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classes
1 value
instruction
stringlengths
3
366
output
stringlengths
0
92.7k
海军某部水下兵器试验专家崔滋刚—— “为了多一分胜算,付出十分的努力”(新时代·面孔)
  海上风高浪急,乌云翻滚,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某新型鱼雷发射试验正在展开。   “5,4,3,2,1,发射!”海军某部水下兵器试验专家崔滋刚紧紧盯着显控台,鱼雷轨迹正常、跟踪信号正常……随着鱼雷命中靶标,他才长舒一口气。任务结束,崔滋刚随即着手复盘,争取尽快拿出试验报告。他深耕潜艇作战领域,常年奋战在试验研练一线。   说起10年前参加的重大演练任务,崔滋刚至今难忘,那是他第一次以水下装备专家身份参训。   演练进行到一半,精心试验鉴定过的装备“掉了链子”,某新型声呐装备无法准确探出“敌情”。装备都是按照研制总要求的设定条件试验,而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性能就打了折扣;操作手只掌握新装备基本操作,没有最大化释放装备性能……脱离了“战”的需求,再好的装备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未来战场。   “试验的目的是打赢,因此要搞清作战需要。”崔滋刚把目光投射到训练领域。“训练是作战部队的事,我们一个装备试验单位去训练人家,能行吗?”面对质疑,崔滋刚没有犹豫,翻阅各种文书资料,学习演训组织全流程,深入部队一线,了解反潜现状和存在问题。   2015年,该单位组织对抗专攻精练,崔滋刚担任此次演练的总体技术负责人。从方案设计到演训实施,从态势想定到训练评估,各项工作在崔滋刚的调度下井然有序。崔滋刚及其团队构设的战场环境,让官兵得到充分的磨炼,也暴露出个别装备在实战环境中的不足。   平时说话谦和随性,但谈及工作,崔滋刚言语里透着一股较真劲儿。有多较真?0.01伏的误差他也绝不放过。   一次组织鱼雷试射,装备调试人员完成全部工作,正要准备撤回时,被负责现场质管的崔滋刚叫住了:“鱼雷电池电压下降了0.01伏。”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装备试验没有‘差不多’!如果放过这0.01,导致‘丢雷’现象,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经过两个小时的全系统排查,最终确认鱼雷电池有安全隐患。他们连夜更换了电池,保证任务圆满完成。   有一年,某装备刚刚生产出来,如果按部就班走完试验流程,需要一年多时间。部队急盼、演训急用,崔滋刚创新提出基于作战能力考核的一体化试验思路,将需要考核的项目进行细致分类,不仅缩短试验周期,还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起初,方案并没有通过审核。崔滋刚不肯放弃,列举大量数据,详细讲解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方案被批准执行。按照他设计的步骤,海上试验时间比原定计划缩短了1/3。崔滋刚说:“为了多一分胜算,付出十分的努力,我们愿意!”   我国某型潜艇首次进行边界深度实际使用武器试验,崔滋刚作为项目总师,被列入随艇下潜人员名单。首次、边界深度,从名称就能感受到任务的危险程度。   翌日,潜艇下海。随着下潜到一定深度,艇体开始发出巨大的挤压声,再下潜,潜艇某部位开始滴漏,又逐渐变成线漏,艇员们急忙排水,全艇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抵达边界深度,能不能按计划发射鱼雷,这是留给试验负责人的一次严峻考验。崔滋刚和研制部门对全程采集的数据进行慎重分析后,坚定地向艇上报告:“可以发射!”“轰”的一声,任务圆满完成。   崔滋刚说:“科研成果用于战时,科研的较量却在平时。我们要瞄准前沿开展研究,才能打得赢!”近年来,崔滋刚主笔编写装备试验和部队演训报告20余份,关于反潜作战方面建议数十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陈海涛参与采写)
以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三亚全力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
  今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将三亚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功能区,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简称“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四梁”之一。近年来,在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三亚扛起责任担当,加快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旅游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步子不断加快。   推进转型发展,加速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三亚四季鲜花盛开,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省委、省政府对三亚提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新要求。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三亚把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速推进旅游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发展。   推进城市更新扩容,加大重大旅游消费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随着一批重大旅游消费项目落地,海棠湾迅速崛起成为旅游热门地,成为三亚高密度旅游休闲度假和高端品质消费区域。亚龙湾成为三亚旅游的一张“金字招牌”,游艇、会展、婚庆、民宿等旅游业态快速发展。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重点园区之一,担负推动三亚主城区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使命,三亚中央商务区建设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提升旅游消费环境,夯实发展基础。推进“创文巩卫”工作和“无废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围绕全域景区化,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和城市规划建设两个管理提升三年行动(2021—2023年),推动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聚焦游客友好型城市建设,打造主客共享的城市精品公共空间,塑造城市亲和力。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三亚旅游消费环境大幅改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三亚用“绣花”功夫打造三亚湾功能提升工程,今年8月,三亚湾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织密与重要客源地的联通网络,加快国内国际重要航线航班的恢复和开通。今年3月,“招商伊敦号”邮轮实现三亚至深圳航线的常态化运营。7月以来,航空方面已先后开通三亚至香港、首尔、雅加达、河内、阿拉木图等多条国内国际航线航班;同时,还与各大航空公司及包机企业达成了三亚至莫斯科、阿斯塔纳、奇姆肯特、金边、新加坡、乌兰巴托、伦敦等国际航班的开航意向。   按照《三亚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规划(2022—2035年)》,到2025年,三亚将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目前,三亚正在把美好愿景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鼓励融合发展,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今年6月1日开始,天涯海角游览区向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这是继2022年鹿回头风景区、大小洞天旅游区之后,三亚又一个实行免门票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发挥景区的带动作用,以免门票换游客增量,推动旅游消费市场提档升级,这是三亚促进旅游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几年来,三亚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交通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同时,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景区和消费场所突破传统旅游业的各项要素,多元创新、融合发展,在品质、特色、主题、差异化发展上下功夫,着力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发挥免税消费带动作用,丰富消费选择和旅游体验,打好旅游产品供给和消费场景创新“组合拳”,美食、生态、乡村、康养、研学、体育等多样化、普惠化的旅游产品供给,让旅游消费市场的热度持续提升。免税购物天天有活动、周周有优惠、月月有主题,截至目前,三亚4家免税城(店)已吸引超1400个国际知名品牌入驻;截至今年11月10日,海关监管三亚辖区免税购物金额252.62亿元。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文旅融合全新国际IP。一年一度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国际文博会、南山非遗节、国际玫瑰文化节等,一个个文化节庆活动的推出,提升了三亚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也带动了旅游消费市场的持续火热。今年前三季度,三亚市共接待过夜游客1922.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71.41亿元。   提升服务品质,“三亚放心游”品牌越擦越亮   今年4月,三亚正式升级上线“三亚放心游”平台,设立赔付基金,推出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制度。这是三亚提升服务品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又一创新之举。   近年来,三亚从制度建设入手,补齐服务短板,出台有关海鲜餐饮行业高质量服务餐厅评定标准及管理办法、婚纱摄影行业高质量服务标准、游艇行业高质量服务标准、冲浪旅游服务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着力引导涉旅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经营。同时,全力抓好旅游消费市场规范整治,强质量、树口碑,坚持源头治理,持续开展联合检查、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打造“行行有旅游、处处放心游”旅游业发展新环境,旅游消费市场环境秩序持续稳定向好。   游客来三亚旅游,遇到旅游消费纠纷,可随时通过“三亚放心游”微信公众号的“理赔投诉”栏目,线上实名提交相关证据,在线客服3分钟内进行受理,在证据真实充分、索赔法律依据明确情况下,平台30分钟内可进行“先行赔付”。“先行赔付”制度的推出,让游客消费权益有了充分保障。   目前,三亚已将“先行赔付”制度资金池扩充至1000万元,“放心游”保障名录内商户在线总量超10万家,已基本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等涉旅消费场景全覆盖。   区域联动发展,塑造“三亚经济圈”旅游新优势   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区域联动发展是制胜要诀。三亚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发展理念,联动周边市县,厚植优势、补齐短板、均衡资源配置,着力塑造“三亚经济圈”综合竞争新优势,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铺展开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画卷。   “三亚经济圈”是海南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极,由三亚市、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市等市县组成。经济圈内各市县山水相连、风土人文相通、生态体系相融,优质旅游资源富集。加快推进区域联动发展,三亚当好“领头羊”,坚持与经济圈内各市县抱团发展:强化高端旅游差异发展,推进旅游资源北拓西进;探索与五指山市联合开发“一、二日”旅游线路;鼓励旅行社跨区域合作;赴主要客源地开展推介营销。   为加快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三亚牵头,会同陵水、乐东、保亭、五指山编制了《三亚经济圈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规划(2022—2035年)》,并建立起规划政策、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共担共享“五统筹”工作机制,以清单化、项目化方式,确定包括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景区建设、品牌文化节庆活动、旅游服务标准等64个重点推进事项,协力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共推“做优做精‘三亚经济圈’”走深走实。   今年上半年,“三亚经济圈”接待过夜游客数同比增长56.1%。   数据来源: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
中国故事生动讲述 传播路径更为丰富 影响范围持续扩大 网络文学,开拓“出海”新航道(文化市场新观察)
  核心阅读   从文本出海、IP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经过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出海之势渐成规模、传播半径不断延伸、覆盖范围持续扩展,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具活力的创新载体之一。   今天,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已经不是个新概念。截至2022年底,海外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累计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具活力的创新载体之一。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形式和路径。从文本出海、IP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出海之势渐成规模、传播半径不断延伸、覆盖范围持续扩展。   出  新   题材和类型多样,优质作品激发共情共鸣   在海外,《大国重工》《赘婿》等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在起点国际平台,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作家共同创作……近年来,走出去的网络文学作品在题材和类型上呈现多彩的维度,回应着海外读者的多元审美需求。   从2022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海外传播榜”上可见一斑:《星汉灿烂,幸甚至哉》展现国风美学与传统文化魅力;《宇宙职业选手》将生命进化等多种元素融合,展示强大的想象力和叙述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文学创作独特的共情力和深刻的感染力,是中国网络文学远航出海的底蕴与动力。   《宇宙职业选手》的作者“我吃西红柿”,此前创作的《盘龙》《星辰变》等作品被翻译成多语种,部分在海外出版实体书。他认为:“中国网络文学传播到海外,是从粉丝自发翻译到平台改编成动画、游戏、短视频,进而逐渐扩大影响力的过程,有潜力成为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湖南省网络作协副主席丁莹同样感受深刻:“今年5月,我在马来西亚参加交流活动,发现提起国内流行的网络文学作品和网络热词,当地大学生都很了解且快速回应。中国网络文学在国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并且与国内传播几乎同步。”   为什么网络文学能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化,受到海外读者喜欢?“这离不开精彩的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或热血或感动的共通情感。”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侯晓楠表示,无论是《斗破苍穹》《全职高手》中的成长和梦想,还是《庆余年》里的英雄情怀,“人类共通的情感,是好故事吸引全球读者的基础。”   网络文学的跨文化传播,在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航向和速率。从地区上看,中国网络文学以北美、东南亚等为重点传播地区,其中亚洲海外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55%。“先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受众对网文类型的偏好,才能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开拓和运营。”晋江文学城总裁刘旭东说。   出  彩   “Z世代”成读写主力,高互动性助推文化交流   今年4月,一封用汉字手写、长达4页的书信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是我第一次看中国网络文学,小说的角色很生动。文章很有节奏感,很美。”这名海外读者寄给《天启预报》作者“风月”的信登上热搜,网友评论“沉甸甸的文字是热爱的力量”。更难得的是,这名读者通过自学汉语,翻译了实体书推荐给朋友们。   近年来,从原有的中国作者写作、海外读者阅读,发展到外国本土作者写作、本土受众阅读、本土读写互动,成为网络文学走出去的新现象。网络文学作家和读者呈现年轻化趋势,网文作家成为海外青年就业新选择。   “年轻人当之无愧成为网络文学的主力,也是文化交流最活跃的主角。我们的海外签约作家中,95后、00后占七成。‘Z世代’读者接近八成。”侯晓楠说,网络文学不仅走了出去,更走进了许多海外青年的文化生活里。   一边实时追更、一边点赞或“吐槽”,在作品评论区,随处可见剧情分析、人物点评、文化介绍、常识普及、术语解释、剧情建议——“即看即评”、高互动性,让网络文学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今,“10万+”甚至“100万+”评论量已成为爆款作品标配,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系紧一部作品的情感纽带。据介绍,2023年,起点国际用户的日评论数最高突破15万条。读者讨论最多的中国话题,分别是道、美食、武侠、茶艺和熊猫。   “实时的读者反馈,让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喜好,并感受到读者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也可以据此调整创作方向。网络文学拥有了海量的生产力和‘质检员’(读者)以及低成本的试错机会,也更容易产生和筛选出优秀的作品。”刘旭东说。   年轻创作者和读者的涌入,带动了网络文学的多元发展,让作品成为投射时代特征和当代人审美心理的一扇窗。海外原创作者大多结合自身语境和文化特色进行创作,同时也深受中国网文类型的影响。国内流行的奇幻、仙侠等类型,熊猫、高铁等元素,常见于海外作家笔下;融合精灵、魔法等元素,海外作家又探索出自己的风格。起点国际上近95%的东方奇幻题材作品都是由海外作家原创的,有的直接以中文命名角色,在主题设定、作品内涵上都带着浓浓的“中国味”。   出  圈   IP改编作品海外影响持续走高,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营收从10年前的不足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超30亿元,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庞大的消费群体孕育了IP的富矿。   “网络文学IP改编的海外影响持续走高,创作本土化生态初步建立。从文本出海、IP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介绍,目前中国作协大力推动“网文出海”,打造“Z世代”国际传播工程,推动网络文学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出海不仅仅是文本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字本身的影响力有限,出版物、影视、动漫、广播剧、短剧、舞台剧等网络文学衍生转化作品形成的影响力却无限。愈发多元的模式,让从业者不断探索网络文学的更多打开方式。扬帆出海首席执行官刘武华观察到,短剧在海外传播方兴未艾,推动短篇网络文学小说创作,正成为新的风口。   如果说IP是网络文学出海的“放大器”,那么新技术的应用就是网络文学落地的“加速器”。尤其是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本翻译,正在突破产能和成本的限制,让网络文学作品大体量、规模化走出去成为新的可能。   业内专家表示,“人工+机器”是目前最常用的翻译模式。AI(人工智能)翻译、绘图技术等极大降低了作品的翻译成本,缩短了转化周期,准确度达95%。有的平台还会对AI模型进行集中性的“专项训练”,将既往优秀的译本、原作、标准词库等纳入学习语料。   未来,网络文学如何更好走向海外?“海外读者品位的提高,迫使网络文学出海经营者必须寻求更加精细化、本地化的翻译作品。实践证明,‘中国编辑+海外作者+中国网络文学经典叙事模式+海外优质本土语言’可以培育出符合全球化阅读审美的优质网络文学作品。”在甘肃省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刘金龙看来,以短剧为代表的网络文学衍生内容有巨大开发空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模式将持续为全球网络文学发展贡献文本、运营、商业化的示范和标准。   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跨越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要做好作品的本土化适配,让作品输出不再只是跟风,而是创造风向。”刘旭东认为,“还要储备足够多的作品,给眼下不赚钱的、冷门题材和试验性作品以生存空间,为影视、游戏、动漫、有声读物等形式的文艺作品提供更多‘养料’。”   “网络文学,既是世界读懂中国的一扇时代之窗,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座数字桥梁。”侯晓楠表示,“伴随着科技变革,我们正面对全球化浪潮,期待网络文学拥抱IP发展的新阶段,让更多好故事走向世界舞台。”
携手逐梦空间站时代
  11月28日至12月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应邀赴香港、澳门进行了为期6天的访问,这是载人航天工程时隔11年又一次访港澳活动。   以航天为纽带的情感交流   “这是在我国空间站拍摄的澳门地貌”“能在太空拍到香港是件很幸福的事”……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在交流现场真诚的发言,受到港澳市民的欢迎。   这是一次以航天话题为纽带的情感交流。30多年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面建成空间站、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之际,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的港澳之行,就是要与港澳同胞分享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光辉成就,共享伟大祖国的荣耀,共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使命。   代表团成员中,既有4位在我国空间站执行过任务的航天员,也有航天发射场系统专家、空间科学与应用专家和空间站系统专家等。代表团抵达香港首日,就在全国首发了中国空间站的全貌高清图像。   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张陆展示自己书写的“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书法作品;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多次提到,一直激励她前行的,是祖国的荣誉、人民的期待;“以前老一辈航天人住帐篷,吃‘沙拌饭’”,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王学武讲述一代代航天人奋发图强的故事……通过一场场精彩授课和互动,与航天员面对面倾听太空故事,港澳同胞了解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航天员、航天专家与港澳同胞交流,是一项传统。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来到香港培侨中学,亲手种下一棵橡树,播撒的是梦想的种子,增进的是同胞间的浓浓情谊。多年来,月壤入港入澳、“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航天主题展……一次次活动切实推动着更多港澳人才加入航天强国的建设中来。   香港马头涌官立小学(红磡湾)学生王美懿说:“我长大后也想争取成为航天员,因为这是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事。”澳门市民梁倩文说,第一次亲耳听航天员讲述太空生活,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   播撒梦想种子的科技盛宴   “太空笔友”终于见面了!香港培侨中学学生陈蔓琳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   她曾给身在太空的航天员写信,后来收到了航天员陈冬的回信。如今,在代表团与香港青年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她得以和陈冬面对面交流。从“天地对话”到近在咫尺的交流,这场双向奔赴“天地之约”,正是代表团和港澳同胞深厚情谊的体现。   这次访问,是一次播撒梦想种子的科技盛宴。   屏幕上展现出迷人的蔚蓝星球、壮美山川……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刘伯明展示他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观众连声赞叹。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分赴香港马头涌官立小学(红磡湾)、香港培侨中学、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澳门专场报告会,与师生们交流互动。   “请问航天员,你们在天上吃的食物和在地球上吃的有什么不同?”“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问航天科技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师生们向代表团踊跃提问,专家和航天员们一一作答,几乎每个分会场都进行了将近3个小时的交流。   “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希望你早日成为我们的同事。”代表团成员鼓励学生们胸怀远大梦想、树立成长目标、立志报效祖国。陈冬说:“是航天把我们聚在一起,我们有共同的梦想,也希望大家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勇于圆梦。”   代表团专家感慨,港澳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兴趣很大,对参与祖国航天事业热情很高,对追逐航天梦想劲头很足,是祖国航天事业的优秀人才力量储备。   从2009年开始,“少年太空人体验营”每年从香港挑选30名中学生,在暑假期间到北京等地参加航天员体验课程。香港培正中学高二学生林志豪就是营员之一,参加了航天员体验课程。“体验营的经历不断激励我努力学习,勇敢追梦。”林志豪说。迄今为止,已有超过350名学生参加了体验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航天发展和成就。   走到互动电子屏前,伸伸手,就可以“穿”上航天服,拍摄自己“遨游”太空的画面;点击屏幕,一组空间站模拟实验柜缓缓打开,能看到水稻在太空中成长变化的画面……这些有趣的内容,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这场展览在代表团访港期间正式揭幕,在香港科学馆和香港历史博物馆同步展出,吸引了众多香港市民参与。   港澳元素在祖国航天事业中熠熠生辉   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历程里,港澳元素始终熠熠生辉。祖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倾注着港澳同胞的期盼和支持。   香港特别行政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就是中央政府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后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进行了太空养蚕、双摆实验、水膜反应等3个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科学实验;天舟一号任务期间,在轨实施了香港高校的微重力环境下成骨细胞相关科学研究;天宫二号开展了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获奖实验;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设立香港地面分课堂……   目前,香港正在中小学推进增加太空科学知识普及,支持本地大学进行与航天科技有关的教育研究,香港多所大学都开设了与航天科技有关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团队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任务研发了科学装置;香港中文大学的大豆研究项目随天舟六号升空,完成香港首个太空运行的农业科学实验……   澳门持续深化与内地在航天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也取得了众多可喜成果。   神舟一号搭载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设立澳门地面分课堂;天舟五号搭载“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今年5月21日,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顺利升空,拓展了以内地为基础、澳门为窗口开展合作交流的新空间。   当前,空间站已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登月任务全面启动实施。空间站时代,载人航天工程将继续与香港澳门同胞一道携手创造更多精彩!
湖北省崇阳县—— 田间响起提琴戏
  夜幕降临,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白霓村百姓广场上,一辆专业的流动舞台车,灯光熠熠。   舞台上,锣鼓一响,提琴、唢呐齐鸣。随即,伴奏一停,演员踩着急促的步子,带着悠长唱腔登场。提琴戏《金榜题名》拉开帷幕。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员声情并茂,观众如痴如醉。   当地人爱看提琴戏。“每逢节庆,都会请提琴戏班来唱上几出。”崇阳县文昌提琴戏剧团团长余亚光说,作为崇阳县的地方戏种,提琴戏已传承百年,是当地老百姓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提琴戏,因以提琴为主奏乐器而得名,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起源于19世纪末的提琴戏,最初由崇阳县周边的花鼓戏与地方民歌等民间艺术结合,并经不断改良而成。上世纪90年代初,崇阳县乡乡都有剧团,“那时候,一些戏班还被邀请去海外展演。”崇阳县提琴戏协会会长甘万明介绍,自1992年起,崇阳县每两三年就会举办为期1周左右的提琴戏戏剧节。到今年4月,崇阳县已举办了12届提琴戏戏剧节。   提琴戏的传承发展也曾遇到一些问题。“演员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票友也以中老年人为主,听戏、学戏、唱戏都‘青黄不接’。”崇阳县文旅局局长陈红梅说。   为此,自2019年起,崇阳县开始探索提琴戏传承发展之路。一方面,紧抓学生的戏曲教育。在崇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提琴戏特色教学,编写了《崇阳提琴戏》乡土教材,“每年开学,我们都会组织提琴戏老师开展戏曲教学,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提琴戏的热爱。”陈红梅说。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剧团培训,提升演员的表演能力。派2到3名老师在全县各提琴戏剧团进行辅导,每年举办1至2期乡剧团骨干演员培训班……“主要是开设身段教学、戏曲音乐理论、提琴戏音乐普及等课程,培养更多优质的提琴戏戏曲人才。”陈红梅说。   为了让演员能够安心创作,崇阳县创新人才引进方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现在,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提琴戏中来,近3年复排了经典提琴戏《双合莲》《灯笼记》《赵五娘》等。”崇阳县提琴戏传承发展中心负责人陈雍泉说,他们还整理了提琴戏剧本80余册、乐谱20余册、相关书籍10余册。   要加强戏曲复排创新,更要将戏曲送到群众家门口。崇阳县提琴戏传承发展中心把戏台搭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每年开展送戏下乡150场。2022年,崇阳县“提琴戏下乡”被推选为中宣部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如今,崇阳县有提琴戏专业院团1个、民营院团20多个、专职和半专职提琴戏从业者300人左右,每年演出提琴戏上千场。“下一步,我们将在专业院团、民营院团、民间业余院团间建立互联互动机制,开展线上线下展演及资源共融,培养更多提琴戏演员、创作更多精彩剧目,让乡亲们听上更多更好的提琴戏。”陈红梅说。   制图:蔡华伟
重庆市巫溪县深入推动干部“四下基层”,解决农村路灯安装难、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 一线访民情 实地解民忧(办实事 解民忧·一线探落实)
  翻开谢桂芳的走访日志,里头写满下乡入户时收集到的群众面临的难题:夜晚出门得摸黑、赶集买菜得绕路……   这位重庆市巫溪县委组织部部长把从基层了解到的群众诉求一一记录,回去再逐一研究解决。“不深入到一线去,在办公室里哪能收获这些线索。”定期到乡镇入户走访,已成为谢桂芳的常态。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庆市巫溪县积极推动领导干部“四下基层”,34名县级干部及649名县管干部常态化接访下访、现场办公,发现群众最迫切的诉求,找出难点堵点,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县信访登记总量同比下降31.01%,下访事项化解率达98.9%。   到一线去   发现群众真正诉求   清早,谢桂芳乘车直奔宁厂镇猫儿滩社区。宁厂镇位于大巴山深处,大宁河奔涌,切割出险峻的峡谷。临崖而建的猫儿滩曾是古时盐马古道必经之地,如今住的人不算多,百来名居民超半数是老年人。   巷道古朴,行人往来,路上一个身影,脚步迟缓,一瘸一拐。谢桂芳上前询问,得知大姐名叫石德荣,昨天夜里崴的脚踝,因为要照顾家里亲戚,还没等好全,一早就带着早饭往亲戚家去。   “夜里路黑得很,一个趔趄绊了脚,摔得可不轻。”石德荣指了指自己的左脚。   “路上没有灯吗?”谢桂芳关切地问。   “嘿,我从1981年搬进猫儿滩到现在,这么多年一直没路灯,摸黑走路太平常,哪知昨晚摔了跤。”石德荣说。   扶着石德荣上了路坎,对过是刘祖英家。谢桂芳叩开木门,主人家上前询问来意。谢桂芳没有亮身份,只当是来做客闲聊。乡风淳朴,泡起一壶茶,刘祖英热情招呼。   “听说夜里没路灯,晚上走路啷个办?”   “打手电筒、戴矿灯,办法总比困难多。可路况差,部分路段还有烂坎子。碰上下雨天,摔倒的不在少数,居民们盼着修路灯很久了。”   几杯热茶入口,龙门阵越摆越长。两人再聊家庭收入、看病住行、有何难处。再去隔壁几户人家,群众普遍反映,如今条件好了吃穿不愁,虽处城乡接合部,但还希望公共基础设施多多完善。   一天下来,谢桂芳深有感触:“社情民意还是得靠实打实地走出来,多往一线跑,才能了解实情解民忧。”   临近傍晚,等来到宁厂镇政府小楼,宁厂镇党委书记李红军才得知谢桂芳在镇里群众家串了一天的门。开门见山,谢桂芳把记录的问题提出。   “说到底还是资金的问题。”李红军坦言:“全镇4个社区、6个行政村,只有猫儿滩没有路灯。猫儿滩缺少集体收入,我们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项目资金,想把猫儿滩点亮。”   “资金的问题我也回去想办法,你们先下去多了解情况,想想怎么样能用有限的资金把效果做到最好。”谢桂芳说。   直面难题   从群众角度去解决   等记者来到猫儿滩时,路旁的太阳能电灯已全部安装完毕。黑色的金属外框勾勒出传统灯笼的形状,与灰白色的磨砂灯罩相得益彰,好不精巧。   “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到猫儿滩悠久的历史,把路灯设计成传统灯笼的样式,美观又大方,与周围传统建筑群风格统一。”李红军说。   回到县里,谢桂芳积极帮助争取项目资金,两次利用调研的时间到社区回访,与镇干部一道参与路灯工程的前期推进工作。“我们在社区公告栏公示路灯修建计划,同时在下方附上电话,群众有任何意见建议我们都能第一时间获得。”李红军介绍,在群众建议下,考虑到后续维护及电费问题,镇党委会最终商定采取太阳能路灯的方案。   “随着技术迭代升级,这些年太阳能路灯价格也降了下来,按照每年的故障率估算,维护成本镇财政能负担,还更加节能环保。”李红军说。   除了路灯工程,在入户走访中谢桂芳还协调解决了宁厂镇唐家墩社区居民过河便桥修建问题;在社会治理中结合巫溪县山大谷深人员分散的实际,提出微网格管理办法……   “群众的急难愁盼可能就在身边。”巫溪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吴海龙说。不久前的一个下午,位于县公安局斜对面的镇泉小学放学,因逢阴雨天气,接送学生的车辆接踵而至。车辆喇叭声、学生呼喊声、民警吹哨声交织在大雨中,拥堵不堪。   尽管学校周边交通一直是交巡警护学岗的工作重点,但对于学生的安全保障永远是重点。经过入校调研座谈,吴海龙得知学校共有学生3000余人,尽管已实行错峰放学,由于门口道路正在整修,下雨天来接孩子的车辆变多,仍架不住车多路窄。   得想法子解决。回来看着县公安局的停车场,吴海龙冒出个想法:碰上下雨天拥堵的情况,能否把公安局的停车场开放,职工的车停到地下车库去,家长的车停到公安局内的空地上,可以缓解不少道路的压力。   吴海龙迅速召开会议商议方案,通过分析研判拟定雨天校门口的临时交通管控措施:规划临时停车区域;增派执勤警力;逢雨天放学时段,道路临时停车区饱和时,县公安局停车场开放,供接送学生车辆免费停放。   县公安局还为学生在一楼划定了休息区由专人引导,放学的学生还能在这里休息,等待家长来接。   “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找出更好的答案。”吴海龙说。   带案下访   现场办公开出药方   难得的晴天。一大早,吴海龙带着几个县干部来到墨斗社区白马小区门口主街沿线,现场办公。   两天前,几名县领导分别来到县中心的两大广场,把信访窗口前移到了城市人员最集中的地方,直面群众。在巫溪县,县领导定点接访群众已成为常态,每月的10日、20日分别为县委书记、县长“接待日”。县级各部门每周至少安排1名领导班子成员轮值接访,乡镇(街道)每天至少安排1名领导干部到辖区公开接访。   接访活动中,家住白马小区的刘应康老人向吴海龙反映,小区门口缺少斑马线和红绿灯,过马路得绕上一大圈,还有不少人直接选择横穿马路,交通隐患相当大。吴海龙记录在案,回去后迅速联系相关部门,酝酿出这场现场会。   这不,除了吴海龙,县信访办、县城市管理局、县交通运输执法支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到场,为的正是要解决此前现场接访中收集到的群众诉求。社区提前下发通知,群众热情高涨。人行道上空间宽敞,三四十名居民一站,也是满满当当。   “今天我们几个县里的干部过来,就是要解决大家的困难,先请这次反映问题的刘大哥讲讲。”吴海龙说。   刘应康陈述诉求,一下说到现场群众心坎里:“白马小区两侧都是在建的工地,买点东西都得到马路对面去。门前的渝巫路是上下高速的主干道,大车特别多,可小区门口却没有过街斑马线。要是想遵守法规安全过马路,就得往东走上一公里过街,往返就是两公里。”   “可不是吗,每次看着有人想省时间违章横穿马路,那叫一个揪心。”白马小区居民熊忠生说。   “白马小区住着1236人,加上对面的滨圆国际小区,这附近的3个小区共有居民4600多人。按照此前的规划,斑马线设在了白马小区一侧的在建小区门口,这头就没设置了。”墨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云平说。   “从我们这两天了解的情况来看,群众的需求确实是相当迫切,小区超过一半居民是老年人,多修条斑马线确实能方便不少。”巫溪县信访办主任刘苗青接着说。   “我提个建议,一般来说两段斑马线之间距离要超过150米。考虑到渝巫路车流量较大,如果要加一条斑马线,可能还要重新规划红绿灯的位置。”巫溪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谭登焱说。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交管城管部门的同志回去研究下方案,看看怎么重新规划设计最能方便群众。”吴海龙说。   还有居民提议,能不能在小区门口加设公交站台,延伸公交线路。到场的相关负责人同样作出答复。“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尽快制定方案,在执行上加速度,解决群众诉求。”吴海龙说。一上午的现场会,群众诉求一一得到回应。
科学统筹医疗资源 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预判今冬明春呼吸道疾病总体形势、流行特点、发展趋势,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每年秋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根据监测,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都有相应的成熟治疗手段,未发现新病毒和细菌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因此,公众不必过于担心甚至恐慌。   经过3年多的抗击新冠疫情斗争,我国积累了更为丰富的传染病防控经验,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的医疗资源、药物储备是充足的,应急方案、防控措施是得力的,完全可以做好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眼下仍需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好健康科普宣传,让群众更加安心放心舒心地看病就医。   科学配置医疗资源,畅通双向转诊通道。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初步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模式。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做好分级诊疗,畅通转诊渠道,跨科跨院调剂人员,保障医用物资供应,推广互联网医疗,最大限度提高接诊能力。发挥医联体作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进一步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推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应开尽开,根据患者数量分开午间、夜间和周末门诊,延长服务时间,不断优化挂号、检查、缴费等救治就诊流程,方便群众就医。   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疾病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筛选出“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应对急性呼吸道疾病,中医历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突出优势,可以大有作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普及中医药防治疾病知识,不断提升防治效果。   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要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不断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有呼吸道症状时要做好防护,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家庭、单位内交叉传染。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家里如有儿童患病症状较轻,建议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流感等疫苗供应保障和接种服务,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尽早接种疫苗,降低患病风险。做好个人防护,不带病上班,不带病上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障及时诊治 保障药品供应 天津优化服务提升诊疗能力
  本报天津12月4日电  (记者武少民、靳博)“十一”假期之后,天津市各大医院儿科诊疗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据最新监测信息,天津全市儿科门急诊量已连续3天下降,儿科就诊需求趋缓。   “我们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调度医疗资源,保障药品临床供应,保障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先夺介绍,目前,全市能够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有128家,都具备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早诊早治和康复期管理能力,市民可以根据患儿病情就近就诊。   据统计,天津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的数量约为1.14名,再加上中医儿科、全科医生,整体儿科资源较为丰富。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启动了应对诊疗高峰期的各项机制,包括坚持开展全市儿科门诊、发热门诊、急诊和在院患者诊疗数据日监测,通过官微向社会公示全市医院儿科诊疗服务时间、地点、咨询电话等信息,调度大型医院采取增加号源、增加诊室、建立支援梯队等措施应对诊疗高峰。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通过院前鉴诊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优先诊治急危重症,保障儿科急诊医疗安全,改善患儿预后。“针对儿科目前诊疗情况,我们采取人员扩增、空间扩容等应对措施,开设儿科日间第二诊区。”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急诊办公室主任宁普颖介绍。   此外,天津市还发挥中医儿科适宜技术优势,运用特色中药制剂以及中医适宜技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同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通过开设儿科门诊或依托全科门诊,与二、三级医院合作建设儿科特色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我们针对秋冬呼吸道疾病多发的特点,提前采取多项措施,包括重新设定儿科标识,提前生产储备治疗小儿疾病院内制剂以及治疗呼吸道疾病相关的制剂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王金贵介绍,下一步还将增加人员储备力量,与辖区的社区医院和全市其他中医院密切联系,做好诊疗服务,随时接诊转诊过来的急危重症患者。
两部门下达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支持地方开展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
  本报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曲哲涵、刘温馨)近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下达48.4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确保安全温暖过冬。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要求相关地区财政、应急管理部门积极部署、认真落实,按照“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精准救助”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救助方案,做实做细冬春救助工作,并将资金纳入直达机制,强化资金监管,严禁截留挪用,确保资金及时按政策规定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切实发挥资金效益。   针对今年东北、华北等省份遭受严重灾害、冬春救助任务较重的实际,应急管理部、财政部提前印发通知,召开视频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派出多个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指导督促各地及时开展救助对象调查摸底,精准统计上报救助需求,资金下达时间较往年大幅提前。
图片报道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聚焦生活困难群众基本保障,探索“物质+服务”模式,推进救助服务提质扩面。图为海曙区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服务。   吕  丹摄(人民视觉)
泰康保险集团培养专业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助力健康养老事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财富管理、医疗健康领域出现新的需求,推动了这一领域新业态的形成。泰康保险集团致力于培养集保险顾问、健康管家和理财专家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2018年,健康财富规划师项目正式启动,近年来不断壮大,目前已有1.4万人。   目前,我国已建立由3个支柱构成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石松介绍,“今后,个人养老保险及年金市场会快速发展,第三支柱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市场上关于财富储备、财富管理的产品越来越多,但需提升多元化与创新性。”   泰康保险集团通过创新探索和实践,将虚拟的保险产品和实体的医养服务相结合,一方面帮助客户储备长期的养老资金,另一方面促进医养融合,提供优质的医疗和养老资源,满足人们长寿、健康、富足的需求。   多年来,该企业基于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财富管理与服务需求,创新商业模式,构建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健康财富规划师作为传播健康生活理念的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健康财富规划师是顺应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复合型岗位人才。在广度上,健康财富规划师横跨保险保障、医养健康、财富管理等领域,将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在深度上,健康财富规划师涵盖从青少年、中年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满足全年龄的健康、养老规划和医养消费需求。   要填补新业态急需的人才缺口,必要的技能培训不可少。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拿出具体可行的培训制度和方案,合理设计、注重效果、及时更新,在培训的课程安排和形式上下功夫,帮助愿意从事新职业的劳动者快速上手,提高技能,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来自福建厦门的钟金文,在成为一名健康财富规划师后,就参加了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了基础医学和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钟金文表示,“在社会普遍追求健康生活的今天,健康财富规划师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过6年的发展,泰康保险集团通过全方位定制课程,已逐步形成覆盖保险顾问培训、全科医生学院、体验式培训、荣誉资质认证培训的专业化培训体系。   今年5月,来自各地的健康财富规划师们在湖北参加了全科医生学院体验式培训,这也是健康财富规划师专业化培训体系的一部分。   专家表示,健康财富规划师应当成为人们养老需求的设计师、健康需求的营养师、财富需求的规划师。健康财富规划师的发展和壮大,为健康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江苏兴化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本报南京12月4日电  (记者尹晓宇)江苏省兴化市有22.3万未成年人,其中困境、留守儿童3500余名。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兴化市精准聚焦解决相关问题,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作为主题教育重点民生项目,将各级党组织书记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在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等8个方面作了安排,精心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兴化市还深入推进“爱兴护航”预防矫治体系建设,全面优化“底数联排”“专班帮教”“积分考核”3项机制,建立26个帮教工作小组,用精准帮扶形成教育矫治闭环。
浙江安吉“以竹代塑”促竹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竹产业有了绿色新路径(美丽中国·“以竹代塑”在行动①)
  编者按: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为深入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加快推动“以竹代塑”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科学保护利用竹资源,可以有效推动竹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即日起,本版推出“美丽中国·‘以竹代塑’在行动”系列报道,走进浙江、贵州、福建、四川的竹林深处,聚焦竹产业、竹科技、竹工艺、竹文化,关注一根根翠竹如何助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经济发展。   浙江安吉,拥有竹林近百万亩,是远近闻名的竹乡,竹产业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早些年,我们这儿的竹产业发展曾遇到瓶颈,竹企业倒下一片,竹材价格跳水,每百斤价格从约45元下降到约20元,还出现了竹林抛荒现象……”安吉县林业局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洁回忆。   而这些年,安吉竹产业开始回升:2022年全县竹产业总产值约166亿元,同比增长约7.7%。陈洁认为,这与当地推进的“以竹代塑”方案密不可分,“‘以竹代塑’将竹材用于建筑、包装、纺织、一次性使用产品等领域,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呈现广阔发展前景。”   开发“以竹代塑”更多绿色场景   竹牙刷、竹梳子、竹椅子……推开“尔集如溯”民宿的房间门,满满“竹风”扑面而来。趁着周末,上海游客陈伊带孩子来安吉县报福镇游玩,满眼竹元素让她眼前一亮:“跟环境很搭,用竹制品替代塑料,不仅环保,也更好看。”她直言想带一套回家。   去年9月,安吉发布相关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竹制品创新应用推广,鼓励住宿餐饮、生活服务、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使用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报福镇成为“以竹代塑”入民宿的首个试点乡镇。   “听说镇里出台‘以竹代塑’的补贴办法,我第一时间就填写了补贴申请。”民宿老板姚卫臣告诉记者,今年2月镇里出台了“以竹代塑”采购奖励办法,他便一次性采购了40套竹餐具,并为客房更换了竹灯具、竹桌椅等。   “除了安排不少于50万元的专项推广资金,我们还培育镇内竹木企业搭建竹日用品生产条线,组织镇民宿协会参观考察,签订供货协议,明确供需渠道,压低企业成本,畅通内部循环。”报福镇副镇长周颖说。   三里亭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里,一款竹纤维全生物可降解竹膜袋受到关注。“看上去轻薄,摸上去柔软,却能装下10多斤菜,韧性十足。”菜农徐春江向记者展示。这种竹膜袋由安吉本地科技企业自主研发制成,可在6个月内完成自然降解,降解度达到93%以上,现已实现量产。   “就比普通塑料袋贵1毛钱,还能给环保作贡献,很值!”在徐春江的摊位买完菜,市民吴颖早习惯顺手拿个竹膜袋。“袋子的成本2角多一个,菜场给补贴一半。”市场管理人员陈叶介绍,如今市场内所有摊位都配备了竹膜袋,广受市民欢迎。   位于阳光工业园区的某快递网点,快递员正将一件件物品装入竹膜袋;在县人民医院,市民正通过自助机器扫码领取竹膜袋……“我们推动‘以竹代塑’在住宿餐饮、生活服务、建设工程等多领域应用,目前,该竹膜袋在全县总销量已达200万只。”安吉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快递行业协同电子商务、家居制造等前端产业,通过“重点客户试用”“专用型号定制”等方式,推动竹膜袋在县内星级快递网点全覆盖。   这几年,安吉各县级部门通力合作,开展竹制品进景区、进民宿、进酒店、进馆所、进商超、进街区“六进工程”。在陈洁看来,只有不断扩展应用场景,带来更多消费需求,才能为竹产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以绿色环保理念赋能竹产业转型   走进位于梅溪镇的浙江峰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大厅,琳琅满目的竹制品让记者看花了眼。拿起一根吸管,企业负责人梁峰晖自豪地说:“可别小看它,这是通过截断、拉丝、打磨等步骤制成的竹吸管,不仅防烫耐用,还能解决纸吸管遇水易软的问题,应用了好几项专利技术呢。”   峰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生产销售竹木制品,生意一度很红火。2014年,梁峰晖从父亲手上接过接力棒,公司当时的主要产品仍是竹竿、竹篱笆等单一初级加工品,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趋薄,加上面临市场环境变化、环保标准提高、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经营压力大。   那时,安吉县竹企业大多处于初级原竹加工阶段,粗放的生产方式不仅破坏生态,还压缩利润空间。不少竹制品企业倒闭,还出现了竹林抛荒现象,竹产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如今,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渐入人心。在梁峰晖看来,像自家这样的传统竹制品企业,想要谋求发展,就必须在绿色环保上下功夫,生产端、产品端都是如此。“产品主打环保,生产更要追求绿色,像我们自主研发的设备,至少提高了20%的原材料利用率。”梁峰晖介绍,“现在我们更注重工艺革新,讲究绿色生产,改进生产工艺中碳排放较大的环节。”   这几年,竹产业绿色转型的故事,在安吉比比皆是:浙江佶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设备一体化改造,实现了热能回收;安吉鸣竹竹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革完成设备集约化升级,电能消耗较之前减少一半以上……   不仅如此,随着“以竹代塑”“竹林碳汇”等项目的推进,曾经的竹林退化趋势得到遏制。“全县21.95万亩退化毛竹林正逐步修复,并将在2—3年内确保实现有人管理、培育与经营。”安吉县林业局党委委员诸炜荣介绍。   努力探寻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   前不久,第十六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举办,首次设立的“以竹代塑”竹产品展览专区吸引了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约130家企业布展。最新最热的产品技术,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客户的目光,但现场也有不同声音。   “等竹勺价格降到和塑料勺一样,我立马订”“塑料勺0.01元一个,竹勺0.1元一个,实在太贵”“环保理念是不错,但我们也要考虑成本”……令国内外客户“望而却步”的理由出奇一致——成本。   对此,安吉县政府党组成员肖家青直言不讳:“‘以竹代塑’产业正在起步阶段,确实还存在规模偏小、认可度不高、技术难突破等问题。”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安吉正在努力探索。   在杭垓镇和村村,满目翠竹中,一架无人机正把竹材往山下运送,一趟五六分钟,一次能搬运好几十斤,现场只有三四名工人。   “一片占地10亩的竹林,如果采用原始人工采伐方式,至少需要8到10名工人。人工费再加上运输费,竹材原料的成本价就高了。”诸炜荣说,“无人机运输是一次新尝试,还在试验阶段,如果能推广,将大大降低成本。”   去年10月,国家竹产业研究院落户安吉,竹基新材料中心、竹产品工业设计中心等已经建成,各项试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我们所有项目立项都必须有产业化基础,通过产学研融合,解决目前行业内采收成本高、规模效益差等难题。”国家竹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慧介绍。   对此,浙江山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聂忠平深有体会:“我们与研究院合作研发的一次性竹筷刀叉勺旋转式精切数控机已经正式投产,能有效减少竹材损耗,降低成本。”通过研究院牵线搭桥,公司还分别与中国林科院、浙江省林科院的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批新项目正在孵化中。   “为推动‘以竹代塑’相关产业发展,全县聚焦经营环境优化,在政策机制、产业提档、院校合作等方面做文章。”肖家青介绍,在此基础上,安吉重点拓宽现有竹产品应用场景,加强跨界合作赋能产业,进一步拓展“以竹代塑”内涵。
土壤也会呼吸吗?(把自然讲给你听)
  土壤生物要生存,就需要进行自身的新陈代谢。它们通过地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土壤生物活跃程度的表征,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示   今年12月5日是第十个“世界土壤日”。土壤本身是复杂的生态系统,可为土壤生物提供多样的生存环境。你知道吗?我们平时不怎么留心观察的土壤是会呼吸的,它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挖开土壤,会发现里面有大量植物根系,以及蚯蚓、蚂蚁等动物。除了能看到的,还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比如数量众多的真菌、细菌等微生物。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被称为土壤生物。多样的土壤生物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构建成一张食物网。   土壤生物要生存,就需要进行自身的新陈代谢。它们通过地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土壤呼吸。严格意义上讲,土壤呼吸是指未被扰动土壤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所有代谢作用。土壤呼吸的生物学过程包括植物根系的呼吸、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和土壤动物的呼吸。   土壤呼吸是土壤生物活跃程度的表征,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示。土壤呼吸通常与地上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也存在季节的变化。如果通气不畅,例如淹水,就会影响到土壤呼吸。受污染的土壤中,生物活动受到抑制甚至危害,土壤呼吸也会降低。   和人一样,土壤生物也需要食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它们的食物一方面来自植物死亡后的凋落物,另一方面来自其他土壤生物的排泄物或死亡后的残体。土壤生物“吃”与“被吃”的过程一方面构成食物网,令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把生物代谢的残余物,如植物的凋落物、土壤动物的排泄物、微生物死亡后的残体等分解,释放出养分,供植物生长所需。因此土壤生物是土壤肥力的重要保障,土壤呼吸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土壤呼吸不仅随土壤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发生变化,也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受这些因素影响,土壤呼吸始终处于高度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所以,对土壤呼吸的准确测定需要长期、高频率的动态监测。   当下,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而努力。土壤呼吸的微小变化,可能就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中碳库的重大变化。因此,要准确评估区域及全球的碳循环,必须对各类生态系统土壤呼吸过程和机理准确理解,才能做到精准认识现状,科学预测未来。   (作者为兰州大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本报记者付文采访整理)
促进科技赋能、创新新能源应用模式,国家电网—— 能源清洁利用 推动绿色发展
  “用户只需通过‘网上国网’APP,就能一键查看自己的光伏项目情况。”国家电网台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职刘子华说。国网浙江电力推动科技赋能,加快推进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实现光伏项目实时效益监测,有效减少了天气对负荷预测和新能源预测准确率的影响,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目前该功能已在浙江全省上线,至少可提升年发电量19.69亿千瓦时,有效提升区域能源系统低碳运行水平。   与此同时,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全力推动企业用户参与绿电交易。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供电公司指导下,锁定全年5040万千瓦时的绿电份额,平均每月消纳绿电420万千瓦时,绿电消纳量占企业总用电量的50%。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共实现绿电交易5453次/笔,累计交易电量2.27亿千瓦时。多措并举、创新模式,国网台州供电公司以打造多能互补场景为突破口,创新投资运营模式,不断提升区域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近年来,国家电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电网发展全过程,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电网。   今年7月,由国网仙居县供电公司投资建设的“光伏共富  网源互济”农光互补示范性光伏已投入运行。据介绍,项目整体投运后可满足整个安岭乡用电需求,预计每年产生收益超100万元。在天台县苍山产业集聚区,国网天台县供电公司探索性建设“逐地牧光”可移动式光伏电站,大力推动山地清洁能源利用,创新光伏电站运营模式。该模式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装配式安装的可移动式光伏,提升储备用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台州大陈岛,去年投运的柔性低频输电示范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80吨,海岛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每年则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77吨。
采用科技手段,采取复壮措施 石刻馆里银杏繁茂(古树的故事)
  冬日,走进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石刻馆”),只见两棵古银杏树叶片金黄,落叶满地。   石刻馆内的金刚宝座建成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刚宝座南侧矗立的两棵银杏树,距今有近600年历史,为北京市一级古树。   今天我们所见的古树伟岸挺拔、枝繁叶茂,难以料想,几年前它们曾是另一番光景。2018年6月,石刻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两棵古树的叶子提早变黄,叶色暗淡焦枯,叶量稀少。   经过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丛日晨等专家会诊,认为两棵银杏树的树龄已高,加之人类活动侵扰,营养缺失比较严重。   要恢复树势必须采取复壮措施,解决古树“气、水、肥”等问题。工作人员铲去了树根附近的一些草皮,破除了部分硬化路面,用营养基质回填,同时铺设栎木栈道。“这样既防止游客踩踏树根,也扩大了营养面积,基本解决了古树‘吃不饱’的问题。”丛日晨说。   保护古树,树根是关键。工作人员在古树周围陆续打了7口复壮井,便于浇水、施肥。为加强树根透气性,古树周围还设置了20个通气管,通过气体膨胀来松土,不伤根毛。   银杏果消耗养分最多,疏果是专家开出的另一剂“药方”。最多的一回,10多名工人整整用了3天时间,为每棵古树摘去约500斤银杏果。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石刻馆专门引进了土壤监测设备,用科技手段为古树“强身健体”。先通过地质勘查手段探明古树生长区域的土壤情况,随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仿真模拟,预测浇水后土壤渗水情况,再利用无损的高密度电法监测并验证水分运移过程。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树根周围深达4米内土壤的温湿度、酸碱度以及氮磷钾等微量元素的数据变化,根据实时数据为古树科学补水、补养。   “以往什么时候补水、补多少水全凭个人经验,现在实行精准补水,既有利于古树生长,也避免大水漫灌对文物的损害。”石刻馆原保管部主任贾瑞宏体会深刻。   2022年,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开展的应力波检测显示,两棵古树的树干均存在不同程度腐朽,其中西侧古树空腐率已达50%,有劈裂风险。经过专家多次论证,石刻馆采取以梯形架为主体的门框式支撑,对古树进行拉纤、加固保护。   “古树目前长势良好,我们将继续做好日常监测、保养。”石刻馆保管部主任李迪介绍,“这两棵古树是‘活文物’,我们要像保护文物一样精心养护它们。”   银杏   银杏又叫白果树、公孙树,系银杏科银杏属,是高大乔木,树高可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叶为扇形,有长柄,淡绿色,入秋叶色金黄,是观赏性极高的树种,可作行道树、庭荫树、景观树及经济树种种植。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约50万年前,银杏在其他地方均已灭绝,只在中国保存下来。目前的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中国特有,各国现存的银杏均来自中国。   银杏喜阳,耐寒,根深,不耐积水,喜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深厚沙质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土最适宜。
西凤集团 坚守工匠精神 锻造卓越品质 中国红 红西凤
  西凤酒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凤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西凤酒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融清香、浓香之优点于一体,具有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的独特风格。   西凤酒酿造技艺包括制曲、制酒、贮存等传统手工技艺,以大麦、豌豆、小麦制曲,以高粱为原料,辅以富锶井水,采用续渣发酵工艺,通过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和挑窖等一系列操作工序蒸馏得酒后,再经3年以上大酒海贮存,才能得到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回味悠长、风格独特的西凤酒。   数据来源: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国际视点) ——来自一些国家的实践
  今年12月3日是第三十二个国际残疾人日,主题是“采取统一行动,为残疾人并联合和依靠残疾人挽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残疾人总数约占全球人口的10%。为帮助残疾人树立信心、融入社会,一些国家采取多种举措,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西班牙——   制定法律  促进融入   西班牙的写字楼或商场的停车场,距离电梯口最近的几个停车位更宽敞、进出更便捷,这是为残疾人预留的专用车位。这样的特殊安排有相应法律规定。   西班牙《残疾人权利法》规定,公共停车场需设置残疾人车位,随意占用残疾人车位将被罚款200欧元,盗用残疾人停车证将面临刑事指控。此外,西班牙各大建筑、街道等都必须修建无障碍通道和轮椅坡道,以方便残疾人出行,公共场所应修建残疾人专用卫生间。   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西班牙约有438万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为改善残疾人生活工作条件,西班牙在上世纪80年代颁布了《残疾人社会融合法》,以法律形式确认残疾人平等享有各项基本权利,并制定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相关措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西班牙相关法律规定,50人以上规模的公司,有义务雇用不低于员工总数2%的残疾人,由政府为残疾人员工提供职业培训课程。雇用残疾人的企业可享受社保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   西班牙国家盲人组织发起的昂赛基金会,就是为了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2014年,昂赛基金会成立伊鲁尼连锁酒店,遍布西班牙全国的连锁酒店共聘用超过1.5万名残疾人,占员工总数的四成多。酒店还与其他企业合作,创造了7300个工作岗位,其中81%提供给残疾人。作为非营利性机构,昂赛基金会拿出大部分经营酒店获得的利润为残疾人员工组织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   西班牙公益事业咨询公司因德拉玛负责人文森特·马科斯认为,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应将残疾人“置于事外”。“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利用公共资源为残疾人创造回归社会的机会,鼓励他们为社会进步作出更多贡献。”   法国——   完善设施  便利出行   人行道平整无阻,增加盲文标识,改造无障碍商铺入口、卫生间、收银台、试衣间……在法国首都巴黎第八、第十和第十四区,首批“无障碍强化区”正在试点建设。为更好服务残疾人群体、增强城市包容性,巴黎推出“无障碍强化区”建设项目,预计将投入850万欧元,到2024年建成17个无障碍社区。   法国还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残疾人在旅行过程中获得更好体验。法国旅游局2001年设立“旅游与残疾”标识,旨在为残疾人游客提供关于旅游场所和住宿、餐饮、娱乐设施等无障碍信息,鼓励开发适合有运动、智力、听力和视力障碍人群的旅游产品。目前,已有近4000家单位获得该标识。通过“旅游与残疾”官方网站搜索,残疾人游客可找到各地获得该标识的单位。   法国西南部的滨海夏朗德省和夏朗德省是“旅游与残疾”标识的先行推广地区,获得该标识的单位约有500家。夏朗德省旅游部门负责人斯蒂芬·维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努力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旅游服务。”法国《西南报》指出,尽管达到无障碍规定的改造成本较高,但它有助于残疾人进入更多场所、参加更多活动。这些场所也可以接待更多人员,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为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旅游的重视,法国每年4月举办“全国残疾人旅游日”活动。今年是第十五次举办此项活动,约150家拥有“旅游与残疾”标识的单位组织了200余场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博物馆手语讲解、盲人舞会、无障碍参观等。法国残疾人事务部长法迪拉·卡塔比表示,让每个人都能自由、独立地行动,这事关残疾人的权利,更关乎他们的尊严。   印度尼西亚——   开展援助  提升技能   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市的一家咖啡馆,阿斯图蒂正在忙着调制咖啡。阿斯图蒂是一名弱视女孩,不久前她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项目,成为一名专业咖啡师,月收入增加了80万—160万印尼盾(1元人民币约合2165印尼盾)。   该培训项目是印尼社会事务部发起的创新项目,旨在打破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赋予这一群体更多专业技能。自2019年以来,项目已开展3次集中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讲师,提供全面系统的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等,使残疾人群体能够从事更多职业。该项目获得了印尼政府评选的社会包容领域公共服务创新奖。   印尼约有2300万名残疾人,其中大多数人获得教育、技能培训等机会较少,更易陷入贫困。政府从多个层面综合施策,为残疾人群体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减少就业障碍,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让更多人能够自力更生。   印尼政府设立了24/7指挥中心,残疾人可就其面临的社会问题随时提出查询或投诉。政府根据残疾人群体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多项社会援助服务。印尼社会事务部致力于开发便利残疾人生活的设备,包括针对视力障碍群体的自适应手杖、针对言语和听力障碍群体的手环,以及可满足不同需求的多功能轮椅、自适应轮椅、电动轮椅等。   以自适应手杖为例,该产品配备了卫星定位系统及太阳能电池,还可接收周边的火灾、烟雾等传感器信号,并在有危险情况时发出报警声音。印尼政府已开始增加相关设备产量,并向各地残疾人群体分发。来自日惹的一名视力障碍患者普瓦尼表示:“当有物体挡在我前面时,手杖就会及时发出警告。我现在已经大大减少了对别人的依赖。”   在灾害管理方面,印尼政府将残疾人列为优先保护群体,并在全国建立了2000多个抗灾防灾村。印尼社会事务部部长特丽·丽斯玛哈里尼表示,政府非常重视保障残疾人权利,“只要提供机会,他们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情”。   (本报马德里、巴黎、雅加达12月4日电)
巴林积极推动能源转型
  巴林电力和水务局不久前宣布开始实施国家能源转型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提升到5%,到2035年进一步提升到20%。   近年来,巴林政府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在“2030经济发展愿景”中提出“鼓励投资碳减排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并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等目标,发起国家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和国家节能行动计划。   今年5月,巴林萨勒曼港管理方宣布,将投资1000万美元在港口仓库房顶安装2万块光伏板,预计建成投产后,萨勒曼港将成为海湾地区首个能源自给自足的港口。巴林还计划在基萨尔地区建设一个太阳能发电站,在巴林大学、巴林国际会展中心、阿尔达纳圆形剧场等标志性场馆加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和电动汽车充电站。巴林电力和水务大臣亚希尔·胡迈丹表示,这些项目的实施,旨在助力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促进巴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巴林政府还不断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久前,巴林电力和水务局与信息和电子政务局合作,通过统一门户系统“Banayat”将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全过程数字化,帮助相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例如,建筑项目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安装等申请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据统计,目前巴林已有超过300个住宅、商业和工业项目提交可再生能源设备安装申请,其中180多项申请已经获批并接入国家电网运行。   在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总监路易斯·内维斯看来,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字化解决方案与联合国规定的全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169个子目标中的一半以上相关联,能直接助推这些目标的达成。   巴林智库战略、国际和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分析师萨贝卡·伊斯梅尔对本报记者表示,数字化在巴林能源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化不仅可以在能源规划、运营和分析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还可以有效整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预计在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数字化在需求响应和智能电网等方面取得创新,为巴林能源转型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近年来,巴林还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不仅与其他海合会成员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也积极引入国际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由中国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建的巴林哈马德国王医院、巴林教育部和巴林马场等光伏项目相继落成,为巴林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示范作用。伊斯梅尔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巴林希望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两国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   (本报麦纳麦电)
确定优先行业 建设工业园区 埃及多举措促进工业发展
  埃及政府近期出台20项促进工业投资的措施,旨在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这些措施包括:拨款11亿埃及镑(1元人民币约合4.33埃及镑)用于完成13个工业综合体设施建设;启动埃及工业发展倡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大型工业项目;启动针对工业服务和许可证的统一“数字埃及工业平台”等。   近年来,埃及政府通过加大政策支持、改善投资环境、发展重点项目等举措,积极促进工业发展。去年4月,埃及提出国家工业倡议,计划在4年内投资2000亿埃及镑,并确定了9个优先行业,包括建筑材料、化工、制药和纺织等,计划创造约15万个就业岗位,将埃及打造成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工业中心。目前已有至少1500家工业企业从该倡议中受益。今年初,埃及启动国家工业发展战略,提出力争5年内实现工业产值年增长率8%、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的目标。   埃及还成立了工业发展局等专门机构,为国家工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埃及最高投资委员会推出多项行政改革和投资激励措施,旨在简化审批程序和企业负担,改善投资环境。例如,将成立公司的审批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建立项目设立、运营和结算的单一线上平台,让投资者更便捷地取得相关批准和许可。埃及政府还推出“埃及制造”标识,目前已授权约300家企业使用该标识。   建设工业园区是埃及发展工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数据显示,2014年7月至2023年6月,埃及政府已投入100亿埃及镑,在15个省份建立了4个新工业城市和17个小型工业综合体。今年6月,为进一步促进工业区中小企业发展,埃及东塞得港工业区工业综合体与中小微企业发展局签署合作协议,将通过提供融资咨询、技术培训等举措,为工业区内的中小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今年,埃及计划和经济发展部还宣布,政府正努力建设9个新的工业园区,包括两个高科技工业园区。   埃及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举措取得初步成效。数据显示,2022年埃及工业产值为1.252万亿埃及镑,约为2014年的3.5倍。制造业实际增长率从2014年的4.77%提高到2022年的9.57%。根据202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按附加值计算,埃及已成为非洲地区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埃及信息与决策支持中心经济专家兼公共政策分析师赫巴·萨拉赫表示,埃及在促进工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推动生产结构多元化,提高本地化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工业的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埃及参议院工业委员会副主席穆罕默德·曼兹拉维认为,实施工业发展战略对于埃及实现经济增长、成为主要出口国至关重要。   (本报开罗12月4日电)
图片报道
  2023年泰国智慧城市博览会近日在曼谷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企业代表就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图为参会人员在华为公司展台了解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杨  一摄
国际能源署署长—— 中国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冠军
  新华社迪拜12月4日电  (记者邰背平、郭爽)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4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办的一场主题边会上说,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电动车行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冠军”。   在这场主题为“循环经济助力降碳中国实践”的边会上,比罗尔指出,各国应该看到,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许多显著成就。此外,中国的重要贡献还体现在降低了清洁能源设备的市场价格,这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清洁能源都有帮助。   据中国生态环境部10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截至2022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2.13亿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   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是各国代表普遍关注的话题,清洁能源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   据国际能源署10月底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到2030年,世界能源系统将发生重大变化,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份额将接近50%。   在这份报告发布之际,比罗尔曾呼吁各国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支持清洁能源转型,因为清洁能源转型能够带来“新的工业机会和就业机会、更强化的能源安全、更清洁的空气、更普惠的能源供给和更安全的气候”。
日本物价上涨加剧民生压力
  日本总务省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为106.4,同比上涨2.9%。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升幅已连续19个月超过日本央行2%的目标。   报告显示,今年10月,日本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6%,其中牛奶价格涨幅达19.8%,冰淇淋价格涨幅达12.1%。此外,日本今年夏天遭遇酷暑,导致农产品歉收,这推升了一些水果蔬菜的价格,其中西红柿和苹果的价格分别上涨41.3%和29.4%。   日本媒体报道说,由于食品价格持续走高,日本居民恩格尔系数也升至历史性高水平。日本总务省的家庭收支调查显示,2023年前8个月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为26.2%,高于2020年的26%,仅次于1983年的26.5%,创近40年来的新高。如果食品价格继续走高,2023年全年平均数据有可能逼近1983年的水平。   日本共同社报道认为,日本家庭的财务状况已经受到汽油、电费和食品接连涨价拖累,近期蔬菜、水果价格上涨将导致一些日本家庭收支状况雪上加霜。日本厚生劳动省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日本9月实际工资收入同比下降2.4%,连续18个月同比减少,实际家庭消费连续第七个月同比下滑。日本仙台市一家市民团体的负责人表示:“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生活困难民众的求助。随着物价持续上涨,会有越来越多人需要帮助。”   分析人士指出,民众实际工资水平持续下降会抑制家庭购买力,从而影响消费并拖累日本经济复苏。日本内阁府11月15日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5%,按年率计算降幅为2.1%,降幅显著超出此前市场预期,是今年以来日本经济首次出现季度负增长。   为应对高通胀问题并促进投资,日本政府不久前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通过了一项包括减税在内的经济刺激计划,总额超过17万亿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21日元)。《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日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以促进消费和提供家庭补助的应急措施为中心,没有将重点放在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流动僵化等长期结构性问题上,效果难言乐观。   (本报东京12月4日电)
首届“中希国际戏剧节”在希腊雅典拉开帷幕
  据新华社雅典12月3日电  (记者陈刚)首届“中希国际戏剧节”2日在希腊首都雅典拉开帷幕。中国国家话剧院携戏剧《兰陵王》与当地华人出品的戏剧《新·白蛇传奇》联袂在雅典圣诞剧场为近千名观众带来颇具东方魅力的视听盛宴。   中国驻希腊大使肖军正在戏剧节开幕式上致辞说,戏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戏剧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节不仅为来自中国、希腊的戏剧人搭建了平等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也给戏剧爱好者们提供了欣赏不同国家戏剧的机会。   希腊文化部副部长赫里斯托斯·季马斯对记者表示,希腊政府全力支持“中希国际戏剧节”的举办,期待希腊和中国之间能够进行更多文化交流,这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来说都是有益的。   在两部戏剧的演出间隙,中希两国戏剧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希腊友人和当地华人还在现场呈现了武术、舞龙、舞狮和书法等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
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木兰奖”获奖者—— 为金砖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0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倡议在金砖国家女性工商联盟框架内举办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旨在助力金砖国家女性释放创新活力,实现创新发展。自2021年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指导金砖国家女性工商联盟中方理事会连续主办两届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一个个由女性主导的创新创业项目脱颖而出,捧得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木兰奖”。   日前,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木兰奖”和相关奖项获奖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重视发挥女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一系列举措鼓励更多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创业,帮助她们为金砖国家共同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引领发展中国家女性展现‘她力量’”   “作为少有的女性从业者,我要证明科技行业不只是‘男孩俱乐部’。”南非“女孩享有科技”基金会创始人诺布荷西·德拉米妮于2021年获得首届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木兰奖”。她表示,中国借助金砖合作这一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发起鼓励女性参与创新的竞赛活动,“这是中国引领发展中国家女性展现‘她力量’的重要标志,受到了金砖国家女性的普遍欢迎。”   2017年,德拉米妮成立了初创企业“巴哈提”科技公司,专注于数据保护、网络安全服务和技术。“我曾在南非开普敦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毕业后又在多家跨国公司工作,参与企业内部软件系统设置和安全评估,同时也承担了储存和大批量数据迁移等相关工作。”德拉米妮坦言,她的同行中男性占了大多数,但她并不认为女性在这一领域工作有什么天然障碍,“只要让女性从小拥有更多学习机会,她们长大后就一样能够参与科技创新。”   2019年,德拉米妮发起一项数字赋能计划,支持南非农村地区女性借助科技改变命运。“通过‘女孩享有科技’基金会,我们把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女孩和妇女带进计算机领域。从最基本环节入手教她们使用计算机,直至她们能够找到一份入门级的技术工作。”德拉米妮介绍,这一计划还成功为120名农村和乡镇女性小企业主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持,帮助她们及时调整商业战略。“我们欣喜地了解到,她们中不少人的企业知名度提高了,还有不少人收到了更多咨询和销售订单……”   “访问中国的经历给我带来了深深的触动。除了美食美景,我切身感受到中国女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参与。”德拉米妮今年6月受中国国际商会邀请来华参加金砖国家女性领导力论坛,并对北京、浙江杭州、广东珠海等地参观考察。这次中国之旅让她倍感振奋:“在中国企业里,有太多的女性同行令人赞叹。中国女性不仅引领科技创新,也在不断将科技创新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打造出了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今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德拉米妮以此为契机参与了一系列社会活动,鼓励更多女性参与科技创新。在她看来,在中国的大力倡导下,越来越多的金砖国家女性已经参与到共创美好未来的行动中来。“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金砖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有力推动者。”德拉米妮相信,中国携手其他金砖国家加强合作,将帮助更多女性实现个人价值,为金砖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鼓励更多女性开创自己的事业”   “我很荣幸能够获此殊荣。这让我进一步坚定了继续创业的决心,也将鼓励更多女性开创自己的事业,追求她们的梦想。”谈及2022年获得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木兰奖”的感受,巴西企业家雷塔娜·托马塞利激动地说,中方举办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让更多女性的创新能力被发现。她很荣幸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创新创业故事。   托马塞利是巴西优飞健康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曾供职于一家当地大型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工作几年后,我感到我需要去追寻更大的挑战。”托马塞利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巴西是罹患焦虑症和抑郁症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她身边也有亲人被诊断为抑郁症患者。这让托马塞利深感自己“需要做点什么”,并最终选择进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创业。   2019年,托马塞利正式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致力于运用生物识别技术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公司把技术手段与心理健康专业咨询相结合,通过诊断、治疗和预防焦虑、抑郁及职业倦怠,让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感到满意幸福。在创业过程中,托马塞利发现,巴西创业公司创始人中仅有不到5%是女性,这更让她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需要打破藩篱、摒除成见、促进性别平等,打造更具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企业。”托马塞利说。   在托马塞利社交媒体主页相册中,一张照片被放于置顶位置。照片中的她正作为巴西女性企业家代表,来华参加由金砖国家女性工商联盟中方理事会于今年6月举办的金砖国家女性领导力论坛。“中国不仅重视女性在劳动市场中的参与度,还注重提升她们在各类工作中的领导力。我注意到不少中国女性在科技、金融和制造等企业中担任要职。”在中国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托马塞利深切感受到中国对于鼓励女性创业的重视,也对未来女性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感到乐观,“金砖国家女性可以从中国的举措和经验中汲取力量,携手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促进金砖国家女性释放创新活力”   据《金砖国家女性发展报告2023》,近10年来,金砖国家女性在经济、健康、教育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中国女性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业就业人数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亿;巴西每万人中孕产服务护理及助产人员密度为74,远超39.5的全球平均水平;俄罗斯女性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接近90%的高位;南非女性董事比例从2018年的26.4%上升至2021年的31.8%,其绝对值和增幅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金砖国家女性在各行各业取得瞩目成就,展现出坚持创新、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俄罗斯光明之路集团总裁柳德米拉·谢尔巴科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俄罗斯光明之路集团是一家医药控股公司,在俄罗斯和国际制药市场已有20余年运营经验,致力于为医药产品全周期生产打造现代化的商业生态系统。“作为万千俄罗斯各行业拼搏的女性代表之一,我真诚感谢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对我本人及俄罗斯女性的认可和激励。”谢尔巴科娃说,中国倡议举办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为金砖国家女性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带动女性就业、深化互利合作等搭建重要平台,“极大促进金砖国家女性释放创新活力、实现创新发展,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更多新动力。”   “中国在促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完善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谢尔巴科娃说,今年6月在中国参加金砖国家女性领导力论坛期间,中方精心组织的一系列参访、对接、交流等活动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她看来,中国倡议并建立的诸多有益机制和平台,已成为各国女性积极参与金砖工商合作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激发金砖国家女性在绿色、科技、文化、卫生、教育、金融等各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潜力,密切金砖国家女性务实合作交流,为各国构建更加牢固的伙伴关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金砖合作机制正蓬勃发展。”谢尔巴科娃表示,金砖国家发展壮大并实现扩员充分彰显金砖合作机制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广大金砖国家女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合作机遇。期待金砖国家坚持开放包容、密切互学互鉴,增强金砖国家女性进一步参与国家、区域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金砖国家共同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山东烟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前移服务关口,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党建凝聚合力 共建幸福家园(深度关注·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推进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织密建强组织体系,前移治理和服务关口,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建强队伍,赋能社区治理   “大哥,您家暖气正常了吗?”“赶上供热第一天把管道修好了,感谢你们!”冬夜寒风呼啸,芝罘区毓璜顶街道文化苑社区党委书记周航宇正走访居民。不久前,这栋楼暖气主管道破损,网格员发现情况,社区联络维修队、协调资金,很快修通了暖气。周航宇说:“做过两年书记助理,我学到许多服务群众的方法。”   在高校毕业生中选聘书记助理到社区历练提升,是烟台市为城市基层治理培育后备力量的一项举措。2021年2月,周航宇来到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担任书记助理。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说,周航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和气而腼腆,社区党委有意识地让他多接触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通过每周16户、每户至少10分钟的“拉呱”式走访,处理来自12345热线的群众诉求,他变得更大方、更稳健,成为居民口中的“群众之友”。2023年7月,周航宇通过竞聘,担任文化苑社区党委书记。   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队伍能力素质,烟台市实施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加强培训历练,创设多个平台让社区工作者交流比拼,提升城市基层治理队伍的服务水平。   忙活了一天,龙口市东江街道锦里社区党总支书记邢燕回到办公室打开“民情日记”,回顾下半年社区发生的大事小情。“‘期末考’快到了,哪些事做得好,哪些事还有欠缺,得好好梳理。”邢燕口中的“期末考”,指的是烟台市各区县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提级述职。每逢年中和年末,各社区党组织书记先在街道层面集中轮流述职,成果突出的提级至区县述职,直接面对区县组织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介绍半年来主要工作和下一步打算,接受现场打分评议。“6月份那次述职,有人介绍了老旧小区‘微更新’‘微改造’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邢燕说,“提级述职既是一种压力,督促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也是一个平台,促进社区之间相互交流和启发。”   实岗锻炼、比拼互促之外,烟台市持续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出台拓宽专职网格员发展通道的相关制度,面向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录事业单位人员,吸引更多人才涌向基层。通过城市党建学院,提供“城市基层党建培训”“社区工作者专题培训”等多门课程,培训街道、社区干部6万余人次。各县区市也依托城市党建服务中心等平台,围绕社区党建、治理服务等主题,开展课堂教学和情景模拟实训,帮助社区工作者特别是新入职人员精进业务,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口前移,服务送进家门   “宁海街道人口多、诉求多元,12345热线投诉工单数曾接近全区各镇街总数的1/3。而这几年,不仅投诉量减少了,办理满意度也大幅提升。”牟平区宁海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日成介绍,近年来市里推动全科社工下沉、党群服务阵地进小区、强化物业党建等举措,将治理、服务关口前移,资源更多向基层聚集,问题更多就地化解。   在烟台的各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原来分设的党政、民政等多个窗口,普遍合并为若干综合服务窗口。值守人员为全科社工,可通办居民保险、社会救助等30多项业务。办事窗口精减,腾出来的人手下沉到小区、网格驻点。宁海街道居民李玉涛说:“现在社区工作者就在小区驻点,家门口就能办成不少事,当场解决不了的事,他们还跑腿帮办,比以前方便多了。”   几年前,宁海街道滨海社区工业二村小区的道路坑洼不平,雨天一片泥泞,出行很不方便。修路要花费10万元,钱谁来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迟迟不能达成一致。后来,小区成立党支部,牵头与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商,最终形成各方都认可的方案,将路修好。   在烟台市,通过党建这条纽带,业委会、社区工作者、物业服务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联通起来,形成合力解决问题。比如,社区党组织牵头,定期举行物业联席会议,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代表商讨小区管理问题,视具体问题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住建部门牵头成立物业行业党委,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红心物业”比武打擂,对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予以奖励,表现不佳的也公示排名,促进物业服务企业相互比拼,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在宁海街道新城街社区天和新城小区党群服务站,社区工作者、包联单位联络员与丰金物业的工作人员正在共同受理群众诉求。丰金物业党支部书记刘洪丽说:“通过共同驻点办公、物业联席会议,各方的沟通协作常态化了,交流意见、协调资源更加高效,我们和业主之间也越来越能相互理解、形成合力。”   聚合众力,共建共治共享   家住福山区福新街道永青社区的王凤江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因为会修水、电、暖,街坊四邻有需要时,常常请他帮忙。2020年,永青社区党总支书记王麟找到王凤江,鼓励他和其他老兵们发挥各自专长,服务更多居民。“社区的想法,跟我们这些老兵的心愿不谋而合!”于是,一支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党员服务队成立了。   前些天,王凤江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有名老人家里灯泡坏了,因腿脚不便,无法更换。王凤江赶忙上门,帮老人解决了问题。家电维修、公共设施维护、义务理发……这支服务队的“业务范围”很广泛,队伍规模日渐壮大,也吸引了许多群众加入其中。商户陈芳是服务队的新成员,她说:“服务社区不仅是党员的事,我也想出把力。”   在烟台,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也带动更多群众融入基层治理,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许多群众骨干成立或参与各类社会组织,发挥专长、服务邻里。比如,莱山区初家街道凤凰社区以退休党员为骨干,成立“夕阳红老年巡逻队”,每天巡查,提醒社区居民增强安防意识,劝阻不文明行为,为孩子们开展安全教育;莱阳市开展社区“幸福游园会”,社区党组织积极发掘有特长的群众,开展周末课堂、公益理发等活动。   “从我们小区到旁边的小学,走最近的门,也得绕远穿过两条路,大车又多,很不方便。要是中间有个通道,孩子上下学就方便多了。”在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依云社区的“幸福家园圆桌会”上,依云小镇小区居民王大姐的一席话,得到居民代表的支持。参会的还有依云社区党支部书记、各小区业委会副主任以及物业服务企业代表。   各方经过讨论,决定在依云小镇小区靠近小学处增设出入口,并明确分工:社区党支部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业委会负责发动组织居民,物业协调后期建设出资。没过多久,工程完工,孩子们出了小区就能进学校,让家长放心了不少。   近年来,烟台在城市基层治理中推动建设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办的议事协商机制。在招远市梦芝街道华盈社区,“邻里议事厅”就是由社区党支部牵头建设的议事协商平台。前段时间,党员业主杨君的一条建议,帮助所在小区解决了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以前,在社区和小区的业主群里,‘吐槽’的声音多。现在,党支部搭建平台,党员发挥作用,带头提出建设性意见,做群众的工作,在这种‘有事好商量’的氛围里,大家的心越来越齐了。”杨君说。   “积极解决群众的困难,组织发动群众也就不再困难。我们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凝聚众力,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烟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智慧(金台潮声)
  “中国有14亿多人口,亿万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加在一起,谁能比得过?”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文章指出,只要我们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经常深入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心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就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实践力量和理论智慧。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题中之义。党员、干部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站稳人民立场,深深植根人民,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   依靠人民推进实践创新。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党员、干部要用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同时,到群众中做好宣传阐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自觉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求解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把真理力量化为实践伟力,依靠实践创新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依靠人民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离开了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理论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兴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重大改革举措,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创造性实践,都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养分。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并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   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产生的需求、经验和智慧,许多是书本上读不到、会场上听不到的,只能靠扑下身子、上门求教。到群众中去,才能对那些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洞若观火。党员、干部在具体的案例和场景中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也会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学做结合,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走到群众中间,将理论学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从人民群众的真知灼见中汲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灵感。
“只要还有学生,我就要守在这里”(“我是党员,我在岗位”)
  下午2点半,寂静的大山深处,一阵上课铃声响起,谭承斌快步走进教室。   “上课,起立!”   “老师好!”   3排学生站了起来,个头差距挺大,因为他们分属3个不同年级。   “请坐!”谭承斌依次翻开讲台上的3本教材,“六年级的同学,今天学圆的周长;五年级的同学,今天学用字母表示数;三年级的同学,今天学乘法。六年级上课的时候,另外两个年级先预习课程。”谭承斌把教学时间掰成三瓣。   这里是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中心小学,谭承斌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也是本校唯一的数学、科学老师。学校很小,只有1个操场、3栋楼房、5名教师、11名学生。   在这所四面环山的山村小学,谭承斌已经坚守了38年。早些时候,部分住在库区山上的学生出行困难,他就划小木船把学生一一接来学校。“有些学生住得远,来回一趟要5个多小时。我周日中午从学校出发,回到学校天都黑了。”谭承斌说,前些年易地搬迁,11名在籍学生都搬家到学校附近,上下学再不用这么费事了。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校园、教室等基础设施也都面貌一新。   条件好了,谭承斌却没让自己轻松下来。下了课批改作业,忙完已是下午4点半。顾不上休息,他又匆匆走到教学楼对面的厨房,穿上围裙洗好手,给孩子们做饭。厨房冰箱里,肉、鸡蛋、西红柿等食材满满当当。“这些都是托回库区的工人从山外买的,每周送进来两次。娃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要保证。”谭承斌说着,顺手把切好的菜端出,打着燃气灶,热锅、放油。不一会儿,一道道菜肴摆上桌。   晚饭后,天已全黑,谭承斌回到教室,看着学生们写作业,随后领着他们回宿舍休息。   在年轻教师眼中,学校就像一个家,谭承斌是家长,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操心。这些年,国家对乡村教育支持力度很大,学校有了更多年轻教师,谭承斌也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几名以前谭承斌教过的毕业生得知情况后,和他商量,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对来这里的年轻教师,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400元。   “来之前,谭校长给我们添置了好些新用品。”宿舍里,今年上半年刚入职的年轻老师任安琪指着崭新的床、被子、衣柜笑着说。   夜深了,确认学生都已入睡,谭承斌才回到学校附近的家中。妻子俞洪勤说:“他很多时候都住在学校,我知道,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娃娃。”   这些“娃娃”也没有辜负谭承斌。他带过的学生中,先后有180多人考上大学,有的成为飞行员,有的做了科研人员,还有的像他一样,成为人民教师。   还有4年,谭承斌就要退休了。这些年来,谭承斌有很多机会走出大山去城镇学校任教,但他毅然选择留在山里。“多少党员,不都是坚守在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从29岁入党的那天起,我就决定要像他们一样坚守岗位。”他说,“走出大山的学生们,已经替我看遍世界了。只要还有学生,我就要守在这里。”
四川泸州强化以案警示—— 让警示教育入脑入心
  “这期节目令我很受触动,里面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例给我敲响了警钟。”日前,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某学校一名财务人员在观看了纪法教育节目《空手套白狼》后说。   《空手套白狼》是泸州市纪委监委打造的全媒体说纪栏目“纪法故事汇”第三十六期。该栏目聚焦各地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典型案例,在尊重案例事实的基础上,对案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进行合理补充、拓展和深化,重点探寻案中人物违纪违法的心路历程,宣传解读相应的党纪法规。通过向广大观众讲述身边的违纪违法故事,对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对各界群众进行纪法宣传。   “每天吃不踏实、睡不安稳,总感觉这故事是针对我说的,担心纪委监委突然找上门。”看完第三十二期“纪法故事汇”《靠粮吃粮的“粮耗子”》后,江阳区某粮油公司财务科科长王某某感到惶恐不安,主动向组织说清问题,并上交违法款物1.6万元。   近年来,泸州市纪委监委把强化以案警示工作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努力让党风廉政建设警示类宣教产品大众化、通俗化、精准化。“纪法故事汇”以案说纪、说法,引导党员、干部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让警示教育入脑入心。   坚持“1+N”创作思路,泸州市纪委监委以“纪法故事汇”栏目为抓手,构建多元化警示教育视频体系,拍摄警示类、普法类、工作宣传类系列短视频29个,进一步扩大警示教育覆盖面。   泸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持续创新警示教育方式方法,探索制作风格多样化、语言表达平民化、说纪嘉宾专业化的栏目,努力做优内容、做出特色、擦亮品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文化动能(坚持“两创” 关注新时代文艺)
  核心阅读   “土味”的背后,是扎根乡土、接通地脉;“村味”的背后,是热在乡村、乐在群众。只有激发乡村文体活动的内生动力,让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主动参与,才能增强乡村文化感召力,增强农民获得感   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的乡风乡韵焕发时代光彩,让农耕文明和现代生活交相辉映,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批批具有乡土味、文艺范、运动风、网络感的“村+”文化实践,串起的是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的是乡村振兴带来的昂扬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近年来,乡村文化生活亮点纷呈,“村BA”“村超”“村晚”等活动在广袤乡村开展,火热“出圈”,释放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充沛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文化动能。   接地气聚人气,激发乡村文体活动的内生动力   继贵州台江县台盘村的篮球赛引发社会关注之后,榕江县的足球赛也火了。“赢得起,输得起,共同追求了不起。摔得起,爬得起,踢出快乐了不起!”赛场上挥汗比拼的精气神,赛场边山呼海啸的喝彩声,以及外地观众千里奔赴、线上观众云端助威的热情,让“村赛”比出了国际大赛的气氛。“村BA”“村超”的称呼背后,是满满的自豪感。球场由村里自建,球员是全村老少齐上阵,啦啦队表演的是民族歌舞,奖品是清一色的土特产,就连现场解说都带着亲切的乡音。   “村BA”“村超”之所以好看好玩受欢迎,关键在于它们尊重了乡村文化的群众性、自发性,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今“村BA”“村超”已经跨出一村一县,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打响“村字号”文体品牌。   1981年的小年夜,首场乡村春节联欢晚会在浙江丽水庆元县月山村上演。村里的文艺能人发动乡亲们一起自编自创、自导自演,吹拉弹唱、载歌载舞,以文艺的方式放松身心、辞旧迎新。这一联欢形式从此被保留下来。一晃,“村晚”在丽水已走过40多年历程,从最早的“月山春晚”一枝独秀,到创成乡村春晚示范县6个、乡村春晚体验线路10条,家门口参与“村晚”成为当地的新民俗。“村晚”的形式内容也随着乡村生活的变迁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但始终不变的是让农民上舞台做主角,让农民亲手打造自己的文娱生活。   与“村BA”“村超”一样,“村晚”也胜在“土味”“村味”。“土味”的背后,是扎根乡土、接通地脉;“村味”的背后,是热在乡村、乐在群众。只有激发乡村文体活动的内生动力,让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主动参与,才能增强乡村文化感召力,增强农民获得感。   今年,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布,其中包括山东临沂沂南县的沉浸式情景小剧、河南平顶山宝丰县的乡村文化合作社、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大歌艺术普及等。一系列案例映射出基层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群众日渐从台下走到台上,从观众成为主角,许多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新的时代条件赋能下更添活力与魅力。尤其是在乡村,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内容形式,涌现出越来越多像“村BA”“村超”“村晚”这样接地气聚人气的文体活动,调动起乡村文化主体的参与热情,展现新时代农民的自信与活力。   既传承也创新,焕发乡风乡韵的时代光彩   乡土凝结着乡情乡愁,也积淀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现在乡村历史遗存、传统节日、民间技艺、民俗风情等方方面面。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的乡风乡韵焕发时代光彩,让农耕文明和现代生活交相辉映,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贵州台江县台盘村篮球赛,原本是当地传统的“六月六”尝新节的保留项目。这一民间传统节日是农忙过后,为了预祝粮食丰收而举行。节日期间,村民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传统礼仪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乡村篮球比赛作为其中最热闹的一项活动,如今借助旅游推广和网络传播,也有意识地给予当地特色民俗更多展示空间。开赛热场、中场休息、赛后庆祝都少不了别具风情的民俗表演和文艺演出。“村BA”“村超”举办期间,体育赛事与节庆、歌舞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蜡染刺绣等“最炫民族风”得以亮相更大舞台。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乡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立足本地资源特色进行统筹规划,在历史文脉和地方土壤中深耕文化、发展文化,正带来乡村文化振兴的多元创新。篁岭村位于江西上饶婺源县东北部,是一座有近600年历史的徽派古村落。受地形限制,村内可用地稀少,可谓“地无三尺平”,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匾晒在自家屋顶的木架上,形成独特的“晒秋”景观。经过探索,篁岭村以“晒秋”文化、梯田油菜花海和徽派古建文化为抓手,通过特色“晒秋”摄影展、主题油画展、“晒秋”艺术季、屋顶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展现民俗文化,打造乡村旅游IP,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五彩缤纷、四季更替的“晒秋”不仅晒出了丰收的果实,更晒出了欣欣向荣的乡村生活,成为美丽乡村的生动符号。   如今,音乐、美术、戏剧、手工艺、创意设计等艺术领域都把实践的舞台放到乡村,从多元角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活态传承,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艺术实践还为乡村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融合转化提供契机,助力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新媒介新传播,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协同   在“村BA”“村超”火爆之前,乡赛、村赛盛行已久,但之所以到近年才轰动全网,成为现象级的传播事件,离不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的推动作用。   在4G/5G多频段通信技术的支持下,贵州榕江县以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抓住新媒体发展机遇,开展短视频、直播等技术培训,鼓励村民以短小精悍、贴近现实、沾着泥土气息的短视频形式,记录美丽家乡,传播乡村文化。“村BA”“村超”举办期间,村民、游客、观众在现场开直播、晒体验,更是带来指数级传播效应。   除了榕江,许多地处深山僻壤的乡村,通过新媒介广为人知。在田野里办展览、把村庄变成“没有屋顶的美术馆”的江西浮梁县寒溪村史子园自然村,通过一系列建筑设计焕新传统村落景观的浙江松阳县,围绕农民画资源进行保护传承、开掘转化的新疆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打造“以山为媒、渐次入画”的写生基地的山西左权县泽城村,都经由新媒体平台传播获得前所未有的能见度。一幅数字时代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让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   手机成为新农具、流量成为新农资,一方面带动更多农民成为乡村文化的主动创作者、表达者与传播者,形成传播乡土文化、讲好振兴故事、建设数字乡村的热潮;另一方面,便利的媒介也构建了城乡文化互通渠道,增强城乡文化发展的联动共享,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协同。在新媒介的作用下,乡村迎来产业转型、人才流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机遇,汇聚乡村振兴的发展合力。   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一批批具有乡土味、文艺范、运动风、网络感的“村+”文化实践,串起的是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的是乡村振兴带来的昂扬风貌。今年7月1日,榕江“村超”现场响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声,引发全场5万名观众大合唱,场面震撼,令人难忘。相信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会有更多乡村文化实践出彩“出圈”,彰显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绘就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制图:沈亦伶
记录一代人的火热青春(艺海观澜)
  我们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中国青少年,有幸参与这伟大的历史过程,体验这一切的宏伟与激情,为中国的与世界的历史新变作证,记录和描绘不同时代的人们未必能得到的火热青春。   1945年8月15日,从收音机中听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广播,不满11岁的王蒙与其他北京少年儿童沸腾起来,在那一刻,明白了什么叫国家,什么叫胜利。王蒙感动得热泪横流,下决心此生要为国家而献身。   紧接着是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的担忧,是全北平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这个少年王蒙,在对于国民党“接收大员”的绝顶失望中,于1946年春天,见到了“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叶剑英将军的身边工作人员李新同志,然后与所在平民中学高中体育明星、地下党员何平同志建立了固定联系。1948年10月,经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中学工作委员会委员黎光同志介绍,王蒙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是差5天才满14岁时入党的,后来得知还有12岁入党的少年。人民革命的高潮,表现之一是青少年踊跃参加革命。比如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5岁英勇就义成为共产主义烈士。那时从俄苏那边传过来一个名词,叫作“少年布尔什维克”,说的就是这些青少年共产党员。   我们很幸运,入党时,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已经打响。我们面临的是人民革命凯歌行进的年代,是国民党反动派被摧枯拉朽、兵败如山倒,到处红旗飘扬,人民扭着秧歌、打着腰鼓、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和“太阳出来了,满呀嘛满山红”的年代。   北平一解放,全体地下党员在北大四部礼堂开会,学唱《国际歌》。你才知道,国民党严酷统治下,北平的地下党员已经成千,其中不满20岁的,看来有1/3左右。大学中学,正是革命的摇篮、革命的培训班、革命的火种库。新中国成立以后,大中学生的革命化趋势汹涌澎湃。大中学生的文艺生活、文艺宣传,形如鼎沸。大中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种前所未有的景象中还包括苏联文艺的影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受到欢迎,《喀秋莎》《共青团员之歌》传唱广泛,《幸福的生活》《乡村女教师》有的年轻人连看四五遍。   我们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中国青少年,赶上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历史节点,赶上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东亚病夫”、摇摇欲坠的中国变成生气勃勃、团结一心、旭日东升、战无不胜的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转折。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有幸参与这伟大的历史过程,体验这一切的宏伟与激情,为中国的与世界的历史新变作证,记录和描绘不同时代的人们未必能得到的火热青春。   于是,有了19岁王蒙动笔写出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与已有的世界各国写中学生的小说性质不同,它不是儿童文学,而是罕见的青春少年文学。在特别巨大猛烈的历史变革中,儿童可能缺少了足够的童年,补偿给我们的是火热、雄强、值得呼喊万岁的青春。   这本书1956年已经开始在上海《文汇报》等报纸上有所选载,一直到1979年才正式出版。到2023年,出版44年了,本书还不断地再版着,摆放在当今青少年的书桌上或者装在他们的口袋里,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至于本书的序诗,不知被广大学生、演员、广播员、电视节目主持人朗诵、录像、网播了多少次与多少版——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作者为作家、原文化部部长)
心怀梦想 向阳生长
  作家陆梅的新作《万花筒》由郊区女孩麦小节来上海度假写起,把笔触深深探入里弄市井,呈现几户人家踏踏实实、有滋有味的生活故事,构筑起上海里弄万花筒一样五彩斑斓的世界。虽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但人们依然心怀梦想,向阳生长,这是作品传递出来的精神主旨,也是其打动人心的原因所在。   作者以细腻精准的文字见长,人物形象刻画自然、真实、丰满。这尤其表现在麦小节与白雪两个女孩的形象与友谊上。白雪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孩子,6岁时一场高烧后失聪,成了聋哑人。这种人物设定会不会落入俗套?一个健全孩子和一个聋哑孩子的交往会不会有障碍,进而导致作品涩滞不畅?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她们通过手势、眼神、笔谈等,自然而然地玩在了一起,作品对此处理得妥帖自然。这样的写法,恰恰透视出两个女孩的真与纯,唯有纯净的心灵才是透明的、不设防的,才容易心心相印、心意相通。   在表现她们明澈本真的同时,作品也刻画了两个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麦小节朴实真诚、懂事明理、善解人意,初次到上海,在陌生环境里那种好奇又紧张、欣喜又惶恐的心态被准确传达出来。哑女白雪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作品着力表现这是一个被童话和关爱滋养的小女孩,她心怀梦想,是在不完美中创造完美的“万花筒”的写照。   不仅仅是麦小节与白雪,作品中其他几位人物也很出彩。奶奶和麦小节家非亲非故,以自己的善良宽厚获得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信任与爱。白雪父母作为普普通通的中年夫妇,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生活有苦有乐,但他们始终不放弃,相信只要一步一步打拼下去,日子就会越变越好。特别是白雪爸爸,从在租用的外籍船上打工,到一步步成为中国远洋海轮的大副,作者写得真切朴实,有血有肉,尽可能展现这个闪光人物的思想境界。   《万花筒》的一大特点是写出了上海弄堂独有的“味道”。作品反映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里弄普通人的生活,主要从三个层次入手。一是社会大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还有生活习俗、吃穿用度、人情往来等,用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铺设社会背景。二是生活氛围,邻里之间的温情时刻、冲突摩擦以及化解隔阂的方式,一看就是上海式的,把上海普通市民的特点写足了。三是人物,小说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生活处境不同,但都有根有来路,脉络清晰。大社会、小弄堂和每个人,构成了富有生机的社会图景,共同映照着平实中的善良、踏实中的进取、安稳中的奋斗。作者以自然真实、丰富舒展的笔触,努力“复刻”当时上海一隅的社会生活,试图描摹出时代与社会的一个剪影。   作品中有两个深具象征意义的意象,一是万花筒,一是望远镜。万花筒寓意现实,望远镜展望未来——人总应该往长远看,心中有光和希望,不断追寻人生梦想。作品在讲求叙述生动的同时,力图提升思想性。作者的人生感悟散落在情节、对话以及适时的议论中,使得作品思想内涵较为丰厚,生活与思想一起闪耀光芒。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和它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当下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与文明素养是有启示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