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83
2.11k
id
stringlengths
26
31
metadata
dict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表明,中国老年人实际居住安排和居住偏好发生分离的程度在加大。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居住安排、养老保险以及家庭孝养伦理的效用均衡模型,以研究养老保险、家庭孝养伦理对于老年人居住安排及其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父母养老金的获得将会扩展家庭两代人的效用可能性前沿,但能否为两代人提供实现资源配置帕累托改进的机会,取决于一个家庭的孝养伦理状态。如果子女默认的父母效用权重比父母自己默认的效用权重还大,意味着父母的偏好得到尊重。在这样的家庭孝养伦理中,若父母愿意与子女同住,老年父母养老金的获得将会为两代人提供实现资源配置帕累托改进的机会。在父母愿意与子女同住但子女坚持父母独住的孝养伦理发生分裂的家庭,老年父母养老金的收入效应将会被冲减。本文利用CHARLS数据发现,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维护了家庭孝养伦理,创造了家庭福利代际帕累托改进的机会,而政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未能创造家庭资源的帕累托改进机会。本文建议养老保险适度向农村老年人倾斜,并将养老保险发放额度与老年人家庭居住安排结合起来,比如养老保险向三代同堂家庭倾斜,促使养老保险成为维护中华民族家庭孝养伦理的经济力量。
p208p2002/csl-1.8G/00000/120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027 }
本文首先基于农户行为视角构建解释农地流转诱因的微观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的农村家庭数据,分析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并评价福利效应。研究发现,租入和租出土地均有利于提升农户收入并降低贫困发生率,但福利效应在不同家庭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土地价值、农业补贴以及涉农贷款对农户租入土地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是农户租出土地从事非农生产活动的主要诱因。此外,对福利效应的分解结果表明:土地租入户的净收入效应依次来源于耕地规模扩大、技术效率提高和中间投入增加,租出户的净收入效应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增加,部分来源于土地租金。
p208p2002/csl-1.8G/00000/121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22 }
"[正文]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于2015年7月18—19日在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经济学院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由""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和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承办。本次论坛共计收到国内外青年学者投稿的论文450多篇,其中英文投稿49篇。不仅投稿论文的数量大大增加,论文质量也有明显提升。最终通过评审参会的论文为150篇,其中英文参会论文21篇。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多名青年"
p208p2002/csl-1.8G/00000/122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31 }
"[正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精品报刊工程,重点培育和推出一批具有较强舆论引导能力、传播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品牌报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5年继续开展了百强报纸、百强社科期刊、百强科技期刊(以下简称""百强报刊"")的推荐工作。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央报刊主管单位认真组织推荐,共有694种报刊参评2015年""百强报刊""(其中,报纸213种、社科期刊292种、科技期刊189种)。为保证推荐工"
p208p2002/csl-1.8G/00000/123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85 }
"[正文]为促进中国金融学科的建设,提高金融理论的研究水平,促进金融实务的探索和创新,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于2013年决定设立""孙冶方金融创新奖""。""孙冶方金融创新奖""的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发现具有创新理论的优秀作品,强调准确把握时代脉动,在学术成果上具有引领功能,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金融学科做出贡献。根据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的规定,""孙冶方金融创新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二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评选工作已于2015年6月开始。"
p208p2002/csl-1.8G/00000/12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32 }
分析碳酸盐岩全直径岩心三维CT数据和试气结果,发现CT70孔隙度(根据目前全直径岩心CT分辨率,CT70孔隙度为直径大于70μm的孔隙占整个岩样体积的百分比)与有效厚度每米日产气量存在定量关系,据此提出一种利用CT70孔隙度预测碳酸盐岩储集层产气量的新方法。首先根据双重介质有效介质近似和平面径向渗流理论,证明产气量与CT70孔隙度之间存在明确的指数关系;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确定预测模型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变化规律;提出CT—核磁同比例转换关系,实现利用核磁测井资料预测产气量。将CT70孔隙度预测产气量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重点探区16口井的气层段,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p208p2002/csl-1.8G/00000/126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73 }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和实验测试资料,深入研究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形成主控因素和演化过程,预测有利储集层分布。龙王庙组储集层以残余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和溶洞,平均孔隙度为4.28%,储集层平均厚度约36m,以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为主。储集层形成受颗粒滩、准同生溶蚀和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控制。储集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孔隙形成期奠定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条件,表生岩溶期进一步改善储集层的物性,热液矿物充填期孔隙度减小,埋藏溶蚀和沥青充填期使储集层进一步致密化。基于储集层主控因素,预测华蓥山和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古地貌高带为最有利储集层发育区,广安—南充—剑阁一带有望取得勘探突破。
p208p2002/csl-1.8G/00000/127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88 }
"本文利用浙江南部松阳县石仓村阙氏族谱及分家契约文书,对中国传统社会分家制度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传统社会分家制度的作用下,出生次序与生育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出生次序每滞后1个单位,生育子女数量平均减少0.3人。其原因在于分家制度导致分家前后财产产权属性的变化,对处于不同婚育周期的儿子产生不同的生育激励。出生次序靠前的儿子,容易产生""搭便车""行为,可以用分家前大家庭的财富养育自己的儿女,因而有多生育子女的倾向;而出生次序靠后,特别是分家时还未到婚育年龄的儿子,受分家后经济条件的约束会抑制自身生育水平。本文不仅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否存在人口控制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同时首次从分家角度为如何实现这种人口控制提供了新的解释机制。"
p208p2002/csl-1.8G/00000/128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49 }
"本文以近代上海钱庄的""银拆""利率为研究对象,从货币市场的角度分析近代上海金融市场发展变迁过程。以""银拆""简单的水平值和标准差来衡量,1912年较之以前,上海金融市场的资金效率和稳定性显著提升,1927年前后指标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与同时期的英美两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相比较,上海钱庄利率均值水平显著高于英国,但在剔除了高于10%的高值月份之后,与英美的利率水平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近代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影响金融市场波动和""银拆""变动的因素很多:一方面,开放竞争的环境使得其比较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扰动;另一方面,变迁中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市场特点会放大外部扰动的影响。外部的频繁冲击与深度不够和制度缺陷的市场内因相结合,造成了近代上海金融市场的频繁动荡,而内在的不稳定性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
p208p2002/csl-1.8G/00000/129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86 }
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口岸与铁路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利用准实验方法量化考察了口岸与铁路对工业企业建立的影响,一方面验证了Jia(2014)的口岸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发现铁路进一步强化了口岸的作用,而且上述结论在考虑选择偏误和遗漏变量偏误的情况下仍然稳健。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口岸与铁路促进工业化的主要途径,发现初始阶段主要是口岸对外资工业的影响,后期则是铁路与口岸同时影响外资与民营工业,但口岸和铁路并未显著促进工业部门形成产业链。最后,本文利用国际贸易与国内粮价数据,进一步发现口岸与铁路推动近代工业化的途径分别是促进国际贸易与整合国内市场。
p208p2002/csl-1.8G/00000/133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68 }
"[正文]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是一个通过广泛联系国内外相关学者、致力于研究中国西部发展问题的学术平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任特别顾问、哥伦比亚大学JeffreyD.Sachs教授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教授分别担任联合体的外方和中方顾问委员会主任。自2004年成立以来,联合体已经连续举办了9届高层次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首届会议"
p208p2002/csl-1.8G/00000/134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344 }
"[正文]所谓""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的过程。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中国的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必将继续其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有鉴于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决定于2015年9月12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合作举办"
p208p2002/csl-1.8G/00000/13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376 }
"[正文]改革开放和中国经验王伟光/著48.00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已经三十余年,全世界为中国的发展奇迹而震撼。""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已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怎样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去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正确阐释""中国道路""、科学总结""中国经验"",是本书所试图解读的主题。"
p208p2002/csl-1.8G/00000/136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306 }
"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不同pH值清洗条件下聚氧乙烯脂肪胺乳状液对硅酸盐岩润湿性、渗透性的影响规律及聚氧乙烯脂肪胺在硅酸盐岩表面的吸附行为,提出了关于可逆逆乳化钻井液储集层损害特性和机理的新认识,以及可改进完井、固井效果的井眼清洗方法。研究表明:pH值为4~8的清洗条件下,聚氧乙烯脂肪胺在硅酸盐岩表面发生吸附,使岩石表面由水润湿状态转变为油润湿状态,严重损害储集层渗透性;pH值为10的清洗条件下,聚氧乙烯脂肪胺发生脱附,使储集层岩石表面恢复为水润湿状态,有利于减轻钻井液对储集层渗透性的损害。建议采用""先酸后碱""的井眼清洗方法,或者在酸清洗液中加入润湿反转剂。图2表2参21"
p208p2002/csl-1.8G/00000/139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61 }
"[正文]2013年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对国民经济运行,特别是传统金融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有许多与此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面对新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南京大学商学院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与监管研究""(编号:14ZDA043)课题组拟定于2015年9月19日在南京大学举办""互联网金融发展""高层论坛。南京大学金融与保险学系承办本次论坛。我们已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业界精"
p208p2002/csl-1.8G/00000/142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45 }
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央推动城市化的有力工具,而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扩张能否带来人口的集聚,有待实证检验。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地级市数据,本文利用2000—2004年发生的撤县设区实验回答该问题。采用熵平衡法和匹配法解决选择性偏误问题后,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改革显著提高了撤并城市市辖区城镇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这一变化并非源于户籍人口的增加,而主要来自本县(区)内和外省的人口迁入;同时,东部和市场潜力更大的城市获得了更高的人口集聚效应。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撤县设区促进人口集聚的实现机制,指出撤并后的区域市场融合和城市集聚经济有助于提升被撤并县市的企业生产率与就业,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证实了上述假说。
p208p2002/csl-1.8G/00000/14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10 }
"[正文]《中国经济问题》在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的推动下于1959年正式创刊,是我国解放后高校中新创的首家经济学专业期刊,曾与《经济研究》并列为全国两大经济学期刊,有""北《经》南《中》""之说。她一直是全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和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研究的重要园地。除校内王亚南、邓子基、葛家澍、钱伯海、吴宣恭和胡培兆等名家在本刊发有重大影响的文章外,于光远、陶大镛、蒋学模、杨坚白、卫兴华、吴敬琏等都曾是她的热情作者。50多年来发表过不少在国内有分量的论文,曾被《香港镜报》列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理论方面有影响的20家学术期刊之一。作为CSSCI来源"
p208p2002/csl-1.8G/00000/146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13 }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是定量预测、预报土壤侵蚀量的重要工具,对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作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国内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发展历程、USLE和以其为蓝本的侵蚀预报模型、流域侵蚀产沙经验模型和我国关于生产建设项目侵蚀量预测的模型等。对侵蚀预报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指出生产建设项目侵蚀预报模型的研究具有紧迫性和艰难性。
p208p2002/csl-1.8G/00000/147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25 }
为了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并为开展霾的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利用日照市1961-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日照市霾的变化特征,并对霾日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和24小时变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日照市霾的日数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中前期没有观测到霾,2013年以来霾日显著增多。日照的霾天气冬春季多,秋夏季少,而且主要以轻微霾为主。适当的湿度条件,风速小于3m/s以及负的24小时变压最有利于霾的生成和维持。
p208p2002/csl-1.8G/00000/148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23 }
利用聊城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2-2013年的479次酸雨观测资料,对聊城市酸雨出现的频率、气候倾向率及其pH值等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聊城市出现酸雨的月、季变化比较明显:酸雨出现频率最多的是9月份;四季中以秋季酸雨的频率最大,其次是夏季、春季,冬季最少。聊城酸雨的气候倾向率是-0.015/10年。聊城市酸雨pH值强度的月、季变化均呈现出波浪式变化:夏季的酸雨强度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聊城市出现pH值小于5.6以下的酸雨的次数不多,不容忽视的是:从12年的观测资料看聊城市出现的酸雨次数虽然少,但是pH值却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说明聊城市酸雨危害的形势日趋严峻。由于酸雨会造成农田土壤酸化和贫瘠,所以防治酸雨危害应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能源利用率。
p208p2002/csl-1.8G/00000/149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74 }
采集了我国中部地区泌阳县3个水库断面和6条河流断面水质样品,分析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23项基本污染物项目,研究了污染原因及控制对策。结果表明,泌水河梁河断面CODCr、NH3-N、TN和TP的平均浓度超过V类水标准限值0.75~7.5倍,铁帽徐断面TN和华山水库断面TP平均浓度分别超过V类水标准限值5.4倍和1倍,饮用水源地铜山湖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但华山水库和铜山湖水库TN/TP均低于16;与其他地区水库相比,泌阳县水库水质TN和TP的平均浓度处于中间水平;其他监测断面NH3-N、TN、TP均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各监测断面重金属等其他污染物项目未检出或远低于III类水标准限值。泌阳县仅部分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较重,主要受到渔业养殖和农业面源影响,也受到了工业和生活排放污染的影响。辖区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应用严格的制度保护地表水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优化水库渔业养殖方式,加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减少氮、磷等污染物排放,防止地表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
p208p2002/csl-1.8G/00000/150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890 }
本文在异质性贸易理论基础上解读了上游外资自由化与技术距离影响下游企业出口的微观机制,首次采用历年《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外资自由化进程,运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构建了各中国制造业行业的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就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下游企业出口倾向与出口额的增长,对于我国制造业出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出口促进效应依赖于技术距离的高低,更加接近于国际技术前沿的行业与企业出口受到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影响更大。总体上看,外资自由化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应更多地被与技术前沿接近的行业与企业获取。
p208p2002/csl-1.8G/00000/151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745 }
"根据人口结构变化来研究房地产市场走向一直被视为住房需求评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影响因素、时空效应以及未来的总体走势进行了综合考察。研究结论认为,城市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居民的收入分配、人力资本状况以及人口抚养比对中国城市的住房需求具有深远影响。从各解释变量回归参数的时空变化中可以看出,人口结构因素的影响程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得到了明显强化。分区域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出了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人口结构矛盾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和区域更加突出,并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失配现象。2015—2030年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总体走势将会呈现出""上升一平稳一下降""的""倒U型""特征。2025年以后,中国城市的住房需求将不再具备快速增加的条件。因此,未来中国住房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目标,一方面要着眼于抑制当前及今后十年内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所带来的房价过快上涨;另一方面,要对2025年后可能出现的人口结构""蘑菇云""风险有所预警。"
p208p2002/csl-1.8G/00000/152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888 }
"本文从社会再生产循环及社会产品实现的角度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进行研究。论文分别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的不变劳动工资假定并结合产品市场出清进行论证。研究证明:由于只考虑劳动力市场而忽略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结论——只有当二元经济越过了""刘易斯拐点"",实际的劳动工资水平才能明显提高——无论是在封闭经济或开放经济条件下都是不能成立的。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无论是一元经济,还是向一元经济转轨的二元经济,劳动工资都应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提高。"
p208p2002/csl-1.8G/00000/153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17 }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方法论的辩护策略,探讨了后危机时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最适宜的实证方法论。作者认为,无论是孔德的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还是当前主流的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均无法有效地为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供辩护。相比较,诞生于新古基经济学初期的穆勒传统的凯恩斯实证方法,不仅仍能为当前主流的经济学原理提供辩护,而且也能克服当前主流经济学方法论在不充分决定性和理论负荷等方面的不足,并能在区分抽象研究与具体研究的条件下与主流方法论相融合。因此,穆勒传统的凯恩斯实证仍是当前新古典经济学可行的辩护策略。
p208p2002/csl-1.8G/00000/154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17 }
"基于对细粒沉积学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完善针对性的研究方法、重建古沉积环境、建立细粒沉积岩分类体系与成因模式是目前学科研究的前沿。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应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X衍射、地球化学测试、有机碳测井定量计算等方法研究湖盆细粒沉积体系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长7油层组富有机质页岩以湖侵—水体分层沉积模式为主。""沉积相带、水体深度、缺氧环境、湖流""是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长73沉积期快速湖侵,湖水深度和范围急剧增加,湖泊表层水体与下层水体由于温度差异导致循环受阻,形成了深湖区大面积的缺氧环境,有利于富有机质页岩的大规模发育。远离三角洲前缘的宁静深湖区,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有机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型为主;发育砂质碎屑流的深湖区,富有机质页岩与砂岩互层,富有机质页岩有机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Ⅱ1型为主;邻近三角洲前缘的半深湖区,波状—块状粉砂质泥岩发育,干酪根以Ⅱ型为主。图7表2参42"
p208p2002/csl-1.8G/00000/15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924 }
"综合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恒速压汞测试及扫描电镜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安地区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油的储集层特征、含油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大安地区扶余油层含油特征表现为:1大面积(准)连续分布,局部""甜点""富集;2含油丰度低,致密油分布极其复杂;3含油级别以油浸—油斑为主,含油物性下限极低;4油水分异差,无统一油水界面。以上含油特征主要受控于研究区分流河道砂体的空间分布、储集层物性差异、孔喉结构及大小。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的边界即为致密砂岩油分布的外边界,致密砂岩油分布的非均质性受控于单期分流河道砂体及多期(或多支)分流河道砂体间的接触关系;物性差异控制了""甜点""的分布,进而控制了致密砂岩油的富集;孔喉结构及其大小控制致密砂岩油的油水分异程度,纳米级喉道系统控制了石油滞留成藏。图16表1参13"
p208p2002/csl-1.8G/00000/158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750 }
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通过高分辨率岩心图像扫描、常规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岩石学研究方法,结合微量元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指标,对湖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细粒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勘探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纹层具有硅质碎屑富集层、碳酸盐富集层、凝灰质富集层及有机质富集层4种类型,通过组合可以形成3种层偶类型。有机质呈纹层状富集或分散状分布于碳酸盐纹层及凝灰质纹层中。缺少陆源碎屑供给的封闭盐湖沉积体系,形成了分层的古湖泊水体,加之湖底的热水活动和季风性气候共同控制了有机质的富集保存及湖相多元纹层状细粒岩的形成。由于该类细粒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碳酸盐纹层微孔及纹层间微裂缝发育,使其具有丰富的储集空间类型,且脆性矿物含量高而易于后期压裂改造,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的有利条件,勘探意义重大。
p208p2002/csl-1.8G/00000/159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874 }
预期在宏观经济学及其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但在预期是否有偏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争议,预期的形成机制更是国际经济学界的难题。历史回顾发现,预期设定的变化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紧密关联。从经验证据看,对多种数据、多种变量、多种主体等的研究发现,预期通常是有偏的,通常假设的无偏性预期或理性预期难以成立。而难点在于预期形成机制,目前主要从信息处理能力和适应性学习的角度刻画预期形成过程。在不同预期模型和信息处理能力设定下,宏观经济的波动解释和最优政策设计都有所不同,一旦引入有偏性预期,宏观经济学及宏观政策都将做相应的调整。整体上看,有偏性预期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仍然是个重大的挑战和前沿研究领域。
p208p2002/csl-1.8G/00000/160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21 }
"本文构建了一个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情况下的企业动态性模型,发现当行业发展前景相对确定但市场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高效率企业为规避风险会谨慎投资,从而为大量低效率企业留下市场空间,市场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较低。而随着行业成熟和不确定性减少,优势企业会不断扩大规模,逐步淘汰劣势企业,最终形成较合理的市场结构和产能利用率。因而,我国一些重要行业在早期发展阶段出现大量企业涌入的现象,不应片面视为市场失灵,也不能一概归因于地方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本文以我国家电和钢铁产业为例,说明治理产能分散和过剩问题,根本办法是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市场内生的产能集中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是""以扭曲去对付扭曲""。"
p208p2002/csl-1.8G/00000/161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28 }
本文基于1999年至201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土地出让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土地出让具有随省级党代会的召开时间而变化的政治周期性。具体表现为,党代会召开前一年,土地出让面积下降约8.7%;党代会召开后一年,土地出让面积增加约10.1%。土地出让收入也呈现相同的政治周期性特征。这个结果在控制了官员个人特征等变量后仍然十分稳健。本文的分析还显示,官员一上任有冲动大量出让土地,但是没有证据表明离任前会减少土地出让。原因是党代会的政治周期与官员更替并不等同,党代会是可以预期的政治事件,利益相关方会做出反应,从而对土地出让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
p208p2002/csl-1.8G/00000/162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25 }
本文采用2014年-2015年福建省、云南省、四川省、山东省和河北省集体林木采伐政策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林改后农户林木采伐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稳定的林业产权是影响农户林木采伐的主要积极因素,而繁杂的采伐许可证办理程序、采伐指标获取困难和政府对采伐限额的严格控制是抑制农户林木采伐的主要消极因素。
p208p2002/csl-1.8G/00000/163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318 }
辽阳市双河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邻近的辽宁双河自然保护区风光秀美,分布多个村庄。近年来随着铁矿石开采活动的加剧,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农民生活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自然保护区内的葠窝水库生态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本文系统剖析了辽阳市双河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本着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优化空间布局的理念,提出了矿山生态治理策略,包括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环境治理工程措施、规划实施对策等,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p208p2002/csl-1.8G/00000/164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74 }
社会保障制度对个体生育决策和总和生育率的深远影响早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但由于人口政策对生育行为的限制,鲜有文献对中国情境进行探讨。本文考察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基于两期家庭决策模型的分析表明,带有补贴的新农合会对生育数量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效应:收入效应和挤出效应,前者导致生育意愿的提高,后者导致生育意愿的下降。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HealthandNutritionSurvey,CHNS)2000-2009年的数据,本文发现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参加新农合使居民想再要孩子的意愿降低了3%一10%。据此,本文认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将为放松人口政策提供空间,实现从强制少生到自愿适度生育的转变。
p208p2002/csl-1.8G/00000/16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84 }
国产化率保护(DCP)是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之一。本文以中国风电制造业为样本,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度量自主创新,经验研究国产化率保护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双重差分估计和三重差分估计的结果都表明,相比我国光伏太阳能发电技术,DCP政策增加我国风电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这个增加通过非学术机构发明人实现;同时,风电技术专利申请成功获得授权的概率没有下降。双重差分估计结果表明,DCP政策使得我国各省风电发明专利申请数在2005、2006和2007年分别增加1.56项、2.70项和8.15项。本研究为中国将保护国产产品作为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提供了经验支持。
p208p2002/csl-1.8G/00000/166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65 }
碳排放空间是全球稀缺的战略性资源,是国家和地区发展权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强化碳排放约束,合理配置排放空间资源,实施总量控制是大势所趋,把碳排放总量控制作为国家战略,来精心实施顶层设计,连贯开展政策行动,研究适合国情的政策实践路径十分必要。据此,本文系统化提出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的科学命题,探讨了总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从范围和边界、目标设定、分配方法、立法保障和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尝试性提出符合国情的中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实施路径策略,对总体战略定位、阶段目标、控制范围、执行机制、政策配套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建议。
p208p2002/csl-1.8G/00000/167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35 }
本文利用中国1985-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清洁能源、碳排放和经济增长3个变量,建立了相应的VAR(3)模型,检验了这3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变量间的动态响应关系。我国经济增长受外部某一正向冲击后,会导致碳排放的增加,起初增加幅度大,后期增长幅度小,导致环境质量的降低。而我国清洁能源受外部某一正向冲击后,起初会导致碳排放的增加,后期会减少碳排放,从而改善环境质量。因此,把握住清洁能源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绿色GDP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p208p2002/csl-1.8G/00000/168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02 }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既有市场的内生动力,也存在政策的扭曲。未来需求方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挖掘供给方技术进步的推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OECD在相关方面的税收经验,针对我国的情况提出了改善税收等政策扭曲的相关建议。
p208p2002/csl-1.8G/00000/169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243 }
"油气资源城市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速、稳定的发展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油气资源城市""资源诅咒""效应研究有助于为其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以资源产业依赖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切入点,重新定义""资源诅咒""假说,根据相关文献的回顾评述和历史数据的统计观察,提出油气资源城市""资源诅咒""效应的两个假说,选取1997-2012年10座典型油气资源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经济增长计量模型,并采用多种计量分析和检验方法考察资源产业依赖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分析""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研究显示:1在模型整体估计中,资源产业依赖度的参数估计值先正后负,说明我国油气资源城市存在""资源诅咒""效应,资源产业依赖对其经济增长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关联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2在模型分布估计中,物质资本的投入会影响资源产业依赖度对经济增长参数估计的显著性,而个体与私营经济的发展和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会使资源产业依赖的抑制作用变得不显著,说明资源产业依赖度对油气资源城市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是间接的、可弱化的,其中物质资本投资是""资源诅咒""效应产生的主要诱因,而个体与私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是规避""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根据研究结果,优化配置油气资源城市物质资本投入、完善城市动态混合所有制结构、合理设定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是破解油气资源城市""资源诅咒""效应的有效方式。"
p208p2002/csl-1.8G/00000/172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347 }
适应气候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更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适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和地方适应目标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自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以来,国家、部门和地方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推动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适应政策的现状,发现:我国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包含117项国家和部门层面适应相关的政策、31个省级适应行动方案和21个省级适应规划。其中,虽然专门适应政策较少,但与气候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的政策中,越来越多的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适应政策主流化趋势明显;地方适应政策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现有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在政策原则、目标和优先领域等方面能够因地制宜。其次,剖析了我国现有适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国家和部门适应政策组成要素不够完善,具体的适应政策的目标与对应的适应能力与适应资源不匹配;适应政策决策因素考虑得仍不够完整;适应政策监督不足,适应成效评估较弱。二是随着政策中心下移,地方政府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水平以及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能力存在明显局限。三是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科学基础仍相当薄弱。最后,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提出了从提高适应战略地位到加强适应决策机制,从夯实适应研究基础到完善适应相关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建议。
p208p2002/csl-1.8G/00000/173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256 }
自2007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以来,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已经发布的适应政策进行梳理,采用适应政策组成要素评估方法,对适应政策的目标设定、适应能力与资源评估、决策、实施与评估等4个阶段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根据适应政策要素组成评估框架,单个适应政策可获得的最高综合评分为38分,我国发布的8项针对性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平均得分为15.8分,约为总分的41.6%,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57项适应政策平均评分为总分的37%相当,整体处于相近水平。从适应政策制定的四个阶段来看,适应政策的目标设定平均为11.5分,适应能力与资源评估平均为2.6分,决策平均为6.6分,实施与评估平均为9.2分。适应政策的目标设定较清晰,适应能力与资源评估是主要的短板。同时,提出我国适应政策仍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适应政策的目标与对应的适应能力与适应资源不匹配,需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人力资源、资金、社会资本、自然资源和实物资本等方面的投入。我国适应政策决策重视利益相关方和影响评估基础,但适应政策中忽视了对非气候因素的评估,对当前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假设和不确定性考虑不足,对适应决策很关键的未来风险评估仍欠缺。适应政策推广部署较好,我国部门适应政策向下传达渠道明确,政策主要由省级政府和相关机构负责实施,实施机制相对较完善,但监督与评估不足,适应政策多数对监督机制、成效评估没有明确的表述。
p208p2002/csl-1.8G/00000/174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303 }
以3S技术为支撑,基于2000和2010年陕南三市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以县域为尺度,在对谢高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价值当量表修订的基础上,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并结合敏感性指数,分析了陕南三市2000和2010年两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陕南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缓慢增加趋势,由2000年的1872.12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879.86亿元;2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除汉中市汉台区外,其余各县区地均生态服务价值均呈增加趋势;3陕南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说明本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
p208p2002/csl-1.8G/00000/17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00 }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环境污染产业转移,中国各地区之间的环境不平等日益加剧,环境不平等应加以重视。本文利用中国199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省际间环境污染的不平等。进一步,通过回归不平等分解和分析测算相关经济因素对中国环境污染地区间不平等的重要性,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地区间环境不平等的贡献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存在很大的地区间不平等,并且,近几年区域间不平等在加剧,中西部环境污染强度有恶化趋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是影响环境不平等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两者对省际间环境不平等的贡献约占60%;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具有减污减排、提高环境质量的直接效应,还会具有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从而减少污染废弃物排放的间接效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过程中,应积极关注产业结构升级的不一致和""污染转移"",带来的环境不平等,保障各地区人民的环境权利。"
p208p2002/csl-1.8G/00000/177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811 }
"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对能源强度正负双面效应的叠加,使其施加于能源强度的总体影响难以把握。本研究依托资本、劳动和能源三要素生产函数,借助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联系机制,推导三者与能源强度的数理关系。我们以此为基础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并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5-2013年的数据,使用FE、IV-FE、IV-GMM和MG四种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城镇化短期内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但中国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并没有持续发挥其在集约利用能源方面的优势,以至于城镇化对能源强度的长期影响表现为正。2在控制工业化的内生性后,IV-FE、IV-GMM模型表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可有效改善能源强度。3信息化在改善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方面的短期和长期作用均较为显著。从而,中国需将城镇化短期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化为长期节能降耗优势;需构筑节能型现代产业体系,释放工业化结构节能红利;需深挖""信息节能""潜力,强化信息化节能效应。"
p208p2002/csl-1.8G/00000/178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894 }
煤炭是我国重要战略性基础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经济增长、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影响重大。本文构建动态递归CGE模型,采用GAMS软件以2%、5%和10%的税率区间分析煤炭资源税改革对行业发展、资源效率和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节能减排方面,资源税改革能有效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耗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当采用10%的税率时节能减排效果最佳,可以有效抑制CO2和SO2排放,但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降低GDP增长,抑制开采业、工业、能源、运输业和农业等产业总产出;从长期看,适度的煤炭资源税税率能在经济增长可承受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均衡发展。因此,应重点研究资源税率设置的科学性,在不同主体和行业影响基础上,合理选择资源税税负水平,减轻资源税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冲击,并通过政策引导其产业升级,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p208p2002/csl-1.8G/00000/179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887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遗址价值分析通过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衍生价值四个方面建立了我国大遗址价值评价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造了影响因子判断矩阵,对准则层、措施层共计4项中间层因子、20项最底层因子进行了权重分析。分析得出不同的影响因素所占综合权重具有较明显差异。通过对我国大遗址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可以得出各类影响因素所占权重,并由此对大遗址规划提出原则性建议,并为以后我国大遗址保护规划做出借鉴和指导作用。
p208p2002/csl-1.8G/00000/181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55 }
"在经典环境库兹涅兹模型基础上,构建包括环境相关税费在内的面板数据模型,以工业""三废""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有关环境税费的污染减排效应。利用2001-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除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减少了工业废水排放、消费税的征收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增值税的征收会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外,各税种并未有效起到减少工业""三废""排放量的作用,甚至是相反;排污费的征收没有减少工业""三废""排放,相反还引起了工业""三废""排放量的增加。分时期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2001-2007年而言,无论从工业企业税收总体来看,还是分税种来看,2008年后环境相关税收的污染减排效应整体上都有一定改善,近年的税制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税收污染减排的功能失效,但整体而言,我国税收的污染减排效应还不明显;与2008年之前相比,排污费的征收引起了工业""三废""排放量的增加。为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应改革完善环境相关税收制度;同时,规范政府行为、改善公共服务供给,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营商环境;并强化环境规制和问责。"
p208p2002/csl-1.8G/00000/182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931 }
"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环保产业发挥更大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但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现实关键问题。尽管环保产业多元化、社会化投融资方式正逐步形成,但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渠道单一、效益低下、机制不活等问题,最为关键的是机制不活,其他问题是由机制不活产生的。一方面,我国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存在巨大需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我国又存在大量的社会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因此,解决环保产业投融资问题的根本出路需要设计一个良好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的大量进入,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认为,创新我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目标是形成一个多元、绿色、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从而为绿色投资提供足够的市场激励,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创新是""推力""和""引力""两种力量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推力""包括社会推力和政府推力,""引力""包括政府引力和市场引力。创新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任务包括投融资模式创新和绿色金融创新两大方面。文章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转变政府职能,营造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政府环保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投入资金引导能力;大力发展环保市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大力推行PPP投融资模式,提高模式适配性;不断推进绿色金融创新,丰富环保产业投融资工具。"
p208p2002/csl-1.8G/00000/183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252 }
财税政策和碳排放权交易是国际上最常用的两类基于市场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选择其中的一类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市场政策工具,并将二者视为是不能兼容的。相比于碳排放权交易,财税政策影响范围更广,往往受到更多政治因素制约,政策设计也更加复杂。财税政策在英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果,并且通过灵活和复杂的设计,与碳排放权交易共同实施。英国的实践说明,财税政策与碳排放权交易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不仅可以共同实施,而且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包括气候变化税、排放价格支持机制和气候变化协议在内的英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财税政策设计的特点、政策设计中的主要考虑因素,并分析了英国相关财税政策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间的衔接与协调方式。英国在财税政策和碳排放权交易的衔接与协调中,综合考虑了不同政策的实际影响,既避免了单一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过大,又降低了财税政策所面临的政治压力。此外,英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财税政策中还设计了一系列灵活机制,平衡了控排效果与政治影响,并使政府和排放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利益相关方接受相关政策。英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实践对于我国以及考虑采用财税政策或碳排放权交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p208p2002/csl-1.8G/00000/184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225 }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导致污染型生产的要素价格上升所带来企业行为的调整,当环境规制达到门槛值会驱动污染产业的转移和结构的本地升级,有效倒逼产业结构朝着低碳化方向调整。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环境规制与地区产业转移、结构升级均呈现U型关系,只有越过环境规制的门槛值,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其次,根据这两个门槛值可将产业结构变迁划分为外延式、半内涵式、内涵式发展三个阶段,而中国现阶段仍处于半内涵式发展阶段,即环境规制可以推动产业转移但不可以促进结构升级,其中,东、中部地区处于半内涵式阶段,西部地区则处于外延式发展阶段;最后,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于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针对企业""源头治理""的环保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更明显。因此,加强地区环境规制强度,采取因地制宜的环境规制政策,推动环保措施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效应,对于实现环境保护与结构转型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p208p2002/csl-1.8G/00000/18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956 }
伴随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以新媒体为媒介的新兴产业集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朝气。文化管理部门唯有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瞄准市场发展方向,不断开拓管理新路经,才能更好的发挥引导作用,使隐藏于民间的文化活力得到充分的激活。
p208p2002/csl-1.8G/00000/187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223 }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政府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断扩大的贸易活动对资源的需求增加使得人们开始认为贸易扩张或许是我国环境污染状况难以改善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国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重要阶段,研究贸易对环境将产生何种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这一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展开了大量探讨,但现有理论和经验证据还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由于贸易与环境之间存在反向因果关系,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准确性也缺乏可信度,因此必须在回归时考虑内生性问题。在存在内生性的前提下使用OLS回归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偏误,因此本文通过构造汇率冲击变量——中国各省份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加权汇率——作为贸易开放的外部工具变量来研究贸易与环境的因果影响。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1年工业SO2排放强度作为环境质量的替代变量,应用2SLS方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外贸依存度每提高1%,单位产值的工业SO2排放将会减少2.5%-3.2%;当运用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作为环境质量代理指标时,贸易开放的弹性估计值也显著为负;出口和进口依存度的增加都能减少工业SO2排放,但进口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贸易开放对我国的污染减排将起到正向作用。建议政府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并更加注重发挥进口对减轻环境污染的促进作用。
p208p2002/csl-1.8G/00000/189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123 }
"企业""走出去""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拓展企业国际发展空间,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缓解国内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解决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有利于减少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外投资合作近年来取得跨越式发展,""走出去""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投资国别和结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对外投资企业的不断增多,尤其是资源类企业向国际市场的大规模进军,由企业经营开发活动产生的一些环境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争议。尽管从商业角度看,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承担风险,""走出去""就是驾驭风险的过程,但和平崛起过程中,中国企业面对的国际化风险,在资源竞争加剧、环境压力严峻等背景下,显得""前所未有""。风险集中体现为资金来源国与流向国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与外交背景,在环境标准、环境管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投资行为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更容易引起投资所在国家、民众甚至国际社会的注意。根据中国对外投资政策与发展现状分析,本文提出了完善对外投资的环境相关法律体系、建立对外投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绿色信贷体系、加强能力建设与建立中国对外投资环境管理决策支持平台等建议。"
p208p2002/csl-1.8G/00000/190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165 }
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使社会环境参与者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要求不断加深,监督力度也随之加强。政府、创新企业以及公众消费者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利益关系,同时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准则也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在社会系统中的扩散,因此,探究三方利益相关者对绿色创新行为以及绿色创新扩散的影响成为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社会系统中参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权利分析,构建政府、企业与公众消费者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演化的仿生学研究,引入Lotka-Volterra模型,探究环境利益相关者的规制行为,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影响,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对演化博弈以及仿生演化模型进行数学推导求解并赋值仿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的污染抵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高强度的污染税收、低强度的公众环保宣传与适度的创新激励补偿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最明显;公众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广促进其在社会系统中的扩散,而政府对于绿色创新技术的过度推广,则会降低绿色创新扩散效率。本文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监管参与者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第一,政府作为绿色创新的推动者及环境监管的权利机关,应注重把握监管力度,合理选择环境规制手段、规划环境规制成本,防止过激手段的实施对绿色技术创新带来的阻碍;第二,公众消费者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为广泛,因此,消费者应从自身做起,杜绝非环保产品,不断推动社会绿色创新技术的发展。第三,企业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生产方,应将环境保护作为己任,努力研发环保类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及能源的消耗。
p208p2002/csl-1.8G/00000/191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418 }
本文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渠道,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结合空间维度的固定效应模型框架,来估计我国省级公路设施建设对企业库存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一个准自然实验对这一效应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及其因果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结果表明,我国省级公路设施对企业库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弹性估计平均为-0.087,约是本省公路设施影响的1.5倍。另外,我们还发现,样本期间外省公路设施对国企及内地企业库存均没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分时间段来看,我国公路设施在样本后期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显著。
p208p2002/csl-1.8G/00000/192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89 }
为深入了解制冷机动态特性,建立了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动态及其控制系统模型。吸收器采用基于Nusselt理论的传热传质模型,换热器采用准分布式参数模型,提高了模拟精度。分析了冷却水、冷媒水出口温度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各个部件热惯性对冷媒水出口温度动态响应的影响,同时对PID控制器中控制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降低冷却水温度,制冷机COP和制冷量均增加,发生结晶的风险亦增加;降低冷媒水入口温度,COP和制冷量均降低,虽然结晶温度上升,但吸收器溶液温度仍远离结晶温度;发生器热容对制冷机动态响应的滞后影响最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K或τD,可以减小系统的调节时间;增加τI,调节时间和超调量均变化较小。
p208p2002/csl-1.8G/00000/193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49 }
在实验室开展地面物体雷电上行先导特性研究,亟需研制用于电场时变特征等效模拟的新型冲击电压发生装置。该文聚焦于装置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从装置技术要求出发,提出以电容可控充电单元电路为核心的多级串联式装置电路拓扑,分析了单元电路特性及拓扑应用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以1.3MV电压发生装置为典型实例,提出了装置的具体参数配置方案,通过装置性能分析验证了装置设计的合理性。进而提出实现多级串联的装置具体结构,并通过研制样机开展性能试验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解决了多级串联式装置电路拓扑的物理实现问题,为最终实现雷电上行先导模拟试验用新型冲击电压发生装置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p208p2002/csl-1.8G/00000/194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08 }
本文基于最新的2011年和2012年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主要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大城市的农民工工资水平比小城市高,但这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能水平更高。其次,城市规模扩张能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农民工工资对城市规模的弹性系数在4.0%~4.2%之间,但该系数明显低于已有文献报告的城市当地工人的相应系数。最后,综合考虑到城市间的工资、生活成本和便利性差异等,农民工从大城市获得的真实实际工资或效用水平更高。改革户籍制度,减少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性障碍,将使得农民工更受益于大城市。本文控制了农民工潜在的城市选择性偏差,克服了当前城市规模的潜在内生性。
p208p2002/csl-1.8G/00000/19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83 }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城乡之间资金流动的机制、规模以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第一,1978~2012年内,通过财政、金融机构以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方式,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大约净流入资金26.66万亿元(以2012年价格计算)。第二,在1994年以前,农村资金外流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农村资金净外流速度放缓,但整体规模依旧庞大。第三,在不同历史时期,3个资金流动渠道对农村资金净流出的贡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市场经济制度确立以前(1978~1993年),绝大部分的农村资金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方式流出农村;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后的15年内(1994~2007年),农村资金主要通过财政系统外流到城市;近年来(2008~2012年),随着农村金融制度的市场化改革,金融机构成为了抽离农村资金的主力军。我们的研究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仍然处于向农村抽取资金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应当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上来并对农村投入大量的资源以支持其发展。我们给出的建议是调整现有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一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资金投入;二是建立普惠型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p208p2002/csl-1.8G/00000/196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915 }
工业用地是支撑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不断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是破解工业用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措施。本文在界定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用地投入损失的测算方法,利用该方法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工业用地投入损失和利用效率的行业与区域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容积率和投资强度达不到建设控制标准是造成江苏省当前工业用地投入损失的主要原因,容积率损失率达到8.69%,投资强度损失率达到7.46%;纺织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损失量较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用地容积率损失量较大;从区域角度看,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工业用地投入损失整体偏高,苏中地区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工业用地投入损失整体较低;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表现出电子电气行业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高,机械制造、化工医药行业居中,纺织服装行业较低的特点;苏北地区各主要工业行业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明显低于苏中和苏南,苏中地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略高于苏南。因此,在工业用地供给过程中根据企业规模严格核算用地面积,并对工业用地进行全程跟踪监管有利于减少工业用地的浪费,避免出现工业用地过度投入,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p208p2002/csl-1.8G/00000/197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153 }
"本文借鉴Copeland-Taylor模型,构建一个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面板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在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时,产业集聚将加剧环境污染;而在产业集聚水平高于门槛值时,产业集聚将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和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环境污染,""污染天堂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而环境规制并没有改善我国环境污染,且能源消费不是环境污染加剧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客观看待产业集聚在环境污染中的作用,动态处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产业集聚水平发展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对于产业集聚水平较低的地区,应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业集聚水平的同时,选择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更加严厉的环境规制等政策组合,以改善环境污染,避免""先污染再治理"";在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积极鼓励产业科技创新,优化产业集聚方向,引导向高端研发与设计等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在积极引资过程中,引导外资向清洁产业转移,注重引进具有环保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运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环保标准,实现引资与环保的双重目标。"
p208p2002/csl-1.8G/00000/198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197 }
"本文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的环境效率概念,构建了工业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分析了中国286个地级城市在2005-2010年间的工业环境效率的变化轨迹,基于此,利用变异系数和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分别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10年间,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总体上有所降低,且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其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环境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中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既存在绝对收敛,即: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随着时间尺的推移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也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地理空间和高、中、低收入水平俱乐部收敛特征;还存在条件收敛特征,即:存在环境效率水平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追赶效应"",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和工业外向度对全国尺度环境效率的空间收敛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而工业增长能力则相反;不同区域的不同控制变量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作用不同,城市规模、经济水平、财政能力对东部地区环境效率改善及其在区域间的收敛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城市规模、财政能力、工业增长能力与其工业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向关系。城市经济水平、工业外向度则表现出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城市规模、经济水平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p208p2002/csl-1.8G/00000/199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264 }
为了弄清北京大都市区的发展格局与趋势,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基尼系数、人口—空间基尼系数对大北京都市圈的人口空间格局、就业空间格局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分布的MoranI分别为0.25和0.31,P值小于0.001,二者均呈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仍然呈显著的单中心聚集形态,外围中心并未形成强势的人口聚集热点,距离中心约40-60km处的西北、东北和西南方向上形成了三个冷点区域;外来人口热点集中在以月坛街道为中心、大约4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该区域基本覆盖了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的行政面积,海淀区、丰台区的东半部分,以及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的靠近城市中心部分,冷点区域则更靠近边缘。对大北京的背景区域——京津冀都市圈的多中心性分析表明,该区域首位特征突出,多中心性不明显:该区域33.6%和35%的城镇人口与非农就业集中在北京,专业技术人员有60%聚集于北京和天津;专业技术人员中文学艺术工作人员和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工作人员的空间基尼系数最大,分别有79%和73%的人员聚集在北京,空间基尼系数达到0.36和0.29;科学研究人员的聚集也比较显著,空间基尼系数达到0.18,有60%以上汇聚北京;2000年以来整个区域的人口基尼系数逐年递增。因此,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应从三个层次着手:在北京行政区内培育新城热点,促进城市的多中心化发展;在京津冀重要交通廊道上推进轴线空间建设,保持集聚经济优势;在区域空间中促进新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网络。
p208p2002/csl-1.8G/00000/201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239 }
文章首先研究了湖北省保税区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然后运用极差化处理数据并客观赋权重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中部六省的外向型经济综合评价值。研究发现,2013年湖北省的经济外向度在中部六省中居第4位,综合评价得分为36.68,低于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综合分析可知,导致湖北省外资依存度及外向度综合评价得分较低的最大原因是湖北省的实际利用FDI低,而保税区在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湖北省保税区的发展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其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湖北省必须充分借鉴中部其它省份的经验,加快保税区的体制创新、外贸结构和功能的升级,进而带动湖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p208p2002/csl-1.8G/00000/202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93 }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万元GDP生态足迹、人口容量及人口赤字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本区域生态足迹表现出明显的资源依赖性。生态环境好、森林、草地资源量大,人均生态资源占有比例高的区域,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生态资源支撑力强,生态足迹明显盈余。反之,资源总量与经济急速发展需求不匹配,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弱的县区,则出现了生态赤字。
p208p2002/csl-1.8G/00000/203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383 }
"[正文]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今年3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构想提出以后,国际社会反响强烈。总的来看,对此赞同的人多,反对的人少,满怀期待的人多,但心存疑虑的人也不少。人们最主要的疑虑是:""一带一路""辐射地域广、覆盖人口多,相关各国发展阶段、历"
p208p2002/csl-1.8G/00000/204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02 }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空气中微小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污染(也称为雾霾)日益严重,且带有明显的特殊性。大气雾霾对整体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提高等都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PM污染问题引起了各个学科的关注。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益分析(CBA)是经济学中比较成熟的分析方法,很多学者将其应用在对PM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中,期望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察治理政策的经济可行性。本文分别从成本计算、效果/效益的指标设置、最终计算结果分析和该方法运用中的不足和未来可完善的方面等几个角度来进行综述。在考虑中国特殊性的同时,能够尝试用CEA/CBA方法对政府制定的污染政策进行经济有效性的定量分析。
p208p2002/csl-1.8G/00000/20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09 }
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中均要消耗数量不等的水资源,在产品贸易过程中,这些看不见的水消耗也伴随着贸易产生了空间转移,即为虚拟水贸易。世界各国通过虚拟水贸易调整着水资源在本国的配置,国际水资源转移消耗的空间格局是如何的?国际贸易对我国水资源配置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基于国际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了1995-2009年40个主要经济体之间虚拟水贸易量,研究了国际水资源转移消耗的结构特征与格局演变轨迹。结果显示,全球虚拟水贸易网络庞大且复杂,国际间水资源转移已占世界水资源消耗的很大份额,水资源的空间转移在部分国家产生了节水效益。中国、美国、印度、墨西哥以及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是国际虚拟水贸易中最主要的国家。本文发现,国际水资源转移的结构并不平衡,虚拟水主要由发展中经济体流向发达经济体,国际贸易和分工的现状导致发达工业化国家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水资源占用,将进一步加剧新兴经济体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因此,在水资源环境问题已十分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应充分重视国际贸易中对我国水资源的消耗影响,通过政策工具优化水资源的配置。
p208p2002/csl-1.8G/00000/206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996 }
水资源危机的实质是水资源公共政策的危机。从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实践看,水资源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途径主要有政治体制途径、实验探索途径、社会舆论与大众传媒途径;政策方案形成方式主要有经验总结型、问题推动型和目标引导型,但同时水资源公共政策形成在政策议程、政策规划、决策主体、决策程序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水资源公共政策决策的形式和内容也需进一步拓展和更新,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以保证全社会的水资源公共利益。
p208p2002/csl-1.8G/00000/207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81 }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我国公众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本文根据网民对""雾霾天,是否开车""调查所表达的意见,分析我国各地网民的环境意识现状。结果表明,亲身经历过雾霾等环境污染事件的人,对该类事件的关注度越高;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几乎不关注。我国大多数网民对于自身参与雾霾治理不重视、对雾霾成因不了解、牺牲自身利益不愿意。我国网民个人参与雾霾治理责任感较差,大多数人认为雾霾治理应由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来进行。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受经济水平影响,但并不完全由其决定。北京、上海网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与其经济水平不符,有待提高。"
p208p2002/csl-1.8G/00000/209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31 }
在金字塔底层(BOP)市场,企业进行商业运营时与多元化组织与个体构建具有特定关系与结构的合作网络能够更有效实现价值的创造与分享。本研究基于社会嵌入的两面性、动态性与层次性特征提出理论分析框架,以湖南舜华鸭业公司的发展历程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BOP网络演化的过程特征与内在机制。研究表明,BOP网络的关系与结构特征决定了成员的社会嵌入状态,进而产生相应的社会资本与社会负债组合,影响成员间的合作行为与网络绩效。企业会通过主动调整网络关系与结构来推动网络演化,其中引入代表BOP生产者集体利益的中介组织形成分层治理是简化与优化网络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给中介组织让渡部分网络权力来降低与BOP生产者的关系嵌入程度,提高运营效率。本文最终从对BOP生产者进行组织的主体及其关系强弱归纳出BOP网络演化过程中的四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BOP网络演化的一般路径。
p208p2002/csl-1.8G/00000/210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784 }
生态文明的兴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又对创新环境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强调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和需求,开展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明确教育目标,优化教育内容,进行课程评价,以期通过该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优化生态环境教育质量,促进学习者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p208p2002/csl-1.8G/00000/211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362 }
通过构建全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省级面板模型,检验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既有线性的,也有非线性的。就全国平均而言,水稻亩产产量对积温和降水都呈较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降水对于小麦和玉米也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2000年代相对于1980年代,气候变化导致水稻增产1.7~4.1个百分点,但其对小麦和玉米亩产的综合影响很小。分析表明全国七个区域三种作物对气温和降水的弹性差异十分明显。分析了两种适应(自然适应和人为适应)在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中的作用,从而区分开不同的适应机制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
p208p2002/csl-1.8G/00000/212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51 }
本文利用德钦县1978-2013年农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SPSS)分析了德钦县粮食安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德钦县粮食安全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78-1986年贫困向温饱过渡阶段、1987-1998年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1999-2005年小康向温饱过渡阶段和2006-2013年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2经济因素是影响粮食安全变化的主驱动力,使粮食安全由自给自足向以非粮收入为主导的状态转变;3粮食产量是粮食安全变化的另一主要驱动因子,直接影响人均有粮;4国家和云南省农业和林业等相关政策是影响粮食安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控制着种植结构、收入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促进农村劳务结构的调整。
p208p2002/csl-1.8G/00000/213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00 }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系统分析小麦生产碳足迹构成对于该地区农业的固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2004-2012年华北平原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采用ISO14067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分析了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碳足迹及各农资投入的碳排放的构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产的碳足迹逐年升高,不同省份间小麦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山西省小麦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排放最低,河北省小麦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排放最高。河南省单位产量碳足迹排放最低,山西省单位产量碳足迹排放最高。分析该区域小麦生产碳足迹及产量变化关系,未来该区应通过推广智慧型农业技术的措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土壤固碳,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p208p2002/csl-1.8G/00000/214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40 }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分布和大小,进而影响其碳循环过程。因此,进行区域土地利用及其碳效应定量研究和评价,对区域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海高原东部的海东市为研究区,在确定土地利用类型碳循环参数的基础上,对规划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平衡进行分析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在规划情景下,到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区域碳平衡有较大的影响。相对于2009年,规划目标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碳储量增加628.79万t,并以农用地的碳储量为主;规划情景下,区域碳排放量呈增长趋势,碳排放量增加191.91万t。虽然规划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碳排放的增加,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却有利于区域碳储量增加。
p208p2002/csl-1.8G/00000/21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79 }
水土流失监测作为定量评价研究区水土流失状况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常规水蚀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侵蚀针法、水文法、调查法和径流小区法等,近些年现代地形测量、核素示踪、沉积泥沙反演和现代原位监测等方法也逐渐被广泛使用;风蚀监测方法包括集沙盘法、降尘缸法、风蚀盘法、风蚀圈法、粒度对比分析法、示踪法、遥感监测法及风蚀深度监测等。本文在论述国内外现有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探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方法体系,为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提供参考。
p208p2002/csl-1.8G/00000/217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57 }
"以光伏产业为例,从""供给端""与""需求端""比较视角分析了财政补贴适度偏向""需求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分析表明:现行""供给端""财政补贴方案对于促进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产能非理性扩张、过度依赖出口和国内市场严重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财政补贴适度偏向""需求端""有利于快速启动国内需求市场,并且能够激发中上游""供应端""的积极性;财政补贴是破解我国光伏产业等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所面临的""产能过剩""困境的有效手段。"
p208p2002/csl-1.8G/00000/219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63 }
"水资源低效利用成为目前各省经济发展中要素投入的""新常态""问题,由此产生层出不穷的跨界用水纠纷和水污染事件,因此必须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消耗的关系,改善地区间用水的公平性。选取水资源禀赋量、人口数量、GDP总量和用水总量等指标,借助对比柱形图、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多种方法,对中国各省份水资源利用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根据水资源消耗的主要用途及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态势,从经济和生态两个视角分别构建用水匹配指数,通过指数矩阵对各省水资源消耗的公平性进行评价,从而从总体上对全国各省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判断。研究表明,基于人口加权的全国生活用水基尼系数为0.311,且各省的基尼系数值差异较小,生活用水相对公平;但上海、江苏、宁夏等省份水资源禀赋与用水量严重不协调,西藏、四川、广东等省份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各省经济用水差异性较明显,且东部用水泰尔指数的地区间差异要明显高于地区内差异,东部地区用水泰尔指数的地区间差异贡献率占主要地位,达到62.92%,大约为西部地区的10倍;水资源经济与生态效益双强型省份仅只有5个,而23个省份都是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单强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弱型省份有3个,这也充分表明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经济产出或水污染排放物相对于其水消耗总量是不对称和不公平的。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如下建议:针对不同类别的省份,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改变目前各省份用水的差异性,不断促进用水分配趋于公平。另外,各省份应积极响应国家宏观政策,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优化地区间用水的公平性。"
p208p2002/csl-1.8G/00000/220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385 }
以我国2004—2012年A股非金融类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区分了省级政府与市级政府控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各级地方政府不同的政绩诉求对国有企业控制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及该控制程度对国有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包括财政盈余、相对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且省级政府更注重相对经济增长率及失业率,市级政府更关注财政盈余水平;三个政绩诉求中相对经济增长率对政府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与企业税负显著正相关;与省级政府相比,市级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税负更重。这表明,增加地方国有企业税负是市级地方政府实现其政绩诉求的重要途径。
p208p2002/csl-1.8G/00000/221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40 }
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已成为我国解决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失衡、保护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选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饮用水源地——东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分析以往生态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创新性构建基于生态保护效益与水质水量耦合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以水源涵养功能作为补偿基数,以水量分摊系数和水质修正系数予以调整,对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核算。结合计算成果,探讨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策略,对东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p208p2002/csl-1.8G/00000/222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71 }
"公司高管具有向上比较的动力,这促使一些公司在使命陈述中将追求""第一""作为其未来的经营目标。这种追赶导向的目标定位给公司带来制度化的赶超压力,将对公司的违规经营、寻租活动等败德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本文将制度化的赶超压力纳入公司败德行为的决策模型,并基于2007~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面临的制度化赶超压力越大则其违规经营、寻租投入等败德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另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公司所处的外部竞争性环境将在制度化赶超压力与公司败德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比如行业竞争度越高则越促使那些面临赶超压力的公司从事败德性活动,资本市场上的证券分析师公布利差信息也更加提高了那些赶超导向的公司采取败德行为。本文将公司追求最优业绩或地位的赶超战略引入决策模型,这为更好地理解公司的冒险决策行为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进一步丰富了公司败德行为的研究成果。"
p208p2002/csl-1.8G/00000/223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808 }
炼焦煤作为特殊与稀缺资源,面临开发与消耗过度的严峻形势。通过建立炼焦煤产量的惯性增长模型,从理论与工程角度对炼焦煤可采年限进行预测,30-40年后炼焦煤可采储量将接近枯竭。为扭转当前炼焦煤产量的指数增长模式,建立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产能控制模型。以产能控制模型为基础,对炼焦煤生产分三阶段进行产能控制规划分析,可使炼焦煤资源可采储量持续利用100年。同时,建立炼焦煤产能控制后的国家财政补贴模型,为企业调整和转型提供支撑。
p208p2002/csl-1.8G/00000/224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64 }
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将碳排放交易优化模型和能源-环境-经济多区域CGE模型相结合,并考虑了六种碳市场情景,包括历史排放、支付能力、十二五规划三种配额分配准则和免费分配方式、能源行业免费发放高耗能行业拍卖的混合方式两种配额分配方式,模拟并评估了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全国GDP和居民福利在碳市场情景下比无碳市场情景分别上升0.027%-0.056%和323.73-507.56亿元,统一碳市场能够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成本,改善各地区居民福利,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与无碳市场相比,统一碳市场下所有行业产出下降幅度均减小,ET情景下总产出将比NET情景上升0.335%-0.473%。其中电力行业尤为显著,NET情景下产出下降约6.079%-6.44%,而在ET情景下产出下降减缓至1.829%-1.895%。同时,碳交易将带来省际间大规模的资金转移,东部地区约有45802万元-392509万元资金将随着碳交易流向中西部地区,其中资源地区可获得的资金流入为39720万元-174190万元,有利于这些地区进行减排技术投资。另一方面,碳市场对各地区的影响与初始配额的分配机制密切相关。东部地区在支付能力分配准则下从碳市场获益最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则在历史排放和十二五规划准则下由于碳市场的建立而获益更多。免费分配与拍卖方式的比较结果表明,免费分配与拍卖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是我国碳市场建立初期较优的配额分配方式。
p208p2002/csl-1.8G/00000/22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340 }
"新型城镇化具有创造潜在内需的持续动力,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点为农民工市民化。本研究以重庆市9个主城区868个农民工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在分析当前农民工结构、素质及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从转户意愿、放弃宅基地意愿、在务工地定居意愿3个维度对农民工""候鸟式""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新老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承包地的种植方式、城乡差距、城市打工过程中的居住条件、工作压力等7个因素对其在城乡之间循环流动有重要影响。而宅基地作为农民工最后退路的保障,或因对宅基地的未来收益看涨,大多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宅基地。"
p208p2002/csl-1.8G/00000/226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63 }
"对城市脆弱性的动态演变进行模拟预测可以得到城市脆弱性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水平,由此为调控城市脆弱性、为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遵循""测度、降维、预测""的总体技术路线,首先从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方面定量测度城市脆弱性指数(UVI),其次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法提取影响UVI的主导指标因素,最后构建预测模型并优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用于预测。以合肥市为实证,对其城市脆弱性动态演变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表明:1998-2012年,合肥UVI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在2011年发生突变反弹,从2010年的0.2768增加到2011年的0.5066,增加了83.02%;影响合肥UVI的主要有6个指标因素;以这6个主导指标为基础,分别构建SLR、MLR和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SLR、MLR和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6.61%、4.64%和1.89%,综合对比分析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利用RBF预测模型得到合肥2013-2017年的UVI,结果显示合肥2015年的UVI为0.2843,和2010年的UVI(0.2768)基本持平,由此表明,只要6个主导指标能保持目前的发展趋势,合肥UVI将重新回到2011年发生突变反弹前的水平和状态。研究显示,RBF神经网络能为城市脆弱性动态演变的模拟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而为完善城市脆弱性研究体系和类似城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p208p2002/csl-1.8G/00000/228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088 }
"在贫困乡城转移的背景下,构建理论模型将城市化的减贫效应分解为集聚效应、收入效应和转移效应,对城市化减贫效应的三种机制进行了分解,然后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依次实证检验了城市化整体对城乡减贫的影响、核心城市和二级城镇减贫效应的异质表现,以及不同城市化模式对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的不同影响,并利用不同贫困测度指标,分东、西部样本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区的总体贫困和城乡贫困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且随着贫困的乡城流动,空间相关性趋于增强。城市化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不同城市化模式对城乡减贫的影响存在异质效应。城市化影响农村贫困的主要机制是通过集聚外部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实现减贫,因此核心城市对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减贫效果更为显著。而二级城镇对东部地区,尤其是对东部城市地区充当了贫困人口的""就业避风港"",二级城镇的减贫影响更大。因此,在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化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异质影响,以及不同城市化模式对城乡贫困的差别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化的契机实现贫困减缓,需要强调二级城镇对东部地区和城市贫困人群的减贫作用,约束城市化要素集聚给贫困人口带来的公共服务成本提升等负外部性。同时应在西部地区强调核心城市的减贫效果,着力通过放大要素集聚和生产效率提升对贫困人口收入提升的核心作用。并且,由于贫困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未来减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在城乡一体化框架下展开。"
p208p2002/csl-1.8G/00000/229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336 }
地方财政金融、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问题,是我国区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对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推进区域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分析政策倾向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对影响区域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地方财政金融因素进行了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倾向于城市建设的财政政策,对地方城市化进程、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明显,但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成效不显著,同时也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实证检验还发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并没有显示出对推进区域城市化建设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对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具有负向影响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调整地方财政政策和金融机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本文建议:1地方政府应当及时调整财政政策支出结构,提高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比例,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2建立规范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体制,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3地方政府应当建立相关的金融机构决策配合地方财政政策统筹安排的机制,全面推动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实现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p208p2002/csl-1.8G/00000/230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322 }
"中国城市群是伴随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群""四化""协调、同步发展应是未来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新常态""。但目前关于城市群""四化""协调的研究还很薄弱,亟需加强。""四化""协调发展不仅是现阶段的现实需求,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提供了识别区域问题和问题区域的新视角。以中国23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2011年各城市群的""四化""协调发展及其效率的空间差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2011年""四化""协调发展综合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各城市群在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上相对于工农业发展水平更为滞后,城市群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城市群""四化""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只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属于""四化""高耦合且高协调的同步发展型城市群。兰西和黔中城市群内部""四化""协调发展最不平衡,呼包鄂、晋中、长三角等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四化""协调较为均衡。中国的城市群总体效率相对较低,23个城市群2011年""四化""协调发展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仅为0.815,达到最优效率的81.5%,处于效率中等水平,达到DEA效率最优的只有海峡西岸、中原、天山北坡和兰西4个城市群。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923和0.884,多数城市群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东部城市群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四化""协调发展效率,而西部城市群仍以粗放型的规模增长为主。旨在为评估我国城市群""四化""协调发展的效果提供定量的测算依据,进而为提高中国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与空间集聚效率奠定科学的决策基础。"
p208p2002/csl-1.8G/00000/231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486 }
"在国家能源局和吉林省能源局共同支持下,吉林长春积极探索秸秆禁烧与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模式,通过""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秸颗秆粒成型燃料,有效解决了秸秆禁烧、农民用能问题,同时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值得有条件的地区学习借鉴。通过对吉林长春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调研发现,用""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秸秆颗粒成型燃料,可以调动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共同发展秸秆新能源的积极性。该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较好地解决了生物质发电和传统颗粒燃料发展中的秸秆收集瓶颈问题,企业秸秆原料有保障,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并持续获得稳定收益;第二,农民利用自己家废弃的玉米秸秆,不花钱就能用上清洁、高效的生物质能源,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用能方式;第三,在发展秸秆新能源的同时,增加了当地就业,解决秸秆焚烧的难题。该模式之所以有上述优势,是因为在易货合同新能源发展模式的设计时,以""易货""为纽带,将解决农民用能问题与新能源产业稳定发展结合起来,将解决秸秆禁烧问题与秸秆能源化利用结合起来,将解决秸秆收集问题与秸秆成型颗粒燃料市场开拓结合起来,有效调动秸秆成型燃料产业链条上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易货合同模式发展新能源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在我国农村能源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的大背景下,缺乏针对解决农村用能问题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政策,吉林长春的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易货合同模式属于探索,需要更高层面的肯定和支持;第二,农民生活能源消费支出习惯不利于秸秆能源化利用;第三,""易货""秸秆颗粒燃料发展模式尚处初期探索阶段,缺少行业标准、扶持政策不到位,生产企业装备的技术含量不高,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完整,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用""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秸秆颗粒成型燃料新能源,有可能成为我国部分地区改变农民以柴草为主要炊事取暖能源现状的有效手段,是农村秸秆大规模能源化的途径之一。为此建议:第一,在重点地区开展""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试点工作,探索一条将农民用能、秸秆能源化利用与秸秆禁烧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能源发展之路;第二,建议农业部设立国家""农村能源贫困扶助基金""和""农村秸秆能源化利用基金"",重点支持农业省区和农村能源贫困地区发展秸秆颗粒燃料;第三,积极鼓励探索适合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各种发展模式。"
p208p2002/csl-1.8G/00000/232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2070 }
新疆准东煤是我国近年发现的重要煤炭资源,研究其裂解特性对于准东煤的裂解多联产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自行搭建的单颗粒煤裂解光学试验平台,综合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准东煤裂解过程中颗粒质量及中心温度变化规律,并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breakdownspectroscopy,LIBS)技术在线测量了碱金属钠(Na)的动态释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升高温度促进热解反应,且使挥发分产量增大。Na释放量也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高温下水溶性Na为主要释放来源。
p208p2002/csl-1.8G/00000/234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37 }
通过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和冷态实验研究了煤灰冲刷光管和H型翅片管的沉积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煤灰的微观特性是影响灰在受热面上沉积形成干松型积灰的主要因素。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加,灰在光管上的沉积量减小;随着灰浓度的增加,灰在光管上的沉积量逐渐增加。灰颗粒在管束上形成干松灰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翅片管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低速区。在燃煤锅炉低温受热面时建议采用顺列布置的翅片间距较小的翅片管,以获得较高翅化系数和较小的烟风阻力。研究为燃煤锅炉低温受热面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实验参考。
p208p2002/csl-1.8G/00000/23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28 }
利用热重红外分析仪(TG-FTIR)对木质素进行热重分析及主要气相产物分析,结合红外光谱对木质素不同热解阶段生成的半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热解分为3个阶段,200℃以下为自由水挥发过程;200~550℃为主要热解阶段,此过程中木质素苯环周围的官能团发生断裂,析出部分气体产物及焦油产物;550~900℃过程中,苯环发生解链或芳香缩聚成碳。通过FTIR的研究发现,木质素热解过程中,析出的主要气体包括H2O、CO2、CO以及烃类产物CH4等,CO2析出存在2个温度区间低温段(250~450℃)和高温段(650~750℃),而CO在高温段大量生成,CH4的析出主要集中在在300~600℃温度区间。
p208p2002/csl-1.8G/00000/236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41 }
"[正文]三清山白茶简介三清山白茶为三清山特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区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以""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著称,其高山流水,响云飞瀑,最喜茶叶生长,为茶人钟爱,称之为""玉绿区"",植茶""始于唐,盛于宋"",为""第一问世之华茶""。早在19世纪,三清山出产的茶叶就以品质著称,据清同治《玉山县志》记载:""茶以三清产者,味特清冽。前志称西坑茶,与灵山并重,然不及三清远甚。""宋徽宗《大观茶论》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
p208p2002/csl-1.8G/00000/238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85 }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和社会主导模式三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证明政府主导模式效果不佳,市场主导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而社会主导模式则存在着前提困境、思想困境、途径困境和结果困境,因此,本文认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实行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合作的协同治理模式。在我国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治理模式应从主体协同、过程协同和外部关系协同三个方面着手,注意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p208p2002/csl-1.8G/00000/240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472 }
通过促进知识溢出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现区域经济收敛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回归模型,以2009-2012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由R&D研究机构数、R&D经费支出、R&D人员全时当量组成的创新投入因子,由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规上工业企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消化吸收经费组成的知识溢出因子,由专利申请授权数、国外主要工具检索科研论文数、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组成的创新产出因子,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创新投入、知识溢出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要素投入、知识溢出会显著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要素投入因子的回归系数为0.72,知识溢出因子的回归系数为0.23;知识溢出会显著正向调节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由知识溢出因子、创新投入因子构成的调节效应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9,即创新要素投入在知识溢出的调节下,会进一步提高创新产出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其调节水平可能与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以及地区教育水平密切相关。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建议:第一,需进一步加大区域创新要素投入建立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第二,应鼓励企业技术购买与引进,引进人才,增强企业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第三,需加强区域创新网络集群系统的构建,通过空间聚集使创新网络系统的知识溢出循环效应最大化,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第四,应加强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间官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间的互动合作,使知识要素在区域内最大化发挥溢出作用,有效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p208p2002/csl-1.8G/00000/241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1447 }
输电线路走廊附近的山火容易引起线路跳闸。使用卫星监测山火技术可及时发现输电线路山火,为现场处置提供指导。与大面积森林火灾不同,输电线路山火具有面积小、过火迅速等特点,监测的时空精度要求高,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卫星热点粗判、火点细判的综合阈值火点判识方法,可准确识别较小面积山火。为求取不同地理、气候、天气等条件下的判识阈值,提出相应的求取试验方法。针对火点与输电线路杆塔告警计算繁琐的问题,提出几种基于卫星监测火点的输电线路山火告警计算方法:圆形缓冲区法、邻近网格法和区域分块查找法。通过测试,几种方法运算速度比传统的遍历算法提高2~3倍,其中,速度相对最快的为区域分块查找法,其次为邻近网格法,再次为圆形缓冲区法。此外,区域分块查找法和临近网格法的数据存储更方便、高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推荐使用区域分块查找法或临近网格法。
p208p2002/csl-1.8G/00000/243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791 }
四川白马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fluidizedbed,CFB)锅炉研发在设计过程中,面临不少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双布风板大炉膛密相区颗粒混合问题、床料平衡与控制问题,高炉膛中气固浓度分布,二次风穿透问题,悬吊受热面表面颗粒流动问题,六分离器循环回路物料平衡问题,炉膛水冷壁、中隔墙和悬吊受热面的热流分布规律,超临界水动力特性,回料系统受阻对炉膛运行的影响和水冷壁的防磨等。这些问题均是600MW超临界CFB锅炉设计和运行中至关重要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介绍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展的大量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及其主要结果。实炉的运行结果验证了研究结果的预测。
p208p2002/csl-1.8G/00000/244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04 }
基于ANSYSCFX软件,分别采用单级和多级模型,研究了某1000MW火电汽轮机叶片表面粗糙度对自发凝结级级性能和叶栅通道内蒸汽自发凝结过程的影响。在所有计算中,忽略水滴沉积在叶片表面形成水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叶片表面的粗糙度将使级效率降低,且粗糙度越大,级效率下降数值也越大;静叶表面粗糙度对级效率的影响大于动叶表面粗糙度对级效率的影响;无论是静叶还是动叶,吸力面上粗糙度使级效率下降的数值都大约是压力面上粗糙度使级效率下降数值的4~5倍;粗糙度只影响其所在叶栅内的气动损失,而对上游和下游叶栅内气动损失影响很小;此外,叶片表面的粗糙度还将降低蒸汽在叶栅内的自发成核凝结程度,从而降低因自发凝结形成的水分。
p208p2002/csl-1.8G/00000/245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660 }
针对某带有叶顶汽封的300MW汽轮机高压第二压力级及其后相邻的静叶,采用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叶顶汽封间隙泄漏流的流场结构,叶顶汽封腔室内涡动的频谱特性以及叶顶泄漏流与主流掺混后的流场对下游静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顶汽封泄漏流动总体随时间呈现周期性波动,汽封间隙出、入口的波动最复杂、频率成分最多。叶顶汽封泄漏流的传播会在下级静叶通道内引起较大的流动损失,泄漏流体中存在径向速度分量,致使掺混后的低能流体逐渐向下级静叶的中叶展处发展,使下级静叶的流场结构发生了改变。
p208p2002/csl-1.8G/00000/246
{ "dataset": "p208p2002/csl-1.8G", "file_path": "/home/azureuser/test-hf-dataset/mybucket/minhash/deduplicated_output/00000.jsonl.gz", "token_count": 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