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named: 0
int64 0
157k
| fname
stringlengths 9
93
| text
stringlengths 11
729
|
---|---|---|
200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八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201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八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强化生态环境、水资源等约束和城镇开发边界管控,严格控制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新建各类开发区,推进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
202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八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科学规划乡村布局,统筹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使用绿色低碳能源,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塑造乡村风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
203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八十六条 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应当与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严格限制在黄河流域布局高耗水、高污染或者高耗能项目。黄河流域煤炭、火电、钢铁、焦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应当开展清洁生产,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实施清洁化改造,组织推广应用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完善绿色制造体系。 |
204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八十七条 国家鼓励黄河流域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运输、水利、能源、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网络。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现代产业和清洁低碳能源,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
205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八十八条 国家鼓励、支持黄河流域建设高标准农田、现代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和制种基地,因地制宜开展盐碱地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支持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区域优势农业产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
206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八十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成果开发和推广应用,提升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能力。国家支持社会资金设立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综合运用政府采购、技术标准、激励机制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207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九十条 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乡居民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的认识,支持、引导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
208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八章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
209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九十一条 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并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黄河文化体系建设。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
210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九十二条 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黄河文化和治河历史研究,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211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九十三条 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指导黄河文化资源调查和认定,对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等重要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建档,建立黄河文化资源基础数据库,推动黄河文化资源整合利用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
212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九十四条 国家加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古河道、古堤防、古灌溉工程等水文化遗产以及农耕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文物等主管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分级保护、分类实施的原则,加强监督管理。国家加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完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推进传承体验设施建设,加强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 |
213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九十五条 国家加强黄河流域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文物和遗迹保护,建设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弘扬黄河红色文化。 |
214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九十六条 国家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统筹利用文化遗产地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教育基地、水工程等资源,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系统展示黄河文化。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215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九十七条 国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单位和个人参与提供反映黄河流域特色、体现黄河文化精神、适宜普及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将黄河文化融入城乡建设和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
216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九十八条 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重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农业、水利、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深度融合。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筹黄河文化、流域水景观和水工程等资源,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推动本行政区域旅游业发展,展示和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旅游活动应当符合黄河防洪和河道、湖泊管理要求,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
217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九十九条 国家鼓励开展黄河题材文艺作品创作。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黄河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支持和保护。国家加强黄河文化宣传,促进黄河文化国际传播,鼓励、支持举办黄河文化交流、合作等活动,提高黄河文化影响力。 |
218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九章 保障与监督 |
219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条 国务院和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投入。国务院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安排资金用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支持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专项用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 |
220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零一条 国家实行有利于节水、节能、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鼓励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国家在黄河流域建立有利于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节约集约利用的价格机制,对资源高消耗行业中的限制类项目,实行限制性价格政策。 |
221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零二条 国家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黄河流域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予以补偿。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加强对黄河流域行政区域间生态保护补偿的统筹指导、协调,引导和支持黄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方人民政府之间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采用资金补偿、产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国家鼓励社会资金设立市场化运作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国家支持在黄河流域开展用水权市场化交易。 |
222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零三条 国家实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下级人民政府水资源、水土保持强制性约束控制指标落实情况等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
223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零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对黄河流域各类生产生活、开发建设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公开黄河保护工作相关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单位和个人参与和监督黄河保护工作提供便利。单位和个人有权依法获取黄河保护工作相关信息,举报和控告违法行为。 |
224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零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黄河保护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建立执法协调机制,对跨行政区域、生态敏感区域以及重大违法案件,依法开展联合执法。国家加强黄河流域司法保障建设,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司法协作,推进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协同配合,鼓励有关单位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服务。 |
225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零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黄河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对黄河保护不力、问题突出、群众反映集中的地区,可以约谈该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求其采取措施及时整改。约谈和整改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 |
226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零七条 国务院应当定期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人民政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
227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十章 法律责任 |
228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零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二)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等决定而未作出;。(三)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举报不依法查处;。(四)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 |
229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零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或者恢复原状,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拆除或者不恢复原状的,强制拆除或者代为恢复原状,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一)在黄河干支流岸线管控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或者化工项目;。(二)在黄河干流岸线或者重要支流岸线的管控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三)违反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规定进行生产建设活动。 |
230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一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黄河流域禁止开垦坡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退耕、恢复植被等补救措施;按照开垦面积,可以对单位处每平方米一百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每平方米二十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法规定,在黄河流域损坏、擅自占用淤地坝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治理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治理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代为治理或者采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违反本法规定,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未进行治理,或者治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治理,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治理的,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
231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一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黄河干流、重要支流水工程未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
232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一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禁渔期内在黄河流域重点水域从事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没收渔获物、违法所得以及用于违法活动的渔船、渔具和其他工具,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采用电鱼、毒鱼、炸鱼等方式捕捞,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法规定,在黄河流域开放水域养殖、投放外来物种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种种质资源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捕回,处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捕回的,代为捕回或者采取降低负面影响的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违反本法规定,在三门峡、小浪底、故县、陆浑、河口村水库库区采用网箱、围网或者拦河拉网方式养殖,妨碍水沙调控和防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拆除网箱、围网或者拦河拉网,处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
233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一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或者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
234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一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经省、自治区其他黄河供水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域的用水单位用水超过强制性用水定额,未按照规定期限实施节水技术改造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吊销取水许可证。 |
235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一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经省、自治区其他黄河供水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域取水量达到取水规模以上的单位未安装在线计量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责令限期安装,并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计征相关费用,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吊销取水许可证。违反本法规定,在线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更换或者修复;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的,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计征相关费用,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
236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一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取用深层地下水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吊销取水许可证。 |
237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一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黄河流域水库管理单位不执行黄河流域管理机构的水沙调度指令的,由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238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一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恢复原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拆除或者不恢复原状的,强制拆除或者代为恢复原状,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一)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二)违法利用、占用黄河流域河道、湖泊水域和岸线;。(三)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工程设施,降低行洪和调蓄能力或者缩小水域面积,未建设等效替代工程或者采取其他功能补救措施;。(四)侵占黄河备用入海流路。 |
239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一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黄河流域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污染环境、妨碍防洪安全、破坏文化遗产等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修复责任、赔偿损失和相关费用。 |
240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二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41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十一章 附 则 |
242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二十一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一)黄河干流,是指黄河源头至黄河河口,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黄河主河段(含入海流路);。(二)黄河支流,是指直接或者间接流入黄河干流的河流,支流可以分为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等;。(三)黄河重要支流,是指湟水、洮河、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大汶河等一级支流;。(四)黄河滩区,是指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具有行洪、滞洪、沉沙功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有群众居住、耕种的滩地。 |
243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 | 黄河保护法(2022 10 30).md.txt。第一百二十二条 本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
244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年11月30日 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七次会议通过 |
245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一章 总 则 |
246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
247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本条例所称气候资源,是指能被生产、生活和生态利用的太阳光照、热量、降水、云水、风、大气成分等自然物质和能量。 |
248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三条 气候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应当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的原则,预防、控制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249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制定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将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
250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五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服务、指导和监督,组织开展气候资源探测、调查、评估、区划等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相关工作。本省内跨行政区域的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相关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协同,上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指导、加强协调。 |
251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措施,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气候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
252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开展气候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科研能力,促进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 |
253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八条 鼓励发展气象指数型的巨灾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提高气象灾害救助和抗风险能力。 |
254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九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和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气候资源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对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技术支撑作用。 |
255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对气候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 |
256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章 气候资源探测、区划和规划 |
257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候资源探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气候资源探测站网,保护气候资源探测环境。 |
258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十二条 气候资源探测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气候资源探测方法、标准和规范,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技术要求的气象专用技术装备和气象计量器具。 |
259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十三条 气候资源探测资料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发布、共享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保密规定。 |
260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十四条 气候资源探测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从事气候资源探测的气象台站、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汇交所获得的气候资源探测资料。 |
261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十五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气候资源数据库和共享目录,依托省政务大数据中心与政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
262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十六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向社会公开发布本省上一年度气候公报。地级以上市气象主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发布本地气候公报。气候公报应当包括基本气候概况、气候资源状况、主要气候事件、气候影响评价等内容。 |
263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十七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对本省行政区域内气候资源分布、变化以及可利用情况开展综合调查,对气候承载力、气候风险以及气候资源的有效性、可利用性等进行评估。 |
264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十八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气候资源调查和评估结果,编制全省气候资源区划,并予以公布。 |
265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省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全省气候资源区划,组织编制全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依据同级国土空间规划、全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结合本行政区域气候资源状况,可以组织编制本地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经批准后应当纳入同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叠加至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 |
266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十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定期分析全省气候资源变化状况,对可能引起气候恶化的大气成分进行监测,组织开展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生态环境、气候敏感地区和相关行业的影响评估以及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分析,编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
267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三章 气候资源保护 |
268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十一条 工程建设、工业生产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应当与气候承载力相适应,避免或者减少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
269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城乡绿化、鼓励低碳生活等措施,保护气候资源环境。 |
270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高山、湖泊、江河、森林、草地、湿地、海岸等区域的气候资源保护,改善气候条件,优化气候资源环境。 |
271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十四条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统筹考虑大气流通、污染物扩散条件等因素,合理设置通风廊道,加强对通风廊道附近建筑物、构筑物规划设计的管理,保障空间环境的大气流通,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
272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十五条 下列规划和建设项目,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一)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三)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确需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省重点建设工程按照项目类别实行目录管理。省气象主管机构会同省有关部门编制目录,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公布。 |
273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十六条 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气象技术标准的气象资料,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当通过气象及相关领域专家评审。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
274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四章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
275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十七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本省行政区域内气候资源的监测、分析、预报,提升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
276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统筹考虑太阳能可利用程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型太阳能利用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单位和个人科学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等太阳能利用系统,提高太阳能利用普及率。鼓励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新建建筑,将太阳能利用系统作为建筑节能设计的组成部分,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
277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统筹考虑风能可利用程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型风能利用项目,促进风能资源规范有序利用,鼓励利用风电功率预报技术,提高风能利用率。 |
278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支持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鼓励公共建筑和其他民用建筑配套设计、安装雨水回收利用设施,充分利用降水资源。 |
279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作业站点和装备设施建设,组织专家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估,提高云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对全省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实施统一规划管理,规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行为。 |
280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候资源特点,制定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合理开发利用云雾景观、物候景观及避暑气候、康养气候等气候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
281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综合考虑气候资源特点,结合气候资源区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农业生产需要,根据本地气候资源禀赋,组织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编制、农产品气候品质评定、气候品牌创建、农业专业气象服务等工作。 |
282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五章 附 则 |
283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 | 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2022 11 30).md.txt。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
284 |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md.txt |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md.txt。第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2021年9月24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定:。一、废止《北京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1992年9月19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二、废止《北京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1994年7月22日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三、废止《北京市邮政通信条例》(1994年7月22日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四、废止《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2007年9月14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285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年4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2号公布 |
286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
287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二条 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对下列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特大火灾事故;。(二)特大交通安全事故;。(三)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四)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特大安全事故;。(五)煤矿和其他矿山特大安全事故;。(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七)其他特大安全事故。地方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特大安全事故肇事单位和个人的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
288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三条 特大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289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采取行政措施,对本地区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本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本地区或者职责范围内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 |
290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由政府主要领导人或者政府主要领导人委托政府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地区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工作。会议应当作出决定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必须严格实施。 |
291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六条 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地区容易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设施和场所安全事故的防范明确责任、采取措施,并组织有关部门对上述单位、设施和场所进行严格检查。 |
292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七条 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
293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八条 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规定第二条所列各类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查处;发现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排除;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法律、行政法规对查处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294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九条 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存在的特大安全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或者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或者负有职责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在内的紧急措施,同时报告;有关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查处。 |
295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十条 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确保学生安全。严禁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严禁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中小学校违反前款规定的,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对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小学校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对校长给予撤职的行政处分,对直接组织者给予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构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96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十一条 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负责行政审批(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竣工验收等,下同)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的,不得批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弄虚作假,骗取批准或者勾结串通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取得批准的,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除必须立即撤销原批准外,应当对弄虚作假骗取批准或者勾结串通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的当事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行贿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予以批准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与当事人勾结串通的,应当开除公职;构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97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十二条 对依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监督检查;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条件的,必须立即撤销原批准。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不对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实施严格监督检查,或者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条件而不立即撤销原批准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98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十三条 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查封、取缔,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属于经营单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相应吊销营业执照。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对发现或者举报的未依法取得批准而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不予查封、取缔、不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吊销营业执照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99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 04 21).md.txt。第十四条 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依照本规定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履行,本地区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安全监督管理的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规定履行职责,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