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3
16.1k
民法第284條: 連帶債權之債務人,得向債權人中之一人,為全部之給付。
民法第285條: 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為給付之請求者,為他債權人之利益,亦生效力。
民法第286條: 因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已受領清償、代物清償、或經提存、抵銷、混同而債權消滅者,他債權人之權利,亦同消滅。
民法第287條: 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受有利益之確定判決者,為他債權人之利益,亦生效力。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受不利益之確定判決者,如其判決非基於該債權人之個人關係時,對於他債權人,亦生效力。
民法第288條: 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向債務人免除債務者,除該債權人應享有之部分外,他債權人之權利,仍不消滅。前項規定,於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消滅時效已完成者準用之。
民法第289條: 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有遲延者,他債權人亦負其責任。
民法第290條: 就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所生之事項,除前五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外,其利益或不利益,對他債權人不生效力。
民法第291條: 連帶債權人相互間,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平均分受其利益。
民法第292條: 數人負同一債務,而其給付不可分者,準用關於連帶債務之規定。
民法第293條: 數人有同一債權,而其給付不可分者,各債權人僅得請求向債權人全體為給付,債務人亦僅得向債權人全體為給付。除前項規定外,債權人中之一人與債務人間所生之事項,其利益或不利益,對他債權人不生效力。債權人相互間,準用第二百九十一之規定。
民法第294條: 債權人得將債權讓與於第三人。但左列債權,不在此限:前項第二款不得讓與之特約,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
民法第295條: 讓與債權時,該債權之擔保及其他從屬之權利,隨同移轉於受讓人。但與讓與人有不可分離之關係者,不在此限。未支付之利息,推定其隨同原本移轉於受讓人。
民法第296條: 讓與人應將證明債權之文件,交付受讓人,並應告以關於主張該債權所必要之一切情形。
民法第297條: 債權之讓與,非經讓與人或受讓人通知債務人,對於債務人不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受讓人將讓與人所立之讓與字據提示於債務人者,與通知有同一之效力。
民法第298條: 讓與人已將債權之讓與通知債務人者,縱未為讓與或讓與無效,債務人仍得以其對抗受讓人之事由,對抗讓與人。前項通知,非經受讓人之同意,不得撤銷。
民法第299條: 債務人於受通知時,所得對抗讓與人之事由,皆得以之對抗受讓人。債務人於受通知時,對於讓與人有債權者,如其債權之清償期,先於所讓與之債權或同時屆至者,債務人得對於受讓人主張抵銷。
民法第300條: 第三人與債權人訂立契約承擔債務人之債務者,其債務於契約成立時,移轉於該第三人。
民法第301條: 第三人與債務人訂立契約承擔其債務者,非經債權人承認,對於債權人不生效力。
民法第302條: 前債務人或承擔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債權人於該期限內確答是否承認,如逾期不為確答者,視為拒絕承認。債權人拒絕承認時,債務人或承擔人得撤銷其承擔之契約。
民法第303條: 債務人因其法律關係所得對抗債權人之事由,承擔人亦得以之對抗債權人。但不得以屬於債務人之債權為抵銷。承擔人因其承擔債務之法律關係所得對抗債務人之事由,不得以之對抗債權人。
民法第304條: 從屬於債權之權利,不因債務之承擔而妨礙其存在。但與債務人有不可分離之關係者,不在此限。由第三人就債權所為之擔保,除該第三人對於債務之承擔已為承認外,因債務之承擔而消滅。
民法第305條: 就他人之財產或營業,概括承受其資產及負債者,因對於債權人為承受之通知或公告,而生承擔債務之效力。前項情形,債務人關於到期之債權,自通知或公告時起,未到期之債權,自到期時起,二年以內,與承擔人連帶負其責任。
民法第306條: 營業與他營業合併,而互相承受其資產及負債者,與前之概括承受同,其合併之新營業,對於各營業之債務,負其責任。
民法第307條: 債之關係消滅者,其債權之擔保及其他從屬之權利亦同時消滅。
民法第308條: 債之全部消滅者,債務人得請求返還或塗銷負債之字據,其僅一部消滅或負債字據上載有債權人他項權利者,債務人得請求將消滅事由,記入字據。負債字據,如債權人主張有不能返還或有不能記入之事情者,債務人得請求給與債務消滅之公認證書。
民法第309條: 依債務本旨,向債權人或其他有受領權人為清償,經其受領者,債之關係消滅。持有債權人簽名之收據者,視為有受領權人。但債務人已知或因過失而不知其無權受領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310條: 向第三人為清償,經其受領者,其效力依左列各款之規定:
民法第311條: 債之清償,得由第三人為之。但當事人另有訂定或依債之性質不得由第三人清償者,不在此限。第三人之清償,債務人有異議時,債權人得拒絕其清償。但第三人就債之履行有利害關係者,債權人不得拒絕。
民法第312條: 就債之履行有利害關係之第三人為清償者,於其清償之限度內承受債權人之權利,但不得有害於債權人之利益。
民法第313條: 第二百九十七及第二百九十九之規定,於前之承受權利準用之。
民法第314條: 清償地,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或得依債之性質或其他情形決定者外,應依左列各款之規定:
民法第315條: 清償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得依債之性質或其他情形決定者外,債權人得隨時請求清償,債務人亦得隨時為清償。
民法第316條: 定有清償期者,債權人不得於期前請求清償,如無反對之意思表示時,債務人得於期前為清償。
民法第317條: 清償債務之費用,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由債務人負擔。但因債權人變更住所或其他行為,致增加清償費用者,其增加之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民法第318條: 債務人無為一部清償之權利。但法院得斟酌債務人之境況,許其於無甚害於債權人利益之相當期限內,分期給付,或緩期清償。法院許為分期給付者,債務人一期遲延給付時,債權人得請求全部清償。給付不可分者,法院得比照第一項但書之規定,許其緩期清償。
民法第319條: 債權人受領他種給付以代原定之給付者,其債之關係消滅。
民法第320條: 因清償債務而對於債權人負擔新債務者,除當事人另有意思表示外,若新債務不履行時,其舊債務仍不消滅。
民法第321條: 對於一人負擔數宗債務而其給付之種類相同者,如清償人所提出之給付,不足清償全部債額時,由清償人於清償時,指定其應抵充之債務。
民法第322條: 清償人不為前之指定者,依左列之規定,定其應抵充之債務:
民法第323條: 清償人所提出之給付,應先抵充費用,次充利息,次充原本;其依前二之規定抵充債務者亦同。
民法第324條: 清償人對於受領清償人,得請求給與受領證書。
民法第325條: 關於利息或其他定期給付,如債權人給與受領一期給付之證書,未為他期之保留者,推定其以前各期之給付已為清償。如債權人給與受領原本之證書者,推定其利息亦已受領。債權證書已返還者,推定其債之關係消滅。
民法第326條: 債權人受領遲延,或不能確知孰為債權人而難為給付者,清償人得將其給付物,為債權人提存之。
民法第327條: 提存應於清償地之法院提存所為之。
民法第328條: 提存後,給付物毀損、滅失之危險,由債權人負擔,債務人亦無須支付利息,或賠償其孳息未收取之損害。
民法第329條: 債權人得隨時受取提存物,如債務人之清償,係對債權人之給付而為之者,在債權人未為對待給付或提出相當擔保前,得阻止其受取提存物。
民法第330條: 債權人關於提存物之權利,應於提存後十年內行使之,逾期其提存物歸屬國庫。
民法第331條: 給付物不適於提存,或有毀損滅失之虞,或提存需費過鉅者,清償人得聲請清償地之法院拍賣,而提存其價金。
民法第332條: 前給付物有市價者,該管法院得許可清償人照市價出賣,而提存其價金。
民法第333條: 提存拍賣及出賣之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民法第334條: 二人互負債務,而其給付種類相同,並均屆清償期者,各得以其債務,與他方之債務,互為抵銷。但依債之性質不能抵銷或依當事人之特約不得抵銷者,不在此限。前項特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民法第335條: 抵銷,應以意思表示,向他方為之。其相互間債之關係,溯及最初得為抵銷時,按照抵銷數額而消滅。前項意思表示,附有件或期限者,無效。
民法第336條: 清償地不同之債務,亦得為抵銷。但為抵銷之人,應賠償他方因抵銷而生之損害。
民法第337條: 債之請求權雖經時效而消滅,如在時效未完成前,其債務已適於抵銷者,亦得為抵銷。
民法第338條: 禁止扣押之債,其債務人不得主張抵銷。
民法第339條: 因故意侵權行為而負擔之債,其債務人不得主張抵銷。
民法第340條: 受債權扣押命令之第三債務人,於扣押後,始對其債權人取得債權者,不得以其所取得之債權與受扣押之債權為抵銷。
民法第341條: 約定應向第三人為給付之債務人,不得以其債務,與他方當事人對於自己之債務為抵銷。
民法第342條: 第三百二十一至第三百二十三之規定,於抵銷準用之。
民法第343條: 債權人向債務人表示免除其債務之意思者,債之關係消滅。
民法第344條: 債權與其債務同歸一人時,債之關係消滅。但其債權為他人權利之標的或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345條: 稱買賣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移轉財產權於他方,他方支付價金之契約。當事人就標的物及其價金互相同意時,買賣契約即為成立。
民法第346條: 價金雖未具體約定,而依情形可得而定者,視為定有價金。價金約定依市價者,視為標的物清償時清償地之市價。但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347條: 本節規定,於買賣契約以外之有償契約準用之。但為其契約性質所不許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348條: 物之出賣人,負交付其物於買受人,並使其取得該物所有權之義務。權利之出賣人,負使買受人取得其權利之義務,如因其權利而得占有一定之物者,並負交付其物之義務。
民法第349條: 出賣人應擔保第三人就買賣之標的物,對於買受人不得主張任何權利。
民法第350條: 債權或其他權利之出賣人,應擔保其權利確係存在。有價證券之出賣人,並應擔保其證券未因公示催告而宣示無效。
民法第351條: 買受人於契約成立時,知有權利之瑕疵者,出賣人不負擔保之責。但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352條: 債權之出賣人,對於債務人之支付能力,除契約另有訂定外,不負擔保責任,出賣人就債務人之支付能力,負擔保責任者,推定其擔保債權移轉時債務人之支付能力。
民法第353條: 出賣人不履行第三百四十八至第三百五十一所定之義務者,買受人得依關於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行使其權利。
民法第354條: 物之出賣人對於買受人,應擔保其物依第三百七十三之規定危險移轉於買受人時無滅失或減少其價值之瑕疵,亦無滅失或減少其通常效用或契約預定效用之瑕疵。但減少之程度,無關重要者,不得視為瑕疵。出賣人並應擔保其物於危險移轉時,具有其所保證之品質。
民法第355條: 買受人於契約成立時,知其物有前第一項所稱之瑕疵者,出賣人不負擔保之責。買受人因重大過失,而不知有前第一項所稱之瑕疵者,出賣人如未保證其無瑕疵時,不負擔保之責。但故意不告知其瑕疵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356條: 買受人應按物之性質,依通常程序從速檢查其所受領之物。如發見有應由出賣人負擔保責任之瑕疵時,應即通知出賣人。買受人怠於為前項之通知者,除依通常之檢查不能發見之瑕疵外,視為承認其所受領之物。不能即知之瑕疵,至日後發見者,應即通知出賣人,怠於為通知者,視為承認其所受領之物。
民法第357條: 前規定,於出賣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於買受人者,不適用之。
民法第358條: 買受人對於由他地送到之物,主張有瑕疵,不願受領者,如出賣人於受領地無代理人,買受人有暫為保管之責。前項情形,如買受人不即依相當方法證明其瑕疵之存在者,推定於受領時為無瑕疵。送到之物易於敗壞者,買受人經依相當方法之證明,得照市價變賣之。如為出賣人之利益,有必要時,並有變賣之義務。買受人依前項規定為變賣者,應即通知出賣人。如怠於通知,應負損害賠償之責。
民法第359條: 買賣因物有瑕疵,而出賣人依前五之規定,應負擔保之責者,買受人得解除其契約或請求減少其價金。但依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平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
民法第360條: 買賣之物,缺少出賣人所保證之品質者,買受人得不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而請求不履行之損害賠償;出賣人故意不告知物之瑕疵者亦同。
民法第361條: 買受人主張物有瑕疵者,出賣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買受人於其期限內是否解除契約。買受人於前項期限內不解除契約者,喪失其解除權。
民法第362條: 因主物有瑕疵而解除契約者,其效力及於從物。從物有瑕疵者,買受人僅得就從物之部分為解除。
民法第363條: 為買賣標的之數物中,一物有瑕疵者,買受人僅得就有瑕疵之物為解除。其以總價金將數物同時賣出者,買受人並得請求減少與瑕疵物相當之價額。前項情形,當事人之任何一方,如因有瑕疵之物,與他物分離而顯受損害者,得解除全部契約。
民法第364條: 買賣之物,僅指定種類者,如其物有瑕疵,買受人得不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而即時請求另行交付無瑕疵之物。出賣人就前項另行交付之物,仍負擔保責任。
民法第365條: 買受人因物有瑕疵,而得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者,其解除權或請求權,於買受人依第三百五十六規定為通知後六個月間不行使或自物之交付時起經過五年而消滅。前項關於六個月期間之規定,於出賣人故意不告知瑕疵者,不適用之。
民法第366條: 以特約免除或限制出賣人關於權利或物之瑕疵擔保義務者,如出賣人故意不告知其瑕疵,其特約為無效。
民法第367條: 買受人對於出賣人,有交付約定價金及受領標的物之義務。
民法第368條: 買受人有正當理由,恐第三人主張權利,致失其因買賣契約所得權利之全部或一部者,得拒絕支付價金之全部或一部。但出賣人已提出相當擔保者,不在此限。前項情形,出賣人得請求買受人提存價金。
民法第369條: 買賣標的物與其價金之交付,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外,應同時為之。
民法第370條: 標的物交付定有期限者,其期限,推定其為價金交付之期限。
民法第371條: 標的物與價金應同時交付者,其價金應於標的物之交付處所交付之。
民法第372條: 價金依物之重量計算者,應除去其包皮之重量。但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者,從其訂定或習慣。
民法第373條: 買賣標的物之利益及危險,自交付時起,均由買受人承受負擔,但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374條: 買受人請求將標的物送交清償地以外之處所者,自出賣人交付其標的物於為運送之人或承攬運送人時起,標的物之危險,由買受人負擔。
民法第375條: 標的物之危險,於交付前已應由買受人負擔者,出賣人於危險移轉後,標的物之交付前,所支出之必要費用,買受人應依關於委任之規定,負償還責任。前項情形,出賣人所支出之費用,如非必要者,買受人應依關於無因管理之規定,負償還責任。
民法第376條: 買受人關於標的物之送交方法,有特別指示,而出賣人無緊急之原因,違其指示者,對於買受人因此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
民法第377條: 以權利為買賣之標的,如出賣人因其權利而得占有一定之物者,準用前四之規定。
民法第378條: 買賣費用之負擔,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外,依左列之規定。
民法第379條: 出賣人於買賣契約保留買回之權利者,得返還其所受領之價金,而買回其標的物。前項買回之價金,另有特約者,從其特約。原價金之利息,與買受人就標的物所得之利益,視為互相抵銷。
民法第380條: 買回之期限,不得超過五年,如約定之期限較長者,縮短為五年。
民法第381條: 買賣費用由買受人支出者,買回人應與買回價金連同償還之。買回之費用,由買回人負擔。
民法第382條: 買受人為改良標的物所支出之費用及其他有益費用,而增加價值者,買回人應償還之。但以現存之增價額為限。
民法第383條: 買受人對於買回人,負交付標的物及其附屬物之義務。買受人因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不能交付標的物或標的物顯有變更者,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