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_id
stringlengths
10
10
title
stringlengths
3
50
abstract
stringlengths
44
917
keywords
stringlengths
6
179
category
stringclasses
1 value
category_eng
stringclasses
1 value
discipline
stringclasses
1 value
discipline_eng
stringclasses
1 value
csl-103953
基于观测器的发电机功角和未知输入估计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针对同步发电机功角和未知输入的估计问题,提出了基于观测器的估计方法.利用同步发电机的运动方程和电磁方程,建立同步发电机四阶数学模型;运用泰勒公式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将产生的佩亚诺余项和参数变化引起的建模不准确归结为未知输入.对线性化后的数学模型进行状态变换,将数学模型分解成含未知输入项和不含未知输入项两部分;分别设计两部分的观测器,根据极点配置方法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别确定两个观测器的增益矩阵.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基于观测器的同步发电机功角和未知输入估计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具有响应时间短、估计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发电机功角和系统未知输入的估计.
['同步发电机', 'Lyapunov稳定性', '极点配置', '功角估计', '未知输入估计', '未知输入观测器']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32967
考虑电动汽车入网技术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研究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入网技术(V2G)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实用性和经济性,提出一种考虑可入网电动汽车(PEV)的数量变化和电池电荷状态变化的机组组合算法.利用电池电荷状态与充放电电量之间的关系,结合预估的不同时段入网PEV数量,确定每天入网PEV的净充电总需求量.构建考虑电动汽车入网技术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模型,以发电成本为目标函数,加入电池电荷状态的罚函数,求解电力系统机组的出力计划和入网PEV的充放电控制计划.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充放电最优控制和机组组合结果,对比了不同PEV充电模式对电力系统机组组合结果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节省机组成本,实现电动汽车的连续调度,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机组组合', '遗传算法', '可入网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入网', '电池状态']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45158
动力电池组分组式均衡方案研究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延长动力电池组的使用寿命,针对各单体电池间的不一致性问题,以buck-boost变换器法与传统多变压器法为基础,提出一种新型的分组式双向均衡方案,此方案在电池充电和放电阶段都能实现均衡.给出了以SOC为参量的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均衡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
['动力电池组', '分组均衡', '均衡控制', 'Simulink仿真']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30206
新型LLC谐振负载感应加热电源移相控制研究
为了提高电源效率,使电源输出额定功率,采用静电耦合的方法设计LLC谐振负载实现负载匹配,分析了LLC谐振负载的特性和负载匹配实现的原理以及感应加热电源控制变量的选取.另外,在LLC谐振负载的基础上,针对感应加热电源移相调功时,具有较大的开关损耗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LLC谐振负载感应加热电源拓扑结构,该结构下逆变器开关器件基本上都能够实现软开关,给出了移相调功的工作原理和输出功率的分析计算,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感应加热', 'LLC谐振负载', '负载匹配', '移相调功']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79308
基于节点传输碰撞的Ad Hoc电源监控系统设计
为了提高电源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应用WSN(无线传感网)构建了Ad Hoc网络系统结构,并论述了系统下面三层的设计方案.电源监控系统的MAC层采用IEEE802.11协议.为了优化节点的信道接入效率,提高数据的吞吐量,采用节点传输碰撞控制方式来对网络的连接状态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改进的电源监控系统在数据吞吐量和传输速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电源监控', 'Ad Hoc网络', '节点传输碰撞', 'MAC协议']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29321
基于机电暂态-电磁暂态混合仿真的电网合环分析计算系统
为了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开发了基于机电暂态-电磁暂态混合仿真原理的电网合环分析计算系统.利用机电-电磁混合仿真原理,提出了基于最大级数搜索算法的电磁网络自动划分方法,实现了机电暂态模型自动转换为电磁暂态模型的功能,并完成了地理图与厂站图相关联的功能,方便用户操作的同时提高了合环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开关统计功能,可以得到系统不同时刻的合环情况.通过对新疆喀什地区电网的合环仿真计算,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提高合环操作的准确性,为合环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电网合环', '机电暂态仿真', '电磁暂态仿真', '机电暂态-电磁暂态混合仿真', '电磁网络自动划分', '电磁模型自动转换', '单机并行算法']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71013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微网控制策略研究
为了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加强电能管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微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也成为了能源问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以微电网系统的控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所使用的几种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无线传感网为基础通信条件的微电网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经实验证明,该平台管理过程简单可靠、运行稳定,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微电网', '能量管理', '控制策略', '无线传网']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44130
Pt-Ru-W/C催化剂对乙醇电催化氧化研究
为了提高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贵金属载量,采用热还原法制备了Pt-Ru-W/C催化剂,比较了Pt-Ru-W/C和相同前驱体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Pt-Ru/C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在0.5 mol/L乙醇和0.5 mol/L硫酸混合溶液中考核了上述催化剂对乙醇电催化氧化活性;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技术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都具有Pt的面心立方晶格结构,晶格参数都小于Pt/C催化剂;计算表明Pt-Ru-W/C粒径较小,为6.5 nm左右;Pt-Ru-W/C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小于Pt-Ru/C催化剂,但由于W的助催化作用使Pt-Ru-W/C对乙醇的电催化活性和抗乙醇中间产物毒化的能力高于Pt-Ru/C催化剂.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 'Pt-Ru-W/C催化剂', 'Pt-Ru/C催化剂', '乙醇电氧化']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98801
基于高阶Markov链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性能分析
为了提高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Markov链理论的预测算法.该算法直接对风电功率数据进行分析,划分了四种状态空间,并根据状态空间数和建模数据量的不同分别建立一阶和二阶Markov链模型.采用新误差公式NRMSE,给出不同状态空间数和建模数据量下的一阶、二阶Markov链模型预测性能比较结果.进一步给出在选取相同状态空间数、相同建模数据量的情况下,一阶和二阶Markov链模型的灵敏度分析.经实例验证,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单点值预测精度,并且给出了与预测值相关的概率分布结果.
['风电功率预测', 'Markov链', '多状态空间', '高阶模型']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99511
不同相结构NiOOH的制备及其物理化学性能
为了提高碱性电池的大功率放电性能,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制备了碱性电池正极活性材料NiOOH,并应用XRD、IR、TG以及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和IR的测试结果显示,以β-Ni(OH)2和α-Ni(OH)2为前驱物,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制备的样品分别为β-NiOOH和γ-NiOOH.热重分析结果说明,γ-NiOOH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其热稳定性高于β-NiOOH.电化学测试则表明,NiOOH样品表现出优越的大功率放电性能,其放电曲线平坦,大电流放电容量相对较高,其放电电位也远高于MnO2样品.β-NiOOH和γ-NiOOH均具有良好的可充性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但β-NiOOH的首次放电性能优于γ-NiOOH.NiOOH样品适于用作高功率一次碱性电池和高性能碱性镍基蓄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
['β-NiOOH', 'γ-NiOOH', '电化学性能', '化学氧化']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02558
磺化聚醚醚酮/α-ZrP复合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为了提高聚醚醚酮膜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性能表现,以磺化聚醚醚酮作为基体,掺入经过插层处理的α-磷酸锆制备了磺化聚醚醚酮/α-磷酸锆(α-ZrP)复合质子交换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复合膜的质子传导性能、阻醇性能和电性能.结果表明,α-磷酸锆良好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α-磷酸锆的加入提高了复合膜的质子传导性能,并保持了较好的阻醇性能,用该复合膜组装成的单电池的开路电压达到0.448 V,最大比功率达到13.1 mW/cm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磺化聚醚醚酮', 'α-磷酸锆', '质子传导性能', '阻醇性能', '电性能']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39588
一种基于多Agent的变电站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为了提高计算机对故障诊断的有效支持,采用多Agent技术实现变电站故障诊断.通过对诊断系统中的Agent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给出了相应Agent的模型,对该模型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个用VB实现的基于多Agent的变电站故障诊断结果.实验表明,通过多Agent的联合协作诊断,使得诊断具有了并发性,主动性和自适应性,是一种有效的变电站故障诊断方法.
['多Agent', '变电站', '故障诊断']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60771
基于相似日选择的调度计划安全校核潮流数据生成
为了提高调度计划安全校核的准确度和精细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日选择的调度计划安全校核潮流数据生成方法.根据候选基准方式与计划方式综合相似度最高原则从相似日历史数据中筛选出基准方式,在此基础上生成内网潮流数据的拓扑信息和无功电压数据.通过在潮流计算迭代过程中自动投退容抗器,将计划方式母线电压控制在基准方式实际电压值附近,形成收敛的合理的内网潮流数据.根据联络线一致且联络线潮流最接近原则从外网潮流数据中筛选出待拼接的外网方式,在此基础上将内网潮流数据和外网方式数据进行拼接,通过调整外网潮流满足边界节点电压和联络线有功约束,生成满足调度计划安全校核的全网潮流数据.通过实际电网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日', '调度计划', '安全校核', '数据整合', '潮流调整']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82942
适用于连锁故障的交直流电网静态等值方法
为了提高连锁故障分析的效率,研究了交直流电网的静态等值方法.首先,将直流线路等效为交流线路,然后使用扩展Ward等值对外网进行化简.在现有方法提供的等值网络阻抗和功率的基础上,提出了等值线路、发电和负荷的容量设置、故障设置的方法.对比了直流线路的交流等效阻抗法和等效负荷法的误差.利用IEEE 118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对连锁故障分析的有效性.
['交直流电网', '连锁故障', '扩展Ward等值']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66635
基于FPGA的GOOSE报文解析模块设计与实现
为了提高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报文的传输实时性和可靠性性能,给出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GOOSE报文快速有效解析的方法。利用FPGA的并行执行机制,设计并实现了GOOSE报文解析有限状态机与订阅检验判断流程。通过对实例的行为仿真及波形捕获,验证了设计在较大网络流量下能够实现过滤并快速解析GOOSE与链路自检的功能。相对于传统CPU的顺序执行处理方式,基于FPGA的变电站实时报文解析设计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及可靠性,为过程层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GOOSE解析', 'FPGA', '有限状态机', '行为仿真', '波形捕获']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98273
远动遥控的双校验方法研究
为了提高遥控环节的可靠性、提升遥控过程的安全性,结合调控一体化系统,针对远方操作环节,给出了一种基于通信规约的远方操作安全的校核方法。着重研究了远方操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原有的远方操作流程进行分析,并对电力系统的IEC60870-5-104通信规约进行解读,找出了原有方法和通信规约的缺陷。提出了远动安全校核的遥控双校验方法,并对IEC60870-5-104通信规约进行了扩展,验证了其有效性。
['远方操作', '104规约', '安全校核', '遥控', '调控一体化']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27293
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容错故障定位方法
为了提高配电网的故障处理性能,建议采用多重化配置反映开关状态的辅助接点和“三取二”原则以提高开关状态信息采集的容错性能的方法.论述了一种利用电气量的关联关系实现开关状态容错的方法,以及可以应用于中压配电网相间短路故障定位、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以及基于故障投诉信息的低压配电网故障研判中的基于贝叶斯法的容错故障定位方法.并给出了在单相接地定位中的应用例子,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议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配电网', '配电自动化', '相间短路故障', '单相接地', '故障报修', '故障定位', '容错']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84081
提高大规模风电接纳及送出的系统保护研究
为了提高酒泉风电的接纳和送出,从系统视角提出一种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线路的继电保护与控制一体化新方法.利用基于统计分析的潮流波动判据和基于本地信息量的潮流转移识别,从风电潮流波动中甄别出某重负荷线路发生了故障、判别出该线路因故障被继电保护动作切除、进而还识别出原先由故障线路承担的负荷潮流转移到了非故障线路上,并导致非故障线路过负荷.结合自适应过负荷保护,在线路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挖掘其潜在载流能力.同时融合紧急控制功能,按实际需要切除风电,消除非故障线路的过负荷而不是切除该线路,解决连锁解网问题.在理论和仿真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并现场安装保护装置并检验所提系统保护方案的正确性.
['大规模风电基地', '风电弃风', '系统保护', '风电接纳']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45786
RunMn1-nOx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结构与电化学电容特性
为了提高钌基复合电极材料的性价比,首次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出RunMn1-nOx新型电化学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该复合材料由氧化钌-二氧化锰组成.X射线衍射实验显示材料的晶态结构与热处理温度有关,且温度对材料的电化学电容性有影响.循环伏安(CV)以及计时电位测试结果表明RunMn1-nOx复合电极材料比纯MnO2电极材料具有更好电化学电容性和导电性,掺杂9%(质量分数)的钌可显著地提高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的性价比.
['电化学电容器', '电化学电容性', '氧化钌', '氧化锰']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27751
添加剂对铝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为了提高铝的耐蚀性以及活化性能,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4 mol/L KOH溶液中,添加剂Ca(OH)2、C4H4O6KNa以及Na2SnO3对铝阳极(99.999%)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饱和Ca(OH)2+C4H4O6KNa能有效抑制腐蚀,当c(C4H4O6KNa)=15 mmol/L时,Al的缓蚀率达83.54%,且开路电位Eocp负移出现最大值达-1.751 V;添加10 mmol/L Na2SnO3在4 mol/L KOH+15 mmol/L C4H4O6KNa+饱和Ca(OH)2中,不仅使铝的腐蚀速度进一步降低(缓蚀率达86.35%),又能最大程度提高铝阳极的活化,Eocp负移程度最大达-1.800 V.
['铝阳极', '碱性溶液', '添加剂', '电化学性能']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48538
环保型添加剂对铝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为了提高铝的耐蚀性以及活化性能,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4 mol/L KOH溶液中,环保型添加剂乌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CH2)6N4]、吐温-80和明胶对铝阳极(99.999%)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乌洛托品,不仅使铝的析氢腐蚀速度降低(缓蚀率70%),又能最大程度保持铝阳极的活性(与铝在4 mol/L KOH水溶液中的情况非常接近),开路电位Eocp由-1.765 V负移到-1.865 V.当分别添加0.5%吐温-80和1%明胶时,则铝的缓蚀率达80.54%和74.46%,且Eocp负移出现最大值(-1.950 V和-1.960 V),但铝的极化稍微有所增加.
['铝阳极', '碱性溶液', '环保型添加剂(乌洛托品吐温-80和明胶)', '电化学性能']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26140
磷酸铁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在LiNi1/3Co1/3Mn1/3O2的表面包覆FePO4.采用SEM、XRD、EDS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制备的包覆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探索包覆量对其高倍率循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包覆有效地抑制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相互作用,改善了材料的高倍率循环性能.当包覆量为2%、1C电流循环时,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6.3、143.8 mAh/g,库仑效率为86.5%;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0.8%.
['锂离子电池', 'LiNi1/3Co1/3Mn1/3O2', 'FePO4', '包覆']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94069
分时复用的锂离子电池组均衡充电电源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组的充电效率,采用分时复用技术设计并研制了一种限压脉冲恒流的新型均衡充电电源.充电电源包括控制模块、高速脉冲产生模块、分时复用信号产生模块、恒流源模块和保护电路模块,并结合高速模拟比例-积分-微分(PID)反馈,达到对每节电池充电电流的独立调节.软件设计方面,采用数字离散化的Ziegler-Nichols PID控制算法,减少了电池组特性的不一致性,达到对每节电池均衡充电,从而提高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利用该充电电源对四节24 V/24 Ah的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充电测试,实验表明该充电电源充电电流稳定度优于4×10-5A,线性度优于99.97%,保证了锂离子电池组快速充电.
['锂离子电池组', '分时复用', '限压脉冲恒流源', 'Ziegler-Nichols', 'PID控制算法']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49063
基于虚拟预测与小波包变换的风电功率组合预测
为了提高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针对风机功率不稳定性和非线性强的特点,使用小波包变换将风机出力分解成多个频率的子序列,然后运用组合预测方法分别对各子序列进行提前24 h预测,叠加各子序列的预测值,得出实际预测结果。其中组合预测方法权系数是通过虚拟预测的方法由方差倒数法确定。选择广东某风电场实测数据作为案例,对连续7天风电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小波包变换能有效把握风电功率变化规律,对小波包变换后的各子序列的预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效果优于单一预测方法。
['风电功率', '虚拟预测', '小波包变换', '方差倒数法', '组合预测']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97315
基于PSO优化LSSVM的短期风速预测
为了提高风电场风速短期预测的精确性,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方法.首先求出风速时间序列的嵌入维数和延迟时间,进而对混沌风速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参数优化,然后利用优化后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相空间重构后的风速时间序列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效果满足了精度要求.同时运用了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具有预测精度高,预测速度快的优点,因此具有很高的工程实际应用意义.
['风速时间序列',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算法', '相空间重构', 'BP神经网络']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89652
SPWM波在高频逆变电源变压器中的电磁特性
为了提高高频环逆变电源的效率,有必要对变压器建立仿真模型,对传递SPWM波的高频环逆变电源变压器运行情况、铁心磁饱和现象及铁心损耗进行研究.基于Ansoft/Maxwell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设计了一个变压器模型,对不同调制比和载波比下的SPWM波对变压器的影响,不同一次电压下的励磁电流特性和变压器铁心损耗进行了分析,为高频环逆变电源变压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Ansoft', 'SPWM波', '励磁电流', '铁心损耗', '总谐波畸变率']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35086
DC-DC Boost变换器控制算法的研究
为了改善DC?DC Boost变换器的性能,在电压控制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PI控制器,对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分析了DC?DC Boost变换器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变换器的传递函数。本文用Zie?gler?Nichols方法和Loop?Shaping方法计算出PI控制器中K p和K i的值,进而通过Matlab仿真和实验,比较了两种方法的输出响应,得出结论:采用Loop?Shaping方法能更好改善变换器的性能。
['传递函数', 'PI控制器', 'Ziegler-Nichols方法', 'Loop-Shaping方法']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46255
热电池用正极片的稳定性研究
为了改善LiB体系大容量热电池的安全性,探索性开展了热电池用正极片的稳定性研究,确定了正极片稳定性测试方法,开展了测试方法的应用评价,结果表明,正极片的稳定性测试可用于评价LiB体系大容量电池的空载安全性.为了优化大容量电池的安全性,研究了不同含量氧化镁添加剂对正极片稳定性、电池安全性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正极D中加入5%氧化镁添加剂,既改善了电池的空载安全性,又实现了电能的高效输出,工作时间较目前通用的正极C提升了5%.
['热电池', '正极', '稳定性', '安全性']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01703
快淬工艺对Mg2-xLaxNi(X=O~0.6)合金电化学贮氢性能的影响
为了改善Mg2Ni型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用La部分替代Mg,并用铸造及快淬工艺制备了Mg2-xLaxNi(x=0、0.2、0.4、0.6)贮氢合金.用XRD、SEM、HRTEM分析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微观结构,用程控电池测试仪测试了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研究了快淬工艺对合金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La替代Mg明显地改变Mg2Ni型合金的相组成.当x≤0.2时,La替代Mg不改变合金的主相Mg2Ni,但出现少量的LaMg3及La2Mg17相;当La替代量x≥0.4时,合金的主相改变为(La,Mg)Ni3+LaMg3相.La替代Mg提高了Mg2Ni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快淬态合金均具有明显的纳米晶/非晶结构.快淬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与合金的成分相关,快淬显著地提高了Mg18Lan2Ni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但对于Mg14La06Ni合金,快淬导致了完全相反的结果,这主要与La替代使合金的主相发生改变相关.
['Mg2Ni型合金', '快淬', 'La替代Ni', '电化学贮氢']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39722
有机缓蚀剂对密封锌镍电池性能的影响
为了改善密封锌镍电池的锌电极自腐蚀、钝化、锌枝晶生长等问题,提高锌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而对锌负极中加入有机缓蚀添加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对锌镍电池充放电曲线、充放电过程中内阻以及循环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缓蚀添加剂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锌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尤其同时添加两者更明显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容量保持率,延长了其循环寿命.
['锌镍电池', '锌负极', '有机缓蚀剂', '腐蚀']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95295
基于准滑动模态的雷达伺服系统控制
为了改善某跟踪雷达伺服系统的性能,以无刷直流电机(BLDCM)作为天线伺服驱动,在无刷直流电机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雷达伺服系统的三闭环控制系统,电流环和速度环均采用PI控制,位置环采用准滑模控制.给出了电流环和速度环的开环频率特性,并绘出了伺服系统位置环的阶跃响应曲线和正弦信号跟踪曲线.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伺服系统电流回路和速度回路稳定,能够达到性能要求;位置环响应速度有所提高,对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干扰有很强的鲁棒性,雷达伺服系统的跟踪速度、跟踪精度、稳定性都有所改善.
['雷达伺服控制系统', '无刷直流电机', '三闭环控制', '准滑模控制']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13639
电沉积锡锑合金负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用Sn-Sb合金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并提高其首次库仑效率,采用电化学共沉积法在Cu集流体上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Sn-Sb合金薄膜负极材料.通过能量散射光谱(EDS)、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及恒电流充放电实验,研究了电流密度和电沉积时间对Sn-Sb合金相组分、结构、颗粒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测试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 mA/cm2,沉积时间为30 min时,得到的产物中金属间化合物(Sn-Sb相)的含量最高,所制备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较好.
['电化学沉积', 'Sn-Sb合金',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54007
高可逆比容量锡负极循环性能的改善
为了改善锂离子蓄电池中高比容量锡负极的循环性能,采用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为载体制备得到Sn/PC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用该类复合材料制备的电极表现出良好的锂嵌脱能力,循环性能比锡类电极有显著提高,其循环性能和可逆比容量与复合电极中锡的含量密切相关.第二次循环后复合电极充放电效率接近100%,具备较好的充放电倍率特性和较低的嵌、脱锂电位.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能防止锡嵌、脱锂过程产生的严重体积效应,从而提高电极循环性能,为锂离子蓄电池中合金类高比容量负极材料的实用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锂离子蓄电池', '多孔碳', '锡负极', '复合电极']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85178
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离子蓄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为了改善锂离子蓄电池的循环性能,在EC/DEC/1.0 mol/L LiClO4电解液体系中加入微量添加剂苯甲醚。以Li金属和改性石墨为电极材料,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苯甲醚的加入,使电池的可逆比容量和充放电效率均得到提高,且可逆比容量的衰减速度减慢。用FTIR对首次离子嵌入过程结束后的石墨电极表面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进行组成分析,发现加入苯甲醚后,电极表面SEI中的RCO3Li含量明显减少,但Li2CO3基本不变,并发现有新的产物CH3OLi生成。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苯甲醚对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机理:在Li+嵌入石墨电极的初次过程中,苯甲醚和EC、DEC的还原分解产物RCO3Li发生基团交换反应,生成CH3OLi,该产物能有效提高石墨电极表面SEI的稳定性,减少锂离子嵌入石墨过程中引起的溶剂分子共嵌入,从而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锂离子蓄电池', '苯甲醚', '比容量', '充放电效率']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21670
锌银电池大电流放电平稳性研究
为了改善锌银电池大电流放电电压平稳性,研究了浅充电制度(充电容量为正极理论容量30%且大于负极理论容量)、薄电极成形技术(保持活性物质的量,减薄正、负电极厚度,增加正、负电极的片数)等方法.经实验验证,浅充电制度可提高大电流放电电压平稳性,但损失一定的电池容量,薄电极成形技术能显著提高大电流放电电压平稳性,且不损失电池容量.
['锌银电池', '大电流放电', '电性能', '电压平稳性']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68597
一种混合遗传算法在HVDC定电流控制器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为了改进遗传算法的局部收敛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遗传算法和单纯形法的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兼具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和单纯形法良好的局部收敛能力,当遗传算法陷入停滞后,由单纯形法引导进化方向。针对直流输电定电流控制器参数优化的具体问题,设计了一套系统化混合遗传算法寻优方案,并详尽叙述了该方案的流程及具体实现步骤。该方案选取ITAE为目标函数,直流输电准稳态模型为目标函数的计算模型;PI参数的可行域由基于直流输电PSCAD/EMTDC模型仿真的直流电压稳定性计算确定。最后通过CIGRE HVDC Benchmark模型的PSCAD/EMTDC仿真验证所设计参数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直流输电', '定电流控制', 'PI参数', '混合遗传算法', '准稳态模型']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95041
阴极气体扩散对ZrO2电池性能的影响
为了方便研究气体扩散对ZrO2电池过程的影响,在ZrO2电池的阴极制造了一种延缓气体扩散的装置,使阴极气体扩散对电池过程的影响凸现出来;在阴极气体扩散速率大大减慢的情况下,发现了以下现象:在ZrO2电池的U/I曲线中出现极限电流,极限电流随着时间的延续会逐渐消失.提出了几个数学模型来解释这些现象:(1)极限电流表明阴极气体扩散已成为电池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用我们的公式模拟得到的U/I曲线与实验曲线能较好地吻合;(2)阴极区很低的氧分压使ZrO2电解质中产生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可以通过缔合而储存在ZrO2电解质中并加以不断累积,导致极限电流逐渐消失.
['燃料电池', 'ZrO2', '气体扩散', '电极']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37680
基于 RTDS 仿真的 MMC UPFC 串联侧间接电流控制研究
为了更便捷地进行 MMC_UPFC 的仿真建模,采用间接电流控制方案实现了 UPFC 串联侧换流器的简化、有效控制。基于 MMC_UPFC 系统的相量模型,详细推导了该控制策略的仿真建模方法。为提升仿真参数的真实性,参照国内某 UPFC 示范工程技术参数,在 RTDS 的小步长(ns 级)模块中,设计了恒压移相控制、有功无功潮流控制及电网扰动下 UPFC 的动态响应等多个试验算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使 MMC_UPFC系统快速、有效地跟随控制指令,并呈现良好的调压移相、潮流控制等调节性能。
['统一潮流控制器', '模块化多电平', '串联侧控制', 'RTDS']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57572
表面电荷法在复杂地势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计算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超高压输电线路穿越较复杂地区时的工频电场,利用表面电荷法的思想,给出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并进行了验证.综合考虑了输电线路的孤垂,建立了复杂地势三角坡和凸面的三维模型,并仿真分析了其周围工频电场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三角坡和凸面对输电线路下的工频电场影响较明显;②随着三角坡坡角的增大场强值畸变越大,且使临近三角坡坡脚处场强值减少越大;③不同的输电线排列方式下,复杂地势周围的工频电场畸变不同,倒三角排列下其值畸变大于其他排列.该仿真结果可为复杂地势下输电线路的架设提供参考依据.
['超高压输电线路', '复杂地势', '表面电荷法', '三维', '工频电场']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24695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微观建模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和优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性能,建立了阳极的微观模型,其中质量传递过程采用Dusty-gas模型(DGM),模型中有考虑和不考虑压力梯度两种情况,得出了阳极中总压力、燃料组分的摩尔分数及电子和离子电流密度分布.结果表明:从阳极表面开始,随着距离的增加,总压力随着增大,存在的压力梯度对组分的摩尔分数、电子和离子电流密度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阳极', '微观建模', '压力梯度', '质量传递']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22386
PSS/E中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模拟方法
为了更加精确地研究接入电网的大型风电场与主网之间的相互影响,在PSS/E风电机组模型中低电压穿越的模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由于PSS/E中风电机组模型不包含低电压穿越模块,需要通过用户自定义的方法实现:用户输入风电机组机端电压启动值作为低电压穿越模块的启动标识,并输入其他几个低电压穿越曲线的形状定义参数,然后通过记录仿真时间决定风电机组是否在超出低电压穿越曲线时被切除.进而具体介绍了PSS/E中双馈变速感应风电机组和笼型定速感应风电机组的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际算例仿真,通过在典型临界电压点施加不同持续时间的故障,验证了PSS/E中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PSS/E', '低电压穿越', '自定义模型', '笼型定速感应风电机组', '双馈变速感应风电机组']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70658
考虑配电网结构变化的DG规划
为了更合理地将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网中,提出考虑配网结构变化影响的DG规划。首先采用损耗灵敏度因子对DG进行最优布置,然后建立了以最大减少系统网损为目标的网络重构与DG容量配置的综合优化模型,并通过改进的细菌觅食算法对所提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用IEEE33和IEEE6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配电网结构变化的DG规划更加实际、有效。
['分布式电源规划', '配网结构变化', '细菌觅食算法', '损耗灵敏度因子', '综合优化']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11237
车用复合电源功率能量比优化设计与试验
为了更好发挥超级电容器在纯电动大客车中的作用,对由动力电池组和超级电容器组成的复合电源动力系统提出一种结合复合电源工作模式的功率能量比参数匹配方法.根据车辆续驶里程配置复合电源的能量要求,依据中国城市典型工况分别对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和功率要求配置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和能量,将复合电源成本设定成目标函数,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最终确定两套匹配方案.经过台架试验,确定其中一套功率能量比方案,通过15 000公里多路况测试,结果表明配置方案合理,达到设计要求.
['复合电源', '动力电池组', '超级电容器组', '功率能量比']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47309
串联补偿器选址以提高输电能力的新方法
为了更好地利用串联补偿器对线路参数进行补偿,提高系统的输电能力,在计及不等式约束和电压稳定性约束条件下,基于连续潮流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串联补偿器的安装策略:在有约束务件达到极限的临界运行点分析输电能力对支路电抗的灵敏度,根据此灵敏度排序结果确定最有利于提高输电能力的串联补偿器安装支路;并对这一灵敏度选址指标的使用条件进行了分析.该方法简单、易于实现.IEEE30节点和IEEE118节点系统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计算结果准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输电能力', '串联补偿器', '灵敏度', '最优安装地点', '连续潮流法']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05009
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优化
为了更好地发现对配电网线损影响较大的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降损措施以及为科学制定线损目标提供依据,提出一系列极限线损分析指标,包括:极限线损、截面极限线损率和截面极限降损率、无功补偿极限线损率和无功补偿极限降损率、优化变压器极限线损率和优化变压器极限降损率、三相平衡极限线损率和三相平衡极限降损率、优化运行极限线损率和优化运行极限降损率以及综合极限线损率和综合极限降损率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极限线损率和极限降损率指标的配电网降损措施优化方法。对若干实例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指标能够反映各种因素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程度以及尚有多少降损潜力;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得出满足要求的降损方案。
['配电网', '线损', '降损措施', '优化', '规划']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45383
含分布式混合储能系统的光伏直流微网能量管理策略
为了更好地管理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发电单元,将光伏直流微网划分为不同区域,且在不同区域配置了相应容量的混合储能单元与区域控制器以实现区域自治.根据各区域光伏电池输出功率与负荷功率间的关系以及储能单元荷电状态(SOC)的不同将系统分为5种运行模式,给出了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能量管理策略,设计了光伏电池Boost变换器与储能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最后,在Simulink中搭建了一个含多区域的光伏直流微网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优化了各元件的出力.
['直流微网', '分布式混合储能', '区域自治', '能量管理', '控制策略']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81239
基于量子和声优化的改进DMSFE组合模型及在中长期电量预测中的应用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单项模型预测信息,减少模型选择的风险,给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和声搜索算法(QHS)的改进DMSFE组合预测方法(QHS-IDMSFE)。考虑时点差异和模型差异,将DMSFE模型中的折现因子β扩展为矩阵形式。并采用量子编码和声库,利用态叠加增加和声库中每个和声携带的信息量,提高算法的寻优能力,以达到在保证MAPE目标函数最小前提下通过QHS算法寻优确定出最优β矩阵形式,进而确定单项模型的组合权重。采用两个地区年用电量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组合方法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且适用于中长期电量预测。同时能够实现矩阵β的智能寻优,并保证预测误差最小。
['量子和声搜索算法', '折现因子', '组合预测模型', '电量预测']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58565
有限周期环MPPT控制型光伏电池充电器的设计
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光伏电池效率的转换,而采用太阳能输出电流周期性的自动跟随基准指令电流,即用有限周期环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有限周期环MPPT控制)技术来达到最大输出功率,介绍了其技术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电路的测试结果.通过充电器的实践证明,本充电器具有电路简单,控制精度高,充电效率高,实用性强等优点.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完全采集光伏电池能量.另外,本电路还可以作为大容量直流系统的个体能量供给源.
['有限周期环',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光伏电池', '充电器', '原理图', '波形图', '设计方法', '实测结果']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22534
触电事故特征改进近似熵检测方法
为了有效减少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针对低压系统,给出一种基于近似熵的触电特征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滑动时间窗计算单通道测量所得总剩余电流的近似熵值.根据近似熵变化规律识别触电事故特征.并针对近似熵算法存在的计算冗余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近似熵算法,以此减少触电特征检测时间.对IEC人体电阻抗模型、实验用兔和小树枝进行低压实验,并利用数据验证该方法.结果证明,触电特征近似熵检测方法具有噪声鲁棒性、不受总剩余电流幅值和触电方式影响的特点,采用改进近似熵算法缩短了触电特征检测时间,能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剩余电流保护技术', '触电事故电流', '近似熵', '事故检测', '触电特征']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09066
基于LNG与汽车尾气大温差下的温差发电研究
为了有效利用液化天然气(LNG)汽车中LNG的冷能以及排气的热能,提出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器,分析计算了LNG与发动机排气的可回收能,设计了回收利用冷能和热能的流程,计算了各个状态点的参数,建立了大温差下的多级温差发电器模型,并对其输出功率和热电转换效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来回收LNG的冷能和排气热能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在大温差的条件下,多级温差发电器能有效地提高热电转换效率.
['多级温差发电器', '液化天然气', '发动机排气', '效率']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91568
基于多点频谱法的电池一致性分类研究
为了有效地对电池一致性进行分析,借助了电化学阻抗谱手段,利用阻抗谱对电极系统综合分析的能力可以准确反映电池内部成分的变化.为了使其更接近于实际生产使用,针对用时长,分选难度大等缺点进行改进;研究中选取特定频谱测量电池阻抗,用测量结果来模拟阻抗谱曲线,以此对电池进行分选.从实际数据可知改进后该方法能够快速简洁地对电池进行分选并能够产生良好效果.
['多点频谱', '阻抗谱', '电池一致性']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95090
基于多级EEMD和WVD分布的谐波/间谐波检测方法
为了有效抑制多种噪声和准确检测谐波/间谐波频率,提出了基于多级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EEMD)和Wigner?Ville分布( WVD)的谐波/间谐波检测方法。利用白噪声的幅值可调性,对含有噪声的检测信号进行多级EEMD分解,平滑脉冲干扰和削弱白噪声的同时,得到了一组固有模态函数( IMF)分量,对每个IMF进行WVD计算,可准确检测出谐波/间谐波频率,有效抑制了交叉项和噪声干扰。采用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各频率分量的幅值,实现了噪声背景下的谐波和间谐波检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谐波', '间谐波', '消噪', 'Wigner-Ville分布', '多级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交叉项', '最小二乘']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06442
多级控制中心全局电网潮流计算及闭环控制仿真系统
为了模拟电网互联一体,但调度控制分层分区进行的特点,研发多级控制中心协同的全局电网潮流计算及闭环控制仿真系统。介绍其关键技术实现,包括定关口的模型拼接、定关口模型拆分、连续数据断面拟合、多用户任务调度和并行处理以及模拟子站控制等。通过与实时系统以及与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的对比说明该系统特点。以南方电网为应用对象,搭建网省地一体化全局潮流计算及闭环控制仿真系统,为验证多级控制中心协调控制策略提供仿真基础。
['电力系统', '多控制中心', '协调控制', '闭环仿真']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54614
基于PSCAD/EMTDC的液态金属限流器暂态过程研究
为了正确模拟液态金属限流器的限流过程,以液态金属限流器短路试验系统为研究主体建立了基于电磁暂态分析仿真平台PSCAD/EMTDC的含液态金属限流器的非线性电路仿真模型,并对液态金属限流器限流暂态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液态金属限流器燃弧过程复杂的特点,基于电弧的外特性采用设定等效时变非线性电导的方法对燃弧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得到的液态金属限流器限流暂态过程中电压电流特性符合实际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于模拟液态金属限流器暂态过程的正确性.
['液态金属限流器', 'PSCAD/EMTDC', '暂态过程', '非线性', '仿真']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46059
基于三相二臂逆变器LC式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为了治理非线性负载产生的谐波问题,研究了一种简化型LC式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由三相二臂三电平逆变器串联LC无源滤波器之后并网.构建了简化型LC式混合滤波器的电压电流双环的控制框图.直流侧电压采用均压控制,实现了直流侧电压的平稳和均衡,维持逆变器的稳定、可靠运行;针对电流内环,在分析混合型滤波器结构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逆变器的无差拍控制公式,实现了逆变器输出电流的闭环控制,提高了逆变器的动态补偿性能.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结构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三电平逆变器', '三相二臂', '谐波抑制', '无差拍控制', '电能质量']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96969
电能质量扰动发生器控制策略及其实现
为了测试电力变压器、CVT、电力电容器、无功与谐波补偿装置等试验设备在电能质量扰动下的工况,设计了一种电能质量扰动发生器,能模拟实际电网输出各种形式电压与电流扰动。采用电压外环与电流内环的PWM整流控制实现了直流电压的稳定;利用电压前馈与重复学习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发生器较高精度输出;利用DSP+FPGA构建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与可靠性。通过10 kV、2 MVA工业样机实验,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
['电能质量扰动发生器', '电压扰动', '电流扰动', '控制策略', 'DSP+FPGA']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81842
一种电压型串联谐振逆变电路的仿真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且更好地使用电压型逆变电路,对两种电压型逆变电路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利用PSPICE软件对两种电路进行了基于实际负载的仿真分析.重点分析传统串联谐振逆变电路与用于负载匹配的串联谐振逆变电路的工作过程,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给出仿真结果.仿真结果在证明电路能够进行负载匹配的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了依据.
['逆变电路', '串联谐振', 'PSPICE', '仿真']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89763
锂离子电池放电仿真电源的研制
为了满足便携式设备生产和研发过程中仿真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的需求,分析并比较了两种不同的仿真实现原理,并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放电仿真电源的研制方法.实验表明,通过该方法研制的仿真电源产生的仿真波形与原锂离子电池放电波形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54%,说明采用该方法实现的仿真电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
['锂离子电池', '仿真', '放电', '模型']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06321
微型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研究现状
为了满足便携式设备电源高耗能、低污染的需求,关于微型燃料电池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增多.双极板作为微型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之一,其质量占电池总质量的70%~80%,成本占电池成本的40%~50%.综述了微型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流场结构、微流场加工工艺和极板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叙述了流场结构、流场加工工艺和极板材料的优缺点,并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降低双极板质量和成本、提高微型燃料电池运行效率的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微型双极板', '材料', '流场形状', '加工方法']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52683
基于TMS320F2812的光伏并网系统新型锁相技术
为了满足光伏并网系统输出电流锁相快速、稳定和高精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TMS320F2812的软件锁相算法和硬件电路结构.这种算法是对周期寄存器值进行PI调节的同时对调制正弦表的指针变量进行比例调节,提高了锁相的快速性和稳定性.在自制的样机上验证了该算法的实用性,能较好地满足光伏并网和单位功率因数的要求.
['光伏', 'TMS320F2812', '并网', '软件锁相']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77122
50Ah卫星用锂离子蓄电池的研制及性能分析
为了满足卫星对高比能储能电源的需求,研制了镍钴酸锂(NCA)正极材料50Ah卫星用锂离子蓄电池,电池比能量160.5 ~ 162.9 Wh/kg,针对卫星使用环境,对50Ah锂离子蓄电池的高低温性能、正弦振动、随机振动、冲击、热真空等空间环境适应性进行了测试,进行了过充电、过放电安全性测试,并对LEO、GEO卫星轨道蓄电池循环寿命进行了考核,证明50 Ah锂离子蓄电池可满足卫星应用的需求.
['高比能量', '锂离子蓄电池', '卫星']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37719
固体氢化物燃料电池电堆电特性的建模
为了满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系统快速跟踪外部负载变化的要求,需要对SOFC电堆的输出功率进行合理的控制,因此建立一个面向控制的精确SOFC电堆数学模型来表征SOFC电堆的电特性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对SOFC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SOFC电堆中单片电池存在电耦合现象,基于这种现象建立了一种SOFC电堆电特性的电耦合模型,然后设计出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其进行参数辨识,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数学模型有较高辨识的精度,证明了该种模型的合理性,为SOFC电堆输出功率的精准调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特性', '电耦合', '模型', '改进的遗传算法']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87075
基于SDH光网络的分层区域式保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广域保护的通信要求,并为电力系统广域保护网络的工程设计及通信系统的评估计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提出了基于SDH光网络的分层区域式保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根据SDH光网络通信原理和自愈环网的可靠性评价方法,运用状态空间法量化分析了传输链路区段的故障概率和可用度等指标,阐述了分层区域式保护通信主干网和区域网的可靠性研究方法,包括SDH自愈环网和星型网的可靠性模型及可用度评估、网络冗余和过程层设备组网结构等。例证分析表明,采用SDH自愈环网的通道保护功能可以减小光纤故障对整个环网可靠性的影响,而提高接口的可靠性则是保证SDH环网可靠性的关键。
['通信', '广域保护', '分层区域', 'SDH', '光纤', '自愈环', '可靠性']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72057
空间用新型太阳电池抗辐照特性
为了满足航天器电源系统对太阳电池的不同要求,研制多种性能和多种结构的新型太阳电池是十分必要的.研制了砷化镓(GaAs)太阳电池、薄型BSFR硅太阳电池、绒面薄型BSFR硅太阳电池等新型空间用太阳电池,并将这些太阳电池与常规BSFR硅太阳电池和BSR硅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和抗辐照性能进行了比较,砷化镓太阳电池有着最高的性能和最好的抗辐照性能,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和抗辐照性能由电池的厚度,表面形貌及基体材料的电阻率决定.展望了这些太阳电池的空间应用前景.
['太阳电池', '硅', '砷化镓', '抗辐照']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96254
掺杂氧化镍锰钴锂材料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为了研制在电性能、安全性和成本价格等三方面均能较好地满足电动汽车需求的锂离子电池,选择了在氧化钴锂中掺杂氧化镍锰钴锂三元材料的方法,研制了新的50 Ah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通过对研制电池进行电性能和安全性试验,各项性能均满足电动汽车的技术要求,加上氧化镍锰钴锂三元材料的价格仅为氧化钻锂的50%左右,所以掺杂氧化镍锰钴锂三元材料是解决电动汽车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严格需求的理想途径之一.
['掺杂', '氧化镍锰钴锂', '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23843
TTFP在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中的阻燃性能
为了研究三(2,2,2-三氟乙基)亚磷酸酯(TTFP)作为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阻燃剂的阻燃效果及其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采用自熄时间(SET)法测试了TTFP对1 mol/L LiPF6+EC/DMC(体积比为1:1)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的阻燃性能;采用测电导率的方法研究了TTFP对电解液电导率的影响,并分别以其作为Li/LiCoO2、Li/MCMB和MCMB/LiCoO2电池的电解液阻燃添加剂分析了TTFP在MCMB负极、LiCoO2正极上的电化学稳定性及其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TFP可显著降低电池电解液的可燃性,电解液的可燃性随着电解液中TTFP含量的增大而迅速降低,电解液的电导率也降低,当TTFP浓度为20%(质量百分数,以下同)时,电解液的SET几乎为零,电解液电导率的下降幅度与电解液中TTFP的浓度呈线性关系.TTFP在MCMB负极材料和LiCoO2正极材料上的电化学稳定性良好.TTFP不但对MCMB/LiCoO2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很小,而且能够明显提高其安全性能.研究结果对于开发锂离子蓄电池电解液新型阻燃剂和提高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锂离子蓄电池', '电解液', '阻燃剂,TTFP', '电化学性能']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03411
高速永磁电机流体场与温度场的计算分析
为了研究中小型高速永磁电机内部流体场与温度场分布规律,以一台15kW,30000r/min内置式高速永磁电机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三维流体场与温度场的物理模型,应用有限体积法对流体场与温度场进行耦合计算,得到了电机内空气的流动特性与各部件的温度分布规律.针对高速电机运行时转子表面空气摩擦损耗大的问题,基于所建立的3D流体场模型,分析了转子转速、转子表面粗糙度对空气摩擦损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永磁电机端腔空气的流动性差,加之空气摩擦损耗的影响,导致转子温升较高,且转子转速、转子表面粗糙度对空气摩擦损耗有着重要影响.
['高速永磁电机', '有限体积法', '流体场', '温度场', '空气摩擦损耗']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82028
基于DIgSILENT的光伏电池双二极管反向模型研究
为了研究光伏电池的反向特性,建立了双二极管等效电路应用于光伏电池反向电路模型中,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求解模型,并应用DIgSILENT软件及其特有的DSL语言成功实现了建模和算法的仿真.先分析了光照强度、光伏电池反向模型等效电路中的串联电阻Ra及并联电阻Rsh、光伏电池反向曲线拟合常数a和n、光伏电池反向击穿电压对光伏电池反向电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和高电压会使电池更易被击穿.在众多参数中,光伏电池反向特性对串联电阻Rs和曲线拟合常数a的变化最为敏感.最后,提出了一种对反向故障危险度判定的判据.研究结果可用于光伏热斑效应改善的研究和部分阴影下的光伏电池建模.
['光伏电池', 'Bishop模型', '双二极管等效电路', 'DIgSILENT', '反向电流']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15081
单晶硅与非晶硅薄膜光伏组件的光电特性研究
为了研究单晶硅和非晶硅三结叠层光伏组件在不同辐照强度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光电特性,采用对比测试和理论模拟的方法,分析辐照强度对这两种太阳电池光电特性的影响:对非晶和单晶硅组件而言,辐照强度引起组件的电流呈线性变化,电压变化较小,通过对比分析电流和电压的斜率,可以得到电流更容易受辐照强度变化的影响;随辐照强度的增强,单晶硅组件的填充因子和效率是先增大后减小,三结叠层非晶硅组件的填充因子先增大后减小,然而效率是持续增大的.
['太阳电池', '辐照强度', '输出特性']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18288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在电网三相短路故障下的响应与保护
为了研究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以及故障保护技术,根据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学解析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双馈感应发电机和变换器在三相电网短路故障时的动态响应特性;推导出了三相电网短路故障时双馈发电机的故障电流最大值及其发生时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的转子保护电路的具体设计方法及计算依据.
['风力发电', '双馈发电机', '三相短路', '低压穿越', '转子保护']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87496
太阳电池组件户外性能测试
为了研究在户外工作条件下太阳电池组件的实际工作性能,在一天过程中的太阳电池组件V-I特性、组件温度、环境温度和太阳辐照度被测试.结果发现:影响太阳电池最大输出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照度;工作温度对电池组件的效率影响较大,同时高的工作温度还会使最大功率电压降低很多;太阳光谱对太阳电池组件的输出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当辐照主要以散射为主时,太阳电池组件有更高的转化效率.
['太阳电池', 'V-I特性', '实际性能']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29868
BMIPF_6室温离子液体对锂离子电池高温性能的影响
为了研究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眯唑六氟磷酸盐(BMIPF_6)作为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对电池高温循环性能的作用,采用电导率仪测试了BMIPF_6对电解液电导率的影响;采用循环伏安测试了BMIPF_6与LIFePO_4的相容性:并配制了含5%的BMIPF_6电解液NEW,注入新型电解液制作的LiFePO_4电池、LiCoO_2电池及LiNiMnCoO_2电池的55℃高温循环性能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BMIPF', '6', '循环伏安', '循环寿命']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26150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4-TB的性能研究
为了研究对三氟甲基苯腈(4-TB)作为高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制备了质量分散为0、0.5%、1%和2%的电解液1.0 mol/L LiPFθ/(EC+DMC+DEC)(体积比1∶1∶1),用LiNi0.5Mn1.5O4作为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对所得不同添加量的电解液进行电导率和线性伏安扫描测试(LSV),对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并探讨了不同添加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时,电池具有最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对三氟甲基苯腈', '电解液', '高压锂离子电池', '添加剂']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13579
一种改进的可控指数脉冲功率发生器
为了研究指数脉冲电场对细菌的杀灭情况,设计了一种以单片机控制的简单指数脉冲发生器,以5级Marx电路为基础,采用二极管单向隔离和电感隔离充电电源的指数脉冲功率发生装置,能够实时控制脉冲输出电压和频率.通过计算得出了各个元器件参数,采用有效的原件布局以减小回路电感,实验证明最终脉冲输出幅值达到3 000 V以上、脉宽在20 ms内、长期稳定工作频率达到50 Hz、电压和频率可调的指数脉冲波形.所设计的电源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后期的实验中.
['指数脉冲发生器', 'Marx电路', '电源', '脉冲功率技术']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49452
炭黑对锌空气电池空气扩散电极电性能的影响
为了研究炭黑对锌空气电池空气扩散电极电性能的影响,选用不同种类的炭黑作为锌空气电池空气扩散电极的导电剂,采用辊压法制备出空气扩散电极,测试了空气扩散电极的含液率、极化曲线、使用寿命和所得AA型锌空气电池样品的放电容量,还利用扫描电镜(SEM)对空气扩散电极催化层的表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Shawinigan Black AB 50炭黑的疏水性最好,所得空气扩散电极的含液率最低、电性能最好、使用寿命最长,所制AA型锌空气电池样品的放电容量可达4.6 Ah.
['炭黑', '空气扩散电极', '锌空气电池']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70619
传输线电气参数测试方法研究与应用
为了研究电力线载波信道的衰减特性,需要建立高频传输线模型,而理论模型需要实测验证.基于传输线理论,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一具体长度的传输线在不同频率的电气参数值,并与实际模型测试值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此外,为进一步模拟实际电力线网络,提出了基于网络级联思想的信道建模方法,即将一段均匀电力线视为一个二端口网络,整条线路可以用多个二端口网络的级联表示.通过对实际线路模拟模型的测量,验证了该思想的正确性,为配电网电力线电气参数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电气参数', '衰减', '传输线模型', '二端口网络', '级联']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75774
不平衡电压对双馈风电机组变频器的影响
为了研究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双馈风电机组运行特性,从分析负序基波电压对交直交变频器影响入手,得出了网侧变频器的交流侧电压会产生奇数次谐波,直流侧电容电压会产生偶数次纹波分量,双馈电机的电磁转矩和定子输出有功功率出现偶数次频率的分量.负序分量会造成网侧电流畸变,恶化电能质量.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 '负序电压', '二倍频波动']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0465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多物理量分布的一维模拟
为了研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内的电流、电位和各物质的浓度等物理变量的分布,建立了沿电池厚度方向的一维模型.模型的研究区域包括阳极扩散层、阳极催化层、质子交换膜、阴极催化层和阴极扩散层.模型中较细致地描述了甲醇氧化的多步骤复杂反应,而催化层结构采用团聚体模型来描述,模型中还考虑了甲醇穿透对阴极氧气反应的影响和甲醇进料浓度对各物理量分布的影响.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到,在阳极扩散层由于甲醇氧化反应速率较大,甲醇在阳极催化层两侧的浓度梯度大于阳极扩散层浓度梯度;由于扩散层厚度远远大于催化层厚度,甲醇在阳极扩散层的浓度差比在阳极催化层的浓度差大;在阴极催化层由于甲醇氧化反应速率较小,甲醇浓度变化很小;电池内膜相电位不同导致各处过电位不同.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数学模型', '甲醇穿透', '过电位']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44943
增塑剂对聚合物电解质膜性能的影响
为了研究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制备过程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聚合物电解质膜性能的影响,采用交流阻抗法、扫描电镜SEM、拉伸强度测试等实验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增塑剂DBP的添加量对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吸附性能以及电导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与DBP比例为1:2(质量百分比)左右时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较好的性能,吸液量290%,拉伸强度0.83 MPa,电导率1.12× 10-3S@cm-1.
['锂离子蓄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膜', '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15542
模拟车况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耐久性研究
为了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在车载运行条件下的耐久性,介绍了3 kW的PEMFC电堆在模拟车载运行工况条件下的1 000 h耐久性实验.通过分析不同工作电流条件下的电压、电堆极化曲线以及单电池电压分布等随时间的变化来考察PEMFC电堆在模拟车况条件下的性能衰减情况,并借助于红外探温测试和TEM表征来阐明电堆性能衰减机理.研究表明:在模拟车况条件下工作1 000 h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在0、35 A及85 A工作电流条件下的电压都衰减了6%左右,单电池电压平均衰减率分别为39.1、23.0 μ V/h和23.3 μ V/h;电堆中各单电池的性能衰减存在空间差异;质子交换膜的损伤导致的气体穿透是引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性能衰减的主要因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耐久性', '极化曲线', '气体穿透']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40724
超高压输电线可听噪声预测方法研究
为了研究输电线的可听噪声,本文建立了灰色理论、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灰色RBF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四种预测模型,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特点.每种预测模型都考虑了影响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环境、地理位置、导线、线路结构参数等14个因素.结合实例,利用各种方法对输电线可听噪声进行了预测.利用灰色理论进行预测时,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了每个因素的关联度,然后选择灰关联度大于0.8404的6个因素建立了GM(1,7)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分析,灰色预测的结果最差,嵌入型灰色RBF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较高,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22%和2.853%,因此它们可以用来预测输电线的可听噪声.组合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比单一预测方法的精度好,并且组合的方法可以提高预测的稳定性.
['可听噪声', '输电线路', '灰色模型', 'RBF神经网络模型',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小波神经网络模型']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64177
锂离子电池颗粒形状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为了研究颗粒形状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正方形和星形Cu2O颗粒,并对制备的Cu2O颗粒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表明正方形Cu2O颗粒比星形Cu2O颗粒的电化学性能优异.
['Cu2O',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36614
不同频率激励下变压器铜屏蔽中涡流损耗的研究
为了研究高压输电系统电力变压器铜屏蔽中涡流损耗的分布,基于TEAM Problem 21基准族中的P21c-EM1简化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与仿真分析.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对多种工况下激励线圈欧姆损耗进行计算并与测量值对比,得出线圈整体建模无法计算漏磁通在导体本身产 生的涡流损耗,线圈单匝建模可以很好地反应实际工况.系统地介绍了变压器结构件杂散损耗传统测量方法以及分析了其缺陷,基于传统的测量方法介绍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即采用实验模型总的损耗测量值减去实验模型中激励线圈损耗的精确计算值得出结构件中的损耗.多种激励条件下铜屏蔽中涡流损耗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所得的结果、结论有助于电力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等装置屏蔽结构的优化设计.
['变压器', '铜屏蔽', '涡流损耗', '漏磁通']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45483
适用于用户侧的无触点分级有载电压调节器的设计
为了确保用户的供电电压质量,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用户侧的无触点分级有载电压调节器,研究了其调压策略,重点对环流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数学分析和推导,并计算出无暂态过程的晶闸管触发时刻,为相关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实验及仿真可知,本装置具有调压精度高,响应快等特点,且由于有效抑制了环流,克服了分接头切换时刻的电流冲击.
['无触点交流调压', '环流', '晶闸管']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80741
基于阻塞分析的输电线路动态增容
为了确保输电线路动态增容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超短期预测数据确定输电能力的受限原因,通过计及动态安全的阻塞管理分析识别阻塞关联输电线路。针对增容的线路和增容时段,根据气象预测数据计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允许载流量。对阻塞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的待增容线路,考虑导线温升暂态过程,进行事故后导线允许载流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满足安全稳定约束的增容容量。基于上述方案开发了一种基于阻塞分析的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
['输电线路', '动态增容', '动态安全', '阻塞管理', '数值天气预报']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5347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技术
为了稳定高渗透率下光伏电站的电网,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光伏电站并网规定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在分析并网规则中低电压穿越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大功率光伏电站的并网结构,讨论了目前基于控制算法和增加硬件等方法的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为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光伏电站', '并网结构', '低电压穿越']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33130
图形化编程的继电保护软件平台设计
为了简化继电保护装置的开发过程、提高开发质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继电保护软件开发通用平台.该平台基于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II进行开发,采用模块化、元件化,以及硬件平台无关性的设计理念,以可视化的逻辑框图代替传统的编程语言.重点介绍了本平台的软件架构和设计方案.该平台的应用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可复用性以及可移植性,并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和降低了开发成本.基于本平台已开发出了多种型号的继电保护装置并推向市场.
['继电保护', '软件平台', '图形化编程', '算法元件', '实时操作系统']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35638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锂离子电池的SOC估算
为了精确估算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在分析影响SOC估算精度的主要因素以及传统SOC估算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安时积分法,对影响SOC估算的主要因素进行参数修正.该算法采用基于简单电化学模型的组合电池模型,结合扩展的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rlman Filter,EKF)算法对SOC进行估算.对比结果表明,在SOC的估算过程中能够保持很好的精度.
['SOC', '安时积分法', '电池模型', 'EKF算法']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51763
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传变特性实验研究和分析
为了精确评估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的传变特性,设计了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精确度、饱和特性、频率特性和暂态特性的测试方案,根据互感器的结构模块设置测试点,研究各单元部件和整机的特性。提出采用“额定准确低限值一次电流”下的“总谐波畸变率”指标,评价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在小电流时的输出波形质量。实验结果表明,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大电流时线性度好,小电流时易受干扰的影响,互感器频带受限于传感线圈参数和信号处理电路的相频特性,对故障暂态电流和励磁涌流的传变误差主要来源于衰减直流分量的测量误差。研究方法为厂家产品设计和改良、相关测试标准的改善提供参考。
['电流互感器', '空心线圈', '传变特性', '线性度', '频率特性', '暂态特性']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20845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为了系统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不同氢气流量、氧气流量和负载等情况下的电池性能及其规律,设计并搭建了用于测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实验系统.介绍了整个实验系统,包括阴阳极供气系统、加湿器、超温检测和氢气检测报警系统等,给出了实验系统的调试和实验方法.搭建的测试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进行适当改动来实现大量程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测试系统', '设计', '搭建']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66446
基于UC3842直流斩波电源的设计
为了给交流传动窄轨电机车的辅助设备提供直流电源,针对实际的需要利用电流型脉宽调制器UC3842设计了直流斩波电源,介绍了电流型脉宽调制器UC3842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介绍了基于UC3842直流斩波电源设计原理及应用.
['直流斩波', 'PWM控制', 'UC3842']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47463
基于电网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的城市电网应急系统建设和应用
为了给调度员提供一个有力的辅助决策工具,使其能够快速、正确地进行故障分析和事故处理,提出一种城市电网应急系统建设范例.介绍了城市电网应急系统的建设思路、关键技术、组成模块、功能与应用特点,描述了本系统的实际动作行为流程.通过某城市大面积停电应用案例说明本系统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并为其他地区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际参考.
['智能电网', '事故处理', '应急系统', '城市电网', '大规模停电']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80578
机械活化对碳热还原法LiFePO4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为了考察机械活化对碳热还原法磷酸铁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机械活化与碳热还原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LiFePO4/C正极材料,考察了前驱体的机械活化工艺(球料比、球磨介质、球磨气氛、球磨温度)等因素对LiFePO4/C材料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粒径分析仪、比表面仪和恒流充放电技术等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铁锂材料制备过程中最优的前驱体机械活化工艺为:球料比为6∶1,在25℃的氩气气氛下于玛瑙球磨罐中球磨.据此所制备的LiFePO4/C材料的昌粒尺寸约为500~600 nm,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1 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38mAh/g.
['机械活化', '碳热还原法', 'LiFePO4', '正极材料', '比容量']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55210
基波电流瞬时值检测及同步电流相量测量方法
为了能够实时有效地测量出系统在各种状态下的基波电流相量的频率、幅值和相角,给出了一种基波电流瞬时值检测及同步电流相量测量算法.把系统的零序电压和电流瞬时值看作三相系统中的a相分量,按照正序对称原则无延迟地构造出b相和c相电流和电压.利用同步坐标变换的方法准确检测出零序、负序和正序基波电流瞬时值,给出了基波电流相量的频率、相角和幅值测量算法.该方法提高了多种动态条件下的测量精度和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频率', '相角', '改进瞬时对称分量变换', '同步坐标变换', '同步相量测量']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73765
聚光时提高太阳电池效率的实验研究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聚光条件下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在重力热管和温差发电模块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通过利用热管的高效传热性能和良好的均温性导出电池板的热量,同时利用温差发电模块将太阳电池板的余热转化为电能的新型太阳电池冷却系统,并且分别对三种不同冷却方式下三接面砷化镓电池板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热管”冷却技术、不冷却技术相比,“热管+温差发电”冷却技术综合利用了光伏与光热发电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太阳电池的温度,较好地提高了电池板转换效率,并且使电池板的转换效率高达32%.
['聚光', '太阳电池', '效率', '重力热管', '温差发电']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57217
配电线路阻抗在线虚拟量测研究
为了获得准确的配电线路阻抗参数,提出了一种配电线路阻抗在线虚拟量测方法。根据线路段首、末端采集到的大量电压、电流信息,建立线路段的电压降线性等效计算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法或平均值解方程法等数学方法分析、计算出电压降线性等效计算模型的系数,末端电流对应的系数即是该线路段的阻抗,从而实现线路参数的在线辨识。利用该方法对一条实际运行的配电线路进行建模与计算,并与线路实际阻抗进行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电压降线性等效计算模型的配电线路阻抗在线虚拟量测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并具有计算速度快,实时性好的优点。
['回归分析', '阻抗整定', '虚拟量测', '配电线路', '电压降线性等效计算模型']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320196
成型压力条件对钛网基膜电极组件性能的影响
为了获得合适的钛网基膜电极组件(MEA)的成型压力条件,以钛网作为电极支撑体材料,采用滴涂的方法制备了钛网基MEA阳极和阴极,并在135℃下,采用0、2.5、5、7.5和10 MPa的成型压力分别热压了5组钛网基MEA.对MEA的微观形貌观察、厚度测量和单电池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型压力逐渐增大,钛网基MEA成型厚度逐渐变薄,功率密度峰值先逐渐增大,5 MPa时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得出5 MPa的成型压力比较合适于钛网基MEA的压制.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膜电极组件', '工艺条件', '钛网', '电池性能']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107029
离散滑模控制的Buck-Boost光伏逆变器仿真研究
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正弦输出电压,优化逆变器的性能,基于Buck-Boost光伏逆变器,采用了离散滑模变结构的控制策略.Buck-Boost光伏逆变器可以获得比直流输入电源高或低的交流输出电压,详细分析了所提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并详细阐述了离散滑模控制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离散滑模控制的Buck-Boost光伏逆变器对系统扰动和负载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
['Buck-Boost变换器', '光伏逆变器', '离散滑模控制', '仿真']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89777
三相Boost光伏逆变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正弦输出电压,优化逆变器的性能,基于三相Boost光伏逆变器,采用了滑模变结构的控制策略.Boost光伏逆变器可以获得比直流输入电源高或低的交流输出电压,分析了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并阐述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的优点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Boost变换器', '光伏逆变器', '滑模变结构控制', '仿真']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sl-019850
基于变电阻电压扰动的配电网对地参数精确测量新方法
为了获得配电网精确对地参数,提出基于变电阻电压扰动法的电网对地参数测量方法。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由于系统正常运行时参数的不平衡,将在中性点产生一定的电压偏移。通过在中性点投入不同阻值的电阻,引起中性点电压的改变,测量改变前后的电压幅值,由电压幅值和其他已知参数通过一定的运算可先计算出配电网对地电导,将电导代入再求出系统对地电容精确值。Matlab仿真分析和实验模拟网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且该方法简单、安全、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同时指出实际现场测量时,应选用适当阻值电阻,以减小测量误差。
['中低压配电网', '可变电阻', '对地电导', '对地电容', '精确测量']
工学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