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
stringclasses
1 value
instruction
stringlengths
5
87
output
stringlengths
3
3.47k
气象指数是什么?
见气象指数预报。
underwater robot,undersea teleoperator是什么?
用于海底观测的机器人。其头部装有摄像机,用于海底摄影;装有几个机械手采取海底沉积物、岩石和矿石样品。有的还靠声呐和激光自动辨认引导航行方向。美、日等国都有作业水深达6000米者,中国已研制出6000米的水下机器人,用于太平洋多金属矿产资源调查。
民族消亡是什么?
即民族融合。
壶穴是什么?
又称瓯穴。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壶穴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类似的地形也可出现在冰川底床上,由冰水冲蚀造成,特称之为冰川锅(moulin pothole)。
岩株是什么?
类似岩基,但比岩基小,通常出露面积不超过l00km2,在平面上近似圆形的火成岩侵入体,主要由中、酸性岩石组成。
还原剂是什么?
在化学反应中使其他物质还原或得到电子而自身同时被氧化或失去电子的物质。例如氢、锌粉、硫酸亚铁等。在环境污染物控制中,主要用于污染水体中有害金属离子的无害化。如用亚硫酸盐等将废水中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用氢硼化钠将废水中汞离子还原为金属汞。
硬度是什么?
固体抵抗某种外来机械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在矿物学中通常所称的硬度多是指摩氏硬度(Mohs'hardness),即矿物与摩氏硬度计相比较的刻划硬度。摩氏硬度计较为粗略,精确测定时常用显微硬度计或测硬仪来测定矿物的显微硬度(microindentation hardness)又称压入硬度或绝对硬度,法定单位为帕。以往测硬仪单位是以千克/毫米2计,此单位为非法定单位,它与法定单位帕的关系为1千克/毫米29.8×106帕。矿物的硬度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高硬度矿物有金刚石、刚玉等,它们的高硬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技术上。
前震是什么?
一个地震序列中,发生在主震之前的地震。
劳动力人口是什么?
即经济活动人口。
堡礁是什么?
有溻湖同陆地隔开的珊瑚礁。又称离岸礁。成堤状,多数成不连续的岛状,围绕海岸延伸,长度较大。世界上最长的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昆士兰大堡礁,绵延达2400km,堡礁与岸间隔着宽13km到1800km的溻湖。由于地壳上升,环礁会被抬升到离海面较高处。如古巴、牙买加群岛及爪哇岛皆可见到出露于水面的堡礁。
相变是什么?
沉积环境的改变,引起组成岩石的沉积特征及生物特征等在纵向及横向上的变化。
邵东阶是什么?
是上泥盆统最顶部的一个阶,位于下石炭统最底部岩关阶之下,与国际上的上法门阶相当。层型剖面位于湖南新化锡矿山欧家冲。自下而上包括两个腕足类带:Trifidorostellum longhuiense顶峰带和Ptychomaletoechia kinlinensisSpinocrinifera dushanensis组合带;三个四射珊瑚带:Ceriphyllum elegantum带,Eocaninophyllum yizhangense带,Cystophrentis带和四个有孔虫带等。
台风是什么?
见热带气旋命名。
岩基是什么?
侵入岩产状之一。一种大规模的深成岩体,出露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常产于褶皱带的隆起部分,常受深大断裂控制,延伸与褶皱轴走向一致,产状多与围岩斜交、倾角较陡。呈岩基产出的岩体以花岗岩类最常见。
水稻土是什么?
分布广泛,由各种地带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经过水耕熟化培育而成。在其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经受交替的氧化还原作用,使剖面发生明显的分异;一方面在耕作、施肥、灌溉等人为措施影响下,进行有机质分解与合成,复盐基与盐基的淋溶,及黏粒聚积与淋失等作用,使原来土壤的特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水稻土所特有的形态、理化和生物特征。水稻土发育在各个生物气候带的不同耕作程度下,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地带性的烙印,故各地水稻土的发生特性有明显差异。中亚热带以南双季稻地区的水稻土,铁、锰淋溶淀积强烈,有机质累积较明显,土壤呈酸性反应,盐基不饱和。北亚热带单季或双季稻地区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稍低,铗、锰还原淋溶作用较弱,土壤一般呈中性反应,盐基饱和。暖温带和温带单季稻地区,水稻土的有机质分解作用弱,含量较高,剖面中物质移动淀积作用也较弱,Fe、Mn分异现象不明显,土壤多呈中性和微碱性反应。水稻土是极为重要的农业土壤资源,采取合理的耕作、灌溉和施肥措施,不断提高其肥力,是发展水稻生产的有效途径。
山系是什么?
沿一定方向延伸,成因上互相联系,并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如喜玛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等。同一山系的山脉,属同一大地构造单元和地质时期。
地史学是什么?
又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主要是研究地壳发展历史和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地质学科。地史学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古生物学、地层学、地质年代学、古地理学等的研究。主要内容是:①研究古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以确定岩层(包括沉积矿层)的时代顺序及其划分和对比问题;②古代沉积的相分析和古地理的再造,以及古生物地理区的划分问题;③地壳的地质构造发展史,及与构造变动有关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历史。综合分析上述各个方面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比较全面地总结出地壳演变的一般规律。这门综合性地质学科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勘探等工作提供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近年来由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等研究的进展,不仅研究大陆地壳,还研究海洋地壳的发生和发展,因而内容更丰富,更全面了。在理论认识方面,活动论(包括大陆漂移、极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等)取代了固定论。
近震是什么?
观测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大于100千米小于1000千米的地震。
黄土地貌是什么?
黄土分布地区独特地形形态特征的总称。黄土高原主要的地貌形态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还有众多的其他各种形态及其组合,如冲沟、陷穴、漏斗等。黄土地貌的形成内因是地区的新构造运动,黄土高原北部的上升与南部的沉降形成很大差异性升降运动,它是塑造黄土高原地貌格局的基本动力。分布发育于黄土高原的一些主要水系,如黄河及其主要支流,则对高原大的地貌格局和微地貌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有深刻影响。
砂岩是什么?
由直径0.05~2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所组成的碎屑状砂屑岩,碎屑形状为圆形或近圆形,大部分砂岩主要由石英、长石颗粒、白云母、黏土矿物及各种岩屑组成。
地震学是什么?
研究地震及其有关现象的科学。掌握地震活动的规律,实现地震预报,进行抗震防震,以及探索地球内部的结构,是地震研究的主要目的。可以根据仪器所测得的资料进行研究,还可以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如地震宏观调查探讨。
洼地是什么?
近似封闭比周围地面相对低洼的地形。一般是差异侵蚀或差异堆积作用形成,其规模较盆地为小。
生境是什么?
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全部生态因素(因子)的总和。生态因素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底质、盐度等非生物因素和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生境是生物能够生存的环境范围,强调决定生物分布的生态因素,多用于泛指某一类群生物生活的区域类型,并不注重其具体地理位置。生境的范围大小不一,大者可达数千平方千米,小的很小,所生活的生物也多少不等,可以是具体指某一个体、居群、群落或泛指某一分类单元的生境。
地貌学是什么?
又称地形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以便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与其所造成的灾害进行防治的学科。按其研究的内容可分为普通地貌学、区域地貌学、部门地貌学、应用地貌学和地貌制图学等分科。地貌学已广泛应用于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的普查、各种工程(水工、港工、路工)勘测与设计以及农业、军事和编制地图等生产实践中。
属是什么?
(缩写gen.)科以下、种以上的生物分类的一个等级。属是由若干个共同起源、性状相近的种,或仅由一个具有独特性状的种组成。有的属还可再分为亚属。属的学名是单名。
纪是什么?
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纪。纪是地质时代的一个常用的划分单位,纪与系相对应。
volcanic avalanche是什么?
一种快速湍流的气态云。温度极高,破坏性极大。
钙积层是什么?
富含次生碳酸钙,但未胶结或硬结的土层。
气象潮是什么?
由于水文气象因素(如风、气压、降水和蒸发等)所引起的海面振动。因这些因素都与太阳的辐射直接或间接有关,所以也叫辐射潮。所引起的海面振动周期从几分钟到几天,振幅为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甚至1米以上,气象潮以近湾地区较为显著,特大的气象潮也叫风暴潮,是由热带风暴、温带气旋或寒潮过境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振幅可几米,当海面迅速升高,超过沿岸警戒水位时,会导致海水外溢,造成灾害,这种现象叫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
火山口是什么?
火山喷发时地下高温物质喷到地面的出口。又称火口、喷火口。位于火山顶部或侧面。火山停止喷发后,地下通道中熔岩冷凝收缩,火山口常形成漏斗形洼地,直径由数十米至数公里不等。火山口内积水可形成火口湖,如长白山脉白头山顶上的天池。
石灰岩是什么?
一类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俗称青石,滴稀盐酸剧烈起泡。可以是淡水和海水成因的;其组成物质可以是化学沉淀的,有机的,也可以是碎屑成因的。是烧制石灰的主要原料。
板岩是什么?
是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动力变质作用或低级区域变质作用而成的浅变质岩。具明显板状构造,板理面上略显丝绢光泽,岩石致密比原岩硬度增高,容易劈裂成薄板状,因此可用之作屋瓦、铺路等建材。
雨滴是什么?
见云滴。
搬运作用是什么?
风化、剥蚀后的碎屑、胶体、分子或离子等不同状态的物质,随着各种地质外大陆架上的搬运作用动力以推移、跃移、悬移、载移或溶液运移等方式转移到他处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各种物质经受着不断的改造和分选。
珊瑚岛是什么?
由珊瑚礁构成的岩岛,或在珊瑚礁上由珊瑚碎屑形成的沙岛。海洋岛屿的一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上。可沿着大陆或岛屿外缘延伸,呈长蛇状;也可在洋面上呈花球状。其基础可为海底火山或基岩。如中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大西洋的百慕大群岛和太平洋中的中途岛等。
自然土壤是什么?
在自然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和自然成土过程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的、未经人类开垦利用的土壤。其特点为生长自然植被,只具有自然肥力。主要分布在原始森林、自然草原、荒漠和沼泽地区。例如在自然植被下发育的灰化土、棕壤、红壤、黄壤、黑钙土、栗钙土、盐土、沼泽土等。自然土壤是农业土壤的基础。
均夷作用是什么?
通过侵蚀、搬运或沉积等作用,将一个地区地表的高处降低、低处填积,使之达到一个均一的(或接近均一的)坡度的作用;特别是指使一个河床达到均一的坡降,使河中的水流恰好能把输入其中的物质搬运开去。
文化是什么?
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丁拉丁文cultura,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文化是文治与教化的总称。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称。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从而形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
石英是什么?
化学成份为SiO2,一种坚硬的玻璃状矿物,具典型的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7,最常见的石英晶体为六方柱及菱面体的聚形,具晶面横纹,无解理,无色透明者称为水晶,广泛用于雷达、导航、遥控、电子电信设备等方面。
沉积相是什么?
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沉积相就是一个沉积环境中所有的原生沉积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现代的沉积环境可以根据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参数加以划分,古代的环境只能根据当时环境的物质表现加以推测。因此,在地质学中提出了“沉积相”这个术语。1838年瑞士学者格列斯利(A.Gressly)研究法国东部侏罗纪地层时,首先把相的概念引入沉积学,并理解为“具有相同岩性特征和古生物标志的岩石单位”。20世纪以后,由于沉积岩石学、古地理学的发展,相的概念已广为流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沉积相概念,即把沉积相理解为:“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石)与古生物的组合。”即沉积相是古代沉积环境的产物,又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通常按其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陆相、海相及海陆过渡相。
茅山运动是什么?
李毓尧等(1935)创名,指宁镇山脉茅山一带浦口组沉积之后发生的地壳运动。A幕发生在赤山组(E1—E2)与浦口组(K2—K3)之间,形成褶皱和逆掩断层等;B幕发生在雨花台组(N1)与赤山组(E2)之间,仅形成平缓的褶皱。李四光(1939)在安徽、南京也发现这种现象。与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相当。
土壤微生物是什么?
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的总称。其个体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来计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106~109个,其种类和数量随成土环境及其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它们在土壤中进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过程,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土壤微生物一般以细菌数量最多,有益的细菌有固氮菌、硝化细菌和腐生细菌;有害的细菌有反硝化细菌等。施用有机肥有益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岩石是什么?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岩石通常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代是什么?
形成一个界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代。代是地质年代的一个划分单位,由几个纪或亚代组成。
红树林海岸是什么?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由红树林与沼泽相伴而组成的一种特殊海岸。红树林由若干种属不同的常绿乔木和灌木所构成,约有200多种种属。有类似的生态环境和外貌,以红树科为主。根系发达、种子“芽生”,果实经数月也不枯死。多在背风、浪小的潮间浅滩生长。红树林长成后,更起消浪促淤作用,形成大片含枯枝落叶残根的红树林海岸。一般从海向陆可分四带:浅水泥滩带、不连续的沙滩带、红树林海滩带和淡水沼泽带。最典型的地区还是墨西哥湾沿岸、几内亚湾沿岸、马来西亚南岸等海岸。中国主要分布在粤、闽、台、桂等省(区)沿岸。
地质学是什么?
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科学,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地质学研究的内容繁多而复杂,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学、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分支学科。
向斜谷是什么?
纵谷的一种。沿着向斜轴部发育的河谷。
土壤水分是什么?
指存在和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形态,可分为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一般以液态水为主。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给源。它还参与土壤中许多重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过程。因此,土壤水分实际上是溶质复杂的稀薄的土壤溶液,是植物养分的主要给源。
矿产资源是什么?
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壳表面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的自然富集物。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当今社会92%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取自矿物原料,30%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乡居民用水取自矿产资源。中国将矿产资源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又依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分析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中国按工业对矿产资源需求分为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和水气矿产(6种)四类。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矿物是什么?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印度洋是什么?
地球上四大洋之一。位于亚洲、南极测、非洲与大洋洲之间,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大部分在南半球。面积74 910 000km2。平均深度3897m,最深处在爪哇以南的爪哇海沟,达7450mo海底以南北伸延呈“人”字形的印度洋中脊,将该洋海底分东、西大海盆:东海盆较深,并有数条海沟;西海盆有多处隆起。印度洋的大陆架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澳大利亚西北部和中南半岛西部沿海。大部分位于热带,水面均温20~26℃,盐度34.8‰。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为突出。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苏门答腊与澳大利亚西部的沿海都蕴藏有海底石油,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南部捕鲸业和捕海豹业发达,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盛产珍珠。
寒流是什么?
海洋中,水温低于周围海水的海流的统称。通常自高纬流向低纬,水温沿途逐渐升高,对沿海气温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在海流图上常以蓝色表示。
放射虫目是什么?
海洋浮游的原生动物。骨骼大部为二氧化硅的硅质。放射虫最早出现于前寒武纪,通常骨骼较分散,不易保存为化石,所以在地层上意义不大。
群是什么?
岩性地层学的术语,指一个地方性岩石单位,凡是厚度巨大,岩性较复杂又具一定的相似性的一套岩系,都可以划分成一个群。它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这些组在序列上是互相紧连,并且相互有关的。
土壤剖面是什么?
从地表向下在垂直方向上能暴露土壤所有层次形态的断面。观察剖面是研究土壤最原始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土壤剖面的形成与成土过程紧密相关,它是在多种成土因素的联合影响下,使原来相对均一的母质出现土层的分化,其中包括有机物质的形成与分解、淋溶淀积、氧化还原、脱水浸渍等各种作用的交替进行。一般农用土壤观察的深度在1米左右,深究其发生过程,应适当加深;林业土壤观察深度应在2米以上;研究成土母质特征及其大范围内对成土的影响应观察至更深。任何样品的采集,剖面设置的代表性最为重要。具体剖面点设置应远离河边、路边、沟边、屋边及物品堆置处以尽量避免人为影响,剖面坑的广度应与深度要求成正比。
江心洲是什么?
江河中的沙洲。由河漫滩相和河床相沉积而成。心滩不断增大淤高发展而成江心洲。有的江心洲高出平水位以上,洪水泛滥时顶部盖上悬移质泥沙;有的江心洲长期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例外。江心洲比心滩稳定,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使江心洲不断下移。如长江下游的太平洲,长江口的崇明岛、湘江中的橘子洲等。
幼年土壤是什么?
成土时间短,土壤剖面发育微弱的土壤。
后滨是什么?
从前海滨的顶部,即高潮时波浪上冲的界线向陆伸展到自然地理条件发生变化的地带,如海滨陡崖、海岸沙丘、植被生长带等,在沙质海岸叫超潮滩或潮上带。
统是什么?
系内的地层划分单位,统与世相对应。
半日潮是什么?
潮汐的一种。周期为半日的潮汐。一个太阳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且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等、涨潮时和落潮时几乎相等的潮汐现象。中国东海以半日潮为主。
层是什么?
为最小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指一层特殊的岩层、矿层或化石层,如膨润土层、磷矿层、笔石层等。一般只限于对那些能识别出来而且特别有用的一个层,或许多单层组成的单位才给予命名。
钟乳石是什么?
又称石钟乳。自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一种以碳酸钙为主的沉积。开始只成为一小突起附在洞顶,以后逐渐增长。具有同心圆状结构。中心部分有一空管,形状如钟乳,故名。
脆磐是什么?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诊断表下层之一。名称来源于拉丁文fragilis(脆)。本层有机质含量低,较上覆层容重大,常位于灰化淀积层、雏形层、淀积粘化层或漂白层等之下,通常都与表土平行,上部常有侧流水或A2层发育,pH值一般在4~6之间,层内无植物细根穿插。这层的结构体或土块遇压时会忽然开裂,而很少逐渐变形,干时胶结力强,湿时呈中、弱脆性,置水中时会消散或开裂。
土壤退化是什么?
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土壤肥力减退,不适合作物生长要求的作用。它与土壤熟化作用方向相反,其中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次生潜育化、土壤污染、地力减退等。
分水线是什么?
相邻流域的界限。两相邻流域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秦岭山脊线(最高点连线)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线。降落在分水线两侧的降水分别流入两个流域。流域内的径流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因此流域分水线也有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
土相是什么?
在土系之内因较小差别的续分名词,划分的依据为冲刷程度、坡度、石块多少等。如某某土系的冲刷相或陡坡相等。土相与土系同时见于中国1950年以前的土壤文献,现已不用。
草原土壤是什么?
半干旱地区草甸草原及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广泛分布于温带、暖温带以及热带的大陆内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由东向西,在温带范围内依次有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在暖温带范围内依次有黑垆土、灰钙土。其共同特点是:①土壤淋溶作用较弱,剖面下部均有钙积层;②土壤盐基物质丰富,交换性盐基呈饱和状态;③土壤反应多呈中性至碱性;④有机质主要以根系形式进入土壤,故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主要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化过程,但二者间的量的对比关系各土类有别,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前者减弱,后者加强。由于水分不足,不甚适宜农业,但宜于发展牧业,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石膏是什么?
成分为硫酸钙(CaSO4·2H2O),晶体常为菱形板状,一般呈纤维状、粒状集合体。具丝绢光泽,呈白、浅灰等颜色,硬度2,具有一组最完全解理,是干燥情况下,蒸发盐类矿物。
戈壁是什么?
又称砾漠(gravel desert reg)。蒙古语,为难生草木的砾石荒漠之意。干旱区荒漠地貌的一种,地面皆由粗砾石组成的荒漠。在各种成因的堆积物上,由于强大的风力吹蚀作用,沙和尘土被吹走,留下粗大沙砾石覆盖整个地表,形成大片的砾石滩。砾石在风沙的磨蚀作用下形成具有棱角而又光滑的风棱石和各种风蚀砾石。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及新疆塔里木、准噶尔和青海柴达木盆地边缘都有戈壁分布。
蒙脱石是什么?
又称胶岭石、膨润土;是由某些硅酸盐矿物蚀变而成的一族黏土矿物。色白,有时带浅红色、浅绿色,吸水性强,同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阳离子交换性能,主要用来制造白土,铸造型砂等。
段是什么?
是地方性岩性地层学的术语,是组的一个部分,组可以根据岩性特征进一部划分为段。
震中是什么?
地震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是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最早接受到震动的地方。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震中就位于成都西北部的汶川县,震级达8级。
时是什么?
地质时代的最小划分单位。;期的一部分。
区域变质作用是什么?
在一个区域内,大面积(范围往往达到数千平方公里,甚至数万平方公里)岩石受到地壳活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作用影响,所产生的变质作用。由于较高的温度和压力,重熔混合岩化比较发育。
层序是什么?
层状岩石地层呈现的顺序,反映地层上下新老关系的顺序,称之为层序。
氨基酸外消旋法测年是什么?
由于在生物氨基酸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因而在结构上分出有L型和D型,称为光学异构体或称旋光异构体,分别具有左、右旋光性(即该物质具有使所通过光线的偏振面发生向左或向右偏转的性能——光学活性)。生物产出的氨基酸皆具有L型结构,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向D型转化,直至达到平衡,形成等量的D型和L型氨基酸混合物为止,从而失去旋光性(此时左、右旋光性相互抵消)——即外消旋作用。外消旋作用为一级反应且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其转化率为时间的函数,转化速度则是温度的函数。因此,可利用氨基酸的外消旋程度测定其所经历的时间和样品形成温度,此即为氨基酸外消旋法测年。当t=0时,[D]/[L]=0,当t→∞时,[D]/[L]=1,达到平衡状态([D]、[L]分别为D型、L型氨基酸浓度),一般把达到[D]/[L]=0.33所需的时间称为“半外消旋期”,在0℃条件下各种氨基酸的半外消旋期T1/2排列顺序:天门冬氨酸<T1/2丙氨酸~谷氨酸<4×105年异亮氨酸≤1×106年缬氨酸5×106年现用于测年的主要为天门冬氨酸和异亮氨酸。测试样品为骨化石、介壳、牙齿化石和有孔虫化石、钙质沉积物及泥炭等,测年范围100万~200万年。此方法是第四纪年代学研究的有效测年手段,优点是样品用量少、可与14C法和U系不平衡法相互验证,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比值。
耕作土壤是什么?
系自然土壤经人类长期开垦利用而形成的土壤。它不仅受自然成土因素和自然成土过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影响下发展的,因而产生了质和量的变化,具有了人为肥力。农业土壤是自然土壤在人类影响下演化的继续,在合理利用与改良的条件下,土壤肥力的发展速度超过自然土壤。
潮间带是什么?
高、低潮之间随潮汐涨落淹没或露出的地带。其宽度受海岸坡降和潮差的控制,海岸坡降愈平缓、潮差愈大,宽度愈大。反之,愈狭窄。
砾岩是什么?
由圆形或次圆形的碎屑或卵石(直径大于2mm,含量大于50%)组成的一种碎屑岩。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构成这些碎屑的可以是任何岩石。
高岭层是什么?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诊断表下层之一。kandite在英语意为高岭石族,系其名称来源。本诊断层成因介于粘化层与氧化层之间,和二者相似但又不同。粘粒含量高,以高岭石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 铝;与淀积粘化层相似处为有质地突变现象,粘粒胶膜或有或无。粘粒CEC≤16厘摩/千克,ECEC≤12厘摩/千克。本诊断层为较新的研究成果,系新增补内容。
有机表层是什么?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诊断表土层之一。在多数年份的某一段时间里,可以连续30天以上水分饱和,或经人工调节排灌,而达此标准。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水藓纤维按体积计大于或等于75%,湿容重小于0.1,厚度为20~60厘米。②矿质部分的粘粒含量大于60%时,有机碳含量大于或等于18%;粘粒含量小于60%时,有机碳含量达12%~18%;粘粒含量很少的,则有机碳含量应大于12%。其特点是较高的湿度及高含量的有机质。
石墨是什么?
通常为鳞片状、片状集合体,为具层状结构的炭。质软,具有一组极完全解理,晶体良好者具强金属光泽,钢灰到铁黑色,条痕黑灰色,硬度1~2,薄片具挠性,具滑腻感,染手指,通常赋存于变质岩和火成岩中。
地层学是什么?
在地球46亿年发展历史中,留下了丰富的地层记录,地层留下了历史事件的痕迹,保存了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地层学是研究层状岩石及其性质、形成状况、各层相互关系和分类的学科。
石笋是什么?
溶洞底部向上生长的碳酸钙沉积物,形如笋状而得名。洞顶下滴的渗流水在洞底发生溅击作用,经水的蒸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发生沉淀,形成由洞底自下而上生长成石笋。
钠质层是什么?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诊断表下层之一。拉丁文natrium为钠,是其名称来源。它是大量钠离子使土壤碱化、土粒分散再行淀积后形成的。由上部淋洗下的物质,常呈舌状下伸至柱状结构体中,使植物根系生长受到强烈限制。厚约40厘米的淋溶层中钠吸附比(SAR)≥13%,交换性钠饱和度(ESP)≥15%。
顶极土壤是什么?
又称土壤顶极。指发育到极端成熟阶段的土壤,是高度风化和强烈淋溶的土壤,有大量氧化铁、铝与能抗风化矿物的积聚。在此阶段发育的土壤又称衰老土壤(senile soil)、老年土。其土壤性质和植被群落与生物气候条件完全适应、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如将土壤发育限制在显域土范围内,则只有砖红壤与定义相符,是唯一的代表。
极光是什么?
地球周围的一种大规模放电的过程。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附近,地球磁场迫使其中一部分沿着磁力线集中到南北两极。当它们进入极地的高层大气时,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并激发,产生光芒,形成极光。
阶是什么?
统内的地层划分单位,阶与期相对应。
土壤有机质是什么?
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分为腐殖质和非腐殖质两类,前者属土壤所特有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约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50%~70%;后者是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动植物残体及其代谢产物,如多糖、蛋白质、油脂等化合物,约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30%~50%。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之一,它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途径。
世是什么?
形成一个统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世。世是地质时代的划分单位;纪的一个部分,世与统相对应。
黄土是什么?
一种由风带来的以灰黄色或棕黄色粉砂为主的疏松沉积 物,通常无沉积层理而具垂直节理,富含碳酸钙,具有湿陷性。黄土的成因主要有风成说、水成说和风化残积说几种说法。
东海是什么?
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位于太平洋西部.东西介于中国大陆与琉球群岛之间,北起长江口北岸到朝鲜济州岛一线,南到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为一有宽广陆架,东有深海槽,兼有深浅海特征的海区。面积1 752 000km2 。平均水深370m,最大深度2719m。沿岸有长江、钱塘江、甬江、瓯江、闽江、九龙江等河流注入。港湾岛屿众多,航运发达。北部有舟山渔场和长江渔场等,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鲐鱼等,素有“东海鱼仓”之称。有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灰化淀积层是什么?
螯合淋溶作用形成的,由≥85%的灰化淀积物质组成的土层。
等深流是什么?
见463页“等深流”。
沉积物是什么?
通过侵蚀、风化、搬运作用,水体中的物质沉降下来形成的物质,称为沉积物。广而言之,冰成或风成的沉积物质,包括其中的动植物遗骸,都属于沉积物。
海岸地貌是什么?
在海岸带由波浪、潮汐、海流、沿岸流等海水营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态结构上还受海岸带陆地地形(包括坡降、平面轮廓)、地质构造、海面升降以及河流、生物的影响。包括海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等各种海蚀地貌和海积作用形成的海滩及各种形式的沙坝凹槽等海积地貌。当陆地与海面发生相对的升降变化后,古海岸地貌的遗迹就处于海面以下的不同深度或出露于海面以上的不同高度。
胶凝作用是什么?
带正电荷的物质与带负电荷的物质相结合而沉淀的作用。如在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河水中带正电荷的粘土微粒遇带负电荷的海水离子,因电性中和而沉淀。
目是什么?
纲以下、科以上的生物分类的一个等级。目是由一个或若干个相关的科组成,有的目还可再分为若干亚目,或将若干目联合而成超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植物目的学名词尾用ales,如Coniferales(松柏目)。动物目的学名没有固定的词尾。
洋是什么?
洋是地球表面特殊广袤的水域,是海洋的中心部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深度大,一般深度在2000m至3000m以上。温度和盐度等水文要素不受大陆的影响,平均盐度为35‰。水色高,多为蓝色,透明度较大。有独特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洋底基岩为玄武岩,属大洋型地壳。洋底沉积物多为深海所特有的钙质软泥,硅质软泥和红黏土等海相沉积。全球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洋与海彼此相通。
底质是什么?
构成海底表面的物质。可分为松散沉积物和岩石两类,通常是指未固结的松散沉积物。进行海底底质调查是海图测绘、海洋工程、渔场、矿产资源及各种海洋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