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_id
stringlengths
10
10
title
stringlengths
1
50
abstract
stringlengths
1
2.27k
keywords
sequence
category
stringclasses
13 values
category_eng
stringclasses
13 values
discipline
stringlengths
2
13
discipline_eng
stringlengths
3
48
csl-381637
贵州西江苗族服饰的发展和时尚化研究
黔东南雷山县西江苗族服饰经约三十代人的创造发展,在苗族服饰中一枝独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中,在功利因素驱使下苗装工艺技术衰微,苗族服饰文化的变迁引发了种种问题,应及时保护西江服饰文化精华.探求将苗族服饰要素应用于时装设计的方法,将传统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西江苗族服饰文化艺术在时装中永存.
[ "西江", "苗族服饰", "变迁", "保护", "时尚化" ]
法学
Jurisprudence
民族学
Ethnology
csl-176192
对黔东南特种经济动物——香猪的保护与发展思考
黔东南香猪是苗族在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利用特殊繁殖手段选育的珍稀畜种,本文就香猪品种的保护和发展香猪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 "香猪", "近亲繁殖", "发展" ]
法学
Jurisprudence
民族学
Ethnology
csl-392990
优质两系杂稻黔两优58超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黔两优58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利用两用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M 86配组而成的早熟高产组合,经两年贵州省早熟组杂稻区试鉴定,平均单产8510.7 kg/hm2,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283.3 kg/hm2,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6年在贵阳市同一田块连续4年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单产均超过11 125 kg/hm2,2005年实现12 170kg/hm2的超高产,同时在13.3 hm2以上大面积超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11 554.5 kg/hm2,最高产量12628.1 kg/hm2.
[ "优质两系杂稻", "高产栽培", "技术"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229102
杂交水稻新组合黔两优58高产特性与栽培技术
黔两优58系用2136 s与明恢86组配而成的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经2002~2003年示范种植,单产分别达10.53t/hm2、11.44t/hm2.本文根据黔两优58高产特性,从培育壮秧、适时移栽、科学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 "杂交水稻新组合", "黔两优58", "示范种植", "高产特性", "栽培技术"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50536
黔中地区多期构造演化、差异变形与油气保存条件
黔中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等四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早期裂谷(前南华纪)、台地-被动大陆边缘(南华纪-志留纪)、台地-陆内裂谷(泥盆纪-二叠纪)、稳定台地(早、中三叠世)、陆相断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和断褶隆升(新近纪-第四纪)等6个阶段.控制黔中地区构造-沉积格局的关键构造变革期为:都匀运动、广西运动、印支中期运动、燕山晚期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黔中地区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明显,自东往西可以划分为4个构造带,即雪峰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黔中构造带和黔西北构造带等.受NW-WNW向展布的构造转换带控制,黔中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有构造分段性特征.黔中地区具有盖层多样性特征,主要发育3类盖层,即盐岩、泥页岩和致密碳酸盐岩.盐岩类盖层分布局限.构成区域性封盖条件的泥页岩主要分布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金顶山组)和中下志留统(翁项群),分布较稳定.致密碳酸盐岩盖层可能以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灰岩和泥灰岩最为有利.
[ "多期构造演化", "关键构造变革期", "差异构造变形", "油气保存", "黔中地区" ]
理学
Science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Geology,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engineering
csl-076576
黔中布依族舞蹈肢体语言的文化阐释
黔中布依族舞蹈存在形象性肢体语言与抽象性肢体语言交织融合状态,是布依族人民民族生存实践和集体无意识制约社会行为所呈现的艺术样式,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痕迹和复杂的象征性价值,具有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审美意识、展现民族文化特质的社会功能。通过造型衔接、节奏处理和人体动态美的审美标准,黔中布依族舞蹈肢体语言成为一种动态文化呈现的形式,显现出浓厚的原生态性质。
[ "舞蹈艺术", "布依族舞蹈", "肢体语言", "象征价值", "社会功能", "原生态性质", "文化阐释" ]
艺术学
Art
艺术学
Art
csl-231958
黔中隆起东部龙里-凯里地区油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黔中隆起东部发现有大量的中—古生界油苗。应用色谱、色谱-质谱及同位素等测试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油苗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结果表明,受黔中多期次构造抬升活动的影响油苗的热演化程度均处于成熟阶段;大冶组(T1d)原油的生物标志物、族组分及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生界油苗存在明显差异,其烃源岩为研究区西南部的T1d油页岩;茅口组(P2m)原油为单源供烃,与栖霞组(P1q)烃源岩具亲缘关系;红花园组(O1h)原油具混源特征,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牛蹄唐组,同时受翁项群组(S2w)泥质岩段的影响。其中,S2w泥质岩段具晚期生烃的特征,预示着研究区下古生界存在一套特殊的含油气组合,这对评价该地区的油气前景具积极意义。
[ "黔中隆起", "油苗", "有机地球化学", "碳同位素", "油源对比" ]
理学
Science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Geology,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engineering
csl-100496
水稻三系不育系黔丰103 A轻简繁殖技术
黔丰103 A系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选三系不育系,于2012年5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不育系的特征特性,以及采用软盘育秧的轻简繁殖技术要点.
[ "水稻三系不育系", "黔丰103 A", "软盘育秧", "轻简繁殖"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243922
耐寒抗病杂交水稻黔优18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黔优18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与自育的耐寒恢复系4761配组而成的高产组合,于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表现株叶型紧凑,叶片直立,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病性好,抗寒能力强,后期青秆黄熟,高产稳产.
[ "杂交水稻", "耐寒", "黔优18", "选育"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55484
高产耐寒杂稻新组合黔优568
黔优568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以自育耐寒恢复系Q568与引进不育系T98A配组育成的中灿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高产耐寒", "杂稻", "杂交水稻新组合", "Cold Tolerance", "农作物品种审定", "贵州省", "耐寒恢复系", "委员会", "不育系", "中熟", "育成"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257341
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兴201亩产吨粮示范成功
黔兴201为贵州省种子总站育成(审定编号:黔审玉2003005号),2003年由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引入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单产813.3kg/667m2,比对照会单4号增产61.6%,综合性状优良,株型半紧凑,成熟时叶片保绿性好,抗小斑病,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茎腐病,高抗倒伏,全生育期130d左右(与会单四号生育期基本一致),种植密度5 500~6 500株/667 m2,株高248 cm,穗位高109 cm,果穗简形,穗长15~20 cm,穗行1.6~20行,千粒重274~305 g,红轴、黄粒、马齿型.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中熟、喜肥水、耐密植的特性.
[ "杂交", "玉米新品种", "全生育期", "品种比较试验", "综合性状", "子管理站", "种子", "种植密度", "丝黑穗病", "抗逆性强", "矮花叶病", "小斑病", "纹枯病", "穗位高", "适应性", "丽江市", "抗倒伏", "茎腐病", "贵州省", "丰产性"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01127
杂交玉米黔兴四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黔兴四号是贵州省种子总站1998年用外引自交系78599-141作母本与贵州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的自交系交51作父本组配而成.2000年3月参加贵州省区试,第2年续试,两年平均单产8 560.5 kg/hm2,比对照增产8.54%,毕节区试点单产达11 395.5kg/hm2.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 809 kg/hm2,比对照增产10.85%,5个试点全部增产,其中有4点比对照增产在8%以上.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杂交玉米", "特征", "特性", "贵州省", "增产", "农作物品种审定", "自交系", "单产", "比对", "区试点", "生产试验", "委员会", "管理学", "组配", "种子", "农业", "母本", "干部", "父本", "毕节"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53274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床的矿物学特征
黔北务-正-道铝土矿集区为黔中-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省主要的铝土矿成矿区之一.含矿岩系为中二叠统梁山组,矿床成因属古风化壳沉积型.矿石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土状、碎屑状铝土矿中Al2O3含量较高,Al2O3/SiO2值大,质量好,而豆鲕状、致密块状铝土矿中Al2O3含量较低,Al2O3/SiO2值小,质量较差.显微观察、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铝土矿石中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勃姆石和粘土矿物,其中一水硬铝石多为短柱、半自形-自形晶体,呈集合体分布,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呈孤岛、残留环状产出,其次见伊利石、蒙托石、绿泥石等,副矿物有黄铁矿、磁铁矿、长石、石英、金红石、锆石、锐钛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等.铝土岩中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其它矿物和铝土矿相似.铝土矿石的主要元素Al2O3、SiO2、TFe2O3和TiO2含量之和大于83%,烧失量小于14%,而铝土岩的Al2O3、SiO2、TFe2O3和TiO2含量之和小于80%,烧失量大于15%.可见铝土矿和铝土岩在主要矿物组成和主要组分总量上具有明显差异.结合以往研究资料,本文解析铝土矿形成过程为韩家店组砂页岩(成矿母岩)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经风化、淋滤等作用,形成富集Al、Ti等惰性元素的风化残积物和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随后被迁移、搬运至河湖盆地环境中,在沉积分异过程中粘土矿物不断脱硅、去铁、富铝,形成铝土岩层,经埋深压实、成岩成矿作用后进一步脱硅、去铁、富铝,最终在中二叠世形成以一水硬铝石为主的铝土矿工业矿体.
[ "铝土矿", "矿物学特征", "沉积分异", "成因机理", "黔北务—正—道铝土矿集区" ]
理学
Science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Geology,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engineering
csl-078906
黔北坳陷小草坝古油藏储层沥青成因及演化
黔北坳陷小草坝泥盆系古油藏储层沥青充填于生物碎屑白云岩的溶蚀孔洞、晶间孔及裂缝中,储层沥青为固态,沥青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在4.08%~4.14%之间,在有机溶剂中基本不溶解。沥青正构烷烃轻重比较高,一般介于1.5~9.0之间,前峰优势显著;多数沥青样品的萜烷中三环萜丰度相对于霍烷具有明显优势,这些样品甾烷中C21孕甾烷和C22升孕甾烷丰度相对于C27-C29甾烷同样具有明显优势。沥青及沥青包裹体不发荧光,红外光谱中无脂族基团和含氧基团吸收峰。沥青的物理、光学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经历了高温热演化,为热裂解成因。沥青的甾萜烷参数和碳同位素组成与筇竹寺组、龙马溪组烃源岩区别明显,而沥青碳同位素与上古生界烃源岩有很好的可比性,表明沥青的油源来自上古生界烃源岩。成藏史恢复表明,古油藏于三叠纪中晚期形成,白垩纪早期深埋裂解形成固体沥青,燕山-喜马拉雅期抬升暴露至地表。
[ "沥青成因", "沥青演化", "储层沥青", "古油藏", "泥盆系", "黔北坳陷" ]
工学
Engineering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sl-020006
玉米新组合黔单11号的制种技术
黔单11号是我单位为贵州省农科院作物所代制的玉米新组合.2001年我司引进少量亲本试制,基本成功,2002年扩大制种面积,由第一年的0.13hm2扩大到3.51hm2(受亲本种子限制),在我司玉米种子基地(竹友镇福田村3、4社)制种,表现为父、母本生长健壮、整齐,综合性状良好,花期基本相遇,制种获得成功.2003年继续扩大制种,面积达9.31hm2,随着技术的改进和管理的完善,在产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区的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 "玉米新组合", "玉米种子基地", "综合性状", "省农科院", "亲本种子", "面积", "技术总结", "作物", "质量", "试制", "母本", "花期", "贵州", "管理", "福田", "单位", "产量"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271007
高产、多抗型玉米杂交种黔单15的选育及推广
黔单15(原名黔玉203)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1999年育成,组合为黄C×交51,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29 d.在2001~2002年贵州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及2002年贵州省玉米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于2003年7月21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于生产.2004年在重庆得到认定.
[ "玉米", "黔单15", "杂交种", "品种选育", "示范推广"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54889
黔单18号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技术
黔单18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组配选育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为使该品种更快走向市场,介绍了黔单18号其亲本繁殖、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 "黔单18号", "制种技术", "杂交玉米"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27004
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黔单21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黔单21系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以自选系GX137为母本,外引系40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05年该品种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各点综合表现良好,总评名列第2位;同年在国家西南三组区试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稳定性好.可在贵州省海拔2300m以下的上、中、下等肥力地区和类似贵州生态的四川、重庆、湖北、云南、广西和湖南等省(区)种植,适宜密度为2800~3800株/667m2.
[ "玉米", "新品种", "黔单21", "品种选育", "配套技术"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67422
黔南坳陷海相优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时空分布
黔南坳陷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有借鉴意义.本文利用沉积、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综合手段,建立了黔南坳陷麻江古油藏、凯里残余油气藏地区和雪峰隆起西缘的二叠系-震旦系地球化学综合剖面,重点探讨了该地区优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时空分布.黔东南地区,纵向自震旦系至二叠系均有烃源岩发育,其中早寒武世初期和二叠纪发育有两套优质烃源岩,以下寒武统盆地相、斜坡相的黑色页岩发育最好,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大于2%),类型好(偏腐殖型),厚度大,是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大爆发等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作用下,由热液活动、上升洋流等共同引起的高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控制的产物,是本地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二叠纪盆地相和泻湖相中发育的优质烃源岩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油气成藏也具有重要作用.
[ "黔南坳陷", "古油藏", "优质烃源岩", "生烃潜力", "时空分布" ]
理学
Science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Geology,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engineering
csl-087624
黔南布寨泥盆纪生物礁的初步研究
黔南布寨生物礁受同沉积断层控制,发育在开阔台地边缘,其西南部和东北部分别是台盆相和滨海相沉积区.礁主要由以层孔虫和床板珊瑚为主的群落建成.礁相可明显划分出礁前、礁核、礁翼和礁后等亚相,其中礁后亚相与邻区的生物礁有很大区别,显示它发育在比邻区礁相对较深的环境中.生物礁的发育受到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分为两个大的旋回,分别形成鸡泡段和鸡窝寨段的生物礁.
[ "泥盆纪", "布寨生物礁", "贵州" ]
理学
Science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Geology,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engineering
csl-208272
黔南惠水下石炭统上司组礁滩灰岩微相
黔南惠水雅水剖面下石炭统上司组底部含有厚度约7m的生物沉积和建造灰岩,为上下生屑滩夹含5m厚的珊瑚格架礁,微相类型丰富,可划分出4种类型:①泥粒状灰岩;②粒泥状灰岩;③珊瑚障积岩;④层孔虫盖覆岩.在生屑滩沉积生物碎屑泥粒状灰岩中,珊瑚、腕足类、钙藻、介形类、海百合茎等破碎程度高,分选性低,为较强水动力条件远距离或频繁搬运后快速沉积的产物,此时不适宜大型珊瑚原地生长保存,仅见少量而单调的单体四射珊瑚和复体四射珊瑚.珊瑚格架礁以生物碎屑粒泥状灰岩、珊瑚障积岩为主,发育少量层孔虫盖覆岩和藻类粘结作用.腕足类、钙藻、有孔虫、海百合茎、介形类、腹足类较为丰富,苔藓虫以及层孔虫的丰度未达到支撑程度,昭示珊瑚格架礁生长期的水动力条件减弱,为单体四射珊瑚、笛管珊瑚(Syringopora)和丛管珊瑚(Siphonodendron)为主体的珊瑚群落形成原地礁灰岩创造了条件.
[ "微相", "礁滩灰岩", "上司组", "下石炭统", "惠水", "黔南" ]
理学
Science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Geology,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engineering
csl-296478
黔南扁穗雀麦种子标准化繁育体系的构建
黔南扁穗雀麦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育成的国家级牧草新品种,它是解决贵州家畜冬春青饲料短缺的最好牧草之一.为保持该品种的优良种性,促进其推广应用,构建了其标准化繁育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技术来源和依托、繁育基地的选择、组织形式及管理措施、繁育的方法、种子生产技术、种子的精选加工、储藏和种子质量检测等.
[ "黔南扁穗雀麦", "种子繁育", "标准化", "体系建设"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42028
黔南扁穗雀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黔南扁穗雀麦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属国家级新产品,根据其特征特性和各个生育阶段的特征,结合牧草种子生产操作规程,总结了黔南扁穗雀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 "黔南扁穗雀麦", "种子", "生产技术规程"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03356
黔南石炭纪生物礁造礁群落的基本特征
黔南紫云猴场扁平村发育有石炭纪全球罕见的大规模典型的后生动物骨架礁,该礁体的主体部分由大型笙状群体四射珊瑚Fomitchevella建造而成,下部发育点礁层,形成了罕见的、独特的石炭纪礁体类型.对该礁体的造礁群落详细研究,尤其是对Fomitchevella造礁群落的研究后发现,造礁群落内生物结构、物理结构决定了群落的整体面貌而造礁群落的营养结构是维持这种面貌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这3个方面共同作用来达到复杂的造礁生态体系的平衡.在礁体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后生动物造礁群落的存在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维持了一个相对复杂的造礁生态体系的平衡发展.群落的整体面貌、生态体系都是由群落内的关键种所决定的,如果将群落内起到核心作用的物种从群落内移走,那么群落的性质,生物的组成和功能都将发生变化.
[ "石炭纪", "黔南", "生物礁", "造礁群落", "群落结构" ]
理学
Science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Geology,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engineering
csl-386068
黔桂地区上古生界海相储集岩特征及评价
黔桂地区的海相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由于对储集岩特征认识不清,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利用大量地质资料,论述了黔桂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岩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探讨了研究区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如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等,并对研究区4套储层组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黔桂地区上古生界储集岩总体为低孔、低渗透储层,储集岩类型中砂岩、白云岩及礁灰岩物性较好;纵向上,下泥盆统海侵砂岩和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储集性能较佳:区域上,泥盆系和石炭系中南盘江坳陷和桂中坳陷的储层物性好,二叠系中黔西南坳陷储层物性好.
[ "上古生界", "海相碳酸盐岩", "储集岩特征", "储集岩评价", "黔桂地区" ]
工学
Engineering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sl-395045
对黔江2002年7月30日地面最高温度记录的质量分析
黔江区气象局2002年7月26日至7月29日一直晴朗少云,光照充足,地面温度记录均符合日变化规律,但在2002年7月30日却出现了反常现象,其地面最高温度(59.0℃)与当日14时的地面温度(39.5℃)相差19.5℃,且与连日来太阳辐射最强的2002年7月29日相比还高出4.8℃.该日的地面最高温度记录正确吗?我们根据以下四方面因素作出了判断.
[ "黔江区", "地面温度", "温度记录", "最高温度", "日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 "反常现象", "气象局", "四方", "晴朗", "光照" ]
理学
Science
大气科学
Atmospheric Science
csl-066955
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黔油12号的选育研究Ⅲ.杂交种选育、指纹图谱及杂种优势与分子标记预测研
黔油12号系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SAB-3与双低恢复系双168组配的杂交组合,于199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优点.其商品菜籽芥酸含量0.5%,硫苷含量25.2μmoL/g,含油量39.2%.对杂交种及亲本进行产量和经济性状考察,结合RAJPD标记DNA多态性分析,进行杂种优势比较,其产量、经济性状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杂种优势指数与DNA多态性预测的结果趋势基本一致,筛选出9条引物用于分子鉴定,对品种纯度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 "黔油12号", "选育", "指纹图谱", "杂种优势", "预测"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41453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6号的选育
黔油16号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其组合为98-8 A×98-8C,98-8A属Pol CMS系统转育而成.在贵州省和国家(长江上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2 762.25kg/hm2和2 397.1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8.27%和23.29%,增产均达极显著.该品种芥酸含量0.60%,硫甙含量78.03μmol/g,含油量41.84%.分别于2002年、2003年通过贵州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长江上游及邻近相似生态区域油菜适宜区种植.
[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交油菜", "黔油16号"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57662
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效免耕栽培技术
黔油17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自育的隐性核不育两用系98-116 A与恢复系ZW004组配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在2000~2002年两年的贵州省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9.64%,最高产量达209kg/667m2;该品种具有低芥酸(0.22%)、低硫甙(21.62μmol/g)、含油量高(41.20%)、综合抗性强等优点.2003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 "杂交油菜新品种", "黔油", "免耕", "栽培技术", "贵州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 "隐性核不育", "平均产量", "委员会", "两用系", "抗性强", "恢复系", "含油量", "高产量", "甘蓝型", "低硫甙", "低芥酸", "组配", "增产", "油料"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68382
双低高产杂交油菜黔油18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黔油18号系用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03年8月和2007年3月通过贵州省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数据对该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较强,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增产潜力较大,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宜于贵州省内各油菜产区和与贵州生态相类似的长江流域油菜产区推广种植,已引种到川、渝、湘、鄂、赣、浙等省(市),推广应用面积40余万hm2.
[ "黔油18号", "杂交油菜", "选育", "丰产稳产性"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17219
杂交油菜黔油1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黔油19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隐性核不育系98-116 A与双低恢复系ZW 024组配而成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油2006002号),适宜于贵州甘蓝型油菜产区及与之相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品种在生产上的产量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07~2008年度在贵州省遵义县和金沙县进行了黔油19号"百亩"连片高产栽培示范.
[ "杂交油菜", "黔油",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Hybri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贵州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 "隐性核不育系", "甘蓝型油菜", "栽培示范", "油菜品种", "推广种植", "产量表现", "遵义县", "研究所", "生态区", "恢复系", "半冬性", "组配"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76859
双低杂交油菜黔油28号高效、优质制种技术
黔油28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选育的双低核不育两型系NAB-2作母本,与小孢子培养育成的双低恢复系DH-13作父本组配的半冬性双低高产杂交油菜新组合.该组合于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了提供优质的杂交油菜种子用于生产,针对黔油28号种子生产特点,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优质、高效的制种技术.
[ "杂交油菜", "黔油28号", "制种", "高效", "优质"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272398
甘蓝型杂交油菜黔油30号特征特性及高效制种技术
黔油30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不育系8009 A与恢复系6051组配而成的半冬性中熟隐性核不育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于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着重介绍了该品种及其亲本的植物性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高效制种技术.
[ "黔油30号",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39535
黔湄809号茶树新品种选育
黔湄809是经优良品种定向种植自然杂交,F1代单株优选,无性杆插繁殖育成的茶树无性系新品种.品比试验4~8年树龄茶园平均产干茶279.9kg/667m2,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66.1%,区域试验5~7年树龄平均产干茶260kg/667m2,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58.9%.蒸青茶含茶多酚30.52%,氨基酸1.51%,咖啡碱3.93%,水浸出物42.9%,该品种属红绿茶和名优茶兼制型品种,尤以绿茶和名优茶品质最佳,1999年审定为贵州省茶树无性系品种.
[ "茶树", "品种选育", "黔湄809"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66855
黔玉2号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技术
黔玉2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组配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耐瘠薄玉米三交种,制种成本低、产量高,深受经销商及农户欢迎,现就其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 "黔玉2号", "亲本繁殖", "玉米三交种", "制种技术"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16319
黔白1号大白菜小株采种技术
黔白1号大白菜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针对贵州气候特点、消费习惯,用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互为父母本育成的中熟一代杂种,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抗病、丰产、经济性状优良、符合消费者口味的特点.根据近年来制种基地的管理和实践,该品种在省内中部地区小株采种,制种产量稳定在450~600kg/hm2,高产田块超过600kg/hm2,其技术要点是:
[ "大白菜", "农作物品种审定", "自交不亲和系", "贵州省", "农业科学院", "中部地区", "制种基地", "制种产量", "一代杂种", "小株采种", "消费习惯", "试验示范", "气候特点", "经济性状", "消费者", "委员会", "高产田", "中熟", "园艺", "育成"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60848
黔白2号大白菜新品种的选育
黔白2号是由贵州农家品种‘包头青'及省外引入品种‘河头早'中选育出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b85-3-1-5-9-3和f91-2-8-11-6-8互为父母本配制而成.生育期77d(d),外叶深绿,叶面皱缩刺毛稀少,叶球高桩叠抱、浅绿色,球形指数2.59,叶帮比1.0,净菜率71%,单球重量1.1kg,平均每667m2产净菜2500~3000kg.具有包心早,结球紧实,抗病性强,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
[ "大白菜", "黔白2号", "一代杂种"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08697
黔白3号大白菜高产制种技术
黔白3号大白菜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针对贵州夏秋、秋冬大白菜基地生产及消费习惯,用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互为父母本杂交育成的中熟一代杂种.2006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菜2006002),2006年10月列为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该品种在贵阳市乌当区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表现出丰产、抗病、优质、符合消费者口味等特点.其一代种的生产是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总结出其制种技术要点如下.
[ "大白菜", "高产制种技术", "自交不亲和系", "农作物品种审定", "农业科技成果", "贵州省", "贵阳市乌当区", "园艺研究所", "转化资金", "杂交育成", "一代杂种", "消费习惯", "试验示范", "生产", "消费者", "科技部", "总结", "中熟", "项目", "特点"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14199
黔白4号大白菜高产制种技术
黔白4号大白菜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针对贵州夏秋反季节大白菜基地生产需求及消费习惯,用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互为父母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一代杂种.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反季节大白菜", "高产制种技术", "Production Technology", "Seed", "Yield", "农作物品种审定", "自交不亲和系", "贵州省", "园艺研究所", "杂交育成", "一代杂种", "消费习惯", "生产需求", "中早熟", "母本", "基地"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23240
大白菜新品种黔白4号的选育
黔白4号系结合贵州大白菜生产实际,采用自交不亲和系A 89213107和D 90212468互为父母本配制而成.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强、结球紧实、叶帮较大,品质好、商品性佳等特点.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贵州大白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 "大白菜", "黔白4号", "一代杂种", "选育"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48146
耐抽薹大白菜黔白5号高产制种技术
黔白5号大白菜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针对贵州冬春、早春及春夏反季节大白菜生产需要及春夏叶菜淡季市场需求[1],用自交不亲和系C-1和自交系Zui-4互为父母本配制而成的抗寒、耐抽薹、早熟杂交一代种.该品种在贵州等省市经过近年来的试验示范,表现出抗寒、耐抽薹、丰产、抗病、商品性好、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但由于黔白5号耐抽薹性强,抽薹开花很晚,开花期恰遇高温,极不利于授粉结籽,制种产量极低,大大增加了制种成本,成为制约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在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对相关制种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了耐抽薹大白菜高产制种技术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实践,收到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55417
耐抽薹春大白菜新品种黔白5号的选育
黔白5号是针对贵州省冬春、早春及春夏反季节大白菜生产需要及春夏叶菜淡季市场需求,采用自交不亲和系C-1和自交系Zui-4互为父母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种.该品种具有抗寒、耐抽薹性好,抗病性强,产量高,商品性佳等特点.适于贵州大白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 "大白菜", "黔白5号", "一代杂种", "选育"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23503
黔白6号大白菜高产制种技术
黔白6号大白菜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针对贵州春夏、夏秋大白菜生产基地需要及市场供应需求,用2个自交不亲和系互为父母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一代杂种.2010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遵义县乌江镇经过2年的试验示范,表现出丰产、抗病、商品性好、符合消费者口味等特点.黔白6号一代杂种的生产是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本文总结了黔白6号的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 "秋大白菜", "高产制种技术", "Chinese Cabbage", "自交不亲和系", "一代杂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 "贵州省", "园艺研究所", "杂交育成", "试验示范", "生产基地", "供应需求", "遵义县", "中早熟", "消费者", "委员会", "商品性", "乌江", "市场", "配制"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32994
黔糖4号甘蔗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
黔糖4号(78/130)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新选育出来的一个优良品种,它具有早生快发、高产高糖、耐旱、耐寒、耐瘠,适应性广的农艺特点.在2000年12月16日试验现场验收会上,得到了当地政府、糖厂及有关专家的共同赏识,对其优良的农艺性状给予了肯定,并建议在我省蔗区大力推广.2002年2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 "黔糖4号", "甘蔗新品系", "亲系", "推广"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63910
黔糯668的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黔糯668是由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于2009年审定的丰糯玉米新品种.为加速黔糯668的推广,本文利用2007年、2008年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2007年平均产量为837.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5%,变异度为8.305 7%,较对照变异度13.025 5%小,7个试验点中6个点增产;2008年平均产量为899.2 kg/667 m2,变异度为8.927 3%,较对照变异度13.103 3%小.黔糯668在2007年的回归系数为0.1106,综合评价一般,最适宜地区是铜仁、兴仁等为代表的生态区域;2008年的回归系数为1.2006,综合评价好,最适宜地区是贵阳、毕节、遵义、铜仁、贵定、安顺、兴义等为代表的生态区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黔糯668的丰产性、稳产性较好.
[ "品种", "丰产性", "稳产性"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69709
优质高产糯玉米杂交种黔糯768的选育
黔糯768是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大穗型糯玉米杂交种,已经通过贵州省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选育应用了我国西南地方糯玉米种质和热带种质,具有高产优质、穗大等特点,适宜在我国西南省区生产条件好、栽培水平高的地区种植,作为鲜食品种其栽培要点是稀植和适时采收.
[ "糯玉米", "黔糯768", "选育"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89298
高产优质糯玉米黔糯868亲本繁育及杂交种制种技术
黔糯868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组配选育而成的,2014年、2015年分别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重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糯性品质及籽粒外观商品性好,具有广阔的鲜食市场前景,深受农户及经销商欢迎;尤其近年来脱贫攻坚期间,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使该品种快速而稳定地走向市场,本试验对黔糯868的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保持品种的特性和种子质量.
[ "糯玉米", "亲本", "杂交种", "黔糯868"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200876
黔花生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黔花生2号(原代号油育94-13)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87-77为母本,山兰一号为父本组配,通过人工杂交后,连续5代系圃法和2代集团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花生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贵州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范围文.
[ "花生新品种", "特征", "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Cultivation Techniques", "高产稳产", "品种区域试验", "贵州省", "适应范围", "生产试验", "人工杂交", "抗逆性强", "生育期", "集团法", "组配", "油菜", "选育", "适中", "母本", "父本"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59092
苦荞新品种黔苦荞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黔苦荞5号(原名:威苦01-374,区试代号:KQ 08-13)系贵州省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威宁雪山地方品种小米苦荞为亲本,采用单株选择法系统选育而成.于2010年1月经国家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黔苦荞5号”,鉴定编号为国品种鉴杂[2010010],证书编号2010-1-26.适宜在贵州、内蒙、宁夏、甘肃、山西、陕西等省种植.2005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155.7 kg/667 m2,比九江苦荞(ck1)增产20.3%,地方品种(ck2)增产26.6%.2006~ 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北方组)平均产量为128.1 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8.5%,居参试品种第3位.在山西大同,内蒙达拉特,陕西榆林,宁夏盐池、西吉,甘肃会宁、定西等试点平均产量为152.58 kg/667 m2,在增产的点中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9.2%.2009年在内蒙达拉特、山西大同、宁夏固原3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产量均较统一对照品种表现增产,平均单产134.1 kg,/667m2,较统一对照品种九江苦荞(ck1)平均增产15.03%,在山西大同试点较当地对照品种(ck2)平均增产29.12%.
[ "苦养", "品种", "育种", "栽培技术"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13404
黔茄2号杂交制种技术
黔茄2号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十五"期间选育的一代杂交种,为了提高制种单产,促进示范推广,对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使制种产量提高到46 kg/667m2,并系统地总结了该品种的杂交制种技术.
[ "杂交茄子", "黔茄2号", "制种技术"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70963
草莓新品种黔莓一号、黔莓二号的特征特性及比较
黔莓一号、黔莓二号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通过杂交选育的草莓新品种,在贵州大部分地区既可大棚栽培也可露地栽培,表现出早熟、高产、抗病、抗逆等特点,现已在贵州省内外推广应用.由于黔莓一号、黔莓二号是姊妹系,来源于相同的父母本,所以有许多共同点和特异性.本文详细介绍了这2个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优缺点,并将它们与现有的主栽品种进行比较,以便进行科学管理,优良特性得以充分表现,良种良法,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
[ "草莓", "黔莓一号", "黔莓二号", "特征特性"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220301
黔西北地区下古生界盖层条件研究
黔西北地区与四川盆地同为刚性稳定基底,对比四川盆地钻探实践,黔西北地区仅保留中、下含油气系统,对黔中地区而言,有现实意义的只有下含油气系统.下组合盖层中以娄山关群膏质岩和金顶山组、牛蹄塘组泥岩最为重要,它们是保持勘探潜力的关键因素,构成整体封盖.特别是晚期经历了多期、多次构造运动,娄山关群膏质岩仍能完好保存,对下含油气系统构成整体封盖,发挥压力封闭作用;泥岩盖层亦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能,突破压力大于15.97 MPa,属Ⅰ类盖层.研究表明,黔西北地区压力封盖仍存在可能性,这是因为黔中隆起晚期抬升幅度虽较大,但(C)1-(C)2-3整体封盖系统未被破坏,与威远气田类似,仍具有效封盖功能.在封存有效的前提下,成藏最有利部位是黔中隆起主轴大方-金沙构造带及其南北两翼斜坡部位.
[ "盖层性能", "有效封盖", "勘探区带", "黔西北地区" ]
工学
Engineering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sl-342561
黔西北地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
黔西北地区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烃源岩主要发育分布区.对关岭、织金珠藏、金沙岩孔等3个地区烃源岩演化史研究表明,金沙岩孔地区油气生成演化速度慢,成油期持续时间长,干酪根充分降解,对油气生成十分有利,证实黔西北地区具备良好的油气生成条件.黔西北地区主体构造是在以黔中隆起为主导的古构造作用控制下演变和发展的,油气成藏以近源成藏为主,靠近生油中心的黔中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古隆起提供的大型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加里东末期抬升剥蚀使早期油气藏被改造或破坏,燕山期后构造运动是造成早期油气藏破坏与保存的关键因素.因此,保存条件是本区晚期油气成藏的关键.据钻井资料揭示,黔西北地区寒武-志留系压力系统仍然存在,现今仍可能有保存完好的油气单元.
[ "油气地质条件", "烃源岩演化", "古油藏特征", "天然气成藏", "黔西北地区" ]
工学
Engineering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sl-333718
黔西北杜鹃属植物宏观形态学特征研究
黔西北地区是贵州高山杜鹃类群分布的最主要区域,其中尤以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最具代表性.本文采用经典植物分类学形态学研究方法,对黔西北杜鹃属植物的宏观形态学性状特征及其分类学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有重要分类学价值的性状有叶、花序、花萼、花冠、雄蕊、子房及花柱等各部的形状、大小、数目及毛被等.还对杜鹃属植物的种间杂交进行了讨论.
[ "杜鹃属", "宏观形态学特征", "黔西北"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14815
黔西南晚二叠世龙潭组物源分析及区域沉积古地理重建
黔西南上二叠统龙潭组为一套以海陆交互相细屑岩为主的沉积地层,与下伏茅口组平行不整合接触.龙潭组砂岩碎屑组分以板片状—微晶状的玄武安山质火山岩岩屑为主,并含少量霏细晶 隐晶质的酸性火山岩岩屑.泥质岩全岩主量元素以低SiO2(28.3%~51.9%)、高TiO2(1.0%~4.1%)和低Al2O3/TiO2比值(3.9~6.9)为特征,与峨眉山高Ti玄武岩的Al2 O3/TiO2比值(集中在2.5~5.0之间)较为接近.龙潭组的碎屑锆石显示峰期年龄为~260Ma,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喷发期(258~263Ma)相吻合.锆石微量元素指示其与板内/非造山环境的岩浆活动有关,结合同时期北部陆相和南部深水盆地相的沉积物源研究,该结果表明龙潭组碎屑岩的源岩为峨眉山玄武质和长英质火山岩.基于此,本文对晚二叠世滇黔桂地区峨眉山源区河流滨岸右江深水盆地的沉积古地理格局进行重建.
[ "晚二叠世龙潭组", "右江盆地", "黔西南", "沉积环境", "物源分析",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
理学
Science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Geology,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engineering
csl-377958
黔西南州小麦品种适应性研究与应用
黔西南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终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较差小.气候特点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是贵州的小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在5.3万hm2以上.但是,长期以来黔西南州小麦品种比较单一,以丰优系列为主,影响小麦品种的耐病性和抗病性,从而影响单产的进一步提高.良种是小麦实现高产的重要因素,生产实际表明,选用单产高、抗性好、品质优的小麦品种有利于实现高产.而小麦品种的引进选择是补充品种单一和筛选出优良品种的关键措施,为提高黔西南州小麦的生产水平,开展了小麦品种适应性研究与应用试验和示范,结果可供黔西南州属亚热带地区小麦科研和生产参考.
[ "@@"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24413
杂交玉米蠡玉六号引种试验及应用
黔西南州生态较为复杂,除具备有广泛适应性品种外,还应有一些特殊适应性的品种,蠢玉六号是一个具有特殊适应性的品种,文本通过1 999~2001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在我州的兴仁、普安、安龙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可以充分利用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在我州的册享、望谟、晴隆及兴义的部份地区应用应慎重,以免在生产上造成损失.
[ "杂交玉米", "蠡玉六号", "引种试验", "应用"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61295
黔西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黔西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赋矿地层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矿石和赋矿岩石有机碳含量可达1%左右.其中镜质组和热变沥青的反射率的变化范围为1.5%~4.5%,但多在2%~3%之间.烂泥沟金矿矿石中的镜质体和热变沥青的反射率一般略大于赋矿围岩,表明成矿热液对赋矿地层中的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有一定影响.而在戈塘和紫木凼金矿推测最大古地温则明显高于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镜质组较高的反射率表明赋矿地层中有机质热成熟(石油液态窗)早于热液成矿作用.矿石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其金富集程度无关,但对烂泥沟金矿的研究表明矿石中金、砷含量与S2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OC-HCI图清楚地显示出有机质的成熟及迁移作用,另外分析表明矿石中有机质的成熟度略高于赋矿围岩.但生物标志物研究显示矿石和赋矿地层中具有相同的来源,均源于海相地层.有机质对赋矿地层沉积成岩过程中金的预富集可能有一定的贡献.热液体系中碳氢化合物通过硫酸盐还原作用等过程影响金的搬运和沉淀.成矿流体中的有机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热液对金的搬运能力.
[ "黔西南",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地球", "有机质含量", "赋矿地层", "矿石", "烂泥沟金矿", "反射率", "赋矿围岩", "硫酸盐还原作用", "镜质组", "正相关关系", "有机碳含量", "碳氢化合物", "生物标志物", "流体包裹体", "金的预富集", "显示", "热液体系", "迁移作用" ]
理学
Science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Geology,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engineering
csl-395638
黔西南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黔西南是我国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本文选择贵州省西南部的兴义市作为研究区域,在野生果树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从种类、分布、多度、利用价值和野生果树的区系成分等方面,对该区野生果树的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兴义市的野生果树有32科、45属、73种(含种下单位),其中种类较多的是蔷薇科(Rosaceae)和桑科(Moraceae),分别有20种和6种;野生果树种类在不同区域和垂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目前已经形成产业规模的有刺梨(Rosa roxburghii)、北枳椇(Hovenia dulcis)、仙人掌(Opuntia stricta var.dillenii)和胡桃(Juglans regia)等;在区系成分上,45个属可归于14个分布区类型(或变型).对野生果树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也提出了建议.
[ "黔西南", "野生果树", "种质资源", "利用与保护"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79282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8号配套栽培技术及应用效果
黔西县2003~2008年对黔油18号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累计推广面积约5 026 hm2,平均单产158.78 kg/667 m2,新增总产1 238.59 t,新增总产值369.64万元,并总结制定出该品种在黔西气候条件下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黔油18号", "油菜", "黔西县", "栽培措施", "效益"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228486
提高黔西四号玉米杂交种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探讨
黔西四号杂交玉米多年在生产中因产量高稳,品质良好,抗逆性强,一直是我县乃至我区有市场竞争力的主推玉米杂交种.生态环境与我区相近的安顺,六盘水地区也推广种植.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制种产质,降低成本,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对促进我县种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 "黔西", "玉米杂交种", "制种产量", "质量", "市场竞争力", "六盘水地区", "种业发展", "增产增收", "杂交玉米", "推广种植", "生态环境", "抗逆性强", "降低成本", "产量高", "生产", "品质", "农业", "农民", "安顺"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34718
基于X?CT技术对黔西滇东区域煤储层物性特征的研究
黔西滇东区域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资源潜力区,近年来煤层气勘探和矿场试验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通过X?CT技术系统研究了该区的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X?CT扫描技术可以很好地识别矿物、暗煤、镜煤和孔隙这4种介质,它们的CT数分别为:>1800,1500~1800,1000~1500,<1000 HU,但是具体CT数又因样品而异;通过X?CT扫描技术估算得到的煤孔隙度值为3.33%~7.14%,矿物含量为0.11%~89.03%,与氦气法和工业分析法得到的结果相关性很好;X?CT切片分析结果显示在应力作用下,原生煤具有最强的均质性,糜棱煤具有最强的非均质性,初碎裂煤和碎裂煤介于两者之间,表明煤岩在没有受到应力作用之前,煤岩组成在轴向上的均质性相对较好,后期的应力作用造成了煤中的煤岩组分、孔裂隙以及矿物的分布不均匀,煤岩非均质性增强;通过煤储层三维模型的建立,定量表征了研究区煤中矿物质、孔隙以及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实现了煤储层的三维可视化.
[ "X-CT", "物性特征", "均质性", "三维模型", "煤储层", "黔西滇东" ]
工学
Engineering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sl-018674
优质糯玉米地方品种--黔西黄糯及其栽培技术
黔西黄糯是贵州省黔西县的一个地方农家糯玉米品种,在当地种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特点是皮很薄、糯性强、食味很好,鲜玉米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优良品种.
[ "糯玉米品种", "地方品种", "黔西县", "黄糯", "优良品种", "结构调整", "消费者", "鲜玉米", "近百年", "贵州省", "种植", "食味", "糯性", "农业", "历史"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68356
黔金荞麦1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黔金荞麦1号是贵州地方育成的牧草新品种,以其适应性强、营养价值好、产量高及用途广泛等优良特点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喜爱.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对黔金荞麦1号种子生产的范围、种子地选择、栽培技术、种子收获、种子清选和贮藏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黔金荞麦1号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 "金荞麦1号", "种子生产", "技术规程"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49373
黔金荞麦栽培驯化试验
黔金荞麦为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在贵州省不同地区收集的野生金荞麦资源材料中选出草产量高、种子结实性好的资源建立原始种群,并进行驯化栽培试验获得的新品系.驯化试验结果为:黔金荞麦在试验点能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期较对照原始群体晚9d;黔金荞麦的粗蛋白质含量为22.02%,比原始群体增加10.60%;粗纤维含量为13.51%、比原始群体低11.18%;干草产量为15 762 kg/hm2、比原始群体增产10.67%.因此,与原始群体比较,黔金荞麦产量高、品质优,驯化栽培效果明显.
[ "黔金养麦", "栽培驯化", "营养成份", "产量"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373929
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黔麦16的选育及其应用
黔麦16亲本以黔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QR3为母本,QR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在本地及外地(兴义及昆明)进行严格的选育而成,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0~2002两年度参加贵州省小麦区试,平均单产246.5 kg/667m2,生育期201 d,容重761g/L,湿面筋含量31.8%,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适宜(除六盘水外)贵州大部分地区种植.
[ "面条小麦", "黔麦16", "选育", "应用"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40922
小麦新品种黔麦19号的选育与配套技术
黔麦19号系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以自育品系9665作母本,夏繁28为父本,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区试表现高产、优质、抗病与抗旱等特点,于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麦2011002号),现已在贵州省内推广130 hm2以上.
[ "黔麦19号", "选育", "应用"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187622
抗病小麦新品种黔麦20号的选育与应用
黔麦20号是以贵农775为母本,夏繁28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麦2014002号).2012-2013年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2年18点次平均单产为4 350 kg/hm2,比对照增产2.59%,增产点率60%以上.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3 913.5 kg/hm2,较对照增产9.3%,75%的试点增产.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好、适应性广、抗寒、抗倒伏等特点,在贵州省小麦主产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贵州", "小麦", "黔麦20", "品种选育" ]
农学
Agriculture
作物学
Crop Science
csl-044939
默克—雪兰诺总部,日内瓦,瑞士
默克-雪兰诺是一家久负盛名的欧洲生物科技龙头企业.其新总部大楼的建设进一步整合了这一多学科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为未来发展留出了更大的空间.新建和改造建筑区包括3座新建低层建筑和2座改造工业厂房,包含办公和实验室等功能,通过一系列覆顶的交通流线和公共空间有机组织成一个综合体.项目的设计响应了跨学科生物医学研究的新潮流.这一潮流明确要求为研究和商务人群提供灵活、通透和光线充足的工作环境;而建筑中的“广场”作为人们碰面和分享理念的社交空间,成为满足上述要求的关键.
[ "日内瓦", "生物医学研究", "公共空间", "低层建筑", "组织结构", "有机组织", "学科", "生物科技", "龙头企业", "交通流线", "工作环境", "改造", "新潮流", "综合体", "实验室", "交空间", "建筑区", "整合", "通透", "设计" ]
工学
Engineering
建筑学
Architecture
csl-072184
纸媒"iPad转型"四大战略疑点
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从<纽约客><福布斯>、Daily Beast、AOL等传统媒体挖来大批知名记者编辑,组建团队,其第一年预算是3000万美元.据业界预计,2011年底前全球将有4000万台Wad,默多克期待,如果有5%的人来订阅The Daily,那就将拥有惊人的200万份的发行量.令默多克信心倍增的还有iPad的主人--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的大力支持.苹果公司的工程师直接参与了The Daily的筹备,目的是确保The Daily从设计之初就更适合iPad这个新载体.而且,据说The Daily还有望被内置人iPad.
[ "默多克", "新闻集团", "苹果", "公司", "传统媒体", "新载体", "纽约客", "工程师", "福布斯", "发行量", "组建", "预算", "团队", "设计", "美元", "记者", "订阅", "编辑", "Wad", "CEO" ]
文学
Literature
新闻传播学
Journalism
csl-370522
黛袋蛾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黛袋蛾是我国桉树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结合室内试验和林间调查等方法,对黛袋蛾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黛袋蛾4龄幼虫在27℃时取食量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取食量下降,当温度达到40℃时,幼虫基本不取食;幼虫在黑暗条件下的取食量较在光照下多;1年生幼林受害轻,4年生中龄林受害较重;害虫在阳坡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阴坡;桂南地区害虫发生比桂北地区严重.
[ "黛袋蛾", "桉树", "环境因素" ]
农学
Agriculture
林学/林业工程
Forestry
csl-165101
黟县胡家门地区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黟县胡家门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区内锡多金属矿位于"江南古陆"北东段北缘.对区内锡多金属矿区进行了高精度磁法测量和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测量数据反演计算结果表明:①区内异常分为北、中、南(M-1#、M-2#,M-3#)等3个区,北区以低缓磁异常分布为特征,强度均在50 nT以下,中区以强度高(多大于100 nT)、异常相连分布为特征,南区以中等强度异常分散分布为特征,根据异常分布形态、强度及地质特征,推测存在2条隐伏断层和2个隐伏岩体.②区内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区内北部Sn含量明显高于南部,Sn含量高值分布区域与花岗岩类岩体(M-1#异常区)基本一致,区内共圈定了7处锡异常,锡矿找矿潜力巨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认为区内岩石越破碎,含量矿性越好,W、Mo、Sn含量从岩体内部向接触带有逐渐升高的现象,区内地处江南过渡带"菱形"格局的北东交汇部位,成矿条件有利,寻找到类似祁门东源的斑岩型钨钼矿的可能性较大.
[ "高精度磁法测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异常分布", "成矿条件", "斑岩型钨钼矿" ]
工学
Engineering
矿业工程
Mining Engineering
csl-225208
商周"鼎"观念的二元结构
鼎是商周礼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在它身上,既凝聚了现实生活的世俗性,又饱含古人的文化想象.本文从其创制入手,通过分析上古文献,阐述商周时代鼎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世俗"二元结构存在.
[ "鼎", "神圣/世俗", "技术崇拜", "祖先崇拜" ]
法学
Jurisprudence
民族学
Ethnology
csl-224296
岩溶地区桥梁基桩施工技术
鼎湖特大桥位于岩溶发育区,裂隙发育,溶沟、溶槽、溶洞众多.前期施工时,根据79号墩试验桩及65号墩基桩成孔工艺试验成果,斜岩面钻孔施工时采取回填片石及混凝土的处理措施;溶洞地质钻孔施工时根据岩溶具体情况可采取预注浆、挤石造壁、跟进钢护筒的处理措施.针对施工中常出现的桩孔漏浆、偏孔、塌孔、扩径及卡钻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及基桩质量.经检验,该桥基桩合格率为100%.
[ "桩基础", "岩溶", "钻孔", "施工技术", "桥梁施工" ]
工学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Civil Engineering
csl-128888
归玄恭先生交游述论——兼探清初士人友道观念
鼎革之际,士人选择各各不同;以明末遗民归庄为例,其往还亦不局限于有明之遗民,清初之贰臣、幕客、橐笔游食四方之文士及清人所培养之第一代官吏俱在其交游范围之内.朝代更替所引发起政治上的波动固然对身处其世之士人造成极大冲击,然而,以行谊而论,在"政治操守"之外,尚存多向性论述之途径及必要.史者,知人论世之学也,本文略述交游情态,并据此对清初士人友道观念稍加探讨;目光所注,则在明清之际文化动态之整体.
[ "归庄", "遗民", "友道观念" ]
历史学
History
历史学
History
csl-156706
鼓动性演讲中的"煽情"艺术
鼓动性演讲,指的是让听众产生欲行、欲动效果的演讲.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它都像号角一样,有着极强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在今天,领导干部在动员群众完成某项任务或参加某项活动时,也常常要进行鼓动性演讲.那么,如何使这种演讲收到让听众"闻风而动"的效果呢?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演讲内容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还有一些技巧性问题,"煽情"便是其中之一.古人云,情动于衷方能有所行.也就是说,"感动"、"激动"是"行动"的前提.因此,要增强鼓动效果,首先要让听众"动心"、"动情".下面就介绍几种"煽情"的方法.
[ "演讲内容", "人民群众的利益", "听众", "战争年代", "领导干部", "激励作用", "和平时期", "动员群众", "增强", "技巧", "活动", "号角", "古人", "方法" ]
管理学
Management
公共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csl-016623
论商品化权的非正当性
鼓励创作、避免混淆误认不能作为商品化权的正当性依据.对虚拟角色名称、作品名称予以保护的商品化权不同于对自然人形象利益予以保护的形象权,不能适用自然权利原则,不能因为存在利益就赋予权利以保护.承认虚拟角色名称、作品名称等客体的商品化权,将会破坏现有法律体系已经确立的竞争规则.商品化权不应当存在.
[ "商品化权", "形象权", "正当性基础" ]
法学
Jurisprudence
法学
Jurisprudence
csl-251999
鼓吹乐及其起源简议
鼓吹乐为中国古代重要乐种,其下又可分为黄门鼓吹、骑吹、短箫铙歌、横吹几种.鼓吹乐之起源一说本出中原,一说出于胡乐.本文认为二说皆有偏颇,并从较新之论证角度,即军乐制度沿革及鼓吹乐所用诸乐器等角度出发,论证鼓吹乐原出中国,因受胡乐影响发展而来.
[ "鼓吹", "军乐", "鼓人", "胡乐", "乐器" ]
艺术学
Art
艺术学
Art
csl-135174
鼓在汉代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
鼓在汉代乐舞百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汉画象石、画象砖乐舞图象的分析、比较、研究,鼓在其中出现的概率甚多,无论是体积庞大的建鼓、轻盈的鼙鼓、使用灵便的鼗,在汉乐舞表演中担负着主奏的任务.鼓与其他管弦乐器、鼓与舞蹈的组合,成为汉乐舞表演中眩人耳目的乐种,对汉代及后世的音乐风格产生重大的影响.
[ "汉代音乐", "地位", "音乐风格", "乐舞百戏", "管弦乐器", "表演", "组合", "舞蹈", "图象", "体积", "汉画", "概率", "耳目" ]
艺术学
Art
艺术学
Art
csl-255902
鼓室球体瘤诊治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鼓室球体瘤起源于鼓室内副神经节细胞,为化学感受器的血管瘤样肿瘤,临床少见. 一般病灶以中耳腔为中心生长,未突破鼓膜时,因无法直接看清肿瘤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常易误诊.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06年-2009年住院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鼓室体瘤3例,对其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如下:病例1患者女,44岁,左耳搏动性耳鸣7年伴听力下降1年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搏动性耳鸣,当时未予重视.1年前出现左耳闷胀感继而出现听力下降,耳部疼痛、流水,偶有出血.查体:左耳外耳道可见粉红色肉芽,蒂部位于鼓膜紧张部后下象限,易出血,鼓膜淡红色,光锥消失.电测听示:左耳传导性耳聋.术前病理示:鼓室体瘤.术中见左侧外耳道可见淡红色肉芽蒂部位于鼓膜后方,鼓膜内面亦可见淡红色肿物,有搏动感,乳突、鼓窦内充满淡红色肿物,表面极易出血,肿物蒂部位于鼓岬表面,并与下鼓室粘连紧密,镫骨前后足弓已完全坏死,镫骨底板完整,尚活动,锤砧骨残存大部,肿物侵及面神经水平段骨管部分骨质.术中应用双极电凝逐步摘除肿物.
[ "鼓室", "球体", "诊治", "分析", "红色", "鼓膜", "听力下降", "外耳道", "出血", "神经节细胞", "化学感受器", "传导性耳聋", "肿瘤", "诊断方法", "文献复习", "双极电凝", "术中应用", "临床工作", "患者", "耳鸣" ]
医学
Medicine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csl-106477
福州鼓山大桥关键技术研究
鼓山大桥为主跨235 m的独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为钢-混凝土混合梁,桥面全宽42 m,综述该桥结构设计、科研与试验及施工关键技术.该桥加劲梁在桥塔处设置纵向阻尼器,主索鞍整体铸造,滑动装置采用座板而不采用格栅,散索套及散索鞍采用单向活动支座支承.进行主缆线形与吊索张拉、主缆锚固区受力、抗震性能、钢桥面铺装及全桥模型试验等专题研究,研究表明:该桥设计理论正确,两跨吊索同时张拉较合理,锚固区应力分布复杂,阻尼器作用显著,桥面铺装采用改性沥青较合适,剪力滞效应对结构影响不大.该桥采用"先梁后缆"的施工顺序,钢箱梁采用顶推法施工.
[ "悬索桥", "自锚", "混合梁", "结构设计", "模型试验", "桥梁施工", "关键技术" ]
工学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Civil Engineering
csl-387022
福州鼓山大桥施工监控
鼓山大桥为主跨235m的独塔空间索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为钢一混凝土混合梁.综述该桥先梁后缆施工顺序、吊索张拉与体系转换步骤的监控.该桥钢箱梁采用顶推法施工,主缆架设调股顺序为先主跨后边跨再锚跨,普通股采用相对垂度法调股.给出详细的吊索张拉与体系转换步骤,即主跨与边跨吊索交替张拉,主跨吊索由桥塔向锚跨依次张拉,最后7对吊索先部分张拉,等桥面铺装之后再安装到位,边跨19~8号吊索由桥塔向锚跨依次张拉,1~7号吊索由锚跨向桥塔依次张拉.施工的最后阶段实现了多工序同步作业.施工监控保证了该桥建成后的内力与线形均满足设计要求.
[ "悬索桥", "混合梁", "主缆", "吊索", "顶推法架桥", "体系转换", "无应力长度", "施工监控" ]
工学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Civil Engineering
csl-008012
贵州侗族鼓楼宝顶斗拱构造
鼓楼是侗族建筑的代表,在当代的民族建筑开发和利用当中被大量建造.鼓楼宝顶构造作法属于民族建造工艺的核心部分,但是经过多年的传承,在具体的修建过程中出现了误差和错误,工匠们在修建中不断对作法进行调整.研究中首次总结和整理了工匠们宝顶的建造思维、方法和调整方案,以期为后续的建筑活动提供参考.
[ "鼓楼宝顶", "口诀", "叶瓣间距", "调整方法" ]
工学
Engineering
建筑学
Architecture
csl-018228
气液鼓泡塔流体力学研究进展
鼓泡塔是化工领域一类重要的气液接触与反应装置,近些年的研究难点集中在计算流体力学(CFD)放大模拟和内构件流体力学两个方面.今从实验技术、流体力学模型、内构件影响三个方面综述了当前鼓泡塔反应器流体力学的研究进展.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各种流动测试技术的优缺点,随后评述了气液鼓泡塔的多相湍流模型和各种相间作用力本构关系的表述形式,介绍了本课题组近来提出的气泡径向力平衡模型与双尺度能量平衡模型.最后,总结了当前为数不多的有关竖直列管内构件对流动影响的几种不同的实验结果,给出了分析与解释,并对内构件的模型化与模拟工作进行了介绍.
[ "鼓泡塔", "流体力学", "实验技术", "CFD模型", "内构件" ]
工学
Engineering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sl-099324
鼓膜照相:从第一张绘画到棒镜内镜照相术
鼓膜和中耳结构位置深在,这是早期耳科医生不能清楚地观察鼓膜解剖、病理和临床改变的原因,也影响了永久性记录,不利于教学.鼓膜病理改变复制质量与窥查鼓膜时所应用的器械的发明和改良相平行.耳科医生过去是,现在也是装备最好、可以绘制鼓膜画像或照相的人,因为只有富有经验的眼睛才能寻找、发现和聚焦业已存在的鼓膜病理改变.
[ "鼓膜", "照相", "绘画", "内镜", "病理改变", "医生", "临床改变", "结构位置", "耳科", "永久性", "装备", "中耳", "质量", "应用", "眼睛", "器械", "平行", "经验", "解剖", "教学" ]
医学
Medicine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csl-039493
金纳多静脉滴注与鼓膜贴补联合治疗外伤性穿孔的观察
鼓膜外伤性穿孔多由直接损伤(如挖耳、灼伤)和间接损伤(如掌击、爆炸等)所致.对此疾病的治疗为观察3-4周待其自然愈合,未愈合者鼓膜贴补穿孔处促进愈合,三月后不愈合者手术修补[1].现文献报道鼓膜外伤性穿孔自愈84.2%[2],治疗方法有微波、中药琪尔乐、明胶海绵等协助贴补治疗,其治愈率为83.3-97.8%[3-4],小的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穿孔达鼓膜1/2时,一般愈合需2-3个月[6].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鼓膜外伤性穿孔130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治疗,一组行单纯鼓膜贴补修补穿孔鼓膜,另一组在前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金纳多,取得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金纳多", "静脉滴注", "鼓膜穿孔", "贴补治疗", "联合治疗", "外伤性", "自行愈合", "现报道如下", "自然愈合", "治疗方法", "直接损伤", "手术修补", "明胶海绵", "间接损伤", "治愈率", "琪尔乐", "不愈合", "自愈", "灼伤", "中药" ]
医学
Medicine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csl-183895
球团生产过程中鼓风干燥的作用
鼓风干燥可避免料层下部生球过湿,提高干燥效率,强化干燥过程进而提高爆裂温度,有利于球团生产的顺行和提高生产率.对生球的干燥机理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三种主要球团生产工艺中的鼓风干燥行为.
[ "球团", "鼓风干燥", "干燥机理" ]
工学
Engineering
矿业工程
Mining Engineering
csl-186957
总溶解性固体(TDS)对微孔曝气氧总转移系数的影响研究
鼓风曝气时的氧传质影响因素的探究一直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总溶解性固体(TDS)是影响微孔曝气氧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TDS浓度对微孔曝气器氧总转移系数(KLa)的影响,并推导了微孔曝气器氧总转移系数关于TDS浓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KLa随TDS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经验公式为KLa=0.0090(72.4934 +0.2334TDS)0.2569.
[ "微孔曝气器", "TDS", "氧总转移系数", "表面张力", "气泡直径" ]
工学
Engineering
环境科学与工程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l-262389
氯化法回收鼓风炉炼铜炉渣中有价金属
鼓风炉还原熔炼产出水淬炉渣中含有一定量的铜锡铅锌.用氯气浸出该炉渣,冷却分离氯化铅,铁粉还原产出海绵铜,中和水解分离锡和铁产出纯氯化锌溶液,进而实现炉渣中铜锡铅锌的有效分离.
[ "废杂铜", "炉渣", "氯化浸出", "氯化锌溶液" ]
工学
Engineering
冶金工程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csl-015774
抗人Leptin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初步应用
鼠伤寒沙门氏裸菌为佐剂,通过脾内、腹腔、静脉三种途径相结合免疫BALB/c鼠,以PEG为促融剂,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SP2/0细胞进行融合,HAT、HT选择性培养基、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有限稀释法进行4次克隆化,获得三株能稳定分泌抗人Leptin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对所获得的细胞株及其分泌的单抗特性进行较系统的鉴定显示,获得的单抗特异性高,亲和力强,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3.初步应用的研究显示,获得的单抗不仅可用于体外Leptin的免疫印迹检测,而且可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技术用于脂肪组织中Leptin的检测,为Leptin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 "Leptin",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
理学
Science
生物学/生物科学与工程
Biology,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csl-313365
产生人抗体的转基因和转染色体动物研究进展
鼠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的弊端是它具有免疫原性,可行的办法是将鼠单克隆抗体人源化.抗体人源化的过程已由鼠嵌合抗体发展到了转基因动物表达完全人抗体阶段,表达完全人抗体的转基因动物有鼠、牛等.文中介绍了这些转基因动物的构建特点及这两种动物表达的人单克隆抗体和人多隆抗体的应用意义.
[ "抗体", "转基因动物", "微基因", "YAC", "转染色体" ]
医学
Medicine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csl-007346
内蒙阿左旗天然梭梭林鼠害防治
鼠害是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天然梭梭林中主要自然灾害因子之一.全旗现有梭梭林面积20.8万hm2,鼠害发生面积达8万多hm2,梭梭平均受害株率达78%,平均受害枯死率达16%.危害轻者,导致梭梭长势衰弱、自然更新困难;危害重者,造成梭梭林木死亡.梭梭林鼠害严重影响了梭梭林在荒漠地区防风固沙屏障作用的正常发挥,对维持荒漠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为有效控制鼠害,保护森林资源,2000年国家级森林鼠害工程治理项目在阿左旗正式启动.现根据3年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就内蒙古阿左旗地区天然梭梭林鼠害种类、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 "内蒙古", "天然梭梭林", "森林鼠害", "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更新", "治理项目", "灾害因子", "危害", "受害株率", "生态平衡", "森林资源", "屏障作用", "发生面积", "控制鼠害", "荒漠地区", "防治对策", "防风固沙", "发生特点", "调查研究", "国家级" ]
农学
Agriculture
林学/林业工程
Forestry
csl-008368
鼠尾藻人工育苗关键技术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我国暖温带多年生种类,属褐藻门、马尾藻属,不仅是海参育苗和养殖的理想饵料,还具有较高的工业、营养和药用价值.由于海参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鼠尾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人们开始无节制地在自然海区采挖,这一做法近年来愈演愈烈,以至于明显地危及鼠尾藻种群的生存,因此当前迫切的任务就是解决鼠尾藻的苗种问题.笔者在威海对鼠尾藻的繁殖及育苗工作做了初步研究,现将育苗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 "鼠尾藻", "人工育苗", "药用价值", "养殖规模", "马尾藻属", "技术总结", "海参", "暖温带", "褐藻门", "多年生", "自然", "种群", "增长", "营养", "需求", "问题", "威海", "生存", "任务", "苗种" ]
农学
Agriculture
水产
Aquaculture
csl-149021
鼠棒状杆菌的增菌培养基试验
鼠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murium;Coryneba-cterium kutscheri)是小鼠和家兔的常见寄生菌,对正常动物致病力较低,偶而引起假结核病.该菌多呈隐性感染,但能在各种因素条件影响下导致实验动物发病甚至死亡,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但该菌从正常动物组织中不易检出,从而给正常动物的微生物监测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笔者用物理或药物的方法激发隐性感染的实验动物发病之后,采用增菌的方法来增加该菌的检出率.参照有关资料以营养肉汤为基础,以溶解血液为辅助营养物,以亚碲酸钾为抑菌物的亚碲酸钾增菌培养基用于鼠棒状杆菌的增菌培养,对亚碲酸钾浓度,增菌效果和抑菌能力做了实验观察.
[ "棒状杆菌", "实验动物", "增菌培养基", "隐性感染", "微生物监测", "增菌效果", "营养物", "抑菌能力", "条件影响", "试验结果", "实验观察", "假结核病", "方法", "发病", "动物组织", "致病力", "抑菌物", "检出率", "寄生菌", "资料" ]
农学
Agriculture
畜牧学/兽医学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csl-285244
近代福建鼠疫的传播与社会影响
鼠疫是近代福建的主要传染病,它在福建的传播有其明显的地域特色.鼠疫导致了福建人口锐减,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给民众心理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关注这段灾难史,有助于加强对鼠疫等公众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 "鼠疫", "传染病", "福建地方史" ]
历史学
History
历史学
History
csl-109184
鼠麴草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 D.Don系菊科鼠麴草属植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三萜类、植物甾醇和咖啡酸衍生物等.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鼠麴草有显著的抗组胺、抗细菌和真菌、抗氧化、抗心衰、平喘、抗黄嘌呤氧化酶、抗补体和保肝等活性.本文总结了鼠麴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 "鼠麴草",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医学
Medicine
药学
Pharmacy
csl-132846
鼻中隔粘膜横襞形态及显微解剖学
鼻不仅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也是嗅觉感受器.固有鼻腔为鼻腔的主要部分,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为呼吸区和嗅区.呼吸区为上鼻甲以下的部分,范围较广,粘膜颜色呈红色或粉红色,并与鼻旁窦粘膜延续.嗅区为上鼻甲平面以上及其鼻中隔相应的部分,粘膜颜色苍白或呈淡黄色,内含双极嗅细胞[1~3].但是在传统教科书中关于鼻中隔的嗅区粘膜边界从未作叙述,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的观察研究.
[ "鼻中隔", "粘膜", "形态", "呼吸系统", "嗅觉感受器", "颜色", "红色", "功能特点", "鼻腔", "鼻甲", "嗅细胞", "膜边界", "教科书", "鼻旁窦", "叙述", "双极", "平面", "结构" ]
医学
Medicine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csl-383246
中西结合治疗出血48例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其传统治疗为前后鼻孔填塞止血,配合止血抗炎药物处理.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2004年~2005年对48例鼻出血患者运用内窥镜下选择性填塞结合中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鼻出血", "中西医结合" ]
医学
Medicine
中医学/中药学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Pharmacy
csl-264253
鼻出血患者的急救及中西医结合护理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诸多疾病的并发症,其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大量出血,甚或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现将临床中对鼻出血患者的急救和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鼻出血", "急救", "护理" ]
医学
Medicine
中医学/中药学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Pharmacy
csl-152193
He-Ne激光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性化脓性中耳炎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为多见.放射治疗是首选方法,但放射治疗后由于电离辐射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继发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1994-2004年利用He-Ne激光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化脓性中耳炎,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激光治疗", "鼻咽癌", "放疗后", "继发性", "化脓性中耳炎",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放射治疗", "咽鼓管功能障碍", "头颈部恶性肿瘤", "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报告如下", "南方地区", "疗效满意", "电离辐射", "发生率", "对照组", "显示", "方法" ]
医学
Medicine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