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stringlengths
6
23
modern
stringlengths
1
1.6k
classical
stringlengths
1
1.45k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永安三年春三月,西陵郡上奏有红乌鸦出现。
三年春三月,西陵言赤乌见。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秋天,朝廷采用都尉严密的建议,修筑浦里塘。
秋,用都尉严密议,作浦里塘。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会稽郡有谣言说会稽王孙亮将回朝做皇帝,而孙亮的宫人诬陷孙亮让巫祈祷祖祠,并且其中有恶言。
会稽郡谣言王亮当还为天子,而亮宫人告亮使巫祷祠,有恶言。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有关主管官员将此事报告孙休,孙休将他贬为候官侯,并遣送到新封地。
有司以闻,黜为候官侯,遣之国。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半路上孙亮自杀,护送他的人都被判罪处死。
道自杀,卫送者伏罪。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休将会稽南部分为建安郡,分宜都郡为建平郡。
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分宜都置建平郡。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永安四年夏五月,天降大雨,河流湖泊和泉水泛滥。
四年夏五月,大雨,水泉涌溢。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秋八月,孙休派光禄大夫周奕、石伟巡视各地民情风俗,考查将领官吏的清廉、百姓疾苦,并颁发升降任免官员的诏书。
秋八月,遣光禄大夫周奕、石伟巡行风俗,察将吏清浊,民所疾苦,为黜陟之诏。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九月,布山上言有白龙出现。
九月,布山言白龙见。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同年,安吴的百姓陈焦去世,下葬后,六天后又复活,自己从土里爬起来。
是岁,安吴民陈焦死,埋之,六日更生,穿土中出。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永安五年春二月,白虎门北楼遇火灾。
五年春二月,白虎门北楼灾。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秋七月,始新上言出现黄龙。
秋七月,始新言黄龙见。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八月十三日,天降大雨,电闪雷鸣,河流湖泊和泉水泛滥。
八月壬午,大雨震电,水泉涌溢。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十六日,册立朱氏为皇后。
乙酉,立皇后朱氏。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十九日,册立儿子孙雨单为太子,大赦天下。
戊子,立子为太子,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冬十月,以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
冬十月,以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休因为丞相濮阳兴及左将军张布过去对自己有恩,所以托付给他重要事情。张布主管宫内官署,濮阳兴执掌军国政务。
休以丞相兴及左将军张布有旧恩,委之以事,布典宫省,兴关军国。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休沉迷于古典书籍,想要通读各家典籍通,尤其喜欢射野鸡,春夏之际经常早出晚归,只有这个时候才放下书本。
休锐意於典籍,欲毕览百家之言,尤好射雉,春夏之间常晨出夜还,唯此时舍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休想和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谈论道理技术,韦曜、盛冲都素来耿直,张布担心他们入宫侍奉皇帝后,揭发出自己的过失,使自己不能专权。
休欲与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讲论道艺,曜、冲素皆切直,布恐入侍,发其阴失,令己不得专,因妄饰说以拒遏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所以在孙休面前巧言令色,阻止孙休与他二人接近。孙休回答说: 寡人所涉及学问,各种典籍都通读,看到的东西不少了。那些明君昏主,乱臣贼子,古今贤愚成败的事情,我都看到了。
休答曰: 孤之涉学,群书略遍,所见不少也;其明君闇王,奸臣贼子,古今贤愚成败之事,无不览也。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现在韦曜等进入内宫,只是想和他们谈论书籍罢了,不是要跟随韦曜等人从头学习。
今曜等入,但欲与论讲书耳,不为从曜等始更受学也。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即使是跟他们从头学起,又有什么损害的呢?
纵复如此,亦何所损?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您只是认为韦曜等人恐怕说出臣下奸邪之事,所以不想让他们入宫。
君特当以曜等恐道臣下奸变之事,以此不欲令入耳。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像这样的事情,寡人早已自己有所防备,不需要韦曜等人说出来才了解。
如此之事,孤已自备之,不须曜等然后乃解也。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这些都没有什么损害的,您只是因为心里有所顾忌罢了。 张布收到诏书,即向孙休谢罪,重新陈述想法,改口说是担心这样讨论会妨碍政事。
此都无所损,君意特有所忌故耳。 布得诏陈谢,重自序述,又言惧妨政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休回答说: 书籍这东西,就怕人们不去喜爱它,喜欢读书并无坏处。
休答曰: 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这不是不好,而您认为不应该,是因为我喜爱罢了。
此无所为非,而君以为不宜,是以孤有所及耳。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政务与学业,两者各有不同,不相妨害。
政务学业,其流各异,不相妨也。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没有想到您现在在职任官,对我进行这方面的管束,实在不可取。
不图君今日在事,更行此於孤也,良所不取。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过去的事情使我感激,这就是您今日显赫的缘因。《诗经》有言: 如果没有初始,很少有结果。
布拜表叩头,休答曰: 聊相开悟耳,何至叩头乎!如君之忠诚,远近所知。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善终实在困难,希望您能有始有终。
往者所以相感,今日之巍巍也。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当初孙休做王时,张布是他身边的将督,素来被他信任喜爱。
诗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等到孙休登基,对张布非常恩宠,所以张布专揽大权,多行无礼之事情,自己担心自己的短处和过失被韦曜、盛冲说出来,所以特别担忧忌讳。
终之实难,君其终之。 初休为王时,布为左右将督,素见信爱,及至践阼,厚加宠待,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自嫌瑕短,惧曜、冲言之,故尤患忌。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休虽然心中了解原因,但心里并不接纳,更担心张布因怀疑畏惧而生出变故,竟然听随张布的意思,停止了自己谈论书籍之事,不再让盛冲等人入宫。
休虽解此旨,心不能悦,更恐其疑惧,竟如布意,废其讲业,不复使冲等入。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当年孙休派遣察战官到交阯郡征调孔爵和大猪。
是岁使察战到交阯调孔爵、大猪。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永安六年夏四月,泉陵传言出现黄龙。
六年夏四月,泉陵言黄龙见。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五月,交阯郡吏吕兴等叛乱,杀了太守孙谞。
五月,交阯郡吏吕兴等反,杀太守孙谞。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谞在此之前征调郡里的一千多手工匠人送到建业。而察战官到交阯后,百姓们担心再次被征发,所以吕兴等人趁机煽动士兵百姓,招诱各少数民族部落一同作乱。
谞先是科郡上手工千馀人送建业,而察战至,恐复见取,故兴等因此扇动兵民,招诱诸夷也。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冬十月,蜀国因为将收到魏国讨伐而派使者告知吴国。
冬十月,蜀以魏见伐来告。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二十一日,建业石头小城遭遇火灾,烧毁西南部一百八十丈内的建筑物。
癸未,建业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二十二日,孙休派遣大将军丁奉督率各军出兵魏国寿春,令派将军留平到南郡会见施绩,商议出兵方向,将军丁封、孙异赶到沔中,都是为了救援蜀国。
甲申,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於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蜀主刘禅投降魏国,消息传来后,这一行动就停止了。
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吕兴杀了孙谞后,派使者前往魏国,请求担任太守并统领士兵。
吕兴既杀孙谞,使使如魏,请太守及兵。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丞相濮阳兴建议选取屯田一万人做为军队。
丞相兴建取屯田万人以为兵。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并分武陵郡为天门郡。
分武陵为天门郡。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永安七年春正月,大赦天下。
七年春正月,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二月,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军围困蜀国巴东守将罗宪。
二月,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众围蜀巴东守将罗宪。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夏四月,魏国将领新附督王稚乘船入海袭击句章,掳掠官吏财物及男女百姓二百多人。
夏四月,魏将新附督王稚浮海入句章,略长吏赀财及男女二百馀口。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将军孙越拦截一船,抓获了三十人。
将军孙越徼得一船,获三十人。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秋七月,海盗攻破海盐,杀了司盐校尉骆秀。
秋七月,海贼破海盐,杀司盐校尉骆秀。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休派中书郎刘川出兵庐陵。
使中书郎刘川发兵庐陵。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豫章郡百姓张节等人作乱,有部众一万多人。
豫章民张节等为乱,众万馀人。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魏国派将军胡烈率领步、骑兵二万侵扰西陵,以援救罗宪,陆抗等引军撤退。
魏使将军胡烈步骑二万侵西陵,以救罗宪,陆抗等引军退。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吴国分交州郡设置广州郡。
复分交州置广州。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二十四日,大赦天下。
壬午,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二十五日,孙休去世,时年三十岁,谥号为 景皇帝 。
癸未,休薨,时年三十,谥曰景皇帝。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字元宗,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又名彭祖,字皓宗。
孙皓字元宗,权孙,和子也,一名彭祖,字皓宗。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休登基后,封孙皓为乌程侯,遣送他到封地。
孙休立,封皓为乌程侯,遣就国。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西湖人景养给孙皓看相,说他大贵之相,孙皓心中欣喜而不敢泄露。
西湖民景养相皓当大贵,皓阴喜而不敢泄。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休死后,当时蜀国刚刚灭亡,而交阯郡又叛离吴国,国内上下都惊恐惧怕,期望能有一位年纪较长的英明君主。
休薨,是时蜀初亡,而交阯携叛,国内震惧,贪得长君。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左典军万彧曾任乌程县县令,跟孙皓交好,称赞孙皓博悦明识聪慧果断,跟长沙桓王孙策是同等之人,再加上他好学,奉受法令,所以多次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进言。
左典军万彧昔为乌程令,与皓相善,称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畴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屡言之於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濮阳兴、张布又劝说孙休的妃子太后朱氏,想让孙皓继承皇位。
兴、布说休妃太后朱,欲以皓为嗣。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朱太后说: 我只是区区寡妇,怎能知道国家的忧虑,只要不使吴国灭亡,宗庙祭祀有所仰赖即可。
朱曰: 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损,宗庙有赖可矣。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于是迎接孙皓立他为皇帝,当时孙皓二十三岁。
於是遂迎立皓,时年二十三。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更改年号,大赦天下。
改元,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这一年为魏国咸熙元年。
是岁,於魏咸熙元年也。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元兴元年八月,孙皓以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加官侍中,所有官员都晋级封赏,官职如旧。
元兴元年八月,以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加侍中,诸增位班赏,一皆如旧。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九月,孙皓贬太后朱氏为景皇后,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尊奉母亲何氏为太后。
九月,贬太后为景皇后,追谥父和曰文皇帝,尊母何为太后。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十月,封孙休的太子孙雨单为豫章王,二儿子为汝南王,三儿子为梁王,四儿子为陈王,册立皇后滕氏。
十月,封休太子为豫章王,次子汝南王,次子梁王,次子陈王,立皇后滕氏。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登基得志后,凶残骄横,忌讳很多,沉溺酒色,上下官员都很失望。
皓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失望。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濮阳兴、张布心内十分后悔。
兴、布窃悔之。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有人把这事向孙皓进谗,十一月,孙皓诛杀濮阳兴、张布。
或以谮皓,十一月,诛兴、布。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十二月,将孙休安葬于定陵。
十二月,孙休葬定陵。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加封皇后的父亲滕牧为高密侯,舅父何洪等三人都封列侯。
封后父滕牧为高密侯,舅何洪等三人皆列侯。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当年,魏国设置交阯郡为有太守的郡。
是岁,魏置交阯太守之郡。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晋文帝司马昭做魏国的相国,派遣过去吴国寿春城的降将徐绍、孙彧带着使命送去书信,陈述时势的利害,以明白告知孙皓。
晋文帝为魏相国,遣昔吴寿春城降将徐绍、孙彧衔命赍书,陈事势利害,以申喻皓。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甘露元年三月,孙皓派遣使者随徐绍、孙彧前往魏国回复书信说: 知道您有超群的才干,身处相国之职,有引导教化皇帝的功劳,辛勤至极。
甘露元年三月,皓遣使随绍、彧报书曰: 知以高世之才,处宰辅之任,渐导之功,勤亦至矣。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寡人以浅薄的德行,继承大统,想与贤良之士共同拯救乱世,但因道路阻隔未能结缘,您的善意真切明显,非常深沉。
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而以壅隔未有所缘,嘉意允著,深用依依。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现派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皓前来表明我的诚意。
今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璆宣明至怀。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徐绍出发到濡须,孙皓将他召回来杀死,并迁移他的家属到建安,是因有人上报说徐绍称赞中原。
绍行到濡须,召还杀之,徙其家属建安,始有白绍称美中国者故也。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夏四月,蒋陵上言甘露降临,于是改年号,大赦天下。
夏四月,蒋陵言甘露降,於是改年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秋七月,孙皓逼杀景皇后朱氏,朱氏没有死在正殿,在宫苑中的小房子中办理丧事,大家都知道她并非因病而死,无不感到痛切。
秋七月,皓逼杀景后朱氏,亡不在正殿,於苑中小屋治丧,众知其非疾病,莫不痛切。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又将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吴郡的小城,随后又追杀了两个大的。
又送休四子於吴小城,寻复追杀大者二人。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九月,孙皓听从西陵都督步阐的建议,迁都武昌,派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
九月,从西陵督步阐表,徙都武昌,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建业。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纪陟、弘皓抵达洛阳,适逢晋文帝崩逝,十一月,才将他们遣送回东吴。
陟、璆至洛,遇晋文帝崩,十一月,乃遣还。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到武昌后,再次大赦天下。
皓至武昌,又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设置零陵郡的南部为始安郡,桂阳郡南部为始兴郡。
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桂阳南部为始兴郡。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十二月,晋朝接受曹魏的禅让。
十二月,晋受禅。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宝鼎元年正月,孙皓派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凭吊晋文帝。
宝鼎元年正月,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吊祭晋文帝。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等到回国时,张俨在途中病逝。
及还,俨道病死。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丁忠劝说孙皓: 北方防守作战的器械不完备,弋阳可通过攻袭而夺取。
忠说皓曰: 北方守战之具不设,弋阳可袭而取。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遍问群臣意见,镇西大将军陆凯说: 军队是在不得已的情况才使用,况且三国鼎立以来,互相侵战攻伐,没有一年安定。
皓访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曰: 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且三国鼎立已来,更相侵伐,无岁宁居。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现在强敌刚刚吞并巴蜀,有两个国土的实力,而他们派使求亲,想要停息干戈劳役,不要认为对方是想向我方求援。
今强敌新并巴蜀,有兼土之实,而遣使求亲,欲息兵役,不可谓其求援於我。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现在敌人势力强大,如果想侥幸取胜,我看不到其中的益处。 车骑将军刘纂说: 天生五才,谁能消除兵战之事?
今敌形势方强,而欲徼幸求胜,未见其利也。 车骑将军刘纂曰: 天生五才,谁能去兵?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欺诈争雄,历来如此!
谲诈相雄,有自来矣。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如果对方有机可乘,怎能轻易放弃?应当派出间谍,以探查对方情况。
若其有阙,庸可弃乎?宜遣间谍,以观其势。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心中同意刘纂的意见,况且考虑到蜀国刚被北方平定,故此没有施行,然而最终还是自己放弃了出兵的打算。
皓阴纳纂言,且以蜀新平,故不行,然遂自绝。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八月,传言四起,说找到大鼎,于是更改年号,大赦天下。
八月,所在言得大鼎,於是改年,大赦。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孙皓任命陆凯为左丞相,常侍万彧为右丞相。
以陆凯为左丞相,常侍万彧为右丞相。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冬十月,永安山贼施但等聚集部众数千人,掳掠了孙皓的庶弟永安侯孙谦逃往乌程,并取走孙和陵墓上的乐器和曲柄伞盖。
冬十月,永安山贼施但等聚众数千人,劫皓庶弟永安侯谦出乌程,取孙和陵上鼓吹曲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