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5
2.14k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计算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水平总体上在波动中演进,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以产业为主导、以空间为主导到产业、空间与人口系统发展失调等三个阶段。从空间上看,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格局逐步演进成为以上海为轴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的高水平协调发展三角区域,但是由于空间发展过速,三角区域内高水平协调发展城市普遍存在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特征,而外围城市主要暴露出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问题。因此应该坚定以人为本的目标,促进产业集约高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人口、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
为了弄清北京大都市区的发展格局与趋势,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基尼系数、人口—空间基尼系数对大北京都市圈的人口空间格局、就业空间格局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分布的MoranI分别为0.25和0.31,P值小于0.001,二者均呈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仍然呈显著的单中心聚集形态,外围中心并未形成强势的人口聚集热点,距离中心约40-60km处的西北、东北和西南方向上形成了三个冷点区域;外来人口热点集中在以月坛街道为中心、大约4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该区域基本覆盖了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的行政面积,海淀区、丰台区的东半部分,以及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的靠近城市中心部分,冷点区域则更靠近边缘。对大北京的背景区域——京津冀都市圈的多中心性分析表明,该区域首位特征突出,多中心性不明显:该区域33.6%和35%的城镇人口与非农就业集中在北京,专业技术人员有60%聚集于北京和天津;专业技术人员中文学艺术工作人员和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工作人员的空间基尼系数最大,分别有79%和73%的人员聚集在北京,空间基尼系数达到0.36和0.29;科学研究人员的聚集也比较显著,空间基尼系数达到0.18,有60%以上汇聚北京;2000年以来整个区域的人口基尼系数逐年递增。因此,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应从三个层次着手:在北京行政区内培育新城热点,促进城市的多中心化发展;在京津冀重要交通廊道上推进轴线空间建设,保持集聚经济优势;在区域空间中促进新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网络。
文章首先研究了湖北省保税区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然后运用极差化处理数据并客观赋权重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中部六省的外向型经济综合评价值。研究发现,2013年湖北省的经济外向度在中部六省中居第4位,综合评价得分为36.68,低于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综合分析可知,导致湖北省外资依存度及外向度综合评价得分较低的最大原因是湖北省的实际利用FDI低,而保税区在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湖北省保税区的发展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其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湖北省必须充分借鉴中部其它省份的经验,加快保税区的体制创新、外贸结构和功能的升级,进而带动湖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万元GDP生态足迹、人口容量及人口赤字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本区域生态足迹表现出明显的资源依赖性。生态环境好、森林、草地资源量大,人均生态资源占有比例高的区域,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生态资源支撑力强,生态足迹明显盈余。反之,资源总量与经济急速发展需求不匹配,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弱的县区,则出现了生态赤字。
"[正文]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今年3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构想提出以后,国际社会反响强烈。总的来看,对此赞同的人多,反对的人少,满怀期待的人多,但心存疑虑的人也不少。人们最主要的疑虑是:""一带一路""辐射地域广、覆盖人口多,相关各国发展阶段、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空气中微小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污染(也称为雾霾)日益严重,且带有明显的特殊性。大气雾霾对整体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提高等都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PM污染问题引起了各个学科的关注。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益分析(CBA)是经济学中比较成熟的分析方法,很多学者将其应用在对PM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中,期望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察治理政策的经济可行性。本文分别从成本计算、效果/效益的指标设置、最终计算结果分析和该方法运用中的不足和未来可完善的方面等几个角度来进行综述。在考虑中国特殊性的同时,能够尝试用CEA/CBA方法对政府制定的污染政策进行经济有效性的定量分析。
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中均要消耗数量不等的水资源,在产品贸易过程中,这些看不见的水消耗也伴随着贸易产生了空间转移,即为虚拟水贸易。世界各国通过虚拟水贸易调整着水资源在本国的配置,国际水资源转移消耗的空间格局是如何的?国际贸易对我国水资源配置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基于国际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了1995-2009年40个主要经济体之间虚拟水贸易量,研究了国际水资源转移消耗的结构特征与格局演变轨迹。结果显示,全球虚拟水贸易网络庞大且复杂,国际间水资源转移已占世界水资源消耗的很大份额,水资源的空间转移在部分国家产生了节水效益。中国、美国、印度、墨西哥以及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是国际虚拟水贸易中最主要的国家。本文发现,国际水资源转移的结构并不平衡,虚拟水主要由发展中经济体流向发达经济体,国际贸易和分工的现状导致发达工业化国家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水资源占用,将进一步加剧新兴经济体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因此,在水资源环境问题已十分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应充分重视国际贸易中对我国水资源的消耗影响,通过政策工具优化水资源的配置。
水资源危机的实质是水资源公共政策的危机。从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实践看,水资源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途径主要有政治体制途径、实验探索途径、社会舆论与大众传媒途径;政策方案形成方式主要有经验总结型、问题推动型和目标引导型,但同时水资源公共政策形成在政策议程、政策规划、决策主体、决策程序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水资源公共政策决策的形式和内容也需进一步拓展和更新,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以保证全社会的水资源公共利益。
水环境承载力是规划环评的重要评价方法之一。对于福建地区而言,大部分区域的地表水资源不够丰富,径流量较小,且水利开发较多,在被各电站/水库层层截留后,径流量更小,水环境承载力较小,因此水环境承载力通常成为福建地区工业园区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福建地区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采用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仅实现对规划区排污规模、排污位置和排污标准的优化,未能实现对规划区功能定位、规模、布局、产业结构等核心内容的优化。笔者认为,除了可实现对规划区排污规模、排污位置和排污标准的优化,水环境承载力分析还应实现对规划区功能定位、规模、布局、产业结构等核心内容的优化,以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环境合理性的推荐规划方案。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我国公众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本文根据网民对""雾霾天,是否开车""调查所表达的意见,分析我国各地网民的环境意识现状。结果表明,亲身经历过雾霾等环境污染事件的人,对该类事件的关注度越高;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几乎不关注。我国大多数网民对于自身参与雾霾治理不重视、对雾霾成因不了解、牺牲自身利益不愿意。我国网民个人参与雾霾治理责任感较差,大多数人认为雾霾治理应由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来进行。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受经济水平影响,但并不完全由其决定。北京、上海网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与其经济水平不符,有待提高。"
在金字塔底层(BOP)市场,企业进行商业运营时与多元化组织与个体构建具有特定关系与结构的合作网络能够更有效实现价值的创造与分享。本研究基于社会嵌入的两面性、动态性与层次性特征提出理论分析框架,以湖南舜华鸭业公司的发展历程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BOP网络演化的过程特征与内在机制。研究表明,BOP网络的关系与结构特征决定了成员的社会嵌入状态,进而产生相应的社会资本与社会负债组合,影响成员间的合作行为与网络绩效。企业会通过主动调整网络关系与结构来推动网络演化,其中引入代表BOP生产者集体利益的中介组织形成分层治理是简化与优化网络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给中介组织让渡部分网络权力来降低与BOP生产者的关系嵌入程度,提高运营效率。本文最终从对BOP生产者进行组织的主体及其关系强弱归纳出BOP网络演化过程中的四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BOP网络演化的一般路径。
生态文明的兴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又对创新环境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强调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和需求,开展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明确教育目标,优化教育内容,进行课程评价,以期通过该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优化生态环境教育质量,促进学习者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通过构建全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省级面板模型,检验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既有线性的,也有非线性的。就全国平均而言,水稻亩产产量对积温和降水都呈较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降水对于小麦和玉米也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2000年代相对于1980年代,气候变化导致水稻增产1.7~4.1个百分点,但其对小麦和玉米亩产的综合影响很小。分析表明全国七个区域三种作物对气温和降水的弹性差异十分明显。分析了两种适应(自然适应和人为适应)在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中的作用,从而区分开不同的适应机制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
本文利用德钦县1978-2013年农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SPSS)分析了德钦县粮食安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德钦县粮食安全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78-1986年贫困向温饱过渡阶段、1987-1998年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1999-2005年小康向温饱过渡阶段和2006-2013年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2经济因素是影响粮食安全变化的主驱动力,使粮食安全由自给自足向以非粮收入为主导的状态转变;3粮食产量是粮食安全变化的另一主要驱动因子,直接影响人均有粮;4国家和云南省农业和林业等相关政策是影响粮食安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控制着种植结构、收入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促进农村劳务结构的调整。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系统分析小麦生产碳足迹构成对于该地区农业的固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2004-2012年华北平原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采用ISO14067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分析了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碳足迹及各农资投入的碳排放的构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产的碳足迹逐年升高,不同省份间小麦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山西省小麦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排放最低,河北省小麦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排放最高。河南省单位产量碳足迹排放最低,山西省单位产量碳足迹排放最高。分析该区域小麦生产碳足迹及产量变化关系,未来该区应通过推广智慧型农业技术的措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土壤固碳,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分布和大小,进而影响其碳循环过程。因此,进行区域土地利用及其碳效应定量研究和评价,对区域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海高原东部的海东市为研究区,在确定土地利用类型碳循环参数的基础上,对规划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平衡进行分析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在规划情景下,到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区域碳平衡有较大的影响。相对于2009年,规划目标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碳储量增加628.79万t,并以农用地的碳储量为主;规划情景下,区域碳排放量呈增长趋势,碳排放量增加191.91万t。虽然规划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碳排放的增加,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却有利于区域碳储量增加。
"结合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介绍了""分拣—堆沤处理+肥料化利用""和""压滤—填埋处理+能源化利用""两种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模式,及各自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和应用实例。"
水土流失监测作为定量评价研究区水土流失状况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常规水蚀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侵蚀针法、水文法、调查法和径流小区法等,近些年现代地形测量、核素示踪、沉积泥沙反演和现代原位监测等方法也逐渐被广泛使用;风蚀监测方法包括集沙盘法、降尘缸法、风蚀盘法、风蚀圈法、粒度对比分析法、示踪法、遥感监测法及风蚀深度监测等。本文在论述国内外现有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探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方法体系,为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提供参考。
选取2000—2012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3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社会资本和政府干预影响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较高的社会资本水平和较低的政府干预程度,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社会资本与政府干预在影响资本配置效率方面存在替代关系,在政府干预比较严重的地区,社会资本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
"以光伏产业为例,从""供给端""与""需求端""比较视角分析了财政补贴适度偏向""需求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分析表明:现行""供给端""财政补贴方案对于促进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产能非理性扩张、过度依赖出口和国内市场严重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财政补贴适度偏向""需求端""有利于快速启动国内需求市场,并且能够激发中上游""供应端""的积极性;财政补贴是破解我国光伏产业等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所面临的""产能过剩""困境的有效手段。"
"水资源低效利用成为目前各省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的""新常态""问题,由此产生层出不穷的跨界用水纠纷和水污染事件,因此必须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消耗的关系,改善地区间用水的公平性。选取水资源禀赋量、人口数量、GDP总量和用水总量等指标,借助对比柱形图、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多种方法,对中国各省份水资源利用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根据水资源消耗的主要用途及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态势,从经济和生态两个视角分别构建用水匹配指数,通过指数矩阵对各省水资源消耗的公平性进行评价,从而从总体上对全国各省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判断。研究表明,基于人口加权的全国生活用水基尼系数为0.311,且各省的基尼系数值差异较小,生活用水相对公平;但上海、江苏、宁夏等省份水资源禀赋与用水量严重不协调,西藏、四川、广东等省份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各省经济用水差异性较明显,且东部用水泰尔指数的地区间差异要明显高于地区内差异,东部地区用水泰尔指数的地区间差异贡献率占主要地位,达到62.92%,大约为西部地区的10倍;水资源经济与生态效益双强型省份仅只有5个,而23个省份都是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单强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弱型省份有3个,这也充分表明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经济产出或水污染排放物相对于其水消耗总量是不对称和不公平的。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如下建议:针对不同类别的省份,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改变目前各省份用水的差异性,不断促进用水分配趋于公平。另外,各省份应积极响应国家宏观政策,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优化地区间用水的公平性。"
以我国2004—2012年A股非金融类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区分了省级政府与市级政府控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各级地方政府不同的政绩诉求对国有企业控制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及该控制程度对国有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包括财政盈余、相对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且省级政府更注重相对经济增长率及失业率,市级政府更关注财政盈余水平;三个政绩诉求中相对经济增长率对政府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与企业税负显著正相关;与省级政府相比,市级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税负更重。这表明,增加地方国有企业税负是市级地方政府实现其政绩诉求的重要途径。
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已成为我国解决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失衡、保护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选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饮用水源地——东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分析以往生态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创新性构建基于生态保护效益与水质水量耦合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以水源涵养功能作为补偿基数,以水量分摊系数和水质修正系数予以调整,对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核算。结合计算成果,探讨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策略,对东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司高管具有向上比较的动力,这促使一些公司在使命陈述中将追求""第一""作为其未来的经营目标。这种追赶导向的目标定位给公司带来制度化的赶超压力,将对公司的违规经营、寻租活动等败德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本文将制度化的赶超压力纳入公司败德行为的决策模型,并基于2007~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面临的制度化赶超压力越大则其违规经营、寻租投入等败德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另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公司所处的外部竞争性环境将在制度化赶超压力与公司败德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比如行业竞争度越高则越促使那些面临赶超压力的公司从事败德性活动,资本市场上的证券分析师公布利差信息也更加提高了那些赶超导向的公司采取败德行为。本文将公司追求最优业绩或地位的赶超战略引入决策模型,这为更好地理解公司的冒险决策行为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进一步丰富了公司败德行为的研究成果。"
炼焦煤作为特殊与稀缺资源,面临开发与消耗过度的严峻形势。通过建立炼焦煤产量的惯性增长模型,从理论与工程角度对炼焦煤可采年限进行预测,30-40年后炼焦煤可采储量将接近枯竭。为扭转当前炼焦煤产量的指数增长模式,建立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产能控制模型。以产能控制模型为基础,对炼焦煤生产分三阶段进行产能控制规划分析,可使炼焦煤资源可采储量持续利用100年。同时,建立炼焦煤产能控制后的国家财政补贴模型,为企业调整和转型提供支撑。
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将碳排放交易优化模型和能源-环境-经济多区域CGE模型相结合,并考虑了六种碳市场情景,包括历史排放、支付能力、十二五规划三种配额分配准则和免费分配方式、能源行业免费发放高耗能行业拍卖的混合方式两种配额分配方式,模拟并评估了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全国GDP和居民福利在碳市场情景下比无碳市场情景分别上升0.027%-0.056%和323.73-507.56亿元,统一碳市场能够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成本,改善各地区居民福利,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与无碳市场相比,统一碳市场下所有行业产出下降幅度均减小,ET情景下总产出将比NET情景上升0.335%-0.473%。其中电力行业尤为显著,NET情景下产出下降约6.079%-6.44%,而在ET情景下产出下降减缓至1.829%-1.895%。同时,碳交易将带来省际间大规模的资金转移,东部地区约有45802万元-392509万元资金将随着碳交易流向中西部地区,其中资源地区可获得的资金流入为39720万元-174190万元,有利于这些地区进行减排技术投资。另一方面,碳市场对各地区的影响与初始配额的分配机制密切相关。东部地区在支付能力分配准则下从碳市场获益最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则在历史排放和十二五规划准则下由于碳市场的建立而获益更多。免费分配与拍卖方式的比较结果表明,免费分配与拍卖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是我国碳市场建立初期较优的配额分配方式。
"新型城镇化具有创造潜在内需的持续动力,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点为农民工市民化。本研究以重庆市9个主城区868个农民工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在分析当前农民工结构、素质及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从转户意愿、放弃宅基地意愿、在务工地定居意愿3个维度对农民工""候鸟式""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新老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承包地的种植方式、城乡差距、城市打工过程中的居住条件、工作压力等7个因素对其在城乡之间循环流动有重要影响。而宅基地作为农民工最后退路的保障,或因对宅基地的未来收益看涨,大多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宅基地。"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在设计上具有多元化和动态化两个特点,这使它比用一般数学模型来进行分配计算更有优势。在捐款激励型新型互助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可使用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作为个人所应承担的爱心互助捐款及所能相应享受的爱心保额的分配,更能发挥激励效果。
"对城市脆弱性的动态演变进行模拟预测可以得到城市脆弱性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水平,由此为调控城市脆弱性、为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遵循""测度、降维、预测""的总体技术路线,首先从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方面定量测度城市脆弱性指数(UVI),其次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法提取影响UVI的主导指标因素,最后构建预测模型并优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用于预测。以合肥市为实证,对其城市脆弱性动态演变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表明:1998-2012年,合肥UVI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在2011年发生突变反弹,从2010年的0.2768增加到2011年的0.5066,增加了83.02%;影响合肥UVI的主要有6个指标因素;以这6个主导指标为基础,分别构建SLR、MLR和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SLR、MLR和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6.61%、4.64%和1.89%,综合对比分析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利用RBF预测模型得到合肥2013-2017年的UVI,结果显示合肥2015年的UVI为0.2843,和2010年的UVI(0.2768)基本持平,由此表明,只要6个主导指标能保持目前的发展趋势,合肥UVI将重新回到2011年发生突变反弹前的水平和状态。研究显示,RBF神经网络能为城市脆弱性动态演变的模拟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而为完善城市脆弱性研究体系和类似城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在贫困乡城转移的背景下,构建理论模型将城市化的减贫效应分解为集聚效应、收入效应和转移效应,对城市化减贫效应的三种机制进行了分解,然后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依次实证检验了城市化整体对城乡减贫的影响、核心城市和二级城镇减贫效应的异质表现,以及不同城市化模式对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的不同影响,并利用不同贫困测度指标,分东、西部样本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区的总体贫困和城乡贫困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且随着贫困的乡城流动,空间相关性趋于增强。城市化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不同城市化模式对城乡减贫的影响存在异质效应。城市化影响农村贫困的主要机制是通过集聚外部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实现减贫,因此核心城市对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减贫效果更为显著。而二级城镇对东部地区,尤其是对东部城市地区充当了贫困人口的""就业避风港"",二级城镇的减贫影响更大。因此,在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化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异质影响,以及不同城市化模式对城乡贫困的差别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化的契机实现贫困减缓,需要强调二级城镇对东部地区和城市贫困人群的减贫作用,约束城市化要素集聚给贫困人口带来的公共服务成本提升等负外部性。同时应在西部地区强调核心城市的减贫效果,着力通过放大要素集聚和生产效率提升对贫困人口收入提升的核心作用。并且,由于贫困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未来减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在城乡一体化框架下展开。"
地方财政金融、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问题,是我国区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对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推进区域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分析政策倾向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对影响区域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地方财政金融因素进行了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倾向于城市建设的财政政策,对地方城市化进程、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明显,但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成效不显著,同时也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实证检验还发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并没有显示出对推进区域城市化建设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对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具有负向影响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调整地方财政政策和金融机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本文建议:1地方政府应当及时调整财政政策支出结构,提高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比例,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2建立规范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体制,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3地方政府应当建立相关的金融机构决策配合地方财政政策统筹安排的机制,全面推动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实现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中国城市群是伴随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群""四化""协调、同步发展应是未来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新常态""。但目前关于城市群""四化""协调的研究还很薄弱,亟需加强。""四化""协调发展不仅是现阶段的现实需求,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提供了识别区域问题和问题区域的新视角。以中国23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2011年各城市群的""四化""协调发展及其效率的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2011年""四化""协调发展综合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各城市群在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上相对于工农业发展水平更为滞后,城市群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城市群""四化""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只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属于""四化""高耦合且高协调的同步发展型城市群。兰西和黔中城市群内部""四化""协调发展最不平衡,呼包鄂、晋中、长三角等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四化""协调较为均衡。中国的城市群总体效率相对较低,23个城市群2011年""四化""协调发展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仅为0.815,达到最优效率的81.5%,处于效率中等水平,达到DEA效率最优的只有海峡西岸、中原、天山北坡和兰西4个城市群。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923和0.884,多数城市群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东部城市群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四化""协调发展效率,而西部城市群仍以粗放型的规模增长为主。旨在为评估我国城市群""四化""协调发展的效果提供定量的测算依据,进而为提高中国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与空间集聚效率奠定科学的决策基础。"
"在国家能源局和吉林省能源局共同支持下,吉林长春积极探索秸秆禁烧与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模式,通过""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秸颗秆粒成型燃料,有效解决了秸秆禁烧、农民用能问题,同时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值得有条件的地区学习借鉴。通过对吉林长春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调研发现,用""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秸秆颗粒成型燃料,可以调动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共同发展秸秆新能源的积极性。该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较好地解决了生物质发电和传统颗粒燃料发展中的秸秆收集瓶颈问题,企业秸秆原料有保障,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并持续获得稳定收益;第二,农民利用自己家废弃的玉米秸秆,不花钱就能用上清洁、高效的生物质能源,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用能方式;第三,在发展秸秆新能源的同时,增加了当地就业,解决秸秆焚烧的难题。该模式之所以有上述优势,是因为在易货合同新能源发展模式的设计时,以""易货""为纽带,将解决农民用能问题与新能源产业稳定发展结合起来,将解决秸秆禁烧问题与秸秆能源化利用结合起来,将解决秸秆收集问题与秸秆成型颗粒燃料市场开拓结合起来,有效调动秸秆成型燃料产业链条上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易货合同模式发展新能源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在我国农村能源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的大背景下,缺乏针对解决农村用能问题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政策,吉林长春的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易货合同模式属于探索,需要更高层面的肯定和支持;第二,农民生活能源消费支出习惯不利于秸秆能源化利用;第三,""易货""秸秆颗粒燃料发展模式尚处初期探索阶段,缺少行业标准、扶持政策不到位,生产企业装备的技术含量不高,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完整,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用""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秸秆颗粒成型燃料新能源,有可能成为我国部分地区改变农民以柴草为主要炊事取暖能源现状的有效手段,是农村秸秆大规模能源化的途径之一。为此建议:第一,在重点地区开展""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试点工作,探索一条将农民用能、秸秆能源化利用与秸秆禁烧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能源发展之路;第二,建议农业部设立国家""农村能源贫困扶助基金""和""农村秸秆能源化利用基金"",重点支持农业省区和农村能源贫困地区发展秸秆颗粒燃料;第三,积极鼓励探索适合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各种发展模式。"
"文章提出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的内涵、目标与特征,着眼于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全局,分四个阶段探讨了建国以来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历程,全面剖析了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历程演变及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及自然水生态三个维度,对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定量评价了建国以来的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并进一步明确了水利绿色现代化的战略定位,依据中国中长期水利发展规划,测算出2010-2050年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提出水利绿色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构想,勾画了2020年、2030年和2050年的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从评价结果来看,200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为29%;2005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提高到42%;201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提高到47%,表明2000-2010年是水利绿色现代化的快速提升期。未来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可以考虑按""三步走""战略布局:到202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0%,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水利绿色现代化;到2030年,水利绿色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水利绿色现代化;到2050年,中国将实现人水和谐、青山绿水,全面建成水利绿色现代化。从国家对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高度重视中可以预见,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步伐,预期在2030年或更早时间基本实现水利绿色现代化。"
新疆准东煤是我国近年发现的重要煤炭资源,研究其裂解特性对于准东煤的裂解多联产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自行搭建的单颗粒煤裂解光学试验平台,综合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准东煤裂解过程中颗粒质量及中心温度变化规律,并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breakdownspectroscopy,LIBS)技术在线测量了碱金属钠(Na)的动态释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升高温度促进热解反应,且使挥发分产量增大。Na释放量也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高温下水溶性Na为主要释放来源。
通过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和冷态实验研究了煤灰冲刷光管和H型翅片管的沉积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煤灰的微观特性是影响灰在受热面上沉积形成干松型积灰的主要因素。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加,灰在光管上的沉积量减小;随着灰浓度的增加,灰在光管上的沉积量逐渐增加。灰颗粒在管束上形成干松灰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翅片管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低速区。在燃煤锅炉低温受热面时建议采用顺列布置的翅片间距较小的翅片管,以获得较高翅化系数和较小的烟风阻力。研究为燃煤锅炉低温受热面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实验参考。
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TG-FTIR)对木质素进行热重分析及主要气相产物分析,结合红外光谱对木质素不同热解阶段生成的半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热解分为3个阶段,200℃以下为自由水挥发过程;200~550℃为主要热解阶段,此过程中木质素苯环周围的官能团发生断裂,析出部分气体产物及焦油产物;550~900℃过程中,苯环发生解链或芳香缩聚成碳。通过FTIR的研究发现,木质素热解过程中,析出的主要气体包括H2O、CO2、CO以及烃类产物CH4等,CO2析出存在2个温度区间低温段(250~450℃)和高温段(650~750℃),而CO在高温段大量生成,CH4的析出主要集中在在300~600℃温度区间。
[正文]中山大学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经中山大学和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11年11月批准设立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战略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管控模式选择及营销管理等作为研究方向,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专家指导力量。现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2~3名。(一)研究课题:(1)金融政策及房地产产业政策研究;(2)房地产企业的风险对冲机制研究;(3)企业管控模式研究;(4)房地产企业营销模式研究;(5)房地产企业成长路径选择研究—
"[正文]三清山白茶简介三清山白茶为三清山特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区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以""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著称,其高山流水,响云飞瀑,最喜茶叶生长,为茶人钟爱,称之为""玉绿区"",植茶""始于唐,盛于宋"",为""第一问世之华茶""。早在19世纪,三清山出产的茶叶就以品质著称,据清同治《玉山县志》记载:""茶以三清产者,味特清冽。前志称西坑茶,与灵山并重,然不及三清远甚。""宋徽宗《大观茶论》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
"构建了涵盖消费水平适度、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健康、消费规模增长、消费环境和谐五个维度的生态消费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对2003-2012年中国及各省区生态消费发展指数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生态消费的演化格局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全国生态消费发展指数处于1.530-4.702之间,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消费方式健康、消费规模增长、消费环境和谐、消费水平适度、消费结构合理对生态消费发展指数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但贡献大小依次降低。生态消费发展指数及变动幅度在不同区域、省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区域层面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2003-2012年生态消费发展指数的均值依次为4.216,2.517和1.973,生态消费发展指数呈现由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渐递减的状态。从省级层面看,生态消费发展指数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地区,而生态消费发展指数较低的省区则集中于西部地区。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2003-2012年中国各省份生态消费发展指数的全局Moran’sI值均显著为正,表明各地的生态消费发展存在不断增强的空间集聚效应。由Moran’sI散点图分析可知,72.9%左右的省份表现为在地理空间上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高高和低低集聚分布为主),生态消费分布的""两极化""空间特征明显。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生态消费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积极践行生态消费,完善引领生态消费的政策体系,寻求生态消费区域协调发展新渠道。"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和社会主导模式三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证明政府主导模式效果不佳,市场主导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而社会主导模式则存在着前提困境、思想困境、途径困境和结果困境,因此,本文认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实行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合作的协同治理模式。在我国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治理模式应从主体协同、过程协同和外部关系协同三个方面着手,注意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通过促进知识溢出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现区域经济收敛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回归模型,以2009-2012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由R&D研究机构数、R&D经费支出、R&D人员全时当量组成的创新投入因子,由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规上工业企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消化吸收经费组成的知识溢出因子,由专利申请授权数、国外主要工具检索科研论文数、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组成的创新产出因子,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创新投入、知识溢出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要素投入、知识溢出会显著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要素投入因子的回归系数为0.72,知识溢出因子的回归系数为0.23;知识溢出会显著正向调节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由知识溢出因子、创新投入因子构成的调节效应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9,即创新要素投入在知识溢出的调节下,会进一步提高创新产出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其调节水平可能与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以及地区教育水平密切相关。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建议:第一,需进一步加大区域创新要素投入建立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第二,应鼓励企业技术购买与引进,引进人才,增强企业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第三,需加强区域创新网络集群系统的构建,通过空间聚集使创新网络系统的知识溢出循环效应最大化,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第四,应加强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间官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间的互动合作,使知识要素在区域内最大化发挥溢出作用,有效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正文]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于2015年11月25日在京召开会议,审核批准了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出的2015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共93项。现将拟授奖项目的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及主要完成人名
输电线路走廊附近的山火容易引起线路跳闸。使用卫星监测山火技术可及时发现输电线路山火,为现场处置提供指导。与大面积森林火灾不同,输电线路山火具有面积小、过火迅速等特点,监测的时空精度要求高,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卫星热点粗判、火点细判的综合阈值火点判识方法,可准确识别较小面积山火。为求取不同地理、气候、天气等条件下的判识阈值,提出相应的求取试验方法。针对火点与输电线路杆塔告警计算繁琐的问题,提出几种基于卫星监测火点的输电线路山火告警计算方法:圆形缓冲区法、邻近网格法和区域分块查找法。通过测试,几种方法运算速度比传统的遍历算法提高2~3倍,其中,速度相对最快的为区域分块查找法,其次为邻近网格法,再次为圆形缓冲区法。此外,区域分块查找法和临近网格法的数据存储更方便、高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推荐使用区域分块查找法或临近网格法。
四川白马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fluidizedbed,CFB)锅炉研发在设计过程中,面临不少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双布风板大炉膛密相区颗粒混合问题、床料平衡与控制问题,高炉膛中气固浓度分布,二次风穿透问题,悬吊受热面表面颗粒流动问题,六分离器循环回路物料平衡问题,炉膛水冷壁、中隔墙和悬吊受热面的热流分布规律,超临界水动力特性,回料系统受阻对炉膛运行的影响和水冷壁的防磨等。这些问题均是600MW超临界CFB锅炉设计和运行中至关重要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介绍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展的大量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及其主要结果。实炉的运行结果验证了研究结果的预测。
基于ANSYSCFX软件,分别采用单级和多级模型,研究了某1000MW火电汽轮机叶片表面粗糙度对自发凝结级级性能和叶栅通道内蒸汽自发凝结过程的影响。在所有计算中,忽略水滴沉积在叶片表面形成水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叶片表面的粗糙度将使级效率降低,且粗糙度越大,级效率下降数值也越大;静叶表面粗糙度对级效率的影响大于动叶表面粗糙度对级效率的影响;无论是静叶还是动叶,吸力面上粗糙度使级效率下降的数值都大约是压力面上粗糙度使级效率下降数值的4~5倍;粗糙度只影响其所在叶栅内的气动损失,而对上游和下游叶栅内气动损失影响很小;此外,叶片表面的粗糙度还将降低蒸汽在叶栅内的自发成核凝结程度,从而降低因自发凝结形成的水分。
针对某带有叶顶汽封的300MW汽轮机高压第二压力级及其后相邻的静叶,采用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叶顶汽封间隙泄漏流的流场结构,叶顶汽封腔室内涡动的频谱特性以及叶顶泄漏流与主流掺混后的流场对下游静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顶汽封泄漏流动总体随时间呈现周期性波动,汽封间隙出、入口的波动最复杂、频率成分最多。叶顶汽封泄漏流的传播会在下级静叶通道内引起较大的流动损失,泄漏流体中存在径向速度分量,致使掺混后的低能流体逐渐向下级静叶的中叶展处发展,使下级静叶的流场结构发生了改变。
该文报道具有最小比导通电阻的~1.7kV4H-SiC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首先通过数值仿真对结势垒肖特基(junctionbarrierSchottky,JBS)二极管的有源区和终端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结果验证了场限环(floatingguardring,FGR)终端的优化设计结构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抵抗工艺中环间距的变化以及钝化层中寄生电荷的影响。实验制作的4H-SiC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实现了2.5mΩ·cm2的最小比导通电阻值,接近于理论值(2.4mΩ·cm2),并且具有优秀的反向阻断特性,获得了最高1.75kV的阻断电压(达到了95%的理论值)和83%的器件良率,从而实现了SiCJBS二极管品质因数的最高记录(U22B/Ron_sp=1225MW/cm)。
将下垂控制应用于逆变器电压型并网控制系统中,可以实现逆变器在孤岛和并网两种运行模式间无缝切换。针对低压电力线的阻抗特点,提出新型光伏逆变器电压型并网控制策略。在阻性下垂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功率环和直流母线电压环,解决电压控制型逆变器并网功率易受电网波动影响等问题,增强了光伏逆变器对功率的控制能力,满足始终以最大有功功率并网和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要求。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成本加成定义为产品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其大小通常度量了企业的市场势力和贸易利得。自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被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以来,企业成本加成就因其所蕴含的丰富福利内涵与政策含义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贸易文献关于企业成本加成由外生不变到内生可变的理论演进过程,归纳和评述了测度成本加成的两类主要方法,考察了内生可变成本加成的五大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内生可变成本加成与贸易利得的关系,并发掘现有研究不足以及今后研究拓展的方向。
[正文]为了适应国际竞争力发展和国内区域经济竞争力格局研究的需要,2006年元月,福建师范大学牵手《管理世界》杂志社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并于同年11月挂牌成立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建平教授兼任中心主任。中心的宗旨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上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竞争力研究为特色研究方向,围绕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国家创新竞争力、人才竞争力、低碳经济竞争力等睹多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历经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该中心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3月,中心参与成立了国内率先专注于竞争力研究的社科研究机构——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创办公开发行刊物《综合竞争力》杂志(双月刊)。2011
"[正文]2014年12月27日,由《经济研究》编辑部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简新华教授发起、策划和主持的""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高峰论坛""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功召开。论坛围绕""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一、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正确认识如何正确认识市场和政府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正确判断中国现行土地制度和农业经"
"[正文]我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即将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国际贸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将面临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等综合性的挑战。如何在""新常态""背景下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和结构优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不仅需要顺应我国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理论,也需要支持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设计。基于以上考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东南大学江苏经济全球化研究中心、"
"[正文]连获""国家期刊奖""的经济理论刊物CSSCI影响因子、被引指数连续位列社科期刊第一名《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是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以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为己任,致力于发表研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具有原刨性意义的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忠实地为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各级经济决策者、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和理论宣传部门的广大干部、各高等院"
"[正文]由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教授合著的南出版社联合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博士生导师肖金成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城镇化战略》,2014年1月由学习出版社、海""城市化""这一概念自从传入我国,就多次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的认识也存在较大的分歧。本书是对城市化研究的深入总结,也是中国这一领域的一部权威读本。"
[正文]按照《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章程》的规定,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自2014年7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16届(2014年度)评奖公告发布以后,截至2014年11月底,孙冶方基金会办公室共收到报送的参评著作73部、论文137篇。此次评奖对象是1979年至2014年7月底(以近两年为主)我国经济学家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和论文。根据评奖规则,孙冶方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1家机构各推荐一位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
"[正文]2015年8月7~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湖北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六次全国皮书年会(2015):皮书研创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在湖北省恩施市召开。皮书研创推进智库建设共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新征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要把皮书打造成优秀的""新型智库产品"",需要从皮书的影响力、话语权、学术含量等几个层面来定位。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核心理念和话语体系,使皮书成为理解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话语体系的载体。"
[正文]世界经济黄皮书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王洛林张宇燕/主编2015年1月/69.00元ISBN978-7-5097-6890-7本书对美国、日本、俄罗斯、欧洲、亚太、拉美、西非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的经济形势、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就2014年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大宗商品等问题和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多边开发银行发展现状等年度热点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对2015年世界经济
"[正文]文化对经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大且深远的作用,而文化的形成与演进也受到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目前,关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新兴的重要研究领域。为了推动这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加强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共同发起""文化与经济论坛"",计划每年举办一届。首届论坛将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承办,拟于2015年6月20-21日在北京举行。本"
"[正文]华南理工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占地面积294多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两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座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学校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成为全国""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12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2013年1月,入选《中国大学评价》的""中国一流大学""行列;同年再次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
"[正文]编者按: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这为我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精神,本刊特邀"
"[正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及了诸多有关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立法的议题,其中,处理好立法与改革的关系以及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立法的决策,尤其需要认真研读。一、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进程中,有一个潜在的矛盾始终令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们纠结,这就是改革和法治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改革就是要改变现行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而这些体制机制又都是由现有的法律规定和保护着的,理所当然地,改革必然触及现行法律,必须调整、修改甚至废除现行法律,进一步,制定新法就有绝对的必要。于是,""改革必废法,改革必修法"",便成为心照"
"[正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重大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一系列领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新时期的改革既是过去改革的继续,又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新征程。在经历了30余年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现在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复杂性和难度明显增大。特别是,既往的改革具有""帕累托改进""的特点,可以在最大化惠及人民群众而较少触及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而当下的改革则不可避免要触及现行既得利益格局。因此,改革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必须啃硬骨头和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
"[正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必须深化经济改革。依法治国和深化经济改革是一致的,二者互相配合,彼此促进。这是因为,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确定了,治理国家和治理社会就都有了依据,深化经济改革在法治的引领和法律的保护下,也就有了路标。国民经济的运行必将在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大前提下前进。在这里,谈谈近几年在国内几个省份针对深化经济改革问题所考察、调研的情况。一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的领导层普遍有顾虑。他们说:""上级主管机构(比如说国资委)要我们同哪家民营企业"
[正文]国泰安大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是紧跟金融行业发展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1|大金融人才培养六大探索思路及六大培养方向
"[正文]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过去学界研究和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般着眼于市场经济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着力于论述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很少有专门研究和论述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的论著。其实,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法治经济。竞争要受法治监管;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政府的宏观调控,要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要以法治""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这实际上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层关系:政府、市场和企业。先讲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众多企业无论公有和私有,都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必须首"
"[正文]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这一论述意义深远、价值重大,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特别是随着国家崛起,中国成为全球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范例,中国将逐步成为最大的经济体,并逐步成为全球的核心国"
本文通过跨国投入—产出分析从中间品关联、增加值关联、投入—产出关联三个角度综合评估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以外国增加值比重衡量与世界的关联程度趋于上升,且高于以进口中间品比重衡量的程度。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德国的关联程度较高;但从趋势看,中国与美国、德国的关联程度在上升,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关联程度在下降。中国大多数行业倾向于从较高收入经济体进口较多的增加值,也倾向于向后者出口较多的增加值。中国大多数行业基于产出和投入的价值链关联指数均超过1.5,关联指数上升的行业远多于下降的行业,表明中国已经通过产出供给和投入需求两个渠道非常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本文的研究为思考如何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提供了实证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在有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如何进行经济伙伴与行业结构布局提供了决策参考。
[正文]经过37年的改革(1978—2014年),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改革本身也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从企业(特别是改革初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逐渐转变为政府改革更关键;在市场化的主要推进领域上,从商品市场化(包括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市场化)为主逐渐转变为要素市场化(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专利、环境等市场化);在城乡二元经济转型的方式上,从城乡分别推进逐渐转变为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在市场经济培育的真正难点上,从突破传统计划经济束缚拓展市场作用空间,逐渐转变为完善
通过系统分析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勘探程度与勘探潜力,引出开展富油凹陷二次勘探工程的意义,阐述了富油凹陷二次勘探工程的地质理论进展、关键工程技术和勘探方法,并以饶阳凹陷为例进行勘探实践论述,展望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资源丰度大于20×104t/km2、石油资源量大于3×108t的富油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与开发的主体,目前石油探明率已达50%以上,进入了高勘探程度阶段,油气储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但其剩余油气资源依然丰富,待发现石油资源量约105×108t,仍是寻找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富油凹陷的二次勘探为例,论述了洼槽聚油、隐蔽型潜山成藏与弱构造斜坡带油气运聚特征,阐述了全凹陷整体连片三维地震勘探、相控储集层精细预测、复杂储集层改造增产和快速高效钻井等勘探技术进展,进而提出了开展新一轮次的重新整体认识、整体评价和整体部署的二次勘探工程,论证了二次勘探工程对于推动高勘探程度富油凹陷持续规模增储的重要作用。
"[正文]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以""国家治理现代化""(具体表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治国施政核心理念而全面推进改革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明确地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次全会的基本精神一脉相承,相互呼应,给出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深化改革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规划""性质的指导和部署。这必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长远、深刻的重大影响。我在学习全会文件精神中体会到: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大思路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改革""和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本文采用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来测算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力求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来验证中国经济增长以及GDP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对1992—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估计方法下灯光亮度与GDP之间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表明夜间灯光亮度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GDP的替代变量,并用来测算实际经济增长率。根据灯光数据的拟合值以及官方统计的GDP增长率数据,进一步对中国及其各省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各省份,1993—2012年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值与官方统计数据都不完全吻合,全国整体低1.02个百分点,东、中、西三大区域均低约1.5—1.8个百分点,且经济落后地区的差距要大于经济发达地区,但整体差距没有国外学界质疑的那么大。剔除统计技术的因素,本文认为存在着地方政府夸大GDP统计数据的可能性,并缘于地方政绩评价的落后体制。
从断层活动引起断层两盘地层变形特征分析断层在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上白垩统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关键时刻(构造反转期)的活动特征,重新厘定油源断层。基于前人对三肇凹陷断层系统划分及活动规律研究结果,对上白垩统嫩江组二段、三段沉积时期及反转期构造变形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断层断至T06地震反射层(嫩江组三段底界面)不能作为断层是否在构造反转期发生活动的判断依据。而反转期构造变形使伸展期地层受断层影响形成断层扩展反转褶皱变形,表现为反转期前后断层上下两盘地层变形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可确定反转期断层是否发生活动,进一步可厘定葡萄花油层的油源断层。根据油源断层是否断穿伸展期地层进一步划分为隐伏型和穿透型两种油源断层,这两种油源断层对研究区葡萄花油层油气平面分布的控制作用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更加明显。
[正文]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描绘了一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那就是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49年实现现代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就意味着在2021年要突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初步发达国家的行列。具体说来,到2021年,中国经济人均GDP达到美国的30%左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49年,作为现代化的标志,中国经济的人均GDP发展水平应该达到届时美国人均GDP的50%以上。美国过去100多年以来,始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标杆,其人均发展水平在大中型国家中名列前茅。在2049年达到美国人均GDP的50%以上的水平,就能够保证中国能像今天的欧美日韩等国一样,进入到发达国家俱乐部,百姓的富裕程度和整个社会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X光衍射、电子探针和地球化学分析,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凝灰岩型致密油特征与成因进行综合研究。芦草沟组沉积岩中发育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白云岩夹层。凝灰岩类中碱性长石、石英均表现出富Sr特征,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来自碱性—过碱性岩浆岩。白云石87Sr/86Sr值与地幔值非常接近,表明凝灰岩类组成矿物形成于与岩浆作用相关的热液环境。白云石Sr/Ba值较高,δ13C较重,扫描电镜下发现石盐晶体,表明芦草沟组沉积于较高盐度的环境。与火山作用、地幔热液有关的富Mg2+、Fe2+和高盐度湖泊环境促进了白云石的沉淀。致密油分布、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储集层物性表明,火山活动提供的丰富营养物质控制了高丰度烃源岩形成。剩余粒间孔和溶蚀孔发育的凝灰岩、凝灰质白云岩为有利储集层发育层段。凝灰岩类控制了致密油的形成与分布。
"[正文]过去30年内,过度消费和过度生产一度成为全球潮流,我国经济搭上了最好发展期的高速列车。从1978年到2013年,GDP总量增长了157倍,用30多年时间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一二百年才能达到的目标。然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庞大的GDP总量内部存在的质量、结构和效能指标以及相互比例问题已影响可持续发展,摒弃GDP规模和速度崇拜、优化GDP的结构、提高GDP的质量和效能,是当务之急。一、我国GDP量大但问题突出(一)GDP生产、服务和统计质量问题GDP的生产和服务质量不高。例如年新增建筑全球最大,但住房寿命期限,英国平均132年,欧洲平均80年,而我国实际平均仅35年左右。""看病难、治病贵、养老烦""的难题没能得到有效解"
本文试图把演化经济学的观点,即以组织知识生产的专有性为中介,不同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或不同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属于一个部门的产品,纳入马克思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会形成一个与马克思的模型不同的部门内竞争的动态层级结构,部门内竞争也相应地转化为不同企业之间以各自产品的性价比为前提的市场份额竞争,即代谢竞争。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部门内竞争的动态层级结构的模型,探讨价值规律在这种竞争结构里得以实现的新形式,并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同一部门内的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同类型的代谢竞争关系。
"本文在利率双轨制模型的基础上,经过比较静态分析、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刻画了""计划轨""的存款利率影响""市场轨""的贷款利率的微观机制,并讨论利率市场化与其他金融改革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显著提高存款利率,增加居民部门的收益;同时将赋予银行更多的竞争手段,有利于银行吸纳存款,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从而降低贷款利率;另外,只有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才能够以价格竞争的方式应对更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因此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应先于降低准入门槛与开放资本账户;此外,在市场自由进出的条件下,放宽存款利率上限将导致部分银行破产,但由于我国对设立银行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目前银行数量远低于长期均衡的银行数量,在现实中并没有破产风险。"
信贷供给周期先影响公司融资目的,然后影响公司融资方式选择。本文以公司融资目的从长期资金需求到流动性资金需求的转变衡量信贷供给周期的影响,运用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报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经验研究发现,信贷供给周期会显著影响公司在流动性资金需求与长期资金需求之间的替代性选择,信贷紧缩会促使公司增加流动性资金需求而降低长期资金需求,反之亦然。而且,这种替代性选择会影响公司的投资行为,促使公司减少新增投资。该结论不仅突出了信贷供给周期的重要性,更强调需求层面的因素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因此,注重信贷供给的节奏与信贷能力的变化比仅注重信贷投放的规模更重要,应依据微观经济主体融资目的调整信贷供给政策。
"本文运用构建的后顾型结构模型,推导包含房价的最优利率规则与货币供应量规则,并把泰勒规则、货币政策如何反映房价的间接和直接观融于一体。从代理指标和计量方法上减轻货币政策的内生性并识别了货币政策立场,实证结果没有出现""价格之谜""。这既与理论更为贴近,又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相一致,结论更为可靠。我国货币政策应该对房价波动做出间接反应,这有利于维护政策的连续性及经济的稳定性。如果货币政策能够充分利用房价波动的当前信息与过往信息,而不只是过往信息,紧缩性货币政策能更有效抑制产出、房价和通货膨胀;而宽松货币政策能够减小宏观经济波动。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产出缺口波动作出充分反应,但对房价的反应不充分,利率对三个变量的反应均不充分。"
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低熟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温压模拟与纳米CT三维表征技术,研究泥页岩孔隙随温度变化的演化特征,并探讨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随成熟度增高,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中纳米孔隙不断增加,基于纳米CT三维模型计算的孔隙度由0.56%增大至2.06%,增大比例超过250%;孔隙演化整体呈现3段式特征:从未熟到低成熟阶段,有机质生烃作用弱,压实作用为主,孔隙度快速降低;从低成熟到成熟再到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大量裂解生烃,黏土矿物转化作用强烈,孔隙度快速增长;进入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生烃能力与黏土矿物转化减弱,孔隙系统基本保持稳定。明确了不同成分对泥页岩孔隙演化贡献的差异性,有机质热演化贡献最大,黏土矿物转化贡献次之,脆性矿物转化贡献最小,三者比例大致为6∶3∶1,推测泥页岩镜质体反射率大于1.2%时有机质孔隙开始大量发育。
本文利用各省市数据测算中国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技术效率与设备利用率,对各行业及各地区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1-2011年中国工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9.3%,以2008年为分界点,之前基本呈上升趋势,之后基本呈波动下滑趋势;产能利用率的两项分项中,设备利用率较技术效率更低,但后者近年来有明显的下滑趋势;分行业看,轻工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较高,采矿业、公共事业及制造业中的重工业普遍较低;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产能利用率远高于其他地区,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则较为接近;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增速、市场化程度与产能利用率显著正相关,行业资本密集度、国有产值比重、地方政府投资力度与产能利用率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已有大量文献基于地方官员的个人特征,如年龄、学历、籍贯、社会联系等角度研究了官员激励对于地方政治经济表现的影响。本文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把政经决策看作是集体决策原则下地方官员之间的博弈结果。在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地方决策层中基于一定权力结构和利益分化所进行的博弈和权力平衡需要是屡次机构精简改革成效不彰、政府机构规模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省委常委会组成情况,本文构造了1992—2011年间省级决策层内部门利益分化程度的年度指标。实证结果表明,部门利益分化程度显著增加了高级干部职数。在控制了地方财政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经济增长水平,以及省委书记个人权力等变量后,关于部门利益分化程度和机构规模关系的主要实证结果仍然成立。由此表明,加强制度建设,简政放权,并在决策中实行权责统一是控制政府规模,推行机构改革的必要条件。
本文应用匹配理论模型,将地区经济差距与劳动力流动放在一个框架下进行全面分析,考察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微观基础。劳动技能与工作任务的互补性导致了劳动力技能水平与工作任务复杂性之间最优的正向排序匹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根源主要在于东部地区引入了相对更多的高技术型工作岗位。随着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放松,中西部技能型劳动力向东部地区流动进一步拉大了地区发展差距。本文还对民工潮与世界工厂、民工荒与产业转移、中西部人才东流、地方保护主义等重大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解释。
"利用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盆地模拟等方法,考虑构造应力与流体压力耦合关系,对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盐间强超压裂缝性泥页岩""油藏""中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油藏的裂缝以构造裂缝和水力破裂缝为主,强超压区域内裂缝产状散乱,甚至发育水力破裂水平缝;2超压通过改变岩石的孔隙弹性响应和渗透力作用来改变地层的差异应力和主应力方向,从而影响裂缝的类型和产状;3构造裂缝和水力破裂缝可细分为7种应力状态类型、3期发育,其中纵张和横张裂缝主要在第1期发育,水力破裂缝主要在第2期内构造抬升前发育,构造剪裂缝主要在第2和第3期发育,构造应力和超压均强烈发育时裂缝类型和产状呈多样化。"
关于经济增长周期到底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经济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发现,各国居民收入分布均具有服从正态分布的特点,据此进行的理论分析表明,消费需求和整个经济存在由居民收入正态分布特征所决定的内生性增长周期。企业创新和收入差距变化会改变消费需求增长周期波动形态,适度的较小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对1978年以来我国耐用消费品需求分布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的实证分析,为理论分析结论提供了实证支持。该理论的重要政策涵义是,加快技术进步、缩小收入差距,对促进未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至关重要。
本文在标准两部门结构转型框架下引入税收,应用福利分析法研究了政府税收政策对经济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并估算了中国税收的福利成本。研究发现,政府对经济主导部门——非国有部门的税收会对经济产生影响,而对国有部门的税收则无影响。从长期来看,政府对非国有部门的税收降低了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消费和资本存量;从短期来看,政府永久性提高对非国有部门的税收会刺激消费,但同时也抑制了投资。最后,本文校准了模型的参数,并估算了税收的福利成本,结果表明:我国税收的福利成本相当于消费水平减少6%—7%,将非国有部门的税率减少5个百分点,福利成本会下降1.5%;税率减少10个百分点,福利成本则会下降3%。
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UHS)2000—2009年的家户数据,利用退休制度对城镇男性户主退休决策的外生冲击,在断点回归设计框架下采用工具变量参数估计法和非参数估计法检验了我国是否存在退休消费骤降现象,并探讨了其原因。结果表明:退休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非耐用消费支出的9%、与工作相关支出的25.1%、文化娱乐支出的18.6%和在家食物支出的7.4%,消费骤降主要源于退休后与工作相关支出和文化娱乐支出的减少;企业职工、单身独居、教育水平较低和储蓄不足的老年家庭,退休后更易于降低非耐用消费支出;从非耐用消费支出中减去与工作相关支出、文化娱乐支出、在家食物支出和医疗支出之后,家庭其他消费支出在退休前后是基本平滑的。
本文基于政府代理问题与公司代理问题,试图厘清宏观经济环境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传导路径。本文发现,市场化进程较低时,政府代理问题突出表现为地方政府通过在资源配置中向国有企业倾斜以实现经济粗放型增长,使得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外延型增长为主,这具体表现为企业规模的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更强。市场化进程提高,上述政府代理问题会有所缓解,非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更有助于减少公司代理问题,实现企业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这具体表现为非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更强。
改善代际流动性,对提升人力资本效率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本文使用CHNS数据,基于Altham指标和反事实分析,从年龄群组的视角考察中国代际流动性变迁的趋势与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流动性在60后、70后与80后群组间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即60后代际流动性最高,70后代际流动性最低,80后代际流动性居中。教育是影响职业阶层的最重要因素,其重要性随时代演进而增强。教育不平等效应对不同年龄群组的代际流动性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对70后代际流动性的下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教育不平等效应取决于家庭背景差异对子女教育的影响、教育体系不平等程度、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性三种因素。旨在改善代际流动的政策设计,应以上述三种因素为着力点。
研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市跳跃风险的影响,不仅对完善金融市场监管,加强市场风险管理有着重大意义,而且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股指期货功能、市场微观结构和信息效率的认识。本文基于5分钟的高频数据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对股市跳跃风险的影响。首先,我们利用非参数方法检测沪深300指数价格Levy跳跃;然后将Levy跳跃分解为大跳和小跳,并考察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它们各自的强度、幅度以及跳跃活跃指数的变化;最后检验跳跃风险与股指期货交易活跃程度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主要发现:(1)股指期货交易不会增加大跳强度,相反会平抑大跳幅度,从而减少现货市场大跳风险;(2)由于投机交易,股指期货交易会增加小跳强度,因而增加现货市场小跳风险;(3)现货市场跳跃风险对期货市场交易行为存在反馈影响,但不同幅度的跳跃产生的影响不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股指期货推出对于股市跳跃风险的影响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我国股指期货功能有待健全。
"本文允许所有人群和所有收入来源都可能存在收入瞒报且瞒报比例并不一定为常数,基于居民优化决策行为对消费支出模型的原理和估计函数选取进行了扩展,之后利用2002年至2009年各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估算了我国的隐性收入规模,并重新考察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研究发现:首先,收入瞒报存在""总量效应""和""结构性效应"",意即:收入越高,瞒报程度越高;不同收入来源瞒报程度有别,财产收入的瞒报程度最高,工资收入次之,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最低。其次,调整瞒报因素后,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为标准计算的基尼系数从原始数据中的0.31—0.34上升到了0.45—0.51之间。最后,测算出收入瞒报所导致的""隐性收入""规模约占我国2002—2009年间相应各年GDP的19%至25%。"
本文利用中国六省市2009年企业和员工匹配数据,深入分析了企业对最低工资政策的遵守问题。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月最低工资政策得到了良好遵守,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员工仅占2.1%—3.4%。但企业普遍不遵守与加班工资有关的法律规定,加班工资小于最低工资标准1.5倍的员工高达17%。另外,北京和江苏的企业没有很好遵守最低工资应是扣除个人缴纳相关社保费用后余额的规定。文章还分析了最低工资影响员工工资的机制。最低工资会对员工基本工资和加班工资产生显著影响,但业绩工资和津补贴对其影响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抵消,最终导致最低工资对员工小时工资的影响较小。但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来说,最低工资不仅对员工基本工资和加班工资而且对小时工资都存在着显著影响。本文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政策要得到遵守并取得预期效果,首先要保证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科学合理、简单、口径一致,其次应该重点加强加班工资法律规定的监督、检查和落实。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采用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量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并通过SDA方法考察了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均出现大幅的增长,但生产侧排放明显高于消费侧排放,""入世""后二者差距呈迅速扩大趋势;中国大量的生产碳排放服务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最终需求,即存在突出的""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问题,而中国消费侧排放主要发生在国内。结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主要是由国内最终需求规模的增长和生产部门投入结构变化带来的;而国内生产部门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则是有效抑制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但这种抑制作用近年来有减弱趋势。此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前向产业关联、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最终需求来源地结构的变化及其需求规模的增长也是导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国际碳排放责任分配和国内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正文]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深度调整、金砖国家发展面临重重挑战。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再工业化刺激政策促使资金大量流出金砖国家,而美国主导的TPP、TTIP谈判冲击了既有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金砖国家如何应对上述两大挑战,解决进出口贸易失衡、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金融开放与经济安全等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彰显了未来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方向。201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确定在中国上海设立金砖银行,这是金
本文以空间经济学的视野分析了专业化、多样化两种集聚倾向下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的动态差异。引入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情景,建模并刻画了劳动技能、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差异的内生性变化及链条联系,进而从行业层面考虑了两种集聚类型的作用情形,创造性地利用横截面同期相关对集聚经济不可观测的部分进行了测度。选取浙江和广东两个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但产业多样性差异较大的地区为样本,利用两省2003—2010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及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的估计方法做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一个地区集聚产业的多样性越强,越有利于促成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且工资上涨是经济可承受的;多样性较弱或专业化较强地区的工资提升过快或将牺牲劳动生产率;在行业同期相关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短缺对工资的影响不显著;偏向多样化地区的企业平均规模与工资显著负相关,偏向专业化地区的企业平均规模与工资显著正相关。
"[正文]随着国家审计在维护经济秩序,监督制约公共权力运行,治理贪污腐败,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国家审计对于保障现代国家治理健康稳定运行的意义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表明我国治国理政步入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环境复杂多变、治理风险加剧、全球化扩散和影响等,都给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促进国家善治,带来众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2014年11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南京审计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就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时代背景下的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与反腐"
[正文]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成立于2004年,由原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成立于1947年)和厦门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教研室(成立于1972年)合并而成。我系现有的两个主流学科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学所分属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都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我系还拥有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现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2个本科专业,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3个硕士点及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硕上点,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3个博士点。在国内同行中,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2015年度计划招聘海内外优秀人才3-4名,并对海外人才实行特殊待遇。招聘学科: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国际商务岗位类别一:教授、副教授岗位岗位职责:1.对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参与制定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根据所在学科的学术发展趋势,提出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本文借助中国商务部提供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以下简称),整理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再把该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形成的全新数据库包含丰富的企业财务信息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基于整合后的数据库,本文首次实证考察了生产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本文发现: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并购模式的概率越大;母国企业上游知识资产跨国流动性差异会一定程度影响生产率的选择效应;通过对生产率分解进一步发现,管理能力越强的企业明显倾向于选择并购模式,但研发能力对投资模式的选择效应却并不明显。因此,本文的发现对我国""走出去""企业进入模式选择能够提供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献的有力补充。"
农地流转市场的滞缓问题一直是政策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亲友或熟人之间的无偿转包行为被视为农地市场发育不完全的一种表现形式。文章理论分析了影响转出户是否收取租金的因素。认为由于转出农地存在产权风险,农地未来价值越高农户越可能为了追求产权安全而选取在当期无偿转出农地。基于固定观察点的实证结果也显示:非农就业不稳定(需要农地作为未来的就业保障)和城市郊区或镇政府所在地(农地未来有转入非农增值的可能)会降低租金收取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