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92.7k
input
stringclasses
1 value
instruction
stringlengths
3
366
  更好回应群众关切,及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以服务群众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近年来,山东省巨野县围绕群众需求,持续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力量下沉、优化工作机制,让基层治理更有效能,也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我们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网格治理等4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推进机制。同时,以全省中小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县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治理格局,按照“15分钟党群服务圈”标准,将城区优化调整为15个城市社区、106个小区,每个社区建设1处党群服务中心,让党的组织和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践证明,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力量下沉一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才能更好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一方面,我们着力选优配强城乡社区干部,推荐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等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选派160多人任驻村第一书记、300多人为驻村工作队员,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另一方面,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将人力资源、医保低保等80余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下沉社区,配备社工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同时,积极开展线上服务,开发“麒麟云社区”便民服务平台,推行“居民下单、平台派单、公司接单”服务模式,持续提升群众工作生活便捷度。更多资源力量下沉一线,解决问题更高效了,党群关系更融洽了,群众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强。   创新治理模式,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们坚持问需于民,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事项上,通过召开群众议事会等形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坚持问计于民,在产业项目等经济发展问题上推行“事务共商”,每周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召开联建议事会,由包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党员群众共商发展思路,还组织社区、村里的“明白人”“热心人”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促进邻里和谐。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集众智、汇众力,才能汇聚起安居乐业、致富兴业的强大合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新征程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整合基层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强化为民服务,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更好回应群众关切,及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以服务群众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   (作者为山东省巨野县委书记)
提升基层治理的力度和温度(治理者说)
  2023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方阵又增添了1个先进集体和19名先进个人。他们中,有扎根基层一线的先锋,有勇攀科技高峰的模范,也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典型……   脱下军装,他们永葆军人本色,在新的人生阶段踔厉奋发、勇往直前;走出军营,他们牢记使命担当,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扎根坚守、无私奉献。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浩瀚的沙海中,一排排整齐的梭梭树迎风招展,为金色的沙海披上绿装。望着生机盎然的片片绿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老兵治沙队队长田野很是欣慰。   2016年退役后,田野怀揣着植绿沙漠的梦想,和战友们在且末县承包了5200亩沙地,开始尝试种植梭梭树,并在其根部接种经济作物肉苁蓉。7年时间里,他们积极推广沙漠生态林的种植技术,为且末群众安居乐业筑起绿色屏障,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广大退役军人甘心奉献、敢打硬仗。   青海省格尔木市有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极为严酷的乡镇邮路。中国邮政集团格尔木市分公司投递员葛军一个人、一辆车,在“生命禁区”的这条邮路上一走就是十几年。   “扎根雪域高原,赤诚奉献天路!”这是葛军无悔的追求。他经常辗转千里为高原军民采购急需物品,把邮包扛在肩上爬150级“天梯”送到军营,还多次帮助抢救牧民、游客的生命。   深情厚谊,温暖人民;踏实苦干,造福群众。   “有困难找晓磐,找到晓磐不作难。”这是河南省临颍县皇帝庙乡群众称赞派出所驻村民警陈晓磐的话语。   由于不是当地人,陈晓磐刚来皇帝庙乡工作时,群众对他不熟悉,甚至家门都不让进。群众不认可,陈晓磐就挨家挨户跑,帮他们解决问题,争取大家的信任。   18年间,陈晓磐骑着摩托车,足迹遍布全乡近9000户人家、1.1万多处院落,了解群众的想法、遇到的难题。“只要还干得动,我就会在这条乡村路上一直走下去,用真情守护好群众。”陈晓磐说。   戎装虽脱,本色不改。广大退役军人珍视党和人民的关心厚爱,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回报人民。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退役军人邹凌为灾区送去救灾物资,后来他把党组织关系和户口从天津迁到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担任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致富;   今年防汛关键期,北京市东城区环卫中心时传祥所三八女子抽粪班班长李萌投身一线,每天顶风冒雨清理洪水过后公路堆积的杂物、淤泥,保障灾区道路尽快畅通;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慈善协会副会长扎塔回报家乡,自筹资金950万元兴建5万立方米水塘,解决了日喀则市两个建制村的饮水和4200多亩农田、林地灌溉问题;   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退休干部陶依嘉从1982年开始坚持参加在南京路开展的为民服务活动,41年来风雨无阻。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志愿者投身公益服务行列。   虽然离开了军营,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信念,一直根植在这些退役军人心底。守护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   忠诚担当   矢志不渝   2002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管护员刘亚军,为了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安全,毅然决然地选择去离场部近50公里的深山站点扎根护林。“这里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愿用一生去守护。”刘亚军说。   20多年的坚守,他骑坏了6辆摩托车,换过45条车胎,磨破了70多双胶鞋。管护区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实现了增长,区内没有发生一起林木盗伐案件。   不同的舞台,同样的担当。广大退役军人用青春、热血和汗水,坚守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吉林省长春市军队离退休干部西安桥外休养所军休干部王琦,当年在一次战斗任务中负伤导致双目失明。他身残志坚,自学盲文、电脑、中医推拿,在盲人军医岗位上接续奋斗30年,为5万余名部队官兵和群众减轻病痛。   王琦十分关心少年儿童近视问题,多次到学校普及用眼健康常识。他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关爱盲人事业,用大爱点亮盲人群体“心灯”,让盲人群众生活得更自信、更温暖。   “面对困难,我们要像小草一样,严寒过后从沉睡中苏醒,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王琦说。   2004年初,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夏昭炎罹患胃癌,被切除3/4的胃。术后不久,年近七旬的他同老伴回到家乡湖南省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后,深深感受到村民心底对文化的渴望。   于是,夏昭炎和老伴一起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修葺自家祖屋,建起了农家书屋。孩子来看书,大人也跟着来了,当地的读书风气变得越来越浓。“我要做一颗种子,让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夏昭炎说。   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冲锋。广大退役军人用坚守和担当,谱写出一曲曲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昂扬战歌。   云南保山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队长安晓华,18年来始终奋战在打击违法犯罪工作一线,先后参与专项行动20余次,打入犯罪团伙12次,成功摧毁贩毒团伙6个;   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库区清漂队队长周功虎17年来每天潜水排障、涉水打捞,成立退役军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带领大家累计打捞漂浮物20余万立方米,做好三峡库区清漂工作;   重庆市出租车司机殷其龙从业18年来,坚持做好服务,遇到困难乘客主动给予帮助,团结带领同行提升服务水平,连续10余年义务参加爱心送考活动,为莘莘学子助考。   不懈奋斗   攻坚克难   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景坑村,一条条清澈小溪穿村而过,连绵起伏的茶山郁郁葱葱。“我生在茶乡、长在西溪畔,传承传播安溪水文化、茶文化,是我的责任。”泉州市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主任温文溪说。   干一行,钻一行。温文溪在攻克制茶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先后取得5项发明专利,带动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带领家乡群众打开了致富的大门。   许多优秀的退役军人坚持立足本职,锤炼过硬本领,让军人的精神、军人的品格、军人的本色在各个岗位熠熠生辉。   浙江省玉环市坎门海都小学有一个专门收纳体育器材的储藏室,里面摆放着许多教具:羽毛球具放置器、固定高度跳高架、软式飞盘……这些器材都是学生们眼中的“发明家”、体育教师叶海辉制作的。   “学生的反馈很好,后来我就慢慢热爱上自制体育器材的研发。”20多年教育生涯中,叶海辉从未停止过发明创造的脚步,已自制了数千件体育器材。他倡导的游戏化教学,让越来越多孩子爱上运动。   许多优秀的退役军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在人生“新战场”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尚晓东,从一名部队院校教员成长为著名物理海洋学者。面对海防事业对海洋研究的需求,尚晓东一刻不敢懈怠。他带领团队研制出高速响应的“海洋探测快速温度传感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打破国外对这项技术的垄断。   “只有掌握科技创新主动权,才会有话语权。”如今,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尚晓东,依然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天津空间站总装班组特级技师孙占海从业30余年来,先后参与了神舟五号、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发射任务。   孙占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他曾作为航天员飞天前“关舱门”唯一指定人,护送9名航天员成功飞天,被航天员们亲切地称为“舱门守护神”。   在不同岗位上,广大退役军人积极进取、攻坚克难,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同福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山国推动同福集团与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村委会共同成立公司,建设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项目落地以来,解决1万余名周边村民就业;   山东省人民药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裴树清经过18年打拼,将一个20人的小厂发展成年销售收入30余亿元的医药企业,该公司还先后为460余名退役军人、军属提供工作岗位;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高级技师宰红斌从业30年来,徒手攀登输电线路铁塔超过3000座,徒步巡线路程达数万公里,靠着一股拼劲成长为山西电力输电运检专业的专家工匠人才。   擦亮军人底色,彰显使命担当。在一个个全新“战位”上,以“最美退役军人”为代表的广大退役军人自觉秉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担当作为、奋斗奉献,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永葆军人本色 牢记使命担当 ——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速写
  “走,摘草莓去!”辽宁大连庄河市光明山镇金线沟村的广场上,草莓种植户孙永昌把记者往温室大棚里拉。   掀开大棚门帘,一股果香扑鼻而来——绿油油的叶片间,白的花、红的果,星星点点。   “我们引进冷藏苗促早栽培技术,通过低温和短日照处理,可以诱导草莓苗提早实现花芽分化,加速开花结果。”一旁,84岁的张昇说。他曾任光明山镇副镇长分管农业,退休后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项目组,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为全镇的草莓种植户送技术、解难题。   “苗好一半收,这话不假。”孙永昌双手捧出一把红彤彤的草莓,“我家去年开始用上冷藏苗,草莓果提早两个月上市,一亩大棚比以前多挣2万元。”   草莓这颗“致富果”,已在光明山镇扎根40多年。   “我们这山多、地少,改革开放初期就有群众尝试露天种植草莓,挎着竹篮到集镇叫卖。”张昇介绍,多年来,镇里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持续做优草莓产业。   “全镇13个建制村205个自然屯中,有196个屯建有草莓大棚,草莓种植户近万户,基本实现户均一棚。”光明山镇党委书记华吉林说,“2022年,全镇年产草莓4万多吨,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68%。”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名单,光明山镇名列其中。   产业兴旺,技术是支撑,人才是关键。“我们先后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分院、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展合作,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个,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华吉林介绍,目前,全镇储备草莓本地专家60余人,年培训农民超过1万人次。   田间连车间。金线沟村村部一旁,就是村里建设的分拣中心和配货中心,一颗颗草莓在这里经过分选和包装后进入市场。“上午接到订单,中午前完成采摘和打包装箱,下午就能发运。”进入采收季,金线沟村的草莓经纪人刘明军手机响个不停。   “全镇建有较大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5个,得益于完善的物流递送网络,大连、沈阳等周边地区能够实现当日达,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能够实现次日达或隔日达。”一头连着种植户,一头连着大市场,像刘明军这样的经纪人,整个光明山镇共有300多名。   草莓不愁卖,在于品质得到市场认可。“从育苗、栽培到管理,绿色技术覆盖全程;红颜、甜宝、淡雪、粉玉,根据市场行情栽培不同品种。”李慧和石成祖夫妻二人5年前回乡种草莓,针对城市消费需求变化,不断调整种植思路。   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庄河草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金线沟被认定为无公害草莓生产基地,‘金线沟’牌、‘恒郁’牌草莓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华吉林说。   紧抓农村电商机遇,90后小伙高焘从庄河市区来到金线沟村“淘金”,“去年我从村里承包1栋大棚,销售全靠网络直播,赚了将近10万元。今年我跟村里签下新协议,1栋变6栋,收入定会再上新台阶。”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草莓产业只是一个缩影。“我们构建起‘东番茄、西草莓、南水产、北菌菜、中水果’的乡村特色产业格局,拥有庄河草莓、庄河蓝莓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庄河市委书记申守勃介绍,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
辽宁省庄河市光明山镇金线沟村—— 草莓红 日子甜(乡村行 看振兴)
  新华社长春11月25日电  (记者张博宇、周万鹏)由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25日在吉林省通化市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出席会议并致辞。   何维指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历史文化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的重要健康保障手段,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东北地区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药通过科技赋能、创新发展,可为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大会为期两天,主题为“中医药科学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会议期间,还将进行以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中医药创新与发展、探索人参等中医药多元价值为主题的学术报告。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以及多个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将围绕主题进行交流。
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在吉林通化开幕
  11月26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全民健身  冰轮之星”滑冰比赛举行,吸引上百名滑冰爱好者参赛。章贡区不断拓展“体育+文旅+消费”发展模式,推出冰上赛事活动和娱乐项目,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平台。图为小朋友进行滑冰比赛。   胡江涛摄(人民视觉)
图片报道
  “两个小时前进门,想着这案子前后得花个一两年。现在出门,还有点不敢相信,钱就要拿回来了。”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走出市综治中心诉调对接服务大厅的赵先生很满意。赵先生和朋友之间有10多万元的债务纠纷,多年未能解决。这次,在诉调对接服务大厅调解员的耐心帮助下,双方现场就达成了协议:对方同意还钱,赵先生也同意对方分期还款。   在这里,类似的诉前调解每天都会发生多起。诉调对接服务大厅负责人孔维东介绍,嘉峪关市整合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仲裁等资源,设立诉调对接服务大厅,通过诉调对接、分级转办、现场化解、跟踪督办,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   很多矛盾纠纷涉及不同领域的法律问题,如何保证调解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前不久,在调解室里,有两名女士情绪激动、大声争吵。原来,她俩的孩子是同学,课间玩闹时,一名同学的牙被另一名同学无意间打掉了。牙齿治疗费用谁来承担,双方争执不下。调解员张海疆有些犯难,这起纠纷涉及人身伤害和未成年人,在证据确认、责任划分等方面更要慎重。通过综治中心,张海疆咨询专业律师和法官,共同制定调解方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嘉峪关市综治中心建立以干代学、跟班调解等模式,邀请经验丰富的各领域专家为基层调解员提供专业指导,协调检察官、法官、民警、律师等资源,提升调解工作专业性和规范性。   此外,嘉峪关市综治中心还通过统筹分析、集中研判、考核通报、分类施策等举措,形成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闭环。市综治中心经分析研判发现物业服务领域存在突出矛盾,在工作月报中通报行业主管部门后,随即与市房产服务中心对接,推动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关于加强物业服务管理区域内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物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物业服务领域纠纷量明显减少。   嘉峪关各调解团队的矛盾纠纷调处数量明显增加,而同期,嘉峪关当地法院案件数量下降了51.2%。嘉峪关市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优化诉调对接模式,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及时反映诉求,推动矛盾纠纷止于未诉、诉源治理走深走实。”
甘肃嘉峪关优化诉调对接模式—— 一站受理提质效 多方联动解民忧
  本报南宁11月26日电  (记者庞革平、祝佳祺)11月23日至26日,以“林木绿业、合作共襄”为主题的第一届世界林木业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世界林木业大会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会开幕式举行的签约仪式上,共有30个重点林业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480亿元。   本次活动采取“会议+展览+论坛”相结合的方式,第十三届世界木材与木制品贸易大会、2023年广西林业和高端绿色家居产业发展对接会、202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林产品及木制品展在活动期间开展,展览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国内外1000多家林木业重点企业参展参会。
第一届世界林木业大会在南宁举行
  本报成都11月26日电  (记者王明峰)11月25日,为期3天的2023世界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博览会暨合作大会闭幕。本届博览会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承办,相关单位负责人、海内外专家学者等百余名嘉宾参加。   博览会展览面积达1万平方米,山西、江苏、湖北、重庆、四川等地组织了相关单位及企业参展参会。展场设有文物古迹展区、文保装备展区、文化产业综合展区等5个主题展区与论坛活动区。   在本次活动中,参会专家探讨如何妥善保护文物,交流怎样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解读文物古迹保护与修复的各项需求、政策扶持和发展趋势。
2023世界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博览会举行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林丽鹂)为进一步加大对守信企业的正向激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决定将“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中华老字号”等企业信誉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下简称“公示系统”)中进行记名标记,并集中公示。社会公众要查询企业相关信誉信息,可实名登录公示系统后,在查询栏输入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注册号,查询进入“基础信息”栏目,下拉页面至“信誉信息”板块,即可查询。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逐步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但强调信用惩戒多,实施信用激励少,尤其是对守信企业的正向激励不足。此次上线“信誉信息”板块,将企业信誉信息在公示系统中进行公示,旨在通过正向的信用激励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市场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信誉信息”板块
  “双11”前夕,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指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消费者购物信息后,冒充电商或物流客服,利用“商品有质量问题”“快递丢失”“会员充值出现问题”等话术,谎称要进行超额赔付,诱导消费者下载虚假APP、加入赔付群等,骗取消费者钱财。   大闸蟹礼品卡、快递丢失赔付、航班取消陷阱……近段时间,本报收到多位读者来信、网友留言,反映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披上“新马甲”,提醒公众注意,不要上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类骗局多与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有关。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提升公众法治意识,从源头上切断电信网络诈骗“黑色产业链”。   假冒大企业、知名品牌甚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骗取受害人信任   据安徽望江县公安局民警崔执胜介绍,不久前,他们接到一起群众报案,当事人收到不知谁寄来的快递,里面是一张精致的大闸蟹礼品卡。“他按照卡片引导,扫码后进入聊天界面,客服看着挺正规,核对了蟹卡上的信息,又发给他一个新的二维码。他扫码进入群聊,看到群公告要求下载APP后完成刷单任务,感觉不对,立刻报警,这才避免了财产损失。”崔执胜说。   近段时间,有不少人收到过类似的不明快递,有的是“0元提货卡”“礼品卡”“刮刮乐”,还有的是手机支架、小风扇、中性笔等小礼品。快递中往往印有二维码,提示扫码后才能领奖或提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类骗局堪称早期街头扫码送礼套路的升级版,都是打着免费的招牌,以小惠小利做诱饵,诱骗当事人一步步去完成更大的“任务”,领取更高价值的“奖品”,殊不知,骗子也借此骗走了钱财。   江苏泰州市警方近日发布一则案例,清晰呈现诈骗套路:10月8日,王女士收到一份装有“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红头文件的快递,上面有一个企业微信二维码。王女士扫码后加入名为“乡村振兴大家庭”的聊天群,成员有数百人,不少人都在群内晒出成功领到“扶贫款”的截图。王女士信以为真,随即添加群管理员为好友。对方自称是“扶贫办”的工作人员,称国家要发放一笔专项“扶贫款”。王女士通过对方发来的链接下载了APP,注册填写了个人信息。不久,对方声称审核已通过,但需要王女士缴纳2%的“激活金”才能领取“扶贫款”。在对方引导下,王女士向指定账户转账29400元。对方又表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王女士又转账53800元。当王女士准备领取“扶贫款”时,平台显示“银行卡号填写错误,需缴纳解冻金107600元”。此时,王女士才觉得事情有蹊跷,赶紧报警。   类似这样的骗局其实有迹可循,骗子通常假冒大企业、知名品牌甚至政府部门的名义,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话术,逐步骗取当事人信任,然后编造种种理由,要求当事人转账或汇款。   张先生3年前曾在某网上培训机构参加过短期培训。前不久,他两次接到这家培训机构寄来的快递,内有一张以国家部委为抬头的退费通知。张先生按照要求扫码进群办理退费。扫第一个快递的二维码进入一个QQ群,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他下载了名为“12315”的APP,界面看上去与官方的“全国12315”非常相像。不料,他提了一个质疑的问题便被踢出了QQ群。当他扫第二个快递的二维码时,被引导下载了一个名为“京东内部商城”的网页。“假冒网页与官方网站高度相似,不仅有著名的品牌标志、广告词等,页面布局、色调也与官网相仿。”张先生说,工作人员表示可以通过“内部商城优惠券的形式”办理退费,如充3000元返还3300元、充10000元返还12000元等等。张先生先以小额充值,没想到真的返还了,但当他大额充值后,银行卡便被冻结,QQ群也无法登录。   在公安部网安局近日发布的一批警示案例中,有的犯罪分子为了骗取当事人信任,甚至伪造了“银保监会”的官网,其以假乱真的程度,让一般公众都无法分辨。   个人信息泄露,让犯罪分子能够精准定位到受害人   10月中旬,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详细讲述了她所经历的航班取消骗局,引起广泛关注。据她介绍,她在某电商平台上订了一张机票,起飞前一天突然接到自称是客服的电话,说航班因故取消,将通过支付宝赔付她300元,但要下载一个视频会议APP,同时在支付软件上及时打开理赔通道。在“客服人员”的一步步引导下,这位网友不知不觉掉入陷阱,最终被骗11万余元。   “个人信息泄露让诈骗分子能够精准定位到被害人。”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黄洪连律师说,一般有两种情况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一是通过技术手段侵入计算机系统非法获取;二是通过相关组织内部人员非法获取,“无论哪一种情况,公民个人都很难防范。”   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其中涉及“人员链”“信息链”“技术链”“资金链”等多个环节。对于此类骗局,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阻断“信息链”是关键一环。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春梅表示,对于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合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相关单位与部门应切实负起保护责任,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及责任意识。对于银行、航空公司、电商平台等需要大量采集个人信息的企业,应要求设立专人专岗,并明确岗位职责。   最近,浙江温州市公安网安部门查处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某大药房数据分析师利用职务便利将大量交易数据导出并售卖,目前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同时,该药房因未履行数据保护义务造成数据泄露,也被处罚。   邓春梅认为,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执法力度,将法律条款规定落到实处。首先要加强行政监管,切实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相关职能部门应联合起来、积极作为,加大对非法泄露个人信息行为的监管与惩处。其次,司法机关也应加强对此类案件的审判工作,依法严肃追责。   “此外,还应提高泄露个人信息的违法成本,提高惩罚额度。如果企业只需赔偿几千元,对企业来说影响甚微。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曝光,以及对典型案例的宣传,引导公民、企业和全社会共同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及法律责任意识。”邓春梅建议,鉴于部分个人信息是从倒闭企业中非法流出的,此类情况治理相对棘手,可以考虑建立倒闭企业法人代表信息安全责任制度。   提升公众法治意识,普及法律常识,构建防止被骗的心理防线   崔执胜认为,拒绝诱惑是防止被骗的第一道心理防线,“遇到不明事项,应保持一定警惕性。如果发觉受骗,第一时间报案,公安机关可与银行紧密合作,进行冻结止付,及时帮助当事人止损”。   黄洪连坦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往往分工严密,且诈骗组织者常在境外,公安机关打击此类犯罪时比较困难,也增加了被害人挽损的难度。他提醒:“被害人遭受钱款损失,不仅可以依法控告诈骗分子,还可以控告为犯罪提供上下游服务的人。”   “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链条中,帮助行为已逐渐成为重要一环。”安徽砀山县读者刘效仁说。近日,某地警方发布了一条短视频,一名青年因“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刑事拘留,没想到,视频下近11万条评论都在询问“什么是‘帮信罪’”。据了解,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帮信罪”,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涉嫌犯罪。据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披露,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非法买卖电话卡和银行卡、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提款转账等犯罪从2018年137人增至2022年13万人。   有的科技从业人员抱着“赚快钱”“炫技”等想法,通过非法出售、出租专业设备或工具,帮助上游实施犯罪,沦为犯罪的“技术助攻”,甚至助推了网络诈骗迭代升级。有读者建议,应通过法治宣讲、公开听证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识,尤其要加强送法进校园工作,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   近日,公安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起草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固定电话、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3张或3次以上者均被列为惩戒对象;而惩戒对象为单位的,可以同时对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责任人等实施惩戒。   版式设计:汪哲平
大闸蟹礼品卡、快递丢失赔付、航班取消陷阱……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披上“新马甲” 增强法治意识 构筑“反诈”防线(金台视线)
  我是福建厦门市水晶地铁公元小区的业主。我们小区交房不到一年,多户居民家里的窗户玻璃无缘无故自爆(见图)。仅4号楼,我就知道有大约10户出现这种情况。小区有4栋楼,均为超过30层的高楼,这么高的玻璃自爆率,让我们非常担心。恳请相关部门关注此事,对小区玻璃质量开展一次集中检测,查明窗户自爆原因。如果属于劣质玻璃,后续怎么解决?希望可以给我们一个令人安心的答复。    福建厦门市  黄先生
多户窗户玻璃自爆小区居民非常担心(身边事)
  科学规划布局农村消防队伍   近年来,农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农村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群众防火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加上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一旦失火,自救能力不足。且乡镇农村缺乏消防队伍,如果发生火灾,需要消防员从县城出警,路途远,路不熟,到达现场速度慢,易因此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建议除了在农村大力宣传普及消防常识外,考虑在乡镇规划设立农村消防站。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人口、村与村之间的距离、道路、水源等因素,选择好农村消防站的布点,将消防规划纳入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比如可以在两三个乡镇的中心位置设一个农村消防站,实现“快速处置、灭早灭小”,减少火灾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河南平顶山市  张军停   让“深闺”古迹在地图上被看见   我的家乡山东青州市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互联网+文旅”模式兴起,吸引了各地游客走进青州。但仍有一些文化历史资源名气不大、少人问津。比如一些城郊的古村落,也有不少历史古迹,而且自然景色宜人,但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差、常住人口少,吸引不到开发资金,更加没有机会被看见。建议可在一些地图类APP上,详细标注这些古迹资源的信息,吸引文化旅游者前往观光,让这些藏在“深闺”中的历史古迹被看见、被挖掘,在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助力当地文旅经济发展。   山东青州市  刘禹舟   建议出租车使用电子发票   长期以来,乘坐出租车,如遇乘客需要报销凭据,司机会给一张纸质发票。如今,大多数行业都已采用电子发票。电子发票不但节省纸张,低碳环保,且信息联网,便于查证。如果出租车行业也采用新的打印发票终端,联网生成电子发票,不但可以降低出租车的运营成本,让司机不用购买发票打印纸,也可以让乘客报销更快捷更方便。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友  孙中胜
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护肤品、美妆产品、美容仪等也逐渐成为热销商品。不过,美容消费在满足人们追求美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   有网友在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上反映,自己在线下专柜购买了某品牌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使用两天后,面部出现大面积发炎,但商家拒绝退货退款,更拒绝赔偿,“商家认为是我皮肤过敏的问题,不承认是产品质量问题。”   这名网友的遭遇并非个例。每个人的皮肤特性不同,护肤品使用效果也不一样。有的消费者购买护肤美妆等产品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问题,但如果想要退货或者赔偿,消费者又很难证明皮肤问题与护肤品质量问题直接相关,因此常常陷入维权难的境地。   美容仪也是近年来消费排行榜上的“常客”。但有消费者反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仪器质量不过关、使用效果不显著、加价换代等问题。辽宁辽阳市的王女士在网络平台购买了某款热销美容仪,结果,产品很快出现无法充电的情况,在换货后仍然无法正常使用。   还有消费者遭遇了加价换代的“陷阱”。据安徽合肥市的赵女士反映,她去年在某品牌自营店购买了一款美容仪,使用后面部出现不适。商家告知可以退回原机器,加价换最新的“大师版”。但赵女士发现,“大师版”在其他网络平台的价格远低于自己购买的价格。“我与商家多次沟通,对方始终不肯退货,直到最后,商家说已经过了退货时间,也不再提供售后服务。”赵女士说。   一些美容机构的预付式消费则充满诱导性,产品标价不透明、先付款再体验等规则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刘美(化名)曾在一家美容院购买了近6万元的祛痘服务。“店员最开始跟我说长期使用肯定能治好痘痘。但我做了近3年,发现祛痘效果并不显著。没想到,店员又说,可以补偿我代金券,还让我继续充值消费。”刘美说。   还有的商家使用多种销售话术,诱导顾客消费。四川成都市的胡女士在美容院工作人员的诱导下,购买了约4万元的美容服务,由于金额较高,胡女士以贷款形式签下合同。没过多久,胡女士觉得价格难以承受,想要退款,虽然还没有使用任何美容产品,商家却要求她支付大额违约金。   中日友好医院整形外科主任王成元提示:消费者要选择正规、口碑好的美容机构,不要轻信一些美容机构的宣传广告;消费前要查验确认机构的营业执照以及相关资质证明等;对美容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应进行认真评估。“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药监部门的官方网站,判断药物、器械等产品生产渠道是否正规,是否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查认证等。”王成元说。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丽华表示,消费者在消费前应明确自己所做项目、如何收费、缴费方式等,约定好要做的项目内容、收费价格、预期达成的效果、违约责任等。同时,在购买护肤产品、办理美容卡、接受美容服务时,应向商家索要购物凭证或者消费凭证,避免发生纠纷时,无法提供相关证据,不利于后期维权。“如果遇到权益受损的情况,消费者可以拿着相关证据,向消费者协会反映,或者向有关部门投诉。”朱丽华说。   广东深圳市读者袁文良建议,应出台详细具体的行业规范,严格美容机构准入条件,明确从业人员职业资质,划出美容行业的经营红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美容服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日常监管机制,完善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协调机制和重大案件会商机制,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相关网络平台也应当承担起责任,明示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政策,畅通投诉、举报维权渠道,督促相关经营者承担法定义务和责任,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当前美容市场的消费陷阱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也更具迷惑性和欺骗性,消费者要特别警惕拉客宰客、“三无”产品、不明码标价、无资质经营、会员卡欺诈等消费陷阱。美容消费要充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谨慎对待“美容贷”,不要选择超过自己还款能力的贷款产品。
加强对美容机构监管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百姓关注)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和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联合开展2023年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征集活动,请读者提供线索,提出意见建议。   邮箱:rmrbdzlx@126.com   传真:(010)65368495
征 集
  过去采摘水果  销路和存货是大问题   现在用助农平台卖货  运输一路通   农产品出村进城  插上了“金翅膀”   OneVillage   乡村振兴云平台   业务运营管理   农业大数据·应用支撑
中国移动 OneVillage 数智化 让乡村更美好
  内容提要   新时代以来,我国环境史学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征程上,环境史学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在返本开新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环境史学,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术支撑。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不断彰显,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伟大实践中,我国环境史学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不断拓展研究广度和深度,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时代新征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要求环境史学进一步发挥功能、作出贡献。   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也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学问。每当人类面临新的挑战、遭遇新的难题,就会回溯历史、探索根源、寻求启示,新的历史观念、研究领域、学科范式、编纂类型等因此不断涌现。环境史学,就是历史学家面对生态环境变化,把人与自然关系作为新的史学主题,在透过时间纵深探查生态变化缘由的过程中产生的。可见,环境史学是由人类实践发展和现实环境变化催生的,也是史学自身合乎逻辑的演进。   环境史学的出现,意味着历史研究领域的极大拓展,同时推动历史叙事和解读方式的系统更新。历史学家突破固有视域的局限,跨越人文社会科学的边界,把观察和审视的目光投向自然世界——天空、大地、河流、海洋、气候、生物、矿物……综合运用生态学和众多相关学科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讲述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互动、因应的既往故事,梳理各种自然力量、其他生命形式、有机和无机物质随着人类活动而不断展开的生命联系,揭示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和协同演化的复杂过程,评说其间的利弊和成败,并且重新解读人类自身的历史。可见,环境史学拥有显著不同于以往史学门类的主题、旨趣、视域、目标和方法,可以总结为“自然进入历史,人类回归自然,取百科之道术,求故实之新知”。   任何一门新兴学术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要基于过去的学术积累。环境史学的许多具体课题,前人早就有所关注。百余年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古生物和古人类学,农牧林业史、水利史、气候史、灾荒史、疾病史等领域更是愈来愈广泛地涉及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关系,成果已然十分丰富。因而,环境史学要做的是因应时代需要,围绕人与自然关系这一主题,对这些前人的成果进行吸收、归集、研究,形成更具统合性的问题意识、叙事结构和研究方法。环境史学是多种学术脉络和知识谱系交汇形成的一门博综天人之学,其研究对象和范围跨越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其关涉问题具有空前的广域性和复杂性,是名副其实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在返本开新中不断取得新进展   由于传统和国情的不同,中国环境史学几十年来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环境保护史研究,主要整理历史上的山林川泽管理、生物资源保护和水土环境治理经验,为现代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二是多学科参与的环境变迁史研究,着重考察自然环境及其诸多要素的古今变化,通过考证故实、解说因果,检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特别是盲目、无序土地垦殖和区域开发的生态恶果,查找当今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具有比较明确的现实参照性和问题针对性;三是更具综合性的环境史研究,旨在梳理古今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交互影响、协同演变的动态过程和复合机制,通观中华民族生命历程,追寻中华文明生态足迹,为合理调节自然与社会两大系统及其诸多要素的复杂关系提供历史知识和有益借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激励着众多历史研究工作者投身环境史学这个新兴学术事业。新时代,环境史学的研究课题、论著均显著增长,《中国环境通史》《中国环境史》等相继出版,中国环境史叙事框架逐渐成形,知识图谱不断丰富。也要看到,在学术理论提升和研究方法完善方面,中国环境史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在视域融合、学科交叉理念之下阐明学理,进而确立命题、推陈出新,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环境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突破西方环境史学范式和话语限制。   观察和比较中西特别是中美环境史学发展状况,不难发现两者的目标指向、研究路径和思想方法既有共同点,也有显著差异。共同点是两者都把环境作为历史的一部分,把生态危机视为一个历史生成的问题,同时把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将社会变迁视为一种过程,由此形成两条研究路径:一是环境变迁的历史学叙事,即所谓“自然进入历史”;二是人类历史的生态学解释,即“人类回归自然”。但中西学术传统不同、现实国情不同,中西环境史学的问题意识、研究重点和价值观念因此表现出诸多差异。比如,在时间上美国学者集中考察最近数百年的环境问题,在空间上开展世界环境史、全球环境史研究,对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科技悖论等现代性问题进行了较多批判和反思。与之相比,中国学者对古代环境史研究较多,近代环境史研究相对偏弱,现当代环境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说,中国环境史学更具怀古继善情怀,长于故事讲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继续增强说理能力,让环境史研究复归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原境,返回中国自然观念和生态文化思想河流中增强底蕴,提升说服力和解释力。   中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与环境相关的历史经验极其丰厚。中国史家一向追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知识自有绵长学脉、宏富内容和优良传统。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环境史学从一开始便显露出自身特质,也将不断臻于更高境界:不但叙事丰满、论理缜密,更有由事入理、进而明道的高远追求;不仅透过时间纵深揭示生态危机如何积渐而至,帮助人们历史理性地认识当今环境问题,而且清晰梳理中国大地人与自然漫长互动变迁历程中的复杂关系,深度解说中华民族恒久不坠的“生生之道”。   中国古代哲人以其独特方式观察世界,思考人与天、地、万物的有机、整体联系,“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人合一”等众多概念、命题思想深邃、论说精湛、胸怀博大、自成体系,这是基于中华民族丰富生命体验而不断提炼、发展的深层生态学,可与西方生态研究相互借鉴。中国传统天文、历法、农学、地学、医学、博物学等更是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环境的思想、知识以及智慧,它们共生、互摄,传承、更化,数千年不断累积,绵延不绝,是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对它们进行系统性发掘、历史性诠释,是中国环境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环境史学的重要途径。   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环境史学不是在故纸堆中诞生的,而是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而生。新时代以来,我国环境史学研究蒸蒸日上。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环境史学要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历史学是益智之学、增慧之学,能够为人们应对现实、抉择未来提供经验参照和思想启示。作为历史科学的新兴分支,环境史学整理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物质变换和精神交接的既往事实,梳理人与自然之间不断扩展、增强和深化的复杂联系,为科学认识和妥善应对当代环境问题提供借鉴。   新时代新征程,构建中国特色环境史学,以中国特色环境史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正确的环境史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二是积极借鉴现代生态学、环境科学等诸多学科理论知识,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恰当选定环境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目标,形成科学合理的话语体系;三是在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环境史及相关领域学术成果的同时,注重从中华民族的生命实践中寻找、从中华文明的生态基质中凝练本土环境史学的“元命题”“元概念”;四是在历史与现实对接、人文与自然交汇的区间找到环境史学的学术定位,进一步明确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   对中国环境史研究者来说,把关于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复杂关系的深层思考不断推向深入,一是要系统考察历史上的自然环境如何给人类活动提供条件和设置限制,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如何塑造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二是要致力于寻找中华文明历史的自然之根,诠释祖国山川大地的文化之魂。前者揭示自然环境之于中华文明的根基意义,后者阐发中国人对自己生态家园的感知、意象、依恋和审美。环境史学研究者要多推出优质的学术、文化成果,助力培育民众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品格,引导社会追求“诗意的栖居”方式,养成俭约适度的绿色消费习惯,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丰富文化滋养,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学术贡献。   (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环境史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史料是历史学的基础,离开了史料,一切历史研究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环境史学的存在和发展要以客观可信的环境史史料为前提,要建立在丰富的、坚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   环境史学因环境问题及生态危机的不断加剧而成为历史学中备受关注的分支学科。几十年来,环境史研究者致力于环境史学基本理论、学术方法的研究,环境思想、生态观、环境制度等宏观问题的探讨以及区域性环境变迁案例或具体环境变迁问题的剖析,从不同层面逐渐充实、丰富并支撑起这门新兴学科的基本框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有的研究者对环境史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容易导致环境史学研究的根基不够稳固。有几分证据,才能说几分话。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史史料是奠定环境史学研究基础、影响环境史学发展情况的关键,是体现环境史内涵及特色的核心。史料的发掘、整理和运用既是我国环境史学建设发展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环境史学有别于西方环境史学并在学科研究的广度及深度上超越西方环境史学的关键。   环境史史料主要是指记录、承载历史上环境变迁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及其特点、形态、规律等内容的文本与非文本资料。由于环境变迁史既涉及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气候、地貌、地质、江河湖海等水文水域、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岩石、大气等生态及环境要素,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要素,涉及人口增长、土地垦殖、农业、矿冶业、手工业、畜牧业、医疗卫生等社会经济的具体要素,以及思想、心理、认知、伦理、道德、法律等抽象要素。故环境变迁史的内涵包罗万象,不仅有环境开发的内容,也有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及修复的内容,包括多学科视域中反映环境变迁指标及价值的资料、数据、实验结论等,因而环境史史料的内涵及类型极其庞杂,几乎所有与环境相关的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或口传文献、实物资料等,都可以纳入其范畴。   由此可见,环境史史料具有跨学科、复合性的特性。这些不同类型及学科的史料,在具体环境史问题的研究中,往往能发挥对环境变迁不同层域研究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对国家、地区环境变迁历史进行全方位解读,能够更好地展现某类环境、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变迁脉络。在环境史研究中,如此海量的、来自不同学科的史料相互补充、印证甚至纠谬,可以形成历史学其他分支学科难以形成的整体性、共通性的知识谱系,既能让研究者探究历史环境变迁的原因、过程、结果、特点、趋势等,也能让环境史学科进一步明确自身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学术目的、学科定位的内在联系及逻辑规律。这是环境史史料对加强环境史学建设、推动环境史学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所在。   当前,如何用好环境史史料已成为环境史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研究者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搜集、整理、辑佚文本图像、口述、实物等史料中的环境史资料信息,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结果及数据、影音资料等环境数字史料,并进行校勘、辨伪、考据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根据环境史学的特性,用好史料还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多学科史料贯通使用。针对环境史史料的跨学科、复合性特性,要在史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融通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中的“环境”内涵,使众多分散在不同学科、没有整合成完整知识的资料,在环境史的学科视域中整合、连接起来,最大程度地贴近环境历史变迁的原貌,从而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史的史料分类及其基本架构,推动环境史学高质量发展。二是形成多维立体的证据集合。在研究中,环境史研究者需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区域、史籍中史料的不同特点,系统搜集、整理环境史的史料,深入发掘和分析其中的环境史信息,用好文献史料、考古资料、非文字资料、实地调查资料、多学科交叉法基础上的跨学科史料,让环境史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可信。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环境史史料的特性与意义(学术随笔)
  环境史学以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以及因环境问题而衍生的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具体来看,环境史学是将生态学的概念和范畴、观念和意识、理论和方法引入历史研究,以生态学的理念和话语来诠释人类历史。作为历史学新领域的环境史学,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提供了多种极具价值的认识论和研究方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发挥好环境史学的致用功能,不断拓展环境史研究发展新空间。   将自然纳入历史叙事。“自然进入历史”是环境史学的首要特点,为的是探究自然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自然之所以要入史,是因为自然始终是塑造人类历史的重要力量。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等经济社会活动时刻离不开自然。然而,传统史学叙事对自然的关注有限,有的研究只是将其作为“布景和道具”,认为自然是静止和受动的,而非能动的积极力量。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缺乏对自然高度关注的历史是片面和不完整的。环境史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自然以及诸多非人类要素纳入历史叙事,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从而使历史更客观、更全面、更真实,让历史书写更加丰富多彩。   关注人的生物属性。“人类回归自然”是环境史学的另一重要特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环境史学研究更加关注人的生物属性,从人的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出发去讲述和书写人类历史,这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本身及其从事的经济社会活动是要受生物属性和生物规律支配的,是不能脱离自然的。以往历史研究关注人的社会属性更多,对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的关注相对较少。这有其道理,但也限制了人们对历史的全面、深入、系统理解。环境史学从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人类活动,辩证地看待人类历史的演化,这有助于客观评判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得出更符合历史事实的真知灼见。   坚持生态理念。环境史学的要义是将生态理念和生态意识引入历史研究,实现了史学传统研究范式的更新。在历史观更新方面,环境史学更新了传统的历史动力观,将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着力解析两大系统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复杂的有机关联与协同演化,从生态理念来探究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此外,环境史学还带来了全新的生态史观。传统的历史编撰模式强调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多方面的有机关联研究不够深入。环境史学则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编撰形式,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书写历史。生态史观的引入拓展了历史研究的维度和范围,有助于建构一种立体、多维和全面的历史。生态史观的引入还更新了历史评价标准,引导人们更加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与美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认识论完善方面,环境史视野开阔、涵盖面广,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纳入统一体进行综合考察,体现了一种整体认识。由此,历史研究工作者可以从整体角度看待自然和人类的历史,并对两者关系形成一种完整的理解,这有助于摒弃线性因果思维,增强对历史复杂性的认识。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社会规范、文化价值与自然过程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环境史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文化与自然相互作用、彼此塑造和影响。对环境史而言,自然不是静止的,文化也并非一成不变,人不但是历史和文明的创造者,也是自然的干扰和破坏者,还是生态的修复者。通过这样的揭示,环境史学能够呈现给世人的是历史的多重面相,这种多元、综合思维和认识对于科学地认识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丰富历史研究主题。自兴起发展至今,环境史学提出了大量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论题,诸如生态扩张、生物大交换、荒野、景观等,构成了一套新的历史学话语体系。在环境史研究者笔下,进入历史舞台的角色和上演的历史故事丰富多彩:玉米、棉花、马铃薯等作物,驯养动物、野生动植物、气候变迁等,都被纳入历史叙述。环境史学为很多传统历史领域,如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军事史、城市史等,提供了新的考察和研究视角,甚至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如环境政治史、环境经济史、环境社会史、环境思想史等,同时也开拓了很多新的历史学领域,如森林生态史、动物史、海洋环境史等。由此,环境史学极大地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历史研究的主题。这既给历史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明显增强了历史学的魅力,扩大了历史学的受众。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发挥好环境史学的致用功能 丰富研究主题 拓展研究方法(学苑论衡)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承办的“侯外庐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学派的构建”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与会者围绕侯外庐的学术贡献、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历史学、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学派等主题展开研讨。   与会者提出,侯外庐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是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开创了侯外庐学派,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树立了典范,为当代中国史学进步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侯外庐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历史、研究历史。正是由于理论上的彻底和坚定,始终秉持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不仅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提出独到见解,而且提出不同于西方历史发展路径的中国古代“维新”路径。与会者认为,新时代新征程,历史学更加需要“中国学派”,更加需要坚守我们应有的学术立场与学术原则,坚持独立思考、独抒己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大力推动新时代中国历史学繁荣发展、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时代中国历史学繁荣发展(信息快递) ——“侯外庐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学派的构建”学术研讨会述要
  核心阅读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获得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巴克利奖,成为70年以来首位中国籍的获奖者。多年来,薛其坤及其团队从事基础研究、探索物质世界,在科研创新之路上从未止步。“从事科学工作,除了实事求是,还要做到追求极致,踏踏实实走好每步路。”薛其坤说。   10月底,美国物理学会宣布,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巴克利奖。该奖被公认为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这也是该奖自1953年授奖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   “这是国际物理学界对我和团队多年来研究成果的高度认可,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基础研究、探索物质世界的信心。”薛其坤说。   “从事基础研究不能‘跳跃’”   此次获奖,距离薛其坤带领团队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已超过10年。“多年来,薛老师始终坚守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不跟风,专注于做‘从0到1’的事情。”薛其坤多年的合作伙伴、中国科学院院士贾金锋说。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长期以来,使其“现身”并实现实验观测的难度极大,是许多研究者奋力追寻的科学目标。   “一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越大,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往往越具有挑战性,原创性越强,其颠覆性意义也越大。这是21世纪基础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薛其坤说。   2009年起,薛其坤联合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多个研究组组成攻关团队,开始从拓扑绝缘体方向尝试突破。2012年底,在制备测试1000余个样品、克服一道又一道难关后,薛其坤团队终于成功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成果于2013年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上,被审稿人称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   抵达一个里程碑,是下一段攀登的开始:2015年,团队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零电导平台;2017年,团队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观测温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首次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层结构;2018年,团队与合作者首次发现一种内禀磁性拓扑绝缘体,开启了国际上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从事基础研究不能‘跳跃’。”薛其坤说,“科学工作,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一定不能作假、不能打折扣。”   目前,薛其坤团队正沿着两个方向开展攻关,一个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以及拓扑绝缘体的相关领域研究,另一个是高温超导相关研究。对此他十分坚定,“这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最关注的研究方向,有利于推动物理学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发展,我们站在世界前沿。”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未来可能应用于发展新一代低能耗电子器件。在薛其坤看来,“作为基础研究的团队,我们必须做好基础研究应该做的工作,为未来的应用打好科学基础。”   “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   谈及获奖感受,薛其坤提到4个字:天道酬勤。   勤奋,是同事、学生对薛其坤共同的评价。因早上7点就在实验室埋首工作、晚上11点才离开,他被大家称为“7—11先生”。   “从事科学工作,除了实事求是,还要做到追求极致,踏踏实实走好每步路。”薛其坤觉得,“要把一个实验做得完美,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有时甚至会通宵工作。想做好高质量的工作,离不开艰苦的奋斗。”   薛其坤常用自己“做针尖”的故事,向学生讲述“追求极致”的重要性。   攻读硕士期间,薛其坤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场离子显微镜,样品是金属针尖。“当时,在导师严格监督下,我每天至少要试做3个针尖,先后做了1000多个,最终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出接近实验要求的完美针尖。”薛其坤感叹,“这段经历的启示是,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需要高强度的反复训练和意志的磨炼,需要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次实验,不断挑战新的极限。”   追求极致,也体现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的样品制备测试过程中。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需要材料性质同时满足3项非常苛刻的条件,如同要求一个人同时具有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篮球运动员的高度和体操运动员的灵巧度。“我们利用5台精密仪器,制备测试了1000多个样品,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同一个实验,历时4年多才最终完成。”薛其坤说,扎实过硬的实验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潜移默化进入了研究者的心中。   如今,薛其坤身兼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行政管理等多项职责。“如果自我夸奖一下,我只要不睡觉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工作。”薛其坤笑道,“夜深人静时,与自然界、与文章打交道,那种感觉是幸福的。”   “每个人都要有一种信念”   出生于山东蒙阴的薛其坤,说话时带有一些乡音。他曾自比为“一艘从沂蒙山区驶出的小船”,从家乡驶向无垠的大海。一路上,也经历不少风吹浪打。   遇到挫折时,如何面对?坐冷板凳时,如何坚守?薛其坤强调“信念”的重要性。   “回看自己的人生历程,我感受到,每个人都要有一种信念。”薛其坤说,信念可以是追求个人成才,也可以是用自己的力量报效国家、推动人类进步。   “如果人没有追求、没有在追求的基础上树立自己的信念,我觉得即便坐‘热板凳’,也不一定坐得非常稳当。”薛其坤说,“而当你有了信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经受着什么样的考验,都会因为有坚定的信念而克服。”   在薛其坤看来,当前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需要一批乐于从事基础研究、敢于冲击科学难题的杰出人才。杰出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特质?他觉得,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要有卓越的科学直觉,要有对探究自然奥秘或者思考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要有百折不挠、追求极致、挑战极限的品质品格等。同时,还需要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献身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薛其坤表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教书育人,以言传,亦以身教。   薛其坤获巴克利奖后,清华大学物理系举办了简短的交流活动,博士研究生邓泽贤向薛其坤献了一束花,“我从薛老师身上学到,在生活和科研中,哪怕是非常小的细节,也要努力做到最好。”   活动结束时,师生们回头望,清华大学理科楼入口处,多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名字熠熠生辉。“我已经60岁了,还想继续努力,带领学生们向着新的科学奥秘发起攻关。”薛其坤坚定地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获得国际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巴克利奖 以务实之行,探科研之极(科技自立自强)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第十位,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迈进。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成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许多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待提升,尤其是在重大科技创新中,科技对产业的支撑能力亟待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关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大科技创新中,国有企业要发挥好科技创新组织平台作用,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当好桥梁纽带,推动创新资源高效协同。   发挥好基础保障平台作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的前提,因其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仅靠一家或几家科技创新企业难以完成。在这一领域,国有企业要勇担使命,围绕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工程系统性布局,为重大科技创新提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共用共享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原创性和引领性。   发挥好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创新是第一动力,协同是激发动力的重要催化剂。当前,科技创新呈现集聚化、融合化、协同化发展趋势,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创新平台汇聚。国有企业要主动作为,围绕重大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加大创新资源整合,明确协同模式,建立合作机制,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共建、搭建联盟等方式,打造创新联合体、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对接,加快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共同转化。   发挥好资源集聚平台作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是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的重要路径。国有企业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明确自身在创新资源集聚平台中的定位,努力成为产业发展引领者、技术创新推动者、公共服务提供者。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区域政策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本支持,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加大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平台、中介组织招引和培育力度,构建各主体相互关联、互动合作的完整产业生态系统。   发挥好战略支撑平台作用。国有企业要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融合为抓手,加快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助力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创新产品,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为北京亦庄智能城市研究院集团总经理)
搭建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新语)
  2023年9月起,邮储信用卡焕新升级为“邮储小绿卡”,打造“一市一Mall”营销格局,在全国范围内的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综合体开展信用卡特惠商户活动,综合体拓展数量已达700余家、商户1.2万户,为客户提供优惠活动。   周六有机会领满100元减50元优惠券  天天买单立减6—16元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更多活动详情及适用商户见邮储信用卡APP—超值优惠券。   数据来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邮储信用卡 2024美好生活季 邮储小绿卡 逛到就省到
  核心阅读   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回归、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参赛人数创新高、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提升赛事级别……今年以来,各具特色的公路自行车赛事有序开展,展现出中国自行车运动的蓬勃活力。   如今在街头巷尾,常常可以看到穿戴专业的骑行爱好者;各个级别的自行车赛更是蓬勃开展。近年来,骑行成为备受欢迎的运动健身方式。   赛事蓬勃开展——   不仅群众赛事逐渐流行,专业赛事也呈现量质齐升的趋势   今年6月,首届“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在北京市昌平区开幕。这标志着继环法和环意中国赛相继落地之后,世界三大自行车赛事全部进入中国,我国自行车运动市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记得十几年前办自行车赛,有些爱好者穿着皮鞋骑车,很多人根本无法完赛。现在参赛选手越来越多,大家的装备也越来越专业。”资深赛事从业者杨艳丽感慨。她参与办赛的成都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已连续举办14年,据不完全统计,共有近10万人次参赛。杨艳丽介绍,自行车运动近几年发展加速,很多中高端运动自行车销售十分火爆,公路自行车尤其受到青睐。   不仅群众赛事逐渐流行,专业赛事也呈现量质齐升的趋势。各地原创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专业公路自行车赛不断提升赛事规格和办赛水平。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今年不仅提高了赛事级别,还首次实现全程电视直播,并且积极实行赛事运行新机制。7月,首届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赛。这是由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设立的亚巡赛2.2级多日赛。该赛事还是奥运积分赛,因此吸引了多支高水平车队参赛。   此外,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以下简称“环广西”)也于今年10月回归。时隔3年,该赛事不仅吸引了包括中国国家队在内的全球18支高水平车队亮相,还在多个维度实现办赛升级。2017年首届“环广西”个人总冠军蒂姆·韦伦斯时隔6年再次参赛,他表示该项赛事从组织到服务都更加专业,这有助于车手在赛场上更好发挥。   价值不断延伸——   形成“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多人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持续升温的“骑行热”,不仅带动自行车赛事蓬勃兴起,还衍生出更多消费场景,与旅游、文化等行业融合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自行车赛在带动旅游发展方面作用显著。主办方在赛事举办期间会向参赛选手推介当地的特色旅游,形成“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多人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赛事骑行路线甚至可以串联景点、民宿、村庄等地,实现不同业态的优势互补,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此外,当地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也通过选手、观众和媒体的记录,传向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形成更广泛的传播和推介。   据2023“环广西”组委会介绍,在为期6天的比赛中,6个赛段沿途共吸引上百万人次现场观看。赛段各承办地以赛事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体育+”发展模式,带动旅游、餐饮等产业发展。例如,赛事途经南宁市马山县,当地大力推介“山水”体育旅游资源,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赛事影响力和辐射度,不少赛事主办方还在营造赛事氛围方面下足功夫。如今,嘉年华活动已成为各大自行车赛事的标配,不仅拓展了赛事内涵,也提升了赛事综合效益。不少自行车以及相关运动品牌瞄准商机,在赛事举办期间大显身手,吸引新老客户、提升品牌价值。今年环千岛湖公路自行车赛为期两天的报到日和比赛日,一共吸引了50多个自行车和户外运动品牌参加。   助推全民健身——   家庭趣味骑行、青少年赛等设置,为更多骑行爱好者提供了选择   近日,2023年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暨环千岛湖公路自行车赛在浙江省淳安县举办。比赛路线环湖而设,风景秀丽,骑行其间赏心悦目。这项赛事已有17年历史,今年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各地的4500余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参加,创造了新纪录。   参赛人数创新高,折射出自行车运动愈发流行。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竞赛服务部部长韩峰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户外运动日益受到青睐,自行车运动的群众基础也在不断扩大。为回应群众期待、助力全民健身,各地主办的自行车赛事数量不断攀升。“今年,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办赛事的竞赛日达到317天,很多赛事参赛人数有上千人。”韩峰说。   此外,为提高赛事参与度,不少自行车赛在专业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业余组比赛。家庭趣味骑行、青少年赛等设置,为更多骑行爱好者提供了选择,也扩大了自行车运动的影响力。今年5月举办的2023环意长三角公开赛途经上海、浙江、江苏,共吸引3200余人参赛。与往年相比,今年赛事在组别设置和嘉年华活动等方面,都致力于让更多爱好者参与其中。“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更加低碳环保的自行车出行模式,希望通过此类赛事,让更多人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来。”奥运冠军、环意长三角公开赛赛事推广大使钟天使说。   “环广西”举行期间,常能在赛道两旁看到车迷陪伴选手骑行。据组委会介绍,今年赛事所经过的5个城市,每到开赛都会吸引几百甚至上千名骑行爱好者。赛事主持人布雷德·索纳尔认为,“环广西”在满足群众观看高水平体育赛事需求的同时,也激发了更多人对自行车运动的热情。“今年的比赛让我印象深刻。不仅城市面貌不断改善,赛事规模越来越大,观赛人群也越来越多。”布雷德·索纳尔说。
自行车赛事吸引越来越多爱好者参与 骑得快乐 赛得精彩
  体育更好融入生活,一方面需要赛事支撑,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日常保障   日前,一场定向赛在河北定州举办,掀起了当地的健身热潮。6000多名参赛选手,既有专业人士,也有业余爱好者,他们在城市中奔跑穿梭,不仅强身健体,也感受到定州古城的独特魅力。   一项面向大众的定向赛事,竞技已不是唯一目的。借助赛事平台,文化、旅游、经济等领域与体育产生了“化学反应”。打造赛事服务新功能,让体育变得更接地气,从而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前,参赛和观赛成为体育消费的新潮流。城市马拉松热度不减,职业联赛现场火爆,印证着人们的体育热情。运动人口的增加,将有利于体育市场的繁荣。定州以此次赛事为契机,为全民健身增动力,为地方发展添光彩,也是顺应潮流之举。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大众对健身健康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体育更好融入生活,一方面需要赛事支撑,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日常保障。   从2022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在上海、浙江、湖北、海南、贵州等地展开试点,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如今已初见规模。各地通过打造“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切实解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   上海市杨浦区打造了一套多部门协同协作、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样本,并摸索出“1+5”的试点建设模式:1家综合型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可满足全年龄段人群健身需求;5家各具特色的专项型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有效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人群的健身需求。   无论是赛事活动的创新,还是社区体育的尝试,都有助于让运动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育融入生活,不仅折射出充满活力的社会面貌,也正是“体育+”思路在当下的积极展示。
体育更好融入生活(体坛观澜)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陈晨曦)25日下午,2023中国足协杯落幕,上海申花队以1∶0战胜山东泰山队,时隔3年再度捧得冠军奖杯。   上海申花队和山东泰山队这场决赛可谓“一票难求”,比赛当天,3万多名球迷来到了苏州奥体中心。山东泰山队在上半场比赛占据主动;下半场,上海申花队球员于汉超突入禁区,以一个精巧的盘带晃过山东泰山队中后卫石柯,小角度打门成功。   共有64支球队参加本赛季足协杯,包含3个级别职业联赛的参赛队伍和来自各会员协会的业余球队。伴随着办赛条件不断改善,2024中国足协杯有望进一步扩大参赛规模,进一步打通职业足球与业余足球之间的壁垒,为更多有实力的业余球队提供展示机会。
2023中国足协杯上海申花队夺冠
  11月10日,国网荆州供电公司修订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意见,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行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激励机制,全面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活力。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机制   自实施三项制度改革以来,国网荆州供电公司坚持以“业务导向、竞争驱动”为基本原则,构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内部竞争机制,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重要岗位聘任制”,突出工作业绩考核,规范各级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工作。   国网荆州供电公司将岗位聘任制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新机制,细化制定《经理层成员岗位聘任工作方案》《重点岗位聘任制管理实操方案》,1161名经理层、重要岗位人员签订岗位聘任协议,签订率100%,明确任期、岗位职责、业绩考核目标以及“上”和“下”的约束条件,破除岗位“终身制”。明确25种“能下”情形,加强对干部履职表现的分析研判,采取平职调整、转任协理等方式调整四、五级职员共216人。大力推进“常态化”岗位竞聘,提级开展优秀年轻员工跨单位竞聘交流锻炼,规范五级职员公开竞聘程序,组织开展公开竞聘21场,48人通过公开竞聘走上领导岗位,44人竞聘上管理岗位。   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畅通员工能进能出通道   国网荆州供电公司应用人力资源2.0系统无感识别模块,通过无感识别2.0系统和ERP系统数据比对,实现工作轨迹“追踪化”核查,快速、准确掌握职工工作状态和出勤情况,并开展全员劳动合同清理,及时纠正和处理违规行为。2023年以来,实现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及电子化管理率两个100%。   同时,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三项制度改革上再深化再发力的工作要求,国网荆州供电公司明确“夯基础、强管理、治顽疾、促提升”的工作思路,以提升改革成效、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常态化精准治理为突破口,提升人力资本效益效率。通过建立多部门常态联络机制,依托无感识别系统,精准开展岗位能力评价,做到优胜劣汰。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收入能增能减机制   国网荆州供电公司推进收入能增能减制度改革落地,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将各级组织机构的绩效工资总额,与其业绩考核、内部模拟市场、阶段性重点工作及超缺员情况联动,实行“地市公司—基层单位—班组”“月考月兑”,有效激发队伍活力,促进工作质效提升。   在基层班组激励上,国网荆州供电公司创新设计“1+4X+N”通用考核工具。“1”是通过员工的主岗、兼职职责,以及管理设备(指标)的数量和难度等因素,差异化设定基础积分,体现“干和不干不一样”;“4X”包括2个工作量加分考核和2个工作质量加减分考核,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N”指班组自选开展的特色考核内容。开展绩效员培训和“绩效员履职能力考核”24场,绩效员参培365人次;举办9期班组长和绩效员履职培训班,向179名班组长、267名绩效员详细解读“1+4X+N”实操要点;基层班组全面修订班组绩效考核制度,开展“班组长讲绩效”和“业绩考核体系建设实操展示”活动;定期统计分析班组绩效工资分配情况,对班组“月考月兑”质效进行量化评价。该考核工具在300多个基层班组全面落地,每月积分按时公示,有效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国网荆州供电公司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潜能,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国网荆州供电公司售电量264.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3%;2022年,国网荆州供电公司获评国网湖北电力“安全生产红旗单位”称号,2021年、2022年连续2年获国网湖北电力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A级评价。   数据来源:国网荆州供电公司
国网荆州供电公司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核心阅读   年过九旬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原研究员陈昱,从事地图编制工作数十年,从国家地图集到省份地图集,从遥感地图集到专题地图集,从纸质地图集到电子地图集……这些成果推动了我国地图学事业的发展。他还专注地理知识科普,为地图研究提供经验。   满头白发、精神矍铄,这是记者对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原研究员陈昱的第一印象。那是一个温暖和煦的下午,老人兴致勃勃地将来客引入书房参观。   书房“品图屋”里,红底烫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摆放在办公桌上。   每天清晨,陈昱喜欢看看当天的新闻,尤其对地图研究的新闻感兴趣。早饭过后,他会走进“品图屋”,翻一翻珍藏的地图集,再整理整理书房。“将来,我准备把‘品图屋’里的地图集捐赠给成都山地所。”陈昱说。   翻阅着地图集,一幅幅地图牵引着他的思绪。   从南京到北京,青年学子为编制地图集而汇聚   带着一口浓重的河南腔,陈昱讲述起与地图和地理学的结缘——这是中学时代的一次“美丽邂逅”。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昱在学校翻阅到一本《旅行家》杂志,里面丰富的地理学知识和各种地图,深深吸引了他。“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各类地形图,我充满了好奇。”陈昱说。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这驱使他读大学时选择了地理系。   1956年,陈昱从河南大学地理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当时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当时恰逢地理研究所地图研究室刚刚组建,陈昱就成了时任地图研究室主任、著名地理学和地图学家陈述彭的业务秘书。   虽然大学学习地理,但地图学又是另外一类知识,这对刚刚参加工作的陈昱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包括理论地图学和地图制图学两大领域。地图学研究地图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能以符号和图像的方式表达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科学认识,指导人们编制各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从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那时候,我们国家的地图学科还没有形成。”陈昱说,一切都要从零学起,慢慢积累。   刚开始接触地图学,陈昱是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起来的。1958年,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陈述彭带领陈昱参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的编制中。这部地图集是国家大地图集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国数十家单位,几百位科学家、地图工作者和技术工人参与其中。   编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缺少编制大型地图集的经验,陈昱等人就参与到对40多种国内外地图集的比较研究中,分析其优缺点,撰写编辑了《国家大地图集工作通报》四辑,其中包括不少读图报告。“当时研究了许多国外的地图编制经验,通过研究,我们基本掌握了地图学的基本知识。”陈昱回忆。   在编制过程中,缺少转绘仪等仪器,陈昱和同事们一商量,就改用塑料片套晒法进行制图转绘。如何将地貌表现得更加立体?他们尝试了几种晕染方法,最终将其应用到地图编制中。   此外,地理研究所还组织培养了不少中学毕业生,到大学里专门学习画图制图技术,解决缺少地图绘制人才的难题。   “在协作过程中,我们不同学科的青年人相互碰撞,共同求解地图集编制的答案。”陈昱兴奋地回忆。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正式编制完成,陈昱担任了地图集的副主编。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地图集,内容涵盖序图、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八个图组。相比以往,这部地图集扼要地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面貌,阐明了各种自然现象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情况,是研究我国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经济和科学规划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对工业建设、交通规划、水利建设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与这次工作后,我对整个地图学有了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地图是怎么编制的,这也成了我科学梦的起点。”陈昱感慨。   从北京到成都,一批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图集先后诞生   1965年1月8日,阳光格外明媚。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自然地图集专门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祝贺你们,你们为人民又做了一件大事……”时至今日,陈昱依然清晰记得这个场景。   不久之后,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需要,陈昱从北京调到位于成都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即后来的成都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现简称“成都山地所”),筹建地图研究室。“当时,研究室条件简陋,像样的设备都没几台。”陈昱说,关键时刻,老师陈述彭又给予了极大帮助。   缺设备,全国第一套自动制图样机设备在陈述彭的倡议下被分配到了地图研究室。“后来,一台国外制造的先进计算机也支援给了我们,还引进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极大便利了科研人员的工作。”陈昱感叹,最为关键的帮助,还是陈述彭积极为新成立的研究室争取科研课题。   改革开放初期,遥感技术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被应用到了地质、地理、水利等方方面面。1978年,中国科学院选择在云南腾冲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利用试验机会,检验各类遥感材料性能,收集遥感图像进行制图,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很快,这项课题在陈述彭支持下由成都地理研究所承担,陈昱参与其中。   “那时候,遥感制图还是个新鲜玩意儿,我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不少影像判读的工作,研究影像与实际的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的关系,形成相关性指标。”陈昱说,这次尝试大大提高了所里制图人员的制图技术和水平。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三峡工程展开热烈讨论。陈昱和同事们争取到了相关课题,开始编制《长江三峡生态与环境地图集》,陈昱想到了用遥感与地图来服务工程设计和施工。得益于航空和卫星遥感信息的应用,水文气候环境图组等11类图组先后编制完成,为工程人员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到了90年代,长江经济带发展日益受到关注。长江流域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大生态系统,怎样在如此大尺度范围上设计地图集?陈昱想到了“板块式网络结构”,分别从长江流域全图、长江经济带分区图、长江中心城市图三个层面,以由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方式展现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2001年7月,《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地图集》正式出版发行。   从科学研究到科学知识普及,孜孜不倦投身地图学事业   编制一幅地图,需要经过哪些步骤?陈昱介绍,主要包括4个步骤。   首先要进行测量。“先要确定地理坐标系统。”陈昱说,随后就可以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技术,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技术,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并且通过关联各类型地物要素,形成基础地形图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测量之后就开始编制地图。“编制地图,就要确定制图区域范围和尺寸大小,同时还要确定地图表达方式,包括使用哪些符号来表达相关的地形要素。”陈昱介绍,第三步就是依照设计好的规则,利用数据成果绘制成地图,“过去,人们用手工方式绘制地图,制作一张地图常需要大半年时间。如今,采用数字化制图方式,依靠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提取、综合取舍、分层符号转化、图外整饰,可以更快捷地实现地图数字化绘制。”   “地图编制的最后一步便是印刷出版。”陈昱说,地图集在出版前,还要经过自然资源部门的审核。   从成都山地所退休后,陈昱的工作并未停止。他整理总结大半生地图集设计的经验,编著的《现代地图集设计与研究》于2005年出版发行。书中,一幅幅图谱清晰展示了资料获取、地图设计、图集编制等方面的关系,详细阐述自己在地图集设计中的理念。   与此同时,这本专著还结合既往研究论文,介绍了国家地图集、遥感地图集等编制经验和新兴的数字地球的地理信息科学知识。“这些年新技术不断涌现,地球信息科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也在不断学习,才跟得上时代。”陈昱说。   在科学研究之外,陈昱又将目光投向了科普工作。世界最早的地图是在哪里出现的?我国第一幅全国地图是哪一幅?曾经,青春时代的他也对此感到好奇。如今,陈昱把科学的答案告诉新一代青年人。   2018年,陈昱等编著的科普读物《走进地图世界》一经面世,就受到社会关注。后来,该书获评2020年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银奖。   在一份“丝绸之路文明基因图谱”的提纲里,“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与其他古代世界文明的关系、现代科技如何支撑“数字丝路”发展等,清晰列明了内容和结构。这是陈昱去年与一位院士交流时拟制的图集提纲。详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准确的时间,令记者印象深刻。   退休后的多年时间里,陈昱拿出不少精力为各方面提供建议和参考。在他的资料文档里,为成都山地所《中国山地图集》的编制提供的建议列了一条又一条。“就是想为后辈研究地图提供一些参考。”陈昱的语气十分平和。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原研究员陈昱—— 这辈子与地图结缘(自然之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切实履行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功能,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牢记初心使命,全面增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亲自部署推动治水事业,擘画国家水网宏伟蓝图。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唯一跨流域超大型供水工程开发运营集团化企业,立足调水供水行业龙头企业、国家水网建设领军企业、水安全保障骨干企业战略定位,锚定“志建南水北调、构筑国家水网”初心使命,深入实施“通脉、联网、强链”总体战略,坚决履行好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的政治责任。   坚决履行好中央骨干企业的职责使命,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大动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660多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76亿人;累计实施生态补水超100亿立方米,加上水源置换等其他措施,从根本上扭转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助力京杭大运河连续两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白洋淀、滹沱河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为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运营主体,深入分析南水北调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积极参与《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评估修编,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积极推进中线调蓄工程论证实施和总干渠挖潜扩能研究,全力推动东线二期工程立项建设,加快推进西线工程规划编制和先期工程可研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早日发挥效益,进一步打通南北输水通道,完善南水北调“四横三纵”工程体系,不断增强南北区域水土资源适配能力,促进我国人口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优化调整。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全力促进国家骨干水网和地方水网建设。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显著提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相继实施,我国北方主要江河特别是黄河来沙量锐减,地下水超采等水生态环境问题动态演变。这些都对加强和优化水资源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充分发挥国家水网建设领军企业作用和国资央企优势,全力促进国家水网建设。一方面,积极推进并参与有关控制性调蓄工程、重点水源工程、国家水网骨干排水通道等重点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增强国家骨干网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促进建设区域水网、地方水网,积极参与现代灌区建设,实施河湖生态修复治理,助力各地优化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逐步形成国家水网“一张网”,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布局相均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两手发力”,全力推进水网建设运营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国家水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规模巨大、市场空间广阔,必须坚持“两只手”协同发力。组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是“两手发力”推进水利改革、构建市场平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实践。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并用好市场机制,通过水价改革、水权交易、投融资体制创新、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手段,切实增强国家水网建设的生机活力,加快建设速度,提高运营质量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成立3年来,充分发挥经营主体作用,推进建设运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水网投资建设运营新的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目前,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已成功中标浙江开化水库等一批水网水务和生态环保项目;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完成引江补汉工程330亿元项目贷款比选;成功发行首期私募债;以市场导向积极推动水价水费政策调整,推动理顺工程管理体制,工程运营能力和效益、价值创造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坚持系统观念,积极探索水产业链融合发展新路径。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国家水网建设的重点,推进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着力提升国家水网整体效能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紧紧围绕南水北调和国家水网项目建设运营与效益发挥,坚持依网布链、协同固链、整合优链,不断加强与有关地方和企业战略合作,推动建立水产业链上中下游供需对接机制、项目共建机制、成果共享机制和生态共建机制,实现多维度协同,已累计与1个国家部委、19个省级政府、29家企业、2家科研院所及2家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现代水产业链融合发展新路径。一方面,充分发挥引江补汉、开化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强引擎作用,通过合资建设、增资扩股、投资并购等方式广泛合作,引领带动各类经营主体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努力争当现代水产业链“链长”,强化产业链供需协同,通过水网与电网、信息网、航运网等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水网水务、清洁能源、生态环保、智慧科技、水文化旅游等涉水主业,在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方面加快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努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建立完善现代化水产业体系,促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作者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在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中担当作为
  2021年以来,重庆市江津区积极探索以党建为统领、以网格化为依托、民主协商自治的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打造了街道联席会、社区评议会、网格邻里会“三会”体系,着力解决“公事”“共事”“家事”,推动反应式管理向参与式治理转变,取得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巩固深化“三会”解决“三事”经验做法,11月22日,江津区召开专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媒体等专家学者100余人,共商共议基层治理新路径。    在改革实践中,江津区针对基层治理事务内容庞杂、民主协商议事流程无序等问题,将议事内容划分为“公事”“共事”“家事”,将“三事”分流由街道联席会、社区评议会、网格邻里会分类分级处理,厘清政府、社区、群众的权责边界,形成“公事公办”“共事共办”“家事家办”的“发现—分析—解决—评价—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推动矛盾问题解决在一线。   江津区鼎山街道桃园社区祥豪小区依山而建,百余级阶梯导致出行不便,业主呼吁加装电梯。   按照基层治理“三事分流”原则,鼎山街道快速响应,将此事作为“公事”,指导小区成立电梯加装筹备小组,统筹区级各相关单位召开联席会8场次,收集业主各类诉求,形成施工方案,业主委员会顺利完成资金筹措。仅用半个月时间,电梯项目便进入施工阶段,预计今年12月中旬可建成投入使用。    目前,江津区正通过基层智治平台开发“三会”解决“三事”特色应用,促进形成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上通下联、左整右合的治理体系,通过区级治理中心逐步实现“一屏掌控、整体智治”的效果。   同时,江津区创新设置城市小区特色支部、网格支部,基层网格优化调整率、党组织组建率和社区专职网格员配备率均动态保持100%;完善区、街道、社区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全覆盖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促进乡村有效治理。   下一步,江津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并按照重庆市部署,完善区级治理中心,围绕“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板块,织密村社网络,提升党建统领和网格治理效能,丰富更多“有事好商量”的江津实践,做到一地创新、全域共享。   数据来源: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
重庆江津: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迅速启动灾毁房屋修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回家或搬入新居,安全温暖过冬。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   北京市门头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作为硬任务,用心用情做好受灾地区冬季安全、供暖工作。   抓紧修缮重建房屋。目前,全区过水浸泡或局部受损的4000多套受灾房屋,已全部完成清理和修缮;纳入重建的房屋,超过一半已经启动开工。   维修恢复取暖设备。取暖工作落实落细到每家每户,对全区的清洁取暖设备进行入户巡检,已维修恢复10749台,具备居住条件住户的设备维修恢复全部完成。   全力确保山区供水。山区供排水永久管网入地完成95%,其余5%因村内局部安置等原因已通过设置一体化供排水设备,确保满足村民的冬季用水需求。明年开春对供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提升。   风险点位全部修复。修复农村自管公厕419座,完成率100%;零件受损的农村路灯1575盏,已全部修复。开展村内应急除险,累计修复受损挡墙8.68万余立方米,影响百姓回家入住的风险点位全部修复完成。   全面做好救济帮扶。累计为灾区群众发放应急救助金3143万元、过渡期救助金7835.65万元;出台《灾后就业帮扶暖心15条》,持续开展“抗灾情稳就业”专项行动。   门头沟区组建“党建引领红色先锋百人驻村工作队”,选派100名党员干部坚守受灾严重村居,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本报记者  王昊男)
北京市门头沟区—— 全力恢复重建 确保温暖过冬(新时代画卷)
  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加强古建筑遗产遗迹修缮保护,培育特色手工艺品产业,保持原住民社区传统风貌,促进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近年来,一些国家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立足本地资源,打造差异化品牌优势,力求吸引更多游客到访,促进旅游业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突尼斯“蓝白小镇”——   保持小镇历史原貌和独特风情   北非国家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以北18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西迪布萨义德的特色小镇,当地人普遍称之为“蓝白小镇”。这个坐落在地中海边峭壁上的镇子,所有的房屋都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的墙和蓝色的门窗。这里风格独具、环境幽雅,蓝与白颜色搭配,具有很强的辨识度。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有“世界十大浪漫小镇之一”的美誉。   走进“蓝白小镇”,整座小镇依山而建,三面俯视着碧波荡漾的地中海。房子像镶嵌在山上一般,错落有致,都是两三层的别墅式结构,门、窗、窗上的铁栏杆、屋檐、院墙、廊柱、椅子等全都漆成十分醒目的天蓝色,与楼体的洁白色形成鲜明色调反差。   突尼斯地中海丝路组织主席巴斯利向记者介绍,蓝白色系搭配组合,加上周围环境其他色系的点缀,如房前屋后的绿草、红花,头顶上瓦蓝的天空、高照的艳阳,以及山脚下湛蓝的地中海,十分和谐地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如果缺少周围颜色的烘托,大概也难以产生如此美妙的效果吧。”巴斯利的话不无道理。   “蓝白小镇”的大部分建筑建于18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许多建筑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依然保持当初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意蕴。当地政府规定,古镇内所有建筑必须保持历史原貌,所有建筑的主人或住户等不得擅自对房屋构造等进行随意改动翻修,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   记者来到一个名叫“阿纳比之家”的特色庭院,这里是当地名流阿纳比家族的住宅,部分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庭院内的房子颇具传统韵味,种满花草的院子整洁、幽静,有的房子上还长着苔草,让人恍如回到久远年代。营造怀旧氛围,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小镇历史文化,正是当地旅游业的一大发展策略。   记者注意到,小镇上售卖的各类手工艺纪念品颇具特色。小镇只有一条青石小路弯弯曲曲通向山顶,路两旁是售卖各种阿拉伯工艺纪念品的小商店。这里的特色手工艺品当数富有北非特色的“沙漠玫瑰”,它是从沙漠中挖出的一种化石,因其形状酷似玫瑰花而得名。当地橄榄树众多,橄榄木雕刻的手工艺品也颇受欢迎。   墨西哥“魔力街区”——   突出唐人街历史价值和精神本质   墨西哥拥有众多特色小镇,很多小镇因其独特的自然风貌、社区生活、传统文化习俗等特点,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极大挖掘了墨西哥的旅游潜力。2022年9月,墨西哥旅游部宣布启动“魔力街区”旅游发展方案,致力于推广更多特色小镇旅游服务。   近日,西北边境城市墨西卡利唐人街被墨西哥政府授予“魔力街区”称号。这是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唐人街。墨西哥旅游部长米格尔·托鲁科表示,成为“魔力街区”后,唐人街将被整合成新颖独特的旅游产品,以主题旅游路线等形式增进与其他旅游目的地联系,突出唐人街历史价值和精神本质。   墨西卡利唐人街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19世纪末,大批华人前来开水渠、建铁路、垦荒地、种棉花。一个多世纪以来,唐人街已成为该国西北部下加利福尼亚州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方。走进这里,记者看到两侧遍布独具华人文化特色的商店、美食等。以唐人街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墨西卡利市已衍生出重要的中国文化商圈,集中展示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丰富性,给来往此地络绎不绝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墨西卡利唐人街旅游宣传推广负责人埃尔南德斯对记者表示,墨西卡利唐人街是一个融合贸易、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多元概念,目前当地正努力推广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到访。发展特色小镇已成为墨西哥促进旅游多元化的重要策略,将吸引更多游客,增加就业岗位,造福当地民众。   “作为华人,我觉得非常骄傲。”当地华人谭悦峰对记者说,墨西卡利唐人街被评选为“魔力街区”后,将带动更多游客到墨西卡利旅游观光,深入了解华人特色文化、品尝中国美食、感知华人奋斗历程。   据了解,墨西哥的这些“魔力街区”将定期从州和联邦政府获得资金,用于修缮建筑和道路,开发其他旅游产品等。托鲁科认为,“魔力街区”有助于更好结合历史文化与当地旅游特色,呈现给游客更全面立体的深度旅游线路。通过“魔力街区”计划,墨西哥政府力争为不同市场和游客群体创建更广泛、更具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泰国马克岛——   推动打造低碳绿色旅游小镇   泰国达叻府马克岛是泰国第一个低碳旅游目的地。2023年3月在德国举行的2023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上,马克岛被授予“绿色目的地叙事奖”第二名,以表彰其在维护原生态旅游、修复原住民社区风貌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马克岛占地13平方公里,岛上只有500多户人家。2022年6月,由社会组织“特定区域可持续旅游管理”牵头,与泰国农业大学及几家企业一起,合作开发马克岛,推动实现低碳绿色旅游小镇目标。泰国国家旅游局号召上岛游客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尽最大可能尊重原住民社区传统生活方式,减少碳足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马克岛的岛民已有百年居住史,一直延续着传统安宁的生活方式。岛民们立有八条规章,包括不许渡轮将游客的车辆运到岛上,不许在公共场合扔食物垃圾,不许使用含有毒残留物的化学物质,不许使用泡沫塑料,禁止开展带引擎的水上运动项目,晚10时至次日早7时禁止大声喧哗……   走在岛上,记者发现不少房屋顶上装了太阳能板,路灯也以太阳能为主,不时有游客骑车从身边经过。傍晚时分,海滩上已是一片安静,记者偶遇一名岛民以传统方式在海边用网兜捞鱼,不一会儿,便捞到了几只螃蟹和几条鱼,说是准备用这些鱼蟹作诱饵,出海钓大鱼。   近年来,泰国倡导BCG(有机、循环与绿色)经济模式,积极促进特色小镇的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平衡。泰国达叻府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不允许外来汽车上岛,提倡自行车与电动车出行,对外来游客上岛人数有限制,上岛时间限于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之间。每年6月至9月,属于马克岛生态修复期,不对外开放。   记者还参观了岛上一个名为柔佳艺术工作室的扎染坊。扎染坊主人表示,扎染坊所用的印染材料均取自岛上天然植物及矿物质,须在日出之前采摘,按照传统方式发酵,没有任何添加剂。
打造特色小镇,助推各国旅游多元化(国际视点)
  2023年印度尼西亚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近日在雅加达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约180家相关企业及超过1万名安全应急领域的专业人士和行业专家参会。印尼政府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安全应急领域国际合作,切实提升印尼及周边区域自然灾害防控和应急救援水平。   印尼国家减灾署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今年印尼已发生2897起各类灾害,主要自然灾害包括洪水、极端天气和山体滑坡等。“印尼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风险最高的国家之一。”印尼国家减灾署负责人苏哈里扬托表示,政府高度重视提升灾害应对能力,已经采取多项举措,包括制定国家层面的灾害管理规划,增加减灾工作拨款等。   每年10月是印尼的“减少灾害风险月”,其间会举办一系列活动以提升政府、企业和民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今年是该行动计划落实10周年。在今年的系列活动中,印尼政府在苏拉威西省首府肯达里组织了“为生命奔跑”活动。该活动设置了全长5公里的奔跑线路,覆盖海啸风险中等地区。“该活动实际是一次安全疏散演习,目的是让民众了解海啸发生时的紧急疏散路径。”印尼国家减灾署灾难管理战略发展局主任阿古斯·维博沃说,将防灾训练以体育活动的形式呈现,能吸引更多参与者,提高民众对灾害的警惕性。   为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效率,印尼国家减灾署还联合其他灾害应对部门合作开发名为“印尼战胜灾难”的灾害风险评估和检测工具,以评估不同地区的灾害风险指数,及时获取并公布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经济和环境损失等信息。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印尼今年旱季延长,土地和森林火灾风险有所增加。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印尼容易发生火灾的热点地区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倍。为此,印尼巴厘省政府近日宣布进入为期14天的干旱紧急状态。印尼农业部预计,干旱可能导致印尼水稻产量减少30万至120万吨,因此准备了8万亿印尼盾(1美元约合15533印尼盾)资金应对粮食短缺。   印尼国家减灾署今年还增加了针对森林和土地火灾的防灾预算,提供更多灭火及防护设备,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降低火灾风险,当前已实施200多次行动。印尼国家减灾署表示,政府持续加强与社区、商界、媒体和学术界的合作,以不断降低灾害风险,帮助印尼建立可持续的抗灾能力。   (本报雅加达11月26日电)
印尼多举措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据新华社达卡电  (记者孙楠)孟加拉国首家孔子课堂山度·玛利亚姆—红河孔子课堂日前在该国首都达卡正式揭牌。   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姚文、孟外交部辅秘纳兹鲁尔、中国红河学院校务委员会主席洪波、孟加拉国山度·玛利亚姆创新科技大学董事会主席穆斯塔菲祖尔,以及师生代表、在孟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代表等百余人出席活动。   姚文在致辞时表示,此次揭牌是山度·玛利亚姆—红河孔子课堂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和里程碑,希望学生们把握机会,学好汉语,传承并发扬中孟友谊。   洪波表示,红河学院愿与山度·玛利亚姆创新科技大学一道,积极开展中文教学、文化交流、师资培训、科研合作等活动,更好地满足孟加拉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的需求。   穆斯塔菲祖尔表示,山度·玛利亚姆创新科技大学将携手红河学院,持续推动山度·玛利亚姆—红河孔子课堂高质量发展,使之与达卡大学孔子学院、南北大学孔子学院一起成为增进孟中民心相通、推动教育合作、深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当天,山度·玛利亚姆—红河孔子课堂还举办了由红河学院学生和山度·玛利亚姆创新科技大学学生共同参与的“国家印象”绘画展开幕式和颁奖仪式。   山度·玛利亚姆—红河孔子课堂于2021年4月由红河学院和山度·玛利亚姆创新科技大学共同设立,现已有在册学员400余人。
孟加拉国首家孔子课堂正式揭牌
  一垄垄油菜苗沐浴着阳光,绿意盎然。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永和乡老林村大坝旁的农田里,几名村民穿梭在田垄间,查看油菜长势并疏苗。这片农田曾经是堆放工程废土的弃土场,2020年,衡山县投入1000余万元将弃土场开垦为耕地,并建成150余亩高标准农田,如今成了“稻稻油”(两季水稻和早熟油菜)三季农业示范基地。   在湖南省60余个全国种粮大县中,衡山县是面积较小的县之一,耕地保护尤为重要。面对地处丘陵、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少的困境,衡山县在抓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恢复耕地的同时,多措并举开垦新耕地。    衡山县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全力做到矿山治理与生态保护、土地复垦等相结合,将条件适宜的矿区改造为耕地,完善水利设施、优化土壤结构。在马迹纳长石矿区杉山页岩砖厂,改造出13亩耕地,全部种植油菜。近两年,在全县20余处废弃矿山修复项目里改造出耕地30余亩,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衡山县引导、鼓励农民自主开垦耕地,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农民将房前屋后的空地、老旧坑塘等闲散土地改造为耕地。今年,衡山县共规划自主开垦耕地面积500余亩。   与此同时,衡山县高效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守好耕地保护红线,护好老百姓的“饭碗田”。   数据来源:中共衡山县委宣传部
湖南省衡山县:多措并举守好耕地保护红线
  时代在新,科技在新,发展在新。11月26日,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圆满闭幕。本届科博会,向世人展示着科技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融入四川科技创新发展大局”,如同绵阳这座科技城的发展定位一样,科博会也需要为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新的高效链接,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科博看科技,为观察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新的切入点。本届科博会以“科技引领·创新转化·开放合作”为主题,展示了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成就和最新成果;探月工程、“人造太阳”、“中国天眼”等一批国之重器集中亮相;围绕颠覆性技术、科技协同创新、城市科技创新等领域,举办了多场国家级科技创新活动。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绵阳有所作为。开幕式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绵阳进入中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颠覆性技术前瞻(2023)》报告显示,绵阳在5项颠覆性技术上有较强研究能力,特别是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绵阳研究实力名列前茅。   科博论创新,为探索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带来融合发展新模式。11月21日,科博会正式开幕前日,上海交通大学与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校地合作协议。   近年来,绵阳创新建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通过云端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着力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科技创新大市场。目前,“云上双城”已入驻了知名高校24所和顶尖创新创业团队29个。   科技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展馆内,一项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治愈希望的放疗仪备受瞩目,这款产品有望大幅降低肿瘤治疗副作用,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这款产品的研发设计,得益于绵阳在畅通供需两端上先行先试,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少不了“人才”这个源动力。在“科技城人才日”系列活动启幕仪式上,绵阳向各类人才现场兑付了人才政策资金,为首批绵阳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技术能手颁奖。   据介绍,科博会开幕当天,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绵阳新增两名院士,中国科技城再添荣光。   科博促开放,为推动科技城创新能级提升拓展合作新机遇。科博会开幕之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回应各界关切:本届科博会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要突出交流合作,着力体现国际元素。   科博会举办10年来,累计参展参会国家(地区)达60余个。今年恰逢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本届科博会与印度尼西亚举办主宾国系列交流活动。   绵阳积极融入发展新格局,科博会搭建起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平台。   本届科博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吸引2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高校参会,7个市州进行了招商引资项目现场签约,集中签约科技合作类协议6个,产业项目101个、金额达1024.89亿元。   每一次盛会,都为绵阳赢得更多关注,蓄积更多创新发展动能。为更好承接这份动能,绵阳将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当务之急。此前,绵阳已制定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线图,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制定相关政策、建设专业园区。   当然,要让这种溢出效应持续放大,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绵阳能否以更优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畅通投资落地渠道,坚持用“营商”换“赢商”。这为绵阳践行科创使命、参与全球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更强动力。
让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最大增量”
  11月22日,在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式上,《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颠覆性技术前瞻(2023)》两份报告正式发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发布《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评选出“2023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50强”,绵阳排名第十七,较去年上升3位。   梳理这份“成绩单”发现,包括苏州、宁波、无锡、佛山、东莞、厦门在内,这几个绵阳在“三推”(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活动中结识的“好朋友”均榜上有名,其中苏州、宁波位列前十。   这正是绵阳破圈、建圈、融圈,“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的有力证明。近两年来,绵阳选择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创新实力强、经济活跃的城市,开展“三推”活动,开放合作的“脚步”遍及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   以开放促创新,今日之科技城,正成为创新资源的重要聚集地。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光荣使命,绵阳探索建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建成川渝首家科技银行,打造运营科创基金小镇,实施“科技顾问”“科技助理”制度,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王卓昊在科博会开幕式上发布《颠覆性技术前瞻(2023)》报告。“绵阳在5项颠覆性技术上有很好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绵阳的研究实力名列前茅。”王卓昊说。   在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中,绵阳大力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高精度大电流传感器、宽频带同轴探针等,北斗三号导航民用芯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依托深厚的科研和产业基础,绵阳创新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做大做优电子信息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部署空天产业、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加强开放合作 推动技术突破
  11月22日下午,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主论坛——川渝科技论坛举行。论坛上,绵阳市与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本次论坛以“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为主题,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等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并展开高端对话。   本届科博会将主论坛命名为川渝科技论坛,有何用意?主旨报告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绵阳市科协主席范国滨给出了答案:“聚焦颠覆性技术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突出创新引领打造新引擎,结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以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发展颠覆性技术、孵化未来产业正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产业主导权的重要阵地。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晓阳认为:“颠覆性技术就是另辟蹊径,从一个轨道切换到另一个轨道。通过颠覆性技术把握未来主旋律,才能更好抓住未来产业,把握产业未来。”面对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给出解法:“破题要以产业需求为目标,通过建一批产线、出一批产品、融一批资金、引一批人才来实现。”   面向未来,关键在产业化。“未来能上货架的技术才是硬道理。”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以石墨烯为例,认为它是古老的碳材料家族中能诞生新材料产业的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则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独立创新路线,破解6G演进中的堵点。”   着力破题未来产业,绵阳将充分依托主论坛这一平台搭建未来产业成果转移转化的交流机制,延展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更多高水平人才,建设引领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变革的新高地。
川渝科技论坛 聚焦未来赛道
  11月23日,第二届“科技城人才日”正式启幕。作为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活动之一,当天,绵阳向各类人才现场兑付一批人才资金,向50名领军人才颁授“绵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证书。绵阳首只专门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府引导“创投基金”——绵阳科技城梧桐引才创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人才基金”)正式发布。   “我充分感受到绵阳的诚意,让我更加坚信,人才来绵阳不会错、绵阳待人才不会薄。”站在发言席上,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张鹏说,“选择绵阳,既有发展机遇,还有一揽子让我真正能够受益的政策。”   绵阳,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人才工作。2022年4月,绵阳“人才十条”正式发布,同步启动了绵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招才引智行动。聚焦产业精准化引才、拓展路径开放式引才、盘活编制挖潜式引才、优化政策贴心式引才等多个方面,2022年以来绵阳市共引进海内外人才5万余名。   重才、爱才,才能求才、聚才。启动仪式上,既有高层次人才安居补助资金,也有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资助资金,有科技城重大人才活动项目资助资金,也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人才团队资助资金。同时,坚持荣誉与资金并重,绵阳向50名领军人才颁授“绵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证书,向36名高技能人才颁授“绵阳市技术能手”奖章。   重大创新的集聚离不开金融力量的赋能,在每一轮重要的产业创新浪潮中,金融创新从来不曾缺席。据介绍,人才基金在绵阳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财政局、市国资委指导下,由市人才集团发起设立,是绵阳首只专门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府引导“创投基金”。基金存续期8年,其中投资期5年,退出期3年。目前的规模为3亿元,基金所有的有限合伙人均为国有企业。
梧桐引才基金 助力创新创业
  11月24日,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成果发布会在绵阳举行。本届科博会交出亮眼“成绩单”:高端产品集中亮相,引资引智成效显著,论坛活动精彩纷呈,对外开放再上台阶。   聚焦科技前沿,高端产品集中亮相。本届科博会以“科技引领·创新转化·开放合作”为主题,创新办展办会模式,搭建高能级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共开展活动17项。线下设置3个室内展馆、1个室外展场,共4万平方米,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30余家科研院所,清华、北大等10余所高校,德国西门子等22家大型跨国企业,华为、百度、360等150余家国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携3000余件高端展品参展。中国(西部)科学城展区“亮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进展新成效。医用回旋加速器、大功率花瓣加速器等200余件“绵阳造”产品惊艳亮相。   科博会是加强对外科技文化交流、促进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科博会通过举办投资推介暨集中签约仪式,吸引2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高校参会,绵阳、泸州、德阳、广元等市州分别进行投资推介。举行“科技城人才日”系列活动,集中兑现各类人才资金1.52亿元,发布规模3亿元的人才股权投资基金,签署人才项目合作协议15个。   紧扣创新热点,论坛活动精彩纷呈。国省重量级活动较往届大幅增加,其中有4项国家级活动、7项省级活动,为四川和绵阳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前沿科技、共促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   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办展,本届科博会深化国际合作,在中印尼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邀请印尼作为主宾国,设立印尼主宾国展区,集中展示印尼在金融、电子信息、绿色能源、生物技术与制药等领域,以及与中国合作的先进科技成果。
展示发展成果 促进经贸往来
  《证券时报》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全国性财经类报纸,是中国证券市场法定信息披露媒体。   《证券时报》1993年11月27日创刊于深圳。创刊30年来,《证券时报》成为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者。   如今,《证券时报》已由最初的一张报纸,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的财经传媒集团。目前,全媒体阵营涵盖3报1刊和47个数字媒体平台,日均直接用户数超3500万。除《证券时报》外,还有上市公司网上路演领跑者全景网,有以深度研究和分析师评价奠定行业地位的《新财富》杂志,立足上海、放眼全球的《国际金融报》,期货专业报纸《期货日报》,以及被中国证监会授予“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的深圳怀新投资。   数据来源:证券时报社
《证券时报》创刊30周年
  在互联网时代,科普展现更多新模式、新形式、新手段。近年来,多位老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在网络上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云科普”。他们通过风趣幽默的讲解,让专业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受年轻人喜爱。   这些老科学家为何会选择拥抱网络、面对镜头,为万千网友带来精彩纷呈、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汲取知识、提升科学素养?让我们听听这些科学家的故事。   ——编  者   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   引导更多人爱上科学   本报记者  吴月辉   “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刘嘉麒,希望你们对地球科学感兴趣。”2021年11月,年逾8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开始在互联网上从事科普传播。   在科普视频里,带着亲切和蔼的笑容,刘嘉麒将火山地质的知识娓娓道来。不少人刚看完开场白就喜欢上他,在弹幕区里叫他“火山爷爷”。两年时间里,刘嘉麒陆续在网站上更新了100多条短视频,很多都与火山有关,比如《把冰山扔进火山会怎样》《火山浑身都是宝,人类的力量可以挖空火山吗》《火山里“长出”的地下森林在哪里》等,既生动又有趣。每条视频的进度条块也被设计成喷着烈焰、淌着岩浆的小火山。   刘嘉麒一直认为,科学普及是科学家的天职,科学家有义务承担起这份责任,在科学普及中作出贡献。多年来,他自己也一直站在科普事业的一线,每年他都要利用业余时间到全国各地做科普报告。   “科研的本质是创新,科学普及是把科研成果讲给公众,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在刘嘉麒看来,“科研和科普相辅相成。如果放弃了科学普及的空间,还会给伪科学留出空间。”   近年来,随着科普传播平台越来越丰富,为了贴近更多的年轻人,刘嘉麒把科普阵地搬上年轻人喜爱的视频网站。刘嘉麒说:“科普不光要内容丰富,形式也得丰富,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   准备讲稿、制作幻灯片……这些工作并不容易,但每次刘嘉麒都是亲力亲为。   在科普中,刘嘉麒还常常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思考。他觉得,人的一生应该吃点苦,“我吃过苦,所以生命力比较顽强。”   视频里,刘嘉麒将自己走过的路、经过的事、吃过的苦,都变成了有滋有味的故事,让观众在轻松愉悦中收获人生道理。比如,他笑眯眯地讲述自己在西昆仑山考察时,瘦到皮带都能多勒进去两格,“想减肥的可以来学地质,强身健体。”他也乐呵呵地调侃自己去南极考察时,因为晕船“从头吐到尾,就差肠子没吐出来”。   刘嘉麒说,他会继续和更多的年轻网友分享有趣的火山知识和地球科学进展,引导更多的人走近科学、爱上科学。   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   做科普要善于讲故事   本报记者  刘诗瑶   “情深似海,海有多深?”“深海压强那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深海生物压扁?”打开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在某视频网站主页,一个个生动的短视频引人关注。   “海洋太有意思啦”“这说话太有气质了”……视频播放弹幕区中的大量评论,表达着观众的喜爱,体现着这块科普小天地的吸引力和热度。汪品先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海洋科学知识。他播放最多的一期视频《百慕大三角到底有什么秘密》,播放量已经超过了400万。   汪品先今年87岁高龄,曾在82岁时3次随深潜器深潜南海,最大深度达1400米。除了在海洋科研领域的贡献,如今他也以另外一个身份活跃在人们视野中——作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科普达人”,他在某视频网站做科普仅仅两年,就收获“粉丝”近180万。   为什么要致力科普?   汪品先这么理解:“地球系统科学有很强的趣味性,更容易被社会公众所接受。比如深海,就是科普的绝佳领域之一。”   他认为,科普不光是服务大众,对科学家自身也有益。比如,地球系统科学具有跨学科特点,科学家本身就需要跨学科交流,有天然的科普需求。“我要懂你的学科,你要懂我的学科,要彼此了解,那就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   迅速成为科普“网红”,汪品先认为有赖于自己找到了和年轻人对话的方式——讲故事。“在学校里讲课,一堂课只有几十、几百个学生听讲,在互联网平台上,经常有几万、几十万个观众。”汪品先说,他很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希望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可以帮到更多的年轻人。   把科普故事讲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费很多心血,汪品先每次都精心准备、认真对待。“教学、科研和科普可以无缝连接。一个好的科学家,应该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科学知识。因为吃透了自己的研究,就能够运用自如。”   不仅推出科普短视频,汪品先还积极参与各类科普讲座和论坛,在同济大学开设通识课,并出版了《深海浅说》《科坛趣话》《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卷)》等科普书籍,深受读者欢迎。   “科学家要和大家一起推进科普事业发展。”汪品先说。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   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本报记者  喻思南   今年5月,在视频网站上,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的一个科普视频火出了“圈”,累计播放量超过200万。视频里,王渝生坐在一棵大树下,从科学的层面讲述人体衰老的原因,之后再话题一转,说变老没那么容易,保持年轻状态应该怎么做……   看到传播效果那么好,王渝生更加坚信,科普一定要深入浅出,考虑年轻人的接受习惯。   80岁的王渝生自称“科普老顽童”,通过视频网站平台,他与年轻人聊中国古代的科技文明,也聊伽利略、牛顿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作为我国首位科学史专业博士,读硕士研究生时,王渝生就发表过科普文章。到中国科技馆工作后,他对科普和科学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是做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在王渝生看来,让孩子从拥有好奇心到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家,中间的道路很漫长,必须通过教育引导,使孩子们在实践中逐步了解、学习科学的思维,而这正是科普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卸任中国科技馆馆长职务后,王渝生成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一员,应邀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与青少年打交道,给孩子们谈科普,他越发感到:“科普不是小儿科,而是一门大学问。”   移动互联网兴起时,王渝生已近70岁,为借助网络平台更好传播科学知识,他学会了使用微信、上短视频平台。一场线上科普活动,有时观看人数达到几十万,这让他深切体会到新的科普传播途径的影响力。   “互联网传播更广泛、更深入,将科学知识向亿万群众普及成了可能。”和青少年在一起,王渝生感觉自己也“变年轻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青春气息,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这也是他自称“科普老顽童”的由来。   外出作科普报告,王渝生总会在幻灯片上留下自己的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便于同青少年交流。“我希望能为国家科普事业发展再贡献一些力量。”他说。   化学工程专家金涌院士   科学普及就是“播种”   本报记者  谷业凯   能被人体吸收的生物“塑料”是怎么研制出来的?被划破的航天器如何自动“愈合”?……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入驻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几十条短视频。从可控核聚变到石墨烯,从能源转型到循环经济,他把深奥的科学原理与日常所见的现象融会贯通,展现出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   金涌是我国化学工程领域的专家,主要研究高速流态化、清洁化工工艺、粉体技术等。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他深刻认识到科普的重要性。   “学习和创造有很大不同。10多年前,学校的学术活动节邀请我作报告,我想到的题目就是‘如何培养科技创新思维’。”金涌回忆。当时,这场报告取得了热烈反响,让金涌意识到自己抓到了一个真问题。此后,他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库”,并把创新与发明的大师轶事、自己对创新的理解领悟等,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   金涌做科普的另一富矿,是自己从事的化学工程领域。   金涌说:“老百姓的衣食住用行,都离不开化工;高端制造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化工。”   于是,金涌联合多位院士、几十位高校院所的专家,耗时6年,组织制作系列科普视频《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通过讲述前沿的化学化工科技成果,让社会公众了解化学化工知识。   在科普视频制作过程中,金涌带着大家动手撰写脚本。如果内容不够通俗易懂,就反复修改打磨。拍摄时为了实现对抽象概念的可视化、具象化,金涌带领团队与艺术工作者们协作,通过动画制作、演员表演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金涌看来,科普的意义十分重大,一是能够更早地识别、发现创新人才,二是有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产业的发展,三是让伪科学失去“市场”。金涌也常将科普比作“播种”:“有人说我拍的片子小孩可能不太懂,但现在我们就是在孩子心里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科学普及就是‘播种’。”   已从教学科研一线退下来的金涌,继续为科普事业发光发热。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他积极利用新的平台来进行科普工作。“我们应该用新的技术去传播知识。”   “一个人对科学的兴趣往往源于热爱,而热爱的前提是要产生‘共鸣’。我一直从事科研,深刻理解这个‘共鸣’对于创新的意义与价值。”金涌说,“做科普和教书育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不同。教书育人是基础性、系统性、渐进性的,而科普要注重时效性、针对性,它们都是一个人终身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延伸阅读   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宣部等单位共同发起“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至今已在全国开展科普活动2000余场次,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推动科学普及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1997年,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立,主要由中国科学院离退休研究员组成,也有高等院校、解放军和国家各部委的教授和资深专家参加。演讲团成立20多年来,足迹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78个市、县。截至2022年12月,演讲团已演讲超过3.63万场,听众约1321万人次。   1999年,经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绶琯倡议,61名科学家联名发起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其中包括45位两院院士。20多年来,先后有800多位科学家出任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科研导师,用一双双“大手”,引领着青少年走进科学的大门。
老科学家成为“科普达人”(深度观察)
  由外交部主办的“驻华使节地方行”活动日前在江苏举行。此次活动以“科创江苏  零碳未来”为主题,来自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国家的20余位驻华使节和外交官赴南通、无锡、常州、南京等地参观交流,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在江苏的生动实践,感受当地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   “中国企业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发展迅速”   在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天荒湖的亿晶“渔光一体”发电项目现场,开阔的湖面被一排排光伏发电板覆盖。这座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通过附近的茅山变电站集中上网,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万吨、减排温室气体约20万吨。架设在湖面上的光伏阵列还有助于抑制喜阳藻类繁殖,为养殖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创新模式。   “中国企业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不仅生产了高质量的光伏发电组件,还在实际应用环节不断创新。”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参赞彭捷思表示。   “压缩空气如何实现储能和放电?”“能量转换效率能达到多少?”在茅山脚下的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一座由盐穴改造的大型“充电宝”映入眼帘,参观者们颇感兴趣,纷纷提问。依托“非补燃”技术,该电站在用电低谷时压缩空气,存储在地下;用电高峰时释放空气进行能量转换,每小时能发电6万千瓦时。在压缩空气发电过程中不依赖煤、天然气等外部能源燃烧,全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万吨。   “过去10年,中国在风能、太阳能等技术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让我们看到如何更好应用创新技术实现绿色发展。”时任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说,巴基斯坦宣布将在未来5年大力发展光伏项目,“我们希望学习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利用巴基斯坦丰富的盐穴等地质资源,建立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这样的创新型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   走进常州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实时监测家庭用电需求的智慧电能交互系统、提供终端用户和节能减排量数据的智能储能数字化平台……多种自主研发的智慧能源创新模式展示着中国光伏领域的科研成果。一旦监测到达到用电高峰,系统会通过智能储能数字化平台调配附近的光伏发电组件,向有用电需求的家庭输送清洁电力。   芬兰驻华使馆商务参赞、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中国区负责人田马可表示:“技术创新在太阳能系统和能源生产领域十分重要,芬兰在能源转型中也意识到技术创新与生态系统创新的重要性,中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创新案例。”   “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伴着流水线的快速运转,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在装配线上缓缓行进,系统通过车身上的车辆识别码确认每辆汽车的“身份”,完成装配的整车会继续通过淋雨线、试车跑道等接受性能检测……来到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总装车间,使节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原来,我们这几天乘坐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在这里生产的。”   “总装车间的大部分工作已应用机器人作业,明年还将实现全自动生产,真是令人惊叹。这里的新能源汽车和创新技术,让我仿佛置身未来。”第二次来到常州的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馆经济商务事务参赞陆叶斯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加速驶向全球、驶向未来。葡萄牙重视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希望与中国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生产基地,共同探寻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行驶在江苏的高速公路上,往来奔驰的汽车中有不少是新能源汽车。要实现新能源汽车更大规模普及,充电桩建设颇为重要。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常州万帮数字能源公司的极光7千瓦智能交流充电桩和6.6千瓦小功率双向直流充电桩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本次活动中,这两款充电桩也得到使节们的关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两款充电桩不仅能够进行预约充电和定时定量充电,还可以将车辆电池的富余电能反向传回电网。   “智能充电桩应用的先进技术让我印象深刻。”奥地利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傅诗元表示,希望带着商务代表团再次来到这里,在汽车制造业等方面促成双方企业开展更多合作,拉紧奥中经济合作的纽带。   无人驾驶巴士在地铁站和小区间穿梭,依靠传感器实现自动停车入位解放双手,无人驾驶清洁车在路面精准识别垃圾,车联网数字屏幕根据卫星地图实时监控车辆运行情况保障出行安全……在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聪明的车”行驶在“智慧的路”上,车联网应用场景可感可知,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这个系统在无锡的应用范围有多大?无锡车联网已发展多久?”田马可对无锡车联网系统很感兴趣,当听到工作人员介绍,车联网小镇已完成双向295.4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和255个点位改造,形成15类功能性场景,田马可竖起大拇指,“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好的范例。”   “中国在车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遥遥领先,我认为两国企业可以在这些领域探索合作机遇。”新加坡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邓自豪表示,新加坡和中国合作历史悠久,明年,新中合作开发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将迎来成立30周年,“此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新能源产业,我看到了两国企业更大的合作空间。”   “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引领性贡献”   江苏南通,五山地区滨江地带风景如画,绿草茵茵。使节们沿江岸缓步前行,一边是江涛拍岸、苇荡摇曳,一边是岸绿山青、鸟语花香。   2016年以来,五山及沿江地区启动生态修复和保护,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腾出并修复岸线5.5公里,建成五山国家森林公园。从此,这段长江岸线由“工业锈带”变身“休闲绿带”。   “难以想象这段长江岸线曾集聚了大批水泥、化工企业。”新西兰驻华大使毛瑞对着夕阳下的江水拍照,他感慨道,这里的环境非常优美,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当地政府付出了巨大努力,美景来之不易。   无锡贡湖湾步道旁,一簇簇翠绿挺拔的落羽杉映入眼帘。这里曾是2007年太湖蓝藻泛滥的“重灾区”,密集分布着165个鱼塘、4个蓝藻堆放点和3个污染企业。2020年,无锡启动实施贡湖湾应急生态清淤工程,投入1.1亿元对贡湖湾近岸300米水域进行应急清淤。如今,贡湖湾已成为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保育基地,水生植物覆盖率超过50%,生物多样性提高60%以上。   在贡湖湾湿地公园,使节们乘坐无人驾驶巴士,沉浸式体验自动驾驶;骑上共享单车,感受这里的秀美风光。“我们欣赏着美景,也了解到这些年来无锡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张安生表示,期待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等方面,同中国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近年来,从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到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从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到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各国分享生态环境保护经验,提出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中国不仅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还为全球能源与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莫因·哈克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努力。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引领性贡献。我们需要推动国际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驻华使节地方行”走进江苏—— 感受绿色创新发展活力
  山河披锦绣,大地发春华。   放眼新时代,无尽的生机正在孕育,无尽的创造正在奔涌,无尽的美正等待我们去发现与书写。   从今天起,“大地”副刊开设散文栏目“大地风华”,描绘祖国之壮丽河山,书写人文之辉煌灿烂,展现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以美文佳作激发读者心中对于祖国与民族最淳朴的情感。   ——编  者    五岳之中,最险是华山。   华山上的土很少,整座山岳就是一块硕大的花岗岩。不知何年何月,上天把它摆在了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黄河岸边。从天上向下看,它就像一个耸峭的奇石盆景吧?   因为只有巨石崖壁,所以华山从整体上看,颜色是灰白色的,又由于石缝里顽强地钻出松树和灌木,远远看去,灰白石壁又总像是被墨绿色的笔道所皴染,于是华山强烈氤氲着一股刚毅、凛冽之气。   华山自古没有路,唐代以前绝少有人登临。后来有道士来到此地隐逸修行,陆续在石壁巉岩上凿出梯磴、辟开绝境,华山便有了一条登山险径,所谓“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尤比上天难”。受了六朝山水诗人的自然逸兴感染,唐代文人大多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李白、韩愈都曾攀上华山,在山巅留下足迹。以后,宋元明清历代人物的登山讴歌之作不绝如缕。   五岳之中,中岳嵩山是我少年时的玩伴。长而东绝泰山、南攀衡山、北登恒山,唯独西岳华山仅只乘车从山脚下路过,远瞻而已,尚未登临。今天,我来登华山。   当地人告知,如果徒步攀爬华山,只有一条在岩石上凿出的狭窄梯磴路,从玉泉院开始,途经百尺峡、千尺幢等险径,爬四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后到达北峰顶,年轻人一般需要四五个小时。另外则有北峰和西峰两条缆车上去。梯磴绝陡,常常几乎垂直开凿,而且每个台阶只能放下半只脚,宽仅容二人侧身而过。抬头上望,梯磴沿巉岩绝壁直入云霄,成弯曲的一条悬线,时而隐入树梢,不觉双膝发软。七十岁老翁登山,还是识时务乘缆车吧。   缆车悠悠,凌空而起,迅疾滑向峰巅。只一会儿工夫,人已悬在万山之上。周围峰峦起伏,皆是白崖皑皑,陡峭耸峙。迎面一块白色巨岩扑来,上面垂有整齐的纵列弧线,看去犹如一条斜面瀑布倾泻而下。前望山巅,五峰攒聚,恰似莲花涌瓣。下窥隐约可见登山梯磴道,盘旋于山坳林隙间,忽而绕崖攀挂,忽而绝壁直立,有人手抓两旁夹护铁链正在攀缘而进,观之也令人手脚出汗。   到达北峰顶,原来这里还只是攀登华山的中途点,须继续向更高的中峰攀爬。我鼓勇而行,来到擦耳崖。所谓“擦耳崖”,是沿一巨崖旁侧的石路上行,右侧紧贴崖壁,人行其上,需擦耳而过,左侧即是万丈深渊。以往无路,只能踩着溜滑崖脊上凿出的坑窝前行。今天凿出了一条一米多宽的石阶梯,旁侧有铁栏杆护佑,并不危险,尽可以边爬边欣赏崖壁上重重累累的古人题字。   穿过擦耳崖,是一段竖直的石蹬天梯。我手抓两侧铁索,脚蹬石壁,攀缘而上。登到一个平台,喘息未定,前方忽然亮出一道斜向山壁,直直的一条路径通向远处山峰顶端,望去就像一条苍龙卧伏。我知道,著名的苍龙岭到了。这条山壁很薄,就像一堵直立的刀墙,人要顺着山脊的“刀刃”一直爬上去。这是通向山顶诸峰的唯一通道,长一点五千米,宽仅一米,两侧都是万丈悬崖。攀爬在山脊之上,虽然两侧皆有铁栏杆护持,仍然让人胆战心惊、头晕目眩,尤其不敢向旁侧观望,只能一步三蹶地向前挪行。传说当年韩愈曾攀上苍龙岭,其时雾气满壑,他看不到两侧的深渊,并没有感觉到危险。待下山时,雾气散去,看清了面临的险境,韩愈大惊失色,竟然不敢再措脚半步。大哭一场之后,他用随身携带的纸笔颤颤抖抖地写出遗书,投向崖下,准备就此了却残生。后来是当地县令闻讯,才组织人力将他救回。至今,崖壁上可以看到“韩退之投书处”几个镌刻大字,提示着这段轶闻趣事。   过了金锁关,转道西峰。西峰通顶要经由一条鲤鱼脊背一样的光滑岩石路,人流熙熙攘攘,两侧万仞悬崖。好在两旁已经拉有牢固铁链,防止坠落,并无危险。于是,人们挨挨擦擦,上行下移,欢歌笑语不绝。登顶为莲花峰,白石覆瓣,绝像一朵莲蕊未展,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因而说“石作莲花云作台”。山石如莲花一般,华山之名即取意于此,华山者,花山也,“华”是“花”的古字。   由西峰转爬南峰。华山的海拔高度为五岳之冠,南峰又为华山之冠。这里奇崖突兀、峰切峦削、险拔峻峭、直指苍穹,真可谓人间仙境。   登顶南峰,天高气爽,万山攒聚,云气横流,只觉天近咫尺,伸手可触。极目北眺,苍茫雾气中露出辽阔的绿色关中平原一角。其中渭水、洛水都流成辗转弯曲的黄线。宽阔的黄河由北方咆哮而来,遇到华山阻挡,向东直角转弯而去。河床极北处似乎约略可见龙门峡谷,那是传说中大禹开始治水的地方。黄河东北岸可以眺见森绿的中条山,山脚下的风陵渡、永乐宫隐于云霓之中。华山向东便是著名的潼关,紧扼华山与黄河之间的狭窄通道,卡住豫陕之间连接的咽喉。   华山本为花山,它的峰巅大多由重岩叠瓣的白石组成,给人似花的感觉,所以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远而望之,又若华(花)状。”西周时期的金文字体里,“华”的字形就像一朵花,有花瓣、花萼、花托和根茎,所以说“华”是“花”的本字。花又与明丽、绚烂、辉灿的感觉相连通,因此自古“华”字又作华美、光华、光辉讲。只是到了魏晋时期,汉字里才又从“华”字分化出“花”字,专门指称花朵,“华”字则成为华山、华夏、中华的专称。   以后,华山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战略要道,常常是军戎来去、兵戈相加,得此地者得天下。战国争雄,秦军从华山脚下越过,向东吞灭六国、统一中原;汉唐帝国均立都于华山之东西。所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被华山尽收眼底。亘古的华岳,坐观世事更迭,阅遍人间冬夏。此刻,我的耳畔便隐约飘出华阴老腔那淳朴粗犷的歌吼声:“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华山和黄河做了伴,田里的谷子笑弯腰……”   南天门外是万丈绝崖,就在绝崖的中间,横出一条长空栈道,系在绝壁上打入石桩、铺上木板而成,栈道断掉的地方甚至只有直壁上凿出的石窝可以落脚,那是登华山最为险要的所在。望着年轻人系上保护带、锁上保险扣,把自己和石壁钢缆连接在一起,起步横移跨上栈道,如猿猱般贴壁而行,悬身于绝崖半空,不觉魂魄飞出、心胆俱颤。清代才子袁枚《登华山》诗有句:“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生动描述出他当年攀爬绝壁栈道时的恐惧绝望和过后的惊魂难安。据说东峰还有更加险要的“鹞子翻身”处,人在绝崖上辗转爬行,则已不敢想象了。   意尽筋疲之后,从西峰乘缆车回返。缆车从万丈绝壁顶端猛然跃下,滑行在直壁立崖间。山体竖直笔挺,如刀削斧劈般,上下贯通,撑天立地。壁面白石嶙峋,有奇松怪柏挺峙其间,或如白色瀑布挂壁,或如水墨壁画晕染。时而一条横切裂缝,把硕大的山体剖为两截,却又严扣紧合,仍然坚如铁壁。随着高度的降低,纵向山体更加纹路多变,加上墨绿树渍的勾边围框,结构出一幅幅自然曼妙的国画画图。我兴奋地不停按动相机快门,拍下连幅的生动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恬淡沉静、意境绵邈。   华山,我心中的山!
登华山(大地风华)
  城市像什么?我童年时有这样的感受,城市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灿烂、神秘,孕育着幸福和希望。   毕节城便是我心目中那颗光彩熠熠的“星”。上小学时,父亲常常对我说,这学期如果考得好,就带你到城里大爷家去耍。大爷是我爷爷的堂兄,家住毕节城里一个叫“水巷子”的地方。那时候,进毕节城要走二十多里的山路,体弱多病的我,难免会有些吃不消,但大爷家里明晃晃的电灯、白花花的米饭、香喷喷的炒肉,还有毕节城里花两角钱就能买到的一大把的水果糖,都对我有极大的诱惑力。因而尽管脚上常常走出水泡,我也依然憧憬着进城,兴致不减。   后来,我考取了贵州省毕节师范学校,到了毕节去读书。我常在课余时间登上学校旁边的虎踞山顶,像欣赏一部厚厚的典籍那样,细心打量着毕节城里那些长长短短的街巷、高高矮矮的屋舍。周末,我会约上三五个要好的同学,在大街小巷里漫无目的地溜达、游玩,累了疲了的话,就掏两角钱,到人民剧场去看一场电影。   曾记得,那时毕节城里最宽敞的地方,莫过于清毕路、威宁路,七八米宽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挤满了卡车、拖拉机、自行车,偶尔还会冒出一辆机关使用的绿壳吉普;最繁华的地方,莫过于南关桥,周围有五金公司、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等建筑;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则在新街、马家巷和太平桥一带,常用的生活物资、地方小吃,都能在那里寻到,时而还有叫卖声从幽深的小巷传来,那句悠扬而沙哑的“炒米糖——开——水——”,至今还在老毕节人的耳畔回响。   我在毕节城里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求学时光,毕业后,分配到老家附近的一所小学里工作。但是,毕节的星光仍然不时闪烁在我的脑海里,激励我在工作之余坚持读书、笔耕不辍。后来,毕节市委宣传部创办《毕节晚报》,我成了一名报纸编辑。也是在那个时候,国家加大对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帮扶力度,毕节城沐光以滋、吸露以润,渐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缘于职业的敏感,我的视听神经每一刻都在与毕节的发展变化同频共振。看着当时被叫作“摩天大楼”的电信公司办公楼在威宁路拔地而起,看着麻园路、洪山路、天河路如巨龙般往城郊延伸,看着夜晚街头昏暗的路灯变成了五彩斑斓的虹霓,看着城周原来光秃秃的文笔山、纱帽山、虎踞山、鹅顶山披上了绿装,看着从响水滩奔泻而下的河水在城区梯式水坝下形成的一道道瀑布……我不禁心潮澎湃,采编了不少反映毕节城市建设发展的文稿。2003年,由我所在的报社牵头,组织了一次“毕节新八景”评选活动。活动历时半年,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最后评选出“南桥虹霓”等毕节“新八景”。这次活动,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毕节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2013年,毕节飞雄机场通航。随后,毕节主城区至市辖县全部修通高速公路,成贵快铁毕节段也终于通车,毕节由此去掉了千百年来“边远”“闭塞”的标签。现在,从毕节到首都北京,航班直达大兴国际机场,仅需两个半小时。毕节城里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金海湖新区“产城一体、校城一体、港城一体、景城一体”,湖在城中,楼隐园中,“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像极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商业街区红红火火,热闹异常,汇聚了毕节的各色美食,水八碗、夜郎汤锅、天麻炖土鸡等地方名菜,让多少远客嘉宾大快朵颐,流连忘返。   我在毕节城里生活了三十多年,一路一巷、一园一林、一楼一阁的变化,都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印记。我先后搬过三次家,最后在毕节城的南部新区里按揭了一套新房。站在三十层的新房阳台上,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碧阳湖恰似一条卧伏的巨龙,波光粼粼,绿染堤岸;湖心有岛,名曰白鹭,看上去却像高高昂起的龙头,岛上林木葱郁,参差错落,常见洁白如雪的鸟儿在枝头振翅欲飞、追逐嬉戏。晨练于湖畔步道,一路清风开怀,绿水洗心,柳丝撩人,无处不是清新隽永的景致。每逢节假日,当夜幕降临之时,巨大的音乐喷泉就会闪亮登场——伴着欢快的旋律、梦幻的灯光,原本平静的湖面忽然变得灵动起来,喷泉或如嫩笋列出,或如仙女散花,或如青烟含霞,或如玉龙垂饮……千姿百态,光影生辉,犹如在水面上升起一片片灿烂的星云,向游人们展示着毕节的骄傲和荣光。   这些年来,毕节的变化发展令人惊喜。在铁匠街斑驳沧桑的古城墙边,在碧阳大道鳞次栉比的高楼间,在南山体育公园密密麻麻的健身人群中,在《想我就到毕节来》的动人歌声里,我都能感受到一缕缕暖心的曦光在这座城市里飞舞、浸染和跳荡……
毕节的星光(我与一座城)
  我从南方而来,直奔宁夏彭阳。   来之前,我已有诸多想象:黄沙弥漫、大风呼啸、积雪经年不消;驼铃声声、宝石闪耀、丝带风中飘扬。帝王的气派、将军的战功、僧侣的跋涉、文人的诗篇,都是留在这片大地上的痕迹。我甚至想象过与骆驼相伴的商贾干裂的嘴唇与双眸的锐光。   而当我站在彭阳县的金鸡坪时,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一片叠翠流芳的田园风景。   居然是这样的一幅青绿画卷啊。梯田层层叠叠,流连铺展于山间。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一层田挽着一层田,宛若波涛在大海中翻滚,一浪叠着一浪,让我不由想起闽地的霞浦海岸线。可以想见,在晨曦晚霞时分,在落雨起雾季节,这样的广阔梯田,该有着怎样的灵动之美。   对于一个见多了青山绿水的南方人来说,彭阳梯田虽然很美,但还不至于震撼心灵,直到我了解了它的来历,才感到彭阳的不凡。   此地原来几乎都是荒山,黄沙弥漫,水土流失严重。1983年,彭阳立县,此后彭阳人发扬钉钉子精神,改坡造地,修建梯田,封山育林,方才捧出这样一方绿意。彭阳的朋友说,退耕还林二十多年来,每年春天,大家都会上山种树,十来天的时间里,扛一把铁锹、带一壶热水、穿一双胶底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可是,植株在旱地的成活率是个问题,种下的树还未长成,就可能被夹杂着黄土的风呼啸着拔走。所以,光有热情还不够。在这样一个黄土丘陵沟壑区种树,是一件专业度很高的事。当地有一个独特做法:在小坡度的荒山和退耕还林的缓坡地段,挖一个坑,宽八十厘米、深八十厘米,挖出的土堆作外埂,用来防止水分流失,埂不能太窄也不能太低,标准是宽五十厘米、高四十厘米。坑是用来作栽植穴的,还不是梯田的田面,真正的田面宽达两米。田面并非完全平整,要有小幅度的反坡,自然也是为了防止水分流失。还要考虑坡位、坡向、坡度等各种因素,每隔数米还要修筑拦水埂,作为集水坡面。这一套技术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让土壤中的水分尽可能地得以保存,并假以时日,改善土壤的质地。   这真是经年的工程。几十年过去了,春天种下的山桃、山杏成活了,沙棘、柠条布满山坡,偶有兔子、狐狸在林间闪过。森林覆盖率大幅增加,荒山变成生命之山。每道两米宽的田面上种着小麦、玉米、胡麻、油菜、大豆,它们随风摇曳,沉静又蓬勃,朴实而壮阔。   因为整体环境和土壤在变好,能种植的树木品种也渐渐变多。有些低产山杏被嫁接为红梅杏,人们还种了云杉、连翘等,并以针阔叶混交、乔灌草花搭配等方式,培养了立体生态景观林。物种丰富了,一年四季皆有风光。春天,桃花、杏花、李花开得绚烂,遍布田间,好一幅山花烂漫图。夏天,草木一律着翠衣,清新、葳蕤、昂扬。秋天,果实挂满枝头,甜蜜渗进人们的唇齿间。冬天,雪给了这些辛苦生长一年的植物休憩的机会,素净中又酝酿着无限的力量。彭阳的山仿若身披不同颜色的霓裳,在日光、云雾、白雪中巍然而立。一年四季,景色长美。   当我了解到这一切时,我开始认真打量周围的树木,顿觉这些树木是那么好看。除了山桃、山杏,还有我熟悉的云杉、松树等,但它们和南方的植物不同。这里的树木枝叶都是细细瘦瘦的,结了果实也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我掌心里的那枚松果,叶片更是叠得细密,一片一片慢慢长出来的,一片紧紧地抱着另一片。这不难理解。对于黄土高原的树木而言,收敛的小叶有助于储存水分,捧出的小果已经用尽它们的全部力气。   令我惊讶的还有柳树,与南方的更不同了。南方的柳树修长柔美,且往往生在湖边,枝叶如丝绸般在微风中荡漾,一下一下地点着湖面,远远望之,就像美人在揽镜自照。彭阳的柳树则不同,树干粗壮许多,枝叶也显得硬朗,很少摇曳之姿,还是美,但属于那种飒爽英姿的美。   我对当地朋友说起这点小小的发现,她回复我道:“这些树木要扛多少风沙啊!”   朋友的话,让我思绪飞扬。于我而言,与彭阳相逢真是一种幸运,我得以见识了这里的人们如何用几十年时间,打造出如此美丽夺目的“霓裳”。那是需要坚韧之心的,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都不见得有明显成果,但是必须坚持不懈——一棵树被种下,另一棵树再被种下,直到它们在时光中站成排,长成林,成为这天地之间让人赞叹的蓬勃!   我的心为之震撼,这彭阳的“霓裳”,真是让人受益良多……
彭阳的“霓裳”
  今年是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柳工”)创建65周年。柳工的开拓者们跨越山河,奔赴广西柳州,以拓荒者的姿态耕耘梦想。65年后,柳工混改并整体上市,海外业绩创历史新高,智能制造工厂拔地而起,无人驾驶、电动化技术行业领先,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筚路蓝缕,奋斗步履坚实有力   回望柳工65年的发展之路,1958年,500余名建设者满怀激情从全国各地来到广西柳州,艰苦创业,建厂安家,奠定了柳工事业的根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柳工成功研制和发展了中国轮式装载机技术。八十年代,柳工以领先的装载机技术、品质和服务,探索市场化改革道路,自主研发了装载机经典产品ZL50C,实现单一型号装载机销售超15万台。   九十年代,柳工开创了经销商营销体系,持续推进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深化国企改革。1992年,柳工研发制造了挖掘机WY40,开始进入挖掘机领域。1993年,柳工在深交所成功上市。1995年,柳工与德国采埃孚(ZF)建立合资企业。   2000年后,柳工抓住机遇,完成市场化股权收购,顺利进入路面机械领域,重组挖掘机械业务,在江苏镇江建设第一个外地工厂。自此,柳工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装载机产品,产品线扩宽,实现跨区域经营。   接下来的十多年,柳工通过拓展、并购整合国内国际业务,加强自主创新,打造了全系列工程机械,形成了土石方机械、路面机械、起重机械、工业车辆、关键零部件、融资租赁等全价值链产品和服务体系。   创业以来,柳工始终胸怀产业报国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放包容、勇往直前,走出了一条中国工程机械的国际化崛起之路。   迈向国际,实现合作共赢   2002年,柳工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愿景,踏上国际化征程。2003年,开启国际代理商和营销体系建设,随后相继成立7个区域子公司。2007年,在印度建设海外制造基地。2011年,柳工与康明斯合资生产工程机械专用发动机。从2003年到2010年,柳工快速构建了8个海外区域营销服务总部,建立了200多个国外代理商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通过海外市场营销、国外工厂建设、国际并购整合,完成了柳工国际化探索的三部曲。   2015年,柳工巴西工厂开业。2017年,柳工欧洲总部在波兰华沙建成,达到欧盟技术质量标准的装载机和挖掘机在波兰批量生产,逐步深入欧洲市场。2019年,柳工在英国成立首个海外直营公司。2020年,柳工印度尼西亚公司开业。2022年,柳工海外业务发展20周年,海外收入创历史新高。   过去5年,柳工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业务战略,进一步提升海外业务运营能力,积极创新海外业务模式,快速抓住海外市场机会,海外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3.12%,经营质量大幅提升。先后在亚太、非洲、中东和中亚等地区设立子公司,深耕海外市场。为提升海外客户满意度,成立7个海外服务呼叫中心,开展国际技能培训和技能比武大赛。目前,柳工在全球已拥有30余家海外子公司和机构、5大全球研发基地,500多家经销商遍布130多个国家,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柳工产品,构建起服务全球客户、蓬勃发展的国际营销网络。2023年,柳工海外整机收入占比达50%,基本形成国内国际业务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自主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柳工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线,构建了全球研发中心、产品研究院、海外研发中心一体化研发体系,设立“4·26柳工创新日”,承办全国创新挑战赛,举办技术创新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等,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在2019年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柳工推出全球领先的中大吨位装载机、挖掘机电动化产品。目前,柳工已形成成套电动设备解决方案,电动化产品已走进印度和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市场。同时,柳工牵头编制了电动装载机、挖掘机等7项行业标准,成为工程机械电动化技术全球领先企业。   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柳工深入实施“全面智能化”战略,前瞻性布局技术与产品研发,全力推动产品电动化、数字化、互联化、无人化、共享化的快速应用,以实现产品、制造、服务、运营和客户运维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完成从传统设备制造商向智能绿色装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柳工利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和试验技术,加快土方机械、矿山机械、起重机械、农业机械、工业车辆等系列产品的更新换代,持续深化传动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及工业设计等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推进产品TCO更优策略,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同时,柳工加速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步伐,建成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柳工东部研发制造基地,升级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能力;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建成投产,挖掘机产业链加速整合。柳工制造体系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快速推进。   当前,面对全球诸多挑战和机遇,客户需求呈现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柳工将坚定实施“全面解决方案、全面智能化、全面国际化”战略,以未来十年战略愿景为指引,以新品牌新文化为发展动力,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贡献柳工力量。   数据来源: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柳工:六十五载步履铿锵 创新驱动扬帆起航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战略实施以来,思想认识、生态环境、发展方式、区域融合、改革开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守住管住生态红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强区域创新链融合,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要统筹抓好沿江产业布局和转移,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维护国家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流域防灾减灾能力,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大改革。沿江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工作落实,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久久为功,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事工作条例》对党领导外事工作作出规定,把党长期以来领导外事工作的思路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实践转化为制度成果,对于确保党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得到有力贯彻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要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提升外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要深刻认识新征程上党的外事工作使命任务,把习近平外交思想贯彻落实到外事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创造有利条件,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事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战略实施以来,思想认识、生态环境、发展方式、区域融合、改革开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   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守住管住生态红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强区域创新链融合,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要统筹抓好沿江产业布局和转移,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维护国家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流域防灾减灾能力,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大改革。沿江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工作落实,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久久为功,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事工作条例》对党领导外事工作作出规定,把党长期以来领导外事工作的思路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实践转化为制度成果,对于确保党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得到有力贯彻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提升外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要深刻认识新征程上党的外事工作使命任务,把习近平外交思想贯彻落实到外事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创造有利条件,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事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刘志强)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工业企业利润数据: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工业企业累计营收转为增长。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产品销售率连续4个月保持在97%以上,带动企业营收持续改善。1至10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由1至9月同比持平转为增长。其中,10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增速较9月加快1.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   三大门类利润均有回升,超七成行业利润改善。1至10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40%,增速加快1.3个百分点。1至10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至9月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   原材料、消费品行业利润持续改善。随着下游需求不断恢复,原材料行业产品价格总体回升,营收增长加快。10月,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贡献最大。受益于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消费市场逐步回暖。10月,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连续3个月增长。   装备制造业利润持续增长。1至10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5.1%,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我国工业企业利润连续3个月正增长(新数据 新看点)
  墙面上悬挂的精美画作,窗外绿树摇曳的明媚景色……走近一看,原来是投影画面。坐落于四川省成都高新区的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一道光线”蕴含着诸多科技元素。   今年5月,极米创新推出超级混光技术。“该技术将激光和LED光源合二为一,形成互补,打破了单一固态光源的技术瓶颈。”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介绍,目前超级混光技术已应用于新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技术突破,久久为功。2020年至今,极米研发投入超过9亿元,目前已拥有专利超860项。   极米的发展历程,是成都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缩影。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介绍,聚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都采取“揭榜挂帅制”“赛马制”等方式,支持企业牵头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厚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长土壤。   今年7月,《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围绕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打造成果转化服务生态集聚区、提升企业成果吸纳转化能力等10个方面,提出28条具体政策措施,提升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今年以来,成都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总数增至146家。   精密机器运转,生产人员熟练操作,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生产繁忙。提供孵化空间载体、协调银行资金支持……公司落户之初,就得益于高新区营造的良好创新生态。当前,公司生产的高端处理器芯片得到市场认可,带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我们将继续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平台创新处处长杨天元说。   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时常面临的贷款难题,成都市科技局联合金融机构共同开发“科创贷”,借助“银行+政府+担保”的风险分担补偿信贷融资模式,发挥财政科技资金放大作用,提升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企业释放创新活力。截至今年10月,“科创贷”已累计放款10045笔,放款金额312.55亿元,培育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港交所上市企业30余家。   “今年以来,成都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生态圈和产业链体系,布局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8个产业生态圈,主攻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等28条重点产业链。”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蒲斌介绍,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核心等基础领域按照“补制造、强设计、延链条”的思路,筑牢产业发展底座;新型显示、软件等特色优势领域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战略先导领域抢占发展先机。   产业前沿趋势清、国际国内链主企业战略布局清、产业技术路线清……成都坚持以“八个清”的要求动态梳理目标企业(项目),招商前分析企业产品类型、技术路线等是否与本地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形成互动,精准选择目标。目前,成都已汇集京东方、华为海思等多家电子信息产业前沿企业,拥有电子信息类规上企业超1800家,相关高校院所及国家级创新平台130余个。
加强科技创新 优化产业生态 成都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西省南昌市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以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坚决落实各项任务举措,同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特点分类指导,力促调研出成果、发展见实效,推动主题教育有力开展、走深走实。   以严要求开局,有力有序向纵深推进   南昌市委和各级党组织强化思想认识,以严的要求开好局,以实的举措起好步,主题教育有力有序向纵深推进。   南昌市仔细摸排全市党组织和党员情况,特别是新兴领域党员以及流动党员情况,确保主题教育有效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9月13日,南昌市召开全市主题教育动员大会,要求各级党组织“一周内快速启动、分层级动员部署、差异化方式推进”。南昌市委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成立领导小组,完善组织架构,强化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制定全市工作方案,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局。   南昌市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党员、干部到困难较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调研,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调研出成果、发展见实效的突破口。   推动主题教育在基层党组织见行见效   南昌市结合实际,围绕乡镇(村)、街道(社区)、市县直机关、学校、医院、国有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和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党员等类型,制定指导要求,细化分解开展理论学习、推动干事创业、认真检视整改3项重点措施,为不同领域、类型党组织及党员开展主题教育提供指引。   领导班子带着问题下沉一线,领题调研,推动重点工作。新建区建立“流动夜校”制度,每月第一个周五晚7时,在外地的党员通过“远程会议室”开展理论学习,推动流动党员理论学习全覆盖;青云谱区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雨污分流改造等课题开展调研,制定的对策受到群众欢迎。   主题教育中,南昌县确定了壮大龙头企业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乡镇综治中心多元解纷机制等30个调研选题,深化网格管理等基层治理机制,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进村入户听取意见建议,共组织“民情连心桥”活动9次,全县上千名领导干部参与其中,收集问题诉求上万个;南昌市“小个专”综合党委针对所属党员从业类型丰富的特点,强化政治引领、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分类指导,引导不同职业群体党员开展共学活动。   用解决问题实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按照“深、实、细、准、效”要求,南昌市聚焦难题堵点、注重调研成果转化,破解发展难题。围绕调研、整改两个重点,南昌市出台在全市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各县区、市直单位形成“9+X”专项整治方案,推动实现整改整治上下联动、一体推进。   东湖区确定商贸消费扩容、楼宇经济发展、老旧小区改造等课题,区委和区政府班子成员下沉街道社区调研,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红谷滩区围绕未来科学城、营商环境、水环境治理等全区重点工作、现实难题,确立31个调研课题,结合“红谷连心会”等多种载体,深挖问题、深谋对策,推进调查研究落实落地。   进贤县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难点堵点问题把脉问诊,践行“一线工作法”,把学习成果体现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了解到平菇销售困难后,进贤县长山晏乡党员、干部摸排辖区企业和学校食堂等收购意愿,为群众拓宽销售渠道。   深化“四下基层”破难题解民忧   南昌市持续深化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市级领导干部带头访城乡群众促治理提效、访经营主体促发展提质、访一线干部促作风提升,明确下基层访城乡群众、经营主体、一线干部3类对象,建立“四下基层、三访三促”工作机制,细化政策宣传、收集意见、解决问题、关爱帮扶等6项具体任务,真抓实干破难题解民忧,实实在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安义县依托乡镇“萤火虫”行动,整合闲置校舍、养老院等资源,建成第一批4个“一老一小”幸福院;西湖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幸福圆桌会”服务机制,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实行疑难复杂问题包案责任制,现场调度民生实事项目。
江西省南昌市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调研出成果 发展见实效(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1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致电克里斯托弗·拉克森,祝贺他就任新西兰政府总理。   李强表示,中国和新西兰互为重要合作伙伴。建交50多年来,中新关系长期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共同创造多个“第一”,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新关系,我愿同你和你领导的新西兰新一届政府一道,保持高层交往,加强互利合作,增进友好交流,推动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李强向新西兰新任总理拉克森致贺电
  新华社阿斯塔纳11月27日电  (记者郑明达、张继业)11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访问哈萨克斯坦,分别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总理斯迈洛夫,同斯克利亚尔第一副总理举行会谈并共同主持中哈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在会见托卡耶夫时,丁薛祥转达习近平主席对托卡耶夫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丁薛祥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总统先生亲自擘画和引领下,中哈建立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率先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走在前列。中哈是唇齿相依的亲密邻邦和命运与共的战略伙伴。中方愿同哈方一道,以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引领,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携手推动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更广空间迈进。   丁薛祥指出,中哈合作基础牢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方愿同哈方牢筑互信根基,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强化政策协调,拓展互利合作,助力彼此实现发展目标。双方要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深化文化、旅游、教育、体育、青年、地方等合作,让中哈传统友好薪火相传。中方愿同哈方携手努力,推动中国—中亚机制行稳致远,共同维护中亚长治久安。   托卡耶夫请丁薛祥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他表示,哈中是国与国友好合作的典范。哈方祝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坚定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欢迎中国企业到哈投资兴业。哈方愿同中方一道,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密切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推动哈中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   在会见斯迈洛夫时,丁薛祥表示,中哈是亲密友好的邻居、相互信赖的朋友和彼此成就的伙伴。今年,习近平主席同托卡耶夫总统两次会晤,就深化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新共识。中方愿同哈方一道,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哈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丁薛祥指出,中哈两国发展理念相近,互补优势明显,合作前景广阔。双方要继续本着命运共同体精神,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互联互通,密切人文交流,推动中哈全方位互利合作提质升级。   斯迈洛夫表示,哈中关系基于深厚友谊和牢固互信,两国高层往来密切,合作成果丰硕。哈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进一步加强哈中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   27日,丁薛祥和斯克利亚尔共同主持中哈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全面充分肯定中哈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的进展,聚焦能源、经贸、金融、交通、科技、人文、环保和安全等议题,充分交换意见并规划下阶段合作重点。会后,丁薛祥和斯克利亚尔签署了《中哈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纪要》,并见证签署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关于哈萨克斯坦鲜食核果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等合作文件。
丁薛祥访问哈萨克斯坦并主持中哈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长白山脚下,白雪皑皑。入冬以来,一批批游客走进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东岗镇果松村,畅玩冰雪项目、感受民俗文化。天寒地冻的自然环境,曾经制约当地发展。思路一变天地宽,“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充分发挥冰天雪地里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村里人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果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小山村掀起旅游热,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呵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为游客提供差异化的文旅新体验。近年来,不少地方挖掘自身优势,打造发展名片,带动吃、住、行、游、购等一系列消费增长,成为推动文旅消费的新亮点。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态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将为带动农民增收、满足消费升级打开新空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今年前10月,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势头向好。随着各项扩内需举措落实落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不断转化为蓬勃旺盛的市场需求。创新供给、优化环境,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一定能激发消费市场更大潜能,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小山村掀起旅游热(今日谈)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吴秋余)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通知》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和重点。总量上,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结构上,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通知》强调要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主动做好民营企业资金接续服务,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同时抓好促发展和防风险。优化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机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鼓励和引导机构投资者积极科学配置民营企业债券,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股权投资基金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作用,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通过提升经常项目收支便利化水平、完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优化跨境金融外汇特色服务,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通知》提出,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财政奖补和保险保障等措施,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加强部门合作,完善信用信息共享、融资担保、便利票据贴现、应收账款确权、税收等配套政策和机制,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金融机构要加强宣传解读,主动将金融支持政策、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推送至民营企业。各地金融管理、发展改革、工信、财税、工商联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强化督促指导,提升政策实效。
八部门出台二十五条具体举措 强化金融支持 助力民营经济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已发现173种矿产;2022年,我国近四成矿产储量均有上升……日前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3)》显示,我国推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效果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立足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围绕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自然资源系统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确保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全面推进找矿   端牢能源饭碗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意义何在?   “矿产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总地质师唐菊兴说,发展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铜、铝、锂、锰等矿产资源作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据统计,每辆车平均需用53.2公斤铜、8.9公斤锂、39.9公斤镍、24.5公斤锰、13.3公斤钴、66.3公斤石墨、0.5公斤稀土。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展如何?   一组数字揭示成果: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已发现能源矿产13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十四五”以来,新发现8个亿吨级油田、11个千亿立方米级气田、157处大中型矿产地,圈定找矿远景区112个,提交可供商业勘查找矿靶区102个。“从目前情况看,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展顺利,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预期能够完成既定目标。”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说。   地质找矿难度之大,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丁正江有个比喻:“直径只有几厘米的钻头在高温高压的地层钻进3000米深,简直就像头发丝扎进土里。”第六地质大队自1958年成立至今,累计钻探工作量达500万米、累计查明金资源量2810余吨,是全国找金最多的地质队,所在的胶东地区也成为世界第三大黄金富集区。   找矿队员的日常不平常——大多数工作都在条件艰苦的野外进行,板凳当床、蚊虫密集、顶风冒雨。“踏遍群山始见金”,丁正江说,“地质找矿要保证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就必须坚持到野外矿区、大山荒漠中去,获取第一手资料和原始样品。”近一年来,第六地质大队加大勘查力度,开展深部金矿资源潜力调查:在山东乳山西涝口探明近50吨的大型金矿床,助力贵州赫章探明超大型铅锌矿1处,预计提交中型石墨矿1处,圈定金矿找矿靶区9处……同时,大队陆续在新疆、青海等西部省份开展找矿行动,达成矿权合作3项;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先后在苏丹、尼日利亚等国家开展矿产勘查工作。   正是广大找矿队员的辛苦付出,撑起了我国全球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第一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地位。熊自力说,全面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才能将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依托科技创新   引领矿产勘查   90后青年李宽,已在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有8年找矿经验。身着橘黄色野外工装,做完施工前的安全巡查,他麻利地登上机台,“打孔钻探、抽取岩芯、摆放编号……”李宽用“操着庞然大物绣花”形容自己的工作:“10多米高的钻机散布在山间,24小时不停工,地下地层构造如何、埋藏了什么矿产资源,一钻就一目了然。”   “传统讲究‘地质三大件’——地质锤、罗盘和放大镜,而今,航空、航天、无人机、船载、地面、井中等技术手段和装备成了必需品。”中国地质调查局装备部主任骆庆君说,目前我国海洋地质、对地观测、实验测试等领域的装备水平已跻身国际一流。   “向地球深部进军”。我国矿产勘查正从浅部转向深部,从寻找露头矿转到覆盖区找矿,从低山区转到中高山—深切割区,更需依托科技创新。   基础理论创新,在找矿突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唐菊兴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铜矿找矿首席科学家,长期坚守青藏高原腹地及邻区,“我们在摸索建立铜矿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理论指导找矿突破成效显著,西藏铜矿已经占我国铜资源量的2/3以上。”   体制机制创新,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突出特点。2023年,自然资源部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全国地勘队伍和科研单位作用,成立找矿行动组织实施机构,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指导组,为找矿行动实施提供重大技术咨询和现场技术指导。   熊自力介绍,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聚焦战略性矿种,按照油气矿产“稳定东部、强化中部、加快西部、拓展海域”,固体矿产“东部攻深找盲、稳定资源供应,西部重点突破、新增资源基地”的总体安排,设置基础调查区、重点调查区、重点勘查区和重要矿山深部,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地质找矿科技创新等工作。   加强政策支持   繁荣矿业市场   数据显示:2022年度全国锂矿新增储量主要来自江西,占增量的94.5%。这得益于宜春地区宜丰县—奉新县开展的锂矿找矿大会战。   2021年以来,江西省12支地质队伍在此共投入12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100余台钻机同时施工。宜丰茅岭矿区钻探组组长饶小鹏介绍,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部实行“挂图”作战,每完成一个孔,就在图上“销号”,每个钻孔的进尺也会标注上墙。经过两年多的勘查,宜春地区共探获4处超大型规模、6处大型规模锂矿床,提交锂矿资源量超过858万吨。   丰硕的锂矿找矿成果,有力推动了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宜春市共有锂电新能源投产企业238家,涵盖锂矿开采加工,正负极材料、隔膜、锂离子电池及配套、电池回收等完整产业体系,形成“锂资源—锂盐—锂材料—锂电池—锂应用—锂回收”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今年1—10月,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完成营业收入880.34亿元,同比增长2.45%。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薄志平说,新一轮找矿中,勘查矿种更加突出清洁能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宜春地区的锂矿找矿,是我国矿业企业布局新能源、资源深加工领域的一例:为促进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四川、云南、新疆等省份的近20个锂矿区块正在积极开展出让前期准备工作,后续将通过找矿靶区评价、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送等多种渠道,不断扩充区块来源。   “矿业企业是矿产勘查主体,肩负增储上产的重任。”自然资源部矿业权管理司司长邓国平介绍,自然资源部加强政策支持,为矿业企业调整发展路径提供保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正式实施,征收方式由取得采矿权时一次性征收,改为主要在矿山生产时按销售收入逐年征收;规范矿业权出让制度,《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制定指南》等相关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政策。   今年上半年,全国固体矿产、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同比分别增长17.2%、7.5%;新设探矿权242个,同比增长25.4%。邓国平表示,鼓励“就矿找矿”,取消探矿权分立及变更限制,放宽探矿权转让限制,将让更多有技术、有能力、有意愿的地勘单位和企业获得探矿权,从而加快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守牢能源保供主阵地。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效果显著 踏遍群山始见金(经济新方位)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刘志强)记者26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在城市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   《方案》提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按照精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原则,优先和重点提供急需紧缺服务,确保便捷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逐步补齐其他服务。   根据《方案》,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范围覆盖各类城市,优先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推进建设。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工作基础、财力水平等因素,选择50个左右城市开展试点,每个试点城市选择100个左右社区作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项目。到2027年,在总结试点形成的经验做法和有效建设模式基础上,向其他各类城市和更多社区稳妥有序推开,逐步实现居民就近就便享有优质普惠公共服务。   《方案》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社区服务设施、加大资源整合和集约建设力度、多渠道拓展设施建设场地空间、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功能配置、积极推进社会存量资源改造利用、健全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增加高质量社区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建设要求。
我国将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
  11月27日,江苏省常州市,常泰长江大桥施工现场云雾缭绕,蔚为壮观。据了解,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项目。大桥连接常州市与泰州市,是一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普通公路为一体的过江通道。   陈  暐摄(影像中国)
图片报道
  新华社阿斯塔纳11月27日电  (记者郑明达、张继业)11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访问哈萨克斯坦,分别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总理斯迈洛夫,同斯克利亚尔第一副总理举行会谈并共同主持中哈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在会见托卡耶夫时,丁薛祥转达习近平主席对托卡耶夫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丁薛祥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总统先生亲自擘画和引领下,中哈建立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率先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走在前列。中哈是唇齿相依的亲密邻邦和命运与共的战略伙伴。中方愿同哈方一道,以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引领,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携手推动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更广空间迈进。   丁薛祥指出,中哈合作基础牢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方愿同哈方牢筑互信根基,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强化政策协调,拓展互利合作,助力彼此实现发展目标。双方要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深化文化、旅游、教育、体育、青年、地方等合作,让中哈传统友好薪火相传。中方愿同哈方携手努力,推动中国—中亚机制行稳致远,共同维护中亚长治久安。   托卡耶夫请丁薛祥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他表示,哈中是国与国友好合作的典范。哈方祝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坚定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欢迎中国企业到哈投资兴业。哈方愿同中方一道,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密切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推动哈中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   在会见斯迈洛夫时,丁薛祥表示,中哈是亲密友好的邻居、相互信赖的朋友和彼此成就的伙伴。今年,习近平主席同托卡耶夫总统两次会晤,就深化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新共识。中方愿同哈方一道,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哈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丁薛祥指出,中哈两国发展理念相近,互补优势明显,合作前景广阔。双方要继续本着命运共同体精神,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互联互通,密切人文交流,推动中哈全方位互利合作提质升级。   斯迈洛夫表示,哈中关系基于深厚友谊和牢固互信,两国高层往来密切,合作成果丰硕。哈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进一步加强哈中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   27日,丁薛祥和斯克利亚尔共同主持中哈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全面充分肯定中哈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的进展,聚焦能源、经贸、金融、交通、科技、人文、环保和安全等议题,充分交换意见并规划下阶段合作重点。会后,丁薛祥和斯克利亚尔签署了《中哈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纪要》,并见证签署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关于哈萨克斯坦鲜食核果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等合作文件。
丁薛祥访问哈萨克斯坦并主持中哈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杜海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数据显示,各地秋粮收购正在有序展开,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6000万吨。南方中晚籼稻收购进度大约在六成左右;东北、华北地区玉米正在集中上量,收购进度约两成左右。   秋粮上市以来,各地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市场购销活跃,中晚稻整体品质好于上年,收购价格高开稳走。今年,我国中晚稻生长期气候总体适宜,特别是南方产区气候条件明显好于上年,产量恢复性增加。截至目前,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2942万吨,其中,中晚籼稻1811万吨,粳稻1131万吨。   近期部分地区雨雪天气增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表示,要统筹做好秋粮收购和安全储粮,指导各地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相关社会设施资源作用,为种粮农户及时提供烘干收储等服务,加大预约收购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农户科学储粮指导,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据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日前在山东滨州召开全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现场推进会。会议强调,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抓好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突出强化科技、人才、资金支撑,建立健全制度、标准、监测体系,持续构建责任落实、考核监督、宣传教育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节粮减损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加快形成节粮减损与提质增效融合促进、与营养健康协同发展、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的局面,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全国秋粮收购超过6000万吨 各地秋粮收购正在有序展开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蒋建科)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启动会议日前在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召开。   据介绍,围绕“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端牢中国饭碗”这一国家战略需求,加快推动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盐碱地生态化利用三大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于今年8月份发布了“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经过公开申报、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最终遴选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中科智能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揭榜单位,分别实施5个方向共6个科研项目。以期充分调动国内外优势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协同参与国家盐碱地中心科研攻关,营造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 5个方向6个科研项目脱颖而出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潘俊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25日在北京发布。2023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依然保持第一位,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北京、江苏分别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浙江和上海分别排名第四位和第五位,前5位排名与去年保持一致。其中,2023年北京市高标准建设中关村、昌平、怀柔3个国家实验室,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现雏形,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涌现一批世界领先原创科技成果。   据悉,《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作为“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是在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编写,已连续发布23年,是国内权威的区域发展评价报告,充分反映了各地区在企业创新、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创新体系等方面的表现。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发布 广东、北京、江苏综合排名位居前三
  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普吉特湾南端的塔科马市,1994年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结为友好城市。作为两座城市友好交往的见证者,塔科马港顾问委员会成员康妮·培根由衷地说:“感谢习近平主席让这一友好城市关系蓬勃发展,繁荣至今。”   培根曾担任塔科马市世界贸易中心执行董事、华盛顿州前州长特别助理。习近平主席当年在福州工作时,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明确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为福州擘画了美好蓝图,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1993年10月,培根在福州参加一次博览会期间,向福州市政府转交了时任塔科马市市长卡伦·韦尔勒的信件,希望与福州缔结为友好城市。让培根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我们就迎来了中方代表团,领队就是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   据培根回忆,中方代表团考察了塔科马的城市规划、文化、教育领域的具体情况,探讨两座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可能性,以及塔科马港和马尾港结为友好港口等事宜。请客人到家里吃饭,亲手准备拿手菜,是美国人表达友好的方式。为欢迎中方代表团一行,培根在位于雷克伍德市湖畔的家中为中方代表团举行了欢迎晚宴。   培根的外祖母来自意大利,她继承了老人家的手艺,厨艺相当不错。“那天,我准备的前菜是醋和橄榄油拌大虾配牛油果,主菜是我拿手的香料肉丸意大利面,大家都吃得很尽兴。”回忆起那场晚宴,培根记忆犹新,“现在想起来,我仍觉得一切都太不可思议了,习近平主席曾在我家吃过我亲手制作的晚餐!”   1994年11月16日,塔科马市和福州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签字仪式在福州市于山堂举行。多年来,塔科马市和福州市这两座跨越太平洋的友好城市一直保持着“非常活跃、富有成效的友好关系”,在艺术、教育、文化、体育以及经济贸易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培根告诉记者:“塔科马市和福州市的友好关系已成为美中地方合作的典范。每次访问福州,我们都受到热情欢迎。我们也很高兴,有许多来自福州的朋友到访塔科马。”   跨越太平洋的友好交往故事仍在继续。2015年9月访美期间,习近平主席在繁忙的国事活动中再次访问塔科马市,并参观塔科马市林肯中学。林肯中学合唱团学生和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学生合唱了中文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英文歌曲《世界如此美好》。   在培根看来,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塔科马市,“是一件非常暖心的事,是习近平主席给予塔科马市的殊荣。”她特别感谢习近平主席邀请当地高中生访问中国,“习近平主席说,要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五百年的中国去北京,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在中国我们看到了绚丽多彩的社会图景。”一年以后,林肯中学的118位师生应邀访问了福州、成都等地。这些学生中有25人因家庭收入低,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培根表示,对这些年轻人来说,这是他们一生难忘的经历。他们把在中国的见闻和感受告诉身边的人,让更多美国民众认识和了解中国。   数十年来,培根先后在塔科马市世界贸易中心、塔科马港工作。她见证了与中国的经贸往来给塔科马市及地区经济带来的好处。2021年11月,福州自贸片区与塔科马市世界贸易中心举行了线上经贸对接会。“我希望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为两国和两国民众带来更多实惠。”培根说,“美中增进相互理解,坚持互惠互利,会给世界带来积极影响。我真诚希望两国能够找到一条和谐合作、富有成效的相处之路。”   采访结束时,培根表示:“感谢习近平主席为塔科马市和福州市的友城关系作出的宝贵贡献。这么多年来,两座城市的友好关系持续蓬勃发展,在许多方面都为我们的城市和人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喜悦。”
“美中地方合作的典范”(大道之行)
  中国既是全球供应链融合发展的受益者、维护者,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新生态的积极探索者、建设者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将于11月28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链博会聚焦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深刻洞察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大势,强调“要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做大合作蛋糕,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深刻阐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方向路径,为构建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是联合国标准下工业门类最全、配套最为完整的国家,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近30%,全球制造和供应链重要中心地位不断凸显。首届链博会是中国为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搭建的全新交流合作平台,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设置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五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50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集中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以链为媒、以展带会、以会促展,链博会将促进全球范围产业分工、资源配置、创新合作和成果共享。   链博会将成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载体。顺应国际工商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迫切愿望,链博会致力于推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首届链博会上,国际参展商达26%,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欧企业占36%。其间将举办开幕式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6场专题论坛及系列配套活动,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等成果,助力中外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开展合作,抢抓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链博会将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展示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重要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一系列产业投资合作项目,覆盖农业、能源、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有力促进各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链优化,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提供重要助力。首届链博会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商数量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近一半。中方还为一些欠发达国家参会提供帮助,支持其展示特色优质产品和服务,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共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中国行动充分展现立己达人、计利天下的大国担当。   中国既是全球供应链融合发展的受益者、维护者,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新生态的积极探索者、建设者。中国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公共产品属性,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中方多次在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阐述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主张。2022年,中方担任金砖轮值主席国,推动金砖国家发起加强供应链合作倡议;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发表关于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元化的声明,重申有意愿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稳定;举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同印度尼西亚等6个伙伴国家共同发起《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合作倡议》,向国际社会发出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强音。事实证明,人为“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不得人心,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才是人心所向。   “链接世界,共创未来”,这是首届链博会的主题,也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中方将与各方携手努力,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让合作共赢的成果惠及世界。
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和音)
  第四届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围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这一主题,多国前政要及联合国官员、中外知名学者、智库专家等展开深入探讨。   巴西旅游部前部长福鑫表示,西方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必须遵循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必须适应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他们的现代化‘配方’就是要走由利益集团力量所驱动的西方‘民主化’道路。这样的发展道路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福鑫说。   英国牛津大学格林坦普尔顿学院名誉研究员罗伯特·沃克表示,联合国大会于1986年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认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同时明确各国要履行“消除发展的障碍”“促进发展中国家更迅速的发展”“促进基于主权平等、相互依赖、各国互利与合作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等相关义务。中国提出各种倡议并在国际舞台积极发声,采取务实行动助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响应,体现了这一倡议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埃塞俄比亚贸易和工业部前国务部长特卡·恩特哈布以亚吉铁路为例说,中企承建的这条铁路对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该地区的互联互通,“共建‘一带一路’为众多非洲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表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努力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努力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历史性的发展成就,为许多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认为,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口规模巨大这一特殊国情,主张协调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发展诉求,兼顾发展和民生,统筹当前和长远,用系统思维平衡做好各项工作。   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治理和国家建设、新兴和冲突问题司司长尤尼斯·爱博尤博用实例阐述了强有力的国家治理对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至关重要性。   美国《中国政治学杂志》副主编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认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国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与会嘉宾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有助于推动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各方应当携起手来,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韩晓明)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7日宣布: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国,将于11月29日举行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赴纽约主持安理会会议。
王毅将主持联合国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
  由中国能建承建的阿联酋乌姆盖万海水淡化项目是阿联酋重要的民生工程,被纳入《2036年阿联酋水安全战略》。该项目采用先进的“膜法”海水淡化工艺,每天可提供68.2万吨洁净饮用水,惠及当地百万居民。自2021年12月投入运营以来,该项目已累计输送淡水超过2.7亿吨。图为乌姆盖万海水淡化项目全景。   本报记者  任皓宇文  萨巴里摄
图片报道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27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参加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的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爵士一行,双方就中英经贸合作、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何立峰表示,中国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希望英中贸协继续发挥优势,深化两国经贸交流合作。   英中贸协是英国政府和工商界共同资助的对华贸易促进机构,汇丰、渣打、阿斯利康等会员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见。
何立峰会见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
  塞尔维亚是最早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不久前赴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充分体现塞方对塞中关系的重视和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支持。   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和亲自关心下,中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创造了多个“第一”:贝尔格莱德泽蒙—博尔察跨多瑙河大桥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建设的第一座桥梁;E763高速公路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匈塞铁路是中国高铁在欧洲的首单,也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此外,贝尔格莱德地铁、“洁净塞尔维亚”污水及固废处理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正加紧建设。   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中塞经贸合作不断深化。2022年,中国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外资来源国,目前投资总量达46亿欧元。中塞双边贸易额10年来增长4倍,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塞尔维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优质牛肉、红酒、蜂蜜等农食产品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中国河北钢铁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紫金矿业收购塞尔维亚博尔铜矿,令这些百年老厂矿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塞尔维亚主要出口企业,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拉紧两国民心相通的纽带。中塞两国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广泛开展文化旅游合作、教育交流、民间交往等。“汉语热”在塞尔维亚持续升温,塞尔维亚姑娘伊娃·伊利奇今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冠军。共庆中国农历新年已经成为中塞文化交流的一项传统。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了第四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旅游博览会。随着中塞签证互免和驾照互认协议的签署及直航开通,两国人员往来和旅游合作持续升温,人文交流不断深入。   中塞关系进入全方位、高水平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两国铁杆友谊历久弥坚。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继续走深走实,中塞将书写更多互利共赢、相知相亲、互学互鉴的合作新篇。   (作者为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
中塞铁杆友谊历久弥坚(大使随笔)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牛震、张梦旭)中国外文局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27日在京举行。数百位与会者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形象  共促文明交流互鉴”主题展开讨论,并从文化、品牌和传播三个维度深入解构中国企业全球形象内核,探索文化赋能中国企业全球形象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论坛上,由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全国工商联宣教部、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案例征集活动”评选结果正式揭晓。评选活动以“挖掘典型案例、建设企业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为宗旨,从来自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及民营企业报送的251个有效案例中遴选出“共建新丝路”“跨文化融合”“国际传播创新”“筑梦人物故事”四类专项优秀案例共40个,并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十大优秀案例”。   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创设于2013年,举办11年以来,连续6年开展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案例征集活动,出版了《出海者》《共生共赢》《命运与共》《共向未来》等企业国际形象建设案例集。
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举办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经济盛会,不仅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选择,也是各国企业进入广阔中国市场的绝佳平台。”塞尔维亚工商会中国代表处主任耶琳娜·格鲁伯·斯特凡诺维奇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塞尔维亚已经连续6年参加进博会。在本届进博会上,塞尔维亚首次以主宾国身份亮相,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率领高规格代表团参展,体现对进博会的重视和支持。斯特凡诺维奇告诉记者,本次塞尔维亚代表团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有41家塞尔维亚企业参展,2/3的企业已是多次参加进博会。她说:“中国市场带来了巨大机遇。一些塞尔维亚企业在中国的业务进展迅速,这也吸引更多塞尔维亚企业参加进博会,向中国消费者展示自己的产品,并且仔细了解和研究他们的需求,为未来的合作作准备。”   在塞尔维亚国家馆,塞尔维亚厨师带来新鲜烘焙的面包,以及传统民族歌舞表演和现代声光电科技,给观众以美食和视听的多重享受。斯特凡诺维奇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展馆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塞尔维亚的特色。进博会期间,很多中国朋友来到塞尔维亚国家馆,对我们的美景和美食很感兴趣。”   自首届进博会起,斯特凡诺维奇一直负责协调塞企业的参展工作,对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有感触:“进博会就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最好证明。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不断扩大市场准入,让在华外资企业更容易扩大规模、投入创新。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自贸协定,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塞尔维亚的葡萄酒、樱桃及肉类将会走进中国百姓的家庭。对此,斯特凡诺维奇十分期待,她说:“塞中自贸协定为两国贸易翻开了新篇章。”据介绍,10年来,塞尔维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85倍,中国目前是塞尔维亚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合作日益密切。未来,更多优质的塞尔维亚和中国产品将销往对方国家,对于改善两国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斯特凡诺维奇表示:“塞尔维亚非常重视经济数字化和绿色转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希望塞中在数字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第六届进博会结束后,斯特凡诺维奇已经开始为明年的参展作准备,她说:“塞中自贸协定签署后,许多塞尔维亚的优势产品出口中国将逐步实现零关税,这对塞尔维亚企业是利好消息。我们计划明年继续扩大展位面积,让更多塞尔维亚企业在进博会舞台上展览展示、获得商机。”
“中国市场带来了巨大机遇”
  本报曼谷11月27日电  (记者孙广勇)26日,主题为“创意经济”的第十四届“友谊杯”中文知识技能大赛在泰国曼谷举行,吸引了来自泰国各地区80所中小学超700名学生参与。   本次比赛由泰中人才交流协会、泰中新闻网、《探访中国》栏目、泰国博仁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泰中国际教育联盟、泰华友谊语言文化学院等机构共同举办,比赛内容包括中文演讲、书法、歌舞及创意讲故事。
第十四届“友谊杯”中文知识技能大赛在曼谷举行
  焕然一新的草皮、柔软有弹性的新跑道……27日,随着长沟中学操场恢复重建项目顺利完工,北京市房山区21所今夏受特大暴雨影响的学校操场全部完成恢复重建和功能形象提升改造,以更加安全的布局、完善的功能迎接2万余名在校中小学生。   房山区学校操场校舍恢复重建和功能形象提升工程,是房山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项目,工程涉及房山区拱辰街道、长阳镇、良乡镇等14个乡镇(街道)。操场的恢复重建和提升改造规模大约为17万平方米,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水毁部分整体拆除、底层处理、草坪重铺、跑道重塑、新增围护结构、渗水容水排水生态系统建设、体育锻炼设施重建、进出道路重建等。   面对学校点位多、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北京建工机施集团组建项目建设团队进驻各所学校,扎实开展工作。考虑到操场恢复重建工期紧、工艺复杂,建设团队在21所学校同时进行施工作业,以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最短时间完成恢复重建。“泡水损毁的旧跑道还未完全拆除,铣刨设备和沥青混凝土运输车就已进场待命。”北京建工机施集团房山区学校恢复重建项目经理邹建磊说,各个工序之间无缝衔接。   按照规划,“原址原貌”恢复重建是基础,操场形象、使用功能和生态循环能力的提升是关键。记者走访几所学校了解到,建设者将操场、校舍连通市政管网的原有排水设施全部进行了疏通,同时又新增了操场的集水井、蓄水池,新建了排水沟、排水管道;并在草皮底下铺设了厚厚的透水沥青混凝土,足球场能渗水、吸水、蓄水,同时地表采用透水砖铺设,大大提高了地表透水能力。   在琉璃河镇的琉璃河中学,记者看到,经过整体恢复重建,7000余平方米的足球场更新了双色软制草坪,篮球场也实现了主体换新。“受特大暴雨影响,300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等被毁坏。”看着新操场,琉璃河中学校长宋彦海说,师生期盼已久的操场重建好了,硬件设施大大改善,孩子们运动起来更安全舒适了。   21所受灾学校操场重建中使用的原材料,全部选用新型环保材料。施工前,都进行了试验和复检,充分保证材料的安全性、舒适性。新操场建成后,跑道的弹性,篮球场、排球场的防滑性以及草坪的舒适感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们运动时的安全性、体验感明显提升,操场本身的渗水、容水和排水能力达到了国内最高标准。”房山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严格按规划恢复重建,让孩子们在新操场上享受运动的快乐。”   目前,部分重建后的新操场已经交付使用。
北京市房山区严格按规划恢复重建,21所今夏受灾学校操场设施全部修葺一新 “让孩子们在新操场上享受运动的快乐”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李龙伊)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加大对退役军人典型挖掘、培养、宣传力度,褒扬彰显退役军人为党、国家和人民担当奉献的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老兵治沙队集体和王琦、裴树清等19名先进个人获得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他们中有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榜样,投身治沙造林,守护绿色生态;有扎根基层一线的先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勇攀科技高峰的模范,攻克前沿技术,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典型,用爱和坚守点亮海岛孩子的梦……他们身上,体现了广大退役军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价值理念,反映了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的忠诚品格,展现了爱国奋斗、岗位建功的昂扬风貌。   发布仪式现场采用视频展示、互动交流等形式,讲述“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和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证书。
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联合发布二〇二三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西省南昌市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以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坚决落实各项任务举措,同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特点分类指导,力促调研出成果、发展见实效,推动主题教育有力开展、走深走实。   以严要求开局,有力有序向纵深推进   南昌市委和各级党组织强化思想认识,以严的要求开好局,以实的举措起好步,主题教育有力有序向纵深推进。   南昌市仔细摸排全市党组织和党员情况,特别是新兴领域党员以及流动党员情况,确保主题教育有效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9月13日,南昌市召开全市主题教育动员大会,要求各级党组织“一周内快速启动、分层级动员部署、差异化方式推进”。南昌市委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成立领导小组,完善组织架构,强化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制定全市工作方案,确保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局。   南昌市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党员、干部到困难较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调研,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调研出成果、发展见实效的突破口。   推动主题教育在基层党组织见行见效   南昌市结合实际,围绕乡镇(村)、街道(社区)、市县直机关、学校、医院、国有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和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党员等类型,制定指导要求,细化分解开展理论学习、推动干事创业、认真检视整改3项重点措施,为不同领域、类型党组织及党员开展主题教育提供指引。   领导班子带着问题下沉一线,领题调研,推动重点工作。新建区建立“流动夜校”制度,每月第一个周五晚7时,在外地的党员通过“远程会议室”开展理论学习,推动流动党员理论学习全覆盖;青云谱区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雨污分流改造等课题开展调研,制定的对策受到群众欢迎。   主题教育中,南昌县确定了壮大龙头企业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乡镇综治中心多元解纷机制等30个调研选题,深化网格管理等基层治理机制,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进村入户听取意见建议,共组织“民情连心桥”活动9次,全县上千名领导干部参与其中,收集问题诉求上万个;南昌市“小个专”综合党委针对所属党员从业类型丰富的特点,强化政治引领、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分类指导,引导不同职业群体党员开展共学活动。   用解决问题实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按照“深、实、细、准、效”要求,南昌市聚焦难题堵点、注重调研成果转化,破解发展难题。围绕调研、整改两个重点,南昌市出台在全市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各县区、市直单位形成“9+X”专项整治方案,推动实现整改整治上下联动、一体推进。   东湖区确定商贸消费扩容、楼宇经济发展、老旧小区改造等课题,区委和区政府班子成员下沉街道社区调研,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红谷滩区围绕未来科学城、营商环境、水环境治理等全区重点工作、现实难题,确立31个调研课题,结合“红谷连心会”等多种载体,深挖问题、深谋对策,推进调查研究落实落地。   进贤县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难点堵点问题把脉问诊,践行“一线工作法”,把学习成果体现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了解到平菇销售困难后,进贤县长山晏乡党员、干部摸排辖区企业和学校食堂等收购意愿,为群众拓宽销售渠道。   深化“四下基层”破难题解民忧   南昌市持续深化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市级领导干部带头访城乡群众促治理提效、访经营主体促发展提质、访一线干部促作风提升,明确下基层访城乡群众、经营主体、一线干部3类对象,建立“四下基层、三访三促”工作机制,细化政策宣传、收集意见、解决问题、关爱帮扶等6项具体任务,真抓实干破难题解民忧,实实在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安义县依托乡镇“萤火虫”行动,整合闲置校舍、养老院等资源,建成第一批4个“一老一小”幸福院;西湖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幸福圆桌会”服务机制,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实行疑难复杂问题包案责任制,现场调度民生实事项目。
江西省南昌市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调研出成果 发展见实效(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清晨,舒维吉走进自家庭院,打理起甘蓝、萝卜等蔬菜。   地处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舒维吉家所在的大石镇牛角沟村是有名的红色村庄。近年来,村里按照“大地景观化、庭院果蔬化、农村田园化、产业特色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发展,村容村貌更加美丽,农文旅产业持续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精品示范村。   2021年以来,四川省遂宁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启动精品示范村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形成以精品示范村为中心、带动周边镇村发展特色产业的新格局。   环境治理乡村美   不仅庭院里种了果蔬,舒维吉家的墙壁也涂上了白漆,墙底还做了腰线设计,格外整洁漂亮。“打造精品示范村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庭院靓化改造。”牛角沟村党总支书记王勇说,村中庭院在外观上采用了大体一致的设计,美观大方。   走进舒维吉家的后院,有流水声从地下传来。“这是我家的化粪池,厨房和厕所的污水都会排进这里。”舒维吉说,化粪池可以收纳所有污水,粪渣还能用来施肥。   “每家的化粪池有2—3立方米,能满足污水处理需要。”王勇说,村里近200户村民的家里都进行了污水处理改造。村里还建了一座污水集中处理站,污水处理能力达每天30吨,基本满足了村里的污水集中处理需求。   走在村中,不时见到路边的垃圾分类箱。正巧碰到村里的垃圾处理人员张学全开着回收车来转运垃圾。液压臂将垃圾箱缓缓抬起,将垃圾倒入车中。“我们现在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垃圾箱快满时有信息提示,我就会过来转运垃圾。”张学全说,现在垃圾分类处理已形成了户清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过去垃圾围村的现象再也没有了。”   打造精品示范村以来,蓬溪县持续推进污水、厕所、家庭卫生、垃圾治理,实施乡村绿化、村庄洁化、水体净化、杆线序化、道路美化、庭院靓化专项治理,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提升。   文旅融合村民富   依山傍水,生态良好。走进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川西民居错落有致,村里游客络绎不绝。   直播间里,互动不断。“这里就是我们的太平洋电影院,大家看,电影院按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格仿制。”主播杨钒萍面带笑容,对着镜头热情介绍海龙村的风貌。作为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杨钒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每天直播。“我们以海龙村为中心,带动周边7个村,形成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杨钒萍介绍,自去年“五一”开园以来,园区游客人数已近140万人次。   小湖边,礼堂里,陶云兴正忙个不停。疏导秩序,巡查防护,他负责园区的日常安保。过去,陶云兴一直在外务工,“去年,看到园区建起来了,就盼着能回来工作。现在一个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关键是离家近。”陶云兴说。他的妻子也在园区工作,为工人们做饭,每月有3000元收入。他们家还拿出3间房租给园区使用,“仅这一项,每个月又能多挣1200元。”如今,在海龙凯歌,像陶云兴一样就近务工的村民已超百人。   老屋中,厨房里,蔬菜下锅,香味四溢,不久,一盘辣子鸡新鲜出锅。在海龙村的“七食年代”餐饮店,杨哲清夫妇现今做起了农家乐。“去年5月,我们从城里回来,看到村里的人气越来越足,就想着用上老手艺,发挥下余热。”杨哲清说。   “通过发展农文旅产业,周边村民有了务工收入、房屋租金、土地流转金等多种收入。”凯歌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副经理刘成毅说,园区还打造了沼气文化陈列馆、农耕文化馆和稻田迷宫等,带动一批农户从事旅游餐饮服务。   挖掘特色产业兴   一针一线间,绢帛之上,水墨娟秀。在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凤凰村的非遗传习所,蜀绣非遗传承人黄海彦正教学员学习针法。“我们传习所今年3月开始试营业,依托凤凰村打造精品示范村的好时机,带动周边村民致富。”黄海彦说。不少周边村民前来学习,大家就近便可实现增收。   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以来,船山区推动凤凰村规划布局了文旅融合、优质粮油、生态水产、特色水果、精深加工等五大特色产业,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如今,当地已形成了永和家园发展片区。   凤凰湖边,游客拾级而上。一杯清茶,一盘甜点,静坐于民宿之中,听负责人杨健娓娓道来:“凤凰村条件得天独厚,现在已经形成了文旅融合发展态势,每天许多游客来此游玩,民宿生意十分火爆。”   文旅之外,永和家园发展片区内还有柑橘、葡萄等特色水果产业。在永和家园的柑橘基地南牌坊,农户们已开始进行柑橘的秋冬季病虫害防治。   “受益于永和家园片区的发展,我们在这里建设了白芷种植基地。”遂宁腾辉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友斌说,永和家园附近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精深加工体系,白芷收获后,能就近烘干和粗加工。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杨明全每月收入有2000多元,“我还加入了土地流转合作社,每年还能挣3000多元的流转金。”   启动精品示范村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遂宁市已相继建成精品示范村7个、精品村9个。   “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前期3次赴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确定从环境整治到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文旅融合的思路。”遂宁市委书记李江介绍,当地以精品示范村为龙头,带动周边村落发展,从推动环境整治、挖掘文化传统、做强特色产业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如今,精品示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80万元。   本期统筹:杨烁壁
四川省遂宁市建设精品示范村,推进乡村振兴—— 袅袅炊烟里 村美产业旺(深阅读)
  连日来,广东省江门市天气晴好,新会区果农把握有利时机,抓紧晾晒柑果果皮。新会柑经开皮、晒制、陈化等程序后可制成新会陈皮。图为11月25日,在新会区一处空地,人们对新会柑皮进行翻皮晾晒。   关煜柔摄(新华社发)
图片报道
  走进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下营子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和以红色为主色调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各种中草药墙绘装点着这个远近闻名的示范园区——“热河中药花海小镇”,乡亲们正在村里的种植园辛勤劳作。   下营子村有着“滦平县第一个党支部”等丰富的红色印记,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这个曾经的贫困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下营子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2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2.1万元。   如何解决好红色村庄红而不富的难题?河北省委组织部积极探索在全省85个省级红色村庄组建以领导干部、第一书记、实用人才、模范人物、党建骨干为主体的“党建加强班”,以“组团式”帮扶赋能乡村振兴,因地制宜盘活各类要素资源,做好“红色资源+”文章,努力让红色村庄焕发出振兴活力。“党建加强班”各类成员按照规定职责到村开展工作,定期在村集中召开班会,研究解决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班子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滦平县委书记、“党建加强班”班长高浚力就3次到下营子村召开班会,有力推动了工作的落实。   冀东抗战遗址所在的承德市宽城县王厂沟村,在县“党建加强班”的引领下,建设红色文化大讲堂、“忆苦思甜”大食堂、红色陈列馆、村庄美化亮化、采摘园等项目,每年接待参观、研学团队和游客5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截至目前,河北全省85个红色村庄共引进项目81个,吸引投资1.87亿元,明确帮带措施317项,85个结对县直单位认领群众“微心愿”759个。
河北以“党建加强班”赋能乡村振兴 红色村庄富起来
一版责编:许 诺 刘 念 江润楠 二版责编:程聚新 蒋雪婕 梁泽谕 三版责编:于景浩 戴楷然 崔 琦 四版责编:陈亚楠 张佳莹 杨烁壁
  加强政策扶持、提升治理能力,让金融服务以可负担的成本抵达更多“长尾客户”,正是普惠金融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作用   更好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递交材料3天拿到200万元贷款,不仅速度快,利息也低。”今年,海南省借助大数据、5G等技术手段,推动首笔活牛抵押贷款落地,为解决养殖户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过去,由于天灾疫病等因素可能造成畜禽死亡,银行普遍不接受生物活体抵押。信用贷款额度受限,农户和合作社很难获得发展所需资金。海南省推出一款名为“慧畜贷”的普惠金融产品,解决了养殖户缺少抵押物的难题。相关机构给每一头牛安装耳标,由内置芯片记录上传牛的轨迹定位、生命体征等数据,既可以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也在养殖户和银行间构建了一个信用平台。   目前,这一模式已在海南全省铺开,从事活畜育种、养殖的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涉农经营主体都将从中受益。加强政策扶持、提升治理能力,让金融服务以可负担的成本抵达更多“长尾客户”,正是普惠金融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全国乡镇基本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但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持续发力、补齐短板,加快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普惠金融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小微企业、涉农主体、个体工商户、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是重点服务对象。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要不断创新思维,积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比如,浙江省云和县把“云和雪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用于质押融资,获得更多资金以深挖雪梨文化,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小小雪梨,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金果,年产值达1.96亿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可以直击小微企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难点堵点,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这也是值得大力探索的方向。不过,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产品的适老性、安全性及无障碍使用,避免形成新的“数字鸿沟”。   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服务的包容性,但其服务群体量大面广,“撒胡椒面”解决不了问题,也不可持续。推动金融机构担当惠民利民的责任和使命,也必须遵循金融规律。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化原则,不断优化信用机制建设、贷后风险管理以及数据共享、风险共担等,完善专业化经营机制,促进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坚持法治化原则,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普惠金融战略导向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普惠金融领域新业态、新产品的监管体系和规则,既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又切实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普惠金融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蕴含了一种价值理念。新征程上,更好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就能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盖广度、服务力度,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擦亮普惠金融的为民底色(微观)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③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的绿色行动,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公民的共同责任。不久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授予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继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者、浙江“千万工程”等之后,中国环保行动再度摘得这一荣誉,充分体现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不凡成就。   塑料产品使用范围广泛,但难以降解,其造成的污染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一大难点痛点。“蓝色循环”模式之所以能从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在于它创造性地解决了“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是否可持续”等难题,为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一个长期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这一项目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塑料污染物“从海洋到货架”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并设立“蓝色联盟共富基金”进行价值二次分配,反哺一线收集群体,调动了参与各方的积极性。这既有助于减少塑料产品的环境影响,还能实现环保与富民“双赢”,为有志于治理塑料污染的地方和企业树立了榜样。   “蓝色循环”模式的成功探索,从内在逻辑看,得益于前沿技术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结出的硕果;从外部环境看,则得益于绿色底色的厚植,是新发展理念的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塑料污染治理为例,近年来先后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在生产、消费、流通和处置等各环节推行全链条治理,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目前,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量居世界第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的绿色行动,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需要我们打破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从现实情况看,我们还面临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艰巨任务,以及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重大挑战。开拓创新,久久为功,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才能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需求和期待也在不断提升。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秀丽的大美中国。
用绿色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人民时评)
  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   通过“云游长城”小程序,可在线沉浸式体验“爬长城”“修长城”;为敦煌每个洞窟、每幅壁画、每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更多人更便捷地领略莫高窟魅力……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助力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也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更好挖掘其多方面价值,使其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是每一代人都面临的课题,也是所有人共同的责任。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解决这一课题打开了新的空间,并且潜力无穷。   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而言,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创新文物展示的方式,还能为文物的修复和研究创造有利条件。比如,敦煌研究院经过长期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针对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积累了超过300TB的数字资源,为壁画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借助文物无损成像光谱分析系统、三维激光扫描及打印等装备,秦始皇兵马俑制作工艺与色彩得以复原,研究人员因此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通过三维重建、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不仅能让更多人看到文物的本来面貌,也让保护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总是和社会发展进步相伴而行。当前,各种沉浸式、互动式数字技术的兴起,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为更多人了解,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创造了新的可能。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通过即时云渲染技术,将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三星堆数字博物馆以及古蜀王国等场景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苏绣、扬州漆器等静态的非遗产品,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非遗技艺制备过程、用料等,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得以“活”起来。把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做好实物传承,还能更好地赓续文化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加快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数据价值,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存储、表达和传播各环节,不断拓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技术、新模式。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数字技术专业知识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必将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让历史文化遗产闪耀在数字时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11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京津冀豫4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人。   这正是:   群山次第开,   清水自南来。   涓流润万家,   浇灌好生态。   徐  之文
图片报道
  办好城市艺术夜校   北京市西城区  于保月   此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办的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开放报名,提供1万个左右名额。当天,65万人参与课程报名,大多数课程名额在1分钟内被抢光。艺术夜校的热度,可见一斑。   如今,人们不仅有更高的物质需求,也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舞蹈声乐、即兴戏剧、美妆健身、非遗手作……艺术夜校的课程丰富多彩,让市民在工作之余有了生活“充电站”。在艺术夜校,人们既能充实生活,又能增长技能,还能收获友谊。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夜校受到人们喜爱,反映了大家对文化生活的真切向往,也让人感受到城市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   为学习充电、感悟艺术魅力、提升美育素养创造条件,更好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公共文化机构应加强投入,持续推出新课程、新活动,吸引市民前来学习放松。有关部门也不妨搭建更多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艺术课程的供给。期待各地进行探索和创新,让更多人有机会乐享文化艺术生活。   为银龄教师创造便利   山东省淄博市  许  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自教育部2018年面向基础教育启动银龄讲学计划、2020年面向高等教育启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以来,已累计招募了2万余名中小学退休教师和1400余名高校退休教师开展支教支研。   让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支教支研过程中,银龄教师继续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能为当地带去优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助力所在学校提升立德树人、队伍建设和科研创新的能力。银龄教师发挥余热,对补齐乡村地区教育短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致敬银龄教师的同时,也应用好用足政策资源,给他们提供及时、细致、周全的保障,为他们支教支研创造便利条件。比如,在工作方面,给予信任和支持,充分发挥好他们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生活方面,切实解决好交通、住宿、医疗等实际问题,做好配套服务,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着眼未来、汇聚合力,期盼有更多银龄教师担当作为,用爱心智慧点亮孩子的人生梦想,为教育事业贡献“银发力量”。
来论
  如今,网络已成为广大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如何让网络空间风清气正、提高成风化人水平?怎样为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本期大家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编  者     有效强化平台责任   尹双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好青少年聚集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汇集着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是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重要渠道。因此,必须夯实以网络平台为代表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筑牢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网络的防线。   “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以法治力量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屏障。立足青少年健康用网需求,各类网络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网络服务才能更好托举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法必明、令必行。加强执法,层层压实平台主体责任,严密监测、防范、封堵、处置网络有害信息,才能起到“抓前端、治未病”的效果,让未成年人畅享网络红利。   持续优化内容供给   赵帅杰   当下,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在未成年人中迅速普及。然而,市场上的智能设备良莠不齐,一些内置游戏存在诱导消费行为,部分APP有信息泄露风险,甚至包含血腥、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亟待治理规范。   推动未成年人安全用网,内容建设必不可少。近年来,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各大网络平台陆续上线防沉迷系统,部分短视频平台打造未成年人专属内容池,分级分类丰富内容供给,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优质网络资源。前不久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未成年人专区等,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平台内产品或者服务。这将进一步优化网络内容供给,帮助未成年人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网络生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内容建设,维护好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广大未成年人才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精神滋养。   不断提升网络素养   金  歆   在信息社会,使用网络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交流交往已经是未成年人的一项重要技能。如果不具备理性辨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未成年人可能面临网络沉迷等问题,甚至受到网络违法犯罪的侵害。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让未成年人正确看待网络、使用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相关课程,对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有条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这种背景下,课程设计要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提高正确、合理运用网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育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教会孩子如何认识、分辨网络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为他们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引导。   青少年的用网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影响。作为家长,父母首先要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监督,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用网习惯。
汇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大家谈)
  11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浙江杭州举办。作为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合作的国际公共服务产品,本届数贸会以“数字贸易  商通全球”为主题,突出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三大特色,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18家企业线下参展,367家企业通过数贸会云平台在线上参加展览。   与会各方充分利用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平台,共商合作,促进全球数字贸易交流;共促发展,培育数字贸易新机;共享成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促进全球数字贸易交流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王鹏飞介绍,来自68个国际组织和境外商协会的代表,63个国家和地区的105名国际政要及驻华使节出席数贸会,进一步扩大了数字贸易国际交流“朋友圈”。   论坛活动汇聚了100多名跨国公司高管和50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合作路径。与会的国际嘉宾纷纷表示,愿同中国一道,拓展经贸合作新空间。   在数贸会上,为助力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数字金融赋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多家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发起《数字金融赋能中小企业数字贸易发展倡议书》,呼吁更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加入数字金融赋能数字贸易倡议,为中小企业发展添砖加瓦,开拓“数字时代”新局面。   首次举办的“丝路电商日”活动吸引了15个“丝路电商”伙伴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代表参加,实地考察杭州数字贸易发展情况。数贸会也让许多海外企业感受到数字贸易的影响力。据一家来自拉丁美洲的电商平台负责人介绍,数贸会刚开幕半天,就有上百名客商咨询入驻。   “我们将充分利用数贸会平台拓展市场和客户资源。”浙江赫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邵成介绍,通过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企业可以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合作洽谈,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培育数字贸易新机遇   数字贸易正在为国际贸易提供高质量供给,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数贸会是中国唯一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   本届数贸会参展企业包括51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3家数字贸易百强榜单企业。据了解,相关企业纷纷拿出拳头产品,全面展现数字贸易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场景。可对电站和工厂自动巡检的机器人、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仿生假肢、多模态AI卫星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亮相本次展会,为生产制造、医疗服务、产品销售、物流等多个领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吸引了大批境内外采购商。   记者看到,观众可以在展览会现场进行诸多专业前沿的数字互动体验。数字新闻官“谷小雨”、提供伴游服务的机器狗等成为网红打卡点。每一名注册参展的观众都拥有专属“数字身份”,可以现场参与AI图文创作、AR驾驶等互动新体验。   “我们将充分利用数贸会带来的机遇,着力培育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浙江省诸暨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负责人董光辉说,今后将主动抢抓数字经济产业风口,不断推动诸多智能终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本届数贸会上,杭州高新区(滨江)有25家企业参展,覆盖数字技术、数字金融、数字内容等多个领域。“我们要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叠加优势,坚持开放引领、推进制度创新,为数字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高翀说,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数字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69亿元,同比增长32%。   浙江嵊州云电商信息科技产业园是集传统电商、跨境电商、代运营服务、人才培训、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模块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产业园,负责人操叶安表示,本届数贸会带给我们更多发展数字经济的信心,接下来将进一步抓住行业的风口,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浙江省商务厅厅长韩杰表示,浙江将积极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进一步提高数贸会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探索推进数字贸易领域制度型开放。   汇聚数字贸易新动能   数贸会期间,100项创新类“首发”“首秀”“首展”集中呈现,涵盖了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文娱、数智出行等领域,带来了集“新技术、新应用、新体验”于一体的数字贸易创新盛宴。   几分钟实现“复刻”的AI数字孪生直播技术、仅需25天就能建成的拼装型数据中心、国内首个数字人律师大模型、具备越野性能的新型房车等一批优秀创新成果首次亮相。   数贸会正在成为引领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风向标。在本届数贸会上,开幕式、10场主题论坛和94场配套活动累计发布《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丝路电商”合作发展报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三批创新实践案例》《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杭州倡议》等各类行业报告、实践案例、规则标准、合作倡议等成果120项,推动形成更多数字贸易发展全球共识。   作为数贸会永久举办地,杭州市萧山区近年来在数字贸易领域积蓄势能。近3年,萧山数字贸易规模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围绕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供应链、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形成了26项国家级、省级制度创新成果。   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表示,近年来,萧山区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成为贸易强区建设的重要支撑。跨境电商是萧山数字贸易的优势赛道,2022年,萧山跨境电商出口总额116.3亿元,占杭州市比重达70%。面向未来,萧山区将进一步深化在数字贸易国际化、低碳化、特色化方面的探索,奋力打造浙江贸、产、服融合发展的区县示范样板。
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黄庆畅)全国人大财经委、文化和旅游部27日在京召开旅游法实施10周年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庆伟出席并讲话。   张庆伟指出,旅游法实施10年来,在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完善和实施旅游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需要,是加强旅游法治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重要抓手。   张庆伟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健全旅游法律体系,加大普法和执法力度,依法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扎实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旅游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旅游法实施1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黄庆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11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三十一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结果发布会。中国人大新闻奖是全国性奖项,设立于1991年。本届评选中,来自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网络新媒体和人大报刊的304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67件,二等奖103件,三等奖130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要负责同志在评选结果发布会上表示,各主要媒体、各级人大、广大长期从事人大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充分报道在党的领导下的人大工作,为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作出积极贡献。新时代新征程,稳中求进推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坚定历史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持之以恒宣介全过程人民民主,注重从小切口出发,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深入人心。要守正创新讲好人大故事,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加强立法全过程宣传解读,积极报道监督工作进展,生动展现代表履职风采,增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合力。   在今年的获奖作品中,有的作品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与人大代表共商国是的生动场景,例如电视消息《(总书记与我们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有的作品深入宣介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例如通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民主基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述评》;有的作品系统阐释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例如系列评论《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重要讲话》;有的作品生动展现人大工作新进展,例如通讯《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些“首次”的背后》;还有一批反映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实践和代表履职情况的优秀作品获奖。
第三十一届中国人大新闻奖揭晓
  梅、兰、松,各式花木栽满道路两侧。从福建省漳州市区出发,百里花卉走廊一直通到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村口。村民翁路川刚从外地送苗回来,“这趟挣了5万元!”   货车停在一栋三层小楼前。庭院内,精心修剪的绿植引人注目。客厅里,红色喜字贴在墙上,家具布置讲究。“新房子,好日子。放在20多年前,哪敢想这些?”翁路川说。   漳浦县地处东南沿海,上世纪90年代,溪坂村家家种地,人均年收入不到600元。1999年,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以下简称“花博会”)落户漳浦,主会场就设在溪坂。村两委班子敏锐地从中看到机遇,划出土地种植花卉苗木。“树苗头一年种下去,第二年就卖了1万元。”翁路川便是当时的首批种植户。   花博会年年办,溪坂村花木产业也越做越大。但时间一长,传统粗放式种植弊端逐渐显现,收益越来越低。“台商带来了各类优质农产品,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漳浦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惠明说。   2019年,漳浦首创台胞科技特派员制度。蔡志阳是首批台胞科技特派员之一。在湖西畲族乡顶坛村,蔡志阳建起了高优水果示范园,培育新品种珍珠番石榴。   “阿伯,枝要及时修,别让果树间隔太密哦。”“这段时间要抓紧套袋啦,防止果蝇。”正值珍珠番石榴挂果期,顶坛村上千亩番石榴果园内,蔡志阳手把手指导种植户。   村民蓝点木腰上挂着网兜和套袋,学得很认真。“自从上了种植课,无公害种植,精细化管理,长出来的果实口感更好、产量更高,供不应求。”蓝点木说。   截至2022年底,漳浦县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294家、优良品种210多个、先进种养技术50多项,推广种养面积43万亩。   变化更多的是理念。蓝点木带头做起了电商,翁路川则将儿子翁铭腾送到园艺培训班学习。不久前,翁铭腾从园艺培训班毕业了,在他最近反复修改的一张图纸上,苗木间隔多少、如何搭配、修剪形状等,一目了然。“从卖树到卖设计,从单纯的种植,到培育、设计、施工、养护一条龙服务,产值少说提升30%。”翁铭腾说。据了解,溪坂村目前97%的农户从事花木产业,2022年人均纯收入达7.8万元。   “从‘单向引进’到‘双向互动’,两岸的农业交流合作正向各领域深度推进。我们将进一步做优特色产业,推进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漳浦县委书记陈爱棋说。
福建漳浦县—— 做优特色农业 探索融合发展(乡村行 看振兴)
  入冬以来,随着供暖、生活等用电需求增加,内蒙古赤峰市进入用电高峰期。为全力保障光伏发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日前,国网赤峰供电公司组织党员服务队深入林西县十二吐乡苏泗汰光伏发电站检查设备安全运行情况。   丁志军  王英旭摄影报道
图片报道
  本报深圳11月27日电  (周春媚)11月27日,由证券时报主办的“活跃资本市场  提振投资者信心”座谈会在广东深圳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媒体高校的各界嘉宾,围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心得体会。   今年是证券时报创刊30周年。与会嘉宾认为,作为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财经媒体,证券时报30年来牢固树立政治家办报理念,坚持“守望资本市场、推动社会进步”办报方针,唱响强信心、稳预期的主旋律,为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新时代新征程,证券时报将继续发挥主流财经媒体作用,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胡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焦津洪,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沙雁,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局长李至斌,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平安集团总经理谢永林等约80人出席了座谈会。
证券时报创刊30周年 “活跃资本市场 提振投资者信心”座谈会举行
  【绝活看点】   100克的面团,经拉面匠人韩玉龙揉、抟、抻、拉,化作缕缕“银丝”,直径2毫米的针孔,可以穿过46根。从业26年,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青海高原工匠”等荣誉。   见到韩玉龙(见图,李玉峰摄)时,他正在向观众展示拉面绝活,只见他双手上下翻飞,100克面团化作缕缕“银丝”,引得观众叫好。   1979年,韩玉龙出生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这里平均海拔超过2600米,“八山一水一分川”,自然环境恶劣。上世纪80年代起,凭着拉面手艺,当地人成批赶赴厦门、广州等地开办拉面馆,一碗面成了“脱贫面”“致富面”。   18岁那年,韩玉龙来到厦门一家拉面馆打工。洗菜、刷碗、跑堂,店里的工作韩玉龙干了个遍,他还是最想成为一名拉面师傅。于是一有时间,他就帮着做些和面、揉面等体力活,不断锤炼相关的手法技艺。   韩玉龙抓起一把面粉,双掌合十旋转,面粉顺着掌纹,道道分明,“面粉不能太细腻,否则拉出的面不筋道。”他边说边把面粉堆成尖。“咚!”双手重重地拍在案板上,面粉堆明显地塌下来,“这可以减少面粉空隙,让它更瓷实,和面加水时,不会被水冲走。”   “天气再冷,也得用凉水,面的延展性才更好。”韩玉龙两手在案板上来回揉搓,直至面粉变成黄豆大小的面团。“这叫‘打穗子’,‘穗子’大小越均匀,面团越光滑,拉面越不易断。”之后,他把“穗子”聚拢,右手攥拳,用力抟面,为的是把面团压紧实,拉面更筋道。由于长年保持相同的动作,他右手的手背磨出了厚厚一层茧子。   醒面后,韩玉龙揪下一块面剂子,不多不少正好100克,无数次的重复让他的手成了精准的秤。他将面拉成长条,两端对齐,拎起一甩,借助惯性,面条拧成“麻花”。“‘遛条’能让面更光滑、筋道。”接下来便是对折、抻拉、对折、再抻拉的过程。伴着“啪”的一声,拉面轻磕案板,面粉簌簌抖落,细如银丝的拉面便呈现在眼前。   刚接触拉面时,面条常常一端细,另一端却粗得煮不熟,“原因是左右手出力不匀称。”为了练好这门手艺,从早到晚,在后厨里,韩玉龙不停地抻拉面条,感受细微的变化,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没有巧办法,只有笨功夫。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不简单,平凡的事天天做就是不平凡。”韩玉龙感慨。2019年,韩玉龙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4月,在青海省举办的全省首届拉面行业技能竞赛中,他荣获拉面成品一等奖。2022年,他又被评为“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近年来,为了传承手艺,他积极开设线上课程,传授拉面技巧。如今,韩玉龙手把手教过的200多名学生已把拉面店开到全国各地。2021年,他牵头成立了“韩玉龙拉面创新工作室”,他和成员们研制出了水果面、黑枸杞面等创新产品。“希望青海拉面这块招牌越擦越亮,越走越远。”韩玉龙说。
“青海高原工匠”韩玉龙—— 揉抟抻拉 细如银丝(工匠绝活)
  本报重庆11月27日电  (记者姜峰、沈靖然)日前,首届明月湖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活动在重庆举办。来自434家产业链企业、67家国内外院所机构、重庆市级部门和其他省份相关部门代表1000余人相聚重庆,共谋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活动期间,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联盟、空天信息产业共同体、空天信息产业1000亿元规模基金群、重庆市空天信息应用场景发布等多个创新行动集中发起。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联盟、中国宇航学会承办,秉承“开放、包容、信任”价值观,以“共赴星海,共享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全球交流合作平台,在空天信息产业“速度、成本、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
首届明月湖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活动举办
  本报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姚雪青)日前,江苏省启东市与复旦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建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双方将围绕生物医学相关专业领域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培养创新人才,孵化科技创新企业,助力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据了解,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落户在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从规划布局到路牌设置,园区都与上海市张江药谷相似。“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协同张江,承接产业外溢和创新辐射。”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党工委书记顾向东介绍。近年来,启东精绘产业地图,精心打造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上海自贸区启东生物科技创新协作园,累计集聚企业500多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启东坚持以学促干,聚力推进跨江融合,打造沿江高端引领等两条产业带。下一步将继续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启东市委书记杨中坚说。
江苏启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共建科研机构 激发创新动力
  2003年开始,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面向普通高等学校招募一定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鼓励和支持服务期满的志愿者扎根当地就业创业。   20年来,西部计划共选拔派遣超过5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教育、民族团结、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以响亮的青春之歌,谱写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奋进篇章。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者接续奋斗,用实际行动弘扬志愿精神,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建设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30周年暨第三十八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本版联合本报碰碰词儿工作室、人民网移动中心推出特别策划,讲述5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奋斗故事,记录他们在西部沃土茁壮成长的无悔青春。   ——编  者     首批支教志愿者冯艾——   我的学生已长大成才   本报记者  沈靖然   冯艾说,志愿者是传递希望的普通人。   2003年6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式启动。正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的北京姑娘冯艾主动报名,来到位于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战河中学支教。   20年后,记者跟随冯艾,回到了她当年志愿服务的战河中学。   崭新的教学楼、红色塑胶跑道、完备的实验室……一切似乎都变了,在山里娃的一声声“老师好”中,冯艾的思绪被拉回20年前。   战河中学海拔约2600米,藏于群山之中。2003年,冯艾初到这里,眼前的景象令她大吃一惊:操场上搭了3间简易木板房作宿舍,墙上的裂缝比拳头还宽,连一扇窗户都没有。   比起艰苦的生活条件,更令冯艾揪心的是教学条件的落后。孩子们除了教材,连本字典都没有,课堂上孩子们问,“因特网”是用来打鱼的还是捉鸟的?   第一节课,冯艾就告诉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会怎样改变一个人。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教给学生们更多知识,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当年,当地经济条件差,尽管已免除学费,不少学生家庭却还要为每月66元的伙食费发愁。每次放假,老师们最担心的就是哪个孩子因交不起费用不来上学了。除了一次次家访,冯艾还四处为贫困学生寻找资助。通过她的努力,一家上海企业资助了这个班级,将许多孩子从辍学边缘拉了回来。   如今,得知冯艾老师要回战河,她教过的(45)班9名学生,从各地专程赶来看她。现在战河中学的数学老师罗永钢,也是(45)班一员。他骄傲地说:“当年班里50多名学生,全部接受了高等教育,一直念到了大学或大专。”   过去,战河中学的教室和宿舍间,有3亩空地。20年前,老校长卢锋带着冯艾和其他老师一起,种下30多株不到一米高的树苗。20年后,绿树婆娑、一派葱茏,最高的垂柳已近3米。冯艾当年的学生也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   冯艾说:“西部计划的价值,对志愿者是国情教育,让我们学会了脚踏实地;对地方而言是观念的改变和人才的补给,不少志愿者留在当地继续奋斗。千千万万志愿者用心血和汗水播撒的种子,在祖国广袤的西部生根发芽。”   2008年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王鹏——   扎根北川十五年   本报记者  王明峰   “你啥时候回来的哟?快过来坐坐,喝口茶、剥点花生吃!”走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老街,王鹏像是回到了家乡。熟识的乡亲纷纷上前热情招呼,他也操着一口地道的北川方言一一回应。旁人不会想到,他可是位山东大汉。   2008年,王鹏即将大学毕业。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远在山东的他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我要去那里,做点什么。”他放弃了老家的工作机会,报名成为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踏上了志愿服务之路。   初到北川,王鹏被分到了禹里。“许多群众因为失去亲人、家园损毁,正处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我们全力以赴投入和细致入微推进。”王鹏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积极为受灾群众提供疏导和服务,帮助解决饮水、医疗、防疫等具体问题,帮助疏通排水渠,逐棚送去避暑药品,帮助搬运和发放物资,诚心诚意为大家送去温暖。   2008年9月24日,正在进行灾后重建的北川遭遇泥石流灾害。连降暴雨,水位暴涨,而禹里用于灾后重建的大批水泥,刚刚卸货在江边。“绝不能让天灾影响重建进度!”冒着大雨,王鹏和几个村干部将水泥一趟趟扛上货车,最大程度保护了救灾物资。   在北川开展志愿服务的经历,让王鹏和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想留下来,继续为他们做事。”一年志愿期结束后,王鹏决定留在北川,并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基层民警。   “战疫情、抗洪灾、保安全、护稳定,警察工作很辛苦,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决不放弃。”王鹏从调解纠纷、询问材料等方面学起,十几年扎根基层派出所,尽心尽力对待每一项工作。   15年间,从志愿者到基层民警,王鹏见证了北川从废墟重生的全过程,自己也成家立业,开启了全新的人生旅程。如今,已是北川县通泉派出所所长的他,依然以满腔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服务西部、服务群众,初心不改。   2020年服务“三农”专项志愿者韦敏平——   大山的女儿心系大山   本报记者  郑  壹   “阿叔,玉米得注意防治蚜虫,喷药时要喷到玉米心叶。”一到农忙时节,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的电话铃就响个不停,技术员韦敏平耐心地回答提问。   2020年7月,在学校老师的鼓励下,即将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的韦敏平,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被派往隆林各族自治县介廷乡政府,开展服务“三农”专项的志愿服务工作。   “在校时,‘时代楷模’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也出生在广西,毕业后如果能和她一样建设家乡,会是件很光荣的事情。”韦敏平说。   “一开始听不懂当地方言,业务也不熟悉,工作起来吃力得很。”韦敏平说,她利用休息时间抓紧学习当地方言,熟悉工作流程,下乡了解村屯、群众的具体情况。   渐渐地,无论是推广农产品,还是回答村民提出的病虫害防治问题,韦敏平都能熟练应对。   刚到当地不久,韦敏平和其他志愿者前往介廷乡老寨村看望当地留守儿童。当时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苗苗,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忙着喂鸡、洗菜、晒玉米,干起农活十分熟练。   “成熟得让人心疼!”韦敏平说。自那以后,她和县里20多名志愿者组成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2021年,韦敏平及团队成员共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陪伴谈心等活动60余次,协调各方捐款捐物近3万元。   2021年9月,服务期满,韦敏平决定留在隆林。通过考试,她进入当地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工作。“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有淳朴真诚的父老乡亲,工作上也能发挥专长,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很有成就感。”韦敏平笑着说。   入职新岗位两年来,韦敏平深入村屯,解答农户种植难题;走进田间,帮助村民引进作物新品种;俯身地头,探索科学轮作机制……从西部计划志愿者到农业技术员,韦敏平一直服务在“三农”工作一线。   大山的女儿心系大山。“选择来到这里,我从未后悔,希望以后能为当地的发展多作贡献!”韦敏平说。   2021年健康乡村专项志愿者张颖怡——   医者仁心守护健康   本报记者  蒋云龙   今年,两年的西部计划服务期结束后,张颖怡选择了留在新疆。这个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广东姑娘,为什么这样选择?   “我还在学校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指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老师也一直鼓励我们,我渐渐萌生了去西部的想法。”2021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张颖怡决定参加西部计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收拾行囊,张颖怡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在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血管内科临床一线工作。与想象中不同,这里的快节奏一开始让张颖怡有些不适应——医院医疗资源辐射周边10个团场,病人多、医生少,常常连轴转、加班干,同事们也都“身兼数职”。   刚参与临床工作1个多月时,张颖怡遇到一位让她印象深刻的患者老张。老张因为胸痛来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觉得手术有风险,想保守治疗。”张颖怡说。   她有些担忧,如果不尽快手术,预后恢复恐有不良影响。当晚张颖怡值夜班,遇到老张的妻子又来咨询病情。张颖怡拉着她聊了一个小时,详细介绍了发病机制、治疗原理、预后措施等,家属和患者打消了顾虑,表示愿意手术。   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张颖怡和同事们为患者制定方案,植入支架,手术顺利完成。最终,患者恢复了健康。这件小事,让张颖怡深深感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和价值。   “很高兴能够用自己所学,在西部这样广阔的天地建功立业。”忙碌的工作充实了张颖怡的每一天,不知不觉间,两年过去了。在家人朋友等着她回家的消息时,张颖怡却决定留下来。   “其实,这里的生活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艰苦。”张颖怡说,这里有广袤的田野,满天的星辰;工作之余,热心的同事带着她聚餐,邀请她做客,帮她解决困难,如家人般温暖。   “在西部,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也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张颖怡说。   2022年乡村社会治理专项志愿者郭贵——   小小镜头记录广袤乡村   本报记者  陈隽逸   “我们贵州长顺县有四宝,分别是高钙苹果、绿壳鸡蛋、小米核桃以及紫王葡萄……”架起三脚架,安装好相机,郭贵站在葡萄种植基地里,为村民直播带货。   23岁的郭贵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一年多前,郭贵离开家乡山西运城,一路南下贵州。土棕色背包里,有一台相机、一架无人机,还有一瓶老陈醋。   “年轻人有热血、有干劲,总要出去走走看看。”大四的时候,郭贵毅然报名了西部计划,来到贵州长顺县长寨街道永增村。   离开熟悉的黄土地,飞机快落地的时候,眼里尽是郭贵从未见过的景色,“原来喀斯特地貌是这样啊。”   “这边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形状就像我们山西的窝窝头。”在一次次下组入户、巡山巡河当中,郭贵逐渐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和民风民俗。   工作之余,郭贵喜欢带着相机到处走。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出身的他,经常将捕捉到的乡间美景,分享到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   “最开始只是为了和家人朋友分享我在贵州看到的风景。”郭贵说,有一天他分享了一张长顺县城的照片,没想到在网上火了。   照片里,街道两侧挂满红灯笼,路上车来车往,砖房整齐排列,远处是青山……照片唤起了不少在外务工、求学的长顺人的乡愁。那之后,越来越多的长顺人、贵州人开始关注郭贵的账号。   郭贵所在的永增村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村,有潮井奇观、百亩荷花塘等景色。郭贵时常在网上分享村里的美景,吸引更多人前来观赏游玩。有时,郭贵也以“探店”的形式,免费为村民的民宿、农家乐做宣传,帮助村民增收。   最近,郭贵接了一项新“业务”,为当地村民拍照。“许多在外的年轻人联系到我,请我去他们家里帮家人拍张照片。”郭贵欣然答应,找到村民家,拍完后精心挑选,将照片发往远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游子手中。   “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很高兴。”郭贵笑着说。   在网上,时常有人向郭贵咨询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相关情况,郭贵鼓励他们勇敢报考,“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二十年—— 在奋斗征程上担当历练奉献青春力量
  今年,又一批新招募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满怀青春激情,走出校门,从各地奔赴西部地区乡村基层,踏上一段新的人生征程,在广大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中,唱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之歌。   自2003年启动以来,西部计划20年立足基层、立足实践,为广大青年搭建了一个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一线,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自身本领的平台。在这里,青年人将理想照进现实,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深刻感受和参与西部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提升国情认知、精神意志、品德观念和能力才干。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充分肯定青年志愿者们“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坚持高扬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   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勇敢奔跑,这正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奋进姿态。党的十八大以来,超过20万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由东、中部地区来到西部基层,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教育、民族团结、基层治理、卫国戍边等志愿服务实践。其中,1.96万余名服务新疆和西藏的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选择了留在当地,将火热的基层作为自己的成长沃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在服务西部中成长成才,激励了更多青年以他们为榜样。更多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典型被广大青年所熟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广大青年的自觉追求。2023年,西部计划报名大学生超过30万人,在岗服务志愿者规模超过6.5万人,到基层去奉献青春力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人生选择。   砥砺奋进二十载,奋楫扬帆再出发。西部计划这所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大学校”也将踏上新的征程,越来越多的青年汇聚于此,以基层为选择,以青春作奉献,为了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拼搏进取、奋勇前行。
在一线,收获成长
  本版策划:纪雅林  唐露薇  吴  燕  杨  昊   融媒统筹:刘莉莉  罗  彦  娄霄霄  董映雪   版式设计:蔡华伟
本版责编:臧春蕾 张伟昊 邓剑洋 崔杨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准确认识世界发展大势,科学把握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认识世界转型过渡期的国际形势演变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当前,百年变局向纵深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们要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通过深入观察和战略判断,认清国际形势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和方向。   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改变。近年来,世界格局特别是大国关系深刻演变。个别大国打着多边主义旗号搞新的阵营对抗,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之争更加尖锐。但世界多极化仍在深入发展。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俄罗斯和许多欧洲国家明确反对单极世界和集团对抗。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增多,但整体实力增强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过去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迈出扩员步伐,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不断加强,在开展国家建设、实现自主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奋斗中携手前行。   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但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把经贸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筑起“小院高墙”,鼓动“脱钩断链”,加之受地区冲突影响,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冲击。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经济全球化不是选择,而是现实,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世界经济的大海没有也不会退回到孤立的湖泊河流。经济全球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面临新的调整,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但国际社会对维护和平稳定的追求没有改变。乌克兰危机延宕,巴以冲突战火又起,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攻击、跨国犯罪、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持续上升。在国与国相互依存的今天,追求“绝对安全”行不通,你输我赢的冷战思维已经过时。乌克兰危机让各国人民更加看清了战乱冲突的巨大外溢效应。国际社会的主流民意是通过谈判消弭冲突,通过协商化解争端,通过国际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各国对和平与发展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公平与正义的企盼更加坚定。   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但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没有改变。当今世界,个别国家固守“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思维,鼓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搞意识形态对抗。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文明对话交流比较顺畅的时期,往往是冲突、战乱得到有效抑制的时期。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价值观和制度差异不应成为对立对抗的理由,文明交流互鉴可以增进相互了解、激励共同进步,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要途径。   深刻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近年来,世界上变革和动荡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团结与分裂两种取向相互激荡,人类社会发展充满颠簸动荡。但应看到,冲突、对抗、遏制、脱钩违背潮流、注定失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从大历史观维度看历史潮流。我们看世界,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只盯着一时一事,否则容易被乱花迷眼、被浮云遮眼。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以动态的眼光、长远的视野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自古以来,人类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当前,世界各国人民珍视和平、扩大合作、共同发展的意识显著提升,人类大家庭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向往和追求更加殷切,今天的人类更有条件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从大局观维度看历史潮流。我们看世界,不仅要看现象和细节,更要把握本质和全局,看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前,国际上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地缘政治形势严峻,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更要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人类社会生产力进步带来新机遇。面对曲折和困难,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加自觉地加强团结、更加积极地开展合作、更加主动地应对变局,努力推进自身现代化进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人心所向维度看历史潮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当前,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正面临多重危机,人类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如果为了争权夺利而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最终只会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团结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下,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努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终将汇聚成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磅礴力量。   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各国共同发展的机遇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各国共同发展的机遇。   中国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也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过去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目前,我国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显著增强,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有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精神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中国在国际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提供了思想智慧、精神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产生重要示范效应,凝聚和平与发展共识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真诚分享现代化经验和发展机遇,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将凝聚更多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共识和力量。   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日益成熟,引领大变局的能力不断增强。习近平外交思想精辟回答了中国应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无论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还是完善全球治理,无论是推动共同发展还是解决热点问题,新时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建设性作用无可替代,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引领世界大变局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辩证看待国际形势的变与不变,既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略自信,又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继续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为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不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执笔:王文起  吴晓丹  张伟鹏)
准确认识世界发展大势(人民要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新时代以来,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我们沉着应对、奋发有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取得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实现的。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持续加剧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是严峻的,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是复杂的,但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积累了坚实基础,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为防范和抵御风险提供了坚强依托;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升了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党心军心民心更加昂扬振奋,焕发出磅礴的自信自强力量和历史主动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为中国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等等。这些突出优势和有利条件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在当今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形势中谋求发展,在错综复杂的大变局中赢得优势,更要保持战略定力和信心,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自身力量,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新时代新征程并非一片坦途,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筑牢勇毅前行的信心底气,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坚定信心办好自己的事情(思想纵横)
  北京作为超大城市,人口多、地域广、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不断增长,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北京环境卫生事业逐步走出一条由“管”到“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道路扬尘、垃圾堆放等影响市容市貌的局面得到扭转,废弃物处理技术更新迭代、不断突破。全市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规模不断提升、能力不断增强。环境卫生事业成为朝阳产业、民生产业,为超大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积累了有益经验。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推动首都环卫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北京环卫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生态环境治理成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让广大市民享受到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比如,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中充分尊重民意,成功建设北京最大的安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效破解“邻避效应”。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提升废物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环保水平,实现污染物超低水平排放,切实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其中包括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是能够实现的。比如,垃圾分类的推广,促进了餐厨垃圾处理能力的提升,通过前处理设备改进和厌氧工艺升级,沼气发电量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坚持依法治理,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许多突出问题同体制不健全、法治不严格、执行不到位有关。近年来,北京市环卫法治建设加快。修改完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这一“关键小事”纳入法治轨道,为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提供了法律依据;出台垃圾计量收费标准,促进厨余垃圾源头分类;健全检查考评办法,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有力保障了环卫事业发展。   坚持共建共享,激发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都应选择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北京垃圾分类的生动实践,让这一“关键小事”成为城市文明的新风尚,使文明习惯长留“指间”、绿色生活常在“心间”,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我们要坚持共建共享,把推动技术服务升级与调动广大市民积极性结合起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作者为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基建管理部部长)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推动首都环卫事业高质量发展(有的放矢)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党员干部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必须搞清楚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以人民为中心,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政绩观是否正确的标尺。党员干部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我们要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坚持到田间地头察民情、从家长里短听民意,在深入把握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办好民生实事,努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指数”“幸福指数”“安全指数”。   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党员干部是否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通过实干来检验,也必须通过实干去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批评有的党员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喜欢‘做秀’而不是‘做事’,热衷于‘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党员干部创造业绩,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既要出实招,也要求实效。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实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要坚持科学决策,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坚持一切工作都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争当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排头兵”,善思善谋、善作善成的“行动派”,比学赶超、扛旗夺标的“先锋队”,创新突破、攻坚克难的“突击手”,坚持原则、恪守底线的“老实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家”。   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坚持打基础利长远,要求党员干部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定下心来、沉下身子,多做补短板扬优势的事,真正不计较个人功名,而是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把追求远大理想和实现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接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扬州市委书记)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