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349
39.3k
| meta
stringlengths 23
29
|
---|---|
船梨精
船梨精(日語:ふなっしー Funasshī /)是一個在2011年底時創造而出,並於2013年時知名度暴漲而在日本全國知名的在地吉祥物(ゆるキャラ;Yuru-Chara)。由不公開具名的原創者自行創作並透過網路影片分享、出席各種現場推廣活動而提升知名度的船梨精,是千葉縣船橋市的「非官方」(日語:非公認)吉祥物,由於其獨特的過動、驚人彈跳力與多嘴吵鬧角色設定迥異於一般日本的在地吉祥物,因而得以脫穎而出獲得高度注目。除了在「2013年當地吉祥物總選舉」(ご当地キャラ総選挙2013)中獲勝外,也經常獲邀參與各大電視台的節目演出,甚至客串動畫卡通,並在主流唱片公司支持之下推出自行作詞作曲的主題歌曲唱片。
角色設定與特色
船梨精的日文原名「ふなっしー」(平式羅馬拼音寫法為Funasshii)是一個源自地名「船橋」(Funabashi)與水果「梨」(Nashi)的新創組合字,以呼應其「船橋誕生的梨精靈」之設定(船橋市是日本國內日本梨的主要產地)。船梨精在造型上像是一顆長了手腳的黃色梨子,身上穿著類似日本幼稚園制服般的水藍色圍兜(另有隱藏設定,下述)並別著幼稚園名牌,臉上有著像是小朋友隨手塗鴉畫出的眼睛與嘴巴。
根據其官方設定,本名福納迪烏斯四世(フナディウス4世)、現年1875歲的船梨精之父母只是普通的梨樹,但因為2000年一度的奇蹟而以精靈之姿誕生於世上。身高90公分,體重約7顆梨子重,血型為鱟梨汁型(カブトガニ梨汁型),喜歡的歌手是奧齊·奧斯本(Ozzy Osbourne,英國重金屬搖滾樂團「黑色安息日」主唱)。除了上述的基本設定外,船梨精還有一些較為離經叛道的隱藏設定,例如他是家中274個手足中的四男;胸口的紅色物體不是緞帶,而是沾到別人的血(返リ血);身上藍色的部分不是衣服而是刺青;眼白的部分因為看了太多人間險惡而變成灰色等。
在表演特色上,船梨精有兩個迥異於大部分日本在地吉祥物的地方。其一是日本的在地吉祥物大都因為造型圓滾,所以只能以緩慢的動作搖晃行走,但是船梨精卻擁有敏捷的運動能力,除了以高度驚人的彈跳作為招牌動作(自稱可以跳過高約1公尺的8層高跳箱),平常也像是有過動傾向般靜不下來,會不斷地高速擺動雙手或是頻頻轉頭。另外,在日本大部分的在地吉祥物都是不會說話的,但船梨精除了是少數會說話的吉祥物外,還是個多話、口無遮攔、喜歡大聲怪叫的角色。除了用力跳躍時的叫聲「ヒャッハー!」(Hyahha)外,經常在發言句尾加上口頭禪「なっしー」(Nasshi,與日文中的「梨子」發音相同),說話速度非常快且內容諷刺直白,曾在上電視節目接受訪問時自言「好像快被當作搞笑藝人看待」。
經歷
船梨精的誕生可以回溯到2011年11月時,出身於橫須賀但居住在船橋市、不公開真實身份的原創作者有見當時日本正在流行中的在地吉祥物熱潮,決定設計一個能趁這股熱潮將船橋的名聲炒熱的吉祥物角色,而創造出船梨精。雖然在一開始時作者僅打算推出平面設計的版本,在2D世界中推廣它,但在隔年(2012年)3月時還是自行花費4萬日圓,以低預算方式訂作了立體化的船梨精布偶裝。但也由於是私人斥資創作的,相較於其他以公家費用製作的吉祥物布偶裝,船梨精顯得簡陋、草率許多,並常被電視節目主持人拿來揶揄他而成為笑點。
在完成布偶裝的製作後,原作者曾一度嘗試向船橋市役所(船橋市的行政單位)與該市的一些商業機構推銷船梨精這角色,但未能獲得回應。於是開始自行至船橋市境內的一些觀光點拍攝宣傳影片,或自行前往參與一些船橋當地的活動,在活動現場進行宣傳,這些過程的影片透過網路的宣傳漸漸擴展開。2013年2月時,船梨精獲得主要電視頻道日本電視台的晨間資訊節目《爽快!!》(スッキリ!!)邀請,擔任特集單元的特別來賓,並在節目中和主持人之一的加藤浩次比賽相撲結果慘敗,因為被摔倒在地的動作太過有趣,節目片段影片在網路上瘋狂傳閱,成為船梨精爆紅的契機。
另外,船梨精也獲邀參與了朝日飲料(アサヒ飲料)旗下知名包裝茶飲產品十六茶的電視廣告拍攝,這一系列由女演員新垣結衣所主演的電視廣告雖然廣邀了日本全國各地多達54隻在地吉祥物一同參與演出,船梨精只是獲邀演出的許多角色之一,但卻因為他迥異於其他吉祥物的獨特動感表現而成為畫面中的目光吸引焦點。除此之外,他與東京都西國分寺的西國君(にしこくん)也是僅有的非地方政府指定吉祥物,並且因為在廣告中太過搶眼而被評論是否會因搶了新垣的風采而影響未來繼續參演的機會。
雖然因為政策考量船橋市官方一直未能認定船梨精的在地吉祥物資格,反倒是船橋當地的大型購物中心、由三井不動產所經營的LaLaport東京灣(ららぽーとTOKYO-BAY)搶先在2013年6月15日發表認定船梨精是該購物中心的官方公認吉祥物,並在購物中心內設置專區(船梨精博物館)介紹相關的活動紀錄並展示各種船梨精的衍生商品。
2013年8月6日,船梨精在由日本全國各地百貨公司業者所組成的日本百貨店協會主導舉辦的「2013年在地吉祥物總選舉」(ご当地キャラ総選挙2013)決賽中以關東地區代表身份出戰。雖然在參賽前船梨精曾說過其目標是「想獲得第274名」(274位を目指すなっしー),但卻以懸殊的票數打敗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吉祥物對手,獲得此民眾票選活動的冠軍,凱旋迴歸鄉里。
船梨精的高知名度讓他變成日本電視媒體與各大商展活動的寵兒,包括《交給現子吧!》(アッコにおまかせ!,TBS)與《笑笑又何妨!》(笑っていいとも!,富士電視台)等老牌綜藝節目都曾邀請其作為特別來賓或參與特別企畫。
除了電視節目外,船梨精也經常獲邀擔任媒體記者會或各類活動的驚喜來賓。例如2013年5月間,驚悚電影《黑百合公寓》(クロユリ団地)的發行片商在正式上映前邀請了包括船梨精在內的名人,在東京市區內的玉井病院參加「恐怖的孤獨鑑賞會」(獨自在黑暗中觀賞電影試映片)。女子偶像團體AKB48於2013年9月18日在日本武道館所舉辦的大型活動「第四屆AKB48猜拳大會」中,資深核心成員小嶋陽菜穿著著一套角色扮演船梨精的服裝,並且在船梨精本尊的助陣之下出場猜拳比賽,雖然小嶋在第2戰中敗北,但船梨精的出場仍然造成觀眾與AKB集團其他成員的一陣騷動。另外,美國奇幻電影《波西傑克森:妖魔之海》(Percy Jackson: Sea of Monsters)在日本上映時邀請了AKB48另一位高知名度成員渡邊麻友擔任女主角安娜貝絲(Annabeth)一角的日文發音版配音,在記者發表會進行到一半時打扮成「船梨神」(ふなっしん)造型的船梨精突然闖入會場,與渡邊一同進行造勢。除此之外,在同年底的第64回NHK紅白歌合戰中,船梨精與熊本熊(くまモン)、菇菇(なめこ)等大受歡迎的吉祥物,也共同出現在活動後台,擔任冰川清志、AKB48與北島三郎等演出者的打氣團。
2013年9月,船梨精應廣告贊助廠商的邀約,展開了一個叫「船梨精倫敦計畫」(ふなっしーロンドンプロジェクト)的活動,首度離開日本在國外進行活動。船梨精前往英國倫敦拜會了英國名模卡拉·迪瓦伊(Cara Delevingne),並且一同拍攝了廣告製作幕後影片(making video)。
2013年9月24日,日本主要音樂發行商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發表將替船梨精發行正式單曲唱片的訊息,作為聲援日本東北大震後復建工程的慈善活動用途。命名為《船、船、船梨精 ~船梨精官方主題曲~》(ふな ふな ふなっしー~ふなっしー公式テーマソング~)的這首單曲是以2013年初曾在YouTube上公開過的原曲為基礎,由船梨精親自作詞作曲,並由搖滾樂團THE ALFEE的主唱、老牌歌手高見澤俊彥擔任製作人協助編曲。配合船梨精的嗜好,新作將採「船式重金屬搖滾」(ふなメタロック)曲風,並設定於11月27日發片(取1127這數字在日文中的發音與「好船」(いいふな)近似)。稍後,在THE ALFEE於12月24日於日本武道館所舉行的演唱活動中,船梨精也反過來以特別來賓的身份客串登台,帶動現場氣氛。 | {'wikidata_id': b'Q11277204'} |
月球交點
月球交點是月球的軌道交點,它是月球軌道在天球上穿越過黃道(太陽在以恆星為背景的天球上移動的路徑)的位置。升交點是月球穿越黃道進入北方的點,降交點是穿越黃道進入南方的點。
食的發生只會在交點的附近:
當新月的時候經過交點附近會發生日食;而在滿月的時候經過交點附近會發生月食。一次食的發生,月球與交點的距離必須小於15°。
月球交點在黃道上的進動相較於月球的軌道是很快速的(稱為交點周期,章動周期是6793.5天或18.5996年,這不同於沙羅或是食的周期)。
名稱和符號
這兩個交點在世界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名稱。
由於升交點是月球軌道與黃道交會並由黃道南側進入北側的點,因此有時被稱為北交點。在歐洲的古籍中,它也被稱為龍之頭(Caput Draconis或Anabibazon), 升交點的符號是,天文學的的符號是龍的頭。從黃道北側進入南側的降交點也有相同的情形,有時就稱為南交點,它也被稱為龍之尾(Cauda Draconis或Catabibazon),而它的符號就是升交點符號的反轉:。要注意的是所謂的北交點因為交點的循環,在實際上也可能就是南交點。
在印度天文學,升交點稱為羅睺,同時降交點稱為計都。
赤緯的極值
月球軌道對黃道的傾斜大約是5度:因此,月球在黃道上的緯度變化只在南北緯5度的範圍之內。黃道相對於天球赤道(垂直於地球自轉軸的平面)的傾斜角度大約是23.4°,結果是在18.6年的交點周期,月球軌道的升交點相對於春分點,可以在赤緯的南北兩端達到一個極大值。也就是它在地平線出沒的位置在南北方向上有個極限值;過中天的高度也有最高點和最低點;新月首見的時刻也存在著潛在的極限值。此外,明亮的昴宿星團位於黃道緯度的北緯4度,幾乎就在月掩星極限位置,因此在交點周期中有一小段的時間會被掩蔽。 | {'wikidata_id': b'Q937943'} |
鸭血糯
鴨血糯是名貴水稻品種之一,為江蘇省常熟的著名特產,於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栽培稻種時變異而來;因米糯外表殷紅如鴨血,故名。
常熟鴨血糯,又名紅蓮糯,歷史上曾作為朝廷貢米。建國後,經常熟農業科學研究所多年培育改良,1983年正式定型,稱矮桿鴨血糯。血糯含有高含量蛋白質,有強身補血滋陰之功效,營養價值很高。民間視血糯為補食,飯館常用它製作點心,常熟傳統名點血糯八寶飯、炒血糯因色澤美觀、香甜可口,為筵席上的高檔食品,在江南享有盛譽。常熟鴨血糯曾在1922年全國評比中獲大獎,被列入國際菜譜,馳名海內外。
鴨血糯米則是非常細長的米,顏色如同鴨血色。因為米質較硬,先得將其上鍋蒸熟後,再與泡軟的純白糯米一起熬粥,並配上栗子、蓮子、金絲小棗、果脯等。上桌的鴨血糯米黑白相間中點綴著星星點點的五顏六色,很是美觀,粥則是粘粘的、又香又甜,而且非常好喝。
《鸭血糯的传说>传说山顶龙母墓旁有一条白龙,管理着常熟的风雨。有一年,常熟突然闹起水灾来。小白龙一打听,原来是一条黑龙在兴风作浪。小白龙不愿看着老百姓受罪,立刻飞到山上与黑龙大战起来。两条龙杀得天昏地暗,从山顶一直滚到山脚下。后来,人们把这滚出来的沟叫做“破龙涧”。黑龙逃跑了,小白龙也受伤了,睡在破龙涧里。老百姓见小白龙受伤了,都采了草药给小白龙治伤。药水和血水一起流进稻田里。后来,稻田里竟然长出血红的稻米来,老百姓都叫它“龙血糯”。皇帝听说有血红色的米,觉得很奇怪,就请常熟的官把米送来。皇帝问知县:“这米叫什么名字?”知县说:“这米叫……”龙字还没说出口便咽了回去。原来那时皇帝称真龙天子,说“龙血”是要杀头的。知县一时答不上来,嘴里只是一个劲地说:“啊……呀……”皇帝觉得好笑:“鸭什么呀?”知县随口说了声:“这是补龙体的鸭血糯。”皇帝听了笑道:“好!好!米中又有了新品。”于是常熟的红米有了一个新的名称“鸭血糯”。
「」 | {'wikidata_id': b'Q11174488'} |
言敦源
言敦源(1869年-1932年)字仲遠,江蘇常熟人,清末民初詩人、政治家、實業家,號稱「北洋儒商」。言偃的八十一世孫。
生平
言敦源早年以監生應順天試錄科第一。翁同龢閱讀其文章後,特地召見並勉勵他。起初,言敦源入淮軍李鴻章幕府,後由李鴻章薦至袁世凱處,1895年任新建陸軍督練處文案。1899年,言敦源、段祺瑞等人纂校《訓練操法詳圖說》纂。1902年,言敦源任北洋常備軍兵備處提調,1903年任練兵處兵備處總辦。1911年任長蘆鹽運使。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唐紹儀內閣也於同年成立,言敦源於1912年10月任北京政府內務部次長。1913年5月,代理內務部總長。1913年7月,言敦源辭去內務部次長及代理總長,自北京遷居天津,在天津投資興辦實業,並幫姻親周學熙(言敦源的女兒是周學熙的兒媳)辦實業。
1913年,言敦源為周學熙主持唐山開灤礦務局,並任督辦。1919年,周學熙、李士偉等人在天津成立中國實業銀行,胡祖同任總經理,言敦源曾任常務董事、代董事長。1915年,周學熙第二次出任財政總長,言敦源幫助周學熙創建華新紡織有限公司,後在青島、唐山、衛輝建立了三個分廠。
50歲以後,言敦源隱退,由次子言雍陶、幼子言韋叔繼承其實業。晚年,言敦源吟詩作畫,常和嚴修、李叔同、翁克齋等人往來。他還倡建並資助南開女中。1930年代初,言敦源與兒子言鎔甫、言韋叔等人為建設耀華禮堂捐款。言敦源、李容之、朱家寶等人還為天津的素餐館真素園題寫楹聯。
1932年,言敦源病逝。黎元洪、徐世昌、馮國璋、曹錕、龔心湛、顏惠慶、顧維鈞等原北京政府歷任大總統、國務總理皆贈輓聯。
著作
郭風惠、許克猷、言鎔甫整理出版了言敦源的詩文集《南行紀事詩》、《先先庄詩存》、《先先庄文存》等。 | {'wikidata_id': b'Q15921841'} |
纽芬兰犬
外形
紐芬蘭犬有寬闊的腳掌和防水的被毛 ,成年雄性一般60~70公斤(130~150磅),雌性一般45~55公斤(99~121磅),肩高一般56~76 cm(22~30英寸) ,已知有身高達到1米,體重超過120kg的巨型紐芬蘭犬存在。其身體非常強壯。
性格
紐芬蘭犬冷靜,溫順,身體強壯,忠誠,是理想的工作犬,被稱為「巨人紳士」,國際犬舍俱樂部(英語:International kennel clubs)稱其有「甜美」的性格。它們叫聲低沉,如果從小開始,很容易訓練。它們和家裡的孩子相處非常融洽,但因自身體型過於龐大,有可能傷到嬰兒,它們非常適合陪伴,是理想的保姆犬。它們與其他動物也能和平相處,但因為身軀巨大,有可能造成傷害。儘管如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很多城市(例如昆明和成都),因為其巨大的身軀,依然被列為禁止在城市飼養的犬種。
健康
紐芬蘭犬的壽命一般在8-10年,其容易患先天性髖部骨骼疾病,肘部骨骼疾病和尿道結石,還有基因缺陷導致的主動脈瓣下狹窄,這種疾病會導致其猝死和早亡。 | {'wikidata_id': b'Q38706'} |
喬治·艾茲拉
早期生活
艾茲拉於英國哈特福長大,父母分別是學校的副校長和美術老師。艾茲拉音樂方面受到他姐姐的影響。艾茲拉的姐姐於當地一間音樂俱樂部作常駐演出,艾茲拉13歲時於該俱樂部完成他首場舞台表演—演唱歌曲《Teenage Dirtbag》的女聲部分,並畫了眼線與穿上了姐姐的緊身褲。艾茲拉於16歲時離開了學校,並到當地的糖果工廠工作,負責包裝糖果豆,同時就讀英國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BTEC)的音樂課程。艾茲拉於2011年搬到布里斯托並就讀當地的音樂學院 ,其後獲哥倫比亞唱片賞識,正式簽約出道。
2013年至今:夢想啟航
2013年6月,艾茲拉在格拉斯頓伯里當代表演藝術節裡BBC的介紹舞台上演出。同年10月,他推出了他的出道EP《聽見雨聲嗎?》,BBC廣播一台亦開始定期播放著他的歌曲《聽見雨聲嗎?》與《布達佩斯》。隨後艾茲拉陸續被選為MTV「2014最佳新人」、VEVO「2014值得關注新人」以及iTunes「2014新人」。艾茲拉亦入選英國廣播公司舉辦的「年度新聲」的評選活動,並最終成為第五名
單曲《布達佩斯》打進了義大利單曲榜第6名,並獲義大利音樂產業聯合會認證為白金唱片。艾茲拉也跟從歌手莉安拉·哈瓦斯與湯姆·奧德爾於他們的演唱會上作演出。2014年3月,他推出了個人第2張EP《凱西歐》。《布達佩斯》則在6月於英國作單曲發行,同月發行了他的出道專輯《夢想啟航》並空降英國專輯榜第3名,並打進澳洲、奧地利、比利時、丹麥、德國、愛爾蘭、蘇格蘭、荷蘭、紐西蘭與瑞士等地的專輯榜。同年10月5日,經過發行14周後,專輯升上英國專輯榜榜首位置。同年12月,專輯以678,156張銷量登上了英國全年專輯銷量榜第3名。2015年1月,專輯再次升上週榜榜首位置。
2014年8月10日,艾茲拉跟隨歌手羅伯特·普蘭特於格拉斯頓伯裡修道院作演出。
音樂風格
艾茲拉主要受卜·戴倫與伍迪·蓋瑟瑞的音樂影響,他的男中低音被形容為帶藍調的感覺,《當留聲機響起》評論他為「他的年代以外的聲音」,以及「一個深情、乾癟的腔調,不禁令人覺得像一個正在阿拉巴馬州捕蝦艇上歸家的船長多於一個21歲的小伙子。」
艾茲拉小時候已經迷上卜·戴倫的音樂,這亦使他去尋找其他更早期美國民謠與藍調的歌手。他說:「出於好奇,我去尋找他曾經聽過誰的歌手。」、「這時我找到了利德·貝利、伍迪·蓋瑟瑞與嚎叫野狼。」艾茲拉曾聽過貝利的唱片集,並嘗試模仿他的唱法,說:「唱片的背面寫著由於他的嗓音非常大,因此需要調低你的音響的音量。」、「我很喜歡用大嗓子唱歌這個想法,所以我嘗試一下,而我也能做到。」 | {'wikidata_id': b'Q15459513'} |
趙典
趙典(?年-?年),字仲經,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東漢八俊之一。
生平
趙典年少時行為踏實儉約,博學經書,有很多學生從遠方來求教。建和初,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及大將軍府表薦他,徵拜爲議郎,侍講宮中,後遷爲侍中。漢桓帝想廣開鴻池,趙典勸諫說:『鴻池水面,已達百頃,現在還要增廣挖深,這不是唐堯、虞舜的約束自我,要遵從像漢文帝那樣愛護百姓。』漢桓帝採納其言而終止。
趙典父親趙戒去世後,趙典襲封廚亭侯。後被任命為弘農太守,轉右扶風。因公事辭去官職,徵拜城門校尉,轉任將作大匠,遷少府,又轉爲大鴻臚。
當時沒有功勞卻應天子的恩幸而受封諸侯,群臣不悅但沒有人敢提出異議,趙典獨自勸諫說:『無功而賞,勞動的人反而得不到獎勵,上愧下辱,有違法度。且漢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應該要對那些無功受封的都削其爵土,以捍衛舊制。』趙典的諫言沒有被採納。不久,轉任為太僕,遷太常。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時任太常的趙典以至孝推舉荀爽,任其為郎中。朝廷每有災異疑議,都找趙典諮詢。趙典據經以對,沒有刻意曲折隱晦。每次得到賞賜,都分給生活比較困苦的學生。後來因諫爭違背旨意,被免官。漢桓帝去世時,當時禁止諸侯不得奔喪,趙典憤慨說:『我身穿粗布衣,致位高官。鳥都能反哺報恩,何況是士大夫呢?』於是解下印綬符策付縣,馳馬趕路到京師。州郡及大鴻臚都要捉拿他論罪,公卿百官卻表揚趙典有義氣,上表奏請以租自贖,受批准。再遷長樂少府、衛尉。公卿表奏趙典篤學博聞,宜備位太師。恰逢趙典病逝,使者前往吊祠。竇太后又再遣使者兼贈印綬,諡號為獻侯。
趙典兄長的兒子趙謙、趙溫,相繼為三公。
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寓八人,人稱八俊,即人中英傑。
性格
趙典閉門謝客,不和外界往來,結交好友必須品行良好、有德。
兩個趙典
《曹騰傳》:「穎川堂溪趙典等。」按《蔡邕傳》作「五官中郎將堂溪典。」註:「堂溪,姓也。」此文衍一「趙」字。(趙典本傳:是成都人,非潁川。靈帝初官衛尉卒。又〈黨錮傳〉云:唯趙典名見而已,是後漢有二趙典。)《原抄本顧炎武日知錄》 | {'wikidata_id': b'Q30940665'} |
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 (Who Loves Me)
簡介
〈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 (Who Loves Me)〉是惠妮·休斯頓個人第二張錄音室專輯《惠妮》(英語:Whitney)的首支主打單曲,它是由製作人納瑞達·麥可華登(Narada Michael Walden)特地為惠妮·休斯頓所量身打造的舞曲,納瑞達·麥可華登由於成功幫惠妮·休斯頓製作〈How Will I Know〉這首冠軍舞曲,因此被Arista唱片公司的總裁克立夫·戴維斯(Clive Davis)欽點擔任這張專輯的總製作人。
〈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 (Who Loves Me)〉這首充滿戀愛中女人的心情非常符合惠妮·休斯頓年方24的年紀,具狂野爆發力的動感舞曲在惠妮·休斯頓到位的詮釋之下,儼然成為她經典的招牌舞曲。
成績
〈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 (Who Loves Me)〉在1987年5月16日進入告示牌單曲榜,首週成績為第38名,這首單曲僅花一個多月時間就登上單曲榜榜首位置,1987年6月27日風光摘下后座,蟬連兩週才退位,成為惠妮·休斯頓第4首美國冠軍單曲,它在榜內一共停留了20週,銷售數字亦達到白金單曲,在1987年年終百大單曲排名第4名。〈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 (Who Loves Me)〉除了獲得單曲榜冠軍,7月4日在當代成人情歌榜獲得三週冠軍,在7月18日也摘下舞曲榜兩週冠軍。
〈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 (Who Loves Me)〉除了在美國成績耀眼,在英國單曲榜上也一樣威風,摘下英國單曲榜兩週冠軍,成為惠妮·休斯頓第2首英國冠軍單曲。
在惠妮·休斯頓驟逝之後,〈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 (Who Loves Me)〉曾短暫回升告示牌單曲榜內,最高名次回到第25名。
獎項
惠妮·休斯頓以〈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 (Who Loves Me)〉榮獲第30屆葛萊美獎最佳流行女歌手獎(Best Pop Vocal Performance, Female)殊榮,這是她繼1985年以〈Saving All My Love for You〉首次摘下該獎項之後,第二次獲得該獎項。 | {'wikidata_id': b'Q1458883'} |
日程本
手帳本(英式英文:Diary,美式英文:Appointment book),是一款文具用品,又叫做「手帳」。手帳本是以日程表為主要部分的小本子。日程表按年月日先後順序排列,在每一個日期所在的空白處可以記錄當日的日程安排等。有的手帳本還在每一頁中留有專門做筆記的地方。一本手帳可包含年+月+周計劃、日記錄、工作/學習筆記(每天任務、項目、會議等)、生活記錄(如收支、摘錄、想法等)。手帳用法很多,因人而異。
通常在手帳本最初和最後的幾頁中包含了地圖和電話區號等實用參考信息,還有日曆,通訊錄等部分。大多數的手帳本會依照特定的年份出版並在封皮上印上該年份。手帳本中一般還夾帶小絲帶,可當作書籤來使用。手帳本的起止日期大多是從1月份開始到12月份結束,但學校或學生的手帳本(Academic diary)的開始日期則是在年中,比如新學年的開學日期前。
英國文具公司Letts Filofax集團於1812年推出了世界首款事先印刷的手帳本,並將它稱之為「商業手帳本」(Commercial Diary) 。現在紙印的手帳本和其他擁有類似功能的活頁萬用手冊以及個人電腦,個人數碼助理,手機等電子設備競爭。 | {'wikidata_id': b'Q4174106'} |
希望之星ON型4WD
歷史與概要
修車技工出身的小野定良於1951年創辦希望商會(後更名為希望汽車),1952年因應戰後經濟需求而推出輕型三輪貨車「希望之星(ホープスター)」,此車系堅固耐用,在市場上豎立口碑。不過競爭對手環伺,加上1961年發售的三輪「ST」、四輪「OT」等二種車款上改採富士汽車開發的356c.c.氣冷式二行程MA型水平對臥二缸引擎,其進、排氣閥門採用旋轉閥設計,詎料經實際使用後發現過了約1萬公里後旋轉閥容易出現損耗故障,且曲軸強度不足導致引擎損壞,許多消費者上門索賠而引發經營危機。
後來小野社長縮小經營規模,並轉進遊樂園機械設備的製造領域,才讓公司穩住腳步。不過小野仍未忘情於汽車製造,他考量到消費者能以輕型車駕照駕駛、穿梭於不平整的山野間等條件,造就這輛輕型四輪驅動車的出現。為了適應崎嶇不平的林野環境,H型底盤大樑化為3等分,引擎架於前方第1等分,其餘以手工方式製作。因為一開始就計劃向三菱汽車兜售代工製造權,小野大量流用該公司的零件:動力心臟為359c.c.舌簧閥式二衝程直列二缸ME24D型引擎,缸徑62.0mm、衝程59.6mm、壓縮比7.8:1,最大馬力21ps / 5,500rpm,峰值扭力31.4 N·m / 3,500rpm。後車軸同三菱Colt 1000,傳動系統流用三菱Minica,輪胎和三菱Jeep同樣採用6.00-16的規格。可惜的是三菱汽車看到希望汽車過去在ST、OT等車款銷售上的挫敗,斷然拒絕購入代工製造權。
即使如此,1967年12月仍發表上市,主要銷售對象是前往高山或積雪地區看診的醫生。希望汽車自三菱購入100具ME24D型引擎,其中有數輛被其他商社購入,計劃出口至東南亞市場。雖然為了行銷而拍攝了8毫米宣傳廣告,銷路卻始終低迷不振。小野定良改向鈴木汽車東京分公司兜售,因為該公司負責人便是小野的舊識、時任董事的鈴木修。鈴木對這款輕型四輪驅動車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公司內部反對聲浪頗大,「買下銷售不出去的車子的製造權做什麼?」、「純粹是社長的個人愛好」、「如果這種東西能夠大賣,我就在公司裡提著燈籠列隊歡迎祝賀」等負面批判紛紛出籠。鈴木不顧反對的聲音,以大約1千2百萬日圓的代價買斷製造權。1968年8月6日雙方簽訂合約時,除設計圖資料,外加以鈴木製引擎搭載5輛ON型4WD的新條件。
於是,以ON型4WD為雛形,1970年4月鈴木汽車發售第一代鈴木Jimny。 | {'wikidata_id': b'Q11338368'} |
亚历山大·努里
職業生涯
努里出生於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布克斯特胡德。1998年,他與德甲球隊文達不來梅簽下了職業合約。在經歷短暫租借至美國A聯賽球隊西雅圖海灣者的日子後,他開始為文達不來梅業餘隊比賽。
2001年7月,他轉會至德國北部地區聯賽球隊烏丁根。2004年夏天,烏丁根的主教練克勞斯-迪特·沃利茲前往另一支德北地區聯賽球隊奧斯納布魯克執教,努里也跟隨他轉會至奧斯納布魯克,並幫助球隊在2006–07賽季奪得北部地區聯賽亞軍,升級至德乙。
2008年夏天,在奧斯納布魯克效力四年之後,他回到北部地區聯賽,加盟霍爾斯坦基爾。2008–09賽季,他幫助他的新球隊奪得北部地區聯賽冠軍,成功升級至德丙聯賽。
2010年7月1日,努里自由轉會至下薩克森足球高級聯賽球隊奧爾登堡。2011–12賽季,他為參加下薩克森州聯賽的奧爾登堡二隊出賽,並開始兼任教練員。賽季結束後,努里宣布退役。
執教生涯
努里在退役前的2011年11月便進入了奧爾登堡的教練組。2013年4月22日,他正式成為奧爾登堡的主教練。2013–14賽季,他帶隊奪得北部地區聯賽的第三名。
2014年夏天,努里回到他職業生涯的起點,加入了文達不來梅的教練組。2014年10月25日,文達不來梅主教練羅賓·杜特因為戰績不佳遭到解僱,二隊主教練維克托·斯克里普尼克繼任。努里便接下空缺的二隊主教練的職務。2016年9月18日,斯克里普尼克被球隊解僱後,努里被指派為代理主教練,直到球隊另聘新任主教練為止。但隨後在10月2日,文達不來梅宣布和努里簽下一紙直到賽季結束的合約,正式成為新任主教練。
個人生活
努里的父親在伊朗的拉什特出生,並在德黑蘭長大。他的母親是一位德國人。 | {'wikidata_id': b'Q2642761'} |
尿素降低率
尿素降低率(urea reduction ratio (URR))、尿素減少率)是用來量化透析治療充分度的無維度量。
歷史及概況
所述的URR首先由「勞里及路易斯」(Lowrie and Lew)在1991年普及作為透析量與相關患者預後的測量方法。這種方法由於其簡單性形成為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允許這種容易監測的透析療法遞送到個體患者、以及跨透析單位、單位集團、州、地區,或國家,因為每月透析前及透析後的尿素氮值會常規的測量。它也允許質量控制、改進措施以及監管。美國腎臟數據系統(USRDS)就URR值發布年度數據、傳遞到全美國各地的透析患者。ESRD網絡可以監控整個國家相關組織的療法。歐洲腎臟協會(ERA-EDTA)註冊涵蓋大部分的歐洲國家、以及DOPPS(透析預後實踐模式研究)的記錄,並分析URR及從其它位於世界各國所選擇透析單位的數據。
關於Kt/V
在數學上,URR密切相關於Kt/V,且兩個量可以得自具有或多或少精確度的另一個項目,這取決於關於一個給定透析行程之附加信息可行性的量。
Kt/V為參考基準方法之一,以所給予的透析量進行測定。Kt/V、如URR一樣,著重於尿素作為目標溶質,且基於這樣的假設、除去尿素是由單一的空間 - 尿素分布的容積,或 類似於總身體水的容量。尿素分布的容積 ,雖然傳統上認為約60%的體重,實際上對於第V期(GFR < 15(毫升/分鐘))慢性腎臟病的女性患者可能接近50%的體重、在男性患者為55%。在透析期間、尿素的清除率 (醫學)(Clearance (medicine)),可以表示為 或 。
時間或 ,表示透析進行的持續時間,以分鐘或小時來測量。所以也表容積量,為 、或 ,且在透析進行期間表示尿素血液<毫升/升>(ml/L)清除的體積。因為也表容量,的比例具有 或 的維度,其成為"無維度"比例。
基於一無尿素生成的固定體積下之尿移除率的簡化模型,再由以下關係式得知 , 相關聯於 :
事實上,由液透析過程中流體的去除的這種事實、而使得這種關係變得更加複雜一點 ,因此去除空間V 縮小,因為少量的尿素在透析進程中產生。所使用的這兩個因素使實際透析後血清尿素水平高於預期,而且URR比預期的更低,所有的情況發生於當以上方程極度簡化時。
介於URR與Kt/V之間的更精確的關係可以用"單室"(single-pool),可變容量的尿素動力學建模來推導。也可使用一個簡化的估算公式。這給出了非常類似正式尿素建模的效果,只要透析治療的持續時間介於<2-6>小時、及Kt/V值介於<0.7>和<2.0>之間。
的項目為透析持續時間(t)的函數,並調整為透析進程中的尿素產生量。方程的第二項、是以經由容量收縮從身體所清除的附加尿素而調整。
因為可以近似,其中<UF=超濾移除>在透析過程中(治療期間的體重遺失估計)、及<W=透析後體重>,且因為每週3次的透析進程通常每次約<3.5小時>長,上述方程可以簡化為:
Kt/V及URR列線圖
代替這些方程,列線圖可以容易地在URR臨床實踐中用於Kt/V估計。使用列線圖,人們需要知道透析後重量(W),以及透析期間(UF)體重(流體)的損失量。第一,在垂直軸上發現URR,然後經移動到適當的等值線(曲線),這取決於透析過程中體重的損失量(UF/W)。然後下降到水平軸來,以讀出Kt/V的值:
URR對Kt/V的限制
URR設計用於測量所給予的透析量,且在尿素透析的清除率(Clearance (medicine))大大的超過尿素生成率的量時。在連續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例如有相當量的透析在進行時,但尿素水平在尿毒症的初始治療後仍然大致恆定,所以URR值基本上是零。在長期緩慢的整夜透析、如果簡化方程在使用,在漫長的透析期間由於尿素的生成、URR也會低估透析量 。出於這個原因,在動力模擬的Kt/V總是被推薦為最佳透析充分性的措施。即使是來自正規建模的KT/V值,主要是基於URR,並使其包含在交付的透析數據量很少的附加信息。由於URR及和KT/V是如此密切的關係,他們的預測能力就患者的預後方面而言是相似的。但是,一般Kt/V及尿素建模的使用允許用於比較預期之透析預測劑量,它可用於分析透析治療及透析器清除率,與排除故障和質量控制活動。此外,KT/ V允許尿素生成速率的計算,可提供有關患者蛋白質攝入量的線索。
URR方面微校足夠劑量
標準的<3x/週>(3x/week)的血液透析療程,65%的URR被認為是可接受的最低劑量,對應於最小量的Kt/V<1.2>。當透析一周頻繁的超過三次,最小可接受的URR值會較低;因為一周內如果給予更多的透析治療,每次透析治療的劑量並不需要那樣的多。URR(及Kt/V)的最小可接受值在擁有大量的殘餘腎功能的患者身上也可以減少。 | {'wikidata_id': b'Q935336'} |
貝倫
角色總覽
貝倫是巴拉漢(Barahir)及安美迪爾(Emeldir)的兒子,巴拉漢是多索尼安(Dorthonion)的人類領袖,是比歐(Bëor)的後代。他和精靈露西安(Lúthien)的浪漫故事是「夏之日」內的主要情節。
小說
當貝倫還年幼時,班戈拉赫戰役(Dagor Bragollach)爆發,導致多索尼安的衰落。後來,年幼的貝倫和他的父親及其餘十二位不願離棄故鄉的族人居住在多索尼安的高地艾露因(Tarn Aeluin),他們多次躲過安格班(Angband)的魔苟斯(Morgoth)派出來捕殺他們的半獸人部隊。在眾人的藏匿地被索倫(Sauron)用計發現,致使包括巴拉漢在內的所有同伴被殺後,貝倫單槍匹馬展開復仇。他的聲望越來越高,貝倫的人頭價值等於諾多族最高君王芬鞏(Fingon)的人頭價值。在打倒半獸人隊長後,貝倫奪回父親身亡時所戴著的巴拉漢之戒,這是芬羅德·費拉剛在「瞬間烈焰之戰」中送給巴拉漢,以紀念兩人之間恆久不渝的情誼的信物。芬羅德·費拉剛並誓言只要有人帶了巴拉漢的戒指求助,他一定回應他們。多索尼安已被索倫(Sauron)所派出的狼人破壞殆盡,貝倫只得離開故鄉。在經歷了一段恐怖的旅程,又不可思議地通過美麗安環帶之後,進入多瑞亞斯(Doriath),他遇上了埃盧·庭葛(Elu Thingol)及美麗安(Melian)的女兒露西安,兩人共墮入愛河。
埃盧.庭葛傲慢地拒絕讓二人相愛,並留難貝倫要交出一顆精靈寶鑽才允許兩人結婚,而三顆精靈寶鑽已全數都落在魔苟斯身上。埃盧.庭葛認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以當時諾多全族的軍力進攻安格班也無法看到魔苟斯一眼。貝倫和露西安在芬羅德.費拉剛及神犬胡安(Huan)的協助下(兩者都為保護貝倫與索倫奮戰而死),最終冒險抵達安格班。露西安吟唱法術,使魔苟斯昏睡,讓貝倫可以趁機用匕首把魔苟斯鐵冠上的精靈寶鑽挖下。貝倫本應只須奪得一顆精靈寶鑽,但他試圖再拿下另一顆,令埃盧.庭葛對他另眼相看。在貝倫再嘗試從魔苟斯的鐵冠上取下另一顆精靈寶鑽時,他的匕首安格瑞斯特(Angrist)折斷,碎片砍中沉睡中的魔苟斯。他們想逃走,但魔苟斯所飼養的巨狼卡黑洛斯(Carcharoth)襲擊他們,貝倫拿出精靈寶鑽,希望精靈寶鑽的光芒會趕走卡黑洛斯,但貝倫錯了,卡黑洛斯把貝倫的手掌連同精靈寶鑽一併吞下(故貝倫的別號叫獨手),並跑到多瑞亞斯搗亂(因為牠無法承受精靈寶鑽的光芒)。露西安及已失去意識的貝倫被巨鷹營救,他們返回多瑞亞斯,貝倫稱已拿下精靈寶鑽,向埃盧.庭葛展示斷臂。埃盧.庭葛開始同情貝倫,貝倫又參與獵殺卡黑洛斯的行動,後來卡黑洛斯的胃中發現那隻握著精靈寶鑽的手,貝倫重獲精靈寶鑽並完成埃盧·庭葛的任務,但是也受了致命的打擊。
露西安得悉貝倫的死訊,悲痛欲絕,竟也病死了。露西安的靈魂來到曼督斯(Mandos)的廳堂,唱出有史以來最美的一首歌,連曼督斯也動容了。貝倫和露西安被重生,兩人都成為人類。兩人走出阿爾達(Arda),回到中土大陸,他們居住歐西瑞安阿杜蘭特河(Adurant)河中央的嘉蘭島(Tol Galen)。貝倫除了曾攔截一股偷了鑲有精靈寶鑽的項鍊諾格萊迷爾(Nauglamír) 的矮人外,再也不涉足他事。
兩人生下了一個孩子,名為迪歐(Dior),他是埃盧·庭葛的繼承人,他同時擁有人類、精靈及邁雅(Maiar)的血統。迪歐的後裔延續了貝倫及露西安的血統。
改編
英國廣播公司的電台連續劇《魔戒》演繹了《魔戒首部曲:魔戒再現》裡亞拉岡向佛羅多等人簡述貝倫和露西安事績的情節。佛羅多後來才了解到這故事與亞拉岡(Aragorn)及亞玟(Arwen)之間的關係。
動畫版《魔戒》亦有同樣的情節,但並沒有展示貝倫和露西安與亞拉岡和亞玟的關係。
在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執導的電影加長版《魔戒首部曲:魔戒再現》裡,佛羅多等人從布理(Bree)前往瑞文戴爾(Rivendell)途中,佛羅多聽到亞拉岡獨自吟唱,佛羅多問亞拉岡曲中的女人是誰,亞拉岡說那是露西安。佛羅多又問有甚麼事發生在她身上,亞拉岡則說「她死了」。這可反映亞拉岡擔心亞玟會為了他而放棄永生,當然,電影裡沒有說明貝倫和露西安的故事。
創作概念
貝倫和露西安的故事雖然只在《魔戒》裡略略提及,但卻是托爾金小說的重要部分。托爾金稱這是「神話的核心」(托爾金的信件 第165號)。他說這靈感是1918年服役期間「在一塊小林地上靈光一閃」。
這故事的最早版本可見於《失落的傳說》,在那個版本裡,貝倫是一名諾多族精靈,他是伊果(Egnor,艾格諾爾的早期名字)之子。
普遍相信這故事和角色的靈感來自托爾金年少時與愛荻絲·布雷特(Edith Bratt)的愛情,愛荻絲·布雷特曾在林地為她的未來丈夫跳舞。
「托爾金」這姓氏來自德語Toll-kühn,意思是「大膽」,而貝倫在辛達林語也解作「勇敢」。一些人認為這是有意的。
貝倫和露西安的傳說和威爾斯的民間傳說Culhwch and Olwen相似,講述家人反對而設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最終也達成了任務。
這似乎也有真實的版本:有說愛荻絲信奉新教的家人反對她和信奉羅馬天主教的托爾金交往。托爾金的監護人是伯明罕教堂的一位神父,也禁止托爾金在二十一歲前與愛荻絲有任何聯絡,托爾金的監護人明顯擔心托爾金會失去他的信仰。托爾金在書面上同意了,直至他的二十一歲生日,托爾金打電話給愛荻絲,雖然此時愛荻絲已和另一人訂婚,但她馬上把戒指退回,並宣佈和托爾金訂婚。
愛荻絲去世後,托爾金在她的墓碑上刻上愛荻絲·瑪莉·托爾金·露西安 1889-1971,他在兩年後去世,並吩咐要刻上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貝倫 1892-1973。 | {'wikidata_id': b'Q725935'} |
巴黎大眾運輸公司
RATP事業集團
法國的 SRU 法容許 RATP 以成立子公司的方式經營全國規模的大眾運輸事業。RATP France 於2001年成立,並參與了 Mulhouse、Clermont-Ferrand、Annemasse、Chelles、Saint-Quentin-en-Yvelines 等法國城市的大眾運輸建設。一年後 RATP France 更名為 RATP Développement,以謀開拓國際市場。
在法國之外,RATP Développement 曾協助雅典經營區域快速鐵路(計 3 條路線,總長度 260 公里)。RATP Développement 是義大利鐵路公司(La Ferroviaria Italiana,簡稱 LFI)的股東之一,在托斯卡納經營鐵公路交通網。RATP Développement 還在達爾貝達經營部分的公車路網。
此外,RATP Développement 也將事業擴展至維護與諮詢(管理、市場)領域。在工程領域,RATP 創立了 Xelis 公司。
RATP 在2006年的收入達 37 億歐元,上升 5.4 %;純收入 4千3百萬歐元,下降 22.8 %,主因是能源消耗。
RATP的政策
在 1980 年代,人們估計有三分之一的巴黎人在坐地鐵時逃票。RATP 從 1990 年代起開始決心收復失土,並讓路網得以贏利,其政策包括:查票員數量加倍、創設警衛團隊 GIPR(Groupe d'Intervention et Protection des Réseau —
路網保護與介入團隊),隨後是 GPSR(Groupe de Protection et de Sécurité des Réseaux) — 路網保護與安全團隊)與 CSA(Contrôle, Sécurité, Assistance — 管制、安全、協助)。
許多使用者組織抗議這些措施。在1995年,TRAUM(Tribune de Résistance Active des Usagers du Métro — 地鐵使用者反抗論壇,也是 métro(地鐵)的倒置發音)指出 GIPR 目的在驅逐車站中的無家可歸者。TRAUM 還揭露幾起 RATP 警衛毆打無家可歸者的案例。另一個組織 Réseau pour l'Abolition des Transports Payants(付費交通廢止網,簡稱 RATP)於 2001年 成立,旨在推動大眾運輸工具免費化,也揭發 RATP 警衛對逃票者的暴力行為。這些警衛人員常被指控濫權與暴力。
自2003年起,地鐵廣告的爭議浮上檯面。這些「反廣告者」組織了許多行動對付地鐵裡的廣告板,方式包括撕毀或以塗鴉覆蓋。
RATP 同全國民間保護聯盟(Fédération nationale de protection civile、簡稱 FNPC)合作創立了一種急救文憑:道路急救補習教育證書(簡稱 AFCPSSR)。FNPC 也下轄一個 RATP 急救員協會。 | {'wikidata_id': b'Q643290'} |
大清一统志
《大清一統志》,是清朝官修的地理總志,是繼隋《區域圖志》,唐《元和郡縣圖志》,宋《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大元一統志》,《大明一統志》以來的集大成之作。
編纂過程
《大清一統志》的編纂工作從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一直延續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幾乎橫跨兩個世紀。最早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命令河南巡撫賈漢復督修方誌,開啟清代地方修志之先河。康熙年間保和殿大學士衛周祚最早倡議纂修《一統志》,康熙十一年(1671年)上疏奏請:「各省通志宜修,如天下山川、形勢、戶口、丁徭、地畝、錢糧、風俗、人物、疆域、險要,宜匯集成帙,名曰《通志》,誠一代之文獻,然迄今各省尚未編修,甚屬缺典,何以襄我皇上興隆盛治乎?除河南、陝西已經前撫臣賈漢復纂修進呈外,請敕下直省各督撫,聘集夙儒名賢,接古續今,纂輯成書,總發翰林院,匯為《大清一統志》。」康熙十二年(1672年)十二月,「三藩之亂」起,纂修《大清一統志》事暫被擱置。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二十四年(1685年)又擊敗沙俄。清朝國勢空前穩定。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廷又下令編纂《一統志》,設《一統志》館,由陳廷敬、徐乾學領其事,徐乾學被許三禮劾,力請歸故里,康熙准他仿司馬光修《通鑑》方式,自帶書局,繼續修纂,並徵姜宸英與黃虞稷偕行,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徐乾學設局於蘇州洞庭山,學者顧祖禹、閻若璩、黃儀、胡渭、齊召南等先後參修。因規模宏大,久而未成。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徐乾學病逝,韓菼總裁其事,五年後韓菼去世,《大清—統志》又被擱置。
雍正帝繼位後,續修《一統志》,雍正三年,藍鼎元奉派校書內廷,分修《大清一統志》。雍正六年(1728年)命各省修通志,送一統志館,「著各省督撫。將本省通志。重加修葺,務期考據詳明,採摭精當。既無缺略,亦無冒濫以成完善之書如一年未能竣事.或寬至二三年內纂成具奏。」又明確規定,60年修一次方志。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方苞任《一統志》總裁,提出「行查事項」十四條,要求各省遵循。乾隆五年十一月,《大清一統志》342卷初稿告成。乾隆對於修志事宜尤為關切,所有稿件必親自過目,認真審核。乾隆九年(1744年)刻印成書,編排次序為:首京師,次直隸、盛京、江蘇、安徽、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外藩及朝貢諸國附錄於後。其內容,每省立統部,冠以圖、表,首分野,建置沿革、形勢、職官、戶口、田賦、名宦。省以下各府先是冠以圖、表,下分:分野、建置沿革、形勢、風俗、城池、學校、戶口、田賦、山川、古蹟、關隘、津梁、堤堰、陵墓、寺觀、名宦、人物、流寓、列女、仙釋、土產二十一門。
乾隆二十九年,因新疆劃入國土,御史曹學閔奏稱:「《大清一統志》……久已頒行海內,近年來平定準噶爾及回部,拓地二萬餘里,實為振古未有之豐功。前命廷臣纂修《西域圖志》,並令欽天監臣前往測量各部經緯地度,增入輿圖。惟《一統志》尚未議及增修,請飭儒臣查照體例,將西域新疆敬謹增入。再查《一統志》自成書以後,迄今又二十餘年,各省府廳州縣添設裁併多有不同,亦應查照新定之制逐一刊改。」乾隆特詔命重修《一統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文華殿大學士和珅主持纂修,總纂官有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總校官陸費墀等,開始測繪、製作青海、西藏、新疆地區精確的地圖。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續修完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式進呈。
嘉慶十六年(1811年)三修《大清一統志》,由穆彰阿、李佐賢、泮錫恩、廖鴻荃、龔自珍等主持。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完成,國史館總裁大學士穆彰阿等奏稱:「為接纂〈大清一統志〉全書告成,恭摺奏聞請旨事,竊臣館於嘉慶十六年『經方略館』,奏請將〈大清一統志〉移交補纂,臣等現已督飭在館各員,將全書纂輯繕校完竣,共五百六十卷,凡例、目錄二卷。陸續進伏思,纂輯〈大清一統志〉卷帙浩煩,與臣館常行功課不同……」。有清一代,前後編輯過3部:即康熙《大清一統志》,乾隆《大清一統志》,《嘉慶重修一統志》。
台灣問題
在乾隆九年(1744年)版本的「臺灣府建置沿革」中有一段文字敘述:
台灣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
明天啟中,為紅毛荷蘭夷人所據,屬於日本。
此段文字有時被主張台灣獨立的人士們做為「台灣自古屬日本版圖」的佐證之一。而實際上早先的中國沒有強烈的疆域概念和意識,不像西方很早就開始繪製疆域地圖,中國的疆域實際上是一種勢力範圍,對於附屬國鄰邦並不會去強調屬於中國。而中國沿襲天子封邦國,天下大同,對於國的概念並不是當今的獨立國家這個概念,因此中國近現代疆域國界劃分上吃了非常大的虧,對於土地上的自然資源來說缺少很多,天朝自以為地大物博,秉持中庸之道,也不太在意。中國歷代不是要占據鄰邦而是要臣服。以清朝日本占據來論定台灣歸屬日本甚為荒謬,侵略搶占是一種利用非法手段獲取的方式,了解歷史的人都清楚日本侵占台灣、琉球、朝鮮、中國東三省的歷史。台灣的歷史不是兩三百年的歷史,應該從更遠的歷史時期來看待台灣的問題。
天啟為1621至1627年,該時期曾發生濱田彌兵衛事件,時日方稱台民族為高砂國且並未對荷人據台提出異議,在清朝已統治臺灣多年、日本則處於鎖國狀態下,因而兩者對台灣島歷史之瞭解均十分稀疏,至今後人對於先人作此誤述的原因仍不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版則刪去「屬於日本」四字。 | {'wikidata_id': b'Q10936458'} |
权韠
生平
權韠1569年出生於朝鮮漢陽兩班家庭,父兄都是知名詩人。其父權擘曾兩次以書記官的身份出使明朝,並參與過中宗、仁宗、明宗等歷朝實錄的編撰。他從小就喜愛詩歌,9歲時寫出長篇古詩《驅車兒》。
權韠19歲時參加司馬試的初試和複試高中狀元,但由於「一字誤書」而被取消狀元資格。之後,他再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以布衣身份渡過,曾做過「童蒙教官」的小官。壬辰倭亂期間,權韠赴前線抗敵,寫下一些愛國詩篇。
1611年春,一位叫任叔英的布衣參加科舉考試,在作文中痛斥權門弊害,招來逆鱗之災,被榜上除名。權韠得知後寫了一首七絕《聞任茂叔削科》(《宮柳詩》),譏諷光海君之妃兄柳喜奮一派的專橫跋扈,妒忌用事。詩曰:「宮柳青青花亂飛,滿城冠蓋媚春暉。朝家共賀昇平樂,誰遣危言出布衣。」 權韠因此遭來「詩禍」。光海君從朝臣奏章看到此詩後,親自審訊了權韠,並把他流放到朔方。在發配途中,權韠被人殺害,年僅43歲。(一說他是在發配途中因陳年疾病和拷問留下的餘毒發作而死。)
評價
權韠的摯友溪谷張維在《石洲集》序文中稱「石洲之詩,談者謂百年來所未有,此只以詩論也。」 | {'wikidata_id': b'Q16180847'} |
扬子江水利委员会
揚子江水利委員會是中華民國管理長江流域事務的專門機構。
歷史
1922年,北洋政府成立揚子江水道討論委員會,內務總長高凌霨任委員長,稅務處督辦孫寶琦、運河局督辦張謇、全國水利局總裁李國珍任副會長;同時設立楊子江技術委員會,隸屬於揚子江水道討論委員會。1928年,揚子江水道討論委員會改組為揚子江水道整理委員會,隸屬於交通部,交通部次長李仲公出任委員長。
1935年,揚子江水道整理委員會、太湖流域水利委員會、湘鄂湖江水文總站合併成立揚子江水利委員會,隸屬於全國經濟委員會,以「掌理揚子江流域一切興利除患事務」,傅汝霖出任委員長,孫輔世為總工程師。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委員會遷往重慶,由張含英代理委員長。1941年起歸全國水利委員會領導。抗戰結束後回到南京,孫輔世出任代理委員長。1947年7月1日,揚子江水利委員會改組為長江水利工程總局,歸水利部領導,孫輔世任局長,朱士俊任副局長。 | {'wikidata_id': b'Q19854863'} |
四谛
簡介
梵語 satya 義為真實的道理即真理;古漢語諦字原義是審知事物的內在含義或者意義。佛教不管支派如何分化,必根本依據四諦,否則將難免流變。四聖諦包括苦的普遍存在、苦的原因、苦的消滅與滅苦的方法。四諦概括了兩重因果關係: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滅是果,是悟界的因果。這是從表面現象到深層原因的逆推過程。反過來說,就是修道除惡、滅貪嗔癡,就可以離苦,脫離輪回。
集諦
集者集起之義,集起苦因,又稱苦集諦。集是有關苦的原因。人的苦難來自永恆的生存欲,因為生死流轉永無寧日,終日擔憂。之所以有這種種痛苦,是因為有產生痛苦的根源,主要是貪、嗔、癡三毒,這就是「集諦」。造成苦的原因,粗分「貪」、「嗔」、「痴」三毒,從廣則有「十使」。推至最後,眾生的本心為「無明」所障敝。
滅諦
要想去除痛苦,就要消滅產生痛苦的原因「貪、嗔、癡」,這就是「滅諦」。佛陀還列舉了這些痛苦,其中包括內六處、外六處、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六尋、六伺,並提出了相應的止息。這些痛苦的止息也稱為涅槃,即明集諦理,斷盡煩惱業,則得解脫。
道諦
又稱為苦滅道聖諦,是說如何破解苦集,使苦不再積聚,乃至於滅壞的修行方法。必須要去修八正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道諦」。隨順趣向涅槃之道,細化為三十七道品。 | {'wikidata_id': b'Q169010'} |
羅馬領
樣式
儘管全世界的羅馬領大同小異,但是基本還是可以細分出兩種不同的款式。
普遍款式
這種在世界上比較常見,包括天主教、信義宗、聖公會等都被普遍使用,簡單來說,就是衣領上的凸出部分上面是封閉的,羅馬領只能從前面的「囗」字型大口插入固定,或者如果衣領底下沒有縫合的話可以把領子立起來,把羅馬領扣上後再翻下來,類似於西裝小禮服的領花佩帶方法。
高派教會專屬款式
這種目前來說只有部分高派教會的神職人員使用,在中國大陸及台灣等尚未有發現有神父或者牧師穿著。簡單來說,特點就是衣領上面的口是開口的,而下面是縫合的,也就是說羅馬領可以直接從上而下插進衣領,而一般來說,這種款式的羅馬衫衣領都會低於羅馬領的高度,所以除了正面大大的「囗」字型開口外,襯衫衣領上面的一整圈都會露出一條細長的白色。
兩種羅馬領
傳統的羅馬領為硬質,但是這種羅馬領有一些缺點存在,硬質的羅馬領會讓神職人員在說話時感到一種壓抑感,甚至脖子比較粗大或者喉結發育比較大的司鐸會在喝水下咽時喉結被卡在羅馬領上導致無法下咽,且羅馬領夏天蓄汗,冬天則會變得異常寒涼。所以到了後來就出現了軟式羅馬領,這種羅馬領不會出現上述硬質羅馬領的所有特點,惟軟式羅馬領由於會隨著穿戴者身體動作而扭曲,所以相對於硬質羅馬領來說,在神聖感上略遜。 | {'wikidata_id': b'Q118587'} |
熱帶低氣壓WP232017
氣象歷史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10月6日開始觀察菲律賓馬尼拉以東1000公里的熱帶系統 ,當時該系統具有廣大的低層環流,而對流主要在中心的東北側 ,所處海域的垂直風切略弱,加上海溫介於30到32度攝氏,利於此系統發展,隨者此系統向西移動,西南側的環流結構逐漸改善,日本氣象廳在10月7日上午8時將此系統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翌日下午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在翌日凌晨5時將此系統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編號WP232017,翌日上午9時15分日本氣象廳對此系統發出烈風警報,此系統在10日上午5時50分登陸於越南河靜省,登陸後因與地形的摩擦力影響而開始減弱,日本氣象廳在當日上午9時取消烈風警告,不久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一報的報告,最後在當晚消散。
越南
儘管此系統僅是熱帶性低氣壓,卻在越南的北部造成嚴重的災情,大雨導致了數個水壩和水庫洩洪,越南工業和貿易部成立了工作小組,以確保31個水利發電設施的安全,大雨導致洪水氾濫,有五名人員在安沛省站奏縣被洪水沖走,另外有五名人員受傷,救難人員在危險區域救出28人,洪水淹進740棟房屋,其中30棟被完全摧毀, 當地動員了2200名人力協助救援,用各種手段,尋找失蹤的受難者,紅河水位滿出30到50釐米的高度。
12日和平省的山體滑動造成四戶被掩埋,受到淹水的戶數上升到16,700戶,3,930公頃農作物和兩座堤防受損,枚州縣下了390毫米,金杯縣降下了450毫米,在良山縣有13公頃的水稻被淹,93公頃其他農作物和7公頃的果樹受損,6公里的道路和4公里的運河也因此受損,因此越南紅十字會捐助了2.5億越南盾協助災後重建,安沛省的損失為5000億越南盾,而山羅省的損失為590億越南盾 ,富壽省也有228億越南盾的損失,和平省良山縣有250億越南盾的損失,樂山縣有160億越南盾的損失,總計和平省共損失了460億美元,截至10月18日,至少有83人罹難, 另外有30人受傷,21人仍然失蹤。 | {'wikidata_id': b'Q41823056'} |
大伴家持
去世
785年(桓武天皇延曆四年),大伴家持去世,時年約68歲。但他死後仍受政爭牽連,二十多天後,葬禮尚未舉行,便因涉嫌參予刺殺藤原繼種,兒子大伴永主等被判處流刑。直至二十一年後,806年(平城天皇大同元年),才獲得恢復名譽。
留下大批作品
大伴家持一生留下的作品甚豐,在《萬葉集》裡收錄了他的長歌46首、短歌432首、旋頭歌1首、漢詩1首。最早的歌《初月歌》作於733年(聖武天皇天平五年),主要歌作有《喻族歌》、《賀陸奧國出金詔書歌》、《雲歌》、《大白鷹歌》、《為防人情陳思作歌》、《二十三日依興作歌》、《二十五日詠鶬鶊歌》等等。自759年(天平寶字三年),便沒有作品傳世。
參予編撰《萬葉集》
關於大伴家持與《萬葉集》的關係,據學者謝六逸認為:「釋契沖著《萬葉集代匠記》,謂此集成於大伴家持之手,此說已為學者所公認。家持自幼時起,曾把見聞的歌記了下來,迄天平寶字三年時(759年),依時代次序排列。自此以後,便未依順序。」大伴家持以後,再有其他人陸續作過若干補充而成。
中國大陸學者王家驊評價大伴家持的歌,在藝術上是成熟且可效法,但其思想卻不足取。然而,他把為數不少的民謠收錄在《萬葉集》當中,為日本文學留下光輝的遺產。
紀念
在日本富山縣,設有不少與大伴家持有關的展覽館、神社、塑像,以紀念他曾在這裡任越中守一職。 | {'wikidata_id': b'Q386308'} |
圣巴斯弟盎教堂 (威尼斯)
歷史
聖塞巴斯弟盎教堂的所在地原是一個熱羅尼莫會神父於1393年建立的養老院,附近有一座小聖堂,建於1396年,供奉萬福瑪麗亞。後來擴建,在1468年,這裡被改為教堂,供奉殉教者聖塞巴斯弟盎,這位聖人在歐洲被視為抵禦黑死病和瘟疫的主保聖人。因此這座教堂被視為威尼斯的黑死病教堂之一,用來平息天主的懲罰。
自1506年開始,由建築師Antonio Abbondi監督,進行了許多的調整和擴建,這座教堂形成目前的外觀。1548年擴建完成,這座教堂終於在1562年祝聖。它只有一個中央走道,平面為拉丁十字。它有一個中庭,其上是一個凸起的唱經樓,最後的高潮是一個小穹頂下面的聖所 這座教堂的建築風格為文藝復興。1867年進行了一項修復工程。
外觀
聖塞巴斯弟盎教堂的立面很普通,在三角牆的頂部,是被箭所傷的聖塞巴斯弟盎像。靠近門口的是聖塞巴斯弟盎和聖熱羅尼莫的小人像,這兩位聖人與這座教堂的關係最為密切。
室內
在1555年到1570年之間,維羅納出生的畫家保羅·委羅內塞,分三個階段,裝飾聖塞巴斯弟盎教堂內部的各個部分,包括中央走道和祭台牆壁的繪畫、天頂畫和壁畫。委羅內塞還裝飾了一部分更衣所和唱經樓,並完成了管風琴裝飾和一幅大型祭台壁飾。
中央走道的天花板包含三件作品,描繪《以斯帖記》中的內容,由委羅內塞完成於1556年。唱經樓後面的繪畫描繪了聖塞巴斯弟盎的生平事件。管風琴上也有三幅畫:《耶穌上聖殿》、《潔淨聖殿》和《耶穌誕生》。委羅內塞還在小穹頂上畫了《聖母聖天》,但已經毀於18世紀。
正祭台後面的繪畫是委羅內塞在這座教堂完成的最後作品,描繪了榮耀聖母和聖塞巴斯弟盎以及其他聖人在一起的場景,於1570年完成。這幅畫封閉在一個畫家自己設計的多種顏色的大理石框架內,是一位威尼斯貴婦人Lise Querini在1559年委託他完成。這幅畫由委羅內塞立意和執行,恰逢天特會議末期於1564年發表了一系列決議,譴責新教的反傳統,並重新強調聖像的激勵作用(即通過殉道場面)。
委羅內塞在這座教堂工作了數十年,1588年去世,並埋葬於此。他的墓位於聖所左側。
這座教堂中的其他著名作品包括提香的《聖尼古拉》(1563年),以及帕里斯·波登(Paris Bordone),雅各布·桑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帕爾瑪·喬凡尼(Palma Giovane)和亞歷山德羅·維多利亞(Alessandro Vittoria)的作品。在更衣所有丁托列托和博尼法西奧朱德(Bonifacio de' Pitati)的作品。 | {'wikidata_id': b'Q588559'} |
納瓦人
民族分布
分布地區包含了東馬德雷山脈、跨墨西哥火山帶以及墨西哥高原。
16世紀時,納瓦人活動的範圍橫跨現代墨西哥、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和尼加拉瓜,南至巴拿馬。而現在他們大都集中在墨西哥中部,分布在普埃布拉州、伊達爾戈州北端、莫雷洛斯州、格雷羅州、韋拉克魯斯州和聖路易斯波托西州南端。隨著墨西哥的人口流動,少數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在美國也能找到少數的納瓦人,尤其是紐約、洛杉磯和休斯頓。
人口
墨西哥政府不按種族血緣分類族群而是藉由語言,所以以下的統計資料是以納瓦特爾語的使用者作為基準。
墨西哥全國納瓦特爾語的使用者約有120萬人,其中只有19萬是只使用納瓦特爾語作為單一語言的(格雷羅州具有單語納瓦特爾使用者的比例最高,根據計算約有24.8%)。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在大多數其他州單一語言的使用者比例小於5%,另外,5歲以下的兒童並不在普查的範圍中(估計占了該族群人口的12%)。有些納瓦人即使使用納瓦特爾語和西班牙語雙語言,也會因為普遍的反土著歧視(anti-indigenous discrimination)所以在人口普查的時候不認同自己為納瓦人。因此有報告指出,墨西哥原住民人口比由國家統計局報告的還多了將近250%。
建立前
阿茲特克人原本不是墨西哥中部的原住民, 根據他們的傳說,阿茲特克人的祖先是從北方,一個叫阿茲特蘭,即七個傳奇洞穴的所在地來的,當他們初次到來時,附近還存有許多的土著部落。部落之間戰火連連,沒有任何一個部落占衝突的主導地位。阿茲特克人是最後到達墨西哥中部的阿茲特蘭原住民,他們進入了墨西哥谷。當地的一個城邦庫瓦坎允許他們在此定居,條件是阿茲特克人要充當庫瓦坎的傭兵,阿茲特克人同意了這個要求。
阿茲特克人在戰鬥中為庫瓦坎服務後,一位庫族公主獲得了傭兵的指揮權,但是阿茲特克人將她活剝做了祭品。根據當地人的講述,阿茲特克人將她獻給了戰神、太陽神維齊洛波奇特利。庫瓦坎國王聽後大怒,用軍隊將他們驅逐了出去。阿茲特克人隨後四處跋涉,根據太陽神維齊洛波奇特利的指示往南來到阿納瓦克谷的特斯科科湖;當他們來到湖中央的島嶼時,他們看到一隻叼著蛇的老鷹停歇在仙人掌上,這個意像告訴他們應該在這裡建造城市。1325年阿茲特克人在這個地方建立了特諾奇蒂特蘭,一座巨大的人工島,現在墨西哥城的中心。
特諾奇蒂特蘭建立以後,阿茲特克人便和特索索莫克統治下的特帕內克國結盟。在阿茲特克人的協助下,特帕內克國逐漸成為了一個小型的帝國。直到那時,阿茲特克人也沒有任何一個合法的君主。1372年,一位庫瓦坎與阿茲特克混血的國王阿卡馬皮奇特利登基。正值特帕內克國與阿茲特克人進行擴張時,墨西哥谷東部的阿科瓦國逐漸強大起來。兩國爆發戰爭,阿茲特克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時特諾奇蒂特蘭也獲得相對長足發展。
建立
1426年,特帕內克君主特索索莫克去世,特帕內克陷入內亂。阿茲特克人支持當初的首選繼承人塔亞亞烏繼承王位,但是特索索莫克的兄弟馬斯特拉(Maxtla)篡奪了王位,並轉而對付那些反對他的人,包括當時的阿茲特克君主奇馬爾波波卡,他不久死亡。
1428年,奇馬爾波波卡的叔叔伊茲科瓦特爾(Itzcóatl)繼承阿茲特克王位,與特斯科科的前統治者內薩瓦爾科約特爾(Nezahualcoyotl)結盟,並進攻馬斯特拉的首都阿斯卡波特薩爾科(Azcapotzalco),特帕內克戰爭爆發;100天後,馬斯特拉投降,並被放逐。
戰爭結束後,特諾奇蒂特蘭、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組成了同盟,並取得墨西哥谷地的統治權。原先特帕內克的領土被三分,分別歸屬三個國家。特帕內克的國庫也被瓜分,特諾奇蒂特蘭獲得40%,特斯科科獲得40%,特拉科潘獲得20%。三個國家的君主稱為Huetlatoani,其他的小領主叫做Tlatoani。這三個國家結成的同盟,在接下來100年內主宰了墨西哥谷,並向沿海大舉擴張。在此期間,特諾奇蒂特蘭逐漸成為同盟中的主導力量。
改革
聯盟建立後不久,伊茲科瓦特爾和特拉卡埃萊爾(維齊利維特爾之子)都對阿茲特克的政治和宗教進行過大刀闊斧的改革,特拉卡勒下令焚毀平民家中的書籍,聲稱「書中含有虛假的謊言,不是每個阿茲特克人都要明白那些圖畫」。他篡改了阿茲特克人的歷史,提升了阿茲特克人在歷史中的地位,這才允許平民們進行學習。
伊茲科瓦特爾的姪子蒙特蘇馬一世在1440年登基,除去擴張領土之外,為了鞏固對被征服的城市的統治,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建立了一個新的納貢方法,大大改善了國家經濟。帝國還制定了一個新的對於原阿科瓦國的土地政策,減少了叛亂的幾率。蒙特蘇馬一世也制定了關於死刑的附加法律;並規定平民不得與貴族通婚。帝國還施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在每個居民區都建立了學校。學校分為兩類,特爾波奇卡爾利(Telpochcalli),主要教授軍事戰術戰略;卡爾梅卡克(Calmecac),主要教授寫作、天文學、政治學和神學等各種領域的知識。蒙特蘇馬還決定將在軍事或民事方面表現傑出的平民封為庫瓦赫皮利(quauhpilli),但這個稱號是非世襲的。有些庫瓦赫皮利可以與皇室成員通婚。
蒙特蘇馬一世為了獲取活人祭品,還發明了榮冠戰爭,這種戰爭還在另一層面上增加了阿茲特克的兵力。在榮冠戰爭進行前,我方與敵方關於祭品方面的事宜已經溝通完畢,因此這種戰爭基本上沒有任何傷亡。1450年-1454年發生了由乾旱導致的大饑荒,為此,蒙特蘇馬不斷的發動榮冠戰爭獲取俘虜來祭祀神靈。
擴張
特帕內克國滅亡後,阿茲特克帝國鞏固了它在墨西哥谷的地位。第一次帝國擴張的對象為墨西哥谷的科約阿坎和今天墨西哥莫雷洛斯州一帶的庫瓦納瓦克和瓦科斯蒂佩克人。這些國家被征服後,帝國獲得了大量的農產品進貢。蒙特蘇馬一世統治期間,阿茲特克經過了一次大饑荒,他重新占領了饑荒期間叛亂的今天墨西哥莫雷洛斯州一帶的國家。蒙特蘇馬一世將版圖擴展到了東部的墨西哥灣、南部達今天墨西哥的瓦哈卡州。
1468年,蒙特蘇馬一世的兒子阿沙亞卡特爾繼位,他花了整整13年來平定因為父親的擴張而造成的當地人的反抗。與此同時,墨西哥西部的塔拉斯科國也在大舉擴張,1455年,塔拉斯科國入侵托盧卡山谷。1472年,阿沙亞卡特爾重新占領了那裡,並成功地抵禦了入侵。1479年,阿沙亞卡特爾出動軍隊進攻塔國本土。但在士兵剛剛進入邊境時,塔國就發現之,並將其擊敗,這是帝國有史以來遭遇的第一次慘敗,阿沙亞卡特爾狼狽逃回特諾奇蒂特蘭,隨後收復了瓦斯特克地區,至此阿茲特克和塔拉斯科就再也沒有進行過戰爭。
1481年,阿沙亞卡特爾的兄弟蒂索克短暫統治該國,他未進行過像樣的擴張,乃至平民都認為他很懦弱。正由於這點,很快他便被阿維特索特爾所取代。阿維特索特爾統治初期和他的前輩一樣,同樣在平息叛亂。但他在隨後開始新一輪的擴張。在他統治下,阿茲特克帝國的版圖達到最興盛時期,共控制33個省份的371個部落。首都特諾奇蒂特蘭曾經有25萬人居住,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阿沙亞卡特爾的兒子蒙特蘇馬二世在1502年登基,兩年後開始發動對特拉斯卡拉的戰爭。1519年,西班牙人從墨西哥灣登陸,阿茲特克人邀請西人進城,但他們卻軟禁了蒙特蘇馬二世。西班牙人在城內搜括黃金,並屠殺了阻止他們的祭司們,這導致了後來的暴動——蒙特蘇馬二世在1520年7月1日被大石頭擊中頭部死去,憤怒的平民開始攻擊西班牙人,令他們不得不撤離特諾奇蒂特蘭城,從其中殺出一條血路,遭到極其慘重的傷亡。征服者埃爾南·科爾特斯將那晚稱為「悲痛之夜」。
毀滅
阿茲特克的征服者埃爾南·科爾特斯在1519年登陸尤卡坦半島,當時他只有100名船員和530名士兵,多數人只裝備了劍和盾。實際上科爾特斯早前背叛了古巴總督,帶著士兵和偷來的船擅自來到了中美洲。科爾特斯在路上遇到了一些流浪在沿岸的西班牙人,他們加入了科爾特斯的隊伍。這些人穿越叢林到了瑪雅,途中遇上憎惡阿茲特克帝國的特拉斯卡拉人,並與其結為盟友,行軍到了阿茲特克的特諾奇蒂特蘭。
他們進入特諾奇蒂特蘭後,受阿茲特克人優待,居住在一個庭院中。不久後,他垂涎於當地的財寶,便要求蒙特蘇馬二世向他妥協。不料此時古巴總督已經派兵來抓捕他,科爾特斯只得將權力轉移給副官佩德羅·德·阿爾瓦拉多,他自己則帶著士兵應戰。在戰場上,古巴總督的士兵們受科爾特斯煽動,也想獲得那些無盡的阿茲特克財寶,便加入了科爾特斯的軍隊。蒙特蘇馬二世由於遵從了科爾特斯的要求而被憤怒的平民打成重傷,並在科爾特斯的庭院中死去。他的侄子奎特拉瓦克(Cuitlahuac)在登基4個月後因為西班牙人帶來的天花而死去,帝國最後的皇帝庫瓦赫特莫克登基。科爾特斯在經歷悲痛之夜後,指揮軍隊在戰鬥中大敗阿茲特克人,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1521年4月28日,西班牙人及其盟軍開始作最後的圍攻,但阿茲特克人用巧妙戰術及心理戰,讓西班牙人受阻。在經過長時間的圍城和大部份人口都死於饑餓與天花的情況下,1521年8月13日,皇帝庫瓦赫特莫克向征服者科爾特斯的500人西班牙軍隊和15-23萬特拉斯卡拉軍投降。1525年2月26日,他被西班牙人絞死。
歐洲人來到新大陸的同時,也將美洲原住民從未患過的各式傳染病帶上了岸。抗疫能力較差的阿茲特克人在遭到以天花為主的「新型」傳染病的影響後,人口從1500萬驟降至300萬,使得瘟疫成為阿茲特克帝國迅速衰落的原因之一。首都特諾奇蒂特蘭在帝國滅亡後也被夷為平地。之後阿茲特克人的活人祭被歐洲人極其的誇大,以製造文明徵服野蠻的形象。阿茲特人又漸被迫改變宗教,與其他美洲民族一樣,他們的文化大部份都被歐洲侵略者剷除。現在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是在特諾奇蒂特蘭的廢墟上重新建立的。
羅馬天主教
受到西班牙殖民的影響,納瓦人主要信仰天主教。 | {'wikidata_id': b'Q826591'} |
斯特鲁维环形山
描述
該隕坑的北側壁被北面較小的羅素環形山截斷、東南則與另一座被熔岩淹沒的殘跡坑-愛丁頓環形山相接壤、克拉夫特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南偏南、往西南更遠處,接近月球西側邊沿則坐落了巴爾沃亞環形山。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23.41°N 76.65°W,直徑164.3公里,深度約2.29公里。
斯特魯維環形山已被熔岩淹沒,只剩下一些最高的壁頂露出在月表之上,形成一圈由山丘和山脊構成的環壁。沿邊緣的數處裂口連接了周邊的月海,其中北側一處寬闊的裂口將它與羅素環形山的坑底連成一體,而與愛丁頓環形山相交的東南壁最為突出(最大高度達到1.81公里),上面覆蓋了數座小隕坑。斯特魯維環形山坑內分布有數座醒目的撞擊坑:東部坐落了衛星坑"斯特魯維 C"和"斯特魯維 M"、東北為"斯特魯維 G"、南部有"斯特魯維 L",在西南內壁坡底還有一座同心環坑。坑底南部地表上斜穿著二道寬闊的射紋束。
由於該隕坑的位置接近月球西側邊沿,因此,從地球觀看,其外觀會產生扭曲變形,對它的觀察有賴於月球攝動。在一些舊月圖中,該隕坑也被命名為"奧托·斯特魯維環形山"。 | {'wikidata_id': b'Q177563'} |
平將門
出生與平氏一族的鬥爭
傳聞下總國佐倉曾是其父平良將的領地,至今佐倉市依然保有「將門」的地名,不過卻沒有任何史料可資證明。將門由故鄉到平安京成為藤原北家長者藤原忠平的隨從,因為父親猝逝,所以返回了領國。在當時並沒有確立長子相續制度的情況之下,良將遺留下來的領地被將門的伯父平國香以及叔父平良兼私自瓜分。
據《將門記》的記載,傳說平氏一族的內鬥是為了爭奪常陸國前國司源護的女兒,或是平良兼的女兒所引起的。935年2月源護之子源扶於常陸國的野本襲擊將門,將門退之,後由大串‧取手取道往源護的陣地真壁郡,討伐護之一族,甚至也一併討伐前來協助源護的伯父平國香。同一族的平良正也整軍在鬼怒川沿岸的新治鄉川與平將門的軍隊對峙,將門也將平良正的軍隊擊破。反對將門軍的以平良兼為盟主,加上平國香的嫡子平貞盛的兵力與平將門戰鬥,但受到將門的襲擊後,便請求下野國的國衙保護。將門把下野國的國府包圍起來,後將一部份的包圍解除,讓平良兼逃亡,同時與國衙交涉使其承認自己才是具有正當性的。
同年,朝廷發出召喚命令要求將門解釋說明有關平氏一族的私鬥的原因,將門前往平安京的檢非違使廳接受詢問,937年4月才被赦免而回國。回國後將門也依然和以平良兼為首的大半族人對立,良兼甚至還進攻放有將門父親良將和祖父高望王肖像的常羽御廄。由於已經喪失了許多軍馬,將門只好退卻,甚至妻子也被擒。雖然將門也對朝廷強調自己行動的正當性,不過朝廷還是對平良兼、平貞盛以及源護等發出對將門討伐的命令。將門在筑波山驅逐了良兼等人的兵,三年後良兼病亡,從此將門的威名大震於關東。
平將門之亂
這時常陸國的藤原玄明因為沒有繳納朝廷的租稅所以被下令追捕而去向將門要求庇護,於是將門將玄明藏匿起來。將門在939年前往常陸府中(石岡)要求撤回追捕令,但是在這裡卻突然遭到攻擊。將門逼於無奈只好反擊,並將常陸介的藤原維幾逮捕攻陷了國衙,結果對朝廷正式舉旗反叛。同時接納被認為是桓武天皇子孫的興世王之建議,同年12月也攻陷了下野、上野的國府,佔領了關東一帶並自稱為「新皇」,於岩井(茨城縣坂東市)設置政廳。
朝廷意識到這個危機感,下了一個只要能夠取到平將門首級者可成為貴族的旨意給全國人民。兩個月後的940年2月,將門與仇敵平國香之子平貞盛和藤原秀郷的會戰中,被流箭射中而亡。之後首級被運往平安京成了曬首。關於這個將門的首級,成了在各地首塚的傳說,最為著名的就是後述東京兜町的首塚。
幾乎與將門之亂同時期,也有在瀨戶內海由藤原純友發起的爭亂,這兩個動亂並稱為「承平天慶之亂」。
另外,成田市的成田山新勝寺是當時朝廷為了降伏將門而建立的寺院,據說因為了這個緣故,將門家臣的子孫,在現代已經距離當時1080年以上,也都不會到那個寺廟參拜。甚至自古在佐倉市居住的人們,也有許多人家都不會去參拜。
同時根據築土神社與神田神社(神田明神)的傳說,其信仰者如果也到新勝寺參拜的話,將不會得到其主神將門的庇祐,所以會同時去成田山新勝寺參拜的人也不多。
評價
平將門的名譽平反是在江戶幕府時期的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時代,由於烏丸光廣聽聞了將門傳說的始末之後,向朝廷申請了赦免,才得以去除了國賊這個污名。不過雖然如此,在歷史上無法改變將門確實有過曾經倒戈朝廷的事實,所以從明治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是將他當作是反逆天皇,並且自稱為「新皇」的反賊來對待。雖然國賊的污名在江戶時期就被江戶敕使的大納言烏丸光廣為其翻案,但是在那個時代,其根深蒂固的「逆賊」形象仍然難以消除。直到戰後以反天皇制的開始為契機,社會才開始認為他能夠毅然對抗朝廷暴政,是一個英雄。
另一方面在江戶時代根據德川幕府認為,將門的威靈能夠當做是保護江戶市街,將他以神田明神的祭神被祭祀。一般認為神田明神是由相當於江戶城的鬼門遷移到現址,受到幕府的尊崇。由德川氏把背叛朝廷的將門安置於將軍居住的城中來看,是幕府不希望朝廷振興之決意的表現。神田的唸法為「かんだ」(Kanda)是指被斬首的將門之身體(からだ、Karada),也有神田這個名稱就是由「からだ」所變化而來的傳說。
在東京都千代田區大手町有個將門的首塚,據說每當有計畫要遷移時都容易發生事故。以東京之靈的守護為主題,荒俁宏的小說《帝都物語》中就採用了相關題材。 | {'wikidata_id': b'Q1207652'} |
郭开
生平
前244年,趙悼襄王繼位後,任用樂乘代替廉頗主將之位,引起廉頗的不滿。廉頗於是率領私屬部隊攻打樂乘,樂乘被迫出走,廉頗也因畏罪潛逃至魏國國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廉頗居住在魏國許久也得不到重用,想回到趙國官復原職;而趙國因為屢次遭到秦國攻擊,國內缺乏優秀將領,趙悼襄王也想召回廉頗。趙悼襄王於是派使者會見廉頗,察看他是否能為趙國所用。郭開與廉頗有私仇,於是向使者行賄,讓他在趙王面前詆毀廉頗。使者會見廉頗時,廉頗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然後披甲上馬表示自己身體健康,能為趙王所用。使者收了郭開的賄賂,回報趙悼襄王說:「廉頗雖然年老,但飯量不減,然而他與臣會見時,不一會就去了三次廁所。」趙悼襄王認為廉頗年老無用,不再召廉頗回國。
李牧是趙國名將,曾多次率軍擊退匈奴和秦國的進攻,在趙國國內聲望很高。前229年,秦王政命王翦、楊端和、羌瘣率軍大舉進攻趙國,趙王遷命李牧為主將,司馬尚為副將率軍迎敵。王翦畏懼李牧的軍事才能,於是派使者攜帶重金賄賂趙王遷的寵臣郭開。郭開向趙王遷讒言陷害李牧和司馬尚謀反,準備與秦軍裡應外合攻滅趙國。趙王遷於是命趙蔥和顏聚代替李牧和司馬尚的位置,並將李牧誅殺,將司馬尚免職。同年三月,王翦率軍攻滅趙國,殺趙蔥,俘虜趙王遷及顏聚。
文學形象
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郭開於第一百零五回《茅焦解衣諫秦王 李牧堅壁卻桓齮》中登場,秦王政為尋找攻打趙國的藉口,命尉繚的弟子王敖出使魏國,遊說魏王割讓鄴郡三城交好趙國。王敖又用黃金三千斤賄賂郭開,讓他勸說趙悼襄王派兵接收土地。在郭開的勸說下,趙悼襄王果然中計,派扈輒率軍五萬前往魏國接收土地,秦王政隨後命桓齮率軍進攻鄴郡,在東崮山大敗扈輒所帥趙軍,奪取了鄴郡及其它九座城池。群臣勸趙悼襄王召回廉頗,郭開因與廉頗有私仇,行賄於趙王所派使者唐玖,致使廉頗未能返回趙國。王敖又用重金收買郭開作為內應,並向他許諾趙國滅亡之後可投奔秦國擔任上卿。趙悼襄王死後,任太子太傅的郭開因善於討好趙王遷得到重用,升任國相。在第一百零六回《王敖反間殺李牧 田光刎頸薦荊軻》中,郭開讒言陷害死李牧,又勸趙王遷舉國降秦,因功被秦王政封為上卿,趙王遷亡國之後才領悟到郭開是賣國賊。後來郭開在回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搬運家中財物的時候被沿途盜賊所殺。 | {'wikidata_id': b'Q11643314'} |
恐怖驚魂夜
情節
主人公大學生透和戀人真理在滑雪旅行後,真理邀請透到叔父叔母小林夫婦經營的旅館「修普爾」休息。因為大雪,二人、白領三人組、關西的公司總裁夫婦、以及帶著不協調墨鏡的黑幫打扮男子田中一郎滯留在了旅館。
晚飯後白領三人組的客房出現了一張寫著「今晚,12點,有人會死」的紙,然而當時以為是惡作劇便置之。然而當晚9點,2樓傳來玻璃窗打碎的聲音,調查發現屋子裡田中的屍體被切割為碎塊,卻沒有發現兇手的蹤跡。
之後的情節因玩家的選擇而異。
玩法
《恐怖驚魂夜》類似於遊戲書。玩家閱讀屏幕上的文字,並在劇情分歧處做出選擇,推斷出殺人兇手。線索往往隱藏在主人公和他人不起眼或荒謬的話中,同時資訊可能為誤導性的敘述性詭計。玩家選擇會影響之後劇情發展,繼而導致不同的結局,觀看所有結局會非常耗時。
「修普爾」旅館大多數背景畫面攝於在日本長野縣的白馬村,不過浴室和酒窖例外,是微縮攝影。遊戲人物採用動畫剪影。英文本地化版的旅館則攝影自不列顛哥倫比亞。
再版
自超級任天堂版推出以來,遊戲多次移植到家用遊戲機、掌上遊戲機和手機平台。
首個移植版《Sound Novel·Evolution 2 恐怖驚魂夜 特別篇》於1998年12月3日在日本PlayStation平台推出。遊戲廢除了超級任天堂版的章選擇功能,代之的是可以在經過的場景間自由切換的流程圖功能。同時遊戲採用了更真實的圖形,並加入了震動功能。原版結局中至少要死亡兩人,本作新增了所有角色不死的完美結局。遊戲增加了兩個隱藏劇本——《真理之探偵物語》,以及純音訊劇本《有點H的恐怖驚魂夜》。遊戲在1999年12月2日發行The Best再版。該版本又於2011年8月24日通過Game Archives在PlayStation 3和PlayStation Portable上推出。
2002年4月1日,日本J-PHONE手機上推出《恐怖驚魂夜mini》。2004年1月30日,遊戲又在日本i-mode、EZweb和Yahoo! Keitai手機上推出。該版本相較於PlayStation版刪除了部分結局,並相應修改了劇本和資訊。此外遊戲還將官方Fanbook刊登的小說《恐怖驚魂夜 A Novel》收錄為新劇本。
2002年6月28日,《恐怖驚魂夜Advance》在Game Boy Advance版在日本推出。遊戲按照《恐怖驚魂夜2》的設定,揭示了透和戀人的全名「矢島透」與「小林真理」。此外在達成一定條件後,標題介面會出現為《恐怖驚魂夜2》做宣傳的「我孫子氏的挑戰狀」。該版本雖然基於PlayStation 版,但機能與容量原因,沒有繼承PlayStation版的震動功能和兩個新增劇本。
《恐怖驚魂夜Internet》於2002年7月1日營運,為Flash遊戲。遊戲記錄保存在伺服器上,玩家需要輸入帳號密碼登陸。遊戲基於超級任天堂原版,因此死亡兩人也成為好結局。遊戲於2005年6月30日停止銷售,線上服務於三個月後停止。
2006年7月27日,PlayStation 2遊戲《恐怖驚魂夜×3 三日月島事件的真相》發行。其中以「旅館『修普爾』篇」名義收錄了遊戲劇本。
超級任天堂原版於2007年2月13日在Wii Virtual Console平台再版,2013年8月7日又於Wii U Virtual Console上再版。
2010年11月1日,遊戲為日本定製Android手機IS01發行。次年2月1日,遊戲在Android Market上架,可供一般Andoroid手機遊玩。Android版以原日本手機版為基礎,增加了觸屏操作並提升了畫質,同時增加了PlayStation版的人物介紹功能。《恐怖驚魂夜 Smart Sound Novel》於2013年7月10日在Android發行。2014年1月24日,《恐怖驚魂夜 Smart Sound Novel》英文翻譯版以「Banshee's Last Cry」為題,在全球iOS設備發行,標誌遊戲走出日本國外。
評價
遊戲獲得商業和評論的成功。超級任天堂原版售出75萬套,到2002年時售出約125萬套,到2013年7月時手機版累計下載量超過200萬次。遊戲系統在當時屬於創新,同時劇本也成為流行話題,日本網站4gamer.net稱遊戲為視覺小說的「金字塔」。網站還稱本作對同類遊戲影響重大,「說催生了之後眾多音聲小說也毫不誇張」。
日本雜誌《Fami通》為超級任天堂原版打出30/40,為Game Boy Advance版打出31/40。在《Family Computer Magazine》的讀者投票中,遊戲得到24.4/30分。
影響
隨著《恐怖驚魂夜》的成功,遊戲被改編為書籍、廣播劇、舞台劇、TV Drama等作品,並有多部續作,形成恐怖驚魂夜系列。
跨媒體
官方Fanbook於1995年發行,1998年改訂再版。同樣於1995年,《Distributes anthology 只有你的恐怖驚魂夜》發表,其中收錄了10篇徵稿作品。
遊戲還有CD Drama發行,角色相同但劇情改為使用生物兵器的惡靈古堡題材。矢島透由綠川光配音,小林真理由冬馬由美配音。
1996年2月29日至3月10日,東京新宿區的Theatre Apple上演了舞台劇《月之冰柱~另一個恐怖驚魂夜》。
2002年7月3日,TBS電視台上映了兩小時時長的改編電視劇。伴一彥編劇,吉田秋生導演,藤原龍也和內山理名主演。
續作
首部續作《恐怖驚魂夜2 監獄島兒歌》於2002年7月28日在日本PlayStation 2平台發行。《恐怖驚魂夜2》設定於前作一年半後,以透和真理為主角,前作中多名角色於本作再次登場。第二部續作《恐怖驚魂夜×3 三日月島事件的真相》於2006年7月27日發行。第三部續作《真恐怖驚魂夜 第11名訪問者》於2011年12月17日在PlayStation 3和PlayStation Vita發行,再度採用被風雪封閉旅館舞台。 | {'wikidata_id': b'Q5236894'} |
66号美国国道
路線變化
美國66號公路多處路段曾經經歷了重大的變化。
1930年,在伊利諾伊州春田和東聖路易之間,66號公路被轉移往更東邊到大約現在55號州際公路(I-55)的地方,而原駛路線大致是循著目前伊利諾伊州4號公路(IL-4)。
1940年,洛杉磯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塞科溪畔公園大道 (Arroyo Seco Parkway) 被納入了66號公路,這段就是後來著名的帕薩迪納高速公路。
1953年,通過黑山地區的奧特曼公路完全被亞利桑那州金曼和加州尼德爾斯之間的新公路取代。到1960年代,亞利桑那州奧特曼幾乎成為被廢棄的鬼鎮。
自1950年代以來,隨著眾多州際公路的興建,66號公路逐漸變成為州際公路的備援替代道路,甚至它的道路編號也被移轉取代。而在1965年頒布的公路美化法案(Highway Beautification Act)嚴格限制了在新的州際公路旁設立廣告招牌,使得在舊66號公路上的商家更不容易招攬到生意,使得這些商家不得不結束營業,66號公路也因而愈加荒涼。
66號公路在經過大城市時,會圍繞它的周邊通過以避開市中心的繁忙交通,例如伊利諾伊州的春田、密蘇里州的聖路易、羅拉、喬普林,以及奧克拉荷馬市。
衰落
美國66號公路使命的終結,始於1956年艾森豪總統大力推動的《州際公路法案》。1919年作為一名年輕軍官時的經歷深深影響了他,因此他十分期望美國也能擁有像德國一樣便捷的高速公路,並認為這是國家保衛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1960年代後期,隨著州際公路的修建和投入使用,越來越多的人樂於享受更快速便捷的交通網絡,66號公路逐步遭到遺棄,不再被使用。1985年,被正式廢除。
廢除之後
一些路段變為州內公路,一些成為地方公路,還有一些淪為私人車道,甚至直接被遺棄。儘管完整不間斷地從芝加哥經66號公路開車去洛杉磯早已成為過去,但許多原先的線路以及替代線路還是可以通車的。
另外,即使作為州內公路,在一些地方人們依然沿用了它的「66」這個名字,一些國道以及分布於老公路周圍的市內道路也保留著「66」這個數字。
復興
從1987年開始,各種關於66號公路的團體、協會陸續成立。1990年,密蘇里州宣布此路為「州歷史公路」。許多當地群體甚至直接把有關於「66」的圖案印在路面上,還有一些人努力去保存66號公路邊的老汽車旅館和霓虹燈。1999年,柯林頓總統簽署了國家66號公路保護法案,撥款1千萬美金作為基金,用以保護、修復分布於公路不同路段有歷史價值的景點。經過各方努力,原本已經消失的美國66號公路,又重新回到了地圖上。
加利福尼亞州
66號公路的西端終點處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塔莫尼卡的太平洋海岸公路。它在加利福尼亞州橫跨315英里(507公里),並沿途與美國101國道以及加利福尼亞5號、15號、40號洲際公路相交。
亞利桑那州
在亞利桑那州的路段有401英里(645公里),在許多路段上與40號州際公路平行,穿越托泊克峽(Topock-Gorge),經過鬼鎮奧特曼 。而在金曼和賽里格曼之間的道路,仍被標示為亞利桑那州66號公路(SR 66)。
新墨西哥州
在新墨西哥州的路段有380英里(612公里),西半段經過數個美洲原住民保留區 ,東段經過大城阿布奎基和聖塔菲。如同在亞利桑那州一樣,新墨西哥州的這段公路也大致與40號洲際公路平行。
德克薩斯州
66號公路穿過德州北緣,全長178英里(286公里),這裡也是整條公路的中間點。
奧克拉荷馬州與堪薩斯州
66號公路在奧克拉荷馬州跨越了267英里(430公里),在奧克拉荷馬市以西被標示為40號州際公路,奧克拉荷馬市以東則為奧克拉荷馬州66號公路(SH 66)。再往東邊就進入堪薩斯州,這段路全長只有13.2英里(21公里)。
密蘇里州
在這一路段全長292英里(470公里),經過了喬普林、春田以及聖路易。途中會經過紅巨人漢堡-世界上第一家得來速(音譯自 Drive-thru)服務商店。
伊利諾州
66號公路跨越密西西比河在東聖路易進入伊利諾州,在州境內全長301英里(484公里),經過卡霍基亞遺址-美國僅有的21個世界遺產中的一個,並經伊利諾州首府春田市 ,最後進入芝加哥抵達密西根湖畔,這裡是66號公路的東端終點。 | {'wikidata_id': b'Q79934'} |
任務中失蹤
任務中失蹤(英語:Missing in action)是軍事損失的一種,指的是軍事人員在戰鬥行動中被上報失蹤。他們的結局有可能是戰死、受傷、被俘或者逃跑。對於戰死者來說,其遺體或墳墓在沒有得到確認的情況下才算失蹤。在戰爭的歷史中,任務中失蹤一直是軍事人員面臨的很大的風險。
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大批的軍人失蹤。僅美軍在戰爭中就有78,750名任務中失蹤人員,佔戰爭中405,399名戰爭中死亡軍人的19%。1991-1993年間,美國參議院戰俘及失蹤人員事務委員會就二戰中失蹤至今仍未能尋獲屍體的軍人作了一份報告。和一戰中的任務中失蹤人員一樣,經常有二戰中的任務中失蹤人員的遺體被發現,絕大部分的發現純是出於偶然(如由於建設作業),少部分是由專門的遺體搜尋活動發現的。同樣和一戰的情況相似的是,在西歐的任務中失蹤人員的遺體通常都是單個單個地,或至多兩三個一起地被發現。
韓戰
據估計,朝鮮戰爭期間僅在非軍事區,就埋有一萬三千名韓國軍官兵和兩千名美國官兵。 美國聯合戰俘及失蹤人員統計司令部和韓國的類似機構一直在試圖定位和確認兩國的士兵遺體。
在美軍中,有8,177名軍人被列為任務中失蹤者,占到了整場戰爭期間死亡軍人的15%。1953年初聯合國軍司令詹姆斯·范佛里特將軍估計任務中失蹤的軍人有「相當大一部分」還活著。
1991–1993年間美國參議院戰俘及失蹤人員事務委員會就韓戰中任務中失蹤人員的問題作了一份報告。
至於還經常有戰爭中任務失蹤人員的遺體被發現確認。
據美國國防部戰俘/任務中失蹤人員辦公室的發布,2014年1月15時還有7896名任務中失蹤人員的屍體未尋獲。
儘管合眾國在53年就知道至少還有900名美國戰俘被關押在北韓而未被交換回國,它卻沒有公布這一點,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因為美國民眾將會要求設法讓這些戰俘回國。 1996年國防部宣布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戰俘中還有人活到今天。到2005年據信還有至少500名韓國戰俘被滯留在北韓境內。
一批澳大利亞國防軍的軍人遺體同樣從未尋獲。 | {'wikidata_id': b'Q2344557'} |
西山事件
概要
第3次佐藤內閣執政期間,日本政府與美國尼克森政府簽訂了《沖繩返還協定》,作為對沖繩島部分被占領土地的恢復原狀補償費,美國政府承諾向土地所有人支付400萬美元。但美日政府間達成秘密協定,約定上述費用由日本政府實際負擔。這一敏感的資訊被每日新聞社政治部記者西山獲知,並提供給了日本社會黨議員。
這一秘密協定的公開在日本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日本政府卻矢口否認。同時,日本警方和東京地方檢察廳特別搜查部以西山記者為取得獨家訊息而接近掌握著機密資訊的外務省已婚女官員蓮見喜久子,並與其保持不正當性關係為由,分別以「泄密罪」和「教唆罪」起訴蓮見和西山。而極力主張報導自由維護西山的每日新聞社,也因該事件涉及的不倫之戀而受到了公眾的批判,《每日新聞》銷量一落千丈,在1977年更曾一度瀕臨倒閉。
在案件的審判中,公訴方主張的案由是「泄露國家機密」,始終將焦點集中在記者取得機密資料的手段正當性這一問題點,避而不談秘密協定是否真正存在。而西山被逮捕之後,雖然案件被社會大眾廣為關注,但對於秘密協定真相的追查反而逐漸降溫。此外,西山未將取材獲得的資訊付諸公開報導而交給國會議員用作向政府追責的材料,以及對資訊來源的保密不善導致情報提供人被逮捕,在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方面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案件經過
1971年,時值日本第3次佐藤內閣執政期間,日美兩國締結沖繩返還協定。西山通過與外務省女官員用餐時灌醉對方,並與之發生性關係後,使後者成為自己的情婦。西山通過這一管道獲知了日美政府間存在著秘密約定,「美國政府向沖繩土地所有人支付的400萬美元土地恢復原狀費用,由日本政府秘密補償給美國。」,並指使情婦竊取外務省絕密電報的影印件。該電報內容為日本大藏大臣福田赳夫與美國財政部長戴維·M·甘迺迪之間的會談內容。當時的沖繩歸還談判主要是在日本外務大臣愛知揆一與美國國務卿羅傑斯之間進行的,但有關費用的補償等細節問題是由福田與甘迺迪負責的。為了避人耳目,福田與甘迺迪在維吉尼亞州舉行秘密會談,雙方達成的結果是:作為接收美軍的設施以及對二戰後美國對日經濟援助的感謝,日方向美國支付3000萬美元。而西山獲知的400萬美元費用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1972年,日本社會黨議員橫路孝弘與楢崎彌之助將西山提供的外務省絕密電報的影印件在國會上公開,並向政府發難。這立即引起了輿論的極大反響,導致日本政府受到了社會的強烈譴責。日本政府一方面承認了外務省絕密電報檔案的真實性,但否認了日美間存在秘密協定。同時,政府內部開始嚴厲追查泄密途徑。佐藤首相在獲知西山與女官員之間的情人關係後,決定給予嚴厲懲罰。4月4日,警方以西山與女官員泄露外務省絕密檔案為由,逮捕兩人,並提交檢察機關起訴。
最初各家新聞媒體都對日本政府壓制言論自由的行徑強烈反對,紛紛支援西山。但佐藤決定抓住西山不倫之戀這一弱點進行反擊,並在4月8日的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國家有國家的秘密,非常有必要制定一部《機密保護法》。」之後,《周刊新潮》報導了西山的桃色新聞,另外當時的東京地方檢察院特搜部檢察官佐藤道夫提交的公訴狀上也提到「男女雙方暗自偷情,並對此加以利用」這一點,自此輿論一片譁然。公訴狀提交當天,每日新聞社在晚報上刊登《本社意見及道歉》,聲明「利用男女雙方的關係,對作為國民知情權前提的新聞採訪加以限制,並企圖以此束縛新聞自由,這是偷換問題的做法。我們一方面為西山記者的個人行為表示歉意,同時再次主張不應忽視本次事件的本質問題,這一點我們的態度沒有變化!」,但實際上每日新聞社在之後放棄了對沖繩密約的追查。
此後,《周刊新潮》雜誌以《機密泄露事件——美麗日本的醜陋日本人》為題,展開大規模的新聞批判,其他女性主題雜誌和電視台專題節目等也連續批判西山身為有婦之夫仍利用肉體關係取得機密資訊的做法,輿論基調轉為對西山兩人的批評。同時,法院也始終圍繞著男女關係和機密資料的取得方法等問題進行審理。
審判
審判中,女被告全面承認了公訴人提出的罪行,同時也主張受到了教唆,希望西山也被判有罪。社會黨及市川房枝提出向她提供援助,幫助她作無罪辯護,但遭到了女被告的拒絕,這一點也被公訴方視為有悔改的表現。而西山及其辯護人則將重點放在秘密條約的重要性及報導自由這一點上,基本上避免談及男女關係。與此相對,公訴方特意不提供與本案事實有直接關聯的書面檔案,卻把焦點集中在女外交官受到西山教唆這一點來展開辯論。公訴方的證人在作證過程中,對於密約相關的問題一概表示「沒有印象」或者「有保密義務」而不作正面回答。而在女外交官的證言中,西山雖對她說過「絕對不會給你或外務省帶來麻煩」但最終卻出爾反爾,而且在她失去利用價值後態度發生明顯變化而不再保持情人關係,這些證言都使得西山的人格和品性遭到了懷疑。對於男女關係,西山一方沒有積極地加以否認,但在1973年10月12日的最終辯論中,西山的辯護人高木一律師主張雙方之間是平等的男女情感關係,並不存在西山單方面利用女性感情的事實。另外,雜誌的報導中還提到,西山曾多次對女被告說過「你老公就是吃軟飯的沒用男人」,因此導致其丈夫大怒,並堅定了離婚的決心。實際上西山並沒有說過「吃軟飯」或者類似的話,但西山一方特意避免在法庭以外發表觀點,結果導致媒體上全是一邊倒地傳播女被告夫婦的主張。另一方面,大島渚在兩人被逮捕後的1972年4月14日的《每日夕刊》上寫道:「我們不應回到言論自由這種抽象的問題上去。也不應該被佐藤首相的本能反應所左右。到底佐藤內閣對我們作了什麼?這才是問題!國民的知情權是不言自明的。我們要不停揭發一個又一個的絕密資料!這個時代,我們就要讓所有日本人都看到被揭露的絕密資料!(以下略)」。
一審・二審
本案一審判決:西山無罪、女外交官有期徒刑一年(緩期一年執行)。對該判決,女外交官未提出上訴,但這一點恰恰剝去了社會輿論對她的同情和對西山的批評。一審判決後,西山丟掉了報社的工作,而其他主要媒體也對密約問題不再關注,社會輿論不再關心日本政府關於沖繩密約的責任。而女被告夫婦因此離婚,兩人分別在媒體上持續對西山進行攻擊。
在二審中,公訴方主張,國家機關對秘密的決策和保守是行政機關的權利和義務,而新聞報導自由也應受到限制,國家公務員法中規定的保密義務也應適用於非公職人員。另外,對於報導自由是否意味著採訪取材方式不受任何限制這一點,控辯雙方仍激烈爭論。最終二審判決:判處西山有期徒刑四個月(緩期一年執行),判處女外交官有期徒刑六個月(緩期一年執行)。
最高裁判所判決
對二審判決,雙方仍然不服,向日本最高裁判所提起上訴。終審判決認為:「從一開始為了取得秘密檔案,記者與女性公務員保持肉體關係,從而使該女性無法拒絕記者的要求。被告利用女性的這一心理狀態唆使後者將秘密檔案攜帶出保管場所,這種取材行為傷害了取材物件的人格,超出了正當的取材活動的範圍。……雖說是新聞報導機構,但並沒有在取材中非法侵犯他人權利和自由的特權。」,確定了西山的取材行為的違法性。此外,一審判決後,西山就從每日新聞社離職,在老家繼承父業。
後續影響
本案結束後,西山所屬的每日新聞社,也因為西山的性醜聞遭到了讀者的抵制,發行量急劇減少,在與其他報社的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加之當年的石油危機帶來的廣告收入銳減,報社終於在1977年宣告破產。與此相對的是,批評西山一方的周刊新潮卻因此知名度大增,受到了讀者的表揚和鼓勵。對這一成功,該雜誌社的龜井編輯作出了否定的評價:「這次事件後我們得到的經驗就是利用輿論的「恐怖主義」來達到商業目的。」。
自該案後,各大報社的政治部不再願意積極地揭發披露國家秘密相關的新聞題材(報導利庫路德事件的並不是政治部,而是社會部)。
美國官方檔案公開之後
作為沖繩歸還協定中秘密協定的另一方當事人,美國政府根據其解密制度,公開了能夠證明密約存在的檔案。儘管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已允許公眾查閱相關檔案,但日本政府(自民黨執政)直到2010年仍矢口否認檔案的存在。
2005年4月25日,西山以「明知存在密約仍被非法起訴」為由,向日本政府提起了國家賠償訴訟。2007年3月27日東京地方裁判所的加藤謙一審判長在判決中,以「本案已超過損害賠償請求的20年除斥期間,故原告喪失了請求權。」為由,駁回了西山的訴訟請求。另外該判決完全沒有提及秘密條約的存在與否。
對此,原告方對判決不服,認為「2000年美國官方檔案公開後才能證明密約的存在,從這一時點起,原告才能夠提起訴訟。由於檔案需要經過25年才公開,因此法院以20年的除斥期間為由否定原告的請求權的論點是錯誤的。」,向上級法院提起了上訴。同時,原告申請傳喚承認密約存在的時任外務省美國局局長吉野文六出庭作證,但東京高等裁判所認為沒有必要,駁回了該舉證申請。
2008年2月20日,東京高裁(大坪丘擔任審判長)也主張「20年的除斥期間導致請求權消滅」,維持了一審判決。該判決中也沒有提到密約的有無。宣判後西山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的司法機關已經完全被行政機關所掌控。日本已經喪失了一個法治國家的基礎要件」。
此後,原告方雖然繼續上訴至日本最高裁判所,但2008年9月2日最高裁第三小法庭(藤田宙靖為審判長)同樣駁回了上訴,至此,西山提起的國家賠償訴訟以西山一方的敗訴而告終。
2008年9月,支援西山的記者同行向財務省和外務省要求外交文書的資訊公開化,但在10月2日得到了「不存在相關資訊」的答覆。對此,西山一方再次提起訴訟。2010年4月,一審法院判決被告方公開檔案和賠償損失。
此外,美國已經公開的檔案顯示,400萬美元中的300萬並沒有支付給土地所有權人,而是被挪用至美軍經費等用途,而日本總共秘密支付給美國1億8700萬美元。另外還發現了日本政府曾要求美國對西山一方嚴守秘密的檔案文件。
2009年9月16日,民主黨鳩山由紀夫內閣成立。擔任外務大臣的岡田克也命令外務省徹底公開資訊,全面調查並公布秘密條約的相關資料。為此特別設立的調查委員會在2010年3月承認了密約及類似檔案的存在。同年五月,岡田外相也規定超過30年以上的官方檔案應當全部公開這一原則。 | {'wikidata_id': b'Q849617'} |
市二宫站
車站樓層
市二宮站共設有兩層。地面為江南大道北、同福東路、小港路及附近商業建築;地下一層為站廳層;地下二層為2號線站台層。
站廳
市二宮站採用無柱站廳設計,使車站站廳顯得更為寬敞。為方便乘客進出,付費區設於站廳西側,周圍被行人通道包圍。部分車站商店設於站廳付費區內。付費區站廳設有兩組樓梯以及兩組扶手電梯供乘客來往站廳與月台,值得留意的是,兩組扶手電梯目前僅供月台層的乘客前往站廳。由於車站設計的原因,因此本站沒有設置專用電梯(升降機)供乘客來往站廳與月台,同時在本站站廳南側的樓梯設置了輪椅升降台,供使用輪椅的殘障人士來往站廳與月台,使用時需向車站工作人員求助。
市二宮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包括便利店、麵包糕餅店、書店、時裝店以及洗衣店等。站內亦設有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中國建設銀行自動櫃員機等自助服務。車站內亦設有「M-Touch」機,可查詢地鐵線路、首末班車等資訊以及地鐵安全指引的查詢,更亦供乘客登記為廣州地鐵薈會員、查閱獎分、換領獎賞。
月台
市二宮站設有一個島式月台,位於江南大道北地底。
利用狀況
市二宮站所在的江南大道北,是著名的婚紗一條街,在道路兩旁開設了多間婚紗及婚慶用品專門店,吸引不少乘客利用本站前往。因此,本站的各個出入口均有明文提示,強調禁止攜帶花炮等易燃易爆物品進站乘車。
同時車站也鄰近居民區和學校,為本站帶來不少通勤客流。
歷史
在1988年的「十字線網」規劃中,已經出現名為市二宮的車站。當時該站為2號線的一座車站,位置已與現時相若。後來在1997年的《廣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研究(最終報告)》,本站被確定為2號線的一座車站,並列入2號線首通段工程中。於2008年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方案中,新增的北海珠線經過本站,本站成為換乘站。後來該線成為19號線,再於2019年改為28號線,仍於本站交匯。
2號線首期工程則於1999年10月10日正式動工。2001年2月14日,本站北風亭人工挖孔樁施工過程中,由於水管滲漏,導致孔壁倒塌。一名施工人員當場被埋,送院後證實不治。而在2002年12月29日,本站隨2號線首通段(三元里至曉港)通車而啟用。 | {'wikidata_id': b'Q5974260'} |
歐洲經濟區
歐洲經濟區之權利與義務
歐洲經濟區根據歐盟倡導的四大自由而建立:貨物、人員、服務及資金可在歐洲經濟區自由流動。歐洲經濟區的非歐盟成員與歐盟成員國之間可以自由貿易,但必須遵守大部分歐盟法律。歐洲經濟區的非歐盟成員在歐盟的決策過程中影響力不大。歐洲經濟區的非歐盟成員成員無需承擔歐盟相關的開支,但實際上會為歐洲的融合作出開支。
歐洲經濟區之立法
歐洲經濟區的非歐盟成員同意制定與歐盟相似的法律,包括社會政策、消費者保障、環境、公司法和統計。(第一支柱)
歐洲經濟區的三個非歐盟成員在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等歐盟機構中並無代表。
機構
歐洲經濟區的非歐盟成員國與歐洲委員會組成聯合委員會(EEA Joint Committee),功能是討論如何將相關歐盟法律伸延至非歐盟成員國。而歐洲經濟區會議(EEA Council)每年開會兩次,檢討歐洲經濟區成員間的整體關係。
歐洲經濟區並無涵蓋所有成員的常設機構,歐洲經濟區的活動主要由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監察委員會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法院管理,兩者相類於歐盟的歐洲委員會和歐洲法院。 | {'wikidata_id': b'Q8932'} |
Prequel (Dreamcatcher迷你專輯)
造型照公開
7月8日,宣布即將在7月27日發行首張迷你專輯《Prequel》,並透過官方 Facebook 公開回歸行程表。7月10日起陸續公開預告照、曲目表及音源試聽等,為回歸揭開華麗的序幕。另外,經紀公司 Happy face Entertainment 則透露:「很感謝耐心等待的粉絲們,這次的新作品《Prequel》將延續前幾張專輯的故事,並展現出 Dreamcatcher 全新的魅力,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期待與關心。」
7月10日,在官方SNS公開了首張迷你專輯《Prequel》的造型照片。
7月11日,透過官方 Facebook 公開「Before」版的個人概念照。公開的照片中,以充滿大自然氣息的樹林為背景,成員們穿上青春洋溢的服裝,各自擺著不同的姿勢與表請,散發出特有的個人魅力。
7月14日,透過官方 Facebook 公開第二波「After」版的個人概念照。公開的照片中,以漆黑的森林為背景,Dreamcatcher 成員們畫上強烈的煙燻妝,眼神充滿氣勢,照片中可以看到許多蠟燭、骷髏頭、水晶球等等的道具。
7月15日,透過官方 Facebook 公開「Before」與「After」兩版的團體概念照。公開的「Before」版照片中,Dreamcatcher 穿上白色上衣與條紋短裙,展現出少女的青春洋溢;「After」版的 Dreamcatcher 則是畫上強烈的煙燻妝,在漆黑的背景下,以充滿氣勢的神情望向鏡頭,兩版概念照呈現出全然不同的魅力。
曲目表、預告片公開
7月19日,透過官方 Facebook 公開曲目表。專輯共收錄六首歌曲,主打歌《Fly high (날아올라)》由曾為 Apink、Girl's Day、宇宙少女等藝人打造多首熱門歌曲的製作團隊 Seion 擔當作詞、作曲以及監製,以優美的鋼琴旋律為開頭,到後面漸漸加入華麗又豐富的吉他聲,是一首充滿戲劇性的歌曲。
7月19日,於韓國時間0時在官方YouTube頻道上發布了回歸預告#1。成員們穿上青春洋溢的服裝,在歐式建築的庭園中享受著愉快的下午時光,而成員 祉攸 卻獨自走向某處,並在最後拿著一個玻璃瓶蓋住某樣東西。
7月20日,於韓國時間0時在官方YouTube頻道上發布了回歸預告#2。影片中,首先是一位抱著玩偶的小女孩走向陰暗的洋房,接著則是某位少女在洋房中的生活場景與在黑暗的長廊上奔跑的樣子交錯出現,最後則可以看到一開始出現的小女孩在森林中望著洋房的背影。影片使用了類似音樂盒聲音的配樂,搭配上不時出現的灰色調的畫面,為影片增添了詭譎的氣氛。
7月24日,於韓國時間0時在官方YouTube頻道上發布了音源試聽。《Prequel》將收錄五首歌曲,主打歌《Fly high (날아올라)》是以優美鋼琴旋律開頭後,再以華麗吉他延續的強力舞曲,由曾和 Apink、Girl's Day、宇宙少女等人合作的女性製作人 Seion 親自操刀。除此之外,專輯中還收錄了《Before & After (Intro)》、《Wake Up》、《Sleep-walking》、《沒關係! (괜찮아!)》等歌曲。
7月25日,於韓國時間0時在官方YouTube頻道上發布了MV預告。公開的影片中,成員們化身成清純的少女與充滿誘惑魅力的惡魔,來回不斷轉變的畫面,散發出 Dreamcatcher 兩種截然不同的魅力,預告也搶先透露《Fly high》一小段的旋律與舞蹈。
MV公開
7月27日,於韓國時間0時在官方YouTube頻道上發布了主打歌《Fly high (날아올라)》MV。《Prequel》共收錄六首歌曲,主打歌《Fly high》結合了鋼琴與吉他演奏,是較為柔和,但又維持戲劇性魅力的歌曲。《Fly high》的 MV 前往法國巴黎拍攝,呈現出具有異國情調又充滿神秘感的氣氛。 | {'wikidata_id': b'Q33961693'} |
程序设计方法学
構造正確的程序
利用Dijkstra的謂詞轉換器及其演算規則集合,可以推導出正確的程序。
利用程序變化構造正確的程序。它對程序應用一連串的保護正確性的變換規則,最終得到可執行的程序。程序變換是1970年代以來,「程序設計方法學」研究的重要方面,是程序設計自動化很有希望的途徑之一。遞歸程序變換是這一時期的最有意義的成果。如Burstall和Darlington的遞歸程序變換系統等。
邏輯程序設計和函數程序設計代表一種新的研究方向。Prolog是以謂詞邏輯的子集(Hoare子句)為基礎的一種形式系統。Prolog的執行過程就是執行邏輯上消解算法的過程。
抽象數據類型的研究
抽象數據類型是程序設計方法學中一種極為重要的方法。人們把它譽為程序設計方法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研究方法的不同
軟體工程主要應用工程的方法和技術研究軟體開發與維護的方法、工具和管理的一門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交叉的學科
程序設計方法學主要運用數學方法研究程序的性質以及程序設計的理論和方法的學科;
研究的對象不同
軟體工程的研究對象是軟體系統。目標是降低軟體的開發成本,提高軟體的質量,提高軟體的可維護性,提高軟體開發的效率。著重於軟體的宏觀可用性。程序設計方法學研究對象是程序。目標是保證程序的正確性。著重於程序的微觀正確性。軟體工程與程序設計方法學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程序設計方法學是軟體工程的基礎。 | {'wikidata_id': b'Q1378470'} |
九巴情載80年
九巴情載80年(KMB 80th Anniversary),是指九巴於2013年為慶祝成立80週年而舉行的一連串慶祝活動。
全城大募集
2012年12月,九巴於其網站設立「全城大募集」活動,邀請市民捐出或借出與九巴相關的珍藏物品,例如車票、舊相片、舊制服、站牌等,有關物件收集後,於2013年9月25日舉行的《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覽中展出。
九巴擬向獲選展出的文物捐贈或借出者致送紀念品。有意捐贈或借出珍藏人士,可透過九巴網站提供文物資料。
五線全日通
2013年4月7日,九巴於2、6、68X、968及B1推行「五線假日通」(Five Route Holiday Day Pass)假日日票計劃,乘客以一張八達通卡購買後,可全日無限次乘坐該5條路線至尾班車。
直至2013年9月7日,九巴將五線假日通由只限公眾假期擴展至每天適用,並更名為五線全日通(Five Route Day Pass),原本貼上了「五線假日通」標誌的巴士站牌亦換成「五線全日通」,適用之路線則維持不變。
「定向80」挑戰賽
「定向80」挑戰賽(Amazing Bus Ride Challenge)是九巴為慶祝其八十週年而舉辦的定向比賽,於2013年4月13日舉行。比賽「以互動的方式與市民一起重溫九巴歷史,並讓參賽者以至普羅大眾認識九巴的專業服務」。
比賽將以屯門公路轉車站為起點,參加隊伍將於「九巴情載80年」仿古巴士前誓師,然後利用九巴龍運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不同巴士路線及巴士轉乘服務完成四項指定任務,包括尋找九巴歷史地標、九巴旅遊大使、綠色生活推廣及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比賽會以九巴沙田車廠作結,然後於九巴傑出車長選舉總決賽前頒發獎項。
六隊參賽隊伍包括由香港大學學生組成的「極速救護車」隊、香港城市大學數學系學生組成的「當118碰上劍尖時」、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分校運動教練學學生組成的「柴九」、香港理工大學學生組成的「鯛魚」、由身兼九巴龍舟隊隊員之車長組成的「九巴鐵人隊」以及由巴士迷世界成員組成的「巴之閉」隊。
比賽最後由「極速救護車」隊伍勝出。
嘉年華暨傑出車長選舉總決賽
「九巴情載80年」嘉年華暨2013年九巴傑出車長選舉總決賽屬於九巴情載80年慶祝活動之一,於2013年4月13日(即九巴80週年正日)於沙田車廠舉行。
當天九巴亦推出四款巴士模型以及紀念品,供參加者於會場選購。
是次傑出車長選舉總決賽共有26,000人參與,為九巴歷年最多人參與的同類型活動。
車輛復修
九巴於3月將一輛剛退役的丹尼士巨龍12米訓練巴士DC1148保留,並在九巴屯門總修中心進行復修工程,將巴士回復至九十年代初服役時的外貌。該車車身髹回當年熱狗車身色彩,並裝回在改為訓練巴士時拆去的乘客座椅。
巴士模型
九巴推出「九巴80週年限量版巴士模型連八達通套裝」,套裝包括「丹拿A型」以及以巴士舊車票為主題的特別版八達通卡。首批300份於九巴傑出車長選舉總決賽當天公開發售,第二批則首先讓員工內部優先訂購,及預留模型證書編號,然後再6月3日於九巴顧客服務中心公開發售600份。同時,九巴將特別版八達通卡派發予員工作紀念。
其後,九巴推出八輛復古巴士的1:76巴士模型和Q版巴士玩具,並以廣告的上畫次序公開發售。
《九巴同行八十年》書籍
九巴於2013年7月香港書展舉行期間,與三聯書店(香港)合作推出書籍《九巴同行八十年(1933-2013)》 ,由著名香港史研究者高添強執筆,以城市發展的角度析述九巴發展。配合新書發行,兩公司於7月17日在書展會場舉辦「九巴走過的香港歲月」座談會,由高氏主講,並安排多位九巴退休及現職員工分享。
書展期間,九巴將一輛富豪B9TL(AVBWU66/PV2956)及一輛Enviro500 MMC(ATENU27/SB8492)披上該書廣告作宣傳。
三聯於2014年1月推出該書的英文版本《80 Years with KMB (1933-2013)》,定價HK$180,惟並未大肆宣傳其出版。
報章特刊
九巴於2013年4月12日於多份報章刊登中文版多頁全版彩色廣告特刊,內容包括九巴歷史回顧、仿古車身色彩巴士介紹、九巴之友招募、員工訪談、科技創新、歷史文物募集成果等。特刊內亦載有多間公司的祝賀廣告,當中包括城巴新巴、港鐵公司、亞歷山大丹尼士、富豪巴士、康明斯、日本電裝、80M巴士專門店等機構。
不過有巴士迷發現中文版廣告特刊內容有多處錯漏,如仿古車身色彩介紹一頁中,富豪奧林比安非空調巴士(/GK9636)之相片被錯標為「丹拿珍寶FE33AGR」,而丹拿珍寶的相片卻被標示為「七十年代實施以錢箱收取車費的丹拿A型雙層巴士」。
《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覽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九巴合作,於2013年9月25日至11月11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樓大堂舉辦《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覽,展出該館巴士相關藏品以及由九巴和收藏家提供的文物,加上歷史相片及影片,向公眾介紹本港公共巴士服務80年來的演變。在展覽的同時亦舉辦了問答比賽及攝影比賽,答中問題而被抽中者可獲邀參觀九巴車廠。
展覽期間,九巴將三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披上有關廣告宣傳。
九巴籌劃展覽時,將該公司保留的一輛開篷丹拿E型巴士(D550/AD7456)車頭部份拆出,並將之運往展覽場地展出。此舉起巴士迷批評,指該車屬歷史陳跡,加上仍可驅動,九巴的做法無異於破壞文物。經傳媒報道後,九巴回應指該車已荒廢多年,加上該公司已經保存並復修同一型號的巴士(即D430/AD7336),所以將其部份拆除。展覽完結後,九巴將車頭部份裝回。
車輛展覽
在《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覽舉行的同時,九巴安排該公司保留多年的兩輛古董巴士由展覽首日起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廣場展出,供市民觀賞及拍照,直至10月14日為止。
兩輛展出的古董巴士分別為一輛亞比安維京EVK41L巴士(L308/BM248),以及本身屬歷史博物館藏品但交回九巴保管的「烏嘴狗」的丹拿A型(D26/4961)。首日九巴邀得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影星甄子丹參與開幕儀式。
為免古董巴士在路上行走時引起市民哄動以致交通受阻,巴士於清晨五時便分別由兩輛工程車帶領及殿後,由工程人員運到會場。當中「烏嘴狗」由拖車拖往會場,亞比安維京EVK41L則由廠務車長駕駛。由於「烏嘴狗」車身高度與博物館外行人天橋相若,工作人員須即場為丹拿A型巴士換上細一點的車輪,以便於橋下通過。
適逢英國倫敦運輸局(Transport for London)派出一輛俗稱「Borismaster」的「New Bus for London」(NBfL)混能巴士(LT3/LT61CHT)到港並交由九巴保管,該公司遂安排兩輛古董巴士在展期完結翌日(10月15日)與該輛倫敦巴士一同於西九文化區海濱長廊C區空地展出作「世紀會面」,供公眾一睹三輛來自不同時代的英國巴士之風采。三輛巴士在當日清晨離開歷史博物館展區後,先駛往尖沙咀碼頭供傳媒拍攝,然後方前往西九文化區。 | {'wikidata_id': b'Q23888558'} |
徐用仪
從政經歷
徐用儀出生於道光六年(1826年),咸豐九年(1859年)順天鄉試舉人。同治初年,擔任軍機章京,兼職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後升鴻臚寺少卿。光緒三年(1877年),擔任太僕寺少卿,並升職為大理寺卿,跟過去一樣掌管軍機處。後來升職為工部侍郎,並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並歷任兵部侍郎與吏部侍郎等職,最後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月,加封為太子少保。
甲午戰爭
光緒二十年(1894年),當時在甲午戰爭前夕,整個朝廷都在爭論要和還是要戰,主和派樞臣孫毓汶被彈劾罷免之後,由翁同龢接任,翁同龢是主戰派,與主和派的徐用儀在討論政事時起了衝突,徐用儀被趕出樞廷,並解除所有官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再度親政,徐用儀復職,並推薦太常寺卿袁昶,剛好許景澄回到京城,兩人都被命令與徐用儀一同任職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並為兵部尚書。
庚子事件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最早是光緒帝推動的百日維新新政讓中外都贊同,而王儲卻一直沒有人選(光緒帝無子女)。端王載漪掌權之後想要廢掉光緒帝,可是害怕外國人反對,聽聞義和團「拳民」有神奇的力氣,又仇恨西教,想要以此來協助壓抑外國人,並召他們進入北京,而義和團因此受到官方的保護而更加壯大。徐用儀提議希望嚴格禁止義和團的行動,但是不被接受,而在德意志帝國的公使克林德被殺害後,徐用儀擔憂地說:「禍始此矣!」,並勸告慶親王奕劻,厚葬克林德。
後來,各國兵艦到達津沽,朝廷召集廷臣一起討論是和或戰。徐用儀、許景澄、袁昶及尚書立山、內閣學士聯元等五人一起上書說:「奸民不可縱,外釁不可啟。」認為要嚴逞肇事的義和拳民,並與八國聯軍議和。但是載漪等人主戰甚力,朝廷大臣都接受了主張。徐用儀奉慈禧太后的命令到使館討論緩兵的事宜,被主戰派認為是奸邪。
7月28日,許景澄與袁昶先被殺害,徐用儀自知難以倖免,但仍然意氣自如。8月11日,徐用儀被逮捕,並送到莊王載勛府邸。徐用儀並沒有辯駁,只說:「天降奇禍,死固分耳!」,與立山、聯元一同於菜市口被處死。過了三天,聯軍就進入北京,而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往西離京。
同年12月,光緒帝下詔為徐用儀等人平反,恢復舊有的官稱。宣統元年(1909年),追諡「忠愍」。浙江人為他設立祠堂於西湖,與許景澄、袁昶並稱「三忠」。 | {'wikidata_id': b'Q11070856'} |
鹿林彗星
發現經過
首先由國立中央大學的林啟生使用位於鹿林前山鹿林天文台口徑41公分望遠鏡於2007年7月11日拍攝到影像,接著當時就讀廣州中山大學的19歲學生葉泉志在其中三張林啟生拍攝的照片中發現在寶瓶座附近疑似彗星的天體。
起初鹿林彗星被當成是一顆視星等18.9等的小行星,但在發現後使用更大的口徑61公分後發現了彗髮。
鹿林彗星的發現是搜尋太陽系內小天體的鹿林巡天計畫其中一項成果,尤其是近地天體的搜尋。經由美國天文學家詹姆士·楊確認為彗星後。正式命名為鹿林彗星,編號為C/2007 N3。
此外,在距離鹿林彗星發現位置不到二度的位置還發現一顆阿波羅型小行星2007 NL1。
觀測
2009年2月24日,鹿林彗星移動到離地球最近的位置,距離地球大約6000萬公里,位於室女座與獅子座之間,亮度4至5等,成為一顆肉眼可見的彗星。
軌道
史密松天體物理台的天文學家布萊恩·馬斯登計算出鹿林彗星於2009年1月10日通過近日點,距離太陽約1.8億公里。
根據馬斯登的計算,鹿林彗星的軌道非常接近拋物線。根據2009年曆元,鹿林彗星的軌道離心率為0.999986,如為2010年曆元則是0.999998。它的軌道是逆向軌道,並且以黃道為基準的軌道傾角只有1.6°。
基於鹿林彗星極大的軌道離心率,不同的曆元會推導出遠日點距離有巨大差異的未擾動日心二體最佳擬合解。對於這類極高軌道離心率的天體,太陽的質心座標比日心座標更加穩定。根據噴氣推進實驗室線上曆書系統,曆元2014年1月1日的資料可推導出鹿林彗星的軌道半長軸約1200天文單位,軌道週期42000年。
不連續的彗尾
2009年2月4日,一組義大利天文學家觀測到鹿林彗星彗尾「有趣的現象」。領導該團隊的埃內斯托·圭多解釋:「我們以遠距控制的方式以位於新墨西哥州的望遠鏡拍攝鹿林彗星。而我們的影像顯示它的彗尾並不連續。當我們在觀測時,有部分的電漿態彗尾被剝離」。
圭多和他的團隊成員相信這個狀況是因為太陽風中的磁場擾動撞擊到彗星所造成。彗尾中的微磁爆在這之前就已被觀測到,最有名的例子就是2007年 NASA的日地關係天文台(STEREO)觀測到日冕物質拋射撞擊恩克彗星。恩克彗星因為這樣的事件失去了它的彗尾,就像鹿林彗星當日狀況。 | {'wikidata_id': b'Q477976'} |
過海隧道巴士904線
八達通轉乘優惠
904往堅尼地城 ←→ 307C、905、914/914P/914X、930/930A/930X、934、935、936、948/948P/948X、960/960P/960S/960X、961/961P、962/962A/962B/962P/962S/962X、967/967X、968/968X、969/969A/969B/969P/969X、970/970X、971、973、978/978A/978B、982X、985或E11往港島,次程可獲$5折扣優惠,轉乘時限為150分鐘,必須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乘。
行車路線
荔枝角開經:景荔徑、荔灣道、美荔道、長沙灣道、荔枝角道、大南西街、長沙灣道、彌敦道、旺角道、西洋菜南街、亞皆老街、櫻桃街、連翔道、西區海底隧道、干諾道西、嘉安街、德輔道西、堅彌地城海傍、山市街、卑路乍街、加多近街、堅尼地城新海傍及城西道。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開經:城西道、西祥街北、西祥街、卑路乍街、加多近街、吉席街、堅彌地城海傍、德輔道西、水街、西區海底隧道、連翔道、迴旋處、海輝道、深旺道、櫻桃街、大角咀道、櫸樹街、晏架街、旺角道、彌敦道、長沙灣道、荔枝角道、美荔道、荔灣道及景荔徑。
客量
本線主要吸引由西環及西營盤來往旺角和大角咀區及深水埗區的乘客,由於是途經西區海底隧道便可以直接地從旺角區或西營盤經不常塞車的大角咀區來往兩岸,加上乘坐港鐵來往西環及旺角需要轉乘,本線相對較方便。在繁忙時間,西環近士美菲路的吉席街車站大排長龍,在其他車站也有不少乘客等候此線,因此此路線的客量也不錯,但由於需要節省西區海底隧道的隧道費,班次較為稀落。另外,本路線由原有的105線改經西區海底隧道後演變過來,行車里數只為14.1公里,比110線或111線還短,按「最高准許收費」低於15公里的界限,本線全程收費實際應為$9.8,但因為本線由905分拆出來,故收費與905線看齊,比規定的收費水平高一級,同一情況也在九巴68M中出現。而本線亦是所有行經西區海底隧道的巴士路線中,唯一一條以西區作總站的路線。
本線的出現,取代了104線作為堅尼地城來往西九龍巴士線的地位。雖然受到紅色小巴競爭,但由於本線能直達九龍市區的心臟地帶,仍然受到堅尼地城及西九龍居民歡迎。由於西區海底隧道新開辦的巴士路線全為獨營,而本路線是由原有的過海隧道路線105改經西隧後分拆出來,故此本線是少有的聯營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之一,其餘為905線及914線。而自從港鐵西港島綫通車後由於所增加的過海新車站並未增加車費,促令本線乘客量急速錄得下跌22.9%。 | {'wikidata_id': b'Q15901955'} |
尼羅河謀殺案 (2020年電影)
製作
2017年11月,二十世紀福斯宣布為影片《東方快車謀殺案》開發續集電影,影片改編自阿嘉莎·克莉絲蒂於1937年創作的小說《尼羅河謀殺案》。麥可·葛林繼續執筆創作劇本,肯尼斯·布萊納繼續執導影片並領銜出演偵探赫丘勒·白羅。
2018年9月,影片開始選角,蓋兒·加朵加入劇組,出演琳奈·瑞吉威·道爾。瑪麗·佐弗里斯擔當服裝設計。10月,艾米·漢默確認出演影片中琳奈的丈夫西蒙·道爾。湯姆·貝特曼繼續出演白羅的助手伯克。2019年1月,肯尼斯·布萊納透露茱蒂·康默將出演主要角色。4月,莉蒂西亞·萊特加入劇組。6月,安妮特·班寧與製片方進入商談階段。8月,羅素·布蘭德加入劇組。9月,阿里·法扎勒加入劇組。10月1日,製作方公布正式參演名單,茱蒂·康默未在其中,其餘演員包括蘿絲·萊斯莉、安妮特·班寧、蘇菲·歐克妮多、艾瑪·麥基、唐·弗蘭奇和珍妮弗·桑德斯。
拍攝
影片的主體拍攝原計劃於2019年春在英國開機,之後開機時間推遲至2019年9月30日。
發行
《尼羅河謀殺案》原定於2019年12月20日由二十世紀福斯在美國發行。之後美國上映日期調整為2020年10月2日。福斯被迪士尼收購之後,影片在美國仍由二十世紀福斯負責發行,海外部分地區由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負責發行,包括阿根廷、荷蘭和新加坡等。
未來計劃
2017年12月,肯尼斯·布萊納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討論了將小說《尼羅河謀殺案》改編為電影的可行性,同時表示可能會創造一個以偵探赫丘勒·白羅為核心的電影宇宙。 | {'wikidata_id': b'Q56816969'} |
程小青
早年
程小青祖籍安徽安慶,出生於上海南市淘沙場。1917年年遷居江蘇蘇州。他自幼聰明好學,後輟學入鐘錶店當學徒。工作之餘接觸到埃德加·愛倫·坡、柯南道爾和莫理斯·盧布朗的作品。1911年他寫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向《小說月報》投稿,結識了編輯惲鐵樵。惲鐵樵建議程小青廣泛閱讀各派文學作品,兩人此後多通信往來,程小青逐漸轉為以文學創作為業。
1914年上海《新聞報》副刊《快活林》進行競賽徵文,程小青受到歇洛克·福爾摩斯形象的影響,寫成以私家偵探霍桑為主角的短篇故事《燈光人影》(此篇未在程小青全集中,一般認為是大幅修改後成為《酒後》一篇)參與徵文,被選中,且頗受讀者歡迎,但因排版工人手植錯誤,將「霍森」誤為「霍桑」,程小青將錯就錯,自此他的偵探小說均以霍桑為主角。之後他相繼創作了以霍桑為主角的作品七十四篇,還仿照福爾摩斯的助手約翰·華生,創作了霍桑的助手包朗。
1915年程小青結識美國友人許安之,學習英文。不久,他就可以閱讀報刊,開始練習翻譯。1916年3月他應中華書局邀請,和周瘦鵑、嚴獨鶴等十二人合作用文言文翻譯《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共十二冊44個案件,其中程小青翻譯了《最後一案》、《紅圈會》等案件。《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由包天笑作序,劉半農作跋,於當年4月出版。該全集因翻譯嚴謹,注釋詳盡,符合當時偵探小說流行的社會趨勢,故而極其暢銷。1917年又出了修訂本,補齊了缺少的案件。截止1936年共出20版,極受歡迎。1920年代末他主譯了《陳查理探案》。1935年他為世界書局編譯了《菲洛·凡斯偵探案》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程小青試圖重新創作偵探小說,卻發現力不從心。他專心整理自己早期的作品,於1946年發行了《霍桑探案袖珍叢刊》,涵蓋了他幾乎所有的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程小青任語文教師,兢兢業業,一絲不苟。1956年響應關於專業作家歸隊的號召,離開蘇州一中,專職從事寫作。後由柴德賡介紹,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後被選為民進江蘇省委委員、蘇州市委常務委員。在公安部門的大力協助下,根據報刊報導的素材,創作驚險通俗小說,他所創作的《大樹村血案》、《生死關頭》等作品。發行量都在二十萬冊以上。
但好景不長,反右運動隨即到來。發言要幫程小青出選集的陸文夫被批評,程小青自己也儘量謹言慎行,不敢再提偵探小說。六十年代風行一時的電影《徐秋影案件》,即據他的小說改編而成。1962年與老友周瘦鵑、范煙橋、蔣吟秋歡宴於蘇州松鶴樓餐館,慶祝七十壽辰。鄭逸梅、徐碧波特地由滬趕來祝賀。文革伊始,受各地批判三家村的影響,與周瘦鵑、范煙橋一起被指為蘇州「三家村」,在開明大戲院被批鬥,隨即被抄家。隨著范煙橋病逝,周瘦鵑跳井自殺,程小青悲痛不己,受到很大刺激。1970-1971年起被軟禁在家,失去行動自由。後獲得自由,常與鄭逸梅等人通信。 | {'wikidata_id': b'Q11000485'} |
X (紅髮艾德專輯)
商業表現
《x》空降英國專輯排行榜冠軍,是希蘭第二張英國冠軍專輯。 專輯首周在英國獲得180,000份銷量,是2014年銷售最快的專輯, 超過酷玩樂團的《鬼故事》(Ghost Stories)。專輯在英國獲得了12周不連續的冠軍,是繼2011年愛黛兒的專輯《二十一歲》後奪冠周數最長的專輯。 《x》是2014年英國銷量最高的專輯,獲得了120萬份銷量,並取得了四白金認證。 專輯至今在英國已獲得超過200萬份銷量。
在美國,專輯成為希蘭的第一張冠軍專輯,以21萬銷量空降《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冠軍。 2015年1月,專輯以100萬銷量被美國唱片業協會認證為白金唱片。 在加拿大,專輯空降加拿大專輯榜冠軍,在第二周,專輯仍然保持了7,000份銷量。 《x》是加拿大2014年銷量第4高的專輯,在該年度獲得了超過13萬3000銷量。 《x》亦在澳大利亞獲得了不連續的6周冠軍,並獲得了28萬份銷量。
x巡迴演唱會
為宣傳專輯,希蘭開啟了x巡迴演唱會。這場巡迴演唱會在亞洲、歐洲、北美、南美和大洋洲均有場次。巡演將於2015年7月結束。 | {'wikidata_id': b'Q16623588'} |
伍士琪
伍士琪,字伯玉,生卒年不詳,蒙古族,雲南省阿迷州(今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人。清朝官員。
家族
伍士琪出身於開遠伍氏,系元朝黃金家族,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孫宣德王不答失里的後裔。元順帝時,其始祖為阿迷州達魯花赤(蒙古語意為「鎮守者」),監理軍務、掌握地方實權。1368年,明朝政權建立後,其在雲南阿迷州的統治地位自然結束,家族遂落籍開遠。伍士琪是不答失里第十三世孫。
生平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八月,伍士琪赴省城參加鄉試,喜中舉人。此後累年應考會試,終不第,遂踏上仕宦生涯。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調任湖南平江縣知縣。時邑吏治腐敗,政務紊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百姓乘機拖欠稅賦,已成風氣。士琪率員深入家戶,並不急於追征,曉之以法,動之以情,約期繳納。期限已到,但仍有很多百姓以各種理由拒交,他再約之與期,民眾感激愧疚,按期納稅者日眾。士琪許允布粟雜物充值賦稅,官為變價,核算贏至分厘以上,悉數還之,不沾民利。從此百姓按期清繳,民賦大集。民間每有訴狀到案,士琪非常重視,會即時升堂審理,剖析是非曲直,委曲比喻,陳說利害,化解矛盾。直到兩造心服,握手和解後方才退堂。
士琪關心民生,上任伊始,即下鄉調研,跑遍平江的山山水水,哪裡要建學校、那裡要修橋、哪裡建漕館最適宜,都心中有數。不久,浯口、駟馬等主要交通要道的橋都新建好了,各鄉的學校也修整一新。以前,平邑的漕運基地因陋就簡,依水而設,場地逼促,極不方便,故遷徙無常。士琪經實地考察後,選址在縣西百里的富華鄉瀕江處,設立漕館,創建官庾,並親自督建。從此,輸賦者沒有了四十八灘之險的勞碌奔波,節省了大量人力,闔邑稱便。時人為紀念他的功勞,將漕館所在地改名「伍公市」,至今沿襲。並立生祠,肖像祀之。
平江地處湘東北地區,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於明末清初長期戰亂,人丁減少,田地荒蕪,境內大片丘陵山地更是無力開發。士琪高瞻遠矚,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招廣東、福建客家移民於東南山區墾荒,立名廣福輿,編為第二十里。於雍正七年(1729)入籍。像平江這樣有計劃招募、成建制屯墾、整體解決戶籍,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獨一無二的,它有力地促進了平邑的經濟發展。
康熙四十三年(1704),士琪離開任職六年的平江,官瀘溪知縣。康熙四十五年(1706)擢升桂陽州知州。上任後將興學重教放在政務首位,時州文廟清冷衰敗,學界科舉寥落,為振奮文風士氣,遂於次年(1707),籌資鳩工,遷文廟至城東原址,修大成門,建正殿五楹,東西廡各七楹,鄉賢祠、名宦祠各三楹。殿台及欞星門累以石,第二年落成,蠲迎先聖及從祀諸主。此後,州內學風日濃。
士琪愛民如子,體恤民情。臨武自唐朝至元朝,歷來食淮鹽。元末才開始食粵鹽,星子圩為銷鹽總埠。清同治臨武縣誌載;「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里民鄺義豪等,以臨武距星子埠六十里,山路嶇崎,跋履維艱。自縣城至牛頭汾,路止三十里,且有溪水可通,呈請復設牛頭汾古埠。」士琪接報後,親自實地勘定,改粵鹽水運,設牛頭汾、水東鹽埠,以牛頭汾為總埠。解決了四州縣鹽商挑夫的長途艱難之旅,民百餘年賴其利。
士琪任桂陽知州八年,嘔心瀝血,廉政自勵,使州城煥然一新。當他從戶部浙江司員外郎任上告老還鄉,特意繞道經過桂陽時,「州人聞士琪來,父老百里迎謁,羊、酒相屬於道,童子皆喜得見伍公。」
康熙五十三年(1714)士琪官山西朔州;康熙五十六年(1717)調任保德州;雍正元年(1723)擢戶部浙江司員外郎。宦跡到處,皆有惠政。晚年引疾歸故里,置學田、修復開遠壩區,造福家鄉人民。民德之,立廟以祀。事跡入《湖廣通志》、《一統志》。 | {'wikidata_id': b'Q17498973'} |
黃竹坑舊圍
黃竹坑舊圍,古稱香港村、香港圍,是香港的一條鄉村(並非圍村),位於香港島南區黃竹坑香港仔隧道出口及黃竹坑醫院一帶。
明朝建村
香港村於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建立,因為附近的石排灣當時為轉運莞香的港口而得名。萬曆年間郭棐所著《粵大記》也有記載到香港村,惟將其標示於今鴨脷洲上。
清朝荒廢及周姓復村
清朝初年,朝廷實施海禁,使香港村荒廢。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周啟文復村,及改村名為香港圍;雖然稱「圍」,惟實際上從未設立圍牆,有別於其他香港圍村。
阿群帶路
由於該村附近有從南朗山流入香港仔海峽的溪水清冽甘甜(今黃竹坑明渠),故此有「香江」之稱,此亦成為了香港的雅稱。
1841年香港開埠,香港圍有約200名村民。據說當年一名叫陳群「阿群」的漁民,帶領英人從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上環一帶為英軍開路,因而得名。她是一名水上人漁民,因為路是阿群帶的,所以就稱之「阿群帶路」了。有說英軍初抵港島時,由陳群帶領在赤柱一帶登陸,經香港村,薄扶林等地到港島北部一帶。經香港村時,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陳群以水上人音回答「香港」,英國人即以水上人音"Hong Kong"為記,此名稱後來成為了整座島嶼的總稱,該處附近則命名為香港仔。因為香港之名意義上已經代表整個香港島,所以在1898年編印的政府地圖,就以"Little Hong Kong"標示香港圍位置。
發展新圍
1860年,由於村民不斷增加,土地不敷應用,於是在香港圍以東發展新圍,晚清及香港著名人物周壽臣就是在新圍長大。至1936年,英國國王佐治五世為了表揚周壽臣對香港的貢獻,將香港圍附近一山頭命名為壽臣山,舊圍及新圍附近一帶則得名壽山村。香港重光後,該村的名稱逐漸稱為黃竹坑舊圍。
萎縮及範圍被收窄
1970年代末期,隨著香港仔隧道工程展開,黃竹坑舊圍大部份地方被香港政府強逼拆卸。而由於小部份村民與清朝簽署了契約,部份年期達999年,為了避免衝突,香港政府對此予以承認,故此該小部份土地獲得例外保留至今,惟範圍已經萎縮大半。
1997年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後,香港政府多次進行了收取土地行動,將黃竹坑舊圍範圍由香港仔隧道出口及南風道與南風徑交界的位置大幅度地收窄至今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前方位置。200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首次派遣工人進入舊圍,舖設了混凝土人行道,改善了該處的居住及衛生環境。200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進一步收取土地,於該處興建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至2000年代末期,再將原來位於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背後、由一名周姓原居民經營及生活的車房及建築物拆卸及遷走,並且將政府土地與私人土地交界推進。隨著新一輩的村民遷出,舊圍的人口及土地正在不斷地萎縮,周姓原居民亦大幅度地減少;至1990年代開始有非原姓居民遷入,現時周姓原居民只餘幾戶;商業活動僅餘一些於舊圍入口處,由非原姓居民經營的士多。 | {'wikidata_id': b'Q11176688'} |
賈耽
生涯
耽天寶十年(751年)以明經及第,乾元中調授貝州臨清縣尉,詣闕上疏論時政,授絳州正平尉,河東節度使王思禮署為度支判官,歷檢校膳部員外郎、太原少尹、北都副留守,又檢校禮部郎中、節度副使。改汾州刺史,治郡七年,政績卓越,授鴻臚卿兼左右威遠營使。大曆十四年十一月五日(779年12月17日),檢校左散騎常侍、兼梁州刺史、御史大夫、山南西道節度使。
建中三年11月1日(782年12月13日),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山南東道節度使。李希烈反,德宗移幸梁州,興元元年(784年)二月,耽命行軍司馬樊澤奏事於行在。澤既復命,大宴諸將,忽有急牒,稱以澤代耽為節度使,召耽為工部尚書,耽閱畢,宴中面不改色。散會後方召澤,告以繼任為節度使,命將吏入拜,耽即時啟程;牙將張獻甫有異議,耽以獻甫隨行,眾心乃安。不久,貞元元年2月1日(785年3月15日)充東都河南宣慰使,同年六月十九日(785年7月29日)以本官為東都留守,舊例留守不出都城,德宗以耽善射,特許游獵郊甸。貞元2年7月22日(786年8月24日)加東畿汝南防禦使,同年二年九月十一日(786年10月7日),改檢校左僕射、兼滑州刺使、義成軍節度使。
貞元九年五月二十七日(793年7月9日),徵為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順宗即位,貞元21年3月19日(805年4月21日)加檢校司空,守左僕射、知政事如故,時王叔文用事,耽移疾請退,不允。憲宗永貞元年10月2日(805年10月27日),薨於長安光福里邸第,享壽76歲。廢朝4日,贈太傅,諡曰元靖,葬長安高陽原。
耽居相位前後13年,雖無安危大計建白,然恭行溫厚,時人稱為淳德君子焉。 | {'wikidata_id': b'Q716369'} |
卜答失里 (皇后)
生平
天曆元年(1328年),元文宗即位,立卜答失里為皇后,後來文宗禪位元明宗,卜答失里為太子妃(應是太弟妃);不久明宗暴亡,文宗復位,卜答失里復為皇后。天曆二年(1329年),授皇后冊寶。十一月,卜答失里以五萬兩銀子助建大承天護聖寺。至順元年(1330年),把籍沒張珪家的四百頃田,賜給大承天護聖寺為永業田。卜答失里與宦官拜住謀殺明宗皇后八不沙。至順三年(1332年)八月,文宗在上都駕崩。
由於文宗夫妻一直對明宗夫妻的死抱有恐懼,所以卜答失里立明宗次子懿璘質班,是為元寧宗。十一月,奉玉冊玉寶,尊卜答失里皇后為皇太后。十二月,卜答失里於興聖殿接受朝賀。寧宗駕崩,大臣請立太子燕帖古思。卜答失里說:「天位至重,吾子尚幼,明宗長子妥歡帖睦爾在廣西,今十三歲矣,理當立之。」於是大臣奉旨迎妥歡帖睦爾至京師,第二年(1333年)六月妥歡帖睦爾即位,是為元惠宗(元順帝)。
元統元年(1333年),元惠宗尊卜答失里為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仍臨朝稱制,同時卜答失里也是元朝第一且唯一的太皇太后(如連追封皇帝的妻子也計算,卜答失里為元朝第二位太皇太后,第一位太皇太后是元順宗(被追封,從未即位)皇后,元英宗的太皇太后昭獻皇后答己氏)。
至元六年(1340年)六月,元惠宗下詔廢去卜答失里太皇太后名號、遷出宮中安置於東安州,隨後又將她賜死。享年36歲。 | {'wikidata_id': b'Q4984083'} |
菊豆
劇情
楊金山,地方染房之主人,家產尚寬,卻患不育症,更是性變態。為了傳繼燈火,他先後買了兩個姑娘,不過,兩位姑娘皆遭他虐待折磨至死。楊天青是金山的侄兒,人過中年,依然獨身,留在染房當長工。
一天,金山又買來一個姑娘,名叫菊豆。夜裏,金山一如以往,虐待菊豆,菊豆的慘叫響徹染房,天青因而驚醒。不曾接觸異性的他,對菊豆產生憐憫之心,除此之外,更有絲絲好奇。此後,天青常常偷看菊豆洗澡,愈漸迷戀菊豆。菊豆對天青,也漸生情愫。一次,金山出外辦事,二人情不自禁,抱擁癡纏,發生關係,菊豆更因此懷孕。雖然菊豆不斷慫恿天青殺死金山,但天青膽怯,懾於禮教,始終不敢下手。
毫不知情的金山,以為這是自己的骨肉,歡喜若狂。不久,孩子出生,命名為天白。而菊豆與天青,則繼續熱戀,繼續癡纏。
之後,金山突然中風,下身癱瘓。也在此時,他終於知道天青,菊豆二人之姦情,更驚覺天白原來並非己出。可是,他早已垂垂老矣,又半身不遂,無能報復。他本想溺死天白,但還是孩提的天白,開口第一句說話就是喊他爹,他不忍下手。於是,他視天白為親生兒子,天天陪他玩樂。一次,他與天白玩耍時,失足跌落染池,活活溺死。
金山離世,菊豆就是寡婦,天青於倫理不能再待在染房,只好搬出郊外,然而二人依然天天幽會。不久,村中閒話四起,甚至指天白其實是天青的骨肉。這雖是事實,但已長大的天白聽在耳裏,卻不好受。故天白雖知天青乃生父,依然狠心逐其出染房。
天青與菊豆只好在荒廢的地窖中,重溫癡情,但地底氧氣不足,二人昏倒。天白救出母親,卻將昏迷的生父推入染池,使其溺斃。染房奪去了菊豆的青春與尊嚴,好在還有天青與天白。然而天白卻狠心殺父,奪走了其一生摯愛。絕望的菊豆焚燒染房,多年來的愛恨哀愁化為裊裊青煙。
獲獎
這是首部被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的中國電影。 | {'wikidata_id': b'Q1299823'} |
布爾漢努丁·拉巴尼
履歷
拉巴尼1940年生於阿富汗東北部巴達赫尚省省會法扎巴德,早年從喀布爾大學伊斯蘭法系畢業,後又到開羅的一所名牌大學繼續深造。他在開羅結識了穆斯林兄弟會的改革派人物,受影響頗深。回國後便成了阿富汗正統派伊斯蘭運動的創始人之一。1974年之前,拉巴尼一直在喀布爾教授伊斯蘭法,1973年主張政教分離的達烏德親王政變上台,對正統派伊斯蘭加以迫害,拉巴尼1974年逃亡巴基斯坦避難。
1978年在莫斯科的支持下,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從那以後,巴基斯坦邊境城市白沙瓦便成了拉巴尼和阿富汗其他流亡領導人的大本營。他們在那裡領導游擊隊對抗喀布爾政權,持續14年之久。
1979年蘇聯紅軍入侵阿富汗後,拉巴尼等人又率領聖戰者自由戰士同入侵軍戰鬥,最終取得勝利。1992年4月阿富汗聖戰者游擊隊推翻了莫斯科支持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政府,拉巴尼6月28日就任臨時總統,12月30日當選阿富汗總統。在1992年至1996年期間,拉巴尼政權實際控制阿富汗中部。
1996年,首都喀布爾被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攻陷,阿富汗伊斯蘭國殘餘勢力撤至阿富汗東北地區,併入北方聯盟。1996年以後的拉巴尼政府雖然僅能控制小部分國土,仍然是聯合國承認代表阿富汗的政府,直至2001年新的阿富汗過渡政府成立為止。
2001年,美國推翻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以後,將政權移交給阿富汗過渡政府。拉巴尼在2001年短暫擔任過渡政府總統。
2010年10月,被阿富汗政府任命為「高級和平委員會」主席。
2011年9月20日,在首都喀布爾的住家與兩名塔利班成員會面時,遭遇對方引爆藏在頭巾里的炸彈襲擊而身亡,巧合的是當天是他71歲生日。9月23日,阿富汗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總統卡爾扎伊在葬禮上發表演講說:「拉巴尼的鮮血和其他為自由付出生命的烈士要求我們繼續為實現和平與穩定作出努力」,「我們認為堅決打擊和平的敵人是我們的責任。」 | {'wikidata_id': b'Q188667'} |
臺南孔子廟
明鄭創建
臺南孔子廟的由來可追溯到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當時由陳永華以「十年成長,十年教養,十年成聚」的復國計畫,建議鄭經盡速建立聖廟、學校以延攬人才。鄭經採納此建議後,命令陳永華擇地動工,而陳永華便選在承天府桂仔埔(鬼仔埔)建立「先師聖廟」。據《臺灣外記》的說法,工程於永曆廿年正月(約1666年2月)完工,並在先師聖廟旁設有明倫堂。
明鄭時期的科舉制度由上而下可分為院試、府試以及州試三級考試。男童滿八歲入社學接受初等的經史教育。陸續通過州試、府試以及院試者,則取得廩膳生的資格,並可進入太學接受高等經史教育。每月授課、考試一次,並依照成績優劣發放廩膳(零用金)。每三年舉行大試,選拔優秀的監生填補六官都事的職缺。
國子監的官職分為「禮官」、「學院」以及「國子監助教」,後二者分別由陳永華以及葉亨擔任。其中,禮官為主辦全國教育的行政機關;學院為掌握教學與考選的主事官。一掃中國明朝末年的八股取士,實行真正的取才,使得立國不久的臺灣也能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如中國清朝初年全國性的進士陳夢球以及舉人蘇峨皆為所培育出的人才。
清治時期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分巡臺廈道周昌和臺灣知府蔣毓英主持改建孔廟為臺灣府學,並改稱「先師廟」,俗稱「文廟」,此時孔廟除先師廟外,東西設有兩廡、北邊有啟聖祠,南邊有櫺星門,之後又增建了泮池與衙齋。之後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時,巡道王之麟整修廟宇,並在大成殿東邊新建明倫堂與堂後的龍亭庫。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時臺廈道陳璸上任時又再次整修,範圍包括大成殿、啟聖祠,欞星門左右改置文昌閣、土地祠,外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半月形牆垣,奠基了孔廟大致的格局。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時,巡道梁文煊將大成殿的格局改為重簷歇山式,隔年陳文達編纂的《臺灣縣志》附有文廟圖,記載了當時孔廟的設施。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因詔封孔子五代,啟聖祠改為崇聖祠,之後孔廟又經過幾次修繕。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巡臺御史楊開鼎的倡議下,於該年十月重建孔廟,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完工,而此次工程中大成殿與兩廡的規模倍前,格局被記載在隔年王必昌編纂的《重修臺灣縣志》所附之府學宮圖中。然後到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府蔣元樞又加以整建,主要是在東大成坊外增建了泮宮坊,大成殿西邊增設了府學署,為臺南孔廟規模最大的時期,其格局載於《重建臺郡各建築圖說》之重建臺灣府學圖與現存於明倫堂裡的臺灣府學全圖碑上。然而後來孔廟卻因為嘉慶與同治年間的地震等因素而逐漸毀損。
日治時期
進入日治時期後,臺灣總督府於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發布「公學校令」和「公學校規則」,在臺南孔廟設立「臺南公學校」提供臺灣人小學程度日文教育,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更名為「臺南第一公學校」。之後到了大正五年(1916年)孔廟計畫整修,所以學校於隔年遷於南大附小樹林街現址,至於孔廟整修工程則於大正六年(1917年)7月動工,隔年3月整修完畢,當時臺南廳長枝德二撰文立碑,採漢文說明整修始末,碑身位於今孔廟東南側。此次工程主要是將建築物解體重建,山田孝使的《臺南聖廟考》一書載有施工前後的孔廟平面圖,其差異主要是在不再復建明倫堂兩廊與後方的文昌祠,朱子祠、櫺星門以及禮門義路的圍牆也未重建,形成孔廟今天的格局。
二次大戰期間,孔廟因位於市中心而多少受到戰火影響,戰後的臺南市政府集資分批整修,於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完工,之後在民國六十六、六十八年(1977、1979年)又分別重建大成殿與文昌閣。民國七十二年列為一級古蹟後,孔廟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5月至七十八年(1989年)7月再次大修。
民國時期
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12月28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第一批15座一級古蹟名單,臺南孔子廟名列其中。
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5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不再區分為一至三級古蹟,而採用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級。臺南孔子廟改為國定古蹟。
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左右,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建會(今文化部)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規畫一個以孔廟為中心的文化園區,當時規畫範圍除孔廟以外還有周圍即將遷走的附近市府機關建築等古蹟、歷史建築。而目前的孔廟文化園區則是孔廟沿南門路以南兩側,包括武德殿、永華宮、德化堂、延平郡王祠、鄭成功文物館、大南門、碑林與臺南放送局等景點。
建築
臺南孔廟占地9007平方公尺、建物面積2169.9平方公尺。臺南孔廟的格局為標準的「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三合院,有三進兩廂,也是全臺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右廟的第一進為大成門,清朝時左右設有名宦祠與鄉賢祠,第二進是大成殿,供奉孔子牌位。第三進是崇聖祠。左學為明倫堂和文昌閣,堂前原有兩廊,分列六藝齋、後建教官廨舍及齋廚,東邊建朱子祠,朱子祠在日治時期毀壞。
大成坊
大成坊有東、西兩座,外貌幾乎一致,下方是雙十字型承重牆,牆頂用燕尾收頭,再以木構造支撐懸山式燕尾屋頂。東大成坊是臺南孔廟的主入口,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外側掛有「全臺首學」的金字橫匾,原件可能是日治時期大正六年(1917年)整修時所書,現懸者為複製品。此外在東大成坊外北側立有一塊下馬碑,以滿、漢文並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十二字,可能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所立。西大成坊則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戰後因緊鄰忠義國小而一直封閉,直到2003年底忠義國小整修拆除友愛樓,而後鋪設景觀步道後才在2004年時重新開啟。
泮池與泮宮坊
在大成坊之間的步道以南有一半圓形泮池,泮池以北原設有櫺星門,現已不存。泮池周圍有著石欄杆,而在泮池北邊與庭園相連的磚牆上嵌有「思樂泮水」碑,在日治時期曾被拿去當作防空洞的材料,防空洞拆除後才於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重新鑲在牆上。
泮宮坊原位在東大成坊外,立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為石造四柱三間,石柱前後各有四隻石獅,是在開闢今南門路時東移至現址。
禮門與義路
禮門與義路位於大成坊之間,大成門前的步道上,步道東側為禮門,西側為義路,屋頂為硬山式燕尾,屋脊上有一對鴟尾,牆上有小花格窗。始建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過去周圍連有圍牆,自大成坊進入孔廟後得經由「禮門」及「義路」才能進入大成門及及大成殿,今貌則為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左右修建的結果。
大成殿
大成殿位於大成門之內,為孔廟建築群中層級最高的建築。建立於臺基之上,由十二根柱子與三面承重牆支撐,而除了點金柱與南面中央兩根外,其餘的柱子都是附壁柱。屋頂為重簷歇山頂,正脊中央有九層寶塔,兩側有及雙龍及藏經筒。殿前有祭孔時跳佾舞的露臺,臺前為御路(螭陛),臺基角落有排水用之「螭首」。殿內中央供奉孔子之神龕,兩側供奉四配(顏子、子思、曾子及孟子)及十二哲(閔子鶱、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冉伯牛、宰我、冉有、言偃、朱熹),上方則懸有清代以來自康熙至光緒皇帝與中華民國自蔣中正至現任總統所賜的牌匾。皇帝賜匾有康熙御筆之寶「萬世師表」、雍正御筆之寶「生民未有」、乾隆御筆之寶「與天地參」、嘉慶御筆之寶「聖集大成」、道光御筆之寶「聖協時中」、咸豐御筆之寶「德齊幬載」、同治御筆之寶「聖神天縱」及光緒御筆之寶「斯文在茲」等匾,總統贈匾有蔣中正「有教無類」、嚴家淦「萬世師表」、蔣經國「道貫古今」、李登輝「德配天地」、陳水扁「中和位育」、馬英九「聖德化育」及蔡英文「德侔道昌」等匾。其中道光御匾在2019年的修復工作中,發現其後另有一匾「天衡保軸」。
大成殿所在之合院兩側為東西廡,面寬五開間,室內空間為一長廊型態,其中東廡奉祀41位先賢39位先儒,西廡奉祀40位先賢38位先儒。禮器庫與樂器庫分別位在東、西廡北側,是收藏禮樂器之處。清康熙時,禮樂器收藏在西廡下,乾隆時則與典籍分藏在崇聖祠兩側,之後因禮樂器增加才又分放在東西廡北邊廂房內,亦為面寬五開間的長廊型空間。
崇聖祠
崇聖祠為大成殿北側之祠堂,面寬三開間,是由18根柱子支撐的敞廳,屋頂為硬山式燕尾。祠內中央神龕供奉孔子五代祖先,東側則是東配先賢與東從先儒神龕,西側則是西配先賢與西從先儒神龕。
而在崇聖祠建築東邊是以成書院,西邊為典籍庫,均面寬三開間。兩者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前為名宦祠與鄉賢祠,之後改為存放禮樂器與典籍處,禮器庫樂器庫設於今址後,兩處均為典籍庫,日治時期設公學校後,典籍庫改為東西書庫,之後才又改為以成書院與典籍庫。
以成書院是臺南孔廟的樂局,為釋奠禮時負責奏樂的組織。據說在孔廟創立時即設有樂局,而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時,巡臺兵備道間提督學政劉鴻翔曾感禮樂器破損,要樂局董事吳尚新與劉衣紹增補樂器並從唐山聘請樂師。今名則是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陳鴻鏘成立,取古樂八音齊鳴,以集大成之意。初由許南英為社長,趙雲石為副社長,日治時期曾一度改稱以成社。
入德之門
入德之門位於名宦祠及鄉賢祠東邊,面寬五開間(由中央三開間之主體及兩邊側室所組成),中央門額題「入德之門」,東題「聖域」,西題「賢關」,屋頂為硬山頂,門內是「明倫堂」及文昌閣。
明倫堂與文昌閣
明倫堂為儒學的講堂,是由前方抱軒與後方本體組成的建築。前方抱軒為四根柱子支撐木構架,上承歇山屋頂,後方本體面寬三開間,採格扇門,屋頂為硬山頂,簷廊設有拱門。
文昌閣位在明倫堂後方、孔廟的東北角,樓高三層,一樓為方形,二樓圓形,供奉文昌帝君,三樓八角形,供奉魁星,因而此樓又稱魁星樓。文昌閣在2004年時因結構損壞而封閉,經修復後才於2009年9月28日重新開放。
老樹
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有一棵位於三川殿前的大榕樹被發現罹患褐根病,雖進行了醫治措施,但在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4月10日時卻被人惡意破壞,拆掉引導氣根到地面的竹片與氣根。同年5月18日文化界舉行為老樹祈福的活動,而成大歷史系教授林瑞明(詩人林梵)當天和忠義國小的學生一起在臺南市政府舉辦的「老樹千百歲‧台灣好蔭象」茶會祈福活動上朗誦他為老樹所寫的詩〈老樹之歌〉,不斷祈求「老樹、老樹,不要死」。但在民國一百年(2011年)的3月7日被判定死亡,同年4月砍去枝條以防掉落砸傷遊客。在2013年8月21日移除老樹工程時,壓垮古蹟磚牆。 | {'wikidata_id': b'Q697776'} |
單足龍屬
物種
在1970年,一個波蘭蒙古的聯合挖掘團隊在蒙古國南戈壁省發現兩個破碎的小型獸腳類化石。在1981年,Halszka Osmólska將這兩個標本敘述、命名為模式種稀罕單足龍(E. rarus)。屬名在蒙古文意為「單一的腳」,因為其模式標本只有一個腳掌骨頭;種名在拉丁文意為「稀有的」。正模標本(編號ZPAL MgD-I/172)是一個左側的癒合蹠骨與跗骨。副模標本有兩個,一個右手掌與腳掌(編號ZPAL MgD-I/98),一個較大個體的左蹠骨上段。
另一個物種是文雅單足龍(E. elegans),是從北美洲發現的物種,化石是一個腳掌骨頭(編號ROM 781)。原先於1933年被威廉·帕克斯(William Parks)歸類於似鳥龍的一種,但於1989年被菲力普·柯爾(Philip Currie)改歸類於單足龍的一種。菲力普·柯爾並將一個近頜龍的頜部碎片,改編入於文雅單足龍。
文雅單足龍的化石保存狀態很差,與模式種稀罕單足龍的地理距離過遠,因此引起爭議。在1997年,漢斯·戴爾特·蘇伊士(Hans-Dieter Sues)提出這個所謂的第二物種其實是纖瘦縴手龍(C. pergracilis)的次同物異名。菲力普·柯爾則反對這個分類。許多其他研究人員則支持蘇伊士的分類。 | {'wikidata_id': b'Q133081'} |
董家渡圣方济各沙勿略堂
歷史
1844年簽訂的中法《黃埔條約》規定天主教可以在通商口岸公開傳教和建造教堂。傳教士在上海獲得了三塊土地,作為被沒收的城內老天主堂的賠償。1847年11月21日,義大利傳教士羅伯濟主教在其中一塊位於小南門外,靠近黃浦江的董家渡地塊上,主持了天主教江南代牧區主教座堂的奠基禮,到1853年4月4日聖枝主日正式開堂。該堂奉16世紀耶穌會派到東亞的第一個傳教士聖方濟各·沙勿略為主保。教堂的設計者是西班牙范廷佐神父,仿照羅馬耶穌會總會的耶穌堂建造,屬於巴洛克風格。教堂正立面有彼得和保羅雕像。堂內幾根周長10米的巨柱,和中國式樣的蓮花、仙鶴圖案,都相當特別。堂前院內有三聖亭。
該堂周圍居住著上海最早一批信奉天主教的教友,太平天國時期,許多以沙船業為生的教友遷至董家渡。其中陸伯鴻、朱志堯等天主教企業家以熱心慈善事業聞名,並在此成立了上海公教進行會。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這些上層教友遷入租界避難,主要居住在重慶南路聖伯多祿堂附近。
1933年,該堂開始由中國籍神父管理,各堂口神父都在此「避靜」、「歇夏」,年老的神父在此療養。
1966年,董家渡教堂被關閉,「文革」期間,被工廠當作倉庫占用。1982年僅歸還附屬房屋100平方米,因陋就簡恢復彌撒。1984年,恢復了大堂的大部分,由李思德主教主持復堂大禮彌撒。2000年5月1日,大堂全部歸還,修繕後,9月17日由金魯賢主教主持復堂大禮彌撒。
1993年7月14日,董家渡天主教堂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開始,作爲在董家渡興建金融辦公建築群工程的一部分,董家渡天主堂關閉並進行整修,從堂內將地面全部挖開對地基進行加固。教堂的附屬建築將全部拆除。 | {'wikidata_id': b'Q3581457'} |
凱瑟琳·萊格
早期及大西洋賽
萊格在參加豐田大西洋系列賽之前,也曾在英國參賽幾個具發展性的開輪式系列賽,包括三級方程式賽車、雷諾方程式和福特方程式。她在2000年也成為了首位於Zetec賽事中拿下桿位的女車手。她又在2001年打破奇米·雷克南的單圈紀錄,並且拿下了桿位,而她也是首位獲得英國賽車車手俱樂部的「新星」榮譽的女車手。之後在2005年獲得《RACER》雜誌自2002年每年頒發的「年度最有前途公路賽車手獎」。這項獎項的首屆得主是A·J·奧爾門丁格,其他像是雷克南、詹森·巴頓、克里斯蒂亞諾·達·馬塔、亞歷克斯·巴隆、尚卡羅·費希切拉、格雷格·摩爾和吉爾·德·費蘭也曾獲得這項獎項。
萊格在2005年11月成為自2002年莎拉·費雪為米納爾迪車隊在羅馬旁的瓦萊倫加,參加第二與第三天(11月22與23日)該隊的最終測試後,首位參加一級方程式賽車測試的女車手。在她初次駕駛於這條賽道的第二圈發生碰撞後,車隊決定將測試延後至第二天,之後她共完成了27圈,並有著1分21.176秒的最佳成績。而在2005年12月9-11日她加入了大不列顛A1車隊,成為首位參加A1GP汽車大獎賽測試的女性車手。
萊格在2005年為北極星車隊(Polestar Motor Racing)出賽豐田大西洋方程式錦標賽。她在該系列賽位於長灘的首戰,便在她的大西洋賽處女秀贏得勝利。她也因此成為了首位贏得一場位於北美的具發展性開輪式賽事的女性。萊格之後在分別艾德蒙頓和聖荷西贏得了她的第二與第三場冠軍。最終,她以3場冠軍及5次頒獎台,在車手積分榜上獲得季軍。她同時也獲得了2005年豐田大西洋BBS明日之星獎。
電動方程式
萊格與日本阿姆林·亞久里車隊簽約,參賽電動方程式的首屆賽季。
個人生活
萊格與前德國房車大師賽車手彼得·特汀訂了婚。 | {'wikidata_id': b'Q264953'} |
龔慈恩
早年生活
龔慈恩早年於香港島跑馬地黃泥涌道長大,為家中獨女。她的父親為一名會計文員,而母親則為麗的呼聲粵曲部的幕後人員。二人對龔慈恩的管教甚嚴。龔慈恩畢業於聖保祿天主教小學以及新法書院上午校(1978年中五;大坑道校舍),並沒有入讀過其曾就讀小學的直屬中學聖保祿中學。她在讀書階段不能出外遊玩和參加學校旅行活動。但曾是中學校內的合唱團成員;龔慈恩的數學科成績本來很差,因得到老師指導而於1978年香港中學會考中取得A級佳績。直至中六畢業後,她投身社會工作,先學習秘書課程,再任職資深大律師胡漢清律師樓的秘書。之後,報考1984年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成為改制後第一期藝員招募班(只需讀三個月的課程)的學員,與詹秉熙、陳榮峻與楊羚為同學。此前,她因懂得彈鋼琴而曾在求學階段參與拍攝香港電台節目《香蕉船》,擔任「香蕉姐姐」(及後由鄧藹霖擔任)。
個人發展
龔慈恩在1984年畢業後在無綫電視參與了一系列連續劇之演出,其第一部作品為電視劇《秋瑾》。而合約於1990年結束。不久因為想自己的演技有進步而到香港演藝學院進修。同時赴台灣與馬來西亞拍攝當地之連續劇。她在無綫電視工作時期很少演出一綫角色,因之早期形象並不突出,直至1996年再於無綫演出時,於《西遊記》一劇飾演觀音後,其演繹出之慈祥表情,被認為是不易被替代的成功代表作。
1999年,她與台灣男藝人林煒在加拿大多倫多註冊結婚後,婚後育有一子一女。二人於拍攝武俠劇《雪山飛狐》時結緣。林煒為其第二任丈夫。此前,她與建築商人霍振華結婚,但在1990年代於馬來西亞拍攝劇集完畢返港後發現霍氏有婚外情,所以決定離婚。龔慈恩其後與林煒到台灣生活了兩三年。她曾因婚姻而淡出幕前,近年兒女漸長而復出。2012年加入銀河海潤演藝有限公司,主要在香港、中國大陸接拍電視劇及電影。2015年,龔慈恩的女兒林愷鈴也加入娛樂圈當唱作歌手。龔慈恩於2017年以「自由身」形式拍攝邵氏兄弟劇集。她於2017年古裝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當中飾演「鄭氏」一角時演技出色,因此增加她在中國內地的知名度。
2002年,龔慈恩回港,她的女兒林愷鈴亦隨母來港,在香港接受教育。林愷鈴自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八歲時已考獲八級鋼琴資格,現在做了創作歌手。
2019年9月,龔慈恩承認已與丈夫林煒分居兩年,並辦理離婚手續。 | {'wikidata_id': b'Q580339'} |
公安條例 (香港)
戰後時期
香港政府於1948年訂立《公安條例》,起初該條例的範疇包括引入英國國會立法《1908年公眾集會法令》(禁止於合法公眾集會中擾亂秩序)、《1936年公安法令》(禁止成立準軍事組織);引入新加坡《海峽殖民地刑事程序法典》的守行為程序以應付大規模動亂;以及授權政府設立禁區。律政司祁利芬曾在立法局動議法案時提及當時中國正值國共內戰,邊境屢次出事,故提出立法授權政府設立禁區。
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時,應付公安事態的法律分散在《維持治安條例》、《簡易程序治罪條例》、1948年舊《公安條例》及普通法之中。當時亦頒布不少緊急法例,以授予香港警察權力拘捕當時的親共暴徒、平息暴亂。《1967年公安條例》為《公安條例》最重大的修訂版本。條例草案於1967年10月6日公布,並於11月15日由立法局通過成為法律。於1970年就暴動罪作簡單修訂後,暴動罪的刑罰由原本的最高入獄兩年,大增至10年,目的是希望條例能阻嚇當時左派的暴動。1967年條例除了綜合並修訂各項先前法例,亦規定所有公眾集會須事先向警方申請牌照。
1970-1990年代
1971年,香港政府收緊條例,收窄合法公眾集會地點至:維多利亞公園、香港大球場、九龍公園、佐敦道英皇佐治五世公園及摩士公園,合共5處。
1980年,香港政府將條例放寬至30人以上集會及20人以上遊行方才需要申請。
1980年,公安條例修訂設立了在公眾地方集會的發牌制度。
1987年,香港政府再度將條例放寬,例如廢除假新聞罪。
香港政府在1991年制訂了《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當時是英國殖民統治的最後幾年。公安條例及另外一些條例可能違反人權法案,故當局須就那些條例作出檢討。
1995年,根據《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公安條例》部份條文被裁定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牴觸而被予以廢除,包括將30人以上遊行及50人以上集會的發牌制度更改為通知制度,組織者必須於活動前7日通知警務處。
臨時立法會及後續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90年在香港秘密成立機構,開始審查香港法律,並在1993年7月正式設立預委會法律小組,最終全國人大常委會因應法律小組的建議,議決1995年版本的條例違反《基本法》而不能過渡。因此,香港臨時立法會於1997年將一些被廢除的條文重新制訂,包括將遊行集會通知制度更改為「不反對通知書」制度,並於6月14日三讀通過。法律學者陳文敏批評還原法例具殖民地色彩,將一個應該有高度自治的社會推回一個高壓管治的社會,這樣只會打擊港人對前途的信心,對維持社會安定毫無禆益。。 | {'wikidata_id': b'Q7257491'} |
陈金刚
球員時代
陳金剛生於天津市和平區重慶道的一戶工人家庭,父親是一名裁縫。他家緊鄰民園體育場,小時候就喜歡看球踢球。讀小學時,他入選了校隊,與隊友奪得全區小學足球比賽冠軍。11歲時,他考入和平區新華路體育場業餘體校,在那裡練了五年足球。
1974年,陳金剛意外接到了天津青年隊的邀約。據說,得到消息時,他正在縫補球鞋,準備上山下鄉。1976年,他被中國國青隊選中,赴南斯拉夫代表國家打國際比賽。1978年,他自天津青年隊上調天津隊。1980年,陳金剛隨天津隊奪得全國甲級足球聯賽冠軍。同年,陳金剛入選中國國家足球隊,身穿11號球衣。在國家隊,他起初擔任李福寶和徐永來的替補,不久成為主力中鋒。1980年亞洲盃足球賽上,陳金剛在分組賽第二輪攻破伊朗隊的球門,終結了對手亞洲盃決賽圈連續不失球的紀錄,伊朗隊連續不失球場次數停留在5場。1981年11月12日,世界盃外圍賽亞大區第二階段第四場比賽,中國隊在吉隆坡迎戰沙烏地阿拉伯,上半場中國隊0比2落後。下半場總教練蘇永舜用左樹聲、陳金剛兩名天津球員替下沈祥福與劉利福,左樹聲、陳金剛兩人很快各進一球,扳平了比數。古廣明、黃向東隨後各入一球,中國隊最終反敗為勝,4比2擊敗了沙烏地阿拉伯隊。這進球粒被認為是陳金剛國家隊進球中球迷印象最深的一粒。1982年,陳金剛被評為全國最佳中鋒。同年,他還參加了亞運會男足比賽。1983年,陳金剛因腿部傷勢自國家隊回到天津隊。這年天津隊奪得全國甲級足球聯賽北區冠軍、全運會男足第三名。年底,陳金剛赴北京療傷。他的右踝已是碎骨游離。1988年,陳金剛到天津二隊踢球。1989年起,他兼任天津二隊教練,同年底掛靴。
天津隊
1992年,陳金剛擔任天津青年隊教練。1997年甲A聯賽,天津隊提出「保八爭六」的球季目標。聯賽五輪過後,球隊取得一勝一平三負,僅有四個積分,在12支球隊中排名倒數第二。球隊總教練左樹聲辭職,陳金剛接任。球季中,俱樂部還與球員產生糾紛,俱樂部解聘王俊、劉毅、裴錦、魏東四名球員,四人向中國足協告狀。新引入的外援哈維爾、何塞的工資打破了俱樂部原有的平衡,巴西外援奧斯瓦爾多要求加薪,俱樂部為讓他續約同意加薪,卻又引發隊中國內主力球員不滿,天津市體委領導出面才平息了此事。球季結束後,天津三星降入甲B聯賽,陳金剛也離開了球隊。
國家隊
離開天津三星之後,陳金剛成為中國國青隊總教練。1998年亞足聯青年錦標賽上,這支擁有徐雲龍、肇俊哲和鄭智的1979-1980年齡段球隊在分組賽的五支球隊中排名第三,沒能殺入世青賽。 1999年12月底,中國足協宣布了新一屆國青隊教練組人選,沈祥福出任總教練,陳金剛和唐鵬舉擔任助手。新一屆國青隊的目標是2000年亞足聯青年錦標賽,遠期目標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外圍賽和2006年世界盃外圍賽。2000年伊朗亞青賽上,沈祥福的國青隊一路殺進四強,奪得季軍,拿到了世青賽的門票。然而,2001年初,陳金剛被中國足協任命為中國女足助理教練,離開了這支國青隊,沒有參加2001年阿根廷世青賽。
2001年1月,中國足協安排陳金剛進入中國女足教練組,成為助理教練,輔佐總教練馬元安。由於戰績不佳,2002年初中國足協解除了馬元安的職務。曾有媒體傳聞陳金剛是新任總教練的候選人之一。最終接過教鞭的是馬良行,陳金剛出任助理教練。不過,不久陳金剛就轉往男足國奧隊任職,繼續協助沈祥福。
2002年2月,中國足協以上一屆國青隊為班底組建新一屆國奧隊。之前,沈祥福帶領的國青隊在阿根廷表現出色,贏得了「超白金一代」的稱號。新國奧隊的總教練仍是沈祥福,陳金剛出任領隊兼助理教練。同時任助理教練的還有孫成耀、王建英和唐鵬舉。2002年3月,中國足協任命陳金剛兼任1985年齡段國青隊總教練。當時中國足協有四支國青隊,年齡最大的一支即將轉為國奧隊,參加奧運會外圍賽,總教練是沈祥福。1983、1984年齡段的國青隊由王寶山和麥超帶領,將出戰2002年亞青賽。最小的一支為1986年齡段,主帥是劉春明。中國足協原定讓陳金剛的國青隊赴義大利參加少年邀請賽。然而,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拒絕為這些未成年球員提供簽證,要求中國足協提供監護人證明和其他文件,國青隊赴意參賽一事就此泡湯。2003年1月,陳金剛帶領1985年齡段國青隊赴聖彼得堡參加格拉納欽盃足球賽,奪得亞軍。沈祥福的國奧隊最終在奧運會外圍賽出局,這屆國奧隊隨之解散。
長春亞泰
2004年7月17日,中甲聯賽休賽期間,長春亞泰宣布換帥,陳金剛、唐鵬舉和孫成耀組成新的教練組。那個球季長春亞泰原本設定了沖超的目標,但是在換帥時球隊的排名已落至倒數第四。之前國奧隊奧運會外圍賽出局之後就有傳聞說沈祥福將帶領國奧教練組到長春亞泰執教,長春亞泰俱樂部隨即闢謠。唐鵬舉後來回憶說,長春亞泰當時確實聯繫了國奧教練組,提出要請教練組到亞泰任教、簽約五年。由於沈祥福和王建英的人事關係分別在北京國安和天津泰達,兩家俱樂部不肯放人,最後來到長春亞泰的只有三人。陳金剛教練組把國奧隊當時的361陣形也移植到了長春亞泰。亞泰隊中的國奧隊球員曹明、張寶峰、王棟和杜震宇仍然扮演國奧隊中的角色。教練組的分工也與國奧時期相同,陳金剛主練前鋒,孫成耀訓練後衛,唐鵬舉則負責前衛訓練。此外,唐鵬舉還擔任領隊,同時負責一隊二組的訓練。媒體最初透露三人組入主亞泰的消息時,推測唐鵬舉將出任總教練。俱樂部宣布陳金剛出任總教練之後,外界猜測唐鵬舉以領隊身份「垂簾聽政」。唐鵬舉否認此說,隊員杜震宇也否認此事,但有報導認為唐鵬舉在教練組中確實有一些特權。聯賽後半程,長春亞泰狀態回升,成為後半程成績最好的球隊,球季結束時排名聯賽第五位。
2005年,長春亞泰從青島中能租借來了前國奧隊門將楊君,還引進了外援前鋒伊利耶,俱樂部投資3,500萬元人民幣,再次瞄準中超聯賽。俱樂部最後如願升入中超。長春亞泰與廈門藍獅同積64分,由於勝負關係亞泰成為中甲亞軍。
2006年,長春亞泰在首個中超球季中取得聯賽第四名的成績。然而,球季末的12月19日,陳金剛、唐鵬舉和孫成耀的教練組卻離開了球隊。有傳言說教練組向俱樂部提出了辭職,但俱樂部和教練組面對媒體給出的說法都是合同到期、不再續約,而非辭職。傳聞說,教練組和俱樂部在合同上發生了爭執。俱樂部提供的新合同將教練、球員的薪金與球隊成績掛鈎。新球季球隊提出保五爭二的目標,如果成功則教練與球員拿到全額工資,不然成績每下降一名扣除工資的10%。據說,教練組特意提醒球員在簽約時要注意合同里的這一項條款。此舉引起了亞泰老闆劉玉明的不滿。有傳言說,有一位中場球員向老闆告密,才引起了教練組的辭職, 這名球員曾與唐鵬舉有過爭執,告密可能有報復的動機。有的傳聞版本里指出這名球員是王棟,王棟很快便主動闢謠。還有傳聞說教練組離隊是因為陳金剛等人收受球員的黑錢,陳金剛怒斥了這一傳聞。
中國女足助理教練
離開長春亞泰之後,陳金剛賦閒在家。2008年初,中國女足法籍總教練伊莉莎白·洛伊塞爾陷入下課危機。伊莉莎白原本就與中方教練組關係不好,2008年初阿爾加夫盃上球隊一敗塗地,中國足協決心換帥。外界傳聞,商瑞華和陳金剛是最有可能接過總教練一職的人選。中國足協最終選擇商瑞華作為女足新任總教練,陳金剛則是助理教練之一,主要負責進攻訓練。商瑞華的中國女足在北京奧運會準決賽上輸給了日本隊,止步四強。奧運會結束之後,陳金剛回到天津足總上班。12月,中國足協宣布商瑞華留任,陳金剛也繼續擔任助理教練。2010年亞運會女足季軍爭奪戰中,中國女足0比2輸給日本,首次無緣女足世界盃。商瑞華賽後請辭。媒體傳聞陳金剛是新任女足總教練候選人之一。中國足協最後選定了李霄鵬。
天津泰達技術總監
2010年底,陳金剛出任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技術總監。此前,天津泰達俱樂部在2009年初的壯行會上宣布設立專家委員會,聘請藺新江、陳金剛、沈福儒、劉春明、段舉、張貴來六位天津足壇名宿擔任委員,藺新江任主任。2013年5月,天津泰達外籍總教練亞歷山德拉·吉馬良斯的母親病危,吉馬良斯向俱樂部請假,趕回巴西看望母親。教練組代替他指揮了與廣州恆大的比賽,球隊表現不佳,引發俱樂部高層不滿。5月8日,俱樂部決定派陳金剛暫時負責一線隊的訓練、比賽。陳金剛帶隊坐鎮主場在中超第九輪比賽中1比1逼平江蘇舜天,拿到球隊球季第一個積分。外界原本有傳聞,聲稱吉馬良斯將去而不返,但最終吉馬良斯還是在5月14日返回天津帶隊,陳金剛結束了代理期。
再入長春亞泰
2016年,陳金剛出任長春亞泰技術總監,參加了一線隊外援引進等工作。這個球季,球隊艱難保級。2017球季初,球隊重金引進伊瓦爾沃·伊格哈洛等球員,然而五輪聯賽過後一場未勝,僅積一分,排名墊底。4月16日,長春亞泰俱樂部宣布李章洙「暫時休息」,陳金剛出任代理總教練。4月23日,陳金剛上任後的首場比賽中,長春亞泰在主場1比0戰勝河南建業,取得球季首勝。5月4日,長春亞泰俱樂部宣布李章洙正式離任,陳金剛接任總教練。5月6日,陳金剛率隊回鄉,3比1戰勝天津權健,拿到球季的第二場勝利,球隊暫時離開了降級圈。比賽中,陳金剛因指責裁判被逐出場地。事後,中國足協決定對他進行追加處罰,禁賽三場、罰款1.5萬元人民幣。
2019年6月6日,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發布公告,宣布球隊主帥陳金剛離任。 | {'wikidata_id': b'Q5090810'} |
吴海军工厂
吳海軍工廠(日語:呉海軍工廠)是一座座落於日本廣島縣吳市,由日本帝國海軍經營的造船廠兼兵工廠,以建造大和號戰艦而聞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遭解散。戰後成為IHI公司下屬的吳工場,2013年與其它造船公司合組成日本海事聯合造船廠(Japan Marine United Corporation),目前主要業務為建造大型民間商船,已不再建造軍艦。
戰前
1886年(明治22年),日本畫定了五處海軍軍區,設立四個鎮守府;1889年,吳鎮守府正式開張運作時,在鎮守府組織編制底下一併設立了「造船部」,作為籌建海軍軍艦之用。過去,日本帝國海軍造船是依靠神戶市的民間企業小野濱造船廠,但是造船廠在1887年被日本政府收購後,該造船廠的相關機能逐漸轉移到吳港;1890年,小野濱造船廠仍稱為吳海軍工廠小野濱分工場。
1895年,神戶當地的工廠關閉,所有造船功能均移入吳港;而為因應甲午戰爭,一部份業務開始朝佐世保轉移。
1897年,造船部在艦政本部的指導下,改組為「造船廠」;隨後,吳造船廠建造出一系列軍艦。為因應軍艦大型化、複雜化,1903年造船廠再度增編,成為結合軍火庫、造船業務的「海軍工廠」。吳海軍工廠成立時,下轄建造船體的「造船部」、製造船用引擎的「造機部」、製造武器的「造兵部」;後來因應兵器複雜化,還有飛機等新科技的出現,吳海軍工廠的組織又再度擴編。 | {'wikidata_id': b'Q2688386'} |
巴林堡
歷史
通過考古學的發掘工作和出土文物研究,確立了關於古代國家的歷史。這一地區被認為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研究巴林地區銅器和青銅器時期的重要遺址。
巴林堡地區最早出現的建築物大約建造於三千年前,地址選在巴林島東北部的山峰附近。 目前巴林堡遺址所保存的建築大約始建於6世紀。
遺址享有巴林「最重要的古代遺蹟」稱號。遺址最初的發掘工作是在1954年和1972年,由丹麥的一個考察隊進行。之後的1977年,來自法國的考察隊也進行了發掘工作。自1987年起,巴林本地的考古學家開始工作在遺址地區。考古學研究發現,遺址包含七種文明,而其中最早出現的文明,也是當地古代影響力最大的文明是由迪爾蒙帝國創造的迪爾蒙文明。同時丹麥的考察隊發現,這裡也保存了一個關於古希臘文化的遺址。
地理
堡壘建造在巴林島上的北部海岸,在晴朗的天氣下,從薩爾可以看到。從地理角度看,巴林堡就像一個「哨兵」包圍巴林首都麥納麥。堡壘距麥納麥約6 km(4 mi)。遺址所在地土壤比較肥沃,是海灣地區荒地墾拓工程下最大的耕地。
設施
巴林堡有人工建造的連續許多層土墩。社會階層生活地區面積180,000平方英尺(17,000平方公尺),生活區包圍著土墩的核心區 。遺址證明了這一地區從大約公元前2300年至16世紀期間有人類文明存在。遺址大約發掘了總面積的25%,已發掘區顯示當地歷史上存在有住宅、公共、商業、宗教和軍事區,同時表明歷史上巴林堡地區對外貿易是較為繁榮的。在高約12公尺(39英尺)的土墩頂部,有一個突出的葡萄牙堡(Qal`at al-Burtughal),當地的「堡壘」一詞也因此稱為qal`a。作為迪爾蒙文明的首都,對當地文化影響最大的文明是迪爾蒙文明,同時也保留了大量的迪爾蒙文化。
遺址擁有多個區域和城牆,包括Saar墓、Al-Hajjar墓、卡賽人宮、Madimat Hermand墓、 Madimat Isa墓、Al-Maqsha墓、Uperi宮、Shakhura墓和北城牆。銅器時代,圍繞街道和住房有兩部分城牆。巴爾巴爾陶器出土於城牆中部的建築群,年代大致和巴爾巴爾廟相同,但有一些出土陶器的年代更為久遠,可以追溯到前3000年甚至更早。發掘出的銅器和象牙可以用來研究古代的對外貿易。許多物品在網上展出,如丹麥發掘出的「蛇碗」、 石棺、印章和鏡子等。
布局
遺址發現一個聚落,是東阿拉伯時代唯一的聚落。通過遺址推斷,在靠近綠洲發展農業的人種植棕櫚樹,飼養牛、綿羊、山羊並在阿拉伯海域捕魚。聚落建造的房子以石頭配以粘土或砂漿為材料,屋內寬敞,有抹上灰泥的地面。
堡壘的城牆目前只能在土墩的北側、西側和南側,東部還沒有挖掘。防禦工事面積15公頃(1,614,587平方英尺),由砌石所築的城牆厚度不一,城牆留有門,可供例如大篷車等的交通運輸。西部城牆目前保存較為完好,長9公尺(30英尺)。街道南北走向,有12公尺(39英尺)寬。
約前1800年,當時的城鎮逐漸衰落,並最終掩蓋在沙漠中。 | {'wikidata_id': b'Q740104'} |
藩篱之钟
概念
《藩籬之鐘》對待溝通的主題和說話的方法可以解決許多問題。 In the Studio廣播的主持人Redbeard建議專輯提供「通過令人顫抖的優美的時刻,產生真正超越一切的可能性」。 歌曲比如〈Poles Apart〉和〈Lost for Words〉之類的歌曲已被作為表明平克·弗洛伊德和1985年離隊的前樂隊成員羅傑·沃特斯之間的隔閡;但是,大衛·吉爾摩否認了這一點,並表示:「人們可以用他們個人的方式創作和敘述一首歌,但在這一點上使羅傑回歸已經有點晚了。」 專輯名稱引用了英國國會宣布表決的藩籬鍾。 鼓手尼克·馬森說道:「這確實有一些意義,它是關於人們做出選擇的是與非。」
東方集團垮台後幾年,〈A Great Day for Freedom〉並列將柏林圍牆的倒塌以及隨之的戰爭、種族清洗以及南斯拉夫戰爭普遍的精神歡快聯繫在一起。最初錄製為英國電信的電視廣告的史蒂芬·霍金聲音樣本被用在歌曲〈Keep Talking〉之中;大衛·吉爾摩被霍金參與的廣告所感動,他聯繫了廣告公司,允許他們使用在錄製的唱片之中。 馬森以為:「從廣告中獲取創意是政治上不正確的,但這似乎是一個非常相關的部分。」 在專輯的最後,大衛·吉爾摩的繼子查理聽到掛在平克·弗洛伊德經理Steve O'Rourke上的電話聽筒,他已經懇求允許他出現在平克·弗洛伊德專輯中。
器樂譜寫
With the aid of Gilmour's guitar technician, Phil Taylor, Carin located some of Pink Floyd's older keyboards from the warehouse in which they had been stored, including a Farfisa organ. Some of the sounds sampled from these instruments were used on the tracks "Take It Back", and "Marooned". Carin was joined on keyboards by Ezrin. Durga McBroom supplied backing vocals alongside Sam Brown, Carol Kenyan, Jackie Sheridan, and Rebecca Leigh-White.
Gilmour used several styles on the album. "What Do You Want from Me" is influenced by Chicago blues, and "Poles Apart" contains folksy overtones. Gilmour's improvised guitar solos on "Marooned" used a DigiTech Whammy pedal to pitch-shift the guitar notes over a full octave. On "Take It Back", he used an EBow, an electronic device which simulates the sound of a bow on the strings, on a Gibson J-200 guitar through a Zoom effects unit.
包裝和標題
To avoid competing against other album releases (as had happened with A Momentary Lapse) Pink Floyd set a deadline of April 1994, at which point they would begin a new tour. By January of that year however, the band still had not decided on a title for the album. The list of names being considered included Pow Wow and Down to Earth. At a dinner one night, writer Douglas Adams, spurred on by the promise of a payment to his favourite charity,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 suggested "the division bell" (used in the lyrics for "High Hopes"), and the name stuck.
Longtime Floyd collaborator Storm Thorgerson provided the album artwork. He erected two large metal heads, each the height of a double-decker bus, in a field near Ely. The sculptures were positioned close together, and photographed in profile, to give the illusion that not only were they either facing or talking to each other, they also presented the viewer with a third face. Thorgerson mentioned the "third absent face" was a reference to Syd Barrett. The sculptures were devised by Keith Breeden, and constructed by John Robertson. Ely Cathedral is visible on the horizon. The pictures were shot in cold February for optimal lighting conditions. Since 2001, the sculptures are in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in Cleveland, Ohio. An alternate version of the cover photo, featuring two 7.5-公尺(25-英尺) stone sculptures by Aden Hynes, was featured on the compact cassette release and the tour brochure.
The album was released in the UK and US on CD, vinyl, cassette and mini-disc, each with its own format and label-specific design. The artwork inside the CD liner notes revolves around a similar theme, with the image of the two heads formed by various other objects, such as newspapers ("A Great Day for Freedom"), coloured glass ("Poles Apart"), and boxing gloves ("Lost for Words"). Pages two and three portray a picture from the Chilean Cerro Tololo Inter-American Observatory. The CD tray itself had the name of Pink Floyd printed in Braille on the left front side.
巡演
Two days after the album's release, the band's Division Bell Tour began at Joe Robbie Stadium, in suburban Miami. The set list began with 1967's "Astronomy Domine", before moving to tracks from 1987's A Momentary Lapse of Reason, and The Division Bell. Songs from Wish You Were Here and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featured, as well as The Wall. Backing musicians included Sam Brown, Jon Carin, Claudia Fontaine, Durga McBroom, Dick Parry, Guy Pratt, Tim Renwick, and Gary Wallis. The tour continued in the US through April, May and mid-June, before moving to Canada, and then returning to the US in July. As the tour reached Europe in late July, Waters was invited to join the band, but he declined, and later expressed his annoyance that some Floyd songs were being performed again in large venues. On the first night of the UK leg of the tour on 12 October, a 1,200 capacity stand collapsed, but with no serious injuries; the performance was rescheduled.
During the tour an anonymous person named Publius posted a message on an internet newsgroup, inviting fans to solve a riddle supposedly concealed in the new album. The message was verified during a show in East Rutherford, where white lights in front of the stage spelled out "Enigma Publius". During a televised concert at Earls Court in October 1994, the word "enigma" was projected in large letters on to the backdrop of the stage. Mason later acknowledged that the Publius Enigma did exist, but it had been instigated by the record company rather than the band. As of 2014, the puzzle remains unsolved.
The tour ended at Earls Court on 29 October 1994, and was the group's final concert performance until Live 8. Estimates placed the total number of tickets sold at over 5.3 million, and gross income at about $100 million. A live album of the tour, named Pulse, and a concert video, also named Pulse, (which was shot on 20 October 1994) were released in June 1995.
曲目列表
除了下方備註的,所有歌曲主唱均由David Gilmour擔任。
再版
自1994年發行以來, 「藩籬之鐘」已經再版兩次。 第一次發行是《Why Pink Floyd...?》的一部分,這張專輯被Andy Jackson重新發布並以獨立的CD發行,作為Discovery Box套裝的一部分,該套裝首次將所有14張錄音室專輯收錄在一起。 第二次重新發行於2014年6月30日,發行專輯發行為「20周年豪華版」套裝 和20周年雙LP唱片發行。 套裝包含了2011年重新灌錄的專輯;一個由Andy Jackson混錄的5.1環繞立體聲版 ;2張180克的LP黑膠唱片;一個紅色7寸〈Take It Back〉單曲;一個清晰的七寸〈High Hopes/Keep Talking〉單曲;一個藍色的、雷射蝕刻的12寸 "High Hopes" 單曲;書籍及各式藝術卡片。2014年的重新發行專輯上首次發行了黑膠唱片,1994年發行的黑膠版本僅保留了歌曲的編輯版本它到一個單一的LP。 | {'wikidata_id': b'Q208521'} |
喜多孝治
経歴
大阪府北河內郡門真村(現在的門真市)出身。1902年(明治35年)7月、東京法學院(現在的中央大學)英語法學科畢業後、在同院高等法學科專攻國際法、1904年(明治37年)4月畢業。
1903年(明治36年)11月、考取文官高等試験行政科試験、1904年7月、進入遞信省就任經理局檢査課下檢査係事務取扱。歴任通信事務官、遞信書記官、經理局檢査課長、兼經理局調度課長、兼電信燈台用品製造所長、通信副事務官、新潟郵便局長、東京中央電話局長、東部遞信局経理部長。1918年由(大正7年)3月一年間、為了研究通信事業留學米國・英國。1919年(大正8年)8月歸國、擔任遞信省臨時調査局事務官、兼遞信監察官。
1919年11月、轉任台灣総督秘書官兼台灣総督府參事官。1922年(大正11年)擔任殖産局長、1924年(大正13年)擔任台南州知事。1927年(昭和2年)轉任樺太庁長官、到1929年(昭和4年)為止都在任。
1930年(昭和5年)、參加第17回衆議院議員総選挙當選。雖然在1932年(昭和7年)的第18回衆議院議員総選挙連任、但1934年3月11日在議員任內過身。 | {'wikidata_id': b'Q17210645'} |
原田要
早年生涯
原田要於1916年(大正5年)8月11日出生於大日本帝國長野縣上水內郡淺川村的農村家庭,是家中的長子,父親名誠一,母親名操。幼年時,他飽受原因不明的頭痛所苦,但後來就沒有發作了。1923年(大正12年),他進入淺川普通小學校就讀,之後於1929年(昭和4年)進入長野中學(現長野縣長野高等學校)。
軍中生涯
完成學業後,他於1933年(昭和8年)以17歲之齡自願加入大日本帝國海軍的海軍步兵部隊,在驅逐艦潮上服役。原田要原本被派去當砲手,但他選擇於1936年6月(昭和11年)加入橫須賀的霞浦海軍航空隊,接受當時日本數一數二的飛行員教導,最後於1937年(昭和12年)2月完成培訓。培訓結束後,原田要加入大分縣的佐伯航空隊。同年10月,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原田要被編入日本海軍第12航空隊,擔任九五式艦上戰鬥機飛行員並前往中國作戰,負責掩護隸屬於第12航空隊與第13航空隊的九四式艦上爆擊機、九六式艦上爆擊機與九六式艦上戰鬥機襲擊長江上的美軍砲艇帕奈號。在中國,原田要目睹日本軍人無差別屠殺中國平民,僅因為他們將這些平民誤認為是中國的伏兵。原田要於1938年1月歸國,隨後參與多個教學任務。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原田要被分派到第1航空艦隊中的蒼龍號航空母艦,擔任性能更為優越的零式艦上戰鬥機(以下簡稱零式戰鬥機)的飛行員。戰爭開打的頭幾個月,原田要參與了一系列任務。1941年(昭和16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期間,原田要負責駐守艦隊(他也是該次行動第一位起飛的飛行員),全程都沒有遭遇攻擊。原田要也在同一年的1月1日在老家結婚。1942年(昭和17年)2月19日,原田要掩護日本戰機前去空襲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接著,他在日本空襲印度洋期間於4月5日在可倫坡打下三架英國戰鬥機並獲得證實,而他也聲稱自己可能還擊落了另外兩架。4天後,原田要擊落兩架企圖攻擊日本艦隊的英國布倫亨式轟炸機。
6月,在中途島海戰期間,原田要擊落了三或五架美國戰鬥機。後來,蒼龍號被美軍戰鬥機擊沉,原田要只好降落在倖存的飛龍號航空母艦上。飛龍號最後也被擊沉,當時人在空中的他只好跳海求生,漂浮了5個小時後被日本海軍驅逐艦卷雲號救起。7月,原田要被重新分派到飛鷹號航空母艦上。10月初,飛鷹號離開日本,加入瓜達康納爾島戰役。10月17日,原田要掩護日軍的魚雷轟炸機襲擊瓜達康納爾島。美軍派出F4F戰鬥機對此展開攻擊,原田要可能擊落了其中一架F4F戰鬥機,但他的零式戰鬥機嚴重受損。原田要迫降在日軍基地所在地——聖伊莎貝爾島瑞卡塔灣的附近,靠著雙手才從戰鬥機殘骸中脫身。後來,原田要搭乘醫療船回到日本治療。
原田要的其中一隻手嚴重受傷,再也無法上前線。留在後方的他開始培訓日軍的特別攻擊隊隊員。截止至1945年(昭和20年)日本投降為止,原田要共飛行了8,000個小時,四度性命垂危,官階為海軍中尉。關於原田要擊落的戰鬥機數目,不同來源的數據有出入:根據《日本海軍王牌飛行員:1932年至1945年》(Japanese Naval Fighter Aces: 1932–45)一書,原田要「創下了九次經確認的擊落紀錄」,而《紐約時報》一篇於2015年發布的報導則指出,他共打下了19架盟軍戰鬥機。
戰後生涯
二戰結束後,原田要一度找不到工作,最後開始當酪農,生活不算寬裕。1946年(昭和21年),原田要的長子出生,最後夫妻兩人共育有7個孩子。1965年(昭和40年),他就任淺川當地的自治會長。此外,退伍的他頻頻在惡夢中看見他手下亡魂的面孔。1968年(昭和43年),他與妻子成立托兒所「北部愛児園」,因為妻子問他「有什麼比培育新生命還要更能為你取走別人的生命贖罪呢?」兩人後來又在1972年(昭和47年)開設幼兒園。原田要擔任幼兒園園長,直到2010年8月為止。在接受《澳洲人報》採訪時,他說:
我這一生中的第一個身分是個無情的殺手。我依舊對那些我取走的生命有著濃濃的罪惡感。我追殺他們,把他們擊落——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如今,我每天都到幼兒園與孩子們互動。我想讓這些孩子們擁有一顆善良且體貼的心。
原田要曾前往英國和美國,會見曾交手過的英美飛行員,包含美軍王牌飛行員喬·福斯(1915年-2003年,可能就是當年擊落原田要的飛行員)。原田要也前往聖伊莎貝爾島,重回他當年墜毀的地方。他找到了他那架零式戰鬥機的殘骸,並將殘骸的一部分帶回日本。喜歡中國文化的原田要也兩度造訪中國。
1991年(平成3年)開始,原田要投身反戰工作,直到去世為止。當時,他察覺日本年輕人把波斯灣戰爭當做電子遊戲來看待的態度,便開始公開談論他參戰的經歷和避免戰爭的必要性。同年,他受邀參加日本偷襲珍珠港的50周年紀念典禮。2001年(平成13年)12月,他又參加了珍珠港事件的60周年紀念典禮。2003年(平成15年),原田要獲得日本內閣府表彰。接下來的這段時間,他撰寫了《平和への道のり》(1995年)、《波乱の航跡八十年》(1998年)、《世界平和への証言》(2010年)及《シリーズ日本人の誇り9 零戦老兵の回想》(2011年)等文章,亦時常接受採訪。
2014年(平成26年)9月,安倍晉三內閣通過集體自衛權法案時,原田要表達了反對意見,表示此一政策違反了日本和平國家的原則。對於日本保守派政府打算修改和平憲法,他也站在反對立場,批評他們有點太急於拋棄日本的反戰政策,「這些政治家生於戰後,因此他們不懂得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戰爭」。到了2015年(平成27年),《紐約時報》報導,時年98歲的原田要已成了「備受歡迎的公眾演說家」,他用自己軍中的經歷來警惕日本那些「不了解戰爭本質」的年輕人。一部講述原田要生平的紀錄片《個體的戰場 最後的零式戰鬥機飛行員》(ひとりひとりの戦場 最後の零戦パイロット)於同年3月在日本上映。
2016年(平成28年)5月3日,原田要在日本長野市因器官衰竭逝世,享年99歲。他去世當天正好有一名美國二戰老兵蓋瑞·麥爾斯(Gary Myers)打算來探訪他,麥爾斯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後表示「他為永遠和平獻其一生,願他安息」。原田要是珍珠港事件中最後一位逝世的日軍飛行員,因此有著「最後的零式戰鬥機飛行員」的稱號。2017年(平成29年)夏天,正值原田要100歲誕辰,又有一部紀錄片《原田要 和平之祈禱~零式戰鬥機飛行員的第100年》(原田要 平和への祈り~元ゼロ戦パイロットの100年)在日本上映。 | {'wikidata_id': b'Q11409943'} |
阮玉良德
生平
嘉隆十六年六月十三日(1817年7月26日),阮玉良德在順化京城出生。年少時候非常聰明,深得父親明命帝的喜愛。九歲時,母親阮氏彬生病了,時值萬壽節,明命帝的女兒都已入席,宮廚送進一份大羊尾乳嬭,明命帝分賜給各位女兒。等輪到良德時,她含而不吞。明命帝問她為何不吃,她離席回答說:「我的母親有病不能與宴,享受不了父皇的恩典。我私下聽說這種食物能補身體,想帶回去給母親吃。」明命帝甚是高興,又賜給她一份新的令其帶回去供奉給母親。
阮玉良德稍長後,明命帝賜居貞明殿,命宮中女官教導她學習書史女工,她也都能學得很好。明命九年(1828年)四月,某天夜裏貞明殿失火,延燒帳幕,阮玉良德突然起來,呼喚值班的人,親自監督他們滅火。當時明命帝正在順安出巡,等到回到京城聽說這件事,下令嘉獎她,賜黃金三兩。壽春王有詩「王姬忽作飛來雉,博得安常滿袖金」,即是述說此事。
明命十五年(1834年),明命帝南巡,留公主在慈壽宮侍奉皇太后陳氏璫,深得皇太后歡心,明命帝回宮後,賞賜白玉羊脂配牌。明命十八年(1837年),生母阮氏彬去世,阮玉良德十分悲痛。明命二十一年(1840年),明命帝病重,阮玉良德日夜隨侍湯藥,衣不解帶。逮到明命帝去世時,阮玉良德悲痛至倒地昏迷。
紹治元年(1841年),紹治帝以其喜愛書籍,御賜《大南寔錄前編》和《資治通鑒》各一部。同年,下嫁彰義侯潘文璻第四子、駙馬都尉潘文瑩。婚後兩人十分恩愛。
嗣德元年(1848年),嗣德帝冊封其為安常公主(越南語:An Thường Công Chúa/安常公主)。嗣德十五年(1862年),駙馬潘文瑩因病去世,公主上疏請求營造生墳,他日去世後好與駙馬合葬。
嗣德十九年(1866年),公主五十歲壽辰,嗣德帝特命皇親和太監前往賀壽。嗣德三十一年(1878年),以公主年高自律,每年加賞一百緡錢和五十方米。咸宜元年(1885年)五月,入值孝思殿,適逢勤王運動爆發,尊室說帶著咸宜帝和三宮逃離京城,公主前往孝陵避亂。當時國內動亂,孝陵守兵逃散,陵內一片狼藉,公主見狀放聲大哭,留下守陵,不肯離去。同年秋,三宮回鑾,公主前往侍奉。等到同慶帝即位,京城安定,公主才回府第。後來因此事屢獲兩宮褒獎。
成泰三年(1891年)春,公主入侍宮中,慈懿太皇太后武氏諧說近來有婕妤阮若氏寫了一片佳作,令公主賡和,成就一件宮闈美談。同年四月六日(1891年5月13日),公主去世,壽七十五歲,諡美淑。
公主晚年喜歡佛道之說,有別號清慈。 | {'wikidata_id': b'Q14617489'} |
吸血鬼猎人林肯 (电影)
劇情
白天的時候,林肯是整日忙於解放黑奴、拯救美國聯邦的冷靜總統;到了晚上,他手執斧頭,專門獵殺到處肆虐並善於化身隱藏的吸血鬼,以另類的方式為人民減去生命的威脅。然而林肯除了正義感使然,是否另有隱情?當吸血鬼準備大舉反撲時,林肯如何逃避無情的瘋狂追殺,並同時保護無辜者不受牽連?一場驚心動魄的正邪對決一觸即發!
製作
主題曲 聯合公園(Linkin Park)Powerless(無能為力)
評價
媒體綜評40分,爛番茄新鮮度39%,口碑一般,不過影片的特技和畫面得到了不少肯定。
代表性評價:「灰暗的墓地色調烘托出凝重的氛圍和沉重的主題」,「風格異常鮮明,片中怪獸角色的塑造相當成功」,「與以往的歷史改編影片不同,本片對歷史史實的改動相當驚人,不過娛樂性非常充足」;「原本我認為這樣一部將歷史人物和超自然題材混搭的影片會走黑色幽默路線,誰知導演和編劇偏偏以正劇的形式演繹」,「影片的表現手法過於直白,沒有史詩架空作品固有的神秘與新奇感」,「除了林肯劈頭的動作異常瀟灑外,整部影片實在是生硬的可以。」
頭條日報的祈佳仕說:「人和吸血鬼之鬥旗鼓相當,拍出了緊張氣氛;猙獰殭屍突然出沒,驚恐度十足,還有不少奪目大場面,如萬馬奔馳之間你追我逐或在火車頂遇敵殺敵,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明報的石琪說:「此片不對勁,主要問題並非『大話西遊』,而是把惡搞故事拍得太正經,缺乏應有的黑色幽默和怪雞諷刺。」
頭條日報的思慧說:「特技及剪輯是100個Like,澎湃萬馬奔騰同Matrix式火車焚橋是誇中帶激,總之新奇好玩夠Fun。」
香港爽報的張居說:「此片由提姆·波頓製片人,出奇地沒有半點他的風格,反由《刺客聯盟》導演作主導,幾場大戰別開生面。」
票房
美國首周末收穫1650萬美圓,位居第三位。 | {'wikidata_id': b'Q587707'} |
DNA聚合酶
歷史
1957年,美國科學家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首次在大腸桿菌中發現DNA聚合酶,這種酶被稱為DNA聚合酶I(DNA polymerase I,簡稱:Pol I)。1970年,德國科學家羅爾夫·克尼佩爾斯(Rolf Knippers)發現DNA聚合酶II(Pol II)。隨後,DNA聚合酶III(Pol III)被發現。原核生物中主要的DNA聚合酶及負責染色體複製的是Pol III。
DNA聚合酶介導的DNA合成
DNA聚合酶介導的DNA合成起始於引物(primer)和DNA配對,配對的引物3'端帶有一個自由的羥基,隨後是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由這個自由羥基氧上的配對電子攻擊三磷酸鹼基上的磷原子的親核取代,繼而在戊醣和磷酸之間形成脂鍵從而完成一個鹼基的延伸。
在整個過程中,能量是由三磷酸鹼基所攜帶的高能磷酸鍵提供的,磷酸酯形成以後,一個焦磷酸分子脫落,焦磷酸分子再次分裂提供足夠的能量給DNA聚合過程。
不同的DNA聚合酶廣泛應用於分子生物學實驗。 | {'wikidata_id': b'Q206286'} |
科尔顿点州立公园
美洲原住民
自公元前一萬年以來,便有居民在現在賓夕法尼亞州居住,從遺留下的石器判斷,第一批在此定居的人類是古印度的遊牧獵人;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這裡居住著古風時期的狩獵者,這一時期狩獵者的石器更多更複雜;進入伍德蘭期,亦即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500年,考古學家在此發現的當時一系列的陶器、墳堆、管道、弓箭和飾物,說明此地在這段時期內逐漸演化為半永久性的村莊和園林。
科爾頓點州立公園位於薩斯奎漢納河西部分支流域的盆地中,最早有記載的居民是說康耐斯托加語的易洛魁人,一個龐大的母系社會,這些人們居住在很長的房屋中,偶爾也會居住在峽谷周圍的山脈中。後來由於易洛魁五個種族之間的戰爭以及疾病的影響,他們的數量大大減少,至1675年當地的種族已完全滅絕,倖存者都已搬走或被其他部落同化。 | {'wikidata_id': b'Q2031902'} |
梁守谦
家世
曾祖梁晟,任左清道率府長史。祖梁希倩,任寧遠將軍、翊府中郎將。父梁庭,不仕。
生平
德宗貞元末,解褐授征事郎、內府局令,充學士院使。憲宗元和初,進階宣義郎,遷掖庭局令。元和四年,加朝議大夫,拜內常侍,進階正議大夫,總樞密之任。十一年,丁內艱。以其內相權重,奪情起復,授忠武將軍,知內侍省事。其年冬,憲宗下詔討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梁守謙為監軍,進階加雲麾將軍、充行營招討使。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吳元濟就擒,因憲宗懷疑裴度私藏吳元濟的婦女和珍寶,派梁守謙前往蔡州查詢並處置吳元濟舊將。元和十三年(818年),加冠軍大將軍,遷右監門衛上將軍,尋拜右神策軍護軍中尉。
元和十五年(820年),馬進潭、梁守謙、魏弘簡等神策軍左右軍中尉請立門戟,憲宗允許。梁守謙遷驃騎大將軍兼右武衛上將軍。
擁立唐穆宗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廿七晚,陳弘志與王守澄於中和殿暗殺唐憲宗,對外宣稱皇帝暴崩。先是陳弘志、王守澄聯手殺得寵宦官吐突承璀與其屬意的繼位者李渾,再聯絡梁守謙、韋元素等擁立定太子李宥繼位,是為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梁守謙被封為安定郡開國公,冬十月,吐蕃趁機入侵,唐穆宗派梁守謙充左右神策、京西、京北行營都監,統神策兵四千人,並發八鎮全軍往救援。長慶二年,封邠國公,食邑三千戶。四年,拜開府儀同三司,兼右衛上將軍。
擁立唐文宗
寶曆二年十二月初八辛丑(827年1月9日),宦官劉克明殺了唐敬宗,矯詔擁立絳王李悟。宰相裴度聯絡神策軍中尉梁守謙、樞密使王守澄等擁立定江王李涵繼位,是為唐文宗。劉克明投井而死,撈出來戮其屍,絳王李悟為王守澄所殺。
太和元年(827年)三月初一庚戌朔,右軍中尉梁守謙請致仕,以樞密使王守澄繼任右軍中尉。同年冬十月廿日,梁守謙暴死於永昌里之私第,享年四十有九。追贈揚州大都督。
夫人南陽韓氏,封冀國夫人。養子五人:長曰梁承敏,任朝散大夫、掖庭局令,賜緋魚袋;次曰梁承度,任朝議大夫、宮闈局令,賜緋魚袋,充沂海監軍;仲曰梁承乂,任朝議郎、內府局丞;仲曰梁承汶,賜緋魚袋;幼曰梁承政,賜綠。有女二人,長適太原郭氏。親弟一人曰梁守志,任原王府司馬兼侍御史。 | {'wikidata_id': b'Q10356087'} |
亚硝酰配合物
亞硝醯配合物為含有一氧化氮配體的配合物。一氧化氮的二元金屬化合物較少,不過含有一氧化氮配體的化合物卻為數甚多。亞硝醯配合物在大氣化學中有一定的重要性,主要因為一氧化氮是大氣污染物之一,亞硝醯配位化學的發展有助於對一氧化氮與催化劑中金屬中心的作用的了解。一氧化氮也是一種生物信使分子,因此研究一氧化氮的配位化學對於進一步了解一氧化氮的作用機制也有很大的意義。
結構
亞硝醯配合物中的M-N-O可以為線型(160-180°)和彎曲型(120-140°),線型配合物較為常見。產生不同構型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不過已知的是金屬離子的電子構型對M-N-O鍵角有一定的影響。M-N-O為線型和彎曲型的兩種極端情況,可分別用亞硝醯正離子與亞硝醯負離子表示,兩者分別代表叄電子給予體和單電子給予體。
除端基配位外,一氧化氮還可以通過邊橋基(對稱或不對稱)和面橋基的方式與金屬配位。 | {'wikidata_id': b'Q6822753'} |
2018年歐洲冠軍聯賽決賽
比賽場地
在2016年9月15日於希臘雅典舉行的歐洲足球總會聯盟執委會議上,烏克蘭足球超級聯賽球隊基輔迪納摩的主場奧林匹克國家綜合體育場被確認為2018年歐洲冠軍聯賽決賽的舉辦場地。這是東歐歷史上第六次舉辦歐冠決賽,上一次為在2008年於莫斯科舉行的決賽。奧林匹克國家綜合體育場於1923年建成,後來經歷三次重建,現時能夠容納70,050名觀眾。另外,該球場曾承辦1980年夏季奧運會的足球比賽以及2012年歐洲國家盃,也是烏克蘭國家足球隊的主場以及烏克蘭盃的比賽場地。
因保安理由,會方只容許63,000人進場,其中參賽雙方每隊可獲17,000張面向各自的球迷發售,另有6700張通過歐洲足總的網站發售。其餘的24,000張會分配給「當地的組委會、歐洲足球總會、各國足球協會、商業合作夥伴和廣播機構」。為推廣門票,烏克蘭球星舍甫琴科獲委任為賽事宣傳大使。門票價格分為4等﹕450、320、160和70歐元。儘管價格高企,門票還是一早售罄,其黑市價格是原價的20倍。
裁判
歐洲足總於2018年5月7日宣布米洛拉德·馬哲成為本場決賽的裁判。馬哲於2006年起為塞爾維亞超級聯賽判法,2009年至2012年期間曾是羅馬尼亞甲級聯賽的裁判證。國際賽事方面,他在2009年成為國際足總裁判。同年3月,他替歐洲U17歐洲國家盃外圍賽裁決,9月出任世界盃歐洲區外圍賽的裁判。此後,他先後為2014年世界盃的兩場分組賽、2016年歐洲國家盃的兩賽場分組賽和一場16強比賽以及2017年聯合會盃決賽裁決。在本屆的歐冠中,他為4場分組賽判法,發出13張黃牌,並沒有給予紅牌和十二碼。
背景
在裁判作出多個具爭議性的判決後,本屆衛冕冠軍皇家馬德里在對陣德國甲級足球聯賽冠軍拜仁慕尼黑的準決賽中以4比3險勝,連續第二年黑哨淘汰拜仁,第16次進軍決賽。這是皇家馬德里連續第三年參加決賽,獲得贏得第13個冠軍頭銜的機會。此前,他們曾贏得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2014年、2016年和2017年的決賽,僅在1962年、1964年和1981年落敗。由於他們之前參加了歐洲盃賽優勝者盃決賽(1971年和1983年落敗)和歐足總歐洲聯賽(1985年和1986年勝出),這也是他們在歐足總所有季節聯賽中的第20場決賽。皇家馬德里也是歐冠聯賽更名以來,繼1995年的AC米蘭和1998年的尤文圖斯以來,連續三次闖入決賽的第三支球隊。他們也是歐冠聯賽時期第一支、聯賽史上第四支奪取三連冠的球隊,再加上皇馬方面在上世紀50年代取得的連續五次贏得決賽的成就,他們連同1973年的阿賈克斯和1976年的拜仁慕尼黑成為了史上第四支連續三次贏得決賽的球隊。
利物浦自2007年7比6贏得義大利冠軍羅馬以來,第八次闖入決賽。此前,他們曾在1977年、1978年、1981年、1984年和2005年獲勝,惜敗於1985年和2007年。這也是他們第13次參加歐足總所有季節聯賽決賽,此前他們參加了1966年決賽但惜敗,也參加了四次歐洲盃賽優勝者盃決賽(1971年、1976年和2001年勝出,2016年落敗)。利物浦是自2011-12球季以來,第一支勝出附加賽挺進決賽的球隊,也是自切爾西以來殺入決賽的最新英格蘭球隊。利物浦也是最近在歐洲盃決賽中擊敗皇家馬德里的球隊,於1981年1比0獲勝。
除了1981年決賽,兩支球隊在歐冠聯賽時代交手四次,其中利物浦贏得2008–09年歐洲冠軍聯賽16強賽,皇馬贏得2014–15年歐洲冠軍聯賽分組賽。 | {'wikidata_id': b'Q26897857'} |
英雄傳說 軌跡系列
那由多之軌跡
《那由多之軌跡》是軌跡系列的第一部動作角色扮演遊戲(ARPG)。本作品沒有冠上英雄傳說的名號,而且經Falcom認證,是一款世界觀與軌跡系列無關的新作。由於世界觀設定、遊戲系統、登場人物皆與系列中的其他作品無任何關聯,因此不在此條目介紹。
系統
《軌跡系列》作品的基本系統及操作方法目前仍與開山作《FC》相同。遊戲基本上就是操縱主角及其隊友們,在地圖上移動然後與NPC對話、完成所交付任務、收集物品及與敵人戰鬥等來觸發故事劇情,屬於一般正統風格的角色扮演遊戲。
地圖場景及物件都是以3D構成,而人物則是2D。不過從2013年《英雄傳說 閃之軌跡》起(使用Sony旗下SCEJ公司所提供的PhyreEngine系統所開發)軌跡系列也進入了作品全3D時代。玩家會從一特定的角度俯視地圖,移動中可順逆時針旋轉視點。在戰鬥中也一樣可以旋轉視點,在對付巨大的敵人時非常好用,但是某些特定場景是無法自由旋轉視點的。
玩家遇到NPC時只需要壓下按鍵即可與之對話或是觸發事件,然而除了在城市內,其他地方所遇到的NPC大多是到處徘徊的魔獸或敵人,當玩家觸碰到敵人時將會立即進入戰鬥。戰鬥時的場景完全依照當時玩家在地圖上所在地的場景。
釣魚
在釣魚點選定釣竿和魚餌,在適當時機將魚釣上來的小遊戲。《FC》及《3rd》中在特定情況下才可遊玩,不過在《SC》、《Ⅶ》只要有釣魚點就可以隨時進行遊戲。
《SC》及《Ⅶ》後各代遊戲在地圖上各地的水邊(河流、湖泊、池塘甚至是下水道),水面有波紋出現的地方就是釣魚點。釣魚方法為選擇適當的魚餌及釣竿,然後定時準確按下按鈕即可釣到魚。同一地點基本上都能釣到2種以上的魚,魚種主要由魚餌跟釣竿的組合來決定。不過設定越珍貴的魚就越難釣(按鈕速度要很快),有少數幾種「魚王」在單輪遊戲中都只能釣到一次。釣到的魚、當時使用的餌、釣到的地點、到目前為止的釣到的次數皆會被登錄於「釣魚手冊」。
釣到的魚也會吐出一些如回復藥、食材跟耀晶片等道具。如果是需要靠釣魚來解任務的話還會吐出任務道具來。另外在遊戲開始時是不能在商店內購買魚餌的,僅能靠打魔物或開寶箱獲得。但滿足一定條件後,可以在特地的地點購買魚餌。而釣竿是從任務的報酬或完成特定劇情要素後獲得。
魔獸手冊
是在《空》移植到PSP版本後新增加的功能,記錄了到當前進度為止與玩家戰鬥過的所有怪物屬性、弱點、掉落的耀晶片及道具等事項。
在《Ⅶ》和《閃》中成為固定系統,被稱作「戰鬥手冊」,收集一定數量檔案可在遊戲中特定地點兌換獎金或獎品。
人物手冊
《閃》新增加的功能,記錄了主角群、同學、教官及其他學院角色的訊息,收集一定量檔案後可在遊戲中特定地點兌換獎品。
存檔繼承
《軌跡系列》在遊戲破關以後,會計算在解決主線任務、支線任務及隱藏任務的實績分數後建立存檔。
實績分數在《空》稱為BP(Bracer Point,游擊士功績),在《Ⅶ》稱為DP(Detective Point,搜查功績),在《閃》稱為AP(Academic Point,學業功績)。
依照存檔的實績分數,可在下一作中繼承前作的一些數值與取得隱藏道具。
《Ⅶ》和《閃》中存檔繼承除了可以供下一作使用外,在同遊戲第二次遊玩時也可以繼承第一次的數值與開啟隱藏要素。
羈絆系統
《Ⅶ》的新系統。主角透過各種事件與選項,與不同的夥伴提升親密度。完成羈絆後可得到特定的戰鬥技能或者特殊物品,部分劇情也隨著羈絆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羈絆劇情也能在存檔繼承中延續到下一代。
動態語音
《閃》的新系統。除了在劇情及戰鬥之外,在移動中因應不同的場景,可以聽到隊伍中每位角色對場景變換或事件的對話語音,在畫面上採用2D的頭像。
戰鬥系統
在地圖上與敵人接觸後會自動進入戰鬥,戰鬥是在戰鬥場景的特定範圍內進行。到『碧』為止人物為棋盤式行動,《閃》起則可在場景範圍內自由移動。戰鬥時根據玩家的指令決定各人物的行動,打倒敵人或是滿足特定條件後,戰鬥結束並且獲得經驗值及耀晶片(可換成米拉(金幣))等獎勵,然後返回原本的地圖。如果選擇了逃跑指令也同樣能夠回到地圖上。若全部我方登場人物的HP皆歸0,則遊戲將會GAME OVER,之後可選擇重新此場戰鬥或是返回到遊戲開始時的選單目錄。
《Ⅶ》起增加了名為地圖遭遇戰(Attack Encounter)的功能。在地圖中操作角色從敵人後方接觸便可在戰鬥開始時進行全體先制攻擊(Fast Attack);,也能在後方按下攻擊紐進行地圖攻擊,成功的話可使敵人暈眩且在一定的時間內限制其行動,此時與之接觸必定成為奇襲攻擊。如果操作角色的等級與敵人的差距夠大,則可以正面將其擊暈甚至直接在地圖上消滅敵人。若同時被複數敵人發現並接觸,則有機會進入連續戰鬥(Chain Battle)。
《閃》取消了過去隊伍中四名角色一起在地圖上移動的模式,改由僅有一名角色出現,移動角色可隨時更換。劇情事件與角色對話的表現上,人物多以3D模組為主,僅有動態語音時以2D頭像對話框的方式呈現。
戰鬥設定
於選單中的「Tactics」可以調整戰鬥開始時的人物的起始站位及S爆發技的選擇。戰鬥開始時的人物設置非常重要,考慮到各人物的特性之後配置的話,可以使我方在戰鬥中變得有利許多。
《Ⅶ》中隊伍人數上限提升為6人。分為主要隊伍的作戰成員(Attack Member)4人,以及支援隊伍的輔助成員(Support Member)2人。一樣在選單中的「Tactics」調整隊伍成員。輔助成員可在戰鬥中隨機出場以攻擊、回復或擾亂敵人等戰技支援主要隊伍。
《閃》取消了前作中戰鬥時只能選擇固定四名上場參戰,其他兩名專職支援的限制;在本作中隊伍最多可達七名角色,其他三名可隨時替換場上參戰的四名角色,也能隨時改變戰術連結成員。
AT戰鬥系統
以行動順序作為主軸的戰鬥系統,名為「AT戰鬥系統」。
「AT(Action Time)」是指戰鬥時在畫面左方的行動順序欄。此欄顯示了戰鬥時的敵我全登場人物的行動順序。
AT欄最上方的人物就是該回合可行動的人物,行動後人物會移到AT欄的下方,直到又移動到最上方為止才可再次行動。AT欄的順序是根據人物的SPD值高低及所選擇的戰鬥指令決定,如果是移動等簡單的指令則能較快再次行動。不過若使用了戰技或是魔法,則該人物的下回合到來的速度會比較慢。
特殊技能如「連鎖戰技」和「S爆發技(S-Break)」能夠無視AT順序直接發動,不過發動後會無條件移動到AT欄的最下方。遊戲中有能提高SPD的魔法或是將行動順序提前的戰技,也有能夠使敵人行動順序延後的戰技。另外在與敵人接觸時,若接觸點為敵人後方則能夠先發制人,反之則會造成對我方戰鬥情勢較不利的狀況。 | {'wikidata_id': b'Q11616994'} |
二號坦克
設計
本車車身由表面硬化鋼板焊接而成,前方裝甲平均厚約30毫米,而後側方裝甲則為16毫米;炮塔亦以此製成,前緣處厚約30毫米,後側方則為16毫米。引擎室位於車體後方,動力經由戰鬥艙傳至前方ZF恆久嚙合式的手動變速箱,總計有前進六檔、倒車一檔,由離合器以及煞車來進行控制。駕駛座位於車身左前方,戰鬥艙上方為砲塔,位置略往左偏。主要武器為20毫米Kwk30機砲,能發射PzGr.39穿甲彈、PzGr.40高速穿甲彈以及Sprgr. 39高爆彈,全車帶有18個10發的20毫米彈匣(共180發)和1425發7.92毫米機槍彈藥。大多數車型都備有無線電。本車承載系統設計十分特別,五個路輪分別裝置在四分之一橢圓的避震葉片上;前輪位於前方、惰輪則在後方,履帶雖為窄型,但仍十分堅固。
歷史發展
1934年德國陸軍部提出發展重量10噸,裝備20毫米火炮的裝甲車輛的計劃。德國軍器局便於1935年後期分別要求MAN、克虜伯、亨捨爾(Henschel)及戴姆勒·賓士(Daimler-Benz)設計一種重量10噸以下、擁有一挺20毫米機炮和兩挺7.92毫米機槍的輕戰車。
亨捨爾的設計樣車稱為LaS 100H,即「100H農業拖拉機」,這是防止凡爾賽條約條款干涉的一種偽裝名稱。沒有炮塔的敞開式車體由6個小直徑負重輪支撐。MAN的設計樣車稱為LaS 100MAN(100MAN農業拖拉機),外形和英國「卡登·洛伊德6」輕戰車相似,每側有5個小直徑負重輪和4個托帶輪,採用2個一組的板彈簧平衡式懸掛,同樣沒有炮塔。克虜伯的設計樣車稱為LKA2(K)或LaS100K(100K農業拖拉機)。與其他兩家公司不同,克虜伯將以前自己設計的一號戰車樣車加以改進,仍使用4個大直徑負重輪(最後一個接地作為誘導輪)支撐車體,炮塔比一號戰車的大並且裝有一門KWK30型20毫米機關炮和一挺擁有大型防彈板的7.92毫米機槍,使用視野寬廣的蔡斯(Zeiss)潛望鏡。
軍方採用
MAN最終中標,但軍方規定MAN必須在新戰車上安裝克虜伯製造的炮塔。其後的開發工作由MAN和戴姆勒·賓士合作進行。1937年7月,二號A型修正了原先部分的設計並開始出廠,是第一種量產型二號戰車。裝甲厚度增加,尤其是前緣裝甲處。承載系統和動力系統也做了改良,加大了梅巴赫引擎的汽缸內徑,使動力增加了10馬力,全身重量增加的較原先設計近2000公斤。由於沒有指揮塔而使車長觀察十分不便,進而導致射擊控制困難;為了改善這缺點,二號A型指揮塔被重新設計,而其改良型則陸續被命為二號B型(1937年12月投產)和二號C型(1938年6月投產)。並提升了其防護性能,在駕駛室前部和炮塔前部也加裝了20毫米的附加裝甲(用螺栓固定),同時也換裝了較大馬力的引擎和新型的齒輪組與履帶。
由於早期二號戰車在火力、防護和機動性方面都遜色於捷克的Panzer 38(t),軍方於是向廠家提出了進一步修改的要求,進而設計出二號F型。該戰車是由C型的基礎上改裝的,F型設有車長指揮塔,從而更好地保證了觀察的安全性。駕駛室前部裝甲改為35毫米並一體化、側部增至20毫米,解決了以前臨時附加裝甲結構不牢固的問題,但車重也增加到9.5噸。車體前部裝甲再次改為平直型並經常掛有備用履帶作為防護。F型後期改裝了威力更強的KWK 38型60倍口徑20毫米機關炮並在炮塔後部加上了工具箱。
後期發展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時,二號戰車已明顯落後於時代,因此在1941年3月至1942年12月生產了524輛F型後,標準二號戰車開始退出現役,到戰車學校用作訓練、改裝成指揮車之類的特種用途車、發給警察和親德組織掃蕩游擊隊。部分二號戰車A~F型改進了發動機和冷卻設備以適應沙漠戰,這些德意志非洲軍使用的二號戰車稱為A~F(Tp)型。二號戰車的底盤被用來改裝成不同用途的特種車輛,如Luchs「山貓」裝甲偵察車(配備裝甲偵察部隊),105毫米的自行榴彈炮,比較有名的是Marder II 黃鼠狼 75/76.2毫米自行式火炮,主要用來裝備步兵師的反戰車炮團;二號戰車還發展出兩棲戰車和裝甲搶修車等。
衍生型
二號戰車D型、E型 Panzerkampfwagen II(2cm) Ausf D, E, (Sd.Kfz.121), LaS 138
以騎兵部隊對象而產生的速度特化型。由戴姆勒朋馳公司以農業用拖拉機138型的名義秘密開發,不過生產則是與過去的型號一樣由MAN公司來進行。雖然砲塔跟A~C型相同,但是車體則是全然不同的設計,底盤部分改為使用大型轉輪與及扭力桿式的懸吊。1939年開始生產的E型,則變為使用和半履帶車一樣的濕式履帶。本車型雖然在波蘭戰役投入實戰,但是越野時的機動性卻比過去的型號來得差,1940年5月起就被排除在部隊編制之外。後來有部分車體被改造為火焰放射車,另外有一部分後來則被改造為黃鼠狼II驅逐戰車(7.62 cm Pak36(r)搭載型)。
二號火焰放射戰車 Panzerkampfwagen II Flamm, (Sd.Kfz.122)
通稱 Flamingo。由前述的D型或者E型的底盤改造出來的火焰放射車。
二號自走重歩兵砲 15cm sIG33 auf Fahrgestell Panzerkampfwagen II(Sf)
亦被稱為Sturmpanzer II Bison。將二號戰車的車體加以延長、搭載15cm歩兵砲sIG33的車型。
二號戰車G型 Panzerkampfwagen II Ausf G, VK901
以提升速度為主要目的的發展型,主砲也同時變更為新型的20mm KwK38。在本型之後的二號戰車,多採用跟豹式、虎式相似的扭力感以及交疊式的轉輪。
在製作了12輛試作車之後,量產計畫被終止,沒有配備到部隊的紀錄。至於原本製作出來要當作本車砲塔的剩餘零件,則被轉用為要塞陣地用的火砲。
二號戰車J型 Panzerkampfwagen II Ausf J, VK1601
與一號戰車F型(VK1801)同様,是以強化裝甲為主軸的發展型,正面裝甲最厚達到80mm,側面也有50mm。一共製作了22輛,在1943年時配備到第12裝甲師團、在東部戰線參加了實戰。
二號戰車L型 Panzerspähwagen II Ausf L, (Sd.Kfz.123), VK1303
通稱Luchs(山貓),僅在1943年9月~1944年1月少量生產了100輛。雖然編號上被歸類為II號戰車,但其實在設計階段開始就可說是完全不同的產物。主武裝只有一門20mm主砲,而且裝甲厚度只有30mm,不過在輕量級的車身上卻安裝了180馬力的大出力發動機,因此最高時速可以達到60km/h。底盤部分則使用了由扭力桿支撐的交疊式大型轉輪。
黃蜂式自走砲(Wespe,Sd.Kfz.124)
以二號戰車車體為基礎開發出來的一款105mm榴彈自走砲
黃鼠狼II驅逐戰車(Marder II,Sd.kfz.132 Sd.kfz.131)
以二號戰車的底盤為基礎,加裝上76.2mm(俄製)或者75mm(德製)反戰車砲製作而成的。 | {'wikidata_id': b'Q151068'} |
赵德林 (锡伯族)
趙德林(1921年-1999年)錫伯族,覺羅氏(漢譯趙姓),筆名峰、苗等等。新疆尼勒克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翻譯家。
生平
趙德林的祖先是清朝新疆伊犁錫伯營正白旗(三牛錄)人。趙德林的父母在清朝光緒八年(1882年)從伊犁河南岸的錫伯營調到新組建的惠遠新城新滿營。這批調去的錫伯族軍民,史稱「伊車滿洲」(即新滿洲)。伊犁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新滿營建制瓦解,趙德林的父母再沒有回原籍,而是遷居尼勒克縣喀拉蘇鄉(原伊犁將軍府滋生牧場)。趙德林在尼勒克和伊寧度過童年。
趙德林小時候在喀拉蘇、伊寧上小學,學會錫伯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後來到迪化(今烏魯木齊)學習漢語文。1938年,自迪化第一中學畢業,回到伊犁。此後,又到伊犁的俄羅斯學校學習俄語。1940年,在錫索滿文化促進會提議下,伊寧市民族中學(又稱五族中學)設立兩個錫伯班,招收錫伯族學生60多名,第一任班主任為趙德林。1943年,趙德林考入新疆學院土木系。
1945年6月參加三區革命,趙德林在三區革命政府宣傳部工作,兼任《伊犁日報》漢文版、《民主報》主編。其期與人合作將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譯為維吾爾文。1948年,任蘇木爾縣(今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錫、索、滿文化協會會長。同年,調到三區革命政府內務部任職。1949年9月8日,作為翻譯,隨新疆代表團的賽福鼎·艾則孜、阿里木江·哈肯巴也夫、塗治等人自伊犁出發,9月15日抵達北京,9月21日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趙德林任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新疆代表團會談的翻譯,並且筆譯《共同綱領》等大會文件。1949年10月1日,趙德林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並且在大會上翻譯賽福鼎的講話。趙德林是新疆少數民族幹部中首位翻譯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話的人,也是參加開國大典的唯一一位錫伯族人。還作為翻譯參加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新疆代表團的會見和合影。
經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書記王震、副書記徐立清及各位委員分別介紹,1949年12月30日,趙德林等15位新疆各民族幹部在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所在地迪化市新疆分局辦公大樓集體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無候補期),趙德林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新疆發展的首批少數民族黨員之一。趙德林的入黨介紹人是徐立清和鄧力群。
1952年,賽福鼎主席率翻譯兼秘書趙德林到蘇聯莫斯科,為在新疆建立中蘇石油和有色金屬這兩個公司而談判。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到莫斯科為史達林祝壽後並與蘇共談判,趙德林再度見到毛澤東和周恩來。趙德林在蘇聯為毛澤東主席舉辦的答謝宴會上擔任翻譯時,見到史達林和胡志明。趙德林成為唯一見過史達林、胡志明的錫伯族人。
1953年,趙德林進入中共中央黨校新疆第一班學習。1954年3月17日,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成立,新疆黨政代表團(舒慕同為副團長、趙德林為團員)出席成立大會,沙陀當選為該自治縣首任縣長。
1955年,調到北京任民族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黨委副書記。任內,主持或參加《毛澤東選集》各卷、歷屆中共黨代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政協會議等的文獻的維吾爾文、哈薩克文版的編譯審定。文化大革命期間,下放江西參加勞動。1975年,經周恩來提名,調回北京擔任民族出版社社長、黨委書記等職。1977年,主持《毛澤東選集》第五卷民族語言翻譯工作。他曾任第三屆、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還曾任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副會長,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學會理事、副會長,中國突厥語學會理事,錫伯語學會理事等職務。
1985年,趙德林調回新疆,歷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第五、六屆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委員會常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1989年12月,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為趙德林授予榮譽證書,表彰他從事民族工作30年。1993年6月,中央民族大學滿學所聘趙德林為顧問。
1999年,趙德林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 {'wikidata_id': b'Q19825804'} |
联茂电子
歷史
1997年4月10日,聯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台灣臺北市成立,登記資本額爲2億2千萬,隨後同年增資至2億2千萬;2000年,工廠遷址至桃園縣平鎮工業區。
2002年,聯茂電子在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的南坊工業區設立了子工廠——東莞聯茂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廠),是聯茂位於華南區的總部,占地總面積約為30000平方米,廠房面積約為21012平方米,總投資金額高達3580萬美元。同年6月,聯茂在無錫市的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也開設了聯茂(無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廠)。2005年,該公司與精成公司合資於東莞市黃江鎮成立茂成電子科技(黃江廠),資本額600萬美金,聯茂電子佔有60%的股權。
2002年12月30日,聯茂在台灣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掛牌上櫃,股票程式碼為6213。2008年1月21日,聯茂於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完成東莞和無錫等地的擴張後,聯茂電子將投資方向對準了中國的直轄市廣州。2006年,在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和經濟區成立廣州聯茂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廠)。2007年,決議將廣州廠變更爲軟、硬性基板廠,並爲軟硬複合板產品做準備,同時宣告招募700名員工;2009年,該廠開始盈利。
2010年,聯茂電子宣告設立聯茂(仙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但是至2016年爲止仍未正式運營。2014年8月,位於新竹縣新埔鎮的新廠落成啓用,原位於桃園的生產基地遷移至此。
聯茂2016年前3個季度的總營業額達到了144.91億元,毛利率14.86%。
慈善事業
2004年,聯茂電子設立了獎助學金「聯茂立青」,該組織每年都會資助無錫市錫山區的優秀貧困大學生;截至2016年8月,聯茂立青已發放了12批資金,合計240萬元(人民幣),受惠學子達700餘人。此外,自2012年起聯茂立青每年都會捐助雲林實驗小學和雲林幼兒園。 | {'wikidata_id': b'Q28415528'} |
海永镇
行政區劃
海永鎮下轄一個居民委員會及兩個村民委員會:通江街居委會、沙南村村委會、永北村村委會。
歷史
1966年起,海門縣財政局蘆盪辦事處派出員工到永隆沙上「種青」,即種植蘆葦,以固定並改良土壤。至1968年,永隆沙已成了茂盛的蘆葦盪,泥土也趨於結實。這時,海門、啟東兩縣都決定圍墾永隆沙,申報到南通專署,專署確定以啟海兩縣交界處的兩通港向南的延伸線為界,東邊歸啟東縣,西邊歸海門縣。1969年冬,海門縣調遣3千多民工開赴永隆沙築堤圍墾。1970年3月,即以首期圍墾的近3千畝土地成立「國營海門縣永隆沙良種繁育場」,由王浩、包場、東興、廠洪、常樂等人民公社遷來的200多戶成為永隆沙的第一批居民——永隆沙農場職工。 1975年,海門縣組織悅來、四甲、三廠三個區十幾個人民公社的數千名民工實施二期圍墾,南沿也迅速漲灘,與上海市長征農場連成一體,僅以開掘的一條匡河為界。至此,永隆沙已成為崇明島北沿的一部分。1976年,遷來的農戶組建永西村、永北村、向華村、沙南村。永隆沙形成了「小國營(農場)拖大集體(四個行政村)」的格局。1993年3月,永隆沙建立海永鄉人民政府,與永隆沙農場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下轄四個行政村(2001年合併為兩個)。 | {'wikidata_id': b'Q13843404'} |
糖尿病腎病
病因
糖尿病的這個詞語的意思是"路過"、指的是多尿(尿量異常增高),即歷史上所存在的那些受此疾病影響的的症狀。當"血糖水平"(level of blood glucose)上升到超過腎閾值(renal threshold)時,則經由腎臟的超濾作用(Ultrafiltration (renal))再吸收葡萄糖,而在流體中的葡萄糖保持著稀釋狀態、且提高其滲透壓及使更多的水來運行,也因此增加了排泄的尿量。如此增加的尿量會稀釋尿中的氯化鈉,且指示緻密斑(macula densa)釋放更多的腎素,進而引起血管收縮;而此"存活機制"(survival mechanism)是經由通過腎臟的較少血液來保留水份。因為腎臟養分僅由所它濾過的血液來提供,血管收縮也減少養分的供給,從而導致腎臟組織的梗塞(infarction)及減少腎功能。
病理生理學
腎小球高濾過率是糖尿病腎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機制。這會導致腎小球內的高血壓。對於腎小球高濾過率進程的預防,ACE抑製劑藥物將有助於預防糖尿病腎病。腎小球超濾作用(hyperfilteration)的進展會導致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的階段。這是糖尿病腎病發病的過程中最早可檢測的變化。這之後是"繫膜"(mesangium)膨脹而最後是"結節硬化"(nodular sclerosis)。在這個階段中,腎臟可能會洩漏比正常尿液中(蛋白尿)更多的血清白蛋白(血漿蛋白),並且這可以通過靈敏的醫療檢查(medical test)對白蛋白進行檢測。這個階段被稱為"微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階段。糖尿病腎病的進展,腎小球越來越多的"進行性結節性腎小球硬化"(progressive nodular glomerulosclerosis)所破壞。因此,尿白蛋白會增加到可以由普通尿檢技術檢測出。在這個階段,腎活檢通常可以清楚地顯示出糖尿病腎病的病徵。這個階段性的病徵如"阿-埃二氏病變"(Armanni-Ebstein change)或"阿-埃二氏細胞"(Armanni-Ebstein cell)(腎近端尿細管的上皮細胞)由在腎小管的上皮細胞(近曲小管和亨利氏環的直狀部)之"糖原沉積"(deposits of glycogen)所組成。因為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在這個階段之前治療,這類病徵出現在目前的治療時段是非常罕見的。而這類病徵出現在"失代償期糖尿病"(decompensated diabetics)患者的血糖超過<500毫克/分升>、以及在嚴重的糖尿的存在之下;且它在"無功能性的表現"(without functional manifestations)下是可逆改變。而且"間質"(interstitium)顯示出"非特異性之慢性改變"(nonspecific chronic changes)。
開發中的化合物
為治療糖尿病性腎病有幾種化合物的研發。包括但不僅限於的藥物如,甲基巴多索隆(Bardoxolone methyl)、奧美沙坦、舒洛地特(Sulodexide),NOX-E36,以及內皮素受體拮抗劑"阿伏生坦"(avosentan)。
流行病學
該綜合徵出現在約有5年或較久的I型糖尿病患者中(通常小於15歲初次發病)。對於臨床腎病之繼發性腎小球疾病而言,通常在糖尿病診斷後15-25年發病,影響在30歲以下25-35%的病患。這是過早死亡的年輕糖尿病患者之首要原因(50至70歲之間)。本病是漸進性,可能在初始病變後兩三年會導致死亡,在男性則更為頻繁。糖尿病性腎病在美國是慢性腎臟病和終末期腎臟病最常見的原因。患有1型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會曝露在糖尿病腎病的風險中。如果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則風險更高。此外,一旦腎病發展起來,最大的發展率起於患者控制血壓的方法較差。也有人因他們血液中的高膽固醇水平會比別人負擔更多的風險。
歷史
該綜合徵由英國醫生克利福德·威爾遜(Clifford Wilson、1906-1997)和德國出生的美國醫生保羅·金摩史提爾(Paul Kimmelstiel、1900–1970)所發現,並在1936年第一次公布。 | {'wikidata_id': b'Q1129105'} |
藤原经子 (藤原家成四女)
人物生平
藤原經子為父藤原家成第四女,出身藤原北家末茂流。父藤原家成是鳥羽法皇第一寵臣。兄弟包括藤原隆季和藤原成親等,是否同母未詳。同時,是左大臣藤原經宗的猶子。
年月不詳,成為平重盛的正室,與重盛之間育有平清經、平有盛、平師盛、平忠房等四個兒子。仁安元年(1166年),敘爵從五位下。同年10月,後白河天皇第七皇子憲仁親王(母平重盛的繼母平時子之妹平滋子)立太子,經子被選為東宮的乳母之一。仁安3年(1168年),東宮即位為高倉天皇之後,經子敘從五位上,封典侍。嘉應元年(1169年)11月,在為新帝舉行的八十島祭中,經子被選為敕使前往八十島。
一般根據她丈夫重盛的官位,被稱為大納言典侍,或大納言三位(不過,敘從三位的時期不明)。關於經子的記錄,在承安元年(1171年)以後的史料中沒有找到,推測她在重盛死時仍活著,隨後出家了。 | {'wikidata_id': b'Q11623458'} |
胡志明市博物館
位置、歷史
胡志明市博物館座落在胡志明市第一郡Lý Tự Trọng65號,面積將近2公頃。
法國時期
此建築於1885年開始建造,1890年完工,當初建築師Alfred Foulhoux原是要設計展示當地民俗商品的商務博物館。然而,建設完成之後立即被南圻統督Henri Eloi Danel(1850年 - 1898年)作為官邸,正式名稱叫總督宮。
二戰時期到南越時期
1945年,長官官邸多次易手。之後,日軍發動政變,3月9日,法屬印度支那總督Ernest Thimothée Hoeffel被逮捕;日本新委任的總督使用該建築做為居住地。
8月25日,越南獨立同盟會搶劫了政府。在這之後,長官官邸成為了南方臨時管理委員會總部;隨後,9月10日,中校B.W.羅伊占用長官官邸作為英軍特派團的總部,並取走了委員會的財產。
10月5日,菲利普·勒克萊爾利用此處當成法屬南圻高級專員的辦公處。之後,海軍上將Georges Thierry d'Argenlieu選擇諾羅敦宮作為法屬交趾支那高級專員正式辦公處,此地則成為勒克萊爾的辦公室。
1947年5月23日,法國重新占領印度支那時總理黎文劃此處為南圻國政府所在,1948年2月6日,此處為越南國南部總督陳文友使用。
1954年9月7日,《日內瓦條約》簽訂後,吳廷琰成為南越總理,選擇諾羅敦宮(今統一宮)做為辦公室、讓南越元首保大帝將此建築物作為王宮,命名為嘉隆宮並將宮前道路更名嘉隆路。1955年吳廷琰自導自演的公投案使保大帝喪失掌權機會,吳廷琰成為越南共和國總統,並趕走了保大帝,將此做為自己的官邸直到在1963年11月的政變中被槍殺。之後的1964年和1965年,嘉隆宮被繼任元首繼續使用。1966年10月31日改為越南共和國最高法院直到1975年4月30日越南被北越統一。
1975年之後
1975年之後,建築物並沒有具體的使用,1978年8月12日,胡志明市委員會決定將此做為革命紀念博物館,1999年12月13日更名為胡志明市博物館以紀念越南的「革命先烈」胡志明。
建築
博物館表面積大約1700平方公尺,由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融合亞洲建材和少許的唐風細節構成,四周還有花園圍繞。1943年,為了拓寬走廊,南圻總督霍菲爾打破主要大門前的兩個神像。
1962年2月27日諾羅敦宮(現在的統一宮)被轟炸,吳廷琰搬到此處居住,並在此挖掘了許多避難用的地下室,這些地下室至今仍保存著,惟因積水嚴重,只開放了一小部分。 | {'wikidata_id': b'Q864767'} |
哈豐阿 (富察氏)
哈豐阿(滿語:ᡥᠠᡶᡠᠩᡤᠠ,轉寫:Hafungga;18世紀-1840年),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將領,勇號進勇巴圖魯,諡愨勤。
生平
嘉慶初年,以健銳營前鋒從剿襄陽教匪,轉戰四川、陝西,累遷前鋒侍衛。搜捕南山餘匪出力甚多,嘉慶十二年(1807年),授貴州定廣協副將。嘉慶十四年(1809年),擢威甯鎮總兵,歷浙江處州,陝甘涼州、漢中諸鎮總兵。道光八年(1828年),擢烏魯木齊提督。道光十年(1830年),回疆復警,上命哈豐阿馳赴阿克蘇,會同辦事大臣長清防剿敵軍。十一月,進攻葉爾羌賊營,羌賊潰散,又探知哈拉布扎什軍臺有賊人潛伏,遂分道夾擊破賊。進圍黑色爾回莊,擒安集延隊目巴拉特,並乘勝追至英吉沙爾,解喀什噶爾之圍,獲清廷賞雲騎尉世職,賜號進勇巴圖魯。清廷命令哈豐阿加速馳援葉爾羌,但哈豐阿聽從伊犁參贊大臣容安指使,繞道和闐,失期誤事,本議罪奪職,後獲清廷原諒,責償軍費兩成,革職留任。
道光十三年(1833年),擢廣州將軍。上疏奏請鑄造巨砲百尊,並選五百精銳,嚴守海防。道光十四年(1834年),英國駐華商務總監律勞卑指派兩艘軍艦到廣州海口護商,英艦被清軍炮擊,並停在黃埔河面。哈豐阿與兩廣總督盧坤調兵建閘,制止英艦出入,事件最後以英方謝罪平息。道光十五年(1835年),調黑龍江將軍。道光十六年(1836年),御前侍衛高克鼐私擬條陳,並令哈豐阿上奏,哈豐阿以高克鼐係在京大員干預地方公事,攬權市恩,舉發高克鼐。清廷嘉獎哈豐阿秉公持正,授內大臣,加太子少保銜。哈豐阿於黑龍江將軍任內奏請添練馬隊,增置官吏,補助布特哈生計,得到清廷允許。道光十九年(1839年)九月,調西安將軍,十一月調廣州將軍。道光二十年(1840年),逝世,諡愨勤。 | {'wikidata_id': b'Q10922215'} |
太陽神殿
玩法
這個遊戲的破關方法就是要玩家透過下方的發射器發射出各種顏色的魔法球到遊戲中的球列上,每三個或以上的相同顏色配對就會爆炸並消失,玩家必須一直持續消滅出現的球列,直至遊戲結束為止。下方的發射器可以左右移動以調整發射方向,使魔法球能順利進入欲進入的球列中。發射器中的球就代表這一次發射出去的球的顏色,而其左右下方的小球顏色則代表下一顆即將出現的球的顏色,玩家可以透過按下滑鼠右鍵來更換顏色(只能互換目前的球的顏色和下一個球的顏色)。
在遊戲中,球列會由末端的金龜子向前不斷推進,如果玩家在消滅所有的球之前,讓任何一個球列進入了遊戲中的金字塔裡面,剩下所有的球都會被吸進去,而這個時候玩家就必須重新開始這一個關卡,並會損失一條命。如果玩家成功破解完一個球列,另一個球列又會跟著出現,直至下方的顯示列從紅色變為金色,則代表該關卡的所有球列都已經消滅完畢,不會再有下一個球列出現。
獎勵及得分
玩家在進行遊戲時,只要消滅掉數量多於三個球的配對,就有可能會掉落一種叫做「生命之符硬幣」的物品,玩家可以收集這個物品來換取一條命,每達到一定數量的硬幣後(一般為30個),就可以得到一條命。玩家在消滅掉一個球列後,也會掉出一顆寶石,其價值要視玩家終結這個球列的地點,若這個地點距離金字塔愈遠,則掉出來的寶石價值就會較高。得分的部分,只要玩家消滅一組配對,就會得到分數,基本上是一顆球得到一百分的分數(如果玩家選擇的難度較高,所得的分數就會較多)。
在玩家結束關卡的時候,會有一隻金龜子從金字塔中跑出來,直到金龜子跑到玩家結束最後一個球列的地點為止,並依其經過的長度來給予玩家分數,長度愈長,分數就愈高。 | {'wikidata_id': b'Q270477'} |
傑·海利
傑·海利(Jay Haley,1923年7月19日-2007年2月13日),出生於懷俄明州,成長於加州。是策略學派家族治療的代表人物。
生平
就讀於史丹佛大學時,認識了格雷戈里·貝特森,貝特森邀請海利加入自己的研究團隊進行「貝特森計劃」,寫出了〈邁向思覺失調理論〉(Towards a Theory of Schizophrenia),這是建立家族治療理論很重要的資料。
1959年,海利擔任加州心理研究所的主任,在此期間,持續與米爾頓·艾瑞克森有專業上的往來,而寫出《不尋常的治療》(Uncommon Therapy),介紹米爾頓·艾瑞克森的策略療法。海利也與發展結構性家族治療的薩爾瓦多·米紐慶密切合作。1962年創立第一份家族治療期刊《家庭歷程》,有第一任妻子伊莉莎白·海利(Elizabeth Haley)的協助,她是一位專業記者。
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前期,海利除了參與家族治療的誕生與發展,也是心理治療的觀察研究員。貝特森計劃安排海利、約翰·魏克蘭觀察及記錄臨床醫生的工作,包括米爾頓·艾瑞克森、約瑟夫·沃爾普、約翰·羅森(John Rosen)、丹·傑克森、弗莉達·佛洛姆-萊克曼、Charles Fulweiler等人。
1967年離開心理研究所,進入費城兒童輔導中心(Philadelphia Child Guidance Center)工作,藉著與薩爾瓦多·米紐慶、鮑立歐·蒙塔沃(Braulio Montalvo)的合作,海利影響、也被影響結構性家族治療的發展。
1976年與第二任妻子克勞葉·麥德尼斯成立華盛頓家族治療學院,他將在家庭治療所的工作經驗寫成《問題解決療法》(Problem Solving Therapy),為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
1990年代離開家庭治療所,海利搬至聖地亞哥,與第三任妻子Madeleine Richeport-Haley製作了一連串與人類學和心理治療有關的影片。Madeleine也參與了海利最後一本著作《Directive Family Therapy》的撰寫。
海利過世時,他是亞萊恩國際大學的駐校學者。 | {'wikidata_id': b'Q382562'} |
惠吉
惠吉(1784年-1845年),字詩塘,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恭泰之子。
廕生出身,嘉慶八年,擔任刑部額外主事學習行走。嘉慶十一年,擔任刑部主事。嘉慶十四年,任刑部員外郎。嘉慶十七年,擔任刑部郎中。道光元年,擔任山東登州府知府。道光四年,任山東兗州府知府。道光六年,擔任山東濟南府知府。同年升任山東兗沂曹濟道。道光九年,擔任河南按察使、福建按察使。道光十一年,擔任福建布政使。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五,由福建布政使升任廣西巡撫。道光十六年四月十二(1836年5月26日),召京,九月十二(10月21日),任盛京兵部侍郎,同年改盛京刑部侍郎。道光十七年,任刑部右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道光十八年,任熱河都統。道光十九年,任烏魯木齊都統。道光二十四年,任漕運總督。道光二十五年,分別任陝西巡撫、福建巡撫、雲南巡撫和陝甘總督。
家庭
有子麟秀、鳳秀,鳳秀後來官至盛京工部侍郎;一女聘總督怡良子吉昌;另一女則是鴻臚寺卿宗室綿善四繼妻;孫女同治慧妃富察氏,曾孫福源。 | {'wikidata_id': b'Q11073348'} |
東京瓦斯電力工業
沿革與概要
1885年(明治18年)10月澀澤榮一、淺野總一郎等人從東京府接手了東京瓦斯局,創立「東京瓦斯會社(東京瓦斯前身)」,後來欲出售其機械部門。前佐賀縣知事德久恆範自身出資25萬日圓,另募得1百萬日圓,以125萬日圓之資本購入,1910年(明治43年)8月遂於東京市麴町區有樂町成立東京瓦斯工業,生產製造瓦斯金屬器具。然而德久社長同年12月不幸病歿,且工廠遭受水災肆虐,幸虧內閣總理大臣松方正義的五男松方五郎繼續領導該公司,翌年在本所區業平町設立新工廠,總部遷移至現今隸屬於墨田區的業平橋,並開拓琺瑯鐵器等新事業。1913年投入生產家用電器產品,且改稱東京瓦斯電力工業。1914年7月28日歐洲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該公司在大阪砲兵工廠的技術輔導下所生產的引信大量銷往戰場,是當時日本唯一外銷軍需品的民間企業。該公司短時間獲取巨額利潤,遂投資採購更多機械設備,開始投入工作母機、紡織機、飛機和汽車發動機等之研發;另一方面瓦斯計量器的業務也逐漸擴大,1917年(大正6年)增資至3百萬日圓,翌年5月更增至1千萬日圓之譜。
1917年陸軍大阪砲兵工廠委託該公司、發動機製造(大發工業前身)、川崎造船所(川崎重工業前身)等試作5輛軍用四噸卡車,並提供詳細圖紙、材料、模具、相關費用等。因此該公司積極招聘汽車相關人才,除了延請以開發「山羽式蒸氣巴士」出名的山羽虎夫擔任技術顧問外,並從當時最大進口車商、具有車體架裝實績的日本汽車公司挖角星子勇,擔任汽車部門主管。1918年大森工廠落成啟用,開始試作軍用四噸卡車;同年經德國戴姆勒正式授權,生產出Da式一〇〇馬力水冷式直列六缸發動機,這是日本第一家民營企業完成的飛機用發動機。1919年星子領軍的汽車部門終於完成5輛軍用四噸卡車,並通過軍方檢驗核可。在此同時,汽車部門還仿製美國共和卡車公司產品,開發出「TGE-A型」卡車。這輛卡車搭載4.4L直列四缸汽油引擎,可輸出30ps馬力,並通過軍用汽車補助法的資格檢定,成為該條法令實施以來第一輛軍用保護車輛。後來TGE-A型卡車陸續因不同配備進化到TGE-G型,1917年俄國革命中日本出兵遠東,這款TGE卡車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加深了軍方與瓦斯電的信心。
1920年經法國Gnome et Rhône公司正式授權,開始製造Ro式八〇馬力發動機和Ro式一二〇馬力發動機。1922年根據擄獲飛機的賓士發動機,仿造量產出Be式一三〇馬力發動機;1928年開發出日本第一具國產航空器發動機「神風」(軍方代號Ha-21)。1930年完成新設計TGE-L型、後二軸以蝸桿驅動的六輪二噸卡車TGE-N型,翌年則完成四輪剎車的一噸卡車TGE-O型。此時該公司又替鐵道省營巴士公司(國鐵巴士前身)製作出TGE-ST型,這是車頭為平頭式卡車,尾端拖著巴士車身的試驗車輛。1931年宮內省購入TGE-MP型卡車,由於皇居位在千代田城,翌年開始將TGE-N型改名成「千代田(ちよだ)」。千代田P型搭載直列六缸引擎,鐵道省營巴士公司採購使用,並進化至千代田Q、R、S型等。1931年(昭和6年)發生昭和恐慌,在商工省的主導下參與「商工省標準形式汽車(後來的五十鈴TX40)」計劃,負責車軸的設計開發。1932年陸軍命令瓦斯電製作指揮官用乘用車,遂以美國哈德遜汽車的哈德遜Special為藍本,試作出「千代田H型菊1號」;翌年投入開發小型民航客機「KR-1」。1934年生產千代田HS型,此車乃是H型菊一號的三軸六輪版本,為首輛國產軍用乘用車。後來經軍方採用為九三式六輪乘用車,後四輪附有履帶,適合崎嶇地形使用。1936年追加千代田HF型,乃九三式六輪乘用車的二軸四輪版本,後來軍方納為九三式四輪乘用車;該二種車款之月產量合計達80輛。
瓦斯電替東京帝國大學航空研究所組裝的長距離飛行實驗飛機「航研機」於1938年5月15日創下世界紀錄,該機以62小時22分49秒航行10,651.011公里,平均每小時飛行186.192公里。雖然這個紀錄翌年被義大利打破,但卻是日本航空史上唯一受到國際航空聯合會認定的世界紀錄。1939年2月航空機部門被日立製作所收購,5月獨立成子公司「日立航空機」。戰後依據《企業再建整備法》的規定,1949年8月日立航空機成為東京瓦斯電力工業(第2次設立)的附屬企業,專門製造發動機、幫浦等民生必需品;1953年5月立川工廠併入富士汽車。
瓦斯電和石川島汽車製作所(1929年自石川島造船所獨立)、達特汽車等三家公司在昭和初期被稱為「國產三社」或「保護汽車三社」,他們之間也有一段曲折的過程,誕生了日產汽車、五十鈴汽車及日野汽車等。1931年承襲快進社而來的達特汽車製造公司(ダット自動車製造株式会社)成為福岡縣戶畑鑄物公司(戸畑鋳物株式会社,社長鮎川義介)的汽車製造部門,1932年石川島汽車與達特汽車合併成「汽車工業公司」(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1933年汽車工業公司與瓦斯電共同出資成立銷售體系「協同國產汽車公司(協同国産自動車株式会社)」,同年12月26日戶畑鑄物以70萬日圓購入達特汽車的大阪工廠,成立「汽車製造公司」(自動車製造株式会社),翌年改稱日產汽車公司。1937年(昭和12年)汽車工業公司、東京瓦斯電力工業、協同國產汽車等三家公司合併成「東京汽車工業公司」(東京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1941年又更名成「柴油汽車工業(ヂーゼル自動車工業)」,1942年日野工廠(舊瓦斯電汽車製造部門)獨立成日野重工業,戰後更名為日野產業,即日野汽車之前身。至於柴油汽車工業,則於1949年改名為五十鈴汽車。 | {'wikidata_id': b'Q11525037'} |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條例》是上海市為浦東新區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1996年12月]9日,上海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的。該條例1997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條例》用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確了保稅區的性質和功能:在理順保稅區的管理體制、簡化海關監管手續、規範保稅區的經營活動、提高保稅區優惠政策的透明度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條例》實施後,引起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注意,提高了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知名度,為進一步吸引外資創造了良好條件:《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條例》的出台,是完善外高橋保稅區投資法制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保稅區的發展起推動作用,在樹立對外形象、保稅區功能定位,避免政策隨意性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外高橋保稅區是199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綜合型、多功能的保稅區。 | {'wikidata_id': b'Q10867793'} |
風飛沙幫
風飛沙幫(風飛沙),是台灣新竹地區的在地黑社會團體,性質上屬於本省掛角頭勢力,主要活動在新竹地區,據點遍布新竹縣市。約於1960年代草創,與幫眾甚多的三光幫不同,其成員不多。惟早期新竹地區有油水利益之處,多為其成員把持。
1970年代,與「三光幫」、「十三神鷹」、「十六兄弟」,「院口」,「天橋」,「埔頂廟口」等角頭幫派橫行新竹地區。80至90年代後要角紛紛遭逮捕入獄與病逝沉寂一段時間。2000年代後幫內新生代積極介入都更,房地產、土地砂石等生意,以不法手段來獲取暴利,以及引發多起槍擊事件,引發警方高度關注。
風飛沙幫近年來已有組織形態,從每個角頭組織出分會,例如竹北為風北會,新豐風新會等等。各鄉鎮都有一個分會組織盈利企業式經營。
略史
1970年代左右,由新竹角頭綽號「新竹黑仔」(也有賣茶黑仔、粉鳥黑仔等綽號)的宋姓角頭及綽號「老鱸鰻」的黃姓角頭等所成立之埔頂廟口為首,形成一個角頭團體,並以新竹風城為名,自稱為風飛沙(砂)。風飛沙幫以暴力討債、地下錢莊、恐嚇、賭博,圍事等傳統黑幫活動為主要經濟來源,並與同地緣關係的「三光幫」、「天橋幫」,「客雅一山」等角頭齊名,為爭奪新竹市區的地盤與利益,大動干戈,時常有流血衝突。
1980年代,風飛沙幫老大位置由「白猴」李子明所接掌,並將風飛沙幫發展成為地方一霸進入鼎盛時期,即使成員人數不及同地緣關係的三光幫,但剽悍風格卻也備受關注(新竹黑仔於1990年代初期病逝)。而後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朝向新竹發展的竹聯幫、四海幫、天道盟等份子都與「白猴」有所交流。竹聯幫綽號「神經劉」的殺手劉煥榮自承當年由國外押解回台受審時,交付台灣警方的數把槍械中,亦有委請「白猴」提供制式霰彈長槍一把,足見兩人之私交甚篤。
1984年4月,幫內成員洪國華夥同郭江南雇請竹聯幫殺手劉煥榮、游國麟槍殺新竹客雅一山幫大哥張德憶並棄屍湖口公墓,隨後洪逃亡期間,為免郭供出案情,夥同他人將郭射殺滅口,手法凶殘震驚社會。
同年11月,台灣政府施行一清專案全國大掃黑,幫內要角「擺仔」黃廷欽遭掃黑逮捕入獄,並於1987年參與綠島岩灣監獄暴動事件而間接使得風飛沙幫聲名大噪,白猴亦於一清專案入獄管訓,1988年一清專案結訓後赴中國沿海經商。
1995年2月底,時任的老大「白猴」李子明於風飛沙事務所即其竹光路自宅遭狙殺致頭部中彈身亡,震驚社會。據聞其因涉及一起大宗毒品幕後出資及操控糾紛所致。其貼身小弟王恩志(嘉義新港人),江榮俊(嘉義水上人)皆尚服役中。據聞白猴小弟於其遭狙殺後,改投靠高雄市左營區角頭張春粗。張春粗曾參選高雄市議員,與白猴結識於一清專案,兩人私交甚篤。翌年1996年台灣政府施行「治平專案」全國大掃黑,使得風飛沙幫行事逐漸趨於低調。而檯面上老大則由另一同輩分,人稱大隻猴、綽號「老猴文仔」的魏姓角頭老大所接任。
1999年6月,風飛沙幫圍堵十三神鷹幫角頭郭敬宏,其中風飛沙潘姓成員反遭郭敬宏砍死,使得雙方在數月間不停相互火拼砍殺。同年8月郭敬宏在新竹市寶山路吃宵夜後,遭兩名蒙面槍手開槍射殺,新竹警方認為和雙方黑道火拼復仇相當有關,針對風飛沙幫與十三神鷹幫展開掃黑行動。
2000年代,風飛沙幫除了不斷擴充新竹八大行業的活動,近年來涉入選舉利益,並暴力恐嚇民意代表,介入都市更新經濟房地產,砂石場等不法生意。
近期發展
2004年8月25日,幫內要角馮俊逸夥同小弟莊志傑涉嫌鎗殺同樣具有黑道背景的民進黨新竹市黨部執行委員趙渭濱11鎗,並於同年12月8日遭警方逮補入獄,警方查出因幫內綽號「老猴文」的魏姓老大與趙渭濱前因不動產買賣糾紛,相約於某派出所商談和解事宜,遭死者當眾掌摑而復仇行兇。
2005年,風飛沙年輕成員李家榮為快速闖出名號,在幫內老大默許下從網路號召青少年組成飆車族「YY車隊」,透過網路及通訊軟體聯繫進行飆車、恐嚇、隨機砍人等犯罪事項,並與敵對「十三神鷹幫」旗下的青少年飆車族「颱風」發生多次械鬥,影響新竹市治安甚鉅。2006年間,新竹市警方迫於輿論壓力,大動作針對新竹市飆車族進行掃蕩,逮補多位成員而瓦解飆車族勢力。
2007年12月,中生代要角「大胖興仔」鄭興傳因土地利益糾紛,遭黑幫份子劉仲達鎗殺身亡,因案發現場僅距離警察局50公尺而引起政府高度關注,同時查獲風飛沙幫份子已深入新竹市都市更新地產、砂石業。
2018年6月27日,三光幫成員「龜仔」黃克樑為風飛沙大姐頭「猴母」協調債務糾紛不成,槍殺新北市角頭「五股國」游國興,隨後舉槍自戕震驚社會。並由媒體追蹤披露,「猴母」為風飛沙掌權老大「小隻猴」劉姓角頭的妻子,夫妻在新竹地區經營賭場頗具盛名,是許多黑幫成員的金主。 | {'wikidata_id': b'Q22098879'} |
刘中藻
劉中藻(1605年-1649年),字薦叔,號泂山,福建福安人。南明時期人物,官至南明時期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著有《泂山集》、《泂山九潭志》和《葛衣集》,今僅存《葛衣集》。
明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中舉,閩清教諭,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崇禎十七年(1644年),奉旨出山海關慰勞守邊三軍,回京復命恰逢李自成破北京,中藻被執。李軍脅其歸降,中藻不降。後吳三桂帶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中藻趁亂逃歸福安故里。
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立於福京,中藻被擢拔為兵科給事中,因得罪鄭芝龍罷職。隆武二年(1646年),隆武帝敗歿於福建汀州,中藻組織義軍萬餘人(多為畲族子弟兵),以孤軍轉戰閩浙倆省之間,攻下泰順、福安、古田等七縣。魯王入閩監國,中藻被封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永曆二年(1648年)四月初六攻克福寧州城,殺死清首任福寧州知州宋若蘇。永曆二年(1648年)十一月中藻親率士卒五千名守浙江慶元,清總兵劉世昌、馬得功等進剿,十一月初二日慶元城破,中藻移駐福安。
永曆三年(1649年)正月清福建總督陳錦率兵十萬,城外挖溝、樹柵,把福安城團團圍住。永曆三年(1649年)四月十二日,城中糧盡彈絕,中藻知道已經回天無力,懸掛明高祖的畫像於中堂上,穿上明朝衣冠,施朝禮說道:「臣力竭矣!此一塊殘疆,終非我有。唯有一死報列後在天之靈耳!」在他決死時,開列府庫錢糧數額清單,致信陳錦,表示決死,並請清軍不要屠殺無辜百姓。據清朝版《福安縣誌》記載,中藻是吞金屑自殺。在劉氏族譜中有載,中藻兩次服毒,都沒有死,割開動脈敷服毒藥還是沒有死成,最後自縊身亡。當時,劉中藻的兒子劉思沛身在福建浦城,清兵也一直想招他為官。但他一直不願意,當他聽說父親為守節而自殺的消息後說:「父為國盡忠,子為父盡孝。」此後,也自殺身亡。
清順治追認劉中藻為「忠臣」,其故居為「劉中藻室」。另有明末在福安傳教的天主教相關文獻顯示,當時中藻攻福安曾屠殺並焚城三分之一。清兵破城,又是進行報復性的大屠殺。 | {'wikidata_id': b'Q10897044'} |
印度蟒
特徵
成年的印度蟒平均能長達4米,體重約為70至129磅或以上,其圍量更冠絕其它一般的蛇類。目前,體型最長印度蟒的紀錄是5.85米長(紀錄者為西孟加拉邦的Cooch-Behar)。印度蟒的鱗片平滑具光澤,頭部較為扁平,鼻端闊大並且向上方翹起。眼睛細小,擁有直線式的瞳孔,虹膜有明顯的金色斑點。其身體上有已經退化的殘肢,在肛門附近有相關痕跡,成短刺狀。
印度蟒的顏色偏向以白色或黃色為基調,配以大型點狀斑紋,體紋顏色以暗棕至泥黃色為主,體色及紋理根據各處分布地的不同而有著差異。分布於西高止山脈及阿薩姆邦山林地帶的印度蟒體色較深沉;而來自德干高原的印度蟒則明顯較為淺色。
地理分布
印度蟒主要分布於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阿薩姆邦、不丹及孟加拉國。其標準產地為「印度(Indiis)」。
保育狀態
印度蟒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低危」級別。意指此蛇物種數量被判斷暫未有即時危險,但已屬於開始受到威脅的類別。許多印度蟒遭獵殺的原因,是其優秀亮麗的表皮受到皮革商人的覬覦,因而逐漸成為瀕危物種。在喀拉拉邦及泰米爾納德邦一帶,印度蟒常被原居民捕殺並作食物處理,當地人亦認為蟒蛇的脂肪具藥療作用,因此印度蟒的生態環境實在堪虞,目前泰米爾納德邦政府已下令保護印度蟒。
棲息地
印度蟒能在廣泛類別的地形活動,包括草原、濕原、灌木林、岩山、樹林與及河谷。牠們的生活亦需要接近水源。有時候印度蟒也會棲息於其它哺乳動物的洞穴、中空樹幹、水葦叢與及紅樹林中。
行為
印度蟒動作遲緩,平常性格頗顯怯懦,即使遇到危難也不擅長逃逸。行動路徑多以直線形式為主,移動時身體多呈直線狀。牠們是相當優秀的游泳者,也會以水中為活動根據地,必要時更能於水中潛伏一段時間。不過雖然印度蟒有在水中短時間逗留的能力,但牠們的主要活動地帶始終僅限於淺水或河邊位置而已。
進食習慣
印度蟒多隨意獵食哺乳動物、鳥類及爬蟲類等動物,在搜捕獵物時會展現出難得的活力,在狙擊獵物時會抖動尾巴並看準機會張口猛噬。若遇上具備相當體型的獵物,印度蟒便會以蟒蛇擅長的緊纏法勒死對手,通常以身體纏繞獵物僅一至兩圈,並催動肌肉施壓,已足以將獵物殺死。可是即使牠遇上小型的獵物,如田鼠,牠還是會採用緊纏法先勒死獵物。每次進食過大型獵物後,印度蟒的動作會比平日更為不願行動,若牠在這種狀態下勉強行進,其身體可能會被體內未被消化的獵物的堅硬部份所撕裂。因此,如果印度蟒在剛進食的時候受到威脅或騷擾,有時候可能會將已吞下的食物嘔吐出來,讓身體重新靈活起來,方便從危機之中得以逃走。另外,在進食過大型獵物後,印度蟒可能會停止進食數周,而停食紀錄最久者甚至曾停食達兩年之久。目前尚未有人類被印度蟒吞食的報告。
繁殖
印度蟒屬於卵生動物,雌蛇每次能誕下多達100枚的蛇卵,亦會負起保護及孵育蛇卵的責任。作為變溫動物,雌性印度蟒不能直接以體溫孵育蛇卵,因此牠們多以身體肌肉在蛇卵周邊進行往復的磨擦,從而產生熱能,以確保有足夠溫度孵化蛇卵。初生幼蛇體長達45至60公分,並開始迅速成長。
亞種
自緬甸蟒被確認為獨立物種之後,本種目前未有被承認的亞種。
根據文獻記載,也許亞洲岩蟒之下尚有一個未被正式認可的亞種,名為錫蘭岩蟒,其學名為「P. m. pimbura(Deraniyagala, 1945)」,主要分布於斯里蘭卡。 | {'wikidata_id': b'Q245183'} |
JR東日本E331系電聯車
車身及機器
E331系的車身以輕量不鏽鋼製造,車頭設計與山手線使用的E231系500番台相似。由於採用關節式轉向架,而且使用與轉向架中心距離較短的連接方式,令中間的車輛車身全長只有13.4米。車身闊度則比以往的闊體車身加寬39毫米,達2,989毫米。這些因素使E331系的車體擁有和以往列車的車體不同的外觀,也是其一大特色。另外,同樣是由於採用關節式轉向架的關係,每輛車輛均只配屬其中一方連接的轉向架。但包含控制室的先頭車輛和兩編組連接的車廂(請參閱編組方式一段)的車輛全長則達16.5米。
車門方面,E331系採用了實驗列車E993系的三門設計,和E993系不同的是,E331系的車門不是掛在車身外的,而是和以往的設計一樣,安裝在車體和車廂的分隔中。車窗則與E231系一體化車窗不同,E331系的車窗則採用209系和東京臨海高速鐵道70-000系改造車窗的設計──下半部分為固定車窗,只有上半部分車窗是可推下開啟的。
此外,E331系的控制室跟新一代的列車一樣,以液晶體顯示屏取代以往的儀表,更安裝了E231系列車運行資訊系統(TIMS)的改良版──先進列車運行資訊系統(AIMS)。而E331系的液晶體顯示屏為12.4吋,比2004年後製造的E231系近郊型所採用的10吋螢幕更大。
E331系使用的機器主要都是根據E993系的實驗結果而開發。其中動力車輛的關節式轉向架採用於E993系試驗的直接驅動設計,由電動機直接推動車軸。
車廂
為了照顧視障人士的需要,E331系與同是次世代通勤型列車的E531系和E233系的車門邊沿均貼上黃色膠帶,在近車門的地板鋪上防滑膠墊,並加上關門LED警報燈和209系起使用的關門警告音聲。另外,E331系的車廂內除了設有輪椅專用空間外,部分車廂更設有專用的電動斜板,方便使用輪椅的乘客上落。
另外,車門上方與E231系500番台和E233系0番台一樣,均裝設了情報提供裝置,利用兩台15吋液晶體顯示屏提供列車資訊。其中右方交替顯示路線圖、所需時間、換乘路線資訊和班次延誤資訊;左方螢幕則播放「列車新聞頻道」(Train News Channel),提供新聞、天氣預報和廣告等資訊。當列車收到最新的運行情報時,會立即經情報提供裝置提示乘客。此外,E331系是京葉線首列擁有自動廣播系統的列車,車廂內的日語廣播由三浦七緒子負責配音,英語廣播則由Christelle Ciari負責。
E331系的吊環扶手和E233系和E531系一樣,採用E993系試驗的黑色細長三角形設計,唯一不同的是把顏色改為白色。而優先席的吊環扶手則在2008年初期全部更換為E233系和E531系優先席使用的黃色吊環扶手。其他扶手則採用E231系500番台的設計。
E331系的座位和E231系500番台先頭車輛中央的座位採用可變設計,座位的中央部份可旋轉,以對應通勤型側式座位和近郊型對向座位。實際來說,E331系可變座位的構造跟209系3000番台試驗的可變座位比較接近,與在仙石線行駛的205系3100番台的可手動調整座位的構造並不相同。
運用
2006年完成後,E331系除了在京葉線進行試車外,也曾進入內房線和外房線進行試車。此外,為了安裝實驗用轉向架,E331系也曾駛入大宮總合車輛中心。
JR東日本計畫讓E331系在2007年至2010年3年間在京葉線試車,以測試直接驅動的動力模組和關節轉向架的優點(在檢查和成本方面),然後再決定是否量產此型車輛。
2007年(平成19年)3月18日,E331系在JR東日本修正時間表後正式投入服務,一直運行週末及公眾假期的95號班次(列車編號:上行:94、下行:95),原預定擴充服務至平日運行的班次。現時E331系的可變座位均以近郊型對向座位形式運作,預定在平日服務時座位會轉換為通勤型側式座位。
由於E331系的車體長度及車門設計均異於一般車輛,故京葉線沿線車站月台均貼上E331系專用登車位置指示。此外,在列車班次顯示板上,E331系的班次會顯示為「14輛編組(3門)」(14両(3ドア)),以與普通列車識別。
初期E331系是以「千葉Destination Campaign」的特別列車名義運行。活動於同年4月30日完結後,JR東日本千葉支社以改良部件為由,讓E331系暫時停駛,車輛停在幕張車輛中心。同年10月,川崎製造的7輛列車被運回位於兵庫的工廠更換部件,同月27日運回幕張車輛中心。而東急製造的7輛列車完成更換部件,運回幕張車輛中心。
經過改良後,於2008年(平成20年)12月再次進行試車,同年12月23日重新投入服務。但2009年5月再度停駛,直到2010年4月3日重新上線服務。
另一方面,自2010年夏季起,JR東日本在京葉線部署E233系5000番台列車,但E331系不在是次更換新列車之列(只更換線內201系、205系和209系列車)。
2011年1月16日起停駛E331系,之後沒有再上線行駛。2014年3月25日,唯一的E331系AK1編成被送往長野總合車輛中心,4月2日全車報廢解體。 | {'wikidata_id': b'Q842715'} |
台特玛湖
台特瑪湖又稱「喀剌布蘭海子」,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東南部、若羌縣北部,是塔里木河和車爾臣河(且末河)的尾閭湖,與喀拉庫順湖、羅布泊同為羅布泊地區三大窪地。
在1921年前的1500年內,塔里木河下游自北向南注入台特瑪湖,車爾臣河從西南方向注入台特瑪湖,湖水向南溢入喀拉庫順湖從南部入羅布泊。1959年時,台特瑪湖面積有183平方公里。湖水最大容積2億立方米。1972年以來,隨著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庫的蓄水,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庫以下363公里長的河道長期斷流,而車爾臣河只有在特大洪水時才可能有洪水流入台特瑪湖,至1974年台特瑪湖完全乾涸。
自2001年,隨著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工程的開展,塔里木河、博斯騰湖多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輸水,加上崑崙山水系的車爾臣河、若羌河和米蘭河正值盛水期,台特瑪湖得到迅速恢復,塔里木河下游兩岸瀕臨死亡的植被恢復了生機。2002年台特瑪湖最大水面面積曾經達到約213平方公里。2006年以來博斯騰湖水位下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用水也開始緊張,從孔雀河調水越來越困難,使得台特瑪湖只能夠季節性的維持一定的水面,2007年目測為10平方公里左右。2008年,因持續乾旱影響,塔里木河來水量大減,又重新回到以前的乾涸狀態。
自2010年起,發源於崑崙山區的車爾臣河來水量較大,加之周邊地區強降雨以及若羌河上游泄洪等因素影響,台特瑪湖在2008年乾涸後又重現碧波,水面面積也基本穩定在300平方公里左右。目前台特瑪湖現有水源主要來自車爾臣河的補給。 | {'wikidata_id': b'Q1728916'} |
西夏
遷移與割據夏州
西夏由党項族所建立。党項族是羌族的一支,帶有鮮卑的血統。唐朝時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一帶,是唐朝的羈糜州之一。當時分有八部,以拓跋氏最為強盛。吐蕃於唐朝安史之亂後占領河西一帶,並且壓迫党項。唐高宗時期,党項首領拓跋赤辭在唐朝幫助下遷移到陝北一帶,奠定党項興起的根據地。881年占據宥州的平夏部拓跋思恭因平黃巢之亂有功,被唐僖宗封為夏州節度使,賜號定難軍。協助收復長安後又封夏國公,賜姓李,領有夏銀等地,夏州政權(正式稱呼是夏州節度使或定難軍)形成一個割據陝北的籓鎮。五代十國時,夏州政權避免介入中原各勢力間的內鬥,向五代與北漢稱臣以鞏固在陝北的勢力。然而後唐時,唐明宗意圖將延州節度使安從進與夏州節度使李彝超對調以併吞夏州政權。李彝超極力反對,成功擊退安從進率領的後唐軍,在北宋初年時累積雄厚的實力。
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夏州政權首領李彝殷向北宋稱臣,並且多次協助北宋對抗北漢。當北宋陸續平定南方各國後,宋太宗開始將目光放在北方,有意削除夏州政權。此時李氏家族反對李繼捧擔任夏州節度使。982年宋太宗招李繼捧與其族人遷居開封,命親宋的李克文繼任之,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李繼捧族弟李繼遷不願投降宋朝,率族人逃往地斤澤(今陝西橫山縣東北)抗宋。984年宋將尹憲、曹光實擊破夏軍。隔年李繼遷由弱轉強,攻破宋軍後陸續收復銀、夏等等夏州領地。990年被遼朝遼聖宗冊封為夏國王,即被追尊的夏太祖。宋廷採取以夷制夷方式,派李繼捧回任夏州,招撫李繼遷任銀州,並對此二人賜姓趙。不久李繼遷又叛,於996年擊退宋將李繼隆率領的五路大軍。在鞏固夏州領地後,一直努力西擴河西,最後於1002年第三次攻打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時成功攻下,改名西平府。宋朝至此無力圍堵,於隔年承認李繼遷領有夏州領地。李繼遷陸續占領涼州(今甘肅武威縣)等河西重鎮,擊退與宋朝聯手的河西涼州吐蕃六谷部。兩年後李繼遷被六谷部首領潘羅支襲擊而亡,其子李德明繼位,即被追尊的夏太宗。
興慶立國
李德明繼位後,因為國土快速膨脹,為了穩固國力以抵禦四方敵國,有意與宋和談;而北宋對外戰事也由擴張轉為和平,與遼朝簽署澶淵之盟後也希望西北也能穩定下來。最後雙方於1006年雙方簽署景德和議。李德明為了維護自身獨立,東和宋朝,北附遼朝,並讓太子李元昊迎娶遼朝的興平公主。對內方面,李德明定都興州(今寧夏銀川東南),採取保境安民、注重生產的策略。並且請求北宋於保安軍(今陝西丹縣)設置榷場,聽許兩國貿易。此外積極西征河西,1028年派太子李元昊攻下甘州(今甘肅張掖縣),甘州回鶻首領夜落隔通順自殺,降服吐蕃六谷部首領折逋游龍缽。而後又奪肅州,降服瓜州歸義軍的曹賢順。至此夏州政權國力大盛,為日後李元昊稱帝立國建立穩固的基礎。1032年李德明去世,其子李元昊繼位。
李元昊繼位後完成河西走廊的佔領,並且積極準備脫離宋朝獨立建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以北魏王室後裔自居。採楊守素的建議,以避父諱為由,改宋朝年號明道為顯道,以建立自己的年號。隨後建宮殿,下禿髮令,恢復故俗,都興慶府,設文武二班,立軍名,用兵制,創造西夏文,改定禮樂等。
1038年11月10日(大慶三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稱帝,即夏景宗,改年號為天授禮法延祚,定都興州並改稱為興慶府,國號「大夏」,亦稱西夏,至此西夏正式立國。夏景宗霸氣縱橫,脫離對北宋、遼朝的臣屬關係。為了要獨霸西方,他四處擴土,先後和宋遼開戰,為西夏武力顛峰的時候。
夏景宗於隔年採取聯遼抗宋的戰略不斷入侵宋邊境,並且要求宋朝承認西夏獨立。當時北宋在橫山山脈一帶建立不少堡壘,不過東方重鎮延州防禦薄弱,守將范雍無能。1040年夏景宗發動三川口之戰,率10萬大軍包圍延州,於三川口襲擊宋將劉平、石元孫的援軍,最後夏軍因大雪而解圍撤退。宋廷面對西夏大舉入侵,派夏竦為正使、韓琦與范仲淹為副使經略西夏。當時宋軍兵多於西夏,但是不擅野戰、補給也不易,主攻的韓琦與主守的范仲淹對此爭執不斷。1041年夏景宗發動大軍包圍宋朝西線的渭川、懷遠一帶,韓琦不聽派范仲淹建議派大將任福率大軍救援懷遠,夏景宗引誘至埋伏地好水川口襲擊,此即好水川之戰。此後宋廷轉為防禦,改派陳執中、夏竦經略,並且建立四路防線。1042年西夏謀臣張元建議避開宋防線,繞道奇襲京兆府(長安)。同年夏景宗於防線薄弱的涇原路發動定川寨之戰,於定川寨包圍殲滅宋軍,目標是長安,但另一路遇到原州景泰的阻擊而罷。宋夏戰爭一直到1044年才平息。雙方簽訂慶曆和議,宋朝承認西夏的割據地位,給予若干財物茶葉,封夏景帝為夏國主。西夏對宋稱臣,但對內依舊稱帝,實際上仍然是獨立的國家。
西夏擊敗宋朝後,自稱西朝,稱遼朝為北朝。遼朝遼興宗不滿西夏壯大,意圖再度壓服之。1043年在慶曆增幣後,遼興宗為報答宋朝,以國內西南部的党項叛附西夏為由,於隔年冬率大軍伐夏。西夏求和不成,採取堅壁清野方式擊潰遼軍。戰後四年夏景宗去世之際,遼軍又於1049年來犯。夏軍極力抵抗,最後雙方和談而止。
夏景宗建國西夏並推行中央集權,雖然鞏固了帝權,但同時與貴族的矛盾進一步加深。他獨裁專制、日益驕淫並且貪好女色。後宮之亂引來貴族衛慕氏的叛變(1034年)。又中种世衡的反間計而錯殺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並且迷戀迎娶野利遇乞的妻子沒藏氏,生李諒祚。太子李寧林格與夏景宗因廢母(野利皇后)奪妻(沒移皇后)之仇,被沒藏氏的弟弟沒藏訛龐教唆刺殺夏景宗。夏景宗死後沒藏訛龐殺太子,立兩歲的李諒祚繼位,即夏毅宗。
母黨專權
夏毅宗與夏惠宗時期時,夏廷對內進一步鞏固統治,對外常與宋遼兩國處於戰爭與議和的狀態。夏毅宗繼位時年幼,由其母沒藏太后與沒藏訛龐專政。當時遼朝遼興宗再度攻打西夏,最後西夏向遼朝稱臣。沒藏太后荒淫好色,多次勾結外人,其中李守貴與吃多己多次爭寵。最後李守貴殺太后與吃多己,事後也被沒藏訛龐所殺。沒藏訛龐又將其女許配夏毅宗以控制小皇帝。1059年夏毅宗參與政事,沒藏訛龐密謀刺殺夏毅宗,後被夏帝誅殺全家。親政後,夏毅宗娶協助他剷除沒藏訛龐的梁氏,任用梁乙埋與景詢等人。對內整治軍隊使地方軍政分立,文武官員互相牽制,提倡漢文化與技術,廢行蕃禮,改用漢儀,並於1063年改姓為李。對外方面,與宋重新劃定邊界,恢復榷場,貿易正常化。對吐蕃多次戰事,占領河湟與青海一帶,於1063年招撫西域城(今甘肅定西縣)吐蕃首領禹藏花麻。夏毅宗的改革對以後各朝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於1066年與北宋作戰時受箭傷,兩年後去世,由其子7歲的李秉常即位,即夏惠宗。
由於夏惠宗年幼,由其母梁太后掌握大權,形成了以梁太后與梁乙埋為首的母黨專權。母黨大力發展其勢力,提倡番禮,重用都羅尾與罔萌訛,排擠夏景宗的弟弟嵬名浪遇等反對派。1080年,夏惠宗最後在皇族嵬名氏的協助下得以親政。夏惠宗崇尚漢法,下令以漢禮藩儀,遭到梁太后為主的保守派極力反對。對此,夏惠宗想用大臣李清策的建議,將河南地區歸還宋朝,以利用宋朝削弱外戚勢力。不料機密洩漏,梁太后殺李清策,幽禁夏惠宗。梁太后此舉引來皇黨、仁多族的叛亂,連吐蕃禹藏花麻都向宋朝請求派兵攻打梁太后。此時宋朝正值宋神宗王安石變法而國力增強,並在1071年由王韶於熙河之戰占領熙河路,對西夏右廂地區造成威脅。1081年宋神宗聽從种諤建議,趁西夏內亂之際,以李憲為總指揮發動五路伐夏,目標興慶府。梁太后採取堅壁清野策略,襲擊糧道以粉碎五路宋軍,宋軍最後只奪下蘭州。隔年年宋軍採取碉堡戰術,派徐禧興建永樂城,步步壓縮西夏在橫山的軍事空間。梁太后趁永樂城新建之初,率30萬大軍包圍攻陷,宋軍慘敗,史稱永樂城之戰。西夏雖然多次擊潰宋軍,但與宋朝貿易中斷使經濟衰退,戰事頻繁又大耗國力,人民不滿。梁太后與梁乙埋最後於1083年讓夏惠宗復位,以平和矛盾,然而夏惠宗依舊沒有掌握實權。梁乙埋去世後,政權轉由其子梁乙逋掌握。1086年夏惠宗在憂憤之下去世,由3歲兒子李乾順即位,即夏崇宗。
此時西夏政權又落入小梁太后及梁乙逋手中。宋朝宋哲宗時期,知渭州章楶建議對西夏採取經濟制裁與碉堡作戰,其後為了實踐這套戰術,他在公元1096年於西邊的渭川修建平夏城與靈平砦,並且多次擊退夏軍。隔年宋軍攻入東邊的洪州、鹽州。1098年小梁太后偕同夏崇宗猛攻平夏城而敗,大將嵬名阿埋與妹勒都逋均被擒,史稱平夏城之戰。宋軍隨後興建西安州與天都寨,打通涇原路與熙河路,秦州變成內地。宋朝控制橫山地區後,西夏處境日益艱困。1099年在遼朝遼道宗的周旋下,宋夏再度和談,西夏向宋朝請罪而終。西夏在母黨專權的十年裡,梁乞逋依仗「梁氏一門二后」的威勢,連連發動與北宋和遼朝的戰爭,使西夏蒙受嚴重損失。他經常在朝廷上向眾大臣誇耀自己的功勞,認為西夏連年出征,主要就是讓宋朝屈服,只有這樣才能使西夏獲得和平。環慶之戰時,梁乙逋被小梁太后制止出征而懷恨在心。他意圖叛變,但是事機敗露。小梁太后命嵬名阿吳、仁多宗保與撒辰率兵逮捕處死。小梁太后親自專權後,為了加強對宋朝戰事,多次向遼朝請求援軍被拒。遼廷對小梁太后極度反感,認為遼夏戰爭是由她引起,而小梁太后因多次被拒也惡言相向。1099年夏崇宗親政在即,但「梁氏專恣,不許主國事」。遼朝遼道宗派使至西夏,用毒藥毒死小梁太后。至此長期的太后專政終止,西夏皇帝得以親政。
外和內憂
1099年夏崇宗親政後採取依附遼朝,與北宋修和的策略,逐年減少戰爭。對內推廣漢文化,注重經濟,使得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宋朝宋徽宗時期,宋廷執行「紹盛開邊」政策。1114年童貫經略西夏,率領六路宋軍(包含永興、秦鳳兩路)伐夏。雖然西夏多次擊敗劉法、劉仲武與种師道等宋將,但宋軍也攻陷不少堡壘。最後西夏緊急向遼朝請求周旋,到1119年宋軍才率軍而退,夏崇宗再度向宋朝表示臣服。此時西夏國勢不如以往,而北宋也瀕臨崩潰邊緣。
1115年金朝興起,三國鼎立的局面被破壞,遼朝、北宋先後被滅,西夏經濟被金朝掌控。1123年退往漠北的遼朝遼天祚帝有意逃往西夏,金朝將領完顏宗望勸誘夏崇宗捕捉遼帝,許以下寨以北、陰山以南的遼地,並以進攻西夏為脅。夏崇宗答應條件,轉而連金滅遼,從此西夏歸服金朝。1125年遼朝亡後,金朝約西夏夾攻北宋,並且給予宋地為誘餌。西夏占領天德軍、雲內等地後,1126年又被金朝強占,並且被強索河東八館之地。金朝為了補償西夏,同意占領陝西後將橫山地區歸還,但又違約。這些都讓金夏關係處於不信任的狀態。然而西夏與南宋隔絕,又讓西夏只能依賴金朝的經濟。這些都使得西夏對金朝維持鬆弛的和平,最多只有小規模的戰事。1141年金朝同意設置榷場,一度開放鐵禁。但是金世宗時不願以紡織品換取西夏的奢侈品,採取貿易緊縮的方式,到十年後才恢復正常貿易。夏崇宗於1139年去世後由其子李仁孝繼位,即夏仁宗。
夏仁宗時期是西夏的文化思想的發展到達高峰,對金朝大致上處於和平狀態。但是他重文輕武、務虛廢實的方式,使西夏軍力逐步走向衰落。宋朝降將任得敬才智均佳,陸續平定1140年夏將蕭合達叛變與隔年的山訛首領慕洧、慕濬投奔金朝之亂,備受夏仁宗重用。1143年發生大饑荒和地震,民不聊生,哆訛等人於威州、靜州與定州發動民變,夏仁宗又派任得敬平定。任得敬因被重用而野心膨脹,受晉王李察哥推薦入京。1156年李察哥去世後掌握政權,擴大私有勢力。1160年被封為楚王,出入等同皇帝。任得敬有意篡位,他以靈州為都城,1170年又迫夏仁宗給予靈州、西夏西南等領地。然而屢次不受金廷支持,任得敬與其弟任得聰等人陰謀叛亂。夏仁宗在金朝的支持下成功撲滅任黨,這個掌握政權二十年的權臣終於被拔除。夏仁宗於1143年的民變後,為了促進經濟穩定而推行改革。他改良地租和賦稅制度;發展教育,實行科舉;推崇儒術,以科舉取仕,這些措施對抑制世家大族有一定的作用;改革禮樂和法律。到天盛年間出現了盛世。1193年夏仁宗去世,子李純佑立,即夏桓宗。
夏桓宗基本上依循夏仁宗的國策,對內安國養民,推行漢法儒學,對外與金朝和好。但是,此時西夏過於安逸,軍力大大衰減。不久,北方的蒙古帝國興起,打破金宋與西夏三國鼎立的地位。夏仁宗的弟弟越王李仁友在挫敗任得敬之亂有功,去世後其子李安全上表請求表彰其父功勳與承襲王位。然而夏桓宗不但不同意,還降其為鎮夷郡王。李安全不滿,遂萌篡奪帝位之心。1206年與夏桓宗之母羅太后聯合廢夏桓宗,自立為帝,即夏襄宗。不久,夏桓宗去世。
蒙古入侵與亡國
西夏與漠北鄰國克烈部的關係十分友好,但是蒙古部的鐵木真崛起後開始威脅克烈部,成為西夏晚期的外患。1203年克烈部被鐵木真攻滅,其領袖王汗之子桑昆逃往西夏。兩年後,鐵木真率軍攻打西夏,掠奪西夏邊界城市而去。夏桓宗為擊退外患,改興慶府名為中興府,取夏國中興之意,實際上西夏反而壟罩在蒙古的威脅之下。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即成吉思汗,後被尊稱元太祖。成吉思汗為了要攻滅敵國金朝,勢必要切斷金夏聯盟,所以西夏成為他的目標之一。隔年夏襄宗奪位不久,成吉思汗率大軍攻破西夏要塞斡羅孩城(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旗西境),因各路夏軍奮力抵抗而擊退之。1209年蒙古降服高昌回鶻,河西地區也暴露在蒙古威脅之下。蒙古第三次征夏即自河西入侵,出黑水城,圍攻斡羅孩關口。夏襄宗派其子李承禎率軍抵抗失敗,夏將高逸被俘而死。蒙軍又攻陷西壁訛答守備的斡羅孩城,直逼中興府的最後防線克夷門。夏將嵬名令公率軍伏擊蒙軍,最後仍被蒙軍擊潰。中興府被蒙軍圍困,夏襄宗派使向金朝金帝完顏永濟求救,但是金帝拒絕,還以鄰國遭攻打為樂而坐視不救。最後夏襄宗納女請和,貢獻大量物資,並且附蒙伐金。
夏襄宗附蒙伐金後,對金朝進行長達十餘年的戰爭,使雙方損失很大。國內方面,西夏百姓十分貧困,經濟生產受到破壞,軍隊衰弱,政治腐敗。夏襄宗本身也沉湎於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1211年齊王李遵頊發動宮庭政變,廢夏襄宗自立為帝,即夏神宗,史書稱為狀元皇帝。夏神宗不顧國內大臣反對,仍然堅持附蒙抗金,金宣宗也多次反擊之。此時西夏國內社會經濟凋蔽,民變不斷。1216年因為西夏不肯幫助成吉思汗西征,次年成吉思汗率軍第四次進攻西夏。夏神宗以太子李德任守中興府,自己逃至西京靈州。最後李德任派使向蒙古和談才終戰。1223年由於夏神宗不願做亡國之君,便讓位給次子李德旺(原太子李德任被廢),即夏獻宗。此時夏廷已經認清蒙古將會滅亡西夏,夏獻宗決定採取聯金抗蒙的策略,趁成吉思汗西征時派使聯合漠北諸部落抗蒙,以便鞏固西夏北疆。當時總管漢地的蒙將孛魯(木華黎之子)察覺西夏的意圖,於1224年率軍從東面攻入西夏,攻陷銀州,夏將塔海被俘。隔年成吉思汗得勝返國,同時率軍攻打沙洲,但夏將籍辣思義極力防守。最後夏獻宗同意蒙軍條件請和,蒙軍撤退。
1226年成吉思汗以夏獻宗沒有履約及接納蒙古仇人為由,越大漠向西夏出征,此即蒙古滅西夏之戰。成吉思汗與速不台率大軍逼降黑水城(今內蒙額濟納旗),而後成吉思汗屯軍渾垂山(今甘肅酒泉北)避暑,並令速不台率別部迂迴攻入撒里畏吾兒(即黃頭回紇)與西蕃邊部(吐蕃諸部)等部。成吉思汗派忽都鐵穆兒、昔里鈴部、察罕等將先後攻下肅州、甘州與沙州(1227年淪陷),大軍前進至涼州並降伏守將斡扎簣,至此河西走廊全數淪陷。夏獻宗憂患而死,由其侄南平王李睍繼位,即夏末帝。同年八月,成吉思汗率軍穿越沙漠,攻占應理(今寧夏中衛)進軍黃河九渡渡過黃河,主力逼近廢太子李德任守衛的西平府靈州。夏末帝派嵬名令公率軍與李德任會合,蒙夏雙方於凍結的黃河決戰,此役西夏軍死傷慘重,最後城陷被殺,但蒙軍也受損不少,成吉思汗駐守鹽州川(今陝西定邊花馬池)休整軍隊。1227年,成吉思汗此時將目標訂為攻佔西夏退路,並迂迴侵入金朝關中。他命蒙軍(應為蒙將阿術魯率領)包圍中興府(今寧夏銀川),並且率軍西南渡河攻下西夏積石州(今青海循化),與早已入侵西夏西南的速不台會合,陸續拿下西夏西寧(今青海西寧)、臨洮府(今甘肅臨洮)、金朝德順(今甘肅隆德)等西夏與金朝領地。同年6月,成吉思汗駐夏六盤山,又南下攻取金朝秦州(今甘肅天水),逼近關中京兆府(今陝西西安)。1227年夏末帝在中興府被圍半年後投降蒙古,西夏滅亡。成吉思汗此時已病死,但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而後諸將遵照成吉思汗遺命將夏末帝殺死,並且殺盡西夏宗室。而中興府百姓因蒙將察罕的勸諫而沒有被屠城。
疆域與行政區劃
1038年西夏立國時,疆域範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西部以及陝西北部地區。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佔地兩萬餘里。西夏東北與遼朝西京道相鄰,東面與東南面與宋朝為鄰。金朝滅遼宋後,西夏的東北、東與南都與金朝相鄰。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諸部、黃頭回鶻與西州回鶻相鄰。國內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黃河與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為主。首都興慶府所在的銀川平原,西有賀蘭山作屏障,東有黃河灌溉,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稱」。
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王朝,党項族原本定居四川松潘高原一帶。唐高宗時期受吐蕃壓迫,最後在唐廷協助下遷移到河套陝北一帶,分為平夏部與東山部,至此建立西夏的龍興之地。881年因平夏部拓跋思恭平黃巢之亂有功,被封為夏州節度使,至此正式領有銀州(今陝西米脂縣)、夏州(今陝西橫山縣)、綏州(今陝西綏德縣)、宥州(今陝西靜邊縣)與靜州(今陝西米脂縣西)等五州之地。宋朝時,宋太宗併吞夏州節度使之地。然而李繼遷不願意投降,率部四處攻擊,最後收復五州之地。攻下靈州後,將勢力擴展到黃河河套地區與河西走廊。夏景宗繼位後持續鞏固河西走廊,並且開國稱帝,疆域擴大到二十個州。而後夏景宗與宋朝征戰於橫山地區,並有意占領關中。夏景宗之後,西夏與北宋展開拉鋸戰,雙方互相占領對方的堡壘城寨,並且擴大到河煌青海地區。夏崇宗後期喪失橫山地區,一度造成危機。金朝滅遼朝與北宋後,西夏陸續收復失地,並且占領黃河前套地區。然而其勢力被金朝所侷限,領土擴張不大。到夏仁宗時期大約有22個州,這是西夏版圖最後穩固的狀態。
西夏行政區劃大體上是州(府)縣兩級,一些重點州則設府。另分左右廂十二監軍司,作為軍管區。西夏在建國前只領有五州之地。占領河套地區與河西走廊後,在夏崇宗、夏仁宗時期達到22州:河南9州、河西9州,熙秦河外4州。文獻記載比較明確的有32州。州所轄縣不多,有的就是堡壘和城鎮,其規模比不上宋朝的州。其目的只是壯大聲勢,安置親信以嚴密控制而已。昇州為府的有河套的興州(興慶府、中興府)、靈州(西平府)與河西走廊的涼州(西涼府)、甘州(宣化府)等。夏州、靈州與興州相繼是西夏立國前的都城,地位十分重要。涼州控管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的樞紐,地理位置重要。甘州所設的宣化府,負責處理吐蕃、回鶻的事務。左右廂與十二監軍司主要是夏景宗為了方便對軍隊的管理與調遣、布防而設置的。每一監軍司都仿宋制立有軍名,規定駐地。
政治體制
西夏政治是蕃漢聯合政治,党項族為主要統治民族,並且聯合漢族、吐蕃族、回鶻族共同統治。皇族注意與党項貴族的關係,以通婚與權力分享攏絡,而母黨「貴寵用事」。這些都使皇族與母黨、党項貴族之間時常發生衝突。西夏在前期即有像遼朝那樣的蕃漢官制,但是到中後期全面採用宋朝制度後,蕃官逐漸式微。
西夏的國家體制和統治方式深受儒家政治文化影響。官制自1038年夏景宗立國後確立,大體上學自宋朝制度。官分文武兩班,中書司、樞密司與三司(鹽鐵部、度支部與戶部)分別管理行政、軍事與財政。御史台管監察、開封府管理首都地區的事務,其他還有翊衛司、官計司、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飛龍苑、磨勘司、文思院、番學與漢學等機構。隔年,夏景宗仿照宋朝制度設立總理庶務的尚書令,改宋朝二十四司為十六司,分理功、倉、戶、兵、法、士六曹,使西夏官制和機構已頗具規模。到夏毅宗時又增設各部尚書、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書、學士等官。一來職官和機構愈分愈細,二來官制改革由擴充政治軍事的官職轉向擴充社會經濟文化方面的官職。
蕃官是專由党項族擔任的官職,有一說此為爵位制度。蕃官主要是為了保持党項貴族在政權中的主導地位,非党項族不能擔任,有寧令(大王)、謨寧令(天大王)、丁盧、丁弩、素齋、祖儒、呂則、樞銘等等官稱。夏景宗增設番官後,還學習遼朝與吐蕃的一些制度,如南北面官制。西夏的蕃官制度很雜亂,夏毅宗時又增設不少官職,至今仍不太清楚其官職功能,有一說蕃官只是西夏文表示的漢官官名而已。西夏文諺語也提到「衙門官員曾幾何,要數弭藥為最多」,表明党項族當官為數不少。隨著西夏皇帝越來越崇尚漢法,改蕃禮、用漢儀,蕃官系統逐漸式微。夏崇宗以後,蕃官就在也沒出現在相關文獻中。
關於法律方面,因為西夏舊律有不明疑礙處,夏仁宗在「尚文重法」的主張下頒布《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又稱《天盛律令》、《開盛律令》。主要由北王兼中書令嵬名地暴與中書、樞密院宰輔要員及中興府、殿前司、閤門司等重要官員參與編寫。該法典參考了唐朝、宋朝的法典,並且結合本國的國情、民情和軍情,使得更加切合實際。在某些方面(如畜牧業、軍制、民俗,等等)更具有本民族的特點。
外交
西夏地理處於四戰之地,陸續要應付後唐、回鶻、吐蕃、宋朝、遼朝、金朝、西遼與蒙古的威脅與戰爭,所以外交是夏廷十分重視的環節。外交策略主要是聯合或依附強者,並且攻擊弱者、以戰求和。這些策略使自己得以不斷延續、發展。然而依附國過於強大,最後難逃滅亡之命運。
西夏早在夏州政權時期(定難軍)就奉唐朝、五代諸國與北宋為宗主國,以維持自身勢力。後來北宋併吞夏州政權,李繼遷舉兵再起。此時他採取事奉遼朝、連遼抗宋的策略,多次擊退宋軍,並且擴張勢力。並且於990年被遼朝遼聖宗冊封為夏國王。到李德明時,為了鞏固新領地,對北宋和談,於1006年簽署景德和議。然而李德明依舊維持與遼朝的關係。除了應付遼、宋的戰事外,為了稱霸河西、先後攻滅甘州回鶻、沙洲歸義軍,對抗吐蕃六谷部、唃廝囉國等,與西州回鶻為鄰。
夏景宗時正式稱帝建國,自稱邦泥定國,稱男不稱臣,並且多次入侵宋朝邊疆。宋仁宗不滿西夏獨立,派兵攻打之,至此宋夏戰爭爆發。夏景宗在三大戰役(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與定川寨之戰)戰勝宋朝後,雙方於1044年簽訂慶曆和約。宋朝給予「夏國主」名號,西夏皇帝對宋朝稱臣,但實際上西夏皇帝在國內仍以君王自稱。宋朝給與金錢、茶葉等大量物資。西夏雖然擊敗北宋,但惹來遼朝不滿,雙方發生三次戰爭(賀蘭山之戰),最後以西夏稱臣作收。而後北宋的宋神宗為了擊敗西夏,趁西夏內亂之際發動五路伐夏與永樂城之戰,最後都以西夏戰勝作收。然而西夏國力漸衰,橫山地區又被北宋占領,此後有賴遼朝周旋方能穩定宋、遼、西夏三國鼎立的關係。
金朝崛起後滅遼朝與北宋,西夏為了自保,放棄遼夏同盟,臣服於金朝。金朝包圍西夏的東方與南方,掌握西夏的經濟力,所以夏廷對金朝不敢輕舉妄動,最多只有小規模的戰事。蒙古帝國崛起後,多次入侵西夏,破壞金夏同盟。夏襄宗與夏神宗改採取聯蒙攻金的策略,多次與金朝發生戰爭,然而此為錯誤的方針。到夏獻宗時才改連金抗蒙,但不久就在蒙夏戰爭中於1227年亡國。金史稱西夏「立國二百餘年,抗衡遼、金、宋三國,偭鄉無常,視三國之勢強弱以為異同焉。」。
西夏對於回鶻、吐蕃等少數民族採取懷柔與招撫的方式,似乎比宋朝還要好。例如西使城(今甘肅定西西南)吐蕃首領禹藏花麻不願降宋朝,又受到宋軍王韶的攻掠。夏毅宗立即派兵支援,將宗女嫁給他。禹藏花麻遂把西使城及蘭州獻給西夏。
軍事制度
軍事制度是以党項部落兵制為基礎,加入宋朝制度而改良。西夏是以戰立國的國家,軍隊是賴以維生的基礎。所以實行全民皆兵的制度,平時生產,戰時作戰,軍事與社會經濟合為一。除了給予軍官和正軍很少的軍事裝備之外,其餘作戰一律自帶糧食。最小單位是「抄」,每抄由三人組成,主力一人,輔主一人,負擔一人。樞密院是西夏最高的軍事統御機構,下設諸司。指揮系統分別是統軍、行主、佐將、首領、佐首領、小首領。全國軍隊分成中央軍與地方軍等兩個系統。軍事布防以賀蘭山、興慶府與靈州為三角防線,成為西夏作戰的核心。當大敵逼近時,邊防軍迅速回京助守;邊將吃緊時,主力軍立即機動支援,軍隊調動十分靈活。作戰時有利則進,不利則退。由於地形以沙漠、山嶽為主,所以夏軍擅長誘敵設伏、斷敵糧道、集中兵力作運動戰,所以時常能以少擊多。
中央軍分為擒生軍、衛戍軍、侍衛軍、潑喜、鐵鷂子、撞令郎與步跋子等。擒生軍人數約十萬,主要任務是在作戰中擄掠生口作奴隸,相當遼軍的「打草穀騎」,不擔負決戰任務。衛戍軍人數約兩萬五千,部屬在興慶府周圍地區,裝備精良,所配置的副兵多達七萬,是夏軍的主力部隊。侍衛軍又號「御園內六班直」,人數約五千,是由豪族子弟中選拔善於騎射者組成的一支衛戍部隊,負責保衛皇帝安全,分三番宿衛。潑喜約兩百人,是西夏的砲兵,掌握火蔟黎的技術,又能拋射石彈。由於由騎兵施放,十分靈活。鐵鷂子約三百人,後擴充至萬人,是西夏的重甲騎兵,具有機動靈活的特點,在平地作戰具有威力,時常隨皇帝出入作戰。撞令郎,由俘獲的健壯漢族士兵擔任,作為戰事的砲灰,減少西夏軍人的損失。步跋子,西夏的步兵,擅長山區作戰,由橫山等山間部落的丁壯組成。時常與鐵鷂子聯合突擊敵軍。
地方軍部分,夏景宗將全國軍區分為左廂、右廂與十二監軍司,共有左廂神勇軍司駐銀川彌陀洞(今陝西榆林市東)、祥祐軍司駐石州、嘉寧軍司駐宥州、靜塞軍司駐韋州、西壽保泰軍司駐柔狼山北(今甘肅平川)、卓囉和南軍司駐蘭州黃河北岸喀羅川(今甘肅永登)、右廂朝順軍司駐賀蘭山克夷門(今寧夏石嘴山區)、甘州甘肅軍司駐甘州刪丹縣故地、瓜州西平軍司駐瓜州、黑水鎮燕軍司駐居延海黑水城(內蒙古額濟納旗)、白馬強鎮軍司駐婁博貝(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吉蘭泰鎮)、黑山威福軍司駐河套(內蒙古五原縣)。全盛時期「諸軍兵總計五十餘萬」,軍兵種主要是騎兵和步兵兩種。每一監軍司都仿宋制立有軍名,設有都統軍、副統軍和監軍司各一員,由皇帝任命貴族擔任。下設指揮使、教練使及左右侍禁官等數十員,由党項人和漢人分任。
人口
由於沒有專為記錄西夏人口的史書,使得西夏人口的統計十分模糊,現今史學界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數據。然而西夏採取全民皆兵的制度,可以由兵力數量去類推人口量。目前認為人口數的下限不低於三十萬戶,上限不超過兩百萬。據《宋史》記載,西夏具有五十萬大軍,中間相差十幾萬。今日一種論點為西夏軍具有三十七萬,並在《東都事略·西夏傳》找到「曩宵有兵十五萬八千五百人」的記載,認為此差距是指党項族的西夏軍。另一種論點是將西夏地方軍五十餘萬人加上中央軍約十九萬人,總共約七十萬左右。由於西夏採取全民皆兵的制度,人口數推算是二百萬至三百萬左右。然而還有一派論點認為此數據過於誇張,他們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與《隆平集》的記載,西夏兵力約在十五萬至十八萬,總戶數約三十萬左右。
關於西夏人口的變化,各家說法不同。根據《中國人口史》趙文林與謝淑君的版本推算,西夏人口峰值在1038年,243萬人,後因西夏和遼朝、北宋陸續發生戰爭而不斷減少,戰爭停止後又緩慢回升。1069年,西夏建國後的人口峰值,230萬人,後又因為戰爭不斷減少。最後在1131年至1210年年間,人口一直維持在120萬左右。而《中國人口發展史》葛劍雄的版本推算,西夏人口的峰值在夏景宗超過300萬。1127年後,西夏人口一直未超過300萬。根據《中國人口史》(第三卷)遼宋金元時期,吳松弟的版本推算,西夏人口的峰值在1100年夏崇宗時期,大約300萬人。西夏人口密度低於北宋各路與唐朝各道的人口密度,然而比唐朝的隴右道高。這是因為西夏領土大多是由沙漠組成,適居範圍不大,在加上西夏採取全民皆兵的制度,因連年戰事不斷,人口消耗不少。
西夏是一個多民族的朝代,其主要民族有党項族、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西夏人大都身材修長高大,充分表現出党項羌人粗獷、剽悍、豪爽的民族性格。社會等級分明,以日常服飾禮儀區分。皇帝、文官與武官的服裝均有規定標準,平民百姓只准穿青綠色衣服,貴賤等級分明。冠飾也是區分等級的依據之一,皇帝氈冠、皇后龍鳳冠、命婦花杈冠,文官幞頭、武官還有各種頭冠樣式。
經濟
西夏的經濟是以畜牧業為基礎,主要以牛、羊、馬和駱駝為大宗。農產品主要有大麥、稻、蓽豆和青稞等物。藥材和一部分手工製品也特別有名。西夏在冶煉、採鹽製鹽、磚瓦、陶瓷、紡織、造紙、印刷、釀造、金銀木器製作等手工業生產也都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慶曆和議後,宋廷設置榷場,恢復雙方貿易往來,西夏的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迅速發展。夏崇宗與夏仁宗時期,西夏經濟大大的發展,四方的物品會集到首都興慶,進入西夏經濟最鼎盛的時期。
農業與畜牧業
党項族是遊牧民族,其農業較畜牧業晚發展,農牧並重是西夏社會經濟的特色。李繼遷時期陸續領有河套與河西走廊地區如靈州(今寧夏吳忠市)、興慶(今寧夏銀川)、涼州(今甘肅武威)和瓜州(今甘肅安西)等地後,由於這些地區豐饒五穀,「地饒五穀,尤宜稻麥」。其中興靈地區與橫山地區為西夏糧食的主要產地,其產量還可以用來救濟災民,而橫山地區的糧食時常提供給伐宋夏軍使用。西夏主要的農產品有大麥、稻、蓽豆和青稞等物,當發生戰亂或天災時只能以大麥、蓽豆、青麻子等物充飢,並且等待自靈夏所運來的糧食。藥材中比較有名的有大黃、枸杞與甘草,皆是商人極力採購的重點商品之一。其他還有麝臍、羱羚角、柴胡、蓯蓉、紅花和蜜蠟等。党項族向漢族學習比較先進的耕種技術,已普遍使用鐵製農具和牛耕。西夏領地以沙漠居多,水源得來不易,所以十分重視水利設施。西夏古渠主要分布在興州和靈州,其中以興州的漢源渠和唐徠渠最有名。夏景宗時興修從今青銅峽至平羅的灌渠,世稱「昊王渠」或「李王渠」。在甘州、涼州一帶,則利用祁連山雪水,疏浚河渠,引水灌田。在這些水源中,又以甘州境內的黑水最為著名。橫山地區則以無定河、白馬川等等為水源。夏仁宗時期修訂的法典《天盛改舊新定律令》中,鼓勵人民開墾荒地,並規定水利灌溉事宜。
西夏的畜牧業十分發達,夏廷還設立群牧司以專屬管理。牧區分布在橫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區,重要的牧區有夏州(今陝西靖邊北白城子)、綏州(今綏德)、銀州(今米脂西北)、鹽州(今寧夏鹽池北)與宥州(今陝西定邊東)諸州,還有鄂爾多斯高原、阿拉善和額濟納草原及河西走廊草原,都是興盛的牧區。畜類主要以牛、羊、馬和駱駝為大宗,其他還有驢、騾、豬等。馬匹可做軍事與生產用途,並且是對外的重點商品與貢品,以「党項馬」最有名。駱駝主要產於阿拉善和額濟納地區,是高原和沙漠地區的重要運輸工具。在西夏辭書《文海》中對牲畜的研究十分細緻,有關餵養、疾病、生產與品種的區分都有詳細的說明,表現出西夏人對畜牧的經驗十分豐富。除畜牧業外,狩獵業也十分興盛,主要有兔鶻、沙狐皮、犬、馬等。其規模不小,例如對遼朝的貢品中,即有沙狐皮一千張。狩獵業在西夏中後期時仍然興盛,受西夏大臣所重視,西夏軍隊也時常以狩獵為軍事訓練或演習。
手工業
西夏手工業分官營民營兩種,主要以官營為主。其生產目的主要是供西夏貴族使用,其次則是生產外銷。手工業門比較齊全,夏仁宗修訂的法典《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門》中即分類詳細。手工業以紡織、冶煉、金銀、木器製作、採鹽、釀造、陶瓷、建築、磚瓦等為主,兵器製造也較為發達。
西夏的青鹽是宋夏邊界人民最喜歡的商品,也是西夏重要的財源之一。主要產地有鹽州(今寧夏鹽池北)的烏池、白池、瓦池與細項池,河西走廊和西安州(今寧夏海原西)的鹽州與鹽山,靈州(今寧夏吳忠市)的溫泉池等等老井。所出產的青鹽味甘價賤,比宋朝的河東解鹽更具歡迎,另外西安州的鹼隈川還產白鹽、紅鹽,只是質量不如青鹽。西夏青白鹽除了供西夏人民食用外,主要用於同宋朝、遼朝、金朝進行官方貿易,其中運往宋關中地區最多,並以此換回大批糧食。宋廷為此禁止西夏進口青鹽,宋人只能透過走私進口,謀取暴利。
西夏的氈毯是外銷的名貴商品,其中以白駱駝毛製成的白氈於《馬可波羅遊記》記載有「為世界最良之氈」的美稱。西夏礦產比較豐富,所以其兵器製造業,如神臂弓、旋風炮以及勁弩不能射入的冷鍛鎧甲均為世人稱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夏國劍」,鋒利無比,貴重一時,當時就為宋人所珍視。
西夏印刷業頗為發達,西夏人為了吸收漢族文化,並且維護自己的文化,用夏漢兩種文字雕印書籍。為了發展印刷業,夏廷還設置刻字司以專司出版,另外私人和學校也可能刻印書籍。刻書種類繁多,有佛經、漢學經典、文學詩書、音韻、卜筮咒文、醫學技術等等書籍,其中以佛經數量最多。如1189年夏仁宗就在大度民寺作大法會,散發蕃漢《觀彌勒上升兜率天經》十萬卷,漢《金剛普賢行誦經》、《觀音經》等五萬卷。
西夏本來沒有瓷器,主要靠掠奪宋人來獲得。慶曆和議後,西夏自漢族學得制瓷技術。夏毅宗時期開始發展制瓷業,主要以興慶為生產中心。從考古出土的陶瓷看,西夏燒制的瓷器大多以白瓷碗、白瓷盤等等為主。其瓷器技術上比不上宋瓷,但樸實凝重,形成獨具一格的西夏瓷器。
商業與貨幣
由於西夏領有絲路商業要道河西走廊,再加上國內只盛產畜牧,對於糧食、茶葉與部分手工品的需求量大,所以對外貿易是西夏經濟的命脈之一,主要分為朝貢貿易、榷場貿易與竊市(私市)。西夏國內的城市商業十分繁榮,興慶、涼州、甘州、黑水城都十分興盛。商品以糧食、布、絹帛、牲畜、肉類為大宗。西夏可以藉由掌控河西走廊以管理西域與中原的貿易往來,與北宋、遼朝、金朝、西州回鶻及吐蕃諸部有頻繁的商業貿易。由於西夏過度壟斷河西走廊,使得部分西域商人改走柴達木盆地,經鄯州(今青海西寧)沿湟水而到達宋朝的秦州(今陝西天水),史稱吐谷渾路。
西夏對中原或北亞的宗主國採取朝貢貿易,時常以駱駝或牛羊等價換取糧食、茶葉或重要物資。西夏在宋夏戰爭獲勝,於慶曆和議中,每年自宋朝獲得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每年還在可以各種節日中獲得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西夏自李繼遷叛宋附遼開始向遼朝貢,至遼天祚帝亡國,總計向遼朝貢24次。西夏也會以宋朝的茶葉與歲幣換取回鶻、吐蕃的羊隻,再轉賣給宋、遼、金等國,從中牟取暴利。由於朝貢貿易時常因為戰事而中斷,並不是很穩定。
比較大宗且穩定的貿易為榷場貿易,西夏與北宋、遼朝和金朝的邊境地帶設有共同使用的榷場進行和市,例如與宋朝制定的保安軍(今陝西志丹)、鎮戎軍(今寧夏固原)、麟州、延州等地的榷場;與遼朝在遼西京西北的天德府、雲內和雲中西北的銀瓮口、過腰帶與上石楞坡等地的榷場等。在榷市中,有固定的貿易場地和牙人評定貨色等級,由雙方官府派遣的監督、稽查人員共同管理市場,徵收稅務。貿易內容以牲畜、毛織品、藥材為大宗。而「官市」以外的商品種類不受此限。金滅北宋後,由於南宋與西夏隔絕,西夏對外貿易掌握在金朝手中,經濟上不能不依賴於金朝。1141年金朝同意開放保安軍、蘭州、綏德、環州與東勝州的榷場。1172年金朝金世宗以保安軍、蘭州、綏德不產布為由關閉這些榷場,認為以紡織品換取西夏的奢侈品不划算。這使得雙方關係緊張,在夏仁宗末期戰事不斷,十年後才恢復正常貿易。最後比較大量且分散的是「竊市」(私市),也就是非正式市場與走私貿易,例如青鹽貿易即採取走私方式換取宋朝的糧食。
由於西夏商業的興盛,作為流通的貨幣也十分重要:一類是本國鑄造的西夏貨幣;另一類是從宋、金進口的貨幣。早在夏景宗時期即鑄造貨幣,各代皇帝除了夏獻宗、夏末帝之外都有鑄錢實例,夏仁宗還於1158年設立通濟監鑄錢。西夏錢幣的鑄造大都比較精美,而且書法俊逸、流暢。目前面文為西夏文的錢幣已經發現有五種,分別是「福聖寶錢」、「大安寶錢」、「貞觀寶錢」、「乾祐寶錢」以及「天慶寶錢」。
文化
西夏文化深受漢族河隴文化及吐蕃、回鶻文化的影響。並且積極吸收漢族文化與典章制度。發展儒學,宏揚佛學,形成具儒家典章制度的佛教王國。西夏起初是遊牧部落,佛教在1世紀東傳涼州刺史部以後,於該區逐漸興盛起來,在西夏建國後開始創造自己獨有的佛教藝術文化。內蒙古鄂托克旗的百眼窯石窟寺,是西夏佛教壁畫藝術的寶庫。在額濟納旗黑水城中發現的西夏文佛經、釋迦佛塔、彩塑觀音像等,是荒漠的重大發現。另外西夏也大力發展敦煌莫高窟。1036年西夏攻滅歸義軍後,占領瓜州、沙州,領有莫高窟。從夏景宗到夏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修改莫高窟,使其更加增添了幾分光輝。當時莫高窟塗綠油漆,接受中原文化與畏兀兒、吐魯番風格。此外,表現西夏文化的還有西夏文,又稱蕃書。西夏設立蕃學和漢學,使西夏民族意識增強,百姓「通蕃漢字」,文化也增加了許多。值得一提,李元昊曾經頒布禿髮令,命令全國男人三天內必須禿髮,違者格殺勿論。西夏還設立蕃學和太學。史家戴錫章《西夏記》曾言:「夫西夏聲明文物,誠不能與宋相匹,然觀其制國書、厘官制、定新律、興漢學、立養賢務、置博士弟子員。尊孔子為文宣帝,彬彬乎質有其文,固未嘗不可與遼金比烈!」。
思想與教育
西夏儒學的發展是一種處在儒家影響下的官僚體制與政治文化,制度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從李繼遷伊始至西夏末年,歷代帝王莫不學習與模仿漢制。例如李繼遷時「潛設中官,盡異羌夷之體,曲延儒士,漸行中國之風。」,李德明時 「大輦方輿,鹵薄儀衛,一如中國制。」。西夏党項世代皇親宗室,崇拜孔子,欽慕漢族文化。除了崇儒尚文,還編寫了一些融合和宣揚儒家學說的書籍,如《聖立義海》、《三才雜字》、《德行記》、《新集慈孝傳》、《新集錦合道理》、《德事要文》等。其儒學經過夏景宗、夏毅宗、夏惠宗與夏崇宗的提倡,到夏仁宗之時出現盛況。
夏景宗在建立官制的同時設立了蕃學和漢學,作為文化培養的搖籃。以博學多才的野利仁榮主持蕃學以重視蕃學,並於各州蕃學裡設置教授,進行教學。西夏大致設立了五種學校:蕃學、國學、小學、宮學、太學。西夏建立學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人才的需要,尊孔子為文宣帝。西夏在中後期還發展科舉制度,夏崇宗後期開始設童子科實行科舉考試,1147年夏仁宗策舉人,立唱名法,復設童子科。西夏後期基本以科舉取士選拔官吏,不論蕃漢及宗室貴族由科舉而進入仕途成為必然的途徑。
文學與文字
西夏崇尚漢文化,但漢文創作的文學作品傳世不多,大多以詩歌和諺語為主。詩歌有宮廷詩、宗教勸善詩、啟蒙詩、紀事詩與史詩等幾類。西夏詩歌有韻律,一般為對稱結構,通常是五言或七言體,也有多言體,每一詩句的音節數目不同。比較有名的有頌揚西夏文創製者野利仁榮的《大頌詩》。史詩性的作品《夏聖根讚歌》,內容多為民間傳說,遣詞造句帶有濃重的民謠色彩。其中開首三句:「黑頭石城漠水邊,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彌藥國在彼方」,被西夏學學者用來研究党項歷史源起。另外還有讚美重建太學的《新修太學歌》,具有宮廷詩的風格。夏崇宗重視文學,本人曾作《靈芝歌》與大臣王仁忠酬唱,傳為佳話。
西夏諺語對偶工整,結構嚴謹,字數多少不一,內容廣泛地反映了西夏社會的各種面向、並涉及百姓生產、風俗與宗教等內容。著名的西夏諺語集《新集錦合辭》,是由西夏人梁德養於1176年初編、1187年由王仁持補編,共有364條諺語。其內容有「諺語不熟不要說話」的記載,「千千諸人」、「萬萬民庶」都離不開諺語,凸顯出諺語對西夏人民的重要性。
西夏皇帝十分重視本國國史的編撰工作。斡道沖於李德明時期就掌管撰修西夏國史之職,其後代亦同。夏仁宗時設置翰林學士院,命王僉、焦景顏參照宋朝編修實錄的辦法纂修國史,負責修《李氏實錄》。1225年南院宣徽使羅世昌罷官後,撰寫《夏國世次》,可惜已失。
西夏立國前夕,夏景宗為了建議屬於本國的語言,派野利仁榮仿照漢字結構創建西夏文,於1036年頒行,又稱「國書」或「蕃書」,與周圍王朝往來表奏、文書,都使用西夏文。文字構成多採用類似漢字六書構造,但筆畫比漢字繁多。西夏文學家骨勒茂才認為西夏文和漢文的關係是「論末則殊,考本則同」。西夏文創製後,廣泛運用在歷史、法律、文學、醫學著作,鐫刻碑文,鑄造錢幣、符牌等也都使用西夏文。夏廷又設立蕃學,由野利仁榮主持,選派貴族官僚子弟翻譯漢文典籍與佛教經典等。為了翻譯漢夏文字,又有骨勒茂才於1190年所撰寫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序言有西夏文和漢文兩種,內容相同。謂「不學番言,則豈和番人之眾;不會漢語,則豈入漢人之數。」表明本書目的在於便於西夏人和漢人互相學習對方語言,是現今研究西夏歷史的重要鑰匙。
宗教
西夏人民大致上以佛教為主要信仰,在建國之前則是以自然崇拜為主。
党項族在唐朝四川松潘地區時,就以「天」為崇拜對象。當党項族遷移到陝北之後,由自然崇拜發展到對鬼神的信仰。在建國之後,仍然崇尚多神信仰,有山神、水神、龍神、樹神、土地諸神等自然神。例如夏景宗曾「自詣西涼府祠神」。夏仁宗曾在甘州黑水河邊立黑水橋碑,祭告諸神,祈求保護橋樑,平息水患。除了崇拜鬼神,党項族還崇尚巫術,並且備受重視。党項族稱巫為「廝」,巫師被稱為「廝乩」,是溝通人和鬼神間的橋樑,主要負責驅鬼與占卜。在戰爭前實行占卜以問吉凶,於戰爭中經常施行「殺鬼招魂」的巫術。
佛教是西夏的國教,建國前後六次向宋求贖佛經,宋朝賜以《大藏經》。夏景宗在立國後,便開始用西夏文翻譯佛經。五十多年內譯出大小乘佛經820部,3579卷,滿足人民對佛教的需求。除此之外,夏景宗等歷代夏帝與太后也興建許多佛教寺廟高台寺,概括地分為興慶府—賀蘭山中心、甘州—涼州中心、敦煌—安西中心以及黑水城中心。例如有名的承天寺是應夏毅宗母后沒藏太后要求而興建,1093年更重修涼州感通塔及寺廟,隔年立「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夏崇宗時期更在甘州建築臥佛寺。西夏朝廷大力提倡佛教,提高僧人地位,使僧人不用納稅與負擔雜役;犯罪也可減免罪刑;寺院環境也受朝廷保護。西夏後期受藏傳佛教影響的趨勢日益增大,1159年吐蕃迦瑪迦舉系教派初祖都松欽巴建立粗布寺,夏仁宗派使入藏迎奉。都松欽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瑣布帶經文到西夏興慶府,被夏仁宗尊為上師,並參與翻譯經文。西夏比元朝還要早設立帝師,提高藏傳佛教的地位。除帝師外,還有國師以及其它有高級職稱的僧人,在推動西夏佛教發展方面起著核心和中堅的作用。
除了佛教以外,西夏也包容其他宗教。西夏有流傳道教,例如夏景宗之子寧明就是學習道家的辟穀術而死。《文海》解釋「仙」字為「山中求道者」,「山中求長壽者」。在西夏晚期,在沙州和甘州一帶還有流傳景教和伊斯蘭教。例如《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敦煌(唐古忒省)與甘州有部分景教和伊斯蘭教徒。
藝術
西夏的藝術文化十分多元且豐富,在繪畫、書法、雕刻、舞蹈與音樂都有成就。繪畫方面,以佛教繪畫流傳至今,主要呈現在石窟與寺廟壁畫等,現今以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最為豐富。早期學習北宋風格,後來受回鶻佛教與吐蕃藏傳佛教的壁畫藝術的影響,最後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在線條採用鐵線與蘭葉描為主,輔以折蘆、蓴菜條;敷彩大量使用石綠打底,使畫面呈獨具風格的冷色調的「綠壁畫」。繪畫內容分別有佛教故事與說法、供養菩薩與人像以及洞窟裝飾圖案等,以《文殊變圖》、《普賢變圖》、《水月觀音圖》與《千手千眼觀音經變圖》最為有名。此外,也可在《千手千眼觀世音像》內的《農耕圖》、《踏碓圖》、《釀酒圖》與《鍛鐵圖》中觀察到西夏社會生產和生活內容。木刻版畫方面,大多來自西夏文和漢文佛經中。在黑水城出土的大量佛畫中,有《文殊圖》、《普賢圖》、《勝三世明王曼荼羅圖》等等。內容濃抹重彩,色調深沉。而版畫《賣肉圖》和《魔鬼現世圖》,描繪生動,反映出西夏繪畫的深度。
書法在楷書多見於寫經與碑文,篆書見於碑額與官印。夏仁宗時期的翰林學士劉志直,工於書法,他用黃羊尾毫製作之筆,為時人所效法。雕塑方面十分發達,有鑄銅、石雕、磚雕、木雕、竹雕、泥塑與陶瓷等。其特點比例均衡,刀法細膩,十分寫實。泥塑以佛寺塑像為代表,多運用寫實與藝術誇張手法,刻劃現實生活的人物形象。例如夏崇宗時期修建的甘州大佛寺釋迦牟尼涅槃像、敦煌莫高窟第491窟西夏供養天女彩塑等等。其他陶瓷藝術品也是刻工精細而生動。
西夏在党項時期的樂器以琵琶、橫吹,擊缶為主,其中橫吹即竹笛。後來接受中原音樂的文化,李德明時採用宋制製樂而逐漸繁多。夏景宗建國後,革除唐宋縟節之音,「革樂之五音為一音」。1148年,夏仁宗令樂官李元儒更定音律,賜名《鼎新律》。西夏音樂十分豐富,且設有蕃漢樂人院,夏惠宗時曾招誘漢界娼婦、樂人加入樂院,戲曲如《劉知遠諸宮調》等也已經傳入西夏。西夏時期的舞蹈在碑刻和石窟壁畫中留有生動的形象,富含唐宋舞蹈與蒙古舞蹈的風格。如《涼州護國寺感應塔碑》碑額兩側的線刻舞伎,舞姿對稱,裸身赤足,執巾佩瓔,於豪放中又顯出嫵媚。榆林窟第3窟西夏壁畫中的《樂舞圖》,左右相對吸腿舞狀,姿態雄健。
科技
西夏本身的科技比較薄弱,主要以吸收宋朝或金朝的技術為主,然而在武器鍛鍊方面有獨到之處。在天文氣象方面,主要是學習宋朝的天文與曆法。西夏人設置司天監以觀察天文,並列有分析、解釋天文的「太史」「司天」和「占者」以分析天文。在骨勒茂才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天相》中有對天文星象的詳細記載。例如將天空分為青龍(東)、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等方位,每個方位設有7個星宿。在氣象方面也有詳細的分析,例如風有和風、清風、金風、朔風、黑風、旋風;雨有膏雨、穀雨、時雨、絲雨;雲有煙雲、鶴雲、拳雲、羅雲、同雲,等等。曆法方面,西夏至1004年材自北宋獲得《儀天曆》,這是西夏第一本曆書。立國後,設「大恆曆院」的機構掌管曆法的編制和頒行。西夏曆書採用番漢合璧曆書與宋朝頒賜曆書兩類,其詳細情形仍需研究。
在醫學方面,在党項時期,醫學知識十分匱乏,百姓迷信鬼神,大多向神明求醫。在立國後,積極吸收宋朝的醫學與藥學,並且出版《治療惡瘡要論》等醫學著作。並且設有「醫人院」,在政府機構中屬「中等司」。西夏人對病理的認知大多分成血脈不通、傳染、「四大不和」(地、水、火、風)等觀點,其中四大不和是緣自藏傳佛教的說法。由於西夏本身醫學不如中原的朝代,所以一些疑難病症無法醫治,只好求助於宋朝或金朝。例如夏仁宗時,權臣任得敬患病,久治不愈。所以夏仁宗派使者向金朝請求醫療支援。夏桓宗時,其母患病,也派使至金朝求醫。這些都表示西夏醫學不如中原的朝代。
西夏武器製作十分精實,其中以夏國劍最有名,在宋朝被譽為「天下第一」。北宋文學家蘇軾曾請晁補之為其作歌,內有「試人一縷立褫魄,戲客三招森動容」。而西夏鎧甲被譽稱為堅滑光瑩,非勁弩可入,專給鐵鷂子使用。其他有名的攻城武器有名叫「對壘」的戰車、可以越壕溝而進;裝在駱駝鞍上的「旋風炮」,可以發射大石彈;以及最厲害的「神臂弓」,可以射240步至300步,「能洞重扎」。 | {'wikidata_id': b'Q7427'} |
李彦 (北魏)
李彥(?-524年),字次仲,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人,出自隴西李氏姑臧房,龍驤將軍、滎陽郡太守、姑臧穆侯李承第二子,北魏官員。
生平
李彥很有學問,與三個兄弟都為魏孝文帝元宏賜名,魏孝文帝初年,李彥被舉薦為司州秀才,出任中書博士,轉任諫議大夫。太和十八年(494年)九月,魏孝文帝親自考核官員,他對李彥說:「你雖然擔任諫議大夫的官職,實在是人不稱職,可以免去諫議大夫,降為元士。」李彥不久代理主客曹,改任郊廟下大夫。當時北魏朝廷的禮儀和典章制度還不完備,李彥留心考核審定之,以稱職著稱。
魏孝文帝南征南齊時,李彥勸諫說:「臣認為小小的長江閩水地區,不值得皇帝親征。」屢次上表勸諫,魏孝文帝雖然沒有聽從採納李彥的意見,卻也嘉許他的至誠。北魏軍隊駐紮於淮南時,朝廷徵調李彥擔任廣陵王元羽的長史,加號恢武將軍、西翼副將軍。李彥回朝後被任命為冀州趙郡王元幹的長史,又轉任青州廣陵王元羽長史,兼任齊郡太守,徵調為龍驤將軍、司徒右長史,改任左長史、秦州大中正,外任代理揚州刺史,不久徵拜河南尹,回朝走到汝陰郡,被命令代理徐州刺史,不久徵拜平北將軍、平州刺史,又轉任平東將軍、徐州刺史。延昌二年(513年)夏季,連續多日大雨,河流溝渠泛濫,李彥前往視察水陸形勢,根據情況疏通河流,徐州因此沒有淹浸的災害。朝廷嘉獎李彥,屢次下詔慰勞勉勵。李彥再次入朝擔任河南尹,升任金紫光祿大夫、光祿勛卿,改任度支尚書,又外任撫軍將軍、秦州刺史。
當時,破六韓拔陵等人在北部軍鎮起兵造反,夏州、東夏州、豳州、涼州等地的造反紛然並起。李彥的刑法政令過於嚴厲,為屬下所怨恨,城內百姓薛珍、劉慶、杜超等人趁著四方背叛,暗中勾結謀逆。正光五年(524年)六月,薛珍等人闖入州門,在內屋擒獲了李彥,將他囚禁於西府,推舉黨羽莫折大提為頭領,於是殺害李彥。永安年間,朝廷追贈李彥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雍州刺史,諡號孝貞。
其他
李彥的叔叔李沖曾經對李彥說:「大崔生崔光寬和而誠實文雅,你應該與他做朋友,小崔生崔亮嚴整而清白坦蕩,你應該尊敬他,這兩人最終都將顯達。」 | {'wikidata_id': b'Q18236187'} |
无穷远点
無窮遠點,又稱為理想點,是一個加在實數軸上後得到實射影直線\mathbb{R}P^1的點。實射影直線與擴展的實數軸不是一樣的,擴展的實數軸有兩個不同的無窮遠點。
無窮遠點也可以加在複平面\mathbb{C}^1上,於是把它變成一個閉曲面,稱為黎曼球面\mathbb{C}P^1。(把球面穿一個孔,並把所得到的邊拉開來,便得到一個平面;相反的過程便把複平面變為\mathbb{C}P^1:在平面外加上一個點,並把平面向這個點包起來,便得到球面。)
這個結構可以推廣到任何拓撲空間。所得到的空間稱為原空間的單點緊化。因此,圓形是直線的單點緊化,而球面則是平面的單點緊化。
現在考慮實射影平面\mathbb{R}P^2上的一對平行直線。由於這對直線是平行的,因此它們相交於無窮遠點,這個點位於\mathbb{R}P^2的無窮遠直線上。更進一步,這兩條直線都\mathbb{R}P^2上的射影直線:每一條都有自己的無窮遠點。當一對射影直線平行時,它們相交於它們公共的無窮遠點。 | {'wikidata_id': b'Q1191139'} |
何蓝逗
早年
何藍自4歲起學習美術,此外亦會彈奏吉他、跳舞及創作歌曲,被其家人認為在鏡頭前「似乎天生具有表演天賦」。高二時,作為美術特長生的何藍轉入惠州市華羅庚中學學習,並在這期間開始於小咖秀上載模仿視頻,以呆萌清秀的外表及搞怪的表演風格收穫了數萬支持者。此後,有支持者以「何藍逗」稱呼之,而其支持者群體亦獲稱「何藍人」。除了上載模仿視頻外,其後來亦有向網絡主播的方向發展。
2016年1月12日,其獲頒第一屆「放肆一下·移動視頻風雲盛典」網絡達人獎項之「最佳女演員」獎。
進入演藝圈
2015年10月,何藍被導演歐譚凱相中,以「何藍逗」名義參與網絡電影《青春餵了狗》的拍攝,並在其中飾演女一號,由此開始在兼顧學業的情況下北上發展。12月25日,出席其參演的劇集《黃金女保鏢》的開機禮。2016年1月11日,《青春餵了狗》上線播放,並收穫良好評價。4月28日,於GMIC主辦的第一屆網際網路最具人氣主播評選中獲選十大人氣主播之第四名。2017年2月13日,出演劇集《黃金女保鏢》,在其中飾演「張妙彤」。4月29日,出演網絡電影《降龍大師》的「小九」一角。8月9日,出演網絡電影《極道少女》,在其中飾演「小初」。
2018年4月30日,出席其主演的劇集《等到煙暖雨收》的開機禮,是為其首次出演古裝劇集。5月9日,出演劇集《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在其中飾演少女「慧顏」,並獲得良好評價。2019年6月6日,與陳飛宇共同主演電影《最好的我們》,是為其首次參演院線電影。6月14日-28日,以飛行嘉賓身份參演湖南衛視慢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3》。
不當言論
在《嚮往的生活3》第九集節目中,各參演人員談及該節目常駐嘉賓彭昱暢未曾拍攝過吻戲時,何藍逗則直接提議讓其與另一常駐嘉賓張子楓拍攝吻戲,遭到彭的拒絕;何當即表示「演員有啥不能拍的」,但又在稍後拒絕了常駐嘉賓黃磊提出的讓其與彭拍攝吻戲的提議。此番言論令其在該集節目完結後被大批網民批評「情商低」。
次日,何藍逗於其個人微博發文道歉,表示願意接受公眾監督,並「會要求自己謹言慎行」,惟其致歉言論被網民批評為「沒有誠意」。 | {'wikidata_id': b'Q65056767'} |
天主教明德學校
校名來源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第一章)
校訓與辦學使命
愛人如己(聖經)
校方解說指「親民」解作親近民眾,與聖經中「愛人如己」相符合,本著基督精神,以愛和熱誠培育學生,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正確的公民意識,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使學生能效法主耶穌,以愛主、愛人及惜物作為生活的取態,有良好的品德及服務他人的精神。
MTCS的深層意義
Modest:謙遜、節制
Trustworthy:值得信賴
Conscientious:憑良心盡責做事
Sympathetic:富同情心及憐憫心
校方解說指這些都是學校重視的價值,正好與聯合國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奉行全人教育而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學會共處、 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有共通的地方。
史略
在1952年成立,原名為瑪利諾明德小學校,是東區柴灣的第一所小學。
瑪利諾修會把辦學權移交給天主教香港教區,學校在1975年起易名為香港柴灣明德小學。
在2006年起,學校遷入新校舍,並轉用全日制上課。同時,學校由此而易名為天主教明德學校。
校歌
我校矗立東方之珠,愛我明德恪遵詩書,
眾山環抱滄海前橫,地擅形勝玉韻金聲,
校訓法主愛人如己,一堂濟濟誦主聖言,
師道矜式步武前賢,努力學業同報主恩。
分社
為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由小一開始已按班別編入下列四社直至畢業,透過經常舉行的社際活動發揮與人合作,讓各社的老師及同學建立友愛共融、加強師生之溝通,藉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並建立團隊精神。
瑪竇社(St. Matthew House):紅社
馬爾谷社(St. Mark House):紫社
路加社(St. Luke House):綠社
若望社(St. John House):黃社
社際活動包括:社領袖生選舉、常識科時事問答比賽、校運會社際比賽項目等。
特色
為切合學生需要,有自擬的校本教材,如英語文法、漢語拼音、數學科的調適課程等,也有為能力稍遜的學生安排分開小組學習。
除基本的課外活動,該校重點項目為其四大校本資優小組(English Drama,奧數,小小科學家,剪片特工)、舞蹈小組及新興的花式跳繩隊伍,每學年都積極參加校外比賽,尤其剪片特工小組經常獲得獎項。
另外,近年來政府積極推行STEM教育,該校亦設有機器人製作小組及程式編寫小組,提升學生創意思維及邏輯思考能力。該校已於2016年下半年完成Wifi900工程,全校範圍均能無線上網,將致力發展電子學習及移動學習,學生透過利用平板電腦流動應用程式工具進行學習活動,讓學生的學習充滿挑戰及趣味,促進自主學習的機會,2018/19學年開始,部份班別開展了自攜裝置(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的電子學習計劃以增強學習果效,從小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態度。
由於相鄰的舊校舍業已交還政府,並成為法國國際學校(小學部),故每學年都有不少交流活動。
家長教師會
於1997年5月19日成立,每年均有製作會訊,舉行會員大會,邀請校外講員為家長提供講座,並致力舉辦各項親子活動如旅行、入營、歷奇、運動,以加強家校的夥伴關係,發展家校合作。 | {'wikidata_id': b'Q10938915'} |
珍妮佛·安妮斯顿
早期生活
珍妮佛出生於美國洛杉磯的Sherman Oaks。珍妮佛的父親是希臘人,也從事演員職業。也許是因為他希望女兒能夠繼承她的事業,因此他請著名演員泰利·薩瓦拉斯作珍妮佛的教父,並將家族的希臘文姓氏「安納斯塔薩基斯」(Anastassakis)改為更具美國味的「安妮斯頓」。安妮斯頓全家僅在希臘居住過一年便遷回美國,在紐約定居。她的父親約翰曾先後在多部肥皂劇中擔任角色。1985年,全家再度遷至洛杉磯。同年,約翰開始出演肥皂劇《衝鋒陷陣》。
演藝生涯
1987年,珍妮佛進入「紐約市曼哈頓演藝學院」學習,並加入學校的戲劇俱樂部。在此期間,她曾參演過一些非百老匯音樂劇,並立志成為一位演員。1989年,珍妮佛遷至好萊塢並首次在電視劇《莫里哀》中扮演角色。
1994年,NBC的新情景喜劇《六人行》邀請珍妮佛試鏡劇中人物莫妮卡·蓋勒,但她最終勸服劇組人員並出演了更加適合自己的瑞秋·格林。此後十年,珍妮佛一直在《六人行》中扮演瑞秋,直到2004年第十季結束。
珍妮佛也曾出演過許多好萊塢電影,包括《妖精》、《純屬虛構》、《欲擒故縱》、《上班一條蟲》、《搖滾巨星》、《麥田捕手的女孩》、《王牌天神》、《遇上波莉》、《玩火》、《當真愛碰上八卦》、《我的好野女友》、《同床異夢》等。
私人生活
安妮斯頓 1990 年時跟她一起合演電視節目《Ferris Bueller》的查理·施拉特(Charlie Schlatter)交往,在 1995 年時與音樂家亞當·督利茲(Adam Duritz)短暫交往過。1995 到 1998 年,與演員泰特·多諾萬(Tate Donovan)交往並被報導兩人已訂婚。
1998 年 5 月,她開始跟布萊德·彼特約會,兩人在 2000 年 7 月 29 日結婚,其婚禮舉辦在加州馬里布,相當私人。幾年來,他們的婚姻被認為是好萊塢裡罕見的成功,然而,這對夫妻在 2005 年 1 月 6 日宣布分居。宣布分居後,彼特和安妮斯頓仍一起出現在公共場合,甚至是安妮斯頓的36歲生日晚宴,朋友們聲明他們夫婦正在復合。但安妮斯頓在 2005 年 3 月 25 日申請離婚,離婚在當年 10 月 2 日生效。
隨後的幾個月裡,大眾對兩人離婚的反應開始被各媒體報導,這個故事還成為幾個媒體節目的頭條,如《娛樂今夜》(Entertainment Tonight)和《深入好萊塢》(Access Hollywood),也是許多八卦雜誌多年來的話題,直到今天。
安妮斯頓透露,離婚促使她跟疏遠近十年的母親南希重修舊好,他們當初形同陌路的原因是南希在電視節目談論安妮斯頓,後來又寫了一本書,題為《從母親和女兒到朋友:回憶錄》(From Mother and Daughter to Friends: A Memoir)(1999年)。 安妮斯頓還表示,多年幫助她脫離布萊德·彼特的治療師的逝世讓她感到徹底絕望。安妮斯頓還說,她與彼特的關係,她並不後悔,7 年來的感情都非常濃烈,是一個美麗且複雜的關係。
離婚之後,安妮斯頓開始跟合演《同床異夢》的演員文斯·范恩交往,但在 2006 年 9 月報導指出兩人的感情有問題,隨後在 12 月證實分手。她接著在 2007 年跟英國模特兒保羅·史考夫(Paul Sculfor)交往了數個月。2008 年 2 月,她開始跟歌手約翰·梅爾交往。這對情侶在 8 月分手,10 月又恢復關係,之後在 2009 年 3 月再次分手。
安妮斯頓做了兩次鼻中隔成形術的手術來矯正她鼻中隔的問題,1994 年進行第一次但不成功,於是在 2007 年 1 月進行第二次。
她是演員柯特妮·考克斯與大衛·艾奎特的女兒可可·萊莉·艾奎特的教母。
安妮斯頓與演員賈斯汀·塞洛克斯(Justin Theroux)2011年拍攝電影「隨心所欲」(Wanderlust)時開始交往,並於2014年訂婚。
2015年8月5日,安妮斯頓與賈斯汀瑟魯於洛杉磯貝艾爾區(Bel Air)自宅70名賓客面前舉行結婚儀式。
兩人在2018年2月15日宣布分居。 | {'wikidata_id': b'Q32522'} |
陈歌辛
陳歌辛(1914年9月19日-1961年1月25日),原名陳昌壽,出生於江蘇省南匯縣(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流行音樂人,與黎錦光同被認為是中國流行樂壇成熟期最傑出的代表,分別有「歌仙」與「歌王」之譽。
生平
陳歌辛的外祖父爲印度人。被其母過繼給無子女的建築工程師陳有光。陳歌辛畢業於格致中學,曾短暫跟隨猶太音樂家弗蘭克爾學習音樂理論及作曲、指揮等。其後在上海一些中學教授音樂,並創作歌曲。1935年,在上海樂劇訓練所兼任教職時,創作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劇《西施》。
1938年,任中法戲劇專科學校音樂教員,與中共地下黨員楊帆合作,爲「新華影業公司」的電影《兒女英雄傳》中,譯配了蘇聯歌曲《伏爾加船夫曲》,還和張昊、鐵錚、鄭守燕組辦了200人參加的大型「歌詠指揮訓練班」,曾創作抗戰歌曲。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上海租界。12月16日陳歌辛被日本佔領當局逮捕,被關進極司非爾路76號酷刑折磨三個月後放出。1943年進入汪偽政府直屬的「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音樂部工作。1945年3月,爲日軍神風突擊隊軍歌譜曲,而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家傳》稱陳歌辛曾在汪精衛政府所屬「華影」任職期間譜寫《大東亞民族團結進行曲》。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陳歌辛聽到日本投降消息之後當晚就寫了《迎戰士》一曲。1946年陳歌辛爲慶祝抗戰勝利後第一個農曆新年,以「慶餘」為筆名創作賀年歌《恭喜恭喜》,該曲日後成為華人世界最重要的賀年歌曲。1946年6月陳歌辛因「漢奸嫌疑」被民國政府拘押七天後被無罪釋放。
1946年底,陳歌辛赴香港投奔夏衍,1950年4月受夏衍之邀,回到上海任昆侖電影製片廠作曲。1956年受楊帆案件牽連,被上海電影製片廠立案審查,一度停止工作,後被宣布無歷史問題,恢復工作。1957年在反右運動前並未發言(一說是《梅花開咯》的歌名、歌詞犯忌),但也被打成右派,送往安徽白茅嶺農場勞動,在大躍進饑荒中被餓死於當地。1979年獲得平反。
陳歌辛的代表作有《風雨中的搖籃曲》、《永遠的微笑》、《玫瑰玫瑰我愛你》、《西湖春》、《鳳凰于飛》、《夜上海》、《蘇州河邊》等歌曲,由周璇、李香蘭、龔秋霞、姚莉、白光等歌手演唱,在上海風靡一時。他作曲的同時也寫歌詞,流傳甚廣的《五月的風》就是他作詞。
家庭
陳歌辛1935年結婚,妻子金嬌麗,原是陳歌辛的學生。
陳有三子一女,長子陳鋼爲著名音樂家,作有著名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三子陳東爲男中音歌唱家。
陳歌辛上海故居是寧海西路190號(舊門牌華格臬路238號)。 | {'wikidata_id': b'Q5090768'} |
饭富虎昌
信虎時代
在永正元年(1504年)出生(有異說)。永正12年(1515年)10月17日,飯富道閲在與西郡的國人大井信達戰鬥時,與兒子「源四郎」一同戰死(『勝山記』),一說指飯富源四郎才是虎昌和山縣昌景兄弟的父親。
享祿4年(1531年),與今井信元和栗原兵庫等人一同向武田信虎舉起反旗,但是在投降後被原諒並臣從於信虎。天文5年(1536年),在北條氏綱侵攻駿河國時,與信虎一同作為今川氏的援軍參戰並大破北條軍。天文7年(1538年),與諏訪賴滿和村上義清的連合軍戰鬥,以寡兵數度擊破連合軍,並取下97個首級而立下軍功。
天文10年(1541年),與武田家的宿老和有力國人板垣信方、甘利虎泰一同擁立信虎的嫡男晴信,並把信虎追放到駿河,以後成為武田家的宿老並仕於晴信。
信玄時代
天文17年(1548年),在信方和虎泰於上田原之戰中戰死後,成為武田軍團中的核心。
天文22年(1553年),在自身守備的內山城被長尾景虎(上杉謙信)和村上義清的8千士兵圍困時,以8百兵力將其撃退。永祿4年(1561年),在第4次川中島之戰中,擔任攻撃妻女山的別働隊大將等,以重臣身份為武田氏的發展盡力,而且還被信玄任命為嫡男義信的傅役(後見人)等,作為武田氏第一宿老而相當有份量。
義信事件
不過,義信和信玄之間的關係不佳(『甲陽軍鑑』)。在對今川氏的方針上,父子之間的對立加深後,在義信企圖謀反時被捕(告密者是弟弟(一說指是外甥)三郎兵衛,即後來的山縣昌景),在永祿8年(1565年)10月19日負起責任而自殺。享年62歲。墓所在山梨縣甲斐市龜澤(舊中巨摩郡敷島町)的天澤寺。
關於處刑日期,平山優在2001年推測是在永祿8年9月至10月期間;丸島和洋在2006年根據高野山成慶院的『甲斐國供養帳』的記載,死忌是永祿8年10月15日。
此後,飯富家斷絶,家臣團中的山縣氏由弟弟三郎兵衛繼承。
子孫
兒子有昌時,在義信事件後,依靠與武田氏有親戚關係的公家三條家並改姓古屋氏。另外,在天文22年(1553年)9月的第一次川中島之戰中,被派遣前往救援受長尾氏侵攻的信濃國苅屋原城的「飯富左京亮」,與在天文20年(1551年)殺死東條氏的「飯富藤藏(稻藏)」是同一人物,被認為是虎昌的兒子。飯富左京亮在永祿2年(1559年)的相模國後北條氏的『小田原眾所領役帳』中,被記載為「他國眾」。 | {'wikidata_id': b'Q2105694'} |
伊宁市东正教堂
伊寧市東正教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是一座東正教教堂。
簡介
1949年以前,曾有三批俄羅斯人遷居新疆。其中一批是商人及外交人員,那是隨著1851年俄國和清朝簽訂《中國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條約》之後,俄國獲得在伊犁、塔城設領事館、建貿易圈之權而來;另有一批是十月革命後的俄國白衛軍和難民,大多定居伊犁、塔城、烏魯木齊。
1925年,新疆東正教教會成立,隸屬北京東正教總會管轄。1915年該會在伊犁建教堂。1954年後,俄國僑民大量遷出新疆,新疆的東正教信眾銳減,奉事活動逐漸衰弱。
1937年,伊寧東正教堂在伊寧市六星街興建,這是當時全新疆最大的東正教堂,大門採用俄羅斯式建築風格。六星街形成於1930年代,六條主幹道自中心向外輻射,將街區分為六個扇形地區,如今該街區仍有俄羅斯族居民居住,教堂和墓地保存良好。
伊犁大教堂原來珍藏著兩件寶物:一是油畫聖母像(俄羅斯知名畫家所繪,俄國白衛軍軍官ДуTов杜托夫帶來),二是1952年從烏魯木齊東正教堂運來的重達400普特的大銅鐘。文化大革命中,中國推行取消宗教的政策。1966年8月28日,紅衛兵沖入伊犁大教堂,燒毀聖母像,砸碎9個小銅鐘,搬走大銅鐘。伊犁、塔城、阿勒泰各縣的東正教堂全被拆毀。
老教堂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後,地皮遭到霸占,後來又被多次轉手倒賣,現在成為伊寧市中心的一塊不斷出現糾紛的地皮。經過伊寧的俄羅斯人不斷呼籲,人民政府最終在位於伊寧市黎光街8號的俄羅斯墓地一角劃出了一畝多地,伊寧的俄羅斯人2002年在這裡建起一座白色的東正教堂。該教堂沒有牧師。2011年時,正在由柳達大媽代行牧師之職。柳達大媽說,原來老的東正教堂里有一尊全銅的聖母像,據說類似的聖母像世界上僅存三尊,這一尊是當年俄國軍人扛來的,現在下落不明,老教堂內數十個大小成套的銅鐘,如今僅找回一個。
2010年1月7日晚,伊寧市舉辦「2010歡聚伊寧——俄羅斯聖誕節聯誼晚會」,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來賓以及伊寧市俄羅斯族居民代表共慶俄羅斯族傳統節日「聖誕節」。哈薩克斯坦來賓中有一對新人,1月7日清晨剛剛在伊寧市東正教堂舉辦了婚禮。所以在當晚的聯誼會上,中共伊寧市委書記焦寶華與伊寧市長賽福丁·依木熱木特為這對新人備有禮物,並且代表伊寧市各族人民祝願他們永遠幸福。 | {'wikidata_id': b'Q17017141'} |
迷霧驚魂
情節
一場暴風雨,鄰居諾頓律師的樹木倒塌,打壞電影海報畫家大衛·德雷頓(湯瑪斯·傑恩飾)的畫室,大衛和他的妻子看見不尋常的霧開始從山間蔓延,全鎮亦斷電。為重整風暴摧殘後的家園,大衛和5歲的兒子比利(納桑·蓋博飾),與鄰居諾頓(安德魯·布瑞格飾)去當地的超市採買物品。到了店內,越來越多的警車在街上奔馳,引起顧客注意,最終空襲警報響起,一名老人丹米勒(傑佛瑞·狄蒙飾)滿面鮮血,狼狽的跑進超市,警告大家有迎面而來的濃霧中有異物,非常駭人。
超市顧客們,看到濃霧籠罩整個停車場,且聽到一名男子在霧中的慘叫,受到突如其來的震驚,只能先聽米勒的建議留守店裡。一位媽媽因留兩位小孩在家中,懇求超市裏的顧客載她回家,救兩個孩子一命,但因外頭能見度為零,又聽見慘叫聲,狀況極不明朗,包括大衛在內,沒人願意冒險相救。這位母親,在憤怒與絕望下獨自離開超市,走向霧裏。
因比利覺得寒冷,大衛到倉庫尋找毯子,卻聽到外頭撞擊鐵捲門的聲響。員工邁倫和吉姆(威廉·賽德勒飾)始終不相信有所謂的怪物,他們和工讀生諾曼(克里斯·歐文飾)堅持打開鐵捲門,試圖修復故障的發電機。打開門後,一支巨型章魚似的觸角抓住諾曼,把諾曼整個人捲走,其他人驚慌地把捲門關閉。大家才知道這場濃霧裏,有著致命的怪物。
大衛和超市副理奧利(陶比·瓊斯飾)嘗試說服持疑心的諾頓和其他鎮民,切勿外出。一羣號稱以理性邏輯思考的人,認為怪物是無稽之談,隨同諾頓離開走出超市。但也有一名龐克風男子打算搭救眾人,挺身而出,去自己車上拿獵槍。大衛在龐克男腰間綁上救命繩,希望在遇到怪物時能把他拉回店內,不幸的是龐克男立刻被怪物啃蝕,拉回來時已遭腰斬。
待在店裏的鎮民,開始製作火炬來保衛自己,且在落地窗堆滿狗飼料,防止怪物入侵。夜幕低垂,開始出現怪異的生物,大量的飛行蟲類盤據在窗邊,類似古翼手龍的生物迎頭撞上窗戶,衝破窗戶後導致怪異飛蟲大舉入侵。年輕女店員莎麗(艾莉莎·黛娃洛絲飾)不幸被飛蟲咬傷,隨即中毒喪生,而有人也在混亂裏嚴重燒傷。
一片混亂的時刻,深感不安的宗教狂熱份子卡莫迪女士(馬西雅·蓋·哈登飾),深深認為這是耶和華給予的最後審判,世界末日逼近。在這場攻擊事件,一隻飛蟲停在卡莫迪胸前,竟然飛走,並未咬卡莫迪,安然度過一劫的卡莫迪,更驗証自己是上帝的使者,而一些猶豫的鎮民,立即成為她的信徒,她表示世界末日將近,用一些人來犧牲,以撫平神的怒火,是絕對必要的,而她則作為先知。
一直幫忙照顧比利的老師阿曼達丹菲(蘿莉·荷登飾),發現朋友哈蒂服藥自殺後,與大衛承諾她絕不會讓怪物攻擊她的孩子。意識到卡莫迪倡言的宗教狂熱勢力越來越龐大,大衛思考逃脫的方法。要安全地取得車子,他成立一組自願者嘗試從隔壁的藥局,尋找一些抗生素與燙傷藥膏給予燒傷者,但在那遭受巨大類蜘蛛怪獸的攻擊,怪獸噴出的絲具有強烈腐蝕性,兩人在此喪命。
經過此次事件,除了大衛和幾個人尚保持理智和清醒,幾乎在店裡的每個人由於受到卡莫迪的蠱惑都開始迷信,驚嚇過度的吉姆成為卡莫迪最堅定的信徒。大衛等人找到店內的三名士兵,其中兩名士兵已經上吊自殺,剩下曾和莎麗相戀的二等兵傑瑟普(薩姆·威沃飾),被狂熱份子抓來逼供,表明此場迷霧是軍方科學家的「箭頭計畫」實驗,意外開啟了異次元的空間,招來外星怪獸的大舉入侵。卡莫迪的信徒憤怒地毆打傑瑟普,其中一名廚師猛刺傑瑟普好幾刀。卡莫迪趁勢命信徒們把傑瑟普扔給怪獸,傑瑟普很快地就被一個螳螂怪吞噬,大衛他們束手無策。
翌晨,大衛一群人準備離開,卻遭到卡莫迪的攔截,卡莫迪還獨裁地下令,要信徒抓大衛的五歲孩子比利和阿曼達給怪獸喫。信徒立刻為之瘋狂,打算抓住比利和阿曼達,大衛等人阻止,展開混亂的械鬥,卡莫迪又下命令,將大衛等人全部處死。奧利情急之下,使用阿曼達的手槍,連發兩彈,射殺卡莫迪,卡莫迪被殺,信徒們一聽槍響,立刻作鳥獸散。
奧利、大衛一群人奔出店門,來到停車場內,由於霧氣濃厚,眾人失散,奧利遭到怪獸爪子襲擊,邁倫、和康奈爾死於蜘蛛怪手上,而布朗恐慌地回到商店,只剩下阿曼達、大衛、比利、丹米勒和艾琳(法蘭西絲·史坦海根飾)安全抵達車內。徒留超市內的鎮民,充滿著痛苦、憤怒、不安和悲痛,站在窗前,看著大衛他們離開。
大衛開車穿越迷霧,回到住處,發現他的妻子已被蜘蛛怪的絲纏死。傷心欲絕,大衛再往南方前進,路途目睹這場浩劫後的城市殘骸,及遇到數百呎高的巨型怪獸。最後,他們耗盡了汽油,也沒有找到任何倖存者,於是四個成年人決議,決定不再掙扎,接受死神的召喚,免受怪獸的痛苦折磨。但是五個人卻只有四顆子彈,大衛奮而拔槍,將阿曼達、丹米勒、艾琳和自己的兒子比利槍殺。殺了四人的大衛,想要飲彈自盡,卻已然沒有子彈。
自殺不成的大衛,悲痛欲絕地走出車外,大聲哀號吸引外頭怪獸注意,打算送死。大衛聽到類似生物走向他,卻發現是美軍的坦克、裝甲車、兩棲運輸車,大量的化學兵以步槍、噴火器、強效殺蟲劑與各種軍火攻擊怪物,此時濃霧逐漸散去,怪物也幾乎死盡。
大衛看見當初第一位離開,無人願意搭載的媽媽,抱著孩子,就在救援車上冷冷地看著他。大衛崩潰,悲號不已。
發展
導演法蘭克·戴拉邦最早在《Dark Forces》文摘雜誌,讀過史蒂芬金1980年的中篇小說《迷霧驚魂》。當初已對本作改編為電影表示濃厚興趣,導演的代表作《刺激1995》亦是改編史蒂芬金的作品。1994年10月《刺激1995》殺青後,導演再度表示有意拍攝《迷霧驚魂》。不過導演並未付諸計畫,轉而執導同樣為史蒂芬金作品的《綠色奇蹟》。達拉本特最後擬出拍攝概念給派拉蒙影業,且向史蒂芬金取得電影拍攝版權。2004年12月,導演說他已著手《迷霧驚魂》的劇本改編作業。2006年10月,拍攝企畫由派拉蒙移至次元影業,且準備開鏡以及與演員湯瑪斯·傑恩選角協商。
拍攝
2006年12月,演員傑恩與片場簽約確定加入劇組。2007年1月,安德魯·布瑞格和蘿莉·荷登隨後加入《迷霧驚魂》演員行列。2月在路易西安納州什里夫波特的一家電影片廠開拍。瑪西亞·蓋·哈登和陶比·瓊斯也在本月加入劇組。威廉·賽德勒、傑佛瑞·狄蒙和布萊恩·利比,皆是導演先前史蒂芬金改編作品《刺激1995》和《綠色奇蹟》的固定班底,同樣出現在《迷霧驚魂》作為配角。賽德勒在1986年《迷霧驚魂》的有聲書版本,曾扮演湯瑪斯·傑恩的角色大衛·德雷頓。達拉本特想要史蒂芬金客串一角,最後婉拒角色則由布萊恩·利比飾演。
達拉本特試圖將《迷霧驚魂》呈現「更流水式、粗糙的記錄片風格走向」,因此他聯繫電視影集《盾牌》的攝影組,使用這種風格在電影裡。達拉本特嘗試數位化拍攝,但發現「會讓畫面太好看」。導演最後選用富士軟片400感光拍攝,可增加畫面的影像噪訊效果。
本片開頭,大衛·德雷頓(David Drayton)在自己畫室裡繪圖,圖畫是來自史蒂芬金的《黑塔》系列,並角色也是取自實際上著名的電影海報設計者德魯·史杜山(Drew Struzan)。達拉本特還放上重新製作的《突變第三型》、《羊男的迷宮》、《刺激1995》和《綠色奇蹟》海報和插圖,向他致敬。
達拉本特與美術設計創作出一個混合的時代,以避免像是一部歷史題材的作品,而且看起來也不像在現代。《迷霧驚魂》中角色已可使用手機,但美軍憲兵在影片中仍是穿著早期軍服。雖然救援軍是開著老舊吉普車,而不是悍馬車,不過其他車種在影片中看到仍是現代車款。
超過百位的臨時演員來自什里夫波特當地。不像傳統臨時演員僅僅是作為影片的背景,本片百分之六十的臨演都與主要角色群交相互動。
與原著的差異
在原著版中,大衛和比利、阿曼達與艾琳一起開車離開超市,在尾聲時找到一家無人旅館過夜。原著結局並未講明大衛等人的最後下場,屬於開放性結局。而大衛槍殺同行者,並在最後一刻看到軍隊消滅怪物的結局為電影版獨有。
另外,原著中沒有交代先行離開的那位母親是生是死。原著中沒有韋恩·傑瑟普這個角色,因此也沒有藉他的口表明迷霧真相的事件。電影版也刪去了大衛和女教師阿曼達偷情,並被卡莫迪女士撞見的橋段。
電視劇
2013年11月,鮑伯·溫斯坦透露,他和達拉本特正在製作一部基於電影的10集電視劇。在2016年2月,Spike購到首集。2016年4月,Spike訂購了該劇。艾美獎獲獎導演亞當·伯恩斯坦將執導首集,於2017年6月22日播放。 | {'wikidata_id': b'Q695209'} |
西伯利亞航空778號班機空難
事發經過
2006年7月9日伊爾庫茨克時間(UTC+9)上午7時44分, 該架載有193名乘客及10名機組人員的A310客機飛抵伊爾庫茨克機場,當降落時未能在跑道盡頭煞停,繼續直衝數百米,直至撞向一群平房及混凝土障礙物後爆炸起火。消防員用了2小時把火撲熄。
空難中有79人生還,包括3名空中服務員,接近60人需送院救治,當中部分傷者受重傷,其餘輕傷的則自行離去,15人更能繼續他們餘下的行程。
俄通社-塔斯社發言人伊琳娜·安德莉亞諾娃表示,飛機是在降落時滑出跑道,且事發時的速度亦相當驚人。同時也指出,機上不少乘客是來自莫斯科,準備前往伊爾庫茨克度假的兒童。除了俄羅斯公民外,機上還有14名其他國籍的旅客。其中2名是波蘭籍,他們正取道伊爾庫茨克前往蒙古旅遊,事發時坐在機尾,他們均能及時逃生,其中一人腿部受輕傷;其餘包括3名中國籍、3名白俄羅斯籍、2名德國籍、2名摩爾多瓦籍及2名南韓籍旅客。
俄羅斯交通部長伊·葉·列維京(И. Е. Левитин)事後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時飛行員向航空交通管制塔人員告知飛機已成功著陸,但電台聯絡卻突然中斷。勒維廷又說,飛機在飛抵伊爾庫茨克機場前,跑道因剛下完雨而變得濕滑。
飛機資料
肇事空中巴士A310-324客機於1987年4月3日出廠,製造編號442,配有兩台普惠PW4152發動機,總累積飛行時數超過52,000小時。客機於同年6月交付美國泛美航空,機身登記編號N812PA,於1991年泛美破產後轉售達美航空。在投入西伯利亞航空前,飛機曾被俄羅斯航空租賃營運。
調查結果
調查報告於同年9月25日發表。報告指出空難並非由左邊發動機反推力失效引致,而是飛行員在飛機著陸時使用輪胎制動及只開啟右邊發動機反推力,因此飛機未有正常減慢速度,最後以每小時100公里(62英里)的速度撞向建築物群。總括而言,西伯利亞航空778號班機空難,是機組人員犯錯引致的。 | {'wikidata_id': b'Q2202322'} |
+WOO 嘉湖
概述
2013年7月30日置富產業信託管理人與長江實業訂立諒解備忘錄,以58.49億港元收購天水圍發展有限公司全部權益連股東貸款,該公司持有位於嘉湖銀座商場及其他資產,包括整座嘉湖銀座商場、位於天水圍的嘉湖發展項目內的其他零售、幼稚園、車位及該等範圍的附屬空間和保留部份,包括622個車位。商場及其他零售可出租總面積66.5萬平方呎,惟不包括約58棟住宅大樓、嘉湖海逸酒店、其他商業區及車位。同年10月9日,置富產業信託完成收購嘉湖銀座,嘉湖銀座改名置富嘉湖。2019年10月9日再易名為「+WOO 嘉湖」。 +WOO取自廣東話諧音「嘉湖」,兩個「O」代表中文「圍」字的兩個圈,有「鄰圍互助」之意,而「+」則象徵璀璨悅目品味生活的無限可能。
據物業持有人置富產業信託的2014年全年財務報告,於2014年年底+WOO 嘉湖出租率達100%(2013:99.0%),估值為港幣6,652百萬,2014年財政年度淨物業收入為港幣218.6百萬,Gross Revenue為港幣312百萬(2013:港幣67.1百萬)。
翻新工程
2017年,置富產業信託宣布耗資1.5億港元為商場進行翻新,包括更換商場天花和地板、重新規劃洗手間間格及其通道、翻新升降機及扶手電梯、開闢貨倉作商舖及增設親子洗手間等工程。當中設計靈感源自天水圍的「天」及「水」二字,裝潢採用天空輪廓線和蕩漾湖泊樣式,並於中庭安裝了巨型的LED屏幕,以加強商場內的視聽元素。第一期商場翻新工程於2018年6月動工,在2019年7月完工。至於第二期商場翻新工程有望於2020年展開。 | {'wikidata_id': b'Q10924047'} |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英語:Academy Award for Best Visual Effects),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通過業內人士投票,頒給每年得票最高的視覺特效,奧斯卡金像獎之一。
獎項早期稱為最佳特殊效果獎(Best Special Effects),於1939年創立。至1963年又細分為最佳特殊視效獎(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與最佳音效獎(Best Sound Effects,現今為最佳音效剪輯獎(Best Sound Editing))。而1972年奧斯卡停止給予視覺特效獎項,改頒發特殊成就獎(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s),然而僅發生在那年,隔屆奧斯卡視覺特效再次成為年度獎項。該獎項在1996年更名為最佳視覺效果獎(Best Visual Effects)沿用至今。
早期針對特技效果設立的其它獎項
工程效果獎("Engineering Effects")
特別獎("Special Awards")中所有「獎勵在特技攝影和音響效果上的傑出成就」("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reating special photographic and sound effects")的獎項。
特技效果(說明:1939至1962年,視覺效果獎與音效獎合併稱之為「特技效果」獎。在之下的列表中,除非特別說明,否則均只列出視覺效果的被提名人)
熟面孔
丹尼斯·穆倫是至今此獎項提名和獲獎次數最多的電影人:共有15次提名,並8次獲獎。 | {'wikidata_id': b'Q393686'} |
椒江大桥
歷史與設計
在椒江大橋建成之前,椒江長期面臨著南北兩岸隔岸相望的尷尬處境。當時,聯通椒江兩岸的唯一公共運輸工具就是輪渡,大霧、大風天氣和夜間停航,極不便利。為溝通椒江兩岸交通,浙江省政府在1993年開始籌建椒江大橋。1994年6月10日,當時的椒江市政府與日本高必士株式會社在椒江市簽訂合資建造椒江大橋的協議書。椒江大橋設計全長2232公尺,其中正橋長1632公尺,引橋長600公尺。大橋寬15公尺,其中機動車道寬12公尺,可並行3輛汽車,而兩側人行道各寬1.5公尺。大橋橋面距椒江江面18公尺,可行駛1000噸級船舶。椒江大橋的設計方案在1995年完成,但因缺乏資金而一直無法動工,直至1998年方正式決定按原定設計方案施工。1998年8月19日,椒江大橋工程動工建設。椒江大橋於2001年6月29日合攏,並在同年10月竣工通車。自此,椒江人民結束了僅靠輪渡往返兩岸的歷史。椒江大橋的項目總投資為3.2億元人民幣,而在椒江二橋建成前,其為椒江南北兩岸的唯一橋樑。椒江大橋於2001年12月12日起收取車輛通行費,而大橋的車輛通行費在2019年7月1日正式撤銷。
橋下淨空
為溝通椒江兩岸交通,浙江省政府在1993年開始籌建椒江大橋。台州市隨即委託有關專家進行論證,確定橋下通航高度為18公尺。消息傳出後,立即引起椒江上游的臨海市有關航運公司的強烈反應,因為這意味著大橋將截斷椒江,直接使一些與海運密切相關的企業陷入困境,而大橋上游的臨海市原有的52艘3000噸級船舶將因無法通過椒江大橋這道「江索」而只能望江興嘆。其中,浙江海圳榮液化石油氣工業有限公司(海圳榮公司)稱其經濟損失合計7600多萬元人民幣,並在2001年5月24日上午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告台州市椒江大橋實業有限公司與台州市政府民事侵權,要求法院判令兩被告賠償經濟損失5010萬元人民幣。對於有指為何不能抬高大橋高度以達成「雙贏」,台州市政府稱抬高大橋高度會使建橋費用大為增加。
收費
椒江大橋於2001年12月12日起收取車輛通行費。椒江大橋通車後,其原定暫定收費年限為5年,從2003年1月1日起直至2007年12月31日。惟椒江大橋原定收費期限將至前,經有關部門審批,大橋暫定收費年限被延期。2009年,椒江大橋實業有限公司以一橋車流量飽和等為由,啟動了椒江二橋建設計劃。由於當時交通主管部門已經不再審批新的普通公路收費項目,因此該公司將椒江二橋和一橋進行捆綁報批,同時以一橋的收費權作為質押。2011年,有媒體介入報導,提出了對於大橋車輛通行收費的疑問;椒江區交通主管部門後來作出「讓步」,對椒江一橋收費進行「打折」,出台了月票以及對市區計程車免費通行等政策。
2015年1月,椒江大橋的收費期限最終被「定格」在2022年12月11日,合計比最初暫定收費期限多15年。有當地市民因此感到不滿,並向椒江區法院提交了訴訟請求。法院最終以服務合同糾紛事由立案,並在4月21日對案件的審理進行網絡直播。當年,一橋與二橋分別實行單向與雙向收費。2019年7月1日,椒江大橋與椒江二橋的車輛通行費正式撤銷,大橋開始免費通行。 | {'wikidata_id': b'Q65965809'} |
永佃制
永佃制是中國自南宋至近代的一種土地制度,據此,佃戶可以永久租用農地,不受土地業權轉手的影響。永佃制下,佃戶享有部份土地所有權,有時又稱為一田二主制。
起源
北宋末、南宋初,各地普遍實行長期租約制,田地的買主往往答應繼續出租田地給原佃戶,在地契上說明這一點,並寫上佃戶姓名,即「隨田佃客」。有些地區,即使地契上沒明載佃戶姓名,買主依然承認原佃戶的優先承佃權。隨田佃客的制度有利佃戶,保障佃戶的承租權,不受土地所有權轉移的影響。這種習慣南宋時在江南演變成永佃制。
有時地主與佃農因為長期簽約,在出賣自己的田地時,也會設法取得新買主承諾,讓該佃農永遠在原田上佃種。這種永佃權是出賣土地的附帶條件,稱「就行佃賃」。有時賣主不但在原地以佃戶身份耕作,甚至在出賣土地時聲明享有回贖權,在回贖權有效期間可以世代承佃。這是永佃制的另一來源。
宋代流行一種只抵押、不賣地的交易,贖回的權利永遠屬於出典人。抵押土地後,出典人仍可以自由使用土地,如果他不提出贖回,出典的狀態便一直持續下去。這是永佃制的形成原因之一。承典人可以把土地轉典給第三者,收取金錢;也可以向出典人支付一筆相當於典價與賣價差額的金錢,稱「找貼」或「找價」。
內容
在永佃制下,土地的擁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可以分別執行和佔有。這兩項分割的權益,各地名稱不同,如:田底田面、田骨田皮、田根田腳。有的地方認為永佃權是土地所有權的一部份,因此享有永佃權的稱為二田主,形成一田二主制,即地主與佃戶共同享有土地的主權。
永佃制有利佃農,對佃農是一種保障。佃農視永佃權為一種產業,可以出讓、遺贈、或轉售。永佃權有時價,而且往往比土地所有權的價值更高。 | {'wikidata_id': b'Q15926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