区分,方便开发人员快速分辨版本。 Windows NT 在Windows NT的系列操作系统中,当内核或者运行在内核模式中的驱动程序发生无法修复的错误时,就会发生蓝屏死机。此处的蓝屏死机官方名称为停止错误(stop error),在Windows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与驱动开发工具包(DDK)文档中也被称为“错误检查”(bug check)。它通常是被一般保护错误引起的。此时,操作系统能采取的唯一安全手段只有重新启动电脑;而作为结果,用户甚至没有机会来保存未保存的数据。 蓝屏画面中显示的文本包括了错误码和它的名称(如“0x0000001E, KMODE_EXCEPTION_NOT_HANDLED”),并在随后用括号括住四个与错误相关的值以方便维修。根据错误的不同,它可能还会显示问题发生的内存地址,以及在该地址下加载的驱动程序。此外,在屏幕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可能还会分别显示所有已经加载的驱动程序和堆栈转储信息,而所给的驱动程序信息分为三列,每一列分别是驱动程序的基地址、驱动程序的创建日期和驱动程序的名称。 默认情况下,Windows会在错误发生时创建一个内存转储文件,根据Windows版本的不同它可以小至64kB(小型转储),也可以大至RAM的完整复制(完全转储)。这个文件稍后可以使用调试器(一般是WinDbg)进行调试。调试器是进行堆栈追踪所必需的;并且由于蓝屏中的信息很有限,可能会造成误导或隐藏真正的原因,因此确定蓝屏的真正原因也需要它的参与。 在默认情况下,Windows XP被配置为只保存64kB的迷你转储文件,然后自动重启电脑。由于这一过程发生的非常迅速,蓝屏可能只会一闪而过甚至完全看不到,因此用户也很容易把它当作电脑随机重启的故障,直到重启完成后Windows提示刚刚曾发生过严重的错误。当然,可以通过关闭控制面板中“系统属性—高级—启动和故障恢复—系统失败”中的自动重启来达到显示蓝屏的目的。 Windows还可以被设置为将调试信息实时发送到在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的内核调试器。如果此时发生了停止错误,Windows将会暂停执行并且中断调试器,而不是显示蓝屏;之后,就可以用调试器检查内存的内容并寻找问题的原因了。 蓝屏死机也可能由严重的引导加载程序错误引起。在该错误中,Windows由于存储驱动程序错误、文件系统损坏或其他类似的问题而无法访问引导分区。它的错误码是STOP 0x0000007B (INACCESSIBLE_BOOT_DEVICE)。在这种情况下,Windows将不会保存任何内存转储文件。由于此时Windows无法从硬盘启动,因此要想修复这种错误就需要使用在Windows安装盘中所附带的工具。 细节 在Windows Server 2012之前,蓝屏死机界面会显示一个大写的错误名称(例如APC_INDEX_MISMATCH)、一个十六进制的错误码(如0x00000001)和四个参数。一般的显示格式如下: 根据错误码及其性质,参数可能会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或位置。此外,蓝屏界面上还会显示四段一般性的解释与建议,有时也会指出其他的技术信息,例如出错文件的名称和内存地址。 而随着Windows Server 2012的发布,蓝屏死机的界面大幅改动并删去了以上的所有信息,只留下了错误名称和一段简短的描述。Windows 8加入了一个哭脸的颜文字。不过,十六进制的错误码和参数仍然能在事件查看器和内存转储文件中被查询到。从Windows 10 版本 14393开始,增加了一个用于快速故障排除的二维码。 不同版本的Windows發生蓝屏 默认情况下,BSoD的显示是蓝(0x01或#0000AA,Windows 8/10則是#2067B2)底白(0x0F或#FFFFFF)字。显示的信息包括了当前的内存值以及寄存器值。 BSoD已经极少出现在Windows NT家族中。当在较轻微的软件错误出现时,虽然程序依然可能崩溃,但由于新系统中更好的内存管理,类似错误并不会损害到整个操作系统。在这些系统中,“真正的”BSoD只在整个系统崩溃时才会出现。 | Server 2012之前,蓝屏死机界面会显示一个大写的错误名称(例如APC_INDEX_MISMATCH)、一个十六进制的错误码(如0x00000001)和四个参数。一般的显示格式如下: 根据错误码及其性质,参数可能会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或位置。此外,蓝屏界面上还会显示四段一般性的解释与建议,有时也会指出其他的技术信息,例如出错文件的名称和内存地址。 而随着Windows Server 2012的发布,蓝屏死机的界面大幅改动并删去了以上的所有信息,只留下了错误名称和一段简短的描述。Windows 8加入了一个哭脸的颜文字。不过,十六进制的错误码和参数仍然能在事件查看器和内存转储文件中被查询到。从Windows 10 版本 14393开始,增加了一个用于快速故障排除的二维码。 不同版本的Windows發生蓝屏 默认情况下,BSoD的显示是蓝(0x01或#0000AA,Windows 8/10則是#2067B2)底白(0x0F或#FFFFFF)字。显示的信息包括了当前的内存值以及寄存器值。 BSoD已经极少出现在Windows NT家族中。当在较轻微的软件错误出现时,虽然程序依然可能崩溃,但由于新系统中更好的内存管理,类似错误并不会损害到整个操作系统。在这些系统中,“真正的”BSoD只在整个系统崩溃时才会出现。 BSoD最早出现在Windows 1.0中。另外,在微软遊戲主機XBOX出现的畫面不是藍色,而是綠色。而在XP/Vista/7中,存在一种比BSoD更严重的紅白當機畫面,常见于驱动程序故障。 Windows Insider Preview有綠屏死機畫面和藍屏死機畫面。 在中文版本的操作系统中,Windows 3.2与Windows 95(不包括OSR2)中蓝屏内容为中文,之后版本的蓝屏均为英文提示,直到Windows 8之后才重新换回中文。 相關條目 紅屏死機 核心錯誤 綠白當機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微軟技術支援網站 |
Equipment Corporation)雇佣了一批人员,由戴夫·卡特勒領導,开发这个新系统。这个系统的很多元素反映了早期的带有VMS和RSX-11的DEC(迪吉多)概念。 Windows NT核心架構 Windows NT採用用戶模式與核心模式的分層設計並且是搶佔式和可重入的。可運行在單處理器或對稱多處理器(SMP)上,並利用I/O請求包與異步I/O來處理所有的I/O請求。在Windows 2000(不含)之前採用的Windows NT皆為32位元版本的,第一个基于IA-64的64位元Windows NT首先用於64位元的Windows 2000,第二个则是Windows XP 64-bit Edition,而第一个基于x86-64的64位Windows NT则为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 OS/2。由于双方在协作后来不欢而散,IBM继续向市场提供先前的OS/2版本;而微软则把OS/2 NT改名为Windows NT,并在1988年11月开始了对于“WinNT”(即第一代的Windows NT 3.1)的产品研发。在研发初期,Windows NT曾一度被认为将会是原先OS/2的3.0版本,但面世之后的Windows NT是一种纯32位操作系统,采用NT核心技术。 後期更新的Windows NT支援32與64位元兩種版本,直到2021年發布的Windows 11則只提供64位元版本,不再提供32位元版本。 名字由来 有说法认为,NT一名源自原NT首席领导者戴夫·卡特勒,曾经开发过OpenVMS系统的他将“VMS”一词,利用恺撒密码原理将每个字母向前递增一位,使之成为“WNT”。但NT的其中一名原设计师馬克·洛考夫斯基曾提到,NT一名源自该系统的目标处理器,代号为“N-Ten”的处理器。 在1998年比尔·盖茨的一次问答环节上,他透露“NT”一词曾经以逆向首字母缩略词的形式派生为“新技术”(New Technology)之意,但现已不再包含任何特定意义。尽管微软对于NT架构的系统产品仍描述为“基于NT技术构建”(台翻“NT技術平台”)(Built on NT Technology),但自Windows |
2021年7月,微软宣布将在8月2日推出虚拟化Windows订阅服務「Windows 365」。它不是Microsoft Windows的独立版本,而是一种Web服务。他被視為建立在Windows虛擬桌面之上的Windows 10和Windows 11。Windows 365可以跨平台使用,因此Apple和Android以及任何带有网络浏览器的操作系统用户都可以使用Windows 365。 行動裝置作業系統 微软针对移动产品而开发的精简-{zh-hans:移动设备操作; zh-hant:行動裝置作業;}-系统包括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和Windows 10 Mobile。 Windows CE內核 Pocket PC 2000 Pocket PC 2002 Windows Mobile 2003 Windows Mobile 2003 SE Windows Mobile 5 Windows Mobile 6 Windows Mobile 6.1 Windows Mobile 6.5 Windows Mobile 6.5.3 Windows Phone 7 Windows NT内核 Windows Phone 8 Windows Phone 8.1 Windows RT Windows RT 8.1 Windows 10 Mobile 为特殊设备设计的版本 为雲端運算所设计的Microsoft Azure。 为嵌入式設備设计的Windows Embedded Compact。 为手持設備所设计的Windows 10 行動裝置版。 為微軟遊戲機Xbox設計的XboxOS。。 Microsoft HoloLens計算平台 Windows Mixed Reality。 為Netflix怪奇物語設計的Windows 1.11。 为Surface Neo双屏计算机设计的Windows 10X(Surface Neo及其搭载的Windows 10X已在2019年10月2日微软发布会上亮相,但尚未正式对消费者发售)。 历史 Windows之起源,可追溯到多年前全錄公司所进行的研发工作。1970年,美国全錄公司成立了著名的研究机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區域網路、激光打印机、图形用户界面和面向对象技术的研究。全錄于1981年宣布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Star 8010”工作站。但技术並未得到大眾的重视,也没有協助商业化的应用。 這時蘋果電腦的创始人之一的史蒂夫·乔布斯在参观全錄公司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后认识到图形用户界面的重要性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便开始着手进行自己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研发工作。之後在1983年研发出第一个图形用户界面系统Lisa OS。不久,蘋果電腦又推出第二个图形用户界面系统System Software(現稱macOS),成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商用图形用户界面系统。蘋果電腦在开发Macintosh时基於市场战略上的考虑,故意开发了只能在蘋果電腦上作运作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但当时因為Intel x86微处理器芯片的IBM兼容電腦已渐露头角,因此就给了微软公司所开发的Windows生存空间和市场。 微软公司亦已經意识到建立业界标准的重要性,所以在1983年春季就宣布开始研究开发Windows,希望它能够成为基于Intel x86微处理芯片计算机上的标准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它在1985年和1987年分别推出Windows 1.01和Windows 2.03。但是当时硬件和DOS操作系统的限制,这兩个版本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此后,Microsoft对Windows的唯讀記憶體管理、图形用户界面做了重大改进,使图形用户界面更加美观并支持虚拟内存功能。此一突破性的由來是亞歷桑那大學物理教授Murray Sargent 1989年去微軟做暑期研究,發現當時Microsoft Windows不能處理大量記憶和同時處理多項程式,這問題可由他發明的一種程式來解決。他幫微軟解決這重大問題後仍回學校教書,後來才加入微軟成為微軟員工。微软于1990年9月推出Windows 3.0并一砲而红。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操作系统一面世便在商业上取得惊人的成功;不到推出後的六個星期,微软已經賣出50万份Windows 3.0,打破了任何軟體产品的六周內销售记录,从而開始了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但在1994年时被蘋果公司控告侵权,展开了著名的“”诉讼官司。盖茨还讥讽乔布斯说:“我们有一个富邻居——施乐,他家有一張电视。当我们想偷的时候,发现乔布斯早就偷走了,可他却说我们是小偷。”乔布斯也反唇相讥:“毕加索不是说过吗,‘好的艺术家只是照抄,伟大的艺术家则是窃取灵感’。而我们在窃取伟大的灵感的方面上一直都厚颜无耻。” 自Windows 95和Windows NT 4.0以来,这个系统最明显的特征是桌面環境。微软设计的桌面大大增進了人机交流的界面,使得更多簡單的操作只需要少許的書、知识就可以胜任了。但是Windows界面也使得用户和電腦的内部運作產生隔閡,令用户控制或設定電腦內部的選項感到更大的困难(这也是由於现代操作系统功能和复杂性不断增长、以及有大量低水平的计算机人员的增长所带来的困難)。 Windows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估计现在有90%的个人電腦使用这个系统。但從另一方面看,用户很难选择其它的操作系统,因为許多電腦已經預裝Windows系統,而他们必须移除Windows之后才可以安装其他系统,况且市面上的很多流行軟體及硬體廠商的驱动程序都是为Windows而编写的,如果用户安装其他操作系统便必须面临辛苦的适应新操作系统,并为新系统寻找驱动及第三方軟體的尴尬,为此将抛弃他们可能获得的技术支持和常年累积的使用习惯。毕竟一款没有多数驱动軟體和应用軟體支持的操作系统很难普及。因此,它的市场占有率或保持市场主导位置的活动都是极富争议性的。不过目前一部分Linux系统选择试图兼容Windows的軟體并因此开发了相仿的技術,更甚至有组织试图用C语言编写與Windows XP完全兼容的非Windows系统,但是这些技术对于普通用户还是有太高的难度。 對中文的支援 早期IBM PC個人電腦並不支援中文處理,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個人電腦逐漸普及,台灣開始有公司為使用DOS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編寫能處理中文的外掛式中文系統,著名建基於DOS的中文系統有國喬中文系統、倚天中文系統、震漢中文系統等等。由於實際上是用擷取繪寫屏幕指令的方式,截取畫面上的文字,將兩個ASCII編碼改為以圖形顯示的大五碼中文字,導致中文文書處理相當複雜(例如換行、左右對齊)。再加上承繼自DOS的固定行列顯示、早期只能顯示16×15圖素的點陣字體,早期的中文系統只能算是勉強能於個人電腦上處理中文訊息。 微軟早期的Windows 1.x和Windows 2.x沒有中文版本,台灣資策會曾研發出配合Windows 2.11之外掛式中文套件,但能配合使用之軟體不多。1990年5月英文版Windows 3.0推出之後,資策會亦曾配合此版與當時甫回台灣之朱邦復合作研發3.0版之中文套件,微軟原擬收購此技術,但因價錢無法談攏而作罷。其後微軟收回對資策會之授權,採用日本漢字技術,於1991年8月推出繁體中文版Windows 3.0,開始吸引華文地區的用家轉用。然而,迄1992年12月,微軟Windows 3.1正式的繁體中文版尚未出版之前,宏碁資訊仍以「中文視窗工作室」為名,推出可搭配英文版Windows 3.0及3.1之資策會版中文套件。隨著微軟於1993年推出繁體中文版的Windows 3.1,由於支援向量字型TrueType技術,加上Microsoft Word 5.0中文版等軟件的推出,用戶首次能輕易的以「所見即所得」方式處理中文。 微軟不久便推出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 3.11,奠定微軟於華文地區的主導地位。 1994年1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部和微软签署《Windows 95中文版项目合作备忘录》。 1995年9月20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司和美国微软就Windows95中文版项目标准规范等有关事宜成合作协议。 隨著繁體中文版(1995年11月)和簡體中文版的Windows 95推出,雖然同期倚天中文系統已支援SVGA模式以24×24圖素點陣字型顯示、使用平滑字型、圖龍字型列億、震撼中文系統已支援使用TrueType列印等改進,但各種基於DOS的中文系統,連同少數基於英文版Windows的中文套件,於Windows 95的普及下,很快便舉行告別式。 早期的中文版Windows只對應該地區的中文編碼,如正體版Windows只支援大五碼中文,简体版Windows只支援GB2312中文。隨著以統一碼為基礎的NT核心流行,由Windows 2000開始,基本上已可在繁體中文版的Windows上處理簡體字(反之亦然)。當然,以大五碼或國標碼編寫的程式,於預設為另一方編碼(控制台內「地區及語言設定」)的Windows上運行仍會出現亂碼,此一現象只能期待統一碼完成取代各種區域性編碼後才可解決。 市场情况 使用份额 Windows在全球操作系统市場之中有统治性的地位,佔了約90%,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如Mac OS或Linux等);但其-{zh-hant:行動裝置作業系統; zh-hans:移动操作系统}-如Windows Phone及Windows Mobile等則大幅落後於其他移动操作系统(如Android及iOS等)并失去了该领域大量的市场。 产品发售总量 批评 注释 参見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列表 微軟公司 Windows NT体系结构 MS-DOS Windows Phone Windows API Windows Holographic/Microsoft HoloLens Windows Central WinHEC ReactOS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微软官方网站: | 3.0中,应用可以运行在保护模式下,访问高达几兆的内存而无需参与对虚拟内存的管理。Windows 3.0是微软首部取得广泛商业成功的产品,在首销的六个月中便卖出了两百多万份。 Windows 3.1发布于1992年3月1日。1993年8月,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发布,这是一个支持点对点网络的特殊版本。 Windows 3.2发布于1994年,是Windows 3.1中文版的更新版本,仅提供简体中文版。它主要修复与汉语复杂的写作系统相关的问题。 Windows 9x系列 Windows 9x是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Me等以Windows 95内核作为参考的微软操作系统通称,与Windows NT分离于两个开发路线。它是一种多任务图形方式的操作系统。 Windows 9x仍然需要依赖16-{zh-hans:位; zh-hant:位元;}-的DOS基层程式才能运行,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32-{zh-hans:位; zh-hant:位元;}-操作系统,由于使用DOS代码,架构也与16位DOS一样,核心属于单核心,但也引入了部分32-{zh-hans:位; zh-hant:位元;}-作業系統的特性,具有一定的32位的处理能力。Windows 9x可视为微软將MS-DOS操作系统与早期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整合出售。 Windows 95在1995年8月24日正式发布,作为继Windows 3.x后的下一代消费级Windows。尽管仍然以MS-DOS为基础,Windows 95引入了对32位程序、即插即用硬件、抢占式多任务处理、长文件名等功能的支持,并提供更高的稳定性。与此同时,Windows 95引入了全新的、对象化的用户界面设计,用“开始”菜单、任务栏、Windows资源管理器等全新组件取代了之前的。Windows 95是微软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商业成功。CNET的Ina Fried评价道:“当Windows 95终于在2001年走下市场时,它已然牢牢地钉在了全世界的电脑上。”此外,微软的网页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首度与Windows捆绑发行。 Windows 98随后于1998年6月25日发布,引入了Windows Driver Model、USB通用设备、ACPI、休眠、等功能和硬件的支持。Internet Explorer 4还通过活动桌面和Windows桌面更新集成到了Windows 98。1999年5月,Windows 98的更新版本Windows 98 SE(Second Edition,第二版)发布。Windows 98 SE包括Internet Explorer 5.0和Windows Media Player 6.2以及其他升级。 Windows Me(Millennium Edition)发布于2000年9月14日,它是最后一代基于DOS的Windows。Windows Me借鉴了Windows 2000的外观,启动速度较前几代都更快(代价是失去了访问实模式DOS环境的能力,及一些旧程序的兼容性),增强了多媒体功能(包括 Windows Media Player 7、Windows Movie Maker和用于从扫描仪和数码相机检索图像的框架)并新增了诸如、系统恢复以及工具等功能。不过,Windows Me的运行速度和不稳定性,硬件兼容性问题以及取消对实模式DOS的支持而广受诟病,《个人电脑世界》杂志认为Windows Me是微软历史上最糟糕的一代系统,也是有史以来第四差的科技产品。Windows Me 也经常被戏称为 Windows Mistake Edition。 Windows NT系列 不同於依然需要DOS基層程式的混合16/32-{zh-hans:位; zh-hant:位元;}-的Windows 9x,Windows NT系列采用的是重新设计的Windows NT核心,属于混合式核心。最早仅支持纯32-{zh-hans:位; zh-hant:位元;}-,后期加入了对64-{zh-hans:位; zh-hant:位元;}-的支持。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Windows NT系统包括: Windows NT 3.1 Windows NT 3.5 Windows NT 3.51 Windows NT 4.0 Windows 2000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XP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Vista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7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8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8.1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10 32-{zh-hans:位; zh-hant:位元;}- Windows Server 2003/2003R2/2008 64-{zh-hans:位; zh-hant:位元;}-Windows NT系统,分為支援於IA-64架構和x64架構的兩種不同版本。在歷史上微軟曾對兩種不同的64-{zh-hans:位; zh-hant:位元;}-架構提供支援,其一是英特尔公司和惠普公司聯合開發具有革新化的Itanium家族架構,或稱之為IA-64;和AMD公司開發的演進化的x86-64架構。由於兩種架構的核心設計思想不同,因此兩種架構的操作系统和應用軟件不具有互通性,但都對傳統的IA-32架構的軟件一定程度上提供支援。微軟在發布Windows Server 2012 R2前放棄了對Itanium架構的支援。因此現在微軟的64位元產品指的單單是x86-64架構,而在微軟的詞彙中稱為x64。 支援Itanium家族架構的微軟Windows產品有: Windows 2000 Advanced/Datacenter Server Limited Edition 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Windows XP |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後來在商業發行前改名為86-DOS。微軟買下了86-DOS(據說成交金額為50,000美元),後來成了1981年發行的Microsoft Disk Operating System,簡稱MS-DOS。 微軟也將這套系統授權給數個電腦公司。這些電腦公司販售給他們的硬體使用的MS-DOS,有時使用他們自己的名稱。微軟後來要求他們使用MS-DOS這個名稱,除了IBM以外。IBM持續為IBM PC開發新版的PC-DOS。Digital Research查覺到IBM正在販售和CP/M很類似的作業系統(而且還跟當初IBM談判時堅持的名稱相同),於是揚言要提出法律訴訟。IBM以一項協議回應他們:IBM讓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要使用PC-DOS還是CP/M-86(Kildall開發的8086版CP/M)。兩者相較,CP/M比PC-DOS貴上近200美元,銷售量也低。CP/M逐漸淡出,而MS-DOS和PC-DOS則成了PC和PC相容機的主力作業系統。 Digital Research曾試圖挽回CP/M-86錯失的市場。一開始是發行了,後來又發行了DR-DOS(這兩者都同時與MS-DOS和CP/M-86的軟體相容)。Digital Research被Novell買下,DR-DOS變成了Novell DOS 7。之後,它又成為Caldera Systems(以OpenDOS及DR DOS 7為名)、以及的一部份。 後來,微軟和IBM在兩套DOS的繼任作業系統(微軟的Windows和IBM的OS/2)上發生了一連串爭執。他們在DOS系統上的開發也因此分道揚鑣。 MS-DOS在某些層面上轉型成為Windows;而PC-DOS的最後一個版本為1998年發行的PC-DOS 2000。 FreeDOS計劃開始於1994年6月26日。當天微軟宣佈他們將不再販賣MS-DOS,也不再提供支援。於是吉姆·霍尔張貼了一份宣言,宣佈要開發DOS的開放源始碼替代品。在幾個星期內,包括Pat Villani和Tim Norman的幾位程式員加入了這個計劃。他們利用共享他們撰寫或現有程式碼的方式,產生了核心、command.com命令直譯器(shell界面)以及核心公用程式。在歷經了數個版本的官方預覽版本之後,FreeDOS 1.0版在2006年9月3日正式發佈。使用FreeDOS不需支付任何的版權費用或權利金。 淡出 早期版本的Microsoft Windows只是在DOS之上執行的應用程式。大約在90年代初,Windows仍相當依賴新版本的DOS。一直到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DOS才逐漸退居負責開機及載入Windows核心的角色。在Windows 95(以及其後推出的Windows 98與Me)中,MS-DOS核心依然存在,只是加上Windows當作系統的圖形界面。Windows 95與98的MS-DOS元件可以在不開啟Windows的情況下獨立執行(但Windows Me不行)。隨著Windows的普及,大部份的電腦使用者都使用Windows,DOS也越來越少人使用。英特爾計畫於2020年徹底捨棄Intel平台的UEFI CSM(即UEFI的Legacy BIOS開機支援),屆時Intel平台的個人電腦將無法啟動DOS系統。 持續發展 有些電腦製造商(包括Dell和HP)會預載FreeDOS當作OEM作業系統出貨。 有一套以GPL方式授權的DOS,名為NX-DOS,目前正在開發中。它是一套16位元的即時作業系統,擁有網路功能,可以從軟碟片開機,還有一個不太完整的USB驅動程式。NX-DOS專案從1992年就開始了,原本是個個人專案,在2005年的時候以GPL方式釋出。 目前仍可取得的DOS系統有DR-DOS(以及加強的DR-DOS)、俄國人開發的、ROM-DOS、FreeDOS、NX-DOS、Multiuser DOS(以Digital Research的Concurrent DOS為基礎)等等。 嵌入式系統 由於DOS可以直接存取硬體,因此它很適合拿來控制嵌入式裝置。新版本的DR-DOS便瞄準了這塊市場。 佳能的數位相機PowerShot Pro 70使用ROM-DOS做為嵌入式系統。 模擬器 在Linux下,使用(一套用來執行真實模式程式的Linux原生虛擬機器)可以執行DOS及其衍生版本。另外在各個版本的UNIX下也有許多用來執行DOS的模擬器,有些甚至在非x86的平台上也可以執行,像是DOSBox。 由於Windows XP和Vista無法和純DOS相容,DOS模擬器在這些系統上也越來越流行。這些模擬器可以用來執行過去的老軟體或其他DOS軟體。其中一個最為知名的是DOSBox,主要的設計目標是在當前的作業系統上執行DOS的遊戲程式。 在Microsoft Virtual PC下也可以執行DOS的應用程式,相容性比DOS模擬器好。使用者可以安裝合法的MS-DOS,然後除了那些最難對付的應用程式以外,絕大部份的DOS應用程式都可以在上面執行。 與Microsoft Windows的關係 純32位元版本的Windows(從NT開始;包含了2003、XP和Vista)並非以DOS為基礎的。這些系統中內含了一個(NT Virtual DOS Machine,縮寫為NTVDM),在上面執行一個修改過的DOS。原本以DOS為基礎的系統使用傳統的COMMAND.COM做為命令列界面,而Windows NT及其衍生版本則是使用cmd.exe(不過cmd.exe也移植了許多DOS的命令)。x64架構的Windows也有cmd.exe(命令提示字元),但是無法執行16位元DOS程式(沒有NTVDM)。 軟體 由於DOS在长时间内是PC相容機的主要平台,有許多為DOS撰寫的知名軟體。例如: AutoCAD;一套工業用的繪圖軟件, 是少數能成功由DOS過度至WINDOWS的軟件繪圖軟件 Lotus 1-2-3;一套在企業市場中被廣泛運用的試算表軟體。被許多人視為IBM PC成功的主因 中文系統;外掛在DOS以便顯示中文字形, 常見的有倚天、震漢、零壹、國喬等外掛中文系統 WordPerfect;一套目前出在Windows平台的文字編輯器 WordStar;文字編輯器 PE;一套文字編輯器, 由IBM公司所開發, 只有簡單排版功能, 當時常用於編寫程式原始碼. ;一套拷貝軟件, 用以備份具防拷保護的5.25吋软盘. | CSM(即UEFI的Legacy BIOS開機支援),屆時Intel平台的個人電腦將無法啟動DOS系統。 持續發展 有些電腦製造商(包括Dell和HP)會預載FreeDOS當作OEM作業系統出貨。 有一套以GPL方式授權的DOS,名為NX-DOS,目前正在開發中。它是一套16位元的即時作業系統,擁有網路功能,可以從軟碟片開機,還有一個不太完整的USB驅動程式。NX-DOS專案從1992年就開始了,原本是個個人專案,在2005年的時候以GPL方式釋出。 目前仍可取得的DOS系統有DR-DOS(以及加強的DR-DOS)、俄國人開發的、ROM-DOS、FreeDOS、NX-DOS、Multiuser DOS(以Digital Research的Concurrent DOS為基礎)等等。 嵌入式系統 由於DOS可以直接存取硬體,因此它很適合拿來控制嵌入式裝置。新版本的DR-DOS便瞄準了這塊市場。 佳能的數位相機PowerShot Pro 70使用ROM-DOS做為嵌入式系統。 模擬器 在Linux下,使用(一套用來執行真實模式程式的Linux原生虛擬機器)可以執行DOS及其衍生版本。另外在各個版本的UNIX下也有許多用來執行DOS的模擬器,有些甚至在非x86的平台上也可以執行,像是DOSBox。 由於Windows XP和Vista無法和純DOS相容,DOS模擬器在這些系統上也越來越流行。這些模擬器可以用來執行過去的老軟體或其他DOS軟體。其中一個最為知名的是DOSBox,主要的設計目標是在當前的作業系統上執行DOS的遊戲程式。 在Microsoft Virtual PC下也可以執行DOS的應用程式,相容性比DOS模擬器好。使用者可以安裝合法的MS-DOS,然後除了那些最難對付的應用程式以外,絕大部份的DOS應用程式都可以在上面執行。 與Microsoft Windows的關係 純32位元版本的Windows(從NT開始;包含了2003、XP和Vista)並非以DOS為基礎的。這些系統中內含了一個(NT Virtual DOS Machine,縮寫為NTVDM),在上面執行一個修改過的DOS。原本以DOS為基礎的系統使用傳統的COMMAND.COM做為命令列界面,而Windows NT及其衍生版本則是使用cmd.exe(不過cmd.exe也移植了許多DOS的命令)。x64架構的Windows也有cmd.exe(命令提示字元),但是無法執行16位元DOS程式(沒有NTVDM)。 軟體 由於DOS在长时间内是PC相容機的主要平台,有許多為DOS撰寫的知名軟體。例如: AutoCAD;一套工業用的繪圖軟件, 是少數能成功由DOS過度至WINDOWS的軟件繪圖軟件 Lotus 1-2-3;一套在企業市場中被廣泛運用的試算表軟體。被許多人視為IBM PC成功的主因 中文系統;外掛在DOS以便顯示中文字形, 常見的有倚天、震漢、零壹、國喬等外掛中文系統 WordPerfect;一套目前出在Windows平台的文字編輯器 WordStar;文字編輯器 PE;一套文字編輯器, 由IBM公司所開發, 只有簡單排版功能, 當時常用於編寫程式原始碼. ;一套拷貝軟件, 用以備份具防拷保護的5.25吋软盘. CopyIIPC;另一套拷貝軟件, 用以備份具防拷保護的5.25吋磁片. WPS,DOS时代中国最流行的文字处理软件,现已改名为WPS Office运行于Windows平台。 CCED; DOS时代在中国流行的中文字表处理软件。 慧星一號,DOS時代香港及台灣最流行的中文文書處理软件,引入視窗操作概念。 dBase;最早的資料庫軟體之一 CLIPPER;是dBASE的編譯器. Dr compiler;是CLIPPER的加強版, 台灣在原有的CLIPPER加上新加入的LIB而成資料庫軟體之一 Pctools; 工具軟件整合DOS的COPY DISKCOPY FORMAT 等多項功能於一身的軟體, 以選單形式來操作. ; 數據機通訊軟體, 是BBS時期常用的軟件. ; 壓縮軟體 DOS 年代已出現的ZIP壓縮格式, WINDOWS 現已內含這功能. ;一套DOS版的網路瀏覽器 DJGPP, gcc的DOS移植版 ,取代原本的命令列界面的軟體 Borland的整合式開發環境,包括了Turbo Pascal、Turbo BASIC、Turbo C,以及 撥接式電子佈告欄 (BBS)架站軟體、、、,以及 BASIC語言工具程式BASICA以及GW-BASIC 許多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由Id Software以及Apogee Software(後來改名為3D Realms)合資開發的德軍總部3D;Id Software的Doom以及Quake;3D Realms的Duke Nukem 3D、影武者系列,以及。3D Realms開發的這3套遊戲使用的都是DOS上的「Build引擎」。Build引擎的作者是,這個引擎也被用於Silverman的這個遊戲上。 易用性 |
SBP-2 支持,以及用於存儲設備的安全刪除小程序。 Windows 2000 SP4 添加了本機 USB 2.0 支持。 Windows 2000 也是第一個在操作系統級別支持休眠(操作系統控制的 ACPI S4 睡眠狀態)的 Windows 版本,這與需要硬件製造商或驅動程序開發人員提供特殊驅動程序的 Windows 98 不同。 引入了一種旨在保護關鍵系統文件的新功能,稱為 Windows 文件保護。這通過防止除 Microsoft 操作系統更新機制以外的程序(例如 Package Installer、Windows Installer 和其他更新組件)修改它們來保護關鍵的 Windows 系統文件。系統文件檢查器實用程序使用戶能夠手動掃描所有受保護系統文件的完整性,並可選擇修復它們,方法是從存儲在單獨的“DLLCACHE”目錄中的緩存或從原始安裝媒體中恢復。 Microsoft 認識到嚴重錯誤(藍屏死機或停止錯誤)可能會導致需要持續運行的服務器出現問題,因此提供了一個系統設置,允許服務器在發生停止錯誤時自動重新啟動。還包括一個選項,可以將前 64 KB 內存轉儲到磁盤(用於調試目的的最小內存量,也稱為 minidump)、僅轉儲內核內存或轉儲內核內存。將內存的全部內容寫入磁盤,並將此事件發生在 Windows 2000 事件日誌中。為了提高運行 Windows 2000 的服務器的性能,Microsoft 讓管理員可以選擇為後台服務或應用程序優化操作系統的內存和處理器使用模式。 Windows 2000 還在操作系統中引入了核心系統管理和管理功能,如 Windows Installer、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和 Windows 事件跟踪 (ETW)。 COM+ NTFS 3.0 加密檔案系統 磁碟管理 指令集 語言與地區:更多国家、地区和语言的支持。并且,Windows还支持语言包,允许在同一个Windows 2000安装中使用多种语言。 遊戲 系統工具 復原主控台 Server版專用功能 分散式檔案系統 Active Directory Volume fault tolerance 架構 Windows 2000是高度模組化的系統,系統中包含了兩個層次:使用者模式和核心模式。使用者模式顧名思義代表了使用者程式在這個模式中執行,-{只}-能存取部份的系統資源。核心模式則可以存取所有的系統資源,包含了記憶體和外部的設備。使用者模式執行程式是透過“Executive”的介面來執行,而Executive本身是位於核心模式,因此可以存取到各種系統資源。 系统需求 Windows 2000可以通过多种方法部署。它可以通过传统媒介(如CD)或通过共享文件夹安装到服务器上。安装可以选择手动安装或无人值守。手动安装时,管理员必须指定配置选项。无人值守安装则是通过填写了所有选项的应答文件或INI文件形式编写的预定义脚本。应答文件可以手动创建,也可以使用图形安装管理器创建。之后Winnt.exe或Winnt32.exe程序使用该应答文件来自动安装。无人值守安装可以使用微软系统配置管理器,通过可引导光盘执行;可以通过系统准备工具(Sysprep)执行;可以通过使用/syspart开关的Winnt32.exe程序执行;或者通过(RIS)执行。Windows 2000中也引入了可集成(slipstream)一个服务包到原来的操作系统安装文件。 版本 微软针对不同的市场和业务需求发布了多个版本的Windows 2000:专业版(Professional)、服务器版(Server)、进阶服务器版(Advanced Server)和数据中心服务器版(Datacenter Server)。每个版本都是单独的包装。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专业版)被设计为面向企业和高级用户的桌面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 Server(服务器版)与专业版有相同的用户界面,但包含用于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运行基础架构和应用的附加组件。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进阶服务器版)是服务器版的一种变体,专为大中型企业设计。 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数据中心服务器版)是服务器版的一种变体,专为经常通过中央服务器移动大量机密或敏感数据的大型企业而设计。 另外,微軟也販賣64位元處理器Itanium專用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Limited Edition和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 Limited Edition,不過功能上有些限制。 Service Pack(服务包) 微软为Windows 2000发布了四个完整的服务包(Service Pack)和一个在SP4之后的更新汇总包,这是最后一个服务包。微软在Windows 2000 SP3中逐步淘汰了其Java虚拟机(JVM)的所有开发。 微软最初打算为Windows 2000发布第五个服务包,但在其开发早期取消了该项目,而发布了SP4的更新汇总1做替代,这是所有安全补丁和其他一些重要修复的集合。更新汇总不包括所有与安全无关的补丁,也不会像完整的服务包一样进行广泛的回归测试。微软称此更新将比完整的新服务包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仍将帮助Windows 2000客户保护他们的电脑、降低支持成本并支持现有的计算机硬件。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 2000中也引入了可集成(slipstream)一个服务包到原来的操作系统安装文件。 版本 微软针对不同的市场和业务需求发布了多个版本的Windows 2000:专业版(Professional)、服务器版(Server)、进阶服务器版(Advanced Server)和数据中心服务器版(Datacenter Server)。每个版本都是单独的包装。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专业版)被设计为面向企业和高级用户的桌面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 Server(服务器版)与专业版有相同的用户界面,但包含用于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运行基础架构和应用的附加组件。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进阶服务器版)是服务器版的一种变体,专为大中型企业设计。 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数据中心服务器版)是服务器版的一种变体,专为经常通过中央服务器移动大量机密或敏感数据的大型企业而设计。 另外,微軟也販賣64位元處理器Itanium專用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Limited Edition和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 Limited Edition,不過功能上有些限制。 Service Pack(服务包) 微软为Windows 2000发布了四个完整的服务包(Service Pack)和一个在SP4之后的更新汇总包,这是最后一个服务包。微软在Windows 2000 SP3中逐步淘汰了其Java虚拟机(JVM)的所有开发。 微软最初打算为Windows 2000发布第五个服务包,但在其开发早期取消了该项目,而发布了SP4的更新汇总1做替代,这是所有安全补丁和其他一些重要修复的集合。更新汇总不包括所有与安全无关的补丁,也不会像完整的服务包一样进行广泛的回归测试。微软称此更新将比完整的新服务包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仍将帮助Windows 2000客户保护他们的电脑、降低支持成本并支持现有的计算机硬件。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1:于2000年7月31日发布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2:于2001年5月16日发布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3:于2002年8月21日发布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4:于2003年6月26日发布 Windows 2000 SP4 更新汇总 1:于2005年9月13日发布 安全性 2002 年 10 月,Microsoft 委託 IDC 確定 Windows 2000 上企業應用程序的總擁有成本 (TCO) 與 Linux 上相同應用程序的 TCO。 IDC 的報告基於對 104 家北美公司的 IT 主管和經理的電話採訪,他們確定了他們在文件、打印、安全和網絡服務的特定工作負載中使用什麼。 IDC 確定,Windows 2000 的 TCO 優於 Linux 的四個領域(對於一個平均 100 名員工的組織來說,在五年內)是文件、打印、網絡基礎設施和安全基礎設施。然而,他們確定 Linux 在 Web 服務方面比 Windows 2000 具有更好的 TCO。報告還發現,最大的成本不是軟件和硬件的採購,而是人員成本和停機時間。雖然該報告在 IT 基礎設施停機期間應用了 40% 的生產力因素,但認識到員工並非完全沒有生產力,但它沒有考慮停機時間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該報告指出,Linux 服務器的計劃外停機時間少於 Windows 2000 服務器。它發現與 Windows 2000 服務器相比,大多數 Linux 服務器每台服務器運行的工作負載更少,而且受訪企業中沒有一家使用 4 路 SMP Linux 計算機。該報告也沒有考慮特定的應用服務器——需要低維護並由特定供應商提供的服務器。該報告確實強調 TCO 只是考慮是否使用特定 IT 平台的一個因素,並且還指出,隨著管理和服務器軟件的改進和更好地打包,所顯示的整體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支持生命周期 源代码泄露事件 2004年2月12日(或者之前),發生部分Windows 2000和Windows NT 4.0的源代碼在網絡上洩漏的事件。這次泄漏源后来追踪到,一个伙伴。微軟發表以下的聲明: 微軟的原始碼既受版权保护,又作为商业机密受到保护。任何公佈、傳播、下載或者使用這些洩漏的原始碼都是非法的。 儘管微軟發出警告,但是這些洩漏的原始碼已在文件共享网络上广泛传播,甚至在2004年2月16日還有從洩漏的原始碼中發現Internet Explorer的安全漏洞。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Windows Me 微软视窗历史 |
Beckett University) 萊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官網 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Lincoln) 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利物浦希望大學(Liverpool Hope University) 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官网 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 Birkbeck, University Of London 官網 倫敦大學科陶德美術學院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Goldsmiths College 倫敦大學哲學及神學專科學院 Heythrop College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官網 倫敦大學倫敦商學院 London Business School官网 倫敦大學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官网 倫敦大學衞生及熱帶醫學學院 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伦敦玛丽王后大学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官網 St Bartholomew's and the Royal Londo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皇家音樂學院 Royal Academy of Music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 Royal Holloway 官網 倫敦大學城市學院(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官网 倫敦大學聖喬治學院 St. George's 官網 高級研究學院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官网 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官網 伦敦大学教育學院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官網 药剂学院 School of Pharmacy Eastman Dental Institute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Institute of Neurology Institute of Ophthalmology Royal Free and University College Medical School School of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Studies Slade School of Fine Art 伦敦都市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倫敦南岸大學(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 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 路頓大學(University of Luton) 曼徹斯特都會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官网 曼徹斯特商學院(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官网 密德薩斯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 West London) 纽卡斯尔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 Newman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 Birmingham 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ampton) 諾桑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umbria, Carlisle, England and Newcastle upon Tyne) Norwich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諾丁漢大學(Nottingham University)官網 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英國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Milton Keynes)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官網 西敏寺學院 Westminster College 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 普茲茅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Ravensbourne College of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 London 雷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官網 羅漢普頓大學 (Roehampton University) 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官網 皇家音樂學院 (Royal College of Music)官網 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官網 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官網 皇家北方音樂學院 (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 Manchester)官網 | European Studies Slade School of Fine Art 伦敦都市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倫敦南岸大學(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 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 路頓大學(University of Luton) 曼徹斯特都會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官网 曼徹斯特商學院(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官网 密德薩斯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 West London) 纽卡斯尔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 Newman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 Birmingham 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ampton) 諾桑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umbria, Carlisle, England and Newcastle upon Tyne) Norwich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諾丁漢大學(Nottingham University)官網 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英國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Milton Keynes)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官網 西敏寺學院 Westminster College 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普利茅斯大學(Plymouth University) 普茲茅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Ravensbourne College of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 London 雷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官網 羅漢普頓大學 (Roehampton University) 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官網 皇家音樂學院 (Royal College of Music)官網 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官網 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官網 皇家北方音樂學院 (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 Manchester)官網 皇家獸醫學院(Royal Veterinary College)官網 St.Martin's College St.Mary's College, Twickenham, West London 索爾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Salford) 谢菲尔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官網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學(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Southampton Solent University Southampton Institue of Higher Education 史丹福郡大學 (Staffordshire University) 桑德蘭大學(Sunderland University) Surrey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 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 Guildford) 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 Brighton) 提賽德大學 (University of Teesside) 泰晤士河谷大學 (Thames Valley University) Trinity College of Music, London University College of St.Mark & St.John, Plymouth, England University College, Scarborough University College, Warrington University College, Writtle, Chelmsford, England 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 西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Bristol) 西敏寺大學(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London) Wimbledon |
7月10日,校党委召开全校清查清理工作会议。8月1日起,学校在清华核研院召开党政干部会议,学习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此次风波进行反思,之后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学习。9月22日,清华大礼堂举行平息风波戒严部队英模事迹报告会。1990年开展党员重新登记试点。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前期 第一个九年(1994—2002年) 1990年代是清華建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211工程」的制定開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序幕,為清華發展帶來極大動力。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8月23日,暑期党政干部会上,学校提出:“到2011年,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争取把清华大学建成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1994年,学校制定《清华大学“211工程”整体规划》,1996年9月开始实施,总投资4.6亿元。1995年3月,学校开始制定“九五”事业发展规划,建设目标确定为:「到2000年,清华大学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方面成为国际著名的、处于亚洲前列的大学,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为实现学校总的奋斗目标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1998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目标,国家开始实施“985工程”。8月,清华最终制定《清华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规划(1999-2001)》,即“985”计划,并于2003年通过一期验收。 為了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清華進行部分院系調整。1993年12月恢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建制;1994年整合建立信息学院;1996年整合建立机械工程学院;1999年恢复法学院;1999年并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美术学院;2000年整合建立土木水利学院建制,同年建立公共管理学院;2001年6月8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挂牌成立,成为清华第一個异地办学实体;2001年建立医学院,同年工业工程专业从精密仪器系分离出来建立工业工程系;2002年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科研方面,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授予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14位专家曾在清华学习或工作过。 2001年4月29日是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日,海峡两岸的北京清华和新竹清华首次合办校庆。4月22日,北京清华校长王大中率团访问台湾,26日,新竹清华校长刘炯朗率团访问北京。此外,两校之间还举行学生排球友谊赛等诸多庆祝活动。清華的九十周年建校大会在新建成的综合体育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海内外及兄弟院校领导、有紧密联系的国内外企业代表、输送优秀生源的中学校长,以及最早为1931年毕业的各级校友出席。江泽民发表讲话,激励青年学子创造时代业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第二个九年(2003—2011年) 2003年初,清华明确“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战略,即1994年至2002年,调整结构,初步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过渡;2003年至2011年,重点突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12年至2020年,整体推进,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最终到2050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争取达到或接近世界著名一流大学的水平。 2003年以来,為了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清華继续進行部分院系調整。2004年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2006年,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紧密合作办学,成立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2008年恢复心理学系,同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邢贲思任院长;2009年成立教育研究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同年复建清华国学研究院,由著名哲学家陈来任院长。2011年,成立环境学院。 科技方面,清华开展科研攻关,例如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清华实行封校措施,取消校庆活动,严密控制出校、返校人员,保证师生教学科研安全。同时全校科研机构开展紧急非典科研攻关,生物系饶子和教授领导实验室研究“非典”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蛋白质及相关多肽的大规模表达,环境系、清华同方、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开展医院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红外线快速体温检测仪器研制生产,并大规模投入使用。清华同方还为附中、附小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并对外免费开放远程教育。 然而清華在建設一流大學的同時,也遇到一些困境。學科建設方面,人文學科規模不大,醫學部分一直無法與協和合併;青年教師住房問題長期無法妥善解決;2005年的水木清華BBS事件讓學生與校方嚴重對立,最終學生在校外创办水木社区(“新水”,与校方“旧水”对应)。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第三个九年与百年校慶 根据清华明确的“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战略,2012年至2020年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三个九年,战略提出清华大学应整体推进,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最终到2050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争取达到或接近世界著名一流大学的水平。 2010年,清华在校庆日上宣布启动“百年校庆年”,发布校庆标识,公布校内道路命名方案,开始举办各类学术活动、社会服务、校友互动等。同年7月,北京清华大学和新竹清华大学组成“两岸联合登山队”共同攀登唐古拉山脉中段的各拉丹东雪山。2011年4月24日上午,“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于人民大会堂召开,胡锦涛(1965届水利系校友)、吴邦国(1967届无线电电子学系校友)、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1979届工程化学系校友)、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等国内大学代表,耶鲁大学校长莱文等国外大学代表,国内外知名学者代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代表团,清华校友代表和师生代表,共8000多人出席大会。校庆前后,胡锦涛、朱镕基(1951届校友、经管学院首任院长)先后回校考察访谈,深圳大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在清华举行,全球130余所大学校长齐聚清华参加“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长年会”,世界知名经济学者齐聚清华参加“国际经济学会第16届全球大会”,清华校友、社会人士成立清华新百年发展基金支持清华发展。 百年校庆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新的建設一流大學計畫,稱為2011计划,與985工程、211工程不同,此計畫取消終身制。百年校庆后,清华又接连入选一系列建设名单,2015年,習近平推出雙一流建設。2016年,985工程、211工程相繼取消。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雙一流建設名單,清華入選為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並同時有34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2017年12月28日,清华正式发布《“双一流”建设方案》。 百年校慶之後,清華在辦學上也同样有所突破,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材料学院。2013年4月,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宣布向清华大学个人捐赠1亿美元,并筹集2亿美元创建“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2015年6月18日,清华大学與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合作创建全球创新学院,这是中国大學第一次到美国办学,建立第一个实体校区和教育科研平台,同年,成立药学院。 2016年成立專門培養未來的世界領導者的蘇世民書院,並招收第一屆學生。2018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与香港大学签约合办本科双学位课程,2019年,成立天文系、车辆与运载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约合办本科双学位课程,2020年,成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 2021年,成立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成立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建立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成立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成立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成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清华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与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联合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特色基地。成立清华大学-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联合研究院。2022年,组建清华大学闻泰科技工业与车规半导体芯片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为先书院。 百年校慶之後,清華在教學上進行一些改革。2015年,進行学分绩改革,此年入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開始,學期成績從百分制改為等級制,在選課制度上,执行“候选队列”方案,取消退课费,並延長退課時間,讓選課更有彈性,降低學生壓力。2017年開始,清華實施大類招生與大類培養,將原本的本科專業分為16個大類,目的是打破學科界限,培養交叉復合型人才。2018年起,本科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成立语言教学中心,以提升学生用非母语交流的能力,並從2019年開始,第二外语成为本科生的必修课。 办学概況 清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名列211工程、985工程、一流A類大学。被公认为是中国大陆最出色的高等学府之一。 传统上,清华大学为文理并重。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理科移出,成為一所工科強勢的學校。改革開放以後,開始致力于建设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保持工程领域的优势的形势下,其理、商、法、新闻、管理、生物、艺术等类专业進入世界前百。近几十年来,清华大学常被比喻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但是在2017年,根據《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在工科領域(機械、航天、土木、電子電機)以及計算機科學排名世界第一,超越麻省理工学院、史丹佛大學等名校。 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清华是中国大陆竞争最激烈的两所学校之一,與北京大學並稱清北,每年只有中国各省市高考成绩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被清华录取。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到美国的院校攻读博士学位,在2006年,清华是获得美国院校博士学位最多的本科生生源院校。 清华大学也是国家工程科研的重要中心之一,在航空航天、信息产业、计算科学、核物理、应用物理、生命科技等众多领域不断创造国家顶尖技术。 学科 截至2022年8月,清華大學現有21個學院、59個系,包含建筑、土木水利、环境、机械、航天航空、信息、理学、生命科学、医学、藥學、公衛、经管、人文、社科、法学、美术、公管、新闻、马克思主义、金融、材料等。本科專業共有有88個,第二學士學位18個,碩士專業有66個,博士專業則有有60個。清華入選雙一流學科分別是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會計與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等34個學科。 院系专业 双学士学位及交叉培养项目 师生 截至2022年8月31日,清華在校生共有59270人人,其中本科生16320人(国际生946人),硕士生22423人(国际生1659人),博士生20527人(国际生467人)。清華的港澳台侨学生共1001人。清華大學國際化程度高,留學生數量居中國高校前列,留學生共有3440名,其中本科生41%、硕士生28%、博士生8%、交換生15%、中文進修生8%,分別來自126个国家,其中韩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英国、伊朗、印尼的留学生人数居前十四位。 截至2022年8月31日,清華的教職員工共有16270人,其中教师3803人、职工9695人、博士后在站2772人,在職教師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杨振宁)、图灵奖获得者1名(姚期智),中国科学院院士5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8人。 教学科研机构 清華大學共有21个学院、59个系,是擁有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學科評估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清華大學共有54個一級學科參加,其中共有21個學科評為A+,數量居高校首位。第四轮学科评的結果按照「分档」呈現,將排名前70%的学科分成9档: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科研成就 抗战时期,清华主要服务军事研究,1939年起,清华研制了军用飞机、军事通信,研制出中国第一个电子管。抗战胜利后,各研究所并入相关各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研多受到苏联的帮助,在此期间,清华增设实验核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艺学等当时的尖端技术专业,从事工业和国防现代化的科研,尤其是核武器。1958年后,开展教育领域“大跃进”。为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清华进行农业、水利、机械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文化大革命時期,清华大学科研受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科研进一步走向现代化,1978年-1982年,学校获得各级科技奖、专利奖250项,一批科研项目获得成功,如:新型焊接电弧控制法、紫外曝光精缩机、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式电可控频率捷变系统、20万千瓦大型发电机组电子计算机模拟系统。 改革開放後,清華在許多科研領域有所突破。1994年,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中心(National CIM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获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的大学领先奖。2000年6月28日18时37分,“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顺利发射升空。2004年4月18日23时59分,首颗自主研发纳型卫星“纳星一号”在西昌成功发射。2001年,工物系与清华同方研制同方威视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装备各地海关、机场并出口多国,但后卷入行贿事件。核研院于2000年12月建成世界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和并网发电,为安全民用核能与核潜艇事业奠定基础。物理系研究高温超导技术,建成产业化生产线,与中国联通合作建立高温超导滤波系统示范CDMA移动通信基站。2008年,校友向清华大学捐赠2388枚竹简。清华大学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对其进行研究,经测定为战国中期偏晚(公元前305±30年)竹简,大多为历史类书籍,包括焚书坑儒后失传的《尚书》,具备极高的历史价值,称之为“清华简”。2012年,由清华大学主持、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坛医院参与共建的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完成了“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项目。2013年1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教授宣布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量子路由器,并在实验室成功演示;同年3月,薛其坤院士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清華大學的科研規模宏大,在2010至2014年共發表37342篇論文,其中高被引论文有1177篇,是中國大陸高校第一,論文平均年引用次為1.298次,高被引學者有109位,是中國大陸高校第一。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1年12月公布的数据,2011-2020年清华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中有43908篇论文被引用1013820次,居全国高校第二位。2019年,清华大学被网络版SCI收录论文数为5983篇,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九位;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5794篇,保持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一位;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CPCI-S)收录论文874篇,在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一。 科研项目方面,2021年,清华获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689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4个,国家2030重大项目立项项目11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建设部、环保部等部委项目161个,北京市各类科技计划基金项目77个。全年合同额超过29亿元。同年,清华文科院系新增课题904项,到款经费超过4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1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立项1项。 在科研獲獎方面,2017年共有18项科研成果獲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其中作為第一單位獲獎有11項,數量高居高校首位。2020年共獲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省部级科技奖48项,其他各类科技专项奖298项,發表科技论文9808篇,其中国际会议1357篇,国内会议194篇,国外刊物5665篇,全国刊物2592篇。出版专著76本。SCI收录5968篇,EI收录4944篇,CPCI-S收录1493篇。申请大陸专利3860项,授权专利3535项;申请国外专利586项,授权专利311项;软件登记364项。科研经费收入74.36亿元。海外科技合作新签298项,合同金额5.5亿人民币,海外科技合作到款432项,金额4.27亿人民币。截至2020年底,清華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07项,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8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5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62项。 国际交流 清华大学历史上与国际交流频繁,早在其创立之前的1909年(宣统元年),当时的外务部与学部上奏设立“游美学务处”并附设“肄业馆”(清华大学前身)。7月17日(六月初一)游美学务处正式建立,三年间共组织三批近200人赴美留学。 1914年10月,美国建筑师墨菲与为学校规划校园,布置留美预备学校和综合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起,清华着手聘请大量苏联专家,学者教授。改革开放后,1978年6月23日,因邓小平指示,清华大学经过严格考核,选拔,于1978年12月向美国派遣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人员52名,其中清华大学校教师9名,从而拉开了中国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序幕。 近年来,清华更加重视国际交流。清华大学与国际院校合作开设了54项联合培养双授联授学位项目和28个全英文讲授研究生学位项目,与全球50个国家的293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清华-瑞典皇家工学院核学科双硕士学位项目、清华-亚琛高端装备创新设计制造国际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等11个项目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清华-瑞士日内瓦大学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双硕士学位项目和清华-耶鲁环境双硕士学位项目入选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清华大学还设立了博士生出席国际会议基金,派研究生出席高水平会议或赴国际一流大学访学研究。自2017年启动国际组织人才推送工作至2021年底,清华大学累计有300余名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其中60%实习地点在海外。 2007年,清华与比利时鲁汶大学相互举办“清华-鲁汶周”和“鲁汶-清华周”,2008年和2010年,与日本东京大学相互举办“清华-东大周”和“东大-清华周”,与美国伯克利大学相互举办“清华-伯克利周”和“伯克利-清华周”,举行各类学术研讨会和校园文化交流活动。2010年4月,作为99周年校庆项目,清华组织大批教授和学生艺术团访美交流。6月,清华与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三校联合成立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广泛开展学生交换、师资交流和国际研究项目。 在國際化辦學部分清華也取得重要的進展。2014年5月,清华與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创建并启动交叉创新中心,联合开展创新性研究与教育。2014年9月7日,清华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深圳市联合創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打造全球教育创新平台,同年,清华-耶鲁環境、清华-约翰霍普金斯全球政治与经济、清华-哥伦比亚商务分析等学位项目相继设立。2017年,清華與米兰理工大学合作,在義大利成立米兰艺术设计学院以及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是清華首次在歐洲設立的教育科研基地。 清华大学还屡次发起高校联盟。17年发起,成立亚洲大学联盟并担任主席单位。2019年倡议成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并担任主席学校,包括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在内的9个国家12所大学成为联盟成员。2020年12月,发起成立“世界慕课联盟”,担任主席单位;2021年12月,“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举办,联盟更名为“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 科研合作方面,2017—2021年期间,清华与300家国际企业累计开展1000项科研合作,目前运行的涉外校企联合研究机构为23家,涉外校校联合机构10家。截至2021年底,与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帝国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1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战略科研合作协议,并启动联合种子基金项目170余项。 国际生源方面,2017年,清华在本科国际学生招生中采取国际通行的“综合考核”制。2018年,调整国际博士生招生录取,设立国际学生学者中心,改革国际学生的管理机制。将国际学生纳入学生发展支持体系,提供入学教育、职业发展支持、学习发展指导、团体心理辅导等服务。2018年1月9日,部署启动“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20计划”),并由学校20余个职能部门共同参加。从2017年至2020年,“2020计划”共完成603项任务,其中涉及信息化相关问题116项,涉及多语言多文化问题157项,涉及学习和学术研究问题330项。 排名聲譽 清华大学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大學,学术水平位于中國前沿,以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见长。 與北京大學并称“清华北大/北大清華”,获廣泛認為是中國大陸最高學府之一。 清华大学得到世界上众多排名机构的高度认可,多次位列中国第一與亞洲第一。 資產 清華大學是2020年两岸四地辦學經費最多的大學,根據校方統計,2020年清華擁有固定资产240.23亿元,2021年的辦學預算為317.28億元。清華大學校園面積廣大,校园面积為442.12公顷,建筑面积287.69万平方米,是中國大陸綜合性大學的第一。 校園裡政府批准的科研機構有161个、學校自設的科研機構有148个、聯合共建科研機構有138个、境外合作科研機構有14个,其中國家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6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9個,含有儀器設備共38.28万台件,折合价值113.91亿元。清華大學圖書館总馆由老館、逸夫馆以及李文正馆(又稱北館)組成,此外清華還擁有六個專業圖書館,分別為经管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法律图书馆、文科图书馆、美术图书馆、金融图书馆,总建筑面积7.86万平方公尺,阅览座位4094余席。截止到2020年底,清華圖書館共藏書548.46万册,古籍线装书22.24万册、期刊合订本约60.84万册,還擁有校馆统筹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466种,研究生论文16.82万篇、缩微资料2.82万种、各类数据库913个、电子期刊17.16万种、电子图书696.84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1252.04万篇。 為了增加學校收入,清華創立了三家工厂、一家后勤服务企业,以及2015年中國最大的校辦企業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其总资产超過3500亿人民幣,總市值達到3054.53億人民幣,旗下控股上市公司有诚志股份有限公司等,在2013年凈利潤總額為19.13億元,是中國最賺錢的校辦企業。 传统 理念 在中国的大学中,清华的校园文化独具特色。因前身是留美预备学校,受美國文化影響很深,但同時擁有悠久的中華文化傳統,中西文化在校園內和谐共生。 校旗與校色 清华早期确定的校旗与校色均对应英文「Color」一词,指以特定颜色制定的学校旗帜、绶带等。1916年秋,清華学校为增强学生体魄,成立兵操训练营,但此时少一面军旗。1916年12月28日《清华周刊》的消息称:“兵操军旗式现已绘定。旗系紫色,中间置白色圆圈,内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圈下绘枪两支,亦系白色。”此消息並沒有提到此旗如何創造的,創意緣由和設計者也沒提及。1917年6月,《清华年刊》(Tsinghuapper)刊登兵操军旗式,兵操军旗即成为清华校旗,在隆重场合悬挂使用。 但在一般场合或印刷品上,通常采用长三角型校旗,该校旗依旧为紫、白两色,印有中文、英文校名。校旗深受学生尊重,经常被歌颂。时至今日,老校旗不再被使用,一般活动中悬挂旗帜即为今校徽与毛体清华中英文校名图样。 清华事实上一直以紫色、白色作为校色,但1949年前无准确学校规定。在建校初期的英文校歌中,即有“(中文:噫清華,嘻清華,吾校巋巍,美哉吾校旗,願日增汝之光輝)”这样的词句,说明最初已形成紫、白校色的文化。紫色是由红蓝两色混合而成的,紅色代表中國;藍色象徵西土,红蓝相融蕴含着中西文化的融合,符合清华文化的特征。如今在北京清华官网上,规定了准确的校色。 校徽與校标 1917年6月,《清华年刊》刊登兵操军旗的同时,将其中圆圈内部分作为年刊封面,但未说明此标志。1918年到1919年期间的《清华周刊》封面上也采用此标志,略有不同,但没有对这个图案作任何文字说明。1926年11月25日,校评议会议决:“通过校徽之格式:圆形、斜十字”。1928年9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11月末《清华周刊》目录页出現国立清华大学校徽图案,但孟凡茂認為,此圖案並非正式校徽。1932年3月《国立清华大学校刊》刊登启事,向全校師生徵求校徽圖案。1934年6月1日《清华周刊》刊登國立清华大学校徽图案,成為目前校徽的基本形制。 1949年,改为清华大学,后调整校徽至今。清华现有校徽为圆形,最中心为五角星,中间层为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最外层为“清华大学”及英文与建立年份“1911”字样。 1949年后,梁鸿文根据清华闻亭内的古钟样式,制作成新校标(或称钟形徽),示意警钟长鸣,亦显端重大方。如今在清华官方网站上,同样确定为官方校标,其颜色与校徽相同。校标同样为圆形,相比校徽装饰较少,圈内环绕清华大学英文字样,中心为古钟样式,内部书写篆体“清华”二字,下标明成立年份“1911”。1998年,以“清华钟型图案”為名,被注册為在教育和科研領域类的服務商標,是清華大學第二個服务商标。 校歌 清华大学建校之初即制定校歌。第一首校歌由清华学校聘请的美籍音乐教师卡瑟琳·西理(Katharine Elizabeth Seelye)所作,歌词为英文,题名“Tsing Hua College Song”,歌词首次于1914年刊,词曲刊登在1916年出版的清華年刊上。1917年通过征文,将其译为中文,刊登在1917年6月的《清华周刊·增刊》上。“Tsing Hua College Song”的歌曲词谱以及中文译文均不理想。同时期还产生「清華優勝歌」,歌词亦为英文,名为“Cheer for Old Tsinghua”,深为师生喜爱,但不宜作為校歌。后出现《清华爱国歌》、《清华进行曲》(March Forward Tsing Hua)等歌颂清华歌曲,但仍然不適合做校歌。 1923年前后,清华大学重新公开征集校歌,最终采用汪鸾翔用文言文写成的歌词,并由何林一夫人張麗珍谱曲。于1924年3月18日全体练习试唱,3月20日在大礼堂正式合唱,刊载于1924年3月27日《清华周刊》。为帮助学生理解,汪鸾翔于1925年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對校歌逐段作解析。贺麟先生言之:“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词亦颇得体,……而大家均觉欣赏此歌。” 此后英文校歌由中文校歌取而代之,中间一度被遗忘,后重新拾起,并沿用至今。目前中文校歌在学校内认同率很高。 1930年5月4日,国立清华大学19周年校庆游艺晚会上,校长罗家伦宣布制作新歌,杨振声、吴宓修正,赵元任谱曲,並在晚會上请练习者登台一唱,獲得滿堂喝彩,但半个月后罗家伦被部分学生驱赶而辞职,新校歌不了了之。1939年,西南联大常委会核定《满江红》(罗庸作词,张清常作曲)为联大校歌。新中國成立後,舊校歌因為不符合新社会的要求,不能继续使用,改革开放后才恢復校歌的地位。 校花 清华大学的校花是紫荆花和丁香花。紫荊和丁香視為清華的校花的時間不可考,至少在1949年前便已約定俗成,其理由最早可能来自1916年除夕,闻一多及其班上同学公开表演莎士比亚演剧“Much Ado about Nothing”,中文题名为《紫荆魂》。 之所以将其看做校花,首先紫荆花为紫色、丁香花有紫和白两种,与校色、校旗相同;再者,清華園內種植許多紫荊花及丁香花,並且均在校庆日(4月底)前后开放;同時,紫荊花形簇簇群拥,在中國古代象徵著和睦、團結之意,也代表清華學子親密相處、共發芬芳。 清华校内有众多设施、机构被以“紫荆”或“丁香”命名,目前供部分本科生、博士生與留学生居住的公寓群被称为“紫荆学生公寓”,还有紫荆园、丁香园食堂等。 校庆日 清华大学目前公认的校庆日为四月最后一个星期日,追溯到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 对于清华学堂开学日,历来说法各异,通常有“1911年4月29日(四月初一)”、“1911年4月1日”、“1911年4月29日(阴历三月初一日)”、“3月24或25日,即阳历四月二十九日”、“1911年3月30日(三月初一)先行开学”。 根据清宫档案《外务部为订立清华学堂章程事奏折稿》、《吴宓日记》等记载,清华学堂于1911年3月30日(阴历三月初一,星期四)上午11时举行暂行开学仪式(可能只有中等科),4月1日(星期六)高等科在工字厅举行开学仪式,并计划暑假后的10月16日(阴历八月二十五日)举行正式开学仪式,但由于辛亥革命而未能举行。4月3日(星期一)开始上课。 建校初期,由于民国成立改换公历纪年,将阳历四月初一混作阴历,即以为4月29日(星期六),校内书刊误传,各类庆祝活动均定于四月末举行,又因美式传统,定做4月最末的星期日,延续至今。 校庆日活动通常有校友返校,各系館、实验室、圖書館开放参观,以及举行“马约翰运动会”等等。早年还有开放女生宿舍供男生参观的节目。 班号與级号 清华以入学年份最后数字命名為“几字班”,比如2017年入學的,称为“七字班”。清华的班号命名方式与级号和专业有关。“班号”的是以“专业代号(汉字)+级号代码+班级序号”。级号代码是通常是1位数,班级序号一般为1位数,也有2位数的情况。比如化72班,其中“化”是专业代号,代表化学工程学专业;“7”代表7字班,入学年份最后数字為“7”;“2”为班级序号,是此专业的第2班。 清华“级号”稱呼在不同時代有不同命名方式。最早的稱呼,為第幾批庚款留美生,共有三批。清华学校時期,“级号”為毕业年份,並且农历年号和西元年号并用,例如1920年毕业生的级号为“庚申级”或“1920级”。1925年創立大学部之後,招收新制生,1925年入学的为“第一级”,1926年入学为“第二级”(亦称1930级),以此類推,一直到抗戰發生前的“第十二级”(亦称1940级)為止。西南联大時期,則以公元毕业年为级号。 院系调整之後,以入学年为“级”,以毕业年为“届”,並且以“届”为级号,并把毕业年的尾数称为“某字班”,“某”为级号代码。比如,胡锦涛1959年入学,学制6年,1965年毕业,則称为1965届(简称65届),5字班。1970年招收工农兵学员之後,以入学年为级号,並以入学年尾数为“某字班”,並延續至今。 學生活動 社團活動 | 校名商標 今日中文校名手写体为1950年毛泽东手书。1997年开始,学校为毛体“清华”、毛体“清华大学”、“TSINGHUA”、“Tsinghua University”、校徽、清华钟徽、二校门图案等在内地、香港等近40个国家地区获得注册商标,其中“清华”于2006年成为国家驰名商标,是中國大陸高校首个驰名商标,为打击众多以清华名义宣传甚至作假的产品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 历史 清華學堂時期 清华大学源于辛丑条约约定的庚子赔款。1904至1905年(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大清驻美公使梁诚在與美国国务卿海約翰商議以黃金還是白銀為準還款時,得知美國政府認為赔款已超过美國應得到的部分,索要過多。梁诚得知后,几番据理力争要求美国退回,幾經遊說之後,1908年12月28日,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决定返还赔款基数定为一千余万美元,逐年退还。赔款用于人才培养和赴美留学。 1909年(宣统元年),美国开始退还庚款。为统筹考核留学生,外务部与学部上奏设立“游美学务处”并附设“肄业馆”。7月17日(六月初一)游美学务处正式建立,后任命外务部署左丞、左参议兼学部丞参上行走周自齐担任总办,学部员外郎范源濂和外务部候补主事唐国安,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任驻美学生监督,三年间共组织三批近200人赴美留学。 外务部选定清华园后,修缮工字厅、建造校门、一院、二院、三院、同方部、北院、校医院,1911年竣工,校园占地450亩。1911年2月,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由军机大臣那桐题写校名,总办周自齐兼任监督,会办范源濂、唐国安兼任副监督。3月30日(三月初一)暂行开学仪式(中等科),4月1日高等科开学,教师多从美国聘请,游美学务处也迁入工字厅办公。10月,武昌起義爆发,清政府挪用退还赔款弥补军费,学堂经费断绝,原定正式开学仪式取消,11月9日正式停课。1912年5月1日復课。 清華學校時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裁撤游美学务处,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分中等科四年、高等科四年共计八年学制。唐国安为第一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務長,在校生约500人,教员30余人,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培养“领袖人才”。1913年春,近春园、长春园东南隅、水磨村部分地段并入清华大学。1914年10月,美国建筑师墨菲与为学校规划校园,布置留美预备学校和综合大学。1916年至1920年,建成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大礼堂等早期建筑。此期间,经费充足、园林优美,学习环境十分理想。学校强调体育锻炼和强健体魄,设立体操课,午后“强迫运动”,开办童子军训练和军事训练(兵操);参加菲律宾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清华、协和、汇文合办的“三角运动会”为北京最早校际大赛。 1914年11月5日,时任参政院参政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演讲,引述易经中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对清华学子给予厚望。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定为校训。 1913年3月初,唐国安校长病逝,周诒春继任,任内勤勉,增加设备建筑,扩充留美名额,于1918年1月辞职。此后因受到政局變化以及學生反對,直到1931年校长更迭频繁,史称“清华校长更迭风波”。早期先后有范源濂(美国驻华公使反对)、赵国材(代理)、张煜全(被迫辞职)、罗忠诒(学生拒绝)、严鹤龄(代理)、金邦正(离校赴美)、曹云祥(代理)被任命校长。 1924年5月,曹云祥成为正式校长,在任6年中,將清華從中等留美預備學校改辦為綜合性大學,辦學目的也從从派遣留学逐步转为培养本国人才,1925年春成立国学研究院,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导师。1925年5月成立大學部,始创四年制本科教育,開始招收大學一年級生,稱為新制生,而留美預備部學生為舊制生,之後清華學校由留美預備部、大學部、國學研究院三個部分組成,並逐步向綜合性大學過渡。至1926年,大學部共成立17個學系,包含中國文學系、西洋文學系、歷史學系、經濟學系、教育心理學系、物理學系、工程學系、體育學系、音樂系等。至此,清华改办大学的初步框架形成。 清华学校的课程、教材等均仿照「美国学堂」,許多教师來自美国。1911年2月,共有17名美籍教师在清華执教,是清华第一批外籍教师,並承担大部分教学工作。外籍教師在清華主导教学工作,一直到大學部創立,許多清华留美生返校服务,中国教师才逐步取代外籍教师的优势地位,成為教师队伍的主角。清华学校的体育、兵操、课外活动等大多模仿美国学校;学校的行政组织形式,比如董事会、评议会、教授会等,也是仿照美国。英语是校內通用语言文字。英国哲学家罗素访问清华时表示:「清华学校恰像一个由美国移植到中国来的大学校」。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城内十多所学校示威游行。清华学生组织演讲、会见公使、致电巴黎和会。9日,校内挂半旗,全体同学在体育馆举行“国耻纪念会”,并焚烧校内日货。共同宣誓“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五四”运动后,更多新思潮涌入清华,促进了清华学生的觉醒。1926年3月13日,举行纪念孙中山逝世周年大会,李大钊、陈毅来校演讲。3月18日,北京民众为反日本入侵游行请愿,遭段祺瑞政府打压,開槍掃射學生,是为三·一八惨案,其中清华学生韦杰三牺牲。1927年6月,國學大師王國維憂憤國事,於北京昆明湖自殺,震驚全國。梁啟超亦因病離校就醫。同月教務長張彭春遭反對勢力攻擊而辭職,校園爆發「挽張去惡」風潮,學生遊行要求改造清華,曹雲祥校長被迫接受「教授治校」的治校原則。 國立清華大學初期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掌控北京后,任命孫科為清華校長,被孫科婉拒。國民政府遂改派罗家伦为校长,將學校易名為“国立清华大学”。羅家倫於校長就職演講中,提出要四化辦學(廉潔化、學術化、平民化、紀律化),並實行軍營化管理,遭學校師生拒绝。任职期间,罗家伦对学校组织结构大加整改,延請蔣廷黻、張奚若、蕭公權、馮友蘭、張子高等幾十位著名教授。1929年4月,羅家倫因查出清華基金帳目虧空,要求改革,與清華大學董事會發生矛盾,提出辭職。同月,清華大學師生發起解散董事會,回歸教育部管轄運動。5月,清華重归教育部管轄;6月,清華大學董事會解散,清華基金改由中華教育文教基金會保管。成立研究院,先辦文法兩科,次辦理工農科。1929年6月21日,學校在大禮堂舉辦最後一屆留美预备部、国学研究院以及第一屆大學部學生畢業典禮,留美預備部與國學研究院在此年停辦。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蔣介石在北方失勢,北平落入閻錫山之手,校內親閻錫山勢力醞釀“倒羅運動”,再加上羅家倫長期與學校師生意見不合,5月20日請辭離去。閻錫山指派同為山西人的清華校友喬萬選為清華校長,但是遭到清華師生以反對军阀力量把持校政為由,拒絕喬萬選。6月25日,喬萬選企圖以武力接收清华,遭學生阻擋,並簽下「永不任清華校長」承諾書。清華校務暫由校務會議維持,清華進入長達十至十一月的無校長時期。1931年4月,教育部任命吴南轩為校长,然而吴南轩擅自解聘教授,任用私人,携印入城,断绝学校资金并暗示武力解决,引起全校師生不滿,学生护校委员会和教授会迫使教育部将其撤职。 1931年10月14日,梅贻琦被任命为校长,12月3日,在校長就職典禮上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理念,此理念對清華有著深遠的影響。梅贻琦擔任清華校長長達17年,為清華最久任的校長,且对学校建设贡献巨大,确定了清华著名学府地位,被稱為清華永遠的校長。 此時期,梅貽琦大力延聘名師,讓此時的清華園名師雲集,如文學院的馮友蘭、朱自清、聞一多、陳寅恪、吳宓、金岳霖等;理學院的葉企孫、吳有訓、周培源、陳省身、楊武之、黃子卿等;法學院有陳岱孫;工學院有顧毓琇、施嘉煬、劉仙洲、章名濤、任之恭等,體育部還有著名體育教育學家馬約翰。在治校理念上,確立“民主治校原則”,也稱為“教授治校”,清華的教授會、評議會、校務會以及各種專門委員會,多由教授擔任,讓教授能積極參與學校事務。 這些學術大師在清華創造出許多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學方面,熊慶來的熊氏無窮數、孫光遠對微分幾何的研究、吳有訓對X射線的研究、趙忠堯對γ射線散射的研究、周培源對流體力學湍流的研究、黃子卿在等張比容測定的研究等,在當時都是中國一流研究;在工程方面,機械系教授王士倬建造中國第一座航空風洞;人文方面,朱自清的散文、聞一多在《詩經》、《楚辭》的研究、俞平伯關於《紅樓夢》的研究、王力在聲韻學、訓詁學的研究等,在學術界影響深遠。 1935年秋天,在日军危及华北之时,部分清華學生成立学生自治会救国委员会,学生蒋南翔草拟《告全国民众书》,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清华大批学生参加运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12月16日,更大规模游行展开。次日,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头版头条刊登报道:“5000中国人奋起反对日本统治,警察击倒60——北平学生被打,‘贞德’被捕”,其中将清华女学生陆璀誉为“中国的贞德”。 1936年,因日本侵華戰爭,學校於長沙岳麓山興建校舍,並將學校珍貴圖書器材南遷,同時決定籌辦特種研究所。2月19日,參予學生運動的救國會與學校教授會為了上學期期末考試補考問題發生對立,教授集體辭職。22日,由學生會與用功讀書學生組成之護校團發起挽留教授。23日,梅貽琦自南京回校,處分救國會帶頭分子,並慰留所有教授。29日,冀察政務委員長宋哲元派兵進入校園逮捕二十一名左派學運學生,後經校方多方奔走,獲得保釋。12月,西安事變爆發,校園左右派學生對立。28日,由潘光旦教務長宣佈解散校園一切學生運動。 抗戰時期 1937年發生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5日,日軍即佔領清華園。9月10日,清华大學奉令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0月25日,临大开学,共有文、理、工、法商等四院十七系,文學院另於南岳上課。1938年1月,因戰爭吃緊,決議搬遷至昆明,临大组织师生分三路艰难到达昆明,校名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设常务委员会主席。5月4日,联大开课,三校师生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开展教学、科研工作。1939年因戰局吃緊,政府宣布停付庚款。清華農業、航空、無線電、金屬、社會調查五研究所自行設法維持。8月,清華決定恢復文科研究所,設中文、外文、歷史、哲學四部。1940年,因聯大校園屢遭日軍轟炸,教育部命聯大遷川。8月,聯大決定於四川敘永設立分校,命一年級及先修班新生前往上課。11月,為了培養大後方中小學教師,聯大成立師院附設學校。1941年1月,敘永分校開始上課。4月,清華大學成立卅年,師生於昆明舉行紀念會,出版學報紀念專刊。8月,敘永分校結束運作,學生返回昆明。10月,文科研究所於昆明東郊龍泉鎮司家營成立,由馮友蘭教授出任校長。11月,與盟軍合作於昆明成立譯員訓練班,並成立師範學院初級部。联大期间,学生参与青年从军运动,应征飞虎队翻译、入缅作战、参加印度远征军。 联大期間,清华单独设立昆明办事处、研究院、特种研究所。研究院自1939年起逐渐恢复,设有文科、理科、法科3个研究所共12个学部,招收研究生。特种研究所依靠庚款基金利息,拥有农业、航空、无线电、金属、国情普查五个研究所,服务军事研究,研制军用飞机、,研制出中国第一个电子管。抗战胜利后,各研究所并入相关各系。 戰爭中,清华园遭到严重破坏,建筑物40%以上损坏,各类设备全部损坏,未南迁图书八成被损。1937年夏,清华园陷落後,少量留守教职工成立清华大学保管委员会保护学校。1939年春,日军野战医院152病院进驻清华园。占领期间,以各系馆为伤病住房,以图书馆为治疗室、手术室,以体育馆为马厩,以新南院为妓馆,杀害留守教职工。 国立清华大学复员时期 1945年日本投降后,学校开始修缮清华园。次年联大结束,三校复员。清华在战争伤痕下努力恢复发展,1946年2月,部分系所勉強於北平清華園重新復課。5月4日,西南聯大結束,學生依志願分發,入清華者932人,入北大者644人,入南開者65人。三校於昆明立碑紀念八年之艱苦合作。師生陸續北返,只留下師範學院改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7月,清華中文系教授聞一多遭國民黨特務刺殺,昆明發生學潮,梅校長赴滇解決。10月10日,正式於清華園上課,收集補充圖書儀器設備,並招考新生。1948年,清华大学扩充农学、气象学、法学、航空工程等院系。同年11月2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下,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前来谈迁校事宜,并接走清华5位教师。12月13日,解放军进军至西郊,绕开圆明园和清华、燕大,占领丰台。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示保护清华、燕京等校。解放军与国军战于学校墙外,不久后国军退守城內。15日,解放军进驻海淀镇,清华园成为最早被解放军占领并宣告解放的國立大學。12月18日,解放军第13兵团政治部张贴布告宣布严加保护学校,阻止抢掠。梅贻琦校长于12月14日因公入城,留在城内,后于21日乘飞机前往南京。12月17日,校务会议推举冯友兰为临时主席,代理主持校务。 中華人民共和国建國初期 1949年1月10日,北平市军管会接管清华,5月4日,成立以叶企孙为主席的校务委员会,主持校务。國立清華大學時任校长梅贻琦赴歐洲,後往紐約。1955年,梅贻琦在中華民國臺灣省新竹市主持国立清华大学在台復校。1990年代以来,臺灣國立清華大學和北京清華大學交往频繁,有“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的說法,美國許多地區的清華校友會同時為北京清华和新竹清华校友服务。 1950年6月,营建系主任梁思成为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新国徽。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院系调整,清华法、文、理、农、航空和工学部分院系划归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等校,北京大學等校部分工学专业划归清华。清华大学从一所全科目综合类大学变成仅有八个工程系的工程技术大学。这一强制改革把人文教育赶出校园对清华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伤害,同一时候的三反五反开始控制教授们思想和学术自由。 1953年起,清华着手进行以“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为蓝本的教学改革,按计划培养技术人才,从学分制转为学年制,学制延长到6年,建立严格统一的教学大纲,翻译大量苏联教材,加强基础科目,聘请苏联专家,学者教授。1955年后,增设实验核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艺学等当时的尖端技术专业,以为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尤其是核武器计划储备和培训人才。1958年后,开展教育领域“大跃进”。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教育支援农业,清华师生承担了密云水库、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实践工作,前往上庄公社等地区参加农业、水利、机械等工作。 1957年至1958年春的反右斗争中,清华571人被划右派。清华逐渐形成“又红又专”(政治上忠诚,学术上优秀)的特色,从1953年起率先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让优秀学生党员“双肩挑”(专业学习和政治工作),延续至今。当时的清华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57年11月29日,蒋南翔校长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口号,使得清華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並激励清华人至今。在马约翰等优秀体育教师带领下,1954年成立体育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运动会上连夺6次男子团体第一和5次女子团体第一。 共和國初期,学校校园不断扩大,原贯穿校园的京张铁路东移800米至今五道口处。新建中央主楼、西主楼、东主楼、工程物理系馆、精密仪器系馆(9003大楼)、各类实验室和校办工厂。在昌平新建原子能研究基地(今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文化大革命時期 清华附中是文革红卫兵激进学生运动的发源地。1966年5月29日晚,一些對舊教育制度不滿的清華附中學生,討論北大聶元梓等七人所貼的大字報,其中一位學生提議以紅衛兵為名字寫大字報,受到其他同學的贊同,中國第一個紅衛兵組織誕生。1966年6月2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贴出大字报並在同年8月2號得到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回信支持。红卫兵开始“破四旧”、“大串联”,将运动推向全国。 1966年6月8日,工作组进驻清华,将各级干部打为“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13日工作组停止校长蒋南翔的工作並接管清华,批评并压制以蒯大富为首的造反学生。7月,毛泽东回京,形式扭转,不久工作组撤回。1966年8月24日,二校门被红卫兵拉倒,并于次年建立全国第一座大型毛主席塑像。1966年12月19日,经“无产阶级司令部”授意,一统清华“文革”的井冈山兵团成立,蒯大富为第一把手。12月25日,5000多师生开展“反刘少奇、邓小平”游行,即“一二·二五大行动”。1967年4月10日,召开旨在揭露刘少奇的“批斗王光美万人大会”。1967年4月14日,因对文革一系列重大问题存在分歧,井冈山兵团分裂为“兵团总部”(“团派”)和“四一四串联队”(“414派”或“四派”),矛盾日益激烈。5月29日晚,“414派”成立“清华大学井冈山四一四总部”,与“团派”正式对立。“团派”属极端造反派,“414派”属造反派中的保守派。1968年3月,“杨、余、傅事件”后,两派矛盾膨胀,引发清华大学百日大武斗,是北京最为严重的武斗事件,致使18人死亡,1100多人受伤,30多人终身残疾,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人民幣,全校1萬多名師生紛紛逃離清華。1968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派出工宣队进驻清华。“团派”袭击工宣队工人,导致5人被杀、731人受伤,震动北京城,史称“七·二七事件”,直接导致毛泽东终止全国群众武斗。 1968年底,为“清理阶级队伍”,工宣队进行“人人排队、层层摸底”的高压运动,造成非正常死亡约16人。工宣队被作为北京“六厂二校”典范推广全国。1969年,在江西南昌鲤鱼洲建立试验农场,上千教职工感染血吸虫病,实行“劳动改造”和“思想批判”。直到1976年,工宣队以学军、学农、学工方式来“再教育”和“改造”学生和教职工,采用“两个估计”政策对待知识分子。 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后,清华党委副书记刘冰等人写信给毛泽东,斥责清华一二把手迟群、谢静宜飞扬跋扈。这被毛泽东看做“文革”翻案,加以批评,后演变为“教育革命大辩论”。12月,演变为全国性“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数十万群众和机关干部前来清华“学习”、“参观”,教学工作瘫痪,贴出十万多份大字报。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16日,中共北京市委整顿学校。次年4月29日,刘达任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开始整顿领导班子、纠正冤假错案、改善教职工队伍结构,不久后取消革委会。 改革開放初期 1978年2月,恢复高考之后招收的800多名新生到校。6月23日,邓小平听取清华大学情况汇报,并指示办重点学校、扩大学校规模。1979年,制定五年制教学计划,更重视基础训练,增加选修课。1981年9月,正式实施计划培养与按学分累计成绩的方法。学校迅速恢复教学、科研能力,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198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到1982年,在校学生数量超过8800人。1978年-1982年,学校获得各级科技奖、专利奖250项,一批科研项目获得成功,如:新型焊接电弧控制法、紫外曝光精缩机、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式电可控频率捷变系统、20万千瓦大型发电机组电子计算机模拟系统。 1979年5月,化72班团支部综合意见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的口号。1980年4月17日的《人民日报》转载化72班口号相关文章;1981年3月20日的《中国青年报》第三次发表社论《为社会主义祖国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介绍化72班事迹。这句口号迅速被传遍全国。 1981年10月,校长工作会议决定清华英文译名为“Tsinghua University”。1982年7月,第六次党代会明确办学指导方针为“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方面结合”。即: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学校即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教学、科研、生产开发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的重心逐步从“阶级斗争”转移到教学、科研中。1985年8月,第七次党代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从现在起的十年,是把清华大学逐步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学校陆续撤销绵阳分校、水利系三门峡基地、团河农场、西山林场,并逐步确定“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发展策略,逐步增设众多理科、文科、管理学科等类院系。理科方面,1979年成立应用数学系、1982年6月恢復物理系、1984年6月成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5年10月恢復化学系、1985年12月恢復理学院建制,周光召兼任院長;人文社科方面,1983年7月恢復外语系、1984年4月建立社会科学系、1985年3月恢復中国语言文学系;管理學科方面:1979年成立經濟管理工程系;1984年擴建為经济管理学院,朱鎔基任院長。其他方面,1984年建立研究生院、1985年成立中國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6年12月23日晚6时30分,部分学生因民主主张在大礼堂前聚会,两三千人围观,8时20分左右,近千人出西门进入北大、人大游行。次日,学校广播指出学生行为“是一件严重的错误事件”。26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关于游行示威的暂行规定》,限定游行流程、秩序。29日,北师大部分学生游行进入人大、清华、北大鼓动游行。 應校友的要求,校方決定拆除毛泽东像,但同時決定在主楼大厅北牆上建立永久性的毛泽东青铜浮雕像,以緬懷毛澤東同志。1987年8月26日,毛泽东浮雕像揭幕,8月29日,拆除位於原二校門位置的毛主席塑像。1990年3月底,校友会决定校友集资重建二校门,并于1991年80周年校庆前重建完成。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去世,校内出现挽联、标语及大字报。23日,3000余人集会成立“清华大学和平请愿组织委员会”,24日起罢课。24日,和平请愿组织委员会提出与国务院负责人对话,但最终未赴约。26日,《人民日报》发布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学校申明“不赞成罢课”。27日,大量学生出校参与四二七大游行,后得到市民、教职工、报纸的客观认可。5月4日,约1000人参加高自联五四大遊行,并宣布高校复课。13日,部分清华学生参加广场绝食。5月20日,国务院宣布北京戒严,28日,学生参加高自联组织的“全球华人大游行”。6月4日凌晨戒严清场后,学生开始撤离,凌晨3时起,学校派车前往各医院查找,最终查明清华学生在复兴门等处死亡4人,受伤19人。5日,清华下半旗,部分教授、市民参与悼念。7日,校方安排复课。21日,校方要求“高自联”、“工自联”、“筹委会”、“清华人之声”广播台等骨干主动向公安交代情况。 7月10日,校党委召开全校清查清理工作会议。8月1日起,学校在清华核研院召开党政干部会议,学习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此次风波进行反思,之后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学习。9月22日,清华大礼堂举行平息风波戒严部队英模事迹报告会。1990年开展党员重新登记试点。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前期 第一个九年(1994—2002年) 1990年代是清華建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211工程」的制定開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序幕,為清華發展帶來極大動力。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8月23日,暑期党政干部会上,学校提出:“到2011年,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争取把清华大学建成世界第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1994年,学校制定《清华大学“211工程”整体规划》,1996年9月开始实施,总投资4.6亿元。1995年3月,学校开始制定“九五”事业发展规划,建设目标确定为:「到2000年,清华大学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方面成为国际著名的、处于亚洲前列的大学,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为实现学校总的奋斗目标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1998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目标,国家开始实施“985工程”。8月,清华最终制定《清华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规划(1999-2001)》,即“985”计划,并于2003年通过一期验收。 為了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清華進行部分院系調整。1993年12月恢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建制;1994年整合建立信息学院;1996年整合建立机械工程学院;1999年恢复法学院;1999年并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美术学院;2000年整合建立土木水利学院建制,同年建立公共管理学院;2001年6月8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挂牌成立,成为清华第一個异地办学实体;2001年建立医学院,同年工业工程专业从精密仪器系分离出来建立工业工程系;2002年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科研方面,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授予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14位专家曾在清华学习或工作过。 2001年4月29日是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日,海峡两岸的北京清华和新竹清华首次合办校庆。4月22日,北京清华校长王大中率团访问台湾,26日,新竹清华校长刘炯朗率团访问北京。此外,两校之间还举行学生排球友谊赛等诸多庆祝活动。清華的九十周年建校大会在新建成的综合体育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海内外及兄弟院校领导、有紧密联系的国内外企业代表、输送优秀生源的中学校长,以及最早为1931年毕业的各级校友出席。江泽民发表讲话,激励青年学子创造时代业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第二个九年(2003—2011年) 2003年初,清华明确“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战略,即1994年至2002年,调整结构,初步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过渡;2003年至2011年,重点突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12年至2020年,整体推进,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最终到2050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争取达到或接近世界著名一流大学的水平。 2003年以来,為了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清華继续進行部分院系調整。2004年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2006年,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紧密合作办学,成立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2008年恢复心理学系,同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邢贲思任院长;2009年成立教育研究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同年复建清华国学研究院,由著名哲学家陈来任院长。2011年,成立环境学院。 科技方面,清华开展科研攻关,例如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清华实行封校措施,取消校庆活动,严密控制出校、返校人员,保证师生教学科研安全。同时全校科研机构开展紧急非典科研攻关,生物系饶子和教授领导实验室研究“非典”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蛋白质及相关多肽的大规模表达,环境系、清华同方、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开展医院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红外线快速体温检测仪器研制生产,并大规模投入使用。清华同方还为附中、附小建设网络教育平台,并对外免费开放远程教育。 然而清華在建設一流大學的同時,也遇到一些困境。學科建設方面,人文學科規模不大,醫學部分一直無法與協和合併;青年教師住房問題長期無法妥善解決;2005年的水木清華BBS事件讓學生與校方嚴重對立,最終學生在校外创办水木社区(“新水”,与校方“旧水”对应)。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第三个九年与百年校慶 根据清华明确的“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战略,2012年至2020年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三个九年,战略提出清华大学应整体推进,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最终到2050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争取达到或接近世界著名一流大学的水平。 2010年,清华在校庆日上宣布启动“百年校庆年”,发布校庆标识,公布校内道路命名方案,开始举办各类学术活动、社会服务、校友互动等。同年7月,北京清华大学和新竹清华大学组成“两岸联合登山队”共同攀登唐古拉山脉中段的各拉丹东雪山。2011年4月24日上午,“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于人民大会堂召开,胡锦涛(1965届水利系校友)、吴邦国(1967届无线电电子学系校友)、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1979届工程化学系校友)、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等国内大学代表,耶鲁大学校长莱文等国外大学代表,国内外知名学者代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代表团,清华校友代表和师生代表,共8000多人出席大会。校庆前后,胡锦涛、朱镕基(1951届校友、经管学院首任院长)先后回校考察访谈,深圳大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在清华举行,全球130余所大学校长齐聚清华参加“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长年会”,世界知名经济学者齐聚清华参加“国际经济学会第16届全球大会”,清华校友、社会人士成立清华新百年发展基金支持清华发展。 百年校庆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新的建設一流大學計畫,稱為2011计划,與985工程、211工程不同,此計畫取消終身制。百年校庆后,清华又接连入选一系列建设名单,2015年,習近平推出雙一流建設。2016年,985工程、211工程相繼取消。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雙一流建設名單,清華入選為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並同時有34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2017年12月28日,清华正式发布《“双一流”建设方案》。 百年校慶之後,清華在辦學上也同样有所突破,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材料学院。2013年4月,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宣布向清华大学个人捐赠1亿美元,并筹集2亿美元创建“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2015年6月18日,清华大学與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合作创建全球创新学院,这是中国大學第一次到美国办学,建立第一个实体校区和教育科研平台,同年,成立药学院。 2016年成立專門培養未來的世界領導者的蘇世民書院,並招收第一屆學生。2018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与香港大学签约合办本科双学位课程,2019年,成立天文系、车辆与运载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约合办本科双学位课程,2020年,成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 2021年,成立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成立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建立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成立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成立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成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清华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与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联合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特色基地。成立清华大学-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联合研究院。2022年,组建清华大学闻泰科技工业与车规半导体芯片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为先书院。 百年校慶之後,清華在教學上進行一些改革。2015年,進行学分绩改革,此年入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開始,學期成績從百分制改為等級制,在選課制度上,执行“候选队列”方案,取消退课费,並延長退課時間,讓選課更有彈性,降低學生壓力。2017年開始,清華實施大類招生與大類培養,將原本的本科專業分為16個大類,目的是打破學科界限,培養交叉復合型人才。2018年起,本科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成立语言教学中心,以提升学生用非母语交流的能力,並從2019年開始,第二外语成为本科生的必修课。 办学概況 清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名列211工程、985工程、一流A類大学。被公认为是中国大陆最出色的高等学府之一。 传统上,清华大学为文理并重。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理科移出,成為一所工科強勢的學校。改革開放以後,開始致力于建设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保持工程领域的优势的形势下,其理、商、法、新闻、管理、生物、艺术等类专业進入世界前百。近几十年来,清华大学常被比喻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但是在2017年,根據《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在工科領域(機械、航天、土木、電子電機)以及計算機科學排名世界第一,超越麻省理工学院、史丹佛大學等名校。 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清华是中国大陆竞争最激烈的两所学校之一,與北京大學並稱清北,每年只有中国各省市高考成绩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被清华录取。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到美国的院校攻读博士学位,在2006年,清华是获得美国院校博士学位最多的本科生生源院校。 清华大学也是国家工程科研的重要中心之一,在航空航天、信息产业、计算科学、核物理、应用物理、生命科技等众多领域不断创造国家顶尖技术。 学科 截至2022年8月,清華大學現有21個學院、59個系,包含建筑、土木水利、环境、机械、航天航空、信息、理学、生命科学、医学、藥學、公衛、经管、人文、社科、法学、美术、公管、新闻、马克思主义、金融、材料等。本科專業共有有88個,第二學士學位18個,碩士專業有66個,博士專業則有有60個。清華入選雙一流學科分別是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會計與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等34個學科。 院系专业 双学士学位及交叉培养项目 师生 截至2022年8月31日,清華在校生共有59270人人,其中本科生16320人(国际生946人),硕士生22423人(国际生1659人),博士生20527人(国际生467人)。清華的港澳台侨学生共1001人。清華大學國際化程度高,留學生數量居中國高校前列,留學生共有3440名,其中本科生41%、硕士生28%、博士生8%、交換生15%、中文進修生8%,分別來自126个国家,其中韩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英国、伊朗、印尼的留学生人数居前十四位。 截至2022年8月31日,清華的教職員工共有16270人,其中教师3803人、职工9695人、博士后在站2772人,在職教師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杨振宁)、图灵奖获得者1名(姚期智),中国科学院院士5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8人。 |
此方法得出的本地生產總值乃按市價計算,若加上補貼,再扣除間接稅,將得到按要素成本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 三面等價原則 以上三方面計算結果在理論上應當相同。 其他 個人面 GDP = c + s + t 當中 c = 消費,s = 儲蓄,t = 稅 名目GDP與實質GDP 由於GDP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及勞務的價值,而物價水準是不斷變化的。是指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的某特定時期的GDP。名目GDP包含了物價水準的因素,若現在的物價水準上漲1倍,名目GDP也會隨之上漲1倍,故名目GDP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期,因而有了實質GDP()的概念。 在經濟學中,實質GDP並非捨棄了物價的變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準年的價格水準。例如,假設以2000年為基準年,則2011年的名目GDP是使用2011年的物價所計算出,而實質GDP是使用2000年的物價所計算出。 各國比較 不同國家間的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轉換方式主要有兩種: 使用各國貨幣的國際匯率轉換; 根據各國貨幣與一選定標準(一般為美元)的購買力平價。 通過兩種方式得到的各國國內生產總值排名會有很大不同(見下),因為如果使用國際匯率,就會由於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在國際市場過弱,而低估國內消費者與生產商的購買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購買力平價,則又無法精確計算該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與服務。 國內生產總值分為名目國內生產總值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其中,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是以現行價格水平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值,不僅包含了當期產量的資訊也包含了當期該國的價格水平資訊。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是以基準點價格水平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值。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用名目國內生產總值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比率計算的物價水平衡量指標。 目前共有3個組織分別對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進行統計比較,分別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包含在其出版的《世界概況》中)。 各国本地生產總值总量 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 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 各国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 歷年各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列表 各国人均国内GNI列表 (购买力平价) 參見 綠色GDP 國民收入(GNI) 世界生產總值(GWP) 国民生产总值(GNP) | 支出面 又稱最終用途衡量法,從最終產品購買者的支出面來估計。 GDP = C + I + G + (X - M) 當中C = 私人消費開支,I = 投資總額, G = 政府消費開支,X = 出口總值,M = 進口總值 由於出口總值減去進口總值等於淨出口(NX),所以公式可表示成: GDP = C + I + G + NX 本地生產總值要計算出口是因為本地公司所生產的商品不一定全部反映在本地私人消費(C)和政府開支(G)中。出口商品或服務也是以本地為基地的公司的生產所得,應計算在本地生產總值內。而進口成份要減去因為本地消費或投資當中或有進口商品或服務,而這些開支都非本地生產所得。 此方法得出的本地生產總值乃按市價計算,若加上補貼,再扣除間接稅,將得到按要素成本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 三面等價原則 以上三方面計算結果在理論上應當相同。 其他 個人面 GDP = c + s + t 當中 c = 消費,s = 儲蓄,t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內對於有關事物皆統稱為「朝鮮」,而幾乎不使用「韓」字樣。對於本國常簡稱為「-{朝}-鮮」,和南邊政權相對時有時也稱為「北-{朝}-鮮」。而稱呼-{大}-韓民國為「南-{朝}-鮮」。有时,朝鲜的对南宣传(如“我们民族之间”网站发布的部分视频)会使用“韩半岛”“韩国”等词语,以符合朝鲜半岛南方使用习惯。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官方对南韓当局的蔑称為「南朝鮮傀儡」(),意指南方政权为美国操纵的傀儡政权。 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官方在韩朝首脑会谈等会谈相关事项、韩朝协议文、国内外媒体或第三方发言引用等情况下,会使用「-{大}-韓民國」这一称号。金與正也一度使用「大韓民國」,這引起外界猜測。 西方 西方語言中稱為Korea(英語、德語等,或其他類似詞彙,如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中的Corea和法语的Corée),該詞彙來自於高麗王朝。而西方對於朝鮮半島的稱呼並沒有因為政權變遷而更改,因此西方語言中並沒有多種詞彙來表達有關概念,無論是「朝鮮」還是「韓」,統一譯為Korea(或其他類似詞彙)。對於半島南北政權的稱呼也因此沒有漢字文化圈中如此多樣,而單純稱為南、北Korea。 参考文献 参见 韓國 (消歧義) 阿斯达 朝鮮王朝 朝鮮半島歷史 兩韓統一問題 中國:文化上的稱謂 琉球:文化上的稱謂 朝鲜半岛历史 CX | “朝鲜”一词最早見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在公元前200年的《尚書大傳》中提到朝鮮的意思為「朝日鮮明」,“朝”讀如“朝日”的“朝”。而唐代司馬貞所撰《史記索隱》中提到「朝鮮」的發音為「潮仙」:「案,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訕。」所以可以推測經過較長時間的流傳,朝鮮的發音有所改變。西周滅商之後,商朝的遺老箕子不願意成為周臣,帶領一部分侍從到達朝鮮半島和當地居民一起建立了「箕氏侯國」,並得到周武王的承認和冊封,《尚書大傳》和司馬遷的《史記》均記載了此事,史稱「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的管轄地區主要指現在朝鮮半島外側靠北的地方。如果北海为今天的渤海的话,有学者认为箕子朝鲜初期位今中国河北、辽宁和内蒙古东南部。箕子朝鮮在半島統治近一千年,歷經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2世紀被燕人衛滿取代。這段歷史為朝鮮留下了光彩的記憶,等到後來朝鮮進入「高麗」和「朝鲜王朝」時,箕子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讚賞。朝鮮人稱其為「箕聖」,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 “朝鲜”一词在朝鲜的史书《三国遗事》被用来称呼“古朝鮮”(王俭朝鮮)、“衛满朝鮮”。“古朝鮮”与“衛满朝鮮”并立而言,所以今天在朝鲜和韩国单称古朝鮮,多指王俭朝鮮(即檀君朝鮮)。从周朝至汉朝的中国史书,“朝鲜”只是指朝鲜半岛北部的地区,朝鲜半岛南部则被称为三韩(即辰韩、马韩、弁韩)。 漢初,燕王盧綰叛漢後逃至匈奴,其部將衛滿率千餘人進入朝鮮,成為箕子朝鮮的國相。公元前194年,衛滿推翻了箕子朝鮮,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国号仍称“朝鲜”,成為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史稱「衛满朝鮮」。此時期,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還分布著扶餘、高句麗、沃沮等部落。 公元前108年(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东征朝鲜,未成功,接著派來增援部隊。公元前108年夏,朝鮮右渠王(衛滿的孫子)被殺,衛滿朝鮮滅亡。 西汉在此设立四郡,“朝鲜”一词消失在中国典籍中。 可是,朝鲜半島北部地區高句麗崛起,很快瓦解了真番、臨屯兩郡,玄菟郡也改動了轄區。到西晉末年公元313年,高句麗吞併了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 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自立为王。最初李成桂原想继续使用高丽的国号。但由于高丽王室在高丽末期对朝鲜半岛统治的合法性遭到质疑,李成桂决定改国号,以朝鲜(为纪念古朝鲜)、和宁(李成桂父亲李子春就仕之地)两号请明太祖朱元璋决定,明太祖选择了“朝鲜”,但不肯册封。直到1401年,明惠帝才正式册封朝鲜太宗为朝鲜國王。此后“朝鲜”一词成为国家、民族和语言的名称。 到了高丽时期,编纂史书,尊箕子朝鲜为祖先,同时檀君朝鲜也作为开国神话写入史书,“朝鲜”一词再次出现于文字史料中。 韓 1896年,朝鲜高宗宣布朝鲜“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此处的“韩”字既来自朝鲜半岛南部古称“三韩”,同时“韩”字在韩语中更有“伟大”或“第一”的意思。這也是第一次「韓」從民間走向官方。 在朝鲜半岛历经的三国时期、统一新罗时代、后三国时期和高丽时期,国名均与“朝鲜”无关,中国史书中也以朝鲜半岛各国之名相称,并未将其统称为朝鲜。陈寿《三国志》把三韩统称为韩国。反倒是源自“三韩”的“韩”称呼一直在国号频变的半岛民间延续,成了“朝鲜半岛”的简称,这一简称一直延续到近代。例如:日本国内主張以武力迫使朝鮮半島開國的“征韩论”,以及甲午战争时期清帝宣战诏书中的「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于塗炭」。但在康熙字典中,对“韩”字的解释有春秋时期的韩国、韩姓和三韩,却并没有查到朝鲜半岛之意。 高丽 由于高麗王朝是朝鲜半岛上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zh-hans:朝鲜民族;zh-hant:朝鮮民族;}-的形成和朝鮮文化形成的也开始于这一朝代,因此在朝鲜王朝建立之后,中国和西方国家仍然继续以“高麗”(其中「麗」讀作-{|zh-cn:; zh-hant:; zh-tw:; |
有些媒体播放器也尝试使用可选数据流记录多媒体文件的自定义元数据,用于管理媒体文件。MPEG、OGG等格式通常在文件内签入信息标签记录媒体信息,但不是所有格式都支持这种设计,而使用可选数据流的好处正是他不会影响文件本身的内容。在Windows中注册外壳扩展程序后,系统就可以解析这些数据,然后可以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信息栏中显示它们。但大部分媒体播放器还是选择使用独立数据库而非可选数据流来保存这些信息,因为可选数据流可能带来一些其它问题,一个典型问题是文件上的信息对于所有用户都可见并且是共享的,因此使用可选数据流将无法根据不同用户的安全设置和喜好进行分别管理和保护。 一些恶意软件会使用可选数据流来隐藏程序代码,不过不少恶意软件扫描程序和特殊工具现在已经能够检查可选数据流中的内容。 文件压缩 NTFS能够使用LZNT1算法(LZ77算法的一种变种)压缩文件。文件压缩以16个簇为一个区块进行,也即如果簇大小为4KB,则压缩时单个区块的大小为64KB。NTFS压缩算法支持的最大簇大小为 4KB,如果簇大小超过 4KB,则压缩功能将不可用。 如果压缩可以将64KB数据压缩到60KB或者更小,则NTFS会将多余的4KB页面视为稀疏文件簇,认为他们未经写入。对此类簇的随机访问的性能是可以接受的,操作系统只需跟踪碎片链接即可。但如果处理大型可压缩文件,则会产生大量碎片,因为NTFS会将每个小于64KB的区块都看成一个碎片区域。微软NTFS开发团队的研究表明,在簇大小为4KB(默认设置)时,NTFS卷上压缩文件的合理最大尺寸应当在50-60GB之间。当簇大小更小时,最大尺寸也会减小。硬盘空间受限的单用户系统可以使用NTFS压缩在处理小文件(4KB到64KB,或者更大尺寸,具体范围取决于压缩比)时受益。小于900字节的文件将被直接存储在MFT的目录项中。 闪存设备(如固态硬盘)没有传统硬盘的磁头移动延迟,因此对此类设备,磁盘碎片的影响非常有限。具有快速多处理器系统的用户可以通过压缩应用程序文件和数据以提升速度并降低磁盘空间使用率。请注意,使用Sandforce控制器的SSD本身也会压缩数据,但文件系统压缩会导致传输的数据量变少,因此I/O负载会降低。 数据压缩的最佳目标是内容具有重复性、很少写入、通常顺序访问,并且尚未被压缩过的文件。例如,日志文件就是一种理想的压缩目标。 压缩系统引导时需要使用的文件,如驱动程序、NTLDR、winload.exe,或者BOOTMGR,会导致系统无法正确启动。不过在较新版本的Windows系统中,重要的系统文件会被禁止压缩。 当在驱动器或目录的“高级设置”中更改“将文件进行压缩”的设置时,每个文件将被独立进行压缩或者解压缩。 对于压缩文件的读写绝大部分时候是透明的,但Microsoft建议避免对服务器系统或者通过网络共享的远程配置文件进行压缩,因为这可能增加处理器的负担。Microsoft建议不要压缩超过30MB的文件,因为这可能会产生性能问题。由于压缩文件会产生很多碎片,因此磁盘碎片整理过程通常需要花费更长时间。 计算机系统中最慢的设备通常不是CPU而是硬盘,因此NTFS压缩通常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慢速的非RAM存储系统,节省空间和时间(前提是假设压缩文件的碎片不会连续存放) 。 稀疏文件 稀疏文件是包含稀疏数据集的文件,稀疏文件只储存文件中各个有意义的片段,而片段之间的空白将被忽略,这种设计特别适合实际数据非常少、大部分区域空白的文件。读取文件时,对任何被忽略的位置,文件系统程序都会返回数据0,因此文件内容看起来几乎全是零。很多数据库和科学程序使用稀疏文件。Microsoft实现对稀疏文件的高效存储支持,允许应用程序指定文件的空(零)数据区域。读取稀疏文件的应用程序不需要做单独处理,可以继续使用常规方法读取数据,操作系统将根据读取的位置决定返回零或者实际数据。和压缩文件类似,磁盘限额对稀疏文件的尺寸判断以声明大小而非实际占用大小为准。 卷影复制 卷影复制(VSC)服务通过将新改写的数据复制到卷影(写入时复制)来保存NTFS卷上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历史版本。当用户请求恢复文件的早期版本时,旧的文件数据将会覆盖新数据。该功能也使得数据备份程序可以存档当前系统正在使用的文件。对于负载较重的系统,Microsoft建议将卷影副本设置到单独的磁盘上,以减小系统主要卷的I/O负载。 Windows Vista通过持久卷影副本实现系统还原和先前的版本功能。但旧版本的操作系统加载NTFS卷时,由于其无法识别持久卷影副本的数据格式,这些副本将被删除。 事务 在Windows Vista中,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事务NTFS(Transactional NTFS,TxF)将一系列对文件的更改归组到一个事务中。事务能够确保所有更改要么同时生效,要么同时作废,并能确保在事务提交完成前,其它应用程序无法无法检测到其中的更改。 该技术使用和卷影复制类似的技术(也即写入时复制)以确保在事务不成功时,被改写的数据可以安全地回滚。通用日志文件系统的日志将记录下尚未成功提交或者已经提交但尚未完全生效的事务(常见原因是事务的某个参与者在提交过程中系统意外崩溃)。 事务NTFS并不要求事务是本机NTFS卷的文件操作,可以包含在其它位置的任意事务数据或操作,例如对其它卷、本地注册表、SQL数据库中、系统服务或者远程服务中的事务修改。所有这些事务使用Windows系统中的“分布事务协调器(DTC)”服务在网络级别协调所有参与者,以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接收到同样的提交状态,并传输所有经过确认的更改。分布式NTFS事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可以以事务方式创建一个网络级别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并且每个客户端都保留每个文件的准确的脱机缓存。 安全 在NTFS中,每个文件或文件夹具有一个安全描述符,用于说明其所有者,并包含两个安全控制列表(ACL)。 第一个列表被称为自主访问控制列表(DACL),用于描述是否允许或禁止特定的用户或用户组进行特定的操作(如读取、写入、执行或删除)。例如,“C:\Program Files”文件夹可能被设定为允许所有用户读取并执行,但只有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才能修改其内容。Windows Vista为DACL增加了强制访问控制功能。DACL是Windows Vista及后续操作系统的用户账户控制功能的主要检查点。 第二个列表被称为系统访问控制列表(SACL),用于描述对文件或文件夹的特定行为是否应当被审核,以及在操作成功后是否应当记录操作。例如,企业可能会对高度敏感的文件开启审核功能,这样管理员就可以了解到是否有人尝试删除或复制这些文件,以及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完成。 加密 加密文件系统(EFS)提供对NTFS卷上任意文件和文件夹的用户透明的强保护。加密文件系统需要与EFS服务、Microsoft的加密应用程序接口(CryptoAPI)以及EFS 文件运行时库(FSRTL)联合工作。 EFS使用对称密钥(也被称为“文件加密密钥(FEK)”)加密文件,这比起使用非对称密钥加密在加密和解密大量数据时消耗的时间较少。该对称密钥使用一个和请求加密文件的用户相关的公钥加密文件的内容,加密后的数据储存在被加密文件的可选数据流中。当需要解密文件时,文件系统使用用户的密钥解密储存在文件头中的对称密钥,然后使用该对称密钥解密文件。这些操作在文件系统级别完成,因此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为了处理用户丢失密钥的情况,加密文件系统中还支持多个附加解密密钥,因此除用户外,授权过的恢复代理也能访问数据。NTFS提供的加密和压缩功能是互相排斥的——如果同时希望加密和压缩,则NTFS文件系统级别只能打开其中一种功能,另一种功能需要使用其它第三方工具完成。 Basic、Home和MediaCenter版本的Windows上不支持EFS功能。要使用这个功能,必须安装Professional、Ultimate或者服务器版本的Windows,或者使用Windows域中的企业部署工具进行部署。 限额 磁盘限额是NTFS v3开始提供的功能。此功能允许计算机管理员在受支持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为每个用户分别设定允许使用的磁盘空间阈值,或者跟踪查看每个用户使用的磁盘空间使用量。管理员可以设定当某个用户使用特定量的磁盘空间后收到“磁盘空间超限”的警告,甚至拒绝他们继续占用更多空间。如果有文件或者目录使用NTFS文件压缩,则磁盘限额管理的尺寸以压缩后的实际尺寸为准。如果应用程序通过操作系统接口查询用户可用的剩余磁盘空间大小,开启限额后程序得到的大小将是在限额范围内的剩余空间,而不再是磁盘的总剩余空间。 Basic、Home和MediaCenter版本的Windows不支持磁盘限额功能。要使用这个功能,必须安装Professional、Ultimate或者服务器版本的Windows,或者使用Windows域中的企业部署工具进行部署。 重解析点 该功能从NTFS v3开始可用。该功能可以在用户空间中为文件或目录添加一个关联的重解析点属性。当对象管理器(请参见Windows NT线执行)解析文件系统名称并遇到重解析点属性时,它将“重新解析”名称,具体做法是:Windows会将需要重解析的名称传递给已经加载的所有文件过滤驱动程序,每个过滤驱动程序都会检查重解析数据并判断自己是否和该重解析点相关联。如果某个过滤驱动程序判定自己匹配该重解析点,则它将拦截这次文件系统调用,然后执行对应的特定功能。重解析点是实现卷加载点、目录连接、分层存储管理、本机结构存储,以及单实例存储等功能的基础。 卷加载点 类似于Unix 加载点,可以将一个卷的根目录附加到另一个文件系统的某个目录下。这项功能可以让驱动器不需要单独的卷标(如C:或D:)就可以被访问。 当卷被加载到另一个卷的某个目录时,该目录原来的内容将无法访问,而被新加载的卷中的内容所代替。被加载的卷仍然可以继续拥有独立的卷标。NTFS文件系统不允许卷之间相互加载。卷加载点可以是永久的,也可以是非永久的。前者在系统重启后会自动加载,而后者需要手动重新加载。 被加载的卷可以使用NTFS外的其它文件系统。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被加载的卷一个远程共享的目录,该目录拥有自己的权限设置,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文件系统的策略为当前操作系统设定特定的访问权限。 目录连接 类似于卷加载点,但目录连接的连接目标是文件系统中的某个其它目录。例如,目录C:\exampledir带有一个目录连接属性,连接到D:\linkeddir。当用户级别的应用程序访问时,NTFS将自动把所有引用重定向到D:\linkeddir。目录连接功能在概念上类似于Unix的目录符号链接,但符号链接可以连接到任何目标,而NTFS目录连接只允许连接到目录。 目录连接可以在控制台中通过命令MKLINK /J连接名目标目录创建,使用RMDIR连接名删除。目录连接是永久性的,如果在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目录连接,则操作系统会使用被链接的目录所属的系统(或域)的安全设置。但连接本身可能拥有独立的安全设置,并且删除一个目录连接不会同时删除目标目录。 有些目录连接是Windows Vista系统创建的,用于保持和早期版本的Windows的兼容性,例如系统驱动器中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文件夹会被连接到同一个卷中的Users物理目录上。这些目录默认情况下是隐藏的,并且进行相关的安全设置,因此Windows资源管理器不允许外壳或者大部分应用程序直接打开它们,这样的设置可能是为了防止用户发现两个看上去相同的文件夹,然后错误地删除其中的某一个。默认情况下只有本机的SYSTEM账户或者的Administrators用户组成员可以访问这些目录,这是考虑到这些账户安装软件的权限,而安装时可能会产生兼容性问题。 目录连接属于软链接(即使目标目录已经被删除,他们也仍然存在),使用一种类似符号链接的方式工作(只不过对于目标位置和类型有额外的限制),但NTFS文件系统对它们进行特殊优化,解析更快,相比于之后提出的NTFS 符号链接,目录连接的开销更小,且可以在服务器端解析,因此可以在远程共享目录中使用它们。 符号链接 符号链接(或称软链接)从Windows Vista开始引入。符号链接在客户端解析,因此如果服务器上共享一个符号链接,则客户端访问时将服从本机而非服务器端的访问限制。 符号链接可以链接到文件(使用MKLINK符号链接目标文件名创建),也可以链接到目录(使用MKLINK /D符号链接目标目录创建)。和Unix符号链接不同的一点是,NTFS符号链接在创建的时候就要决定目标类型(目录或文件),但创建符号链接的时候并不需要目标已经存在或可以访问,在访问时才会实际检查可访问性。NTFS在访问符号链接时也会检查目标的类型,由于NTFS不允许在任何位置有目录和文件同名,因此如果目标名称存在但是类型不正确,系统也会返回一个找不到目标的错误。 符号链接也可以引用远程主机上的共享文件夹或者其中的文件、子文件夹。但目标并不会被立即加载,而是在应用程序使用OpenFile()或者CreateFile() API请求打开目标的时候才加载到系统中。符号链接是永久的(重新启动后仍然保留在对应的卷上),可以在命令行或者脚本中使用DEL符号链接删除它们。 分层存储管理(HSM) 分层存储管理是一种转移一定时间不用的文件到价值更低的储存介质中的方法。当文件再次被访问时,文件上的重解析点将判定文件需要被使用,并将文件从储存介质中恢复出来。分层存储不但可以节省存储开销,也可以提高操作系统的数据读写和运行效率。 本机结构存储(NSS) 本机结构存储是一种已经被Microsoft终止使用的ActiveX文档存储技术。这项技术允许ActiveX文档使用和ActiveX内部的多流格式相同的方式进行储存。操作系统会加载一个NSS文件过滤驱动程序,可以在应用程序使用文件时透明地处理多流格式。当NSS文件被传输到非NTFS格式的磁盘卷上时,文件内部的多个流将被合并转换为一个流。 分布链接跟踪(DLT) 分布链接跟踪功能允许应用程序跟踪被重命名或者移动到同一计算机、域或工作组的其它卷中的文件、快捷方式和OLE链接。跟踪功能由一个系统服务提供,使用存储在元文件中的对象标识符(OID)索引实现。当应用程序请求跟踪某个文件或目录后,跟踪服务将会创建对象的OID项并指向目标。在一个NTFS v3上执行文件重命名、复制或移动操作时,也会同时复制对象的OID,这样跟踪服务就可以有效地寻找到目标。 单实例存储(SIS) 当若干个不同目录中存有内容相同的文件时,单实例存储允许将相同文件归并到一个单一文件中,并将所有文件引用到实际的文件上。单实例存储功能包含一个用于管理复制、修改和归并文件的文件系统过滤器和一个用于搜索需要归并的相同文件的用户空间服务(“groveler”)。单实例存储提出时的主要针对目标是远程安装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上往往拥有若干个包含大量相同文件的安装镜像,单实例存储可以将它们统一起来,因而节省需要占用的总尺寸。和硬链接不同的一点是,在SIS下,每个文件在逻辑上仍然是独立的,更改被合并为单个文件的任意其中一个文件都不会影响其它文件,而是会取消对该文件的合并并产生一个新的副本。不过新文件不会立即写入到硬盘,NTFS使用类似于写入时复制的技术,在文件最终需要保存时才执行复制。 内部实现 在内部,NTFS使用B+树索引文件系统数据。这种数据结构的方式实现比较复杂,但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提高文件的查找速度。文件系统日志用于确保文件的元数据完整,不存在孤立的文件内容。相比于FAT文件系统,NTFS文件系统的可靠性更高。 NTFS允许对名称(包括文件名称、流名称、索引名称等)使用除了0x0000以外的任意16位值序列进行编码。这意味着支持NTFS支持UTF-16码位,但文件系统并不会检查某个UTF-16序列是否有效(也即允许NTFS内部任意16位整数序列,不受Unicode标准的限制)。 分区引导扇区 操作系统首先通过0x30位置的8个字节找到 $MFT 所在的簇编号,然后将其和每簇扇区数(0x0D位置的1字节)以及每扇区字节数(0x0B位置的2字节)相乘,获得$MFT的字节偏移量。 主文件表(MFT) 在NTFS中,所有文件数据——文件名、创建日期、访问权限(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以及内容——都作为元数据储存在主文件表中。这种抽象的实现方式能够大大简化为文件系统添加功能的成本。例如,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服务可以很容易在文件系统中为文件添加索引字段。这种设计方式也使得Everything或者Ultrasearch一类的软件可以不依赖于Windows Search实现对文件和文件夹名称的实时搜索。 MFT结构支持最小化磁盘碎片的算法。一个目录项同时包含“文件名”和“文件ID”,后者是用于在主文件表中标识文件的记录编号。文件ID也包含“重用次数”信息,可用于检测对文件的过期引用。这点设计非常类似于Files-11文件系统的W_FID,和NTFS的其他部分迥然不同。 元文件 NTFS包含若干用于定义和组织文件系统的文件。总体来说,这些文件中的绝大多数结构和其它用户文件类似(只有“$Volume”比较特殊),但不能被文件系统客户端直接访问。这些元文件为定义文件、备份文件系统的关键数据、缓存文件系统的更改、管理空闲空间的分配、满足BIOS的要求、跟踪坏扇区单元,以及储存安全信息和磁盘空间使用情况等等多种不同需求提供支持。 Windows对这些元文件的处理方式较为特殊,直接由NTFS.SYS进行处理,因此难以直接查看,需要使用特殊工具进行提取。从Windows 7开始,NTFS驱动程序完全阻擋了用户访问权限,任何尝试访问元文件的请求都会直接进入蓝屏死机界面。微软“OEM支持工具”中的“nfi.exe(NTFS文件扇区信息实用工具)”是一个可查看这些文件的工具l.liru,要查看“$MFT”的内容,只需使用下列命令行:nfi.exe c:\$MFT。另一个绕过操作系统保护限制的方法是使用7-Zip文件管理器工具并输入低级NTFS路径\\.x:\,此时将会出现三个新的文件夹:$extend、$[DELETED]以及[SYSTEM]。这个操作可以用于任何可移动设备,但如果需要访问当前活动分区,则需要进入离线模式(也即WinRE)。 从MFT到属性、属性表和流 对于每个MFT记录所描述的文件或目录,都有一个线性存放的流描述符(也即属性)存储区,被打包后存放在一个变长记录(也即属性表)中,然后使用额外的填充符填充以满足MFT记录的1Kib对齐要求。这部分数据完整地描述了和文件相关联的所有数据流。注意此处的“流”和文件数据流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所有数据信息的统称。 每个流(或称属性)本身包含如下数据:类型(内部通常存储为一个固定长度的整数或者一个描述符,但通常开发应用程序开发时调用FileOpen()或者FileCreate() API时会使用等效的标识符来代表它)、流名称(可选,注意和文件名没有任何关系),以及数据(可选,但大部分流具有数据)。对于NTFS而言,文件的主数据(也即文件内容)、目录的索引信息、文件的可选数据流、以及文件的所有属性,处理方式都是完全相同的,他们都是属性表中的某个属性而已。 对于每个MFT中描述的文件(或非常驻的流描述符存储区,此概念请参考下文),每种流描述符(使用流类型+流名称联合区分)必须唯一。此外,NTFS还对于描述符有一些用于排序的约束要求。 NTFS预定义了一种称为“空流”的类型,用于在流存储区中表明流描述符的结尾。空流必须是每个存储区中的最后一个流描述符,所有之后的剩余空间都将被忽略,只包含填充字节(用于满足MFT的记录尺寸要求或者非常驻流存储区的簇尺寸要求)。 对于每个MFT记录,某些类型的流必须存在,例外是整个记录只有一个空流表示该记录未使用。 这里的“某些”具体指的是包含时间戳和其它单比特(Bit)的属性的“标准属性”,这种属性的长度和格式是固定的,这是为了兼容DOS或者Windows 95/98管理的FAT/FAT32文件。 某些类型的流不能包含名称,必须是匿名的。 这里的“某些”包括标准属性、NTFS的“文件名”流,以及“短文件名”流(注意如果该文件无需考虑对DOS应用程序的兼容性,则“短文件名”流并不一定出现)。有些时候文件也可能只包含“短文件名”而没有“文件名”,这时候短文件名会代替文件名显示在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名”一栏中。 即使流存储区中包含有“文件名”流,也并不表示文件一定会出现在文件系统中。要显示文件,该项目还必须要进入卷上的某个目录的索引表。注意目录的索引表中除了记录该文件的MFT记录编号外,也对文件单独提供一份MFT记录、安全描述符、属性表等,因此理论上单个文件可以被多个目录“硬链接”多次,并且在每个目录中显示为不同的名称。 表示文件数据的默认数据流的流类型为$DATA,该数据流没有名称。可选数据流使用同样的流类型,但必须具有流名称。 目录的默认数据流和文件的情况不同,目录的数据流(存放文件的索引表)不是匿名的,NTFS会通过目录的数据流的名称(如在NTFS 3以上版本中为“$I30”)来表明目录索引的格式。 可以使用nfi.exe(NTFS文件扇区信息实用工具)查看任意文件或者目录的数据流,这个实用工具目前包含在Microsoft OEM Support Tools中,可以免费发布。 常驻文件和非常驻文件 为了优化小数据文件的资源占用并降低I/O负荷,在流描述符和文件数据大小总和不超过单个MFT最大记录大小时,NTFS会直接将数据放入流描述符区域中(通常情况下,MFT中数据流的内容是实际文件数据锁在的簇的列表)。此类直接将数据存入MFT的文件被称计算机取证工作者称为“常驻数据”。常驻文件允许的数据量受到文件其它信息占用的流描述符大小的影响,通常一个没有可选数据流、文件名不长且无特殊ACL设置的文件允许存放700到800个字节。 某些流描述符(如上文提到的首选文件名、基本文件属性,以及下文所述的非常驻流主分配表)必须以常驻形式存在。 启用NTFS加密的流、稀疏数据流,以及压缩数据流无法常驻。 非常驻流的分配图格式和文件是否为稀疏文件有关。对目前版本的NTFS而言,如果某个非常驻数据流被转换为稀疏流,将无法还原为非稀疏格式,因此该文件将无法重新常驻,除非将流完全截断并且丢弃整个稀疏分配图。 如果一个非常驻数据流碎片太多,以至于在MFT记录中无法放下整个分配图,则分配图本身可能也会被存放到一个非常驻流当中,而文件本身只包含一个小型常驻数据流,其内容是标识非常驻分配图所在的簇的位置。 如果一个文件的流太多(包括可选数据流、扩展属性、安全描述符等),流描述符无法完整放入MFT中,则NTFS也会建立一个非常驻数据流,用于存放必须常驻的流之外的其它流描述,该数据流使用和MFT一样的格式,但不再有空间尺寸限制。 由于常驻文件不直接占据簇(也即基本的“分配单元”),这使得NTFS卷有可能包含比簇数目更多的文件。例如,一个80GB(74.5GiB)的分区,NTFS可以将其格式化并产生19,543,064个4KiB的簇。除去系统文件(64MiB日志文件,一个2,442,888字节的位图,以及大约25个簇的固定头部),还剩余19,526,158个簇可用于文件和索引。由于每个簇有4个MFT记录,因此卷理论上可以包含将近4×19,526,158 = 78,104,632个常驻文件。 机会锁 机会锁(Oplock)允许网络客户端改变对文件或数据流的缓存策略,以便于增强性能或降低网络占用。机会锁应用到文件某个打开的流上,不影响同一个文件的其它流。 机会锁可以用于在后台透明访问文件。如果没有其它进程访问服务器文件,网络客户端可以避免向文件写入数据;而如果没有其他进程正在写入数据,客户端可以缓存即将读取的数据。 Windows支持四种不同类型的机会锁: 等级2(共享):多个读取,不可写入(也即读缓存)。 等级1(独占):任意缓冲方式的独占访问(也即读写缓存)。 批量锁(也是独占的):在服务器上打开流,在客户端关闭流(读、写和句柄缓存)。 过滤锁(也是独占的):当其它程序尝试访问流时,应用程序和系统过滤器可以放弃该锁(读写缓存,从Windows 2000开始受支持) 在Windows 7和Windows Server 2008 R2系统中,机会锁得到增强,支持每个客户端使用独立的机会锁键。 时间 Windows NT和后续产品使用UTC作为内部时间戳,并在显示时进行适当的转换。也就是说,NTFS时间戳使用UTC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不支持NTFS的Windows使用本地时区作为时间戳,而目前版本的Windows对非NTFS分区也是用此方式进行处理。这意味着当文件在NTFS和非NTFS分区间进行移动时,操作系统需要实时转换时间戳。如果某些文件移动时处于夏令时,而某些文件处于标准时间,则可能移动后的时间可能会产生歧义,特别是当执行时间正好在时制转换前后时,用户可能会看到一小时的时间差。基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夏令时规则,在任意12个月中,可能会产生最多4个小时的永久时间戳错误。 互操作性 NTFS具体的内部实现细节属于商业秘密,这给第三方开发者制作NTFS文件系统处理程序带来很大的困难。 Microsoft Windows 尽管绝大多数NTFS版本的绝大部分都完全向前以及向后兼容,但在旧版本的Microsoft Windows加载新版本的NTFS卷仍然会产生不少技术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来自于同一台计算机的多重启动功能,或者使用移动硬盘设备传输文件。 例如,在不支持的操作系统上尝试使用带有“先前版本”(严格的说称为卷影副本)的NTFS分区,会导致先前版本数据丢失。 Windows提供了一个命令行工具“convert.exe”可用于将部分文件系统转换为NTFS,包括HPFS(仅在Windows NT 3.1、3.5和3.51中受支持)、FAT16和FAT32(在Windows 2000及后续版本中受支持)。 Mac OS X Mac | Google開發的Chrome OS作業系統也支援NTFS。 调整大小 有许多第三方工具可以安全地重新调整NTFS分区的大小。在Windows Vista中,Microsoft添加收缩和扩展分区的功能,但该功能非常有限,因为该功能无法整理页面文件碎片或者标记为不可移动的文件,因此限制对分区的收缩能力。取消页面文件重新启动或使用第三方的工具进行磁盘碎片整理也许能改善收缩效果。 另请参阅 文件系统的对比 NTFSDOS Files-11—ODS-2非常类似于NTFS(如相比较于INDEXF.SYS和$Mft,BITMAP.SYS和 $Bitmap) HPFS,为OS/2操作系统开发的文件系统 ntfsresize Samba(软件)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文献: Low-level description of NTFS disk structures from the Linux-NTFS project NTFS.com – documentation and resources for NTFS Microsoft NTFS Technical Reference 实现技术: NTFS-3G – an open source read/write NTFS driver for Linux, FreeBSD, Mac OS X, NetBSD, Solaris and Haiku. Linux-NTFS – an open source project to add NTFS support to the Linux kernel(write support is limited, but can be used for simple tasks), and write POSIX-compatible utilities for accessing and manipulating NTFS(ntfsprogs; includes ntfsls, ntfsresize, ntfsclone, etc). Linux NTFS FAQ and howto Captive NTFS – a shim which used the Windows NTFS driver to access NTFS file systems under |
长春地区归纳起来有三个地质特点:一是地表起伏小,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二是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部分处于台地丘陵地区,地下水相对松辽平原大部分地区较深,不利于采用。 长春城区最高点为大顶子山,是南关区、净月潭开发区、双阳区的分界点,海拔406米。 气候 长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较短,干旱多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温热多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秋季,天高气爽,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冬季漫长,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5.65°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1°C,极端最低气温−36.5℃(1970年1月4日)。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1℃,极端最高气温38.0℃(1951年7月9日)。年平均日照时间2,688小时,无霜期140-150天。 政治 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长春市现辖7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市辖区: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 县级市:榆树市、德惠市、公主岭市 县:农安县 特殊区域 “亚区域”:长春市在主要市辖区之内还包含有两个重要的亚区域: 汽车厂区:即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区与生活区,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职工和家属生活工作的地方。居民区也有统一的规划和街区管理,廠區內房產、市政建設,以及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都獨立於市政府。建立了20多所子弟中小学,由汽车厂子弟教育处统一管辖。医疗卫生事业由工厂卫生处领导。通信与互联网由工厂通信处负责。生活水平及社會福利普遍高於長春市其他地區,私家車占居民比例更是大大高於長春市的平均水平。這一切相對獨立的特點使得汽車廠區形成了一大片整齐的居民街区群落,热播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就是在一汽的某街区取景拍摄的。 开发区:长春市先后成立了四个主要的开发区作为特殊经济区域: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88年5月建立,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2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7月,1993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是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5年9月。2010年12月30日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更名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名。主要为了承接一汽剥离社会职能。 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5年8月,属省级开发区,以开发旅游经济为核心。 长春合隆经济开发区 长江路经济开发区 长春东湖生态经济开发区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长春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 区划沿革 1949年长春市为吉林省辖市。1952年原由省直辖的长春县撤销,并入长春市。1953年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1954年长春市划归吉林省,为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原公主岭专区所属农安、九台、德惠、双阳、榆树等5县交由长春市领导。1966年将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榆树5县划归德惠专区。1969年撤销德惠专区,所属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榆树5县划归长春市。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2020年,公主岭市划归长春市。 撤县建市时间: 公主岭,1985年2月 九台,1988年8月 榆树,1990年12月 德惠,1994年7月 1995年8月,正式撤销双阳县建制,设立双阳区,属于长春市。撤销长春市郊区建制,组建绿园区。长春二道河子区改名二道区。长春市6个区的各行政区域做了相应的调整。市辖区面积由1116平方千米增加到357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由136平方千米增加到137.35平方千米。 2005年,将九台市的卡伦湖镇、龙嘉镇(原龙家堡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将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经过此次调整,长春市辖区面积由3616平方千米扩大到4756平方千米,扩大了31.5%。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九台市,设立九台区,属于长春市。 2020年6月19日,国务院批准将公主岭市划归长春市代管。 人口 简要列出长春个别年份的人口数据。 1811年,长春厅辖民1,178户,人口61,755人。 1907年,长春府人口466,858人,其中府城人口约7万人。 1911年,长春府有591,240人,榆树县有423,677人,农安县有431,999人,德惠县有328,491人,双阳县有233,734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长春县有478,539人,榆树县有502,822人,农安县有318,190人 ,德惠县有376,034人,双阳县有247,982人。南满铁路附属地有37,802人。 1943年,新京特別市有754,210人。长春县有538,659人,榆树县有653,790人,农安县有391,800人,德惠县有329,882人,双阳县有260,586人,九台县有415,110人。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长春地区有3,163,226人,男女比例为110.67:100。其中市区内有722,334人。 1958年,长春地区面积20,369平方千米,人口3,572,496人。其中4个市辖区面积146.76平方千米,人口98.8万。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长春地区有4,282,117人,男女比例为105.89:100,其中市区内有1,307,056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长春地区有5,754,166人,男女比例为103.94:100,其中市区内有1,737,768人。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长春地区有6,421,956人,男女比例为104.71:100。市区有2,192,320人,其中汉族2,096,991人,满族39,942人,朝鲜族27,241人,回族22,938人,蒙古族3,526人,锡伯族594人,其他少数民族1088人。 1994年,长春地区面积20,369平方千米,有1,700,389户、6,574,999人。其中市区面积544平方千米,有630,679户、2,237,074人。 1998年长春地区有1,828,540户、6,868,673人,其中男性3,494,777人,占50.9%。市辖区人口有2,826,890人,当年出生22,151人,死亡15,24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全市有37个少数民族,27.8万人。主要有满族146,817人、朝鲜族49,964人、回族42,697人、蒙古族6,060人、锡伯族754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春地区总人口7,135,439人,男女比例为104.72:100。其中:城镇人口355.3万人,乡村358.2万人。 2006年底,全市面积20,571平方千米,总人口744.58万人。 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其中三环以内户籍人口368万。长春地区总人口868.72万(戶籍人口750萬),四环内实际居住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外来和流动人口约为120万。建成区面积660.19平方千米(五环-绕城高速以内),其中四环内建成区(核心建成区)面积379.94平方千米。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767443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541650人,增长7.59%。年平均增长率为0.73%。其中,男性为3878513人,占总人口的50.52%;女性为3798576人,占总人口的49.4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10。0-14岁的人口为921367人,占12.00%;15-64岁的人口为6137509人,占79.9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18213人,占8.05%。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9,066,906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767,37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99,531人,增长3.42%,年平均增长率为0.34%。其中,男性人口为4,538,382人,占总人口的50.05%;女性人口为4,528,524人,占总人口的49.9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22。0-14岁的人口为1,100,957人,占总人口的12.14%;15-59岁的人口为6,075,939人,占总人口的67.01%;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890,010人,占总人口的20.85%,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82,886人,占总人口的14.15%。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979,069人,占总人口的65.9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087,837人,占总人口的34.06%。 202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906.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08.6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1%,增长0.3个百分点。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8,666,496人,占95.5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00,410人,占4.4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94,747人,增长2.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1.04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04,784人,增长35.44%,占总人口比例增加1.04个百分点。其中,满族人口增加37,190人,增长21.77%,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35个百分点;朝鲜族人口增加37,446人,增长67.04%,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39个百分点。 交通 公路 全市共有公路569条,总里程达7094.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条,279.3公里;国道6条、672.5公里;省道7条,398.9公里;县道28条、1,420.5公里;乡道515条、4,288.1公里;专用车道8条、35.5公里。另外,长春“两横三纵”快速路全长84.5公里,缓解了各城区交通压力。 、、、、、、过境。 铁路 吉林省铁路密度居中国第三位,长春地区更处于核心位置,位处京哈铁路大动脉上,是长春至大连、哈尔滨、白城、图们4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与长图线大致并行的长珲城际铁路也以长春站为起点。现已开通直达北京、广州、西安、上海等地的特快、直达列车,长春火车站旧站舍建于1913年,1992年爆破拆除改建,目前日发送旅客达到7万多人次,并在长春西部新建了长春西站,其是哈大高铁上的一个重要车站。 航空 长春的民用机场多年以来一直是大房身机场,不过由于其距离市区较近,缺乏扩建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客流量需求。2005年8月长春市开始启用了位于九台市龙家堡镇与东湖镇交界处的新机场:龙嘉国际机场。目前已经开辟了50多条国内外航线,国内航线包括至北京、上海、成都、昆明、厦门、西安、桂林等主要城市。国际上已开通至首尔、仙台、东京、香港、新西伯利亚等航线。 公共交通 截止2007年5月,包括国有公共汽车线路、小公共汽车、专线小公共汽车和郊线公共汽车共计255条公交线路。其中,保留并改造了54路有轨电车线路,新建了55路有轨电车线路,是全国仅存的几个保留有轨电车的城市之一。 长春轨道交通 长春共计划修建1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其中1、2、5、6、7号线为地铁线路,3、4、8号线为轻轨,空港/九台线(9号线)和双阳线(10号线)为市域铁路,10条线共同组成三主七辅双模式轨道交通459.7公里的线网。目前3号线已于2002年通车使用,4号线已于2011年通车使用,2012年至2018年建设地铁1、2号线市区段工程、3号线东延线、8号线工程。其中地铁1号线已于2017年6月30日通车使用,地铁2号线已于2018年8月30日通车,,轻轨8号线于2018年10月30日开通运营。 出租车 长春的出租车行业发达,出租汽车总量、人均出租车占有量以及出租车行业对经济贡献率均居于全国前列。出租车起步价7元/2.5公里,2.5公里后每公里收费1.95元,时速低于每小时5公里时,每2.5分钟收取1元等候费。另收1元燃油附加费,拼客情况下此项费用则不允许收取 环路 长春市正在构建的城市闭合交通网络,包括:一环路全长15.13公里;二环路(旧中环)全长33.21公里;三环路(旧环城公路)全长47.88公里;四环路全长68公里;五环路()全长89.8公里(建成);大外环全长416公里(在建)。 经济 在民国满洲国时期,长春主要为消费型经济,第三产业发达,第一产业随着大量关内移民涌入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长春逐渐转型为制造型经济,一直到现在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以下为长春地区2001-2007年的主要经济指标: 第一产业 长春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2004年全国十大产粮县排名,长春地区有三个,其中,榆树市以23.2亿公斤粮食产量名列榜首。相关知名企业包括大成集團、德大集团、吉粮集团和皓月集团等。 第二产业 工业仍然是长春经济的主导力量。主要的产业有:汽车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建筑和材料制造等。 汽车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0%,是名副其实的龙头产业。一汽集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汽车厂,1953年始建,1956年出车,生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辆汽车、第一辆轿车,现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化汽车生产科研基地。全世界汽车零配件行业百强大都在长春设厂生产。长春客车厂生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辆轨道客车、第一辆有轨电车、第一列地铁和第一辆磁悬浮列车。产品包括北京地铁、武汉轻轨、重庆轻轨、广州地铁、平壤地铁、德黑兰地铁和悉尼地铁,以及中国很多铁路客车。 第三产业 长春最繁华的商圈有六个:重庆路商圈、红旗街商圈、同志街商圈、長春站商圈、桂林路商圈、亚泰商圈。 重庆路:有商业半步行街、万达购物广场、卓展、国贸、长春百货大楼、亚泰富苑等大型商场和众多专卖店,是长春最传统的商圈。 红旗街:主要有欧亚商都、巴黎春天、万达广场等,邻近电脑科技城包括欧亚科技城、百脑汇。 桂林路:年轻人多的商圈,有各种特色小店,也有一些小服饰市场,特色的包括依林小镇等。 另外,位于光复路附近的新天地购物公园建立后,也逐渐形成商圈,亚泰大街逐渐繁华,聚集越来越多的商场和饭店。 长春的星级宾馆数量眾多,五星级的有香格里拉大饭店、紫荆花大饭店、名门饭店、锦江花园大酒店、金安大饭店、华天大酒店、卓展天天酒店、南湖宾馆、松苑賓館、開元名都酒店、喜來登飯店、兆隆酒店(在建)、廣澤大酒店(在建)、凱悅酒店、长春国际金融中心大酒店(在建)、龍湖酒店、五環國際酒店、凈月大飯店等十六家(在建),四星级的还有吉林省宾馆、长春市宾馆、长白山宾馆、会展中心大饭店、吉祥酒店等十几家。从数量和质量上看,对于长春建设东北亞地区旅游和会展中心的目标尚有所距離。 长春的电影工业,1945年10月中国在长春建立了东北电影公司,1946年5月迁佳木斯,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长春现址。在此诞生了第一部故事片《桥》(1949年5月)。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改名为现在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文化 语言 长春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吉長方言长哈小片,起源于大量的河北,山东移民与原关外汉人和满族人语言的混合。由于长春在建国后大量各地移民融入,所以又形成了口音较东北大部分地区为轻,即更接近普通话的特点,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是普通话普及程度排名前列的。 长春方言当然也具备了东北话很多特点,比如儿化音较多,(r)和(y)不分,平舌音和卷舌音容易混淆等。此外有大量独特的用词,特别是形容词方面,比如:埋汰(形容脏,音:mai2-tai),膈应(形容让人反感不适,音:ge4-ying),隔路(形容奇怪,特立独行,音:ge2-lu4),得瑟(形容爱张扬,音:de4-se),砢碜(形容相貌难看,音:ke1-chen)等等。也有名词,如:嘎拉哈(一种常见的少儿玩具,一般用羊拐踝骨做成,音:ga3-la-ha4)。有的词甚至无法用现有的汉语拼音表达,如:“pia4-ji”(口扁(pia读四声)叽”,一种男孩子玩的扇纸片游戏,一般为圆形)。随着一些小品和影视作品在全国流行,很多本地土语已为各地人所知。 相对于南方很多地区“十里不同音”的状况,东北的广阔领域内口音则相对一致,对于长春来说,来自周边市县的人和市区的人交谈时,一般也不易区分。当然各市县也有各自独特的语言特点,例如有一句话叫:“农安县,三大乏:嗯哪嘎哈不远遐”,说的就是当地主要的特色用语。 长春城区内有特有的方言,如大回(左转),小回(右转),踩一脚(公交车,出租车乘客用来说下车用语),得儿(der 一声儿化音,与其它东北吉林全为贬义不同,既可能有贬义,也可能有褒义,看具体语境)。 宗教 长春最大的佛教寺院是位于人民广场东北角的护国般若寺(bōrě,智慧之意),该寺始建于1922年,1934年满洲国命名为“护国般若寺”。寺院占地1.5万平方米,造型古朴典雅,香客如织,现为吉林省和长春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知名寺庙还有百国兴隆寺、观音寺、大佛寺等。曾在电视剧《红楼梦》扮演林黛玉的艺人陈晓旭曾在2007年初在百国兴隆寺剃度为尼。 儒学方面,长春文庙是现有的全国十四家“祭孔”的文庙之一,每年二月和八月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纪念先圣。仪式再现了两千多年前“钟磬齐呜,韶乐绕梁”的盛况,其作用也超脱了信仰寄托的范畴,更多表达了文化传承的理念。 长春的穆斯林人口不多,但仅有的两座清真寺都雄浑绮丽,整体布局和建筑艺术与中国内地伊斯兰建筑一脉相承,同时又有着中国北方地区吉林民居的特点。其中,长通路清真寺始建于1824年,见证了长春城市大部分的历史,也是长春最大的清真寺。为了满足长春穆斯林人口不断增加的需求,近年来又异地重建了二道清真寺。 长春的基督宗教团体主要分为新教与天主教。长春最大的新教教堂为位于西五马路的长春基督教堂,它有两个礼拜堂,是长春基督教会所在地。最大的天主教堂是位于东四道街的长春天主教堂,因主要奉祀聖女小德蘭,也称德肋萨堂。其他还有春城基督教堂、宽城基督教堂、朝鲜族基督教堂等。长春曾经也有过东正教教堂,由于俄国在长春的影响力衰竭而毁弃拆除。下辖的德惠市现有一座东正教堂,也已经年久失修了。 东北地区是满族人的故乡,而满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所信仰的萨满教正在逐渐消逝,因此其宗教特质也成了本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目前在长春有着东北地区唯一一个萨满文化专门研究机构——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研究所。 城市建设 1825年,长春厅署从新立城移址于宽城子(长春旧城),宽城子成为长春城市的第一块街区,长春城建以此为始。 1899年,随着旧城西北二道沟 沙俄宽城子火车站的修建,俄国在车站附近设立了铁路附属地,长春城市的第二块街区形成。 1907年日本开始着手在旧城北面头道沟一带建设长春火车站及长春满铁附属地,长春城市的第三块街区形成。同年长春正式开辟商埠,在旧城以北至满铁附属地之间建设商埠地,此为长春城市的第四块街区。 长春现有城市布局基本形成于新京时期。当时满洲国推行“国都建设”,由主要来自于日本的一批一流建设工程专家,借鉴19世纪巴黎改造规划、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编制了《大新京都市计划》。该规划设计以长春满铁附属地为基础,注重新旧城区间的有机结合。考虑到城市扩张发展的可能方向,将新城区置于旧城区的南面。新城区的城市绿化、市政工程设施以及交通道路的规划设计代表了当时的先进水准,建成了以满八大部为代表的花园城市风貌的大片新街区。道路系统采用放射状、环状与方格状结合的多心形式,重要路口设置环岛广场(如直径300米的大同广场、直径244米的安民广场),加宽道路设计,绿化带结合公园形成绿化系统。 建国后长春城市的主要变化是建成区面积大大增加,在京哈铁路以西和以北,以及南湖以南和伊通河以东开拓了大片的城区。但是老市区长期保持着旧貌,真正的城市改造和建设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1985年5月4日,《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国务院在这个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指出:“长春市的城市建设要坚持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长春市建设成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文明进步、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城市。要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要重视城市设计,充分发挥长春市园林绿化的优势,本着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原则,精心塑造建筑别致、街景独特、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形象”。其后又经过了几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与修编。长春城市规划与建设延续并发扬了优良的传统,形成舒展、通透、大气、开放的风格特色,建成区版图不断向四周拓展。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体衰落,长春也在积极进行城市转型,当时政府和专家们参考了德国鲁尔区的一些成功典范,如由重工业城市成功转型为文教和会展中心的杜塞尔多夫,也对长春的未来发展有所借鉴。长春市城市面积广大,城市类型也可以趋于多元化,在保留大部分重工业区域的同时,在其他地区开发新的城市功能,这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目标。 建筑 长春由于历史上受俄日的影响,满洲国新京时期的遗留建筑,中西结合、多种文化混合的特点,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特色。 餐饮 | 三代时期属肃慎领地。东周时期成为穢貊族的主要聚集地。秦汉之后属夫余。南北朝时期并入逐渐兴盛的高句丽。唐朝高宗时期,高句丽被灭国,这里成为唐安东都护府的一部分,开元后属渤海国扶余府管辖。926年契丹灭渤海国后,属东京道黄龙府(今农安县)。金改黄龙府为济州,属上京路,后济州更名为隆州。元初又更名为辽东路,后建辽阳行省,改称开元路。明初建奴儿干都司属伊通河卫,后成为兀良哈与女真各部争夺要地。明末清初成为蒙古科尔沁部王公的领地,后隶属漠南蒙古郭尔罗斯前旗管辖。 清建立政权后,为了防止汉族和蒙古族人擅自进入满族发祥地,对满洲地区实施了封禁政策,但在1791年,郭尔罗斯前旗辅国公开始『招民开荒』,暗中鼓励关内汉族移民满洲,移居者增加,长春-吉林一线尤甚。 嘉庆五年五月戊戌(1800年7月8日)设置理事通判、巡检各一,隶属于吉林将军。吉林将军开始实地调查,发现已开垦土地面积达26.55万亩,住户达3330户,移居者已和辅国公签订了长年地租,强行驱逐已经不可能,另外考虑到辅国公经济利益,清政府将这一区域纳入行政区划。理事通判衙门始设于伊通河畔长春堡东之新立城,因地属长春堡境界、乃于治署之前冠以地名,称为长春厅。长春之名正式使用于此。 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署移址于宽城子(长春旧城的名称,该城的城墙四至位于今长春市南关区民康路以东,伊通河以西,长春大街以南,解放大路以北一带),厅署修筑于今四道街,厅名依旧,厅之所在地名宽城子与长春并用。 同治四年(1865年),为防匪患,当地商人自发集资,挖壕建城墙。初建成的城墙高一丈五尺,总长20华里,共有9个城门。 光绪七年(1881年)理事通判改抚民通判。1888年8月14日,吉林将军长顺奏请长春厅改升长春府,光绪十五年(1889年)春,准长春厅改为长春府,抚民通判升为知府。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改长春城墙为砖墙,并增开三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将军改为吉林省。 近代 1896年沙俄侵入中国东北,1898年后俄国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南满支线(今哈大线铁路),长春作为一处沿途的重要站点,于1899年在旧城西北二道沟设立了宽城子火车站,在车站附近修建了俄国的铁路附属地。 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两国为争夺东北地区的殖民权益展开激战。1905年9月5日,双方签订《朴茨茅斯条约》结束了战争,日俄以宽城子站为界重新划定势力范围,日本从俄国手中攫得旅顺至宽城子段之铁路及其一切权益,改名为南满铁路。1907年日本开始着手在旧城北面头道沟一带建设长春火车站及长春满铁附属地。 1907年,长春应列强之要求正式开辟商埠,设立了开埠局,在旧城以北(今长春大街)至满铁附属地(今上海路)之间建设商埠地。 1913年1月8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发布第24号《命令》:“各府、直隶厅、州、县,一律改称县,仍冠以原地名,长官一律称县知事。各县衙门改组为县公署,行政区域不变。”1913年3月2日,吉林省民政公署发布府、厅、州均改为县的《通令》,布告吉林府、长春府、延吉府、新城府等11府及各厅、州均改为县。各县管辖区域及应办事务,“悉仍现制办理”;“各处均暂用旧印,新印颁发到日,再行转发启用”,长春府遵令改称“长春县”,县衙称县公署,县官称知事。 1914年6月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长春县划属吉林省吉长道所辖;民国九年(1920年)8月始筹建市政,吉长道尹蔡运升倡办长春市政公所。8月26日,吉长道尹兼长春市政公所督办蔡运升发布训令第二十三号,知照长春县知事。至此,长春市政公所正式成立,隶属吉长道。1929年废道制,县公署改称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1929年9月,长春市政公所与开埠局合并,称长春市政筹备处,置处长。市政管理机关与长春县并立。长春县隶属吉林省,为一等县。 清朝政府被推翻后,从1912年到1928年,本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为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由于张不能满足日本对东北的侵略要求,于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长春地区正式归入国民政府隶属。 满洲国时期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1月1日,长春县改制“长春市”,至此市制始成。1932年3月1日,满洲国建国,3月14日宣布定都长春,15日改名为“新京”,为满洲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932年8月,改为“新京特別市”,隶属滿洲國國務院。 在14年的满洲国时期,日本及满洲国,利用西方工業化的經驗对城市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和建设,新京的城市建设和人口都有了很大的增长,至1944年市区面积已经由21平方千米扩展为80平方千米,人口达到121.7万人,其中日本人约为14万。1945年8月,苏联红军攻入满洲国,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伪满洲国灭亡。8月20日苏军空降兵占领新京,并实行军事管制。12月20日苏军把新京改回旧名长春,國軍接收長春。 现代 1945年12月20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长春市设置长春市政府,隶属吉林省。1946年4月14日上午,苏军撤离长春回国,将长春市全面移交國民政府。下午2时,东北民主联军吉林军区部队在周保中指挥下发起圍攻長春戰役,國民政府稱為“四一四”戰役。4月18日,共軍歼灭长春守军满铁石部队,市长赵君迈等被俘。1946年5月23日,由於国軍於第二次四平街會戰取得勝利,驻长春的共軍各机关撤離,國民政府重新控制長春。 1947年6月5日政府正式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废除新京特别市,正式批准析长春县置长春市,为吉林省省辖市,同长春县均隶属于吉林省。 1948年5月23日東北野戰軍萧劲光部包围长春,封鎖城區對外交通,禁止人員出入。10月19日解放军佔領長春。長春圍城持续150天,部分數據稱其造成长春城内约十几万(一说数十万)平民死亡。后长春市改为“长春特别市”,隶属东北人民政府。市政府称“长春特别市政府”。 1949年3月11日,长春特别市政府改称长春市政府。1949年4月21日,长春市政府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属改由吉林省政府直属。1949年5月9日,长春市政府改称市人民政府。1952年撤销长春县,改为长春市郊区。1953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理。1954年8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长春市改为吉林省省辖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到长春市,长春市成为吉林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5年2月22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指示,根据1954年《宪法》,长春市人民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23日,成立长春市革命委员会。1979年列为全国十五大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0年6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长春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 地理 地形 长春位于东北平原中部,处于松嫩平原和松辽分水岭的结合部。长春到四平深断裂是一条分割山地与平原的主要构造线,以东为隆起区(主要为大黑山),以西为沉降区,长春地区位于隆起区与沉隆区之间。地质构造的过渡性决定了长春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长春就位于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长春地区东部有小面积的低山丘陵,较大部分为台地,第二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纵贯其间,沿河两岸则为平坦的冲积平原。山地约占长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其中,低山占2.56%,丘陵占6.44%。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台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1%。其中,平缓台地占35.23%,高台地占5.77%。主要有榆树台地、长春台地、双阳台地和优龙泉台地。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中,河谷平原占39.4%,低阶地占7.5%,湖积平原占3.1%。主要有双阳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饮马河河谷平原和农安湖积平原。 长春地区归纳起来有三个地质特点:一是地表起伏小,相对高差不超过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过4度至5度,有利于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二是地质基础比较稳固,地耐力为15吨至20吨/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部分处于台地丘陵地区,地下水相对松辽平原大部分地区较深,不利于采用。 长春城区最高点为大顶子山,是南关区、净月潭开发区、双阳区的分界点,海拔406米。 气候 长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较短,干旱多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温热多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秋季,天高气爽,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冬季漫长,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5.65°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1°C,极端最低气温−36.5℃(1970年1月4日)。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1℃,极端最高气温38.0℃(1951年7月9日)。年平均日照时间2,688小时,无霜期140-150天。 政治 现任领导 行政区划 长春市现辖7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市辖区: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 县级市:榆树市、德惠市、公主岭市 县:农安县 特殊区域 “亚区域”:长春市在主要市辖区之内还包含有两个重要的亚区域: 汽车厂区:即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区与生活区,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职工和家属生活工作的地方。居民区也有统一的规划和街区管理,廠區內房產、市政建設,以及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都獨立於市政府。建立了20多所子弟中小学,由汽车厂子弟教育处统一管辖。医疗卫生事业由工厂卫生处领导。通信与互联网由工厂通信处负责。生活水平及社會福利普遍高於長春市其他地區,私家車占居民比例更是大大高於長春市的平均水平。這一切相對獨立的特點使得汽車廠區形成了一大片整齐的居民街区群落,热播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就是在一汽的某街区取景拍摄的。 开发区:长春市先后成立了四个主要的开发区作为特殊经济区域: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88年5月建立,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2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7月,1993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是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5年9月。2010年12月30日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更名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名。主要为了承接一汽剥离社会职能。 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5年8月,属省级开发区,以开发旅游经济为核心。 长春合隆经济开发区 长江路经济开发区 长春东湖生态经济开发区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长春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梅花鹿产业经济开发区) 区划沿革 1949年长春市为吉林省辖市。1952年原由省直辖的长春县撤销,并入长春市。1953年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1954年长春市划归吉林省,为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原公主岭专区所属农安、九台、德惠、双阳、榆树等5县交由长春市领导。1966年将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榆树5县划归德惠专区。1969年撤销德惠专区,所属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榆树5县划归长春市。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2020年,公主岭市划归长春市。 撤县建市时间: 公主岭,1985年2月 九台,1988年8月 榆树,1990年12月 德惠,1994年7月 1995年8月,正式撤销双阳县建制,设立双阳区,属于长春市。撤销长春市郊区建制,组建绿园区。长春二道河子区改名二道区。长春市6个区的各行政区域做了相应的调整。市辖区面积由1116平方千米增加到357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由136平方千米增加到137.35平方千米。 2005年,将九台市的卡伦湖镇、龙嘉镇(原龙家堡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将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经过此次调整,长春市辖区面积由3616平方千米扩大到4756平方千米,扩大了31.5%。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九台市,设立九台区,属于长春市。 2020年6月19日,国务院批准将公主岭市划归长春市代管。 人口 简要列出长春个别年份的人口数据。 1811年,长春厅辖民1,178户,人口61,755人。 1907年,长春府人口466,858人,其中府城人口约7万人。 1911年,长春府有591,240人,榆树县有423,677人,农安县有431,999人,德惠县有328,491人,双阳县有233,734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长春县有478,539人,榆树县有502,822人,农安县有318,190人 ,德惠县有376,034人,双阳县有247,982人。南满铁路附属地有37,802人。 1943年,新京特別市有754,210人。长春县有538,659人,榆树县有653,790人,农安县有391,800人,德惠县有329,882人,双阳县有260,586人,九台县有415,110人。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长春地区有3,163,226人,男女比例为110.67:100。其中市区内有722,334人。 |
宋之问弱冠即有文名,是劉希夷的舅舅。唐上元二年(675年)舅甥雙雙进士及第。但之问因為想抄襲劉希夷所寫《代悲白頭翁》詩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詩句,向劉詢問,劉一開始答應,不久又反悔。宋之問大怒,就用土袋將劉希夷活埋。 之问历任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宋之问长得一表人才,写得一手好诗,卻因口臭不能當男寵。之問甚是慚恨,常含雞舌香(丁香)於口中。他曾為張易之兄弟手捧溺器,而“天下醜其行。”。在京時期,他與沈佺期並稱為“沈宋”,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和陳子昂及楊炯、駱賓王、杜審言等有交往。武则天时因附张易之,連坐,降官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宋之问與宋之逊暗中逃回洛阳。躲在光祿卿、驸马都尉王同皎家借宿。神龙二年(706年)三月,张仲之与王同皎等人密謀暗殺武三思。之問为了立功,派使兄長宋之逊之子宋曇、外甥李悛同給事中冉祖雍向武三思告密。不久以功升为鸿胪主簿,官至吏部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史称“宋考功”。 後又谄事太平公主,以知贡举时贪贿,景龍三年(709年)歲暮,贬越州长史。唐睿宗即位,被流放到钦州(今广东钦县),玄宗先天初年,被赐死於桂州驛站。 文学 诗与沈佺期齐名,並稱“沈宋”,为近体诗定型的代表诗人。所作多粉饰太平、颂扬功德之应制诗,靡丽精巧,尤善五言律詩,对初唐律体之定型颇有贡献,尤其貶謫之後,詩句逐漸簡單遼闊,但開盛唐氣象。錢木庵《唐音審體》說:“律詩始於初唐,至沈宋而其格始備。” 代表作 渡漢江 題大庾嶺北驛 |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人。唐朝诗人。著有《宋之问集》。 生平 宋之问弱冠即有文名,是劉希夷的舅舅。唐上元二年(675年)舅甥雙雙进士及第。但之问因為想抄襲劉希夷所寫《代悲白頭翁》詩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詩句,向劉詢問,劉一開始答應,不久又反悔。宋之問大怒,就用土袋將劉希夷活埋。 之问历任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宋之问长得一表人才,写得一手好诗,卻因口臭不能當男寵。之問甚是慚恨,常含雞舌香(丁香)於口中。他曾為張易之兄弟手捧溺器,而“天下醜其行。”。在京時期,他與沈佺期並稱為“沈宋”,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和陳子昂及楊炯、駱賓王、杜審言等有交往。武则天时因附张易之,連坐,降官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宋之问與宋之逊暗中逃回洛阳。躲在光祿卿、驸马都尉王同皎家借宿。神龙二年(706年)三月,张仲之与王同皎等人密謀暗殺武三思。之問为了立功,派使兄長宋之逊之子宋曇、外甥李悛同給事中冉祖雍向武三思告密。不久以功升为鸿胪主簿,官至吏部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史称“宋考功”。 |
Alle und Keinen)象徵尼采中期作品的終結和晚期作品的開端,這本書成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著作。該書寫作格式相當獨特,尼采使用哲學小說風格的寫作方式,類似於新約聖經以及柏拉圖對話錄的風格,同時也相當類似於前蘇格拉底哲學作品裡的語調,經常以自然現象作為修辭和講述故事的手段。尼采也經常提及西方文學及哲學的各種傳統,解釋並討論這些傳統的問題。以查拉圖斯特拉(瑣羅亞斯德教的創教先知)這個角色為媒介,由他四處進行哲學演講,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種聽眾對於其哲學的反應。這些聽眾的反應(像其他的教育小說一样)就可以視為是對於查拉圖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學的評論。這些特色和書中本身論點的模糊性和矛盾本質,最終使這本書獲得閱讀大眾的青睞,但也使得這本書相當難以被學界分析(或許這就是尼采原先的意圖),《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也因此在哲學界曾不受學者的重視(尤其是英語國家的分析哲學傳統),到20世紀的後半期人們才對這本書以及尼采混合小說和哲學的獨特寫作風格產生廣泛興趣。尼采在這本書中正式提出永恆輪迴的理論,並且第一次用「超人」(Übermensch)這個詞,尼采在之後所有的作品裡都使用了超人這個理論。 《善惡的彼岸》 在尼采的「晚期作品」中,1886年出版的《善惡的彼岸:未來哲學的序曲》(Jenseits von Gut und Böse. Vorspiel einer Philosophie der Zukunft)最接近於他的中期作品的風格。在這本書裡尼采定義了真正的哲學應該具備的條件:想像力、自我主張、危險、創意、以及「價值的創造」——其他的他都認為是附帶的條件。從這裡触发尼采質疑了一些哲學傳統上的重要假設,例如許多哲學流派常使用的「自我意識」、「知識」、「真理」、以及「自由意志」等概念。尼采批評這些傳統概念是沒有足夠證據的,他改提出力量意志(the will to power)來解釋人類的行為,尼采在書中提出他對「生命的觀點」,並且認為那是「超越善與惡的」,否定人類世上存在著一套普世的道德。在知名的主人-奴隸道德說裡尼采重新評價稱霸西方哲學已久的人文主義傳統,他主張即使是對於弱者施與支配、佔有甚至傷害,也不見得是任何人都有資格指責。尼采在這本書裡貫徹道德相對主義以及觀點主義的論點。 《道德譜系學》 由三篇專文構成、在1887年出版的《道德譜系學》(Zur Genealogie der Moral)一書是尼采在進入混亂的1888年前的最後著作。每篇專文都專注於討論道德概念的發展以及傳統,尼采試著證明當代道德觀的最初起源根本沒有半點道德根據,殘酷的權力鬥爭才是形塑道德的主要角色。與其他作品相較,這本書在寫作形式和語調上都較為傾向哲學論述的風格,也因此這本書成為哲學界對於尼采思想分析的主要來源。 在第一篇專文中尼采將基督教的道德觀追溯至那個被他稱為「奴隸藉由道德造反」的時期,他描述位居社會底層的成員對於那些強大、富有而高貴的上層成員的「怨恨」。貴族成員們是以「好/壞」作為價值的區分標準,認為他們在社會中所佔的優勢證明他們自身的優越,並且藐視那些底層的成員。而奴隸們則發現他們無法面對自己被強者征服的事實,於是構思出一套「想像的復仇」,將那些強者描述為「惡」、並將他們自身描述為「善」,也因此建構出基督教的道德觀,透過這套道德觀,無能而軟弱的成員才有資格住在地球上。 在第二篇專文中尼采則描述在這套道德觀浮現前的社會的景象(他將之稱為「傳統的道德」),在那之前以暴力傷害人的權利來自於人的能力,就如同動物也有記憶和進行承諾的能力一般,違背承諾者會遭致的懲罰就是被暴力傷害。也因此,依據尼采的說法,懲罰的傳統並不是來自於任何道德目標或理論。「壞的結果」也是在道德觀浮現前的社會就已存在的概念。若是人不再有自由四處遊蕩和進行劫掠,他所帶有的暴力的動物本性便會轉而發洩至自己身上。 在第三篇專文裡尼采則討論到基督教道德觀裡所呈現的「完美的禁慾者」的概念,尼采主張埋藏在這個禁慾概念之後的只不過是一連串可笑而又沒有根據的迷信,即使在現代社會,這些迷信仍然企圖以新的、「秘密的」形式腐敗人類。 《華格納事件》 《華格納事件:一個音樂家的問題》是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第一本書,1888年是尼采創作的高峰期、但也是他發瘋前最後一年。在這本書裡尼采規模空前而毫無節制的攻擊理查·華格納,他承認華格納的作品是極為傑出的音樂成就,但他批評那只不過是文化衰退和虛無主義的產物,也因此只是象徵軟弱無能。這本書顯示尼采也是相當犀利的音樂評論家,並且也替他後來在對藝術本質、及藝術在人類未來扮演的角色的思考上奠定基礎。 《偶像的黃昏》 同在1888年出版的《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Götzen-Dämmerung, oder Wie man mit dem Hammer philosophiert)是極具爭議性的一本書,書名是取自華格納的同名歌劇尼貝龍根的指環中第四部「諸神的黃昏」(Die Götterdämmerung)。在這本篇幅不多的書裡,尼采重新提出並且總結對於許多主要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以及其他基督教哲學家)的批評。他在「蘇格拉底的問題」這個章節裡指出沒有人可以計算生命的價值為何,任何試圖計算生命價值的人都只是證明自己具有否定生命或是肯定生命的傾向。他認為在蘇格拉底之後的哲學發展都是「墮落的」,因為那些哲學家企圖以辯證法作為自我辯護的工具,而傳統思想的權威則被毀滅。尼采批判了当时的德国文化相当单纯而幼稚,并向许多主要的法国、英国、以及意大利文化代表人物开炮。比起那些所谓的“颓废主义”,尼采更赞成像凱薩、拿破崙、歌德、修昔底德、以及诡辩家们,他认为后者比起前者要来的健康而强壮多了。这本书的最后告诉了读者尼采最重要的计划:重新评价所有的价值观()。同时古罗马的文明成就在尼采来看要比古希腊高多了。 《反基督》 《反基督:對基督教的詛咒》(Der Antichrist. Fluch auf das Christentum)是尼采知名而又具爭議的著作,尼采在這本書中對基督教的道德觀發起論戰式的批判攻勢,後來世人將尼采視為是反基督教的狂熱者的形象主要也是源自於這本書。在這本書裡尼采集結他在之前的作品裡對於基督教的各種批評,但改以諷刺的寫作風格表達他對於基督教倫理中奴隸道德腐敗高尚的古羅馬道德的噁心和痛恨。 他舉出基督教中的一些成分—例如福音書、保羅、殉教者、神父、以及十字軍,認為那些都屬於奴隸道德中的怨恨,認為基督教企圖鼓吹軟弱和不健康以犧牲掉那些更強壯的道德。 尼采也不忘批評耶穌基督以及其他許多重要的基督教象徵,這本書也因此拋棄他其他作品中相對而言較為中立(雖然仍都很激動)的分析風格,轉而採取全然事實的論戰風格批判。尼采並且提出一套「反基督」的道德以改進未來:重新評價所有的價值觀。 《瞧!這個人》 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瞧!這個人》(Ecce Homo)是風格極為獨特的自傳,有些章節的名稱甚至是「為什麼我這麼有智慧」、「為什麼我這麼聰明」、「為什麼我寫出這麼好的書」。自傳中記述的主要是尼采哲學思想的發展經歷,而不是尼采個人的生平。書中凸顯尼采在研究各種哲學傳統上的計畫,但較少提起他對於哲學與文學之分裂的理論,以及哲學與個人特質、身體和心靈之間的衝突。尼采試著將許多他的哲學思想與他的身體外貌相連結,他偶爾還會刻意以極為謙虛的評論描述自己,甚至呈現出半開玩笑或自我奉承的筆風(這同時也是諷刺蘇格拉底的謙虛)。在描述完自己後,尼采宣稱世上所有的美德都已經呈現在他身上(包括父親的早逝以及奇差無比的視力——用以證明他的逆來順受),他也短暫的評論他所有的作品。最後一章節則名為「為什麼我是一個宿命」,尼采在書的結尾告訴讀者,「永恆輪迴」以及「對所有價值觀的重新評價」是他哲學研究的中心。 《尼采反對華格納》 1888年底出版的《尼采反對華格納:來自一個心理學家的檔案》(Nietzsche contra Wagner, Aktenstücke eines Psychologen)收錄一系列尼采在1878至1887年間撰寫的有關華格納及其音樂的評論。這些文件說明尼采與華格納之間在美學上的差異,並且記述華格納的音樂如何逐漸的遭到基督教、雅利安人種至上主義、以及反猶太主義的腐化。 未出版的筆記 長年下來,尼采寫下大量的文稿和筆記,尤其是記述他的哲學思想的發展歷程。在尼采死後,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成為這些檔案的合法繼承人,她將這些文稿编彙後以《權力意志》為名出版。 後來的研究發現伊莉莎白對這本書動了許多手腳,包括極為選擇性的挑選文稿、擅改段落的排序,因此當前主流的學界認為由伊莉莎白編彙的這本書屬於修正主義的篡改版本,只不過是她以哥哥的作品為媒介夾帶自己的政治觀點罷了,尼采在世時極為厭惡自己的文稿遭到這樣的篡改。除此之外,伊莉莎白在日後進一步篡改哥哥的作品以迎合納粹的思想,這些紀錄都證明尼采後來被與法西斯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畫上等號有可能是伊莉莎白篡改的後果。 1960年代,學者马齐诺·蒙蒂纳里和乔治·科利出版第一本經過詳細重新檢驗和整理的尼采筆記本,將尼采的文稿依據時間先後排序(伊莉莎白和彼得·加斯特是以主題分類,還擅自加上標題、剪貼段落,甚至加上其他作家的文件而沒有註明,誤導讀者認為那是尼采的文筆),這個版本接著也被翻譯為各種語言出版。 另外,尼采生前還有幾篇論文,談論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亦在死後以《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為名出版。 影響 尼采對20世紀的哲學留下深刻的影響,尤其是歐陸哲學,雖然以分析哲學為主的英美國家要到20世紀後半期才開始注重他的作品。尼采重要的貢獻有他企圖揭發社會的既有價值觀的本質,尼采指出人的動物本性和欲望在型塑人類行為上扮演的角色這一點,也大為影響後來的心理學家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爾·榮格。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學說中重視心理力量的部份也是受到尼采權力意志說的影響。 尼采不僅深深影響後來的存在主義,他的影響所及到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解釋學等,尼采所提出的「上帝已死」成了存在主義的中心論點:如果沒有上帝,那麼就沒有必然的價值或道德律;如果沒有必然的價值或道德律,那麼人類應該如何自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尼采的思想開始被人與納粹主義與反猶太主義相連結,這很大程度上出自他的妹妹伊莉莎白對於他作品的篡改;伊莉莎白甚至主動與納粹人士合作,選擇性地解釋尼采的理論以正當化對其他人種及國家的戰爭和侵略,儘管尼采本人曾明確反對反猶太主義。 研究书籍 关于19世纪哲学家尼采的相关作品,主要是学者翻译引入对尼采思想的讨论,也包括少量电影。 非中文专著 朗佩特著,娄林译,《尼采的教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ISBN 9787567501027 朗佩特著,田立年、贺志刚 译,《施特劳斯与尼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42621849 朗佩特著,李致远、彭磊、李春长译, 尼采与现时代》,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ISBN 9787508047966 朗佩特著,李致远、李小均 译,《尼采的使命》,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ISBN 9787508047911 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尼采(全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ISBN 9787100070348 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林中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ISBN 9787532733668 德勒兹著,周颖、刘玉宇译,《尼采与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ISBN 9787801495662 洛维特著,李秋零译,《从黑格尔到尼采》,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ISBN 9787108021908 罗森著,吴松江、陈卫斌译,《启蒙的面具》,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ISBN 9787538264319 丹豪瑟 著, 田立年译,《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ISBN 9787508077826 凯斯.安塞尔-皮尔逊著,《尼采反卢梭》,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ISBN 9787508037561 奥弗洛赫蒂 著, 田立年译,《尼采与古典传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ISBN 9787561752494 戴维·罗宾逊著, 程炼译,《尼采与后现代主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ISBN 9787301084861 中文专著 吴增定著,《尼采与柏拉图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ISBN 9787208052567 | 朗佩特著,田立年、贺志刚 译,《施特劳斯与尼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42621849 朗佩特著,李致远、彭磊、李春长译, 尼采与现时代》,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ISBN 9787508047966 朗佩特著,李致远、李小均 译,《尼采的使命》,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ISBN 9787508047911 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尼采(全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ISBN 9787100070348 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林中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ISBN 9787532733668 德勒兹著,周颖、刘玉宇译,《尼采与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ISBN 9787801495662 洛维特著,李秋零译,《从黑格尔到尼采》,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ISBN 9787108021908 罗森著,吴松江、陈卫斌译,《启蒙的面具》,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ISBN 9787538264319 丹豪瑟 著, 田立年译,《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ISBN 9787508077826 凯斯.安塞尔-皮尔逊著,《尼采反卢梭》,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ISBN 9787508037561 奥弗洛赫蒂 著, 田立年译,《尼采与古典传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ISBN 9787561752494 戴维·罗宾逊著, 程炼译,《尼采与后现代主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ISBN 9787301084861 中文专著 吴增定著,《尼采与柏拉图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ISBN 9787208052567 张文涛著,《尼采六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ISBN 9787561754702 周国平著,《尼采与形而上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ISBN 9787535511782 周国平著,《尼采:在廿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ISBN 9787208004672 郜元宝著,《尼采在中国》,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ISBN 9787542614827 陈鼓应著,《悲剧哲学家尼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ISBN 9787208060968 汪民安著,《尼采与身体》,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ISBN 9787301131473 张典著,《尼采和主体性哲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ISBN 9787508728650 赵广明著,《尼采的启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ISBN 9787509736470 黃國鉅著,《尼采:從酒神到超人》,香港:中華書局,2014,ISBN 9789888290017 选编著作 伯恩·马格努斯、凯瑟琳·希金斯选编,《尼采》,北京:三联书店,2006,ISBN 9787108024848 刘小枫主编,黄立年译,《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ISBN 9787561759233 彼肖普主编,黄立年译尼采与古代》,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ISBN 9787561780756 刘小枫主编,《尼采在西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ISBN 9787561774311 刘小枫主编,《尼采与基督教》,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ISBN 9787508077857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Wicks, Robert. "Friedrich Nietzsche", i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Fall 2004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 Magnus and Higgins. "Nietzsche's works and their themes",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Nietzsche, Magnus and Higgins (e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1996, pp. 21–58. 周國平. 《尼采:在廿世纪的轉折點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参见 关于尼采的论著作品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哲學思想 永恆輪迴 上帝已死 超人說 末人 主人-奴隸道德說 《尼采老师~领悟世代新人降临便利店~》(日本漫画作品) 外部链接 詩詞 哲学宗教--尼采文选 "Friedrich Nietzsche" 史丹佛哲學百科 尼采的道德和政治哲學 史丹佛哲學百科 尼采年表 The Nietzsche Circle Friedrich 尼采協會 尼采研究小組: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Hyper Nietzsche The Nietzsche Channel 尼采在线 神的一生 菲利普·所来尔思 尼采 著: 上帝之死(反基督)志文出版社 , ISBN 9789575450113 張慶熊:〈「虛無主義」和「永恒輪回」——從尼采的問題意識出發的考察〉 (2011) |
地理 地质地貌 广州位于东经112°57′至114°3′,北纬22°26′至23°56′之间,市域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地形复杂,有中低山地、丘陵地、岗台地、冲积平原和滩涂五种土地类型。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区与惠州市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市区有獲譽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广州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占全省总数的31.5%,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 气候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從其北部穿過,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为20-22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最多年降雨量为2637.8毫米(2016年),最少年降雨量为1239.5毫米(1990年)。由于广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因此在冬季,广州的降雪机率极低,但因為极地大陆气团南下的關係,冬季溫度有時相當低。在明清两代长达400年的小冰期内,广州至少出现了11次降雪;而近代曾出现的降雪纪录分别在1928年1月31日、1967年12月29日和2016年1月24日。 广州有确切气象纪录的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0.0℃(1957年2月11日和1999年12月23日),也有-5.0℃的非正式记录(1893年1月18日),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39.1℃(2004年7月1日),也有39.2℃的非正式记录(2014年8月1日)。最多高温日数为65日(2014年),最少高温日数为0日(1975年)。全年中,3月气温回升,多出现回南天,4至6月为雨季,受冷暖空气交汇及季风槽影响,多暴雨,7至9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高温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为晴朗干燥的秋季,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 水文 广州市位于西江、东江和北江的下游,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广阔。全市河流属珠江水系,包括珠江三角洲和北江两个二级水系,主要归属珠江三角洲水系。其中东北部以山区河流为主,主要河流有流经从化区、花都区和白云区的流溪河,流经增城区的增江、东江北干流及白坭河等;南部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主要为西、北、东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交织成的河网。河网区主要水道总长度416公里,其中前、后航道纵贯广州市城区。珠江入海有八大口门,其中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口门在广州市境内,其河川径流分别注入伶仃洋。珠江口海岸线522公里,浅海水域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广州市的湖泊主要为人工湖,境内水库及各类蓄水工程1322宗,总库容11.1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即流溪河水库,总库容为3.8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5座,总库容为4.12亿立方米。市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陆续修建的人工湖泊有20多个,兼有调洪与观光游览功能;其中东山湖、麓湖、流花湖、荔湾湖、白云湖等5湖总面积5.7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6平方公里。廣州城內由五代時開鑿六脈渠,貫通城內外河道密布,在晚清后城市逐步拆城墙、开马路一系列工程下,老城内河涌也就逐渐湮没,在2010亞運後如東濠涌等獲當局重新開發作為休憩觀光地。 生物 广州市生物种类繁多。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基本是次生林和人工林,天然林已极少。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多,增城丝苗米是广州市首个获得地理标志的保护品种。果树以热带、亚热带品种为主,是荔枝、龙眼、黄皮、乌榄、橄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广州市的陆地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北部边界天堂顶,包括蟒蛇、穿山甲和苍鹰等,水生野生动物主要有中华白海豚、花鳗鲡、中华鲟等。 行政区划 广州市现辖11个市辖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 现时的广州市区主要位于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与天河区,历史上的广州城区面积一直在扩张;由建城伊始的越秀区、东山区,直至清代的西关,民国时候的河南(今海珠区西北方一带),以至20世纪末的白云、芳村、天河与21世纪开始的番禺区、萝岗区。2005年調整行政區劃後,未来广州市区或将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南部(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番禺区(沙湾水道以北)、萝岗区(不包括中新廣州知识城和九龙镇)的城市延伸地区,面积约1310平方公里。 广州市在2005年5月调整行政区划,撤销东山、芳村两区,东山区并入越秀区;芳村区并入荔湾区。同时新设立南沙区、萝岗两区。南沙区由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加上原番禺區的部份村落組成;萝岗区则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上原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和增城市的部分组成。新区机构在同年9月末正式挂牌。至此,东山区和芳村区已不复存在,但部分地名、机构名称则继续保留。此次调整也引起广泛争议,不少人担心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称呼逐渐被人淡忘。 2005年区划调整前的原市区设置如下: 4个老城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东山区,當地居民稱為市中心,越秀区和东山区则是傳統省城; 4个市中心扩展城区,包括芳村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 2个卫星城区,包括番禺区、花都区; 2个郊区县级市,包括增城市、从化市。 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萝岗区和原黃埔區,建立新黄埔区;从化、增城撤市设区。这亦代表着广州辖下已没有县和县级市。 6个中心城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 5个外围区包括番禺区、南沙区、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 交通 广州交通发达,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中,以人民路高架、东濠涌高架为代表的高架桥;广园快速路、华南快速路为代表的快速路与内环路、外环路(广州环城高速)、二环高速(广州绕城高速)为代表的环状路共同对广州的道路交通起到重要作用。高速公路由于私家车太多、道路通行能力低等原因,交通挤塞成为广州市內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公共交通方面,广州市內已有地鐵、快速公交、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有轨电车等各種運輸方式。2007年1月,广州市政府全面禁止在市区内驾驶摩托车。但在2021年11月,广州市启动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允许市民骑行电动自行车。广州长途汽车直达香港,繁忙的长途汽车每年会从城市中的不同载客点(主要为酒店)接载旅客至香港。 廣州也是中國最重要的鐵路與航空樞紐城市之一,旅客能乘坐火車或飛機到達中國國內各大主要城市,而來往廣州和國外的國際航線更遍布世界各地。根据《福布斯》2014年的客货运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榜单,广州客运、货运指数均排名全国第一。 城市轨道交通 1997年,广州开通地铁1号线,是继北京、天津和上海之后第四个拥有地下铁道系统的中国大陆城市。截至2022年6月,广州地铁共有16条营运路线,运营里程为621千米,位于中国内地第三名。广州地铁现时已经成为广州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2021年全年累计客流超过28亿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61%。为更好地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广州市仍在大规模扩建地铁。截至2022年6月,广州在建地铁线路达到10条,合计201.9公里。 而广州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海珠有轨电车已在2014年12月31日开通试运营,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也在2020年12月开通运营。未来广州市将会有多条有轨电车线路覆盖各区。 路面公共交通 广州的士(出租車)在1978年开启“扬手即停”的经营模式,结束了“路上空驶的士不载人”的局面,而广州巴士(公共汽車)也在1993年率先实施无人售票,这些创新的举措迅速地在全中国大陆推行开来。 2010年引进的广州快速公交运输系统属世界第二大快速公交系统,曾被评为BRT的金牌标准。其日常载客量可达100万人次,高峰时期每小时单向客流高达26,900人次,仅次于波哥大的快速交通系统,平均每10秒钟就有一辆巴士,每个站平均每小时进站公交达到350辆。师大暨大站包括桥梁在内的站台是世界最长的BRT站台,长达260米。2018年,广州市的公共汽车营运路线共有1,251条,总里程达2.3万公里,市区的公交线网密度超3.9公里/平方公里;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519.4公里,公交车辆1.5万辆;2019年7月,广州市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达627万人次。 广州市区的出租车和公共汽车在早期主要使用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作燃料,后期陆续更换为油电、气电混合动力甚至是纯电动的车辆。其中公共汽车在2017年开始大规模投放纯电动公共汽车,随后所有投放或更换的公交车均为纯电动汽车。2018年广州中心六区的纯电动巴士已达1.1万辆,基本实现了公交电动化,电动公交车投入规模居全球第二。 航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于白云区与花都区交界,2004年8月5日正式投入运营,是中国大陆第三繁忙的机场,粤港澳大湾区第二繁忙的机场和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亦为中国大陆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之一。该机场取代原先位于市中心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航空需求的旧机场。机场现有两座航站楼和三条飞机跑道,成为中国国内第三个拥有三跑道的民航机场,比邻近的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预计的2023年落成早8年。广州白云机场是中国南方航空、海南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九元航空、龙浩航空等航空公司的樞紐機場,聯邦快遞的亚太转运中心亦设在机场内。2019年,白云机场航线网络已覆盖全球230多个通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94个,已有超过80家中外航空公司在此运营;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338.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92万吨,年起降量达49.1万架次。 铁道运输 广州是中国大陆四大铁路枢纽之一,主要车站有广州站、广州南站和廣州東站。另外还有广州北站、庆盛站等车站。广州站是京广铁路(北京-广州)、廣深鐵路(广州-深圳)、广茂铁路(广州-茂名)和广梅汕铁路的终点站,而广州南站是京广高速铁路(广州-北京)、廣深港高速鐵路、广珠城际铁路(广州-珠海)、南广铁路和贵广客运专线的始发站。广九直通车从广州东站开出,直达香港紅磡站,总长度约182公里,车程在两小时内。2009年末,武广客运专线投入运营,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小时。2011年1月7日,广珠城际铁路投入运营,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小时。2019年12月,穗深城际铁路正式开通。2020年11月30日,廣清城際一期、新白廣城際鐵路一期投入運營。由广州南站乘坐高速铁路至深圳北站至少需35分钟起,至香港西九龍站至少需要47分钟,至上海虹桥站至少需要6小时50分钟,至北京西站至少需要7小时38分。 航运 广州港位处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漢武帝征服南越後,即派使者沿百越人所開航路,拓展了橫越孟加拉灣到斯里蘭卡的航線,標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開端並成為始發港,延至現代,也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广州港主要由黄埔港和南沙港两大港区组成,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18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91万标箱,居国内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五位。马士基、达飞、地中海、中远海运等全球前21名班轮巨头均进驻广州港。 除去需提前預約的「如約」航線,在市区运营的廣州水上巴士共有9条航线,作為市民过江重要方式及廣州市公共運輸的補充力量。除此之外,珠江上还有各类渡轮线路,用于近江居民直接渡江;其中南沙码头和莲花山码头间每天都有高速雙體船往返,亦有往返香港的客、货轮。 经济 广州自古已是华南地区著名的商埠,拥有2000多年的开放贸易历史。1970年代末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广州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国务院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广州是中國大陸首个进入“发达”状态的城市。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604.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也是首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省会城市。2012年9月,南沙区廣州南沙新區獲批,成為第六個國家級開放開發新區。2021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232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GDP达15万元。GDP总量为中国第4,人均GDP水平与葡萄牙相当,购买力平价水准已和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相当。 农业 广州市內雨水充潤、土地肥沃,市区曾经有非常广大的农业用地。两千年前就已经有水稻种植的记载。宋代的广州擁有中国較大的米市,蔬菜、水果、糖蔗、花卉也享有盛名。由于曾长久作为中國主要港口,广州引进多种优良作物品种。二十世纪上半叶,交通发展造成外地农产品入侵以及战争的影响下,广州农业增长缓滞。1950年代初中期农业产量大幅增长,但后期的“大跃进”以及其后的文革严重打击农业生产。改革开放后,随着广州发展为大城市,逐渐形成为城市服务的城郊农业格局,政府的方针为服务城市,富农利民,鼓励出口创汇。具体措施为降低产粮比例,增加蔬果蛋奶等农副产品比例,致力发展林牧渔业。广州农业产值大幅增长,在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7.61亿元;但随着第二第三产业飞速增长,农业所占的经济比重在逐渐下降:1978年广州市农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67%,1990年下降至8.05%,2010年仅为1.78%。 城市發展和工业化进程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農耕用地迅速萎縮。清光绪五年(1879年)广州府登记在册的田地山塘总面积为1062.32万亩;1978年广州的耕地面积为374.22万亩,到2020年减至只有131.75万亩。目前,廣州種植農産品的地方主要在白云、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和增城。1990年农业人口有250.46万人,2014年为76.13万人。广州著名的農業特產有泮塘五秀(蓮藕、馬蹄、菱角、茭筍、茨菇),以及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蘿為首的四大嶺南佳果等各類熱帶生果。 工业 古代廣州的手工业非常發達,船舶业、冶铸和五金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中成药业、陶瓷业、美工等都享誉全国。广州清初所产棉花,以轻暖出名,于广州十三行之财富积累也有助推。由于本埠棉布价廉物美于英国布,出口甚多。巨大利益驱使棉花来料加工迅速兴起。广州纺织业带之形成,带动相关行业的兴盛 。1870年代起,清廷展开洋务运动,广州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清朝末期,广州附近已经集中大量各种輕工業工厂。民國開始,廣州輕工業快速發展,對外貿易大幅增长,使廣州成為當時中國較為發達的城市。1929年至1936年,陈济棠主粤时建立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对广东经济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国有化。1950年代及1960年代时,工业有所恢复,但文化大革命再次严重冲击广州工业生产,工业发展减慢。但其间仍在政府扶持下建立重工業体系。1975年后,政治局面好转,政府大力扶持日用品为主的轻工业,广州工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1980年代后期,广州市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工业产值比重下降。 1990年代起乃至2000年以后,广州市政府力图改变产业构成,加大扶植重工業;汽车、石化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已成为21世纪初广州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为广州市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支撑了广州市的主要GDP占比和财政收入。在该产业方面,相继成功吸引日本三间主要汽车制造企业投资设立工厂,令广州在数年间成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在2017年,广州市汽车产量达310.8万辆,产量居全国第一;江南地区最大的广州市陈田汽配市场位於市郊,广州同时亦是国内出产日本汽车最多的城市。广州主要的石化企业有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广州珠江化工集团和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广州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四位,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全年产值2,643亿元。 广州在近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城市之一。早在1991年3月,广州就成立了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的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推动的中新廣州知識城奠基,将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现已引进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冷泉港實驗室等研发项目和机构。2011年,广州国际生物岛(官洲岛)正式开放,定位为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推动广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截至2016年有132家企业签约落户。2017年3月,广州宣布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从三大支柱产业到“IAB“计划的升级。2018年,广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总数从2015年的1,919家增加至2018年的1.1万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商业 六朝时期的广州对外贸易已相当兴旺,外国海商“久停广州,往来求利”。隋唐时期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到顶峰,外国人数量一度达到全城人口的30%以上,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经过元朝的短暂沉寂后,明清两朝广州再次崛起,在清朝一口通商政策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口岸,成为具垄断地位的全国商业中心。上海开埠后,随着全国逐渐开放,广州逐渐失去对外贸易中心地位,但仍然是全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 在韓戰後中华人民共和国被世界多國实行經濟封鎖及货物禁運的情况下,广州在1957年4月成功举办首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拓展與東南亞貿易並爭取有關商人的支持,成为新中国通向世界大门的窗口;此后每年均举办春、秋两届,2007年开始更增加进口展区并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现时每届展会均吸引来自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0万客商,是共和國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成功的国际展会。截至2022年第130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约1.5万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900万人。隨着琶洲展館四期即將落成,展會能力将躍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後的广州百货业蓬勃发展,1980年代起友谊商店专门为港澳及外宾销售电器等入口商品,西湖路灯光夜市则是平民的热门去处。而地处沿江西路江边的南方大厦就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百货商店,更创立中國大陸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和华夏百货形成人民南商圈,是上下九传统西部商圈的延伸,後者在1995年成立步行街。位于北京路的新大新公司和广州百货大厦业务亦蒸蒸日上,马路後来也辟为步行街。超级市场萬客隆及吉之島1996年在广州开设中國大陸第一家分店,随后香港7-Eleven、百佳超級市場、OK便利店等广州人熟悉的超市及便利店品牌陆续进入广州。因受交通压力及天河新区发展影响,90年代尾的人民南商圈开始衰落,成为电子服装批发集散地,城市商圈向东部新区转移。到21世纪,以天河城、天環廣場、正佳广场、太古汇、万菱汇为代表的天河路商圈,成为广州的中心商圈。 政治 从古至今,广州基本上是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秦末为南越国都城,汉朝征服南越国后立番禺为南海郡治。汉末郡治迁至龙湾与古坝之间(今番禺沙湾附近)。三国时,吴国迁郡治回番禺,后又设为交州治所。交广分治后为广州治所。晋、南北朝沿用南海郡,番禺为郡治。隋文帝废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唐代分全国为十道,其中岭南道治所设在广州。862年,岭南分东、西二道,广州为岭南东道治。五代时期广州为南汉国国都。宋初复设岭南道(后改为广南东路),广州为治所。明朝广州为广州府城,由番禺县、南海县两县分管,亦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驻地。清军占领中原后,南明绍武帝在广州建都,不久南明灭亡,清朝的广州成为广东省会、广州府城及番禺与南海县治。两广总督衙门、广东巡抚衙门、广东布政司、广东按察司都在广州南海縣界內。 清朝末期,广州爆发数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其中最大的为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广东省独立,11月10日成立军政府。12月初,广东临时省议会成立,公布21岁以上广东籍人皆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议会由120名议员组成,通过比例选举制产生。其中女性议员须占10名,开中国妇女参政先河。1913年4月,广东省议会成立,罗晓峰任议长。1918年10月,广州市市政公所成立。1921年2月广州正式设市,成立广州市政厅,孙科任市长。 1917年至1922年间,孙中山以及西南各省的国会代表两次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1925年孙中山逝世,同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7月4日成立广州市市政府,实行市政委员会制,伍朝樞任市政委员会委员长。1929年,广州市实行市长制。 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广州,28日成立广州市军事管理委员会,叶剑英任主席。目前广州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制架构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市政府在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运作,政府驻地越秀区。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亦駐紮該地。 地方首长 社會運動 作为近代革命发源地,广州自民國時期就是中国社会运动的中心,每次全国性社会运动都有广州民众的响应和参与。以广州为中心的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最早有1925年至1926年在广州和香港同时举办的省港大罷工。廣州市民在1989年發起活動,聲援天安門民主運動,数萬人聚集在海珠区主干道集會。6月4日發生六四事件後,廣州爆發大遊行、罷工、罷市,交通癱瘓,持續至6月5日。1999年的全国反美活動,有數十萬群眾、學生在市內游行示威,抗議北约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馆,同時駐廣州美國領事館也受到部分激進示威人士破壞。2005年的全国反日示威,也有數十萬人在主幹道游行,不過廣州封鎖消息,大學和中學也禁止學生游行。 2010年7月逾千市民在地铁江南西站出口聚集举行2010年廣州撐粵語行動请愿活动,为广府文化发出自己的呼声。事后中國大陸傳媒封锁消息,广州亦屏蔽香港电视相关的新闻片段。而8月1日于广州人民公园的撐粵語集会被当局强力阻挠,民众被逼转移路线,当至北京路南段时被大量警察包围,集会人士被押送上大巴带离,在东山体育场等地接受问话。当局将活动定性为“非法集会”,出动大批公安阻止,扣查多名集會人員和记者。 2012年8月,随着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不断发酵,反日游行示威在中国各地爆发,包括广州,但其中一部分演变为恶意破坏事件,包括任意打砸其他市民的日本产汽车等恶劣行为。 由於中國大陸信访制度允许民众直接到上级政府部门表达诉求,广东省人民政府在东风中路的正门就经常有本省不同地方的请願人士到来希望得到省政府帮助。2014年初较为重大的请願群体,有禽流感期间因强行关停街市而蒙受损失的省内家禽业者,还有反对石化项目在茂名落地的在穗茂名青年。 市政工程 创卫及创文 广州市自1990年开始参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简称“创卫”),于2008年成功取得该“称号”。1998年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简称“创文”),2011年成功。“创卫”期间,广州市区的卫生情况有显著改善,如清理城区卫生死角、城中村、污水处理和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相关负责官员称“创卫”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文”是“民心工程”。本地传媒《南方都市报》就曾質疑及批評此類工程花費巨额公共财政,屬形式主义和行為扰民等;两项工程历年来共花费的公共财政数以十亿计,难以细算。 亚运相關工程 位于广州新城的亚运村主体工程于2008年5月全面动工、2010年8月建成,总用地达到110.9公顷,总投资超过41亿元。在广州亚运来临之际,广州市政府于2010年之前完成大量城市规划工程,当中包括主干道“四位一体”综合整治、老城区迎亚运环境整治、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场馆周边和重点区域整治和迎亚运绿化改造专项等,完成多条道路升级改造,并为大部分临街骑楼及历史建筑翻新及居民楼房顶店铺门面整饰,体现城市特色。但这些亚运工程亦引起不少争议。这期间有多条完好的马路被翻新,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就曾质疑越华路在半年里开挖六次、换了五次地砖。除此之外,临街骑楼与历史建筑时破坏原本但历史与艺术感;而临街几千座大厦公寓统一装修时,不少-{zh-cn:窃贼; | 广州有确切气象纪录的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0.0℃(1957年2月11日和1999年12月23日),也有-5.0℃的非正式记录(1893年1月18日),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39.1℃(2004年7月1日),也有39.2℃的非正式记录(2014年8月1日)。最多高温日数为65日(2014年),最少高温日数为0日(1975年)。全年中,3月气温回升,多出现回南天,4至6月为雨季,受冷暖空气交汇及季风槽影响,多暴雨,7至9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高温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为晴朗干燥的秋季,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 水文 广州市位于西江、东江和北江的下游,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广阔。全市河流属珠江水系,包括珠江三角洲和北江两个二级水系,主要归属珠江三角洲水系。其中东北部以山区河流为主,主要河流有流经从化区、花都区和白云区的流溪河,流经增城区的增江、东江北干流及白坭河等;南部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主要为西、北、东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交织成的河网。河网区主要水道总长度416公里,其中前、后航道纵贯广州市城区。珠江入海有八大口门,其中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口门在广州市境内,其河川径流分别注入伶仃洋。珠江口海岸线522公里,浅海水域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 广州市的湖泊主要为人工湖,境内水库及各类蓄水工程1322宗,总库容11.1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即流溪河水库,总库容为3.8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5座,总库容为4.12亿立方米。市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陆续修建的人工湖泊有20多个,兼有调洪与观光游览功能;其中东山湖、麓湖、流花湖、荔湾湖、白云湖等5湖总面积5.7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6平方公里。廣州城內由五代時開鑿六脈渠,貫通城內外河道密布,在晚清后城市逐步拆城墙、开马路一系列工程下,老城内河涌也就逐渐湮没,在2010亞運後如東濠涌等獲當局重新開發作為休憩觀光地。 生物 广州市生物种类繁多。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基本是次生林和人工林,天然林已极少。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多,增城丝苗米是广州市首个获得地理标志的保护品种。果树以热带、亚热带品种为主,是荔枝、龙眼、黄皮、乌榄、橄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广州市的陆地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北部边界天堂顶,包括蟒蛇、穿山甲和苍鹰等,水生野生动物主要有中华白海豚、花鳗鲡、中华鲟等。 行政区划 广州市现辖11个市辖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 现时的广州市区主要位于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与天河区,历史上的广州城区面积一直在扩张;由建城伊始的越秀区、东山区,直至清代的西关,民国时候的河南(今海珠区西北方一带),以至20世纪末的白云、芳村、天河与21世纪开始的番禺区、萝岗区。2005年調整行政區劃後,未来广州市区或将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南部(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番禺区(沙湾水道以北)、萝岗区(不包括中新廣州知识城和九龙镇)的城市延伸地区,面积约1310平方公里。 广州市在2005年5月调整行政区划,撤销东山、芳村两区,东山区并入越秀区;芳村区并入荔湾区。同时新设立南沙区、萝岗两区。南沙区由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加上原番禺區的部份村落組成;萝岗区则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上原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和增城市的部分组成。新区机构在同年9月末正式挂牌。至此,东山区和芳村区已不复存在,但部分地名、机构名称则继续保留。此次调整也引起广泛争议,不少人担心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称呼逐渐被人淡忘。 2005年区划调整前的原市区设置如下: 4个老城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东山区,當地居民稱為市中心,越秀区和东山区则是傳統省城; 4个市中心扩展城区,包括芳村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 2个卫星城区,包括番禺区、花都区; 2个郊区县级市,包括增城市、从化市。 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萝岗区和原黃埔區,建立新黄埔区;从化、增城撤市设区。这亦代表着广州辖下已没有县和县级市。 6个中心城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 5个外围区包括番禺区、南沙区、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 交通 广州交通发达,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中,以人民路高架、东濠涌高架为代表的高架桥;广园快速路、华南快速路为代表的快速路与内环路、外环路(广州环城高速)、二环高速(广州绕城高速)为代表的环状路共同对广州的道路交通起到重要作用。高速公路由于私家车太多、道路通行能力低等原因,交通挤塞成为广州市內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公共交通方面,广州市內已有地鐵、快速公交、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有轨电车等各種運輸方式。2007年1月,广州市政府全面禁止在市区内驾驶摩托车。但在2021年11月,广州市启动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允许市民骑行电动自行车。广州长途汽车直达香港,繁忙的长途汽车每年会从城市中的不同载客点(主要为酒店)接载旅客至香港。 廣州也是中國最重要的鐵路與航空樞紐城市之一,旅客能乘坐火車或飛機到達中國國內各大主要城市,而來往廣州和國外的國際航線更遍布世界各地。根据《福布斯》2014年的客货运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榜单,广州客运、货运指数均排名全国第一。 城市轨道交通 1997年,广州开通地铁1号线,是继北京、天津和上海之后第四个拥有地下铁道系统的中国大陆城市。截至2022年6月,广州地铁共有16条营运路线,运营里程为621千米,位于中国内地第三名。广州地铁现时已经成为广州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2021年全年累计客流超过28亿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61%。为更好地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广州市仍在大规模扩建地铁。截至2022年6月,广州在建地铁线路达到10条,合计201.9公里。 而广州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海珠有轨电车已在2014年12月31日开通试运营,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也在2020年12月开通运营。未来广州市将会有多条有轨电车线路覆盖各区。 路面公共交通 广州的士(出租車)在1978年开启“扬手即停”的经营模式,结束了“路上空驶的士不载人”的局面,而广州巴士(公共汽車)也在1993年率先实施无人售票,这些创新的举措迅速地在全中国大陆推行开来。 2010年引进的广州快速公交运输系统属世界第二大快速公交系统,曾被评为BRT的金牌标准。其日常载客量可达100万人次,高峰时期每小时单向客流高达26,900人次,仅次于波哥大的快速交通系统,平均每10秒钟就有一辆巴士,每个站平均每小时进站公交达到350辆。师大暨大站包括桥梁在内的站台是世界最长的BRT站台,长达260米。2018年,广州市的公共汽车营运路线共有1,251条,总里程达2.3万公里,市区的公交线网密度超3.9公里/平方公里;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519.4公里,公交车辆1.5万辆;2019年7月,广州市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达627万人次。 广州市区的出租车和公共汽车在早期主要使用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作燃料,后期陆续更换为油电、气电混合动力甚至是纯电动的车辆。其中公共汽车在2017年开始大规模投放纯电动公共汽车,随后所有投放或更换的公交车均为纯电动汽车。2018年广州中心六区的纯电动巴士已达1.1万辆,基本实现了公交电动化,电动公交车投入规模居全球第二。 航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于白云区与花都区交界,2004年8月5日正式投入运营,是中国大陆第三繁忙的机场,粤港澳大湾区第二繁忙的机场和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亦为中国大陆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之一。该机场取代原先位于市中心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航空需求的旧机场。机场现有两座航站楼和三条飞机跑道,成为中国国内第三个拥有三跑道的民航机场,比邻近的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预计的2023年落成早8年。广州白云机场是中国南方航空、海南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九元航空、龙浩航空等航空公司的樞紐機場,聯邦快遞的亚太转运中心亦设在机场内。2019年,白云机场航线网络已覆盖全球230多个通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94个,已有超过80家中外航空公司在此运营;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338.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92万吨,年起降量达49.1万架次。 铁道运输 广州是中国大陆四大铁路枢纽之一,主要车站有广州站、广州南站和廣州東站。另外还有广州北站、庆盛站等车站。广州站是京广铁路(北京-广州)、廣深鐵路(广州-深圳)、广茂铁路(广州-茂名)和广梅汕铁路的终点站,而广州南站是京广高速铁路(广州-北京)、廣深港高速鐵路、广珠城际铁路(广州-珠海)、南广铁路和贵广客运专线的始发站。广九直通车从广州东站开出,直达香港紅磡站,总长度约182公里,车程在两小时内。2009年末,武广客运专线投入运营,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小时。2011年1月7日,广珠城际铁路投入运营,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小时。2019年12月,穗深城际铁路正式开通。2020年11月30日,廣清城際一期、新白廣城際鐵路一期投入運營。由广州南站乘坐高速铁路至深圳北站至少需35分钟起,至香港西九龍站至少需要47分钟,至上海虹桥站至少需要6小时50分钟,至北京西站至少需要7小时38分。 航运 广州港位处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漢武帝征服南越後,即派使者沿百越人所開航路,拓展了橫越孟加拉灣到斯里蘭卡的航線,標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開端並成為始發港,延至現代,也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广州港主要由黄埔港和南沙港两大港区组成,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18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91万标箱,居国内港口第四位、全球港口第五位。马士基、达飞、地中海、中远海运等全球前21名班轮巨头均进驻广州港。 除去需提前預約的「如約」航線,在市区运营的廣州水上巴士共有9条航线,作為市民过江重要方式及廣州市公共運輸的補充力量。除此之外,珠江上还有各类渡轮线路,用于近江居民直接渡江;其中南沙码头和莲花山码头间每天都有高速雙體船往返,亦有往返香港的客、货轮。 经济 广州自古已是华南地区著名的商埠,拥有2000多年的开放贸易历史。1970年代末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广州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国务院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广州是中國大陸首个进入“发达”状态的城市。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604.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也是首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省会城市。2012年9月,南沙区廣州南沙新區獲批,成為第六個國家級開放開發新區。2021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232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GDP达15万元。GDP总量为中国第4,人均GDP水平与葡萄牙相当,购买力平价水准已和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相当。 农业 广州市內雨水充潤、土地肥沃,市区曾经有非常广大的农业用地。两千年前就已经有水稻种植的记载。宋代的广州擁有中国較大的米市,蔬菜、水果、糖蔗、花卉也享有盛名。由于曾长久作为中國主要港口,广州引进多种优良作物品种。二十世纪上半叶,交通发展造成外地农产品入侵以及战争的影响下,广州农业增长缓滞。1950年代初中期农业产量大幅增长,但后期的“大跃进”以及其后的文革严重打击农业生产。改革开放后,随着广州发展为大城市,逐渐形成为城市服务的城郊农业格局,政府的方针为服务城市,富农利民,鼓励出口创汇。具体措施为降低产粮比例,增加蔬果蛋奶等农副产品比例,致力发展林牧渔业。广州农业产值大幅增长,在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7.61亿元;但随着第二第三产业飞速增长,农业所占的经济比重在逐渐下降:1978年广州市农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67%,1990年下降至8.05%,2010年仅为1.78%。 城市發展和工业化进程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農耕用地迅速萎縮。清光绪五年(1879年)广州府登记在册的田地山塘总面积为1062.32万亩;1978年广州的耕地面积为374.22万亩,到2020年减至只有131.75万亩。目前,廣州種植農産品的地方主要在白云、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和增城。1990年农业人口有250.46万人,2014年为76.13万人。广州著名的農業特產有泮塘五秀(蓮藕、馬蹄、菱角、茭筍、茨菇),以及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蘿為首的四大嶺南佳果等各類熱帶生果。 工业 古代廣州的手工业非常發達,船舶业、冶铸和五金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中成药业、陶瓷业、美工等都享誉全国。广州清初所产棉花,以轻暖出名,于广州十三行之财富积累也有助推。由于本埠棉布价廉物美于英国布,出口甚多。巨大利益驱使棉花来料加工迅速兴起。广州纺织业带之形成,带动相关行业的兴盛 。1870年代起,清廷展开洋务运动,广州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清朝末期,广州附近已经集中大量各种輕工業工厂。民國開始,廣州輕工業快速發展,對外貿易大幅增长,使廣州成為當時中國較為發達的城市。1929年至1936年,陈济棠主粤时建立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对广东经济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国有化。1950年代及1960年代时,工业有所恢复,但文化大革命再次严重冲击广州工业生产,工业发展减慢。但其间仍在政府扶持下建立重工業体系。1975年后,政治局面好转,政府大力扶持日用品为主的轻工业,广州工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1980年代后期,广州市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工业产值比重下降。 1990年代起乃至2000年以后,广州市政府力图改变产业构成,加大扶植重工業;汽车、石化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已成为21世纪初广州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为广州市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支撑了广州市的主要GDP占比和财政收入。在该产业方面,相继成功吸引日本三间主要汽车制造企业投资设立工厂,令广州在数年间成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在2017年,广州市汽车产量达310.8万辆,产量居全国第一;江南地区最大的广州市陈田汽配市场位於市郊,广州同时亦是国内出产日本汽车最多的城市。广州主要的石化企业有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广州珠江化工集团和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广州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四位,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全年产值2,643亿元。 广州在近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城市之一。早在1991年3月,广州就成立了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的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推动的中新廣州知識城奠基,将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现已引进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冷泉港實驗室等研发项目和机构。2011年,广州国际生物岛(官洲岛)正式开放,定位为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推动广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截至2016年有132家企业签约落户。2017年3月,广州宣布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从三大支柱产业到“IAB“计划的升级。2018年,广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总数从2015年的1,919家增加至2018年的1.1万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商业 六朝时期的广州对外贸易已相当兴旺,外国海商“久停广州,往来求利”。隋唐时期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到顶峰,外国人数量一度达到全城人口的30%以上,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经过元朝的短暂沉寂后,明清两朝广州再次崛起,在清朝一口通商政策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口岸,成为具垄断地位的全国商业中心。上海开埠后,随着全国逐渐开放,广州逐渐失去对外贸易中心地位,但仍然是全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 在韓戰後中华人民共和国被世界多國实行經濟封鎖及货物禁運的情况下,广州在1957年4月成功举办首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拓展與東南亞貿易並爭取有關商人的支持,成为新中国通向世界大门的窗口;此后每年均举办春、秋两届,2007年开始更增加进口展区并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现时每届展会均吸引来自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0万客商,是共和國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成功的国际展会。截至2022年第130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约1.5万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900万人。隨着琶洲展館四期即將落成,展會能力将躍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後的广州百货业蓬勃发展,1980年代起友谊商店专门为港澳及外宾销售电器等入口商品,西湖路灯光夜市则是平民的热门去处。而地处沿江西路江边的南方大厦就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百货商店,更创立中國大陸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和华夏百货形成人民南商圈,是上下九传统西部商圈的延伸,後者在1995年成立步行街。位于北京路的新大新公司和广州百货大厦业务亦蒸蒸日上,马路後来也辟为步行街。超级市场萬客隆及吉之島1996年在广州开设中國大陸第一家分店,随后香港7-Eleven、百佳超級市場、OK便利店等广州人熟悉的超市及便利店品牌陆续进入广州。因受交通压力及天河新区发展影响,90年代尾的人民南商圈开始衰落,成为电子服装批发集散地,城市商圈向东部新区转移。到21世纪,以天河城、天環廣場、正佳广场、太古汇、万菱汇为代表的天河路商圈,成为广州的中心商圈。 政治 从古至今,广州基本上是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秦末为南越国都城,汉朝征服南越国后立番禺为南海郡治。汉末郡治迁至龙湾与古坝之间(今番禺沙湾附近)。三国时,吴国迁郡治回番禺,后又设为交州治所。交广分治后为广州治所。晋、南北朝沿用南海郡,番禺为郡治。隋文帝废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唐代分全国为十道,其中岭南道治所设在广州。862年,岭南分东、西二道,广州为岭南东道治。五代时期广州为南汉国国都。宋初复设岭南道(后改为广南东路),广州为治所。明朝广州为广州府城,由番禺县、南海县两县分管,亦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驻地。清军占领中原后,南明绍武帝在广州建都,不久南明灭亡,清朝的广州成为广东省会、广州府城及番禺与南海县治。两广总督衙门、广东巡抚衙门、广东布政司、广东按察司都在广州南海縣界內。 清朝末期,广州爆发数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其中最大的为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广东省独立,11月10日成立军政府。12月初,广东临时省议会成立,公布21岁以上广东籍人皆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议会由120名议员组成,通过比例选举制产生。其中女性议员须占10名,开中国妇女参政先河。1913年4月,广东省议会成立,罗晓峰任议长。1918年10月,广州市市政公所成立。1921年2月广州正式设市,成立广州市政厅,孙科任市长。 1917年至1922年间,孙中山以及西南各省的国会代表两次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1925年孙中山逝世,同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7月4日成立广州市市政府,实行市政委员会制,伍朝樞任市政委员会委员长。1929年,广州市实行市长制。 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广州,28日成立广州市军事管理委员会,叶剑英任主席。目前广州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制架构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市政府在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运作,政府驻地越秀区。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亦駐紮該地。 地方首长 社會運動 作为近代革命发源地,广州自民國時期就是中国社会运动的中心,每次全国性社会运动都有广州民众的响应和参与。以广州为中心的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最早有1925年至1926年在广州和香港同时举办的省港大罷工。廣州市民在1989年發起活動,聲援天安門民主運動,数萬人聚集在海珠区主干道集會。6月4日發生六四事件後,廣州爆發大遊行、罷工、罷市,交通癱瘓,持續至6月5日。1999年的全国反美活動,有數十萬群眾、學生在市內游行示威,抗議北约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馆,同時駐廣州美國領事館也受到部分激進示威人士破壞。2005年的全国反日示威,也有數十萬人在主幹道游行,不過廣州封鎖消息,大學和中學也禁止學生游行。 2010年7月逾千市民在地铁江南西站出口聚集举行2010年廣州撐粵語行動请愿活动,为广府文化发出自己的呼声。事后中國大陸傳媒封锁消息,广州亦屏蔽香港电视相关的新闻片段。而8月1日于广州人民公园的撐粵語集会被当局强力阻挠,民众被逼转移路线,当至北京路南段时被大量警察包围,集会人士被押送上大巴带离,在东山体育场等地接受问话。当局将活动定性为“非法集会”,出动大批公安阻止,扣查多名集會人員和记者。 2012年8月,随着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不断发酵,反日游行示威在中国各地爆发,包括广州,但其中一部分演变为恶意破坏事件,包括任意打砸其他市民的日本产汽车等恶劣行为。 由於中國大陸信访制度允许民众直接到上级政府部门表达诉求,广东省人民政府在东风中路的正门就经常有本省不同地方的请願人士到来希望得到省政府帮助。2014年初较为重大的请願群体,有禽流感期间因强行关停街市而蒙受损失的省内家禽业者,还有反对石化项目在茂名落地的在穗茂名青年。 市政工程 创卫及创文 广州市自1990年开始参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简称“创卫”),于2008年成功取得该“称号”。1998年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简称“创文”),2011年成功。“创卫”期间,广州市区的卫生情况有显著改善,如清理城区卫生死角、城中村、污水处理和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相关负责官员称“创卫”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文”是“民心工程”。本地传媒《南方都市报》就曾質疑及批評此類工程花費巨额公共财政,屬形式主义和行為扰民等;两项工程历年来共花费的公共财政数以十亿计,难以细算。 亚运相關工程 位于广州新城的亚运村主体工程于2008年5月全面动工、2010年8月建成,总用地达到110.9公顷,总投资超过41亿元。在广州亚运来临之际,广州市政府于2010年之前完成大量城市规划工程,当中包括主干道“四位一体”综合整治、老城区迎亚运环境整治、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场馆周边和重点区域整治和迎亚运绿化改造专项等,完成多条道路升级改造,并为大部分临街骑楼及历史建筑翻新及居民楼房顶店铺门面整饰,体现城市特色。但这些亚运工程亦引起不少争议。这期间有多条完好的马路被翻新,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就曾质疑越华路在半年里开挖六次、换了五次地砖。除此之外,临街骑楼与历史建筑时破坏原本但历史与艺术感;而临街几千座大厦公寓统一装修时,不少-{zh-cn:窃贼; zh-hk:賊人;}--{zh-hans:通过; zh-hant:透過;}-腳手架进入上百户居民家-{zh-cn:盗窃; zh-tw:盜竊; zh-hk:爆竊;}-;工程完毕後不久又爆出工程使用劣质材料等事件,亦为不少市民所诟病。 微改造 2016年,广州市印发实施《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提出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随后,市政府开始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首先改造的,是198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及位于广州城区核心的229个老旧小区。。广州市对基础设施、市政设施、街道外立面及公共环境实行改造,提升街区的品质。有的社区将闲置工地改造为小广场、小公园。有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成立了“微改造建设委员会”,经由设计师出方案,居民提出意见,设计师加以修改,最终形成微改造定制方案。有的街区成立了“共同缔造工作坊”,由居民、高校专家、艺术家和设计团队组成。截至2021年8月底,广州市的521个项目(667个小区)已完成改造。不过,有些微改造存在缺乏后续维护,设计不实用的问题。 社会 人口 2021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881.06万人,城镇化率为86.46%。年末户籍人口1011.53万人,城镇化率为80.81%,市区常住人口1112.6万人,外来人口占总数46.2%。广州是中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人口多数集中在旧城区,中心四区(越秀、荔湾、天河、海珠)平均常住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9456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越秀区则达到每平方公里31,036人,为人口密度最低的从化区的80倍以上。 广州市的年出生率自2001年来一直在9.6‰以下,自然增长率在4.3‰以下。市民预期寿命81.34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亦日益突出。截止2018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69.2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8.25%,其中旧城区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已超过25%;而2020年老年人口已超过200万。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广州市民男性较女性为多,2010年末男女性别比为109.46,男性比女性多出573,694人。其中,0至14岁年龄段性别比例失调现象严重,达到115.62,预示未来广州性别比例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广州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常住人口的98.3%左右,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1.29万人,分属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有壮、土家、苗、瑶、回、满、侗、蒙古、布依族等9个民族。广州市高速發展的經濟與高就業機會吸引大量外地人口前來,在2018年外地人口就达到全市人口50%,如何妥善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是市政府的艱巨任務。 外地人口 廣州市作為大城市,有大量外地人士湧入廣州工作,但「本地人」与「外地人」存在部分矛盾,同時亦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2014年,广东省政府出台文件,明确要求控制广州、深圳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 2018年统计数据表明,广州户籍人口为912万人,而广州登记在册流动人口967.3万人,广州流动人口已经反超户籍人口。青壮年占绝大部分,20-50岁占85%,大专以上学历占12%。其中白云区、番禺区、天河区的流动人口超过百万。番禺区登记在册流动人士就有111.7万人,流动人士户籍地涉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性别比例看,男性稍多,占总数53.5%。2019年农民工占广州流动人口比例达到70%,大部分是男农民工。 外籍人口 广州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作為對外貿易的窗口,再加上靠近香港和澳门的原因,来自北美、日韩、欧洲、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外籍人士众多。而在这其中又是以非洲裔黑人居多,因此廣州被獲譽为第三世界的“首都”。其主要聚居于環市東路、淘金坑、建设新村一带以及天河区以天河北路为中心一带大厦外企办事处;番禺区里的某些楼盘,如祈福新村、丽江花园等亦有较多外国人。 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2019年统计显示,在广州登记居住的外籍人士为8.3万人,其中临时居住的2.3万人,常住半年以上的为6万人,日韩、欧美国家人员占大多数,有13,000多名登記的是来自非洲的外籍人士;约1万人来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虽无大规模定居,但常出现于小北-登峰一带的商业区貿易;棠景街也有较多韩国人。2019年,出入广州口岸外国人290余万人次,其中有35万人次来自非洲国家,大部分为同一人反复出入境,多数是由于签证允许逗留时间较短或商务需求,而非移民。近年來廣州的治安問題時有涉及到廣州黑人,引起廣州民間的不滿。而针对于因大量外籍人士入境广州所造成的“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问题,广州公安机关内部建立了四支执法服务队伍来處理此事;2008年起,广州于居住超过200名外国人的社区建立“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站”,以应对“三非”外国人问题。 语言 长久以来,广州绝大部分地方通行的语言主要为广州话,基本上属于粤语广府片。廣州城主要有西關和東山口音,而建置屬於外郊的從化、花縣、番禺等的粵語也各具特點。因此广州也就形成以粵語为载体的包括粵劇、粵曲、南音、咸水歌等在内的“粤语文化”。廣州話中除粵語中所含的詞語之外,還吸收不少潮州話及客家話的詞語,例如「口渴」讀成「口涸」。广州由于历史原因,大量词汇亦受到英语影响。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部分人口及白云区小部分人口通行客家话,白云区亦有个别居民点讲潮汕话。 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大量市外及广东省外的人口急剧涌入。因省、市籍族群不同,所操语言種類眾多,以及年輕人長期受普通話作教學媒介及推广普通話之影響,目前广州在语言交流上整體上粵語和普通话為主;因此在许多大型公众场合,普通话为主导语言。有部分场合会加上粤语或英语广播,而族群内部仍多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部分外来人口为融合当地文化会以粤语与当地人交流。虽然21世纪初以来配合行政手段的人口結構和語言環境變化,使普通話逐漸衝擊粵語的強勢地位,但受到本土文化以及香港地緣的支撐、以及廣州民间近年来发起检讨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以着手保护粤语,使粵語在当地仍有一定的地位。2016年起廣州一帶出現多個粵語網絡及综艺節目和網絡歌手,使粤语的关注度再度提高。 教育 廣州教育歷史始於西漢末年。三國時期,騎都尉虞翻曾在番禺虞苑辦學。宋朝設有番山書院。清朝時,設有府學宮,為廣州最高學府,另設有縣學宮番禺學宮與南海學宮。除此之外,民間自行籌辦義學與社學。清末年間,力圖改革風氣日盛,洋務派於同治三年在廣州開設同文館,以培養翻譯人才,大量教會學校也在此時成立,並在後來成立港澳分校,分別是培正、培道、培英、協和、真光。康有為在光緒年間開辦萬木草堂,以教授新學。當時書院林立,著名的有粵秀書院、、圣心书院、羊城書院、学海堂、菊坡精舍、應元書院、廣雅書院等。 广州是中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早在1866年,广州就有了中国的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博济医学堂;在1888年也有了格致书院,后成为民国时期13所中国基督教大学之一的岭南大学。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立了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和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分别培育国家建设、国民革命专门之政治和军事人才,对中华民国历史具有深远影响,享有“文校中大,武校黄埔”的美誉。除此之外,勷勤大学、光华医学院、广东国民大学、广东工业专门学校等院校在民国时期亦有着重大影响力。 |
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二十四史” 清同治光绪间五省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 中華民國商務印書館印張元濟輯《百衲本二十四史》 民國45-46年二十五史編刊館印行《仁壽本二十五史》(1961年國防研究院出版修訂本《清史》,1971年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補入出版,改稱「仁壽本二十六史」) 民國56年臺灣商務印書館王雲五重印《百衲本二十四史》(16开 精装) 民國65年臺灣商務印書館王雲五補校《百衲本二十四史》(大32开 平装) 民國99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增大开本、放大字体重印王雲五補校《百衲本二十四史》(精装。出版说明为18开,但对于32开而言,开本的增大主要在宽度上而不是在长度上) 中华书局排印《點校本二十四史》 参见 中国历史 正史 野史 人物列表 史記人物列表 汉书人物列表 后汉书人物列表 三国志人物列表 晋书人物列表 宋书人物列表 南齐书人物列表 梁书人物列表 陈书人物列表 魏书人物列表 北齐书人物列表 周书人物列表 | 「正史」一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當乾隆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由「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學術界則一般奉《清史稿》為「二十五史」之一而摒除《新元史》,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成「二十六史」。 歷史發展 「二十四史」的概念形成 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范曄《后汉书》問世,唐代以後遂漸取代《東觀漢记》,成为“三史”之一。 其後,在《三國志》編成之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 於唐代,記載三国至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十部正史,合稱「十史」。後來出現了「十三史」,即包括「十史」和《史記》、《漢書》、《後漢書》。唐朝時吳武陵有《十三代史駁議》二十卷,宗諫注《十三代史目》十卷。 於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北宋王令著有《王先生十七史蒙求》,南宋呂祖謙有《十七史詳節》。 於明代,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代顧炎武《日知錄·監本二十一史》說:「宋時止有十七史,今則併宋、遼、金、元四史為二十一史。」 清代雍正年間,《明史》編成,合稱「二十二史」,趙翼《廿二史札記》則是依此命名。其後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在編寫《四庫全書》的時候,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即二十四史。 後續 因《元史》撰寫之內容實為缺漏,且用字離疏,故柯劭忞於民國六年(1917年)召編《新元史》,民国九年(1920年)脫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將趙爾巽等編的《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的總數計算,合稱「二十六史」。 1971年,主持「二十四史」整理工作的顾颉刚在其《整理国史计划书》中说:「钱海岳独竭数十年的精力,编成纪传体的《南明史》百数十卷,足备一代文献。」「如能觅得,应置《明史》之后。」等到钱氏女婿堵仲伟拜访顾颉刚并出示《南明史稿》时,顾氏又作题跋,将此书「次于《明史》之后,《清史稿》之前」,但此計劃並未得到支持,眾人認為應等《二十四史》點校完成後再議此事。 列表 主要版本 南宋紹興十四年四川轉運使井憲孟刊行「眉山七史」(宋、南齊、梁、陳、魏、北齊、周書,現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 明朝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南监本”)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北监本”) 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十七史” 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二十四史” 清同治光绪间五省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 中華民國商務印書館印張元濟輯《百衲本二十四史》 民國45-46年二十五史編刊館印行《仁壽本二十五史》(1961年國防研究院出版修訂本《清史》,1971年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補入出版,改稱「仁壽本二十六史」) 民國56年臺灣商務印書館王雲五重印《百衲本二十四史》(16开 精装) 民國65年臺灣商務印書館王雲五補校《百衲本二十四史》(大32开 平装) |
且比較軟的金屬 ,密度比其他金屬小。鹼土金屬在化合物中是以+2的氧化態存在。鹼土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變為陽離子時,最外層一般是8個電子,但铍離子最外層只有2個電子。 碱土金属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制成许多合金,如鎂鋁合金等。 鹼土金屬對水的溶解度低,且都是活泼金属、強電離,但仍不如鹼金屬般活潑。 在结构上,它们(与氦一起)共同具有一个全充满的s轨道。 也就是说,该完整的轨道包含两个电子,而碱土金属容易失去该两个电子,以氧化态+2 的阳离子出现。 目前,所有已被发现的碱土金属均存在于自然界中,尽管镭仅作為铀和钍衰变链的中間衰變產物在地殼中微量存在。 为了合成出可能是该族下一个成员的120號元素,科学家们嘗試了多次实验,不过目前都以失败告终。 性質 物理性質 鹼土金屬均為銀白色、較軟的固體,具有相對較低的密度、熔點以及沸點。 下表總結了鹼土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原子性質。 化学性质 鈹以外的碱土金屬都能和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氣和鹼性的氢氧化物。鹼土金屬和水的反應較碱金屬與水的反應來的溫和,不像鹼金屬在室溫中就會和水劇烈反應。而鎂和冷水反應缓慢,在热水或水蒸汽才较为剧烈,鈣、鍶、鋇、鐳在常温下可以和冷水剧烈反应。 例子: Ca+2 H2O=Ca(OH)2+H2 碱土金屬可和鹵素(例如:氯)反應,產生離子化合物。不過鈹的鹵化物是共價化合物,不是離子化合物。其中越重的元素就反應得越劇烈。 碱土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生氧化物,以下為鹼土金屬還原氧氣(O2)的方程式: 镁还能形成氮化物(氮化镁),钡和氧气加热下反应除了得到氧化钡,还能得到过氧化钡(过氧化钡可以吸氧、放氧,用来提取大气中的氧气)。 化合物性质 氢化物 碱土金属的离子氢化物是强还原剂,其和水的反应方程式通式为: MgH2 + 2 H2O → Mg(OH)2 | 7 | |- 鹼土金屬是指在元素週期表中同屬第2族(舊稱ⅡA族)的六个金属元素:鈹(Be)、鎂(Mg)、鈣(Ca)、鍶(Sr)、鋇(Ba)、鐳(Ra),其中鐳具有放射性。 鹼土金屬有相似的性质:标准情况下,它们都是銀白色的、闪亮、高反应性 且比較軟的金屬 ,密度比其他金屬小。鹼土金屬在化合物中是以+2的氧化態存在。鹼土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變為陽離子時,最外層一般是8個電子,但铍離子最外層只有2個電子。 碱土金属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制成许多合金,如鎂鋁合金等。 鹼土金屬對水的溶解度低,且都是活泼金属、強電離,但仍不如鹼金屬般活潑。 在结构上,它们(与氦一起)共同具有一个全充满的s轨道。 也就是说,该完整的轨道包含两个电子,而碱土金属容易失去该两个电子,以氧化态+2 的阳离子出现。 目前,所有已被发现的碱土金属均存在于自然界中,尽管镭仅作為铀和钍衰变链的中間衰變產物在地殼中微量存在。 为了合成出可能是该族下一个成员的120號元素,科学家们嘗試了多次实验,不过目前都以失败告终。 性質 物理性質 鹼土金屬均為銀白色、較軟的固體,具有相對較低的密度、熔點以及沸點。 下表總結了鹼土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原子性質。 化学性质 鈹以外的碱土金屬都能和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氣和鹼性的氢氧化物。鹼土金屬和水的反應較碱金屬與水的反應來的溫和,不像鹼金屬在室溫中就會和水劇烈反應。而鎂和冷水反應缓慢,在热水或水蒸汽才较为剧烈,鈣、鍶、鋇、鐳在常温下可以和冷水剧烈反应。 例子: Ca+2 H2O=Ca(OH)2+H2 碱土金屬可和鹵素(例如:氯)反應,產生離子化合物。不過鈹的鹵化物是共價化合物,不是離子化合物。其中越重的元素就反應得越劇烈。 碱土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生氧化物,以下為鹼土金屬還原氧氣(O2)的方程式: 镁还能形成氮化物(氮化镁),钡和氧气加热下反应除了得到氧化钡,还能得到过氧化钡(过氧化钡可以吸氧、放氧,用来提取大气中的氧气)。 化合物性质 氢化物 碱土金属的离子氢化物是强还原剂,其和水的反应方程式通式为: MgH2 + 2 H2O → Mg(OH)2 |
GNU Emacs既可以在文本终端也可以在图形用户界面环境下运行。在类Unix系统上,GNU Emacs使用X-Window产生GUI,或者直接使用“框架”(widget toolkit),例如Motif、LessTif或GTK+等等。Emacs也能够利用OS X和Microsoft Windows的本地图形系统产生GUI。用GUI环境下的Emacs能提供菜单栏(Menubar)、工具栏(toolbar)、滚动条以及环境菜单(context menu)等交互方式。 编辑模式 主模式 Emacs采取的编辑方式是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入相应的编辑模式,即“主模式”(major mode)。Emacs针对多种文档定义了不同的主模式,包括普通文本文件、各种编程语言的源文件、HTML文档、TEX与LaTeX文档,以及其他类型的文本文件等等。 每种主模式都有特殊的Emacs Lisp变量和函数,使用户在这种模式下能更方便的处理这一特定类型的文本。例如,各种编程语言的主模式通常会提供: 语法高亮(“font lock”):对源文件文本中的关键字、注释加以不同的字体和颜色(“faces”)。 自动缩进,用来维护文件的格式一致。 自动插入文件所需要的结构元素,如空格、换行以及括号。 特殊的编辑命令,比如跳转到函数的开头或者结尾,或者(在类似于XML的标记语言中)验证文档还有插入关闭标签。 次模式 Emacs还能进一步定义“次模式”(minor mode),用以深度定制Emacs。一个GNU Emacs的缓冲区(buffer)-{只}-能关联于一种主模式,却能同时关联多个次模式。比如,编写C语言的主模式可以同时定义多个次模式,每个次模式有着不同的缩进风格(indent style)。 国际化 Emacs支持对多种文字的文本编辑,加上对多种字符集、字母系统、书写系统,以及不同文化的书写习惯都提供了支持,使得世界上大多数语言的使用者都能通过Emacs进行文本处理。Emacs还能通过调用诸如Aspell这样的外部程序,实现多种语言的拼写检查。GNU Emacs 24添加了对双向文字的支持。 Emacs支持包括UTF-8在内的诸多编码系统。GNU Emacs从23开始以UTF-8作为自身的编码系统,而在之前的版本,Emacs拥有一种特殊的内部编码系统MULE(MULti-language Environment),在读写文件时进行编码和解码。XEmacs编码系统和GNU Emacs相似,但具体的实现方法不完全一样。 一个叫做Emacspeak的子系统可以通过音频反馈,让拥有视觉障碍的用户和盲人用户使用Emacs。 使用Emacs 命令 在普通的编辑模式下,GNU Emacs和其他文本编辑器一样,允许用户通过按下键盘上的键插入其相对应的字符,也可以使用键盘上的方向键来移动光标。使用各种修饰键(如[Ctrl]、[Alt]、[Shift]等)和其它的普通键配合可以调用Emacs Lisp函数和宏。 某些GNU Emacs命令会调用外部程序,比如使用Aspell进行拼写检查或者使用GCC进行程序编译,解析被调用的外部程序的输出,并将结果显示出来。习惯IBM Common User Access的用户可以使用“cua-mode”,“cua-mode”曾经是一个第三方插件,从GNU Emacs 22开始被包含在Emacs中。 下表给出了一些基本命令。[Ctrl]键以大写C表示,[Meta]键[Alt]键以大写M表示。 注:中文系统C-[空格]一般为系统输入法,可使用C-@代替。 小缓冲 Emacs使用“小缓冲”(通常在最下面一行)显示信息提示以及输入命令和命令参数。在合适的情况下,小缓冲支持使用制表键或空格键补全。每个frame只有一个小缓冲。 文件管理与显示 Emacs将文本存放在缓冲区中。用户可以创建新的缓冲区,也可以关闭不需要的缓冲区,Emacs可以同时存在很多缓冲区。大部分的缓冲区的文本来自文本文件,用户可以编辑缓冲区的内容,并且保存到磁盘上。缓冲区也可以保存临时文本,比如“help”库显示的文档字符串。 编程语言支持 Python Emacs 内建的 python-mode Elpy Emacs小拇指 很多Emacs用户都有过重複性勞損的经历,原因是Emacs强烈依赖Ctrl键和Meta键,也由于Ctrl键在现代键盘中的位置。 解决方法有软件方法,也有硬件方法。软件方法包括: 使用 ergoemacs-mode 定制键盘布局。 定制键盘布局,使Ctrl和大寫鎖定键交换位置。其他相似的方法包括将大写锁定键定义为Ctrl,或交换Ctrl和Meta键。 god-mode 可以让 Emacs 不用修饰键就触发命令。 使用 evil-mode,一个高级的 Vim 模拟层。 Emacs有一个内置的“Viper-mode”,允许用户使用vi的键绑定来进行基本的文本编辑,而使用Emacs本身的键绑定来进行更高级的操作。 让一个更容易按的键(如空格键)拥有多种功能,当那个键和其他键一起按下时,功能为Ctrl键的。 使用语音输入控制Emacs。 很多软件,如xwrits,可以提醒用户进行定期的休息。 硬件方法包括使用特殊的键盘,如Kinesis键盘的修饰键放在大拇指很容易按到的位置,或者微软自然键盘,它的修饰键对称的放置在键盘的两边,并且可以使用手掌按下。脚控踏板也是一种方法。 如果使用普通鍵盤,可以在按Ctrl組合鍵時手掌下移,用無名指擊Ctrl,或者直接以小指掌骨压下Ctrl,以規避小指過度利用。 “Emacs小拇指”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在Emacs诞生时,键盘的Ctrl键非常大,并且在空格键的旁边,使用大拇指很容易按。 Vim 的拥护者经常以Emacs小拇指作为切换编辑器的原因,虽然有些 Vim 用户(因为相似的原因)也会交换模式转换键和大小写转换键的功能。 外部链接 GNU Emacs官方网站,包括: GNU Emacs常见问题解答 GNU Emacs for Windows常见问题解答 A paper on the design of the original Emacs,by | doctor) 煮咖啡 记笔记、日记(Org-mode) 管理日程,Task,待辦事項(ToDo),约会等GTD(Org-mode) 寫作與出版(Org-mode,Muse-mode) 目录管理(Dired) 文件比较、合并(Ediff) 阅读info和man文档(M-x info,woman) 浏览网站(M-x eww) 为各种程序(TeX、LaTeX等)提供统一的操作界面 …… 此外Emacs还有如下特点: 实时编辑器 Self-documenting 可定制性 可扩展性(集成Lisp语言) 可定制性 GNU Emacs几乎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定制,有的可以通过C语言实现,有的可以通过一个Lisp的方言——Emacs Lisp来实现。在Lisp环境中,变量和子程序可以在不重新编译/启动Emacs的前提下被修改。Emacs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偏好对编辑器进行定制。强大而自由的个人定制功能是Emacs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定制Emacs主要有三种方法: 使用Emacs的交互式定制功能(即customize)。Emacs提供了图形化的交互界面,使用户能够对可定制的公共变量进行设置,也可以定制配色主题。这种方法使Emacs的初学者不需要接触Emacs Lisp代码即可完成定制。 将一系列按键记录为宏,调用这一宏可以自动重复进行已经记录的一系列复杂操作。宏可以保存并命名,以便按名调用,不过同一时刻-{只}-能存在一个匿名的宏。 通过使用Emacs Lisp完成Emacs的定制。这种方法最为复杂,但是也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强大的功能。用户通常将个人定制的Emacs Lisp代码保存在一个名为.emacs(.el)(或init.el)的配置文件中,Emacs程序运行之初便读取这一文件,完成用户要求的配置。用户可以通过.emacs文件重设变量、重新定义按键的绑定(key bindings)、以及定义新的命令,以方便用户个人的使用。很多高级用户的.emacs文件的个性化配置长达数百行甚至更多,这些个人的定制使他们的Emacs不仅与默认配置的功能不同,每个人的Emacs之间也千差万别。这种差异能很好的满足不同个性的偏好和不同工作的需求。 如果一段Emacs Lisp代码确实有用,它通常会被打包并发布给其他用户。在因特网上能找到很多这样来自第三方的Emacs Lisp库,例如能用于编辑维基百科条目的wikipedia-mode。Usenet上的新闻组gnu.emacs.sources专门发布新的Emacs Lisp库。有些第三方代码最终还成为了Emacs的一部分。 手工配置安装各种Emacs Lisp代码毕竟有些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Emacs 24自带包管理器ELPA(package.el)。用户可以方便的浏览可用的包(M-x package-list-packages)和自动下载安装包(M-x package-install)。详细信息可以参考Emacs Wiki上的ELPA词条。 性能 在GNU Emacs刚诞生时,它比相同系统上的其他编辑器运行速度要慢很多,但是现代的电脑可以很快地运行GNU Emacs。早期的GNU Emacs可以处理256 MB以下的文件,GNU Emacs 23.2将这一限制提升到512 MB,而在64位系统的GNU Emacs 24中,这个限制是大约2 EiB。 平台 Emacs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可移植性的重要软件之一,能够在当前绝大多数操作系统上运行,包括各种类Unix系统(GNU/Linux、FreeBSD、NetBSD、OpenBSD、Solaris、AIX、OS X等)、MS-DOS、Microsoft Windows等。甚至在Android和诺基亚的Maemo上,Emacs也能运行。 GNU Emacs既可以在文本终端也可以在图形用户界面环境下运行。在类Unix系统上,GNU Emacs使用X-Window产生GUI,或者直接使用“框架”(widget toolkit),例如Motif、LessTif或GTK+等等。Emacs也能够利用OS X和Microsoft Windows的本地图形系统产生GUI。用GUI环境下的Emacs能提供菜单栏(Menubar)、工具栏(toolbar)、滚动条以及环境菜单(context menu)等交互方式。 编辑模式 主模式 Emacs采取的编辑方式是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入相应的编辑模式,即“主模式”(major mode)。Emacs针对多种文档定义了不同的主模式,包括普通文本文件、各种编程语言的源文件、HTML文档、TEX与LaTeX文档,以及其他类型的文本文件等等。 每种主模式都有特殊的Emacs Lisp变量和函数,使用户在这种模式下能更方便的处理这一特定类型的文本。例如,各种编程语言的主模式通常会提供: 语法高亮(“font lock”):对源文件文本中的关键字、注释加以不同的字体和颜色(“faces”)。 自动缩进,用来维护文件的格式一致。 自动插入文件所需要的结构元素,如空格、换行以及括号。 特殊的编辑命令,比如跳转到函数的开头或者结尾,或者(在类似于XML的标记语言中)验证文档还有插入关闭标签。 次模式 Emacs还能进一步定义“次模式”(minor mode),用以深度定制Emacs。一个GNU Emacs的缓冲区(buffer)-{只}-能关联于一种主模式,却能同时关联多个次模式。比如,编写C语言的主模式可以同时定义多个次模式,每个次模式有着不同的缩进风格(indent style)。 国际化 Emacs支持对多种文字的文本编辑,加上对多种字符集、字母系统、书写系统,以及不同文化的书写习惯都提供了支持,使得世界上大多数语言的使用者都能通过Emacs进行文本处理。Emacs还能通过调用诸如Aspell这样的外部程序,实现多种语言的拼写检查。GNU Emacs 24添加了对双向文字的支持。 Emacs支持包括UTF-8在内的诸多编码系统。GNU Emacs从23开始以UTF-8作为自身的编码系统,而在之前的版本,Emacs拥有一种特殊的内部编码系统MULE(MULti-language Environment),在读写文件时进行编码和解码。XEmacs编码系统和GNU Emacs相似,但具体的实现方法不完全一样。 一个叫做Emacspeak的子系统可以通过音频反馈,让拥有视觉障碍的用户和盲人用户使用Emacs。 使用Emacs 命令 在普通的编辑模式下,GNU Emacs和其他文本编辑器一样,允许用户通过按下键盘上的键插入其相对应的字符,也可以使用键盘上的方向键来移动光标。使用各种修饰键(如[Ctrl]、[Alt]、[Shift]等)和其它的普通键配合可以调用Emacs Lisp函数和宏。 某些GNU Emacs命令会调用外部程序,比如使用Aspell进行拼写检查或者使用GCC进行程序编译,解析被调用的外部程序的输出,并将结果显示出来。习惯IBM Common User Access的用户可以使用“cua-mode”,“cua-mode”曾经是一个第三方插件,从GNU Emacs 22开始被包含在Emacs中。 下表给出了一些基本命令。[Ctrl]键以大写C表示,[Meta]键[Alt]键以大写M表示。 注:中文系统C-[空格]一般为系统输入法,可使用C-@代替。 小缓冲 Emacs使用“小缓冲”(通常在最下面一行)显示信息提示以及输入命令和命令参数。在合适的情况下,小缓冲支持使用制表键或空格键补全。每个frame只有一个小缓冲。 文件管理与显示 Emacs将文本存放在缓冲区中。用户可以创建新的缓冲区,也可以关闭不需要的缓冲区,Emacs可以同时存在很多缓冲区。大部分的缓冲区的文本来自文本文件,用户可以编辑缓冲区的内容,并且保存到磁盘上。缓冲区也可以保存临时文本,比如“help”库显示的文档字符串。 编程语言支持 Python Emacs 内建的 python-mode Elpy Emacs小拇指 很多Emacs用户都有过重複性勞損的经历,原因是Emacs强烈依赖Ctrl键和Meta键,也由于Ctrl键在现代键盘中的位置。 解决方法有软件方法,也有硬件方法。软件方法包括: 使用 ergoemacs-mode 定制键盘布局。 定制键盘布局,使Ctrl和大寫鎖定键交换位置。其他相似的方法包括将大写锁定键定义为Ctrl,或交换Ctrl和Meta键。 god-mode 可以让 Emacs 不用修饰键就触发命令。 使用 evil-mode,一个高级的 Vim 模拟层。 Emacs有一个内置的“Viper-mode”,允许用户使用vi的键绑定来进行基本的文本编辑,而使用Emacs本身的键绑定来进行更高级的操作。 让一个更容易按的键(如空格键)拥有多种功能,当那个键和其他键一起按下时,功能为Ctrl键的。 使用语音输入控制Emacs。 很多软件,如xwrits,可以提醒用户进行定期的休息。 硬件方法包括使用特殊的键盘,如Kinesis键盘的修饰键放在大拇指很容易按到的位置,或者微软自然键盘,它的修饰键对称的放置在键盘的两边,并且可以使用手掌按下。脚控踏板也是一种方法。 如果使用普通鍵盤,可以在按Ctrl組合鍵時手掌下移,用無名指擊Ctrl,或者直接以小指掌骨压下Ctrl,以規避小指過度利用。 “Emacs小拇指”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在Emacs诞生时,键盘的Ctrl键非常大,并且在空格键的旁边,使用大拇指很容易按。 Vim 的拥护者经常以Emacs小拇指作为切换编辑器的原因,虽然有些 Vim 用户(因为相似的原因)也会交换模式转换键和大小写转换键的功能。 外部链接 GNU Emacs官方网站,包括: GNU Emacs常见问题解答 GNU Emacs for Windows常见问题解答 A paper |
碳能夠形成串連的C-C鍵,形成很長的分子鏈,這種特性叫做成鏈。碳-碳鍵強而穩定。因此,碳可以形成幾乎無限種不同的化合物。其實,碳化合物的數量比其他所有元素的化合物加起來還要多(除氫以外,因為大部分碳化合物都含有氫)。 最簡單的有機分子是碳氫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以一條碳鏈為主幹,並有氫原子鍵合在碳鏈上。鏈長、支鏈及官能團等都會影響有機化合物的物理及化學特性。 所有生物體中都含有碳,並以碳作為有機化學的基礎。碳氫化合物在工業上可用作製冷劑、潤滑劑、溶劑、塑料的製造原料、化石燃料等等。 碳與氧和氫結合後,會形成眾多必不可少的生物化合物,包括糖、木酯素、甲殼素、醇、脂、酯、類胡蘿蔔素、萜烯等等。碳與氮結合會形成生物鹼,再加上硫後會形成抗生素、氨基酸及橡膠等等。最後加入磷,會形成生命所需的化學編碼分子DNA及RNA,以及生物細胞用以傳遞能量的三磷酸腺苷(ATP)。 無機化合物 礦石中的含碳物質以及不含氫或氟的碳化合物一般不歸於有機化合物中,但這種定義並不是絕對的。這些無機化合物包括最簡單的各種氧化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曾是古大氣層的主要成份,但今天則只佔地球大氣層中的極小一部分。當二氧化碳溶於水後,會形成碳酸(H2CO3)。但由於有多個氧原子以單鍵連結到一顆碳原子上,所以它並不穩定。然而通過這一中繼狀態,因共振而穩定的碳酸鹽離子得以形成。一些重要的岩石都含有碳酸鹽,如石灰岩、白堊岩和大理石等。 另一常見的碳氧化物是一氧化碳(CO),一種在不完全燃燒後產生的無色、無味的氣體。一氧化碳分子中有一個三鍵,而且極性非常強,所以會不可逆轉地與血紅蛋白分子結合,使得親和力較低的氧無法經血紅蛋白傳輸。氰化物(CN-)的結構相似,但其特性更類似於鹵素離子(擬鹵素)。例如,氰分子((CN)2)與雙原子鹵素相似。其他較罕見的氧化物包括二氧化三碳(C3O2)、不穩定的一氧化二碳(C2O)、三氧化碳(CO3)環戊五酮(C5O5)、環己六酮(C6O6)和苯六甲酸酐(C12O9)。 當碳遇到如鎢等活性較強的金屬時,會形成碳化物(C^4-)或乙炔化物(C2^2-),大大提高這些合金的熔點。碳的電負性為2.5,所以會主要形成共價鍵。碳有幾種共價鍵晶格化合物,如結構與鑽石相近的碳化矽(SiC)。 金屬有機化合物 金屬有機化合物是任何具有碳-金屬鍵的化合物。金屬有機化合物類別繁多,主要分為烷基金屬化合物(如四乙基鉛)、η2烯烴化合物(如蔡斯鹽)和η3烯丙基化合物(如氯化烯丙基鈀二聚物);含環戊二烯配位體的茂金屬(如二茂鐵);以及過渡金屬卡賓配合物。金屬羰基配合物有很多種,包括四羰基鎳等。 歷史 中文的「碳」字為形聲字,以石部表示固體非金屬,並以「炭」旁表示碳元素源自木炭或煤炭等物質。韓文及日文中碳的漢字寫法均為「炭素」。在英文中,carbon來自拉丁文的carbo,即煤炭和木炭;法文中的charbon同樣也是木炭的意思。德文、荷蘭文和丹麥文中碳分別寫作Kohlenstoff、koolstof和kulstof,都是「炭物質」的意思。 最早的人類文明就已在煤煙和木炭中發現了碳。中國人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發現了鑽石。人們在古羅馬時代就開始通過在無氧環境下加熱木材製造木炭。 1722年,瑞尼·瑞歐莫發現鐵在轉變為鋼的過程中會吸收一種物質,今天人們知道這就是碳。1772年,安東萬·拉瓦節證明鑽石是完全由碳組成的。他燃燒了木炭和鑽石,發現兩者都沒有產生水,而且形成的二氧化碳質量相同。人們曾以為石墨是鉛的一種形態,但卡爾·威廉·舍勒在1779年證明了它和木炭相同,但混有小量鐵,並會經硝酸氧化之後釋放二氧化碳。1786年,法國科學家克勞德·貝托萊、加斯帕·蒙日和沙爾·奧古斯丁·范德蒙以拉瓦節對鑽石所用的方法證明,石墨同樣主要由碳組成。石墨在燃燒後同樣留下了鐵,因此他們以為鐵在石墨結構中是必要的。拉瓦節在他1789年的教科書中將碳列為化學元素。 1985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碳單質富勒烯,其中包括巴基球、碳納米管等等。發現者羅伯特·柯爾、哈羅德·克羅托和理查德·斯莫利因此獲得了199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其他奇特的碳同素異形體也被陸續發現了,例如玻璃碳。 生產 石墨 大量天然石墨礦藏分佈在世界各地,其中主要出產國為中國、印度、巴西和朝鮮。石墨礦石都是變質岩,與石英、片岩中的雲母和長石、片麻岩及變質砂岩和石灰岩一同出現,呈透鏡狀或葉脈狀,厚度可達1米多。位於英國坎伯蘭博羅戴爾(Borrowdale)的石墨礦藏巨大且純度高,直到19世紀,人們都直接鋸下石墨塊,削成條狀後包在木條中,作鉛筆出售。今天,要從較小的石墨礦中提取石墨,需要把礦石壓碎後,用水浮出較輕的石墨。 天然石墨以三種形式出現:無定形態、薄片狀或結晶薄片狀以及葉脈狀或塊狀。無定形石墨的質量最低,但也最常見,一般被用於生產價值最低的產品。在工業中「無定形」指的是晶體細小,而非科學中所指的完全缺乏晶體結構。無定形石墨大量出現在位於中國、歐洲、墨西哥以及美國的大型礦藏中。薄片狀石墨的價值更高,也較少見,通常出現在變質岩中。質量較高的薄片石墨價格可以是無定形石墨的4倍,可製成一膨脹性石墨,用作阻燃劑等。薄片石墨出產於巴西、加拿大、中國、德國和馬達加斯加。葉脈狀或塊狀石墨最為罕見,是天然石墨中質量與價格最高的一種。這種石墨整塊出現在岩石與岩石之間,目前只有斯里蘭卡出產。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2010年全球石墨產量為1100萬噸,其中中國佔了80萬噸,印度13萬噸,巴西7.6萬噸,朝鮮3萬噸,加拿大2.5萬噸。美國沒有開採自然石墨,但2009年共生產了11.8萬噸合成石墨,估計總值9.98億美元。 鑽石 全球的鑽石生產由少數大型企業控制,而鑽石礦藏也只分佈在地球的少數地區。 鑽石礦石中只有極小部分是鑽石。在最初壓碎礦石時須避免損傷大塊鑽石,壓碎後再以密度分開各種粒子。今天,人們利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能夠預先找到鑽石含量較高的部分,接著的分類過程則由人工進行。在X光科技普及之前,人們用塗上油脂的運輸帶提取鑽石。鑽石比礦石中其他的礦物更容易粘在油脂上。 歷史上只有南印度出產鑽石。自公元前9世紀左右至公元18世紀中葉,印度都是世界唯一的鑽石產國。18世紀末,印度的礦藏已經衰減了許多,因此巴西1725年發現鑽石後,成為了印度以外的首個鑽石產地。 1870年代人們發現了南非的鑽石礦場,才開始了對主要礦藏(金伯利岩及鉀鎂煌斑岩)的開採。產量不斷提高,截至2007年一共已有45億卡拉鑽石從當地開採出來。鑽石在美國主要分佈在阿肯色州、科羅拉多州和蒙大拿州。 今天經濟效益最高的鑽石產國有俄羅斯、博茨瓦納、澳洲及剛果共和國。俄羅斯的鑽石產量為全球的五分之一。澳洲擁有鑽石含量最高的礦藏,其年產量在1990年代達到4200萬噸的頂峰。其他的商業鑽石礦場位於加拿大加拿大、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部分在雅庫特地區)、巴西以及澳洲北部和西部。 根据贝恩公司的报告,全球2018年钻石产量为1.47亿克拉,预计2019年产量为1.42亿克拉。 應用 所有生物都依賴碳。如果沒有碳,我們所知的生物形態都不可能存在(見假定性生物化學)。除了作食物和木材以外,碳的最大用途是在化石燃料上(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如天然氣和石油等。石油化學工業利用煉油廠把原油蒸餾成汽油和柴油。纖維素是一種植物製造的碳聚合物,出現在棉花和麻中。植物中的纖維素主要有支撐結構的作用。動物來源的碳聚合物有羊毛、羊絨和絲綢。塑料是人工合成的碳聚合物,一般在分子鏈中含有固定間隔的氧和氮原子。塑料的製造原料都可以從石油加工而成。 碳及其化合物的應用非常廣泛。碳可以和鐵形成合金,亦即鋼。石墨與粘土混合後可製成鉛筆芯,用於書寫和繪畫。石墨還能用作潤滑劑、顏料、玻璃生產過程中的鑄模材料、亁電池中或電鍍和電鑄過程中的電極、電動機中的碳刷以及核反應爐中的中子減速劑等等。 木炭可用於繪畫、燒烤、煉鐵等等。木材、煤炭和石油都可用作燃料,用以發電或保暖。高質量鑽石被用作首飾,而工業用鑽石則可在金屬或石頭上進行鑽孔、切割和磨光。化石燃料中的碳氫化合物能加工成塑料。聚酯纖維裂解後形成的碳纖維可以為塑料加固,產生輕盈的複合材料。碳纖維的製造原料為經拉伸過的聚丙烯腈(PAN)以及其他有機物質,其最終的晶體結構和力學屬性取決於初始原料和製作工序。由PAN做成的碳纖維結構與細長的石墨絲相似,而經過熱處理後,結構就會變成連續的一張薄片。這種纖維的拉伸比強度比鋼還要高。 炭黑的應用包括:黑色顔料、印刷墨水、藝術油墨和水彩、碳式複寫紙、汽車油漆、墨和激光打印機碳粉。炭黑還可以用作橡膠和塑料的填充劑。活性炭可吸附、過濾物質,其應用範圍包括防毒面具、水淨化、廚房吸油煙機等,也可從消化系統中吸收毒物或氣體作醫學治療。碳在高溫下可以進行還原反應,如焦炭可將鐵礦石轉化為鐵金屬。鋼與碳粉末一起加熱後,可以達到表面硬化的作用。碳化矽、碳化鎢、碳化硼和碳化鈦都是超硬材料,在切割和碾磨時被用作磨料。幾乎所有衣料都由碳化合物組成,如人造紡織品和皮革等。不同形式的碳是有希望的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和电极材料。 鑽石 鑽石工業可基本分為寶石級和工業級鑽石的生產和加工,兩種市場的運作方式截然不同。 寶石級鑽石交易市場巨大。但與金、鉑等貴金屬不同,鑽石寶石的交易並不像日用品:其利潤幅度很高,二手市場也不大。 工業用鑽石市場主要注重鑽石的硬度和熱導率,而幾乎忽略鑽石的清澈度和顔色。因此開採出來的鑽石中,有80%(即1億卡拉、20噸)無法用作寶石,需要轉到工業用途上。1950年人工鑽石被發明之後,馬上就有了工業用途,年產量共有30億卡拉(600噸)。鑽石在工業中主要被用於切割、鑽孔、碾磨和磨光等,一般大小不需要太大。大部分寶石級鑽石都可以用在工業上。鑽石可以鑲嵌在鑽頭或鋸子上,或磨成粉末後進行碾磨和磨光。在專門用途上,鑽石可以作高壓實驗的器材(如鑽石對頂砧)、高效軸承以及特殊窗戶等。在人工鑽石生產技術的發展下,更多應用將在未來實現,如作為集成電路中的半導體或電子產品中的散熱片等。 安全 純碳對人類的毒性很低,甚至可以以石墨或木炭的形式直接安全進食。碳可以抵抗化學侵蝕,包括消化道中的酸。因此當進入人體組織後,碳會長時間存留。炭黑有可能是第一種被用作紋身的顔料。冰人奧茨的身上有碳刺青,一直保留到他死後5200年後的今天。然而,大量吸入煤灰或煤煙卻會刺激肺部,並造成煤工塵肺等阻塞性肺病。作磨料用的鑽石粉末在進食或吸入後同樣會造成危險。柴油引擎排煙中含有碳微粒,這些微粒會在肺部積聚。如果進入身體的含碳物質還有其他的雜質,如有機化合物和重金屬等,就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傷害。 碳對大部分地球生物來說毒性都很低,但對某些生物卻有毒。比如,碳納米微塵對果蠅屬是有毒的。 碳在高溫下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如溫斯喬火災就是因加熱的石墨造成的。大量煤炭在無氧狀態下經過數億年後,首次被挖出時,可能會在接觸到空氣後自燃。 碳的眾多化合物中,有著多種劇毒,如河豚毒素、蓖麻毒蛋白、氰化物(CN-)和一氧化碳。 碳與各元素鍵合 參見 碳沙文主義 碳足印 低碳經濟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 今天經濟效益最高的鑽石產國有俄羅斯、博茨瓦納、澳洲及剛果共和國。俄羅斯的鑽石產量為全球的五分之一。澳洲擁有鑽石含量最高的礦藏,其年產量在1990年代達到4200萬噸的頂峰。其他的商業鑽石礦場位於加拿大加拿大、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部分在雅庫特地區)、巴西以及澳洲北部和西部。 根据贝恩公司的报告,全球2018年钻石产量为1.47亿克拉,预计2019年产量为1.42亿克拉。 應用 所有生物都依賴碳。如果沒有碳,我們所知的生物形態都不可能存在(見假定性生物化學)。除了作食物和木材以外,碳的最大用途是在化石燃料上(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如天然氣和石油等。石油化學工業利用煉油廠把原油蒸餾成汽油和柴油。纖維素是一種植物製造的碳聚合物,出現在棉花和麻中。植物中的纖維素主要有支撐結構的作用。動物來源的碳聚合物有羊毛、羊絨和絲綢。塑料是人工合成的碳聚合物,一般在分子鏈中含有固定間隔的氧和氮原子。塑料的製造原料都可以從石油加工而成。 碳及其化合物的應用非常廣泛。碳可以和鐵形成合金,亦即鋼。石墨與粘土混合後可製成鉛筆芯,用於書寫和繪畫。石墨還能用作潤滑劑、顏料、玻璃生產過程中的鑄模材料、亁電池中或電鍍和電鑄過程中的電極、電動機中的碳刷以及核反應爐中的中子減速劑等等。 木炭可用於繪畫、燒烤、煉鐵等等。木材、煤炭和石油都可用作燃料,用以發電或保暖。高質量鑽石被用作首飾,而工業用鑽石則可在金屬或石頭上進行鑽孔、切割和磨光。化石燃料中的碳氫化合物能加工成塑料。聚酯纖維裂解後形成的碳纖維可以為塑料加固,產生輕盈的複合材料。碳纖維的製造原料為經拉伸過的聚丙烯腈(PAN)以及其他有機物質,其最終的晶體結構和力學屬性取決於初始原料和製作工序。由PAN做成的碳纖維結構與細長的石墨絲相似,而經過熱處理後,結構就會變成連續的一張薄片。這種纖維的拉伸比強度比鋼還要高。 炭黑的應用包括:黑色顔料、印刷墨水、藝術油墨和水彩、碳式複寫紙、汽車油漆、墨和激光打印機碳粉。炭黑還可以用作橡膠和塑料的填充劑。活性炭可吸附、過濾物質,其應用範圍包括防毒面具、水淨化、廚房吸油煙機等,也可從消化系統中吸收毒物或氣體作醫學治療。碳在高溫下可以進行還原反應,如焦炭可將鐵礦石轉化為鐵金屬。鋼與碳粉末一起加熱後,可以達到表面硬化的作用。碳化矽、碳化鎢、碳化硼和碳化鈦都是超硬材料,在切割和碾磨時被用作磨料。幾乎所有衣料都由碳化合物組成,如人造紡織品和皮革等。不同形式的碳是有希望的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和电极材料。 鑽石 鑽石工業可基本分為寶石級和工業級鑽石的生產和加工,兩種市場的運作方式截然不同。 寶石級鑽石交易市場巨大。但與金、鉑等貴金屬不同,鑽石寶石的交易並不像日用品:其利潤幅度很高,二手市場也不大。 工業用鑽石市場主要注重鑽石的硬度和熱導率,而幾乎忽略鑽石的清澈度和顔色。因此開採出來的鑽石中,有80%(即1億卡拉、20噸)無法用作寶石,需要轉到工業用途上。1950年人工鑽石被發明之後,馬上就有了工業用途,年產量共有30億卡拉(600噸)。鑽石在工業中主要被用於切割、鑽孔、碾磨和磨光等,一般大小不需要太大。大部分寶石級鑽石都可以用在工業上。鑽石可以鑲嵌在鑽頭或鋸子上,或磨成粉末後進行碾磨和磨光。在專門用途上,鑽石可以作高壓實驗的器材(如鑽石對頂砧)、高效軸承以及特殊窗戶等。在人工鑽石生產技術的發展下,更多應用將在未來實現,如作為集成電路中的半導體或電子產品中的散熱片等。 安全 純碳對人類的毒性很低,甚至可以以石墨或木炭的形式直接安全進食。碳可以抵抗化學侵蝕,包括消化道中的酸。因此當進入人體組織後,碳會長時間存留。炭黑有可能是第一種被用作紋身的顔料。冰人奧茨的身上有碳刺青,一直保留到他死後5200年後的今天。然而,大量吸入煤灰或煤煙卻會刺激肺部,並造成煤工塵肺等阻塞性肺病。作磨料用的鑽石粉末在進食或吸入後同樣會造成危險。柴油引擎排煙中含有碳微粒,這些微粒會在肺部積聚。如果進入身體的含碳物質還有其他的雜質,如有機化合物和重金屬等,就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傷害。 碳對大部分地球生物來說毒性都很低,但對某些生物卻有毒。比如,碳納米微塵對果蠅屬是有毒的。 碳在高溫下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如溫斯喬火災就是因加熱的石墨造成的。大量煤炭在無氧狀態下經過數億年後,首次被挖出時,可能會在接觸到空氣後自燃。 碳的眾多化合物中,有著多種劇毒,如河豚毒素、蓖麻毒蛋白、氰化物(CN-)和一氧化碳。 碳與各元素鍵合 參見 碳沙文主義 碳足印 低碳經濟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Carbon at The Periodic |
现行的协调世界时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建议《Standard-frequency and time-signal emissions》(ITU-R TF.460-6)所确定。UTC基于国际原子时,并通过不规则的加入闰秒来抵消地球自转变慢的影响。闰秒在必要的时候会被插入到UTC中,以保证协调世界时(UTC)与世界时(UT1)相差不超过0.9秒。 縮寫 協調世界時的縮寫為UTC。國際電信聯盟希望協調世界時能夠在所有語言有單一的縮寫。英語和法語區的人同時希望各自的語言縮寫-CUT和TUC能夠成為國際標準,結果最後妥協使用UTC,這個縮寫跟從世界時變種(UT0、UT1、UT2、UT1R等等)的縮寫模式相似。 机理 协调世界时把时间分为天、小时、分钟和秒。通常,天是使用格里历(公历)定义的,但也能使用儒略日。每天包含24小时,每小时包含60分钟。一分钟通常有60秒,但加入了随机的闰秒后,一分钟可能是61秒或59秒。因此,在UTC系统的时间尺度中,秒和比秒小的单位(毫秒、微秒等)其长度是固定的,但是对于分钟和比分还大的单位(小时、天、周等),其长度是可变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做出插入闰秒的决定,并至少在加入前6个月发布在该组织的“公告C”中 。闰秒是无法提前很早预知的,因为地球的自转速率是不可预测的。 几乎所有的UTC天都包含 86,400 SI秒,即每分钟正好有60秒。然而,由于一个平太阳日比 86,400 SI秒稍微长一些,偶尔会有一个UTC天的最后一分钟被调整为61秒。多出的这一秒被称为闰秒,它体现了上一闰秒后比平太阳日多出来的全部时长(大约每天2毫秒)。一个UTC天的最后一分钟也可以是59秒,以此来适应地球自转得更快的情况,但是这样的可能性很小,至今还没有出现过。UTC天的长度不规则意味着带小数的儒略日和UTC时间不能很好的对应。 为了保证协调世界时很接近世界时UT1,UTC从基于TAI的线性方程转变成另一方程时,偶尔会出现不连续点。这些不连续点以闰秒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些不连续点就是造成了UTC天的长度不规则的闰秒。IERS规定不连续点仅出现在6月或12月底,但也有规定将3月或者9月作为备选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跟踪并公布UTC时间和世界时的差别,即DUT1 = UT1 - UTC,另外,IERS也负责引入不连续的闰秒来保证它们的时间差DUT1在±0.9秒之间。 由于时间膨胀效应,不在大地基准面或者快速运动的标准时钟,将不会和UTC时间保持同步。因此,在必要的时候,从大地基准面时钟有确定关系的时钟那里获取的遥感信号,可以用来提供UTC时间,比如装在航天器等位置上的时钟。 如果查询不到描述两UTC时刻之间闰秒数量的列表,就不可能计算出这段时间内的精确时差。相应的,计算出一段以未来时刻为终点的时间间隔的时差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中可能包含了数量不定的闰秒(比如,“现在”和“2099-12-31 23:59:59”之间有多少TAI秒)。因此,许多要求长期(多年)高精度测量的科学应用使用TAI来代替UTC时间。TAI也经常被用在不能处理闰秒的系统中。GPS时总是恰好比TAI时落后19秒(TAI时和GPS时都不受UTC中引入的闰秒影响)。 历史 国际原子时的误差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误差为每日数毫秒。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衷时标于1972年面世。为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相差不会超过0.9秒,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闰秒。因此协调世界时与国际原子时之间会出现若干整数秒的差别。位于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事务中央局负责决定何时加入闰秒。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国际子午线会议(International Meridian Conference),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当地平太阳时被指定为通用日,以午夜零时作为当天的起点。这种规定符合民用格林尼治时间(GMT),民用GMT自1847年起就在大不列颠岛使用。相比之下,天文GMT开始于当天午夜后12小时的中午,直到1925年1月1日都是如此。与之相反,航海GMT开始于当天午夜前12小时的中午,至少到了1805年英国皇家海军还在使用,航海GMT在其他地方又被使用了更长的时间,因为1884年的国际子午线会议提到了它。1884年,有三分之二的图表和地图使用格林尼治子午线(Greenwich Meridian)作为它们的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引入了世界时(UT)的概念来指代GMT,UT的一天开始于GMT的午夜。直到20世纪50年代,广播时间信号都是以世界时UT為準,因此也以地球的自转為準。 1955年,铯原子钟的发明,提供了一种比天文观测更稳定且更方便的授时机制。1956年,美国国家标准局(U.S. 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和美国海军天文台(U.S. Naval Observatory)开始研究以原子频率為準的时间尺度。到了1959年,这些时间尺度被用来生成WWV时间信号,并通过广播它们的无线电台广为人知。1960年,美国海军天文台、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以及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UK 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协调了它们的无线电广播,由此时间的步长和频率的变化得到了协调,这样产生的时间尺度也被正式命名为“协调世界时”。 1958年,将新确立的铯原子跃迁频率和历书秒联系起来的数据被公布 。当历书秒在支配太阳系行星和卫星运动的定律中充当自变量时,历书秒这种时间间隔可以使得这些定律能够准确预测太阳系中天体的观测位置。在观测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历书秒的长度是一定的,就像原子秒一样。这次公布的数据使得原子秒的某一长度值可以妥善地用于天体运动定律中。 1961年,国际时间局开始在国际上协调不同的UTC时间( 但是直到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才采用“协调世界时”这个命名 | 23:59:59”之间有多少TAI秒)。因此,许多要求长期(多年)高精度测量的科学应用使用TAI来代替UTC时间。TAI也经常被用在不能处理闰秒的系统中。GPS时总是恰好比TAI时落后19秒(TAI时和GPS时都不受UTC中引入的闰秒影响)。 历史 国际原子时的误差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误差为每日数毫秒。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衷时标于1972年面世。为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相差不会超过0.9秒,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闰秒。因此协调世界时与国际原子时之间会出现若干整数秒的差别。位于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事务中央局负责决定何时加入闰秒。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国际子午线会议(International Meridian Conference),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当地平太阳时被指定为通用日,以午夜零时作为当天的起点。这种规定符合民用格林尼治时间(GMT),民用GMT自1847年起就在大不列颠岛使用。相比之下,天文GMT开始于当天午夜后12小时的中午,直到1925年1月1日都是如此。与之相反,航海GMT开始于当天午夜前12小时的中午,至少到了1805年英国皇家海军还在使用,航海GMT在其他地方又被使用了更长的时间,因为1884年的国际子午线会议提到了它。1884年,有三分之二的图表和地图使用格林尼治子午线(Greenwich Meridian)作为它们的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引入了世界时(UT)的概念来指代GMT,UT的一天开始于GMT的午夜。直到20世纪50年代,广播时间信号都是以世界时UT為準,因此也以地球的自转為準。 1955年,铯原子钟的发明,提供了一种比天文观测更稳定且更方便的授时机制。1956年,美国国家标准局(U.S. 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和美国海军天文台(U.S. Naval Observatory)开始研究以原子频率為準的时间尺度。到了1959年,这些时间尺度被用来生成WWV时间信号,并通过广播它们的无线电台广为人知。1960年,美国海军天文台、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以及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UK 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协调了它们的无线电广播,由此时间的步长和频率的变化得到了协调,这样产生的时间尺度也被正式命名为“协调世界时”。 1958年,将新确立的铯原子跃迁频率和历书秒联系起来的数据被公布 。当历书秒在支配太阳系行星和卫星运动的定律中充当自变量时,历书秒这种时间间隔可以使得这些定律能够准确预测太阳系中天体的观测位置。在观测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历书秒的长度是一定的,就像原子秒一样。这次公布的数据使得原子秒的某一长度值可以妥善地用于天体运动定律中。 1961年,国际时间局开始在国际上协调不同的UTC时间( 但是直到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才采用“协调世界时”这个命名 ) 。从那以后,每几个月就会出现时间跳跃的情况,频率的改变发生在每年的年末。每次跳跃都使时间增加100毫秒,这种UTC时间旨在能和世界时UT2保持很近似。 1967年,国际单位制秒根据铯原子钟产生的频率被重新定义,这样定义的秒实际上和历书时的秒长度一样。这个频率就是1958年以来暂时用于TAI时间的频率。很快人们发现让不同长度的UTC秒和SI秒并存于TAI中是不对的。人们认为,时间信号保持在一个恒定的频率会更好,而那个频率应该和SI秒相符合。因此,有必要依赖于时间跳跃来保持时间信号和世界时UT很接近。人们在一个被称为“跳跃原子时”(SAT)的服务中尝试了这项实验,SAT时的秒长和TAI时的秒长一致,另外SAT使用了长度为200毫秒的时间阶跃来保持其和世界时UT2的同步。 在UTC以及SAT系统中进行频繁的时间跳跃并不令人满意。1968年,G. M. |
木炭 骨炭 参看 碳 | 煤炭 煤煙 焦炭 木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