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50
2.45k
instruction
stringlengths
4
32
input
stringclasses
1 value
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减少、坏死,心肌纤维化,心肌瘢痕形成的疾病,临床特点是心脏变僵硬、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衰。早期的防治非常重要,有助于延缓心衰的发生发展。治疗心衰以利尿剂和ACEI或者ARB为主,β受体阻断剂长期应用可降低病死率,曲美他嗪可改善缺血,有血栓形成者应给予抗凝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者可应用小剂量洋地黄制剂。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可以安装心脏起搏器。晚期患者通常是心脏移植手术的主要对象。
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怎么办
缺血性心脏病有两种药物必须要服用:1、抗血小板药:例如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或者是替格瑞洛。这些类型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是缺血性心脏病必备药物之一。在服用药物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监测患者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需要在服用药物1个月以后前往当地三甲医院心内科就诊,复查患者的血常规,观察血小板数量有没有显著降低。而且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口腔、鼻腔、大便、小便等这些部位的出血情况,因为这些药物除了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可能还会增加出血的风险。2、他汀类药:例如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等。这些药物在使用时,需要监测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因为它们对于低密度脂蛋白会有明显的干预效果,而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关键措施。在服用药物1个月以后同样需要检查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因为这些指标也提示患者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或者引起肌肉疼痛,所以在复查血脂的同时,了解患者的肝功能和肌酸激酶能够保证服用药物的安全性。
缺血性心脏病吃什么药
心肌缺血性心脏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斑块,使管腔变窄,血流减慢,使末端的心肌缺血,可能会发生心绞痛,严重患者可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建议严格戒烟、戒酒,清淡饮食、低脂饮食、限盐饮食。另外,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需要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等药物稳定斑块,降低血脂;严格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对于症状严重者,心绞痛发作频繁,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狭窄情况,酌情行支架介入治疗。
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怎么办
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较高,多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和非动脉粥样硬化两种类型,但多数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常同时存在这两种因素。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有时并不典型,因此诊断有时较为困难,但仍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首先,纠正或降低高危因素,患者需要戒烟戒酒,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纠正高脂血症,以及纠正贫血等。其次,对于有心绞痛表现的患者,应该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包括硝酸盐类药物、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再次,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需要给予吸氧、降低血流量、谨慎设置超水量、应用碳酸氢盐透析液等措施,以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最后,如果上述疗法无效,可以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血管成形术。这些手术可以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参考资料:侯本国主编,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思维与实践,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第162页
慢性肾衰竭缺血性心脏病怎么办
心肌缺血性心脏病的症状取决于患者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缺血的持续时间以及合并的基础疾病。如果患者为短暂的心肌缺血导致的心绞痛的症状,患者表现为经常于活动或劳累时出现发作性前胸部针刺样、烧灼样疼痛,伴心悸胸闷,每次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后症状可以缓解。如果患者为持久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的症状,患者表现为持续的前胸部针刺样、刀割样、压榨样疼痛,伴胸闷憋喘、全身大汗、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
心肌缺血性心脏病症状
对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上主要是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以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制剂以抗心绞痛治疗;用药倍他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应用他汀类、贝特类等药物调整血脂,稳定斑块;如果有高血压病,需要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控制好血压;如果有糖尿病,需要应用降糖药物控制好血糖;在应用药物的同时,需要戒烟戒酒,控制饮食,适当增加运动。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用药
这是因为供应心脏的血管出现了不同程度地狭窄,甚至是完全闭塞,那么血管周边的心肌组织就会发生坏死。坏死的心肌组织不可能还原到原来的心脏组织状态,就会发生心室重构,诱发出现缺血性心脏病。这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病因,而且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就提示患者的心脏血管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缺血时间非常长。那么怎么做去准确判断患者心脏血管的问题?建议患者需要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判断心肌缺血非常可靠的检查手段。它是一个微创的介入治疗,通过这个检查可以明确心脏的血管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能不能通过支架植入,甚至是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来帮助患者解决目前的问题。解决了缺血的问题,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最为重要的是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患者后续需要长期终身服用药物,以维持目前的治疗效果,避免病情的加重,而且需要定期在门诊复诊,通过向医生反馈自己的身体状态,从而决定是否做出进一步服药方案的调整,最终让自己的病情能够有效地控制下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缺血性心脏病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心脏MRI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在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因此,该检查可以查出缺血性心脏病。如果静息时患者心电图异常异常,不能耐受运动平板试验;也可在介入治疗前,明确冠状动脉的大血管及其分支情况,或评估心脏室壁运动情况,评价心脏收缩功能,都可以遵医嘱做心脏MRI。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可用于测定左室室壁运动,检测隐匿性冠心病。同时,在缺血性心脏病中,MRI能够发现缺血区心肌的信号减低,但在延迟期成像中无异常。梗死心肌室壁变薄,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而心肌灌注首过成像显示灌注减低或缺损,延迟期成像显示梗死心肌呈明显高信号。参考资料:刘红,赵悦,吕志阳,张永生主编;张维新,李庆,崔四龙,张静副主编,心血管内科临床诊断与综合治疗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4
MRI用查出缺血性心脏病吗
MRI在诊断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以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发育不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检查。1、扩张型心肌病:MRI可以显示节段性或全心室运动异常,患者左心室或双心室的心肌收缩功能普遍下降,收缩期室壁增厚率降低,且心肌的信号也发生改变。2、肥厚型心肌病:MRI表现主要包括左室心肌不均匀增厚,常常大于15mm,会累及前室间隔及左室前壁中部和基底部,并且病变常伴有左室心腔缩小、左室流出道狭窄、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情况。3、限制性心肌病:MRI可发现双心房扩大,上下腔静脉及门静脉扩张,单室或双室舒张功能受限。同时,患者心脏在舒张早期有狭窄的喷射影,心室舒张期血流峰值与心房舒张期血流峰值之比大于2。参考资料:刘红,赵悦,吕志阳,张永生主编;张维新,李庆,崔四龙,张静副主编,心血管内科临床诊断与综合治疗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4
MRI用查出非缺血性心脏病吗
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原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等。1、急性心肌梗死:这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大面积的心肌组织发生梗死时,心脏的泵血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2、急性心肌缺血:虽然心肌梗死是更严重的情况,但心肌缺血也可能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如果心肌缺血的范围较大且严重,即使没有梗死,也可能诱发急性心力衰竭;3、原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对于那些已经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如陈旧性心肌梗死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如果受到其他诱因的影响,如再次心肌缺血发作,也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参考资料:[1]范晓涌等主编. 新编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上[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6.
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主要有哪些情况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患者反复胸闷1周左右,活动后或者情绪激动后胸闷症状会加重,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到1小时,既往有高血压,平日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尚可。经过系统检查后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遂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及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后患者胸闷症状基本缓解消失。【基本信息】女、70岁【疾病类型】缺血性心脏病【就诊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06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药物治疗(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磷酸肌酸钠+阿司匹林肠溶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门诊定期复查【治疗效果】患者胸闷症状基本缓解消失,各项指标均有好转一、初次面诊患者曾经在十几年前确诊过高血压,平日按时规律口服降压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无吸烟、喝酒的习惯。患者自述平日血压大概可以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心率在70-80次/分。最近1周反复发生胸闷症状,尤其是在情绪激动或者是活动后胸闷症状会有所加重,每次不舒服症状发作,大约持续数分钟到1个小时不等。经过交流后,让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结果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二、治疗经过根据患者目前的症状以及结合既往病史,给予患者静脉泵入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辅助静脉输注舒血宁注射液以及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根据患者实际心率和血压情况,调整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口服剂量。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完善相关检查,行冠状动脉CT检查发现左前降支混合斑块管腔重度狭窄,右冠状动脉混合斑块管腔轻度狭窄。建议患者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之上,联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探讨病情后,给予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术后建议患者将降压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换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患者在术后胸闷症状逐渐缓解消失,此时停止静脉泵入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用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进行替代治疗。三、治疗效果经过入院7天的手术治疗以及系统的调整用药方案后,患者反复胸闷症状基本缓解消失。换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之后,患者血压基本上可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心率在调整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口服剂量后,基本可以控制在55-60次/分。心电图较之前缺血情况有所改善,其余各项指标均有好转,准予出院。嘱患者在术后第1、3、6个月以及1年时来门诊进行体检复查。四、注意事项很欣慰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建议患者出院后要注意监测心率、血压,严格结合生活方式进行改善,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每日应当将食盐摄入总量控制在6g以下,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并增加全谷物类食物的摄入,平日一定要注意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在用药过程中有无牙龈出血、磕碰后皮下出血等情况,出现心脏不舒服时,要注意及时与心内科医生进行沟通。五、个人感悟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加强治疗,当明确患者血管存在重度狭窄时,要尽早给予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如果目前仅仅为中度狭窄,建议要强化药物治疗,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一般来讲需要口服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的药物,这类药物属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用药。在手术以及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千万别忘了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只有多管齐下,才可以更好地预防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治疗高龄大妈的缺血性心脏病,联合治疗效果好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一位62岁心血管病患者,1年前因为胸闷、胸痛在当地医院确诊了冠心病,是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主要的病因,因此进行了支架治疗,当时症状好转。但最近2个月偶尔会感觉胸痛与手术前症状相似遂来就诊,入院后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给予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患者未再发胸痛,目前病情控制稳定。【基本信息】男、62岁【疾病类型】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就诊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5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药物球囊扩张成型术)+口服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片、替格瑞洛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皮下注射(依洛尤单抗注射液)【治疗周期】住院治疗6天,1月门诊随访【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控制稳定,未再发胸痛一、初次面诊患者男,62岁,多年前就确诊了高血压、糖尿病,1年前因为胸闷、胸痛在当地医院确诊了冠心病,并进行了支架治疗,术后症状明显改善,于是觉得病好了,就没有坚持吃医生开具的阿司匹林片、替格瑞洛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最近2个月偶尔会感觉胸痛,与活动关系不是很明显,但症状和装支架前较像,有绞痛感,每次持续10分钟左右才会好转。于是在当地医院复查了关注冠状动脉CTA,提示左前降支、回旋支轻度狭窄,右冠支架术后,支架近段狭窄、远段闭塞。根据患者病史、检查结果,基本可以确定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支架内再狭窄,将其收入院进一步治疗。二、治疗经过入院后,给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心脏彩超、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梗三项等指标进行了全面评估,其中低密度脂蛋白3.89mmol/L,超过了正常范围,更是远超过患者所需要的控制目标1.4mmol/L,好在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检查结果还正常。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片、替格瑞洛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瑞舒伐他汀钙片、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强化降脂、稳定斑块,随后给予患者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抗缺血。由于患者合并糖尿病,且已经出现冠心病,将降压药调整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具有更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同时为患者安排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右冠近段重度狭窄,近中段支架内弥漫性重度狭窄,支架远段闭塞。将闭塞处开通后,发现原来没有血流的右冠中远段也存在重度狭窄。最终在右冠远段植入两枚支架,近段植入一枚支架,原支架内使用药物球囊一枚。图1 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支架植入及药物球囊处理前支架植入及药物球囊处理后三、治疗效果患者在血运重建术后,右冠造影结果显示闭塞结果顺利打通,右冠中远段血流恢复,支架内狭窄也处理妥善。患者住院6天左右,病情控制稳定,未再出现胸痛症状,于是给予患者出院回家。出院后1月随访,患者表示没有再发作胸痛,顺利恢复正常生活,患者在出院后还试着进行了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骑自行车等,都可以耐受。随后给予患者调整降压药物,血压也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在强化调脂的治疗下,1个月随访时查血结果显示LDL-C降到了1.24mmol/L,达到了最新指南要求的1.4mmol/L以内,患者血管病变的进展会控制的更好。四、注意事项很高兴患者经过治疗疾病得到控制,但患者出院后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拒绝烟、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为主,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要严格控制。另外,患者要认识到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即使通过手术开通了血管,还是要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以控制病变进展、预防血栓形成,不可自行停药。五、个人感悟该患者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还合并了糖尿病,这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疾病。患者1年前进行过右冠的支架植入术,但出现了再狭窄,与基础疾病较多、自行停用冠心病治疗药物和自身血管修复能力较差都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俗称冠心病,是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最主要的病因,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对于狭窄严重的血管需要通过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搭桥术等血运重建手术来恢复心脏血液灌注,但术后仍需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降脂药物,以控制疾病进展,并预防支架术后存在的血栓、再狭窄等风险。
62岁老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胸痛明显,坚持服药才是根本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患者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会出现胸闷感,每次发作大概持续3-5分钟,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可缓解,但患者比较担心自身情况,遂来我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随即给予患者药物治疗联合一般处理,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已得到控制,各项指标均在好转,按时规律用药后无胸闷症状出现。【基本信息】女、66岁【疾病类型】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就诊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05月【治疗方案】静脉注射(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口服药物(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片(Ⅱ)、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依折麦布片)+一般处理(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门诊随访【治疗效果】病情已得到控制,各项指标均在好转,按时规律用药后无胸闷症状出现一、初次面诊患者女,66岁,主诉1周前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会出现胸闷感,每次发作大概持续3-5分钟,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可显著缓解。询问患者得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一般血压可以控制在140/90mmHg左右,但大多数情况都是不低于140/90mmHg。2年前行冠脉CT检查,确诊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但未按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 ST-T改变。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二、治疗经过入院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议行冠脉CT检查,患者及家属表示同意,遂予以患者冠脉CT检查,结果示左前降支混合斑块管腔中度狭窄,回旋支混合斑块管腔中度狭窄,右冠状动脉混合斑块管腔中度狭窄。目前患者并无冠脉血管重度狭窄,因此,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未进一步加重,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联合生活方式干预。随即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并且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然后进一步调整降压药物,将硝苯地平缓释片换成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片(Ⅱ)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同时嘱咐患者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经后续复查,发现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单纯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不能达标,随即患者加服依折麦布片。同时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劳累。三、治疗效果住院治疗7天后,患者胸闷症状明显改善,中等强度运动后或偶有情绪激动时,很少会发生胸闷症状。换药后,血压基本可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心率可以维持在60次/分左右。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在强化降脂后可以控制在1.8mmol/L以下;复查心电图,心肌缺血较前有所改善,患者目前达到出院指征,遂予以出院。四、注意事项患者经过积极治理后,病情逐渐平稳,症状逐渐好转,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嘱患者出院后需注意休息,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增加全谷物类食物的摄入,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不要去做持续剧烈的运动,保持心态的平和。建议患者每半年到1年,到医院进行相关的体检复查,以明确患者目前病情控制是否稳定。五、个人感悟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尤其是对于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平日里吸烟,家属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更容易患有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但如果患者能够在疾病早期,积极结合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的治疗,可极大程度延缓疾病进展。如本病例患者,经积极的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症状好转。
66岁陈阿姨患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提示规律服药很重要!
缺血性心脏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或者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脏病。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病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高尿酸血症,吸烟,肥胖,饮酒,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等,缺血性心脏病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有年轻化的倾向,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被列为首要因素。
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
心力衰竭是指因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导致心脏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在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和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基本一致,但心功能不全的含义更为广泛,包括已有心排血量减少但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阶段。心力衰竭常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患,应积极就医处理。参考资料:罗伟,苏海,杨人强主编,新编心力衰竭防治精选,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7,第8页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当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时,心脏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循环障碍综合征。其中,肺淤血和腔静脉淤血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多种多样,既有无原因的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咳嗽、腹胀、肝区胀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也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严重者端坐呼吸。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心脏疾病发展而来。在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患者的身体状况会逐渐恶化,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都会经历数年的疾病发展期,最终才会发展到心力衰竭的阶段。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症状。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控制体重等。如果病情严重,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参考资料:张明德,卜建学主编,心脏病治疗与调养心脏病防治专家谈[M].北京名医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8.
什么是心力衰竭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非常多。心脏方面的问题,像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再就是考虑先天性心脏病,酒精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另外,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都会导致心力衰竭。另外肺源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严重的感染,都有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产生,出现心力衰竭,一定要积极的寻找病因,规范的治疗。
心力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人体血液从左心室,通过心脏收缩泵出去,经过动脉系统全身供应各个器官血液,再通过静脉系统移到右心房、右心室,经过右心室、肺动脉,肺里经过气体交换,把含氧气的血通过左心房带到心室,形成循环过程。如果因为心脏收缩没力,或血液不能回到心脏里,引起静脉淤血或动脉供血不足称为心衰,几乎所有心脏病的最后终末期,都可引起心力衰竭。"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指在适当的静脉回流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减少,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心力衰竭通常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这种类型的心力衰竭通常是由于心脏肌肉病变、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病引起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这种类型的心力衰竭通常是由于心脏瓣膜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因此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头晕、心慌、胸闷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参考资料:[1]崔文建,张文宗,李占海,李晖等主编,心内科疾病防治与新技术应用 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3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射血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包括临床症状及相应指标的改变。1、表现:主要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2、指标: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较宽的左心室功能异常谱,从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至重度心室扩张和(或)LVEF显著降低。参考资料:[1]杨杰孚,张健,霍勇.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009):19-66.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综合征。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意味着心脏的排血量无法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导致器官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现象。在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可以维持心脏排血量正常,但由于异常升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肺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肺循环淤血。这种情况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早期或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称之为舒张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因此也被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这不仅影响了心脏的功能,而且还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于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都显得尤为重要。参考资料:邬时民、周达新主编.心脏疾病合理用药.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05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血液,导致身体各部位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状况。心力衰竭的症状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乏力、气喘、呼吸困难、下肢浮肿以及腹胀、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血液,导致血液淤积在肺循环或胃肠静脉中,从而影响了身体的正常运作。心力衰竭如果不进行早期控制,病情会迅速恶化,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心力衰竭非常重要。参考资料:戴若竹,陈仰纯主编,心血管疾病防治常识和健康教育手册,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2,第1章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症候群,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使得心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这种病症常常出现在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困难。心力衰竭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心肌受到损伤,这种损伤可以是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终影响心室的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使得心排血量不足。这会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等病理生理变化。在临床上,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无力、体力活动受限以及液体潴留等症状。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器械治疗等。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加强自我管理,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参考资料:[1]杨国良等主编,临床心血管疾病诊疗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一般处理主要包括休息和镇静,还有吸氧、食物调整等,如果出现异常,需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1、休息和镇静:如果严重烦躁不安、有肺水肿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2、吸氧:出现气急和紫绀的时候,建议及时进行吸氧。3、饮食调整:需要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物,建议少量多次进食。4、限制液体摄入量:如果是危重患者或者无法充分进食的患者,建议就进行静脉补液。5、体位调整:采用30-45度的半卧位,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参考资料:胡传奇,邵宪花,王瑶主编,小儿心血管疾病知识问答,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8,第275页
心力衰竭的一般处理有哪些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最后导致心室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的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及体液潴留造成的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按心力衰竭发病的部位分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左心衰竭临床主要表现为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静脉淤血,全心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心力衰竭,某些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或严重贫血可同时累。参考资料:杨焕斌编著,中西医结合诊治心力衰竭,2021.08
什么是心力衰竭
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即心泵功能降低),以致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病理过程或临床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又称泵衰竭。 心力衰竭属于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阶段,因而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心功能不全则是指心泵功能下降,包括从完全代偿阶段直至失代偿阶段的整个过程,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心力衰竭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排血量不足所致的缺血及静脉回流障碍所致的淤血。 参考资料:[1]黄玉芳,刘春英.病理学.第4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就是指心脏的输出量减少了,或者说不能够在一定时间之内,泵出足够的血量来供人体使用,这个时候人就会产生缺血的症状,或者是淤血的症状。因为心脏有4个腔室,可以分为左心和右心,左心主要负责把血都泵出去,供机体使用,所以左心衰竭的时候,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活动后气急等症状。右心衰竭的时候,因为回心血量不能得到有效泵出,严重的时候会产生淤血症状,比如说水肿、胃肠道淤血引起的胃口减退或者颈静脉明显怒张。总的来说心衰主要是机体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血液供应产生的症状,心衰的时候需要找根本原因,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冠心病引起,有可能是因为高血压或者是心脏瓣膜疾病。把这些基础疾病找到以后,也可以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缓解心衰的症状。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导致身体其他器官和组织受到影响。其病因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1、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缺血性心肌损害,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受损或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时,心肌会因缺血而受损,从而降低心脏的功能。此外心肌炎是心肌的一种炎症性疾病,而心肌病则是一种心脏肌肉疾病,两者都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其中,病毒性心肌炎和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而导致心肌细胞受损,进而引起心力衰竭;2、心脏负荷过重:心脏在收缩期需要克服的阻力增加,例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导致心脏需要产生更大的压力才能射血。长期高负荷会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脏在舒张期需要接受的血容量增加,例如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血管病等,导致血液返流或分流到心脏。长期高负荷会导致心室腔代偿性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参考资料:[1]崔文建,张文宗,李占海,李晖等主编,心内科疾病防治与新技术应用 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3
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具体的分型如下:1、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突然发作的心功能异常,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从而引发急性肺水肿、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以及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口唇紫绀、呼吸急促或窘迫,大汗淋漓,被迫采取坐位姿势,并伴有烦躁不安。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需要及时紧急抢救。这种急性心力衰竭可以发生在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身上,也可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出现在没有心脏病史的健康人中。2、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肌肉逐渐发生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无法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就像一辆长期没有得到良好保养的汽车,最终导致了严重的故障。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通常在治疗后可以控制症状。然而,慢性心力衰竭常反复发作,只有少部分病人能够获得痊愈。参考资料:张健,叶蕴青,马文辉编著,心力衰竭100问[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5.
心力衰竭有哪些类型
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min,幼儿>160/min,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静息时呼吸达60/min以上,肝脏短时间内进行性增大。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尿少,下肢水肿,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做X线检查会显示心影扩大、心搏动减弱、肺纹理增粗,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腔扩大,收缩和(或)舒张功能的减低,射血分数降低。具备临床表现前4项,并有2项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但要注意与重症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心包炎和心包积液及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进行鉴别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要重视原发病治疗,减轻心脏负荷,休息、镇静、吸氧,限制水、钠的摄入量。床头抬高15°-30°,左心衰时应取端坐或半坐位。常用药物有呋塞米(速尿)、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卡托普利(硫甲丙脯酸)、硝普钠维生素C、辅酶Q、果糖等。参考资料:[1]平晓川,马松.协和听课笔记 儿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什么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由各种诱因引发,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心律失常、血容量过多、过度劳累等。1、上呼吸道感染:这是引发心力衰竭的最常见诱因之一。上呼吸道感染可以直接损害心肌,或者通过间接影响心脏功能来诱发心力衰竭。此外,发热也会使心率加快,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2、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这些心律失常都可以使心脏的负荷增加,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从而引发心力衰竭。3、血容量过多: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输血输液过多、速度过快,或者摄入过多的钠盐等,都会使血容量突然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进而诱发心力衰竭。4、过度劳累: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紧张等情况下,心脏的负荷也会增加,从而可能引发心力衰竭。5、严重贫血或大出血:这些情况会使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率加快,心脏的负荷加重,从而诱发心力衰竭。参考资料:罗伟,苏海,杨人强主编,新编心力衰竭防治精选,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7,第14页
心力衰竭的诱因有什么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它主要是由于心脏排血量不足,导致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并在肺循环或体循环的静脉系统中引起淤血。这种情况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种疾病,医学界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根据主要受累心脏部位,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根据心排出量的不同,可分为低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同时,根据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改变,心力衰竭也可分为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和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在部分患者中,可能会同时出现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这种情况被称为混合型心力衰竭。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的自然衰退和可能存在的各种慢性疾病,他们更容易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早期的识别、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有可能延缓或减轻这种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资料:[1]尹作香,杜理莉,王洛香主编,老年病的防治和护理,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08
心力衰竭的概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按急缓程度,它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常见的症状有,乏力,运动耐力明显下降,心率增加15-20次/分,呼吸困难等。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有乏力,呼吸困难,腹部和下肢有水肿,心脏扩大等等。此外,心力衰竭还可以引起一些并发症,如低血钾症,如果有以上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然后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的症状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过重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表现为以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以下是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1、Ⅰ级:正常体力活动不受限。2、Ⅱ级:正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可引起疲劳、呼吸困难、心悸或心绞痛。3、Ⅲ级:正常体力活动显著受限,即使轻体力活动也引起症状。4、Ⅳ级:安静时即有症状。以上分级以主观感觉为依据,与根据客观指标得出的结论有时并不相符,药物治疗、患者的锻炼特别是肌肉的耐力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参考资料:[1]王承明.全科医学 高级医师进阶.第1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心力衰竭怎么分级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静脉血液淤积,心力衰竭,经常会伴有其他疾病,首先表现为肺动脉淤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都可以引起心力衰竭。临床上一般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脏阵痛等症状。治疗一般以补给氧气,强心剂为主,病情严重者可以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外科手术等非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
导致心衰最常见的诱因就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这种情况很容易诱发心衰,再就是出现了心律失常,像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这种情况都会诱发心力衰竭,另外就是劳累,情绪激动,然后暴饮暴食,再就是考虑原发疾病加重,比如高血压波动过大,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另外一些化疗的药物有心肌毒性,也会诱发心衰。
心力衰竭的诱因有哪些
这种情况主要是看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以及心衰的严重程度,大部分心衰都是由原发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引发的这种情况,主要是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同时对于心衰的情况要采用药物,强心利尿,扩血管来治疗,如果说心衰到了末期,心脏结构异常扩大,收缩不同步,有可能需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这就是如果到了终末阶段,对药物反应非常差,那就选择心脏移植。
心力衰竭如何治疗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功能下降表现。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心肌炎、等等。其他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贫血、肿瘤、等等都有可能引起心脏功能衰竭。所以,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纠正心力衰竭,二是治疗引起心衰的原发疾病。其中纠正心衰包括利尿消肿、扩张血管、强心、对症处理等等。
心力衰竭怎么治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由各种诱因引发,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心律失常、血容量过多、过度劳累等。1、上呼吸道感染:这是引发心力衰竭的最常见诱因之一。上呼吸道感染可以直接损害心肌,或者通过间接影响心脏功能来诱发心力衰竭。此外,发热也会使心率加快,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2、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这些心律失常都可以使心脏的负荷增加,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从而引发心力衰竭。3、血容量过多: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输血输液过多、速度过快,或者摄入过多的钠盐等,都会使血容量突然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进而诱发心力衰竭。4、过度劳累: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紧张等情况下,心脏的负荷也会增加,从而可能引发心力衰竭。5、严重贫血或大出血:这些情况会使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率加快,心脏的负荷加重,从而诱发心力衰竭。参考资料:罗伟,苏海,杨人强主编,新编心力衰竭防治精选,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7,第14页
心力衰竭的诱因有什么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它主要是由于心脏排血量不足,导致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并在肺循环或体循环的静脉系统中引起淤血。这种情况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这种疾病,医学界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根据主要受累心脏部位,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根据心排出量的不同,可分为低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同时,根据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改变,心力衰竭也可分为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和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在部分患者中,可能会同时出现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这种情况被称为混合型心力衰竭。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的自然衰退和可能存在的各种慢性疾病,他们更容易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早期的识别、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有可能延缓或减轻这种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资料:[1]尹作香,杜理莉,王洛香主编,老年病的防治和护理,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08
心力衰竭的概述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过重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表现为以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以下是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1、Ⅰ级:正常体力活动不受限。2、Ⅱ级:正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可引起疲劳、呼吸困难、心悸或心绞痛。3、Ⅲ级:正常体力活动显著受限,即使轻体力活动也引起症状。4、Ⅳ级:安静时即有症状。以上分级以主观感觉为依据,与根据客观指标得出的结论有时并不相符,药物治疗、患者的锻炼特别是肌肉的耐力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参考资料:[1]王承明.全科医学 高级医师进阶.第1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心力衰竭怎么分级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心脏疾病,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心力衰竭可以是一种慢性病,也可以是急性病情加重。1、呼吸困难:患者可能感到气短、呼吸急促,尤其在运动或平躺时加重。2、疲劳和乏力:由于心脏泵血不足,全身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氧和营养,患者经常感到疲劳和乏力。3、水肿:心脏泵血不畅,导致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患者可能出现水肿,尤其是腿部和腹部。4、心悸和心律不齐:心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心悸和心律不齐。5、咳嗽和咳痰:患者可能有慢性咳嗽和咳痰,特别是夜间或平躺时。6、体重增加:由于体液潴留,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增加。参考资料:[1]吴春虎,楼松.协和听课笔记 内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心力衰竭什么表现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心脏疾病,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心力衰竭可以是一种慢性病,也可以是急性病情加重。1、限制钠摄入: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控制水肿和体液潴留。2、控制液体摄入:限制液体摄入可以减轻水肿和体液潴留。3、规律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和减轻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4、戒烟和限制饮酒: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参考资料:[1]吴春虎,楼松.协和听课笔记 内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心力衰竭要注意什么
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min,幼儿>160/min,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静息时呼吸达60/min以上,肝脏短时间内进行性增大。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尿少,下肢水肿,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做X线检查会显示心影扩大、心搏动减弱、肺纹理增粗,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腔扩大,收缩和(或)舒张功能的减低,射血分数降低。具备临床表现前4项,并有2项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但要注意与重症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心包炎和心包积液及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进行鉴别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要重视原发病治疗,减轻心脏负荷,休息、镇静、吸氧,限制水、钠的摄入量。床头抬高15°-30°,左心衰时应取端坐或半坐位。常用药物有呋塞米(速尿)、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卡托普利(硫甲丙脯酸)、硝普钠维生素C、辅酶Q、果糖等。参考资料:[1]平晓川,马松.协和听课笔记 儿科学.第1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什么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危害包括血液循环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具体如下:1、血液循环功能下降:心力衰竭的危害主要是血液循环功能有所下降,因为心脏射血能力下降,不能推动身体的血液循环,容易出现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器官中供血、供氧不足,最后患者有可能会出现泵衰竭的现象。2、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时,心跳不规律,泵血不整齐,可能造成心排血量的下降,更容易形成血栓,而引发脑中风的出现。如果心律失常进一步恶化,还可能出现室速、心室颤动,再严重就可能出现心脏骤停,而引发猝死。所以,一旦患者出现心力衰竭,要立即给予相应治疗,并且减少诱发心力衰竭因素的出现。
心力衰竭的危害有哪些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表现,是比较严重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分为肺循环瘀血和体循环瘀血,一般表现为胸闷、心慌、乏力、气短、头晕、出汗、咳嗽、憋喘、呼吸困难、浮肿、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其中最常见的是乏力、气短、浮肿,最严重的是呼吸困难、憋喘。另外,各种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发病一般也比较严重,比如心肌病、瓣膜病、心肌梗死、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心力衰竭严重吗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其临床症候持续超过24小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常好发于50岁及以上人群。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常以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等特征性表现,在城市居民死因中居首位。脑卒中可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参考资料:[1]倪小佳,陈耀龙,蔡业峰,等.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v.20(08):12.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它的特点是起病迅速,症状较重,恢复缓慢,高致死率及致残率。脑梗死起病的时候,通常表现为言语不清,一侧身体无力或麻木,口角歪斜,伸舌偏向一边,或者表现为头晕,甚至意识昏迷。这些症状使得脑卒中,往往比较容易诊断。脑卒中的另外特点是其往往伴随着很多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肥胖,心脏病等等。这使得它的治疗非常复杂。另外脑梗死的恢复期达半年之久,恢复非常缓慢,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恢复期之后,还容易遗留各种各样的后遗症。
脑卒中的特点
脑卒中又称之为脑血管意外,其定义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动脉因为各种原因突然破裂或者是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的一组疾病。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又包括,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后者主要包括,自发性脑出血,自发性脑室内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的病因很多,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管壁的病变:常见的如动脉炎症、先天性血管病、血管损伤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较多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综合因素均可以导致血管壁的损害,从而引起脑卒中的发生;2、心脏病以及血动力学的改变:比如突然高血压、低血压,或者血压短时间内较大波动以及心功能障碍等;3、血液成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比如高黏血症,常见于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等;4、凝血机制异常:比如抗凝剂的使用以及避孕药,还包括各种血液病均可以导致血液成分的改变;5、其它原因:如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会导致脑栓塞的发生。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等,均可以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是怎么引起的
脑卒中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是由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脑卒中总数的60%-80%。这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是因为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并最终阻塞动脉。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血栓脱落或其他栓子进入血流中阻塞脑动脉所引起。2、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病例的30%,这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隙和脑池中。参考资料:马建林,曾广民主编.老年常见病合理治疗答疑.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08.
什么是脑卒中
首先脑卒中分脑梗塞和脑出血两种,具体病因来讲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原因,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主要就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再就是血管的畸形(如烟雾病,颅内动脉瘤等)。其次外伤、药物、血液病、以及各种栓子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如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如都可以引起急性活慢性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脑卒中是怎么引起的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临床上也常被称为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脑卒中所产生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根据脑损伤部位、范围不同,而表现各异。如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言语和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等。再加上老年患者的一些基础疾患和可能存在的各种并发症以及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使得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和多样。因此,建议脑卒中的患者及时到神经外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并由专科医生指导相关治疗,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参考资料:[1]刘晓红,康琳.协和老年医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梗死又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分水岭梗死等特殊类型。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卒中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主要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因素导致动脉硬化,造成斑块形成发生脑卒中。出现疾病后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将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左右,餐后2h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患者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建议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建议每天1h的有氧运动,戒烟戒酒,保持乐观的心态,以促进恢复。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急、脑损伤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有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吸烟、饮食不当等,导致脑血管阻塞或颈内动脉、椎动脉闭塞狭窄,血液无法流入大脑,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其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过猛等,导致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发的疾病,病情凶险,其发病率占20%-30%,但死亡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参考资料:冀明忠,高剑波主编,防控猝死:心脑血管疾病科普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01,第4章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发作后,即使经过了治疗,但依旧可能存在后遗症,如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吞咽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等。1、瘫痪:脑卒中瘫痪分为偏瘫、四肢瘫、截瘫,但以偏瘫为主,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眼部以下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2、感觉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往往与偏瘫及偏盲伴随,常称为三偏综合征;3、失语: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4、吞咽功能障碍:不受控制的流口水、咀嚼费力,食物向口腔后部推进困难,口腔控制食物的能力下降,很难将食物咽下,经常发生误吸;5、排尿功能障碍:可能会出现尿失禁、尿潴留等。患者还可能出现失用、失认、癫痫、感情障碍等后遗症。参考资料:[1]倪小佳,陈耀龙,蔡业峰,等.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v.20(08):12.
脑卒中有哪些后遗症
脑卒中是指患者出现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或脑缺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指患者高血压病,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血管淀粉样变或肿瘤卒中等脑血管出现破裂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是指颅内动脉狭窄,淀粉样变,栓子脱落引起颅内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凝视等临床症状。
脑卒中定义
脑卒中发病率,年龄越老越高,趋于年轻化,那么中风的预防普及显得尤为重要,早起诊断早期就诊可以减少致残率。出现一下症状要高度重视脑卒中的可能:近期头痛头晕加重,原本控制平稳的血压,波动明显,面部发麻讲话不利索,阵发性的出现一侧肢体的无力或者麻木,过一会儿自行缓解,反复发作这些都是脑卒中最初的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的到医院就诊,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
脑卒中起初症状
"早期脑卒中患者,平卧位、侧卧位的情况下,上肢和下肢进行科学摆放,防止肩关节半脱位或者痉挛出现。如果有患者合并吞咽呛咳或者吞咽不能的情况下,积极地进行饮食指导,必要的时候上鼻胃管。进行步态的训练,防止患者在床和轮椅转移,或者翻身时出现跌倒事件。"
脑卒中如何护理?
"脑卒中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脑梗死早期会进行稳定血压、稳定斑块和抗小板聚集或者是抗凝治疗。因为脑部低灌注导致的脑梗死,进行积极扩容治疗,清除氧自由基的治疗、改善循环的治疗。脑出血早期进行稳定血压,减轻脑出血所导致的脑组织水肿。积极控制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
脑卒中如何治疗?
脑卒中的表现来讲,多种多样,但是有些相对比较典型,比如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的麻木无力,言语功能障碍。当然有的也会比较严重,会出现意识障碍,也就是说昏迷的情况。当然有一些患者表现也相对比较特殊,比如说大小便失禁,认知功能下降,通俗一点就是变傻了。还有一些癫痫,也就是说抽风的情况。还有一些人会出现一些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等等一些情况。
脑卒中的表现
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种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脑血管突然堵塞而引起脑组织受损的疾病。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卒中的80%,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也可以由身体其他部位血栓脱落,阻塞脑血管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由于高血压,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原因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卒中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一旦发病,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诊治。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各级别卒中中心建设,对于脑卒中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搭建了好的平台。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
脑卒中包括所有的脑血管意外,在中医方面被称之为脑中风。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和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出血性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自发性脑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缺血性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论哪一种脑血管意外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情特别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要尽快到当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神经内科或者神经外科治疗。
脑卒中怎么回事
  美国心脏病协会2015年公布的心脏病和脑卒中的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根据2013年《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每年死于脑卒中超过150万,新发病例约250万,幸存者600~700万,残疾率高达75%,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在100亿元以上,加之间接经济损失花费近200亿元,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脑卒中的预防则显得尤为重要。  脑卒中的预防:  1、肥胖和超重者应减轻体重,以降低脑卒中风险。  2、应采用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3、成年人(部分高龄和身体因病不适运动者除外)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30-45m i n的体力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形式为主。  4、每日饮食种类多样化,使营养和能量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低的均衡食谱。  5、建议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推荐食盐摄入量≤5g/d,钾摄入量≥3510mg/d。  6、每日总脂肪摄入量应<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10%;每日摄入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100g,肉类5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食油每日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7、建议杜绝或减少酗酒者的饮酒量。  8、饮酒者要适度,不要酗酒,饮酒者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减半。  9、不吸烟者远离吸烟环境、吸烟者戒烟。  10、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
脑卒中如何预防?
脑卒中包括所有的脑血管意外,在中医方面被称之为脑中风。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和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出血性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自发性脑出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缺血性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论哪一种脑血管意外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情特别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要尽快到当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神经内科或者神经外科治疗。
脑卒中怎么回事
脑卒中发病率,年龄越老越高,趋于年轻化,那么中风的预防普及显得尤为重要,早起诊断早期就诊可以减少致残率。出现一下症状要高度重视脑卒中的可能:近期头痛头晕加重,原本控制平稳的血压,波动明显,面部发麻讲话不利索,阵发性的出现一侧肢体的无力或者麻木,过一会儿自行缓解,反复发作这些都是脑卒中最初的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的到医院就诊,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
脑卒中起初症状
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种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脑血管突然堵塞而引起脑组织受损的疾病。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卒中的80%,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也可以由身体其他部位血栓脱落,阻塞脑血管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由于高血压,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原因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卒中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一旦发病,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诊治。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各级别卒中中心建设,对于脑卒中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搭建了好的平台。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
脑卒中是指患者出现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或脑缺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指患者高血压病,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血管淀粉样变或肿瘤卒中等脑血管出现破裂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是指颅内动脉狭窄,淀粉样变,栓子脱落引起颅内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凝视等临床症状。
脑卒中定义
脑卒中的表现来讲,多种多样,但是有些相对比较典型,比如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的麻木无力,言语功能障碍。当然有的也会比较严重,会出现意识障碍,也就是说昏迷的情况。当然有一些患者表现也相对比较特殊,比如说大小便失禁,认知功能下降,通俗一点就是变傻了。还有一些癫痫,也就是说抽风的情况。还有一些人会出现一些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等等一些情况。
脑卒中的表现
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诱发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导致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的相关根据如下:1、急性起病。2、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侧视力丧失或视物模糊;眩晕伴呕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3、辅助检查:脑CT或MRI检查鉴别脑出血或脑梗死。参考资料:[1]于学忠,周荣斌.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临床医学 急诊医学[J].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1.
如何诊断脑卒中
临床中脑卒中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对于脑卒中的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是以神经防护、改善脑血管循环的药物为主。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可以使用抗凝的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等,但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一定要慎重使用。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一般不会使用抗凝药物。神经保护的药物常见的有依达拉奉、胞磷胆碱。另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一些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脑卒中药物有哪些
脑卒中发作后,即使经过了治疗,但依旧可能存在后遗症,如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吞咽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等。1、瘫痪:脑卒中瘫痪分为偏瘫、四肢瘫、截瘫,但以偏瘫为主,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眼部以下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2、感觉障碍:偏身感觉障碍往往与偏瘫及偏盲伴随,常称为三偏综合征;3、失语: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4、吞咽功能障碍:不受控制的流口水、咀嚼费力,食物向口腔后部推进困难,口腔控制食物的能力下降,很难将食物咽下,经常发生误吸;5、排尿功能障碍:可能会出现尿失禁、尿潴留等。患者还可能出现失用、失认、癫痫、感情障碍等后遗症。参考资料:[1]倪小佳,陈耀龙,蔡业峰,等.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v.20(08):12.
脑卒中有哪些后遗症
脑卒中的前兆包括头痛,头晕,一过性的肢体感觉麻木,另外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脑出血的前兆一般有高血压,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的情况,前兆比较少,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短期之内就有可能出现昏迷,偏瘫,语言不清。脑梗塞的前兆有一过性的黑蒙,突然看不见东西,然后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后又能重新看见,这是最常见的前兆。
脑卒中前兆有哪些
脑卒中的前兆包括头痛,头晕,一过性的肢体感觉麻木,另外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脑出血的前兆一般有高血压,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的情况,前兆比较少,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短期之内就有可能出现昏迷,偏瘫,语言不清。脑梗塞的前兆有一过性的黑蒙,突然看不见东西,然后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后又能重新看见,这是最常见的前兆。
脑卒中前兆有哪些
脑卒中的发病率是较高的,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近5年来,全国全人口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年增长率为13.19%,高危人群的发病率为14.01%,估算全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1167万人患过脑卒中。
脑卒中发病率
慢性肾病是指各种程度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大于3~6个月),包括肾小球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超过3个月。慢性肾病可以分为5期,其中1期GRF大于等于90ml/min,2期GRF60~89ml/min,3期GRF为30~59ml/min,4期GRF为15~29ml/min,5期GRF小于15ml/min。
什么是慢性肾病
这个是概念性的事情,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肾脏形态、结构或者功能异常,而且时间超过3月,我们称之为慢性肾脏病(CKD)。这里有几个重要的事情:1.肾脏的形态、结构或者功能:如尿检存在蛋白尿,或者验血提示血肌酐升高,或者肾活检提示肾小球病变等。2.上诉病变持续3月以上。同时满足上述两点,我们认为病人存在慢性肾脏病。
什么叫慢性肾病
一旦确诊为慢性肾病,就没有治愈的可能性。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延缓肾功能的衰竭,尽量晚的进入尿毒症期。慢性肾病的治疗,首先是病因治疗。糖尿病肾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肾病需要控制血压,而尿酸性肾病需要降低尿酸,狼疮性肾炎需要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等。其次,可以用一些保护肾脏和改善肾循环的药物,比如百令胶囊,双嘧达莫。最后,一定要控制肾功能恶化的因素,比如感染、高血压、腹泻、呕吐等。
慢性肾病怎么治疗
慢性肾脏病是指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志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持续小于60毫升并且时间超过3个月。肾脏损伤的指标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尿沉渣检查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除了急性肾炎和急性尿路感染外,绝大多数的肾病都可以归属于慢性肾脏病的范畴。新的分期将慢性肾脏病的易患因素、启动因素、影响诊治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因素、是否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等纳入分期,积极控制上述异常,可以减少并发症。参考资料:张红霞,王少华,卢志远主编,肾脏病防治与就医常识,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3,第1页
慢性肾病是什么
慢性肾病患者主张优质低蛋白饮食,因为低蛋白饮食可以减少蛋白尿的排泄,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并且可以减轻氮质血症。优质蛋白是指高生物价蛋白质,即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包括鱼、肉、蛋、奶等。同时饮食上需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因其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低磷饮食,合并高钾血症患者需给予低钾饮食。
慢性肾病的饮食
慢性肾病症状多无特异性,不同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可以出现以下表现:1.乏力,体力下降,常感疲惫,2.抵抗力下降,易感冒、感染等,3.恶心呕吐等饮食差,4.头晕多因为血压高或贫血等,可以表现为头晕,贫血,5.浮肿,可以表现为颜面、眼睑、双下肢水肿。7.排尿异常,如尿中泡沫多、夜尿增多、尿量减少。8.腰痛等。慢性肾病早期可以无任何症状,以上症状是时间久了逐渐出现的。
慢性肾病什么症状
慢性肾脏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在3个月以上,包含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早期要积极控制高血压,使血压达标,减少蛋白尿,减轻肾小球负荷,减少脂肪摄入量,防止或延缓肾功能减退。同时要积极治疗各种原发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系统红斑狼疮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终末期,要做好透析治疗准备,如做好血管内瘘,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治疗。
慢性肾病怎么办
慢性肾病是由各种免疫性或非免疫性的病因,如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所导致的肾脏损害。分早期和晚期,早期一般以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高血压等症状为主。治疗一般可以使用黄葵胶囊、依那普利、厄贝沙坦片、激素或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严重时可以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晚期以血肌酐升高为主,一般可以以尿毒清颗粒、海昆肾喜胶囊、肾衰宁片等药物治疗,达到尿毒症时,可以使用肾脏替代治疗。
慢性肾病是什么
慢性肾病治不好的原因如下:1,慢性肾脏病肾小球硬化不可逆转,所以治不好;2,慢性肾脏病肾小球基底膜不能完全修复,基底膜增厚,尿蛋白、尿血不能缓解,所以会导致治不好;3,慢性肾脏病肾小管皱缩,系膜基质增宽,所以治不好;4,慢性肾脏病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结构改变,细胞负电荷减少,蛋白尿、血尿从肾脏流失,如果尿蛋白大量,则肾小管堵塞,日久肾小球硬化也可导致治不好。
为什么慢性肾病治不好
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我国现有上亿人患慢性肾脏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以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超过三个月,即为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以及遗传性肾脏疾病等多种类型,我国目前仍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较为常见。
慢性肾病的发病率
预防慢性肾病的方法:1、低盐饮食:正常人钠盐摄入量应该小于6g/日,如果摄入过多的钠盐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高血压损害肾;2、控制高血压: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及时控制高血压达标在130/80mmHg以下;3、平时要注意低脂低嘌呤低优质蛋白饮食。如果大量高嘌呤饮食会形成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结晶、结石,导致肾损伤。而高脂高优质蛋白的食物多是猪肉、羊肉等,所以食用这些肉食要注意不吃动物内脏及含有脂肪多肉,吃高蛋白饮食时要限制其量为1g/kg/天的蛋白,如果运动量比较大时,适当增加蛋白摄入量;4、如果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要控制引起肾损害的因素,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严格控制血糖,以防肾损害;5、要注意预防感冒,不接触有引起过敏的物质;6、平时不能憋尿,防止患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炎症;7、对于普通人群要进行普查相关肾病的血尿检查,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怎么预防慢性肾病
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0.8%,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其并发症多,治疗费用大,越来越受到关注。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原因有: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肾小球肾炎,主要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等。2、糖尿病导致的糖尿病肾病,有上升的趋势。3、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肾损害,年龄逐渐在年轻化。4、先天性的疾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5、其他的肾脏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相关性肾病,多发性骨髓瘤,ANCA相关小血管炎等。
慢性肾病发病率
慢性肾脏病分期,共分为5期。1期,已有肾病(如蛋白尿、血尿等),肾小球滤过率大于等于90ml/min;2期,肾小球滤过率(GRF)轻度降低,为60~89umol/L;3期,肾小球滤过率中度降低,为30~59umol/L;4期,肾小球滤过率重度降低,为15~29umol/L;5期,终末期肾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umol/L。
慢性肾病分期
决定慢性肾病患者存活时间的原因包括分期、原发病以及是否积极治疗等多方面。若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多数病人经过15-20年可发展至肾功能衰竭,再经10-15年可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若采用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存活时间可达20至30年,肾移植理论上来说,已接近于正常人,不影响其寿命。若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则其预后与其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病人多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肾病能活多久
"慢性肾病目前医学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延缓肾功能进展、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保护残余的肾功能、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蛋白尿大于g\/24h,血压控制在125\/75mmHg,蛋白尿小于1g\/24h,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并选用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注意其副作用,如干咳、高钾血症、肾功能下降。若出现干咳,不能耐受需停用,若出现高钾血症危及生命,立即停用并降钾治疗,若肌酐两个月内升高大于30%需停用。\n慢性肾病呈慢性进行性进展,直至肾衰竭的终末期,即尿毒症期。一旦出现尿毒症的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道出血,以及胸闷、心慌、气促等心衰的表现,出现尿毒症脑病的精神错乱表现,这个时候就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积极治疗尿毒症的各种并发症。"
慢性肾病怎么办
"慢性肾脏病可以分期,是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的不同分为1-5期。慢性肾脏病的定义是尿中出现异常、血中出现异常,或者肾脏病理出现异常,大于等于三个月,或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60mL\/min,时间也是大于等于三个月。慢性肾脏病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五期。\n当内生肌酐清除率大于90mL\/min的时候是一期,当内生肌酐清除率在60-90mL\/min之间的时候,称为慢性肾脏病二期。当内生肌酐清除率在30-60mL\/min的时候是肾脏病的三期,15-30mL\/min是诊断慢性肾脏病四期的标准。当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5mL\/min的时候,也就是慢性肾脏病的五期,就是平常所说的尿毒症期。所以慢性肾脏病三期,主要是指内生肌酐清除率在30-60mL\/min。"
慢性肾病的分期有哪些
慢性肾病患者能过夫妻生活,只是对于慢性肾病的患者,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要求做到生活管理,建议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可以进行户外运动,但不可以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以防发生交叉感染。患者可以进行慢跑或打太极等舒缓运动,以免增加身体不适,从而导致疾病加重。同时在运动中,一定要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在饮食上进行管理,长期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每天的盐摄入量应低于3-5g,蛋白质摄入量以鸡蛋、牛奶、瘦肉为主,尽可能减少低质量蛋白的摄入,包括豆类、以及头、蹄、内脏等。患者可以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只要工作和生活后没有感到身体不适就可以,至于夫妻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能够过度劳累,而导致病情加重。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运动和饮食也有个体差异,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患者要定期观察各项指标,包括肾功能、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尿常规等,发现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慢性肾病能过夫妻生活吗
慢性肾病,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进食含盐较高的食物,如腌制类食物,另外减少脂质的摄入,包括肥肉、蛋黄、坚果类等。另外慢性肾病患者多存在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应减少钾的摄入,含钾较多的食物包括韭菜及各类水果,尤其是橘子、香蕉应减少食用。若存在高磷血症,应注意减少磷的摄入,动物内脏中含磷较多,应减少食用。平时应适当进食优质蛋白,如瘦肉、蛋清、牛奶等。
慢性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慢性肾病患者的三餐建议吃以下几类食物:首先,肾病患者的主食可以吃一些米饭、面条、粥之类的食物,这些谷物类的食物每天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300克;其次,肾病患者是不建议喝汤的,喝汤会导致病情更为的严重;除此之外,慢性肾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还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已经出现水肿症状的肾病患者不建议多喝水、吃高水分的水果;第二种,肾病患者可以少量的吃些肉,补充蛋白质。
慢性肾病三餐吃什么好
决定慢性肾病三期患者存活时间的原因包括是否积极治疗及有无严重并发症等多方面。慢性肾脏病三期多数病人经过2-5年可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若采用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存活时间可达10至20年,因此慢性肾脏病三期正常可活25年左右。但是如果并发症严重,特别血管病变,病人多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肾病三期能活多久
1、原发性慢性肾病:主要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长期肾脏损害,最终导致一系列临床病理改变。 2、继发性慢性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伤等,最终导致肾脏器质性改变,影响身体健康。
慢性肾病的类型有哪几种
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治疗原发病、每年体检有助于慢性肾病的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接受肾脏检查,控制疾病进展。 (1)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劳累,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2)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吃得过咸、过辣。 (3)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预防、治疗口腔或皮肤的感染。 (4)有家族遗传性肾病的患者每年接受肾脏检查,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预防慢性肾病最有效的方法
慢性肾病5期也就是慢性肾病终末期即尿毒症期,这种情况是非常严重的,会出现尿量减少、贫血、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有些人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所以,针对慢性肾病5期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需要控制患者的血压、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一些情况稳定、经济条件可以的患者,也可以进行肾移植治疗。
慢性肾病5期什么意思
目前慢性肾脏病主要有原发性肾脏病和继发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可以分为5期,如果早期也就是第一期肾脏损伤没有那么厉害,经过系统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有些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也有其自愈的倾向。某些继发性的肾病,病因去除以后或者控制以后,肾脏损伤经过治疗也是可以恢复的。但是随着年龄和疾病的进展,大部分慢性肾病是缓慢进展的,并不能再恢复到健康人的水平了,最终都会向肾功能衰竭发展。
慢性肾病可以治愈吗
慢性肾脏病可以分为5期,其分期根据肾小球滤过率的数值划分。慢性肾脏病1期,已有肾病,肾小球滤过率正常,GRF大于等于90ml/min。慢性肾脏病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降低,GRF为60~89ml/min。慢性肾脏病3期,肾小球滤过率中度降低,GRF为30~59ml/min。慢性肾脏病4期,肾小球滤过率重度降低,GRF15~29ml/min。慢性肾脏病5期,ESRD,GRF小于15m就/min。
慢性肾病分期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