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stringlengths
2
7
url
stringlengths
38
43
title
stringlengths
1
91
text
stringlengths
7
139k
71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15
遊戲程式設計
遊戲程式設計指利用計算機程式語言,如C程式語言、C++程式語言、彙編等,編制計算機或遊戲機上的遊戲。目前流行的遊戲程式語言為C++程式語言,目前流行的遊戲程式設計介面為DirectX 9.0,還有OpenGL、SDL等。遊戲指令碼.遊戲指令碼是指在製作電子遊戲的程式時,程式設計師為電子遊戲程式編寫的指令碼語言。指令碼語言是為了縮短傳統的編寫-編譯-連結-執行過程而建立的計算機程式語言,而遊戲指令碼語言在電子遊戲程式的編寫中被廣泛使用。目前的電子遊戲程式設計過程中大量使用遊戲指令碼來進行遊戲程式的編寫。例如在網路遊戲魔獸世界中就使用了Lua指令碼。一般遊戲指令碼是由開發電子遊戲的程式設計師來編寫,但也可能由一些其他的遊戲開發人員編寫簡單的遊戲指令碼。遊戲工具程式設計.遊戲工具程式設計是指採用各種開發工具進行開發修改電腦、電視遊戲的過程。主要的開發工具有以下幾大類:這類工具是將遊戲必要的人物、道具以及場景繪製好後,由玩家自由呼叫組合,而很少甚至不需要製作者敲入一行程式碼就可完成整個遊戲的製作過程。但是這種製作過程無法充分發揮製作人的創作才智,例如各種人物的設計就無法由創作者加以改變。
71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19
榕亞屬
榕亞屬。由於它們同屬榕亞屬,並且有相近的生活週期及氣根等特徵,因此榕樹現多作為桑科榕屬下榕亞屬的簡稱。
72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20
杜鵑花屬
杜鵑花屬是杜鵑花科的一個屬,其下植物俗稱杜鵑花、映山紅、滿山紅、山躑躅、紅躑躅、山石榴。全世界的杜鵑花屬原種約1,000種,分為8個亞屬。廣泛分佈於亞洲、北美洲和歐洲。屬名"Rhododendron"源於希臘語rhodon的合成詞,指屬內某些種的花呈紅色。分佈.杜鵑花分佈非常廣泛,北半球大部分地方都有分佈,南半球分佈於東南亞和北澳大利亞。中國橫斷山脈周圍的雲南、四川、西藏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尼泊爾、錫金、印度北阿坎德邦等地分佈種類最多的大形杜鵑。其它映山紅亞屬種類分佈較多的地方有中國大陸南部、臺灣、中南半島、朝鮮半島及日本。而南下至東南亞,尤其以新畿內亞島上蘊藏著約佔杜鵑花屬三分之一數量的著生杜鵑的族群。北美和歐洲分佈較少。南美和非洲分佈極少。70%的杜鵑花種類生長在海拔1700~3700米的地區。在中國的分佈中,雲南有245種,西藏有180種,四川有181種,廣西有60餘種,貴州有約60種。自19世紀中期以來,羅伯特·福瓊、約瑟夫·虎克、喬治·福雷斯特、亨利·威爾遜、約瑟夫·洛克等西方人從中國大規模引種杜鵑種源,使得杜鵑花在歐美的分佈大大增加,並進而遍佈全世界的園林。中國的川西、滇西和藏東南地區,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熱帶山地是杜鵑花屬的分佈中心。臺灣.杜鵑花在臺灣主要分佈在北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多為日治時期引入的平戶杜鵑、皋月杜鵑、西洋杜鵑等品種。目前宜蘭等縣市也廣植杜鵑花。臺灣南部的大武杜鵑及丁香杜鵑為原生種。及分佈全島生長於樹上的著生杜鵑,另有原生種玉山杜鵑。國立臺灣大學校園有「杜鵑花城」的美稱,每年3月中旬皆盛大舉辦杜鵑花節。2017年起,臺北市政府為促進觀光休閒,與臺大合作,結合周邊公館、師大商圈,擴大辦理杜鵑花節,包括邀請團體表演,以及商家舉辦活動等,改稱「臺北杜鵑花季」,吸引相當多遊客。臺灣原生杜鵑有75%為臺灣特有種,其中在新北市烏來區北勢溪一帶的烏來杜鵑因翡翠水庫興建,野外原生植株似已絕跡。現在僅剩栽培植株;當前有復育計畫,欲於北勢溪上游重新栽植烏來杜鵑。在合歡山東峰北峰也有高山杜鵑的生長。香港.杜鵑花在香港不少地方都有栽種。在香港殖民地時期的港督府自1990年代起,每年杜鵑花開的時節,都會開放給公眾去欣賞杜鵑花。而馬鞍山就擁有香港原生的杜鵑品種香港杜鵑。形態.杜鵑花種間的特徵差別很大。大多數杜鵑花為灌木,少數在喜瑪拉雅區為喬木,最高可達20~30米。花頂生,花數不一,核花骨朵顏色豐富多彩。通常為5瓣花瓣,在中間的花瓣上有一些比花瓣略紅的紅點。通常在春、秋兩季開花。種植.杜鵑花的生命力很強,既耐乾旱又能抵抗潮溼,無論是大太陽或樹蔭下它都能適應。根淺,分佈廣,能固定在表層泥土上。最厲害的是它不怕都市汙濁的空氣,因為它長滿了絨毛的葉片,既能調節水分,又能吸住灰塵,最適合種在人多車多空氣汙濁的大都市,可以發揮清淨空氣的功能。喜歡疏鬆的微酸的土壤,不應該澆硬度較大的水。生長季應該多施氮肥。比較耐寒。氣溫較低地區可放在室內過冬。喜歡陰涼、溼潤的環境。應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保持空氣溼潤,保證水的充足供應。主要有播種、扦插和嫁接等繁殖方式。不同品種具體操作不同。分類.英語中 Azalea 指的是映山紅亞屬一類灌木或矮叢狀杜鵑,Rhododendron 指的是大型或樹形杜鵑,而 Vireya 指的是著生杜鵑類群。使用.毒性.部分的杜鵑花品種對於草食動物具有毒性,因為其花粉及花蜜含有梫木毒素。食用採集杜鵑花之蜜蜂所產生的蜂蜜,會造成中毒現象。色諾芬描述了公元前 401 年萬人僱傭軍團行軍時,希臘士兵在一個被黑海杜鵑叢環繞的村莊中,食用蜂蜜後的奇怪行為。公元前 67 年第三次米特拉達梯戰爭時,龐培士兵回報其遭受了致命的傷亡,因食用了本都軍隊刻意留下、由杜鵑花製作的蜂蜜。之後,人們認識到這些植物所製作的蜂蜜有輕微的致幻及腹瀉作用。杜鵑花對於馬類有極強的毒性,有些動物在食用數小時內便會致死,不過大部分馬類若能取得好的飼料都會選擇避開它。在中國雲南,白族、彝族等民族會以杜鵑花為食,但僅食用毒性較低的花瓣及花萼。文化.杜鵑花屬於中國境內有571種,其中特有種409種,映山紅更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杜鵑花是尼泊爾的國花,是中國江西省的省花,也是無錫、鎮江、三明、長沙、韶關、大理、嘉興市花,以及臺灣臺北市、新竹市的市花。中國神話望帝化杜鵑中國電影《閃閃的紅星》中主題曲《映山紅花開紅軍來》曾風靡一時。2008年3月14日,香港郵政推出「香港花卉」特別郵票,其中二元五角的郵票圖案為杜鵑花。迎紅杜鵑在朝鮮被稱為金達萊,是朝鮮的國花。2023年4月 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 以杜鵑花作為裁員計畫的代號 - Project Azalea
72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21
臺灣藍鵲
臺灣藍鵲等在生物分類學上被認定為相近的物種。:108。分佈.臺灣藍鵲屬臺灣特有種:29。臺灣藍鵲主要分佈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地區,而海拔1,800公尺以下的中、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也有分佈:106:196。但是,若山區環境開發過度或林相不夠豐富,往往也不會有臺灣藍鵲棲息:106。近年來,臺灣藍鵲已逐漸適應當地都市環境,如臺北市近山地區即有分佈。形態描述.臺灣藍鵲成鳥全長63至68公分,其中尾羽長34至42公分,翼長18至21公分:106。成鳥體重254至260公克。成鳥的喙和腳呈紅色,虹膜呈金黃色,頭至頸、胸部呈黑色,翅膀末端呈白色,身體其餘部分幾乎皆呈藍色:106,但尾下覆羽呈白色;兩根中央尾羽較長,且末端呈白色,其他尾羽則是中段黑色、末段白色:29。行為生物學.臺灣藍鵲多成群行動,一群約3至12隻,多由具親屬關係的個體組成:30。牠們的飛行時直線前進,且排列呈現出一定秩序:196。牠們的叫聲為聒噪之「嘎、嘎、嘎」聲,在群體中則以「迪笛——迪笛——」或「嘎嘎——穗」等叫聲互相叫喚:30,叫聲變化多端:109。牠們大多具有十分明顯而強悍的保護領域傾向,並會主動驅趕進入其領域的活動物件,且會集體進行該類行為:106。牠們有可能生活於同一領域長達數年:30。覓食.臺灣藍鵲屬雜食性動物,其食物包括植物的果實等,甚至也會攝食廚餘和腐肉:196。牠們也會吃下其夭折幼鳥:30。臺灣藍鵲會儲存及分享食物:114-117:30。繁殖.《臺灣鳥類誌》稱臺灣藍鵲的繁殖季在每年3月至7月:30,另有報導指為4月至9月。牠們會以叫聲搭配飛舞行為進行求偶。在繁殖季,臺灣藍鵲的主要社會單位由兩個以上個體組成的群體,轉變為分別由兩個異性個體組成的繁殖配對。,且選定物件後很少發生更換的現象。牠們傾向在稀疏的樹林築巢,樹種不拘,但隱蔽程度要符合其需求。牠們多半選擇於樹高約4/5處築巢,高度平均約10公尺。選好巢位後,組成繁殖配對的個體會一同前往地面尋取樹枝作築巢材料。築巢時間平均長達約一星期,巢形通常似一淺碗:109。臺灣藍鵲的子代存活率不高,因此牠們每年生兩窩,每窩大約有3至8顆蛋,卵殼呈淡青色且帶有褐斑:108-110。臺灣藍鵲的蛋約需17天孵化:31。其護巢行為十分積極,會主動驅趕進入其領域之活動物件:113;對此,動物保護機構呼籲大眾切莫傷害之,表示牠們多是以翅膀揮擊、驅離,應不會導致嚴重傷害。臺灣藍鵲的幼鳥孵出後約22天會離巢。離巢後的幼鳥會留在鳥群中與成鳥一同生活。同巢幼鳥會藉打鬥決定彼此在群體中的地位:31。此外,臺灣藍鵲上一季孵出的幼鳥會留在巢邊協助親鳥尋找巢材、餵食雛鳥或共同禦敵,屬於特殊的「合作育雛」行為:30:196。此行為又稱為巢邊幫手製度。生存狀況.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國際鳥盟將臺灣藍鵲列為無須採取保育行動的鳥種。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將臺灣藍鵲分為保育等級Ⅲ後,因知名度提升而遭人大量獵捕,棲地也被外來種紅嘴藍鵲入侵,甚至還有臺灣藍鵲與紅嘴藍鵲同巢育雛的現象。社會文化.臺灣藍鵲是臺灣原住民鄒、邵、布農等族的神鳥,鄒語稱為--、邵語稱為--、布農語稱為--/--,另排灣語稱--。在南島語族共有的大洪水神話中,很久以前族人因大洪水瀕臨滅族,臺灣藍鵲犧牲自己帶回火種挽救族人:183,268。2007年,臺灣永續生態協會、臺灣國際觀鳥協會與立委推動為期4個月的非官方網路「國鳥選拔」,逾百萬人投票。在帝雉、藍腹鷴、黃山雀和臺灣藍鵲4種臺灣特有鳥類中,臺灣藍鵲贏得初選。而臺北市、雲林縣的市鳥、縣鳥也是臺灣藍鵲。2014年,中華民國足球協會選擇臺灣藍鵲作為會徽象徵。臺北世大運的Logo也以臺灣藍鵲作為設計元素之一。2015年11月7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馬習會上將一件臺灣藍鵲的手工瓷器贈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當做見面禮。總統府表示,會選擇送臺灣藍鵲瓷器是為了凸顯臺灣特色。2016年,中華航空公司在其中一架新進的空中巴士A350上畫上臺灣藍鵲,並將該機命名為「臺灣藍鵲號」。中華民國空軍的新一代高教機「T-BE5A高階教練機」一度以臺灣藍鵲命名,取自臺灣藍鵲捍衛家園且團結的個性。2018年,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公開了以臺灣藍鵲為主體的新標識,意象源於臺灣藍鵲「團結、敏捷、堅毅強悍」的特性。
72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24
大同區 (臺灣)
大同區、中藥、紡織品及工業用品的集散地。境內的臺北孔子廟與大龍峒保安宮為主要的觀光景點。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大同區為茶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歷史.本區北部原名巴浪泵社,為臺灣平埔凱達格蘭族活動範圍。清同治年間,本區北部屬淡水廳大加臘堡「大隆同-{莊}-」,南部屬「奎府聚-{莊}-」。1879年,屬臺北府淡水縣大加蠟堡大隆同-{莊}-、奎府聚-{莊}-。。1895年,日治初期原臺北府改設臺北縣,1901年臺北縣裁撤,改隸臺北廳。1909年,臺北廳直轄地方分為艋舺、大稻埕、大龍峒、古亭村4區,其中大龍峒區橫跨今大同、中山兩區部分地區。戰後大同區包含大龍峒區之大龍峒街、番仔溝-{莊}-,以及部分的牛埔-{莊}-、山子腳-{莊}-,部分大稻埕區之大稻埕。1920年,施行市制,臺北州及臺北市設立,街-{莊}-改制為大字。1922年町名改正,市區大字改劃為町,大龍峒町、河合町、蓬萊町及部分太平町、大橋町在戰後大同區轄內。1946年1月,戰後被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而改制省轄市時,臺北市被重新劃為十區。本區合併日治時代的大龍峒町、河合町、蓬萊町及部分太平町、大橋町,但因轄區內有臺北孔廟及大同路,為了紀念孔子禮運大同之精神,以舊地名「大龍峒」縮略命名為「大同區」:135。1990年,臺北市行政區重劃,大同區合併大稻埕地區之建成區、延平區。地理.人口.根據臺北市大同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大同區戶數約5.2萬戶,人口約11.9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2.1萬人,在全臺灣所有鄉鎮市區中,人口密度高居全臺第八。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雙連裡與景星裡,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072人與2,421人。大同區歷年人口變化政治.區政組織.大同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大同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交通.道路.
72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25
內湖區
內湖區位於臺灣臺北市,因其境內多山丘,形成多處小盆地地貌,當地人閩南語稱山坳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之義。閩南語「內面即湖」或「內面彼湖」之稱謂;所指的盆地範圍係以北側自大金面山到碧湖國小的山陵,東緣從綠大地社群、成功公園到清白新村,南邊從白鷺山延伸到公館山之山丘北坡,西方是江南街處,在其中間形成一山坳型盆地。內湖區境內尚有「畚箕湖」、「北勢湖」、「白石湖」和「牛稠湖」等老地名,命名方式,亦是依地形和先民開墾事跡有關連性,而非指有水的湖泊名稱。工商活動部分,內湖科技園區有商辦大樓及臺灣部分媒體設於此處。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內湖區為九重葛,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歷史.清朝.何士蘭於1741年,至港墘落籍,招佃開拓「內湖莊」;林秀俊在乾隆中葉,進入內湖「灣仔莊」,亦招佃拓墾「裡族莊」。地理.位置.北接士林區,東鄰新北市汐止區,西邊為松山區與中山區,南接南港區。北界:五指山山脈文間山、大崙尾山、大崙頭山、碧山,鄰接士林區。東界:碧山、白石湖山、大邱田山、老鷲尖山、內溝溪至基隆河,鄰接新北市汐止區。南界:主要以基隆河與南港區為界。西界:以基隆河鄰接松山區,堤頂大道二段、內湖路一段、劍南路鄰接中山區大直地區。人口.根據臺北市內湖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內湖區戶數約11萬戶,人口約27.3萬人,每戶人口約2.479人,是臺北市每戶人口數最高的行政區。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五分裡與蘆洲裡,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1,167人與1,306人,其中五分裡也是臺北市人口第二大里,其他區內人口較多的裡包括金湖-{裡}-、寶湖-{裡}-、港華裡、港富里、週美里、西康裡、康寧裡。內湖區歷年人口變化政治.區政組織.內湖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內湖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行政區劃.若按照一般地理粗略分割槽,則以成功路二段為界;東面為東湖,主要地標是美國在臺協會與康寧大學,與南港相鄰、成功路二段以西為西湖,主要都市計畫分割槽為內湖科學園區。另可因高速公路的分隔將舊宗路、五期重劃區一帶分為另一個次分割槽。文化.內湖宗教文化.農曆二月二日各土地公廟恭祝福德正神聖誕。農曆八月十五日各土地公廟恭祝福德正神千秋。
72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26
士林區
士林區,舊稱「八芝蘭」,位於臺灣臺北市北部,面積為62.3682平方公里,人口約有26.7萬人,以面積是臺北市第一大區,人口則居全市第三多。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1,120公尺最高,東南部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平原則分佈在西南部磺溪、外雙溪下游及基隆河、淡水河間。士林區內有士林夜市、陽明山國家公園等景點,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灣戲曲中心、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文教設施與機構,天母地區外籍人士居多。士林區區花為玫瑰。歷史.士林區舊名「八芝蘭」。清末時因當地讀書風氣興盛,科考人才輩出,遂改稱「士林」,有「士子如林」之涵義。地理.位置.士林區與11個區相鄰,是中華民國與最多三級行政區相鄰的三級行政區。人口.根據臺北市士林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士林區戶數約10.7萬戶,人口約26.5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社新裡與永福裡,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8,798人與1,187人。士林區歷年人口變化政治.區政組織.士林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士林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各里沿革.資料臺北市志、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臺北市區裡界學說2010、臺北市區裡界學說2015、臺北市行政區域圖行政區.士林區共轄51個裡,其行政區域分佈情形為:旅遊.廟宇.士林慈諴宮、士林神農宮與芝山巖惠濟宮被稱為士林地區的三大古廟。
72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27
信義區 (臺北市)
信義區位於臺灣臺北市,臺北101、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位於此區。信義區區名源自區內的信義計畫區。該區平均每0.5平方公里有一家百貨公司,是百貨公司較密集的行政區。歷史.日治時期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實行街-{莊}-制,設「-{松山莊}-」,隸屬臺北州七星郡管轄,其中之中坡、五分埔、三張犁、興雅等大字在今信義區轄內。1938年松山-{莊}-併入臺北市,1946年成立松山區。80年代末期,當時的松山區人口已達四十五萬餘人,約佔臺北市五分之一,轄有九十八里,不但是臺北市人口最多、編制人員最大的行政區,也是臺閩地區最大建制的基層單位。因此1990年臺北市16區改為12區時,分割縱貫鐵路以南的松山區,約為中坡、五分埔、三張犁、興雅等區域與大安區六張犁和平東路3段以北合併而成獨立組成信義區。所以信義區很多道路都是有「松」字,例如:松仁路、松智路、松德路等,甚至松山車站是在信義區。地理.位置.北接松山區,東面為南港區,西面為大安區,南接文山區。人口.根據臺北市信義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信義區戶數約8.8萬戶,人口約20.4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安康裡與黎安裡,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0,393人與1,821人,其中安康裡也是臺北市人口第六大里。信義區歷年人口變化政治.區政組織.信義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信義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立法委員.因自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改制,本區屬於臺北市第七選舉區,與松山區南部共同選出一名立法委員。交通.鐵路.臺灣鐵路管理局註:捷運松山站雖與臺鐵共構,不過其位於松山區。捷運.臺北捷運道路.主要道路依走向可分為:
72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28
萬華區
萬華區,舊稱「艋舺」,位於臺灣臺北市,東邊為中正區,北邊為大同區。萬華區有國際觀光客和年輕人喜歡造訪的西門町引領時尚潮流。萬華區也是臺北市供應新鮮食材的果菜、肉類運銷中心,萬華區區花為白牡丹,區樹為菩提樹。地名考究.「萬華區」是個行政區名,若「萬華」一詞被指為地名,則是專指艋舺這一地區;艋舺是萬華舊稱,日治時,因艋舺以臺灣話發音,與佛典中日語發音的「--〔--〕 "Manka"」相似,「艋舺」因此易名為「萬華」,今日臺灣人猶稱其為「艋舺」。艋舺原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語「獨木舟」之意,因其為港口,多見獨木舟。艋舺因港商之利,曾經盛極一時,於清治時期,與臺南府城、彰化鹿港並列為三大重要城市,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現則有城市結盟。同屬南島語系的菲律賓語bangka,亦有船之意。歷史沿革.本區原是凱達格蘭族,取萬年繁華之意,改稱萬華:102。地理位置.萬華區共有36個裡,經過幾次行政區重畫後,目前的萬華區南以新店溪與新北市中和區、永和區為界,西以淡水河、新店溪與新北市三重區、板橋區分隔,北邊與大同區 中山區 以忠孝西路二段為界,東邊則以中華路與中正區接壤。萬華區南北發展主軸為中華路、康定路及萬大路、東西主軸為和平西路。在大眾運輸方面,除了臺鐵萬華車站外,還有臺北捷運板南線、松山線的西門站和龍山寺站,以及興建中的萬大線加蚋站,共3座捷運站。分割槽發展.萬華區內可以分為幾個小區:人口.根據臺北市萬華區戶政事務所及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2年底萬華區戶數約7.9萬戶,人口約17.3萬人,其中男性人數為84,254人,女性人數為88,786人,性別比約為94.90,是臺北市性別比最高的行政區。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華江裡與騰雲裡,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7,983人與2,851人。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萬華區南機場附近興建了大量眷村,所以中華路二段至萬大路間的外省人比率較高,除此之外多以本省人為主。而南機場夜市至青年公園之間,隨後又新建了大量的國宅,也發展出萬華區特有的國宅文化。萬華區歷年人口變化政治.區政組織.萬華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萬華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交通.公車.大型公園社群公園觀光旅遊.古蹟.萬華區為臺北市最早發展的區域,在西側擁有大量古蹟。購物.廟宇.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艋舺青山宮與西門町天后宮合稱「艋舺四大廟」。
72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29
大安區 (臺北市)
大安區,位於臺灣臺北市,臺北盆地東南側,境內除東南部丘陵外,皆為平原地形。區內人口約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萬人,為臺北市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在全臺灣所有三級行政區中人口密度高居第三。南側的大型綠地大安森林公園為其著名景點。歷史.大安名之由來,本於舊地名「大安莊」。大安莊的辭源曾有「大安圳說」、「安溪說」、「大轉彎說」三種說法,但經考證皆有瑕疵而不可信。目前的考據是「大安莊」雅化自「大灣莊」,因莊內有半月彎狀的水埤而得名,大水埤又稱「灣」、「陂」,位於今日仁愛圓環-安和路-延吉街一帶。地理.位置.大安區面積11.3614平方公里,為臺北市面積第七大區,全區共53個裡、1026鄰,均為臺北市數量最多。人口.根據臺北市大安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大安區戶數約11.8萬戶,人口約28.5萬人,其中人瑞有180人,是臺灣人瑞最多的鄉鎮市區。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龍淵裡與臥龍裡,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615人與2,168人。大安區歷年人口變化政治.區政組織.大安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大安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行政區.現大安區轄區可分為大安、古亭、林口、頂內埔、下內埔、六張犁、車層等傳統地域名稱。其中大安可細分為十二甲、龍安坡、坡心;車層可再分為上下兩部分。次分割槽為臺北市政府自2000年開始施行的輔助行政劃分,本身並非實際行政區。立法委員.因自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改制,大安區單獨選出一名立法委員,大安立法委員選區為臺北市第六選舉區。交通.公路.
73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31
南港區
南港區位於臺灣臺北市東南部,臺北盆地的東緣,人口約11.4萬人,為臺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區名係與基隆河對岸的汐止「北港」相對。清治時期稱此地為南港仔-{莊}-及南港仔街,當時境內主要人口集中在今天南港、三重、中南等裡之間,舊名南港三重埔,今日稱為三重埔次分割槽。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南港區為桂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歷史.南港與「水轉腳」、「水返腳」至30巷間之間。昔日舟楫往來,河港的功能健全,早在明鄭時代已築有基礎公路。清朝光緒年間劉銘傳開通臺北-基隆間鐵路,位於原公路南側開縱貫鐵路,成為東西交通幹線。惟清治時期仍慣以水運,且南港人口有限、難有發達。1885年,福建安溪人王水錦和魏靜時來臺,赴臺北府淡水廳大內樟腦寮,發現本地氣溫、雨量、土質等相當適合茶樹的生長,於是引進茶樹在該處種植,使南港成為臺灣包種茶的發源地。臺灣日治時期南港劃歸為臺北州七星郡-{內湖莊}-,1931年臺北到基隆間的公路通車,南港仔嘴被納入北基公路一環,完成水路、鐵路和陸路的交通主幹。日治末期,南港茶業日漸沒落,煤礦與磚瓦業正蓬勃興起,煤礦區大致分佈在大坑及四分子。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仍隸屬臺北縣七星區內湖鄉。1946年7月6日與內湖鄉分治,設立南港鎮公所。1950年行政區重編,七星區被一起撤銷,直屬於臺北縣。1968年7月1日隨臨近之景美鎮、內湖鄉、木柵鄉、暨歸屬於陽明山管理局之士林鎮、北投鎮等鄉鎮劃入升格後之院轄臺北市,南港鎮亦於1968年7月1日因劃入臺北市而改制為「南港區」。1950年代,南港煤礦與磚瓦業逐漸沒落;1956年,臺灣省政府為振興南港經濟,指定南港為工業區,吸引許多廠商到南港投資設廠,有南港輪胎、臺灣肥料公司南港廠、南隆鐵工廠、僑泰興企業南港麵粉廠、聯華實業麵粉廠、國產實業建設、利百代國際實業、啟業化工廠。工廠遷入帶給南港繁榮,但也因工廠排放濃密黑煙,使南港成為人們口中的「黑鄉」名遐北市。1954年,經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多方奔走,同年開始進行中央研究院在臺復院計畫,首先「植物研究所」在臺復所,次年成立「近代史研究所」及「民族研究所」籌備處。1986年,中國電視公司總部遷入南港,成為第一家在南港設定總部的電視臺,帶動南港產業轉型。南港近年來因為政府不斷推動大型公共建設下,捷運板南線、南港軟體園區、南港展覽館、高鐵南港站、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等大型計畫陸續改變南港風貌,未來還有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勢將繼續改善南港的輪廓。2016年7月1日,高鐵南港站隨著臺灣高速鐵路「南港-臺北」段正式通車而啟用。地理.位置.南港位於臺北盆地的東緣,轄20裡,454鄰。清治時期地理位置剛好在基隆河下游南岸,南港地處臺北市的東南方,基隆河下游南岸,南港山脈的北側。南半部為丘陵,海拔400公尺上下。北半部基隆河,其南岸為小平原,呈東西走向,漸西漸闊,人口多分佈於此。相鄰的行政區:北邊為內湖區,西界以舊八張犁截水道至西部縱貫鐵路與松山區為界、另以中坡南、北路接福德街至姆指山山脊與信義區為界。全區面積約21.8424平方公里。人口.根據臺北市南港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南港區戶數約4.8萬戶,人口約11.4萬人,是臺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中研裡與中南里,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122人與3,436人。南港區歷年人口變化政治.區政組織.南港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南港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三重路。知名巧克力銷售企業,2013年爆紅電視廣告臺詞「我阿嬤都踢得比你好,那叫你阿嬤來囉」為公司巧克力商品電視廣告代表作,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三重路。公益彩券(樂透彩)發行機構中信銀行之受委託機構,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經貿二路。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三重路。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三重路。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三重路。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園區街。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園區街。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經貿二路。總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園區街。一般大眾習慣簡稱「中視」,總部位於本區重陽路一般大眾習慣簡稱「東森」,攝影棚位於本區重陽路一般大眾習慣簡稱「ETtoday」,總部位於本區重陽路簡稱原視,口頭慣稱原民臺,總部位於本區重陽路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經營,位於本區重陽路中國電視大廈內由行政法人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經營,位於本區市民大道八段,南港車站附近註:臺鐵松山車站位於信義區永吉里和臺北捷運松山車站位於松山區慈祐裡。
73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32
北投區
北投區,舊稱「北投社」,位於臺灣臺北市西北郊,東側以磺溪上接中山樓右側山脊至馬槽橋沿山溝、南側以磺溪與士林區相望,北側鄰新北市三芝區與金山區,西側與新北市淡水區為鄰。全境面積為56.8216平方公里,是臺北市面積第二大的行政區。北投區自然資源豐富,17世紀初西班牙有北投社域盛產硫磺的記載,其為臺灣溫泉史的發源地,1896年由日本大阪商人平田源吾在此設立臺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著名的北投溫泉即位於該區,其他著名的自然觀光景點包括關渡風景區和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尚有臺北榮總、北護大、馬偕專校以及數所醫療中心,醫療資源豐富,也使開發中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將以生技醫藥產業為主軸。2010年臺北市政府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北投區定櫻花為其區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歷史.北投區是全臺灣面積第十二大的區。北投區的名字依伊能嘉矩的記載是因為早期巴賽族認為地熱谷是女巫施法才會冒煙,以巴賽語裡的女巫「PATAW」稱之。因與北投的臺語發音相像,故命名為「北投」。,是約有八、九村社組成的大社,該地硫磺谷產有大量的硫磺,在西班牙人來到之前,社人即有開採硫礦交易,故較為富有,耶士基佛神父前往宣教與學習當地語言。1641年荷蘭人攻打雞籠並與淡水居民締和,1642年攻下雞籠,淡水地區的北投社等社群代表前往雞籠締和,荷蘭載此地為--等拼寫。:69,74-77人口.根據臺北市北投區戶政事務所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2年底北投區戶數約9.8萬戶,人口約24.1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4,237人,是臺北市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奇巖裡與湖田-{裡}-,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1,041人與871人,其中奇巖裡也是臺北市人口第三大里,其他區內人口較多的裡包括關渡裡、立農裡、清江裡、永和裡,而湖田-{裡}-同時也是臺北市人口最少的裡。北投區歷年人口變化政治.區政組織.北投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北投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行政區.北投區共轄42個裡,其行政區域分佈情形為:交通.主要道路.東西向南北向公車客運.大都會客運.假日休閒公車文化資產及旅遊景點.名勝.財團法人臺北市北投慈-{後}-宮-北投媽祖官方粉絲專頁
73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33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位於臺灣臺北市西南側,昔日建有臺北府城,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區內有全臺最大交通樞紐臺北車站、臺北站前商圈、以及臺大醫院。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花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歷史.1990年,臺北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城中區、古亭區及部分大安區合併而成為中正區。地理.邊界.東界:自市民大道北側沿新生南路一段道路中心線轉信義路二段接杭州南路二段,接羅斯福路二、三、四段與大安區為界。西界:以北平西路接中華路一段沿中華路二段至泉州街口,銜接水源快速道路順地籍線跨堤防迄新店溪接市界止與萬華區為界。南界:以新店溪河道中心線至福和橋,轉基隆路四段中心線至羅斯福路四段與新北市永和區、臺北市文山區為界。北界:自市民大道北側地籍線與大同區、中山區為界。人口.根據臺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及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2年底中正區戶數約6.5萬戶,人口約14.8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南福裡與建國裡,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1,807人與1,798人,其中南福裡也是臺北市人口最多的裡。政治.區政組織.中正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中正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旅遊.古蹟.由於中正區是清代就建立的臺北府城所在地,發展時間早,因此區內古蹟為全市之冠。圖集.中正區擁有眾多重要機構和西洋折衷主義等古蹟建築:
73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34
文山區
文山區位於臺灣臺北市最南邊,北隔蟾蜍山、南港山系與臺北市中正、大安、信義、南港區相望,東為新北市深坑、石碇區,南與新店區接壤,西以新店溪與中永和為界。文山區係於1990年,由景美、木柵兩區合併而成。國立政治大學、世新大學、警察專科學校、中國科技大學、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校區、師大分部與考試院皆設於此,其中考試院是中華民國政府五院中唯一未設於臺北城內博愛特區者。區內著名旅遊景點有貓空、臺北市立動物園、指南宮、仙跡巖。2010年臺北市舉辦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文山區區花為杏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更換。歷史.文山區原隸屬於臺北縣文山區深坑鄉,後自深坑鄉拆分獨立設定木柵鄉、景美鎮,後又將木柵、景美劃入臺北市改制為區,最後兩區合併後復取名為「文山區」。文山之名源自本區與新北市深坑區等地在清領時期道光年間,因山型如拳,定名為拳山堡;後因名稱不雅,取“文山秀氣”之意改稱為文山堡。1723年,為臺灣府淡水廳拳山堡轄區。1875年,為臺北府淡水縣拳山堡轄區,後拳山堡更名為文山堡。日治時期1895年,隸屬臺北縣文山堡。1901年,改隸深坑廳景尾支廳。1909年,改隸臺北廳新店支廳。1920年,改為臺北州文山郡深坑莊,轄區分為深坑子、土庫、升高坑、烏月、萬順寮、阿柔坑、萬盛、興福、內湖、坡內坑十個大字。二戰後,1945年隸屬臺北縣文山區深坑鄉。1947年,深坑鄉行政區調整,原萬盛、興福之範圍新設景美鎮,內湖、坡內坑設木柵鄉,其餘仍為深坑鄉。1968年7月1日,景美鎮與木柵鄉劃入臺北市,改制為區。1990年3月12日,景美區與木柵區合併成立文山區迄今。地理.地理位置.景美位於文山區西北部,木柵位於文山區東南部,與新北市新店形成三角的地理區,其共同交界點位在木柵路一段景興路口旁河堤外的河流中心線上。北界:由西而東與中正區以基隆路分界,與大安區為蟾蜍山、芳蘭山、中埔山、軍功山分界,與信義區、南港區以南港山區分界西界:景美與新北市中和區、永和區以新店溪分界,木柵與新店區以景美溪分界南界:景美與新店區以景美溪分界,木柵與新北市新店區以山區分界東界:景美與木柵以景美山分界,木柵與新北市深坑區、石碇區以山區分界氣候.文山區為臺北市山區地形比例最高的一區,因此天氣相對市區來說較為潮濕。人口.根據臺北市文山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文山區戶數約10.7萬戶,人口約25.8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裡分別是木新裡與老泉裡,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811人與892人。文山區歷年人口變化政治.區政組織.文山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文山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區長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行政區.現今文山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90年合併景美區與木柵區設立的文山區。文山區共轄43裡,其行政區域分佈情形為:教育.交通.道路.
74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40
臺灣話
臺灣話,都充滿著濃濃的臺灣閩南文化。清治時期的1885年,由臺南巴克禮牧師創辦的臺灣府城教會報等人如雨後春筍出現。這些人開創了臺灣白話文學的輝煌歷史。日治時期的臺灣話文論戰後,賴和、郭秋生等人開始以漢字從事「臺灣話」創作。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受盟軍的委託接收並管理臺灣。兩年後,二二八事件爆發,事後宣佈全臺戒嚴。戒嚴時期,臺語文學受到打壓,不過仍然有一群作家以臺語創作,例如:林宗源、向陽、宋澤萊、林央敏、黃勁連、陳明仁、胡民祥、陳雷等。1987年臺灣解嚴後,臺語文學作品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文類也由初期的詩開始往小說、散文、戲劇等各方面開拓,例如李勤岸、莊柏林、路寒袖、楊允言、蔣為文、藍淑貞、方耀乾、周定邦、張春凰、陳金順、清文等等。談到臺語小說,最特別的就是「華臺相雜」「臺華相雜」的創作模式,作者描述的文字,以國語或臺語為行文主體,或輕重不一,如蕭麗紅所著的《白水湖春夢》就是這種典型例子,對話幾乎皆為臺語(以自創的漢字書寫)。有人認為這是臺語文學的一種,也有人認為不是。蔣為文(2011)指出,這是一種類似語文學習過程當中的中介語現象,因作者缺乏臺語文學主觀意識及臺語文書寫的客觀技術,故嚴格來說還不算是臺語文學。影視藝文.卡通.卡通對臺灣話人口下一代有影響力,而臺灣有用臺灣話配音卡通,屈指可數,如《花田少年史》。然而,主打臺灣話的民視、三立,目前沒有任何卡通提供臺灣話聲道作選擇。在從美國引進的節目中,部分節目會刻意配音成臺灣話,例如探險時光的彩虹姐姐,在原版講韓語,在臺版至目前的播出劇集則配音說臺灣話。或者原版英語混西班牙語,臺灣版本變成現代標準漢語混臺灣話。以凸顯原版語言之間的區別。教育部為推動臺語並提高全民學習興趣,與文化部共同出資合作,「106閩南語卡通、動畫字幕製作及配音工作計畫」,2018年共完成5部取得授權之國內外卡通:「」、「」、「櫻桃小丸子」、「九藏貓窩」及「卡滋幫」,網路版 為宣傳版,部分內容略有刪減,完整版的內容燒錄於光碟中,已傳送至全國各國小一校一套。新聞.臺灣有部分電視臺有播出臺語新聞外來語.臺灣為多族群、多語言社會,並歷經過多次統治者官話轉換。中華民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附錄所收之外來詞有172個。以下依影響深淺作為排列依據。受日語的影響.有些用語非臺灣話對於該名詞之定式用語,屬於使用日語名詞之讀音作該名詞的替代。有些是外語經日本轉意之後再轉譯至臺灣的單字或詞,依使用者背景或環境因素而會有所不同,有的已較少人用。有部分詞彙至今仍只有日語借詞,例如「瓦斯」的臺語「gasu」;而有些詞彙仍絕大多數仍使用日語借音,例如「招牌」的臺語「kha̋ng-páng」。若是一些特殊的日本名詞,於現代的臺語大多會直接使用日語。受平埔族原住民語影響.主要,如「艋舺」這詞即來自於北臺灣原住民巴賽語的「Vanka / Banka」。受現代標準漢語影響.官話字彙.持續引進的新事物之名稱,如:而如「整個」,臺灣話原本使用同義辭「規-{R|個}-」使用於口語中。穿插於臺灣話句子中,如:謝謝、遙控器、大家樂、麥當勞、漢堡、鍋貼、硬碟、螢幕等詞彙;或一句官話、一句臺語,甚至一句話內有官話、臺語夾雜混用,即俗稱的「雞母屎半烏白」,愈年輕的臺灣人因對臺灣話生疏而愈明顯有此現象。
75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52
4月1日
4月1日是公曆年中的第91天,也是4月的第一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74天。大事記.20世紀.
75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53
後設
後設一詞是英文 meta 字首單字的翻譯,例如 metadata 便翻譯為後設資料、metadrama 翻譯為後設戲劇等。由於 meta 的觀念翻譯上相當困難,所以在翻譯上也有許多不同譯名,如前所述的 metadata,便有人翻譯為詮釋資料、-{zh-tw:元資料;zh-cn:後設資料}-。字首 "meta-" 源於希臘語前置詞與字首「--」,意思是「之後」、「之外」、「之上」、「之間」,進而延伸出「有變化的」、「超出一般限制的」之意,以及自我參照、遞迴的涵義。若物理上的現象是目前科技所無法理解的,便稱為「形上學」,英文為「metaphysics」,是「physics」。狹義的後設.對某物件的描述,以及對某物件描述的內容,就稱為「後設○○」。例如,在網路上的文章主要為使用HTML所描述的,這時對於原本的文章,HTML就是後設語言。另外,HTML為使用英文所表述的,這時對於HTML,英文便是後設語言。廣義的後設.廣義上來說,後設的意思便是「超越什麼的什麼」、「關於什麼的什麼」。例如維基百科的索引列表,即是維基百科中索引的索引,就是一個後設索引。在資訊理論中,解釋自己的資料相關的資料就稱為後設資料。在文藝創作上,後設的文體便是以同一文體討論文體本身的問題,例如後設戲劇——「關於戲劇的戲劇」,也就是利用戲劇創作探討戲劇本身的問題。後設戲劇常常使用劇中劇等手法,有名的例子是皮藍德羅所做的《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物》,就利用了創造出六個鬼魂來到了某個正在排練的劇場,想請劇場演員演出他們的故事,但劇場演員雖然受過戲劇的職業訓練,怎麼演都無法演出鬼魂實際的過去,而討論舞臺上的真實是否可以反應生活中的真實。
75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54
喜劇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型別,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趣劇,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醜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於描寫物件和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諷刺喜劇、浪漫喜劇、荒誕喜劇和鬧劇等樣式。內容可為帶有諷刺及政治機智或才智的社會批判,或為純粹的鬧劇或滑稽劇。喜劇衝突的解決一般比較輕快,往往以代表進步力量的主人公獲得勝利或如願以償為結局。歐洲最早的喜劇是古希臘喜劇,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紀以莎士比亞、莫里哀為代表;18世紀義大利的哥爾多尼及法國的博馬舍是歐洲啟蒙運動時期喜劇的代表;19世紀以俄國的果戈理為代表。西方的幽默文化傳統根源於古希臘喜劇。他於 1754 年 1 月 28 日以男爵身份去世浪漫喜劇.浪漫喜劇從愛情等浪漫題材取材,而使用例如誤解與澄清等情節進行劇情的安排推展。浪漫喜劇的英文為romantic comedy。諷刺喜劇.諷刺喜劇以時事取材,作者以幽默的筆調,在戲劇作品中表現對於社會、政治的關懷。諷刺喜劇的英文為satire。瘋狂喜劇.瘋狂喜劇源於美國,是以男女間針鋒相對為特色的喜劇作品,在男女主角相遇展開浪漫追求或言歸和好步入禮堂的這段過程中,出現一群古怪的人物角色且發生一連串快速又超乎尋常的事件。劇中對話通常是唇槍舌劍、詼諧機智,結局以浪漫圓滿的愛情收場。瘋狂喜劇的全盛時期為193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中國喜劇型別.相聲、小品、電影、電視、滑稽戲香港喜劇電影與電視.香港電影、無厘頭、綜藝節目、棟篤笑查瑞拉小歌劇.喜劇的型別之一,為西班牙傳統的流行音樂劇。此詞彙應源於十七世紀早期第一次在馬德里演出的作品「Real Sitio de la Zarzuela」。義大利即興喜劇.十六至十八世紀於義大利的喜劇型別,由一群經過訓練的演員,根據寫好的統一情境和定型角色,即興演出對白、姿勢和動作的喜劇。
75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55
悲劇
悲劇是最古老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戲劇題材。悲劇是包括死、痛苦等內容,且主要以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尾傳達哀傷和哀痛的戲曲或文學型別。 悲劇的經典題材是男女相戀卻不能結合,英雄的悲壯人生,家庭破碎,社會問題和國家覆滅等。以時間為序,悲劇大概經歷瞭如下時期的演變:發源:古希臘悲劇.古希臘悲劇是整個西方戲劇的起源,所以悲劇是最古老的戲劇題材。古希臘悲劇的概念和現代的不同,不在於悲,而在於嚴肅和對高尚行為的模仿的悲壯感受,因此古希臘悲劇結尾不一定是悲慘的;可以又天外救星給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尾。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依年代順序為: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著名的古希臘悲劇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美狄亞》等中世紀悲劇.中世紀的人們被籠罩在基督教的統治下,他們要不是認為這是古朽的舊文化,就是幾乎不知道有古希臘古羅馬悲劇的存在。中世紀的戲劇主要是基督教宗教劇(禮儀劇), 神秘劇,道德劇具有濃厚的悲劇情懷。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才開始重新發掘古希臘古羅馬悲劇。傳承:文藝復興時期的悲劇.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繼承了中世紀市民戲劇和宗教劇的傳統。15世紀後半期,西班牙戲劇達到了比歐洲其他國家都要成熟發達的水平,代表人物包括胡安·德爾·恩西納等。前者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將中世紀簡陋的宗教劇轉變成具有文藝復興特點的情節複雜的戲劇,而後者的代表作《塞萊斯蒂娜》是西班牙文學史上的名著,在文藝復興時期被譯成各種文字,廣泛流傳。英國莎士比亞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悲劇,包括:莎士比亞一共創作了10部悲劇,其中以上後四者被稱為“莎翁四大悲劇”。這10部悲劇中,人們一般都以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但其實不然。法國古典主義兩位戲劇大師不可不提。第一位是高乃依,在他的Bérénice,因為首開悲劇中無人死亡的先河而廣受批評。走向當代:19世紀後期的悲劇.挪威劇作家易卜生是一部現實主義社會問題劇,也是一部標準的現當代悲劇作品,對歐美現當代劇壇都有示範性影響。現代戲劇作品越來越多地從關注個人悲劇,走向了透過人物來批判社會制度。悲劇的“悲劇核心”不再是古希臘的“人神矛盾”,而成了人與人之間種種不可調和的衝突與再現。中國的傳統悲劇.中國戲曲中,也有一些堪與世界悲劇經典比肩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有:但是亦有人認為以上皆為喜劇也,理由是竇娥冤最後也成功申了冤,趙氏孤兒最後報了仇,梁山伯與祝英臺最後也成了仙而在天上相聚,這些悲劇情節過程雖然波折,但主角最終皆得以如願。
76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64
案頭戲
案頭戲意指只適宜放在案頭閱讀,不適合舞臺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戲劇文字。有時又叫做書房戲或書齋劇。戲劇文字才是最終藝術的呈現。好的劇本,能夠具備適合閱讀,也可能創造傑出舞臺表演的雙重價值。不過歷代文人中,也有人創作過不適合舞臺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劇本。比較著名的有王爾德的《莎樂美》。戲劇的文學本,在不演出的狀態下,也可以作為單獨的文學樣式欣賞。
78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89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全書共一千一百三三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有的很長,由此可見志人小說隨手而記特性。內容.《世說新語》主要記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當時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門閥社會的生活面貌,這樣的描寫有助讀者瞭解當時的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清楚地見識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唐朝修《晉書》多採《世說新語》,引用的312條約佔《世說新語》條目的三成左右。對此後世的史家常有批評。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來的小說發展影響尤其大。《唐語林》、《續世說》、《何氏語林》、《今世說》、《明語林》等都是仿《世說新語》之作,稱之“世說體”。一說晏殊刪並《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成書以後,敬胤、劉孝標等人皆為之作注,今僅存孝標註。世說學.明代王世懋嗜讀《世說新語》,常能發前人未發之覆,他最早提出“世說學”之說。喬懋敬對於王世懋批註本《世說新語》,“亟相賞譽”,乃主持刊刻於豫章。〈王藍田食雞子〉、〈曹植七步成詩〉、〈晉明帝論日近遠〉、〈管寧割席絕交〉、〈華歆、王朗乘船避難〉、〈陳元方答客問〉、〈王導罵新亭對泣〉、〈石崇殺妓〉、〈裴令公弔阮步兵〉、〈王子猷訪戴安道〉、〈曹操、楊脩過曹娥碑〉、〈曹操捉刀〉、〈曹操望梅止渴〉、〈王敦出婢妾〉、〈支道林養鶴〉、〈顧愷之倒食甘蔗〉、〈嵇康臨刑索琴〉、 〈謝奕作剡令〉、〈謝安聽阮裕白馬論〉、〈謝安、王坦之赴宴〉、〈謝道韞詠絮〉、〈謝玄北征不為名〉、〈謝萬石雅量〉、〈劉伶禱神戒酒〉、〈王羲之坦腹東床〉、〈王子敬人琴俱亡〉等篇曾收錄於臺灣中學階段各版本課本或補充教材。今日有許多成語典故、漢晉文人軼事幾出自此,亦可將《世說新語》視為古代短篇小小說合體。
79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90
道德經
《道德經》這三個字,令老子的《五千言》,成為一冊難以看得懂的「密碼」書,最主要原因,是老子的道德,與儒家所說及一般人認知完全相反。名可名非常名,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老子的《五千言》,被指清靜無為,不為統治者及士大夫喜愛。道德兩個字,後來成了吃人禮教工具,百姓聞之色變,對道德敬而遠之。道德敗壞了《老子》的名聲,間中被取出來「使用」,然後「證實無用」。過去二千多年,《老子》一直被曲解,導致中華民族淪喪、文化被摧毀,科技發展滯後,演變成今天局面。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無用之用是為大用,《老子》正因為「無用」,才是今日人類最需要用。科技盲目發展,為人類帶來環保災難,講究環保的《老子》,近年成為熱潮,最終,是取出來「使用」,然後「證實無用」,還是真正實踐老子意思,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老子》為甚麼是《五千言》,不是五千字?這是因為《五千言》所說的,遠多於五千字。很多人說,遠古資訊量不足,不如今日的大資料,其實剛好相反,遠古的資訊量比大資料還多。一張影象的訊息量,多過萬語千言,遠古資訊就是影象,也稱為圖騰,後來演化為象形文字、文字元號等等。今天量子時代,遠古每個獨立影象,可理解為一個程式,由此可知訊息量有多大。我們一直使用的「方塊字」,來自遠古圖騰,每個字有本身意義,意義與讀音還不止一個。例如,雞,原本是家禽,但卻有多個解釋,名詞、動詞、形容詞都有,例如:妓女等等。雞眼,可以是雞的眼睛,也可以是手足皮膚摩擦後生成的厚繭。雞胸,可以是雞的胸部,也可以是胸骨有較明顯隆起的人。例如,大敗,是吃了敗仗的意思,大敗也可解作大獲全勝,如大敗敵軍,大敗究竟是勝還是負,要看上文下理。字義配上讀音,產成另外意義,例如:「朝」。配上不同文法,又產生另一種意義,不同組合,出現不同結果。例如:春風風人,第一個「風」是名詞,第二個「風」是動詞,夏雨雨人、秋涼涼人、冬雪雪人,也是一樣。所以,「方塊字」不是「字」,而是「言」,言有盡而意無窮,博大精深,字字珠璣。雖然如此,但夏蟲不可語冰,要找適當文字來說明一些對方從未見過的東西,就如現代人穿越回到三國時代,也無法令諸葛亮明白手機的用途。老子的《五千言》講的是量子理論,就算在今天,明白的人也不會太多。老子也不知甚麼是量子理論,由一個「不知」的人向「不知」的人講解,比秀才遇著兵,還要說不清。老子只能用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做舉例,但他所說的「道」與「德」都是無形物,以「有形」解釋「無形」,最終辭不達意。假如老子當年知道甚麼是空氣,相信他就不會用水來舉例,說:上善若水,因為水是看得見、摸得到的。老子說的是看不見、摸不到,在人類四周的東西,那種東西只能是空氣,所以他會說:上善若氣。老子所在的春秋戰國時期,使用竹簡記事,竹簡是珍貴物品,記事時惜字如金,就像當年打電報一樣,能省一個字就省一個字。老子所寫的《老子》,文字嚴重壓縮,若以今日文字書寫,可能多達一百萬字,要從五千字中理解一百萬字,出現理解錯誤,可以理解。除壓縮外,文字演變,亦令《老子》難以理解,就像習慣使用白話文後,對文言文的理解會大幅降低。《老子》距今二千多年,出現多次文字演變,以訛傳訛,實屬正常。對《老子》最大損害的,是歷年來作出批註及解釋的學者,這些人大多數是儒家學者,還有皇帝。唐玄宗下詔稱《老子》為《道德真經》,《老子》自此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他將《老子》分為八十一章,按《論語》方式,每章以首句為題目,再劃分為《道經》上、《道經》下、《德經》上、《德經》下。將《老子》叫做《道德真經》,完全違反老子本意,《老子》成為「經」後,就會被「學者」研究,最終結果是被曲解。唐玄宗尊崇道教是為尋求長生,由此可見他完全不明白《老子》,由他去解釋《老子》,並且成為權威,正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經過唐玄宗一番折騰,《老子》不但被支解,還有了皇帝的注釋,若他注錯,誰敢去改動?清代前,《老子》版本有一百零三種之多,是從漢以來經每個朝代文人墨客撰寫流傳而來。古書經過千年傳抄、刻印,過程中難免有錯,發現有錯後,不斷出現校訂本,迄今為止,校訂本共三千多種,換言之,連同原本,有六千多個版本,哪個版本才最接近原著,沒人說得清楚。孔子力求做官,以權力「教化」人民,老子拒絕做官,以道理「點化」人民,孔子與老子對待人民的手法剛好是相反的。千百年來,儒家不斷以自己的觀點解釋《老子》,《老子》被注入儒家基因,成了四不像。除以上情況,最令《老子》失真的是避諱,避諱始於周朝,一直避諱到清代,最普遍是避天子名諱,即要迴避天子名字,一般適用於過去七世代以內。《老子》一直由史官收藏,各朝各代每當有新主即位,都要將《老子》內與君主名諱相沖的字更改。1973年,馬王堆大型漢墓,出土幾十部帛書,其中包括《道經》、《徳經》,與坊間流行版本,內文有多達七百處地方不同,五千字中有七百處不同,可以說是面目全非。最多人提及的是,「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馬王堆版本是,「道可道非恆道 名可名非恆名」。有說馬王堆《道經》、《徳經》版本,在漢高祖劉邦前出現,當時漢朝仍未出現,到了漢文帝,因他叫劉恆,為避名諱,「恆」字以「常」字代替。馬王堆是長沙國丞相利蒼及他的妻子辛追墓穴,利蒼死於前186年,漢文帝前元七年,辛追死於前178年,漢文帝前元十五年。兩人入葬時,漢文帝劉恆已即位,若然要避諱,墓中的《道經》、《徳經》,應已經沒有「恆」這個字,為何仍然存在?西漢從漢高祖到武帝初年約七十年時間,基本是以《老子》思想作為統治思想。竇太后十分重視《老子》,皇帝、太子、竇家都要讀,一直到漢景帝,《老子》都叫做《老子》,沒有叫做《道德經》。在漢景帝之前的馬王堆西漢墓內,為何會出土《道經》、《徳經》?《道德經》這個名稱應在漢代以後才出現,東晉,為喜著《道德經》一卷,謂之《老子》。根據葛洪記戴,《道德經》只有一卷,而且叫做《老子》,為何在馬王堆內有《道經》、《徳經》?除皇帝外,典籍也要避權貴名諱,五代十國,馮道的門客為其講解《道德經》,文章內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字,衝犯馮道名諱。門客為避諱,把「道」改成「不敢說」,「道可道,非常道」,讀作「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老子》中的「玄」字,若然犯諱,要避唐玄宗李隆基、宋朝皇帝遠祖趙玄朗,清聖祖玄燁,但「玄」字結果被保留,否則「玄之又玄」,不知會不會被改成「不敢說又不敢說」。經歷多個皇帝、權貴,抄寫錯誤,以訛傳訛,《老子》原意被更改了多少,很難考證。馬王堆出土的《道經》、《徳經》,可留待考古、歷史、學者研究,《老子》以坊間最流行版本作出解釋。就像《聖經》出現死海卷軸,仍以坊間流行的聖經版本傳道一樣。接下來要說,老子為甚麼要寫《老子》,坊間說,老子在出關西去前寫下五千言,交給在周代楚康王。尹喜生卒不詳,推測與孔子同期,孔子。老子生卒不詳,推測比孔子早約二十年出生,。周靈王二十一年。老子做了三十五年守藏室史,周敬王四年,五十六歲時被免職。周敬王十九年,孔子到老子故里與老子見面。《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載,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孔子年五十一,適周問禮於老子,後曰:「五十知天命。」,今日在洛陽有「孔子入周問禮碑」。孔子周遊列國前,與老子見過最後一面,當時是魯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歲,老子七十四歲。孔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網,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孔子稱讚老子是龍,老子亦認為孔子是鳳,兩人惺惺相識,可惜孔子一心為官教化世人,老子認為「教化」只會敗壞人心。兩人雖然都敬佩對方,可惜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周遊列國求官失敗,推廣「教化」卻得到空前成功。老子知道以一己之力,無法力挽狂瀾,希望藉孔子的影響力,將一切重納正軌。周敬王三十五年,老子與孔子一別後,經過十年打造,五千言鉅著終於完成,在心中反覆琢磨。現時最困難的,是如何可將這五千言,在不知不覺間,送到孔子手上。老子高調出函谷關,引起孔子注意,透過尹喜,五千言終於落入孔子手中。寫了五千言後,老子為免招來殺身之禍,立即出關到秦國,自此人間蒸發,這亦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稱老子為隱君子的原因。老子也想不到,隱君子這個稱號,近代竟變成癮君子,用來形容吸毒的人,吸毒的人被叫做「道友」、「老同」亦因此而起。老子說,與虎談道較與人論道安全得多,由此可見,說真話要承受巨大風險。孔子知道老子冒死寫的五千言,其實是勸他回頭是岸的《勸孔丘書》,內容直擊儒家要害,但孔子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直至晚年才覺悟: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體會到,重視「教化」的儒家,最終衍生以「控制」為統治手段,亦即日後的法家,導致焚書坑儒。葛洪說:「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相傳老子長壽,約於周元王五年,死於秦國,享年一百零一歲,老子到秦國,相信是阻止法家興起,可惜失敗。秦國滅亡,法家告一段落,漢初以《五千言》為國策,撥亂反正,可惜漢武帝好大喜功,不甘於「無為而治」,藉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變相以法治國。《五千言》被束之高閣,迎來的是連年戰禍,為患至今,愈演愈烈,不知何日平息。明白《五千言》是《勸孔丘書》,才可讀懂《老子》,明白當中道理。後記2020年全球發生肺炎疫情,當很多人開始問點解的時候。我與已故臺灣師範大學曾仕強教授相遇,得到教授啟蒙,進入《易》、《老子》世界。略懂皮毛後,再遇上自由學者王東嶽先生,臺灣知名作家馬叔禮先生,得到兩大師指點,茅塞開了一點點。我思故我在,學而不思則罔,趁還記得,將心得記下來,不敢蔽帚自珍,公開所思所想,希望拋磗引玉,尚祈不吝賜教。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79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793
史記
《史記》,最早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任職太史令的司馬遷、及日本藏南宋版黃善夫刻《史記三家註》。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皆產生了深遠影響。《史記》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同時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書名由來.《太史公書》最初無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記》、《太史公傳》、《太史記》、《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代開始,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作者與成書.司馬遷著《史記》,其史學觀念在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探求的天人之際,並非承認天的神秘力量,而是重視天人之間關係的演變,從而瞭解“古今之變”的關鍵,探求出歷史動態發展變化的層面,最終完成“一家之言”。而他的撰述動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呂思勉認為《史記》當中有一大部分甚至是極大部分並非司馬遷所作,而是司馬遷抄篡古書所得,《序》和《論贊》部分基本可以肯定是他自己所作,但仍然有可能為其父親司馬談所作,無法加以考證。內容.《史記》內容記載自傳說中的黃帝以來至漢武帝時期以來的歷史,全書分成〈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五個主題,加上最後的〈太史公自序〉,又細分成一百三十卷。其中,〈本紀〉記載“天下”統治者的事蹟,“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歷史動態,“並時異世,年差不明,作十表。”;〈書〉的內容有關歷代典章制度,“禮樂損益,律歷改易,兵權山川鬼神,天人之際,承敝通變,作八書”;〈世家〉描述影響深遠的家系、周代的諸侯國和漢代的王侯貴族事蹟,“二十八宿環北辰,三十輻共一轂,執行無窮。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列傳〉呈現的是歷史上各類人物的歷史表現與社會的種種樣貌,“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傳。”。不同於以往的史書,《史記》的寫作方式首開紀傳體之先河:以描寫人物的生平為主,年代先後為副。至此以後,尚有《漢書》、《三國志》和《後漢書》等史著仿效該體,讓紀傳體成為唐代以後官方史著所採用的主流寫作方式。趙翼《廿二史劄記》-{-{雲}-}-:「司馬遷參酌古今,發凡起例,創為全史,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繫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誌人物,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彙於一編之中。自此例一定,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史記》各篇結構大致由引言、正文和評論組成。〈書〉有引言、正文和評論,〈表〉只有引言和正文表格,〈本紀〉、〈世家〉和〈列傳〉只有正文和評論:正文前是引言,記述寫作動機;正文記述歷史事件、人物的生平描述,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銜接交雜而成;正文後面是評論,通常以“太史公曰”為開頭,內容或有作者的個人經歷,或有對人物的評價,或有收集資料的過程,但仍以評論題材人物的性格與行事為主,這也呼應司馬遷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際”的寫作目標。《史記》全文一百三十篇,自司馬遷歿就有十篇散失。當時補缺而知其名者有十八家之多,但唯存西漢博士褚少孫之作。其中有些也有可能更有後人補之,如《孝武本紀》摘抄於《封禪書》。文學風格.《史記》有豐富的思想內容,「不虛美、不隱惡」,善寫奇節及壯採偉行,也善於諷刺和暴露現實,有所寄託,善寫悲壯,筆鋒帶感情,抒發憤思,愛憎分明,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長於敘事,善於鋪敘及渲染氣氛,把歷史事件和人物事跡故事化,故事情節曲折跌宕,製造戲劇場面,氣勢雄奇,富於變化,有濃烈的藝術感染力。《史記》善於描寫人物,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用對比、襯託手法強化人物性格,選擇歷史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義的事件,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並善於細節描寫,以瑣事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語,表現人物的神情態度和性格特點。《史記》文詞精鍊,詞彙豐富,語言精切淺白,有精粹的語言藝術特色,善用虛字,語氣傳神,並善用民歌與諺語。句式則靈活多變,長短錯落,駢散並用,具參差之美。司馬遷為了讓每篇傳記避免重複、具備統一審美價值和更加完整,遂創造了嶄新敘事手法「互見法」來撰寫《史記》;「互見法」即是將一個重要人物的事跡透過不同地方分述,而以其本傳為主;或將同一事件分述於不同地方,但以一個地方的敘述為主。版本.現存最古老的《史記》殘卷為日本藏南北朝時期的抄本殘卷。而最古老的完整版史記為現藏於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及日本藏南宋版黃善夫刻《史記三家註》。白話文版則有韓兆琦譯注的《新白話史記》。其他工具書則有哈佛燕京社編《史記及注釋綜合引得》、黃福鑾編《史記索引》、李曉光、李波編《史記索引》、鍾華編《史記人名索引》、段書安編《史記三家注引書索引》、倉修良主編《史記辭典》等。現羅列歷代重要善本如下。流傳狀況.據《漢書》記載,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公開發表了《史記》,後因怨望被漢宣帝腰斬。司馬遷的《史記》在漢朝、三國期間屬於禁書,官民不得自由閱讀,即使是王公諸侯亦沒有此權利,東漢明帝、魏明帝曹叡等君主都曾痛批司馬遷誹謗漢武帝。而且《史記》的《孝景本紀》、《孝武本紀》等10篇被刪去,其他篇章亦多有篡改。今日《史記》的版本與司馬遷的原稿差別很大。例如班固在他的著作《典引》稱,永平十七年某日,漢明帝曾在雲龍門召見他、傅毅、賈逵、杜矩、展隆及郗萌等人,派個宦官拿了篇司馬遷的《秦始皇本紀》,詢問他們是否覺得司馬遷的史論有不對的地方,班固指司馬遷引述賈誼過秦論:「假設子嬰有中人之才,秦的社稷還可以保住」,這番話相當有問題。漢明帝劉莊對他的回答很滿意,其後派人召見班固,再次問他對司馬遷的看法是否故意投其所好,班固否認。這時漢明帝指,司馬遷這人思想很有問題,不是忠臣,漢武帝治過他的罪,他就在史書裡把漢武帝寫得很不堪;雖然別人都說司馬相如浮薄無行,但總比司馬遷強。魏明帝曹叡亦曾批評過司馬遷,認為司馬遷因為受過宮刑而著《史記》貶損漢武帝,令人痛恨,但大臣王肅卻肯定司馬遷善於敍事,乃良史之才,不虛美,不隱惡。王肅稱漢武帝聽說司馬遷寫了《史記》後,閱到《孝景本紀第十一》和《今上本紀第十二》後,不禁勃然大怒,命人削去了書簡上的字,並把這些書簡扔掉了。由於漢武帝的毀損,流傳到曹魏時代的《史記》,其中的這兩篇《本紀》,只有目錄,而沒有具體文字。王肅稱司馬遷對漢武帝的撰寫「不隱惡」,令漢武帝惱羞成怒,故迫害司馬遷。此外,自董卓死後文學家蔡邕因同情董卓被下獄,太尉馬日磾為此向王允求情,但王允指當年漢武帝不殺司馬遷,結果司馬遷卻寫下誹謗漢武帝的《史記》,流傳後世,影響極壞。如今朝政不振,事態多變,類此蔡邕計程車人絕不可讓他們在皇帝身邊記錄重大事務,否則將來受到非議的,只會是那些反董計程車人,由此可見時人對《史記》的看法。註疏.歷代對《史記》的評註主要有三家,劉宋裴駰的《史記集解》,唐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和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合稱“史記三家注”,常與《史記》共同刊行。#重定向清梁玉繩的《史記志疑》是有清一代史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近代有日本學者瀧川資言的《史記會注考證》較為著名。當代有韓兆琦的《史記箋證》,以三家注和《史記會注考證》為基礎,是史記註釋詳盡之作。以下羅列歷代部分重要註家。影響.文學方面,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三蘇,明代歸有光,清代桐城派的散文,均受《史記》影響。後世傳記的體制,以及在傳記之後用論贊表達作者見解的形式,都源於《史記》。而《史記》人物及相關歷史事件,成為後世小說、戲曲、詩詞的寫作素材。漫畫史記
8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12
臺灣原住民族
臺灣原住民族是指原居於臺灣的民族,由17世紀漢族移民移入前,即已定居在此的數十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族群所構成,屬於南島民族;其中臺灣島的族群為南島語系臺灣南島語群,蘭嶼上的達悟族則屬於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巴丹語群。由於西方早期以「福爾摩沙」一詞稱呼臺灣,在部份又被稱為「福爾摩沙人」,意即「福爾摩沙島上的居民」。目前有16個民族被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官方承認,根據《》登記之戶口統計至少約58萬6千多人口,約佔臺灣人口的2.5%,是臺灣的少數民族。臺灣原住民族各族是臺灣的族群,但17世紀後受外來移民數量的擴張以致居住領域逐漸縮小;這些區域現今主要位於臺灣島東部、西部山區以及達悟族人居住的蘭嶼,並由官方劃定為山地鄉或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俗稱原鄉,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此外,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因都市化而流入各大都會區,現今已有四成六人口設籍於都會區,部分割槽域之族人甚至認同其現居地為原鄉而形成部落。起源.臺灣各原住民族擁有各自的起源傳說,近年來依據語言學、考古學和文化人類學等的研究推斷,在17世紀漢人移民臺灣之前,臺灣原住民族在臺灣的活動已有大約8,000年之久。臺灣原住民族在遺傳學和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於南島民族和南島語系,和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和大洋洲等的南島民族族群有密切關聯。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民族,臺灣是南島民族分佈的最北端。」凌純聲認為百越人為臺灣原住民族的先祖,也是南島民族的祖先。李壬癸認為,從語言的關係看,古代漢民族、傣民族、南島民族的地理:分佈應該是漢民族在北,傣民族居中,南島民族在南。換言之,漢語與傣語有密切的接觸,傣語與南島語也有密切的接觸,但漢語與南島語卻沒有直接接觸的語言證據。李壬癸認為臺灣原住民起源於中南半島一帶的可能性最大。幾世紀以來,臺灣原住民各族在與人口較多的各移民族群彼此衝突、交流的狀況之下更被迫學習外來政權的語言,加上族群的遷徙與現代生活的影響,導致很大幅度的文化、語言和族群認同的消失。舉例來說,在大約26種已知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中,至少有10種語言已經消亡,5種瀕臨消亡,其他多種語言則出現輕微程度的損害。自從語言學家認為臺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以來,這些語言已經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歷史.史前時期.臺灣島因地處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亦是分佈區域的最北端。約前4000年前就有屬於南島語系的臺灣原住民開始在臺灣活動。直到明代陳第撰述《東番記》為最早具體描述臺灣原住民的記述以臺南赤崁沿岸的西拉雅族原住民生活習俗與地理風光。:21在1603年,明朝陳第的著作《東番記》中,將臺灣原住民族稱為東番;同一時期在臺灣殖民的荷蘭政府,則是依據先前在印度尼西亞殖民經驗,將臺灣原住民族稱為Indias或Blacks。荷西時期.在17世紀,臺灣中部由臺灣原住民的拍瀑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所建立的跨部落聯盟大肚王國。臺灣南部率芒溪以南的恆春半島,由大龜文群與斯卡羅人建立的斯卡羅人統治。1626至1642年間荷蘭佔領南臺灣後,西班牙人亦佔領北臺灣,開啟其統治。1644年荷蘭軍隊進攻北臺灣的凱達格蘭族,事成後南下進攻大肚王國。:74164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Pieter Boong上尉率兵偕商務員北上,再度進攻大肚王國,征服臺南至淡水間剩餘的各村社,並毀13個村社,大肚王與東印度公司簽約,表示臣服,依約定要參加南部地方會議,同年牛罵社、沙轆社與Deredonsel社獨立。1648年大肚王甘仔轄·阿拉米獲選為繼任人選。發生於1635年11月23日荷蘭人與臺灣臺南西拉雅族麻豆社之間發生的麻豆社之役後,麻豆社接受荷蘭政府統治。又於聖誕節之役,擊敗了其他敵對村莊,如蕭壟社、小臺灣荷蘭統治時期 琉球社等等,其他南臺灣的部落也陸續臣服。這一連串的勝利確立了荷蘭人的威勢,共有57座原住民村莊服從荷蘭人。 1645年1月,荷軍進攻大肚王國內的反荷部落,大肚王國只得於4月正式降服,至此全西部平原皆服從荷蘭人的統治。明鄭時期.明鄭時期於1662年至1683年間統治臺灣。1661年鄭成功軍隊與大肚王國發生衝突,鄭成功派部屬誘殺大肚王阿德·狗讓,戰火遍及大肚社以及至Taurinap諸村。1664年鄭經派劉國軒前往半線屯田,威脅到大肚王國。1673年沈光文設私塾教育平埔族人漢字。1670年,明鄭將領劉國軒前往半線屯田時對大肚王國平地原住民發起沙轆社之役,造成大肚王國境內原住民失去其傳統生活領域,更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導致雙方發生數次衝突。清治時期.臺灣清治時期歷經1683年-1895年。明鄭滅亡後,1722年,出任巡臺御史的黃叔璥在他的《臺海使槎錄》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大肚山形,遠望如百雉高城,昔有番長名大眉。」說明17世紀臺灣中部確實有一個「番長」存在,而其可能是跨部落聯盟。1716年平埔族原住民頭目阿穆,指揮當地同族協助漢人開墾臺中地方。1729年,全族盡滅。1731年,清廷官吏對原住民族指派勞役過多,引起原住民族群起反抗,發生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翌年遭鎮壓,大肚王國終告瓦解。1766年南北兩路理番同知設立,專門負責平埔族相關事務。1804年平埔族第一次大規模遷徒行動,巴宰海族阿里史社頭目潘賢文號召中部巴宰海族、巴布薩族、道卡斯族、洪雅族共千餘人,移墾到東部蘭陽平原。1804年潘賢文率領部分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巴宰族人遷至宜蘭。於1814年發生郭百年事件 水沙連地區埔里社漢人和原住民之間的大規模衝突事件,造成水沙連二十四社原住民的勢力從此大幅衰落;西部各平埔族聚落的集體大規模遷徙,但亦使原有部落逐漸消失。1867年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和原住民族長卓杞篤締結災難救助條約《南岬之盟》。1871年。加拿大長老會的馬偕抵達淡水,開始在北部傳教。於1874年年發生牡丹社事件 ,日本以1871年八瑤灣事件殺害琉球人為由出兵攻打臺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的軍事行動。1887年漢人移民者及原住民爭紛發生呂家望社之役,最後發展成為花東縱谷各莊社的大武壠族、阿美族、卑南族、客家墾民聯合反抗清政府的戰事。日治時期.1907年11月14日新竹發生北埔事件,由賽夏族人與北埔漢人共150餘人攻打北埔鄉支廳各分遣所。由於當時對原住民採「懷柔政策」,對於賽夏族僅沒收其槍械。同年5月枕頭山戰役軍警經枕頭山時,遭泰雅族大嵙崁前山群及大豹群居民激烈抵抗,因而被困於該山之下,雙方隨後展開壕溝戰。大嵙崁溪及角板山附近部落居民多遭殲滅或逃入深山,漢人隨後進入開墾定居。1930年10月27日,霧社地區原住民族因不滿日本政府的統治,在莫那魯道為代表,爆發霧社事件,砍殺了各地警察及霧杜公學校舉行秋季運動會的日本人136名,輕重傷百餘人。日方隨後進行武裝鎮壓,殺害霧社原住民族近千人。而後日方的檢討報告顯示,起事原因有對原住民族壓榨勞力、一些日警對原住民族婦女始亂終棄及不當的男女關係、原住民族想要回到傳統生活。時任臺灣總督石塚英藏等官員因此而下臺。在霧社事件發生之後,日本政府對待臺灣原住民態度就變得完全不一樣,尤其在徵調高砂義勇隊到南洋協助作戰後,整個情況更大為改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政府在1942年到1943年之間約派出7次動員臺灣原住民之高砂義勇隊前往南洋叢林作戰。戰後時期.1947年,臺灣省政府通令「高山族」改稱「山地同胞」,禁用「蕃族」。1980年代以來,原住民運動也在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中崛起,有鑑於過去「番」、「蕃」等歧視性的稱呼有礙於原住民族內部意識的覺醒、也不利於主流漢人社會對於過去刻板印象的掃除,因此在1984年原住民運動正式興起之初,早期原運領袖便選擇以原住民自稱,以替代過去漢人及日本人在各個時期對他們亦或是出於歧視亦或是出於便宜行事所採用的他稱,並成立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做為領導早期原住民運動的先鋒。恢復傳統姓名、恢復傳統山川土地名稱與原住民族還我土地運動分別於1988年展開第一次還我土地運動,於1989年第二次還我土地運動,於1993年展開第三次「反侵佔、爭生存、還我土地」運動。1987年發生東埔布農族抗議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挖墳事件1987年蘭嶼反核廢料運動1988年臺灣嘉義市原住民展開破除吳鳳神話、吳鳳銅像拆除事件,屏東魯凱反瑪家水庫「原住民」一詞在原運興起後,逐漸為其他參與臺灣社會改革的人士基於相互尊重的原則所接受,1994年的原住民文化會議,原住民一詞第一次為官方所主辦的會議所採用,而在會議中,當時的李登輝總統在致詞中首次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在正式場閤中使用原住民一詞,同年中華民國憲法修改,「原住民」正式取代「山胞」而在國家法律獲得採納。1997年立法院透過原住民族教育法,是第一部以「原住民族」為名稱的法律,1999年,陳水扁競選總統時曾與各族原住民代表發表《原住民族與臺灣新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條約,使得原住民族自治於2000年以後成為民進黨政府選舉時的主要口號,但直至2000年中華民國憲法再度修改,具有民族權意義的「原住民族」一詞方才正式取代原住民,並成為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憲法基礎。2000年馬告運動爭取共管馬告國家公園阿里山鄒族達娜依谷等部落封溪護魚運動《中華民國憲法》於2000年第六次增修時,於增修第十條〈基本國策〉中,正式承認「原住民族」的民族權,於第十一項指出「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第十二項更規定:「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其辦法另以法律定之。」,成為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憲法依據。從2001年起,400位平埔族前往中華民國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要求回歸原住民身份後,平埔族的正名運動於焉展開。中華民國立法院則於2005年1月透過《原住民族基本法》,確認原住民自治權。其中,第四條明定:「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其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2016年原住民族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以國家元首身分代表政府向臺灣原住民族道歉。2017年2月23日原住民「凱道部落」抗議排除私有土地納入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族群列表及認定狀況.早期研究和分類.最早期的調查資料是在1624年的荷蘭殖民時期,描述原住民族是居住在大小不同的獨立部落當中。在這些部落之間常常會發生貿易、通婚、戰爭和為了防止外敵入侵而形成的結盟關係。根據當時和現代的民族學和語言學的標準,這些部落被人類學家分成20個族群,且被經常引用和討論,其中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最晚於17世紀在臺灣中部已建立大肚王國。不過有人懷疑這些族群是否聯合成一個政體、王國或是真正的「族群」。18世紀清政府統治臺灣之後,當時的人們依據「強勢文化」的適應和影響程度,大幅修改了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定義,並且依據各族群對於清政府的服從程度,建立了一套系統定義了各原住民族族群的關聯性。清朝文人使用生番這個名詞定義非由清政府管理,而是自治或自有政權的原住民族族群,而熟番則是定義著這些原住民族族群服從清政府,並且履行繳付人頭稅的約定。根據乾隆皇帝時期和隨後時期的標準,熟番等同於被滿漢文化同化,並且服從於清朝政府生活在當下的原住民族族群,但是保留這個較輕蔑的名詞,表示雖然此族群並非漢民族,但在文化程度上,比起非漢民族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名詞反應著當時廣泛的思想:在採用儒家社會規範之下,任何族群皆可以被同化或順服。在19世紀晚期,在清政府鞏固臺灣平原地區的統治力道,並積極進入臺灣山區之下,平埔番和高山番這兩個新名詞出現並可以分別和熟番、生番交替使用。在將近50年的臺灣日治時期,日本的人類學家仍然使用這個二元分類系統。但在1898年,人類學者伊能嘉矩首度提出了臺灣原住民族的分類體系,將臺灣原住民族分為「4群8族11部」,並說明各族的分佈區域與文化特質;1890年代初期,日本學者和政府修改之前的二元分類系統,以平埔族代換之前的平埔番、熟番,以及使用高砂族代換之前的生番;官方則在1935年後,在行政部門公文表示上完全改用「高砂族」之名稱。對於高砂族的分類,不同學者有分為7族、9族、12族的見解,對於管轄蕃地事務的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則是以7族做為相關統計的基礎。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在1935年著作的《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則將卑南族、魯凱族自排灣族中獨立,確立了日後臺灣原住民傳統的9族的分類,是第一次具科學系統的分類;日治時期,在學術或一些官方使用上已有「原住種族」、「原住民族」的通稱。進入臺灣日治時期後,日本學者土田滋是以語言作為主要的判準,將臺灣原住民族分成高山族和平埔族兩大類。前者包括住在臺灣山地和東部的9個族群: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和達悟族。後者則包括原居於臺灣北部和西部平原,現已幾近消失的10個族群: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宰族、西拉雅族、和猴猴族。中華民國政府對原住民族群的認定,最初以移川子之藏的分類為基礎,建立9族的族群分類。1998年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後,依原住民身分法執行。族群認定方式.原民會認為影響族群被完成認定的因素,通常包含了該族群的家譜蒐集狀況、歷史相關紀錄、和其具延續性質的語言和文化身份。隨著傳統文化非現代文明而缺乏的證明檔案,或是族語因殖民國語言政策影響的消亡,等等許多因素都會使得族群被成功認定的機會很渺茫。但現在的民族復興及民族自覺趨勢,也促使很多原先生活在平地的原住民族,都開始企圖推動他們的文化復興。其他還在推動政府認定的族群,都包含許多平埔族群。像是箕模族、噶哈巫族、馬卡道族、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宰族和西拉雅族。過去在平埔族群申請認定的案件裡,僅有原先被歸類於平埔族群的噶瑪蘭族,和原本被錯誤歸類於阿美族的撒奇萊雅族成功正名。然而這些正名活動,是否也導致相關族群被不適當地分割,在學界則並沒有形成共識。曾經太魯閣族先於賽德克族從泰雅族裡成功正名,使部分賽德克族人登記太魯閣族,卻在2008年11月22日時,約600名太魯閣族人再度重新登記成為賽德克族。當時在「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分別獨立的與否之中,人類學者和族人內部間有著兩極的聲音,但最終兩個獨立的族群也相互正面祝福,彼此致力於文化發展。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兩族總數合計約近1000人,以往被政府歸類為鄒族的「南鄒」。兩族於2009年開始正名連署,2010年與2011年相繼提出民族認定申請。後經行政院廣邀學者專家與地方機關代表召開審查會,針對法定程式、學理支撐與民意表現三層面展開討論。不但族人之間有著高度共識,也以原住民族基本法、政治大學研究報告作依據,終獲得支援透過正名。中央政府認定之族群.原住民族族群列表如下:另有其他尚未申報族別之原住民有9,290人。文化危機.荷蘭紀錄了早期臺灣西部平埔族人口數量,當時平埔族各社人口不多,1000人就是大社,如新竹地區最大的竹塹社人口也僅500餘人,記錄中最大的蕭壠社也才2000人。根據清朝官員和日本臺灣總督府的相關載,從17世紀至20世紀前期,由於與漢人移民土地、交易等種種糾紛,臺灣原住民時常對漢人出草,亦即襲殺並將之獵首,對此的回應,漢人也往往屠殺原住民,並有番膏一俗,因此使得臺灣原住民人口增加不多。有關臺灣平埔族群的人口統計,最早見於荷治時代其控制地區的戶口調查表,當時的總數大約在4-6萬之間。日治時代的幾次調查,也約略在4-6萬之間。考古學、語言學和其他方面的證據顯示,臺灣原住民族經歷了一連串的文化變遷,來面對因接觸其他社會實體或是新科技所帶來的壓力。17世紀早期,在經由歐洲、亞洲殖民政權的競爭,將臺灣納入廣闊的全球經濟範疇之下,原住民族面對了文化上的變遷。在某些案例中,一些臺灣原住民族群奮力抵抗外來殖民力量的影響,但其他的族群或個體則是和外來的殖民力量相結盟。這種結盟關係有可能是要獲取個人或是部落全體的利益,而且結盟關係還遠大於鄰近部落的結盟關係,或是從不合時宜的社會風俗或是禁忌之中獲得自由。在各個政權積極加強同化政策的影響力之下,原住民族找到了和其他文化更大的接觸機會。這種同化和適應的過程有時會尾隨著廣泛的社會潮流,尤其是種族標記的變遷,而且這些過程也在以前的臺灣有著識別族群的功能。而這種過程的更替和變遷引起了從以前被認定的「番」文化到有佔強勢地位之儒家「漢」文化的巨大變化。在大日本帝國和中華民國等中央集權式現代政府的政策之下,社會達爾文主義和被認為是有教養的指導教育,以及宗譜文化和其他關於種族同化的相關傳統思想等概念,深耕其中。目前,很多文化適應的形式仍然運作著。舉例來說,中央集權政府實行單一語言政策時,會將該語言貼上經濟和社會的優勢語文的標籤,使得人們紛紛去學習這一個語言;隨著時間經過,本土語言逐漸被忽略,甚至消失。然而,有一些團體正在尋求復甦他們的本土身份。而其中一個重要的政策則是向政府請願,期望能獲得官方認證,成為一個獨立和可識別的新族群。而在原住民族適應文化上的複雜性和廣泛性質,導致了對於臺灣族群變遷上3種一般性的論述。最古老的論述緊抓著在17世紀從福建和廣東兩地遷居臺灣的漢民族,迫使平地的原住民族遷居山地,成為今日的高山原住民族。比較近代的觀點則聲稱,在17世紀到19世紀漢民族和原住民族的廣泛通婚,使得原住民族徹底被漢化。最後,一項現代的民族學和人類學的研究顯示,文化變遷的模式可以互相影響著漢民族和原住民族,最終形成了混合文化。現在臺灣的漢族文化比起其他漢族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也是基於這個原因。據自日治時期所沿襲下來的戶籍資料顯示,1960年代以前臺灣原住民極少和漢人通婚 。各種不同的原因,導致了原住民的漢化。給予漢族名字是在臺灣原住民族中慢慢灌輸儒家價值的一種必須的步驟,而儒家價值是以漢族為主體的清政府辨認和操控一個完整人民的價值。在漢族社會的價值觀裡,姓氏凸顯了從漢族神話當中,自黃帝和五帝以來,父系祖先連結的明顯合法標記。因此,持有漢名可以得到比外族人身份更高的經濟和社會利益,並輕視非漢族身份或混血者。在某些例子當中,原住民所採用的姓氏「潘」,可能和「番」同等為他們特定狀態的一種變化。平埔族群之巴宰族的其中一個家族,透過福建省的血統,成為了地主紳士階級的一員。在其他的例子當中,平埔族群採用平常的漢族姓氏,但也可以探討出在臺灣的祖先為何。在許多例子當中,大型的移民漢人會和同姓氏的人結合,組成同宗團體。這種同宗團體曾經是防禦方式的一種,因為許多宣誓成員,使用的是一種「血誓」的方式,宣誓在需要的時候,必須幫助其他的兄弟。而同宗團體利用這種姓氏的連結去形成家族樹,本質上是製造了一個有別於血親的系譜,代替了常見於中國的真正血親組織。許多平埔族群加入了這種同宗團體,去獲取團體的保護,例如得到保險證書去對抗地區性的鬥爭。傳統習俗.原住民族相信萬物皆有靈,通常由巫師負責和神靈溝通。其中祖靈被認為最能影響族人的吉凶禍福,原住民族人相信祖靈居住在山上,會保護族人的農作物收穫豐盛,因此最受原住民敬畏。以西拉雅族為例,他們崇拜祖靈的場所,稱為「公廨」。該族的「祀壺信仰」,就是將裝有清水的壺、罐置於公廨裡,象徵祖靈的存在。各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祭典,例如:布農族的「打耳祭」與「小米祭」;賽夏族每二年舉辦一次「矮靈祭」、十年舉辦一次的大祭;達悟族的「飛魚祭」;排灣族人每五年舉辦一次「五年祭」(祖靈祭) 、(Maljeveq) ,每年舉行「年祭」(收穫祭) (Masalut) ;阿美族的「豐年祭」與「海神祭」。此外,卑南族重要的祭儀有「大獵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鋤草祭」等。拉阿魯哇族相信祖靈依附在收藏的貝珠中,因而有「貝神祭」;鄒族則有「戰祭」,魯凱族則有「收穫祭」。原住民研究.臺灣原住民研究始於日治時期。1898年,人類學者伊能嘉矩首度提出了臺灣原住民的分類體系,將臺灣原住民分為「4群8族11部」,並說明各族的分佈區域與文化特質。伊能嘉矩所建立的原住民分類體系,在歷經若干修正之後,一直沿用到今日。除了伊能嘉矩,戰前尚有鳥居龍藏、森-{醜}-之助、鹿野忠雄、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等學者在臺灣各地從事原住民的調查與研究;原住民傳統建築家屋則以千千巖助太郎為先驅;語言學的研究則以小川尚義與淺井惠倫為先驅。2006年6月29日,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國立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執行、國立臺灣大學第二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第一屆臺灣原住民族生物學誌研討會,揭櫫「原住民族生物學誌通論」、「臺灣原住民的動物利用」與「臺灣原住民族的植物利用」三個面向,是臺灣原住民族與臺灣本土其他物種互動研究、與強化臺灣原住民傳統智慧之法律保障訴求之論壇平臺的起始點。原住民運動.1980年代以來,原住民運動也在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中崛起,有鑑於過去「番」、「蕃」等歧視性的稱呼有礙於原住民族內部意識的覺醒、也不利於主流漢人社會對於過去刻板印象的掃除,因此,包括臺東卑南族領袖南志信和泰雅族領袖林瑞昌在內,戰後初期臺灣各族原住民普遍以「臺灣族」自稱,以替代過去漢人及日本人在各個時期對他們亦或是出於歧視亦或是出於便宜行事所採用的他稱。《中華民國憲法》於2000年第六次增修時,於增修第十條〈基本國策〉中,正式承認「原住民族」的民族權,於第十一項指出「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第十二項更規定:「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其辦法另以法律定之。」,成為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憲法依據。中華民國立法院則於2005年1月透過《原住民族基本法》,確認原住民自治權。其中,第四條明定:「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其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2016年原住民族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以國家元首身分代表政府向臺灣原住民族道歉。原住民身份.日治時期的平埔族群在伊能嘉矩調查後,被確認出來,戶口上多註記為「熟」,即「熟蕃」,後為尊重,正名「平埔族」,與福都列為「本島人」。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沿襲日人的山地政策,但僅高砂族在法律上被歸類為「山胞」,亦即今天的原住民人口。目前臺灣具有原住民身份的原住民個人被區別為「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此種分類與「平埔族」與「高砂族」的劃分不同。目前為官方所承認的十六族原住民族中,僅有噶瑪蘭族屬於平埔族,且僅包含原本被日治時期人類學者誤為阿美族而日後取得原住民身份的噶瑪蘭人及其子嗣,至於原本被日人劃分為平埔族,而目前不具有原住民身份的族人並不因為噶瑪蘭族取得民族地位而改變其非原住民身份。2022年10月28日,中華民國憲法法庭針對西拉雅族正名案宣告現行的《原住民身分法》違憲,同屬南島語系民族的所有臺灣原住民族,具有「民族文化特徵」、「族群認同」及「客觀歷史紀錄」三項判準,都可依民族意願申請核定為「原住民族」,並要求相關機關於3年內完成修法。而在本土文化運動下,當代臺灣平埔族人要求族群「復名」或「正名」聲浪不斷。。原住民族電視臺.1997年,立法院透過《原住民族教育法》,明文要求政府應編列預算成立原住民族專屬頻道。2005年7月1日,原住民族電視臺正式開播,定頻於有線電視第16臺頻道,目的在於給予弱勢的原住民族自主發聲權,為亞太地區繼澳洲之後成立的第二個原住民電視臺。開播之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已於原住民部落家戶免費設定衛星接收裝置,同時委託公共電視與臺視進行原住民電視人才培訓。原住民族電視臺先後曾委由臺視文化公司及東森媒體集團營運。2007年,原住民電視臺納入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成為完全的公共服務頻道,2014年1月1日脫離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接手營運管理。統計.人口統計.2019年2月原住民人口數統計資料 2007年3月18日查閱。
82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4
昆明市
昆明市,簡稱昆,別稱“春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省會,是雲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國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樞紐;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旅遊、商貿城市。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也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稱,因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昆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自然遺產雲南石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滇池,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及眾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人民政府駐呈貢區錦繡大街1號。名稱由來.關於“昆明”一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大多數學者認為,“昆明”最初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昆明”在中國古代寫作“昆”、“昆彌”或“昆淋”。早期並非城市名稱,而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即今日的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昆明”一詞的出現,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而“昆明”作為地名出現則是在唐代。武德二年,於鎮置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因此為名。此處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蓋漢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雲南西部地區。直到南詔、大理國時期,烏蠻、白蠻興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為烏蠻、白蠻據有,昆明族才東遷滇中,聚居於滇池周圍。1254年,元滅大理,在鄯闡設 “昆明千戶所”,“昆明”始作為地名出現,延續至今。“昆明”一詞的含義,東晉常璩解釋說:“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這句話可以解釋為人口眾多的昆明族。歷史.早期.史書上對昆明地區最早的記載是公元前279年, 楚國大將-{zh-hans:莊;zh-hant:莊}-蹺遠-{徵}-到達滇池地區,由於秦國打敗了楚國,無法回國,而被迫留在滇池以南地區,“變服從其俗”,建立了滇國。前109年。225年,諸葛亮南征也到達滇池地區,改為建寧郡,為爨氏所據。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寫道:“西自同師以東,北至葉榆,名為嶲、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裡。”南詔.765年,南詔王閣羅鳳決定向東拓展疆土,派其子鳳伽異在今昆明市中心築造拓東城,後改稱鄯闡城,別稱東都。是為昆明築城之始。元代.1254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派兵攻取鄯闡城。1276年,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為雲南的政治中心。明清.1381年,設六門。此後,沐英負責鎮守雲南。在明代,陸續有大批他地漢族向雲南移民,改變了雲南的人口結構。南明永曆帝一度入滇,昆明稱滇都,清軍攻破昆明,吳三桂之孫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失敗。晚清時期,1858年到1868年,已經幾乎佔領雲南全省的大理國蘇丹杜文秀曾經數次圍困昆明孤城。1910年,法國修築的滇越鐵路通車,從此昆明可以透過越南轉經海路,到達中國其他省份。同年,商辦耀龍電燈公司引進德國水輪發電機2臺共480千瓦,聘請德國工程師,在滇池惟一出水口螳螂川石龍壩,修建中國第一座水力發電站——石龍壩水電站。1912年4月,電站正式向昆明供電。近現代.1911年10月30日,反對袁世凱稱帝,編組護國軍出師討伐。1927年-1945年,滇軍首領、國民黨人龍雲控制雲南18年之久,被稱為“雲南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昆明成為“抗日大後方”,外地的許多學校、工廠,以及中印駝峰航線,使得昆明成為抗戰期間中國接受國際援助的主要通道和物資轉往全國各地的中轉站,城市受到交通因素的推動,迅速近代化,對後來的城市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1941年到1942年,美國空軍援華飛虎隊以昆明為基地,對日進行空中作戰。同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這三所著名大學也在戰時內遷昆明,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大批著名教授雲集昆明。1945年-1946年間,昆明學生反戰運動高漲,國民黨特務因此造成一二·一慘案、李聞慘案。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的1949年12月9日,雲南省主席盧漢在昆明宣佈轉投共產黨,昆明市市長裴存藩逃往臺灣,雲南政權和平轉移。1950年3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宣佈成立,潘朔端任市長。1999年,昆明曾承辦世界園藝博覽會。2014年3月1日晚21時12分,五名新疆獨立運動恐怖分子持刀衝入昆明站砍殺路人。隨後大批民警趕至現場,四名嫌犯被當場擊斃,其餘一名嫌犯被擊傷。恐襲事件發生於21時12分,但直到23時還有人求救,警方起初沒有估計到事件的嚴重性,未能及時以反恐級別安排警力處理事件。這次事件發生後造成31人死亡,142人受傷。“3·01”事件定性為嚴重暴力恐怖事件。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會議在昆明舉行。2022年5月,昆明市託管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磨憨鎮及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地理.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12月到來年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昆明市域總面積約2147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約330平方公里。政治.行政區劃.昆明市下轄7個市轄區、3個縣、3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除正式行政區劃外,昆明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國家級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滇池旅遊度假區、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西翥生態旅遊試驗區、松華壩水源保護區、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人口.2022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為860.0萬人,比2021年末增加9.8萬人,增長1.2%。2022年常住人口中,城鎮常住人口為697.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為162.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1.1%,比2021年末提高0.6個百分點。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8,460,088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432,2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027,879人,增長31.53%,年平均增長率為2.78%。其中,男性人口為4,327,987人,佔總人口的51.16%;女性人口為4,132,101人,佔總人口的48.84%。總人口性別比為104.74。0-14歲的人口為1,267,713人,佔總人口的14.98%;15-59歲的人口為5,974,188人,佔總人口的70.6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18,187人,佔總人口的14.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87,222人,佔總人口的10.4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740,458人,佔總人口的79.6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719,630人,佔總人口的20.33%。民族.全省的26個民族都有部分在昆明居住,全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6歲。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167,285人,佔84.7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92,803人,佔15.2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624,891人,增長29.32%,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45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402,988人,增長45.2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45個百分點。交通.昆明市是雲南省的交通樞紐,是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口岸。鐵路.昆明的第一條鐵路是法國修築的滇越鐵路,通往越南,1910年通車。鐵軌寬度為一米,故為米軌鐵路。直到1966年以前,這條鐵路一直是昆明與外界聯絡的主要通道,昆明也成為中國唯一一個“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的省會城市,被稱為“雲南十八怪”之一。昆河鐵路目前是中國唯一一條米軌鐵路,起點站昆明北站位於昆明市區北部,曾經每天有一班列車開往中越邊境的河口,每週有兩班列車開往越南首都河內。目前該鐵路以貨運為主,客運已基本停止,僅存王家營經昆明北至石咀的市郊列車,上午、下午各一趟。由於地鐵四號線的修建,米軌列車8861/2/3/6/9/8870次停止運營。上午的列車由昆明北站發車,開往王家營,然後由王家營經昆明北開往石咀,而後返回昆明北站。下午的列車僅由昆明北往返王家營。1966年以後,從昆明通往外省的數條鐵路陸續通車,包括貴昆鐵路等;此外還修築了省內線路如廣通至大理的廣大鐵路、昆明到玉溪的崑玉鐵路。並將在日後作為泛亞鐵路南路終點。2016年12月28日,滬昆客運專線和南昆客運專線全線開通,標誌著雲南正式邁入高鐵時代。航空.2012年6月28日,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啟用,同日昆明原機場昆明巫家壩國際機場停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和連線歐亞的國家門戶樞紐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是國家“十一五”期間的重點建設工程、雲南省特大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雲南省二十項重點工程之一。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場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長水村附近,在昆明市東北方向,距市中心直線距離約24.5公里。近期規劃為滿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8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5萬噸、飛機起降30.3萬架次的需求建設。遠期規劃控制用地約22.97平方公里。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本期新建兩條長度平行跑道,長4000米,60米寬,機場飛行區等級為按照4F能夠起降並停靠全球載客量最大的客機空客A380。長水機場有飛往曼谷、悉尼、新加坡、吉隆坡、首爾、河內、胡志明市、仰光、永珍、清邁、迪拜、曼德勒、巴黎、溫哥華、大阪、名古屋、達卡、科倫坡、馬累等國際航線,通往香港、澳門、臺北的地區際航線,以及通往國內各大中城市的數百條航線。數條省內航線分別可通往大理、麗江、香格里拉、西雙版納、昭通、芒市、普洱、文山、保山、騰衝、臨滄、瀘沽湖等。公路.昆明的公路系統由市區2環快速3環路及2013年底全線貫通的昆明繞城高速組成。此外還有 108國道、 213國道、 245國道、 248國道、 320國道、 324國道、 、 、 、 、 、 以及多條高速公路和省道構成。公交.昆明市區交通主要以公共汽車為主,公共汽車線路現已覆蓋二環路內超過95%的地方,並且覆蓋大多數二環以外的地方。線路數量超過200多條。昆明的公共汽車主要有兩家巴士公司經營,即昆明公交公司和昆明城巴。城區擁有多條公交車道,如人民路,廣福路,西福路等。其中行駛在北京路公交車道上的由昆明公交和昆明城巴共同運營的236路車是昆明第一條快速公交線路,線路配備多輛鉸接式公共汽車。其實這條線路不完全是快速公交,因為它不具備快速公交的一些特點。但是此條線路在上下班高峰時平均每40多秒就有一輛車出發。該線路由北市區公交車場發車從北到南,貫穿整個昆明城,到達昆明站站前廣場,來回行駛。237線行駛在人民路公交車道上,此外還有A1線從昆明世博園到雲南民族村。其他重要的公交線路還有5路,1路,26路,52路,71路,84路,127路,129路,107路,170路等。軌道交通.昆明地鐵6號線於2012年6月28日開通運營,昆明成為繼重慶、成都、西安之後,中國西部地區第四座開通地鐵的城市。昆明地鐵6號線一期工程連線昆明市區東部的東部汽車站至長水機場航站樓地下的機場中心站,站廳位於航站樓B2層。6號線一期工程線路全長18.018公里,其中地下段長7.76公里,高架段長7.633公里。全線設站4座,其中高架車站1座,地下車站3座。其中大板橋站與機場前站暫不辦客。一期工程於2010年3月開工建設,於2012年2月6日開始空載試執行。首末班時間為每天9:00至18:00,發車間隔時間約25分鐘,單程執行時間23分鐘,單程票價5元。於2020年9月23日開通運營二期工程,全線開通。此外,昆明於2013年5月20日開通了昆明地鐵1號線。並於2014年4月30日開通地鐵2號線,地鐵一二號線貫通主城南北成為西南地區和整個西部第二個同時有3條線路運營的城市。昆明也在2017年8月29日開通昆明地鐵3號線,串聯起西北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城中心區、主城東南的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並向南連線呈貢新城。昆明地鐵4號線工程全長43.4千米,共設29座車站、2個停車場、1個車輛段,新建1個主變電站。2022年1月15日,昆明地鐵5號線正式開啟空載試執行。全長26.45千米,貫穿盤龍區、五華區、西山區、滇池度假區和官渡區,途經世博園片區、圓通公園片區、會展中心片區。經濟.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41.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一年增長3%,兩年平均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6.96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2413.39億元,增長3.2%;第三產業增加值4801.02億元,增長2.7%。三次產業結構為4.3∶32∶63.7,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2%、33.3%和59.5%,分別拉動GDP增長0.2個百分點、1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028.7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4%,佔GDP比重為40.2%。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028.79億元,比上年增長3.4%,佔GDP比重為40.2%。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27.43萬戶,同比增加8.55萬戶,增長45.3%,其中企業新登記9.11萬戶,增長31.8%;個體工商戶18.29萬戶,增長53.4%。市場主體總量達120.14萬戶,增長19.6%。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其中,食品菸酒類上漲1.6%,衣著類上漲0.6%,居住類上漲0.1%,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5%,交通和通訊類上漲6.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0.9%,醫療保健類上漲1.6%,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2.4%。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2.7%。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4.57億元,比上年下降13.6%。其中,稅收收入503.46億元,下降10.7%,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81.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3.27億元,下降7.0%。其中,民生支出634.91億元,佔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73.5%。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1.59萬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1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7%。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71萬人次。昆明正在努力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區域性國際城市。昆明區位獨特,地處“9+2”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圈、“1+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圈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圈的交匯點。隨著昆明至曼谷國際公路的通車,泛亞鐵路的規劃建設,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昆明國際空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實施,昆明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橋頭堡”作用日益凸現。改革開放以來,昆明經濟始終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綜合經濟實力進入西部地區先進行列。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捲菸、機電、生物資源、資訊、商貿旅遊等五大支柱產業。農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貢蔬菜”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工業形成了以機械、冶金、菸草加工等為主的體系,是雲南省的工業基地和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貿、旅遊、資訊、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對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和促進作用。2008年昆明經濟發展在全國發展勢頭迅猛,經濟形勢和效果得到了全國各界的肯定。2008年獲得“全國十大浙商最佳投資城市”,與成都、大連、包頭、廣州一起榮獲“2008中國製造業最佳投資城市”等稱號。南屏街是位於昆明市中心的商業街。其他商圈還有青年路、白塔路、北京路北段、昆明螺螄灣國際商貿城、大觀商業城、小西門等。媒體.昆明的本地媒體包括《雲南日報》、《春城晚報》、《雲南資訊報》、雲南電視臺、昆明電視臺和昆明人民廣播電臺等。旅遊.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遊城市,因此昆明是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市內景點.在昆明傳統的城市中軸線——三市街、正義路上,有金馬碧雞坊、近日公園。金馬碧雞坊南面不遠,高大的東西寺塔為南詔國遺物,是昆明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位於昆明市中心西北側的翠湖佔地面積352畝,環湖植柳,湖中多荷花,目前是一座免費開放的市民公園。1985年以來,每年冬天的12月到來年的3月,有成千上萬只北方飛來的紅嘴鷗在翠湖越冬,“翠湖觀鷗”成為昆明熱門的特色景觀之一。周邊聚集了一批五星級酒店、酒吧、茶館、西餐館。不遠處有圓通山動物園。到了市中心,建設路有條小巷子,名叫文化巷。是年輕人的聚集地。滇池周邊有不少名勝古蹟,其中大觀樓以清朝名士孫髯翁長達180字的對聯著稱。之前滇池湖水受到藍藻汙染的問題近年來有了大幅度的緩解,可親臨湖畔或從西山森林公園遠眺滇池風光。昆明市區東北部的金殿是一座仿造武當山太和宮銅殿建造的金碧輝煌的明代建築,園內擁有眾多品種的茶花。毗鄰的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是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主會址,佔地達220公頃,植被覆蓋良好。昆明市內及市郊擁有不少佛教寺廟,例如筇竹寺、圓通寺、曇華寺、西山華亭寺等;還有一些近代遺蹟,如雲南陸軍講武堂與西南聯合大學舊址。此外還有黑龍潭、雲南民族村等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部交往.總領事館.自1910年法國在昆明正式設立法國外交部駐雲南府交涉員公署開始,義大利、英國、德國、美國和日本均曾經在昆明開設領事機構,均於1949年前關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5月30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在昆明開設領事館,同年8月26日,緬甸也在昆明設立了總領事館,因其國內財政問題於1963年閉館,隨著中越關係的惡化,越南駐昆明總領事館也於1978年被勒令關閉,自寮國於1993年4月25日設立總領事館以來,昆明現實際有外國領事機構7個。友好城市.截至2023年,昆明市與28個城市結為國際友好城市:
82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5
傣族
傣族,可以指稱泰老民族,又可指稱中國大陸境內的泰老民族。傣族在民族識別以前又被稱作泰族。傣族是中國大陸跨境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與緬甸的撣族、坎底傣、寮國的主體民族佬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印度阿薩姆阿豪姆人系出同源。中國大陸境內的傣族,包括有傣泐等等。佤族對傣族稱呼為“Siam”。泰老民族按照地區和文化的不同,有各自的稱呼,可以劃分為30多個群體,主要的是:歷史.嶺南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派尉屠騅率領50萬大軍,向嶺南進發。經過幾年的激烈戰鬥,到公元前214年,秦軍最後打敗了西甌的反抗,終於統一了嶺南,設定桂林、南海、象三郡,派官吏進行統治。接著從中原流放了一些漢人罪犯到嶺南地區「與越雜處」,壯族先民地區進入了短暫的郡縣時代。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駐守南海郡的秦將趙佗自立為王,建立南越國。趙佗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推行一系列「和綏百越」的政策,自稱「蠻夷大長老」。漢武帝時期,南越國內部相互傾軋,公元前112年西漢王朝重新出兵嶺南,次年打敗南越國,將嶺南重新劃歸到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從秦始皇統一全國到唐初的一千年左右裡,隨著漢人到嶺南參與開發的日漸增多,使得壯族東部各個部族逐漸漢化,嶺南東部地區只留下了部分的壯語地名,只剩嶺南西部仍居住有大量的壯族。結合歷史語言學的研究,可以推斷出傣族與壯族的分化也是在這個漫長的郡縣時代開始的。僚,在古書中,常用來指嶺南(廣東廣西)一帶的百越土著,同時僚也是壯傣語民族的自稱,至今東南亞的寮國,仍以寮(僚)作為族名與國名,泰語中仍以僚(rau)為複數第一人稱。例如太平寰宇記(四庫全書本)卷157:「通典雲,五嶺之南,人雜夷獠,不知教義,以富為雄。」又隋書卷三十一:「自嶺已南二十餘郡,大率土地下濕,皆多瘴厲,人尤夭折。南海、交趾,各一都會也... 諸蠻則勇敢自立,皆重賄輕死,唯富為雄。巢居崖處,盡力農事。刻木以為符契,言誓則至死不改。父子別業,父貧,乃有質身於子。諸獠皆然。並鑄銅為大鼓,初成,懸於庭中,置酒以招同類。來者有豪富子女,則以金銀為大釵,執以叩鼓,竟乃留遺主人,名為銅鼓釵。」至今廣西壯族仍存有銅鼓習俗。越南境內有地名,Lao Cai,意思為僚人透過的地方,Lao Phan 意思為僚人經過的地方,至今當地仍有泰傣民族居住。泰傣民族可能是從廣西經過當地,前往中南半島腹地。(G.E. Hall, A History of SEA (1981))壯傣走廊.之後,壯族紛紛南遷,透過廣西的西江流域進入了越南的紅河流域,然後又受到了早已經定居於此的越南京族的排擠,又不得不越過紅河流域,向西進入中南半島,沿左江流域-紅河流域-寮國高原-泰國中部平原等一條長線,形成了所謂的「壯傣走廊」。一部分進入雲南,形成現在的西雙版納傣族。在「壯泰走廊」形成並發展的漫長歲月當中,由於雲貴高原北部的藏緬語族民族的南下,以及越南京族政權的興起,兩者開始形成了對壯-泰族先民的鉗狀制約力量,壯泰民族從漫長的壯泰走廊分佈變化為逐漸分離局面,也導致了現在壯族先民與現代傣族先民失去了緊密聯絡,終於產生了壯泰民族的最終分化。從現在民族的分佈圖來看,壯族分佈與泰族分佈呈一個葫蘆狀,壯族的分佈區和泰族的分佈區為葫蘆的兩大瓢,而兩者之間唯一的連續點就是越南西北泰族地區和雲南文山州的壯族地區,可以窺視出壯泰遷徙歷史的一些脈絡。獨立建國.12世紀,雲南的傣族建立了勐泐,有四子,小兒子管西雙版納,其他三人分別管泰國的清邁、越南西北、寮國的豐沙裡省,他的王國生存至1950年。西元1238年,進入中南半島的泰族,建立了素可泰王國,取代了當地原有的孟高棉人政權,在同時代,周邊地區也建立起了其他大大小小的泰族政權,例如瀾滄王國與蘭納王國,形成現在的泰族和寮族先民的政權。這些政權大都受到了這片土地的土著——孟族的影響,在宗教文化上也受到了孟人長久信仰的上座部佛教的洗禮,泰-老民族開始形成了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局面。同時,泰傣民族也參考了土著孟族使用的婆羅米文字,替泰語創造了書寫文字。唐、宋的黑齒蠻、“ 金齒蠻”、“銀齒蠻”、“繡面蠻”、茫蠻、繡腳,“白衣”可能與傣族有關(但有爭議)。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的“白夷”、“擺夷”、“百夷”即為傣族。而德宏一帶則有被稱為麓川思氏的德宏傣族地方政權,由元末生存至明英宗時代。在中國的分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人口普查,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內有傣族人口1,261,311人,位列第19大民族。在中國內地,傣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新平、元江、景谷、金平、雙江等縣,在保山、鎮沅、瀾滄、元陽、彌勒、馬關等地也有傣族民眾散居。另外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新安鄉也是傣族聚居地。一部分南下到越南、緬甸與寮國北部。因需要暖溼氣候種植水稻,其聚居地位於海拔二千米以下,主要分佈於雲南西南的河谷平原。中國傣族人口分佈.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各地傣族人口列表(普查時點人口,單位:人;   帶色  部分,表示為世居省份)文化.語言文字.傣族說德宏傣語等多種傣語,都屬於壯侗語系的臺語支。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分為四種形式:在西雙版納等地通行的稱為傣仂文﹐又稱西雙版納傣文﹔在德宏等地通行的稱為傣哪文﹐又稱德宏傣文﹔在瑞麗﹑瀾滄﹑耿馬等縣市的部分地區使用的稱為傣繃文﹔在金平使用的稱為傣端文,又稱金平傣文。這四種傣文都是從印度的婆羅米字母演變而來的﹐與寮國文﹑泰文﹑緬甸文﹑高棉文屬於同一體系。均為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但形體結構有所差異。傣文書法是以傣文字型為表觀內容,以最初時的火炭筆、白泥巴筆以及後來的“列佔”、蕨筆、鋼筆和毛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傳統傣文書法有“多溫暖斐”、“多勤搭毖”、“多法頇”、“多洛谷”、“多麻環折”、“多南簾奪”等六種書體,傣語把它們統稱為“南贊賀折”,意即“六種技法”或“六大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出現的書法藝術有“折篾形”、“貓閉眼形”、“方體形”、“疊壓形”、“雞爪形”、“卷首甩尾形”、“金藤繞圈形”、“金花吐絲形”等眾多流派、風格各異的優秀傣文書體。文學戲曲.傣族文學主要為敘事詩。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長篇敘事詩。現在保留的傣族傳統長篇敘事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有歌唱人類創世活動的如《布桑蓋與瓦桑蓋》、《坤撒》,頌揚祖先創業事蹟的如《叭阿拉吾射金鹿》,反映歷史事件的如《召網香召網朔》、《勐卯與景欠戰爭史》,揭露統治階級貪婪殘暴的如《娥並與桑洛》、《召樹屯》、透過愛情主線揭示社會矛盾的如《朗鯨布》、《線秀》,還有新中國成立後表現社會主義新生活的《彩虹》、《流沙河之歌》等。傳統傣戲:過去西雙版納有一種以舞蹈為主兼唱戲詞的形式,這是傣戲的雛形。其情節比較簡單,主要表現持刀的獵人與化了裝的龍、鳳、龜、鶴進行鬥爭。傣戲的發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帶。因此傣戲又稱“滇西傣戲”。大約在19世紀初產生於德宏盈江的盞西和幹崖。較早的劇目有《公孫犁田》、《冒少對唱》、《十二馬》等。到20世紀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個傣戲劇團,於是傣戲迅速風靡各地。傣劇的唱腔、道白均用傣語,唱腔以男腔、女腔為主,劇本多根據傣族民間故事改編,表演以本民族歌舞及民間武術為主,也借用其他劇種表演的程式,形成自己的戲曲風格。在傣族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發揮了表演者道具扇子或手帕的作用,同時借鑑京劇、滇劇和傣拳創造了傣戲的武打動作,臉譜的化裝則由原來的紅、黑、白三色發展為較為細緻的“勾臉”,以表現人物性格。另外還根據劇情和角色的性格改進了曲調形式,音樂集傣族地區豐富的民間曲調而成,伴奏從以象腳鼓、鋩鑼、鈸為主發展到使用多種樂器,並採用了滇劇不少以鑼鼓經為主的伴奏手段。各地經常有劇團演出,每逢節慶日,村與村、壩與壩之間還舉行巡迴的交流演出。傣族舞蹈種類繁多。西雙版納傣族稱舞蹈為“凡”。民間舞蹈有:凡婻諾、凡光罕、凡光、哈凡、凡整。凡婻諾以模仿禽類動作為主要特徵,包括孔雀舞、鷺鷥舞、斑鳩舞等。凡光罕是以鹿的模具作為道具而表演的獸類舞蹈,此外還有獅子舞、大象舞等。凡光為鼓舞,舞蹈者挎鼓或擊鼓而舞,自己為自己伴奏,僅限於男性表演,在民間流傳極廣。常見的鼓舞有嘎光鼓舞、象腳鼓舞、大鼓舞等。哈凡為邊歌邊舞的集體性舞蹈,常見的有《依拉賀》和放高升舞,多在節日期間結群表演。凡整為武術舞,其中包括拳術舞、棒術舞、刀術舞等。表演時常敲擊鼓、鋩、鑔等打擊樂器伴奏。表演者的步伐、節奏應與鼓點協調,具有娛樂和自身防衛等特點。除了以上幾種有統一名稱的舞蹈外,民間還有一些反映生產、生活和風俗習慣的舞蹈,常見的有帽子舞、扇子舞、花環舞、花棍舞、蠟條舞、荷花舞等,其特點以舞蹈動作表現傣族生活的某些側面,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在種類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們最喜愛、最熟悉,也是變化和發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每年的佛教節日和迎接新年時,都要表演孔雀舞。傣族民間樂器有嘎臘薩、玎、篳、多洛、象腳鼓、鋩、排鋩和傣鑔等。傣族的特色樂器葫蘆絲是舌簧樂器,用迴圈換氣法能持續發出五度音程,音色優美、柔和、圓潤、婉轉。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樓裡,能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而吹出的顫音尤如抖動絲綢那樣飄逸輕柔。中國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創作出《月光下的鳳尾竹》樂曲,使葫蘆絲音樂風靡大江南北。象腳鼓因鼓身形似象腳而得名,常與鋩鑼、傣鑔組合在一起,廣泛用於歌舞和傣戲伴奏。嘎臘薩是竹製、吊橋形的敲擊體鳴樂器。玎是彈撥絃鳴樂器,傣族青年戀愛時經常彈奏,有“愛情樂器”之譽。醫藥.傣族醫學相當發達。傣醫理論認為,自然界存在風、土、水、火“四塔”,而人體同樣由風、火、土“四塔”構成。四者平衡則身體健康,四者不平衡則生病。傣醫將疾病分為四大類,即熱病類、斑疹類、痺病類及毒病、血病類。傣醫還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將一年分為冷、熱、雨三季,選用不同的方藥治療不同季節的疾病。傣醫治療疾病,除採用內服、外用、內外合治三種療法外,還有一些獨特治療方法,如睡藥、敷藥、蒸藥、薰藥、研磨藥、刺藥等。傣醫常用成方有萬應小藥丸、五寶藥散、大成金丹以及目疾咽痛方等。現存傣醫藥《嘎牙山哈雅》、《瑪弩薩羅》、《藥典》、《醫書》、《藥書及病理》等。傣醫院校有:武術.武術,西雙版納傣語叫“芬整”,德宏一帶叫“戛拳”。過去,傣族男子到了十四、五歲,一般都要學會幾套武術動作,作為防身、禦敵、防野獸之用。騰衝縣的永樂寨,男女老幼人人習武,被譽為“傣族武術之鄉”。傣族武術廣泛吸收了中國漢族太極拳、長拳、形意拳和氣功的內容,又引進緬甸、泰國的武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步伐多以四平馬步、弓步、跪步為基礎,步穩勢烈,節奏分明,多借勁含力,以巧取勝。傣族武術在西雙版納有四個流派:一是以拳術為主的本地派,二是以棍棒為主的漢族傳來派,三是以長刀為主的緬甸傳來派,四是以短刀為主的泰國傳來派,總共有130多套武術。武術中以拳術最為豐富,也最有地方特色,有大洪拳、小洪拳、撲虎拳、四方拳、老虎撩尾拳、螃蟹拳、梅花拳等。傣族人還善於把各種動物的姿態糅合在武術之中,形成別具一格的青蛙拳、蛇拳、孔雀拳、鷺鷥拳、猴拳等。黑陶紅陶.傣族是製作和使用黑陶最多的民族。西雙版納、普洱鎮遠等地是黑陶的主產地。黑陶器的原料是傣鄉特有的一種黑土,經與一定的沙和沾土混合漚透後捶砸揉壓制成。黑陶器均以手工拉坯製作,坯拉好後用刀刮或刻畫出花紋,晾乾後燒製即成。黑陶器一般皆為素色,表面光滑,質地細膩。由於黑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因而在炎熱的傣鄉,長時間用它蓄水不僅不會變質,而且能保持水的清涼感覺。還有一個用途是用作祈吉的滴水器,傣族寺廟佛殿中的柱腳處通常會有一個落水小洞,根據滴水的情況占卜,若有不吉要請佛爺為其唸經解除。傣族紅陶製作材料為當地一種紅粘土,呈磚紅色,配以一定量的沙,拌透揉均,用木棒槌舂、打混合後,用自制的轉盤手工拉坯。坯拉好後用有花紋的木拍拍上簡單的花紋,放入棚下陰乾,陰乾後即行燒製。傣族紅陶器具出品和用得最多的是罐,傣語稱為“莫丁”,一般較大,造型十分別致,用於盛水裝飯,在炎熱條件下能免除腐壞之虞,為所有傣族人家必備之器。習俗.服飾.傣族婦女多數束髮,著窄袖短衫和長筒裙,但在芒市等地婚前著短衫,束小圍腰,婚後改為穿對襟短衫和黑色筒裙。男子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上著短衫,下穿長褲,冬天冷時披毛毯。過去傣族人有紋身的習俗。
82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27
白族
白族是中國華南地區少數民族,列中國第14大民族。雲南、貴州、湖南和廣東四省是現代白族聚居地,歷史上曾建立大理國。白族自稱“白夥”,是中國西南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少數民族。史書上稱為“白蠻”、“白人”,明代以後稱為“民家”。在雲南的歷史舞臺上有過重要影響。唐宋元時期雲南歷史上一度曾經出現過白族化的過程。族源與歷史.關於白族族源有兩個方面:文化意義上的族源、考古意義上的族源。文化意義上的族源,指白族人自己認為自己從哪裡來的,反映的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族源價值取向。考古意義上的族源,則反映的是一個族群在歷史上的來龍去脈,是真實意義上的族源。文化族源.白族最早的文化族源是九隆傳說。這個傳說認為白族的先祖是哀牢山一個叫沙壹的聖母。沙壹在水裡碰到一根沉木而懷孕,生下10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叫九隆,其後代就是白族人。所以明代保留下來的白族墓碑上常刻有“九隆族”的字樣。南詔開始白族受佛教影響很重。白族開始產生阿育王為白族祖先的說法。明朝開始,白族人假冒是江南人後裔。產生了“南京人”的傳說。考古族源.白族起源於泛洱海地帶的古代人群。蒼山馬龍峰4000年之久的洞穴人遺址——馬龍遺址,其居民馬龍人就是考古能發現的最古老的白族先人。按照林謙一郎的說法,叫做“洱海人”。洱海人包括泛洱海地區的蒼山馬龍人,賓川白羊人,祥雲大波那人和劍川海門口人。他們是白族的先人。他們創造了雲南最早的青銅文明。洱海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融入了不少不同人群。其中包括來自北方的氐羌系統的民族,也包括來自南方的濮人,以及自漢以來陸續遷入雲南的漢人。這些不同人群攜帶者他們本身的文化特點,豐富了白族文化。白族受漢文化影響很深。在晉朝時期,於今天大理州彌渡縣境內的一個叫白崖的地方產生了一個國家性質的聯盟,稱為白子國。“白族”的族稱“白”即源於此。白子國延續了400多年傳了17代國王,後被崛起的南詔取代。在南詔時期,國力強盛,大量與漢文化互動,再加上佛教在南詔中期傳入,白族作為一個新的、穩定的民族共同體得以形成。白族分佈.白族主要集中分佈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另外在雲南的麗江市古城區、玉龍縣,楚雄州南華縣,昆明市西山區、五華區與安寧市。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大陸有白族人口1,861,895人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77%,其中雲南有1,505,644人,佔白族人口的80.87%;貴州有187,362人,佔10.06%;湖南有125,597人,佔6.75%;湖北有7,173人,佔0.39%。除世居地外,因工作、婚姻遷徙,各個省市區及現役軍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佈。支系.南詔以前,白族支系眾多。分佈在泛洱海地帶。不相從屬。南詔開始,連綿近600年的雲南白族化程序,整合了白民族的各個分支,部落被統一起來,語言和文化被均質化,所以白族內部差異非常小。在相近人口規模的民族中,白族的支系非常少。白族在南詔大理時代結束後失去了雲南的支配地位。從明朝開始,漢人成為雲南事務的主導。漢語變成雲南的共同語。在這個背景下,因為地理隔絕產生了白族支系的分化。最先分化出來的是拉瑪支系。他們是泛洱海地帶的白族人先人在數次戰爭中遷往瀾滄江流域留下的後代。比較重要的幾次遷徙包括:勒墨人是從拉瑪人中分化出來的。是在第四次大遷徙中從瀾滄江流域中排木瓜邑遷到怒江流域的洛本卓一帶。從語言上看,勒墨白語和拉瑪白語非常接近。但是勒墨人受傈僳族影響很大,各方面呈現顯著差異,所以他們被劃為單獨的分支。當拉瑪人和勒墨人從白族主體中分化出去以後,白族主體就被方便地稱為民家人,以示區分。95%的白族人屬於民家支系。雲南省以外的白族都屬於民家人。貴州省的白族有18萬左右人口,自稱“民家”,漢族稱其為“七姓民”,主要分佈在畢節市威寧縣,據認為是1090年大理時代駐紮邊境白子軍人的後裔。地方誌資料證明,貴州白族遲至1940年代還在大量使用白語,但1949年後至今已經無人使用白語。貴州白族的民族身份於1982年獲得政府承認,但同時有近一半疑的“龍家人”被四捨五入劃為的貴州白族。貴州與白族相關的族群除了龍家人外尚有蔡家人、盧人,他們的語言比較彼此接近,雖然與過去貴州白族所講的白語無法溝通,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同源詞,因此被一些專家劃入漢白語族。但目前蔡家人屬於未識別民族,盧人則被劃入滿族。湖南省桑植縣有白族人口12萬多人。1261年戰爭結束後寸白軍被遣返雲南,有部分白族軍人在這個過程中流散到洞庭湖周邊地區。其中有姓谷、鍾、王、熊和李的幾個白族兵經江西最後流落到桑植,並定居下來,其後代繁衍至今。這些後裔一直到1984年才被識別為白族。湖南白族已不再使用白語,但其語言裡保留了一些白語詞彙。白族聚居地.自治地方白族民族鄉各地白族人口分佈.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省份白族人口列表(普查時點人口,單位:人;   帶色  部分,表示為世居省份)語文.白族有自己的語言白語。大約124萬居民操本族語言,通用漢語文。語言.白語介乎藏緬語及漢語之間,一般將其歸類入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但由於其基本詞語大都是漢語借詞,所以有學者認為白語其實並非彝語的分支,而應該是漢語的分支。另外,亦有少數西方學者根據基本語序的類似認為白語與緬甸的克倫族的克倫語很相近。白語詞存在從漢語借用以及同源兩方面的造成的相似性。很多基本詞都被漢語所替換,所以造成譜系分類學上的困難。文字.白族在歷史上曾經仿造漢字創制過方塊白文,並用方塊白文編撰過大量的書籍。雲南歷史上著名的史書《白古通記》原本即用白文寫成,後經四川人楊慎翻譯為漢文流傳至今。元末明初傅友德、沐英在雲南對白族文化實行殘酷的文化滅絕政策,焚燬了所有官方和民間的藏書,以致於後世無法系統瞭解當時的歷史和文字系統。從此白文基本上滅絕。流傳於民間的白曲歌譜尚用漢字白讀的方法來記錄白語唱詞,但是因為缺乏系統性和統一性而不能流傳到其他領域。1955年參照漢語拼音方案發明瞭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白文。經過1992年的修訂現在基本已經成形。白文書籍在部分地區流傳,但由於許多白族知識分子的民族意識淡漠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援。民俗.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白族入贅婚俗.白族婚姻中有入贅的婚俗,入贅的男子不僅在社會上享有同不入贅的男子一樣的地位,而且還受到鄰里鄉親,女方家成員、親友的尊重,並享有繼承女方家財產的權利和贍養女方父母、照管年幼弟妹直到他們成長成人的責任,人們把這種人贅俗叫“上門”。有的白族人家還有意把兒子“嫁”出去,討姑爺進門,故民間還有“打發兒子招姑爺”的俗話。男女在戀愛關係確定後,如果男子願意到女方家上門,在徵得雙方父母同意後,定婚時,女方家把男子及男方家長輩親友數人邀請到家,由女方家在宴請賓客時,長輩要當著眾親友的面為他改姓。從此他就隨妻姓,不再使用原來的姓氏名字,並按女方家在家的排行定男子的排行。自此之後,男子結婚後在女方家成了一員,同輩人之間只能互相稱兄弟,禁忌把入贅的男子稱為“姐夫”、“妹夫”或“姑爺”。入贅婚姻的子女的姓氏,由於父親改姓,所以子女的姓氏繼承父姓,表面上看是子女隨母姓,實質上是隨父姓,這是由入贅男子地位較高而決定的。而在親戚稱謂上,母系為族外,故與聘娶婚的相反。喪葬.明朝以前白族同周圍民族一樣普遍使用火葬。明朝中葉以後白族被迫改為土葬。文化藝術.建築.白族民居多為庭院建築群,依經濟狀況,有“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格局。白族人擅長木雕,建築上使用很多木雕修飾,特別講究門樓的裝飾性。大宅多建有簷角上翹、斗拱重疊並具彩繪的精美門樓。文藝.白族歌曲分為“曲 kv”和“調 dia”“腔”三類。曲類似於京劇,唱腔比較固定,缺乏變化,常用於對歌。調類似於民歌,唱詞和曲調因歌而異。最享有盛名的為《泥鰍調》,有曲母之稱。腔主要是由內地傳入的吹吹腔。無論曲還是調都喜歡用山花體格率,即“七七七五”式。白族傳統上喜歡用曲對歌。劍川有著名的一年一度的“石寶山歌會”,歌會起源於南詔時期。白族對歌都是即興的表演,遵從格律,但不適合流傳。也不容易通俗化。相比於曲,調比較容易流行。白族音樂比較發達,與宗教聯絡密切,並受中原傳統影響很深。舞蹈,白語稱“跳舞”為dap go [IPA tɑ42 ko44],白族民家人的舞蹈形式並不豐富。著名的有“霸王鞭”、,是一種帶娛樂性質的集體群舞,不適合舞臺表演。在農村節日人們除了打"霸王鞭"還會耍“板凳龍”、跳“草帽舞”等。白族拉瑪人的代表性歌舞稱為“開益”。勒墨人喜歡跳舞,每逢節日則跳舞狂歡數日。宗教信仰.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家人習俗跟傳統漢族大致相同。文化上受佛教、本主教、道教和儒教影響較深。尊重知識,重視教育;尊老尊師愛幼。佛教.歷史上白族是一個全民信佛的民族,是雲南除了滇西北藏族以外最早信佛的民族。白民族的性格也受佛教影響極大極深。 早在8世紀佛教就已經傳入白族當中。南詔王閣羅鳳的弟弟閣陂就是一個佛教徒。元朝李京著《雲南志略》記載:佛敎甚盛。戒律精嚴者名得道,俗甚重之。有家室者名師僧,敎童子,多讀佛書,少知六經者;段氏而上,選官置吏皆出此。民俗,家無貧富皆有佛堂,旦夕擊鼓(恭)[參]禮,少長手不釋念珠,一歲之中,齋戒幾半。諸種蠻夷剛愎嗜殺,骨肉之間一言不合,則白刃相剸;不知事神佛,若梟獍然。惟白人事佛甚謹,故殺心差少。由是言之,佛法之設,其於異俗亦自有益。由此記載可見當時白族全民信佛的盛況。雲南的傣族是從明朝才開始信佛。白族人最早信奉的佛教是大乘密宗佛教。由印度僧人贊陀崛多,和緬甸阿利僧派同源。阿吒力一詞是梵文阿闍梨的音譯,意思為導師,僧人的白語尊稱為Svl Zix Bol,在民間享有崇高的聲望和地位。阿吒力派信奉阿嵯耶觀音。白族的阿吒力佛教在明初被禮遇過。當時明朝在雲南設有阿吒力綱司,專門管理阿吒力佛教。但是密宗僧人歷史上數次受戰亂和造反牽連。吳三桂“三藩之亂”以後,被清朝旗幟鮮明地打壓了下去。以後,白族的佛教信仰在明清被強行用漢傳顯宗置換。現代的阿吒力教主要活動中心在雲南劍川,呈衰落狀態。顯宗和尚在白族民間被蔑稱為Gonp Ded Bol。佛教信仰在勒墨人中不存在,但他們祭拜一個以佛菩薩為原型的鬼:大維摩鬼。拉瑪人地緣上離民家近。受民家人的影響,拉瑪人也有信佛的。20世紀是大理國寫本佛經的集中發現時期,崇聖寺千尋塔、鳳儀北湯天法藏寺、崇聖寺三塔、下關佛圖寺塔陸續有發現,其中包括《金剛經》、《妙法蓮華經》、 《大般若經》、《維摩詰經》、《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自心印陀羅尼法》 等等。《護國司南抄》是這批寫經中對良賁《仁王經疏》的註釋類書籍,其中全是漢地佛教的內容,證明漢地佛教也是構成南詔佛教的重要成份之一。周泳先提出寫經中存在白文的觀點, 關於大理國寫經中是否存在白文的問題,在學者間並未達到共識。多數學者認為有,但楊延福、侯衝等學者否定。侯衝認為《護國司南抄》不存在白文,那些是以一些字的偏旁部首作註釋之用。道教.道教傳入白族比較早,但一直處於邊緣地位。在晚近佛教信仰被淡化的情況下有所興盛。常常和佛教信仰混雜。比如劍川白族傳統節日“二月八太子會”盛典,佛教徒和道教徒都參與。本主教.白族的本土宗教是本主教。本主教本質上是一種原始的萬物崇拜宗教。“本主”一詞的含義是“本境土主”。白語稱“ngel zex ”,另稱有ddaot baol。白族村寨幾乎都建有本主廟。廟內供奉泥塑或木雕的本主神像。據1990年統計,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共有本主廟986座。白族的“本主”是“人神兼備”的護衛神, 滲入了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本主作為神沒有固定的身份和形象。很多本主是神話、傳說、歷史中的著名人物。有的本主是老虎。比如老君山的神叫“老君景帝”還有的本主是白族的敵人,比如下關將軍洞祭拜的本主是公元754年唐與南詔戰爭中喪生的唐將李宓.這種現象與白族古老信仰中的“祭惡”習俗有關。白族本主是單個神祇,但大多也有譜系可尋。各地或各個村寨本主廟內都塑有自己的本主神。也有的幾個村寨甚至幾十個村寨共同信奉一個本主。本主管的物件也不同,有管“陰間”和人間大小事務的,有管人間疾病的,有管牲畜的,等等。每年有兩次按一套固定儀式祭祀本主的廟會。一次是春節期間迎送本主,另一次是慶祝本主誕辰或忌日。有祭祀禮儀和《本主經》,還有一套清規戒律和道德規範。要求人們忠於國家、孝敬父母長輩、尊老愛幼、勤儉勞動、不做壞事等。勒墨人不拜本主。原始巫教.白族在外來宗教的衝擊下,仍然保留了很多古白族的原始信仰。尤其以怒江勒墨白族保留的最多。怒江勒墨白族保留的宗教叫朵兮教。勒墨人的祭師叫朵兮博,白語意為“大祭司”。朵兮崇拜是白族最古老的精神生活之一。即便在佛教盛行的地區也存在朵西活動,包括大理、劍川地區。勒墨人不信本主,不信佛教。他們認為人生受各種鬼支配,因而比較消極厭世。勒墨人的生活是圍繞著各種禁忌和敬鬼的儀式來展開的。在怒江八個世居民族中,勒墨白族是唯一不信基督的民族。這個現象被人稱為奇觀。基督宗教.白族信仰基督宗教的人不多。大理有基督教堂。伊斯蘭教.白族人不信仰伊斯蘭教。有部分大理的回族人以白語為母語,即“白回”,主要分佈在大理地區洱源縣鄧川壩子計程車龐、雞鳴、三枚三村,劍川縣的桑嶺、西鳳村,人數約9800人。他們嚴格遵循穆斯林的生活習慣,而在住房建築的形式、風格上,則是白族傳統與伊斯蘭特色相結合。社會發展.1949年後.與雲南漢區發展程度大抵相同。
83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31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記載,古代勐泐分為十二個邦統一各部,建立“景曨金殿國”,成為第一世召片領。西漢州境為哀牢地。東漢永平十二年於今景洪市境置南涪縣。東晉末至南北朝年間,中原王朝漸失去境內管治,後地入濮部。唐開元二十六年改徹裡軍民府為車裡軍民府。明洪武十五年中法《續議界務商務附章》為法國割佔,併入法屬印度支那,今屬寮國豐沙裡省。自此十二版納僅餘十一。民國二年以普思沿邊行政總局置雲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1942年改第四行政督察區,1946年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各縣屬寧洱專區,次年改名普洱專區。1953年1月23日建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委託普洱專區領導。1954年撤銷各縣,改設景洪、勐海、勐旺、易武、勐捧、勐混、勐遮、勐養、勐臘、勐龍、勐阿、曼敦十二版納,均相當於區級,及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區。1956年6月廢除農奴制後,西雙版納自治區改設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由思茅專區領導。1957年7月,勐養、勐籠、勐旺3版納併入版納景洪,格朗和、布朗族2自治區與版納勐混、勐阿2版納併入版納勐海,版納曼敦併入版納勐遮,版納勐捧併入版納勐臘,易武瑤族自治區併入版納易武。1960年1月改各版納為景洪、勐海、勐遮、勐臘、易武五縣;同年9月將勐遮縣併入勐海縣,易武縣併入勐臘縣。1973年8月,西雙版納州與思茅地區分設,由雲南省直接領導。1993年12月,撤銷景洪縣,改設景洪市。原召景哈後來成為學者。地理.西雙版納是中國熱帶生態系統儲存最完整的地區,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生物基因庫”、“植物王國桂冠上的一顆綠寶石”等美稱,擁有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氣候.西雙版納地處熱帶北部邊緣,北有哀牢山、無量山為屏障,阻擋了南下的寒流;南面東西兩側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灣,夏季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太平洋東南氣流的影響,造成西雙版納氣候終年溫暖溼潤,無四季之分,只有乾溼季之別。乾季從當年11月到次年4月,溼季從5月至10月。全州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8.6~22.9℃之間。河流.瀾滄江-湄公河被美譽為“東方多瑙河”,與寮國、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水路相連,是面向南亞的重要通道和黃金水道,地理優勢、自然優勢得天獨厚。植物.全州森林面積154.63萬公頃,有勐養、勐臘、勐侖、尚勇、曼稿、納板河流域6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02萬畝,其中70萬畝為保護完好的原始森林。域內高等植物5000多種,其中特有植物153中,如望天樹、紅光樹、雲南肉豆蔻、四藪木、黃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瀕危植物134種,如西南紫微、鐵力木、雲南石梓、雲南美登木等。眾多的植物種屬相互交錯生長,形成了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苔蘚常綠闊葉林、南亞熱帶針葉闊葉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複雜多樣的植被景觀。在各種植物中,藥用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全州有中草藥1724種,經過鑑定的有500多種。其中,有芳香健胃藥砂仁,健胃驅蟲藥檳榔,有製造國產血竭的主要原料龍血樹,製造雲南白藥的主要原料七葉一枝花,製造降壓靈的蘿芙木,製造奎寧的金雞納樹等等。在西雙版納這個“植物王國”裡,水果資源、花卉植物、油脂植物、香料植物、染料植物、纖維植物、澱粉植物、蔬菜植物也十分豐富。西雙版納為亞洲大葉種茶原生地,是馳譽中外的“普洱茶”主要產地。動物.豐富的植物和溫和的氣候,是動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家園,西雙版納有脊椎動物762種、綠孔雀、巨蜥、蟒、黑冠長臂猿、犀鳥 及僅產於此地的鼷鹿等珍稀動物。礦物.西雙版納州礦產豐富,擁有岩鹽、鐵、銅、錳、鈷、稀土、褐煤、油頁岩、鉛、鋅、汞、鎢、金、高嶺土等礦產。生物多樣性.西雙版納的多樣生物種群在雲南和中國都佔比很多。出於熱帶氣候和偏遠地區,許多物種直到最近才統計其中。除豐富的植物外,西雙版納還是最後幾頭仍在中國的亞洲象的家園,該物種甚至在幾百年前就遊遍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人們建立了保護區來保護大象,但這五十年來的天然橡膠種植園威脅了植物多樣性並完全摧毀了熱帶雨林,取而代之的是單一耕作的巴西樹。版納西番蓮是最近發現的一個西番蓮屬的特有種。政治.行政區劃.西雙版納州下轄1個縣級市、2個縣。人口.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為1,301,407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33,51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67,892人,增長14.81%,年平均增長率為1.39%。其中,男性人口為684,765人,佔總人口的52.62%;女性人口為616,642人,佔總人口的47.38%。總人口性別比為111.05。0-14歲的人口為228,963人,佔總人口的17.59%;15-59歲的人口為906,398人,佔總人口的69.65%;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66,046人,佔總人口的12.7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5,021人,佔總人口的8.07%。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12,550人,佔總人口的47.0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88,857人,佔總人口的52.93%。民族和宗教.全州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39,036人,佔33.7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862,371人,佔66.2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98,605人,增長28.9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3.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69,287人,增長8.74%,佔總人口比例下降3.7個百分點。其中,傣族人口增加12,190人,增長3.8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2.66個百分點;哈尼族人口增加18,875人,增長8.7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個百分點。西雙版納傣族自稱傣仂,說傣仂語。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版納,由於本地佛教傳統歷史悠久,並臨近寮國、緬甸等佛教國家,上座部佛教在這裡深入人心,處處可見類似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傣族和布朗族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其他民族也有部分人信奉佛教。文化.位於該州的六大茶山生產了部分20世紀最受矚目的普洱茶。西雙版納擁有豐富的自然、歷史和文化資源,以其民俗、雨林、稀有植物和野生動物而知名。其主要旅遊景點包括勐侖熱帶植物園、曼飛龍佛塔、景真閣、野象溝、甘蘭壩傣族村寨。著名的傳統節日是哈尼族“嘎湯帕”節、基諾族“特懋克”節、瑤族“盤王節”、彝族“百詩佳”節和傣族新年。而傣族新年每年的4月13日持續至15日,共3天。除了潑水節,它還有賽龍舟、孔明燈等其他活動。
84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47
佛教
佛教大教派內又各有諸多宗派;南傳佛法體系主要以追求成為阿羅漢為修行目標,北傳佛法體系則以追求成佛為修行目標。佛教各派並公認,修行人不論是證得佛或阿羅漢或辟支佛,皆能解脫生死輪迴,皆屬於達到涅槃的境界。創教者為生於印度文化區的古人悉達多·喬達摩,是一位在證道後,通常在南傳佛教稱其佛號為喬達摩佛才能克服無知。現有佛教的諸佛菩薩均是由後來的教派發展而成。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中的成就,是利益眾生,不是一般理解的成就自我,以及擁有名聲、掌握權力、累積財富等等。。按照佛教的觀點,人和其他六道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離三界,不再輪迴。佛教徒修習佛法的目的,即在於追隨並實踐悉達多所覺悟的四聖諦,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斷盡一切煩惱,最終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結束六道輪迴,得到究極解脫,進入涅槃的境界。2010年普查顯示全世界約有5億佛教徒。21世紀世界佛教徒的人口分佈是:漢傳佛教地區67.3%。出現背景.古印度的社會階級制度.佛教出現前的遠古印度社會,婆羅門教信奉神靈——即三大主神:創造萬有的梵天,認為祂們主宰一切,透過對這些神靈進行祈禱,就可以獲得現世的種種好處,於是漸漸出現各種祭祀,以及對各種神靈的贊詠,書寫記錄成為四種《吠陀》。婆羅門教認為古印度社會所有種姓都由梵天身體所生;婆羅門由頭部或嘴部生成,故地位最高;剎帝利由雙臂生成,地位次於婆羅門;以此類推。由於種族等級森嚴,社會分工、文化教育等的長期巨大差異,古印度社會漸漸分化成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等四種非常不平等的階級,實際上是一套血統論社會等級制度,稱為種姓制度。其中婆羅門主要從事祭祀,剎帝利世襲軍政,吠舍經營工農商手工業等,首陀羅則為貧窮的自由民,從事更為低賤的職業。除此之外還有在四種姓外的“賤民”階層,地位更低,被稱為“不可接觸者”。根據唐代玄奘法師的名著《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其婆羅門,學四吠陀論。一曰壽,謂養生繕性;二曰祠,謂享祭祈禱;三曰平,謂禮儀占卜,兵法軍陣;四曰術,謂技能伎數,禁咒醫方。”種姓制度帶來的諸多不幸引發了人們對於社會現狀革新的思潮,史稱「沙門新思潮」,其中就包含了宗教改革的佛教。沙門思想.在西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印度社會生產力上升,足夠支撐大量出家沙門不事生產,思考和追求宇宙真理,這些沙門由俗家民眾供養飲食和用具;同時印度處在熱帶環境,蔬果較多且四季常有,容易取得,也為沙門的飲食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在這種條件下,“沙門新思潮”得以迅速發展,出現了各種非婆羅門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流派:歷史.釋迦牟尼佛本名悉達多·喬達摩,出生於今天尼泊爾境內,屬於印度文化圈的一部分,和其他受印度文明影響的地方擁有相同的社會等級、宗教文化。因此關於悉達多太子的生年說法有二,佛教開始的時間也有兩種不一的說法,一種認為是在-{zh-hans:公元; zh-hant:西元}-前543年5月的月圓之日,另一種則認為在前589年或前588年。悉達多·喬達摩甫一誕生,就被阿私陀仙人等八個婆羅門用神通觀見並預言將成為一代轉輪聖王,或者出家成道為最尊貴的悟道者。他的父王為了避免他出家,在王城中驅逐一切可以看見的痛苦、醜陋的事物,而留下欲樂、美好的事物。然而悉達多終究出遊見到了老人、病人、死人,察覺到人世無常,又見到修行的沙門莊嚴相好,便決定放棄王室繼承人身份和尊貴生活,出家禪修悟道。在經歷闢穀苦行失敗之後,認識到靠苦行和僅僅靠禪定都無法解脫,因此入四種三昧定中觀十二因緣,又在大敗魔軍的滋擾後,最終於35歲時在畢缽羅樹。依照佛教教義的觀點,悉達多·喬達摩因為已經證道解脫生死,在他證道當世尚有餘生的階段稱為他是在有餘涅槃的狀態,在成佛的當世壽盡逝世而歸於寂靜後,他已經不再有無盡輪迴中餘下的來生,則屬於無餘涅槃狀態。佛陀圓寂後,關於佛法的內容範圍,在近代之前歷經四次所謂的經喀什米爾到達新疆,早在1世紀的東漢時佛教就傳入中國,後又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北傳佛教於8世紀正式傳入印度北鄰的西藏;至此,北傳佛教再細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兩支。藏傳佛教對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有著極大的影響,後來又傳入蒙古和中國東北等地區。到16或17世紀,藏傳佛教在遠東各地已奠定了根基。主要思想.輪迴.佛教認為一切未解脫的有情眾生都在天道、阿修羅道、人道、 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這六道裡生死流轉,而南傳佛教只分五趣。因為眾生貪嗔痴三毒不斷,所以眾生輪迴無有止境,並認為無止盡的煩惱是苦。開悟.佛教的修行目的就是為了從輪迴中解脫,指生命個體能夠脫離世間生死輪迴及其帶來的各種苦,“從‘輪迴’中‘涅槃’從而‘解脫’”是印度教、耆那教等印度諸宗教的共同概念,但具體內涵不同。涅槃.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的自體性都滅盡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二乘佛教的見解是從此不再受後有。基本教義.釋迦牟尼佛的言教:雖然只有釋迦一人是佛,但在其生前,這個世界曾經有佛出生,而未來也將有佛出生,現在的世界也有很多的佛存在。故佛教不以為佛陀是獨一無二的。佛教承認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有著無數的佛陀,且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眾生,不論信佛與否,將來也都有成為佛陀之可能。佛教相信佛陀是已覺悟的眾生,而眾生則是尚未覺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人與聖人雖有所不同,但於佛性上是一律平等的,故佛教並不將佛陀當做唯一的神來崇拜,也不承認有另一個宇宙造物主之存在。所以佛陀以及佛教徒是無神論者。佛教的教理、教義深宏廣博,言語只能譬喻,難以闡明,體驗者自能深知真實不虛。對佛教教義作最簡單的總結則是,佛陀的教育出發點只有一個——苦的止息,趣、四諦、八苦、十二因緣、四念處等,又有《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概括。在大乘佛教中,又有四法印的說法。所謂苦,是因為一切有為法終將消亡,所有的存在都是因緣和合的表現,緣起時則生存,緣盡時則消亡,故萬物都是暫時的、可分離的、沒有實體的,即所謂空性大圓滿法中的主要法理、教義。離苦的修行方法具體來說有很多,可以概括為戒、定、慧三學、八聖道和三十七道品。三法印、三相.三法印是:「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北傳佛教主張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南傳佛教說諸行有三相,就是無常、苦、無我,而不說三法印,其實概念相差無幾。涅槃不是諸行所以涅槃沒有無常和苦,不過因為「諸法無我」所以涅槃也是無我。四聖諦.根據佛教傳統,四聖諦學說是部派佛教的教義核心。這裡的諦的意思是真諦、真實,即真理。十二因緣.十二緣起明確的講述了三世因果的關係。佛教認為,世間萬法都是依因緣而生,依因緣而存在。世上沒有不依靠其他事物而獨立存在的東西,任何事物都是因緣合和而成;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不受其他事物的影響,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不影響任何其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前因,也有後果,而這種因果關係構成了一個無始無終的鏈條。且依因緣而生之一切,也隨著現象的生起,而損耗其賴之生起的因緣,是故世間一切皆無法恆常。十二因緣具體內容:“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其中:修四念處修到斷除無明後就會斷除十二因緣,結束輪迴。四念處.不管是要成為佛、辟支佛、佛的阿羅漢弟子都必須修四念處如實覺知五蘊的剎那生滅及無常、苦、無我才有辦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不修四念處就無法證悟四道、四果、涅槃、斷除所有煩惱脫離輪迴。菩薩道.大乘佛教的菩薩道以六度四攝為主,以三大阿僧祇劫時間累積福德、智慧,饒益眾生,最終證得無上圓滿的佛菩提。對於發心修大乘者,需勉勵行持善法,令菩提心不退失。佛教世界觀.佛教世界觀沿革自婆羅門教,佛陀用一切知智觀見世界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樣貌,並向人們宣說。世界.眾生無止息地造業,有因就有果,善業必有善報,惡業必有惡報,謂之業力和因果。因眾生共同的業力,受報和感受到的樣子又各有不同。世間分為有情世間和器世間,其中按環境和眾生的心態行為特徵又分為三界——欲界。有情世間即六道眾生,通俗講就是生命體,看得見看不見的都屬於此。器世間即器物、山水、國土等非眾生類。所謂世界即世間。一個小世界裡有一座須彌山,世界圍繞須彌山而安立,周圍有四大部洲和九山八海。須彌山下是地獄,往上及上部虛空是人間、欲界天、色界天。一千個小世界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合稱「三千大千世界」,並非說“三千個大千世界”,其中同時只有一尊佛陀出世。大乘佛教認為所有世界中有無數無量的佛陀在各自的三千大千世界中出世和度化眾生。我們現在所居的地球位於娑婆世界的南方南贍部洲。起源.《起世經》中描述了世界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並非由任何創世神所造,它是由眾生共業感召而得。所有事物都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又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意為生成、維持、崩壞、消亡,然後一次次輪迴。我們的娑婆世界也是如此。無始劫來,娑婆世界毀滅後又重生,重生又毀滅。就時間來說,過去叫莊嚴劫,現在叫賢劫,未來叫星宿劫;賢劫有千佛出世,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陀為迦[[Category:使用了種注音的條目]]佛,依次前推有過去七佛之稱,之後的佛陀為彌勒佛——大乘佛教《彌勒上生經》認為彌勒菩薩目前住在兜率陀天內院淨土等待下生成佛;每個小劫又有增劫、減劫之分,所謂增減,是謂人的壽命,以此推斷時間。目前處在賢劫的住劫階段的減劫。世界當處在壞劫時開始毀壞,由火、水、風三大災依次破壞。火災時七輪太陽當空,欲界與色界初禪天悉燒成灰燼;水災時雨水、“沸灰”,於金輪上生成須彌山、七金山、四大部洲等。光音天人依次下生到各界,最後至人間。最初,下生人間的天人尚有神通,可以飛天。因共業現前,地上自然長出叫「地肥」的味美之物,有人食之而喜,常來採食,故這些人身體逐漸粗厚,不復光明,神通消失,不再如天人以喜悅意念為食,而必須以地肥為食,久後面目變醜;有的光音天則因食用較少,仍保持天人的模樣。這樣就有了美醜之分,並有了嫉妒心和傲慢心。此後,地肥逐漸消失,地上又生出粳米,人們便以粳米為食。時間一長,有些慾望較重之人轉生為女身,人間又有了男女之分,且男女間產生情慾。開始人們厭惡情愛之事,但凡有行慾者,人共驅逐,被逐者三個月過後才能返回群體中;後來,縱慾者漸多,人們建築房屋以為遮蔽,不令人看見,女人此時開始懷孕,人類出生的方式從自然化生變為懷孕胎生。人類越生越多,粳米不夠採食,人們爭相囤積,粳米變少,地上生出了糠秕之米。人們為了長久有米可食,便劃分田產用於種植。又有人蓄藏銷售,有人搶奪,而必須靠義人裁斷,另一些看到人性變惡生出厭離心,便出家修禪,也有不坐禪而喜好傳講經典,祭祀天地者。於是就有了商人、農人、長老、祭司等職業之別,又由此成立王室和國家。又因為人類造業反復,又有了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生成。至此,世界終成。佛教經典.佛教典籍最初來自佛弟子的集結。集結成的「經藏」又名「素怛纜藏」。「律」音譯為「毘尼」,故「律藏」也可稱為「毘尼藏」;「論藏」音譯為「阿毘達磨藏」。佛教各部派所傳的早期經藏、律藏內容相似,而論藏則不同。上座部佛教《巴利律藏》記載佛宣說論藏,巴利經藏記載佛世有「阿毘達磨、阿毘毘奈耶」的說法,小部本生經記載菩薩曾經追隨憍陳如佛、弗沙佛、迦葉佛出家學習論藏阿毘達磨,菩薩成佛後第四七日後花了七天在菩提樹之西北方的「寶之家」思考論藏阿毘達磨的內容。學術界對早期集結是否包括論藏並無定論。多數學者認為,阿毘達磨是對經藏教義的逐步發展,解釋,進一步闡述,組織和系統化。經律中「阿毘達磨」經常與「阿毘毘奈耶」一起出現,但這個術語並不一定指現在標準化的論藏。學術界普遍認為初期佛教典籍可能包含了佛陀的話,也有學者主張其大部份內容是佛陀的話。廣義的佛教典籍包含了註疏、佛教史傳、佛教目錄、佛教著作等多方面內容,中國將這樣的佛教廣義佛教經典的匯總成為「大藏經」,或一切經。藏傳佛教將經典劃分為甘珠爾、丹珠爾兩部。南傳佛教則使用三藏的名稱。由於在稱呼上各地不同,所指也有微妙差別,所以在翻譯上中國習慣使用《大藏經》翻譯其他系統佛教的經典,如稱呼南傳佛教經典為《巴利大藏經》等,而歐美學界經常使用三藏的稱呼。在佛典中明確說明,佛陀允許弟子使用方言傳授佛法和記誦經典。學術界對於佛經歷史版本的研究,著重於佛經在流傳中的變化,以及哪些是佛陀時代的教法,哪些是後來的發展。信徒與稱謂.信徒分類.佛教徒可分為出家眾和在家眾。出家眾再細分出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稱五眾;在家眾依照性別可分為優婆塞﹝男性﹞、優婆夷﹝女性﹞等二眾。兩者合稱七眾。僧人形象.衣著.袈裟而得名;又稱為福田衣、田相衣,以袈裟上的分割方塊似田界而得名,又喻眾生見福田衣知是出家人,心生歡喜,願意供養,培植福田。有大中小三件,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條衣、大衣,中者名鬱多羅又名七條衣,小者名安陀會又名五條衣。為不同場合所穿著,合稱三衣,出家人的戒律中有「三衣不離身」之說,傳統佛教的僧人要隨身攜帶三衣。袈裟沿革自印度,故繼承了印度傳統服裝偏袒右肩的樣式,是非常明顯的特徵,佛說三世諸佛都是穿著同樣樣式的袈裟而成佛的。現今南傳佛教的袈裟仍為日常穿著,不同國家的傳承略有樣式上的區別。而佛教初入漢地時,漢人將其改良為和傳統服裝漢服相配合,袈裟逐漸成為表法,只有法會時才穿著;不過,宣化上人也批評出家人不著袈裟的現象,而在他的道場萬佛城嚴厲推行袈裟不離身的祖制。在藏地,袈裟也根據當地風格有些變化,不同的教派的袈裟也有顏色上的區別;漢傳袈裟傳到日本後,因為歷史原因,還發展出「半袈裟」這樣純粹表法而忽略了衣著意義的樣式。在漢地,發展出海青、三寶領、直裰等僧袍樣式,為法師日常穿著,海清不涉及袈裟樣式,不帶田相,故居士在法會上也能穿著。在法會上,漢地僧還有五佛冠、千佛衣等穿著,歷史上還有帝王御賜紫袈裟。形象.佛教僧人區別於人的形象最易辨認的特點是光頭或短髮。佛陀昔時用刀割斷頭髮出家,就被婆羅門教沙門蔑稱為「禿髮者」;後來他成佛後頭頂長出聖人三十二相之一的肉髻,便蓄有少量的頭髮用於遮擋肉髻。佛教認為頭髮過多會讓人生起對色相的執著。所以原始佛教的僧侶需要隨身帶戒刀,用於切割衣料製作袈裟,以及切割頭髮等。在藏傳佛教中,由於太陽紫外線極強,一般都蓄有二指長的頭髮遮擋紫外線。在漢地,由於宋代的歷史原因,曾有燙戒疤的習慣,現代已廢除,只留有剃髮光頭這一特徵。法名、法號.法名、法號為佛教徒的宗教稱號。法名為出家人的名字,與俗名相對。法號義為教徒的稱號,僧人可取,在俗居士也可取。在大乘佛教中,佛教的信徒自謂佛弟子,義為佛的弟子;其中,佛教出家人也自謂佛子,義為佛的孩子。漢傳佛教更是自東晉釋道安法師起確立了以釋迦牟尼佛之“釋”字為姓氏的傳統,僧人法名前均冠以“釋”姓,如印光大師為釋印光,越南一行禪師為釋一行;但其他地區均無此俗,而以名錶意。如達摩祖師的名“達摩”即是梵語dharma,“法”、“佛法”的意思,並不叫「釋迦達摩」。稱謂.出家眾.對於出家眾,有多種稱呼。因佛教誕生古印度於“沙門思潮”,故佛教出家人亦稱沙門,這在各個佛教宗派都為常見稱謂,尤其在南傳上座部更為常用。在漢地,也稱和尚等;另有被道教吸收的住持、方丈、執事、監院、知客、道士、道人等教職稱呼。在藏傳佛教中,也有喇嘛、達賴、班禪、活佛、瑜伽師、瑜伽士等稱呼。在家眾.在家眾分為優婆塞,漢譯居士、在家居士。戒律.作為出家眾的比丘、比丘尼須受具足戒,沙彌、沙彌尼須受沙彌戒十條,式叉摩那則受六戒。出家眾的戒律要比在家眾詳細得多,漢傳佛教比丘的具足戒共250條,比丘尼則有348條;南傳佛教比丘的具足戒為227條。沙彌、沙彌尼和式叉摩那因為是向正式的比丘和比丘尼過渡的階段,故戒條少得多。按照佛制,比丘和比丘尼當在每月的月初和月中舉行布薩,學習戒律,若有犯戒律需要懺悔者則當眾懺悔。在家眾的居士和女居士在皈依後可以遵守五戒;五戒分別是:(一)不殺生,不殺害任何一切動物或有情的生物。(二)不偷盜,不偷竊、詐騙或劫取別人銀錢物品。(三)不邪淫,男人不和「別人守護的女人」性交。(四)不妄語,不說謊,不詈罵,不說誇大不實的話。(五)不飲酒,不飲用非藥酒的酒精飲料。不殺生是為了培養對眾生的慈悲心,偷盜和邪淫是世間法禁止的罪行,不飲酒不是為了避免酒精亂性而破壞團體生活的秩序,而是因為酒精麻醉的作用降低智慧。守五戒是為了得到持戒的功德和利益,就算暫時不能持戒,一樣可以先信佛,先發願、歸依佛法僧、佈施。五戒之外還有更進一步的十善業,十善業中的善口業除了不妄語也包括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在家眾可以持的戒律除了五戒、十善業外,還有八關齋戒。東南亞國家還有在家男眾短期出家以獲得功德的習俗。此外漢傳佛教在家眾可以持梵網經菩薩戒。藏傳佛教有藏傳菩薩戒。佛教藝術.音樂.漢地稱為梵音、梵樂,因佛教誕生於印度文明區,所運用的音樂形式和樂器也是印度式的,它們隨著佛教在全球一同傳播,又與當地音樂相融合。如吹奏樂器印度嗩吶傳入漢地,變成了今天的嗩吶,等等。藏地佛教樂器融合了印度式、苯教式的,形成了獨具風格的銅欽。另外,印度諸宗教重視唱誦,它富於節奏感,方便記憶,這也被帶入佛教傳統中。漢地稱之為梵唄,唱頌梵唄時多用木魚、鈴、磬伴奏,且各地有各地的風格,各成一派,如天津梵唄、重慶上江梵唄。現代佛曲也有較大發展,和新世紀風格相融合,如臺灣佛曲作者黃慧音等;也有部分輕柔舒緩的輕音樂,用以幫助瑜伽、冥想,另外還有與金屬音樂風格相融合,成為佛教金屬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如臺灣的達摩樂團。雕塑造像、繪畫.原始佛教沒有雕塑繪畫的習慣,多以佛陀的腳印、法輪作為禮拜目標,意義更多的是表法。阿育王時期,佛教雕塑漸多,對於各種故事的塑畫表現也較常見。其中最負盛名的代表是希臘式的犍陀羅式樣。隨著佛教的全球傳播,造像雕塑在各地都融合本地風格,發展出各自獨特的審美。如緬甸佛像多用玉雕,形象飽滿;泰傣地區喜歡用黃金,有貼金的習慣,佛像頭頂的髮髻尖聳;藏地形象注重線條的柔美和手持法器的象徵表現,菩薩造像通常腰部較細,並發展出佛像唐卡;漢地的雕塑繪畫受佛教影響有了較大進步和改良,從寫意轉變向更加註重寫實,並發展出經變等美術形式,宋明後佛像面相飽滿富態,耳垂較長,僧衣的褶皺生動。文學、戲劇.佛教文學主要體現在佛經中。佛經有一般性的結構,如以“如是我聞”開頭,以“流通分”結束;佛經用語樸素、簡單,原始佛教多用巴利文等當地方言,後也用印度雅語梵語,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經典主要就來自梵語系佛經,故現存的三大傳承也分為巴利語系、漢語系、藏語系。佛教文學裡最貼近民俗的是寓言故事集《百喻經》。在佛教典籍的翻譯上也能分出大致的脈絡,漢語佛經即東漢至西晉,東晉至南北朝,隋代、唐代及宋代,這期間以鳩摩羅什、真諦、玄奘及不空為「四大譯師」,為佛經漢譯和漢語言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尤其是玄奘法師,提出“五種不翻”,成為一種標準。佛教的民俗文學主要聚焦於佛陀前世本生和佛弟子前世本事,這在東南亞地區相當流行。一些佛經記載的佛世事蹟也成為民俗文學再創作的一大源頭,很多本土故事有和佛經故事合流的趨勢,譬如在印度,佛教故事和印度教故事有相互吸收的傾向,如《婆羅摩訶多》;在藏地、漢地也較為明顯,譬如蒙古族、藏族等民族史詩《格薩爾王》就有許多佛教化、苯教化的故事情節,漢地的目連救母就是道教化、儒教化的佛經故事。在中華文化圈內,佛教文化早已滲入中華文化和漢語文化當中,不僅很多佛教詞語成為漢語常用詞,並在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地廣為流傳,而且促進了民俗文化的發展。唐詩、宋詞的繁榮也在某種程度上也得益於佛教文化,如詩佛王維的詩,很多意象是從佛教、道教而來;很多詞牌名直接就來自佛教術語,如菩薩蠻。僧人在變相的基礎上,發展出俗講、變文,它們起到向不識字的民眾普及佛教故事和教義的目的;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出#重定向近現代以來,佛教文學更有大眾化的發展態勢,由於“人間佛教”思想的影響,佛教顯露出現代化特徵。寺院等佛教建築.佛寺.佛教早期僧團居住在樹林中,稱為阿蘭若,義為僧伽的園林,即寺院,簡稱伽藍。最早記載的佛教傳入漢地的時間是漢代,朝廷命建白馬寺供僧安居。寺原是朝廷的政事管理機構,共有九個,稱為九寺;佛教傳入後,漸漸將“寺”作為了佛寺的代名詞,也稱寺院。中國傳統上將供奉佛菩薩、神祇、先祖的宗教場所均稱為寺廟,甚至有的方言中還有“廟子”的稱謂,實際上佛寺不應該稱寺廟,因為寺專用於佛寺,而廟的本意是供奉祖宗先賢,如祖廟、太廟、孔廟,這些廟宇也不該稱為“寺”。在中國雲南南部地區,上座部佛教的佛寺也被稱為奘房、緬寺。佛塔.卒塔婆,原是印度式的土墳,也用於裝藏佛舍利、經典等聖物。在中國簡稱塔,或稱為浮屠塔、佛塔,是和中華式的樓閣建築相結合後產生的一種變形。佛曆.佛曆有兩種演算法,一種是普遍流行於南傳地區的佛滅紀年,即以釋迦牟尼入滅當年為元年。南傳、北傳對於佛陀誕生、出家、成道、涅槃的記載有出入,實際上,各地關於佛陀事蹟的具體年數的記載最保守估計也有數十種、相差千年。於1950年的斯里蘭卡舉辦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上,全球佛教界做了共同規定:佛陀降生於前623年的5月月圓日;佛陀出家時是29歲,成道時是35歲;即前588年5月月圓日夜睹明星悟道;佛陀說法45年,80歲涅槃,即公元前543年5月月圓日夜半入滅;佛曆是從佛陀涅槃時算起。佛曆的月、日有一套紀法,而漢地多以農曆為準,即一種陰陽曆。在漢地,佛曆通常會標註齋日,如地藏齋、觀音齋、十齋日。受三教合流的影響,有的還會標註部分神仙、僧人的誕生日和忌日。節慶和宗教儀式.法事.佛教儀式稱為法事、法會等,其中的軌則規範稱為儀軌。不同宗派均有集結僧人和信徒共同誦經的法會儀式,以及三皈依、授戒受戒的儀式,另有結夏安居、布薩等傳統儀式。南傳佛教的宗教儀式較北傳簡單。如泰傣地區有請僧人到家中念經祈福的儀式。北傳佛教中更注重儀軌,本土化特徵明顯。如漢傳佛教吸收了大量道教儀軌,儀式先後次序和儀式性禮儀較強,本土創造出水陸法會等法會儀式;也有一些印度傳來的儀式如日本密宗流行護摩;藏傳佛教吸收了苯教儀式,如煨桑等習俗。宗教器具與標誌象徵物.法器、宗教工具.佛教常見法器有念珠、摩尼寶石、法輪、海螺、錫杖、金剛杵、戒刀等,法輪更像一種象徵物、吉祥物,為佛教的象徵之一。漢傳佛教另有木魚、戒尺、咒輪、裝有咒語的吊墜等;藏傳佛教有骨器等。敬奉莊嚴佛法僧,可以用香、花、清水、燈燭、飲食、幢、幡等。聖地和人物.著名聖地.佛教聖地較多,主要有:著名人物.佛教認為此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一直有佛陀出世,大乘佛教還認為他方世界也有無量無盡的佛陀出世,而在佛陀的教化下又有無量無盡的聖賢菩薩、聲聞阿羅漢聖眾,故此處無法悉數列舉,只舉出部分著名佛菩薩與從古至今部分出家在家聖賢。其他人物或神祇.佛教認為世界有諸天、地獄,與畜生、人等「物種」都屬於六道眾生。而有鬼神生活在諸天、人間、海洋、虛空中,作為護佑眾生、護持佛法的護法鬼神,一般認為有八個部眾,稱為天龍八部。佛教在後來發展中,還會吸納外道的神祇進入護法神體系中。受佛教影響的國家和地區.人口分佈.佛教在亞洲國家的影響最深,佛教思想已經融入信仰佛教國家的人民的生活中。印度雖曾為佛教的興盛之地,但現今已經式微,只有在靠近中國的邊界處,佛教信仰才較為濃厚。目前佛教主要分佈於中國大陸、臺灣、日本、韓國、蒙古、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汶萊和澳屬的聖誕島,同時亦在印度、孟加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哈薩克等國境內有零星之分佈,另外北韓因為當地北韓政府的壓制,信仰佛教的人數變的十分稀少。99%的佛教徒住在亞洲。其中,佛教在泰國、柬埔寨和不丹被立為國教。近年來,佛教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也有發展。72%的佛教徒在其居住國家屬於宗教少數群體,28%屬於宗教多數群體,居住於7個國家。近年佛教信仰的傳播多數與慈善事業緊密結合,像是臺灣佛教團體在世界各地積極傳播佛教及發展慈善事業,使得佛教信仰人口不再侷限亞洲地區,例如:知名慈濟功德會長年資助加勒比海的海地、佛光山團體在巴西、阿根廷等地建立佛寺信仰據點。此外,ACC組織在南非洲馬拉威建立第一座佛寺,逐漸拓展至史瓦濟蘭與辛巴威,開啟佛教信仰及慈善事業在非洲傳播工作。全球佛教徒達5億人,佛教徒人數遠少於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約15億信眾),但是一般仍舊認為基督教、伊斯蘭教與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這是因為雖然印度教信仰人口統計達10億人遠高於佛教,但是印度教具有民族限制,集中特定國家,相較之下佛教提倡平等、和平與博愛的思想,較無民族性限制,因此普遍認為佛教更適合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印度.佛教雖在古印度經歷過無比的輝煌,其影響力也廣傳至亞洲各地,但在印度本土卻逐漸衰微。佛教在古印度建立了第一流的學術中心,如那爛陀寺等大學就是教授佛法和當時科學及各家哲學的最高學府。但由於古印度佛教特重對出家人的教育以應對上層貴族,且熱衷於高深學術的思辨,而無形中相對忽視了對中下階級的在家信徒的傳播教育,僧團遂逐步成為與上層貴族在家信徒密切關係、疏遠對中下階級民眾的精英集團。因此佛教未能像婆羅門教等其他宗教那樣對上中下階級大眾建立為在家信徒的家庭傳統,這樣佛教在古印度就漸漸失去了民眾基礎。一旦失去國王們和貴族的支援就更加速了佛教在古印度的衰落。從阿育王以來,佛教僧伽供養成習,12世紀晚期,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入侵印度時,對佛教並不友善。那爛陀寺等佛教寺廟被穆斯林軍隊夷為平地。尤其是那爛陀寺的圖書館被付之一炬,致使佛教和古印度文明的大量典籍從此消失。這一時期古印度佛教的典章文物幾乎喪失殆盡。不過有一批密宗僧侶逃到孟加拉地區得於倖免於難,從此這批僧侶改頭換面平時服裝跟平民一樣,並娶妻生子,捨棄戒律避免回教徒的迫害,只有在信徒有婚喪喜慶才會恢復僧形做法事。印度殘餘佛教就這樣苟延殘喘保留下來,到上世紀時期緬甸僧王來孟加拉邦弘法,卡拉瑪族全部改信上座部佛教。劫後的佛教學者多攜帶典籍遠走西藏等地。佛教聖地,例如佛陀出生地的藍毗尼,也淪為廢墟。到13世紀,佛教在其發源地印度已差不多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直到19世紀末,在印度沉寂約700年的佛教出現了復興運動。1957年印度佛教徒組織了佛教的政黨。後來,其中一部分人因不滿共和黨的政治路線另組了困豹黨。該黨在孟買等地有一定影響。根據1980年的統計,印度有佛教徒5,554,000人,約佔總人口的0.8%。印度的佛教徒雖然所佔的人口比例很少,但在印度的思想文化界頗有影響。1956年,BR安貝德卡 (阿姆倍伽爾 / B. R. Ambedkar)發起了達利特佛教運動,並以大約100萬追隨者信奉佛教。 安貝德卡是Ambedkar的支持者。馬拉地佛教社群是印度最大的佛教社群。2011年,馬拉地佛教徒人數超過650萬,在印度佛教徒總數中,僅馬哈拉施特拉邦就有650萬佛教徒。中國大陸.漢代時期.一般認為佛教是在西漢末,新莽時和東漢前期時由印度經西域傳入的。根據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製造讖言密謀造反失敗,楚王流放自殺,皇帝下令禁止黃老道和佛教,但是黃老道和佛教在民間秘密流傳。漢桓帝、漢靈帝時期敕令造了許多合祀黃帝老子,佛陀的祠堂。漢末許多西域僧侶如安世高等佛教翻譯家已經開始將如何進行禪定修佛教經典引入中國。安世高為佛教初期傳入最有聲望之譯者,其所譯禪籍多為聲聞禪,包括《人本欲生經》、《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修行道地經》、《阿毘曇五法四諦經》、《十二因緣經》、《八正道經》、《禪行法想經》等。魏晉南北朝佛教的興衰.魏晉時期佛教在民間有了更深的普及 , 《隋書.經籍志四》記載:“魏黃初中,中國人始依佛戒,剃髮為僧”。南北朝時期,鳩摩羅什、佛陀跋陀羅等佛教翻譯家來華傳教使得佛教得到大力弘揚。鮮卑族拓跋部落入主中原後,承中原佛法之事,接受了佛教思想,用它來教導民俗,因此,從魏太祖拓跋珪開始,魏朝統治者大都敬禮佛徒沙門,拓跋燾繼位之初也是如此,每引高德沙門,與共談論。北魏太武帝在位期間銳志武功,統一長江以北。他初崇佛教,後因受道士寇謙之等的影響,轉奉道教,並親受符籙,於440年改年號為太平真君。認為佛教系“西戎虛誕”,“為世費害”。太平真君五年,詔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養沙門,九月殺僧領玄高、慧崇等。七年,太武帝西-{徵}-到達長安,見佛寺內藏有兵器,又查出釀酒、財寶,發現僧侶與室女私通,即立禁佛。司徒崔浩上疏請誅天下沙門,毀諸寺院經像。三月,帝下詔誅長安沙門,並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晃下令廢除全國佛教。太子尊崇佛教,緩發詔書,使遠近皆有所豫聞。因此四方沙門多亡匿逃脫,金銀佛像及經書被秘密收藏,僅有一部分僧人被戮,而魏境內寺宇建築卻多被毀。宦官宗愛謀殺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可博真為帝,又殺可博真,大臣劉尼、源賀等迎立太武帝太孫拓跋濬繼位,是為文成帝,詔復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復。後來北魏分裂成北齊和北周,高洋曾下令滅道。北周一開始也尊奉佛教到了周武帝僧侶膨脹過多,於是為了一統天下有興滅佛滅道,僧尼道士淘汰為平民或者充軍,佛神像法器鑄錢造成武器。後來武帝死後,隋文帝楊堅恢復佛教。南梁王朝梁武帝蕭衍提倡尊崇佛教,並曾多次捨身出家,除了自身奉佛,梁武帝還大力扶持佛教事業的發展。在梁武帝發表《斷酒肉文》前漢傳佛教「律中無有斷肉法」,梁武帝認為所有佛教僧侶都應該遵守大乘《大般涅槃經》不吃肉規定,因此頒布《斷酒肉文》禁止僧眾吃肉,自己也行素食,開啟了漢傳佛教素食的傳統,之後漢傳佛教僧團開始遵守梵網經菩薩戒不吃肉。禪宗的崛起.南朝自晉朝衣冠南渡,大量僧侶也隨來傳法,佛法興盛一直到陳朝,最有名的就是淨土宗、天台宗也是在南朝發展起來,歷代皇帝大力建造佛寺,供養僧侶。禪宗傳說初祖菩提達摩於中國南朝宋時,乘商船到達廣州,從學於求那跋陀羅,後以四卷《楞伽經》教授弟子,屬當時的楞伽師之一。後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至建康與其談法。當時梁武帝一心欽慕佛法,不論是建寺、造經、供僧,皆不遺餘力,因而自認很有功德,不知道這只是累積福報,並非內心的覺悟。達摩卻一語道破,告訴梁武帝毫無功德,雙方不契。達摩深知梁武帝無法接受這樣先進的思想,於是離開南方,「一葦渡江」,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山洞中面壁九年,等待傳人。後傳二祖慧可。他將楞伽宗傳播至中國北方,落地生根,成為一個獨特的門派。但是禪宗還是不普及,一直依附律宗,到了唐朝中期才有正式的禪寺。唐代儒釋衝突期.唐祚初建,問題已一一浮顯出來,但是朝任太史令的傅奕等人認為佛教與道教都是違背孔孟之道,對國家無益,於是下令曾敕令:“偽亂地僧,是非難識,州別一寺,留三十僧,餘皆從俗”。武德九年四月,高祖又頒佈沙汰僧道詔:“京城留寺三所、觀二所。其餘天下諸州各留一所,餘悉罷之。”太宗領兵攻入隋都時即命:“廢諸道場,城中僧尼留有名德者各三十人,餘皆返初。”太宗繼位後又幾次三番沙汰僧尼。據《續高僧傳·明導傳》記載:貞觀初,明導行抵陳州,逢敕簡僧,唯留三十。又據《智實傳》記載:貞觀元年,敕遣詔書侍御史杜正倫檢校佛法,清肅非濫。《法衝傳》記載:“貞觀初年下敕,有私度者處以極刑。時嶧陽山多有逃僧避難,資給告窮。”《法向傳》也有記載:“貞觀三年,天下大括義寧私度,不出者斬,聞此鹹畏。還有武后時的宰相狄仁傑、李嶠、蘇瓌,官至刺史、太子詹事的張廷珪;中宗朝的宰相桓彥範、韋嗣立、姚崇,御史辛替否,侍御史宋務光,清源尉、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呂元泰;睿宗朝的宰相魏知古,中書舍人裴漼,侍郎李乂,太子洗馬、諫議大夫甯原悌,太尉兼通事舍人韋湊;肅宗朝的宰相張鎬;代宗朝的宰相常袞,高郢等人。武后營造大像,狄仁傑雲:「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下濟群品,應是本心,豈欲勞人以存虛飾。」李嶠則直截指出:「法王慈敏,菩薩護持,唯擬饒益眾生,非要營修土木。」張廷珪更深入解釋:「夫佛者,以覺知為義,因心而成,不可以諸相見也。」高郢〈諫造章敬寺書〉則兼及二教,他指出「佛本無相,不可以有相求;道本無為,不可以有為得。」因此反對德宗為先太后造章敬寺以興福除禍。從佛道本來應有的面貌,諷刺現今所為皆失其真。佛教普及後對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所造成的影響讓韓愈感覺到重症應下猛藥醫,他不先從佛教教義上來解決思想問題,外在問題以外在手段解決,上書《論佛骨表》 ,佛教教義中固然不乏精湛的玄理,但是宗教形式的不同與了脫生死之苦的教義,確實也對以農立國、勤奮務實的民族性帶來莫大的衝擊與誘惑。《資治通鑑》卷二四〇記載:「中使迎佛骨至京師,上留禁中三日,乃歷送諸寺,王公士民瞻奉施捨,惟恐弗及,有竭產充施者,有燃香臂頂供奉者。刑部侍郎韓愈上表切諫,……上得表大怒,出示宰相,將加愈極刑。」這樁公案雖然隨著韓愈的被貶潮州而暫趨平息,但是經由他的學生李翱,站在儒家的立場,擷取佛學精華,理性地調和儒釋衝突,「此後的儒家,一方面承襲了韓愈的道統思想,一方面依循著李翱所開闢的新路,生活在『靜則禪,動則儒』的境界中,他們把人生解脫和社會事功調和了起來,就成為宋明的理學。」宋代禪思時期.宋朝時期因為經過唐朝武宗滅佛許多宗派都消失佛教元氣大傷,到了五代十國北方周世宗柴榮為統一天下敕令滅佛道,佛神像法器鑄錢鑄造武器,僧侶道士還俗充軍或者貶為平民,使得佛教更加雪上加霜。到了宋朝佛教只剩下禪宗和淨土宗,還有微落的天台宗,大量佛教經文儀軌喪失,只得從印度重新翻譯和高麗日本重輸回來。此三宗以禪宗受到士大夫的青睞,淨土宗深入廣泛民眾,天台宗也只是依附在禪宗之下毫無作為。雖然宋朝皇帝對佛教不錯,當他們主要還是以道教為主;而佛教一直受到儒家和道教的攻擊,而且佛教的禪宗主張明心見性反對僧侶信徒專研佛經,淨土宗一門深入對許多經典也毫無精通,天台宗的傳承早已斷代後學者也只是靠自己的理解,面對儒家和道教的攻擊只能盡力圓融三家以減少衝突。到了宋徽宗因為皇帝崇通道士林靈素,林靈素原本是沙彌因為偷喝酒被師傅教訓,氣憤去做道士據說修雷法有成,為了報復佛教請徽宗下令和尚改為德士,佛改天尊,菩薩改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的裝扮要跟道士一樣;此令一下有些和尚抗令自殺或者被流放。還是太子的欽宗請了一些西域修密宗胡僧跟林靈素鬥法,約定如果胡僧贏了就把佛教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去除道教化。可是修密宗的胡僧都被林靈素的雷法打敗。一直到發生水災,林靈素無法禳水災,太子登城門拜四方大水退,徽宗才下令佛教恢復原來面目,不必受道錄司管轄。南宋和金朝時期禪宗大興,日本高麗的僧侶積極來華學習禪宗,但是佛教經過林靈素的道教化另兩教在民間誤認都是本來一家;僧侶只管打坐的習禪,一門深入的唸佛,也不管這些。可是禪宗和淨土宗內訌,禪宗看不起淨土宗,禪僧認為無需去極樂世界,心淨則淨土所以不要去其他世界。淨土宗斥責禪僧打坐無法了脫三界,更斥責禪宗不尊敬佛像經典,禪僧不禮佛不看誦經典;並舉了禪宗高僧圓寂之後都是在輪迴轉世如五祖寺的主持戒禪師轉為蘇東坡,雁蕩山僧轉為秦檜等等的故事。淨土宗和禪宗一直到明末的蓮池大師主張禪淨結合,兩宗爭論才結束。明代以後的世俗化.明朝的興起與元末信奉明教與白蓮教的紅巾軍息息相關再加朱元璋就是紅巾軍出身,所以明太祖建立明朝後對宗教採取抑制和利用兼並的政策,除了將考試自由發揮改成八股文,並修訂佛教道教的教規法事儀軌。而且每位皇子出世都要剃度一名僧侶;確認三教平分的地位,主要希望藉此打壓摩尼教、白蓮教與彌勒教等宗教組織再度變成反朝廷的起事軍,並且希望利用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力量來維護社會秩序,但是嚴禁僧道參政以及弘法遭到限制,於是得到「皇糧」全面保障的佛教與道教演變成缺乏精神上的創新追求,亦脫離廣大信眾,民眾轉而尋求民間宗教作為慰藉,而北直隸軍人羅思孚則採用禪宗思想,開創了知名的羅教,羅教的無生父母之說,影響了所有的民間教派。明朝中期以後,佛教受皇室宗教活動加強的刺激與儒家的矛盾尖銳起來。這種矛盾促使部分士大夫強烈反對寺院修建並發表闢佛言論。集中體現這些政策精神的仍是儒家政治社會理念並倚賴士大夫群體的努力。其變動因素和矛盾則在諸教向國家政權機關的滲透、皇室特殊化行為、民間泛神論多元信仰傾向、部分士大夫的三教合流信仰綜合主義,亦有一部分官員信仰天主教來尋找新的思想。大眾求神拜佛拜泥菩薩的行為方式,本質上是對佛教的誤解。明朝對藏傳佛教政策與對漢傳佛教政策有同有異。其重要差異之一是,明朝對藏傳佛教政策與對西部邊疆政策緊密相關,而對漢地佛教政策則於周邊關係政策基本無關。此外,部分士大夫以藏傳佛教為「番教」,認同程度遜於內地佛教。明朝一些皇帝因藏傳佛教的喇嘛多擅長某些「法術」,對其有特殊興趣,並因而導致士大夫針對相關政策的批評。臺灣.臺灣佛教系統由大陸閩南地區傳來,世俗化的信仰體系並立。臺灣戰後時期,中國大陸傳入江浙系統的漢傳佛教,蓋過原有本土佛教勢力,使得原有的本土佛教體系常遭誤解。日治時代傳來日本佛教,共有八宗十四派的日本佛教支派來臺傳教,戰後,因政治因素影響撤出臺灣,至解除戒嚴後,才又重回臺灣弘法。此外,尚有藏傳佛教和上座部佛教傳入。臺灣大約35%人口是佛教徒,不過,其信仰人數可能與道教、儒教或一貫道等其他臺灣民間信仰,甚至與其他新興宗教有重疊的情況。日本.由朝鮮半島傳入,曾經被本土神道教信仰者物部氏排斥,跟信仰佛教的蘇我氏打了長達十幾年的戰爭,最後物部氏的領導人遭到射殺,佛教才得以傳播。到了平安時代日本兩位高僧空海和最澄前往中國學習密宗與天台宗,回到日本空海創立真言宗建立高野山為根本道場,最澄在比叡山建立天台密宗道場成為一直到現今仍然日本佛教的兩大叢林。近代明治維新興起廢釋毀佛,隔年新任的太政官下令恢復佛教,並允許僧侶可以娶妻生子吃肉喝酒,形成現今的日本佛教。但日本佛教至今仍有嚴持戒律的僧侶。日本有約70%至80%人口佛教徒,日本人去世的時候,通常會舉行佛教葬儀,故今日許多日本佛教徒不過是形式上的佛教徒,只參與喪禮與祭祖儀式等。韓國.經中國傳入,在三國和高麗時期佛教興盛,到了李成桂建立朝鮮國時,因朱元璋斥責高麗王朝崇佛過度;李成桂採取崇儒抑佛政策,導致佛教遭到致命打擊,甚至有時連出家都被視為非法,而且如無特許,僧侶不得入京,僧侶地位根本是社會底層。一直到倭寇入侵朝鮮時,妙香山普賢寺的方丈西山和尚組織三千名僧兵抵抗,得到朝廷褒獎,佛教才有喘息之機。進入朝鮮日治時期後,朝鮮總督府解除對佛教的種種禁制,佛教得以大力傳播,總督府允許僧侶肉食與結婚。目前韓國人口中有逾兩成的佛教徒,較基督徒少,現在「曹溪宗」屬於禪門,是韓國25個佛教流派中最大、最權威的一支,各界均對其「敬而親之」。「曹溪宗」在韓極具影響力,被視為有左右韓國選舉的力量。總統候選人無論信佛與否,都一定會到「曹溪宗」的寺廟拜會,新任韓國總統就職後,也一定親自拜訪曹溪宗的寺廟。在朝鮮,由於官方提倡無神論的關係,佛教則遭到限制。美國.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6年9月14日指出佛教在美國近年快速發展,已有信徒150萬左右,是美國第四大宗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是後來改信佛教的。並指出「佛教最吸引西方人的地方之一在於,人們認為像達賴喇嘛和一行禪師這樣的傑出佛教大師們在向社會貢獻智慧,而不是在要求別人信奉什麼。」據 Association of Statisticians of American Religious Bodies 2010年的調查,大部分美國佛教徒住在東西兩岸,約75%的佛教徒住在人口超過一百萬的都會區,而加州聖荷西是佛教徒人口比例最高的都會區,佔1.25%。不少佛教徒是猶太人。歐洲.歐洲的知識份子自1870年代以來對佛教感興趣,例如哲學家亞瑟·叔本華和尼采以及神秘主義者如海倫娜·布拉瓦茨基都受到佛教影響。歐洲佛教聯盟是歐洲最大的佛教組織,根據其估計歐洲佛教徒約有1-4百萬。學術界的保守估計則是一百多萬。宗派.原始佛教.初期佛教是學術界對佛教的歷史分期,指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到佛教第一次分裂前的時期。傳說佛陀般涅槃三個月後,五百位阿羅漢舉行第一次結集,由優波離誦出律藏,阿難誦出經藏,以口頭傳誦的方式流傳。主流的學術觀點認為論藏是在部派分裂後才逐步完善建立。不過佛陀的時代可能已經有作為阿毗達摩雛型的論母(mātŗkā)出現。部派佛教.佛教教團經過二百年發展發生根本分裂,由於戒律、教義見解不同,造成上座部與大眾部分裂進入部派佛教時代。之後又陸續分裂,最後形成20個部派。大乘佛教將興起之前的傳統佛教教義視為只求自身救度的小乘佛教。不過,沒有自稱為「小乘」的佛教教團,「小乘」是大乘佛教對於其他佛教宗派的教義加以優劣判定的稱呼,其所破斥的物件尤指毗婆沙師,亦即說一切有部。由於“小乘”一詞含有貶謫或宗派教義優劣判定的意義在,故學術界已漸漸不用此詞。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佛教宗派,現今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中國雲南傣族聚居區等地,還有一些古印度傳承殘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區,與極度推崇菩薩乘教義的大乘佛教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教派。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文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中國與東北亞的北傳佛教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銅鍱部大寺派,上座部佛教中的主要教義內容以及大多數成員的修行方向是解脫道,但上座部佛教中仍然有菩薩道的教義部份,傳菩薩道。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佛教宗派。初、中期的大乘佛教流傳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地,成為漢傳佛教。中、後期大乘佛教則傳入西藏、蒙古和俄羅斯部分地區,成為藏傳佛教,顯密並行。大眾部佛教的修行目標為成佛,因此在修行方法上強調修持菩薩乘,在教典上遵奉大乘佛教版本的大藏經內容,教理求自利利他,圓滿成佛,分為中觀學派和唯識學派而成佛。唯識宗.為漢傳佛教宗派之一,由玄奘三藏自印度傳入中國,承傳彌勒菩薩所創唯識無境的宗師依次為無著、世親、陳那、護法、戒賢、玄奘、窺基、慧沼、智周。祖庭為陝西大慈恩寺,故又稱慈恩宗。宗義.法相宗基本教義為「法相唯識所現」,基於此觀點而提出「三自性」。禪宗.傳說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其祖庭位於湖北省黃梅縣五祖鎮的五祖寺。宗義.在南北朝時期,印度僧人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創立了中國的禪宗,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亦成為禪宗基本教義。禪宗認為解脫不在身外,也無須藉助經典的指導。解脫之道就在人的內心,只要能夠放下執著,放下自我,便是解脫。教典.禪宗會以《金剛經》、《六祖壇經》、《圓覺經》、《維摩詰經》作為依據。修行方法.其修行方法主要為四禪八定,包括為九次第定中的四禪四無色定,並不是佛教獨有,在古印度諸宗教中皆有修行。但是滅盡定則佛教獨有,佛教認為九次第定皆是無欲界漏定,但滅盡定只有證阿那含或阿羅漢的佛教聖者才能進入,而第四禪是修行智慧最適合的禪定。《大般涅盤經》敍述佛陀在拘屍那伽羅娑羅雙樹間入滅前,先進入九次第定,最後才入滅。分支.根據禪宗傳說,菩提達摩為震旦的禪宗初祖,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涅槃後,有兩大弟子神秀、惠能,兩位禪師各據一方,都被尊稱為六祖,分庭抗禮,有北秀南能之稱,這兩個傳承分別被稱為北宗禪和南宗禪。經歷了一系列的辯論交鋒最終以惠能之徒神會在滑臺大會中辯論勝利為標誌性事件,以惠能為六祖的南宗後來居上,成為了中國禪宗的主流,「六祖」一詞才定於惠能一身。惠能不再將衣缽獨傳,讓各大弟子自由發揮,其宗派發展到五家七派的規模,蔚為大觀。五家七派,主要出於石頭、洪州二宗。溈仰、臨濟二宗出於洪州道一門下,曹洞、雲門、法眼皆出於石頭希遷門下:自唐代以降,禪宗在中國的發展非常興旺,禪宗思想本身也經歷了很大的發展,並對中國的文學、藝術、思想文化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傳入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淨土宗.廣義的淨土信仰主要包括西方淨土信仰、彌勒淨土信仰、不動淨土信仰、藥師淨土信仰等等,其共同點在於希望透過諸佛、菩薩的願力,從這個世界死後可以進入諸佛菩薩所在的淨土。因此,淨土信仰是佛教中特殊提倡他力的信仰形態。在諸多淨土的信仰中,以西方淨土信仰在中國最為興盛,並發展為中國佛教八宗之一的“淨土宗”。淨土宗因提倡淨土法門而得名。淨土法門主要是對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信仰,其初祖被認為為東晉慧遠或曇鸞,並經道綽、善導等人發揮,進行理論上的論述,而成為一股重要的力量。其祖庭則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神禾原的香積寺。淨土思想源頭雖在印度,而其成為宗派是在中國。其主要內容為依靠阿彌陀佛在修行時所發的四十八個大願,透過“唸佛”而往生西方淨土,成為阿彌陀佛的眷屬。關於唸佛,包括“觀想念佛”二種,學界一般認為觀想念佛為早期淨土宗的修行方式,而持名唸佛則流行於道綽之後。淨土宗對日本佛教有重大的影響,不僅傳入了淨土宗,並衍生出了稱為淨土真宗的重要宗派。對日蓮宗、真言宗等宗派的思想亦有影響。宗義.淨土宗義可概括為:「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意即為「信」、「願」、「行」。相信有阿彌陀佛,並且相信他發了四十八大願,並經已圓滿,這是為信。然後依據《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生到西方淨土,這是為願。由於有臨終三隨,包括「隨重」、「隨習」及「隨念」,為了確保臨終得以往生,因此每天都會一心不亂稱阿彌陀佛的聖號,這是為「行」。教典.淨土宗亦會專依淨土五經一論:《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往生論》作為教典。修行方法.淨土宗依據《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可分為上、中、下生三輩,而各輩中又有上、中、下三品,因此可以稱為三輩九品。而淨空法師亦提出,淨土宗修行需依淨業三福作為基礎,包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金剛乘佛教.現代學者認為大約在公元6、7世紀,密教興起。有人認為密教是大乘佛教吸收印度原始婆羅門教和性力派的一些思想理論和修行方法後產生的。其教義與大小乘佛教同樣是建立在三法印之上,為了希望迅速成佛,所以在修習大小乘共同道,在出離心、菩提心的基礎上以「持咒」、「觀想」等來修習止觀,從而迅速積累福德和智慧二種資糧。目前,漢傳佛教的密宗只保留在日本,在中國已經失傳。而在藏傳佛教中密宗則佔主流。
85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52
各國家和地區人口列表
各國家和地區人口列表按照各國人口從多至少排列,資料主要來自各國官方人口統計、人口預計或人口普查,缺乏官方資料的則採用第三方人口時鐘預計數。列表.表中各項列出了現時世界各主權國家、各邦聯組成國、未受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屬地、海外領土等政治實體。國家用粗體字表示。海外領地、自治政體等非國家單位以底線表示。
85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54
國際電話區號列表
這裡是一張全球國際電話服務的區號列表。所有的區號都是根據國際電信聯盟按區號排序.區域主要是按地理位置歸類,但也有因政治和歷史因素而在排列上存在的例外。因此,下面的地理指標只是近似值。區域1 北美電話編號計劃.以下國家及地區統一使用“北美電話編號計劃”,號碼格式相同皆為:+1 XXX XXX XXXX,其中第2~4位為該方案之地區碼。大多數加勒比海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部分原荷屬安的列斯和英國海外領地:區域2 大部分非洲國家.區域3-4 歐洲.起初,兩位數的區號會分配給西班牙、英國和法國等人口較多的國家,以彌補他們國內較長的電話號碼;三位數的區號則分配給人口較小的國家如冰島。自1980年之後,無論國家的人口數量有多少,新分配的區號均為三位數。區域8 東亞及特殊服務.區域9 中東和南亞的部分地區.沒有國家電話區號的地點.在所使用的電話區號取決於每個基地的所屬國家。其他雖然區號被預留,但沒有使用國際電話區號的地方:
85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57
袁世凱
袁世凱等,是北洋政府最高領導人、北洋軍創始人兼領導者。1884年,他率領清軍平定朝鮮王國的甲申政變,因而開始受清政府重用並參與其中。隨後,他被清政府授權從事新軍的建立事務,同時協助於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等政策推行事務。他在清朝政府中,官至總理大臣等職位,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武漢新軍結合革命黨的起義導致辛亥革命爆發並擴散至中國各地後,他被清朝政府再次重用以鎮壓革命黨勢力,但之後他在與革命黨的談判中威脅、利誘,驅使革命黨人支援自己擔任新國家的領導人。1912年,他讓手下段祺瑞等五十個將領聯名支援共和,迫使宣統皇帝遜位,隨後接手組建政府並被臨時參議院選為臨時大總統,後轉為正任大總統,成為當時掌握中國的最高權力者。當時,他藉由自己先前培養的武裝勢力,以及清朝政府遺留下來的官僚系統,有效的以專制手段繼承清朝,並獲得政權的合法性。他一度試圖將中國的國體改回世襲君主制,但遭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強烈抵抗,被迫在短暫時間內結束該體制,並放棄其原先掌握的政治權力。不久他過世之後,中國境內的政治勢力開始陷入分裂狀態。因他意圖恢復帝制等行為,中國國民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大多數中國學者長期對他持以相對負面的評價。但亦有研究者肯定他對中國現代化的諸多貢獻。生平.早年生涯.1859年9月16日,袁出生於河南省陳州府項城縣袁張營一個官宦家族。父祖多為地方名流,祖先可追溯至汝南袁氏。袁家在清道光年間開始興盛,袁的從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運總督,並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為淮軍重要將領。他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正好寄信至家,言與捻軍作戰得勝。他的父親因此將他取名為“凱”,並按照家族族譜的譜名字輩“保世克家啟文紹武”,給他命名“世凱”。祖父袁澍三乃地方名紳,曾任陳留訓導,父袁保中官至候補同知。叔父袁保慶曾在袁甲三的軍中帶兵,官至二品江南鹽道道臺。生母劉氏是項城縣南頓人,袁保中的妾室。袁自幼過繼給袁保慶為嗣子,少年時隨嗣父先後到濟南、金陵等地讀書。袁保慶病故後,1873年冬,堂叔袁保恆獲同治帝三個月假期返回項城,與侄子袁會面,袁獲得赴京念書的機會。1874年農曆新年過後,袁與弟弟袁世廉在家中男僕的保護下來到北京,投奔在京任內閣中書的叔父袁保齡,袁保齡對二人的教育極為重視,聘請嚴師謝子齡管教二人,但袁保齡初見二人後對他們評價不高,認為袁“資分並不高,而浮動非常”。11月,袁生父袁保中病逝,據說袁聽聞“哀病失血,咽喉潰爛如蜂房,久不愈”。因為袁已經出嗣,袁保齡未允許他回鄉料理後事,只允許他回籍守孝。此後,袁開始努力讀書,有一定進步,袁保齡很高興“凱侄八韻頗長進,文章尚不入門”。同年冬,袁保恆回到北京,開始更加嚴厲督促他。袁愈加勤勉,學習十分投入。1876年秋,袁赴陳州參加鄉試不中,一般認為袁學術不精,致鄉試不第。不過其落榜原因也有其他說法:袁考得“項城縣之府案首”,但河南學政瞿鴻禨在考陳州府時,不尊重知府吳重熹,吳重熹為此針鋒相對兩人結怨,瞿鴻禨於是取消了陳州各府屬的府首,袁因此成為犧牲品,雖然未能及第,但袁於同年年底與沈丘於氏結婚,兩年後誕下唯一嫡子袁克定,不過袁與於氏關係並不融洽。袁保恆見袁完婚,頻繁招袁回北京繼續學習以考取功名,袁最初也極為重視“然雖多病,亦不敢自棄。每當臥病,思己之功名不就,無不攘背而起,展書味讀,但不知老天負我不負我乎”。1877年初,袁回到北京,一度想外出謀職戶口,袁保恆知道袁的想法後斷然否定。1875年至1878年間,河南發生特大旱災,史稱“丁戊奇荒”。1877年4月30日,慈禧太后命身為刑部左侍郎的袁保恆前往河南賑災,袁保恆於是偕袁前往河南,12月30日出發,途中經過保定,袁保恆與李鴻章會面,請求幫助,李鴻章當即撥米三萬石,但此時李鴻章是否見過袁則不得而知。1878年1月16日,二人抵達開封。當時正值隆冬,大雪紛飛,十分寒冷,袁冒著惡劣氣候辦公,為避免流言住在開封城外。在此期間,袁目睹了饑民慘狀,官軍殘殺,賑款不敷,曾感慨道“賑務實屬萬難”,但也下決心“盡此赤心,捐此腐軀,上以報國,下以報叔父”。當時開封流行瘟疫,5月,袁保恆認為自己身體強壯冒險前往檢查粥廠,感染瘟疫,不久病逝。在接任的到達之前,袁出色完成了交接任務。此後,袁返回項城,移住陳州並在此與家人共同居住三年時間。期間,袁家在袁保齡的主持下召開會議討論分家,但分家的結果目前尚無資料證明。在此期間,袁“家居多暇,嗜酒好騎馬,日飲數鬥,馳騁郊原”,其性格“喜為人鳴不平,慷慨好施予,以善為樂”,袁與知府吳重熹成為“詩酒友”,“雅敬愛之”。此外,袁意外結交當時正在陳州授館從事文牘工作,前往袁甲三祠園林遊玩的徐世昌。相見第二天,二人拜為金蘭,徐世昌為兄。袁資助徐世昌兄弟二人赴順天鄉試,二人雙雙中舉。1879年秋,袁在給三哥袁世廉的信中發誓:“弟不能博一秀才,死不瞑目”,未料再次鄉試不中,因此將所學書籍付之一炬,並表示“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烏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1880年,袁決定棄文就武,投靠吳長慶,加入慶軍,吳長慶為袁保慶的結拜兄弟,出身淮軍,為慶軍統領,統率慶軍六營駐防登州,督辦山東防務。袁從陳州出發,先前往上海,準備之後再前往山東登州即吳長慶大本營所在地。抵達上海後,袁很喜歡這座城市,在一家旅店安頓下來,後四處尋找工作機會無果。在此困頓之際,袁去了一家妓院,在此結識蘇州籍妓女沈氏,二人相交甚歡,無話不談。沈氏閱人無數,得知袁身世後勸其儘快前往登州,投奔吳長慶,並用私房錢資助袁。袁發誓安定下來後回來迎娶沈氏,沈氏也表示袁走後會自己出錢贖身並等他回來。後來袁將沈氏接到朝鮮生活。沈氏終身未育,袁將次子袁克文過繼給她為嗣子,北上途中,袁結識阮忠樞,一見如故。袁慷慨資助阮,阮後成為其終生心腹。1881年5月,袁至山東登州,任“慶軍”營務處會辦。吳長慶對袁照顧十分周到,優待至極。由於袁尚未透過鄉試,吳召來營中最好的老師張謇、周家祿、朱銘盤等人,向他們引見袁,特意強調“今留慰亭讀書,所以報篤臣也”。張謇、周家祿、朱銘盤等人於是每天督促袁功課,袁再度備考科舉。此間,袁稱“近日作文太多,且盼家信,因嘔血”。但是,他的作文在張謇眼裡卻是“文字蕪穢,不能成篇”。由於張謇嚴厲直率,導致二人疏遠。而周家祿則點到為止,以鼓勵讚揚為主,袁“更喜周公”,後任直隸總督時請周入幕府,禮遇有加。嶄露頭角.1882年,袁23歲,藩屬國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高宗李熙之父李昰應兵變奪權;親中的朝鮮事大黨請求清片廷出兵平亂,袁乃跟隨吳長慶的部隊前往協助,吳長慶的幕僚馬建忠設謀,要袁將李昰應拘捕,李昰應被擄後,袁世凱以「通商大臣」身份駐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建親軍與鎮撫軍,並控制稅務。1884年,朝鮮分化為新舊兩派勢力。一派是以閔妃為首的外戚集團,另一派則是要求改革計程車大夫激進派。以金玉均激進派為代表的「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試圖推翻被「事大黨」及閔妃把持的政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袁世凱當機立斷,指揮軍隊擊退日本軍,日本人對袁恨之入骨。1885年,袁被封為“清朝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權代表,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1887年8月開始,朝鮮政府先後向日本和歐美各國派遣使節,以對國際社會宣示其外交自主。大規模的獨立外交活動,引起了清政府的不滿。1894年初,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形勢緊張,朝鮮國王向中國借兵鎮壓,李鴻章同意出兵,6月4日清軍開赴朝鮮。根據《中日天津條約》相關條款,6月7日清廷將出兵事宜知照日本,同日,日本駐北京公使小村壽太郎照會清廷稱日本也已出兵。6月11日,日本公使大鳥圭介率軍到達朝鮮京城。獲悉清廷出兵後,起義軍6月11日與朝鮮政府簽訂《全州和約》,朝鮮內亂有所緩和。6月12日大鳥圭介主動與袁會晤,商談共同撤兵,但日本內部對此不滿,在沒有達到全部目的前拒絕撤兵,中日雙方對此相持不下,7月25日,日本軍隊在豐島海面對清軍發動襲擊,挑起豐島海戰,進而引爆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10月24日,日軍第一軍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侵入中國。袁唯恐奉天危急,以籌糧為口實,躲到新民廳。遭李鴻章的訓斥,令速到前線,袁才趕到九連城,不久又逃至新民廳。小站練兵.中日甲午戰爭以清軍海陸皆敗收場,袁奉命隨軍撤回天津。兩江總督張之洞聘請德國教官,德式在吳淞練「自強軍」;北洋胡燏棻聘德國人漢納根為教官,德式在天津小站編練「定武軍」10營;不久胡燏棻調職,奕劻、翁同龢、李鴻章、榮祿聯名保薦袁練兵有功接辦:9。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命袁世凱接替胡燏棻練兵。1895年11月19日,袁奉旨督練新建陸軍:9。袁派人到魯、蘇、皖、豫等地招募2,250名步兵,300名騎兵,再加上4,750名定武軍。新軍練成後,作戰兵力達7,000人,另有長夫、伙伕、馬吏3,800人;設有步兵5營、炮兵1營、工程兵半營;有重炮18門、快炮24門、馬炮18門;是中國近代首先採用西方陸軍編制的軍隊:10。袁開始在天津與塘沽之間的小站的練兵,史稱“小站練兵”,這股兵力後來成為清末陸軍主力及日後北洋軍閥的前身。袁在小站練兵以德軍為藍本,制訂一整套近代陸軍的招募制度、組織編制制度、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訓練和教育制度,以及糧餉制度等內容的建軍方案,基本上摒棄了八旗、綠營和湘軍、淮軍的舊制。在軍事裝備上,袁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和標準化,採用西方的先進技術,強調實施新法訓練的嚴格性。小站練兵培養了一大批近代新軍事人才,加快了舊軍隊的淘汰,促進了清軍的近代化。袁極善籠絡人心,他不像舊式將領般依賴幕僚處理軍務,反而事必躬親,親自監督發餉,避免貪汙舞弊,重視軍備、後勤、福利、軍紀等細節,士兵均非常愛戴感念。但他同時亦喜好個人崇拜,特別強調「事事以本督辦為心」,更濫用洗腦手段將軍隊去國家化及私兵化,成為日後政治軍事化、軍閥割據的濫觴。據說其麾下軍官每日操課前後都有「三問」,一問「我們吃誰家的飯?」士兵齊答「袁宮保的飯!」;二問「我們穿誰家的衣?」齊答「袁宮保的衣!」三問「那我們為誰家死,為誰家出力?」齊答「為袁宮保死,為袁宮保出力!」眾北洋官兵皆將袁視為衣食父母,敬若神明,竟達到了只有袁宮保、不知大清國,甚至於營內為袁供奉長生牌位的程度。清末政局.1895年,袁與徐世昌、張之洞等都列名參加康有為建立的強學會,並出資贊助。戊戌變法.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近臣康有為與慈禧太后發生激烈爭鬥。手握重兵的袁成為雙方爭奪的物件。1898年9月16日,光緒帝聽從康有為建議,召見袁,賞候補侍郎,責成專講練兵事務,並隨時具奏應辦事宜。17日,康有為接到光緒帝密詔,密詔中光緒帝認為自己皇位不保。於是康有為派譚嗣同遊說袁世凱,要他舉事以勤王。當晚,譚嗣同與袁秘密在京郊法華寺見面,譚嗣同要求袁率領敢死將士數百,擁光緒帝登上午門,殺榮祿,除舊黨。袁表示誓死效忠皇上,但表示立即舉兵勤王有困難,“殺榮祿乃一狗耳,然吾營官皆舊人,槍彈火藥皆在榮祿處,且小站去京二百餘里,隔於鐵路,慮不達事洩。若天津閱兵時,上馳入吾營,則可以上命誅賊臣矣。”譚嗣同無奈同意。根據史料記載,戊戌時袁傾向維新派,並未主動告密,袁的親信張一麐所著《心太平室集》和榮祿親信陳夔龍所記《夢蕉亭雜記》,其真實情況是9月21日晚袁聽到楊崇伊從北京帶來的政變訊息,袁世凱以為密謀已經洩露,為避免自己被牽扯上罪責為族滅的叛國罪,於是將情況告知榮祿,這只是脫身之舉。但也有部分人認為,在20日,袁世凱向光緒帝辭行後乘火車迴天津,立刻向榮祿告密,二人商議對策。榮祿即日回京密奏慈禧太后,慈禧於翌日宣佈訓政,囚禁光緒帝。1898年9月28日,清廷命榮祿節制宋慶、董福祥、聶士成、袁、直隸淮軍練軍綠營等約5萬人:10。庚子拳亂.義和團在山東排教,以私刑方式殺死許多外國和中國基督徒,引發歐洲各國不滿。1897年11月山東曹州府爆發「曹州教案」,兩名德國神父被殺。由於此地的天主教聖言會受德國庇護,11月6日德國以此衝突為藉口出兵山東,武裝侵佔膠澳地區。後引起連鎖反應,俄、英、法等競相效尤,紛紛爭佔租借地。在此期間,袁考慮到既要防止德國等列強繼續入侵,又要防止民眾因生計而繼起反抗,進而引發教案,使列強乘機宣戰,先後向山東巡撫張汝梅、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王文韶、代理營務的徐世昌出謀劃策,預籌戰備。袁提出的建議促使清廷認識到山東局勢的嚴重性。1899年3月31日,榮祿上奏成立「武衛軍」,轄前軍聶士成武毅軍、後軍黃福祥甘軍、左軍宋慶毅軍、右軍袁新建陸軍、中軍榮祿自募萬人,共7萬人:10。5月1日,榮祿命令袁和聶士成各率所部,開往山東境內演習。袁此行的目的,公開宣佈的是“藉以彈壓匪類,保護教民”,實則是遏制德軍。義和團興起于山東後,歷任山東巡撫李秉衡、張汝梅和毓賢在不同程度上同情義和團,並直接或間接地支援拳民,其中毓賢態度尤為明顯,甚至煽動民眾鬧事襲擾洋人。這引起列強對他的不滿。1899年12月5日,美國公使康格徑向總理衙門提出,要求撤換毓賢,以平息山東民教糾紛,美國公使稱:“假如沒有足夠武力的話,可把天津操練得很好的軍隊調去協助”,不點名的推薦袁代替毓賢。此意見亦符合慈禧太后及榮祿罷免毓賢,任命袁的想法。12月6日,袁被任命為署理山東巡撫。但而後義和團團民進入北京,並在慈禧太后同意之下開始殺害外國人,造成了庚子拳亂,1900年,八國聯軍之役爆發,山東省在袁治下得以維持穩定,並且加入東南互保。鎮壓景廷賓起義.義和團遭鎮壓後,清政府需向各國繳納庚子賠款,各地抗捐抗稅的事件頻發,終於1902年爆發景廷賓起義。起義農民“所有地丁捐款均概不繳納。”1902年3月3日,袁部正定、大名兩練襲擊景廷賓所在東召村。景廷賓汲取了義和團失敗的教訓,改倡“掃清滅洋”口號,發動了冀魯豫平原24縣的大起義,並殲減了袁部武衛左軍的一部。袁乃派干將段祺瑞、倪嗣沖等率剛剛編成的北洋軍步馬炮兵2,000多人,由保定南下,又抽調武衛右軍先鋒隊數營,兩路合圍起義軍。至1902年5月間,廣宗、鉅鹿、威縣、南宮等地相繼易手,起義軍向山東和河南邊境轉移。6月12日,倪嗣沖率軍抵成安,景廷賓撤入河南,途中遭倪軍捕捉,當即遇害。清末新政.李鴻章臨終前推薦袁繼任,1901年11月7日詔旨:「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10。1902年6月9日,袁實授直隸總督、北洋大臣:10。6月25日,袁上奏《北洋創練常備軍營制餉章》:10。袁創設直隸軍政司,袁兼軍政司督辦:10-11。同年他順利從八國聯軍手中接收天津。1903年12月4日,京師成立練兵處,奕劻為總理練兵大臣,袁為會辦大臣,鐵良襄同辦理,綜理全國練兵事務:11。然而,景廷賓起義遭鎮壓之後,直隸又有1903年玉田縣農民起義;1904年,滋州、元氏一帶“在元會”以“仇教滅洋”為宗旨活動;1906年,祁口、大沽漁民為抗苛捐雜稅,群起搗毀稅局;1907年,平山、靈壽、冀州等地爆發反對徵收警捐的風潮。由於清政府與各國立有“距天津二十華里,華兵不能駐紮”的條款,袁為保證天津租界地區穩定,乃創辦巡警制度,“以警代軍”。正如他說:“備軍所以御外侮,警兵所以清內匪。”不久組成天津偵探隊,又創辦天津巡警學堂,逐漸將警察網路推廣全省。據當時報紙批評:“北洋偵探因貪功之故,偶有可疑之人,不問平日操業若何,即指為秘密黨,拘之於獄。既入獄後,又聞有用刑迫其供認者,生死不明,殊駭人觀聽。”但是,袁任直隸總督期間,也有大力襄贊新政,包括廢除科舉、興辦學校、督辦新軍、發展實業、獎設工商等的成績。1901年上奏呈請建立山東大學堂的建設中,他一手創辦的北洋軍醫學堂成為今天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軍醫學校國防醫學院。由他倡導的北洋新區,是中國地區率先採用西方現代城市規劃理念而建成的城市新區。1905年9月2日,直隸總督袁、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推廣學堂:3。10月23日,陸軍在河間府會操,共有二鎮四協計3.32萬餘人,清廷派閱操大臣袁、鐵良前往校閱;10月25日會操結束:8。為中國地區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現代化正式野戰演習。1906年2月5日,直隸總督袁、署兩江總督周馥、署兩廣總督岑春煊、湖廣總督張之洞電請外務部轉商駐京英公使薩道義,減少進口印度鴉片;2月6日,英公使薩道義答覆限制印度鴉片事,須俟中國自限栽種罌粟有效,始允照辦:18。2月11日,袁奏設高等師範學堂於天津,山東、河南、陝西、山西、奉天等省均可派生附學:18。2月17日,袁奏設礦務總局於天津,嚴禁私售礦產於外人:19。4月27日,袁派武備學生分赴德、奧學習陸軍:26。5月25日,清廷電飭袁、趙爾巽、程德全等協力進剿馬賊:28。6月13日,直隸總督袁派馬隊1,200人剿辦馬賊:29。6月28日,直隸總督袁批准北洋銀圓局立案開辦勸業鐵工廠:31。7月22日,直隸總督袁奏稱,法國撤減直隸駐兵,交還廊坊、楊村、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各處兵營:33。8月6日,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戴鴻慈、端方到達天津,同袁討論籌備立憲及改革官制等事:35。8月9日,袁會商兩大臣奏改官制,並飭辦學各紳商會議地方自治制度:35。8月23日,袁委周學熙、孫多鑫收回唐山洋灰公司:36。10月22日,新建陸軍在河南彰德舉行秋操大典,袁、鐵良為總校閱官,10月25日舉行閱兵儀式:44。11月18日,袁片請開去參預政務等項兼差,又請將陸軍第一、三、五、六各鎮歸陸軍部統轄,直境第二、四兩鎮由其統轄督練:47。11月20日,清廷準袁片,開去各項兼差,並諭全國陸軍均歸陸軍部統轄,第二、四兩鎮暫由該督調遣訓練:48。12月21日,端方奏稱已商請袁先後調撥「海圻」、「海籌」、「海容」、「海琛」、「飛鷹」五艦入江,以資鎮懾:53-54。1898年的戊戌維新因守舊勢力的強烈反對而未能推行。《辛丑和約》後,立憲聲浪日漲,慈禧太后宣佈預備立憲,領導者正是掌握北洋大權的袁。1906年8月26日,清廷諭派醇親王載灃、軍機大臣奕劻、政務處大臣張百熙、大學士孫家鼐等暨參預政務大臣袁世凱,公同閱看考察各國政治大臣條陳各折件,請旨辦理:37。8月27日,慈禧太后召見袁,袁面奏先組織內閣,從改革官制入手:37。8月28日,清廷帝后召見大學士、軍機大臣、直督袁等,討論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條陳各折件,商討實施立憲事宜:37。9月2日,清廷為釐定官制,派載澤、世續、戴鴻慈及袁等14人公同編纂,並命端方、張之洞等六總督派員至京隨同參議,由奕劻、孫家鼐、瞿鴻禨總司核定;是日至10月7日,編纂諸大臣接連在朗潤園會議官制:38。9月13日,清廷據袁奏請於奉天省安東縣大東溝設海關分卡,歸安東關兼轄:39。9月26日,袁刊刻各國官制大略及組織之用意,分送各王大臣及政界中人:40。9月30日,戶部尚書鐵良反對改革官制,與袁大起衝突,鎮國公載澤嚴劾鐵良阻撓立憲:41。10月9日,內閣學士文海奏,欲去軍機大臣,設大總理,是欲學從前之日本權在大將軍,請即行裁撤釐定官制館,並請飭袁速回本任:42-43。10月17日,袁編刊《立憲綱要》,頒發直隸各屬:43。由袁主導的官制改革方案出爐,因對滿清親貴不利,又遭反對。慈禧又改換其他大臣繼續制定方案,最終形成對滿人官員有利的方案。1907年1月13日,清廷諭軍機大臣著直督袁迅飭提督夏辛西統帶原統隊伍,前往山東督辦兗剿匪事宜:59。3月13日,盛京將軍趙爾巽、直隸總督袁聯電外務部,請與日使議訂《滿韓陸路通商詳細專章》:66。3月29日,都察院代表直隸、江蘇、山東三省京官籌款自建津鎮鐵路,清廷諭軍機大臣著袁、張之洞妥商辦理:67。5月17日,袁派蔡廷幹統帶軍艦「海容」、「海圻」兩艘遊歷南洋,藉以保護華僑:72。6月17日,清廷以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外務部尚書瞿鴻禨「徇私溺職」命開缺回籍,朝野為之震動,是為清末「丁未政潮」:75-76。黨爭中林紹年請辭。7月10日,外務部以中俄北滿洲稅關章程業已互換,諮南洋大臣端方、北洋大臣袁,北滿洲稅關定期開關:79。7月12日,御史趙炳麟奏劾袁權重勢高,並引年羹堯為比:79。7月28日,袁奏請趕緊實行預備立憲,條陳管見十事,其要旨為:建政府、設資政院、辦地方自治、普及教育、融化滿漢界限;袁奏請簡派明達治體之大臣,分赴德國日本會同出使大臣考察憲法,並請簡擇王公近支聰穎特出者遣赴英國德國學習政治兵備,助預備立憲之施行:81。1907年8月18日,天津縣議事會成立,選出正、副議長:83。8月24日,清廷電召直隸總督袁入京陛見,8月30日袁入京:83。8月30日,袁奏請以天津為模範,計劃全省自治辦法,期以三年一律告成,以為預備立憲之基:84。9月4日,清廷命外務部尚書呂海寰開缺,充會辦稅務大臣,以直隸總督袁為外務部尚書;任大學士張之洞、外務部尚書袁為軍機大臣:85。9月5日,袁請收回成命,命毋庸議:22。10月26日,湖北按察使梁鼎芬奏劾奕劻、袁貪私誤國,徐世昌、楊士驤、陳夔龍等夤緣比附,清廷詔以其摭拾空言,有意沽名,傳旨申斥:92。同時也使袁氏疏遠軍事,有明升暗降之嫌。同年,在袁世凱的運作下,中國第一支新式地方警察隊伍及最早的近代地方議會組織,均正式成立於天津;同時,袁又下令直隸各州試驗地方選舉、地方自治和司法獨立。1908年光緒帝、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溥儀繼位,因溥儀年幼而由隆裕太后垂簾聽政,醇親王載灃任攝政王。3月9日,康有為致書梁啟超,力主聯絡肅親王善耆以打擊袁:108。1909年1月2日,明降上諭:「袁世凱著即開缺,回籍養痾。」:25袁稱疾返回河南,最初隱居於輝縣,後轉至彰德府洹上村。在此期間,袁韜光養晦,隱居時仍關心政事。東山再起.1911年10月10日新軍陸軍第八鎮兵變,引爆武昌起義,併成立以黎元洪為都督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後相繼有多個省宣佈獨立,支援反清;為取得交戰的合法地位,各方反清勢力均主張組建中央臨時政府。清政府內部清楚知道中國國內,僅有北洋軍可以抵抗叛軍,於是命陸軍大臣廕昌率軍南下鎮壓起義,但廕昌無力駕馭北洋軍。奕劻及內閣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深感局勢嚴重,一致主張起用袁世凱,英美等國公使也建議起用袁,載灃見內外一致認為“非袁不能收拾局面”,唯有於10月14日任袁為湖廣總督,派其南下鎮壓起義。鎮壓革命.由於海軍全體昄依革命黨,北洋軍渡河受阻。袁坐鎮北方,鐵腕鎮壓長江以北的起義,以確保自身地位的穩固。1911年10月27日,袁接任欽差大臣,任命馮國璋為第一軍總統,立即對湖北革命軍展開攻勢。30日,馮國璋縱火焚燒漢口,迫使革命軍退守漢陽,11月27日又攻佔漢陽,革命軍撤入武昌。11月12日,山東宣佈獨立,袁任命張廣建為山東布政使、吳炳湘為巡警道,赴濟南迫使都督孫寶琦取消獨立。吳祿貞遇刺後,燕晉聯軍破產,袁派北洋軍第三鎮開赴山西,兵迫娘子關。1911年12月12日,北洋軍炮轟娘子關,革命軍棄關退走。12月,淮上軍欲西征馳援河南,袁調北洋第三鎮兩千多人南下阻擊,又派河南布政使倪嗣沖率武右軍進入安徽,於12月10日攻陷太和,繼則撲向潁州。於15日破城,“以剪髮為革命軍符號,殺之無遺。”1911年12月18日,耿世昌率領五百餘革命黨人,發動任丘縣起義。袁聞訊,從保定調動兩營淮軍前來圍剿,最終將其徹底剿滅。12月29日起,陝西革命軍陸續東征,袁令第二鎮統制王佔元、第六鎮協統周符麟集中兵力,挾野炮山炮五六十門向民軍進攻,又增調毅軍十營,將革命軍擊退至陝西潼關。又將革命黨人劉純仁、紀宗義、劉建中三人殺害。1912年1月3日,灤州起義軍在知府衙門宣佈起義,成立北方軍政府,宣告從屬中華民國,議和期內“袁氏不得派兵來攻”。袁則拘禁馮玉祥在海陽,令其無法與之會師。1月,藍天蔚籌劃組織北伐軍兩千人在煙臺登陸。26日,袁電告趙爾巽:“藍天蔚現暫駐煙臺為根據地,擬日內派一支隊於貔子窩附近登岸,其餘大隊於日本租界域外之地點登岸,進攻奉天、牽制北方各軍,希飭嚴密探訪。”又派人到瀋陽跟趙爾巽和諮議局議定辦法五條,其中第三條是嚴搜民黨,第四條是驅逐“急進會”會長張榕。南北議和.隨著戰事延長,部分革命黨人、相繼獨立的各省、海外華僑希望袁贊助共和,他們中有的希望袁能反正倒戈對付清廷,有的發出推舉其擔任籌備中的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的邀請。如10月27日,黎元洪勸袁率部下健兒回旗北向;11月2日,倫敦和芝加哥華僑電報,稱袁資格,適於總統;11月9日,革命黨人黃興以南方民軍司令名義親自致電袁,將袁與拿破崙和華盛頓做類比,表示若袁能直搗黃龍,南北各省都會聽命於他;11月12日,黎元洪又向袁表示,只要袁“能來歸”,第一任之中華共和國大總統就非袁莫屬。另一方面,10月29日張紹曾等將領聯名向朝廷施壓,請求清廷儘快立憲,以政治變革回應南方獨立各省立憲派的訴求,史稱灤州兵諫。兵諫次日,清廷便宣佈特赦國事犯,解除黨禁。11月1日清政府又宣佈解散滿人皇族內閣,11月3日頒佈《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資政院於11月8日推舉袁為內閣總理大臣,期間其居住於錫拉衚衕19號四合院,原為慈禧之故居。11月13日袁從南方抵京組建組閣,11月16日以漢人為主的袁內閣名單公佈。11月26日,北洋軍一舉攻克漢陽,這樣既能給清政府內部主戰派有所交代,又能迫使黎元洪談判。同時,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有意調停戰事,願意促成袁內閣與黎元洪停戰議和。在起義軍節節失利的情況下,黎元洪透過英國駐漢口總領事與袁聯絡,有意停戰,並於11月30日達成停戰協議。12月2日,《時報》發表袁的政見,他呼籲各方以大局為重,滿漢兩族冰釋前嫌,主張清廷君主立憲,以避免國家分裂,他會與進步黨中的民主共和派和君主立憲派通力合作,使各事都能處置妥當。他說:大清帝國覆滅.在南方獨立各省為組建中央臨時政府召開的聯合會中,1911年12月2日《漢口會議》確定“虛臨時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來歸”。12月4日的《上海會議》根據《漢口會議》的精神,決定暫緩選舉臨時大總統,以虛位待袁,同時決定大總統職權暫由大元帥行使,選舉黃興為大元帥,遭到黎元洪等人反對。《南京會議》改選黎元洪為大元帥,因其在武昌,不方便到南京工作,所以讓黃興代職。而黃興力辭不就,組建中央臨時政府陷入僵局。12月18日,袁世凱和黎元洪派代表在上海就政體、清皇室善後、大總統的確立等問題展開討論,南北達成共識,召開國民會議表決相關議題,根據當時的形勢,袁無疑將當選民國首任總統。這樣的結果是同盟會不願接受的,12月29日,同盟會連夜赴南京召集代表開會,提出成立政府,並選出孫中山為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12月31出版的《紐約時報》報道指出參加這次選舉的代表。孫中山致電袁,解釋原因稱東南各省久缺統一機關,行動困難,總統之職只是暫時擔任。1912年1月11日,北洋軍全體將領通電清廷,稱軍情緊急,請求王公大臣捐獻私財,毀家紓難,共濟時艱。這其實是袁壓制清廷主戰派的手段。1月12日,奕劻配合袁世凱在宮廷會議上提出皇帝退位和民國政府優待清室條件。1月16日袁親自上奏隆裕太后,說自古無不亡之國,大清皇帝退位仍能保持尊號,享受歲費。在當日上午退朝回家路上,袁遭到中國同盟會京津分會組織的炸彈暗殺,炸死袁侍衛隊長等十人,袁倖免於難。袁後來稱病休息,但繼續讓他的親信代他逼宮。1月18日,孫中山以提出《五條要約》的方式向袁攤牌,企圖做實南京臨時政府。經過反覆修改又於1月22日以公諸報端的方式將幕後談判全部曝光,勢同最後通牒,這不但令袁極其尷尬和不滿,也讓議和全權代表伍廷芳盡失顏面。袁以孫中山提出的條件與南北雙方協商的內容不一致為由拒絕接受,袁認為,如果清帝退位後各國不能及時承認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又不能統一中國,中國便成無政府狀態,這樣就無法維持秩序,對付外人。如果孫中山一定堅持己見,他不得不作廢先前談妥之事。期間,革命黨孫中山黃興與陳其美等人同時推動向英日俄等外國勢力借款,以籌備與袁決戰,但未能如願。袁為少生枝節,屢屢向孫妥協,同意同盟會多人進入總長之列,同盟會最終如願以償。袁於是加快了逼宮的腳步,1912年1月26日,在袁授意下,段祺瑞等北洋軍五十位將領發布了《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向隆裕太后逼宮,不久,段祺瑞又發表《乞共和第二電》,直接挑明「謹率全軍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直接以武力恐嚇隆裕太后,隆裕於2月12日頒降懿旨,接受《優待清室條件》,幼帝溥儀退位,清帝國把政權交給袁世凱,讓他組織臨時共和政府,清朝統治宣告終止。她在《宣統帝退位詔書》中說:中華民國總統.臨時大總統.南北議和後,1912年2月13日,袁通電“贊成共和”,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諮文,2月14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批准。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為臨時大總統。袁迫使清帝退位後,孫中山及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防範袁獨裁,維護民主共和制度,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變總統制為責任內閣制,孫中山辭職時提出了定都南京、新總統到南京就職和遵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三項條件。袁在覆電中稱自己“德薄能鮮,不敢承擔總統一職;如今北方危機四伏,險象環生,目前不便南下;自己經反覆思量後,與其孫大總統辭職,不如世凱退居”,電報公佈後,各方輿論紛紛反對定都南京。孫中山隨後與臨時參議院討論投票決定定都地點,結果參議院以20票的壓倒多數反對定都南京,但孫仍堅持主張,最後在黃興的威脅及吳玉章等人的疏通下,臨時參議院又重新投票,並以19票比17票的結果透過定都南京。2月29日,北京兵變後,袁決定在北京就職,成立北洋政府。3月11日,孫中山頒佈了臨時參議院透過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表示擁護《臨時約法》。唐紹儀內閣在施政上反映了同盟會約束袁的要求,引發袁的強烈不滿。6月間,國務總理唐紹儀任命非袁嫡系的王芝祥為直隸總督,袁原本同意,後指使北洋將領通電反對,並不經內閣副署發表了改任王為南方軍宣慰使的命令,破壞責任內閣制,唐紹儀及四位同盟會閣員被迫於6月16日辭職並離開北京。袁先提出了無黨派的陸徵祥組閣,參議院因其發言不當新提閣員全部被否決而流產。北京軍警指參議院挾持私見,黎元洪責違背共和精神,章炳麟斥責為“奸府”,請袁便宜行事,盛傳將解散參議院,參議院迫於形勢,通過了袁提出的閣員,次日彈劾陸徵祥失職,陸稱病請假,袁任命趙秉鈞代理,至此內閣被袁直接控制。孫中山讓位總統後,從事國家建設,宣傳民生主義、事業發展、鐵路計劃,黃興請辭南京留守,表示沒有割據的意思。內閣問題發生後,袁邀請孫中山、黃興前往北京,消除爭端。應黎元洪的請求,袁召集了武昌起義首義者之一,被尊為共和元勳的張振武和方維,以“圖謀不軌”於8月16日在北京殺害,引發臨時參議院和黃興的言辭責問。袁為離間黎元洪和同盟會,將黎元洪的來電公佈,使得黎元洪無法辯駁而只能依附袁。8月下旬,孫中山和黃興北上,孫在北京停留20多天,與袁會面13次,希望袁作正式總統,十年內練陸軍百萬,建築鐵路十萬裡,袁授予計劃全權。為了讓袁放手作為,孫、黃同意由趙秉鈞出任內閣總理。9月25日,袁發表八大政綱。10月,梁啟超得到袁的諒解,從日本返國,在北京受到袁的隆重歡迎,頗受感動。鎮壓二次革命.在1913年2月舉行的民國首次國會選舉中,國民黨獲得多數議席,按約法精神應由該黨理事長宋教仁出任國務總理,不料宋於3月20日在上海被暗殺。時人普遍認為袁授意暗殺,引發全國聲討。《民權報》發表《膽大妄為之袁世凱》、《大總統之叛逆》等文,稱袁為“專制魔王”,提出“以暴易暴,慘無人道,欲真共和,重為改造”的口號。3月26日,孫中山抵達上海,與黃興會晤,號召武力討伐袁,但遭到黨內人士反對,經過3個月未能組織起討伐袁的力量。4月26日,袁未經國會同意,以全部鹽稅收入作為抵押,與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團簽訂2500萬英鎊的“善後大借款”。4月7日,袁釋出秘密動員令,5月1日起用段祺瑞代理國務總理,開始軍事部署。5月6日和15日,袁召開軍事會議,規定:“有攻擊南方敵軍任務之北軍,第1期對於湘、贛、皖、蘇作戰,利用京漢、津浦兩路線集中,以鄂省為主要策源地,並以海軍策應沿岸,兼妨害敵軍之集中。”又以段芝貴為第1軍軍長,率2、6兩師及毅軍駐豫、鄂邊境,以馮國璋為第2軍軍長,率第3師及張勳、雷震春、倪嗣沖各部,分別由津浦路與河南兩路向寧、皖推進:575。並先後收買了黎元洪和海軍。5月21日,袁發最後通牒,“現在看透孫、黃,除搗亂外無本領。左又是搗亂,右又是搗亂。我受四萬萬人民付託之重,不能以四萬萬人之財產生命,聽人搗亂。自信政治軍事經驗,外交信用,不下於人。若彼等能力能代我,我亦未嘗不願,然今日誠未敢多讓。彼等若敢另行組織政府,我即敢舉兵征伐之!”下令免去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及安徽都督柏文蔚的職務,並派兵南下。7月12日,李烈鈞宣佈獨立組織討袁軍,“二次革命”爆發,隨後安徽、廣東、福建、湖南、上海和重慶相繼宣告獨立。9月,馮國璋與張勳攻佔南京,各省相繼取消獨立,北洋勢力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孫中山、黃興、李烈鈞和胡漢民逃亡日本。袁則在國內逮捕殺害大量國民黨員,查封親國民黨報紙。正式大總統.1913年10月6日,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過程中,袁派手下偽裝組成的公民團數千人包圍國會,打著“公民團”的旗幟,叫喊「今日非將公民所矚望的總統選出,不許選舉人出會場一步」。從早上8時到晚10時,議員忍飢挨餓,連續投票3次。然而,在前兩輪投票中,袁世凱仍然分別只得到了471票和497票,未達到法定四分之三的票數規定。最後,議員被迫選袁為正式大總統。10月10日,袁在中,談及個人從政生涯及共和國成立後,法律、道德、教育和實業發展等方面問題。10月14日,由國會編制的《天壇憲法草案》脫稿,乃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增訂版。袁10月16日在《》中指出臨時約法限制過苛,而臨時約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大總統有提議增修約注之權,所以為了政務統一,要求國會擴大總統職權。但國會將大總統的提案置於勿庸討論之境地,並在此後再三拒絕聽取袁的陳述。袁的意見遭國會堵塞後,他向全國各省軍民長官發出通電,公開陳述自己對憲法草案的意見,以爭取國會外乃至整個社會的支援。各省軍民長官在電覆中均支援袁的意見。1913年11月4日,袁根據警備司令官查獲贛省起事領導者李烈鈞與國民黨本部及國民黨籍國會議員有密電來往勾結之實,遂釋出《》,並,內中指出:國民黨籍議員的資格取消後,國會因法定人數不足而休會,袁派員組織中央政治會議作為臨時替代機構,在召開的上,袁指出內政紊亂是因部分人錯誤理解平等、自由和共和的內涵所致,還宣告亂黨人員失敗後捲公款而逃,並談及外交及司法獨立問題。1914年1月,袁根據,將國會解散。1914年3月31日,袁頒佈了以“民告官”為特色的《平政院編制令》。1914年5月,袁公佈《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1914年12月29日,公佈《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以連選連任。與日條約.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袁政府要求德國把侵佔的山東半島權益交還中國,遭拒。當時美國注意力已轉移至歐洲,而英國則希望日本能成為在其遠東的盟友,日本於是在8月23日以英日同盟和山東膠濟鐵路沿線地帶。袁政府分別在1914年11月18日和1915年1月7日兩次要求日本政府從中國撤軍。民國初期,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所主導的南京臨時政府為從日本獲取資金,打算與日本軍部關係密切的三井物産森恪簽訂近乎出賣中國主權的《》。1915年2月2日,日本趁歐美各國無暇東顧之際,秘密向袁提出了五號共計二十一個條款的無理要求,而其中部分條款就是以孫中山早前提出的若干出讓中國主權的條款為底本,如有關漢冶萍公司的條款及孫中山與森恪之間達成的以租借滿洲給日本為條件的秘密借款案。日本還逼迫袁政府承認日本取代德國在華的一切特權,進一步擴大日本在滿洲及蒙古的權益,以及承諾聘用日本人為顧問。日本的要求等同於將中國納入成為其保護國。美國聞訊雖對日本提出抗議,但日方並沒有收回其主要要求。經過.從1915年2月2日到5月7日,歷時105天,袁政府與日方談判20多次。在談判中中國代表對日本的要求多有抵制。袁政府採取各種辦法拖延時間並向社會各界透漏日本之無理要求,以期國際社會-{幹}-涉此案,並喚起國內輿論討伐日本,國內民眾反對《二十一條》的呼聲日漸高漲,4月26日,日本代表提出最後修正案,做出一些小讓步。5月1日中國方面提出修正案,仍堅持自己的立場,於是日本政府刪除對中國最為不利的第五號要求。5月6日,袁在《大總統袁世凱致各省電》中稱:日本政府終於惱羞成怒於5月7日向袁政府發出最後通牒,限5月9日下午6點前答覆,否則將執行必要之手段。此時的日本擺出大戰一場的姿態,軍艦在渤海一帶遊弋,山東、奉天兵力增加,關東戒嚴,日僑紛紛回國。5月8日袁召集政府要員開會,袁認為日本已收回對中國最為不利的第五號各條款,其他條款已非亡國條件,為避免開戰,所以接受日本條件。他說:在日本的脅迫下,袁政府5月9日在回應了日方的最後通牒後將當日定為中國國恥日,史稱五九國恥。此後,雙方分別準備簽約事宜,在條約文字內容上仍有不少折衝,最後於5月25日在北京簽署《關於山東省之條約》、《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及13件換文,總稱《中日民四條約》,與《二十一條》原案比較,中國損失相較於原案已儘可能減小到最低程度。近年來一些新資料表明,條約簽訂之前袁政府還有另一重壓力,當時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面遞《二十一條》時曾說:籌建中華帝國.君主立憲背景.1915年夏,北京政局動盪不定,共和政體以來亂象不斷,《二十一條》剛交涉結束,“共和不適於中國國情”之言論不斷在社會上傳播。8月3日,由通曉中國事務的前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艾略特為袁安排憲法顧問弗蘭克·約翰遜·古德諾發表《》稱:“……大多數之人民智識不甚高尚……由專制一變而為共和,此誠太驟之舉動,難望有良好結果……中國將來必因總統繼承問題‘釀成禍亂’……如一時不即撲滅,或馴至敗壞中國之獨立……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此殆無可疑者也”。從世界形勢看,當時採用君主立憲政體的強國亦不在少數。8月14日,有十三太保之稱的楊度和孫毓筠等人成立籌安會,發文支援施行君憲。楊度認為,國家須一元領導才能安定,在安定環境中才能立憲,並逐漸富強。他指出,只有君主立憲才能救中國,其一:中國人文化程度低,共和難以立憲,只有君主才能立憲;其二,共和國選舉總統時易動亂。8月23日,籌安會召集各省文武官吏和商團進京商討國體事宜,除少數表示擁護共和外,大都表示必須改變國體。8月25日,蔡鍔等北洋軍人請願帝制。袁克定亦偽造《順天時報》,營造日本支援袁稱帝的氛圍。9月1日,參政院開幕,請願團紛紛向參政院請願施行君憲制。蔡鍔、沈雲沛、周家彥等人也在同日請願改變國體。袁世凱在9月6日說:“本大總統所見,改革國體,經緯萬端,極應審慎,如急遽輕舉,恐多窒礙。本大總統有保持大局之責,認為不合事宜”。梁士詒又在9月19日成立全國請願聯合會,向參政院呈上二次請願書,要求召開國民會議,票決國體。10月6日,參議院收到建議改國體為君憲制的各省代表請願書83件。依參政院起草的《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由全國選出的國民代表共計1993人於1915年12月11日上午9時就國體變更問題投票,結果全票透過君憲制。當日,各省代表請袁接受推戴書,袁以“民國初建,本大總統曾向參議院宣誓,願竭力發揚共和,今若帝制自為,則是背棄誓詞”為由婉拒。當晚,孫毓筠等人又以參政院總代表的名義呈遞二次推戴書,稱:12月12日,袁宣佈改次年為洪憲元年,準備即皇帝位:1416當日早上,袁申令“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億兆推戴,責任重大,應如何厚利民生,應如何振興國勢,應如何重新整理政治,躋進文明,種種措置,豈於薄德鮮能所克負荷。前次掬誠陳述,本非故為謙讓,實因惴惕文縈,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國民責備愈嚴,期望愈切,竟使子無以自解,並無可諉避”,袁接受第二次推戴後,袁的外國顧問團仿照《日本皇室典範》擬定《新皇室規範》:此後,中華帝國進入籌備階段:7,欲改年號為洪憲,意為洪揚憲法,總統府改為新華宮。然而蔡鍔、唐繼堯等人在1915年12月25日聯名通電全國,宣佈雲南獨立,舉行護國運動,西南爆發反袁運動。袁得知訊息後,於12月29日下令免去蔡鍔等人職務,稱蔡鍔討論國體問題時,曾聯合北京的高階軍官首先署名主張君主立憲,後請假出國就醫,怎會秘密回到雲南,袁不相信蔡鍔欺騙自己,但無論宣佈雲南獨立的通電是否受人脅迫或被奸人捏造,唐繼堯、任可澄都應承擔地方之責,蔡鍔行跡詭秘,不知遠嫌,所以將他們三人免職,聽候查辦。原令如下:中華帝國結束.蔡鍔當初多次勸進袁君主立憲制,後來卻又起兵討袁,袁才明白自己被蔡鍔欺騙了。1915年12月雲南起義爆發後,袁組織北洋軍征伐滇軍,互有勝負。與此同時,中華革命黨和日本帝國也趁機活動,日本早在1916年初就開始密切關注中國動向,袁政權並不符合日本在華利益,因此日本在背後以各種手段支援反袁勢力。雖然部分官員及參政院奏請袁世凱早日登基,但隨著戰勢的加劇,人心不穩,黔、蜀、粵等省相繼宣佈獨立,馮國璋於1916年3月18日聯合5名將軍發密電致各省將軍,就迅速取消帝制、懲辦禍首、停戰議和等徵求各省將軍同意。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之下,於1916年3月22日召秘書張一麟起草文告宣佈取消君主立憲國體,退回各省區推戴書,所有籌備事宜停止,中華帝國隨之流產,張一麟憶述當時情形:袁世凱在《》中申明,民國建立以來變故紛乘,憂國人士多主張恢復帝制以結束爭端。1913年後,主張帝制的聲音不絕於耳,每次都遭他呵斥。1915年形勢有變,多數人都說若不施行君主立憲制,就不能救亡圖存。且看墨西哥革命後的內戰及葡萄牙第一共和國成立後,越南、緬甸一定會步其後塵。帝制論者言之有理,各界紛陳來電呼籲帝制。而自己一再宣告有維護國體之責,但主張帝制者依然堅持,所以他決定由國會解散國體,大家一致贊成君主立憲。他說,數千年來帝王子孫之禍不斷,而主張帝制者本意是鞏固國基,然愛國誤入歧途足以害國。反帝制者也發表了政見,但不能矯枉過正,危及國家。他望各方摒棄異見、同心協力,神州華裔不應同室操戈。並將所有責任歸咎於己,不怪罪他人。1916年5月4日,梁啟超電勸段祺瑞出以果斷,勸袁退位。5月6日,袁通電陳宧,同意自大總統之職退位,但需要先商定善後。馮國璋聯絡各省於5月17日組織召開《南京會議》,因各省區將軍代表謀略不一,會議無果而終。早在3月27日,袁的身體即出現病狀,報載袁病失音,疑係尿毒症。5月16日,袁的腰和枕骨出現疼痛症狀,飲食銳減,不能入寐。5月28日袁病重,顏色憔悴。6月3日病篤,飲食即吐,小便癃閉。6月5日中午袁猝暈,6月6日上午10時15分袁逝世,享年56歲。袁謝世之日,他的書案上有他親筆書寫的一句話“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身後.袁氏於1916年6月8日在懷仁堂入殮。據袁之女袁靜雪回憶,對於以何種殮服入葬的問題,儘管袁世凱“孩子們的主張不一”,但袁妻於氏找到徐世昌,提議以龍袍入殮,說袁世凱雖因稱帝敗亡,“但他是喜歡這一套的”,“不枉他搞了一場”,“讓他死也瞑目”。徐覺得“冕服在棺內”,“外人看不見”,因而同意。又據袁之孫袁家賓回憶,“因為天氣熱,又過這麼久才入殮,因此除了他的屍體還在繼續散發臭味外,他那原本就很胖的軀體更加臃腫起來,家中所有的衣服都穿不上了。有人就建議,衣庫裡還存有龍袍,非常肥大,何不取出穿上。袁克定說,等與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商量一下再說。後經黎、徐、段等同意,才穿龍袍入殮。龍袍是紫紅色,上繡九條平金線金龍,龍眼上各嵌大珍珠一顆,龍頭各部鑲有小珍珠,龍麟處綴有珊瑚斷片。”入殮時,袁世凱“身服十二章之祭服”,頭戴天平冠,“足穿方頭靴”,“幾如大行皇帝”。儘管他在遺囑中說“餘之死骸勿付國葬,由袁家自行料理”,繼任總統黎元洪則以“民國肇興,由於辛亥之役,前大總統,贊成共和,奠定大局,苦心擘畫,昕夕勤勞,天不假年,遘疾長逝……所有喪葬典禮……務極優隆,用符國家崇德報功之至意”除了命國務院為袁世凱舉辦一場集古今中外皇庶官民新舊典章於一舉的國葬,又特派曹汝霖、王揖唐、周自齊三人承辦。令各官署、軍營、軍艦、海關下半旗二十七日,6月28日出殯日全國下半旗一日,鳴砲108響,京師學校當日停課。出殯當日,仿德國皇帝出喪,“將靈櫬置於炮車上,特由衛侍武官及衛士以人力推輓而行,並派段芝貴及李進才為保護靈車長官。”靈柩扛夫“系仿前清親王制用八十人”,用紅槓、紅繩,舉行祖奠禮、啟奠禮、孝子服飾、殯前執事儀仗等禮,“大半襲中國古代帝王梓宮奉安之舊習”。時人評價,袁世凱出殯“典禮備極崇隆”,“儀仗之矞皇,裝潢之華麗”,不論是“未成君之皇帝”,還是“已解職之總統”,“其資格亦不過一平民而已”,“以平民而上擬帝、後大喪,以民國而摹效奉移大典”,如此不足“昭示來茲”,承辦喪禮諸人本意“欲尊項城”,結果“反以重項城泉下之罪”。袁世凱墓園的命名,袁克定原本欲取“袁陵”,但徐世昌以時局不安,不如取名“袁公林”,因二字諧音,且據《說文解字》,二字“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實”。北洋政府根據其「葬吾洹上」的遺願,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趕赴河南安陽慎選堪輿,勘定吉壤,最終選定洹水北岸,工程持續近兩年,由北洋政府撥款50餘萬銀元,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等8人募捐25萬餘銀元建成。任內施政.黨獄方面.“二次革命”失敗後,袁利用軍政執法處殺害的人即“數以千計”;其中較為著名者有:四川會黨領袖張百祥,密謀刺殺袁的程澤湘,辛亥南京革命軍正參謀曹錫圭,山東同盟會支部長徐鏡心,四川民政長張培爵,北京《民主報》總編輯仇亮,江蘇第三師旅長張秀全,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司長林逸民,湖北軍政府北伐學生軍隊長方亞凡,辛亥山東煙臺民軍營長左憲章,河南革命軍參謀餘國楨等。1913年9月黎元洪捕殺革命黨人甯調元、熊樾山。次年段芝貴在湖北全省進行“清鄉”,從6月至11月破獲“亂黨之案百數十起”。1914年6月湯薌銘破壞“長沙革命黨機關”,逮捕四十多人,其中二十九人被慘殺。倪嗣沖於安慶設探訪局,任命王之綱為局長,人稱王為“活閻王”,在兩年之中竟殺害革命黨人五百七十餘人。1914年3月,龍濟光派兵“清鄉”,迭次破獲亂黨機關,“厥功甚著”,袁特贈他一等嘉禾章。社會方面.1913年8月,北京《愛國報》編輯丁葆臣作“時評”說:“軍人為國家賣命,非為個人賣命者。為個人可謀生計之處甚多,何必從軍。”便被軍政執法處逮捕,以“跡近通匪、煽惑軍心”的罪名,加以殺害。1914年4月2日,袁公佈《報紙條例》,警察機關可以用“妨害治安”等理由,任意查封報社,禁止報紙發行,以致逮捕編輯、記者,判處徒刑。1914年3月2日,袁公佈《治安警察條例》,規定“嚴禁秘密結社”和“同盟罷工”等。5月20日又公佈了《地方保衛團條例》,命令各縣建立“保衛團”,負責“清查戶口”、“搜捕盜匪”。11月又先後公佈恢復肉刑的《易笞條例》和《懲辦盜匪法》。文化方面.清朝入主中原後,雖然實行剃髮易服政策和文字獄,但同時也尊崇儒學與孔子。袁逼宣統帝退位之後,延續清朝的尊孔,1912年9月20日,袁頒佈《尊崇倫常文》,提倡國民尊崇儒家倫常,他在《》中說:1913年6月22日,袁頒佈《》,並在《中華民國憲法草案》裡規定:“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1914年8月頒佈《暫行祭祀冠服制》,這是一部以明代祭服制度為主體,結合“周制”概念擬訂的祭祀冠服條例,恢復漢服式祭服,並於同年冬至在北京天壇舉辦具有漢人政權特色的祭天典禮。1914年9月25日,袁世凱又頒佈《祭孔令》,明令中央和各地方須在孔子誕辰之日舉行祭孔活動,並於28日舉行中華民國官方首次“官祭孔子”活動,又令財政部撥款修繕北京孔廟。1914年11月3日,袁世凱在《箴規世道人心告令》中稱“忠孝節義”為國粹,指責亂黨破壞中國社會秩序:另外,華人四大節日與春節的設立也與袁世凱有關。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旦”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可上溯至4000多年前,而現行的春節歷史卻很短。1913年,袁批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例行放假;而元旦改為國曆一月一日,從1914年開始實行並延續至今。軍事方面.1903年起,袁開始著手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工作,在中國軍制改革、軍事教育、建軍治軍、近代警察制度等方面做出大量有益嘗試。在華北組建中國近代第一支新式軍隊,僱傭德軍教官,創辦警、步、馬、砲、工、輜等兵科,設立現代化的通訊兵學校,培養大批軍事人才,先後有5人當上中華民國總統或總理。至接掌北洋,裁撤舊軍改編警察,令中國軍警分離,清末巡警制度的創立是中國警察制度近代化的開始。對外軍事方面,袁在1884年朝鮮王朝的甲申政變中,在無法得到國內指示的危機時刻,當機立斷,率軍擊退日軍,瓦解了朝鮮親日派和日軍顛覆朝鮮政權的圖謀。之後,在袁任清朝駐朝鮮大臣期間,他盡一切可能擴大中國在朝鮮的影響力,成為朝鮮王朝內最有權勢的人物,全面掌握朝鮮的商業、外交事務和內政。義和團運動爆發後,在山東的袁世凱與兩廣的李鴻章、湖廣的張之洞,兩江的劉坤一,一起組織了東南自保運動,反對朝廷對於義和團的支援、也反對朝廷對外國的宣戰,並在他們的管轄範圍內鎮壓拳民,保護在華外國人的安全。雖然這一政策對於民族主義者來說具有反動性,但是也正是這一政策使得經濟昌盛的東南地區,避免了義和團運動帶來的社會混亂與外國武力的入侵。經濟方面.工業方面,他積極發展實業經濟,1905年,他出面籌錢,督修了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自1912年到1914年這3年間,新開的工廠為4,000多家,民族資本興建的麵粉廠、火柴廠、捲菸廠、造紙廠以及採煤、冶煉企業,得到長足發展。袁世凱在遭譴歸隱之後還說出“官可不做,實業不可不辦”的話。袁當政時期,頒佈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經濟政策,扶持弱勢的民族工商業,提倡國貨,增加進口稅並減少出口稅,加強國貨競爭力,擴大國貨銷售市場。農業方面,袁在興辦農業教育、創設農業基金和推廣農業新技術方面做出嘗試。財政金融方面,袁籌公債、整頓稅收、開辦銀行、疏通金融、改革幣制,這些舉措不僅緩解了當時的財政危機也促進了中國近代財政金融的現代化。在對外經濟交往方面,袁主動對外開放,開通商埠,這在近代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程序中具有重要意義。袁主張引進外資和僑資,前後素志不移,這在蘇杭甬鐵路、文辭協議、中美輪船公司等問題上即有體現。經過袁的治理,中央財政也有很大改觀,從民國初年的借債度日到每年庫存可餘兩千萬元。教育方面.袁世凱興學重教,主張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校,積極倡導學子留洋。他與張之洞在1905年建議清廷廢除了沿襲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在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袁推廣免費的新式學校,即四年制初級小學。他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國家之繁榮昌盛,實繫於國民之品德、知識和體力之高超,若欲提高此三者之水平,必得強化公民教育。袁曾上奏《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同時調蓬萊知縣李於鍇進行籌備,《折稿》獲光緒皇帝批准,山東大學的前身山東大學堂正式成立,為山東高等教育寫下濃重一筆。袁任直隸總督期間,頒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規,建立學校司、提學使司、勸學所等近代新式教育管理機構,形成河北近代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另外,他多方籌措經費,培養師資,編輯新教材,建立新式小學、中學、大學和各種軍事學堂、實業學堂等新教育設施,建立河北近代新教育體系,從而使河北教育擺脫了舊教育的羈絆,步入近代化的發展軌道。政治方面.袁在政治層面的成果體現在清末政體、官制改革、近代法律、地方自治、維護領土完整等方面。袁積極推進中國民主化程序,袁在晚清時期高舉“立憲”大旗,幾乎是孤軍奮戰請求立憲,對晚清憲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的逼宮下,清朝皇帝退位,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得以確立。袁作為編纂官制大臣,直接參與官制改革的討論與決策,在官制改革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他對文官的等級、任用、考試、懲戒、保障、甄別、卹金、待遇均制定了專門的法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管理制度,其中文官候選人考試,以考察行政能力與一般知識為主。並建立廉政機構,設定平議院,專門審理官員犯罪案。在法律建設上,袁大力提拔、舉薦和重用新式法律人才,改革和完善近代司法制度,對引進西律、修訂舊律,加強中國法制現代化起到重要作用。袁還是地方自治制度的積極參與者,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試行普選制開全國先河,其成效影響深遠,直隸省也因此成為當時的模範省。全國各地借鑑天津地方自治的成功經驗,地方自治之花遍地開放。禁毒禁賭.禁毒禁賭也是袁的一貫主張。清末的煙館是重要的社交場所,風氣敗壞,直隸總督袁在1907年5月19日上奏的《預籌革除鴉片折》中表示:「鴉片之害,荼毒生靈,虛糜金銀,不可勝計,實為中國貧弱之源」,袁所領導的直隸省設立了200餘個戒菸分所,先後剷除煙館800多個,查獲秘密販煙案1300起,在禁止種植罌粟方面,他多次頒佈曉諭,倘有偷種之戶,立將煙苗劃去,地畝充公。當選民國總統後,袁更規定吸鴉片者立即戒除,販者分別停歇,種植者若不將煙田改種他物則一律治罪,凡官員故縱者,按情節輕重予以懲治,期間頒佈的《禁菸令》至少有七次之多。在禁賭方面,袁自小站練兵時期就禁止軍隊賭博,在其制定的《簡明軍律二十條》中有兩條為罰律,其中之一即是關於賭博,犯者插箭責罰。直隸總督時期,在直隸師範學堂和小學堂《學堂條規》中規定學堂上下人等一概嚴禁賭博,違者由總辦分別責飭開革。任職民國總統後,袁世凱則以法令的方式禁賭,1912年6月頒發的《暫行新刑律》對賭博者、開設賭場者規定有不同的刑罰。著作.《袁世凱全集》共36卷,2013-11河南大學出版社。內容有章奏、文告、律令、公牘、函電、詩文、題詞以及著作。軼聞.1876年夏,清末狀元張謇與袁同為吳長慶的文武兩大幕僚,吳長慶命袁對張謇執弟子之禮,故袁每次寫信給張謇都尊稱“夫子大人”,面見時則稱“季直師”。吳長慶病逝後,張謇和袁各奔東西。不過,等到袁成為民國大總統後,在給張謇的書信電報裡,卻改稱張謇為“張老先生”或“季直先生”。袁決定恢復帝制後,準備任命張謇為農商總長,此時的稱呼又從“先生”改為“季直兄”或“仁兄”,張謇則回信說:“夫子尊稱不敢,先生之稱不必,我兄之稱不像。”不久,袁自封皇帝,“特聘”張謇為他的“嵩山四友”之一,還派“欽差”專送一幅《嵩謇山四友圖》給張謇,但張謇卻閉門拒收,並調侃說:“今昔猶是一人耳”,“足下之官位愈高,則鄙人之稱謂愈小矣”。民國著名報人陶菊隱於1934年出版的《政海軼聞》中,記載了一則袁行賄慈禧而得歡心的故事。慈禧垂簾聽政時,袁充任北洋總督,極意結交閹宦,使偵慈禧意向以投其所好,因之寵眷逾固。其時值慈禧誕辰,疆吏搜珍選異,各出心裁。某日,慈禧巡視珍品,嘖嘖稱賞,最後目注四睹,無語而出。宦者以告,袁猛醒曰:“得之矣。”他即蒐集名畫若干幀,盛飾以進。慈禧大悅:“蔚亭實獲我心,吾正思此物,此物來矣。”袁所費最少,獨邀青睞,其善窺上意,誠不可及也。袁的六姨太太葉氏,本是南京釣魚巷的妓女,嫁給袁世凱純粹是“誤會”。袁做直隸總督時,派其次子袁克文到南京辦事,袁克文在釣魚巷認識了妓女葉氏,兩人互訂嫁娶盟約,葉氏並將其玉照贈袁。克文回去向父親磕頭覆命時,一不小心葉的照片掉在地上,袁世凱連聲問:“是什麼?那是什麼?”袁克文不敢向父親談自己的兒女私情,便說:“在南京給父親物色了一個好看的姑娘,所以帶回來這張照片,看父親是否喜歡?”袁接過照片一看,連聲說:“好!好!”於是派人去南京將葉氏接了回來。洞房花燭之時,葉氏才發現她的意中人竟變成了一個五短身材鬢髮斑白的半老頭子。民國作家侯毅著《洪憲舊聞》內有一篇《項城就任秘聞》,記述了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時的三怪件事。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舉行就職典禮。此前數十天,天天晴麗,獨就職之日垂雨澆注。那時染色工藝不佳,太和殿前所懸五色旗色彩盡褪,模糊斑點有如淚流。袁世凱乘八抬大轎,行至太和門時,忽然竄出一犬,驚擾佇列,眾衛士急拔劍刺斃,死犬肝腸塗地。就任禮畢,袁世凱乘駟車回府,未出午門,石道雨滑,一匹驂馬倒地,遭斷木刺死,袁世凱換乘他車而歸。民間有讖緯家為其佔字,說“袁”姓乃“吉頭哀尾”,預言袁世凱不得善終。1915年,洪憲議起,適值袁壽辰,群下欲取悅主上,盡招在京有名伶官入南海供奉,乃取《國賊孫文》一書,譜為《新安天會》,化孫文為猴、黃興為豬、李烈鈞為狗,排演成於袁生日壽筵。藝人譚鑫培名盛一時,清末曾受內廷供為慈禧唱戲,故被選為《新安天會》主角。不料譚氏嚴拒,又找到著名老生演員孫菊仙,再遭嚴拒。九門提督江朝宗親率城廂駐兵,將二人挾持而行。演畢,人賜二百銀元。譚氏不辭而去,大笑出門,將二百銀元沿途撒落,至新華門,而二百元盡矣。1916年袁帝制自為,改民國五年元旦為“洪憲”元年元旦,閻錫山令太原舉行慶祝“洪憲登極”大會。大會結束時,臺上“司儀”呼“洪憲萬歲”,臺下有一青年則喊“洪憲半歲”,會場上很多人響應了;接著“司儀”提高嗓門喊“洪憲萬萬歲”,臺下多人便不約而同大喊“洪憲半半歲”。有趣的是,“洪憲”的存在時間,後來竟與此口號巧合,“洪憲登極”83天垮臺,嚴格地說還不足半個半歲。曾任天津袁府總管的陶樹德回憶,袁擅長籠絡人心。某日,陳光遠呈袁一報銷單,為數一萬八千元,袁閱後,即在“一”字上加了一豎,改成“十”字,變成了十萬八千元。陳取款後,不敢收用,向袁請示,所餘九萬元作何開支。袁說:“嗨,你帶著吧!買些地,買些股票。你也夠辛苦了。”另有一例,熱河都統薑桂題在北京設有大規模煙土莊,銷售鴉片煙土。一日,姜謁袁說:“我來到了一點幾煙土,要進東直門。到城裡我怕步兵統領和警察總監要查抄沒收,誚總統打個德律風叫他們放行。”姜所謂的“一點兒煙土”,是以大隊駱駝載運,由大隊步兵保護的馱運煙土行列。袁說:“大總統下令禁菸,我只能叫他們查抄沒牧。”姜說:“那可不行,總統!那麼著,我毅軍,以老朋友地位同他們商量商量。”姜領會其意,安心退出,即上車離去。袁籌劃帝制期間,有一名叫崔啟勳的警官,心懷憤懣。某日提筆信手在紙條上寫道:“匹夫創共和,孫中山不愧中華先覺;總統做皇帝,袁項城真乃民國罪人。”紙條為另一警官撿得,乃投書告密。軍政執法處立即將崔某捕去。不幾天,經袁世凱批准處決。當囚車抵刑場時,觀者如堵,崔某大聲疾呼:“奉勸諸位同胞,當今之世有子弟者,千萬莫教他讀書,千萬莫教他寫字。我這是讀書寫字的結果!”其言詞悲慘,觀者多為落淚。袁女袁靜雪回憶,袁世凱有諸多怪癖。袁擤鼻涕的時候,如果無人在旁伺候,袁就用衣袖一擦了事,所以衣服上有很多汙漬。為了袁的儀容,姨太太們將毛巾沾溼,幫袁擦拭乾淨,袁自己是從不動手的。袁除了每年過年時洗一次澡以外,其餘時間從不洗澡,而是讓姨太太們給他擦背。袁愛吃參、茸等補品,常常將人參、鹿茸放在嘴裡嚼著吃,西藥只吃蘇打片之類幫助消化的藥。此外,袁還僱用著兩個奶媽,每天吃這兩個奶媽所擠出的奶。袁喜歡纏足的女人,所娶的太太和姨太太,除了朝鮮籍的幾個姨太太是天足外,其餘都是纏足的。特別是袁所喜愛的五姨太太,其得寵原因之一,就是她有著一雙纏得很小的“金蓮”。注:袁世凱的女兒靜雪最早寫這些文章時是在60年代,那時對袁世凱的態度是全面否定,所以該文章可能是她自保而作,真實性存疑。家族.袁世凱出自汝南袁氏。據《駐馬店文史資料》第四輯載袁曉州著《海內外袁姓到汝南尋根謁祖概述》一文記述:“清末袁世凱在任山東巡撫時回項城葬母,路過汝南下轎步行到這裡祭祖。”另據《百家姓書庫》記述:民國梟雄袁世凱家族宗譜以“汝南家聲舊,舜裔世澤長”自詡。袁一妻九妾,有十七個兒子、十五個女兒、二十八個孫子、三十一個孫女,兒孫總和達九十一人。
86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61
彝族
族,為中國第七大少數民族。中國彝族聚居區和人口主要分佈於雲南、四川和貴州三省,其餘各省市區也均有散居分佈。在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稱為“倮倮族”,人口3307人,為官方承認的54個民族之一,分佈在靠近中越邊境的河江、高平和老街。緬甸、寮國、泰國等地亦有少量彝族人,部分居住地還留存有少許指路經和古彝文。彝族內部有“尼蘇、“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倮倮”等多種稱謂,部分不同稱謂代表不同支系,各個支系族群之間主要以方言和服飾區別。彝族語言屬緬彝語群彝語支,有六種方言。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數屬於說彝語南部方言的尼蘇人。彝語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爨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1975年的四川《彝文規範試行方案》確定了819個規範彝字,該方案1980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曆法等著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族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由於地區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許多不同的他稱和自稱,主要的他稱有“夷”、“黑彝”、“白彝”、“紅彝”、“甘彝”、“花腰”、“密岔”、「儸儸」、「濮」等。主要的自稱中,雲南昭通、武定、祿勸、彌勒、石屏,四川大、小涼山的彝族自稱“諾蘇”、“納蘇”、“聶蘇”,這部分彝族約佔總人口的1/2。雲南哀牢山、無量山及開遠、文山、馬關一帶的彝族自稱“密撒”、“濮拉潑”、“尼濮”等。貴州的彝族自稱“糯蘇”、“納”、“諾”、“聶”等。據明代類書《天中記》:「雲南蠻人呼虎為羅羅」 。又《南詔野史》:「爨蠻,盧鹿之裔,猓玀其訛音也。以五月為春,信鬼尚巫,巫有大覡皤、拜禡、白馬之號。卜用雄雞兩髀骨,骨有細竅,刺以竹籤,視多寡向背之勢,定吉凶。其部長妻曰耐得,勇士曰苴可。每歲六月廿四日,名火把節,燃松炬,照村砦、田廬。男椎髻,鑷鬚,耳環,佩刀;婦披髮,短衣,桶裙,披羊皮。」張其昀,四川建昌南部為居住中心,尚巫鬼。以是否納糧繳稅,區分為生夷、熟夷,而生夷所指為四川大涼山地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資料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民族識別,按照廣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願,以鼎彝之“彝”作為統一的民族名稱。歷史.史書上說的西昌地區的邛蕃和雲南地區的滇蕃等便是彝族的先民。三千年前彝族已廣泛分佈於西南地區,即史書中常出現的所謂“越嵩夷”、“侮”、“昆明”、“勞浸”、“靡莫”、“叟”、“濮”等部族。漢朝稱“西南夷”。隋唐以來,彝族先民地區有烏蠻與白蠻的分化,並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彝族先民在長期形成與發展中,活動範圍曾遍及今雲南、四川、貴州三省腹心地帶及廣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區應是三省毗連的廣大地區。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會已出現遊牧部落與定居農業部落的分化。東漢至魏晉時期,各彝族先民地區繼續分化出一批叟帥、夷王。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從原始部落轉向具有統治階級的社會型態。8世紀30年代,蒙舍詔統一六詔,雲南彝族先民聯合各族上層建立了南詔政權,統治中心在今雲南西部大理一帶,統治範圍達到今雲南東部、貴州西部與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佈地區。南詔王朝曾長期統治彝族先民地區,不能不對當地社會的存在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唐天覆二年,南詔王朝覆滅。兩宋300多年中,戎的爭取工作,發展為在部分邊疆民族地區分封各族首領世襲官職以統治當地人民的土司制度。自1263~1287年,相繼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寧等地設立彝族土司。羅羅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因被認為有歧視之意,後廢止。明朝時,地跨雲、貴、川三省的彝族土司相互聯合,大體實行相同的社會階級制度,基本分為土司及黑骨、白骨與家奴3個等級。在天啟年間,土司舉兵反明,彝族稱為阿哲起兵。清朝康熙、雍正年間在彝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土司、土目等部落首領遭到打擊。國民政府時期曾在西康省的彝族自治區設立政治指導區。1840年鴉片戰爭後,鴉片在彝區大肆氾濫。涼山彝族的統治階級利用鴉片換得大批槍支、白銀,有了槍支,他們又進一步向四周擴充套件勢力,擄掠各族人民。由於有了槍支,彝族內部的冤家械鬥日益頻繁,許多彝族被迫背井離鄉,向安寧河以西至麗江地區遷移。清咸豐年間,哀牢山彝族李文學領導的起義聲勢浩大,堅持達23年之久,故史稱“拉庫起義”。1927年,蒙自縣五六百漢、彝族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號,並在山區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35年至1936年,紅軍一、二方面軍兩次經過彝區,在滇東北、滇北和涼山彝區宣傳其民族政策,許多彝族人參加了紅軍。在冕寧,紅軍開啟監獄,放出“坐質換班”的彝民。冕寧拖烏彝族果基家頭人小葉丹,與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按照彝族的傳統習俗在冕寧彝海結盟,使得紅軍順利透過彝族居住區。分佈.中國彝族主要分佈於雲南、四川和貴州,少數分佈於廣西。彝族分佈上呈現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區包括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貴州畢節市和六盤水市。彝族也是雲南和四川的第二大、貴州第六大、廣西第十二大民族。海外彝族大約有百萬,主要分佈在緬甸、泰國、寮國、越南。中國彝族人口分佈.2000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彝族人口列表文化.語言.彝族人說彝族語言,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北部方言分佈在四川和雲南寧蒗等縣,東部方言分佈在貴州和雲南東北部,南部方言分佈在雲南和廣西,其餘3個方言分佈在雲南。文字.彝族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爨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經由對於丁公陶文與龍山文化的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馮時認為,丁公陶文屬於古彝文系統。關於爨文的有其傳說,其一:在貴州彝族西南彝志》中說是一位名為伊阿武的人發明瞭彝族文字,他是一位極為聰明、知天象地理的人,他創造了文字,並撰寫了很多書籍。但在同一書中,又記載了一位恆本阿魯,他創造了供奉祖先、彝族的象形文字。其二:彝文《帝王世紀‧人類歷史》中提到,創造文字的是一名祭司─密阿疊者,他造文字、立典章,文化由他開始。而在貴州畢節的彝族傳說認為是一位吉祿老人從刻劃六種家禽、六種野獸的形象中得到啟示,進而演化成了彝文。其三:雲南紅河縣彝族則認為,有個叫做尼蒔的天上人,他種了兩棵樹木,分別是銀樹與金樹,待花開了,金樹開了3,500朵花,成了3,500個彝文字,銀樹也開了3,500朵花,也成了彝文字。於是,7,000個彝文字便如此誕生了。 還有一種說法,雲南元江、新平等哀牢山彝家山寨中,有智慧老人伯博耿根據鳥獸的足跡和形象來造字。為使彝文能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1975年,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以喜德語音為標準音,以“聖乍”話為基礎方言,制訂了四川《彝文規範試行方案》,確定了819個規範文字,並設計出“彝語拼音符號”,便於注音學習。1980年國務院批准該方案。已在四川彝族地區推廣使用。迎賓.民間素有“打羊”、“打牛”、“殺雞”迎賓待客之習。婚俗.男女青年訂婚之後,便要進行婚宴的準備;若悔婚,提出悔婚方需付出一定代價。以前彝族分黑白兩種,以黑為貴,互不通婚。彝族人通婚要求比較嚴格,多為本民族內通婚。彝族男女經過成人禮後,便具有婚戀的權利,而婚嫁前後都有相應的宗教儀式。男女聯姻組成新家庭,需要得到祖先的同意,否則將得不到保佑。為了確保男女關係上的合法性、穩定性,以及後代繁衍的健康,彝族擁有許多婚俗上的禁忌:在彝族的觀念中,阿姨等同母親,姨表兄妹、姊弟則等於親兄妹、親姐弟,因此嚴禁姨表兄妹、姊弟間通婚;輩分不同的親戚禁婚,通常姊妹不能嫁給輩分不同的兩個男子。雲南大理州彝族在說親、訂親、接親時都要祭祖。男方聘請的媒人初到女方家提親時,要帶上香火與茶酒,進門後第一件事為敬拜女方神堂上的祖靈;訂親時要將男方帶來的大公雞拿到祖靈前獻祭;迎親時,男方要帶祭祖飯籮,供於女方家的祖堂;舉行婚禮的第一天晚上,男女雙方要在各自祖宗神堂前拜祖。彝族婚姻尤其注重生辰八字,若生辰相剋則禁止結婚。雲南小涼山彝族忌諱女子於偶數年齡結婚,尤其是二十二歲結婚會給男方帶來不祥。同時也忌諱在每月的十三和十九日結婚,此時被認為是「虎口日」,將會有較多的災難。雲南巍山縣彝族認為穿白衣等於穿孝服,因此結婚的新人不能穿白衣,新婚婦女被禁止爬上樓上的月臺。川滇彝族認為在接新娘的途中,新娘會附上鬼,因此衍生出獨特的為新娘消災免難儀式。新娘到夫家後,畢摩會為新娘除邪,取樹枝和茅草紮成人形代表新娘,彝語稱其「鍋日」或「惡日」,將人形插於地,用醋湯蒸燻後念經誦咒,同時取數粒豆子放在主人家打死的豬上。當新娘進屋,畢摩令家中男子以一根紅線栓在頭上、女性用藍線栓頭、小孩用紅線栓手,畢摩割斷栓於所有人身上的線,改繫在「鍋日」頭上,將其拋於荒野外。送走時需開槍逐鬼,經過此儀式後,由新娘帶來的鬼邪就會由「鍋日」帶走,保全家中平安。飲食.彝族的主食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豆類多為黃豆、胡豆、碗豆等,黃豆的一種食法彝族稱為“都拉巴”,即將黃豆磨成漿,連糟加酸菜煮吃。調料類主要採集三種野生植物,一為“哈拉古”樹葉,一為喬木“穆庫”的根和花,一為草本植物“切批切克”的根。這三種植物均有奇特的香味。飲料類主要為酒,彝族待客以酒為主,彝族諺語說“漢人貴在茶,彝人貴在酒”、“有酒便是宴,無酒殺豬宰羊不成席”,說明對酒的重視。彝族的酒主要有壇壇酒、桶酒、水酒等。涼山彝族喜吸蘭花煙,其它地區彝族喜吸葉子菸。許多彝族地區有飲茶的習慣,茶從漢區輸入,但也有自種的,如貴州水城玉舍一帶彝族就擅長種茶,飲前將茶放在一個小罐中烤香,而後再放水煮開食用,稱為“烤茶”。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蕎粑,彝族風味主食;麵糊酸菜肉,彝族農家家常菜;白水煮乳豬,雲南彝族傳統佳餚,用乳豬水煮後蘸食;鍋巴油粉,雲南彝族風味名小吃,用豌豆麵製成。節慶.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彝曆使用十月太陽曆。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火把節、二月八年節、祭龍等。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彝語稱“庫施”。各地過年時間不一,一般在每年農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選吉日過年。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鬥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早上,人們要殺牲祭祖;晚上,要舉著火把在莊稼地中轉游,意為燒死害蟲,祈求莊稼豐收。此外,黔西、滇東彝族在農曆的三月三要過祭山節;雲南石屏、元陽、巍山一帶的彝族每年要過兩次祭龍節,第一次在夏曆二月第一個屬龍日,第二次在秋收前,稱“賠龍”,意為感謝龍王爺的雨露之恩;雲南楚雄的彝族每年農曆的二月初八要舉行插花節,以祝願幸福安康,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廣西那坡、雲南富寧一帶的彝族在農曆四月要舉辦跳弓節,農曆三月三為廣西隆林彝族的護林節。姓名.彝族歷史上曾使用父子連名制,後來發展成姓名制。傳統文化中,彝族姓名遵循“姓、名、性別標誌詞”的結構。其中姓和名多為兩個或以上音節,其中姓氏的括祖先名字、祖先職業、祖先社會等級。其中名又分為“本名”和“尊名”兩部分,本名主要用於族譜、宗教儀式和長輩的稱呼;尊名又稱作雅名,則用於晚輩對長輩的稱呼。命宮、生肖、族名、器具、五穀、數量、家庭排行、星座都可成為彝族姓名命名的依據。而性別標誌詞具體體現為男性為“惹”、女性為“莫”。中國境內的彝族需將其姓名基於普通話讀音音譯轉寫為漢字,此類轉寫通常採用記音為主的原則而忽略其漢字音譯名在漢字中的含義。近年來有漢語水平較高彝族人在漢譯姓名時會考慮其漢字含義,如彝族作家瓊夢石加的姓“瓊夢”通常被漢譯為“曲木”或“邱莫”;亦有彝族選擇將自己姓名冠漢姓、漢名或完全使用漢名:如瓊夢石加的漢名為邱志忠。
86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67
六藝
六藝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學科總稱。六藝有兩種的含義,分別是《周禮》的古六藝和孔子提出春秋後的六藝。《周禮》的六藝是西周前貴族教育的六個學科:禮、樂。漢代以來六藝亦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漢武帝興太學,立五經博士,專以六藝設教。《論語》、《孝經》、《爾雅》則同附六藝略之後。六藝.六藝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五經述解》:「六藝數家或以【詩】代【樂】,緣古人詩以合樂者,實【樂】方正宗也。」凡此六藝,都是當時貴族階級日常事務中所必需歷練的幾項才幹。故貴族及民間俊秀,必先習此六藝,乃能在貴族圈中服務。西周時期,學校有國學和鄉學兩種,是國子接受教育的地方。前者設在周王朝都城和諸侯都城,教學物件是大貴族的子弟。而後者設在各地,是一般貴族子弟的學校。當時非貴族的百姓都未有機會得到教育。當時主要教學內容是六藝。禮.「禮」,簡單來說,就是禮節。禮有「五禮」:孔子對兒子孔鯉有兩次的叮嚀告誡,其中一次說道:一個人如果不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各種禮節、規矩,則必然會手足無措,無以立足於社會,是失禮無道的行為。故身為一個人,首先必須要學禮。樂.此皆天地的和諧之音,可以陶冶性情,並可以柔和禮之別異,使禮剛中帶柔,相輔相成。射.射箭技術。五種射技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射箭時在空中觀若一白線,表示箭速快而準地上置一靶,於遠處射擊,為拋物線射擊在遠處依序射擊四矢,於同一時間到達目標射箭除了是一種技能之外,同時也是表現君子風範的一種技術。孟子說,當箭無法正中目標,不是別人的問題,要反省是自己的問題。這種精神能充分表現孔子在修身上常言的:「凡事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御.駕駛馬車的技術。書.書法六書: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數.算術知識。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盈不足、旁要。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提倡繼承周代禮樂文化,大力推行六藝教育。《論語·述而》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裡的“藝”一般都解釋為六藝。孔子自己早年受過良好的六藝教育,也十分擅長駕車,以禮、樂、射、御、書、數為教,創設了儒家學派。三千弟子當中,身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序《易傳》,將它們作為教材教授弟子。孔子之後,六藝教育與六經教育成為儒家教育兩大傳統。六藝的教育.中國.六藝教授可分為小學和大學,小學以書、數為主,大學以禮、樂、射、御為主。到了漢朝,以六經為尊,中央設太學,地方也開始設立郡學、州學、府學、縣學。晉武帝鹹寧二年始設國子學,與太學並立。南北朝時,或設國子學,或設太學,或兩者同設。北齊改名國子寺。隋文帝時以國子寺總轄國子、太學、四門等學。隋煬帝時改國子寺為國子監。唐代沿襲舊制,在國子監下設立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稱為“六學”。六學之中,國子學地位最高,吸收三品以上官員子弟入學,太學吸收五品以上官員子弟,其他則吸收低階官員子弟,還可吸收一定數量的庶民子弟,並且還有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外國學生前來留學。以書取人始於漢代,置書學博士始於晉代,而專門設定書學則是從唐代開始的。唐代國子監書學館的教科書包括《石經》、《說文》、《字林》等等,專門講授書法。算學館教課書包括《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綴術》等等。國子監生員唯彈琴、習射不禁。因為樂、射兩項屬於儒家"六藝"範疇,不但不可禁止,還應大力提倡。唐代曾一度改國子監為司成館、成均館,後又恢復原名。宋初,學制上仍沿唐舊制,承襲了廟學制的精神。惟國子監中,只設有國子學及太學。洪武初年規定生員專治一經,以禮、樂、射、御、書、數設科分教。洪武二年又重行規定,計分禮、射、書、數四科,頒經史禮儀等書,要生員熟讀精通,朔望又須學射於射圃,每日習書500字,數學須通《九章算術》。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指示“國子生及縣學生員皆習射……命國子監闢射圃賜諸生弓矢”。洪武二十三年,國子監修建了射圃,給監生分發了弓箭,供監生練武習射。孔廟、國子監西側闢有空地,用作考核生員習射水平的射圃。此外,府學、縣學也都修建了射圃。明代杭州文廟之東設有射圃,是用來教學生練習射箭及武藝的地方。文廟生員有文武之分,射圃是武生員習武之所。武生員屬教官管理,除騎射外,教以五經七書,晨將傳及孝經四書,俾知大義。在射圃內,置備弓矢,教官率武生較射。明代武學創設於洪武年間,開始僅在大寧等儒學內設定武學科目,教導武官子弟。英宗正統年間,正式建立兩京武學,分別設教授1人,訓導6人,教習幼官及子弟未襲職者,儲養訓習以備任用。北宋范仲淹創辦的蘇州府學,胡瑗主教,主張諸生習射遊息,曾舉行鄉射。宋儒胡瑗、明儒顏元在自己主持的書院中推行六藝教育,都取得了明顯的成就。顏元針對程朱理學脫離實際的教育方法,主張把“六藝”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的基礎,致力於培養有真本領的經世致用的全才。他提倡恢復“周孔正學”,主張以“六德、六行、六藝及兵農錢穀、水火工虞之類,教其門人”,尤重六藝之學。日本.日本模仿唐朝國子監,按照《養老律令》學令規定,統一了六學,建立了以培養官吏為目的的大學寮。日本大學寮的科目有明經道、算道、書道、音道等。明經道研究九經,即三經,三傳,三禮:《詩經》,《書經》,《易經》;《公羊傳》,《穀梁傳》,《左氏傳》;《周禮》,《儀禮》,《禮記》。算經條規定的教科書也包括孫子、五曹、九章、海島、六章、綴術、三開重差、周髀、九司。也同樣規定不得作樂及雜戲唯彈琴習射不禁。而在各地方藩國設立“國學”。至江戶時期,德川幕府實行“文治”政策,中央設昌平坂“學問所”,各藩國設“藩校”,有的地方在藩校下還有“鄉校”。幕府在藩士教育上貫徹了朱元璋“文武兼備”的教育理念。藩校以六藝教育為基礎,包括禮法、音樂、弓術、馬術、習字、算術。 日本最大的藩校弘道館還保留了“遊於藝”的扁額。宮本武藏提出了“十能七藝”的說法,除了劍・槍・弓・馬・柔・砲六藝以外,又增加了兵法。各藩在各自藩校中設定武道場,並聘請師範。明治維新以後,1872年《學制令》頒佈,一些藩校與私塾被改建為中等學校,六藝作為武士教育的一部分也延續了下去。朝鮮國.朝鮮國學名成均館,始建於1358年。朝鮮時代儒敎界提倡文武雙全,禮、樂、射、御、書、數謂之“六禮”。六禮中的“射”,是儒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課程內容主要是儒教經典和修身養性等學問,讀經典都有時間限定,如《大學》1個月,《中庸》2個月,《論語》、《孟子》各4個月,《書經》、《詩經》、《春秋》各6個月,《周易》、《禮記》各7個月等;儒生書寫以工整的楷書為基礎。中華百科全書:六藝
86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68
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在戰國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詩》《書》《禮》《樂》《易》和《春秋》,排列順序為《莊子》的《天下》、《天運》兩篇的文內順序,被出土郭店楚簡所記“六經”名與順序印證。項羽火燒咸陽宮,除《周易》作為術數之書得以倖免,其餘四種皆毀。漢初,漢儒憑記憶與民間倖存之書恢復內容,漢武帝接續文景時已定官學的三種,將其全部定為官學,設立“五經博士”,五經之名正式確定。漢代整理的“五經”,如果按《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排列,六種為《易》《書》《詩》《禮》《春秋》以及《論語》《孝經》《小學》。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樂經》在漢代是否存在至今有爭議,《漢書·藝文志》中無此書的記載。“四書五經”的由來.五經.戰國時已有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六經”的說法。《莊子·天運》:“孔子對老聃說:‘我研究《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時間很長了。’”當時稱為“經”的不僅是儒家著作。《莊子·天下》說墨家弟子都讀《墨經》,《荀子》中引有《道經》。經也並非都是孔子所著。後來“經”字神秘化,各宗教經典都稱為“經”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漢書·藝文志》中已無此書的記載。其他五種著作就稱為“五經”。唐朝時因唐太宗令顏師古考訂《五經定本》,令孔穎達等撰《五經正義》,其孔撰官修的《禮記正義》的頒行,突出了《三禮》中《禮記》的地位。四書.南宋的理學家朱熹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文章單獨成書,與紀錄孔子言行的《論語》、孟軻所撰寫的《孟子》合為「四書」,依照其想法,《中庸》出自子思、《大學》源於曾子;因稱它們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參、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稱為《四子書》,朱熹統整這四部書,予以集註,在福建漳州刊刻《四書章句集註》。他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並曾說:「《四子》,《六經》之階梯。」同時《孟子》也成為經書的一部分,合稱十三經。四書五經的順序.《莊子》《淮南子》、董仲舒《春秋繁露》《禮記》和《史記》中提到五經時的順序都是《詩》《書》《禮》《易》《春秋》,到東漢時《漢書》《說文解字》都變成了《易》《書》《詩》《禮》《春秋》。四書的順序最初也不確定,最終由朱熹確定為《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四書簡介.《大學》.《大學》原本是《禮記》中一篇,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傳為孔子後學作。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道統而推崇《大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稱“《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中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時,便成了《四書》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者程頤的看法,《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中庸》.《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一篇,一般認為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至北宋二程百般褒獎宣揚,甚至認為《中庸》是“孔門傳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大學》並列,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時,便成了《四書》之一。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也大體上相同的。不過,現存的《中庸》,已經經過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寫定於秦統一全國後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於《大學》,不是取正義開頭的兩個字為題,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內容為題了。《論語》.《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經典。孔子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並加以註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後各代註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註》,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孟子》.《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趙岐在《孟子題辭》中把《孟子》與《論語》相比,認為《孟子》是“擬聖而作”。所以,儘管《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但實際上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經把它看作輔助“經書”的“傳”書了。漢文帝把《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各置博士,便叫“傳記博士”。到五代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到南宋孝宗時,朱熹編《四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後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書了。五經簡介.《詩經》.《詩經》在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匯集了春秋中期前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認為是由孔子所編定。但學者認為是由魯國樂官所編。《詩》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此書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各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影響深遠。漢時有魯、齊、韓三家言《詩》,後來又有《毛詩》,只有《毛詩》流傳至今。《尚書》.《尚書》古時稱《書》,是記言記事的簡冊泛稱,主要記載帝王言論及活動。到孔子時代,《書》大約只殘存百餘篇,諸子百家多有引用,孔子作了整理。秦朝時民間所藏的《書》基本上被焚燬,國家所藏的《書》也毀於戰火。漢文帝時,秦朝博士伏生講授儲存下來的28篇《尚書》,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成,稱為《今文尚書》。《尚書》的稱謂中“尚”便指“上古”,記載上起堯舜,下至東周,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編,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容的記錄。漢武帝末年。魯共王拆除孔子的舊宅,從牆壁夾層中得到用秦代以前的大篆寫成的《尚書》,稱為《古文尚書》,除與《今文尚書》相同的28篇外,多出16篇。西晉後,《尚書》全部散佚。東晉時梅賾獻《孔傳古文尚書》,包括與《今文尚書》相同的28篇(但析為33篇)和另外25篇,遂流傳至今。現認為《孔傳古文尚書》是偽書。《禮記》.《禮記》亦稱《小戴禮記》,共49篇,是先秦到秦漢時期的禮學編。最初為西漢的戴聖所纂,但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戴聖本是今文《儀禮》博士,《儀禮》僅17篇,所記大多為士禮,故漢朝的儒家學者雜採當時能見到的各種為己用。其內容較為駁雜,大致有記述禮節、記述政令、解釋《儀禮》、記孔子言論、記述孔門及時人事、禮節考證、通論禮意或學術、記述制度、記述掌故、雜記等十種。東漢時鄭玄為之作注,其文字較為通暢易讀,流傳較廣。唐朝時取代《儀禮》的地位。《周易》.《周易》也稱《易》《易經》,本是古代占卜之書,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文敘述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傳》為解釋卦名、卦義、卦辭、爻辭的七種十篇,稱為“十翼”“《易傳》”“《易大傳》”。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出現當在西周以前的遠古年代,有學者認為《經》的編訂在商末周初,《傳》作於春秋戰國,非一人一時之作。古人認為經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等歷代聖人編定而成。內容廣泛記錄了西周社會各方面,包含史料價值、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春秋》.《春秋》本是記事史書的通稱,但流傳下來的只有魯國的《春秋》。其編者一般認為是孔子,魯哀公十四年,共242年。後人因此稱東周前期為春秋時期。其書用魯國紀元兼記各諸侯國事,是現存最早的編年史。記事的目的是提倡道義和“禮”。而春秋本身的文字極為精簡,所以後世流傳有《公羊傳》《穀梁傳》《左傳》三傳來解釋原文。影響.自西漢以來,經書被確立為國家經典,宋代以來又被定為科舉用書,成為讀書人之必讀。故其地位崇高,影響巨大。十三經不過65萬字,而關於它們的註解達到三億字左右,為原文的四、五百倍。朱熹著《四書章句集註》,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南宋後各朝皆以《四書》列為科舉考試範圍,因而造就《四書》獨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後《四書》已凌駕《五經》的地位。元仁宗延祐二年時確定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為科試範疇,從此以後中國的科舉考試便在《四書集註》的範圍內出題。虞集稱將朱學“定為國是”使“學者尊信,無敢疑貳。”明成祖敕胡廣纂修《四書大全》、《性理大全》,主攻朱子之學。《明史》卷70〈選舉志.二〉載:明初“頒科舉定式,初場試《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四書》主朱子《集註》,《易》主程《傳》、朱子《本義》,《書》主蔡氏《傳》及古註疏,《詩》主朱子《集傳》……”。朱彝尊《經義考》稱四書如“日星麗天,永珍昭著”。陳確〈與黃太沖書〉雲:“惟是世儒習氣,敢於誣孔、孟,必不敢倍程、朱”。
86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69
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列表
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列表根據世界各國或者地區實際行政區域。非主權國家實體或未被國際普遍承認國家用"斜體"標示。圖表.以下圖表基於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製作,資料截至2005年2月15日。表中以綠色顯示的為面積大於100,000平方公里主權國家。此外,為便於比較,圖表還列出了非主權地區,並以灰色顯示。面積包括內陸水體,不包括各國對南極洲部分地區聲稱的主權。150萬km2以上的國家/地區.
87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79
犬儒主義
犬儒主義。對於犬儒來說,生活的目的是活在美德中並符合自然。犬儒認為人是理性動物,可以透過嚴格訓練並按照自然來幸福地生活,同時應該摒棄財富、權力、名利等傳統慾望,甚至可以在公共場合公然蔑視傳統規範,轉而追求一種沒有任何財產的簡單生活。最先描述犬儒主義主要思想的哲學家是安提西尼,他在公元前5世紀末曾是蘇格拉底的弟子之一。隨後的第歐根尼,他住在雅典街頭的一個浴缸裡,他將犬儒主義推向了邏輯上的極端,也被視為犬儒主義的典型人物。隨後的克拉特斯,受到安提西尼的影響,捐出了自己的大量財產,從而在雅典過上了犬儒的貧困生活。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犬儒主義的重要地位逐漸消退,但在1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崛起,犬儒主義又經歷了一次復興。犬儒會在整個羅馬帝國的城市中乞討和宣講,與其思想類似的禁慾主義和修辭思想也出現在同時期的早期基督教中。到19世紀,人們較強調犬儒主義的消極面向,導致犬儒主義在現代理解成普遍不信任他人動機和行為的態度。名字由來.英語“Cynic”的詞根來自古希臘語 “κῠ́ων”,意為“像狗一樣”。。古代稱犬儒為“狗”可能是因為最早的犬儒安提西尼在快犬任教,而學校名字的意思是“白狗的地方”。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狗”這個詞還是對於最早的犬儒無恥地拒絕傳統舉止並決定流浪街頭的一種羞辱,特別是對於第歐根尼,他被稱為“狗”。第歐根尼似乎很喜歡這個稱號,他説道“別的狗咬他們的敵人,我透過咬我朋友們來拯救他們”。後來的犬儒也試圖將這個詞變成他們的優勢,正如後來評論家解釋道:犬儒如此命名有四個原因。首先是因為他們生活方式的冷漠,因為他們崇拜冷漠,像狗一樣,在公共場合吃飯、做愛、赤腳、睡在浴缸裡和十字路口。第二個原因是狗是一種無恥的動物,他們崇拜無恥,不是因為他們不謙遜,而是高於謙遜。第三個原因是狗是一個很好的守衛者,他們守衛著他們的哲學宗旨。第四個原因是狗是一種有辨識力的動物,它能分清朋友和敵人。他們也接受那些適合哲學的人作為朋友,並友好地接待他們,而那些不適合哲學的人,他們像狗一樣透過吠叫將他們趕走。漢語“犬儒”一詞是“犬”和“儒”二字的結合,民國時期可見於下面文字:“若能循齊物之眇義,任夔蚿之各適 一人百族,勢不相侵,井上食李之夫,犬儒裸形之學,曠絕人間。”——“蜜蜂的刺, 一用即喪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 一用則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哲學.犬儒主義在希臘化哲學中為人注目。它聲稱可以在不確定的時代裡為人們謀幸福,讓支持者有較大機會免於痛苦。雖然犬儒主義學說從來沒有一套權威版本,但其基本原則可以概括如下:因此,犬儒沒有財產,且拒絕一切金錢、權力、名譽等傳統價值。順應自然的生活只需要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必需品,一個人可以透過擺脫任何因規範而產生的需求的束縛,從而獲得自由。犬儒把赫拉克勒斯視為他們榜樣和英雄。社會學家解釋道,赫拉克勒斯“從地下世界帶來了冥府的獵犬刻耳柏洛斯,這是對被稱為“狗”的第歐根尼特別有吸引力的地方。”根據琉善的說法,“刻耳柏洛斯和犬儒肯定是因為狗而聯絡到一起的。”犬儒的生活方式需要持續鍛鍊,不僅僅要鍛鍊判斷力和內心,也要鍛鍊身體:”。犬儒主義是一種激進的傳教主義;作為人類的偵察兵,他們必須探索人類的處境。犬儒用在生活中所得的例證,去挖掘並揭露在日常慣例中的虛飾。雖然犬儒主義主要集中在倫理學上,但一些犬儒,如摩尼穆斯,意指的是他們拒絕異教神靈,又沒有神廟、雕像或祭品。這些對基督徒的普遍批評一直持續到公元4世紀結束。與斯多葛主義的關係.犬儒主義哲學對斯多葛主義產生了重要影響。公元前2世紀,斯多葛學派的阿波羅多羅斯指出,“犬儒主義是通向美德的捷徑”。犬儒克拉特斯是斯多葛主義創始人季蒂昂的芝諾的老師。羅馬時期,犬儒主義逐漸被斯多葛主義的愛比克泰德視為一種理想化形式,這種觀點使其用長篇論述頌揚了理想的犬儒主義。在早期斯多葛主義中發現的犬儒主義傾向可以歸因於犬儒克拉特斯的影響。斯多葛主義的塞內卡傾佩,也是他的學生。伯特蘭·羅素在其《西方哲學史》 中批評犬儒主義和並讚揚斯多葛主義,指出的犬儒主義和斯多葛主義的關係:犬儒哲學家列表.以下列出了部分犬儒哲學家:
89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891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臺大為中華民國政府的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現時亦屬於「QS世界百強大學」,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位居第69名,在2021年的CWUR位居第90名,在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則位居第113名,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全球最佳大學排名第184名,在萊頓大學的世界大學論文引用排名。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各高等院校中具有最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4名中華民國總統、6名中華民國副總統、諾貝爾獎臺灣唯二得主、圖靈獎華人唯一得主、沃爾夫獎臺灣唯二得主、20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與143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桂冠得主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五院院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首長、縣市議員等數百位的政界人士,對於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在另一方面,校內超過一半的學生來自臺北市及新北市;逾90%的學生來自家庭年收入位居臺灣前30%的家庭。在2015年,臺大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學校象徵.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係由第四任校長傅斯年所訂定。校歌.舊校歌由許壽裳教授所作,刊於《國立臺灣大學校刊》第1期刊出蔡繼琨先生的曲譜。新校歌是1963年沈剛伯教授所作新詞,並請趙元任先生譜曲。校徽.校徽完成於虞兆中校長任內,1981年12月展開校徽選圖競賽,於1982年校慶時公佈,共眭澔平、謝鎮源、姚克毅三位得獎人,獲選圖案經遊光義與三位得獎人修改,正式成為校徽。校徽主要圖樣由傅鐘與椰子樹所構成:傅鐘代表作息定時,生活有序,俾聞聲惕厲,精進不已;椰樹代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校徽增加了椰樹抽芽的意象,象徵生生不息的大學精神;圖案中之梅花布局,藍白色及雷紋邊緣,是融合立國精神與文化傳統之精髓,庶「臺大人」之三復斯義焉。椰林大道.連線校門與總圖書館的主要幹道,因道側兩邊種有大王椰子樹而得名,早期校舍大多沿椰林大道興建,傅鐘亦位於此道正中。校史.臺灣總督府附屬學校時期.1897年,日本人山口秀高在臺北病院開設了「醫學講習所」又稱「土人醫師養成所」,到了1899年改建為「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918年改制為「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專門部」,1922年專門部與「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合併。1927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1936年併入「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1909年,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製藥所檢查課,擴張為「臺灣總督府研究所」,下設2部,1916年增設3部,1918年「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糖檢局」併入研究所。1921年,與臺灣總督府轄下六單位合併為「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下設農業部、林業部、工業部和衛生部。1939年,中央研究所廢止,衛生部劃入臺北帝國大學,改稱「熱帶醫學研究所」,今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臺大醫院內科第一組風土病研究室。1919年,「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創立,1922年改制「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1927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農林學校」,1928年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1942年4月,脫離帝大改為「臺灣總督府臺中高等農林學校」,10月遷臺中市,1943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門學校」,今「國立中興大學」。1919年,「臺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創立,1926年更名「臺北高等商業學校」,1944年更名「臺北經濟專門學校」,1945年改隸「臺灣省立臺北商業專科學校」,1946年9月升格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1947年1月7日併入臺大法學院,是為「臺灣大學法學院商學系」。臺大商學系於1985年分為工商管理學系、會計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國際貿易學系,此四系於1987年組建為臺大管理學院。帝國大學時期.1928年,臺灣總督府成立臺北帝國大學,設「文政學部」、「理農學部」,首任校長為幣原坦。1936年設「醫學部」。1939年設「熱帶醫學研究所」。1941年4月4日設立大學預科 ,1943年設立「工學部」,1943年附設「南方人文研究所」、「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1943年理農學部分為「理學部」、「農學部」。至日治末期,臺北帝大有文政、理、農、醫、工共5個學部。臺北帝國大學成立之初,僅定位為醫學和農學的實業大學,之後由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改變辦學方針而成為綜合大學。國立大學時期.1945年8月日本二戰投降,10月25日臺灣由中華民國接管,11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易名「國立臺北大學」。當時與省立師範學院並列為臺灣省僅有的4所高等教育機構。1945年12月15日,經國民政府行政院院會決議,教育部令國立臺北大學正式定名為「國立臺灣大學」,同時依中華民國大學制度,將帝大時期各「學部」改稱「學院」,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加上理、醫、工、農共6個學院、22學系。臺大也是全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目前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56個學系、96個研究所,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並明定原國中學區學生能直接入學國中。不過曾經有教育工作者曾批評教育部的相關OT制度。2015年1月,臺大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2016年3月31日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正式核定改組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排名及聲譽.臺大是接受中華民國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5年500億新臺幣補助的研究型大學。2022-2023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於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187名。2023-2024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69名。2022-2023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在USNEWS排名全球第203名。2019-2020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位列全球201-300名。2020-2021年度中,國立臺灣大學於CWUR排名全球第86名。組織.博物館群.目前總共有十個博物館:包括校史館、人類學博物館、地質標本館、物理文物廳、昆蟲標本室、農業陳列館、植物標本館、動物博物館、檔案展覽室、醫學人文博物館等。另外,臺大圖書館亦在總圖三樓設有臺大人文庫,用以陳列歷屆臺大校友與教職員的相關著作,還設有總圖特藏室。校區.臺大校地面積約為34,164公頃,約佔臺灣的0.94%,校區分佈臺北市、新竹縣、雲林縣、南投縣等地。校總區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並有水源校區、城中校區、農業試驗林場等機構。校總區.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佔地115.49公頃,是臺北帝國大學舊址,涵蓋眾多行政單位及教學單位,如總辦公處、總圖書館文、理、工、生物資源暨農、管理、生科、法律、社會科學、電機資訊等院系所、夜間部、等,以及農業陳列館、農業試驗場、動物醫院、漁業生物試驗所、水工試驗所、女生宿舍六棟、研究生宿舍二棟,另外四周尚有男生宿舍八棟及部份教職員宿舍。2004年3月總務長在校園規劃會議中提議,將校總區內主要道路命名,這是由於臺大在1980年代開始,規定校內建築必須要有一些共同的設計,造成相似性過高使人不易辨識,經過討論在2005年4月決議道路名稱,以道路中較具代表性的植物作為命名,延續原「椰林大道、小椰林道」之命名特色。此外,自銘傳國小到基隆辛亥路口這段道路,原屬於臺北市舟山路,與臺北市政府長期交涉之後,於1999年收回為校內用地。為因應社會科學院興建工程,穿越資訊系館與社會社工系館間之臨時替代道路於2010年4月落成,但該處於校園規劃中為永久綠地,將於社會科學院完工後由總務處檢討評估該道路之存廢問題。位於臺灣大學校門口前的空地,自日治時期到1978年,都是一個能自由發表言論的園地,尤其在1970年間為戒嚴時期唯一能發表自由言論卻不會被政府逮捕的廣場。1978年中央民代增額選舉後,黨外運動蓬勃發展,校方為避免群眾聚集,在年底,在校門口廣場中央搭起三角形花壇,築起圍牆,使原本開放的校前空地,變成封閉空間。臺大正門就從羅斯福路,改由新生南路進出。2002年1月,拆除欄杆,圍牆高度下降。2003年12月,校方進一步決定回復1970年代之初樣式。2004年11月,與臺灣電力公司認養人行道暨地下道整修工程同步施工。2005年3月完工,在3月19日臺灣大學杜鵑花節當天,舉行啟用儀式,完工後的廣場,重新命名為「大學廣場」。臺北水源校區.水源校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佔地6.78 公頃,正門位於思源街上的自來水博物館對面,原為國防醫學院舊址。國防醫學院遷往內湖新院區後,於1999年併入臺大校地,交由護理系使用;後來護理系亦遷出,校區呈現幾近荒廢狀態。校園草坪中間有陰陽太極水池,草坪繪有八卦線條;在校內違規停放的腳踏車會被拖吊至此,集中放置於原國防醫學院文華館與學生餐廳附近空地待車主領回,同時不定期舉行拍賣會,將以廢車零件拼裝而成、或堪用但長期無人認領的腳踏車賣出。目前臺大已經逐步拆除長年荒廢之舊有建物,並新建校舍。大門東側舊有建物與運動場已改建為太子學舍水源舍區與修齊會館,大門西側與實作中心。臺北城中校區.城中校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佔地14.55公頃,由臺大醫院西址所構成。原位於本校區法學院舊址的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及經濟學系,已於2014年9月遷入校總區新社科院大樓。原址徐州路21號曾規劃轉交國家級研究中心使用,但並未定案。2022年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表示,基金會已與校方確立合作方向,計畫在此修建總統圖書館。雲林虎尾校區.雲林校區位於雲林縣虎尾鎮,佔地57.03公頃,其中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虎尾院區佔地5公頃,校區中第一棟建築農業創新及教育推廣中心於2016年4月21日舉行動工典禮。2018年12月6日,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二所大學共同簽署備忘錄,成立「雲林國立大學聯盟」,提升雲林地區的學術研究風氣和競爭力。新竹竹北校區.臺灣大學竹北校區位於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六路東一段、莊敬北路路口,佔地22.08公頃,為一開發中校區,校區內第一棟建築為碧禎館。景觀與建築.臺大的校園規劃及建築特色奠定於帝大時期,為當時的總督府營繕科所設計,採用羅馬式建築風格,大量使用「拱門」、「門庭」等設計元素,展現空間層次及強調入口位置,而建築內部也採用迴廊式的設計。建於帝大時期的建築包括一號館、二號館、三號館、四號館、五號館、文學院、舊總圖書館等,建築外牆貼有13溝面磚,其中一號館的拱門入口有兩個,有別於他棟建築,文學院的拱型窗為四個一組,且在建築兩端有收頭的設計。校園空間方面,從正門進入校總區後,即是巴洛克式建築軸線風格、兩側種植大王椰子的椰林大道,椰林大道在帝大時期即存在,但當時終點只到四號館。椰林大道兩側植栽為杜鵑花,是臺大的校花,每年3月會舉行杜鵑花節,而椰林兩側和校舍間常見的植物有樟樹和龍柏,主要為國民政府來臺灣後種植的植物。然而臺大因歷史因素,導致許多建築物無申請建照、或是後來加蓋違反建築法規的違章建築,目前是臺灣最多違建的國立大學,佔所有案件的50%。臺大十二景.2005年臺大舉辦全校票選活動,票選出「臺大十二景」,分別為校園生活.學生宿舍.臺大共設有八棟男生宿舍、九棟女生宿舍、兩棟研究生專用宿舍,以及與太子建設以BOT模式興建的太子學舍臺大長興舍區、太子學舍臺大水源舍區。宿舍分佈於校總區、水源校區、城中校區三地。校園活動.臺大官方將中華民國接收改制的日期11月15日做為臺大的校慶紀念日,但建校時間依然以1928年臺北帝大的建立視為臺大的起始。歷年校慶慶祝大會會頒發各年度名譽博士學位、表揚傑出校友及優秀青年當選人。1949年11月21日傅斯年校長曾在《國立臺灣大學校刊》上發表對校慶問題的個人看法,「拿這個日子作校慶,對嗎?……拿接收的日子作為校慶,心中不無慚愧!……這個大學在物質上雖然是二十多年了,在精神上卻只有四年,自然應該拿今天作我們的校慶。」自此校慶日就被確立下來為1945年11月15日,並作為官方看法至少延續到1985年,但關於校慶日期及時間的認定在1985年仍有頗多爭議。從1988年解嚴開始,臺大已然以1928年帝大創校作為慶祝的物件,於1988年11月臺大出版了《榮耀與分享 : 臺大創校六十週年特刊》、1990年《歡聚與期勉 : 臺大創校六十大慶活動紀實》兩書,雖然1995年又出版了《臺大五十年》讓人有些錯亂。也許政治敏感性的確影響計算校齡的方式。在2007年,帝大校史獲得臺大校方追認,臺大的起點從1945年,舉辦80週年校慶。杜鵑花是校園內廣泛種植的花卉,也是公認的校花。種植杜鵑的起源是在1958年至1959年間,由於當時陽明山上進行工程,園藝學系杜賡甡教授接手原植於陽明山上大量的杜鵑花移植至校園內。從1997年開始,校方利用每年3月杜鵑花盛開之際舉行杜鵑花節。活動中除了學系博覽會之外也有社團聯展、校內博物館的參觀以及各項表演活動。臺大藝術季自1995年開始舉辦,選於每年的5月期間,持續將近一個月。藝術季的內容包括了電影節、靜態展覽、裝置藝術等活動專案。社團及自治組織.學生社團資料立臺灣大學課外活動組。臺灣大學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為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學生會分為行政部門、立法部門。同時另設有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運動校隊.臺灣大學總共有二十項體育活動有校隊,包括田徑、游泳、籃球、排球、足球、棒球、橄欖球、羽球、壘球、桌球、網球、軟網、 手球、柔道、跆拳道、劍道、射箭、擊劍、國術、高爾夫二十項運動,男、女校隊共37隊,由學校體育老師擔任教練指導。104年全大運成績:臺大勇奪19面金牌、21面銀牌及20面銅牌,合計共60面獎牌。在參賽163所大專校院中排名第5名,更是前五名之中唯一沒有體育運動系所的學校。107年全大運成績:臺大榮獲13金26銀19銅佳績,在所有參賽學校排名第6,非體育校院第1名。。108年全大運成績:臺大榮獲29金23銀32銅佳績,在所有參賽學校排名第5,非體育校院第1名(贏過有體育科系的輔仁大學)。。112年全大運成績:臺大榮獲32金21銀34銅佳績,在所有參賽學校排名第6,非體育校院第1名。。著名事件.臺大醫院罷診事件.1946年2月9日,羅代理校長因公離臺,陳建功教務長代理校長,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師爭取聘書,3月19日到校長室陳情,與留守的周主任秘書發生衝突,於是提出〈要求書〉:「編制內員額補足」、「編制外無給職者發出委任狀」。3月22日早上起,臺大醫院停止門診,3月27日提出「限大學於28日發出委任狀」、「大學當局應改正其官僚態度」2項新訴求。4月9日,羅代理校長回到臺北,4月10日下午會見醫師代表,接受發委任狀和大學民主化的訴求。反對續招轉學生事件.反對續招轉學生事件為臺大學生反對校方招收轉學生的抗爭。1948年10月上旬,由學生自治聯合會組織「反對續招插班生委員會」,反對不經考試即能入學臺大。由於國共內戰國民黨失利,統治區域日漸縮小。大批其他大學轉學生前來臺灣。許多臺大學生擔心特務會趁機進入臺大,向校方施壓。由於莊長恭校長處於政府與反對學生之間,導致辭職離臺。但學生自治會幹部趕在飛機起飛前將莊校長攔下來。10月29日臺大舉辦新招插班生入學考試。臺大學生自治會聯合會動員學生前往考場,向應試者說明考試只是形式,錄取人早已內定。大部分考生聽了說明而離開考場。最後在臺大校方以教授評卷轉學考試,向反對學生妥協。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陳文成事件是發生於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臺大陳文成教授的死亡案件。1981年7月2日,陳文成被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約談,7月3日清晨被發現陳屍於臺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陳文成具有美國籍,且在美國大學任教,故引起美國政府的重視。2012年開始,陳文成的友人要求在他身亡之處,為他樹立小型紀念碑,而臺大校方當時便將此付諸討論,並於2年後設立相關紀念物件。2014年6月14日,臺大學生會在校務會議提案將命案事發地點命名為「陳文成紀念廣場」,獲得與會師生支援,最後決議「原則同意」。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則宣告表示肯定,也強調「歷史不能遺忘,以免重蹈覆轍」。時任臺大校長楊泮池也表示,在正式命名完成前,支援學生舉辦紀念活動,「想稱什麼就稱什麼。」並且,他願意出席校內舉辦紀念陳文成的活動;至於校內開放空間的命名,應有原則性規範,會請校規小組邀請學生代表加入,討論命名相關辦法及事項。最終於2015年3月校務會議定名為「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並舉行設計構思競圖及設立臨時立牌。2021年2月2日,「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啟用。廣場上的紀念碑文「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在啟用不久後即因校內爭議拆除。同年6月19日經臺大校務會議討論表決,以74票同意票對上64票不同意票,正式透過「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上『三一矮牆』設定說明性文字『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案。在校務會議支援碑文設立的臺大經濟系王道一教授表示:「很強烈的文字確實不應該存在,但這些強烈的文字是來自本來就不應該存在的陳文成墜樓事件」。臺大0218超級軍刀機儲存事件.臺大0218超級軍刀機儲存事件是臺灣大學的校景儲存事件,學生自發行動,與學校交涉軍刀機在校園的儲存安排。2011年以前,臺大公館校區靠近辛亥路的草坪有一臺編號0218的F-100超級軍刀機。臺大工會的成立.2010年,由於不滿臺大校方無預警減薪、遲發薪資、剝削勞動權益,主要由擁有兼任助理身份的臺大研究生發起組織工會。並於2013年4月1日經臺北市政府核准成立,為臺灣第一個以大學專任研究助理、約用人員、校內工讀生為主要發起人,依《工會法》以大專院校為事業單位而成立的企業工會。論文門事件.2022年8月9日,民主進步黨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在該校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的論文涉及抄襲,引發爭議。臺灣大學發出宣告表示此事已對校譽造成損害,決議申請撤銷其碩士論文,並要求今後研究生須完成學術論文原創比對才可離校,影響臺大日後的學術規範。對外交流.臺灣大學和全球許多大學均有合作,截至2019年 (2019)[ [update]],共與64個國家的619所高等教育機構有姊妹校關係。國立臺灣大學系統.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等三所比鄰同處臺北市大安區公館地區的公立大學,於2014年6月10日倡議共組的大學系統,於2015年1月正式簽約,2016年3月改為現今名稱。臺灣歐盟中心.2009年6月,歐洲聯盟選定中臺大在內的7所臺灣高等教育學府聯合組成「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第一期4年補助110萬歐元,規劃用於各校開設歐盟研究課程、歐盟相關研討會、獎學金等。中心要職分屬4所核心成員大學,主席為臺大校長楊泮池,主任為臺大政治學系歐盟莫內講座教授蘇宏達。社群關係.臺大植栽覆蓋率高,宛如自然公園,自然生態豐富。對缺乏遊憩場所、公園綠地的臺北居民是個天堂,常見到社群居民,老人出來散步,小孩騎著小腳踏車。臺北鳥會也常到臺大賞鳥。步道協會亦在臺大校區設計自然步道與數學步道,提供兒童趣味學習的資源。臺大周邊非政府組織密度頗高,與臺大本身資源豐富有關,許多臺大教授甚至是組織的主持人。豐富的文史資源,芳蘭三塊厝、寶藏巖、臺鐵新店線及鐵路宿舍、自來水博物館、紫藤廬、溫州街、青田街日式宿舍,見證大時代的一切。其中溫州、青田街日式宿舍還是臺大的教職員宿舍。2000年起,臺大校方意識到社群與學校之間需要互動,讓社群民眾更親近校園,於是先將大門廣場的圍牆降低,再將新生南路側圍牆上鐵欄杆撤除,留下大約1公尺高的鋼筋混泥土圍牆,舉辦大型活動時亦會邀請社群民眾參觀,甚至參與。另外臺大亦設有訪客中心,首任幹事為許家豪先生,建立訪客中心志工系統、開設首屆英文導覽培訓課程。第二任幹事為楊松翰先生,第三任幹事為洪若綾小姐,第四任幹事為張淇惠小姐。
9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10
伊壁鳩魯
伊壁鳩魯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學派的創始人。伊壁鳩魯成功地發展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樂主義,並將之與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結合起來。他的學說的主要宗旨就是要達到不受干擾的寧靜狀態。伊壁鳩魯生於公元前341年愛琴海的薩摩斯島,但父母親都是雅典人。柏拉圖的弟子首先向他傳授了哲學。公元前 323 年,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在隨後的政治衝突中,伊壁鳩魯和家人被迫遷往科洛芬繼續學習。公元前307年,他開始在雅典建立了一個學派,這個學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動。傳說中該學派居於他的住房和庭院內,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因此被人稱為“花園哲學家”。據說在庭院的入口處有一塊告示牌寫著:“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伊壁鳩魯的學說和蘇格拉底及柏拉圖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強調遠離責任和社會活動。伊壁鳩魯認為,最大的善來自快樂,沒有快樂就沒有善。快樂包括肉體上的快樂,也包括精神上的快樂。而真正的快樂來自簡單的生活,沒有恐懼和焦慮。相較之下,追求財富、權力和名聲只會帶來痛苦和折磨。伊壁鳩魯區分了動態的快樂和靜態的快樂,前者是指正在滿足一種慾望時產生的快樂在死亡時就不復存在。為了解釋這一點,伊壁鳩魯認為整個宇宙要麼由原子或者空間組成,這也正是原子論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和留基伯那所主張的。同時,伊壁鳩魯強調,在我們考量一個行動是否有趣時,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它所帶來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暫快樂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是否可能獲得更大、更持久、更強烈的快樂。他還強調,肉體的快樂大部分是強加於我們的,而精神的快樂則可以被我們所支配,因此交朋友、欣賞藝術等也是一種樂趣。自我的慾望必須節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幫助我們忍受痛苦。伊壁鳩魯認為當人不受任何痛苦折磨、慾望也都得到滿足後,就會進入「毫無紛擾」的最高境界。伊壁鳩魯相信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但他並不認為原子的運動受各種自然法則的支配。伊壁鳩魯否定宗教,否認神是最高的法則制定者,因此也就蔑視必然原則。伊壁鳩魯悖論是其著名遺產之一。伊壁鳩魯也同意德謨克利特的有關“靈魂原子”的說法,認為人死後,靈魂原子離肉體而去,四處飛散,因此人死後並沒有生命。他說:“死亡和我們沒有關係,因為只要我們存在一天,死亡就不會來臨,而死亡來臨時,我們也不再存在了。”伊壁鳩魯認為對死亡的恐懼是非理性的,因為對自身死亡的認識只能是對死亡本身的無知。在他的晚年,伊壁鳩魯遭受著腎結石、胃病和眼疾等疾病,健康狀況時常不佳,經常忍受著巨大的病痛,但他還是活到了 72 歲。他忠於自己的信仰,將生命的最後一天描述為真正快樂的一天。伊壁鳩魯的學說並沒有發展出科學的傳統,但它自由思維的態度和反對迷信的實踐,一直得到羅馬帝國早期一些上層階級成員的尊敬。而在今天,“Epicurean”這個詞已經具有貶義,用來形容那些只追求感官享樂的人們。
9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12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歷史年表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指的是1911年至1949年間中華民國行政中央位於中國大陸的時期。1949年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控制,僅管轄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東沙群島和南沙太平島等島嶼。
91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年表
本列表旨在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的重大事件,按最高領導人在任時期劃分。*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改北平為北京,以作為首都:196。定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臨時國歌。* 10月2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96。* 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建交。* 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10月14日-12月,張家口爆發了鼠疫,75人死亡。*10月21日,毛澤東發表政務院人選,以周恩來為總理,兼外交部部長:196,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由毛澤東兼任:196。* 10月25日,金門戰役爆發,解放軍進攻失敗。*11月,兩航事件,隸屬中華民國交通部的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運輸公司的飛行員集體自英屬香港駕駛12架飛機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12月7日,成都十二橋慘案,數十名政治犯被秘密集體槍決。*12月16日,毛澤東應召赴莫斯科,參加慶祝蘇共中央總書記斯大林七十歲誕辰:196,並對蘇聯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訪問;21日,毛澤東等到達莫斯科,與斯大林迅速談判:196。*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莫斯科簽訂。*2月27日,河南宜洛礦難造成174人死亡、39人受傷,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的第一場最大安全責任事故。* 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公佈施行;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陷海南島”。* 6月27日,由於朝鮮戰爭於6月25日的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協防中華民國,引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抗議。* 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公佈施行。* 6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公佈施行,逐步展開土地改革運動,1953年春基本結束;土改並未以遵循法律的和平方式進行,據各方估計共造成了100萬-500萬人的非正常死亡,農村精英階層消亡。*8月15日,中國與印度邊境墨脫縣發生8.6級地震,約4000人死亡。*9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逮捕6名涉嫌參與炮擊天安門案的外國僑民。*10月6日,西藏昌都戰役開始,解放軍佔領昌都地區。*10月8日,毛澤東釋出命令,將東北邊防軍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北朝鮮,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鴨綠江入朝作戰。*10月10日,《關於糾正鎮壓反革命活動的右傾偏向的指示》頒佈,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1953年底基本結束,官方資料顯示至少70餘萬或80餘萬人死亡,上百萬人遭逮捕,而學界則估計100萬-200萬人遭處決。*10月27日,中共中央書記處五大書記之一的中共中央秘書長任弼時於北京病逝。*11月4日,發表《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以“仇視”、“鄙視”及“蔑視”美帝國主義為主題的三視教育運動正式展開。*12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出佈告取締一貫道及所有會道門,由此帶動全國開始取締反動會道門。* 2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頒佈。* 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正式簽訂,西藏和平解放。*8月,遼河大水,造成6000多人死亡,遼寧、吉林兩省受災。*9月29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作題為《關於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的報告,11月3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學校中進行思想改造和組織清理工作的指示》,開啟了針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 10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藏部隊進駐拉薩。* 12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三反”運動在全國開展,於1952年10月結束。* 12月26日,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召開第三十一次委務會議,決定成立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開始籌備漢字改革。*1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首先在大中城市開展“五反”鬥爭的指示》,全國大中城市開展對違法資本家的“五反”運動。*2月1日,聯合國大會第六屆會議透過中華民國控告蘇聯的第505號決議,即《蘇聯違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致威脅中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及遠東和平案》。*2月,被中國官方稱為“共和國反腐第一案”的“劉青山張子善案”中,劉青山與張子善因“貪汙”被槍決。* 4月5日,荊江分洪工程正式開工,6月20日竣工。* 6月中旬-9月下旬,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 7月1日,成渝鐵路全線正式通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成的第一條鐵路幹線。* 8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公佈施行,《綱要》對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自治機關的組成、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利等問題作出規定。* 10月25日 ,“三反五反運動”結束,眾多商人、資本家及其親屬自殺身亡或被迫害身亡,部分地區經濟衰退,中國大陸資產階級逐漸消亡。*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決定設立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開始直接管理企業經營活動,推行計劃經濟。*12月22日,全國範圍內的“大肅託”運動開始。* 12月31日前,蘇聯向中國移交長春鐵路。* 1月1日,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執行。*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公佈施行,隨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鄉、縣、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普選。但是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至少55萬民主黨派、知識分子和異見人士遭到廣泛迫害,民主制度遭到嚴重破壞。*3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悼念蘇聯領導人斯大林逝世,將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肖像更換為斯大林肖像,為期一天。*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人口超過6億,馬寅初等人提議進行計劃生育。*7月15日,第一汽車製造廠在長春成立,此後製造出“紅旗轎車”。*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同聯合國軍簽署《朝鮮停戰協定》。*9月16日-10月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起草了《關於加強幹部管理工作的決定》,標誌著中共建立了幹部職務名稱表制度。* 10月,全國開始實行糧食統購統銷;後又對油料、棉花和棉布實行計劃收購和供應。* 12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全國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 4月,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國際會,簽訂《印度支那停戰協定》。* 6月,周恩來出訪印度、緬甸。*6月-9月,長江爆發歷史性大洪水,共造成3.3萬餘人死亡,受災人口達1888萬人。*7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海南島三亞以東擊落一架香港客機。*8月17日,高崗饒漱石事件中,高崗自殺。*9月3日,解放軍炮擊金門,九三炮戰爆發。* 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透過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4年) 》、史稱《五四憲法》,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23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在政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概念。* 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成立,成為中央人民政府,周恩來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 9月29日,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訪華,與毛澤東會談。*10月7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 12月,第二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選舉周恩來為全國政協主席,選舉毛澤東為名譽主席。* 12月25日,青藏公路正式通車。*江蘇南通爆發脊髓灰質炎疫情,全市1680人突然癱瘓,其中大多為兒童,並有466人死亡;此後一段時間,中國大陸每年報告2萬-4.3萬病例。*1月,東亞寒潮侵襲影響整個中國大陸地區,大部分地方出現大面積的降雪。*1月18日-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一江山島戰役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佔領浙江一江山島。* 4月,周恩來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出席萬隆會議,此前曾發生“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5月16日,胡風在“胡風反革命集團案”中被捕。* 5月31日前,蘇聯從中國旅順撤軍。*7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在全國開展“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毛澤東將鎮壓比例定為百分之五。*8月,中國與美國在瑞士日內瓦開始中美大使級會談,後轉移到波蘭華沙。*9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議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實行軍銜制,授予十名元帥、十名大將和五十五名上將。*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10月28日, 錢學森被美國政府釋放後抵達中國北京。* 10月,中共七屆六中全會透過《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農業合作化高潮興起。*11月,全國開始正式發行糧票。* 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 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動圖-4型重型轟炸機炸燬理塘縣長青春科爾寺。* 3月16日,國務院成立了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陳毅任主任。*4月25日,毛澤東作《論十大關係》的講話,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引發此後的反右運動。*5月,開始發掘明定陵,出土大量文物,由於技術落後而損壞。* 6月7日,陳鏡開打破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是中國運動員創造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4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 ,6月21日中國政府釋放第一批日本戰犯。* 7月12日,寶成鐵路南北兩段在黃沙河接軌通車。* 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為副主席,鄧小平為總書記。* 10月15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正式建成投產。*12月,《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正式出臺。*年底, 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月,毛澤東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2月,貴州爆發“亞洲流感”,1年多內造成全球100萬-400萬人死亡,成為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大瘟疫之一。* 3月,割讓浮水洲島予越南,改名白龍尾島。* 4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 5月,美國導彈部隊進駐臺灣。* 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反右運動開始,至少55萬知識分子、民主人士遭到迫害,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中國共產黨實質性一黨專政時期。*10月,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10月15日,聶榮臻與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別爾烏辛在蘇聯莫斯科簽署《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 11月,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參加慶祝“十月革命”四十週年等活動。*1月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1月11日-22日,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在廣西南寧召開工作會議,毛澤東批評了周恩來、陳雲等人的“反冒進”。* 2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並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4月,青海省發生藏族和撒拉族暴動,史稱“循化事件”,解放軍鎮壓造成400餘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透過“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會後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此後統稱“三面紅旗”。* 5月,日本長崎發生長崎國旗事件,對中日關係造成衝擊。* 7月,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華,與毛澤東會談。* 8月17至30日,北戴河會議召開,會後,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進入高潮。* 8月23日,福建前線部隊炮擊金門。* 8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建成的中國第一座實驗性核反應堆迴旋加速器開始運轉。* 9月24日,中華民國空軍向中國人民解放軍飛機發射導彈,戰鬥中解放軍擊落一架或兩架國軍戰機,一架解放軍戰機被空對空導彈擊中墜毀,為世界空戰史上首次使用空對空導彈。*中國大陸出現三年大饑荒,據各方估計共造成1500-5500萬人非正常死亡,被廣泛視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饑荒,也被認為是最嚴重的人為災難之一。* 3月,西藏拉薩騷亂,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藏部隊於3月20日-22日進行了武裝鎮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達賴喇嘛流亡國外。* 4月,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劉少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宋慶齡和董必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6月,蘇聯停止對中國核專案的援助;“596工程”啟動。* 7月2日-8月16日,廬山會議召開,彭德懷等人因反對浮誇風等左傾問題而遭到批判、並被撤銷國防部部長職位,由林彪接任;會後,全國開展反右傾運動。*8月至10月,中國與印度發生邊界衝突,即空喀山口事件和郎久事件。*9月1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在開工後不到一年建成竣工交付使用。* 9月,中國第一臺每秒運算1萬次的快速通用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 9月26日,發現大慶油田。* 9月30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訪華,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慶祝活動。*10月,河南信陽發生持續半年的饑荒,上百萬人非正常死亡。* 2月4日,中共中央派康生等人作為觀察員參加《華沙條約》締約國在莫斯科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中蘇矛盾深化。* 2月19日,中國第一枚試驗探空火箭在上海南匯縣發射成功。*5月,大同老白洞煤礦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684人死亡,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來最嚴重的礦難事故。*5月25日,中國人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6月,解放軍與緬甸軍方聯合展開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在緬甸北方的勢力,使之撤退至臺灣。*6月—11月,在甘肅夾邊溝農場關押的數千名右派因飢餓死亡,即“夾邊溝慘案”。* 6月5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屆世界工聯理事會會議上,中國與蘇聯發生激烈爭論。* 6月19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訪問中華民國臺灣,六一九砲戰爆發。* 6月24日-26日,彭真率中共代表團參加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布加勒斯特會議。* 7月,蘇聯政府撤走全部在華專家,撕毀協定和合同,停止供應重要裝置,中蘇交惡。*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在北京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中國方面正式放棄對果敢的主權,讓予緬甸,並割讓南坎。*10月1日,中共派劉少奇、鄧小平、彭真等率代表團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該團與蘇共發生激烈衝突。* 11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12月,顧方舟領導研發的“沙賓型”脊髓灰質炎活疫苗首批500萬人份生產成功,在中國大陸十一個城市開始推廣,1962年顧方舟等人進一步將其改造為“糖丸”活疫苗。1959年,顧方舟曾前往蘇聯學習考察,並獲得美、蘇的疫苗樣本,當時美國科學家阿爾伯特·沙賓正與蘇聯科學家米哈伊爾·楚馬科夫合作以推廣其研發的口服疫苗以對抗小兒麻痺症。* 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 3月,中共中央制定《農村六十條》。* 6月,中共中央批准《文藝十條》,後修改為《文藝八條》。* 7月,中共中央批發《科研十四條》。* 8月15日,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通車。* 9月,中共中央批准試行《高教六十條》。* 9月,中共中央批准試行《工業七十條》。*10月25日,美國中情局支援的四水六崗衛教軍在西藏襲擊解放軍,繳獲有關大躍進失敗和解放軍戰鬥序列的重要情報。* 1月11日-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擴大的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 ”,大躍進結束,毛澤東作了自我批評、退居二線,由劉少奇、鄧小平等人主持中央事務。此後劉少奇、鄧子恢等人推行“三自一包”的政策。* 3月19日,廣東新豐江水電站水庫水位達110.5米時誘發6.1級地震,震中烈度為8度,為中國國內最大的水庫誘發地震。* 4月,伊塔事件中,新疆數萬名中國公民逃往蘇聯。* 5月,中共中央決定大幅度調整國民經濟。*6月-7月,鄧小平對三自一包的“包產到戶”表示支援,並引用四川諺語“不管黃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貓論”出臺。* 8月,小說《劉志丹》被康生指責為“反黨小說”。* 9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南昌首次擊落中華民國空軍美製U2高空偵察飛機1架。* 9月24日-27日,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對劉少奇等人的改革表達不滿。* 10月-11月,中印邊境戰爭爆發,中國獲得勝利後撤離藏南地區。*10月12日,中國與朝鮮簽訂《中朝邊界條約》,向朝鮮割讓包括長白山在內約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11月9日,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廖承志在北京同日本代表高碕達之助簽署了《中日長期綜合貿易備忘錄》,開啟“LT貿易”。*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全國開展學雷鋒活動。* 4至5月,國家主席劉少奇訪問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越南 ,9月訪問朝鮮。* 5月,杭州會議召開,中共中央釋出《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四清運動”開始,造成數萬人非正常死亡、被視為文化大革命預演。* 7月,童第周和嚴紹頤等在《科學通報》上發表有關魚類的核移植《魚類細胞核移植》的論文。*8月,海河特大洪災造成5000餘人死亡,北京部分地區被淹、天津被困,受災人口超2200萬人,是海河流域歷史上最嚴重的洪災之一。* 9月,中共中央制定《關於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一些具體政策的規定。* 9月6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開始發表《九評蘇共》,中蘇論戰加劇。*12月16日,羅榮桓元帥逝世。*中國石油已基本實現自給。*12月至次年2月,周恩來總理訪問阿聯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阿爾巴尼亞、突尼西亞、迦納、馬裡、幾內亞、蘇丹、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緬甸、巴基斯坦、錫蘭。*1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法國建交。* 2月,中國大陸掀起“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 ”運動。* 2月23日-8月22日,中國與蘇聯在北京就邊界問題舉行談判,會談無疾而終。* 4月,中國和日本就互派記者達成《中日記者交換協定》。* 6月,中國成功發射自行研製的第一枚運載火箭。*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人口達7.23億,掃盲運動使得中國文盲率下降到了52%,有約1億人脫盲。*7月,“文化革命五人小組”成立。* 8月,設立中國中日備忘錄貿易辦事處駐東京聯絡處。* 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屬於“兩彈一星”工程。*11月,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下臺後,周恩來、賀龍率代表團訪問蘇聯,與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發生矛盾,中蘇衝突升級。* 12月,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宣佈,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大會再次選舉劉少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任命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2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在北京與中方會談。*5月1日,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學者在雲南元謀發現元謀人。*6月,中國出兵參加越南戰爭。*8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與中華民國國軍在福建、廣東附近爆發“八六海戰”。*9月1日,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11月,姚文元於上海《文匯報》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非斷交。*2月,“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發表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成為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奠基之作。*2月,文化革命五人小組提交《二月提綱》,被作為中央檔案下發,但隨後不久,這個提綱就為毛澤東所否定和批判。*3月8日,邢臺市發生7.2級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共計死亡8064人,受傷38451人,倒塌房屋508萬餘間。*4月,《中國科學》刊登了有關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論文,當年《科學》對此也做了報道。*5月16日,《五·一六通知》發表、文化大革命開始,撤銷了原文化革命五人小組以及《二月提綱》,中國大陸進入文革“十年浩劫”或“十年動亂”,國家主席劉少奇、鄧小平等人相繼被打倒。*5月28日,中央文化革命小組成立。*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成立。*8月16日,時任內蒙古第一書記的烏蘭夫遭撤職、迫害,引發此後文革重大冤假錯案“內人黨事件”,造成數萬人死亡,至少數十萬人遭牽連。*“紅八月”爆發,8月18日起,毛澤東、林彪等人在天安門先後八次接見1000萬紅衛兵,後者開始大規模“破四舊”、全國大串連,屠殺迫害“黑五類”,成為文革期間紅色恐怖的源頭。紅八月期間,北京地區有1700餘人被紅衛兵打死,數萬人被驅逐。*8月24日,知名作家老舍因不堪迫害,於深夜自沉於北京西北的太平湖,享年67歲。*8月30日,周恩來起草《一份應予保護的幹部名單》。*9月3日,知名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受紅衛兵迫害,於家中自縊而亡。*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迦納斷交。*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對地導彈在自己的國土上飛行爆炸成功,屬於“兩彈一星”工程。*11月,廣東省陽春縣爆發流腦疫情,透過紅衛兵的全國大串連蔓延至全國,1966-67年間的流腦大流行共造成16萬餘人死亡。*1月,上海發生“一月風暴”,成為全國大規模奪權運動的開端,各地造反派成立“革命委員會”取代黨政機關。*1月、2月,譚震林、陳毅、葉劍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等與江青、陳伯達、康生、姚文元就文化大革命等問題發生爭執,即“二月抗爭”。*2月,“青海二二三事件”造成上百人死亡,上萬人受迫害。*5月23日,研發抗瘧疾藥物的“523專案”啟動。*6月初,文革期間的“重慶大武鬥”拉開序幕,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6月17日 ,中國首枚氫彈在羅布泊成功爆炸,屬於“兩彈一星 ”工程。*6月下旬,中國駐緬甸人員不顧緬甸政府的勸阻,強行向華僑和緬甸國民散發《毛主席語錄》和毛主席像章,引起緬方的不滿和干涉,發生中國駐緬甸使館遇襲事件、午門抗緬大會等事件,雙發爆發大規模衝突、造成人員傷亡,兩國瀕臨斷交。*7月初,文革期間四川的“瀘州武鬥”開始,造成數千人死亡。*7月20日,武漢發生七·二〇事件,江青隨即提出“文攻武衛”,此後大規模“武鬥”展開,中國大陸進入全面內戰狀態。*8月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公安部部長謝富治發表講話,明確提出“砸爛公檢法”的主張。*8月9日,北京發生紅衛兵“焚燬蒙古駐華大使專車事件”。*8月,廣東省發生“廣州吊勞改犯事件”,上百人死亡。*8月22日,北京發生紅衛兵火燒英國代辦處,毆打英國駐華代辦柯利達,引發國際爭端,周恩來向英方道歉。*8月26日,廣東省文革期間發生“反彭湃烈士事件”,造成上百人喪生。*8月底,寧夏“青銅峽事件”造成上百人死亡。*8月-10月,湖南省文革期間爆發“道縣大屠殺”,9000餘人喪生。*9月6日,中國與坦尚尼亞、尚比亞簽署協定,支援兩國修建坦贊鐵路。*9月起,廣東省文革期間爆發“陽江大屠殺”,數千人死亡。*10月1日,中國與印度爆發邊境衝突,中國從錫金撤離。* 10月17日,前清王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因尿毒症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從1959年獲得特赦開始,他一直在北京植物園工作。*10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斷交併從印尼撤僑。*1月,文革期間的重大冤假錯案“趙健民雲南特務案”爆發,138萬7千餘人受到牽連,大屠殺導致1萬7千餘人死亡,另有6萬1千多人致殘。*4月,廣州軍區司令員黃永勝內定廣西“4·22”陣營為反動組織、開始鎮壓,廣西大屠殺逐漸達到高峰,亦爆發大規模人吃人事件,最終造成10-15萬人死亡。*4月23日,北京“清華大學百日大武鬥”拉開序幕,成為北京最為嚴重的武鬥事件。*5月,毛澤東批准文革“清理階級隊伍”展開,約三千萬人被批鬥、據估計50萬-150萬人死亡。*6月8日,“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在文革期間被暴民毆打致死。*7月,香港爆發“香港流感”,是1957-58年亞洲流感的變種,再度造成全球100萬-400萬人死亡,成為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大瘟疫之一。*7月底開始,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開始進駐各學校和機關團體,紅衛兵運動逐漸退出文革舞臺。*7月-9月,湖南文革期間發生“邵陽縣大屠殺”,近千人死亡。*8月5日,毛澤東將來訪的巴基斯坦外交部長贈送的一籃芒果轉送給了進駐清華大學的工宣隊,引發了此後全國性的“芒果崇拜”。*8月,海南爆發“儋縣大屠殺”,700餘人死亡。*9月-10月,江西省文革期間爆發“瑞金大屠殺”,上千人死亡。* 9月30日,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鐵路橋率先通車。* 10月13日至31日,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召開,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被非法“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和永久開除出中國共產黨”。*10月26日,“兩彈一星元勳”趙九章遭文革迫害,自殺身亡。*12月5日,“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在空難中喪生。* 12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填詞人田漢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2月22日,毛澤東發起“上山下鄉運動”,共約1600多萬青年人赴鄉下勞動。*12月28日,知名學者翦伯贊及夫人受迫害,自殺身亡。*1月7日,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第四零四廠發生核洩漏事故。*3月起,西藏尼木地區發生暴動,波及多個地區。* 中蘇於珍寶島爆發激烈武裝衝突,即珍寶島事件。*4月1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被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正式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 6月9日,十大元帥之一的賀龍在文革期間被迫害至死,在其追悼會上,周恩來連續七次躹躬。*7月,長江大洪水,湖北、安徽共死亡1603人,71萬間房屋倒塌。*7月22-29日,超強颱風維奧娜造成1554人死亡,中國大陸又稱“七二八風災”或“牛田洋風災”。* 9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在參加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葬禮途中過境中國北京,與中國總理周恩來會談,緩解了中蘇衝突。*9月23日,中國成功進行首次地下核試驗。*10月1日,中國第一條城市地鐵線路——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車。*10月11日,知名學者吳晗受迫害在獄中去世,他因編寫《海瑞罷官》一劇而在文革期間受迫害。* 11月12日,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至死,直至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被平反、恢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名譽。*11月15日,馬來亞革命之聲廣播電臺在湖南益陽設立。*1月,毛澤東批准文革“一打三反運動”展開,大量人口遭到直接逮捕、判刑和槍殺。*1月5日,雲南省通海縣發生7.5級地震,15621人死亡,超過32431人受傷。*3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陰謀集團的通知》,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團”運動大規模展開,數以百萬計的人遭到迫害。*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屬於“兩彈一星”工程。*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在江西廬山召開,會上就國家主席職務存廢等問題,林彪與江青等人發生激烈衝突。*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加拿大建交。*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義大利建交。*11月10日至15日,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訪問中國,向周恩來轉達了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口信。*12月22日,華北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改組北京軍區,免去鄭維山北京軍區司令員和李雪峰政治委員的職務,由謝富治兼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紀登奎、吳德兼任政治委員。* 乒乓外交,中美關係逐漸轉暖。*4月-7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提出“兩個估計”,全國大學開始透過推薦的方式大規模招收工農兵學員。* 7月9日,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秘密訪華。* 9月13日,十大元帥之一、中共二號人物林彪與妻子葉群等九人外逃蘇聯,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墜機身亡,即九一三事件; 林彪墜機後毛澤東身心大受打擊,毛澤東的接班人亦由林彪改為四人幫中的王洪文。* 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透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12月,開始發掘長沙馬王堆漢墓。* 1月6日 ,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去世,其在文革期間遭到迫害。* 2月21日 ,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正式訪問中國大陸,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共同發表《中美聯合公報》。*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建交。*4月10日,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大批先秦著作。*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和外相大平正芳訪問中國, 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建交,兩國關係恢復正常化。*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聯邦德國建交。*10月,北京發生了王府井“圍攻外賓事件”。*11月,颱風柏美娜在廣東省西部湛江地區登陸,造成至少480人死亡、上千人受傷。*12月10日,原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子恢逝世,文革期間遭迫害,1981年獲平反。*12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澳大利亞建交。*1月2日,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交《關於增加裝置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正式提出“四三方案”。*2月6日,四川爐霍縣發生7.9級大地震,死亡2175人,受傷2756人。*3月10日,鄧小平恢復國務院副總理職務,第二次復出政壇,並開始出現在眾多外交場合。*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西班牙建交。*4月,《中國科學》雜誌發表數學家陳景潤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5月8日,中國駐希臘王國大使周伯萍誤入以色列駐希臘外交代表處造成外交事故,即雅典事件。* 8月24日-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林彪、葉群、黃永勝等人被開除黨籍,“四人幫”及更多其追隨勢力進入中央委員會。*8月26日,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積體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12月,第一次全國計劃生育彙報會上,提出了“晚、稀、少”的計劃生育政策。* 1月2日,姚文元在上海嚴厲批判《中國畫》畫冊,這被認為是 “黑畫”事件的正式開端。* 1月18日-6月,文革“批林批孔運動 ”開始,批判林彪及孔子。*3月29日,陝西臨潼縣村民在打井過程中發現碎片,導致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4月6日-19日,鄧小平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5月11日,雲南昭通地區發生“大關地震”,造成1,641至20,000人死亡。*8月1日,中國首艘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09I型核潛艇服役。* 11月29日,前國防部長 、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因癌症搶救無效離世,此前彭德懷在文革期間受到批鬥和迫害,直至1978年12月獲得平反,恢復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切名譽。* 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一號檔案,任命鄧小平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1月13日-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四人幫未能實現組閣,鄧小平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開啟了對文革的“1975年整頓”,會議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75年)》。*2月4日,遼寧省海城發生大地震,造成1328人死亡。*5月,毛澤東在北京接見柬埔寨紅色高棉領導人波爾布特等,併為紅色高棉政權提供了大量援助,後者在柬埔寨進行了“紅色高棉大屠殺”。*7月1日,陶其敏等人按照美國科學家莫里斯·希勒曼的人血滅活乙肝疫苗思路,研製出了中國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被稱為“7571疫苗”。1970年代起,中國大陸乙肝出現大爆發,此後1.2億人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佔當時全球HBV攜帶者的三分之一。* 7月,雲南沙甸地區發生大規模回族起義事件,後遭到解放軍屠殺鎮壓,約1600人死亡。*8月,廣東省發生“八四海難”,造成400餘人死亡。* 8月,颱風尼娜為河南等地帶來暴雨,最終引致河南“75·8”水庫潰壩,駐馬店地區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以及數十座中小型水庫同時垮壩潰決,造成約30個縣市、1700多萬畝農田被淹,1000多萬人受災,約24萬人死亡;2005年該事件被美國《探索頻道》評為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人為技術災難第一名。*11月,中國第一次成功回收人造地球衛星。* 12月1日-5日,時任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訪華,在北京與毛澤東、鄧小平等人會面。*1月8日,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逝世,隨後由華國鋒出任代總理及總理。* 4月5日,四五天安門事件爆發,鄧小平再次被免職。* 7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之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去世。* 7月28日,中國境內發生唐山大地震,造成242,769至655,237人死亡,另有164,851人重傷。*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逝世。* 2月18日,新疆霍城縣伊犁農墾局六十一團場禮堂發生特大火災,694人死亡、161人燒殘。*5月,中國北方爆發“H1N1”流感疫情,此後全球出現“俄國流感”大流行,約造成70萬人死亡,普遍認為此次病毒蘇聯或中國的實驗室洩露事故或疫苗接種事故。*7月16日-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召開,鄧小平恢復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務,第三次復出政壇。*8月-9月,南斯拉夫總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主席鐵托訪問中國。* 9月19日,鄧小平在與教育部負責人談話時,首次提出“撥亂反正 ”,並要求恢復高考;此後數年間,胡耀邦等人主持了三百多萬件冤假錯案的平反。*12月10日,文革後舉行第一次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1月1日,《新聞聯播》於北京電視臺首次播出,而北京電視臺於5月1日正式更名為中國中央電視臺。*2月26日-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未設立國家主席,會議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78年)》。*3月18日-31日,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鄧小平提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等觀點,為知識分子平反。*5月10日起,《人民日報》等報刊轉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章,開啟了一場社會各階層參與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反對華國鋒的“兩個凡是”。*8月12日,中國和日本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9月8日,世界上第一隻人工授精繁殖的大熊貓在北京動物園誕生。*9月-10月,鄧小平先後訪問朝鮮、日本。*11月,北京西單民主牆上開始出現已被查禁的《中國青年》,出現要民主、言論自由、反專制等呼聲,魏京生張貼了文章《第五個現代化》。*11月,“三北防護林工程”啟動。*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並停止炮擊金門。*1月29日-2月5日,鄧小平訪問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與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會面,美國透過《與臺灣關係法》。*2月,中越戰爭爆發 。*3月27日,魏京生以“反革命罪”被判刑15年。*3月30日,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首次提出“四項基本原則”。*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不延長《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該條約於1980年4月11日期滿。*5月16日,林毅夫叛逃事件發生。*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開始逐漸推行“一孩政策”。*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公佈。*9月,東江支流西枝江的百年一遇大洪水,造成151人死亡。*11月,渤海二號事件造成72人喪生,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史上最重大的責任事故。*11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席位。*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開始行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中國代表權,並加入世界銀行。* 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劃出區域試辦經濟特區。*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8月18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講話,呼籲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提出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並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全面修憲建議。*9月10日,華國鋒辭去國務院總理職務,由趙紫陽接任。*1月24日,四川省道孚縣發生6.8級地震,共計造成約150人死亡,還有約300人受傷,對震中附近造成極大破壞。*1月25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宣判,江青被判處死緩。*3月,深圳蛇口工業區建設總指揮袁庚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被譽為改革開放中“衝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5月29日,孫中山第二任妻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逝世。*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透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7月,四川特大洪水,導致888人死亡。*8月,超強颱風8108號在浙江樂清一帶登陸,導致1283人死亡。*9月14日,解放軍在河北省張家口舉行華北大演習,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解放軍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演習。*10月1日,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透過新華社發表《有關和平統一臺灣的九條方針政策》。*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成員。*4月,“四·二六空難”造成112人死亡。*5月,北江大洪水,造成493人死亡。*7月24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向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致信。*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國大陸人口總數突破10億。*8月17日,中國與美國簽署《八一七公報》。*9月1日-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胡耀邦任總書記,不再設黨主席和副主席。*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與鄧小平、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等人會面。*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透過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稱《八二憲法》,恢復設立國家主席、副主席;此外,撤銷1978年3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透過的《義勇軍進行曲》新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12月24日,中國民航2311號班機空難造成25人死亡、37人受傷。*5月5日,一架從瀋陽飛往上海的飛機被武裝分子劫持到了韓國。*7月31日,陝西安康發生特大洪災,870人喪生,經濟損失約4.1億元。*8月1日,中國首艘彈道導彈核潛艇09II型核潛艇開始服役。*8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決定》,正式開始“1983年嚴打”,持續了三年之久。*9月17日,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自1984年1月1日起,專門行使國家中央銀行職能,其商業銀行業務由同日成立的中國工商銀行繼承。*10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並開始成立村民委員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到1984年底,農村人民公社制度實際上不復存在。*10月11日-12日,中共召開十二屆二中全會,開展清除精神汙染運動。*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對美國進行為期一週的訪問,與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會面。*1月,鄧小平進行了第一次南巡,視察深圳、珠海、廈門、廣州等地,肯定了經濟特區的發展模式,併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2月5日,開國大將之首粟裕逝世。*4月23,解放軍炮擊越南老山地區,兩山戰役開始。*4月26日-5月1日,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訪問中國北京、西安、上海,與鄧小平、李先念等人會面。* 7月,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中國奧運史上首枚金牌。*9月,莫干山會議在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召開,推動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程序。*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透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10月7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破土動工,鄧小平等人親自為工程奠基。*10月17日,聯想集團於北京創立,原名“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1989年更名為“北京聯想計算機集團公司”。*11月18日,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支股票“小飛樂”由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公開發行。*12月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宣告》。*1月18日,中國民航5109號班機空難造成38人死亡。*2月,中國南極長城站建成。*2月,中興通訊在深圳成立。*3月,“價格雙軌制”改革正式實施,但此後導致“官倒”現象的出現。*3月20日,秦川核電站動工建設,是中國大陸建成的第一座核電站。*3月21日,3213號魚雷艇事件中,一艘魚雷艇叛逃韓國,後被遣返。*5月23日-6月6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召開擴大會議,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宣佈裁軍100萬,允許軍隊經商。*在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的提議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透過,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中國開始出現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3月5日,鄧小平親自批准“863計劃”啟動,由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負責。*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九年制義務教育正式啟動。*5月,情報官員俞強聲叛逃至美國。*7月,廣東東部沿海發生大洪水,造成261人死亡。*9月13日,鄧小平任命趙紫陽主持政治體制改革,趙紫陽召集“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9月28日,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召開,會議透過決議,要求開展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10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與鄧小平、李先念等人會面,是歷史上英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華。* 10月22日,十大元帥之一、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去世。* 12月,八六學潮爆發。*1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被迫辭職下臺,職務由總理趙紫陽代理。*3月,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立。* 4月8日,深圳蛇口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家由企業創辦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 4月1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葡萄牙總理施華高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中葡聯合宣告》。*5月,東北大興安嶺發生特大火災,造成200餘人死亡,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火災之一。*8月,深圳大亞灣核電站破土動工,是中國建成的第二座核電站,也是中國首座使用國外技術和資金建設的核電站。*9月,華為公司在深圳南山區成立。*9月,深圳率先試行土地使用有償出讓,出讓了一塊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限期50年,揭開了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9月27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深圳市十二家金融機構出資組成了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公佈了《關於臺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旅遊接待辦法的通知》,允許原中華民國國軍士兵返回大陸探親。*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趙紫陽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以及政治體制改革措施,該會議首次實行差額選舉,趙紫陽當選新一任的中國共產黨總書記。*11月,肯德基在北京市開設首家中國大陸的分店。*12月,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成立。*12月,深圳市公開拍賣了一塊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首次進行的土地拍賣。*1月13日,“蛇口風波”引發全國大討論。*1月18日,西南航空空難造成108人死亡。*1月-5月,上海市甲型肝炎大流行,共造成310,746人感染、47人死亡。*3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與越南人民軍海軍在中國南海赤瓜礁海域爆發軍事衝突。*3月21日,深圳蛇口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家由企業創辦的商業保險機構——平安保險。*4月1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對《八二憲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一定程度上允許私營經濟存在和發展,並准許土地使用權轉讓。*4月13日,海南省成立。*6月16日,中國中央電視臺製作的6集電視紀錄片《河殤》首播,引發全國大討論。*8、9月,價格闖關改革失敗、造成大規模通貨膨脹。*8月,萬達集團在遼寧大連成立。* 9月,取消了2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恢復。*9月19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袖米爾頓·弗裡德曼訪華,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會面,商討中國經濟改革問題。*9月29日,中國進行了首枚中子彈實彈爆炸試驗,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蘇聯後第四個擁有中子彈技術的國家。*11月6日,雲南瀾滄-耿馬地震造成748人死亡、7700人受傷,是該地區有地震記錄以來的最大地震。*1月,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建成。*2月25日至26日,美國總統喬治·H·W·布什訪問中國,在北京與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等會面。*3月,西藏拉薩發生騷亂事件,造成人員傷亡。* 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逝世,引發以大學生為主的大規模悼念活動。*4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四二六社論》,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激化了中國共產黨與抗議者之間的矛盾,引發了全國各地的“四二七大遊行”。* 5月15日,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華,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 、趙紫陽會面,中蘇關係正常化。* 5月20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89條第16項,北京市部分地區實行戒嚴。*5月23日,北京發生天安門毛澤東像汙損案。* 6月4日凌晨,解放軍戒嚴部隊驅離滯留在天安門廣場的示威群眾,結束了長達五十天的抗議運動。* 6月24日,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趙紫陽被撤銷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等職務,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啟立等領導人被免職,1980年代後期政治體制改革失敗。*10月,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1月9日,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透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江澤民接替鄧小平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3月,江澤民接替鄧小平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4月1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宣佈中央同意上海開發、開放浦東。*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人口超過11億。*8月8日,中國恢復與印度尼西亞的外交關係。*9月-10月, 北京舉辦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9月,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阮文靈和部長會議主席杜梅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與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總理李鵬就中越關係和柬埔寨問題進行會談。*9月11日-12日,中國紅十字會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簽署《金門協議》以解決兩岸重大罪犯遣返的問題。*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新加坡建交。*10月8日,麥當勞在深圳市開設首家中國大陸分店。*10月,廣州白雲機場劫機相撞事件造成128人死亡。*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4月,山西三交河礦難造成147人死亡。*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與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簽訂《中蘇國界東段協定》。*5月-6月,華東地區發生嚴重水災,因災死亡至少431人。*5月-8月,山東省部分地區提出“百日無孩”的計劃生育運動。*5月14日,毛澤東夫人江青在監獄中自殺身亡。*11月,中國與越南開展高階會晤,結束13年敵對,實現關係正常化。*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臺北、香港三個經濟體正式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1月24日,中國和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 1月18日-2月21日,鄧小平南巡,又稱“九二南巡”,視察深圳、珠海、廣州、上海等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誰不改革,誰就下臺”,因六四事件而放緩甚至停滯的中國改革開放自此重新提速,而九二南巡還拯救了當時中國新興的資本市場。* 3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訪問日本,會見日本明仁天皇 。*7月31日,“南京7·31空難”造成106-109人喪生。*8月24日,中國與大韓民國建立外交關係。*10月,日本明仁天皇與皇后美智子應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邀請訪問中國。*10月11日,浦東新區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10月12日-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10月26日-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在香港舉行會談,達成所謂《九二共識》。*10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 11月,糧票被廢除。*11月24日,“桂林11·24空難”造成141人喪生。* 3月27日 ,江澤民接替楊尚昆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鎔基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副總理。* 3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對《八二憲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改革開放”等表述。*3月至7月,中美之間發生“銀河號事件”。*4月27日至4月29日,中華民國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於新加坡舉行會談。*7月23日,西北航空2119號班機空難造成55人死亡。*8月27日,青海溝後水庫潰壩,造成300餘人死亡。*10月起,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深圳康泰生物製品的重組酵母乙肝疫苗車間逐漸投產,成功生產出第一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新生兒開始接種。該技術於1989年由美國默沙東公司轉讓給中方,收取700萬美元作為培訓中方人員和支付美方參與者勞務的成本,此外不再收取專利費和利潤。*12月,國務院作出了《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以建立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將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離,健全金融市場,統一匯率改革外匯市場。*1月1日,實行分稅制改革。*4月1日,中國首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營。*3月,國家開發銀行在北京成立。*3月31日,浙江杭州發生“千島湖事件”,造成32人死亡。*6月6日,“六六空難”造成160人死亡,是中國境內遇難人數最多的空難。*6月-7月,西江、北江發生大洪水,共造成480人死亡。*7月18日,國務院頒佈《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住房公積金制度在全國全面推行。*8月,超強颱風弗雷德造成1426人死亡。*9月,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開始興建。*9月20日,北京市發生“建國門事件”,槍擊案造成至少24人死亡。*12月14日,三峽工程動工。*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市發生重大火災,包括288名中小學生在內的325人遇難,火災時有人向學生喊“讓領導先走”,引發巨大爭議。*1月30日,江澤民提出關於發展兩岸關係、推進中國和平統一程序的八項主張,即“江八點 ”。*4月10日,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之一陳雲逝世。*5月1日,中國大陸開始實行每週五天工作制。*5月14日,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宣佈更登確吉尼瑪為十世班禪喇嘛的轉世靈童。* 7月,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訪問美國後,解放軍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演習、造成“第三次臺海危機”,美國派遣第七艦隊透過臺灣海峽。*10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可可西里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12月,可可西里升格為“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中國第一個為保護藏羚羊而設定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月,江澤民提出“三講教育”。*2月3日,雲南省麗江市發生7級地震,共有309人死亡,7.86億元人民幣的直接損失。*4月30日,中國與美國發生貿易爭端。*5月3日,內蒙古包頭市發生6.4級地震,共造成26人死亡,雖然人員傷亡不大,但經濟損失很嚴重。*7月29日,中國進行迄今為止最後一次核試驗,中國政府宣佈次日起暫停核試驗。*7-8月,超強颱風賀伯造成779人死亡。*9月21日,中國政府幹預美國大選醜聞爆發。* 2月19日,中共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鄧小平去世 。*5月8日,中國南方航空3456號班機空難造成35人死亡。*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 7月1日 ,香港主權自英國交至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7月起,亞洲金融風暴。*10月下旬,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美國。*2月14日,武漢公交爆炸案造成至少16人死亡。*3月17日,朱鎔基接替李鵬,成為新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5月,“985工程”啟動。*6月25日-7月3日,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訪問中國,先後前往西安、北京、上海、桂林、香港。*7月-8月, 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爆發特大洪災,共造成3656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人民幣。*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簽署了《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11月,“211工程”啟動。*11月11日,騰訊公司在深圳成立。*2月24日,西南航空4509號班機空難造成61人死亡。*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對《八二憲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改,“鄧小平理論”被寫入憲法。*4月,阿里巴巴集團在杭州成立。*4月25日,超過一萬名法輪功學員前往北京中南海上訪。* 5月8日,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北約轟炸,三名記者殉職,中國爆發大規模反美遊行示威。* 6月,江澤民提出“西部大開發 ”,包括西電東送等專案。*7月20日,宣佈法輪功為“非法組織”並開始大規模取締、鎮壓。*11月24日,發生煙臺11·24特大海難,280人遇難。* 12月20日,澳門主權自葡萄牙移交至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建立。* 2月,江澤民首次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6月22日,武漢航空343號班機空難造成49人死亡。*9月27日,貴州木沖溝礦難造成162人死亡。*10月-12月,北斗一號導航系統實現區域性的導航功能。*12月25日,中國和越南簽訂有關北部灣地區領土劃界的協定,確認白龍尾島屬於越南領土。* 1月1日,百度公司在北京中關村成立,創立百度搜索引擎。*3月16日,河北省會石家莊市發生了一起重大爆炸刑事案件,造成死亡108人、38人受傷。*4月1日,中美兩國軍機在南海上空發生一起空中相撞事故。* 6月15日 ,“上海合作組織 ”在上海成立。* 7月13日 ,中國北京贏得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7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確認海參崴等遠東地區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歸屬俄羅斯。*7月17日,廣西南丹礦難造成81人死亡。*8月,第21屆夏季大學生運動會在北京舉辦,這是中國首次主辦世大運。*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改制度被取消。*10月18-20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訪華,出席上海APEC領導人會議。*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人口達12.45億。* 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月21-22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第二次訪華,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會面。* 5月7日,“大連5·7空難 ”導致112人喪生。*6月20日,黑龍江“雞西礦難”造成124人死亡。*6月,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首次出現在世界盃決賽圈。*7月,西氣東輸工程開工建設。*8月,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北京舉行,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陳省身任大會名譽主席,吳文俊任大會主席。* 11月15日 ,胡錦濤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等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11月16日起,廣東、香港、北京等地爆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此後傳向其它國家,造成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疫情。*12月,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 2月,新疆地區發生伽師巴楚地震,造成268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 3月15日 ,胡錦濤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溫家寶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 3月20日 ,大學生孫志剛被廣州政府執法部門毆打身亡,引發收容遣送制度被廢除。*7月1日,針對“23條”,香港爆發七一遊行。*7月,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理念。*10月15日,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順利完成了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12月,重慶開縣特大井噴事故造成243人死亡。* 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對《八二憲法》進行了第四次修改,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寫入憲法。* 9月19日,胡錦濤就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並提出“和諧社會”理念。*10月14日,俄羅斯歸還中國一半黑瞎子島。*10月20日,河南大平礦難造成148人死亡。*11月21日,內蒙古“包頭空難”造成55人死亡。*11月28日,陝西陳家山礦難造成166人死亡。*1月17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前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逝世。*2月14日,遼寧孫家灣礦難,造成214人死亡、30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4968.9萬元。*3月,胡錦濤對臺提出四“不”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透過並執行。*4月-5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後訪問大陸,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等領導人會面。* 6月10日,黑龍江省沙蘭鎮發生特大山洪和泥石流,洪水瞬間淹沒位於低窪處的沙蘭鎮中心小學,共造成117人死亡,其中105人為學生。* 8月,廣東大興礦難造成121人死亡。* 10月,中囯成功完成“神舟六號 ”載人飛船雙人多天宇航任務。*11月,黑龍江七臺河特大礦難造成171人死亡。*11月19日-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第三次訪華,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12月,河北唐山劉官屯礦難造成108人死亡。*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廢止,國家不再徵收農業稅。*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7月12日,中國運動員劉翔在瑞士洛桑創造男子110米欄“12秒88”的最新世界紀錄。*7月,中國南方水災,至少452人死亡。*11月,由30多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考察團進行了“長江淡水豚類考察”,白鱀豚被認為“野外功能性滅絕”。* 3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透過。*7月,河南盧氏縣特大洪災,造成78人死亡、18人失蹤。*8月,山東華源礦難造成至少172人死亡。*12月,山西新窯礦難造成104人死亡。*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中國奶製品汙染事件。* 1月,中國大陸爆發大規模雪災,因災死亡129人。*4月,山東膠濟列車相撞,造成72人喪生、416人受傷。*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蹤,受災人口超4600萬。*5月起,中國南方水災特大水災,至少57人死亡、數百人失蹤,受災人口超2100萬。* 8月-9月,北京奧運會以及殘奧會。* 8月,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第四次訪華,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觀賞奧運會。*9月8日,山西省襄汾尾礦庫潰壩事故,死亡277人、失蹤4人,另有受傷33人,直接經濟損失9619萬元。* 9月25日,“神舟七號 ”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中國宇航員首次實現太空漫步。* 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出四萬億投資計劃。*2月,第24屆冬季大學生運動會在哈爾濱舉辦。*7月5日,新疆烏魯木齊爆發大規模騷亂,造成至少197人死亡,另有1721人受傷。*7月,力拓集團駐上海辦事處員工被中國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刑事拘留。*10月,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前校長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1月,黑龍江“鶴崗新興煤礦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11月,時任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首次訪華,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3月23日,谷歌公司宣稱因為遭到中國網路攻擊,決定退出中國。*4月,青海玉樹特大地震造成2698人死亡、270人失蹤,另有12135人受傷。*5月起,特大水災造成至少1072人喪生、619人失蹤,110萬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100億元人民幣。*5月-10月,上海世博會 。*6月,廣西重大泥石流事件造成至少43人死亡。*8月,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導致1557人死亡,兩條河流被截斷形成堰塞湖。*8月24日,黑龍江“伊春空難”造成44人死亡、52人受傷。* 10月,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總人口超過13.39億。* 11月,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在中國廣州舉行。*12月,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成立“金磚五國”。*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6月,中國紅十字會爆發重大丑聞“郭美美事件 ”。*6月起,中國南方水災,至少105人死亡,63人失蹤。* 7月23日,甬臺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上百人受傷。*8月,深圳舉辦“201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8月14日,大連市爆發上萬人參加的反對PX專案遊行。*9月29日,天宮一號順利發射升空。*9月起,中國秋季洪澇災害,共造成97人死亡、21人失蹤。*11月,“神舟八號”無人飛船順利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對接。*11月,北斗二號導航系統開始為中國及周邊地區使用者提供服務。* 12月,微博實行實名制。*2月6日,原重慶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私自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引發中國巨大政治變動,後續事件包括薄熙來事件和周永康案。*6月,“神舟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對接。*7月,北京特大暴雨造成79人死亡、160.2萬人受災,經濟損失116.4億元。*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付使用。* 10月11日13時,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作家。* 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15日,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李克強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此後,大規模反腐敗運動展開,但也有“清洗政治對手”、“選擇性反腐”的質疑。* 12月,湖南衡陽發生大規模賄選案件 。* 3月14日,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16日,李克強當選中國國務院總理。*4月20日,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雅安大地震,196人死亡。*6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對接。*8月,遼寧撫順“8·16”特大洪災,共造成76人死亡、88人失蹤。* 10月28日,北京發生天安門金水橋恐怖襲擊案,五人死亡。* 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第五個現代化等,並把“一帶一路”升級為國家戰略。但外界和部分體制內人士則認為習近平的改革路線違背了改革開放以來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方向,屬於政治倒退,重新回到了毛澤東時代的體制,即黨的最高領導人獨攬大權的寡頭政治以及“黨領導一切”的模式。* 12月14日,“嫦娥三號”和“玉兔號”完成首次月面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探。*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透過《關於廢止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對正在被依法執行勞動教養的人員,解除勞動教養,剩餘期限不再執行”。* 2月,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臺灣各界人士,是第二次“習連會”。*3月1日,雲南昆明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造成30餘人死亡。*3月8日,飛往北京的馬來西亞航空370號班機失聯 ,機上239人下落不明。*5月22日,新疆烏魯木齊發生嚴重暴力恐怖事件,43人死亡。*7月28日,新疆莎車縣發生嚴重恐怖襲擊,造成37名民眾遇害,59名暴徒被擊斃。*8月2日,江蘇崑山中榮工廠爆炸事故造成146人死亡。*8月3日,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617人死亡。*8月16日-28日,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江蘇南京舉行。*9月-12月,香港爆發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革命”。*10月27日,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涉嫌受賄犯罪案件偵查終結,後被開除黨籍軍籍。* 11月10日-11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12月31日,上海外灘陳毅廣場在跨年活動期間發生人群踐踏事故,造成36死49傷。* 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 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白皮書,並首次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 5月起,南方大洪水,至少319人死亡、81人失蹤。*6月1日,湖北荊州發生“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共442人死亡。* 6月11日,“周永康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在庭審中,因受賄罪、一濫用職權罪、故意洩露國家秘密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財產。* 7月9日起,大規模抓捕中國的人權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當局在多達23個省份大規模逮捕、傳喚、刑事拘留、帶走、失聯、約談了上百位律師、民間維權人士、上訪民眾及其親屬的事件,部分人士因此下落不明。* 8月12日,天津港發生嚴重爆炸事故,至少165人死亡、79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68.66億元人民幣。*10月,屠呦呦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籍科學家。* 11月7日,習近平、馬英九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在新加坡舉行,是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12月17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順利發射升空。* 12月20日,深圳山體滑坡事故,造成73死4失蹤、逾900人被疏散。*1月,計劃生育“兩孩政策”正式施行。*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北京開業。*6月23日,江蘇鹽城龍捲風造成99人喪生、846人受傷。*6月30日-7月8日,中國的長江中下游沿江地區及江淮、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因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水災,164人死亡,26人失蹤;安徽和湖北兩省受災最為嚴重。* 7月4日,原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因受賄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濫用職權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7月25日,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因受賄罪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褫奪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7月,河北邢臺特大洪災造成130人死亡、110人失蹤,受災人口達904萬。*8月,原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調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書記,新疆開始大規模修建針對穆斯林等少數民族的“新疆再教育營”,在世界範圍內引發巨大爭議。*8月16日,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順利升空。*9月4-5日,杭州舉辦“G20峰會”。*9月15日,“天宮二號”順利發射升空,“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10月順利發射升空,並與天宮二號對接。*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貴州建成啟用。*11月,廣東大亞灣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團隊獲得2016年度“基礎物理學突破獎”。*4月1日,“雄安新區”成立。*8月8日,四川九寨溝地震導致至少25人死亡、數百人受傷。*9月29日,原政治局委員孫政才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移交司法機關。*11月,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訪華,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對《八二憲法》進行了第五次修改,《憲法修正案》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並收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等內容。*3月起,中美貿易戰。*7月31日,新疆射月溝水庫潰壩事件,造成20人遇難、8人失蹤。*8月19日-8月21日,山東壽光市出現洪災災害,13人死亡、3人失蹤。*8月,中國大陸爆發非洲豬瘟疫情。*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12月,“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成功發射升空,此後成功著陸月球,是人類探測器首訪月球背面。*12月底,知名媒體人崔永元爆料“陝西千億礦權案”中二審案卷丟失,引發巨大爭議,該事件最終以最高法院法官王林清在央視新聞上“電視認罪”而結束。*1月,《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紀念會並提出“習五條”。*3月,江蘇天嘉宜化工廠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6月起,香港爆發長期大規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12月,湖北省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12月17日,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山東號”正式交付使用。*1月2日,關於發生在武漢的肺炎疫情,包括李文亮醫生在內的8名“散佈謠言者”被“依法查處”。*1月23日,武漢“封城”,此前已有至少500萬人從武漢逃離至各地。*2月28日起,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爭議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爆發,相關話題點選量在微博上達46億。*5月5日起,中印邊境衝突造成雙方人員傷亡。*5月28日,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5月下旬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西南、華南及東南沿海等地因持續強降水引發的嚴重洪災;6月初開始,中國中央氣象臺釋出連續40天暴雨預警,多省發生暴洪、城區內澇、漬災。官方資料顯示至少有6346萬人次受災,直接財產損失超過1789億元人民幣。*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頒佈。*7月27日,中國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作為對美國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的反制措施。*7月31日,北斗三號導航系統正式啟用。*8月,中國政府在內蒙古自治區強行推行普通話教學,引發大規模爭議和衝突。*11月2日,螞蟻集團有關人員馬雲等人被約談,次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宣佈螞蟻金服暫緩上市。*12月4日,重慶永川吊水洞礦難,造成23人死亡。*12月17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取樣後成功返航。*社會信用體系基本建成,與中國大規模監控體系緊密相連。*1月,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團抵達中國武漢,調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源頭。*2月25日,中國政府宣稱其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4月29日,搭載太空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徵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文昌太空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建造在軌模組化太空站的國家。*5月11日,中國官方公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中國大陸總人口約14.11億、人口老齡化,但該數字受到外界質疑,5月底中國政府修改計劃生育政策,推出“三孩政策”。*5月15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登陸火星,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後,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在火星著陸探測器的國家。*5月22日,甘肅發生嚴重山地馬拉松事故,造成21人死亡。*6月13日,湖北十堰燃氣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6月17日,“神舟十二號”飛船成功將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名航天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於同年9月返回地球。*7月中旬起,河南發生特大水災,造成至少398人死亡、上千萬人受災。*9月,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飛船成功將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名航天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於2022年4月返回地球。*11月起,彭帥指控張高麗性醜聞事件引發國際廣泛關注。*11月11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透過《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主要闡述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以來的成就,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1月,徐州八孩母親事件引發轟動和爭議。*2月-3月,北京主辦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冬季殘奧會。*3月起,中國大陸多地及香港爆發了自2020年以來最嚴重的新冠疫情,“清零政策”下,3月底開始中國大陸金融中心上海封城,直至6月初。*3月21日,中國東方航空5735號班機空難,132人死亡。*4月29日,湖南長沙自建房倒塌事故,54人遇難。*6月5日,“神舟十四號”飛船成功將陳冬、劉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於同年12月返回地球。*6月10日,唐山燒烤店打人事件引發轟動和廣泛關注。*6月17日,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正式交付使用。*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率團訪問臺灣,中國人民解放軍而後展開環臺軍事演練,引發外界對第四次臺海危機的擔憂。*9月5日,四川瀘定地震,造成至少93人死亡。*10月,中共二十大閉幕會上,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示意後,工作人員強行將胡錦濤帶離會場;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召開,習近平再次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開始最高領導人的第三個任期,鄧小平時代以來的「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事實上終結。*11月11日,中國政府發布《》,對中國大陸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作出較大調整。*11月24日,新疆烏魯木齊高層住宅樓火災,引發全國各地爆發大規模反對動態清零政策運動,俗稱“白紙運動”。*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飛船成功將費俊龍、鄧清明、張陸三名航天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於翌年6月返回地球。*11月30日,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去世 。*12月7日,中國政府發布《》。*1月-2月,中國與美國、加拿大等國之間發生“高空氣球事件”,美方懷疑入侵的中方氣球為蒐集情報的間諜氣球,但中方予以否認並稱其為民用無人飛艇,引發外交爭端和國際廣泛關注。*3月10日,繼在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上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後,習近平在2018年修憲廢除任期限制的法律背景下,於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以全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實現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國家元首三連任。*5月30日,“神舟十六號”飛船成功將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員送到天宮號空間站,預計同年11月返回地球。*6月-7月,“秦剛事件”,秦剛在長時間未現身後被免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職務,引發國際媒體廣泛關注;同時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大規模改組,包括原火箭軍司令員李玉超在內的領導層被替換。*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法》、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開始正式施行,擴大了對間諜行為的定義以及國安單位的執法權。*7月23日,黑龍江齊齊哈爾中學體育館坍塌事故,造成11人死亡、4人受傷。*7月-8月,成都舉辦因新冠疫情延期的“2021年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7月-8月,京津冀暴雨,海河流域發生大洪水,造成嚴重人員和財產損失。*9月-10月,杭州舉辦因新冠疫情延期的“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
91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19
GTK
,後來發展為Unix-like系統下開發圖形介面的應用程式的主流開發工具之一。GTK是自由軟體,並且是GNU計劃的一部分。自2019年2月6日起,GTK+改名為GTK。軟體架構.GTK 包含了一組圖形控制元素。還有一個名為Broadway的HTML5後端。GTK可以配置不同的顯示引擎來改變繪製部件的外觀。有幾種顯示引擎可以模仿所使用平臺上的原生部件的外觀。從2005年釋出的版本2.8開始,GTK開始使用Cairo來渲染大多數圖形控制元素。自從GTK版本3.0開始,所有的渲染都是使用Cairo完成的。在2018年1月26日的DevConf.cz上,GTK重要開發者Matthias Clasen介紹了GTK 4開發的當前狀態,包括對GTK 3中渲染和輸入工作方式的高層次解釋,GTK 4 (>3.90)中正在進行的變化以及原因。在2019年2月6日,宣佈GTK 4將從專案名稱中去掉“+”號。GTK繪圖工具包.GDK是對底層視窗系統和圖形系統提供的低階函式的封裝。GTK場景圖工具包.GSK是GTK的渲染和場景圖API。GSK位於圖形控制元素和渲染之間。GSK最終在2017年3月釋出的GTK版本3.90中合併。GtkInspector.GtkInspector在版本3.14中引入。 GtkInspector只能在安裝了開發包libgtk-3-dev/gtk±devel後呼叫。GUI設計器.有幾個GUI設計器可用於GTK。以下專案截至2011年7月仍在活躍:GtkBuilder.GtkBuilder允許在不編寫程式碼的情況下設計使用者介面。介面在XML檔案中描述,然後在執行時載入並自動建立物件。Glade介面設計器允許以“所見即所得”的方式建立使用者介面。使用者介面的描述與使用的程式語言無關。程式語言.GTK使用C語言開發,但是其設計者使用面向物件技術。也提供了Vala、C++繫結,其他的繫結有Ada、D、Haskell、PHP和所有的.NET程式語言。與其他很多部件工具箱不同,GTK並不基於Xt。這一決策優劣互見:優點是GTK可以應用於其他系統,其靈活性也很強;而缺點就是它無法利用以傳統方法為X11定製的X資源資料庫。GTK最早應用於X Window System,如今已移植至其他平臺,諸如Microsoft Windows、DirectFB,以及Mac OS X平臺上的Quartz.Glade是一個介面設計工具,但是它也包含了一種描述GUI介面的XML語言,它和libglade一起工作就可以直接使用GTK和GNOME控制元件;新的Glade-3不再直接支援生成程式語言原始碼。外觀和視覺.提供不同的顯示引擎使得終端使用者可以定製外觀和視覺。目前已經有一些可以模仿其他流行的平臺或者工具箱的引擎。使用.這只是一部分,另外,GTK也可以執行在KDE的環境下。而且GTK也可以在Microsoft Windows執行,另外還有DirectFB和ncurses。GTK應用程式.以下程式都是使用GTK開發、屬於開源軟體,可以運行於Linux/Unix,Windows,macOS等多種作業系統平臺上。圖形無關程式碼.最初GTK包括一些和圖形無關的常規功能,如連結串列和二叉樹等資料結構。這些基本功能和物件系統GObject已經合併到獨立的庫Glib,它被程式設計師專門用於開發不需要圖形介面的程式碼。GTK 2.2002年3月11日,GTK2.0版正式釋出。GTK 2是GTK後繼版本,其新特性包括使用Pango改進的文字渲染、新主題引擎、使用ATK改進的可達性、完全轉換到使用UTF-8的Unicode和更靈活的API。但是它和GTK 1不完全相容,因此必須由程式設計師做移植工作。由於GTK 1更快、相對更簡單或更加適合嵌入式應用,所以還被繼續使用。從GTK 2的2.8版起,它依靠程式庫Cairo完成渲染,而這引入了向量圖形的支援。發展.Ridley專案正在嘗試統一一系列和GTK相關的庫,包括libgnome、libgnomeui、libgnomeprint、libgnomeprintui、libglade、libgnomecanvas、libegg、libeel和gtkglext。GTK hello world.GTK hello world以C撰寫,本程式含有視窗,標題是"Hello, World".#include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GtkWidget *window;GtkWidget *label;gtk_init (&argc, &argv);/* create the main, top level, window */window = gtk_window_new (GTK_WINDOW_TOPLEVEL);/* give it the title */gtk_window_set_title (GTK_WINDOW (window), "Hello World");/* Connect the destroy signal of the window to gtk_main_quit* When the window is about to be destroyed we get a notification and* stop the main GTK loopg_signal_connect (window, "destroy",G_CALLBACK (gtk_main_quit), NULL);/* Create the "Hello, World" label */label = gtk_label_new ("Hello, World");/* and insert it into the main window */gtk_container_add (GTK_CONTAINER (window), label);/* make sure that everything, window and label, are visible */gtk_widget_show_all (window);/* start the main loop, and let it rest there until the application is closed */gtk_main ();return 0;GTK Runtime Environment for Windows.由於GTK主要是作為Unix-like系統底下的介面,在Windows使用該系統所開發的軟體時就需要用到GTK執行環境,即GTK Runtime Environment for Windows。這個軟體與GTK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僅僅是為了執行軟體用途而製作,以解決Windows沒有內建GTK函式庫的問題。
92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1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該時期由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大部分漢地為止。五代十國實質上是晚唐政治與藩鎮割據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較強,自命承繼大統的中央政權鼎革五朝,故統稱為「五代」。除了首末兩代後梁、後周由漢人建立以外,中間三代後唐、後晉與後漢則由沙陀所建立。雖然「五代」實力似乎較為強大,但仍無力控制整個漢地;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或自立為帝、或奉中原王朝為正統,其中十個國祚較長、國力較強的國家被統稱為「十國」。這個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大員叛變奪位的情況,使得戰火連年不休,統治者多重武抑文。中原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此一時期也是唐、宋之間的地緣關係重整時期。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標誌著五代十國的開始。之後,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後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後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其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日漸強盛,但因後來發生內亂,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隨後後晉建立。不久,石敬瑭死後,契丹與晉的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之後,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後漢建後周並將皇位傳給其養子柴榮,柴榮苦心經營,使得後周日漸擁有有統一中原的能力,但其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不幸病亡。後周隨後被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奪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佔據。南唐國力較盛,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唯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後,與其弟趙光義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漢地大部分地區,十國結束。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後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其中一些政權臣服於五代,其政治架構大致上與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來的武人干政現象,宋朝採取強幹弱枝和重文抑武的國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漢化的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西南白族建立的大理國與逐漸脫離中原政權的越南大瞿越。這些都對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由於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充套件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發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於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五代十國時期乃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儲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歷史.藩鎮割據與唐朝滅亡.安史之亂後,唐朝陸續出現許多不受控制的藩鎮。雖然藩鎮在唐憲宗時期大致臣服,但直到唐朝中後期,唐廷仍然因為宦官專政與牛李黨爭而無法根除藩鎮問題。由於河北被藩鎮控制、中原戰亂不堪,唐廷十分依賴江南的財富。然而江南地區在龐勛之變和黃巢之亂中遭到破壞,嚴重影響朝廷經濟收入,唐朝逐漸走向滅亡。唐朝後期出現三個重要的藩鎮:沙陀人李國昌,造成了「極目千里、無復煙火」的局面。亂事波及兩淮江南地區,當地群雄紛起抗敵,十國中的吳國與楚國得以建立。秦宗權之亂直到唐昭宗時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梁,唐朝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後梁改革與梁晉對峙.五代各朝雖然掌控中原與關中地區,但沒有像唐朝一樣成為藩鎮認可的共主,主要勢力範圍也不出華北地區,只能說是一個藩鎮型的朝廷。各地藩鎮在唐朝滅亡後,有的奉五代為宗主、有些依舊擁護唐室,其他則是保境固守或稱帝爭天下。不管他們的外交策略是如何,這些藩鎮都已獨立自主,其中十個具代表性清海軍節度使劉隱建南漢;江南地區,佔據兩淮吳地的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建吳國,鎮海軍節度使錢鏐建吳越國,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建閩國。另外,交趾地區,靜海節度使曲承裕自立,在越南歷史稱為曲家,是越南地區脫離中國歷史的開端。党項族組成的定難軍也在陝北夏州一帶割據自立。位於河西瓜州的歸義軍一度建立西漢金山國。}-後梁太祖針對唐朝後期的弊端做出不少偏激改革。他極度厭惡宦官,曾拒絕在南方避難的宦官返回京城;討厭唐廷高階官員,啟用失意士人如李振、敬翔等人,並且聽從李振建議,屠殺宰相裴樞、崔遠等三十名高官,史稱白馬驛之禍。這些失意士人重現實而輕名義,是五代政治人物的代表。經濟方面重視農業發展,致力減輕賦稅;對軍隊十分嚴厲,如大將戰死,所部士卒一律斬首,稱「跋隊斬」。然而後梁太祖晚年荒淫無度,甚至不顧倫理,經常召諸子之妻入宮陪侍。外交方面,後梁立國之初,幾乎所有國家與藩鎮都表示臣服,只有晉、岐、前蜀與吳敵視後梁,依舊奉唐室年號。其中晉王李克用更是後梁太祖的死敵,自開國起後梁太祖就北伐晉國,在潞州擊潰後梁軍,成功救援成德軍,而梁軍元氣大傷,史稱柏鄉之戰。北方之雄劉守光為人殘暴,且是晉的強敵。他於909年被後梁封為燕王,三年後稱帝建國燕國。隔年,李存勗派周德威攻打劉守光,後梁太祖親自率軍救援,但被晉軍擊潰。劉守光最後於隔年被李存勗攻滅。後梁太祖敗退洛陽後病危,次子朱友珪不滿後梁太祖有意立義子朱友文為太子,趁機刺殺父皇而繼位。然而朱友珪荒淫無度,不得人心,913年其弟朱友貞聯合天雄軍節度使附近。雙方對峙良久,唐軍軍糧不足,有即將撤退的跡象。然而梁戶部尚書趙巖、張漢傑等人進讒言,使王彥章被撤換,後唐莊宗又率軍經鄆州迂迴攻入空虛無兵的開封府。城破之日,後梁末帝無奈命控鶴軍都指揮使皇甫麟殺死他,後梁亡。後唐拓土與內亂.後唐莊宗滅後梁後,定都洛陽。此時河北三鎮已定,後唐國力強盛。岐國李茂貞對後唐稱臣,後唐莊宗封他為秦王。924年李茂貞去世,後唐莊宗的長子李繼岌擔任鳳翔節度使,吞併了岐國。前蜀王建在建國後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得前蜀在經濟與軍事都十分強盛。但918年王建去世後,其子王衍奢侈無度,殘暴昏庸。925年後唐莊宗派郭崇韜、李繼岌率軍攻入成都,王衍投降,前蜀滅亡。後唐對外強盛,但是內憂積重。後唐莊宗定都洛陽後,招回宦官以任樞要之職,任用李襲吉等保守派,一切與唐朝後期政治相同,朝政日益敗壞。後唐莊宗自認基業已固,不務政事,肆情縱慾,自取藝名「李天下」,寵信伶人敬新磨、伶官景進等人。當時軍隊龐大,國庫吃緊,然而其妻劉皇后幹預朝政、貪婪愛財,將稅收一半歸後宮,使得朝廷還要暫扣軍糧以補其他支出,形成極大的隱憂,不久徵蜀唐軍即因故兵變。郭崇韜雖然完成滅蜀任務,但李繼岌對於不能深入參與軍務而感到不滿。他密報朝廷,意圖陷害郭崇韜。後唐莊宗有意先調查再決定,但劉皇后自行命李繼岌處決之。926年郭崇韜被殺,唐軍軍心渙散,兵變四起。劉皇后又不願將自己的財物用於勞軍,使局面更加惡化。不久,天雄軍士兵皇甫暉因賭博輸錢而煽動士兵造反,殺主帥楊仁晸,立偏將趙在禮為留後,是為鄴城之變,唐將李紹榮平定失敗,後唐莊宗只好派養兄李嗣源前往平定。李嗣源於魏州受部眾與叛軍擁護,反而率軍南征後唐莊宗。各地唐軍不願為後唐莊宗作戰,汴州被陷,後唐莊宗因洛陽內亂中流箭而死。李嗣源攻入洛陽後殺盡叛臣而稱帝,即後唐明宗,後唐莊宗的長子李繼岌自殺於長安。後唐明宗執政期間革除後唐莊宗時的弊政,朝政逐漸安定。他誅除宦官,任用士人;撤銷不少冗餘機關,建立三司等財政機關;提倡節儉,興修水利,關心百姓疾苦;加強中央軍力,建立侍衛親軍以壓制藩鎮。這是五代少見的穩定時期之一,史家稱後唐明宗是五代時期僅次於後周世宗的明君,他制定的一些制度也被宋朝所繼承。然而到晚年後唐再度走入內亂。933年後唐明宗重病,其子李從榮奪位被殺,幼子李從厚繼位,即後唐閔帝。此時後唐明宗的兩位大將養子李從珂任鳳翔節度使、女婿石敬瑭任河東節度使,均擁重兵。宰相朱弘昭、馮贇本想以調動節度使的方式來分離軍權,反而激起叛變。934年李從珂以清君側為由攻入洛陽,後唐閔帝在逃往魏州途中被石敬瑭俘虜,最後被李從珂所殺。李從珂稱帝,即後唐末帝。內亂期間發生後蜀獨立之事。原來在前蜀滅亡後,後唐莊宗以孟知祥為四川節度使。不久後唐明宗叛變奪位,孟知祥練兵意圖獨立。932年孟知祥在併吞東川軍後被後唐明宗封為蜀王,並於後唐末帝發動內亂時稱帝建國後蜀。同年孟知祥去世,其子孟昶繼位。孟昶勵精圖治,擴充套件疆土,讓後蜀維持了三十年的和平局面。後唐末帝與石敬瑭早在後唐明宗時就彼此不合。唐末帝繼位後十分猜忌石敬瑭,而石敬瑭也因畏懼而懷有叛變之心。936年後唐末帝把石敬瑭調任天平軍,並命張敬達、楊光遠率軍催促。石敬瑭聽從桑維翰與劉知遠的建議向契丹國借兵叛變,並且對遼太宗耶律德光稱兒,事後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還要輸帛三十萬匹。張敬達聞知叛變之事後,率軍圍攻太原,石敬瑭堅守不下。當時盧龍軍的趙德鈞和契丹可汗耶律德光有意合作共謀中原,石敬瑭大為驚懼,急令桑維翰見耶律德光。桑維翰跪於契丹帳前,苦苦哀求,才使耶律德光放棄與趙德鈞合作的打算。耶律德光率軍解圍,幫助石敬瑭於太原建國後晉,即後晉高祖。937年晉軍與契丹軍大舉南下,楊光遠、趙德鈞等諸鎮陸續投降。晉軍獨自攻入洛陽,後唐末帝自焚而死,後唐滅亡。後晉高祖定都汴州,依約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國,此後契丹國對五代的影響力達到最大。江南的擴張.五代進入後晉時期,國力大不如前,時常被契丹國威脅。江淮地區的吳與後繼的南唐國勢強盛,他們採取聯合北方契丹國制約中原的策略,屢次徵討周邊國家壯大勢力,成為中原五代的一大威脅。吳國是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建立的。早在秦宗權之亂時,秦的部屬畢師鐸率軍攻打揚州,楊行密在抗敵過程中發展割據勢力,最後建立吳國。902年楊行密被唐廷封為吳王,建都廣陵,稱江都府。執政期間鼓勵農桑,穩定經濟,使江淮地區逐漸復甦。對外則擁護唐室,與宣武軍朱全忠敵對。905年楊行密去世,其子楊渥繼位。隔年江西鍾傳去世,諸子內亂,楊渥趁機派秦裴攻佔江西,統一江淮。然而楊渥喜好玩樂,又猜忌功臣,大臣張顥、徐溫發動兵變,殺死楊渥。908年徐溫擁立楊渥之弟楊隆演為主,除掉想自立的張顥,徹底掌握吳國大權。徐溫掌握大權後屢次攻伐吳越國未果,至後梁末期才和談。唐朝滅亡後,吳國不承認後梁宗主地位,仍然沿用唐哀帝年號,直到919年吳國改元,才正式與唐朝切斷關係。對內則逐步翦除楊氏舊將以穩固其勢力,然而專政的長子徐知訓驕橫恣肆,曾因欺負吳王楊隆演而引來兵變,最後被部下朱瑾殺死。徐溫養子徐知誥平定亂事,而徐知誥事徐溫甚孝謹,最後成為徐溫政權的繼承者。923年,楊隆演鬱鬱而終,其弟楊溥繼位,並於927年稱帝,即吳睿帝。927年徐溫去世,追封齊王,養子徐知誥繼位,成為吳國實際統治者。徐知誥生活儉樸,尊重吳帝和將領而頗得民心。937年徐知誥奪吳睿帝之位,吳亡,建國齊,都金陵,稱江寧府。同年後唐滅亡,兩年後徐知誥自稱唐室後裔,改姓名李昪,建國南唐,即南唐烈祖。李昪建國後採取與民休息、與鄰國友好的政策,使國力持續強盛。943年李昪去世後,其子李璟繼位,即南唐元宗。李璟在位初期,南唐國力仍然強盛,對外聯合遼朝壓制後周,對四周國家也採取見機入侵的方式,陸續滅閩國與楚國。在南唐東南方有吳越國與閩國。吳越國的建立者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錢鏐,都杭州,其疆域約同今浙江省。907年錢鏐被後梁封為吳越王,即吳越太祖。在位期間促進經濟發展,保境安民;對外奉中原五代為宗主國,與吳和南唐為死對頭,這個策略一直維持到亡國為止。另外曾經派使冊封新羅、渤海國等國王,海中諸國皆奉他為君長。閩國是由福建觀察使王潮所建立,其與其弟王審知控制福州一帶,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其疆域約同今福建省。王審知執政後於909年被後梁封為閩王,即閩太祖。在位期間也是提倡節儉,與民休息,並向中原王朝稱臣,使閩國迅速發展。925年閩太祖去世後,其繼位者與宗室、大臣互相猜忌、鬥爭而使閩國逐漸衰弱。閩國的內亂引來南唐與吳越的覬覦。943年閩景宗王延羲之弟王延政於建州。961年唐元宗去世後,由李煜即位,即南唐後主,還都金陵府。至此南唐無力威脅五代,只能保境安民。湖廣的內亂.而湖廣一帶有荊南、楚國、南漢。荊南又稱南平、北楚,其疆域約為今湖北省西部。建立者高季興為後梁太祖的將領,907年被封為荊南節度使,首府為江陵。荊南地小國弱,因而向四周各國稱臣。其國君高季興和高從誨貪圖各國貢品而攔截搶奪,遭各國發兵威脅才願歸還,被稱為「高賴子」。後梁滅亡後,高季興改向後唐稱臣,在924年被後唐唐莊宗封為南平王,即武信王。後唐滅前蜀時,高季興表示願意協助伐蜀,但並未實際行動,而後又向後唐索要前蜀土地。這些使後唐唐明宗大怒而發兵南征,所幸江南雨季使唐軍糧草不濟而退。荊南與後唐的關係直到其子高從誨繼位後才和好。楚國則由武安軍節度使馬殷所建立。秦宗權之亂時,秦的部署孫儒攻打兩淮楊行密,孫儒部將馬殷帶部分人馬經江西至湖南割據。907年後梁建立後,馬殷向後梁稱臣而被封為楚王,即武穆王。其勢力涵蓋今湖南與廣西省北部,對外臣服五代各朝,對內平定亂軍、強藩,並且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楚國國勢強盛。927年後唐封馬殷為楚國王,定都潭州,即長沙府。楚文昭王馬希範時期擴地至今廣西省東北部,國勢頗盛。然而馬希範在947年去世後國勢大亂,楚將擁護次子馬希廣繼立,使長子馬希萼不滿而叛變。950年馬希萼成功攻下長沙,即楚恭孝王。然而馬希萼縱酒荒淫,使得楚將王逵、周行逢舉兵叛變楚國。他們擁護馬殷嫡長孫馬光惠為武平節度使,率軍佔據朗州一帶,領有全嶺南地區。952年據有朗州的武平軍留後劉言不願降唐,派王逵、周行逢攻下潭州,驅除南唐收復湖南地區,並被後周正式封為武平節度使。而擁立劉言的王逵與他不合,就聯合周行逢廢除並處死劉言。王逵領有湖南後貪得無厭,也被部下潘叔嗣所殺,武平軍之位最後由周行逢繼承。周行逢革除楚國劣政,愛護百姓,提倡廉潔。對將領用法嚴厲,果斷誅殺。湖南地區又恢復平穩,直至962年周行逢去世為止。南漢是由清海軍節度使劉隱所建立,907年被後梁封為彭郡王,909年被封為南平王,最後911年為南海王,同年去世。劉隱穩固嶺南後重用當地士人,為日後建國打下基礎。911年劉隱去世後,由其弟劉龑繼位。劉龑在統一嶺南後於917年稱帝,即南漢高祖。國號大越,都番禺,號興王府。隔年改國號為漢,即南漢。南漢高祖與鄰國和好,推廣科舉制度。然而本身殘酷奢侈,每視殺人則喜,寵幸宦官,以至政事不寧。942年南漢高祖去世,其子劉玢繼位,即南漢殤帝。南漢殤帝貪圖享樂,當時有張遇賢叛亂,隔年被其兄劉晟所殺。劉晟自立為帝,即南漢中宗。在位期間,雖然奪取楚國容州,但是提倡嚴刑立威,為人殘暴,大肆屠殺皇族和大臣將領,南漢只剩宦官、宮女執政。958年去世後,由其子劉鋹繼位,即南漢後主。其間越南開始脫離中國統治。契丹入侵.當十國陸續衰弱或自保時,北方的後晉也因為契丹國的威脅而屢屢不安。當時後晉新立,財政匱乏,契丹貪求無厭,藩鎮多不願服從。為解決財政危機,後晉高祖採納桑維翰的建議,採取安撫藩鎮、恭謹契丹的方式,並且重視農業、商業以提升經濟。雖然契丹國得以安撫,但原燕雲十六州官員如吳巒、郭崇威恥臣於契丹,不願投降。各地藩鎮幾乎不服晉廷,有些甚至有意拉攏契丹國以奪位,此時有賴杜重威、李守貞等人平定。937年天雄軍,即後晉出帝。由於後晉的將領與百姓對屈尊異族而感到強烈不滿,後晉出帝聽從景延廣建議,放棄對契丹國稱臣而改稱孫以洗刷屈辱。景延廣對契丹人的敵意十分強烈,他殺害契丹商人,逮捕契丹使者出氣,屢次對契丹挑釁。此舉引來契丹可汗耶律德光的憤怒,他於944年率軍南征。當時河北大旱,蝗蟲侵襲,契丹軍攻掠貝州去世,其兄子耶律兀欲繼位,即遼世宗。後漢高祖在遼軍北返後開始收復中原。蕭翰得知訊息後,劫持後唐宗室李從益稱帝於開封,而後北返。後漢高祖聞之派使殺李從益以定都開封,並派高行周與慕容彥超在魏州之戰戰役降服杜重威,諸鎮相繼歸附。948年後漢高祖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並以楊邠、郭威、史弘肇與王章為輔國大臣。當時永興軍時,軍士擁護郭威稱帝,大軍返回開封。951年郭威稱帝,建國後周,即後周太祖,後漢亡。後周崛起與北宋統一.後周太祖登基後減除若干苛政,勵行節儉,使南流的人口再度有流回中原的傾向。然而劉贇被殺,使後漢舊將不服周廷。河東軍劉崇得知郭威稱帝後,自立為帝,建國北漢。他依遼人為援,自稱侄皇帝,並且伺機伐周。舊漢將徐州鞏廷美與泰寧軍慕容彥超意圖叛變,有賴後周太祖陸續平定。954年後周太祖去世,由養子柴榮繼位,即後周世宗。後周世宗是五代十國中的第一明君,於繼位之初遭遇北漢帝劉崇與遼將楊袞聯合南下。當時周廷驚恐,大多主張穩重行事,然而後周世宗親自擊潰漢遼聯軍,並斬臨陣後退的無能將領,史稱高平之戰。此後改革軍事制度,精簡中央禁軍,補充強健之士,形成「殿前諸班」的禁軍。內政方面,他招撫流亡,減少賦稅,穩定國內經濟。整頓吏治,延聘文人,打壓武人政治,使後周政治清明。955年又廢天下佛寺,獲取大量銅器以整頓經濟。軍事與經濟的提升都為日後基本統一漢地而建立重要的基礎。後周世宗在穩定國內後即意圖統一天下,他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為目標。955年率軍擊潰後蜀,佔秦州漢中一帶。956年率兵擊潰南唐,獲得江北之地,迫南唐稱臣。959年後周世宗率軍北伐遼朝以收復燕雲十六州,周軍陸續攻陷瀛洲、莫州等地。當他準備收復幽州時,卻突然生病,被迫班師。不久去世,其幼子柴宗訓即位,即後周恭帝。960年,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以鎮定二州遭北漢、遼朝入侵為由率軍北禦,而後在開封的陳橋驛發生陳橋兵變,受禁軍擁護為帝。趙匡胤回師開封,廢黜後周恭帝,後周滅亡,五代結束。他建立宋朝,即宋太祖。宋太祖繼位之時,十國仍有後蜀、北漢、南唐、吳越、南漢、荊南與湖南武平軍周行逢、閩南清源軍留從效等,除後蜀、北漢、南漢稱帝外,大多奉宋朝為宗主或臣服之。宋太祖面對遼朝的威脅,採趙普「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策略統一中國地區。962年周行逢、荊南主高保勗去世,兩國新主周保權、高繼沖年幼無能。宋太祖趁機於隔年以平湖南之亂為由派兵南下併湖南,途中假道伐虢,併吞荊南。後蜀後主孟昶聞知荊南與湖南被併吞後,聯合北漢以拒宋師。然而其晚年奢侈逸樂,朝政不修,軍隊皆無戰鬥力。965年宋太祖派王全斌、崔彥進出鳳州,北東兩路同時入蜀。結果不出六十多日,後蜀帝孟昶投降,後蜀亡。其寵妃花蕊夫人在亡國後寫下:「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南漢後主劉鋹將政事交給宦官龔澄樞及女侍中盧瓊仙等人。由於只信宦官,官員都需閹割才能進用。970年宋廷派潘美伐南漢,由於南漢將領大臣宗室皆死光,只有宦官領軍,隔年南漢帝劉鋹投降,南漢亡。南唐後主李煜是詞壇高手,卻終日以外患為憂。當時有賴其弟李從善、大臣潘佑與將領林仁肇等人,尚且與後周得以對峙。宋朝建立後,李煜終日與臣酣宴、愁思悲歌。975年宋太祖以南唐帝李煜稱病不入朝為由,派曹彬南征,並以吳越軍為輔夾攻。最後李煜投降,南唐亡。吳越國方面,雖然忠獻王錢弘佐時趁閩國內亂獲得福州,但是本身課稅繁重,民不堪苦。到忠懿王錢俶時,因為對宋朝十分恭順,宋太祖沒有奪取地。而閩南清源軍留從效割據一方,去世後多人爭位,最後由陳洪進奪得。978年錢俶與陳洪進納土歸順宋朝,吳越國與閩南清源軍亡。而十國最後一個國家北漢的末主是英武帝劉繼元。979年北宋宋太宗派潘美圍攻北漢都城太原,擊退遼國援兵,劉繼元投降,北漢滅亡。至此十國時期結束,正式進入宋朝時期。然而,尚有燕雲十六州還未收復。宋太宗滅亡北漢後不久,他不顧大臣反對,於979年從太原北伐遼朝以圖收復燕雲十六州。起初宋軍攻下易州和涿州,但在燕京的高梁河之戰慘敗而退。而定難軍雖於982年李繼捧奉土歸併北宋,但李繼遷持續於陝北發展勢力。至此進入宋朝與遼朝、西夏、金朝、蒙古等諸國對峙的多元民族競爭時代。疆域與行政區劃.五代十國的疆域大抵區分成五代與十國。五代諸朝的領土大抵是華北地區與關中地區,一度領有燕雲十六州、河東與淮北地區。十國與其他藩鎮大多分佈在五代的週圍如華南、湖廣、蜀地、甘肅、河東與河北等地區,其中江南、湖廣地區分裂為六國,這顯示江南地區遠較三國時期更為開化,故已可以用小地域形成自立的地盤。五代十國的各國疆域在宋朝統一後仍然被沿用為路的行政區劃,現在則成為省界。而且,被細分化的疆域仍然不能自給自足,各國只能發展自身產業,並越界進行經濟交流以互通有無,最後促使宋朝商業的發達。唐朝後期和五代時,政治核心因為戰亂與經濟因素,由長安、洛陽過渡到開封。當時關中因戰亂而荒廢,較強的藩鎮只有岐國李茂貞與定難軍,而河隴地區也持續衰退,回鶻、吐蕃等外族紛紛割據河西走廊;而華中、華南地區經濟強盛,所以割據藩鎮繁多,是十國勢力範圍。而開封處於隋唐大運河中樞地位,負責轉運河北、關中、江南與湖廣地區的貨物,是天下糧食、貨物的轉運站。當關中因戰亂而荒廢時,聚集天下財富的開封就成為五代的首選地位,這也促使宋朝之後的中國朝代選擇以大運河城市如北京、開封、南京與杭州等為首都。另外,五代的戰爭大多以開封的宣武節度使與太原的河東節度使對峙為主,例如李克用的晉與後梁、後晉與後唐、後漢與佔據中原的遼朝、北漢與後周等都是如此。五代十國的範圍與唐朝後期相比,萎縮明顯,比漢地的範圍略小,外族大舉佔領漢地的周圍,最後建立遼朝與西夏。河西地區被歸義軍、甘州回鶻與吐蕃諸部所佔領。燕雲十六州在938年被後晉高祖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國,使漢、唐以來北方的國防線全部後退,黃河北岸幾乎沒有屏障。再加上中國政治核心東移,使得五代、宋朝備受遼朝的壓力。而安南地區被靜海軍的曲家所割據,並在吳權於白藤江之戰擊敗南漢軍後,使越南地區正式脫離中國歷史。而在陝北夏州割據的定難軍,雖於982年李繼捧奉土歸併北宋,但在李繼遷努力下於宋朝時獨立成西夏。五代十國的行政區劃繼承唐朝後期的形式,即道、縣三級行政區劃。五代注重對地方官的考課,令其忠於職守,後梁、後唐皇帝都詔諭吏部注意州縣官不得“姑徇私情,靡求才實”。節度使成為地方行政區劃是由唐朝中期才開始設定的,又稱藩鎮,主管地方軍事、行政與財政,位高權重。安史之亂期間,唐廷成立許多地方節度使以圍堵叛軍。平亂後,唐廷也冊封大量降將為地方節度使以安撫,造就這些擁兵自重,割據為王的藩鎮,形成唐末藩鎮割據的局面。五代時節度使的授任更為冗濫,有的節度使以親王遙領,如後唐末帝之子李重美遙領成德軍節度使,後漢高祖之弟劉勳領山南西道節度使;或以宰相遙領,如後唐莊宗時以侍中、監修國史郭崇韜兼領成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的節度使往往專橫至極,為所欲為。其中,權重者稱節度使、權輕者稱防禦使,安史之亂後的道,即是節度使的轄區。當藩主有異心時,往往趁機舉兵以圖推翻中央,這個現象自唐朝後期開始出現,五代各朝或地方十國的內部也時常發生,這是五代十國動盪不安的起因。此外還在某些地方設“軍”,成為一級行政機構。如907年後梁在輝州碭山縣置崇德軍,939年後晉改舊威州為清遠軍,954年後周以萊蕪監為廣利軍等,其軍使委命本道差補。到宋朝時,節度使被路行政區取代,並且分割地方的行政、財政與軍事權以防止擁兵自重的局勢出現。第二行政區為州,州設刺史,第三行政區縣則設縣令。部分州因首都地位或地勢重要而升級為府、例如五代在汴州設有東京開封府、長安設有西京京兆府、魏州設有大名府,有些重要的府在宋朝形成五京制。而十國與各地藩鎮也在其首都或重要州設府,如吳國的揚州江都府、南唐的昇州金陵府與洪州南昌府、楚國的潭州長沙府、南漢的廣州興王府、北漢的太原府、前蜀與後蜀的成都府與興元府、荊南的江陵府等等。並於軍事要地設大都督府,如後梁在宋州、福州均設大都督府。後唐在全國設十大都督府。本時期南方的州縣數量,因為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與人口增加而增加。《太平寰宇記》所載五代十國時期全國新置五十九縣,絕大部分是在南方,如蜀置五縣,吳越設五縣,閩增設十三縣,南唐新置二十六縣。政治體制.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變化很多,官職時常廢置不常,其制度比較混亂。朝廷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由於五代十國戰亂不斷,樞密院的權力往往比三省來得大,所以時常以宰相兼領樞密使。五代十國以“使”名官者很多,據《五代會要》記載有崇政院使、宣徽院使、飛龍使、翰林使、五坊使等等三十種之多。十國諸國中雖然有臣服於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獨立的國家,政治架構等同五代。由於五代十國大多是從節度使起家,對支援他們的幕僚往往擔任新朝廷的職位,而前朝遺老則給予三師、三公或臺省官等虛職。而將士有功時,為了攏絡他們,也以官爵名號為賞賜。這些狀況成為後來宋朝冗官煩多的源頭。中央行政機構有三省六部。三省為尚書省、門下省與中書省,下設六部尚書,並分司辦事。後梁重新設定唐朝空置的尚書令,並且定為正一品,改唐朝的尚書左右丞為左右司侍郎。後唐時恢複唐朝舊制,並多設左右僕射,與尚書左右丞均為正四品。後梁又設中書門下省,置“中書門下平章事”,改司政殿為金鑾殿,設大學士一員,以崇政院使敬翔為金鑾殿大學士。中書省和門下省方面,其官員品級也比唐朝高,其長官侍中在唐代宗以前均為正三品,後晉時中書令和侍中均為正二品,左右常侍從三品升為正三品,門下侍郎從正四品升為正三品。十國方面,有設有等同宰相的官職,如吳國的大丞相,楚、吳的左右丞相,吳、南漢的參知政事,吳越的參相府事等都等同宰相的職稱。三司使專管財務,至五代時才確定。早在唐朝時就有戶部、度支、鹽鐵等三司分管租稅、財務收支和鹽鐵專賣、物資轉運事務。唐昭宗以宰相崔胤兼領三司使,至此出現三司使。後唐曾設定租庸使以管轄三司,最後正式設定三司使和副使以管理朝廷財務,地方財政也需聽從三司使的命令。以後歷朝相承不廢,宋朝設定的三司就是緣自五代的。五代十國還設有樞密院以掌管軍事,又大多為武將。樞密使掌握軍事,其實權往往超過宰相,可直接下令任免藩鎮。所以通常由皇帝最親信的臣僚充當,有時又以宰臣兼任樞密使。例如959年後周世宗命司徒平章事範質與禮部尚書平章事王溥參知樞密院事,藉此以加強文人官僚制度。早在唐代宗時就以宦官掌樞密,所統領的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與兩樞密使共稱「四貴」。此後宦官往往侵奪相權,甚至廢立皇帝。唐朝後期,朱溫大殺宦官,至此開始用朝臣充任樞密使。朱晃建立後梁後,改樞密院為崇政院,改樞密使為崇政使。923年後唐莊宗又復稱樞密院,並設樞密使與副使。後晉曾以宣徽使代之,但不久又恢複。中書和樞密對掌文武二柄的方式,最後由宋朝所繼承之。而十國等各國或地方藩鎮也大抵置有樞密使或相當於樞密使的官職。五代十國時的刑法,基本沿用唐朝的律令格式和編敕,但因歷朝又都有新頒的敕條,彙編附益,使得格敕前後重複矛盾。957年後周世宗令大臣們進行整理,唐律條文難解的,加上注釋,格敕繁雜的,加以刪除,彙編為《大周刑統》二十一卷。北宋初年所編的《宋刑統》即就此書略加增刪而成。外交.早在唐朝時因為外族紛紛進入中原內附定居,在安史之亂後河北地區、陝北與河西走廊陸續成為外族的勢力範圍,使得中原政局更容易受外族的影響。例如沙陀族、党項族受唐朝冊封為節度使,而沙陀領有的河東軍於五代建立後唐、後晉與後漢。而契丹族的影響最大,多次成為篡立者的外援。建立契丹國後於946年入主中原,建國遼朝。雖然遼朝最後返回燕雲地區,但仍然對中原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五代時,北方以契丹最強。契丹族原唐朝受封為松漠都督府。唐朝後期,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崛起並征服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後於907年即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征服漠北地區奚、室韋、黠嘎斯、阻卜、韃靼、克烈等部落,在軍事與經濟方面都十分強盛。915年耶律阿保機出征室韋得勝回國,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灤河邊建城,於隔年建立契丹國,即遼太祖。契丹國掠奪中原的人口,收留因河北戰爭而逃亡的流民,任用韓延徽、韓知古、康默記與盧文進等漢人為佐命功臣。925年東徵渤海國後即有意南下中原。遼太宗繼位後趁後唐發生內亂之際,接受石敬瑭的請求,出兵協助攻滅後唐,扶持兒皇帝建國後晉,並且獲得燕雲十六州。石重貴繼位後不願稱臣,並濫殺契丹商人。遼太宗為此多次出兵南征未果,後來有賴後晉大將杜重威投降,而攻陷汴州,建遼朝。而後因為遼軍打草穀濫殺漢人,使中原人人舉兵抗遼,遼太宗也在北返之際於殺胡林去世,遼朝政局動盪不安。雖然遼廷扶持北漢,但最後於959年被後周世宗奪下瀛洲、莫州等地。宋朝建立並滅北漢基本統一漢地後,於同年北伐遼朝。此時有賴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名將與宋軍大戰高梁河,成功擊敗宋軍,此時也進入宋遼對峙時期。五代時北方與東北還有奚、吐谷渾、室韋、渤海國、女真、黑水靺鞨等國。奚國於唐朝受封為饒樂都督府,於唐朝中後期多次入侵邊疆。遼朝建立後,奚國被契丹征服,契丹還建立遼中京以統治之,並且逐步同化奚族。而唐朝後期的另一強國渤海國,也在926年亡於契丹,並於原地成立東丹國,以契丹太子耶律倍任人皇王。遼太宗繼位後廢除東丹國,建立遼東京以管理之。而吐谷渾部,原本定居青海一帶,被吐蕃攻滅後,東遷到朔方、河東一帶。五代時散處蔚州等地。936年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國,使得部分吐谷渾臣服於契丹,但仍有不少逃回太原,投奔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唐朝後期,西方吐蕃最強,但因內部分裂而衰。五代時,河西走廊被回鶻、吐蕃與党項等許多民族所割據,有甘州回鶻、肅州龍家。而定難節度使是西夏的前身,本體是陝北夏州的党項族。其領袖拓跋思恭因平亂有功,被唐僖宗所冊封。雖然定難軍獨立自主,對外仍然臣服五代各朝與北漢。五代時,後唐明宗意圖併吞定難軍,將庭州軍安從進與定難軍李彝超對調,最後有賴李彝超成功擊退安重進的唐軍才穩固之。最後在宋朝時吞併靈州、河西等地,建國西夏。西域地區則有西州回鶻、高昌回鶻、龜茲回鶻、於闐、仲雲國與喀喇汗國等。其中於闐和喀喇汗國是西域大國,其範圍涵蓋整個西域地區。擁有塔里木南部廣大領土的于闐是盛行佛教的塞種人國度,統治者尉遲家族自漢朝起就掌握該國的政權。唐朝時,于闐屬於毗沙都督府,由當時的國王尉遲伏闍雄兼任都督。五代時的于闐趨於漢化,國王李聖天自稱“唐之宗屬”,國內實行唐朝舊俗,並派人向中原朝廷進貢,後晉封其為大寶于闐國王。喀喇汗國則為伊斯蘭勢力東進的主要勢力,同於闐多次發生戰爭,但皆以失敗告終。十一世紀初,于闐與歸義軍在喀喇汗國和西夏夾攻中相繼滅亡。1212年時,喀剌汗國亡於由耶律大石率領的契丹族,後者建國西遼。南方有交趾國、大理國、牂柯蠻、彭氏土司與昆明部落。曲承裕擔任靜海節度使後,曲家長期割據交趾,907年去世後由曲顥繼位。930年曲主曲承美被南漢高祖攻滅,不久楊廷藝舉兵並攻下大羅城,靜海軍再度建立。937年矯公羨奪位並向南漢稱臣,隔年楊廷藝的女婿吳權自愛州舉兵,南漢高祖派其子劉弘操率軍入援。吳權在殺死矯公羨後於白藤江之戰擊潰劉弘操率領的漢軍,至此南漢再也沒有南征交趾的意願。939年吳權稱王,建立吳朝,都城古螺,越南地區開始脫離中國歷史,至968年丁部領統一十二使君後建立丁朝,越南正式走上獨立發展道路。大理國源自唐朝時的強國南詔,由於長期與唐朝戰爭,國力日趨衰弱,於南詔末年多次發生權臣篡位事件。902年,世襲清平官的權臣鄭買嗣迫南詔帝蒙舜化貞退位,建國大長和。928年大長和的東川節度使楊幹貞和清平官趙善政殺死大長和帝鄭隆亶,趙善政建國大天興。次年,楊幹貞廢趙善政自立,建國大義寧,而楊幹貞之弟楊詔認為海通節度使段思平有異心,促使楊幹貞派兵追殺。段思平即向高方尋求庇護。而後,段思平向東方的黑爨借兵,與其弟段思良和軍師董迦羅舉兵反抗。937年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都城大理。軍事制度.五代十國的軍事制度繼承唐朝後期節度使的制度,當時地方藩鎮時常舉兵意圖推翻中央朝廷。為瞭解決此問題,朝廷逐漸加強中央禁軍以打壓地方,到宋朝更發展成強幹弱枝的政策。而五代十國最高的中央單位是樞密院,大多為武將擔任。由於五代重軍事、輕文人,為了鞏固政權也以宰相兼任樞密使。唐朝中期開始,節度使擁有強大兵力,掌握地方軍事、民政、財政。他們位高權重、專橫至極,時常發生舉兵意圖推翻朝廷之事,史稱藩鎮割據。而唐朝最後也被宣武節度使朱溫所篡,五代十國的建國者也大多是唐朝後期的節度使。到五代十國時,舉兵篡位之事更多,在後晉高祖割讓燕雲十六州後更加劇烈。也使得五代君王時常替換,最後形成九姓十五君之多的亂世。為此君主紛紛採行建立禁軍、調動地方節度使等強幹弱枝的政策,以削弱地方實力派。禁軍負責守衛首都與皇宮,有時會駐防各地以壓制地方藩鎮,例如後梁、後唐就以禁軍壓制、削弱河北三鎮。後來宋朝宋太祖更以禁軍「殿前諸班」統一天下。此外,朝廷還頻繁調動節度使,更換其駐地,以防止他們長期佔據一方,形成割據勢力。而五代各朝時常擴充禁軍,軍事官制也繁多易變。後梁太祖最親近的軍隊是「廳子都」,此軍裝備精良,兇悍異常,太原晉軍十分畏懼。立國後擴編宣武軍為禁軍,取禁軍的精銳以成立侍衛親軍。在首都設左右龍虎軍、左右羽林軍、左右神武軍、左右龍驤軍,均以親王為軍使,後來名稱時有變動。後唐禁軍的前身是河東軍,李克用以眾多養子為骨幹建立「義兒軍」,是其最精銳的軍隊。徵戰的主力部隊是915年收編的魏博銀槍效節軍,在滅梁時發揮重大作用。建國後在首都設立嚴衛左右軍、捧聖左右軍等。在後唐明宗時成立侍衛親軍為禁軍,以其鄴都起事的兵士為骨幹,又稱隨駕軍。其中石敬塘還擔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六軍都衛副使。後晉又在首都設護聖左右軍,其本部軍源自石敬塘在河東起事的軍隊,其部屬劉知遠還擔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後漢軍制沿襲後晉,沒有很大的改變。後周在首都設龍捷左右軍、虎捷左右軍。後周世宗時改革軍事制度,實施練選制度,精簡中央禁軍,補充強健之士,設有殿前都指揮使、水陸都部署、殿前都點檢等高階軍官,形成「殿前諸班」的禁軍。其中殿前都點檢掌握軍事實權,後來擔任此職的趙匡胤在後周世宗去世後發動陳橋兵變,篡位建國宋朝。其次是嚴明軍紀,命兵部尚書張昭遠制定新的軍法。最後是限制藩鎮權力,例如禁止造軍器、幹預民政等等。由於戰爭頻繁,兵役負擔沉重。當時為了防止士兵逃亡,特在士兵臉上刺字記其軍號,以便各地關津識認、追捕逃兵。另外,各地都徵派男女從事運輸,無數人畜累斃途中。後梁太祖攻打青州王師範時,甚至把徵發來堆積攻城土山的民丁、牛驢一起掩埋在土山中。劉仁恭在幽燕徵發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子自備軍糧從軍,共得二十萬人。北漢規定十七歲以上的男子皆入兵籍為兵。南唐曾強令老弱以外的人全部從軍。吳越錢俶「盡括國中丁民」為兵。湖南馬希萼調發朗州全部丁壯為鄉兵。閩國後期發民為兵,力役無節。除了兵役,還有各種名目的土木修建勞役。後唐莊宗盛暑修建營樓,「日役萬人」。荊南修理江陵外郭,驅兵民萬餘人從役。閩主建築寺觀宮殿,「百役繁興」。賦役嚴重,使戰亂破壞嚴重的北方社會經濟難以復甦,也大大阻礙了南方經濟發展的程序。人口.唐朝後期至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地區的經濟因為長期的戰亂、天災而殘破不堪。黃巢之亂後,長達六七十年內,大小戰事不停。華北地區的兵役和各種勞役異常繁重。統治者視人命如草芥,無辜群眾常遭慘殺。戰爭破壞和苛重賦役促使人民數以萬計餓死或流徙他處。例如唐朝後期蔡州秦宗權四處肆虐,一度攻陷東都,形成「極目千里,無復煙火」的情況。朱溫與徐州時溥的戰爭,破壞徐、泗、濠三州的農業。朱溫與河北劉仁恭的戰爭又破壞魏州至滄州之地,於定州之戰更死傷六萬多人。唐朝原本的精華區長安、洛陽一帶也在朱溫東遷唐昭宗期間,被強制遷移人民,並且拆毀房屋,焚燒一切,以至生靈塗炭,在籍民戶不滿百戶。而後梁與晉的戰事,使晉南豫北不少地方「裡無麥禾,邑無煙火」。為了抵擋晉軍,後梁數度決開黃河,使得河南、山東一帶洪水氾濫不堪。到後唐、後晉期間,華北地區被受契丹國襲擾,盧龍、燕州之地屢次被契丹騎兵焚掠一空,千里內「民物殆盡」。尤其在契丹軍南下攻陷汴州後,開封至洛陽數百裡間人煙稀少,相州百姓有十餘萬人被殺死。而後河中與鳳翔等鎮在後漢時發動叛亂,戰死餓死的屍體有二十萬具以上。北漢的十二州,盛唐時有二十八萬戶,而在北漢亡國時僅有三萬餘戶,約為盛唐時戶口的八分之一。839年唐文宗時期,戶口有4,990,000戶,到宋朝再度統一時,全國戶口只剩3,790,000戶,在這一百四十年間減少達一百二十萬戶,可以想見唐末五代戰亂的劇烈和民生的痛苦。雖然唐朝後期南方也受到龐勛之變與黃巢之亂的影響,但在十國時期,重大戰事較少,政局比較穩定,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再加上唐朝中衰以後,中原動盪不安,不少人紛紛南下江南、湖廣與巴蜀一帶,最遠達兩廣之地,關內道、河南道、河北道都減少很多。而南方如蘇州、鄂州、洪州、饒州、吉州、襄州、郢州、唐州、衡州、廣州等都大幅提升。據說當時的蘇州戶口中,自北方遷來的佔原來人數的三分之一,武昌在兩年內戶口增加了三倍,這都反映了南徙人口的眾多,使得人口分佈則以南方地區比較密集。長期安定的環境有利於發展生產,使得十國府庫逐漸充實。五代十國末期,後周與北漢的戶口不過一百萬戶,南方諸國則多達兩百七十餘萬戶。在這些國家中,以南唐的六十五萬戶最多,其次是吳越的五十五萬戶居次;再次為後蜀的五十三萬餘戶。這三國的人口總合,差不多是當時中國地區總人口的一半。北宋統一南北時,原後周和北漢所在的華北地區約一百萬戶,而南方九國所在地區已有二百三十萬戶。南方人口超過北方的態勢至此已經定型,北宋年初的南北人口比例大約是6:4。經濟.唐朝後期因為安史之亂、藩鎮割據與黃巢之亂的因素,使得北方戰亂不堪,人口流移南方,田園荒蕪。到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時交迭頻繁,北方戰火始終未能平熄,北方經濟比較落後,人口持續大減。直至後周後期才逐漸恢復,但經濟力始終不如南方。而南方則較為安定,持續吸收來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帶來大批的勞動力及先進的耕織技術,加速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到五代十國期間,由於南方十國國家林立,擺脫北方經濟負擔,而且君王重視生產發展,發展出若干個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經濟區域。蜀地是農業、工商業發達地區,倉庫飽滿。江南兩淮重農桑、茶葉、水利與商業貿易,其中吳越、閩國與南漢的貿易最為興盛。湖廣要靠賣茶和通商,運茶到黃河一帶,交換衣料和戰馬以獲利。這些區域彼此互通有無,並與華北、外國通商貿易,商業十分興盛。所以,南方至此已完全代替北方成為全中國地區的經濟中心。農業.唐朝後期至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地區的經濟因為長期的戰亂、天災而殘破不堪,河北、河南、山東與關中一帶都是戰亂區。例如943年後晉出帝時,春夏裡有早災,秋冬有水災,蝗蟲大起,境內竹木葉都被蝗蟲吃光;再加上軍事上人為的決黃河水,水浸汴、鄂各州,使北方的生産遭到極大破壞。相對的,自漢魏六朝以來,比較平穩的江南、湖廣與巴蜀地區的經濟持續發展而十分興盛,成為中原人民投奔的地方。在加上華南地區被細劃分數國,各國為了提升經濟力莫不細心經營,這使得十國的經濟力遠勝於重武力的五代。雖然五代戰亂不堪,但仍有不少君王提振經濟。後梁太祖稱帝後重視農業,他任張全義為河南尹,以恢復河南地區的生產。908年又令諸州滅蝗以利農桑。後唐明宗執政期間,提倡節儉,興修水利,關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得以喘息。到後周時,後周太祖郭威為了減輕農民壓力,於952年直接將兵屯的營田賜給佃戶,以提升稅收;並且廢除後梁太祖朱溫實行的「牛租」,使農民免除牛死租存的負擔。到後周世祖時,建立均田制,按實際佔有田畝徵稅。這不同於隋唐前期的舊制,而是同兩稅法之後普遍實行稅產是一致的。南方十國提倡經濟發展,並且重視興修水利,防水治害。例如吳越、南唐獎勵農桑;閩及南漢促進海外貿易;前蜀和後蜀亦能發展農耕絲織,此均能令南方的經濟得到發展。巴蜀地區在唐朝就十分富庶,有天府之國之譽稱。經歷戰亂後,在前蜀王建與後蜀孟知祥、孟昶父子的經營下,政治相對穩定。他們又注重興修水利,廣泛耕墾,在褒中一帶還興辦了屯田,使得農業生產比較發達。後蜀時期,「百姓富庶」、「鬥米三錢」,米便宜到一斗三文錢。而兩廣地區也讓不少人遷居,五十年來,南嶺以南無事,使得南漢府庫逐漸充實。吳與南唐、吳越所在的兩淮、江南與太湖地區在隋唐時期十分繁榮,是唐朝的糧食重鎮。歷經龐勛之變與黃巢之亂後也逐漸回復,當地朝廷支援大規模開墾荒地,並且修築水道。吳和南唐在丹陽疏浚練湖,在句容疏浚絳巖湖,在楚州築白水塘,在壽州築安豐塘,少者溉田數千頃,多者溉田萬頃以上。吳越王錢鏐在錢塘江修築錢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襲,並且疏浚西湖、太湖和鑒湖等,又募民開墾荒田,免徵田稅,使杭州一帶成為江南富裕之城。而福建地區在唐朝後期經濟力不強,王潮、王審知兄弟領有閩國後,他們勸民農桑,在連江縣車湖周圍築堤,可溉田四萬餘頃。南唐和吳越的農民還修建了一種圩田,即圍田。旱則開閘引水灌田,澇則關閘拒水,把低窪的澇地變成良好的耕田。而湖廣之地,在東晉南朝以來也十分興盛。馬殷據湖南建國楚國後,不斷提升湘中、湘西的糧食產量。在周行逢據有湖南時,人民「率務稼穡,四五年間,倉廩充實」。這些都使得長江中下游一帶成為「賦出於天下,江南居十九」的餘糧區,到宋朝更有「蘇常熟、天下足」的說法。南方除了糧食作物興盛之外,茶葉、絲綢與棉花等經濟作物也十分興盛,且進入專業化的地步。當時茶葉除了種於山區之外,也有建立於平地丘陵制之上。根據《四時纂要》記載當時江南茶園十分發達。楚國發展茶葉、植桑養蠶與棉花十分興盛,閩國發展經濟產物茶葉,又獎勵海上貿易,大舉提升當地的經濟。手工業.諸國混戰雖然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但社會生產仍未中斷。即使在華北地區,後梁太祖建國初期和後唐明宗在位時,都曾分別採取某些恢復生產的措施。後周時,手工業如紡織、造紙、製茶、曬煮鹽等生產也有所發展。而南方十國的紡織業更是凌駕在北方之上。雕版印刷最初是在民間流行,在五代十國時期尤為突出,其中以江南和巴蜀兩地比較發達,不僅有民間書肆出售的佛經和日用各書,而且士大夫階級所讀的儒家經典也用雕版印刷發行。雕版印刷較發達的前蜀,印刷品主要是占卜書、字書等。到後蜀時專門印製,導致「蜀中文學復盛」。932年後唐宰相馮道提議官方採行雕版印製《詩經》、《書經》、《禮記》等等九經,出現官方大規模印刷。這個計畫由國子監實現,沒有因為戰亂而中止,直到953年後周時期才刻印完畢,共二十二年。從此,刻本「九經」廣為流傳。此後朝廷刊印經書的數量增加,這個任務也交給國子監負責,書版也收藏在國子監內,被稱為「監本」。五代亦為陶藝的重要蛻變期,也是由民間走向官方製窯。民窯與官窯分道揚鑣,爭奇鬥艷,成為一色釉瓷器盛行的時期。官方創設官窯,專門供應皇室和官員所用。在北方有後唐、後周的御窯,在南方有吳越國的秘色窯,西南方有前蜀、後蜀的官窯。而民間也保持優良的傳統,例如位於河北的定窯即十分興盛。而吳越國的越器,其燒製技術優良,十分有名。五代的陶瓷匠師更是創造出「雨過天青」的傳世之寶,成為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製窯技術也遠傳國外,918年後梁時期時,高麗便學會中國的造瓷技術,並在康津設立了窯廠,此後又陸續傳到了日本及西方各國。澄心堂紙是五代時期的名紙之一。五代南唐後主擅寫詩詞,喜歡收藏書籍和紙張,為此將金陵官府的一幢房子命名為澄心堂,作為作詩藏書之地。南唐後主還特地令四川造紙工匠來到澄心堂,仿照蜀紙製成一種質地優良的新紙,並命名為「澄心堂紙」。因為澄心堂紙的質量非常好,以至一紙值百金,是紙品中的佼佼者。此後宋朝、清朝也都學習南唐的技術,生產並使用了這種紙。商業.商業方面,由於北方五代戰亂不斷,農業遭受破壞,連帶商業也難以發展。而華南經濟未遭受很大破壞,南方十國的政局相對於北方也比較穩定,除了盛產糧食之外,部分國家還大量出產茶葉、絲綢與棉花等經濟作物。由於國家林立,長江水運與海上運輸都很便利。各國紛紛互通有無,有的還與外國貿易,使得商業貿易十分發達。華北需要大量的茶葉,而楚國、南唐與閩國等南方茶商也需要運送至河南、河北等地,使得荊南成為茶葉轉運中心,商人販賣茶葉,買回繒纊、戰馬。而江南所需的食鹽一部分也依賴華北供應。北方五代與北漢、燕、岐等勢力從契丹、回鶻、党項買馬,前後蜀向西邊各少數族買馬。南方諸臣服國都以進貢方式和北方進行貿易。南唐、吳越、閩國與北方的貿易主要是透過海路,東自高麗、日本,西至大食,南及占城、三佛齊等都有商業往來。當時有不少貿易大港如揚州、明州、廣州等等,其中杭州、福州與泉州都是這個時期擴建成長。例如吳越錢鏐擴建杭州城、閩國王審知擴建福州城、閩南留從效擴建泉州城等。吳越、吳國和南唐從海外輸入「猛火油」使用,還從海道再輸往遼朝。從全國範圍來說,由於政治不統一導致交通阻隔,商業發展受到限制。如前蜀法令規定:「不許奇貨東出」。後周規定販運食鹽不得逾越漳河。但是,通商貿易仍然十分興盛。然而,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正是因為處於分裂時代、政治不統一,商貿才能有如此長足的發展。大一統的政權滿足於農業的收益,傾向於重農抑商、將治下民眾束縛於土地上,統治者對政治穩定的考量往往壓倒經濟利益,並忌憚沿海城市發展商業而導致的政治離心力。分裂時代則不同,擺脫了中央控制的不同的割據政權,在面臨土地有限、難以單獨依靠農業支撐統治時,無不以商賈為重,作為地方政權的財政之源、立國之本;甚至為了能在各國之間的商業競爭中生存,更不得不加大海外貿易的比重。譬如,東南沿海的南漢、吳越、閩國三國都十分注重外貿,各國鼓勵外商進駐的同時也鼓勵本土商人去東洋、南洋發展。即便是深居內陸的小國荊南,也十分注重和仰仗河運商業,甚至到了以商業利益決定外交政策的程度。這種政治分裂形成的對商貿、航海的重視,不僅在割據時期支撐著地方政權的生存,更在長遠的時期看來第一次致使了有別於唐及以前點對點式貿易的、遍佈東亞的、完善而龐大的貿易網路的形成。此外,出海行商而富賈一方的思潮在往後的時代中發揮著長遠的影響,形成了商賈為先的風氣和傳統,並鼓舞著一代代逐利的商人冒險遠航。所以,五代十國時期也標誌著東南沿海自主發展海外貿易和中國由「頭枕三河、面向草原」到「頭枕東南、面向海洋」轉變的開始。文化.五代於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現為印刷事業的發展、火藥在戰場上的出現、詞的興起等幾個方面。由於南方較北方富庶安定,因此,文學、繪畫、金屬工藝、浮雕、紡織、陶藝等均盛行於南方。學術思想.五代儒家學說雖然還是國政的基本依據,但是對社會、政治的影響力已經大大降低。因為儒學對於官方及正常秩序的依賴,要比佛、道二家大得多。當五代政權屢變,儒學備遭破壞,其思想影響大大降低。後唐明宗在敕旨中指出了學校多廢、典籍罕傳的狀況。後周世宗時,更做了一些恢復儒學的努力,使儒學的傳統不至於中斷。而民間私人講學的風氣也很盛行,培育了不少的儒學人才,這都成為宋代儒學興發的重要養分。由於社會動蕩和時代短促的緣故,時常發生叛變弒君事,而君王大多重武輕文,士人也重實輕虛,使得本時期比較少有傑出的學者和思想家,有名的儒者只有馮道。馮道為五代政治家,大規模官刻儒學《九經》,侍奉九姓十五君,「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前後為官四十多年。其行為事君不忠,但是事親濟民、其主政提攜賢良,在五代有著「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晚年著有《長樂老自敘》。由於亂世災禍,人們對前途深感無從把握,大多採行消極避世的思想,部分儒者與百姓轉向佛教與道教。有研讀道籍者,也有隱遁山林者,名利之心淡漠,注重個人養生,而有「五季之亂,避世宜多」。其中道教學者譚峭繼承老子「道」為世界本源的說法。他認為天地間萬物均是由道演化而來,而道的本質則是虛,許多觀點蘊含著人民性、民主性因素。譚峭著有《化書》,其中《道化篇》雲:「道之委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而萬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唐朝後期的皮日休繼承王充以來的「氣」一元論,將氣看作天地萬物的本原。他不認同相命術數等迷信,也不認為有「天」,主張無神論。並且具有民本思想,重視人民生活,批評唐廷政治腐敗無能。文學與史學.五代的文人飽經滄桑,詩文也透露著沉痛的氣息。其中以吳越國詩人羅隱的五七言詩比較優秀,著有《羅隱甲乙集》,收其詩作,今已不傳。五代前期時期流亡四方的文人學士頗多,司空圖、韋莊、杜光庭等,都是非常有文學成就的人物。然而五代十國的文學是詞的重要發展時期。其詞風的前期繼承晚唐風格,主要描寫皇室貴族的享樂生活。其題材庸俗,境界狹窄,風格柔靡,以花間派的作品為代表。到後期出現清晰深沉的描述,情感生動,使人回味無窮,對宋詞的影響極大。花間派起源於晚唐溫庭筠、晚唐前蜀的韋莊,其中溫庭筠被後人稱為「花間鼻祖」,有名的有〈菩薩蠻〉、〈夢江南〉等,而韋莊有〈女冠子〉、〈菩薩蠻〉等,其風格較為清新。而後繁榮於五代,以蜀地和南唐詞人較多,水平也較高,從而成為兩個中心。蜀地有晚唐前蜀的韋莊與後蜀的歐陽炯等人,他們的作品後來由趙崇祚收入《花間集》。歐陽炯詞作風極委婉之致,有名的有〈南鄉子〉。另一個中心的南唐有馮延巳、中主李璟、後主李煜等人。馮延巳的作品有〈採桑子〉、〈謁金門〉等,詞風細膩深沉,影響北宋詞人晏殊、歐陽修等,遺有《陽春集》。李璟的作品以〈攤破浣溪紗〉最具代表,內容深動,沒有艷麗虛浮感,李璟父子的作品被後人集刻為《南唐二主詞》。李煜是五代十國中最重要的詞人。其前期的作品也是如同花間派,以〈玉樓春〉、〈菩薩蠻〉等宮廷艷麗生活為主。但在國亡被俘後所寫的詞,或慨嘆身世,或懷戀往昔,形像鮮明,語言生動,把傷感之情寫得很深摯,以〈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最具代表。突破了晚唐以來專寫風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內容和意境兩方面都有創新,為北宋詞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史學早在唐朝就十分興盛,到五代十國時仍然盛行,並且重視唐朝史料的部分。其中,以《舊唐書》和《唐會要》最有名,對於記述唐代史事、人物、典制、興亡盛衰等都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舊唐書》即《唐書》。為了累積豐厚的資料,早在後梁末帝即下詔徵集唐代家傳以及公私章疏,到後唐明宗又設三川搜訪圖籍使到成都一帶搜尋唐實錄,並明令保護碑碣。最後後晉高祖在914年後晉天福六年下令撰寫,到945年開運二年完成。本書先後由張昭遠、賈緯、趙熙等等人撰寫,監修一開始是趙熙,最後是劉昫。《舊唐書》儲存豐富的人物、事件等原始史料,例如李密的〈討隋煬帝檄文〉,受到後世史學家的重視。但是成書倉促,對原始材料缺乏加工,唐憲宗以前多照抄國史、實錄,而唐穆宗以後系編纂雜說、傳記,所以到宋朝又出現《新唐書》。五代另一個鉅作《唐會要》是由後周的王溥所著,其分門別類的敘述唐代各項典章制度與文物的沿革變遷,再現唐代風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會要》專著。五代的歷史筆記也十分興盛,主要也是敘述唐代事物。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時的朝野逸事、王定保的《唐摭言》詳述唐代貢舉制度、劉崇遠撰《金華子》記敘唐末朝野故事、孫光憲的《北夢瑣言》記載唐及五代士人逸事等。這些筆記內容真切,在時代特點與社會風貌方面的敘述也比史書多元。宗教.唐朝後期、五代時期政局混亂、戰亂不堪,使得儒學衰退、許多士人百姓紛紛尋求宗教上的撫慰。宗教方面依舊延續唐朝中期以來的政策,趨向崇道貶佛,但是佛教在南方逐漸生根發展。五代各朝推行限制賞賜名僧和度僧人數的政策以限制佛教。但是南方十國崇尚佛教,並沒有強制限制,而南方又以中國化的禪宗為主。道教在五代十國時期所受限制較少,許多五代皇帝推崇道教,使得道教比較興盛。然而佛教在民間的影響力仍然勝過道教。武宗滅佛後,佛教各宗陸續衰退,只有禪宗南宗逐漸興盛,並且在唐朝後期開始分為五宗。禪宗在南頓北漸後分成神秀的北宗與惠能的南宗。惠能主張頓悟、見性成佛,在南遷嶺南後廣為流傳。其弟子神會北返洛陽,並在明定南北總是非大會上擊敗北宗,使禪宗南宗成為禪宗主流。禪宗南宗而後分成神會的荷澤宗、行思的青原宗與懷讓的南嶽宗。南嶽宗至百丈懷海時,其弟子靈佑、慧濟建立溈仰宗,在五代時期十分興盛,至北宋四代而亡。百丈懷海的弟子希連、義玄建立臨濟宗,到北宋成為禪宗最興盛的派系。文偃創立雲門宗,其思想可概括為三句,即:「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文益開創法眼宗,認為「三界唯心,萬物唯識」,所以主張「不著他求,盡由心造」。青原宗至曹山本寂時建立曹洞宗,在唐末五代時期形成五宗七派,即溈仰宗、臨濟宗、雲門宗、法眼宗、曹洞宗等五宗,再加上臨濟門下分出的黃龍、楊岐兩派等。然而禪宗到後期過度推廣頓悟,反而流於形式與神秘主義,甚至出現「呵佛罵祖」之事。使得佛教走向世俗化、制度解體化。佛教其他宗在武宗滅佛後大半衰亡,天台宗、唯識宗的典籍亡失。五代十國時,十國吳國皇帝邀請高麗諦觀應攜天台典籍,諦觀著《四教儀》,使得天台宗因而復興。而淨土宗滲入民間,並且向上流傳至士人,到後期與禪宗融合,一度有「禪淨一致」的思潮。佛教在後周時又發生大規模排佛運動,後周世宗以寺僧浮濫,直接影響國家賦稅、兵役為由整飭寺院,沙汰僧尼,與前次滅佛運動合稱三武一宗。至此中國北方的佛教日益衰落,而南方佛教仍繼續發展。唐末五代的道教仍然十分興盛,逐漸以外丹道走向內丹道。五代十國時有不少崇道的君王,例如後周世宗就是抑佛揚道。而道教則在五代多朝皇帝的扶持下,以此較盛行的勢態延續至宋朝,為道教在宋朝的鼎盛奠定基礎。五代有名的道士有杜光庭、譚峭、彭曉、譚紫霞與劉海等。杜光庭主張以道為本,納儒、佛入道,著有《道德真經廣聖義》、《常清靜經住》等等。他主張修道之人都要「因元氣而成」,其方法是「安神去欲、保守三元」。他繼承唐玄宗時道士吳筠的作法,認為三教應該融合無別。他說:「凡學仙之士,若悟真理,則不以西竺東土,為名分別,六合之內,天上地下,道化一也。若悟解之者,亦不以至道為尊,亦不以象教為異,亦不以儒宗為別也。三教聖人,所說各異,其理一也」。杜光庭的清淨之道,可以說是道教融合佛儒的典型代表。此外,他還將茅山宗和天師道兩派的齋醮儀式統一起來,並加以規範與制度化,廣受後世道教所採用。譚峭自幼愛好黃老、諸子及列仙傳記,立志修道學仙。擅長闢穀養氣之術,著有《化書》,認為萬事萬物皆源於虛,「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後復歸於虛,「其化無窮」。彭曉著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都比較有影響力。摩尼教、景教與祅教等宗教也因武宗滅佛而大半衰退,其中摩尼教走入地下化,並在五代復受五代朝廷禮遇。摩尼教化為民間秘密宗教後,成為農民起事的凝聚力量例如920年後梁時期的陳州毋乙、董乙等人就利用摩尼教起事。而伊斯蘭教沒有在武宗滅佛被取締,其主要以僑寓中國沿海的阿拉伯、波斯商人的後裔為主,這些人大都沿習父輩的信仰。在西域一帶的民族也因為伊斯蘭教的東傳而逐漸放棄原本的摩尼教、景教、祅教、薩滿教與佛教,成為新一代的穆斯林。藝術.五代十國的繪畫主要繼承唐朝繪畫,並且有所創新。南唐、前蜀後蜀與吳越等國經濟強盛,皇室和士人生活優裕,產生宮廷畫院,使繪畫藝術走向觀賞性、集中性,其中還產生許多以家族為單位的創作群體。935年後蜀創設翰林圖畫院,這是中國有正式的宮廷畫院之始,而後南唐也設立圖畫院。圖畫院聚集了一批著名畫家,互相討論研究,造就一批頗有成就的畫家。他們在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都有一定的發展,特別山水畫和花鳥畫對宋代的畫風影響很大。五代十國時期因為中原戰亂不堪,許多畫家由中原轉向西南和東南,並隱居深山,造成山水畫的迅速發展以及花鳥畫的興起。水墨山水畫在五代進入成熟階段,畫家體味生活,將所見自然環境的特色,用不同技法加以再現,形成北方荊關與南方董巨兩派。北方山水畫以後梁的荊浩、關仝師徒最有名,荊浩陶情林泉,寄趣丹青,人稱「洪穀子」。他擅長畫崇山峻嶺,其所繪的《匡廬圖》有「全景山水」之稱。關仝擅長畫關河之勢,雄渾之中平添北方山水蕭索蒼涼之氣,繪有《關山行旅圖》、《秋山晚翠圖》等。南方山水畫以南唐的董源、巨然師徒著稱,他們皆擅用水墨描繪江南景色。董源擅長用披麻皴,好以淡墨輕嵐寫出江南平淡天真之趣,以《洞天山堂》、《寒林重汀圖》最有名。巨然直接承襲董源的畫法,更在山頂上常鉤畫一些明淨的卵石,即「礬頭」。以《蕭翼賺蘭亭圖》、《層巖叢樹圖》等著稱。而花鳥畫以南唐的徐熙與後蜀的黃筌等人最有名。黃筌擅畫宮廷的珍禽異卉,徐熙擅畫江湖上的水鳥汀花,兩人並稱為「黃、徐」,當時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諺語,有名的有《寫生珍禽圖》、《雪竹圖》等。人物畫皆繼承唐朝周昉和張萱的宮廷人物畫風,有名的有顧閎中、周文矩與石恪。顧閎中所畫《韓熙載夜宴圖》線條細膩,色彩華麗鮮豔,為傳世的藝術珍品。周文矩對人物的刻畫表情生動,對形體與姿勢掌握的深厚功力,繪有《蘇李別意》與《按樂宮女圖》等。而後蜀石恪擅繪人物鬼神,形象多作醜怪奇詭之狀,繪有《二祖調心圖》。五代時的道士張素卿擅長道畫,「曾於青城山丈人觀,畫五嶽四瀆真形,並十二溪女數壁,筆跡遒健,神彩欲活。見之者心驚神悸,足不能進,實畫之極至者也」。五代楊凝式兼具顏柳的專長。上蒴二王,側鋒取態,鋪毫著力,遂於離亂之際獨饒承平之象,也為唐書之回光,以《夏熱帖》、《神仙起居法》、《草堂十志圖跋》傳世。五代之際,狂禪之風大熾,此亦影響到書壇,『狂禪書法』雖未在五代一顯規模,然對宋代書法影響不小。科技.由於戰亂與天災,五代十國的科技發展不如唐朝,而南方十國的科技發展較北方五代興盛。然而整體而言,在製瓷雕版、農業水利與火器方面仍有發展的地方。朝廷的曆書因為藩鎮割據不能遍及全國,人民為了能有曆書使用,紛紛採用民間曆書。其中唐朝曹士所編的《符天曆》流行於唐朝後期、五代與北宋民間,有好幾百年之久。《符天曆》是以顯慶五年為曆元,以雨水為氣首,以一萬為基本天文資料的分母,從而大大減輕了計算工作。由於不是官方頒布的曆書,被貶稱為小曆。在醫學方面,五代出現了官方醫官,後唐於清泰年間增設翰林醫官之職。北宋後改太醫署為太醫局,並設翰林醫官院。後蜀的韓保升是本草學家,他詳察藥品,深知藥性,施藥輒神效。在後蜀帝孟昶的支援下,他以唐朝《新修本草》為藍本,重新編著成《蜀重廣英公本草》,史稱《蜀本草》,後散失。在農業與水利方面,五代也有很高的發展。韓鄂一般被認為是唐末五代人,他參考唐朝以前的農書如《齊民要術》等,撰寫出《四時纂要》,是繼《齊民要術》之後,又一本重要的農書。書中採用了「月令」的形式,按月編排農民每月應作的事宜,其中以農業為主體。此外也記錄許多當代的農業技術,其中還首次記載茶樹、棉花、香菇和薯蕷等作物的栽培技術以及人工養蜂。唐朝的茶葉研究到五代時仍然盛行,其中前蜀毛文錫著有《茶譜》等。由於五代時期的河患增多,治河規模和次數都較前代為多。再加上南方十國極力發展經濟,一些沿海堤防或河道工程也積極建設。五代時已有遙堤出現。924年後唐時修築酸棗河堤,於隔年由符習成功修復。五代還使用「帚工」來護岸、堵口、護堤的水工建築物。主要是將薪柴、竹木、軟草等夾以土石捆紮成帚捆,然後連線起來,具有很好的抗水衝擊作用。最後在宋朝成熟並被普遍推廣使用。五代時,江南吳國、吳越國與南唐重修江河,引湖水濟運,持續發展唐朝的塘浦圩田系統,並且還修築錢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襲。五代的吳國、南唐常將火藥、猛火油等使用在戰爭上。904年楊行密軍圍攻洪州﹙今江西南昌﹚,部將鄭璠命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率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975年北宋大軍南征南唐,南唐將領朱全贇用猛火油縱火攻宋軍,但最後因為風向改變,火焰反燃己軍而大潰。君主年表.十國.現今十國的定義為《新五代史·世家》收錄的十國,該書為歐陽修於1053年成書升格為夏國王,最後稱帝建國西夏,使得平王地位上升有關。其他藩鎮勢力.902年-979年唐末五代獨立藩鎮勢力,奉唐朝、五代、十國或北宋為正朔,或稱帝但仍行中國典章制度並認同漢文化者,皆收錄於此。五代與宋遼金夏時期
92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2
宋朝
宋朝的一個中國朝代。因國君姓趙,為區別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故亦稱“趙宋”或“大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為火德,因而也被稱為“火宋”、“炎宋”。北方政權遼和金兩國以宋朝位處其南方,稱其為“南朝”,並自詡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於其東南,特稱其為“東朝”。公元960年,五代時期後周殿前都點檢將兵權歸於中央,並設定轉運使將地方財富集中到中央,又命諸州縣各選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絕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歸中央,並推行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之深遠,使得北宋自成立之初便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對遼朝、西夏等有中央政府的北方國家,用兵則屢遭挫敗,不過透過澶淵之盟的歲幣外交手段,兩方維持了大體的和平,貿易的進展也使得中原文化向北方申延。公元1127年,金朝侵略北宋,徽宗、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擄去北上,北宋滅亡。其後,徽宗之子康王趙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臨安,史稱“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向金稱臣,以秦嶺淮河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34年起,蒙古帝國取代金國成為宋朝的最大威脅,此後便開始了長達45年之久的宋元戰爭。公元1276年,元軍突破長江防線,南宋都城臨安隨後亦陷落,領土多被元軍所侵佔。惟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擁立端宗趙昰、帝昺繼續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以宋軍全軍覆滅告終,宋末帝趙昺隨大臣陸秀夫跳海殉國,標誌著宋朝的正式滅亡。兩宋時代沒有嚴重的宦官干政、外戚專權和地方割據,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代。宋朝經濟空前繁榮,商業繁盛,中國歷史學家鄧廣銘和漆俠認為宋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出自宋朝,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著尊師重道之風;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對寬容,雖壓制民變,但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官員鮮有刑罰;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得以提升,有說法認為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北宋歷史.陳橋兵變.與宋以前的朝代不同,宋朝與隋朝一樣,是透過軍事政變而非武力攻奪建立的。宋朝的開國君主趙匡胤,原任後周一朝殿前都點檢,故定國號為“宋”,定都開封,改元建隆。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建隆元年,趙匡胤平定南北李筠、李重進二人的叛軍。建隆二年十月,他聽從趙普的意見前後兩次「杯酒釋兵權」,將手握重兵的將軍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趙彥徽、羅彥瓌等和地方武將的軍事指揮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改以文官治軍,並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兩宋因此得以避免唐時藩鎮割據的局面。然而,這項國策也導致地方軍事資源減少,使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始終處於下風。一統中原.政權穩固後,趙匡胤著手掃除五代殘餘割據,一統天下。趙匡胤在與趙普雪夜商討後,決定以先南後北為戰略順序,先取經濟富庶的南方六國以鞏固國力,再掉頭北伐契丹附庸北漢。他先行假虞滅虢之計,攻滅荊南和湖南割據政權,之後又滅亡後蜀、南漢、南唐三國。趙匡胤一心希望恢復唐時北方領土,設立封樁庫儲蓄錢財布匹,以期日後從遼人手中贖回被石敬瑭出賣的燕雲十六州。太祖駕崩.開寶九年八月,宋太祖再度派兵北伐,卻於當年十月十九日深夜突然去世,留下千古謎團,統一大業被迫暫停。其弟趙光義自稱奉母親昭憲太后遺命《金匱之盟》而登皇帝位,是為宋太宗。此後,大宋天子皆為太宗後代,至南宋孝宗皇帝時才由太祖子孫回歸皇位。太宗穩固帝位後,繼續統一事業。其後,割據福建漳泉兩州的陳洪進、割據吳越錢氏相繼歸降。太宗遣大將潘美揮師北上圍攻北漢都城太原,擊退遼援兵,滅亡北漢,終於結束安史之亂後近二百年藩鎮割據的局面。太平興國四年徹底失敗。幾次邊陲防線的失利、後方叛亂的爆發遏制了北宋進一步收復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轉為重內虛外。太宗本人附庸風雅,喜好詩賦,政府也因此特別重視文化事業,宋朝重教之風因而展開。太宗喜好書法,善草、隸、行、篆、八分、飛白六種字型,尤其善書飛白體,宋朝的銅錢淳化元寶也是太宗親自題寫的。宋太宗即位之事甚為蹊蹺,是為「燭影斧聲」之事,朝野相傳趙光義謀殺宋太祖而得位,為確保政權合法性,趙光義丟擲其母杜太后遺命之說,即「金匱之盟」。金匱之盟起源於杜太后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稱要宋太祖死後先傳其弟趙光義,宋太宗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繼恩等企圖立趙元佐為帝。時宰相呂端處置得當,趙恆順利即位,廟號宋真宗。宋朝始步入安穩守成時期。北禦遼夏.宋真宗奉行太宗末年的黃老政治,無所作為,避免介入軍事。自雍熙北伐後,遼國就經常在宋遼交界搶劫殺掠,到景德元年終於演變成大規模侵宋戰爭。宰相寇準力主抗戰,結果真宗親徵,宋軍士氣大振,與遼軍相持在澶州城下,遼軍求和。經過幾番交涉,兩國議和成功。和約主要內容是:宋每年給遼絹廿萬匹,銀十萬兩,雙方為兄弟之國。史稱該和約為「澶淵之盟」。歷代觀點以批評者為主,認為真宗並無收回燕雲十六州,且軍事勝利者卻要年年向戰敗者贖鉅款買和平,甚為屈辱。惟另一種分析認為,擊退南侵本身已是勝利,宋時經濟發達合約負擔並非巨大,難以說成城下之盟,遼朝此後數十年不敢再南侵,宋朝亦沒有割地,不像南宋時割地求和的局面。之後,寇準漸漸失寵,終被罷相。真宗開始信用佞臣王欽若。王欽若長於逢迎,深知真宗希望天下呈現一派祥和的氣象,於是與另外一位宰相王旦聯手,於各地製造「祥瑞」之象,極力鼓吹真宗封禪,深得真宗之意。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夏景宗於大慶三年,取得良好效果。在邊疆上,任用大將狄青,先後弭平南蠻壯族儂智高叛亂和西夏的挑釁。然而一些守舊派人物指稱這些改革派官吏拉幫結夥,互相吹捧,是為朋黨。仁宗一向厭惡廷臣結黨營私,這些新政官員後來多被貶為地方官,短暫的慶曆新政就此結束。仁宗死後,英宗趙曙即位。他是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之孫。嘉祐七年五月以後英宗始才親政。英宗親政僅半個月就爆發濮議,這場爭論長達十八個月。起因是宰相韓琦提請討論英宗生父名分的問題,朝中因此分成兩派,一派認為應稱英宗生父濮王為皇伯,另一派認為該稱皇考。最終曹太后下旨稱皇考,才平息這場爭論。總體來說,英宗是一位有為的君主。他繼續任用前朝能臣,也大膽挖掘新人。英宗非常重視書籍的編修,《資治通鑒》便是英宗發起的。變法黨爭.英宗死後,其長子神宗趙頊即位。神宗在位期間,宋初制訂的制度已產生諸多流弊,民生出現倒退,北方遼與西夏又虎視眈眈。因此,神宗銳意改革。神宗啟用著名改革派大臣王安石推行新法,任其為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輸、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馬、方田均稅等。但是,新法的實行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的強烈反彈。加之天災不斷,神宗實行新法的決心有所動搖。熙寧七年六月,王安石長子,也是王安石主持新法的主要助手王雱去世,王安石借機堅決求退,神宗於十月再罷相位,此後王安石便不問世事。後人對熙寧新法的看法非常兩極,但無庸質疑的是,新法的推行效果遠不如預期。新法的實行雖然大大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和耕地面積,但是卻嚴重增加平民負擔。熙寧新法在軍事上的改革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軍隊戰鬥力無明顯改善。加上王安石立意求新,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的十餘項改革措施於數年內全盤推行,使變法陷入欲速不達的困境。且新法實施後期,條文與執行效果偏差越來越大,一些措施從利民變成擾民。新法執行過程中用人不當也是最後失去民心的原因,變法派如呂惠卿、曾布、李定和蔡京等都是品性飽受爭議之人,以致被視作小人。對於歷史上這次改革,黃仁宇曾評論道:「早我們之前九百年,中國即企圖以金融管制的辦法操縱國事,其範圍與深度不曾在世界裡其他地方提出。但現代金融是一種無所不至的全能性組織力量,它之統治所及概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與它類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禮。」。王安石被罷後,神宗繼續改革事業,號為「元豐改制」。元豐改制雖與熙寧變法並稱為「熙豐新法」,但力度無法同熙寧變法相提並論。新法施行數年,宋朝國力漸強,神宗逐步將重點轉移到外患上,熙寧年間西征吐蕃、西夏取得了數次軍事勝利,元豐改制之後神宗決心一舉消滅西夏,以絕外患。熙寧五年正月初,神宗立六子趙傭為太子。神宗頒佈的新法雖然短暫地被其母高太后廢,但不久又陸續恢復,其中不少沿用到南宋時期。神宗崩後,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對剛即位的哲宗趙煦嚴加鉗制。高太后信用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冷落哲宗,結果引發嚴重的新舊黨爭,此階段以舊黨勝利,新法幾乎盡廢告終,是為元祐更化。更化期間,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核心不僅對新黨進行遠超前代報復性打擊,甚至連諸如蘇軾這類舊黨中的新法同情者也都排擠出朝廷。然而元祐年間,朝廷在政治上並沒有太大建樹,反而重新陷入新法前邊事敗壞財政緊張的狀況。哲宗親政後,貶斥舊黨,信用新黨,恢復熙豐新法,史稱“紹聖紹述”,“紹述”意為繼承,“紹聖”的年號更表明了宋哲宗“紹述先聖”,亦即繼承宋神宗變法事業的意圖。儘管與王安石主持的熙寧新法相比,紹述之法更著重於朝廷聚斂而非厚養民生,但因為舊黨被得勢的新黨報復性地徹底打擊,一些舊黨所反對的養民之法得以確實執行,民生也稍有恢復。更重要的是,紹述扭轉了元祐以來財政邊事敗壞的狀況,宋廷財政收入重新豐裕,並因此取得了對西夏多次軍事勝利,更在元符年間盡取橫山,對西夏形成了徹底的戰略優勢。靖康之禍.元符三年,向太后去世,徽宗親政。徽宗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等,好享樂,對朝政毫無興趣,曾被章惇批評“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即位後徽宗愈加生活奢侈迷醉,喜逛青樓,徽宗還崇通道教,自封為教主道君皇帝,聽通道士之言大興土木,在開封東北角修萬歲山,後名為艮嶽,方圓十餘裡,其中芙蓉池、慈溪等勝地,亭臺樓閣、飛禽走獸應有盡有。徽宗在兩浙路蘇杭地區設立應奉局與造作局,專在南方蒐集奇花異石,是為花石綱,引得民怨沸騰。徽宗既疏於理政,而又愛好佞言逢迎,儘管屬意易於聚財的新法,但即位之初便將當初直言反對其即位的紹述主持者章惇逐出朝廷,而政務都交給以蔡京為首的奸佞廷臣,時稱六賊。蔡京以恢復新法為名大興黨禁,排斥異己。蔡京當政次日,就下達禁止元祐法的詔書,即謂元祐奸黨案,正直的大臣,即便並非舊黨擁躉,也全被排出政治中心,甚至於當年新黨的干將,諸如曾布、呂惠卿等也皆逐於外州。由於徽宗的窮奢極欲和蔡京的曲意逢迎,厚養民生的熙寧新法演變為盤剝黎民的崇寧新法,各類苛捐雜稅,以及蔡京肆意發行“當十大錢”所造成的貨幣貶值與幣制混亂,均造成民眾極為沉重的負擔。儘管徽宗朝也有諸如《皇宋政典》、《政和五禮新儀》的編撰以及崇寧教育改革等文化教育以及法律制度上的善政,但仍然無法彌補經濟民生層面上已經形成的嚴重破壞,最終引發北宋末年的諸多民變。重和元年舉義,各地農民聞風響應,不久發展至萬人。三個月內,義軍佔領兩浙六州五十餘縣城。次年正月,徽宗派童貫南下征討,屢敗義軍,終於七月生擒方臘。由於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加之對西夏的戰事一路凱歌高奏,平靖西寇似乎已近在咫尺,所以當他看到遼朝被金朝進攻後,便於重和元年內,卻因志得意滿而再遭遼國殘兵痛擊而潰退出城,最終還得藉助金兵才得破城。雖然金太祖在佔領幽州十六州中的幽州等七州後如約交割給宋,但目睹宋軍大都腐敗殘弱的金兵不再視宋為不可戰勝的天朝上國,便乘勝掠去燕京人口北返,更生南下攻宋之意。宣和七年,金軍以平州知州張覺背金投宋為由,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宋朝殺張覺求和,卻導致留守幽州的原遼將郭藥師離心。儘管西路軍因面對善戰的河東禁軍而受滯於太原不得南下,但面對荒廢兵事的河北禁軍,東路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逼近東京城,期間郭藥師更獻幽州投降,由幽雲降卒新組建成的義勝軍也降金。徽宗大驚失色,後依李綱建議傳位其子欽宗趙桓,自稱太上皇,逃到江南。欽宗在啼哭中登上皇位,在戰和之間舉棋不定,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啟用李綱保衛東京。李綱暫時抵擋金軍。金軍退兵後,欽宗軟硬兼施將太上皇迎回東京軟禁,誅殺以蔡京、童貫為首的奸臣“六賊”。金人以為宋朝要中興,一度想就此作罷,但郭藥師說宋朝外強中乾。金軍于靖康元年終身為妓,或被金人霸佔為妾。金人在五國城侮辱徽欽二帝,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最後二人皆客死異鄉。金朝攻滅北宋後,先後扶持張邦昌、劉豫,建立「大楚」和「大齊」兩個傀儡政權。南宋歷史.建炎南渡.金朝在靖康之難中俘虜眾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趙構得以倖免。靖康二年作為「行在」,紹興八年正式定臨安為行都,建康改為留都。金朝也一路南撲,直逼臨安,高宗無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溫州沿海漂泊四個月之久。由於南方天候潮濕河道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金主帥完顏兀朮撤兵北返,在北撤鎮江時,被宋將韓世忠截斷退路,被逼入黃天蕩。宋軍以八千兵力圍困金兵十萬之眾,竟相持四十八日,最後金軍用火攻才打開缺口,得以北撤,途中金軍又在建康被岳飛打敗,從此不敢渡江。在南宋「中興四將」中,最著名者當推嶽飛。透過北伐,南宋奪回金扶植的偽齊政權之部分土地。南北對峙.宋高宗在苗劉之變後,為了防範及避免將領因北伐成功提升威望威脅其地位,決定一心議和,只希望偏安江南的統治。宋金在1138年首次議和,南宋一度收回河南與陝西。紹興十年五月,金人撕毀和議,快速攻下河南與陝西,並往南深入。由於宋朝軍民抗戰英勇,金軍在川陝、兩淮的進攻皆告失敗。七月,金將兀朮南攻不利,轉攻郾城,被嶽飛打敗,轉攻穎昌,又為嶽飛敗。岳家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距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兀朮出逃開封,北方各地義軍紛紛響應,以至於金人南望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就在此時,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嶽飛班師。紹興十一年。《紹興和議》達成後,宋高宗生父徽宗的靈柩和生母韋氏本人被送回南宋,宋欽宗則因為金人反悔而未能如約南歸。高宗任用秦檜為相。秦檜在靖康年間曾主張抗金,後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秦檜病重,策劃讓其子接替相位,被高宗否決,不久後一命嗚呼。秦檜死後,高宗一方面打擊其餘黨,一方面重用主和派官員,繼續主導政事。高宗在南渡後失去生育能力,因此他從太祖的兩名後裔趙瑗和趙璩中選擇繼承人。最後趙瑗勝出。紹興卅二年十月八日,高宗逝世。孝宗即位後,改革朝政,力圖恢復,宋朝進入相對復興時期,孝宗平反嶽飛,打擊秦檜餘黨,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隆興元年七月,孝宗去世。光宗性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孝宗朝的大臣,因此即位兩年後日漸瘋癲。紹熙五年七月孝宗病逝後,光宗不服喪。臨安城內混亂不堪,局勢不穩。宗室趙汝愚和趙彥逾秘密策劃另立新君。最後,太皇太后下詔,光宗被奉為太上皇。其子趙擴即位,是為寧宗,改元慶元。六年後,光宗去世。寧宗一朝被韓侂冑和史彌遠兩名權臣操控。內憂外患.寧宗初期,趙汝愚任宰相。趙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於宋朝皇室任職宰相無先例不合禮,加上韓侂冑煽風點火,最後被罷去相位。南宋民間依然十分懷念他,臨安城門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詩文。韓侂冑為了徹底清除趙汝愚的影響,假借學術之名,製造慶元黨禁,將理學稱為「偽學」。當時朝中信仰理學的大臣大多反對韓侂冑,韓侂冑藉此將這批士大夫全部趕出朝廷。慶元六年十一月三日,史彌遠等偽造密旨,將韓侂冑殺死。從此之後開始史彌遠專政時期。史彌遠與楊皇后勾結,大權獨攬。寧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於是立沂王的兒子趙竑為太子。趙竑對史彌遠專政非常不滿,因此史彌遠廢趙竑太子,改立趙昀為皇位繼承人。嘉定十七年十月,史彌遠去世,理宗終於擺脫史彌遠,次年改元端平,實施一系列改革,史稱「端平更化」。理宗將史彌遠舊黨盡數罷斥,朝政一度得到改觀。其時,金朝在蒙古帝國步步緊逼下面臨亡國,朝中的對外政策也分成兩派,一派認為應該聯蒙抗金;另一派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和海上之盟的教訓,援金抗蒙,使金成為宋的藩屏。紹定五年五月,蔡州被克,金哀宗自縊,金朝滅亡。宋將孟珙將金哀宗遺骨帶回臨安。理宗將金哀宗遺骨供奉於太廟,以告慰徽、欽二宗在天之靈。抵禦蒙軍.金朝滅亡後,蒙軍北撤,河南空虛,理宗意圖據關五月,理宗任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下詔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復南京。七月五日,宋軍進駐開封。但由於糧草不濟,貽誤戰機,進攻洛陽時被蒙軍伏擊,損失慘重。各路宋軍全線敗退。「端平入洛」宣告失敗,宋於此役損失慘重,大量精兵與物資付諸流水,也為之後蒙古侵宋提供藉口。「端平入洛」之後,理宗怠於政事,沉迷於聲色犬馬,朝政大壞。端平二年,蒙古汗蒙哥在徵戰合州時受宋軍流矢所傷死於軍中。其弟忽必烈正於鄂州與宋軍交戰,聽到蒙哥死訊,又得知幼弟阿里不哥準備在和林稱汗,準備撤軍以爭大汗之位,宋臣賈似道藉機與忽必烈議和,以保太平。忽必烈返回北方自立為汗。理宗兩子早夭,因此擇其弟趙與芮之子趙禥為皇儲。由於其母曾在懷孕期間服過墮胎草藥,因此趙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度宗去世,終年35歲。崖山亡國.宋度宗去世後,其長子趙㬎即位。當時,宋朝已進入癱瘓狀態。德祐元年二月初五,臨安城舉行受降儀式,趙㬎退位。但趙㬎之兄趙暢銷; zh-tw:行銷到世界各地。宋朝書法主張尚意,注重在哲理性、書卷氣、風格化與意境表現,同時也提倡個性化和獨創性。宋朝書法跳脫唐朝的風格而開創新局。隋唐五代的書法注重在「工」的體現,而宋朝書法主張尚意抒情的部分,需具有「學識」即「書卷氣」的部分。蘇軾提出「我書意造」的口號,他的筆法內緊外松,險竣多變。蘇為北宋書法四大家。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無論是天資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蘇東坡,還是高視古人的黃庭堅和蕭散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自己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使學問之氣鬱鬱芊芊發於筆墨之間,並給人以一種新的審美意境。而南宋的吳說、宋徽宗、陸遊、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書家中進一步延伸,其中宋徽宗特殊的書法風格被稱作瘦金體,然而南宋書家的學問和筆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宋朝時,油畫較有發展,作品有如易元吉《寒梅雀兔圖》、趙大年《雪犬》、陳公儲《畫龍》、龔吉《兔》冊、宋澥山水畫冊等。時油畫多為絹帛油畫。北宋《營造法式》記載了桐油煉製法。有說中國油畫在元代傳入歐洲,其說待訂。社會.由於晚唐五代時期門閥士族已經沒落,科舉考試制度到宋代真正得到廣泛應用,對社會真正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科舉制度使大量過去貧寒的讀書人一躍成為士大夫階級,使政府與社會有了緊密的聯絡,也開啟平民入仕為官的管道。透過科舉入仕的知識階級在宋朝時已在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各方面取得十分全面的優勢地位,在法律上也擁有許多特權,因而社會大眾以中舉任官做為讀書的首要目標,社會也就衍生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尚。儒家的忠孝節義觀念,透過社會、鄉約、族規、家禮等各種方式深入民間,推廣於全社會。中國自宋代以後也得以構成一個比唐代遠為普及的文化社會族群。而基層知識分子,構成基層鄉紳,並成為村鎮百姓與官府的橋樑。他們指導公共工程、支援學校與書院、編纂地方地誌、參加地方祭典、糾集賑災工作、招募地方自衛武力、提供村鎮行為規範。兩宋時期,透過科舉孕育而成計程車大夫階級,是一個同時擁有政治權力、經濟優勢、學術文化素養的新興族群。瓦舍是重要的庶民遊樂場所,內有勾欄,專供大眾娛樂。東京的瓦舍見於《東京夢華錄》的就有十座。臨安的瓦舍見於《武林舊事》的有廿三座。瓦舍的演出內容呈現商業化、專業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新趨勢。演出的內容主要包括說唱、戲劇、雜技和武術等。其形式多樣,深受大眾的好評。而在農村,宗族制度成為維繫社會的主因。廿世紀之前,中國的政權只向下延伸到縣衙,其下完全透過「鄉保」與「族長」進行管理。在理學的教化下與士人的影響下,官方辦理社會救助;透過理學薰陶,商人階級出資辦理社會救助。救助內容除了辦書院、訂鄉約以激勵品德外,還普遍辦理義莊,以救貧恤孤,資助教育;辦社倉,以備荒歉 ;辦保甲,以補地方之武裝而保民。這種由士人自發的救助工作,成為自南宋以降中國社會安定的重大因素。在宋代之前,官方的社會救助活動多屬臨時性質;宋代開始,各州縣普遍設立各種社會救助的永久性機構。族長透過訂立鄉約鄉規來保持社會的秩序。地方紳士透過辦學、救濟事業、修橋鋪路等手段造福鄉裡。學者柳詒徵認為宋朝的會社企業、集會集市以及行業協會組織十分發達。例如,吳自牧《夢粱錄》記錄了文化、藝術、宗教、娛樂、食品餐飲、商業、製作、服務等各行業各種社會團行,諸如踏弩社、蹴鞠社、打球社、賭錢社、靈寶會、茶湯會、花團、菜行、魚行、酒行、食飯行、布行、銷金行、香水行、腰帶作、油作、木作、竹作、香燭作、裱褙作、裝鑾作、裁縫作等各種企業,以及鬥寶會、米市、肉市、藥市、花市、珠子市等各種集會集市。各種行業協會、商會十分活躍。公共慈善事業,有米場、柴場、藥局、養濟坊、安濟局、慈幼局、居養院等機構,由官府舉辦或平民捐助,用以救助遇災或貧病幼老無告之人家。政府和民間無不認為慈善事業為公共事業之最要者,其風實自宋啟之。君主年表.注:宋太祖黃袍加身後所追諡之其祖宗從未稱帝、掌權,故不收錄,可見宋朝君主列表一文相關條目.五代與宋遼金夏時期
92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3
元朝
元朝元軍攻滅南宋殘餘勢力,征服整個中國,共11位皇帝,國祚97年。元朝的基礎為乞顏部族的首領鐵木真於元太祖元年。元憲宗九年,北元亡。元朝建立後,承襲了蒙古帝國在中國北方、蒙古高原以及西伯利亞部分地區的領土,但蒙古帝國西征而來的土地大多不在元朝實際控制的統治範圍之內,而是由其家族各自組建的四大汗國獨立掌握。元朝領土經過多次擴充套件後,於至大二年元武宗時期達到全盛,西到吐魯番,西南包括西藏、雲南及緬甸北部,東到日本海,北至都播南部與北海、鄂畢河東部,被譽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其藩屬國涵蓋高麗與東南亞各國。另外在元朝至元成宗時,經過一系列戰爭和協商,獲得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與伊兒汗國等四大汗國承認為宗主國,並認同元朝皇帝為名義上的“蒙古大汗”的繼任者。元朝在經濟方面仍以農業為主,整體生產力向前發展,尤其是邊陲地區的經濟發展最為顯著,在生產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棉花廣泛種植等方面仍然取得一定進步。過往蒙古人是遊牧民族,草原時期以畜牧為主,經濟單一,無所謂土地制度。攻滅金朝後,在耶律楚材勸諫下,窩闊臺汗同意復甦農業,鼓勵漢人墾殖以期長治久安。元世祖即位之後,實行了鼓勵生產、安撫流民的措施。到元朝時,由於經濟作物棉花不斷推廣種植,與棉紡織品在江南一帶都比較興盛。經濟作物商品性生產的發展,就使當時基本上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在某些方面滲入商品貨幣經濟關係。但是,由於元帝集中控制大量的手工業工匠,經營日用工藝品的生產,官營手工業特別發達,對民間手工業則有限制。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不同於中國歷史上其他征服王朝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積極吸收中華文化,元朝皇室對於宗教興趣濃厚,極力推崇伊斯蘭教與藏傳佛教乃至景教,對中華文化則採取與西亞文化並重的模式進行發展。在政治上,政府大量使用色目人。雖然元朝前期沒有系統性舉辦科舉,但對儒家文化有著應有的尊重,並且將儒家推廣至邊遠地區,元朝建立了24,400所各級官學,使全國平均每2,600人即擁有一所學校的政績,創造了「書院之設,莫盛於元」的歷史記錄。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顯貴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底下,屬於中下層的庶民文化反而有機會迅速的抬頭並普及。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物件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國號.元朝的漢文國號「大元」出自《易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意為“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氣,是萬物所賴以創始化生的動力資源,統貫於天道執行之中”。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汗公佈《建國號詔》,宣佈國號為大元。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大”字加於正式國號之中的統一王朝,此前除了僅統治了華北地區的遼、金兩國外,之前各朝的“大”字均為尊稱。而關於元朝的蒙古文國號,考古發現有多種稱呼:",西裡爾字母:--),此名稱見於1362年的《追封西寧王忻都碑》。其中“Dai Ön”系漢語“大元”的蒙古語音譯,“Yeqe”是蒙古語“大”的意思,“Mongɣul”是“蒙古”的意思,“Ulus”是“國家”的意思。",西裡爾字母:--),其中“qemeqü”是一個書面語聯動詞,是“說”、“據說”的意思。此名稱見於1338年的《達魯花赤竹溫臺碑》。)或者「ᠶᠡᠬᠡ ᠦᠨ ᠦᠯᠦᠰ」,或者「ᠶᠡᠬᠡ ᠶᠤᠸᠠᠨ ᠦᠯᠦᠰ」(--歷史.對中國人來說,蒙古民族與蒙古草原的歷史,既有構成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那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屬於世界史範圍。所以它包含著既互相交織、又在性質上互有區別的兩個組成部分。根據這樣的“兩分法”,蒙古帝國作為從蒙古帝國的分裂中產生的一系列繼承國家之一,它的歷史,自然就不能當作中國被一個外在於中國的政權所統治的一段殖民史來看待。元朝歷史通常可以分為兩個到三個階段:蒙古崛起.遼朝時期,蒙古草原上的諸部歸於遼朝統轄。金滅遼後,草原各部歸屬不一,汪古部等成為金朝的臣屬,而乞顏部的合不勒汗乘金軍大舉南下而無暇北顧之機,建立了早期的蒙古國家,即蒙兀國,此後一直侵襲金朝的邊境。合不勒汗死後,俺巴孩汗成為新的大汗。由於塔塔兒人的出賣,俺巴孩汗被金朝皇帝金熙宗釘在木驢上致死,此事件埋下了蒙古對金朝復仇的種子。在金章宗死後,13世紀初,金朝在衛紹王完顏永濟的統治下走向衰落,蒙古乞顏部鐵木真開始了統一蒙古草原的征程。先後在克烈部首領王罕以及他的安達扎答蘭部首領札木合的軍事援助下,打敗了蔑兒乞人,奪回了被蔑兒乞人奪取的眾多部眾,力量逐漸壯大。宋淳熙十六年,在經過激烈的爭奪之後,鐵木真被乞顏貴族推舉為部落的可汗。然而,鐵木真部族的逐漸強大,危及了援助他的札木合在蒙古草原上的地位,於是札木合聯合泰赤烏等部,合兵三萬餘人,向鐵木真發起進攻。面對來勢洶洶的札木合,鐵木真將自己的部眾3萬人組成十三翼。在戰鬥中鐵木真暫時戰敗,為儲存實力退至斡難河的哲列捏山峽,扼險而守。史稱“十三翼之戰”。札木合雖然取得戰役的勝利,但札木合的暴虐受到了其所屬部落首領的不滿,而鐵木真對部眾進行籠絡,故部眾歸心於鐵木真。於是畏答兒、赤老溫、朮赤臺、晃豁壇等族人紛紛來附。此後,鐵木真力量進一步壯大。宋慶元二年,大敗泰赤烏與蔑兒乞的聯軍,首領塔裡忽臺等被殺。宋嘉泰元年,後被尊稱元太祖。伐金與擴張.金朝與蒙古為世仇,成吉思汗有意伐金復仇,然而西南的西夏與金朝聯盟,為了避免被西夏牽制,先後三次率軍,成吉思汗與金斷交,隔年發動蒙金戰爭,於野狐嶺戰役大破四十萬金軍,隨後攻入華北地區並四處屠殺。元太祖九年,金宣宗被迫求和稱臣,並在蒙古退兵後遷都北宋故都汴京。隔年5月31日蒙軍南下攻佔金中都,並且獲得名相耶律楚材,這對於鞏固華北地區有很大的幫助。太祖十二年。西域方面,為了建立通往西方的道路,早在1209年—1210年就讓新疆東部的畏兀兒與伊犁河谷的哈剌魯先後歸順。當金朝遷都並將要滅亡之際,中亞新興大國花剌子模在沙阿摩訶末時期崛起,該國訛答剌地方大臣海兒汗亦納勒術前後兩次屠殺蒙古商隊並侮辱蒙古使臣,成吉思汗遂決心發動第一次西征。元太祖十三年。元太宗元年,成吉思汗病逝,由幼子拖雷監國,後尊稱元睿宗。汗系轉移.拖雷監國兩年後於1229年舉辦庫里爾臺大會,窩闊臺被推舉為蒙古大汗,後尊稱元太宗。1231年窩闊臺汗率軍南征金朝,並命四弟拖雷自漢中借宋道沿漢水攻打汴京,隔年拖雷在河南三峰山之戰擊潰金軍。1234年蒙宋聯軍聯合攻破蔡州,金哀宗自殺,金朝亡。南宋雖然發起端平入洛以收復河南地,但是華北地區最後全由蒙古佔領。1235年,窩闊臺汗定都哈拉和林進駐漢地;進行兩次人口調查,將半數漢人分封給蒙古功臣。由於需要人才治理國家,窩闊臺汗接受耶律楚材的建議,於1238年命術忽德和劉中舉辦科舉,史稱戊戌選試。這次考試錄取東平楊奐等名士,為統治華北帶來不少人才,但後來以“當世或以為非便,事復中止”。西線方面,1235年窩闊臺汗命朮赤次子拔都、貴由與蒙哥、速不臺等第二代蒙古王子發起蒙古第二次西征,史稱拔都西征,總指揮為拔都與速不臺。1236年至1242年間攻佔欽察草原、基輔羅斯等各公國並進犯匈牙利、摩爾達維亞、波蘭、立陶宛大公國、摩拉維亞原南斯拉夫地區、保加利亞第二帝國、拉什卡等中東歐各國。1241年11月窩闊臺汗去世,由皇后乃馬真脫列哥那監國,1246年3月的庫里爾臺大會由其子貴由即位,後追尊稱元定宗。1247年吐蕃諸部歸附大蒙古,史稱涼州會盟。1248年8月貴由汗在遠徵拔都的途中去世,皇后斡兀立海迷失立孫子失烈門並監國。然而在1251年7月的大會,因為拔都與兀良哈臺大力支援拖雷系的蒙哥,使得窩闊臺系的失烈失去汗位。蒙哥繼承汗位,後尊稱元憲宗。1252年蒙哥即位後推行中央集權化,在漢地、中亞與伊朗等直轄地設定行中書省,分遣拖雷系諸王分守各地,以其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大總督以管理漢地。忽必烈統治漢地期間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鞏固了華北地區,並且與兀良合臺迂迴南滅大理,擴大南宋防線缺口。1258年高麗崔氏政權跨臺,高麗成為藩屬國。同年蒙哥汗宣佈兵分三路南征南宋,蒙哥汗率軍攻打四川合州,三軍意圖在華中會合,再大舉下長江圍攻臨安。隔年蒙哥汗在合州的釣魚城之戰戰死,忽必烈等人停止南征,北返奪位。西線方面,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西征西亞,史稱蒙古第三次西征,1256年旭烈兀攻滅伊斯蘭教的暗殺組織木剌夷。1258年西征軍攻佔阿拔斯王朝最後領地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格達。1260年佔領大馬士革和阿勒頗。然而當旭烈兀得知蒙哥於南征南宋時去世的訊息後,立即率大軍回師爭位。留下的蒙軍也在今以色列加利利的阿音札魯特戰役敗於埃及馬木留克王朝,第三次西征結束。大哉}-元朝時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其中威尼斯商人尼可羅兄弟及其子馬可波羅成為得到元朝皇帝寵信,在元朝擔任外交專使的外國人。元廷曾要求周邊一些國家或地區臣服,接受與元朝的朝貢關係,但遭到拒絕,故派遣軍隊進攻攻打這些國家或地區,其中以元日戰爭最為著名,也最慘烈。東北地區.東北方面有高麗王朝與日本鎌倉幕府。高麗王朝領有朝鮮半島,之後被崔氏政權統治,高麗王變成傀儡。高麗先後臣服於遼朝與金朝,蒙古興起後與高麗共同伐金,並約為兄弟之國。1225年蒙古要求高麗向其朝貢,蒙古使節抵達義州邊境時,被高麗所害,當時蒙古忙於西征,無暇徵討。1231年窩闊臺汗派撒禮塔率兵入侵高麗,崔氏政權領袖崔瑀抵禦失敗,高麗首都松都。南洋諸國.南洋諸國有安南,但中計受突擊,戰敗而還,以後爪哇仍然派使朝貢。另外自元世祖起亦曾派使者招降泉州和澎湖外海的瑠求,但探訪未果,其在東南外海的統治所及僅至設立巡檢司的澎湖。西南地區.西南地區有大理國、吐蕃、緬甸以及其他小國。暹國曾擴張其勢力於馬來半島,元成宗後遣使進貢八次。羅斛自元世祖末年就開始進貢,並於元末時期併吞暹國等小國,統一為暹羅國。歐洲與非洲地區.在蒙古帝國進行三次西征的同時,正值教宗提倡十字軍東徵進軍西亞地區的伊斯蘭國家以收復耶路撒冷;由於教宗急需外援以抗衡伊斯蘭教徒,同時歐洲的基督教國家剛經歷過蒙古第二次西征不久,再加上東西交通十分便利,紛紛派使者東行了解這個東方大國。教宗於1245年曾派柏朗嘉賓經欽察汗國到和林謁見貴由汗,返國著成《柏朗嘉賓蒙古行紀》。1253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派魯不魯乞以傳教為名到和林進見蒙哥汗,返國著有《魯不魯乞東遊記》。1316年義大利人鄂多立克經海路至元大都,參加了元泰定帝的宮廷慶典,回國著成《鄂多立克東遊錄》,範圍遠達西藏,對元大都及宮廷的描寫較細。最著名的是義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他隨經商的父親、叔父於1275年到元朝進見元世祖,直至1291年才離去。他擔任元廷官吏,歷遊元朝各地,其著寫的《馬可波羅遊記》對元朝進行多角度反映,吸引歐洲人東行中國。另外元朝與非洲地區諸國也有來往,時人汪大淵在1330年和1337年二度飄洋過海親身經歷的南洋和西洋二百多個地方的地理、風土、物產,最後著成《島夷誌略》,影響明代初期的鄭和下西洋。軍事.元朝軍隊按照親疏關係分成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與新附軍等四個等級。蒙古軍與探馬赤軍主要是騎兵。漢軍、新附軍大多為步軍,也配有部分騎兵。水軍編有水軍萬戶府、水軍千戶所等。炮軍由炮手和制炮工匠組成,編有炮手萬戶府、炮手千戶所,設有炮手總管等。一部分侍衛親軍中,還專置弩軍千戶所,管領禁衛軍中的弓箭手。蒙古軍是元朝軍隊的骨幹,主要由蒙古族組成。蒙古軍早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即創立,平時分佈在草原上駐牧,戰時臨時招集。採用兵民合一的萬戶制,按十進位制編組成十戶、百戶、千戶。只要是十五歲至七十以內的人皆服兵役,其童子稍微年長者也組成「漸丁軍」。元朝時期在漢地和江南軍戶中籤發丁男應役。探馬赤軍又名簽軍,隨著戰爭的發展,統治者需要一支蒙古軍隊長期留守被征服地區,於是從蒙古各部中“簽發”了部分士兵,組成專門用於鎮戍的探馬赤軍。自1217年木華黎討伐金朝時建立,由弘吉剌、兀魯兀、忙兀、札剌亦兒及亦乞烈思五部組成,西征花剌子模後回族、維吾爾族與突厥族等族成為探馬赤軍的一部分。探馬赤軍精於火砲與西方的回回砲,攻城力強。「下馬則屯聚牧養,上馬則備戰」。漢軍是蒙古帝國佔領漢地後發民為兵,主要由金朝女真與契丹降軍、早期降蒙的南宋軍、漢地的地方漢族武裝勢力與簽發漢地百姓等所組成。窩闊臺汗於1229年收編金朝女真與契丹降軍,在漢地民戶中大規模簽發士兵,補充漢軍兵員,將蒙古軍的編製和官稱用於漢軍系統強。各漢軍萬戶統軍人數不等,「大者五、六萬,小者不下二、三萬」。漢軍有「舊軍」與「新軍」的區別。舊軍主要指敵國降軍和地方武裝勢力,新軍指從漢地百姓簽發的新兵。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蒙元帝國的統治重心由漠北草原移到了中原漢地。元世祖對軍隊體制進行改革,逐步建成中央宿衛軍和地方鎮戍軍兩大系統,確定了元軍的編製和隸屬關係,在元朝對外戰爭中,漢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附軍主要是元朝南征南宋期間收邊的降軍,又被稱為新附漢軍、南軍等。新附軍內名號繁雜,而是元廷因士兵所具不同特點而起的名稱,如券軍、手號軍與鹽軍等等。估計當時新附軍的數量在二十萬人上下,元帝將新附軍分編到元軍的侍衛軍和鎮戌軍中;或以蒙古、漢人、南人建立新的軍府,管領新附軍人。每當有戰事發生,首先調發各軍中的新附軍出征,其餘則從事屯田和工役造作。經過多年的戰爭消耗和自然減員,新附軍數量日益減少,最後式微。元朝的防衛分宿衛和鎮戍兩大系統。宿衛軍由怯薛和侍衛親軍構成,其中怯薛軍保留自成吉思汗創立的四怯薛番直宿衛,常額在萬人以上,元朝功臣博爾忽、博爾朮、木華黎、赤老溫或其後人充任怯薛長。在戰爭中,怯薛則是全軍的中堅力量,被稱之為「也客豁勒」統領,隸屬於樞密院。南方以蒙古軍、漢軍、新附軍共同駐守,防禦重點是江淮地區,隸屬於各行省。鎮戍諸軍,有警時由行樞密院統領,平時日常事務歸行省,但調遣更防等重要軍務則歸屬樞密院決定。元朝水軍原是為了元滅宋之戰而準備,1270年命劉整建造大量水軍。襄樊之戰時元朝水軍與陸軍協同包圍襄陽,攻下後降將呂文煥又率元水軍與河岸陸軍協同於丁家洲之戰擊潰南宋水軍精銳,至此領有全部長江水域。而後張弘範又率元朝水軍渡海南下追擊南宋海軍,最後於崖山海戰包圍殲滅之,元朝水軍在滅宋之戰有重要的功能。元朝融合了南宋和阿拉伯航海技術,使海軍技術更加成熟,然而在對外戰事中,元日戰爭與元爪戰爭均以失敗結束,而且對日戰爭兩次均被颱風所毀,只有對占城的戰役獲勝而已。人口.早在蒙古時期,北方人口就不斷的南逃,總人數約佔北方人口的十分之一,這種現象到惠宗時都還持續發生,元廷屢禁而不能止。在大蒙古國征服金朝期間在戰地進行了大規模屠殺和掠奪。隨後的瘟疫與饑荒導致東亞地區大量人口消失,其中又以金朝的華北和南宋的川陝四路十分嚴重。這是導致“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發生的重大原因。1234年3月9日金滅亡後,華北地區約有110萬戶與600萬人,只有1208年的金朝人口5353萬的13%。蒙古宋戰爭期間,南宋境內因戰爭總計消滅了大約1500萬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陝四路地區。1279年元軍完全剿滅四川的抗元勢力後,在1280年的戶口調查僅為9萬餘戶與50萬餘人,只有1231年蒙古入侵川陝四路地區前的4%。大蒙古國時期有過兩次戶口統計,先有1235年窩闊臺汗推行的乙未籍戶,獲得華北地區如燕京全國發生多次大規模的災荒饑饉疾病和瘟疫,最終促使紅巾軍起義爆發。紅巾軍起義之後又造成人口大量減少。明太祖建國後論到:「前代革命之際,肆行屠戮,違天虐民,朕實不忍。」元代戶口統計並不是準確,無法涵蓋的人口包括逃戶、因土地兼併而蔭蔽的隱戶、流民以及私屬人口等。朝廷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口包括:嶺北等處行中書省、雲南等處行中書省、西南土司地區和宣政院轄地的居民;蒙古諸王、貴族、軍將的大量私屬人口、穆斯林、黨項人、女真人與契丹人等,促成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四等人制」.有說法認為由於蒙古人與漢人的人數比例極不平均,元廷為了保護蒙古人地位,主張蒙古至上主義,對於不同族群之間形成相對禮遇或相對受限的不同待遇,其優先順位的排序先後為蒙古人、色目人。「九儒十丐」.有說法認為「九儒十丐」是元朝的定製,顯示出在蒙古統治下儒士在社會的下等地位。此「九儒十丐」的說法來自南宋遺民謝枋得,其〈送方伯載歸三山序〉雲:「滑稽之雄,以儒為戲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貴之也,貴之者,謂有益於國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後之者,賤之也,賤之者,謂無益於國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及同樣是南宋遺民的鄭思肖〈大義略序〉曰:「韃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但因其政治立場,並不能完全盡信,或作為元朝儒士社會地位低下的佐證。中外史學界已有學者對元代儒士的地位問題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否定了元代儒人地位低落的說法。經濟.元代經濟呈現多元格局,經濟活躍發達,大致上以農業為主,有學者認為其整體生產力雖然不如宋朝,但在生產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棉花廣泛種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發展。蒙古人原來是遊牧民族,草原時期以畜牧為主,經濟單一,無所謂土地制度。蒙金戰爭時期,大臣耶律楚材建議保留漢人的農業生產,以提供財政上的收入這個建議受到鐵木真的採納。窩闊臺之後,為了鞏固對漢地統治,實行了一些鼓勵生產、安撫流亡的措施,農業生產逐漸恢復。特別是經濟作物棉花的種植不斷推廣,棉花及棉紡織品在江南一帶種植和運銷都在南宋基礎上有所增加。經濟作物商品性生產的發展,就使當時基本上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在某些方面滲入了商品貨幣經濟關係。但是,由於元帝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業工匠,經營日用工藝品的生產,官營手工業特別發達,對民間手工業則有一定的限制。由於蒙古對商品交換依賴較大,同時受儒家輕商思想較少,故元朝比較提倡商業,使得商品經濟十分繁榮,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相當富庶的國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為當時聞名世界的商業中心。為了適應商品交換,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紙幣流通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以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朝代,然而因濫發紙幣也造成惡性通貨膨脹。商品交流也促進了元代交通業的發展,改善了陸路、漕運,內河與海路交通。農業.農業方面,宋真宗時推行的占城稻在元朝時已經推廣到全國各地。1260年,進一步設立專掌農桑水利的「司農司」,並任命左丞張文謙為卿。1289年,元廷設定了浙東、江東、江西、湖廣、福建等省木棉提舉司,年徵木棉布十萬匹。1296年復定江南夏稅折徵木棉等物,反映出棉花種植的普遍及棉紡織業的發達。到了公元1329年,農業生產繼續發展,南糧北運已多達三百五十多萬石,說明這一階段糧食生產的豐富,經濟作物也獲得較大發展。江南地區早在南宋時已盛產棉花,北方陝甘一帶又從西域傳來了新的棉種。在當時,茶葉、棉花與甘蔗成為重要的三大經濟作物。元朝水利設施以華中、華南地區比較發達。元初曾設立了都水監和河渠司,專掌水利,逐步修復了前代的水利工程。陝西三白渠工程到元朝後期仍可溉田七萬餘頃。所修復的浙江海塘,對保護農業生產也起了較大作用。元朝農業技術繼承宋朝,南方人民曾採用了圩田、櫃田、架田、塗田、沙田、梯田等擴大耕地的種植方法,對於生產工具又有改進。關於元朝的農具,在王禎的《農書》中有不少詳細的敘述。元世祖為了清查土地徵收賦稅曾實行過土地所有者自報田地的經理法,由於未能確實執行,1314年元仁宗又派大臣往江浙、江西、河南三地實施經理法,但實施結果仍然弊端極多,人民紛起反抗,以至仁宗不得不下詔免三省自實田租二年,最後不了了之。元朝土地仍可分為官田和私田兩種。官田主要來自宋、金的官田,兩朝皇親國戚、權貴、豪右的土地,掠奪的民田,以及經過長期戰亂所形成的無主荒地。元廷把所掌握的官田一部分作為屯田,一部分賞賜王公貴族和寺院僧侶,餘下的則由政府直接招民耕種,收取地租。其屯田的數量極大,遍及全國,其中以河北、河南兩省最多。其中民屯是役使漢人屯墾收租,軍屯則分給各軍戶,強迫相當於奴隸的“驅丁”耕種。私田是蒙古貴族和漢族地主的佔地以及少量自耕農所有的田地。元朝以大量土地賞賜寺院,例如1316年元仁宗曾賜給上都開元寺江浙田二百頃、華嚴寺百頃。元朝也有一定數量的自耕農,然而地位很低下,生活十分困苦。畜牧業.元朝的畜牧政策以開闢牧場,擴大牲畜的牧養繁殖為主,尤其是孳息馬群。畜牧業發展趨勢不穩定,由元世祖時的盛況漸漸趨向衰退,到了元惠宗時,畜牧業的衰敗更為嚴重,其原因最大的是自然災害。元朝完善了養馬的管道,設立太僕寺、尚乘寺、群牧都轉運司和買馬制度等制度。元朝在全國設立了14個官馬道,所有水草豐美的地方都用來牧放馬群,自上都、大都以及玉你伯牙、折連怯呆兒,週迴萬里,無非牧地。元朝牧場廣闊,西抵流沙,北際沙漠,東及遼海,凡屬地氣高寒,水甘草美,無非牧養之地。當時,大漠南北和西南地區的優良牧場,廬帳而居,隨水草畜牧。江南和遼東諸處亦散滿了牧場,早已打破了國馬牧於北方,往年無飼於南者的界線。內地各郡縣亦有牧場。除作為官田者以外,這些牧場的部分地段往往由奪取民田而得。牧場分為官牧場與私人牧場。官牧場是12世紀形成的大畜群所有制的高度發展形態,也是大汗和各級蒙古貴族的財產。大汗和貴族們透過戰爭掠奪,對所屬牧民徵收貢賦,收買和沒收所謂無主牲畜等方式進行大規模的畜牧業生產。元朝諸王分地都有王府的私有牧場,安西王忙哥剌,佔領大量田地進行牧馬,又擴佔旁近世業民田30萬頃為牧場。雲南王忽哥赤的王府畜馬繁多,悉縱之郊,敗民禾稼,而牧人又在農家宿食,室無寧居。1331年以河間路清池、南皮縣牧地賜斡羅思駐冬。元世祖時,東平布衣趙天麟上《太平金鏡策》,雲:今王公大人之家,或佔民田近於千頃,不耕不稼,謂之草場,專放孳畜。可見,當時蒙古貴族的私人牧場所佔面積之大。嶺北行省作為元朝皇室的祖宗根本之地,為了維護諸王、貴族的利益和保持國族的強盛,元帝對這個地區給予了特別的關注。畜牧業是嶺北行省的主要經濟生產部門,遇有自然災害發生,元朝就從中原調撥大量糧食、布帛進行賑濟,或賜銀、鈔,或購買羊馬分給災民;其災民,也常由元廷發給資糧,遣送回居本部。元帝對諸王、公主、后妃、勳臣給予鉅額賞賜,其目的在於鞏固貴族、官僚集團之間的團結,以維持自己的皇權統治。皇帝對蒙古本土的鉅額賞賜,無形中是對這一地區畜牧業生產的投資。手工業.元朝手工業生產也有些進步,絲織業的發展以南方為主,長江下游的絹,在產量上居於首位,超過了黃河流域。元朝的加金絲織物稱為「納石矢」金錦,當時的織金錦包括兩大類:一類是用片金法織成的,用這種方法織成的金錦,金光奪目。另一類是用圓金法織成的,牢固耐用,但其金光色彩比較暗淡。棉紡織業到宋末元初起了變化,棉花由西北和東南兩路迅速傳入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關中平原。加上元朝在五個省區設定了木棉提舉司,“責民歲輸木綿十萬匹”,可見長江流域的棉布產量已相當可觀。但當時由於工具簡陋,技術低下,成品尚比較粗糙。1295年前後,婦女黃道婆把海南島黎族的紡織技術帶到松江府的烏泥涇,提升了紡織技術,被尊稱為黃娘娘。元朝的瓷器在宋代的基礎上又有進步,著名的青花瓷就是元代的新產品。青花瓷器,造型優美,色彩清新,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造船業十分發達,還有起碇用的輪車,並已經使用羅盤針導航。元朝的印刷技術,又比宋朝更有進步。活字印刷術不斷改進,陸續發明了錫活字和木活字,並用來排印蒙文和漢文書籍。自1276年以來,已使用小塊銅版鑄印小型的蒙文和漢文印刷品,如紙幣“至元通行寶鈔”。套色版印刷術應用於刻書,如中興路刊印的無聞和尚注《金剛經》。1298年王禎用木活字來印他所纂修的《大德旌德縣誌》,不到一月百部齊成,其效率很高。他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架,使用簡單的機械,提高排字的效率。最後他總結成《造活字印書法》。元朝行會組織還有應付官府需索、維護同業利益的作用,其組織的內部還更日趨周密。在元朝,“和僱”及“和買”,名義上是給價的,實際上卻給價很少,常成為非法需索。雖然各行會多由豪商把持,對中小戶進行剝削,但是由於官府科索繁重,同業需要共同來應付官府的需求,同時官府也要利用行會來控制手工業的各個行業。商業.元朝透過專賣政策控制鹽、酒、茶、農具、竹木等一切日用必需品的貿易,影響國內商業的發展。可是元朝幅員廣闊,交通發達,所以往往鼓勵對外貿易政策,因而終元之世對外貿易頗為繁盛。元朝的對外貿易主要採取官營政策,並禁止漢人往海外經商。但實際上私商入海貿易的仍然很多,政府始終無法禁絕。元代海外貿易輸出入商品,大體上與宋代相同。但奴隸貿易卻有相當規模,販運進口的有“黑廝”和“高麗奴”。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物資交流頻繁,從而促進了商業城市的發展。元朝時臨安仍改名杭州,其繁榮並不因南宋覆滅而衰退多少。由於北方人紛紛南遷,城廂內外人口更加稠密,商業繁榮。杭州是江浙行省的省會,地位重要,水陸交通便利,驛站最多,不但是南方國內商業中心,也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之一。江浙行中書省居各行中書省徵收的商稅和酒醋課的第一位,城內中外商民薈萃,住有不少埃及人和突厥人,還有古印度等國富商所建的大廈。泉州在宋元時期是東方第一大港,貨物的運輸量十分巨大,泉州的稅收僅次於前朝首都杭州。然而在元朝末年色目軍爆發亦思巴奚兵亂,導致外僑大量撤離,對外貿易中斷而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在原來中都城的東北方建立新城,規模宏大,是全國政治、軍事中心,也是陸路對外貿易和國內商業中心。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多在此聚居,人口稠密,城廂內外街道縱橫,商肆櫛比鱗次,工商業很繁榮,是世界聞名的大城市。州縣以上的城市,商業比較發達的還有:貨幣制度.元朝為了加強對經濟的統制,因此以使用紙幣為主,鑄造錢幣比其他朝代要少。1260年元世祖發行了以絲為本位的「交鈔」與以白銀或金為本位的「中統元寶交鈔」。1276年,元廷大肆蒐括物資而增發紙幣,並將各路準備金的金銀運往大都,引起物價上漲、紙幣貶值。1280年紙幣貶值為原來的十分之一。1287年物價已經「相去幾十餘倍」了,元廷為了穩定物價在該年發行「至元寶鈔」,和既有的中統鈔並行,對應比率為一比五。1350年元惠宗又發行「至正寶鈔」,但是至正鈔在發行不久後就因發行過量嚴重貶值,引發通貨膨脹、物價暴漲。而民間的日常交易、借貸、商品標價等仍慣用白銀,這時使用的白銀主要是銀錠和元寶。賦稅與徭役.元代的賦稅依舊包括田賦、開採礦產的歲課、鹽稅等。但由於元代商業發達,商稅亦成為了政府的重要收入之一關於元朝的田賦,《元史·食貨志一》說:「元之取民,大率以唐為法。其取於內郡者曰丁稅,曰地稅,此仿唐之租庸調也;取於江南者曰秋稅,曰夏稅,此仿唐之兩稅也。」這段話雖然並不確切,但至少說明瞭南北田賦制度的差異。中原田賦的徵收大概始於耶律楚材輔政以後。在這之前蒙古帝國根本沒有賦稅之制。元朝行於江南的田賦制度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兩稅制。元朝人民還有一項很沉重的財政負擔,即科差,是徭役向賦稅轉化的一種形式。文化.元朝統治中原,對中原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像遼朝、金朝與西夏等征服王朝,他們為了提升本國文化,積極的吸收中華文化,進而逐漸漢化,然而蒙元對漢文化卻不甚積極。他們主要是為了維護本身文化,同時採用西亞文化與漢文化,並且提倡蒙古至上主義,來防止被漢化。例如他們提倡藏傳佛教高過於中原的佛教與道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長時間沒有舉辦科舉。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低下,屬於中下層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頭。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物件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思想.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並用的,他們對各種思想幾乎一視同仁,都加以承認與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然而元廷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儒學,特別是於宋朝形成的理學,更是尊為官學,使得理學得以北傳。元仁宗初年恢復科舉,史稱延祐復科,在「明經」、「經疑」和「經義」的考試都規定用南宋儒者朱熹等人的注釋,影響後來明朝的科舉考試皆採用朱熹注釋。理學在元朝還有一些變化,南宋時期即有調和程朱理學的朱熹與心學的陸九齡等兩家學派的思想,元代理學家大多捨棄兩派其短而綜匯所長,最後「合會朱陸」成為元代理學的重要特點。當時有名的理學家有黃震、許衡與劉因與調和朱陸學的吳澄、鄭玉與趙偕。朱學的後繼者為了配合元帝的需求,更注重在程朱理學的倫理道德學說,其道德矇昧主義的特徵日趨明顯。從而把注意力由學問思變的道問學轉向對道德實踐的尊德性的重視,這也促成朱、陸思想的合流。元代理學的發展,也為明朝朱學與陽明心學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開端。江南統一後,元朝崇尚儒學的政策有新發展,漢蒙官員上書建議興舉和重視學校,於是元政府在推廣有關儒學教育政策的同時,亦更加註意優待和勉勵儒學。從元世祖到元世宗時期,元朝的重視、勉勵學改的政策已經完備。元成宗以後,這些政策基本上得到歷代皇帝的實行。例如為了維護儒學的正常執行,元世祖於至元二十五年下聖旨:「建立、推廣和發展儒學。元朝的統一對儒學教育向中國邊遠地區的擴散作出了推動作用,並且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由於元朝由蒙古人所統治,漢族士大夫基於異族統治的考量,在蒙元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與抵抗派。合作一派是華北儒者如耶律楚材、楊奐、郝經與許衡等人。他們主張與蒙古統治者和平共存,認為華、夷並非固定不變,如果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如果蒙古統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他們提倡安定社會,保護百姓,將中華的典章制度帶進蒙元,以教感化蒙古人。另一派是江南南宋遺民的儒者如謝訪、鄭思肖、王應麟、胡三省、鄧牧、馬端臨等人。他們緬懷南宋故國,為了消極抵抗元廷,採取隱遁鄉裡,終生不願意出仕的方式。並且以著述書籍為業,將思想化為書中主旨。到元朝後期,由於元仁宗實行延祐復科,恢復科舉,及第者都感謝天子的恩寵,紛紛願意為元廷解憂。元朝後期國勢大墜,政治腐敗、財政困難,使得當時士大夫如趙天麟、鄭介夫、張養皓與劉基等人紛紛提出各種政治主張,或從弊端中總結經驗教訓。他們大多提倡勤政愛民、廉潔公正、任用賢才等措施。元末民變的爆發使得南方有不少士大夫出於衛身、保鄉、勤王之目的,紛紛組織義兵護國,有些士大夫甚至捨身殉國。在明朝建立後,部分元朝遺老紛紛歸隱不出。文學、史學與語文.元朝文學以元曲與小說為主,對於史學研究也十分興盛。相對的元朝的詩詞成就較少,內容比較貧乏,但文以虞集為長,詩以劉因為著。明朝王世貞說“元無文”,但敘事文學如戲曲、小說第一次有主導地位。元朝使華北誕生元曲,江南則出現以浙江為中心的文人階層,孕育出《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長篇小說,自由奔放的文人如楊維楨、倪瓚等人,在城市發放出市民文化的花朵。元曲分成散曲與雜劇,散曲具有詩獨立生命,雜劇則具有戲劇的獨立生命。當時城市經濟興盛,元廷不重視中國文學與科舉,當時社會提倡歌舞戲曲作為大眾的娛樂品,這些都使宋、金以來的戲曲昇華為元曲。散曲是元代的新體詩,也是元代一種新的韻文形式,以抒情為主,主要給舞臺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單獨唱也可以融入歌劇內,與唐宋詩詞關係密切。;雜劇是元代的歌劇,產生於金末元初,發展和興盛於元代至元大德年間。根據《太和正音譜》中所記,大約有五百三十五本,創作十分巨大而輝煌。元朝後期,雜劇創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強與溫州發揚的南戲的交流,到元末成為傳奇,明清時發展出崑劇和粵劇。當時散曲四大名家有關漢卿、馬致遠、張可久與喬吉,有名的《南呂‧一枝花》刻劃出一幅秋郊夕照圖,情景交融,色彩鮮明,被稱為「秋思之祖」。雜劇五大名家除了關漢卿與馬致遠之外,還有白樸、王實甫與鄭光祖,有名的作品有《竇娥冤》、《拜月亭》、《漢宮秋》、《梧桐雨》、《西廂記》與《倩女離魂》,主要表現社會與生活情況、歌頌歷史人物與事件,強調人物的情感。元曲的興盛,最後成為與漢賦、唐詩、宋詞並稱的中國優秀文學遺產。元朝長篇小說源自戲曲說白的平話,這些話本最後寫成書的即是小說,以《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最有名,與明朝的《西遊記》、清朝的《紅樓夢》合稱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敘述三國時期曹操、劉備與諸葛亮等人物,小說通篇精巧敘述謀略,雖與史實多有出入,仍譽之「中國謀略全書」;《水滸傳》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負責整理。其內容講述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迫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現存宋元平話共約八種,包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代的歷史研究也十分興盛。胡三省潛心研究歷史鉅著《資治通鑑》,1286年《資治通鑒音注》全部成編,公認是對《資治通鑑》的注釋最佳者。馬端臨在歷史收集和整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著有《考》,記載上古至宋寧宗嘉定末年曆代典章制度的政書,十通之一。蘇天爵、歐陽玄、虞集與趙世延一同編寫的《經世大典》。脫脫主編,由歐陽玄等人編寫《遼史》、《宋史》與《金史》。元朝還有記述大蒙古國立國至窩闊臺汗時期的《蒙古秘史》。元朝的文字與語言方面,一般是通用蒙古語與漢語,然而一些說法認為入聲字最早被認為在元朝官話消失。文字通用漢文與蒙古的八思巴字。八思巴文是元世祖時由國師八思巴根據當時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的一種文字,用以取代標音不夠準確的粟特語蒙古文字。然而此時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已經析為元朝和四大汗國:蒙古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兒汗國,因此八思巴文一直只有元朝採用,並主要用作為漢字標音符號。元朝滅亡後,仍然推行於北元,到了16世紀末期,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受其他蒙古民族同化,轉而重新採用蒙古文字。宗教.元朝與四大汗國與猶太教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加。由於元朝對境內各種宗教基本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對信仰宗教的問題採取相容並包的政策,甚且優容禮遇之,這種環境自然有利於宗教的傳播與發展。元朝僧人有免稅免役特權,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機為僧,甚至干預訴訟,橫行鄉里,成為元代的一個社會問題。不過,元世祖曾在禮節上歧視伊斯蘭教,例如不尊重其宰羊方法,伊斯蘭教徒被逼吃死肉,此法令亦適用於基督教徒。元朝對宗教管制較為寬鬆,使得民間如白蓮教、明教等藉此建立秘密組織,進行抗元起事。各類佛教中以藏傳佛教最為興盛. 藏傳佛教約唐中期自吐蕃傳入唐朝,專以祈禱禁咒為事。漢傳佛教在唐武宗時遭受打擊,宋朝時只剩禪宗慢慢恢復,然敵不過道教與理學。藏傳佛教中,薩迦派,寺院也擁有龐大的產業,部分喇嘛也驕縱不法,危害社會。例如元世祖時,江南佛教總統喇嘛楊璉真珈喜好掘墓,曾挖掘宋朝諸陵與諸大臣墳墓百餘所;包庇平民不輸租賦者,達兩萬三千戶,其餘如奪人產業,姦汙婦女等類之事,更為常見。道教自宋朝即十分興盛,金朝與南宋時期即有全真教、太一教與大道教三派。全真教由王喆創立,主張修孝僅存一之德,然後學道。成吉思汗於西征時邀請全真教道士丘處機西行中亞,十分禮遇他,並且他掌管天下道教。丘處機後來與其弟子李志常寫成《長春真人西遊記》一書,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大道教主張苦節危行,不妄取於人,不苟奢於自,從創教教主劉德仁五傳至酈希誠,被蒙哥冊封為太玄真人,掌管教務。太一教以傳授太一三元法籙之術為主,從創教教主蕭抱珍五傳至李居壽時,元世祖興建太一宮,並讓他居之,獲得太一掌教宗師印。然而元朝以藏傳佛教為國教,元世祖曾命燒去一些「捏合不實」的道經如《老子化胡經》等,然而仍然冊封各派宗師以安撫之。元朝的基督教因唐武宗的禁止而式微,到元朝時基督教再度傳入中國。當蒙古人數度西征時,歐洲頻繁發動數次十字軍東徵,征伐西亞的伊斯蘭教徒,因此歐洲人有意和蒙古結盟,共抗伊斯蘭教徒。貴由汗時,教宗曾派使者到和林見貴由汗;元世祖時聖座又派方濟各會教主由海道抵大都,元世祖同意其傳教,而景教教徒分佈在揚州、杭州、鎮江與泉州等地,最後分佈到華北、西北與西南。然而基督教時常與佛道兩教衝突,方聶兩派也自相牽制。元朝晚期,教宗有意派主教來華整頓教務,然而主事者漠不關心,元朝滅亡後東西交通斷絕,基督教再度式微。猶太教稱為術忽或主吾,猶太人大多定居開封、杭州、大都與和林等城市。由於猶太商人擅長理財,元廷視為財政一。元朝的伊斯蘭教擅長理財,元世祖統一中國後更任用色目人,給予極大的權力。這些都使得伊斯蘭教盛行於中國西部、雲南地區等,部分色目商人也有定居於沿海廣州、泉州、杭州與揚州等地區,漸漸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特色,幾乎覆蓋全國。1357年至1366年間更在福建發生色目軍亂,史稱亦思巴奚兵亂。當時蒙古王公大臣也有信奉伊斯蘭教,其中安西王阿難答更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於元成宗駕崩後擔任監國,並且很有機會繼承為皇帝。如果他擔任皇帝,可能使元朝國教改為伊斯蘭教。藝術.元朝經濟發達,城市文化興起,又因為交通發達,東西文化交流,使得元朝藝術呈現多元化。繪畫方面,文人畫成為主流,著重個人及書法表現,風格與元代強調裝飾的宮廷繪畫迥然不同。元初趙孟頫、高克恭等人提倡復古,回歸唐朝和北宋的風格,並且將書法入畫,創造出重氣韻、輕格律,注重主觀抒情的元畫風格。元朝中晚期以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等元代四大家為主,其中又以黃公望為冠。他們寄託清高人格的理念於繪畫上,以隱逸山水與梅、蘭、竹、菊、松、石等為象徵。黃公望創始「淺降山水」,先以水墨鉤勒皴染為基礎,加上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由於元人以較乾的筆法在紙上作畫,這不同於宋人繪於絹上。山水畫除了皴法以外,增多擦的效果,猶如中國書法一樣。為了使畫面的上方可以題上詩句,所以故意留出一角,題上自己作的詩句,使詩、書、畫三者合成一體,影響明清國畫至今。元代的花鳥,以錢選最為有名,他學習宋人趙昌的畫風,具有宋人厚重典雅的趣味。其他如趙孟、趙雍、陳琳與劉貫道等均以兼善花鳥出名。元朝書法的核心人物是趙孟頫,他的書法深受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影響,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唐楷之歐體、顏體與柳體並稱四體,成為後代規摹的主要書體,表現為“溫潤閒雅”“秀研飄逸“的風格面貌。審美觀趨向飄逸的超然之態獲得一種精神解脫有一定聯絡。鮮于樞與趙孟頫齊名,但影響略小,尤其擅長行、草書。與他們同時代的書法家鄧文原則擅長章草,是研習這種古書體不多見的名家之一。康裡巙巙稍晚於趙孟頫,也以草書名世,是少數民族書法家的代表人物。元朝的工藝美術十分發達,在傳統的工藝美術上吸收了藏族等其他民族文化,對元代工藝美術帶來了新的發展。官辦手工業人材薈萃,技藝精湛,生產出了大量高階手工藝品和消費品,最明顯的如陶瓷工藝、織繡工藝等。元朝瓷器及漆器等實用藝術常有創新。元朝是景德鎮真正馳名的時期,最著名的瓷器即為青花瓷和釉裡紅。受到中東文化影響,瓷器有豐富的藍白色裝飾,中東商人也會訂製大量的龍泉青瓷。元朝也完成許多佛教雕刻,其中,密宗多手佛像顯示蒙古人對尼泊爾、西藏地區藏傳佛教藝術的愛好。銀器工藝家朱碧山知名的銀器的雕造技術也是在此時發展。此外元代也製作生產雕漆工藝品。科技.由於元朝朝廷與社會提倡思想多元,經濟發達提供可靠的物質保證,交通發達與中外交往空前活躍又為吸收世界各地科技創造條件,使得科學技術有很高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天文歷法、數學、農牧業、醫藥學與地理學等方面。中國古代的發明印刷術及火藥等出現了印刷活字盤與火銃等技術,西傳西方後促進歐洲國家的進步。波斯、阿拉伯素稱發達的天文、醫學等成就,也在元朝被大量傳至中國。由於東西貿易的興旺,西域的玉石、紡織品、食品及珍禽異獸等也源源不斷輸入中國。中外的科技交流,促進了各自的科技進步,元朝正好為這種交流提供了比以前歷代都優越的條件。元朝在天文歷法方面十分發達,元世祖邀請阿拉伯的天文學家來華,吸收了阿拉伯天文學的技術,並且先後在上都、大都、登封等處興建天文臺與回回司天臺,設立了遠達極北南海的27處天文觀測站,在測定黃道和恆星觀測方面取得了遠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學家有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紮馬魯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編訂有《西征庚午元歷》,1267年紮馬魯丁撰進《萬年曆》,郭守敬等人修改曆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編訂了《授時歷》,《授時歷》於1280年頒行,延用了400多年,是人類歷法史上的一大進步。紮馬魯丁與後來的郭守敬研製出了簡儀、仰儀、圭表、景符、闚幾、正方案、候極儀、立運儀、證理儀、定時儀、日月食儀等十幾種天文儀器,當時在天文臺裡工作的還有阿拉伯天文學家可馬剌丁、苫思丁等人。回回司天臺一直存在到元末明初,仍由回回司天監黑的兒、阿都剌、司天監丞迭裡月實等修定歷數。元朝數學湧現出了一批傑出數學家及其著作。如李冶及其《測圓海鏡》、《益古演段》;朱世傑及其《算學啟蒙》、《四元玉鑒》;李冶提出的天元術,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新成就。算盤在元代也初具規模。元代的農業技術主要可見於《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與《農桑衣食撮要》等三部書。《農桑輯要》由元廷主持編纂,全書分七卷十篇,對元及其以前的作物栽培、牲畜飼養做了總結,並儲存了大量古農書資料,對推廣農牧業技術,指導農牧業生產有重要作用。《農書》為著名農學家王禎所著,,全書分“農桑通訣”、“百穀譜”、“農器圖譜”三大部分,總結了古代的農業生產經驗,又介紹了當時的新技術,是繼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之後又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著作。王禎認為要不違農時、適時播種、因地制宜、及時施肥、興修水利才是取得農業豐收的保證,其中關於棉桑種植具有現實意義。《農桑衣食撮要》為魯明善所著,此書重在實用,按月記載農事活動,特別還涉及到遊牧生產,可補《農桑輯要》及其它古農書之不足。醫藥學方面,史稱金元四大家中有兩位生活在蒙元時期。李杲師承張元素,強調補脾胃,創立了“補土派”,著有《脾胃論》、《傷寒會要》等。朱震亨拜羅知悌為師,發展劉完素火熱學說,主張以補陰為主,多用滋陰降火之劑,後人稱其為“滋陰派”,著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等書。外科骨傷科方面成就更為突出,危亦林在麻醉與骨折復位手術上有創新。薩德彌實的《瑞竹堂經驗方》很註意北方的寒冷氣候及蒙古族遊牧生活實際,有不少治療骨傷及風寒濕痺的方劑,有的時至今日仍為醫家所使用。元廷太醫忽思慧的《飲膳正要》反映了當時國內各少數民族及中外人民的飲食文化交流。地理學方面《元一統誌》的編纂、河源的探索、《輿地圖》的問世及大批遊記類著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元一統誌》由政府主持,紮馬魯丁、虞應龍具體負責。該書對全國各路府州縣的建置沿革、城郭鄉鎮、山川裡至、土產風俗、古跡人物均有詳細描述,具有較高史料價值。1280年元世祖命女真人都實探求黃河河源,認為星宿海即河源,比較接近實際。潘昂霄還據此撰成《河源誌》。道士朱思本考察了今華北、華東、中南等廣大地區地理形勢,元一統誌》等地理學著作,以“計裡劃方”法,繪製成《輿地圖》,成為元朝地理學及中國地圖史上劃時代的人物。遊記類地理學著作有耶律楚材《西遊錄》,李志常整理的《長春真人西遊記》,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汪大淵《島夷誌略》等,對元朝國內外的地理地貌、風土人情、貿易來往等頗多描繪。交通.元代水陸交通的發達,使中外交往範圍空前擴大。當時,東西方使臣、商旅的往來非常方便。元人形容說:“適千里者如在戶庭,之萬裡者如出鄰家。”同時代的歐洲商人也說,從裡海沿岸城市到中國各地,沿途十分安全。這對發展中外各國之間,國內各民族之間的科技文化交流是十分有利的。元朝與中亞、西亞地區的蒙古勢力保持著來往關係,東西方海運及陸路交通十分暢通,使得西方與元朝中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其中主要分陸路和水路兩部分。陸路有發達的驛道,主要遞送朝廷、郡縣的文書。早在成吉思汗時代,就在西域地區新添了許多驛站。著名的長春真人丘處機在興都庫什山覲見元太祖成吉思汗時,即曾經過這些驛站。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原後,在遼闊的國土上,建立了嚴密的驛傳制度,使郵驛通訊十分有效地發揮效能。元朝的驛路分為三種:一稱帖裡幹道,蒙古語意為車道;二稱木憐道,蒙語意為馬道;三為納憐道,蒙語意為小道。從地區講,帖裡幹和木憐道,多用於嶺北至上都、大都間的郵驛;納憐道僅用於西北軍務,大部分驛站在今甘肅省境內,所以亦稱“甘肅納憐驛”。驛道國內可達吐蕃、大理、天山南北路、蒙古草原,國外遠及波斯、敘利亞、俄羅斯及歐洲其它地區。水路主要指河運和海運。河運方面元代鑿通了南起鎮江、北達大都的大運河。其中從鎮江至杭州的江南運河段,從淮安經揚州入長江的揚州運河段,大體是隋代運河舊道。元世祖以郭守時擔任都水監,負責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運河、印度、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甚至達到非洲的索馬利亞亞。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在忽必烈時期隨從他的父親和叔叔來到中國,在其口述並由魯斯蒂謙記錄的《馬可·波羅遊記》中描繪出元朝中國的繁華景象。社會.元代社會因思想多元化、商業經濟發達與交通便利,使得元帝國的強盛,是東亞地區的富裕大國,在歐洲人馬可波羅的遊記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盛況。隨著理學影響的下降,長期以來壓在人們心頭的封建禮教的磐石隨之鬆動,下層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視禮教違反封建倫理的舉動越來越多,以至王惲對宣揚禮教的做法,發出了「終無分寸之效者,徒具虛名而已」的慨嘆。孔齊言道:「浙間婦女,雖有夫在,亦如無夫,有子亦如無子,非理處事,習以成風。」。在此說明元朝社會的價值觀念在變化,說明元代文學作品出現眾多違背封建禮教的人物,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由於元帝對科舉的輕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優越的社會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從而也就擺脫了對政權的依附。他們作為社會的普通成員而存在,透過向社會出賣自己的智力創造謀取生活資料,因而既加強了個人的獨立意識,也加強了同一般民眾尤其是市民階層的聯絡,他們的人生觀念、審美情趣,由此發生了與以往所謂「士人」明顯不同的變化。至於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原本純粹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早期社會中的婚姻以外婚、仇家禁婚、無倫理上限制為主。他們有傳統的婚禮習俗,但在統一中國後,由於蒙漢通婚,以及漢化的影響,部分也採漢禮。五代與宋遼金夏時期
92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4
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是概要介紹人類全部知識或某一特定領域或學科的工具書或摘要,是當時最小的百科全書:39。《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最早時也十分樸素:從1768年到1771年只出版了三卷。19世紀德國的布羅克豪斯開創了社交詞典派百科全書,其編纂方法影響了歐洲很多國家百科全書的編寫:148。此外,德國比較有名的百科全書還有《邁耶百科詞典》和《赫德爾大百科全書》:148。俄國19世紀的百科全書受到德國布羅克豪斯的影響就很大。1891年加爾別爾出版公司出版了8卷本《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的俄文版《案頭百科詞典》,後幾經改變成為《格拉納特百科詞典》。1890-1907年俄國印刷業者艾弗隆與德國布羅克豪斯合作推出了《布羅克豪斯-艾弗隆百科詞典》,共82卷和4卷補編,由俄國學者撰寫。:58-59義大利的現代百科全書以《義大利百科全書》為代表。其他還有《UTET百科大詞典》和《伊諾第百科全書》。西班牙的百科全書歷史只有100多年,比較出名的有《歐美插圖大百科全書》,《薩爾瓦特百科詞典》、《拉沃爾百科全書》以及《里亞爾普百科全書》:151-153。隨著百科全書的發展,現代百科全書具有完備的檢索系統,包括索引、分類系統等,條目內容更加趨向於圖文並茂,計算機的應用則使百科全書更加方便檢索和查閱。:68-69國家線.中國.中國漢朝初年的《爾雅》,是中國百科全書性質著作的淵源。中國古代的類書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資料彙編。第一部類書《皇覽》是西元220年魏文帝主編,已散失。歷代的類書還有杜公瞻《編珠》、歐陽詢《藝文類聚》、虞世南《北堂書鈔》、徐堅《初學記》、李昉奉宋太宗之命而主編之《太平御覽》、1267年南宋王應麟編《玉海》,共240卷。明朝初期的《永樂大典》共有22937卷,另說22877卷,被認為是最早的接近現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但大部分已散失。清朝康熙開始,由陳夢雷編《古今圖書整合》,到了雍正初年,又由蔣廷錫繼續。民國初年陸爾奎的《辭源》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的百科辭典。1930年,楊家駱編輯《中國學術百科全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8年至1993年耗時15年編寫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全套共分74冊,涵蓋66個學門領域,8萬多個條目。其總編輯姜椿芳也被認為是中國現代百科全書的奠基人:3-4。1981年,中華民國出版了《中華百科全書》,總計十冊,分三十八種類別,約一萬五千餘條條目。日本.日本受到唐朝文化的影響,平安時代開始也出現了類書。第一本是源順在934年編寫的《和名類聚抄》。1446年出版了《壒囊鈔》,彙集了日本和中國的佛教與世俗事物知識。江戶時代有寺島良安模仿中國的《三才圖會》所撰的《和漢三才圖會》:29-30。19世紀編成的類書《古今要覽稿》已經具有近代百科性質,1914年完成的《古事類苑》則更加接近於百科全書:29-30。1916年後有現代的百科出現,《廣文庫》可能是第一部,其後三省堂出版了《日本百科大辭典》10卷。此後還有《大百科事典》、《國民百科大辭典》等。阿拉伯.阿拉伯世界的第一部百科全書是《傳統菁華》用20年時間編成《文化智慧之的》。:28現代阿拉伯百科全書發端於19世紀黎巴嫩學者布斯塔尼與其兒子編寫的《百科全書》:28-29。阿伯特·裡哈尼的《阿拉伯百科全書》於1955年出版,單卷本。體例.在古代,類似百科全書的著作可以由一個人全部編輯完成。但是到了現代,由於知識大爆炸,一個人或幾個人已經不可能完成一部規模浩大的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這樣就需要制定體例,確定編纂的準則,以解決眾多編纂者之間的矛盾。百科全書的體例包括許多方面。包括條目名稱設計、條目編寫提綱、撰稿人書寫格式、配圖要求、外文書寫和翻譯規則、成書格式等。其中《蘇聯大百科全書》是現有百科全書中體例最為詳盡的一部,其第三版的編寫體例周詳而細緻,十分全面,總共摺合漢字有20萬字上下。例如醫學大類下分疾病條目、病理學條目、治療方法條目、藥物類條目、藥劑類條目、醫療器械條目、療養地條目、醫療機械條目、醫學職業條目等。現代百科全書的編纂受到弗蘭西斯·培根的《新工具論》的影響很深。框架設計按照知識體系結構進行分類。而中世紀時的百科全書則多是按照七藝或上帝創世的方式分類:42。與其他工具書的區別.百科全書不同於詞典等其他的工具書。詞典等是對詞語條目進行釋義,而百科全書是對條目作知識的介紹。因此百科全書比其他工具書使用更多的影象來輔助知識的介紹。而且百科全書對條目的闡釋也比其他工具書詳細,常需要分成許多的小標題。編排方式.西方現代百科全書大多按字母順序編排。注重檢索功能的話,一般採用小條目的編纂思想。注重百科全書教育功能的則採用大條目的方式。修訂的方式有再版制、補卷制、出版年鑑和連續修訂制4種。百科全書中常見的一些編排方式:百科全書的條目.百科全書的條目包括標題、正文內容和圖表等。在百科全書的編纂中,條目的命名非常重要。好的命名應該便於檢索,有學者認為條目應該都是獨立的主題,應以方便讀者的檢索為準則。另外,條目的主題應該是客觀形成的,而不是人為擬定的。例如海灣戰爭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狗的神話”則是人為擬定的主題條目的命名應該清晰明確,不能含糊不清。例如「新型武器」,很難界定“新型”的劃分。百科全書條目的選擇有一些共通性的原則:電子化百科全書.百科全書的分類結構以及不斷更新的特點使它非常適合線上或離線的電腦格式。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大多數主要的百科全書現在都已經不同程度的電子化了。基於光碟出版物擁有攜帶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同時電子百科全書還可以包含各種傳統媒體無法承載的多媒體格式,例如動畫、音像或視像。概念有關聯的文章之間的相互動態連結也是一個重要的優勢。線上的百科全書則擁有動態的優點:新的資訊幾乎可以立即被呈現,而不用等到下一次的出版。歷史.使用一臺自動機器來編寫一部百科全書的想法可以追溯到H·G·威爾斯。利用國際網際網路來編寫一部免費百科全書的構想則在20世紀90年代初被提出。這些活動的一個分支是舊版本的百科全書的電子化。1995年1月,古登堡計劃開始出版《大不列顛百科全書》1911年第11版的ASCII版本,但是由於方法上的分歧,在第一卷出版後整個計劃就終止了。2002年,另一方出版了整套28卷的1911年版《大不列顛百科全書》電子版,發表在1911 Encyclopedia Britannica網站上;版本中加入了版權宣告,但是該宣告應無法律效力。其他的電子化計劃則出版了許多其他的百科全書,例如由基督教經典圖書館出版的電子Easton聖經辭典。另一個更有趣的分支則是編寫全新的、自由免費的百科全書。1991年,討論群組alt.fan.douglas-adams的參與者開始了一個以出版真正的《銀河系漫遊指南》。儘管最初的宗旨是百科全書只能包括真實的條目,但之後政策改變,允許並鼓勵半真實及虛構的條目出現。星系指導計劃包含了超過1700條條目,但從2000年起就沒有新條目加入。1993年,一個叫做Interpedia的計劃開始被廣泛討論;它的計劃是編寫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網際網路百科全書。但該計劃為還未開始就夭折,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使得建立一個有效的搜尋引擎似乎成為更緊迫的任務。2001年初,基於Wiki技術的網際網路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線,這是一個自由、多語言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維基百科創立之後,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目前已躋身世界流量前十大網站之列,是當前最為成功的網路百科全書計劃。同時Wiki技術亦為人熟知,併為其他網路百科全書計劃所使用和借鑑。
92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26
李敖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臺灣歷史學家、文學家、電視主持人、政治評論人、政治人物、臺灣文化批評者。1935年生於哈爾濱特別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李敖一生多數時間在臺灣度過,他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價值12000元新臺幣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少時曾在北平接受教育,成名於20世紀60年代早期,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批判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談當代政治議題;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在臺灣的一黨專政威權統治以及個人崇拜宣傳;李敖反對承認中華民國在臺灣統治的合法性;20世紀70年代參與推動民主化的黨外運動,曾因推動臺灣的言論自由,反抗中國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兩度入獄。1987年臺灣省戒嚴解除後,多次參選,2000年代表新黨參選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曾於2004至2008年於立法院任無黨籍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向臺灣以外的華人觀眾讀者發展,除學術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與思想傳播,主持《李敖有話說》、《李敖語妙天下》等多個文化政治評論節目。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中華民族主義思想,李敖反對蔣家及中國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並成為臺灣黨外運動的主要人物,積極推動了臺灣的言論自由和政治民主化。1990年代臺灣實現民主化後,他也反對民進黨以及臺灣獨立的主張、李敖支援臺海兩岸統一、反美以及反日。晚年曾讚美中國共產黨和其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中國實現富國強兵的願望,但同時也批評和諷刺共產黨打壓言論自由的問題。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臺灣臺北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壽83歲。家世.李敖的父親李鼎彝,幼年資質穎異,能背誦《論語》與《道德經》#重定向 重新導向,因第二次國共內戰正熾,李敖隨著親人從北平市逃到上海市,就讀緝規中學。1949年,李敖隨父母從上海乘船遷至臺灣,在臺中落腳後,進入省立臺中第一中學高中二年級就讀,由於對於學校教育體制反感,於二年級下學期開始休學,在家自修。曾與其恩師嚴僑密謀投奔中國大陸,李敖三年級時嚴僑被捕,李敖則因年紀尚輕,加上其師長各方奔走而獲得緩刑。因此還是學生的李敖省下家裡給的零用錢救濟落魄的師母和三個小孩。1954年,以同等學力資格,考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專修科,因興趣不合,主動休學,重考進入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59年畢業後服兵役,擔任預官。1961年退伍後,李敖又考取臺大歷史研究所。文星雜誌時期.1957年,原中央通訊社社長蕭同茲之子蕭孟能創辦自由主義月刊《文星》。胡適去世時,《文星》雜誌紀念胡適的專號賣了三版,從那時起,《文星》就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文化刊物之一;1961年,26歲的李敖以中華民國國軍預官退伍,蕭大膽啟用,委以重任。當年蕭孟能、朱婉堅、李敖三人可稱為文星鐵三角。當時,李敖的文章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強調反封建和西化,其《老年人和棒子》、《傳統下的獨白》等頗有影響,開始聞名於臺灣,在學生圈造成很大的震撼,也對時人的思想形成衝擊。李敖自1961年《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始,與立法委員胡秋原所創辦的《中華雜誌》、文化大學教授史紫忱發行的《陽明》及導演鄒郎所發行的《文化旗》等雜誌長期筆戰,以一個初出茅廬青年的形象偕同《聯合報》、中央研究院學者、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多名學者、媒體人力抗多位學者,從此成為文化界的知名人物;1963年,李敖接掌《文星》總編輯。1965年,《文星》雜誌及李敖捲入賣國控訴事件,此事件涉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的親共陰謀;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蕭同茲自請文星書店停業,債權人盈門,蕭孟能不得不逃往島外暫避。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殷海光被迫離職、中央研究院院長王世傑為此屢提辭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郭廷以赴美不歸,及《聯合報》之備受抨擊。入獄服刑.第一次入獄.臺灣時值戒嚴時期,言論肅殺,1966年,李敖發表《歷史與人像》、《教育與臉譜》、《上下古今談》、《烏鴉又叫了》、《孫悟空和我》等書,為國民黨當局所查禁,雖未因此坐牢,但1953年與嚴僑合謀偷渡中國大陸一事被當局發覺,並於1967年4月8日以妨礙公務提起公訴;後被法庭判刑1年,但由其大學師長多方奔走,獲得緩刑。白色恐怖期間,李敖為護人權協助臺獨人士彭明敏逃亡,避免其受迫害;1970年彭外逃後,遭謝聰敏和魏廷朝供出。另外,李敖由孟絕子手上拿到臺灣受迫害被關的政治犯名單,並要把這份名單送到聯合國與人權組織去告發。李敖把名單轉給國際特赦組織馬汀;但在日本被臺獨人士拿走,並且在未得李敖同意之下,將其刊登在臺獨刊物上,以致李敖亦被牽連判刑。1971年3月19日,李敖被捕,並於1972年2月28日因「臺獨」罪名被以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之「內亂罪」判處十年徒刑、褫奪公權6年;法庭一審判決後,李敖沒有提出上訴;後逢蔣介石逝世大赦,改為八年六個月。1976年11月19日,李敖被釋放。實際被監禁日期,總計五年零八個月。第二次入獄.因為普通刑事案件,即「李敖侵佔蕭孟能家產」與「蕭孟能誣告李敖」案。一開始,臺北地方法院法官判李敖無罪;到了臺灣高等法院後,改判李敖入獄半年定讞。李敖出獄後,開始追究並報復蕭孟能。終得最高法院六件判決書,勝訴。另一方面,蕭孟能且以誣告罪入獄。1987年1月14日,在高等法院法庭上,蕭孟能當庭同意願以「自承懷疑之錯誤,並向老友李敖表示道歉」等文字登報。1980年代,李敖已然成為臺灣知名的黨外政論家,不但與黨外人士合作,以批評時政的雜誌文章活躍於文界,試圖挑戰國民黨政府當時的言論限制政策,還把黨外雜誌彙集成的文章出版一系列書籍,批評國民黨政權或講述歷史。不過因觸犯《出版法》等法令,因此通常為禁書。這一段時間長達十年,李敖稱為“筆伐”時期,主要作品是《李敖千秋評論叢書》、《萬歲評論叢書》。名嘴生涯.李敖自1980年代開始嘗試公開演說,但直至蔣經國於1987年解嚴,解除黨禁與報禁後才真正展開其公眾演說生涯。隨著1990年代臺灣電視媒體產業開展,李敖開始與電視臺合作,受邀製作個人演說節目,成為一時名嘴。2004年至2006年,李敖與鳳凰衛視合作的節目《李敖有話說》面向香港與中國大陸,並促成他於2005年訪問中國大陸。2005年9月19日,李敖展開「神州文化之旅」,行程包括香港、北京和上海。過程中,分別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進行了演講,他主張演講的目的不在於政治,而是文化與思想的活動。雖然此行程受到了香港與臺灣媒體的重視並以“李敖旋風”為頭版,但因其提倡言論自由而在大陸各地高校與機構的內部演說在大陸均無法得到官方媒體的直播和詳細報導,不過其演講稿及演講片段仍透過網路上的非官方管道傳播。2011年5月13日,李敖在年代新聞臺節目《新聞面對面》回批劉曉波,暗諷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連上臺罵中共的資格都沒有。李敖曾經多次在其主持的節目中提到自己與女兒(長女)李文的故事,說李文是最像他六親不認,仗義,“善霸”精神的子女。也是第一個李家拿到博士學位的人,她在大陸是“維權女皇“,也是大家知道的”李文現象。” 父親時常在他的節目上幫她出氣和打抱不平。政治生涯.參選總統.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面臨泡沫化危機的新黨提出奇招,邀請並非新黨黨員的李敖代表新黨競選總統,以拉抬新黨的聲勢。副總統候選人則由新黨立委馮滬祥擔任。在兩岸問題上,李支援統一,主張兩岸舉行和平談判,實行一國兩制。在選舉公報上,李敖填寫的學經歷資料只有兩行: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勃起臺灣、挺進大陸、威而鋼世界在選舉的最後階段,李敖呼籲支持者轉投票給宋楚瑜。選舉結果揭曉,宋楚瑜以三十多萬票差距敗給陳水扁,李敖自己的得票則僅剩16,782票,得票率0.13%,甚至不如無黨籍參選的許信良,成為中華民國總統直選以來最低得票率。立法委員.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李敖採用「不插旗、不拜票、不發傳單、不做廣告、沒有競選總部」的方式,憑其高知名度以得票數33922,得票率5.77%,成為臺北市第二選區得票數最低的當選人;任內問政,不時脫序演出。李敖在立法委員任期內的主要活動是反對民主進步黨陳水扁政府時期行政院提出的價值新臺幣6108億元對美軍購案。在國民黨反對態度因美方壓力而軟化時,李敖與親民黨合作推遲了軍購案的程序。2005年3月17日,李敖在立法院程式委員會質詢國防部長李傑時,拿出狗鏈,直指臺灣作為美國的看門狗卻要自費購買武器,並亮出小刀,建議李傑「割掉卵葩算了」。2006年10月24日,李敖為了抗議朝野各政黨議程,以個人實際行動來阻擋當日程式進行。他先指出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內定要讓軍購案過關,再戴上V怪客面具造型的防毒面罩,表示不畏後果要求立法院程式委員會本次會議中止,希望在場委員離席;並出示電擊棒、防狼噴霧,對空噴射催淚彈,中斷議事約二十分鐘,導致許多立委吸入「催淚瓦斯」,一身狼狽奪門而出。11月10日,為了抗議軍購案透過,李敖在總質詢中秀出了自己26歲當預官時所拍的的裸照大海報,由於照片露出陽具,是「全裸遛鳥」,嚇壞或笑壞在場立委及議事人員,也讓閣揆蘇貞昌在臺上哭笑不得。後續選舉.2006年底,李敖還以參選臺北市長的方式宣揚其政治理念,但僅獲7795票,得票率0.61%。2007年9月20日,李敖表示將投入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及組織政黨。他將戶籍由臺北市大安區遷至文山區,準備參與文山區的立法委員選舉,而同區的候選人包括中國國民黨提名的賴士葆。9月30日,李敖以宣佈成立政黨「中國智慧黨」的方式,提出十點政治理念,但不成功。兩個月後,李敖發表新書《李敖議壇哀思錄》,宣佈告別政壇,專職寫作。2011年8月10日,李敖宣佈代表親民黨於臺北市第八選舉區投入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中國國民黨時任立法委員賴士葆對壘,聲稱特別選擇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故鄉,希望藉由參選使特定媒體無法再封鎖其言論。此次選舉,李敖和2004年一樣,不進行傳統的競選活動。他對記者坦言此次當選機會渺茫,是「玩票性質的犧牲打」,主要目的是幫助親民黨越過政黨得票百分之五門檻,得到不分割槽立委席位。最終李敖以9,436得票數,但親民黨取得了不分割槽5.49%得票率,勉強到達不分割槽立委門檻。其他活動.捐款.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李敖常不定時捐款給黨外雜誌與黨外人士,並幫助老師殷海光及其遺孀。1994年,由於東吳大學校長章孝慈的促成,李敖至東吳大學歷史學系任客座教授,並與東吳大學校長章孝慈結為好友。當時李敖開的課大受歡迎,一大堆學生排隊搶著修。章孝慈是前總統蔣經國的私生子,在白色恐怖時代,李敖一直在罵蔣介石、罵蔣經國,卻被蔣介石與蔣經國的子孫章孝慈聘任為客座教授,充滿戲劇般的衝突。章孝慈在1994年8月15日的一場公開演講中說:「李敖是備受爭議的作家,有人說他是瘋狗、有人說他是流氓、有人說他打手、有人說他天才,但我們很單純,就是讓任何角度的學者,都可在東吳發展一個看法、一個見解。」後章孝慈腦溢血臥病在床,李敖拍賣生平珍藏字畫所得新臺幣700餘萬元,由黃宏成與張美珍一同送往東吳大學,由教授王偉勇代收,作為章孝慈醫療費用。1997年,李敖為抵制日本政府藉亞洲婦女基金會來與慰安婦私了之舉,故公開發起義賣,拍賣自己收藏的字畫古董,包括胡適送的書法作品等來義助臺灣慰安婦,總共義賣新臺幣3,800萬元,轟動一時。並曾捐新臺幣一百萬元給高金素梅,支援她去聯合國總部抗議,要求日本承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軍暴行。2005年訪問北京大學時,李敖捐出人民幣35萬元,希望於北京大學校園內塑立曾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的中國著名思想家胡適銅像;李敖表示,當年他窮,胡適借了新臺幣1,000元給他,現在他捐人民幣35萬給北京大學,也算是還了1,500倍給胡適。不過北京大學直至李敖辭世都未實現此事。訴訟.李敖雖然未從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但他在獄中精研法學,頗有所成。後來他每每與名人發生法律糾紛,對簿公堂,一生出庭超過三百次。傳言李敖是「法庭上的常勝軍」,但其實不然,他多半「敗多勝少」,他並不考慮勝敗,「我打官司輸的機率還是很高,不過,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整個訴訟過程,其實是很有趣的。」他控告別人時,一旦敗訴,就會又再提起另一個案件,繼續控告,即使被告贏了官司,卻也被漫長的訴訟過程搞得精疲力竭,這就是李敖要達成的目的。冗長與繁複的訴訟過程,往往使對方不堪其擾,最後只好尋求和解,故李敖時常被稱為「訟棍」。1981年6月李敖因與蕭孟能的財務糾紛,被臺灣高等法院判決為“李敖連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而侵佔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處有期徒刑陸月”。李敖懷疑此事背後有國民黨政府的政治干預,他花了八年的時間自力進行司法救濟,終獲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撤銷原判。李雖耗費近八年半的時間,但也因此「一戰致富」。1983年《秋海棠雜誌》刊登一篇攻擊李敖的文章,李敖得知後,一狀把當時《秋海棠雜誌》發行人鬱慕明告上法庭。但兩人感情還不錯,時常約出來喝茶、喝咖啡。鬱慕明想要和解,李敖給鬱慕明兩個條件選擇,一是鬱慕明退出國民黨,二是要鬱慕明以新臺幣360萬元買下他臺北市敦化南路林肯大廈的一間套房;鬱慕明不願退黨,只好買下房子。不過幾年後房價大漲,套房價值超過新臺幣1000萬元,鬱慕明因此賺了不少,而他們也因此成為好友。1988年1月,李敖以「遺囑上的見證人簽名是到靈堂才籤的」為由,向臺北地檢處告發時任總統李登輝與五院院長俞國華、倪文亞、林洋港、孔德成、黃尊秋等人偽造蔣經國遺囑,涉嫌偽造文書罪。同年3月,臺北地檢處偵查終結,認為沒有犯罪的刑責,予以結案。有一次《自由時報》報導「李敖開車闖紅燈」,這其實只是李敖上邱彰節目說的笑話,李敖因此狀告《自由時報》負責人林榮三誹謗罪,法院判賠李敖新臺幣十萬元;李敖上訴,還對法官說,「你判十萬,不是看不起我,是看不起『大土蛋』林榮三:他這麼有錢欸,才賠十萬?」法官於是判賠李敖新臺幣五十萬元。2013年,李敖控告許倬雲,因為他得知許倬雲出書,稱李敖是打手、說謊、偷書變賣、背叛朋友,而且因為偷竊而未能畢業,被李敖一狀告到臺北地方法院,一審判許倬雲敗訴,必須賠李敖新臺幣200萬元,並要在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六家傳媒登報道歉。觀點及立場.對黨外運動及人士的看法.李敖:「沒坐過牢的人,沒有資格批評施明德。當年政治犯的求饒信或自白書,都是人家幫你寫的,強迫簽名,若不簽就硬壓你畫押。那些求饒信的文筆及那麼漂亮的毛筆字,施明德寫得出來嗎?」李敖:「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之下,爭取言論自由,其中我有一個小老弟,叫做陳水扁,所以在雜誌上面,我是總監,他是發行人。」甚至在民進黨創黨之前,李敖與陳水扁就曾經密謀要組個政黨。李敖:「我們到陳水扁家裡,他那時候在外面演講,還沒回來,過了不久,他就回來了,我就提議我們組黨,他說組黨,這會抓人的啊,最好的證人,就是現在的許榮淑。」李敖:「我跟陳水扁認識久,他算是我的小老弟,陳水扁是假黨外、陳水扁是假臺獨,重點是他還不聰明。謝長廷比較聰明。」李敖:「謝長廷是黨外最聰明的男人,陳文茜是黨外最聰明的女人。」擔任立法委員,質詢行政院長謝長廷時,一度“拉謝打扁”,聲聲呼喚“長廷”懸崖勒馬,“勇敢擺脫”陳水扁,以“長廷”的智慧,給臺灣人一個希望:「長廷,勇敢地脫離陳水扁!告訴聰明的臺灣人,甚麼是我們的方向!」對兩蔣的看法.李敖:「蔣介石不如崇禎,蔣經國不如阿斗。」李敖:「蔣介石真的徹徹底底是王八蛋,但他也有一些優點,就是他死掉了可以減刑,我本來判十年,變坐牢五年多。我岳母,前妻的母親,應該說是前岳母,還說國民黨真偉大呀,居然把李敖放了。」李敖:「中正紀念堂就是卡在臺北正中心的一座死人靈堂,民進黨只是小鼻子小眼睛,我問民進黨敢不敢玩真的?為甚麼要改名?應該要剷平,應該要打掉、砸掉、拆掉。​​」還大酸民進黨:「勇敢的臺灣人、有種的民進黨,就把它炸掉嘛!搞個遮羞布幹甚麼呢?每次都像賊一樣遮來遮去的,沒出息!」消遣陳水扁「沒種」,“中正紀念堂”蓋得像個靈堂,簡直醜死了,為何不直接將中正紀念堂炸掉。李敖:「二二八事件確實是個悲劇,以責任來看,蔣介石派兵是要負全責,應該要被你們臺灣人千刀萬剮、碎屍萬段,但他內戰都打得焦頭爛額,還管你殺人不殺人?蔣介石不給你們談論『二二八事件』,但他槍斃了陳儀,那意思是說,有錯誤,但這個錯誤不是我,是他,所以我把他幹掉了。就像殺了嶽飛,找了一個替罪羊解決一切,宋高宗沒問題,找了個秦檜負全責一樣。這個方法是有效的,現在臺灣民進黨或國民黨都罵陳儀,這說明瞭蔣介石歸罪陳儀的方法,絕對有效的。」但是最後,他提到「民進黨一直利用二二八事件催本省人的票,心裡就生氣。」1997年,李敖與陳境圳合著、新新聞文化出版《你不知道的228》,提出二二八事件相關的一千個問答;2007年,李敖出版社發行該書新版,李敖在新版感言中諷刺,刻意誇大與扭曲二二八事件者「以歪曲行公義,以殺伐行和平,以鬥倒鬥臭行和解,以『一個也不饒』行寬恕」。2005年3月18日,在《李敖有話說》第270集中說,那些人用二二八事件製造悲情與族群衝突,一邊製造悲情、一邊說「我們不要陷入悲情」,一邊製造族群衝突、一邊說「我們要維護公義與和平」;他們還用二二八事件做了錯誤的歷史解讀,把二二八事件栽在新的外省人的頭上,把臺獨理論架構在二二八事件之上,從而要求外省族群「你們要給我乖乖的」,這就是「舊賬新栽」。李敖曾多次公開表示中華民國已經“滅亡”,並曾以蔣介石提及“中華民國亡了”的言論以印證其觀點。對中共的看法.李敖於神州文化之旅中直言:「我支援共產黨」。共產黨真正使中國大陸富國強兵;但李敖也曾對中共的某些政策加以諷刺。李敖曾說:「我李敖就是要保護共產黨。文革、三反五反、大饑荒,很多事件,五千萬人死了,這我承認。但也要看到從1949年到90年,共產黨使整體中國人的平均年齡增加了三十年;最近十年又達到了四十年,整體中國人長壽多活了四十年。共產黨做的好事,不能被抹掉。但共產黨得有個大國的樣子。連我這麼擁護共產黨的人,它都要得罪。我希望它能改變,它也在改變,但改得太慢了。」李敖於《李敖有話說》以及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坦言,六四天安門事件是不幸的事件;但他同時指出,類似共產黨清場的作法,歷史上在多個國家也曾多次出現,很多法制國家皆不允許人民在中央廣場盤踞不去,“任何政府在這個時候都是王八蛋”。李敖特別舉出,1930年代美國在華盛頓廣場鎮壓一次大戰退伍老兵,以及1970年代美軍進入肯特州立大學殺害反越戰大學生的例子。李敖贊同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參選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甚至直接表示,自己參選的是「中國臺灣地區的領導人」。2007年9月,李敖籌組中國智慧黨之時,亦提出相信中華民國之存在者就是「笨蛋」之言論,還說「智慧使我們不相信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不相信臺獨、不相信以臺灣之名進聯合國、不相信共產黨是敵人、不相信軍購、不相信固守保臺、不相信美國來救我們、不相信美國是我們朋友、不相信自己不是中國、不相信藍綠」。對宗教的看法.李敖是一個不可知論者,但他對佛教、回教、道教、基督宗教等各種宗教都很有研究,他說佛教太洞悉女人,「《大般涅槃經》裡竟說『女人大魔王,能食一切人』,無情翻我們底牌如此」,「回教據說也不壞,可是這種宗教太劇烈了,穆罕默德傳教時動不動就把明晃晃的寶刀一亮,不信就有被殺的可能,青龍偃月之下,只好信了,可是信了又容易自殺」,「道教是進步的宗教,當年張天師登壇作法、煉汞燒丹,可是現代的張天師卻走到廣播電臺,用科學方法布起道來了」。對於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他說:「信這兩種教,都容易被人誤會是為了交男友、學英文和領奶粉。」李敖曾提到以前的基督宗教傳教士有高明的宣傳技巧,表面上教人修身養性,卻把百分之一的基督教福音,放入百分之九十九的一般世俗文化中,讓人在研讀時不知不覺被潛移默化。李敖在北京法源寺說:「原始的佛教與現代的佛教是有衝突的,我今天參觀法源寺,看到很多了佛像、很多神,這些東西在宗教史和藝術史上是非常有意義的,但在信仰上,總有一個聲音在我腦子裡打轉。在釋迦牟尼時代,佛教裡是沒有神的,但是發展到後來,佛教變得有神,而且是多神。我要說釋迦牟尼不是神!」李敖尤其批評藏傳佛教,在其著作《李敖大全集》中收錄有批評西藏歷史上神權統治的文章。他提出證據揭露西藏運用神權統治的黑暗面,除了痛罵林雲用藏傳佛教騙人,是妖僧之外,還曾經消遣信奉密宗的世交晚輩王菲,諷刺:「王菲大可當個女活佛,說不定還得個諾貝爾獎。」王菲一家與李敖一家是世交,其父親王佑林一度和李敖的二姐李珉指腹為婚。個人生活.感情及婚姻.李敖情史非常豐富,自稱交過數十個女友、情婦,每次受訪,對情人的實際數目,多答以「不計其數」 。李敖十八歲那年交往第一任女友羅君若,在臺中一中休學之後,每天寫情書給她,終於獲得佳人芳心,但一公開兩人關係,女方家長就立刻反對兩人交往,原因是李敖家境太差。李敖悲慼之餘,吞了一瓶安眠藥自殺,室友翁松燃緊急將他送醫急救,才撿回一命。早年李敖曾與作家王尚義胞妹王尚勤同居,當時王尚勤號稱「臺灣大學水仙花」,兩人濃情密意,未婚生下女兒,但王尚勤懷孕時,李敖已經又有了另外一個女友吳海蒂,王尚勤雖然一度回到李敖懷抱,但因李敖外面女友太多,最後依舊分手,生下女兒李文後,李敖與其弟李放偷偷把李文抱回家中,請自己的母親張桂貞撫養。王尚勤回憶其舊情人:「愛錢,沒世界觀」。李敖1980年在蕭孟能介紹下,與當時紅極一時的演員「臺灣第一美人」胡茵夢結婚,由高上秦和孟絕子證婚,婚姻關係僅維持了一百多天,離婚協議書也很簡便,由胡茵夢起草,主文只寫上「我倆同意離婚,今後有關財產問題,無任何關係。男婚女嫁,各不相干」。被媒體利用百日維新的諧音雙關語,戲稱李、胡二人為「百日維姻」,閃電離婚時,李敖宣稱是因與胡茵夢「因理解而結合,因誤解而分手」。李敖也痛批蕭孟能誘騙胡茵夢出庭作偽証,導致李敖因被誣敗訴,入獄半年。。李敖第二任妻子王志慧是李敖在公車站牌前相遇的,當年王志慧是護專學生,有著一雙美腿的她吸引了李敖的目光,李敖於是前往搭訕,發現她在公車站牌前看李敖的書,李敖浪漫地默寫了昔年的獄中作品《忘了我是誰》送給她,兩人交往,李敖為她取下愛的暱稱「小屯」,兩人論及婚嫁時,王志慧父母嚴厲反對,認為李敖不但比她年長三十歲,足夠當她父親,而且還花名在外,非常不可靠。她誓言:「如果不嫁給李敖,我就一輩子不嫁!」王志慧的父母只好同意兩人成婚。兩人育有兒子李戡,女兒李諶。軼聞.李敖的嗜好是觀賞日本成人影片,欣賞的AV女優為小澤圓。李敖是知名的政治犯,故在獄中被禁止看報紙,但他為了得知外界的資訊,向管理員要求看報。該管理員欣賞李敖的文采,願意冒險幫他,但要李敖寫詩相贈,李敖於是寫下了新詩〈忘了我是誰〉,向管理員交換報紙,這首新詩後來在許瀚君譜曲之後,成為著名的民歌。李敖說:「劉德華不能說不帥,缺點是臉長得太『苦情』了一點,金城武帥多了,但金城武的缺點是他擁有「可惡的日本人」血統。」但李敖在《魯豫有約》時,又說他覺得劉德華「不好看」,因為臉太「苦相」,陳魯豫則說劉德華很英俊,驚呼連連。李敖也在微博上開金城武玩笑,說他長得「姦夫相」。李敖公開支援駐外的新聞局官員郭冠英,郭冠英是李敖的好友,以筆名範蘭欽發表辱臺言論,後因曠職、瀆職、而遭免職。李敖說:「郭冠英很有才,被臺獨人士害慘了。」於是包了一個1,000美元的紅包予郭冠英。郭冠英表示:「我很不高興,因為李敖跟我的交情,這個錢太少了!他的應該是以10萬美元起價。」李敖在2013年4月1日愚人節曾爆出烏龍死訊,但隨後證實該日死去的是其好友陳文茜的一條狗,該狗名為「李敖大哥大」。李敖曾公開爆料,曾收到中國國民黨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私下的新臺幣兩百萬元現金,並提出自己贈與超過市價新臺幣兩百萬元的名畫給王。李敖與藝人小S鬧官司時,以小S邀請他上《康熙來了》五次,作為撤銷告訴之條件,並宣稱要幫《康熙來了》衝收視率。然而因收視率並沒有提升,結果只來了該節目兩次。李敖著作《北京法源寺》報載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時,他表示:“那根本不算甚麼,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的文學教授和語言學教授都有提名資格,瑞典學院每年都會收到數百個提名,但最終還是要看被提名的小說到底怎麼樣。”他同時也評價到:“在歷史上,諾貝爾獎的頒發經常不公正,託爾斯泰沒有當選是遺憾,毫無資格的賽珍珠當選是錯選。而且,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歷來不給中國人文學獎,不承認語言隔閡的原因,只認定我們沒有世界級的作品,這是有偏見的。”逝世.2017年初李敖被診斷出罹患腦腫瘤,該年五月底因接受放射性治療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而感染急性肺炎,一度病危,所幸最後康復。李敖的經紀人鄭乃嘉在2017年6月13日公開一封「李敖親筆信」,信中表示想在人生最後時間,和家人、友人與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但李敖逝世後,鄭乃嘉承認當時李敖因病重無力寫信,信件內容是他和李敖討論後由他代筆。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病逝於臺北市北投區臺北榮民總醫院,享壽83歲。李敖病逝後,文化部部長鄭麗君表示李敖是黨外運動時代對抗兩蔣威權統治的重要人物,呈請總統府頒發褒揚令。李敖長子李戡對外表示:「後事務求從簡,婉謝褒揚」,聲稱依照李敖遺願。3月21日舉行簡易的家祭儀式後,遺體火化,骨灰安放新北市三芝區的龍巖白沙灣安樂園。評價.中立評價.作家富察延賀於李敖逝世當天撰文表示:「很多人提及早年啟蒙於李敖大師的故事。傳統下的獨白,獨白下的傳統,雖然他在一九六零年代的臺灣接續了新文化運動的大旗,繼續反傳統丶擁抱西化。然而骨子裡他一直具有某種傳統中國文人的特質,才子風流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則是機智圓熟的無根遊士,遊刃有餘地周旋在各種政治勢力之間。 他被視為大師,恰恰是不出產思想家、而盛產遊士的中華土壤之果實;他能夠影響一兩代人,反過來說明今日的華夏世界在思想方面依舊不可救藥的孱弱和蒼白;他是民主自由的啟蒙家,凸顯了華夏世界古老專制威權傳統的厚重和凝固。」負面評價.旅美華人作家何清漣和餘傑曾稱李敖為「制度套利者」,餘傑在其作品《來生不做中國人》中表示其認為聲稱一輩子不離開臺灣的李敖於2005年在開展神州文化之旅後,由反對國民黨的鬥士淪為諂媚共產黨的奴才。2005年9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運動人士劉曉波批評李敖及抨擊神州文化之旅:「李敖是個患有畸形自戀狂的戲子文人,無論走到哪、也無論講什麼,他都忘不了貶低別人和抬高自己;那種自我炫耀的無恥勁頭,真是世所罕見。然而,罵遍天下的李敖,獨獨對中共及其領袖不罵反誇,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胡錦濤,從第一代誇到第四代;在《鳳凰衛視》上誇還不算,來到大陸也要繼續誇……李敖在臺上向中南海的新舊權貴撒嬌,清華學生在臺下向李大師撒嬌,李敖的表演就在臺上臺下的互媚中結束,堪稱『超級圓滿』……向權勢者和名流獻媚,早已變成中國人的第二本能了……更令我作嘔的是他近於無賴式的精明:為了讓肆無忌憚的媚相不太難看,他又在獨裁愛國主義的煽情中撒上點自由主義的味精。」2005年12月27日,《黃花崗雜誌》發表一篇署名任詮的文章,批駁了李敖在位於中國大陸的數間知名大學演講期間所發表的一系列言論,並且指責李敖經常自吹自擂,而且言談虛偽,又不敢正面回應復旦大學師生所提出的質疑等等,作者亦引用某個不知名人士所説的説話,表示:「李敖在北大關於中共的表態是『擁抱專制』。他的言論是不是應該受到那麼大的重視?我表示很大的質疑。因為以我在臺灣的經驗,李敖的言論在臺灣社會根本沒有什麼影響。至少在知識界,沒有人把他的言論當成值得回應的言論去看待。」同一天,《黃花崗雜誌》刊登了著名學者辛灝年所發表的演説文,文中尾段聲稱:「因為李敖一旦遇上了一個真正自由民主的制度,一個高度文明的自由民主制度,他就根本沒有市場了,這個『五胎俱全』的禍胎,就一定會死的。他只是威權民主制度下的一個令人噁心的記錄,是大陸共產專制統治下一個令人生恨的玩偶,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中一個最壞的典型,卻必將成為真正自由民主制度下的一個死胎,並且永遠不再有『投胎』的機會。倘能如此,那才是中華文明之福。」雖然對李敖的機智表達欣賞之意,但是富察延賀表示李敖並非真正的思想家,僅僅只是一個傳媒家:「他的有名,實際上和電視大眾媒體的興起有關,而電視更洞見了他是媒體人而非思想或文化大師的本質。」他進一步表示李敖是一個乘舊文明逐漸衰敗之機獲取名氣的網紅:「按照劉仲敬的説法,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生態位置。李敖在臺灣,扮演的是日治時代已經積累出的土豪社會,在土崩瓦解的同時,遊士突然佔據了舞臺的中心。『遊士的存在是舊文明毀滅的標誌,但不是原因。他們沒有再造文明的能力,卻一再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對於已經去世的人,上述這些看法並非不敬。反而,為尊者諱的糟糕傳統會製造出虛假而偉大的祖先偶像。 」最後富察延賀於文章的結尾提出一個關於李敖的問題:「嬉笑怒罵的人生,他的心靈真的自由嗎?就像他的思想是否自由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2018年3月22日,李敖逝世後不久,社評人彭振宣撰文指出李敖以中國傳統士大夫價值觀來評價美國和臺獨派一事反映出他從未真正理解西方與東方在思想上的差異:「李敖拿了中國歷代評價王朝開創的價值觀套在臺灣頭上,認為只有透過流血戰爭得來的政權才叫『得國最正』,所以他認為不敢發動流血革命的臺獨,就跟歷朝那些謀朝篡位的竊國小人沒什麼不同。但李敖似乎沒注意到,很多具有臺獨理想的人追求的不只是政治上的獨立,更是希望跳脫中國傳統的政治價值跟遊戲規則。」彭振宣認為李敖本質上與以自由民主主義價值觀評價中華傳統文化的著名作家柏楊相似,然而,柏楊所提出的意見雖然不夠客觀,但是他比李敖更受臺灣人歡迎:「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少人在乎傳統中國政治在意的問題,更多是接受西方的共和、自由;左派、右派等政治脈絡的問題意識。'小中華'已經不復存在,因此李敖的主張越來越激不起臺灣年輕人的興趣……相反的一個例子,是有陣子在臺灣社會時常被拿來跟李敖並稱的柏楊。柏楊晚年潛心翻譯《資治通鑑》,在翻譯的過程中對史事有些心得的時候,會寫作《柏楊曰》。但柏楊的史論時常被學術界詬病的地方,就在於柏楊拿的往往是當代社會的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標準,去衡量古人作為的得失。這一點往往會被批評,柏楊拿古人根本沒有的觀念來苛責古人,是對古人不夠尊重……他的論述反而容易得到臺灣社會的共鳴……相對的,李敖談自由民主只是一個手段,目的反而是希望能重新發揚中國古老的政治價值。」彭振宣認為由於李敖只把民主當作選賢的手段而非目的,因此晚年才會投向他眼中成功治理中國的共產黨:「對李敖來説,如果共產黨的威權可以出現賢能的領袖丶能夠肅清政府的貪腐,那威權有甚麼不好呢?如果威權可以達成民主這個工具達不到的效果,那自然可以換一個工具。」 彭振宣又引用了李敖在《傳統下的獨白》中所寫的一段文字:「好像愈是在青年時代前進的人,愈是在老年到來冥頑不靈的人。」最後彭振宣以對於李敖的偏向中立的負面評價作結:「李敖究竟是不是落伍,要看你站在哪種立場,就像我們也難以簡單評價民國後的康有為是不是落伍一樣。李敖在思想上大概無愧於一個堅持中國國族認同、傳統士大夫道德價值、中國本位問題意識的中國知識份子。但要是他今日回看自己的這段文字,不知道是不是更能體會康有為晚年的感受?」著作.李敖著作等身,曾於1999年出版40巨冊的《李敖大全集》。晚年原擬整理後期著作,編為《李敖大全集》第41-85冊,未成而逝。獎項榮譽.李敖曾獲廈門大學、暨南大學、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等校頒授榮譽教授或客座教授,也獲得新浪微博「2011年最具影響力文化人物獎」。
93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31
阿昌族
阿昌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雲南省西南部。根據201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阿昌族人口數為39555。緬甸也有少量分佈,撣邦稱蒙撒族,克欽邦稱峨昌族,2000年統計全緬甸境內有35000人。歷史與源流.不同地區阿昌族的自稱有所不同,如“蒙撒”、“襯撒”等。在漢文史籍中,阿昌族曾被稱為“峨昌”、“娥昌”、“莪昌”、“阿昌”、“萼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定名為阿昌族。值得注意的是片馬的景頗族茶山支系和梁河阿昌族自稱都是“峨昌”,故中國已不再使用「峨昌」稱呼阿昌族。阿昌族與中國古代的氐羌族群有淵源關係。唐宋時期,由南詔、大理政權統治;元代歸屬雲南行省金齒宣撫司的鎮西路、平緬路、柔遠路等;明清時期由土司管理。分佈.阿昌族主要集中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和梁河。在潞西、盈江以及保山市的龍陵、騰沖等地也有分佈。各地阿昌族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阿昌族人口列表(普查時點人口,單位:人;   帶色  部分,表示為世居省份)阿昌族歷年人口語言文字.阿昌族的語言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彝語支的緬語群,其中又分為隴川、梁河、潞西3個方言。無文字,書面交流使用漢文。文化與民俗.文藝.阿昌族民間文學形式題材多樣。有創世神話史詩《遮帕麻和遮咪麻》;長篇敘事詩《曹扎》《鐵匠戰龍王》以及豐富的民間故事。族人能歌善舞,有獨特的歌舞形式“蹬窩羅”。平時喜歡進行“對歌”活動。樂器主要有葫蘆簫、三月簫、銅口弦、三絃、象腳鼓、鑼等。建築.阿昌族人一般居住在磚瓦、木石搭建的四合院二層樓房中,正屋住人,廂房樓上堆放雜物,樓下養殖牲畜。飲食.阿昌族人飲食以大米為主,除此之外還有薯類、玉米、蔬菜、肉類等,嗜食酸性食品。特色食品有過手米線、蘇子粑粑等。服飾.阿昌族的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褲腳短而寬。小夥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後則改換黑色包頭。有些中老年人還喜歡戴氈帽。青壯年打包頭時總要留出約40釐米長的穗頭垂於腦後。外出趕集或參加節日聚會時,喜歡斜背一個“筒帕”。梁河地區的婦女一般穿紅色或藍色對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綁腿,用黑布裹包頭,高達約 0.3公尺,包頭頂端左側還垂掛四五個五彩小繡球,頗具特色。阿昌族人喜歡用花作飾物,因為花被阿昌族視為品性正直、心靈純潔的標誌,頭上、胸前、腰部小腿處基本都有綴飾鮮花或毛絨線花。體育活動.阿昌族民間體育活動豐富多彩,蕩鞦韆、賽馬、賽馬、射擊、武阿昌刀等專案頗為盛行。禮儀.阿昌族人講究禮貌,尤其是對老年人非常尊敬。宗教信仰.阿昌族的宗教信仰有地區性的差異:戶撒地區的阿昌族人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梁河地區的阿昌族則仍然保留原始宗教信仰,相信萬物有靈。經濟發展.阿昌族居住於雲南西部的山區,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聞名,梁河地區的“毫安公”被稱為“水稻之王”。製造的鐵器也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於世。
94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0
數學家
數學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瞭解的人士,並且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領域以外的問題的數學家稱為應用數學家,他們運用他們的特殊數學知識與專業的方法解決許多在科學領域的顯著問題。因為專注於廣泛領域的問題、理論系統、定點結構。應用數學家經常研究與制定數學模型。數學家的工作.所謂的數學研究工作,不僅是瞭解及整理已知的結果,還包含著創造新的數學成果與理論。會強調這點是因為許多人誤解數學是一個已經被研究完的領域。事實上,數學上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和待解決的問題,也一直有大量新的數學成果發表。這些數學成果有些是新的數學知識,有些是新的應用方式。所以心算家、珠算家不是數學家,數學家也不見得能夠快速的做出各種計算。動機.數學家通常在數論、拓撲學、近世代數、微分拓撲、泛函分析等領域進行研究工作。數學的多數問題來自數學本身,其它一些則理論物理;除此以外,尚有少量問題經濟學、決策,以及電腦科學。某些數學問題僅僅是因為解決它們的困難而提出的。數千年以來,數學挑戰著人們的思維,並使人們沉迷於其中。今天,數學已經成為學習物理學、電腦科學、化學以及其它諸多自然科學的必備基礎。諾貝爾獎沒有給數學設立單獨的獎項;在數學界,菲爾茲獎通常被視為最高榮譽。菲爾茲獎有時被稱作「諾貝爾數學獎」,每四年頒發一次;獲獎人最多四名,且均是年輕。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數學家解決數學問題一般有兩種思維方式。代數型數學家往往將數學問題轉化成數字或者方程式進行思考;幾何型數學家則常常把問題轉化成圖形來思考。差異.數學與自然科學的差異在於,自然科學中的物理理論是透過實驗測試的,而數學語句則是由數學證明支撐的,而這些證明可以被數學家“客觀”地加以驗證。如果數學家相信某一語句為真,但該語句尚未被證明為真或證明為假,則稱該語句為猜想,而非一個已被證明為真的定理。即使是在理論物理學中,一旦人們發現了有關物理世界的新的資訊,其理論就有可能發生改變。相比之下,數學則以另一種方式改變:新觀點並非否定舊觀點,而是被用來將既有的觀念推廣,以便解釋更多現像。例如,單變數微積分被推廣為多變數微積分,再被推廣為流形上的分析。代數幾何從經典到現代形式的發展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觀點發生重大的轉變,而既有的證明則絲毫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儘管一個定理一旦被證明就永遠是正確的,我們對一個定理的真正意義的理解之深度,則是伴隨著圍繞著該定理的數學理論的進步而增長的。一旦一個定理的使用範圍被擴大,數學家們便感到它被更好地理解了。例如,關於非零整數對素數模同餘的費馬小定理被推廣到關於不可逆數對非零整數模同餘的尤拉定理,後者又被推廣為有限群的拉格朗日定理。
94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49
新加坡歷史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11世紀,該島開始被受重視是14世紀三佛齊王子拜裡米蘇拉建立馬六甲蘇丹王朝將其建設成港口,並於1613年被焚毀。新加坡現代歷史要追溯至1819年英國人斯坦福·萊佛士; zh-tw:史丹福·萊佛士; zh-sg:史丹福·萊佛士把該島建設成港口,在英國治下該地茁壯為重要的轉口港,負責印度-中國以及東南亞間之貿易,進使該地成為主要的海港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新加坡在1942年到1945年被大日本帝國所佔領,當戰爭接近尾聲之際新加坡重新為英國統治也開始讓新加坡自治,新加坡渴望加入馬來亞聯合邦並在1963年和該國一起建立馬來西亞,然而源於種族以及殖民地等遺留下來的問題,很快社會內部矛盾被各方激化,促使人民行動黨和掌握馬來西亞政權的巫統產生歧見,最後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逐出聯邦,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的共和國。在面臨失業率高以及住屋不足的壓力下,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現代化過程,建立起輕工業、發展大型國宅以及重金投資在公共教育上,從獨立後新加坡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以上,在1990年代該地成為世界最為繁榮的國家之列,伴隨而來的是高度經濟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國際貿易,以及在亞洲僅次於西亞的國民平均所得。早期歷史.新加坡早期的歷史記載並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3世紀,馬來人將新加坡的主島命名為新加坡島,決定授權明古連總督斯坦福·萊佛士爵士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建立一個新的貿易港。1819年1月29日,萊佛士在考察附近島嶼後登陸新加坡。第二天,他就與天猛公簽訂初步的協定,在當地建立一個貿易港。雖然天猛公是實際的統治者,新加坡仍是柔佛-廖內-龍牙馬來蘇丹國的一部分。柔佛蘇丹阿都拉曼在前一年已經和荷蘭人簽訂條約,他的王國其實已經處於荷蘭的統治之下。顯然萊佛士面臨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但是,萊佛士知道柔佛內部對這位新蘇丹的合法性有很大的分歧。阿都拉曼只是前一位蘇丹的小兒子。萊佛士成功地將被流放的長子東姑胡申偷渡回新加坡。1819年2月6日,萊佛士宣佈東姑胡申成為受大英帝國所承認的柔佛蘇丹。一份新的正式條約簽署,授權英國在新加坡合法地設立工廠,被視為正式開埠。該舉動遭到荷蘭的馬六甲以及爪哇總督的強烈抗議。在1819年8月之前,英國政府並不知道萊佛士與荷蘭人的衝突。而當他們知曉時,新加坡已經成為英國重要的一塊殖民地。而且,英國曾經在拿破崙戰爭中對荷蘭施與援助。到1820年時,新加坡開始為英帝國產生利潤,三年後,新加坡的貿易額已經超過檳城。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進一步地得到確立,2個新的條約正式簽署。第一個是1824年3月的《英荷條約》。根據此條約,荷蘭撤銷所有對英國佔領馬來半島、新加坡的反對意見,並將他們在馬來半島和印度的所有殖民地讓給英國人。作為回報,英國同意將其在蘇門答臘的明古連讓給荷蘭。兩國在馬六甲海峽中劃出一條分界線,兩國各自取其南北兩端。英國也依此條約從荷蘭手中獲得馬六甲。該條約也有效地削減柔佛蘇丹國的影響力,它的國土被分成三份:位於馬來半島的柔佛。第二個條約是8月與新蘇丹東姑胡申和天猛公簽訂的,兩個人同意將島嶼的管轄權讓給英國,而因此他們獲得更多的現金回報。英屬時期.新加坡、馬六甲和檳城這三個英國位於馬來半島的殖民地,於1826年成為海峽殖民地,受到英屬印度當局的管轄。1832年,新加坡成為海峽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海峽殖民地正式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位於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隨著1860年代中蒸汽船的發展以及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新加坡成為航行於東亞和歐洲之間船隻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後,隨著當地橡膠種植業的發展,新加坡也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紀末,新加坡獲得前所未有的繁榮,1873年到1913年間,當地的貿易增長八倍。經濟的發展也吸引區域內的移民。到1860年,人口已經增長到80,792,其中華人佔到61.9%,馬來人和印度人分別佔13.5%和16.05%,其他人種,包括歐洲人,則佔到8.5%。殖民政府採取許多措施來解決新加坡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政府於1877年委派威廉·必麒麟出任華人保護府,照顧新加坡華族社群的需要,尤其是控制苦力的非法貿易和阻止婦女淪為妓女。1889年,總督史密斯禁止所有的私會黨。雖然如此,許多社會問題,如住屋短缺和衛生水平低下,一直到二戰時仍未改善。1906年,由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新加坡設立南洋分會;一時間,南洋華僑踴躍的捐款,間接支援該會的革命活動。新加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唯一一起事件是1915年的印度兵起義。駐紮在新加坡的印度穆斯林士兵聽說將被派去攻打奧斯曼帝國後,他們將兵營裡的英國軍官全部殺害,準備起義。殖民政府從緬甸和柔佛調來軍隊,才鎮壓起義。一戰結束後,英國在新加坡斥資五億修建一個海軍基地。這個海軍基地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塢,並儲存著能夠支援整個大英帝國海軍六個月的油庫。之後,政府又建一個空軍基地,協助保護海軍基地。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稱新加坡為“東方的直布羅陀”。可惜的是,這個海軍基地並沒有任何戰艦。英國的策略是將英國皇家海軍全部駐紮在歐洲,在新加坡有需要時才遣航過來。日佔時期.1941年12月7日,日本攻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由此開啟。日本的目標是要透過攻佔東南亞,來取得當地的天然資源,以應付自身的戰爭需要,而馬來半島是塊富產資源的土地。另外作為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日軍必須要拿下新加坡才可以徹底把英國趕出東南亞。在日軍發動馬來亞戰役前,英國參謀認為日軍無法穿過馬來半島濃密的森林,所以日軍會選擇從南部海域攻擊新加坡;同時,英軍也堅信新加坡是座堡壘,能夠承受日軍的攻擊。日軍於1941年12月8日,首先在馬來半島北端暹羅領地北大年府登陸並且擊退駐守該地的暹羅憲兵,目標是向西南越過馬來—暹羅邊境進攻馬來半島西部地區,同年12月11日亦有一支日軍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峇魯登陸,這與日軍在暹羅的北大年府及宋卡港所實施的登陸行動相配合。英國皇家海軍派來Z艦隊包括航空母艦不撓號、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卻敵號、及4艘驅逐艦,該艦隊在戰爭爆發前已到達該區並由海軍上將湯馬鄞·菲利浦斯指揮,目的是攔截準備登陸哥打峇魯的日軍,但是不幸地該艦隊航空母艦不撓號在途中擱淺,不得不回航,由於日軍擁有空中優勢,導致英國皇家海軍於1941年12月10日威爾斯親王號及卻敵號被日軍轟炸機在彭亨、關丹外海擊沉,這使得英屬馬來半島的東海岸門戶大開,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經此役後更無力對抗日軍的登陸行動。日軍利用快報廢老舊輕型坦克快速地突破駐守在叢林裡面的英軍傘兵坑防線,因為在馬來半島上英軍連一臺坦克都沒有,坦克被英軍參謀認為不適合在叢林地形作戰,故英軍在馬來半島上沒有配置坦克。當時擁有9萬餘人占人數優勢的馬來半島駐守英軍卻持續敗退,最後不得已只能撤至新加坡島,撤退時英軍順勢將連線馬來半島和新加坡兩地的柔佛長堤炸燬、隔絕兩地,讓整個新加坡島瞬間變成一座要塞方便防守。1942年1月31日,戰爭開始僅55天,日軍佔領整個馬來亞半島。1942年2月1日,負責指揮日軍的陸軍中將山下奉文採用聲東擊西戰術先派一部隊在新加坡島東北部假裝進攻,成功吸引駐守在該島上英軍的注意力,然後在新加坡島西北部的日軍趁機用充氣皮艇渡過柔佛海峽並在裕廊登陸。日軍受到星華義勇軍和盟軍的聯手抵抗,揭開新加坡保衛戰的序幕。1942年2月13日,日軍第18師以猛烈火力攻打鴉片山,爆發鴉片山戰役,是為日軍攻打新加坡最激烈的一次戰鬥。由於日軍第一次攻擊失敗,戰亡400人,所以決定喬裝成英國印度兵。守軍於鴉片山上、僅剩42人的第一馬來軍團的阿南·賓·賽迪上士識破敵人的詐術,對日軍展開攻擊。最後,馬來軍團寡不敵眾,全部陣亡,阿南上士遭俘虜。日軍為了洩憤,把阿南的四肢砍掉,並將他用麻袋裝起來倒掛在樹上,用刺刀朝他刺了幾十刀。阿南死時僅27歲。1942年2月15日,英國陸軍白思華中將向大日本帝國陸軍的山下奉文中將簽署無條件投降同意書。新加坡島上總數約12萬餘人的英軍頓時成為俘虜,負責進攻的3萬人日軍卻只有9千6百餘人戰死或失蹤,日軍以大約8個星期的時間就成功佔領馬來亞半島跟新加坡,當中許多被俘英軍士兵遭遣送到緬甸、日本、朝鮮、滿洲國等地修蓋鐵路。之後,日本將新加坡改名為“昭南島”,行政上稱作“昭南特別市”。同年2月18日至25日,為報復星華義勇軍和先前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的新加坡華僑,日軍開展以“大檢證”為名的肅清行動,並分別在大坡、小坡、芽籠、後港、裕廊等幾個區域進行。最後,日軍抓走約二萬多人,當中絕大多數都被帶到偏遠的海邊予以集體槍殺,剩下則被送到暹羅做苦工、建造“死亡鐵路”。日軍還勒索南洋華僑,要華僑交出五千萬元俸納金。山下奉文當時給的理由是:“華僑支援重慶政府抗日,這筆俸納金,是你們向日軍贖罪的買命錢。”日本人成立南洋華僑協會,要七十多歲的華僑長老林文慶博士擔任會長,並要他以協會的名義去籌錢。新加坡要負責一千萬元。由於資源嚴重缺乏,米價從一斤五元漲到五千元。於是,日本軍政府定量供應糧食,成人每月可領4.8公斤,兒童2.4公斤,致使許多民眾不得不在自家花園裡種植木薯、番薯、香蕉等農作物。同時,政府也發行新的軍用票,使其與殖民地時代的叻幣同值使用。可是隨著軍政府的濫印鈔票,其價值貶到100叻幣可換2380元軍用票。諷刺的是,日軍投降日是華人的中元節,許多人索性將軍用票當作冥紙,燒給先人鬼魂。隨著日本投降,新加坡人民無不高興。由於英軍尚未抵達新加坡,這裡仍由日軍管理。但是日本的戰敗導致這些原本作威作福計程車兵失去威信,新加坡已經差不多進入無政府狀態。當年替日本人做漢奸的人都遭到仇殺;商店遭洗劫一空;日本軍營遭焚,民不聊生。最終,1945年9月12日,在政府大廈舉行受降儀式。代表新加坡的是東南亞聯軍總司令路易斯·蒙巴頓將軍,日方則本來是由南方日軍總司令寺內壽一簽字,但是因為他在西貢病倒,所以改由馬來亞區總司令坂垣徵四郎代替。雖然英軍的回來受到人民的歡迎,但是他們的威信已大不如前。在人民的眼裡,他們已經不是那麼至高無上。邁向自治與合併.1945年9月,英軍重返新加坡,英國開始實行軍事管治。1946年3月,軍管結束,海峽殖民地也正式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直轄殖民地,而檳城和馬六甲則成為馬來亞聯盟的一部分。1948年,檳城和馬六甲成為馬來亞聯合邦的一部分。戰後的新加坡已經與戰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發言權。總督的權力被分散,一個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組成的顧問組成立。該體系於1947年7月變為兩個分開的行政及立法會議。雖然總督依然擁有很大的權力,但是人民已經有權選出立法會議中的6名成員。1948年6月,由於馬來亞共產黨企圖使用武力奪取馬來亞及新加坡的政權,新加坡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並持續長達12年。到1953年底,英國政府任命一個由藍帶爾爵士率領的考察組重新評估新加坡的憲法地位,並提供相關建議。政府最後接受藍帶爾的建議,並最終修改新加坡的憲法,賦予新加坡更大程度的自治。1955年的選舉是新加坡歷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新的登記制度使原本只有75,000人的合格選民增加到三十萬人。而且華人選民的數量首次大幅度增加。最後,勞工陣線取得10個席位。大衛·馬紹爾於1955年4月6日成為新加坡的首任首席部長。他領導的勞工陣線與巫統及馬華公會組成聯合政府。馬紹爾在作為首席部長期間受到許多困難。1955年5月,福利車廠事件爆發。林清祥和方水雙等工會領袖要求福利巴士公司加薪,在公司拒絕後開始暴亂,焚燒車廠內的巴士。這場暴亂還獲得新加坡的華校的支援。最後政府動用水炮和催淚彈才驅走暴民。在1955年期間,共產黨人共發動275起示威活動和暴亂。在與倫敦政府關於新加坡完全自治的憲制談判破裂後,馬紹爾於1956年6月6日辭職,由勞工部長林有福出任新的首席部長。1957年3月由林有福組成代表團,成功在倫敦與英國達成協議:英國政府同意讓新加坡作為一個自治邦,在大英國協之內實行自治,和給予新加坡更多權力等。1958年5月28日,雙方在倫敦正式簽字。1959年,新加坡取得完全自治。同年5月30日,新加坡第一次舉行大選,選舉第一屆完全民選的立法會的51名成員。人民行動黨在選舉中獲得43席,成為最大黨。同年6月3日,新加坡宣佈實行內部自治。同年6月5日,新加坡最後一任總督顧德爵士宣佈新憲法生效,新加坡成為自治領,他本人續任首任自治邦元首,李光耀則是成為自治邦總理。新政府成立後,李光耀決定釋放被林有福政府關在樟宜監獄的親共政治犯,如林清祥、蒂凡那、方水雙等人。他們在出獄後,都表明接受行動黨現任中央委員會的領導。1961年5月27日,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佈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聯邦。這是因為隨著新加坡政局不穩定,東姑害怕新加坡有朝一日會被共產黨人佔據,利用新加坡作為基地對馬來亞展開行動,使馬來亞之前對抗馬來亞共產黨成果功虧一簣。人民行動黨支援合併,但是黨內親共人士怕合併會對他們不利,所以林清祥等13人脫離行動黨,成立社會主義陣線,反對合並。對此,李光耀決定在1962年9月1日舉行全民投票。選票上有三個選項:選票上沒有反對合並的選項,社陣只能要求人民投空白票。最後71%的人支援第一個選項,只有26%的人響應社陣號召,投空白票。1963年2月,李光耀在英國及馬來西亞支援下,發動冷藏行動,多位社會主義陣線人士遭逮捕下獄。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領土包括新加坡、馬來亞、砂拉越和沙巴。汶萊因為國內發生叛亂活動而拒絕合併獻議。印尼和菲律賓反對合並。印尼總統蘇卡諾對北婆羅洲地區有野心,同時認為馬來西亞的成立是英國帝國主義的表現。1963年1月20日,蘇卡諾開始對馬來西亞展開“對抗”。菲律賓政府認為沙巴是屬於蘇祿管轄,因此應該是菲律賓的領土。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後來承認沙巴是馬國的。但是印尼的對抗活動到1966年8月蘇卡諾被推翻後才結束。英國1956年主張在遠東部署核武對抗共產勢力,1958年決定在新加坡秘密興建核武庫,1962年送原子彈到新加坡,次年投擲訓練。軍事評論員黃東認為,60年代印尼總統蘇卡諾親共,英國在新加坡部署核武制衡印尼。馬來西亞時期.合併後,新加坡開始和聯邦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1963年12月21日,新馬政府之間第一次發生公開矛盾。首席部長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新加坡在合併前,和馬來亞政府談判時,就提到設立單一市場。馬來亞政府當時也同意在合併後逐步實行單一市場政策,條件是新加坡要給砂拉越和沙巴貸款一億五千萬元,在15年內還清。新加坡因此希望在合併後能夠加強貿易。但是,由於印尼實行對抗,使得新加坡的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聯邦政府也沒有實行單一市場的進展,於是新加坡決定延遲貸款。雙方都稱對方在拖延時間,不遵守承諾。新加坡的商人也開始投訴聯邦政府歧視他們,沒有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利益,反而對他們實行固打製。雙邊經濟的矛盾在1964年12月,聯邦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聯邦的稅收從40%增加到60%後升溫。當時馬國財政部長陳修信說這是因為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新加坡則認為這對自己不公平,因為其他州屬並沒有因此增加繳稅。同月,聯邦政府宣佈將關閉新加坡的中國銀行分行,原因是中國銀行在資助馬來亞共產黨的武裝活動。由於該銀行對新中貿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新加坡極力反對。但是,聯邦政府還是宣佈要在1965年7月關閉銀行。兩地在政治上也有衝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在聯邦政府的支援下參加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不僅未添一席,原本控制的芽籠士乃、甘榜景萬岸和南部島嶼這三個選區也被人民行動黨奪取。事實上,這場大選不像是聯盟和行動黨的競爭,更像是社陣和行動黨的競爭。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對此表示非常失望,甚至親自來新加坡表達不滿。聯盟原先以為新加坡的馬來人會支援他們,結果大失所望。1964年,行動黨參加聯邦選舉。他們認為既然聯盟可以在泛馬來亞的名義下參選,行動黨應該也可以這麼做。從一開始,行動黨只表達對馬華的挑戰,而不是巫統。行動黨認為他們如果在聯盟內會比馬華更有作為。然而,巫統把行動黨的參選看成對國內馬來人的統治地位的挑戰。最後,行動黨由蒂凡那贏得一席,成為馬國會最大反對黨。巫統和行動黨的衝突加深。而此時期在馬來西亞其他州屬的行動黨黨部,正是今日民主行動黨的前身。巫統內部一些激進的領袖開始抹黑行動黨,說行動黨的政策導致許多馬來人流離失所,貧困和低教育,是個華族政黨。新加坡的華人和馬來人原來的和睦也開始淡化,種族衝突最後於1964年7月21日,先知穆罕默德的誕辰,在芽籠爆發。當天,25000名馬來族遊行者本來是要沿著芽籠路走到一所清真寺,路上由於有一群人走散,華族警員於是叫他們歸隊。那群馬來人不滿,就將他痛毆一頓。訊息傳出去後,華人開始在街上毆打馬來人,種族暴亂開始。政府開始從聯邦政府請來鎮暴警察,但是由於警察偏袒馬來人,當解嚴後,有23人死亡,454人受傷。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新加坡州首席部長李光耀、馬來西亞副首相阿都拉薩都來新加坡巡視,安撫民心。然而,1964年9月,由於印尼特務的挑撥離間,新加坡又發生種族暴亂。印尼特務將一名馬來族三輪車伕謀害後逃走,馬來人認為是華人幹下的,所以展開報復行動。共有12人死亡,109人受傷。巫統內的極端分子將李光耀比喻成馬來西亞的公敵。雙邊關係持續惡化。新加坡獨立.1965年5月,行動黨和其他主要的反對黨成立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要求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巫統黨內激進人士非常不滿李光耀的行為,甚至要求東姑將他逮捕。東姑阿都拉曼怕紛爭將會進一步惡化,決定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同意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李光耀為此落淚。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李光耀為總-{}-理,尤索夫·伊薩為總統。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後,由於擔憂印馬對抗中印尼可能進行攻擊,以及馬來西亞內部巫統保守派反對分離協議而使得新加坡淪為傀儡國或以不利的協議再度融入聯邦的威脅,新加坡積極尋求國際承認,並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協助成立東盟組織。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它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短缺。失業率當時高達12%。社會主義陣線當時也宣佈進行民主抗爭,抵制議會,動亂隨時會發生。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措施,發展工業及經濟。於1961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新加坡的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於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紅山和大巴窯等地也建立輕工業基地。為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鎮管理局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也在該年成立。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作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著名的石油公司,如殼牌公司和埃克森美孚,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國。為了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工作團隊,新加坡教育部決定使用英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住房問題被放在首位。1961年,河水山的平民窟發生大火,多達16000人流離失所。建屋發展局負責建築所有的政府組屋,廉價提供給民眾。直到今天,建屋發展局仍然為新加坡建造組屋和新鎮,超過80%以上的居民居住在組屋裡。進入1980年代的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政局穩定。失業率低至3%,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8%。這時的新加坡開始將目光轉移到晶片製造業以及其它高科技產物以和鄰國的廉價勞動力抗衡。樟宜機場於1981年開幕,新航也成為區域主要航空公司。旅遊業和服務業蓬勃發展。然而新加坡政治舞臺卻被人民行動黨所主宰。從1966年到1981年,人民行動黨甚至佔據整個國會。執政黨經常利用各種司法程式,壓制反對派的聲音。比較著名的反對黨政治人物包括J.B.惹耶勒南和徐順全。八十年代,總理李光耀以年青一代選民在投票時,往往不太重視在國會里維持少數種族代表的重要性為由,提出集選區的構想,把原有單議席單票制的選舉制度,改為兩種選區的選舉制度,一種為單議席單票制選區,一種為中選區有四至六席,候選人中必須至少有一人屬於少數族群,以名單投票制,贏者全取該選區所有議席。這就是所謂集選區制度。有人認為,集選區制度對反對黨不利,集選區制度從1988年選舉集選區設立至2011年選舉,反對黨沒有從集選區得到席次。同時,李光耀政府設立「非選區議員」的制度,如國會內反對黨民選議員少於某個數字,可以委任反對黨的人出任非選區議員,補足這個數字,但非選區議員在國會中可以自由發言,不能對憲法修正案、撥款法案或補充撥款法案、關係到政府的財政法案以及對政府提出不信任等的動議,投票作出表決。以上兩種制度,被視為人民行動黨進一步壓縮反對黨空間的政策。1990年李光耀卸下總理職務,由吳作棟繼任總理,2004年吳作棟卸下總理職務,由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繼任總理。2006年5月6日,由總理李顯龍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勝利,在總共84個議席中獲得82席,另外2個議席仍被新加坡工人黨和新加坡民主聯盟所保留。2011年由總理李顯龍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勝利,保住執政權,而新加坡工人黨既儲存自己現有的一個單議席選區的席次,現任議員劉程強轉跑道出戰阿裕尼集選區,成功擊敗人民行動黨外交部長楊榮文的團隊,攻下一個集選區。為新加坡史上第一個由反對黨當選的集選區。
95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57
溫家寶
溫家寶等職務,是胡錦濤執政時期的中央政府首腦。溫家寶出生於天津,曾就讀於天津市南開中學,1960年考入北京地質學院地質構造專業學習,1968年研究生畢業後赴甘肅省地質局從事地質力學勘探等工作,後進入領導崗位,官至甘肅省地質局副局長。1982年,上調國家地質礦產部,從事政策法規研究工作並在之後升任該部副部長。1985年,乘中國國內幹部“四化”之東風,被髮掘進入中共中央機關工作,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並在不久後升任主任。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並被任命領導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工作。1992年於中共十四大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兼中央書記處書記,開始參與中央的經濟和農業工作並廣泛赴地方調研。1997年中共十五大,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書記處書記。1998年,當選為國務院副總理,進入中央政府,在朱鎔基內閣中分管農業和金融等工作。副總理任內,曾赴湖北前線指揮應對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災害。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大上當選為排名第三的政治局常委,僅次於總書記胡錦濤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進入國家權力中樞,成為胡溫體制的主要成員。2003年3月,當選為國務院總理,在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政下全面領導政府工作。在此期間,溫家寶還曾兼任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國家能源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組長等職。2008年3月,獲得連任,至2013年3月兩屆總理任期屆滿後退休,由李克強繼任。溫家寶在總理任內曾親自參與組織或處置過SARS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2007-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青海玉樹地震、上海世博會、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及事件。夫人張培莉,從事珠寶領域工作。兩人有一子一女。卸任退隱後,曾整理出版過《溫家寶地質筆記》、《溫家寶談教育》等書籍。溫家寶愛好運動,擅長籃球,曾是學校籃球隊員。早年經歷.1942年,溫家寶出生於天津市北辰區宜興埠鎮溫家衚衕8號的住所中。他出身於教育世家,其祖父溫瀛士是民國時期教育家,曾開辦學校並任校長。父親溫剛及母親楊秀安,1965年4月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了地質學院造反派組織“地院東方紅”。溫家寶打籃球、乒乓球等慣用左手,是左利手。1967年9月參加工作。1968年赴甘肅,相繼任省地質局地質力學隊技術員、政治幹事、隊政治處負責人、隊黨委常委及副隊長。1979年起,歷任甘肅省地質局副處級幹部、工程師和副局長,逐漸進入政界開始擔任領導職務。1982年,乘國家幹部“四化”之東風,經時任國家地質礦產部部長孫大光舉薦,赴京擔任地礦部政策法規研究室主任,後升任地礦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及政治部主任,成為省部級幹部。進入中央.1985年,溫家寶作為黨工幹部,在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任內出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一年後,晉升為主任進入中共中央高層,任內歷經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三任總書記。1987年,45歲的溫家寶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後溫家寶先後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身份,仍兼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及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書記。六四時期.1989年5月,部分學生於天安門前開始絕食抗議。據《李鵬六四日記》記載,在李鵬宣佈戒嚴,準備實施武力鎮壓學生時,溫家寶表態堅決支援中央的決定,5月下旬,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趙紫陽為抵制軍隊戒嚴,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將事件移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解決,為此趙紫陽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立即電傳在美國訪問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回國;而溫家寶並未執行命令,將電報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否決,從而為延緩萬里回國和調集軍隊進行鎮壓起了關鍵作用。5月20日凌晨4時許,溫家寶以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身份,陪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要求學生停止絕食活動。學運不久後演變為六四事件,趙紫陽因為在這場學生運動中的表現受到了黨內譴責並被撤職;而溫家寶並沒有受到影響,繼續擔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直到1993年。1992年10月,溫家寶在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1993年,開始負責農業和農村工作,出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成為兩任組長朱鎔基和姜春雲的副手。第九屆副總理時期.1997年,溫家寶在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連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98年在朱鎔基任職總理期間,出任主管農業和金融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中央金融工委書記、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管農業、金融、科學技術、防汛救災、城鎮建設等工作。1998年中國水災,時任副總理的溫家寶擔任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總指揮在湖北前線抗災。2002年11月,在中共第十六屆一中全會上,60歲的溫家寶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進入最高領導層,2007年10月獲得連任。2003年3月,在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2008年3月,獲得連任。此外,還曾兼任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國家能源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組長等職。第十屆總理任期.2003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溫家寶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農業稅改革.溫家寶就任總理以後,對中國經濟制定、修改了大量政策,其中包括取消農業稅;並將農業生產迴歸首要支柱地位。自2004年-2009年,中央一號檔案連續六次聚焦農業發展與農村改革。2006年,國務院在全國範圍內免除農業稅,並在貧困地區推行免費義務教育及相應農村改革。然而,溫家寶當政時期,中國大陸的物價在不斷上漲,但糧價一直保持平穩,一斤小麥的價格還不如礦泉水值錢,即便中國國務院有糧食直補政策,但農藥化肥等農資價格的飆升使農民很少能從直補政策和免稅政策中受益。SARS事件.2003年,正值SARS事件期間,溫家寶主持國務院進行救災搶救。其曾親自訪問過當時被視為重災區的香港淘大花園E座以及一些病人。電荒.2004和2005年,全國範圍出現“電荒”現象,之後溫家寶採取了措施,最終“電荒”現象有所緩解。航天.2004年1月23日,溫家寶正式批准了中國探月工程。非公經濟36條.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佈了《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援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保護及支援非公有制經濟。陳良宇事件.2006年,溫家寶就任國務院總理期間,借“違規動用社保基金投資”為名罷免並懲處了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並宣稱“社保基金是高壓線”。2007年,國務院將社保基金投入目前高速紅利中的京滬高鐵,試點成功,並以此推廣。在成功扳倒陳良宇之後,溫家寶的經濟政策才勉強得走出中南海,然而地方勢力過於龐雜,利益集團相互交織,多數改革未得到落實。中國房地產泡沫.2003年,溫家寶推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收攏土地放貸,抬高土地價格。但是他亦頒佈國務院18號檔案《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突然將房地產業規劃成“支柱產業”,導致中國房地產泡沫的瘋狂滋長,僅僅幾年內,房價暴漲5到10倍。截至2009年年底,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均價已從其初任上的4,000元左右瘋漲到了2萬人民幣一平米。普世價值爭論.2007年2月26日,新華社罕有地發表以他個人名義署名的《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的5000字政策性宣示文章,指出“科學、民主、法制、自由、人權,並非資本主義所獨有,而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和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但遭到全國政協副主席、社科院院長陳奎元在社科院改革座談會上的批評。外交成果.外交方面,2005年溫家寶訪問印度,宣佈與印度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係”。應溫家寶邀請,印度總理辛格於2008年1月回訪中國。在2007年4月10日至13日,他到日本進行國事訪問,是次行動被稱為“融冰之旅” 並在日本立命館大學切磋棒球技藝。發表了中日兩國承認彼此為“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新聞公報;並首次與明仁天皇進行會談。第十一屆總理任期.溫家寶被2008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連任國務院總理。任期內中國大陸的物價普遍上漲,但糧價一直保持平穩。多次慰問災區.2008年中國南方雪災溫家寶慰問災區。2008年汶川大地震69,227死17,923失蹤。溫家寶赴災區指揮,在學校黑板寫下“多難興邦”成為著名一幕。2008年中國奶製品汙染事件,溫家寶探視北京醫院病童。2010年發言:“一個三鹿奶粉,我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網民們大概不知道。我們普查了受到奶粉影響的兒童達到3000萬,國家花了20億。同時,給受到奶粉影響的兒童上了保險,為期20年。這個教訓應該說是很深刻的,不是一個企業,也不是一個地方,是我們整個民族應該汲取的。”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40死172傷,溫家寶慰問家屬:“跟大家說句心裡話,我剛才聽到有人為理賠款而爭執感到非常難受,因為人的生命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遇難者家屬還是講道理的,說我們要命,不要錢,應該說我們無言以對。”有關“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2012年3月人大記者會上溫家寶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又產生了分配不公、誠信缺失、貪汙腐敗等問題。我深知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而且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2011年9月14日,溫家寶在達沃斯論壇表示:“一個執政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依照憲法和法律辦事,並且嚴格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這就需要改變以黨代政,把權力絕對化和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為此,必須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2010年8月21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溫家寶講話:“要繼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不僅會葬送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和寶貴的發展機遇,窒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勃勃生機,而且違揹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2008年9月30日,溫家寶在世界經濟論壇受訪,記者拿出當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溫家寶於1989年天安門事件中陪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看望學生的照片,並詢問溫家寶從中學到了什麼時,溫家寶回答:“中國在經濟改革的同時亦需要政治改革,因為我們的發展需要全面的發展,改革亦需要全方位的改革。”。四萬億投資計劃.2008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用於應對2008國際經濟危機、穩定經濟的一系列財政,貨幣等政策,總規模約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860億美元。外交.2009年10月4日至6日,訪問朝鮮,是自1991年李鵬後,中國政府總理十八年來的首次訪問。溫家寶在抵朝首日即簽訂多項經濟援助協議。韓聯社認為,這次援朝專案大約價值2,000萬美元。重慶王立軍事件.2012年3月人大,溫家寶在記者會對王立軍事件表態:“現任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必須反思,並認真從王立軍事件中吸取教訓……”。這是王立軍事件發生後,中共最高層領導人的表態。在溫家寶表態後的第二天,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被免職。海峽兩岸大三通.2008年3月1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臺灣媒體就兩岸經貿往來和即將舉行的臺灣領導人選舉,詢問溫總「是否會對臺灣釋出更多的經貿優惠政策」。溫家寶再次提到了盡快實現直接「三通」對於兩岸經貿往來的意義,並表示「為了臺灣同胞的利益,我們甚至願意作出必要的犧牲」。他最後充滿感情地說:「我是一個愛國主義者,我腦子裡總是在想,『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們將繼續擴大同臺灣經貿交流的範圍,包括投資、貿易、旅遊、金融,提高合作的層次。」退休.2012年11月15日,溫家寶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後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12年11月20日,溫家寶在泰國華人商會總部發表重要講話,表示他還有幾個月即退休了,歸隱林泉,但“總覺得似乎還有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完,還有很多事情還沒有辦好”;並引用屈原在《離騷》中的名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表達心聲,說明:為了追求真理,即使死九次也不後悔,為了自己的清白即使死也要死得誠實和正直。2013年3月17日,70歲的溫家寶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後卸任國務院總理退休,由李克強接任。退休生活.2013年10月16日,溫家寶在央視推出的紀錄片《習仲勳》中露面回憶習仲勳。2013年10月24日,溫家寶以老朋友的身份宴請了訪華的時任印度總理辛格。2014年7月8日,溫家寶與來華訪問的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共進早餐。2015年5月12日,溫家寶在山東省平邑第一中學聽課參觀,中午在學校領導的陪同下進入學校餐廳就餐。2015年9月3日,溫家寶出席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2016年9月18日,溫家寶抵達孝感北站,隨後前往湖北省大悟縣第一中學訪問。同月27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作題為《我的大學》的新生講座。2017年7月5日至6日,溫家寶到中國地質大學周口店實習站作地質講座,並與師生進行了座談交流。2017年10月,溫家寶在北京出席中共十九大。2018年,溫家寶前往醫院看望前中共中央統戰部長閻明覆,並向他祝壽。2019年春節前,中國地質大學黨委書記馬俊傑、校長鄧軍等人看望溫家寶,並向他拜年。同年,汶川大地震十一週年前夕,溫家寶重返災區探望群眾。9月30日晚,溫家寶出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國務院招待會;10月1日,溫家寶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2020年6月27日,蘭州大學黨委書記馬小潔、校長嚴純華、校長助理李鵬傑、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院長孟興民等人前往北京看望溫家寶,溫家寶替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題寫院訓。2021年4月,溫家寶在澳門報紙《澳門導報》上分四部分發表了回憶母親的長篇文章。在文章中,溫家寶稱任職中南海期間自己“奉命唯謹,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受事之始,即常作歸計。”“我同情窮人、同情弱者,反對欺侮和壓迫。我心目中的中國應該是一個充滿公平正義的國家,那裡永遠有對人心、人道和人的本質的尊重,永遠有青春、自由、奮鬥的氣質。我為此吶喊過、奮鬥過。”該文章釋出在微信公眾號上,鳳凰網等中國大陸媒體進行了轉載,不過隨後遭刪除,微信上的文章也無法分享。2021年7月1日,溫家寶出席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2021年7月9日,溫家寶出席了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的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高尚全的遺體告別儀式。2022年10月,溫家寶在北京出席了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2022年12月,溫家寶在北京出席了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火化儀式和追悼大會。爭議.批評意見指,溫家寶為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而推動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造成產能過剩、通貨膨脹、鉅額地方債務等問題,“使中國錯失經濟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期”,造成“長期型結構性破壞”。此外,溫家寶的家族財富問題也飽受爭議。2016年4月27日,臺灣民間公司「九井廣告」內部評選「臺灣英雄」併為其樹立雕像,評選出的「臺灣英雄」是中國前總理溫家寶。溫家寶全身立像高1.7米左右,銅像赤腳,右手持一雙皮鞋。據稱鞋子的諧音寓意為兩岸「和諧」。與人像幾乎等高的基座上方刻有「臺灣英雄」的金字,正面兩個大字為「和諧」。左右兩側則刻有「開放陸客觀光,對臺政策友善」,「維持兩岸和平,擴大經貿交流」的字樣。銅像只設立了一天後,移送收藏館裡保管。「九井廣告」公司經理林坤明說,銅像揭幕後公司收到了來電抗議,有人表達不滿。不過他個人認為,豎立溫家寶銅像強調的是和諧,臺灣人有包容心,只要對臺灣有貢獻的人都應該感激。家庭.溫氏家族世居天津市郊北辰區宜興埠鎮的溫家衚衕8號,相傳溫家先祖6代人都居住在此。1948年底,溫家寶一家遷往天津市區。溫家寶的名字是其祖父溫瀛士起的。宜興埠溫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在清代中葉合族300餘口,名人有咸豐三年武狀元溫長湧,山東登州總兵溫長溥,新疆都督溫世霖,日偽天津特別市市長溫世珍等。溫祖上是從山西移居並認祖歸宗投靠天津宜興埠溫家,但並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溫世霖資助溫瀛士開辦“宜興埠普育女學堂”,並親任董事長,這些費用全部出自溫世霖家。
95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58
秦始皇
秦始皇,史書多作秦王政或始皇帝。祖籍嬴城,是秦莊襄王及趙姬之子,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誄》最早稱始皇帝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是中國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政治史上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稱呼.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為過去「皇」、「帝」、「王」等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崇高的地位,因而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自稱「始皇帝」:自稱“皇帝”,是為了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受命於天”,反映了他並不滿足僅僅做一個人間的統治者。「秦始皇帝」和「始皇帝」的稱謂,首見於西漢太史公司馬遷著作的《太史公書》,即《史記》,其中「秦始皇帝」出自《秦本紀》,而「始皇帝」則出自《秦本紀》及《秦始皇本紀》。由於秦始皇首度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故此秦始皇的正式稱謂應為「秦始皇帝」。早年生活.人質之子.嬴政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父親是秦公子異人,母親是趙姬。由於秦昭襄王採用了範睢「遠交近攻」的戰略,將近攻的物件選定為鄰國韓國和魏國,而和較遠的趙國停戰。按照當時的慣例,秦趙兩國需要互換人質的其中一個庶子。異人有20多個兄弟,加上他的母親夏姬不受安國君寵愛,因此他繼承王位的機會很低。更不幸的是,由於秦趙兩國已發生數次的軍事衝突,因此異人在趙國的待遇並不好。異人就這樣成為趙國的人質,但是濮陽大商人呂不韋卻改變他晚年的命運。呂不韋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覺得異人「奇貨可居」,很快成了異人的朋友。當時異人的父親安國君是儲君,華陽夫人是儲君的正室,但華陽夫人無子,呂不韋便親自遊說華陽夫人之弟陽泉君,指秦王年事已高,子傒也可能登位,一登位必重用士倉,陽泉君的權勢就會煙消雲散。陽泉君大驚下問計於呂,呂不韋指異人才德兼備,可惜沒有母親在宮中庇護。華陽夫人若能說動安國君立異人為太子,異人肯定會感念華陽夫人的恩德。陽泉君被呂不韋說服,同意遊說華陽夫人,她便要求趙國將異人遣返秦國。安然返秦.異人的返秦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由於趙國不允異人返國,呂不韋不得不親自遊說趙孝成王,指秦國不會因為一個質子而放棄攻趙,但若厚禮相送異人返秦登上王位,便可以贏得未來秦王的友誼,而且呂不韋更稱現時秦孝文王年事已高,一旦駕崩,趙國儘管以異人為質,秦國也隨時可以另立秦王,趙國只會一無所得,最終趙王同意異人返國。自返秦後,呂不韋便讓異人穿著楚服拜見王后,王后大悅並替異人改名為“楚”,史稱「子楚」。其後子楚在秦王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華,秦孝文王大悅,在丞相面前稱兒子們沒人比得上子楚,同時在華陽王后勸說下將子楚立為太子。秦孝文王在位時間很短,先是服喪一年,正式稱王後僅僅三天便駕崩,享年54歲。隨後太子子楚即位,也就是秦莊襄王,他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兼封文信侯,賜食邑藍田十二縣,並繼續秉承「遠交近攻」的國策,對三晉開戰,以確立秦國的強勢地位。不過莊襄王在位時間也不長,三年後便駕崩,享年35歲,時年13歲的嬴政因而正式坐上秦王的寶座。身世之謎.據《》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秦王政是秦莊襄王子楚與趙姬所生。但《》卻記載:「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呂不韋將趙姬餽贈給子楚時,已經知道她懷孕,亦即是說嬴政很有可能是呂不韋的私生子。東漢史家班固亦引用此說法,在他的著作《漢書》中稱嬴政為呂不韋之私生子。「奇貨可居」的故事是作為秦始皇嬴政身世的主要證明,分別記載在《戰國策》及《史記·呂不韋列傳》中,但即使是同一個故事,在細節上仍有不少出入,現摘錄下表如下:歷代史家均相信《史記》所載,其中以清人梁玉繩為之辯論最力,但梁卻跟很多文人,包括明人王世貞及湯聘尹一樣,質疑「不韋獻匿身姬」的說法;在他所著的《史記志疑》中,根據唐初孔穎達《春秋左傳註疏》所-{雲}-:「十月而產,婦人大期」,但《史記》卻以十二月作大期,此外亦指出若趙姬未足月就生下嬴政,子楚絕無不知的道理,而且修史很多時候服務於政治,為了證明本朝得位「順天應人」,對前朝故事總有曲筆、汙衊之辭,可信性存疑,由於漢承秦祚、惡盡歸秦,司馬遷總不能公然在史書中翻案,故此特意記下生秦始皇的年月,至於一般人相信「不韋獻匿身姬」一事應為誤讀《史記》的緣故。翻譯《呂氏春秋》的外國學者約翰·諾伯洛克。近代治先秦史名家馬非百不但質疑「不韋獻匿身姬」,更指《史記》中「奇貨可居」的版本實屬偽造,其中最重要一點是呂不韋封邑的記載。據《漢書·地理志》所言,秦代並無河南之名,莊襄王元年初置三川郡,至漢高祖時,始改名河南郡。呂不韋之采邑顯然不會是河南郡,而是《戰國策》所記載的「藍田十二縣」。此外,馬非百指司馬遷在記述六國史事時,多數引用《戰國策》,惟獨「奇貨可居」一事別據他說,令人奇怪。此外,「不韋獻匿身姬」一事只在《史記》記載,並沒有其他同時代的錄,按照郭沫若在《十批判書》的說法,在史學上屬於「孤證」,可信性成疑。另一方面,郭沫若亦在《十批判書》提及其他疑點:即位.嬴政即位當年,晉陽發生叛亂,後被秦將蒙驁迅速平定。由於年齡尚幼的關係,嬴政尊稱相國呂不韋為仲父主持國政,以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當時各諸侯國的貴族為了鞏固其政治地位,都會專門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其門下的,皆收留下來並供養他們,這些被供養的人一般稱為「食客」,供養食客眾多名揚天下的,則以戰國四公子為首。呂不韋自地位鞏固後,感歎以秦國之強,居然在養士方面不如戰國四公子,因此亦大力招攬食客,並重金禮聘許多有學問的人,其門下食客一度達三千人。他更授意自己的食客編撰《呂氏春秋》,寫成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萬言。據日本就實大學綜合歷史學系李開元教授的分析,當時秦國的國政,完全掌握在三大外戚勢力手中,分別是以嬴政的養祖母華陽夫人為代表的楚系外戚,嬴政真正祖母夏姬為代表的韓系外戚,以及嬴政生母趙姬為代表的趙系外戚,這三大外戚勢力的傾軋,深刻地影響嬴政即位初期的歷史。成蟜叛變.成蟜為秦莊襄王之子,嬴政之弟,其生母有可能是祖母夏姬為代表的韓國系外戚的族人,被封為長安君。公元前239年。對於成蟜叛變的原因,據李開元分析,有可能因為其主要靠山,韓系外戚的夏姬於秦王政七年去世,嫪毐在趙姬授意下,徹底清洗韓系外戚勢力,領兵在外的成蟜被迫叛亂。吳裕垂、黃式三等認為是饒是成蟜生前所受封,也可作為其通趙的證據,更懷疑其系在叔父們支援下認為兄長秦王政非親生而投靠趙國意欲在叔父們支援下奪位,但辛德勇結合了錢大昕、許宗彥、李慈銘的部分觀點,指成蟜在深受兄長倚重的情況下,沒有理由為了饒這個封地放棄長安這個封地並背棄家國,故認為被趙悼襄王封以饒的是另一個長安君,即趙悼襄王的叔父。辛德勇認為“反”應作“返”解,即成蟜是在出徵時突然染病不得不班師,途中在屯留去世;成蟜死於軍營中後,因屯留原屬韓國,不樂屬秦,故屯留卒“蒲鶮”趁機作亂並獲得一定支援,失敗後遭清算,即成蟜是沒有叛秦的,這也就能解釋他為何沒得到趙國接應、死後也沒有作為罪魁被戮屍。有一說法指秦朝末代君主子嬰是成蟜的後裔。嫪毐之亂.自秦莊襄王亡故後,呂不韋跟太后趙姬作為門客,並借機讓嫪毐在一場盛大的宴會中,表演陽具驅使桐木車輪轉動的把戲,故意傳到太后趙姬耳中。正如呂不韋所料,太后果然對嫪毐大感興趣,於是呂不韋假裝不知情地將嫪毐帶進宮中,並找人假意告發嫪毐有犯腐罪之嫌。另一方面,呂不韋又暗中教唆太后,替嫪毐安排「給事中」的職務留在宮中。太后深以為然,暗中收買行腐刑的役人,不對嫪毐執行腐刑,但要他們對外宣稱嫪毐已受刑,並將嫪毐的鬍鬚拔除。嫪毐就這樣成為服侍太后趙姬身邊的侍宦。太后完全為嫪毐的「巨陰」而痴狂,其間竟意外懷孕。為了避人耳目,太后與嫪毐捏造卜辭,指居於鹹陽不利,雙雙移至秦國舊都雍,其間太后與嫪毐誕下兩子。公元前239年為其食邑,又以河西、太原等郡為其封田。嫪毐門下最多時有家僮數千人,希望做官而自願成為嫪毐門客的,也達到千餘人。不過按照秦國的規矩,封侯可謂相當困難,例如王翦在滅楚前,曾向嬴政提到自己為將多年,仍未得封侯之賞,而王翦當時已經有消滅趙國,重創燕國的戰績。令人訝異的是,《史記》也沒有提到嫪毐封侯的原因。有學者推斷,嫪毐封侯不外乎軍功或告奸,正是在嫪毐封侯的同一年,成蟜與蒲鶮在屯留發動叛亂,有可能是嫪毐平定成蟜之亂有功,他才有封侯的資格。公元前238年,22歲的嬴政按照慣例到秦國舊都雍舉行冠禮,其間有人向嬴政告發嫪毐為假宦,並與太后趙姬淫亂,甚至還試圖以其與太后所生之子為秦王,嬴政下令徹查。嫪毐決心孤注一擲,先發制人,遂偽造秦王與太后印信,引導其童僕門客和少數受騙軍隊發動政變,攻擊蘄年宮。嬴政令相國呂不韋及有楚系外戚背景的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平叛。嫪毐軍本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加之不得人心,很快就被擊潰。在懸紅銅錢百萬的重賞下,嫪毐被生擒,被送至鹹陽後,處以車裂之刑,「夷三族」,其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殺,其童僕門客皆被流放蜀地,太后趙姬則被囚在雍都。可是在當時,禁錮親母始終有悖孝道,嬴政餘怒未消,下令凡為太后求情的,先用蒺藜責打,然後殺掉,為此有27位進諫者被殺。這時齊國人茅焦勸說嬴政,指出幽禁母親有損嬴政聲名,難以讓天下人信服;殺害進獻忠言的大臣,會寒了天下人才之心,對收買六國人心、統一天下大業不利。嬴政頓時茅塞頓開,採納了茅焦的建議,厚葬被殺的大臣,又親自率領車隊,前往雍地把太后接回咸陽,復居甘泉宮,母子關係得以恢復。茅焦因此事被尊為上卿。不過亦有學者認為茅焦的一番話未足於令嬴政改變初衷,真正讓嬴政擔憂的,是趙系外戚勢力在嫪毐之亂中幾乎煙消雲散,讓華陽夫人為首的楚系外戚勢力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出於帝王平衡的需要,嬴政才寬大對待嫪毐流放蜀地的門客,以及將趙姬迎歸鹹陽,避免楚系外戚獨霸朝堂。公元前229年,太后趙姬去世,諡號為帝太后,與莊襄王合葬在茝陽。呂不韋失勢.嫪毐叛亂最終牽連到相國呂不韋,嬴政打算誅殺呂不韋,但呂不韋畢竟令嬴政父親得以登上秦王之位,有擁立之功,而且有眾多呂不韋門客求情,於是打消了判處呂不韋死刑的念頭。公元前237年十月,嬴政以失職為名罷免呂不韋的相國職務,並把呂不韋放逐到其領地。不過一年過後,呂不韋仍然名聲顯赫,有不少來自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專程拜訪呂不韋。嬴政惟恐呂不韋發動叛亂,在公元前235年向他賜下一封指責他的敕書,大致內容如下:呂不韋被下詔,命他與其族人遷往蜀地,想到嬴政不會放過自己,惟有服毒酒自殺,遺體被其食客偷偷安葬在洛邑北邙山。嬴政對於呂不韋的舊部,與參加呂不韋葬禮的賓客,採取下列措施:自嫪毐及呂不韋相繼死去後,嬴政怒氣稍歛,就讓流放到蜀地的嫪毐門客都回到京城鹹陽,並警告其臣下若膽敢像呂不韋、嫪毐等人不遵從正道處理國事的話,就會剝奪其官職,家人充當為奴。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吉川忠夫推測,在嫪毐叛亂事件當中,嬴政查出背後跟呂不韋有關,實際已出乎嬴政的預料。至於陳舜臣則推測少年嬴政早有剷除呂不韋,獨攬大權的念頭。另一方面,從嬴政在嫪毐叛亂之後三年,才對呂不韋作出較嚴厲處分,以及對出席呂不韋葬禮賓客的不同處分,都顯示嬴政在政治上的慎重。至此,嬴政徹底掃清了威脅自己王位的因素,大權獨攬,成為秦國實權在手的君主。殲滅六國.滅六國前的預備.儘管嬴政即位初年年齡尚幼,但其麾下秦軍並未停止擴張的步伐,例如秦國將領蒙驁分別在秦王政三年攻取魏國二十城,並在該地設定東郡。鄭國渠.鄭國渠在公元前246年開始建造,位於今日中國陝西省涇陽縣上然村涇出口一帶。建議者為來自韓國的水利專家鄭國,其真正身份是韓國的細作。當時三晉之一的韓國聽說秦國喜歡大興土木,就想以建渠消耗秦國的國力,使秦國無法向東用兵,韓國便讓水工鄭國找機會遊說秦國,讓秦國鑿通涇水,從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條水渠,出北山向東流入洛水長三百餘裡,用來灌溉農田。工程進行途中,鄭國的陰謀被發覺,嬴政打算殺掉鄭國。鄭國指自己雖然是為韓國做細作而來,但建渠不會為韓國延續多少國祚,而渠建成以後的確會對秦國大為有利。實際上以秦國之強,也免不了受到自然災害的烕脅,秦王政四年蝗災嚴重導致瘟疫流行,甚至逼使嬴政下詔鼓勵老百姓納粟受爵,在某程度上說明在關中地區建渠,以抵禦自然災害的必要性,因此嬴政最終命令鄭國繼續把渠修成。自渠成後,淤積混濁的涇河水被引至灌溉兩岸低窪的鹽鹼地,面積達四萬多頃,畝產達到了六石四鬥。從此關中成為沃野,再沒有饑荒年份,為併吞六國打下堅實基礎,該渠也因此被命名為「鄭國渠」。諫逐客書與李斯.雖然鄭國渠的建設本身對秦國利大於弊,但其企圖疲弊秦國的意圖,郤引起秦國本土大臣的警覺,認為山東六國出身的客卿根本不值得信任,在他們的慫恿下,嬴政頒布「逐客令」,驅逐一切出身六國的客卿。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嬴政頒布「逐客令」的時間為秦王政十年,正值呂不韋因嫪毐之亂被罷免的時間,因此「逐客令」很有可能針對的是「養士三千」的相國呂不韋,以削弱呂不韋的勢力。呂不韋的門客之一,出身自楚國上蔡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為了避免被逐的命運,李斯主動向嬴政上書,這就是著名的「」,內容大致如下:嬴政讀了李斯的上書,就廢除了“逐客令”,命人追回李斯,並恢復其官職。徵闢韓非.韓非出身韓國公族,有口吃的毛病,與李斯都是戰國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學生,李斯自覺才學不如韓非,他們都信奉「性惡論」,認為人的思想容易受到環境左右。自商鞅變法後使秦國強大後,秦國的統治階級便相當重視法家思想,並用之作為治國方針。另一方面,韓非自荀子處學成歸來後,多次上書韓王,但不為所用,於是寫下《五蠹》、《孤憤》、《顯學》、《難言》等著作。韓非的著作流傳到秦國後,嬴政相當欣賞其所闡述的治國思想,曾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當從李斯口中得知作者為韓非後,即以戰爭作要脅,逼韓王命韓非出使秦國。公元前233年,韓非出使秦國,受到嬴政的欣賞,準備加以重用,李斯與姚賈怕嬴政重用韓非,私下誣陷韓非,說韓非是韓國宗室公子,必定不會效忠秦國,既然不能為嬴政所用,那就是一個禍患,勸嬴政把韓非禁錮在雲陽,嬴政深以為然。不過李姚兩人害怕嬴政反悔,為免夜長夢多,於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向嬴政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後來嬴政後悔,命人赦了韓非的罪名,但為時已晚,韓非已死。在眾多韓非著作中,嬴政則比較欣賞韓非在《孤憤》、《五蠹》的理論闡述,例如韓非在《》中稱有才有謀的人,一定有遠見並且能明察秋毫,不能明察,就不能照亮私暗處的奸邪;能執法之人,一定性格堅毅並且為人剛勁正直,不剛勁正直,就不能矯正奸邪。另一方面,韓非亦在《五蠹》論述,指作為明君,應不用有關學術的籍,而該以法令為教本;禁絕先王的言論,而以吏為師;不提倡遊俠刺客的兇悍,而只以殺敵立功為勇敢。這樣,國內民眾的一切言論都必須遵循法令,—切行動都必須歸於為國立功,一切勇力都必須用到從軍打仗上,才能奠定稱王天下的資本韓非亦毫不客氣稱學者,指這些人無益於耕戰,就像蛀蟲那樣有害於社會。這些論調也間接影響嬴政日後作出「焚書」、「坑儒」的決定。殲滅六國.自鄭國渠建成後,關中變成了肥沃之地。至此,秦國的三大糧倉——巴蜀、漢中、關中就此全部建成,嬴政因而發動了歷時十年的統一六國戰爭。總方針.李斯早在擔任呂不韋門客的時候,很快就得到面見嬴政的機會,他不動聲色地向嬴政獻上消滅六國之策,指現時正是吞併六國最好的時候,如果不把握這個時機的話,一旦六國中興,訂立合縱的盟約對抗秦國的時候,秦國要席捲中原,吞併六國就要付上相當沉重的代價。另一方面,魏國大梁人尉繚亦指六國與秦國相比,六國諸侯就像郡縣的首腦,但六國合縱對付秦國卻是一樁大麻煩,為免重蹈智伯、夫差、齊湣王因敵手聯合攻擊而亡的覆轍,希望嬴政不要吝惜財物,給各國權貴大臣送禮,利用受賄的大臣,打亂六國諸侯的合縱計劃,這樣雖然損失些許財物,但卻可以消滅所有諸侯。嬴政深以為然,聽從了尉繚的計謀,為了顯示恩寵,嬴政還讓尉繚享受同自己一樣的衣服飲食,每次見到他,總是表現得很謙卑,並任命李斯為長史,負責暗中派遣謀士帶著金銀珍寶去各國遊說。對各國能收買的六國權貴大臣,就多送禮物加以收買;不能收買的,就把他們殺掉;成功離間六國君臣關係後,嬴政隨即派良將隨後攻打。由於秦軍戰勝所付出的代價甚少,故嬴政任命李斯為客卿。嬴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削弱趙國.嬴政首先選擇的攻擊目標為韓國,因為韓國的實力在六國中最弱,但是韓國還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而且三晉唇齒相依,嬴政擔心秦滅韓時,趙國仍有助韓的可能,所以在滅韓之前,必需大幅削弱趙國。公元前236年,趙軍將領龐煖率領主力北上攻打燕國,想脅迫燕國一起進攻秦國。嬴政乘趙國進攻燕國之際,以救援燕國為由,派王翦、桓齮、楊端和率軍兩路攻打趙國,拉開了消滅六國的序幕。當趙軍攻取了趙燕邊境的勺梁;當龐煖聞訊揮師南下救援時,秦軍已經將漳水流域全數吞併。秦軍與趙軍同步行動,趙國只奪得北方邊境的幾座城池,卻丟失了南方、西方的九座城池,實力大減。公元前234年,斬首10萬,大敗趙軍,並殺死趙將扈輒。趙國經過秦國這次攻擊後,國力大衰,僅能退守邯鄲自保。不過秦軍並沒有打算罷手,同年十月,秦將桓齮又率秦軍東出上黨,越太行山深入趙國後方,大破趙軍,攻佔了赤麗、宜安,秦軍進逼邯鄲,趙王遷急命北部邊防名將李牧為將軍,率領他的部隊南下,指揮全部趙軍抗擊秦軍。李牧率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秦軍對峙。經激烈戰鬥後,秦軍大敗。桓齮僅率少量親兵衝出重圍,奔回秦國,史稱「肥之戰」。趙國奪回了被秦國佔領的土地,李牧因此戰受封為「武安君」。滅韓趙兩國.儘管李牧在肥之戰挫敗了秦軍的兵鋒,但趙國只能僅僅自保,消除了趙國援韓的可能,秦國可算是達到了目的。趙國國力被大幅削弱後,韓王安被逼在公元前233年,秦軍分兩路進攻趙國,一軍至鄴城,一軍至太原,取狼孟,但其後在番吾再被李牧擊敗,史稱「番吾之戰」。秦國雖然進攻趙國失敗,但並不能挽回韓國危如累卵的形勢。秦王政16年,韓國被迫割讓南陽一帶土地給秦國。當年九月,嬴政派內史騰去接受韓國所獻之地,由他代理南陽守之位,並開始命令所有秦國國內男子登記年齡,以便徵發兵卒、徭役,為大規模的滅國戰爭作好準備。公元前230年,但嬴政下令將「天下不軌之民」遷於南陽的舉措,卻造成韓國故地局勢不穩,秦國一度陷入新鄭騷亂及李信之敗的窘境。嬴政自然不會因為滅韓而滿足,趙國同時發生大地震與饑荒,可說是消滅趙國的大好機會,於是大舉出兵,命王翦、楊端和為將,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兩軍相持。吸取了番吾之戰失敗的教訓,秦國遂派間諜賄賂趙國權臣郭開,要郭開離間李牧和趙王。郭開其後向趙王遷進言,指李牧、司馬尚欲謀反。趙王遷乃使趙蔥及齊國出身的將領顏聚,取代李牧為將。李牧拒不受命,更使趙王遷倍加相信李牧試圖謀反,因此使人暗中拘捕李牧並將他處決,並免除司馬尚的將軍之位。公元前228年收拾殘部,並自立為代王,向東與燕國的軍隊會合。至於秦軍則暫停軍事行動,駐紮在中山,做好攻打燕國的準備。王翦攻佔邯鄲後,嬴政親自到邯鄲,找到當初與他在趙國時,與母親有仇的人,把他們全部活埋,其後經太原、上郡返回都城鹹陽。新鄭騷亂.韓國遺民並未因為韓國淪亡而變得安於現狀,反而該地正醞釀著反秦的餘波。雖然韓王安自被虜後,嬴政並沒有將他流放至蠻荒之地,目的是顯示寬容態度,以此懷柔韓國遺民,對其他國家的君王示以姿態,有利於秦國各個擊破,但自從荊軻刺秦事件後,嬴政對山東六國的態度大變,韓王安也被牽連,在秦王政二十年被迫離開韓國本土,以割斷他和韓國遺民之間的聯絡。同時由於韓國並沒有對秦國作殊死的抵抗,嬴政只是將韓王安遷徙至附近的郢陳,留下了溫和的餘地。然而事情的發展與嬴政的預料相反,就在韓王安被遷徙的次年,韓國遺民憤於國破王遷,在新鄭爆發了大規模的反秦騷亂。雖然這次騷亂被鎮壓,但韓王安卻因新鄭騷亂受牽連而亡。滅魏國.早在秦王政16年韓國獻南陽地的時候,迫於秦國強大的軍力,魏國亦主動向秦國獻地求和,秦國在該地設定麗邑。此時嬴政正調集主力全力攻趙,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獻地,使魏國苟延殘喘。公元前226年水灌入城內。公元前225年,大梁城被水浸近三個月,城牆崩壞,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嬴政在魏國地區設立碭郡,又建置泗水郡。昌平君叛秦.楚國是南方大國,疆域遼闊,山林茂密,物產豐富,號稱擁有甲士百萬。不過楚國的內政一直不振,總是貴族爭權奪利,這種狀況到戰國末期尤為嚴重。儘管如此,三晉滅亡後,僅存的楚燕齊三國當中,以楚國最為強大。楚國亦隨之成為繼趙國後,統一戰爭中最大的絆腳石。秦滅楚國的戰爭,史記記載得十分簡略,予人的印象是秋風掃落葉一般,但從《雲夢秦簡》的《編年記》的記載來看,情況不完全是這樣,至少秦滅楚之戰是相當艱難的,而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昌平君。昌平君是楚考烈王熊元的庶子,名啟,其父熊元返楚即位為楚王後,他與其生母滯留在秦國。由於他與華陽夫人同屬楚國王族,故此成為楚系外戚的主力,活躍於秦國政壇,更與嬴政聯手平定嫪毐之亂。呂不韋去相後,昌平君繼任為丞相。當嬴政決定消滅楚國後,隨即召開廷議,參與者為秦國主要大臣,包括昌平君、李信及王翦,就攻楚方略提供意見。不過對於滅楚所需兵力,李信與王翦卻產生分歧。李信認為需二十萬人滅楚,但王翦卻稱滅楚需要六十萬人。嬴政傾向採用李信的方略,這是因為王賁滅魏國前,曾試探式攻擊楚國,輕易地取得楚國十餘城,讓嬴政得出滅楚不難的結論。王翦的話不被採用,就推託稱病,回到頻陽家鄉養老。另一方面,昌平君因對攻楚頗有微辭,故在秦王政21年被貶至郢陳。郢陳原屬陳國國都,被楚國所滅後稱為陳縣。公元前278年,在該地設定南郡。楚頃襄王被迫遷都於陳縣,故此亦稱為郢陳。由於郢陳以西與韓國國境相連,故此郢陳一旦發生糾葛,往往牽動秦韓楚三國。郢陳一地雖然最終被秦國所佔,但其楚人勢力並沒有被消滅,反而一直成為楚人反秦的溫床,從秦滅楚之戰至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楚人反秦的重要事件幾乎都與郢陳之地有關。因此嬴政將昌平君貶至郢陳,是有深刻的政治用意。由於昌平君長年仕秦,並協助平定嫪毐之亂,加上他沒有跟故國楚國聯絡,因而得到嬴政的信任。昌平君徙至郢陳的表面理由是負責監管韓王安,但實際上,嬴政卻希望利用昌平君楚國公子的身份,安撫郢陳地區的楚人,為滅楚作準備。公元前225年,但是昌平君卻在這個時候據郢陳叛秦歸楚,截斷了南征秦軍的後路,郢陳楚人紛紛響應,而潁川郡的韓國遺民亦聞風而叛,秦軍形勢危急。李信的徵楚大軍隨即引兵向西攻佔鄢郢告急的訊息,於是李信、蒙武相約會師父城,以平韓人之叛。昌平君叛軍雖未能守住郢陳,但實力未損,他們緊緊追擊秦軍,連著三天三夜不休息,結果在父城附近與韓人叛軍大敗李信部隊,攻入兩個軍營,殺死七個都尉,秦軍大敗而逃。李信之敗,主要是因為王賁滅魏前,對楚國進行的軍事行動過於容易,讓他產生誤判,以為郢陳地區及附近郡縣的反秦力量已被消滅,沒有考慮到郢陳地區的楚人仍有相當可觀的反抗力量,雖然壽春楚王負芻的楚軍力量薄弱,容易攻取,但長年事秦的昌平君在關鍵時刻叛秦,卻給予李信軍致命一擊,終至一敗塗地。王翦滅楚.楚國收復楚國故都郢陳為中心的失地,更趁勢西進深入至原韓國境內,再加上李信慘敗的訊息,都令嬴政感到驚恐,更感大失面子,因為啟用李信及貶斥昌平君出京都是由他作決定。他不得不親自前往頻陽,登門造訪被貶斥出京、還鄉養老的王翦,強行徵召王翦攻楚。王翦本來以自己年老多病拒絕攻楚,但見嬴政面色不豫,擔心自己重蹈武安君白起的覆轍,不得已答應嬴政的請求,並稱攻楚需六十萬人,他要求全權指揮六十萬兵力,嬴政一一答應,並親自到到灞上為王翦的大軍送行。為了消除嬴政的疑心,王翦稱自己徵戰多年仍未得以封侯,故希望嬴政賜予數量眾多的良田、美宅、園林池苑等,為子孫掙下一份家業,大軍出征期間,又不厭其煩地連續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請求賜予良田。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沿著之前李信攻楚的行軍路線,直撲郢陳,苦戰久攻不下。秦王政23年4月,與昌平君一樣同為楚國公子而仕於秦的昌文君戰死。同年另一路秦軍南至平輿,攻陷壽春,俘楚王負芻。秦王政24年約3月,王翦軍攻破郢陳,嬴政親自出巡郢陳,以鎮懾反秦勢力,而昌平君在收到楚王負芻被俘的訊息後,撤出郢陳,被楚軍大將項燕擁立為楚王,在淮南地區繼續進行反秦事業。王翦和蒙武統領秦軍消滅楚軍餘孽,昌平君戰死,項燕在淮北的蘄縣兵敗自殺。公元前222年,王翦大軍平定了長江以南一帶,降服了越族的首領,設定了會稽郡,楚國徹底滅亡。該年五月,秦國為慶祝滅掉楚國而下令特許天下聚飲。荊軻刺秦與滅燕.燕太子丹為燕王喜之子,過去曾在趙國作質子,由於嬴政幼時在趙國生活,故與太子丹相當要好。其後嬴政被立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國作質子,但嬴政苛待太子丹,太子丹心生怨恨,最終逃歸燕國。太子丹逃返燕國後,打算報復嬴政對他的無禮,但燕國弱小,力不能及。他的太傅鞠武指秦國國土遼闊,敢戰之士眾多,且有山川之固,勸誡太子丹不要因為自己被嬴政欺侮的怨恨,而去觸動嬴政的逆鱗。正在此時,秦將樊於期得罪了嬴政,逃到燕國,被太子丹收留。不過鞠武十分反對太子丹收留樊於期,他指嬴政肯定會藉此事大造文章,遷怒於燕國,為了避免給嬴政藉詞攻燕,應該讓樊於期流亡匈奴,他提倡六國合縱,與北面的匈奴和好,才有對付秦國的可能。不過太子丹認為這個策略所需的時間太長,而且樊於期已走投無路,讓他投奔匈奴即是讓他送死,自己總不能夠因為害怕秦國,而摒棄樊於期的投奔,因此不接納鞠武的建議。鞠武認為太子丹過於短視,為了結交樊於期而不顧國家大禍,心灰意冷下向太子丹推薦田光,而田光亦接受了鞠武的遊說,親自面見太子丹,再向太子丹推薦衛國人荊軻,最後田光自戕以激勵荊軻為太子丹賣命。知道田光自戕的太子丹表現得相當悲痛,當時秦軍已經消滅趙國,駐兵中山,兵鋒直指燕國,燕國君臣唯恐大禍臨頭,因而與逃至代地的趙公子嘉結盟,共同防禦秦國。太子丹認為魏楚齊燕四國合縱已經沒有太大意義,打算派勇士前往秦國,像曹沫劫持齊桓公般,逼嬴政歸還侵佔各國的土地,若不答應則將嬴政殺死,使秦國國內陷入混亂。荊軻正是執行這件事的最佳人選,因此太子丹尊奉荊軻為上卿。荊軻幫助太子丹完善刺殺嬴政的計劃,知道嬴政懸賞黃金千斤、封邑萬戶來購買樊於期的腦袋,就勸樊於期自殺。公元前227年,燕國以荊軻為正使,秦舞陽為副使,帶同樊於期的腦袋和燕國督亢的地圖,出使秦國獻給嬴政。荊軻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厚贈嬴政寵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在嬴政面前說盡好話,令嬴政大為高興,安排了外交上極為隆重的九賓儀式,親自在咸陽宮接見荊軻與秦舞陽兩人。荊軻捧著樊於期的首級,秦舞陽捧著地圖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進。走到殿前臺階下的秦舞陽臉色突變,害怕得發抖,大臣們都感到奇怪。荊軻以「秦舞陽為蠻夷,因未見過天子威嚴而心生恐懼」作解釋。嬴政令荊軻遞上秦舞陽的地圖,荊軻展開地圖盡頭,一把淬毒的匕首露出來。荊軻左手抓住嬴政袖子,右手用匕首刺向嬴政。嬴政大驚,站了起來,掙斷衣袖想要拔劍,卻因為劍身太長,拔不出來。荊軻追趕嬴政,嬴政繞柱奔跑。由於事情發生得太過突然,大臣們嚇得發呆,大家都失去常態。而秦國的法律規定,殿上侍從大臣不允許攜帶任何兵器;武士都在殿下,沒有詔諭不能上殿。這時侍醫夏無且把一個藥囊向荊軻扔去,荊軻伸手擋了一下。嬴政趁這時把劍轉到背後拔出,回頭砍斷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將匕首扔向嬴政,惜撞在銅柱。嬴政向荊軻連砍八劍,武士衝上殿來,殺掉荊軻。事後嬴政評論功過,賞賜群臣及處置罪官都各有差別,其中以夏無且攔截荊軻有功,賞賜黃金二百鎰。嬴政大發雷霆,於公元前227年命令王翦、辛勝的軍隊跨過易水,大敗燕、代兩軍於易水之西。其後一年,秦軍攻陷燕國都城薊。燕王喜、太子丹、代王嘉等人率領全部精銳部隊向東退守遼東,王翦以稱病為由歸秦。秦將李信緊緊追擊燕王與太子丹,太子丹隱藏在衍水河中,代王嘉則建議燕王喜殺掉太子丹,以求嬴政的寬恕。燕王喜接納代王嘉的建議,派使者殺了太子丹,把他的人頭獻給嬴政。當時秦軍主力幾乎調往南線進攻楚國,燕王喜、代王嘉兩人得以在遼東苟延殘喘。不過嬴政並未因而罷手,五年後,王賁奉嬴政之命,掃除燕國在遼東的殘餘勢力,俘虜了燕王喜及代王嘉,燕國徹底滅亡。滅齊國.公元前264年,齊王田建即位,在位達44年,即位初期由母親君王后輔佐。齊國因處在東部海濱,秦國頻頻進攻三晉及楚國,這四國面對秦國的進攻只有分別謀求自救,因此齊王建在位時期,齊國境內並沒有遭受太大戰禍,但這種和平卻是建基於其餘四國的犧牲,因為有這四國為田齊阻擋強秦,田齊才可以享有和平。另一方面,君王后生前對秦國處處忍讓,對四國不施以援手,甚至趙國在長平之戰戰敗後,也沒有勸誡齊王建及時援助趙國,結果隨後秦軍輕易地包圍邯鄲,趙國國力大削,為六國滅亡種下遠因。君王后逝世後,秦國重金收買了齊國丞相,出身自君王后家族的-{後}-勝,使齊國即不合縱抗秦,也不加強戰備,齊王建甚至在公元前237年親自到秦國朝拜,嬴政在咸陽設酒宴款待。秦國滅五國後,齊王建才頓感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並斷絕和秦國的來往,但為時已晚。公元前221年,嬴政以齊國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在滅燕之後率軍南下攻齊,而蒙恬由於出身將門,剛擔任秦國的將軍,亦有參與滅齊戰事,作戰勝利後被授予內史。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燕國南部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抵抗,大軍直抵齊都臨淄,齊軍措手不及。齊王建聽從-{後}-勝的建議,不戰而降,後被遷到共城。秦軍攻入臨淄後,百姓居然沒人敢反抗。不過事後齊國百姓反而埋怨齊王建不早與諸侯合縱攻秦,僅對秦國言聽計從,以致亡國,諷刺道:「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齊國的滅亡也標誌著戰國時代的落幕,結束500多年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的局面,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君主統治國家——秦帝國。這一年秦王嬴政為三十九歲。衛君角解國.公元前242年,韓、魏、趙、衛、楚五國組成聯軍進攻秦國,攻佔了壽陵邑。秦國派出軍隊,五國停止了進軍。秦國繼而攻下衛國,衛君角惟有率領他的宗族遷居到野王,而魏國的河內郡因山勢險阻而得以保全,但朝歌卻被秦國攻佔,至於衛國原本的首都濮陽則合併至秦國的東郡。秦滅六國後,衛國仍然被嬴政保留。直至秦二世元年,才下令將其解國,廢衛君角為庶人,衛國從而成為最後一個被秦國所滅的關東國家。因此有學者認為,這可能連繫著秦始皇皇后身分的歷史之謎,也就是說,嬴政的皇后,這也解釋了秦二世胡亥即位後立即廢掉衛君角的原因,即秦二世矯詔殺死其兄扶蘇後,剪除東方起義軍利用扶蘇和其外戚衛國的影響上的威脅。也有一說衛國早在公元前221年已經亡國,衛國亡於秦二世元年是紀年方法解讀分歧導致的錯誤。分析.歷代不少文人都曾經探討過六國被秦國所滅的原因,其中以位列唐宋八大家的三蘇父子的六國論較為著名。蘇洵認為六國破滅的原因是「弊在賂秦」。蘇軾則認為秦國因養士而輕易地滅六國,而統一後又因視養士無用而速亡,大概是出於宋朝士子張元、吳昊兩人因累試不第而叛宋投夏的感慨。至於蘇轍則以地理戰略的角度著手,指山東六國必需保有韓魏兩國作屏障,韓魏兩國位處中原,當兩國不保,其餘四國只能被秦國各個擊破。事實上,六國之亡是主要受到內因外因等多個因素影響,三蘇的論點合起來,才比較接近秦能統一六國的真相,但仍然有不足之處。孔子曾說過「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秦人能做到足食、足兵、國人信服這三點,只要上臺的不是昏君,自然能兼併六國。例如秦人有關中沃野之利,又有巴蜀的鹽鐵之利,不懼山東六國的鹽鐵封鎖,北有鄭國渠,南有都江堰,已做到「足食」一點;軍功授爵,首級易功,士卒敢戰,已做到「足兵」一點,而商鞅徙木示信,則做到「國人信服」一點,因此才對山東六國造成壓倒性優勢。除此之外,秦國武器製造的流程與制度十分嚴謹,每一件兵器從生產工人、倉庫保管、工場的責任人,一直到中央政府的總監製者,都要實名在產品上記錄。這種制度稱為「勒名工官」,既是產品質量監管制度,也是產品流通監管制度,可以從頭到尾追蹤每一件武器產品的行蹤,因此秦國兵器精良無比,1982年發現的秦代銅戈「十七年丞相啟狀戈」正是具體例子。此外,秦國地理位置優越,其西南北三個方向都沒有強大,或者是勢均力敵的敵人,故可專心一致向東方擴張。即使徵東失敗,有崤山、函谷關之固,亦可足以自守,休養生息,坐待山東六國互相攻伐。相比起三晉的地狹人眾來說,秦國可說是地廣人稀,故此秦國經常招徠三晉百姓到秦國種地,並賜田宅,免兵役,專事耕織,這樣秦國本土百姓就可完全投入兵役,輪番作戰。史書記載當時秦國百姓勇悍,卻甚為單純,以兵戎來說則秦最強悍,三晉次之,齊人最怯。秦國為免民風變得柔弱,故採取措施以盡量減少秦國百姓與關東百姓的接觸。如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遣張儀取魏國陝縣後,即將當地人遣回魏國。秦國即使招徠三晉百姓開墾,也只把他們安置在新闢地方,不與秦國百姓接觸。保持強悍民風,亦是秦國消滅六國的主要因素。史家杜正勝在其著作指出,戰國時代各國都透過稅制及戶籍制度對百姓直接支配,稱為「編戶齊民」,承擔國家賦稅,作為國家的主要經濟支柱。不過到了戰國後期,六國農民朝不保夕,經濟破產,無法支援戰爭的開支及徵召,六國的賦稅基礎受到破壞,因而敗亡。六國合縱本是嬴政在統一戰爭最大的絆腳石,但六國本身各懷鬼胎,且山東六國之間亦時常發生戰事,例如趙燕兩國已經因連年戰爭,而成為生死大敵,在公元前242年,燕王喜因趙國長期遭受秦國攻擊,主將廉頗又出奔魏國,燕王喜不但沒有打算援趙抗秦,反而有意趁火打劫進攻趙國。出征前燕王喜曾詢問劇辛關於龐煖的情況,劇辛說龐煖容易對付。燕王喜於是以劇辛為將攻打趙國,趙國派龐煖迎戰。最終趙軍大勝,俘虜燕國兩萬人,劇辛被擒殺。從上述例子可見六國合縱關係十分脆弱,終被秦國逐一輕易擊破。政治措施.嬴政用武力統一六國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在政治、經濟及文化方面,均對後世造成巨大的影響。初並天下詔和稱皇帝.西周初年,只有周天子才可稱為「王」,但自平王東遷後,周室衰落,楚吳越三國分別僭越稱王,而到了戰國時代,周天子權威更形低落,其間發生「五國相王事件」,各諸侯不但各自稱王,還互相承認對方君主的王位,一時間「王」的稱號亦大幅貶值,因此「皇、帝」之名開始形成。當時各國諸侯為了合理化自己的政權及統一的依據,紛紛從上古史中找出根源,甚至為自己王族編造古代帝王譜系。如戰國後期齊湣王及秦昭襄王互稱東西兩帝。嬴政統一六國後,下令說:“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服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於是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及廷尉李斯等人商議說,五帝的土地雖然廣闊,外面還劃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區,諸侯是否覲見不由天子控制,不少諸侯更加是聽宣不聽調,嬴政的功業已經超越三皇五帝,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等稱謂,以泰皇最尊貴,因此向嬴政獻上「泰皇」的尊號。頒布律令的稱為「制書」,詔告天下事件的稱為「詔書」,印章稱「璽」,所說的話稱「諭」,群臣稱其為「陛下」。天子不再自稱為「寡人」,改稱為「朕」。但僅自稱朕九年,後自稱真人。嬴政接受王綰等人的大多數建議,但對於群臣向自己獻上的尊號「泰皇」,則將其泰字去掉,採用上古「帝」一字,稱為「皇帝」,並追尊其父莊襄王為太上皇,廢除諡法。自稱「始皇帝」,後代則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百姓則稱為「黔首」。另一方面,嬴政又命李斯將和氏璧」四種說法。五德終始說.秦始皇採用戰國陰陽家鄒衍的五德終始說,認為黃帝屬土德,有黃龍和大蚯蚓出現。夏朝得木德,有青龍降落在都城郊外,草木長得格外茁壯茂盛。商朝得金德,所以才從山中流出銀子來。周朝屬火德,所以出現赤烏的祥端。秦繼周而興,加上秦始皇的先祖秦文公在出獵時遇上黑龍,故秦應屬水德。為配合水德的特性,以十月為歲首,年初朝賀改至十月一日進行,色尚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並更改黃河的名稱為「德水」。其他水德的特性包括方向尚「北」,季節尚「冬」等。因為水主陰,陰代表刑殺,秦始皇以此作為其加重嚴刑酷法的依據。三公九卿.由於秦代國祚短暫,加上記載殘缺,對於秦代的官僚制度只能作出間接推斷,但無論是司馬遷的《史記》,還是東漢班固所著《漢書》,都指漢承秦制,因此對於秦始皇時期的官僚體制,主要是根據《》的記載。不過無論如何,秦始皇確立百官體制,稱「三公九卿」,並沿用後世的說法,仍為人廣泛接受。關於「三公」一詞出現的時間,應在春秋之末。至於「九卿」則自周初至戰國初期,未曾發現各國採用此官制的證據,但可以確定「九卿」一詞出現在春秋魯定公、魯哀公在位期間,且與‘三公’連在一起。先秦關於九卿之說的確切記載是《呂氏春秋》,另外《呂氏春秋·十二紀》中也有類似的制度描述,可以視為‘九卿’一詞的最早出處。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確立百官體制,以丞相總理國政·太尉掌軍事;御史大夫掌糾察和監察工作,統稱為三公。「三公」之下設「九卿」掌控宮廷事務,包括郎中令,但因為載的缺乏,故未能確定太尉及御史大夫是否真正履行實務。至於九卿的數目開始時只是象徵式,只是觀念上之官制,並未嘗為「九」之數字所拘。直至東漢才將觀念上之九卿,坐實為事實上之九卿。另一方面,秦代官制亦設博士七十二人,以備諮詢,又設將軍,所有官員都由朝廷委任,隨時調動任免,並須每年考績。秦始皇建立的官僚制度,成為歷朝政治制度的典範。採用郡縣制.自秦國消滅六國後,朝堂上對於如何管治六國故地,究竟是採用沿用已久的郡縣制,還是復行封建展開討論。當時丞相王綰認為,燕國、齊國、楚國地處偏遠,若果不在此三地分封宗室,此三地就無法真正被朝廷控制,因此建議秦始皇分封諸子,以屏藩皇室。這個建議儘管得到大部分大臣支援,但當時擔任廷尉的李斯卻力排眾議。李斯以周王室作例子,指周王室亦分封不少姬姓公族,但他們的後代卻因為血緣疏遠,紛紛割據,互視對方為-{寇仇}-,周天子根本無力阻止諸候之間的爭端,而且諸侯根本不再將王室放在眼內,最終周朝分崩離析。分封諸子只會導致日後諸侯割據,兵甲不息。要使天下安寧,只能推行郡縣制,對於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賦稅重重賞賜,這樣才可以消除天下人的野心。秦始皇認同李斯的意見,指諸侯王才是擾亂天下的禍端,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天下人才苦於連年戰爭無止無休,渴求和平。如果重新分封諸王,只會重演春秋戰國時,各國互相攻伐的苦況,因此決定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直至秦亡為止,共置五十四郡,每郡都設定郡守,由中央朝廷委任,不得世襲,並須向朝廷匯報租稅、戶口及治安情況。以下是秦代初期三十六郡的資枓:據劉宋裴駰《史記集解》記載,秦初三十六郡分別是:秦始皇決定在地方治理上採用三級行政區劃制度,構建中央—郡—縣—鄉—亭—裡—什—伍—戶的縱向金字塔式的控制體系,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主要在郡設郡守,郡下設縣,縣設縣令,但秦代的國家行政機構只下設到縣級。縣之下實行「鄉亭制」和縣作為行政區劃機構。。除此之外,歷來盤踞在淮河流域的淮夷、泗夷早已變為民戶,而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今福建省一帶地方設定閩中郡。由於秦始皇認為閩中郡遠離中原,是「荒服之國」,地處偏遠,山高路險,而且越人強悍,難以統治,故實際上並未派遣官吏往閩中,只是廢去當地酋長無諸及騶搖的王號,改稱他們為「君長」,並讓其繼續統治該地。郡縣制在全國推行後,標誌著六國故地不會再有擁兵割據,自選官吏,財政獨立的諸侯。此外,百姓的籍貫不再用以前所屬的諸侯國,例如楚國人、齊國人等作為識別,而是用其所處的郡名以諮識別。不過自秦滅漢興後,漢高祖劉邦認為秦王室推行郡縣制後,因缺乏宗室屏藩,過於孤立而亡;又害怕諸侯王太強盛,造成皇室的衰弱,於是推行郡國並行制,施行郡縣制,但也封劉氏宗室子弟在各大要地為王,作為折衷。劉邦的作為,導致日後的吳楚七國之亂。因此歷代統治者都試圖在郡縣制至分封制之間,取得一定的平衡,以維持國祚。銷毀兵器.為了防止六國遺民作亂,秦始皇下令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陽熔化,鑄成大鐘及十二個銅人,每個銅人個重達二十四萬斤,放置在宮廷裡。去險阻,墜城廓.公元前215年,秦始皇進行第二次巡遊,途經碣石,宣佈拆除原關東六國建造的城廓及堤防,稱為「墜城廓、決堤防、夷險阻」,並在碣石山門刻石立碑,碑文內容如下:至於拆除原關東六國所建造堤防,原因是為了消除地方割據,這是由於各國堤防的設計不合理。根據《孟子·告子篇》的記載,魏國著名水利專家及商人白圭曾向孟子指,自己治理水患的水平勝過大禹,但孟子卻不以為然,指責白圭只是將鄰國當作蓄水的溝壑,即是將洪水引向別國,令百姓厭惡。此外,據《漢書·溝洫志》的記載,當時齊國和趙魏兩國是以黃河為界,趙魏兩國位處黃河上游,地勢較高,齊國的地勢低下,黃河氾濫時齊國所遭受的災害就較嚴重,因而齊國首先沿著黃河建築了一條離河二十五里的堤防,以防止黃河的泛濫。自從齊國沿黃河築了堤防,令黃河氾濫的水流衝向趙魏兩國,於是趙魏兩國也沿著黃河建築了一條離河二十五里的堤防。從以上記載可見,戰國諸侯都有利用水利設施,作為削弱敵國的手段,因此秦始皇才強調採取「決通川防」的措施。「墜城廓、決堤防、夷險阻」等措施,除了防止六國遺民據險作亂外,還有方便交通,促進貿易的作用。徙置富豪.秦始皇自消滅六國後,便下令遷徙關東六國富豪十二萬戶入鹹陽,其中以齊楚兩地出身的富豪為主。齊魯儒生亦有譏諷秦始皇封禪。不過相比起齊國來說,秦始皇更為擔心楚國故地,例如他往楚國故地巡視期間,史籍可見其在江東金陵、丹徒、曲阿等地掘地厭天子氣的記載,而且「亡秦必楚」一說,亦反映楚人強烈的復仇慾望。因此徙民以齊楚之地為主,也就變得理所當然。另一方面,遷徙富豪還有其他政治用意,除了可繁榮首都外,更可避免富豪與六國貴族互相勾結。此外,富豪們在本地兼併土地,放高利貸,造成地方不安定因素,將他們遷徙至鹹陽,亦有助消除地方勢力。統一文字.秦始皇為統一人們的思想,大造天神,統一文字,強行教化。使小篆和隸書為全國通行的字型,對中國文化、政治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得悉六國文字各不相同,決定推行「書同文」政策,按照當時任廷尉的李斯所奏,廢除關東六國原有文字,將史籀大篆演化而來的小篆作為全國通用字型,於是令李斯作《倉頡》七章、趙高作《爰歷》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七章作為全國規範字帖,皆取材於周宣王時期的大篆《史籀》十五篇,但現時世人皆稱李斯為小篆的鼻祖,其相傳書跡有《泰山刻石》、《琅琊臺刻石》、《嶧山刻石》和《會稽刻石》等。西漢時期,閭里書師將三篇以六十字為一章合併為《蒼頡篇》,共五十五章。西漢時期又稱《倉頡》、《爰歷》、《博學》為三蒼,但因多種原因,《蒼頡篇》文字大都失傳。另一方面,據唐朝張懷瓘所著《書斷》記載,秦朝下邽在獄中花了十年時間,創造隸書,得到秦始皇賞識,被任命為御史。由於小篆難以在奏事繁多的環境下使用,故此程邈發明的字型頗受歡迎,而因為程邈字型起初專供隸役應用,所以把這一書體稱之為隸書,但正史沒有關於程邈的生平記載。經濟措施.統一度量衡.度量衡傳統上是計量長度、體積、重量單位的統稱。度是用來計算長短,量是用來測量體積,衡則用來計算物件重量。戰國時代,各國都採用不同的度量衡標準,致令在換算過程中顯得十分混亂。以計算物件體積的「量」來說,各國都有計算「量」的標準,例如魏國的量制以益、鬥、斛為單位,齊國的量制以升、豆、區、釜、鍾為單位。據《左傳》記載,姜齊的定製為四升為一豆,四豆為一區,四區為一釜,十釜為一鍾。齊國田氏門閥為了奪取姜氏的齊國政權,收買民心,故改變數制,以五升為豆,五豆為區,五區為釜,十釜為鍾。另一方面,以量度物件重量的「衡」來說,趙國的衡制以釿、鎰為單位。楚國以銖、兩、斤為單位。據楚墓出土的砝碼測量,楚制一斤平均值是260.798克。各地度量衡制度的不同,顯然不利統一,故此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為30.75公斤,每件標準度量衡器具均刻上以小篆寫成的銘文:不過秦始皇也明白,要在短時間內推廣單一的度量衡標準,可說是相當困難,甚至有可能引起一場大混亂。因此一般推斷,秦始皇會在統一度量衡的詔書下達前,先設立一個過渡期,暫時承認各地的度量衡標準,並製定嚴格的換算率作為折衷辦法。貨幣.統一貨幣可說是秦始皇在經濟領域方面的重大舉措。秦始皇三十七年,重新發行錢幣,把原來的圓形方孔錢推廣全國,廢除原來全國各地相異的貨幣,克服過去商品流通使用和換算的困難,使貨幣在全國範圍內有更佳的流通、支付和儲蓄的價值作用。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貨幣,無論在形狀、價值都不盡相同。當時通行的貨幣主要有四種形態,布幣是三晉地區主要的流通貨幣,形狀像農具中的鎛之地則流行「圓錢」;至於郢爰與銅貝,則只在楚國流通。當時貨幣經濟仍未確立,各國自鑄貨幣,甚至私人鑄幣,貨幣價值則取決於其中的含銅量,含銅量愈高,貨幣的價值愈高。秦始皇因各地幣制紊亂,遂廢止關東六國原本通行的珠玉、龜貝、銀錫等貨幣,改以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圓形方孔的銅錢為下幣,文曰「半兩」,直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需要注意的是,「半兩錢」只是對秦國銅錢的統稱,不是指銅錢的實際重量。據《》記載,秦錢既重,又輕重不一,故此難以使用,並非一種理想的貨幣。另一方面,「半兩錢」圓形方孔的設計,亦非秦始皇首創,班固《》記載秦錢「質如周錢」,可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已經有類似的貨幣設計。不過無論如何,圓形方孔的銅錢設計可以用繩索綑綁成串,攜帶方便,遂成為東亞各國貨幣的原形。重農抑商.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大力推行重農抑商的措施,他在瑯琊臺刻石明白寫著:「皇帝之功,勸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其具體措施是把商人和罪犯、奴隸作為首先「謫戍」;其次徵召曾為商賈的人;再其次徵召祖父母或父母曾為商賈的人。此外,富人也得先服徭役,稱「發閭右」,最後才徵召貧弱人家,稱「發閭左」。不過秦始皇並非鄙視商人本身,相反他對某些富商大賈,他仍給予一定的尊重,例如當時有個經營畜牧業的大亨烏氏倮,牲畜多到以山谷為單位來計算數量。秦始皇詔令烏氏倮位與封君同列,按規定時間同諸大臣進宮朝拜。另一方面,巴蜀有個名叫「清」的寡婦,其先祖自得到硃砂礦後,竟獨攬其利達好幾代人,家產也多到不計其數,更以弱女子之身守住先人的家業。秦始皇認為寡婦清是個貞婦,除了對她以客禮相待外,為了表揚她還為她修築了「女懷清檯」。使黔首自實田.據劉宋裴駟《史記集解》引東晉徐廣敍述,指在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詔「使黔首自實田」,但對於此詔令的真正意思,史學界眾說紛芸。有學者在其著作稱,此詔令是指按國家規定數額,讓黔首自己設法佔有足額土地,不再保證按規定或階級授田,並認為這是戰國授田制的崩潰,此外更指西漢初年的「名田制」正是「使黔首自實田」政策的延續。除此以外,秦始皇31年時的糧價高得離奇,米價每石為一千六百錢,但該年卻沒有任何大型自然災害的記載。由於史料缺乏,故無從得知糧價高昂與「使黔首自實田」的因果關係。另一方意見則指,秦始皇不太可能讓百姓自行佔有土地,因為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一直以授田制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保證官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而土地原則上是國有的,由國家授田給百姓耕種。從控制百姓的角度來說,給予百姓自行佔有土地的自由,即等於削弱自身對百姓的控制力,而控制力一旦削弱,國家就會引發動亂,這恰恰是秦始皇所不願看到的。因此,「使黔首自實田」一句未必指廢棄秦國原有的土地制度,土地國有的政策並未根本改變,該詔令可能是要求新近得到授田的百姓,去「充實」從國家領到的土地,努力墾荒,專心農耕,不要棄農經商。軍事建設.秦始皇在位期間大興土木,主要是為了國家的安全和建設,但也給當時百姓帶來繁重的徭役負擔。修築長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人攻擊匈奴,佔據河套。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秦始皇下令將秦趙燕三國修築的舊城牆連線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綿延萬里,成為“萬里長城”的前身。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原諸侯國用以「互防」的城牆被拆毀。秦長城可大致分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於今甘肅省岷縣,循洮河北至臨洮縣,經定西縣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甘肅環縣、陝西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向北折至今內蒙古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北段即黃河以北的長城沿陰山西段的狼山,向東至大青山北麓,再向東經今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再向東北經今河北張北、圍場,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後向東南,終點在漢樂浪郡遂城縣。與現代留存的明長城相比,秦長城的工程規模遠遠不及。現時靠近九原的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內,便殘存著秦朝建造的長城遺跡。不過後世不少人都質疑秦始皇修長城的意義。蒙恬死後沒多久,匈奴便輕鬆跨過秦長城,不但收復了原來的失地,並且侵入至燕郡、代郡。可見長城本身在抵禦匈奴的作用並不若想象中大。築馳道與車同軌.秦始皇從公元前220年開始,大幅修築以京師鹹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將秦故地和原六國境內的舊道連線起來,並加以擴建。李斯正是其中一名負責馳道修築工程的大臣。馳道本來是天子專用的道路,修築馳道最初只是為了方便始皇巡遊,軍事用途不過是附帶的功能。據《》記載,秦馳道寬50步載一顆樹,用來計算道路的里程。馳道兩邊根據當地情況,種植楊,柳,槐,榆等樹。馳道的路基加厚,呈“龜背形”,形成一個緩坡,有利於排水,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西方道、秦棧道及秦直道。在眾多馳道中,以秦直道最為著名。據《史記》記述,秦始皇下令修秦直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巡遊天下,故在秦始皇35年直達大漠深處的九原郡直道,達一千八百里,工程相當浩大,堪稱兩千多年前的軍用高速公路,不但要削平高山,還需要劈山填谷,而且所經之處地勢險惡、人跡罕至,甚至越過海拔1800米的子午嶺而不迴避,然而這條直道沒能完成,但在今天陝西省北部的大山中,直道的遺蹟依舊清晰可見。據考證,秦直道是完全純人工打造,以每六至七釐米為單位,將黃土固定打硬後,再舖上一層相同厚度的黃土,然後將之又打硬,這種建築方法稱為「版築法」,以版築法打硬過的土壤,會變得非常堅實,植物無法在這種土壤上發芽生根。以每六至七釐米打硬黃土,從而成為一千八百里的直道,可以想像耗用的人力及錢糧必然是十分驚人。可是,秦代道路並不像後世的水泥路般堅實,下雨時道路即成為一片泥濘,戰車會在泥濘地面留下車轍的痕跡,天晴後路面就會留下堅硬的車輪溝痕。車輪相距的背景。開鑿靈渠.秦始皇為方便運送徵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下令開鑿南通百越的運河。經過實地檢查,發現流往東北注入長江水系的湘江,及由桂林往南注入南海的灕江,二條河川之間距離很短,以現時單位計算只有約四十公里。如果將這二條河川鑿通,長江水系便可與南海相通。然而,湘江與灕江之間的水位差距甚大,工程接連失敗,直到秦始皇命使監「祿」以三十六道水門,完成溝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工程,被稱為秦鑿渠,後因灕江的上游為零水,故又稱零渠、澪渠。唐代以後,方改名為靈渠,俗稱陡河。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境內,全長36.4公里,寬十米,由鏵嘴、大小天平、洩水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門等子工程組成。鏵嘴是靈渠最主要的分水設施,位於興安縣城東南2.5公里的湘江之中。建造時以長石疊砌四周,中間用砂卵石回填而成,高約6米,寬23米,長90米,前銳後鈍,狀似犁鏵。鏵嘴將湘江水分為兩股,其中七分水被分水垻所阻,因而沿著大天平,經北渠流到湘江,三分水經小天平和南渠注入灕江,即所謂的「湘七灕三」。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此項工程在1988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近代以來,隨著粵漢鐵路和湘桂鐵路的通車,靈渠內的航運逐漸停止,但直至現在,靈渠仍被當地居民用作生活用水及灌溉用途。另一方面,現時不再以水門,而以作「堰」的方式,提高湘江的水位,以解決灕江與湘江之間水位高低差的問題。大興土木.秦始皇時期建造的宮殿.早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期間,便已開始為自己的宮室大興土木,每逢滅掉一個諸侯,都在咸陽北面的山坡上,仿造該諸侯國的宮室,範圍從雍門往東直到涇、渭二水交會處,殿屋之間有天橋和環行長廊互相連線起來,並把虜來的美人和鐘鼓樂器放在裡面。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在建造阿房宮期間,秦始皇已打算在關中建造三百座宮殿,關外建四百座宮殿。另一方面,史記亦記載在秦始皇35年時,鹹陽城方圓二百里內已經有二百七十座宮觀,以天橋、甬道相互連線起來,並把帷帳、鐘鼓和美人都安置在裡邊。以下是秦始皇時期建造的宮殿:阿房宮.阿房宮亦稱阿城,位於渭水南岸,雍州長安縣西北十四里,本來在秦惠文王統治期間建造,但惠文王逝世卻令宮殿的建造擱置。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認為現時所居的宮殿狹小,不符合自己皇帝的身份,而且位於渭水北岸的鹹陽人煙稠密,擴充套件宮殿規模受到限制。當得悉周文王、周武王分別建都的豐、鎬兩城,都是位於渭水南岸後,認為該地才是所謂的帝王之都,故打算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建造「朝宮」,首先建造前殿,稱為「阿房」,這正是「阿房宮」的名稱由來。不過以上只是阿房宮名稱由來的其中一種說法,唐朝顏師古為漢書作注時,指「阿房」指宮殿之四阿,皆稱為「房」。另有說法指「阿房宮」座落在地勢高峻的丘陵上,「大陵若阿」,亦是阿房宮名稱的由來。除此之外,「阿」有「近」的意思,「房」與「旁」相通,「阿房」即近旁之意,因該宮靠近鹹陽,所以稱為阿房宮。另有人指「阿房」一詞乃秦始皇寵妾的名字。可是,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指當時秦始皇對這個名稱並不滿意,準備等阿房宮修成後,改為更好的名稱,結果未能如願,阿房宮這個名稱便一直沿用下來。對於阿房宮開始建造的時間,《史記》卻有兩個不同的記載。《史記·六國年表》記載開始建造阿房宮的時間為秦始皇28年,多數人把後者當作阿房宮的始建時間,較合理的解釋是,秦始皇28年是嬴政意欲新建「朝宮」的時間,其間醞釀和規劃用去幾年時間,到秦始皇35年才下令動工。阿房宮的建造規模相當宏大,雖然阿房宮實際上只是渭南「朝宮」的其中一個部分,上面可以坐上萬人,下可建為五丈旗,在裡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四周架有天橋可供馳走,從宮殿之下一直通到南山。在南山的頂峰修建門闕作為標誌。此外亦修造天橋,從阿房跨過渭水,與咸陽連線起來,以象徵天上的北極星、閣道星跨過銀河抵達營室星。另據《三輔舊事》所述,阿房宮的宮門以磁石製造,亦稱「卻胡門」,四夷朝拜時若有兵刃藏身,必然被發現。為了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秦始皇下令徵集隱官刑徒70餘萬人,並從渭北山嶽開採山石,從蜀地、荊地運來木料,分別修建驪山陵和阿房宮,為此遷徙三萬家到驪邑,五萬家到雲陽,數十萬起義軍洶湧而至,修建隊伍被迫停止。除去因覆土驪山暫停的7個月,共施工了2年7個月。可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現,阿房宮從來就沒有建成,僅是完成地基而已,而項羽入關中後,焚燒的是位於渭水北岸的秦鹹陽宮,並不是一般認為的阿房宮,考古學家在發掘原鹹陽宮遺址時,發現了大量的灰燼和紅焦土,證明項羽確實曾縱火焚燒過鹹陽宮。驪山陵.秦始皇的另一個宏大工程就是花了三十餘年時間,修建自己的陵墓,後世稱為秦始皇陵,與阿房宮等大型工程一起,共動員了近七十萬人,陵墓高五十餘丈,週迴五里,從渭水北岸的山嶽運取石料。由於驪山一帶盛產黃金,南面的藍田以盛產美玉聞名,故此被秦始皇視為風水寶地,因而定此為自己的長眠之地。自秦以後,秦始皇陵即被人認識到其特異性,東漢蔡邕在其著作《》一書中,指古時並沒有祭拜墳墓的風俗,因為當時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仍永遠存在宇宙間,所以並不將靈魂脫離後的遺體視為祭拜的物件。對死者的祭拜是在「宗廟」內舉行,直到秦始皇將「寢」從宗廟脫離,改置在陵墓旁,世人才有在陵墓外祭拜的風俗。漢承秦制,也在陵墓旁安置寢殿,還準備了讓死者生活舒適的各式各樣裝置。據《》記載,秦始皇嬴政自從登基為王開始,便已著手在驪山營造陵墓,統一天下後,即徵召天下罪犯為他營造帝陵。鑿穿三泉,以銅製外槨,墓內設計有如宮中一樣,表現出百官就位的模樣,至於絕品器皿及珍禽異獸等也從宮中移至墓室。墓室內點燃著以人魚油脂製成的蠟燭,祈願其永遠明亮不滅。為了防止盜墓者進入,秦始皇下令工匠在墓室中裝設可自動發射的弩弓,並以水銀模擬天下河川及大海,以機關使之流動,如真實世界一樣。據推斷,由於水銀易揮發的特性,在墓室內注入水銀,彌漫的水銀蒸氣不但可令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水銀蒸氣具劇毒,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除此以外,《》亦記載秦二世命人在秦始皇墓外栽種草木,從外邊看上去好像一座山,並下令凡沒有子女的先帝後宮妃嬪,都要殉葬;為了防止工匠盜墓,貪取墓室財寶,所有參與修造墓室的工匠,不待他們出來,就封閉墓門,被活埋在陵墓裡。據考證,秦陵西側發現大量暴露在外的修墓人骸骨。《古今圖書整合·坤輿典》引述史料《漢舊儀》指,李斯是秦始皇陵工程的主持者,他曾向秦始皇報告,稱其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關於「旁行三百丈」的意思,專家作出解釋,指修陵人從地宮向南挖巡遊通道時,遇到了大礫石,最後不得不順著礫石層改向挖掘,即所謂的「旁行三百丈」。2006年,秦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率領一眾考古學家,用遙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別對秦始皇陵進行探測,查明地宮就在封土堆下,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與墓室均呈矩形狀。至於墓室則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周圍建了一圈很厚的細夯土墻,即所謂的宮墻,東西長約168米,南北長約141米,南墻寬16米,北墻寬22米。此外,考古學家亦發現秦始皇陵周圍地下存在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規模大到難以想象。秦始皇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指,《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穿三泉”中,“三”其實是個概數,其實應該是指在施工過程期間遇到水淹,所以才修建阻排水渠,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墓室不遭水浸。從商周到漢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為4條,分別貫穿東南西北4個方向,這是尊貴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普通官員和百姓的墓道為一條或兩條,但考古學家發現,秦始皇陵只有東、西兩條墓道,這出乎考古學家的意料之外。除此以外,秦始皇陵的封土堆體積龐大,堪稱國內之最,但封土從何而來則尚無定論。儘管有載指封土堆「取土魚池」,但秦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質疑這個說法,指封土堆的土壤樣本含雜大量沙石,但取自魚池裡的土卻是純淨的黃土,且粘性甚強,極少含有沙石,而且認為秦陵陵區地勢南高北低,且落差很大,從山下的魚池取土顯然要費力的多。因此,取土於魚池一說值得商榷。另有專家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復土驪山」的說法,指封土堆其實是從墓穴中挖來,但經秦陵陵區高光譜遙感探測,在秦陵南部的驪山腳下發現了一處南北走向串珠狀的巨型凹陷。經實地勘查,這個深達30米的巨型凹陷有明顯人工挖掘的跡象,而凹陷的土質也與封土相同,這也是對封土堆由來的新推斷。另一方面,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研究員劉士毅指,秦始皇地宮內水銀含量的確存在異常,如果以水銀的分佈代表江海的話,正好與渤海、黃海的分佈位置相符。若查明屬實,正好說明秦朝時期已經有對中國地理作出調查和研究,可說是新的歷史發現。目前中國政府並沒有對秦始皇陵動土發掘的計劃,主要考慮到著手發掘後,極有可能出土龐大數量的歷史文物,而在尚未完全確立妥善的儲存方法下,實在不宜發掘。兵馬俑.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其中一部分。兵馬俑是在1974年3月29日被陝西省臨潼縣村民楊志發、楊彥信、楊泉義等人發現,當時考古學家一致認為此遺跡規不會太大,但很快發現兵馬俑的規模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專家推測兵馬俑遺址呈長方形狀,東西長二百三十米,南北長六十二米,約埋藏七千多座與實物等身的兵馬俑。不過超乎預期的發掘成果,卻引來儲存兵馬俑文物方面的困難。當時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得悉發現兵馬俑坑的訊息,即指示國家文物局與陝西省政府合作,迅速採取相關措施保護文物。因此挖掘工程暫時中止,在不損及遺跡的前提下,耗費近兩年時間在遺跡上矗立著一座橢圓形的巨蛋建築,並在1979年10月正式對公眾開放,命名為「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按照中國古代建築講求的對稱原則,在陵園的西門、北門和南門應也有兵馬俑坑,但考古人員多番實地勘查,一無所獲,對於兵馬俑坑置於陵園東側的原因,目前有多種說法,現摘錄如下,但以下說法目前尚無定論。開疆拓土.秦始皇在位期間還擴大了國家的疆土,疆域異常遼闊,北至河套和陰山,南至南越,西至隴西臨洮,東則延伸到了遼東及朝鮮。北伐匈奴.正當戰國七雄相互攻伐的時候,北方草原的匈奴、東胡及月氏亦相互牽制,未能全力南下干涉中原局勢,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居住在中國北方與西北草原的遊牧民族,隨即成為新生秦帝國的最大敵人。公元前215年,燕國人盧生向秦始皇獻上一本名為《錄圖書》的預言書,上面寫著「亡秦者胡」。根據這個「預言」,秦始皇認為最終滅亡大秦帝國的,是北方的胡人。當時北方草原的胡人當中,月氏和東胡都比匈奴強大,但因匈奴人的聚居之地是河套地區,對定都鹹陽的秦帝國來說是最大的威脅,因此秦始皇決定遣兵征伐匈奴。不過李斯卻指出,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也從來不儲蓄糧食,極難征服。如果派兵輕裝前進,容易導致軍糧斷絕而全軍覆沒;如果攜帶大量糧食進軍,物資沉重難運,也是無濟於事。對秦國而言,即使得到匈奴的土地也無利可圖,只會令中原百姓疲憊。遇到匈奴百姓,亦因擔心他們的忠誠而不敢役使他們。如果殺掉全部匈奴百姓,這又與君父自許的「君王」作為相悖,表明反對征伐匈奴。秦始皇沒有接納李斯的意見,他下令將領蒙恬率兵三十萬人,沿著今日蘭州市至鄂爾多斯市一段的黃河,北伐匈奴,企圖奪取黃河河套以南之地。次年蒙恬攻佔河套以南地區,從榆中沿黃河往東一直連線到陰山,劃分成四十四個縣,並設定九原郡,沿著黃河修築長城,於險阻設定要塞。其後,秦始皇又遣蒙恬渡過黃河去奪取高闕、陽山、北假一帶地方,築起堡壘,逐次向北推進勢力。當時的匈奴-{單於}-頭曼被迫北遷,秦軍在外奔波達十餘年,並屯駐在上郡一地,蒙恬之名威震匈奴。據考證,秦軍迅速取勝的最大原因,就是普遍使用弩弓作遠端武器。持弩的秦騎兵射擊的準確度是匈奴人的弓無法比擬的,匈奴人的皮甲也抵擋不住弩箭強大的穿透力。對馬背上的匈奴騎手而言,弩是最致命的武器。中國著名的兵書經典《武經七書》指出,弩是對付古代遊牧民族的最有效武器。由於弩的結構過於複雜,對匈奴人來說,他們很難裝配或仿製。為了充實河套以南新設郡縣的人口,秦始皇下令將罪犯遷移至新郡縣,當地被稱為「新秦」。當年在西方出現彗星,為不吉之兆,故此秦始皇再下令貶謫執法不公的獄吏往新闢之地,以修築長城及戌守南越地區。據主父偃在《諌伐匈奴書》所言,蒙恬所戍之地地勢低窪,而且是無法種植五穀的鹽鹼地,實在未能供給三十萬戍卒的兵糧,故此必須仰賴內地的補給。為了從黃腄。正因如此,秦朝百姓迫不得已肩負著沉重的負擔。即使男子拚命耕種,也生產不及軍役所需的食糧;女子日以繼夜紡織,也無法滿足軍用帳幕所需。百姓疲憊,孤兒寡婦及老弱病殘者無法生活,倒在道路兩旁死去的人,屢見不鮮。直到蒙恬死後,在河套以南戍邊的勞役因陳勝起義,關東大亂而軍心不穩,很快散去,從而迫使秦帝國放棄河套以南之地。南征百越.現存史料提及有關秦國南征百越的歷史,可說是相當簡略。對於秦軍南征百越的經過,軍事部署、作戰環境以及秦軍面對的軍事困難,《史記》的記載甚至可以用「一鱗半爪」來形容,但可以肯定南征百越的時間,實際上遠比北伐匈奴要早。根據漢文帝元年,正值趙國被消滅的次年,可見在趙國滅亡後不久,趙佗隨即因為趙人的身份而被徵召入伍,成為徵越大軍的其中一名士兵。因此可以肯定秦始皇在消滅六國的同時,便開始進行征服五嶺以南的軍事行動,而且更持續了十多年之久。嶺南自古屬於「瘴癘之地」,亦稱「百越」,意指當地生活著眾多部落。漢初文學家賈誼自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後,亦聽聞長沙氣候潮濕多雨,以為自己會早死。漢人畏長沙如此,比長沙更南的嶺南,其環境之惡劣可想而知。即使是馳騁疆場半生,未嘗言苦的伏波將軍馬援,自受命討伐在交阯地區發動叛亂的徵氏姐妹以來,在平定叛亂後亦自言後悔未有聽從弟弟少遊的話,做個平民百姓,反而從軍平越。當時漢朝已統治嶺南地區達百餘年,土地半墾,道路粗通,郡、縣、鄉、裡四級政權已建立,已有不少越人漢化,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已有巨大變化。馬援在提及徵越之戰時,仍猶有餘悸,恐怕客死異鄉,可以想像到秦朝時期,嶺南地區的自然及人文環境,較二百年後的馬援時代惡劣十倍,而現存的史料均指,秦始皇對號稱「瘴癘之地」的嶺南採取軍事行動的最大目的,是看中當地出產的犀角、象牙、翡翠及珠璣等物,以及揚威海外。秦徵百越的經過,綜合現存史料可分為四個階段:深入嶺南.約公元前227年,秦始皇下令使尉屠睢以南郡為後勤重地,在當地徵發“吏卒”、“新黔首”、“甲兵”及各種軍輸物資等所謂「樓船之士」,沿湘江水道為主要補給線,深入百越之地。南征秦軍一路勢如破竹,越人紛紛逃入深山密林,逃避秦人的統治。越人反攻.秦徵百越之前,由於百越地區的部落們已經矛盾重重,甚至多數相互攻擊,難以共同抵禦秦軍的攻勢,但問題是百越地區部族眾多,儘管各自為戰,但越人逃入深山叢林的舉措,令秦軍難以徹底消滅其有生力量,加上秦軍水土不服,當地瘴癘橫行,致使軍中大疫,非戰鬥減員情況日益嚴重,戰事陷入長期化,正如《淮南子》記載的「三年不解甲弛弩」。在戰事中期,秦軍擊殺了當地最大部落的首領,西甌國首領譯籲宋,但越人並未屈服,反而推舉桀駿為新的首領,這個新推舉的首領在一次夜襲中大破秦人,並擊殺徵越秦軍最高統帥屠睢。戰事僵持.秦滅六國,百戰百勝,但在百越地區的徵戰居然令秦軍「伏屍流血數十萬」之水。五路並進,企圖一舉攻下百越全境。不過兵力的增加,再加上越人反抗,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不斷襲擾秦軍勉強維持的補給線,令秦軍幾乎陷於崩潰,因此秦始皇下令使監祿負責轉運糧餉。為了支援長期戰爭的物資消耗,史祿決定派遣士兵,開鑿連線湘江與灕江之間的運河,後世稱為靈渠,使中原和五嶺以北地區之兵員和糧草,能透過水運進入百越地區。由於開鑿靈渠屬於龐大工程,按當時技術條件,至少也得三至五年時間才能完成,故此戰事陷入僵持。移民戍邊.“靈渠”的建成只是為戰爭提供較好的後勤保障,並不能保證最後的勝利。秦徵南越統帥尉屠睢戰死後,繼任統帥尉任囂,起初亦無良策對付越人之叢林戰,最後才想出了軍隊屯墾和“以謫徙民,與越雜處”之持久戰和移民同化的策略。屯墾和移民戰術是控制百越地區最有效的方法,但見效慢,至少須五六年時間才能初見成效。由於當時秦始皇已消滅六國,故有充分條件遷移關東六國的「新黔首」往百越地區「移民戍邊」。對於這些“新黔首”,秦始皇及秦國官吏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把他們留在百越地區,與“越人雜居”,對秦始皇說有雙重好處:一是消滅了六國“亂民”或“惰民”;二是穩定了百越地區。公元前214年始皇又下令貶謫執法不公的獄吏戌守百越地區。自秦王政20年令屠睢攻百越,至秦始皇33年嶺南「粗定」,對百越地區的戰事共進行了十三年。儘管百越地區粗定,令嶺南地區自此納入秦國版圖,但秦國卻為此付出極其沉重代價,長期的徵越戰事導致百姓靡敝,民不聊生,而時任南海尉的任囂得悉朝廷因對越戰事的緣故,中原疲敝已極,就留居南越,稱王不歸,並派人上書,要求朝廷徵集無婆家的婦女三萬人,來替士兵縫補衣裳。秦始皇只同意給他一萬五千人。於是百姓人心離散、土崩瓦解,密謀造反的十家有七。另一方面,移民「戍越」的黔首,多數出身自六國故地,他們為了逃避「戍越」,紛紛逃入深山密林,淪為盜賊,從而成為始皇崩後,六國故地相繼叛亂的導火線。天下巡遊.秦始皇一統天下,十年期間六次巡遊近全土三分之一,以示強、威服海內,但亦採懷柔手段舒緩昔六國反抗未平之情緒;如襲齊、魯之禮行封禪,依齊人八神信仰登成山祭日主。《嶧山刻石》曰:「登於繹山,群臣從者,鹹思攸長。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功戰日作,流血於野。自泰古始,世無萬數,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復起。」追求長生.秦始皇本紀第六記載「...維二十八年,皇帝作始。...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隨後的記載「...三十二年,...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顯示秦始皇深信不疑且陸續遣人尋求不死之藥。三十三年焚書"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秦始皇去世前一年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還過吳,從江乘渡。並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表明確方士徐市尋求長生不老之藥,而且無功歸返。次一年「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遭遇暗殺事件.秦始皇自消滅六國後,引起無數人的仇視,故遭到暗殺並不罕見,除了荊軻刺秦較為人所熟悉外,《史記》還記載三宗針對秦始皇的暗殺事件。高漸離暗殺未遂.戰國末燕國人高漸離,擅長擊-{築}-,是荊軻好友。荊軻死後,秦始皇下令通緝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門客們都潛逃了。高漸離遂改名換姓給人家當酒保,隱藏在宋子這個地方作工。過了不久,高漸離考慮到長久隱姓埋名,擔驚受怕地躲藏下去恐怕沒有盡頭,就不再隱藏自己的身份,應邀往宋子城裡人家輪流作客,表演擊-{築}-,聽眾都讚不絕口,並向高漸離賜酒以示讚賞。後來因高漸離擊-{築}-技藝高超,被秦始皇傳進宮中表演。被秦始皇的某位臣子告發後,秦始皇雖然特赦他的死罪,但讓人先弄瞎他的雙眼以防其行刺。不想高漸離雙目雖瞎,卻灌鉛於-{築}-中,在始皇聽其擊-{築}-著迷不留意時,奮起用灌鉛的-{築}-擊打始皇。高漸離暗殺秦始皇最終失敗,並以身殉,自此秦始皇再也不敢接近以前曾為東方六國的百姓。博浪沙行刺事件.公元前218年重的大鐵椎撞擊,但大鐵椎砸在了另一輛車上,行刺失敗,秦始皇沒有受傷。張良是博浪沙行刺事件的主謀,他的家族五代仕韓,出於滅韓之恨,幾乎散盡家財尋求勇士謀劃刺殺秦始皇,後來找到一個大力士,以大鐵椎撞擊秦始皇的車駕,惜誤中副車,秦始皇為此大索十日,追捕甚急。張良惟有改名換姓,逃到下邳躲藏起來。鹹陽暗殺事件.公元前216年一個晚上,秦始皇與四名武士一起,在咸陽一帶微服出行,但在蘭池宮附近遇上一眾強盜襲擊,情勢危急,幸而最終擊斃企圖襲擊秦始皇的強盜。由於懷疑事件另有主謀,故在關中地區大索二十天。焚書坑儒.秦始皇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朝對於官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制定了很多處罰官吏的方法。秦始皇的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各種指責紛紛而來,不同於秦始皇法家的種種學說不絕於耳。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丞相李斯認為這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主張嚴厲鎮壓這些士人,秦始皇支援李斯的看法,並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史記·儒林列傳》中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六藝從此缺失。不過,如博士之廷議制度,或前述行封禪之禮,即召魯儒士議之。祖龍之死.凶兆出現.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1年的一年之內,連續發生三件怪事。首先是當年出現「熒惑守心」的天文現象,古人把「火星」稱作「熒惑」,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簡稱為「心」,「心宿」就是現代天文學的「天蠍座」,而熒惑守心的出現則被稱為大凶之兆,輕者天子要失位,嚴重的情況就是皇帝駕崩。同年有一塊隕石在東郡地區墜落,其間有人在隕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字,傳入秦始皇耳中。秦始皇大怒,下令御史前去挨家查問,但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並焚燬了那塊隕石。這次事件讓秦始皇心情不快,故此他讓博士作了一首《仙真人詩》,等到巡行天下時,走到一處就傳令樂師彈奏唱歌。同年秋天,有一位使者從關東走夜路經過華陰平舒道,其間有人手持玉璧攔住使者,要求使者將王璧送至滈池君,並稱「今年祖龍死」。使者問他緣由,那人隨即失去蹤影,並留下玉璧,使者惟有捧回玉璧,向秦始皇敍述自己的奇遇。秦始皇沉默了好一會,稱山鬼最多隻能預知一年的事,並輕描淡寫地指現時已是秋季,這話未必能應驗。他在遣退使者後,又稱「祖龍」的意思是「人的祖先」,。其後,秦始皇讓御府察看那塊玉璧,竟發現該玉璧是始皇二十八年出外巡視渡江時,沉入水中祭拜水神的那塊,故為此占卜,占卜的結果是遷徙才吉利進行第五次巡遊,亦是他有生之年最後一次巡遊。最後的巡遊.公元前210年年初,秦始皇踏上第四次全國巡遊之旅,隨行的包括他的幼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及執掌中車府令的趙高,右丞相馮去疾則負責留守京師,其具體巡行路線如下:秦始皇一行在該年十一月到達雲夢,在九疑山遙祭虞舜,然後乘船沿長江而下,觀覽籍柯,渡過海渚,經丹陽到達錢塘。到浙江邊上的時候,水波兇險,就向西走了一百二十里,從江面狹窄的地方渡過,最後登上會稽山祭祀大禹,遙望南海,在那裡刻石立碑。碑文除了頌揚秦朝的功德外,還有整頓吳越之地風俗的用意。據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的著作《日知錄》載,春秋時越王勾踐為反擊吳國,鼓勵生育以增加人口,因此養成吳越地區百姓不重貞節的風氣,故命人在碑文刻下「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誠。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嫁,子不得母,鹹化廉清」一段。碑文全篇如下:秦始皇之後從會稽山折回,途經吳地,聲勢浩大,避居當地的項梁、項籍叔侄也看到,項籍更稱「吾可取而代之」。儘管項梁擔心項籍禍從口出,惹來族誅之禍,立即叫項籍噤聲,但自此項梁對項籍開始另眼相看。橫渡長江後,秦始皇沿海岸北上到達琅琊臺。這是秦始皇第三次到達琅琊臺,並在當地召見方士徐巿,距離他初會徐巿的時間,已經有九年的時光。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描述,徐巿當時仍未渡海向東求取仙藥,故推斷與秦始皇會面後,徐巿隨即東渡大海。由於徐巿在尋找仙丹的過程中花費大量錢財,害怕面對秦始皇的雷霆之怒,故託辭稱蓬萊仙藥雖可能取得,卻總被大鮫魚阻擋,因此無法抵達仙人島,要求增派神箭手及裝備連弩對付鮫魚。不久秦始皇在晚上夢見與海神交戰,海神的形狀好像人,大惑不解下邀請某博士解夢,博士指海神一向以大魚蛟龍作斥侯,一般人是不會夢見海神的,不過秦始皇在祭祀方面對神靈恭敬周到,卻出現這種惡神,應當除掉它,然後真正的善神才會迎來。因此秦始皇應允徐巿的要求,派遣射手捕殺鮫魚。從琅琊向北直到榮成山的時候,才射殺了一頭大魚,接著又沿海向西進發。沿著山東半島沿岸繞行,秦始皇在抵逹黃河下游的平原津時,突發重病倒下。群臣知道秦始皇忌諱「死」一字,因此不敢將死字掛在嘴邊,但秦始皇的病情仍沒有好轉。秦始皇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故寫了一封蓋上御印的信,給當時正在上郡逝世,巧合的是,秦始皇的出生地點與逝世地點,僅相距一百多公里。《史記·秦本紀》載:「始皇帝立十一年而崩。」但因後來版本傳抄將「立」錯寫「五」,造成後世以為秦始皇活到五十一歲,清代史學家錢大昕指出錯誤,但沒有找到相關證據,直到南京師範大學團隊在日本高山寺所藏抄本中找到版本依據,再加上旁證材料,才將錯誤改過。身後.沙丘之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先後進行5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記功,炫耀聲威。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開始最後一次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平臺,秦始皇駕崩。而秦始皇崩日有二條錄,如下:另有一說「七月丙寅」是依殷曆日期記載,換算成秦曆實際是八月丙寅,八月丙午朔,丙寅二十一日。中國學者辛德勇則認為,月份無誤而日期有誤。世人只知丙寅日為發喪日,卻不知秦始皇死之具體日期。由於秦末戰火,秦代史料多亡佚,司馬遷多方尋訪,得知秦始皇死於七月丙寅,將其寫入《史記》。丞相李斯恐天下有變,乃秘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所至,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車中可其奏事,獨胡亥、趙高及宦者五六人知。詐為丞相李斯受始皇遺詔於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賜死。是為沙丘之變。該年秋季,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天下始知秦始皇駕崩。九月,葬始皇帝於酈山。秦始皇本作書命在上郡監軍的扶蘇送葬,並繼嗣帝位。但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丞相李斯,在秦始皇死後,偽造了遺詔立胡亥為皇帝,是為秦二世,並賜死扶蘇。秦始皇三十七年五月,有彗星有大角星區的位置出現,長度目視大約七尺,行經上空東北,最後消失於女御星區。古代天文學書《五星佔》解釋出現此特徵將天下大亂,國家改朝換代,時間短則3年,多則7年。秦朝滅亡.秦二世即位後不久,前209年七月,庶民陳勝、吳廣率領戍卒在大澤鄉起事反秦並迅速壯大。隨後,天下大亂。儘管陳勝、吳廣攻打關中失利,被秦軍反撲擊敗,但原東方六國相繼復國,秦朝走向崩潰。前207年,秦始皇駕崩後三年,楚將項燕之孫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殲滅秦將章邯統帥的秦軍主力。同年九月,趙高殺秦二世,欲自立為帝,但遭到大臣反對,遂立子嬰為秦王。即位當日,子嬰即設計誅殺趙高,但對秦朝滅亡於事無補。十月,秦王子嬰在灞上向楚將劉邦投降,秦朝滅亡。隨後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爆發了持續五年的楚漢戰爭,以劉邦勝利建立漢朝而告終。趙佗獨立.陳勝、吳廣起義後不久,南海尉任囂病重,臨終前把時任龍川令的恆山郡真定縣人趙佗召來,向趙佗指南海郡雖位處偏僻,遠離中原,但佔地數千里,傍山靠海,有險可據,可以憑此成為一州之主,並提到自己有切斷通往中原道路的打算,以抵抗中原流寇的侵犯。由於信任趙佗的能力,除了趙佗外,任囂並沒有將他的打算告訴他人,其後更將任命文書交給趙佗,讓他代行南海郡郡尉的職務。任囂不久病亡,繼任為南海尉的趙佗向嶺南的橫浦關等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義軍進犯,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此時桂林和象兩郡的越人也趁機紛紛獨立,古蜀王族後裔蜀泮在象郡擊敗其它駱越族的部落首領,以螺城,趙佗以番禺為都城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軼事.秦始皇的身高.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燕國使者荊軻企圖行刺嬴政時,嬴政由於不能及時拔出其佩劍,結果弄到要繞柱奔逃,十分狼狽。在一般的認知中,嬴政佩帶的應屬青銅劍,而青銅劍容易折斷,故此一般青銅劍都是短劍,最負盛名的青銅劍——越王勾踐劍全長僅55.6釐米,這種長度的劍隨手就可以拔出。對於司馬遷這段記載,歷史學家一直都顯得很困惑。1974年,考古學家發現一把接近1米的青銅長劍,現收藏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這次考古發現推翻了以往「青銅劍不能鑄得太長」的認知。可以推斷,當年嬴政就是佩帶這種加長版的青銅劍,所以在被行刺時因劍身過長,而不能及時拔出佩劍,也是可以理解的。此外,歷史學家發現拔劍困難還有另一個原因,蓋因戰國時期,帝王及官員都習慣將佩劍「負」在身後。他們做過實驗:身高在1.90米以上的人才能自行拔出背在身後達1米的青銅劍。根據這個實驗,秦始皇的身高應該低於1.90米,因此秦始皇才無法及時拔出身後的佩劍。秦始皇的佩劍.據《復活的軍團:秦軍秘史》一書所述,隨身佩劍是親政的重要標誌,因此有說法指秦始皇在親政後曾經讓人打造兩柄青銅劍,並在劍上刻了兩個字「定秦」。一柄隨身攜帶,一柄埋在觀臺下。秦始皇死後,隨身佩劍很有可能與主人一同入葬。秦始皇討論禪讓.此外,西漢劉向所著的《》亦記載,秦始皇曾經與博士們討論「禪讓」的問題:事緣六國破滅之後,秦始皇在某日召開廷議,以三王行世襲制,而五帝行禪讓制,詢問群臣何者為優,然後擇而從之。由於這涉及皇位繼承的敏感議題,博士們都對此保持緘默,只有博士鮑白令之稱五帝讓賢,是視天下為官天下;三王世襲,是視天下為家天下。秦始皇認為自己德行繼承自五帝,故欲「官天下」,將天下留給賢德之人,並反問鮑白令之,何人能承繼自己的事業。鮑白令之當堂向秦始皇澆了冷水,指秦始皇行「桀紂之道」,在任期間推行多項工程,濫用民力過甚,與五帝的德行相比差得遠。面對鮑白令之的一番話,秦始皇沉默了好一會,面露慚色,最終打消了「禪讓」的念頭。事實上,由於戰國時早有燕王噲「禪讓」王位給子之的前科,而且秦始皇又自認為「功過三皇,德兼五帝」,有「禪讓」的念頭也不足為奇。只不過《史記》是研究秦始皇生平的最權威資料,《史記》沒有記載該事,意味著「秦始皇談禪讓」一事只能作為軼事參考。徐福東渡.為了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女6,000人渡東海求神仙。《楚義六帖》記載,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瀛洲之後一去不返,日本秦氏為其後代,但是有後代學者對此提出了懷疑。評價.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雄才大略的劃時代人物。他是歷史上第一位中國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徵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中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建立、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對後世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另一方面,秦始皇因實施繁重的徭役和賦稅制度,也是導致秦朝迅速滅亡的根本因素。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毀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家庭.后妃.後宮列女萬餘人子女.公子.秦始皇諸子據史可查者二十四人,但只有五人名字流傳至今公主.十名女兒,皆稱公主,但封號與姓名、出生順序等不詳。根據一處女性墓穴發現一枚戒指,其中一名公主的名字被認為叫「陽滋」。李斯諸子李由等皆娶秦始皇女。
96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60
世界語語法
基本規則.世界語是一種人工語言,因此,世界語的語法是規則的。世界語只有16條語法規則。
96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65
Delphi
Delphi,是Windows平臺下Object Pascal語言整合開發環境,支援應用程式快速開發。最初版本由美國Borland公司於1995年開發,用於接替DOS時代盛行一時的「Turbo Pascal」。主創者為安德斯·海爾斯伯格。經過數年發展,此產品已轉移至Embarcadero Technologies公司旗下。從產品名稱上就可以知道,Turbo Pascal使用的是Pascal語言。從Turbo Pascal 5.5版開始,Borland公司在傳統Pascal的基礎上加入了物件導向的功能。Delphi所用語言是由傳統Pascal語言發展而來的Object Pascal,以圖形使用者介面為開發環境,透過IDE、圖形介面庫Visual Component Library (VCL)工具與編譯器,配合連結資料庫的功能,構成一個以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為中心的應用程式開發工具。Delphi所編譯的可執行檔,雖然容量較大,但因為產生的是真正的原生機器碼,效能上比較快速。除了使用資料庫的程式之外,不需安裝即可執行,在使用上相當方便。Delphi在本質上為軟體開發工具,並非程式語言,但由於Delphi幾乎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使用Pascal,並持續推出新版本的商業產品。因此,有時人們會把Delphi視為Object Pascal的代名詞。Borland公司因而把Object Pascal改稱為Delphi。2006年,Borland把開發工具產品線獨立出來,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CodeGear,並把產品線交由此公司負責。原本的Delphi,亦曾一度因此被命名為Turbo Delphi。但是在新的版本中,除了Delphi for Win32公司宣佈以23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CodeGear公司,從而把Delphi收入囊中。2009年5月6日,Micro Focus宣佈以7500萬美元收購Borland。Delphi目前的最新版本是Delphi 11 Alexandria。技術特點.VCL.每一種開發工具,僅有程式語言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完備的函式庫/類庫。Delphi使用的類庫是可視元件類別館VCL的開發模式,極大的提高了開發效率。跨平臺開發.在Delphi 7之後,開始支援Linux下的Kylix,目前Kylix的最新版本為3。Borland公司為了支援Delphi的跨平臺開發,從Delphi 6.0開始加入了另外一個開發架構CLX。開發人員可以使用CLX架構開發出可以在Kylix中編譯的程式。但是從Delphi 8開始,其後續版本並不再對CLX提供支援。2003年推出的Delphi從8.0,開始正式支援微軟公司的.NET平臺。Delphi9 或 Delphi 2005,亦將Delphi整合在一個IDE環境中。由於提供了.Net Framework的CLR,因此可用Delphi的程式碼,編譯成和.NET相同的執行碼,也可使用.NET的各項類庫,使得程式設計上更富有彈性。跨平臺開發.透過Delphi XE2所帶的FireMonkey平臺,Delphi可以開發跨平臺應用程式,並原生編譯到Windows和Mac OS X平臺。FireMonkey還可以為iPhone、iPod Touch和iPad建立iOS應用,並分發到蘋果公司的應用商店。Delphi的FireMonkey應用程式擁有完全的硬體加速。分散式應用系統.應用程式開發團隊的每位成員,不見得會使用同一套開發工具,因此Delphi支援COM/DCOM與CORBA,可供Delphi設計人員使用Visual C++、Visual Basic的ActiveX元件,或使用DCOM、CORBA的功能讓Java應用程式取用其共享功能。市場狀況.Delphi本身是極其優秀的編譯器,比C++易學,比VB強大,曾經在國際市場上風靡一時。“真正的程式設計師用C,聰明的程式設計師用Delphi”,這句話是對其最經典、最實在的描述。由於Borland公司連續決策失誤,以及Microsoft與Java的衝擊,使得Delphi衰落。在中國大陸,又由於公司商業策略的考量,Delphi的市佔率越來越少。現在大部分的Delphi使用者,多為舊版本培養出來的老客戶,而後來的Delphi使用者則是逐漸減少。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除了微軟與Java兩大陣營的競爭效應,以及Delphi本身就缺乏中文教材的因素之外,在程式設計的正規教育體系中,此開發工具亦非主流學科。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Delphi得不到強大的軟體公司作為後臺來重點開發它,就很難再次崛起。免費軟體Lazarus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為Delphi的互補品。歷史演變.Delphi發展一直到Windows 98出現時候,當時推出的Delphi 5.0才成熟穩定,當時同型別的最大對手是Microsoft的資料庫軟體Visual FoxPro與老牌視覺化的Visual Basic,這時是BDE與Delphi做資料庫配搭最全盛的時候,之後版本支援ADO、SQL、dbExpress等等都是要取代16位元的BDE資料庫,在Visual Basic大量推行下,視覺化的Delphi又有新程式語言Java可選擇,開Pascal課程的學校越來越少,市面上願意出版Delphi的參考書本也越來越少,相對的找不到參考書籍的使用群也減少了。
97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71
西班牙
西班牙王國,是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首都及最大城市為馬德里。其大部分領土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佔到了伊比利亞半島總面積之六分之五。西班牙其他領土還包括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以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該國大陸南部與直布羅陀接壤;東南部靠地中海;北倚法國、安道爾和比斯開灣;西邊是葡萄牙和大西洋。按面積算,西班牙為歐洲聯盟的第二大國家,也是人口第四多的歐盟成員國。大約42,000年前,現代人類首次抵達伊比利亞半島。古老的伊比利亞和凱爾特部落以及其他當地民族居住在該地區,與外國地中海文化保持聯絡。古時盛產銀礦,在迦太基征服伊利比亞後是漢尼拔遠征羅馬的重要助力。第二次布匿戰爭後為羅馬統治,建立西班牙行省。西羅馬帝國衰亡後,中歐和北歐部落向伊比利亞半島遷移,西哥特人在五世紀成為半島的主導力量,建立西哥特王國。 八世紀初,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被倭馬亞哈里發征服,在伊斯蘭統治早期,安達盧斯成為以科爾多瓦為中心的半島主導力量。公元732年,在圖爾戰役中鐵錘查理阻擋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倭馬亞王朝對法蘭克王國的侵襲,終結了穆斯林勢力在歐洲的擴張。之後在法國等國家的扶植下,伊比利亞北部出現了幾個基督教王國,其中主要是萊昂、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葡萄牙和納瓦拉向南進行了斷斷續續的軍事擴張,被稱為收復失地運動,使得伊利比亞再次皈依基督教,這場戰爭最終以基督教國家擊滅格拉納達酋長國而告終。1492年,西班牙王國建立,隨後其開始對外積極進行殖民擴張並於1581年吞併葡萄牙王國後達到極盛。帝國廣袤的疆域使得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語,令西班牙語成為世界上總使用人數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語言。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後,西班牙開始衰弱,之後被法國,英國,荷蘭數次擊敗,淪為歐洲二流國家。1898年,美西戰爭中的西班牙喪失幾乎所有海外殖民地,國內對於王室的專制愈發不滿。1931年西班牙爆發騷亂,國王阿方索十三世被迫退位,4月14日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建立。然而由於左右翼矛盾極為尖銳,西班牙內戰於5年之後爆發。1939年,右翼勢力取得全面勝利,共和國政府倒臺,獨裁者佛朗哥執政。佛朗哥在位期間,用巧妙的外交手段避開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在冷戰中倒向美國。1955年西班牙加入聯合國,進入全球市場,其經濟發展與工業化速度大大加快,1975年時已成為一個較為富裕的工業國家。1977年,在胡安·卡洛斯的推動之下,西班牙民主化並加入歐盟,經歷了深刻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變革。今天的西班牙是議會民主制和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費利佩六世為國家元首。它是混合資本主義發達經濟體,以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計算,為世界第十六大經濟體。 西班牙還是聯合國、歐盟、歐元區、歐洲委員會(CoE) 、二十國集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OSCE)、世界貿易組織(WTO) 和許多其他國際組織的成員。近些年受經濟危機影響在發達國家裡失業率偏高。此外,西班牙在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以西巴尼亞」、「以西把你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歷史.西班牙歷史開始於伊比利亞的史前時期,其間經歷了全球帝國──西班牙帝國興衰,如今為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歐盟成員國。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軍隊。1469年,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與阿拉貢王子費迪南聯姻,1474年,伊莎貝拉即位為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一世,1479年,費迪南即位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兩人的聯姻使兩人得以共同統治絕大部分西班牙領土,史稱天主教雙王。直到費迪南二世強行兼併上納瓦拉地區,成為西班牙全境唯一的君主,從而使西班牙達成統一,然而在1833年之前,西班牙境內的眾多王公各據一方,並未正式形成為單一主權國家。1492年,天主教雙王拿下格拉納達的同一年,雙王也資助冒險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西班牙殖民帝國興盛的序幕。著名的異端裁判所也在這時建立,大批不願改宗天主教的猶太人和穆斯林被驅逐出國。伊莎貝拉和費迪南分別於1504年和1516年駕崩後,他們的女兒胡安娜和胡安娜的長子卡爾繼承兩國王位,稱胡安娜女王和卡洛斯一世國王,母子共治,西班牙實現了事實上的統一。事實上胡安娜因被懷疑精神失常而被關在一家修道院裡,實際掌權的君主只有卡洛斯一人。胡安娜於1555年駕崩後,卡洛斯成為唯一君主,特拉斯塔馬拉王朝滅亡。在接下來三個世紀裡,西班牙諸國成為全球最重要殖民勢力。它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同時也是16世紀大部分時間裡最強大的海權國家。西班牙文學和藝術、各種學術研究和哲學,都在這時繁盛起來。西班牙諸國在美洲建立幅員廣闊的帝國,從加利福尼亞延伸至巴塔哥尼亞,此外還包括西太平洋上多個殖民地。在殖民地源源不斷的財富支援下,西班牙諸國捲入歐洲多次宗教戰爭和政治紛爭中,在這期間,它取得但是最後又失去了廣闊的領土,包括:部分尼德蘭、義大利、法國和德意志,並先後與法國、英國和瑞典爆發了戰爭,並讓尼德蘭在八十年戰爭後獲得獨立國家的地位。在腓力四世的統治下,西班牙在地中海、北非和土耳其帝國進行了數場戰爭。西班牙和諸國在歐洲的眾多戰爭導致西班牙經濟上的重大損失;在17世紀的下半葉,哈布斯堡皇室腐敗的統治最終導致了帝國的衰落。衰敗以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為標誌,這場戰爭最終使西班牙從歐洲的領導地位上滑落,但它仍然是個具優勢的殖民國家。18世紀,西班牙新的王朝──波旁王朝建立,由於大部分的阿拉貢王冠諸國貴族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反對波旁王朝出身的費利佩五世,因此費利佩五世繼承西班牙諸國的王位後頒布新基本法令,1707年至1716年間相繼取消阿拉貢、加泰隆尼亞、瓦倫西亞、馬略卡等國的議會與自治立法權,使上述諸國納入卡斯提爾王冠的管轄,阿拉貢王冠消滅。波旁王朝的統治者曾努力的復興該國家,並取得了一些成功,這種成功在對美國獨立戰爭的介入中達到了頂峰。但在18世紀末,局勢又開始逆轉。18世紀和19世紀之交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在全歐洲引起了混亂,1808年,半島戰爭爆發,法蘭西皇帝拿破崙一世讓他的兄長約瑟夫·波拿巴成為西班牙國王,頒布巴約訥規約,使「西班牙王國」第一次成為這個國家的正式稱呼,但戰爭的失敗使這個新生政權迅速覆滅。1812年,效忠波旁王朝的加的斯議會所透過的「1812年西班牙憲法」,亦沿用「西班牙諸國」作為國號,然而1813年12月,波旁王朝復闢後,費迪南七世卻廢除「1812年西班牙憲法」。半島戰爭使得西班牙本土對於美洲殖民地的控制力減弱,使得西班牙諸國於美洲的殖民地使以相繼獨立。1836年憲法使得伊莎貝拉二世成為西班牙諸國女王,此後西班牙一直是正式國號,未再變動。1869年憲法授與阿瑪迪奧一世成為西班牙國王,從「西班牙諸國」到「西班牙王國」的轉變,象徵這個國家進一步的統一。然而半島戰爭之後,西班牙在代表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和其他派別的政黨的相互糾纏中變得軟弱不堪,各政黨都沒有足夠的力量組成長期的政權以有效的解決國內的問題。民族主義運動在帝國最後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賓中出現,導致西班牙和美國發生了美西戰爭,結果在19世紀末,西班牙失去了其最後幾塊殖民地。20世紀初,西班牙的政局越來越動盪,1931年,君主制被廢除,社會主義者建立了西班牙共和國,而後1936年爆發了血腥的內戰。內戰最後使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領導的民族主義獨裁登臺,西班牙共和國被廢除,並掌握著西班牙政權到1975年。西班牙在二戰時作為中立國,不過許多西班牙志願者都出現在了戰爭雙方的陣營當中。戰後時期國內局勢相對穩定,但在前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在位期間實行了民主改革與現代化,是歐洲生活水平提高快速的地區之一。現今西班牙為歐盟成員國之一,並主辦過1982年FIFA世界盃及1992年夏季奧運會。2020年8月因胡安·卡洛斯一世涉貪流亡海外,引發民眾上街示威要求廢除君主制。地理.西班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地形多山,梅塞塔高原是構成高原與多山地的主幹,西班牙的最高峰是泰德峰,海拔3,718米。北有庇里牛斯山與法國為界。東有地中海。北有大西洋的比斯開灣。地中海式氣候,陽光充足,春秋多雨,年平均降水500-1500毫米。西班牙氣候可分作下列四環:行政區劃.西班牙的二級行政區劃為自治區,位階相當於美國的州。西班牙的自治區共有17個,自治區之下共劃分為50個省,其中有7個是轄區內僅有一省的「單省自治區」;自治市則有2個,均位於鄰接摩洛哥的地中海沿岸。省及自治市內轄有若干市鎮,截至2016年全國共有8124個。西班牙另在地中海擁有3個主權地等以及巴塞隆納桑斯車站、哥特區、加泰羅尼亞廣場、聖家族大教堂及畢加索博物館附近等。外國人最易遭竊或被搶之地點為:觀光勝地、廣場、機場、車站、車廂、餐廳及娛樂場所等地。歹徒犯案手法多數皆係遭數名歹徒以下列方式趁當事人不備伺機下手:近年西班牙經濟嚴重衰退,為降低財政赤字,活絡勞動市場,政府厲行包括勞工法改革、凍結調漲退休金、縮減社福及教育支出等,引起諸多民眾反彈,抗議集會時有可聞。該等集會多屬和平集會,惟偶有場面失控之情。恐怖活動.西班牙巴斯克地區從事分離運動之恐怖組織“埃塔”係南歐地區製造恐怖事件最活躍者之一,該組織自1959年成立以來,共計殺死近2000名西班牙政、軍、警界人士及無辜民眾。該組織前後曾於1988年、1992年、1998年、2005年、2006年多次宣佈停火,尋求與西班牙政府展開對話,後因不耐談判程序緩慢,再度進行暴力攻擊,以期迫使西班牙政府迅與之進行和談。後於2011年9月5日再次以「開啟民主程序」為由宣佈無限期停火,迄今尚無暴力活動跡象,但西班牙政府對該組織確否放棄採暴力措施仍持懷疑態度。最終埃塔於2018年宣佈解除武裝,並與中央政府達成和解,當地恐怖活動才得以平息。交通安全.當地人駕車習慣欠佳,經常超速及酒後開車。主管交通當局為減低層出不窮之車禍事件及所導致之人員傷亡,自2006年夏季開始實施「點數法」並加重處罰,並於高速公路及隧道內加裝控速攝影系統,目前交通情況已有改善。
98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82
新柏拉圖主義
新柏拉圖主義,是公元3世紀由亞歷山大城的普羅提諾發展出的哲學派別,是古希臘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學流派,對基督教神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該流派主要基於柏拉圖的學說,再加上斯多葛學派、亞裡士多德的思想融合為一個體系。但在許多地方進行了新的詮釋。在《新約聖經》時代的哲學本身包含一種宗教態度,這就是基督教涉及哲學的緣故。這種宗教哲學就稱新柏拉圖主義,也就是以希臘思想為基礎而建立的宗教哲學。主義主張所有存在皆來自一源,藉此個別靈魂能神秘地重返為一;亦強調存在層級的多重性,只能被感官所感知的物體世界處於最低層級。歷史沿革.新柏拉圖主義最早產生於埃及的亞歷山大。新柏拉圖學派的創始人是阿摩尼阿斯·薩卡斯。重要性與影響力.教父們為了使基督教更具吸引力並使知識更充實,開始將《聖經》教訓與古希臘哲學融合。而在早期基督教時期的教父思想,由於是根據《聖經》以及新柏拉圖主義建立的,一般稱為「教父哲學」。新柏拉圖主義相當重要,不只是因為它影響了提出第一個神學體系的俄利根,它還藉由狄奧尼修斯的著作,影響了之後一切的基督教神秘主義形式,以及大多數的古典基督教神學形式,特別是關於上帝、世界和靈魂的學說。普羅提諾認為它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哲學,而且是一種淨化靈魂的宗教體系。主要思想.普羅提諾認為上帝是超越的The One,這個問題柏拉圖已經給予了回答:盡可能變的與上帝相似。新柏拉圖主義認為,世界有兩極,一端是被稱為“上帝”的神聖之光,另一端則是完全的黑暗。但新柏拉圖主義也相信,完全的黑暗並不存在,只是缺乏亮光而已。世間唯一存在的就是上帝,照耀著神聖之光,但就像光線會逐漸變弱,神聖之光也無法普照整個世界。普羅提諾認為,靈魂受到神聖之光的照耀,物質則位於那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而柏拉圖所提出的自然界的“形式”則微微受到神聖之光的照耀。因此,新柏拉圖主義強調,世間一切事物都有這種神聖之光,但最接近上帝的光芒的,還是人類的靈魂,只有靈魂才能與神秘與偉大合而為一。在一些偶然的時候,人甚至可以體驗到自己就是那神聖的自然之光。新柏拉圖主義與柏拉圖之上帝觀有些不同之處。柏拉圖的上帝就是至善的理型,這樣的上帝是非人格化的。另有一造物者稱為巨匠造物主,按照至善理型將世界造出來。普羅提諾的上帝則是太一,任何描述都不適合他。即使太一與至善也只能算是類比的描述。新柏拉圖主義的太一上帝,當然也是非人格化的,但比起柏拉圖更把上帝的超越性推到極點。普羅提諾又認為太一流溢。
98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86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整體。各-{zh-hans:州; zh-hant:邦}-擁有其-{zh-hans:州; zh-hant:邦}-憲法,並對其內部事務有相當大的自治許可權。由於各-{zh-hans:州; zh-hant:邦}-在領土面積及人口數量上具有差異,尤其是城邦間的差異,而於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黑森、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及薩克森設有22個一級行政區,管理地方事務。截至2013年,德國共分為402個縣市級行政區,包括295個縣行政區及107個市行政區。國際關係.德國於全球設有229個駐外代表機構並與196個國家維持邦交關係。2011年,德國為歐盟第一大預算出資國。德國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八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國集團、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德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法國保持緊密結盟,並為歐盟重要成員,德國亦致力於促進歐洲各國政治、防禦及安全機構整合。德國的援助發展政策獨立於外交政策,由德國聯邦經濟合作及發展部規劃,並由執行機構執行,德國政府將援助發展政策視為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德國的援助總額僅次於美國及法國。冷戰期間,德國被鐵幕分割,象徵東、西勢力於緊張關係並成為歐洲的政治戰場。維利·勃蘭特的東方政策在1970年代的緩和政策中相當重要。1999年,由總理格哈特·施羅德領導的政府對德國的國際政策重新定義,並派遣德國軍隊參與北約組織於科索沃的行動,為德國軍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次進行作戰。德國政府與美國緊密政治結盟,1948年的馬歇爾計劃及文化聯絡促成德、美兩國緊密關係,但施羅德口頭反對伊拉克戰爭暗示著大西洋主義的結束,德美關係也較為低盪;而德國與美國間互為重要經濟夥伴,德國出口品中8.8%輸往美國,進口品中來自美國者佔6.6%。梅克爾就任總理後提出強調自由、民主、人權等理念的「價值觀外交」。2021年,駐德美軍人數為33,900人,美軍在德國境內有119個軍事基地。軍事.德國的武裝部隊為「聯邦國防軍」,由陸軍兩大跨軍種部隊組成。德國軍費總支出為世界第9高,2015年這一數額為329億歐元,約佔其GDP的1.2%,遠低於北約要求的2.0%。截至2015年12月,聯邦國防軍現役人數約為178,000人,其中包括9,500名志願者。預備役軍人可參加國防演習和海外部署。自2001年起,女性可參與國防軍,不限部門。近19,000名女性正在服役。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資料,2014年德國為世界第四大主要軍備出口國。和平時期,聯邦國防軍由國防部長指揮;戰爭時期,聯邦總理則成為其最高指揮官。根據德國憲法,聯邦國防軍僅具國防職責,但1994年聯邦憲法法院裁定“國防”一詞不僅包括保衛德國國境,還包括危機應對及衝突預防,廣至保衛世界範圍內德國的安全。截至2015年1月,德國軍隊約有2,370人在海外進行國際維和任務,包括北約主導的駐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850人部署於阿富汗和烏茲別克,670人部署於科索沃,120人同部署於黎巴嫩2011年以前,年滿18歲男性須服6個月義務役,基於宗教或道德因素不願服兵役者得參加與役期等長的公共服務,或志願參與志願消防局或紅十字會等急救機構6年。2011年後,義務兵役停止,改為志願兵役制。經濟.德國採行社會市場經濟,工業基礎堅固,擁有高技術的勞工、龐大股本,較低的腐敗程度,及高創新能力。德國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及歐洲第一大經濟體;按國際匯率計算,為世界第4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世界第5大經濟體。服務業對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達到71%,工業和農業則分別貢獻28%和1%。根據歐洲統計局2015年1月資料,德國失業率為4.7%,為28個歐盟成員國中最低;其青年失業率為7.1%,亦為歐盟最低。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報告,德國為世界上勞動生產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德國為歐洲單一市場,德國的貨幣政策由總部設於歐洲大陸金融中心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制訂。德國是近代汽車的發源國,擁有全球最具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汽車產業之一,汽車產量位居全球第四。出口量最大的十種貨品為汽車、機械、化學品、電子產品、機電裝置、醫藥品、運輸裝置、基礎金屬、食品、橡膠及塑膠。企業.2014年,以上市公司營業額排名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有28家企業的總部設在德國。德國DAX指數則由30家市值最大的德國公司組成。著名國際品牌包括梅賽德斯-賓士、BMW、PUMA、SAP、福斯汽車、奧迪、西門子、安聯、愛迪達、保時捷和DHL。德國亦有大量具備專業技術的中小型企業。約有1,000家此類企業在各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被稱為隱形冠軍企業。柏林為創業公司的重要樞紐,亦為歐盟諸多風險投資支援公司的所在地。如下為2014年最大的德國企業:交通.德國位於歐洲中心位置,為歐洲大陸重要的交通樞紐,擁有稠密的道路交通網。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高速公路的國家,已有80多年的歷史,總里程約1.3萬公里,居世界第六,而且有約70%高速路段無速度限制。德國的普通公路分為聯邦級、-{zh-hans:州; zh-hant:邦}-級和鄉鎮級三等,一般規定的最高車速為100公里/小時,市區內為50公里/小時,住宅區內一般只允許30公里/小時。德國獲準行駛的機動車約4,000多萬輛,人均0.63輛。近年來,德國政府大力推行一系列優惠措施,公眾巴士越來越為人們所喜愛和接受。此後腳踏車也悄悄進入城市交通,許多城市有腳踏車路線,並修建腳踏車高速公路#重定向 。德國的鐵路總長度近5萬公里,居世界前十位。德國亦建立起多中心的高速鐵路網,聯通德國主要城市及周邊國家,其營運速度最高達300公里每小時。1994年,德國聯邦鐵路和德國國營鐵路合併,實現私有化,成為德國鐵路股份公司(DB)。2014年,德國政府對德國鐵路公司補貼170億歐元。漢莎航空是德國最大的航空企業。法蘭克福機場和慕尼黑機場為德國最大機場,二者均為漢莎航空的樞紐機場,其中法蘭克福國際機場是歐洲第三、世界第八大機場,也是歐洲貨運量和起降量第二大機場;柏林-泰格爾機場和杜塞爾多夫機場則為柏林航空樞紐機場。目前德國的內河年貨運量在2億噸以上,約佔全國貨運總量的1/4。其中萊茵河承擔約2/3的水路運量,被稱為「歐洲黃金水道」。基爾運河它是世界上運量最大的人工水道之一,方便波羅的海與北海間的航運。德國的主要港口有漢堡、不來梅哈芬、威廉港、呂貝克和羅斯托克。其中漢堡港,是歐洲第三大、世界第九大港口,有“德國通向世界的門戶”之稱。2012年落成的威廉港集裝箱港區是德國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水深達18米,與漢堡港作為傳統的通商口岸形成良好的互補。能源.於2008年,德國能源消耗居世界第6位,其中六成的主要能源依賴進口。2014年,德國的能源石油計劃透過提升能源效率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動德國經濟向可持續化發展。科技.20世紀初至今德國共有10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科學領域優勢明顯。德國擁有一整套結構完善、分工明確、協調一致的科研體系。高等院校、獨立研究機構、企業科研機構是德國科研體系的三大支柱。德國共有300餘所大學及專科學院和眾多獨立科研機構,如馬普學會擁有79個研究所、弗勞恩霍夫協會擁有48個研究所,此外還有亥姆霍茲聯合會、16個國家研究中心以及84個“藍名單”科研機構。德國研究開發的資金了政府之外還有企業、非盈利機構、高校、國外投資等,2013年共計797億歐元,佔德國國內生產毛額的2.84%。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獎每年頒予10名科學家或學術研究者,獎金最高為250萬歐元,為世界上資助研究獎金最高者之一。德國目前重點科技領域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資訊及通訊技術、生物技術、衛生、環保、新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地球科學、國防等。不過,經濟諮詢公司BDO及漢堡世界經濟研究所聯合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德國在高科技研究領域開始落伍,2012年至2014年,德國每百萬人口申請專利數量為916個,在百萬人口專利數量方面世界排名第五。愛因斯坦和普朗克為近代物理學的重要奠基者,維爾納·海森堡及馬克斯·玻恩並進一步發展。威廉·倫琴發現X射線,並於1901年獲得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奧托·哈恩為放射及放射化學領域的先驅,並發現核裂變。費迪南德·科恩及-{zh-hans:羅伯特·科赫; zh-hant:羅伯·柯霍}-建立微生物學。德國還有高斯、萊布尼茨等數學家。德國也有許多著名發明家及工程師,如漢斯·蓋革發明蓋革計數器;康拉德·楚澤建造首部全自動數位電腦。斐迪南·馮·齊柏林、奧託·李林塔爾、戈特利布·戴姆勒、魯道夫·狄塞爾、胡戈·容克斯及卡爾·本茨等人形塑現代汽車及航空運輸科技。航空航天工程家沃納·馮·布勞恩開發第一枚太空火箭,而後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土星5號運載火箭,使阿波羅計劃得以實現。海因裡希·赫茲證實電磁波存在,對現代電信發展相當重要。位於格賴夫斯瓦爾德的文德爾施泰因7-X具有一研究聚變能的設施。旅遊.德國是世界入境遊客數量第7多的國家,2012年到訪過夜遊客數量達到4.07億人次,其中包括6,883萬外國遊客。2012年,超過3,040萬國際遊客到訪德國。柏林為歐洲訪客數量第三高的城市。此外,超過30%的德國國民在本國度假,國內訪客最多的-{zh-hans:州; zh-hant:邦}-為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德國11,116個鄉鎮中在旅遊局登記的約有4000個,其中310個獲得療養地或海水浴場的認證。德國國內及國際旅遊對GDP的直接貢獻數額達到432億歐元;將間接因素包括在內後,旅遊業貢獻4.5%的GDP,並提供兩百萬個就業崗位。德國以其多元的旅遊線路聞名,包括南部從維爾茨堡到菲森的浪漫之路;西部穿越普法爾茨葡萄酒產區葡萄酒之路;從曼海姆經海爾布隆、紐倫堡一直延伸到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城堡之路;從波羅的海到博登湖縱貫德國南北長達2900公里的;還有從德國北部的易北河到瑞士邊境博登湖的,將桁架這一建築形式的重要代表串聯起來。另外德國還有6.135個博物館、366劇院、34主題公園、4萬5千個網球場、648個高爾夫球場、122個自然公園,徒步旅行的線路達19萬公里,腳踏車線路4萬公里。德國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的數量達41個,包括雷根斯堡、班貝格、呂貝克、奎德林堡、魏瑪、施特拉爾松德和維斯馬的歷史城區等38項文化遺產和麥塞爾化石坑、瓦登海、古山毛櫸森林等3項自然遺產。德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包括新天鵝堡、科隆主教座堂、德國國會大廈、皇家宮廷啤酒屋、海德堡城堡、茨溫格宮、柏林電視塔及亞琛主教座堂。位於弗萊堡的是歐洲第二受歡迎的主題公園。社會.人口.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資料,德國人口約為8,020萬,而至2015年6月30日這一數字上升至8,150萬,到2015年12月31日至少達到8,190萬。德國為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歐洲則為第2位,即年增長率約千分之8.33,為世界最低之一。自1970年代起,德國的死亡率持續高於其生育率,但自2010年代以來其生育率和移民率有一定提升,受優良教育的移民數量尤有提升。四個頗具規模的族群因其祖先在相應區域長期定居,被稱為“國家少數民族”。在北端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zh-hans:州; zh-hant:邦}-有近50,000名丹麥裔;在薩克森和勃蘭登堡的盧薩蒂亞地區有近60,000名斯拉夫裔索布人;羅姆人和辛提人生活於聯邦全境;弗里斯蘭人則生活於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西岸及下薩克森西北部。近500萬德國人生活在海外。移民.2014年,德國8,100萬居民中有近700萬無德國國籍,其中96%生活在德國西部,大多數居於城市區域內。1960年代和1970年代,德國政府邀請“”移居德國。許多企業在這些工人完成培訓後將其留在德國國內繼續工作,由此德國的移民人口穩固提升。截至2011年,近600萬外國公民在德國註冊登記。德國聯邦統計局將其公民根據移民背景分類。2009年,全國20%居民。2010年,在擁有18歲以下子女的家庭中,29%至少父母有一方具有移民背景。2015年,人口分部統計德國共有1,200萬國際移民,約佔全球2.44億移民的5%,居世界第二位。在移民佔總人口數量百分比方面,德國位居歐盟第7位,世界第37位。截至2014年,最大的移民族群來自土耳其行使其迴歸權移居德國。宗教.自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國以來,德國即有近三分之二的新教徒和三分之一的羅馬天主教徒,並有為數顯著的少數猶太裔。其他宗教信仰者亦存在,但數量非常有限。在1945年後,德國分為東德與西德,宗教局勢逐漸變化,西德由於移民逐漸多元化,而東德則由於公家的馬列主義而整體趨於無神論。在兩德統一後,多元化趨勢得到延續。根據2011年德國人口普查,基督宗教為德國第一大宗教,信徒佔總人口66.8%。總人口中31.7%宣稱其信仰新教,包括德國信義會與歸正宗聯合的。兩大教會近年信徒流失數量均頗為顯著。地理上,新教主要集中於德國北部、中部和東部,信徒多屬福音會,囊括路德宗、改革宗及二者的聯合。羅馬天主教主要集中於南部和西部。2011年,33%的德國民眾不屬於任何官方認可的特別宗教組織。無宗教狀況在前東德地區及大都市區域相對普遍。伊斯蘭教為德國第二大宗教。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資料,1.9%的德國人稱其為穆斯林。近年估計有210萬至400萬穆斯林生活於德國。多數穆斯林為來自土耳其的遜尼派和阿列維派,但亦有一定數量的什葉派、阿赫邁底亞派及其他宗派其他宗教信仰者佔德國總人口比率低於1.0%,信仰佛教。其他宗教社群人數均少於50,000人。語言.德語為德國的官方語言及主要通行語言,為24個歐盟官方語言之一,並為3個歐洲聯盟委員會的工作語言之一。德語是歐洲聯盟中第一語言使用者最多的語言,母語者數量約達1億。德國所承認的少數語言包括丹麥語、低地德語、索布語、羅姆語及弗裡西語,並受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保護。最受廣泛使用的移民語言為土耳其語、庫爾德語、波蘭語、巴爾幹地區語言及俄語。調查顯示67%的德國公民能以1種外語溝通,而27%能運用2種或以上外語。標準德語與英語、低地德語、荷蘭語及弗裡西語較為相近,同屬西日耳曼語支,該語支與東日耳曼語支與北日耳曼語支同屬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該語族也是多數德語詞彙的部分詞彙來自拉丁語及希臘語,另有一小部分來自法語,近來多來自英語。德文以拉丁字母書寫。德語方言差異可追溯至日耳曼部落時期,並能從與標準德語在詞彙、音韻、語法等語言變體而分辨。教育.德國教育的監管主要由各-{zh-hans:州; zh-hant:邦}-政府負責。非強制性的幼兒園教育向所有三至六歲的兒童開放,而此後的義務教育必須持續至少九年。基礎教育一般持續四至六年。中等教育根據不同教育級別分為三類傳統學校:文理中學,為具有天賦的兒童提供教育併為其準備大學教育;為中等程度學生就讀,為期六年;則提供職業教育。綜合中學整合中等教育。雙軌教育系統之下的技術資格證明與學術學歷幾乎相當。在此機制下,參加職業教育的學生可在公司或國營的學校中學習。這一模式受到好評,並在世界其他地方得到使用德國大學多為公共機構,傳統上學生可免學費學習。進入大學一般需要經過中學會考,但根據-{zh-hans:州; zh-hant:邦}-、學校及學生亦有其他方式。免費教育亦對國際學生開放,這一狀況日漸普遍。根據2014年OECD報告,德國為國際學習的第三大目的國。德國具有相當長的高等教育歷史,反映其作為現代經濟體的全球地位。一些德國大學歷史十分悠久,最古老的為海德堡大學。1810年自由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建立柏林大學,其辦學模式為諸多歐洲及西方大學借鑑。當代德國產生十一所卓越大學,包括柏林洪堡大學、不來梅大學、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蒂賓根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柏林自由大學、海德堡大學、康斯坦茨大學、慕尼黑大學及慕尼黑工業大學。醫療衛生.德國的護理所繫統可追溯至中世紀。現今的德國擁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全民醫療保健體系,其始於1880年代奧托·馮·俾斯麥的社會立法。自1880年代起,改革與立法保證醫保體系的平衡。現今德國人口的健康保險由法定的醫保方案覆蓋,而其特別條款使一些群體可選擇使用私人醫保方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截至2013年,德國的醫保系統77%由政府負擔,23%由個人出資。2015年,醫療支出佔德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1%。德國男性與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為77歲及82歲,居世界第20位;其嬰兒死亡率較低,約為千分之四。2010年,德國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為心血管疾病,佔41%,其次為惡性腫瘤,佔26%。2008年,約有82,000感染艾滋病,自1982年起共有26,000人因此死亡。2013年調查表明15歲以上的德國人吸菸率為24.5%。肥胖問題在德國逐漸嚴重。2007年研究表明德國肥胖率為歐洲最高。文化.德國文化在宗教和世俗層面均受歐洲主要思潮及群眾運動的塑造。由於其文學家及哲學家對西方文化思想貢獻巨大,德國在歷史上也被稱作“詩人與思想家之國”。德國民間節日傳統頗具名望,如慕尼黑啤酒節和,包括將臨花圈、聖誕劇、聖誕樹、聖誕蛋糕及其他習俗。截至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德國40項遺產列入其世界遺產名錄。每個-{zh-hans:州; zh-hant:邦}-自行指定其公共節日,而自1990年以來,10月3日即為德國國慶日,稱德國統一日。21世紀的柏林發展成為世界主要文化中心之一。根據安霍爾特-捷孚凱國家品牌指數,2014年德國列50個全球最受尊重國家之首。英國廣播公司於2013年及2014年的全球民意調查均顯示德國為正面影響力最高的國家。音樂.諸多世界著名古典音樂作曲家來自德國。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創作管風琴清唱劇,影響日後包括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在內的巴洛克時期重要作曲家。生於奧格斯堡的利奧波德·莫扎特在其於薩爾茨堡擔任小提琴手和教師期間培養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路德維希·範·貝多芬是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音樂過渡期間的重要人物。卡爾·馬利亞·馮·韋伯和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在浪漫主義早期扮演重要的角色。羅伯特·舒曼和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則將浪漫主義音樂發揚光大。理查德·瓦格納的歌劇頗具名望。理查德·施特勞斯是浪漫主義晚期和現代早期的領銜人物之一。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和漢斯·季默則為20世紀和21世紀的重要作曲家德國是全歐洲第二大及世界第四大音樂市場。20世紀及21世紀德國流行音樂形式與運動包括、流行、東方搖滾、重金屬/搖滾裡最有影響力的樂隊是德國戰車(Rammstein)、朋克、流行搖滾、獨立及等。德國電子音樂在發電廠樂團和橘夢樂團引領之下產生國際範圍內的影響力。德國鐵克諾和浩室領域的DJ和音樂家亦獲得廣泛的聲望。美術.德國畫家對西方美術史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阿爾布雷希特·丟勒、小漢斯·霍爾拜因、馬蒂亞斯·格呂內瓦爾德和老盧卡斯·克拉納赫是文藝復興期間重要的德國藝術家。彼得·保羅·魯本斯和約翰·巴普蒂斯特·齊默爾曼亦在其各自時期具有重要地位。、和等雕塑家亦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德國藝術史作出重要貢獻20世紀多個藝術集團在德國建立起來,包括、橋社及瓦西里·康定斯基領銜的藍騎士。這些團體影響慕尼黑和柏林表現主義的發展。作為對應藝術形式,新即物主義在魏瑪共和國時期發展起來。戰後的德國藝術趨勢可大致分為新表現主義、行為藝術及觀念藝術。知名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包括格奧爾格·巴澤利茨、安塞姆·基弗、、、、和。其他傳統媒體或人像領域的藝術家還包括、格哈德·裡希特、西格瑪爾·波爾克和。德國著名概念藝術家有、、、、約瑟夫·博伊斯、、阿里斯·卡萊澤、尼奧·勞赫和安德烈斯·古爾斯基。卡塞爾、、和為德國的主要藝術展和藝術節。建築.德國在建築方面作出的貢獻包括和風格,這二者為羅曼式建築的先導。中世紀風格亦發源於德國。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德國亦發展出相應的地方性風格傳統聞名,不同地區風格各有不同。歐洲工業化時期,古典主義和歷史主義風格在德國發展起來,因19世紀的經濟繁榮而時被稱作奠基時代風格。區域性歷史主義風格包括、紐倫堡風格及德累斯頓森佩爾-派。新天鵝堡為最著名的德國建築之一和羅曼復興式建築的代表。18世紀一些亞風格在德國的礦泉療養地及海水浴場中發展起來。德國藝術家、作家和畫廊家如、和亦為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的發展作出貢獻在1910年代的德國發展起來,並影響裝飾風藝術等其他現代風格,、埃瑞許·孟德爾松、和為其代表人物。德國在現代主義運動早期地位十分重要,在此創立德意志工藝聯盟。文學及哲學.德國文學歷史可追溯至中世紀,是時作家包括瓦爾特·馮·德·福格爾魏德和沃爾夫拉姆·馮·埃申巴赫。知名德國作家有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及臺奧多爾·馮塔納。格林兄弟收集並出版各路民間故事,也將德國民間傳說推向世界。兩人同時還以歷史為基礎收集和編纂各地不同形式的德語,其《德語詞典》始於1833年,第一版於1854年出版。20世紀具影響力的德國作家包括格哈特·霍普特曼、托馬斯·曼、赫爾曼·黑塞、海因裡希·伯爾和君特·格拉斯。德語出版商年均出版量約達7億冊,書目近80,000種,其中新出版書目近60,000種。在書籍出版總數上,德語書目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英語和漢語。法蘭克福書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圖書貿易展之一,具有長達500年的歷史。德國哲學在歷史上相當重要: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主張理性主義;伊曼努爾·康德宣揚啟蒙哲學;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和弗里德里希·謝林創立古典德國唯心主義;阿圖爾·叔本華開創形而上悲觀主義;卡爾·馬克思及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立共產主義理論;弗里德里希·尼采提出觀點主義;戈特洛布·弗雷格推動了分析哲學的發展;馬丁·海德格爾研究存在主義;麥克斯·霍克海默、狄奧多·阿多諾、赫伯特·馬爾庫塞和尤爾根·哈貝馬斯發展的法蘭克福學派亦頗具影響力;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則推行歷史哲學。媒體.德國最大的國際媒體企業為貝塔斯曼、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和。德新社亦為重要的媒體機構。德國的電視市場為歐洲最大約3,800萬家庭擁有電視,近90%的德國家庭擁有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可接收公共免費電視及商業電影片道。德國有超過500個公共和私人廣播電臺,德國之聲為最主要的德國外語電視和廣播商。德國國家廣播為德國廣播,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則負責地方服務。諸多歐洲銷量最高的報紙和雜誌在德國出版。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為《圖片報》《時代週報》《南德意志報》《法蘭克福匯報》和《世界報》,雜誌則為《明鏡》《亮點》和《焦點》。德國的遊戲市場亦為世界最大之一。於科隆舉行的Gamescom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遊戲展之一。來自德國的流行遊戲包括《Turrican》、《紀元》系列、《工人物語》系列、《》系列、《》系列、《孤島驚魂》系列及《孤島危機》系列。重要遊戲製作商和發行商包括Blue Byte、Crytek、Deep Silver、、Piranha Bytes和,社交網路遊戲商則包括、、和。電影.德國電影對其領域在技術和藝術上都作出巨大的貢獻。的作品在1895年首映。位於柏林市郊波茨坦著名的巴貝爾堡攝影棚於1912年建立,為世界首個大型電影製作室,現今為歐洲最大製作室。早年德國電影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的顯著影響,其代表包括羅伯特·威恩和弗里德里希·威廉·穆爾瑙。弗裡茨·朗的《大都會》被認為是第一部重要科幻電影。1930年執導首部德語有聲電影《藍天使》,由瑪琳·黛德麗出任主演。萊尼·裡芬斯塔爾的電影開創電影美學的新層面,其代表作為《意志的勝利》。1945年後,許多戰後時期的電影被稱作“廢墟電影”,描繪美麗的河山以及其正直的居民。1970年代和1980年代,德國新浪潮導演如沃克·施隆多夫、維爾納·赫爾佐格、維姆·文德斯和寧那·華納·法斯賓德提高西德作者電影的國際地位。包括《從海底出擊》等德國電影亦在國際上獲得成功。197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授予德國電影《鐵皮鼓》,同一獎項在2002年授予《何處是我家》,2007年授予《竊聽風暴》。年度歐洲電影獎每隔一年在所在地柏林舉行。柏林國際電影節頒發金熊獎,自1951年起每年舉行,為世界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德國電影獎頒發羅拉獎,自1951年起每年於柏林舉行。飲食.德國飲食根據地區不同而各有差異,但相鄰的區域時常有共同之處。國際食品如披薩、壽司、中國菜、希臘菜、印度菜和土耳其烤肉亦因不同民族社群的存在而可以獲得,頗受大眾歡迎。麵包是德國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出產近600種麵包和1,200種糕點和圓麵包。德國乳酪的生產數量佔到全歐洲的近三分之一。2012年,超過99%在德國生產的肉類為豬肉、雞肉和牛肉。香腸在德國極為普遍,生產種類近1,500種,包括油煎香腸、白香腸和咖哩香腸等。2012年,有機食品銷量佔到食品總銷量的3.9%。葡萄酒在德國許多地方逐漸開始流行,但最受歡迎的國家酒精飲品仍舊為啤酒。2012年德國啤酒飲用量為每人,在世界位居前列。德國對於啤酒純度的規定可追溯至15世紀。2015年《米其林指南》指定11家德國餐廳為最高的三星級,38家餐廳則獲得二星評價,233家餐廳獲得一星評價,總數量位居第二,僅次於法國。體育.近二千七百萬德國人為體育俱樂部成員,此外亦有一千二百萬人獨立參與體育活動。足球是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德國足球協會會員人數達650萬人,在同類組織中為世界最大,其頂級賽事德國足球甲級聯賽平均到場觀眾人數在全球職業體育聯賽中位居第二。德國國家足球隊於1954年、1974年、1990年和2014年奪得世界盃足球賽冠軍,1972年、1980年和1996年奪得歐洲足球錦標賽冠軍。德國於1974年和2006年舉辦世界盃,於1988年、2024年舉辦歐錦賽。其他熱門運動包括冬季體育、拳擊、籃球、手球、排球、冰球、網球、馬術和高爾夫球。水類運動諸如帆船、賽艇和游泳亦頗受歡迎。德國為世界賽車大國。寶馬和梅賽德斯為重要的賽車製造商。截至2015年,保時捷曾17次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奪魁,奧迪亦13次取勝。邁克爾·舒馬赫在其賽車生涯中創造一系列記錄,並七次奪得一級方程式世界車手冠軍,為史上最多,並同時為史上收入最高的運動員之一。塞巴斯蒂安·維特爾亦為史上最為成功的三名一級方程式車手之一。德國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有優異表現,總獎牌數居世界第三。德國是最後一個在同年舉辦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國家——1936年於柏林舉辦夏季奧運會,在加爾米施-帕滕基興舉辦冬季奧運會。此外慕尼黑亦舉辦1972年的夏季奧運會。時尚和設計.德國設計師在現代產品設計領域聲名顯赫,其中包豪斯設計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和博朗設計師迪特·拉姆斯為傑出代表。德國亦為時尚產業領先國家之一。2010年德國紡織業共有近1,300家企業,僱傭超過130,000人,營收達280億歐元。其產品的44%用於出口。和每年舉辦兩次。慕尼黑、漢堡和杜塞爾多夫及其他一些城鎮亦為德國國內時尚產業的設計、生產和貿易中心。來自德國的著名設計師包括卡爾·拉格斐、、、菲利浦·普萊因和邁克爾·米夏爾斯基。主要時尚品牌包括雨果博斯、、愛迪達、PUMA和黛安芬。德國的超級名模諸如克勞蒂亞·雪佛、海蒂·克魯姆、和娜嘉·奧爾曼亦獲得國際名望。參考書目.
99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91
西班牙語
西班牙語,也稱卡斯提亞語,指的是一種起源於西班牙卡斯提亞地方的語言,為羅曼語族的分支,除了發源地的西班牙以外,其母語人士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國家。西班牙語的使用人口眾多,全球共有近五億人使用。按照第一語言使用者數量排名,為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漢語。加上第二語言人口,總使用人數排名則為世界第二,僅次於漢語。西班牙語是除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九千五百萬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另外有二千四百萬的學生將西班牙語當作外語學習。歷史.西班牙語是從通俗拉丁語中發展而來的,同時受到巴斯克語的影響。西班牙語音的典型特徵是子音弱化、顎音化。相同的現象也可以在大部分的羅曼語系的語言中發現。中世紀的輔音系統在「猶太-西班牙語」中得到更好的保留。這種語言使用於在15世紀被驅逐出西班牙的猶太人後裔中。從十六世紀起,西班牙的美洲殖民運動將西班牙語帶到了美洲和西屬東印度群島。二十世紀,西班牙語傳播到了赤道幾內亞和西撒哈拉。與此同時,由於來自拉美移民的影響,西班牙語也開始在不屬於昔日西班牙帝國的地區傳播開來,比較典型的例子包括美國紐約市的東哈萊姆地區。在西班牙語的發展歷程中,作家塞萬提斯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至於西班牙語經常被人們稱為“塞萬提斯的語言”。分佈.西班牙語是聯合國的六大官方語言之一,同時也是非洲聯盟,歐盟和南方共同市場的官方語言。在21世紀使用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有: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波多黎各、西班牙、烏拉圭和委內瑞拉。在美國雖僅有新墨西哥州列為該州官方語言,但美國聯邦政府、部分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網站、檔案和商店、產品說明以及公共場所等大多也會提供西班牙文。除此之外,西班牙語也在安道爾、貝里斯、加拿大、直布羅陀、以色列、摩洛哥、荷蘭、菲律賓、千里達及託巴哥以及西撒哈拉使用。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擁有很多不同的西班牙語方言,西班牙北部的卡斯提亞方言發音通常被認為是西班牙語的標準發音。在美洲,第一批西班牙人帶來他們的地方口音,今天仍然可以發現在美洲的不同地方存在著明顯不同的方言口音。字母表.此外,還有重音標誌的字母"á"、"é"、"í"、"ó"、"ú"。字母"ü"用於字母組合"güe"和"güi"來表示"u"是發音的,因為其他的組合"gue"、"gui"中,"u"是不發音的。根據1994年西班牙皇家學院的決定,「CH」跟「LL」不再作為單獨的字母出現在字母表中。但是不受該院管轄的美洲西班牙語則依然將這兩個字母列在字母表內。注意:字母 "W" 和 "K" 平常時一般不被使用。它們只出現於外來詞彙,比如 "kilogramo"。語法.相對而言,西班牙語是一種屈折語,依靠詞形變化表明語素的聯絡,名詞分為陰性和陽性,每個動詞有約五十種變位形式,有人稱和單複數的區別,並依時態、語氣、體和語態而變。且形容詞和限定詞隨名詞的性、數變化而變。但與古典拉丁語和俄語這樣的強屈折語相比,西班牙語沒有名詞變格,且更多地藉助前置詞來建立受詞與句子中其他部分的聯絡。西班牙語傾向於將修飾語置於中心語之後,但如需表達特定語義,形容詞也會位於其所修飾的名詞之前。如同其它羅曼語,基本語序為主謂賓結構,但常常不限於此。西班牙語的主語可以省略,因為人稱可以由動詞變位體現,只要不引起歧義且不強調主語,表明主語就是沒有必要的。西班牙語還是一種動詞框架語言,以動詞來表明路徑,而不是像日耳曼語言那樣用小品詞或詞綴。例如西班牙語的“subir corriendo”,譯為英語就是“to run up”和“to fly out”。西班牙語的一般疑問句可不將主語和動詞倒裝,更不靠語氣詞,分辨陳述句和一般疑問句有時全靠語調。性.西班牙語的名詞和形容詞分為陽性和陰性。通常以-o結尾的名詞或形容詞為陽性,以-a結尾的名詞或形容詞為陰性。。數.名詞和形容詞都有單複數兩種形式。通常為在詞根後面加-s。句子中的名詞和形容詞的性、數要一致。動詞.西班牙語的動詞體系複雜而規律,有很多不同的時態。在不同的時態中根據不同的動詞和人稱有不同的變位方式。通常西班牙語的動詞分為三類:以-ar結尾的動詞、以-er結尾的動詞和以-ir結尾的動詞。以現在時為例:西班牙語的陳述語序通常是主謂賓結構。西班牙語的感嘆句、疑問句分別要在前加上倒感嘆號及倒問號,後面加上感嘆號、問號。例如:--,--有些動詞並不規則,例如estar:副詞.在西班牙語的形容詞後加上"mente"會變成副詞,o結尾的形容詞則要換成a,例如:如果兩個副詞連續,mente只會在後面的副詞用一次。如果前面本身的形容詞為o結尾,也要把o改為a。
99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93
C語言
C是一種通用的、程序式程式設計程式語言,支援結構化程式設計、詞法作用域和遞迴,使用靜態型別系統,並且廣泛用於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的開發。C語言於1969年至1973年間,為了移植與開發UNIX作業系統,由丹尼斯·裡奇與肯·湯普遜,以B語言為基礎,在貝爾實驗室設計、開發出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C語言應用日漸廣泛。為了避免各開發廠商用的C語言的語法產生差異,美國國家標準局為C語言訂定了一套完整的國際標準語法,稱為ANSI C,作為C語言的標準。與此同時,國際標準化組織也接受該標準為國際標準。因此,ANSI C也同時被稱為ISO C。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的有關程式開發工具,一般都支援符合ANSI C的語法。C語言具有高效、靈活、功能豐富、表達力強和較高的可移植性等特點,在程式設計中備受青睞,成為最近25年使用最為廣泛的程式語言。目前,C語言編譯器普遍存在於各種不同的作業系統中,例如Microsoft Windows、macOS、Linux、Unix等。C語言的設計影響了眾多後來的程式語言,例如C++、Objective-C、Java、C#等。現行的許多軟體都是由C語言或者其影響和衍生的程式語言開發出來的。概述.與ALGOL一族的大多數程序式程式設計語言類似,C語言是一個有結構化程式設計、具有變數作用域。C語言是自由形式語言,即其原始碼的縮排並不影響程式的功能,而是使用分號作為語句的結尾,花括號來表示程式碼塊。由於C語言的語言規模較小,若干高層的機制需要使用定義的函式來提供。比如,C語言並沒有直接處理複合物件的操作,也沒有對於儲存器分配工具和記憶體回收工具的直接定義,同時也本身不具有輸入和輸出以及檔案訪問的方法。然而,使用者定義的函式和C語言標準庫中的函式為這些高層的機制提供了可能性。C語言也具有以下的特性:歷史.20世紀70年代,肯·湯姆森為了使其設計的Unix系統更加高效,使用B語言的變種在DEC PDP-7計算機上重寫了Unix。C語言中許多重要概念BCPL語言,其對C語言的影響也間接地B語言。在1978年,丹尼斯·裡奇和布萊恩·柯林漢合作出版了《C程式設計語言》第一版,事實上即為K&R C標準。1983年,為了制定一個獨立於具體機器且無歧義的C語言標準,美國國家標準協會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並在1988年完成了該標準的制定,即ANSI C。此標準同時被國際標準化組織所採納,也被稱作ISO C。其後,C語言至今經歷了幾次標準更新,誕生了C99、C11和目前最新的標準C18。C語言標準的下一次更新C2x目前正在起草中。語法.C語言的形式文法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所制定。C語言的原始碼包含宣告和函式定義。函式定義又包含宣告和語句。宣告可以定義一個新的型別,比如結構,也可以為變數賦予型別和預留記憶體。複合語句由一對花括號包含,可以使得幾個語句從文法上變成一個語句。作為一種指令式程式語言,C語言使用語句執行操作。最常見的語句是表示式語句,由一個表示式後加一個分號組成,可以令系統呼叫函式和為變數賦值。C語言也提供各種用保留關鍵字組成的控制流語句,以達到結構化程式設計的效果,例如選擇語句。表示式可以包含不同的運算子,也可以呼叫函式。Hello World 程式.現在廣泛被程式設計初學者使用的"hello, world"程式例項最初就是出現在《C程式設計語言》第一版中。下面是一個在標準輸出裝置上打印出 "Hello, world!" 字串的簡單程式。類似的程式,通常作為初學程式語言時的第一個程式:int main(void) {printf("Hello, world!\n");return 0;其中只有int,void,return為C語言的關鍵字,預處理器會將codice_13替換為stdio.h檔案的內容。main函式是C語言程式的入口點。codice_14中的codice_15是一個跳脫字元,形式為codice_16加上一個字元。所起的作用在ASCII碼中規定。printf是聲明於stdio.h的函式,關於printf的更多細節,rintf;關於格式化字串的更多資訊,式化字串。記憶體管理.C語言的特色之一是:程式設計師必須親自處理記憶體的分配細節。語言不負責記憶體邊界檢查,這是因為在執行時進行記憶體邊界檢查會造成效能問題,與UNIX哲學不符。此特性容易導致緩衝區溢位問題。然而,部分編譯器會出於安全性的考量,提供方法以進行執行時記憶體邊界檢查。大多數C語言實現使用棧來儲存函式返回地址/棧幀基址、完成函式的引數傳遞和函式區域性變數的儲存。然而,在部分極特殊的平臺上,使用棧並不能獲得最大效率。此時的實現由編譯器決定。如果程式需要在執行的過程中動態分配記憶體,可以利用堆來實現。基本上C程式的元素儲存在記憶體的時候有3種分配策略:如果一個變數宣告為全域性變數或者是函式的靜態變數,這個變數的儲存將使用靜態分配方式。靜態分配的記憶體一般會被編譯器放在資料段或程式碼段來儲存,具體取決於實現。這樣做的前提是,在編譯時就必須確定變數的大小。以IA32的x86平臺及gcc編譯器為例,全域性及靜態變數放在資料段的低端;全域性及靜態常量放在程式碼段的高階。函式的自動區域性變數應該隨著函式的返回會自動釋放來滿足的。相比於靜態分配,這時候,就不必絕對要求這個變數在編譯時就必須確定變數的大小,執行時才決定也不遲,但是C89仍然要求在編譯時就要確定,而C99放鬆了這個限制。但無論是C89還是C99,都不允許一個已經分配的自動變數執行時改變大小。所以說C函式永遠不應該返回一個區域性變數的地址。要指出的是,自動分配也屬於動態分配,甚至可以用alloca函式來像分配堆一樣進行分配,而且釋放是自動的。還有一種更加特殊的情況,變數的大小在執行時有可能改變,或者雖然單個變數大小不變,變數的數目卻有很大彈性,不能靜態分配或者自動分配,這時候可以使用堆來滿足要求。ANSI C定義的堆操作函式是malloc、calloc、realloc和free。使用堆記憶體將帶來額外的開銷和風險。庫.C語言的標準文件要求了一個平臺移植C語言的時候至少要實現的一些功能和封裝的集合,稱為“標準庫”,標準庫的宣告頭部透過預處理器命令#include進行引用。在C89標準中:在94年的修正版中在C99中增加了六個函式庫以上是C語言的標準。各個系統各自又對C庫函式進行的各種擴充,就浩如煙海了。如POSIX C、GNU C等。工具軟體.工具軟體可以幫助程式設計者避免一些程式中潛藏或容易出現的問題,例如常會造成程式未預期動作或是執行期錯誤的程式碼。許多語言都有自動原始碼檢查及審計工具,C語言也有類似工具,像是Lint。可以在程式剛寫好時用Lint找出可能有問題的程式,透過Lint後再用C編譯器進行編譯,許多編譯器也可以設定是否要針對一些可能有問題的程式碼提出警告。MISRA C是一套針對嵌入式系統的法則,可主要也是避免一些可能有問題的程式碼。也有一些編譯器、程式庫或作業系統可以處理一些非標準C語言的功能,例如邊界值檢查、快取溢位偵測、序列化及自動垃圾回收功能。使用像Valgrind或等軟體工具,或者連結有特別malloc函式的程式庫,有助於找出一些執行期記憶體使用的問題。經典錯誤.“void main()”的用法並不是任何標準制定的。 C語言標準語法是“int main()”,任何實現都必須支援codice_17和codice_18。 在 C++ 標準中,main的標準型態應是int,否則型別是由實現定義的。任何實現都必須支援codice_19和codice_18。
99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999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和政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實行不同於中國內地的政治制度。依照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體為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世界上少數由共產黨執政、且宣揚共產主義的國家,而且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提出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指導思想,遵循人民民主專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體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閉會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行大部分職權,實行民主集中制。政府重大施政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所主導,閉會期間則由中央政治局及常務委員會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主導及行使職權。在實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各級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監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與宗教團體等組織。國家主席是象徵性和禮儀性的虛位國家元首,主席沒有獨大決定權力,全國人大常委會集體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設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選舉產生並監督行政機關等機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是中國最高領導層,目前由七人組成,包括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與此同時,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削弱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決策職能歷史.毛澤東時期.1949年第二次國共內戰進入尾聲。9月,中國共產黨已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10月1日,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在北京市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稱為新中國。此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逐步佔領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迫使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同年12月撤往臺灣地區,兩岸分治。而此時中國大陸由毛澤東以及其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統轄,主要依照馬克思列寧主義原則所建立。1950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派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半島參與朝鮮戰爭,直至1953年朝韓雙方簽署停火協議。中國共產黨在1951年時發起三反五反運動,並且在隔年提出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後宣佈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56年推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不過到了1957年發起了整頓思想的反右運動,並因為國內階級鬥爭形勢估計過於嚴重而被嚴重擴大,大批知識分子因而被劃成右派成員。1958年至1960年,中國共產黨發動主張「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反而造成國民經濟的倒退和三年困難時期。其中1959年廬山會議上,毛澤東因為彭德懷等人的異議而下令發動反右傾運動,進而造成社會經濟陷入困頓,並且一直到1962年七千人大會召開後才得以制止。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因為意識形態差異而宣告分裂。此時期毛澤東主張儘管社會主義革命似乎獲得成功,但是社會內部的階級敵人仍然持續存在,進而提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之觀點。1966年2月3日,中國共產黨透過文化革命五人小組發表《二月提綱》,文化大革命正式展開。在這之後引起長達10年激烈的一系列政治鬥爭,期間國家主席劉少奇等人受迫害致死,並且對中國社會、文化和古蹟造成嚴重破壞。這時期也因為文化大革命造成經濟停滯不前,人民生活陷入困苦,最終文化大革命一直到1976年四人幫遭到瓦解而結束。改革開放.1976年毛澤東逝世並且公審四人幫成員後,華國鋒和鄧小平為了取得黨內最高領導權而爆發權力鬥爭,最後由鄧小平贏得鬥爭而成為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其中鄧小平聯合陳雲和李先念等中共元老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並且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為了扭轉毛澤東極左派政策所帶來的影響,鄧小平認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可以排除資本主義思想而採納其市場經濟政策,並且在中國共產黨仍維持其自身政治權力的情況下,透過政策的轉變帶來顯著的經濟增長。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中國共產黨放棄階級鬥爭方式而轉向改革開放,並且逐步建立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黨內之領導地位。1979年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邊境問題而與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越南爆發中越戰爭。1981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透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其中華國鋒被迫辭去中國共產黨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鄧小平在中共黨內的領導地位得到確立。不過為瞭解決中國共產黨內部的資深黨員安排問題,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和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設立了2屆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鄧小平所提出的新思想很快遭到毛澤東思想支持者與政治自由化支持者質疑,同時改革開放政策也引發許多社會問題。面對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經濟、軍事等方面實力的巨大差距,中國社會和知識分子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合法性產生懷疑。部分知識分子認為效仿西式民主、全盤西化是中國未來唯一的出路。中國共產黨面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全盤西化的思潮所帶來的挑戰,在1986年開展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試圖捍衛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同一年,八六學潮爆發。支援學潮的黨內民主派、知識分子領袖——方勵之和劉賓雁、王若望由鄧小平親自點名,開除出黨。1987年初,三人作為“資產階級自由化、全盤西化”的反面典型在全黨公開批判。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一職的胡耀邦因為被批評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辭職。1989年4月15日,前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的逝世引發學生和群眾的悼念活動,進而促使大規模學生示威活動。面對示威中出現的騷亂行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於4月26日發布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指責此次事件為「動亂」並且表示應該採取堅硬措施以制止動亂,隨後部分激進學生絕食抗議使局勢升級。5月19日晚間,中國共產黨高層決定在首都部分地區實行戒嚴,國務院總理李鵬簽署了戒嚴令,不過戒嚴部隊被許多北京市市民阻攔而未能入城。最終中國共產黨高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採取強硬措施,決定於6月3日晚間派遣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天安門廣場實行武力清場。途中軍方與群眾和學生爆發流血衝突,並且引來國際社會強烈譴責。1989年六四事件結束後,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召開,決定撤銷趙紫陽的一切職務,進而選舉江澤民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並確立其在中國共產黨黨內的領導核心地位,並且建立包括李鵬、李瑞環等人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儘管六四事件一度讓改革開放政策暫緩,1990年代初期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政策重新獲得施行,這讓鄧小平的經濟學觀點重新獲得重視。此時,中國經濟已渡過1980年代末的危機,持續高速發展,促成新的民族主義在中國社會崛起。進入21世紀後,這一新的思潮構建完成。同時,有賴於經濟發展、國家實力增強,全盤西化思潮消退,對中國民眾可能因國力差距巨大而“投向西方的懷抱”的擔憂解除:26,中國共產黨執政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合法性得以穩固。199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小平所提出的觀點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章程》,與原先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同樣列為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繼承鄧小平「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並延續後者絕大部分政策。隨後江澤民則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主張中國共產黨應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及要眾多人民的基本利益;在200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三個代表思想獲得批准並修訂至《中國共產黨章程》中,並且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方針。在三個代表思想中,透過制定理論的方式讓民營企業家和入境資產階級分子得以合法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胡錦濤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而接替江澤民最高領導人位置,並且和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等人組建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胡錦濤把重點放在集體領導上,而反對單一個人在政治體系中佔有主導地位。由於過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主要注重經濟增長,反而促成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發生。為瞭解決這些問題,胡錦濤提出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這兩個主要思想。其中科學發展觀在2007年10月2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列入《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版中,但一直到2012年11月14日的中共十八大上才視為指導方針。習近平時期.胡錦濤在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和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卸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並且由新選出的習近平接替這兩個職位,之後與李克強等人組建第五代中央領導集體。習近平上任後不久便展開數十年來最為積極的反腐敗工作,但與此同時開始整合黨總書記作為最高領導人的權力,這使得《經濟學人》認為其破壞集體領導制度、而朝向毛澤東的一人統治方式。習近平執政後,改變了原來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其外交思想非常強硬,甚至發動了具有爭議性的“戰狼外交”。201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開始推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部分國務院機構虛級化,由中共的黨內機構承擔實際職責。有學者認為本次機構改革是中國政治迴歸改革開放前“黨政合一”的體制,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國務院權力被削弱,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對政府的領導。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委員和常委被規定每年向總書記述職一次。2018年3月,習近平首次審閱各中央政治局委員提交的報告,並對各政治局委員提出重要要求。同時中共中央推行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國家的行政權力進一步集中在以總書記為首的中央政治局手上,使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的“黨政分離”再次迴歸“黨政合一”。習近平也多次重提毛澤東時代的“黨領導一切”,而“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句毛時代的口號在中共十九大上被寫入黨章 。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再次連任並開始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第三任期,開啟改革開放以來史無前例的最高領導人第三任期,習近平親信基本上佔據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部席位。2023年3月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在2018年修憲廢除任期限制的法律背景下,以2952票贊成、0票反對、0票棄權獲全票再次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實現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位任期超過十年、開展第三個任期的國家主席。中國共產黨.政治體制.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便以蘇聯共產黨為榜樣,採取了蘇聯共產黨的組織模式,後來也接納了列寧的「黨的領導體制」和斯大林的「無產階級專政體制」理論和實踐經驗。在政治體制建設方面基本上則是採納了斯大林主義,也就是在每個非共產黨機關內部都設有嚴格服從共產黨的組織,並且建立了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對上國家中央機關的一元化領導制度。其中在1949年11月時,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內部組織中國共產黨黨委會。1958年時,更成立直屬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和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的財經、政法、外事、科學與文教小組,小組組長基本上都是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擔任。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宣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今日中國共產黨在中央政府各機關、地方政府各機關、人民團體、經濟組織、文化組織和其他非中國共產黨黨組織領導機關中設立有中國共產黨黨組,並由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中央政府一級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中的黨組領導直屬單位的中國共產黨黨組織,則負責管理幹部和審批所屬單位幹部的任免資格。民主集中制.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採取民主集中制,並且基於民主和兩個原則而成,其中官方所指稱的民主主要是「社會主義民主」或者是「黨內民主」。而有關民主集中制的討論,自從192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便一直視為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其中在《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提到:「黨是根據自己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而毛澤東曾經表示民主集中制是「將民主和集中兩個似乎相衝突的東西,在一定形式上統一起來」,認為藉此結合能夠處理民主和集中之間的內部矛盾,同時民主集中制在自由和紀律協調上更具優越性。《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提到:「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黨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而當前中國共產黨表示民主同時是中國共產黨自身與社會主義重要的生命線,但是認為要實現且正常運作民主,可行的方法唯有實施集中制度。中國共產黨主張民主得以使用包括集中制度等任何形式展開,並且認為如果沒有集中制度就將會失去秩序。對此中國共產黨依據毛澤東對於民主集中制的觀點成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認為這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只有這個制度,才既能表現廣泛的民主,使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高度的權力;又能集中處理國事,使各級政府能集中地處理被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所委託的一切事務,並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動。」集體領導.當前中國共產黨理想上認為應當透過集體領導以盡可能削減個人權力,經由一致協商的方式而做出決定。這概念最早緣起則可以回到列寧和布林什維克派系,主張共產黨的領導高層是由多人共同決策而成。其中,作為實際最高權力機關的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全體成員都處於平等地位,每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往往作為一個部門的非正式權力代表,然而他們所擁有的決策權力皆相同。在毛澤東統治時期便是由他控制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另外分別還有掌握情報調查機關的康生以及掌握國務院與外交部的周恩來。不過儘管每個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在理論上的權力關係相同,但實際上仍然會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排列其名次。同時雖然中國共產黨主張並沒有選出正式的領導人領導,但是每個領導集體中仍然會有重要的領導人物帶領其他核心成員;同時掌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這兩個最重要職位的人,往往便是該領導集體最為重要的領導人物。在過去江澤民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前,中國共產黨內部核心成員和領導集體並沒有明顯區別,而在實際情況下核心人物往往不參與集體領導制度。然而集體領導制度發展到江澤民之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大力推廣責任制度,並且在中國共產黨的官方宣告中改稱作「集體領導核心」,但胡錦濤開始,最高領導人改稱為「以XXX同志為總書記」。2016年,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這被認為象徵著“習核心”正式確立,開始迴歸毛澤東時代的個人集權模式。意識形態.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黨要用鄧小平理論……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第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第四,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 《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訂定數個指導自身全部活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且將其視為中國共產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理論基礎。其中在《中國共產黨章程》提到中國共產黨會堅持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專政、中國共產黨領導、遵循馬克斯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等四項基本原則,並且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官方意識形態,內容結合了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著作中提到的馬克思主義、以及由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所提出的列寧主義思想。對此中國共產黨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同時馬克思列寧主義提供解決資本主義矛盾社會的一個未來願景,也就是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必然性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而第二個加入的毛澤東思想則被視為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和應用,其中毛澤東思想的內容除了由毛澤東主導外,還包括其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物共同發想而成。鄧小平理論則是在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加入到《中國共產黨章程》,其概念包括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等論點。鄧小平理論大體上可以視為一種理論總結,認為共產主義的定義中並不包括國有社會主義和計劃經濟等制度安排,同時市場機制實際上是中立的運作方式。此外他還提到中國共產黨需要應對不斷變化的形勢動態,並且要透過「實事求是」的方式來確認某一政策過時與否,進而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與相應的口號。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重申鄧小平的口號而認為沒有必要質問事情是屬於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因為重要的判別標準是它的工作模式。之後他更提出適應中國條件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三個代表」,並且在200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透過而加入《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黨內的部分人士批評「三個代表」並非屬於馬克思主義、甚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價值觀的背叛,然而支持者認為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江澤民則主張早期共產黨成員認為共產主義應當實現的生產模式,發展到了今日已經更為複雜而難以體現,同時試圖強制生產方式的改變作為並沒有效果,因為其背後遵循歷史唯物主義的經濟規律而有自然的發展。該理論最為顯著的影響是允許資本家以「新社會階層」身分加入中國共產黨,除了鼓勵其從事「誠實勞動和工作」外,並透過自己的勞動貢獻為中國共產黨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後在胡錦濤所主導下,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制定了同樣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的科學發展觀思想,同時為了因應中國國情而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發展與應用,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央組織.非常設機關.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權力機構。在1969年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前全國代表大會經常不定期召開,之後實行每5年舉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制度,而每次大會將會持續數天。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除特別情況外,全國代表大會日程不得延期。《中國共產黨章程》賦予全國代表大會6項職權:在實際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時,絕大部分時間與會代表很少討論重大問題;而比較具影響力的討論則是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的準備期,將醞釀下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人選,並提交全國代表大會差額選舉。而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後,則是由全國代表大會所產生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擔任最高執行機構。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時,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領導黨的全部工作,對外代表中國共產黨。由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監督、執紀、問責,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對黨員履行職責進行監督;而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的領導下進行工作。新當選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除了之後會在不同黨政機關、地方行政區和企事業單位工作外,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會分別從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選出作為主要負責人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召集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並主持中央書記處的工作。另外還會選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透過中央書記處成員,批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組成人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一般每年舉行一次,為期2天至3天。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負責黨的經常工作。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作為最高決策機關和領導機關,承擔中共中央經常工作。所有重大的政治、思想、軍事、政策和組織問題都必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討論透過。中國共產黨在組織上採取民主集中制作為基本原則,各級黨組織對同下級組織有關的重要問題作出決定時,一般要徵求下級組織的意見,執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必須堅決執行上級黨組織的決定。本級黨組織和黨員如有不同意見,則必須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宣告保留或向上級黨委反映。常設機關.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閉會期間,由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行使中央政治局的職權,成為黨內最高決策機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制度是在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時重新建立,用以取代原本擔任政策決定角色的中央書記處。其中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每週至少召開1次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核心領導機構。藉由閉會制度使得中國共產黨的權力集中至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召集會議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會議,同時還主持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工作。而自江澤民以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也兼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領導全國武裝力量。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同時也是中央委員會的執行機構。中央書記處除了可以在中央政治局確定的政策框架下自行做出決定外,同時也負責指導中央委員會部門工作、經費工作、出版物與報告起草等工作。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最高軍事領導機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主要負責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中國共產黨歷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還會選舉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央書記處的組成人員。中共中央辦公廳是中共中央的核心聯絡部門,負責包括日常通訊、協議、安排會議議程等黨務行政工作。中共中央目前設定中央職能部門5個,這包括負責幹部工作與人事任免的中共中央組織部、負責宣傳思想、文化和公共傳播工作的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中國共產黨與各國政黨和國際組織聯絡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負責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的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以及負責協調政法機關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中共中央設定辦事機構8個,即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中國共產黨還設立有提供高階幹部培訓與政治教育的中共中央黨校,負責黨史研究、版發行與外文編譯的中共中央黨史和究院。而在新聞媒體對外傳播方面,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直接管理《人民日報》社,而中共中央黨校則發行有作為理論雜誌的《求是》和《學習時報》。另外中央委員會還設立多箇中央議事協調機構,包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等,在全體會議期間將向中央委員會提交報告。地方組織.中國共產黨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成立地方代表大會,並且由這些代表大會自行選出本級行政區委員會。中國共產黨地方各級代表大會應該每5年舉行一次,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可由上一級黨委委員會決定提前或者延後進行。本級黨委的人數和選舉程式由地方代表大會決定,並報上級黨委批准。地方各級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的代表大會每隔五年召開,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黨委委員、候補委員由黨代會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縣級黨委委員、候補委員必須擁有3年以上黨齡。本級黨委與本級黨代會的任期相同。各級黨委負責人必須向上級黨委負責。上級地方黨委可以決定下級地方代表大會委員會正式委員和候補委員人數。當黨委委員出缺時,則由候補委員按照得票數依次遞補。各級地方委員會每年至少要召開2次全體會議,且應當執行上級黨組織的指示以及同級代表大會的決議。地方各級黨代會閉會時,由本級黨委領導本級黨組織的工作,對外代表本級黨組織。其中地方黨委常委的人選由地方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並報上級黨委批准。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領導本行政區黨的經常工作。各級黨委的幹部管理許可權下算一級。例如,中共中央管理副省部級以上幹部的任免,省級黨委管理副地廳級以上幹部的任免。國家權力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採取議行合一制度。全國人大會議閉會時,則由其產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為行使其大部分職權。目前,全國人大的全體會議一般在每年3月召開。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在對外交往上扮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會角色,全國人大常委會還與國家主席共同行使國家元首職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般性法律由國務院或其他有關部門提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及其專門委員會三讀審查後批准。基本法律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三讀審查後交由全國人大會議批准。全國人大主席團常務主席、執行主席主持全國人大的全體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會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等法律的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中國內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間接選舉產生,全國人大常委會則由全國人大會議選舉產生,任期均為五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分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一樓的萬人大禮堂和二樓的常委會會議廳召開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第八十五條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第一百二十八條另外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同時,全國人大還擁有對其常委會“不適當的決定”的撤銷權。因此,在中國的憲法框架中,各級國家機關最終都應向全國人大負責,不存在行政、立法、司法、檢察機關制衡全國人大的情形。此外,全國人大有權選舉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其他中央國家機構,包括行政,也同時產生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家主席、副主席。國家元首.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心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人大可以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禮儀性”和“象徵性”的虛位元首——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家主席是國家機構之一,處於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從屬地位,形式上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與全國人大常委會聯合行使中國國家元首的職權,執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主要從事國事活動和負責外交禮節,但不負責包括行政和軍事等具體工作。如果中國國家主席出現喪失工作能力、死亡或遭罷免的情況下,國家主席的職責由國家副主席代理。國家副主席不能履行職權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代行職權。國家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五年,自2018年修憲後無連任次數限制。作為副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職務是非中共黨員實際能夠擔任的最高官職,歷史上有宋慶齡和榮毅仁兩位民主黨派人士曾經出任國家副主席。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均依法設立人民代表大會,簡稱地方人大,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當選的鄉鎮級、區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再選出更高階別的人民代表大會,並由這些代表選出全國人大代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其常務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員若干人組成,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常務委員會行使的職權是: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項;監督本級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工作;撤銷本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撤銷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不適當的決議;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決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罷免和補選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個別代表。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即“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國務院總理由國家主席提名,並經全國人大任命,是最高國家行政首長。總理全面領導國務院工作,代表國務院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負責。副總理、國務委員協助總理工作,並與國務院秘書長、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審計署審計長一起對總理負責。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總理具有最後決策權。國務院總理透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國務院全體會議行使行政職能。國家基本計劃和政府一般政策,不論是對外政策、國際條約、法律和國務院令,重要財政事項,還是榮譽稱號、人民警察警銜和海關關銜的授予,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任命等重要事項都由國務院及其總理進行。目前,國務院下設國務院辦公廳和25個組成部門、16個直屬機構,4個辦事機構和若干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均依法設立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政府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1954年頒佈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即地方各級人民政府。1975年頒佈的規定: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同時又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1978年頒佈的規定: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即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人民公社的人民代表大會和革命委員會是基層政權組織,又是集體經濟的領導機構。1982年頒佈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國家監察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監察委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監察機關,依據憲法及相關的法律負責監督、調查、處置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問題。國家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後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與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合署辦公。國家司法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體系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發展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系。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透過第一部法律《婚姻法》;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透過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1年,中國政府宣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體制由公安部、檢察院、人民法院三大系統組成,三者分工並互相配合與制約,中國共產黨各級政法委員會則主導協調。重大案件發生後,由政法委員會組織公安機關、檢察部門和法院聯合辦案,由公安機關抓捕、檢察部門蒐集證據、法院配合審判。各級人民法院.中國司法實行二審終審制。基層人民法院為一審法院,對大多數案件進行初判。在一審法院敗訴的當事人可以上訴於上級法院中級人民法院或高階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司法機關。各級人民法院均設立對應的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國家審判機關,也是管理國家審判系統的機構。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設立六個巡回法庭接受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的上訴案件。有時也有大法官巡迴庭或特別法庭獨立審判國家和社會的特別重大案件或特殊的上訴抗訴案、死刑案。高階人民法院是受理中級人民法院或其他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的上訴案件的第三級法院,按省級行政區劃設立,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階人民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階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階人民法院管理,行使高階人民法院職權。中級人民法院是受理基層人民法院或其他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的上訴案件的第二級法院,按地級行政區劃設立,包括省、自治區下設的市、州、盟、地區、應當設立中級人民法院的地方、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轄師級地方的中級人民法院和直轄市設定的若干個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是第一級法院,按縣域行政區劃設立,包括縣、旗、市轄區、工礦區、應當設立基層人民法院的地方、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轄團級地方的人民法院。除普通人民法院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專門法院包括軍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海事法院、林業法院、農墾法院、石油法院、智慧財產權法院、網際網路法院、金融法院等。其中,軍事法院分解放軍、戰區、基層三級。鐵路運輸法院設中級、基層兩級。海事法院不分級,層級相當於中級人民法院,全稱冠以國號,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法院。此外,還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設立智慧財產權法院,“管轄有關專利、植物新品種、積體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第一審智慧財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智慧財產權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上訴案件,由智慧財產權法院所在地的高階人民法院審理。其他國家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實行主席負責制,中央軍委主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率者,中國人民解放軍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奉行“黨指揮槍”指導原則。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成立後,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和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基本相同,實際上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產生或罷免。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或罷免,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目前,中央軍事委員會下設中央軍委辦公廳和6個部、2個委員會、3個辦公室、審計署和機關事務管理總局。政治制度.法律體系.中國的法律體系,一般被認為屬於歐陸法系中的民法法系。1980年開始實施新的法律體系,1987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刑法和民法,許多法律還在不斷改善中。最新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在1982年12月4日,此後於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經五次修正。2003年對憲法進行了一次重大修改,首次將保護私有財產明文寫入憲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政黨制度.中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與8個民主黨派合作和協商,進而組成統一戰線。人民政協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主要參與成員還包括有群眾組織、民主黨派以及各個行業的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致力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層面基本政策進行討論,提出相關的意見與建議。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的互動關係主要建立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基礎上。這一協商過程在政制發展程序中被制度化、長期化。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非權力機關,亦非決策機構,不在國家機構之列。《》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選舉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選舉制度,狹義上僅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所規範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制度;廣義上也可以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選舉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法律所規範的各級人大代表選舉、國家公職人員選舉以及村居民自治組織選舉的總稱。中國內地的9億適齡選民可以直接選舉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縣級、鄉級和不設區地級市的人大代表,每次選舉間隔為五年。而設區的地級市及更高階別的人大代表、地方行政長官則由下一級人大代表選舉產生,屬於間接選舉。國際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下列國際組織的成員:
101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13
Hello World
“Hello, World!”程式通常指一類輸出或顯示「Hello, World!」字串的電腦程式。在大多數通用程式語言中,這樣的程式只有一小段程式碼,因此可以用來展示該程式語言的基本。“Hello, World!”往往是初學者學習某種程式語言所接觸的第一個程式內容,同時它也是用來確認原始碼編譯器、程式開發或執行環境是否已經安裝妥當並被操作者理解的常用手段。歷史.1972年,在貝爾實驗室成員布萊恩·柯林漢撰寫的內部技術檔案《A Tutorial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 B》中首次提到了Hello World這一字串。當時,他使用B語言撰寫了一個用於演示外部變數的示例程式:main( ) {extern a, b, c;putchar(a); putchar(b); putchar(c); putchar('!*n');a 'hell';b 'o, w';c 'orld';這個程式將在終端打印出“”,然後附上一個換行符。之所以這一短語被拆分成多個變數記錄,是因為B語言中的每個字元常量只能容納四個ASCII字元。1974年,時值C語言取代B語言,在貝爾實驗室的又一內部備忘錄《Programming in C: A Tutorial》中,柯林漢用C語言再次編寫了一個Hello World程式作為教學示例。這一程式在他和丹尼斯·裡奇於1978年出版的《C程式設計語言》中得到繼承:main( ) {printf("hello, world\n");在上例中,。自此,Hello World成為了電腦程式設計師學習新的程式語言的傳統。但是,也有些人認為 "hello, world" 的字串早於1966年的BCPL語言出現的時候已經出現。雖然相關的字詞確實在發明者記錄的檔案出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Hello World在當時確實沒有流行。因此,人們公認為布萊恩·柯林漢是令該字串走進公眾目光的人。衍生影響.對電腦文化的影響.Debian以及系統的進階包裝工具當中包含了「hello, world」安裝工具。使用者只需要於終端輸入「apt-get install hello」便能夠安裝此工具及其相關部件。雖然看似沒用,但卻可作為測試工具使用。同時,這亦能夠向新使用者展示安裝工具的方法。對開發者來說,這個工具展現了建立.deb安裝工具的方法。這個工具,連同GNU Hello便成為了撰寫GNU程式的教學軟體。對其他電子產品的影響.雖然Hello World在單晶片微電腦、現場可程式設計邏輯閘陣列及複雜可程式邏輯裝置中不能展現出來,一盞細小的微型LED燈會代替Hello World的作用,以表示安裝成功、相關程式功能已實現。對流行文化的影響.Hello World已經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例如以Hello World命名首個運用純人工智慧完成的專輯。虛擬YouTuber公司hololive production在Hololive Alternative企劃預告PV末使用"//Hello,Δlternative World"來致敬此文化。同時,亦有若干公司以Hello World命名,例如位於澳洲的Helloworld旅遊公司、Hello World Consulting等。到Hello World的時間.“到Hello World的時間”是指用給定的程式語言編寫一個“Hello, World!”程式所需的時間,這是衡量一個程式語言易用性的標準之一。由於“Hello, World!”程式主要的介紹物件是不熟悉該語言的人,“Hello, World!”程式越複雜可能越表明該程式語言不太容易接近。這個概念現已不限於程式語言,在API層面同樣適用,成為衡量一個新開發者使一個基本示例運作的難易程度。時間越短,說明開發者越容易採用該API。
101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15
資料壓縮
在計算機科學和資訊理論中,資料壓縮或者源編碼是按照特定的編碼機制用比未經編碼少的資料位元,能夠將許多檔案儲存到同一個檔案中。我們可利用資料的一致性,規則性,與可預測性去實現資料壓縮。人類最先發展的壓縮技術實為自然語言,一般來說,若可以用比較精簡的自然語言來描述一樣事物,那麼也就越能夠對這樣事物做壓縮。資料越一致,亦代表其統計特性越集中。以影像壓縮為例,其集中代表有傅立葉變換的時域及頻域,直方圖,特徵值。概要.資料壓縮能夠實現是因為多數現實世界的資料都有統計冗餘。例如,字母「e」在英語中比字母「z」更加常用,字母「q」後面是「z」的可能性非常小。非破壞性資料壓縮通常利用了統計冗餘,這樣就能更加簡練地、但仍然是完整地表示傳送方的資料。非破壞性資料壓縮的壓縮率不足以處理龐大體積的音影片資料,但如果允許一定程度的保真度損失,那麼還可以實現進一步的壓縮。例如,人們看圖畫或者電視畫面的時候可能並不會注意到一些細節並不完善。同樣,兩個音訊錄音取樣序列可能聽起來一樣,但實際上並不完全一樣。破壞性資料壓縮在可以接受或無法察覺的情況下使用較少的位數表示影象、影片或者音訊。然而,經常有一些檔案不能被破壞性資料壓縮壓縮,實際上對於不含可以辨別樣式的資料任何壓縮演算法都不能壓縮。另外,試圖壓縮已經經過壓縮的資料通常得到的結果實際上是增加資料。實際上,破壞性資料壓縮也會最終達到不能工作的地步。例如一個極端的例子:壓縮演算法每次去掉檔案最後一個位元組,那麼經過這個演算法不斷的壓縮直至檔案變空,壓縮演算法將不能繼續工作。由於可以幫助減少如硬碟空間與連線頻寬這樣的昂貴資源的消耗,所以壓縮非常重要,然而壓縮需要消耗資訊處理資源,這也可能是費用昂貴的。所以資料壓縮機制的設計需要在壓縮能力、失真度、所需計算資源以及其它需要考慮的不同因素之間進行折衷。對於任何形式的通訊來說,只有當資訊的傳送方和接受方都能夠理解編碼機制的時候壓縮資料通訊才能夠工作。例如,只有當接受方知道這篇文章需要用漢語字元解釋的時候這篇文章才有意義。同樣,只有當接受方知道編碼方法的時候他才能夠理解壓縮資料。應用.一種非常簡單的壓縮方法是行程長度編碼,這種方法使用資料及資料長度這樣簡單的編碼代替同樣的連續資料,這是無損資料壓縮的一個例項。這種方法經常用於辦公計算機以更好地利用磁碟空間、或者更好地利用計算機網路中的頻寬。對於電子-{表格}-、文字、可執行檔案等這樣的符號資料來說,無損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要求,因為除了一些有限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一個數據位的變化都是無法接受的。對於影片和音訊資料,只要不損失資料的重要部分一定程度的質量下降是可以接受的。透過利用人類感知系統的侷限,能夠大幅度的節約儲存空間並且得到的結果質量與原始資料質量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差別。這些有損資料壓縮方法通常需要在壓縮速度、壓縮資料大小以及質量損失這三者之間進行折衷。有損影象壓縮用於數碼相機中,大幅度地提高了儲存能力,同時影象質量幾乎沒有降低。用於DVD的有損MPEG-2編解碼影片壓縮也實現了類似的功能。在有損音訊壓縮中,心理聲學的方法用來去除訊號中聽不見或者很難聽見的成分。人類語音的壓縮經常使用更加專業的技術,因此人們有時也將“語音壓縮”或者“語音編碼”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與“音訊壓縮”區分開來。不同的音訊和語音壓縮標準都屬於音訊編解碼範疇。例如語音壓縮用於因特網電話,而音訊壓縮被用於CD翻錄並且使用MP3播放器解碼。理論.壓縮的理論奠定的,他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及五十年代早期發表了這方面的基礎性的論文。Doyle和Carlson在2000年寫到資料壓縮“是所有的工程領域最簡單、最優美的設計理論之一”。密碼學與編碼理論也是密切相關的學科,資料壓縮的思想與統計推斷也有很深的淵源。許多無損資料壓縮系統都可以看作是四步模型,有損資料壓縮系統通常包含更多的步驟,例如它包括預測、頻率變換以及量化。Lempel-Ziv。目前一個性能良好基於LZ的編碼機制是LZX,它用於微軟公司的CAB格式。最好的壓縮工具將機率模型預測結果用於算術編碼。算術編碼由芬蘭資訊理論學家Jorma Rissanen發明,並且由Witten、Neal以及Cleary將它轉變成一個實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實現比眾人皆知的哈夫曼演算法更好的壓縮,並且它本身非常適合於自適應資料壓縮,自適應資料壓縮的預測與上下文密切相關。算術編碼已經用於二值影象壓縮標準JBIG、文件壓縮標準DejaVu。文字輸入系統Dasher是一個逆算術編碼器。
101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16
巴斯克語
巴斯克語的孤立語言。該語言在西班牙語稱作--,在法語稱作--,而巴斯克語裡則稱為--或--。巴斯克語的起源與系屬爭議很大。作為西歐唯一的孤立語言,巴斯克語與現存的任何語言沒有發生學關係。歷史.起源.巴斯克人的祖先可能是歐洲遠古時代的居民詞根相同。在法國西南部阿基坦使用的語言的拉丁註解中,找到了一些與原始巴斯克語的同源詞,如在現代巴斯克語中分別解作女子和男人的“--”和“--”,在阿基坦語的標音被寫作“--”和“--”。而語言學者曾嘗試把巴斯克語與伊比利亞語、喬治亞語、高加索諸語言如車臣語,或嘗試設立德內-高加索語系或獨立成為單獨的瓦斯科尼亞語系,以使巴斯克語與其他語言聯絡起來。但這些假設還未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發展.直至2017年資料,約有70萬人正在使用巴斯克語,佔巴斯克地區人口的35%。巴斯克語也曾是西班牙獨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攻擊的目標。在弗朗哥統治期間,他強行推廣西班牙語,禁止使用包括巴斯克語在內的其他語言。書寫.現代巴斯克語使用拉丁字母書寫。但根據考古出土的文物,可找到羅馬化之前使用伊比利字母銘刻在器皿上的巴斯克語,而在納瓦拉則有中世紀使用阿拉伯字母書寫巴斯克語的紀錄。巴斯克語字母如下:巴斯克語在外來詞中才有使用--。它們並不計在上述的字母表中。另外,古舊的巴斯克語文字紀錄還包括以下六個字母:--,而後三個字母現時仍未被Unicode收錄。與其他語言的關係.由於和鄰近地區人們交流的關係,巴斯克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拉丁語、西班牙語、法語甚至阿拉伯語的影響,從它們當中借了些詞彙。相對的,也向週邊的語言輸出詞彙。巴斯克語大量使用格變化,以及複雜的動詞變化。而這樣的語言特性在臨近地區只有巴斯克語和有些高加索語言才具備。日常詞彙.Kaixo 你好Egun on 早安Arratsalde on 午安Gabon 晚安Agur 再會分類.根據Louis-Lucien Bonaparte的分類,巴斯克語可以區別出八種方言,但並不與行政轄區重合。現時在學校教育中使用規範化的「標準巴斯克語」則是以吉普斯誇省的方言為基礎。地位.巴斯克語在西班牙的巴斯克自治區、納瓦拉自治區具有官方語言地位。由於兩地#重定向 的差異,使得法律稱呼巴斯克語的方法有別,前者稱--,後者稱--
102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29
病毒
病毒相關詞彙病毒體一個位於宿主細胞之外的獨立、功能完全的病毒顆粒衣殼在病毒基因外包裹著的一層蛋白質外殼。衣殼由許多相同的、分子較小的蛋白質組成病毒包膜一些病毒擁有的包裹病毒體的脂肪泡基因一段DNA或RNA。如果把核苷酸比作字的話,那麼基因就是由核苷酸寫成的句子。基因會指導病毒的複製。一種病毒只能擁有DNA與RNA中的一種作為它的遺傳物質。宿主能被一種或多種病毒感染的動物、植物,或者細菌噬菌體能在細菌體內繁殖的病毒細胞嗜性細胞嗜性決定了會被病毒選為繁殖場所的細胞的型別血清型病毒表面的抗原不同,血清型也就不同對稱性一種病毒如果完全相同,而且具有立方體、螺旋形等複雜的結構,那麼它就具有對稱性。病毒總是被歸為微生物學的分支。病毒由兩到三個成分組成:病毒都含有遺傳物質,而其他某些則可能起源於細菌。病毒有各式各樣的傳播方式,不同型別的病毒採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植物病毒可以透過以植物汁液為生的昆蟲,如蚜蟲,來在植物間進行傳播;而動物病毒可以透過蚊蟲叮咬而得以傳播。這些攜帶病毒的生物體稱為“載體”。流感病毒可以經由咳嗽和打噴嚏來傳播;諾羅病毒則可以透過手足口途徑來傳播,即透過接觸帶有病毒的手、食物和水;輪狀病毒常常是透過接觸受感染的兒童而直接傳播的;此外,艾滋病毒則可以透過體液接觸來傳播。並非所有的病毒都會導致疾病,因為許多病毒的複製並不會對受感染的器官產生明顯的傷害。某些病毒,如艾滋病毒,可以與人體長時間共存,並且依然能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到宿主免疫系統的影響,即“病毒持續感染”。但在通常情況下,病毒感染能夠引發免疫反應,消滅入侵的病毒。而這些免疫反應能夠透過注射疫苗來產生,進而使接種疫苗的人或動物能夠終生對相應的病毒免疫。像細菌這樣的微生物也具有抵禦病毒感染的機制,如限制修飾系統。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任何作用,但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已經研發出來。歷史.關於病毒所導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3世紀的印度和中國就有了關於天花的記錄。但直到19世紀末,病毒才開始逐漸得以發現和鑑定。1884年,法國微生物學家查理斯·尚柏朗發明了一種細菌無法透過的過濾器發現患口蹄疫動物淋巴液中含有能透過濾器的感染性物質,由於經過了高度的稀釋,排除了其為毒素的可能性;他們推論這種感染性物質能夠自我複製。20世紀早期,英國細菌學家弗雷德裡克·圖爾特發現了可以感染細菌的病毒,並稱之為噬菌體。隨後法裔加拿大微生物學家費里斯·代列爾。高濃度的病毒懸液會使培養基上的細菌全部死亡,但透過精確的稀釋,可以產生可辨認的噬斑。透過計算噬斑的數量,再乘以稀釋倍數就可以得出溶液中病毒的個數。他們的工作揭開了現代病毒學研究的序幕。在19世紀末,認為病毒的特性是感染性、具濾過性和需要活的宿主,也就意味著病毒只能在動物或植物體內生長。1906年,哈里森發明在淋巴液中進行組織生長的方法;接著在1913年,E·斯坦哈特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他們利用切碎的母雞腎臟的懸液對牛痘苗病毒進行了培養。他們的方法在1950年代得以廣泛應用於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的大規模生產。另一項研究突破發生在1931年,美國病理學家歐內斯特·古巴斯捷在受精的雞蛋中培養流感病毒。1949年,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托馬斯·哈克爾·韋勒和弗雷德裡克·查普曼·羅賓斯利用人的胚胎細胞對脊髓灰質炎病毒進行了培養,這是首次在沒有固體動物組織或卵的情況下對病毒進行的成功培養。喬納斯·索爾克利用此一研究成果來有效生產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1931年,德國工程師恩斯特·魯斯卡和馬克斯·克諾爾發明了電子顯微鏡,使得研究者首次得到病毒形態的照片。1935年,美國生物化學家和病毒學家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利發現菸草花葉病毒大部分是由蛋白質所組成的,並得到病毒晶體。隨後,他將病毒成功地分離為蛋白質部分和RNA部分。溫德爾·斯坦利也因為他的這些發現而獲得194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菸草花葉病毒是第一個結晶的病毒,進而可以透過X射線晶體學的方法來得到其結構細節。第一張病毒的X射線衍射照片是由貝納和羅布利·威廉姆斯發現將分離純化的菸草花葉病毒RNA和衣殼蛋白混合在一起後,可以重新組裝成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這也揭示了這一簡單的機制很可能就是病毒在它們的宿主細胞內的組裝過程。20世紀的下半葉是發現病毒的黃金時代,大多數能夠感染動物、植物或細菌的病毒在這數十年間發現。1957年,馬動脈炎病毒和導致牛病毒性腹瀉的病毒。其二人也因此與發現了能夠導致子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的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分享了200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起源.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存在;病毒很可能在第一個細胞進化出來時就存在了。病毒起源於何時尚不清楚,因為病毒不形成化石,也就沒有外部參照物來研究其進化過程,同時病毒的多樣性顯示它們的進化很可能是多條線路的而非單一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是目前可用的揭示病毒起源的方法;但這些技術需要獲得遠古時期病毒DNA或RNA的樣品,而目前儲存在實驗室中最早的病毒樣品也不過90年。有三種流行的關於病毒起源的理論:利用計算機來分析病毒和宿主DNA的序列資訊,可以對不同病毒之間的進化關係有更好的瞭解,而且可以有助於發現現代病毒的祖先。至今這類分析還沒有能夠決定哪一種理論是正確的。而且不大可能所有的病毒都來自同一祖先,不同的病毒很可能是透過一種或多種機制在不同的時期產生。對於病毒到底是一種生命形式,還是僅僅是一種能夠與生物體作用的有機結構,人們的觀點各不相同。有人將病毒描述為處於“生命邊緣的生物體”,因為它們像其它生物體一樣擁有基因、能夠透過自然選擇而進化並且能夠透過自行組裝來完成複製。然而,雖然病毒含有基因,但它們沒有細胞結構,而細胞被認為是生命的基本單位;而且,病毒沒有自身的代謝機制;可接受的生命形式是利用細胞分裂來進行繁殖的,而病毒是自發地在細胞內進行組裝的,類似於晶體的自發生長過程。雖然病毒是否是一種生命形式,目前還沒有定論,但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的自組裝方式對於研究生命起源具有一定啟示意義,有一種假說就認為生命是起始於有機分子的自組裝。結構.病毒的形狀和大小。某些絲狀病毒的長度可達1400nm,但其寬度卻只有約80nm。大多數的病毒無法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而掃描或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是觀察病毒顆粒形態的主要工具,常用的染色方法為負染色法。一個完整的病毒顆粒稱為“病毒體”,如流感病毒。衣殼是由病毒基因組所編碼的蛋白質組成的,它的形狀可以作為區分病毒形態的基礎。通常只需要存在病毒基因組,衣殼蛋白就可以自組裝成為衣殼。但結構複雜的病毒還會編碼某些幫助構建衣殼的蛋白質。與核酸結合的蛋白質稱為核蛋白,核蛋白與核酸結合形成核糖核蛋白,再與衣殼蛋白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核衣殼”。病毒的形態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四種:螺旋形.螺旋形的衣殼是由殼粒繞著同一個中心軸排列堆積起來,以形成一箇中空的棒狀結構。這種棒狀的病毒體可以是短而剛性的,也可以是長而柔性的。具有這種形態的病毒一般為單股RNA病毒,研究得最多的就是菸草花葉病毒,但也有少量單股DNA病毒也為螺旋形;無論是哪一種病毒,其核酸都透過靜電相互作用與衣殼蛋白結合。一般來說,棒狀病毒體的長度取決於內部核酸的長度,而半徑取決於殼粒的大小和排列方式。用於定義這種螺旋形態的引數有兩個:amplitude和pitch,前者即直徑,而後者是指殼粒環繞一週後所前進的距離。正二十面體形.大多數的動物病毒為正二十面體或具有正二十面體對稱的近球形結構。二十面體具有5-3-2對稱,即每個頂點為5重對稱,每個面的中心為3重對稱,每條邊的中心為2重對稱。病毒之所以採用這種結構可能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規則的二十面體是相同殼粒形成封閉空間的一個最優途徑,可以使所需的能量最小化。形成二十面體所需的最少的等同的殼粒的數量為12,每個殼粒含有5個等同的亞基。但很少有病毒只含有60個衣殼蛋白亞基,多數正二十面體形病毒的亞基數量大於60,為60的倍數,倍數可以是3、4、7、9、12或更多。由於二十面體的對稱性,位於頂點的殼粒周圍有五個殼粒環繞,稱為“penton”;而位於三角形面中心的殼粒周圍有六個殼粒環繞,稱為“hexon”。包膜型.某些病毒可以利用改造後的宿主的細胞膜環繞在病毒體周圍,形成一層脂質的包膜。包膜上既鑲嵌有來自宿主的膜蛋白也有來自病毒基因組編碼的膜蛋白;而脂質膜本身和其中的糖類則都來自宿主細胞。包膜型病毒位於包膜內的病毒體可以是螺旋形或正二十面體形的。無包膜的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完成複製後,需要宿主細胞死亡並裂解後,才能逸出並進一步感染其他細胞。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常常造成大量非成熟細胞死亡,反而降低了對宿主細胞的利用率。而有了包膜之後,病毒可以透過包膜與宿主的細胞膜融合來出入細胞,而不需要造成細胞死亡。流感病毒和艾滋病毒就採用的是這種策略。大多數的包膜型病毒的感染性都依賴於包膜。複合型.與以上三類病毒形態相比,複合型病毒的結構複雜得多,它們的衣殼既非完全的螺旋形又非完全的正二十面體形,可以有附加的結構,如蛋白質組成的尾巴或複雜的外壁。有尾噬菌體和痘病毒都是比較典型的複合型病毒。有尾噬菌體在噬菌體中數量最多,其殼體由頭部和尾部組成,頭部呈正二十面體對稱,尾部呈螺旋對稱,頭部和尾部之間透過頸部相連。此外噬菌體的尾部還附著有一些尾鞘、尾絲和尾釘等。其頭殼中包裹著噬菌體的基因組,而尾部的各個元件則在噬菌體感染細菌的過程中發揮作用。痘病毒是一種具有特殊形態的體形較大的複合型病毒。其病毒基因組與結合蛋白位於稱為擬核的一箇中心區域。擬核圍繞在一層膜和兩個未知功能的側體中。痘病毒具有外層包膜,包膜外有一層厚的蛋白質外殼佈滿整個表面。痘病毒的形態有輕微的多型性,從卵狀到磚塊狀都有。擬菌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病毒,其衣殼直徑達400nm,體積接近小型細菌,且表面佈滿長達100nm的蛋白質纖維絲。在電鏡下觀察到的擬菌病毒呈六邊形,因此推測其衣殼應為二十面體對稱。遺傳物質.與一般的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為雙股DNA不同的是,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為DNA或RNA,可以為單股或雙股。從目前已發現的病毒來看,更多的是RNA病毒;其中,植物病毒多為單股RNA病毒,而噬菌體多為雙股DNA病毒。不同病毒的遺傳物質中的基因結構也各不相同,它們之間的差異性比動物、植物或細菌中任何一個生物域內物種間的差異性都要大。病毒的核酸可以是環狀的,如多瘤病毒,或線狀的,如腺病毒。核酸的種類與其所呈現的形狀無關。在RNA病毒中,病毒體中的核酸常可以分裂為多個節段,這種狀態稱為“分節”就是一個例子。病毒的核酸可以是單股或雙股,也與核酸的種類無關。雙股的病毒核酸是由兩條互補配對的核酸鏈所組成,如同一個梯子。而單股的病毒核酸是一條沒有配對的核酸鏈,如同一個梯子從中間分成兩邊的其中一邊。某些病毒,如肝病毒科中的部分病毒,其核酸部分為單股,部分為雙股。其核酸為RNA或單股DNA的病毒,其核酸鏈可以分為正義鏈或反義鏈,這種劃分取決於其與病毒mRNA是否互補。正義病毒RNA與病毒mRNA等同,宿主細胞因此可以直接用其來翻譯。反義病毒RNA與病毒mRNA互補,必須透過RNA聚合酶合成正義病毒RNA後,才能夠進行翻譯。單股DNA的情況與RNA相似,“編碼鏈”。不同病毒的核酸的大小差別很大。最小的病毒基因組分子量只有106道爾頓,編碼4個蛋白質;最大的病毒基因組則有108道爾頓,編碼超過100個蛋白質。RNA病毒的基因組通常比DNA病毒來的小,這是由於其複製過程有更高的錯誤率,使得RNA病毒的大小有上限。如果超出這一上限,複製後的RNA病毒基因組會出現錯誤,使得導致病毒無功能或無競爭力。為了彌補這一缺陷,RNA病毒通常將自己的核酸分成多個分子,每一個分子就是一段基因組,這樣也就降低了複製過程中的錯誤率。相比而言,由於DNA病毒具有保真度較高的複製酶,降低了複製的錯誤機率,因而其基因組也就更大。遺傳變異.}-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無法透過細胞分裂的方式來完成數量增長;它們利用宿主細胞內的代謝工具來合成自身的複製,並完成病毒組裝。不同的病毒之間生命週期的差異很大,但大致可以分為六個階段:DNA病毒.大多數DNA病毒基因組的複製發生在細胞核內。只要細胞表面有合適的受體,這些病毒就能夠透過胞吞或膜融合的方式進入細胞。多數DNA病毒完全依賴宿主細胞的DNA和RNA的合成工具以及RNA的加工工具。而病毒基因組必須穿過核膜來獲得對這些工具的控制。RNA病毒.RNA病毒的複製過程比較獨特,由於其遺傳資訊儲存在RNA上,因此複製過程通常發生在細胞質中。根據複製方式的不同,RNA病毒可以分為4個不同的組別以及RNA是單股還是雙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複製機制。RNA病毒是用它們自己的RNA複製酶來對基因組進行復制。反轉錄病毒.反轉錄病毒基因組的複製是採用反轉錄的方式來完成的,即利用RNA模板來合成DNA。遺傳物質為RNA的反轉錄病毒以DNA為中間物來複制其基因組,而遺傳物質為DNA的反轉錄病毒則以RNA為中間物來複制。兩類病毒都需要用到反轉錄酶。反轉錄病毒常常可以將透過反轉錄合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能夠抑制反轉錄酶活性的抗病毒藥物。命名.病毒的命名並無絕對的規則,常依病毒的型態、感染物件、最初發現地點,也可能會由WHO進行官方命名。例如感染動植物的病毒可能依感染的物件、病徵來命名,例如麻疹病毒、狂犬病毒,以發現地點命名的包括伊波拉病毒。噬菌體的命名常依實驗室內編號命名,例如T1噬菌體。分類.由於病毒並不像其他生物能藉由交配產生後代,因此在種別的定義上與一般生物有所不同。ICTV分類法.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的病毒樣品則大部分的序列都是全新的。病毒分類從域開始,結構如下,分類字尾在括號中:域 Realm ("-viria")亞域 Subrealm ("-vira")界 Kingdom ("-viriae")亞界 Subkingdom ("-virites")門 Phylum ("-viricota")亞門 Subphylum ("-viricotina")綱 Class ("-viricetes")亞綱 Subclass ("-viricetidae")目 Order ("-virales")亞目 Suborder ("-virineae")科 Family ("-viridae")亞科 Subfamily ("-virinae")屬 Genus ("-virus")亞屬 Subgenus ("-virus")種 Species物種名稱通常以[疾病]病毒的形式出現,尤其是高等動植物。ICTV2019版分類表中總共有4個域, 9個界, 16個門, 2個亞門, 36個綱, 55個目, 8個亞目, 168個科, 103個亞科, 1421個屬, 68個亞屬, 6590個種。除亞域、亞界和亞綱外,其他級別的分類單元都被使用。共有4個域,1個地位未定目,24個地位未定科,3個地位未定屬被承認。2020年版增加至6個域,並持續更新中:域:地位未定目:地位未定科:地位未定屬:基於結構的病毒分類.有些研究認為,從不同生態環境感染宿主的某些病毒群的基礎,可以補充現有的ICTV分類方案。巴爾的摩分類法.諾貝爾獎獲得者生物學家戴維·巴爾的摩在1970年代提出了巴爾的摩分類系統。巴爾的摩分類法與ICTV分類法一起用於現代病毒的分類。巴爾的摩分類法是基於病毒mRNA的生成機制。在從病毒基因組到蛋白質的過程中,必須要生成mRNA來完成蛋白質合成和基因組的複製,但每一個病毒家族都採用不同的機制來完成這一過程。病毒基因組可以是單股或雙股的RNA或DNA,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反轉錄酶。而且,單股RNA病毒可以是正義。這一分類法將病毒分為7類:舉一個病毒分類的例子:水痘病毒,即帶狀皰疹病毒,屬於皰疹病毒目,皰疹病毒科,甲型皰疹病毒亞科,水皰病毒屬;同時,帶狀皰疹病毒是巴爾的摩分類法中的第一類,因為它是雙股DNA病毒,且不含有反轉錄酶。病毒與人類疾病.由病毒引起的人類疾病種類繁多。已經確定的如,感冒、流感、水痘等一般疾病,以及天花、艾滋病、SARS、禽流感和2019冠狀病毒疾病等嚴重疾病,還有某些疾病可能是以病毒為致病因子;例如:人皰疹病毒6型與某些神經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和慢性疲勞症候群之間可能相關。此外,原本認為是馬類神經系統疾病的致病因子的玻那病毒,現在發現其可能足以引起人類精神疾病。病毒能夠導致疾病的能力稱為病毒性。不同的病毒有著不同的致病機制,主要取決於病毒的種類。在細胞水平上,病毒主要的破壞作用是導致細胞裂解,進而引起細胞死亡。在多細胞生物中,一旦機體內有足夠多的細胞死亡,就會對機體的健康產生影響。雖然病毒可以引發疾病,卻也可以無害地存在於機體內。例如,能夠引起唇皰疹的單純皰疹病毒可以在人體內保持休眠狀態;這種狀態又稱為“潛伏”的特點。進入潛伏狀態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甦醒”後,能夠引起帶狀皰疹。某些病毒能夠引起慢性感染,可以在機體內不斷複製而不受宿主防禦系統的影響。這類病毒包括乙肝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受到慢性感染的人群即是病毒攜帶者,因為他們相當於儲存了保持感染性的病毒。當人群中有較高比例的攜帶者時,這一疾病就可以發展為流行病。流行病學.病毒的流行病學是現代醫學中的一個分支,主要是研究基於人的病毒的傳播途徑和對病毒感染的控制方法。病毒的傳播可以是垂直方式,如從母親到嬰兒,或者是水平方式,即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例子包括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嬰兒一出生就會從母親處感染病毒;另一個少見的例子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雖然只會引起較溫和的感染反應,但對於胎兒或剛出生的嬰兒卻是致命的。是最普遍的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方式。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血液交換或性行為,如艾滋病毒、乙肝和丙肝病毒;口部的唾液交換,如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含病毒的食物或飲用水,如諾羅病毒;呼吸入以氣溶膠形式存在的病毒,如流感病毒;以蚊蟲為載體,透過蚊蟲叮咬注入人體,如登革熱病毒。病毒感染的傳播速率取決於多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易感染個體的數量、醫療和天氣條件等。流行病學研究是用於在病毒性疾病爆發時及時切斷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染鏈。防治措施是針對病毒的傳播方式進行控制。發現病毒源和鑑定病毒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一旦鑑定了病毒,其傳播就可以透過注射疫苗來阻斷。當沒有可用的疫苗時,改善環境衛生以及採取消毒措施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傳播。通常受感染的病人需要與其他健康人群隔離開,而對有接觸過病毒的人需要進行隔離檢疫。大多數人和動物的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在這一期間,不會有患病的跡象和症狀。病毒性疾病的潛伏期從幾天到幾個星期不等,但多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已經得以確定。在潛伏期之後,會有一段“可傳染期”,即此期間受感染的個體可以將病毒傳染給其他個體。對於瞭解可傳染期和潛伏期的長短對於控制疾病的爆發也非常重要。當疾病爆發導致一個人群、社群或地區中有反常的高比例患病者時,這一疾病就稱為流行病;如果疾病傳播到世界範圍則稱為瘟疫。流行病和瘟疫.美洲原住民的人口曾經由於歐洲殖民者帶來的傳染性疾病,特別是天花的蔓延而大量減少。沒有詳細的資料顯示在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後有多少原住民死於外來的疾病,但估計接近總人口的70%。這一破壞性影響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歐洲殖民者對原住民進行驅趕和征服。這在當時對美洲原住民帶來了極大的恐懼。瘟疫是世界範圍內的流行病。1918年的流感大爆發,即通常所說的西班牙流感,就是一種級別最高的大規模流行病,是由一種特殊的嚴重致死性流感A型病毒;這一流感的感染者通常是健康的青壯年,而其他大多數流感則多發生在青少年、老人或體弱多病者中。西班牙流感持續時間從1918年到1919年,過去估計死亡人數在四千萬到五千萬人,而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一瘟疫可能導致一億人死亡,死亡人口占1918年全球總人口的5%。多數研究者相信艾滋病二十世紀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現在,艾滋病已經發展成為瘟疫,全球大約有386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估計自1981年6月5日發現首個病例至今,已有超過兩千五百萬人死於艾滋病,這使得艾滋病成為有史以來最具傷害性的瘟疫之一。2007年全年總共有270萬新的艾滋病感染者和兩百萬艾滋病相關的死亡案例。數種高致死性病毒菌株是絲狀病毒科成員。絲狀病毒是一類纖維狀的病毒,可以引起病毒性出血熱,其成員包括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馬爾堡病毒引起全世界的廣泛注意是在2005年4月,安哥拉發生的一次疾病爆發。這次爆發從2004年10月一直持續到2005年。伊波拉出血熱則首度出現於1976年,後造成間歇性爆發及高致死率。最近且最嚴重的一次爆發,為西非伊波拉病毒疫症。癌症.病毒是導致癌症發生的原因之一。與人類癌症相關的主要病毒有人類乳突病毒、乙肝病毒、艾伯斯坦-巴爾病毒和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宿主防禦機制.人體抵禦病毒的第一道防線是先天性免疫系統。這一免疫系統由能夠抵禦非特異性病毒感染的細胞和其他機制組成,即以一種通用方式來對入侵的病原體做出識別和反應,但不同於獲得性免疫系統,這一免疫系統並不產生持久的或保護性的免疫。RNA干擾是對抗病毒的一種重要的先天性防禦機制。許多病毒需要合成雙股RNA來進行復制。當這些病毒感染細胞時,它們會釋放出其RNA分子,這些RNA分子立即與一種稱為的蛋白質複合物結合,隨後Dicer酶將這些RNA切為多個小的片段。一種稱為RISC複合物的生化途徑受到啟用,開始降解病毒mRNA,使得細胞能夠從病毒感染中存活下來。輪狀病毒可以逃過這層防禦,一方面它進入細胞後並不完全脫殼,另一方面它可以透過病毒顆粒內衣殼上的孔洞來釋放新合成的mRNA,這樣其病毒基因組依然保護在病毒體內部而不會受到破壞。當人體的獲得性免疫系統探測到病毒時,會產生特異性的抗體來與病毒結合並使其失去感染性,這種作用稱為體液免疫。其中,有兩類抗體非常重要。第一類稱為IgM。進行免疫性測試時,通常是對體內的IgG型抗體進行測量。人體對抗病毒的第二道防線是細胞免疫供T細胞來進行檢查,一旦T細胞識別出可能的病毒片斷,那麼對應的細胞就會由T殺手細胞和病毒特異性T細胞擴增所消滅。諸如巨噬細胞在內的某些細胞專門負責抗原呈遞。製造干擾素是一種重要的宿主防禦機制。干擾素是病毒感染之後由機體所產生的一種激素,它在免疫中的作用較為複雜,可以確定的是它能夠透過殺死受感染細胞及其鄰近細胞來逐步阻止病毒的複製。並非所有的病毒感染都會引起保護性免疫反應。例如,艾滋病毒可以透過不斷地變換其病毒體表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來逃避免疫系統的打擊。這些頑固的病毒採用多種方式來逃脫免疫系統的控制,如隔離、阻斷抗原呈遞、產生細胞因子抗性、逃避自然殺傷細胞的作用、逃脫細胞凋亡以及抗原轉移。其他某些病毒,如向神經病毒,可以透過神經來傳播,而在神經系統中免疫系統可能無法接觸到它們。預防與治療.因為病毒使用了宿主細胞來進行復制並且寄居其內,因此很難用不破壞細胞的方法來殺滅病毒。現在最積極的對付病毒疾病的方法是疫苗接種來預防病毒感染或者使用抗病毒藥物來降低病毒的活性以達到治療的目的。疫苗.疫苗接種是一種廉價而又有效的防止病毒感染的方法。早在發現病毒之前,疫苗就已經為人們用於預防病毒感染。隨著疫苗接種的普及,病毒感染相關的某些疾病只含有病毒的衣殼蛋白,如乙肝疫苗。由於不含有病毒核酸,因此亞單位疫苗對於免疫缺陷的病人是安全的。對於活疫苗的安全性也有某些例外,如黃熱病毒疫苗,雖然是一種減毒病毒株,卻可能是目前所有疫苗中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抗病毒藥物的發展非常迅速。艾滋病的不斷蔓延推動了對抗病毒藥物的需求。抗病毒藥物常是核苷類似物,當病毒複製時如果將這些類似物當作核苷用於合成其基因組就會產生沒有活性的病毒基因組,進而抑制病毒的增殖。核苷類似物作為抗病毒藥物的例子包括阿昔洛韋,可用於抑制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和拉米夫定,可用於治療艾滋病和乙型肝炎。阿昔洛韋是最早出現也是最經常指定使用的抗病毒藥物。其他使用中的抗病毒藥物是針對病毒生活週期的不同階段。艾滋病毒需要依賴一種稱為HIV-1蛋白酶的作用來獲得完整的感染能力;而透過使用大量的蛋白酶抑制劑類的藥物可以使這種酶失活。丙型肝炎是由一種RNA病毒引起的。80%的受感染者都會形成慢性肝炎,如果不加以治療,受感染者會一直保持感染的狀態。之前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將核苷類似物利巴韋林與干擾素一起使用。現在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直接作用於丙肝病毒蛋白酶、RNA聚合酶等病毒複製重要環節小分子藥物對於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攜帶者的治療方法也採用類似的策略。其他物種中的病毒感染.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物種,少數病毒甚至也會受到其他特定病毒的感染;但特定的病毒感染物種的範圍是有限的。例如,植物病毒不會感染動物,而噬菌體只能感染細菌。動物.對家畜來說,病毒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能夠導致的疾病包括口蹄疫、藍舌病等。作為人類寵物的貓、狗、馬等,如果沒有接種疫苗,會感染某些致命病毒。例如犬小病毒,一種小DNA病毒,其感染是導致幼犬死亡的重要原因。所有的無脊椎動物都會感染病毒。例如蜜蜂會受到多種病毒的感染。幸運的是,大多數病毒能夠與宿主和平相處而不引起任何損害,也不導致任何疾病。植物.植物病毒的種類繁多,能夠影響受感染植物的生長和繁殖。植物病毒的傳播常常是由稱為“載體”的生物來完成。這些載體一般為昆蟲,也有部分情況下為真菌、線蟲動物以及某些單細胞生物。控制針對植物的病毒感染,通常是採用消滅載體生物以及除去其他可能的病毒宿主,如雜草。對於人類及其他動物來說,植物病毒是無害的,因為它們只能夠在活的植物細胞內進行復制。植物具備精巧而有效的防禦機制來抵抗病毒感染。其中,最為有效的機制是“抵抗基因”來殺滅病毒。細菌.噬菌體是病毒中最為普遍和分佈最廣的群體。例如,噬菌體是水體中最普遍的生物個體,在海洋中其數量可達細菌數量的十多倍,1毫升的海水中可含有約2億5千萬個噬菌體。噬菌體是透過結合細菌表面的受體來感染特定的細菌。在進入細菌後的很短的時間內,有時僅僅為幾分鐘,細菌的聚合酶就開始將病毒mRNA翻譯為蛋白質。這些病毒蛋白質有些在細菌細胞內組裝成新的病毒體,有些為輔助蛋白可以幫助病毒體的組裝,有些則參與細胞裂解。噬菌體的整個感染過程非常迅速;以T4噬菌體為例,從注入病毒核酸到釋放出超過300個新合成的病毒,所需的時間僅為20多分鐘。細菌防禦噬菌體的主要方法是合成能夠降解外來DNA的酶。這些酶稱為限制性內切酶,它們能夠剪下噬菌體注入細菌細胞的病毒DNA。細菌還含有另一個防禦系統,這一系統利用CRISPR序列來保留其過去曾經遇到過的病毒的基因組片斷,進而使得它們能夠透過RNA干擾的方式來阻斷病毒的複製。這種遺傳系統為細菌提供了一個類似於獲得性免疫的機制來對抗病毒感染。古菌.古菌也會受到某些病毒感染,主要是雙股DNA病毒。這些病毒明顯與其他病毒無相關性,它們具有多種特別的外形,如瓶狀、鉤桿狀或淚滴狀。在嗜熱古菌,特別是硫化葉菌。應用.生命科學與醫學.病毒對於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們提供了能夠用於改造和研究細胞功能的簡單系統。研究和利用病毒為細胞生物學的各方面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資訊。例如,病毒在遺傳學研究中的使用可用於協助人們瞭解分子遺傳學的基本機制,包括DNA複製、轉錄、RNA加工、翻譯、蛋白質轉運以及免疫學等。遺傳學家常常用病毒作為載體將需要研究的特定基因引入細胞。這一方法對於細胞生產外源蛋白質,或是研究引入的新基因對於細胞的影響,都是非常有用的。病毒療法也採用類似的策略,即利用病毒作為載體引入基因來治療各種遺傳性疾病,好處是可以定靶於特定的細胞和DNA。這一方法在癌症治療和基因治療中的應用前景廣闊。某些科學家已經利用噬菌體來作為抗生素的替代品,由於某些病菌的抗生素抗性的加強,人們對於這一替代方法的興趣也不斷增長。材料科學與奈米技術.目前奈米技術的發展趨勢是製造多用途的病毒。從材料科學的觀點來看,病毒可以視同有機奈米顆粒:它們的表面攜帶特定的工具用於穿過宿主細胞的壁壘。病毒的大小和形狀,以及它們表面的功能基團的數量和性質,是經過精確地定義的。正因為如此,病毒在材料科學中普遍用作支架來共價連線表面修飾。病毒的一個特點是它們能夠透過直接進化來改動。從生命科學發展而來的這些強大技術正在成為奈米材料製造方法的基礎,遠遠超越了它們在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應用而用於更加廣泛的領域中。由於具有合適的大小、形狀和明確的化學結構,病毒在奈米量級上的組織材料作為模板使用。最近的一個應用例子是利用豇豆花葉病毒顆粒來放大DNA微陣列上感應器的訊號;在該應用中,病毒顆粒將用於顯示訊號的熒光染料分離開,進而阻止能夠導致熒光淬滅的非熒光二聚體的形成。另一個例子是利用豇豆花葉病毒作為奈米量級的分子電器的面板。在實驗室中,病毒還可以用於製造可充電電池。武器.病毒能夠引起瘟疫而導致人類社會的恐慌,這種能力使得某些人企圖利用病毒作為生化武器來達到常規武器所不能獲得的效果。而隨著臭名昭著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在實驗室中獲得成功復原,對於病毒成為武器的擔心不斷增加。另一個可能成為武器的病毒是天花病毒。天花病毒在絕跡之前曾經引起無數次的社會恐慌。目前天花病毒存在於世界上的數個安全實驗室中,對於其可能成為生化武器的恐懼並非是毫無理由的。天花病毒疫苗是不安全的,在天花絕跡前,由於注射天花疫苗而患病的人數比一般患病的人數還要多,而且天花疫苗目前也不再廣泛生產。因此,在存在如此多對於天花沒有免疫力的現代人的情況下,一旦天花病毒被釋放出來,在病毒得到控制之前,將會有無數人患病死去。書籍.
103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32
東亞
東亞泛指亞洲東部,具有地理及文化層面上的雙重意義。東亞地區通常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臺灣島、朝鮮半島、海南島、琉球群島和蒙古高原等地,面積約1170萬平方公里。東亞地區居住有16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2%,亦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人口密度達到133人每平方公里,約是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倍。臺北、東京、香港、廣州、北京、首爾、上海、深圳、大阪、名古屋等世界範圍內人口稠密的城市皆位於東亞。東亞地區是文明搖籃,黃河和長江流域較早產生人口稠密的農業社會,孕育出古老的中華文明。漢字文化為東亞文明共同瑰寶,包括中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文化,形成於東亞的東亞文化圈。源於古典漢語的詞彙廣泛流傳於當代日語、朝鮮語、越南語;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外來語翻譯中參考漢字古籍,成為和制漢語;而中國在清朝晚期至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在外來詞彙及白話文結構上曾大量參照基於和制漢語的翻譯及文法,故形成東亞文化圈內的相互交融。源自中國的夏曆和漢字至今仍影響漢字文化圈,可見東亞文明間的交流十分密切。當下東亞流行的主要宗教為佛教,與西方不同,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理念實則為構建東亞人傳統觀念的核心。東亞部分經濟體在現代化轉型中取得成功,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該區域在世界上的政治、經濟重要性正日益提升。日本最早成功實行現代化、工業化,實現國力增長,為全球最富裕發達的國家之一;韓國、臺灣和香港在20世紀60至90年代實現經濟騰飛,為亞洲四小龍中的三者,被列為發達經濟體。中國大陸經濟自20世紀末起亦發展迅速,2010年中國大陸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如今已被視為潛在超級大國之一。雖然東亞在政治和經濟上具有較大影響力,但現存的朝鮮半島問題、兩岸問題、釣魚臺列嶼問題和獨島問題等仍是影響該地區未來發展的安全隱患。定義.廣義.東亞範圍最廣可以被界定為傳統意義上的遠東,即廣義的東北亞的總和。此外,廣義的東亞亦可以由狹義的東亞延伸至在地理或文化上與之關係密切的週邊地區,比如:地理.東亞大陸.臺灣島海南島東海南海太平洋朝鮮半島蒙古高原日本列島日本海琉球群島長江黃河珠江黑龍江黃海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東亞地區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總面積約12,500,000平方公里,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9%。地形西高東低,在傳統上有三級階梯之分:第一級為青藏高原,該般達4000米以上;第二級為一系列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級為平原、丘陵和一些海島。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區,即東亞季風區,氣候濕潤溫和;西部內陸地區屬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大陸性強,溫差大,降水少;青藏高原地勢高亢,為高地氣候區,空氣稀薄缺氧,太陽輻射強烈。東亞島弧.東亞島弧在地理上是地球上綿延最長的一串火山島嶼,從北極圈附近的阿留申群島一直向南延伸到赤道邊緣的菲律賓群島。它們是由於歐亞板塊及太平洋板塊的碰撞所致。由於位處兩塊板塊之間,因此東亞島弧也是全球主要的地震帶之一,分佈了大量火山與火山群。歷史.上古史.中華文明由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融合而成。戰國末期,秦統一六國。經歷了漢、唐盛世。雖然有外族入侵,但由於漢族人口較多,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漢文化。這些民族交流及融合的歷史,經常充滿殘酷的殺戮,但最終擴張豐富了各民族的文化內涵,正所謂容納百川匯大海正是此意,亦即現在的中華文化就融合了56個民族的文化柔為一體產生的新的文化體系即是現在的中華文化。臺灣島公元前六千年進入新石器時代。到了一千年前進入鐵器時代。發源於今日臺灣中部地區由臺灣原住民的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所組成的「跨族群準王國」的大肚王國、屏東地區由排灣族與箕模族所組成的大龜文酋邦,和恆春半島的瑯嶠十八社皆在17世紀時已存在。此外,東亞其他許多定居的農耕民族,如朝鮮族、越族、大和族等,曾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使用漢字是這些民族的傳統文化當中最為顯著的共同點,因此這些民族活動的領域也被稱為漢字文化圈。朝鮮半島在公元前5千年進入新石器時代,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公元前194年燕人衛滿推翻古朝鮮準王,國號仍稱「朝-{}-鮮」,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就是衛滿朝鮮。西漢元封二年漢武帝東徵朝-{}-鮮,設立漢四郡,此後「朝-{}-鮮」一詞長期消失在古中國典籍中。公元4世紀以後,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兼併北部的各部落國家及漢四郡。在南部,百濟消滅了馬韓54國。辰韓也由12國合併為新羅。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三國時代」。早期蒙古是各突厥蒙古民族遊牧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各部從此蒙古各草原民族一律稱為蒙古。中世史.中國與日本兩個文化體的影響力介於朝鮮半島和琉球群島之間,在前現代史上曾幾度於此兵戎相見,直到十五世紀海外拓殖及貿易興盛起來以前,兩個古代文明的歷史軌跡呈現平行發展的態勢。十六世紀,自歐洲渡海東來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勢力開始直接與東亞文明交流;海上貿易網路的建立,以及西洋作物和熱兵器的輸入,相當程度影響了中、日雙方的食物供應能力和戰爭型態,間接對爾後的歷史軌跡造成雖不明顯、實極重大的影響。例如,海上貿易和「鐵砲」」貿易的需求,提供了歐洲勢力在美洲、非洲、亞洲各地大力發展殖民主義的誘因;影響所及,給其晚近資本主義及工業革命的興起,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與此同時,臺灣因地理位置居於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為便利的船隻停泊及貨物轉運地,故與歐洲各國有頻繁的交流,以西班牙與荷蘭的影響力尤甚,分別以臺灣西北部及西南部為其重要貿易據點;後者將西班牙人驅逐並擴充套件其在臺灣西部的勢力。荷蘭區域性殖民期間,已有資料顯示臺灣中部有超越部落統治範圍的大肚王國。明朝末年,鄭成功為抵擋北方異族入侵,以廈門為反女真異族據點。此時原已在臺灣貿易多年的荷蘭人與當時的日本發生貿易衝突。濱田彌兵衛事件及郭懷一事件為日荷兩國貿易衝突直接及間接引發的相關事件。1661年4月,鄭成功率軍圍攻荷臺首府熱蘭遮城,次年2月1日荷蘭簽約投降,進入明鄭統治時期。1683年,施琅率清朝攻臺,鄭克塽投降,臺灣進入清統治時期。1894年,清朝與日本爆發甲午戰爭,清政府失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被迫將臺灣割讓予日本,臺灣進入日本殖民時期。近現代.十九世紀,經過前述發展的長期影響,歐洲與東亞之間形成經濟和科技發展程度的差距。受到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列強的壓迫,此時東亞的三個傳統「王國」——大清、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和朝鮮王朝——均被迫接受以歐洲為核心的國際政治及貿易體系,並步入現代化轉型的歷史新階段。受到歐洲民族國家概念的衝擊,以及同時代義大利、德意志建國成功的刺激,十九世紀後半葉以後的東亞政治史,可是說就是一部在現代化轉型的背景下,形塑各自國族的「建國史」。#重定向經過明治維新改革,日本在十九世紀末轉型成一個現代化國家,並在當時新帝國主義的浪潮下開始其海外擴張,將勢力伸入朝鮮半島和臺灣等地區,後來更與清朝爆發甲午戰爭,決定性地改變了東亞的歷史軌跡。日本在二十世紀初期步上軍國主義之途。二戰後的日本政體依聯合國理念改組,實施代議民主及實質內閣制。政治.協商與合作.在政治體制上,日本、大韓民國、中華民國和蒙古都採用西方式普選多黨制政體,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並由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並由金氏家族世襲國家領導人。東亞區域內部存在相當程度的政治歧見,以及潛在的戰略競爭意識。除了朝鮮半島和海峽兩岸間的政治問題以外,中、日、韓三國因為二戰的歷史而形成的民族情緒磨擦,也是影響區域政治穩定的一個不利因素。另外,即使冷戰已經結束,美國和俄羅斯作為戰略大國,在本區域的國際事務中仍保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此一層關係更是將區域事務與全球戰略局勢整個聯絡起來,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網路。東亞地區16個國家每年舉行一次東亞峰會。第一屆峰會於2005年12月14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此後的峰會都於每年東盟領導人會議之後舉行。物種.東亞北部地區屬於古北界,約北緯28度以南地區屬於東洋界。漢地和日本南部比鄰接的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溫暖潮濕,原有豐富的溫帶針葉林、闊葉林和混合林,由於人口密集的低地和河谷地區已轉為農業和城市用途,現在大多在山區才有森林。冰河時代的冰川作用對東亞的影響不大。從中國和日本古北界的溫帶森林,到東洋界的亞熱帶和熱帶森林,營造出東亞豐富多樣的植物群和動物群。中國西南部的山區被列為全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例如喜馬拉雅山含有世界上約8%的鳥類。在東南亞,緬甸北部和中國南部高山山脈形成古北界植物群和動物群的舌部區。孤立的天空島存在於南至緬甸中部,北越和臺灣的高山。經濟.東亞部分經濟體在現代化轉型中取得成功,本區域在世界上的政治、經濟重要性正日益提升。中國大陸已取得經貿世界第二的地位,科技領域也位於東亞前列;日本在經貿和科技方面佔有東亞重要地位;臺灣和南韓都在世界經貿體系中爭得一席之地;此外,上述幾個經濟體間的分工合作和貿易整合,更在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框架下日趨緊密。依此趨勢,二十一世紀的東亞,有成為世界一個新經貿核心的潛力。經濟體.臺灣.臺灣的經濟水平和生活條件達發達國家水準。臺灣經濟自1963年至1996年平均年經濟成長率超過9%。以農業發展工業、進口替代、加工出口、產業結構轉型一路發展至今。臺灣近年來的主力產業為高科技、電子、通訊產品,以及汽車的代工生產;尤其以電腦零元件在全球供應網路當中擁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與中國大陸、日本、美國經貿往來密切。中國大陸.1978年改革開放,及後來1991年蘇聯解體,世界勞動力出現十億以上的貧窮人口,勞動力的大幅增加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機遇,可承載發達國家對低技術勞動力的需求。1990年代以來,全球產業結構出現重大變化,世界發達國家為實現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將其大部分勞力密集工業及低技術產業轉移至勞動力價格較低的經濟體。由於全球產業分工造成的規模經濟優勢,以生產出口導向的製品為主的中國大陸經濟在世界貿易體系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1996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鼓勵各成員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環保及其它領域的合作。後來,在2001年被接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經貿發展與世界更為緊密的合作。現時中國東部沿海及內陸部分城市已發展成發達和準發達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及人均國民收入也顯著提升。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體國內生產毛額成為世界第二。2020年中國大陸GDP更是超過15萬億美元,是亞洲下一個最有潛力成為發達國家的經濟體。香港.在英國殖民地時期,香港歷經轉口港、工業城市80年代開始並逐漸發展成一個商業、金融活動匯聚的國際要港。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以來,香港順勢成為中國大陸迎接國際投資以及原物料產品轉運的最主要視窗。隨著香港迴歸,與中國大陸的經濟交流日益頻繁,帶動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高度開發。香港當前的經濟活動以航運、物流、金融、旅遊和服務業為主。香港以一個城市型經濟創造的GDP高於眾多亞洲經濟體,是亞洲最為富裕的地區之一。澳門.澳門在1970年代後逐漸發展成一個世界級博彩旅遊城市,經濟亦屬發達之列。1999年澳門迴歸後,經濟以旅遊和服務業為主。2019年澳門的人均GDP為81,151美元,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日本.日本在戰後首先利用供應韓戰前線的軍需品的契機重建其經濟。196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企業得以累積大量的資本。1970年代以後,日本資本、技術密集的精密製造業已十分發達,外銷的汽車、家用電器等類產品銷售至全球市場,經濟快速成長。東京—橫濱、大阪—神戶等城市是世界規模最為龐大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近乎領先全世界發達地區,包括美國。這段時期日本製造業在技術改進和產品外銷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奠定了日本雄厚的經濟基礎。雖然經歷美日貿易摩擦、泡沫經濟破滅等打擊,導致1990年代以來的日本經濟發展趨勢呈現停滯甚至是倒退,但是今日的日本仍為世界領先的經濟體,全世界最發達生活水平極高的國家之一,國內生產毛額排名世界第三。然而日本的生産性已不及以往。當前日本的產業以服務業、航運、金融、高科技研發等為主。日本的戰略兩難:後冷戰時期的美日安保條約與日中關係政治摩擦。2007年,日本關東地方的GDP達203兆7486億日圓,高於當時的俄羅斯和印度,是世界一個龐大的經濟區域。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執政黨為朝鮮勞動黨,在朝鮮半島統一問題、六方會談、導彈試射、核武器試爆和人權等議題上受到世界關注,施行計劃經濟,經濟活動以傳統農業和軍事工業為主,同時發展小規模的民用工業及旅遊業。南韓.大韓民國在二戰結束時還是世界最貧窮的經濟體之一,因為良好的政治環境和順利的外交策略使得韓國與臺灣、新加坡、香港並稱「亞洲四小龍」;經濟現代化自1980年代以來取得顯著的成功並於近年被列入新興工業化國家。韓國近年來的主力產業為電子、通訊產品以及汽車製造業;尤其液晶顯示器在全球供應網路當中擁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2006年開始韓國已經被世界銀行以及IMF列為發達國家,2019年韓國人均GDP超過三萬美元,為世界第12大經濟體。蒙古.蒙古國缺乏現代化工業基礎,經濟仍以礦業為主。蒙古經濟相對落後,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第118。蘇聯解體前,蒙古接受蘇聯大量援助。蘇聯解體後,蒙古工業基礎薄弱、生產技術落後、生態環境破壞、荒漠化嚴重、基礎建設不足等問題浮現。近年來,自2002年起,蒙古的經濟持續發展,每年的GDP成長6%左右;2007年GDP成長有9%。與此同時,約36%的國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目前高居不下。近年來隨著礦產的開發,經濟成長快速。2011年經濟成長率達17%,高居世界第一,但隨著煤炭價格下跌,經濟瀕臨崩潰。蒙古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是中國大陸。在2006年,蒙古的出口有68.4%是到中國大陸,而來自中國大陸的進口商品佔全部進口的29.8%。主要出口畜產品、礦產,進口機器裝置、燃料、工業原料和生活日用品等。蒙古國的石油產品進口80%以上來自俄國。在蒙古投資和幫助蒙古建設的國家多為其周邊國家,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俄國等。經濟產業.南方地區由於亞熱帶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平原種植水稻、養殖蠶絲,丘陵種植茶葉等均為重要營生。北方地區的溫帶則較多種植麥、黍、高粱等作物。而西北部內陸地區地勢高,氣候乾旱,農業較不發達,人口相對稀少;不過在內外蒙古遼闊的草原地帶,畜牧業相當興盛。長期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和哈薩克等地之間的邊境貿易也十分發達,互易有無,延續中古以來「絲綢之路」貿易的傳統。19世紀下半葉,臺灣出產的樟腦曾是世界主要的供應源;後來茶葉、砂糖陸續成為重要的出口品。二十世紀下半葉,隨著整體經濟轉型,臺灣農業逐漸往精緻方向發展,香蕉、蓮霧、芭樂等品項出口成績不俗,贏得「水果王國」的稱號。朝鮮半島自古土壤肥沃,適合種植多種糧食蔬果,一直以白菜、蘿蔔和高麗菜最具代表性,發展出豐富的泡菜文化,延續至今。日本自古已種水稻,由於耕地不足,海鮮自古即為大和民族主要的食物甚至發展出獨特的刺身,日本漁業至今仍相當發達。蒙古以畜牧業為主。人口.民族.中華民族.辛亥革命之後,由於五族共和與民族融合的口號廣為流傳以及隨著諸多學者的提倡,使得「中華民族」而廣為人知。中華民族並不是單純的民族、種族、公民的人群分類概念,而是一個政治詞彙,是生活在大中華地區境內各民族及海外華人的統稱。中國大陸官方定義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其中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在臺灣,有臺灣原住民族和漢族存在,其中漢族佔多數。2010年臺灣的國族認同調查顯示,八成的民眾認同自己是「全球華人的一份子」大和民族.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古人類,日本列島已知最早的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後期,在日本列島生活的原始人類可大致分為繩文人和外來的彌生人兩大族群。繩文人得名於其製作的繩文圖案的陶器。繩文人的特徵是,眉間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濃重,大眼睛,雙眼皮,嘴唇稍厚,顎骨發達。彌生人則主要來自亞洲大陸,與繩文人相比,彌生人臉型較長,鼻根較低,牙齒比繩文人略大。日本原始社會的居民自公元4世紀開始移居至全島,勢力最遠至北陸與出羽。在上世紀初,曾有人類學家論證日本人的祖先是上古民族圖蘭人,圖蘭人來自中亞阿姆河以北,他們其中一支向東移居日本列島,成為日本人的祖先,這一説法在戰前得到了日本領導階級的支援和和應。二戰前,日本人在朝鮮半島、臺灣島、庫頁島、北方四島、中國東北、夏威夷、關島及德國在太平洋島嶼的殖民地也有所分佈。二戰後,在美國和蘇聯主導下,原日本佔領區的日本國民、日軍戰俘大都被遣返回日本本土,總人數超過六百萬。其中,蘇聯更趁日本局勢混亂時趁機強佔庫頁島和北方四島,將島上的大和族和一些日本原住民全趕到北海道。在中國東北則由於日本軍隊的倉皇撤退,有上百萬人被滯留。與朝鮮人不同,代表中國的國民政府不承認遺華日僑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為中華民國國民。包括東北在內,國民政府透過數年集體遣返,將大部分、近四百萬日本僑俘遣返回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政府再度集體遣返遺日華僑。中國東北當地家庭收留的數千日本人則留居於中國,又被稱為日本遺孤。1970年代起,日本遺孤大都選擇回到日本。留於中國並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者是為極少數。日本裔不是官方認可的中國少數民族。2016年,大和族的人口約1億2511萬7千人,主要分佈於整個日本列島,世界各地亦有少量分佈。朝鮮族.朝鮮族主要分佈在朝鮮半島及臨近的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等地區,是朝鮮半島的主體民族,共有七千多萬人口的朝鮮族人,此外朝鮮族人口過百萬的國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人口均在兩百萬以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朝鮮族是官方認定的中國少數民族,也被稱為中國朝鮮族。蒙古族.蒙古族約有1000萬人,其中600萬人居住在中國境內,尤其是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臨近省份,其餘分佈在蒙古國以及俄羅斯。蒙古族所使用的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遊牧民族生活和建立政權過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16到17世紀起蒙古人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琉球族.琉球人是琉球群島的主要民族,歷史上主要分佈於琉球群島南島民族.南島民族指大洋洲和東南亞以南島語系為語言的族群。考古學證據表明,說南島語言的民族都和東南中國、馬來西亞的稻米農業有文化交流。這種農業文明的農業技術最早被發現的考古傾向在中國大陸,而文化及民族源流最早依語言學和人類學證據則指向臺灣,同時各種明確的證據都指出:南島民族的發源地在臺灣島、婆羅洲或中國大陸南部。以福建發掘的曇石山遺址,漳州東山大帽山遺址,寧德霞浦縣黃瓜山貝丘遺址,泉州晉江庵山沙丘遺址,福州平潭殼丘頭遺址,據考證都跟南島語族起源有淵源,舉例而言在福建出土石錛、石戈以及石叉等物品,在波利尼西亞仍常見,說明中國東南與南島民族極可能有文化移植的現象,雙方存有一定程度的交流。而就生物學證據,Shutler and Marck於1975年發表論文,認為臺灣是南島語最有可能的發源地以後,國際遺傳學界即接受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Peter Bellwood於1991年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論文發表以後,「南島語的發源地在臺灣」這一個陳述,就幾乎已經是多數學者的共識;後來他再提出,南島民族由亞洲大陸而來,於西元前8000年左右到達臺灣,此後發展出卓越的航海能力,不斷分批移民至海外島嶼,另見;在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後,曾一時暫止,然後又持續移民,而無論是擇居於大島或小島,多遍佈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是一大特點。語言.東亞語言分佈大致可分為八大語系:漢藏語系、日本-琉球語系、韓語系和南島語系、南亞語系、侗臺語系、苗瑤語系、阿爾泰語系。漢藏語系.漢藏語系包含漢語和藏緬語族,共計約400種語言,使用者主要分佈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緬甸、新加坡等各地區。在中華地區被廣泛使用的漢語,或稱國語,或稱普通話,是以北京音系為基礎的官話。阿爾泰語系.阿爾泰語系是一個語言學家提出的假說,主要包含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通古斯語族三個分支,分佈地在蒙古、中亞、西伯利亞與中國大陸,有時也包括韓語系、日本-琉球語系或是和烏拉爾語系劃分為一組語群即烏拉爾-阿爾泰語系。侗臺語系.侗臺語系分佈地主要在中國大陸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與東南亞。苗瑤語系.苗瑤語系分佈地主要在中國大陸貴州、廣西、雲南與東南亞。南島語系.南島語系是主要由南島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共有1257種語言,使用者主要分佈在島嶼上。種族與遺傳學.父系基因研究.東亞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東亞人的四個主要父系單倍群為O-M175、N-M231、C-M130和D-M174,約佔東亞全部男性的93%。Y染色體解析顯示,東亞地區的現代人起源於7.4萬年前的非洲,在舊石器時代由南方進入東亞,而後向北方遷。O-M175 是東亞最大的單倍群,約75%的中國-東南亞人以及超過50%的日本人都是這一型別。其下三個主要的單倍群、O2-M268以及O3-M122,總數約佔東亞男性的60%。其中,O1a-M119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南沿海、侗傣族群、臺灣原住民中。O1b下的一支O1b1a1-M95在華南、南方少數民族、中南半島及印度蒙達人群中較多,另一支O1b2-M176最主要集中於朝鮮半島、朝鮮族和日本彌生人。O2-M122(2.3萬年共祖)是中國最常見的單倍群,也廣泛分佈於韓國、東南亞、日本,佔漢族50-60%左右。O2a-M117曾被認為漢藏語系民族早期攜帶的父系單倍群之一,漢族人中O2a普遍高於49%,部分地區高於70%。體育.2013年5月,東亞運動會總會決議將東亞運動會轉型為東亞青年運動會,2013年東亞運動會成為最後一屆東亞運動會,而2017年東亞運動會不再續辦。第1屆東亞青年運動會原定在2019年8月24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臺中舉行,不過因為臺灣出現為中華臺北正名的公投而遭到在北京召開臨時理事會的東亞奧協理事會表決取消。東亞足球錦標賽每兩年舉行一次,由東亞足球協會的屬會派隊角逐。
103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34
東南亞
東南亞,即華人傳統所稱之南洋,是亞洲的一個地區,由中國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多個國家及地區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才出現的一個新的地區名稱。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和沙巴、汶萊、東帝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東亞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及海嘯活動頻繁。東南亞民族以南島民族與馬來族佔主導位置,區域內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與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也存在於此區域內。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泰國則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國家,菲律賓則是東半球最多天主教徒的國家。除了新成立的東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國組成了東南亞國家聯盟組織。區域範圍.東南亞在20世紀前也被歐洲人稱為東印度。中國歷史上則稱該地區為“南洋”。由於中國與印度次大陸之間的地理位置和鄰近地區的文化影響,東南亞大陸部分被歐洲地理學家稱為印度支那。然而在20世紀,這個詞更加侷限於前法屬印度支那領土。至於“東南亞”一詞在1839年由美國牧師霍華德·馬爾科姆。“東南亞”一詞因此被廣泛使用。 SEAC推廣使用該術語“東南亞”,然而東南亞早期構成的概念卻不是固定的,例如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大部分被SEAC排除在外。到了20世紀70年代後期,“東南亞”一詞的大致標準用法及其所包含的領土已經出現。政治實體.“東南亞”現在最常見的定義包括下面列出的政治實體所在區域。地理劃分.東南亞從自然地理上可分為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東南亞的海洋方面也被稱為馬來群島,這個術語歐洲對南島語族的馬來族概念。 海洋東南亞的另一個術語是東印度群島,用於描述中南半島和澳大利亞之間的區域。兩部分分別包括下列地區:另外,廣義上從自然地理來看,華南地區一帶的海南、廣西、廣東、香港、澳門、福建和雲南南部與臺灣都被視為東南亞地區,這些地方都屬於亞熱帶氣候;而在歷史文化上,廣西和雲南的少數族群所使用的語言與中南半島國家所用的語言都是同一語系。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東亞人種,臺灣亦是東南亞南島語族的起源。;宗教上,雲南的傣族與中南半島上不少國家都是信奉上座部佛教;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因而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的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而地理位置屬大洋洲的巴布亞新畿內亞也因為文化和風俗皆與印度尼西亞相似而被視為東南亞國家之一。反而東南亞國家之一的越南,因文化和歷史上都受中華文化影響,有時也會把其列為東亞地區。歷史.東南亞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狩獵採集時代的和平文化。西元前兩千年以後,農業開始傳入東南亞。高棉帝國是中南半島最早興起的文明,高棉帝國的前身扶南在一世紀時便已存在於今柬埔寨一帶,主要受印度文明影響,現代高棉帝國的繼承者為柬埔寨。在十二世紀以後,現代泰國的前身素可泰王國、寮國的前身瀾滄王國、緬甸的前身蒲甘王國亦紛紛興起於中南半島,這三個國家都受到早年高棉文明影響,奉行上座部佛教。同年代,越南亦已從中國獨立,逐漸向南擴張,最終併吞了越南南部曾經存在的國家占城,並佔據了原屬高棉人的湄公河三角洲。在馬來群島(包含今馬來西亞與印尼一帶),最早興起的王國是印度教與佛教王國,受印度文化影響,例如印尼蘇門答臘的三佛齊王國,爪哇島的馬打蘭王國,盛行於七到十世紀。在十三世紀以後,伊斯蘭教傳入並逐漸盛行於馬來群島,多個伊斯蘭蘇丹國先後興起於馬來群島,例如麻六甲蘇丹國。在十六世紀以後,歐洲殖民勢力逐漸進入東南亞,菲律賓與印尼前後受到西班牙與荷蘭的殖民。到了十九世紀,歐洲殖民勢力開始進入中南半島,緬甸受到英國的殖民,被併入英屬印度,越南、寮國與柬埔寨則受到法國的殖民,成為法屬印度支那。暹羅(泰國)則藉由王室的外交手段,成為東南亞唯一未被歐洲人殖民的國家。到了二戰後,東南亞國家紛紛獨立,原先荷屬東印度獨立成印尼共和國,英國在馬來群島的殖民地則成為了馬來西亞聯邦。經濟.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差異很大:城市經濟總量.以下為東南亞境內經濟總量前十的城市:印尼計有4座;馬來西亞為2座;新加坡1座,參考自。全球百大海港.以下為2020年東南亞境內全球百大海港:越南計有3座;馬來西亞及印尼為2座;新加坡、泰國及菲律賓各1座。最高建築.以下為東南亞境內前十最高建築物:馬來西亞計有4座;越南及泰國皆為2座;菲律賓及印尼各1座,唯新加坡未入圍前十。外籍勞工.東南亞及南亞許多國家,供應勞力至鄰近較富裕地區。整體而言,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大致可由該地區為勞工輸出、輸入地來判斷。人口.整個東南亞面積為450萬平方公里。2018年,該區域人口共有6.55億人,當中有五分之一生活在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島嶼——爪哇島。印度尼西亞人口多達2.68億,乃全球第四。東南亞的宗教和民族情況複雜。除此之外,目前有近3000萬華人生活在東南亞,主要分佈在聖誕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以及越南。民族.東南亞人口最龐大的民族為爪哇族,主要分佈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人口過億,約佔印尼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其次為京族,越南的主體民族,人口高達8,600萬,主要分佈在越南,但在鄰國柬埔寨及寮國亦是重要的少數民族。泰族則有超過6,000萬人口,是泰國的主體民族,與寮國的主體民族寮族文化語言相近。緬甸是一個民族相當多元的國家,人口最龐大的民族是緬族,人口有3,000多萬,佔該國人口的三分之二。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兩支民族為爪哇族和巽他族等。新加坡最大的民族為華族(75.9%),其次為馬來族(15.0%)與印度裔佔7.5%,其他民族佔1.6%。馬來西亞人口最大的民族分別是馬來族(55%)、華族(23%)、印度族(7%)。但在東馬,民族構成則與西馬有很大不同,達雅族和達山-杜順人分別是砂撈越州和沙巴州的最大民族。東南亞的馬來族是跨國民族,除了是西馬和汶萊是主要民族外,在印度尼西亞、泰國南部、新加坡都是重要的少數民族。佔族並沒有自己的國家,曾經是越南南部的主要人群,目前是現代越南中部和南部,及柬埔寨中部的少數民族。柬埔寨是一個民族較單一的國家,主體民族是高棉族,在越南南部和泰國都有分佈。苗族主要分佈在越南、寮國和中國的交界處,主要是近三百年內才移居至東南亞。菲律賓的民族亦十分多元,人口較多的民族有他加祿人和比薩亞人,絕大多數菲律賓民族屬於菲律賓語族。宗教.東南亞存在著很多不同的宗教,當中,伊斯蘭教是最大的宗教,東南亞共有2.4億人為穆斯林,主要分佈在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泰國南部和菲律賓南部,印度尼西亞更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為穆斯林。之後為佛教,全東南亞擁有2.05億佛教徒,位居東南亞第二,主要分佈在越南、泰國、寮國、柬埔寨、緬甸和新加坡。在泰國、寮國、柬埔寨、緬甸流行的佛教,以印度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為主。新加坡及越南亦相當流行儒教。基督教為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東部、馬來西亞東部及和東帝汶的強勢宗教。當中菲律賓擁有全亞洲最大的羅馬天主教人口,而東帝汶則由於是長年受葡萄牙殖民而成為基督教國家。印度教是印尼巴釐島的主要宗教,但由於融合了當地原生的泛靈信仰而與其他地區的印度教有所不同。由於龐大的印度裔人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亦有不少印度教徒。另外在東馬沙撈越州、菲律賓的高地地區、 新幾內亞及寮國的偏遠地區,至今依然保留著不少原生泛靈信仰。語言.以下列表為東南亞各國的官方語言及主要語言。政治與外交.東盟與歐盟最明顯的區別之一就在於東盟堅持奉行“互不干涉內政”原則,成員國之間互相尊重彼此採取的政體,同時在對待區域外國家的外交政策方面也不奉行統一的路線方針,但在南海問題上則採取彼此忍讓、互不爭鬥的政策。教育.以下為東南亞境內據2022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前十的大學:體育.以下為東南亞國家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統計:
103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37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荷西·安東尼奧·多明奎斯·班德拉斯,是一名西班牙演員及歌手。他最早以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爾作品中之角色引起觀眾和評論界注意是。進軍好萊塢之後,班德拉斯成為拉丁情人的代名詞,且影片的票房都不錯。2019年,班德拉斯在《痛苦與榮耀》再次與阿爾莫多瓦爾合作,他也憑此奪得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獎,以及提名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男主角獎。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香水品牌,該品牌由西班牙公司普伊格經營。生平.班德拉斯出生於西班牙馬拉加省貝納爾馬德納,本名何塞·安東尼奧·多明奎斯·班德拉斯。其藝名隨母姓。少年時曾想要成為足球運動員,但在十四歲時因腳傷而放棄。在馬拉加的戲劇學校學習時展現出對表演藝術的興趣。2020年8月10日,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在個人INSTEGRAM慶祝自己生日同時,宣佈自己證實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演員生涯.1982年參演當地電影《》,正式投身影圈。1991年獲瑪丹娜介紹進軍好萊塢,並於1993年參演《費城故事》成功打響名堂。1996年與瑪丹娜合演歌舞電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電影)》。其後領銜主演《黑俠梭羅》,上映首周就已成票房冠軍,並獲第71屆奧斯卡獎音效剪接、音效兩項提名。影片在西班牙上映時還得到了國王、王后、公主共同出席首映式的禮遇。成為他的代表作。感情生活.班德拉斯本在西班牙有妻子Ana Leza,但1995年外遇美國女星梅拉尼·格里菲思。班德拉斯因此與Ana Leza離婚,改娶格里菲思。1996年9月班德拉斯與格里菲思生有一女斯蒂拉。2014年班德拉斯與格里菲思宣佈二人和平簽字離婚。
105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53
南亞
南亞。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印度次大陸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南亞西部包括阿富汗、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印度次大陸包含了亞洲四成、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達19億左右,主要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貢獻,使其成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時也是繼非洲撒哈拉地區後全球最貧窮的地區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亦因為這些理由和喀什米爾的主權爭議而曾多次開戰,阿富汗、孟加拉、尼泊爾、不丹、馬爾地夫和斯里蘭卡境內也因宗教衝突和政治鬥爭而不平靜。現時區內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主理區內經濟合作。定義.通用定義.南亞這個區域內的國家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不丹、尼泊爾、阿富汗。印度次大陸定義.狹義南亞專指印度次大陸,但是較少使用。人口.族群.南亞裔族群是一個由二千多個不同種族構成的多元族群。南亞裔人口的組成主要有來自以下地區的人口:這二千多個種族包括有小至數十人的部落,又或多至上億人的龐大族裔。這很可能與這地區歷史上多次受到鄰近的外族入侵有關。這地區上最早的民族都屬於達羅毗荼人,之後受到雅利安人和伊朗人的入侵,並與當地的土著民族混和成為多個新的混血族群,繼承了各自的傳統及信仰。
105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56
艾滋病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他們通常拒絕參加艾滋病的會議。持這種意見的科學家從懷疑逆轉錄酶或艾滋病的的存在到流行學結論的測試方法,他們懷疑艾滋病作為一種獨立疾病的存在以及批評常規艾滋病研究人員的方法,是為艾滋病重估運動。現狀.到2002年為止,愛滋病這種全球性的傳染病沒有顯示出感染減慢的趨勢。據估計,全球有四千萬的愛滋病帶原者,大約有一千三百萬已經死於與愛滋病有關的疾病,主要是肺結核。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估計全球愛滋病的死亡數字將達到像黑死病或西班牙流感的死亡數字。在西方國家,由於對安全性行為的教育,愛滋病病毒的感染率開始有減慢的跡象。但是,在一些特殊人群中,感染率有再次升高的跡象。例如,在英國,診斷為愛滋病的人數從2000年到2001年上升了26%。主要涉及到公眾健康工作者,伴隨著非法的性工作者和毒品注射者,愛滋病將仍然是一個問題。愛滋病的死亡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為有了被證明能有效的壓制愛滋病毒的用於治療愛滋病的藥物。在中國大陸地區,第一次發現愛滋病是在1985年6月,從一名阿根廷遊客身上發現,最後這位病人在北京協和醫院因併發症死亡。截止到1989年底,中國大陸已經發現愛滋病感染者172名,其中大部分是吸毒人士。當年在雲南吸毒人群中發現愛滋病標誌著中國愛滋病開始流行。中國政府近年來也積極對公眾進行愛滋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包括向性工作者和同性戀者間進行安全性行為的教育,但收效甚微,至2006年1月25日,中國衛生部、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公佈,至2005年底中國愛滋病感染者65萬人,其中發病患者約7.5萬人。2007年11月29日,國務院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衛生部、聯合國愛滋病中國專題組聯合舉行《中國愛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共報告法定傳染病601558例,死亡1549人,其中艾滋病報告5283例,死亡1363例。在臺灣,1984年12月首次發現愛滋病個案,在一名外籍過境旅客驗出,並在1986年2月底首次發現臺灣人感染案例。1988年起規定捐血者所捐血液要經過檢驗確定無病毒後才可使用,1990年公佈《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為增加可能罹患HIV的人篩檢的意願,政府在一些指定醫院開辦“匿名篩檢”。臺灣籍的愛滋病感染者及病患在臺灣可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由政府負擔相關醫療費用。但2006年1月1日起,愛滋病不再列入臺灣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範圍,另由政府編列公務預算;但由於愛滋病患人數上升,對其它疾病及公衛預算產生排擠效應。截至西元2019年11月30日,臺灣累計感染人數為39,533人,其中男性佔37,444 (94.72% ),而累計全死因死亡人數為6,749人。在香港,1984年發現的首例受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並於1985年發現首宗愛滋病發個案。截至2012年12月31日,香港衛生署的愛滋病病毒感染累積個案統計:自1984年以來,累積發現5,783人 受愛滋病病毒感染。自1985年以來,累積發現1,353宗 愛滋病個案。在2011年第一季,肺囊蟲肺炎是最常見的愛滋病併發症。衛生署提供免費及身份保密的愛滋病抗體檢測,多年來性行為都是愛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徑。截至2008年9月統計,自1984年首宗病毒感染個案起,經由性接觸感染的愛滋病病毒感染案例佔74%;由性接觸感染的愛滋病患者佔85%。香港的愛滋病活動由政府和多個志願組織主理。政府主要負責愛滋病感染的監控和政策的制定,並與其他非政府機構一同為社群提供預防或治療教育和推廣工作。澳門衛生局自1986年首次發現外地輸入的愛滋病毒感染個案,截至2012年12月31日,總計有508人 感染愛滋病毒,當中73人 已病發。45% 染病者為從事娛樂行業的外籍人。性接觸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同性性接觸感染佔9%;靜脈注射吸毒的感染率佔感染個案的14%;其餘則為母嬰傳播、輸血感染及不詳。在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狀況以及缺乏性教育都得感染率維持在很高的比例。一些非洲國家有高達25%的成人勞動力人口是HIV攜帶者。當中,在非洲中部及東部的十多國的部落傳統有為第一次來經、喪夫、流產或墮胎之婦女進行的性清潔習俗,也被認為與愛滋病的傳播與成長有關係,肯亞霍馬灣郡有逾30%人口是愛滋病病毒攜帶者,據當地一名日本義工所說,是因為當地人盛行濫交甚至直接走進草叢發生性行為,但少用保險套所致,當這些人口表現出愛滋病的病症時,他們將失去工作的能力,同時需要醫療保護。這很可能引起本地區社會和國家的衰退,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必須面對的困難。這個地區的很多政府多年來一直否認這個問題的存在,直到現在才開始對這種情況進行工作。缺乏醫療保護,對疾病及其起因的無知,以及教育和治療的資金問題是第三世界愛滋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公佈資料世界紀念日.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這天旨在提高公眾對HIV引起的愛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訂為12月1日是因為第一個愛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從此,愛滋病已造成超過兩千五百萬人死亡。即使最近世界許多地區的治療管道已經改善,2005年仍有310萬左右人死於愛滋病,其中約有57萬人是兒童。愛滋病日的概念1988年,由全球衛生部長在關於愛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提出的。從此,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採納。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綢帶,表示對HIV陽性者及與他們共同生活者的關懷與接納,並團結一致對抗愛滋。
105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58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反轉錄病毒的一種。普遍認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感染導致艾滋病,艾滋病是後天性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導致嚴重隨機感染及/或繼發腫瘤並致命的一種疾病。愛滋病毒起源於1920年代的非洲金沙薩,自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 並發展為全球大流行。人類免疫缺乏病毒通常也俗稱為「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毒」。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作為反轉錄病毒,在感染後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療並不能將病毒根除。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3670萬名愛滋病毒感染者,流行狀況最為嚴重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成長幅度最快的地區是東亞、東歐及中亞。在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時期,特別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會存在於含有免疫細胞、血漿、淋巴液或組織液的某些體液中,如血液、精液、前列腺液、陰道分泌液、乳汁或傷口分泌液;另一方面,病毒在體外環境中極不穩定。因此,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不安全性行為、靜脈注射、輸血、分娩、哺乳等;而通常的工作、學習、社交或家庭接觸,比如完整皮膚間的接觸、共用坐便器、接觸汗液等,不會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唾液或淚液的通常接觸傳給孩子。與愛滋病的差異.雖然HIV與愛滋病常一起提到,但是兩者是不同的概念。簡單來說,HIV指的是「病毒」,但是愛滋病指的是因免疫系統能力下降而出現的「感染」, HIV感染者不會馬上發病,而是要呈現發病的狀況才會稱為愛滋病。歷史與現狀.起源.病毒最早出現在1920年代的非洲金沙薩,由非洲中西部的靈長類動物傳給人類,後來愛滋病毒由此處開始蔓延全球。發現.艾滋病最早是於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受到當時雷根; zh-hk:列根保守政府的忽視。但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及有識的醫生與科學家的持續工作下,累積了信服性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艾滋病有一定的傳染性致因。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專門研究逆轉錄病毒與癌症關係的法國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及其研究組於1983年首次從一位罹患晚期卡波西氏肉瘤的愛滋病人;加羅小組首次於1984年在《科學》期刊發表論文,論證了這種新病毒與艾滋病的病原關係。1986年,該病毒的名稱被統一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以更明確的反映出病毒導致免疫缺陷而不是導致癌症的性質。全球大流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HIV/AIDS統計報告 死於艾滋病。這些數字並在不斷增長中,其中,東亞、東歐、中亞等地區漲幅最快。感染最嚴重的地區仍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U=U.測不到2016年7月,由感染者與相關領域專家發起的共識宣告。有來自100個國家的760 組織認同,佐證源包含美國疾控中心,中文版宣告由社團法人臺灣露德協會翻譯。HIV 90-90-90.2014 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防治目標「HIV 90-90-90」:2020年,90%感染者知道自己病況、90%知道病況者服用藥物、90%服用藥物者病毒量成功抑制201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已達成此防治目標,資料為:94-93-952018年8月臺灣的防治進度:79-87-90。陰謀論.冷戰時期,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為了詆毀美國,精心策劃了一場宣傳運動,指稱HIV病毒是美國實驗室製造出來的生化武器。此假說由生物學家同時也是KGB特工的提出,稱愛滋病由兩種不同的病毒混合而成。生物學.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屬於慢病毒屬,是一種潛伏期極長的逆轉錄病毒。HIV分為兩型:HIV-1與HIV-2。多數國家的HIV感染是由HIV-1造成的,並且感染HIV-1後超過90%的患者會在10-12年內發病成為艾滋病;HIV-2主要分佈在西部非洲,其感染往往沒有相關的病症。演化史.HIV-1與HIV-2兩者都來自非洲中西部,並從靈長類動物傳到人類。HIV-1可能是從黑猩猩的猴免疫缺陷病毒跨種感染演化而來;HIV-2則可能是從幾內亞比索的烏白眉猴的另一種猴免疫缺陷病毒跨種感染而來。結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直徑約120奈米,呈二十面體。病毒外膜是磷脂雙分子層,來自宿主細胞,並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與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於表面,並與gp41透過非共價作用結合。向內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質。基因組及其表達與調控.病毒基因組是兩條相同的正股RNA,每條RNA長約9.2-9.8kb。兩端是長末端重複序列,含順式調控序列,控制前病毒的表達。已證明在LTR有啟動子和增強子並含負調控區。LTR之間的序列編碼了至少9個蛋白,可分為三類:結構蛋白、調控蛋白、輔助蛋白。;Gag"gag"基因產生55kD的蛋白p55。p55由病毒編碼的一個蛋白酶切成四個小蛋白:MA、及p6。;PolGag-Pol融合蛋白是經過mRNA上一個順式調控模件。;EnvEnv起先是160kD的蛋白,在高爾基體中經糖基化,在天冬醯胺上被加上25至30個複雜的N連糖鏈,成為gp160;這個糖基化過程對感染性是必要的。之後,宿主細胞的一個蛋白酶將gp160切為gp41與gp120。;TatTat是一抗終止蛋白,可以促使HIV的基因呈有效表達,它作用機制是使RNA-pol II在經過轉錄終止點的時候能夠繼續轉錄,避免HIV基因組過早的停止轉錄過程。醫學.傳播途徑.愛滋病毒是透過交換體液來傳播的,具體是指: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進行陰道或肛門性交,共用沾汙了的針筒,受病毒感染的母親傳播給嬰兒 (懷孕、分娩或哺乳)。 相反,以下途徑不傳播病毒:預防.正確的避孕套可大幅降低感染HIV的機率,但亦非天衣無縫。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暴露於感染風險後可有效降低愛滋病毒感染機率。治療作為預防June 1, 2001 / Vol. 50 / No. 21.
106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61
鋰,是化學元素,化學符號,原子序為3,原子量為。中文名源於“"Lithos”"的第一音節發音“裡”,而且是金屬,在左方加上部首“釒”。鋰是軟的銀白色鹼金屬。三粒電子中兩粒分佈在K層,另一粒在L層。鋰是鹼金屬中最輕的一種。鋰常呈+1或0氧化態,是否有-1氧化態則尚未證實。但鋰和其化合物並不像其他的鹼金屬那麼典型,鋰的電荷密度很大並且有穩定的氦型雙電子層,使鋰易極化其他分子或離子,自己卻不易受到極化。這點影響到它和其化合物的穩定。在標準條件,它是最輕的金屬和最輕的固體元素。同其他鹼金屬,鋰很活潑和易燃,應儲存在礦物油中。切割時展現出金屬光澤,但水氣會快速潮解之,變成暗銀灰色,接著變成黑色的氧化物。它不以元素狀態存在自然界,而只能於偉晶巖礦物等化合物中出現,它們曾是鋰的主要由於其離子的溶解度,它存在於海水中並通常從鹽水中獲得。從氯化鋰和氯化鉀的混合物中電解分離鋰金屬。在自然界發現的兩種穩定同位素有所有穩定核素中每粒核子的結合能,鋰原子核處於不穩定狀態。核的性質相對不穩定,鋰在太陽系的含量排名第26。由於以上因素,鋰在核物理學具重要用途。1932年鋰原子向氦的核分裂是第一次完全人為的核反應,而氘化鋰用作熱核武器的燃料。鋰及其化合物具多種工業用途,包括耐熱玻璃、陶瓷、鋰潤滑脂潤滑劑,用於生產鐵、鋼和鋁的助焊劑新增劑、鋰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這些用途消耗超過四分之三的鋰生產量。在生物系統內有微量的鋰,但其功能不明。已知鋰鹽可作治療人類躁鬱症的情緒穩定藥物。歷史.1800年,巴西化學及政治家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在的一個礦坑中發現。1855年,羅伯特·威廉·本生和電解氯化鋰生產了更多鋰。這程式發現後德國公司於1923年藉電解熔融氯化鋰和氯化鉀的混合物在商業生產鋰。鋰的生產和使用歷史上經歷了幾次劇烈變化。 鋰的第一種主要用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之後不久用於飛機引擎的高溫及類似用途。這用途得到一些事實的支援:鋰基皂有比其他鹼皂更高的熔點,並且比鈣基皂有更低的腐蝕性。對鋰皂和潤滑脂的需求得到了幾家小型採礦企業的支援,其中大部分企業是在美國。隨著核熔合武器的生產,冷戰時期對鋰的需求急劇增加。當被中子照射時,鋰6和鋰7都會產生氚,可用於自身產生氚,以及在氫化鋰形式的氫彈內使用的一種固體聚變燃料。美國在195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之間成為鋰的主要生產國。最後,鋰儲存量約為42000噸氫氧化鋰。儲存的鋰在鋰6中耗盡了75%,這足以影響許多標準化學品中鋰的原子量,甚至一些「天然中鋰的原子量已被從同位素分離設施排入地下水的鋰鹽汙染。當使用霍爾-埃魯法工藝時,鋰用於降低玻璃的熔化溫度並改善氧化鋁的熔化行為。這兩種用途在1990年代中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核軍備競賽結束後,對鋰的需求下降,公開市場上能源庫存的出售進一步降低了價格。1990年代中期,幾家公司開始從中提取鋰,比在地下或露天採礦更便宜。大多數礦山關閉或轉移到其他材料,因為只有來自分割槽偉晶巖的礦石才能以有競爭力的價格開採。例如,北卡羅來納州附近的美國礦山在21世紀初之前關閉。發展鋰離子電池增加了對鋰的需求,並在2007年成為主要用途。隨著2000年代鋰電池鋰需求激增,新公司擴大了鹽水開採工。有人認為,鋰在可再生能源和依賴電池的世界中將成為地緣政治競爭的主要物件之一,但這種觀點也被低估了經濟激勵對擴大生產的影響力。存在與分佈.天文上.雖然它在大爆炸中合成,但鋰轉,它們的重力明顯將較重的鋰吸引到氫氦星的表面,導致我們觀測到更多的鋰。2015年2月19日,日本國立天文臺研究團隊從觀察2013年海豚座新星發現,新星爆炸製成了大量鋰元素,這意味著經典新星爆炸可能是宇宙製造鋰元素的主要機制。陸地上.鋰在自然界丰度居第27位,地殼約含0.0065%,儘管鋰在地球上廣泛分佈,但鋰活性高,在大自然不以元素形式存在。鋰的礦物有30餘種,主要在鋰輝石。鋰最大儲備基地位於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地區,該地區有540萬噸。其他主要供應商包括澳大利亞、阿根廷和中國。截至2015年,捷克地質調查局將捷克共和國的整個厄爾士山脈視為鋰的礦區。註冊了五張礦床,其中一張靠近Cínovec[cs]的有16萬噸鋰,被認為是潛在的經濟礦床。2010年6月,紐約時報報導說,美國地質學家正在調查阿富汗西部乾鹽湖的地質,相信那裡有大量的鋰沉積物。五角大廈的官員表示,他們在一個位於加茲尼省的地方初步分析後,顯示此處與玻利維亞的鋰礦床潛力一樣大,而玻利維亞現今為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鋰儲備地。這些預測主要根據舊資料,大部分在1979-1989年間被聚集,此時為蘇聯人佔領阿富汗的期間。美國地質調查局中阿富汗礦業專案的負責人斯蒂芬·彼得斯說,過去兩年,他沒有意識到美國地質勘探局參與任何新的阿富汗礦產調查。他說:「我們不知道有任何鋰的發現。」與英格蘭康瓦爾郡的錫礦區相關,目前考慮在400米深的測試鑽孔中評估專案。如果成功,熱鹽水的地熱能也將提供為鋰提取和精煉過程中的動力。按美國地質調查局推算,2016年時鋰礦的世界蘊藏量1400萬噸,總生產量約3萬5000噸,其中智利的儲量達世界總儲量的52%,中國22%居次,阿根廷和澳大利亞分別佔14%和11%。生產方面澳大利亞透過礦石精製,南美洲則以費時的晾曬法提取鹽湖中鋰,所以前者生產效率比較高而生產量居世界之首,佔41%,智利居次34%,及阿根廷16%、中國6%。生物上.在許多植物、浮游生物和無脊椎動物中能發現微量的鋰,濃度為69至5760 ppb。在脊椎動物中,鋰濃度略低,幾乎所有脊椎動物組織和體液都含有21至763 ppb的鋰。海洋生物比陸地生物更容易將鋰生物累積。而鋰是否在這些生物體中有生理作用尚不清楚。單質性質.概述.鋰是一種極易反應的柔軟的銀白色鹼金屬。它在金屬中比重最輕。鋰在空氣中易氧化,所以須貯存於固體石蠟、煤油或惰性氣體中。它能與水和酸作用放出氫氣,易與氧、氮、硫等化合。鋰鹽在水中的溶解度與鎂鹽類似,而不同於其他的鹼金屬鹽。原子及物理性質.就像其他鹼金屬一般,鋰有一粒價電子而易失去而形成陽離子,是熱和電的良導體且為極易反應的元素,但其價電子和原子核很近很常見。鋰也在高壓有多種同素異形體的結構。鋰的比熱容為3.58KJ/kg-k,是所有固體中最高,常用來當作熱傳導應用的冷卻劑。化學性質與化合物.鋰很易與水反應,但活性卻比其他鹼金屬小許多。該反應在水溶液中會形成氫氣和氫氧化鋰。通常會和一起存放在碳氫化合物構成的密封罐中。雖然其他更重的鹼金屬可以存放在密度更大的物質中,像是礦物油,但鋰密度太小,無法完好浸至這些物質之中。在潮濕的空氣之中,鋰會快速失去光澤,外表會形成黑色的氫氧化鋰通常用作有機合成中的還原劑。是一種相互作用非常弱的,已在非常低溫中檢測到。與第一族中其他元素不同的是,鋰的無機化合物遵循偶體法則,而不是八隅體法則。同位素與核性質.鋰在自然界以兩種同位素6Li和7Li組成,後者較豐富。和在元素週期表中相鄰的元素——氦和鈹相比,兩者皆有極低的核結合能。鋰是唯一可藉核分裂產生淨能的低原子序元素。兩種鋰原子核皆有較低的束縛能,低於除了氕、氘及氦-3以外的穩定核素,因此,雖然它的原子量很小,但鋰在太陽系中的含量低於前32個元素中的25個。鋰有7种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最穩定的是半衰期838毫秒的8Li和半衰期178毫秒的9Li。其它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皆短於10毫秒。半衰期最短的鋰同位素為透過質子發射衰變的4Li,半衰期僅有7.6×10−23秒。6Li是五種質子數和中子數皆為奇數的穩定核素之一,另外四個分別是氘、硼-10、氮-14和鉭-180m。7Li是太初核合成時產生的其中一種,少量6Li和7Li產生於恆星,可是之後又會被燒掉。7Li也可以在碳星中產生。太陽風、宇宙射線以及早期太陽系的7Be衰變也能產生少量的6Li和7Li。很多自然過程都能分餾鋰的同位素,如礦物形成可以取代黏土礦物中的鎂和鐵,這導致在超微過濾和岩石蝕變過程中會逐漸濃縮6Li。奇特的11Li有,有2粒中子圍繞著剩下3粒質子和6粒中子轉。原子蒸氣雷射同位素分離可用於分離鋰同位素,特別是7Li。人工鋰分餾主要用於製造核武器和其它核物理用途。工業和軍事庫存大量分離輕同位素6Li,其程度已使自然界6Li和7Li比例在河流等地方有輕微但可測量出的變化。這使得鋰的原子量不確定性極大,因為它取決於這些自然界存在的穩定鋰同位素的自然豐度比例,它們可用於商業鋰礦物鋰的兩種穩定同位素都可用雷射冷卻,並用於生產第一量子縮退玻色-費米混合物。透過人工製備,已得到鋰的四種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方式如下:formula_1formula_2formula_3formula_4鋰的同位素可發生下列反應,放出熱量:formula_5formula_6也可用來製備氚:formula_7製備.鋰礦的提取法.硫酸鹽法.鋰輝石和硫酸鉀一起燒結,鉀將鋰置換出來,形成可溶於水的硫酸鋰。2LiAl(SiO3)2+K2SO4 → Li2SO4+2KAl(SiO3)2硫酸鹽分解法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工業製備鋰的唯一方法。此方法不僅適用於鋰輝石,也可用來處理鋰雲母。石灰法.將石灰或石灰石與鋰礦石一起燒結,然後用水處理,浸取液經多次蒸發,可從中結晶析出氫氧化鋰,反應式如下:2LiAl(SiO3)2+9CaO → Li2O+CaO·Al2O3+4[2CaO·SiO2]此方法的優點是:缺點是:硫酸法.首先提出此方法的是R.B.Ellestad和K.M.Leute,此方法適用於β-鋰輝石和鋰雲母。原理如下:2LiAl(SiO3)2+H2SO4 → Li2SO4+H2O·Al2O3·4SiO2此反應的關鍵問題是硫酸只能與β-鋰輝石反應,而對於α-鋰輝石無法與之反應。用硫酸直接分解未經鍛燒的鋰輝石,提取出來的鋰僅佔總量的4%。天然滷水的提取.鋰的包括天然滷水和某些鹽湖水。加工過程是將鋰沉澱成Li2NaPO4,再將其轉變為碳酸鋰,即可作為原料來加工其他鋰化合物了。加工天然滷水還可得到硼砂、碳酸鉀、氯化鈉、硫酸鈉和氯化鎂等。金屬鋰的製備.電解法.鋰可由電解熔融氯化鋰而得。Guntz首先建議用電解熔融氯化鋰和氯化鉀的混合物來製備金屬鋰,這樣可以把熔融溫度從單質鋰的610℃降至400℃。以石墨為陽極,以低碳鋼為陰極,電解槽壓為6.0-6.5V。這樣可以得到純度達到99%的鋰。2LiCl(l) → 2Li(s)+Cl2(g)電解法制得的金屬鋰通常有Na、K、Mg、Ca、Fe、Si和Al等機械雜質,須提純;雜質可重新熔融,再借助比重不同濾除,不易除去的鈉和鉀可以透過氫化法除去。熱還原法.3Li2O+2Al → 6Li+Al2O3—33.6千卡2Li2O+Si → 4Li+SiO2—76.3千卡還原氧化鋰是吸熱反應,再加上金屬鋰性質十分活潑,只能在高溫和高真空中反應。用途.合成原料.鋰在許多反應可作為原料或中間物。在合成與鋰相關的無機化合物時,常常是將金屬鋰與其他單質反應。若要求純度較高,可用鋰與氣態單質或化合物反應。例如用鋰和硫化氫合成硫化鋰。反應方程式如下:還原劑.金屬鋰溶於液氨和乙醇的混合溶劑中形成良好的還原劑,可用來還原含芳香環的有機化合物。貴重的甾化合物通常用這種辦法來還原。此法的優點是產率較高,缺點是比用鈉還原昂貴,所以僅用於還原一些貴重的化合物。催化劑.鋰可用作丁二烯、異戊二烯等二烯烴聚合催化劑,也可用來製造共聚物。電池工業.鋰的原子量很小,只有6.9g·mol−1,用作陽極的電池有很高的能量密度。鋰也能製造用於低溫或高溫的電池。用於低溫的電池通常用有機溶劑作電解質,並加入無機鹽使之更導電,常用無機鹽有高氯酸鋰、六氟磷酸鋰、六氟砷酸鋰和硫化鋰等。二次鋰電池中正極材料也為含鋰化合物,如鋰鈷氧化物、鋰鎳氧化物、鋰錳氧化物、鋰鐵氧化物等等,以及其多元化合物。二次鋰電池中負極材料,也與鋰的作用明顯。電池陰極是鋰,陽極常用金屬氯化物。例如鋰-氯化銀電池的電池反應為:用於高溫的電池,通常用熔融無機鹽作電解質,必須在該鹽的熔點以上方可使用。例如:合金.摻有鋰的合金一般有強度大,密度小,耐高溫等特性。也有人用鋰合成了鋰-鉛液態半導體合金。醫療.醫療用途的鋰目前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外用的區域性治療,另一種則為已廣泛使用的口服治療。.根據臨床研究中顯示,當鋰使用於外用的區域性治療時,能有效治療脂漏性皮膚炎能改善癌症患者因治療所引起的皮膚指甲等的副作用。口服的鋰主要用於精神科,用來治療躁鬱症。臨床使用的濃度為1毫克。口服用的鋰會造成許多皮膚的副作用,像是斑點丘疹。其他用途.鋰還能用於:儲存方法.乾燥環境下,鋰金屬不與氧氣發生反應,只有在潮溼的環境下才與氧氣發生反應,顏色由銀白色變成黑色最後再變成白色。實驗室中鋰金屬一般儲存在乾燥的惰性氣體環境或是煤油中。
106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62
汽油
汽油,是種從石油裡分餾或裂化、裂解出來的具有揮發性、可燃性的烴類混合物液體,可用作燃料。在香港也被稱為“電油”。詞源.汽油的譯源「gasoline」一說最初來自商標名「Cazeline」。可能是John Cassell拿他的姓氏Cassell所變化出來的名稱。在1862年的泰晤士報登了一則廣告:「The Patent Cazeline Oil, safe, economical, and brilliant … possesses all the requisites which have so long been desired as a means of powerful artificial light.」。後來因一些商業競爭,一位商店主Samuel Boyd將「Cazeline」改稱「Gazeline」來販售,而之後「Gazeline」或「Gasoline」便流行了起來。性狀.汽油為無色液體,具特殊臭味。易揮發。易燃。主要成分為C5~C12脂肪烴和環烴類,並含少量芳香烴和硫化物。分類.應用在內燃機內的汽油,必須保持在壓縮過程不自動燃燒。汽油抗爆震的能力以按辛烷值量度。增加汽油辛烷值的其中一種方法為加入四乙基鉛,但是對人體有害,且會損壞控制排氣汙染的觸媒轉化器,因此1980年代起無鉛汽油逐漸取代有鉛汽油,由於部分舊型引擎可能使用未強化過的進氣閥氣門座,若只是使用無鉛汽油會提早損壞,此種引擎也可以使用無鉛汽油,但偶爾要新增代鉛劑。至2011年,全世界仍有阿富汗、阿爾及利亞、伊拉克、朝鮮、緬甸及葉門六國仍使用有鉛汽油,聯合國已與這六國合作訂定有鉛汽油退場計劃,以能在2013年時全球不再使用有鉛汽油。2021年8月3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佈全球最後一個供應有鉛汽油的國家阿爾及利亞於7月起停供,有鉛汽油正式走入歷史。為了在儲藏、輸送過程能夠清楚瞭解儲藏、輸送的油品,一般煉油廠會在不同級別的油品中加入不同的顏料以茲識別。用途.用量最大的輕質石油產品之一,是引擎的一種重要燃料。根據製造過程可分為直餾汽油、熱裂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焦化汽油、疊合汽油、加氫裂化汽油、裂解汽油和烷基化汽油、合成汽油等。根據用途可分為航空汽油、車用汽油、溶劑汽油等三大類。主要用途為汽油機的燃料。廣泛用於汽車、摩托車、快艇、動力航空器等。溶劑汽油則用於橡膠、油漆、油脂、香料等工業。價格.亞洲地區價格.中國部分地區92號汽油價格.單位:人民幣中國部分地區98號汽油價格.單位:人民幣歐洲地區價格.以下表格為每升汽油在歐洲部分國家的售價,單位為歐元
106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65
病毒分類表
本頁面列出了病毒的分類,包含病毒以及類病毒、普利昂蛋白、衛星病毒等亞病毒因子。由於病毒並不像其他生物能藉由交配產生後代,因此在種別的定義上與一般生物有所不同。概論.ICTV 分類法.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發展、改進和維護通用病毒分類的唯一機構,在1966年建立起了一個病毒分類的通用系統和統一的命名法則。第七屆 ICTV 會議首次規範化了病毒物種的概念,即病毒分類的分支層次中的最低分類單元。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病毒顆粒的特性、抗原特性與生物特性。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小部分的病毒得到了研究,從來自人體的病毒樣品中發現有20%的序列是未曾發現過的,而來自環境中的病毒樣品則大部分的序列都是全新的。病毒分類從域開始,結構如下,分類字尾在括號中:Realm亞域 Subrealm界 Kingdom亞界 Subkingdom門 Phylum亞門 Subphylum綱 Class亞綱 Subclass目 Order亞目 Suborder科 Family亞科 Subfamily屬 Genus亞屬 Subgenus種 Species物種名稱通常以[疾病]病毒的形式出現,尤其是高等動植物。ICTV 2020版分類表中總共有6個域、10個界、17個門、2個亞門、39個綱、59個目、8個亞目、189個科、136個亞科、2224個屬、70個亞屬與9110個種。除亞域、亞界和亞綱外,其他級別的分類單元都被使用。共有6個域、1個地位未定綱、19個地位未定科及2個地位未定屬被承認。巴爾的摩分類法.諾貝爾獎獲得者生物學家戴維·巴爾的摩在1970年代提出了巴爾的摩分類系統。巴爾的摩分類法與ICTV分類法一起用於現代病毒的分類。巴爾的摩分類法是基於病毒 mRNA 的生成機制。在從病毒基因組到蛋白質的過程中,必須要生成mRNA來完成蛋白質合成和基因組的複製,但每一個病毒家族都採用不同的機制來完成這一過程。病毒基因組可以是單鏈或雙鏈的 RNA 或 DNA,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反轉錄酶。而且,單鏈RNA病毒可以是正義。這一分類法將病毒分為7類:舉一個病毒分類的例子:水痘病毒,即帶狀皰疹病毒,屬於皰疹病毒目,皰疹病毒科,甲型皰疹病毒亞科,水皰病毒屬;同時,帶狀皰疹病毒是巴爾的摩分類法中的第一類,因為它是雙鏈 DNA 病毒,且不含有反轉錄酶。ICTV 2020版病毒分類表.此套分類系統與細胞生物分類系統有許多共同特徵,如分類單元結構,但也存在一些差異,比如所有分類名稱都使用斜體,這與國際藻類、真菌和植物命名法及國際動物命名法不同。單鏈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域 "Monodnaviria".包含4界核糖病毒域 "Riboviria".包含2界、2科、4屬多變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域 "Varidnaviria".包含2界地位未定種類.地位未定綱:地位未定科:地位未定屬:
107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74
默冬章
默冬章是月球的月相在大約19年的週期,於一年的同一天重現。它的重現並不是很完美,定義約為235個朔望月。精確觀測顯示,它比19個回歸年長1小時27分33秒。雅典的默冬透過對第3年、6年、8年、11年、14年、17年和19年有13個月是長年的巴比倫曆和希伯來陰陽曆的研究,判斷其週期為6,940天整數日。公元前432年,默冬在古希臘雅典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宣佈發現19年的週期。但在公元前432年或以前,美索不達米亞的居民已經知道這種週期,並且作為他們自己標準的歷法週期。利用這個整數,有助於構建農曆。在中國古代,類似的概念為章,也就是農曆19年7閏的法則;己知之最早曆法古六曆,皆採用十九年七閏法。在玄始曆與大明曆以前,兩者的章幾乎相同。中國一直到玄始曆與大明曆才廢除19年7閏的章法。在傳統曆法中的應用.傳統上,對巴比倫曆和希伯來曆的陰陽曆而言,第3年、第6年、第8年、第11年、第14年、第17年和第19年是默冬章中有13個月的長年。這個週期構成了希臘曆和希伯來曆的基礎,用於每年計算復活節的日期。巴比倫人從西元前六世紀後期開始採用19年的週期,這是猶太王國被巴比倫囚虜的時代。在埃及,為了預測尼羅河的洪水氾濫,他們採用陽曆;以色列民族寧願遵守季節性事件的農曆,他們將的那個月訂為新年度的第一個月(出埃及記 12:1-2, 12:8),需要週期性的閏月。當他們測量月球相對於恆星的運動時,235:19的關係最初可能指的是恆星年,而不是各種曆法中使用的回歸年。根據李維,羅馬國王努瑪·龐皮留斯(西元前753-673 年)插入閏月的規則是"在第20年,從那時開始,太陽落下的位置應該回到開始時的同一天。" 。由於"第20年"是"第1年"之後的19年,這似乎表明努瑪的曆法中應用了默冬章的週期。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報導說,阿波羅每19年會造訪超級寶庫一次。默冬章(19年)是陰陽曆週期,與76年的卡里普斯週期類似。在儒略曆中應用的一個重要例子是19年的農曆週期,但實際上只應用了一個默冬結構,在後續的世紀,卡里普斯發展了4個19年週期的卡里普斯週期,其週期為76年,平均年常為365.25天。在安提基特拉機械中實現了默冬章的迴圈,為以默冬章為基礎的行事曆盛行,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證據。大約在西元260年,亞歷山大的是第一位使用這種計算器確定復活節所在星期天的人,他在西元268年成為老底嘉(Laodicea)的主教。然而,它是後來但略有不同的默冬19年月球週期版本,最終成為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和是比德製作復活節表的基本結構,至少直到1582年,儒略曆被格里曆取代之前,在整個基督教世界盛行很長一段時間。是基於19年默冬章週期的萬年曆;它也被稱為符文規杖 (Rune staff)或符文年鑑 (Runic Almanac)。這種曆法不依據回歸年或閏年來維繫,它是在每年年初透過觀察冬至後的第一個滿月來確定。這是已知最古老,也是中世紀唯一的,據信可以追溯到13世紀。19世紀中期建立的巴哈伊曆法也是以19年為週期。在中國傳統的農曆,從已知的第一個古代曆法就開始使用了默冬章。默冬章一直使用到5世紀才被更精確的週期取代。數學基礎.人們認識到回歸年對農業的重要性,比採用農曆月份來計時要晚得多。然而,人們也認識到這兩者在很段的時間跨度內是不容易協調的。因此考慮了較長的時間間隔,並發現默冬章是相當好,但還不是完美的架構。現在所接受的值是:235個朔望月(月相) = 6,939.688日(默冬章的定義)19個回歸年 = 6,939.602日一個默冬章的週期,兩者的差值為0.086日,這意味著在十幾次的週期之後,天文資料和計算之間將有整整一天的延遲。實際的誤差是每219年差一天,即每一天的誤差是百萬分之12.4。然而,也有其它的週期與默冬章非常接近:254個恆星月(軌道週期) = 6,939.702日255個交點月(月球交點) = 6,939.1161日20.021 食年(40個食季) = 6,939.55944日由於接近255個交點月,它大約重複20到25個週期。這種迴圈似乎是種巧合。月球繞地球的軌道和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週期被認為是獨立的,沒有任何已知的物理共振。非巧合的一個例子是水星的軌道,有著3:2的自旋軌道共振。陰曆一年為12個朔望月,約為354天;比365天的陽曆短少約11天。 因此,當陰曆年和陽曆年之間的差異超過一整個朔望月時,就需要插入一個完整的月,也就是置閏。雅典人起初似乎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來插入第13個月;什麼時候新增一個月的問題是由官員決定的。默冬章的發現使他們有可能提出一種規則的置閏方案。巴比倫人似乎在西元前500年左右提出了這樣的方案,因此是早在默冬之前。更多細節.兩個與默冬章相關但不太準確的子週期:將11年的的週期與19年默冬章適當的結合起來,就有可能產生更加精確的週期。例如,經由簡單的算術表明:這使得687年的誤差只有半小時(平均一年只差2.5秒),然而這取決於回歸年與朔望月的長期變化組合。在默冬的時代,尚未發現歲差,所以他尚不知道恆星年(現在是365.256363日)和回歸年(現在是365.242190日)的差別。大多數的曆法,例如常用的格里曆,都是以回歸年為基礎,每年都維持相同的日曆時間。
107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75
阿那克薩哥拉
阿那克薩哥拉,伊奧尼亞人,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他首先把哲學帶到雅典,影響了蘇格拉底的思想。生平.阿那克薩哥拉約在公元前500年出生於士麥拿附近,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是他的門生,20多歲時,他由伯里克利帶到雅典,在雅典居住了30多年。雅典人相信天體是眾神,阿那克薩哥拉的天文學說違背了他們的信仰,被控告不敬神,可能一度收監,由伯里克利救出,返回伊奧尼亞建校教學,享年72。思想.阿那克薩哥拉以「精神」的概念解釋自然變化,「精神」超然獨立,純淨無瑕,引發變化。他發展了色諾芬尼的見解,後者聲稱 神 的心靈是形成秩序的主因。太初的混沌分成冷的迷霧和暖的以太,冷霧形成水、木、石等。生命的「種子」由水載送至地,動物從濕暖的泥土中長出來。阿那克薩哥拉認為,自然界有熱和冷、濕和乾、白和黑等不同的「質」,每一件物件,都含有各種不同的「質」,按不同比例混和,就是雪也有少許的「黑」;何種「質」佔有優勢,決定物件的性質,例如比較一棵樹和一座燈柱,火要更為熱些、乾些。變化就是各種「質」比例的變更。物件並無所謂「生成和消滅」,實際上只有結合和分解。時空是無限可分的,萬物也可以無限地被分割。天文學方面,阿那克薩哥拉主張機械宇宙論,瞭解到離心力,指出天體是藉助其迴圈運動的速度,懸浮在空中的石頭,否定天體是神祇的信仰。他發現太陽和星星都是赤熱的石塊,星星只因太遙遠,熱力不能傳到地面;他又發現月亮是土,比太陽接近地面,上面有山嶽,本身無光,月光是由太陽而來。在解剖學方面,他對動物進行解剖,對大腦的解剖結構有一定認識,並且發現魚用鰓呼吸。
107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79
維基百科列表索引
列表索引,列舉各種列表以方便快速找尋資料。列表的排序參考杜威十進位制圖書分類法。歷史、地理與傳記.歷史.中國臺灣日本其他
108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80
自然語言
自然語言通常是指一種自然地隨文化演化的語言。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文、日語、韓語、義大利文、德文為自然語言的例子。而世界語則為人工語言,即是一種由人特意為某些特定目的而創造的語言。不過,有時所有人類使用的語言都會被視為“自然”語言,以相對於如程式語言等為計算機而設的“人造”語言。這一種用法可見於自然語言處理一詞中。自然語言是人類交流和思維的主要工具。
108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87
曆法
曆法是以日為基礎單位計算時間的方法。一日以內的時間計算為計時。主要分為陽曆、陰曆和陰陽曆三種。陽曆亦即太陽曆,其曆年為一個迴歸年,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曆即為太陽曆的一種,亦簡稱為陽曆;陰曆亦稱月亮曆,或稱太歷的一種;陰陽曆的平均曆年為一個迴歸年,曆月為朔望月,因為12個朔望月與迴歸年相差太大,所以陰陽曆中設定閏月,所以這種曆法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週期運動相符合。中國的農曆就是陰陽曆的一種。曆法中包含的其他時間元素尚有:曆法系統.一個曆法系統會為每一天設計一個曆法上的日期,因此星期本身不算是完整的歷法系統。若一個系統為一年內的每一天命名,但沒有標別年份的方式,也不是完整的歷法系統。最簡單的歷法系統是以某一參考日或時間為準,計算經過了多少個時間單位,像儒略日和UNIX時間就是這種系統,在時間單位不變的情形下,唯一可能的變化是更改參考日或時間,使計算的時間單位少一點,計算曆法系統只需要加法及減法。其他曆法系統有一個或是多個較大的時間單位。有一個較大的時間單位的歷法系統。有二個較大的時間單位的歷法系統。較大的週期也可以和自然現象同步:星期是少數沒有和自然現象同步的時間週期。常常曆法系統會包括一個以上的週期,或是同時有週期內及不在週期內的日期,像法國共和曆的一個月有30天,一年有五天或六天不屬於任何一個月。大部份的歷法系統會整合更多複雜的時間週期,例如大部份的歷法系統都會有年、月、星期、日,但定義可能不同。許多曆法系統都有一星期的七天,已使用超過幾千年。太陽曆.太陽曆中的日.太陽曆會為每一個太陽日定義一個日期,一日會以二次連續事件之間的時間為準,一年當中,二次連續事件的間隔時間可能略有變化,或者會平均為平均太陽日,其他的歷法也使用太陽日為時間單位。曆法改革.有許多有關曆法改革的提議,像是世界曆、國際固定曆、全新世紀年及漢克亨利萬年曆。類似的想法在不同時期都有出現,但因為沒有連續性、實施時的大規模調整,或是宗教反對等原因,最後都沒有實現。太陰曆.不是所有的歷法系統都用太陽年為單位。太陰曆就是以月相變化來計算日期的曆法。因為迴歸年的長度不是月相週期的整數倍。單純的太陰曆很快就會無法和季節對齊.不過和其他現象會對齊的很好,例如潮汐,像伊斯蘭曆就是太陰曆。Alexander Marshack在一個很有爭議性的書籍中認為一個骨棒上的痕跡(c. 25,000 BC)代表太陰曆,而Michael Rappenglueck也認為一幅15,000年前的洞穴畫中就有太陰曆。陰陽曆.陰陽曆為了讓月份和季節可以對應,會以依一定規則加一個月的方式來調整,像希伯來曆就有19年的週期,而農曆的閏月也有類似的規則。曆法的時間單位.幾乎所有的歷法系統都會將數日整合為月或是年。在太陽曆中,一年接近地球的回歸年,一般會用在農業活動的規劃上。太陰曆則是以月相變化為主,一些曆法系統也會有其他的時間週期,例如星期。因為回歸年的長度不是一日的整數倍,因此太陽曆有些年的天數會和其他的年的天數不一様,例如在閏年要加一天。若像陰曆的月或是陰陽曆中一年的月份數,也會有類似的情形,這稱為置閏。像大多數太陽曆的一年也無法分為長度相同,不會變動的十二個月。一些文化會定義其他的時間單位,例如星期,而中國以往使用的一干支是60,因此有干支紀年及干支紀日。有些文化會用不同的年代起算日期,例日本的年份就是以天皇即位為準,並且有對應的年號,例如明仁天皇的年號是平成,2006年就是平成18年。有些曆法會定義特定的日期,例如農曆中就會針對季節的變化,將一太陽年中選出二十四個日期,定為二十四個節氣。其他曆法分類.計算曆法及天文曆法.天文曆法是以天文觀測為準的曆法,例如使用定氣定朔的現代農曆、宗教性的伊斯蘭曆及第二聖殿時的古猶太曆。這種曆法也稱為是以觀測為準的的曆法,好處是完美而且永遠準確,缺點是沒有一定的公式,若要回推多久以前某一天的日期比較困難。計算曆法是以嚴格的數學公式計算的曆法,例如現在的猶太曆,也稱為是以規則為準的曆法,好處是容易計算特定時間是哪一天,不過和自然變化的精準性就比較差,即使曆法本身非常的精準,也會因為地球自轉及公轉的略為變化,造成其精準性慢慢變差,因此一個計算曆法使用的期間有限,可能只有數千年,之後就要用新的曆法系統代替。完整曆法及不完整曆法.曆法也分為完整及不完整。完整曆法會為每一天設定一個日期,而不完整曆法就不會。像古羅馬曆沒有為冬天的日子設計日期,直接跳過,統稱為冬日,這就是不完整曆,大部份的曆法都是完整曆法。用途.曆法的主要用途是識別日期,記錄已經發生過的事,告知或同意末來的某一事件。日期可能有農業上、生活上、宗教上或社會上的重要性。例如曆法可以用來決定何時要播種或是收割,哪幾天是法定假日或是宗教假日,日期可以標示會計年度的開始及結束,有些日期有法律上的重要性.例如需繳稅的日子或是合約的期限。一天的日期也可以提供一些相關的資訊,例如其季節。曆法也是完整計時系統的一部份,有日期及時間即可精確的定義某一特定的時刻,現代的計時器可以顯示日期、時間及星期幾。一些特殊的曆法.會計年度.會計年度是指政府或企業為預算、會計或納稅而設的年度。一個會計年度共有12個月,開始及結束時間則依各國而不定,例如美國的會計年度是從10月1日開始,到9月30日結束。印度和香港的會計年度是從4月1日開始,到3月31日結束,不過有些小公司的會計年度會從屠妖節開始,到隔年的屠妖節前一天結束。在會計上常會用,每一個月會有固定的週數,以便各月之間和各年之間的比較。例如一月固定有四週,二月固定有四週,三月固定有五週等,每五至六年會自動加上第53週,ISO 8601是有關日期的國際標準化組織辦法,一週固定從週一開始,在週日結束。第一週是包括公曆中一月四日的那一週。
109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90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的古老文字,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由蘇美爾人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約3000年的歷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統,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後期約400個。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於泥板上,少數寫於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杆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後變得堅硬,不易變形。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並不一定屬於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西臺人和波斯帝國同樣採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採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語差異相當多。由於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使用蘆葦桿或木棒來壓印在泥板上來方便書寫,因此文字筆畫大都為具三角形的線條,而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英語的cuneiform源於拉丁語,是--和--。歷史.傳播範圍.在烏魯克古城發現公元前3200年左右刻有象形符號的泥版文書,這是最早的楔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載。楔形文字在西亞和西南亞地區散播開來,在西亞各地採用楔形文字時,都會根據各自的語言或多或少地改變楔形文字。埃蘭人、加喜特人、米坦尼人、胡裡特人、烏拉爾圖人、波斯人以及烏加里特等民族都曾採用過楔形文字。古樸時代或烏魯克晚期.最古老的幾個文字元號公元前第九千年紀到公元前第二千年紀的各種形狀刻有條文的籌碼,例如表示綿羊的⊕。最早的文字用於經濟。約在公元前3700年左右,青銅時代的蘇美爾人用泥板、黏土球等透過圖畫、刻印的形式記錄帳目。距今約3100年的文字成了後來楔形文字的雛形。要讀懂烏魯克時期的古樸文字很困難,但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了複雜的語言積累;當時的楔形文字包含了分類詞彙表,將各種符號、字和短語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統一,然後根據主題分為植物、人類定居區、城市、工具、金屬及動物若干類。詞彙表可能由於地域而不同,但楔形文字的書寫保持恆定,有的可以延續千年不變。早王朝時期.早王朝時期的楔形文字比烏魯克時期的古樸文字使用更廣泛,兩河流域的大多數城市發現了這一時代的泥板書。正是蘇美爾人在這一時期首創了真正意義上的書寫文字。他們還發明瞭王室書寫體,並開始在石碗和權杖上刻寫楔形文字,這些堅硬的材料將文字保留至今。在法臘時期,公元前2600年,楔形筆劃取代了象形的圓筆劃,每一化都有三角形。漸漸的這些符號演化為表意符號,至於那些無法描繪的東西則用任意指定的辦法來表達。而且蘇美爾人還用它來表示聲音,幾個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個複雜的詞或短語,這就使得許多符號都成為多餘。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蘇美爾已發展為表詞音節文字,同聲的詞往往合用一個字元,一個符號也可以表示一個聲音,並且使用發音符號代替表意符號。蘇美爾人發明楔形文字而且蘇美爾語的語言體系相當特別,在文法、字彙及語句構造上自成一系,與後來屬於閃米特語系的阿卡德語以及巴比倫語、亞述語有很大差別。在蘇美爾的最早記錄中,使用的符號約有兩千個左右,但經過600多年的改進,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時,符號的數目已經削減到六百個左右。符號進一步簡化,最後演變為楔形刻痕的組合,基本筆劃有四種:橫、豎、斜和折。這就是楔形文字。起初楔形文字從上而下直寫,後來從左而右橫寫,字形也從直坐變為橫臥,轉了90度。早王朝時期的蘇美爾人首創了烏德伽南綴字法,這是最早的編碼方法,被後來的楔形文字學者普及使用,並因在埃及象形文字中使用,而為人們熟知。1970年代,考古學家在敘利亞境內的埃勃拉遺址發現了楔形文字最早的雙語現象:此時的王室銘文將蘇美爾語翻譯為埃勃拉語,出土的埃勃拉語還包括了第一部字母表,每個字元代表一個發音,由於後來這種文字使用較多,當代學者才得以破譯蘇美爾語。古阿卡德時期.薩爾貢大帝是閃米特語族的一個分支——阿卡德人,他所建立的阿卡德帝國使用楔形文字書寫阿卡德口語,阿卡德人還編有蘇美爾語和阿卡德語的雙語詞典。不過可能在更早的前3000年末期,阿卡德語就已經逐漸取代蘇美爾語。阿卡德人在吸收以蘇美爾人的語言和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和發展,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楔形文字型系。後來巴比倫人和亞述人從阿卡德語基礎上改良,成為後來的南方巴比倫方言和北方亞述方言。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誕生了美索不達米亞歷史的重要美爾王表,蘇美爾的第一部法律《烏爾納姆法典》也定製於此一時期。伊辛-拉爾薩和古巴比倫時期.前2000年後的500年是蘇美爾語言文學的輝煌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神話、史詩、寓言、王室讚歌。在公元前18世紀的巴比倫時代的阿摩利人和前9世紀-前7世紀的亞述時代都傳播者楔形文字。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漢摩拉比法典。在巴比倫,楔形文字已由衍形向衍聲過渡,由象形發展到了關聯實物的抽象概念,由表示實物或概念變為表示脫離原意的一定的語音。此時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共有640餘個,比蘇美爾人的更簡化更進步。前第二千紀早期,與南方豐富的資料相比,北方的出土少,但從土耳其出土的古亞述商人的泥板書來看,他們也簡化了當時的楔形文字,可能由此推進了文字的普及。中巴比倫時期或喀西特時期.巴比倫和亞述人統治時期,楔形文字有更大幅度的發展,書法精美且詞彙更加擴大和完備,使得兩河流域其他民族也採用了這種文字。從埃及出土阿馬爾奈文書來看,前1500年左右,當時這一地區的主要國家,如埃及、赫梯、米坦尼、埃蘭、喀西特巴比倫、中期亞述都沒試圖改變當地的阿卡德語和楔形文字,而且用楔形文字書寫的阿卡德語成為當時的外交用語。前二千紀後期,中亞述的國王圖書館出土了豐富的記錄,包括來自亞述和巴比倫的各種管理檔案;喀西特人的文學遺存不多,但他們創造性的將楔形文字用於經濟管理中,被稱為“庫杜如”的方式;這些材料給學者們的研究帶來全面的資料。新亞述時期.再晚些的亞述帝國時期常用筆劃精簡到300多個,國王亞述巴尼帕在首都尼尼微建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型圖書館,收藏大量泥板圖書,亞述巴尼帕本人也能讀出最複雜的楔形文字銘文。有不少泥板記錄和解釋了反常的天文現象,國王周圍有許多精通楔形文字的專家和學者,他們的任務是預測國王和國家的威脅。王國範圍內的日常交流是新亞述語,但文學作品流行的是巴比倫方言。在此情況下第一次出現了註釋,它們被用來解釋詞或短語,並發展了不同傳統流派間的聯絡。亞述楔形文字,詞彙被擴充套件了,書法也變得更精美。此時亞述人用的楔形文字共有570個,其中300為常用字。後期亞述楔形文字實際上已經逐漸演變成了音節文字了。新巴比倫時期及後期.尼尼微陷落後,在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王國中,王室和百姓中仍舊使用楔形文字。前539年,波斯征服巴比倫王國後也從後者那裡學用了楔形文字。由於波斯帝國的疆域極大,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於商業的發展需求,於是對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改變為較方便使用的字母文字。公元前一千紀開始時,阿拉米亞語作為批註,出現在楔形文字的泥板書上。經過公元前一千紀,阿拉米亞語逐步取代了阿卡德語,成為該地區的國際語言,後來它先是被希臘語所取代,再被阿拉伯語取代。直到前1000年,由腓尼基商人在埃及象形文字基礎上發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從此字母文字走上歷史舞臺,逐漸成為西方主流。楔形文字在西亞流行的時間長達三千年,現今發現的最後一片楔形文字的泥板是公元后75年的遺物,此後的楔形文字再也無人知曉。考古發現.楔形文字在1618年於波斯阿卡曼尼王朝的首都波斯波利斯首次被發現,早前被認為是建築上的裝飾圖形,後來於1657年首度被抄錄出版,但直到1712年,才開始有學者解讀這些失落的古文字。1765年,德國學者Carsten Niebuhr在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附近的村莊貝希斯敦發現一個摩崖石刻並拓得銘文摹本,此貝希斯敦銘文引起西方學術界重視。此後經英、法、德、丹麥、愛爾蘭等國的學者們一百多年的鑽研,這種文字才得以逐漸破解,其中英國人羅林森的貢獻較為突出。楔形文字的破譯與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過程非常相似,依靠位在伊朗西部山壁上發現的貝希斯敦銘文來進行破譯工程。破譯方法是從古希臘人記述的一則波斯碑文,人們已知其希臘文內容,可以與後來發現的相應的波斯楔形文字的原文相互對照。但這種楔形文字與蘇米爾、巴比倫和亞述的楔形文字無共同之處。直至18世紀末到19世紀,其他楔形文字才一一被解讀出來。解讀順序如下:波斯楔形文字-新埃蘭楔形文字-巴比倫楔形文字-蘇美爾楔形文字。後來考古發現,現在稱為楔形文字的美索不達米亞古代文字,其實是起源於圖畫式象形文字,最初的文字外觀形象不像楔形,只是一些平版圖形。這些古老文字表達較為直接且寫法也相當簡單,並用複合符號方式來表達複雜或抽象的概念,後來還發展類似中國文字般一字多義的符號。隨著文明進展與交流範圍增廣,需要愈來愈多的表達的事物,原始的象形圖示已不符合需求,於是蘇美爾人用簡化符號與增加代表意義,將文字改變為表意文字,由圖形引申出符號意義。蘇美爾人隨著征服領土漸增,於是再進一步用發音符號代替表意符號,最後發展出表詞音節文字,逐漸用楔形符號代替象形符號,最後確立了以音節表意的楔形文字。傳說.在蘇美爾流傳的史詩《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中寫道烏魯克國王恩美卡就是創造楔形文字的人。該書成文於烏爾第三王朝。目前為止,西方學者都憑這段詩歌認定恩美卡就是創造楔形文字的人。但詩歌中沒有明確說明或暗示在恩美卡國王之前是否有文字,只是強調“國王把文字寫在泥板上”,且“這樣的事情從未遇見”,況且也有不合邏輯之處:國王恩美卡將自己創造的文字寫在泥板上,讓信使拿給阿拉塔王看,面對新創造的文字,阿拉塔王居然能看明白,這顯然不合邏輯。因此只能說恩美卡國王創造楔形文字是傳說。這是部神話說的是烏魯克的保護神伊南娜,前往智慧之神恩基的住處埃利都騙取“文化財產”,並回烏魯克慶功的事。文中有一句“nam-dub-sar ma-我書寫手藝”但由於歷史記載不詳,原文開頭與結尾都有殘缺,成文年代有爭議,且現實中在埃利都並沒有發現早期文字。在古希臘祭司貝洛索斯的《巴比倫尼亞志》教化愚民,包括書寫。拉丁轉寫.法國學者Francois Thureau Dangin編寫了一份同音字符標準表,音節及序號是根據使用頻率決定的。如讀音為/tu/的字可用以下符號表示:tu=TU tú(=tuformula_1)=UD tù(=tuformula_2)=DU tuformula_3=TUM其中第一個tu所指代的音節使用程度最高,其次的就分別用銳音符和重音符表示,在往後相對使用頻率較低的就用數字表示。tux表示該音的新記號而又未列入/tu/範圍的音。總的來說,以上各種不同的標號都讀/tu/,都表示同一個音值。若轉寫用到阿卡德語詞彙,一般用斜體拉丁字母拼寫阿卡德語音節:"bi-i-tum"。就像埃及語中的定符和漢字的偏旁部首,阿卡德語的楔形文字也有定符,在組合文字中不發音:"ĝiš",用於木製品前,拉丁轉寫時寫於詞的前上角,當然也有轉寫時寫於詞的後上角的,"là" 。轉寫時有三種轉寫方法:在必要時也會使用一些輔助的符號:文字考究.當一個楔形文字用於單詞拼寫或在句子中充當語法結構時,原來該字表示的意思便不復存在,如蘇美爾語中的AN,詞意為“天”或者作為/"an"/的音符:ba-an-dù,作為數詞“千”時讀"lim",或構成單詞"a-wi-lim"人的。參考許慎對六書的定義,將原始楔形文字分類如下: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由兩種指事字由兩部分組成會意字有一下特點如:原始楔形文字“吃”組成,意為“來自山地的男子”。這裡的形聲字多指雙音節的原始楔形文字,且聲符一般為單音節字,以標出該雙音節的首音節或尾音節。轉註一般都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傳統,思想模式和宗教信仰上,如形狀像“星”的楔形文字可以表示“天”。德國學者魏泰克認為在蘇美爾人創造出原始楔形文字之前,原始印歐人已經創造了文字,因為原始楔形文字中某些字的字音被他認為從原始印歐語假借而來,如形狀像一種車的字在原始楔形文字中讀作GURUŠ,表示年輕人,像原始印歐語中的*kṟs-o。字母的名稱.本條目出現的大寫拉丁字母指的是該字的讀音,而在蘇美爾楔形文字中,每個字母都有其名稱,學界一般以手寫體小寫表示。關於蘇美爾楔形文字名稱的由來有如下5中說法:子書寫系統.古波斯楔形文字.波斯楔形文字受到阿拉馬字母的影響改成半字母制度。古波斯楔形文字有41字,除4字表示王、州、國和神阿胡拉·瑪茲達,1個分界詞符號外,其餘都用於標音。#重定向烏加里特楔形文字.雖然這種楔形文字與蘇美爾、巴比倫、亞述的楔形文字沒有關聯,但在各種楔形文字中,它是最先進,最完整的音素文字,一共32個字母。明顯地,它一方面從北方腓尼基字母得到了啟發,另一方面沿襲了泥板筆刀的書寫方法與字形。它出現得比波斯楔形文字早,卻比波斯的更完美,這值得重視。音節表.下表展示用於CV或VC形式的簡單音節的符號。如同用於蘇美爾語一樣,楔形文字在原理上有能力區分14個子音,轉寫為b, d, g, ḫ, k, l, m, n, p, r, s, š, t, z和四個母音音質,a, e, i, u。阿卡德語需要區分它的重讀系列,q, ṣ, ṭ,為此採用了各種“多餘”蘇美爾符號。接受了阿卡德楔形文字的赫梯語進一步的給滑音w介入了符號,如"wa"="we"=PIN, "wi5"=GEŠTIN,併為ya介入了一個連體符號I.A。Unicode.在版本8.0中,Unicode分配給蘇美爾-阿卡德楔形文字下列兩個Unicode塊:它們都位於輔助多語言平面內。現在支援這些字元的字型有 Noto Sans Cuneiform和 Windows 10 內建的 Segoe UI Historic 。
109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93
星期
星期又作週或者禮拜,是一個時間單位,每星期有七天。古巴比倫人使用日、月、五星代表以七天為一週期的時間單位,後來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3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大陸。 唐朝時期,由於西域和中國的交流,傳入了中土,再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光緒三十一年由袁嘉穀所定用「星期」代替「七曜日」,到了民國以後星期被廣泛使用。東亞.七曜一詞,大約出自東漢,《後漢書·律曆志》載劉洪上書之言:「七曜之起,始於牛初。」,劉洪本人亦作有《七曜術》。 三國時代的《廣雅·釋天》有「七耀行道」一條。楊士勛《春秋穀梁傳疏》解釋七曜為「謂之七曜者,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謂之曜。」不過,利用七曜來紀日的方法則是從西方傳入的,源於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大約於八世紀時,由於西域和中國的交流,透過摩尼教、佛教傳進中國唐朝。759年,北天竺佛教沙門不空譯有《》:不空弟子楊景風在為《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作注時,就七曜日有如下說明:“夫七曜者,所謂日月五星下直人間,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復始,其所用各各於事有宜者、不宜者,請細詳用之。忽不記得,但當問胡持齋,亦事此日為大日,此等事持不忘,故今列諸國人呼七曜如後。」唐朝時,七曜和二十八宿結合。 二十八宿及其對應的動物與七曜相配,組成值日星君:“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鬥木獬、牛金牛、女土貉、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㺄、奎木狼、婁金狗、胃土彘、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中國清末前使用七曜日為一週,在民國成立後改稱星期,其中的「星」字便是指這七曜,但在日本、北韓仍沿用曜日名稱。臺灣日治時期由日本統治亦曾使用七曜日,但戰後由中華民國統治後改成星期。部分地方。西方.西方語言中星期的表達法大多源於拉丁語。而拉丁語的情況可分為基督教崛起前和崛起後兩種:基督教崛起前,五顆行星的名稱都對應古羅馬神話中神的名字。至於天體與特定日的排列順序,則是與地心說及占星學有關。過去在地心說的觀點下,古人認為天體繞行地球的速度從慢到快依序是土星、木星、火星、太陽、金星、水星、月亮。而占星學認為每個天體主掌一個小時,而每天第一個小時的主星便是該日的日主星。如某日第1小時是土星支配。以此類推則得到土星→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的順序。基督教崛起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皆未變,唯星期六改為“安息日”。英語繼承基督教時代前拉丁語的表達,但將代表前四個行星的神換成古日爾曼人神話中的神:星期二”。德語情況與英語相似,但是星期三「Mittwoch」的意思是「中間之日」,星期六「Samstag」則源自希伯來語的安息日「Sabbat」。宗教.西方的星期最早來自於蘇美爾。蘇美爾人建立神塔對神進行禮拜,他們認為有七位星神輪流“值勤”,於是建立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蘇美爾以後,星期制被古巴比倫人繼承。公元前700年左右,巴比倫人使用的星期名,分別是:古猶太人受到兩河流域文明影響,也接受了星期制。後來,星期的概念隨猶太宗教衍生出來的基督教傳播到歐洲。「星期一」、「星期二」……在一些語言,伊斯蘭教將星期五定為重大禮拜的主麻日。週首問題.對照:在不同地區,一星期的開始時間並不完全一致。多數美洲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部分亞洲國家或地區如印度、日本、香港、澳門,以及以色列等地一般認為一個星期開始於星期日為一星期的第一天。週日也是所有星象制和希伯來曆星期中的第一天。在中國大陸、臺灣等地區,一週的起始日是星期一或者星期日沒有明確的說法。沿用樣式的紙質日曆多將星期日列為一週的第一天,人們在生活中可能將週六或週日稱作週末,並可能將雙休日合稱為週末。在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傳統中,週日是一個星期中的第一天。根據聖經,上帝花六天的時間創造世界,而在第七天,也就是安息日休息,這一天就被視為慶祝和休息之日,這使星期日成為一個星期中的第一天。在歐洲早期的基督徒開始採用星期的制度時,一開始是以星期日為一個星期的第一天,某些國家的日子名稱的不同之處非常的明顯:在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和希臘語中,有些日子的名稱是直接以它在這個星期中的順序來稱呼,例如:週一稱為「第二天」。而還有一些使用斯拉夫語系語言的國家也會以其在星期中的順序來稱呼,但是是以週一來做為第一天,例如:週二稱為「第二天」。還有另外一種解釋,那就是有些使用斯拉夫語系語言的國家並不是將日子以其在星期中的順序來稱呼,而是以其和週日的距離來稱呼,例如:週三稱為「中間日」,而這就證明仍然有一些使用斯拉夫語系語言的國家以週日來當作第一天。國際標準化組織在ISO 8601中指定週一為一星期中的第一天,用來代表軟體的時間格式。
109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096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法蘭克福,戲劇家、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為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戲劇、詩歌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一名偉大的德國作家,也是世界文學領域最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臺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七,次於第六偉大的音樂家-{zh-tw:巴哈;zh-cn:巴赫}-。生平.出生與青少年時期.歌德的父親是帝國議會的成員。約翰·卡斯帕·歌德首先就讀於全國最好的學校之一:薩克森-科堡大公國的首府科堡的卡西米利安烏姆中學,隨後到萊比錫學習法學,在韋茨拉爾的最高法院工作,又到羅馬和巴黎旅行,最後定居於他的故鄉法蘭克福。他家住在牡鹿溝街上的一所很寬敞的房子裡。他在這裡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致力於建立一間自然博物陳列室和蒐集繪畫。歌德的母親,卡特麗娜·伊麗莎白·歌德的長女,這位法蘭克福市長的女兒在17歲時嫁給了當時38歲的議員約翰·卡斯帕·歌德。歌德的父親以岳父的名字給長子命名。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麗亞·弗裡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歌德受到父親和家庭教師的教育,也學習騎術和擊劍。歌德很早就已經對文學產生了興趣。在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馬。14歲時,他就想參加一個田園詩協會。同時,他也喜歡戲劇,因此在法國佔領期間他頻頻造訪法國劇院。1763年他在一場音樂會上見到了當時年僅7歲的莫扎特。1765年9月30日他離開法蘭克福,到萊比錫學習法學。學習和狂飆時期.萊比錫.1765至1768年間,歌德在萊比錫學習。他聽了作家蓋勒特萊比錫市最著名的和擁有第二長曆史的飯店:奧厄巴克斯·凱勒飯店和這裡的浮士德的故事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於奧厄巴克斯·凱勒成了他在戲劇《浮士德》的第一部中涉及的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地方。一次大咯血使得歌德不得不中斷學業,於1768年8月28日返回法蘭克福。法蘭克福/斯特拉斯堡.歌德度過了一段一年半之久的康復期,其間病症屢有反覆。在此期間,他受到了母親和妹妹的悉心照料。他母親的一位女友蘇珊娜·馮·克勒滕斯伯格使他接觸到了虔信主義的觀點。1770年他離開法蘭克福,遵照父親的意願到斯特拉斯堡完成自己的學業。在斯特拉斯堡,他認識了牧師的女兒弗裡德里克·布里翁,並把一些詩獻給她,其中有:《歡會與離別》、《Sessenheimer Lieder》和《野玫瑰》等。歌德在韋茨拉爾.1772年5月10日,歌德在法學學習的結業階段作為候補官員來到了韋茨拉爾的帝國樞密法院。同年5月25日,他開始在帝國樞密法院實習。他住在韋茨拉爾的姑媽,同時也是樞密官夫人的朗厄太太住在一起。在經歷了與之間的不幸的愛情之後,歌德於1772年9月11日離開了韋茨拉爾。歌德剛剛結束了法學的學習,並準備按照父親的意願拓展他在財政法和訴訟的進行方面的知識。歌德的父親對自己的獨子寄予厚望:他的目標是讓兒子成為法蘭克福的一個鄉長。因此,他很早就讓兒子熟悉和背誦法律書籍。這次在帝國樞密法院的實習對歌德並非不重要。他對帝國樞密法院的情況很感興趣,因為他希望能夠從中獲得一幅帝國現狀的圖景。他察覺到司法實踐中的變化,並且可以把這些變化當成一個整體作出概觀;但他同時也意識到了在學習結束的時候他的專業知識的不足。歌德希望依照進步的、人本主義的裁決和實踐,以及系統、嚴謹地建立的、顧及心理和社會因素的法規工作。然而,他很少去帝國樞密法院,也很少將其看成一個學習的場所。這是由於,一方面,他看到了德意志的糟糕的社會狀況的一個表現:腐敗,所以對司法實踐產生了懷疑。歌德的父親在歌德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抨擊過這種不良現象。另一方面,歌德不信任帝國樞密法院和1767到1776年間的檢查活動。歌德和他在旅店裡認識的很多青年法律工作者一樣,認為這種情形不可能好轉。後來歌德在他的自傳《#重定向在使館秘書耶路撒冷於1772年10月底自殺後,歌德於1772年11月6日至10日短暫地重返韋茨拉爾。歌德認識耶路撒冷,後者的自殺是歌德創作《少年維特的煩惱》的起因。在這部小說中,歌德將自己與他傾慕的夏綠蒂·布夫的經歷和耶路撒冷的命運—這是他透過與在耶路撒冷死前不久還與此人有聯絡的人的談話而探究到的——融為一體。這部小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引發了感傷主義和狂飆突進文學運動。魏瑪.1776年,歌德作為樞密公使館參贊開始為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公國服務,並獲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務。他在大公送給他的帶花園的房子邊的自然風景公園的設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希望上帝使我成為園丁或實驗員,這樣我該多幸福啊。”他認識了貴族婦女--。他們保持了一段十年之久的親密關係。1779年他被提升為樞密顧問。他接受比他年輕8歲的大公卡爾·奧古斯特的讓他在微型小國魏瑪任職的建議是為了進行政治上的改革。在議會中歌德的職權越來越大。政治——即使在他不再擔任公務之後——一直是他關注的領域。這一年他開始進行深入的自然科學研究。1780年6月23日,他成為魏瑪共濟會分會:阿瑪利亞分會的學員,1781年6月23日,歌德成為正式會員,1782年4月2日升任會長。在他升遷的幾周後,阿瑪利亞分會不得不停止工作,因為當時共濟會的活動遇到了敵對情緒。1782年大公把一所婦女廣場。1777年歌德進行了第一次哈爾茨山之旅。12月10日,他登上了布羅肯山,這被認為是首次冬季攀登此峰的行動。1783年他進行了第二次哈爾茨山之旅。此後的1784年他進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哈爾茨山旅行。1784年歌德在人類的顱骨旁發現了頜間骨。義大利之旅.1786年歌德倉促地離開了祖國的土地。在魏瑪,只有他親密的侍從兼秘書賽德爾。他給家裡寫的第一批信件沒有署明日期。到了羅馬,歌德才向親友報告了自己真實的決定和打算:他要在義大利呆相當長的時間。歌德在《義大利遊記》中描述了他的義大利之旅。1786年他在羅馬結識了畫家緹士拜恩,1787年他同緹士拜恩和其他人到那不勒斯旅行。同年緹士拜恩的著名油畫“歌德在義大利”誕生了,畫中描繪了在羅馬的丘陵地帶的旅人歌德。歌德也在那裡認識了安格莉卡·考夫曼。1788年到1805年.大約從40歲起,歌德的身體就變得僵硬和難以行動。他受到嚴重的椎間盤損傷和多根胸椎變形之苦。1795年他開始了與席勒的友誼。席勒最初是作為歷史學教授來到耶拿的。他們的友誼一直延續到1805年席勒去世。1798年歌德寫下了哀歌“植物的變形”。1805年之後.席勒去世後一年,歌德和克里斯蒂安娜·福爾皮烏斯結了婚。歌德從1789年起與她同居,兩人生有一子:奧古斯特。在埃爾福特召開諸侯大會之際,拿破崙一世接見了歌德,並授予他榮譽軍團勳章。1814年歌德到萊茵河和美因河地區旅行。1817年他開始寫作《我的植物學研究的歷史》,創辦《談自然科學,特別是形態學》雜誌。他與礦物學家、植物學家施坦博格、音樂家菜爾特結成友誼。1832年3月22日,歌德因病離開了人世。他的著名遺言是:“更多的光”。4月26日葬於諸侯墓地。生活側面.歌德是一個有魅力的人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人生的豐富性。這表現在許多相互映襯的方面。基本上每個這樣的方面都被人研究了整整數十年之久,並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一篇獨立的傳記。兩個特別的方面就是他和女人的關係和他的疾病,上述兩者是這樣對抗的:女人通常標誌著歌德生活發展的開始——新的一頁被開啟,而疾病表示末尾、結束,也可能是逃避。歌德和女人.的女兒。歌德在萊比錫求學期間在他們家吃午飯。1766年歌德在那裡認識了比他大3歲的凱特馨,並愛上了她。這份愛激發他創作了洛可可風格的輕快的抒情詩。1768年春季這段一開始就遭受壓力的關係因為歌德極度的嫉妒而結束。在這段關係期間歌德創作了劇本《戀人的情緒》。在這部戀愛劇中,當一個嫉妒的戀人意識到他也可能不忠實時,就擺脫了他的嫉妒心。在關係結束之後,歌德仍給安娜·卡特麗娜寫了幾封——完全是彬彬有禮的——信。她在1770年嫁給了受人尊敬的法學工作者卡納博士,他日後成了萊比錫市的副市長。臺灣知名作家鍾肇政的著作《歌德激情書》主要內容就是描寫歌德和他的紅粉知己的關係。自然科學研究.在魏瑪期間,歌德開始研究自然科學,最主要的是地質學和植物學。他首先在義大利尋找一種“原始植物”。作為植物學家,他的科研的出發點:,現在在科學上似乎不成立。他本人將色彩學視為他在自然科學方面的主要研究物件。從物理學的角度出發,他的色彩學研究缺乏科學性。#重定向歌德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晚期作品有《植物的螺旋形傾向》,在這部作品中,歌德指出:生物傾向於發展成螺旋形。假如更多地關注歌德的科學方法,即自然研究的基礎,而不是單一的研究成果,就會發現,他的科學方法跟浪漫主義的自然哲學不同。他的方法,是經驗主義的,跟實證論的經驗主義不同,它並不把人當成外在的觀察者,而是把人當成觀察物件內部的,從屬於觀察物件的物件來對待。作品.歌德的一個特點是,將已經開頭的作品擱置幾年,有時是數十年之久,將已經發表的作品進行重大的修改,將一些完成了的作品壓下很長時間才付印。完成一張以時間為順序的作品列表很難,因為加工作品的時間段經常不明確,而首印的年份又和歌德的創作過程並不一致。以下的列表大致依照作品誕生的時間為序。《歌德傳》,漢斯·尤爾根·格爾茨,伊德 等/譯,商務印書館,1997,ISBN 7100016185
110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03
國歌
國歌是被一個國家的政府正式承認或在傳統上被國民使用的、能代表該國家的樂曲,一般都帶有愛國主義色彩。世界最古老的國歌制訂於1568年,為荷蘭的《威廉頌》,一說是日本的《君之代》,不過大部分的國家的國歌於19世紀和20世紀制訂。使用場合.國歌在許多場合被使用,常在國定假日演奏,也常在體育競賽中使用,以喚起或表達國民的愛國情緒。在升降旗儀式上,國歌通常作為升降國旗時所演奏的樂曲。大部分國家,作為愛國教育的一部分,學校對學生演奏國歌。泰國和中華民國曾規定在劇院或電影院正式放映前應演奏國歌或王室頌歌。在大型國際比賽如足球、橄欖球賽事時通常會演奏雙方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加拿大等一些國家在本國的體育賽事開賽前也常會演唱國歌。於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錦標賽頒發獎牌時,會演奏金牌得主國國歌。國歌也常用作國家的聲音標誌使用。國際廣播電臺用國歌作為臺呼音樂並在開播時演奏以方便識別。如加拿大國際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柏林國際廣播電臺等即用國歌的前幾小節作為臺呼。大多數國家電視臺或廣播電臺在清晨開播前和夜間停播後都會演奏國歌。在外交場合,常在歡迎儀式上演奏賓主兩國國歌。國歌演奏時常伴有具體的禮節要求,例如行軍禮、起立、脫帽等等,有些國家的領導人甚至在一些場合與到會人員齊唱,在一些國家還要求手撫胸口或鞠躬。在正式的外交場合這些禮節更為嚴格。制定.相對國旗和國徽,國歌較少在憲法中有所涉及。至今還有一些國家未確定國歌的法律地位。國歌的制定通常選取最為本民族所認同的愛國歌曲,亦有另外創作讚歌,或是為廣為流傳的愛國詩篇譜曲作為國歌。在使用時通常選取全詩的若干段作為法定國歌歌詞。大多數現代國家都制定國歌,僅個別國家例外。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由於禁止音樂,因此沒有制定國歌在匈牙利通常都被認作國歌。一些前殖民地國家或英聯邦國家亦將英國國歌和本國國歌都認作自己的國歌,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大多數屬地使用宗主國的國歌。一些國家的國歌雖然制定歌詞,但由於政治原因有時會很少演唱歌詞。匈牙利國歌因為提及到上帝,在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時期只有演奏而沒唱歌詞;在東德與西德同時加入聯合國後,由於語詞「德國」已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憲法除去,因此在正式場合僅演奏國歌歌曲,不唱國歌歌詞。兩德統一後,歌詞才得以重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曾被打為“右派”,因政治因素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樂隊演奏《義勇軍進行曲》時只奏樂不唱歌詞。1978年,《義勇軍進行曲》被重新填詞,但重填的歌詞並不是原歌詞,直至1982年才恢復原歌詞。蘇聯國歌由於斯大林1953年去世後在蘇共二十大上受到赫魯雪夫的批判,歌頌他的歌詞亦無法被接受,因而廢棄不唱,直至1977年被修改歌詞。雖然國歌通常以該國家的一種主要語言演唱,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況。在擁有不止一種官方語言的國家,通常有不同語言的歌詞。例如瑞士國歌具有四種官方語言的歌詞並且有時會交替演唱。斯里蘭卡國歌以僧伽羅語寫成,但泰米爾語的譯詞在泰米爾人聚集區廣泛使用。南非國歌是罕見的一首裡出現五種語言的國歌。紐西蘭的國歌之一《上帝保佑紐西蘭》通常先以毛利語,後以英語演唱,並且歌詞內容不盡相同。風格.世界各國的國歌由於歷史背景相似或地域相近的緣故通常具有以下幾種音樂風格:作者.大多數著名國歌的譜曲者並不為人所熟悉。英國國歌《天佑吾王》的作者至今未知。只有很少國家的國歌是由著名的作曲家寫成的,如德國的國歌《德意志之歌》使用的是海頓所譜寫的旋律,奧地利的國歌《山的土地,河的土地》通常被認為是莫扎特所作。少部分國歌的歌詞是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創作的。1903年的得主比約恩斯徹納·比昂松是挪威事實上的國歌《對!我們熱愛祖國》的詞作者。而1913年的得主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曾為印度和孟加拉國國歌作詞。這也是少見的一人為兩個國家撰寫國歌歌詞的情況。但甚至也有同一套作詞作曲的班子創作兩國國歌的例子。除去兩國國歌相同的狀況外,巴拉圭與烏拉圭國歌就有同一位作詞者,而音樂形式竟然有所不同。清朝外派大臣李鴻章訪問歐洲時,各國代表輪流唱國歌。當時中國未有國歌,所以找了一首王建的七絕詩加以改編,後來成為清朝對外場合之代國歌。稱《李中堂樂》。李鴻章大概是即場「杜撰」「國歌」的第一人。
110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05
武術
武術,又稱搏擊術、格鬥術,是指以肢體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競技的技術。前者之內容為鍛鍊身體各部位以攻擊對手,種類分為踢打拿摔四大類;後者則以刀、槍、棍、劍、鞭、鏢、鎚、矛、鈀、弓等冷兵器為主。武術雖是互相格鬥的技術,但學習武術除了作格鬥用外,學習的原因也可能是為了防衛、競技。現代武器廣泛運用後,冷兵器逐漸被淘汰,間接導致以冷兵器與肉體為武器的攻擊技術在戰場上式微。武術一詞一般會直接聯想到東亞,不過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其特別的武術。歐洲最早是在1550年開始使用傾向於武術現代意義的英文“martial arts”。1639年英國一本擊劍的書也提到此一詞語,特別用來強調擊劍的「科學和藝術」。辭源.“武術”這詞語,目前發現的第一個記載是負面的。南朝宋的太子舍人,顏延之做了首四言詩《皇太子釋奠會作》:“偃閉武術,闡揚文令。庶士傾風,萬流仰鏡。”意思是“廢止武術,促進文學。使百姓佩服,大家仰慕好榜樣。”但是此句中的“武術”應該是指“軍事”。此詞後來還有在明朝用。李漁的《閒情偶寄·種植部》:“自幼好武術。”也稱功夫。武術的英文martial arts是來自拉丁文,和羅馬神話中的戰神瑪爾斯有關,意義為「瑪爾斯的藝術」。武術分類.古今中外發展出來的武術種類繁多,可以依以下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搏擊武術.徒手武術可以依身體接觸方式分為以下幾類:另外一種搏擊武術分類方式分為使用自己力量。換句話說前者是單純以速度及力量取勝,後者則講求正確身體力學及肢體平衡。不過許多武術不一定完全是毆打型或是扭打型,可能兩種型別都有,只是某一方面的比重較重。有關以速度力量取勝及講求肢體平衡的分類也是如此。兵器武術.兵器武術可以依武器打擊方式分為以下幾類:遠距兵器型的武術主要是使用射箭。如日本的弓道及中國的射藝,其他遠距兵器包括手裡劍、袖箭、菜刀、流星鏢等。武術所提的兵器不包括需要火藥的熱兵器,兵器多半是靠人力投擲而運動,弓箭則是靠弓的張力而運動。自衛、軍事及執法上應用武術.現代一些軍事訓練中已加入有關傳統武術的概念。例如像需要靠肌肉記憶在許多不便瞄準的場合下用槍,也類似居合道快速拔刀還擊的情形。在二次大戰時英國特別行動執行處僱用威廉·費爾貝恩及艾瑞克·賽克斯來教授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特種部隊人員及手槍射擊。的書《Kill or Get Killed》就是依照費爾貝恩及賽克斯教授的defendu。費爾貝恩的《Get Tough》及阿普爾蓋特的《Kill or Get Killed》都是徒手戰鬥的經典作品。傳統的徒手、用刀的技術仍常用在今天部隊的訓練上,例如歐洲的、馬特·拉森發展的美國陸軍的個人戰鬥系統、以色列國防軍的及以色列近身格鬥術、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書中提到的無武裝的匕首防禦以及在中的有關概念在1942年已整合到美軍的中,現今的訓練系統除了沿襲以往的系統外,也受到其他傳統武術的影響,例如及南洋的席拉。步槍上的刺刀起源自東方的長槍,刺槍術仍保留在多數國家的軍隊裡,也被美國陸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及英國陸軍在戰爭中使用,像是伊拉克戰爭。許多武術也用在警察人員的徒手訓練及執法,例如東京都的鎮暴警察會使用合氣道。各國武術.世界上格鬥技太多,以下只列出一小部份較為知名的武術中國武術.兵器.中國武術兵器多樣且奇特,是中國武術發展中與其他國家最大的差異,其他兵器多簡稱"其兵",亦有寫為"奇兵",其使用上並無特定門派或是套路,即使不同門派,在使用上亦無太大差異更加凸顯此特點。包含一般生活工具,如:長凳、雨傘、扇子等,皆有編成套路以供演練,因過於瑣碎不特別列入。臺灣.臺灣的羅漢拳及太祖拳不同於福建、廣東地區流傳的羅漢拳、太祖拳。白鶴拳在臺灣又發展出五派系:柬埔寨.高棉武術,吳哥窟中的雕刻品和浮雕可以證明,堪稱是東南亞武術鼻祖。印度.有云:「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功夫卻來自天竺」,相傳少林派的武功得自達摩老祖,可想而知印度的武術於很早以前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發展。緬甸.鼎(Thaing)在緬語語音中也能唸作音相近的譯音"泰恩"。是緬甸當地對所有體系武術一詞的概稱,就如同華人世界所說的"武術"、"國術"或"功夫"等這些名詞,是同樣概念的一種稱呼。
110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08
幼學瓊林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的兒童啟蒙讀物。該書最初叫《幼學須知》,亦叫《成語考》、《故事尋源》,一般認為最初的編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作了增補注釋,並更名為《幼學瓊林》,也叫《幼學故事瓊林》,簡稱《幼學》。後來民國時費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又進行了增補。《幼學瓊林》是駢體文寫成的,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文字簡煉,對仗工整,易誦易學、易懂易記。全書內容包羅廣泛,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製作技藝、鳥獸花木、神話傳說等等,無所不包,幾乎囊括了過去人們日常生活中較常用的知識與詞彙,象一部微型百科辭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書中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許多介紹,讀者可掌握不少成語典故,此外還可以對中國古代的典章制度、風俗禮儀做一些瞭解。書中還有許多警句、格言,到現在還仍然傳誦不絕。因此,《幼學瓊林》在舊時的鄉塾中頗為流行,是中國明清以來廣泛流傳的蒙學讀物,在明清兩代的鄉塾蒙學教育中起到積極作用。不過書中也有一些屬於帝制時代的觀點,對於現代人來說難以認同。體例.全書共分四卷。
11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10
中國國歌
中國國歌,指中國的國家象徵歌曲,1911年,清朝政府定《鞏金甌》為國歌,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官方法定國歌。中華民國成立後,出現了許多官方或非官方的國歌,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以後,《黃埔軍校訓詞》被訂為中華民國國歌。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於1949年成立後,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大清.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1789年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開始,世界各國紛紛制定國歌作為國家的象徵,清朝跟進。《普天樂》.1878年,清朝外交官曾紀澤出使英、法,兩年後又兼任駐俄公使,譜寫了名叫《普天樂》的歌曲,並作為“國樂”的草案上呈朝廷,但沒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不過在海外已被當作國歌來演奏。節奏過於緩慢,經常受到批評。《普天樂》完整歌詞已不可考,但其中包含了“一統舊江山,亞細亞文明古國四千年!最可嘆:猶太、印度與波蘭,亡國恨,談之心寒!”之類的詞句,有救亡圖存之意涵。《華祝歌》.聖天子奄有神州聲威震五洲德澤敷於九有延國祚天長地久和祥臻富庶百穀盡有秋比五帝邁夏商周梯山航海萬國獻厥共球《李中堂樂》.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頌龍旗》.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冑地大物產博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頌龍旗》同時也是大清北洋軍陸軍第一鎮的軍歌,1912年民國建立後改為北洋軍近畿陸軍第一師軍歌為《頌民國》:於萬斯年,亞東大民國!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揚我五色民國徽,唱我民國歌!《鞏金甌.鞏金甌承天幬民物欣鳧藻喜同袍清時幸遭真熙皞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中華民國.《五族共和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臨時國歌,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譜曲的國歌擬稿,歌名《五族共和歌》。亞東開化中國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卿雲歌》.卿雲歌分為第一次及第二次兩版本,兩版本詞均取自尚書大傳虞舜篇。第一次卿雲歌為1913年4月8日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開會典禮時暫用臨時國歌,後兩句為汪榮寶所新增,比利時人譜曲。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中華雄立宇宙間》.袁世凱大總統於1915年5月23日總統令頒採用,王露作曲,蔭昌作詞。中國雄立宇宙間,廓八埏,華胄來從崑崙巔,江湖浩蕩山綿連,共和五族開堯天,億萬年。袁世凱稱帝後,於同年12月19日改用下面歌詞:中國雄立宇宙間,廓八埏,華胄來從崑崙巔,江湖浩蕩山綿連,勳華揖讓開堯天,億萬年。1926年,奉系軍閥張作霖主政北京時,曾仿日本堂歌式樣重製國歌,並親自作詞但未正式確立。其詞如下:中國雄立宇宙間,萬萬年。保衛人民中不偏,諸業發達江山固,四海之內太平年,萬萬年。《卿雲歌》.卿雲歌分為第一次及第二次兩版本,兩版本詞均取自尚書大傳虞舜篇。1919年,北洋政府將《尚書》中的《卿雲歌》配上樂曲作為國歌,並且在1921年12月31日正式確立,是為第二次卿雲歌。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中華民國.《國民革命歌》.《國民革命歌》由黃埔軍官學校軍官廖乾五所作,1926年7月1日釋出。其旋律與童謠《雅克兄弟》相同。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鬥,齊奮鬥。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合!大聯合!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齊奮鬥,齊奮鬥。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中華民國國歌》.《中華民國國歌》即《三民主義歌》,歌詞作者為中國國民黨總理孫文,由文膽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邵元衝等捉刀。首次出自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總理在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中,對該校師生之訓詞。國民黨北伐成功後,國民黨選擇以此訓詞為黨歌並公開徵求伴隨音樂。程懋筠的作曲在139名參賽者獲勝,得到銀元五百元的獎金。1930年3月24日,許多國民黨人提議使用黨歌作為國歌。由於反對使用一黨標誌代表全國,所以設立國歌編制研究委員會,後該委員會支援國民黨黨歌。1937年6月3日,國民黨中央批准提案,該年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歌,使用至今。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諮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割據政權.=== #重定向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時,決定以國際歌作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1949年建國後,使用至今。原是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1935年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亦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200師的軍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根據馬敘倫的提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透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文化大革命」時期,詞作者田漢被指控為叛徒下獄,國歌遂變成純演奏曲,一般情況下均不再高唱國歌。這段時間,《東方紅》成為實際的國歌。至文革結束後,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透過集體填詞的《繼續革命的戰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如下: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徵!萬眾一心奔向共產主義明天,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的鬥爭。前進!前進!前進!我們千秋萬代,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前進!前進!進!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田漢冤案獲平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透過決議,撤銷1978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透過的歌詞,恢復原《義勇軍進行曲》之詞、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修正案。由於初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有國歌法,直至2017年10月1號到有正式法律及法定國歌;所以2017年10月1號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施行成為全國性法律。
111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14
超文字傳輸協議
超文字傳輸協定是一種用於分散式、協作式和超媒體資訊系統的應用層協議。HTTP是全球資訊網的資料通訊的基礎。設計HTTP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釋出和接收HTML頁面的方法。透過HTTP或者HTTPS協議請求的資源由統一資源識別符號來標識。HTTP的發展是由提姆·柏內茲-李於1989年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進行協調,最終釋出了一系列的RFC,其中最著名的是1999年6月公佈的 RFC 2616,定義了HTTP協議中現今廣泛使用的一個版本——HTTP 1.1。2014年12月,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工作小組將HTTP/2標準提議遞交至進行討論,於2015年2月17日被批准。 HTTP/2標準於2015年5月以RFC 7540正式發表,取代HTTP 1.1成為HTTP的實現標準。協議概述.HTTP是一個客戶端。儘管TCP/IP協議是網際網路上最流行的應用,但是在HTTP協議中並沒有規定它必須使用或它支援的層。事實上HTTP可以在任何網際網路協議或其他網路上實現。HTTP假定其下層協議提供可靠的傳輸。因此,任何能夠提供這種保證的協議都可以被其使用,所以其在TCP/IP協議族使用TCP作為其傳輸層。通常,由HTTP客戶端發起一個請求,建立一個到伺服器指定埠的TCP連線。HTTP伺服器則在那個埠監聽客戶端的請求。一旦收到請求,伺服器會向客戶端返回一個狀態,比如"HTTP/1.1 200 OK",以及返回的內容,如請求的檔案、錯誤訊息、或者其它資訊。請求方法.HTTP/1.1協議中共定義了八種方法來以不同方式操作指定的資源:向指定的資源發出「顯示」請求。使用GET方法應該只用在讀取資料,而不應當被用於產生「副作用」的操作中,例如在網路應用程式中。其中一個原因是GET可能會被網路爬蟲等隨意訪問。全方法。瀏覽器直接發出的GET只能由一個url觸發。GET上要在url之外帶一些引數就只能依靠url上附帶querystring。與GET方法一樣,都是向伺服器發出指定資源的請求。只不過伺服器將不傳回資源的本文部份。它的好處在於,使用這個方法可以在不必傳輸全部內容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取其中「關於該資源的y資訊」。向指定資源提交資料,請求伺服器進行處理。資料被包含在請求本文中。這個請求可能會建立新的資源或修改現有資源,或二者皆有。每次提交,表單的資料被瀏覽器用編碼到HTTP請求的body裡。瀏覽器發出的POST請求的body主要有兩種格式,一種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用來傳輸簡單的資料,大概就是"key1=value1&key2=value2"這樣的格式。另外一種是傳檔案,會採用multipart/form-data格式。採用後者是因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的編碼方式對於檔案這種二進位制的資料非常低效。向指定資源位置上傳其最新內容。請求伺服器刪除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回顯伺服器收到的請求,主要用於測試或診斷。這個方法可使伺服器傳回該資源所支援的所有HTTP請求方法。用'*'來代替資源名稱,向Web伺服器傳送OPTIONS請求,可以測試伺服器功能是否正常運作。HTTP/1.1協議中預留給能夠將連線改為隧道方式的代理伺服器。通常用於SSL加密伺服器的連結。方法名稱是區分大小寫的。當某個請求所針對的資源不支援對應的請求方法的時候,伺服器應當返回狀態碼405。HTTP伺服器至少應該實現GET和HEAD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可選的。當然,所有的方法支援的實現都應當符合下述的方法各自的語義定義。此外,特定的HTTP伺服器還能夠擴充套件自定義的方法。例如:用於將區域性修改應用到資源。安全方法.對於GET和HEAD方法而言,除了進行獲取資源資訊外,這些請求不應當再有其他意義。也就是說,這些方法應當被認為是“安全的”。客戶端可能會使用其他“非安全”方法,例如POST,PUT及DELETE,應該以特殊的方式。但是,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伺服器在處理某個GET請求時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事實上,很多動態資源會把這作為其特性。這裡重要的區別在於使用者並沒有請求這一副作用,因此不應由使用者為這些副作用承擔責任。副作用.假如在不考慮諸如錯誤或者過期等問題的情況下,若干次請求的副作用與單次請求相同或者根本沒有副作用,那麼這些請求方法就能夠被視作“冪等(idempotence)”的。GET,HEAD,PUT和DELETE方法都有這樣的冪等屬性,同樣由於根據協議,OPTIONS,TRACE都不應有副作用,因此也理所當然也是冪等的。假如一個由若干請求組成的請求序列產生的結果,在重複執行這個請求序列或者其中任何一個或多個請求後仍沒有發生變化,則這個請求序列便是“冪等”的。但是,可能出現一個由若干請求組成的請求序列是“非冪等”的,即使這個請求序列中所有執行的請求方法都是冪等的。例如,這個請求序列的結果依賴於某個會在下次執行這個序列的過程中被修改的變數。版本.超文字傳輸協議已經演化出了很多版本,它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向下相容的。在RFC 2145中描述了HTTP版本號的用法。客戶端在請求的開始告訴伺服器它採用的協議版本號,而後者則在響應中採用相同或者更早的協議版本。HTTP/0.9.已過時。只接受GET一種請求方法,沒有在通訊中指定版本號,且不支援請求頭。由於該版本不支援POST方法,因此客戶端無法向伺服器傳遞太多資訊。HTTP/1.0.這是第一個在通訊中指定版本號的HTTP協議版本。HTTP/1.1.預設採用持續連線,能很好地配合代理伺服器工作。還支援以管道方式在同時傳送多個請求,以便降低線路負載,提高傳輸速度。HTTP/1.1相較於HTTP/1.0協議的區別主要體現在:HTTP/2.當前版本,於2015年5月作為網際網路標準正式釋出。HTTP/3.最新版本,於2022年6月6日標準化為RFC9114。會拋棄使用TCP,透過UDP上使用QUIC來承載應用層資料。狀態碼.所有HTTP響應的第一行都是狀態行,依次是當前HTTP版本號,3位數字組成的狀態程式碼,以及描述狀態的短語,彼此由空格分隔。狀態程式碼的第一個數字代表當前響應的型別:雖然 RFC 2616 中已經推薦了描述狀態的短語,例如"200 OK","404 Not Found",但是WEB開發者仍然能夠自行決定採用何種短語,用以顯示本地化的狀態描述或者自定義資訊。持續連線.在HTTP 0.9和1.0中,TCP連線在每一次請求/回應對之後關閉。在HTTP 1.1中,引入了保持連線的機制,一個連線可以重複在多個請求/回應使用。持續連線的方式可以大大減少等待時間,因為在發出第一個請求後,雙方不需要重新執行TCP交握程式。HTTP 1.1還改進了HTTP 1.0的頻寬。 例如,HTTP 1.1引入了分塊傳輸編碼,以允許傳遞內容可以在持續連線上被串流傳輸而不必使用到緩衝器。HTTP管道允許客戶端在收到每個回應之前傳送多個請求,進一步減少使用者感受到的滯後時間。協議的另一個補充是位元組服務,允許客戶端請求資源的某一部份,伺服器僅回應某資源的指明部分。協議例子.下面是一個HTTP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會話的例子,運行於www.google.com,埠80請求資訊.發出的請求資訊包括以下幾個:請求行和標題必須以而無其他空格。在HTTP/1.1協議中,所有的請求頭,除Host外,都是可選的。客戶端請求.GET / HTTP/1.1Host: www.google.com伺服器應答.HTTP/1.1 200 OKContent-Length: 3059Server: GWS/2.0Date: Sat, 11 Jan 2003 02:44:04 GMTContent-Type: text/htmlCache-control: privateSet-Cookie: PREF=ID=73d4aef52e57bae9:TM=1042253044:LM=1042253044:S=SMCc_HRPCQiqyX9j; expires=Sun, 17-Jan-2038 19:14:07 GMT; path=/; domain=.google.comConnection: keep-alive在HTTP1.0,單一TCP連線內僅執行一個“客戶端傳送請求—伺服器傳送應答”週期,之後釋放TCP連線。在HTTP1.1最佳化支援持續活躍連線:客戶端連續多次傳送請求、接收應答;批次多請求時,同一TCP連線在活躍。類似協議.Gopher是1990年代早期被HTTP取代的內容傳遞協議。SPDY是Google開發的HTTP的替代方案,它被新版本的HTTP協議HTTP/2所取代。
111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16
博士
博士。後來博士一詞衍生為可指涉對特定的某一種專門職業精通的人,比如“茶博士”、“酒博士”等,類似近代對於服務業跟製造業師傅的稱呼。歐美名稱差異.英國牛津大學、約克大學及索塞克斯大學、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及一部份歐洲地區之哲學博士簡稱為“DPhil”,而非北美及一般英聯邦學校常用的“PhD”。中文名稱的起源與演變.古代官職名.“博士”最早是指一種官名,史載,秦朝有“博士”70人,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漢朝設立了五經博士,對精通《易經》、《書經》、《詩經》、《禮經》、《春秋經》五經中的每一項都設定一個博士官,“五經博士”的職責主要是傳授這五部經學。明清時,仍然設有此官職,只是稍有不同。宋濂《》中說:“有司業、博士為之師。”專門職業精通人士.到了唐朝,人們把對特定的某一種專門職業精通的人稱之為“博士”,比如:“太學博士”、“太醫博士”、“律學博士”、“算學博士”等等。唐朝人稱陸羽為“茶博士”,後來對賣茶的夥計就稱為茶博士。宋朝時期,“博士”也用來指服務業中專精某種技藝的服務員,比如“茶博士”、“酒博士”、“磨博士”等。明朝黃省曾《吳風錄》上說:「至今稱呼椎油作面傭夫皆為博士」。現代最高等學位.現代人們所說的“博士”,指學位中最高的一級。現代學位體系是從學士、碩士、博士,從初而高。此外,還有“博士後研究員”,但是這職位的擔任是必先擁有博士資格,所以一般不會有另外的獨立稱謂。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把一些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博士班研究生」也稱“博士”,但這只是對他們一種恭維、祝福的稱呼而已,並不具備“博士”資格。在美國,攻讀本專業的博士後,可能會被授予“Ph.D.”,直譯為“哲學博士”。
112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20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即《孫子》,又稱作《武經》、《兵經》、《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作者為春秋末期的齊國人孫武。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被奉為中國兵家經典。後世的兵書大多受到它的影響,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影響非常深遠。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是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體例.全書共分十三篇,主要論述了軍事學的主要問題,對當時和現在的戰爭經驗進行了總結,提出了一些著名的革命性軍事問題,並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據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孫子兵法》佚文,篇名尚有:另外清代學者畢以珣《孫子敘錄》也收入了傳世留存的《孫子》佚文。特色.「形兵之極,至於無形」「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編撰過程.孫武原是齊國人,後來輾轉到吳國。當時適逢公子光政變奪取王位,是為吳王闔閭,伍員聽說其才能,向吳王推薦,孫武就帶著這13篇晉見吳王,獲得重用。後,吳王進攻楚國,將領就是孫武與伍員。爭議.作者.自《孫臏兵法》從東漢末年失傳後,以致其書的存在成為一樁歷史懸案,與孫武之書發生了糾葛。從北宋以來,就有部分學者懷疑《孫子兵法》並非孫武所著,如下:後來隨著1972年4月10日山東省臨沂銀雀山出土的漢簡才基本了結此案。雖然孫武即作者基本已無法動搖,但關於《孫子兵法》的作者和成書問題的爭論仍未停止,之後仍有如李零、楊丙安、陳彭則、郭化若、徐亞軍等,提出認為《孫子兵法》奠基於春秋,基本完成於戰國,定型於秦漢,不排除孫臏參與了整理《孫子》的可能性之說,於汝波提出《孫子兵法》在春秋末期已成書,其後校理是在《孫子》已經成書的基礎上進行的,朔雪寒則總結論點,確認《孫子》成於春秋,孫武即作者無誤。內容.《漢書·藝文志》記載:「兵權謀家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於見吳王前;見吳王後又著問答多篇。晚至唐代,流傳的孫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為上卷,還有中下二卷。《孫子兵法》註家杜牧認為,曹操將八十二篇孫子兵法刪節為十三篇;但其他註家認為十三篇出自孫武本人,不是曹操刪節的結果。1979年,考古學家於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115號漢墓發掘出土約400枚木簡,其中有許多兵書竹簡。〈上孫家寨漢簡.四〉竹簡則記載有:「孫子曰:夫十三篇……」字樣,此一實物強化了《孫子兵法》原本就是十三篇,也就只有十三篇的觀點。:1151996年前夕陝西人張敬軒宣稱有家傳的孫武兵法八十二篇,但經已故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少將研究員於汝波率領一眾軍事科學院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研究室的人員一同研究驗證,斷定張氏孫武兵法八十二篇為造假。翻譯本.自西元600多年左右,《孫子兵法》被翻譯成許多不同語言,開始流傳到世界各國。最初書版被帶到日本,及後至東南亞,再在18世紀尾傳入西方各國。此書在歐洲最先出現的是法文版,由法國耶穌會士錢德明在巴黎於1772年出版,書名是"Art Militaire des Chinois"。1905年,首個英文版在東京面世,翻譯者是英國軍官卡爾斯羅普,但可惜由於卡爾斯羅普不認識漢字,此版本是從日文譯過去的。在這以後,不同的英譯本陸續出版,到了現在約有17種英譯本,最受歡迎的是由美國將軍翻譯的版本,但譯得最好的可能是由漢學家翟林奈翻譯的版本。影響.軍事.吳王闔閭稱:「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表示他對孫武作品的欣賞。吳王知孫子能用兵,拜為大將。孫子以三萬兵,西破強楚二十萬兵,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因《孫子兵法》的關係,孫武被人譽作「兵聖」。此書對中國古代的軍事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奉為兵家經典。它是中國古代軍人必須研讀的一本軍事著作,許多著名的軍事家都對此書作過註解。《韓非子》裡面也有提到孫武的故事:某天吳王闔閭問孫武:「甚麼人都可以用兵法訓練嗎?」孫武答:「可以。」於是吳王把他的後宮佳麗全部交給孫武,要他練出一支娘子軍。這批娘子軍起初認為吳王只是開玩笑,仍在校場上嬉鬧。孫武為了建立軍紀,把帶頭的隊長,也是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場斬首,其他佳麗於是震懾於孫武的威信,嚴格遵守規定,任憑孫武指揮。明朝軍事家劉伯溫的《百戰奇略》包含孫子兵法。孫子:「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劉伯溫:「凡興兵伐敵,所戰之地,必預知之。師至之日,能使敵人如期而來,與敵則勝。……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杜牧注孫子《用間篇》:「不知敵情,軍不可動;知敵之情,非間不可」:劉伯溫:「凡欲徵戰,先用間諜,覘敵之眾寡、虛實、動靜,然後興師,則大功可立,戰無不勝。」《孫子兵法》流傳出中國後,對東亞及東南亞均有或輕或重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譯成西方語言後,在歐洲亦大受歡迎;相傳法國皇帝拿破崙更對此書愛不釋手。英國軍事理論家李德·哈特感稱:「在《孫子兵法》中,把我20多部著作所涉及的戰略和戰術原則幾乎包羅無遺。」《孫子兵法》中的幾個章節是中華民國政府軍訓教育的教材,而目前的義務役預備軍官考試亦將《孫子兵法》列為國文科必考專案。2022年俄烏衝突中俄軍在烏克蘭馬裡烏波爾亞速鋼鐵廠地底的烏軍居住地中發現一本烏克蘭語版孫子兵法。其他.《孫子兵法》的思想影響超越軍事應用,實際上亦是博弈策略的經典著作,如在棋藝對壘或運動競技方面。《孫子兵法》不僅在世界軍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對政治、經濟、商業、人事管理和市場策略等與博弈有關的領域亦有指導意義。法國談論日常生活戰略的,在《》一書中,也提到應讀中國的經典《孫子兵法》與《易經》。2001年,何炳棣提出「老子辯證思維源於孫子兵法」的說法。《孫子兵法》已經被應用到軍事以外的許多領域,做為許多不涉及實戰的競技活動的訓練指南,主要是關於如何以智取勝對手。最早是明朝張應俞所撰的《杜騙新書》,在商業領域呈現兵法運用。20世紀之後,許多商業書籍都借重《孫子兵法》,談戰略理論及經驗應用於辦公室的人際政治和商業策略。 《孫子兵法》在許多日本公司做為其高階管理人員的必讀之書,另在西方商界也很受歡迎,主要是用在管理應用的的功利主義價值觀。許多企業家和高管藉以在競爭環境中求取成功之道。該等理念也被應用於教育領域。《孫子兵法》也是法律領域 在審判等法律文章的常見主題,其中包括談判策略和審判策略。 羅伯特•格林 ( Robert Greene ) 的《權力的48 條法則》一書廣泛採用《孫子兵法》的哲學。《孫子兵法》在體育競賽中也受到應用。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總教練比爾·貝利奇克,是超級盃史上領軍奪冠次數最多的記錄保持者,他曾多次表示對《孫子兵法》的欽佩及運用。 巴西足球協會教練路易斯·費利佩·斯科拉里積極運用《孫子兵法》贏得2002年國際足協世界盃的徵戰。在比賽期間,斯科拉里經常選取《孫子兵法》的文欄位落放在球員的門下,做為比賽中智取敵手的激勵。在電子競技遊戲中,《孫子兵法》也經常會被引用。2014年《歐陸風雲 IV》的戰爭藝術電子遊戲發布時,《孫子兵法》以可下載內容(DLC)併同出現。瑞典重金屬樂隊Sabaton在2010年推出專輯《孫子兵法》;專輯中每一首歌曲之前均以英文陳述一段孫子兵法原文。
112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23
空間科學
空間科學,或稱空間科學}-、宇宙科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主要利用空間飛行器或遙感裝置來研究發生在宇宙空間的物理、天文、化學和生命活動等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研究領域.-{zh;zh-hans;zh-hant;zh-cn;zh-hk;zh-sg;zh-tw|-{zh:;zh-cn:;zh-hk:;zh-tw:}-
112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25
肖申克的救贖
德拉邦特早在1987年便買下小說的電影改編版權,但直到五年後才利用八星期時間改寫成電影劇本,拉開本片發展序幕。他把劇本呈送城堡石娛樂公司,並在兩週後取得2500萬美元預算,《肖申克的救贖》於1993年初開始前期製作。片中情節發生在緬因州,但1993年六至八月的主體拍攝幾乎都是在俄亥俄州曼斯菲爾德完成,俄亥俄州立感化院便是片中的肖申克監獄。許多明星有意出演男主角安迪,包括湯姆·漢克斯、湯姆·克魯斯和凱文·科斯特納。托馬斯·紐曼為本片配樂。《肖申克的救贖》上映後獲得普遍好評,特別是劇情及羅賓斯與弗里曼的表演,但票房表現不佳,首輪放映僅入賬1600萬美元。影片商業失利的原因很多,如《低俗小說》和《阿甘正傳》的競爭、監獄題材電影普遍不受公眾待見、片中幾乎沒有女角色等,甚至許多觀眾對片名感到摸不著頭腦。不過這都不影響本片獲得眾多獎項肯定,其中包括七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經過院線加映和海外發行,電影票房最終提升到5830萬美元。美國各地共投入32萬餘份本片的--錄影帶,憑藉各大獎項提名及口耳相傳的良好口碑,《肖申克的救贖》在1995年錄影帶出租版創下佳績。透納廣播公司收購城堡石娛樂公司後獲得影片電視播映權,從1997年開始在特納電視網定期播映,進一步提升作品知名度。如今,《肖申克的救贖》已被普遍視為20世紀90年代的電影傑作。數十年後,影片仍在定期播放,而且跨越國界乃至洲界限制,普通觀眾和名流都稱本片是靈感的電影也在大量民意調查結果中名列前茅。2015年,本片因“文化、歷史和美學領域的顯著成就”,入選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影片登記表。劇情.1947年,緬因州波特蘭法庭裁定銀行家安迪·杜弗倫同年採訪許多美國影迷,他們覺得觀看本片就像“宗教體驗”。2015年的民意調查表明影片還是紐西蘭影迷最喜歡的電影。影迷歷久彌新的熱忱確保本片在史上最受歡迎的電影中始終位居前列。擴充套件閱讀.
113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33
吳子
《吳子》又稱《吳子兵法》、《吳起兵法》,是一部兵法著作。提出以治為勝,賞罰嚴明,主張在軍隊實行“進有重賞,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嚴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為先”,主張透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使士卒掌握各種作戰本領,提高整個軍隊的戰鬥力。強調“簡募良材”,根據士卒體力、技能等條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編組,實現軍隊的最佳化組合。要求統軍將領“總文武”、“兼剛柔”,具備理、備、果、戒、約的“五慎”條件,掌握氣機、地機、事機、力機四個關鍵的因素。提出“審敵虛實而趨其危”,主張先弄清敵人的虛實,選擇有利時機進攻,以奪取勝利。題解.《吳子》相傳為戰國時衛國人吳起所作。現存《吳子》分上下兩卷,每卷三篇,共六篇:44。不過,在後漢班固所編寫之《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裡,有「吳起四十八篇」說法,可見原來篇數相當多:44。究竟是因為散佚而剩下六篇,還是經過再編而濃縮,個中情形不同:44。總之,我們所能讀到只是六篇:44。明清以來,許多學者懷疑此書是西漢或六朝時人的偽託之作。現在一般認為是經後人整理的吳起的軍事思想的記錄。評價.《吳子》主要總結了戰國時期的實戰經驗,與《孫子》一起並稱“孫吳兵法”。非常受到歷代軍事家的重視。《吳子》一書雖僅五千字左右,但內容十分豐富,是繼《孫子》以後又一部體係完備、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兵學論著,在中國古代兵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戰國末年,據說「每家藏有孫吳書」。:44後世將孫吳並稱,宋代將《吳子》列入《武經七書》,無疑是公允。體例.今本《吳子》六篇。
113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34
吳起
吳起人。吳起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取秦國的河西地區,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但吳起的變法損害了楚國貴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舊勢力的報復。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發動兵變殺害吳起。吳起著有《吳子兵法》一書,由於他在軍事理論上的貢獻,後人將孫武、吳起並稱為“孫吳”。唐肅宗時將吳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追尊吳起為廣宗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司馬遷著《史記》時,將孫武和吳起合立於《孫子吳起列傳》。現代學者馬非百著《秦集史》時,將李悝和吳起合立於列傳中。生平.早年.吳起出生於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盡了全部家產。同鄉鄰里的人笑話他,他就殺掉三十多個譏笑自己的人,從東門逃出衛國。吳起和母親訣別時,咬著自己的胳膊狠狠地發誓說:“我吳起如果做不了公卿、國相,就絕不回衛國。”後來吳起拜曾參之子曾申為師,學習儒術。吳起的母親病逝,他選擇繼續辦公而沒有回家奔喪,曾申惱怒吳起不孝,和他斷絕了師生關係,吳起於是棄儒學兵,侍奉於魯國季孫氏門下。侍奉魯君.前412年,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的莒縣和安陽。魯穆公想任用吳起為將,但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穆公對他有所懷疑。吳起渴望成就功名,於是殺掉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偏向齊國。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將,率軍大敗齊軍。取勝後的吳起引起魯國群臣的非議,有人在魯穆公面前中傷吳起說:“吳起是個猜疑殘忍的人,早年殺死鄉人,又因為不孝被曾申逐出師門,君上對他有所懷疑的時候他就殺死自己的妻子。況且魯國是個小國,一旦有了戰勝國的名聲,就會招致各國的攻打。魯國和衛國是兄弟之邦,君上重用吳起,就等於拋棄了衛國。”魯穆公於是對吳起產生了懷疑,免去了吳起的官職。而吳起的主公季孫氏也因懈怠賓客被殺,經人勸說,吳起離開魯國投奔魏國。投奔魏國.吳起聽說魏文侯很賢明,想要前去投奔。魏文侯向大臣李悝詢問吳起為人如何,李悝說:“吳起貪心而且好色,但是用兵連司馬穰苴也比不上他。”魏文侯於是任命吳起為將軍,輔佐樂羊攻打中山國。吳起擔任將領期間,跟最下等計程車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揹負捆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膿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後放聲大哭。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親自替他吸吮膿液,你怎麼還哭呢?”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的,當年吳將軍替我丈夫吸吮膿瘡,他在戰場上勇往直前,死在敵人手裡。如今吳將軍又替我兒子吸吮膿瘡,我不知道他會死在什麼地方,因此我才哭啊。”西河郡守.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經翟璜推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並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吳起規定凡是能夠身著全副甲冑,執12石之弩,揹負箭矢50個,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里者,可入選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租稅。武卒經過吳起的嚴格訓練,成為魏國的精銳之師。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為抵禦秦國的進攻,修築了吳城。據《吳子兵法》記載,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率兵南征北戰,為魏國奪取土地千里。期間共與諸侯軍隊大戰76次,大勝64次,其餘不分勝負。魏文侯死後,吳起侍奉他的兒子魏武侯。有一次魏武侯和大臣們乘船在西河郡巡視,魏武侯感嘆道:“河山這樣的險峻,邊防難道不是很堅固嗎?”大臣王錯 在旁邊附和道:“這就是魏國強大的原因。如果您再修明政治,那麼我們魏國稱霸天下的條件就具備了。”吳起回答說:“我們君侯的話,是亡國的論調,你又來附和,這就更加危險了。”魏武侯氣憤地說:“你這話是什麼道理?”吳起回答說:“河山的險固是不能依靠的,霸業也從來不因為山河的險固而產生。過去三苗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岐山居北面,衡山處南面。雖然有這些天險倚仗,可是政事治理不好,結果大禹流放了他們。夏桀的國家,左面是天門山的北麓,右邊是天溪山的南邊,廬山和嶧山在二山北部,伊水、洛水流經它的南面。有這樣的天險,但是沒有治理好國政,結果被商湯擊敗了。殷紂王的國家,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漳水和滏水,面對著黃河,背靠著山。雖有這樣的天險,然而國家治理不好,遭到周武王的討伐。再說您曾經親自率領我們佔領、攻陷了多少城邑,那些城的城牆不是不高,敵兵不是不多,然而能夠攻破它們,那還不是因為他們政治腐敗的緣故嗎?由此看來,依靠河山險固,怎麼能夠成就霸業呢?”魏武侯十分贊同吳起的觀點。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威信很高。魏武侯繼位後,魏國國相一職空缺,許多人都認為吳起能夠順利當選,但最終魏武侯任命商文為國相。吳起很不高興,對商文說:“我與您比一下功勞,可以嗎?”商文說:“可以。”吳起說:“統率三軍,讓士兵樂意為國死戰,敵國不敢圖謀侵犯魏國,您能和我比嗎?”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管理文武百官,讓百姓親附,充實國庫的儲備,您能和我比嗎?”商文說:“不如您。”吳起說:“拒守西河郡讓秦國的軍隊不敢向東侵犯,讓韓國、趙國都服從歸順,您能和我比嗎?”商文說:“不如您。”吳起說:“這幾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官位卻在我之上,這是什麼道理呢?”商文說:“國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託付給您呢,還是應當託付給我?”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後說:“應該託付給您啊。”商文說:“這就是我的官位比您高的原因啊。”陰晉之戰.魏武侯曾按照吳起的建議在廟堂設宴宴請士大夫,席間設三排座位,立上等功者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貴重餐具;次等功者坐中排,酒席、餐具比上等功差些;無功者坐後排,只有酒席,沒有貴重餐具。宴會後又在廟堂門外按功勞大小賞賜有功人員的父母妻子。對於死難將士的家屬,則每年派使者慰問,撫卹他們的父母。此措施實行三年後,前389年,秦惠公出兵50萬攻打魏國的陰晉。魏國計程車卒得知這一訊息,不等待官吏的命令自動穿戴盔甲準備抗敵的達數以萬計。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5萬人,外加戰車500輛、騎兵3000大敗秦軍。前387年,魏武侯以吳起為將,率軍討伐齊國至靈丘。投奔楚國.商文死後,公叔出任國相。公叔非常畏懼吳起的才能,他的僕人向他建議說:“吳起為人有骨氣又重視名譽聲望。您可以對魏武侯說您的國土太小,容納不了吳起這樣的人才。當魏武侯問您怎麼辦時,您就建議魏武侯用下嫁公主的辦法試探吳起,如果吳起有長期留在魏國的打算,就一定會迎娶公主,如果沒有長期留下來的打算,就一定會推辭。然後您找個機會請吳起到家裡來做客,在宴會中故意惹公主發怒,讓她當面羞辱您,吳起看到公主這樣羞辱您,就肯定不會娶公主了。”公叔採納了他的建議,吳起見到公主如此羞辱國相,婉言謝絕了魏武侯聯姻的邀請。魏武侯從此不再信任吳起。王錯不斷在魏武侯面前進讒言,魏武侯於是派人召喚吳起。吳起行進至岸門時,停下車回頭遙望西河郡,眼淚一行行流了下來。他的車伕對他說:“我私下觀察您的心志,把捨棄天下看得就像扔掉鞋子一樣。如今您離開西河郡,卻流下了眼淚,這是什麼緣故啊?”吳起擦去眼淚回答說:“你不知道,如果君侯信任我,讓我儘自己的才能,那麼我就可以幫助君侯成就王業。如今君侯卻聽信小人的讒言不信任我,西河郡被秦國攻取的日子不會久了,魏國從此要削弱了。”吳起於是離開魏國投奔楚國。吳起變法.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一向仰慕吳起的才能,任命吳起為令尹。期間他曾兩次巡視至息縣。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充套件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前381年,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楚、趙兩國大敗魏軍。諸侯都畏懼楚國的強大,但吳起的變法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身亡.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發動兵變推翻吳起。貴族們號令士卒用箭射傷吳起,吳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屍處,將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貴族們不為所動,射殺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楚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君王的屍體屬重罪,將被誅三族。楚肅王繼位後,命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陽城君因參與此事逃奔出國,其封地被沒收。吳起的屍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吳起死後,他在楚國的變法宣告失敗。死後.吳起在魏、楚兩國軍事、內政方面的成就在戰國時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後任魏國國相的公叔痤在澮北之戰獲勝後主動將戰功讓給吳起的後人,並稱獲勝的原因是受“吳起的餘教”。與吳起同為衛國人的商鞅,受吳起的影響也很大,如在商鞅變法中的徙木立信和什伍連坐法都是仿效吳起的措施。著作.《漢書·藝文志》兵家權謀論著中記載吳起著有《吳起》48篇。現存《吳子兵法》僅有六篇,包括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這些篇目。《吳子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後世將《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合稱為《孫吳兵法》,北宋時期將《吳子兵法》列入《武經七書》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左傳》的成書與吳起有關。最早把吳起同《左傳》聯絡起來的是清代的姚鼐,他認為《左傳》並非一人所寫,左丘明有草創之功,但編撰增補工作主要是由吳起等人所為,近代學者童書業贊同這種觀點。而錢穆和郭沫若則認為《左傳》的成書於吳起而與左丘明無關。這兩種觀點都尚存爭議。軍事思想.吳起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於《吳子兵法》。在《吳子兵法》中,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備,兩者必須並重,不可偏廢。在政治、軍事並重的前提下,吳起更重視政治教化,用道、義、禮、仁治理軍隊和民眾。吳起還從戰爭起因上將戰爭分為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質,主張對戰爭要採取慎重的態度,反對窮兵黷武。吳起主張兵不在多,要建立一支平時守禮法,戰時有威勢,前進時銳不可擋,後退時速不可追的軍隊。建立這樣的軍隊,要選募良材,重用勇士和志在殺敵立功的人,為他們加官進爵,厚待他們的家人,讓他們作為軍隊的骨幹。對士卒的使用要因人而異,使其發揮各自的特長。要按照同鄉同裡編組,同什同伍相互聯保,對部眾嚴格管理。採取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萬人教三軍的教戰方法,嚴格訓練。讓士兵適應方陣、圓陣的變化以及掌握佇列的前、後、左、右、坐、起、進、止等動作,熟悉金、鼓、旗、鈴等指揮號令。前進有重賞,後退有重罰,賞罰必信。獎勵有功者,勉勵無功者,撫卹和慰問犧牲將士的家屬。要選拔文武兼備、剛柔並用、安撫士眾、威懾敵軍、決斷疑難的武將作為軍隊的主將。吳起主張要根據不同國家不同的地理條件、政治狀況、人民習俗、經濟實力、軍隊素質和軍陣陣法等特點,制定不同的軍事策略,為此他針對六國不同的特點制定了不同的作戰方針和戰法。吳起還強調要摸清敵人的部署情況,選擇其薄弱環節進行打擊,為此他列出了八種不需要占卜吉凶就可出擊、六種不需占卜不要與敵作戰的情況。吳起還主張用兵要隨機應變,為此他提出擊強、擊眾、谷戰、水戰、圍城等具體戰法。此外,吳起還最早對養馬和騎戰做了專門的論述。逸事.吳起諫君.魏武侯曾向吳起詢問國君繼位後第一年稱作“元年”的含義,吳起回答說:“元年就是國君必須要行事謹慎。”魏武侯問:“如何行事謹慎?”吳起說:“君主必須端正自身。”魏武侯又問:“君主應當怎樣端正自身?”吳起回答說:“君主要明智,心智不明的話有什麼辦法能端正自身呢?那應當廣開言路並從中選擇,使自己的心智聰明。古代的君主一開始處理國政時,士大夫如有進言、士人如有請見、百姓如有請求,君主一定會滿足他們,公族如果有人來請安問候一定接見他們,四方有人來投奔都不拒絕,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雙眼不受矇蔽的方法;君主分賞俸祿必須要周到,使用刑罰必須要恰當,一定要宅心仁厚,時常惦記著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禍患,這樣就不會失去民心;君主自身的作風要正派,親信的大臣必須親自挑選任用,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職務,管理百姓的權力不能掌握在一個家族手中,這樣君主就不會失去權力,這都是《春秋》中的囑託,也是君主繼位後第一年必須要做的大事。”魏武侯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他。魏武侯退朝後面帶喜色,吳起上前對他說:“有人曾把楚莊王的話告訴過您嗎?”魏武侯問:“楚莊王是怎麼說的?”吳起回答說:“楚莊王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他,退朝後他面帶憂色。申公巫臣上前詢問其原因,楚莊王說:‘我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我,我深感憂慮。憂慮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話中,他說過:“諸侯中能得到師傅的可稱王得天下,得到朋友的可稱霸諸侯,得到提出疑問的人的能夠保全國家,自行謀劃而沒有誰能比得上的會滅亡。”現在憑我這樣的本事,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我,我的國家將要滅亡了!因此我深感憂慮。’楚莊王因此而憂慮,而您卻因此而高興。”魏武侯後退了幾步,拱手向吳起拜了兩次說:“是上天派先生來挽救我的過錯啊。”吳起攻亭.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秦國有個崗亭靠近魏國境內。這個崗亭會對魏國的種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徵調部隊攻打它。於是吳起就在北門外放了一根車轅,然後下令說:“誰能把車轅搬到南門外,就賞賜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沒有人去搬它,最終有個人把車轅搬到南門,吳起立即按照命令列賞。不久吳起又在東門外放了一石紅豆,下令說:“誰能把紅豆搬到西門,賞賜如前。”百姓們都爭搶去搬。最後吳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崗亭,能衝鋒陷陣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賞賜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們爭先恐後參戰,一個早上就把崗亭攻佔了。吳起聚餐.吳起出門遇見一位老朋友,便邀請他來家裡用餐。這位老朋友讓吳起先回家等他,說他過一會就去。吳起說:“那我等您來了再吃。”這人到黃昏都沒有來,吳起也不吃飯,就等著他。第二天早上,吳起派人去請這位老朋友。直到這位老朋友來了,吳起才和他一起吃飯。吳起出妻.吳起曾讓他的一位妻室織絲帶,結果幅寬比要求的尺度窄些。吳起讓她改一下,吳妻說:“行。”等到織成,又量了量,結果還是不符合要求的尺度,吳起非常生氣。吳妻回答說:“我開頭就把經線確定好了。不可以更改了。”吳起休棄了她。吳妻請求見自己的哥哥,要求哥哥跟吳起求情。她哥哥說:“吳起是個立法的人,他制定法令,是想用來為大國建立功業。他必須首先在自己妻妾身上兌現,然後才能推行給民眾,你不要希望回去了。”吳妻又去拜託弟弟,吳起妻子的弟弟是衛國的顯貴,就憑著被衛君器重的身份,去請求吳起把妻子接回。吳起不聽從,便離開衛國到楚國去了。另一種說法:吳起把絲織的帶子拿給他妻子,說:“你為我織條絲帶,以這條當作樣本。”結果吳妻織得特別美。吳起說:“讓你織條絲帶,要求像樣品一樣。現在為甚麼織得特別美?”他妻子說;“用的材料是一樣的,只是額外多用了工夫,所以更美。”吳起說:“這違背了我的吩咐。”讓她穿好衣服,把她休棄。她父親前去求情,吳起說:“我在家說話算話。”評價.正面評價.吳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將領,軍事上他擁有卓越統帥能力、先進軍事思想,他料敵合變、愛兵如子,吳起在軍事方面的成就在歷朝歷代都享有極高的讚譽。此外,吳起作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透過改革使魏、楚兩國富國強兵,他在政治上的貢獻也得到廣泛讚譽。負面評價.吳起貪戀功名,為取得成功不擇手段。他殺妻求將、為子不孝和貪財好色的人格缺陷為這位文武全才的將領增加了人生汙點,也成為文人墨客詬病的物件:此外,對於吳起執法嚴格、不近人情,用兵殺伐無度,造成橫屍遍野、生靈塗炭的行為也多有非議:紀念.吳起縣.吳起縣位於陝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鄰定邊縣,東南接志丹縣,東北鄰靖邊縣,西南鄰甘肅省華池縣。1819年,清朝在靖邊縣首次設立吳起鎮。相傳戰國名將吳起曾在此駐兵戍邊,為紀念吳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在此會師,結束長征。1942年,設立吳起縣,後改名吳旗縣。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為吳起縣,屬延安市管轄。吳起縣境內建有吳起廣場,廣場中心樹立有吳起雕像。起臺鎮.起臺鎮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境內,相傳吳起率兵東征討伐齊國,曾在此地安營紮寨,築起高臺點將練兵。兩軍交戰在即時吳起忽聞老母病故,悲痛萬分。但吳起以國家為重,率兵出戰大獲全勝。後人為紀念吳起在此築寺祭祀,名為“吳起臺寺”,簡稱“起臺寺”,起臺鎮由此得名。因歷史的原因,起臺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臺寺被重建,並在此立碑,現該碑仍樹立在起臺鎮。文學形象.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吳起於第八十五回《樂羊子怒餟中山羹 西門豹喬送河伯婦》中登場。在第八十六回《吳起殺妻求將 騶忌鼓琴取相》中,吳起在魯穆公手下任職,娶田氏之女為妻。齊國國相田和與田忌、段朋率軍攻打魯國,吳起殺妻取得將位後到達前線,與士兵同甘共苦,得到手下的信任。兩軍對峙時,田和派部下張醜前往吳起營中打探情報,吳起隱藏軍中精兵,故意向張醜展示軍中老弱病殘,並款待張醜說無意與齊國作戰,只想求和,讓他麻痺大意。張醜回營時,吳起暗中調兵遣將尾隨其後,偷襲齊軍主營,齊軍大敗。田和隨後命張醜帶美女二人、黃金千鎰賄賂吳起,又暗地散佈吳起受賄通齊的事情。魯穆公得知後罷免吳起的官職準備治他的罪,吳起逃奔魏國,居住於翟璜的家裡,經翟璜推薦後擔任西河郡守。秦惠公死後,吳起趁秦國君位動盪之機奪取河西五城。其餘描述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基本相同。此外,還有現代作家孫開泰、孫東以吳起為生平的長篇歷史小說《吳起傳》。影視形象.1999年上映的長篇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中,吳起由張山飾演。此外,吳起還出現在京劇名段《湘江會》、《戰春秋》中。註釋.
113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35
司馬法
《司馬法》又稱《司馬兵法》或者《司馬穰苴兵法》,為中國著名兵書之一,其成書年代和作者均具爭議。題解.根據《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記載,戰國初期,齊威王命令大臣追述古代的司馬兵法,同時也把春秋末期齊景公時的將軍司馬穰苴的兵法附入其中。《司馬法》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稱《軍禮司馬法》,共155篇。漢朝以後,該書多有散佚,至唐朝編《隋書·經籍志》時錄為3卷5篇,列入子部兵家類,稱為《司馬法》,即今本《司馬法》3卷5篇的原型,其中既涉及了春秋時的制度,亦涉及了戰國時的制度。對於該書的真偽、成書年代及作者誰屬等問題,歷代學者均有各種不同的看法。部份認為《司馬法》是一部偽書;部份認為史書中的《司馬兵法》、《司馬穰苴兵法》、《司馬法》及《軍禮司馬法》是幾種不同的書;部份認為今本《司馬法》可分為兩部分,前兩篇為古《司馬法》,後三篇為《司馬穰苴兵法》。目前學者一般認為今本《司馬法》不是偽書,歷史上的《司馬兵法》、《司馬穰苴兵法》及《軍禮司馬法》均包含於《司馬法》之中,作者為司馬穰苴及其追論者。評價.《司馬法》中主要記錄了中國古代的軍禮和軍法,對於禮學研究非常重要,受到歷代兵家和史學家所重視。體例.共五篇:
113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36
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書之一,作者是戰國時齊國人孫臏。題解.《孫臏兵法》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東漢以後就已經失傳。因此著名歷史學家錢穆曾推測孫臏就是孫武,認為《孫臏兵法》就是《孫子兵法》。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竹簡本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才改變了學界的認識。竹簡本是漢初抄本,其中孫臏不以第一人稱出現,所以學界普遍認為此書是由孫臏弟子紀錄而成。現在分上下兩編,共三十篇。評價.《孫臏兵法》進一步發展了《吳子》的軍事思想,是一部具有豐富的軍事思想的著作。
113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37
孫臏
孫臏,或說號伯靈,媯姓,孫氏,本名不詳,因受過臏刑,故世人習稱「孫臏」。是活躍於戰國中期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孫臏出生於阿、鄄之間,是孫武的後代。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齊國的霸業。明末清初有以孫臏、龐涓生平為原型的歷史小說《孫龐鬥志演義》,使孫龐鬥智的故事廣為流傳。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生平.家族.據說孫臏是春秋時期吳國將軍孫武的後代,而孫武活躍於前6世紀末至前5世紀初,孫臏活躍於前4世紀,兩人活躍年代相差100多年。孫臏的先祖是陳國公子陳完,陳完的曾孫田無宇有子陳書,因討伐莒國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改名孫書,封於樂安作為食邑,是媯姓孫氏的始祖。孫書之子孫憑生孫武,孫武因躲避齊國國內發生的陳、鮑、高、國五族之亂而出奔吳國,有子三人,孫馳、孫明和孫敵。次子孫明有子孫順,孫順有子孫機,孫機有子孫操,孫操即為孫臏之父。即孫武→孫明→孫順→孫機→孫操→孫臏,此世系與二人相距年代幾乎吻合。但唐代孫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卻記載孫臏是衛武公的後代。在魏受刑.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二人一同拜師學習兵法。龐涓後來出仕魏國,擔任了魏惠王的將軍,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孫臏到魏國後,龐涓嫉妒他的才能,於是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並在他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逃奔齊國.當齊國使者出使至魏國首都大梁時,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齊國使者,用言辭打動了他。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齊國。逃奔到齊國的孫臏得到了田忌的賞識,於是他寄居於田忌門下擔任門客。田忌賽馬.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作為賭注。孫臏發現比賽的馬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建議田忌增加賭注,並且向他保證必能取勝。田忌於是與齊威王和諸公子設每場千金作為賭注,比試賽馬。孫臏叫田忌用下等馬,與齊威王的上等馬比賽,首場大敗;隨後孫臏又叫田忌用上等馬、中等馬,分別與齊威王的中等馬及下等馬比賽,結果田忌兩勝一負,最終贏得齊威王的千金賭注,孫臏由此名聲大振。田忌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兵法並讓他擔任自己的兵法教師。桂陵之戰.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來疲勞魏軍,然後趁魏軍攻破邯鄲後救援趙國,這樣既救援了趙國,又同時削弱了魏、趙兩國。齊威王採納段幹朋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齊軍圍攻魏國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孫臏率領救援趙國。前353年,齊軍兵分兩路,一路與宋國景㪨、衛國公孫倉所率部隊會合,圍攻魏國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孫臏率領救援趙國。齊威王打算讓孫臏擔任主將,但孫臏以遭受過酷刑、身體有殘疾為由拒絕。齊威王於是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讓孫臏坐在帶著蓬帳的車子中出謀劃策。此時魏軍主力已攻破趙國首都邯鄲,龐涓率軍8萬到達茬丘設伏,一舉擒獲龐涓。桂陵之戰並沒有擊潰魏軍主力,齊國也沒有正式進攻魏國首都大梁,趙國首都邯鄲仍為魏國所佔領。前352年,魏惠王呼叫韓國的軍隊擊敗包圍襄陵的齊、宋、衛聯軍,齊國被迫請楚國大將景捨出面調停,各國休戰。前351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首都邯鄲。大約在此時齊國將龐涓釋放,使其回魏再度為將。馬陵之戰.前342年,魏將穰疵在南梁擊退韓將孔夜的軍隊,韓昭侯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向大臣們詢問應當及早救韓還是推遲救韓。張丏認為如果晚救韓,韓國必將轉而投靠魏國,不如早救韓;田忌則認為趁韓、魏之兵還未疲憊就出兵,等於代替韓軍遭受魏軍的攻擊,反而會受制於韓,不如晚救韓等待魏軍疲憊,韓國危在旦夕一定會求救於齊國,這樣可以名利雙收。齊威王十分贊同田忌的觀點,秘密與韓國使者達成協議,但沒有立即派出援軍援助韓國。而韓國自恃有齊國的援助,與魏國作戰接連五次戰敗,不得不求救於齊國。齊威王於是派田忌、田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援助韓國。孫臏再次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軍襲擊魏國首都大梁。龐涓得知訊息後急忙從韓國撤軍返回魏國,但齊軍此時已向西進軍。孫臏考慮到魏軍自恃其勇,一定會輕視齊軍,況且齊軍也有怯戰的名聲,應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引誘魏軍進入埋伏圈後加以殲滅。孫臏命令進入魏國境內的齊軍第一天埋設十萬個做飯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減為三萬個。龐涓行軍三天檢視齊軍留下的灶後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進入魏國境內才三天,齊國士兵就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於是丟下步兵,只帶領精銳騎兵日夜兼程追擊齊軍。孫臏估算龐涓天黑能行進至馬陵,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孫臏於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樹的樹皮,露出白木,在樹上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令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馬陵道兩旁,約定“天黑能在此處看到有火光就萬箭齊發”。龐涓果然當晚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見到白木上寫著字,於是點火檢視。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自知敗局已定,於是拔劍自刎,臨死前說道:“遂成豎子之名!”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10萬人,俘斬魏國主將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從此每況愈下,而齊國則稱霸東方。其後.成侯鄒忌一向與田忌不和。馬陵之戰後,孫臏對田忌說:“將軍有意做一番大事嗎?”田忌不知所以。孫臏說:“將軍最好不要解除武裝返回齊國,而是讓那些疲憊老弱計程車兵來把守住主地。孫臏這時也隨田忌來到楚國,有可能一起去了田忌在江南的封地,與弟子潛心著述。《孫臏兵法》的大部分篇章,可能是在楚國完成的。齊宣王繼位後得知田忌被陷害,將田忌召回國內官復原職,而孫臏也於此時返回齊國。《太平御覽》記載孫臏曾為齊宣王獻上收服燕、趙兩國來對抗秦國的計策。後孫臏返回故地樂安頤養天年。而班固的《漢書》和曾鞏的《戰國策序》卻記載孫臏不得善終。孫臏有子孫勝,字國輔,擔任秦國將領。據記載,三國時期的東吳孫氏家族就是孫武、孫臏的後代。著作.《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漢書·藝文志》兵家權謀論著中記載孫臏著有《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孫臏兵法》自《隋書·經籍志》便不見於歷代正史錄,失傳近1700年,造成歷史上諸多對孫武、孫臏其人及其著作的質疑。1972年,在山東省臨沂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了竹簡本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改變了學術界的認識。現存的《孫臏兵法》由出土的竹簡整理而成,分上下兩編共三十一篇。學術界認為上編是在孫臏著作和言論的基礎上由其弟子輯錄、整理而成;下編在內容上雖與上編類似,但在編撰體例上存在不同,是否為孫臏及其弟子所著尚無充分的證據。以下為《孫臏兵法》的篇目及主要內容:軍事思想.孫臏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於《孫臏兵法》,明顯地接受了先祖孫武軍事思想的影響。在軍隊建設方面,孫臏主張:1.注重將帥的選拔和培養,將帥必須具有義、仁、德、信、智、忠、敢、勇等素質,此外還要“知道”。為此,他提出了二十種致使將帥作戰失敗的缺點和三十二種致使將帥作戰失敗的情況。2.軍隊的編制方面,孫臏主張要以地方行政組織為單位,以鄉里之長作為軍中長官;軍隊編制時要精簡精良,不能濫竽充數。3.君主、將帥與兵、民之間的關係方面,孫臏主張君主要充分發揮將帥的軍事才能,不要橫加干預;將帥要取得君主的充分信任,以便不受約束地指揮軍隊;將官要對士兵“視如赤子,愛之若狡童,敬之若嚴師”;將官要照顧士兵的利益,關心他們的疾苦,不能一味責罰;要合理運用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提高士兵作戰的積極性;只有獲得百姓的擁護和支援,軍隊才能具備強大的戰鬥力。4.在法制與紀律方面,孫臏主張軍隊必須有嚴格的法制和紀律約束;將帥要賞罰分明,一視同仁;將帥如果明於道義,信於賞罰,會在軍隊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士兵就會自覺地遵守紀律。在戰略原則上,孫臏主張:1.戰爭之前要多作準備,要對戰爭結果進行謀算。2.將帥在指揮作戰時,必須根據戰場形勢,大膽果斷地執行戰略戰術。3.主張“必攻不守”,積極進攻敵人沒有守備或守備薄弱的地方;攻勢要猛烈,窮追猛打;積極奪取敵人的物資和戰略要地;運用攻心為上的策略,合理運用政治和外交手段配合軍事行動。4.鼓舞士氣方面,孫臏提出分為激氣、利氣、勵氣、斷氣和延氣五個步驟。5.戰術要機動靈活多變,作戰要創造有利態勢。在戰術方法上,孫臏主張採用詭詐戰術誘敵上鉤、集中兵力以多擊寡、精選銳卒進行突破、在運動戰中殲敵、作戰時合理運用地形、陣法,發揮長兵和弓弩的威力。此外,孫臏還專門論述了攻城戰的策略和戰術。但是孫臏的軍事思想也有其階級和時代的侷限性。他對戰爭的性質分辨不清,把士兵純粹當作被驅使的工具,有些戰略戰術的表述過於簡單片面,有時還夾雜著迷信觀念,這也是應當指出的。武術.孫臏拳是清末民初在聊城、館陶、青島一帶流傳的一種外家拳術,由於習練者穿長袖過指的衣服,又被稱為“長袖拳”,但孫臏拳是否為孫臏所創所傳,已無從考證;加上《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亦不見有孫臏拳之記載。另外孫臏拳在清末民初才在聊城、館陶、青島一帶流傳,因此孫臏拳為後人借用孫臏之名創出拳術的可能性亦不能排除。雖然如此,孫臏拳已在中國大陸廣為流傳,於2011年孫臏拳被列為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價.孫臏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兩次擊敗魏國幫助齊國成就霸業,並且著有《孫臏兵法》一書,為後世留下重要軍事理論。歷朝對於孫臏都有很高的評價:魯仲連稱讚孫臏: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班固稱讚孫臏:當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葛洪評價孫臏:孫臏思騁其秘略,而司馬刖之。《幼學瓊林》中稱讚孫臏:孫臏吳起,將略堪誇;穰苴尉繚,兵機莫測。毛澤東對孫臏評價很高,稱他: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孫臏遭到龐涓陷害失去雙足,身體殘疾,但他沒有自暴自棄,最終兩次擊敗龐涓,得以報仇。司馬遷稱讚孫臏: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俶儻非常之人稱焉…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孔融評價孫臏:不能止人遂為非也,適足絕人還為善耳。雖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孫臏,冤如巷伯,才如史遷,達如子政,一離刀鋸,沒世不齒。唐代的周曇有詩稱讚孫臏:曾嫌勝己害賢人,鑽火明知速自焚。斷足爾能行不足,逢君誰肯不酬君。孫臏雖然在軍事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班固和曾鞏仍批評他鼓勵發動戰爭,最後致使社稷傾覆,國家滅亡。紀念.孫臏墓.孫臏墓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箕山鎮孫花園村東北500米的向陽河東岸。1990年,在此地出土了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億城寺的墓碑一塊,上刻有“臏墓址深邃”,經考證確定孫臏墓址在此。經孫氏族人重建,孫臏墓佔地600平方米,其中墓丘直徑4米,封土高3米,立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民間傳說.孫臏在民間享有很高的聲譽,共有制靴、製鞋業、皮革業、燒炭業、豆腐業和泥塑業尊孫臏為祖神。傳說孫臏被龐涓暗害後,為保護被削去髕骨的傷腿,用獸皮製成有史以來第一雙過膝皮靴,後世的靴匠將孫臏尊為祖神。傳說孫臏下山遇到一位被毒蛇咬傷的樵夫,為了不讓蛇毒攻心,孫臏用劍將樵夫的雙腳砍去,然後砍下自己的雙腳獻給樵夫,而樵夫將自己鞋穿在孫臏腿上供其行走。因樵夫忘記詢問孫臏的姓名和住處,為感激孫臏的救命之恩,樵夫夫婦製鞋送人,使鞋匠一行逐漸興旺。鞋匠們後來知道了孫臏舍足救樵夫的事,就把他尊為製鞋業的祖神。傳說孫臏被龐涓挖膝之後,只好跪步行走,需要用皮張裹纏膝部。因為帶毛的原皮非常硬,磨得膝部非常疼,他就將皮子去毛後加工柔軟,使用起來舒服方便,從此便出現了皮革業,而孫臏也成了這個行業的始祖。傳說鬼谷子讓孫臏、龐涓二人外出尋找“無煙柴”,孫臏在烏鴉“哇喲”的叫聲提示下挖窯燒炭,找到“無煙柴”,鬼谷子對孫臏十分滿意,而龐涓則對孫臏更加忌恨。從此,人們把孫臏尊為燒炭業的祖神。傳說鬼谷子為考驗孫臏、龐涓而假裝生病。孫臏為了讓老師吃點有營養的東西,就磨了豆漿,正巧他晾的鹽,被露水化成鹽水流進豆漿,豆漿凝固變成了豆花。鬼谷子吃完豆花後,誇獎了孫臏,要求孫臏再做點。龐涓十分嫉妒孫臏,偷偷的往鹽水裡加了點石膏水,沒想到也製成了豆腐。從此以後,人們就把孫臏和龐涓供奉為豆腐業的祖師爺和保護神。傳說孫臏曾流落至吳地以做泥人為生,後來孫臏出任齊國軍師,以泥人、泥馬布陣,破了龐涓的“五雷陣”,無錫惠山人傳承了孫臏捏泥人的技藝,孫臏也被無錫惠山的泥塑從業者尊為開業祖神。文學形象.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孫臏於第八十七回《說秦君衛鞅變法 辭鬼谷孫臏下山》中登場,孫臏原名孫賓,與龐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龐涓急於下山出仕,孫賓為其送行,二人流淚而別。次日夜晚,鬼谷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交給孫賓習誦,三日後孫賓學成。龐涓出仕於魏國,在王錯的推薦下擔任魏國元帥,建立戰功。墨翟遊歷至魏國時,向魏惠王推薦孫賓。魏惠王於是命龐涓寫下書信,攜帶厚禮前往鬼谷迎接孫賓。鬼谷子推算出孫賓日後有劫難,於是讓孫賓改名為孫臏。在第八十八回《孫臏佯狂脫禍 龐涓兵敗桂陵》中,魏惠王想要試探孫臏的才能,命孫龐二人演練陣法。龐涓所佈陣法,孫臏全部知曉並能破解。而孫臏佈陣,龐涓卻不知。龐涓於是私下詢問孫臏,孫臏告知他後龐涓先行報告給魏惠王。魏惠王又問孫臏,得到相同的答案,於是認為二人才能不相上下。但龐涓深知孫臏才能遠勝於自己,於是設計陷害孫臏私通齊國,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事後又假裝好人,治癒照顧孫臏,誘騙他寫出《孫子兵法》及註解。孫臏在侍從的告知下得知真相,用裝瘋賣傻的方法欺騙龐涓。在淳于髡和禽滑釐的幫助下,孫臏逃奔至齊國寄居於田忌門下,龐涓以為孫臏已經投井自殺,沒有追查。魏惠王命龐涓攻打趙國,奪回中山,龐涓獻策直接攻打邯鄲來迫使趙國割地,魏惠王於是命龐涓率兵車五百進攻趙國。趙成侯將中山國故地獻給齊國,請求齊國出兵援助。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救援趙國。戰場上田忌佈下“顛倒八門陣”,在孫臏的指導下,龐涓破陣失敗,損失兩萬人。龐涓得知孫臏未死,於是連夜撤兵,齊國取得桂陵之戰的勝利。鄒忌嫉妒田忌、孫臏的戰功,又收受了龐涓的賄賂,於是派公孫閱陷害田忌,田忌於是交出兵權、孫臏也辭去軍師一職來消除齊威王的懷疑。齊威王死後,齊宣王繼位,得知田忌的冤情,將二人官復原職。其餘記載與《史記》基本相同。此外,明末清初的吳門嘯客所著歷史小說《孫龐鬥志演義》,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為藍本,夾雜以歷代說部、戲曲的演繹,中間穿插了不少神怪小說內容,使孫龐鬥智的故事深入人心。影視形象.孫臏作為影視形象多次出現在電視劇、電影、戲曲等影視作品中。楊麗花歌仔戲中的孫臏下山,即是用孫臏的故事為劇本,由楊麗花飾演孫臏,陳亞蘭飾演龐涓,闞水源則飾演鄭安平。1988年上映的TVB電視劇《奇門鬼谷》中,孫臏由歐瑞偉飾演。1999年上映的長篇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中,孫臏由溫海濤飾演。2000年上映的電視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中,孫臏由仇永力飾演。2011年上映的電影《戰國》中,孫臏由孫紅雷飾演。此外,孫臏還出現在京劇《孫臏裝瘋》、《馬陵道》、《五雷陣》、《金光陣》中,其他如豫劇、秦腔、同州梆子等也有相關曲目。註釋.
113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39
尉繚子
《尉繚子》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書。題解.《尉繚子》一書,對於它的作者、成書年代以及性質歸屬歷代都頗有爭議。一說《尉繚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時的隱士,一說為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繚。一般署名是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尉繚子》殘簡,說明此書在西漢已流行,一般認為成書於戰國時代。評價.《尉繚子》的軍事思想具有戰國時代的特色,頗有價值。北宋元豐年間,被定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科舉必讀的兵學教材。雖然此書多少有其時代侷限,但書中最後結語說:「臣聞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士卒之半,...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故曰:『百萬之眾不用命,不如萬人之鬥也...』。」文中(殺)為裁減之意,明確指出精兵主義之必要性,值得後人深思。體例.現存24篇,1~12篇主要論述戰爭和政治,13~24篇講軍令和軍制。
114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40
六韜
《六韜》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又稱《姜太公六韜》或《太公兵法》。舊題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問答形式呈現,以周武王設問、姜太公答之,來探討各種古代軍政議題。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史記·留侯世家》則記載張良在流亡時認識了隱士黃石公,受贈《太公兵法》,潛心苦讀十年而有成。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六韜》一直被懷疑為偽書,特別是清代,更被確定為偽書。然而,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古墓中,發現了大批竹簡,其中就有《六韜》的五十多枚,證明《六韜》至少在西漢時已廣泛流傳。內容.《六韜》透過周武王與姜太公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今本共分六卷。評價.《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據傳在7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此外,在日本由於源義經盜得《六韜》因而作戰得以出奇制勝的傳說,使得《六韜》中的《虎韜》,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
114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41
黃帝陰符經
《黃帝陰符經》,簡稱《陰符經》,後人依託黃帝所作,成書年代不詳,唐代始通行於世,言行事暗合天道,切應盜機,則能功成事遂。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四百餘字分作三章,另有三百餘字本,各傳本字數有所增減,分章或不分章者皆有。《陰符經》歷代注家解經要旨不一,或以為兵家權謀之書,或解以道家之言,宋元道士多以內丹功法注經,文人則以儒家性理之說釋之。作為道教的一部重要道經,《陰符經》迄清代已逾百家註解,其重要性不下於《道德經》和《南華真經》。題解.黃帝為中國傳說帝王,史記列五帝之首,道教奉為得道仙真。郡齋讀書志稱黃帝受《陰符經》來由不一,「或曰受之廣成子,或曰受之玄女,或曰黃帝與風-{後}-、玉女論陰陽六甲,退而自著其事」。蹇昌辰《黃帝陰符經解·序》則言明為西王母降於王屋山,遣九天玄女授予黃帝。陰符,為暗合,內外契合之意。《黃帝陰符經疏》李荃釋題:「陰,暗也。符,合也。天機暗合於行事之機,故曰陰符」。《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陶宏景注「陰符者,私志於內,物應於外。若合符契,故曰陰符」。兵書六韜提及太公望有陰符,凡八等之語,指主將秘聞,用於陰通言語,不洩中外相知之八種兵符。李荃《黃帝陰符經疏·序》自稱得《陰符經》於嵩山虎口岩石壁,驪山老母為其解說要旨:「黃帝陰符三百言...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人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內容.天地陰陽執行變化,與人事之間有相生相盜之關係,聖人當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掌握天人暗合之機,使行為舉動合乎天道,切應自然,則治國養生皆得其宜,可以長久。考據.關於作者,舊題黃帝撰,今日學者大多認為是後人偽託,三說如下:關於成書年代,暫時無法取得比較統一的意見:評價.唐朝時,陸龜蒙、皮日休作《讀陰符經詩》,讚譽陰符經「備識天地意,獻詞犯乾坤」「口含造化斧,鑿破機關門」「不測似陰陽,難名若神鬼。得以升高天,失之沉厚地」。宋元開始,道教視《陰符經》為道士必讀之經,常與《道德經》並稱。張伯端作《悟真篇》,就說「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並引《陰符經》盜機之理解說內丹,如「先且觀天明五賊,次須察地以安民。民安國富方求戰,戰罷方能見聖君...三才相盜食其時,此是神仙道德機。萬化既安諸慮息,百骸俱理證無為」。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說自己:「理透《陰符》三百字,搜通《道德》五千言」,其弟子馬丹陽亦說:「學道人不須廣看經書……若河上公注《道德經》、金陵子注《陰符經》,二者時看亦不妨」。丘長春的高足尹志平認為:「道人雖未能廣學,《陰符》、《道德》、《清靜》三經,又豈可不學」。當時儒士亦對《陰符經》有所稱道,認為《陰符經》窺天道,有至理。程頤說:「《老子》言甚雜,如《陰符經》卻不雜,然皆窺測天道之未盡者也」,元代大儒劉因教其弟子讀《陰符經》,他說:「史既治,則讀諸子者,莊、列、 陰符四書者,皆出一律,雖-{雲}-道家者流,其間有至理存」。但也有儒士對《陰符經》多所批評。黃庭堅評《陰符經》詭譎不經。黃震則批《陰符經》四處掇拾,而無所定見,他說:「後世有偽為道書者,曰《常清靜經》;有偽為佛書者,曰《般若經》;千變萬化,皆不出反常一語,初非異事,乃雷同語耳。言用兵而不能明其所以用兵,言修煉而不明其所以修煉,所言鬼神而不能明其所以鬼神。蓋異端之士,掇拾異說,而本無所定見者,豈此其所以為陰符歟?」。明代哲學家呂坤說《陰符經》「洞造化精微,極天人蘊奧,契性命歸指。帝王得之以御世,老氏得之以養身,兵家得之以制勝,術數家得之以成變化而行鬼神,縱橫家得之以股掌人群,低昂時變。是書也,譬江河之水,惟人所挹。其挹也,惟人所用」,指《陰符經》有如江河之水,各家皆能用之。
114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43
三略
《三略》又稱《黃石公三略》,是中國古代的一本著名兵書。題解.《黃石公三略》原名《黃石公記》。舊題黃石公撰。學者一般認為此書是後人託名偽作,其真實作者已不可考,認為大約成書於西漢末年。評價.此書側重於從政治策略上闡明治國用兵的道理,不同於其他兵書。它是一部糅合了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專論戰略的兵書。南宋晁公武稱其:“論用兵機之妙、嚴明之決,軍可以死易生,國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列《武經七書》之一。體例.共分上略、中略、下略3卷,共3800餘字。
114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1145
考古學
考古學,對於過去人類社會的研究,主要透過重建與分析古代人們的物質文化與環境資料,包括器物、建築、與。由於考古學運用許多不同的研究程式,它可被認定為一門科學與一門人文學,而且在美國,它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在歐洲則是一門獨立學科;在中國,考古學是歷史學的分支。考古學研究人類歷史,從距今250萬年前東非最早的石器的發展,直到近代。這個學科是最重要的史前史研究學科,在史前時代沒有文字資料可供歷史學家研究,而且這個時代佔了人類整體歷史的99%以上,從舊石器時代直到書寫文字出現之前。考古學具有各種不同的目標,範圍從研究人類演化到文化演化與瞭解文化史。考古學包括、以及最後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以便更瞭解人類的過去。就宏觀的視野來看,考古學仰賴跨學科分析,學科上的協助來自人類學、歷史學、遺傳學、演化生物學、生物科技、藝術史、古典學、民族學、地理學、 地質學、 語言學、物理學、資訊科學、化學、統計學、古生態學、古動物學、古生物學、與古植物學。考古學在19世紀由歐洲的發展出來,從那時開始就成為遍佈世界的學科。從一開始,各種特別型態的考古學就已發展,包括與考古天文學,以及多樣的科學技術以輔助考古學調查。然而今日考古學家面對許多問題,包括面對、盜掘掠奪器物、與反對人類遺留的發掘。名稱溯源.漢語的考古學來自於歐洲,而歐洲各國文字中的考古學都源於希臘文的αρχαίολόγί,這個詞是由αρχαίος組成,在古希臘泛指古代史的研究。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柏拉圖就使用這個希臘文的單詞來指古代史的研究。這個詞在一段時間內很少使用,在17世紀時又被重新使用,用以表示古物和古蹟的研究。17、18世紀的主要指的是古物中的美術品,到了19世紀才泛指一切古物和古蹟。中國在公元1-2世紀時,誕生了一門研究青銅彝器和石刻的學問——金石學,即考古學的前身。這時“考”“古”二字也開始被連用。公元1092年成書的《考古圖》就已經率先使用了“考古”這一名詞,不過此時指的是考證古文字與古文章。考古學史.出身安科納的巡迴學者佩茲柯里,多次走遍地中海地區,以記錄他對古代建築和物質的發現。基於這個原因,他被稱為考古學之父。現代考古學在19世紀中期起源於歐洲,它是在地質學的科學研究進步之後發展出來。地質學呈現,地球的年齡是數十億年,而不是當時普遍認定的幾千年。在此後不久,1859年查爾斯·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一書,概述了他的演化論,最終導致科學家相信,人類事實上有數百萬年的歷史,從而提供一個時間限度,可在其中蓬勃發展考古研究。同時,在1836年丹麥歷史學家克里斯蒂安·於恩森·湯姆森出版《斯堪第那維亞古物指南》,於1848年翻譯成英文,其中他提議將歐洲史前史區分為三年代系統,即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這是依據人類使用的材料。這三個概念,包括人類古物、演化與三年代系統,往往被認為是現代考古學的基石。不久,早期考古學家開始調查世界各地的各個不同區域,對於古代愛琴文明的研究,受到海因裡希·施利曼在特洛伊,以及亞瑟·埃文斯在克里特的發掘所刺激,而約翰·勞埃德·斯蒂芬斯是在整個中美洲重新發現瑪雅文明的關鍵人物。但是,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這些考古學家所運用的方法有著極大的缺陷,往往具有歐洲中心論的偏見,而且許多早期歐洲考古學家往往依賴於愛德華·伯內特·泰勒與路易斯·亨利·摩爾根等人所提供的人類學和民族誌論述,從而比較現代的“野蠻”人群,如同美洲原住民以及在歷史上住在類似社會的歐洲民族。很快地,這個新創立的考古學蔓延到北美洲,就由塞繆爾·黑文和威廉·亨利·霍爾姆斯等知名學者,發掘古代印第安人遺跡。考古學田野研究法的更進一步發展,出現於十九世紀晚期。其中一位執牛耳的人物,是奧古斯都·皮特·裡弗斯,他認真發掘了英格蘭南部的Cranborne Chase,強調應該受到記錄的,不僅是具有美感或有價值的專案,更包括世俗物品;因此他協助考古學從古物蒐藏則是在日益增加的商業發展之下應運而生。理論.目的.考古學目的在於瞭解更多關於過去社會以及人類發展的事實。人類有超過99%的歷史是在史前史,當時的人類並未使用文字,因此並未留下關於他們自身的文字記錄,以供我們研究。在欠缺這種書寫文字的資源下,瞭解史前社會的唯一途徑就是考古學。許多關於人類歷史的重大發展發生在史前史,包括在舊石器時代發生的人類演化,當時在非洲,人族從南方猿人發展而來,最終成為當代的智人。考古學也找出許多人類技術演進的訊息,例如使用火的能力、石器的發展、煉鐵術的發明、宗教的源頭,以及農業的創造。假使沒有考古學的話,我們無從瞭解在人類在沒有書寫文字的年代,所發生的演化與技術變遷。研究取向.考古學家並不全部服膺同一套考古學理論取向。當考古學於19世紀晚期開始發展,第一個考古學理論取向是,它所具有的目標是解釋文化為何改變和調整,而不是僅僅強調這些文化曾經產生的事實,因此強調歷史特殊論。在20世紀初期,許多考古學家研究的是與現存社會 有所關聯的過去社會,他們依循,比較在過去與當代族群及文化群體之間的連續性。在1960年代,由與等美國考古學家所領導的一場考古學運動,反對當時已經建置完備的文化史考古學。他們提議一種更具科學與人類學性質的「新考古學」,具有假設測試與科學方法,這在後來稱為過程考古學。在1980年代,興起了一個嶄新的後現代運動,由英國考古學家所領導,包括、 、 、以及伊恩·霍德,,這後來稱為後過程主義考古學。它質疑過程主義對科學實證論與公正性的訴求,並強調自我批判的理論反思性。然而,後過程主義遭到過程主義批評為欠缺科學熱情,而且學者依然爭辯著過程主義與後過程主義的有效性。同時,另一個理論「歷史過程論」興起,尋求整合出一個焦點,放在過程與後過程考古學所強調的反思性及歷史。現今的考古學理論採借了來自很大範圍的理論思想,包括演化、現象學、後現代、結構與能動、、功能學派、與、以及等。研究方法.一場考古學調查往往包含幾個清楚劃分的階段,每個階段運用特有的研究方法。在任何的實際考古工作可以進行之前,考古學家必須先就所欲達成的清楚目標取得共識。做到這一點之後,進行對一處遺址的,盡可能發現關於這個遺址及其周圍區域的資訊。其次,展開發掘工作,以蒐集埋藏在地下的任何考古特質;第三,研究從這場發掘中所蒐集的資料,並評估是否達成考古學家原先設定的研究目標。然後將這些資訊出版,以便由其他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取得使用,學者認定這是一個好作為,即使有時被忽略。分支學科.正如大多數的學科,考古學有許多分支學科,區分的方式有些是依據特定的研究法或物質型別。另外也有針對考古學的歷史進行研究的。歷史考古學.歷史考古學研究已有某種文字的文化。例如,在英國,考古學家發掘了一些中世紀村落遺址,它們在14世紀的危機之後就遭到棄置,並發現17世紀的花壇園圃的佈局,後來由於流行風格的改變,人們不再使用這種佈局。在美國紐約市城區,考古學家發掘了18世紀非洲裔的墓園,現在成為。民族考古學.民族考古學是對於現存人群的考古學研究。這個取向在1960年代強調中程理論而聲名鵲起,這是當時過程學派運動的一項特色。早期的民族考古學研究將焦點放在狩獵採集或搜食社會。民族考古學繼續成為後過程或其他當代考古學研究取向的一個強力成份。民族考古學運用民族誌研究來增進與改善它們的類比,然後運用這些類比,詮釋考古學記錄。簡言之,民族考古學就是將民族誌研究運用在考古學。實驗考古學.是將實驗方法用於發展受到更高度控制的觀察,以分析那些創造並影響考古記錄的過程。在邏輯實證論的脈絡下,過程論具有改善考古學認識論的科學企圖心,其中研究方法變得重要。在改善詮釋考古學記錄的推論架構方面,實驗技術依然是一個重要成分。文化資源管理.雖然考古學可以是一門純科學,但它也可以是一門應用科學,即是為面臨發展計劃所威脅的考古遺址做研究。在這種情況下,考古學成為在文化資源管理之下,一門受到資助的研究活動,在英國稱為文化資產管理之後,文化資源管理考古學就成為不斷受到關注的焦點,而且大多數的納稅人、學者與政治人物都相信,文化資源管理協助美國儲存歷史以及史前史,避免隨著城市、水庫與公路的擴張而喪失。除了其他法令以外,國家歷史維護法強制規定,在聯邦土地上所執行的計劃,或是涉及聯邦經費或批准的計劃,都必須考量這個計劃對每一處考古遺址的影響。文化資源管理在英國的運用範圍,並不侷限於政府出資的計劃。自從1990年開始,要求計畫者必須將考古學視為決定新發展計畫的一項。因此,有許多考古學組織在考古學敏感地區的建築工程開始之前,進行文化遺產減輕破壞調查,依據汙染者付費原則,由發展商支付費用。部分文物也必須妥當儲存以避免損壞。研究物件.考古學研究的物件是實物。主要是物質的遺存,或者說是遺物與遺蹟。而這些遺存應該是古代人類的活動遺留下來的。考古學的研究集中在對過去的研究上,包括過去文化所遺留下來的各種資料。所以它的研究物件是屬於一定時間以前的古代。比如英國的考古學下限是諾曼人的入侵,法國是加洛林王朝的覆滅,美洲各國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中國的一般是以明朝的滅亡為下限。近年來,英國出現的中世紀考古學則研究近代工業初期的遺物。隨著時代的前進,這些下限都會自然地向後推移。考古學分支及其相關學科.考古學中常用到的一些學科:第四紀地質學— 體質人類學— 古動物學— 古植物學— 物理學— 化學— 民族學— 民俗學— 社會學— 歷史學— 宗教學— 語言學— 自然科學史— 美術史— 建築史— 地層學參考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