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corpus.csv" "b/corpus.csv" new file mode 100644--- /dev/null +++ "b/corpus.csv" @@ -0,0 +1,10839 @@ +Corpus_id,Corpus_content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0,"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 +1996年12月5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2002年3月29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03年4月18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修正案》第二次修正 +2007年3月30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修正案》第三次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预算的监督,规范预算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市级预算、市级决算和市级预算变更的审查和批准,市总预算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第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市总预算草案及市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市级预算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市人民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级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3,"第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市总预算和市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市级预算的变更;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撤销市人民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第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财经委员会)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承担审查预算草案、决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和监督预算执行的有关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4,"财经委员会履行前款规定的职责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参加。 +第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就预算、决算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必须研究处理并及时给予答复。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贯彻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预算和关于预算的决议;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预算的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5,"市财政部门和市审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市级各部门进行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第八条 鼓励、支持和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违反预算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检举、揭发违反预算法律、法规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为检举、揭发者保密。 +第二章 预算草案主要内容的初步审查"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6,"第九条 市级各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部门预算应当综合预算内、外资金,编列到目。 +第十条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半月前,财经委员会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市财政部门提交的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审查。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关机构负责人列席初步审查会议,参与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的审查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7,"市财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到会对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说明,并回答询问。 +第十一条 财经委员会对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审查,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发展计划、税务、统计等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并提供相应材料。 +财经委员会可以听取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汇报。 +第十二条 市财政、发展计划、税务等部门应当在召开初步审查会议7日前,向财经委员会提供下列材料: +(一)国务院、财政部关于编制预算的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8,"(二)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安排的说明; +(三)科目列到类、重要的列到款的预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表; +(四)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 +(五)本年度税收计划; +(六)市级预算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安排情况; +(七)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支出安排情况; +(八)政府采购计划和市对区、县的转移支付方案; +(九)市财政资金安排的主要建设项目��� +(十)初步审查需要的其他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9,"第十三条 财经委员会对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如下审查: +(一)贯彻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的情况; +(二)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贯彻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结构合理原则的情况; +(三)预算收入的安排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相适应的情况; +(四)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安排的情况; +(五)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政府公共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的安排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0,"(六)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在预算中的收支安排情况; +(七)预备费设置情况; +(八)为实现预算拟采取的措施; +(九)其他重要问题。 +第十四条 在财经委员会对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初步审查会议后15日内,市财政部门应当将采纳审查意见的情况书面向财经委员会报告。 +财经委员会将初步审查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报告。 +第三章 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1,"第十五条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级预算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市财政部门负责。 +新预算年度开始后,在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前,市人民政府可以先按照上一年度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批准预算后,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2,"第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市级预算后,市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批复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市级预算单位应当自市财政部门批复本单位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市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将部门预算的批复情况向财经委员会报告。 +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市级预算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十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对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主要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3,"(一)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情况; +(二)为实现预算采取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三)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向市级预算单位批复预算的情况; +(四)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情况; +(五)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七)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八)预备费的使用情况; +(九)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情况; +(十)市级预算执行中的其他重要问题。"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4,"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第三季度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市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向财经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按月提供预算收支报表等有关资料。财经委员会将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主任会议。 +财经委员会可以要求有关部门汇报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5,"第十九条 财经委员会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关机构根据主任会议的决定,对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可以组织听证会,查阅会计帐目等有关资料,并向主任会议报告调查结果。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调查结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可以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决议。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协助、配合调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调查所需要的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6,"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审计部门应当依法对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市人民政府应当责成市审计部门将日常审计发现的预算执行中的重要问题,及时向财经委员会通报。"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7,"第二十一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责成市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专项审计结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四章 预算变更的审查和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8,第二十二条 市级预算超收收入应当优先用于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项目和其他必要的支出。在市级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时,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预计超收收入使用方案,由市财政部门将编制预计超收收入使用方案的有关情况及时向财经委员会通报。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预计超收收入使用方案��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9,第二十三条 预算执行中应当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市级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确需作出调剂的,必须经市财政部门同意。市级预算安排的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调减,必须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0,"第二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市人民政府必须依法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五条 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审查批准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一个月前,市财政部门应当将市级预算调整的初步方案提交财经委员会初步审查。 +第五章 决算的审查和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1,"第二十六条 预算年度终了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市级决算草案,于7月底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10日前,向常委会提交市级决算草案、决算的报告和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市级决算草案应当如实反映预算执行的结果,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按照预算数、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并作出说明。"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2,"市审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部门决算的审签制度。 +第二十八条 对市级决算草案,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遵守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二)预算年度收支完成情况; +(三)重点支出完成情况; +(四)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完成情况; +(五)预备费使用情况; +(六)预算超收使用情况; +(七)预算结余、结转情况; +(八)预算外资金收支完成情况; +(九)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3,"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责成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在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20日前,将决算草案、审计工作报告和税收完成情况报告提交财经委员会。 +财经委员会听取决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和税收完成情况报告,对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到会对决算草案、审计工作报告和税收完成情况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说明,并回答询问。"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4,"财经委员会可以就决算草案中的有关问题听取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 +第三十条 在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时,财经委员会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做决算草案的初步审查报告,供审议参考。"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5,第三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时,应当听取并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决算草案的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根据审议情况对市级决算作出决议,必要时,也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市人大常委会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6,"第三十二条 审计工作报告应当如实反映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内容应当包括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评价,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部门的处理情况,以及对改进财政工作和部门财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市审计部门对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出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依法处理。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当年年底前将审计出的问题的处理结果书面报送市人大常委会。"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7,"第三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自市级决算批准之日起20日内,批复市级各预算单位的部门决算,并及时将部门决算的批复情况向财经委员会报告。 +市人民政府应当自市级决算批准之日起30日内,将市级决算及各区、县人民政府上报备案的决算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六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8,"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预算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依照预算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和政府领导人的责任,依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对检举、揭发违反预算法律、法规行为的人进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9,"第三十六条 本市各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区、县级预算的监督,参照本条例施行。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 +2004年9月10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规划、建设、园林、国土资源、工商、公安、发展改革、旅游、宗教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本市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文物保护。 +本市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文物保护事业进行捐赠。市文物保护基金会、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受赠人接受的捐赠,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五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3,"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市和区、县文物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文物和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 +第六条 本市建立文物普查制度。市人民政府定期组织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登记,并向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4,"第七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建立档案;定期对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对核定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每三年公布一次。 +第八条 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区、县文物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5,"保护措施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安全、利用、环境整治等内容。 +第九条 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人、使用人,应当制定文物的保养、修缮计划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方案;并根据不可移动文物的级别,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报区、县文物行政部门备案。未制定保护计划、方案或者未将保护计划、方案备案的,由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6,第十条 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后,应当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地处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由相关的区、县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有争议的,由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7,第十一条 两个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相互重合的,规划行政部门审批该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项目时,应当按照其中较为严格的建设控制标准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8,第十二条 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建设单位应当报市文物行政部门,由市人民政府批准;迁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由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9,"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迁移、拆除的,建设单位应当报区、县文物行政部门,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当征得市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第十三条 修缮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按照批准的修缮方案施工。修缮方案变更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人、使用人应当报原批准的文物行政部门重新批准。 +对文物建筑进行装修,应当符合文物建筑装修标准,不得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文物建筑装修标准由市文物行政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0,"第十四条 文物建筑的管理人、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加强火源、电源的管理,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在重点要害部位根据实际需要,安装自动报警、灭火、避雷等设施。安装、使用设施不得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 +遇有危及文物安全的重大险情,文物建筑的管理人、使用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向建筑物所在地的区、县文物行政部门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1,第十五条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国有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向社会开放的,其管理人、使用人应当保证建筑物的正常开放。市或者区、县文物行政部门发现管理人、使用人的行为造成建筑物有碍开放的,可以责令管理人、使用人进行整治。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2,第十六条 本市严格控制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拍摄电影、电视以及举办展销和其他大型活动。确需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拍摄电影、电视或者举办大型活动的,拍摄单位或者举办者应当征得文物管理人、使用人同意,并提出拍摄或者活动计划。拍摄电影、电视,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批;利用市级或者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市文物行政部门审批。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3,"举办展销和其他大型活动,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市文物行政部门审批;利用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区、县文物行政部门审批。更改拍摄或者活动计划的,应当报原批准的文物行政部门重新批准。 +拍摄单位和举办者应当制定文物保护预案,落实保护措施。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对拍摄单位和举办者的活动进行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4,"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拍摄电影、电视以及举办展销和其他大型活动,文物保护单位所得收益应当用于文物保护。 +第十七条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国有纪念建筑物或者古建筑,除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以外,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的,应当依法经过审批;并且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不得危害文物安全。"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5,"第十八条 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行政部门,根据史料、普查资料等对本市行政区域内有可能集中埋藏文物的地区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报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 +第十九条 在地下文物埋藏区进行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报请市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考古调查、勘探。 +在旧城区进行建设用地一万平方米以上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报请市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6,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组织考古调查、勘探。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市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在发现重要文物的区域,市文物行政部门可以会同市规划行政部门划定临时禁止建设区。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7,第二十条 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对收藏的文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区分等级,设置藏品档案。藏品档案应当报与批准其设立的行政部门级别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馆藏文物等级区分不准确、文物藏品档案不完整的,文物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8,"第二十一条 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对馆藏文物科学分类,妥善保管。馆藏文物应当设立专库保管,馆藏一级文物应当单独设立专库或者专柜保管。无条件设立专库或者专柜保管国有馆藏珍贵文物的,市文物行政部门指定有保管条件的单位代为保管。 +第二十二条 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馆藏文物核查制度,对馆藏文物定期进行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9,"第二十三条 已经建立完整藏品档案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申请交换馆藏二级以下文物的,交换双方应当向市文物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交换馆藏文物的名称、价��,交换的原因、用途、补偿方式,交换单位的背景资料,协议书副本。经市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交换。 +馆藏文物交换双方应当对文物交换情况予以记录,对藏品档案作相应变更。"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0,"第二十四条 交换馆藏文物不得破坏原有馆藏文物正常序列,不得破坏已经形成的展览体系。 +第二十五条 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和其他单位举办展览借用国有馆藏二级以下文物的,出借方应当向市或者区、县文物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出借馆藏文物的名称、价值,借用的原因、用途,借用单位的背景资料,协议书副本。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出借。"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1,"第二十六条 修复、复制、拓印以及为制作出版物、音像制品等拍摄馆藏珍贵文物的,文物收藏单位应当报市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审核或者批准。 +第二十七条 文物商店不得剥除、更换、挪用、损毁或者伪造市文物行政部门粘贴在允许销售的文物上的标识。 +第二十八条 文物商店应当对购买、销售的文物做出记录,并于购买、销售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2,"文物拍卖企业应当对拍卖的文物做出记录,并将由市文物行政部门核准拍卖的文物记录于拍卖结束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擅自变更修缮方案修缮不可移动文物,明显改变文物原状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3,"(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文物建筑进行装修,不符合文物建筑装修标准,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安装、使用自动报警、灭火、避雷等设施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遇有危及文物安全的重大险情,未及时采取措施或者未向文物行政部门报告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4,"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拍摄单位擅自拍摄或者更改拍摄计划,由市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收缴非法录制品,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举办者擅自举办活动或者更改活动计划,由原批准的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5,"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文物商店剥除、更换、挪用、损毁或者伪造市文物行政部门粘贴在允许销售的文物上的标识,由市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6,1987年6月23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1997年10月16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修改的《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及1993年5月4日市人民政府批准、1993年10月23日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发布、1997年12月31日市政府第十二号令修改的《北京市馆藏文物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0,"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 +2003年9月5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加强养犬管理,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市容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第三条 本市对养犬实行严格管理、限管结合的方针,政府部门执法,基层组织参与管理,社会公众监督,养犬人自律。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 +市和区、县、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由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畜牧兽医、卫生等行政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组成的养犬管理协调工作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公安机关是养犬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全面负责养犬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养犬登记和年检,查处无证养犬、违法携犬外出等行为。 +有关行政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 +(一)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负责犬类的免疫、检疫和其他相关管理工作;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负责对街面流动无照售犬行为和因养犬而破坏市容环境卫生行为的查处;协助公安机关查处无证养犬、违法携犬外出等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3,"(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从事犬类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四)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和狂犬病人诊治的管理。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基层组织,应当协助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在居民、村民中开展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4,"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做好养犬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防疫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六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可以召集居民会议、村民会议、业主会议,就本居住地区有关养犬管理事项依法制定公约,并组织监督实施。居民、村民、业主应当遵守公约。 +第七条 本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为重点管理区,其他区、县为一般管理区。"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5,"重点管理区内的农村地区,经区人民政府决定,可以按照一般管理区进行管理。一般管理区内的城镇和人口聚集的特殊区域,经区、县人民政府决定,可以按照重点管理区进行管理。 +第八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医院和学校的教学区、学生宿舍区禁止养犬。 +天安门广场以及东、西长安街和其他主要道路禁止遛犬。主要道路名录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向社会公布。 +市人民政府可以在重大节假日或者举办重大活动期间划定范围禁止遛犬。"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6,"区、县人民政府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定地区划定范围禁止养犬、禁止遛犬。 +居民会议、村民会议、业主会议经讨论决定,可以在本居住地区内划定禁止遛犬的区域。 +第九条 本市实行养犬登记、年检制度。未经登记和年检,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养犬。 +第十条 在重点管理区内,每户只准养一只犬,不得养烈性犬、大型犬。禁养犬的具体品种和体高、体长标准,由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确定,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7,"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危险物品存放单位等因特殊工作需要养犬的,必须到单位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养犬登记。 +第十一条 个人养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合法身份证明: +(二)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有固定住所且独户居住; +(四)住所在禁止养犬区域以外。 +第十二条 个人在养犬前,应当征得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同意。对符合养犬条件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出具符合养犬条件的证明,并与其签订养犬义务保证书。"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8,"养犬人应当自取得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出具的符合养犬条件的证明之日起30日内,持证明到住所地的区、县公安机关进行养犬登记,领取养犬登记证。 +养犬人取得养犬登记证后,携犬到畜牧兽医行政部门批准的动物诊疗机构对犬进行健康检查,免费注射预防狂犬病疫苗,领取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健康免疫证。"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9,"养犬登记证每年年检一次,养犬人在年检时应当出示有效的养犬登记证和动物健康免疫证。养犬登记证年检时间、地点及要求由公安机关予以公告。 +第十三条 养犬应当缴纳管理服务费。 +重点管理区内每只犬第一年为l000元,以后每年度为500元。 +对盲人养导盲犬和肢体重残人养扶助犬的,免收管理服务费。对养绝育犬的或者生活困难的鳏寡老人养犬的,减半收取第一年管理服务费。"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0,"一般管理区内的收费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养犬缴纳的费用集中上缴国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养犬管理工作以及管理工作所发生服务的费用纳入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四条 养犬人住所地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养犬登记证到新住所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1,"养犬人将在一般管理区登记的犬,转移到重点管理区饲养的,应当符合重点管理区的养犬条件,并自转移之日起30日内,持养犬登记证到饲养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补缴管理服务费差额。 +养犬人将犬转让给他人的,受让人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五条 养犬人丢失养犬登记证的,应当自丢失之日起15日内,到原登记机关申请补发。"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2,"第十六条 犬死亡或者失踪的,养犬人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未办理注销手续的,不得再养犬。 +养犬人因故确需放弃所饲养犬的,应当将犬送交犬类留检所,并到公安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七条 养犬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携犬进入市场、商店、商业街区、饭店、公园、公共绿地、学校、医院、展览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社区公共健身场所、游乐场、候车室等公共场所;"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3,"(二)不得携犬乘坐除小型出租汽车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携犬乘坐小型出租汽车时,应当征得驾驶员同意,并为犬戴嘴套,或者将犬装入犬袋、犬笼,或者怀抱; +(三)携犬乘坐电梯的,应当避开乘坐电梯的高峰时间,并为犬戴嘴套,或者将犬装入犬袋、犬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禁止携犬乘坐电梯的具体时间;"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4,"(四)携犬出户时,应当对犬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携犬人应当携带养犬登记证,并应当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 +(五)对烈性犬、大型犬实行拴养或者圈养,不得出户遛犬;因登记、年检、免疫、诊疗等出户的,应当将犬装入犬笼或者为犬戴嘴套、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 +(六)携犬出户时,对犬在户外排泄的粪便,携犬人应当立即清除; +(七)养犬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犬吠影响他人休息时,养犬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5,"(八)定期为犬注射预防狂犬病疫苗; +(九)不得虐待、遗弃所养犬; +(十)严格履行养犬义务保证书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八条 犬伤害他人的,养犬人应当立即将被伤者送至医疗机构诊治,并先行垫付医疗费用。 +因养犬人或者第三人过错,致使犬伤害他人的,养犬人或者第三人应当负担被伤害人的全部医疗费用,并依法赔偿被伤害人其他损失。"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6,"第十九条 对伤人犬或者疑似患有狂犬病的犬,养犬人应当及时送交公安机关设立的犬类留检所,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疫;对确认患有狂犬病的犬,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依法采取扑灭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发现狂犬病等疫病的单位、个人应当及时向区、县畜牧兽医、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根据疫情划定疫点、疫区,并采取紧急灭犬等防治措施。公安机关协助做好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7,"第二十条 从事犬类养殖、销售,举办犬展览,开办动物诊疗机构或者从事其他犬类经营活动的,应当取得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的许可,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并向公安机关备案。 +从事动物诊疗的人员应当具有兽医资格,并经过执业登记注册。 +禁养区、重点管理区内禁止从事犬类养殖、销售和举办犬展览。 +第二十一条 养殖、销售犬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8,"(一)对养殖的犬应当进行犬类狂犬病的预防接种,经预防接种后,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动物健康免疫证; +(二)销售的犬有动物健康免疫证和检疫证明; +(三)不得将养殖的犬带出饲养场地。 +第二十二条 禁止冒用、涂改、伪造、买卖与养犬和从事犬类经营活动相关的证件、证明。"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9,"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养犬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批评、劝阻,或者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反映,或者向有关行政部门举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十四条 因养犬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没有申请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应当履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0,"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养犬违法记录档案,对多次被举报或者处罚的养犬人进行重点管理。 +养犬人因违反本规定,被公安机关没收其犬、吊销养犬登记证的,在五年内不予办理养犬登记。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将本居住地区的养犬登记、年检情况等事项向居民、村民公开。"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1,"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十条第一款、第二十二条,在禁养区内养犬的或者在重点管理区内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的以及冒用、涂改和伪造养犬登记证养犬的,由公安机关没收其犬,并可对单位处1万元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九条,未经登记、年检养犬的,由公安机关没收其犬,或者对单位处5000元罚款,对个人处2000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2,"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逾期不办理养犬变更登记的或者丢失养犬登记证逾期不补办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对单位处2000元罚款,对个人处500元罚款。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并可对单位处2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其犬,吊销养犬登记证: +(一)违反本规定第八条,在禁遛区遛犬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3,"(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携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小型出租汽车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三项,乘坐电梯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携犬出户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三项,将养殖的犬带出饲养场地的。 +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六项,携犬人对犬在户外排泄粪便不立即清除,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责令改正,并可处50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4,"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一项和第二项、第二十二条,违法从事犬类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畜牧兽医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对街面流动无照售犬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负有养犬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实行执法责任制,依照法定程序积极履行管理职责,文明执法。"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5,"负有养犬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本规定条件的养犬人不予办理养犬登记、年检或者故意拖延的; +(二)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接到的举报,不依法处理或者相互推诿的; +(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6,"第三十三条 市公安机关设立犬类留检所,负责收容处理养犬人放弃饲养的犬、被没收的犬以及无主犬。 +公安机关设立的犬类留检所收容的犬,自收容之日起7日内可以被认领、领养;对无人认领、领养的,由公安机关负责处理;对病死犬,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三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实施本规定的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3年10月15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7,1994年11月30日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规定》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 +1999年9月16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5月28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1999年10月28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02年7月18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2016年11月25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04年4月1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04年9月10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4,"1991年12月21日 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00年9月22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2年9月28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5,"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10年11月19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8年3月30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七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6,"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管理、能源使用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等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7,"第三条 本市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节能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科技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年度节能计划。 +市和区人民政府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8,"第五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发展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限制发展高耗能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六条 市和区发展改革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节能综合协调,组织拟定本市节约能源综合规划,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节能监察和考核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9,"发展改革部门所属的节能监察机构具体实施节能监察工作。 +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城市管理、规划和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财政、市场监督管理、统计、农业农村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发展改革部门的指导。 +第七条 本市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应用及推广,促进节能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鼓励、支持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0,"第八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通过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节能宣传周、节能社区、节能家庭、志愿者服务等形式,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节能意识,倡导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宣传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节能知识,对浪费能源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本市在每年6月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第二章 节能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1,"第九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建立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组织推动本地区节能工作,研究解决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条 本市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市人民政府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年度节能计划,与区人民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区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节能目标、节能考核评价标准应当结合各区发展水平、区域功能定位和各类能耗所占比重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2,"第十一条 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本市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分别编制工业、民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供热等领域或者系统的节能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节能规划应当包括编制依据、节能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3,"第十二条 本市节能领域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本市需要制定地方标准的,或者本市需要制定严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地方标准的,由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制定。本市制定的地方节能标准应当公布,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修订。 +第十三条 本市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和标准的项目,由发展改革部门出具节能审查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当按照节能强制性标准及节能审查意见进行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按照节能强制性标准及节能审查意见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编制工业结构调整目录,指导用能单位对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实施技术改造。"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5,"第十五条 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 +第十六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对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及检验检测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 +第十七条 市统计部门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和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发布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和节能情况等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6,"第十八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建立统一的节能公共服务网站,公布节能政策法规、节能服务机构名录,宣传节能知识,介绍节能技术和产品,披露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行为的信息,促进节能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九条 政府部门可以委托行业协会、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宣传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推广等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7,"第二十条 本市建立和完善节能服务体系。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活动,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公益性节能服务。 +节能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从事节能服务活动,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 +市和区人民政府及负有节能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制定与节能有关的政策和标准时,应当听取节能服务机构的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8,"第二十一条 本市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节能服务机构通过与用能单位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按照合同约定与用能单位分享节能效益。 +本市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有关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税收扶持和补助、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9,"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支付节能服务机构的支出,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予以列支。 +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机构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机构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有权举报浪费能源的违法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0,"负有节能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或者其他联系方式;接到举报,应当完整地进行记录,及时调查核实并依法作出处理。 +负有节能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违法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三章 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1,"第二十三条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环境和社会可承受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制止能源浪费。 +第二十四条 用能单位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奖惩制度; +(二)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 +(三)建立月度能源消费统计台帐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四)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2,"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二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除市发展改革部门指定的重点用能单位外,应当每年向所在地的区发展改革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第二十五条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记录和汇总能源计量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完整。 +第二十六条 供热单位应当加强供热系统节能管理,对供热系统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改造,提高供热系统效率。"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3,"第二十七条 能源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向本单位职工无偿提供能源。任何单位不得对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 +第二十八条 本市鼓励用能单位与同行业的能源效率先进水平指标进行对比,强化节能管理,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有关行业协会应当为会员单位进行能效指标对比和优化节能管理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4,"第二十九条 本市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洁净煤以及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术。 +第三十条 电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并网技术标准,加强电网建设,提高吸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上网服务。 +第三十一条 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保证建筑用能系统正常运行,不得人为损坏建筑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5,第三十二条 本市在民用建筑领域推广太阳能利用系统,其中,新建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以及在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中应当率先推广使用。新建民用建筑安装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者预留安装位置的,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的技术标准,并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具体办法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6,"本市推广太阳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普及和应用;开展示范项目,支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 +支持太阳能利用项目的补贴办法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既有居住建筑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在尊重该建筑所有权人意愿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改造费用由政府、建筑所有权人共同负担。"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制定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计划,明确节能改造的范围、要求和项目实施单位,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四条 居住建筑以外的其他既有民用建筑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在进行扩建、改建时,应当同步进行节能改造。 +第三十五条 农民对住宅实施节能保温改造的,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性资金扶持。"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8,第三十六条 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应当改进空调运行管理,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并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9,第三十七条 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用热量收费的制度。新建建筑或者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新建建筑未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的,建设单位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0,"第三十八条 公用设施、公共场所的照明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及其控制系统应当优先使用节电的技术、产品和新能源,按照节能要求降低照明能耗。 +第三十九条 本市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建设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逐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1,"第四十条 本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推广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科学规划调整公共交通线路布局,优化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第四十一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优先采���和使用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天然气车等节能环保型汽车。 +第四十二条 公共机构应当落实下列节能管理工作: +(一)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或者节能改造措施; +(二)带头使用节能产品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2,"(三)加强能源消费计量和监督管理,定期报告能源消费状况; +(四)对重点用能部位的用能情况实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公共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 +第四十三条 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的,应当安装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安排对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投资。"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3,"第四十四条 本市推广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支持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支持既有民用建筑通过改造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具体办法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五条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制定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标准,对公共机构实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能源消耗定额标准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定期调整。"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4,"第四十六条 公共机构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当安装能源消耗计量装置,实行能源消耗分类、分项计量和能源审计制度。 +公共机构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七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并于每年6月底前会同统计部门向社会公布全市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5,"第四十八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中指定重点用能单位,并会同统计部门公布具体名单。 +市发展改革部门指定的重点用能单位在每年3月底前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6,"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节能考核目标、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第四十九条 能源审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查阅用能系统、设备台账资料,核对能源消耗计量记录;"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7,"(二)检查用能系统、设备及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状况,审查节能管理制度及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三)查找存在节能潜力的用能环节或者部位,提出合理使用能源的建议。 +第五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所在地的区发展改革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能源管理负责人应当接受节能培训。"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8,"第五十一条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采用在线监测和现场检测等方式,掌握公共机构、大型公共建筑、重点用能单位和其他用能单位的用能情况。有关用能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节能监测,并利用在线监测系统或者通过现场检测等方式,为用能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四章 节能技术进步"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9,"第五十二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把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作为政府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支持开展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开发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鼓励开展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信息的国际交流合作。 +第五十三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目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制定并公布推广使用、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的民用建筑材料目录。"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40,"第五十四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研究开发交通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节油技术和新能源汽车。 +第五十五条 本市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发展和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第五章 激励措施 +第五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技术改���、节能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41,"第五十七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安排民用建筑节能资金,支持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既有建筑围护结构和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节能项目的推广。 +第五十八条 本市鼓励采用高效照明、高效电机、蓄能设备等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节能自愿协议、电力需求侧管理等节能办法。具体奖励和补助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42,"第五十九条 本市实行有利于节能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能耗超限额加价制度和能源阶梯价格制度,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节能。 +第六十条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公共机构应当优先采购列入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43,"第六十一条 本市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引导社会有关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逐步开展节能量指标交易。 +第六十二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能源效率等级较高或者有节能认证标志的用能产品。 +第六十三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对在节能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或者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44,"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开工建设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或者将该项目投入生产、使用的,由发展改革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止生产、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者逾期不改造的生产性项目,由发展改革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45,"第六十五条 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者生产工艺的,由发展改革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情节严重的,可以由发展改革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依法没收的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交由指定单位解体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46,"第六十六条 节能服务机构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活动提供虚假信息的,由发展改革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将违法行为信息记入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第六十七条 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47,"第六十八条 瞒报、伪造、篡改能源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能源统计数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九条 能源生产经营单位无偿向本单位职工提供能源或者对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的,由发展改革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0,"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管理规定 +2012年10月31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2年11月29日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 +2012年12月12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公布 +2013年1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1,"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消防管理,落实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安全责任,预防、减少建设工程火灾及其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浙江省消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含室内外装修、建筑保温、用途变更)建设工程,在消防设计、施工和审核、验收、备案等过程中的消防管理,适用本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2,"住宅室内装修、村民自建住宅、救灾和其他非人员密集场所的临时性建筑的建设活动,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公安机关负责全市建设工程消防工作的监督管理,区、县(市)级公安机关负责本辖区内建设工程消防工作的监督管理,并由同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城乡建设、质量技术监督、安全���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3,"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和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保养等消防技术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本规定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 +第二章 消防设计和施工 +第五条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消防设计、施工应当选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和满足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4,"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 +第六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应当编制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并依照有关国家技术规范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5,"第七条 建筑保温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保温工程和保温材料特点编制防火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筑保温工程施工进度和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二)建筑保温工程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三)建筑保温工程和其他相关工程的施工顺序,避免与有明火的工序交叉作业。"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6,"第八条 依照有关国家技术规范设置临时消防车通道、回车场、临时消防救援场地等临时消防设施和临时疏散设施的,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应当包括相应设施的消防设计。 +施工期间,临时消防设施和临时疏散设施不得拆除。 +第九条 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用火用电管理,消除火灾隐患。 +施工现场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经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负责人同意,并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7,"第十条 为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提供图纸审查、安全评估、检测、维护保养等消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资格,并对出具的审查、评估、检验、检测等意见负责。 +第十一条 自动消防设施不得无故停止使用。确需停止使用的,建筑物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 +鼓励、引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入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8,"第十二条 鼓励新建住宅的建设单位按户配置家庭消防应急救援箱;鼓励其他建筑的建设单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 +家庭消防应急救援箱、应急救援装备的配置、使用等具体规范由市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章 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对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的下列消防设计内容进行审核: +(一)建设工程类别和建筑耐火等级;"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9,"(二)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设计,主要审核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其他特殊场所的设置楼层(部位)、室内燃料系统安装、动力站房设置等内容; +(三)建筑构造设计,主要审核防火分区、墙体构造、防火分隔、建筑防爆等内容; +(四)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设计,主要审核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消防电梯、避难层(间)设置等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10,"(五)消防给水设计,主要审核消防水源和消防用水量、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水泵等内容; +(六)自动消防设施设计,主要审核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其他灭火系统、防烟系统、排烟系统设置等内容; +(七)消防电气设计,主要审核消防电源、配电线路和电器设备防火、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等内容; +(八)其他依法需要审核的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11,"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消防设计文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 +(一)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所依据的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不明确的; +(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综合保护工程等建设工程难以达到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准的; +(三)其他需要进行专家咨询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12,"参加咨询的专家应当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总数应当不少于七人。经三分之二以上专家同意的消防技术改进方案可以作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的参考依据。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专家消防技术改进方案提出的消防技术审核意见,建设单位应当在消防设计中予以吸收。"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13,"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申请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报消防设计、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提供相关材料。消防设施检测合格证明文件应当包含建筑消防给水管网供水能力检测报告。 +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含建筑保温材料)、装修材料,建设单位应当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有关国家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验的,还应当提供见证取样检验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14,"第十六条 下列人员应当参加消防安全培训: +(一)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操作人员; +(二)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三)消防设施的安装、维护、检测、操作人员以及其他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人员。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浙江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15,"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选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低于防火性能要求的材料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16,"(一)未明确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负责人,未按要求组织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检查的; +(二)未按要求制定或者实施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建筑保温工程防火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 +(三)施工期间拆除临时消防设施、临时疏散设施的。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履行法定监督检查职责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17,"(二)对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消防设计、建设工程通过审核、验收的; +(三)对应当依法审核、验收的消防设计、建设工程,故意拖延,不予审核、验收的; +(四)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改正的; +(五)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六)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七)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4448023766855440503-18,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杭州市建筑工程防火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0,"北京市图书馆条例 +2002年7月18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的公共图书馆及其他各类图书馆。"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1,"本条例所称图书馆,是指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利用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微缩胶片、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文献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的公益性机构。 +本条例所称公共图书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兴办、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 +第三条 举办图书馆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累和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2,"第四条 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图书馆工作,负责全市公共图书馆的统一管理,指导、协调其他各类图书馆工作。 +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指导、协调本区、县其他各类图书馆工作。 +本市教育、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图书馆工作进行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3,"第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为发展图书馆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发展与保障 +第六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图书馆事业的领导,统筹协调,将图书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发展图书馆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第七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4,"其他各类图书馆的举办者应当保障图书馆的正常业务经费。 +图书馆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八条 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市图书馆发展规划和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辖区情况,做好图书馆发展规划和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方案的实施工作。 +第九条 本市鼓励和扶持在社区、村兴办图书馆(室)。"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5,"区、县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以区、县公共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为基础,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加强社区、村内图书馆(室)的建设。 +市和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村内图书馆(室)的业务指导。 +第十条 本市鼓励学校、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向社会开放。"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6,"第十一条 本市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图书馆或者以捐赠资金、文献信息资料、设备等形式资助图书馆事业发展。捐赠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享受税收等优惠。 +本市倡导志愿者参加图书馆(室)的服务工作。 +第十二条 图书馆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通过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业务服务收取费用的,应当执行市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示。"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7,"第十三条 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图书馆专家委员会,并应当就下列事项征询图书馆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一)图书馆的发展规划; +(二)图书馆的网络建设方案; +(三)图书馆的业务规程; +(四)涉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公共图书馆应当协助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对本地区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工作。 +第十五条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促进图书馆行业组织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8,"图书馆行业组织应当按照其章程,实行行业自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接受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三章 图书馆设置 +第十六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设置公共图书馆。 +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设置图书馆,应当按照各类图书馆设置的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9,"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图书馆应当适应图书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200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1200席以上; +(二)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500席以上,县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300席以上;"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10,"(三)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的建筑面积应当达到100平方米以上,阅览座位应当达到30席以上。 +其他各类图书馆的布局、馆舍面积和阅览座位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侵占公共图书馆的馆舍、设施、设备和文献信息资料,不得改变图书馆馆舍的用途。"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11,"确因基本建设和城市改造需要占用公共图书馆用地和馆舍的,应当征求市或者区、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予以重建。按照标准重建公共图书馆的面积超出拆迁面积的,超出部分的资金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第十九条 图书馆的业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图书馆的馆长应当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12,"市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应当具有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区、县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应当具有相应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二十条 图书馆应当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和自身业务要求,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第四章 图书馆服务和读者权益保障 +第二十一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每天向读者开放,其中市公共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70小时,区、县公共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63小时。"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13,"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周的开放时间不少于43小时。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生寒暑假期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 +其他各类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按照各自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公共图书馆应当将本馆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开放时间等服务事项进行公示。因故变更开放时间或者闭馆的,至少应当提前3日进行公示。 +第二十三条 图书馆应当为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创造便利条件,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方便。"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14,"图书馆应当采取阅览、外借、流动借阅等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提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第二十四条 图书馆应当根据读者需要设置读者目录,并逐步设置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终端。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解答读者咨询,指导读者查找馆藏文献信息资料。"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15,"第二十五条 除国家规定禁止公开传播的文献信息资料外,图书馆不得另立标准,任意封存馆藏文献信息资料。对于善本、珍本和不宜外借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料,可以本着保护的原则限制使用。 +第二十六条 图书馆应当依法保护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 +第二十七条 图书馆应当逐步配置计算机与网络设备,视听、缩微、复制设备,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和保护等设备,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满足读者需要。"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16,"第二十八条 图书馆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指导读者阅读。 +提倡各类图书馆开设基层借阅点和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 +第二十九条 读者在图书馆享有下列权利: +(一)免费进行书目检索; +(二)免费借阅图书、报刊; +(三)获得工作人员提供的关于利用馆藏和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指导; +(四)参加各种读书活动; +(五)向图书馆或者其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三十条 读者在图书馆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17,"(一)爱护馆藏文献信息资料和公共设施; +(二)按照规定日期归还所借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超过规定日期的,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滞还费; +(三)遵守图书馆有关维护公共秩序的规章制度。 +第五章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第三十一条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共建共享。 +第三十二条 本市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当以首都图书馆为依托,逐步构建现代化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收集、加工整序体系和服务体系。"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18,"第三十三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应当参加以首都图书馆为信息网络中心的图书馆网络建设。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图书馆以及其他图书馆可以成为市图书馆网络的成员。 +本市图书馆网络的成员单位应当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科学合理地确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19,"第三十四条 本市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当加强与国家图书馆和中央在京单位图书馆的联系,参加全国数字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在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与交换、图书借阅、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主动开展协作和服务,逐步实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十五条 图书馆应当不断完善、丰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20,"公共图书馆入藏文献信息资料应当逐年增长,其中市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10万册(件);区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2万册(件);县公共图书馆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1万册(件);街道、乡镇公共图书馆(室)年入藏文献信息资料不得少于1000册(件)。 +入藏文献信息资料应当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21,"���三十六条 图书馆应当积极采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自动化管理技术,有步骤地实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不断拓展虚拟馆藏资源。 +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必须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 +第三十七条 文献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目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图书馆应当逐步建立文献信息资源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联网和目录的联合检索。"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22,"第三十八条 图书馆应当做好文献信息资料的保护工作,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建立和落实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十九条 图书馆应当定期做好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清理、剔旧工作。被剔除的文献信息资料要进行登记,有利用价值的,可以在图书馆之间调配使用。 +第四十条 首都图书馆是本市出版物版本的收藏单位。出版单位应当在公开出版物发行后2个月内,向首都图书馆送缴两套出版物。"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23,"首都图书馆应当在接到出版物之后进行公开展陈,展陈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 +第四十一条 鼓励本市图书馆按照有关规定与国内、外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换业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图书馆上级主管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向读者开放或者任意限定借阅范围的;"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24,"(二)未按规定进行公示的; +(三)擅自向读者收取费用的; +(四)其他不履行图书馆服务要求或者损害读者权益的。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三款的规定,挪用公共图书馆业务经费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25,"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坏或者侵占公共图书馆的馆舍、设施、设备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二)遗失、损坏或者侵占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料,不能归还原版本式样的,应当按照重置价格予以赔偿,无法重置的,应当按照文献信息资料的价值予以赔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并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2564509147400229403-26,"(三)改变或者部分改变公共图书馆馆舍用途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0,"杭州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规定 +2020年10月27日 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20年11月27日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保障警务辅助人员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警务辅助人员在协助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和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1,"第二条 本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的职责、招聘、管理、监督和保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以下简称警务辅助人员),是指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要,由公安机关依照本规定公开招聘,为公安机关警务活动和日常运转提供辅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警务辅助人员分为勤务辅警和文职辅警。"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2,"治安联防、平安志愿者、护村队、护校队等社会群防群治力量以及在公安机关从事膳食、保洁等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不属于警务辅助人员。 +警务辅助人员应当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指挥和监督下从事警务辅助工作,不得单独执法或者以个人名义执法。 +第四条 市和区、县(市)公安机关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警务辅助人员的招聘、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3,"公安机关对警务辅助人员的管理遵循“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上级公安机关指导、监督下级公安机关警务��助人员管理工作。 +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和保障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 勤务辅警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下列公安机关执法岗位的相关辅助工作: +(一)协助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4,"(二)协助开展治安巡逻、治安检查,对人员聚集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实有人口管理等社区警务工作; +(三)协助盘查、堵控、监控、看管违法犯罪嫌疑人; +(四)协助维护案(事)件现场秩序,保护案(事)件现场,救助受伤人员; +(五)协助疏导道路交通,劝阻、纠正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采集道路交通违法信息; +(六)协助开展公安监管场所管理勤务; +(七)其他可以由勤务辅警协助从事的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5,"第六条 文职辅警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下列公安机关非执法岗位的相关辅助工作: +(一)协助开展文书助理、档案管理、接线查询、窗口服务、证件办理、信息采集与录入等行政管理工作; +(二)协助开展心理咨询、医疗、翻译、计算机网络维护、数据分析、软件研发、安全监测、通信保障、资金分析、非涉密财务管理、实验室分析等技术支持工作; +(三)协助开展警用装备保管和维护保养等警务保障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6,"(四)其他可以由文职辅警协助从事的工作。 +第七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不得安排警务辅助人员从事下列工作: +(一)办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从事国内安全保卫、技术侦察等工作; +(二)执行刑事强制措施; +(三)保管武器、警械; +(四)开展案件调查取证,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出具鉴定报告,从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五)国家规定禁止警务辅助人员从事的其他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7,"第八条 警务辅助人员用人额度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治安状况和警力配备情况相适应,并且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动态调整。 +警务辅助人员用人额度由市和区、县(市)公安机关组织编制,经同级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8,"第九条 市和区、县(市)公安机关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统一组织警务辅助人员招聘工作。警务辅助人员招聘应当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统一招聘标准和程序,严格选拔聘用。 +招聘警务辅助人员应当发布公告,按照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能测试、体检、考察等程序实施,接受社会监督。 +经招聘录用为警务辅助人员的,公安机关应当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第十条 警务辅助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9,"(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三)年满十八周岁; +(四)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五)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应聘警务辅助人员,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岗位所要求的年龄、专业资质、专门技能等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10,"具有岗位所需的特殊技能或者专业特长的人员以及退役军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应聘警务辅助人员的,可以适当放宽学历、年龄等条件,但是相关条件应当在招聘公告中予以明确。 +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市)公安机关可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招聘下列人员的配偶、子女为警务辅助人员;无配偶、子女的,可以招聘其兄弟姐妹为警务辅助人员: +(一)烈士; +(二)公安英模,牺牲或者因公(工)死亡的人民警察、警务辅助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11,"(三)因公(工)导致一至四级伤残的人民警察、警务辅助人员。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录用为警务辅助人员: +(一)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涉嫌犯罪尚未查清的; +(二)曾因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行为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曾被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收容教养的; +(四)因违法违纪被开除、辞退或者解聘的; +(五)国家规定不适合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其他情形。"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12,"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市)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对警务辅助人员实行层级化管理。 +市和区、县(市)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警务辅助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岗位责任、层级晋升、保密管理等制度,加强对警务辅助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应当对警务辅助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公安机关应当定期开展法律、保密等业务知识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并且组织考试。考试成绩按照规定纳入年度考核。"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13,"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应当对警务辅助人员的政治思想、纪律作风、工作绩效、教育培训等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层级晋升、续订劳动合同的依据。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岗位招聘优秀警务辅助人员。 +公安机关面向优秀警务辅助人员招录人民警察的,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14,"第十六条 警务辅助人员应当服从公安机关管理,听从人民警察指挥,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文明履职。 +警务辅助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不得将警务工作秘密和工作中获得的未公开的信息泄露、传递给他人。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为警务辅助人员配发统一的、区别于人民警察的工作证件、服装和标识。" +_sys_auto_gen_doc_id-1394410171274278406-15,"警务辅助人员履行职责期间,应当按照规定穿着工作服装,佩戴标识并且携带工作证件。因工作需要穿着便装的,应当携带工作证件。非履行职责期间,不得穿着工作服装、佩戴标识。 +根据工作岗位需要,警务辅助人员可以配备必要的执勤和安全防护装备,但是不得配备和使用武器、警械。 +警务辅助人员离职时,应当交回配发的工作证件、服装、标识和装备。 +第十八条 警务辅助人员履行职责应当接受社会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 +1989年4月2日 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1997年4月15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1,"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和利用活动,必须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 +(一)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二)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三)北京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市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第四条 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2,"第五条 市和区、县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每10年组织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 +第七条 公园、林场、风景游览区应当悬挂巢箱,设置鸟食台、水浴场等,对野生动物进行人工招引和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3,"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者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对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拯救国家、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 +(二)检举揭发非法捕杀国家、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 +(三)保护管理和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成效显著的; +(四)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工作成绩突出的; +(五)招鸟工作成绩显著的; +(六)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办法成绩显著的。"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4,"第九条 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破坏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区、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并处恢复原状所需费用3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杀害国家、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国家、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5,"(一)捕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经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二)捕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和本市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三)猎捕本市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狩猎地所在区、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狩猎证。 +第十一条 狩猎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6,"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非法捕杀本市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区、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吊销狩猎证,并处相当于猎获物价值5倍至1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猎捕本市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由区、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并处相当于猎获物价值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7,"第十二条 持枪猎捕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区、县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未取得持枪证持枪猎捕的,由公安机关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三条 每年3月至5月、9月至11月禁止狩猎。 +城、近郊区,远郊区、县城镇,公园、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国营林场,市和区、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公安部门划定的其他禁猎地区禁止狩猎。"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8,"禁止使用地弓、地枪、粘网、毒饵、炸药、军用武器、大铁夹等工具和掏窝、挖洞、火攻、陷阱等方法狩猎。 +违反本条第一、二、三款规定的,由区、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捕工具,并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本市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 +驯养繁殖国家、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有驯养繁殖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核发办法,按照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核发办法,由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10,第十五条 禁止出售、收购国家、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经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批准;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11,"驯养繁殖的国家、本市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六条 本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出售、收购、运输、携带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10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12,"第十七条 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证件,没收违法所得,并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13,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但对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的决定,必须立即执行;对上一级机关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_sys_auto_gen_doc_id-8800218598897471098-14,"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1989年6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 +1995年6月8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稳定机构,增加经费,更新装备,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1,"第三条 市和郊区区县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农机等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计划、财政、税收、教育等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和郊区区县人民政府设立农业技术推广奖,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2,"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五条 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第六条 市和郊区区县应当设立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农机、经营管理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乡、镇应当设立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农机、经营管理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渔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立,由区、县人民政府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稳定,不得擅自撤销、合并或者改变机构性质,违反的,由上级人民政府予以纠正。 +第七条 乡、镇以上(含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国家事业单位。 +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受上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八条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充实队伍,定编、定员。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由同级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报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审批后确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4,"第九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应当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当占编制人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乡、镇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中等以上有关专业学历。 +第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技术人员,负责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 +国有农业企业应当设置农业科技机构或者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5,"第十一条 对乡、镇以上(含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在评定职称时应当将其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农民技术人员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并发给证书。"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6,"第十二条 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科学技术协会,应当配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成果展示等形式的活动,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 +鼓励和支持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作用。 +第三章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7,"第十三条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制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计划,经同级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应当列入同级人民政府科技发展计划,并下达实施。 +列入计划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所需经费,在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或者科技经费中列支。 +第十四条 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 +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是按规定经过审定、鉴定、登记的技术成果。 +推广农业技术必须经过试验、示范。"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8,"第十五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引导和协助农业劳动者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应当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各级人民政府对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劳动者,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9,"第十六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研究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也可以由该农业科研单位、学校直接推广,推广方应当接受当地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的管理。 +第十七条 农业技术推广实行推广责任制。农业技术推广方应当对所推广的农业技术产生的后果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10,"农业技术推广方向农业劳动者推广未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农业技术,或者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给农业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本市逐步实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有偿转让。 +第十九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农业劳动者推广农业技术,除本条第二款另有规定外,实行无偿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1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其他组织和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的,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并应当依法订立合同。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其他组织,应当提取不超过农业技术性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奖励直接参加科技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的人员。 +第二十条 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技术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农业企业中参股。"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12,"第四章 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使其逐年增长。 +在财政预算内安排的支农资金和农业发展基金中,每年应当按照高于百分之十的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第二十二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13,"对于条件具备、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区、县以上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审定,也可以实行差额补贴或者自收自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扣减或者停止拨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 +第二十三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结合技术推广开展经营服务,经营服务的主要范围包括:良种、农用生产资料以及农产品保鲜加工、运销业务和产品开发。"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14,"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兴办的为农业服务、技贸结合的经济实体,依法享受国家税收和信贷优惠。 +第二十四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经营服务的收入,主要用于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 +任何部门不得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上缴利润。"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15,"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办公场所、试验基地、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不受侵占。对违反者应当责令改正,退回财产,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应当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创造必要的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16,"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待遇,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专业科技人员的稳定。 +鼓励国家农业科技人员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者技术员以上职称的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在原工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档工资,每五年予以固定,并继续向上浮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1929707242773639386-17,"第二十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农民技术员给予适当经济补贴。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1995年8月l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 +2006年9月15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相关监督管理的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1,"本办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第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种子发展规划,扶持种子生产基地和种子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种子产业发展。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扶持农作物、林木新品种的培育、开发和良种推广,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种子选育、生产、经营一体化。"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2,"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种子专项资金,用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子技术研究与应用、种子基地建设、品种试验及良种选育、示范和推广。 +第五条 市和区、县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 +市和区、县种子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种子管理和监督工作。市种子管理机构对区、县种子管理机构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本市建立种子贮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保障农业、林业安全。"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3,"第七条 种子进出口和对外合作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监督检查。 +第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在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推广和种子管理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种质资源保护 +第九条 市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或者种质资源保护地,确定并公布本市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目录。"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4,"市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调查本市种质资源情况,并公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 +第十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保护、交流与利用种质资源。 +市和区、县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本市种质资源保护需求,承担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适当的扶持和补偿。 +第十一条 市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种质资源的实际情况,对下列种质资源确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加强保护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5,"(一)农作物、林木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的繁殖材料; +(二)人工培育的遗传材料; +(三)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种质资源。 +第十二条 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和本市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因科研、教学、人工繁育等特殊情况需要,经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采集或者采伐的除外。 +第三章 品种选育与审定 +第十三条 本市依法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以下简称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6,"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销售该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十四条 单位或者个人所有的育种材料、育种技术,他人不得侵占,未经该单位或者个人同意,他人不得使用、转让、赠予、披露。 +第十五条 鼓励种子企业独立育种或者与科研单位、学校合作育种,或者委托科研单位、学校育种。合作育种或者委托育种的,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内容包括育种目标、完成期限、投资、新品种权益、违约责任等。"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7,"第十六条 主要农作物品种、主要林木品种经国家或者本市审定通过并公告后,可以在本市适宜生态区域推广。 +从相邻省市且与本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区引种属于本市主要农作物品种、主要林木品种的,应当经该地区省级审定通过,并报经市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在本市推广。 +第十七条 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也不得以试验、示范等方式经营、推广。"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8,"应当审定的主要林木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作为良种经营、推广,也不得以试验、示范等方式作为良种经营、推广;但生产确需使用的,应当经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在规定的期限和生态区域内使用。 +第十八条 在本市推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和非主要林木品种的,应当经过试验、示范,并控制在适宜区域内。 +第十九条 经营、推广的农作物品种和林木品种,同一个品种应当使用同一个名称。"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9,"经营、推广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主要林木品种应当使用审定公告确定的品种名称。 +第二十条 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主要林木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可克服的缺点的,��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者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确认,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公告后,停止经营、推广。 +第四章 种子生产 +第二十一条 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种子生产应当执行种子生产许可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10,"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当符合《种子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种子生产许可证由市或者区、县种子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核发,有效期为三年。 +第二十二条 在种子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许可证注明的项目变更的,种子生产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三条 鼓励和支持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种子标准化生产,提高种子质量。"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11,"种子生产基地应当具备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生产条件、设施以及技术人员,有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隔离条件。 +第二十四条 种子企业委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户生产种子的,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委托方有义务提供合格的亲本或者原种,负责种子生产技术指导,并按照合同约定收购种子;受托方有义务按照生产技术规程或者合同约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种子生产,接受委托方的技术指导,并不得违反合同约定将种子或者繁殖材料出售给他人。"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12,"委托方有权拒绝收购因受托方未按种子技术规程或者合同约定的技术要求生产的不合格种子,但因委托方原因造成种子不合格的除外;受托方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获得种子生产的收益,有权获得因委托方责任造成的损失补偿。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作物种子,不得投入商品种子生产: +(一)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 +(二)亲本或者原种不合格的; +(三)品种性状尚不稳定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13,"第二十六条 商品种子生产者应当按照《种子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建立种子生产档案。 +种子生产档案保存期限,应当执行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种子经营 +第二十七条 种子经营应当执行种子经营许可制度。 +申请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应当符合《种子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14,"种子经营许可证由市或者区、县种子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核发。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 +第二十八条 在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内,许可证注明的项目变更的,种子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九条 种子经营者在经营许可证规定的有效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在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后15日内,向当地种子管理机构和原发证机关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15,"第三十条 种子经营者应当按照《种子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建立种子经营档案。 +种子经营档案保存期限,应当执行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 禁止销售下列种子: +(一)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农作物种子; +(二)应当包装而未包装的; +(三)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样式不符合规定的; +(四)假种子; +(五)劣种子; +(六)未作明显文字标注的转基因种子;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16,"第三十二条 收购珍贵树木种子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限制收购的林木种子,应当经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珍贵树木和限制收购的林木种子名录,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17,"第三十三条 农民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自繁自用剩余常规种子的,不需要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买受人要求开具销售凭据的,种子出售人应当如实开具并出示有效身份证明。销售凭据应当注明售出种子的品种名称、产地、生产日期、数量、价格以及出售人的姓名、住址和联系方式。 +第三十四条 在种子交易市场中经营或者参加种子交易会的种子经营者应当具有合法的种子经营资质证明,并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18,"第三十五条 种子广告的内容应当符合《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本办法的规定。种子广告内容应当与种子审定公告一致。 +林木种子广告中涉及专业技术的,广告主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交市或者区、县林木种子管理机构出具的专业技术证明。 +第六章 种子使用 +第三十六条 种子使用者有权依照自己的意愿购买、使用种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19,"第三十七条 重点造林项目、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造林项目,应当根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计划使用林木良种。 +第三十八条 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经营者赔偿后,属于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责任的,经营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追偿。"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20,种子使用者在种子交易市场或者种子交易会购买种子,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可以要求种子经营者赔偿;种子交易市场柜台租赁期满或者种子交易会结束的,可以向种子交易市场、种子交易会的举办者要求赔偿;种子交易市场、种子交易会的举办者给予赔偿后,有权向种子经营者追偿。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21,第三十九条 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赔偿额中的有关费用包括购买和使用种子过程中实际支出的交通费、食宿费、误工费、保管费、鉴定费、种植费等费用。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22,"第四十条 农作物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赔偿额中的可得利益损失按其所在乡(镇)前三年同种作物的平均产值扣除其当年实际收入计算;无统计资料的,可以参照当地当年同种作物的平均产值扣除其实际收入计算;无参照农作物的,按照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1.2至1.5倍计算。 +林木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赔偿额中的可得利益损失,按照购种价款和有关费用的3至5倍计算。 +第七章 种子质量"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23,"第四十一条 种子的生产、加工、包装、检验、贮藏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十二条 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企业种子质量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十三条 市和区、县种子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组织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检验结果由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四条 单位或者个人可以申请设立种子质量检验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24,"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并经市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核发证书后,方可接受委托开展种子质量检验。 +种子质量检验机构的种子质量检验员应当经市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第四十五条 种子使用者认为种子质量有问题的,可以向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提出质量检验申请,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实施检验,并如实出具质量检验报告。 +第八章 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25,"第四十六条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和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种子市场秩序,依法查处违法的种子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十七条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种子的生产、经营等活动进行现场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26,"(二)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库的待销种子中,按照种子质量检验规程抽取样品; +(三)对有根据认为种子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标准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责令当事人予以封存或者依法采取其他措施; +(四)查处涉嫌种子违法行为的,可以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合同、发票、账簿。 +第四十八条 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得拒绝、阻挠、妨碍种子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27,"第四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种子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五十条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必须遵循政企分开的原则,与种子生产经营机构在人员和财务上分开。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行政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28,"种子管理和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五十一条 市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种子管理机构人员的培训。 +种子执法人员应当经过资格考核,持证上岗。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批准采集或者采伐国家和本市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29,"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品种繁殖材料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向市种子管理机构要求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并可以向侵权人要求赔偿。 +处理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时,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市种子管理机构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30,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未经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在本市推广相邻省市审定的,属于本市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责令停止推广,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未经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在本市作为良种推广相邻省市审定的,属于本市主要林木品种的,责令停止作为良种推广,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l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31,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经营、推广或者以试验、示范等方式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责令停止经营、推广,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作为良种经营、推广或者以试验、示范等方式作为良种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主要林木品种的,责令停止作为良种经营、推广,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32,"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同一个农作物品种或者林木品种在经营、推广过程中,未使用同一个名称的,或者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良种未使用审定公告确定的品种名称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规定,种子生产者、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建立和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33,"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在重点造林项目、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造林项目中,未根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计划使用林木良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责任者处3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34,"第六十条 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由原发证机关撤销其许可证并予以公告。被许可人3年内不得申领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种子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给种子使用者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经审定、认定将主要林木品种作为良种经营、推广的; +(二)未经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将相邻省市审定的本市主要林木品种作为良种推广的;"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35,"(三)未经试验、示范,经营、推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和非主要林木品种的; +(四)侵占或者私自使用、转让、赠与、披露他人所有的育种材料、育种技术的; +(五)农民出售、串换的种子存在质量问题的; +(六)销售禁止销售的种子的; +(七)强迫种子使用者购买、使用种子的。 +赔偿额参照本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 +第六十二条 《种子法》和本办法规定的对种子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市和区、县农业、林业种子管理机构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36,第六十三条 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发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向当地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申请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没有仲裁协议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37,"第六十四条 种子管理���构违反规定,对不具备条件的种子生产者、经营者核发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种子管理机构的种子管理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或者违反规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3893425289885666743-38,"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2002年9月6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农作物种子条例》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0,"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 +2015年5月29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1,"第三条 水土保持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采取经济、技术、管理等政策和措施,保障首都生态安全。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完善水土保持管理体制,实行严格的水土资源保护制度,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2,"本市实行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将水土保持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水行政部门做好本地区水土保持工作。 +第五条 市水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区、县水行政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3,"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农业、园林绿化、市政市容、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质量技术监督和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对造成的水土流失结果依法承担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4,"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有权向水行政部门举报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对举报并查证属实、为查处水土保持重大违法案件提供关键线索或者证据的,由水行政部门予以奖励。 +第七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学校应当将水土保持知识纳入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水土保持意识。"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5,"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水土保持知识;对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市属新闻媒体应当刊播水土保持公益宣传内容。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与相关省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协作机制,推进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重点工程、监督防控的协调一致,逐步实现防治进展和监测信息共享,共同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6,"第九条 市水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监测等水土保持技术标准。涉及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要求的,可以制定强制性条款。 +第十条 市水行政部门应当每五年组织全市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因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应当及时开展相关区域的水土流失调查。"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7,"市水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编制全市水土保持规划;区、县水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由水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划定水土保持功能区,确定水土资源保护目标和措施布局、水土保持控制性和约束性指标,明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监测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及任务。"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8,第十一条 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水资源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综合性规划,组织编制部门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对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进行专项论证。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9,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建设等方面的规划,组织编制部门应当在规划中编制水土保持篇章,根据国家和本市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用地竖向控制的要求,提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和措施,并在规划报请审批时附具水行政部门的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10,"第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土流失防治需要,将河湖、湿地、生态公益林、绿化隔离带、公共绿地、郊野公园、滨河森林公园、绿道和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蓄滞洪区等区域纳入城乡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进行管理,并将具体范围向社会公告。 +第十三条 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放牧和种植农作物。"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11,"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种植经济林的,应当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规模,采取林下植被保护、修建梯田和树盘、蓄水保墒、节水灌溉、控制化肥和农药施用等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在五度以上二十五度以下坡地种植农作物的,应当采取免耕、等高耕作、轮耕轮作、控制化肥和农药施用等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12,对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种植经济林和在五度以上二十五度以下坡地种植农作物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退出种植,对坡地实施生态修复,并对退出种植的主体给予补助。具体范围由区、县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13,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控制土壤侵蚀、保护水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按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标准,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使流域范围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14,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和属地政府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河湖水系治理、湿地建设、园林绿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沟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并将建设和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15,"第十五条 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应当明确实施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的范围,采取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对污水、垃圾、厕所、沟道和面源污染进行同步治理。 +平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应当以调控地表径流、涵养地下水为重点,采取集蓄利用、径流排导、水系沟通等措施,控制泥沙和面源污染物进入河道和管网。"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16,"水行政部门应当统筹本行政区域内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并会同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制定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方案。 +第十六条 编制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方案应当听取流域所在地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根据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方案确定后应当予以公布。 +流域所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便利。"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17,"第十七条 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应当与村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协商一致;村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可以按照规定承接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设施管护工作。 +村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应当做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管护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18,第十八条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竣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列明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和设施清单,并与管护主体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的权利和义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清单和管护协议报市水行政部门备案。具体办法由市水行政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19,"第十九条 生态清洁小流域范围内的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的运行、管护和监督,由区、县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其他水土保持工程和设施的管护,由管护协议确定的主体负责。 +水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管护工作考核奖励制度,对参与生态清���小流域管护的村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第二十条 在生态清洁小流域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20,"(一)在沟道内私搭乱建、堆放物品; +(二)随意取土、挖砂、倾倒垃圾、排放污水; +(三)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或者干扰其正常运行; +(四)其他影响水土保持设施正常功能的行为。 +生态清洁小流域范围由市水行政部门组织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21,第二十一条 本市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公平分担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责任。具体办法由市水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22,"第二十二条 涉及土石方挖填的生产建设项目或者其他生产建设活动,包括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和地表裸露面积、降低地表径流外排量、限制施工降水,有效控制泥沙进入水体、河道和排水管网,防止施工扬尘,避免产生新的危害。 +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再生建筑材料,减少砂、石、土的使用量和排弃量。"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23,"第二十三条 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水行政部门批准,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水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的要求,合并水土保持方案、洪水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等行政审批程序。 +第二十四条 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应当由水行政部门通过互联网进行公示,相关批准文件应当由生产建设单位在施工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24,"水土保持方案应当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技术标准,明确表土利用率、土石方利用率、雨水利用率、施工降水利用率、硬化地面控制率、林草覆盖率等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第二十五条 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和工程设计编制单位应当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设计,并将水土保持设施纳入项目主体工程设计。"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25,"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对水土保持设施进行专项验收,列明水土保持设施清单。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 +水土保持设施的管护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日常管护制度,保障设施正常运行,并保存水土保持设施清单和管护记录。"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26,"第二十六条 涉及土石方挖填的生产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地表土和废弃的砂、石、土等,应当采取现场堆放、适度调配、集中存放、临时防护等措施,对土石方进行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减少土石方转运。地表土应当分层剥离,优先用于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等生产建设活动。 +生产建设单位承担土石方堆放、转运和综合利用等责任,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土石方管理,避免造成水土流失。"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27,"本市建立生产建设项目土石方信息服务平台,为土石方堆放、转运和综合利用提供信息服务。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如实报送相关信息。 +第二十七条 生产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帷幕隔水等技术方法,隔断地下水进入施工区域。因技术等原因无法实施的,可以采用管井、井点等方法进行施工降水。施工降水应当综合利用,并在水土保持方案中予以明确。"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28,"第二十八条 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监测,并定期向水行政部门报送监测情况。 +生产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应当自土石方挖填工程施工之日起,按月向水行政部门报送土石方堆放、转运和综合利用等监测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29,第二十九条 水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方案跟踪检查制度,对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实施或者重大变更、施工单位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情况、水土保持监理和水土流失监测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未落实水土保持方案、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应当依法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30,第三十条 本市加强雨水控制与利用工作,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鼓励在已建成的居住小区、公园、绿地、道路、下凹式立交桥��其他人口密集、地势低洼场所等区域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31,新建、改建和扩建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建设集雨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集蓄利用等设施,对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和休闲广场、室外庭院等场所进行透水铺装,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当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32,"第三十一条 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降低或者丧失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保持补偿费应当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等工作。 +第三十二条 水行政部门应当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市水行政部门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告水土流失重要指标监测情况和预防、治理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33,"第三十三条 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应当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三十四条 水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信息记录制度,将生产建设单位和水土保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测单位、监理单位的违法行为信息纳入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情节严重的,可以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34,"第三十五条 水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问责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作出水土保持方案行政审批决定的; +(二)违反跟踪检查制度、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不履行监督检查责任的; +(三)对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35,"(四)不按规定公开水土流失调查、监测等信息的; +(五)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其他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有禁止行为之一的,由水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可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可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将水土保持设施纳入项目主体工程设计的,由水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36,"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水土保持设施管护单位未保存水土保持设施清单和管护记录的,由水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处5000元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建设单位造成水土流失的,由水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按时报送监测情况的,由水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37,"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建设集雨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集蓄利用等设施的,由水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4207386837037812046-38,1992年6月19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1997年4月15日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0,"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理条例 +2016年12月29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7年3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和促进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大江东集聚区)的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1,"大江东集聚区管理范围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发展规划》确定的规划控制区域,萧山区党湾镇所辖接壤区域的行政村除外。 +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省人民政府的决定,调整大江东集聚区的管理范围。 +第三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以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突出现代产业功能、高端城市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一流生态功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国际创新创业载体,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2,"第四条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大江东集聚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在保持萧山区行政区划、司法管辖和汇总统计口径不变的前提下,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在其管理范围内依法行使相当于县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社会行政管理权限。 +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在其管理范围内同时依法行使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社会行政管理权限。"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3,"第五条 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可以设立若干职能机构,并可以根据发展需要,依法调整职能机构设置。 +第六条 市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大江东集聚区依法设置的派出机构或者分支机构,符合条件的,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与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职能机构合署办公。 +第七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依法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完善综合行政执法相关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4,"第八条 大江东集聚区财政实行独立核算,单独编制预算,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 +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行使相当于县级的统计报送权限,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及时向萧山区人民政府报送其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取得的有关资料。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大江东集聚区建设、管理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大江东集聚区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大江东集聚区和萧山区应当建立定期沟通、协商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5,"第二章 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 +第十条 大江东集聚区实行统一规划管理。 +大江东集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组织编制,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由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和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共同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大江东集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与萧山区有关规划相衔接。"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6,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和调整,由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提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和报请批准;涉及跨区域重大线性基础设施布局调整的,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应当先征求萧山区、杭州经济开发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7,"第十一条 大江东集聚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并纳入萧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报请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修改和调整的,由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提出方案,征求萧山区意见后,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按照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合服务当地产业、居民和促进集聚区发展的要求,推进区域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8,"跨区域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项目,由市人民政府协调大江东集聚区和萧山区、杭州经济开发区,确定其建设标准、建设时序、出资比例、建设和运营管理方式。 +第十三条 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的补偿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负责大江东集聚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补偿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9,"第十五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大江东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应当依法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加强对区域内湿地的保护。 +第三章 产业促进和保障 +第十六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规定,明确产业政策导向,通过运用产业基金等方式,对符合国家和省、市转型升级导向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给予重点支持。"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10,"第十七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按照产业政策导向,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确定项目的产业准入标准。进入大江东集聚区的投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要求。 +大江东集聚区禁止发展技术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产业,限制发展供过于求、技术档次低的产业。区域内现有的落后产业应当依法限期淘汰和搬迁。 +第十八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11,"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兴办研发机构、博士后工作站、成果转化基地等合作组织。鼓励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引导高技术产业、研发机构和融资平台向各类重点科技园区集聚,构建布局合理、开放高效的区域创新资源共享网络。 +第十九条 鼓励国(境)内外各类人才在大江东集聚区创新创业。引进人才按照规定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12,"第二十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完善和创新投融资体制和政策,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和结构,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投资效益。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执行国家、省、市激励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市场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13,"第二十一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持研发设计、信用、法律、保险、知识产权、信息咨询、人才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资产评估、审计、会计、国际标准认证等服务组织在大江东集聚区建立机构和开展业务。 +第二十二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按照全市智慧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智慧城市发展部署的要求,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区建设、企业经营等领域的应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14,"第二十三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建立政府信息服务平台,公开管理规定、管理措施、办事程序等信息,方便企业和公众查询。 +第二十四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及时归集区域内企业的信用信息,并依法对信用良好的企业规定优惠措施。 +第四章 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 +第二十五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推进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公平,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和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15,"大江东集聚区应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提高社区管理服务能力,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 +第二十六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16,"第二十七条 大江东集聚区居民在基本社会保障、户籍管理、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市区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大江东集聚区内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纳入市级统筹。 +第二十八条 大江东集聚区应当推动各类社会组织规范、健康、有序发展,逐步建立与大江东集聚区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5099153318349622-17,"第二十九条 大江东集聚区管委会可以将其承担的事务性、服务性职能依法转移给相关社会组织承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0,"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1988年6月24日 杭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1988年9月26日 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1997年6月25日 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1,"1997年7月30日 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个别条款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2001年8月17日 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2,"2001年11月2日 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部分条款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4年6月23日 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4年7月30日 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3,"2010年12月22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 +2011年5月25日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2011年6月9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1号公布 +2011年10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4,"第一条 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适应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发展需要,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杭州市市区范围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城市绿化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5,"市城市绿化管理机构可以受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负责城市绿化养护和绿化工程建设的招标投标管理;市城市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可以受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负责绿化工程的质量及安全监督管理。 +各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及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城市绿化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6,"建设、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城管、财政、价格、城管执法等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绿化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群众性城市绿化工作。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义务。"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7,"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认养等方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捐资、认养的单位或个人可以享有绿地、树木一定期限的冠名权。 +第五条 城市绿化应当合理配置植物类型,注重绿地的功能、生态效应和景观要求。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力量加强对城市绿化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优化植物配置,推动城市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8,"第六条 对破坏城市绿化和绿化设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劝阻、投诉和举报。 +对城市绿化工作有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区人民政府或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城市绿化总体目标,组织市城乡规划、城市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9,"第八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的控制线(以下简称绿线),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绿线不得任意调整。因城市建设需要调整绿线、减少规划绿地的,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落实新的规划绿地。 +第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组织编制年度分期建设计划。"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10,"市、区人民政府每年应当安排适当资金用于城市绿地的建设、养护和管理。 +第十条 建设工程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建设绿地。建设工程项目附属绿地面积占建设工程项目用地总面积的比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附属绿地面积比例。"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11,"建设工程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加审查。 +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地等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当报送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并提出意见。 +第十二条 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工作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相关资质按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12,"第十三条 绿化工程依法实施招标的,应当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四条 公园绿地和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其他绿化工程,其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向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绿化工程质量及安全监督手续。 +前款规定的公园绿地和绿化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城市绿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建设工程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13,"第十六条 鼓励发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和开放式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面积可按照比例折算为建设工程项目的附属绿地面积,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新建机关、事业单位和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商业、金融等建设工程项目,其建筑适宜采取屋顶绿化的,应当实施屋顶绿化。 +城市高架道路、轨道交通等市政公用设施适宜采取垂直绿化的,应当实施垂直绿化。"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14,"城市主要道路两侧沿线单位,除有特殊安全需要外,应当实施开放式绿化。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15,第十七条 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城市绿地,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养护管理;单位附属绿地及其管界内的防护绿地,由该单位负责养护管理;生产绿地由其经营单位负责养护管理;已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的附属绿地,由业主负责养护管理或由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约定实施养护管理;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的附属绿地,由其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养护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16,"绿化养护费用由养护管理单位承担。其中,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附属绿地的养护费用,由负责养护管理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市、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绿地、零星树木,以及养护管理责任不清或有争议的绿地、树木,由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确定养护管理单位,并报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绿化养护费用由市、区财政按照规定的比例承担。"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17,"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绿地养护技术规范,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施行。绿地养护管理单位应当按照绿地养护技术规范实施养护管理,并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遇台风、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时,应当对树木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八条 使用财政性资金实施养护的城市绿地,绿地养护管理单位委托专业养护单位实施日常养护管理的,应当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确定具备相应养护能力的单位。"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18,"第十九条 现有城市绿地和规划绿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改变其绿地性质或破坏其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占用城市绿地的,应当经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确因建设工程项目无法避让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占用城市绿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就近在同一等级土地范围内易地建设同等面积的绿地;不能就近易地建设的,应当向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缴纳城市绿化补偿费。"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19,"第二十条 确因建设工程项目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取得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并按规定缴纳城市绿化补偿费。 +城市绿地的临时占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临时占用单位应当在占用期满后规定期限内恢复原状,逾期未恢复原状的,按照擅自占用城市绿地处理。 +第二十一条 禁止下列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 +(一)损坏草坪、花坛或绿篱; +(二)攀折花木,拴、钉、刻、划、围圈树木,剥刮树皮;"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20,"(三)在城市绿地内倾倒废弃物、开垦种植、停放车辆、取土取石、堆物、设置摊点; +(四)擅自挖掘城市绿地; +(五)其他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建设工程项目用地范围内有树木的,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工程项目选址时应当告知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三条 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行道树进行修剪,电力、邮电通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21,"除绿地养护管理单位按照技术规范实���养护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修剪树木。 +因下列原因需要修剪树木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作出决定: +(一)城市建设需要; +(二)严重影响居民采光、通风或居住安全; +(三)树木对人身安全或其他设施构成威胁。 +第二十四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迁移树木。"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22,"因下列原因确需迁移树木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作出决定: +(一)城市建设需要; +(二)严重影响居民采光、通风和居住安全; +(三)树木对人身安全或其他设施构成威胁。 +第二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砍伐树木。"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23,"因下列原因需要砍伐树木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作出决定: +(一)城市建设需要; +(二)严重影响居民采光、通风或居住安全,且树木无迁移价值; +(三)对人身安全或其他设施构成威胁,且树木无迁移价值; +(四)发生检疫性病虫害确实无法挽救或者树木自然枯死; +(五)影响其他树木生长抚育,且树木无迁移价值。"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24,"第二十六条 在发生火灾、水灾等紧急情况下,有关部门为抢险或者处理事故,可根据险情先行修剪或者砍伐树木,但应在四十八小时内向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绿地养护管理单位补办相关手续。 +第二十七条 百年以上树龄的树木,稀有、珍贵树种,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均为古树名木。禁止砍伐或擅自修剪、迁移及以其他方式损害古树名木。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古树名木建立档案和标志,加强养护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25,"在单位附属绿地及其管界内和居民庭院内的古树名木,由单位和居民负责养护管理。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并给予技术指导。 +第二十八条 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为树冠垂直投影区及垂直投影区以外五米区域。 +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避让或保护措施,保护古树名木。"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26,"第二十九条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植物疫情监测预报网络,编制绿化防灾应急预案,健全有害植物预警预防控制体系。 +第三十条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绿化资源调查、监测和监控,建立城市绿化相关信用考核体系,完善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依法公布绿化建设、养护和管理的相关信息。 +第四章 费用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27,"第三十一条 城市绿化补偿费收费标准,由市财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有关规定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条例规定收取的城市绿化补偿费,一律上缴财政,专款专用。 +第三十二条 财政、审计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绿化建设、养护投入的财政性资金及绿化费用征收、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28,"第三十三条 养护管理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未按照绿地养护技术规范实施养护管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擅自占用城市绿地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所占绿地面积应缴城市绿化补偿费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负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29,"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擅自修剪树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树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负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30,"第三十七条 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款规定,擅自迁移树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树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擅自砍伐树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树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负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31,第三十九条 单位或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砍伐或者擅自修剪、迁移、以其他方式损害古树名木或致古树名木死亡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树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负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32,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市城市绿化管理机构、市城市绿化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33,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至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发生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决定;其违法行为发生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外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作出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34,"第四十二条 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城市绿化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绿地包括: +(一)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含其范围内的水域);"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35,"(二)生产绿地: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草圃、花圃等圃地; +(三)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四)附属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五)其他绿地: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本条例所称现有城市绿地,是指已建成的绿地、建设工程项目用地规划红线已确定的绿地。" +_sys_auto_gen_doc_id-8409473403318190485-36,"本条例所称规划绿地,是指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化规划用地。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涉及萧山区、余杭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职权的,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0,"杭州市公路条例 +2015年6月26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15年7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2015年8月24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9号公布 +2015年11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1,"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经营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2,"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符合公路技术标准的村道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路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提高公路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市和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管理工作。市和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公路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3,"乡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负责乡道、村道的建设和养护。 +发展和改革、价格、建设、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负责公路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公路建设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区、县(市)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预���安排足额拨付公路的养护资金。"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4,"区、县(市)人民政府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对现有县道、乡道的提升改造资金予以保障,对村道的提升改造予以补助。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应当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公路管理和服务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5,"第六条 市和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制定台风、洪水、滑坡、泥石流、雨雪冰冻灾害等损毁公路的突发事件(以下简称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公路管理机构和收费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按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体系,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6,"公安、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卫生计生、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相互协作,做好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第二章 公路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发展和改革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道规划、省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共同编制市域公路网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7,"县道规划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发展和改革等行政管理部门编制,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乡级人民政府在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指导下编制乡道、村道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编制村道规划,应当征求村民代表大会的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8,"第八条 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道路和设施规划等,涉及公路规划内容的,应当征求同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现有城市道路规划与公路规划不协调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修改。"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9,第九条 新建、改建公路沿线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自公路初步设计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依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划定该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并向社会公告。自公告之日起,对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申请新建与公路保护无关的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的,或者申请扩建公路建筑控制区划定前已经合法修建的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的,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不予许可。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10,"各等级公路交叉、重叠的,按照较高等级的公路划定建筑控制区的范围。 +第十条 公路建设项目应当依法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质量安全监督制度。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监督公路建设项目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建立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市和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相关具体监督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11,第十一条 公路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依法保护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要求;公路经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或者环境敏感区域的,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相应路段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12,"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公路和公路大修时,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必要附属设施应当与公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公路管理机构或者收费公路经营企业应当完善现有公路的管理用房、标志标线、信息化设备等附属设施。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编制高速公路以外的国道、省道服务区布局的具体规划。"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13,"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的高速公路通车前,建设单位应当将上跨高速公路并与其分离的桥梁、下穿高速公路的道路、收费站连接线等设施及时移交给相关管理单位负责管理。未移交的,由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负责管理。 +第十四条 公路建设项目经交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试运营。试运营满两年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的,方可正式运营。 +村道建设项目的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可以合并进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14,"公路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保存工程资料,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竣���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公路建设单位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乡级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移交档案资料。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公路时应当根据公共交通发展需要同步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必要的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站点等公交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15,"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进行公路沿线的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站点设置或者调整审批时,应当征求公路管理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三章 公路养护 +第十六条 国道、省道和县道的养护由所在地的市和区、县(市)公路管理机构组织实施。乡道的养护由所在地的乡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村道的养护由乡级人民政府统筹村道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共同组织实施。 +经营性公路的养护由收费公路经营企业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16,"公路管理机构、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招标投标或者其他方式公开、公平地选择符合要求的公路养护作业单位。 +第十七条 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技术规范、养护规定进行养护。 +第十八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公路的养护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本市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建立公路养护作业单位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记录应当作为选择公路养护作业单位的重要依据。"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17,第十九条 公路管理机构、乡级人民政府、收费公路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公路桥梁、隧道的监测与检查。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经营企业应当配备专职的桥梁、隧道养护工程师,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桥梁、隧道养护工程师。公路养护作业单位或者收费公路经营企业发现公路桥梁、隧道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报告公路管理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18,"第二十条 同时具有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路段,经同级人民政府决定移交管理的,由公路管理机构移交相应的管理单位负责养护和管理。 +因公路改建或者改线等原因,原有公路不再作为公路使用的,应当按照公路报废的有关规定处理,由原管理单位移交给所在地区、县(市)人民政府指定的行政管理部门接收。属于村道的,由原管理单位移交给村道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 +第四章 路政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19,"第二十一条 公路过江隧道应当划定保护区,保护区分为控制保护区和影响保护区。 +过江隧道两岸段隧道上方垂直区域和结构边线两侧各三十米、水中段隧道上方垂直区域和结构边线上下游各五百米范围内为控制保护区。隧道两岸段控制保护区外各一百米、水中段控制保护区外各五百米范围内为影响保护区。"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20,"公路过江隧道建设单位应当在隧道投入运营前设置保护区的边界标志、标识。运营单位应当维护、完善保护区的边界标志、标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者擅自移动。 +第二十二条 在保护区内,除与隧道有关的维护作业和突发事件处置活动外,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设立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的场所、设施; +(二)爆破、锚泊、取土、地基强夯; +(三)倾倒废弃物、设置大型堆场;"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21,"(四)其他危及过江隧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的活动。 +在过江隧道水中段上游一千米、下游三千米范围的河道内,禁止采砂。 +第二十三条 在保护区内进行下列作业时,作业单位应当征求运营单位意见并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手续后方可施工: +(一)敷设、埋设、架设排污、排水、泄洪沟渠及管线隧道、高压线路等设施; +(二)因抢险、防汛需要的修筑或改造堤坝、河道水渠、压缩或者拓宽河床;"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22,"(三)因满足航道维护需要的水下施工、疏浚改造河床; +(四)架设浮桥、抽取地下水; +(五)其他新建、扩建、改建、拆除建(构)筑物。"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23,"在控制保护区内进行前款作业时,作业单位应当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保护过江隧道安全,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时提交许可机关,许可机关在作出许可决定后应当将专项施工方案抄送公路管理机构;其中对过江隧道有较大影响的,作业单位在专项施工方案提交前还应当组织专家审查论证,并在作业前委托专业机构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 +对于经批准实施的施工作业,隧道运营单位应当协助和指导作业单位做好过江隧道的��全保护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24,"第二十四条 公路高架桥桥下空间应当进行隔离或者绿化,用作建设道路、公园、公共停车场、养护工区等公益性设施时,不得影响桥梁的安全。 +第二十五条 公路管理机构在审查涉路施工许可申请时,对影响交通安全的项目,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对涉及经营性公路的项目,应当征求收费公路经营企业的意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收费公路经营企业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通知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25,"第二十六条 对公路质量和安全影响较小的涉路施工项目申请办理行政许可时,申请人可以以技术评价意见简本等方式向公路管理机构提交技术评价报告。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公路管理机构制定。 +第二十七条 对穿越、跨越公路的各类道路、管线、设施进行改造、维修,并改变其与公路之间原有净高、净宽的,建设单位应当告知公路管理机构并负责相关标志标牌的更新,但改变后的净高、净宽不得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26,"第二十八条 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由公路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和变更。公路标志标线应当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 +新建、改建公路致使相关公路的交通标志标线需要改动的,经公路管理机构同意,由新建、改建公路的建设单位负责实施。 +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车辆违法或者交通事故时,发现公路和公路附属设施被损坏的,应当及时告知公路管理机构并依法协助其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_sys_auto_gen_doc_id-13628262246629621946-27,"车辆违法或者交通事故造成经营性公路和公路附属设施损坏的,公路管理机构在勘查现场时应当通知公路经营企业,并督促公路经营企业及时修复。公路经营企业有权向侵权人请求赔偿。 +第三十条 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非公路设施,由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负责维护和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0,"杭州市会展业促进条例 +2017年8月24日 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7年9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会展业发展,规范会展活动,建设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打造国际会展之都、赛事之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会展业的促进,会展活动的服务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1,"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会展业,是指通过在特定场所和一定期限内举办会议、展览、赛事、演艺、节庆等活动,为参与者提供各类会议、展示推介、经贸洽谈、文体交流、休闲娱乐等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第四条 会展业发展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平竞争、行业自律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2,"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将会展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推动会展业与城市建设、科技文化、旅游休闲、商贸金融等方面的融合,促进会展业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 +区、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扶持引导会展业发展,推进会展产业链建设。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会展业发展情况纳入部门和地区考核。"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3,"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会展业发展领导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决定会展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政策,解决会展业的管理体制、扶持资金、场馆设施(会议、展览、赛事和演艺场馆)、运作机制等重大问题,协调重大会展活动的组织实施、服务保障、规范管理等工作。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整合会展业服务管理职能,明确会展业主管部门。市会展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会展业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管理服务和引导促进工作,承担以下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4,"(一)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关会展业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 +(二)组织起草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组织宣传推介国际会议目的地、国际赛事举办地、本市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 +(四)会同市有关部门代表市人民政府申办、引进国际会议、大型展览活动和国际赛事; +(五)定期发布会展活动指导目录,明确本市会展业发展重点和引导方向; +(六)会同市财政部门管理使用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5,"(七)对在本市举办的重大会展活动进行备案和服务; +(八)协助会展举办单位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会展活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九)建立投诉处理制度,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处理涉及会展活动的投诉; +(十)其他促进会展业发展及会展活动的服务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6,"体育、文化、旅游、公安、城市管理、市场监管、交通运输、财政、商务、卫生、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知识产权、人力社保、外事、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会展业相关服务和管理工作。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相应部门,负责本区域会展活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第八条 会展行业协会在会展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发挥积极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引导会员规范经营;"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7,"(二)建立会展业评估体系和诚信体系; +(三)建立会展业统计监测分析体系,统计分析会展业数据,研究会展业发展动态; +(四)建立会展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有关信息; +(五)开展会展业人才培训; +(六)协助引进品牌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 +(七)协助举办会展活动,协调处理会展活动投诉,维护会展企业合法权益; +(八)其他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工作。 +第二章 促进与扶持"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8,"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会展业与装修装饰、信息咨询、广告策划、交通运输、宾馆酒店、旅游度假、通信网络等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发展专业会展服务机构、新型会展媒体等会展新业态,鼓励打造会展园区。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整合部门会展项目预算资金,设立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 +市财政部门会同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制定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明确资金使用的范围、标准、程序和监督机制等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9,"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一)举办重大会展活动奖励; +(二)引进国内外大型会展活动和知名会展机构; +(三)品牌会展项目培育; +(四)会展业的宣传推广、对外交流; +(五)会展业的调查研究、人才培训、行业评估等; +(六)会展项目进行国际权威认证; +(七)其他促进会展业发展的事项。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设立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10,"第十一条 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的年度预算和管理使用由市财政和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在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实施之前,政府举办的重大会展活动,由举办部门编制计划和预算,经市财政和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共同审核同意后,列入举办部门年度预算。 +非政府举办的重大会展活动的扶持补助,由举办单位提出申请,市会展业主管部门按照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的规定予以补助。"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11,"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非政府举办重大会展活动的扶持补助力度。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加大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力度,加快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会展业,推动政府、社会和会展企业共同依法设立会展业投资基金,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12,"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快培育和引进大型会展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联营等形式组建大型会展企业集团,鼓励大型会展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鼓励各类企业参加或者举办会展活动,鼓励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企业建立海外联络机构和营销网络参与国际竞争,鼓励境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来本市设立总部或者办事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13,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突出本市特色优势和产业优势,培育会展品牌;依托在杭院校及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学术资源,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学科会议品牌;培育引进专业会议、赛事组织机构,提升举办国际会议、赛事承载服务能力;挖掘具有本市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培育特色民俗节庆活动;加强历史人文、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具有本地特色会展的宣传。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14,"支持和鼓励会展企业通过��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方式,保护和开发利用会展名称、标志、商誉等无形资产。 +第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国际会展专门机构的联系,建立国际会展引进和申办联动机制,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会展。 +推动联合国相关机构和会议、展览、赛事等方面的国际组织入驻本市或者设立办事机构。 +鼓励本市会展企业、会展品牌加入国际展览业协会、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等国际知名会展业组织,获得国际认证。"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15,"第十六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市会展业等部门编制会展场馆建设专项规划。会展场馆建设专项规划应当与钱塘江两岸开发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规划衔接,有关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会展场馆建设专项规划的要求,新建、改建、扩建与城市定位和产业特色相符合的会展场馆,完善会展场馆周边的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16,"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和境外投资者参与会展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政府投资的会展场馆产权与运营权相分离。 +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会展业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并纳入市人才发展规划。鼓励院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会展企业建立会展产业教学、科研和培训基地,联合培养会展业人才。 +鼓励会展从业人员参加国际会展专业培训。"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17,"会展企业引进符合本市需求的高层次会展业人才,所产生的中介费、住房补贴、安家费等费用,按规定在成本费用列支。高层次会展业人才户籍迁入、子女入学等按本市相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鼓励和引导会展企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与管理创新,发展新兴会展业态。 +鼓励举办网上会展,发展网上营销推广、客户挖掘等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18,"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积极发展绿色会展,推广应用各种节能降耗的器材设备,推行绿色采购,选用绿色原材料和绿色包装物,推动会展场馆在设计、建设、使用等方面应用低碳环保技术。 +第三章 服务与管理 +第二十条 本市实行重大会展活动备案制度。 +本条例所称的重大会展活动,是指在本市举办的规模大、影响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品牌会展活动和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会展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19,"举办单位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将下一年度在本市举办的重大会展活动报会展业主管部门备案;临时决定举办的,应当于活动举办三十日前报会展业主管部门备案。 +会展业主管部门接受举办单位备案后,提供以下服务: +(一)通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 +(二)协助举办单位开展宣传推介; +(三)提供信息咨询; +(四)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重大会展活动范围和备案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20,"第二十一条 举办单位在会展活动举办前,根据申请事项依法向公安、市容环境卫生、文化等部门提出申请,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根据法律、法规规定需经两个以上部门许可方可举办的会展活动,由会展业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实行一次收文、联合办理、一次办结。 +举办单位申请年度内在同一场馆举行同等规模或者相同内容的多场次会展活动的,公安、市容环境卫生、文化等部门可以采取一次许可的方式。"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21,"涉外会展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 举办单位发布招展信息和宣传广告应当客观、准确,会展活动及展出内容应与发布的信息一致。 +已经许可的会展活动,举办单位不得擅自取消或者变更名称、主题、范围、时间、地点等事项;确需取消或者变更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及时告知参展单位并按照合同约定妥善处理有关事宜;经备案的,还应当告知会展业主管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22,"第二十三条 举办单位按照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制定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布展、撤展、用火、用电、用气、机械、展品仓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等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参展单位应当配合做好安保工作。 +举办单位应当在会展活动举办前与场馆单位签订租赁协议、安全责任书,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23,"举办单位、参展单位需要搭设舞台、看台、灯光架、背景板等临时设施的,其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保证临时设施的安全。 +第二十四条 会展场馆应当符合安全、消防和卫生要求,在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和引导标志,配置应急广播、应急照明、消防等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24,"场馆单位应当定期维护场馆及设施,建立场馆安全防范制度,配备安保人员,指导举办单位、参展单位做好安全、消防等工作。有条件的场馆配备安检设施设备及安检人员。 +第二十五条 举办单位依法做好会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参展合同中约定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参展项目、产品标示具有知识产权的,参展单位应当携带相关的证明参展。"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25,"重大会展活动举办单位在会展现场开设知识产权侵权投诉接待服务,配合、协助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第二十六条 举办单位应当在会展现场设置投诉处理点,并在醒目位置公布公安、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会展业等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 +第二十七条 在会展活动期间,参展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从事与会展名称、内容不符的活动; +(二)进行虚假宣传; +(三)展示、展销假冒伪劣商品; +(四)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26,"(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 重大会展活动期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会展活动期间,当场馆配套停车泊位不足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城市管理部门在会展场馆周边合理设置临时停车泊位。"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27,"第二十九条 会展活动期间,公安、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卫生、质量监督等部门应当加强对会展活动的巡查,监督、指导举办单位加强现场及周边的管理和秩序维护,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或者灾害事故,保护会展各方合法权益。 +会展活动期间,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可以在会展场馆周边符合设置条件的公共场所划定一定数量宣传品的放置位,用于举办单位临时设置宣传品。" +_sys_auto_gen_doc_id-17276041122322573714-28,"重大会展活动期间,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会展业等部门派员进驻会展场馆,提供服务,加强监管,接受并处理投诉。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0,"北京市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 +2018年12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规定。 +食品的网络经营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1,"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 +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从业人员少,生产加工规模小,生产加工工艺简单,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不含现场制售)的个体工商户。 +小餐饮店,是指有固定经营场所,经营面积小,从事食品即时加工、制作并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经营者,但以连锁方式经营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2,"小食杂店,是指有固定经营场所,经营面积小,从事食品(含食用农产品)零售的经营者,但以连锁方式经营的除外。 +食品摊贩,是指无固定经营场所,从事食品(含食用农产品)销售或者食品现场制售的个人。 +小作坊、小餐饮店和小食杂店的具体认定标准由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四条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3,"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本市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 +第五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按照安全、有序、便民的原则,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列入政府绩效管理评价考核体系;统筹规划、优先布局居民生活性服务业配套设施;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改进生产经营条件和工艺技术。"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筹辖区内的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协调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执法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5,第六条 市和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规定对小作坊、小餐饮店和小食杂店实施监督管理,城管执法部门依照本规定对食品摊贩实施监督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制度,并将监督执法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开;加强宣传教育和指导,督促从业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规定;及时调查处理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6,"市和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 鼓励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组建或者加入行业协会商会。行业协会商会为会员提供培训、咨询、评定、维权等服务,引导、规范会员依法开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八条 本市对小作坊、小餐饮店实行许可制度,对小食杂店、食品摊贩实行备案制度。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许可或者备案载明的生产经营范围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7,"小作坊、小餐饮店和小食杂店的许可备案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食品摊贩备案具体办法由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九条 本市对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实施品种目录管理。食品品种目录及其相应生产加工要求由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制定。 +开办小作坊,应当符合区人民政府制定的食品品种目录,向所在地的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许可,并符合下列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8,"(一)具有与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规模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生产场所,生产场所卫生环境保持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与生活区有效分隔; +(二)具有与生产加工食品相适应的设备、设施,以及必要的处理废水、存放垃圾等卫生防护设施,食品加工区内具有保证原料、半成品与成品有效分离的设施,生产过程中有温度控制要求的,应当具有相应的温度控制设备或者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9,"(三)生产场所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设备或者设施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半成品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有害物或者不洁物; +(四)具有保证食品安全的工艺程序。 +第十条 开办小餐饮店,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许可,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营场所卫生环境保持整洁,通风良好,并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10,"(二)具有有效的冷藏、洗涤、消毒、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设备,以及密闭的废弃物收集设备,加工、制作冷食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以及分餐操作的,应当设有专间并配备专用工具、专用消毒设备、专用冷藏冷冻设备等; +(三)加工场所布局合理,与就餐场所、卫生间有效隔离,粗加工、烹饪、餐具、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原料贮存等功能区分区明确,防止食品存放、制作产生交叉污染。"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11,"第十一条 开办小食杂店,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拟经营食品类别的说明; +(二)经营场所平面图; +(三)食品安全承诺书。 +仅从事食用农产品销售的,不需要办理备案。 +第十二条 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区域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依照方便群众、合理布局的原则,可以明确食品摊贩的临时经营区域、经营时段、经营类别,以及临时经营区域实际可容纳的摊位数,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12,"食品摊贩应当在规定区域、时段内经营,并向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备案,提交拟经营食品类别的说明和食品安全承诺书。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申请人数、实际可容纳的摊位数量和有效期限,对符合条件的准予备案。 +第十三条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有下列生产经营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13,"(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制作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二)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 +(三)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四)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五)违反国家规定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14,"(六)生产制作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七)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制作食品或者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制作食品; +(八)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九)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15,"(十)生产制作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十一)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十二)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十三)采购、销售本款第一项、第五项至第七项、第十项规定情形的食品,或者使用上述食品作为食品原料; +(十四)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或者标签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16,"(十五)在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求的情况下继续生产经营; +(十六)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患有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十四条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许可证或者备案证明、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17,"第十五条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保存记载有货物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的相关凭证,凭证信息不齐的,如实记录补齐。凭证或者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六条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食品添加剂实行专区(柜)存放,并有专用的称量器具。"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18,"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购进、存放、使用亚硝酸盐等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 +第十七条 小作坊从事生产加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食品原料应当具有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定期进行食品检验,检验期限间隔不得超过6个月,首批生产加工的食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检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19,"(三)生产加工食品,应当如实记录使用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数量,以及成品数量和生产日期等内容,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四)销售食品,应当如实记录所销售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销售日期,以及单位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五)出厂销售的食品为预包装食品;"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20,"(六)预包装食品包装上有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标签; +(七)不得生产加工食品品种目录以外的食品; +(八)不得委托或者接受委托生产加工食品,不得仅对食品进行分装。 +第十八条 小餐饮店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用于加工制作的工具、设备、容器,应当定位存放,并贴有区分标识或者能够明显区分; +(二)加工、制作食品,应当生熟分开,食品工具用具专用; +(三)专间内不得存放未清洗的原料;"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21,"(四)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五)无专用餐具、饮具清洗消毒设备的,应当使用符合规定的一次性餐具、饮具或者集中式消毒餐具、饮具; +(六)经营场所内不得圈养、宰杀禽畜类动物; +(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如实记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数量、时间、人员等内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22,"第十九条 小食杂店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食品销售、贮存场所与生活场所有效分隔,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与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经营设备或者设施,以及废弃物密闭收集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23,"(三)销售散装食品所配备的洗手、干手设备,销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所配备的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设备,以及销售散装熟食的独立操作间内专用清洗消毒设备和给排水设施,能够正常使用; +(四)生食与熟食经营区域分开,生鲜畜禽、水产品与其他食品经营区域分开; +(五)不得从事食品现场制售活动。 +第二十条 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24,"(一)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如实记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数量、时间、人员等内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并在显著位置公示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 +(二)不得经营冷荤凉菜、生食水产品、裱花蛋糕、散装熟食、散装酒,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以及区人民政府确定不得经营的类别; +(三)不得超出区人民政府规定的临时经营区域、经营时段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25,"第二十一条 对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照本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未作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城管执法部门依照本规定确定的职责,有权对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的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26,第二十二条 小作坊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小餐饮店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规定,未取得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27,"小食杂店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未取得备案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经营活动、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食品,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食品摊贩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备案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由城管执法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28,第二十三条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或者备案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城管执法部门对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食品摊贩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由原许可部门撤销许可;当事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许可。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29,第二十四条 小作坊、小食杂店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超出许可或备案载明的生产经营范围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小作坊、小食杂店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30,小餐饮店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超出许可载明的经营范围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经营活动、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食品以及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31,食品摊贩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超出备案载明的经营区域、经营时段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城管执法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32,第二十五条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城管执法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33,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相关行政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34,第二十六条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六项至第十一项,第十七条第七项、第八项,第十九条第五项,第二十条第二项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城管执法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对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食品摊贩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35,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部门吊销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36,第二十七条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二项、第十三项,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城管执法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对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食品摊贩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由原许可部门吊销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37,第二十八条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项至第十六项,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十八条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十九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城管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对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食品摊贩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由原许可部门吊销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38,第二十九条 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第七项、第二十条第一项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城管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对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食品摊贩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063639046877776153-39,"第三十条 小作坊、小餐饮店被吊销许可证,其负责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0,"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 +2008年12月23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2009年4月1日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2009年4月9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7号公布 +2009年5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1,第一条 为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2,"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制作、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和运行体系。 +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及互联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内容的安全。"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3,"第三条 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与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实行分级保护制度,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标准管理。 +第四条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坚持“保护与管理并重”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4,"第五条 市公安局根据本条例规定主管全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分局具体负责全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各县(市)公安局和萧山区、余杭区公安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5,"国家安全机关、保密工作部门、密码管理部门、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权利,受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及社会秩序以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6,"第二章 安全保护和管理 +第七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个等级。等级确定的原则、标准、各级别安全保护和管理内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根据国家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有关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结合系统实际情况进行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7,第八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作为安全等级保护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确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规划、设计阶段确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并同步建设符合该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信息安全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8,"第九条 新建的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系统投入运行后三十日内到市公安局办理备案手续。已运行的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安全保护等级确定后三十日内到市公安局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日常检测工作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9,"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定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等级测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安全保护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经测评或者自查,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未达到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方案进行整改。 +第十一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并落实以下安全保护制度: +(一)安全责任制度和保密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10,"(二)核实、登记并及时更新用户注册信息制度; +(三)信息发布审核、登记、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 +(四)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 +(五)信息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制度; +(六)违法案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 +(七)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安全保护制度。 +第十二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系统重要数据备份、容灾恢复措施; +(二)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防治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11,"(三)系统运行和用户使用日志备份并保存六十日以上的措施; +(四)记录、监测网络运行状态和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安全审计措施; +(五)网络安全隔离以及防范网络入侵、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措施; +(六)密钥、密码安全管理措施; +(七)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12,"第十三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并服从公安机关和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的调度。 +本条例所称的重大突发事件,是指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大规模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疫情等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重大事件。"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13,第十四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向所在地保密工作部门报告,并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因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发生计算机信息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损坏等安全事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提供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样本。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14,"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保密工作部门对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和涉嫌违法犯罪的活动依法进行调查时,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如实提供有关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 +第十五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和使用单位在计算机信���系统安全保护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当依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满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需求的信息安全产品。"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15,"第十六条 信息安全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并保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技术秘密。 +信息安全服务机构发现、掌握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证据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并提供所发现、掌握的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样本。 +第三章 公共秩序管理 +第十七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服务单位应当自网络联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16,"第十八条 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及主机托管、租赁和虚拟空间租用等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并落实以下安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如实登记申请服务的用户基本情况、网络应用种类和范围以及身份证明,每月将用户登记情况及所分配的网络地址等有关情况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 +(二)依法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应当承担的信息安全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17,"(三)定期核查用户的网络应用种类和范围,发现用户的活动超出协议约定的应用种类和范围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发现传输的内容明显属于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违法内容,保存相关记录,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 +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上网用户的上网时间、用户账号、互联网网络地址或者域名、主叫电话号码等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18,"第十九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信息审核制度,明确信息审核人员,发现属于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情形信息的,应当立即删除违法内容,保存相关记录,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涉及其他部门的,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并落实以下安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提供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的,能够记录所发布信息的内容、时间及互联网网络地址或者域名,并留存六十日以上;"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19,"(二)开办政务、新闻、重点商务网站的,能够防范网站、网页被篡改,发现被篡改后能够立即恢复; +(三)提供电子公告、网络游戏和其他即时通信服务的,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核功能,并如实登记向其申请开设上述服务的用户的有效身份证明; +(四)提供电子邮件和网上短信息服务的,具有信息群发限制措施,能够防范以群发方式发送伪造或者隐匿信息发送者真实标记的电子邮件或者短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20,"(五)提供电子公告服务或其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其计算机信息网络应当使用固定的互联网网络地址。 +前款所称的电子公告服务,是指在互联网上以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博客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21,第二十条 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在申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之前到所在地公安机关申请信息网络安全审核。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变更营业场所或者对营业场所进行改建、扩建的,应当事先经原审核机关同意。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22,"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注册资本、网络地址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并到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办理有关手续或者备案。 +非经营性互联网上网服务提供单位应当自提供上网服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地公安机关备案,其法定代表人、营业场所、网络地址等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报原备案机关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23,"第二十一条 互联网上网服务提供单位应当建立并落实以下安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一)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服务器应当使用固定的互联网网络地址; +(二)如实登记用户有效身份证明、上网时间等有关情况,登记记录应当保留六十日以上; +(三)安装具有防病毒、防入侵、防违法信息传播、记录上网用户日志等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设施,并保证其在线正常运行;"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24,"(四)发现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和信息时,应当立即停止传播违法内容,保存有关日志和记录,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 +(五)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应当记录并留存用户信息及对应的计算机信息。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和秩序的行为: +(一)擅自进入、使用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 +(二)擅自增加、修改、删除、复制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数据;"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25,"(三)擅自增加、修改、删除、干扰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功能; +(四)破坏计算机信息网络运行环境、设备设施; +(五)窃取、盗用、篡改、破坏他人网络资源; +(六)故意制作、传播、使用计算机病毒、恶意软件等破坏性程序,或者制作、发布、复制、传播含破坏性程序或其机理、源程序的信息; +(七)故意阻塞、阻碍、中断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信息传输,恶意占用网络资源;"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26,"(八)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大量或者多次发送电子邮件、短信息等,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秩序或者网络秩序; +(九)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违背他人意愿、冒用他人名义发布信息; +(十)明知本单位或本人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网络地址、主机空间等资源已被他人利用,从事可能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而不予制止; +(十一)擅自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收集、使用、提供、买卖他人专有信息; +(十二)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和秩序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27,"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制作、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28,"(七)鼓动公众恶意评论他人、公开发布他人隐私或者通过暗示、影射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 +(八)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九)以非法社团名义活动的; +(十)买卖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物品的; +(十一)非法买卖法律、法规限制流通的物品,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 +(十二)含有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欺诈等内容,或者教唆犯罪、传授犯罪方法的; +(十三)含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四章 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29,"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履行以下监督管理职责: +(一)指导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开展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接受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备案,并对其安全保护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监督、检查、指导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建立、落实各项安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30,"(三)依法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的公共信息服务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公共信息中含有本条例第二十三条所列信息的,应当通知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服务单位予以删除,必要时中止对发送者的网络服务; +(四)负责接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事件、案件的报告、举报,勘查现场并收集相关证据,提取疑似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样本,依法查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违法犯罪案件; +(五)向社会发布信息安全事件和计算机病毒疫情;"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31,(六)与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工作相关的其他监督职责。公安机关发现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评机构进行测评。经测评发现存在安全问题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立即予以整改。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32,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为保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及社会稳定的紧急情况下,可以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采取二十四小时内暂时停机、暂停联网、数据备份等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33,"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组织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保护组织成员、管理责任人、信息审查���以及信息安全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等从事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工作的人员参加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培训。 +第二十七条 国家安全机关负责计算机信息网络国家安全事项管理工作,依法查处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34,"第二十八条 保密工作部门依法对有关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保守国家秘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指导、监督和检查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分级保护工作; +(二)指导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规范信息定密,合理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三)参与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分级保护方案论证,指导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做好保密设施的同步规划设计;"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35,"(四)指导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测评工作,监督、检查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分级保护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对涉密信息系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投入使用前审批,并对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六)依法查处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36,"第二十九条 密码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内使用密码产品的单位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定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密码配备、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和测评,同时对密码产品使用单位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密码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违反密码管理相关规定或者未达到密码相关标准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密码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查处。"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37,"第三十条 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组织信息网络安全技术、设备和产品的监督管理,组织、指导和管理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并根据信息安全发展形势和信息安全保障要求,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全市信息安全保障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一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协调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工作,协调处理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违法新闻信息的行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38,"第三十二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未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六个月以内停机整顿的处罚。 +第三十三条 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由市公安局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39,"第三十四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违反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经营性单位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处以二千元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40,第三十五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六个月以内停机整顿的处罚;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41,"第三十六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信息安全服务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服务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或者六个月以内停机整顿的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42,第三十九条 互联网接入服务和数据中心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或者互联网上网服务提供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或者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六个月以内停机整顿的处罚;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43,第四十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未经信息网络安全审核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其停业,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44,第四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其违法所得;对单位可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可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六个月以内停业整顿、停机联网的处罚。其中,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由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查处。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45,"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涉及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所称“以上”、“以下”包含本数。" +_sys_auto_gen_doc_id-7418555548997939226-46,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 +2008年5月23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1,"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2,"第三条 本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3,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指挥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4,"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由市有关负责人,市有关部门、北京卫戍区和武警北京市总队的负责人组成,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主任;市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由市有关负责人任总指挥。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和专项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参照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和专项应急指挥部的组成确定。 +市和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和专项应急指挥部,应当设立常设办事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办事机构负责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5,"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负责相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指导、协助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或者确定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6,"第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和舆情收集、分析机制,加强对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新闻媒体和网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地报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7,"第八条 本市建立健全与国家有关部门,驻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央驻京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本市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纳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职责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8,"第十条 本市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作用,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自救、互救等能力。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责任制,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9,"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责任人,协助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对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10,"第十二条 本市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预案。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和市人民政府相关应急预案,制定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11,"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本区、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预案。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本区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本市关于制定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大型社会活动的主办者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关于大型社会活动的管理规定,制定保障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12,"第十三条 区、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预案,应当向市人民政府备案;部门应急预案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备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向区、县人民政府备案。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单位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向市或者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备案;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应当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13,"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制定应急预案的行政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14,"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应当组织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规范,明确应急预案的体系构成、主要内容、制定和审批程序、管理责任与要求等。 +制定应急预案执行国家规定的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国家尚未制定分级标准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先行制定,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15,"第十六条 城乡规划应当符合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已有的城乡规划不符合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修改;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不符合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的,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制定改造计划,逐步组织实施。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应急避难场所,应当设置明显标志,���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16,"应急避难场所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 本市建立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17,"第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危险源、危险区域的管理制度,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检查、监控,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危险源、危险区域的信息数据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实时检查、更新和分析信息数据。"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18,第十九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病原微生物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处置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19,"供水、排水、供电、供煤、供油、供气、供热、交通、通信、有线电视网络等公共设施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建立安全巡检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安全运营。 +第二十条 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影剧院、歌舞厅、医院、商(市)场、宾馆、饭店、旅游区(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遵守下列安全管理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20,"(一)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 +(二)设置符合要求并且标志明显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配备应急广播、应急照明设施、消防设备和器材; +(三)有关人员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熟练使用应急广播、消防设备和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四)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21,"(五)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公共交通工具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公共交通工具配备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设备、消防器材、应急避险工具等应急救援设备,注明其使用方法,并确保正常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22,"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单位应当组织制定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对供电、通信、监控等安全保障系统进行检测、维修、更新和改造;设置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各类安全标志;乘客流量达到控制标准时,及时进行疏导,并采取分时进入或者限制进入等措施。 +第二十二条 本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对排查出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及时予以化解。"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23,"第二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定期研判突发事件应对的总体形势,部署相关工作。 +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对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决策和处置建议。"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24,"第二十五条 本市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应急管理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对象确定教育内容、考核标准,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和处置能力。 +第二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25,"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应当结合工作特点,协助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和应急知识的公益宣传。 +第二十七条 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和认知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26,"第二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市有关规定,制定突发事件应对的教育培训计划,对本单位职工进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应急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九条 本市统筹规划建设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开展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政府投资建设的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应当免费向公众开放。"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27,"第三十条 市人民政府依托市公安消防专业队伍,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28,"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行政机关和单位应当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抢险救援和安全防护能力。 +第三十一条 市和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应急演练,提高协调配合和现场处置能力。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应急演练。"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29,"第三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置应对突发事件专项准备资金,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应对突发事件专项准备资金的使用办法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制定。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所需的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等工作经费列入部门预算,同级财政部门应当予以保障。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费使用的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30,"第三十三条 本市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物资、应急处置装备和生活必需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保障制度。 +市发展改革、市商务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征集应急物资储备需求,会同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并根据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采取生产能力储备等方式,与有关企业签订合同,保障应急处置与救援所需物资的生产、供给。"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31,"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急物资调剂供应渠道。 +第三十四条 本市制定应急管理技术系统建设规范,统一规划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工程,保证应急管理技术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应急管理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项目的需求效益、规划布局、技术标准、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其他相关内容,报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市信息化行政部门审查。 +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32,"第三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逐步实现与国务院及其部门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第三十六条 本市建立由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以及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构成的信息收集与报送网络,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 +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33,"本市设立并公布全市统一的紧急救助电话号码,方便公众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第三十七条 获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事件信息的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报送信息,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区、县人民政府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34,"(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报; +(三)区、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通报; +(四)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按照规定向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发生地区、县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35,"(五)市人民政府获悉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向国务院报告,必要时通报相关地区人民政府。 +第三十八条 获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事件信息的行政机关,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报送信息,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和准确,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二)对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应当立即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36,"(三)对事件本身比较重要或者发生在重点地区、特殊时间的突发事件信息,应当立即报告,法定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特殊时期,实行每日报告制度; +(四)及时续报事件处置的进展情况,直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第三十九条 本市建立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突发事件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跨部门、跨区域、跨灾种的综合监测。"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37,"第四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第四十一条 本市按照国家制定的预警级别划分标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国家尚未制定预警级别划分标准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先行制定,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38,"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第四十二条 本市依托市气象部门建立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规范预警发布的权限和程序。"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39,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由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发布一级、二级警报,由市人民政府统一发布或者授权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发布,宣布进入预警期,并向驻京部队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地区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40,"第四十三条 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市人民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41,"(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42,"第四十四条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除采取本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43,"(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44,"(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第四十五条 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发布警报后,应当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同时调整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45,"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第四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四十六条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按照下列规定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46,(一)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发生地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协助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47,"(二)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在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的,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发生地在其他区、县的,由发生地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协助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三)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和处置。"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48,"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由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的突发事件,发生地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市总体应急预案、市专项应急预案确定的职责和要求,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应急救援和处置,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市或者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到现场指挥协调的,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49,"发生地区、县人民政府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事态,或者不能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报请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当本市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事态,或者不能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时,市人民政府应当报请国务院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第四十七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进行人员疏散、引导救援等工作,并立即向区、县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50,第四十八条 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扩大,同时向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51,"第四十九条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52,"(三)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53,"(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十)进入相关场所进行检查和封存物品;"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54,"(十一)拆除、迁移妨碍应急处置和救援的设施、设备或者其他障碍物等; +(十二)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十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以及市人民政府认为必要的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第五十条 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55,"(一)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二)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 +(三)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56,"(四)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国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57,"第五十一条 市或者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应当组织协调运输经营单位,优先运送处置突发事件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应急救援人员和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配有统一应急标志的交通工具在应急处置与救援期间优先通行;有关通信运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应急指挥通信畅通。 +第五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58,"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采取授权发布、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发布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第五十三条 市或者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应当根据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59,"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服从市或者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和安排,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第五章 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五十四条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宣布应急处置结束,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60,"第五十五条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核实和评估。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调查、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对信息报送、应急决策与处置等应对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61,"第五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恢复与重建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按照短期恢复与长远发展并重的原则,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落实恢复与重建所需的资金、物资和技术保障。区、县人民政府落实恢复与重建所需的资金、物资和技术保障有困难的,市人民政府应��予以保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恢复与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监督管理,保证其规范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62,"第五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力量尽快恢复受影响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尽快组织修复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广播、电视等公共设施,及时组织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调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加强治安管理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与犯罪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63,"第五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因应对突发事件采取措施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损失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国家没有规定的,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补偿办法。 +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当对补偿物资和资金的安排、拨付和使用进行监督。 +第五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居民住房和基本配套设施修建计划,对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居民进行妥善安置。"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64,"第六十条 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没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第六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损失评估情况和有关规定,对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的地区和行业给予费用减免、贷款贴息、财政资助等政策扶持,组织提供物资、人力等支持。"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65,"第六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将突发事件损失情况及时向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和保险服务机构通报,协助做好保险理赔工作。 +第六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应当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抚慰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第六十四条 本市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档案管理制度,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记录。 +第六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66,"第六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十六条 负有突发事件应对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67,"(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三、四款规定,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规定制定应急预案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对不符合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或者未制定改造计划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未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或者未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应急避难场所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68,"(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履行对危险源、危险区域管理职责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组织应急管理培训的。 +第六十七条 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未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69,"(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未对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维护、管理,保证其正常使用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建立安全巡检制度,或者未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遵守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为公共交通工具配备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决定处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807583806696567247-70,"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0,"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 +2010年11月19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本���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推进污水再生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1,"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以及与水污染防治相关的水资源管理和再生水利用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2,本市水污染防治坚持城乡统筹,实行流域管理,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坚持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推进污水资源化,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削减污染物的同时补充生态环境用水,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和保护水体生态功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3,"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并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建立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相适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高水环境质量。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所在区、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开展本辖区内有关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条 市和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4,"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保护和再生水利用进行管理,负责污水处理和河道综合整治等方面工作。 +发展和改革、规划、农业、市政市容、国土资源、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绿化、工商、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做好有关水污染防治工作。 +市和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聘请监督员,协助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 本市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5,"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水环境保护目标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将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对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定期公示考核结果。 +第七条 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6,"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本市水环境质量目标及经济、技术条件,制定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水污染物排放,定期对标准进行评估并适时修订。 +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针对本行政区域内水环境的特点和水污染防治的需求,采取措施,加强水污染物排放控制、再生水利用、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提高水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7,"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拓宽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渠道,并对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水污染防治规划与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8,"第十一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水行政、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和改革、水行政、农业、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中制定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依法报国务院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9,"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专业规划,编制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蓟运河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编制本市地下水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10,"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结合环境承载力和农产品保障的要求,编制农业水污染防治规划,确定畜禽、水产养殖及农业种植的规模、结构和布局等内容,并组织��施。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对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地下水保护规划、农业水污染防治规划及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水环境保护目标考核依据。 +第十四条 本市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11,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水行政、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和水污染防治状况,制定全市及各流域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方案和削减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12,"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分解的总量控制指标及削减计划,制定年度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将总量控制指标和削减计划落实到排污单位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并报送市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状况,增加流域实施总量控制的重点水污染物种类。 +第十五条 本市逐步建立流域水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13,"对超额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水环境质量考核指标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对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削减计划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补偿和奖励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14,第十六条 对未完成区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水环境质量考核指标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该区、县行政区域内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发展和改革、规划等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15,"对未完成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该区、县未达标流域内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发展和改革、规划等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十七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本市各流域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16,"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对其出水,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对其所排放的废水,应当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第十八条 本市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行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和排污收费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17,"第十九条 直接向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规范排污口,设立标志,并将排污口地理坐标等信息报告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在河流、湖泊、水库、渠道设置排污口的,还应当遵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二十条 本市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完善污染源、水环境质量、水量和水位监测网络,并逐步实现环境保护、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监测数据的共享。"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18,"第二十一条 本市实行水环境质量公报制度。 +水环境质量信息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发布。 +第二十二条 建设或者运行水环境监测设施需要相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提供便利条件的,相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应当予以配合。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破坏、损毁或者擅自改动水环境监测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19,"第二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将排污单位违反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纳入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通过媒体予以公布。 +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环境保护、水行政等部门应当公布本部门受理对污染损害水环境行为举报的联系方式。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举报事项,应当及时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人。对举报属实的,应当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20,"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五条 在水环境质量达标之前,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市水资源特点和水环境容量状况,采取更加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二十六条 本市禁止下列行为: +(一)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二)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三)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21,"(四)在河流、湖泊、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五)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排放、倾倒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六)在砂石坑、窑坑、滩地等低洼地排放污水,倾倒、存贮垃圾、粪便及其他污染物,或者以漫流方式排放、倾倒污水; +(七)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八)生产和销售含磷洗涤用品。"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22,"第二十七条 本市严格控制有毒污染物的排放。 +有毒污染物的名录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水污染物的毒性、持久性、对人体健康和生物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因素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废水的,应当符合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规定和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23,"第二十九条 学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等单位的实验室、检验室、化验室产生的废液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关于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单独收集,进行安全处置,禁止排入排水管道或者直接排入水体。 +市和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实验室、检验室、化验室废液处理的监督管理,为有关单位依法处理废液提供指导。 +第二节 工业水污染防治"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24,"第三十条 本市鼓励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减少水污染物排放量。 +第三十一条 本市按照国家有关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要求推动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 +第三十二条 建设工业园区,应当配套建设废水集中处理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25,工业园区未建设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或者集中处理设施废水排放不达标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该工业园区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发展和改革、规划等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26,"第三十三条 本市应当采取措施,对高污染、高耗水行业加以限制。禁止新建、扩建制浆、制革、电镀、印染、有色冶炼、氯碱、农药合成、炼焦等对水体有严重污染的项目。对现有排放含重金属废水的小型生产企业限期关停。 +市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环境保护、水行政、发展和改革及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制定鼓励、限制、禁止的行业和产品名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27,"第三十四条 向公共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排污口建设取样井,并为水行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受纳废水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提供取样、监测流量的便利条件。 +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有权对汇水范围内排污单位的排水进行取样检测,发现排水水质超过排放标准的,应当及时告知排污单位,并报告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节 城镇水污染防治 +第三十五条 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28,"本市各级人民政府通过政府投资或者其他方式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管网,提高城镇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 +第三十六条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 +城镇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应当用于污水管网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养护、运行、保护和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29,"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取得的污水处理费不能满足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不足部分由区、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第三十七条 向公共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排入公共污水处理设施之前进行预处理,并达到规定的标准: +(一)含��毒污染物名录内污染物的污水; +(二)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含病原体的污水; +(三)含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废水。"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30,"第三十八条 本市应当加强雨水的收集、处理和利用,采取措施,防止初期雨水造成污染。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雨水收集口、雨水管道排放或者倾倒污水、污物和垃圾等废弃物。 +第三十九条 对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的处理处置,应当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禁止采用倾倒、堆放、直接填埋的方式处置污泥。"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31,"第四十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府投资或者其他方式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将污泥处理处置规划纳入本市排水和再生水规划。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污泥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运营监管体系,规范污泥的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32,"第四十一条 污水处理单位对所产生的污泥的贮存、运输、处理、处置全过程承担污染防治责任,并对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的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不得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处理单位将产生的污泥委托其他单位处置的,应当与被委托单位约定双方的污染防治责任。 +第四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应当按照规划确定配套的污泥处理工艺或者措施。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不能达到污泥处理标准的,应当限期进行改造完善。"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33,"第四十三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方式,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对污泥进行处置。 +在农林、建材等生产领域利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污泥的,享受国家和本市资源综合利用相关优惠政策。 +政府投资的沙荒地治理、园林绿化、土壤改良等项目实施政府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第四节 农村和农业水污染防治"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34,"第四十四条 本市应当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和水污染防治的要求,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布局,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 +第四十五条 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未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优先采用生态、低能耗、资源化的污水处理技术;对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河道两侧等重点区域的村庄,应当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并保证建设及运转资金。"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35,第四十六条 市和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种植业水污染防治进行监督管理,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加强农业水污染防治的业务指导。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36,"第四十七条 本市鼓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采取生态养殖方式。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本市农业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并配套建设集中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规划禁养区内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项目,由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限期拆除。 +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应当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遗撒措施,防止畜禽养殖废水、粪污渗漏、溢流、散落对环境造成污染。"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37,"第四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鼓励、引导建设集中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引入市场化机制进行运营。 +第四十九条 水产养殖的排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的,应当达到受纳水体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第五十条 本市鼓励种植业通过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措施,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合理使用有机肥和化肥,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防止污染水环境。 +第五节 水污染事故处置"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38,"第五十一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事故的处置和事后恢复责任,对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依法进行赔偿。 +第五十二条 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建设事故状态下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储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39,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其储存场所建立防渗漏围堰,在厂区修建消防废水、废液的收集装置,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排入水体。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40,第五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抄送有关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41,"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及时对水污染事故可能影响的区域进行监测,督促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妥善处理事故造成的水体污染。 +第五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公开水污染事故的预警信息和应对情况,将事故信息和应当注意的事项及时告知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章 饮用水水源与地下水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42,"第五十五条 本市实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跨区、县供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划定,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水行政、国土资源、规划、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绿化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划定,由区、县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43,"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需要,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范围,确保饮用水安全。 +第五十六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44,"第五十七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建设项目未拆除或者关闭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达到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要求。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45,"第五十八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在准保护区内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湿地、水源涵养林等生态保护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饮用水水体,确保饮用水安全。 +第五十九条 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装载有毒污染物的车辆驶入; +(二)从事网箱养殖;"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46,"(三)从事水上旅游、游泳或者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地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网箱养殖。 +第六十条 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堆放和贮存易溶、含有毒污染物的废弃物; +(二)堆放垃圾、粪便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饮用水水源的固体废弃物; +(三)新建贮存液体化学原料、油类或者其他含有毒污染物物质的地下工程设施。 +在地下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堆放和贮存易溶、含有毒污染物的废弃物。"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47,"第六十一条 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停止或者减少排放水污染物等措施,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视情况采取停止取水等应急措施。 +第六十二条 建设、使用垃圾填埋场或者贮存液体化学原料、油类等地下工程设施的单位,应当对地下工程采取防止渗漏的有效措施,并配套建设地下水监测井等水污染防治设施,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地下水水质监测报告,防止污染地下水。"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48,第六十三条 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较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水质恶化,不宜继续开采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市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停止或者限制开采地下水。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49,"第六十四条 从事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或者使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 +第六十五条 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的,不得恶化地下水水质。 +进行地下勘探、采矿、工程降排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可能干扰地下含水层的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50,"大口井、废弃机井的产权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封井措施和工艺,防止造成地下水污染。 +第五章 生态环境用水保障与污水再生利用 +第六十六条 本市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实行用水总量控制,鼓励污水再生利用,逐步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实现用水量与水资源量的平衡,恢复地表、地下水体合理的水量、水位。"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51,"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或者进行水资源调配时,应当统筹考虑再生水与地表水、地下水的利用,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生态环境、工业、农业用水。 +第六十七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本市重点河段和重点湖泊最低生态环境用水量,在流域综合整治规划中提出具体生态用水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52,"第六十八条 本市生态环境用水应当优先使用雨水和再生水。严格限制使用地下水和自来水作为城市景观用水。 +住宅小区、单位内部景观用水和市政杂用水具备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条件的,应当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不得使用地下水和自来水。 +各类工程施工降水的抽排水应当综合利用,优先用于施工现场及城市景观用水。 +前三款所列各项用水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53,"第六十九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水体生态修复纳入流域综合整治规划,通过采取生态保护措施,改善水体水质。 +第七十条 跨河流调配水资源的,应当充分论证,统筹兼顾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需要,防止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第七十一条 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组织编制排水和再生水规划,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54,"本市各级人民政府依据有关规划,通过政府投资或者其他方式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公共再生水设施,逐步扩大再生水输配管网的覆盖范围。 +第七十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发展工业再生水用户,鼓励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扩大农业再生水灌溉范围,推动再生水回补地下水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工程施工等用水应当使用再生水。"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55,"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地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可回收水量较大的,应当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 +第七十三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用水规模、水质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本市重点行业的再生水使用指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56,"重点行业的企业具备再生水利用条件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再生水用量纳入其用水指标;无正当理由未使用再生水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减相应的用水指标。 +第七十四条 再生水用户应当根据不同用途,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再生水水质标准使用再生水。 +再生水设施运营单位应当加强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对再生水水质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57,"第七十五条 本市开展再生水利用的风险研究,建立再生水利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适用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条例的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58,"第七十七条 市和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条例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 +(二)未按规定实施行政处罚或者违法采取行政措施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59,"(四)其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本市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应缴纳排污费数额按年计算。 +排放水污染物进入公共污水处理设施,水质不符合排水管理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排水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6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排放水污染物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61,"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应当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治理计划,定期报告治理进度,并按照规定期限完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装载有毒污染物的车辆驶入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62,在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组织水上旅游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活动的,以及在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的,由所在地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63,"个人在地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所在地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者准保护区内堆放和贮存易溶、含有毒污染物的废弃物;"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64,"(二)在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堆放垃圾、粪便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饮用水水源的固体废弃物; +(三)在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贮存液体化学原料、油类或者其他含有毒污染物物质的地下工程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65,第八十一条 有关排污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不执行市人民政府采取的更加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造成水环境污染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可以责令其停产、停业。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66,"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限期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一)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 +(二)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 +(三)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四)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67,"(五)在河流、湖泊、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六)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排放、倾倒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七)在砂石坑、窑坑、滩地等低洼地排放污水,倾倒、存贮垃圾、粪便及其他污染物,或者以漫流方式排放、倾倒污水; +(八)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68,"(九)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十)未将实验室、检验室、化验室废液按照国家和本市关于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单独收集,进行安全处置。"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69,有前款第(三)项、第(七)项、第(十)项行为之一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八)项行为之一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六)项、第(九)项行为之一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70,"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含磷洗涤用品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销售含磷洗涤用品的,由市或者区、县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规定对排放的水污染物进行预处理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71,"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向雨水收集口、雨水管道排放或者倾倒污水、污物和垃圾等废弃物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污染,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用倾倒、堆放、直接填埋的方式对污泥进行处置;"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72,"(二)未按照规划确定配套的污泥处理工艺、措施,或者污泥处置设施未正常运行。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畜禽养殖废水、粪污渗漏、溢流、散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73,"第八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企业事业单位未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 +(二)企业事业单位未按照规定建立事故状态下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储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 +(三)水污染事故发生后,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未及时采取有关应急措施,做好事故的事后处置和事后恢复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74,第八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市或者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规定处以罚款,责令消除污染;不具备治理能力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以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75,"第九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地下水或者自来水作为城市景观水体补水的,由市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一条 当事人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76,"第九十二条 因水污染造成损害的,排污方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因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请求市和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77,"第九十三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可以依法支持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在确定污染源、污染范围及污染造成的损失等事故调查方面为当事人提供支持。 +本市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将经济困难公民因水污染受到损害请求赔偿的案件,纳入法律援助的事项范围。 +第七章 附则 +第九十四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污水处理设施,是指城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及开发区、工业园区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74979238775322881-78,第九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2002年5月15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0,"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1988年10月20日 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92年2月14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1997年4月16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1,"2003年12月5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2016年11月25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2,"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 本市保障未成年人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受侵犯;培养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四条 未成年人依法享受的权利,不因未成年人或者其监护人的民族、性别、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病残等而有任何差别。 +第五条 未成年人有权对涉及本人利益的事项发表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3,"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的意见应当给予重视;处理与未成年人有关的事务,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及智力成熟程度,以其可以理解的方式告知未成年人。 +第六条 本市国家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和社会福利机构处理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具体事务,应当以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4,"第七条 培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家庭和每个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并有权向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或者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第八条 未成年人应当奋发向上,自尊、自爱,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未成年学生应当遵守学生守则。 +第二章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5,"第九条 市和区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由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工会、共青团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律师协会、红十字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社会团体的负责人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 +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 +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由有关部门和共青团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6,"第十条 乡镇及街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的组成,参照本条例第九条规定。 +第十一条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职责: +(一)宣传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 +(二)监督国家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的实施; +(三)协调有关部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工作; +(四)接受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举报,交由有关部门查处,为受害者提供或者寻求法律帮助;"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7,"(五)对因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致使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有权建议有关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制度,研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并可向主管机关和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建设。 +第十二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8,"第十三条 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资金列入市和区财政预算。 +第三章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第十四条 父母、养父母、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以下通称父母),对未成年的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以下通称未成年子女),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 +任何人不得非法处分、侵占未成年人的财产。"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9,"第十五条 父母死亡、丧失监护能力或者监护人监护资格被依法撤销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由民政部门依法担任监护人: +(一)没有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不具备监护能力的; +(二)没有其他亲属、朋友担任监护人和无人收养的; +(三)父母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没有监护能力的。"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10,"第十六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保证适龄的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依法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得使其中途退学。因特殊情况不能继续学习的,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办理退学手续。 +第十七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教育制止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未成年被监护人的下列行为: +(一)擅自夜不归宿; +(二)不满16周岁,未经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许可于22时以后外出; +(三)未经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允许离家远游。"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11,"第十八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教师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第十九条 学校应当与家庭互相配合,密切联系,共同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法制教育。 +学校应当聘请法制工作者,担任学校专职或者兼职法制辅导员或者法制校长。"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12,"第二十条 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一条 学校和教师应当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保证学生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参加文娱、体育活动的时间。 +第二十二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教师对进入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应当正确地给予生理上、心理上的关心、教育和指导。 +学校应当逐步配备具备法定资质条件的专职或者兼职心理教师,为在校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13,"第二十三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不得有侮辱、诽谤、歧视、恐吓、贬损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言行。 +第二十四条 对旷课、逃学的未成年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规劝其返校受课。 +学校办理学生转学、复学、退学或者开除学生学籍,不得违反有关规定。 +学校不得以停课、劝退等方式变相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14,"第二十五条 对扰乱学校秩序的或者对学生进行拦截强索财物、侮辱、殴打的,学校、教师应当教育制止,或者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应当与学校配合,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学校秩序,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当支持、引导本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及其他学生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第二十七条 禁止学校、教师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和以罚款手段惩处违反校规的学生。"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15,"学校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捐款捐物。 +第二十八条 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组织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文化娱乐等活动,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组织幼儿活动,应当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二十九条 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说服、教育和帮助;确须给予处分的,学校应当先向未成年学生及其监护人说明理由并听取意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作出处分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16,"第三十条 对有违法或者轻微犯罪行为的中学生,不宜留在原校学习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学习。家长应当支持,不得阻拦。 +工读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管理教育,对接近就业年龄的学生,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工读学校的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同普通学校的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 +第四章 政府保护和社会保护 +第三十一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应当全面规划,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17,"教育、文化、人力社保、卫生计生、民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政府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规定和本条例。 +第三十二条 各级工会、共青团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发挥各自组织的作用,并动员社会力量,从多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培养教育,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18,"第三十三条 学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未成年犯管教所,可以聘请志愿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公民担任辅导员,对未成年人进行帮助教育。 +第三十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学校、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兴办家长学校和采取其他形式对家长培养教育未成年人进行指导。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为培养教育未成年人开展生理咨询、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教育咨询等服务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19,"第三十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关心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 +对危险校舍必须及时进行维修、翻建;教室采光必须符合视力卫生保健标准;学生使用的课桌椅应当按规格配备。 +定期为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并提供优惠条件。 +第三十六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创造条件,保障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20,"第三十七条 不得在中小学校门前和两侧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摆摊设点,堆放杂物。不得在中小学校门前200米半径内设置台球、电子游戏机营业点。 +第三十八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维护并有计划地新建、扩建、改建供青少年文化娱乐、体育、科技等活动的场所。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或者兴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及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2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侵占供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及设施,不得擅自改变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的用途。 +第三十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招用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22,"第四十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对完成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未成年人,应当统筹安排,由教育、人力社保等部门组织就业前的职业技术培训。 +第四十一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科学家、艺术家和作家及其他创作人员,创作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作品。"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23,"第四十二条 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和文艺团体应当出版、发行、播映、演出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书报、杂志、图书、影视、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文艺节目。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为未成年人开辟专题节目,并在适宜未成年人收听、收看的时间播出。"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24,"第四十三条 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经销单位、个体销售摊点和图书管理部门等,不得出版、发行、复制或者以出售、出租等形式传播淫秽、暴力、邪教、迷信、赌博等有害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视听读物。 +电影、电视节目中不得含有宣扬淫秽、暴力、邪教、迷信、赌博等有害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25,"第四十四条 学校、家庭、图书馆以及其他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让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接触有害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第四十五条 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 +第四十六条 儿童食品、玩具、用具、游乐设施以及公共设施,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26,"生产、销售的前款所列产品应当标有适应年龄范围或者注意事项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游乐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设施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在设施附近的显著位置标明适应年龄范围或者注意事项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第四十七条 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以及营业性舞厅、歌厅等场所,应当在入口处的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不得允许其进入。"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27,"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上述场所的工作人员可以要求其出示有效身份证明。 +第四十八条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 +第四十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28,"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工作需要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同意,不得在互联网上收集、使用、公布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29,"第五十条 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 +第五章 特殊保护 +第五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和遗弃残疾未成年人。"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30,"第五十二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的教育、民政、人力社保等部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应当根据残疾未成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定向培训。对年满16周岁,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应当推荐安排就业。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兴办残疾未成年人的福利事业。 +第五十三条 对有特殊天赋或者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保护他们的智力成果或者其他成果不受侵犯。"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31,"第五十四条 未成年女子在入学、就业、劳动报酬等方面同未成年男子享有同等的权利。 +第五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应当照顾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保护他们受抚养、受教育等权利,并对有未成年子女的离婚夫妻进行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教育、指导。 +第五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未成年人紧急救助机构,对因受虐待或者其他家庭问题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提供救助。"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32,"第五十七条 对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予以救助。在救助场所内应当与流浪乞讨的成年人分开救助,同时提供心理辅导、短期教育,进行不良行为矫治,并在监护人的带领下可以离开救助场所。 +第六章 司法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33,"第五十八条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举报应当及时处理。对强奸、拐卖未成年人或者诱骗、胁迫、组织、教唆未成年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必须依法严惩。 +第五十九条 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应当分别组成专门的预审组、起诉组、合议庭,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方式进行讯问、审查、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34,"人民法院对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并可以通知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第六十条 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各级人民法院可以委托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或者其他组织聘请社会调查员。"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35,"社会调查员对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司法机关。 +第六十一条 对判决前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其他违法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其姓名、住所和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六十二条 对羁押或者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同羁押或者服刑的成年人分押、分管。"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36,"第六十三条 未成年犯管教所与各区人民政府之间,应当签订帮教安置协议,对正在服刑和接受收容教养的以及刑满释放、解除收容教养的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安置。 +人民检察院不起诉、人民法院免予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和刑满释放、被解除收容教养的以及受过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37,"第六十四条 未成年犯管教所应当对正在服刑、接受收容教养的未成年人加强管理教育和思想改造工作,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参加文化技术学习,并根据社会需要,定向培训,为他们就学、就业创造条件。 +第六十五条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以及未成年犯管教所应当依法保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严禁辱骂、体罚。"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38,"第六十六条 对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案件,未成年人可以直接申请法律援助;与该争议事项无利害关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也可以代为申请法律援助。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学校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社会组织以及未成年人的亲属、邻居等可以帮助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或者支持未成年人提起诉讼。"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39,"第六十七条 对被害人为未成年人的性侵害案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公安机关、医疗机构、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学校、家庭等应当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减轻未成年被害人生理、心理上的伤害。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十八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有下列情形之一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精神鼓励、物质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40,"(一)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 +(二)组织、指导未成年人开展文化、体育、科技活动的; +(三)创作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秀精神产品的; +(四)为未成年人提供、兴建活动场所及设施或者提供经济资助的; +(五)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挽救的; +(六)培训、安置残疾未成年人就学、就业的; +(七)培训、安置工读学校毕业生就学、就业的; +(八)培训、安置刑满释放、解除收容教养的未成年人就学、就业的;"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41,"(九)其他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剥夺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并可以处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或者有侮辱、诽谤、歧视、恐吓、贬损等言行的,视情节轻重,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42,"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学校、教师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和以罚款手段惩处违反校规的学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招用未成年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43,"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出版、发行、复制或者以出售、出租等形式传播淫秽、暴力、邪教、迷信、赌博等有害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视听读物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生产、销售的产品没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44,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以及营业性舞厅、歌厅等场所,不设未成年人禁入标志或者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3041587658219329467-45,"第七十六条 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0,"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2001年2月10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3年4月18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修正案》修正 2017年1月20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1,"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活动,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解释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地方性法规。 +规定本市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2,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3,第四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科学立法工作格局,保证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为本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4,"第五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守法制统一原则,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和执行。 +第六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突出地方特色,坚持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5,"第七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恪守立法为民的理念,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遵循和把握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第八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依法有序参与,体现人民的意志。 +第九条 地方性法规设定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对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本市其他地方性法规已经作出明确规定的内容,一般不作重复性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6,"第二章 立法规划、计划与法规案起草 +第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 +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与国家的立法规划相协调,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立法项目。 +第十一条 年度立法计划分为当年审议项目、起草项目,以及进行立项论证或者预案研究的项目。 +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7,"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负责督促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 +第十二条 立法项目一般应当先进行立项论证。 +立项论证工作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负责。立法项目由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立项申请,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提出立项论证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立项。立法项目由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提出立项论证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8,"立项论证可以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成本效益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立项论证的内容包括: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立法宗旨和原则、立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核心条款、效果预期等。 +第十三条 对于主题重大、社会关注度高、情况复杂、暂时难以进入立法程序的项目,可以先进行预案研究。"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9,预案研究工作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负责。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牵头,与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有关部门组成项目工作组,委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对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主要制度设计及法理依据等共同开展研究。具备立法条件时,进入立法程序。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10,"第十四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立法计划的重要立法项目,应当建立统一领导和组织起草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法规起草工作中的问题。 +第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提出立法项目的,由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起草���规案,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进行立法调研,对起草工作提出意见。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立法项目的,由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起草法规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11,"第十六条 起草法规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等参与,可以组建专家顾问小组,提供咨询意见。 +第十七条 起草法规案应当坚持地方立法的原则,符合立法技术规范。 +起草法规案应当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充分调查研究,做好协调工作,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12,"第十八条 对于拟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提案人应当在会议举行的20日前报送常务委员会。 +第三章 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 +第一节 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 +第十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13,"第二十条 一个代表团或者1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时,应当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14,"第二十一条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法规案,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本章第二节规定的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第二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法规案的,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法规草案发给代表。"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15,"第二十三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各代表团审议法规案时,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16,第二十四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由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但有关专门委员会在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中对该法规案已经提出审议意见的,在代表大会会议上可以不再提出审议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17,"第二十五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的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法制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应当邀请提案人、有关专门委员会列席会议,就法规案涉及的主要问题说明情况,发表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18,"第二十六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必要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法规案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法规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19,第二十七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20,第二十八条 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21,"第二十九条 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见进行修改,提出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三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规由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二节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地方性法规的程序 +第三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22,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意见,再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主任会议认为法规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23,"第三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不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24,第三十三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后将法规草案及其起草、修改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日。征求意见的情况应当向社会反馈。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25,第三十四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将法规草案发送相关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及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采取多种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26,法规案有关问题专业性较强,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价的,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召开论证会,听取有关专家、部门和市人大代表等方面的意见。论证情况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27,"法规案有关问题存在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涉及利益关系重大调整,需要进行听证的,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召开听证会,听取有关基层和群体代表、部门、人民团体、专家、市人大代表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听证情况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在会议举行的7日前将法规草案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28,"第三十六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一般应当经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可以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 +调整事项比较单一或者部分修改的法规案,各方面的意见比较一致的,也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 +第三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法规案,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29,"(一)法规案由主任会议、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的,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由全体会议或者分组会议进行初步审议。 +(二)法规案由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和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关于立法工作情况的报告,由全体会议或者分组会议进行初步审议。市人民政府应当由副市长或者委托的法制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向常务委员会作说明。"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30,"法规案经过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后,有关专门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规草案二次审议稿和关于法规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对主要问题和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修改情况报告中予以说明。 +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可以邀请其他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根据需要,可以要求有关机关、组织派人说明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31,"第三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有关专门委员会关于法规草案修改情况和主要问题的报告,由全体会议或者分组会议��行审议。 +法规案经过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后,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统一审议,提出法规草案三次审议稿和审议结果的报告;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的报告中予以说明。"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32,"法制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时,应当邀请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三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三次审议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法规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全体会议或者分组会议进行审议。 +法规案经过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表决稿,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33,第四十条 各方面的意见比较一致,可以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的法规案,在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统一审议,提出法规草案二次审议稿和审议结果的报告;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法制委员会进行修改,提出表决稿,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34,"第四十一条 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的法规案,在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审议,提出表决稿,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 +第四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列席会议。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根据需要,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35,"第四十三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任会议同意,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四十四条 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三次会议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由主任会议决定提交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继续审议。"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36,"第四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可以在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表决前,书面提出对法规草案表决稿的修正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不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并向提案人说明。 +对法规草案表决稿提出修正案,应当写明修正的依据和理由,并附有修正案草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37,"第四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法规草案表决稿及其修正案,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有修正案的,先表决修正案。 +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前,主任会议根据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情况,可以决定将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单独表决。"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38,单独表决的条款经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后,主任会议根据单独表决的情况,可以决定将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表决,也可以决定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39,"第四十七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因各方面对制定该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已满两年的,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四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规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三节 其他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40,"第四十九条 提案人提出法规案时,应当同时提出法规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必要的参阅资料。以修正案或者修改决定的形式修改法规的,还应当提交修改前后的对照文本。 +法规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或者修改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征求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以及起草过程中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处理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41,"法规草案与本市其他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提案人应当予以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应当同时提出修改或者废止其他法规相关规定的议案。 +第五十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法规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市人大代表列席会议。 +对于拟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规案,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集中组织市人大代表征询、反映区、乡镇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42,"各级人大代表应当密切联系群众,通过参加座谈会、视察、专题调研,以及开展选民接待活动和走访选民等形式,收集对法规案的意见、建议。 +第五十一条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法规案,在列入会议议程前,提案人有权撤回。"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43,"第五十二条 交付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未获得通过的法规案,如果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法规,可以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席团、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其中,未获得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规案,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第五十三条 法规通过后,应当及时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和《北京日报》等媒体上刊登。"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44,"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五十四条 法规的修改和废止程序,适用本章第一节、第二节的有关规定。 +法规被修改的,应当公布新的法规文本。 +法规被废止的,除相关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废止该法规的以外,应当以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45,"第五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可以组织对有关地方性法规或者法规中有关规定进行立法后评估,对改进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建议;需要修改法规的,适时启动修改程序。评估情况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 +第五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健全法规清理工作制度,建立法规清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46,"承担法规清理工作的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修改和废止的情况,对不符合上位法规定或者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规进行清理,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的立法能力建设,组织培训立法人员,推进立法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47,"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依托常务委员会网站和代表网上服务平台,公布相关立法资料、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情况、法规草案审议意见等信息。 +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第五十八条 法规的解释权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规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一)法规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法规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规依据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48,"第五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解释要求。 +第六十条 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根据主任会议决定,研究拟订法规解释草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49,"第六十一条 法规解释草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审议、修改,提出表决稿,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 +第六十二条 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六十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规解释同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章 附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50,"第六十四条 地方性法规明确要求有关机关对专门事项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有关机关应当自法规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作出规定。有关机关未能在期限内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说明情况。 +第六十五条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市人民政府可以先制定规章。" +_sys_auto_gen_doc_id-107342893981304224-51,"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法规案期间,该行政措施可以继续实施;如果法规案没有通过,该行政措施应当停止执行。 +第六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0,"杭州市城乡规划条例 +2010年12月22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11年5月25日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2017年10月30日 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1,"2017年11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城乡规划条例〉和〈杭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2,"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3,"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市域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有关城乡规划中划定。"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4,"第三条 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统筹安排风景名胜区及周边乡、镇、村庄的建设。 +编制风景名胜区有关规划和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有关风景名胜区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 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尊重城乡历史和城乡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做好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维护和使用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5,"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确定的生态带的保护,确保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绿带、森林公园、湿地等关键性生态基础设施的保护,妥善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6,"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乡规划加强对重要水域及饮用水源、防洪排涝设施和水生态的保护,保障供水、防洪和水功能区的安全,积极发挥水系的城乡生态调节、景观美化、游览观光等作用。 +第七条 城乡规划工作实行集中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7,"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业务上接受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与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乡规划工作的需要加强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并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8,"第十条 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 +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十一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按照计划进行。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9,"编制城乡规划,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使用坐标系、高程系统一的地形图。 +第十二条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在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研究处理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10,"市人民政府报送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一并报送。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市域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县(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后,可以不再单独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11,第十四条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12,"第十五条 城乡规划中交通、水利、电力、燃气、通信、给排水、环境卫生、绿化、消防、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人民防空、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及历史建筑保护、生态和水系保护等涉及空间布局与利用的专项规划,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法律、行政法规对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落实各类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13,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的要求,可以将城市规划区划分为若干规划管理单元,并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14,"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县(市)域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不设区的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备案。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的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15,"局部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调整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调整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七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16,第十八条 乡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报市、县(市)人民政府审批。乡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乡人民政府研究处理。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17,"位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和村庄,不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位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不编制村庄规划。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乡规划。 +在规划区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服从规划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18,"第二十条 市、县(市)、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委会审议后,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 +市、县(市)、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城乡建设年度计划。"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19,第二十一条 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应当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其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20,"城市建成区的改建,应当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以及自然景观敏感区域的,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要求。 +第二十二条 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应当符合有关城乡规划的要求,依法办理规划许可手续。与地���建设工程一并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的,应当与地表建设工程一并办理规划许可手续;独立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的,单独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21,第二十三条 同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建设项目一般不得分期建设。确需分期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中明确分期建设和分期实施年限,并持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部门同意分期建设的意见书向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符合要求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分期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22,"分期建设的实施年限不得超过土地划拨决定书或者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竣工期限,并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第二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23,"第二十四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由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前,应当持相关文件向有权限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有权限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对城乡空间布局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当提交选址论证报告。 +建设项目选址论证管理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24,"第二十五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向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申请用地。"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25,第二十六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26,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27,第二十七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依法拥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其现状用地性质与土地使用权证登记的用途以及规划用地性质相符,且用地范围与土地使用权证登记范围一致的,可以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土地权属证明及原规划批准文件向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改建或者翻建现有建筑物、构筑物的申请,经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符合规划要求的,明确规划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28,第二十八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使用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村民委员会签署的书面同意意见向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规定需要批准、核准、备案的,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还应当提交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29,"第三节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九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以及进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30,"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简易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办法和无需规划许可的项目名录,由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31,"属应急抢险工程的,建设单位可以先行施工,同时向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并在其确定的期限内补办各项手续。 +第三十条 市区的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由市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共同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各自法定职责进行审查,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32,"第三十一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应当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定前组织公告,并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第三十二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使用集体土地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设施、农村村民住宅等建设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33,"在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使用原有宅基地或者村内空闲地等不需要办理农转用审批手续的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农村村民单体住宅建设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定以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建设工程设计。"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34,新建、扩建、改建、翻建建筑对住宅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有日照影响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日照要求综合确定建筑间距。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35,国家、省、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其建筑间距达不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日照标准要求的,建设单位应当取得受影响建筑所有权人的同意,达成日照补偿协议,并向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经公证的建筑所有权人放弃权利主张的有效证明。日照补偿的具体适用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36,"第三十四条 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定位、放线,经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检验,符合要求的方可开工。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建设项目放线前,应当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告示牌,公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主要内容,并在工程建设期间保持设置完好,接受社会监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37,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确需变更规划条件的,应当向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变更内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乡规划、村庄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且经公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才能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38,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有关单位还应当召集相关利益主体(含原竞买单位)举行听证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住宅、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改变规划条件确定的用地性质,提高规划条件确定的容积率、建筑高度或者建筑密度,降低规划条件确定的绿地率,或者减少规划条件确定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的,不得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39,"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变更规划条件但未按规定补缴土地出让金的建设项目,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涉及土地出让合同变更的,应当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40,"第三十六条 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定的用地界限(含项目建设用地和周边公共用地)内,按规定应当予以拆除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因施工需要临时搭建的设施,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申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前自行拆除并清理完场地。 +第三十七条 在建设工程施工期间以及竣工阶段,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城乡规划区内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进行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41,"第三十八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规定向市、��(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手续。对符合规划许可内容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42,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广城市雕塑、城市色彩等城市公共艺术。城市雕塑等城市公共艺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43,"第四十条 土地使用权人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取得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因施工需要进行的临时建设和按照《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已取得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临时建设除外。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不得批准。 +临时建筑不得超过两层,因项目特殊需要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44,"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两年。有效期满确需延期的,可以在有效期届满前三十日内申请办理延期手续,每次延续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临时建筑应当在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届满前自行拆除。 +临时建筑不得改变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用途,不得转让。"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45,第四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选址意见书后一年内未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取得用地批准文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可以在期限届满前三十日内向原核发机关申请办理延续手续;申请延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每次延续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46,"逾期未申请延续或者延续申请未获批准的,相应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失效。 +第四十二条 房屋所有权人应当按照规划许可用途使用房屋。确需临时改变房屋用途的,应当在征求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后,向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用途临时改变手续,并按照规定缴纳土地收益金。其中,将住宅改为经营性用房的,应当征得相关利害关系人同意。"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47,"临时改变房屋用途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期限届满需延续的,可以申请延续,每次延续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临时改变房屋用途不得作为改变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登记内容的依据。临时改变用途的房屋被拆迁的,其补偿标准应按照原房屋用途的补偿标准执行,但剩余年限内的土地收益金应当予以返还。 +第四十三条 司法机关处置规划区内无合法权益来源证明的房屋、土地权益前,应当征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 +第四章 监督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48,"第四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四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自接到举报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在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六十日内无法作出处理决定的,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49,"接受举报或者受理移交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人、控告人保密。 +第四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县(市)城乡规划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对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规定作出的行政许可,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予以撤销。 +因撤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50,"第四十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罚。 +本条例规定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属于经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负责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51,第四十八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内容进行建设,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发放停止建设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违法建设部分所属单项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5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违法建设部分所属单项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款: +(一)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部分)且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 +(二)超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高度且超出合理误差范围,或者影响景观控制或者日照等权益的;"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53,"(三)侵占城市道路、消防通道、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用地的; +(四)在已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或者利用建设工程擅自新建、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 +(五)严重违反风景名胜区、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生态、水系等保护规定的; +(六)其他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54,"前款规定的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认定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九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55,"第五十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验线合格,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告示牌或者在工程建设期间未保持告示牌设置完好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56,"第五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核实确认书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房屋所有权人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房屋所有权人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57,第五十三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十日内书面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扣押施工工具及物品等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58,"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拆除、限期改正的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拆除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逾期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六十日内书面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或者代为改正,强制拆除或者代为改正的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六章 附则" +_sys_auto_gen_doc_id-3776972299134292446-59,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1992年3月21日杭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8月6日发布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个别条款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2年1月14日发布的《关于修改〈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的《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0,"北京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2020年9月25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管理,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1,"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从事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环境损害鉴定,以及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类司法鉴定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2,"本条例所称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是指经本市司法行政部门依法登记,从事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司法鉴定业务的机构和人员。 +第三条 司法鉴定遵循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依法独立从事司法鉴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3,"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司法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健全科学合理、统一规范、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支持司法鉴定事业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司法鉴定法律服务。 +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对司法鉴定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监督管理。市、区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实施司法鉴定管理的具体职责分工由市司法行政部门确定。"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4,"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民政、财政、市场监督管理、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司法鉴定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司法行政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办案机关(以下统称办案机关)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司法鉴定工作衔接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中的重大问题,完善信息交流和情况通报制度,推动部门间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接和数据共享,规范和保障司法鉴定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5,第六条 加入司法鉴定行业协会的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依照章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实行自律管理,组织业务培训和交流,制定行业规范,建立健全行业投诉处理和纠纷调解机制,监督、指导会员遵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开展鉴定质量评查、信用评估和行业惩戒,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6,"第七条 本市支持、推动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鼓励司法鉴定机构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等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具有专业特色的司法鉴定机构。 +本市鼓励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开展、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第八条 本市推动京津冀司法鉴定工作协同发展,逐步健全司法鉴定行业在标准规范、准入培训、学术研究和数据共享等方面与其他省、市的交流合作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7,"第二章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 +第九条 本市对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实行登记管理;未经登记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第十条 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协会商会等根据国家规定的司法鉴定登记事项和条件,制定本市相关规范,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8,"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专家评审制度,必要时可以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联合评审。对申请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的,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对其专业人员、执业场所、检测实验室、管理水平等进行评审;对申请司法鉴定人登记的,应当组织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和执业能力测试。 +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编制和公布本市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名册,并定期更新、向社会公告。"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9,"第十一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应当向市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市司法行政部门准予登记,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司法鉴定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10,"第十二条 个人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应当通过拟执业机构向市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市司法行政部门准予登记,颁发《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书面通知申请人所在司法鉴定机构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司法鉴定许可证》《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有效期5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或者司法鉴定机构需要变更司法鉴定业务范围、司法鉴定人需要变更执业类别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11,"第十四条 司法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司法行政部门注销其登记,收回《司法鉴定许可证》: +(一)申请终止司法鉴定活动的; +(二)设立司法鉴定机构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 +(三)被撤销登记的; +(四)《司法鉴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或者延续申请未被审核通过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司法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司法行政部门注销其登记,收回《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12,"(一)申请终止司法鉴定活动的; +(二)所执业的司法鉴定机构被注销的; +(三)《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使用期限届满未申请延续或者延续申请未被审核通过的; +(四)因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等原因丧失鉴定能力的; +(五)被撤销登记的; +(六)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七)公职人员受到开除公职处分的; +(八)相关行业的执业资格被撤销、注销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13,"第十六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质量控制、重大疑难复杂鉴定复核、回避、收费和财务、档案、考核、投诉处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对司法鉴定人的执业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支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并提供必要条件。 +第十七条 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依法开展的执业活动受法律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14,"当事人或者其他人员采用侮辱、殴打、恐吓、损毁财物等方式破坏司法鉴定机构正常工作秩序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处理。 +司法鉴定人及其近亲属因司法鉴定执业活动受到人身安全威胁的,办案机关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司法鉴定人及其近亲属不因司法鉴定执业活动受到伤害。 +第三章 司法鉴定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15,"第十八条 办案机关需要司法鉴定的,应当依法委托司法行政部门编制名册中的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并向司法鉴定机构出具委托书。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统一接受司法鉴定委托,司法鉴定人不能以个人名义接受委托。 +委托书应当明确下列事项: +(一)办案机关、诉讼当事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基本情况; +(二)委托鉴定的事项、用途、要求、时限、收费和是否属于重新鉴定; +(三)与鉴定事项有关的基本案情;"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16,"(四)办案机关提供的鉴定材料目录和数量、鉴定材料耗损的处理以及需要到场见证的情形; +(五)其他需要确认的事项。 +前款规定事项明确的,司法鉴定机构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开展鉴定业务;前款规定事项不明确影响鉴定业务开展的,办案机关应当按照前款规定进行补正。司法鉴定过程中,前款规定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由双方协商后以书面形式确定。"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17,"第十九条 办案机关对司法鉴定人有特定要求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办案机关的要求指定司法鉴定人;办案机关对司法鉴定人没有特定要求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指定至少二名司法鉴定人。被指定的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承诺书,对依法从事司法鉴定作出承诺。 +第二十条 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遵守管理规范,不得有下列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18,"(一)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或者执业类别开展司法鉴定活动; +(二)未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三)登记事项发生变化、不再符合登记条件,不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或者未依法重新办理登记; +(四)涂改、转让、出租、出借《司法鉴定许可证》或者《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五)支付回扣、介绍费,或者进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行为; +(六)司法鉴定机构擅自设立分支机构,或者组织未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的人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19,"(七)司法鉴定机构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办案机关委托的司法鉴定,或者司法鉴定人私自接受司法鉴定委托; +(八)司法鉴定人在两个以上司法鉴定机构执业��或者在执业过程中违反保密、回避等规定; +(九)拒绝接受司法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向其提供虚假材料;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性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20,"第二十一条 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当采用国家强制标准;没有国家强制标准的,采用国家推荐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采用团体标准或者该专业领域通行的技术方法。 +市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可以根据司法鉴定工作需要,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组织本市司法鉴定专家库成员和司法鉴定机构制定符合相关领域司法鉴定活动需要的团体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21,第二十二条 市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市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建立本市司法鉴定专家库。司法鉴定机构、办案机关根据需要可以就复杂、疑难、特殊技术等问题向专家库成员咨询。专家咨询意见供司法鉴定人和办案机关参考。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22,"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要求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开庭审理3日前书面通知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司法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司法鉴定人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23,"人民法院应当为司法鉴定人出庭提供特定通道、庭审席位等便利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参加庭审的司法鉴定人的人身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 +司法鉴定人按照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由诉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交纳,人民法院代为收取后向司法鉴定机构支付。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中止鉴定,并及时书面通知办案机关:"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24,"(一)被鉴定人或者鉴定材料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影响鉴定结论的; +(二)被鉴定人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接受检验的; +(三)因特殊检验需预约时间或者等待检验结果的; +(四)需见证人员到场见证的情况下,见证人员未到场的; +(五)需补充或者重新提取鉴定材料的; +(六)司法鉴定机构与办案机关书面约定的其他中止鉴定的情形。 +前款规定情形消失后,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恢复鉴定,并及时书面通知办案机关。"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25,"中止鉴定的时间不计算在鉴定时限内。 +第二十五条 在鉴定过程中,发生办案机关撤销鉴定委托或者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司法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终止鉴定。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办案机关要求重新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办案机关的委托进行重新鉴定,重新鉴定的规则、相关费用的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一)原司法鉴定人不具有从事委托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 +(二)原司法鉴定机构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鉴定的;"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26,"(三)原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 +(四)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五)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的; +(六)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条 司法鉴定机构开展司法鉴定活动收取鉴定费和其他相关费用应当符合司法鉴定收费管理的规定,并明示收费标准。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司法行政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27,"司法鉴定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由司法鉴定机构按照前款规定统一收取,司法鉴定人不得私自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司法鉴定监督检查制度,采取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等方式,就下列事项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以及司法鉴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开检查结果: +(一)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遵守司法鉴定程序、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28,"(二)司法鉴定人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情况; +(三)司法鉴定机构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四)司法鉴定机构的人员、场地、仪器设备等设置和配备情况; +(五)其他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 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委托第三方对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29,"第三十条 与司法鉴定事项有利害关系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司法鉴定机构或者司法鉴定人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的,可以向司法鉴定机构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投诉: +(一)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或者执业类别从事司法鉴定活动的; +(二)司法鉴定机构组织未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的人员违规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 +(三)司法鉴定机构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司法鉴定委托或者司法鉴定人私自接受司法鉴定委托的;"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30,"(四)司法鉴定人经人民法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的; +(五)司法鉴定人在执业过程中违反保密和回避规定的; +(六)司法鉴定人造成鉴定材料、样本、资料丢失或者损坏等不负责任的行为; +(七)其他违反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的行为。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 +司法行政部门在投诉调查处理中,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协助开展有关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31,"第三十一条 投诉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行政部门不予受理: +(一)已经司法行政部门或者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或者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结案,且没有提出新的事实和证据的; +(二)对司法鉴定程序规则及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办案机关是否采信司法鉴定意见,或者仅对司法鉴定意见有异议的; +(三)司法鉴定意见已被审判机关生效法律文书作为证据采纳的; +(四)不属于司法行政部门职责或者不属于司法鉴定管理范围的。"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32,第三十二条 司法行政部门就日常监督检查和投诉调查处理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对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司法鉴定人进行约谈、提出整改要求;对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对涉嫌违反行业自律管理的,交由司法鉴定行业协会调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33,"第三十三条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通过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名册,提供司法鉴定信息查询、业务咨询等法律服务,公示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受到的奖惩等情况。 +第三十四条 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司法鉴定信用评价制度,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执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司法行政部门将评价结果共享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由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激励或者信用惩戒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34,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登记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35,"第三十六条 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项至第(四)项、第(六)项至第(十)项规定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3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 +第三十七条 司法鉴定人或者司法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3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36,"(一)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的; +(三)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绝出庭作证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司法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五)项和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2548272091786891052-37,"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从事本条例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以外鉴定业务的专业机构和人员,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进行管理。 +公���机关、检察机关等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司法鉴定机构开展司法鉴定业务,但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设立的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由其直接管理,向市司法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151091634112512807-0,"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1995年6月8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1年5月18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修正案》修正 +2016年11月25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4151091634112512807-1,"第一条 为促进本市继续教育发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对本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增新、扩展、加深与能力提高的继续教育。 +本规定所称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专业技术职务制度被聘任的在职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4151091634112512807-2,"第三条 继续教育应当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面向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新水平,与专业技术工作需要相结合,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四条 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的教育;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和晋职的培训;进行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 +_sys_auto_gen_doc_id-14151091634112512807-3,"第五条 继续教育可以采取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交流、考察和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 +第六条 专业技术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不少于90学时,可以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内累计计算。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期间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 +_sys_auto_gen_doc_id-14151091634112512807-4,"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统一安排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在学习期间遵守有关规定和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接受有关部门的考核和检查。 +第七条 在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统筹下,市和区人力社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制定规划并组织实施,对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检查、监督。 +本市各系统、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应当制定继续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4151091634112512807-5,"第八条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是企业、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责。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继续教育规划、本单位发展目标和工作需要以及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高的要求,制定年度计划和管理制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各系统、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企业、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目标责任,予以考核和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4151091634112512807-6,"第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把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结合起来,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登记、考核制度,将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任职与晋职的重要条件。 +第十条 接受学历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在学历教育期间可以免予参加继续教育。 +第十一条 本市继续教育的学术团体,应当在继续教育的组织、宣传和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4151091634112512807-7,"第十二条 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大中型企业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面向社会举办继续教育。 +举办继续教育,应当保证教学质量,并接受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三条 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学人员应当由具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十四条 继续教育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多渠道解决。" +_sys_auto_gen_doc_id-14151091634112512807-8,"企业、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经费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并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市和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所需经费予以支持。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资助继续教育事业。 +第十五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当对在继续教育中取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14151091634112512807-9,"第十六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本单位或者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接受申诉的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答复本人。 +第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规定,侵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权利的,由继续教育管理机关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提请其上一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4151091634112512807-10,"第十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违反本规定,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单位统一安排的继续教育,或者在学习期间违反学习纪律和制度,由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者追偿学习经费。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0,"北京市统计条例 +2015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客观反映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挥统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1,"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 +第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符合首都城市性质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统计工作方式和统计管理体制,对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2,"第四条 统计工作应当遵循职责独立、制度严谨、数据真实、结果公开的原则,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监测和评价等作用,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第五条 本市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信息化建设,完善统计信用制度,实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对统计活动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3,"第六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资料。对未经依法批准的统计调查项目,统计调查对象有权予以拒绝。 +第七条 本市鼓励统计社会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发展,为统计工作提供服务。统计社会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应当依法成立,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4,"第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派出统计机构,负责本地区统计工作;村和社区的统计工作站点负责相关统计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明确具体负责统计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依法开展和管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统计工作。 +第二章 统计调查"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5,"第九条 本市建立统计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制度。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自设立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基本情况统计资料。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在政务服务场所为统计调查对象报送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提供指导服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务服务场所建设,通过整合系统、优化流程等手段推进统一报送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6,"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整合政府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统计调查对象名录系统。统计、工商行政、民政、质量技术监督、税务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统计调查对象名录系统提供所需资料。 +统计调查对象名录系统供政府有关部门查询和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7,"第十一条 制定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体现精简效能原则,科学设置统计指标和设计调查方案,并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可行性测试。能够通过已有统计资料和行政记录取得所需资料的,不得制定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申请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向具有法定审批权限的统计机构提交申请表、制定依据、统计调查制度、经费保障等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8,"第十二条 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对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对与国家或者部门统计调查项目重复的,不予批准;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相同或者相近的,应当合并。 +第十三条 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批准决定;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不予批准并说明理由。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展统计调查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9,"为应对突发事件等开展的应急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予以受理和审批。 +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名称、组织实施机关和统计调查制度等相关信息。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组织实施机关应当通过公告等方式向统计调查对象告知统计调查制度。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10,"第十五条 组织实施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执行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标准;没有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标准的,应当执行本市统计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市统计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制定并公示。 +第十六条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组织实施机关应当在项目完成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调查结果和相关资料报送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审批机关。"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11,"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年度统计调查计划,并于每年年底前公布下一年度拟开展的统计调查项目。 +第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明确相关人员负责统计事项。 +第三章 统计资料 +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12,"统计台账的要素、内容和形式,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报送方式报送统计资料,并对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 +统计调查对象可以委托统计社会服务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指使或者授意统计人员伪造、篡改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13,"对指使或者授意伪造、篡改统计有关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的行为,相关统计人员有权拒绝。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公开使用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资料的,应当注明统计资料来源并如实使用。 +第二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有关部门在本市组织开展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应当共享,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14,"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有关部门通过共享取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统计资料,只能用于统计分析、统计咨询、统计监测评价等统计工作,不得对外提供、泄露。 +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统计工作需要,通过与社会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合作开发或者购买服务等方式,获取社会信息资源,但不得损害社会信息资源涉及的第三方权益。鼓励和支持社会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参与合作开发。"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15,"第二十五条 本市建立统计资料发布制度,加强统计资料发布的统筹管理,保障发布资料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统计资料存储备份机制,防止统计资料毁损和灭失。 +第四章 统计服务 +第二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加强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利用。"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16,"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开展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统计分析报告等,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编制年度统计资料公布计划,明确统计资料公布的时���、内容、方式、频率等。"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17,"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计划向社会公布统计资料,并对指标含义、调查范围、调查方法、计算方法、抽样调查样本量等情况进行说明和解释。已公布的统计资料调整或者修改的,应当说明调整或者修改的具体事项和理由。 +第二十九条 本市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统计资料,实现统计资料共享,供社会公众查询。"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18,"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制定平台的指标体系、业务标准和数据来源。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向平台提供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的统计资料。 +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获取统计资料: +(一)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平台查询; +(二)通过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的门户网站查询; +(三)通过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设置的信息查阅场所、设施查询或者索取。"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19,通过上述方式无法获取的统计资料,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合理需要,依法向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作出答复或者提供相应的便利。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20,"第三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有关部门在组织实施统计调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统计调查对象的业务指导,为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统计资料提供服务,并优先满足其对相关统计资料的合理需求。 +第三十二条 统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依法取得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统计从业资格。"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21,"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有关单位应当为统计人员接受培训和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未注明统计资料来源或者未如实使用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22,"第三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处分: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将统计资料用于统计以外目的,或者对外提供、泄露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和灭失的;"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23,"(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计划公布统计资料,或者擅自调整、修改已公布的统计资料未说明理由的。 +第三十五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 +(一)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或者统计检查的; +(二)拒绝、阻碍统计调查人员或者统计检查人员进入办公场所执行统计调查或者统计检查任务的;"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24,"(三)拒绝、阻碍统计调查人员或者统计检查人员调取相关资料、记录、复制、录音、录像的。 +第三十六条 统计调查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向社会公示: +(一)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或者统计检查的; +(二)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提供统计资料的; +(三)提供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统计资料的;"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25,"(四)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五)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的;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应当公示的统计违法行为。 +第三十七条 对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和个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纳入社会信用信息系统。 +第六章 附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26,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所称统计调查制度,是对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作出的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2579213155272313699-27,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1994年9月8日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9月4日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1年10月16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的《北京市统计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0,"北京市宗教事务条例 +2002年7月18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2006年7月28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宗教事务条例修正案》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的宗教事务。"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1,"本条例所称宗教事务是指因宗教而产生的,涉及国家、社会、群众利益的各项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条 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宗教活动应当在宪法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或者以宗教名义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2,"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支配。 +第四条 本市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活动或者以宗教名义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管理权限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宗教事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宗教事务的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3,"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本辖区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 +第二章 宗教团体 +第六条 成立宗教团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的规定,经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向相应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宗教团体变更登记内容或者注销应当到原审查、登记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4,"第七条 宗教团体应当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自主管理内部事务。 +第八条 宗教团体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申办以经济自养为目的的企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第九条 市宗教团体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办宗教院校。开办宗教院校应当向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应当依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5,"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举办宗教培训班。举办宗教培训班应当经有关宗教团体同意后,报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备案。 +除前两款规定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开办宗教院校、举办宗教培训班。 +第十条 宗教团体可以进行宗教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6,"第十一条 宗教团体应当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依法管理,协助人民政府宣传国家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 宗教团体应当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法制教育。 +第三章 宗教教职人员 +第十三条 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由依法登记的市宗教团体按照本宗教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认定或者解除,并报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7,"第十四条 经认定并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可以从事宗教教务活动。 +不具备宗教教职人员身份或者不符合本宗教规定的人员不得主持宗教活动。 +第十五条 宗教教职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有关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 本市宗教教职人员到外地或者外地宗教教职人员到本市主持宗教活动,应���事先取得市宗教团体同意,并报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8,"第四章 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活动 +第十七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信教公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处所。 +第十八条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当由有关宗教团体向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 +第十九条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迁移以及变更登记内容,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9,"第二十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并接受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组织,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宗教活动场所内经营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和宗教出版物。 +第二十二条 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应当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10,"第二十三条 信教公民为满足个人宗教生活需要,可以按照本宗教的教义、教规和习惯,在本人住宅内过宗教生活。 +第二十四条 进入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参加该场所内的宗教活动,应当尊重该宗教的习俗,遵守该场所的管理制度;不得干扰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得进行不同信仰或者不同宗教的争论和宣传。"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11,"第二十五条 在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建筑物,设立商业、服务业设施,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应当事先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同意,并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二十六条 在本市举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宗教活动场所容纳规模的大型宗教活动,或者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举行大型宗教活动,应当依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12,"举行其他大型宗教活动,应当经市宗教团体同意,事先向举办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报告。举办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实施必要的管理。 +第二十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外进行传教活动,不得在公共场所擅自设立宗教设施和宗教造像。 +第五章 宗教出版物 +第二十八条 从事公开发行的宗教出版物的出版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13,"第二十九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印制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应当持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报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准,并办理准印或者复制委托手续。 +非宗教团体和非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不得印制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第三十条 承印境外宗教出版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复制、运送、销售和散发非法入境的宗教出版物。 +第六章 宗教财产"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14,"第三十二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侵占。 +第三十三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对其所有的房屋和使用的土地,应当依法办理权属登记,领取房屋产权证书和土地使用权证书。房屋、土地权属变更时,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15,第三十四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出租宗教房地产或者利用宗教房地产开展其他经营活动,但是用于宗教活动的房屋、构筑物及其附属的宗教教职人员生活用房不得转让、抵押或者作为实物投资。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16,"第三十五条 按照城市规划和重点建设工程需要,拆迁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的房屋的,拆迁人应当征询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的意见,并与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协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合理安置、补偿或者易地重建,满足信教公民开展宗教活动的需要。 +第三十六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和使用组织或者个人自愿捐赠的布施、乜贴、奉献和其他宗教性捐赠。"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17,"非宗教团体和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接受或者变相接受布施、乜贴、奉献和其他宗教性捐赠。 +第七章 宗教涉外事务 +第三十七条 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在与境外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开展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中,应当坚持独立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平等友好的原则。 +第三十八条 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因宗教交往需要应邀出访或者邀请境外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来访,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18,"第三十九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接受境外宗教组织和个人的委任指令、宗教津贴和传教经费。 +第四十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接收境外宗教出版物,应当经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审批,再到海关办理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19,"第四十一条 本市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非宗教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对外进行经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第四十二条 在本市举行大型国际活动期间,如需设置为外国人提供宗教服务的临时活动处所,应当经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认可,并由市宗教团体派驻宗教教职人员主持宗教活动。 +第八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20,"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21,"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的规定,未经登记擅自以宗教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会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干扰宗教活动正常开展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22,"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予以取缔或者责令停止活动,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法房屋、构筑物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擅自开办宗教院校或者举办宗教培训班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23,"(二)不具备宗教教职人员身份或者不符合本宗教规定的人员主持宗教活动的; +(三)未经市宗教团体同意并报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备案,外地宗教教职人员到本市主持宗教活动或者本市宗教教职人员到外地主持宗教活动的; +(四)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 +(五)在宗教活动场所外进行传教活动,或者在公共场所擅自设立宗教设施或者宗教造像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24,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非宗教团体或者非宗教活动场所接受或者变相接受布施、乜贴、奉献或者其他宗教性捐赠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行政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l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216245295769211167-25,"第四十九条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条 外国人在本市进行宗教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2004年5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应当遵守《水法》和本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1,"第三条 根据节约水资源、促进首都发展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应当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本市严格保护水资源,实行城乡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统一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坚持开源、节流、保护并重,厉行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2,"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资金投入,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3,"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 充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和水价形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八条 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水资源规划"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4,"第九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依据国家的流域综合规划编制本市区域综合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区、县的区域综合规划,由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市区域综合规划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5,"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备案的区、县区域综合规划进行审查,不符合全市区域综合规划的,报市人民政府纠正。 +第十条 水资源保护、供水、排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雨水利用、灌溉等专业规划由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渔业、防沙治沙等其他专业规划由有关主管部门编制,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6,"第十一条 经批准的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开。 +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以及城镇建设、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其他重大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 +第十二条 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7,在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含温榆河)和拒马河等跨省、市河流上建设水工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应当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海河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并签署意见,海河流域管理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在跨区、县的河流上建设水工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应当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在其他河流上建设水工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应当报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8,"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十三条 本市应当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充分利用雨水和再生水,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生态环境、工业、农业用水。 +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限制的项目名录由市人民政府公布。 +第十五条 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9,"地下水开发、利用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分层取水、采补平衡的原则,防止超量开采造成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环境灾害。 +第十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或者自然地质单元,定期进行地下水分区评价,划分严重超采区、超采区和未超采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七条 开凿机井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凿井工程竣工后,机井使用单位应当将凿井工程的有关技术资料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10,"第十八条 下列地区禁止开凿机井: +(一)地下水严重超采区; +(二)集中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地区。 +第十九条 下列地区严格限制开凿机井: +(一)地下水超采区; +(二)水厂核心区以外的水源保护区; +(三)水工程保护区; +(四)风景旅游区、文物保护区。 +第二十条 严格限制开采基岩水。确需开采基岩水的,应当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实行限量开采。"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11,"第二十一条 开采矿泉水、地热水实行特许经营。矿泉水、地热水的开采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实行限量开采。 +第二十二条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因地制宜,采取雨水收集、入渗、储存等措施开发、利用雨水资源。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第二十三条 规划市区,卫星城和郊区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地区应当规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再生水输配水管线。"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12,"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范围外的地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可回收水量较大的,应当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与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四条 鼓励投资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再生水输配水管线和再生水利用设施。 +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再生水输配水管线和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13,"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应当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当加强维护管理、正常使用。发生故障的,应当及时组织排除故障;确需停止使用的,应当及时报告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 鼓励使用再生水;使用再生水的,享受优惠价格。 +第二十七条 本市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工作,运用科学技术措施对局部大气进行人工影响,增加水资源量。 +第四章 水资源和水域的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14,"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和湿地,建设生态公益林,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涵养和保护水资源。 +第二十九条 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的水体实行分类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15,跨省、市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的水功能区划,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市管水库和跨区、县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的水功能区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人民政府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16,"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的水功能区划,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拟定,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官厅水库及其上游、京密引水渠和其他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管理,保证饮用水安全。"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17,"第三十一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向本市确定的风景观赏功能河道、排水功能河道排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18,"第三十三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的水量水质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或者水功能区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请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水量水质监测结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雨水、污水分流。"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19,"第三十五条 在河流、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应当经有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水工程管理机构审查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已经实现截污的原有入河排污口,排污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封堵。 +第五章 水资源配置 +第三十六条 市发展与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水资源的宏观调配。"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20,"市和区、县的水冲长期供求规划由水行政主��部门依照《水法》的规定制订。 +第三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的年度水量分配方案、调度计划以及水资源紧缺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八条 市发展与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水定额、经济技术条件以及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可供本行政区域使用的水量,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对全市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21,"第三十九条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年度用水计划和有关行业用水定额,核定本行政区域内用水单位的年度用水指标。 +特大用水单位和有特殊需要的用水单位的年度用水指标,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四十条 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22,"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申请取水许可前,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 +第四十一条 取水应当计量,按量收取水资源费。 +直接取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用水单位,应当在取水口安装经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检验合格的计量设施。无计量设施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安装,并自取水之日起,按照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取水量。"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23,"第四十二条 水资源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征收,上缴财政,用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及相关科学技术的研究。 +第六章 节约用水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24,"第四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管理工作。未设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区,应当有专门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本行业节约用水的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节约用水的工作。 +第四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义务。"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25,"用水单位应当加强用水管理,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加强对单位人员节约用水的宣传;落实节约用水措施,使用符合节约用水要求的工艺、设备、器具。 +居民应当增强节约用水意识、使用节水型器具,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第四十六条 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市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订本行业的用水定额,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市人民政府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26,第四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约用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27,"发展与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时,应当就节水设施方案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节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水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定用水指标,供水单位不予供水。 +第四十八条 已建成的建设项目,用水设施、设备及器具不符合节约用水要求的,应当进行技术改造。"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28,"第四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方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第五十条 工业用水应当采取节约用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用水单耗。生产用水超过用水定额的,不予增加用水指标。 +第五十一条 服务业用水单位应当制订并落实节约用水措施,耗水量大的,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并使用循环用水设施。 +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地区内的洗车企业,应当使用再生水。"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29,"第五十二条 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用水应当采用节水技术,充分利用再生水,收集利用雨水。 +第五十三条 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的检修与维护,降低管网漏失率。供水设施出现故障后,相关单位应当及时抢修。 +第五十四条 工程施工、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需要临时用水的,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临时用水指标;在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范围内的,应当使用再生水。 +第五十五条 用水应当计量,不得实行包费制。"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30,"用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以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犯罪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同意意见的; +(二)不按照水量分配方案分配水量或者不服从水量统一调度的;"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31,"(三)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水资源费的; +(四)不按照规定核定用水指标,滥用职权的; +(五)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其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行为。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未经批准开凿机井的,或者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手续,并处2万元以上6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补办手续的,责令封井。"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32,"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在禁止开凿机井的地区开凿机井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封井,并处7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经批准在严格限制开凿机井的地区开凿机井的,或者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封井,并处5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33,第六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经批准开采基岩水的,或者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6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34,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建设项目未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节水设施的,或者设施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的,不予核定用水指标;已建成的设施不正常使用的,核减相应的用水指标。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35,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恢复原状,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36,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在河流、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处5万元以上lO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第二款规定,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封堵排污口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37,"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用水单位浪费用水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减相应的用水指标。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耗水量大的用水单位未安装、使用循环用水设施或者洗车企业未按规定使用再生水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l万元的罚款;逾期未改的,责令供水单位停止供水。"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38,"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未取得临时用水指标用水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手续,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用水实行包费制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责任单位改正,并按照每包费一户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第六十八条 根据国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城市管理监察组织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由城市管理监察组织处罚。 +第八章 附则"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39,第六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2058970122062933352-40,1991年9月14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1991年11月9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1992年5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发布的《〈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罚款处罚办法》、1992年10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5号令发布的《北京市农村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0,"杭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 +2010年8月25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10年9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 +2010年10月11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9号公布 +2010年11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1,"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2,"有关法律、法规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建设工程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职业卫生健康等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4,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体系,对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约谈、警示、问责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5,"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并对其他分管负责人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协调。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分管其他业务工作的负责人,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6,"第七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公安、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质监、农业、水利、劳动保障、城市管理、房管等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专项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7,"市、区、县(市)人民政府规划、国资、商务、旅游、文化、教育、工商、体育等部门应当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组织实施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 +第八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技术落后、保障程度低的企业退出机制,采取停产、转产、搬迁等方式,确保安全生产。"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8,"依照前款规定需要搬迁的企业,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搬迁计划,并保证实施。 +第九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完善促进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安全生产科研经费,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管理模式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培养安全生产科技人才。"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9,第十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当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应当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重大危险源监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装备配备等方面。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10,"第十一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全社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单位应当开展安全生产公益性宣传,履行公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义务,加强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1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列入国民教育内容,指导并督促中小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安全教育。有专业设置的学校应当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和理念的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责任意识。 +第十二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科学规划,设置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以及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12,"在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场所和重大危险源、高压输电线路、输油(汽)管道等场所、设施的安全距离内以及矿区塌陷区域、尾矿库危及区域内,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建(构)筑物。 +确因规划调整,需在前款规定范围内规划建设建(构)筑物的,应当先采取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等措施保证安全距离要求后,方可规划建设建(构)筑物。"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13,"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应当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创新活动,督促本单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维护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行业协会应当根据行业特点开展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和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咨询等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出行业安全生产指导意见,加强行业自律。"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14,"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措施和保障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障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15,"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列支,专户储存,并专门用于以下事项: +(一)安全技术工程的建设; +(二)安全设备、设施、器材的配备、更新、检测和维护; +(三)重大危险源、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评估、监控和治理; +(四)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器材的配备、维护及应急救援演练; +(五)劳动防护用品的购置; +(六)安全评价或者安全论证;"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16,"(七)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奖励; +(八)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 +第十七条 鼓励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交通运输等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责任范围、保险限额不得少于风险抵押金的使用范围和缴纳金额。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17,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单位和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当配备不少于一名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工程技术职称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含)的,应当配备不少于两名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工程技术职称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18,"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合并、分立、解散、破产、搬迁等情形的,依民事法律规定承继相关权利、义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承担安全生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危险物品及相关设备、设施,不得留有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产权转移的,产权转让方和受让方应当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产权受让方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产权转让方应当��好指导和配合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19,第二十条 矿山、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和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参加安全生产培训,经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20,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参加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21,"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督促其掌握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使用、维护、保管和紧急状态自救互救知识。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离岗六个月以上、换岗以及采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使用新设备岗位的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当重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2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和妥善保管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应当由从业人员本人签名。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督促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和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23,"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与承包方或者承租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并履行下列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24,"(一)查验承包方或者承租方的生产经营范围和有关资质,书面告知发包项目、出租场所或者设备的基本情况及安全生产要求; +(二)统一协调管理同一生产经营项目、场所的多个承包方、承租方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发现承包方、承租方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劝阻,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由发包方、出租方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25,"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接受劳务派遣的,应当为劳务派遣人员提供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作业场所和安全防护用品,并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教育和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与劳务派遣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但不得约定劳务派遣单位承担主要安全生产责任。 +未在协议中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的,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26,"第二十六条 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的专业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合同中应当明确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但不得约定劳务分包单位承担主要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设备(构件)吊装拆卸、建筑工程拆除、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高空悬挂和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27,"(一)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制定作业方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设置作业现场的安全区域; +(二)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施工; +(三)确定专人进行现场统一指挥; +(四)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五)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作业方案应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现场技术人员应当在危险作业前就有关安全技术要求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以双方签字的形式予以确认。"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28,"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定期组织风险评估和事故隐患排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在整改期间��应当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在醒目位置设置事故隐患警示标志。 +对非本单位原因造成的事故隐患难以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协调,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29,"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采取下列监控措施: +(一)建立运行管理档案,配备监控装置,对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 +(二)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 +(三)按照国家规定对设施、设备进行检验、检测,定期进行安全评估; +(四)在重大危险源的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30,"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的重大危险源运行管理档案,纸质文档应当至少保存一年,视频数据应当至少保存三十天。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单位和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落实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31,"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者安全警示说明。安全警示说明应当包括危险因素、危害后果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使用其产品或接受其服务的用户履行安全告知义务。"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32,"宾馆、饭店、影剧院、娱乐场所、旅游景区、商场、医院、车站、码头、集贸市场、公共交通工具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采取播放安全公益广告、张贴安全须知或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方式进行安全告知。 +第三十三条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在提供安全评价、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过程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告知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还应同时书面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33,"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每年至少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一次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治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等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听取工会、从业人员和股东意见,并接受监督。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生产安全事故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34,"第三十五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特点、数量等情况,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设,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35,"第三十六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通、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车辆上路行驶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禁止利用机动车、非机动车从事非法营运。 +第三十七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36,"(三)受理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五)组织或者参与有关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其他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责令限期改正。"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37,鼓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配备安全生产协管员,配合和协助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38,第三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启动事��相应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如实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先行垫付医疗救治费用。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39,"第四十条 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导致二人以下(含)重伤的一般事故,区、县(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在一百万元以下(不含)的一般事故,区、县(市)人民政府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40,"第四十一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和网上公示制度,对本地区安全生产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情况进行通报,并公布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情况。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41,"第四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未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危险物品及相关设备、设施,留有事故隐患,或者未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42,"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其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参加安全培训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其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未佩戴或者未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令改正,对生产经营单位可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43,"第四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进行危险作业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建立的重大危险源运行管理档案未按规定期限保存的,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44,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单位和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未按规定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45,"第五十条 宾馆、饭店、影剧院、娱乐场所、旅游景区、商场、医院、车站、码头、集贸市场、公共交通工具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进行安全告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直至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明或者补办相应的手续,并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46,"(一)驾驶依法不予登记的车辆或机具上道路行驶; +(二)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 +(三)驾驶未经登记或者未悬挂号牌的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 +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认真核实。"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47,第五十二条 利用机动车从事非法营运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利用非机动车从事非法营运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处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并可没收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48,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第五十一条、五十二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实施;其他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7862708728056077212-49,"第五十四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0,"杭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2010年4月21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2010年7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根据2019年6月21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1,"2019年8月1日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2,"第三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当体现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要求。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改善道路通行状况,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总量。"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3,"第四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广使用节能环保车型和清洁车用能源,逐步淘汰不符合本市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第五条 杭州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区、县(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4,"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的联系方式,受理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聘任义务监督员,协助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5,"第七条 凡新购或者外地迁入的机动车需在本市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符合本市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八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不同类别机动车的排气污染程度,对机动车采取限制通行区域、通行时间等交通管制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6,"第九条 机动车排气检测列为本市机动车检验项目。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方能通过检验。经检测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排气污染检测周期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周期相同。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在进行机动车排气检测时不得弄虚作假,并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缴纳检测费。"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7,"第十条 机动车所有人应当保持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得擅自拆除、闲置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装置。 +禁止驾驶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 +第十一条 机动车销售单位所销售的机动车应当附有生产单位提供的污染物排放合格证明资料。禁止销售不符合本市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8,"第十二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所维修机动车的排气污染技术性能指标纳入维修质量保证体系;涉及排气维修内容的,应当在维修完工后进行排气检测,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方可交付。 +第十三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检测的单位,应当经计量认证合格,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规定的排气检测方法、技术规范和排放标准进行检测,并如实出具检测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9,"(二)检测设备、计量器具应当符合规定的技术规范,并通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或者校准; +(三)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维修业务; +(四)对机动车进行排气检测时,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检测费; +(五)按照规定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保证上传数据真实、完整,并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抽查;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对下列机动车进行排气污染抽检:"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10,"(一)机动车销售单位待销售的机动车; +(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在用机动车。 +对前款第(二)项规定的抽检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配合。经抽检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机动车所有人限期改正。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机动车进行排气污染抽检应当快捷、便民,不得妨碍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不得收取检测费,不得扣押车辆。"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11,"第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燃料。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本市车用燃料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布监督检查情况。 +第十六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网络监控系统,并会同市公安、交通运输等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信息传输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测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12,"第十七条 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拒绝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机动车进行排气污染抽检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5769175708693093444-13,第二十条 本条例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1999年7月21日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0年6月29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机动车辆排气污染物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0,"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 +2020年4月24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1,第一条 为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2,"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野生动物危害预防,及其监督管理等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规定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是指野生动物的整体(含卵、蛋)、部分及其衍生物。 +渔业、畜牧、传染病防治、动物防疫、实验动物管理、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等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3,"第三条 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坚持依法保护、禁止滥食、保障安全、全面监管的原则,鼓励依法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培育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将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并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4,"第五条 市、区园林绿化和农业农村部门(以下统称为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分别负责陆生野生动物和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 +市场��督管理、卫生健康、公安、交通、邮政管理等有关政府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5,"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履行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不得违法从事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性行为,不得违法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活动。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公开信息,制定和实施公众参与的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6,"支持社会公益组织依法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 +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移风易俗,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每年的4月为本市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4月的第3周为爱鸟周。"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7,"第八条 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毗邻省市的协作,联合开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名录制定、收容救护、疫源疫病监测、监督执法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 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 +第九条 本市依法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级分类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8,"本市严格按照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实施重点保护和有针对性保护。 +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对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息繁衍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外的野生动物,制定《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实施重点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9,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统称为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10,第十条 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等有关部门,对野生动物的物种、数量、分布、生存环境、主要威胁因素、人工繁育等情况进行日常动态监测,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档案和数据库,每五年组织一次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普查;根据监测和普查结果,开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评估,适时提出《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方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11,"第十一条 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生态环境、水务等有关部门编制全市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经市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保护规划应当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相协调,并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区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应当落实保护规划的相关内容。 +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保护对象、栖息地修复、种群恢复、迁徙洄游通道和生态廊道建设等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12,"第十二条 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根据全市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编制并公布本市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明确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范围,确定并公布管理机构或者责任单位。 +对本市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以外的区域且有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由区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管理机构或者责任单位。 +第十三条 野生动物栖息地管理机构或者责任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保护野生动物:"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13,"(一)制定并实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制度; +(二)设置野生动物保护标识牌,明确保护范围、物种和级别; +(三)采取种植食源植物,建立生态岛或者保育区,配置巢箱、鸟食台、饮水槽等多种方式,营造适宜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环境; +(四)避免开展影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环境的芦苇收割、植被修剪、农药喷洒等活动; +(五)制止追逐、惊扰、随意投食、引诱拍摄、制造高分贝噪声、闪烁射灯等干扰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14,"(六)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保护措施。 +第十四条 野生动物主管部门设立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或者委托的相关机构,负责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本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技术规范,并公布本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或者受托机构信息。 +第十五条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或者受托机构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收容救护档案,记录种类、数量、措施和状况等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15,"(二)执行国家和本市收容救护技术规范; +(三)提供适合生息繁衍的必要空间和卫生健康条件; +(四)不得虐待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 +(五)不得以收容救护为名从事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行为; +(六)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处置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 +(七)定期向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报告收容救护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16,"第十六条 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可以会同有关社会团体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等需要,组织单位和个人进行野生动物放归、增殖放流活动。 +禁止擅自实施放生活动。 +第三章 野生动物危害预防管理 +第十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园林绿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17,"第十八条 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在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域、迁徙洄游通道、人工繁育场所、收容救护场所,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疫病传播风险较大的场所,设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测和预报等工作。 +第十九条 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及时互相通报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风险以及相关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18,第二十条 发现野生动物疫情可能感染人群的,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对区域内易感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由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控制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19,"第二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防止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因采取防控措施误捕、误伤野生动物的,应当及时放归或者采取收容救护措施。因保护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区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本市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20,"第二十二条 禁止猎捕、猎杀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猎杀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但因科学研究、种群调控、疫源疫病监测等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况除外,具体管理办法由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人工繁育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仅限于科学研究、物种保护、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21,"因前款规定的特殊情况从事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活动的单位,应当向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申请人工繁育许可证,按照许可证载明的地点和物种从事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活动。 +禁止在本市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 +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开获准从事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活动的单位的有关信息。 +第二十四条 从事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活动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22,"(一)建立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档案,记载人工繁育的物种名称、数量、来源、繁殖、免疫和检疫等情况; +(二)建立溯源机制,记录物种系谱; +(三)有利于物种保护及其科学研究,使用人工繁育子代种源,不得破坏野外种群资源,因物种保护、科学研究等特殊情况确需使用野外种源的,应当提供合法来源证明; +(四)根据野生动物习性确保其具有必要的活动空间、卫生健康和生息繁衍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23,"(五)提供与繁育目的、种类、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技术; +(六)按照有关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疫情报告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七)执行相关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八)不得虐待野生动物; +(九)定期向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报告人工繁育情况,按月公示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流向信息,并接受监督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24,"第二十五条 对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依���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属于家禽家畜,依照有关畜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禁止下列行为: +(一)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列入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二)食用以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列入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为原材料制作的食品;"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25,"(三)以食用为目的生产、经营、运输、寄递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以及以前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为原材料制作的食品。 +第二十七条 酒楼、饭店、餐厅、民宿、会所、食堂等餐饮服务提供者,对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不得购买、储存、加工、出售或者提供来料加工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26,第二十八条 禁止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商品交易场所、网络交易平台,为违法买卖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列入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以及以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列入名录的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为原材料制作的食品,提供交易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27,第二十九条 对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仅限于科学研究、药用、展示、文物保护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利用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经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标识、检疫证明,保证全程可追溯。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28,"第三十条 以非食用性目的运输、携带、寄递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持有或者附有特许猎捕证、狩猎证、人工繁育许可证等相关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专用标识、检疫证明、进出口证明等合法来源证明。 +第三十一条 禁止为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制作、发布广告。 +第四章 监督执法 +第三十二条 野生动物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29,"卫生健康部门会同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开展与人畜共患传染病相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 +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依法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进行检疫监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依法对商品交易市场、网络交易平台为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经营提供交易服务以及餐饮服务场所经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负责依法受理有关部门移送的野生动物案件及举报线索,依法查处涉及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30,"科技、经济信息化、城市管理、交通、邮政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海关、网信、电信管理等部门和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出售、购买、利用、运输、寄递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铁路、航空等单位应当依法协助做好野生动物管理相关工作。 +第三十三条 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执法协调机制,实现执法信息共享、执法协同、信用联合惩戒,及时解决管辖争议,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31,"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罚没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处置办法。 +第三十四条 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应当设立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及时受理举报并依法查处。行业内部人员举报涉嫌严重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行为,经查实的,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提高奖励额度。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追究相关单位、个人的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32,"第三十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五项规定,以收容救护为名从事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有买卖以外的其他禁止行为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处理。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其他规定之一,未按照规定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33,"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擅自实施放生活动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猎捕、猎杀野生动物的,没收猎获物,并处罚款。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并处猎获物价值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款;属于其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以食用为目的猎捕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的,并处猎获物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猎获物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34,"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未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载明的地点和物种从事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活动的,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按照规定从事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活动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35,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食用其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的,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36,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项、第二十七条规定,以食用为目的生产、经营、运输、寄递的,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食品、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属于其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他陆生野生动物的,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餐饮服务提供者违法经营的,从重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37,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为违法买卖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列入名录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提供交易服务,或者为违法买卖以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列入名录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为原材料制作的食品提供交易服务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38,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未经批准对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进行出售、利用,或者未按照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标识的,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属于其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批准文件、收回专用标识。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39,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以非食用性目的运输、携带、寄递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未持有、未附有合法来源证明的,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属于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的,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属于其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40,"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为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制作、发布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关政府部门实施行政检查或者案件调查发现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本市有关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41,"第四十八条 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将单位或者个人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共享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有关政府部门可以根据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对单位或者个人采取惩戒措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42,1989年4月2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4月15日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的决定》修正,根据2018年3月30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七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3834461818481435165-43,。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0,"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 +2018年4月27日 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8年5月31日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城市国际化,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1,"第三条 本市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 +城市国际化的目标是,发挥和增强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东方品质之城的优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形成一流生态宜居环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2,"第四条 促进城市国际化,应当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遵循规律、彰显特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促进城市国际化,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遵循国际通行规则。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统筹领导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将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市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城市国际化阶段目标,有序推进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3,"第六条 本市设立的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进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承担推进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4,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经济和信息化、标准化、商务、金融、会展、文化旅游、体育、卫生、教育、民政、公安、外侨、宣传、海关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国际化促进的相关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5,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主动接轨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合作交流。争取国家、省有关涉外领域的改革试点,建立并完善适合城市国际化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会展赛事、招商引资(智)、投资融资、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生态环保、交通管理、城市治理、对外宣传、出入境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6,"第八条 市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制定相关领域的城市国际化标准并组织实施。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制定和采用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提高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的标准化水平。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争取国家支持,推动有关国家、地区和联合国相关机构、各类国际组织在本市设置商务办事处或者办事机构。 +第十条 每年9月5日为“杭州国际日”。"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7,"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此期间组织开展国际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等促进城市国际化的活动。 +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国际意识。 +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开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国际化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第二章 产业国际化"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8,"第十二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措施引进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产业项目、企业,以及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大数据等前沿产业。 +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就以下事项制定政策措施,营造国际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一)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 +(二)加强国际产业交流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平台;"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9,"(三)引进和培育国际化人才; +(四)引导资本服务于创新创业企业、投入技术研发; +(五)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推动小微企业发展; +(六)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应用; +(七)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规划建设创新园区、产业园区、国际合作园区等,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10,"第十五条 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建设,建设国际网络贸易中心和“网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城市;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贸易方式、政府监管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第十六条 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的综合保税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11,"第十七条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形成国际一流的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构建国际前沿和高端产业集群,建设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第十八条 加强服务业领域国际合作,引进国际高端服务企业,支持建设金融、科技、文化和国际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12,"第十九条 鼓励金融创新,支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金融与生态、文化、科技的融合,服务实体经济。 +以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地位的财富管理和新金融创新中心。 +第二十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完善会展、赛事管理机制,整合相关资源,加强对会展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13,"市人民政府应当规划建设大型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健全场馆运营机制;培育引进专业会展、赛事机构;提升本地会展、赛事的国际知名度,鼓励本地会展企业和品牌加入国际知名会展业组织,提高举办国际会展、赛事的服务承载能力。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国际会展机构的联系,建立国际会展引进和申办联动机制。 +第二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实施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推进旅游国际化,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14,"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依托本市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符合国际需求的旅游产品,建立国际旅游营销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游客服务体系、导游服务队伍和旅游环境。 +第二十二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特色街区和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推进国际化商圈和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15,"鼓励和支持在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方面引入国际服务资源,与具有本市特色的服务资源相融合。 +第二十三条 鼓励本地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成果交流,鼓励境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设立前沿科学研究和创新服务机构。 +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国际化专业招商机制,开展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介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16,"第二十五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用好国际国内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等要素资源,通过新设、并购、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实施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项目。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指导组建行业协会等方式,搭建企业信息交流平台,为企业提供推介宣传等服务活动。 +第三章 城市环境国际化"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17,"第二十六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特色和区域功能,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城市建设前瞻性、系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设计和建设项目方案,鼓励面向国际招标。 +第二十七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编制和实施城市设计,加强对城市景观风貌的规划设计和控制引导。 +城市设计应当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遗存,体现地域特色、时代特征、人文精神和艺术品位。"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18,"城市核心区、重要沿山滨水区、历史风貌区等区域,可以划定为城市景观风貌重点管控区域。 +第二十八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优化景观绿化,保护生态环境,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本市建立健全环境承载力预警体系,健全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19,"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增加本市与国际重点城市的客运货运班列、航线,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的联运衔接和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区域性国际客流、物流中心,形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枢纽。 +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进形成以杭州为中心的省域一小时交通圈,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成网,优化城市快速路网,健全大公交体系,依托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和交通大数据,提升智慧交��管理和服务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20,"第三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提升本地与国际网络交换能力,推动杭州成为国际贸易、金融、物流等大数据汇集、交易、应用的重要枢纽城市。"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21,"第三十一条 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影剧院、商场、医院、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展览馆、机场、车站、码头、风景旅游区、博物馆以及城市道路、公共厕所等,应当按规定设置相应的公共信息标识。需要设置双语或者多语标识的,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已有国际通用标识的,应当优先使用国际通用标识。 +公共信息标识的设置应当纳入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竣工验收内容。 +第四章 公共服务国际化"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22,"第三十二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政务数据资源跨层级、跨部门的归集、共享、开放和应用,形成城市管理数据体系。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允许涉外行政审批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规定的,从其规定。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审批办理流程等方式,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全市统一的涉外咨询和服务平台,为外籍人员在本市工作、生活、旅游等提供便利。"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23,"第三十三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社会征信机构,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 +公共信用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境外信用管理机构合作,推动本市信用服务企业参与全球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十四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国际人才引进制度,为引进人才在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鼓励和支持建设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园。"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24,"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外籍专家人才库,完善工作机制,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开展本地人才海外培训、国际交流活动。 +第三十五条 鼓励和支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学校聘请境外教师,加强培训和管理;鼓励境外学生来杭州学习、实习。 +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来杭州与本地高校合作办学;根据外籍人才居住和引进等情况,合理规划建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25,"第三十六条 鼓励本市医院与境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和医学研究机构合作组建国际医疗机构。 +鼓励本市医院与国际医疗保险机构开展合作,完善国际医疗保险服务;市属三级甲等医院应当具备为外籍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 +第三十七条 制定并实施国际化示范社区建设计划,完善社区周边教育、医疗、休闲、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具有本市特色的国际化街区和社区。"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26,"第三十八条 航空、铁路、公路等部门应当在旅客通行、货币兑换、网络环境等方面提升服务水平。 +第三十九条 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优化外籍人员居留、工作许可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第四十条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涉外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为外籍人员和在杭国际组织、企业等提供法律服务。 +第五章 文化国际交流融合"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27,"第四十一条 本市坚持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人文精神,培育开放包容、多元共融的城市文化,塑造东方文化品牌,建设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 +第四十二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护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推进跨湖桥、良渚、南宋皇城、西溪湿地等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丝绸、茶叶、中医药、金石篆刻等特色文化。培育时尚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28,"第四十三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文化国际交流合作: +(一)依托影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书画院等场所,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戏剧、音乐、舞蹈、影视、动漫、文学、美术、艺术品拍卖等文化交流活动; +(二)引进在文化领域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 +(三)支持创作富有杭州特色和国际元素的文化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29,"(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拓展境外文化市场; +(五)加强与国际知名文化组织、机构合作,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第四十四条 鼓励开展外语教学和外语志愿服务,提高居民对外交流能力。 +第四十五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对外宣传和城市国际形象推广机制,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讲好“杭州故事”,提升杭州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30,"本市可以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杭州国际形象大使”,加强本市对外宣传和推介;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境外人员,可以依法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第四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构建国际友好城市网络,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鼓励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城市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民间对外交往。 +第六章 保障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31,"第四十八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加强对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的监督。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情况。 +第四十九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十条 本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依法对外开放。禁止制定有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政策与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32,"第五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城市国际化专家咨询机制,对城市国际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意见。 +第五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并公布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城市国际化水平评估。评估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三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会同区、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编制城市国际化发展规划,经推进工作委员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33,"推进工作委员会设置的专业领域推进工作机构可以根据城市国际化发展规划,制定本领域的城市国际化专项规划或者行动计划。 +第五十四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组织制定城市国际化年度计划,经推进工作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城市国际化年度计划应当确定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要求。 +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城市国际化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开展督促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34,"第五十五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国际化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负有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六条 鼓励和支持区、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承担国家、省改革试点任务,推动科技、人才、金融、教育、医疗和文化等领域国际合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35,"第五十七条 鼓励开展城市国际化探索实践。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区域国际包容性、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塑造国际形象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区域和项目,可以认定为“城市国际化示范区(项目)”。 +第五十八条 对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和项目,由市人民政府按规定予以表彰。" +_sys_auto_gen_doc_id-9678722842931660077-36,"第五十九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际化促进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0,"杭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若干规定 +2000年11月16日 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1年4月19日 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 +2003年8月21日 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若干规定>个别条款的决定》修正 +2003年11月6日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1,"2015年6月26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15年7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2015年8月24日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0号公布 +2015年10月1日 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2,"第一条 为了规范房地产���发经营行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房地产开发经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国有建设用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商品房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3,"第三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房地产开发的管理工作;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房地产经营的管理工作。 +区、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管理工作,并在本行政区域内履行本规定赋予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工商行政管理、价格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房地产开发经营相关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4,"第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核定的资质等级从事相应规模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各等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项目规模限制如下: +(一)一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的开发项目规模不受限制; +(二)二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建筑面积二十五万平方米以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三)三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米以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5,"(四)四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建筑面积八万平方米以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第五条 新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 +新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暂定资质应当按照实际承担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规模对应的资质等级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暂定资质的,应当填写企业资质申报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 +(二)章程;"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6,"(三)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四)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资格证书以及职称证书; +(五)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的办公场所证明材料; +(六)拟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属证书或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非在本市登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应当向开发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资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7,"第八条 建设、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资质条件和开发经营活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九条 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划拨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教育、民政、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文化、卫生、公安交警、土地储备机构等单位确定项目用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内容、建设主体、建设时序,作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划拨的依据。"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8,"明确建设时序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应当如期完成;不能如期完成的,由监察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或者划拨决定书的规定,将项目用地范围内的配套设施与房屋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并按照规定同步交付使用。 +第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或者划拨决定书规定的开工、竣工期限进行项目开发。"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9,"第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主要事项记载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并按月报送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项目手册记载的内容进行检查。 +项目手册记载的事项可以作为资质管理的依据。"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10,"第十二条 暂定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时提交的预售方案,应当明确企业破产、解散等清算情况发生后的商品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应当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赔付能力。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办理备案等相关手续。 +属于住宅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收前组织分户检验。分户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11,"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交付商品房时,应当向买受人出示项目竣工备案表。 +第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交付商品房时,应当向买受人提供商品房使用说明书和商品房质量保证书。 +买受人应当按照商品房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商品房。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商品房质量保证书载明的内容,履行商品房保修义务。 +商品房属于买受人专有部分的保修期自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商品房交付买受人之日起计算。"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12,"第十五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出让人已支付全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属证书; +(二)出让人已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三)受让人具有相应的房地产开发资质;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13,"依照前款规定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出让人和受让人应当持转让合同以及能够证明前款规定事项的材料共同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预售商品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支付全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 +(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已依法登记并取得权属证书; +(三)取得商品房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14,"(四)商品房地上建筑为十层以下的,已完成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十一层以上的,已完成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二分之一以上(且不低于十层);一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已完成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三分之一以上(且不低于五十米); +(五)已确定商品房的竣工交付日期,并确定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计划;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15,"第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出售商品房时,应当向买受人出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属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预售商品房的,还应当出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第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商品房预售合同当事人协议变更、解除商品房预售合同的,应当自变更、解除之日起三十日内持原备案的合同共同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16,"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商品房预售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效或者解除合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买受人可以单方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前向房地产开发项目所在地的银行开立商品房预售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并与银行签订预售资金监管协议。 +第二十条 预售商品房所得款项应当全部存入预售资金专用存款账户。"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17,"银行应当按照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预售商品房的预售资金入账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商品房广告中关于房屋状况以及配套设施的说明应当真实、合法、准确,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18,"第二十二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房地产开发行业信用管理平台,构建房地产开发行业信用体系。房地产开发行业信用信息应当纳入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第二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应当记载该企业的资质信息、开发项目建设信息、开发项目经营信息、资产信息、人员信息、信用等级信息、获奖信息和不良行为记录等可以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19,"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应当同时记载其设立或者控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用状况信息。 +第二十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形成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并将评价情况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20,"第二十五条 发展和改革、建设、国土资源、城乡规划、住房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用状况建立惩戒机制。对失信企业,应当将其不良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作为资���管理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建设、预售的管理依据。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浙江省房地产开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21,"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四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照核定的资质等级开发房地产项目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照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将预售商品房所得款项全部存入预售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的,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2692791881053699075-22,"第二十九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前已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需要预售的,预售条件仍按照原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0,"杭州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 +2006年4月21日 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6年7月26日 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 +2015年8月27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2015年9月25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1,"2015年10月14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公布 +2016年3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2,"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依法交付使用的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活动。 +房屋的消防安全,电梯、燃气、供水等专业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军队、宗教团体、历史建筑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房屋安全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3,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工作机制,将房屋使用安全管理信息纳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应用系统,协调和监督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制定房屋使用安全监管制度和应急预案,组织应对房屋使用安全突发事件。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4,"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房屋安全调查、安全鉴定、解危补助、应急抢险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市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房屋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房屋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财政、市场监管、公安、消防、城市管理、安全监管、价格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房屋使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5,"第四条 房产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房屋安全调查,建立房屋使用安全档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房屋安全调查工作。 +第五条 房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物业管理、房屋安全鉴定、白蚁防治等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业、建筑装饰等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支持行业协会依法开展工作,发挥行业协会在房屋使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6,"第六条 鼓励运用保险机制创新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方式。建设单位、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等方式,探索建立商业保险、风险基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房屋使用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第七条 房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房屋装修企业、房屋安全鉴定单位以及物业服务单位等违反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相关不良信息,由建设、房产主管部门载入其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7,"第八条 房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危害房屋使用安全行为的举报和投诉机制,向社会公开举报和投诉的受理方式。 +房产主管部门接到危害房屋使用安全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查处并反馈当事人;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转送建设等有关部门。 +第二章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8,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买受人交付房屋质量保证书、房屋使用说明书以及户型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书面告知房屋的基本情况、性能指标、设计使用年限、使用与维护保养要求、保修范围和期限等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9,"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合同的约定,承担保修期间房屋质量缺陷的保修责任。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的保修责任,在法定设计文件规定的该房屋建筑使用年限内由建设单位承担,但因使用不当、第三方的侵权行为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坏除外。 +房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与建设单位所签订合同的约定承担房屋安全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10,"第十条 房屋所有权人是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承担房屋使用安全责任。房屋所有权人与实际使用人、管理人不一致的,房屋所有权人不得以与实际使用人、管理人之间的约定为由拒绝承担房屋使用安全责任。 +因房屋产权不明晰或者房屋所有权人下落不明等原因造成房屋所有权人无法承担房屋使用安全责任的,房屋实际使用人、管理人应当先行履行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的义务。"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11,"国家直管公有房屋的经营管理单位是国家直管公有房屋的使用安全责任人。 +第十一条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承担下列房屋使用安全责任: +(一)对房屋建筑结构及其附属设施负有安全使用、检查维护、委托安全鉴定、治理安全隐患的义务,并保留相关资料; +(二)对因房屋使用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三)配合做好房屋安全调查,采取人员转移、防汛、防灾等应急抢险措施; +(四)对危险房屋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12,"(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对建筑幕墙进行常规维护、安全性检测鉴定和维修,并保留相关资料;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因采取前款规定的各项措施所产生的费用,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承担。房屋属于区分所有权建筑物的,因对共有部分采取前款规定的各项措施所产生的费用,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按照法律、法规以及物业管理规约的规定共同承担。"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13,"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采取本条规定的各项措施所需费用,符合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和住房公积金提取相关规定的,可以依法提取。 +第十二条 房屋转让或者出租时,房屋所有权人应当将房屋结构形式、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改造情况等基本事项,在房屋买卖合同、租赁合同中注明或者以其他方式书面告知受让人或者承租人。"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14,房屋所有权人、使用人可以向城建档案机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出卖人或者出租人查询房屋结构形式、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改造情况等基本事项。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查询。城建档案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利用已开放的城市建设档案,方便公众查阅。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15,"第十三条 房屋实行物业服务等委托管理方式的,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共有部分的检查、维修、养护等日常管理责任,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并在委托关系解除后,及时将管理档案完整移交给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专有部分的日常管理责任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依法承担。 +实行自行管理的,共有部分的日常管理责任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依法共同承担。"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16,"第十四条 对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旅游、交通、民政等用途的房屋,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监督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履行相关安全责任。 +第三章 房屋装修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 房屋装修应当保障房屋的整体结构安全,不得影响毗连房屋的使用安全。 +本条例所称的房屋装修是指房屋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后,房屋所有权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对其室内进行装饰装修的建筑施工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17,"结构不与其他建筑相连的独户住宅房屋,其装修管理不适用本条例规定。 +第十六条 非住宅房屋装修的管理由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手续。 +住宅房屋装修中需要对房屋结构、墙体、使用荷载进行拆改、变动的,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当在装修施工前向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房屋装修中禁止下列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18,"(一)违法拆改、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二)超过设计标准或者规范,擅自增加房屋使用荷载;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影响房屋使用安全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19,房屋装修涉及拆改、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或者超过设计标准增加房屋使用荷载的,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由具备专业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经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或者使用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验收合格。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20,"本条例所称建筑主体是指建筑实体的结构构造,包括屋盖、楼盖、梁、柱、支撑、墙体、连结点和基础等。本条例所称承重结构是指直接将本身自重与各种外加作用力系统地传递给基础地基的主要结构构件及其连接接点,包括承重墙体、立杆、柱、框架柱、支墩、楼板、梁、屋架、悬索等。 +第十八条 住宅房屋装修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所有权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的身份证明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21,"(二)房屋权属证书或者证明其合法权益的其他有效凭证。房屋使用人或者管理人进行备案的,还应当提交房屋所有权人同意装修的书面意见; +(三)原房屋平面图和装修方案。 +涉及拆改、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或者超过设计标准增加房屋使用荷载的,还应当提交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方案,并加盖设计单位公章、出图章以及注册结构师执业章。"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22,"委托建筑装饰装修企业实施装修的,还应当提供装修合同以及建筑装饰装修企业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 +第十九条 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住宅房屋装修结构安全的监督检查,制止违法装修行为。房屋所有权人、使用人、管理人、施工人员应当接受房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装修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23,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应当督促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对住宅装修行为进行日常监督巡查。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业主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利害关系人发现违法装修行为的,应当立即予以劝阻、制止,并及时向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24,"房产主管部门接到违法装修行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到现场检查核实并依法处理。房屋所有权人、使用人、管理人、施工人员等不得拒绝、阻挠房产主管部门、物业服务单位实施现场巡查,不得拒绝、阻挠房产主管部门开展现场执法活动。 +第四章 房屋安全鉴定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25,"第二十条 房屋的安全鉴定由依法设立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负责,其作出的鉴定结论是认定房屋安全状况的依据。房屋安全鉴定单位依法成立后应当向市房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市房产主管部门应当将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名录定期向社会公布。 +本条例所称的房屋安全鉴定,是指对房屋结构的完损程度或者使用状况是否危及安全使用进行查勘、鉴别、检测、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26,"本条例所称房屋安全鉴定单位,是指具备相应资质、专业技术人员、检测设备、办公场地等条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从事房屋安全鉴定活动的单位。 +第二十一条 房屋交付使用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当委托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 +(一)房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仍需继续使用的,应当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当年委托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此后每五年至少进行一次房屋结构安全鉴定;"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27,"(二)房屋出现危及使用安全迹象的; +(三)改变房屋使用性质,可能危及使用安全的; +(四)房屋遭受灾害事故后出现异常,仍需继续使用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进行鉴定的。 +学校、医院、体育场馆、车站、商场等大中型公共建筑交付使用后,除按照前款规定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外,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还应当在房屋使用年限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三分之二的当年,委托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28,"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因出现本条第一款第四项情形委托鉴定的,市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可以统一对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进行安全鉴定费用补贴。 +第二十二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周边房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进行周边房屋结构安全影响鉴定: +(一)挤土桩施工,距最近桩基一倍桩身长度范围内的房屋; +(二)开挖深度为三米以上的基坑,距基坑边两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房屋;"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29,"(三)地下隧道、盾构施工,距洞口边缘一倍埋深范围内的房屋; +(四)爆破施工中处于爆破安全距离范围内的房屋; +(五)地下管线施工、降低地下水位施工等其他施工中处于设计影响范围内的房屋。 +第二十三条 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实地调查周边房屋的地基、建筑主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编制房屋变形监测方案以及专项安全防护方案,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30,"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周边区域房屋安全。 +第二十四条 房屋安全鉴定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委托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进行鉴定。 +区分所有权的房屋委托安全鉴定的,由相关的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或者房屋所在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委托鉴定。 +第二十五条 委托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的,委托人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房屋结构安全鉴定委托书或者合同;"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31,"(二)委托人的身份证明材料; +(三)房屋权属证书、证明其合法权益的其他有效凭证,或者证明与被鉴定房屋有相关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其他有效凭证;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32,"第二十六条 房屋结构安全鉴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进行鉴定时,应当有两名以上鉴定人员参加,鉴定报告应当由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签审。对结构特殊、环境复杂的鉴定项目,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积极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鉴定人员的正常鉴定活动。 +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对其出具的检测数据、鉴定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33,"第二十七条 属于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应当委托鉴定的情形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应当将鉴定报告报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备案。 +经鉴定属于危险房屋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应当在作出鉴定结论后二十四小时内将鉴定报告送达委托人并报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备案。 +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发现房屋存在重大险情,随时可能出现房屋倒塌等情形的,应当立即报告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34,"第二十八条 经鉴定属于危险房屋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应当根据鉴定结论在房屋安全鉴定报告中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观察使用,适用于采取适当安全技术措施后,尚能短期使用但需继续观察的房屋。观察期结束后应当再委托进行安全鉴定; +(二)处理使用,适用于采取适当安全技术措施后,可解除危险的房屋; +(三)停止使用,适用于暂时不便拆除或者风险难以预测,人员必须撤离,但不危及相邻建筑和影响他人安全的房屋;"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35,"(四)整体拆除,适用于危险且无修缮价值,应当拆除的整幢房屋。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危险房屋依照《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处理。 +第五章 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 +第二十九条 房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既有建筑幕墙维护检修的监督管理,督促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日常维护巡查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36,"本条例所称建筑幕墙,是指由玻璃、石材等板材与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相对于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者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墙。 +第三十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建筑幕墙的设计使用范围。"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37,"中小学校、托儿所、幼儿园、青少年宫和养老院二层以上部位不得使用玻璃或者石材幕墙。住宅、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以及立面改造工程不宜使用玻璃或者石材幕墙。 +第三十一条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对建筑幕墙进行常规维护和检修。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自建筑幕墙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之日起,至少每十年对建筑幕墙进行一次安全性检测鉴定。"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38,"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当委托具有建筑幕墙检测资质的单位对建筑幕墙进行安全性检测鉴定: +(一)面板、连接构件或者局部墙面等出现异常变形、脱落、爆裂现象的; +(二)遭受风暴、地震、雷击、火灾、爆炸等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造成损坏的; +(三)相关建筑主体结构经检测、鉴定存在安全隐患的。"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39,"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幕墙,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性检测鉴定,需要实施改造、加固或者拆除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实施。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买受人提供幕墙使用维护说明书。幕墙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当包含建筑幕墙的设计依据、主要性能参数、设计使用年限以及今后使用、维护、检修等内容。幕墙使用维护说明书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省有关建筑幕墙工程规定的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40,"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文本中,应当明确买受人承担的建筑幕墙安全使用维护义务。 +第三十三条 本市建立建筑幕墙专项维修资金制度。对本条例施行后交付使用的含有建筑幕墙的新建建筑,应当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中设立建筑幕墙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建筑幕墙的检查、检测、维修。建筑幕墙专项维修资金与其他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总额不得超过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交存标准的上限。具体缴存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41,"第六章 危险房屋治理和应急抢险 +第三十四条 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收到危险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后,应当向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发出危险房屋督促解危通知书,提出对危险房屋的处理意见和解危期限,同时抄告市场监管、安全监管等部门。危险房屋危及公共安全的,应当及时报告区、县(市)人民政府。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危险房屋解危的督促及协调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42,"第三十五条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是危险房屋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根据危险房屋督促解危通知书和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处理意见对危险房屋采取加固处理、原址重建或者配合政府成片改造等治理措施。 +第三十六条 对危险房屋采取加固处理方式解危的,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当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出具加固设计方案,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43,"第三十七条 对危险房屋采取原址重建方式解危的,在满足房屋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不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属证书、房屋权属证书载明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改变原房屋用途,不突破原建筑占地面积和原建筑高度的规划实施。 +危险房屋原址重建的,应当由区、县(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查,优化审批流程,依法缩短审批时限,并依法减免相关费用。"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44,"第三十八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成片危险房屋的改造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危险房屋解危的督促检查,对成片房屋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或者已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第三十九条 危险房屋的解危费用包括因解危引起的维修费用、搬家费用、过渡费用、室内装修补贴等费用。解危费用的承担应当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45,"(一)因不可抗力、超过房屋设计使用年限、不当使用等非他人原因造成房屋险情的,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承担。异产毗连房屋的解危费用,由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按照各自房屋的建筑面积分摊; +(二)因施工、堆放、撞击等他人原因造成房屋险情的,由造成房屋险情的责任人承担; +(三)在房屋设计使用年限内因工程质量原因造成房屋险情的,由建设单位或者其他相关责任人承担;"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46,"(四)因多种因素或者多次行为造成房屋结构损坏的,按照责任大小承担;难以确定的,由责任人平均承担。 +第四十条 除采取解危措施外,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不得对危险房屋的结构、墙体、使用荷载进行拆改、变动。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不得将未采取适当解危措施的危险房屋作为经营场所,市场监管等部门不得办理或者延续相关证照。"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47,第四十一条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房屋应急抢险预案,建立房屋安全应急救援组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并储备抢险救援物资和装备器材。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48,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对遭受火灾、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后的房屋进行应急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房屋存在重大险情的,应当立即采取设置警示标志等安全防范措施,并报告区、县(市)人民政府。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组织人员紧急撤离。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49,"第四十二条 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危险房屋进行巡查,核查危险房屋治理和灭失情况,建立危险房屋信息登记、注销制度。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或者其他责任人对危险房屋拒不治理且危及公共安全的,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采取设置警示标志等安全防范措施,并报告区、县(市)人民政府。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组织人员紧急撤离。"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50,"第四十三条 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开展房屋安全应急抢险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下列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一)切断水、电、可燃气体和液体的输送; +(二)划定警示区、实行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三)利用邻近建筑物和有关设施; +(四)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 +(五)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51,"因应急抢险拆除或者损坏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的,由所在地的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修复或者补偿。 +房屋抢险工程属于应急抢险工程的,建设单位可以先行施工,同时向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并在其确定的期限内补办相关手续。 +第七章 房屋白蚁防治管理 +第四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应当实施白蚁预防处理。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与白蚁防治单位签订白蚁防治合同,缴纳白蚁防治费用。"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52,"第四十五条 竣工验收合格后的非住宅房屋进行装修时应当实施白蚁预防处理,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当与白蚁防治单位签订白蚁防治合同,由白蚁防治单位对装修房屋进行白蚁预防处理。 +鼓励住宅房屋装修时一并实施白蚁预防处理。白蚁防治单位应当在新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开展白蚁预防处理活动,提供技术以及咨询等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53,"未进行白蚁预防处理或者超过白蚁防治包治期限的房屋发生蚁害的,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当委托白蚁防治单位进行灭治,并承担所需费用。 +第四十六条 白蚁防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白蚁防治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白蚁防治的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进行防治。 +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包治期限不得低于十五年。房屋在白蚁防治包治期限内发生蚁害的,由白蚁防治单位按照白蚁防治合同的约定进行灭治。 +第八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54,"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未在住宅房屋装修前进行备案的,由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千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55,"第四十九条 住宅装修中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或者使用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维修加固,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建筑装饰装修企业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实施装修的,由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56,造成相邻房屋结构损坏或者影响房屋使用功能的,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57,第五十条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及时委托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的,由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委托鉴定,逾期不委托鉴定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其中,大中型公共建筑的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未按照规定委托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的,由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委托鉴定,逾期不委托鉴定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58,"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未及时委托进行周边房屋结构安全影响鉴定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委托鉴定,逾期不委托鉴定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59,"第五十二条 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未在规定时限内送达鉴定报告或者备案的,由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房屋安全鉴定单位违反本条例二十六条规定,出具虚假鉴定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存在严重错误的,由市房产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将其从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名录中删除。"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60,"第五十三条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维修加固,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将危险房屋作为经营场所,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61,"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在新建、改建、扩建房屋时未实施白蚁防治处理的,由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施工,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未委托白蚁防治单位进行灭治的,由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533665499428867668-62,"第五十六条 白蚁防治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未建立健全白蚁防治质量保证体系,或者未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白蚁防治的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进行防治的,由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 房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处分。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0,"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管理条例 +2015年10月30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2015年12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根据2019年4月3日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1,"2019年5月31日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2,第一条 为了推进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以下简称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建设,保护工程设施安全,保障工程设施正常运行,形成多水源供水体系,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和《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3,"第二条 千岛湖���水供水工程的建设、工程设施的运行和维护、水质保障、水量调配供应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的范围包括金竹牌取水口,输水隧洞、管道及其辅助设施,沿线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区等区域的分水工程设施,闲林水库等配水工程,以及从闲林水库至市区的供水分支管线工程。"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4,"第三条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的建设遵循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开发水资源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配水供水整体性规划建设的原则。 +第四条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的运行应当遵循合理取水、有偿配水、优水优用、分类供水、分质供水、优水优价的原则。 +第五条 有关部门在制定千岛湖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注意保持千岛湖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和自然景观的风貌特征。"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5,"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态保护的目标、投入、成效和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区域协作等方式,建立公平公正、权责一致、奖惩与生态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相挂钩的千岛湖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运行后,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有关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估。调查、评估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6,"第七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与工程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供水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区、县(市)人民政府以及各级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安、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林业、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八条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负责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的日常管理、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和水质监测等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7,"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投诉和举报危害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的行为。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公开投诉举报方式。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千岛湖、钱塘江、东苕溪等生活饮用水源的统筹保护机制,在流域范围内实施生态保护战略,推进水环境污染治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8,"市人民政府应当与新安江水电站有关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保障新安江水电站科学调度,保持流量下泄合理,保护下游生态环境。 +第二章 工程建设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市水行政、规划和自然资源、城市供水等部门以及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人民政府编制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的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第十二条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9,"第十三条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依法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进行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 +第十四条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应当依法选用无污染、经久耐用,且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建筑材料和工程设备。 +第十五条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施工单位应当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10,"第十六条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同步做好工程沿线生态修复工作。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或者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水污染防治设施进行验收。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明确水污染防治设施的防治范围,履行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11,"第十七条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 +未组织阶段验收或者阶段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后续工程施工。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八条 市水行政、建设、城市供水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对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工程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建设管理单位整改。 +第三章 工程管���与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12,"第十九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千岛湖配水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工程结构、工程规模、安全需要和周边土地利用状况,按照下列标准,提出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一)千岛湖金竹牌取水口的管理范围为建筑物轮廓线外侧五十米以内的区域; +(二)输水隧洞的管理范围为进出口、施工支洞的洞口开挖线外侧五米以内的区域; +(三)埋设管线的管理范围为中心线两侧各十五米以内的区域;"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13,"(四)过河建筑物、事故检修闸、控制闸、流量调节阀的管理范围为建筑物轮廓线外侧五十米以内的区域; +(五)管理区和工程运行调度中心的管理范围为建筑物轮廓线外侧五十米以内的区域; +(六)工程永久道路的管理范围为道路两侧各五米以内的区域; +(七)其他依法划定的工程管理范围。 +千岛湖配水工程管理范围超出工程用地范围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划定管理范围时应当征求所在地区、县(市)人民政府的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14,"第二十条 在千岛湖配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从输水设施中取水; +(二)堆放土石方、矿渣或者其他固体废物,堆放或者倾倒有毒有害、腐蚀性液体等; +(三)围库造地; +(四)进行爆破、掘井、挖沟、挖塘、取土、采石、采砂、采矿等活动; +(五)在输水埋设管道上方地面种植深根植物; +(六)擅自启闭闸门、阀门或者其他设施、设备; +(七)侵占、损坏工程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和设备;"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15,"(八)移动、覆盖、涂改、损毁界桩、标志; +(九)建设影响工程运行和危害工程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十)其他影响工程运行和危害工程安全的行为。 +在千岛湖配水工程管理范围内,不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确需新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审批。"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16,第二十一条 千岛湖配水工程的保护范围为从工程管理范围边线向外延伸二百米以内的区域。其中,隧洞、管道、倒虹吸等地下输水工程的保护范围为工程上方地面以及从其边线向外延伸二百米以内的区域;检修交通隧洞进口、交通道路、检修排水管渠等其他工程设施的保护范围为从管理范围边线向外延伸五十米以内的区域。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17,"第二十二条 在千岛湖配水工程保护范围内,不得从事影响工程运行、危害工程安全和配水安全的爆破、掘井、挖沟、挖塘、取土、采石、采砂、采矿等活动。 +在千岛湖配水工程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采取专项防护措施,并制定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对建设单位进行配水安全保护方面的指导。"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18,"第二十三条 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在千岛湖配水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边界埋设界桩,设立保护标志;在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经过的路口、村庄、城镇等重要地段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第二十四条 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日常巡查和养护管理制度。在巡查、养护中发现工程设施故障或者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进行抢修,排除安全隐患。"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19,第二十五条 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检查工程运行状况,发现有危害或者可能危害工程正常运行情况的,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区、县(市)人民政府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20,"第二十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千岛湖配水工程沿线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千岛湖配水工程安全事故、水质污染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编制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发生险情时,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干扰抢修、抢险作业。"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21,"第二十七条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工程实时监控系统、计算机远程操控系统,实现工程运行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 +第二十八条 因实施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管理和保护行为,造成利害关系��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或者赔偿。 +第四章 水质保障与供水 +第二十九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推进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地及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中长期保护规划并组织分步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22,"千岛湖金竹牌取水口、闲林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工业、城镇、农业和农村、船舶等水污染防治,建设防护林等生态隔离保护带,确保饮用水安全。 +第三十条 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的水源保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和《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23,"第三十一条 千岛湖金竹牌取水口、闲林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区、县(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水源水质实施定期监测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监测制度。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对闲林水库至市区的供水分支管线水质进行监测。 +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负责配水工程取水口、配水工程沿线分水口以及闲林水库配水设施的水质监测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24,"第三十二条 本市各级水行政、生态环境、城市供水、卫生健康等部门以及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监控体系和水质预警机制,对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并共享监测数据。 +第三十三条 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取水许可,并按照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25,"第三十四条 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根据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取水量编制年度配水计划,征求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建立配水水量自动计量体系,对配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向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开放监测系统。"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26,"第三十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分类供水纳入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改造计划,逐步实现优质饮用水、一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分类供应。 +千岛湖配水应当优先满足城市生活饮用水需要,不得用于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政工程管理、深井回灌等作业。"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27,"第三十六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城市直饮水供水管网建设,并按照先行试点、分步实施、市场主导、政府监管的原则推动多模式直饮水供应示范工程,提高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的利用效率。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和《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156542031057953743-28,"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在千岛湖配水工程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时未采取专项保护措施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水行政、城市供水等部门和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0,"杭州市精神卫生条例 +2016年6月24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6年9月29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 +2016年10月20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3号公布 +2016年12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1,"第一条 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精神卫生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精神卫生工作,是指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精神卫生服务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2,"本条例所称心理健康促进,是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策略的制定及实施、对公民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的处置等活动。 +第三条 精神卫生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的原则,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家庭和单位尽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市的精神卫生工作。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精神卫生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3,"发展和改革、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市场监督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精神卫生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依照法律和本条例的规定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并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做好有关精神卫生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4,"残疾人联合会、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科学技术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团体,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开展有关精神卫生工作。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理解和关怀精神障碍患者。 +精神障碍患者有获得精神卫生服务的权利,有依法参加和享受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的权利。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遗弃精神障碍患者。禁止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5,"未经精神障碍患者本人或者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其进行录音、录像、摄影,不得公开精神障碍患者及其近亲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因学术交流等需要在一定场合公开精神障碍患者病情资料的除外,但是应当隐去能够识别其身份的资料。 +第六条 精神障碍患者病愈后,在入学、考试、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6,"精神障碍患者病愈后,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者聘用合同期内,其所在单位应当为其安排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在待遇和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 +有劳动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病愈后有权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残疾人联合会应当为其提供就业培训和推荐就业服务。 +第七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精神卫生工作提供志愿服务,对精神卫生工作进行捐赠。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依法管理和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7,"第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给他人造成严重人身伤害,本人及其监护人无力承担赔偿责任的,受害人可向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申请补助,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章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8,"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将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并将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购买公共精神卫生服务的机制,形成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辖区的精神障碍患者数据库,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9,"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精神障碍患者个案管理制度,帮助精神障碍患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落实本市各项救助政策。 +第十条 本市建立以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为主体,设置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治疗门诊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医疗机构为辅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机构、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养护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等为依托的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10,"第十一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建立精神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 +市和区、县(市)应当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综合治理处置机制,预防、处置精神障碍患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11,"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机构和社区养护机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第十二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设立社会福利性质的康复机构,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场所。康复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其建设、维护和管理费用由���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康复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12,"第十三条 综合性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等级医院标准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指导康复机构开展精神障碍康复治疗。 +第十四条 心理咨询机构依法进行登记后,方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设立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的,应当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设立非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的,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向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13,"第十五条 心理咨询机构可以提供下列心理咨询服务: +(一)一般心理状态与功能的评估; +(二)心理发展偏差的咨询与干预; +(三)认知、情绪或者行为问题的咨询与干预; +(四)社会适应不良的咨询与干预; +(五)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心理咨询服务。 +第十六条 心理咨询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自律,依法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14,"心理咨询机构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 +心理咨询机构不得安排不符合从业要求的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第十七条 心理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规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向接受咨询者告知心理咨询服务的性质以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15,"(二)未经接受咨询者同意,不得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确实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者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的,应当隐去可能据以辨认接受咨询者身份的有关信息; +(三)发现接受咨询者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安全倾向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并及时通知其近亲属; +(四)发现接受咨询者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就诊。"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16,"心理咨询机构的执业规范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进行业务指导,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工作。 +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的规章制度,督促会员依法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17,"第三章 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心理健康促进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公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 +用人单位应当重视劳动者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工会应当督促用人单位建立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18,"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重视居民、村民的心理健康需求,做好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公民应当了解精神卫生知识,参与心理健康促进活动,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预防精神障碍的意义,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19,"残疾人联合会、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科学技术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有关群众团体应当参与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帮助公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精神卫生的公益性宣传。 +第二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教师、校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20,"学校应当结合素质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配备心理辅导人员,对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十三条 民政部门在抗灾、救灾中,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受灾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活动,防止因受灾诱发精神障碍。"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21,"第二十四条 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门应当对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看守所、拘留所��监管场所的人民警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看守所、拘留所等监管场所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被监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心理危机干预列入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协调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22,"市和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订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并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业务培训。 +卫生、民政、公安、司法行政、教育、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或者配备心理辅导人员,开展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降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精神障碍发病率。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等群众团体及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等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23,"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二十六条 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应当遵循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尊严的原则,保障患者获得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 +第二十七条 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 +第二十八条 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近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24,"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帮助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学校、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作出诊断。"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25,"第二十九条 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的通信、受探视权利受法律保护。因病情或者治疗需要有必要对其通信、受探视的权利加以限制时,精神科执业医师应当征得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的同意,并记入病历。 +第三十条 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有权了解病情、诊断结论、治疗方案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权要求医疗机构出具书面诊断结论。"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26,第三十一条 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与治疗其精神障碍无关的实验性临床医疗。需要精神障碍患者参与医学科研活动或者接受新药、新治疗方法的临床试用时,医疗机构或者科研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向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医学科研、临床试用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27,第三十二条 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合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无治疗条件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经评估认为需要转院治疗的,应当转至具有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不得因其是精神障碍患者,推诿或者拒绝为其治疗属于本医疗机构诊疗范围的其他疾病。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28,"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认为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出院的,应当立即告知患者及其监护人。由监护人办理出院手续的,监护人应当在三日内到医疗机构办理手续。 +前款规定的患者属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民政、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及时进行甄别和确认其身份。经甄别属于非本市户籍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可以移交救助站实施救助;不属于救助对象的,相关部门应当协助医疗机构做好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29,"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发现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擅自离院的,应当立即寻找,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一)精神障碍患者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 +(二)精神障碍患者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30,"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近亲属或者公安机关发现擅自离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应当及时通知其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并协助将其送回医疗机构。 +第五章 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 +第三十五条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时,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医师病情评估,认为需要接受定期门诊治疗和社区随访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协助其接受定期门诊和社区随访。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31,"医疗机构、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应当帮助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第三十七条 康复机构应当安排精神障碍患者参加有利于其康复的劳动、娱乐、体育活动,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鼓励企业将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产品提供给康复机构生产。"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32,"第三十八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近亲属应当创造有利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家庭环境,在治疗、生活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照顾,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申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按照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救助政策,维护其合法权益。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遗弃患者或者有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其他情形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33,"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机构应当向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近亲属提供康复知识和康复方法的指导。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四十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精神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3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长。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精神障碍患者生活、医疗救助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公立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基本建设、日常运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经费。"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35,"第四十一条 本市各级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采取措施,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每十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医师数量不低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规定的目标。 +本市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和精神卫生专门人才的培养,将精神医学纳入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精神障碍的预防、诊治、康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36,第四十二条 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和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和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社会工作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其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因工致伤、致残、死亡的,其工伤待遇以及抚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37,"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和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保护,保障其合法权益。对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本市依法落实精神卫生工作人员津贴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市卫生、财政等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38,"第四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推动本市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的建设,满足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康复的需求。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在本行政区域内建设至少一所具有精神障碍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 +第四十四条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39,"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精神障碍患者,由民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收治,其医疗费用按照国家、省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服现役期间患精神障碍的人员退伍、转业后,其精神障碍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省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医疗费用按规定减免后支出仍有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按照国家、省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申请医疗救助。"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40,"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经诊断接受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对符合条件的生活贫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本市实行免费提供基本抗精神障碍药物制度。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1285901818414930343-41,"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心理咨询机构未按照执业规范开展活动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警告或者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0,"杭州市法律援助条例 +2016年10月26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 +2016年12月23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 +2016年12月23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7号公布 +2017年3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1,"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平等享受法律保护,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在司法行政部门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的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2,"本条例所称法律服务机构,是指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机构;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实施法律援助的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鉴定人,以及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受援人,是指获得法律援助的当事人。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3,"第四条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和区、县(市)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法律援助服务机制,购买主体应当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确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4,"法律援助经费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法律援助机构可以通过接受社会组织及个人捐助等合法途径筹集资金,设立专户,专门用于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的标准由市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核定,并定期进行调整。 +第六条 司法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适当地点设立法律援助站点,方便援助对象就近获得法律援助。 +第七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5,"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协调,建立健全衔接机制,促进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及本条例实施法律援助,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九条 鼓励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利用自身资源,为职工、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群体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6,"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开展的无偿法律服务活动,应当接受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条 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承担法律援助义务,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拖延或者终止办理法律援助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7,"法律援助人员实施法律援助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恪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尽职尽责地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不得向受援人收取钱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第二章 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责 +第十一条 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在本级司法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法律援助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中有关法律援助的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8,"(二)负责受理、审查和批准法律援助申请; +(三)负责组织、指派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务; +(四)负责对法律援助的指导、监督和援助案件的质量管理; +(五)负责法律援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六)负责法律援助档案、��料的管理; +(七)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和交流; +(八)负责承办政府指定的其他有关法律援助事项。 +第三章 法律援助的对象和方式"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9,"第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符合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 +(二)申请事项依法在本行政区域审理或者处理; +(三)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 +前款所称经济困难标准按照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人民政府确定的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标准执行。 +第十三条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予审查经济状况: +(一)患有重大疾病的七十周岁以上老年人; +(二)军人、军属;"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10,"(三)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因见义勇为行为权益受损需要维权的; +(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以及解决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劳动合同纠纷等事项的; +(五)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患有重大疾病的人员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和其他严重侵权行为主张权利的; +(六)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11,"第十四条 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第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12,"第十六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及其近亲属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审查经济状况: +(一)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一级或者二级智力残疾的; +(二)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经委托辩护人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13,"(三)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刑事案件,被告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刑事案件; +(五)人民检察院抗诉的; +(六)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第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聋、哑人; +(三)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14,"(四)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的强制医疗案件,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其诉讼代理人,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第十九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认为确有必要予以法律援助的案件,可以指定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条 法律援助主要采取下列形式: +(一)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二)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三)民事诉讼代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15,"(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代理; +(五)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代理; +(六)仲裁代理; +(七)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八)公证证明; +(九)司法鉴定; +(十)其他形式法律服务。 +第四章 法律援助的程序 +第二十一条 诉讼案件的法律援助,由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级司法行政部门所属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仲裁案件的法律援助,由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16,"第二十二条 多个法律援助机构都有权管辖的,由最先收到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因管辖发生争议的,由市司法行政部门所属法律援助机构决定。 +第二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开法律援助条件、程序、申请材料目录和申请示范文本以及咨询服务电话等信息。 +第二十四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17,"(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代理资格的证明;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民政部门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证明; +(三)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有关证据材料。 +申请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由其监护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申请。"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18,"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具有下列证件或者证明材料之一的,无需提交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资料: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 +(二)困难家庭救助证; +(三)特困人员证明; +(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给予申请人司法救助的决定; +(五)在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出资供养或者由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证明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19,"(六)残疾证及申请人住所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证明材料,或者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证; +(七)依靠政府或者单位给付抚恤金生活的证明材料; +(八)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正在接受政府临时救济的证明材料; +(九)法律、法规以及省人民政府规定的能够证明法律援助申请人经济困难的其他证件或者证明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20,第二十六条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可以通过办理案件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或者所在监狱、看守所、强制隔离戒毒所转交申请,相关单位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转交或者告知法律援助机构,并于三日内通知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其委托的其他人员协助提供申请法律援助需提交的有关证件、证明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21,"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无法通知的,相关单位应当在转交申请时一并告知法律援助机构。 +第二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受理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作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22,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一次性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申请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确有困难,法律援助机构根据有关情况认为确有必要提供法律援助的,可以决定对其提供法律援助。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23,"第二十八条 申请事项已经审结或者处理完毕,申请人就同一事项依同一理由申请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作出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但是因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决而依法提出申诉的案件除外。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先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再进行审查: +(一)距时效期间或者法定期限届满不足七日,需要及时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行政复议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24,"(二)需要立即申请财产保全、证据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 +(三)其他紧急或者特殊情况。 +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应当在法律援助机构确定的期限内补交规定的申请材料。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认为受援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并依据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25,第三十条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主管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同时通知申请人;认为申请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维持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援助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26,"第三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作出给予法律援助决定或者自收到通知辩护公函、通知代理公函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指派法律服务机构安排法律援助人员承办,并函告通知辩护或者通知代理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对于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具有五年以上刑事辩护执业经历的律师担任辩护人。 +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律师担任辩护人。"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27,"除通知辩护或者通知代理外,受指派的法律服务机构与受援人应当��订法律援助协议,明确规定免收费用及双方的其他权利义务。 +第三十二条 同一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均为受援人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不同的法律服务机构承办。"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28,第三十三条 对于应当通知辩护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辩护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查明拒绝的原因,有正当理由的,应当准许,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辩护的情况书面告知法律援助机构,同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另行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另行委托辩护人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知法律援助机构另行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29,"第三十四条 法律援助过程中,受援人有权了解本案进展情况。 +法律援助人员未履行法定职责的,受援人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更换法律援助人员。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更换法律援助人员,并通知受援人。 +第三十五条 受援人应当向法律援助人员如实陈述案件情况,提供有关的证明和证据材料,协助法律援助人员调查案件事实。"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30,"第三十六条 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需要调阅、查询、复制有关材料的,经出具法律援助机构的有关证明,有关单位应当免收相关费用,并提供工作便利。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不再符合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 +(二)案件依法终止办理或者被撤销的; +(三)受援人自行委托其他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 +(五)受援人利用法律援助从事违法活动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31,"(六)受援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据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 +有上述情形的,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核实,决定终止法律援助的,应当制作终止法律援助决定书,并发送受援人,同时函告法律援助人员所在机构和有关单位。法律援助人员所在机构应当与受援人解除法律援助协议。"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32,"受援人对法律援助机构终止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依据本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 法律服务机构或者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在援助事项办结后十五日内,向指派的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结案归档材料。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法律援助人员支付办案补贴或者办案费用。 +第三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审查和批准法律援助申请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法律援助申请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33,"(一)是所申请事项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所申请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办理该申请的。 +负责审查和批准法律援助申请的工作人员的回避,由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决定。 +法律援助申请人申请回避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对复议申请,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1377406405462304875-34,"第四十条 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援助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受援人以欺诈方式获得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撤销其受援资格,受援人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偿付已经获得服务的全部费用。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0,"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 +2001年6月22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2016年11月25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保障本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1,"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本条例所称学前教育是指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教育。 +本条例所称���前教育机构是指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其他对学龄前儿童实施教育的机构。 +第三条 学前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开展学前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2,"学前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本市倡导和支持开展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 +第四条 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是政府、社会、家庭、学前教育机构的共同责任。 +本市积极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龄前儿童的学前教育。"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3,"本市举办学前教育机构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体,发挥政府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第五条 本市扶持远郊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本市重视并扶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事业。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应当从婴幼儿开始,与康复、训练结合进行。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扶持和发展适合少数民族特点和需要的学前教育事业。 +第六条 本市采取措施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4,"本市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以捐资赠物等多种形式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对在学前教育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学前教育责任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综合协调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学前教育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举办发挥示范作用的学前教育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5,"城镇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协调学前教育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和社团,在社区内开展学前教育活动。 +农村地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学前教育事业,采取多种形式保证辖区内学龄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第九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学前教育工作,对学前教育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学前教育的管理工作,并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监督指导。"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6,"市、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学前教育的工作。 +第十条 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学前教育事业,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各级妇联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社区内的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为社区内未进入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从事家庭看护学龄前儿童的从业人员提供学前教育的指导与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7,"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负有首要责任,应当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学前教育及其相关的机构互相配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第三章 学前教育机构和从业人员 +第十二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注重促进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8,"鼓励学前教育机构配合社区宣传保育、教育知识,支持社区开展学前教育活动。 +第十三条 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办学地点安全,环境适宜; +(二)有与学前教育要求相适应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的房舍、设施和设备; +(三)具备相应的举办资金; +(四)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和健康条件的工作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9,"第十四条 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到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农村边远地区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办理登记注册,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前教育机构变更登记事项或者停办,应当提前3个月到原登记注册机关办理变更或者撤销手续。 +第十五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防护、卫生保健制度,保障学龄前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10,"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尊重、爱护学龄前儿童,严禁歧视、侮辱、虐待和体罚学龄前儿童。 +第十六条 在学前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并获得教育行���部门颁发的学前教育任职资格证书。 +第十七条 从事家庭看护学龄前儿童的从业人员,应当在所在社区接受有关保育与教育的知识及方法的培训,每年定期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第四章 学前教育保障"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11,"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开展有关的教育改革、评价、表彰、培训和扶助远郊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 +第十九条 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和建设标准,规划建设配套的学前教育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12,"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学前教育设施必须用于发展学前教育事业。配套的学前教育设施竣工验收后,应当在3个月内交付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商社区管理机构举办或者向社会公开招标举办学前教育机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将学前教育设施挪作他用。 +利用居住区的配套设施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应当为社区居民服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使用配套设施的学前教育机构收取国家和本市规定以外的费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13,"第二十条 学前教育机构用水、用电,执行中小学校用水、用电缴费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中小学校建设减免费用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 +第二十一条 社会力量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教研活动、人员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与政府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14,"社会力量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教育科研项目的申请、评优、科研成果鉴定等方面,与政府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享有同等权利。 +第二十二条 本市支持、鼓励和组织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推广新的学前教育的训练方案、教材等科研成果,应当经专家鉴定,并报市或者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15,"第二十三条 本市积极发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游戏软件以及教具和玩具,但其内容或者产品质量不得危害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规划和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学前教育设施的,由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市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16,"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将配套学前教育设施擅自挪作他用的,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收回被挪用的学前教育设施。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向使用配套设施的学前教育机构收取国家和本市规定以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退回所收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644903928089876402-17,"第二十八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中外合作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或者举办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学前教育机构,按照国家及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1年9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0,"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 +2007年9月14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信息化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安全保障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1,"第三条 本市信息化发展遵循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务求实效、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信息化发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发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加大信息化发展的经费投入。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推进本辖区内的信息化发展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2,"第五条 市和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发展的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科技、通信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公安、保密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信息化发展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本市信息化发展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3,"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经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本市国家机关编制的本部门和本行业、本系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应当符合本市信息化发展规划。 +第七条 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化发展趋势和要求以及职责权限,制定并及时完善有关信息化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4,"单位和个人从事信息化工程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安全保障等活动应当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信息化标准。 +市和区、县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及其他有关部门对有关信息化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并通过政府采购、宣传教育、培训考核等活动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应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5,"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信息化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九条 本市鼓励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市民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本市建立并完善基础课程体系,在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应当开展信息化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 +第二章 信息化工程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6,"第十条 信息化工程建设需要进行招标投标的,应当依法进行,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施监理;政府投资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应当符合政府采购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一条 从事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经过资质认证的,应当依法取得资质认证。未经资质认证的单位,不得承揽或者以其他单位名义承揽相应领域内的信息化工程;已经资质认证的单位,不得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信息化工程。"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7,"第十二条 本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化工程年度计划,由市和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制定并监督落实。 +第十三条 使用政府投资新建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单位在报发展改革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立项审批前,应当通过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审查;使用政府投资对信息化工程进行改建、扩建、运行维护的,建设单位在报财政部门审批经费前,应当通过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审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8,"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报审的信息化工程的需求效益、规划布局、技术标准、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组织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对于不符合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本条所规定审查要求的信息化工程,不予审查和审批通过。 +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已建信息化工程的整合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9,"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进行信息化工程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信息化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建设单位对使用政府投资的信息化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应当邀请信息化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参加。 +第十五条 本市实行信息化工程质量保修制度。承揽信息化工程的单位应当对信息化工程承担保修责任。 +使用政府投资的信息化工程的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不得少于两年。"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10,"第十六条 信息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好信息内容更新,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应当使用合法授权的软件,鼓励使用国产信息技术和产品。 +第三章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第十七条 本市加强对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工作的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11,"本市国家机关应当依法采集政务信息,加强对政务信息的管理,定期进行信息更新,保证政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政务信息丢失、泄露或者被滥用。 +市信息化主管部���组织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规范市和区、县两级行政机关采集政务信息的活动,避免重复采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的信息。 +第十八条 本市统一建设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12,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充分利用基础数据库建设本行业、本部门的业务数据库;除涉及国家秘密或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单位应当为本市国家机关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13,"第十九条 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依法编制并公布本单位的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务信息公开目录,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通过公报、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政务信息。 +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当依法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的申请受理和处理机制,为市民提供信息公开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14,"第二十条 本市教育、医疗卫生、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环保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应当将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办事过程等信息通过网站及其他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并逐步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业务办理工作。 +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和服务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一建设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各国家机关共享交换政务信息提供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15,"国家机关可以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中的其他国家机关的政务信息。政务信息需求单位应当就需要共享的信息内容、范围、用途和方式与提供单位主动协商。协商未达成一致的,政务信息需求单位应当将有关情况报请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和规范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增值开发利用,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16,"第二十三条 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开展征信活动时,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守商业秘密,尊重个人隐私,维护被征信企业及个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对采集的信息应当在信息提供者许可的范围内使用。 +鼓励在政府采购、市场监管、信贷、商务等活动中使用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提供的信用产品。 +第四章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17,"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和个人利用信息网络从事商务活动,引导社会逐步建立、完善信用体系和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系统,鼓励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的发展。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18,"第二十五条 本市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支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行维护,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实用信息服务,开发、利用涉农信息资源,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 +电信、广播、电视等公共服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信息网络服务。 +第二十六条 在本市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相应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19,"利用互联网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并在网站主页面上公开经营主体信息、已取得相应许可或者备案的证明、服务规则和服务流程等相应信息。 +第二十七条 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应当对利用其网站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主体的身份信息、合法经营凭证和反映交易信用状况的材料进行核查,并对相关信息做好数据备份,便于当事人和有关部门查询、核对。"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20,"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应当建立投诉受理机制,对利用其网站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活动,但不得妨碍相关经营主体开展正常交易活动。 +第二十八条 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学习电子政务相关知识,开展电子政务技能培训。 +第二十九条 本市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促进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连互通��"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21,"本市各级国家机关的业务应用系统,凡不宜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必须依托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需要接入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的,应当符合有关规范,并经市或者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各级国家机关不得新建专用网络,已经建成的专用网络应当按照规划和标准逐步调整,接入电子政务网络。 +第三十条 本市国家机关的网站应当按照规定与本市政务门户网站建立链接,统一网站风格、标识和建设运行维护技术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22,"本市国家机关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的,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规定,并经过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审核。 +第三十一条 市和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信息化成果展示和交流,对先进的信息技术、产品进行示范推广。 +第五章 信息安全保障 +第三十二条 本市对网络与信息系统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23,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确定本单位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备案、审批。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24,第三十三条 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应当根据确定的安全保护等级,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保证相应投入,同步开展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或者改建工作;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和运行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等级技术测评工作,并根据结果采取措施保障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25,"第三十四条 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并制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发生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后,相关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害程度,防止事件扩大,保存相关记录,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告。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制定相关行业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落实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26,"第三十五条 本市组建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安全情况通报和协调机制,为发生公共服务信息安全事件的单位提供救援服务,为全市应急指挥体系提供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与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危害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以及散布、传播违法信息等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27,"第三十七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化工程的管理,按照国家保密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 市和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政府投资建设信息化工程年度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开展对国家机关的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28,第三十九条 市和区、县发展改革、财政、审计、信息化等部门对使用政府投资的信息化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和工程运行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统计、监察、信息化及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对有关国家机关政务信息采集、公开、共享和信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29,"第四十条 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政务信息采集、管理、公开、共享等工作的内部管理,并明确主管负责人和内部机构,负责本单位电子政务的规划、协调和管理工作,建立对本单位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定期考核制度。 +第四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本行业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服务水平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30,"第四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信息化相关领域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向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通报。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纳入相关信用信息系统。 +第七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31,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未经资质认证的单位承揽、以其他单位名义承揽相应领域的信息化工程,或者已经资质认证的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信息化工程的,由市或��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32,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未按要求制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或者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情况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由市或者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33,"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或者责令停机整顿,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 +(一)违反第十九条规定,未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公开政务信息的; +(二)违反第三十二条规定,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未依法进行安全保护等级备案、审批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34,"(三)违反第三十三条规定,未进行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或者改建工作,或者未进行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技术测评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或者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造成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一)违反第十七条规定,没有正当理由,重复采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信息的; +(二)违反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经审查同意擅自接入电子政务网络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35,"第四十七条 对于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有危害国家安全,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危害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以及散布、传播违法信息等活动的,由国家安全、公安、保密、工商以及其他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市和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信息化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613540339329875711-36,"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0,"北京市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1999年10月28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体育设施的管理,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的管理,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1,"本条例所称体育设施,是指用于开展体育训练、竞赛、教学和社会体育活动的场所及附属设备。 +第三条 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必须坚持为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服务,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首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条 市和区、县体育行政部门是体育设施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第五条 本市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捐赠、赞助、投资等多种形式兴办体育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2,"第六条 利用体育设施进行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把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 +市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城市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公共体育设施发展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市公共体育设施发展规划编制本区、县的公共体育设施发展规划。"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3,"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 +体育行政部门依法通过多种形式筹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资金。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体育设施,必须符合本市公共体育设施发展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及标准。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当征求市体育行政部门的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4,"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的规定配套建设体育设施。规划设计方案未达到规定指标的,规划行��主管部门不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发开工许可证。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应当与居住区住宅工程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 +第十一条 公共体育设施和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的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知体育行政部门参加。"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5,"第十二条 居住区管理单位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 +第十三条 新建学校必须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建设体育设施。原有学校体育设施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应当采取措施逐步达到规定标准,具体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规划和建设适合农村特点的公共体育设施,为农村开展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第三章 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6,"第十五条 公共体育设施和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必须对社会开放,开放时间每年不得少于300天,每天不得少于8小时;受季节限制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由市体育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者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优惠向儿童、学生、教师、老年人和残疾人开放。 +第十六条 学校体育设施应当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 +鼓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7,"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共体育设施、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的用途。 +按照城市规划改变公共体育设施、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用途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先行择地新建偿还。"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8,"第十八条 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的活动场地开展非体育性活动,设施管理者必须报体育行政部门批准,其收入专项用于体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的活动场地开展非体育性活动,占用期满后,占用单位应当及时恢复活动场地的原有功能。 +第十九条 体育设施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的管理制度,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维修、保养,保证体育设施的完好和安全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9,"第二十条 本市对体育设施实行注册登记制度,体育设施管理者应当按照规定到体育行政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新建、改建、扩建的体育设施,体育设施管理者应当在主体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到体育行政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 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场地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二条 体育行政部门对公共体育设施和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实行年检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10,"第二十三条 体育设施管理者应当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体育设施管理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主管人员或者主要负责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规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和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的; +(二)挪用公共体育设施或者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的;"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11,"(三)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的活动场地开展非体育性活动,未按规定报体育行政部门批准的; +(四)将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的活动场地的收入挪作他用的; +(五)未按规定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的管理制度的; +(六)未按规定对体育设施进行维修、保养的; +(七)未按规定到体育行政部门办理体育设施注册登记手续的; +(八)聘用的场地专业技术人员未经培训考核合格的; +(九)未按规定办理年检手续或者年检不符合要求的。"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12,"第二十五条 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或者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有前款所列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13,"第二十六条 对擅自改变公共体育设施、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或者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用途的,以及不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建设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七条 侵占、破坏学校体育设施的,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令其限期清退和修复。"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14,"第二十八条 体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拒绝、阻碍体育行政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4721124051163316047-15,1996年7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公共体育场所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0,"北京市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 +1989年9月21日 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1996年5月30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的决定》修正 +2010年12月23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1,"2016年3月24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2,"第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基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代表组成,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由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二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第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3,"(一)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本市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二)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 +(三)根据国家计划,审查和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 +(四)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4,"(五)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民政、民族、治安、教育、科技、村镇建设、环境和资源保护、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六)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七)依法罢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八)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 +(九)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5,"(十)保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十一)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 +(十二)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 +(十三)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6,"民族乡和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当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 +第三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五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半年至少举行一次;每年的第一次会议,应当不迟于三月底前举行。 +每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完成后的两个月内举行,由上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召集。"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7,"经过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或者主席团决定,可以临时召集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出席,始得举行。 +第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主席团召集并主持。 +第八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通过本次会议的议程和其他准备事项的决定。 +每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预备会议,由上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8,"第九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和本级人民政府,可以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提交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五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列入会议议程的议案,在交付大会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经主席团同意,会议对该项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9,"第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各项议案的审议在大会全体会议上进行。代表人数较多的,也可以分组讨论,然后大会审议。 +第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作出决议,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10,第十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的质询案。代表总数在四十人以下的,五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也可以提出质询案。质询案必须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11,"质询案由主席团决定交由受质询机关在主席团会议、大会全体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在主席团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代表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主席团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会议。 +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复;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由主席团印发会议或者印发提质询案的代表。"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12,"提出质询案的代表半数以上对答复不满意的,经主席团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质询案情况复杂的,经主席团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在大会后三个月内向有关代表作出答复,并向主席团报告。 +第十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议案的时候,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询问,由有关机关负责人说明。"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13,第十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会议期间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主席团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有关机关和组织应当在三个月内,情况复杂的不超过六个月,予以答复。对迫切需要办理又有条件办理的,有关机关和组织应当在会议期间办理或者提出办理方案答复代表。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14,"第十五条 每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设立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其职权行使至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为止。 +新的一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出后,由上届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并向上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报告,经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在新的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预备会议上宣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15,"第十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列席会议;其他有关机关、团体负责人,经主席团决定,可以列席会议。 +列席人数不得超过代表总数的二分之一。 +第四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副主席 +第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 +主席团一般由五人至九人组成。"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16,第十八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决定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的日期,提出会议议程草案,并做好会议前的各项筹备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17,主席团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本地区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计划地安排代表听取和讨论本级人民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听取和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主席团在闭会期间的工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18,"第十九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主席,并可以设副主席一人至二人。主席、副主席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从代表中选出,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主席、副主席为主席团成员。主席负责召集并主持主席团会议。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的职务,必须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辞去主席、副主席的职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19,"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可以设秘书一人,协助主席、副主席办理日常事务。 +第二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中至少有一人为专职。 +主席、副主席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根据主席团的安排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并负责处理主席团的日常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20,"第二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或者副主席,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参加本级人民政府的会议。 +第五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 +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选举、罢免和补选 +第二十二条 每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21,"第二十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候选人,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名或者代表十人以上书面联名提出。 +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人数,每一代表与其他代表联合提名的候选人人数,均不得超过应选名额。 +提名人应当如实介绍所提名的候选人的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22,第二十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乡长,镇长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副主席,副乡长,副镇长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一人至三人,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应选人数在选举办法中规定具体差额数,进行差额选举。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23,"如果提名的候选人数符合选举办法规定的差额数,由主席团提交代表酝酿、讨论后,进行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数超过选举办法规定的差额数,由主席团提交代表酝酿、讨论后,进行预选,根据在预选中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选举办法规定的差额数,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进行选举。 +第二十五条 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代表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依照选举办法的规定另选他人,也可以弃权。"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24,"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 +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名额的有效,多于应选名额的作废。 +第二十六条 候选人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人数超过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25,"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人数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可以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候选人,也可以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另行提名、确定候选人。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不足的名额的另行选举可以在本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进行,也可以在下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进行。 +另行选举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副乡长,副镇长时,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确定差额数,进行差额选举。"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26,"第二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辞职,由大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在任期内一般不应变动。个别确需变动的,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接受辞职或者免职。在人民代表大会未决定接受辞职或者免职前,不得离职。"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27,"第二十八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五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被提出罢免的人员有权在主席团会议或者大会全体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在主席团会议上书面提出的申辩意见,由主席团印发会议。"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28,"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的代表职务被罢免的,其主席、副主席的职务相应撤销,由主席团予以公告。 +第二十九条 补选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应当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补选时,候选人数可以多于应选人数,也可以同应选人数相等。选举办法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第六章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29,"第三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确定和代表的选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北京市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从每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30,"第三十二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第三十三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被逮捕、受刑事审判或者被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应当立即报告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31,"第三十四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会议的,必须向主席或者副主席书面请假,并由主席或者副主席报告大会主席团。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代表,代表资格终止。 +第三十五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执行代表职务的时候,其所在单位必须给予时间保障,按正常出勤对待,享受应得的工资和其他待遇。"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32,"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代表活动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三十六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并且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三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33,"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闭会期间可以建立代表小组,开展代表活动。 +第三十八条 乡、民族乡、镇应当建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选民的制度,以及主席、副主席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联系代表的制度。 +第三十九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的监督。选民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罢免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 +第四十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故出缺,由原选区选民补选。" +_sys_auto_gen_doc_id-1693724845777694546-34,"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缺额另行补选。 +补选出缺的代表,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可以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也可以同应选代表的名额相等。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0,"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 +2016年7月22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众生命健康权益,规范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及时、有效抢救急、危、重患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1,"本条例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是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按照调度机构的调度,在将急、危、重患者送达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救治前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和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以及与院内医疗急救机构的交接活动。 +本条例所称调度机构,是指受理院前医疗急救呼叫、调派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提供服务的机构。 +本条例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是指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条件,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医疗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2,"本条例所称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是指具有急诊抢救能力,接收、救治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转运患者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 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安全运行保障的重要内容。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领导,对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实施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3,"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研究建立符合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特点的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并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区人民政府按照全市统一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规划的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4,"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持续保障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发展投入,保障本行政区域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需要相适应。 +第六条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5,"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人力社保、民政、公安、交通、教育、通信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相关工作。 +第七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执业范围、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持续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6,"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应当配合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做好转运急、危、重患者的交接工作。 +第八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配合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自觉维护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秩序。 +第九条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开展医疗急救公益性宣传,普及医疗急救知识,提高社会医疗急救意识。"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7,"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地方课程专题教育内容,在专业组织的指导下,开展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公益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支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事业。"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8,"第十一条 鼓励医学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急救和急诊医学相关研究,提高医疗急救和急诊医学科学技术水平;鼓励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使用先进医疗科学技术。 +本市倡导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中的推广和应用。 +第二章 服务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9,"第十二条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市规划、国土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城乡布局、区域人口数量、服务半径、交通状况和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分布情况、接诊能力等因素,编制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规划,统筹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的布局,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设置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应当符合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规划。"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10,"现有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设置不符合规划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划组织调整。 +第十四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的建设应当符合统一的标准。具体标准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市实际情况制定。 +第十五条 院内医疗急救机构的名录、地址、急诊抢救能力等信息,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定期统计、更新,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11,"第十六条 在有突发事件或者其他公共安全应急需要的情况下,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及其人员和急救车辆,应当接受政府或者有关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调度。 +第十七条 调度机构应当与110、119、122等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做好突发事件和其他公共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第三章 服务规范"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12,"第十八条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制定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并向社会公开;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对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执行服务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考核。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按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急救业务培训。 +第十九条 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专用呼叫号码为“120”。"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13,"“999”为市红十字会履行“救护、救助、救灾”职责的呼叫号码。市红十字会可以协助政府提供部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市红十字会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应当按照全市统一的规划设置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工作站,遵守统一的服务规范,并接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恶意拨打、占用急救呼叫号码和线路。"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14,第二十条 调度机构应当根据人口规模、急救呼叫业务量,设置相应数量的专线电话线路,保证急救呼叫电话畅通,并配置专门的调度人员24小时接听急救呼叫电话。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15,"调度人员应当掌握医疗急救知识、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基本情况和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接诊能力,及时接听急救呼叫电话,询问并记录患者信息,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进行分类登记处理。对急、危、重患者,按照就近原则迅速派出院前救护车;对非急、危、重患者,告知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急、危、重患者的具体标准,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16,"患者及其家属或者现场相关人员应当配合调度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患者病情、位置、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急救人员应当及时接听派车电话,在规定时间内出车;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取得联系,询问病情、指导自救;按照医疗急救操作规范对患者实施救治,并将患者及时转运至院内医疗急救机构;按照规定标准收取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费用,不得因收费问题延误救治。"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17,"第二十二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根据患者情况,遵循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及其家属意愿的原则,将患者及时转运至具有相应急诊抢救能力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 +患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由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决定送往相应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进行救治: +(一)病情危急、有生命危险的; +(二)疑似突发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的; +(三)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18,"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急救人员不得为谋取本单位利益或者个人利益,违反患者转运原则。 +患者转运的具体办法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患者被送达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前,调度机构和急救人员应当与院内医疗急救机构进行沟通,将患者有关情况提前告知拟转运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应当做好接诊准备。"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19,"患者被送达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后,急救人员应当与接诊医生、护士交接患者病情、初步诊疗及用药情况等信息,并按照规定填写、保存病情交接单。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协调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建立有效衔接机制。具体办法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四条 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应当设置专线电话,并保持24小时畅通,保证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调度机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时沟通院前医疗急救相关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20,"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应当坚持首诊负责制,不得拒绝接收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转运的急、危、重患者。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转院治疗的,应当由首诊医生判断转运安全性,并联系接收医院,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转运至其他院内医疗急救机构。 +第二十五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不得擅自停业、中断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21,"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因故停业、中断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应当至少于停业、中断服务前两个月向原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该区域内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不受影响。 +第二十六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应当做好医疗急救信息的登记、保存、汇总、统计、分析等工作,并按照规定报送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具体办法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22,"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平台,实现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共享互通。 +第二十七条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区域人口状况、交通状况和院前、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分布情况,合理确定院前救护车配备数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建立院前救护车定期查验和报废制度,保持车况和车载医疗设备、物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确保车辆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23,"第二十八条 院前救护车应当统一喷涂院前医疗急救标识和呼叫号码,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志灯具和警报器,不得用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以外的其他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擅自配置、使用院前救护车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不得设置、使用标志灯具、警报器。 +院前救护车应当安装计价器,并在明显位置粘贴价格公示,标明收费项目名称、标准及价格举报电话。"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24,"第二十九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当为有需要的急、危、重患者提供搬抬服务,患者家属和现场相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条 每辆院前救护车应当配齐包括驾驶员、医师、护士、担架员等急救人员,具备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搬抬服务的能力。 +第三十一条 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医师应当依法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临床类别急救医学专业;"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25,"(二)临床类别非急救医学专业的医师,应当在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接受急救医学专业系统培训或者专业进修,并经考核合格。 +中医类别医师应当按照其执业范围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 +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护士,应当依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驾驶员、担架员应当经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组织的急救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三十二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可以聘用医疗救护员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辅助性医疗救护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26,"医疗救护员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聘用医疗救护员,应当审核其职业资格,并进行岗前培训、考核;未经考核合格的,不得聘用。 +本市医疗救护员职业资格管理和聘用、培训、考核的有关规定,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27,"第三十三条 市发展改革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门,根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确定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本市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产生的医疗服务费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具体办法由市人力社保、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市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28,"第三十四条 患者及其家属应当按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收费标准支付费用。 +患者及其家属因自身原因拒绝接受调度机构已派出的院前救护车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应当支付已经发生的院前救护车使用费。 +第四章 服务保障 +第三十五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及其急救人员依法开展院前医疗急救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其正常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29,"第三十六条 院前救护车执行院前医疗急救任务受法律保护,并享有下列权利: +(一)依法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 +(二)使用公交专用车道、消防车通道、应急车道; +(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 +(四)在禁停区域或者路段临时停车; +(五)免交收费停车场停车费和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30,"市卫生计生、交通、公安交通管理行政部门应当建立院前救护车信息共享机制,为院前救护车管理和通行提供保障。 +第三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行驶中遇有执行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院前救护车,应当采取停车、减速等方式主动避让;因避让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免予行政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31,"第三十八条 患者确无能力支付医疗急救费用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实施救治后,可以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金、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等申请经费补助。 +第三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向院前医疗急救事业进行公益捐赠的,依法享受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第四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人员队伍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32,"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人力社保等行政部门,制定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引进、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建立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特点相适应的医护人员岗位轮转机制和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激励、保障机制。 +第五章 社会急救能力建设 +第四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急救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社会急救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等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33,"第四十二条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医疗急救规范和社会急救能力建设要求,编制统一的社会医疗急救培训大纲和教学、考核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单位和个人开展社会医疗急救培训活动,应当执行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学、考核标准。 +第四十三条 红十字会应当依法履行医疗急救知识普及、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等职责。 +鼓励医学行业协会、医学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具备专业能力的组织开展社会医疗急救培训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34,"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学者、具备专业能力的组织等对单位和个人开展的社会医疗急救培训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第四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发现他人有医疗急救需要的,可以拨打急救呼叫电话,并提供必要帮助。 +鼓励具备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鼓励个人学习医疗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35,"第四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志愿者组织可以招募、组织志愿者开展医疗急救公益性宣传、普及医疗急救知识等医疗急救志愿服务活动。 +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志愿者组织参与医疗急救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组织应当为志愿者提供医疗急救志愿服务所需的安全、卫生、医疗等条件和保障,开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四十六条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利用互联网技术宣传普及急救知识、统筹利用社会急救资源,提高社会急救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36,第四十七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等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掌握必要的基本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设置应急救援队伍的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医疗急救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3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医疗急救保障等相关内容纳入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实施。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应当根据需要设置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等相关内容,提高工作人员在预防、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中的医疗急救能力。 +鼓励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根据本单位工作性质和特点,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必要的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38,"第四十八条 影剧院、体育场馆、机场、火车站、学校、景区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安全保障需要配置医疗急救设备设施和药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医疗急救保障能力。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社会医疗急救需要,分级分类制定医疗急救设备设施、药品配置指导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39,"第四十九条 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应当将医疗急救服务保障内容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参加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急救服务保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单位和个人发现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调度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可以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设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投诉、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40,"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投诉、举报及时作出处理;需要公安、交通、发展改革、人力社保等行政部门配合的,有关行政部门应当配合。 +第五十一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拒不配合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考核的,由市或者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41,第五十二条 调度机构及其调度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提供服务不符合规定的,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42,第五十三条 急救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提供服务不符合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对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43,第五十四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不按照规定转运患者的,由市或者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44,第五十五条 院内医疗急救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不按照规定与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交接急、危、重患者信息或者拒不接收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转运的急、危、重患者的,由市或者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45,第五十六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停业、中断服务前未按照规定报告的,由市或者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46,第五十七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使用院前救护车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以外其他活动的,由市或者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47,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擅自配置、使用院前救护车或者使用假院前救护车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由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非法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强制拆除、收缴,并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48,"第五十八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不按照规定配备急救人员的,由市或者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扰乱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49,"(一)恶意拨打、占用急救呼叫号码和线路的; +(二)阻碍执行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院前救护车通行的; +(三)侮辱、殴打急救人员,或者以其他方式阻碍急救人员实施救治的; +(四)其他扰乱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秩序的行为。 +第六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中存在不履行、违法履行、不当履行职责行为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问责和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6274155386137414183-50,"第六十一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中对患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由中医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0,"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2020年3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1,第二条 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审批制度、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制度、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制度、以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制度,以法治为基础的政策保障制度,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2,第三条 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依法享有自主决定经营业态、模式的权利,人身和财产权益受到保护的权利,知悉法律、政策和监管、服务等情况的权利,自主加入或者退出社会组织的权利,对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3,"市场主体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恪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履行安全、质量、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定义务,在国际经贸活动中遵循国际通行规则。 +第四条 本市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督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4,"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领导,政府主要负责人是优化营商环境第一责任人。 +市、区发展改革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织、指导、协调优化营商环境日常事务;有关政府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5,"第五条 本市鼓励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对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 +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人大常委会可以采取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质询、询问或者代表视察等方式,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6,"第七条 本市建立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制度,聘请企业经营者、有关社会人士作为监督员,发现营商环境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员的监督,及时整改查实的问题。 +第八条 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协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逐步实现政务服务标准统一、资质互认、区域通办。 +第二章 市场环境 +第九条 本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为市场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国际领先的发展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7,第十条 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法律保护。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保障依法平等适用国家和本市各类支持发展政策;保障在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获得公平待遇。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8,"禁止违反法定权限、条件、程序对市场主体的财产和企业经营者个人财产实施查封、冻结和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禁止在法律、法规规定之外要求市场主体提供财力、物力或者人力的收费和摊派行为。 +因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政府采取征收征用、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承诺等措施的,应当依法对市场主体予以补偿。"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9,"第十一条 本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要求,制定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发展政策和新增产业禁止限制目录。本市新增产业禁止限制目录,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政府部门拟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各区人民政府、有关政府部门不得制定新增产业禁止限制目录。 +本市新增产业禁止限制目录和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10,"第十二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下列措施简化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手续,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申请设立市场主体或者变更登记事项,申请人承诺所提交的章程、协议、决议和住所使用证明等材料真实、合法、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提交的材料实行形式审查;"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11,"(二)设立一般经营项目,申请人提交材料齐全的���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即时办结,并根据需要一次性向申请人提供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营业执照、公章和票据。不能即时办结的,应当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设立一般经营项目的市场主体,可以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大类登记经营范围; +(四)多个市场主体可以使用同一地址作为登记住所;"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12,"(五)市场主体可以在登记住所以外的场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自行公示实际生产经营场所的地址; +(六)市场主体设立分支机构,可以申请在其营业执照上注明分支机构住所,不再单独申请营业执照。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称一般经营项目,是指市场主体不需要经过有关政府部门行政许可即可以开展的经营项目。 +市场主体简化注册登记手续的具体办法,由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13,第十三条 市场主体应当将登记的住所或者通过北京市企业登记服务平台自行填报公示的其他地址承诺作为纸质法律文书送达地址;市场主体同意适用电子送达方式的,在北京市企业登记服务平台中填写的电子邮箱、传真号、移动即时通讯账号等视为电子法律文书送达地址,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14,"第十四条 本市推进科技、文化重点产业发展。市场主体可以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资源,建设科技、文化企业孵化器。经依法登记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符合规划的,可以用于科技、文化孵化,科技、文化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等项目建设。 +本市统筹推进应用场景建设,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提供实验空间。科学技术、经济和信息化等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发布重点领域应用场景项目清单。"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15,"支持在本市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或者联盟、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或者其分支机构。 +第十五条 知识产权等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平台以及有关案件行政处理的快速通道,完善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案件移送和线索通报制度。 +市知识产权部门应当鼓励、引导企业建立专利预警制度,支持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预警和战略分析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16,市知识产权部门应当建立企业专利海外应急援助机制,指导企业、协会制定海外重大突发知识产权案件应对预案,支持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援助。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17,第十六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体制机制,培育国际化、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服务;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完善调解机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按照国家规定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18,"第十七条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为市场主体首贷、续贷业务受理和其他金融业务提供服务,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和比重。 +在确保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受到保护的前提下,推动不动产登记、税务、市场监督管理、民政等有关政府部门的信息与金融机构共享;建立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企业电子身份认证信息系统,减少企业需要提供的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19,"第十八条 本市由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对动产担保物进行统一登记,航空器、船舶、机动车和知识产权除外。市场主体办理动产担保登记,可以对担保物进行概括性描述。 +动产担保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担保权益涵盖担保物本身及其将来产生的产品、收益、替代品等资产。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推动建立担保物处置平台,为债权人实现担保权益提供便利。"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20,"第十九条 本市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支持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完善股东名册托管登记机制,扩大中小微企业股权直接融资规模。 +第二十条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具体问题,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及时惠及市场主体。 +第二十一条 发生突发事件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遭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市场主体损失情况,制定救助、补偿、补贴、减免、安置等措施并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21,"第二十二条 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不得有下列限制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或者投标人的行为: +(一)违法限定潜在供应商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 +(二)违法要求潜在供应商或者投标人设立分支机构; +(三)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 +(四)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原产地或者供应商等; +(五)其他限制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或者投标人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22,"第二十三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推动建立健全本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行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管理,依法公开公共资源交易的规则、流程、结果、监管和信用等信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现一表申请、一证通用、一网通办服务。 +推广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使用电子保函,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第二十四条 本市加大对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力度。"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23,公司董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审议公司股东关联交易等事项时,应当维护公司利益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经董事会决议的关联交易致使公司遭受损失的,董事应当承担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24,第二十五条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履行向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为由违约毁约,不得违背市场主体真实意愿延长付款期限。因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改变政策承诺、合同约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依法对市场主体因此受到的损失予以补偿。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25,"市场主体以应收账款申请担保融资,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等应付款方提出确权请求的,应付款方应当及时确认债权债务关系。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企业办理注销登记: +(一)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无债权债务,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发布拟注销公告满二十日,且无异议的; +(二)破产管理人依据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裁定文书提出申请的;"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26,"(三)被吊销营业执照三年以上的公司,其股东书面承诺承担未清偿债务的。 +第二十七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依法自主发展会员,代表会员反映诉求,服务会员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起草或者制定有关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应当主动听取有关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对其意见采纳情况及时反馈和说明。 +第三章 政务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27,"第二十八条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统一政务服务标准,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 +第二十九条 本市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28,"市政务服务部门会同有关政府部门编制并公布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及其办事指南,办事指南应当明确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条件和流程、所需材料、容缺受理、办理环节和时限、收费标准、联系方式、投诉渠道等内容。办事指南中的办理条件、所需材料不得含有其他、有关等模糊性兜底要求。 +第三十条 有关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原则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并遵守下列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29,"(一)按照办事指南的规定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不得对市场主体提出办事指南规定以外的要求; +(二)能够通过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获取的材料,不得要求市场主体提供; +(三)需要进行现场踏勘、现场核查、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安排,不得推诿、拖延; +(四)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在同等情况下,应当同标准受理、同标准办理,不得差别对待; +(五)遵守工作纪律,不得与市场主体有任何影响依法履职的交往。"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30,第三十一条 本市在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以外的行业、领域,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告知承诺制。申请人承诺符合办理条件的,有关政府部门应当直接作出同意的决定;未履行承诺的,责���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条件的,撤销决定,并将有关情况纳入本市信用信息平台;作出虚假承诺的,直接撤销决定,按照未取得决定擅自从事相关活动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并将有关情况纳入本市信用信息平台。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31,"告知承诺事项的具体范围和办理条件、标准、流程等,分别由市政务服务部门和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本市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大厅或者站点统一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32,"政府建立市、区、街道和乡镇政务服务体系,根据需要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便利的区域设立政务服务大厅或者政务服务站点,统一政务服务场所名称和标识,实行政务服务大厅或者政务服务站点周末服务、错时或者延时服务,为市场主体就近办事、多点办事、快速办事、随时办事提供便利。 +第三十三条 本市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在服务窗口集中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33,"有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协议委托同级政务服务机构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部门在政务服务大厅或者政务服务站点,设置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有关政府部门分别进行行政审批,综合窗口统一反馈办理结果。 +有关政府部门在政务服务大厅或者政务服务站点派驻人员的,应当赋予派驻人员充分的行政审批权限,对已经受理的事项,原则上实行经办人、首席代表最多签两次办结的工作机制,实现受理、审批、办结一站式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34,"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市场主体的申请,在行政审批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三十四条 本市推行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在网上全程办理。 +市政务服务部门建设全市统一的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各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和互联互通。"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35,"第三十五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政务信息共享。有关政府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准确、及时、完整向大数据管理平台汇集政务信息。 +市场主体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使用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条件的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36,"区块链技术应用中产生的电子数据可以作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依据和归档材料。 +第三十六条 市政务服务部门依法制定作为办理行政审批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有关政府部门不得将目录以外的中介服务事项作为办理行政审批的条件。 +第三十七条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其范围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拟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37,"第三十八条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域,政府及有关部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同步开展环境、水、交通等区域评估,不再对区域内市场主体的建设项目单独提出评估要求。 +第三十九条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会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等部门根据建设工程规模、类型、位置等因素,制定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制度,按照风险等级实施差别化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38,"对社会投资的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可以合并办理,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全流程审批时间不超过十五个工作日。 +第四十条 本市探索在民用和低风险工业建筑工程领域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注册建筑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所属的设计企业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全周期设计、咨询、管理等服务。探索建筑师负责制职业责任保险制度,支持保险企业开发建筑师负责制职业责任保险产品。"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39,"对于可以不聘用工程监理、建设单位不具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能力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可以通过购买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由保险公司委托风险管理机构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 +第四十一条 本市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和土方作业量大的市政工程项目,项目单位取得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且施工现场具备条件的,可以先期开展土方、护坡��降水等作业;但是最迟应当在主体工程施工前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40,"第四十二条 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公用企事业单位,应当公开服务范围、标准、收费、流程、完成时限等信息。 +对市场主体投资的建设项目需要附属接入市政公用设施的小型工程项目,由供水、排水、低压供电等市政公用企业直接上门提供免费服务;接入低压供电的,时间不超过八个工作日。"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41,"第四十三条 供电企业应当保障供电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确保供电质量符合国家规定。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供电企业年供电可靠率的监督,对低于国家有关规定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下列缴纳税费便利措施: +(一)推动纳税事项全市通办;"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42,"(二)推行使用财税辅助申报系统,为市场主体提供财务报表与税务申报表数据自动转换服务; +(三)对市场主体进行纳税提醒和风险提示; +(四)推行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合并申报,网上缴纳; +(五)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行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及其他电子票据。"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43,"第四十五条 不动产登记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与住房和城乡建设、税务等部门的协作,为市场主体转让不动产提供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服务,时间不超过一个工作日。 +不动产登记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为市场主体查询下列信息,提供网上和现场服务: +(一)不动产面积、用途等自然状况信息; +(二)抵押、查封等限制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44,"(三)规划用途为非住宅,且权利人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房屋权属信息,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四)地籍图、宗地图等图件信息。 +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公开涉及土地纠纷案件的审理情况及有关数据。 +第四十六条 市口岸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要求,对进出口货物申报、舱单申报和运输工具申报业务提供单一窗口服务,推进监管信息和物流运输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无纸化通关,涉及国家秘密的特殊情况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45,"海关应当公布报关企业整体通关时间;口岸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并公布口岸收费目录,口岸经营服务企业不得在目录以外收取费用。 +第四十七条 海关、商务等有关政府部门应当依法精简进出口环节审批事项和单证,优化通关流程,能够退出口岸验核的,全部退出;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市场主体,实行先验放后检测、先放行后缴税、先放行后改单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46,"鼓励企业提前申报通关,提前办理单证审核,对于提前申报通关存在差错的,按照有关容错机制处理。 +第四十八条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听取市场主体意见,为市场主体提供政策信息,协调解决市场主体的困难和问题。"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47,"市场主体可以通过12345服务热线电话、部门电话、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提出有关营商环境的咨询和投诉举报。有关政府部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协调解决、答复;无法解决的,应当及时告知并说明情况。 +第四十九条 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有条件的区人民政府,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可以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48,"本市探索在部分领域开展营业执照和有关行政许可联合审批试点。市场主体在申请设立登记时,可以一并提出相关行政许可申请,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并联办理。 +本市探索在部分行业开展综合行政许可试点。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项行政许可可以整合为一项行业综合行政许可,一张行业综合行政许可证统一记载相关行政许可信息。 +本市探索基于风险的分级分类审批管理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49,"第五十条 本市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市场主体可以对有关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办法由市政务服务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 监管执法 +第五十一条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坚持公平公正监管、信用监管、综合监管,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50,"第五十二条 有关政府部门编制的权力清单应当明确监管执法事项、依据、主体、权限、内容、方法、程序和处罚措施等内容。 +第五十三条 本市推行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市有关政府部门以公共信用信息评价结果等为依据,制定本行业、本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标准。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应当减少检查比例和频次;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应当提高检查比例和频次。"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51,第五十四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制度,明确失信的市场主体可以采取作出信用承诺、完成信用整改、通过信用核查、接受专题培训、提交信用报告、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对于完成信用修复的市场主体,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停止公示其失信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52,"第五十五条 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按照鼓励创新和发展、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原则,针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性质和特点,制定临时性、过渡性监管规则和措施,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引导其健康规范发展。 +第五十六条 本市在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以外的行业、领域,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事项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53,"有关政府部门应当确定本行业或者本领域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范围,健全随机抽查系统,完善相关细则,确保公平监管。 +第五十七条 本市健全违法违规行为举报投诉制度,畅通公众监督渠道。有关政府部门接到举报投诉的,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54,"本市推进在特定行业、领域建立内部举报人等制度,鼓励行业、领域内部人员举报市场主体涉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提高监管执法的针对性、有效性。查证属实的,有关政府部门加大对内部举报人的奖励力度,并对其实行严格保护。 +第五十八条 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制定本部门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并于每年三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应当包括检查主体、检查对象范围、检查方式、检查项目和检查比例等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55,"第五十九条 本市在现场检查中推行行政检查单制度。市有关政府部门应当依法制定本行业、本领域行政检查单,明确检查内容、检查方式和检查标准等。 +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按照行政检查单实施现场检查,不得擅自改变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检查标准等,不得要求监管对象准备书面汇报材料或者要求负责人陪同,减少对市场主体的影响。"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56,"第六十条 需要在特定区域或者时段,对监管对象实施不同监管部门多项监管内容检查的,应当采用联合检查的方式,由牵头部门组织、多部门参加,按照同一时间、针对同一对象,实施一次检查,完成所有检查内容。 +第六十一条 本市推行综合执法,减少执法主体和执法层级,分别在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领域组建综合执法队伍,在街乡层面整合执法力量,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57,第六十二条 市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消除情况、违法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依法明确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具体情形。市、区有关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裁量基准,不得擅自突破裁量基准实施行政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58,第六十三条 市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市场主体违法行为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将本部门应当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制定相应目录及其公示期限,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59,"对于一般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信息的最短公示期为三个月,最长为一年;对于严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信息的最短公示期为一年,最长为三年。公示期届满的行政处罚信息不再公示,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除外;市场主体发现行政处罚信息不应当公示的,有权要求相关公示主体更正。 +��规定期限内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经市场主体申请,有关政府部门可以视情将公示期相应缩短三至十二个月。 +第五章 法治保障"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60,"第六十四条 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市场主体认为政策措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权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反馈结果。"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61,第六十五条 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应当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除依法保密外,应当通过报纸、网络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建立健全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三十日。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62,"第六十六条 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应当为市场主体留出一般不少于三十日的适应调整期,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施行的除外。 +第六十七条 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上位法制定、修改、废止情况,及时清理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63,第六十八条 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64,市场主体认为政府规章或者市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建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区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或者区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建议;认为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同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可以向区人民政府书面提出审查建议。有关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65,"第六十九条 本市支持在京商事仲裁机构和商事调解机构发展,支持其加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 +鼓励市场主体选择在京商事仲裁机构或者商事调解机构解决纠纷。 +第七十条 相关部门应当健全司法鉴定、资产评估、审计审价等行业管理制度,督促相关机构优化工作流程、压缩工作时限、提高工作质量,配合有关方面查明事实。"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66,"市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健全司法鉴定、资产评估、审计审价等委托机构的遴选、评价、考核的规则和标准,向社会公布,并定期向相关部门通报对委托机构的考核结果。 +第七十一条 人民法院依法通过下列措施,提高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效率和质量: +(一)推进繁简分流快速审理机制; +(二)依法扩大独任制审理案件范围; +(三)指派技术调查官参与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案件诉讼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67,"第七十二条 有关政府部门应当与人民法院建立企业破产工作协调机制,支持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或者重整,协调解决破产企业信用修复、企业注销、社会稳定等问题。 +第七十三条 人民法院探索建立重整识别、预重整等破产拯救机制,完善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审理机制,提高办理破产案件效率。"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68,"第七十四条 市高级人民法院应当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有关政府部门建立破产案件财产处置联动机制,统一破产企业土地、房产、车辆等处置规则,提高破产财产处置效率。 +第七十五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加大对破产企业职工权益的保障力度,协调解决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档案接转等事项,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69,"第七十六条 企业因重整取得的债务重组收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适用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对于破产企业涉及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减免。 +破产企业重整期间,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自动解除或者经破产管理人申请解除破产企业非正常户认定状态。"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70,"第七十七条 破产管理人有权查询破产企业注册登记材料、社会保险费用缴纳情况、银行开户信息及存款状况,以及不动产、���辆、知识产权等信息,有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第七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健全破产案件债权人权益保障机制,保障债权人会议对破产企业财产分配、处置的决策权,保障债权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71,"第七十九条 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市公安机关等有关政府部门建立被执行人及其车辆查询机制。人民法院执行案件需要查找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等人员,或者被执行人车辆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协助查找需求,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第八十条 破产管理人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加大对破产管理人的培训力度,提高破产管理人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27504252652766907-72,"第八十一条 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依法履行职责或者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八十二条 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有关实施办法或者实施细则。 +第八十三条 本条例自2020年4月28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0,"北京市信访条例 +2006年9月15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持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信访工作和信访行为,保障信访活动依法有序进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信访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1,"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本市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信访人,是指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条例所称信访请求,是指信访人向本市国家机关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2,"本条例所称信访事项,是指本市国家机关依法受理的信访请求。 +本条例所称国家机关,是指本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和信访人的信访活动。 +国家机关处理信访请求,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3,"第四条 国家机关应当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保障信访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第五条 本市信访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三)有关的国家机关、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相互配合; +(四)方便信访人。"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4,"第六条 国家机关信访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 +国家机关主要负责人对信访工作负总责,主管负责人负主管责任,其他负责人按照工作分工负分管责任。 +第七条 国家机关应当将通过信访渠道收集的信息纳入决策评价体系,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导致信访事项的社会矛盾和纠纷。"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5,"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政策等手段和教育、协调、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第八条 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将信访工作纳入机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九条 本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对排查出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纠纷,采取疏导、协调、交办、督办、工作建议等方式予以化解。"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6,"国家机关发现重大、紧急信访信息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并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 +第十条 本市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会商、协调、督查等方式,研究处理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 +第十一条 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信访人提出的建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对改进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由有���国家机关给予奖励和表彰。"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7,"第十二条 本市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信访工作负总责。 +本市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兼顾单位利益、职工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主动排查、妥善处理本单位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积极协助国家机关做好涉及本单位的信访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可以聘请律师、心理咨询师、相关领域专家、社会志愿者,为信访人和国家机关提供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的咨询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8,"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信访工作需要,组织律师采取多种形式为信访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第十四条 本市信访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 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五条 信访人依法信访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打击报复。 +第十六条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信访工作制度和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二)要求信访工作人员提供与其信访请求有关的咨询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9,"(三)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访工作人员提出回避请求; +(四)向办理机关查询其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五)要求对姓名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事项予以保密;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七条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应当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10,"(二)提出的信访请求客观真实,不得歪曲、捏造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三)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信访活动; +(四)履行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处理决定;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信访工作机构和信访工作人员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11,"各级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信访工作人员;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或者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配备相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或者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 信访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处理信访请求; +(二)办理信访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12,"(三)协调、督促检查信访请求的处理和信访事项办理意见的落实,提出改进工作、追究责任的建议; +(四)提供与信访人提出的信访请求有关的咨询服务; +(五)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指导、督促、检查下级国家机关的信访工作,总结交流信访工作经验; +(七)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信访人依法信访; +(八)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13,"第二十条 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在信访接待场所、本机关网站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布下列事项: +(一)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受理电话、接待场所、来访接待时间; +(二)本机关信访事项受理范围; +(三)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工作规范以及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四)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的方式; +(五)实行负责人信访接待日的机关,公开接待日的安排; +(六)其它方便信访人的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14,"信访人要求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予以说明、解释。 +第二十一条 信访工作机构应当通过互联互通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之间信访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二条 信访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文明接待,尊重信访人,不得刁难和歧视信访人。对依法不予受理的信访请求,应当告知信访人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15,"(二)按照信访工作的处理程序,依法及时处理信访事项,不得置之不理、敷衍塞责、推诿拖延。对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信访请求,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提出; +(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接受信访人请客送礼; +(四)遵守保密制��,不得泄露控告人、检举人的姓名及控告、检举的内容,不得泄露、扩散信访人要求保密及可能对信访人权益造成损害的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16,"(五)对信访人有关信访事项办理情况的查询,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应当如实答复,不得拒绝; +(六)与信访人或者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七)按照档案管理的规定,建立并妥善保管信访档案,不得丢失、篡改、隐匿或者擅自销毁。 +第四章 信访请求的提出 +第二十三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请求,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提出。"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17,"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提出。 +第二十四条 信访人提出信访请求,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提出投诉请求的,应当提供真实姓名(名称)、住址、联系方式和基本事实、理由、明确的请求。 +信访人采用口头形式提出信访请求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如实记录。 +国家机关为方便、规范信访人提出信访请求,可以向信访人提供格式化文本。"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18,"第二十五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请求的,应当在公布的接待时间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信访接待场所提出。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请求的,应当推举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代表应当如实向其他信访人转达处理或者答复意见。 +第二十六条 信访人要求采用书面形式告知、答复的,应当采用书信、传真、电子邮件或者走访形式提出信访请求。"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19,"第二十七条 信访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信访请求。代理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信访请求时,应当出示授权委托书,在授权范围内行使代理权。 +委托人明确表示不再提出信访请求,代理人继续提出的,有关国家机关不再受理。 +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信访请求,由其监护人代为提出。 +因身体障碍不能正常表述本人意愿者提出信访请求的,应当委托他人代为提出。"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20,"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需要以走访形式提出信访请求的,应当委托他人代为提出。 +第五章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信访事项的受理和办理 +第二十九条 信访人可以就下列事项向本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信访请求: +(一)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的决议、决定的意见和建议;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意见和建议;"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21,"(三)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决定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五)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工作人员的建议、批评、意见和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六)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议、决定的意见和建议;"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22,"(七)依法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理的其他信访请求。 +第三十条 本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包办代替、不直接处理。 +第三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请求,应当予以登记,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23,"(一)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信访事项受理范围内的信访请求,转送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办理,并答复信访人; +(二)属于本级或者下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责范围内的信访请求,转送相关国家机关处理,可以要求反馈处理结果,由办理机关答复信访人。 +第三十二条 下列信访请求不予受理: +(一)对依照法律程序正在审理之中的案件提出的信访请求;"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24,"(二)经过行政机关复核,信访人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的信访请求; +(三)其他依照法律规定不予受理的信访请求。 +第六章 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信访事项的受理和办理 +第一节 受理和办理 +第三十三条 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请求: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25,"(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第三十四条 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请求,应当予以登记,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的信访请求,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情况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26,"(二)依照法定职责属于下级行政机关处理的信访请求,区分情况,转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或者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三)对转送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结果的,可以直接交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反馈结果。"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2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向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交办情况,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交办信访请求的受理或者办理情况。 +第三十五条 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政府工作部门收到信访请求,应当登记,并自收到信访请求之日起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28,(一)信访人直接向其提出的信访请求,按照本部门法定职责范围和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属于下级工作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转送下级工作部门,同时告知信访人;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29,(二)上级工作部门转送、交办的信访请求,属于本部门法定职责范围的,应当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按要求报告上级工作部门;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自收到该信访请求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转送、交办工作部门提出异议,并交还相关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30,"第三十六条 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本级政府工作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政府,上级政府工作部门对下级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受理的信访请求而未受理的,可以要求其受理,在指定时限内办结,并报告办理结果。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访人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请求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一)信访请求正在审查期间的; +(二)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31,"(三)信访事项的办理、复查意见作出后,信访人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 +第三十八条 信访事项涉及两个以上工作部门的,由相关工作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分别受理;需要共同受理的,出现争议时,应当上报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主办机关。"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32,第三十九条 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受理信访事项后,认为涉及本级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门法定职责需要协调的,可以请求本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协调。协调后仍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信访工作机构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按决定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33,"第四十条 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决定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对于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依照规定程序举行听证。"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34,"第四十二条 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受理信访事项后,应当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或者部分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或者部分支持; +(二)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三)请求事由缺乏法律依据无法解决的,告知信访人,并做好解释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35,"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或者部分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第四十三条 信访事项答复意见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二)对基本事实的认定; +(三)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 +(四)对信访事项的处理意见; +(五)信访人不服答复意见寻求救济的法定途径和期限。 +第四十四条 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对于以下情形,分别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36,"(一)信访事项涉及多个有权处理机关办理的,由主办机关集中相关办理意见,答复信访人; +(二)多人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可以对代表告知、答复; +(三)与信访请求有关的咨询,以及建议、意见类信访事项,可以口头告知、答复; +(四)因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联系方式不清、不实等原因无法告知、答复的,不予告知、答复。"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37,"第四十五条 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自收到信访请求之日起15日内已经办结的信访事项,经信访人同意,可以口头告知、答复。 +第四十六条 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对交办的信访事项应当在指定的期限内将办理结果报送至交办机关;不能按期办结的,应当说明原因并报告阶段性工作情况。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节 复查、复核和督办"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38,"第四十七条 信访人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办理意见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请求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核。 +信访人的复查、复核申请应当针对答复意见,以书面形式提出,并附办理意见;提出复核申请的,还应当附复查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39,"第四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是信访事项办理机关的,区、县人民政府是复查机关;区、县人民政府是办理、复查机关的,市人民政府是复查、复核机关;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是办理机关的,上一级工作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是复查机关;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是办理、复查机关的,市人民政府是复查、复核机关。 +对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的办理意见、复查意见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查、复核。"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40,"第四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本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相关工作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复查、复核委员会,负责本级人民政府的复查、复核工作。复查、复核委员会确定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可以成立复查、复核委员会,负责本部门的复查、复核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41,"第五十条 复查、复核机关经审查决定受理复查、复核申请的,应当书面告知信访人,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按照下列方式作出复查、复核意见,并书面答复: +(一)办理、复查意见认定事实清楚,适用依据正确的,予以维持; +(二)办理、复查意见认定事实不清,适用依据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的,区分情况,予以撤销、变更或者责令办理、复查机关限期重新作出答复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42,"办理、复查机关由于认定事实不清、适用依据错误,被责令重新作出答复意见的,不得作出与原意见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答复意见。 +复查、复核机关经审查决定不予受理的复查、复核申请,应当书面告知信访人理由。 +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在法定期限内无法作出复查、复核意见的,经本级复查、复核委员会批准,可以延长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43,"第五十一条 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信访请求的,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相关工作部门不再受理。 +第五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下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44,"(五)不执行信访答复意见的; +(六)答复意见认定事实不清、依据或者程序存在明显错误的; +(七)虚报办理结果或���办理结果不落实的; +(八)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指定时限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建议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说明理由。"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45,"第五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政府工作部门应当针对信访人在一定时期内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向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或者通过本级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提出完善政策或者改进工作的建议。 +第七章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信访事项的受理和办理 +第五十四条 信访人可以就下列事项向本市各级人民法院提出信访请求: +(一)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46,"(二)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的举报、控告或者申诉; +(三)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信访请求。 +第五十五条 信访人可以就下列事项向本市各级人民检察院提出信访请求: +(一)对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的举报、控告或者申诉; +(三)依法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受理的其他信访请求。"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47,"第五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信访人提出的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信访请求,应当予以登记,依照法律或者相关规定处理,告知、答复信访人。 +第八章 信访秩序 +第五十七条 信访活动应当依法、有序进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信访人应当共同维护信访秩序。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当协助国家机关维护信访秩序。 +第五十八条 信访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得有下列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48,"(一)在非信访接待场所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请求的; +(二)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及其周边、公共场所非法聚集、滋事,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堵塞、阻断交通,或者以自杀、自伤、自残相威胁的; +(三)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生产、经营秩序的; +(四)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五)侮辱、殴打、威胁履行信访工作职责的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49,"(六)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七)歪曲、捏造事实,散布谣言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八)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九)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或者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十)其他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50,"第五十九条 信访工作机构对滞留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应当通知其监护人或者有关单位将其带回。 +信访工作机构对来访的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通知属地卫生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51,"第六十条 信访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事件引发地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应当及时到场,教育、疏导、劝返信访人。事件发生地政府应当积极配合。 +第九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52,第六十一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53,"第六十二条 国家机关在信访工作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三条 国家机关信访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所在单位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54,"第六十四条 国家机关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经督办拒不纠正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六十五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55,"第六十六条 压制、打击报复信访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七条 信访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十五条、第五十八条规定的,由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或者教育。"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56,"经劝阻、批评或者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或者治安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八条 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由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参照本条例制定具体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4062852700691073111-57,"第六十九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提出的信访请求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七十条 本条例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0,"北京市消防条例 +1996年9月6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1998年9月17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 +2002年3月29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正 +2011年5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1,"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及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森林、军事设施、铁路、民航、矿井地下部分的消防工作,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2,"第三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制定消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消防安全职责,将消防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加。"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3,"第五条 市和区、县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公安派出所依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依法处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指导辖区内的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与公安派出所应当在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领导下明确职责范围,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消防监督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4,"第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单位消防安全职责,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 +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个体工商户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本条例关于单位消防安全职责的规定。 +第七条 消防协会和其他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行业消防安全自律机制和管理制度,制定从业规范,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相关从业人员,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相关单位的消防工作进行指导。"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5,"第八条 本市鼓励有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开展消防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鼓励消防组织运用先进科技成果提升灭火救援能力。 +第二章 消防安全责任 +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建立健全防火安全委员会和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并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业务经费的投入; +(三)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及重点防火期消防工作计划;"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6,"(四)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五)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完成年度消防安全责任目标情况进行考核、评比; +(六)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他依法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防火安全委员会组织、指导、监督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协调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组织建设等重大事项,督促重大火灾隐患整改。"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7,"教育、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市政市容、交通、农业、水务、商务、文化、卫生、文物、民防、旅游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消防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部署,统筹负责本辖区的消防安全工作;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领导机制,监督辖区内政府部门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指导辖区内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履行各自的消防安全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8,"第十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宣传,根据需要指导单位开展消防演练; +(二)依法实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以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三)制定灭火预案并进行实地演练,实施火灾扑救和相关应急救援,依法调查火灾事故; +(四)实施消防监督检查,依法处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督促火灾隐患整改,及时报告、通报重大火灾隐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9,"(五)对公安派出所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进行指导,定期对公安派出所民警进行消防监督业务培训; +(六)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 +(七)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一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居民、村民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建立消防安全联防制度。 +第十二条 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10,"(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按照检测规范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11,"(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采取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对消防设备操作控制人员、专职和兼职防火人员等重点岗位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七)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对电器设备、燃气用具及其线路、管路进行检测、维护和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12,"(八)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不得擅离职守;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三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13,"(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四)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培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五)按照电气防火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定期对电气防火安全进行检测,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第十四条 个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义务: +(一)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14,"(二)遵守单位制定的防火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报告火警; +(四)按规定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参加消防演练; +(五)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 +(六)对被监护人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第三章 火灾预防"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15,第十五条 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市规划行��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行政部门组织编制消防专项规划。消防专项规划应当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消防安全监控系统等内容。消防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不得擅自变更。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16,"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适应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及时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应当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公共消防设施。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标准同步建设消火栓等消防供水设施。公共供水设施尚未覆盖的区域,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消防取水码头、消防水池等消防储水取水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17,公共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单位应当保障消防供水设施的正常使用,因检修、施工等原因不能保证消防供水的,应当提前告知所在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发现消防供水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应当通知维护管理单位及时维护、保养。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18,"第十七条 在城市地区新建建筑,应当建设一级、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控制建设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严格限制建设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在农村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应当使用符合耐火等级标准的建筑材料。 +农村居民自建房屋应当符合农村消防规划,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应当符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政府部门、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居民自建房屋的消防安全进行指导和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19,"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应当遵守前两款和建筑耐火等级标准的规定。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与村容村貌改造、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新建、改建农村道路时,村内主干道的路面宽度及管架、栈桥等设施跨越道路的高度,应当符合消防车辆通行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20,"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农村自来水管网时,应当按照规定配置消火栓。已有自来水管网但未配置消火栓的村,应当对管网进行改造,并按照规定配置消火栓。没有自来水管网的村,可以利用天然水源设置取水设施;缺乏天然水源的,可以设置消防水池等作为替代水源。 +第二十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将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向所在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21,"市和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检查中发现或者主动申报的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单位,应当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由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一条 建筑物由所有权人直接管理使用的,所有权人应当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22,"建筑物由所有权人以出租、委托等方式交由他人管理使用的,管理使用人应当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所有权人应当与管理使用人签订消防安全协议,监督管理使用人落实消防安全职责和措施,不得向管理使用人提出危及消防安全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 同一建筑物有两个以上所有权人的,所有权人对各自专有部分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所有权人共同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23,"第二十三条 对建筑物内共用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检测、维修、更新、改造所需的经费,保修期内由建设单位承担;保修期满的,按照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规定列支;未建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由业主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业主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确定。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对业主约定或者确定共用消防设施和器材维护费用的有关事项给予协调和指导。"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24,"第二十四条 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做好下列消防安全工作: +(一)开展日常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示火灾隐患,组织居民进行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二)组织安全巡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三)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完好有效。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划定和设置停车泊位及设施时不得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25,"(五)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的行为予以劝阻并督促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 +(六)对初起火灾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第二十五条 高层建筑的管理使用人应当遵守下列消防安全规定: +(一)成立消防安全组织统一管理消防工作,或者配备防火负责人和从事消防设施管理、维护的专职技术人员; +(二)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整改、消除火灾隐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26,"(三)清除高层建筑周边、消防扑救场地上空妨碍登高消防车作业的建筑、设施、设备; +(四)在出入口、电梯口、防火门等醒目位置设置提示火灾危险性、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的明显标志和警示标语; +(五)设置安全疏散路线指导图; +(六)不得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 +(七)需要暂时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采取有效替代措施;停用消防设施、器材超过24小时的,报告所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27,"本市倡导高层建筑的管理使用人配备缓降器、软梯、救生袋和防毒面具等避难救生设施;倡导高层建筑的管理使用人自备救生绳、口哨、手电筒等自救工具。 +第二十六条 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的管理使用人应当遵守下列消防安全规定: +(一)维修消防设施时采取有效的替代措施; +(二)不得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 +(三)不得占用安全出口外的人员疏散场地; +(四)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气; +(五)不得变更规划使用功能。"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28,"第二十七条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负责,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确定施工现场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用火用电管理制度,规范用火用电管理,确保安装电气设备、进行电焊气焊等作业由培训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按照标准规范操作;临时用电设备和电线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29,"(三)设置临时消防车通道并保证临时消防车通道的畅通;不得在临时消防车通道上堆物、堆料或者挤占临时消防车通道。 +(四)按照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存放、保管、使用施工材料。 +(五)施工暂设和安全网、围网、施工保温材料符合消防安全规范,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不得在建设工程内设置宿舍。"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30,"(六)配置消防器材,设置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对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建设工程,随施工进度设置消防竖管等临时消防供水设施;在正式消防给水系统投入使用前,不得拆除或者停用临时消防供水设施。 +建设工程施工实行总承包和分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实行统一管理,分包单位负责分包范围内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并接受总承包单位的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31,"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当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措施和保卫方案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第二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应当做好下列消防安全工作: +(一)设置符合标准且标志明显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配备应急广播、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和器材; +(二)有关工作人员应当掌握火灾应急预案的内容,熟练使用消防设施和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32,"(三)向进入场所的人员开展应急疏散宣传提示; +(四)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场所,应当安装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五)发生火灾时,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第二十九条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33,"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一般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确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生产经营区域与生活区域应当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分别设置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第三十条 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管理使用人应当建立健全火源、电源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制度,并遵守下列消防安全规定: +(一)按照消防安全规定设置禁止烟火的标志;"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34,"(二)在宗教场所确需进行点灯、烧纸、焚香等宗教活动的,应当采取有效防火措施; +(三)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安装、使用电器设备,保证用电安全; +(四)在保护范围内禁止存放易燃可燃物品; +(五)按照消防安全规定安装避雷设施、设置消防通道和消防供水设施,在收藏、陈列珍贵文物的重点要害部位安装自动报警与灭火设施; +(六)保持保护区通道、出入口畅通,不得堵塞和占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35,"第三十一条 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应当同步设计、建设公安消防站。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装饰装修应当使用符合耐火等级规定的建筑材料。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建立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与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相适应的专业灭火、救援设备,对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应急救援和人员疏散知识技能的培训;不得在车站内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36,"第三十二条 食品生产加工、餐饮服务企业和单位食堂,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范对集烟罩、排油烟管道等集排油烟设施进行清洗。 +第三十三条 农村集市的主办者应当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定消防管理人员,配备消防器材,保证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畅通;没有主办者的,集市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所在地村民委员会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37,"第三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成立防火安全小组,确定消防安全员,健全消防工作制度,建立消防工作档案,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扑救。 +村民委员会应当制定消防宣传教育计划,指导在农村地区居住的人员做好下列防火工作: +(一)不在村内道路上堆物、堆料或者搭设棚屋; +(二)不在林地附近、架空高压输电线路和通讯线路下方堆放可燃物或者燎荒;"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38,"(三)毗邻林地居住的人员使用明火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埋压、圈占、损毁、挪用消防设施和器材; +(二)超负荷用电,安装不合规格的保险丝、保险片; +(三)擅自拆改、安装燃气设施和用具; +(四)利用住宅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在阳台堆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五)在公共通道、楼梯、安全出口等部位堆物、堆料或者搭设棚屋; +(六)占用消防车通道。"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39,"第三十六条 消防车通道应当设置明显标志。消防车通道标志式样由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制定。建筑物附属的消防车通道标志由建筑物的管理使用单位设置;其他区域的消防车通道标志由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需要设置。有条件的地区应当设置消防车通道标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车通道用途或者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 +公安消防队在灭火救援时,有权强制清理占用消防车通道的障碍物。"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40,"第三十七条 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并自依法获得相应资质、资格之日起30日内向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依法备案并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名录向社会公布。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人员、设施、设备和场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规范,依法出具证明文件,对服务质量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41,第三十八条 本市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鼓励保险机构承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42,"保险机构在承保前,应当对投保单位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承保后,应当对投保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向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指导被保险人加强火��预防。保险机构有权根据被保险人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和火灾事故发生情况调整保险费率。 +公安、文化、商务、财政等行政部门应当制定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投保、承保的鼓励、支持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43,"第三十九条 禁止在设置禁火标志的场所及其他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单位内部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第四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消防安全监控系统,完善火灾防范和预警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4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层公共建筑,人防工程,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和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当安装自动消防设施的其他建筑,应当按照消防安全标准建设实时监控设施,并按照规定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送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45,"市和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单位消防实时监控设施建设、使用、维护的日常监督工作,并依托消防安全监控系统做好消防安全监测和相关信息的汇集、储存、分析、传输工作。 +第四十一条 在消防安全领域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需要在本市范围内明确消防安全标准的,由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行政部门及时组织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46,"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制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火灾应急预案、火灾应急演练示范文本,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 宣传教育 +第四十三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帮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家庭防火知识。"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47,"第四十四条 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加强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及消防安全技术、知识的宣传教育;协调有关部门指导、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互联网公共消防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网络消防宣传教育和在线消防咨询。 +第四十五条 民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旅游等部门应当结合本系统、本行业特点,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48,"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中小学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内容,督促学校、各类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科学技术、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和消防法律、法规纳入科普、普法教育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49,"第四十六条 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开设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栏目,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免费刊播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的消防公益广告,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提示性宣传、火灾安全警示教育和自救互救知识普及活动。 +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手册等形式,向乘客宣传防火措施、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避难、逃生方式等消防安全知识。"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50,"第四十七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妇女联合会等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第四十八条 单位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51,"(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十九条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医院、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当根据需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利用广播、视频、网络设备播放消防安全知识。"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52,"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单位,应当对服务对象开展经常性的用火用电��火场自救逃生安全教育。 +第五十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针对学生认知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二)每半年组织教师、学生开展消防应急演练; +(三)确定消防安全课教员。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53,"第五十一条 市民防灾馆、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确定开放的消防站等应当向社会免费开放。 +第五十二条 每年11月9日为本市消防日。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和负有消防工作职责的部门应当在消防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第五章 消防组织 +第五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本行政区域内消防组织建设,形成由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组成的消防组织网络。"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54,"第五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本市消防专项规划建设公安消防队,配备消防装备。 +公安消防队数量和布局不能满足消防工作需要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配备消防装备。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在距离公安消防队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专职消防队较远的乡镇建立专职消防队。"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55,"区、县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专职消防队所需场地、业务经费和队员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市人民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五十五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和本市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为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并保障工作所需经费。 +第五十六条 下列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56,"(一)大型发电厂; +(二)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 +(三)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 +(四)距离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较远的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大型企业。 +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应当保障专职消防队的业务经费和队员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第五十七条 鼓励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57,"第五十八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调动指挥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扑救工作。 +第六章 灭火救援 +第五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公安、交通、卫生、市政市容等有关行政部门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和部门职责、处置程序、人员疏散、保障措施等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58,"第六十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消防队接到火警,应当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59,"第六十一条 消防车在执行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信号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必须让行,不得穿插超越;发生紧急情况时,对阻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和车辆可以实施拆除和强制让道;收费公路、桥梁免收车辆通行费。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保证执行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任务的消防车辆迅速通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60,"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参与火灾扑救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统一指挥。 +火灾现场总指挥有权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决定下列事项: +(一)使用各种水源; +(二)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输送,限制用火用电; +(三)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疏散、清空警戒区内的人员、物资; +(四)利用临近建筑物和有关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61,"(五)为了抢救人员和重要物资,防止火势蔓延,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火灾现场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等; +(六)调动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有关单位协助灭火救援。 +第六十三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62,"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实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意,不得进入、清理封闭的火灾现场。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火灾现场勘验、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意见,制作火灾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火灾事故的证据。 +第六十四条 对因参加扑救火灾或者应急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63,"第六十五条 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本单位以外的火灾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由火灾发生地的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第六十六条 发生下列重大灾害事故的,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在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国家规定开展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 +(三)地震及其次生灾害; +(四)建筑坍塌事故; +(五)爆炸及恐怖事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64,"(六)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重大灾害事故。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区消防安全情况开展火灾风险监测、评估,建立分级分类监督检查制度,完善火灾多发季节、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的消防监督措施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抽查制度。 +第六十八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65,(二)检查中发现能够即时排除的火灾隐患,责令立即排除;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重大火灾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火灾隐患排除后,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66,"(三)对有证据证明不符合保障消防安全的国家和本市标准的设备、设施、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四)对检查中发现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责令限期改正;对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六十九条 对具有下列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危险部位或者场所,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临时查封:"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67,"(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能满足安全疏散需要的; +(二)建筑消防设施不具备防火灭火功能的; +(三)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生产、经营、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 +(四)公众聚集场所违反消防技术标准,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饰装修,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 +(五)其他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68,"第七十条 对消防监督检查的结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向社会公告;对检查发现的影响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应当定期公布,提示公众注意消防安全。 +第七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教育、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文化、水务、商务、民政、文物、交通、旅游等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应当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处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69,"第七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本辖区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组织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进行消防安全巡视检查,发现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及时告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依法处理。 +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需要,或者发现本地区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的,应当由公安机关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70,"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核��情况,组织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第七十四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填写检查记录,如实记录检查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71,第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做到公正、严格、文明、高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等,不得收取费用,不得利用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谋取利益。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72,"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 +第七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本条例规定负有消防工作职责的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工作,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7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负有消防工作职责的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及时查处。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74,"第七十八条 负有消防工作职责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本条例规定,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九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75,"(一)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及公众聚集场所准予审核合格、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 +(二)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审批职责;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 +(四)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76,第八十条 单位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有擅离职守等违反国家和本市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行为,或者单位未对本单位消防设备操作控制人员、专职和兼职防火人员等重点岗位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的,责令改正,并可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7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未将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向所在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责令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未按照本条例规定进行电气防火安全检测并将检测记录存档备查的,责令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78,"第八十一条 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本条例规定的下列行为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管理,造成消防设施、器材不能保持完好有效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划定和设置停车泊位及设施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79,"(三)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的行为未进行劝阻,或者未按照规定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的,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二条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可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80,"(一)在开工前未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措施和保卫方案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 +(二)施工暂设和安全网、围网、施工保温材料不符合���防安全规范或者使用易燃、可燃材料的; +(三)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存放、保管、使用施工材料的; +(四)在建设工程内设置宿舍的; +(五)未设置临时消防车通道或者有在临时消防车通道上堆物、堆料等挤占临时消防车通道情形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81,"(六)未按照规定配置消防器材或者设置临时消防给水系统的; +(七)使用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临时用电设备和电线的。 +第八十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人未在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场所安装浓度检测报警装置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82,"(一)高层建筑、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的管理使用人维修消防设施未采取有效替代措施的; +(二)占用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出口外的人员疏散场地的; +(三)在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内使用液化石油气的。 +在高层建筑、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内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依法采取本条例规定的临时查封、扣押等措施,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83,"第八十五条 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管理使用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消防安全规定设置禁止烟火标志的; +(二)在宗教场所进行点灯、烧纸、焚香等宗教活动,未采取有效防火措施的; +(三)在保护范围内存放易燃可燃物品的; +(四)未按照消防安全规定安装避雷设施、设置消防通道和消防供水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84,第八十六条 食品生产加工、餐饮服务企业和有食堂的单位未按照本市排油烟管道清洗规范对集烟罩、排油烟管道等集排油烟设施进行清洗的,责令改正,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火灾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85,"第八十七条 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未按照规定向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未制定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规范的,责令改正,可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八条 单位存在严重消防违法行为或者多次发生同类违法行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通知有关机构将该单位的违法信息记入信用信息系统。"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86,"第八十九条 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二)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碍安全疏散的行为; +(三)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 +(四)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2841330106603860005-87,"第九十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本条例规定,导致火灾发生或者火灾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十一条 本条例设定的行政处罚,除另有规定外,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决定。 +第九章 附则 +第九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 +1986年7月8日 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3年11月26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决定》修正 +2008年11月21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1,"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本市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不收学费、杂费,逐步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 +第三条 本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2,"第四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城镇地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3,"第六条 本市义务教育实行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区、县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本市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应当将义务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义务教育实施管理工作,制定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育经费。"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4,"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发展改革、财政、人事、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卫生、公安、工商、文化等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职责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第七条 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章 学生 +第八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5,"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对困难群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补助政策,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等接受义务教育。"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6,"第十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学校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的依据。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本行政区域内每所公办学校的就近接收学生范围和人数,并向社会公布。学校应当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接收学生,并将接收学生结果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7,"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第十一条 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身份证明,到户籍所在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8,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区、县长期居住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身份证明、居住证明等材料,到居住地所在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可申请居住地所在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解决。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9,第十二条 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本市工作或者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由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身份证明、居住证明、工作证明等材料,经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确认后,到居住地所在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学校接收有困难的,可申请居住地所在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解决。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10,"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外地来京务工农民子女中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四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11,"根据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按照规定将招生情况、办学条件、师资和经费保障、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等,报所在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五条 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 +第三章 学校"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12,"第十六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编制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保障义务教育设施建设用地,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和调整方案,并组织实施。根据需要为山区、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少年设置寄宿制学校,并为住宿生提供生活补助。"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13,"第十七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制定学校的办学条件标准。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学校达到办学条件标准。 +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对学校校舍的安全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14,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纳入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办学条件标准,并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所需建设用地依法划拨,对所需资金予以保障,学校建设由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15,"第二十条 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不得转让或者变相转让学校的土地,不得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确需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应当经依法批准。学校不得违反规定出租校舍和场地。 +因建设需要拆迁学校的,拆迁部门应当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商,按照学校布局调整方案予以重建或者给予补偿。"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16,"第二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需要,按照国家有关建设标准设置特殊教育学校(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班)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保障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17,"第二十二条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教学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所需经费由市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二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不得利用财政性教育经费重点建设办学条件超标准学校。 +学校不得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18,"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公办学校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举办民办学校。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舍、消防、卫生等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19,"学校应当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第二十七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二十八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九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20,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完善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校长的培训,建设培训信息资源库和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提高校长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管理和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21,"第三十条 学校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违反管理制度的,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但不得责令学生转学、退学或者开除学生。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严加管教,也可以依法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第三十一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推动城乡之间和区域内教育设施和设备、课程、人才等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22,"第四章 教师 +第三十二条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资格,并符合本市规定的教师岗位聘任条件。 +本市执行国家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第三十三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为教师提供医疗保障,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本市完善教师工资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机制。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缩小区县之间、学校之间教师收入差距,保障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23,"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山区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山区和边远地区补助津贴。 +第三十四条 教育、人事等行政部门应当统筹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按照面向全体、整体提升的原则,采取措施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培养、培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弘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岗的良好风尚。"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24,"第三十五条 教师应当按照规定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公办学校教师在工作日期间不得到校外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不得组织学生接受有偿家教。 +第三十六条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学校的师资力量,在教师培训、岗位设置、骨干教师配备、学科带头人培养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和城镇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并组织学校校长、教师流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25,"第三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城市地区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援义务教育工作,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和城镇地区薄弱学校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第五章 教育教学 +第三十八条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和精神健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26,"第三十九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加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推进教育创新。 +第四十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要求推进教学内容与方式、考试、招生和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27,第四十一条 学校和教师应当按照国家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不得违反规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或者减少非考试科目的课时;不得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强制补课;不得动员、组织本校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28,"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执行国家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并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四十二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四十三条 学校应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文艺、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29,"学校应当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小学生和初中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分别不少于10天和20天。 +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条件和便利。"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30,"第四十四条 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教师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促进学生精神健康的能力。学校应当将精神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特点,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创造有利于学生精神健康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应当配备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第四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加强对教科书选用的监督和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3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学生订购教学辅导材料和报刊杂志。 +本市鼓励学校开展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 +第六章 经费保障"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32,第四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保证用于实���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并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学校和城镇地区薄弱学校。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33,"市人民政府编制预算,应当对农村地区和财力薄弱区、县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予以倾斜,加大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规模,支持和引导区、县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第四十七条 市财政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并按照本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34,"特殊教育学校(班)、随班就读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四十八条 本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市人民政府统筹落实、本市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的体制。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职责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义务教育经费并对财力薄弱的区、县予以补助和支持。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35,"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行政区域的义务教育事业给予支持。 +第四十九条 义务教育经费应当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并及时足额拨付。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统计和定期公告制度,加强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七章 督导 +第五十条 本市对义务教育实行督导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36,"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义务教育督导工作,并接受上级教育督导机构的指导。 +第五十一条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义务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督导,并对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进行督导。 +第五十二条 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的下列情况进行督导: +(一)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37,"(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使用情况;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效益情况;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 +(五)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六)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 +(七)其他依法需要督导的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38,"第五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所属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实施义务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以督导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的义务教育公报、通报、表彰制度,并将督导评价结果作为评价各级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和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第五十四条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向被督导单位下达督导意见书,被督导单位应当按照要求报告整改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39,"第五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听取义务教育督导工作的报告。有关督导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学校和教师在义务教育工作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进行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40,第五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市人民政府或者所属区、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41,"第五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违反本办法第六章规定,未履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九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本办法免试入学的规定招收学生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42,"(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公布接收学生结果的; +(三)公办学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举办民办学校的; +(四)以各种名义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五)违反课程设置规定、课时安排和教育教学计划的; +(六)动员、组织本校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的; +(七)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的; +(八)公办学校违反规定出租校舍和场地的; +(九)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0423470808770474-43,"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0,"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016年12月29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7年3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1,"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突出价值的保存、研究与展示,发挥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大运河遗产)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大运河遗产包括: +(一)大运河河道: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西兴段等;"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2,"(二)大运河水工设施遗存:拱宸桥、广济桥、凤山水城门遗址、西兴过塘行码头等; +(三)大运河附属遗存:富义仓等; +(四)大运河相关遗产: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五)其他依法补充列入的遗产要素。 +第三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统筹协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3,"第四条 大运河遗产实施整体性保护,并发挥大运河水工设施遗存的功能价值,保护大运河附属遗存、相关遗产与大运河河道的有机联系,保持大运河沿线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维护大运河两岸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目标考核。"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4,"市人民政府和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开发、利用、文化交流中的重大问题。 +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大运河遗产的保护,组织本级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5,"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确定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的授权负责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工作。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所属的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大运河遗产的日常保护、监测、研究和展示等工作。 +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确定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本区域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6,"大运河综合整治、沿岸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七条 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大运河遗产的文物保护工作。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水上交通管理机构负责大运河遗产通航水域的航道管理、港政管理、运输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监督和船舶污染防治管理。 +城市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市河道管理的职责分工负责大运河河道的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7,"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运河遗产保护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大运河遗产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建设、规划、绿化、旅游、农业、气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鼓励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大运河遗产保护资金。"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8,"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运河遗产的义务,并有权举报、制止破坏大运河遗产的行为。 +鼓励利用大运河遗产宣传周等形式,举办展���大运河遗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活动。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建立大运河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机制,组织、指导、培训志愿者参与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宣传工作。 +第十条 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是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依据。"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9,"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明确大运河遗产的构成、保护标准和保护重点,分类分段分级制定保护措施;确定遗产区、缓冲区范围,限定遗产区、缓冲区土地利用强度和建设规模,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减少城乡建设、航运、游览等对大运河遗产的负面影响,协调遗产保护与沿线城乡发展、居民生活的关系。 +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根据大运河遗产的保护需要,分级划定缓冲区范围为一级缓冲区和二级缓冲区。"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10,第十一条 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由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会同市文物、规划等部门以及实施大运河综合整治、沿岸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工作的有关单位编制,经征求市建设、城市管理、水行政、交通运输等部门和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的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11,"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当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研究处理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经批准公布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12,"第十二条 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应当与国家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相一致,并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衔接。 +市水利、航道、港口、环境保护等专业规划以及大运河遗产沿线区域城市详细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与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相协调。 +大运河两岸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应当符合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13,"第十三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根据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在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边界设置界桩。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建立大运河遗产所在地标识系统,向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大运河遗产信息。 +第十四条 在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应当符合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要求。其中,在大运河遗产区、一级缓冲区内的,占地面积超过三千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市人民政府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14,"在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内不得建设危害大运河遗产安全或者污染大运河遗产环境的设施;已有的危害大运河遗产安全或者污染大运河遗产环境的设施,由市、区人民政府依法予以拆除或者搬迁。 +第十五条 在大运河遗产区内,除下列工程外,不得进行其他建设: +(一)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景观维护、环境整治工程; +(二)防洪排涝、清淤疏浚、水工设施维护、水文水质监测设施、气象监测设施工程;"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15,"(三)航道和港口设施、跨河桥梁和隧道、水上交通安全设施工程; +(四)居民住宅修缮; +(五)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确定的不影响遗产安全的鼓励发展类产业项目。 +在大运河遗产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立项前报请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进行遗产影响评价。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同时告知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16,"水工、航道等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应当避开大运河遗产水工、附属遗存以及沿线文物古迹、遗址;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当采用对大运河遗产影响最小的建设方案,并按照规定对大运河遗产采取保护措施,实施原址保护。 +第十六条 在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内进行建设的,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高度、体量、造型、风格和色调,应当与大运河遗产景观环境相协调。"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17,"第十七条 在大运河遗产区内进行建设工程施工的,应当采取对大运河遗产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案和工艺。遗产影响评价认为应当���制施工保护方案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并在开工十日前报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备案。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认为施工保护方案不足以保障遗产安全的,应当在五日内提出整改意见。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的整改意见修改施工保护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施工。"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18,第十八条 大运河遗产沿线及其周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闸、坝、堤岸、码头、桥梁等水工、航运设施遗存,古建筑、遗址、石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除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历史建筑外,由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会同市文物主管部门编制登记目录并向社会公示,予以保护,禁止损毁、擅自迁移或者拆除。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19,"经考古发掘、历史研究和价值评估,对大运河遗产沿线及其周边其他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遗存,可以依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相关要求和程序,补充列入大运河遗产。 +第十九条 大运河遗产航道内的码头、桥梁等水工设施遗存,已列入大运河遗产要素或者被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维护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防护、警示设施。设置的防护、警示设施应当与大运河遗产景观环境相协调。"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20,第二十条 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的使用人或者所有权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保护义务,做好文物或者建筑的日常维护、修缮工作。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可以对使用人或者所有权人履行保护责任的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或者经费补助。使用人或者所有权人无力维护、修缮的,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给予帮助。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21,"第二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大运河及其支流的全流域管理,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实施生态治理,改善大运河水质。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大运河沿线区域的截污纳管建设;在不具备城市、城镇公共污水管网排放条件的地区,应当建设与排污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22,"第二十二条 在大运河河道行驶的船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配备防污染设施,沿线码头等船舶集中停泊区域应当按照规范配置船舶污水、垃圾的接收存储设施。船舶污水、垃圾应当按照规定实施收集、运输、处置。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大运河航道内船舶燃料加注点布局规划与建设,鼓励、推广清洁能源动力供船舶应用。"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23,"第二十三条 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根据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规定和大运河水质保护需要,可以在大运河遗产沿线区域划定畜禽、水产网箱养殖的禁养或者限养区域,并向社会公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城市管理、水行政、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分工,对大运河遗产河道淤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组织清淤疏浚,清除影响水质的浮泥,减少水底泥污染物释放。"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24,"城市管理、水行政、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组织大运河遗产河道保洁。 +第二十五条 大运河遗产区内的闸、坝、堤岸、码头、涵洞、泵站、驳坎等水工、航运设施,桥梁、栏杆、道路、绿化、公共卫生、标识等市政设施,由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维护管理单位或者所有权人负责维护、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25,"水工设施、航运设施、市政设施破损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维护管理单位或者所有权人应当及时组织修复。设施修复应当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确保与大运河遗产景观环境相协调。 +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根据大运河遗产保护需要,可以制定水工设施、航运设施、市政设施维护管理规范,对维护管理单位或者所有权人履行维护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 +第二十六条 禁止在大运河遗产区内从事下列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26,"(一)刻划、涂污或者损毁、擅自修缮、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二)损毁大运河遗产界桩、标识; +(三)损毁闸、坝、堤岸等水工设施,水文、水质、气象监测等设施,通讯、照明设施,防护、警示设施; +(四)擅自占用、填堵、围圈、覆盖水域或者挖掘河道; +(五)擅自实施爆破、钻探、挖掘作业或者采砂、采石、取土; +(六)向水��或者在坡岸倾倒、堆放垃圾、废料、泥沙、泥浆、工程渣土等废弃物;"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27,"(七)向大运河河道排放、倾倒污水,或者在河道内洗刷污染水体的机具、车辆、容器或者其他物品; +(八)在禁止水域内游泳、垂钓、非法捕捞水生动物; +(九)其他破坏大运河遗产及其景观环境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对大运河遗产进行日常监测,形成记录档案,对监测信息进行分类处理,按国家、省要求上报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数据,提交日常监测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28,"文物、环境保护、城市管理、水行政、交通运输、气象、规划、国土资源、房产、旅游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要求,开展大运河相关专业监测工作,提供相关监测数据。 +第二十八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进行大运河遗产保护日常巡查,发现遗产保护中存在问题或者涉嫌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处理;不属于职权范围的,应当书面告知维护管理单位或者有管辖权的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29,相关单位或者部门对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书面告知的问题或者涉嫌违法行为的线索,应当进行处理或者依法立案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30,第二十九条 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应当建立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系统,编制遗产保护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发生危及大运河遗产安全事件,或者发现大运河遗产存在安全隐患的,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应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31,"第三十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大运河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展示与传播工作,增进公众对大运河遗产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对大运河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会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中小学校开展与大运河遗产保护相关的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32,"第三十一条 大运河遗产的利用应当遵循科学、合理、持续、效用的原则,在有效保护其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维持和延续其水利、航运、游憩等功能。 +第三十二条 大运河遗产所在地开辟为参观游览区的,应当符合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保障大运河遗产和游客安全。 +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内的观光旅游设施、客运船舶的外观应当与大运河遗产景观环境相协调。"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33,"第三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发掘和整理,建立大运河传统民俗档案,组织大运河传统节庆活动,保护大运河传统文化。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34,"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损毁、擅自迁移或者拆除列入登记目录的水工、航运设施遗存,或者古建筑、遗址、石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的,由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损毁大运河遗产界桩、标识的,由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35,"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项规定的,由城市管理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恢复原状;损毁水工设施、监测设施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损毁通讯、照明设施,防护、警示设施的,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四项规定,擅自占用、填堵、围圈、覆盖水域或者挖掘河道的,由城市管理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36,"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六项规定,向大运河遗产水体或者坡岸倾倒、堆放废弃物的,由城市管理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9497413620834131866-37,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0,"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条例 +2008年8月20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2008年11月28日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2008年12月10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公布 +2009年1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1,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整合和利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源,确保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增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2,"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建设于城市地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有线电视及其他用途的管线(含附属设施)、管线共同沟及其相关的地下空间设施。 +第三条 本市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滨江区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适用本条例。 +企事业单位自用的地下管线的建设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军事专用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3,"第四条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应当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资源共享。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建立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管理。 +城市地下管线产权单位(以下简称管线产权单位)应当对其所有的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负责,建立城市地下管线安全应急预案,保证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 +第六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范围内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4,"规划、测绘、市政设施、公安、人民防空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第七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 +编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应当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第八条 编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所需的勘察、测量、水文、地质等资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5,第九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城市道路建设专项计划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并互相衔接。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6,第十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建设专项计划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会同发展与改革、财政等部门,拟定次年的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并通知各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以下简称管线建设单位)。管线建设单位根据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制定本单位次年的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7,"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服从城市道路建设计划的原则,兼顾地下管线系统运行需求,统筹安排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拟定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时,应当向社会公示,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主干道路时,符合技术安全标准和相关条件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应当优先采用共同沟技术。"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8,"管线共同沟的具体实施规范和使用管理制度,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管线共同沟应当有偿使用。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管线共同沟。 +本条例所称管线共同沟包含“走入式管廊”和“非走入式管沟”。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时,道路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要求为城市地下管线预埋横穿道路的管道。"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9,"第十三条 城市道路与城市地下管线同步建设的,道路建设单位应当统筹管理道路工程和管线工程,合理安排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期,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向道路设计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事先通知管线产权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线的监护工作; +(三)督促和检查管线建设单位在管线覆��前完成测量工作; +(四)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10,"第十四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与地方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城市地下管线的勘察、设计,并参与城市地下管线工程验收工作。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组织施工,并向管线建设单位提供准确的管线工程竣工资料。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对城市地下管线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并做好管位的验收记录。 +建设不同的城市地下管线时,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保持安全间距。"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11,"第十五条 管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时,应当服从城市道路建设进度需要。 +第十六条 建设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规划许可手续。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管线建设单位可以委托道路建设单位与道路工程一并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12,"第十七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手续。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管线建设单位可以委托道路建设单位与道路工程一并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手续。 +第十八条 管线建设单位在办理规划或者施工许可手续期间,应当将办理许可手续的资料向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备案。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将工程竣工后需移交的工程档案内容和要求告知管线建设单位。"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13,第十九条 管线建设单位在取得施工许可后,应当在开挖前放好灰线,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检验,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要求的,方可开挖施工。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14,第二十条 建设城市地下管线时需要占用或者开挖道路的,管线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到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城市道路占用、挖掘审批手续。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开挖敷设城市地下管线。因特殊情况需要开挖敷设城市地下管线的,应当按有关规定经市或区人民政府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15,"建设城市地下管线需要占用绿地、河道等的,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第二十一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场地条件或地下空间占用等原因需变动城市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规格等设计时,建设单位应当经原审批部门同意后方可组织施工。 +第二十二条 城市地下管线覆土前,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竣工测量。"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16,"第二十三条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成果向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竣工测量成果应当包括1:500带状城市地形图、管线图和成果表。 +第二十四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持竣工测量成果,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验收。 +第二十五条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管线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相关单位进行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17,"第二十六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含竣工测量成果)。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配合建设单位收集、整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时,应当查验工程档案认可文件。"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18,"第二十七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未建档的管线,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告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未建档管线的产权单位。 +未建档管线的产权单位应当按规定测定未建档管线的坐标、标高、走向和尺寸等信息,并向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报送。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测量工作或拒不履行测量义务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代为测量,测量费用及由此造成的损失由管线产权单位承担。"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19,"第二十八条 根据城市规划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道路需要迁移、改建地下管线时,道路建设单位应当事先通知有关管���建设单位。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要求组织迁移或者改建,并与道路工程同步施工。 +第二十九条 城市地下管线因紧急抢修后发生管位变化或管线迁移的,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完成后一个月内将有关管线档案报送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20,"第三十条 管线产权单位需要废弃城市地下管线的,应当向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将废弃的城市地下管线予以拆除。 +对产权单位不明的废弃的城市地下管线,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拆除。 +不便拆除的城市地下管线,应当由管线产权单位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管道及其检查井封填。 +第三章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 +第三十一条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应当坚持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21,"市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各部门、各专业系统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服务。 +第三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规划、测绘、市政设施等相关部门制定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据的交互格式、标准及信息共享目录清单。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维护、更新和管理,并与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行信息共享。"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22,"第三十三条 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在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归档之日起一个月内,将其纳入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十四条 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管线建设单位建立各自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时,应当符合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标准和要求,纳入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23,"第三十五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规划、市政设施等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城市地下管线专项普查。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应当在验收合格之日起三个月内,纳入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十六条 道路建设单位、管线建设单位以及其他从事开挖、爆破、钻探等施工活动的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查明该施工范围的城市地下管线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24,"第三十七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当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阅、利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提供便利。 +城市地下管线相关信息数据属于基础测绘成果的或者属于国家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应当无偿提供。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阅、利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25,第三十八条 管线建设单位未取得规划许可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要求进行建设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可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26,"第三十九条 管线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并处建设工程合同价款的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施工单位未按照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二)道路建设单位未按规定通知管线产权单位办理管线监护的;"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27,"(三)管线建设单位未经测量将管线工程覆土的。 +第四十一条 城市道路工程同步建设地下管线过程中,管线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拒不服从城市道路建设进度要求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28,第四十二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中,监理单位对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地下管线工程签字同意覆土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29,第四十三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后,管线建设单位未向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竣工档案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委托测量,测量所需费用由管线建设单位承担。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30,第四十四条 城市地下管线因紧急抢修后发生管位变化或管线迁移,管线建设单位未将有关管线档案报送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委托测量,测量所需费用由管线建设单位承担。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31,"第四十五条 道路建设单位、管线建设单位以及其他从事开挖、爆破、钻探等施工活动的单位未按照规定查明并取得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资料而擅自组织施工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地下管线损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六条 对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6498985236546195220-32,"第四十七条 建设、规划、测绘、市政设施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萧山区、余杭区和各县(市)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管理,在权限范围内可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0,"北京市水利工程保护管理条例 +1986年4月30日 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7年4月15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水利工程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2010年12月23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1,"第一条 为加强水利工程的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保障城乡人民生活用水,确保首都防洪安全,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水利工程,包括河道、湖泊、防洪排涝工程,水库、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农田排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力发电工程以及附属于上述工程的土地、山场和设施,均按本条例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2,"第三条 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管理水利工程的主管机关。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区、县管辖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设水利助理员,负责本乡(镇)管辖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制定水利建设、管理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资金,应占市和区、县、乡(镇)财政年度预算的适当比例。"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3,"实行计划供水,有偿供水。水费收入用于水利工程的保护管理、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城市维护费和征收的排污费,应分别有适当数量和比例用于承担城市排水河道、沟渠的维护、管理。 +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更新、兴建所需资金,由受益的集体经济组织自筹。经济困难的,市和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可给予适当补助。 +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和建设的劳动积累用工数量,由市人民政府规定(2010年12月23日删除)"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4,"第五条 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水利工程应当加强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管理责任制。未经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拆毁、变卖或分给个人。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利工程设施的责任和参加防洪抢险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检举损害水利工程的行为。 +第二章 工程保护与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5,第七条 市和区、县管理的水利工程和跨越区、县、乡(镇)的水利工程,分别由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园林、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和国营农场(林场、牧场)负责建立和健全所属水利工程的管理组织。乡(镇)设水利管理服务站。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蓄水、引水和机井、扬水站、排���渠道等水利工程,必须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或确定管理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6,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组织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加强工程保护,预防和制止偷盗、损毁、哄抢等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行为,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查处;维护、保养工程设施,确保工程完好;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执行供水计划和防洪调度命令;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7,第八条 市和区、县管理的水库、引水渠和其他水利工程及附属的土地、山场属于各该工程的管理范围;两堤之间的河道及护堤地和无堤河道的设计行洪范围为河道的管理范围;排灌渠道及护渠地为渠道的管理范围。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8,"市和区、县管理的河道、渠道管理范围,由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水利工程,包括机井、扬水站、渠道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围,按管理权限,分别由乡(镇)人民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划定。跨乡工程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 +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与公路等其他工程管理范围重叠交叉时,由双方协商解决,达不成协议的,按管辖权限报人民政府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9,"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围,应标图立界,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 +第九条 在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毁损水利工程、水工水文观测设施及通讯、照明、交通等附属设备; +(二)擅自建筑房屋和在河道及引水、排水渠内筑坝,在库区内填库造地; +(三)倾倒垃圾、渣土、工矿废弃物,修造坟墓和其他构筑物,堆放物料,围河养殖,挤占河道、沟渠; +(四)擅自爆破、采石、挖沙、取土、打井、采伐林木;"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10,"(五)在坝顶、水闸交通桥行驶履带车辆、超重车辆; +(六)非管理人员开关、启闭水利设备; +(七)在堤防上及大型渠道内垦植、放牧; +(八)在河道内修建套堤、高渠、高路。"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11,第十条 在重要河道、引水渠、排灌渠道管理范围的周围,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保护水利工程的需要,可以提出水利工程保护范围,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在保护范围内,不得从事挖沙取土、修建鱼池、擅自建房和爆破等危害水利工程的活动。违反的,除批评制止外,责令恢复原状。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12,"第十一条 确有必要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保护水利工程安全的要求提出设计,根据水利工程管理权限分别报经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依照《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报批。 +工程建设单位应按照批准的设计施工,按期竣工。不按设计施工或不能按期竣工,影响蓄水、供水、排水和行洪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可以责令建设单位停止施工、拆除或者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13,"建设施工如确需阻断或损坏排灌沟渠、涵闸、管道、堤坝、桥梁等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采取临时措施,保证原水利工程的效能,并在限期内修复或修建相应的工程设施。 +第十二条 在同一个排灌系统内,未经上下游双方协商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准阻断、扩大或缩小原有排灌沟渠。"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14,"第十三条 扩建、改建和新建水利工程,必须服从水利工程管理的统一规划,按管理权限报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经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上级主管机关批准。 +需要废除的水利工程,应当报原批准建设的机关核准,原有设备和物资必须妥善保管,可以由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有偿调剂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15,"第十四条 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供水的用水户必须按规定缴纳水费。逾期不缴纳的,加收滞纳金。经催缴仍不缴纳的,由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水费的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章 防洪与清障 +第十五条 河道、水库按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设防。"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16,"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温榆河按50年一遇行洪标准清除行洪障碍物,清障范围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永定河卢沟桥以上分洪道���其他中、小河道的行洪清障标准及范围,由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凡应当清除的行洪障碍物,本着“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向设障单位发出清障通知书,限期清除。设障单位有异议时,应当在接到清障通知书10日内向市和"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17,"区、县人民政府提出,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决定。逾期不清除行洪障碍物的,由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清除费用由设障单位或个人负担。 +第十六条 不符合防洪设防标准严重壅水的桥梁、引路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该工程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在限期内改建、扩建。"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18,"第十七条 河道内不得种植树木,经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滩地种植树木除外。现有影响行洪和水文测验的树木,应当限期清除。 +第十八条 在河道内开采沙石,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大、中型河道堤顶,除防汛、公安、消防、救护等特许车辆外,禁止其他机动车、兽力车通行。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交通部门确定的堤路结合地段不在此限。 +汛期交通应当服从市和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19,"第二十条 防洪工作应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分段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防洪调度命令。 +永定河、北运河、温榆河、潮白河、城市河湖及大、中型水库防洪调度命令,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其他河道和水库的防洪调度命令由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 +第四章 奖励与惩罚"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20,"第二十一条 对认真贯彻执行本条例、积极参加防洪抢险,保护管理水利工程设施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项,情节显著轻微的,除令其负责修复或照价赔偿外,并处以损失金额1倍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21,(二)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项、第八项规定的,应当限期清除。本条例施行后,在河道和引水、排水渠管理范围内进行违章建筑的,除限期清除外,按违章建筑工程总面积每平方米处5元至50元的罚款或按违章建设工程总造价处1%至5%的罚款,并对违章单位的主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处100元至本人6个月收入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22,(三)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三项的,除恢复原状外,对倾倒垃圾、渣土、工矿废弃物的,每倾倒1吨罚款1000元,对直接责任人罚款200元,并在限期内清运干净。逾期未清运干净的,每超过1天每吨加罚50元。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23,"(四)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四项规定的,除责令纠正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外,并处以罚款。擅自爆破、打井的,处工程造价1倍的罚款;擅自采石、挖沙、取土的,处价值1倍的罚款;擅自采伐林木的,按本市林木资源保护管理法规处理。 +(五)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五、六、七项和第十九条的,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并可处200元以下罚款。在堤坝及大型渠道垦植的,还应令其恢复地貌。"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24,"(六)偷盗水利工程设施,数额很小、情节显著轻微的,追回赃物或照价赔偿。违反治安管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 +毁坏、盗窃或以其他方法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及附属设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25,"第二十三条 根据第二十二条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按照水利工程管理权限,分别由市和区、县水行政、园林绿化、市政工程主管机关作出。当事人对罚款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对拒不执行防洪调度命令,尚未造成后果的,应当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26,"第二十五条 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视情节和后果,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拒绝、阻碍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中华人民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解释。" +_sys_auto_gen_doc_id-404865088185945227-27,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1986年6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关于保护水利工程的布告》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0,"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 +2002年9月6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2010年12月23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21年9月24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1,"第一条 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的工程建设、货物和服务采购以及其他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招标投标活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2,"第四条 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符合国家规定的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必须进行招标: +(一)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政府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3,"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第六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对招标投标活动实行地区封锁和部门限制。 +第七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标投标工作,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招标投标规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和区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4,"有关主管部门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的具体职权划分,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章 招标和投标 +第八条 招标项目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应当先履行审批手续,取得批准。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招标人应当同时将招标范围和方式等有关招标的内容报送项目审批部门核准。项目审批后,审批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向有关主管部门通报所确定的招标范围和方式等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5,"招标人对经核准的招标范围和方式等作出改变的,应当到原项目审批部门重新办理核准手续。 +第九条 招标人应当有进行招标项目的相应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并应当在招标文件中如实载明,但是选择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等不需要落实资金来源的招标项目除外。 +第十条 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6,"第十一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中,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以及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重点项目,应当依法公开招标。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邀请招标: +(一)技术复杂或者有特殊要求,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二)受资源和环境条件限制,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三)其他不适宜公开招标的。"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7,"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招标人拟邀请招标的,应当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其中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重点项目,应当经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或者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招标人可以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或者依法自行办理招标事宜。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并应当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8,"第十三条 招标代理机构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存在任何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第十四条 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并遵守《招标投标法》和本���例关于招标人的规定。未经招标人同意,招标代理机构不得转让代理业务。 +招标代理机构不得为投标人提供其所代理的招标项目的咨询服务。 +第十五条 招标人公开招标的,应当发布招标公告。"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9,"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国家或者本市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 +第十六条 招标人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的,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编制资格预审的条件和方法,并在招标公告或者资格预审公告中载明。"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10,"招标人拟限制投标人数量的,应当在招标公告或者资格预审公告中载明预审后投标人的数量,并按照招标公告或者资格预审公告中载明的资格预审的条件和方法选择投标人。招标公告或者资格预审公告中没有载明预审后投标人数量的,招标人不得限制达到资格预审标准的投标人进行投标。 +第十七条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一般由下列部分组成:"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11,"(一)投标人须知:包括评标方法和标准、编制投标文件的要求、投标方式、投标截止时间、开标地点和投标有效期; +(二)合同主要条款及协议书格式; +(三)要求投标人提供的资格和资信证明、投标函及附件、履约担保证件、授权委托书的格式和说明; +(四)投标价格要求及其计算方法; +(五)技术条款:包括招标项目范围、性质、规模、数量、标准和主要技术要求及交货或者提供服务时间; +(六)图纸或者其他应当提供的资料;"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12,"(七)其他应当说明的问题。 +国际招标的项目,招标文件可以规定投标文件使用多种语言文字。投标文件不同文本之间有歧义的,应当以中文文本为准。 +第十八条 政府投资和政府融资项目的招标人,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总额编制招标文件。 +第十九条 招标项目设置标底的,标底应当保密;在开标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审查标底。 +政府投资和政府融资的项目一般不设置标底。"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13,"第二十条 招标人不得以获得本地区、本行业奖项作为投标条件或者以不合理的地域、行业、所有制等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投标;不得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不得向他人透露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 投标人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前撤回投标的,应当书面通知招标人。招标人接到通知后,收取投标保证金的,应当返还其投标保证金。"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14,"第二十二条 投标截止时间届满时,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第二十三条 投标人不得相互约定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不得与招标人串通投标;不得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投标报价低于成本价等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第三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15,"第二十四条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第二十五条 评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科学和择优的原则依法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过程及结果。 +第二十六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16,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17,"前款专家应当由招标人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评标专家名册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技术特别复杂、专业性要求特别高或者国家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的专家难以胜任的,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 +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本市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评标专家名册。"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18,"第二十七条 评标委员会设负责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人由评标委员会成员推举产生或者由招标人直接确定。评标委员会负责人与评标委员会其他成员有同等的表决权。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成员: +(一)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 +(二)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投标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评审的。 +评标委员会成员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19,"招标人发现评标委员会成员有本条第一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更换。 +第二十九条 评标可以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或者综合评估法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主体、经营主体以及政府投资和政府融资项目的项目法人的,应当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20,"第三十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招标项目设置标底的,标底作为评标参考。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一至三名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评标委员会不得改变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21,"第三十一条 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 在评标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标委员会可以认定为废标:"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22,"(一)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报价或者在设有标底时明显低于标底,投标人不能合理说明或者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证明其投标报价不低于其成本的; +(二)投标文件未能在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提出的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的; +(三)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其他废标条件的。 +投标人以他人的名义投标、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或者以其他弄虚作假方式投标的,应当作废标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23,"第三十三条 投标人资格条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招标文件要求的,或者不按照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澄清和说明的,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其投标。 +第三十四条 评标委员会根据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否决不合格投标或者认定为废标后,有效投标不足三个的,可以否决全部投标。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24,"第三十五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提交书面报告时,应当同时附送下列文件或者文件的复制件: +(一)招标文件; +(二)招标公告及发布媒介或者投标邀请书; +(三)实行资格预审的,资格预审文件和资格预审结果; +(四)评标委员会成员和评标报告; +(五)中标结果及中标人的投标文件。"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25,"第三十六条 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书面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 +政府投资和政府融资项目的中标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七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政府投资和政府融资的项目签订合同后,招标人应当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26,"第三十八条 招标人收取投标保证金的,在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五个工作日内,应当向中标人和未中标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 +第三十九条 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转让。 +中标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经招标人同意,可以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完成。接受分包的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并不得再次分包。"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27,"中标人应当就分包项目向招标人负责,接受分包的人就分包项目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章 监  督 +第四十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投资���政府融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协调有关监督检查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28,"第四十一条 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不得任意增加招标投标审批事项,不得非法干涉或者侵犯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组织投标资格审查、确定开标的时间和地点、组织评标、确定中标人等事项的自主权。 +第四十二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可以采取执法专项检查、重点抽查、成立调查组进行专项调查等方式对招标投标活动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29,"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时,有权调取和查阅有关文件,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第四十三条 本市对地方重点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进行专项稽察。专项稽察包括以下内容: +(一)招标投标当事人和行政监督部门有关招标投标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二)对招标投标的有关文件、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核实; +(三)对资格预审、开标、评标、定标过程是否合法和符合招标文件、资格审查文件规定进行调查核实;"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30,"(四)招标投标结果的执行情况; +(五)其他需要专项稽察的内容。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违反《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可以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举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将处理情况告知举报人,并为举报人保密。"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31,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违反《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规定的,有权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行政监督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投诉,并自受理投诉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处理决定;需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投诉人对有关行政监督部门逾期未作出受理决定或者对投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32,"第四十五条 本市建立招标投标活动违法行为记录系统,记载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等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及处理结果。 +单位和个人有权查询违法行为处理结果记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没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适用本条例规定。 +第四十七条 本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33,第四十八条 招标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未经批准擅自邀请招标的,由项目审批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关部门可以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其中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34,第四十九条 招标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发布招标公告而不发布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35,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不在指定媒介发布招标公告的,或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在招标公告中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36,"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规定,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擅自增加审批事项和非法干涉或者侵犯招标人自主权的,对于举报或者投诉不及时处理,或者不为举报人保密的,由有关部门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处分;情节较重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行政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干涉或者侵犯招标人自主权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4097047102592135159-37,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0,"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96年10月17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4年12月2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1,"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根据对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实验动物分为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和无菌级。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的单位和个人。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2,"第四条 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应当协调统一,加强规划,合理分工,资源共享,有利于市场规范,促进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 +第五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管本市实验动物工作,负责制定实验动物发展规划,以科技项目经费支持实验动物科学研究。 +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在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实验动物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实验动物有关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3,"第六条 本市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许可证制度。 +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国家、行业均未制定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不得转让。 +第七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维护动物福利,保障生物安全,防止环境污染。"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4,"第八条 管理实验动物工作的部门,应当对在实验动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及人员 +第九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配备科技人员,有实验动物管理机构负责实验动物工作中涉及实验动物项目的管理,并对动物实验进行伦理审查。 +第十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得上岗。"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5,"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组织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动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 +第十一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组织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考核;对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其岗位特点和专业水平评定、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二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采取防护措施,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身体检查,及时调整健康状况不宜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6,"第十三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当遵守实验动物的各项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 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生产或者应用实验用犬的,免交管理服务费。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生产 +第十五条 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及有关商业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许可范围,生产供应或者出售合格的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7,"第十六条 实验动物生产环境设施应当符合不同等级实验动物标准要求。 +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标准,在不同的环境设施中分别管理,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具、垫料等用品。 +第十七条 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国内、国际公认的品种、品系和标准的繁育方法。 +为补充种源、开发实验动物新品种或者科学研究需要捕捉野生动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8,第十八条 从事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遗传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生产环境设施方面的标准,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各项操作过程和检测数据应当有完整、准确的记录。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9,第十九条 从事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供应或者出售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时,应当提供质量合格证明。合格证明应当标明实验动物或者相关产品的确切名称、等级、数量、质量检测情况、购买单位名称、出售日期、许可证编号等内容,由出售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10,"第二十条 运输实验动物使用的转运工具和笼器具,应当符合所运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环境质量控制标准。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等级的实验动物,不得在同一笼盒内混合装运。 +第二十一条 实验动物的进口与出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实验动物的应用 +第二十二条 利用实验动物从事科研、生产、检定、检验和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使用许可证许可范围,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11,"第二十三条 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应当符合相应实验动物等级标准的要求,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具、垫料等用品。涉及放射性和感染性等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进行动物实验应当根据实验目的,使用相应等级标准的实验动物。 +不同品种、不同等级和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不得在同一试验间进行。"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12,"第二十五条 申报科研课题、鉴定科研成果、进行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生产材料生产制品,应当把应用合格实验动物和使用相应等级的动物实验环境设施作为基本条件。 +应用不合格的实验动物或者在不合格的实验环境设施内取得的动物实验结果无效,生产的制品不得出售。 +第二十六条 从事动物实验的人员应当遵循替代、减少和优化的原则进行实验设计,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实验动物。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防疫"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13,"第二十七条 实验动物的预防免疫,应当结合实验动物的特殊要求办理。 +第二十八条 实验动物发生疫情时,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从事实验动物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实验动物尸体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本市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与应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应当公示。"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14,"第三十一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聘请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员,协助其对本市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本市对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单位和个人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公布实验动物许可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信息。 +鼓励公民向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举报违法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行为。 +第七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15,"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追究责任。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依照本章以下各条相应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四条 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暂扣实验动物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16,"第三十五条 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四款、第十五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吊销实验动物许可证。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未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应用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予以通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对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8452153557560726125-17,"第三十七条 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 +2009年11月20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生产经营,以及相关的规范管理、指导、扶持和服务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1,"第三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第四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成员以农民为主体; +(二)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2,"(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四)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五)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第五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3,"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本地区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机制,及时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关组织制定政策,加大财政、科技和人才支持,落实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宣传有关政策,制订落实措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和生产经营等活动提供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4,"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和生产经营活动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事业发展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 设立与运行 +第八条 本市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依法从事下列生产经营活动的,可以申请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植业、养殖业;"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5,"(二)农产品销售、加工、贮藏、运输; +(三)农业休闲观光和民俗旅游; +(四)农民家庭手工业; +(五)农业机械作业服务; +(六)农业技术服务; +(七)依法开展的其他互助性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应当向所在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设立登记申请,依法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6,"第九条 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应当依法制定章程。章程的制定,可以参照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履行章程的约定。 +第十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80%。"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7,"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为农民的,成员身份证明为本市农业人口户口簿;拥有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非农业户籍人员,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本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身份证明,可以以农民成员身份申请办理入社登记。 +第十一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愿联合组成新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设立登记申请,依法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8,"第十二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为每位成员设立成员账户。 +第十三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及其他能够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第十四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应当对成员的出资方式、出资额进行规定;成员应当按照章程规定出资,出资额应当计入该成员账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及成员出资总额,应当在出资清单上载明,并经全体出资成员签名、盖章确认。"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9,"第十五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组成,是本社的权力机构,依法行使职权。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超过150人的,可以依照章程设立成员代表大会。成员代表大会按照章程规定可以行使成员大会的部分或者全部职权。 +设立的成员代表大会,成员代表人数不少于成员总数的30%;成员超过500人的,成员代表人数不少于成员总数的20%。成员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办法由章程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10,第十六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理事会、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在150人以下的,理事会成员一般不少于3人,至少设执行���事1人;成员151人至500人的,理事会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监事会成员一般不少于3人;成员超过500人的,理事会成员一般不少于7人,监事会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11,"第十七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依法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应当明确规定成员大会、理事长、理事、经理的财务权限和职责,并经成员大会审议通过。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建立财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设置专职会计人员,也可以委托会计服务机构代理记账。 +第十八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独立会计核算,并按时进行财务年度决算。"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12,"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进行年终盈余分配或者返还前,应当准确核算全年的收入和支出;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将其真实完整地记入成员账户。 +第十九条 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1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剩余部分以成员的出资额、公积金份额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成员。可分配盈余的具体分配办法,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经成员大会决议确定。 +年度盈余分配方案,应当经成员大会批准后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14,"第二十条 成员资格终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的方式和期限,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并依法将该成员资格终止前的可分配盈余向其返还。 +成员资格终止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在会计年度终了时,将该成员账户内记载的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份额,重新平均量化到本社现有成员。 +第二十一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向成员实行社务公开。"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15,"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大经营决策、国家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财产的到账和使用情况,以及其他涉及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当向成员公开。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在会计年度终了时向成员公布经营和财务状况,接受成员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 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负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的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结果应当向成员大会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16,"成员大会可以委托有关审计机构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年度审计、专项审计和换届、离任审计。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接受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国家财政直接补助资金开展的审计监督工作。 +第二十三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报送统计、财务报表。 +第二十四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加强对成员的培训,帮助成员增强法律意识、合作意识、自律意识,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17,"第二十五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成员之间发生纠纷时,应当依照章程和有关约定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机构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章 指导与服务 +第二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有关部门和机构参加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协调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18,"第二十七条 市和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有关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 +(一)制定指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政策; +(二)提供有关政策咨询,收集发布相关信息; +(三)引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申报、品牌培育、产品营销、开拓市场等工作; +(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示范和推广交流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19,"(五)其他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服务、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 市和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机构负责下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有关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一)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章程、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财务会计等管理制度; +(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建设项目; +(三)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计监测、人员培训等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20,"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机构可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提供咨询、指导和登记代办服务。 +第二十九条 市和区、县工商行政管理、财政、发展改革、商务、税务、科学技术、国土资源、规划、环境保护、交通、园林绿化、水务、旅游、知识产权和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21,"供销社、农产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协会等有关单位或者组织应当对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 +第三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纳入本市法人基础数据库,为相关部门及组织统一提供基础数据的共享交换服务。 +农业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第三十一条 本市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信用监管。"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22,"第三十二条 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税务登记的,登记机关不收取登记费用。 +第四章 扶持与促进 +第三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市场营销、科技推广、人才引进、农资供应、农业信息、农村金融和保险等服务。 +第三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下列项目: +(一)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23,"(二)农产品加工、仓储、销售设施建设; +(三)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产品包装、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四)农业机械、农产品运输设备购置; +(五)信息服务、科技推广、人才引进和培训; +(六)其他重点扶持项目。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使用情况予以监督。 +第三十五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国家和本市财政资金扶持范围:"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24,"(一)与本社成员的交易量(额)不足全部交易量(额)50%的; +(二)可分配盈余未依法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返还给成员的; +(三)未依法实行民主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三十六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独立申报、承担农业建设项目、农业科技项目及其他政府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 +有关部门应当对承担政府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项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指导和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25,"第三十七条 本市应当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仓储、流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产品销售的市场环境。 +市和区、县商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对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提供便利和信息咨询服务。 +鼓励农产品加工、销售和会展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直接联系,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和展览展销。"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26,"第三十八条 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以及其他有销售渠道、生产加工技术、开拓创新能力的企业,可以联合农民创办或者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资本、劳动等方面合作,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环节的利益。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提供技术、信息、农业生产资料等多种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27,"第三十九条 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科研院所与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合作。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科研试验示范基地的,享受相关政策优惠。 +第四十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 +第四十一条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服务。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贷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28,"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的相关贷款,符合市财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财政部门根据项目用途和实际需要给予贴息支持。 +鼓励社会担保机构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业务。政府扶持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应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服务。 +第四十二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组织成员依法开展内部资金互助服务,解决成员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困难。 +第四十三条 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应当开发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保险产品。"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29,"鼓励政策性、商业性保险机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服务。 +第四十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享受有关优惠待遇。 +支持农业技术专家及其他各类优秀人才以咨询、培训等方式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 +鼓励各类科技人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30,第四十五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机械服务场所、规模养殖场、设施农业,以及其他有关项目的建设,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前述项目相关用地,未使用建筑材料硬化地面或者虽使用建筑材料但未破坏土地并易于复垦的,按照设施农用地进行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31,"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藏和人员培训及设施农业附属的管理和生活用房等永久性建筑物的用地,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按照乡镇集体企业用地办理用地手续;使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养殖及本社成员农产品初加工、仓储、冷藏的用水用电,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农业生产水电价格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32,"第四十六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产地标记、地理标志和注册商标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组织应当给予指导、扶持和帮助。 +第四十七条 本市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平台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提供相关生产经营信息服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33,"第四十八条 国家行政机关和负有管理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行政处分: +(一)非法干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侵占、挪用、截留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财产或者应当属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财产的; +(三)非法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收费或者摊派的; +(四)强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接受有偿服务的;"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34,"(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侵害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合法权益的。 +前款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农民专业合作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农业、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十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侵占、挪用、私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财产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9127687995835385480-35,"第五十一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违反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及财务管理制度,造成本社或者其他成员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0,"北京市种子条例 +2022年1月10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加强种业科学技术研究,激励育种创新,规范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现代种业,维护国家种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1,"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以及品种管理、生产经营、扶持保障等活动,适用本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本条例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 +第三条 本市推进种业之都建设,促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2,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种子工作的领导,将种子工作纳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将种业创新纳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内容,统筹协调解决种业发展重大问题,制定长期稳定支持政策措施,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3,"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市种业发展规划,并将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有关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本区种业发展规划。本市种业发展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五条 市、区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科技、规划自然资源、市场监督管理、知识产权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种子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4,"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种子储备制度,储备的种子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生产需要及余缺调剂,保障农业和林业生产安全。 +第七条 对在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推广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5,"第八条 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应当加强种子基础科学技术知识、种源安全形势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现代种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种子法律法规的行为。 +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应当健全完善投诉和举报制度,公开受理投诉和举报的方式,对受理的投诉和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章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6,"第十条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应当坚持基础性、公益性定位,遵循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支持、多元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鉴定评价体系。 +第十一条 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要求,编制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制度和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建设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提升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种质资源。"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7,"市级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实行目录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采集或者采伐列入目录的天然种质资源;因科研、教学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列入本市目录的天然种质资源的,应当经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批准。 +市级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目录,由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分别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和专项调查,收集、整理、登记、保存、鉴定、评价种质资源。"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8,"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种质资源登记信息和公布本市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 +第十四条 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种质资源库(圃)、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根据实际情况,将下列具有保护价值的种质资源分别纳入其中予以保护: +(一)列入国家和市级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目录的; +(二)农作物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特色地方种;"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9,"(三)珍稀、濒危树种和古树名木、主要乡土树种、本市特有的林木种质资源; +(四)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种质资源。 +占用种质资源库(圃)、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应当经原设立机关同意。 +第十五条 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负责确定种质资源库(圃)、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等的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10,"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应当按照职责或者服务协议开展下列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工作,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 +(一)建立健全种质资源收集、登记、保存、鉴定、评价、更新、交流和共享利用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发掘优异基因,建立DNA指纹图谱库,创制优异种质;"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11,"(三)加强种质资源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支撑,稳定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可以利用种质资源库(圃)、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因地制宜设置科普教育服务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12,"第十六条 在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单位和个人从境外引进种质资源,丰富本市种质资源多样性。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从境外引进农作物和林木种质资源的检疫隔离机制,对引进的种质资源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快速通关机制,提高通关便利性。 +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应当对从境外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登记,依托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做好样品保存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13,"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或者与境外机构、个人开展合作研究利用种质资源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许可。 +第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种子企业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参与种质资源保护,并按照规定登记其保存的种质资源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14,"因科研和育种需要使用本市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提出申请。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具备提供条件的,应当提供,签署种质资源获取与利用协议并做好跟踪记录;不具备提供条件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章 育种创新 +第十八条 育种创新应当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用结合。"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15,"第十九条 本市强化种子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种子企业协调发展。支持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的种子企业发展,重点培育具有人才、技术、资本优势的领军企业,培养具有资源、品种、模式优势的特色企业。 +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支持种业智库、种业科技服务机构等专业化平台发展,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鼓励社会单位开展植物新品种测试、种子质量检测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16,"第二十条 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开展育种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以及生物育种技术研究,支持常规农作物、林木育种等研究,提高育种基础创新能力。 +第二十一条 支持种子企业通过组建创新联盟、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和共设研发基金、共建实验室等方式,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育种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优异基因挖掘、新种质创制、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开展创新合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17,第二十二条 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育种高精尖创新攻关计划,聚焦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育种关键核心技术,选育优质高效品种;创新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机制,遴选、支持优秀技术解决方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18,"第二十三条 本市建立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种业科技成果权益分配机制,尊重、维护和保障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取得植物新品种权或者育种方法发明专利权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育种者、权利人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鼓励和支持采用转让、许可等方式转移转化种业科技成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可以以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种质资源和技术方法等资源与种业企业进行合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19,"第二十四条 本市将植物新品种权、育种方法发明专利权等育种领域知识产权纳入全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联动保护和行政司法协同保护机制,依法保护育种领域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 鼓励和支持种业交流交易。举办种业大会、高峰论坛等,促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和创新机构聚集;搭建种业科技成果交流平台,推进创新成果集成融合与价值释放。 +第四章 品种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20,"第二十六条 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国家或者本市审定。通过本市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林木良种,分别由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公告,可以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 +应当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销售;应当审定的主要林木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作为林木良种推广、销售,但生产确需使用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21,第二十七条 列入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登记;应当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未经登记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不得以登记品种���名义销售。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22,"第二十八条 引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林木良种,到本市行政区域内同一适宜生态区域的,引种者应当将引种的品种和区域报市农业农村或者园林绿化部门备案。经备案的,由市农业农村或者园林绿化部门向社会发布公告。 +引种者对引种品种的真实性、适应性和安全性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23,"引种品种被原审定部门撤销审定的,市农业农村部门或者园林绿化部门应当根据主动备案清理工作要求或者引种者申请,撤销引进品种备案,并向社会发布公告。 +第二十九条 申请农作物品种审定、登记、备案的,申请人应当向市农业农村部门指定机构提交农作物品种的标准样品,由指定机构建立健全农作物标准样品库和DNA指纹图谱库。"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24,"申请林木品种审定、认定、备案的,申请人应当向市园林绿化部门指定机构提交林木品种的标准样品,由指定机构建立健全样品库和DNA指纹图谱库。 +第三十条 通过本市审定、认定的品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审定、认定,并由原公告部门向社会公告: +(一)申请人提供的品种标准样品不真实; +(二)申请人利用伪造试验数据等欺骗手段通过审定、认定; +(三)种性严重退化或者失去生产利用价值; +(四)出现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25,"第五章 生产经营 +第三十一条 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应当依法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仅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种子或者非主要林木种子生产; +(二)农民个人自繁自用剩余的常规种子在当地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 +(三)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载明的有效区域设立分支机构; +(四)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 +(五)受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者书面委托,生产、代销其种子。"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26,"有前款第(三)(四)(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农业农村或者园林绿化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者申请注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且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应当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注销手续,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三条 种子广告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主要性状描述等应当与种子审定、登记、认定、备案的信息一致。"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27,"第三十四条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经营种子的,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信息。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种子经营者的身份、联系方式、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信息等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经营者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 +通过种业大会等展销会销售种子的,展销会承办单位应当对销售者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信息等进行核验。"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28,"第三十五条 鼓励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电子标签,建立生产经营电子档案,增强林木种子质量可追溯性。林木种子电子标签、电子档案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 +第三十六条 市园林绿化部门应当加强保障性苗圃建设,提高重大活动、重点工程的用种保障能力。 +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造林绿化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根据园林绿化部门制定的计划使用附有标签的林木良种和乡土树种。 +第六章 扶持与保障"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29,"第三十七条 本市综合运用产业布局、合作协同、财税金融、人才培养、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措施,促进种业振兴。 +第三十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种业发展规划,优化种业发展布局,规划建设规模适当、集中稳定的种子科研试验、生产繁育、展示示范基地,吸纳种业生产要素聚集,合理配置科研实验设施和其他必要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指标,并在土地租赁、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30,"第三十九条 本市建立健全种业科技创新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在京单位的联系,协同建设联合研究平台,承接国家现代种业重大项目,支持有关单位在京开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和育种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 +第四十条 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应当与天津市、河北省等周边地区建立健全种业创新、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人才技术交流、信息共享、���法等协作机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31,"第四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国家南繁规划,支持北京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完善科研育种、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本市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种子企业与外埠优势区域种业基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科研育种基地、良种繁育生产与加工基地。"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32,"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专项用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关键核心育种技术创新、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种业支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种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支持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的专项资金、政策性基金等,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种子企业的支持力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33,"第四十三条 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创新型种业企业,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十四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现代种业创新,扶持种子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种业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第四十五条 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建立健全优良品种使用补贴机制,制定、公布适宜本地使用的农作物和林木优良品种目录,提升优良品种应用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34,"第四十六条 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种子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对符合本市有关规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种业实用技术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将育种辅助、检验测试、鉴定评价等基础性工作情况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 +鼓励组织种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田间育种辅助人员、检验测试人员、鉴定评价技术人员等实用技术人才。"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35,"第四十七条 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建立健全种业监测机制,收集、整理和分析种子科技研发、生产经营、市场动态等信息,为政策制定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第四十八条 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种子生产经营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种子生产经营者信用记录,并依法向社会公开,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36,"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与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实行执法信息共享和案件移送。 +第四十九条 种子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为会员和行业发展提供信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信用建设、市场营销和咨询等服务。 +第五十条 鼓励种子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林场、农户开展合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37,"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采集或者采伐列入市级目录的天然种质资源的,由农业农村或者园林绿化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种质资源和违法所得,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 种子广告内容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38,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经营种子的种子经营者未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信息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种子经营者未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39,"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未核验、登记平台内种子经营者有关信息或者未建立经营者档案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40,"(一)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植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二)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三)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41,"(四)主要林木,是指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的林木品种;市园林绿化部门可以在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林木之外依法确定其他八种以下的主要林木。 +(五)林木良种,是指通过审定的主要林木品种,在一定的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第五十五条 草种、烟草种、中药材种、食用菌菌种的种质资源管理和选育、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参照本条例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6350593434826875741-42,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2006年9月15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3月30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七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0,"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 +2016年12月29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强化预算约束,健全预算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1,"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总预算执行的监督,对市级预算调整和市级决算的审查和批准;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财经委员会)对市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市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市级决算草案的初步审查。 +第三条 预算审查监督应当遵循完整、合法、公开、注重绩效的原则,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制度完善相结合,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2,"第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机构依法承担审查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和监督预算执行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机构履行前款规定的职责时,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对预算监督有关事项协助开展工作。 +第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组织成立市人大财经代表小组,参与财经委员会组织的关于预算审查监督的相关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3,"市人大常委会可以聘请预算监督顾问,参加财经委员会相关的预算审查监督和调研等活动,就有关专业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等部门应当贯彻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预算和关于预算的决议;监督检查市级预算、部门预算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 +市人民政府审计部门应当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经营利用、财政政策的制定等重点事项开展绩效审计。"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4,"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机制,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开展行政监察,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实施行政问责。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地将预决算信息向社会公开。 +市人大常委会应当按照规定将预决算审批、监督的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开。"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5,"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违反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向市人大常委会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检举、控告。 +鼓励、支持和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第二章 预算的初步审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6,"第九条 预算的初步审查是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由财经委员会按照法定、规范、有效的原则,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市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进行相关审查活动,提出初步审查意见,督促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修改和完善市级预算草案的制度。 +第十条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30日前,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市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以及市总预算的报告进行初步审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7,第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机构应当在初步审查会议举行的30日前,听取相关政府部门关于市级预算编制的情况及本市下一年度财政支出政策要点、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计划。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8,本条例中的重点支出是指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全市年度重点工作或者重点事项在市级支出预算中的财力安排。重大投资项目一般是指市人民政府拟新安排的单个项目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本市年度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以上的项目,或者按市人民政府固定投资总额排序前10位的项目。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9,"第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参加预算的初步审查。重点就预算安排中相关领域的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相关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进行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由财经委员会汇总研究,纳入财经委员会对预算草案初步方案的初步审查意见。 +第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机构可以邀请市人大代表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10,"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确定事前绩效评估项目前,应当征求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机构的意见和建议。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的项目应当选取部分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45日前,向财经委员会提供下列材料: +(一)国务院及财政部关于编制预算的要求; +(二)预算执行情况及下一年度市级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 +(三)市总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11,"(四)预算执行情况及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说明; +(五)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 +(六)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计划分别按预算科目列示的清单,同时提供有关项目确定的依据、绩效目标和实施方案等; +(七)本年度预期税收收入情况; +(八)政府采购预算草案; +(九)初步审查需要的其他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12,市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应当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和收支平衡表,一般公共预算按经济性质分类的基本支出表,一般性转移支付分区支出表、专项转移支付分区支出表和分项目支出表。预算草案报表应当分别列出预计执行数、预算数、预算数与预计执行数的比率。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应当分别列出预算数、调整预算数、预计执行数,以及预计执行数与调整预算数的比率。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13,"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预算草案或者预算说明中,具体说明四类预算的编制原则、国家和本市的财税政策重点、收入测算依据、支出政策、标准和项目内容、收支平衡等情况。 +第十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机构收到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提供的市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后,对预算编制的重点内容和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意见,供财经委员会初步审查时参考。"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14,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机构可以组织对有关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开展专题评估。专题评估的相关意见应当提交财经委员会初步审查会议,供委员审议时参考。必要时,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提出专业性评估论证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15,"第十六条 财经委员会召开初步审查会议时,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初步审查会议应当邀请市人大财经代表小组成员、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顾问等有关人员参加。 +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发展改革、国资、人力社保、税务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审议意见,对市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进行说明,并回答询问。"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16,"第十七条 财经委员会召开初步审查会议时,可以选取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计划开展专题审议。被审议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审议意见,并回答询问。 +第十八条 财经委员会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市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其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符合市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议的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17,"(二)预算安排是否符合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遵循了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预算收入的测算及相关收支政策和拟采取的措施是否妥当、可行; +(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是否符合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原则,其中用于对企业等非预算单位的补贴、奖励等支出,应当明确列示说明; +(四)重点支出的预算编制是否保证了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的需要,预算安排是否合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18,"(五)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编制是否细化、规范,项目的必要性是否符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中长期规划的要求,绩效目标是否明确、可行,预算安排是否适当; +(六)专项转移支付的预算编制是否规范、公平、合理,绩效目标与用途是否明确; +(七)其他支出的预算编制是否合理、细化; +(八)政府债务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纳入预算管理,预算说明中是否全面、详细地报告了债务情况; +(九)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安排是否适当;"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19,"(十)其他重要问题。 +第十九条 财经委员会提出初步审查意见,交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研究处理。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收到财经委员会的初步审查意见后15日内,将研究处理情况书面反馈财经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将财经委员会提出的初步审查意见和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反馈的处理情况报告印发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20,"第二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机构可以召开会议,听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关于对初步审查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及预算草案变化的情况。 +第三章 预算执行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预算执行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的情况; +(二)预算的公开情况; +(三)为实现预算采取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四)预算支出进度情况; +(五)重点支出的预算执行情况; +(六)重大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21,"(七)依法征收各项税费和其他财政收入情况; +(八)国库按照规定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库等情况; +(九)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对各区转移支付情况; +(十)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的调剂情况; +(十一)预备费、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结余资金的使用情况; +(十二)预算执行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22,"第二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应当在每年7月底前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财经委员会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听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关于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月提供预算收支报表等有关资料。 +第二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变更重大投资项目内容的,或者单个重大投资项目总额调增或者调减30%以上的,应当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23,"第二十四条 财经委员会可以对有关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必要时,将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二十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机构可以与市人民政府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建立数据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24,"第二十六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可以采取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必要时,可以作出决议、决定。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决议、决定的要求将执行决议、决定的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责成市人民政府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 +第四章 预算调整的审查和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25,"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级预算在执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一)需要增加或者减少预算总支出的; +(二)需要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 +(三)需要调减预算安排的重点支出数额的; +(四)需要增加举借债务数额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26,"社会保险各项基金如因国家政策调整,影响预算支出增加或者减少,以及需要动用滚存结余平衡预算的,不属于预算调整范围,相关变动情况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二十八条 在预算执行中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预算调整方案中说明预算调整的理由、项目和数额。 +第二十九条 因增加举借债务进行的预算调整,市人民政府应当在预算调整报告中说明下列事项: +(一)国务院或者财政等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27,"(二)债券计划发行的规模、类型及结构等情况; +(三)债券计划发行的方式、途径、预计成本等情况; +(四)债务安排的具体项目、数额及预期绩效目标; +(五)债务的还款来源;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三十条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的30日前,将市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提交财经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28,"财经委员会召开初步审查会议时,市人民政府财政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应当到会对市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进行说明,听取审议意见,并回答询问。 +第三十一条 财经委员会对市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审查的主要内容: +(一)调整的依据; +(二)调整的项目和数额及其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收支结构调整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四)收支平衡情况。 +第三十二条 财经委员会提出初步审查意见,交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研究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29,"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收到财经委员会的初步审查意见后10日内,将研究处理情况书面反馈财经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将财经委员会提出的初步审查意见和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反馈的处理情况报告印发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十三条 在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时,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应当列席会议,听取审议意见,并对审议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回答询问。"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30,"财经委员会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作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查结果报告,供审议参考。 +第五章 决算的审查和批准 +第三十四条 预算年度终了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编制市级决算草案,于7月底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10日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市级决算草案、决算报告,以及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31,"第三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市级决算草案应当如实反映预算执行的结果,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按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分别列出,并对变化较大的情况作出说明。 +第三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审计部门应当对市级决算草案进行审计。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32,"审计工作报告应当如实反映对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及市级决算草案的审计工作情况、审计评价、存在问题、处理情况,以及对改进财政工作和部门财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七条 财经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草案的30日前,对上一年度市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召开初步审查会议7日前,向财经委员会提供下列材料: +(一)市级决算草案及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33,"(二)关于市级决算草案及报告的说明; +(三)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决算草案汇编及相关绩效评价报告; +(四)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五)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结果情况; +(六)支出政策的实施情况和重点支出的绩效情况; +(七)完成的重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及绩效情况; +(八)其他关于决算的重要情况。 +第三十八条 财经委员会听取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对市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34,"财经委员会召开初步审查会议时,市人民政府财政、审计、发展改革、国资和人力社保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应当到会对决算草案、审计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说明,听取审议意见,并回答询问。 +对市级决算草案,主要审查下列内容: +(一)遵守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二)财政支出政策的实施情况; +(三)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及绩效情况; +(四)结转资金的使用情况; +(五)资金结余情况; +(六)转移支付完成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35,"(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八)超收收入安排情况,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规模和使用情况; +(九)预算周转金规模和使用情况; +(十)预备费使用情况; +(十一)经批准举借债务的规模、结构、使用、偿还等情况; +(十二)市级政府设立的各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十三)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落实情况; +(十四)其他与决算有关的重要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36,"财经委员会可以就决算草案中的有关问题听取相关市级预算部门的情况汇报,并就市级预算部门的决算草案、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专题审议。 +第三十九条 财经委员会提出初步审查意见,交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研究处理。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收到财经委员会的初步审查意见后10日内,将研究处理情况书面反馈财经委员会。"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37,"市人大常委会将财经委员会提出的初步审查意见和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反馈的处理情况报告印发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四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草案时,应当听取并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决算草案的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根据审议情况对市级决算作出决议。必要时,也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市人大常委会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38,"第四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草案时,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及财政、审计、发展改革、国资和人力社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列席会议,并对审议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回答询问。 +财经委员会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决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供审议参考。"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39,"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市级决算批准之日起20日内,批复市级各预算单位的部门决算;在批复市级部门决算后30日内,将批复情况抄送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机构。 +第四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在批准市级决算草案的决议中,应当明确是否进一步听取市人民政府的审计整改情况的报告。如需听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决算后20日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重点整改部门、单位清单。"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40,"市人大常委会在年底前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和审计及重点整改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审议意见,并回答询问。根据需要,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财经委员会可以组织开展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41,"第四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市级预算及各区人民政府报送备案的区级预算汇总情况、市级决算及各区人民政府报送备案的决算汇总情况,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市人民政府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应当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以及以此为基础进行的综合分析等。" +_sys_auto_gen_doc_id-15272744535384751573-42,"第四十五条 本市各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1996年12月5日经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0,"杭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条例 +2010年8月25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10年9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 +2010年10月11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0号公布 +2010年12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1,"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杭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新建、扩建、改建活动及实施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2,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但抢险救灾工程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工程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3,"第三条 杭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并直接负责对市区范围内(不含萧山区、余杭区)重大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各区(不含萧山区、余杭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除重大建设工程以外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实施监督管理。重大建设工程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萧山区、余杭区和各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4,"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具体实施施工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杭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区、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辖区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城市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权限共同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5,"第四条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施工安全责任体系。 +第五条 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应当遵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 +第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及安全事故隐患有权检举和投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检举和投诉,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6,"第二章 施工安全责任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为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与施工相关的水文、气象、地质、地下管线资料及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相关专业管线产权单位对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架空线路实施迁移、改线、保护等措施。涉及地下管线的施工,建设单位应当事先通知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做好管线的现场监护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7,第八条 建设单位编制工程概算,应当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技术要求确定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所需费用,该费用标准不得低于市政府规定,并在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予以单列,不得将其作为招标投标竞价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8,第九条 合同约定施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将不低于费用总额百分之五十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先行拨付给施工单位。合同约定施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的,先行拨付的费用应当不低于费用总额的百分之三十。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9,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督促相关单位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提出的限期整改意见进行整改落实并予以书面反馈。按要求暂时停止施工的工程项目需复工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整改完成后,书面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提出复工申请,经其现场检查确认后方可复工。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10,第十一条 桩基、深基坑、隧道等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做好施工区周边可能被损坏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鉴定,并将安全鉴定资料提供给施工、监理等单位,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安全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11,第十二条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同时存在两家以上施工单位的,建设单位应当指定其中一家承担施工工程量较大、施工时间较长、资质等级较高的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并履行相应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其他施工单位应当与指定的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安全管理协议,接受其协调管理。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12,"第十三条 设计单位变更施工图设计文件时,应当满足施工安全规范要求。涉及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将变更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审查合格后方能施工。 +第十四条 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应当分别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中注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的部位��提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13,"勘察单位应当参加建设工程设计文件论证和地基处理、深基坑开挖、降水施工条件论证,参加地基验槽、基础结构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发现现场存在地质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或者工程出现异常情况时,勘察单位应当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进行施工勘察。 +施工现场监测数据发生异常及报警情况时,设计单位接报后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14,"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规定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经费。施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对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规定指派相应数量的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得同时承担二个以上(含)工程现场安全监督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15,"施工单位变更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告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并到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施工单位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施工单位应当保证施工安全生产条件,及时添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发放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禁止作业人员使用已损坏或已超过使用期限的安全防护用品。"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16,第十八条 施工单位应当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17,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并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其中,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施工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18,"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施工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按规定需要验收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19,"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施工可能对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设施造成损害的,施工单位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并指派专人监护。 +第二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采取封闭围挡措施。 +建筑工地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米,市政基础设施工地的围挡不得低于21米。因特殊情况不能进行围挡的,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在危险区域采取隔离措施。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在夜间施工时设置警示灯。"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20,"第二十一条 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施工单位应当对操作混凝土搅拌机、卷扬机、高处作业吊篮等机械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专业技术培训,其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施工单位可以自行培训,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培训。"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21,"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 +第二十二条 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外墙施工时不得采用吊绳或吊板的作业方式。高处作业吊篮使用过程中应当为吊篮内的施工人员设置独立的安全绳,超过有效标定期的吊篮安全锁应当经检测机构检测标定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三条 施工单位不得在施工现场使用货用施工升降机作为提升高度超过三十米的垂直运输设备。"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22,"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作业应当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单位资质及人员资格后实施。 +第二十五条 施工起重机械产权单位和出租、安装、使用的单位不得擅自对施工起重机械进行技术改造。"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23,产权单位应当定期对施工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检查。对达到规定评估使用年限的施工起重机械,产权单位应当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评估。检测评估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24,"第二十六条 建筑施工机械出租单位应当在租赁合同中明确租赁双方的安全责任,并出具建筑施工机械检测合格证明。出租施工起重机械的单位,应当向承租方出具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设备产权备案证明和自检合格证明,并提交安装使用说明书。 +建筑施工机械出租单位不得出租国家或地方明令淘汰的建筑施工机械。"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25,"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运输业务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和证照齐全的运输单位,并签订运输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建设、交通、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监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运输单位落实运输安全责任制。 +第二十八条 遇台风、暴风雨、冰雪等天气时,施工单位应当对现场临时设施、起重机械、脚手架、围堰等重点部位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26,"遇前款恶劣天气及高温酷热天气时,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二十九条 施工现场搭建的活动板房应当在三层以下。因施工现场狭小需要搭建三层活动板房的,应当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向所在地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施工现场禁止搭建四层以上(含)活动板房。 +第三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规定在施工现场敷设用电线路,并确保现场各类机电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漏电保护装置灵敏可靠。"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27,"施工现场宿舍禁止使用煤气灶、煤油炉以及电取暖器、电炉等电器用具。 +第三十一条 建设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办理建筑施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28,"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负责实施该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应当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分别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三十三条 监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监理职责,制止违规施工作业:"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29,"(一)根据工程特点编制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内容的项目监理规划和细则; +(二)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及安全职责履行情况; +(三)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并检查执行情况; +(四)对深基坑施工、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整体提升脚手架升降和高大支模架安装作业,实施巡视检查,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 +(五)监督施工单位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使用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30,"(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检查内容。 +第三十四条 承接建设工程检测业务的检测单位不得转包检测业务,不得与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检测单位应当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有结构安全检测结果不合格、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等情况,应当及时向建设、监理单位反馈,并报告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31,"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办理工程安全监督手续。 +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手续时提供以下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施工中标通知书和监理中标通知书; +(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临时设施规划方案和已搭建情况; +(三)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使用计划; +(四)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置计划;"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32,"(五)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和安全管理措施; +(六)拟进入施工现场使用的施工起重���械设备的型号、数量; +(七)建筑施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凭证; +(八)施工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格证明材料;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料。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查验建设单位办理安全监督手续情况,对未办理安全监督手续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33,"第三十六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应当出示有效证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三)对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34,"(四)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排除。重大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或者暂停施工;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35,"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安全事故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36,第四十条 勘察单位、设计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勘察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设计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37,第四十一条 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同时承担二个以上(含)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处以一千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38,第四十二条 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在夜间施工时未设置警示灯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39,"第四十三条 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40,"第四十五条 施工起重机械产权单位和出租、安装、使用的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建筑施工机械出租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安全事故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41,"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安全事故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运输单位进行处罚。 +第四十八条 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42,"第四十九条 监理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二)、(四)、(五)项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18383446186413711844-43,"房屋拆除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0,"北京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 +2005年5月20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2013年9月27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1,"第一条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专利的保护、促进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市专利工作应当遵循激励创新、合理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完善服务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2,"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首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专利保护和促进规划,将专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保障专利事业发展需要的经费和投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专利发展评价指标,提升社会的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服务,完善有利于专利保护和促进的市场环境,健全政府与市场、社会的统筹协调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3,"第五条 市专利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工作。 +区、县专利管理部门在市专利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有关专利保护和促进工作。 +发展改革、科学技术、经济和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农业、工商、商务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指导企业、事业单位开展专利工作,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专利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4,"第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应当加强专利宣传教育,在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和公务员培训体系中纳入专利知识的内容,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鼓励高等院校开设专利课程,提高全社会的专利意识,营造专利保护和促进的良好环境。 +第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专利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对重大专利事件新闻报道和舆情进行收集、分析、通报。 +第二章 专利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5,"第九条 市专利管理、工商、商务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专利保护的预防、查处、处理工作机制,重点预防假冒专利行为和群体性专利侵权行为,依法查处假冒专利行为、处理专利侵权纠纷。 +第十条 市专利管理部门查处假冒专利行为、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应当依法调查取证,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配合,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阻挠。 +市专利管理部门查处假冒专利行为时,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依法查封或者扣押。"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6,"第十一条 市专利管理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认定专利侵权行为成立并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措施制止侵权行为: +(一)侵权人制造专利侵权产品的,责令其立即停止制造行为、销毁制造侵权产品的专用设备、模具等生产工具,并不得销售、使用尚未售出的侵权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市场;"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7,"(二)侵权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使用专利方法的,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行为、销毁实施专利方法的专用设备、模具等生产工具,并不得销售、使用尚未售出的依照专利方法所直接获得的侵权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市场; +(三)侵权人销售专利侵权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侵权产品的,责令其立即停止销售行为,并不得使用尚未售出的侵权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市场;"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8,"(四)侵权人许诺销售专利侵权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侵权产品的,责令其立即停止许诺销售侵权产品的行为、消除影响,并不得进行任何实际销售行为; +(五)侵权人进口专利侵权产品或者依照���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侵权产品,已经进入本市的,责令其不得销售、使用该侵权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将其投放市场; +(六)侵权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使用专利侵权产品的,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行为; +(七)制止侵权行为的其他必要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9,"第十二条 本市建立专利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执法协作工作平台,健全专利案件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完善行政机关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案件移送和线索通报制度。 +第十三条 发生专利纠纷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在行政处理时向市专利管理部门申请行政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业协会及其他中介组织可以接受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委托进行调解的相关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10,"第十四条 市专利管理部门处理专利纠纷时,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优先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专利纠纷当事人可以就下列专利纠纷请求市专利管理部门调解: +(一)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纠纷; +(二)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 +(三)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 +(四)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 +(五)专利权被授予之后提出,该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11,"(六)其他专利纠纷。 +第十五条 市专利管理部门进行调解时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原则,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相互谅解,协商解决纠纷。双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市专利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未能达成协议的,市专利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12,"第十六条 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应当合理运用专利制度,不得滥用专利权限制技术竞争和技术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大型零售企业应当与供货企业就专利保护事项进行约定,明确双方的专利保护责任,预防假冒专利产品和专利侵权产品进入流通市场;专利产品的供货企业应当提供专利证书或者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等相关证明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13,"第十八条 展览会、展示会、博览会、交易会等活动的主办方应当与参展方就专利保护事项进行约定,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专利保护工作;参展方以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技术的名义进场参展的,应当提供专利证书或者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等相关证明材料;依法需要向海关部门申报的,应当提交相关材料。 +在展会期间,展会的主办方、承办方、参展方应当对专利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予以配合。"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14,"第十九条 市专利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企业实施假冒专利、专利侵权违法行为的档案,纳入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于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 本市设立专利举报投诉工作平台,公布举报投诉方式,并为举报人保密。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市和区、县专利管理部门举报投诉假冒专利行为,提供违法行为线索。对于举报查实的,应当予以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15,"第二十一条 本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应当积极开展专利维权援助工作,重点援助、扶持困难人员和中小企业,实现维权援助的公益化、专业化、规范化。 +第二十二条 市专利管理及相关部门应当指导企业、行业协会建立专利海外援助机制,鼓励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应对海外专利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的服务。行业协会应当制定本行业专利海外应急预案,指导会员建立海外专利保护制度。 +第三章 专利促进"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16,"第二十三条 本市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制定专利战略,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工作;鼓励个人发明创造,申请专利。 +第二十四条 本市应当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创新组织模式,构建、完善以项目为载体、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17,"第二十五条 本市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依法申请专利,实施专利;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和实施专利。 +第二十六条 本市建立重大经济活动专利评议制度,对使���大额政府财政资金、涉及国有资产数额较大或者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活动进行专利评估和审议,防范专利纠纷隐患和市场风险,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具体评议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18,第二十七条 本市建立专利预警制度,对重点区域、行业的国内外专利状况、发展趋势、竞争态势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发布、反馈。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引导企业开展专利预警工作,支持行业协会、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在专利预警方面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维护产业安全,提高企业应对专利纠纷的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19,"第二十八条 本市建立专利研究开发、实施和交易的服务体系,建设专利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各类专业专题专利数据库,开展专利信息数据检索、加工和分析,促进专利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推动专利交易和专利运用。 +第二十九条 本市设立专利奖,对在本市进行发明创造并实施,为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予以表彰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20,"专利奖资金应当用于奖励发明人、设计人以及对专利的实施、转让、许可做出实质贡献的专利管理、技术转移人员。 +第三十条 本市对在进行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专利实施、专利保护、专利预警等方面确需获得帮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予以资金支持。具体办法由市专利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会同市科学技术、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等有关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21,"第三十一条 本市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及其他组织增加专利研究开发的投入,其专利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在实际成本基础上按照规定比例加计扣除或者摊销。 +企业购买专利所发生的费用,可以按照规定列入成本。 +第三十二条 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经依法认定登记的,当事人享受国家和本市有关技术交易的税收优惠政策。"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22,"第三十三条 市专利管理工作部门会同市科学技术、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农业等相关部门建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认定的专利考核指标体系,并将认定考核结果作为相关部门支持、奖励创新主体的依据之一。 +第三十四条 本市鼓励企业将自主研究开发的专利产品、技术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23,"第三十五条 申请本市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涉及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和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交专利文献检索报告或者专利分析报告。 +市专利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科学技术、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公布可以出具专利文献检索报告或者专利分析报告机构的推荐目录。"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24,"第三十六条 本市政府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可能产生专利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全面、准确、真实地报告专利成果。项目主管部门应当与项目承担单位就以下事项进行约定: +(一)涉及专利成果的研发目标和验收标准。 +(二)资金使用计划。属于科技计划项目的,按照计划和规定所发生的费用,在项目验收后,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在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中列支。"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25,"(三)专利权的权属及相关权益。未约定的,专利权归项目承担单位所有,由项目承担单位自主决定专利的实施、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并取得相应的收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专利申请权及申请的合理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在合理期限内不提出专利申请的,发明人、设计人可以申请专利,专利权被授予后,项目承担单位享有专利免费实施权。"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26,"(五)专利的实施运用计划及其期限。项目承担单位未依照约定实施的,项目主管部门可以许可他人实施,所收取的费用,应当给予项目承担单位。 +(六)专利维持的合理期限。 +第三十七条 以专利出资方式设立企业的,专利出资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依法由出资各方约定。以专利作价出资的,应当出具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和验资机构的验资证明。涉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应当符合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27,"第三十八条 本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专利管理制度,健全专利管理体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专利评估: +(一)以专利作价出资设立企业的; +(二)许可境外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使用专利权的; +(三)改制、上市、投资、转让、置换、拍卖、偿还债务等涉及专利的; +(四)合并、分立、解散、清算等涉及专利的; +(五)其他需要进行专利评估的。"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28,"第三十九条 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和约定给予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以及对专利的实施、转让、许可做出实质贡献的专利管理、技术转移人员奖金和报酬。 +奖金和报酬可以现金、股权收益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形式给付。给付的数额、时间和方式等,由当事人依法约定。没有约定数额的,可以按照下列比例确定: +(一)单位转让、许可他人实施的,不低于转让费、许可使用费净收入的20%;"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29,"(二)以专利权入股的,不低于股份或者股权收益的20%。 +第四十条 本市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时,应当将发明人、设计人已经实施并取得经济或者社会效益的相关专利作为评价考核的重要因素;对技术进步能够产生重大作用、取得显著经济或者社会效益的专利,可以作为发明人、设计人以及对专利的实施、转让、许可做出实质贡献的专利管理、技术转移人员破格申报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评价考核的重要因素。"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30,"第四十一条 对于具备实施条件、未能适时实施的单位拥有的专利,本市鼓励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与拥有专利权的单位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予以实施。 +第四十二条 本市鼓励开展专利领域的金融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专利质押业务,创新专利质权处置机制,建立质押贷款和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拥有专利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境内外个人和机构开展以专利运用为目的的投资。"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31,"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和基金,应当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专利产业化和商用化。 +第四十三条 本市鼓励发展专利服务业,支持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加强专利中介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专利中介服务市场,完善专利中介服务体系。 +第四十四条 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应当依法提供服务,不得利用商业贿赂手段招揽业务、不得泄露委托人的商业秘密。"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32,"第四十五条 市专利管理部门依法对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及执业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依法设立并在本市从事专利代理业务的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情况向市专利管理部门备案,并由市专利管理部门公示。 +市专利管理部门建立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及执业人员的违法行为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披露违法行为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33,"第四十六条 本市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开展专利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会员专利意识,规范会员行为,指导支持会员建立专利联盟和专利池,为会员提供专利信息咨询、预警、维权援助等服务。 +行业协会应当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促进产学研合作。 +第四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34,"第四十七条 专利侵权纠纷的行政处理决定或者法院判决生效后,同一侵权人再次侵犯同一专利权的,可以由市专利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市专利管理部门根据本条例第十一条采取措施制止侵权行为,侵权人拒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市专利管理部门可以对涉及的产品以及设备、模具等生产工具予以没收。" +_sys_auto_gen_doc_id-7412543833778074738-35,"第四十九条 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五十条 负有专利保护和促进责任的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保护和审查职责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相关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0,"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2007年10月31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7年12月27日 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 +2015年12月25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 +2016年3月31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1,"2017年6月28日 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7年7月28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2,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3,"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及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治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道路智能交通建设、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纳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所需经费财政应当按照规定予以保障。"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4,"第四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及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建设、城乡规划、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城市管理、教育、农业(农业机械)、市场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监管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道路交通工作。 +本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负责依法筹集、使用、管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5,"第五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同级志愿服务管理机构的统一组织下,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志愿服务,协助交通警察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第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报刊、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公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信息,提供道路交通安全咨询和其他依法应当公开的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6,"第七条 报刊、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播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道路交通状况,对一定区域的机动车实行总量调控。实行总量调控前,应当以听证会等适当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7,"除国家机关用于执行公务的以外,在本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行政区域内,摩托车不予登记。 +第九条 机动车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经检测不符合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8,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需要,对机动车采取限制区域、限制时间行驶的交通管理措施。具体办法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9,"第十条 公路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专门为工程建设服务的车辆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车载卫星定位终端和符合规定的转向可视系统。机动车驾驶人、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前款所称专门为工程建设服务的车辆,包括为工程建设服务的中、重型自卸货车,中、重型罐式货车中的散装水泥运输车,中、重型特殊结构货车中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以及重型专项作业车中的混凝土泵车等。"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10,"第十一条 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原机动车所有人申请办理机动车登记的,可以申请使用原机动车号牌号码。 +申请使用原机动车号牌号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办理转移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六个月内提出申请; +(二)机动车所有人拥有原机��车三年以上; +(三)涉及原机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已处理完毕; +(四)符合本市机动车登记的其他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11,"第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使用非本市登记的机动车从事道路营运的,应当自使用之日起五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定期将聘用的机动车驾驶人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并督促驾驶人及时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事故和参加机动车驾驶证审验。 +第十三条 在本市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当符合国家、地方安全技术标准,并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本市禁止生产、销售燃油助力车。"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12,"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具有动力装置的三轮车辆、四轮车辆,不得以机动车或者非机动车名义销售。 +第十四条 本市对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实行按照残疾等级分级购车制度。二级以上下肢残疾人可以购买、使用带陪护座位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13,"第十五条 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未列入省级有关部门合格产品公告的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和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具有动力装置的三轮车辆、四轮车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不予登记。 +每名下肢残疾人只能登记一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登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14,"(一)下肢残障且上肢功能正常,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二)年满十六周岁且具有本市常住户籍; +(三)无妨碍安全驾驶的其他疾病或者身体缺陷。 +在本市市区范围内申请登记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发动机排量不得大于五十毫升。 +第十六条 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机动车、非机动车的销售场所,销售者应当在显著位置张贴有关机动车、非机动车不予登记或者禁止通行的告示。"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15,"第十七条 本市实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鼓励其他非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投保第三者责任保险、人身伤害保险和财产损失保险。 +市区范围内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由各区残疾人联合会统一购买。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实行后,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上道路行驶,应当随车携带第三者责任保险标志。"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16,"第十八条 上道路行驶的人力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按照规定悬挂车辆号牌,驾驶人应当携带行驶证并保持车辆号牌端正、清晰、完整。车辆号牌或者行驶证遗失、损坏的,车辆所有人应当携带本人身份证明和车辆,及时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补发。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变非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 +(二)改动、拆除电动自行车限速装置;"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17,"(三)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非机动车号牌、行驶证、车架编码; +(四)使用其他车辆的号牌、行驶证。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不予登记的车辆或者机具不得上道路行驶,法律、法规规定不需登记的除外。 +第二十条 禁止在车辆上安装或者使用可变式号牌、高音喇叭、大功率音响、光电设备、遮雨(阳)篷以及其他妨碍交通安全的装置,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 道路通行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18,"第二十一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加强对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保障公众出行安全、畅通、方便。 +第二十二条 公共汽车、消防车、救护车以及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车辆,可以使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其他机动车可以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告的非交通高峰时段或者在交通警察的指挥下使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19,"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决定改变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用途的,应当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意见。 +第二十三条 道路或者道路设施设置不合理,易导致交通拥堵或者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建议,由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建设、绿化等部门及道路养护管理单位制定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20,"第二十四条 道路两侧及隔离带上设置的管线、照明设施或者种植的植物出现损坏、照明不足、遮挡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情形的,交通运输、建设、城市管理、电力、绿化、通讯等部门及道路养护管理单位应当及时进行修复或者排除。 +横跨道路设置管线、公益性宣传牌(栏)、横幅等设施,不得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不得妨碍安全视距或者影响通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21,"第二十五条 道路作业单位及作业人员在道路上进行维修、养护、清扫、绿化等作业时,应当按照道路作业标准落实交通安全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应当穿着醒目的安全防护服装,使用喷涂或者粘贴有反光材料的车辆。 +道路作业单位在城市快速道路、隧道进行维修、养护、清扫、绿化等作业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的作业方案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22,"依附于道路设置的市政设施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抢修的,施工单位可以先行抢修,并应当同时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第二十六条 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应当维护高速公路上的设施完好,保持设施正常运行,及时发布交通安全预警信息,清理发生故障或者交通事故的车辆和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障碍。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高速公路实行交通管制时,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23,"第二十七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旅游区、步行街区道路交通安全和观光游览等实际需要,可以在旅游区、步行街区内设置观光游览线路,供观光游览车辆行驶。 +第二十八条 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居住区采取错时停车等方式向社会开放其所属的停车场(库)。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库),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24,"停车场(库)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道路通行条件和满足车辆停放需求,提高停车场(库)利用效率。停车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停车泊位信息系统,及时发布停车泊位实时信息。停车场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向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提供停车泊位实时信息,为驾驶人提供停车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25,"第三十条 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可以在城市道路范围内施划停车泊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城市道路范围内已施划的停车泊位应当予以撤除: +(一)停车泊位已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 +(二)道路周边的停车场(库)能够满足停车需求的。"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26,"第三十一条 盲道、人行道应当保持完好、安全、畅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损毁盲道及其配套设施,不得损毁或者擅自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市范围内禁止燃油助力车通行。 +本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和滨江区道路禁止正三轮摩托车、营运人力三轮车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车辆通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27,"本市其他区、县(市)需要对第二款规定的车辆作出禁止通行规定的,由区、县(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三十三条 车辆、行人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遇放行信号时,应当让先被放行的车辆或者行人优先通行。车辆遇交通信号灯黄灯亮时,未过停止线的不准通行,已越过停止线的可以继续通行。 +在有方向指示信号灯并设置待行区的交叉路口,直行或者左转弯的车辆应当根据提示信号依次进入待行区停车等候。"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28,"第三十四条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驾驶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出借或者借用他人机动车驾驶证; +(二)不得违反规定进入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驶; +(三)载货的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应当防止货物脱落、泄漏、遗撒; +(四)非牵引车不得牵引货运用途的拖斗; +(五)全挂拖斗车、载运危险物品的机动车不得牵引故障机动车; +(六)轮式专用机械车上道路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和路线行驶;"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29,"(七)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第三十五条 机动车在夜间行驶��者进入隧道行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在夜间照明良好路段行驶时,不得开启远光灯。 +机动车临时停车时,应当紧靠道路右侧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或者右转向灯。 +第三十六条 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和乘坐人员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 +12周岁以下或者身高低于14米的儿童不得乘坐前排座椅。"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30,"4周岁以下或者身高低于1米的儿童乘坐小型轿车时应当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但是客运出租汽车除外。 +第三十七条 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在本市绕城公路合围道路范围内机动车不得鸣喇叭。 +第三十八条 客运出租汽车在不妨碍公共汽车进出站和停靠的情况下,可以在公共汽车车站站牌前沿临时停车上下客,但不得停车候客。 +校车、接送员工的单位客车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临时停车上下客。"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31,"第三十九条 城市公共客运车辆在进出站点时,应当在站点一侧单排靠边停车。暂时不能进入站点的,应当在最右侧车道单排依次等候进站。 +第四十条 城市公共客运车辆以外从事城乡间客运的车辆进出中心城区,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指定的路线行驶,并在指定的地点停车上下客。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确定行驶路线和停车地点时,应当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32,"第四十一条 机动车在城市快速道路上发生故障的,驾驶人应当将机动车移至导流线或者就近驶离城市快速道路;无法正常行驶的,除按照规定使用警示灯光和设置警告标志外,还应当迅速报警,请求救援车、清障车对故障车辆进行拖曳、牵引,车上人员不得在行驶车道内活动或者逗留。 +第四十二条 旅游区、步行街区观光游览车辆应当在设置的观光游览线路内并且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行驶,同时注意避让其他车辆和行人。"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33,"鼓励游客换乘城市公共客运车辆、观光游览车辆进入旅游区、步行街区,相关部门应当为车辆换乘提供便利。 +第四十三条 非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夜间或者遇有雾、雨、雪、冰雹、沙尘等低能见度情况下,驾驶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开启照明灯光; +(二)进入环形路口时,应当按照交通信号指示方向行驶,并让已在路口内的车辆先行; +(三)不得驾驶非机动车从事营运;"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34,"(四)不得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交由非下肢残疾人驾驶; +(五)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行驶时速。 +第五章 交通事故预防和处理 +第四十四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原则,组织制定应对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环境污染以及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35,"公安、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卫生、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遇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所规定的情形发生时,各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反馈信息。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危险化学品主要运输道路沿线规划建设重点危险化学品超载、安全隐患、事故车辆卸载基地。"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36,"第四十五条 道路运输单位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交通安全工作,并建立和实施本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配备交通安全管理人员,保障交通安全投入,遵守下列规定: +(一)教育本单位人员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建立本单位经营使用的机动车的日常使用、保养、维修、检查制度; +(二)聘用驾驶人员驾驶机动车的,应当查验其驾驶资质和道路交通安全培训情况; +(三)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安全监督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37,"第四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公布道路客运、城市客运、校车、危险化学品运输和工程运输等道路运输单位的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情况。道路运输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辖区内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单位通报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记分和交通事故等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38,"第四十七条 从事道路客运、城市客运、校车、危险化学品运输、工程运输等活动的道路运输单位应当落实车辆全程动态���管措施,实时监督、提醒车辆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行为。 +第四十八条 本市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推动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保险理赔服务中心及其远程点的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39,"第四十九条 本市实施道路交通事故会勘制度。对下列交通事故发生点、段,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公安、安全监管、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建设、城乡规划等主管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点、段道路基础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并落实相关单位及时排除道路不良技术状态: +(一)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交通事故的发生点、段; +(二)一年内发生两次死亡事故的点、段;" +_sys_auto_gen_doc_id-3263109529561487789-40,"(三)一年内发生一次死亡事故,且发生二次人员重伤事故的点、段; +(四)一年内发生五次以上人员重伤事故的点、段。 +经会勘、整治,一年内再次发生交通死亡事故的点、段,由市人民政府组织会勘并落实整治。"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0,"杭州市公园管理条例 +2000年9月14日 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0年12月28日 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 +2014年8月29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年11月28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公园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1,"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要求,提高公园建设、管理水平,美化城市,创造良好的公众游憩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为公众服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公园,是指具有休憩、观赏、游乐功能,供公众游憩,有一定规模的公共绿地。公园的具体名录由市人民政府公布。 +第三条 杭州市市区范围内各类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守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2,"第四条 公园实行市、区分级管理。市人民政府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并负责市管公园的行政管理。 +各区人民政府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除市管公园以外的公园行政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建设、规划、土地、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协同市、区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公园行政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3,"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园的建设、管理和养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公园建设。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资金用于公园的建设、管理和养护。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公园的义务,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控告和举报的权利。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4,"第七条 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本市各公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八条 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公园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5,"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公园用地的,应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就近补偿相应的公园用地。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公园用地调整方案,应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九条 新建、扩建的公园,绿化用地比例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 +已建成的公园,绿化用地比例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不得新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园周围的建设项目加以控制,使其与公园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6,"第十一条 公园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其体量、外形、高度、色彩都应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不得损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园内新建、扩建与公园功能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十二条 公园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应当按照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有关规定确定设计、施工单位。 +第十三条 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有关设计规范。"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7,"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经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经批准的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改变;如需变更,应经原批准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四条 公园建设项目竣工后,应经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游乐设施的设计、安装、竣工验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8,"第十五条 公园绿化应合理配置植物群落,注重生态效应和园林造景,提高公园绿化园艺水平。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六条 公园业主单位应当按照园林植物栽植和养护的技术规程,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和管理,枯树枯枝、残花败叶、地被杂草应及时清除。 +公园业主单位应加强对文物古迹、古建筑的保护,加强对展出动物的保护和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9,"第十七条 公园业主单位应加强公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持其安全、完好、整洁,色彩、外形与园容相协调,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游乐设施保养、维修、更新符合有关规定; +(二)环境卫生设施保持其使用有效; +(三)说明牌、警示牌、导游牌等标牌应按规定标识,采用中外文对照,并保持齐全、清晰、准确。 +第十八条 公园业主单位应当在公园内设置公共信息标志。公共信息标志的设置和维护必须符合国家及杭州市的有关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10,"第十九条 公园业主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游园守则和公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以保障游客安全。 +第二十条 公园业主单位应加强车辆管理。除老、幼、病、残者使用其专用车辆外,其他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公园。经允许进入的车辆,应使其行驶和停放不影响游览和安全。 +第二十一条 公园业主单位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度,保持环境整洁,水体清洁。"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11,"禁止向公园或在公园内排放影响公园环境的废水、废气和噪声。 +第二十二条 公园内举办宣传、演出、咨询、展览等公众活动,内容应健康、文明,遵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公园内举办规模较大或对本市有重大影响的公众活动,应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举办一般性公众活动,应报市、区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公园应当定时开放,具体开放时间由公园业主单位报市、区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12,"第二十四条 居住小区配套公园、广场公园、敞开式公园实行免费游园;其他公园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收费游园。收费公园,应设立相应的售票处和出入口,告示游园内容,明码标价。 +收费公园应按规定对老年人、学生、残疾人、现役军人和教师等游客实行免费或优惠。 +人民政府设立的收费公园,每日清晨对市民免费开放。具体时间和公园目录由市人民政府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13,"第二十五条 公园门票和公园游园项目的价格,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予以核定。公园的门票收入应当用于公园的维护和建设。 +因公园增加游园项目或游园项目内容以及其他原因,需要提高公园门票价格的,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价格听证。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园内举办的重大活动需要实行收费或提高公园门票价格的,由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14,"第二十六条 公园业主单位应当与公园游园项目的其他经营者依照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签订合同,约定公园设施维护和安全管理等责任界限,报市、区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公园内商业服务网点的布局,应遵循统一规划、控制规模、方便游客,面向大众的原则。禁止在公园内设立为特定群体服务的会所会馆等非公益性场所。"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15,"公园业主单位应根据公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有关技术规定,制定商业服务网点的设计方案,并报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 凡需在公园内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先征得公园业主单位的同意,经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批准后,持有关证照,在商业服务网点规划确定的区域或设施内经营。在公园内从事商品经营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经营活动场所应当向公众开放;"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16,"(二)经营服务人员应当佩带服务证上岗,文明经商,礼貌待客; +(三)不得擅自扩大经营面积,搭建经营设施,占用绿地、道路从事经营活动; +(四)商品的陈列、宣传不得影响景观和周围环境; +(五)物价、工商、食品卫生、治安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 公园管理人员应当文明管理,遵守下列规定: +(一)佩带服务证上岗,恪守职责,礼貌待客,热情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17,"(二)发现公园内有违反本条例行为的,应当劝阻、制止,并及时报告有关行政执法机关; +(三)本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 游客应当文明游园,爱护公园的绿化和设施,遵守游园守则;不得逃票或使用假票。 +第三十一条 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兜售物品、乞讨、堆放杂物、晾晒衣物、擅自张贴或设置标语或户外广告等有碍园容的,在凳、椅、亭、廊等处躺卧妨碍他人游憩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18,"(二)随地吐痰、便溺,乱扔瓜皮果壳、纸屑、烟蒂、包装袋(盒)等废弃物,焚烧树叶、垃圾,倾倒废土、废渣及其他有碍公园环境卫生的; +(三)算命、占卜等封建迷信活动的; +(四)擅自攀登、移动、刻划、涂污或损坏围栏、亭、廊、雕塑、标牌及其他公园设施的; +(五)擅自采石取土、攀折花草树木、采摘果实或毁坏草坪、植被等损毁绿化的; +(六)未经许可捕捉野生动物、捕捞水生动植物或伤害展出动物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19,"(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由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按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一)公园建设项目竣工后,未按规定进行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20,"(二)未按规定批准,在公园内举办公众活动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公园设施存在在安全隐患不排除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四)枯树枯枝、残败花卉、地被杂草不及时修整的,未按规定时间开放或擅自停止开放公园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五)车辆未经允许进入公园的,或经允许进入公园的车辆行驶、停放影响他人游览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21,"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分别由市、区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经营活动不向公众开放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经营者擅自扩大经营面积、搭建经营设施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可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赔偿:"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22,"(一)兜售物品的,在凳、椅、亭、廊等处躺卧妨碍他人游憩的,可处以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二)逃票或使用假票的,擅自攀登、移动或损坏围栏、亭、廊、雕塑、标牌及其他公园设施的,擅自捕捞水生动植物或伤害展出动物的,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23,"第三十七条 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委托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组织实施。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公园业主单位,包括公园业主或受公园业主委托建设、经营、管理公园的法人、组织以及政府批准设立的公园管理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13687232936630699780-24,"本条例所称公园游园项目是指利用公园主要设施为游客提供独立的游乐、观赏等公园服务项目。 +公园游园项目的其他经营者,是指与公园业主单位约定,利用公园场地或主要设施,从事公园游园项目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0,"北京市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 +1994年5月21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制止非法收费,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1,"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和其他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单位(以下统称国家机关),对社会进行特定管理,依据法律、法规实施的收费。 +本条例所称事业性收费,是指事业单位和其他非经营性单位为社会提供特定服务,依据法律、法规实施的收费。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条例的贯彻实施。 +市和区、县财政局、物价局是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的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性、事业性收费进行管理和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2,"市和区、县审计局对行政性、事业性收费财务收支实行审计监督。 +第五条 实施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的单位(以下简称收费单位),必须遵守本条例,确定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的主管负责人和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 +国家机关在职责范围内办理公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收费;不得将国家机关职能转移、分解到所属的经济实体进行有偿服务;也不得利用职权以保证金、抵押金、储蓄金、赞助等形式变相收费。"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3,"第二章 项目设置和标准制定 +第六条 行政性收费项目的设置,必须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特定管理行为的需要,从严控制。 +行政性收费标准的制定,属于管理性收费的,必须依据特定管理行为的合理支出制定;属于证照收费的,必须依据制发证照的工本费用制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属于资源性收费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第七条 事业性收费项目必须根据为社会提供特定服务的事实设置。"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4,"事业性收费标准必须根据提供服务的质量、数量和合理耗费制定。 +第八条 在本市实施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应当由市级主管部门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提出申请。设置收费项目、调整收费范围报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物价局审批,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制定、调整收费标准报市物价局,由市物价局会同市财政局审批,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5,"面向农民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项目的设置和标准的制定,由市财政局、物价局会同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重要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市财政局、物价局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或者由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市财政局、物价局自身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除市人民政府或者市财政局、物价局外,本市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批准设置收费项目和制定、调整收费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6,"第九条 市财政局、物价局应当将审查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编制目录,并定期予以公布。 +第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经国家计委、财政部批准下达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本市执行的,应当由市有关部门结合本市情况提出实施意见,经市财政局、物价局审核后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7,"第十一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凡涉及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的,起草部门上报法规、规章草案时必须附有市财政局和物价局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审核意见。 +第三章 管理和监督 +第十二条 本市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经依法批准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单位必须持批准文件到指定的物价部门申请领取《北京市收费许可证》(以下简称《收费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8,"区、县以上国家机关直接实施收费的,由市物价局核发《收费许可证》;其他收费单位实施收费的,由所在区、县物价局核发《收费许可证》。无《收费许可证》的,不得收费。 +《收费许可证》由市物价局统一印制,定期分级审查、换发。 +第十三条 收费单位必须按照《收费许可证》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收费。收费单位在收费项目、范围、标准或���机构变更、撤销时,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9,"第十四条 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实行统一的收费票据制度。收费单位必须持《收费许可证》到指定的财政部门购领北京市行政性、事业性收费收据(以下简称收费收据)。无收费收据的,不得收费。 +收费收据由市财政局统一印制或者监制。 +第十五条 收费单位所收费款,原则上实行收支两条线。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性收费的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事业性收费的收入,执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10,"第十六条 收费单位必须健全收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用款审批办法,按照规定的支出范围使用,定期向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收支情况。 +第十七条 财政、物价部门对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实行年审制度。收费单位应当接受财政、物价部门对收费、收支和收费收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帐簿、单据等有关资料。"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11,"第十八条 收费单位实施收费时,必须出示《收费许可证》和使用收费收据,并且应当在固定收费场所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设置举报设施,接受社会监督。 +收费单位不出示《收费许可证》或者不使用收费收据收费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交纳。 +第十九条 本市实行收费监督卡制度。收费监督卡由收费管理监督部门发给被收费单位,收费单位在收费时必须如实填写。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12,"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非法收费行为有权向收费管理监督部门进行举报、控告。收费管理监督部门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新闻单位应当加强对收费行为的舆论监督。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物价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将其收取的费款退还被收费单位或者个人,不能退还的,由物价部门予以没收,上缴财政,可以并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13,"(一)擅自设置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制定或者调整收费标准的; +(二)不按照《收费许可证》核定的收费项目、范围和标准收费的; +(三)转让、转借或者涂改《收费许可证》的; +(四)无《收费许可证》或者使用失效、非法制作的《收费许可证》收费的; +(五)不出示《收费许可证》或者不按照规定公开收费项目、范围和标准的。 +有前款第(二)、(三)项违法行为的,可以吊销其《收费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14,"有第一款第(一)、(二)、(三)、(四)项违法行为的,必须立即停止违法收费。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可以并处1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 +(一)转让、转借或者涂改收费收据的; +(二)不按照规定使用收费收据收费的; +(三)瞒报、拒报收费收支情况的; +(四)不按照财务规定上缴或者使用收费款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15,"第二十三条 非法制作、销售《收费许可证》或者收费收据,情节较轻的,由物价部门或者财政部门没收其非法制作、销售的《收费许可证》或者收费收据和非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1至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收费单位,市财政局、物价局可以建议收费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收费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16,第二十五条 被处罚单位和个人对物价、财政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当在接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被处罚单位和个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处罚单位和个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或者诉讼期间,原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17,被处罚单位和个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18,第二十六条 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或者对举报、��告非法收费的单位、个人打击报复的,对主要责任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19,"第二十七条 物价、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监察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0168223535216671289-20,"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施行前,市人民政府、市财政局、市物价局批准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市人民政府或者市财政局、物价局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审核,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收费项目或者收费标准的,予以取消或者调整。 +第二十九条 医疗收费管理,由市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结合医疗制度改革制定具体办法。 +第三十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1994年6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1990年9月8日 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7年4月15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的决定》修正 +2007年7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1,"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水域从事的养殖、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 +第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渔业生产实行养殖为主、合理捕捞的方针,鼓励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促进生产发展。 +第四条 市和区、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市和区、县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渔政监督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2,"水务、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渔业相关的工作。 +第五条 辖区内渔业水域较大的乡镇人民政府,协助区、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开展渔业法制宣传教育,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资源。 +第六条 渔业生产者所有的渔业生产设施和产品以及依法取得的养殖水面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3,"第七条 本市鼓励利用适于养殖的水域发展生态渔业、休闲渔业、节水型渔业、籽种渔业和特色养殖,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实行渔业标准化生产,并在资金、物资和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八条 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从事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区、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区、县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4,"集体所有的或者全民所有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从事养殖生产的,承包人持承包合同,到所在区、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领取养殖证件。 +第九条 从事渔业生产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养殖技术规范,合理投饵、施肥、使用药物,做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5,"禁止使用国家公布的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药品、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其他化合物;禁止使用未经审定公布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假、劣兽药。 +使用国家公布限制使用的药品、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其他化合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渔业生产者应当依法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和水产养殖用药记录。水产养殖生产和用药记录至少应当保存2年。禁止伪造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和水产养殖用药记录。"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6,"第十一条 在水库从事渔业生产活动,必须遵守保护水利工程设施和水源保护的规定,不得影响防洪、供水,不得污染水体,不得影响水库的主要功能。 +在水库管理范围内设置渔业设施,必须征得该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十二条 本市根据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水生动物防疫规划,加强水生动物的防疫、检疫和疫病的控制、扑灭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7,"单位和个人发现患有疫病或者疑似疫病的水生动物,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负责水生动物防疫监督的机构报告。接到报告的防疫监督机构应当迅速采取措施,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上报。 +第十三条 本市实行水产品标识和水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市和区、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产品质量的检验和监督工作,水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由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予以公布。 +渔业生产者不得销售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8,"第十四条 在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官厅水库以及其他重要渔业水域从事捕捞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申请领取捕捞许可证。区、县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捕捞许可证的办理。 +前款规定的其他重要渔业水域由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水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确定水库捕捞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捕捞许可证的发放不得突破船网工具控制指标。"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9,"第十六条 持捕捞许可证从事捕捞生产的,应当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收费标准和办法按国家和本市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不得涂改。 +第十八条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生产的需要,组织苗种生产,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进行技术指导和其他服务工作。 +引进或者销售外地苗种,应当经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检疫。"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10,"第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渔业资源增殖工作,采取措施,促进渔业资源增殖。 +单位和个人增殖放流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并在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下实施。 +增殖放流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水域、品种和质量由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11,"第二十条 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禁止垂钓。其他禁止垂钓的增殖放流水域,由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务、环境保护等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 +(二)在禁渔区和禁渔期进行捕捞; +(三)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的比例; +(四)使用小于规定的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12,"(五)未经批准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和怀卵亲体; +(六)未经批准捕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 +(七)在禁止垂钓的水域进行垂钓。 +重点保护的渔业资源品种及其可捕捞标准、禁渔区和禁渔期、禁止使用或者限制使用的渔具和捕捞方法、最小网目尺寸以及其他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由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13,"第二十二条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渔业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市和区、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按规定配备渔政执法人员。渔政执法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渔政执法人员对渔业生产及其相关活动进行检查时,应当统一着装、佩戴标志、出示执法证件。 +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14,"(一)进入渔业生产活动场所进行检查;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和个人的有关文件、凭证和资料; +(四)依法查封、扣押渔业生产活动中涉嫌违法的物品; +(五)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监督销毁; +(六)责令被检查单位和个人改正违反渔业法律法规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15,"第二十五条 市和区、县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对违反有关渔业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将有关单位的违法行为信息记入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其他化合物的,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16,"(二)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未按规定建立和保存水产养殖生产���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者伪造记录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销售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水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追回已经销售的水产品,对违法销售的水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并没收违法所得,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17,"(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增殖放流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水域、品种和质量不符合规定的,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在禁止垂钓的水域垂钓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渔具,并可以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有上述行为,属于违反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3861070981905277741-18,"第二十七条 阻碍渔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2611803848933401972-0,"关于市人民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重大事项的若干规定 +1996年10月17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人民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2611803848933401972-1,"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应当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对总体布局作重大变更的,须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第三条 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的部分变更,由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议,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和决定。 +第四条 本市年度预算依法进行的调整,由市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2611803848933401972-2,"第五条 本市下列事项,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一)有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改革方案; +(二)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外的重大建设项目;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重大部署; +(四)同外国缔结友好城市; +(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六条 本规定第五条所列事项的报告,应当分送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必要时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 +_sys_auto_gen_doc_id-12611803848933401972-3,第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0,"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 +2020年10月27日 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20年11月27日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1,"第一条 为了促进与规范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和治理理念创新,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2,"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大脑,是指由中枢、系统与平台、数字驾驶舱和应用场景等要素组成,以数据、算力、算法等为基础和支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全面、全程、全域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系统和现代城市基础设施。 +第四条 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集约建设、便民惠企、创新推动、整体智治、安全可控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3,"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推进、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 +第六条 市数据资源主管部门统筹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承担以下职责: +(一)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4,"(二)以城市治理需求为导向,制定并组织实施城市大脑建设行动计划,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建设和安全运行维护任务; +(三)负责中枢建设和安全运行维护,研究并提升城市大脑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 +(四)建立健全数字驾驶舱和应用场景的上线、评价和退出机制,加强全流程质量和安全管控; +(五)宣传、推广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 +(六)其他促进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的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5,"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相应的部门,统筹负责本地区的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网信、经济和信息化、公安、国家安全、市场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财政、审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推进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联动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防止重复建设,整体推进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6,"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第八条 中枢是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的核心系统。各系统与平台数据通过中枢协同机制互联互通,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协同、政企协同,提升城市运行协同能力。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中枢的融合应用,提高中枢的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 +第九条 系统与平台是对接中枢实现数据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的数字系统。"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7,"行政机关以及具有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加强系统与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实现与中枢对接,依托中枢在线协同,提升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能力。 +第十条 数字驾驶舱是通过中枢数据协同后形成的智能化、精细化、可视化的数字界面。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推进分级分类分岗位的数字驾驶舱建设,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完善权限设定、指标监测和动态更新、任务下达、决策参考等功能。"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8,"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依托数字驾驶舱,及时跟踪、预测、研判和反馈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等领域的状态,创新政府决策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 +第十一条 应用场景是依托中枢,通过线上业务连接和数据协同计算,实现流程简化优化的综合系统。"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9,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坚持“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加强应用场景建设,依法推动跨业务、跨系统、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改革,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便民直达、惠企直达、基层治理单位直达。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10,第十二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在推进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工作中,应当关注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利益,确保决策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透明可释、公平合理,并完善线下服务和救济渠道,保障公民选择服务方式包括传统服务方式的权利。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11,"第十三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企业等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适度的原则,依法开展数据的采集、归集、存储、共享、开放、利用、销毁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保障数据采集对象的知情权、选择权,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组织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市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数据资源、统计等部门依法做好本市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12,"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组织和个人参与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 +第十五条 公共数据质量管理遵循“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保障公共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动态维护,确保接入城市大脑中枢数据的合法性、有效性、准确性与时效性。 +数据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公共数据质量管控机制,对公共数据的质量以及动态维护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全面评价。"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13,"第十六条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在建设城市大脑过程中,应当妥善处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的关系,确保数据的公共属性。 +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与他人合作开发城市大脑时,应当在开发协议中依法约定数据及其衍生数据等开发成果��权属。法律对数据及其衍生数据等开发成果的权属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城市大脑的数据开放工作应当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有序推进。" +_sys_auto_gen_doc_id-1735488164518474438-14,"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放自有数据,推动形成多元化的数据开放格局。 +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利用开放的数据依法开展应用开发、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活动,促进数据产业全业态协调发展。 +第十八条 数据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网信、公安、国家安全、保密等部门建立城市大脑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安全审查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0,"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 +1987年5月9日 杭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1987年7月25日 浙江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 +2009年8月26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 +2009年12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 +2010年1月13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6号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1,"2010年4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环境噪声的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2,"本条例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者进行检举和控告。受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均有权要求污染者消除污染,污染者应当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消除噪声污染,并按有关规定承担其应负的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3,"第五条 市、区、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组织城市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负责对社会生活噪声和机动车辆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对机动船舶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4,"规划、建设、城管执法、工商、文化、质监等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村民自治组织、城市居民自治组织应当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影响居民住宅区的环境噪声实施监督管理,并可依法调解因环境噪声产生的纠纷。"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5,"第七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行为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应当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第八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推广使用低噪声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和工艺。 +第二章 环境噪声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 环境噪声应当符合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6,"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由市、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及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和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7,第十一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报经具有该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权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建设单位应当在申请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按规定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8,"第十二条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设置相应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环境噪声污���防治设施应当经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的环境保护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第十三条 已建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单位,应当保持设施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闲置。因更新、维修或其他特殊情况,确需拆除或闲置的,应当提前十五日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并采取措施,减少环境噪声污染。"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9,第十四条 对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小型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由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授权其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由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治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10,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定点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噪声进行监测,并可依法对其管辖范围内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监督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必要资料。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11,"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部门负责环境噪声污染投诉、举报的机构及其联系方式,受理对环境噪声污染的检举和控告,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 +第三章 交通运输噪声管理 +第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交通运输噪声,是指机动车辆、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12,"第十七条 建设高速公路、城市高架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地面段),经过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隔声降噪等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在已有的交通干线两侧新建住宅的,建设单位应当在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采取减轻或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13,"已有的交通干线对相邻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产生噪声污染的,该区域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轻交通噪声的影响。 +第十八条 设置机动车辆停车场、停车位、候车站,或者设置地面机动车辆减速装置的,应当合理选择位置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减轻机动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14,"第十九条 有机动车辆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控制噪声的管理制度。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保持技术性能良好,部件紧固,无刹车尖叫声;安装完整有效的排气消声器。行车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机动车允许噪声标准。 +第二十条 市、县(市)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和禁止机动车辆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予公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15,"禁止消防、救护、警用、工程抢险等特种车辆在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使用警报器。 +机动车辆防盗报警器以鸣响方式报警后,使用者应当及时处理,避免长时间鸣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第二十一条 进入城市市区通航水域的船舶,禁止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昼间行船两船交会以规定的旗帜示意,夜间行船交会以闪光灯示意,除两船尾随、追越及其他特殊情况时使用规定声号外,其余声号一律不得使用。 +禁止挂桨机船夜间进入城市市区通航水域航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16,"西湖湖面禁止机动船鸣喇叭。 +第二十二条 铁路机车进入城市市区,除紧急情况外,不得使用汽笛,一律使用风笛,并应控制鸣笛。 +第二十三条 车站、码头及其他货物装卸站(场),因指挥作业确需使用喇叭的,其噪声不得超过相应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第四章 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17,"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所称工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二十五条 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18,"第二十六条 在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的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单位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 +第二十七条 在风景区、居民稠密区、文教区、商业区等非工业区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噪声、振动超过标准的工厂、车间、工场,禁止使用噪声超过标准的设备。"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19,"现有工厂应通过技术改造降低噪声,使之逐步达到相应的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 +第二十八条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在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以及交通限制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20,"因生产工艺要求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持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施工意见书,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夜间作业证明;因交通限制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持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施工意见书,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夜间作业证明。 +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夜间作业证明,应当载明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方式以及避免或者减轻干扰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防范措施等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21,施工单位应当将夜间作业证明提前三日向附近居民公告,并按照夜间作业证明载明的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方式以及避免或者减轻干扰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防范措施等要求进行施工。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22,"第二十九条 除抢修抢险作业外,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夯扩机、蒸汽桩机、锤击桩机等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高噪声设备。因特殊地质条件限制确需使用的,不得在法定节假日、星期六、星期日全天以及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十二时至十四时、二十时至次日八时进行作业。 +第三十条 在中考、高考等特殊期间,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对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时间和区域作出限制性规定,并提前七日向社会公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23,"第五章 社会生活噪声管理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第三十二条 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或流动设备、设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按规定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状况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24,"第三十三条 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抽风机、发电机、水泵、空压机、音响、切割机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其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使其噪声不超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三十四条 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采取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徕顾客。"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25,"第三十五条 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和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其他发出高噪声的音响器材。禁止夜间在以上区域从事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文体等活动。 +第三十六条 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体育场(馆)、集贸市场、餐饮业的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经营场所的噪声值不超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26,"第三十七条 每日十二时至十四时、二十时至次日八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有居民住宅的建筑物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在其他时段内进行装修作业的,应当采取措施,避免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其他建筑物内进行装修作业的,应当采取措施,避免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产生干扰。 +第三十八条 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27,"饲养宠物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产生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噪声。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由环境保护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未经验收合格投入生产或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文件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或使用,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28,"第四十一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下列行为,由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致环境噪声排放超过标准的,责令其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属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属个体工商户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29,"(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按照规定使用喇叭的,给予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二条规定,拒报或谎报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其停止生产或使用,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30,"(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未取得夜间作业证明进行夜间施工、未按照规定向附近居民公告或者未按照夜间作业证明载明的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方式以及避免或者减轻干扰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防范措施等要求进行施工的,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未按照规定使用高噪声设备的,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31,"(八)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未遵守市或县(市)人民政府在中考、高考等特殊时期对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所作的限制性规定的,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九)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在商业经营活动中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致使所使用的设施、设备产生的噪声超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32,"(十)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产生的噪声值超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经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前款第(二)项规定进行处罚后仍不能消除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其停业、搬迁或者关闭。"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33,"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由所在地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由海事管理机构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违反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由西湖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34,"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拒绝、阻挠现场检查的,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三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对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依法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按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35,"第四十六条 环境噪声污染的受害者与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个人之间的纠纷,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调解。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规定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7235390484648645195-36,"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所称昼间为六时至二十二时;本条例所称夜间为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 +本条例所称交通干线,是指铁路(铁路专用线除外)、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地面段)、内河航道。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0,"北京市献血条例 +2021年11月26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推动献血工作,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道主义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献血、采供血、临床用血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1,"第三条 本市依法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本市献血工作坚持个人自愿原则,强化单位动员组织作用,构建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协同推进、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第四条 本市鼓励自愿无偿献血行为,倡导全社会尊重、关爱献血者,树立献血光荣、传递爱心、互助互爱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五条 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个人自愿献血;既往无献血反应、多次献血的健康个人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献血年龄可以延长至六十周岁。"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2,"鼓励健康适龄的个人多次、定期献血,鼓励捐献单采血小板等成分血,鼓励稀有血型的个人根据临床用血需要积极献血。 +第六条 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全社会做表率。 +第七条 献血者的个人意愿应当得到尊重,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献血者有权了解献血流程、注意事项等信息,获得安全、卫生的献血环境。 +献血者应当如实提供与献血相关的个人信息以及健康状况。"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3,"第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献血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将献血工作纳入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组织制定献血工作年度计划,保障献血工作经费;建立健全献血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献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中央在京单位、驻京部队等单位做好献血动员组织以及临床用血管理等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辖区献血相关组织、协调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4,"第九条 市、区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献血、采供血、用血等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财政、规划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城市管理、交通、公安、民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献血相关工作。 +市、区献血工作机构在同级卫生健康部门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献血具体工作。血站作为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等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5,"第十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驻京部队、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动员组织本单位或者本居住区的健康适龄个人自愿参加献血。 +第十一条 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推动献血工作,协助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献血宣传、教育、组织、表彰等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根据章程,引导、组织有关群体积极参与献血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6,"第十二条 本市将献血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方式推动献血工作开展。 +第十三条 本市加强与天津市、河北省献血工作合作,推动实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加强在宣传招募、科研培训、血液质量管理等方面共享经验、统一标准、深化合作。 +第十四条 对参加献血的个人以及在献血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和单位,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献血服务与激励"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7,"第十五条 个人可以到血站或者血站设置的采血点献血,也可以参加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的团体献血活动。 +第十六条 捐献全血的,每次献血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超过四百毫升,献血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每次献血量一至二个治疗单位,献血间隔期不少于二周;捐献其他成分血、交替捐献全血与成分血的,每次献血量及献血间隔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8,"第十七条 市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献血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血站和采血点的地址、服务时间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提供献血预约、信息查询、服务咨询、临床用血费用减免等服务,为公众参与献血及献血志愿服务提供便利。 +第十八条 血站应当向献血者颁发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统一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为献血者购买保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献血者误餐、交通等适当补贴���向献血者发放献血纪念品。"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9,"第十九条 本市对献血者和团体献血单位予以褒扬。献血工作机构在征得献血者和团体献血单位同意后,向社会公布献血光荣榜,公示献血信息。 +对在本市多次献血和积极参与献血志愿服务的个人,由市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授予无偿献血荣誉徽章,并可以举荐参加先进人物的评选。 +第二十条 个人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10,"在本市献血的个人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享受下列用血优惠: +(一)献血者本人终身免交前款规定的临床用血费用; +(二)献血者的配偶、直系亲属免交前款规定的与献血量等量的临床用血费用。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量按照一个治疗单位折合全血四百毫升计算;捐献其他血液成分的,献血量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折算。"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11,"第二十一条 在保证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对在本市献血的个人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医疗机构按照市卫生健康部门的有关规定优先安排临床用血。 +第二十二条 鼓励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公园、景区等的经营管理单位对在本市献血的个人给予优待。优待的具体办法由市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为献血者参加献血提供便利条件,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12,"第二十四条 鼓励个人和组织开展献血宣传、献血者关爱以及协助招募献血者等志愿服务活动。 +献血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在献血工作机构、血站的指导下,对志愿者开展培训和专业指导。 +第三章 献血宣传与动员"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13,"第二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媒体等开展献血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献血的认知度和参加献血的自觉性、主动性,营造关心、支持献血的良好社会氛围。公园、广场、景区、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应当结合自身实际,为献血宣传活动提供便利。 +每年十二月为本市无偿献血宣传月。"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14,"第二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行业组织等应当发挥专业优势,普及献血及用血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教育,宣传献血法律法规和本市献血政策。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将宣传献血意义、普及献血科学知识纳入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将培养学生献血公益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15,第二十八条 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应当通过专题专栏、公益广告、科普节目等方式开展献血公益宣传,宣传献血意义、普及献血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宣传无偿献血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市、区所属媒体应当在本市无偿献血宣传月、世界献血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献血公益宣传。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16,"第二十九条 市、区献血工作机构应当根据同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献血工作年度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献血动员组织等工作的时间进度安排和支持措施。 +第三十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明确负责献血动员组织工作的部门或者人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献血动员组织活动。 +第三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当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献血,每年定期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团体献血活动,支持学生参与献血志愿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17,"高等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为血站上门提供采血服务或者设置采血点等提供便利。 +第三十二条 对拒不履行献血动员组织义务的单位,市卫生健康部门可以进行约谈,督促其整改。 +第四章 采供血与用血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卫生健康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财政、规划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结合人口及医疗资源分布、临床用血需求等实际情况,编制血站设置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血站设置规划由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18,第三十四条 市卫生健康部门应当会同规划自然资源、城市管理、财政、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献血便利原则,综合考虑人流、交通、环境卫生等实际情况以及城市管理要求,编制采血点设置指导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19,区人民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重点站区管委会等应当按照采血点设置指导意见选定符合条件的采血点设置地点,由血站依法设置采血点;采血点设置后,不得随意拆除、迁移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因城乡建设等原因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先建设后拆除、确保本区域献血量基本稳定的原则,重新选定采血点设置地点。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20,"第三十五条 血站及其设置的采血点的建设应当符合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具体标准和规范由市卫生健康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和本市实际情况制定。 +第三十六条 血站设置的采血点可以在符合城市管理要求的情况下,设置必要的宣传设施,开展献血宣传招募活动。采血点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会单位以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等应当予以支持。 +第三十七条 血站采集血液,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21,"(一)告知献血者自愿献血的原则,以及采血的种类、数量、采血流程、注意事项等; +(二)按照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为献血者免费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对身体状况不符合献血条件的献血者,向其说明情况,不得采血; +(三)采血应当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并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 +(四)对献血者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五)国家和本市的其他有关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22,"对献血人数较多的团体献血单位,血站应当提供上门采血服务。 +第三十八条 血站应当加强血液标本的保存和管理;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依法向社会公开采供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的规划设置应当与区域内血液保障能力相匹配。医疗机构开展用血量大的医疗服务项目应当征求为其供血的血站意见,并同步制定用血保障计划。"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23,"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按照规定设立临床用血管理机构或者安排管理人员,科学制定临床用血计划,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临床用血调控和考核评价。 +第四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推行患者血液管理等节约用血医疗措施,采用成分输血、自体输血等技术手段,提高血液利用效率,降低异体血液依赖。"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24,"第四十一条 市、区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加强医疗机构用血质量控制管理,建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评价制度,定期组织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将临床用血情况作为对医疗机构考核、评审、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四十二条 本市建立血液供应风险预测和保障机制。市献血工作机构根据全市血液库存情况,结合采血量和临床用血需求等,预测血液库存供应风险,并及时向市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25,"血液库存供应存在风险的,市卫生健康部门可以进行血液调剂,并要求有关单位开展下列工作: +(一)献血工作机构联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动员组织团体献血活动; +(二)血站加大献血宣传招募力度,调整采血点服务时间; +(三)医疗机构结合自身血液库存情况和临床需要,合理调控临床用血。"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26,"第四十三条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需要应急用血的,依法启动应急用血保障预案,并按照预案的规定组织应急献血者预备队献血。 +应急用血保障预案由市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并与本市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27,"应急献血者预备队由市、区卫生健康部门建立。健康适龄个人可以自行报名参加,也可以在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下报名参加。献血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应急献血者预备队人员名录,并加强服务和管理。 +第四十四条 市科技、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加大对献血和临床用血相关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 +鼓励医疗机构、血站、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在提高血液利用效率、保障血液安全、优化献血服务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与合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28,"第四十五条 本市建立统一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血液的采集、制备、检测、储存、供应、使用等环节实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推动实现血液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血站、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保护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29,"第四十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采供血、临床用血人才队伍建设。市卫生健康部门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制定采供血、临床用血人才培养、引进和职业发展规划,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提高采供血、临床用血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卫生健康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采集血液的;" +_sys_auto_gen_doc_id-6447895155492226590-30,"(二)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的; +(三)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 +第四十八条 血站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的,由市、区卫生健康部门责令改正;给献血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22年2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0,"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 +2010年12月23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保障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组织和个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的组织和个人从事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相关的活动,也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1,第三条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由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通州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及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划定的其他区域等多园构成。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2,"第四条 示范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坚持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建设成为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五条 示范区应当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营造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环境,创新组织模式,构建和完善以项目为载体、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3,"第六条 示范区建设应当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统筹示范区与行政区协调发展,统筹各种创新资源配置,统筹示范区研发、生产和生活需要。 +第七条 示范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以各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4,"示范区重点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等海淀区和昌平区南部平原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兴区整合后空间资源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第八条 鼓励和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5,"第九条 鼓励组织和个人在示范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支持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在示范区先行先试,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服务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 +市人民政府设立示范区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落实。 +第二章 创新创业主体 +第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在示范区设立企业和其他组织,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6,在示范区申请设立企业,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可以申请筹建登记。对符合设立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办理筹建登记,并将办理筹建登记的情况告知有关审批部门;企业获得批准后,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筹建期限为一年,筹建期内企业不得开展与筹建无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7,"在示范区设立企业,除申请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外,以指定集中办公区作为住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登记。 +示范区内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各类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转换组织形式;企业的分支机构或者分公司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隶属关系。 +第十二条 鼓励科技人员以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在示范区创办企业。"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8,"以知识产权和其他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科技成果作价出资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以由出资各方协商约定,但是以国有资产出资的,应当符合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规定。 +投资人可以其所有的可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股权和债权作价出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 +中国公民以自然人身份在示范区出资兴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登记注册。"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9,"创业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可以按照出资人的约定分期到位。 +第十三条 在示范区设立企业,以货币作为初次出资或者增资的,可以银行出具的企业交存入资资金凭证或者以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作为验资凭证;以非货币作价出资的,可以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或者以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作为验资凭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在示范区设立的企业的章程、合伙协议实行备案制。"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10,"第十四条 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组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为法人。 +第十五条 鼓励在示范区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持信用、法律、知识产权、管理和信息咨询、人才服务、资产评估、审计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11,"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示范区设立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类创业孵化服务机构以及科技中介机构,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第十六条 申请在示范区设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登记前须经批准的以外,申请人可以直接向市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12,"按照前款规定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可以吸收本市行政区域外的境内组织及个人作为会员,跨行政区域开展活动。 +按照本条第一款设立的社会组织,名称应当冠以行政区划名称或者“中关村”字样。 +第十七条 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示范区建设,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制定标准,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品牌推广,承担法律、法规授权或者政府委托的工作。 +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服务于示范区的社会组织的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13,"第十八条 示范区应当推进自主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围绕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项目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以企业为主体或者采取企业化的运行模式,聚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整合土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各种创新要素,链接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各个创新环节,形成协同创新、利益共享的自主创新机制。 +第三章 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14,"第十九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鼓励示范区内的企业自行或者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境内外设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示范区内的企业联合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织科技人员为示范区内的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15,"第二十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通过资金资助、设立孵化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引导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十一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产业技术联盟按照规定申报国家或者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或者资金项目,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16,"市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等行政管理部门在编制本市重大科技项目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过程中,应当听取示范区内的企业、产业技术联盟的意���。 +第二十二条 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国家和本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在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中列支间接费用,用于支付实施项目(课题)过程中发生的管理、协调、监督费用,以及其他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17,第二十三条 市科技、教育、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整合公共科技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为示范区内的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研发、工业设计、咨询、检测、测试等技术服务,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18,"第二十四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联盟利用各自优势,开放和共享科技资源,共同培养人才,共建国家和本市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联合承担科技项目,开展产学研用交流与合作。 +支持战略科学家领衔组建新型科研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19,"第二十五条 鼓励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法转让科技成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和教学、科研及事业发展。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示范区创办企业,转化科技成果。"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20,第二十六条 对本市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与示范区内承担项目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组织就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约定知识产权目标和实施转化期限,在项目验收时对知识产权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21,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首都科学发展需要,定期发布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与应用示范项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由其组成的联合体参与招标。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22,"第二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自主创新活动;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组织实施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等方式,发挥政府采购对社会应用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十九条 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纳入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推荐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纳入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23,"市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使用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 +第三十条 使用市、区两级财政资金的采购以及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全额或者部分投资的市政设施、技术改造、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节能环保等项目,应当采购、使用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 +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评标规则中应当对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产品给予一定的价格扣除或者加分。"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24,"第三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不断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资金统筹机制,统筹各类资金的使用,采取股权投资、贴息、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示范区内的重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项目;逐步提高科技和产业化资金的统筹比例和使用效率。 +第三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在示范区创新创业、建设创新环境和促进产业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25,"市人民政府可以运用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和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科技成果在示范区转化。 +第三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补贴、奖励等措施,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人员获得专利权、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 +鼓励示范区内的企业成立专利联盟,构建专利池,提高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26,"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导和帮助示范区内的企业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加强商标管理,培育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据企业申请,对企业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在本市企业名称登记中予以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27,第三十四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业主体开展标准创新,参与创制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成立标准联盟,加强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的战略合作,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应用,促进创新产品开发。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28,"第三十五条 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的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平台以及有关案件行政处理的快速通道,完善行政机关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案件移送和线索通报制度。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鼓励、引导示范区内的企业建立专利预警制度,支持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预警和战略分析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29,"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企业专利海外应急援助机制,指导企业、协会制定海外重大突发知识产权案件应对预案,支持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援助。 +第四章 人才资源 +第三十六条 本市在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 +示范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示范区创新创业型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评价等制度,为示范区内的人才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30,第三十七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组织根据需要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为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在企业设立、项目申报、科研条件保障、户口或者居住证办理、房屋购买和租赁等方面提供便利。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31,本市在示范区建立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适应的职称评价制度,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职称评价服务;对示范区内的企业引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紧缺人才,建立侧重能力、业绩、潜力、贡献等综合素质的人才评价机制和突出贡献人才的直接引进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32,"第三十八条 示范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可以采取职务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方式,对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股权和分红激励。 +示范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可以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有利于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33,"第三十九条 支持高等院校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示范区的发展需求开展新的学科建设,开设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接收高等院校学生实习和就业,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负责人举荐人才在示范区承担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 +第四十条 鼓励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示范区开展人才信用评价和管理,建立人才信用记录,推广使用人才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34,"第四十一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示范区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科技人员与企业的双向选择。 +第四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在示范区创新创业、为示范区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 科技金融"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35,"第四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示范区开展金融创新,促进技术与资本的对接。 +市金融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健全企业上市联动机制,为企业上市提供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上市。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在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运用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公司债、信托计划等方式筹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36,"第四十四条 支持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开展针对示范区内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等业务。 +支持商业银行在示范区内设立专营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考核奖励、风险管理、授信、贷款审批和发放等机制,为企业融资服务。 +支持企业和其他组织在示范区内设立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小额贷款机构和担保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37,"本市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开展针对示范区内企业的知识产权质���、信用贷款、信用保险、贸易融资、产业链融资等提供风险补偿。 +第四十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和基金,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境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在示范区开展不同阶段的投资业务。"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38,"第四十六条 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支持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为示范区内的中小企业投标承担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立项的重大建设工程提供优惠、便捷的金融服务,对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或者其他资金支持。 +第四十七条 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购买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营业中断保险、信用保险、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团体健康保险、意外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商业养老保险等保险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39,"鼓励保险机构在示范区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建立保险理赔快速通道,分散企业创业风险。 +第四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示范区内的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对符合条件的,按照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第六章 土地利用 +第四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统筹示范区与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与利用。"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40,"第五十条 示范区集中新建区的建设用地应当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 +鼓励将示范区城市建成区存量土地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市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示范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和动态监测机制,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41,"第五十一条 示范区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建立对企业使用示范区建设用地的联审机制,制定示范区的产业目录和项目入驻标准、程序,统筹企业、项目的进入、调整和迁出。 +第五十二条 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用地,经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采取协议出让等方式。"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42,"示范区内原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擅自转让、改变用途;确需转让的,须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土地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有优先购买权。 +示范区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的流转机制,重大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可以通过租赁、入股和联营联建等方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第七章 政府服务和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43,第五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建立示范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服务平台,健全跨层级联合工作机制,统筹政府的资金投入和土地、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配置,推进政策先行先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型人才服务、新技术应用推广和新产品政府采购等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44,"第五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态良好、节能环保、用地集约、产业聚集、设施配套的原则,编制示范区建设的各类规划。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实施相关规划。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对示范区各类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可以依法对规划进行调整。"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45,"第五十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示范区内的组织和个人办理行政许可、审批、年检和其他服务、管理事项,应当简化程序、缩短期限、减少层级、优化流程,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公开对示范区建设所采取的支持措施的适用范围、标准和条件、申请程序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方便组织和个人查询。"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46,第五十六条 本市实行示范区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和科学论证制度。有关示范区建设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机关应当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媒体公开征集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并组织专家或者研究咨询机构对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进行论证。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47,"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与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相关政策、规划、计划的起草和拟订,归集、反映行业动态或者成员诉求,反馈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第五十七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金融、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建设人才流动和技术、资本、产权交易的平台,促进创新要素的聚集和高效配置。"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48,"第五十八条 市统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设立示范区统计机构,建立并完善符合示范区发展特点的统计指标体系,负责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对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和评价,组织编制并定期发布中关村指数。 +第五十九条 示范区应当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的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使用企业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培育信用产品的应用市场。"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49,"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政府采购、财政资助、政府投资项目招标等事项办理中,将企业信用报告作为了解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 +鼓励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机构在融资服务中使用企业信用报告。 +第六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为示范区内的组织和个人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生产、研发、服务、投资等跨国经营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50,"示范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科技园区的合作,推动人才交流、协同创新和产业合作。 +第八章 核心区建设 +第六十一条 为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带动示范区整体发展,根据自主创新资源分布状况,在示范区设立核心区,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51,第六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支持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改革、科技经费改革、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政府采购、工商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在核心区先行先试。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52,"第六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划分管理权限、简化管理程序、直接委托等方式,推进核心区行政审批改革。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等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减化审批环节。 +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减少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的原则,推进核心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承担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行政执法权。"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53,"第六十四条 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核心区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组织和个人在核心区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 +第六十五条 核心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规划实施、环境建设、业态调整等方式,推动核心区的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统筹配置,吸引创新要素在核心区聚集,建设高端产业集群。 +第九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54,"第六十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行政机关未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七条 实施本条例需要制定配套规章或者其他具体办法的,由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制定并发布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7549932068546039902-55,第六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12月8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0,"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2020年4月24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提高公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及其相关工作,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1,"本条例所称文明行为,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恪守社会主义道德,维护公序良俗,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和自由,体现社会进步的行为。 +第三条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应当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符合,与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坚持文化滋养、科技提升、法治保障,弘扬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建设新时代文明行为首善之区。"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2,"第四条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应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协同推进、群众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第五条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应当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倡导与治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共治相结合、奖励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各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3,"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各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 +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4,"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统筹部署,做好本辖区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加强文明行为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协助做好文明行为促进相关工作。 +第九条 文明行为促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应当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5,"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积极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有权对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举报和投诉,对不履行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职责的情况予以反映。 +国家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进模范人物、社会公众人物、文明引导员等应当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第十条 本市对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文明行为规范"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6,第十一条 公民应当牢固树立国家观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尊重和爱护国旗,正确使用国徽,规范地奏唱、播放和使用国歌。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7,第十二条 公民应当增强首都意识,维护首都文明形象,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家及本市依法组织的重大活动,注重国际交往文明礼仪,配合相关管理措施,参与相关服务保障活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8,"第十三条 公民应当积极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 +第十四条 本市支持和鼓励下列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的文明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9,"(一)见义勇为,参加抢险救灾救人,依法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二)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组织)、遗体; +(三)积极参与文化教育、生态环保、赛会服务、社会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扶老、助残、救孤、助学、赈灾、医疗救助等公益活动; +(五)拾金不昧,主动归还他人失物。"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10,"第十五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工作、生活、学习、旅游及从事其他活动的个人,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公约、守则,在行使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第十六条 在维护公共卫生方面,应当遵守下列文明行为规范: +(一)维护公共场所干净、整洁; +(二)爱护和合理使用环境卫生设施; +(三)保持公共厕所卫生,文明如厕; +(四)参与垃圾减量,减少垃圾生成;"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11,"(五)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共区域焚烧、抛撒丧葬祭奠物品; +(六)在非禁止吸烟场所吸烟时合理避开他人; +(七)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佩戴口罩; +(八)患有传染病时,配合相关检验、隔离治疗等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九)不非法食用、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十)其他维护公共卫生的文明行为规范。 +第十七条 在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方面,应当遵守下列文明行为规范:"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12,"(一)言行举止得体,不大声喧哗; +(二)着装整洁,不在公共场所赤膊; +(三)等候服务依次排队,有序礼让; +(四)乘坐电梯先下后上,上下楼梯靠右侧通行; +(五)娱乐、健身时合理使用场地、设施、设备,避免干扰他人; +(六)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控制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音量; +(七)不在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内进食; +(八)其他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文明行为规范。"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13,"第十八条 在维护交通安全秩序方面,应当遵守下列文明行为规范: +(一)按照道路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 +(二)在出入口和拥堵缓行路段互相礼让、有序通行; +(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遵守乘车秩序,维护驾驶人安全驾驶,主动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 +(四)爱护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有序使用和停放; +(五)驾驶车辆低速通过积水路段,防止积水溅起妨碍他人; +(六)车辆上下乘客时规范停靠,不妨碍他人通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14,"(七)停放车辆不占用无障碍停车位、盲道等无障碍设施; +(八)机动车驾驶人及乘车人下车时,用远离车门一侧的手开门,转头观察车辆侧方和后方通行状况,避免妨碍他人通行; +(九)其他维护交通安全秩序的文明行为规范。 +第十九条 在维护社区和谐方面,应当遵守下列文明行为规范: +(一)不占用公用设施、公共区域; +(二)饲养宠物采取必要的安全、卫生措施,不遗弃宠物; +(三)控制家庭室内活动噪声,避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15,"(四)规范有序停放车辆,在指定位置充电; +(五)不在阳台外、窗外、屋顶等空间悬挂或者堆放物品; +(六)其他维护社区和谐的文明行为规范。 +第二十条 在文明旅游方面,应当遵守下列文明行为规范: +(一)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二)遵守景区景点秩序,服从管理; +(三)爱护文物古迹; +(四)爱护景区景点公共设施、花草树木,维护景区环境; +(五)其他文明旅游的行为规范。 +第二十一条 在文明观赏方面,应当遵守下列文明行为规范:"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16,"(一)在美术馆、纪念馆、博物馆、科普场馆、体育馆、剧场等文化体育场馆遵守观赏礼仪,服从现场管理; +(二)观看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时尊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演职人员和其他观众,文明喝彩助威; +(三)爱护场馆设施、展品,遵守关于拍照、录音、录像的规定; +(四)离开时随身带走垃圾; +(五)其他文明观赏的行为规范。 +第二十二条 在维护网络文明方面,应当遵守下列文明行为规范: +(一)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17,"(二)尊重他人权利,拒绝网络暴力; +(三)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四)其他维护网络文明的行为规范。 +第二十三条 在维护医疗秩序方面,应当遵守下列文明行为规范: +(一)遵守各项诊疗服务制度; +(二)尊重和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三)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医疗纠纷; +(四)其他维护医疗秩序的文明行为规范。 +第二十四条 在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生活方面,提倡下列行为: +(一)节约水、电、气等公共资源;"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18,"(二)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三)用餐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四)优先选择步行、骑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五)文明节俭操办婚丧祭贺等事宜; +(六)其他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根据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依法制定文明行为公约、守则。 +鼓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居民公约、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19,"第三章 不文明行为治理 +第二���六条 本市持续治理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他人合法权利和自由,与首都城市形象不相符、人民群众普遍厌恶的顽症痼疾和陈规陋习,以及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新产生的不文明行为。 +第二十七条 在公共卫生方面,重点治理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 +(二)乱丢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废弃物; +(三)在禁止吸烟场所或者排队等候队伍中吸烟;"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20,"(四)在公共建筑物、公共设施设备上乱写乱画、乱贴小广告; +(五)随意倾倒生活垃圾,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 +第二十八条 在公共场所秩序方面,重点治理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二)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娱乐、健身时使用音响设备产生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三)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或者采用其他发出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21,"(四)以谩骂、起哄等不文明方式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 +(五)在遇有突发事件时,不配合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十九条 在交通出行方面,重点治理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驾驶机动车乱停靠、乱插队、乱鸣笛,不规范使用灯光,行经斑马线不礼让行人,违法占用应急车道; +(二)驾驶非机动车不按照交通信号通行,不在非机动车道行驶,逆行,乱穿马路; +(三)行人不按照交通信号通行,乱穿马路,翻越交通护栏;"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22,"(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抢占座位; +(五)从车辆中向外抛物; +(六)使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不按照规定停放。 +第三十条 在社区生活方面,重点治理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在楼道等公共区域堆放杂物; +(二)遛犬不牵引,犬便不清理; +(三)违反规定装修作业或者室内产生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四)在公共区域内擅自设置地桩、地锁或者其他障碍物阻碍机动车停放和通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23,"(五)在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为电动车充电; +(六)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 +第三十一条 在旅游方面,重点治理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以刻划、涂污或者其他方式损坏文物古迹、旅游设施; +(二)采挖景区植物,攀折花木,损坏草坪、树木; +(三)伤害或者违规投喂动物。 +第三十二条 在网络电信方面,重点治理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编造、发布和传播虚假、低级庸俗、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24,"(二)擅自泄露他人信息和隐私; +(三)拨打骚扰电话,发送骚扰短信; +(四)以发帖、跟帖、转发、评论等方式侮辱、诽谤他人。 +第三十三条 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劝阻、制止、查处不文明行为,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执法信息;完善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证据互认机制,对严重不文明行为开展联合惩戒。"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25,"行政执法部门对不文明行为实施处罚时,当事人应当如实提供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身份证明信息。 +第三十四条 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内实施不文明行为的,经营管理单位有权劝阻、制止;不听劝阻或者制止无效的,可以拒绝提供服务或者将其劝离,并可以视情况不退还或者部分退还已经支付的费用。"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26,"物业、保安、环境卫生等服务企业对服务区域内的不文明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属于违法行为,不听劝阻或者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并可以向政务服务热线或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投诉、举报;对不文明行为采用拍照、录音、录像等形式所做的合法记录,可以提交行政执法部门作为执法的参考。 +第四章 促进与保障"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27,"第三十六条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各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文明行为促进的相关工作制度和机制,配备相应工作力量,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全社会的文明意识,促进全社会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应当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与在京中央单位加强协调。"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28,"第三十七条 本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动体系,宣传科学理论和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本市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29,"第三十八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贯穿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全过程。 +第三十九条 本市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倡导良好饮食习惯,维护社会心理健康,提高公民的文明卫生素质。"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30,"第四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公开招募等方式,组建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在礼仪示范、秩序维护等方面开展宣传引导服务,劝阻不文明行为。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的培训、管理、保障等具体办法,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制定。 +第四十一条 本市建立健全北京榜样、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举荐、评选、表彰奖励、帮扶礼遇等机制,广泛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树立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31,"第四十二条 本市建立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对见义勇为、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等文明行为信息进行记录。记录的标准和程序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当将文明行为记录作为优惠、奖励的重要参考。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招聘录用、职位晋升、待遇激励等工作中应当将文明行为记录作为重要参考。"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32,"第四十三条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适时发布文明行为白皮书,向社会公布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情况及公共文明状况,指导全社会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第四十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街道(乡镇)及社区(村)图书室、流动站点等全民阅读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培养公民的阅读习惯,促进公民文明素养的提升。"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33,"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影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结合各自的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行为宣传引导活动,培养公民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第四十五条 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青少年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文明行为培养纳入教育教学,制定文明行为守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文明行为教育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34,"家庭应当注重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青少年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第四十六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应当根据各自章程规定,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具有群体特色的文明行为促进活动。 +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职业规范要求,将文明行为培训纳入任职培训、岗位培训内容,对其职工、会员的文明行为进行表彰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35,"第四十七条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平台和手机客户端等大众传播媒介应当积极开展文明行为宣传工作,对文明行为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褒扬,依法批评、曝光不文明行为。 +鼓励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优化信息推荐机制,在重点位置板块积极呈现文明行为促进的相关信息。 +市、区人民政府和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新媒体制作和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公益性数字文化产品。"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36,"第四十八条 鼓励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通过楼宇电视、显示屏、宣传栏等,开展文明行为宣传引导。 +鼓励在飞机、火车、长途客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采取播放音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文明行为规范进行宣传。"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37,"第四十九条 本市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开展基本国情、历史文化、民主法治、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等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的建设、保护与利用。 +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大中小学校等要建立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联系制度,组织制定教育活动计划,重点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38,"第五十条 网信部门应当制定互联网文明行为规范,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内容建设,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丰富网上道德实践,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网络运营者应当依法办网,传播健康信息、维护网络安全,对网络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对网络用户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信息的管理,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相关记录并向网信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39,"第五十一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完善环境卫生、公共秩序、交通出行、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单位和个人践行文明行为提供保障。 +第五十二条 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爱心座椅、轮椅、母婴室、自动体外除颤仪等便民设施,设置“一米线”等文明引导标识,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维护良好秩序,开展文明宣传,加强巡查管理,引导、规范文明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40,"第五十三条 政务服务窗口单位、医疗机构、金融机构、景区管理机构、公共服务企业等应当发挥文明服务示范作用,合理设置服务网点和服务窗口,优化办事流程,推广网上预约、网上办理,提供便捷高效、文明礼貌的服务。 +第五十四条 大型活动的主办、承办单位应当制定文明保障方案,完善相应保障措施,加强对参加人员的文明宣传和教育。"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41,"参观活动及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的举办单位和组织者应当宣传告知文明观赏的礼仪规范,维护场所秩序。 +旅游从业者应当宣传告知文明旅游的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低碳、文明旅游,及时劝阻不文明行为。 +餐饮服务企业应当配备公筷公勺,有条件的应当推行分餐制,引导消费者文明健康就餐。"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42,"第五十五条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经营企业及物流配送等企业应当建立企业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制定本企业的文明交通行为守则,与自行车使用者、从业人员签订文明交通承诺书,加强文明交通行为教育和培训,促进本企业相关人员遵守交通秩序,文明出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43,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章规定,实施随地吐痰、便溺,乱丢废弃物,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产生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在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消防条例》《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44,第五十七条 实施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不文明行为,拒不改正或者多次违反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幅度范围内从重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45,第五十八条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经营企业及物流配送等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未落实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采取措施促进本企业相关人员遵守交通秩序、文明出行,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约谈企业负责人,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将其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46,"第五十九条 在大型活动中因发生不文明行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各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可以约谈大型活动的主办、承办单位,责令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不达标的,责令公开道歉。 +第六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拒不配合行政执法工作,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47,"(二)以威胁、侮辱、殴打等方式打击报复行政执法人员或者劝阻人、投诉人、举报人; +(三)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其他情形。 +对于前款规定的情形,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可以依法通报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实施不文明行为,当事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3984330095893384607-48,"违反本条例实施不文明行为,当事人自愿参加社会服务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社会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十二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监察机关或者所在单位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或者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0,"杭州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 +2019年10月29日 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2019年11月29日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梯安全管理,预防电梯安全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1,"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电梯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和电梯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协调、考核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2,"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电梯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区、县(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城乡建设、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交通运输、卫生健康、教育、应急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3,"第五条 鼓励电梯生产、使用、维护保养等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采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和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第六条 鼓励电梯使用单位联合或者单独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第七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电梯安全知识,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4,"电梯制造、经营、使用、维护保养等单位和新闻媒体等应当开展电梯使用安全知识普及、宣传,引导社会公众正确使用电梯。 +家庭和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应当对未成年人加强电梯使用安全教育。 +第八条 电梯行业协会应当按照章程开展行业自律管理,发布电梯维护保养等合同示范文本,收集、发布电梯主要零部件、维护保养工时参考价格等行业信息,组织开展电梯使用安全培训、咨询等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5,"鼓励和支持电梯行业协会参与相关标准制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 +第二章 生产和经营 +第九条 电梯生产单位应当保证电梯生产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对其生产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禁止将国家明令淘汰或者已经报废的零部件用于电梯安装、改造、修理。 +第十条 在电梯投入使用前,电梯制造单位应当为电梯使用单位提供安全使用电梯培训服务。 +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定期公布电梯主要零部件的参考价格。"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6,"电梯制造单位不得设置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技术障碍。 +第十一条 电梯存在制造、安装质量问题的,电梯经营单位应当协助电梯使用单位与制造单位协商解决。 +第十二条 设置电梯的建设工程项目,其工程设计、通信装置、供电电源以及安全设施应当符合建设工程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满足救援、消防、无障碍通行等需要。"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7,"电梯选型、配置应当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车站、轨道交通站、行人过街设施、机场、客运码头等公众聚集场所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当选用符合标准的公共交通型电梯。 +本市建设项目电梯设计和选型配置的管理办法由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 +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建设��目设置电梯的,应当将电梯故障率和电梯制造单位、经营单位的售后服务、信用状况等纳入采购或者招标评定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8,"第十三条 本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鼓励有关单位、个人为具备条件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提供便利。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可以在旧住宅区改造中统筹安排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事项,为其筹集资金提供必要支持。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简化、便民、高效的原则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办理相关手续。 +加装电梯建设工程和加装完成后的电梯使用管理应当符合安全管理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9,"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四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受托单位不得转委托或者变相转委托电梯安装、改造、修理业务。 +原电梯制造单位已经注销或者不再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改造、修理,必要时组织专家对改造、修理方案进行论证。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为改造、修理方案论证提供专家名录。"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10,"第十五条 新安装的乘客电梯,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安装具备运行参数采集、信息网络传输、自动报警、实时通话等功能的智慧电梯系统,按照规定配备统一接口,并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放。 +鼓励在用电梯安装智慧电梯系统。"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11,"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可以使用智慧电梯系统对电梯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测。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不得向任何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乘客的个人信息。 +第十六条 新安装的乘客电梯在交付使用前,建设单位应当完成电梯轿厢和井道通信信号覆盖。 +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进电梯轿厢和井道通信信号覆盖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12,"第十七条 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完成并经监督检验合格,电梯施工单位将钥匙、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等移交给电梯所有权人,即为交付使用。电梯施工单位应当在交付使用前采取措施防止电梯被他人使用。 +第三章 使用 +第十八条 电梯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新建项目安装的电梯未移交业主的,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13,"所有权人以出租、出借或者其他方式转移附有电梯的建筑物使用权时,明确约定使用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的,使用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未约定的,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 +电梯所有权人或者建筑物使用权人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电梯的,受托人为电梯使用单位。"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14,"第十九条 业主共有的电梯,由业主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履行电梯使用单位义务;业主未委托他人管理的,由全体业主协商确定的实际负责人履行电梯使用单位义务;业主协商不成的,电梯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指导、协调和督促。经督促仍不能明确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停止电梯使用。 +第二十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义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15,"(一)按照规定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有多个独立管理区域的,每个区域应当单独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住宅小区业主自行管理的,应当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二)建立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真实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可以采用电子化方式;"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16,"(三)保持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确保智慧电梯系统、紧急报警装置和通话装置有效使用,安排值班人员在电梯运行期间在岗值守;发生乘客被困故障时,应当立即组织救援,并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四)在电梯显著位置张贴使用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应急救援电话、使用标志; +(五)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应当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及明显标志,并保持系统正常运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17,"(六)对维护保养进行现场监督和确认,配合做好现场安全工作,并将确认资料纳入电梯安全技术档案; +(七)在电梯内安装电子广告设施的,不���影响电梯使用安全; +(八)引导和监督乘客正确使用电梯,发现非正常使用电梯的,予以劝阻; +(九)发现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或者接到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检验机构事故隐患报告的,应当及时进行全面检查;事故隐患消除前,应当停止电梯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18,"鼓励电梯使用单位与保险机构等约定,由其就电梯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安全风险评估、修理、改造、更新等事项为电梯使用单位提供综合管理服务。 +第二十一条 电梯停止使用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设置警示标志;电梯恢复使用前,电梯使用单位应当进行检查。 +第二十二条 乘客乘用电梯时,应当遵守电梯安全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乘用明示停止使用或者正在施工的电梯;"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19,"(二)强行或者采用非正常手段开启电梯层门、轿厢门; +(三)在电梯轿厢内蹦跳、嬉戏打闹、吸烟; +(四)用乘客电梯运载摩托车、电动自行车; +(五)拆除、损毁电梯零部件、通话报警装置、智慧电梯系统、各类标志; +(六)超过额定载荷使用电梯; +(七)在运行的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上攀爬、逆行或者在出入口滞留; +(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危险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影响电梯安全的物品; +(九)其他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20,"住宅小区业主使用电梯运送装饰装修材料、建筑废弃物或者大件物品的,应当遵守电梯安全使用规范。 +第二十三条 经业主大会决定,利用住宅小区电梯投放商业广告的收入可以优先用于电梯维护保养和修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21,"第二十四条 住宅小区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需要修理、改造、更新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无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或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不足的,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相关费用;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老旧电梯安全管理的需要,建立电梯修理、改造、更新经费筹措机制,为其筹措资金提供必要支持。 +第四章 维护保养"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22,"第二十五条 非本市登记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在本市首次开展维护保养业务前,应当将单位名称、负责人、资质、住所、作业人员、应急救援电话等信息告知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关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告知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承接业务前,应当对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日常维护保养所需的人员、技术、装备和零部件供应等进行确认,并书面告知电梯使用单位。"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23,"未经电梯使用单位书面同意,不得转包、分包维护保养业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将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维护保养内容、作业人员等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公示,供公众查询。 +第二十七条 车站、轨道交通站、行人过街设施、机场、客运码头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优先委托电梯制造单位实施维护保养,并根据电梯运行的实际状况,增加维护保养频次和维护保养项目。 +第二十八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24,"(一)根据电梯安全技术规范、相关标准和电梯使用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维护保养计划; +(二)现场作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资格,维护保养现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护围栏不足以保障安全的,应当派专人保护现场施工安全; +(三)更换的电梯零部件应当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全保护装置应当具有型式试验证明;"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25,"(四)发现故障或者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及时排除故障;故障暂时难以排除的,应当将解决方案书面通知电梯使用单位,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在故障排除前停止使用电梯; +(五)如实记载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置情况,建立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置记录,记录可以采取电子化方式,并至少保存四年。 +第二十九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维护保养后的电梯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门锁紧和闭合验证装置可靠有效;"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26,"(二)电梯平衡系数符合标准要求; +(三)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装置可靠有效; +(四)主机曳引能力和制动能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五)自动扶梯配备附加制动器的,确保其可靠有效; +(六)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强制性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27,"第三十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电话应当保持二十四小时有效应答。接到乘客被困报告后,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及时派出维护保养人员实施救援;电梯所在地为城市建成区的,电梯维护保养人员应当在三十分钟内到达现场,电梯位于城市建成区外的其他区域的,应当在一小时内到达现场。 +第五章 检验、检测"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28,"第三十一条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电梯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电梯检验机构接到电梯使用单位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检验,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电梯检验机构应当在检验完成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29,"第三十二条 电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委托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论确定继续使用电梯或者对电梯进行修理、改造、更新: +(一)使用期限超过十五年的; +(二)曾遭受水浸、火灾、雷击、地震等灾害影响的; +(三)主要零部件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者次数的; +(四)运行故障率高,影响使用的; +(五)其他需要安全风险评估的情形。"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30,"住宅小区电梯经安全风险评估后,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将评估结论张贴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处的显著位置。 +为保障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公共活动安全或者排除电梯系统性安全风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对相关电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电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由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六章 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31,"第三十三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年度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对电梯生产、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查。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就下列事项实施重点监督检查: +(一)电梯主要零部件产品质量; +(二)电梯检验、检测和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质量; +(三)电梯维护保养质量; +(四)公众聚集场所电梯安全; +(五)其他需要重点监督检查的事项。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监督检查的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32,"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停止住宅小区电梯使用的,应当提前通知住宅小区业主。 +第三十四条 对电梯故障高发的住宅小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要求电梯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协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督促电梯使用单位采取措施保障电梯安全性能。"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33,"第三十五条 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电梯安全信息化系统,采集、统计、分析电梯故障等有关数据,开展电梯全生命周期大数据风险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电梯生产、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34,"第三十六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履行职责过程中采集的电梯生产、经营、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信用信息按照规定及时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对不良信用信息记录较多的单位应当增加监督抽查频次,并依法进行处理。 +第三十七条 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全市统一的电梯应急处置指挥平台,组织协调电梯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服从应急处置指挥平台的调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35,"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接受调度指令,对非本单位维护保养的电梯进行救援的,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给予适当补贴。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36,"(一)电梯生产单位将国家明令淘汰或者已经报废的零部件用于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使用的零部件,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电梯制造单位设置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技术障碍的,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受委托从事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单位转委托或者变相转委托其业务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37,"(四)电梯制造单位未按照规定安装智慧电梯系统或者未配备统一接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电梯使用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 +(二)未保持应急救援通道畅通或者未确保智慧电梯系统、紧急报警或者通话装置有效使用的; +(三)未按照规定张贴应急救援电话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38,"(四)未按照规定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的; +(五)未对维护保养进行确认的。 +发生乘客被困故障时,电梯使用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救援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电梯使用单位书面同意,转包、分包维护保养业务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39,"(二)未按照规定公示维护保养信息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三)使用未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的零部件,或者未按照规定处置电梯故障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四)维护保养后的电梯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五)接到乘客被困报告后,未在规定时限内实施救援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40,"第四十二条 电梯检验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接到电梯使用单位定期检验要求后未及时开展检验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电梯安全监督管理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41,"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所称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除外。 +本条例所称电梯使用单位,是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际履行电梯安全管理义务,承担使用安全责任的主体。" +_sys_auto_gen_doc_id-18065629554230494468-42,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杭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776218057125064206-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 +1994年10月19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市红十字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促进和平进步事业和首都经济发展服务。 +全社会都应当关心和支持红十字事业。" +_sys_auto_gen_doc_id-776218057125064206-1,"第三条 市和区、县红十字会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地方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第四条 本市按行政区域建立市和区、县红十字会,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街道、乡镇建立红十字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建立基层红十字会组织。 +上级红十字会指导下级红十字会的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776218057125064206-2,"第五条 本市红十字会会员分为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由本人申请,基层红十字会发给会员证;团体会员由单位申请,所在地地方红十字会发给团体会员证。 +红十字会会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本办法,热心红十字事业,享受会员的合法权益,履行会员的义务。 +第六条 市和区、县红十字会设名誉会长和名誉副会长。名誉会长和名誉副会长由同级红十字会理事会聘请。" +_sys_auto_gen_doc_id-776218057125064206-3,"第七条 本市红十字会除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定的职责外,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本办法。 +(二)依据红十字会章程吸收会员,发展组织。 +(三)对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单位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和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工作。 +(四)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五)兴办街道红十字卫生站等符合红十字会宗旨的社会福利事业。 +(六)完成各级人民政府委托事宜。" +_sys_auto_gen_doc_id-776218057125064206-4,"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红十字会工作给予支持和资助,并保障红十字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各级红十字会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的检查监督;基层红十字会组织接受所在单位的检查监督。 +第九条 红十字会兴办的与其宗旨相符的社会福利事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减税、免税待遇,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减收、免收管理费。 +第十条 红十字会接受境外援助或者捐赠的物资、设备,海关按照国家规定优先办理有关手续,并依法给予减免税待遇。" +_sys_auto_gen_doc_id-776218057125064206-5,"红十字会接受的款物应当用于红十字事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第十一条 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 +(一)红十字会会员按照规定缴纳的会费; +(二)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 +(三)红十字会的动产、不动产和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四)各级人民政府的拨款。财政部门将红十字会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并根据需要和可能增拨专项经费; +(五)基层红十字会所在单位的资助。" +_sys_auto_gen_doc_id-776218057125064206-6,"第十二条 市红十字会依法设立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所筹资金用于发展本市红十字事业。 +第十三条 红十字会为开展救助工作,可以进行社会募捐活动。 +红十字会可以在机场、宾馆、饭店、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红十字募捐箱,进行募捐。 +红十字募捐工作,由市红十字会统一管理。 +第十四条 各级红十字会应当建立经费收支、财产管理和所办社会福利单位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制度,并每年向理事会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776218057125064206-7,"第十五条 市红十字会对在红十字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授予荣誉称号和颁发荣誉证书、证章。 +各级红十字会对在红十字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工作人员及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0,"杭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 +1999年5月21日 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9年9月3日 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 +2001年11月26日 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1年12月28日 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1,"2004年4月28日 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4年5月28日 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10年8月25日 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2,"2010年11月25日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2014年8月29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年11月28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的《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3,"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维护用户和供水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建设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和深度净化管道供水。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城市供水、用水及其供水设施的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4,"用水单位直接从江河、湖泊取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 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行���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卫生、规划、水利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做好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5,"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会同规划部门编制城市供水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 城市供水工作实行开发水源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保障供水与确保水质相结合,优水优用与优水优价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 城市供水实行有利于供水事业科技进步的政策,鼓励供水和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改善水质,提高水的利用率。"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6,"第八条 城市公共供水企业、自建设施对外供水、深度净化管道供水企业(以下统称供水企业)和用水单位应严格供水、用水管理,建立健全供水、节约用水责任制。对在城市供水、节约用水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城市供水水源管理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规划、水利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的组成部分。"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7,"第十条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水资源统筹规划的要求,并与水的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二)优先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并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 +(三)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建设用水。 +第十一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8,"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定期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城市供水、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共享。 +第十二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洗涤污物、投饵养殖水产、垂钓、游泳;禁止排放(弃)污水、垃圾、粪便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禁止建设任何污染水源的设施;禁止其它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和破坏取水设施的行为。 +在饮用水取水源头上游1000米、下游500米内禁止设置码头、采沙作业。"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9,"在饮用水水库堤坝脚外侧100米内禁止采沙、取土作业。 +第十三条 需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应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章 城市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四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工程包括城市公共供水工程、自建供水设施工程、深度净化管道供水工程。 +城市公共供水工程是指水厂及其取水设施、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工程。 +自建供水设施工程是指用水单位直接取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取水设施、管道及其附属的工程。"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10,"深度净化管道供水工程是指利用吸附式、膜分离等各种技术对城市公共供水或其他原水作进一步处理,通过管道直接供给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工程。 +第十五条 为满足城市供水水量、管网水压,逐步提高供水水质,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规划部门编制城市供水管网改建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 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和自建设施供水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应当按照城市供水专项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11,"用户用水设施工程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设计方案应征求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意见后方可建设。 +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建设的资金筹措,除政府投资外,可以采取融资、吸引外资和股份制等办法。 +第十七条 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需要增加用水量的,其工程项目总投资应当包括必要承担的城市供水工程建设资金。"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12,"第十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应按规定建设配套节约用水设施,节约用水设施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与节约用水设施的竣工验收,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项目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禁止无证或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范围承接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业务。"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13,"第二十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征求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意见,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 +第二十一条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加城市供水工程的竣工验收。 +第四章 城市供水设施管理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设施包括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和用户用水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14,"城市公共供水设施是指城市公共供水企业管理的供水专用水库、引水渠道、取水口、泵站、净水设施、输配水管网、进户总水表、公用给水站等设施。 +用户用水设施是指用户自建的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地下水池、水箱、水塔、水泵机组、管道等设施。 +第二十三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部门划定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在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建造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15,"(二)开挖沟渠或者挖坑取土; +(三)打桩或者顶进作业; +(四)其他损坏供水设施或者危及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在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需要埋设地下管线的,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并遵守管线工程规划和施工技术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16,"第二十四条 在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外,可能影响供水设施安全的工程施工,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向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道的分布情况;工程施工影响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会同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城市公共供水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17,"工程建设确需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征求城市公共供水企业的意见,经同意后,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六条 新建住宅应使用无污染的、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输水管材。城市供水管网条件允许的新建多层住宅,应当采用城市公共管道直接供水,不得采用屋顶水箱供水,并应在住宅单元的公共部位,实行分户设表计量。现有住宅的供水方式要逐步加以改造,达到取消屋顶水箱,实行分户设表计量。"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18,"第二十七条 城市供水设施的产权划分和管理责任: +(一)从取水口到进户总水表以前的供水管道及设施(含总水表),产权属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并由其负责维护管理; +(二)进户总水表以后的供水管道及其设施,分别依据产权所有关系负责维护管理; +(三)实行分户设表计量的,计量表具之前(含表具)产权属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并由其负责维护和管理; +(四)公用给水站的表前表后设施产权均属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并由其负责维护和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19,"(五)用户用水设施由其产权人负责维护管理; +(六)自建供水设施和深度净化管道供水设施,按产权所有关系负责维护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用户用水设施的设计和建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地下水池应与渗水厕所、渗水坑、垃圾堆、粪便场、污水管道等污染源保持规定的卫生间距。 +(二)地下水池、水箱无渗漏,水池盖密封性能好,并设置必要的人孔、透气孔以及防止异物进入池内的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20,"(三)地下水池、水箱结构合理,水管布置适当,不存在死水区。 +(四)建筑材料、管材、阀门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和卫生标准。 +(五)低位地下水池的溢水口不得与下水道直接相通。 +第二十九条 用户用水设施竣工后,应经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及城市公共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并向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办理供水手续。建设单位应对用户用水设施进行冲洗、消毒,经卫生部门和水质监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通水。"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21,第三十条 现有的仍在使用的储水池和屋顶水箱应由产权人或物业服务企业每半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清洗、消毒。每次清洗、消毒完毕后,清洗单位应通知卫生部门抽取水样,进行水质检验;检验不合格的,应重新清洗、消毒直至检验合格。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22,"第三十一条 发现用户用水设施中水质受污染的,应及时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报告。城市公共���水企业应立即停止供水,用户用水设施产权人或物业服务企业应及时对用户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经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恢复供水。 +第三十二条 推进居民住宅区的二次供水设施专业化管理,实现供水抄表到户,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23,"第三十三条 用户用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应由专业清洗单位进行。 +第五章 城市供水用水管理 +第三十四条 供水企业应当设置水质检测机构,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深度净化管道供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标准。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对城市供水全过程进行水质监测和检查,并定期将水质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24,第三十五条 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在供水输配管网上设立供水水压测压点,做好供水水压监测工作,确保供水水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供水水压进行监测和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25,第三十六条 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供水水压标准,保持不间断供水,禁止擅自停止供水。因供水工程施工或者供水设施检修等原因,确需临时停止供水或者降低供水水压的,除紧急抢修外,应在临时停止供水或者降低供水水压24小时前通知用户。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26,第三十七条 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应当在接报后,立即组织抢修,并在12小时内抢修完毕,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的,应组织连续抢修。抢修时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和卫生防护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27,"因公共供水设施抢修等原因,临时停止供水的,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并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连续超过24小时不能正常供水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据情采取必要的应急供水措施,保证生活用水的需要。 +城市公共供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不得阻挠或者干扰抢修工作的进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28,"第三十八条 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不得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确需连接时,应经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同意。 +禁止将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单位的生产用水管网系统及设备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作直接连接。 +第三十九条 供水企业应与用户签定供用水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供水企业应按规定期限抄表。 +供水企业不得向违法建设项目供水。"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29,第四十条 用户应当按期缴纳水费。用户对水表计量有异议的,可提出验表申请,并按验表结果核收水费。用户逾期不缴纳水费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用户无正当理由或特殊原因连续两次不缴纳水费,经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催交无效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程序停止供水。用户缴纳所欠水费后,供水企业应当及时恢复供水。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30,第四十一条 用户因拆迁等原因要求停止供水的,应及时到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办理拆表销户手续,结清费用。单位因房产移交、兼并等原因需变更用户的,应在结清费用的基础上,与城市公共供水企业重签供用水合同并办理过户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31,"第四十二条 城市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城市供水价格的制定和调整,由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向价格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抄送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审核并在履行规定程序后,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城市公共供水输配管网上直接装泵抽水或者采用其他方式盗用供水;"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32,"(二)擅自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转供公共供水; +(三)擅自改变用水性质。 +第四十四条 不得擅自在用户用水设施的供水管道上直接接泵抽水。确需使用加压供水设备的用户,应征求供水企业意见,并通过储水设备加压供水。 +第四十五条 消防供水设施实行专用。公安消防机构应按季将消防用水量通知供水企业。 +禁止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开启和使用消火栓。"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33,第四十六条 市政园林、环卫等部门的作业用水,应当优先采用河水、湖水、雨水及再生水等。如确需使用城市自来水的,由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在沿街规定地点设置专用供水设施,并安装计量水表。使用部门应按规定期限向城市公共供水企业缴纳水费。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34,"第四十七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水资源统筹规划、长期供水计划、供水能力和社会需求,会同有关部门及城市公共供水企业科学合理核定各用水单位的年度用水计划指标,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分月考核。用水单位确需增加用水量的,可以申请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追加。 +第四十八条 因特殊情况正常供水无法保障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对用水单位采取临时限制用水措施,保障城市生活必需用水。"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35,"第四十九条 工业用水和冷却用水应当采取循环用水、重复用水或其他节水措施,降低用水量。 +用水单位应当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合理评价用水水平,经测试发现不符合有关节水规定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整治改进。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用水量大的单位组织水量平衡复测。 +第六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36,"第五十条 供水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同时予以警告,并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给用户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未经验收合格或未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的用户用水设施正式通水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按规定及时抢修供水设施或在抢修时未采取有效的安全、卫生措施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37,"(三)在规定检测点,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管网水水压合格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擅自停止供水或未履行停水、降低水压通知义务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向违法建设项目供水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38,"供水企业有前款第(二)、(三)、(四)项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危害供水设施安全,情节轻微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阻挠、干扰供水设施抢修工作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39,"(三)擅自在公共供水管道和用户用水设施的供水管道上直接接泵抽水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启用未经验收合格的用户用水设施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盗用城市公共供水的,除应补交水费外,可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用户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转供公共供水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40,"(七)经水量平衡测试不符合节水要求,未及时采取措施整治改进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擅自改变用水性质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41,"(一)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未按规定建设配套节约用水设施,或配套节约用水设施未经验收合格而将主体工程项目投入使用的; +(二)城市公共供水工程未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 +(三)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输水管材和设备的; +(四)损坏公共供水设施或者危害供水设施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涉及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施工,未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或未按规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42,"(六)擅自改装、迁移或拆除公共供水设施的; +(七)将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单位的生产用水管网系统及设备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作直接连接的。 +第五十三条 有本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三、五、六项、第五十二条第六、七项行为之一,���节严重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停止供水。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有关部门按规定权限给予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43,"第五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事业组织进行处罚。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中,涉及其他行政部门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五十六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_sys_auto_gen_doc_id-5804499751242966290-44,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1993年7月2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杭州市城市供水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办法 +1989年12月28日 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维护首都的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结合本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共道路和露天公共场所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和本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1,"第三条 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予以保障。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四条 本市集会、游行、示威的主管机关,是集会、游行、示威举行地的公安分局和县公安局;游行、示威路线经过本市两个以上区、县的,主管机关为市公安局。"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2,"第五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负责人必须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身份证件,在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五日前向公安机关递交申请书。以信件、电报、电话或者其他方式提出申请的,公安机关不予受理。 +申请书中应当载明集会、游行、示威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人数、车辆数、使用音响设备的种类与数量、起止时间、地点(包括集合地和解散地)、路线和负责人的姓名、职业、住址。"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3,第六条 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名义组织或者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的,必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申请书必须加盖该组织的公章。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有关规定不需要申请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4,第七条 公安机关接到集会、游行、示威申请书后,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在申请举行日期的二日前,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通知书送达申请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逾期不送达的,视为许可。负责人不在住址,致使决定通知书无法送达的,视为撤回申请。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5,"第八条 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要求解决具体问题的,公安机关可以通知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同申请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协商解决问题,并可以将申请举行的时间推迟五日。 +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应当按公安机关规定的时限将协商结果报告公安机关。"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6,"第九条 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对公安机关不许可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决定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作出不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人民政府应当自接到申请复议书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决定。 +第十条 对于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公安机关应当派出人民警察维持交通秩序和社会秩序。"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7,"第十一条 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除申请参加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加入。任何人不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进行扰乱、冲击和破坏。 +第十二条 集会、游行、示威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等单位所在地举行或者经过的,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秩序,可以在附近设置金黄色绳带标志的临时警戒线。临时警戒线未经人民警察许可,任何人不得逾越。"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8,"第十三条 在下列场所周边距离十米至三百米内,非经国务院或者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举行集会、游行、示威: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所在地; +(二)国宾下榻处; +(三)重要军事设施; +(四)航空港、火车站。 +前款所列场所的具体周边距离,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四条 未经国务院或者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集会、游行、示威。"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9,"第十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按照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及其他事项和平地进行。 +集会、游行、示威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不得扰乱治安、妨碍交通,不得沿途涂写刻画、张贴标语,不得损坏园林、绿地、公共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10,"第十六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必须负责维持秩序,并佩戴明显标志。负责人应当指定参加集会、游行、示威人数十分之二的人员维持秩序。维持秩序的人员应当佩戴统一标志,与现场维持秩序的人民警察保持联系,保障活动依法进行。佩戴的标志样品应当在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前一日送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七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一)未依法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11,"(二)未按照公安机关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的; +(三)在进行中出现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情况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不听制止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命令解散;拒不解散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12,"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或者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第十八条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和本办法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_sys_auto_gen_doc_id-13844085501076934815-13,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6年12月26日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关于游行示威的若干暂行规定》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即行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0,"北京市邮政通信条例 +1994年7月22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邮政通信畅通,提高邮政通信服务水平,促进邮政通信事业发展,适应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邮政通信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1,"第三条 北京市邮政管理局是本市邮政通信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区和远郊区的邮政(邮电)局按照市邮政管理局的授权,负责本辖区内的邮政通信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邮政通信工作的领导,把邮政通信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发展邮政通信事业。 +第五条 邮政企业应当为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政通信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2,"第六条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七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负有保护邮政设施和邮件安全的责任,并有权对破坏邮政设施、危害邮件安全的行为予以制止、检举和控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3,"第八条 邮政企业应当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发展邮政通信事业;对在邮政通信科学技术研究中有创造发明或者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效显著的,以及在邮政通信工作中成绩突出,在保护邮政设施和邮件安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邮政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4,"第九条 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会同有关部���制定本市邮政通信专业规划和分期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开发区、机场、火车站等建设工程,应当同时规划和设置与之配套的邮政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5,"第十一条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批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开发区、机场、火车站等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时,应当听取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对配套建设邮政设施的意见。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建设邮政设施,保证工程质量。设计需要变更的,必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6,"第十三条 承担邮政设施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并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邮政设施建设的标准、定额和规范。邮政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有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参加。 +第十四条 新建居民楼必须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设置信报箱、间(群)或者收发室。 +已建成的居民楼未按照规定设置信报箱、间(群)或者收发室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补建。"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7,"第十五条 火车站、机场应当设有办理邮政业务的场所,并在邮件装卸、转运作业场所、邮政车辆出入通道等设施的配套建设方面为邮政企业提供方便。 +大型宾馆、饭店等公共建筑应当设有办理邮政业务的场所。 +第十六条 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应当在车站、机场、商场、旅游点等公共场所和其他方便群众的地方设置邮亭、邮政报刊亭、邮筒等邮政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8,"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和远郊区的人民政府以及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应当对边远、贫困地区的邮政设施的建设在政策、资金、物资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三章 邮政通信的管理 +第十八条 未经邮政企业委托,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信函、明信片或者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但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9,"第十九条 经营速递业务的非邮政企业,应当遵守邮政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并须接受邮政通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凡需使用邮政企业的通信网络经营速递业务的,应当到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备案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条 邮政企业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代办邮政业务。代办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严格执行有关邮政业务规则、资费标准和服务标准,接受邮政通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10,"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印制未经邮政通信主管部门监制的明信片和通信使用的信封,不得销售自制的集邮品。 +第二十二条 农村地区按行政村设置村邮站,负责投递本村邮政用户的邮件、报刊。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扶持村邮站的设置,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11,"第二十三条 邮政用户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信封和明信片;邮寄包裹、印刷品按照规定的规格标准封装,并按规定正确书写收件人、寄件人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遵守禁止寄递或者限量寄递物品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居民楼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新设置的单位应当到所在地邮政(邮电)局办理邮件、报刊投递登记手续。 +邮件接收单位名称、地址、楼号、门牌号等变更的,应当到原登记的邮政(邮电)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12,"第四章 邮政设施的保护与邮政通信的社会保障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邮政设施保护工作的领导,开展邮政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邮政企业应当建立邮政设施保护的责任制度,加强对邮政设施的检查、维护和管理,保证邮政设施的完好。"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13,第二十六条 居民楼设置的信报箱、间(群),由有关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发现损坏或者其他不能保证邮件安全等情况时,应当及时维修或者更换;也可以委托邮政企业维修或者更换,所需工料费由委托单位支付。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14,"第二十七条 因建设需要拆除、迁移邮政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作业单位应当事先征得邮政企业的同意,在保证邮政通信正常进行和方便用户用邮的情况下,与邮政企业签订协议,根据先建后拆的原则进行,有关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八条 本市铁路、公路、航空、海关、公安交通等部门应当在邮件的收寄、投递、运输、邮政网点设置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妨害邮政通信工作的正常进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15,"(一)损坏邮政信筒(箱)、邮亭、邮政报刊亭等邮政设施; +(二)私开邮政信筒(箱)或者向邮政信筒(箱)内塞投易燃易爆或者腐蚀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其他杂物; +(三)在邮政局(所)门前、邮政信筒(箱)周围及邮车必经通道内堆物堆料、摆摊设点,妨害用户用邮或者影响邮车通行; +(四)伪造或者冒用邮政专用标志、邮政标志服和邮政专用品; +(五)阻碍邮政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或者殴打、辱骂、伤害邮政工作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16,"(六)非法检查、截留邮件或者拦截邮政运输工具。 +第五章 邮政通信的服务与社会监督 +第三十条 邮政企业应当加强职工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邮政企业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信守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十一条 邮政企业应当在营业场所公布服务范围、服务标准、业务程序、资费标准、营业时间和监督电话。"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17,"第三十二条 邮政企业除应当遵守国家邮政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规则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符合接收邮件条件的新建居民楼和新建单位,在二个月内安排投递; +(二)执行邮件、报刊、电报传递时限的规定。逐步扩大日报早投范围,保证邮件、报刊的投递质量; +(三)在邮政信筒(箱)上标明开取信件的频次和时间,并按规定开取。对用户投入黄帽信筒的信件,优先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18,"第三十三条 邮政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和具体条件与用户签订协议,约定投递位置和方式及其他服务项目。 +第三十四条 禁止邮政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下列行为: +(一)利用工作之便索要财物、谋取私利或者故意刁难用户; +(二)擅自中断正常的邮政业务; +(三)擅自将邮政设施改作他用; +(四)擅自出卖、出借邮政专用品; +(五)擅自改变资费标准或者增加收费项目; +(六)私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或者从邮件中窃取财物。"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19,"本条规定适用于代办邮政业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十五条 邮政企业的服务应当接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对邮政用户的投诉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答复用户。 +第六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20,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建设工程未按照规定配套建设邮政设施、擅自改变邮政设施设计或者配套建设的邮政设施不合格的,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建设或者改正,并由责任单位承担邮政企业为解决用户用邮采取的临时措施所需的费用,直至配套建设的邮政设施验收合格。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21,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已建成的居民楼未按照规定设置信报箱、间(群)或者收发室的,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责令居民楼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限期补建。逾期不补建的,每逾期一天,处以100元罚款,直至补建合格。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22,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未经邮政企业委托经营信函、明信片或者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的,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将收寄的信函、明信片或者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以及收取的资费退还寄件人,并处以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23,"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非邮政企业使用邮政企业的通信网络经营速递业务,不到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备案的,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办备案手续。逾期不备案的,每逾期一天,处以500元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印制未经邮政通信主管部门监制的明信片和通信使用的信封或者销售自制集邮品的,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没收物品和非法所得,并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24,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居民楼设置的信报箱、间(群)以及邮件接收单位的邮政设施损坏,有关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不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的,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维修、更换。逾期不维修、更换的,每逾期一天,处以100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25,"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未征得邮政企业同意,擅自拆除、迁移邮政设施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并可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二、五、六项规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赔偿经济损失;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26,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项规定,在邮政局(所)门前、邮政信筒(箱)周围及邮车必经通道内堆物堆料、摆摊设点,妨害用户用邮或者影响邮车通行的,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会同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部门采取措施予以清除,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27,"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四项规定,伪造或者冒用邮政专用标志、邮政标志服和邮政专用品的,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处以1500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有关物品。 +第四十六条 新建居民楼和新建单位具备通邮条件,并办理了投递登记手续,逾两个月不通邮的,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责令责任单位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28,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二、三、四项规定,侵犯用户合法权益或者擅自出卖、出借邮政专用品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没收非法所得,退还非法索要的财物,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并可由邮政通信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对责任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29,"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五项规定,擅自改变资费标准或者增加收费项目的,由物价部门依法处罚。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私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从邮件中窃取财物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按贪污罪从重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30,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09546544945157456-31,"第五十一条 邮政通信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0,"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 +2007年9月14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0年12月25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1,"第一条 为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根据《志愿服务条例》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的志愿服务及与志愿服务有关的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2,"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 +本条例所称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 +本条例所称志愿服务组织,是指依法成立,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3,第三条 本市坚持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支持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首都精神文明��设和社会治理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4,"第四条 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安全。 +第五条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各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健全由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5,"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经验推广和宣传表彰,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 +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引导、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6,"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在资金、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与志愿服务相关的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组织辖区居民、村民和单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第七条 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拟订有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受理投诉、举报,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7,"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与志愿服务有关的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残联、科协、文联等有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 +第八条 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是本市志愿服务枢纽型社会组织,履行引领、联合、服务、促进的职责,按照本条例和组织章程指导本市志愿服务有关工作的开展,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8,"第九条 本市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加强志愿者信息保护,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提供注册登记、项目发布、供需对接、服务记录、诉求反映等服务。 +“志愿北京”信息平台的数据信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共享交换和合理使用,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大数据支撑。"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9,"第十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劳动。本市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依法开展、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为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有困难的个人和需要帮助的家庭提供志愿服务。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本市鼓励通信运营商、广告发布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免费向社会发布志愿服务公益宣传信息。 +第二章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10,"第十二条 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组织未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应当与其年龄、智力、身心健康状况相适应。 +第十三条 本市建立健全志愿者注册制度,优化注册方式,简化注册程序,为志愿者注册提供便利。注册制度应当包括注册所需志愿者个人信息范围、志愿者权利和义务告知、注册申请确认时限、注册结果反馈、志愿服务意愿与志愿服务项目匹配规则等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11,"志愿者可以通过“志愿北京”信息平台自行注册,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组织注册。志愿者提供的个人基本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四条 志愿者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个人意愿和能力选择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二)获得有关志愿服务的真实、准确、完整信息,了解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三)获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必需的条件和必要的保障; +(四)获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教育和培训;"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12,"(五)请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解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六)要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无偿、如实、及时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 +(七)因从事志愿服务导致本人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救济和补偿; +(八)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 +(九)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十五条 志愿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履行志愿服务协议约定的义务,服从管理,接受必要的培训,完成志愿服务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13,"(二)因故不能完成志愿服务工作的,应当及时告知志愿服务组织或者志愿服务对象; +(三)合理、适当使用志愿服务标志; +(四)保守在志愿服务中获悉的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者依法受保护的其他信息; +(五)尊重志愿服务对象的人格尊严; +(六)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义务。"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14,"第十六条 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采取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市、区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标识其身份并向社会公告。 +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组织,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申请成为其单位会员或者分支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成立的城乡社区志愿服务团体,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管理。 +第三章 志愿服务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15,"第十七条 志愿者可以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自行依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市鼓励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组织,以组织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依法招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需要志愿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向志愿服务组织提出志愿服务申请。志愿服务组织依据章程建立健全志愿者加入和退出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16,"本市鼓励通过“志愿北京”信息平台招募志愿者,发布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志愿服务的有关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八条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之间应当通过当面协商、电子数据交换等方式达成协议,约定志愿服务的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等,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 +(一)志愿服务活动对人身安全、身心健康有较高风险的;"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17,"(二)志愿服务期限在一个月以上的; +(三)为大型社会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的; +(四)组织志愿者在本市行政区域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 +(五)境外人员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的; +(六)任何一方要求签订书面协议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18,第十九条 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应当向志愿者普及志愿服务通用知识,明确志愿者岗位职责和服务规范;志愿服务活动需要专门知识、技能的,应当对志愿者开展相关培训。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19,志愿服务组织应当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安全、卫生等条件;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需要,可以提供交通、食宿、通讯等保障;确需安排志愿者参与可能发生人身危险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应当就可能发生的人身危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向志愿者作出必要的告知和说明,并事先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20,"第二十条 志愿服务对象应当尊重志愿者;对志愿服务项目可能给志愿者带来的人身危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作出必要的告知和说明;有条件的,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安全防护等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条 本市鼓励志愿服务组织使用全市统一的志愿服务标志和志愿者誓词。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统筹协调市民政部门、团市委、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有关单位制定全市统一的志愿服务标志和志愿者誓词。"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21,第二十二条 本市推动基层服务群众的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站等形式,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组织、服务、保障等工作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22,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收集、分析辖区内志愿服务需求,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完善志愿者注册、服务记录、出具证明等工作,引导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辖区单位等社会力量开展社区治理、便民服务、养老助残、扶贫济困、平安建设、矛盾调解、环境卫生、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推动居民、村民通过志愿服务方式开展自助、互助。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23,第二十三条 在本市举办大型社���活动,需要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举办单位可以与志愿服务组织合作,由志愿服务组织招募志愿者,也可以自行招募志愿者。自行招募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参照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24,本市建立健全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协调保障机制,按照国家和本市的统一安排,在国家重大活动和政府主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文化交流和展会等活动期间,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城市运行、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25,"第二十四条 本市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应急救援、语言翻译、医疗救护、全民健身、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科技推广、公交出行等专业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发挥本单位专业优势,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 +鼓励和支持具备语言、卫生健康、法律、心理、教育、科技、文化、体育、艺术、应急救援、社会工作等专业知识、技能和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提供专业志愿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26,"第二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应急志愿服务协调保障机制。 +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的指导和规范,开展能力测评、技能培训等工作,推动基层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组织开发应急救援类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志愿者有序参与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对知识的宣教和普及,提高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27,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需要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有关应急指挥机构应当提供需求信息,引导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及时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应当接受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28,"第二十六条 外事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志愿服务联合会建立健全外语志愿服务协调保障机制,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外语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促进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本市鼓励外语专业人士、在京外籍人士等参加外语志愿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29,"第二十七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机场、车站、医疗机构、博物馆、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公共服务机构可以设立志愿服务站,构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的对接平台,方便志愿者注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群众提出志愿服务需求,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第二十八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经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本人同意,公开或者泄露其有关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30,"(二)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 +(三)以志愿服务名义从事非法、营利、违背社会公德及与志愿服务无关的活动; +(四)伪造志愿服务记录、出具虚假记录证明。"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31,"第二十九条 志愿服务对象在接受志愿服务过程中对志愿者造成损害的,志愿服务组织应当支持志愿者向有关志愿服务对象要求赔偿损失,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对志愿者造成人身伤害的,志愿服务对象应当及时协助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和善后。志愿者也可以请求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给予必要的帮助。 +本市鼓励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为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志愿者无偿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民事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32,"第三十条 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生争议的,可以协商解决或者通过志愿服务行业组织、人民调解组织予以调解,也可以依法通过诉讼、仲裁等途径解决。 +第四章 促进措施 +第三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给予指导,并提供咨询、便利和帮助。"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33,"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运营管理、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等,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目录、服务标准、资金预算等相关情况。 +市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管理,指导志愿服务组织依法开展志愿服务。 +第三十二条 本市设立志愿服务基金会。 +志愿服务基金应当用于: +(一)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资助;"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34,"(二)对因从事志愿服务活动遭受损害的志愿者的救助、抚恤和生活补助; +(三)对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的奖励; +(四)与开展志愿服务有关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三条 本市鼓励组织和个人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捐赠、资助。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资助财产用于志愿服务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35,"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依法向民政部门申请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向社会募集志愿服务活动资金。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公开募捐,并将募得的款物用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依法公开筹集、使用和管理志愿服务财产的有关信息,接受有关部门和捐赠者、志愿者以及社会的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用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财产。"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36,"第三十四条 本市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机制,在项目开发、能力培养、合作交流、业务支持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扶持。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志愿服务组织依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有关单位向志愿服务组织开放公共资源,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37,"第三十五条 本市鼓励、支持志愿者通过提供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法治观念,培育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第三十六条 本市通过品牌推广、评比表彰、组织培育等措施,支持、培育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志愿服务品牌,树立先进典型。 +第三十七条 本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志愿者星级评定和信用激励制度。具体办法由市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38,"本市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建立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累计和绩效评估制度,并以此作为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和考核表彰志愿者的依据。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对符合表彰规定的志愿者颁发志愿服务荣誉证书。 +第三十八条 本市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39,"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公园、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优待。 +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有需要时,有权优先获得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第三十九条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支出交通、食宿、通讯等必要费用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补贴。"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40,"第四十条 本市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回馈机制,支持志愿者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 +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通过服务积分、时间储蓄以及会员互助等方式,激励本组织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第四十一条 本市为通过“志愿北京”信息平台注册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41,"本市鼓励保险机构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购买保险提供优惠;鼓励保险机构与志愿服务组织合作,设计开发符合志愿服务特点的第三者责任险等险种。 +第四十二条 本市鼓励将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倡导企业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42,"本市鼓励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志愿者所在单位应当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给予支持。 +第四十三条 本市倡导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43,教育部门应当将志愿服务意识培养和活动开展纳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制定各学段志愿服务教育方案,开展志愿服务精神和相关知识技能等基础教育;明确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准,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44,"中小学校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支持学生志愿服务社团开展关爱困难学生、自尊自爱教育、互帮互助等为宗旨的学生志愿服务;加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第四十四条 本市支持志愿服务组织依法跨行政区域开展志愿服务,在其他行政区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应当遵守国家和当地的相关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45,"本市推动京津冀等跨区域志愿服务协作,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共同发展。 +第四十五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开展志愿服务国际交流合作,设立国际志愿服务外派项目,培育志愿服务国际人才,推动志愿者队伍国际化建设,依法维护在境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权益。 +第四十六条 本市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统计和发布制度。市民政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发布本市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状况、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等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46,"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依法查处: +(一)志愿服务组织未经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本人同意,公开或者泄露其有关信息的; +(二)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的; +(三)志愿服务组织不依法记录志愿服务信息或者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的。" +_sys_auto_gen_doc_id-37359084155374977-47,"第四十八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以志愿服务名义从事非法、营利、违背社会公德及与志愿服务无关的活动,由民政、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依法查处。 +第四十九条 志愿服务组织伪造志愿服务记录、出具虚假记录证明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向社会和有关单位通报。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0,"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 +2016年6月24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6年7月29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2016年8月4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1号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1,"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气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2,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3,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问责制度。区、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或者对重大大气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不力,以及有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对区、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4,第四条 本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无缝对接的原则,组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5,"区、县(市)人民政府依照乡(镇)、街道和社区、村的辖区划定网格,利用市城市管理系统平台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系统平台,运用视频监控等手段,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督管理负责。各社区、村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督管理的要求做好有关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6,"第五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一)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业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7,"(二)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煤炭质量管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市场监督管理、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加工、销售、进口、使用的煤炭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三)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生产、进口、销售、使用燃煤(燃油)锅炉的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8,"(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会同交通运输、建设、农业、绿化等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检验检疫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查处销售、进口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行为; +(五)交通运输、海事、渔业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9,(六)质量技术监督、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检验检疫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销售、进口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燃料、发动机油、氮氧化物还原剂、燃料和润滑油添加剂以及其他添加剂实施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10,(七)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公路施工和运输扬尘的监督管理。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城区道路扬尘的监督管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港口码头贮存物料和作业扬尘的监督管理。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工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地扬尘的监督管理。城乡规划、国土资源、房屋征收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建筑物拆除施工扬尘的监督管理。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矿产开采粉尘和矿山作业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11,"城市管理、水利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河道整治扬尘的监督管理; +(八)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农村秸秆禁烧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露天焚烧的监督管理; +(九)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餐饮服务业废气排放的监督管理; +(十)其他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以及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12,"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明确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构,加强整体统筹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六条 对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责令该地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说明情况,并提出整改措施。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督促该地区人民政府采取措施落实有关要求,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13,"第七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息系统,组织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在媒体上公布排污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大违法行为及处理情况。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推动在本市实行更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14,"国家、省未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市人民政府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执行适用于本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九条 市和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并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的禁燃区并向社会公布。 +在禁燃区内,禁止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已建成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拆除或者改用清洁能源。 +禁燃区内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清洁能源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15,"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销售、使用石煤。 +第十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销售、使用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过本市执行的限值标准的产品。 +以下行业应当按照国家、省和市的规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 +(一)彩钢、汽车制造、电器及元件制造、家具制造等涂装行业; +(二)印刷包装、纺织印染、化工(含石化)、橡胶和塑料制品、化纤、合成革、制鞋、电子信息等行业; +(三)其他使用含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料的行业。"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16,"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控制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定期开展监测,保证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控制单位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 +第十一条 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推广使用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建筑涂料及产品,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民用建筑内外墙体涂料应当使用水性涂料,家庭装修倡导使用水性涂料。 +第十二条 禁止在日照强烈时段露天实施大规模使用有机溶剂的作业。"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17,"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和行业特点,制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操作规程,指导排污单位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18,"第十四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销售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其大气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排放标准,环保关键部件配置应当与国家环保型式核准证书内容一致。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受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可以会同经济和信息化、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通过现场抽样检查等形式实施抽检。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得销售因质量原因在耐久性期限内不能稳定达标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19,"第十五条 在本市办理注册登记或者转入登记的机动车,应当符合本市执行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关键部件配置应当与国家环保型式核准证书内容一致。 +对于未列入环保达标公告的机动车,经认可的检测机构确认与本市执行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当的,方可在本市办理注册登记或者转入登记。 +第十六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大气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20,"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向区、县(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种类、数量、使用场所等情况,定期参加排气检测。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承担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检测的检验机构应当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报送检测信息。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类型、区域。"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21,"第十七条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按照有关规范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报送检验数据。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定期审查和完善管理体系,保证其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并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不得参与经营车辆排气污染维修业务,不得与车辆检测相关中介人员在检测和维修治理环节弄虚作假。"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22,"第十八条 承担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系统维修的单位应当具备二类以上维修企业资质,且应当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报送车辆排气污染控制系统维修信息。 +第十九条 在本市行驶或者使用的机动车、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排放明显可见的黑烟。 +第二十条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保持排放污染控制装置正常使用,不得拆除、闲置或者擅自更改。"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23,"机动车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在车载排放诊断系统报警后,应当及时对机动车进行维修,确保车辆达到排放标准。 +本市客运出租汽车实施三元催化器定期更换制度,确保达标排放。具体办法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针对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制定车载排放诊断系统在线接入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制造、进口、销售企业应当主动配合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24,"第二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决定在本市提前使用符合国家下一阶段机动车、船舶排放标准的车船用燃料,提前实施更严格的车船用燃料质量标准。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对车船用燃料的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并向��会公布抽查结果。 +在本市使用的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的燃料应当执行与机动车同等的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25,"第二十二条 市和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机动车排气污染程度,可以采取限制、禁止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通行的类型、区域和时间、暂停核发渣土运输许可证等措施,并向社会公告。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办法,加强对绕城高速、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区域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26,第二十三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建设、农业、绿化等部门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可以在非道路移动机械集中停放地、维修地、施工工地等场地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抽样检测。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27,第二十四条 从事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道路养护改善工程、建筑物拆除、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整治、园林绿化等易产生扬尘污染活动的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费用列入工程预算,并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28,"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具体的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中扬尘污染防治的要求文明施工,控制扬尘污染。符合规定条件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施。扬尘在线监测设施的安装和运行费用列入工程预算。 +符合规定条件的矿山、码头、场站、道路等,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应当按照规定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29,"扬尘在线监测具体办法由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部门共同制定并组织实施。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相关单位的扬尘违法行为及查处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系统。 +第二十五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有效预防和减少建筑工地扬尘。"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30,"第二十六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合理布局餐饮业。城市开发和改造应当规划和建设符合规定的一定比例的餐饮业专项配套用房,鼓励设置相对集中的商业经营区域。 +在设计用于商业经营的建筑物时,应当预留餐饮业专用烟道和废气、噪声等污染防治设施的安装位置。"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31,"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以及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申请在上述区域从事餐饮服务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得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应当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定期清洗、维护,保持正常使用,确保油烟达标排放。"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32,"本市建立并逐步推行油烟处理设施由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运行和维护的机制,逐步实现对重点油烟排放企业的在线监测监控。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当地人民政府禁止的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或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 +第二十七条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禁止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33,"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对辖区内的露天焚烧行为组织巡查,发现后及时予以制止,并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市和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警级别采取相应应急响应措施: +(一)责令有关企业暂停生产或者限产; +(二)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 +(三)停止或者限制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 +(四)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34,"(五)停止学校和幼儿园组织的户外活动;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应急响应措施。 +因举办重大国际活动的需要,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部分地区采取前款规定的措施。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销售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过限值标准的产品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35,"违反本规定第十条���二款和第三款规定,未按照国家、省和市规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控制单位未按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设施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涂料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36,"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在日照强烈时段露天开展大规模使用有机溶剂的作业行为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作业,处一万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四款规定,在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由建设、农业、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使用人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37,"第三十三条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弄虚作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其检验资格: +(一)采取替车检测的; +(二)减少或者稀释检测仪器对被测气体的摄入量的; +(三)改变被检车辆正常运行状态的; +(四)篡改检测限值、被检车辆参数、大气环境参数、检测结果的; +(五)未如实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检测数据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38,"(六)与第三方服务机构人员内外勾结,弄虚作假的; +(七)故意造成远程监控设备失效的; +(八)其它人为干扰正常检测过程致使检测结果失真的。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承担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系统维修的机动车维修单位未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报送车辆排气污染控制系统维修信息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维修单位处每辆机动车一千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39,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在本市行驶的机动车排放明显可见黑烟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停车检查,发现机动车未取得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的,应当依法扣留机动车,并依法予以处罚;在安全技术检验有效期限内的,应当通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排气检测;排气检测不合格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限期维修,并重新进行检测。逾期不维修或者重新检测不合格的,不得上道路行驶。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40,"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相关材料通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本市行驶的船舶排放明显可见黑烟的,由交通运输、海事、渔业等主管部门责令维修,经维修仍不符合规定排放标准的,不得运营。 +在本市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明显可见黑烟的,由建设、农业、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职责责令维修,经维修仍不符合规定排放标准的,不得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41,"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机动车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在车载排放诊断系统报警后,未对机动车进行维修,车辆行驶超过二百公里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三百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的,由交通运输、海事、渔业、建设、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按照职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42,"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未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预算即开工建设或者未在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的,由建设等部门责令停止施工。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施工现场未采取有效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未按规定安装扬尘在线监控设施的,由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水利、绿化等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43,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矿山、码头、场站、道路等经营者或者管理者未按规定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施的,由环境保护等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或者停业整治。 +_sys_auto_gen_doc_id-11198158862440550170-44,"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0,"杭州市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条例 +2013年8月23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2013年11月22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2013年12月9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5号公布 +2014年3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1,"第一条 为了加强交通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维护交通建设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交通建设工程的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2,"本条例所称交通建设工程,是指市、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公路工程和水运工程。 +专用航道的工程建设和抢险救灾工程建设活动,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交通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县(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具体负责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3,"市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建设、财政、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水利、审计、环保、质监、安全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和诚信档案制度,对交通建设工程从业单位和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4,"交通建设工程从业单位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义务,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严格执行交通建设强制性标准、各类技术规范及规程。 +第五条 交通工程建设应当积极运用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及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 +鼓励在交通工程建设活动中加强科学技术研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降低能源、土地等资源消耗,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 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5,"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规定将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设计咨询、造价咨询等单位。 +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勘察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确需调整勘察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的,不得影响工程质量,并应当征得设计、施工单位同意。"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6,第七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和专业技术要求,制定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配备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7,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批时,应当将现场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及资格情况报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出具备案意见。对不符合配备标准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提出整改意见,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整改后重新办理备案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8,"第八条 建设单位在依法办理交通建设工程施工许可或者开工备案前,应当办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手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项目概况说明书,包括工程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单位、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初步设计、施工图批复文件; +(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 +(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证明材料;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9,"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督促相关从业单位加强质量管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和检测情况每季度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行、工程质量评价和重大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等事项向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对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整改。 +第十条 对于技术复杂的交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设计阶段同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咨询单位进行设计咨询。"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10,"设计咨询单位应当坚持节能减排、合理控制造价的原则,按照规范要求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提出合理的优化意见,对结构复杂的交通建设工程进行设计验算。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机构、施工单位应当设置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和落实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专职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其他职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11,"第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十三条 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规定的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12,"第十四条 对结构复杂的桥梁、隧道、码头、船闸以及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或者新设备的交通建设工程,或者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施工监控的交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施工监控单位进行监控。 +施工监控单位应当根据工程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和设计文件要求制定施工监控方案,按施工监控方案实施施工监控,参加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及时提出科学的施工控制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13,"施工监控单位应当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施工环节提供安全预警,对施工监控过程中发现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及时通报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并就修正措施、整改方案提出合理建议。 +施工监控单位应当保存相关的施工监控资料,按照施工监控合同的约定送交建设单位。 +第十五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和其他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14,"工程监理单位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当报告建设单位,并有权要求暂停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发现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存在质量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改正。 +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得拨付工程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15,"第十六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相关从业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检测单位实施试验检测,并保证送检试样的真实性。 +试验检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独立从事试验检测活动,保证试验检测数据客观公正、准确。"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16,"第十七条 交通建设工程的桩基础、隧道初期支护、交通附属设施的主体结构、路基等影响结构安全的关键工序或者隐蔽工程完工,经施工单位自检和工程监理单位抽检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检测单位进行中间交工质量检测。 +施工单位应当在中间交工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17,"第十八条 交通建设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交工验收。建设单位在组织交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检测单位进行交工质量检测,并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将检测和评定报告报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建设单位应当自交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交工验收报告报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交工验收合格的交通建设工程可以进行试运行(营)。"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18,"未按本条规定组织交工验收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停止交通建设工程试运行(营)。 +第十九条 施工合同约定的缺陷责任期届满,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检测单位进行竣工质量检测,并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将检测和评定报告报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交通建设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前,建设单位��当完成竣工验收,并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将竣工验收报告报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19,"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发现违反有关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交通建设工程运行(营),并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规模较小、等级较低的交通建设工程可将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合并进行。 +第二十条 公路和水运设施的大修工程及其监督管理,可以简化工程概算管理、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手续办理、工程验收等程序。具体办法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20,"第二十一条 从业单位应当加强交通建设工程资料的整理和保管,保证资料真实、准确、完整,禁止篡改、伪造资料。 +交通建设工程资料包括勘察设计文件、施工记录、监理文件,以及试验检测报告、鉴定结论、安全生产台账等与交通建设工程建设直接相关的资料。 +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前款所列各类资料范本。"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21,"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编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配置应急救援人员,配备相应的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交通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依法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三章 造价管理 +第二十三条 本市实行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交通建设工程造价活动应当遵守造价管理有关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22,第二十四条 交通建设工程造价遵循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概算、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预算、施工图预算控制工程结算的原则,实施全过程管理。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应当按照编制时的造价定额进行编制。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23,"属于政府投资的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编制的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资料报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审查后,按规定报送发展和改革、财政、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审批。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可以自行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造价咨询单位实施审查。 +第二十五条 实行招标的交通建设工程,其招标文件应当明确造价事项,并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计价,清单编制应当符合国家和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24,"实行招标的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费用和现场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费用、工程监理单位现场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费用不得作为竞争性报价。 +第二十六条 交通建设工程实行招标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监理合同签订后十五日内,将合同副本和有关中标价资料报送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25,"第二十七条 重大、较大工程设计变更的,应当依法履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审批手续。未经批准的设计变更产生的费用,不得纳入决算。 +设计变更或者动用预留费用的,设计单位在编制工程设计变更文件的同时,应当编制工程设计变更预算。 +第二十八条 交通建设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工程决算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将经过审计的工程决算文件报送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26,"第二十九条 交通建设工程造价文件应当符合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其编制单位和编审人员应当在造价文件上签名和加盖印章,并对造价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违反前款规定出具的造价文件,不得作为审批、招标投标、签订合同或者结算支付的依据。 +第三十条 从事交通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其他从业单位的名义从事交通建设工程造价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27,"(二)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质资格证书,或者以其他形式允许他人以自己名义从事交通建设工程造价活动; +(三)使用本单位以外人员的执业印章或者专用章; +(四)转包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五)伪造造价数据或者出具虚假造价咨询成果文件; +(六)同时接受招标人和投标人或者两个及以上投标人对同一工程项目的造价咨询业务。 +第三十一条 交通建设工程造价执(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28,"(一)签署有虚假记载或者误导性陈述的造价咨询成果文件; +(二)在非实际执业单位注册; +(三)以个人名义承接造价咨询业务,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造价咨询业务,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署造价咨询成果文件; +(四)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执业; +(五)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注册证书、执业印章、专用章。"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29,"第三十二条 市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交通建设工程造价资料收集整理制度,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并每月向社会发布工程造价信息。 +市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收集有关工程造价资料时,从业单位应当给予支持配合。 +第四章 监督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30,第三十三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向被检查单位和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并可查阅、复制有关资料。监督检查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对检查中知悉的商业和技术秘密,应当保密。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31,"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责令改正,对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从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可以进行告诫或者约谈。 +第三十四条 被检查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接受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造价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拒绝检查或者隐匿、谎报有关情况和资料。"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32,"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交通工程建设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和质量缺陷、安全事故隐患,有权投诉、检举、控告。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33,第三十六条 从业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34,"第三十七条 施工监控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制定施工监控方案; +(二)未按照施工监控方案开展施工监控工作; +(三)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施工环节提供安全预警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35,"第三十八条 相关从业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委托未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检测单位实施试验检测; +(二)送检试样弄虚作假。"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36,"第三十九条 试验检测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和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资质或者超出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试验检测活动; +(二)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资质等级证书; +(三)伪造或者篡改试验检测数据,出具虚假试验检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37,"试验检测单位违反计量认证管理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经中间交工质量检测合格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的,由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38,"第四十一条 从业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篡改、伪造交通建设工程资料的,由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未将合同副本和有关中标价资料报送备案的,由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39,"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未将工程决算文件报送备案的,由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从事造价咨询业务的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由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但不超过五万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40,"第四十四条 造价执(从)业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由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但不超过三万元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41,"第四十六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交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处分: +(一)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许可与备案审查; +(二)未依法履行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或者造价监督管理职责; +(三)违法要求缩短交通建设工程建设工期;" +_sys_auto_gen_doc_id-18165873364773858624-42,"(四)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依法进行查处; +(五)违法实施行政处罚和监督检查;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所称的交通建设工程从业单位包括从事交通建设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设计咨询、造价咨询、试验检测、施工监控等工作的单位,以及相关设备、材料的供应单位。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0,"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 +2013年4月25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2013年7月26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2013年8月7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公布 +2013年10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1,第一条 为了加强杭州市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管理,改善城市河道环境,保障城市河道功能完好,发挥城市河道综合效益,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促进城市生态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2,"第二条 本市市区范围内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河道及其附属设施(以下统称城市河道)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河道包括水域、河槽、堤防、护堤地、沿河绿地、防汛配水泵站、船闸水闸和连接上下游河道的管涵等。 +城市河道的具体名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协商提出,报市人民政府确定后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3,"京杭运河、钱塘江、西湖水域、西溪湿地水域、杭甬运河、东苕溪、浦阳江等的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和省、市其他有关规定执行,不适用本条例。 +城市河道中的航道和通航水域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水上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城市河道沿河绿化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城市绿化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 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综合保护、科学管理、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共享开放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4,"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管理应当保障河道防汛排涝的功能,保护水体水面、景观绿化、野生动植物、植被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建筑、文物、历史遗迹等人文历史风貌,以及沿岸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杭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 +第四条 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管理应当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根据河道等级,按照规定职责,实行市、区人民政府分级筹资、分级建设、分级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5,"城市河道分级建设和分级管理的范围及资金配比,分别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所需资金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多渠道筹集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管理资金。"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6,"第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河道的主管部门,负责防汛统一调度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条例规定分别负责本市城市河道的建设、保护管理工作。 +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本辖区内区管城市河道的建设、保护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7,"市城市河道建设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具体负责城市河道的建设管理工作。市、区城市河道监管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城市河道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统一实施监督管理。 +市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做好城市河道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8,"城乡规划、城市绿化、文化、文物、国土资源、工商、渔业、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对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第二章 规划 +第九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城市河道规划编制的主管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9,"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等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别编制城市河道建设规划、城市河道保护管理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河道建设规划、城市河道保护管理规划是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10,第十条 编制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有关城市河道规划应当保障城市河道的防汛排涝、蓄水调配水、通航、水体通畅等基本功能,满足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景观、水环境生态综合整治的需要,实现城市河道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目标。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11,"第十一条 与城市河道有关的各类专业规划应当与城市河道建设规划、城市河道保护管理规划相衔接。有关部门在编制或者修改专业规划前,应当征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有关部门编制或者修改与城市河道有关的各类专业规划,不得擅自减少规划范围内城市河道水域面积,不得擅自调整城市河道规划控制线、城市河道底标高、常水位标高等规划指标。"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12,"确需调整有关城市河道规划的,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征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按照法定程序调整。 +第十二条 城市河道建设规划、城市河道保护管理规划应当包含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规划的内容。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规划的要求开展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城市河道水体水质。 +第三章 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13,"第十三条 市城市河道建设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城市河道建设规划,组织编制城市河道建设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调整城市河道建设计划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河道建设用地应当列入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市河道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14,"第十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技术规范,综合考虑城市河道防汛排涝、蓄水调配水、生态环境、水体水质、城市绿化、文化景观、通航等因素,制定城市河道建设统一标准,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 城市河道建设工程应当包括截污纳管、疏浚清淤、护岸改造、景观绿化、慢行交通、生态保护与治理等内容,以及建设调配水、防汛排涝、水文水质监测、管理养护等附属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15,"建设具有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的城市河道,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市河道建设工程还应当包括开辟滨水空间、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存、营造景观亮灯等内容,以及建设旅游休闲、船舶停泊、交通换乘等配套设施,满足居民休闲、健身、娱乐、旅游等需求。 +第十六条 市城市河道建设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城市河道建设统一标准,结合城市河道建设工程实际提出工程建设条件。工程建设条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16,"(一)保持城市河道自然形态,不得减少城市河道水域面积; +(二)优先采用自然护岸、植物护岸等生态护岸形式,绿化采用适合本地生长树种; +(三)配置相应的污水治理设施及配套管网; +(四)发掘、保护和展示沿线历史文化遗存; +(五)优先采用符合防洪规范、便于游船通行的大跨径拱桥; +(六)城市河道两岸同步建设绿地、慢行交通设施,并与周边道路相衔接,有条件的路段,慢行交通设施应当满足自行车骑行规范的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17,"(七)根据实际需要配套建设公共卫生设施、公共安全技术防范设施、照明设施等配套设施,以及报刊亭、候车亭、电话亭等城市家具; +(八)对具备开通水上交通条件及具有旅游功能的城市河道,应当配置船舶停泊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两岸旅游、休闲、健身设施; +(九)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十千伏及以下电力架空线路应当纳入地下管线网。"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18,"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在编制城市河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前,应当向市城市河道建设管理机构办理工程建设条件对接手续。城市河道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工程建设条件的要求。 +第十八条 城市河道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杭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19,"第十九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城市河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点)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求市城乡规划、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二)涉及水上交通线路、旅游景点的,应当征求市城乡规划、交通、旅游、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三)涉及沿河绿化工程的,应当征求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20,"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涉及城市河道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当征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条 城市河道建设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与施工相关的水文、气象、地质、地下管线资料,及相邻建(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编制和实施地下管线、相邻建(构)筑物、周边生态环境等各类保护方案,以及相应的防汛防台应急方案。"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21,"建设单位向有关单位调取前款规定的有关资料时,各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 城市河道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处置工程渣土应当符合有关管理规定。 +单项清淤或者挖土超过五千立方米的城市河道建设工程,其工程渣土的处置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前编制工程渣土处置方案报送建设单位备案,并按照处置方案实施。处置方案应当明确处置方式和处置地点,并符合环境保护、市容环境卫生、水利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22,"(二)监理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处置工程渣土全过程实施旁站监理; +(三)建设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实施处置方案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市城市河道建设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城市河道建设年度计划,对城市河道建设工程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并根据城市河道建设计划节点进度拨付相应的市级配比建设资金。"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23,"建设单位未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文件或者擅自改变初步设计批复文件内容实施城市河道建设的,市城市河道建设管理机构应当责令其及时整改。 +第二十三条 城市河道建设工程在完工后竣工验收前,市城市河道建设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市城市河道监管机构,对照初步设计批复文件的实施情况向建设单位出具检查意见书。 +城市河道建设工程不符合初步设计批复文件要求的,建设单位应当���据检查意见书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24,"城市河道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方可向城市河道监管机构等相关管理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第四章 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城市河道管理范围以城市河道规划用地红线为准;未按照规划实施的,以实际城市河道整治绿线为准。尚未按照规划整治的建筑及土地,其改建时应当按照规划退让到位。 +城市河道现有管理范围小于河道蓝线以外十米的,以蓝线以外十米为城市河道保护范围。"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25,"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河道保护管理范围设置界桩和公告牌。公告牌应当载明城市河道名称、保护管理范围以及保护管理范围内禁止行为等事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损毁界桩和公告牌。 +第二十五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城市河道的接收工作。 +城市河道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到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接收管理界定、登记手续,并提交整治建设、设施保护和相应的防汛防台应急方案。"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26,"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河道分级管理范围,将竣工验收合格后的城市河道分别交市、区城市河道监管机构接收管理。 +政府城建投资及社会捐资建设的城市河道,由城市河道监管机构接收管理。政府其他部门及社会投资建设的、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其他附属设施,由其产权单位自行接收管理、维护,报送城市河道监管机构备案,并接受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河道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27,"第二十七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河道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城市河道管理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由城市河道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财政、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城市河道养护管理规范,编制城市河道养护运行综合定额。"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28,第二十八条 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开设经营性场所、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实施景观亮灯工程、开展旅游休闲等活动的,应当符合城市河道相关规划的要求,遵守城市河道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等管理规定,并接受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河道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29,第二十九条 禁止擅自填堵、覆盖城市河道。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填堵、覆盖城市河道的,应当符合城市河道行洪、输水、旅游、通航和水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其建设方案的必要性和唯一性进行评估论证,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30,填堵、覆盖城市河道涉及调整城市河道相关规划的,由建设单位提请原规划编制单位调整,规划调整方案应当征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并经原规划批准机关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31,第三十条 在城市河道保护管理范围内从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道路、码头、渡口、管线、取水、排水等涉河建设工程,应当符合防汛排涝要求、城市河道保护管理规划和相关技术规范,严格保护城市河道水域。其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32,"跨河的桥梁、管线和其他设施的底部标高,应当高于设计洪水位或水上旅游船舶通行高度,并按照防汛和通航的规范要求,予以超高预留;河宽小于等于三十米的位置,应当采取一跨过河的措施。 +第三十一条 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临时占用、挖掘城市河道的,应当事先取得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和期限占用或者挖掘,并在现场醒目处悬挂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33,"临时占用、挖掘城市河道可能影响城市河道防汛排涝、水质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估。 +临时占用、挖掘城市河道的许可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期限届满后确需继续占用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三十日内向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延期手续。临时占用城市河道水域只能延期一次,延期不得超过一年。"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34,第三十二条 在城市河道保护管理范围外二十米以内实施高堆土、深基坑开挖、打桩、爆破等危及城市河道安全行为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施工保护方案,在开工前十��个工作日前将施工保护方案报送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涉及施工保护方案的意见,建设单位应当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35,"第三十三条 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实施建设工程占用城市河道水域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水域保护规划的要求和被占用水域的面积、水量和功能,兴建替代水域工程或者采取功能补救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无法兴建替代水域工程或者采取功能补救措施的,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缴纳占用水域补偿费。"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36,"第三十四条 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实施建设的施工单位应当承担施工范围内城市河道的防汛安全责任。因施工需要建设的相关设施,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结束后或者使用期限届满前予以拆除,恢复城市河道原状。 +因工程建设活动对城市河道造成损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修复;造成河道淤积的,应当及时组织清淤。"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37,"第三十五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市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城市河道防汛排涝体系和洪涝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做好城市河道的防汛排涝、预警和险情处置工作。 +城市河道用于通航、调配水及其他功能的闸泵设施的设置和使用,应当符合防汛排涝要求。在汛期,闸、坝、泵站的启闭应当按照城市防汛预案的规定实施,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职责调度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38,"第三十六条 对于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涵、过河管线、码头和其他临河、跨河设施,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省、市规定的防洪标准,报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设施设置者限期改建或者拆除。 +对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城市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城市防汛指挥机构依法组织强制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39,第三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河道监管机构应当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城市河道排水通畅和设施安全。对不符合防洪标准、城市河道规划和其他技术规范的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等建设工程,应当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限期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40,"第三十八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推进城市河道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长效管理措施,采取疏浚清淤、生态修复、清除水上有害漂浮物等措施防治城市河道水污染。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河道相关断面水质、河床淤积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监测数据及资料应当共享,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41,"第三十九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河道跨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拟定河道水量分配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河道景观水位的控制和调度管理工作,按照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河道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城市河道景观水量分配方案。 +第四十条 沿城市河道设置、扩建、移动排水口的,应当事先取得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42,"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工业项目和新建住宅类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执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制度,不得将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道。已建成的工业项目和住宅类建设项目具备城市公共污水管网排放条件的,应当按计划实施纳管改造。 +第四十一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市河道养护计划,由城市河道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43,"城市河道养护实行市场化运作。城市河道养护单位应当按照养护规范和养护合同的要求,对城市河道进行定期观测、检查和养护,并建立养护档案。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河道养护计划实施的监督和考核。 +第四十二条 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绿地由城市河道监管机构负责养护管理,并接受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44,"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占用绿地或者砍伐、迁移、修剪树木的,应当事先取得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当征求城市河道监管机构意见。 +第四十三条 负责管理城市河道附属设施的��位应当保持设施的牢固、整洁、完好和安全,对影响城市河道功能和安全的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及时修复。 +第四十四条 在城市河道保护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45,"(一)损毁或者擅自遮挡、拆除、移动、改动城市河道附属设施,损毁通讯、照明设施; +(二)损毁水工程设施和防汛、水文水质监测设施; +(三)擅自搭建建(构)筑物、设置户外广告等设施; +(四)擅自从城市河道内抽取生产经营用水; +(五)倾倒垃圾、废料、泥沙、工程渣土等废弃物; +(六)洗刷油类容器、腐臭物品及污染水体的机具、车辆,或者倾倒污水等其他危害城市河道水体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46,"(七)在城市河道内洗涤、洗澡,或者在禁止水域游泳、垂钓、非法捕捞水生动物; +(八)在沿河护栏、杆线、树木、绿篱等设施或者建(构)筑物上悬挂、晾晒有碍景观的物品; +(九)在涵闸闸口、泵站进出水口等禁止停泊区域内抛锚停船; +(十)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沉置船舶、设置拦河渔具,利用船舶、船坞等水上设施侵占城市河道水域从事餐饮、娱乐、住宿等活动,以及其他妨碍城市河道防汛排涝功能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47,"(十一)其他损害、侵占城市河道的行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检查意见书及时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48,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未制定施工保护方案,或者未在开工前十五个工作日前将施工保护方案报送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两千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49,"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施工单位未按照要求恢复城市河道原状,或者建设单位未按照要求组织修复受损城市河道,未对淤积河道组织清淤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50,"(一)损毁或者擅自遮挡、拆除、移动、改动城市河道附属设施,损毁通讯、照明设施的,处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二)损毁水工程设施或者防汛、水文水质监测设施,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从城市河道内抽取生产经营用水的,处两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51,"(四)洗刷油类容器、腐臭物品及污染水体的机具、车辆,倾倒污水等危害城市河道水体行为,情节轻微的,对个人处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五)在城市河道内洗涤、洗澡,或者在禁止水域游泳、垂钓,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罚款。在禁止水域内非法捕捞水生动物的,没收捕获物和捕捞工具,处五十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52,"(六)在沿河护栏、杆线、树木、绿篱等设施或者建(构)筑物上悬挂、晾晒有碍景观物品,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罚款; +(七)在涵闸闸口、泵站进出水口等禁止停泊区域内抛锚停船,拒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八)设置拦河渔具,利用船舶、船坞等水上设施侵占河道水域从事餐饮、娱乐、住宿等活动,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53,"(九)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沉置船舶,或者实施其他妨碍城市河道防汛排涝功能行为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市城市河道建设管理机构实施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除明确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处罚外,涉及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9744341471240575899-54,"第五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及城市河道建设管理机构、城市河道监管机构工作人员在城市河道建设和管���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施行前有关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的规定与本条例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0,"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2003年9月5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处理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保护中小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以下简称事故)的预防与处理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1,"第三条 保障学生人身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学校举办者、学校、学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四条 事故的处理应当遵循及时、合法、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学校开展安全工作,监督学校落实事故预防措施,指导和协调事故的处理。 +第二章 事故的预防 +第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学校安全工作和事故预防的管理规范,并组织实施和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2,"第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教学用具、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依法进行监督和检查,指导学校改进卫生工作。 +公安机关应当维护学校治安秩序,打击危害校园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校内防火和安全保卫工作。 +规划、建设、质量监督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的学校安全工作。 +第八条 学校举办者为学校配备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应当符合安全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3,"第九条 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校依法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安全和自护自救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预防制度,落实事故预防措施,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 学校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4,"(一)保证使用中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和设备,应当采取防护、警示措施并及时维修或者更换;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二)配备消防设备,保持安全通道的畅通。 +(三)对校园内存在的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依法管理。 +(四)在选择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产品与服务时,应当选择质量与安全性能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的产品与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5,"(五)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本市教学要求开展体育、实验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 +(六)组织学生参加与其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劳动、实习、考察、社会实践和其他集体活动,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七)对已知患有不适宜从事教育教学及辅助工作的疾病的教职工,不得安排其担任相应的工作。 +(八)对已知有特异体质或者疾病不适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给予必要的照顾。"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6,"(九)对在校期间突发疾病的学生及时救助。 +(十)发现或者知道学生有未到校、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情形时,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采取相应措施。 +(十一)建立健全住宿学生的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措施,设专人负责管理住宿学生的生活和安全保护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7,"第十一条 学校教职工应当遵守工作纪律,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不得有侮辱、殴打或者体罚、变相体罚及其他伤害学生的行为,不得在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 +学校教职工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或者制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8,"第十二条 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责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对有特异体质或者疾病的学生,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安排学生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并向学校提供书面证明。 +第十三条 与学生学���和生活有关的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保证其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符合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质量和安全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9,"第十四条 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其他学生人身安全的活动。 +第三章 事故的处理 +第十五条 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告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10,"第十六条 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在24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所在地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属于重大事故的,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市教育行政部门,并及时派人指导、协助事故处理。 +第十七条 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及时调查事故原因;必要时,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证据,并请求公安、卫生等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11,"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受伤害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调查取证、了解事故情况时,学校应当协助、配合,提供真实情况和证据。 +第十八条 对事故的处理,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也可以按照自愿的原则,书面请求学校所在地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经协调,当事人对事故处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签订事故处理协议。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自接到请求之日起超过60日,经协调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终止协调。"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12,"当事人不愿协商、协调,或者经协商、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九条 受伤害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事故处理的其他人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不得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二十条 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应当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学校所在地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重大事故的处理结果,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市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章 事故责任的承担与赔偿"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13,"第二十一条 事故责任应当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过错方为两方以上的,应当按照过错大小,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事故的,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未履行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职责的; +(二)教职工未履行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职责或者履行职责有过失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应当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14,"第二十三条 事故发生后,学校对受伤害学生未采取救助措施,导致损害后果加重的,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无过错的,不承担责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事故的; +(二)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或者集体活动期间擅自外出发生事故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15,"(三)学生违反学校规定在非教育教学活动期间自行到校活动,或者放学后自行滞留学校期间发生事故的; +(四)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校和学生以外的第三人造成事故的; +(五)学生对自己实施人身伤害的; +(六)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活动中发生事故的。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不承担责任: +(一)因不可抗力造成事故,并在合理期间内取得相关证明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16,"(二)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疾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事故的; +(三)学校有证据证明,学校及其教职工已经履行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相应职责,但仍然没有避免事故发生的。 +第二十六条 因学生、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过错造成事故的,学生、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17,"第二十七条 因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产品与服务提供者的过错造成事故的,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已先行赔付的,学校可以向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追偿。 +第二十八条 事故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和标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受伤害学生及其亲属的户口、住房、就业、入学等与救助受伤害学生、赔偿相应经济损失无关的��项,不属于学校承担责任的范围。"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18,"第二十九条 因教职工未履行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职责或者履行职责有过失造成事故的,学校在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责任的教职工追偿。 +第三十条 学校可以本着自愿原则,根据其条件和实际情况,对非因学校责任受到伤害的学生提供帮助。 +第三十一条 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学校向保险机构办理责任保险。保险费用由学校举办者承担。 +提倡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第五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19,"第三十二条 学校及其教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造成重大事故的; +(二)瞒报、缓报或者谎报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妨碍事故调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20,"第三十三条 学校违反本条例,安全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不落实、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公安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给学校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三十五条 对因违反学校纪律或规章制度,造成事故的学生,学校应当依据学籍管理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21,"第三十六条 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法定职责,玩忽职守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中小学校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经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22,"(二)中小学生是指在本条第(一)项所列学校中就读的受教育者。 +(三)教职工是指本条第(一)项所列学校的校长、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四)教育教学活动期间是指在校内活动期间和寄宿制学生住宿期间,以及学校组织安排的校外活动期间。 +(五)人身伤害是指死亡、肢体残疾、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及其它影响人身健康的损伤。" +_sys_auto_gen_doc_id-17391421394392576698-23,"第三十八条 技工学校学生的事故预防与处理由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依照本条例,负责组织、监督、指导和协调。 +第三十九条 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学龄前儿童,少年宫、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少年科技中心、少年业余体校等校外教育机构中的中小学生的事故预防和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 +2006年11月3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1,"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下统称民办学校)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首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引导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第四条 本市民办教育事业应当坚持适应需求、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增强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2,"本市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第六条 本市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以多种形式举办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民办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3,"本市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质量高、信誉好、有发展潜力的民办学校,给予资助或者其他政策扶持。资助和扶持的具体办法,由市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第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4,"第八条 本市建立对民办学校的奖励制度,对捐资举办民办学校表现突出或者为发展本市民办教育事业做出其他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民办学校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培养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5,第十条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以及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参加先进评选、医疗保险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6,"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依法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民办教育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7,"第十二条 设立民办学校应当符合市和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需求。 +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没有标准的,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设立民办学校按照以下权限审批: +(一)设立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按照有关规定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二)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民办高等职业学校,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8,"(三)设立实施中等及中等以下学历教育、学前教育以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四)设立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市和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审批,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设立民办技工学校,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五)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9,"第十四条 民办学校的设立包括筹备设立和正式设立。民办学校在筹备设立期内不得招生。 +第十五条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财产作为办学出资。 +举办民办学校应当具备与办学类别、规模、层次相适应的办学资金。 +举办者的出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验资机构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其中以货币资金以外的方式出资的,举办者还应当委托具有评估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10,"第十六条 民办学校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依法进行核准、登记。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得与已登记的其他学校的名称相同或者相近,使用的外文名称应当与核准登记的中文名称涵义一致。 +第十七条 民办学校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报审批机关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11,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真实、准确。招生简章和广告的内容应当与向审批机关备案的材料一致。民办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与招生简章和广告的承诺一致。民办学校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由审批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12,"第十八条 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民办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教职工民主参与、争议调解等制度。 +第十九条 民办学校应当建立教学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鼓励民办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课程和教材的实践探索。"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13,"第二十条 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并报审批机关备案;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注册登记制度,建立学业成绩档案。 +第二十一条 民办学校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履行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做好校内安全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14,"第二十二条 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委托社会审计机构依法进行审计,公布审计结果,并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 具有民办非企业法人资格的民办学校应当与其聘任的教师、职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聘用兼职教师、职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签订聘用协议。"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15,"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在校内进行调解,也可以到学校所在地的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 +民办学校聘任外籍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权依照工会法,建立工会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 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建立学生申诉处理制度,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理有异议的,有权向学校提出申诉,学校应当予以复查。"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16,"民办学校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教育者及其亲属有权向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申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二十六条 民办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自主设置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岗位,自主聘任。 +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等行政部门应当将民办学校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纳入其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范围。"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17,"第二十七条 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应当将民办学校的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规划。 +民办学校应当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对受聘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18,第二十八条 民办学校变更学校地址或者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区域外增设教学地点的,应当重新办理审批、登记手续。民办学校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区域内增设教学地点的,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未备案的,由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19,第二十九条 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民办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按学校类别和隶属关系报教育或者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报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并公示;对其它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民办学校制定,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20,"民办学校应当根据市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学费退费办法并公示,报审批机关备案;民办学校应当按照退费办法与受教育者签订有关协议,受教育者退、转学要求退费的,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处理。 +民办学校违反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未公示学费退费办法或者未向审批机关备案的,由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进提高办学质量。"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21,"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日常监督,定期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对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监督时,应当将监督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记录。"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22,"第三十二条 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民办学校办学信息公告制度,并将民办学校的基本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情况、财务审计情况、学校受奖惩情况等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 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具体办法由市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管理、建设等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23,"第三十四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保障民办学校在水、电、气等供给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政策待遇。 +第三十五条 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以及其他优惠政策。 +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24,"第三十六条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可以与民办学校签订协议,委托其承担部分义务教育任务。区、县人民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应当根据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数量和本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的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标准,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受委托的民办学校向协议就读的学生收取的费用,不得高于本地区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25,"第三十七条 民办学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在筹备设立期内招收学生的,由审批机关责令停止招生,退还向学生收取的费用。 +第三十八条 民办学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未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导致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造成恶劣影响的,由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逾期不改正或者经改正仍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26,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学校地址或者擅自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区域外增设教学地点的,由市和所在区、县的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各自权限责令限期改正,对于符合规定的民办学校条件的,可以补办审批手续;逾期仍达不到办学条件的,责令停止办学,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9399674370606811554-27,"第四十条 民办学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民政等行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 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2000年7月11日市人民政府第59号令公布的《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0,"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 +2020年6月5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医院安全管理,维护医院安全秩序,惩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医院的安全秩序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1,"第三条 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医警联动、依法处置、共同维护的原则。 +第四条 医院执业场所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场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其安全秩序。 +医务人员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威胁、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不得侵犯医务人员人格尊严。"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2,"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领导,为医院安全秩序提供保障,指导、监督卫生健康和公安机关等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健全完善涉医投诉举报信息通报、医疗纠纷调解和医警联动机制,统筹解决医院安全秩序管理中的有关问题。 +第六条 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指导、监督医院预防和妥善处置医疗纠纷;"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3,"(二)制定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开展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检查; +(三)指导、监督医院制定安全保卫、风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 +(四)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处理涉医投诉举报,组织、指导医院处置重大涉医安全事件,及时发布信息。 +第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医院制定内部安全保卫制度,督促医院落实治安防范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4,"(二)检查、指导医院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和安全检查工作; +(三)组织开展对医院的日常巡逻防控,对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出警、快速处置、依法惩治。 +市公安机关会同市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并公布医院禁止、限制携带物品名录。 +第八条 医院举办者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加强医院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投入,为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提供必要保障,���督、检查医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消除和减少医院安全秩序隐患;"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5,"(二)督促医院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应急处置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协助有关部门处置重大涉医安全事件。 +第九条 医院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推行实名就诊和非急诊预约挂号,改善诊疗环境,提升就诊体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建立健全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涉医安全事件分级处置机制和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演练;"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6,"(三)建立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务人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四)建立医疗纠纷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纠纷进行摸排分析,预防、减少和妥善化解医疗纠纷; +(五)明确治安保卫专门机构,组织开展日常安全秩序维护工作; +(六)发生涉医安全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应急处置。"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7,"第十条 市、区卫生健康部门与公安机关,医院与属地公安派出所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会商通报信息,分析医院治安形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行风险评估预警,协同处置涉医安全事件。 +第十一条 卫生健康部门会同公安机关等单位建立全市医院安全保卫信息平台,共享共用医疗纠纷信息、高风险就诊人员信息、涉医110警情和涉医案件违法犯罪行为人数据等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8,"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应当对可能引发治安或者刑事案件的医疗纠纷和其他涉医安全隐患提前介入,开展预防处置,对当事人进行法制宣教,警示行为后果。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配备必要警力;警务室与医院治安保卫部门联合办公。医院应当为警务室提供必要工作条件。 +警务室民警应当加强对医院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医院做好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开展巡逻、防控、处置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9,"对未设立警务室的医院,属地公安派出所和医院治安保卫部门应当建立日常工作机制,落实安全保卫职责。 +第十四条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接待制度,规范投诉处理程序,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引导投诉人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发生医疗纠纷,医院医患关系调解部门应当立即派员与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沟通,积极化解纠纷;对可能引发治安或者刑事案件的,医院负责人应当及时介入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10,"第十五条 医院应当根据医院规模、病床数、日均门诊量等实际情况,按照规定标准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及相应器械和装备,对门诊、住院部等区域开展安全巡查,对急诊等重点区域24小时值守。 +第十六条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防范系统,按照规定标准配备安全防护设备和监控设备,设置安全监控中心,实行医院内主要通道、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11,"医院应当在急诊室、诊疗科室、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安检口等重点部位配备一键报警装置,与安全监控中心和警务室联网,并接入属地公安派出所。 +医务人员触发一键报警装置,民警和医院治安保卫人员应当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果断制止违法行为,将违法行为人带离现场。 +第十七条 医院应当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根据需要在医院入口或者重点区域入口进行安全检查,严防禁限物品进入医院;医院应当为急危患者设置安全检查绿色通道。"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12,"医院应当选择具有安全检查资质的保安服务公司从事安全检查工作;安全检查人员应当具备安全检查技能,依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十八条 进入医院的人员应当主动接受并配合安全检查;因身体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适宜接受设备安全检查的,应当接受人工检查。人工检查应当保护被检查人员的隐私;对女性人员进行人工检查,应当由女性安全检查人员进行。"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13,"拒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医院有权拒绝其进入;拒不接受安全检查强行进入或者扰乱安全检查现场秩序的,安全检查人员应当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安全检查人员发现携带国家规定的禁止携带物品的,应当先行控制现场,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发现携带本市规定的限制携带物品的,应当告知其���存;对拒绝寄存强行进入医院的,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14,第十九条 对威胁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扰乱医院安全秩序的醉酒、吸毒、精神障碍患者等就诊人员,公安机关或者医院可以依法对其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或者保护性医疗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15,第二十条 发现扬言实施暴力,多次到医院无理缠闹,或者醉酒、吸毒、精神障碍患者等高风险就诊人员,医院应当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风险提示,安排医院治安保卫人员陪诊,直至其离开医院;必要时,可以安排相关医务人员回避诊疗,并报告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按照本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进行预防处置。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16,"第二十一条 医院治安保卫人员应当及时制止对医务人员的辱骂、威胁、恐吓等行为;情节严重的,警示行为人离开现场,并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发生对医务人员的暴力威胁,医院治安保卫人员应当迅速控制违法行为人,立即报告公安机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保留固定证据,配合公安机关进行案件调查、侦查。"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17,"第二十二条 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暴力威胁时,可以采取避险、防卫等保护措施,暂停诊疗;医务人员所在科室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报告公安机关,保护医务人员和就诊人员安全。 +威胁人身安全的情形消失后,医院应当及时安排医务人员恢复诊疗。 +第二十三条 任何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侮辱、恐吓、威胁、谩骂、推搡和恶意尾随医务人员; +(二)殴打、伤害医务人员; +(三)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18,"(四)非法携带枪支、弹药,匕首等管制器具,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以及菜刀、斧头、棍棒等禁限物品进入医院; +(五)非法占用、故意损毁医院财物; +(六)在医院内大声喧哗、吵闹,借医疗纠纷故意扩大事态、敲诈勒索,在医院及周边违规停尸、设灵堂、摆放花圈、阻塞通道、聚众滋事等; +(七)其他侵犯医务人员安全、扰乱医院安全秩序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19,"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三条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携带本市规定的限制携带物品进入医院,不听劝阻的,由公安机关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二十三条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20,"第二十五条 实施针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从重处罚: +(一)有较严重后果的; +(二)教唆他人实施的; +(三)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第二十六条 对严重危害医院安全秩序的行为人,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其受到行政拘留和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共享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21,"第二十七条 医院治安保卫人员因正常履行职责给不法行为人造成损害,符合法定免责条件的,依法不承担责任。 +其他人员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符合见义勇为条件的,依照有关规定认定。 +第二十八条 医院未履行安全秩序管理工作职责,存在安全工作隐患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处警告;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并可建议有关组织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4318232622209049913-22,"第二十九条 卫生健康、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政务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秩序管理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所称就诊人员,是指进入医院的患者及其陪同人员。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0,"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2018年10月30日 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8年11月30日 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轨道���通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保障运营安全,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1,"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市域快速轨道等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2,"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包括路基、轨道、隧道、高架线路、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通风亭和冷却塔)、车辆、车站设施、车辆段(场)、主变电站、控制中心、管线缆通道、区间风井、机电设备、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以及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而设置的相关设施。 +第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应当遵循科学规划、持续发展、安全运营、规范服务、区域协同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3,"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及监督管理活动中的重大事项,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职责,在资金、土地、建设、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配合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4,"第六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工作;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工作;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市)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分别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运营期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公安、财政、国土资源、绿化、文物、水利、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民防空、价格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5,"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分别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 +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依照本条例的授权实施行政处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执法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执法证件。 +供电、供水、供气、排水、通信等相关单位,应当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正常建设和运营的需要。 +第八条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6,"第九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 +鼓励、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宣传和文明引导等活动。 +第十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保护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有权对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7,"第十一条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满足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产、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规划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当合理安排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航空、公路和其他交通方式之间,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衔接。"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8,"第十二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划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作出许可决定前,应当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意见。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的控制管理。在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用地范围时,应当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预留换乘场站、公共汽车站点、停车场等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9,"第十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涉及公共安全方面的设施设备和场地、用房等,应当与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并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规划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及其配套设施用地范围内实行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当与沿线建筑、市政设施等相衔接。"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10,"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应当按照规定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的地下空间、地下过街设施、地下道路相结合或者连通。 +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通风亭和冷却塔等设施需要与周边已有建筑物、构筑物结合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所有权人、管理人、使用权人应当予以配合;由此对其造成财产损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11,"第十六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依法使用地下空间或者临时占用相邻土地地表、地下、地上空间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迁移、改造管线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会同管线产权单位制定合理的迁移、改造方案,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由产权单位实施迁移、改造的,费用由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承担。"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12,"第十七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质状况、临近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管线进行查勘、检测和监测,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排水、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1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向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等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询前款规定的资料时,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及时提供。 +第十八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制定交通疏解方案、交通堵塞应急处置方案。 +交通疏解方案应当在实施前及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14,"第十九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遵守国家和省、市的技术规范及标准,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依法承担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15,"第二十条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文明施工和交通组织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发现有影响城市管理、道路通行、周围设施安全等问题的,应当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时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文明施工相关规定和行业管理标准,负责做好施工区域现场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16,"第二十一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因前期手续、施工条件、周边环境等发生较大变化延误计划工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重新论证并制定相应工程措施,建设工期可以相应顺延。 +第二十二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完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试运行和初期运营。初期运营期满一年并且通过正式运营前安全评估的,方可交付正式运营。"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17,"第二十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向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档案。 +第三章 保护区管理 +第二十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设立控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控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统称为保护区。 +控制保护区范围如下: +(一)地下车站、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 +(二)地面车站、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18,"(三)车辆段、出入口、通风亭、变电所等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外侧十米内; +(四)过江、过河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一百米内。 +前款范围内设立特别保护区,范围如下: +(一)地下工程(车站、隧道等)结构外边线外侧五米内; +(二)高架车站及高架线路工程结构水平投影外侧三米内; +(三)地面车站及地面线路路堤或者路堑外边线外侧三米内; +(四)高压电缆沟水平投影外侧三米内。"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19,"第二十五条 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根据线路建成和投入运营的实际情况初步划定,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市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保护区的范围应当向社会公布,法律、��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地质条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调整保护区具体范围的,由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提出方案,按照前款规定审核、批准、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20,"保护区标志由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设置和维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移动。 +第二十六条 除下列工程外,特别保护区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活动: +(一)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城市绿化、环卫设施、人防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二)特别保护区划定前已经取得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 +(三)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改建、扩建工程; +(四)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物业建设、连通工程。"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21,"第二十七条 在保护区内进行下列作业活动的,城乡规划、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绿化、水利等部门在作出许可决定前应当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意见: +(一)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建筑物、构筑物; +(二)从事基坑(槽)开挖、以盾构掘进等方法进行隧道施工、地下顶进、爆破、桩基础施工、打(拔)桩、高压注浆、安装锚杆(索)、勘探、降低地下水位等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作业;"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22,"(三)敷设、埋设、架设电力隧道、高压线路等管线和其他需跨越或者横穿城市轨道交通的设施; +(四)河道沟渠开挖整治、凿井取水; +(五)在过江、过河隧道段水域抛锚、拖锚或者从事疏浚、采砂等作业; +(六)堆载、取土等大面积增加或者减少载荷的活动; +(七)其他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活动。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给予答复,并根据保护区监督管理职责将相关信息报告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23,"第一款所列作业活动依法不需要取得许可的,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施工前书面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意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应当在合理期限内答复。 +第二十八条 从事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作业活动的,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当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方案;作业活动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有较大影响的,作业单位和个人还应当组织专家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2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方案应当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认可。 +第二十九条 作业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区内作业前,应当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方案中各作业分项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及专项费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25,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按照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认可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方案作业;作业活动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有较大影响的,应当由专业机构对作业影响区域进行动态监测。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当会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共同评估确定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26,作业过程中出现危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情况的,作业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停止作业,会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共同采取必要的应急安全保护措施,并根据保护区监督管理职责向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27,第三十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保护区的日常巡查,建立巡查记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在巡查中有权进入保护区内作业施工现场查看;发现有危及或者可能危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要求相关责任单位或者个人采取措施消除妨害,并根据保护区监督管理职责立即报告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28,"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定期开展保护区巡查工作。 +第三十一条 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接到有关危及或者可能危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行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经查证属实的,应当责令作业单位和个人立即停止作业或者采取措施消除妨害。"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29,"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有权进入保护区内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询问有关人员,调取、复���与作业相关的资料,相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扰。 +第三十二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地面线路、车辆段、停车场实行封闭管理,在高架线路设施上设置警示标志。 +高架线路下部空间应当设置隔离设施或者按照隔离要求进行绿化。因公共利益需要使用高架线路下部空间的,不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第四章 运营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30,"第三十三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和文明乘车规则,并向社会公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根据运营服务规范向乘客提供服务,保障乘客合法权益。 +乘客应当自觉遵守城市轨道交通文明乘车规则,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秩序。 +第三十四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向乘客提供及时、准确、便捷的运营服务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31,"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规范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导向和公共信息标识。已有国际通用标识的,应当使用国际通用标识。 +第三十五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相应设施,建立管理制度,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 +(一)保持无障碍设施完好、畅通; +(二)在车站配备医疗急救箱等设备; +(三)合理配置车站男、女卫生间和母婴设施; +(四)在列车内设置老、弱、病、残、孕和携带婴幼儿的乘客专座;"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32,"(五)提供移动支付进出站设施; +(六)其他便民设施。 +第三十六条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实行政府定价。 +市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乘客应当购票或者持有效证件乘车,并接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查验。乘客超程乘车的,应当补交超过部分的票款。乘客无票、持无效车票、冒用他人乘车证件或者持伪造证件乘车的,运营单位可以按照线网单程最高票价补收票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33,"以冒用他人证件、使用伪造证件或者其他方式逃票三次(含)以上的,逃票信息按照规定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第三十八条 设施设备发生故障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排除;暂时无法恢复运营的,应当及时组织乘客换乘或者疏散,并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九条 禁止下列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34,"(一)损坏轨道、路基、车站、隧道、桥梁、高架线路、车辆、排水沟、护栏护网等设施; +(二)损坏、盗用、侵入或者干扰机电、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或者损坏、盗窃电缆; +(三)擅自移动、遮盖、损坏消防警示标志、疏散导向标志、测量设施以及安全防护等设施; +(四)其他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条 禁止下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 +(一)拦截列车、阻断列车运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35,"(二)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按钮、开关装置,非紧急状态下动用应急或者安全装置; +(三)妨碍或者破坏车门、屏蔽门、安全门功能; +(四)在轨道上放置、丢弃障碍物,翻越列车,向列车、工程车、轨道、通风亭、接触网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投掷物品; +(五)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弯道内侧修建影响行车视线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有碍行车视线的植物; +(六)在高架线路沿线施放无人机、航空模型、风筝、气球等小型航空器和空飘物;"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36,"(七)擅自进入控制室、车辆驾驶室、轨道、桥梁、隧道、通风亭或者其他有警示标志的区域; +(八)翻越或者毁坏隔离围墙、护栏、护网、闸机、安全门、屏蔽门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 +(九)在车站、列车、通风亭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吸烟、用火; +(十)强行上下车; +(十一)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逆行; +(十二)其他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禁止下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公共场所容貌、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37,"(一)擅自在车站内摆摊设点; +(二)擅自在车站或者列车内兜售或者派发物品、报纸、广告、宣传品等; +(三)在车站或者列车内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包装物等废弃物; +(四)在车站、列车或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上任意涂写、刻画、张贴、��挂物品等; +(五)在车站或者列车内躺卧、乞讨、卖艺及歌舞表演等; +(六)在车站或者列车内使用滑板、溜冰鞋、平衡车;"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38,"(七)其他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公共场所容貌、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 禁止携带下列物品进站乘车: +(一)枪支、弹药、管制器具和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及其他违禁品、管制物品; +(二)重量、体积等超过城市轨道交通文明乘车规则规定的物品; +(三)犬只、活禽等可能影响他人安全的动物(有识别标志的服务犬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39,"(四)易燃性、有严重异味、外表尖锐或者其他易污染、损坏设施、易损伤他人的物品。 +发现携带前款规定物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有权拒绝其进站乘车;发现携带前款第一项规定的违禁品、管制物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予以扣留,并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禁止携带进站乘车的物品目录,由市公安机关会同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40,"第四十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检查设施,按照有关标准和操作规范,对乘客及其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乘客应当配合安全检查;拒不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可以拒绝其进站乘车,并报告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安全检查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依法处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41,"第四十四条 禁止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通风亭、疏散通道五十米范围内存放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或者腐蚀性的危险物品。 +禁止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前广场、出入口周围五米范围内堆放杂物、摆摊设点、发放传单、乱停车辆、揽客拉客以及其他妨碍乘客通行或者救援疏散的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42,"第四十五条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区域内设置广告设施或者商业网点,应当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布局方案和消防要求,不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安全检查。 +第四十六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公开投诉电话等投诉方式,接受乘客投诉。"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4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对乘客投诉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投诉人对答复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投诉。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乘客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第四十七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的监督,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定期组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考核。 +第五章 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44,"第四十八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承担运营安全主体责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配备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安全运营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4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过安全培训,并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列车驾驶、调度、行车值班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经安全培训依法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46,"第四十九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并建立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记录。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消除。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车站和列车内配备灭火、防爆、报警、救援等安全设施设备,并做好定期检查、维护。"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47,"第五十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第三方评估制度,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五十一条 市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公安、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当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安全纳入重点指导、监督和检查范围,发���安全隐患的,应当依法责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48,"第五十二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试运营前,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人民政府组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应急保障联运机制,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服从并配合实施应急保障联运工作。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49,"第五十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预警和应急协调机制,建立事故预防和报告处理制度,建立建设过程动态安全监控制度,严格控制重大危险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别制定地震、火灾、水灾、停电、卫生防疫、反恐防爆等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并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50,"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救援设备,储备救援物资,完善应急值守和报告制度,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五十四条 因节假日、大型活动等原因造成客流量上升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增加运力,疏解客流。"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51,因客流量激增可能危及运营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可以采取限制客流、暂停部分车站运营等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告。暂停部分车站运营的,应当及时报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市公安机关,必要时应当申请启动地面公共交通接驳疏运。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52,第五十五条 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其他突发事件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引导乘客快速疏散,并及时报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及有关主管部门。暂停部分车站、部分区段或者全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客运协调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53,"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事故发生地的区、县(市)人民政府以及供电、通信、供水等单位,应当按照市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共同组织抢险救援。 +第五十六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先行抢救人员,及时排除故障,维持现场秩序,尽快恢复正常运营,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当依法对现场进行勘察、检验、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54,"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八条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对保护区进行日常巡查的; +(二)发现有危及或者可能危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行为,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建设主管部门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55,"(三)未建立安全生产预警和应急协调机制、事故预防和报告处理制度或者动态安全监控制度的。 +第五十九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提供运营服务信息的; +(二)广告设施或者商业网点的设置不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布局方案,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 +(三)未按照规定建立投诉受理制度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56,"第六十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未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未建立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记录或者未在车站和列车内配备安全设施设备的; +(二)暂停部分车站、区段或者全线运营,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或者向社会公告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57,"第六十一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对保护区进行日常巡查的; +(二)发现有危及或者可能危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行为,未按照规定报告城市管理部门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58,"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作业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在施工前书面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运营单位意见的; +(二)未按照要求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方案,或者未按照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认可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方案施工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59,"前款所列违法行为造成损害的,由作业单位和个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高架线路下部空间时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60,"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进行劝阻、制止;对不服从劝阻、制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可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974079072320983427-61,"第六十六条 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 +2005年12月1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探测、预报、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利用、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本办法。 +第三条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1,"本市气象工作应当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发展方向,为首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以及重大活动提供气象服务。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气象事业依法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财政预算,以保障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2,"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建设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其投资主要由本级财政承担。 +第五条 市和区、县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未设置气象主管机构的区,其气象工作由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建设、水务、公安、安全生产、广播电视、通信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与气象相关的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3,"第六条 从事气象业务活动,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制定的气象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本市气象技术地方标准由市标准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气象技术规范和规程由市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七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培养气象人才,推广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保护气象科技成果,加强国际气象合作与交流,发展气象信息产业,提高气象工作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4,"对在气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气象设施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第八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根据国家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本市气象设施建设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区、县气象主管机构根据本市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本地区气象设施建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送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气象设施建设规划应当与城市规划相衔接。"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5,"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规划市区、新城、人口居住密集区、开发区和气象灾害多发区等重点区域的气象设施建设。 +第十条 本市依法保护气象设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气象设施。 +确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迁移国家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批准;需要迁移其他气象台站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市气象主管机构批准。迁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6,"迁移气象台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对比观测。迁移后的气象台站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气象设施建设布局以及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标准。 +第十一条 本市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定的保护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应当向社会公布,并纳入城市规划或者村镇规划。"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7,"气象台站的气象探测环境不符合保护标准的,由市气象主管机构提出意见,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治理。 +第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确实无法避免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事先征得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建设。 +第十三条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设置障碍物,进行爆破、采砂石、焚烧等; +(二)种植影响气象探测的农作物、树木;"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8,"(三)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四)设置影响气象探测的热源、污染源等源体; +(五)其他影响气象探测的活动。 +第三章 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 +第十四条 本市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由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职责统一发布。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9,"市和区、县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以下简称本市气象台站)应当提高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服务水平。 +本市的公众气象预报发布时间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本市气象台站应当为国家和本市举办的重大活动提供定时、定点气象预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方便公众查询和获取气象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10,"本市气象台站应当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要,及时主动提供气象信息服务。 +第十七条 本市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城市环境、交通、旅游、农业和火险气象等级等专业气象预报。 +第十八条 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和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网站,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频率、频道或者版面,每天播发或者刊登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11,"广播、电视播出单位应当根据本地区公众的视听习惯和收视效果确定气象预报节目的播发时间。因特殊情况确需改变播发时间的,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气象台站的同意;对国计民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警报和补充、订正的气象预报,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 +本市气象台站负责制作气象预报节目,并应当保证其制作的气象预报节目的质量。"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12,"第十九条 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网站等媒体以及其他信息载体向社会传播本市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应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发布时间和气象台站的名称。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和有关电信运营单位应当保障气象通信畅通,准确、及时地传递气象情报、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13,"气象无线电专用频道和信道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挤占和干扰。 +第四章 气象灾害防御 +第二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气象灾害的特点,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气象���害防御的原则和目标; +(二)气象灾害状况、发展趋势预测和评估;"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14,"(三)气象灾害易发区域和重点防御区域; +(四)气象灾害防御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五)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 +第二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防御气象灾害的需要和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根据气象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15,"第二十三条 市和区、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和预报工作,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本市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可能影响本地区的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及时报告有关气象主管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16,"第二十四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根据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第二十五条 市和区、县气象主管机构可以利用机场、火车站、主要交通干道、旅游景区、繁华地区以及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设有的公共信息播发设施,播发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17,"第二十六条 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气象主管机构报告气象灾害。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气象主管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人员对气象灾害发生地区进行现场调查,并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第二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干旱、冰雹等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按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安排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防御或者减轻气象灾害。"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18,"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作业责任制,采取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第二十八条 下列场所和设施,应当安装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讯设施、广播电视设施、自控和监控设施; +(三)石油、化工、燃气等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储运、输送、销售等场所和设施; +(四)露天的大型娱乐、游乐、体育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19,"(五)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安装的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要求。 +第二十九条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范围内从事设计、施工和检测。 +防雷装置的设计应当进行审核,未经审核同意,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装置竣工应当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20,"安装的防雷装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测。 +第五章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三十条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因地制宜、趋利避害,防止破坏气候资源。 +第三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组织开发和推广效益显著的气候资源利用项目。"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21,"第三十二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候资源的综合调查、区划工作,组织进行气候监测、分析、评价,并对可能引起气候恶化的大气成分进行监测,定期发布全市气候状况公报。 +第三十三条 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户用太阳能、小型风能等技术。"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22,"第三十四条 城市规划、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应当依法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气候可行性论证由气象主管机构组织。 +第三十五条 人工影响天气机构应当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研究,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开发云水资源,增加水资源量。 +第六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23,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设施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24,"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活动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非法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25,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网站等媒体以及其他信息载体向社会传播本市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未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26,"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以及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第四十一条 市和区、县气象主管机构对违反有关气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将有关单位的违法行为信息记入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27,"第四十二条 本市气象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丢失或者毁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伪造气象资料等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_sys_auto_gen_doc_id-5484412977592186538-28,"(一)地方气象事业项目,是指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的气象探测系统、气象通信系统、气象信息处理系统、气象预报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气象服务系统、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项目。 +(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指由有发布权的气象台站为有效防御和减轻突发气象灾害而向社会公众发布的警报信息图标。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0,"杭州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 +2012年12月31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3年3月28日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 +2013年4月9日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号公布 +2013年5月1日 施行 +第一章 总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1,"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共汽车客运管理,规范公共客运市场秩序,维护乘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共汽车客运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汽车客运的规划、建设、营运、管理及其相关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2,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公共汽车客运,是指利用公共汽(电)车及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在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范围内,按照固定的线路、站点、车次和时间运行,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费,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且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客运方式。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3,"本条例所称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是指为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的场站、候车亭、站牌、专用车道、供电线网等设施。场站包括停车场、维修保养场、枢纽站、首末站、换乘站及其相关设施。 +第四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萧山区、余杭区、各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的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4,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具体负责除萧山区、余杭区以外的市区范围内的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工作;萧山区、余杭区、各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县(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5,"区、县(市)人民政府以及各级发展改革、建设、城乡规划、城管、国土资源、公安、财政、工商、价格、审计、安全生产监督、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 公共汽车客运事业应当坚持统筹规划、优先发展、统一管理、乘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6,"第六条 本市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确保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为公众提供便捷、安全、经济、舒适的客运服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对公共汽车客运事业在财政资金投入、规划用地、设施建设、场站维护、道路通行等方面给予保障。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汽车客运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7,"鼓励和支持在公共汽车客运领域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方法;推广使用高效能、低排放、新能源和装备有无障碍设施的车辆;加强无障碍站点设施建设。 +第七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遵循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安全营运、规范服务、便利乘客的原则,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自觉接受相关管理部门和公众的监督。 +鼓励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8,"第八条 本市根据公共汽车客运的社会公益性质,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保障职工收入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9,第九条 市区范围内的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城乡规划、发展改革、公安、建设、城管、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跨市区与县(市)、跨县(市)的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城乡规划、发展改革、公安、建设、城管、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征求各相关县(市)人民政府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10,"各县(市)范围内的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由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县(市)城乡规划、发展改革、公安、建设、城管、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编制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应当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统筹协调、适度超前、方便出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公共汽车客运线网,实现公共汽车客运与铁路、公路、民航、轨道交通、水路等客运方式的有效衔接。"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11,"第十一条 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包括常规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快速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和场站建设专项规划。 +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公共汽车在公共交通方式中的构成比例、客运服务设施用地范围、场站和线路布局、专用车道和停靠站设置等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12,"第十二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组织编制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草案过程中,应当将草案向社会公示,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草案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第十三条 有关部门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落实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确定的场站用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公共汽车客运场站用地,非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其用途。"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13,"第十四条 公共汽车客运专项规划确定的场站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规定的,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 +第十五条 经市或者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在确保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用地功能及规模的基础上,对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用地可以依法进行综合利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14,第十六条 实施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居住区建设以及新建、改建、扩建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码头、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设施和旅游景点、大型商业、娱乐、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建筑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15,"对分期开发、分期交付使用的新建居住区,建设单位按照要求配套建设的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应当纳入首期建设计划,并在居住区首期交付使用时,同步完成建设、通过验收、投入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过渡性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解决居民出行问题。 +建设项目未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的,规划部门不得核发规划核实确认书,主体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16,"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建设,并给予合理的投资回报。 +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应当免费提供给经营者使用。 +第十八条 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并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17,"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道路通行情况、公共汽车客运流量及通行情况,划定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标志,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公交专用车道包括全天性专用车道和时段性专用车道。 +符合条件的单向机动车道,应当设立逆向公交专用车道,保证公共汽车的双向通行;符合条件的主要路口,应当设置公共汽车优先通行的标志、信号装置。"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18,"公交专用车道进行调整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三章 设施管理 +第二十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负责客运服务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公共汽车进行综合性能检测以及技术等级评定,确保客运服务设施、公共汽车的安全、完好和正常运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19,"第二十一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的站牌,由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负责设置。站牌应当标明线路编号、途经站点、首末班营运时间、所在站点名称、开往方向、票价等内容;定时班线还应当标明首末站每班次发车时间。 +客运线路和站点进行调整的,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在调整前对前款规定的相关站牌内容进行调整。 +第二十二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设置电车供电设施,设立供电设施保护标志。"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2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电车供电设施安全的行为: +(一)损坏、覆盖电车供电设施及其保护标志; +(二)在电车触线网、馈线网上悬挂、架设宣传标语、广告牌或者其他与供电无关的设施; +(三)其他危害电车供电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建设工程施工可能影响电车供电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协商,经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21,"第二十四条 运输物体高度超过电车触线网、馈线网的,应当事先与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协商,并在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的配合下,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二十五条 在用公共汽车客运场站因城市建设确需拆除或者迁移的,应当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意,并在新场站建成后,方可拆除或者迁移。 +第二十六条 禁止下列损害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或者影响其正常运行的行为: +(一)擅自拆除、迁移、占用客运服务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22,"(二)在线路站点沿道路前后三十米内停放非公交车辆、堆放物品; +(三)在电车触线净空高度内修建建(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四)其他损害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或者影响其正常运行的行为。 +利用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车辆发布广告的,不得覆盖站牌标识和车辆运行标识,不得妨碍车辆行车、进出站观察视线,不得影响安全驾驶。 +第四章 线路及线路营运权"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23,"第二十七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公共汽车客流调查和线路普查,制定公共汽车客运线网优化调整方案,实现与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并指导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优化调整相应的客运线路。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制定公共汽车客运线网优化调整方案时,应当公开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公共汽车客运线网优化调整方案实施前应当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24,"第二十八条 市区(不含萧山区、余杭区)公共汽车客运线路需要延伸至各县(市)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市公安机关与有关县(市)协商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确定。萧山区、余杭区、各县(市)公共汽车客运线路需要延伸至其他县(市)的,由途经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共同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确定。 +本市公共汽车客运线路需要延伸至毗邻城市的,由本市人民政府和毗邻城市人民政府协商确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25,"第二十九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的首末班车营运时间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作出规定。 +第三十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站点应当根据场站规划、沿线单位和居住区分布情况,按照方便乘客、站距合理的原则设置。 +常规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的站距一般为三百米至一千米;快速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的站距一般为八百米至一千五百米;城市郊区、镇村公共汽车站点间距根据当地情况设置。 +同一站点的上、下行站点距离一般不得超过一百米,且站名应当相同。"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26,"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站点应当以传统地名或者所在道路、文物古迹、公共设施、标志性建(构)筑物的标准名称命名,方便公众识别。 +第三十一条 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经营者应当取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授予的线路营运权。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权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过招标等公平方式授予。"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27,"县(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首末站和线路走向均在本辖区内的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权的授予,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其他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权的授予。 +取得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权的经营者在投入营运前,应当取得市、县(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 经营者取得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从事公共汽车客运业务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28,"(二)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车辆或者相应的车辆购置资金; +(三)符合线路营运要求的场站等设施; +(四)具有合理、可行的线路营运方案; +(五)具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服务质量保障等营运管理制度; +(六)具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依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培训合格的驾驶员、乘务员、调度员、站务员等从业人员;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29,"第三十三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权期限为八年。营运期限届满前九个月,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可以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延期。经对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服务质量评价考核合格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予以批准。延长期限不超过四年。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营运权期限届满未延期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收回该线路营运权。 +第三十四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在营运期内不得擅自停业、歇业或者暂停、终止营运,不得擅自转让线路营运权。"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30,"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要求停业、歇业或者暂停、终止营运的,应当提前九十日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决定。 +第三十五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被依法注销线路营运权,或者经批准停业、歇业或者暂停、终止营运,以及出现其他无法保障线路正常营运情况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依法重新确定经营者,保证线路正常营运,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公众的正常出行。 +第五章 营运秩序"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31,"第三十六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保证本单位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客运条件; +(三)检查本单位的安全客运工作,及时消除客运安全事故隐患; +(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客运教育和培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客运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五)及时、如实报告客运安全事故。"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32,"第三十七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者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定的线路、时间、站点营运,不得擅自进行调整。 +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活动等特殊情况影响营运,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确需临时调整站点、线路、首末班营运时间,或者临时中断线路营运的,应当提前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同意的,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在实施之日三日前向社会公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5578237172680753529-33,第三十八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应当根据本条例规定的营运要求和��路客流量编制行车作业计划,并按照行车作业计划营运。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0,"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 +2002年9月6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6年12月8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的决定》修正 +2016年11月25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1,"2020年4月24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的决定》修正 +2021年9月24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2,"第一条 为了加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市容环境卫生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镇地区,是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新城、建制镇。 +第三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3,"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市容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市容环境卫生事业与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四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主管本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区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4,"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依法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管理。 +第五条 本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以区为主、分级管理和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六条 城市管理部门和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加强市容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公民的市容环境卫生意识。 +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和公共场所的广告应当安排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公益性宣传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5,"第七条 维护市容环境卫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享受整洁优美市容环境的权利,同时负有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爱护环境卫生设施的义务;对损害、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有权劝阻和举报。 +第八条 本市提倡和鼓励居(村)民委员会组织居(村)民制定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的公约,动员居(村)民积极参加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创建整洁、优美、文明的环境。"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6,"第九条 本市对在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 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按照授权的范围,依法对本条例规定的市容环境卫生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一条 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行政,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 +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实行执法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7,"本市各级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察。 +第十二条 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对于单位和个人举报或者投诉的损害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8,"第十三条 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不得滥用职权,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 市容环境卫生事业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9,"第十四条 本市按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确定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建立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专业作业服务体系,健全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市容环境卫生事业应当逐步实现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专业作业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10,"第十五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专业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定额指标和设置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市的环境建设规划、容貌景观标准和环境卫生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11,"对市容环境卫生有特殊要求的道路和地区,区人民政府可以制定严于本市规定的容貌景观标准和环境卫生标准,并公布实施。 +第十七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科学技术研究,鼓励市容环境卫生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推广、应用,改善市容环境卫生劳动作业条件,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措施,推动环境卫生产业的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12,"第十九条 本市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应当以政府投资为基础,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并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市容环境卫生责任 +第二十条 市和区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二)制定环境卫生专业作业标准和规范; +(三)组织落实市容环境卫生工作; +(四)组织市容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13,"第二十一条 本市实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内的市容环境卫生工作。 +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是指单位和个人所有、使用或者管理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场所及其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第二十二条 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的确定原则是: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场所由所有权人负责;所有权人、管理人、使用人之间约定管理责任的,由约定的责任人负责。 +下列区域的责任人按照如下规定确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14,"(一)城市道路及其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等附属设施由道路维修养护单位和清扫专业作业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其中新建、改建、扩建施工中的和未经验收边施工边通车的道路,由建设单位负责。 +(二)居住地区,包括胡同、街巷、住宅小区等,由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居民应当按照规定交纳保洁费用。 +(三)集贸市场、展览展销等场所,由经营管理单位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15,"(四)公路、铁路及其管理范围,由经营管理单位负责。 +(五)河湖及其管理范围,由河湖管理单位负责。 +(六)建设工地的施工现场由施工单位负责;尚未施工的,由建设单位负责。 +(七)城市绿地由管理养护单位负责。 +(八)风景名胜区由管理单位负责。 +(九)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周边区域,由本单位负责。 +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不明确的,由所在的区人民政府确定;跨区的,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16,"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的具体范围,按照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划定。 +第二十三条 城镇地区内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的责任标准是: +(一)保持市容整洁,无乱设摊、乱搭建、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吊挂、乱堆放等行为; +(二)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无暴露垃圾、粪便、污水,无污迹,无渣土,按照规定扫雪铲冰; +(三)保持环境卫生设施的整洁、完好。 +农村地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的责任标准由市城市管理部门会同市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17,"责任人对在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内发生的损害、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并要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查处。 +第二十四条 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的具体范围和责任要求,由区城市管理部门书面告知责任人。 +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履行维护市容环境卫生责任。违反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市容环境卫生责任的考评制度���并组织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18,"第四章 城市容貌 +第一节 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六条 建筑物、构筑物的容貌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物、构筑物的体量、造型、色调和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二)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原设计风格、色调。 +(三)不得擅自在临街的建筑物上插挂彩旗、加装灯饰以及其他装饰物。 +(四)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应当保持整洁和完好,并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定期粉刷、修饰。"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19,(五)建筑物顶部、外走廊等应当保持整洁、无堆物堆料;主要街道两侧和重点地区的建筑物的顶部、阳台外和窗外不得设置不符合容貌景观标准的设施,不得吊挂、晾晒和摆放物品,平台、阳台内堆放的物品不得超出护栏的高度,并保持整洁。主要街道和重点地区的范围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20,(六)新建、改建建筑物,应当按照设计标准统一设置阳台和窗户的护栏、空调设备托架、公用电视接收系统等设施;现有建筑物设置的护栏、空调设备托架、公用电视接收系统等设施没有达到要求的,应当逐步改装或者拆除。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21,违反前款第(三)项、第(五)项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拆除或者清除,并可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违反前款第(四)项规定的,由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委托专业企业按照规定代为粉刷、修饰,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对不支付费用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22,"第二十七条 对未经批准建设的影响市容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经市或者区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强制拆除,并可对建筑物按照建筑面积处每平方米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可对构筑物、其他设施处工程造价一倍的罚款。 +对未经批准正在建设的影响市容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查封、暂扣其施工工具和设备,并依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23,未经批准建设的影响市容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无法确定其所有人和管理人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在公共媒体以及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所在地发布公告,督促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改正违法行为。公告期间不得少于十五日。公告期间届满,未改正违法行为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经市或者区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强制拆除。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24,"对未经批准建设的影响市容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企业不得提供服务;从事经营活动的,有关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证照。对参与建设的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由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 在主要道路及其他公共场所设置建筑小品、雕塑等建筑景观的,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并按照规定定期维护。出现破旧、污损的,应当及时粉刷、修饰。"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25,"第二十九条 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前,应当按照本市容貌景观标准的要求,选用透景、半透景的围墙、栅栏或者绿篱、花坛(池)、草坪等作为分界并保持整洁、美观。 +第二节 道路及其相关设施 +第三十条 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容貌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保持道路路面和人行步道平整,保持道缘石、无障碍设施完好;出现破损、短缺的,应当及时修复。 +(二)保持立交桥、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整洁、完好。"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26,"(三)保持道路和桥梁上设置的隔离墩、防护栏、防护墙、隔音板和照明、排水等设施整洁、完好、有效;出现破旧、污损的,应当及时清洗、修复、更换。 +第三十一条 在道路上设置的井盖、雨箅,应当保持完好。出现损坏、丢失、移位的,所有权人或者维护管理单位应当立即采取设置警示标志、护栏等临时防护措施并及时维修、更换。"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27,"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公路范围内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负责实施。 +第三十二条 在道路及其他公共场所设置的各类设施,应当协调美观。 +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规划自��资源、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园林绿化、电信、邮政等有关部门,制定公共场所各类设施的设置规划和设置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28,"第三十三条 需要在道路及其他公共场所设置邮政、电信、信息、环境卫生等设施的,应当向城市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城市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设置。设施的目录,由市城市管理部门向社会公布。 +现有设施不符合规划的,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改造方案,逐步达到规定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29,违反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的要求在公共场所设置各类设施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报经市或者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强制拆除。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30,"第三十四条 在道路及其他公共场所设置的交通、电信、邮政、电力、环境卫生等各类设施,应当保持完好和整洁美观。出现破旧、污损或者丢失的,所有权人或者维护单位应当及时维修、更换、清洗或者补设。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及其他公共场所堆物堆料、摆摊设点,影响市容环境卫生。"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31,"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举办文化、商业等活动的,应当保持公共场所整洁,举办单位应当按照要求设置环境卫生设施,及时清除产生的垃圾等废弃物;举办活动结束,应当及时清除设置的设施。 +临街的商业、饮食业等行业的经营者不得超出门、窗进行店外经营。 +机动车、非机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停放。"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32,违反第一款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在城市道路及其他公共场所堆放的影响市容的物品无法确认其所有人和管理人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在公共媒体以及物品所在地发布公告,督促物品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履行责任。公告期间不得少于七日。公告期间届满无人认领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对违法堆放的物品予以清除。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33,"违反第二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第三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禁止在城市道路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护栏、电线杆、树木、绿篱等处晾晒衣物或者吊挂物品。 +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公路范围内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负责实施。 +第三十七条 禁止擅自挖掘道路。"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34,"经批准挖掘道路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施工,不得擅自延长工期,竣工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原状。 +第三节 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 +第三十八条 本市对户外广告设施实行统一规划。户外广告应当按照设置专业规划的规定进行设置,并应当符合户外广告设施安全技术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35,违反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强制拆除,并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无法确定其所有人和管理人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在公共媒体以及户外广告的所在地发布公告,督促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改正违法行为。公告期间不得少于十五日。公告期间届满,未改正违法行为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予以强制拆除。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36,第三十九条 机关、团体、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的名称、字号、标志等牌匾标识,应当按照本市牌匾标识设置规范规定的位置、体量、数量等要求进行设置,与周围景观相协调。违反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强制拆除,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37,"牌匾标识的设置应当牢固安全、整洁美观,照明和显亮设施功能完好,不断亮、不残损。牌匾标识画面污损、字体残缺、灯光显示不完整等影响市容的,应当及时维修或者更换。违反规定的,责令停止使用,限期修复,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在胡同、街巷和住宅小区等处选择适当地点组织设置公共信息栏,为发布信息者提供方便,并负责管理和保洁。"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38,第四十一条 任何人不得擅自在公共场所散发、悬挂、张贴宣传品、广告,不得在建筑物、构筑物等处刻画、涂写、喷涂标语及宣传品、广告。违反规定的,责令清除,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39,"擅自利用或者组织张贴、涂写、刻画、喷涂、散发标语、宣传品和广告进行宣传的,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节 夜景照明 +第四十二条 本市夜景照明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由市城市管理部门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夜景照明规划应当根据本市夜景照明总体规划制定,并报市城市管理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40,"第四十三条 本市夜景照明规划区域内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地等,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夜景照明设施。 +夜景照明建设方案,应当按照规定经区城市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本市对夜景照明设施实行供用电优惠政策,鼓励夜景照明设施的建设和开启。"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41,"违反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未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夜景照明设施、夜景照明建设方案未经行政许可或者夜景照明设施未按照许可要求进行设置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夜景照明和路灯照明的设置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照明设施的维护管理,做到整洁美观、使用安全,并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42,"夜景照明和路灯照明设施损坏、断亮的,应当及时维修或者更换。夜景照明和路灯照明的设置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开闭夜景照明和路灯照明设施。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章 环境卫生 +第四十五条 道路及其他公共场所的专业清扫保洁责任单位应当按照作业规范和环境卫生标准要求,定时清扫,及时保洁。违反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43,第四十六条 城镇地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围挡、临时厕所和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工程施工或者拆除作业期间,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尘土飞扬、污水流溢;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当日产日清;对需要回填的土方,应当进行苫盖。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应当及时清除弃物弃料和围挡、临时厕所、垃圾收集设施及其他临时建筑设施。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44,"第四十七条 维修、清疏排水管道、沟渠,维修、更换路灯、电线杆及其他公共设施所产生的废弃物,作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清除,不得乱堆乱放。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清理,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城市绿地管理养护单位应当保持绿地整洁。在道路两侧栽培、修剪树木或者花卉等作业所产生的枝叶、泥土,作业单位应当及时清除,不得乱堆乱放。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45,"第四十九条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保持车身整洁和外观良好。 +车身不整洁或者破损的,应当及时清洗、维修。 +第五十条 不得占用道路、绿地等公共场所从事车辆清洗、维修等业务。 +进行车辆清洗、维修的,应当保持场所整洁,采取措施防止污水流溢、废弃物向外散落。 +违反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五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46,"第五十一条 收购废旧物品的经营者应当保持收购场所整洁,不得乱堆乱放、焚烧废旧物品。废旧物品存储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收购废旧物品采取围挡、遮盖等措施,不得污染周围环境。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在公共场所禁止下列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 +(二)乱丢瓜果皮核、烟头、纸屑、口香糖、塑料���、包装物等废弃物; +(三)乱倒污水、垃圾,焚烧树叶、垃圾;"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47,"(四)其他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 +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五十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百元罚款。 +第五十三条 禁止在城镇地区饲养鸡、鸭、鹅、兔、羊、猪等家禽家畜;因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饲养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按照每只(头)处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48,"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房的顶部、阳台外和窗外搭建鸽舍。饲养鸽子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和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可以责令拆除鸽舍。 +第六章 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管理 +第五十四条 本市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由城市管理部门按照规划统一组织实施。 +建设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处理设施,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技术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49,"第五十五条 设置建筑垃圾、渣土消纳场所的,应当向城市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许可后,方可设置。违反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新建、改建住宅区,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密闭式垃圾收集站和其他环境卫生设施。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以及商业、文化、体育、医疗、交通等公共建筑和场所,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厕所。"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50,"城乡接壤地区的公共厕所、密闭式垃圾收集站和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建设。 +第五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厕所,应当符合本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定额指标的规定和公共厕所建设标准。现有公共厕所不符合公共厕所建设标准的,由所在地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改造方案,逐步达到规定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51,"公共厕所的维护管理责任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标准对公共厕所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公共厕所正常使用。违反规定,不能保证公共厕所正常使用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本市鼓励商场、饭店、旅馆、体育场(馆)、停车场等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的附属式公共厕所对外开放。 +第五十八条 对厕所的粪便应当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或者贮(化)粪池。"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52,"城镇地区内负有清掏粪便责任的单位应当及时清掏,对清掏的粪便密闭运输,并倾倒在指定的消纳场所。 +违反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其中违反第二款规定,随意倾倒粪便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按照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定额指标和设置标准配套建设的环境卫生设施,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所需资金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53,"第六十条 建设环境卫生设施应当严格按照规划批准的内容进行,保证工程质量。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批时,应当征求城市管理部门的意见。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竣工后,其配套环境卫生设施应当由城市管理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违反第二款规定,环境卫生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损毁环境卫生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5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迁移、改建、停用环境卫生设施和改变环境卫生设施用途。因市政工程、房屋拆迁等确需拆除、迁移或者停用环境卫生设施的,应当提前报告城市管理部门,并按照规定重建或者补建。 +违反第一款规定的,责令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违反第二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章 市容环境卫生专业作业"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55,"第六十二条 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兴办市容环境卫生专业作业企业。 +市容环境卫生专业作业企业应当具备规定的专业技术条件。 +第六十三条 市容环境卫生专业作业服务项目的承揽单位,可以由有关管理部门或者单位采取招标、委托等方式确定。 +招标单位或者委托单���可以提出高于本市城市容貌标准和环境卫生标准的作业服务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56,"中标或者接受委托的市容环境卫生专业作业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要求,完成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废弃物的工作。 +中标或者接受委托的市容环境卫生专业作业企业不得将服务项目转让或者再委托给他人。 +第六十四条 市容环境卫生专业作业企业应当遵守专业作业规范,达到城市容貌标准和环境卫生标准规定的要求,按照方便、周到的原则,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 +市容环境卫生专业作业企业应当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57,"第六十五条 侮辱、殴打市容环境卫生专业作业人员,妨碍其正常工作或者阻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本市农村地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第六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58,1993年9月17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4月16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的决定》修正的《北京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1994年8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17号令发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的《违反〈北京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行政处罚办法》,1985年11月30日市人民政府京政发〔1985〕167号文件发布、根据1994年9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20号令修改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建、改建居住区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1986年10月29日市人民政府京政发〔1986〕148号文件发布、根据1994年9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20号令第一次修改、根据1997年12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第二次修改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维护楼房阳台整洁的规定》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6024880450269277986-59,。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 +1993年11月26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1997年9月4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的决定》修正 +2001年5月18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修正案》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1,"2016年11月25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21年9月24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2,"第一条 为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防止矿山事故,保护矿山职工人身安全,促进采矿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以下简称《矿山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矿山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体采矿(以下统称矿山企业),必须遵守《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本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3,"第三条 市和区矿山安全主管部门按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安全工作实施统一监督。 +第四条 市和区矿山安全主管部门根据矿山安全监督工作的需要,配备有矿山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和矿山安全工作经验的矿山安全监督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4,安全监督人员凭其执法证件在所负责的范围内,有权进入矿山现场检查安全状况;有权参加矿山企业召开的有关会议,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或者隐患,有权要求立即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遇有危及安全的紧急情况,有权要求矿山企业现场指挥人员立即从危险区内撤出作业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5,"矿山企业拒绝矿山安全监督人员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隐瞒事故隐患、不如实反映情况的,由市和区矿山安全主管部门按照《矿山安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理。处以罚款的,罚款数额为两万元以下。 +第五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按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和下列职责,对本行业、本系统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一)制定本行业、本系统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6,"(二)检查、督促矿山建设工程施工、开采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三)检查、督促矿山事故隐患防范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四)检查、督促矿山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的提取和使用; +(五)组织本系统的矿山抢险、救护工作。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矿山企业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检查、督促乡、镇矿山企业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律、法规;"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7,"(二)检查、督促乡、镇矿山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检查、督促乡、镇矿山企业矿山建设工程施工、开采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四)组织乡、镇矿山企业制定矿山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 +(五)检查、督促乡、镇矿山企业按照规定及时、如数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 +(六)督促乡、镇矿山企业定期检查、维修安全检测仪器、机电设备及其防护装置; +(七)组织本乡、镇矿山安全联合抢险、救护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8,"(八)参加本乡、镇矿山事故的调查处理。 +矿点较多或者以采矿收益为主的乡、镇,必须有一名乡、镇级领导主管矿山安全工作。 +第七条 大型矿山企业和矿点较多的区人民政府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专业矿山抢险救护队,负责矿山重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护。 +第八条 矿长、矿山企业的负责人(以下统称矿长),对本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9,"对任用不具备安全专业知识的矿长的矿山企业,由区矿山安全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提请区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调整配备合格人员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九条 矿山企业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 +(一)发现矿山企业违反有关矿山安全的法律、法规,有权要求企业行政方面或者有关部门认真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10,"(二)矿山企业召开讨论有关安全生产的会议,应当有工会代表参加,并有权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发现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要求行政方面及时解决; +(四)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要求企业现场指挥人员立即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 +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矿长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报告安全工作,每年不少于一次。"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11,"乡、镇矿山企业应当建立职工安全监督组织,依照前两款规定,组织职工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条 矿山职工享有以下权利: +(一)有权拒绝接受违章指挥,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二)对于领导人或者上级单位危害安全的决定和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三)按照规定领取和使用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劳动防护用品; +(四)参加保障安全生产的技术革新活动,提出改善劳动条件的合理化建议。 +矿山职工履行以下义务:"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12,"(一)遵守有关矿山安全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二)维护矿山安全生产设备、设施; +(三)及时报告危险情况,参加抢险救护。 +第十一条 矿山企业的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13,"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由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拒不执行的,由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提请区以上人民政府决定由有关主管部门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产的,按照《矿山安全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罚。处以罚款的,罚款数额为十万元以下。"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14,"第十二条 矿山开采必须按照《矿山安全法》和《实施条例》的规定,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 +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投入生产的矿山企业,按照《矿山安全法》第四十四条和《实施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矿山的建设和开采,必须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矿山安全规程、行业技术规范和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15,"矿山企业进行矿山建设工程施工、开采作业,必须制定作业规程及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在地质条件复杂或者特殊环境等情况下施工或者开采作业,必须编制专门设计,报经管理矿山企业主管部门批准。 +矿山企业越界开采造成其他矿山企业伤亡事故的,应当赔偿因伤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市和区矿山安全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16,第十四条 矿山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新入矿的工人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井下工人不得少于七十二小时,露天矿工人不得少于四十小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培训期间发给生活费。调换工种和采用新工艺作业的人员必须重新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所有生产作业人员在职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每年不得少于二十小时。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17,"未对矿山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规定培训时间、考试不合格上岗作业的,按照《矿山安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理。处以罚款的,罚款数额为四万元以下。 +第十五条 矿山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考核发证工作按照国家和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18,"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的,由市和区矿山安全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提请区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停产,调整配备合格人员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十六条 矿山使用的有特殊安全要求的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和安全检测仪器,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对机电设备及其防护装置、安全检测仪器必须建立维修、检测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检测。"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19,"使用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的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安全检测仪器的,按照《矿山安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理。处以罚款的,罚款数额为五万元以下。 +第十七条 矿山企业必须根据国家规定提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用于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不得挪作他用。 +未按照规定提取或者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的,按照《矿山安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理。处以罚款的,罚款数额为五万元以下。"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2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抽调矿山企业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违反的,由市和区矿山安全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归还,对直接责任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可以提请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处分。 +第十八条 矿山企业发生矿山事故,按照《矿山安全法》第六章、第七章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处理。 +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矿山事故的,按照《矿山安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理。处以罚款的,罚款数额为三万元以下。"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21,"第十九条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出罚款的数额。 +第二十条 对坚持矿山安全生产,防止矿山事故,参加矿山抢险救护,进行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矿山企业给予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6006087819454376314-22,"第二十一条 矿山安全监督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 +1995年6月8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7年9月5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1,"第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公会议制度,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有���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 +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卫生、物价等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和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 市和区、县消费者协会依法开展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可以在乡镇、街道、集贸市场、商业网点、企业等建立基层组织,方便消费者投诉。"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2,"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保障其职能的正常履行和必要的经费。 +第四条 本市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予以揭露、批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压制有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真实报道。 +第五条 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应当悬挂营业执照。"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3,"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标明其自身的真实名称和标记。 +展销会举办者、场地和柜台提供者应当加强管理,督促参展者和场地、柜台的使用者悬挂营业执照并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第六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法律、法规对修理、更换、退货另有规定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4,"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在下列期限内提出修理、更换、退货的要求,经营者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办理: +(一)法律、法规有规定期限的,按照规定执行; +(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期限的,经营者可以与消费者约定,其中经营者采用格式合同、店堂告示等方式与消费者约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个月; +(三)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期限,经营者与消费者也没有约定期限的,为6个月。"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5,"商品非因质量问题的修理、更换、退货,由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 +第七条 实行保修的商品,在保修期内没有保修点或者保修点已经撤销的,商品的销售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 +第八条 大件商品因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需要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应当承担必要的运输费用,也可以主动上门服务或者提供运输工具。 +前款所称大件商品的标准和目录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会同市技术监督局制定发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6,"第九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因修理、更换、退货以及为解决纠纷耽误时间的,经营者应当给予赔偿。赔偿标准参照市统计局提供的上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第十条 因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要求退货的,遇价格下降时,按原价格退还货款;价格上涨时,按新价格退还贷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7,第十一条 消费者与经营者因商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发生纠纷,由双方约定送检测机构检测,双方不能就检测机构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由受理案件的机构指定。检测结果证明商品或者服务存在质量问题的,检测费用由经营者承担;检测结果证明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质量问题的,检测费用由消费者承担。对于难以检测的,经营者应当提供自己无过错的证据;不能提供无过错证据的,应当承担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8,"第十二条 从事服务业的经营者,应当明示服务项目,标明服务价格,保证服务质量。 +从事服务业的经营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消费者受到的直接损失。 +第十三条 经营者明示公告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对消费者作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经营者、展销会举办者、场地和柜台的提供者,应当在交易场所的显著位置公布监督投诉机构的电话、地址。"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9,"有关行政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可以在交易场所、公共场所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公布监督投诉机构的电话、地址。 +第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欺诈行为之一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一)雇佣他人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二)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10,"(三)在商品中掺杂、���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销售明知是失效、变质、受污染商品的; +(四)销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的; +(五)采取短尺少秤等手段,变相提高商品价格的; +(六)采取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等欺骗性价格表示的; +(七)对修理的商品,故意损坏或者更换不需要更换的零配件的; +(八)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11,"(九)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的; +(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不予标明的; +(十一)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十二)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十三)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从事经营活动,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十四)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12,"(十五)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为欺诈行为的。 +欺诈行为属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所为的,由销售者先行向消费者赔偿;赔偿后,销售者可以依法向实施欺诈行为的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追偿。 +第十五条 经营者应当遵守公平、自愿原则,不得强行销售、强行服务、强迫消费者接受其规定的价格及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13,"第十六条 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后,应当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经营者应当积极配合。经营者不接受调解或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消费者协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部门处理。 +有关行政部门对消费者的申诉或者消费者协会提请处理的案件,应当在接到申诉书或者消费者协会的建议书后1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在45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14,"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有关行政部门可以公布处理结果。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经营者不悬挂营业执照或者不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的,展销会举办者、场地和柜台提供者不督促参展者和场地、柜台的使用者悬挂营业执照并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工商行政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15,"第十八条 从事服务业的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不标明服务价格的,由物价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价格管理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经营者、展销会举办者、场地和柜台的提供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第二十条 经营者有本办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16,"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应当按照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两倍支付赔偿金。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物价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公开向消费者道歉,按照工商行政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价格管理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17,"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是指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的商品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质量要求。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7574556963931964090-18,1988年12月23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 +1994年7月22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7年4月16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2010年12月23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1,"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市教育事业发展,适应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本办法的教师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2,"第三条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第四条 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各自权限主管教师工作。 +市和区、县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技工学校和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管理工作。 +计划、财政、人事、科技干部等政府部门应当按照《教师法》的规定,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教师工作。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对实施规划所需经费予以保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保障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 +各级教育工会应当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4,"第七条 在本市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按照《教师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者同等学历,还应具有中级技术人员或者中级技工以上水平。 +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具体确定。"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5,"非师范毕业生取得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教师资格,应当接受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教育基本理论的培训。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取得教师职务的除外。 +第八条 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市属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委托的高等学校认定。 +经认定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由认定部门授予教师资格证书。"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6,"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应当有1年的试用期。 +第九条 教师受到开除公职处分或者其教师资格是通过不正当方式取得的,由教师资格认定部门予以撤销。 +丧失或者撤销教师资格的,由认定的部门或者学校收回教师资格证书。"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7,"第十条 已经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不具备合格学历又未取得教师职务的,由教育、劳动行政部门、有关办学部门和学校安排进修培训;5年之内仍未取得合格学历或者未通过国家资格考试的,调离教学岗位。(2010年12月23日删除)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聘任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任教。 +第十一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教师考核的原则、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对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8,"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师年度考核制度。考核结果记入考绩档案,作为晋升工资和职务、续聘或者不予晋升工资、解聘、低聘教师职务以及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国家标准,规划、建设师范院校,提高师范教育质量。"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9,"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中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免交学杂费,享受专业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应当保障学生基本生活需要,具体标准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制定,所需经费由财政部门、有关部门予以保障。 +本市实行师范毕业生服务期制度,服务期为5年。鼓励师范毕业生终身从教。 +非师范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应当履行聘任协议规定的义务,工作满5年的,由区、县人民政府参照师范生在校专业奖学金标准,发给一次性奖金。"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10,"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学校应当采取措施,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水平,并有计划、有步骤地使新补充的高等院校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高级中等学校教师具有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划拨专项经费,办好教师进修院校和培训基地。"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11,"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接受继续教育,重点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和青年教师。教师应当按照规定完成学习任务。 +第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使本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第十六条 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享受教龄津贴,教龄津贴标准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12,"第十七条 凡在本市山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在原有等级工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个档次,每满5年的予以固定,并再向上浮动一个档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从城镇地区到山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给予奖励性补贴。"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13,"第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快教师住房建设,划拨专款建设教师住房,优先、优惠纳入“康居工程”计划,在1997年前解决好城近郊区教师中人均住房在5平方米以下的困难户,逐步使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高于本市居民平均水平。 +对于住房困难的中小学特级教师,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拨专款专项解决。建设计划由市和区、县计划、建设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14,"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和驻军单位为职工分配住房时,夫妻一方为中小学教师的,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予以照顾。(2010年12月23日删除) +第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增加教师公费医疗经费,建立教师医疗周转金,教师医疗费应当及时予以报销,不得超过3个月,并逐步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险制度,为教师提供医疗保障。"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15,"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每两年至少组织教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办学部门予以保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中小学特级教师提供特殊医疗保健。 +第二十条 教龄满30年(女满25年)的中小学退休教师享受100%的退休金待遇;有条件的其他学校也可以对退休教师在原有退休金的基础上给予补贴。"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16,"第二十一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艺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应当对教师实行减免费或者其他优待。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由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教师”称号。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教师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已规定处理的,依照《教师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17,"师范毕业生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未完成服务年限的,由教育或者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追缴在校期间的专业奖学金和培养费,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拖欠教师应予报销的医疗费的,由各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18,"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应当指定相应的职能机构按照《教师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接受教师申诉。申诉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教师对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属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_sys_auto_gen_doc_id-9414201264597150618-19,"第二十五条 教育、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4年9月10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 +2004年10月22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2010年12月23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1,"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上通行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畅通。"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2,第四条 本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城市布局和交通需求相适应。城市规划应当与道路交通安全相协调,合理配置道路资源,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公共交通,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3,"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有关部门确定管理目标,增加对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和科技管理手段的投入;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重大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和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制定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文明建设、科学研究与应用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 本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4,"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交通、规划、建设、市政、环保、农业、发展改革、城管监察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 +第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5,"第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做好所属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和所属车辆的管理工作,落实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 +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中、小学校应当将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纳入综合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6,"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对社会公众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第九条 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提供志愿服务,协助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对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一节 机动车"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7,"第十条 申请机动车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凭证。机动车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机动车登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向申请人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8,"摩托车和道路专项作业车辆登记,应当符合本市的交通发展规划,在限定的区域内实行总量控制。 +第十二条 在本市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期间,机动车需要临时在道路上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 +第十三条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除符合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环境保护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予办理相应登记或者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9,"第十四条 应当报废的机动车,其所有人必须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应当报废的机动车,其所有人在办理新购机动车注册登记前,必须先行办理报废机动车的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 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机动车前后的规定位置,各安装一面号牌,不得倒置或者反向安装; +(二)在前窗右上角粘贴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环境保护合格标志; +(三)货运机动车及挂车车厢后部喷涂放大的本车牌号;"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10,"(四)大、中型客运机动车驾驶室两侧喷涂准乘人数,从事营运���,应当喷涂经营单位名称和营运编号; +(五)总质量在3.5吨以上的货运汽车、挂车,按照规定安装侧、后防护装置; +(六)配备有效的灭火器具、反光的故障车警告标志; +(七)车身两侧的车窗和前后窗,不得粘贴、喷涂妨碍驾驶视线的文字、图案,不得使用镜面反光遮阳膜;"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11,"(八)道路施工养护、环卫清扫、设施维修及绿化等专业作业车辆,符合国家和本市的道路作业车辆安全标准; +(九)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 +第十六条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和驾驶人应当按照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和本市有关规定,对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排放合格。"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12,"第十七条 机动车定期安全技术检验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符合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的车辆,应当发给检验合格标志。 +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前,有未接受处理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记录的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接受处理。 +第二节 非机动车 +第十八条 电动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和其他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并领取牌证后,方可上道路行驶。"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13,"第十九条 申请非机动车登记的,应当提交车辆所有人身份证明和车辆来历证明。申请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登记的,还应当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下肢残疾证明。 +申请电动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登记,应当符合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只可过户给符合规定条件的残疾人。 +第二十一条 非机动车牌证丢失,车辆所有人应当携带本人身份证明和车辆,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补领。"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14,"第三节 机动车驾驶人 +第二十二条 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申请人应当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凭证。机动车驾驶证记载的机动车驾驶人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办理换证手续。 +第二十三条 场地与道路驾驶培训、考试,应当在符合规定条件的机动车考试场进行。 +第二十四条 本市实行机动车驾驶人驾驶安全信息记录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15,"持有本市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的驾驶人,或者持有外省市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本市注册登记的营运机动车的驾驶人,应当领取驾驶人信息卡。驾驶人信息卡记载驾驶人道路交通违法、事故处理、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和其他信息。 +驾驶人信息卡遗失、损坏的,持卡人应当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银行补领,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补录有关信息后,方可使用。 +驾驶人在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驾驶人信息卡,并与驾驶证同时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16,"第三章 道路通行条件 +第二十五条 大型公共建筑、民用建筑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在立项时,应当由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道路交通影响评价。经论证,对交通环境将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立项主管部门不予立项。 +第二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及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应当与道路同时设计、同时验收。"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17,"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和国家标准,并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 +第二十七条 道路、交通设施的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通行需要,及时增设、调换、更新道路交通信号。增设、调换、更新限制性的道路交通信号,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广泛进行宣传。"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18,第二十八条 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应当根据道路状况,本着安全、畅通的原则,合理规划并实施。公共停车场建设工程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已经建成或者投入使用的公共停车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19,"第二十九条 根据本市道路停车泊位设置规划或者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道路范围内确定道路停车泊位,并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占用、撤销道路停车泊位。 +第三十条 开辟和调整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汽车、旅游汽车路线或者车站,应当符合交通规划和安全、畅通、方便出行的要求。���通等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20,"在道路上堆物、施工作业以及开辟通道,设置台阶、门坡、广告等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占用道路行为,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三十一条 经批准占用道路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提前向社会公示,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批准的路段和时间内进行; +(二)在作业区周围设置围挡,夜间在围挡设施上设置并开启照明设备,设置交通标志、交通设施及施划交通标线的作业除外;"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21,"(三)在距来车方向不少于50米的地点设置施工标志或者注意危险警告标志,夜间在距来车方向不少于100米的地点设置反光的施工标志或者注意危险警告标志; +(四)施工作业人员按照规定穿戴反光服饰,横穿车行道时,直行通过,注意避让来往车辆; +(五)施工作业完毕,应当修复损毁路面,并清除现场遗留物。 +第三十二条 在道路上进行维修、养护等作业的机动车及作业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作业时间避开交通流量高峰期;"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22,"(二)车辆开启黄色标志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按顺行方向行进; +(三)在车行道停车作业时,在作业现场划出作业区,并设置围挡;白天在作业区来车方向不少于50米、夜间在不少于100米的地点设置反光的施工标志或者注意危险警告标志; +(四)作业人员按照规定穿戴反光服饰,横穿车行道时,直行通过,注意避让来往车辆。 +第三十三条 作业车辆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使用箭头指示标志灯:"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23,"(一)占用左侧车道作业时,开启右箭头指示标志灯,指引后方车辆向右变更车道; +(二)占用右侧车道作业时,开启左箭头指示标志灯,指引后方车辆向左变更车道; +(三)占用中间车道作业时,开启左右双箭头指示标志灯,指引后方车辆向左右两侧变更车道。 +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四条 车辆、行人应当各行其道,并遵守下列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24,"(一)在同方向划有二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上,货运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轮式自行机械,在慢速车道行驶;大客车不得在快速车道行驶,但超越前方车辆时除外; +(二)在设有主路、辅路的道路上,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轮式自行机械和摩托车,只准在辅路行驶; +(三)实习期内的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不得在快速车道行驶;"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25,"(四)行人遇人行道有障碍无法正常通行而借用车行道通行时,车辆应当避让借道通行的行人。 +第三十五条 车辆变更车道不得影响其他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让所借车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者行人先行; +(二)按顺序依次行驶,不得频繁变更机动车道; +(三)不得一次连续变更二条以上机动车道; +(四)左右两侧车道的车辆向同一车道变更时,左侧车道的车辆让右侧车道的车辆先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26,第三十六条 在道路划设的公交专用车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只准公共汽车、电车通行,其他车辆不得进入该车道行驶;遇交通管制等特殊情况时,按照交通警察指挥或者交通标志指示,可以借用公交专用车道行驶。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27,"在划设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共汽车、电车应当在公交专用车道内顺序行驶。在未划设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上,公共汽车、电车不得在快速车道内行驶。超越前方车辆时,只准借用相邻的一条机动车道,超越前方车辆后应当立即驶回原车道。 +第三十七条 出租汽车上下站、出租汽车停靠站为出租汽车专用停车地点,其他车辆不得占用。 +在设置出租汽车上下站的地点,出租汽车可以临时停车上下乘客,上下乘客后应当立即驶离。"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28,"在设置出租汽车停靠站的地点,出租汽车可以临时停车上下乘客或者顺序排队等候。 +第三十八条 遇有重大国事、外事活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采取管制措施3日前向社会公告。 +第二节 机动车通行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29,"第三十九条 机动��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同方向划有二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城市道路最高时速为70公里,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路和公路最高时速为80公里。 +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正三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最高时速为30公里。"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30,"附载作业人员的货运汽车、全挂拖斗车、运载危险化学品的货运汽车、二轮摩托车、侧三轮摩托车和铰接式客车、电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最高时速为50公里,在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路和公路上行驶时最高时速为60公里。 +第四十条 机动车在道路空闲、视线良好且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应当快速接续行驶,不得妨碍后车通行。 +第四十一条 机动车在夜间路灯开启期间,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31,"机动车转弯、变更车道、超车、掉头、靠路边停车时,应当提前100米至50米开启转向灯。 +第四十二条 机动车可以在有掉头标志、标线或者未设置禁止左转弯、禁止掉头标志、标线的路口、路段掉头。掉头时应当提前进入导向车道或者在距掉头地点150米至50米处驶入最左侧车道,并不得妨碍行人和其他车辆正常通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32,"第四十三条 机动车通过环形路口,应当按照导向箭头所示方向行驶。进环形路口的机动车应当让已在路口内环行或者出环行路口的机动车先行。 +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遇放行信号时,应当让先于本放行信号放行的车辆先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33,"第四十四条 机动车进出或者穿越道路的,应当让在道路上正常行驶的车辆、行人先行。在设有主路、辅路的道路上,进主路的机动车应当让在主路上行驶的和出主路的机动车先行,辅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应当让出主路的机动车先行。 +第四十五条 机动车遇有前方车辆停车排队等候或者行驶缓慢时,应当停车等候或者依次行驶,不得进入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驶,不得鸣喇叭催促车辆、行人。"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34,"第四十六条 机动车在行驶中不得使用危险报警闪光灯,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牵引与被牵引的机动车、道路作业车辆、警车护卫的车队以及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行驶的机动车除外。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在行驶中发生故障、事故的,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设置警告标志;除抢救伤员、灭火等紧急情况外,驾驶人、乘车人应当迅速离开车辆和车行道。 +第四十八条 牵引机动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35,"(一)牵引车与被牵引车均应当由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一年以上的驾驶人驾驶; +(二)夜间使用软连接牵引时,牵引装置上设置反光标识物; +(三)道路设有二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在慢速车道内行驶; +(四)道路设有主路、辅路的,在辅路上行驶; +(五)全挂拖斗车、运载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不得牵引车辆; +(六)不得牵引轮式专用机械车及其他轮式机械。 +第四十九条 机动车停放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36,"(一)在停车场或者交通标志、标线规定的道路停车泊位内停放; +(二)在道路停车泊位内,按顺行方向停放,车身不得超出停车泊位; +(三)借道进出停车场或者道路停车泊位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或者行人正常通行。 +第五十条 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顺行方向,车身右侧紧靠道路边缘,不得超过30厘米,同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37,"(二)夜间或者遇风、雨、雪、雾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开启示廓灯、后位灯、雾灯。 +第五十一条 公共汽车、电车驶入停靠站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停靠站一侧单排靠边停车; +(二)不得在停靠站以外的地点停车上下乘客; +(三)不得在停靠站内待客、揽客。 +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试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规定悬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试车号牌; +(二)由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一年以上的驾驶人驾驶;"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38,"(三)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路线进行; +(四)不得搭乘与试车无关的人员; +(五)不得在道路上进行制动测试。 +第五十三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在执行紧��任务时,可以在应急车道内行驶,其他机动车不得在应急车道内行驶。"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39,"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或者故障确需在应急车道内临时停车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灯光、设置故障车警告标志;车身超出应急车道占用车行道的,应当将故障车警告标志设在被占用的车行道内。 +第三节 非机动车、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 +第五十四条 非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遇放行信号时,让先于本放行信号放行的车辆先行; +(二)左转弯时,沿非机动车禁驶区边缘或者路口中心右侧转弯;"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40,"(三)不得在非机动车禁驶区内行驶或者停车; +(四)未被交通信号放行的非机动车不得进入路口。 +第五十五条 驾驶非机动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非机动车道内顺向行驶。在没有划设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应当在距离道路右侧边缘线向左1.5米的范围内行驶,人力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在距离道路右侧边缘线向左2.2米的范围内行驶,畜力车应当在距离道路右侧边缘线向左2.6米的范围内行驶;"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41,"(二)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 +(三)与相邻行驶的非机动车保持安全距离;在与行人混行的道路上避让行人; +(四)行经人行横道时避让行人; +(五)不得在车行道上停车滞留; +(六)设有转向灯的,转弯前开启转向灯; +(七)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制动器失效的,不得在道路上骑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42,"(八)成年人驾驶自行车可以在固定座椅内载一名儿童,但不得载12岁以上的人员;未成年人驾驶自行车不得载人; +(九)人力客运三轮车按照核定的人数载人,人力货运三轮车不得载人; +(十)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不得在人行道和人行横道上骑行。 +第五十六条 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携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行驶证; +(二)可以载一名陪护人员,但不得从事营运。"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43,"第五十七条 行人和乘车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行人应当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的,应当在距离道路右侧边缘线向左1米的范围内行走; +(二)行人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 +(三)行人不得在车行道上行走或者兜售、发送物品; +(四)不得在车行道上等候车辆或者招呼营运车辆; +(五)遇有交通信号放行机动车时,未被放行的行人不得进入路口;"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44,"(六)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汽车,在停靠站或者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 +(七)乘坐机动车不得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 +(八)明知驾驶人无驾驶证、饮酒或者身体疲劳不宜驾驶的,不得乘坐; +(九)乘坐货运机动车时,不得站立或者坐在车厢栏板上; +(十)乘坐二轮摩托车时,只准在后座正向骑坐; +(十一)不得搭乘电动自行车、人力货运三轮车、轻便摩托车;不得违反规定搭乘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45,"第四节 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 +第五十八条 机动车需要上高速公路行驶的,驾驶人应当事先检查车辆的轮胎、燃料、润滑油、制动器、灯光、灭火器具、反光的故障车警告标志等,并保证齐全有效。 +第五十九条 高速公路救援车、清障车应当按照标准安装示警灯,喷涂明显的标志图案。执行救援、清障任务时,应当开启示警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46,"第六十条 在高速公路上进行施工、维修、养护等作业的单位,除日常维修、养护外,应当在批准的时间、地点、范围内进行,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距离作业地点来车方向的1000米、500米、300米、100米处分别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牌,夜间设置红色示警灯(筒); +(二)作业人员按照规定穿戴反光服饰,横穿车行道时,直行通过,注意避让来往车辆。"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47,第六十一条 遇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以及施工或者发生交通事故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时,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采取限制车速、调换车道、暂时中断通行、关闭高速公路等交��管制措施。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时,应当设置交通标志或者发布公告。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48,"第六十二条 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保证高速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的齐全有效,及时清理发生故障的车辆和其他障碍,劝阻禁限车辆、行人从收费站或者服务区进入高速公路。 +第六十三条 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现场,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勘查工作完毕后,由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及时进行清理。清理时应当按照道路施工作业的规定实行安全控制。 +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49,"第六十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或者危险化学品、放射性危险物品运输事故报警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报告。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协调事故处理。 +第六十五条 对当事人依法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或者交通警察可以当场处理的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具体范围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50,"第六十六条 现场勘查完毕后,当事人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按照要求及时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并清理现场。 +在当事人拒不服从、无力实施或者遇有影响公众利益的紧急情况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指定单位代为当事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并清理现场,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当事人应当接收、保管从现场清理的物品。 +故障车的清理适用本条第二款的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51,"第六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检验、鉴定的需要,可以收集交通事故车辆、嫌疑车辆、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以及其他与交通事故有关的证据,并妥善保管,检验、鉴定后应当立即发还。 +第六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当事人有过错的,应当确定当事人有责任;当事人没有过错的,应当确定当事人无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52,"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 +(一)一方当事人有过错,其他当事人无过错的,有过错的为全部责任,无过错的为无责任; +(二)两方以上的当事人均有过错的,作用以及过错大的为主要责任,作用以及过错相当的为同等责任,作用以及过错小的为次要责任; +(三)无法确定各方当事人有过错或者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为无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53,"(四)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为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为全部责任; +(五)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其他方为无责任。 +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具体确定标准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十九条 本市依法对机动车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54,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赔偿;肇事车辆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肇事车辆按照相当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先行赔偿。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55,第七十条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超过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无法确定双方当事人过错的,平均分担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56,第七十一条 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无法确定双方当事人过错的,平均分担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57,第七十二条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动车驾驶人在驾驶中履行了交通安全注意义务并已经采取了适当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处置措施,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比例、额度承担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58,"机动车一方有过错的,按照过错程度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已先行赔付的,保险公司有权予以追偿。"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59,"第七十三条 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当事人有条件报案、保护现场但没有依法报案、保护现场,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赔偿。超出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一方当事人有上述行为的,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均有上述行为的,平均分担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60,"(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有上述行为,又没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及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一方当事人有条件报案、保护现场但没有依法报案、保护现场,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的,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均有前述行为的,平均分担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61,"第七十四条 当事人共同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具体的赔偿请求、理由,并提供相应的凭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当事人的调解申请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六章 事故预防与执法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62,"第七十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本着预防与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原则,组织制定应对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以及其他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公安、交通、卫生、市政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 +遇有应急预案所规定的情形发生时,各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互密切配合,并注意信息的沟通、反馈。"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63,"第七十六条 本市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对本单位所属机动车的使用、保养、维修、检查制度,保持车辆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 +(二)教育本单位人员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对本单位专职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64,"(三)专业运输单位录用驾驶人员驾驶机动车的,应当对驾驶人员进行资质审查和专门的道路交通安全培训考核,建立档案,并向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四)专业运输单位由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交通安全工作,设置交通安全工作机构,并配备交通安全专职人员; +(五)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实现交通安全目标。"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65,"第七十七条 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由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交通安全委员会,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应当按照隶属关系督促本系统各单位执行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 +中央在京机关及驻京军事机关的交通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本系统各单位执行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66,"本市各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定期监督检查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执行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的奖励和处罚。 +第七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警察的管理,提高交通警察的素质和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营运车辆安全技术状况的检测。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67,"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组建的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协助交通警察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告知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九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本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68,"第八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罚。对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 +第八十一条 行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元罚款: +(一)违反交通信号、未走人行道或者未按照规定靠路边行走的; +(二)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未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的; +(三)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69,"(四)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的; +(五)在道路上有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的; +(六)在机动车道上拦乘机动车的; +(七)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扒车、强行拦车或者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的; +(八)通过铁路道口未按照管理人员指挥通行的; +(九)在车行道内行走或者兜售、发送物品的; +(十)未被交通信号放行的行人进入路口的。 +第八十二条 乘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70,"(一)违反规定在机动车道上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的; +(二)开关车门时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 +(三)在机动车行驶中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跳车的; +(四)乘坐二轮摩托车未在后座正向骑坐的; +(五)乘坐货运机动车时,站立或者坐在车厢栏板上的; +(六)违反规定搭乘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人力货运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和轻便摩托车的。 +第八十三条 行人、乘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71,"(一)行人违反限制通行规定的; +(二)乘车人向车外抛撒物品的; +(三)乘车人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 +(四)乘车人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的。 +第八十四条 未满16周岁在道路上驾驭畜力车、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予以警告或者处10元罚款。 +第八十五条 驾驶非机动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元罚款: +(一)违反交通信号通行的; +(二)违反限制通行规定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72,"(三)在非机动车道内逆向行驶或者违反规定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停车滞留的; +(四)违反路口通行规定的; +(五)在人行道、人行横道上骑行的; +(六)未按照规定横过机动车道的; +(七)行经人行横道未避让行人的; +(八)突然猛拐或者在其他车辆之间穿行的; +(九)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的; +(十)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的; +(十一)未被交通信号放行的非机动车进入路口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73,"(十二)制动器失效在道路上骑行的。 +第八十六条 驾驶非机动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元罚款: +(一)未依法登记上路行驶的; +(二)违反载物规定的; +(三)违反载人规定的; +(四)独轮自行车、二人以上骑行的自行车上道路行驶的; +(五)在道路上学习驾驶的; +(六)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未携带行驶证的; +(七)未按照规定地点停放的。 +第八十七条 驾驭畜力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元罚款: +(一)违反限制通行规定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74,"(二)未按照规定下车牵引牲畜的; +(三)未按照规定超车的; +(四)并行或者驾驭人离开车辆的; +(五)使用未驯服牲畜驾车、随车幼畜未拴系的; +(六)停放车辆时未拉紧车闸、拴系牲畜的。 +第八十八条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和乘车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0元罚款: +(一)非机动车、行人进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的; +(二)醉酒驾驶非机动车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75,"(三)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超过15公里的; +(四)非下肢残疾的人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 +(五)乘坐摩托车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 +(六)乘车人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的; +(七)明知驾驶人无驾驶证、饮酒或者身��疲劳不宜驾驶机动车而乘坐的; +(八)自行车、三轮车加装动力装置的。 +对自行车、三轮车加装动力装置的,除给予罚款处罚外,责令拆除加装的动力装置并予以收缴。"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76,"第八十九条 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50元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的; +(二)驾驶摩托车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 +(三)车门、车厢未关好时行车的; +(四)未配备有效的灭火器具、反光的故障车警告标志的; +(五)进出停车场或者道路停车泊位妨碍其他车辆或者行人正常通行的。 +第九十条 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0元罚款: +(一)未携带行驶证、驾驶证、驾驶人信息卡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77,"(二)驾驶证丢失、损毁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三)驾驶摩托车时手离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的; +(四)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或者粘贴、喷涂妨碍安全驾驶的物品或者文字、图案的; +(五)公路营运客车、重型货车、半挂牵引车未按照规定安装或者使用行驶记录仪的; +(六)未按照规定粘贴或者悬挂实习标志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78,"(七)道路施工养护、环卫清扫、设施维修及绿化等专业作业车辆不符合国家和本市的道路作业车辆安全标准的。 +第九十一条 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0元罚款: +(一)在没有划分中心线和机动车、非机动车分道线的道路上,未按照规定行驶的; +(二)违反分道行驶规定的; +(三)未按照交通标志、标线指示或者交通警察指挥行驶的; +(四)违反限制通行规定的; +(五)未按照规定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的; +(六)违反倒车规定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79,"(七)违反牵引挂车规定的; +(八)违反交替通行规定的; +(九)违反试车规定的; +(十)违反灯光使用规定的; +(十一)违反危险报警闪光灯使用规定的; +(十二)违反故障机动车牵引规定的; +(十三)向道路上抛撒物品的; +(十四)违反规定使用喇叭的; +(十五)机动车发生故障,未按照规定报警的。 +第九十二条 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0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80,"(一)行经交叉路口、环形路口、道路出入口或者进出、穿越道路未按照规定行车、停车或者让行的; +(二)通过无交通信号控制路口未减速让行的; +(三)通过无交通信号或者无管理人员的铁路道口未减速或者停车确认安全的; +(四)行经无交通信号的道路,遇行人横过道路未按照规定避让的。 +第九十三条 机动车载人、载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0元罚款: +(一)非公路客运车辆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到20%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81,"(二)驾驶摩托车违反规定载人的; +(三)驾驶拖拉机违反规定载人的; +(四)载客汽车违反规定载货的; +(五)违反规定标准载物的; +(六)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物品,未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行驶的。 +第九十四条 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驾驶安全设施不齐全的车辆上道路行驶的; +(二)驾驶机件不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82,"(三)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的; +(四)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仍驾驶机动车的; +(五)使用他人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信息卡的。 +第九十五条 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 +(二)未按照规定安装号牌的; +(三)故意遮挡或者污损机动车号牌的; +(四)机动车号牌不清晰或者不完整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83,"(五)改变车身颜色、更换发动机、更换车身或者车架,未办理变更登记的; +(六)货运机动车及其挂车的车身或者车厢后未喷涂放大的牌号、放大的牌号不清晰的; +(七)大、中型客运机动车未按照规定喷涂准乘人数或者经营单位名称的; +(八)机动车未按照规定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或者未放置有效的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环保合格标志的; +(九)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影响安全驾驶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84,"(十)总质量在3.5吨以上的货运汽车、挂车,未按照规定安装侧、后防护装置的。 +第九十六条 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逆向行驶的; +(二)违反规定在专用车道内行驶的; +(三)在划设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上,公共汽车、电车违反规定在其他车道内通行的; +(四)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的; +(五)违反规定超车的; +(六)违反规定变更车道的; +(七)违反规定会车的; +(八)违反规定掉头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85,"(九)变更车道影响本车道内机动车正常行驶的; +(十)行经人行横道遇行人通过时,未停车让行的; +(十一)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下的; +(十二)非公路客运车辆载人超过核定人数达到20%以上的; +(十三)货运机动车违反规定附载作业人员的; +(十四)运载危险化学品未按照规定行驶的; +(十五)通过铁路道口,违反交通信号或者管理人员指挥的; +(十六)载运超限物品行经铁路道口,未按照当地铁路部门指定的铁路道口、时间通过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86,"(十七)遇有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未按照规定让行的。 +第九十七条 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拨打、接听电话、观看电视的; +(二)下陡坡时熄火或者空档滑行的; +(三)连续驾驶超过4个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 +(四)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违反规定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的; +(五)违反规定在应急车道内行驶或者停车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87,"第九十八条 遇前方道路受阻或者前方车辆排队等候、缓慢行驶时,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违反规定进入路口的; +(二)违反规定在人行横道或者网状线区域内停车等侯的; +(三)借道超车的; +(四)占用对面车道的; +(五)穿插等候车辆的; +(六)进入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驶的。 +第九十九条 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违反规定停放车辆的; +(二)违反规定临时停车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88,"(三)出租汽车违反规定停车上下乘客的; +(四)出租汽车违反规定在道路上停车待客、揽客的; +(五)公共汽车、电车违反驶入停靠站规定的。 +第一百条 驾驶机动车发生故障或者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的; +(二)未按照规定设置警告标志的; +(三)夜间未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的; +(四)发生交通事故后,未按照规定撤离现场,造成交通堵塞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89,"(五)机动车发生故障后尚能移动,未移至不妨碍交通地点的。 +第一百零一条 学习驾驶或者实习期间驾驶机动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一)未按照指定路线、时间学习驾驶或者教练车乘坐无关人员的; +(二)在实习期间内驾驶禁止驾驶的机动车的; +(三)在实习期间内驾驶机动车在快速车道内行驶的。 +第一百零二条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行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0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90,"(一)驾驶禁止驶入高速公路的机动车驶入高速公路的; +(二)非救援车、清障车在高速公路上拖曳、牵引机动车的; +(三)救援车、清障车执行救援、清障任务时,未开启示警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的; +(四)行驶速度低于规定的最低时速的; +(五)未按照规定保持行车间距的; +(六)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未按照规定行驶的; +(七)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行道内停车的; +(八)在匝道、加速车道或者减速车道上超车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91,"(九)骑、轧车行道分界线或者在路肩上行驶的; +(十)试车或者学习驾驶机动车的; +(十一)货运机动车车厢内载人的; +(十二)二轮摩托车载人的。 +第一百零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 +第一百零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六十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施工作业单位立即改正,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不能立即消除隐患的,责令停止作业。"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92,第一百零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未履行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禁止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93,"第一百零六条 ��依法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机动车驾驶人,由交通警察将其交通违法信息录入驾驶人信息卡,并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持驾驶人信息卡、处罚决定书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当事人也可以自愿采取银行信用卡划拨的方式缴纳罚款。 +第一百零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确认的交通违法行为,应当向社会公示,公众有权查阅。" +_sys_auto_gen_doc_id-5656700230679304595-94,"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发现机动车有未处理的违法行为记录的,应当通过信函或者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应当按照告知的时间、地点接受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百零八条 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若干规定 +2001年8月3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2年9月28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要求,依法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1,"第三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村民委员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2,第四条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行使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3,"第五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建立健全各项自治制度,依法开展自治活动,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不得侵占或者自行处置村集体财产。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4,第六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5,"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文化体育、妇女儿童等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委员会的成员。人口少的村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委员会,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有关工作。 +村民委员会设立下属委员会的,应当在村民委员会选举结果公布后十五日内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下属委员会成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6,"第八条 村民委员会可以根据村民居住状况、集体土地所有权关系等分设若干村民小组。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宣传贯彻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纳税、服兵役、拥军优属、抢险救灾、计划生育等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和引导村民加强民族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7,"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法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生产、生活秩序;协助政府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发展文化教育,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8,"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建设和经济发展,引导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开展公益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鼓励和引导村民建立服务性、公益性和互助性社会组织,并支持其依法开展活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9,"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的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区、县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组织审计,审计结果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及时向村民公布。 +第十五条 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村民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并应当提前十日通知村民。"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10,"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召开村民会议,根据需要可以邀请驻本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派代表列席。"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11,"第十六条 一百户以上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设立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五分之四以上,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 +第十七条 村民会议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12,"村民自治章程应当包括本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开展民主决策的基本规则,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工作制度,公益事业服务和公共事务管理,以及村民自治的其他重大事项。 +村民委员会应当在广泛征集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制定或者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建议。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由村民委员会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13,"第十八条 村民会议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年度工作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有权撤销或者变更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有权撤销或者变更村民代表会议不适当的决定。 +村民会议可以授权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年度工作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撤销或者变更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第十九条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会议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14,"(一)本村享受误工补贴或者村财务开支的人员,以及补贴或者报酬标准; +(二)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三)村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方案; +(四)村日常运行经费的使用方案; +(五)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村民会议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具体事项应当在村民自治章程中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15,"第二十条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特殊情况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在五日内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方可召开,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根据需要可以邀请驻本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派代表列席会议。"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16,"第二十一条 村民代表会议的议题应当由村民委员会在会议召开的三日前公布。村民代表在会前应当征求所代表的村民的意见,对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应当及时向所代表的村民进行传达。 +第二十二条 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 +村民代表由村民小组推选的,村民代表总数一般不得少于三十人。 +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应当有人口较少的民族的代表。"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1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代表。 +第二十三条 村民代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十八周岁,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本村村民; +(二)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办事公道,有较高的群众威信; +(三)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具有一定议事能力。 +第二十四条 村民代表应当向其推选户或者村民小组负责,接受村民监督。 +村民代表的职责: +(一)参加村民代表会议,讨��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18,"(二)联系其推选户或者村民小组,反映其推选户或者村民小组的意见和建议; +(三)向其推选户或者村民小组传达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并动员村民遵守和执行; +(四)村民自治章程中规定的其他职责。 +村民代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原推选户或者村民小组撤换。 +第二十五条 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应当有本村民小组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三分之二以上,或者本村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19,"村民小组组长应当在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产生后十五日内由村民小组会议从本组村民中推选产生。村民小组组长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 +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督促本组村民执行村民委员会的决定,完成村民委员会交给的工作任务,办理本组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并向村民委员会反映本组村民的意见和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20,"第二十六条 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认为需要由村民委员会研究决定的事项,可以向村民委员会提出。村民委员会不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七条 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履行依法公布村民委员会成员职务的自行终止、监督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工作等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21,"村务监督委员会由三至五人组成,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其中应当有具备财会、管理知识的人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与村民委员会成员同期换届,任期与村民委员会成员相同。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村务监督委员会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可以列席村民委员会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22,"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撤换。 +第二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 +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下列事项,接受村民的监督: +(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其实施情况; +(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 +(三)村社会保障、合作医疗、优抚救济政策、工作措施和落实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23,"(四)政府拨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救灾救助、补贴补助、支援新农村建设等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 +(五)村财务收支情况; +(六)村民负担费用的收缴及使用情况; +(七)农转非情况; +(八)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的情况; +(九)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制定实施情况; +(十)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公布的其他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24,"第二十九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在本村明显的地方设置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和意见箱。村务公开还可以采取广播、闭路电视、网络、刊物等辅助形式。 +村民委员会应当广泛听取群众对村务公开的意见,接受群众查询,并作好答复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25,"村务公开不及时或者公开内容不真实的,村民有权向村民委员会提出质询,向村务监督委员会投诉,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有关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负责调查核实,责令依法公布;经查证确有违法行为的,有关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 村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村财务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可以采取会计委托代理等财务管理方式。"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26,"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 +第三十一条 村应当建立村民委员会印章使用的审批、登记、备案等管理制度,并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或者村规民约。 +第三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应当建立村务档案。村务档案包括:选举文件和选票,会议记录,公益设施基本资料,基本建设资料,村务公开资料,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以及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需要建立村务档案的文件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27,"村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应当符合本市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应当接受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对其履行职责情况和廉洁情况的民主评议;由村民或��村集体承担误工补贴的聘用人员,应当接受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对其履行职责情况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持,并公布评议结果。"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28,"村民委员会成员连续两次被评议不称职的,其职务终止,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予以公布。 +第三十四条 区、县民政部门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和实施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培训计划,实行培训制度。村民委员会成员至少在当选后的两个月内接受一次培训。培训经费由区、县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承担。" +_sys_auto_gen_doc_id-15463712191588585374-29,"第三十五条 本市实行村级公益事业专项补助制度,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村级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的审核和监督。 +第三十六条 本市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本规定的实施,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治权利。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0,"北京市民兵预备役工作条例 +1994年9月9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民兵工作条例》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户籍在本市的公民和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1,"第三条 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编入民兵组织或者经过登记服预备役的人员为基础组建起来的战时快速动员武装组织。 +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主要任务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本市民兵、预备役工作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北京卫戍区主管。"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2,"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民兵、预备役工作,组织和监督完成民兵、预备役工作任务。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当协助军事机关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解决有关问题。 +区、县人民武装部是本地区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负责本区域的民兵、预备役工作。乡、镇、街道和部门、系统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武装部负责办理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的民兵、预备役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3,"本市民兵、预备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有在职职工1000人以上的,应当设立人民武装部,1000人以下的,根据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立人民武装部;按规定不设立人民武装部的单位,应当配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或者确定一个部门负责办理民兵、预备役工作。 +人民武装部干部的配备和机构的变更,依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擅自撤销或者合并人民武装部。"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4,"第六条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凡18岁至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本市男性公民,除正在服现役的以外,应当参加民兵组织、服预备役。 +根据需要,吸收女性公民参加基干民兵组织。"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5,"第七条 凡是符合建立一个基干民兵班或者民兵排条件的农村乡、镇和行政村,城市企业、事业单位和街道,都应当建立民兵组织。农村一般以行政村为单位编民兵排(基干班)、连或营;城市一般以企业、事业单位、街道为单位编民兵排、连、营、团。 +按照规定不建立民兵组织的,应当对符合条件的公民进行预备役登记。 +预备役部队依照上级军事机关的规定组建。"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6,"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把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政治教育纳入全民国防教育计划,保证人员、时间、内容的落实。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完成生产任务,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增产节约等活动,主动承担急难险重及其他公益建设任务,为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7,"第十条 各级人民武装部和预备役师、团应当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因地制宜地开展以劳养武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以劳养武活动应当给予支持。 +第十一条 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军事训练任务,由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卫戍区下达,区、县人民政府和军事部门应当按要求完成任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8,"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上级下达的当年军事训练任务,掌握民兵、预备役人员流动情况,保证参加训练的人员、时间的落实。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所需的人员、时间,纳入劳动、人事管理计划,保证军事训练任务的完成。 +第十二条 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所需场地、武器装备应当得到保障。军事训练器材、教材,应当严格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9,"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管理工作的领导。 +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仓库的新建、改建、扩建,应当纳入地方基建计划。配备有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的乡、镇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做好武器装备管理、维修工作,落实保管武器装备所需的库(室)、安全设施和看管人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10,"民兵、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的配备、调整、使用、调动和安全技术管理等,依照上级军事机关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民兵、预备役部队应当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区、县人民政府和区、县人民武装部以及预备役师、团依照上级的有关规定,组织和落实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分队,随时担负上级赋予的任务。动用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分队的批准权限,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11,"第十五条 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训练期间原有的待遇不变。是农村村民的,比照当地同等劳动力的收入水平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给予误工补贴;是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由所在单位照发工资和奖金;是城市个体工商者和待业人员的,由所在街道办事处给予适当补助。 +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训练期间的伙食补助和往返交通费,比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12,"第十六条 本市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所需经费,主要由市人民政府下拨民兵事业费和区、县财政补贴以及实行乡、镇、企业、事业单位统筹的办法解决。统筹的具体办法以及经费的使用、管理等,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 基层人民武装部和企业、事业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民兵、预备役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军事部门给予表彰。"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13,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参战执勤、军事训练、维护社会治安、抢险救灾以及其他民兵、预备役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军事部门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规定的奖励项目和批准权限,或者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分别给予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以及其他奖励。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14,"民兵、预备役人员因参战执勤、军事训练、维护社会治安、抢险救灾以及其他民兵、预备役工作牺牲、致残的,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或者安置。 +第十八条 应当参加民兵、预备役组织的公民拒绝参加的,逃避教育训练和执行任务的民兵、预备役人员经教育不改的,由人民武装部提请其所在单位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给予下列处分或行政处罚,并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 +(一)是在职职工的,由所在单位扣发半年至一年的奖金;"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15,"(二)是从事个体经营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暂停营业三个月至半年; +(三)是城镇待业青年或者农村青年的,由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给予相当于当地一个参加军事训练人员训练所需经费1至3倍的罚款,或者责令其从事同等训练时间的社会公益劳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16,第十九条 部门、系统、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人民武装部和民兵组织而拒绝建立的,擅自撤销、合并人民武装部或者取消民兵、预备役组织的,拒绝接受民兵、预备役工作任务的,不完成军事训练任务的,由当地人民武装部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提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并可以由其上级主���部门对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4353955958533104635-17,"第二十条 对于违反有关规定或者疏于管理而发生武器装备事故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军事部门按照国家和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给予行政处罚;对责任单位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0,"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 +2015年9月25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明确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1,"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活动及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包括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第三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监测、施工图审查、预拌混凝土生产等建设工程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合同约定从事工程建设活动,承担质量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2,"第四条 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市政市容、园林绿化、文物、民防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用设施、园林绿化、文物、人民防空等专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交通、水务、公安消防、质监、环保、气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3,"第五条 建设工程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会员单位和人员依法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可以提供咨询、培训、信息、技术等服务,建立行业信用评价制度,向建设工程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维护行业、会员的合法权益和共同经济利益。 +第六条 本市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建设工程质量认证、检测、咨询、培训、保险、担保、信用评价等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4,"第七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举报工程建设违法违规行为,投诉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 +第二章 建设工程有关单位的质量责任 +第八条 建设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建设单位应当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单位责任,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对建设工程各阶段实施质量管理,督促建设工程有关单位和人员落实质量责任,处理建设过程和保修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缺陷和事故。"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5,"第九条 勘察单位对建设工程勘察质量负责。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开展勘察工作,勘探、测试、测量和试验原始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签署齐全。 +第十条 设计单位对建设工程设计质量负责。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开展设计工作,保证设计质量。"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6,"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建设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偷工减料,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实行绿色施工。 +第十二条 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实施分包的,分包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技术条件,并对承担的勘察、设计、施工质量负责。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对分包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7,"第十三条 监理单位对监理工作负责。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 +第十四条 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检测、鉴定活动,并对检测、鉴定数据和检测、鉴定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十五条 工程监测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8,"第十六条 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生产单位和供应单位按照规定对产品质量负责。 +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时,供应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供真实、有效的质量证明文件。结构性材料、重要功能性材料和设备进场检验合格后,供应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报送供应单位名称、材料技术指标、采购单位和采购数量等信息。供应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材料的单位,其法定代表人还应当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9,"第十七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对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质量负责。 +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应当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对配合比进行设计,按照配合比通知单生产,并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生产质量进行验收。 +第三章 建设工程有关人员的质量责任 +第十八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明确各自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应当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10,"法定代表人和项目负责人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对工程建设相应质量承担直接责任。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建设工程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督促有关单位落实质量责任,并对由其违法违规或不当行为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或者质量问题承担责任。 +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对因勘察、设计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或者质量问题承担责任。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对因施工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或者质量问题承担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11,"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第二十条 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在注册许可范围和聘用单位业务范围内从业,对签署技术文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依法承担质量责任。 +第二十一条 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或者注册执业资格,按照规定接受继续教育;其中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行业职业标准和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12,"第二十二条 建设工程一线作业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行业职业标准和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建设工程有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一线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第四章 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责任 +第一节 建设前期 +第二十三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发出的同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13,"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进行工程发包,不得将一个单位工程发包给两个以上的施工单位。禁止建设单位对预拌混凝土直接发包。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将工程建设合同、勘察合同、设计合同、监理合同、施工分包合同、重要材料设备采购合同,按照规定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建设工程规模标准、结构形式、使用功能等发生重大变更,依法应当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将相关合同重新报备。"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14,"第二十六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供应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材料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其签署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作为建设工程各阶段相关合同的附件,由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手续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提交。 +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应当存入建设工程档案,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15,"第二十七条 中央及外省市在京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企业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办理备案手续,纳入建设工程质量信用管理范围。 +中央国家机关、驻京部队、中央企事业单位的审批类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备案,纳入本市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并按照规定办理建设手续。 +第二节 勘察设计"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16,"第二十八条 深基坑、地基处理等岩土工程的设计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岩土工程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文件应当按规定经审查后方可使用,具体规定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建设工程由多个单位合作设计的,各设计单位应当通过合作协议确定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划分。分阶段的合作设计,各设计单位分别承担各阶段的设计质量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17,第三十条 建设工程进行改建、扩建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同或者以上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设计。因改建、扩建工程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承担设计质量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18,"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按照相关规定应当重新提交审查的,建设单位应当将修改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重新提交审查。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建设工程施工、监理、验收及质量监督管理的依据。 +第三十二条 设计变更或者工程洽商改变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的,设计技术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签字签章。改变的内容作为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工程施工"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19,"第三十三条 依法应当申请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前依法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领取施工许可证后,施工单位方可进行施工。 +施工许可证领取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其他施工许可条件发生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20,"第三十四条 禁止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通过挂靠方式,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施工单位通过挂靠方式,以其他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 +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 +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上述违法行为的具体认定和处理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21,"第三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项目负责人,配备与工程项目规模和技术难度相适应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落实质量责任。 +第三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监理机构,明确总监理工程师,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配备与工程项目规模、特点和技术难度相适应的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采取巡视、平行检验、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旁站等方式实施监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22,"第三十七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当提供现场技术服务,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勘察、设计问题。现场服务的范围、标准及费用可以由建设单位与勘察、设计单位在合同中约定。 +第三十八条 相关工程建设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实施第三方监测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23,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可以采取合同方式约定各自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并对各自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负责,按照规定报送采购信息。建设单位采购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筋和钢结构构件的,应当组织到货检验,并向施工单位出具检验合格证明。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24,"第四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预拌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及有关专业工程材料进行进场检验;实施监理的建设工程,应当报监理单位审查;未经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监理单位应当监督施工单位将进场检验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预拌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或者有关专业工程材料退出施工现场,并进行见证和记录。"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25,"第四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按照规定对见证取样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预拌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和工程实体质量、使用功能进行检测。施工单位进行取样、封样、送样,监理单位进行见证。 +第四十二条 发现检测结果不合格且涉及结构安全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应当自出具报告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报告住房城乡建设或者其他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26,"任何单位不得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 +第四十三条 监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审查施工单位现场质量保证制度,并监督执行。 +发现施工单位项目管理机构及其岗位人员不符合配备标准、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未在施工现场履行职责或者分包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改正;施工单位拒不改正的,可以要求暂停施工。 +发现涉及结构安全的重大质量问题的,监理单位应当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工整改。"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27,"第四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隐蔽工程、检验批、分项和分部工程进行自检。 +实施监理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应当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经验收不合格的,监理单位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重新报验;未经监理单位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施工单位将隐蔽部位隐蔽的,监理单位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采取返工、检测等措施,并重新报验。"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28,"第四十五条 监理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的,应当同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停工整改的,监理单位应当报告住房城乡建设或者其他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完成前不予签认工程款支付申请。 +第四十六条 建设工程发生涉及结构安全的重大工程质量问题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应当自发现之日起3日内报告住房城乡建设或者其他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节 竣工验收"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29,"第四十七条 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质量自检;自检合格的,监理单位应当组织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预验收。 +竣工预验收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形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30,"第四十八条 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并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对住宅工程,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分户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形成经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签署的工程竣工验收记录,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工程竣工验收记录中各方意见签署齐备的日期为工程竣工时间。"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31,"第四十九条 轨道交通工程验收包括单位工程验收、项目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制定各阶段验收方案。 +轨道交通工程的单位工程验收合格且相关专项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项目工程验收。项目工程验收合格且按照规定完成不载客试运行后,方可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32,"轨道交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且消防、人民防空、运营设备和设施、环境保护设施、防雷装置特种设备、卫生、供电、档案等按照规定验收后,方可交付试运营。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保修期限自交付试运营之日起计算。 +第五十条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且消防、人民防空、环境卫生设施、防雷装置等应当按照规定验收合格后,建设工程方可交付使用。 +通信工程、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环境保护设施、特种设备等交付使用前应当按照规定验收。"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33,"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交付使用或者投入试运营,出现问题的,由建设单位承担责任。 +第五十一条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工程档案预验收文件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文件报住房城乡建设或者其他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交通、消防、环保、人民防空、通信等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34,"第五十二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建设工程档案原件。 +第五十三条 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设置永久性标识,载明工程名称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以及项目负责人姓名等内容。 +第五节 保修使用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质量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对所有权人履行质量保修义务。 +建设单位对所有权人的工程质量保修期限自交付之日起计算。"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35,"在建设工程保修期限内,经维修的部位保修期限自所有权人和相关单位验收合格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五十五条 建设单位在房屋建筑工程交付使用时,应当向所有权人提供房屋建筑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当载明房屋建筑的基本情况、设计使用寿命、性能指标、承重结构位置、管线布置、附属设备、配套设施及使用维护保养要求、禁止事项等。 +房屋建筑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示范文本由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36,"第五十六条 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后,所有权人对建设工程使用安全负责。所有权人应当按照设计功能和使用说明使用建设工程,并按照规定负责组织对建设工程进行检查维护、安全评估、安全鉴定、抗震鉴定和安全问题治理等活动。 +第五十七条 禁止房屋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擅自变动的,可以向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第五章 建设工程质量保障 +第一节 市场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37,"第五十八条 建设工程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依法定程序签订勘察、设计、施工或者监理等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本市鼓励使用合同示范文本。 +建设工程相关合同经备案后作为结算工程建设费用的依据,合同当事人不得订立背离备案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38,"第五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设立工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也可以聘请工程项目管理单位提供专业化质量管理服务。 +第六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质量要求、技术标准,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和工程计价依据,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费用,政府投资工程还应当科学合理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和最高投标限价。 +投标单位报价总价低于本市规定的预警线,经评标专家委员会质询评审后中标的,建设单位可以适当提高履约担保金额。"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39,"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工程建设费用。 +第六十一条 建设单位调整勘察、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的,应当承担相应增加费用。 +勘察、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定额及调整幅度确定,房屋征收、管线拆改移、树木伐移以及不可抗力等占用时间不包括在施工工期内。任何单位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勘察、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 +第六十二条 本市推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40,"从事住宅工程房地产开发的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投保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保险费用计入建设费用。保险范围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以及防水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保险期间至少为10年,防水工程的保险期间至少为5年。 +鼓励建设工程有关单位和从业人员投保职业责任保险。 +第六十三条 本市推行建设单位工程质量保修担保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41,"从事住宅工程房地产开发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房屋销售前,办理住宅工程质量保修担保。保修担保范围包括工程保温、管线、电梯等影响房屋建筑主要使用功能的分项和分部工程。已经投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且符合规定的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的,可以不再办理保修担保。 +其他建设单位参照前款执行。 +第六十四条 本市推行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质量保修担保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42,"施工总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可以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在施工总承包合同中约定施工质量保修担保方式。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出具撤销保函申请书或者返还施工质量保证金。 +第六十五条 行业协会、学会、金融机构、行政主管部门等,可以根据建设工程有关单位、从业人员的信用情况,在担保保险、资格资质、招标投标、金融信贷、评奖评优等有关工程建设活动中,采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 +第二节 行政监管"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43,"第六十六条 住房城乡建设和其他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建设工程有关单位、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处罚信息档案,建立信用、处罚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信用、处罚信息公开制度和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第六十七条 住房城乡建设和其他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市地方标准实施监管。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本市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地方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44,"第六十八条 住房城乡建设和其他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投诉举报机制。 +第六十九条 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受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负责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工作,逐步建立监督执法过程追溯机制,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动态状况进行分析、评估。 +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专业工程的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45,"第七十条 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工程有关单位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二)抽查、抽测涉及工程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 +(三)抽查、抽测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 +(四)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 +(五)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六)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46,"第七十一条 本市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协调机制。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建设工程质量综合协调工作,负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质量监督的协作配合。 +在质量监督职责出现交叉或者不明确时,综合协调部门应当及时协调;难以确定的,应当指定临时监管部门或者暂时履行,并及时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确定职责部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47,"第七十二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影响工程建设正常开展或者干扰正常监管、执法活动,不当干预工程建设的,依照有关行政问责规定追究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48,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勘察单位勘探、测试、测量和试验原始记录不真实、准确、完备或者签署不齐全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49,"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者有不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前款所称工程合同价款是指违法行为直接涉及或者可能影响的分项工程、单位工程或者建设工程合同价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50,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房屋安全鉴定单位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开展检测、鉴定活动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暂停承接相关业务3个月至9个月。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51,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出具虚假、错误检测、鉴定报告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一年内暂停承接工程质量检测、房屋安全鉴定业务;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资质证书。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52,"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工程监测单位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监测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一年内暂停承接相关项目监测业务。 +工程监测单位伪造监测数据,或者出具虚假监测报告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一年内暂停承接全部监测业务;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资质证书。"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53,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供应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材料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未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或者建设单位未提交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54,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未进行配合比设计或者未按照配合比通知单生产、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供应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预拌混凝土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55,"第八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签署虚假、错误技术文件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建设工程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使用不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或者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的;"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56,"(二)使用未按照规定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的; +(三)使用未通过培训考核的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 +(四)使用未通过培训考核的一线作业人员的; +(五)未建立一线作业人员教育培训制度,或者未按照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对一线作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57,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将一个单位工程发包给两个以上的施工单位,或者将预拌混凝土直接发包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单位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罚款;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资金拨付。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58,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发生变更未重新领取施工许可证施工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建设单位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59,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通过挂靠方式,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60,施工单位通过挂靠方式,以其他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施工单位未取得资质证书通过挂靠承揽工程的,从重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61,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施工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62,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一条规定,监理单位未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进行旁站,或者见证过程弄虚作假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63,第八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建设单位采购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筋和钢结构构件,未组织进场检验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以上20万以下的罚款;建设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合格且用于工程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64,"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第四十四条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质量事故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一)使用未经监理单位审查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预拌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及有关专业工程材料的; +(二)对送检样品或者进场检验弄虚作假的;"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65,"(三)隐蔽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未经监理单位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进行下一工序施工的。 +第八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66,"第八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第四十五条规定,监理单位未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工整改,或者施工单位拒不停工整改时未报告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67,施工单位不执行监理单位停工整改要求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68,第九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监理单位将不合格的隐蔽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按照合格进行验收,或者在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预验收中将质量不合格工程按照质量合格工程预验收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69,第九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未在3日内报告涉及结构安全的重大工程质量问题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70,第九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在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中将不合格工程按照合格验收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建设单位处单位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施工、监理单位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71,"勘察、设计单位在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中将质量不合格单位工程按照质量合格单位工程验收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中将不合格工程按照合格验收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72,"勘察、设计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中将竣工验收不合格工程按照合格工程验收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置永久性标识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3万元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73,"第九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未履行质量保修义务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建设单位未向房屋建筑所有权人提供房屋建筑质量保证书或者使用说明书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74,"第九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合同双方订立背离备案合同实质性内容协议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罚款。 +第九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任何单位任意压缩合理勘察、设计周期或者施工工期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75,"第一百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从事住宅工程房地产开发的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住宅工程质量保修担保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建设单位未及时出具撤销保函申请书或者返还保证金的,由住房城乡建设或者专业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76,第一百零二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单位罚款处罚的,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注册执业人员因过错造成涉及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等重大质量问题的,二年以内不得担任项目负责人。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77,"第一百零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工程有关单位和从业人员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百零四条 本条例所称建设单位是指与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等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法人。 +第一百零五条 抢险救灾及其他临时性房屋建筑、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设活动和军事建设工程的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813593582893735489-78,第一百零六条 本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 +2013年7月26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1,"第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市地震小区划图、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国家及本市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和本市防震减灾规划,做好抗震设防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专人负责防震减灾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2,"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规划、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农村工作等相关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四条 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市防震减灾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防震减灾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防震减灾规划制定本市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计划。"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3,"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防震减灾规划及年度防震减灾工作计划制定区县防震减灾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防震减灾规划和工作计划的实施。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公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条 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市和区县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4,"第七条 市和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强震动监测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并对监测设施建设给予技术指导。 +新建、扩建、改建下列建设工程,应当建设强震动监测设施,并符合同步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的规定,建设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一)特大桥梁、大中型水库大坝; +(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主干线及大型交通、通信枢纽等城市基础设施主体工程; +(三)12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5,"(四)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重大建设工程。 +前款所列设施或者建筑物的所有权人负责强震动监测设施的管理和运行维护,并保证监测数据的正常传输。强震动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由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补贴。 +市和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强震动监测数据的归集和使用管理。 +第八条 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林业、水务、气象、国土等部门建立地震宏观异常现象会商机制,对相关情报、信息进行共享、会商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6,"地震预报意见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第九条 本市根据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相关管理工作由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7,"第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建设。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应当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相关单位在进行建设工程立项审批、规划许可、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时应当审查建设工程是否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第十一条 下列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8,"(一)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重大影响的大型交通、电站、通信枢纽、广播电视设施、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设施等建设工程;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水库大坝、堤防,贮油、贮气设施,输油、输气设施,贮存易燃易爆、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核供热、核能研究、核能利用放射性物质贮存设施等建设工程。"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9,"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具体范围由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确定。 +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情况向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有权人应当委托相关单位进行抗震鉴定,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防震减灾的需求也可以委托进行抗震鉴定: +(一)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10,"(二)进行结构改造或者改变使用用途可能影响抗震性能的; +(三)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达不到现行抗震设防要求的。 +鉴定单位应当向所有权人出具抗震鉴定报告,抗震鉴定报告应当包括鉴定结论、加固价值评估及抗震设防建议。抗震鉴定报告应当报送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地震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房屋建筑所有权人应当根据抗震鉴定报告,对不符合抗震设防标准且具有加固价值的房屋建筑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11,"抗震加固改造方案应当经房屋建筑所有权人共同决定。抗震加固改造方案应当明确具体实施抗震加固改造项目管理人,项目管理人承担建设单位的相关职责,依法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 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区、县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房屋建筑所有权人进行抗震加固。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抗震鉴定情况,编制抗震加固改造计划,并逐年推进。"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12,"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地震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教育、卫生、文物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抗震加固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妨碍抗震加固的实施。 +第十五条 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经抗震鉴定、安全鉴定为危险房屋,需要停止使用的,房屋建筑所有权人及使用人应当根据鉴定报告的处理建议停止使用并搬出危险部位。"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13,"使用人拒不按照规定搬出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书面责令使用人搬出,情况紧急危及公共安全的,为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区、县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责成有关部门组织搬出,并妥善安置。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引导农民建设抗震农民住宅,并逐步将农民住宅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 +编制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时应当落实防震减灾规划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防震减灾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14,"住房城乡建设、规划、质量技术监督、地震等部门应当制定抗震农民住宅建设技术标准,编制抗震农民住宅设计图集和施工技术指南,并免费提供。 +第十七条 本市鼓励、引导农民进行住宅抗震加固。 +区、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本区县农民住宅抗震加固改造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并指导村民委员会引导农民进行住宅抗震加固。"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15,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农村工作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民住宅抗震加固改造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16,第十八条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地震、应急管理等部门,组织编制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本市各级城乡规划。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拓展绿地、公园、操场、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避难功能,并做好周边疏散通道的日常维护。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17,"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和标准,认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向社会公布。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维护情况的监督检查,每2年组织一次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核定。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所有权人负责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维护和管理,并按照规范设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补贴。"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18,"第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地震应急决策、指挥、预警、处置、响应、善后等各项工作机制。 +第二十条 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地震风险评估。"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19,"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和本市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将与地震灾害有关的基础数据提供给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震发生发展机理,活动断层和地震小区划情况,编制风险源和风险区划图,并向前述部门或者单位提出地震应急风险防范任务要求。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将风险源、风险区划图和地震应急风险防范任务要求报送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20,第二十一条 本市建立健全与国家有关部门,驻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震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统一指挥,统筹应急资源,保障地震应急信息沟通,资源共享。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21,第二十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或者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地震应急避险线路图和人员疏散应急方案。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22,"第二十三条 本市鼓励志愿者组织、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建立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承担地震应急科普宣传、信息报告工作,接受地震应急先期处置、善后的知识培训和演练。市和区县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对志愿者队伍予以指导。 +第二十四条 政府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根据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本地区居民、村民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23,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在本级财政预算和物资储备中安排地震应急和救灾资金、物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应急和救护物资生产、销售的监督管理,引导市民储备必要的应急和救护物资,提高市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24,"第二十五条 防震减灾知识应当纳入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应当开展专题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检查指导并推广先进学校的典型经验。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作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材料。新闻媒体应当在公益广告时间或者版面免费刊播适当比例的防震减灾公益性宣传内容。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应当免费对公众开放。"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25,"第二十六条 本市建立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包括地震观测信息系统、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和地震预警系统。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震灾情信息速报网络和灾情速报平台。 +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在京防震减灾科研机构优势,联合开展地震预报基础研究,不断提高预测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26,"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建设单位未建设强震动监测设施的,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或者房屋建筑的所有权人,包括产权人和依法承担产权人责任的管理人。" +_sys_auto_gen_doc_id-5774116570418285669-27,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16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2001年5月18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下简称《防洪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防洪工作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和防汛与抗旱相结合的原则,兴利除害,确保首都安全。"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1,第三条 本市应当加强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主要排洪河道、大中型水库、泥石流易发区和规划市区等重点区域的防洪工作,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2,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洪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全民防洪教育,普及防洪知识,提高水患意识,依靠科技进步,有计划地治理河流、湖泊,建设防洪工程,并加强防洪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建立并完善防洪体系和水文、气象、通信、预警以及洪涝灾害监测系统,巩固和提高防洪能力,确保安全。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3,"根据防洪规划,防洪工程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费用纳入市和区、县财政预算。 +第五条 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洪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 +城镇房屋、人民防空、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防洪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4,"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并有权劝阻和检举破坏防洪工程设施的行为。 +在防洪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防洪规划 +第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城市防洪的要求编制防洪规划。防洪规划是防治洪涝灾害、河流和湖泊治理、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5,"全市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区、县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防洪规划和全市防洪规划。河流、湖泊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防洪规划。 +防洪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防洪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6,"第八条 防洪规划应当规定防洪标准,确定防护对象、治理目标和任务、防洪措施和实施方案;划定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范围,规定蓄滞洪区的使用原则;制定易涝地区除涝措施,完善排涝系统;对山洪可能诱发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区以及其他山洪易发区,还应当划定重点防治区,制定防治措施。 +第九条 全市防洪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7,"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的防洪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统一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他区、县防洪规划由本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永定河防洪规划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执行,其他河道的防洪规划按照下列规定编制和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8,"(一)潮白河、北运河(含温榆河)、拒马河、泃洳河防洪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协同海河流域管理机构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凉水河、通惠河、清河以及其他跨区、县河道防洪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征求有关区、县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9,"(三)除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以外的其他河道的防洪规划由河道所在地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依法划定的防洪规划保留区,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公告,明确界限,并设立标志。"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10,"第十二条 铁路、公路干线、卫星城、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住宅区、小城镇、大型骨干企业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请批准前,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三章 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与管理 +第十三条 防洪应当蓄泄兼施,充分发挥水库、湖泊、洼淀和沟道截流工程的调蓄洪水功能;加强河道防护,定期��浚河道,保持行洪畅通。"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11,"防洪应当保护、扩大林草植被,加强水土保持,充分利用砂石坑回补地下水。规划市区应当扩大河湖水面,建设低草坪、渗水地面,完善渗井系统,涵养水源,削减洪峰。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防洪规划,疏浚河流、湖泊,加固堤防,加强水库、闸坝等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和维护,巩固和提高防洪能力。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排涝管网、泵站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规划市区和其他城镇地区的排涝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12,"第十五条 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必须按照设防标准和技术规范、规程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确保防洪工程设施的质量。其中规划市区防洪工程建设应当注重环境美化,维护古都风貌。 +防洪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案,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核准的设计方案施工;防洪工程设施竣工后,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符合防洪安全和运行管理标准的,方可投入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13,"防洪工程设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已投入使用的防洪工程设施,定期进行安全鉴定,对于不符合防洪安全要求的,应当改建、重建或者采取补救措施。 +第十六条 永定河的规划治导线按照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方案执行。 +跨区、县河道的规划治导线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河道所在地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征求有关区、县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14,"第十七条 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实行河道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与河流所在地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分段管理相结合。 +城市河湖的管理按照《北京市城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除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河流、湖泊由其所在地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第十八条 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对河道、湖泊和水库、闸坝等防洪工程设施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15,"第十九条 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倾倒垃圾和渣土、堆放非防汛物资; +(三)在行洪河道内种植有碍行洪的树木和高杆作物; +(四)在堤防和护堤地,从事放牧、葬坟、晒粮、开渠、打井、挖窖、采砂、取土、存放物料、开办集市贸易、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等活动; +(五)从事其他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16,"在堤防和护堤地以外的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在不影响河势稳定或者防洪安全的情况下,经过批准可以采砂、取土、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市管河道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河道管理单位审批,其他河道、湖泊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条 在水库、闸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以及河道、湖泊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17,"第二十一条 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根据该河道的防洪标准,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报请人民政府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建或者拆除。 +新建、改建、扩建跨河、穿河、临河、穿堤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和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按照《防洪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水库大坝、河湖堤防的安全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18,"管理单位应当对大坝、堤防、闸桥和其他水工程设施进行安全监测和检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 +堤路结合的大坝、堤防、闸桥限制超重车辆通行,非堤路结合的大坝、堤防、闸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主管部门应当设立标志,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未达到设计防洪标准、抗震设防要求或者有严重质量缺陷的病险水库,应当采取除险、加固措施,限期消除隐患或者重建。 +病险水库应当限制蓄水或者停止蓄水。"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19,"第二十四条 本市应当加强城镇地区排水系统建设,保障排水畅通。 +实行河道、湖泊排水总量控制制度。新建小区和其他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采��滞洪、蓄洪措施,严格控制入河排水量。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对泥石流易发区、矿山采空区和山洪可能诱发山体滑坡、崩塌区进行治理,加强监管。 +禁止在上述地区进行除水土保持以外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20,第二十六条 蓄滞洪区应当按照防洪规划划定并报请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批准后予以公告。蓄滞洪区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控制蓄滞洪区内人口的增长;制定防洪避险转移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对蓄滞洪区内的单位和居民进行防洪教育和避险演习;组织蓄滞洪区内的单位和居民积极参加防洪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洪避险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21,"禁止在蓄滞洪区分洪口门300米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违反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 +在蓄滞洪区内建设大型建设项目,其审批程序按照《防洪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22,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对河道堤防、闸坝、水库、跨河设施、市政排水、危旧房屋、人防工程和其他地下建筑物以及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等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发现隐患,有关责任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23,第二十八条 对居住在行洪河道内、水库淹没区内以及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内的居民,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防洪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外迁。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外迁居民妥善安置。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24,"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移动、侵占、擅自使用水文监测站的站房、测验设施、标志、场地、道路、缆线、自动测报系统等水文设施以及防汛通信设施和雨情、水情自动采集设施;确需移动或者占用上述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征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负责恢复上述设施的原有功能,承担相应的费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防汛通信和雨情、水情采集专用频率。 +第四章 防汛抗洪"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25,"第三十条 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第三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和统一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洪工作。 +第三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由市有关部门、北京卫戍区、武警北京总队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市长担任指挥,其办事机构设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26,"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和大中型水库应当设立防汛机构,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防汛抗洪工作。 +第三十三条 区、县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由区、县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区长、县长担任指挥,其办事机构设在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设在区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汛期应当设立防汛机构,在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洪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27,"第三十四条 本市的防汛期为每年6月1日至9月15日。特殊情况下,市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提前或者延长防汛期。 +当河道水情接近设计洪水位、历史最高洪水位,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以及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市或者区、县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第三十五条 永定河防御洪水方案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执行,其他河道、水库、湖泊防御洪水方案按下列规定编制和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28,"(一)潮白河、北运河(含温榆河)以及其他跨省、市河道防御洪水方案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同海河流域管理机构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密云水库、官厅水库防御洪水方案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城市河湖以及其他市管水库、河道防御洪水方案由各管理单位编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29,"(四)除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以外的其他大、中型水库防御洪水方案由所在地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五)除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其他河道、小型水库防御洪水方案由所在地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30,"第三十六条 在汛期,水库、闸坝和其他水工程设施的运用,必须服从有关防汛指挥机构的调度、指挥和监督。永定河防汛调度按照国家防汛指挥机构的命令执行;市管河道、水库以及跨区、县河道防汛调度命令由市防汛指挥机构下达;其他河道、水库防汛调度命令由所在地的区、县防汛指挥机构下达。 +在汛期,水库不得擅自在汛期限制水位以上蓄水,其汛期限制水位以上防洪库容的运用,必须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调度、指挥和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31,"第三十七条 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市或者区、县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有关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清除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第三十八条 在汛期,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应当保障防汛指挥和抢险救灾车辆优先通行,并按特种车辆对待。 +防汛指挥和抢险救灾车辆标志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印制,市防汛指挥机构统一核发。"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32,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做好防汛抗洪物资的储备。市和区、县防汛指挥机构储备的防汛抗洪物资,所需资金和储备费用由本级财政负担;企业、事业单位自备的防汛抗洪物资,所需资金和储备费用由企业、事业单位自行负担。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33,"在紧急情况下,储备的防汛抗洪物资应当服从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调用的物资在汛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第四十条 城镇房屋、人民防空、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房屋、人防工程和其他地下建筑物、市政设施防洪安全的检查,及时处理各种隐患,并制定防洪预案,督促产权单位或者责任人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34,"第四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以信息采集、通讯、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为主要内容的防汛指挥系统。 +第四十二条 在汛期,气象、水文、电信、运输、电力、物资、商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优先为防汛抗洪服务。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实施防洪规划和防洪年度计划所需资金。"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35,"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财政预算和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资金,主要用于下列支出: +(一)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维护和改造; +(二)水文测报、通信设施、生物措施等非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维护、改造和修复; +(三)水毁工程修复; +(四)抗洪抢险经费; +(五)防汛工作经费; +(六)储备防汛物资。 +防洪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格审计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36,"第四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利建设基金,具体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防洪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费的征缴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受洪水威胁地区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自筹资金,建设必要的防洪自保工程。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单位和个人按照防洪规划,采取自办、联办等多种形式,建设、修建水利工程和营造护堤、护岸林。 +第六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37,"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依照《防洪法》和本办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的,责令限期改正。"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38,"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防洪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案,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擅自施工或者不按照设计方案施工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影响防洪的,责令拆除;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采取补救措施,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从事下列行为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39,"(一)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责令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二)倾倒垃圾和渣土、堆放非防汛物资的,责令限期清除,恢复原状,并按照每立方米处以1000元罚款,逾期未清除的,每超过一天每立方米加罚50元;对直接责任人处以200元罚款; +(三)在行洪河道内种植有碍行洪的树木和高杆作物的,除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外,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40,(四)在堤防和护堤地范围内,放牧、晒粮的,可以处500元以下罚款;开渠、打井、挖窖、葬坟的,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开办集市贸易的,责令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采砂、取土、存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的,责令停止侵害,可以处l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41,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开采地下资源、进行考古发掘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42,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在水库、闸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以及河道、湖泊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活动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599992891546736794-43,"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堤路结合的大坝、堤防、闸桥行驶超重车辆,在非堤路结合的大坝、堤防、闸桥行驶机动车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防洪法》和本办法,依照《防洪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0,"北京市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 +1984年2月22日 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986年12月26日 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修正 +1993年7月26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若干问题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1,"1998年7月31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 +2003年9月5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 +2005年5月20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 +2011年5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2,"2016年3月24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区、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修正 +2021年5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3,"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严格依法办事。"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4,"第三条 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第四条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五条 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5,"第六条 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在归侨人数较多的地区,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归侨代表。 +第七条 少数民族的选举按照《选举法》有关规定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6,"第八条 驻京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选举所在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九条 选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国库开支,保证选举工作的需要。 +第二章 选举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7,"第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导本市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在代表选举期间设立市选举工作办公室,办理指导选举工作的有关事宜。 +第十一条 区、乡、民族乡、镇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选举委员会受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8,"选举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选举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为代表候选人的,应当辞去选举委员会的职务。 +第十二条 选举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划分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二)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发选民证;受理对于选民名单不同意见的申诉,并作出决定; +(三)确定投票选举日期;"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9,"(四)了解核实并组织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汇总公布代表候选人名单;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五)主持投票选举; +(六)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发给代表当选通知书;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选举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选举信息。 +第十三条 选举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办理选举的具体事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10,"第十四条 区选举委员会按照区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和乡、民族乡、镇的管辖范围,设立选举委员会分会。 +划分为几个选区的较大单位,以及可以单独组织选举的行业或者系统,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设立选举委员会分会。 +选举委员会分会的职责由选举委员会确定。 +选举委员会分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选举委员会任命。 +第十五条 选区设立选区工作组,在选举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分会的领导下,办理本选区的选举事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11,"选区工作组的组长、副组长,由选举委员会任命;经选举委员会授权,也可以由选举委员会分会任命。 +第十六条 选区工作组的职责是: +(一)宣传有关选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办理选民登记和选民名单核对; +(三)组织选民推荐、协商代表候选人; +(四)协助了解核实和组织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五)安排投票选举事务; +(六)办理选举委员会或者选举委员会分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12,"第十七条 选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积极主动协助做好选举工作,并确定专人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第十八条 选区可以按照便于召开会议和讨论协商问题的原则,划分若干选民小组,由本组选民推选正、副组长,主持选民小组会议。 +第三章 代表名额的确定和分配 +第十九条 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依照《选举法》确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13,"(一)区的代表名额基数为一百四十名,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五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四百五十名; +(二)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五名,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但是,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一百六十名;人口不足二千的乡、民族乡、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四十五名。 +按照前款规定的代表名额基数与按人口数增加的代表数相加,即为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14,"聚居的少数民族多或者人口居住分散的乡、民族乡,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以另加百分之五。 +第二十条 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选举法》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名额,由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选举法》确定,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15,第二十一条 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经确定后,不再变动。如果由于行政区划变动或者重大工程建设等原因造成人口较大变动的,代表总名额依照《选举法》的规定重新确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16,依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代表名额的,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在十五日内将重新确定乡、民族乡、镇代表名额的情况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在三十日内将重新确定区、乡、民族乡、镇代表名额的情况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17,第二十二条 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本级选举委员会根据各选区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18,"第二十三条 区行政区域内,中央、市属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由中央、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单独选区或者联合选区选举产生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多于所在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第二十四条 驻区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选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四章 选区划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19,"第二十五条 选区的划分,应当便于选民参加选举活动和选举的组织工作,便于选民了解代表,以及便于代表联系选民和接受选民的监督。 +第二十六条 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 +本行政区域内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 +第二十七条 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20,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的选民人数能够划为一个选区的,可以划为单一选区;人数过多的,可以划为几个选区;人数不足以划一个选区的,可以与邻近的单位划为联合选区,也可以与附近居民、村民划为混合选区。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21,"第二十八条 驻在乡、民族乡、镇行政区域内的区属单位的职工,应当参加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央、市属单位的职工,可以只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参加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如需要参加,由乡、民族乡、镇选举委员会同有关单位协商决定。 +第五章 选民登记 +第二十九条 选民按选区登记或者进行选民名单核对。 +选区设立选民登记站,办理选民的登记和选民名单的核对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22,"每次选举前,上次选民登记后年满十八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到登记站进行登记;已经登记过的选民经核对确认后,列入本次选举的选民名单;选民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由新迁入的选区核对确认后列入新迁入选区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年满十八周岁选民年龄的计算,以所在地区的选举日为标准。 +第三十条 在本市有正式户口的选民,按照下列办法登记:"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23,"(一)居民、村民在户口所在地登记,户口所在地与现居住地不一致的,经确认选民资格,可以在现居住地登记;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在本单位登记; +(三)离休、退休人员一般在户口所在地登记,如本人要求,也可以回原工作单位登记; +(四)在校学生在本校登记。 +选民名单公布后至投票选举日前,正式户口迁入本市的和恢复政治权利的人员,按照上述规定补办登记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24,"选民已经迁出本市,但是没有转出户口的,可以发给选民资格证明,在现居住地参加选举。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主动与所在选区联系选民登记事宜,并及时将选民名单送到选区工作组。 +第三十一条 户口在外省市现居住在本市的人员,一般应当在户口所在地参加选举;不能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选举的,由本人提供户口所在地出具的选民资格证明,也可以在现居住地进行登记。"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25,"第三十二��� 原籍在本市或者出国前在本市居住的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选举期间在本市的,可以参加本市的选举。 +第三十三条 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精神病患者和其他无行为能力的人,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第三十四条 因危害国家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 +第三十五条 下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利:"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26,"(一)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拘役或者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 +(三)正在受拘留处罚的; +(四)被判处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五)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27,(一)至(三)项所列人员,现有工作单位的,在工作单位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没有工作单位的,在户口所在地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被判处拘役或者正在受拘留处罚的人,经选举委员会和执行机关决定,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也可以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代为投票。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28,(四)、(五)项所列人员,经选举委员会和执行机关决定,可以在服刑地、被羁押地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也可以在户口所在地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参加户口所在地选举的,由监狱、看守所分别负责审查,并发给选民权利证明,一般由本人将选民权利证明和委托书寄交户口所在地选区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委托其到选区登记,代为投票。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29,"第三十六条 选民登记和选民名单核对工作结束后,由选举委员会在投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选民名单,公布投票选举日期和地点。 +选民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可以在选民名单公布之日起五日内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对申诉意见,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投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区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在投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人民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30,"第六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三十七条 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提名产生。凡本区或者本乡、民族乡、镇的选民都可以被提名为本区或者本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 +第三十八条 代表候选人按照下列办法提名: +(一)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并由选举委员会介绍到选区。 +(二)选民十人以上联名,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31,"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每一选民参加联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均不得超过本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推荐者应当向选举委员会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接受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应当向选举委员会如实提供个人身份、简历等基本情况。提供的基本情况不实的,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通报。"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32,第三十九条 各选区对于合法提出的代表候选人都应当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如实上报,不得隐瞒、调换或者增减,选举委员会汇总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于投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按选区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33,第四十条 选举委员会将代表候选人名单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如果所提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本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最高差额比例,由选举委员会交各该选区的选民小组讨论、协商,也可以先由选区工作组召集选民小组推选或者几个选民小组联合推选的选民代表进行民主协商后,再将协商意见交选民小组进行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34,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应当在投票选举日的七日以前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35,"第四十一条 预选按选区进行,参加预选的选民人数不得少于该选区选民总数的三分之一;预选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可以召开选民大会或者以��民小组为单位进行投票;预选由选举委员会主持,或者由选举委员会委托选区工作组主持;预选结果由选举委员会审查确认后向选民公告。 +第四十二条 正式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当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36,"第四十三条 代表候选人名单,按姓名笔划顺序排列。经预选确定的,按得票多少顺序排列;票数相等的,按姓名笔划顺序排列。 +第四十四条 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在投票选举前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37,"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在投票选举日必须停止。 +第四十五条 公民参加本市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接受境外机构、组织、个人提供的与选举有关的任何形式的资助。 +违反前款规定的,经选举委员会确定,不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已经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的,从名单中除名;已经当选的,经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确定,其当选无效。 +第七章 选举程序"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38,"第四十六条 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接受监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 +第四十七条 各选区应当按照选举委员会确定的投票选举日进行选举。 +选民凭选民证在进行登记或者进行名单核对的选区参加选举。"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39,"第四十八条 选举委员会应当根据各选区选民分布情况,按照方便选民投票的原则设立一个或者几个投票站,进行选举。选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可以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因患有疾病等原因行动不便或者居住分散并且交通不便的选民,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 +投票选举由选举委员会委派人员主持。"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40,"第四十九条 投票选举时,应当有由选民推选的监票人对发票、投票、计票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并且有若干名熟悉投票程序的工作人员,向选民说明投票应当注意的事项,办理组织投票选举的具体事务,维持投票秩序。 +投票站、选举大会的每个票箱和设立的每个流动票箱应当有两名以上监票人。 +代表候选人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本选区投票选举的监票人、计票人。 +第五十条 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实行无记名投票。"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41,"投票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选民写票,其他人不得围观和干预。选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残疾不能书写选票的,可以委托其信任的人代写。 +第五十一条 选民应当到投票站或者参加选举大会投票。在选举期间外出的选民,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本选区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并应当持委托人的委托书和选民证领取选票,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42,"第五十二条 选民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选民,也可以弃权。 +第五十三条 投票前,由监票人当众检查票箱并加封条,然后开始投票。投票结束,当众封箱。开箱计票时,应当将投票人数和票数加以核对,并作出记录,由监票人签字。流动票箱应当与本选区其他票箱一起,在监票人监督下开箱计票。 +第五十四条 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43,"每一张选票所选的人数,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 +第五十五条 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44,"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另行选举时,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 +第五十六条 各选区的选举结果由选举委员会依法确定是否有效,并分别在各选区予以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45,第五十七条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依法对当选代表是否符合宪法、法律规定的代表的基本条件,选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以及是否存在破坏选举和其他当选无效的违法行为进行审查,提出代表当选是否有效的意见,向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46,"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根据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确认代表的资格或者确定代表的当选无效,在每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前公布代表名单。 +第五十八条 区和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均不得同时担任无隶属关系的其他行政区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八章 代表的补选 +第五十九条 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由原选区补选。"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47,"第六十条 补选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设立补选机构,主持补选工作。 +第六十一条 补选出缺的代表时,应当重新核对选区现有选民名单。在投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由补选机构公布选民名单、投票选举日期和地点。"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48,"第六十二条 补选代表,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可以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也可以同应选代表的名额相等,代表候选人的具体人数由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六十三条 补选机构应当在投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公布代表候选人名单及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经选民酝酿协商后,由补选机构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并在投票选举日的三日以前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49,"第六十四条 补选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补选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第六十五条 补选出缺的代表时,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实施细则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九章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六十六条 为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50,"(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四)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的,还应当由监察机关给予政务处分或者由所在机关、单位给予处分。" +_sys_auto_gen_doc_id-16796063394855147711-51,"以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第六十七条 选举委员会发现有破坏选举的行为或者收到对破坏选举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及时移送有关机关予以处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0,"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 +2021年9月24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巩固深化本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规范接诉即办工作,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1,"第二条 本市建立接诉即办制度,围绕“七有”“五性”,坚持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渠道和有效途径。 +本条例所称接诉即办工作,是指本市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统称诉求人)提出的涉及本行政区域的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建议等诉求给予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和主动治理的为民服务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2,本市设立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及其网络平台,���为受理诉求人诉求的主渠道;推进除110、119、120、122等紧急服务热线以外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至12345市民服务热线。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3,"第三条 接诉即办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党建引领、改革创新、重心下移、条块联动的原则,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接诉即办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第四条 本市在中共北京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接诉即办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接诉即办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4,"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接诉即办工作保障,强化监督检查,督促责任落实;协调解决接诉即办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共性问题主动治理。 +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接诉即办工作的统筹谋划、督促检查和投入保障,研究办理、协调解决疑难复杂诉求,明确具体协调推进的部门。"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5,"市政务服务部门负责接诉即办工作的组织协调,规划建设接诉即办平台,制定接诉即办工作制度、流程和规范,管理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并监督其开展工作。 +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负责接诉即办平台的管理、运行、维护,全时段为诉求人提供诉求咨询、接收、查询和反馈服务,承担诉求的转办、交办、督办和数据汇总、分析研判等具体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发挥基层统筹协调、指挥调度作用,及时办理辖区内的诉求。"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6,"市、区政府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办理有关诉求。 +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畅通渠道,支持和引导人民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等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诉求办理和社会治理。"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7,"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接诉即办工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引导公众形成正确认识和合理预期,积极、主动发现和反映问题。 +第七条 本市对接诉即办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广先进经验。 +第二章 诉求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8,"第八条 诉求人为了维护自身、他人正当权益或者公共利益,可以就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需求等方面的事项提出诉求。 +诉求人可以自主选择以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提出诉求,有权了解诉求办理情况并作出评价。 +诉求人提出诉求不受非法干预、压制和打击报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受非法干扰,涉及的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商业秘密等依法受到保护。"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9,"第九条 诉求人应当如实表达诉求,并对诉求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诉求人应当配合诉求办理工作,尊重工作人员,维护工作秩序,客观评价诉求办理情况。 +诉求人不得恶意反复拨打或者无正当理由长时间占用市民服务热线及其网络平台资源妨碍他人反映诉求。 +第十条 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应当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全面、准确、规范记录诉求提出的时间、诉求事项、联系方式等要素,形成诉求工单。"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10,第十一条 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对咨询类诉求,能够即时答复的,即时答复;不能即时答复的,派单至区人民政府,市、区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等(以下统称承办单位)答复诉求人。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11,"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对求助、投诉、举报、建议类诉求,属于承办单位职责范围内的,根据职权法定、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派单目录,即时派单至承办单位。派单目录由市政务服务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制定,并动态调整。 +属于下列情形的,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按照相应方式分类处理: +(一)应当通过110、119、120、122等紧急服务热线处理的紧急事项,即时转至相应专线;"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12,"(二)依法应当通过或者已进入诉讼、仲裁、纪检监察、行政复议、政府信息公开等法定途径和已进入信访渠道办理的事项,告知诉求人相应法定渠道; +(三)正在办理或者办理完毕,且诉求人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又提出同一诉求事项的,告知诉求人办理进展或者办理结果; +(四)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向诉求人做好解释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13,"(五)超出承办单位职责范围的诉求,告知诉求人通过市场、社会等其他渠道解决,可以交由有关单位履行监督、指导等职责; +(六)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的,做好劝导、教育工作,告知诉求人应当遵守的相关规定和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 +第十二条 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应当按照以下流程派单: +(一)对权责明确、管辖清晰的,直接派单至承办单位;其中,直接派单至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同时送区人民政府督促协调解决;"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14,"(二)无法直接派单至具体承办单位,但能够确定诉求所属行政区域的,派单至区人民政府协调办理。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单位推动诉求解决。 +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派单工作机制,完善派单标准和工作规范,提升派单精准度,对疑难复杂诉求可以在派单前进行会商。 +承办单位对职责、管辖等有异议的,可以向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提出;市政务服务部门应当建立派单异议审核机制,协调解决派单异议。"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15,"第十三条 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实施派单,应当在诉求工单上注明办理时限。 +办理时限由市政务服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和行业标准确定。 +第十四条 本市对接诉即办工作实行首接负责制,接到派单的单位不得推诿。 +办理诉求涉及其他单位的,首接单位应当牵头协调办理,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并在规定期限内将办理结果报送至首接单位;不能按期办结的,应当说明理由并报告阶段性工作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16,"提出派单异议的,按照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承办单位办理诉求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及时联系诉求人,听取诉求人意见建议,了解诉求具体情况。 +(二)依法履行职责,及时办理诉求;确需依法延长办理时限的,向诉求人说明理由,并通报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对受客观因素制约暂时无法解决的,向诉求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在规定时限内向诉求人和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反馈办理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17,"第十六条 街道、乡镇应当通过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整合辖区资源,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各方研究解决相关诉求。 +区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响应、履职,按照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协调调度共同办理相关诉求。 +第十七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沟通协调,凝聚共识,协助承办单位处理社区(村)范围内的矛盾纠纷,解决公共事务等方面的诉求。"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18,"承办单位不得将社区职责清单外的事项交由社区办理,不得将社区协助政府工作的事项交由社区作为主责办理。 +第十八条 市、区政府部门应当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及时梳理总结问题,完善制度机制,健全行业规范,组织、协调、监督诉求办理工作。 +第十九条 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对涉及水、电、气、热等重点民生领域的诉求提供全天候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19,"第二十条 承办单位对于自身难以协调解决的诉求,可以报请市、区人民政府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市、区人民政府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诉求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处理意见,采取必要措施,推动诉求解决。 +第二十一条 本市推进京津冀市民服务热线联动和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网上通办,对本市异地养老、医疗报销、交通出行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诉求提供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20,"第二十二条 本市建立在京单位协调联动机制,加大诉求信息沟通和协调解决力度,将诉求人提出的属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职责范围内的诉求,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情况,推动诉求办理。 +第二十三条 诉求办理时限期满,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应当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对诉求人进行回访,了解诉求办理情况。 +第三章 主动治理"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21,"第��十四条 本市建立综合分析、定期调度机制。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聚焦诉求反映集中的高频次、共性问题,开展重点领域和区域治理;对持续时间长、解决难度大的诉求开展专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完善政策措施,明确主责单位,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协同联动,形成条块结合、上下协同的工作合力,集中力量推动问题解决。 +第二十五条 承办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22,"(一)定期分析诉求办理情况,改进工作薄弱环节; +(二)预判季节性、周期性问题,制定工作预案,做好应对准备; +(三)研究新业态、新领域问题,加强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四)积极对接市民、企业和社会组织需求,开展源头治理。 +承办单位应当利用新闻媒体资源,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响应,推进解决。"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23,"第二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围绕辖区内诉求反映集中的问题,组织居(村)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运用民主协商机制,推动主动治理。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及时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24,第二十七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履行基层自治职能,创新工作方法,发挥社区议事会议、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等的作用,及时了解、反映居(村)民需求,组织居(村)民参与社区治理。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25,第二十八条 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应当对记录诉求办理情况的数据进行全口径汇总,向承办单位推送工单记录、回访评价等全量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在保守国家秘密和保护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开展数据动态监测,提出分析建议,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持。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26,"第二十九条 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在工作中发现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或者风险,应当即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第四章 保障监督 +第三十条 本市加强接诉即办工作队伍建设,采取分级分类培训、工作指导交流、经验总结推广等措施,提升各有关单位工作人员的政治、法律、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27,"第三十一条 市政务服务部门建立、运行、管理和维护热线数据库,归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以及业务办事流程等信息,为咨询类诉求答复等提供支撑,并向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承办单位应当为热线数据库的建立、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便利,及时更新涉及本单位、本行业的信息,并向社会公布,为公众提供咨询、查询服务。 +第三十二条 本市建立健全接诉即办考评制度,制定考评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28,"考评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督促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核心内容,以解决诉求为导向,覆盖诉求接收、派单、办理、主动治理等接诉即办工作全流程,实行分级分类考评。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考评。 +制定考评办法、标准和具体事项范围应当听取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和公众意见,根据工作实际动态调整优化,考评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29,"本市加强对考评结果的综合运用,对开展主动治理、积极解决疑难复杂问题成效显著的给予考评激励。 +第三十三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考核机制,对“吹哨”街道(乡镇)和“报到”部门进行双考核。 +第三十四条 接诉即办工作接受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30,"市政务服务部门、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承办单位应当建立接诉即办工作公开制度,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完善公众查询渠道,定期向社会公布接诉即办工作情况。 +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应当组织政务开放活动,主动听取公众意见建议。 +第三十五条 本市各级监察机关应当加强接诉即办专项监督,督促各有关单位依法履职。"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31,"各有关单位在接诉即办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依���给予处分: +(一)对诉求人服务态度恶劣粗暴; +(二)不办理或者逾期办理诉求事项,且不说明正当理由; +(三)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有推诿、敷衍、弄虚作假等行为; +(四)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_sys_auto_gen_doc_id-7784305961761998588-32,"(五)非法干预、压制和打击报复诉求人,非法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 +第三十六条 本市建立接诉即办工作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工作人员担当作为。 +第三十七条 诉求人违反本条例规定,市民热线服务工作机构、承办单位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应当对诉求人进行劝阻、批评、教育,并告知法律后果。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0,"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 +2006年12月8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提高公民的精神健康水平,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精神健康促进和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精神卫生服务以及相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1,"第三条 本市精神卫生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方针,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精神卫生工作是本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本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建立精神卫生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推动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2,"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精神卫生工作。 +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是精神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对精神卫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民政、公安、财政、人事、教育、发展改革、司法行政、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精神卫生相关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3,"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老龄委等社会团体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协助做好精神卫生工作。 +第六条 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禁止歧视、侮辱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禁止虐待、遗弃精神疾病患者。 +第七条 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全社会应当尊重和理解精神卫生从业人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精神卫生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正常执业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4,"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的职业保护。 +第八条 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关心、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以提供资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本市对在精神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精神健康促进与精神疾病预防"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5,"第九条 本市建立以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具体办法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 本市建立精神疾病信息报告制度。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精神疾病信息分类报告和管理系统。"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6,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时限和方式将确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情况,向该医疗机构所在区、县的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区、县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信息进行核实,并向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7,第十一条 区、县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档案,并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通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了解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情况,并与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患者信息沟通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8,"区、县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定期访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进行定期访视,并根据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需要,协助其进行治疗。 +第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重大灾害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列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业务培训。"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9,"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重大灾害处理过程中,应当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降低重大灾害发生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 +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民的精神健康水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10,"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对医疗机构中非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识别精神疾病的能力;为公安、司法行政、民政、教育等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供技术支持。 +第十四条 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教师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促进学生精神健康的能力。学校应当为教师接受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供必要条件。"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11,"学校应当将精神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创造有利于学生精神健康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应当配备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第十五条 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创造条件,加强对看守所、劳动教养场所、监狱内监管工作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的培训。"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12,"看守所、劳动教养场所、监狱应当对被监管人员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针对不同类型的被监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第十六条 科技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经费投入,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精神卫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高精神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13,"第十七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营造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向就医者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社会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服务提供技术指导。 +第十九条 残联、妇联、共青团、老龄委等社会团体应当针对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人群的特点,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14,"第二十条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向公众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的公益性宣传。 +第二十一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关心职工的精神健康,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创造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精神健康水平。 +第二十二条 设立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设立非营利性心理咨询机构应当向民政部门登记,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15,"心理咨询机构不得从事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 +第二十三条 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人员应当从下列人员中聘用: +(一)具有心理学专业学历证书的人员; +(二)具有心理咨询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三)具有精神科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 +心理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执业规范,由市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等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第三章 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16,"第二十四条 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机构应当取得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具备与开展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相适应的设备、设施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 本市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应当开设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专科门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精神卫生工作的需求,开展相关精神卫生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17,"第二十六条 从事精神疾病诊断、治疗的人员应当具有医师执业证书;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应当由具有二年以上精神疾病诊断、治疗工作经验的精神科医师作出。 +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诊疗规范。"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18,"第二十七条 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的患���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对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机构申请诊断复核。医疗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诊断复核。诊断复核结论应当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作出。 +对经诊断复核未能确诊或者对诊断复核结论有异议的,医疗机构应当组织会诊。 +第二十八条 与精神疾病患者有人身或者财产利害关系的医师,不得为其进行诊断、诊断复核、会诊和治疗。"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19,"对精神疾病进行诊断的医师,不得为同一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和会诊。 +第二十九条 精神疾病患者自愿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由本人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办理就医手续。 +自愿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自行决定出院;精神科医师认为不宜出院的,应当告知理由,由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决定是否出院,并由医疗机构在病历中记录。 +第三十条 经诊断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诊断医师应当提出医学保护性住院的建议。"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20,医学保护性住院由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办理住院手续。监护人或者近亲属拒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医学保护性住院治疗的,应当说明理由,并由医疗机构在病历中记录。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21,经二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诊断,认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出院的,由精神科医师出具出院通知书,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办理出院手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要求出院,但精神科医师认为患者不宜出院的,应当告知理由,由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决定是否出院,并由医疗机构在病历中记录。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22,第三十一条 精神疾病患者有危害或者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的,公安机关可以将其送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单位和个人发现上述情形的,可以制止并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具体办法由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23,第三十二条 对公安机关送来的精神疾病患者,应当由二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对其进行诊断。经诊断认为不需要住院治疗的,由医疗机构及时通知公安机关将精神疾病患者接回,交给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经诊断认为需要住院治疗的,由公安机关通知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办理住院手续。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24,"对无法通知到精神疾病患者监护人、近亲属的或者监护人、近亲属拒绝办理住院手续的,公安机关可以先行办理,并由医疗机构在病历中记录。 +经二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师诊断,认为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出院的,由公安机关通知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办理出院手续。监护人、近亲属拒绝办理出院手续的,由公安机关办理,将其交给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并由医疗机构在病历中记录。"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25,"第三十三条 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妥善看管、照顾精神疾病患者,防止其伤害自身、危害他人或者社会; +(二)根据医嘱,督促精神疾病患者接受治疗,为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办理住院手续; +(三)为经诊断可以出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四)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或者职业技能培训;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章 精神疾病的康复"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26,"第三十四条 本市逐步建立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家庭康复为依托、精神卫生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的精神疾病康复体系。 +第三十五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辖区的实际需要,规划和建设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康复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市和区、县民政、卫生等行政部门以及残联,应当在技术指导、资金投入等方面对社区康复机构给予支持。"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27,"第三十六条 社区康复机构应当安排精神疾病患者参加有利于康复的活动。有条件的社区康复机构,应当组织精神疾病患者从事职业康复活动,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鼓励企业将适合精神疾病患者生产的产品安排给社区康复机构生产。"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28,"第三十七条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安排适当的人员和场地,为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医疗康复服务;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或者近亲属应当协助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使其恢复社会适应能力,协助其回归社会。 +第三十八条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当营造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环境,协助其进行家庭治疗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29,"第三十九条 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指导社区康复机构和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开展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向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传授康复方法、普及康复知识。 +第五章 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保障 +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限制精神疾病患者的人身自由。"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30,"第四十一条 精神疾病患者享有参加与其身体、精神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劳动并取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精神疾病患者参加生产劳动。 +第四十二条 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与精神卫生工作相关的其他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保护精神疾病患者的隐私权。 +未经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书面同意,不得对该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录音、录像、摄影或者播放与该精神疾病患者有关的视听资料。"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31,"因学术交流等原因需要在一定场合公开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资料的,应当隐去能够识别该精神疾病患者身份的内容。 +第四十三条 精神疾病患者及其监护人或者近亲属有权了解患者病情、诊断结论、治疗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32,医疗或者教学机构需要精神疾病患者参与医学教学、科研或者接受新药、新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的,应当书面告知本人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教学、科研和试验的目的、方法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取得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的书面同意。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33,"第四十四条 精神疾病患者享有通讯、会见来访者、处理私人财物等合法权益;因病情或者治疗等原因需要限制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上述权益时,医师或者护士应当将理由告知该精神疾病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并由医疗机构在病历中记录。 +第四十五条 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后,依法享有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权利。 +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后,有权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残联应当推动其就业培训、安置等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34,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者聘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不得在规定的医疗期内以罹患精神疾病为由解除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劳动关系或者聘用关系;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后,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者聘用合同期内,其所在单位应当为其安排适当的工作,在待遇和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35,"第四十六条 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执行。农村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具有本市户籍,无生活来源和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扶)养人,或者法定赡养人、抚(扶)养人没有赡养、抚(扶)养能力的精神疾病患者,由民政部门指定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收治,医疗费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36,"服现役期间罹患精神疾病的具有本市户籍的退伍、转业军人,其精神疾病的医疗费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对具有本市户籍、生活困难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康复费用给予资助。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擅自从事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37,"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精神疾病患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一)安排不具备相应资格的医师进行精神疾病诊断、诊断复核、会诊及治疗,或者未及时进行诊断复核的; +(二)对经诊断复核未能确诊或者对诊断复核结论有异议,医疗机构未组织会诊的;"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38,"(三)擅自安排精神疾病患者参与医学教学、科研或者���受新药、新治疗方法临床试验的; +(四)泄露精神疾病患者隐私的; +(五)未经精神疾病患者本人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书面同意,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录音、录像、摄影或者播放与该精神疾病患者有关的视听资料的。"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39,"第五十一条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不遵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诊疗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特别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给精神疾病患者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40,"(一)歧视、侮辱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虐待、遗弃精神疾病患者的; +(二)监护人未履行职责的; +(三)非法限制精神疾病患者的人身自由的; +(四)非法侵害精神疾病患者的隐私权和通讯、会见等权益的。 +第五十三条 精神卫生工作的相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41,"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所称精神健康促进,是指通过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处置心理问题和干预心理危机等方式,提高公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条例所称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本条例所称重性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 +_sys_auto_gen_doc_id-6112618751265444997-42,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0,"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 +2005年7月22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集体协商和签订、履行集体合同的行为,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1,"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进行集体协商,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集体合同,是指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选派代表进行集体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的书面协议。"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2,"第四条 进行集体协商,签订、履行集体合同,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并遵循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诚实守信、公平合作、兼顾双方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五条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全体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 +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3,"第六条 市和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开展集体协商,签订、履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集体协商代表 +第七条 本条例所称集体协商代表(以下简称协商代表)是指按照法定程序产生并有权代表本方利益进行集体协商的人员。 +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对等,一般为三至十人,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4,"第八条 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征求职工意见后选派。未建立工会的,由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并经半数以上职工同意。 +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本单位工会主席担任或者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协商代表担任;工会主席空缺的,首席代表由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未建立工会的,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协商代表民主推举产生。 +第九条 用人单位一方的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委派。"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5,"用人单位一方的首席代表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担任或者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协商代表担任。 +第十条 用人单位和职工一方可以委托本单位以外的有关专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参加协商,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协商代表的三分之一。 +首席代表不得由非本单位人员担任。 +第十一条 协商代表产生后,应当在集体协商前在本单位公布。 +第十二条 协商代表履行职责的期限由被代表方确定。 +第十三条 协商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6,"(一)参加集体协商,真实反映本方意愿,维护合法利益; +(二)接受本方人员质询,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 +(三)提供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四)参加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 +(五)及时向本方全体人员公布生效的集体合同; +(六)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 集体协商双方应当避免采取过激行为。协商代表有义务维护本单位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7,"协商代表应当保守在集体协商过程中知悉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十五条 集体协商双方均可以更换本方的协商代表。协商代表的更换应当按照代表产生的程序进行。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协商代表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协商代表参加集体协商占用工作时间的,视为提供正常劳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8,"第十七条 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变更职工协商代表的工作岗位。因工作需要确需变更协商代表的工作岗位,应当事先征求本单位工会的意见,并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第十八条 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协商代表本人要求顺延劳动合同期限的,用人单位应当将其劳动合同期限顺延至完成履行协商代表职责之时。"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9,"第十九条 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的; +(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三章 集体协商内容 +第二十条 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内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一)劳动报酬; +(二)工作时间; +(三)休息休假;"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10,"(四)劳动定额; +(五)劳动安全与卫生; +(六)补充保险和福利; +(七)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八)职业技能培训; +(九)劳动合同管理; +(十)规章制度; +(十一)职工就业保障; +(十二)集体合同期限; +(十三)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的条件; +(十四)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 +(十五)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十六)履行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制度; +(十七)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11,"第二十一条 劳动报酬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工资水平及调整办法: +(二)工资支付制度; +(三)加班工资基数、病假工资、休假工资等特殊情况的工资支付; +(四)其他分配办法。 +第二十二条 工作时间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工时制度; +(二)加班、加点办法; +(三)特殊岗位的工作时间。 +第二十三条 休息休假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周休息日安排; +(二)实行非标准工时制职工的休息日安排; +(三)带薪年休假及其他假期。"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12,"第二十四条 劳动定额标准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生产定额的确定及调整; +(二)计件工资标准的确定。 +第二十五条 劳动安全与卫生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 +(二)劳动条件和安全技术措施; +(三)安全操作规程; +(四)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 +(五)职业健康体检。 +第二十六条 补充保险和福利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补充保险的种类、范围、标准; +(二)福利制度和设施; +(三)职工健康体检;"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13,"(四)医疗期、停工留薪期的延长及其待遇; +(五)职工亲属福利制度; +(六)法定公益金、福利费的使用方案。 +第二十七条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禁忌从事的劳动; +(二)女职工的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 +(三)女职工、未成年工定期健康检查。 +第二十八条 职业技能培训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规划; +(二)职业技能培训费用的提取和使用;"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14,"(三)保障和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的措施。 +第二十九条 劳动合同管理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试用期的条件和期限; +(二)确定劳动合同期限的条件; +(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 +(四)变更、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五)续订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第三十条 规章制度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劳动纪律; +(二)考核制度; +(三)奖惩制度。 +第三十一条 职工就业保障协商内容主要包括: +(一)招收录用人员的程序;"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15,"(二)裁减人员的条件和程序。 +第四章 集体合同订立 +第三十二条 集体协商双方的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 +一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二十日内给以书面答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或者拖延集体协商;一方就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裁减人员等事项要求集体协商的,另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16,"第三十三条 集体协商双方的协商代表在协商前应当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一)拟定集体协商议题。集体协商的议题可由提出协商的一方起草,也可由双方指派的代表共同起草; +(二)协商确定集体协商的时间、地点; +(三)了解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收集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协商议题的意见; +(四)收集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五)协商确定一名非协商代表担任集体协商记录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17,"第三十四条 集体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 +第三十五条 集体协商会议按照下列议程进行: +(一)宣布会议议题和会议纪律; +(二)提出议题一方的代表,就议题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作出说明; +(三)协商双方就协商事项开展讨论; +(四)双方首席代表归纳讨论意见; +(五)双方首席代表在集体协商会议记录上签字。 +集体协商过程中的临时提议,取得对方同意后,可以列入协商程序。 +第三十六条 集体合同期限一般为三年。"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18,"第三十七条 集体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出现事先未预料的情形时,可以中止协商,双方应当协商确定下次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中止协商期限不得超过六十日。 +第三十八条 经集体协商双方协商一致的,形成集体合同草案。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讨论。"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19,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讨论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并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草案方获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20,"第三十九条 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的首席代表签字,并自双方签字之日起十日内,由用人单位向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自备案之日起十五日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第五章 集体合同履行 +第四十条 集体合同一经生效,集体合同双方应当履行。 +履行集体合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对方通报,协商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21,"第四十一条 集体合同双方应当建立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集体合同一方或者双方每年至少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报告一次集体合同履行情况。 +第四十二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集体合同: +(一)双方协商一致的; +(二)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三)订立集体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四)因不可抗力致使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22,"(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变更或者解除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规定的集体协商程序。 +第四十三条 集体合同期满前三个月内,任何一方均可向对方提出续订的要求,双方同意续订集体合同的,协商续订集体合同。 +续订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规定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订立程序。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体合同终止: +(一)用人单位依法破产、���散的; +(二)集体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23,"(三)集体合同期满后,一方不同意续订集体合同的。 +第四十五条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六章 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六条 用人单位报送集体合同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首席代表和协商代表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居民身份证号码; +(二)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会议通过集体合同的决议; +(三)集体合同正式文本;"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24,"(四)注册登记证明。 +第四十七条 集体合同双方经协商变更集体合同相关内容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第四十八条 集体合同双方依法解除、终止集体合同,应当自解除、终止集体合同之日起十日内报送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25,"第四十九条 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当事人不能协商解决的,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协调处理的书面申请;涉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组织协调处理。 +第五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受理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应当结束协调处理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协调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26,"第五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应当制作协调处理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就某些协商事项不能达成一致的,应将继续协商的有关事项予以载明。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变更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工作岗位的,应当恢复其原工作;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27,"第五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解除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劳动合同的,原劳动合同应当继续履行;给职工一方协商代表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拒绝或者拖延进行集体协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28,"第五十五条 因集体合同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导致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及时改正,集体合同继续履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集体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十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管理和监督集体合同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_sys_auto_gen_doc_id-16861453605476683636-29,"第五十七条 区域、行业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相应的用人单位推选的代表进行集体协商,签订区域、行业集体合同的,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0,"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2015年1月29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1,"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基础,在政府主导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 +第三条 居家养老服务应当以居住在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导向,坚持自愿选择、就近便利、安全优质、价格合理的原则。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2,"(一)为老年人提供社区老年餐桌、定点餐饮、自助型餐饮配送、开放单位食堂等用餐服务; +(二)为老年人提供体检、医疗、护理、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 +(三)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 +(四)为失能、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 +(五)利用社区托老所等设施为老年���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六)为老年人提供家庭保洁、助浴、辅助出行等家政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3,"(七)为独居、高龄老年人提供关怀访视、生活陪伴、心理咨询、不良情绪干预等精神慰藉服务; +(八)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第四条 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助、扶养义务的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需要由社会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家庭根据服务项目的性质和数量,承担相应费用。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4,"(一)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二)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与老年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 +(三)完善与居家养老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统筹规划、按标准配置社区养老设施; +(五)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完善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六)制定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养老服务市场监管和信息网络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5,"(七)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完成期限,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应当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下列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一)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二)指导、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服务中心(站)及专职养老工作者为老年人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6,"(三)通过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经费补贴等扶持政策措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四)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健全社区服务网点,运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开展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 +(五)推行社区老年人和志愿者登记制度,探索建立为老年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和激励机制。 +第七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发挥民主自治功能,组织社区老年人和其他居民开展以下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7,"(一)开展居民信息自愿登记,了解、反映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二)协助政府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管理、运营社区养老设施及其他服务项目的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向政府反映居民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建议; +(三)组织开展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和低龄老年人扶助高龄老年人的活动; +(四)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第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8,"区县民政部门或者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可以根据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要,通过签约、购买服务等方式确定服务商和服务单位。 +企业和社会组织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可以使用政府提供的设施和场所,也可以自行兴建养老设施。 +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享受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并应当执行政府制定的服务规范、标准,接受政府的指导和社会的监督。 +第九条 鼓励养老机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周边社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9,第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在城乡社区配置托老所和老年活动场站。托老所和老年活动场站的规划建设、配置标准、资金筹措、产权归属、移交方式、运营监管等由市人民政府依法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10,新建居住区的养老设施,应当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旧小区没有养老设施或者现有设施未达到配建指标的,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配建的养老设施出租用于其他用途的,应当收回用于社区养老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11,"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整合社会资源,制定鼓励政策,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将居住区附近闲置的场所和设施,用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引导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开放所属场所,为附近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引导农村地区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利用农家院等场所,建设托老所、老年活动场站等养老��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区应当符合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12,"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逐步推进老旧小区的坡道、楼梯扶手、电梯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设施的改造。 +第十三条 本市应当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第十四条 市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投资兴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下列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13,"(一)建立健康档案,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定期免费体检和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提供疾病预防、伤害预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进行综合管理,开展医疗、护理、康复服务指导; +(三)提供优先就诊和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等服务; +(四)根据需要与社区托老所开展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签约式医疗卫生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14,"第十五条 市人力社保、卫生计生等部门应当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报销政策,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完善基层用药制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备,为老年人在社区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用药提供方便。 +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支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障,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人给予适当补贴。"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15,"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评估制度。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根据需要进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配备生活辅助器具。 +第十八条 本市应当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培养具有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16,"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教育培训规划,推进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当吸纳专业人才,并对从事养老服务的员工进行培训。 +第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监察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17,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居家养老公共服务活动中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职责,导致老年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北京市行政问责办法》追究责任;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18,"第二十条 社区养老设施的管理者、使用者擅自改变政府投资或者资助建设、配置的养老设施功能和用途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责令退赔补贴资金和有关费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收回管理权、使用权。 +第二十一条 享受政府补贴或者政策优惠的养老服务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没有履行相应义务的,由发放补贴的部门收回补贴,取消其享受优惠的资格,并记入本市信用信息系统。" +_sys_auto_gen_doc_id-16002317972291408806-19,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0,"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 +2017年1月20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全民健身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保障公民健康权益,满足公民健身需求,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全民健身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公民为主体,基层为重点,实行政府主导、社会主办、单位支持、市场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1,"第三条 公民是全民健身活动的主体,有依法自愿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公民应当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 +公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健身方式,可以组��或者参加健身团队,并自觉遵守团队的章程或规则,开展科学文明的健身活动。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支持公民和全社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2,"第五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应当保障职工或者成员的健身权益,为其参加健身活动创造条件,负责并支持其组成健身团队,建立健身活动制度,有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第六条 本市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的社会动员和组织机制,支持健身社会组织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主体。"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支持综合的、专项的健身社会组织建设,支持健身社会组织和健身团队通过自办自律、互助合作等方式整合利用社会全民健身资源,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第七条 本市鼓励社会各界以宣传、教育、慈善、赞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促进全民健身活动。 +第八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利用市场机制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 +第二章 政府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4,第九条 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全民健身的特点,按照面向社会、重在基层、属地为主、财随事走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相互衔接、运行有效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发挥主导、服务、保障作用。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5,第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健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筹本辖区全民健身工作的职能、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政策措施,支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全民健身工作;将市、区用于支持基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人员、场地设施等资源交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筹配置。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6,"第十一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全社会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健身服务业发展;支持市、区健身社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支持公民依法组建健身社会组织和健身团队。 +第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基本职责: +(一)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明确阶段目标、工作措施和政府保障等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7,"(三)将全民健身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与全民健身需求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 +(四)统一安排、均衡布局,规划、建设方便公民的公共体育设施及其他健身场所; +(五)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整体统筹,建立部门协同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并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六)建立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机制和政策。"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8,"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统筹本辖区内的全民健身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市、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本辖区公民健身需求,制定并落实本辖区全民健身工作的年度计划; +(二)统筹利用经费、场地设施等全民健身资源,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为全民健身提供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9,"(三)健全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吸收辖区内单位、健身社会组织、健身团队的负责人参与建立本辖区的综合性健身社会组织,支持综合性健身社会组织为辖区内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主导健全辖区内全民健身的公共治理体制,整合利用辖区内场地设施资源,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条件的,可以举办群众性健身赛事; +(五)指导、支持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10,"第十四条 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实施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全民健身的规划、计划; +(二)根据全民健身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推进本行政区域内全民健身公共治理体制建设,指导本级综合的和专项的健身社会组织履行服务全民健身的责任,培育并支持基层的健身社会组织和健身团队发展; +(三)监督公共体育设施的运营; +(四)组织或者指导健身社会组织举办全民健身体育节、运动会等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11,"(五)进行科学健身指导,组织实施公民体质监测,组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六)管理、培训、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七)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健身社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八)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将一定比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第三章 公共健身场地、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12,"第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本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和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的要求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公园、绿地、广场、河湖沿岸、城市道路等区域安排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道或者绿道等全民健身活动场地。 +第十六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小区改造和功能完善,利用现有资源在城市已建成区域合理布局,开辟公益性或者专业运营的全民健身场所,方便公民健身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13,第十七条 政府投资建设、实行专业运营的体育场馆,负有为全民健身服务的责任。场馆所属区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辟全民健身场所。场馆及附属体育设施应当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普遍服务。组织健身赛事和活动使用场馆的,场馆应当与赛事和活动的组织者签订合同或者协议,明确活动规则,可以适当收取费用。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14,"第十八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体育场地、设施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互助合作的原则,对专项的健身社会组织、健身团队和本社区的健身社会组织、健身团队有序开放。 +使用前款规定的场地设施进行健身活动的健身社会组织、健身团队应当适当支付费用,并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十九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中小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体育设施。"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15,"中小学校用于体育教学的场馆和设施主要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城乡社区内按照互助合作、社区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有序开放。区人民政府应当提供经费支持。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互助合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管部门或者辖区内的健身社会组织、健身团队与学校共同负责,签订合同或者协议,明确安全责任、活动规则和费用。 +城乡社区使用本区域内中小学校场馆和设施的,纳入社区共建范围。"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16,"第二十条 商业性体育设施用于全民健身公益活动的,可以享受政府相应的支持政策。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公共体育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公共体育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四章 健身社会组织和健身团队 +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健身团队可以向本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申请备案,经备案的可以加入本辖区的综合性健身社会组织,并享受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17,"第二十三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应当由本机关单位的工会具体负责。工会应当依据章程组建员工的健身社会组织或者健身团队,并对健身社会组织、健身团队开展的健身活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资助。 +第二十四条 本市鼓励成立跨街道、乡镇、社区的专项的健身社会组织和健身团队,经所在区体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可以加入区单项体育协会成为会员。"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18,"区单项体育协会可以成为市单项体育协会会员,单独成立的单项体育协会应当依法进行社团登记。 +第二十五条 市、区体育总会应当把组织和推动全民健身作为重要职责。 +市、区单项体育协会应当把组织和推动全民健身作为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将发展基层的健身社会组织,指导服务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专业全民健身比赛,普及全民健身科学知识,培育全民健身骨干队伍等列为基本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19,"第二十六条 健身社会组织、健身团队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一)制定内部章程或者公约,明确成员权利义务; +(二)吸收热心人士或者志愿者参加; +(三)收取会费或者接受企业捐赠资助; +(四)按照与场地设施开放单位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妥善处理责任纠纷; +(五)引导成员以有序和科学文明的方式健身。 +第五章 社会促进"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20,"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负责人应当支持本机关、单位、组织内部的全民健身活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职工参与全民健身创造必要条件,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有条件的,可以举办运动会,开展体育锻炼测验、体质测定等活动。 +第二十八条 中小学校应当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指导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21,"第二十九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应当结合自身特点,组织成员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第三十条 单项体育协会应当积极推广体育项目,承接、举办专项体育赛事,组织其成员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并给予指导、培训和支持。 +本市支持单项体育协会开展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开展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交流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22,"第三十一条 本市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按照市、区体育行政部门的委派,向群众性体育组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志愿服务。 +第三十二条 本市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医务工作者及其他社会热心人士为全民健身提供志愿服务。"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23,"第三十三条 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投资建设体育场地和设施、公益捐赠赞助群众性健身赛事和活动等方式支持全民健身。 +第三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举办、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应当按照小型多样、因地制宜、科学文明的原则,遵守健身活动场所的规章制度,合理使用并爱护健身设施,不得扰乱公共秩序,不得宣扬迷信,不得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第六章 健身服务业"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24,"第三十五条 本市鼓励、支持、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发展多种项目、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依据规划建设健身休闲产业园区,提供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健身服务业发展。 +第三十六条 本市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各类面向市场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及运营、公益健身服务、群众性健身赛事和活动等领域推行公私合作模式。"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25,"第三十七条 本市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组建体育赛事公司,举办各类商业性、群众性健身赛事和活动,创建自主品牌赛事。 +第三十八条 本市对符合条件的具有公共性、大众性的健身消费项目和设施实行健身消费管理,引导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健身服务和产品,促进健身消费。 +第三十九条 本市鼓励和引导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展政府体育公共服务险、学校体育险、社区体育险、运动伤害险等险种业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26,"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全民健身工作中存在不履行、违法履行、不当履行职责行为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问责和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侵占、损坏公共体育设施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行政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9217135258178493290-27,"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利用全民健身活动扰乱公共秩序、宣扬迷信、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2005年12月1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0,"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 +1997年10月16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 +2001年8月3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的决定》修正 +2016年11月25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1,"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档案工作由本市管理的其他单位(以下简称单位)以及公民,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2,"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视档案宣传教育,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完善各类档案机构,确定必要的人员编制,保障档案事业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对档案事业的投入。 +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人力社保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档案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3,"第五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根据需要设置档案机构或者配备档案工作人员,提供必要条件,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各单位应当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第六条 本市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4,"第七条 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档案事业,依法对本市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组织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区的档案事业,依法对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组织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5,"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以及所辖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八条 综合档案馆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收集和永久保管多种门类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 +专门档案馆是按专业设置的,收集和永久保管特定领域或者特殊载体的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6,单位档案机构是各单位设置的档案馆、档案室、档案处、档案科,负责管理并且按照规定向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指导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收集、立卷和归档工作,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7,"第九条 综合档案馆的设立、变更和撤销,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专门档案馆的设立、变更和撤销,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单位档案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撤销,应当分别向市或者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登记。 +第十条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热情服务,具备专业知识,并依法接受档案专业继续教育。 +第三章 档案的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8,"第十一条 国家和本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由文书部门或者业务部门收集齐全并整理立卷,在规定时间内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归档或者据为己有。 +国家和本市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第十二条 反映本行政区域重大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应当重点收集和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9,"重点收集和管理的档案的具体范围,由市或者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市或者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档案工作应当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一)行政区划的变动; +(二)由市或者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单位的设立、变更和撤销; +(三)列入市或者区的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普查项目等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10,"(四)举办或者承办的重大活动。 +第十四条 市或者区的重点建设工程、技术改造、科学技术研究和重要设备更新等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鉴定时,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的档案机构对项目档案进行验收。 +单位的重要建设工程、技术改造、科学技术研究和重要设备更新等项目,由本单位的档案机构对文件材料的管理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项目档案进行验收。"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11,"第十五条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进行基本建设的单位,应当于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的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向有关专门档案馆和有关主管部门报送工程竣工档案。 +第十六条 综合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后实施。 +专门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由市有关主管部门制订,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12,"(一)列入市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二十年,向市综合档案馆移交; +(二)列入区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十年,向区综合档案馆移交; +(三)列入专门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专门档案接收年限的规定,向专门档案馆移交; +(四)重大活动的组织机构应当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及时整理、归档,并在活动结束后六个月内将档案移交相应的综合档案馆。"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13,"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档案移交期限的,应当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对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范围和技术要求有异议的,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裁决,裁决结果书面通知当事人。"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14,"第十八条 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和单位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配置适宜保管、开发利用档案的专门库房和设施,采用先进技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收、整理、保管档案,加强对档案库房有害物质的防治,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十九条 市有关主管部门制订的本专业档案管理的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应当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15,"第二十条 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和单位档案机构应当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列出销毁清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销毁。禁止擅自销毁档案。 +第二十一条 禁止出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资产转让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转让档案。 +档案复制件的交换、转让和出卖,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16,"第二十二条 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综合档案馆或者专门档案馆寄存、捐赠或者出卖。寄存在档案馆的档案,其所有权属于寄存者。 +前款所列档案,因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可能导致档案损毁和不安全的,经市或者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由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代为保管,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17,"第二十三条 向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卖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的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及其复制件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市或者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严禁倒卖牟利,严禁卖给或者赠送给外国人。 +第二十四条 单位需要携带、运输、邮寄档案及其复制件出境的,应当经市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海关凭批准文件放行。"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18,"个人需要携带、运输、邮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出境的,应当在三十日前向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审批决定,海关凭批准文件放行。 +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与公布 +第二十五条 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开放档案,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19,"第二十六条 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和单位档案机构,应当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 +第二十七条 单位和公民持有介绍信或者身份证、工作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开放的档案。利用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未开放的档案和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档案,须经档案保管单位同意。 +外国组织和个人需要利用开放档案的,须经我国有关主管部门介绍以及其前往的档案馆的同意。"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20,"载有档案保管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档案复制件,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 +第二十八条 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其档案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九条 属于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保管的档案,由本档案馆或者国家授权的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21,"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档案的所有者有权公布,但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和单位档案机构应当加强档案的研究,编辑出版档案史料,举办档案展览等项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22,"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应当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利用馆藏档案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市情、区情教育。 +第三十一条 市综合档案馆应当建立全市性的档案资料目录中心,为利用者提供检索服务。专门档案馆和区综合档案馆以及单位档案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向市综合档案馆报送档案资料目录。 +本市逐步建立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和单位档案机构相互联通、信息共享的档案信息网络。"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23,"第三十二条 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无偿利用其移交、捐赠、寄存在档案馆的档案;利用其他档案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缴纳费用。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和其他组织与个人予以奖励: +(一)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提供利用等方面成绩突出的; +(二)在档案学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三)将重要或者珍贵的档案捐献给国家的;"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24,"(四)举报、制止档案违法行为,查处档案违法案件表现突出的; +(五)热心资助档案事业事迹突出的; +(六)在其他方面对档案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25,"(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或者转让国家所有的档案及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的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的; +(五)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 +(六)不按规定归档或者不按期移交档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八)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26,第三十五条 有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行为的,由市或者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责任单位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档案损失的,由市或者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损失档案的价值,责令赔偿损失。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27,第三十六条 企业事业组织或者个人有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行为的,由市或者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责任单位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征购所出卖或者赠送的档案。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28,"第三十七条 有违反本办法其他行为的,由市或者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提请其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携带、运输、邮寄禁止出境的档案、档案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没收其档案、档案复制件,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海关没收的档案、档案复制件,应当移交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_sys_auto_gen_doc_id-8990957187945671434-29,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0,"北京市农业承包合同条例 +1998年7月31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稳定和完善农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保护农业承包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为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经营活动,以承包的方式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农业承包合同(以下简称承包合同)。"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1,"第三条 本市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承包经营方式应当根据当地生产力水平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意愿确定。 +第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享有承包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剥夺农民的承包权。 +第五条 依照法律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后所有权不变。"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2,"第六条 市和区、县以及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承包合同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 区、县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负责本区、县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 +第二章 发包和承包 +第八条 承包合同的发包方是拥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方是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个人或者生产经营组织。"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3,"第九条 发包项目和发包方案应当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决定并公布。 +第十条 承包期限应当按照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调动承包者积极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确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 +第十一条 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种植规划; +(二)依照承包合同约定,收取承包金; +(三)制止承包方损害农业资源和其他资产的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4,"(四)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经营、技术服务; +(五)维护承包方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六)法律、法规规定和承包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享有经营自主权、产品处分权和收益权; +(二)依照承包合同约定和区域种植规划,合理使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及其他资产; +(三)依法缴纳税款,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交纳承包金,完成国家的农产品定购任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5,"(四)法律、法规规定和承包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承包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第十三条 实行农业承包经营的,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承包合同。 +订立承包合同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符合集体经济组织章程,执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决议,坚持公开公正、自愿互利、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6,"第十四条 承包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发包方和承包方就承包合同条款协商一致,签字盖章,合同即为成立。 +承包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承包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承包合同签订后,当事人可以向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申请鉴证,也可以向公证机关申请公证。 +第十五条 承包合同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一)承包项目名称; +(二)发包方、承包方名称及双方代表人姓名;"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7,"(三)发包方提供的资源和其他资产的方位、数量、质量、等级; +(四)承包期限和起止时间; +(五)承包方应当缴纳的税款、承包金及缴纳时间,应当完成的国家农产品定购任务; +(六)发包方提供的生产条件和服务; +(七)因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减产、减收或者绝产、绝收的处理办法; +(八)承包合同存续期间资产增值、减值处理办法; +(九)违约责任; +(十)双方议定的其他事项。"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8,"第十六条 发包方分立或者合并,承包合同仍然有效。发包方的权利、义务由分立或者合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和履行。 +第十七条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在承包期内,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和用途的前提下,承包方对其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有偿转包、转让或者互换、入股。 +第十八条 承包方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转包、互换、入股,原承包合同有效。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转包他人时,原承包方应当与第三方签订转包合同。"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9,"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转让他人时,原承包合同解除,由发包方与第三方签订承包合同。 +第十九条 承包方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 +第二十条 承包人在承包期内死亡,其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并履行原承包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不愿继续承包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项目重新发包。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无效承包合同: +(一)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10,"(二)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发包方违背集体经济组织章程,违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决议越权发包的; +(四)采取欺诈、胁迫及其他不正当手段签订的。 +第二十二条 无效承包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承包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无效承包合同由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11,"第二十三条 承包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承包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发包方与承包方恶意串通,实施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由双方负责赔偿,并追缴非法所得,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 +第四章 承包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12,"第二十四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允许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 +(一)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一致,并且不因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而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承包的土地依法由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三)因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承包合同部分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 +(四)一方违约,致使承包合同无法履行或者没有必要继续履行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13,"(五)承包方改变土地用途,或者进行破坏性生产经营,或者弃耕撂荒,或者拒交承包金,经发包方制止无效的; +(六)承包方丧失承包经营能力或者转营他业无力经营的; +(七)签订承包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 +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应当不违农时,避免造成损失。 +第二十五条 承包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对方;对方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14,"当事人双方就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达成书面协议,报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因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以外,应当由造成损失的责任方负责赔偿。 +第二十七条 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随意调整承包方承包的土地。因承包土地依法由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或者自然灾害,需要对土地承包方案作调整的,应当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通过。 +第五章 违约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15,"第二十八条 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承包合同的,应当及时向对方通报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承包合同的理由,在取得有关证明以后,允许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者不履行,并可根据情况部分或者全部免予承担违约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16,"第三十条 当事人一方违反承包合同,应当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损失的,应当对超出的损失部分进行赔偿。对方要求继续履行承包合同的,应当继续履行。 +第三十一条 发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给承包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 +(一)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的; +(二)未按承包合同约定提供生产经营条件和服务的; +(三)非法干预承包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17,"(四)未履行承包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的。 +第三十二条 承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给发包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 +(一)改变承包土地用途,或者进行破坏性生产经营,或者弃耕撂荒的; +(二)承包的生产设施毁坏或者丢失的; +(三)未按承包合同约定缴纳税款、承包金或者未完成国家农产品定购任务的; +(四)未履行承包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的。 +第六章 承包合同纠纷的处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18,"第三十三条 承包合同发生纠纷时,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以向所在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申请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可以不经前款程序,向所在区、县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作出裁决,由仲裁委员会制作裁决书。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一方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裁决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1435378167819342802-19,"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1998年9月15日起施行。1989年10月19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农业联产承包合同条例》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0,"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 +2020年2月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市人民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共同应对疫情挑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2,当前,本市即将迎来返京人员流动高峰,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引导全社会凝心聚力、共筑防线,形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疫情防控实际,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特作出如下决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3,一、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上述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市疫情防控需要,发布疫情防控的决定、命令,并及时调整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可以依法采取限制或者停止人群聚集活动、关闭或者限制使用场所、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等措施;必要时,可以依法在本行政区域内临时征用场地、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4,"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采取各种措施,支持、服务和保障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城市平稳有序运行。 +二、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执行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属地责任,组织指导社区(村)、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组织等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做好本辖区的防控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5,社区(村)应当服从政府统一指挥,做好辖区内人员往来情况摸排,加强人员健康监测,防止疫情输入,同时做好相关生活服务保障工作。对外地返回居住地人员的管理服务要严格遵守政府的相关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6,三、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依法做好本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护物品、设施,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健康监测,督促从疫情严重地区回京人员按照政府有关规定进行医学观察或者居家观察,发现异常情况按照要求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按照属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7,四、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工作、生活、学习、旅游以及从事其他活动的个人,应当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履行疫情防控的法律义务。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8,服从、配合、协助疫情防控的指挥和安排,依法接受调查、检验、隔离等防控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医,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疫情严重地区回京人员应当按照政府有关规定进行医学观察或者居家观察,主动报告健康状况,配合相关服务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9,"了解疫情防护知识,严格遵守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规定,减少外出活动,不参加聚会和集体活动;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不食用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以实际行动参与和支持疫情防控阻击战。 +五、依法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扰乱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10,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服从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政府依法采取的调查、检验、隔离等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1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医疗机构或者政府规定的基层组织报告。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其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12,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未依法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或者阻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政务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1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正常的诊疗和救治工作,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类伤医、医闹等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置;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患有或者疑似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故意隐瞒病情,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10442958500104121762-14,"医疗工作者在执业活动中,发现传染病疫情,不按照规定报告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吊销相关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制假售假、欺骗消费者、造谣传谣,扰乱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市场监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0,"北京市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 +2015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1,"第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通过,市和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常委会)任命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本市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第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通过的下列国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2,"(二)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 +(三)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 +(四)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五)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任命或者决定任命的下列国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一)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 +(二)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3,"(三)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和各工作机构的主任、副主任; +(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秘书长和组成部门的局长、主任; +(五)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铁路运输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4,"(六)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市人民检察院各分院、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检察院各分院、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后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第六条 宣誓仪式由以下机关分别组织:"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5,"(一)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通过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宣誓仪式,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组织; +(二)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宣誓仪式,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织;"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6,(三)市人大常委会任命或者决定任命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和各工作机构的主任、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秘书长和组成部门的局长、主任,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市人民检察院各分院检察长、副检察长的宣誓仪式,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织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7,"; +(四)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北京铁路运输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的宣誓仪式,由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 +(五)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检察院各分院的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的宣誓仪式,由市人民检察院组织;"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8,"(六)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检察院各分院、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宣誓仪式,由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分别组织。 +第七条 宣誓誓词如下:"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9,"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第八条 宣誓场所应当庄重、严肃,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或者国徽。"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10,"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者集体宣誓的形式。单独宣誓时,宣誓人应当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集体宣誓时,由一人领誓,领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领诵誓词;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右手举拳,跟诵誓词。诵读誓词后,宣誓人报出自己姓名。 +第九条 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组织的宣誓仪式,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进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11,"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集体宣誓,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领誓;市长、副市长的集体宣誓,由市长领誓;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单独宣誓。 +第十条 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织的宣誓仪式,在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进行。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单独宣誓。"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12,"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副秘书长和各工作机构主任、副主任的集体宣誓,由一人领誓;其中,同时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已经进行宪法宣誓的,可以不再进行。 +新一届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和组成部门的局长、主任的集体宣誓,由秘书长领誓;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和市人民检察院各分院检察长的集体宣誓,由一名院长或者检察长领誓。"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13,第十一条 本市区、乡、民族乡、镇的国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根据本办法由以下机关分别组织宣誓: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14,(一)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通过的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人民政府区长、副区长,人民法院院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通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人民政府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宣誓仪式,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组织;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15,"(二)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宣誓仪式,经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织; +(三)区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的人民政府副区长、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命的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主任、副主任等的宣誓仪式,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织;"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16,"任命的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的宣誓仪式,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织或者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别组织; +(四)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宣誓仪式,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别组织。 +第十二条 负责组织宣誓仪式的机关,可以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宣誓具体事项作出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7217817124494299869-17,"第十三条 宪法宣誓应当在国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及时进行,一般不超过三十日。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