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classes
1 value
instruction
stringlengths
5
87
output
stringlengths
3
3.47k
土壤圈是什么?
土壤在地球陆地表层呈近似连续的分布,称为土壤圈或土被。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地圈系统(即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交接界面,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圈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山地土壤是什么?
在山地停积形成的土壤。山地指有一定的相对高差,地势有明显起伏的地段。其成土因素有以下特点:①山地坡度在5°以上即有明显侵蚀,25°以上侵蚀加剧,45°以上土层停积困难,这就导致土壤的发育程度随坡度增加而明显降低。②北半球南向的山坡暖而旱,导致温度与水分有变化,北向则相反。很多海拔较高的山地,北坡的森林分布上限较南坡高,致使土壤发育不一。③从局部地形看,通常上坡侵蚀强,分布粗骨性土壤;而下坡质地较细,这是坡地物质搬运的分选结果。山坡下部因多坡积或洪积母质,使土层与基岩间常有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山坡下部因被上坡运积的物质覆盖,常形成母质夹层或被覆盖的古土壤层。④从大范围来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随高度增加,但超过一定界限,降水又会减少。气候的变化又会引起植被的不同,这样就造成了山地土壤有垂直分带的特征,即垂直带谱的形成。
生物发生律是什么?
又称重演律(recaptulation)。指个体发育一定程度地重现其祖先在系统发育中所经过的阶段。重演现象是普遍的生物学现象,一切多细胞动物,从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到哺乳动物都具有基本相似的若干发育阶段。但由于系统发育具有悠长的历史过程,所以重演是不完全的,同时个体发育也不仅是系统发育的简单重复,个体发育通过有利变异的产生、遗传和累积而影响系统发育。
森林土壤是什么?
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它们在世界上分布很广,除干旱与半干旱区属草原植被外,从热带到寒带都有分布,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35%。中国的森林土壤以东部为主,从东北地区经华北、华东直至海南与台湾,乃至南海诸岛。此外,中国西部山地在一定海拔高度上也有森林土壤。森林土壤的共同特点是:①有机质以地表枯枝落叶进入土壤为主,所以在表层含量特高,且常有枯枝落叶层,向下即含量锐减。②年雨量高,气候湿润,土体内的淋溶作用强,所以盐基物质较少,交换性盐基多不饱和,土壤反应也以酸性为主。③成土母质经受的风化程度相对较强,土壤矿物也有相应的变化。中国森林土壤类型最为齐全,土壤资源最为丰富。
土壤自净是什么?
是指土壤被污染后,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的作用,在一定时间后,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等,逐渐达到无害化的程度。土壤的自净过程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物理作用。主要是日光、土壤温度、风力等因素的作用。日光可使土壤表层温度升高,再加上风的作用,可使某些污染物挥发,能减少其在土壤中的含量;②土壤的过滤作用和吸附作用。污染物通过土壤时,比孔隙大的固体颗粒被阻留。士壤颗粒表面还具有很大的吸附作用,能吸附溶于水中的气体、胶体微粒及其他物质,并将它们聚积或浓缩在土壤颗粒表面,逐渐形成一层胶质薄膜(生物膜),增强了土壤的吸附作用;③化学作用。土壤中某些金属离子,可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发生中和、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而降低其毒性;④生物化学作用。有机污染物在各种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的作用下,将复杂的有机物逐步无机化或腐殖质化而达到自净。
泥盆纪是什么?
古生代第四个纪,“泥盆”一名来自英国西南的泥盆郡(Devonshire),由于这一时期的地层首先在此地研究,故就地取名。“泥盆”为日文音译,中国沿用。泥盆纪开始于距今4.10亿年,延续了5600万年。本纪分为早、中、晚三个世。由于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促进了泥盆纪生物界的重大变化。陆生植物进一步发展,早、中泥盆世以Psilophyta为主,早泥盆世后期出现了原始石松类,中泥盆世出现了Protolepidodendron、原始楔叶类和原始真蕨类,至晚泥盆世出现了原始石松类的Leptophloeum rhombicum和裸子植物的Archaeopteris。海生动物中的正笔石类中只有单笔石延续到早泥盆世;三叶虫大量减少;而四射珊瑚进一步发展,如早泥盆世广泛分布的珊瑚Calceola;腕足类中石燕类极为繁育,穿孔贝类的Stringocephalus在中泥盆世分布也很广泛;原始菊石类出现了,如晚泥盆世的棱角石类和海神石类;竹节石和牙形石也很发育。由于无颌类和盾皮鱼类等鱼形动物大量繁育,故又称泥盆纪为鱼类时代(Fishes age),如中泥盆世的Bothriolepis等,它是由一类总鳍鱼类变化而产生的最原始的两鳍类。泥盆纪大西洋动物群与印度太平洋或南太平洋动物群没有多大差别,可以合称为欧亚古地中海动物区。由于加里东运动的结果,北欧格洛彭地槽区褶皱隆起,形成了广大陆地,并堆积了陆相老红砂岩。当时海水主要集中在古地中海区,向北进入乌拉尔海槽,泛滥于俄罗斯地台、捷克摩拉维亚、德国莱茵区、法国北部、英国南部,向东经喜马拉雅、昆仑、南天山海槽,直达华南。这个生物区,在早至中泥盆世,以含有拖鞋珊瑚和头贝为其特征,其范围遍及北美西部。北美洲东部的泥盆纪动物群与中国东北北部、内蒙古、北天山、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所产者相近,以不含拖鞋珊瑚和头贝为其特征,应属北极太平洋区或太平洋区。至晚泥盆世,海水互通,以尖棱菊石、海神石为代表的动物群广泛分布。
氟氯烷烃是什么?
也称氟氯烃。烷烃中含氟及氯的化合物。市场上也称为氟里昂(freon),最常用的有氟里昂-11和氟里昂-12,其化学式分别为CCl2 F和CCl2 F2 。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与金属、酸类、氧化剂都不产生作用。目前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致冷剂。现研究发现并证实它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在环境中极难分解,氟氯烷烃扩散到高空在臭氧层中分解,同时消耗臭氧,导致臭氧层的破坏,而臭氧层对太阳紫外线有遮蔽作用,一旦破坏难于恢复,这样地表生物界将受到过量紫外线辐射,人类皮肤癌症将增加,生态环境受影响。工业发达各国为保护高空臭氧层,多已禁止开发性用途。
国际地层委员会是什么?
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的下属机构。负责协调从太古宇经元古宇、显生宇至现代的国际地层学研究。它包括对地层学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制定一个标准的全球地层表,确立该表的重要地层单元和它们的界线以及地层单元的对比关系。根据研究需要,国际地层委员会设立有各种下属机构,包括各地质时代的“分会”,如奥陶纪地层分会,石炭纪地层分会等;“工作组”如界线工作组;“专业委员会”即根据一项研究的需要可设立一个专业委员会。这些组成机构不断地修订和对比全球标准的系、统和阶,其中主要是确立各单元的界线,包括系间和系内统间和统内阶间的界线。
解理是什么?
曾称劈开。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成平面的固有性质。所裂成的平面称为解理面。解理面的方向平行于晶体结构中面网与面网之间连结力最弱的方向,并且它们在晶体上的分布符合于晶体的对称特点,亦即解理必定沿着同一个单形中的所有晶面方向发生。所以,解理面的方向通常都用相应的单形符号或单形名称来表示,如方铅矿的解理平行{100},或者说具有立方体解理。通常将解理的完善程度分为五级:①极完全:受力后极易沿解理面分裂成薄片,解理面相当平整光滑,例如云母。②完全:受力后总是沿解理面分裂,解理面显著而平滑,例如方解石。③中等:受力后常可沿解理面分裂,解理面清楚,但不很平滑,且常不连续,例如辉石。④不完全:受力后沿解理面分裂较为困难,仅断续见到不明显的解理面,解理面不平滑,例如橄榄石。⑤极不完全:受力后极少沿解理面分裂,仅在显微镜下偶尔可见零星的解理面,例如石英。晶质矿物的解理特性,包括解理的组数及其方向和完善程度,以及解理角(两个相交解理面所夹的平面角)的大小,是鉴定矿物的特征之一。
二氧化硫污染是什么?
由二氧化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二氧化硫为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在催化剂(如大气颗粒物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的作用下,易氧化成三氧化硫,遇水可变成硫酸,对环境起酸化作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城市、工业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的矿物燃料或含硫金属矿的冶炼排放废气。二氧化硫对呼吸器官和眼睛黏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炎。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氧化硫,不仅引起呼吸道疾病增加,而且对肝、肾、心脏皆有损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是煤的气化、液化,集中供热以及进行燃料脱硫、排烟脱硫技术的应用等。
土壤腐殖质类型是什么?
在土壤腐殖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特殊的暗色、无定形、酸性的不均质高分子缩聚物。按其在不同溶剂中的表现,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的腐殖物质:①胡敏酸(或黑腐酸)。溶于碱,而不溶于酸和酒精溶剂;②富里酸。溶于碱和酸;③吉马多美朗酸(或棕腐酸)。溶于碱和酒精,而不溶于酸;④胡敏素。不溶于碱、酸和酒精溶剂。其中,主要是胡敏酸和富里酸。腐殖质主要由C、H、O、N、S等元素组成。其分子结构单元主要有芳香族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及含氧功能团,芳香族化合物为分子结构的核心。腐殖质因功能团的解离而带有电荷,具有阳离子吸收性能与缓冲性能。并能与若干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这些特性对土壤的形成和肥力水平都有重大影响。
粉砂岩是什么?
一种细碎屑岩,其中粒径为0.025~0.0039毫米的粉砂的含量占50%以上,其余为砂、粘土或化学沉淀物。粉砂的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白云母和长石,岩屑少见,重矿物含量比砂岩多,可高达2%~3%。碎屑的磨圆度不好,常呈棱角状。胶结物以钙质、铁质为主。红层及煤系地层中经常遇到粉砂岩,黄土也是一种疏松或半固结的粉砂沉积物。
河流污染是什么?
未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引起水质恶化和生物群落变化的现象。河流污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径流量大,污染轻;②污染物扩散快;③污染影响大。按污染物性质,可分为有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两种类型。按河水遭受污染的程度,可分为严重污染、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及未污染等不同的等级。
抚养比是什么?
社会负担系数 指社会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 社会负担系数=(被抚养人口÷劳动人口)×100% 老年负担系数:指社会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 老年负担系数=(老年人口÷劳动人口)×100% 少年负担系数:指社会劳动人口与少年儿童的比例。计算公式: 少年负担系数=(少年儿童人口÷劳动人口)×100%
夷平面是什么?
又称均夷面(graded surface)。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面进行剥蚀与堆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近似平坦的地面。因此,这个风蚀夷平面统一的夷平面各个部分的成因和性质是很复杂的,既包括剥蚀面(如侵蚀面、山足剥蚀面、海蚀面、溶蚀面、风蚀面),也包括相关沉积面(堆积面)。各类剥蚀面、堆积面间的关系是逐渐过渡的,互相交错的。同一时期形成的多成因夷平面,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广大的、自内陆向海倾斜的统一的夷平面。有人认为夷平面的概念,仅限于剥蚀面,不包括相关堆积面。夷平面是一个广大地区的构造长期稳定、地貌发育成熟的产物,因此标志着一个重要而巨大的地貌发育阶段。一个夷平面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世界上现有较典型的夷平面都是第四纪以前形成的。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的古夷平面(ancient planation surface);若地面下沉后常被掩埋于地下而成埋藏古夷平面(buried ancient planation surface)。山地夷平面是农牧业、城镇工厂和道路的主要利用地,有些矿产(如古砂矿,与风化壳有关的铝土矿、镍矿)也分布在夷平面上。图示沙漠地带一个受风蚀作用剥蚀夷平的背斜。
中国土壤分类简表是什么?
据1998年的中国土壤分类方案,按土纲、亚土纲、土类、亚类等方面进行划分的,见表。中国土壤分类简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铁铝土ferralsol湿热铁铝土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砖红壤,黄色砖红壤,赤红壤,黄色赤红壤,赤红壤性土,红壤,黄红壤,棕红壤,山原红壤,红壤性土湿暖铁铝土黄壤黄壤,漂洗黄壤,表潜黄壤,黄壤性土淋溶土alfisol,eluvial soil湿暖淋溶土黄棕壤,黄褐土黄棕壤,暗黄棕壤,黄棕壤性土,黄褐土,粘盘黄褐土,白浆化黄褐土,黄褐土性土湿暖温淋溶土棕壤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棕壤性土湿温淋溶土暗棕壤,白浆土暗棕壤,灰化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草甸暗棕壤,潜育暗棕壤,暗棕壤性土;白浆土;草甸白浆土;潜育白浆土湿寒温淋溶土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灰化土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色针叶林土,白浆化棕色针叶林土,表潜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暗漂灰土,灰化土半淋溶土semialfisol半湿热半淋溶土燥红土〖〗燥红土,淋溶燥红土,褐红土半湿暖湿半淋溶土褐土褐土,石灰性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土,燥褐土,褐土性土半湿温半淋溶土灰褐土,黑土,灰色森林土灰褐土,暗灰褐土,淋溶灰褐土,石灰性灰褐土,灰褐土性土,黑土,草甸黑土,白浆化黑土,表潜黑土,灰色森林土,暗灰色森林土钙层土calsimorphic soil半湿温钙层土黑钙土〖〗黑钙土,淋溶黑钙土,石灰性黑钙土,淡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盐化黑钙土,碱化黑钙土半干温钙层土栗钙土暗栗钙土,栗钙土,淡栗钙土,草甸栗钙土,盐化栗钙土,碱化栗钙土,栗钙土性土半干暖温钙层土栗褐土,黑垆土栗褐土,淡栗褐土,潮栗褐土,黑垆土,粘化黑垆土,潮黑垆土,黑麻土干旱土aridisol干温干旱土棕钙土,灰钙土灰钙土,淡灰钙土,草甸灰钙土,盐化灰钙土漠土dcsert soil,yernosol干温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灰漠土,钙质灰漠土,草甸灰漠土,盐化灰漠土,碱化灰漠土,灌耕灰漠土,灰棕漠土,草甸灰棕漠土,石膏灰棕漠土,石膏盐盘灰棕漠土,灌耕灰棕漠土干暖温漠土棕漠土棕漠土,草甸棕漠土,盐化棕漠土,碱棕漠土,石膏棕漠土,石膏盐盘棕漠土,灌耕棕漠土初育土amorphic soil土质初育土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龟裂土,风沙土,粗骨土黄绵土,红粘土,积钙红粘土,复盐基红粘土,新积土,冲积土,珊瑚砂土,龟裂土,荒漠风沙土,草原风沙土,草甸风沙土,滨海风沙土,酸性粗骨土,中性粗骨土,钙质粗骨土,硅质岩粗骨土石质初育土石灰(岩)土,火山灰土,紫色土,磷质石灰土,石质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火山灰土,蝉火山灰土,基性岩火山灰土,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磷质石灰土,硬盘磷质石灰土,盐渍磷质石灰土,酸性石质土,中性石质土,钙质石质土,含盐石质土半水成土semihydromorphic soil暗半水成土草甸土草甸土,石灰性草甸土,白浆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盐花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淡半水成土潮土,砂礓黑土,林灌草甸土,山地草甸土潮土,灰潮土,脱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灌淤潮土,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盐化砂姜黑土,碱化砂姜黑土,黑粘土,林灌草甸土,盐化林灌草甸土,碱化林灌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草甸土,山地灌丛草甸土水成土hydromorphic soil矿质水成土沼泽土沼泽土,腐泥沼泽土,泥炭沼泽土,草甸沼泽土,盐化沼泽土,碱化沼泽土有机水成土泥炭土低位泥炭土,中位泥炭土,高位泥炭土盐碱土alkalisaline soil盐土草甸盐土,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漠境盐土,寒原盐土草甸盐土,结壳盐土,沼泽盐土,碱化盐土,滨海盐土,滨海沼泽盐土,滨海潮滩盐土,酸性硫酸盐土,含盐酸性硫酸盐土,漠境盐土,干旱盐土,残余盐土,寒原盐土,寒原草甸盐土,寒原硼酸盐土,寒原碱化盐土碱土碱土草甸碱土,草原碱土,龟裂碱土,盐化碱土,荒漠碱土人为土anthropic soil人为水成土水稻土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脱潜水稻土,漂洗水稻土,盐渍水稻土,碱酸水稻土灌耕土灌淤土,灌漠土灌淤土,潮灌淤土,表锈灌淤土,盐化灌淤土,灌漠土,灰灌漠土,潮灌漠土,盐化灌漠土高山土*highmountain soil半湿寒高山土草毡土(高山草甸土)草毡土(高山草甸土),薄草毡土(高山草原草甸土),棕草毡土(高山灌丛草甸土),湿草毡土(高山湿草甸土)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薄黑毡土(亚高山草原草甸土),棕黑毡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湿黑毡土(亚高山湿草甸土)寒钙土(高山草原土)寒钙土(高山草原土),暗寒钙土(高山草甸草原土),淡寒钙土(高山荒漠草原土),盐化寒钙土(高山盐渍草原土)冷钙土(亚高山草原土)冷钙土(亚高山草原土),暗冷钙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淡冷钙土(亚高山荒漠草原土),盐化冷钙土(亚高山盐渍高原土)冷棕钙土(山地灌丛草原土)冷棕钙土(山地灌丛草原土);淋淀冷棕钙土(山土淋溶灌丛草原土)干寒高山土寒漠土(高山漠土)寒漠土(高山漠土)冷漠土(亚高山漠土)冷漠土(亚高山漠土)寒冻高山土寒冻土(高山寒漠土)寒冻土(高山寒漠土)\n*括号内为过去曾用的名称。
计曲线是什么?
又称加粗等离线,地图上一般用较粗的实线表示。地图上一般不会给每一条等高线标注高程,但计曲线上则需注记高程,并据此推算其他等高线的高程。顾名思义,计曲线是为方便高程计数用的,由于人们计数时通常习惯以5作为差数进行。因此,地图上通常每5条(隔4条)加粗一条基本等高线作为计曲线。当等高距为2.5m时,为了使计曲线保持整数,则每隔三条(高差为4个等高距)基本等高线一条,这时高程为0m、l0m、20m、30m……的等高线应加粗为计曲线。
土壤氧化铁矿物是什么?
土壤中的氧化铁,可以存在于粘粒和非粘粒部分,它们可来自母质,但主要是成土过程的产物,形成的矿物称氧化铁矿物。它的形态和性质,土壤中常见的氧化铁矿物及其存在环境名称化学式颜色存在环境赤铁矿aFe2O3红热带与亚热带高度风化以及干燥、高Eh的土壤中最多针铁矿aFeO(OH)aFe2O3?H2O黄〖〗温带、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湿润且Eh较高的土中多见于A层下部,土壤中铁结核、锈纹锈斑等新生体中较多纤铁矿γFeO(OH)γFe2O3?H2O〖〗棕橙排水不良且富含有机质的土中,水稻土的棕色锈斑中,以温带非石灰性水稻土里多见磁赤铁矿γFe2O3Fe2+nO3+nn=0.14~0.43暗红棕有适量有机质存在表土中多见,形成环境与赤铁矿相似,在磁性铁锰结核中较多磁铁矿Fe3O4棕黑多为母质成分残遗,有时与磁赤铁矿共生氢氧化铁或水铁矿Fe(OH)3或Fe5HO8?H2O红棕寒温气候和富有机质的土壤或热带雨林气候下土壤的A层蓝铁矿Fe3(PO4)2?8H2O青蓝沼泽土或强还原性的积水土壤中多见菱铁矿FeCO3浅灰棕积水低Eh的土中黄铁矿FeS黑积水与低Eh的土中,并有含硫物存在褐铁矿①2Fe2O3?H2O黄褐多水但Eh并不过低处或为母质残遗①Rooksby(1961)等的研究认为,X射线衍射图谱上证明:褐铁矿为含水稍多的针铁矿,有时还含有纤铁矿,呈混合物态存在。常是成土过程和成土环境的反映。由于氧化铁在土壤中分布普遍,其表现形态随环境改变比较敏感,同时又易于在颜色变化上被识别,所以氧化铁矿物的鉴定在土壤发生学上有重要意义。土壤中常见的氧化铁矿物及其存在环境如表所示,表中以前三者为多见,其余都只在特殊情况下方会含量稍高,但对土壤鉴定仍有重要意义。氧化铁矿物的形成与转化,受温度和土壤Eh值的影响最大,此外有机质也有影响,这些因素在不同土壤类型与一定的土层中都不相同,因而能反映出成土环境。
季风气候是什么?
季风盛行地区形成的气候特征。东亚和南亚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地区,冬季盛行源自大陆冷高压的干冷冬季风、夏季盛行源自副热带海洋湿热的夏季风,春秋为过渡季节,一年中冷暖干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成为同纬度冬季最冷、最干,夏季最热、降水最多的地区,属典型的海陆季风型。南亚盛行.热带季风,主要属行星风带季风型,一年中温度变化不大,但冬半年千旱、夏半年为湿润雨季的气候特点非常明显。季风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年际变化大,以及季风时期的活跃、爆发、中断等非周期变化明显,因此多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也是季风气候的特点之一。
推拉理论是什么?
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理论认为,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推力(或称排斥力)和拉力(或称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理论起源于莱文斯坦的“人口迁移法则”,后经勃拉和米歇尔的发展,最终由埃弗雷特·李于20世纪60年代使其完善。这一理论可以分成四个方面:①影响迁移的因素;②迁移量;③迁移流向;④迁移者的特征。主要内容是: 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迁出地因素,迁入地因素、中间阻碍和个人因素。 迁移量随着该地区范围内各地之间的差异程度而异,地区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则迁移流就越大;同时也因迁移人群之间的差异而不同,如迁入地与迁出地人群间的同质性高,则迁移量少;也与克服中间障碍的难易有关,自然障碍和政治的限制,都会抑制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另外,迁移流量随经济情况的变动而变动;并且迁移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 迁移流向。人口迁移具有特定流向;每一个迁移流向都伴有一个相反方向的反迁移流;当原居住地表现为排斥力时,流向效率(主迁移流与反迁移流之比)较高;当原居住地与迁入地的情况类似时,则流向效率较低;当中间障碍较大时,则流向效率较高。 迁移者的特征主要由迁移选择性决定,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
total fertility rate\r(TFR)是什么?
这是生育率分析中最常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数值上,将分年龄组生育率从低龄到高龄,一般从15~49岁累计加总。总和生育率在数值上是当年分年龄妇女生育率之和,它的人口学含义是,如果同一批妇女按照当年的分年龄生育率度过整个育龄期,并且在整个育龄期内无一死亡(即都能活到育龄期结束),总和生育率的值就是该批妇女终身平均生育子女数。
刃脊是什么?
刀刃状的山脊。由冰斗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岭脊形成。位于冰川樯谷之间或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经冰川侵蚀和长期冻裂风化,逐渐变成十分尖薄陡峭,峰顶参差不齐,形如锯齿,故又称锯形脊。
云英岩是什么?
主要由花岗岩在高温气水热液影响下经交代蚀变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变质岩石。一般为浅色,如灰白色、灰绿色、粉红色等,具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云母(白云母、锂云母、铁锂云母)、黄玉、电气石和萤石,其次为绿柱石、石榴子石、金红石等。常见的金属矿物有锡石、黑钨矿、辉钼矿、辉铋矿、毒砂、黄铁矿及其他金属硫化物。主要矿物含量变化较大,一般以石英和云母为主,但有时可以黄玉、电气石或萤石为主。因此,根据主要矿物的相对含量可分为:白云母石英云英岩、石英萤石云英岩等。云英岩一般分布在中等深度花岗岩侵入体边部及接触带附近的围岩中,常存在于侵入体的穹窿形顶部或岩枝部分。云英岩与钨、锡、钼、铋、砷、铍、铌、钽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有密切关系。我国云英岩以南岭地区最为著名。
模铸化石是什么?
由古代生物遗体留于围岩或在其中空部分填充物表面上的印模(外模、内模)以及生物遗体溶蚀后所留空隙的泥沙充填物(如铸型)等保存而成的化石。模铸化石是一种常见的化石保存类型,对于研究不具硬体的古生物及壳易溶蚀的生物内部构造等都很重要。常见的模铸化石有印痕、外模、内模、铸型、内核、复型等。
Shelford耐性定律 是什么?
美国生态学家V.E.Shelford (1913)认为,限制植物生存和繁殖的不仅是处于最低量的生态因子,光、温、水、营养等生存必需条件过高也可以起到限制作用。即每株或每种植物对影响它的每一项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耐性范围,这种生态因子量对生物的生存既有上限又有下限的情况,叫Shelford耐性定律。
粒序层理是什么?
又粒序层理称粒级层理。韵律层理的一种类型。它的特点是在每一个沉积单元中都表现出颗粒大小的逐渐变化,通常是从沉积单元的底部到顶部,颗粒由粗逐渐变细,这种粒序性称之为正粒序。如果自底到顶表现为由细粒过渡为粗粒,则称为逆粒序。
胶结类型是什么?
指胶结物、基质与碎屑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①接触胶结;②孔隙胶结;③基底胶结。按胶结物(或有时是基质)的结构及生长方式,可以分为:带状胶结、嵌晶胶结、再生生长胶结等。
莒县郯城地震是什么?
1668年7月25日晚8时山东省莒县郯城发生地震。震中位置35.3°N,118.6°E。震级8.5级,震中烈度Ⅻ。灾情:重灾区20余县,轻灾区100余县。此震未见人员伤亡总体数字,但极震区三县重灾区:莒县死亡2万余人,郯城死亡8700余人,临沂死亡7000余人,3县共死亡3万余人。其他县区死伤不详。地震位于沂沭深大断裂带上,震中区是断裂带由北向南收敛并拢地段,有利于应力集中;大地震位于沂沭带内活动最强烈的地段,又有规模较大的北西向与近东西向构造带与之交会,是发震断层闭锁、应变能高度积累的构造部位。
亨利定律是什么?
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解于液态溶剂形成稀溶液,若气体的分压力(p)不大,且气体在溶液中不与溶剂起作用,则被溶解气体的数量(c)与其分压成正比的定律。即p=Hc,式中H称为亨利常数,其值高,表示该物质在环境中易于进入大气;反之,表示易于进入水体。由英国化学家亨利(William Henry,1775~1836)于1803年提出。
局地环流是什么?
因下垫面受热不匀而驱动的大气局地环流。强度一般不大,仅当大范围背景环流较弱时,才显露出来。局地环流是地表面受热不均而发展的直接热力环流,通常都有明显的日变化或日夜相反的环流 特征,水平温度差异越大,环流发展越旺盛。常见的局地环流有因山谷中受热坡面和同高度谷中自由大气间温差驱动的山谷风;滨海地区海陆受热差异驱动的海陆风;城乡间产生的热岛环流;冰川表面的冰川风,坡地上的下降风等。局地环流形成后可以调剂局地温差,有时也可能成为大气污染物的输送通道。
北票龙是什么?
兽脚亚目镰刀龙类(Therizinosaurs)的一属。属名取自化石产地Beipiao(北票)、saurus(龙)。化石产自辽宁北票四合屯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义县组下部,身体全长估计约2.2米,头大;牙齿齿冠较矮且显球形,下颌牙齿超过37枚,牙齿边缘小锯齿较大;叉骨弓形,无锁下突;前肢手部较长,长于股骨10%;肠骨前突较浅,胫骨长于股骨;足为三趾型且第Ⅰ骨近端薄片状,第Ⅲ及Ⅳ骨近端侧扁。比较特殊的是,北票龙的尾椎有7枚已不同程度的愈合形成类似尾综骨的构造,这种构造可能与鸟类的尾综骨具有非同源关系。北票龙身体上发育着结构简单、毛发状的原始羽毛或皮肤衍生物,中空,多数约50毫米长,大多平行排列。北票龙是已发现类似尾综骨结构最原始的非鸟兽脚类恐龙,但由于其无发达的尾羽,表明尾综骨最初的作用也许与尾羽无关。
原生矿物是什么?
指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原生矿物是土壤矿物质当中颗粒比较粗的部分,粒径为1~0. 01mm的砂粒和粉砂粒几乎都是原生矿物。由于原生矿物颗粒较粗,比表面积小,所以它们给土壤带来疏松通透的物理性质。土壤原生矿物也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因此,土壤原生矿物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土壤的化学组成。
土壤侵蚀分布图是什么?
根据土壤侵蚀外营力、土壤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及特征、土壤侵蚀防治对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编制的反映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异规律的专题地图。
悬谷是什么?
以陡崖形式与主谷相汇的支谷。一般是在山谷冰川汇合时,因主冰川侵蚀力强,谷底深,而较小的支冰川的谷底较浅,故常形成悬谷。河流作用受构造、岩性影响,有时能形成悬谷,要注意区分。
阳离子交换作用是什么?
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和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的作用。土壤胶体大多带阴离子,它的外层吸附着阳离子,其中有些阳离子能够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交换。通过交换,大多数阳离子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各种阳离子代换力的大小顺序是与它们对溶胶凝固力的大小一致,而且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即离子浓度愈大,代换能力愈强。在每百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盐基代换量或称代换性阳离子总量,简称代换量。代换量高的土壤一般都是较为肥沃的土壤。
标准大气是什么?
温度和密度垂直分布按需要设定的、力图描述实际大气的一种理想大气模式。实际大气温度和密度垂直分布非常复杂,难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应空间飞行、遥感探测等领域的实际需要,各国都制定适合各种目的的标准大气,在50km以下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①海平面重力加速度为9. 80665m/s2,温度为15℃,气压p0=1013. 25hPa,密度为1.225kg/m3;②对流层高11km,其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 65℃/l00m,类似多元大气;③11~20km为等温平流层;④20~32km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1℃/l00m(负值表示随高度增加温度增高);因此0~11km的压(p)高(z)公式为:z=44300(1-p/p0)0.19,11~22km的压高公式为z=14600logp1/p,p1是11km处的气压。我国于1980年5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气》(30公里以下部分)。
条纹长石是什么?
条纹长石不是一种单独的矿物,而是钠长石(有时可为奥长石)嵌生于钾长石(一般为微斜长石或正长石)中所构成的两相混合体。它是由一系列呈条带状或透镜状、树枝状的钠长石嵌晶大致平行地嵌生于钾长石晶体中而成,同一钾长石晶体中的各钠长石嵌晶均具有相互平行一致的结晶取向。条纹长石通常按嵌晶的大小分为:纹长石,嵌晶肉眼可见;微纹长石,嵌晶肉眼不能见到,但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隐纹长石,嵌晶在显微镜下只隐约可见。此外,根据主晶钾长石种类的不同,还有正长纹长石(主晶为正长石)和微斜纹长石(主晶为微斜长石)等名称。如果主晶是钠长石,而钾长石呈嵌晶生于其中的,则称为反条纹长石(antiperthite)。条纹长石和反条纹长石都可以是K〔AlSi3O8〕与Na〔Al3Si8〕在高温下形成的类质同象混晶在低温下发生分离的产物,也可以由钾长石经受钠长石化而成。常见于花岗岩、正长岩及伟晶岩中。
海西运动是什么?
又称华力西运动(Variscan orogeny)。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有人认为这一运动始于晚泥盆世,延续整个石炭纪。还有人认为这一晚古生代造山期包括整个石炭纪和二叠纪。德国地质学家史蒂勒(Wilhelm Hans Stille)1924年将此造山期划分为五个构造作用幕:布雷顿幕(Bretonian),晚泥盆世至泥盆纪末;苏台德幕(Sudetic),早、晚石炭世之间;阿斯图里幕(Asturian),石炭纪晚期,威斯特伐利亚期(Westphalian)和斯蒂芬期(Stephanian)之间;萨尔幕(Saalic)早、晚二叠世之间和普法尔茨幕(Pfalzian,Palatinian),二叠纪末。关于‘Hercynian’和‘Variscan’二术语的用法,在欧洲分为两派:德国地质学家用‘Hercynian’描述欧洲北西走向褶皱带,而没有赋予‘Hercynian’以时间概念,在讲时间时用‘Variscan’;法国和瑞士的地质学家则把‘Hercynian’用于表示时间,因此说到阿尔卑斯山北部结晶岩块的时代时用‘Hercynian’,而不用‘Variscan’。
旧石器时代文化是什么?
旧石器时代包括着人类发手斧展的三个阶段(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在此期间,人类创造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的最初的文化。由于这些文化以石器等易保存的遗物为代表,因此,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远比人类化石丰富。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广泛,新地点还在不断增多。最早的旧石器文化以山西芮城西侯度和云南元谋为代表。旧石器时代早期稍晚的文化遗存有蓝田猿人文化、北京猿人文化、贵州黔西观音洞文化、山西河文化、湖北大冶石龙头文化等,此外河南三门峡、山西垣曲等地也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有丁村、周口店第十五、第三和第四地点、贵州桐梓、辽宁喀左旗鸽子洞以及山西阳高许家窑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宁夏灵武水洞沟、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山西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文化分期表地质时代考古时代人类发展阶段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欧洲旧石器时代文化第四纪全新世现代现代人新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更新世晚期后阶段前阶段中期早期旧石器时代晚期 晚期智人河南安阳小南海文化(12710±215)河北阳原虎头梁文化、内蒙古萨拉乌苏文化、宁夏灵武水洞沟文化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文化(18340±410)山西朔县峙峪文化(28135±1330)台湾台南左镇庄文化马格德林梭鲁特中期早期智人、尼人山西阳高许家窑文化山西襄汾丁村文化周口店十五地点文化辽宁喀左旗鸽子洞文化莫斯特初期〖〗后阶段前阶段直立人阶段晚期湖北大冶石龙头文化北京周口店文化贵州黔西观音洞(60万)蓝田陈家窝猿人文化(78万~85万年)猿人文化(78万~85万)(100万)〖〗克拉克当阿舍利早期山西芮城河文化河北阳原东谷坨文化(100万)陕西蓝田公王岭文化(100万~115万)元谋猿人文化(170万)山西芮城西侯度文化(180万)安徽繁昌人字洞文化(200万年)阿布维里奥杜威河南安阳小南海、四川汉源富林镇、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河北阳原虎头梁、台湾台南左镇庄等为代表。确定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年代的方法,绝对年龄主要靠放射性同位素法,相对年代除依靠石器的打制技术传统等以外,主要是根据同时发现的古生物(古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以及软体动物、孢子花粉等)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而确定,同时发现的人类化石亦可供参考。由于旧石器时代与地质时代的整个更新世一致,因此,地质工作者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机会较多。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打制技术,由于石器原料质地的不同,而与欧洲发现的技术传统有较大差异。经过长期工作后,中国旧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打制技术的发展源流和继承关系及不同时期内不同地区间石器工具的演化规律等已粗具轮廓。
哈迪-温伯格定律是什么?
由英国数学家哈迪(G.H.Hardy)和德国医生温伯格(W.Weinberg)在1908年提出,该定律认为种群中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选择、突变、遗传漂变和选型交配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钙铀云母是什么?
成分Ca[UO2]2[PO4]2*10~12 H2O,含U 46%~52%。四方晶系。晶体呈细小的薄板状;通常成鳞片状或被膜状集合体。柠檬黄、绿黄或灰黄色。玻璃光泽,解理面呈珍珠光泽。硬度2~2.5。解理平行底面{001}极完全。密度3.05~3.19克/厘米3。具强放射性。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强浅黄绿色荧光。产于原生铀矿床的氧化带,系原生铀矿物的次生变化产物。由于其颜色鲜艳夺目,成为原生铀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晶体习性是什么?
又称晶癖。指一个晶体外表的一般形态特征。根据晶体在空间三维方向上发育程度的不同,可将结晶习性分为3种基本类型:①一向延伸:晶体沿一个方向延伸,呈柱状、针状、纤维状等,如绿柱石、电气石和角闪石等矿物常具此习性。②二向延展:晶体沿平面延展,呈板状、片状、鳞片状等,如黑钨矿、云母和石墨等常具此习性。③三向等长:晶体在三维方向上大致均匀发育,呈等轴状、粒状等,如黄铁矿、石榴子石、橄榄石等常具此习性。结晶习性主要决定于晶体的内部结构,同时与晶体形成时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黏度及杂质等)也密切相关。
莫霍界面是什么?
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突变的界面。是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研究发现的。一般位于地表以下5~60km处。地表以下,平均33km处的一级不连续界面,此处纵波、横波波速都突然发生转折,其上为地壳,其下为地幔,这个一级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
风蚀壁龛是什么?
又称石窝。风沙对岩壁表面进行磨风蚀壁龛(青海柴达木)蚀或吹蚀形成的形状各异的小凹坑,使岩石表面呈蜂窝状的外貌。在干旱区的花岗岩、砂岩分布地区最为发育。
人口属性是什么?
人口具有生物属性,也称自然属性,表现为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繁衍和世代更替。人口还具有社会属性,它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各种人口过程、人口结构、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第二,各种人口过程、人口结构、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文化中进行的,表现为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知识、信仰和全部人文环境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第三,各种人口过程、人口结构、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表现为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积极老龄化是什么?
积极老龄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在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被采用。它表达一个比健康老龄化内涵更为广泛的概念。它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积极老龄化对个人和群体两者都适用。它容许人们在一生中能够发挥自己在物质、社会和精神方面的潜力,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参与社会,在需要帮助时,能获得充分的保护、安全和照料。 “积极’’强调的是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事务,而不仅仅是体力活动的能力或参加劳动队伍。从工作中退下来的老年人和那些患病或有残疾的人,能够仍然是他们家属、亲友、社区和国家的积极贡献者。积极老龄化的目的在于使所有进入老年的人,包括那些虚弱、残疾和需要照料的人,都能提高健康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
大气湿度是什么?
表示湿空气中水汽含量的气象要素。表示湿度的参数很多,最基本的是水汽混合比和比湿。混合比是一定体积中的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之比,比湿是水汽质量和湿空气质量之比(克/克或克/千克)。还有一些导出参数,如表示大气中水汽分压强的水汽压;表示单位体积湿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的水汽密度(克/立方米),也称绝对湿度;湿空气定压降温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还有一些仅表示湿空气接近饱和状态程度的相对参数,如相对湿度(%),是比湿(混合比)与饱和比湿(饱和混合比)之比;以及温度露点差等。气象观测中通常用百叶箱中的干、湿球温度表测量并计算得到各湿度参数,也可用毛发湿度表直接测量相对湿度。不同的参数在各热力过程中保守性不同,可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如在绝热变化过程中只要不出现蒸发或凝结,比湿就不变,但混合比就不保守。
土壤团聚体是什么?
又叫土团。土壤颗粒(包括土壤微团聚体)经凝聚胶结作用后形成的个体。其直径一般在0. 25~10mm范围以内。按其对抵抗水分散力的大小,可分成水稳性团聚体和非水稳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构成的主体,雨后爽水性较好,有利于抗旱、保墒,不易产生地表径流;非水稳性团聚体构成的土体,雨后被分散的细小土粒堵塞土壤孔隙,不利渗水、保水,地面径流大,易引起水蚀。但在干旱地区,通过合宜的耕作所形成的非水稳性团聚体,在一定时间内也能起抗旱保墒作用。
纯橄榄岩是什么?
超镁铁质深成岩的一种。矿物成分几乎全由橄榄石(90%~100%)组成,可有0~10%的辉石,还可有少量铬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磁黄铁矿、自然铂等。岩石呈深绿、褐绿色。全自形或全他形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蚀变后成为具油脂光泽的致密蛇纹岩。常与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等形成杂岩体。因在新西兰之邓尼山初次发现,故又音译为邓尼岩(dunite)。较新鲜的纯橄榄岩多为地幔岩包体。
银道坐标系是什么?
在恒星天文学中应用的一种天球坐标系。经过太阳且与银盘的对称平面相平行的平面称为银道面,它与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圆称为银道。银道面是银道坐标系的基本平面。银道的几何极称为银极,与北天极邻近的银极称北银极。经过银极的任何大圆称为银经圈;与银道平行的小圆称为银纬圈。取银河系的中心方向在天球上的投影为银道坐标系的主点。从银河系中的方向起沿银道逆时针方向量到天球上一点的银经圈与银道交点的弧长为经向坐标,称为银经。银经从0°到360°计量。从银道起沿过该点的银经圈量度到该点的大圆弧长为纬向坐标,称为银纬。银纬从0°到±90°计量,银道以北为正,银道以南为负。其中,银道与赤道的交角为62°,称为银赤交角。1958年以前国际上采用的银道坐标系其主点为银道对天赤道的升交点。这样规定的坐标系称为旧银道坐标系。
历史地理学是什么?
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动态结构与变迁规律,及其同人类活动间的关系和与此相关的历史人文景观的地理分布、演变和发展规律。其研究时间上限可从新石器时代起始,但主要是从人类有文字记载时期开始;下限则可至近代(中国可至1949年前)。按其研究对象,又可分历史自然地理学、历史人文地理学、历史区域地理学和历史地图学四大分科。历史地理学很早就已成为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独立分支学科,其研究目的在于古为今用,通过探索历史时期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间相互关系的分布、演变规律与发展趋势,为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活动服务。国外如英、美、日、前苏联等国家都十分重视历史地理学研究,并颇有建树和贡献。中国是历史地理学发展甚早、资料极为丰富的国家。 1949年后其研究范围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扩展到历史地理学各个领域,其研究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历史文献分析基础上,加强了野外实地考察和验证,并已开始应用孢粉分析、沉积分析、C14测定年代,航空、航天像片判读等新的科学手段,注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如对历史时期气候变迁规律、植被变迁过程、海岸变迁趋向、沙漠、河流等变迁规律研究,为今天中长期天气预报及灾害性天气预报,农、林、牧合理布局,港口建设与潮滩围垦,指导洽水、治沙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地缘政治学是什么?
西方政治地理学中创立较早、影响最大、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依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乃是地理和政治的结合体,故又称地理政治学。在其分析和预测中,把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战略军备等地理要素看作是影响乃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主要研究各国对外政治战略(包括国防和外交战略)决策与地埋环境的相互关系,因而亦为一种战略地理学。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曾流行于中欧,并传遍全球。法国K.豪斯霍弗把它同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联在一起,为纳粹德国领土扩张和对外侵略辩护,故而遭到普遍谴责,第二次大战后一度销声匿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当代世界地缘政治现实影响,由资源、能源、人口、生态等全球性问题引发的人类生存空间问题愈加突显,加上有关国家政府决策与学术研究的迫切需要,其受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并有进一步扩展趋势。
温带气候是什么?
泛指中纬度地带的气候。本地带长年受西风带控制,冬半年更为强盛,盛行极锋、锋面气旋。因陆地与西风带相对位置的差异,温带的大陆西部长年为西风带的迎风海岸,仝年温和,雨量分配均匀,冬雨略多,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强盛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的西北欧一带最为典型。同为温带的大陆东岸冬季盛行西风,来自高纬大陆的冷高压势力强盛,寒冷少雨,夏季受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调剂,为高温雨季,形成温带湿润(北美)或温带季风(华北、东北一带)气候。难以直接受海洋气流调剂的内陆地区,夏热冬冷,雨量偏少,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新疆、甘肃等)。
蛇纹石是什么?
蛇纹石族矿物的总称。成分均为Mg6〔Si4O10〕(OH)8,是一种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它的结构层是由一层硅氧四面体层与一层氢氧镁石八面体层结合而成的双层。结构层平坦如板者称利蛇纹石(lizardite);结构层卷曲成管状者称纤蛇纹石(chrysotile);结构层呈波状起伏如叶片者称叶蛇纹石(antigorite)。利蛇纹石为单斜晶系;纤蛇纹石为斜方或单斜晶系;叶蛇纹石为单斜晶系。隐晶质的利蛇纹石或纤蛇纹石或二者的混合物称胶蛇纹石。集合体通常呈致密块状、细条片状、叶片状或纤维状;呈纤维状集合体的纤蛇纹石称蛇纹石石棉或温石棉。颜色灰白、浅绿、深绿或黄绿色。蜡状光泽,石棉具丝绢光泽。解理平行{001}完全。块状者具贝壳状或参差状断口。硬度2.5~3.5。密度2.5~2.62克/厘米3。蛇纹石是超基性岩中的橄榄石、辉石受热液蚀变作用而成的产物;此外,白云石受热液作用也可形成蛇纹石。是制造钙镁磷肥的原料和耐火材料;质地细密,呈不同色调绿色的,称蛇纹石玉,是工艺雕刻品的玉石材料,其代表即中国辽宁岫岩所产的岫玉。
鲕状灰岩是什么?
又称鲕粒灰岩。一种以鲕粒为主要组分的石灰岩。按鲕粒之间的填隙物成分可分为亮晶鲕灰岩和泥晶鲕粒灰岩。按鲕粒内部的结构特征,可分为正常鲕灰岩、薄皮鲕灰岩、假鲕灰岩、变鲕灰岩、负鲕灰岩等。它是兼具化学和机械成因的石灰岩,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湖波浪活动地带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质的搅动,每搅动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内碎屑、陆源碎屑等便处于悬浮状态,同时促使二氧化碳从水体中逸出,过饱和的碳酸钙(文石针)围绕碎屑颗粒沉淀一圈包壳,这样周而复始的搅动,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纹包壳的鲕粒。当鲕粒达到一定大小,其质量超过波浪、水流搅动的能量,便堆积在海底,不再被搅动,并为亮晶方解石胶结,形成亮晶鲕粒灰岩,若鲕粒被带到低能环境,则形成泥晶鲕粒灰岩。
cataclasite,cataclastic rock是什么?
由于原岩遭受较强裂破碎后所形成的一种动力变质岩石。主要由较小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组成,有时可形成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岩石一般具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和块状构造。碎裂岩可根据原岩类型详细命名,如碎裂花岗岩、碎裂石英砂岩等。有人把具有碎斑结构的碎裂岩分为两种类型:①碎斑粒度较粗(2~0.5毫米),碎斑结构明显,称为碎斑岩(porphyroclasitic rock);②碎斑粒度较细(0.5~0.02毫米),碎斑结构不明显,称为碎粒岩(finegranulated catactasite)。
小扰动法是什么?
线性化或简化微分方程的方法之一。中高纬度大气中上层盛行纬向气流,同时还叠加有南北扰动,形成各种大大小小的波动和涡旋运动,据此气象上常将各物理量表达为平均值(基本气流)加上扰动值,扰动的振幅比基本状态振幅至少小一个量级,带入非线性的动力学方程后,略去高阶扰动项(扰动乘积),动力学方程就可简化为平均运动方程和扰动变量的线性齐次小扰动方程。仅当扰动值增大到可以和平均值(基本气流)相同量级时,才产生较大的误差。小扰动法常用来求解或研究波动问题及运动的稳定性问题,与之相关的小扰动理论在动力学问题中被广泛应用。
大气逆温层是什么?
大气中温度具有上高下低结构的气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是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称局部气温随高度增加的现象为逆温,其厚度从几十米到上千米不等。逆温层是非常稳定的气层,湍流交换弱、辐射热量传输向下,成为大气层中物质、和各种物理量垂直交换的阻挡层,近地面的水汽、烟尘杂质等只能积聚在逆温层下方,易形成低水平能见度、晴天天不蓝的霾、雾天气,对城市环境影响很大。逆温层还有利于形成上千下湿的对流不稳定性气层。按成因可分为静风晴夜易出现、由辐射冷却形成的辐射逆温;在高压区因空气下沉增温形成的下沉逆温;暖平流过程中地面接触冷下垫面而形成的平流逆温;锋区暖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形成的锋面逆温;盆地冷空气池等特殊地形条件下出现的地形逆温等。其中辐射逆温白天容易消散,平流逆温范围广强度大,二者都是接地逆温。下沉逆温维持时间长,多不接地。
海洋牧场是什么?
利用天然饵料丰富的浅海、海湾、滩涂,或利用人工改造的海湾等海域养殖经济鱼、虾、贝或海藻等的大型养殖场。经常把人工培育出来的鱼、虾幼苗有计划地投放到自然海域内发育成长,当生长到一定规格时,再进行捕捞,其生产方式如同在草原上放牧牛羊,由陆地牧场引申而来,是当今世界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方向。目前采用电脑遥控手段管理海上牧场已较普遍,可以实现大面积管理,减轻人力和危险性操作,达到丰产的目的。利用海洋水域,在海上用人工方法栽培植物、繁殖生长,达到稳产、高产和优质之目的的农场称为海洋牧场。
大气吸收是什么?
太阳辐射及地、气辐射在大气传播过程中的吸收。因分子、原子结构的差异,大气吸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太阳辐射中小于0. 2μm的紫外辐射大多在高层的臭氧层即被O2、O3及N2所吸收,约占太阳辐射能的2%左右,导致平流层上部温度出现极大值。太阳辐射的主要能量分布在可见光波段,大气吸收能力弱,透射率高。太阳红外辐射区以水气吸收最明显,吸收了约20%的太阳能,其次是CO2和O3等。对于长波辐射,液态云层为黑体吸收,气体中,H2O的吸收几乎覆盖整介红外波段,其次是CO2和CH4。结果,地面发射的红外辐射几乎全部为大气吸收,仅在8~12μm存在一个吸收能力较弱的波段,被称为大气窗或大气光谱窗,它正好与地面的主要辐射光谱带一致,通过这个窗口才能在卫星上直接接受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信息。具有选择吸收能力的多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成分,它们对地-气系统热过程的作用比主要成分N2和O2大得多。
影像地图是什么?
一种以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的地图。将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纠正、投影变换等处理,使其具有地图的数学特征。通过有针对性的影像处理使主要的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貌、水系、道路、居民地等清晰而直观。对于影像上不易识别的地物,为了强调它的重要性,也可以在影像上适当叠置一些地图符号、属性注记。由于影像地图具有实地写真性,因此它比线划地图更加形象、直观,易于阅读。
十二气历是什么?
由中国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出的一种历法。该历法实行阳历,不用闰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以节气定月。把一年分为12气,取消12月,有“两小相并”的年为365日,没有“两小相并”的年为366日,这和现今阳历是相同的。十二气历既可以和天文实际相吻合,又便利了农时的掌握和安排,是一种很有料学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历法。但是,它遭到封建势力的诋毁,并未行用。
早期智人是什么?
又称远古智人、古人(Homo sapiense neanderthalensis)。即尼安德特人。人类进化第三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以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谷地的化石为代表。过去曾将生存在晚更新世距今约10万~3.5万年的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的人类化石均称为尼安德特人。在中国还被称为古人或早期智人。在日本称为旧人。介于直立布罗肯山人人(晚期猿人)和克鲁马努人(晚期智人)之间。最早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化石是1848年出自直布罗陀的一颅骨,但当时未被重视。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头骨和部分体骨引起了学者注意。后来发现了更多的类似尼安德特人的化石,尼安德特人的地位才最终被承认。除欧洲外,后来又在亚洲、非洲(布罗肯山人)和近东发现了与欧洲尼安德特人同时代的人类化石。尼安德特人在分类上最初由金氏于1864年定为人属的单独的一个种,即人属尼人种(Homo neanderthalesis)。现在,尼人已被定为人属尼人亚种(Homo sapiense neanderthalensis)。尼安德特人前额倾斜低欧洲早期智人化石概览名称化石产地地点国家地区发现年代化石状况〖〗地质年代或距今年代昂日人Engis比利时〖〗1830头骨体骨维尔姆晚期直布罗陀人Gibraltar直布罗陀1848,1926成年女性及幼童头骨3万~5万年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德国1856头骨、肢骨4万~7万年瑙勒特人La Naulette比利时1886女性下颌维尔姆早期斯庇人Spy比利时1886二个成年男性骨架维尔姆早期巴诺拉人Banolas意大利1887下颌2万年克拉皮纳人Krapina克罗地亚1895~190514个个体,(9个成人5个幼童,200多牙齿)莫斯特人Le Moustier德国1908青年幼童骨架4.5万以下圣拉沙佩勒人La ChapelleauxSaints法国1908老年男人骨架6万年夏朗德河畔新堡人ChateouneufsurCharante法国1908幼童下颌头骨碎片成人体骨维尔姆早期费拉西人La Ferrassie法国1906~19107个个体,包括胎儿〖〗7万年基纳人La Quina法国1908~19216.5万年德拉泽人Pech de L′Aze法国1909幼童头骨维尔姆中期埃林斯多夫人Ehringsdorf德国1914~192520多岁女人头下颌,幼童下颌,头后骨骼12万~20万年奥哈巴波诺尔人Ohabepanor罗马尼亚1923趾骨维尔姆早期基克柯巴人KikKoba乌克兰1924成年肢骨,小儿体骨肢骨4万~7万年加诺西人Ganovce斯洛伐克1926~1955颅腔内膜7万年萨科帕斯托人Saccopastore意大利1929~1935成年男女头骨6万年苏巴约克人Subalyuk匈牙利1932头骨下颌体骨维尔姆早期施泰因海姆人Steinheim德国1933女性头盖骨20万年斯旺司孔人Swanscombe英国1935头2万年切舍克塔什人TesekTash乌兹别克1938幼童4万~7万年坎简诺人Quinzano法国1938头7万~15万年奇尔切奥山人Mante Circeo意大利1939~1950头(成田),下颌维尔姆早期丰德谢瓦人Fontechevade法国1947头骨碎片7万~15万年蒙莫兰人Montmaurin法国1949下颌7万~15万年屈尔河畔阿尔西人ArcySurCure法国1949~1951下颌14万年斯塔罗谢雅人Stalocelje乌克兰19522岁幼儿莫斯特晚期佩特拉罗那人Petralona希腊1960头骨20万~35万年陶塔维人Tautavel法国1964面骨、额骨,下颌20万年毕尔斯莱人Bilzingsleben德国1973头骨23万~35万年阿塔普尔卡人(西玛德洛韦索斯人)Atapuerca(Sima de los Huesos)西班牙1976下颌、头骨片,25个体旧石器时代中期圣瑟塞尔人Saint cesaire法国1979头骨3.5万年比阿奇人Biache St.Vaost法国头骨牙齿下颌17.5万年拉谢司人La Chaise法国头盖、面骨股骨干5万~12万年拉扎里特人Lazaret法国牙、顶骨(有病理损伤)里斯冰期平、眉嵴发达,枕骨较为圆隆。脑量平均1440毫升,略大于现代人的平均值,可能与其肌肉较为发达有关。尼人面部长而鼻部宽扁且明显向前突出(可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眼眶圆而大,两眶间距相当大。牙齿位置非常靠前,以致在第三臼齿与下颌支之间出现一较宽的间隙。颧骨倾斜后转折,颊部后缩。肢骨粗壮,关节面大。尼人的大腿和前臂呈略弓形的弯曲,但其步态仍类似于现代人。成人平均身高约160厘米。过去认为尼安德特人弯腰、屈膝和用脚外缘着地的姿势是不准确的。大多数尼安德特人是穴居者,以狩猎为生,可能已经能用兽皮御寒。并已经能够埋葬死者和放置陪葬器物。尼人大多从燧石石核上打下石片后修理而制成尖状器、刮削器和石刀。其制成品称莫斯特石器,属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各地发现尼人的地点70余处,发现的化石代表200余个不同年龄及性别的个体,分布遍及欧、亚、非洲。根据已发现的这一阶段人类化石的体质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类:①发现于南非、东南亚的类尼人,它们生存的年代一般早于欧洲的典型尼人,且表现出一些更原始的特征,如布罗肯山人、昂栋人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中不少已被置于海德堡人名下,被视作晚期猿人。②发现于欧洲维尔姆冰期的典型尼人,如圣拉沙佩勒人、费拉西人和尼安德特人等。其特征是在维尔姆冰期因被隔离在欧洲,为适应寒冷气候而形成的。③发现于近东及欧洲部分地区的斯旺斯孔人、施泰因海姆人、塔邦人、沙尼达尔人等,称为“”。他们的脑量略小于典型尼人,形态特征更接近于现代人。尽管其生存年代早于典型尼人,还被认为是现代人的祖先。这些化石被统称为远古智人或早期智人。至于典型尼人的消失,有人认为在当地进化为晚期智人;也有人认为他们被较进步的类型的新居民所取代。中国发现早期智人的化石点不多。而且多数地点化石数量不多,保存亦较差。头骨较完整者有大荔人和金牛山人,仅保存部分头盖者为马坝人。其余多为头骨残块和零星牙齿。
气压场是什么?
气压的空间分布。通常指水平气压场,并以海平面图上的等压线显示气压水平分布形势,不同高度等压面上的等位势高度线来描绘空间气压分布形势。气压分布形势中几种典型的气压系统为:高(低)压——中心为高(低)气压极值的闭合等压线组成的系统,也称反气旋(气旋);高压脊(低压槽)——某区域内相邻等压线曲率明显较大的脊(槽)形区域,曲率最大点的连线称为脊(槽)线,根据风向还可分为槽前、槽后,还把气压呈北高南低的低压槽称为倒槽;鞍形场——一对高压脊和一对低压槽相间形成的形如马鞍形的气压区。一般情况下,高压脊区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低压槽区多云雨天气。气压场与风场相互配合一致。
农业区位论是什么?
1 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屠能( 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1783~1850)的著作《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中创立了区位理论,它是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建立的。理论假设平原是广阔肥沃的,运输工具仅限于马车,平原中央的唯一城市是农民出售农产品及购买工业品的市场,假设与外界无联系的“孤立国”。农业生产类型因距城市中心远近而异,呈有规律的同心圆状分布,并论证其不同的经济效益。但以后交通运输条件和农业生产设施产生巨大变化,现代学者已由屠能的静态、单因子、孤立的观点,向动态、多因子、现代定量方法和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为农业布局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普通角闪石是什么?
成分NaCa2(Mg,Fe,Al)5〔(Si,Al)4O11〕2(OH)2。单斜晶系。晶体呈柱状,其横切面为近于呈菱形的六边形;依(100)的接触双晶较常见;集合体通常呈粒状或放射状。暗绿、暗褐至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5~6。解理平行柱面{110}中等。密度3.11~3.42克/厘米3。是中性火成岩以及角闪石片岩、角闪石片麻岩、角闪岩等变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也见于花岗岩、辉长岩和碱性岩中。
横向沙垄是什么?
又称复合新月形沙丘链。规模巨大的新月形沙丘链,长达10~20千米,高达100米左右,相邻沙丘链之间的距离达1500~3500米。它与风向垂直分布,故称横向沙垄。沙垄两坡不对称,迎风坡长而缓,背风坡短而陡。在迎风坡上,常叠加一些小型新月沙丘和沙丘链。横向沙垄是在两个相对的风向条件下形成的,当两个不同气流相遇发生抑制或由于气流受山地阻碍发生反射时,便形成与盛行风向垂直的横向沙垄。中国腾格里沙漠发育有横向沙垄。
纵向沙垄是什么?
由风沙堆积的,轴向与主要风向平行的长条垄状地形。是一种规模远比沙丘大的复合型沙丘。垄脊一般平缓,纵向沙垄或表现为波状起伏。中国敦煌鸣沙山的纵向沙垄高130米;柴达木的沙垄高10~20米,最高达40米,长数百米或数千米。纵向沙垄的成因,有的是新月形沙丘两翼在定向风的作用下演化而成;有的是由单向派生的涡流作用而成;有的是在大山中下降的强大定向风的作用下,于山口前方形成;有的是两个以上的草丛沙堆同时顺主要风向延伸互相衔接而成。
地心坐标系是什么?
其采用的是三维坐标系。它包括地心直角坐标系和地心极坐标系。地心直角坐标系(或称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坐标原点,以参考椭球体旋转轴为z轴,从原点向北为正方向,以参考椭球体赤道面为xy平面。赤道面同参考椭球体上的本初子午面的交线为z轴,指向本初子午面的方向为正方向。xyz三轴形成右旋系统。地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用X、y、Z三个坐标值表示。地心极坐标系的经度(λ)的定义与大地经度的定义相同,而纬度(φ)是地面上一点和地心的连线同参考椭球体赤道面的夹角。
白浆化是什么?
土壤亚表层因上层滞水引起的淋溶漂洗过程。白浆化过程产生的条件是气候冷凉湿润,土壤母质黏重并有季节性冻层,地形多平缓的台地或阶地,通常不受地下水影响。由于母质黏重和冻层的顶托作用,每逢雨季,丰富的降水常阻滞于土壤上层,平缓的地形使壤中水侧流也很缓慢,造成土壤表层,特别是亚表层经常处于还原环境,引起铁、锰等深色矿物还原。还原后的低价铁、锰一部分随壤中水缓慢而不断地流失;一部分沿土壤结构裂隙下渗而淀积于土体下部;还有一部分未及流失的铁、锰在滞水消失时重新氧化,在局部形成铁子。铁、锰染色物质的流失与局部集中,使该土层脱色而呈灰白色,形成白浆层。这一过程是东北东部白浆土形成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长江中下游的各种白土也有类似过程。
鲍温反应系列是什么?
简称反应系列。岩浆在结晶作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先析出的矿物与岩浆发生反应,鲍温反应系列使矿物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矿物。随着温度降低,反应继续进行,便有规律的产生一系列的矿物,称反应系列。N.L.鲍温认为,由于反应进行程度的差异,是岩浆分异作用的最本质的重要原因,此即鲍温的反应原理。反应系列分为两支进行:①连续系列(浅色的——斜长石),矿物的结晶格架不发生大的改变,在成分上有连续渐变关系;②不连续系列(深色的——铁镁矿物),相邻矿物之间结晶格架发生显著变化。其顺序见图。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同时会析出一种斜长石和一种铁镁矿物,它们的成分随结晶过程而变,两系列为互相独立的结晶作用而继续进行,晚期合并形成单一不连续系列,以石英为最后产物。反应系列对了解岩浆结晶作用基本规律有一定意义,但由于岩浆结晶过程的因素非常复杂,而实验条件过于简单,因而与一些实际情况不尽相符。
地震仪是什么?
记录和测星地震用的仪器叫地震仪。地震仪一般由拾震器、放大器、记录器三部分组成;拾震器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分别接受地震时地面的水平震动和垂直震动。
原材料指向型工业是什么?
也称原料趋向工业或资源密集型工业。指在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原材料及燃料,要求摆布在接近原材料(或燃料)产地的工业部门。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铜铁工业之类,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量大,且原材料中所含有效成分较低、失重比大的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需耗用大量电力及其他燃料的铁合金冶炼、炼铝之类的工业部门;制糖、茶叶初加工之类所需原材料不宜长途运输的工业部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有些原料指向型工业部门的要求会有所改变。如早期钢铁工业布局往往趋向于矿石和炼焦煤产地,但随着交通运输和选矿、冶炼技术的进步,其布局已转而趋向沿海港口和消费区。
土壤吸附性是什么?
土壤颗粒表面所具有的吸附固体、液体和气体以及液体中溶解物质的能力。根据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机理,可将土壤吸附性能划分为:机械吸附性、分子吸附性即范德华力吸附性、物理化学吸附性或胶体吸附性、化学吸附性和生物吸附性。土壤吸附性使得土壤具有保持水肥的能力,对土壤的形成发育及其理化性质均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土壤能够净化污水的重要原因。
铜蓝是什么?
成分CuS,含Cu 66.5%。六方晶系。通常呈薄片状、被膜状或烟灰状集合状。靛蓝色。条痕灰色至黑色。金属光泽。硬度1.5~2。解理平行底面{0001}完全。密度4.59~4.67克/厘米3。薄片稍具弹性。铜蓝主要是外生成因,是含铜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带中最为常见的矿物。由热液作用形成的铜蓝极其稀少。是炼铜的矿石矿物之一。
volcanic ash是什么?
细粒火山碎屑物质,粒径一般小于2或4毫米。也有人认为最大粒径小于12毫米的松散火山灰掩盖房屋火山碎屑都称为火山灰,它可分为粗粒火山灰(0.7~2毫米)和细粒火山灰(小于0.7毫米)。按照火山灰的物质来源可以分成同源、早成同源和异源三种;按照火山灰的结构,玻璃质的称玻璃火山灰,以晶粒为主的称结晶火山灰,以岩石碎屑为主的称石质火山灰。除那些迅速堆积于火山喷口附近的外,玻璃火山灰具玻璃状构造,其质点既未变形也未熔结。火山灰固结后形成凝灰岩。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火山灰为雨粟或雨豆。因为火山灰颗粒小,重量轻,可以随风飘流到天涯海角。
孟加拉湾是什么?
印度洋东北部的海湾。位于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之间。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重要海上通道。面积2 172 000km2,平均深2586m,最深5258m。位于北半球热带海域,水温25~27℃,盐度30‰~34‰。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注入。重要港口有印度的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孟加拉国的吉大港等。在河口附近沿岸多红树林,在斯里兰卡沿海浅滩盛产珍珠贝等。海区属季风洋流,海流方向随季风风向变化而变化,冬季向西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文化地理学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以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为主旨,探讨其分布、空间组合及演化规律,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新进行分析、评价,并研究地表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特征,划分文化区。学科体系是:①文化地理学概论,探讨文化地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②部门文化地理学,分别研究个别文化要素,比较成熟的有民族地理学、语言地理学、种族地理学、宗教地理学,正在逐步成长的有文化资源地理学、文化景观地理学、教育地理学、体育地理学、音乐地理学、建筑艺术地理学、人才地理学、饮食地理学、民间文化地理学;③区域文化地理学,研究特定区域的文化地理特征。文化地理学和社会地理学有密切的联系,有时合称社会地理学。
花岗质片麻岩是什么?
泛指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具明显片麻状构造的岩石。这是一个广义的岩类学名称,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的成因类型:①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碱性长石片麻岩;②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花岗质混合片麻岩;③与造山运动同时在强应力作用下,由压结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状花岗岩(同构造期花岗岩)。
世界黄土分布是什么?
地球上北半球黄土分布在北纬24°~55°,在南半球分布在南纬24°~45°。在西欧黄土分布高程在300~400米,在中亚和中国最高分布在2500米高程。黄土状土在帕米尔达到4500米。黄土的分布与气候和山区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在热带多雨区如巴西、刚果等地区完全缺失黄土堆积。在欧洲和美洲黄土分布面积就有1300万平方千米,如按平均厚度10米计算,其体积约130?000立方千米。欧洲黄土主要分布于莱茵河、马斯河沿岸;在瑞士巴寨尔有典型黄土分布。中欧中部有黄土和黄土状土成带状分布,并延伸到德国易北河流域。另一较宽的黄土分布带在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和多瑙河上游。多瑙河中、下游(匈牙利及其邻国)是欧洲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欧洲的黄土厚度一般不超过15~20米,但在多瑙河下游黄土类土厚度可达到80米。在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都有分布。乌克兰也广泛分布黄土,主要在德涅斯特河下游、南布格河及因古列茨河和亚速海沿岸。乌克兰南部的克里木半岛和顿河流域都有黄土类土的分布。在高加索山脉与亚速海之间和高加索山区都分布着黄土与黄土状土。在中亚准噶尔阿拉套山前地带及邻近平原有黄土分布。但中亚黄土类土主要分布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山麓地带及河谷阶地及平原中,多为洪积、冲积成因。典型黄土堆积呈淡灰黄色,成分均一,粉土粒级含量大于50%。埋藏土层不明显,钙质结核小且零星分布。最大厚度100米。有一部分黄土状土分布在伊朗北部库尔库克城的西北,以及伊拉克高程300米的地方。黄土状土含钙质结核,有大孔构造,夹有砾卵石透镜体。以色列的黄土状土及黄土,粒度成分含65%粉土及25%的粘土。非洲撒哈拉沙漠北缘有黄土状土分布。新西兰的黄土状土与欧洲和北美的黄土很相似。在北美洲典型黄土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及密苏里。华盛顿东部有黄土状土,厚度不大。北美阿拉斯加有黄土类土分布,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厚30米,有垂直节理,常见有岩坡碎石夹在黄土类土内。在南美的阿根廷平原有近似典型黄土的堆积,含有钙质结核。阿根廷的黄土类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火山物质,颗粒成分无大于0.25毫米的粒级,小于0.001毫米的粒级占0.8%~14.0%。
深度基准面是什么?
海图及各种航道图中水深的起算面,亦称海图深度基准面和水深零点。该基准面要定得合理,以保证航海的安全和充分利用海域为原则,不宜过高或过低,即在大部分时间内,实际水深大于海图上标明的深度值。目前世界各国的深度基准面很不一致,根据各自的潮汐特征而定。我国1956年曾采用过略最低低潮面、平均大潮低潮面等作为海图深度基准面。1956年后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可能最低潮面)作为深度基准面。它是取8个主要分潮及三个浅水分潮的调和常数,计算求得理论上的潮高值,它在当地平均海平面以下。某时刻的实际水深为海图中的水深与该时间的潮高之和。
水云母是什么?
水云母族(也称伊利石族)矿物的总称。其化学成分中的钾含量较云母低而水含量则较之为高,是云母族矿物向蒙脱石族矿物转变的过渡产物。通常呈鳞片状,具珍珠光泽,弹性较云母差,有滑腻感。是组成粘土的主要矿物成分。主要包括水白云母(伊利石)、水黑云母等矿物。
内陆国是什么?
是指没有海岸的国家。这些国家周边均被邻国陆地领土所环绕而与海洋隔绝,没有自己国家的出海口和管辖海域。全世界有30多个内陆国,都具有特殊地质、地理特征。如亚洲的蒙古、尼泊尔和阿富汗;非洲的马里、乌干达和赞比亚;拉丁美洲的巴拉圭和玻利维亚;欧洲的瑞士、卢森堡和捷克等。它们曾以政治、法律、历史、经济、地理、地质和资源分布等各种不同情况为理由,说明未能像其他沿海国那样,享有相应宽度的海域和充分履行本国的海洋权益,称自己是“地理条件不利的国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内陆国在开发和利用海洋中享有的权利,已得到一定的特殊照顾。有关条款还特别强调内陆国与沿海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土地属性是什么?
是对土地综合的或某一方面性质的描述。由于土地的两重性,决定了土地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经济属性。土地的自然属性指自然形成的土地固有的特性。如空间特性(土地的外形、三维空间)及土壤、植被、水文、地质等的特性。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指土地作为社会土地关系的客体表现出来的特性,即在土地自然力的基础上,土地被人类社会利用、改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
分流排水系统是什么?
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道内排除的系统。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的系统称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雨水排水系统。根据排除雨水的方式不同,分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半分流制三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是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水体。半分流制排水系统是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该种系统与完全分流制的不同之处在于雨水排水系统中设有雨水跳越井,从而把初期雨水引入污水管道。
洛杉矶地震是什么?
①1857年洛杉矶发生8级地震,发震时间(月日)及灾情等不详。②1971年2月9日发生于美国洛杉矶市,震中位置34.4°N,118.4°W,震中烈度不详。据仪器测量,震源深度10千米。有感范围7.8万平方千米,震坏房屋1070幢,毁损4400幢,死亡65人,伤2000人。严重破坏市内立交桥、高速公路、铁道、变电站和供水管道等设施。水库大坝裂缝,致使8万人迁移。经济损失很大。此震之前已经设置地震观测台网,装备高灵敏度地震仪300台,强震仪200多台,以及激光测距仪等观测仪器,但只测到此震的最大水平向重力加速度值为1.25厘米/秒2,地震持续时间为7秒等数据,没有观测到发震时间的信息。此震对研究地震预报有一定影响。
成土因素学说是什么?
阐明土壤发生发育与多种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学说。1881年俄国著名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B.B.Dokychaev)提出的成土因素学说,认为土壤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是在气候、地形、母质、生物与时间等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各成土因素对土壤是同时起作用、同等重要且相互不可替代的。各成土因素和土壤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且都是环境中的一部分。
岩溶作用是什么?
也称喀斯特作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溶蚀作用为主的破坏和改造作用。这是一种复杂的外力作用过程,除化学溶解作用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岩溶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而更多的发生在地下。
生物富集系数是什么?
又称生物浓缩系数、生物浓缩率、生物积累率、生物积累倍数、生物吸收系数等。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与其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的比值。可表示生物富集、浓缩、积累、放大和吸收能力与程度的数量关系。植物和土壤间的富集系数是植物灰分中某物质的浓度与其所生长的土壤中该物质浓度的比值,即植物灰分中某物质的含量与土壤中该物质含量的比值。随着元素测定技术的提高,各种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会有所变化,某些变化甚至很大,不断被以后的学者修正和改进。
土壤质地是什么?
亦称土壤机械组成,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或者说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是土壤的基本性质之一。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其固相部分的矿物质颗粒组成差异很大,但均是由砂粒、粉粒和黏粒在自然条件下,以不同粒级含量比例组合而成,即便是粗砂或黏土也是如此,如砂土以砂粒所占比例大,黏土以黏粒所占比例大。
捕虏体是什么?
岩浆侵入过程中所捕获的围岩碎块。其形状和大小不一,有的为不规则棱角形,有的为长圆形、透镜形;有的很大,如某些矽卡岩矿体就产生在捕虏体中。捕虏体由于围岩崩落时发生移动,因此其构造方向与围岩整体的构造方向常不一致。围岩崩落于岩浆中,大部分都被岩浆所熔化及交代,只有少数在岩体边缘还可残存,因此,捕虏体多分布于火成岩的边缘部分。捕虏体如呈平行排列,其扁平面方向与岩浆流面方向一致,其长轴常为岩浆流动方向(流线)。
腕龙是什么?
四足行走的素食性恐龙。最大、最长、最重的恐龙之一。拉丁文中brachi为臂之意。全长约25米,重约30~50吨,相当于6头大象重。腕龙的颌骨强壮,牙齿像凿子,轻窄的骨质框形成眼眶和鼻腔。前肢比后肢长许多,站立时肩部比臀部高许多。加上极长的颈椎,能使腕龙头骨升至四层楼那么高。一些科学家认为腕龙缺少抬起头骨的肌肉,另一方面,心脏也不能将血液输送到如此高度。腕龙与大多数蜥脚类比较,尾巴显得短。如此大的身躯,可防止任何肉食龙的袭击。腕龙的脊椎骨有较多的空洞可减轻体重。产于坦桑尼亚美国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犹他州及葡萄牙、阿尔及利亚的晚侏罗世地层。
前进色与后退色是什么?
在视觉上,黄色、橙色和红色具有凸起感、接近感,而绿色、蓝色、棕色则给人以深沉感、远离感。基于这样的感受特征,色彩就有了前进色和后退色之分。通常来说,波长越长、亮度越大、纯度越高的色彩前进感越强,反之后退感越强。地图设计中,常常通过前进色与后退色的对比来表现不同的要素,体现地图的层次性。
对马暖流是什么?
是日本暖流的分支。日本暖流在北纬30º、东经127º海域分出一支洋流,经朝鲜海峡(主要是对马海蛱)进入日本海,这一分支叫对马暖流。它对日本西岸的气候有显著影响。
Redfield比值是什么?
Redfield发现了浮游生物中C/N//P比例的近乎恒定性以及浮游生物与深层海水中N/P比例的相似性,并研究给出了海洋浮游生物的元素组成为:( CH2O)106 (NH3 )16 H3 PO4,其再矿化作用方程式为:(CH2O) 106 (NH3 )16 H3 PO4+138O2=106CO2+16HNO3 + H3 PO4+122H2O,即O2/C/N/P=138/106/16/1,相当于每消耗138mol的氧气可产生1mol的磷酸盐、16mol的硝酸盐和106mol的二氧化碳。这一元素比值被广泛接受,并称之为Redfield比值。
外营力是什么?
由地球外部层圈的运动而产生改变地表形态、物质迁移和堆积的力量。它与内营力的区别在于内营力是来自地球内部,而外营力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热,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以及地球本身对物质的引力而引发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作用皆由外营力作用于地表而产生的。
沿程水头损失是什么?
实际液体(有黏滞性)中,在固体边界平直的渠道里,水流作均匀和渐变流动,单位重量的液体从一个断面流至另一断面所损失的机械能。这种损失是沿程都有的,称为沿程水头损失,常用hf表示。它与液流的形态有关。
土壤腐殖质是什么?
土壤中除未被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棕色或暗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它是构成土壤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物质基础,按在酸、碱溶液的溶解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三个组分:只溶解于碱溶液而不溶解于酸溶液和水的部分称为胡敏酸;既溶解于碱溶液又溶解于酸溶液和水的部分称为富啡酸;既不溶解于碱溶液又不溶解于酸溶液和水的部分称为胡敏素。土壤腐殖质中含有许多能被解离的功能团,因而常带有电荷,使土壤腐殖质具有吸附与代换离子的性能,土壤腐殖质中的许多功能团能与重金属离子进行配合、螯合反应,这些特性对土壤肥力水平都具有重大影响。
banded migmatite是什么?
具有条带状构造的一种混合岩。基体通常为片理较好的片岩、片麻岩等。脉体多为粉红色或灰白色的花岗质,基本上平行片理分布,与暗色矿物较多的基体呈条带状互层,条带的宽窄变化较大,可有分枝及尖灭现象。基体与脉体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大,二者之间的界线有时比较明显,有时呈渐变过渡关系,这主要与交代作用的强弱有关。若条带的宽度变化较大,延长不远即尖灭,呈断续分布时,则称为条痕状混合岩(streaky migmatite)。这种混合岩可以是脉体沿变质岩的片理注入交代所形成;也可由变质岩本身的物质成分发生选择性熔融,使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相对集中所形成。
变粒岩是什么?
一种含长石和石英较多,含云母或其他暗色矿物较少(一般小于30%),具细粒等粒粒状变晶结构(一般小于0.5毫米)的区域变质岩石。岩石中的长石含量大于25%,可以是中酸性斜长石、钠长石或微斜长石,暗色矿物可以是黑云母、普通角闪石、透闪石、透辉石、电气石、磁铁矿等。由于岩石中的片状或柱状矿物常呈定向排列,故具有似片麻状构造。变粒岩与片麻岩的主要区别是粒度较细,暗色矿物的含量较少,矿物成分分布较均匀。但二者之间常有过渡类型存在。变粒岩是粉砂岩、硬砂岩、凝灰岩及少量中酸性熔岩经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