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classes
1 value
instruction
stringlengths
5
87
output
stringlengths
3
3.47k
戟龙是什么?
角龙科的一属。拉丁文中Styrax为钉状物之意,颈盾整体形似古代的戟,故名戟龙。戟龙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性恐龙,头上有角,有一颈褶,长约5.5米,重约2.7吨。6个长的刺状物在颈褶后边缘呈扇状展开。一对最长的骨刺生在上枕骨派生的骨质瘤上。在颈盾的边缘还生有短骨刺。颈褶是大多数角龙的共有特征,但边缘的刺却各不相同。戟龙生活时期,颈褶的4个最长的戟和其鼻上的角可能与人的胳膊等长。戟龙头上的刺和颈盾能防止大型肉食性如霸王龙从颈部和肩部攻击,可以保护头部不受伤害。但有化石证据显示其仍然受到了伤害。虽然戟龙褶刺和其他头骨特征非常明显,但有些科学家认为戟龙、刺角龙和独角龙(Monoclonius)的一些种都应归入同一个属。角或刺的大小、形状会随性别、年龄和物种的不同而变化。产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美国蒙大拿州晚白垩世地层。
有机氯农药是什么?
是含氯的有机化合物,大部分是含一个或几个苯环的氯素衍生物,最主要的有六六六(六氯化苯)、滴滴涕(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DDT)、氯丹等。有机氯农药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存留时间长,不易降解。有机氯农药,杀虫效果好,但毒性大,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不易降解(生物降解、光化学降解),易溶于脂肪中,容易在脂肪中蓄积而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可达水中浓度的数十方倍,不但影响水生生物繁衍,而且通过食物链(网)危害人体健康,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我国也已于1983年全部禁止生产和使用。
黄铜矿是什么?
成分CuFeS2,含Cu 34.56%。四方晶系。晶体呈四方双锥或四方四面体,但很少见;经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黄铜色。表面常因氧化而呈暗黄或斑状锖色。条痕绿黑色。硬度3~4。密度4.1~4.3克/厘米3。主要产于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铜矿、接触交代铜矿床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中。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后者当与含碳酸的溶液作用时便形成孔雀石、蓝铜矿。黄铜矿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海洋能源是什么?
又称海洋能,亦称蓝色能源。是海水运动中产生的可再生能。海洋的能源来自太阳辐射和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等。海洋能主要有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盐差能和温差能等,这些能在地球上均有极其巨大的蕴藏量,功率分别可达到10~1010 kW数量级。但由于海洋能的能流分布不均,密度低且随机变换性强,因此人类利用尚有一定困难且成本高。海洋能的利用可追溯到11世纪的潮汐磨坊。近代海洋能利用技术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投入巨资研究海洋热能转换。目前世界上已有从百万到上亿千瓦规模的波力发电站,而且其成本与柴油发电机接近。随着地球矿物资源不断枯竭和环保的要求,预计不到21世纪,海洋能的利用将会有更大发展。
矽卡岩是什么?
主要由钙、镁硅酸盐矿物组成的接触变质岩石。主要在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或中基性火山岩的接触带,在热接触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和高温气水热液的影响下,经接触交代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变质岩石。矽卡岩常根据其中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特点分为两种类型:①主要矿物为石榴子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辉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符山石、方柱石、硅灰石等富钙的硅酸盐矿物,称为钙质矽卡岩(calcic skarn)(或简称矽卡岩);②主要矿物为镁橄榄石、透辉石、尖晶石、金云母、硅镁石类、硼镁石、硼镁铁矿等富镁的(铝)硅酸盐矿物,称为镁质矽卡岩(magnesium skarn)。两种类型的矽卡岩之间可以有过渡类型。矽卡岩中还可有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方解石等次要矿物。矽卡岩的颜色和外表特征变化较大,主要与矿物成分和粒度有关。常见为暗褐色、暗绿色等,一般矿物晶形较好,具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密度较大(3.3~3.9克/厘米3)。矽卡岩根据其中主要矿物可分为: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符山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锰质矽卡岩、金云母镁橄榄石矽卡岩、粒硅镁石矽卡岩、尖晶石矽卡岩等。矽卡岩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矿床有密切关系,主要有铁、铜、铅、锌、钼、钨、锡、硼、金云母等。需要指出的是,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区,当镁质大理岩遭受混合岩化作用后,也可形成与镁质矽卡岩的矿物组合相似的岩石,有人也称为镁质矽卡岩。此外,有些矿物成分与矽卡岩相似而成因尚不能确定的岩石,可称为似矽卡岩(skarnlike rock,skarnoid)。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什么?
为国际社会就气候变化问题提供科学咨询的专门委员会。是在科学界和国际社会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认识加深、特别是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关系的了解与关注背景下,于1988年11月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联合建立的。IPCC评估气候与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及适应对策;提出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探讨加强有关气候问题的现有国际法规和将来可能列入国际气候公约的内容等。IPCC陆续出版了多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除论述了最新科学进展外,对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和国际谈判具有重要影响,促进了政府间的对话,并推动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署。
潮汐能发电是什么?
简称潮汐发电,它是利用潮水涨、落产生的水位差所具有的势能来发电。将海水涨、落潮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发电)的过程。潮汐发电和水力发电的原理相似。它是在海湾或有潮汐的河口上建筑一座拦水堤坝,形成水库,并在坝中或坝旁放置水轮机组,然后利用潮汐涨落时海水位的升降,使海水通过水轮机时转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技术较成熟的一种。由于开发成本较高和技术上的原因,发展不快。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经济价值的潮汐发电站,是1966年在法国建造的朗斯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240 000kW,年平均发电5.44×108 kW·h。 1968年原苏联在巴伦支海建成的基斯洛湾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800kW,年发电量2 300 000 kW·h。中国沿海已建成9座小型湖汐发电站。1980年建成的江厦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3200kW,年发电量10 700 000 kW·h 。
流域面积是什么?
又称集水面积(water collecting area)、汇水面积(catchment area)。流域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流域面积大都先从地形图上定出分水线,用求积仪或其他方法求得分水线圈定范围内的面积。计算单位一般为平方千米。
遗传多样性是什么?
J.McNeely(1990)的定义将遗传多样性定义为蕴藏在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1992年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纲领性文件中明确地定义为: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是对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遗传因子多样化的测度。
石芽是什么?
土下溶蚀加后期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节理裂隙进行溶蚀、侵蚀形成溶蚀裂隙纵横交错的形态,其间残存的芽状岩体,称为石芽。高度一般不超过3米。如被松散岩类覆盖,称埋藏石芽。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什么?
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最大容许含量所做的规定,是进行土壤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一般以污染物和农药在作物体内的残留量超过卫生标准时土壤污染物临界含量作为主要依据。1968年前苏联最早制定了土壤污染物的控制标准和农业土壤中农药含量的量高允许标准。我国也于1995年颁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该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正交晶系是什么?
又称斜方晶系(rhombic system)。正交晶系7个晶系之一。属低级晶族。其对称特点是,无高次轴,但2次对称轴和对称面的总数不少于3个。晶体即以3个相互垂直的2次对称轴或对称面法线作为结晶轴,从而保持轴角α=β=γ=90°。
潴育化是什么?
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潴育化过程和潜育化过程共同之点是:它们都是渍水影响下发生的。但潴育化的渍水经常处于移动状况下,即水分直渗及上下升降和侧向流动,同时有一定的干湿交替过程,以而使土壤的铁、锰物处于还原和氧化的交替过程,因此,在渍水中铁、锰被还原迁移;土体内水位下降时,铁、锰又被氧化而产生淀积,在这种干湿交替下,土体中形成锈纹、锈点、黑色铁锰斑或结核、红色胶膜或“鳝血斑”等新生体层次,称为潴育层。该过程多见于草甸土和透水性能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水稻土。
数字地球是什么?
数字地球的概念是1998年在美国副总统戈尔的演说“数字地球——新世纪人类星球之认识”中提出的。数字地球可以看作,是一个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示,可以在其上添加数据,实现在不同分辨率水平上对地球的三维浏览。数字地球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种新的方式,它涉及对地观测、地球科学、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等多个领域。
水化作用是什么?
亦称水合作用。指水与物质所起的化合作用。一般有两种:①物质与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合的过程,形成含水分子的物质,称为水合物或水化物。例如:CuSO4+5H2O→CuSO4·5H2O②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添水分子的过程。例如:CH2=CH2+H2O→CH3CH2OH 。
安山岩是什么?
与闪长岩成分相当的中性火山岩。其特点是,颜色为深灰色、浅玫瑰色和褐色。斑状结构。基质有玻基交织结构、交织结构及玻璃质结构。斑晶通常为具环带状的中、基性斜长石,而基质中斜长石较斑晶成分酸性。根据斑晶中有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深色矿物,可划分为辉石安山岩、角闪石安山岩和黑云母安山岩等。安山岩为造山带内最普通的火山岩。随石英含量增加,过渡为英安岩,与流纹岩等为钙碱系的主要岩石。安山岩在新生代环太平洋地区有大量喷出,称为安山岩线,而在海洋地区几乎无产出。
加里东运动是什么?
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覆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形成从爱尔兰、苏格兰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东南西向的加里东造山带。传统的加里东运动仅指早古生代发生的造山运动,而且典型的造山运动时代应接近志留纪末期;有人主张加里东运动既包括造山运动亦包括造陆运动。史蒂勒(1924)和许多人均将此词用于一个造山时期——包括从奥陶纪到志留纪甚至更晚时期的一系列脉动,并划分出3个构造作用幕,即塔科尼幕(Taconian,奥陶纪与志留纪之间),阿登幕(Ardenian,志留纪内部)和伊利幕(Erian,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由于劳伦古陆、冈瓦纳古陆和波罗的古大陆之间的艾佩塔斯洋(原始大西洋)闭合有关,而引起的早古生代造山运动。这个地壳遗迹在现今认为这次造山运动影响了格陵兰、爱尔兰、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均可见到。
雨影区是什么?
山脉背风侧降水显著少于周围或上风方的地区。也称雨影。降水系统中,山脉迎风方的上升湿空气受地形抬升,凝结加强,增加了地形性降水;气流运行到山脉下风方时,含水量减少,还因下沉增温导致云层消散,而不利于降水,久之,常年都处于山脉下风方的地区,形成降水量偏少的雨影区。雨影的强弱视山地高度、方位与风向等因素而异。我国台湾海峡与福建沿海年降水量就少于台湾东侧。人工增水作业增水区的下风方,因空气含水量减少也会出现降水量较少的雨影效应。
晶族是什么?
晶体按对称分类的级别之一。共分为低级、中级、高级3个晶族。低级晶族包括三斜、单斜和正交(斜方)3个晶系,它们都不具有高次轴。中级晶族包括四方、六方和三方3个晶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必定有且只有1个高次轴。高级晶族只有等轴晶系1个晶系,它的特点是具有多于1个的高次轴。参见“晶系”。
中度干扰假说是什么?
由美国学者J.H.Connell于1978年提出。认为物种多样性在具有中等强度物理干扰的栖息地中最大,即中等程度的干扰能维持高多样性;其理由是:①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断层,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使多样性较低;②如果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级期,多样性也不高;③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即演替早期和晚期出现的种类可在群落中共存。
V形河谷 是什么?
两侧为倾斜的谷坡,谷坡陡峭,坡麓常有倒石堆。横截面呈V形的河谷。谷顶间距远大于河底的宽度,谷底狭窄,无河漫滩,V形河谷通常是幼年河谷的特征。
soil heat capacity;soil\rthermal capacity是什么?
单位重量或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可分为重量热容量(又称土壤比热,使1g土壤温度上升1℃所需的热量)和容积热容量(简称热容量,使1 cm3土壤温度上升1℃所需的热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Cv=Cwd。式中Cv为容积热容量,Cw为重量热容量,d为土壤容重。土壤热容量取决于土壤的水分状况、矿物组成和机械组成。土壤水分愈多,其热容量愈大,增温就愈慢。一般说来,砂性土热容量比黏重土壤小,前者白天升温较快,常称之为暖性土,后者升温较慢,常称之为冷性土。
空气污染指数是什么?
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原则: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目前我国所用的空气指数的分级标准是:①空气污染指数(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②API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③API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④API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值,API500点对应于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时各项污染物的浓度。
人类发展指数是什么?
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描述在最基本的收入条件下一个国家取得的平均成就。主要有人均GDP,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综合入学率四个指标。
赤道气候是什么?
赤道两侧纬度5°~10°之间地带的气候。这里长年受热带辐合带的影响,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是全球气候要素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年平均气温约为25~28℃。降水多为对流雨,陆上出现在午后,海上多见于夜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3000mm,为全球降水最多的地区,全年雨量分配较均匀。本地区发育了全球流量最大的非洲刚果河流域以及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尼西亚诸岛等也属于赤道气候类型。也有人将赤道气候归入热带气候带,称为热带多雨气候或热带常湿气候。热带常湿气候的南北两侧,因热带辐合带的季节性摆动,冷季转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热带冬干气候,也称热带干湿季气候。
风化壳是什么?
由风化作用形成、分布于大陆表面的风化产物所组成的不连续薄壳。地壳表层岩石在风化作用下遭受破坏,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一般包括弱风化带、强风化带、残积层、残积土等。由于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的因素、方式、强度以及原始母岩性质的差异,风化壳沿垂直方向常形成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层。层与层之间的界面一般呈过渡关系,但每一层又都具有一定特征,反映了当时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的特点,表示是在一定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风化壳的厚度,因上述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厚达数十米,有的地区则很薄。风化壳按其物质成分可划分为岩屑型、碳酸盐型及硫酸盐型、硅铝粘土型及砖红土型等。根据不同地质构造发育的关系,又可分为面型、线型、岩溶型和复合型等。
肿头龙是什么?
肿头龙科代表属。拉丁文pachy是厚的意思,kephale是头的意思。二足行走素食性肿头龙类恐龙,长约4.6米。肿头龙的材料只有一块头骨和几件极厚的头盖。又名厚头龙,因为其头部肿厚,头顶骨骼厚度达25厘米,形成一个圆形穹顶保护头骨。骨质瘤长在圆形穹顶边缘,短刺从口鼻部向上伸出,脊齿极小。从肿头龙科的其他已知属种推测该龙与大汽车长度接近,非常短而厚的颈、前肢短、笨重的身体、长腿、坚硬的骨质腱支撑尾。肿头龙头骨上厚的穹顶是用于争夺配偶打斗的武器,一方面保护大脑,另一方面因穹顶与脊柱相连,能将撞击力通过脊柱、四肢进行分散。头骨中巨大的嗅叶喑示其具敏锐的嗅觉。大眼窝说明其目光敏锐。食性不清楚。产于美国蒙大拿州、怀俄明州、南达科他州晚白垩世最晚期地层。
矿床学是什么?
又称矿床地质学(mineral deposit geology,geology of mineral deposits)、经济地质学(economic geology)。地质科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对国民经济及地质科学发展有意义的矿床。矿床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类矿床的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经济意义、成因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具体的研究内容则是矿体的规模、产状、形态和物质组成,矿床的形成条件及控矿因素,矿床的成因类型、含矿建造、成矿系列和矿床模型等。研究矿床学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合理地进行找矿、勘探和开发矿产,以满足人类社会对矿产资源不断增长的需要。
土壤导热率是什么?
又称导热系数。土壤传导热量的性能。通常用导热率(导热系数)表示,即当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在断面积lcm2、厚lcm的物体内所通过的热量卡数。土壤导热率取决于固、液、气三相的相对含量。土壤固相物质导热率最大,水次之,空气最小。在固相物质组成一定的情况下,土壤导热率随湿度增大而增大。故湿土温度变化比干土和缓。
假彩色合成影像是什么?
就是利用三原色光的加色原理,将不同光谱段的黑白胶片影像分别配以不同颜色(蓝、绿、红)的滤色片直接进行合成的影像。假彩色合成的遥感图像所显现的地物信息的颜色特征与自然界的天然颜色是不太一样的。因此,不论采用哪种组合方案的结果,都称作为假彩色(或称伪彩色)合成图像。就组合方案而言,假彩色合成可以分为标准假彩色合成和非标准假彩色合成两大类。所谓标准假彩色合成,系指组合方案为绿光波段胶片影像配以蓝滤色片,红光波段胶片影像配以绿滤色片,近红外波段胶片影像配以红滤色片所进行的合成。以陆地卫星MSS影像和TM影像为例,以下的组合方案为标准假彩色合成方案。MSS4或TM2配以蓝滤色片,MSS5或TM3配以绿滤色片,MSS7或TM4配以红滤色片。标准假彩色合成的图像,信息量相当丰富,它是综合反映地物的有效方案。这种图像的色彩显示效果类似于彩红外图像,其颜色特征相对固定,例如:植被信息(包括植物与农作物),显示为红色调;清水(包括静态水体),显示为深蓝色调,随着水体混浊度的增大图像色调逐渐变为浅蓝白色;城市居民地,显示为青蓝色,当城市面积与人口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图像色调显示为深蓝色,当居民地面积与人口密度都较小的情况下,显示为浅青灰色调;云层、冰、雪信息,显示为白色调,其中云层可以通过阴影效果区分于冰雪信息。应该指出,上述举例的地物信息色彩是相对的,随着地理环境及光谱效应而变化,这就需要处理人员具备经验知识及专业知识相综合的能力。所谓非标准假彩色合成,系指除了标准假彩色合成方案以外的任何组合方案的处理技术。也就是说彩色合成的组合方案是任意的,可以是任意波段与任意滤色片匹配,可以是二个波段影像合成,也可以是三个或多个波段影像的合成。非标准假色彩合成的作用,主要是能根据用户所需的内容进行专题信息提取,它不仅增强了影像信息,同时也突出了专题信息,而可将背景噪音压制或消除掉。假彩色合成是影像增强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彩色合成影像目前广泛应用于专题制图、资源调查、地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centre of symmetry,symmetry centre是什么?
又称对称心、反伸中心(inversion centre)。对称要素之一。是物体或图形中的一个假想的定点,在通过此点的任意直线上,其两边等距离处必有对应的相同部分;借助于对称中心的倒反作用,可使对应的相同部分相互重复(倒反作用也称反伸作用,它相似于照相机镜头的成像作用,由它所造成的像与原物体互成上下、左右、前后均颠倒相反的关系,且大小彼此相等,各对应点距对称中心的距离也都各自相等)。对称中心的习惯符号为C,国际符号用1来代表。
白垩纪是什么?
中生代第三个纪或最后一个纪。“白垩”一名来自拉丁语“Creta”,即白垩的意思。由于这一时期,西欧沉积一种极细的、富含钙质的白垩层,故以岩性取名。现在英法海峡两岸的断崖均为这种白色的白垩所构成,是研究白垩系的最早地区。白垩纪开始于距今137百万年,延续了7200万年,分为早、晚两个世。白垩纪又是一次生物界显著变革的时期,许多生物类别于白垩纪末相继绝灭。植物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早白垩世植物群虽是晚侏罗世植物群的继续,松柏、银杏、苏铁、蕨类植物继续存在,但在早白垩世被子植物开始出现,至晚白垩世大量发展,占了主要地位,与新生代古近纪与新近纪接近,而典型的中生代裸子植物则趋向衰亡;早白垩世植物分区与中、晚侏罗世大致相似,不过温带与热带植物分区界线更向北移。在脊椎动物中,爬行动物达到极盛时期,但至白垩纪末,由于自然环境的急剧改变,这些形体巨大的爬行动物失去了适应环境的能力相继绝灭。白垩纪淡水全骨鱼类继续发展,真骨鱼类开始繁盛,还出现了真正的鸟类。哺乳动物开始发展,出现了一种形体很小的原始有胎盘类,以虫类为主要食料。在陆生无脊椎动物中,淡水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和昆虫等进一步发展,成为陆相白垩系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海生无脊椎动物中,菊石类和箭石类仍然繁盛,并有新的发展,海生动物分区与侏罗纪相似,北极动物区以菊石Polyptychites,正常的箭石和双壳类Aucella为其特征,而在古地中海区以变形的箭石、厚壳的双壳类Rudistes,形如珊瑚的Hippurites和大型有孔虫Orbitolina等为其特征;澳大利亚产北极区菊石Polyptychites等,说明当时南方区与北方区是互相沟通的。白垩纪是地史上最广泛的海进期之一,白垩纪末发生了世界规模的海退。
岩石地层单位是什么?
又称岩性地层单位(lithologic unit),是根据可观察到并呈现总体一致的岩性、变质程度或结构特征以及与相邻地层间关系所定义和识别的一个三度空间的岩石体。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可由一种或多种沉积岩、喷出岩或其变质岩组成。岩石地层单位有三种: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和特殊岩石地层单位,正式单位包括群、组、段和层。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和层)与年代地层单位(界、系、统和阶)之间没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因此前者可以穿越后者的界线。岩石地层单位与生物地层单位根本不同,两者的界线在局部上可以是一致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互相穿越的。
板岩是什么?
具特征的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石。由粘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轻微变质作用所形成。原岩因脱水,硬度增高,但矿物成分基本上没有重结晶或只有部分重结晶,具变余结构和构造,外表致密,矿物颗粒很细,肉眼难以鉴别。有时在板劈理面上有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并使板劈理面略显丝绢光泽。板岩根据其原岩类型、杂质成分和新生矿物等,可分为粘土板岩、硅质板岩、粉砂质板岩、钙质板岩、炭质板岩、凝灰质板岩等。其命名可按新生变质矿物+原岩成分+板岩,如绢云粘土板岩、堇青石板岩等,还可根据颜色和杂质的不同详细命名,如黑色炭质板岩、灰绿色钙质板岩等。
热成风是什么?
气层上下的水平地转风向量差。热成风具有方向和大小,方向平行该气层的平均等温线,在北(南)半球,保持背风而立高温在右(左),大小与平均温度梯度成正比。气压随高度递减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地方递减慢,等压面间的厚度也大,因此斜压大气中,等压面坡度将因温度分布不均、而随高度发生变化,水平地转风(与等压面坡度方向、大小相关)也将随高度发生变化。因此,热成风并不是那一层的风,实际上表征的是气层的水平温度场分布,通过温度场(热成风场),和上下气压场(地转风场)刻画了大气三维、整体的温压结构,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天气应用都有一定意义。正压大气中热成风为零。
遥感技术系统是什么?
是遥感技术的体系组成。它是一个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的技术体系。该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和遥感信息的分析应用等四部分。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就是探测、记录、分析研究以及应用地物的电磁波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庞大系统,涉及多个学科及应用领域。它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从室内到室外的多层次、多视野、多角度的立体交叉作业系统。其中遥感平台和遥感传感器决定了对原始数据的获取数量和质量,而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和遥感信息的分析应用则决定了对原始数据的质量改善和应用效果。
三名法是什么?
由属名、种名和亚种名共同组成一个亚种学名的命名法。三名法是双名法的扩充,即在种的学名后加上亚种名而成。如Lithostrotion planocystatum minor,其中Lithostrotion(石柱珊瑚)是属名,planocystatum(平泡沫板)是种名,minor(小型)是亚种名,有的在亚种名前注以subsp.(subspecies的缩写),中文名为小型平泡沫板石柱珊瑚,或译为平泡沫板石柱珊瑚小型亚种。亚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印刷体中也与属名、种名同用斜体字。亚种名后可附以命名者的姓,其第一个字母大写,印刷体中用正体字。
环境优先污染物是什么?
按确定的筛选原则,用数理统计学的筛选过程,从众多的有毒污染物中选出优先级高的有毒污染物。其特征是:具有较大生产量(或排放量),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毒性效应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现实危害或潜在危险;经济技术可行,可进行控制和监测。优先污染物是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管理的需要,有步骤地控制最具代表性的、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危害大的、潜在危险性大的有毒污染物。
土壤的可塑性是什么?
指土壤在湿润状态下,能被塑造并保持其所取得形状的性能。土壤只有在一定的含水量条件下,才表现出可塑性。当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水分含量,称为可塑下限;当可塑状态开始消失时的含水量,称为可塑上限。在上塑和下塑之间,是土壤的塑性范围,称为塑性值。塑性值越大,可塑性越强。土壤黏粒愈多,土粒愈细,土壤可塑性愈强,砂土可塑性弱。土壤中吸收性钠离子可以增加土壤的可塑性,而吸收性钙离子则能抑制土壤的可塑性。可塑性与耕作难易及耕作质量关系密切。在塑性范围内,进行土壤耕作较难,同时犁锄等操作,都不能达到使土块破碎、松土和创造良好结构的目的。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是什么?
土壤中的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在氧化还原电极(常为铂电极)上达到平衡时的电极电位。它是反映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表示符号为Eh值,用伏或毫伏表示。土壤中可同时存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某些物质体系,如OH2O体系、Fe3+Fe2+体系、MnO2Mn2+体系、SO2-4S2-体系、NO-3NO-2NH+3体系等。上述体系是决定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重要物质。在一般情况下氧化还原电位即Eh值在100~800毫伏之间,水稻土和沼泽土的Eh值可低于300毫伏。土壤的Eh值大致以300毫伏为界,大于300毫伏的土壤以氧化反应占优势;小于300毫伏的土壤则以还原反应为主,小于200毫伏时土壤则发生强烈的还原反应。
科里奥利效应是什么?
又称科里奥利加速度。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一个偏转分力,使北半球上的流体向右偏移,而南半球上的流体则向左偏移的现象。科里奥利(G.C.de Coriolis,1835)首先发现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引起的效应。其大小与纬度角正弦值成正比,即1.5×10-4vsin?/(cm?/s-2),式中v为速度。因此由赤道上的零值变化到极地的1.5×10-4v值。此效应对大气和海洋环流的影响很大,使北半球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巨大海洋环流,而在南半球则形成反时针方向的海洋环流。
非甲烷总烃是什么?
除甲烷以外的所有烃类。由于甲烷的光化学活性低,从总烃中除去甲烷后,余下的就是光化学活性相对较高的非甲烷烃。
六方晶系是什么?
7个晶系之一。属中级晶族。其对称特点是,惟一的高次轴为6次对称轴或倒转轴。此惟一的6次轴即选择作为晶体的直立结晶轴,3个水平结晶轴的正端互成120°交角,它们与c轴均正交,从而必定有:轴角α=β=90°,γ=120°,轴单位a=b≠c。早先曾将三方晶系包含于六方晶系之内,而将它们区分为菱面体亚晶系和六方亚晶系两者。
热岛效应是什么?
指城市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工业集中,造成温度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在温度空间分布图上,城市好像一个温暖的岛屿,所以称为热岛。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城市上空污染物质的保温作用,增加了大气的逆辐射;②城市的建筑物和道路的建材发挥了地表热交换及大气动力学特征,更易大量吸收辐射热;③城市大量高层建筑减低风速,使热量平衡的水平输送相对困难;④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形成丰富的人工热源。热岛效应具有阻止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的不良作用,并可以造成城市风等局部地区气象异常。热岛效应的强度与局部地区气象条件(如云量、风速等)、地形、建筑以及城市规模、性质有关。其温度分布一般是工商业和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域温度最高,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温度不断下降。热岛强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抛物线沙丘是什么?
沙丘的一种形态,呈弧形沙堆,形似抛物线而得名。多见于海岸地区。 其平面形态中部突出,似新月形沙丘。但是,抛物线沙丘突出的一面为背风坡,比较陡峭,凹进的一面为迎风坡,较为平缓。中部的宽度与两翼没有多大差别, 高度一般为2~8米。它的成因通常是横向垄状沙丘前移过程中受草丛阻碍演变而成。
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什么?
中国在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为深入、系统地开展北极环境与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探索和了解北极地区自然因素的快速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环境和重大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中国于2004年7月28日在北极建立了第一个常年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位于挪威北部海域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新奥勒松镇(78°55′N,11°56′E),常年保持4~6名工作人员,最多可供20~25人工作和居住。该站建成后,中国派出了气象学、高空大气物理学、生物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科研人员12人,在站上进行了第一年的科学考察活动。中国北极黄河站将重点支持围绕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极区空间环境与空间气候、极地环境中的生命特征与过程三大科学领域开展研究。特别是该地区的地磁场空间环境与中国在东南极的中国南极中山站构成了地磁共轭关系,为开展南、北极地磁空间物理现象的共轭对比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同时在该站还将开展地质学、冰川学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环境监测工作。将来换新条。
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是什么?
指土壤中原有的或进入到土壤中的有机肥和植物、动物残体中的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转变为氨,因此,这一过程又叫氨化过程。土壤中有机氮化合物的矿化作用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把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腐殖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经多种微生物酶的作用逐级分解成简单的氨基化合物,称之为氨基化阶段;第二阶段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备种简单的氨基化合物分解成氨,称为氨化阶段或氨化作用。
黑色人种是什么?
简称黑种人。又称尼格罗人种(Negroid race)。世界三大人种(或四大人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非洲。由于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而使他们比较广泛地分布到美洲、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黑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从黝黑到较浅的黑色,卷发,鼻根低而平,鼻扁平,颌部外凸、口宽,红唇在各大人种中最厚而外凸。具有典型尼格罗人种特征的是非洲尼格罗人(Negroes)。另有一些如居住在非洲热带森林中的俾格米人(Pygmies),个子矮小,肤色比尼格罗人稍浅,而多呈黄褐色,脸小而宽,头骨顶面呈五边形。非洲南部的科伊科伊人(Khoikhois)和桑人(Sans)。前者过去被称为“霍屯督人”(hottentots,意为“口吃的人”),后者被称为“布须曼人”(bushmen,意为“丛林中的人”)。他们在人种上与尼格罗人和俾格米人差别较大,如妇女的臀部很发达,小孩子可以手扶妇女的肩膀而平稳的站在妈妈后翘的臀部上,人们认为这是积存脂肪的一种独特方式,以免过多的脂肪包裹在躯干表面不利于散热,是耐热的适应性。
三方晶系是什么?
7个晶系之一。属中级晶族。其对称特点是,惟一的高次轴为3次对称轴或倒转轴。采用四轴定向时,此惟一的3次轴即选择作为晶体的直立结晶轴c轴,3个水平结晶轴的正端互成120°交角,它们与c轴均成正交,此时必定有:轴角α=β=90°,γ=120°,轴单位a=b≠c。也有采用三轴的米勒(Miller)定向的,此时选择三方晶系(米勒定向)与晶体惟一的3次轴均以相同的角度斜交而呈3次对称分布的3根晶棱方向为结晶轴,它们的正端均指向斜上方,并从而有:轴角α′=β′=γ′,轴单位a′=b′=c′。
冰晶效应是什么?
冰晶和过冷水并存的混合云中冰晶凝华增长为降水粒子的过程。由纯过冷水或纯冰晶云滴组成的冷云中,云滴均匀,都很难继续增长成较大的降水元。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压要略低于同温度下的水面饱和水汽压,它们的差值在-12℃时最大,若此时纯过冷水滴的云中出现少量冰晶粒子,水汽压相对水面为饱和,相对冰面就是过饱和了,因此冰晶将很快凝华增长为大雪晶降落,这一过程也称冰晶效应。据此,在过冷云中播撒干冰或类似冰晶晶格的碘化银粒子,有可能使部分晶粒很快增长成降水粒子。这是目前针对冷云人工影响降水的主要途径之一,贝杰龙于1933年首先提出这一理论,也称贝杰龙过程。
土壤凋萎系数是什么?
生长在湿润土壤上的植物经过长期干旱后,因吸水不足以补偿蒸腾消耗而叶片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当土壤的含水量达到凋萎系数时,土壤中的水分活动已接近于零,土壤水分形态类型主要是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凋萎系数是个理想化的概念,它是理论规定的在水汽饱和的大气中发生蒸腾作用的条件下,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而事实上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必然发生的。尽管如此,它仍是了解土壤水分状况和进行土壤改良与灌溉不可缺少的重要水分常数之一。不同的土壤其凋萎系数差别很大。黏质土壤的凋萎系数较高,而砂质土凋萎系数很低,壤质土的凋萎系数居中。
金伯利岩是什么?
曾称角砾云母橄榄岩。最初见于南非金伯利地方,故名。是一种角砾化的钾质超镁铁质岩,主要为金伯利岩和金伯利角砾岩。产状为爆破岩筒、火山颈,或为岩墙、岩脉,金伯利岩SiO2<35%。多呈深色,以绿色居多。矿物成分十分复杂,一般可分三种类型:①原生矿物,如橄榄石(大都已蛇纹石化,或钙化)、金云母(大都已绿泥石化)、镁铝榴石、金刚石等;②来自上地幔、地壳深处其他岩石和围岩的捕虏体中的矿物;③金伯利岩蚀变产生的矿物,如蛇纹石、碳酸盐矿物等。金伯利岩包括火山角砾岩或凝灰岩到浅成侵入岩的一套岩石,因此,可分为凝灰质金伯利岩、角砾状金伯利岩及岩浆型金伯利岩等。岩浆型的金伯利岩常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镁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铬透辉石等。含特征性副矿物,它包括镁铝榴石、钙镁橄榄石、金红石和钙钛矿。普遍受到熔蚀和蚀变。金伯利岩主要分布于稳定地区的深断裂带中。金伯利岩现已将它归入煌斑质岩石,是原生金刚石矿的主要母岩。
1956年黄海高程系是什么?
简称黄海高程系或黄海高程基准。根据青岛验潮站1 950年至1 95 6年记录的验潮资料,确定了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并由此测出设在青岛市观象山的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 2893m。
闭合流域是什么?
流域的地表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的区域。没有相邻流域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流入或流出。在该流域中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流经出口断面。实际上,完全的闭合流域几乎很难找到。
冰蚀地貌是什么?
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包括小到擦痕、磨光面,大到冰斗、刃脊、角峰、冰川槽谷、岩盆等冰川侵蚀地貌。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形成的冰蚀地貌,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大陆冰盖或岛屿冰帽入海处常形成很深的峡湾,如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十分发育,以风光漪丽闻名于世。
淀积层是什么?
即B层。土壤剖面中部或中下部由粘粒或氧化物或碳酸盐等盐类物质聚积而成的土层,用符号B表示。大都比较紧实、不易透水,其中的粘粒或氧化物或碳酸盐等常形成不同形态的新生体,如氧化铁、锰形成的锈纹、锈斑便很常见。淀积层受生物活动影响相对微弱,所含有的氮素养分也较少。
土壤发生层是什么?
土体自上而下分化为一系列性质不同而又发生联系的水平层次,简称土层。它们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土体内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引起物质迁移转化、淋溶淀积的结果。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土壤发生层的数目、厚度、性状及排列组合方式不同。我们把土壤发生层的组合型式称为土体构型,也称剖面构型。各类土壤都有其特定的土体构型。自然土壤的纵断面一般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即覆盖层(A0)、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每个层次又可以其不同的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等进行细分。当过渡层不便详细划分时,通常用上下两层代表符号并列来表示,如AB层、BC层等。以上是自然土壤剖面的一般图示,实际上,某一自然土壤不一定同时具有上述全部层次。由于自然条件和土壤发育程度不同,自然土壤剖面构造的层次组合可能很不相同。耕作土壤纵断面一般具有耕作层(表土层、熟化层)、犁底层(亚表土层)、生土层(心土层)、死土层(底土层)。剖面构造的层次组合随耕作情况不断变化,某一种耕作土壤不一定同时具有上述全部层次。耕作层浅薄的,表土之下就是犁底层或心土层。水田土壤的耕作部分为淹育层(即表土层),以下是犁底层与潴育层(即心土层);地下水位较高的可以出现潜育层。
土壤熟化是什么?
是在人类的合理利用和定向培育下,土壤向着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人类通过耕作、培肥和改良等措施,消除土体的障碍因子,如铲除或打破犁底层、硬盘层、脆盘层、卵石层、铁锰斑纹层,淋洗盐渍层,开沟排水,施石灰消除酸害和改造土体构型,以及调节土壤水、肥、气、热条件和补充土壤养分等,使土壤更适合作物的生长,这就是土壤的熟化过程,通常分为旱耕熟化过程和水耕熟化过程。
信风是什么?
低纬度近地面层盛行的东风带。是全球行星风系的重要成员,由哈德莱环流圈的下沉气流,从副热带高压近赤道侧吹向赤道低压带时经地转偏向力作用后形成的偏东风,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分别称为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信风带异常稳定,其位置随季节有南北摆动。太平洋上东北信风带3月份位于5°~25°N,9月份位于10°~30°N,平均宽度约为20个纬距。印度洋地区南北摆动幅度最大,夏季南半球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带受南亚大陆影响能越过赤道形成印度西南季风。古代,信风带成为海上贸易航行的主要通道,故称贸易风。我国早有信风记载。例如,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自白沙溯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
次生矿物是什么?
指在风化过程及成土过程中新生成的矿物。土壤次生矿物种类极多,主要有简单的盐类;三氧化物类;次生硅酸盐及铝硅酸盐类。其中组成土壤黏粒的矿物主要是次生铝硅酸盐类和铁、铝氧化物。这些黏粒矿物有晶态与非晶态之分。晶态次生矿物主要是次生铝硅酸盐和含水氧化铁、氧化铝;非晶态次生矿物呈胶膜状附着在土壤颗粒表面。次生铝硅酸盐类通常是土壤黏粒的主体,称之为黏土矿物,具有层状结晶构造。根据结晶构造和性质上的差别,土壤中的黏土矿物可分为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石等类型。这些次生黏土矿物比表面大,吸收性强,是土壤中无机胶体的重要来源,给土壤带来了吸收性、胀缩性、黏结性、黏着性等物理化学特性。
剥蚀作用是什么?
组成地壳表面的物质受重力、风力、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湖泊、海洋和生物等各种外动力破坏,并不断降低着地面高度的总称。按动力来源可分为风的吹蚀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海水或湖水的冲蚀作用。剥蚀作用在破坏组成地壳物质的同时,也改变着地表的基本形态。由剥蚀形成的地貌称剥蚀地貌,其中剥蚀成的近似平坦的地面,称为剥蚀面。剥蚀作用一词比侵蚀作用的含义较广。从词源上说,剥蚀的含义是:通过侵蚀作用将基岩或某一指定岩层上面的覆盖物质去掉而揭露或裸露出来。这是此词原义,常兼有灾变的意义,如“大剥蚀”(great denudation)便是指世界大洪水的结果而言的。
土壤胶体是什么?
土壤中直径在10-7~10-5厘米之间,呈胶体分散状态的固相颗粒。它包括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其中有机胶体主要是土壤腐殖质,它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而形成的复杂混合物,包括胡敏酸和富啡酸;无机胶体是母岩风化的产物即次生粘土矿物(粒径小于2微米的层状硅酸盐和氧化物等)。土壤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并带有电荷,能够吸持大量养分元素,且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土壤胶体本身所具有的分散、凝聚、收缩、膨胀、粘结等特性,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肥力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
标准化死亡比是什么?
简称S.M.R( SMR)。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同种疾病死亡率进行比较的一个指标。为使获得的资料在统计研究时具有可比性,须先选出特定人群的人口作为标准人口。某种疾病(如癌症)的标准化死亡率( SM1)作为基准,然后再按这一标准人口求得其他国家、地区该种疾病的标准化死亡率( SM2)。 SM2/SM1的比值,即为标准化死亡比。中国标准人口以1964年人口年龄构成计算年龄调整死亡率。
定位符号是什么?
在地图上有确定的位置,一般不能任意移动的符号。地图上大部分符号都属于定位符号,如测量控制点、独立地物、河流、道路、居民地、境界线等。在地图应用中,人们可以根据这些符号的位置,以及地图上的数学要素(经纬网、方里网及相关注记等)确定相应地物的实地位置。
沙丘是什么?
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岗状地貌。是风积地貌最基本的形态。高几米至几十米,个别也有超过百米的。按形态类型分,主要有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纵向沙丘、格状沙丘、金字塔形沙丘、蜂窝状沙丘、抛物线沙丘和各种复合型沙丘等。按流动程度可分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三种。裸露沙丘易于随风流动,生长植物后流动性减弱甚至被固定。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分布最广,其他如海岸、湖滨、河岸上、沙滩上也可见到。沙丘流动时,可掩埋耕地、居民点、道路和工矿企业等。而水分、植被条件好的地区,则不利于沙丘的发育。
土壤耕性是什么?
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性状,包括耕作难易,宜耕期长短及耕作质量等,它是土壤各种理化特性在耕作上的综合表现。土壤质地、结构、含水量、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胀缩性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的耕性。土壤耕作的难易主要指耕作时土壤对农具阻力的大小,这种阻力如抗压力、抗楔人、抗位移等。耕性好的土壤一般是耕作阻力小,质地轻,有机质含量多。结构性良好者易耕、省力。适耕期的长短、耕作质量的好坏,也与这些性质成正相关,此外还与土壤含水量和耕作技术有关。
四方晶系是什么?
又称正方晶系。7个晶系之一。四方晶系属中级晶族。其对称特点是惟一的高次轴为4次轴。此4次轴即选择作为晶体的c轴,3个结晶轴相互垂直,从而必定有:轴角α=β=γ=90°,轴单位a=b。六方和三方晶系
母质层是什么?
即C层。母岩风化碎屑物的原地残积层或经搬运形成的沉积层,用符号C表示。母质层受生物过程的影响小,成土作用不明显,基本上保持着母岩的特点。母质层是土壤矿物质及其矿质养分元素的重要来源,对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其性状有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成土年龄的延续而逐步减弱。
泥灰岩是什么?
一种介于碳酸盐岩与粘土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由粘土质点与碳酸盐质点(矿物大于50%)组成,色浅黄,呈微粒或泥状结构,一般粒径在0.01毫米以下。常分布在石灰岩和粘土岩的过渡地带,夹于薄层石灰岩或粘土岩之中,呈薄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它分为灰质和白云质两类,与石灰岩区别之处是泥灰岩滴稀盐酸后,多有暗色泥质残余物。它在中国各地海、湖相沉积中均有分布,泥灰岩可作水泥原料和建筑石料。
晶格缺陷是什么?
又称晶体缺陷(crystal defect),在晶体结构中的局部范围内,原子的排列偏离了成周期性平移重复的格子构造规律而错乱排列的现象。根据其错乱排列展布范围的特点,可分为点缺陷(只涉及约一个原子大小范围的晶格缺陷,如空位、填隙、替位等)、线缺陷(沿晶格中某条线周围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的晶格缺陷,如位错等)和面缺陷(沿晶格内或晶畴间的某个面两侧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的晶格缺陷,如堆垛层错、畴界壁、小角晶界等)。晶格缺陷有的属生长现象,也有的是由于热振动或应力作用等原因而产生的。它们均可在晶格内移动乃至消失。晶格缺陷的存在会对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埃德蒙顿龙是什么?
壮龙亚科恐龙。因化石发现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红鹿河地区埃德蒙顿组而得名。二足或四足行走的素食性恐龙,长约10米,重3~4吨。产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组的埃德蒙顿龙是最大的壮龙类恐龙之一。具大而扁平的头骨,颌骨强大,身体笨重,有较平的鸭嘴状喙,前上颌骨及前齿骨前端无牙齿,似鸭嘴。上颌骨及齿骨上生有紧密排列的牙齿,每颗牙顶端为窄圆形,颊面有一纵棱,通常每侧有3~5排牙齿,内侧下牙最先生长,外侧依次替补,牙齿3~5个为一组,约60组紧密排列形成一排,这几排牙齿咀嚼时,上牙靠近下牙的边路滑动。上颌骨上一排牙齿可有53颗,齿骨上可有49颗。可膨胀的皮肢瓣置于大的鼻骨空腔之上。一般情况下,皮肢瓣膜松软下垂,但发出叫声时则膨胀隆起。脊椎在肩胛处急剧弯曲。前肢小,无拇指。后肢强大,尾与禽龙相似。每只手有4指,并有肌肉垫起缓冲作用。人们曾认为埃德蒙顿龙生活于水中,皮肤上有小鳞片,以水生植物为食,现在认为其颊齿适合吃粗糙的陆生植物,生活于陆地,因在埃德蒙顿龙化石旁,人们发现了未消化的陆生植物种子、果实、树叶等残留物。产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美国蒙大拿州、达科他州、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晚白垩世地层。
城市首位度是什么?
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首位(规模最大的)城市与其第二位(规模次大的)城市的人口数之比。如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首位度比值为5时,即表示首位城市人口为第二位城市人口的5倍。城市首位度是表示城市化特点的一个指标。城市首位度高(比值在2以上),是经济不够发达的特点;城市首位度低(比值在2以下),则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特点。
大气窗口是什么?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未被吸收、反射和散射的透射率比较高的波段范围称为大气窗口。遥感探测地表,要避开吸收与散射强的部分电磁波,选择透明度大的波长范围。主要有:①紫外-近红外反射窗口。波长范围0. 30~1. 30μm,可以进行白天的摄影和扫描成像;②近红外中段反射窗口。波长范围1. 30~2.50μm,其中1.55 ~1. 75μm和2.11~2. 40μm可以探测区分岩性,主要用于白天的扫描成像;③中红外混合窗口。波长范围3. 50~5.50μm,可以进行全天时的扫描成像;④热红外发射窗口。波长范围8~14μm,也能进行全天时的扫描成像;⑤微波发射窗口。波长范围0. 8~30cm,可以全天时和全天候的扫描探测。
气团分类是什么?
依形成源地或对天气影响等对气团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类为气候学分类,也称地理分类:按形成源地将气团划分为北极气团(也称冰洋气团)——形成于北半球极圈内冰洋地区;极地大陆气团及极地海洋气团——形成在高纬大陆和海洋;热带大陆和热带海洋气团——形成于副热带大陆和海洋上;还有赤道地区的赤道气团。形成地域决定了气团的性质,极地大陆气团是高纬度的主要气团,也是冬季温度最低的干冷气团,而北极气团则以冷湿为特征,热带气团形成于盛行下沉气流的副热带地区,以干、热为特征,是低纬度的主要气团,赤道气团形成于热带辐合带地区,高温高湿,盛行不稳定天气。另一类为天气学分类,也称热力分类:依气团移行后的热力影响将气团划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两种,冷气团来自高纬度,受影响地区将产生降温大风等天气,移行时近地层大气始终处于加热状态,易形成局部不稳定,多对流云,气团变性也较快。暖气团多来自较低纬度,近地层大气始终处于冷却状态,易形成稳定的逆温层,出现平流雾等天气。此外还有据气团静力学稳定度把气团分为稳定气团和不稳定气团两种。
内力作用是什么?
由地球内部营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火山、地震等。它们不仅作用于地表,改变地表的轮廓,形成陆地和海洋,塑造山岭和低地,更作用于地球内部,改变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形成矿床,并作用于地幔。
城市边界层是什么?
气流受城市下垫面动力、热力作用后形成的特殊内边界层。由几部分构成:建筑群顶以下的城市覆盖层,直接受建筑物以及人为热、水汽排放等影响,属小尺度气候;覆盖层向上到积云高度的城市边界层,受城市建筑群顶的热力、动力的影响,空气质量较差,湍流混合作用显著,与下层不断有物质和能量交换,同时又受区域气候因子影响,属中尺度气候范畴,其高度因天气而异,白天晴天可达1000~1500m,夜晚只有200~250m左右;城市下风方还可能形成城市尾羽层或称为市尾烟气层,在它下面是乡村边界层,尾羽层中的污染物、云、雾和气温等特征都受到城市影响,对城市下风方向的影响可达30km.甚至100km。静风并又有显著热岛环流时,城区上空出现穹隆形尘盖,此时城市尾羽层不复存在。
中国沿岸流是什么?
中国近海的海流系统之一,主要由黄海沿岸流,东海沿岸流和南海沿岸流组成。黄海沿岸流属低盐低温水,沿山东半岛北部东流,绕过成山角后南下,在北纬32º~33 º间流向东南。东海沿岸流源自长江江水,盐度特别低,水温年变幅大,水色浑浊。流向随季节而变,冬季顺岸南下,夏季流向东北。南海沿岸流指东径116 º以西广东沿岸的海流,盐度较低,流速较大。流向随季节而变,冬季沿海岸流向西南,夏季从湛江港流向东北。
自然地理环境是什么?
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是人类生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根据其受人类社会的冲击和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片麻岩是什么?
含长石和石英较多,粒度较粗,具明显片麻状构造的变质岩石。岩石中长石(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的含量大于50%,长石含量大于25%。片状或柱状矿物可以是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有时可含石榴子石、矽线石、红柱石、堇青石等特征变质矿物。片麻岩可据长石种类和主要的片状或柱状矿物详细命名,如黑云(钾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当长石种类未定时,则长石不参加命名。根据原岩性质可分成由火成岩形成的正片麻岩(orthogneiss)和由沉积岩形成的副片麻岩(paragneiss)。片麻岩主要是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但也有一部分是混合岩化作用的产物。
Pacific\rAsia Travel Association(PATA)是什么?
是一地区性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原名为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成立于1951年。1986年起改用现名。总部设在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另设马尼拉和悉尼2个分部。其宗旨是:发展、促进和便利世界其他地区的游客前来太平洋地区各国旅游以及本地区各国居民在本地区内开展国际旅游。该组织每年召开协会年会,举办太平洋旅游博览会,出版《太平洋旅游新闻》等多种期刊。中国于1993年加入该协会。
土壤湿度是什么?
指土壤的干湿程度。它与土壤的含水量成正比。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时,土壤湿度是100%;水分逐渐减少,土壤湿度随之降低,但土壤湿度不会降低到0 。土壤湿度分为土壤绝对湿度和土壤相对湿度两种。土壤湿度的大小,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养分分解。调节土壤湿度的措施主要有灌排、耕耙、覆盖等。 土壤的绝对湿度=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烘干土重;土壤的相对湿度=土壤的绝对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
胡敏酸是什么?
腐殖质中溶于碱而不溶于酸的一种组分。即当用NaOH等溶剂从土壤中提取出的、当用HCl等矿质酸酸化时以暗色凝胶的形式沉淀出来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子量400~100 000。元素百分含量:C50~62, H2.8~6.6, O31~40,N2. 0~6.0,胡敏酸是一类缩合程度不同的多聚体化合物,其分子由芳香核(主链)、含氮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侧链三个基本部分构成。具有疏水性的芳香核与具有亲水性的边缘侧链的显露程度决定了胡敏酸的疏水性与亲水性。胡敏酸具有能和外界进行反应的基(即官能团),如羧基、酚羟基、醇羟基、甲氧基、甲烷基、醌基等,是它具有酸性、吸收容量、可溶性及能够形成有机-无机化合物的先决条件。胡敏酸分子疏松的“海绵状”结构使之具有膨胀和吸附能力。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胡敏酸,具有不同的元素组成、精细结构和性质。例如,从灰化土到黑钙土的一系列土壤中,胡敏酸分子的芳构化程度、C/H比值、疏水性与惰性等逐渐增加。
单斜晶系是什么?
7个晶系之一。属低级晶族。单斜晶系其对称特点是,无高次轴,且2次对称轴和对称面均不多于1个。晶体即以此惟一的2次对称轴或对称面法线作为b轴。b轴与a轴、c轴均成正交,从而仅保持轴角α=γ=90°。
马达加斯加暖流是什么?
印度洋南赤道洋流在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附近转向分流,一部分海水沿马达加斯加岛向南流动,形成马达加斯加暖流。流速2~3km/h。二月份水温为27~28℃,八月份为22~24℃。盐度大于35‰。
河曲是什么?
蜿蜒曲折的河道或河床。又称曲流。典型的河曲常形成在冲积平原上。河床边界由沙砾与黏土层组成,具有二元结构,这样由沙砾和黏土组成的冲积层,若分布宽阔,极有利于河曲发展。坏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也可形成曲流。河床两岸岩性不一或因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等均可形成曲流。长江中游荆江段,河曲极为发育。为了缩短航程,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对曲流进行人工裁弯取直。
弗劳德数值是什么?
简称弗劳德值。符号为Fr。指水的惯性力与重力之比,是用来确定水流动态如急流、缓流的一个量纲为一的数。以下面的关系式表示:Fr=vgh(式中:v为水流平均的流速;h为水深;g为重力加速度)。当Fr=1时,即水的惯性力等于重力,水流为临界流;当Fr<1时,即水的惯性力小于重力,水流为缓流,代表流速小、水流平缓的流动状态。当惯性力大于重力,Fr>1时,水流为急流,代表流速大、水流湍急的流动状态。当Fr=1时,所要求的各种水深及其相应的流速如下:水深/m流速/m*s-1弗劳德数水深/m流速/m*s-1弗劳德数0.010.311109.9010.100.99110031.32113.121
光能利用率是什么?
是表征植物固定太阳能效率的指标,用%表示。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光能利用率可以有很多种表示方法,如按时间段来分可以有日、生长季、年光能利用率;按辐射光光质不同可以分为总辐射为基础的和以光合有效辐射为基础的光能利用率;还有以经济作物产量来计算的光能利用率;甚至于表观量子效率也可以算作光能利用率的表示方法,只是它所表征的是在光合器官这一水平上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在某些研究领域,光能利用率被用来表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所截获/吸收的能量转化为有机干物质的效率,单位用gC·MJ-1来表示。
地质时期是什么?
又称地史时期。指地球历史中有岩层记录的一段漫长的时期。地球历史一般分为两大阶段。由于目前已经发现的最老地层,其同位素年龄值约为39亿年,如果以39亿年作为一个界限,39亿年以前的阶段称为“天文时期”或“前地质时期”,39亿年以后的阶段称为“地质时期”。
新月形沙丘是什么?
沙丘的一种形态。在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平面呈新月形的沙丘地貌,是沙丘发育成熟的形态,随风移动,高达数新月形沙丘米至数十米,宽度自十余米至数百米不等。沙丘的两坡不对称,向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两坡交接成弧形尖脊,两翼末端顺盛行风向伸展。主要分布于沙漠中,海岸、河滩、湖滨也有分布。
古近纪是什么?
前人把第三纪的前半期称为老第三纪、古第三纪,原作为第三纪的一个亚纪,现在已把它作为纪一级的时间单位称古近纪。延续时间为6500万~2350万年(中国2330万年)。古近纪从老到新包括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由于古地中海区海相古近系中常含货币虫(Nummulites),故在欧洲常称古近纪为货币虫纪(Nummulite Period)。古近纪动物界的基本特点是哺乳动物的迅速辐射演化。除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多种方式外,还出现了空中飞翔的蝙蝠类和适应海中生活的鲸类。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以有孔虫类、软体动物、六射珊瑚等为主。淡水介形虫等亦大量繁育。植物界中,从晚白垩世开始占主要地位的被子植物更趋繁盛,植物分区更加接近现代。古地理方面,在大陆内部海侵范围显著缩小。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开始奠定了许多山系的雏形。
蛇纹岩是什么?
一种主要由蛇纹石组成的变质岩石。通常是由超基性岩经中低温热液交代作用,使原岩中的橄榄石和辉石发生蛇纹石化所形成。主要由各种蛇纹石(叶蛇纹石、纤维蛇纹石、利蛇纹石等)组成,其次有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水镁石、镁铁碳酸盐矿物等,有时可含少量透闪石、金云母、滑石等。橄榄石和辉石可呈残留状态存在。岩石一般为黄绿色至黑绿色,致密块状,硬度较低,略具滑感。风化面常呈灰白色,有时可见网纹状构造。因外表像蛇皮的花纹,故名蛇纹岩。蛇纹岩或蛇纹石化橄榄岩常与铬、镍、钴、铂等金属矿床密切共生。在蛇纹石化过程中还可形成石棉、滑石、菱镁矿等非金属矿床。含镁高的蛇纹岩还可作为耐火材料和化肥原料。
氮氧化合物是什么?
氮的氧化物总称。有1~5价态的氧化物。有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四氧化二氮(N2O4)、五氧化二氮(N2O5)等。大气中除二氧化氮较稳定,一氧化氮稍稳定外,其他都不稳定,且浓度很低,因此,通常所称的氮氧化物主要指NO和NO2两种成分的混合物,用NO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常见的重要污染物,其主要污染源为燃料燃烧时,空气中的氧和氮在高温下生成的产物。
辉石是什么?
辉石族矿物的总称。根据所属晶系的不同,可分为斜方辉石(正辉石)和单斜辉石(斜辉石)两个亚族。斜方辉石属斜方晶系,是由顽辉石Mg2[Si2O6]与铁辉石Fe2[Si2O6]组成的类质同象系列;单斜辉石属单斜晶系,主要有透辉石、钙铁辉石、普通辉石、霓石、锂辉石、硬玉等。辉石属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成分中类质同象现象普遍。晶体多数呈短柱状。除成分中不含铁的辉石以外,颜色均较深,从绿色、棕色、褐色至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7。斜方辉石中解理平行斜方柱{210}中等,解理面交角为92°(88°);单斜辉石中解理平行斜方柱{110}中等,解理交角为87°(93°)。密度3.1~3.6克/厘米3。辉石是主要的造岩矿物。主要产于火成岩中,也可见于深成变质岩及矽卡岩中。富含钠的辉石称碱性辉石,如霓石,是碱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下垫面是什么?
通过热量、动量和水汽交换过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地表面(土壤、草地、水面、冰雪面等)。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吸收率、红外辐射发射率,下垫面本身的比热、导热率、水气含量以及形态特征,都会对地表热量平衡、水分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下垫面性质对大气边界层的温度、湿度、风以及尘埃含量等有很大影响。下垫面对大气的动力学特征用粗糙度参数表示,定义为贴近地表平均风速为零的高度,在地面有较高覆盖物时,要加上一个约为覆盖物高度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的零平面位移订正值。粗糙度是作为表征下垫面粗糙程度的几何长度参数,也称粗糙系数,它和摩擦速度等都是边界层动力学和大气污染问题中的重要参数。
生物小循环是什么?
又称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物质的生物累积过程。系指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和土壤之间进行的循环变化过程。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合成自身有机体;动物食用植物,变成动物有机体;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其有机体回到土壤;经微生物和化学作用,又转化为可溶性养料,供下一代植物吸收利用。这种往复不断的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与后者相比,其时间和范围都较小。生物小循环使植物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集中和累积,称为生物积累作用,成为土壤及其肥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
竹叶状灰岩是什么?
一种典型的砾屑灰岩。通常呈薄层状产出。平面观之由圆形、椭圆形扁平砾石组成, 平行层面排列;在垂直切面上,砾石的形状似竹叶故名竹叶状灰岩。边缘常见一层黄或紫红色的氧化铁质圈。砾石大小不等,一般长几厘米至十几厘米,成分单一,多为泥晶方解石。胶结物为微晶方解石、细晶方解石,局部有白云石化现象。它形成于潮汐波浪活动频繁的潮坪海滩地区。中国华北寒武系、奥陶系中有广泛分布。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什么?
简称能源弹性系数。指在同一时期内,经济增长率与能源消费增长率之间的比例。经济增长率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度量,并以此定为1。例加某一国家于一定年份内,其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能源消费只增长0.5%,其能源弹性系数即为0.5%。分析国家、地区或部门各个时期的能源弹性系数,可以了解能源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的特点与问题,并作为制定能源政策和采取有关措施的参考。
船舶载重量是什么?
船舶允许载运的最大重量,包括货物、燃料、淡水、食物、船员和旅客及其行李的重量。计算单位为吨。其中的货物、旅客及其行李的重量称为净载重量。货船的载重量通常是船舶总重的 40%~60%,客货船的载货量通常是船舶总重的30%~40%。船舶满载时的总重量为船舶本身的重量与船舶载重量之和,等于满载排水量。船舶本身重量等于空船自由于静水面时所排开水的重量,即空船排水量。满载排水量减 去空船排水量等于船舶载重量。船舶载重量和满载排水量的比值称为载重量系数,其大小同船舶的类型、尺度、结 构、主机类型、航速等有关。
东澳大利亚暖流是什么?
太平洋南赤道洋流在向西流动的过程中,受澳大利亚大陆,新几内亚岛等陆地的阻挡,大部分海水转向高纬流动,即沿澳大利亚东岸南下,然后汇入西风飘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的温度和盐度较高,表层海水温度:南部约1 5℃;北部约25℃。盐度在3 5‰以上。
南极洲气候是什么?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南极夏季(一月份)平均气温在滨海区为零下几摄氏度,内陆区为-30℃;南极冬季(七月份)平均气温在滨海区为-20℃,内陆区为-65℃。1983年7月,苏联东方站曾记录下-89.2℃的南极洲最低气温。这也是地球上的最低气温记录。南极洲亦以风暴频繁而强烈著称。由南极中央高原向大陆沿岸方向流动的下降风常在沿岸形成强烈的暴风雪。暴风雪来时,能见度急剧下降,甚至下降到零。暴风雪的持续时间由几小时至几天。风速可达85米/秒以上。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雪量为12厘米。在大陆内部的中央高原,年平均降雪量只有5厘米,仅比撒哈拉大沙漠稍多一点;在沿海地带宽200~300千米的范围内,年平均降雪量可达20~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