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nstruction": "设计", "input": "", "output": "“设计”一词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既指应用艺术范畴的活动,也指工程技术范畴的活动。动词的“设计” 是指产品、结构、系统的构思过程;作为名词的“设计” 是指具有结论的计划,或者执行这个计划的形式和程序。从事设计的专业活动的个人,就叫作“设计师”。 从我们熟悉的设计活动来看,所谓的“设计” 除了原创型的第一次设计 (原创设计)之外,也包含了大量的“再设计”活动。这些再设计,包括对现存设计的重新评价,找出需要重新设计的原因,往往从功能缺失、审美缺陷、材料失当、款式过时这些方面提出再设计的意见,取得共识之后,重新设计。" }, { "instruction": "设计哲学", "input": "", "output": "设计哲学”是设计师个人对于设计的理念,具有比较强烈的目的性。其实,不同的设计师有自己不同的设计哲学,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统一的设计哲学。对于大部分设计师来说,“设计哲学”很明确:就是为达到设计目的价值观、方法论的总合。与一般的设计方法不同,“设计哲学”更多地接近于某种指导原则,指导设计师在一系列问题中做出先后缓急的选择。总之,在“设计哲学”上, 个人的“设计哲学”是以个性为第一位的,但是企业的“设计哲学”则要受到来自技术、预算、功能、市场、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个人和企业的“设计哲学”相互吻合才能够形成比较有影响力的设计。" }, { "instruction": "马斯洛五大需求论", "input": "", "output": "五大需求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也被称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需求从简单的物理、生理需求到精神层面的需求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 (1)生理需求 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行; (2)安全需求 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求 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求 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求 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 { "instruction": "水晶宫博览会", "input": "", "output": "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他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为了炫耀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伦敦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场馆由玻璃和钢铁在公园搭建而成,被称为水晶宫。由园艺师约瑟夫·潘克星顿设计的,运用钢铁和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地把温室结构运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因此水晶宫又称“玻璃方舟”。外形为简单的阶梯长方形,并有一个垂直拱顶,没有多余的装饰,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他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成为划分新旧俩个设计时代的分水岭。它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代表,它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工业革命成果的展示品,也是这一时期技术与艺术分离现状的集中体现。" }, { "instruction": "约翰·拉斯金", "input": "", "output": "英国美术理论家、教育家约翰·拉斯金,是“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是最早提出现代设计思想的人物之一,他针对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的建筑和展品尖锐地提出批评意见,之后推出了自己关于现代设计的理念,为19世纪末的设计家、建筑家提供了发展的依据和启示。虽然他的理论仍有一些明显缺陷,但他所提出的设计应该与艺术区别开来,设计应该成为独立的学科,设计的功能主义立场,设计对工业化的承认和接纳等内容,则是设计理论史上的重大突破。主要著作有《现代画家》、《建筑的七盏明灯》、《威尼斯的石头》等。 设计主张: (1)强调设计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认为艺术是由“大艺术”(造型艺术)和“小艺术”(设计)共同组成的,号召艺术家应该关照小艺术。 (2)强调设计的社会功能性。他认为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权贵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 (3)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4)他认为画家最根本的角色应该是忠于自然。主张师法自然,强调真、善、美,反对虚伪、邪恶与丑陋。 (5)认为设计只有两条路:即对现实的观察(提倡从自然形式中发展装饰设计的题材和动机,设计形式强调“回归自然”,设计师应该向“自然学习”)和表现现实的构思与创造能力(提倡创新)。" }, { "instruction": "威廉·莫里斯", "input": "", "output":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将约翰·拉斯金思想付诸实践的第一人,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人物,被设计界尊称为现代设计之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综合设计公司:莫里斯-马歇尔-福克斯公司。莫里斯的设计不仅包括室内设计,也有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等。主要代表作是和菲利普·韦伯合作设计的"红屋",著作有《呼啸平原的故事》、《人间天堂》等。 设计主张: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认为朴实无华的哥特式、中世纪风格才是诚实的设计。 (2)强调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少数阶级服务的。 (3)设计必须是集体活动,而不是个体活动。 (4)具体设计上强调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即功能与外观的结合。 (5)装饰上崇尚自然主义、东方装饰艺术的特点。 代表作:红屋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典型代表作品,由威廉·莫里斯和菲利普·韦伯合作设计,红屋是具有创造性的建筑:一反当时住宅通常采用的对称布局、粉饰表面的常规,他们设计的住宅是非对称性的、功能良好的,同时完全没有表面粉饰,采用单纯的红砖,既是建筑材料,也是装饰构思,建筑结构完全裸露。同时采用了不少哥特式建筑的细节特点,比如塔楼、尖拱入口等,具有民间建筑和中世纪建筑的典雅、美观,并因其反对追逐时髦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设计特点广受好评。除了建筑本身之外,莫里斯还自己动手设计了整栋建筑的室内及其所有用品,风格统一,具有浓厚的哥特特色。因为砖瓦都是红色的,而被广泛称为“红屋”。" }, { "instruction": "红屋", "input": "", "output":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典型代表作品,由威廉·莫里斯和菲利普·韦伯合作设计,红屋是具有创造性的建筑:一反当时住宅通常采用的对称布局、粉饰表面的常规,他们设计的住宅是非对称性的、功能良好的,同时完全没有表面粉饰,采用单纯的红砖,既是建筑材料,也是装饰构思,建筑结构完全裸露。同时采用了不少哥特式建筑的细节特点,比如塔楼、尖拱入口等,具有民间建筑和中世纪建筑的典雅、美观,并因其反对追逐时髦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设计特点广受好评。除了建筑本身之外,莫里斯还自己动手设计了整栋建筑的室内及其所有用品,风格统一,具有浓厚的哥特特色。因为砖瓦都是红色的,而被广泛称为“红屋”。" }, { "instruction": "工艺美术运动", "input": "", "output":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有史以来第一场大规模的风格运动,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成为西方设计界的一股主要力量,对于建筑、家具、纺织品和平面设计都产生不小的影响。这场运动的领袖人物是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是为了解除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在普金和拉斯金等人的思想影响下,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实验性质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主张“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要求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在工业设计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各种古典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 (4)主张设计的诚实、质朴,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1)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这个运动所强调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强调结构的装饰性使用等原则,依然具有它的影响力。在19世纪、20世纪交替之际,“工艺美术”运动已经成为影响当时设计风格的主要因素,它的影响遍及欧美各国:在美国影响了芝加哥学派,在欧洲促使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艺术”运动。 (2)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3)“工艺美术”运动对工业化的反对、对机械的否定、对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成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用。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理想的结晶。" }, { "instruction": "工艺美术运动的成就", "input": "", "output": "查尔斯·沃塞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是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早的领域,其中以查尔斯·沃塞为主要代表人物。沃塞的设计从不盲目抄袭中世纪哥特风格,而是简化其纹样,使其更容易批量化生产。并且他在实践中更加接近"工艺美术"运动所提倡的"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实质。他的成名作是果园住宅,整个建筑采用了橡木材质,内部家具是木材和金属材料的结合。并且该建筑吸收了东方建筑和家具设计中装饰性地使用功能构件的特征,整体风格高度统一。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莫里斯的风格,与"红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工艺美术"运动全盛时期的代表作。 格林兄弟—根堡住宅 格林兄弟的主要代表作—根堡住宅,该建筑具有明显的日本民间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整个建筑采用木构件,讲究梁柱结构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吸收东方建筑和家具设计中装饰性地使用功能构件的特征,强调日本建筑的模数体系和强调横向形式的特点。格林兄弟设计了大量的家具,从中国明代家具中汲取灵感,无论是总体结构,还是具体的细节装饰,都具有浓厚的东方味道。大部分家具都是以硬木制作的,强调木材本身的色彩和肌理,造型简朴,装饰典雅,是非常杰出的作品。" }, { "instruction": "查尔斯·沃塞", "input": "", "output":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是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最早的领域,其中以查尔斯·沃塞为主要代表人物。沃塞的设计从不盲目抄袭中世纪哥特风格,而是简化其纹样,使其更容易批量化生产。并且他在实践中更加接近"工艺美术"运动所提倡的"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实质。他的成名作是果园住宅,整个建筑采用了橡木材质,内部家具是木材和金属材料的结合。并且该建筑吸收了东方建筑和家具设计中装饰性地使用功能构件的特征,整体风格高度统一。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莫里斯的风格,与"红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工艺美术"运动全盛时期的代表作。" }, { "instruction": "格林兄弟—根堡住宅", "input": "", "output": "格林兄弟的主要代表作—根堡住宅,该建筑具有明显的日本民间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整个建筑采用木构件,讲究梁柱结构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吸收东方建筑和家具设计中装饰性地使用功能构件的特征,强调日本建筑的模数体系和强调横向形式的特点。格林兄弟设计了大量的家具,从中国明代家具中汲取灵感,无论是总体结构,还是具体的细节装饰,都具有浓厚的东方味道。大部分家具都是以硬木制作的,强调木材本身的色彩和肌理,造型简朴,装饰典雅,是非常杰出的作品。" }, { "instruction": "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 "input": "", "output":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各种古典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 (4)主张设计的诚实、质朴,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 { "instruction": "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input": "", "output": "(1)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这个运动所强调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强调结构的装饰性使用等原则,依然具有它的影响力。在19世纪、20世纪交替之际,“工艺美术”运动已经成为影响当时设计风格的主要因素,它的影响遍及欧美各国:在美国影响了芝加哥学派,在欧洲促使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艺术”运动。 (2)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3)“工艺美术”运动对工业化的反对、对机械的否定、对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成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用。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理想的结晶。" }, { "instruction": "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 "input": "", "output":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金属制品设计艺术感与功能性并存,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他所设计的银器造型有着中世纪的高贵、典雅,通常带有修长弯曲的把手或支架,但是略去了哥特艺术的纹样,使得作品更加的简洁明快,是工艺美术中最精美且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制品。他是一位极具天赋和创造性的银匠,主要设计金属器皿。这些器皿一般用榔头锻打成型,并饰以宝石,能反映出手工艺金属制品的共同特点。阿什比的作品以优美的曲线造型和简练的装饰为主,他在设计中使用各种纤细、起伏的线条,被认为是"新艺术"的先声,为"工艺美术"运动呈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 { "instruction": "新艺术运动", "input": "", "output":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影响面相当大、内容非常广泛的设计运动。从运动内容而言,建筑、家具、首饰、服装以及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书籍设计,甚至雕塑和绘画领域都受其影响。究其本质而言,“新艺术” 运动并不单纯是一种风格或一种时尚,它是进入20世纪以来的第一场设计运动。这场运动实际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的延续与传播。在思想理论上并没有超越“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以此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新艺术运动的特点 (1)强调手工艺,部分反对工业化。 (2)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启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 (3)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完全的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风格。 (4)装饰上受东方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5)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铸铁和玻璃。 (6)线条的形状与流动的轮廓融为一体,表面常采用浅浮雕作为装饰,刻意地采用不对称的形式,色彩则选用柔和的奶油色系。 (7)在形式上和图案上,都更重视象征性。 (8)新艺术运动强调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形式是由功能决定的。 新艺术运动的评价 (1)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新艺术”运动是部分知识分子、精英人士在工业化来势汹汹以及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的双重压力下,所做的一次设计改革的尝试。虽然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推进,这场运动消散得比较快,“新艺术”风格很快地就被现代主义风格所取代,然而这并无损于它的重要性:它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从新古典主义、历史复古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的过程,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 (2)准确地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种风格。这场运动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虽相似,但所体现出的风格却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认为 “新艺术”是一个统一的装饰和艺术风格,那就根本不可能廓清其真正面貌。 (3)这场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作品,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 (4)“新艺术”运动是世纪之交的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继承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在矫揉造作的设计风气泛滥之时、在工业化风格浮现之际,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引入新鲜气息。这个运动处在两个时代的交叉时期,旧的、手工艺的时代接近尾声,新的、工业化的、现代化的时代即将出现。因此,从意识形态上看,它的兴起预示了旧时代的接近结束和一个新的时代—现代主义时代的即将来临,它本身,就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过渡阶段。" }, { "instruction": "新艺术运动的特点", "input": "", "output": "(1)强调手工艺,部分反对工业化。 (2)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启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 (3)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完全的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风格。 (4)装饰上受东方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5)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铸铁和玻璃。 (6)线条的形状与流动的轮廓融为一体,表面常采用浅浮雕作为装饰,刻意地采用不对称的形式,色彩则选用柔和的奶油色系。 (7)在形式上和图案上,都更重视象征性。 (8)新艺术运动强调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形式是由功能决定的。" }, { "instruction": "新艺术运动的评价", "input": "", "output": "1)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新艺术”运动是部分知识分子、精英人士在工业化来势汹汹以及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的双重压力下,所做的一次设计改革的尝试。虽然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推进,这场运动消散得比较快,“新艺术”风格很快地就被现代主义风格所取代,然而这并无损于它的重要性:它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从新古典主义、历史复古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的过程,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 (2)准确地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种风格。这场运动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虽相似,但所体现出的风格却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认为 “新艺术”是一个统一的装饰和艺术风格,那就根本不可能廓清其真正面貌。 (3)这场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作品,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 (4)“新艺术”运动是世纪之交的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继承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在矫揉造作的设计风气泛滥之时、在工业化风格浮现之际,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引入新鲜气息。这个运动处在两个时代的交叉时期,旧的、手工艺的时代接近尾声,新的、工业化的、现代化的时代即将出现。因此,从意识形态上看,它的兴起预示了旧时代的接近结束和一个新的时代—现代主义时代的即将来临,它本身,就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过渡阶段。" }, { "instruction": "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的对比", "input": "", "output": "相同点: (1)都是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对,都受到了威廉·莫里斯的思想理念和设计实践的影响。 (2)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于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3)都放弃了传统风格的参照,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 (4)都受到了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不同点: (1)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强调手工艺复兴,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2)而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彻底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中的"曲线风格"。" }, { "instruction": "新艺术运动在各地的发展", "input": "", "output": "" }, { "instruction": "吉马德", "input": "", "output": "法国六人集团中最杰出的设计师,他的设计多以金属材质表现植物枝蔓,金属的坚硬和枝蔓的柔软形成了奇妙的对比,这可以在他的家具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看到。但他的设计由于过多的装饰细节而使作品无法批量生产,很多时候都是他自己亲力亲为。另一方面,他的自然主义倾向比较极端,到后期甚至过度的繁琐。他最重要的作品是20世纪初为巴黎设计的地下铁路入口。这套设计充分发挥了他的自然主义特征,顶棚和栏杆用金属铸成,可以明显看到扭曲缠绕的树木枝干的造型,极具特色。这套设计保存至今,已成为巴黎市区的一道独特风格的景色。" }, { "instruction": "艾米尔·盖勒", "input": "", "output": "法国南锡的家具设计在新艺术运动时期极受欢迎,奠基人艾米尔·盖勒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具生产世家,因此他对于家具的设计和生产等方面都很熟悉。盖勒的家具设计从选择木料开始,在结构方面学习东方家具的螺丝镶嵌技术,外观上则保留了自然主义的装饰纹样。他的这套外观与功能综合考虑的设计思想在南锡市极受欢迎。艾米尔·盖勒的设计思想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他曾在《装潢艺术》双月刊上发表了《根据自然装饰现代家具》,提出了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功能的重要性,他是"新艺术"运动中最早提出这个原则的设计师,在设计史上意义非凡。" }, { "instruction": "阿尔芳索·穆卡", "input": "", "output": "来自捷克的年轻设计师阿尔芳索·穆卡是法国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艺术优雅流畅的轮廓线、拜占庭艺术华丽明亮的色彩和几何装饰效果以及巴洛克、洛可可艺术的感性化的描绘,从而开创了极具个人特色的"穆卡风格",这一风格甚至成为了"新艺术"运动的代名词。与别的设计师不同的是,穆卡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利用当时刚发明不久的摄影技术来辅助自己的艺术创作。他让模特摆出需要的姿势后拍摄照片,然后以照片为基础,再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二次创作,最后加上花卉和植物纹样的装饰。这几乎成为了他独有的一种模式。代表作有"四季风格"系列海报。" }, { "instruction": "亨利·凡·德·威尔德", "input": "", "output":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杰出的设计家与设计理论家,他对于机械的肯定,对设计原则的理论,以及他的设计实践,都使他成为不仅是比利时现代设计的奠基人,也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先驱之一。他所提出的"根据理性法则和合理的结构构造出来的符合功能的产品是追求美的第一条件"的设计原则,对于后世的设计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他在比利时时期主要从事“新艺术”风格的家具、室内等设计。他在德国时期,创立了魏玛工艺美术学校,还参与现代设计运动,是德意志“工作同盟”的创始人之一,在德国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威尔德的主张: ①支持新技术,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并明确提出“功能第一”的原则,反对漠视功能的纯装饰主义和纯艺术主义。 ②认为设计应尽量保持材料的天然本性,反对过多地修饰而破坏材料自身的美。 ③在德国魏玛期间,他提出达到工业与艺术结合的最高目标的三点原则: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准确,工作程序明晰。在这一点上他已经大大超过了 “新艺术”的同人,成为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④威尔德也有其局限性—不赞成标准化,后来成为他和穆特修斯在“科隆论战”中讨论的焦点。" }, { "instruction": "维克多·霍塔", "input": "", "output":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另一位杰出代表人物。他致力于探求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建筑表达的新形式,他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都具有极高的水平。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经常使用的葡萄蔓般互相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并很快成为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性特征。除此之外,他对于室内设计也有着突出贡献,他设计的空间流畅、开放,与传统封闭的空间截然不同,另外他在空间色彩的处理上也十分的轻快明亮,这些都蕴含着早期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代表作有霍塔公寓、塔塞旅馆。" }, { "instruction": "安东尼奥·高迪", "input": "", "output": "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新艺术”运动和塑性建筑流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不仅是西班牙建筑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也是现代设计运动中最关键的设计大师之一。在巴塞罗那,几乎所有最具盛名的建筑物都出自他一人之手,被称作"巴塞罗那建筑史上最前卫、最疯狂的建筑艺术家"。他是西班牙现代建筑的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地位,高迪的设计生涯经历了三个阶段:阿拉伯摩尔风格、新哥特式和新艺术风格混合的风格、有机风格。在他的一生中将建筑手工艺技术的发展推向了极致,他对各种曲线的运用精妙绝伦,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奇妙、最富观感的建筑。 设计特点:反功能主义立场,追求建筑的精神力量和纯粹形式,被认为是一位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建筑家。高迪的建筑风格不是纯粹的哥特式,也不是罗马式或混合式,而是一种多元化融合的艺术风格。他拒绝在建筑物上用直线,认为直线是人为的,曲线才是自然的。 高迪的设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阿拉伯摩尔风格:具有强烈的阿拉伯风格特征。在这个阶段中,他的设计不是单纯的机械复古,而是采用折中处理,把各种材料混合利用。代表作是文森公寓。 ②新哥特主义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的混合风格:受到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高迪的设计开始具有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并且将他所喜欢的哥特风格结合起来,形成了其中期的新哥特式和新艺术混合的风格,并且哥特式风格更加的明显。代表作是圣特雷萨斯修道院、卡勒基修道院。 ③有机风格:高迪从中年开始逐渐摆脱了单纯的哥特风格影响,开始逐步走出自己的风格。他的新风格具有强烈的有机特征,同时又带有神秘、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有很强的象征性。为卡尔维家族设计的巴塞罗那住宅是其风格变化的转折点,在此之后他的设计更加具有个性,而不再是单纯的模仿时尚风格。代表作有居里公园、圣家族大教堂、米拉公寓。 代表作:米拉公寓 米拉公寓波浪形的外观,是由白色的石材堆砌出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铁板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组成的。整个建筑好像一个融化的冰淇淋,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其设计特点是"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支撑,无论是内墙还是外墙都没有支撑建筑物本身的重量,且建筑物本身没有主墙",因此建筑物内部的住宅可以随意的隔间改建,而建筑物本身不会塌下来。米拉公寓的内部,每一户都能双面采光,光线由采光中庭和外面街道进来,房间的形状也几乎全是圆形设计,很少使用矩形。米拉公寓是高迪最著名的设计之一,也是"新艺术"运动有机形态、曲线风格发展到最极端的代表作。 代表作:圣家族大教堂 高迪所有设计中最重要作品便是圣家族大教堂,他为之投入了43年之久,至今都未完工。该教堂是他为一个宗教组织设计的,原计划有12座尖塔,但是由于财力不足、高迪的突然离世,最后只完成了4座。尖塔虽然保留了哥特式的韵味,但结构已经简练了很多。圣家族大教堂就设计而言,完全是高迪个人风格的高度表现,没有遵循任何古典教堂的设计程式,具有强烈雕塑式的艺术表现特征。教堂内外布满了钟乳石般的雕塑和装饰件,上面贴以彩色玻璃和石块。教堂浑身上下看不到一条直线,到处弥漫着向世界工业化风格挑战的气息。" }, { "instruction": "米拉公寓", "input": "", "output": "米拉公寓波浪形的外观,是由白色的石材堆砌出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铁板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组成的。整个建筑好像一个融化的冰淇淋,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其设计特点是"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支撑,无论是内墙还是外墙都没有支撑建筑物本身的重量,且建筑物本身没有主墙",因此建筑物内部的住宅可以随意的隔间改建,而建筑物本身不会塌下来。米拉公寓的内部,每一户都能双面采光,光线由采光中庭和外面街道进来,房间的形状也几乎全是圆形设计,很少使用矩形。米拉公寓是高迪最著名的设计之一,也是"新艺术"运动有机形态、曲线风格发展到最极端的代表作。" }, { "instruction": "圣家族大教堂", "input": "", "output": "高迪所有设计中最重要作品便是圣家族大教堂,他为之投入了43年之久,至今都未完工。该教堂是他为一个宗教组织设计的,原计划有12座尖塔,但是由于财力不足、高迪的突然离世,最后只完成了4座。尖塔虽然保留了哥特式的韵味,但结构已经简练了很多。圣家族大教堂就设计而言,完全是高迪个人风格的高度表现,没有遵循任何古典教堂的设计程式,具有强烈雕塑式的艺术表现特征。教堂内外布满了钟乳石般的雕塑和装饰件,上面贴以彩色玻璃和石块。教堂浑身上下看不到一条直线,到处弥漫着向世界工业化风格挑战的气息。" }, { "instruction": "格拉斯哥四人组", "input": "", "output": "在苏格兰新艺术设计运动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的是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马金托什、马克奈、麦当娜姐妹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组。在19世纪90年代至20 世纪初,他们在建筑、室内、家具、玻璃和金属器皿等的设计方面,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苏格兰新艺术表现风格,即柔软的曲线和坚硬高雅的竖线交替运动的新表现,被设计史界称为“直线风格”。 风格特色: 主张直线、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与“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主张相反。这种探索恰为机械化、批量化形式奠定了可能的基础,这种探索在德国“青年风格”运动和奥地利“分离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代表作—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兼具“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的特点,是格拉斯哥四人组风格的集中体现,代表了当代最前卫的设计试验结果。" }, { "instruction": "马金托什", "input": "", "output": "马金托什是世纪之交英国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马金托什是一位多面手,他不但常年活跃在建筑、家具、室内、灯具、玻璃器皿等设计领域,同时还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画家、艺术家。马金托什的设计风格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的浮世绘的影响。他对于日本绘画中线条的运用方法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日本传统艺术中的简单直线,通过不同的编排、布局、设计,取得强烈的装饰效果,使他改变了认为只有曲线才是优美的,才能取得杰出设计效果的想法,并开始对流行的“新艺术”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有了怀疑,继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修正、改造。代表作有黑色高背椅、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等。 马金托什早期的建筑设计一方面依然受到传统的英国建筑影响,另一方面则具有追求简单纵横直线的形式倾向。他的建筑设计预想图大部分采用铅笔单线,线描功夫精细,显示出他对于直线的偏好。经过不断探索,他最终在1897—1899年设计的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建筑上体现出自己的风格来。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马金托什的室内设计也非常杰出。他以直线和简单的几何造型为主,以白色和黑色为基本色彩,细节采用自然图案,比如花卉藤蔓的形状,因此达到既有整体感,又有典雅细节的装饰目的。 评价: 马金托什的探索为机械化、批量化、工业化的形式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马金托仕是联系“新艺术”运动之类的手工艺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关键过渡性人物,他的探索,在奥地利 “分离派”和德国“青年风格” 设计运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马金托什无疑是世纪交替之际最出色的一位建筑师和设计师。" }, { "instruction": "奥伯利·比亚兹莱", "input": "", "output": "青年插画家奥伯利·比亚兹莱是英国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的代表人物。他总是画一些表情怪异的妖治女子,充满了嘲讽颓废,甚至是色情邪恶的感觉。他的插画设计多使用自然花卉和人物,以曲线的形式表现,具有着日本平面的影子。但是他又常采用对比强烈的黑白色,加上本身画面内容的色情意味,具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明显的个人风格。比亚兹莱的作品前卫大胆,充满了唯美怪诞、华丽颓废的氛围,为当时的"新艺术"运动带来了强烈且震撼的冲击,持续影响着现代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创作。他的画中透露出的对诡异与颓废的追求,具有象征和讽刺的意味,被视作是颓废主义的代表。代表作有《亚瑟王之死》等。" }, { "instruction": "奥地利分离派", "input": "", "output": "奥地利的“新艺术” 运动是由维也纳“分离派”发起的,这是一个由一群先锋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他们标榜与正统的设计和艺术分离,而自称“分离派”。“分离派”的口号为“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成员来自维也纳学派,大多数是建筑师奥托·瓦格纳的学生,还包括建筑家、手工艺设计家、画家。他们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近似,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产生了严重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体现了欧洲设计从摆脱传统到走向现代的过渡风格。 风格特点: 造型简洁明快,注重简单的直线、几何外形与自然形态的吻合,是功能主义与有机形态的有机结合,与“新艺术”运动风格所追求的自然主义有机形态相去甚远。 评价: 维也纳“分离派”虽然把艺术、优秀设计与生活密切联系,但是在实际设计中,与这种目标有很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①在工业生产极端发达的社会大背景下,没有关心工业生产中艺术的问题,以及艺术与机器生产的关系问题。 ②设计材料和工艺昂贵,无法大众化。 ③对简洁和抽象形式的追求在本质上没有摆脱“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没有真正地把设计形式与功能结合起来。 代表人物:奥托·瓦格纳、奥托·瓦格纳" }, { "instruction": "奥托·瓦格纳", "input": "", "output": "分离派的领军人物,1895年出版了《现代建筑》,提出建筑设计应该集中为现代生活服务,而不是模拟以往的方式和风格。设计是为现代的人服务的,不是为了古典复兴而产生的。瓦格纳对城市规划颇有心得,在他1898年为维也纳城市所作的规划中,已经提出交通或者交流系统是城市规划的重点。他的理论,立足于建筑是人类居住、工作和沟通的场所,而不仅仅是个空洞的环绕空间,建筑应该为这种以交流、沟通、交通为中心的设计考虑,以促进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为目的,装饰则应该为此服务。代表作有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卡尔斯帕拉兹车站。" }, { "instruction": "约瑟夫·霍夫曼", "input": "", "output": "晚期新艺术运动的收官者,同时也是早期现代主义设计的开路人。他的设计立场和原则与瓦格纳相似,在风格上也比较接近。他的设计实践范围非常的广泛,建筑、平面、家具等领域都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其最富盛名的作品是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斯托克列宫,被视作是向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式建筑。这座宫殿基本上是立体形式,细节部分有少数精致的浮雕和立体雕塑,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也有着同样的风格,采用混凝土和金色构件,一改法国、西班牙、比利时"新艺术"风格扭捏做作的矫揉造作倾向,是早期现代建筑的重要作品。" }, { "instruction":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input": "", "output":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来称谓的,艺术家、建筑家以《青年》杂志为中心,希望通过手工艺的传统恢复来挽救颓败的当代设计,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响。初始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但于1897年后逐步摆脱以曲线装饰为中心的法国等“新艺术”运动主流,开始进行和格拉斯哥四人组相似的探索,从简单的几何造型和直线的运用上找寻新的形式发展方向。 风格特点: 反对机械化和工业化,重视自然主义的装饰特点,表现为曲线、流畅的有机形态,但后期有几何造型和注重功能的倾向。" }, { "instruction": "彼得·贝伦斯", "input": "", "output":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师,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被视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贝伦斯为德国通用电器公司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形象标志,并设计了透平机工厂厂房,这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设计思想: 从功能出发,基本上抛弃了烦琐的装饰,强调简洁、功能良好的外形和结构。在注重功能与技术表现的基础上,追求设计形式的简约。 主要贡献: ①在产品设计上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以标准化为基础,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②他为通用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设计,已包含了现代企业形象策划的理念。 ③在建筑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形式,创造性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为现代建筑树立了典范。 ④德国现代主义的兴起与贝伦斯的设计实践分不开,他的设计事务所培养了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等现代主义重要人物,为现代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经历: 1907年是贝伦斯成功的开端。这一年,他受邀为德国大型电器公司AEG担任艺术指导。为这家德国最大的电器生产企业设计电风扇、电灯和电水壶这类工业产品,并且采用正六边形和简单的黑白字体设计了公司的企业标志,还设计了产品包装、工厂建统物、产品目录、办公室文具、企业的标准字体、来往公文的版面标准等,构成这个公司的形象,成为世界最早的企业形象设计项目,奠定了企业形象设计系统的基础,他所建立的这套企业形象系统,迄今依然具有非常积极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他还设计了具有高度功能特点的一系列工业产品,例如电风扇、街灯、电水壶等。他的设计基本摒弃了烦琐的裝饰,强调简洁、功能良好的外形和结构,得到工业界一致好评。他被指任为德国电器公司的设计总负责人,负责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工作,是世界上最早的企业内工业设计师。他在设计上讲究功能、理性、严谨,为德国的工业产品设计风格定下了基调。 1909-1912年期间,他还为AEG设计了公司总部的管理、工厂混合大楼,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设计的涡轮机工厂建筑,这座建筑基本上完全摒弃传统的工业建筑结构,采用钢铁和混凝士为基本建筑材料,结构上也开始朝幕墙方式发展,是日后现代主义的幕墙式建筑的最早模式。" }, { "instruction":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拓展", "input": "", "output": "(1)作为“新艺术” 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个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锡。 (2)吉马德是“新艺术”运动组织“六人集团”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由他设计的巴黎地铁深受巴黎市民欢迎。 (3)1992年7月,设计师菲舍尔设计的济南火车站被拆毁,这个建筑是德国"青年风格"建筑的代表。 (4)安东尼奥·高迪的作品米拉公寓被报纸冠以“蠕虫、大黄蜂”等名。 (5)威廉·莫里斯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促进了英国和世界的设计发展。 (6)约翰·拉斯金的口号之一就是“向自然学习”。这个理论立场,在19世纪末和20 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中得到充分发扬。 (7)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成功也最早在该国展示。 (8)莫里斯与艺术家福特•布朗、爱德华。伯纳一琼斯,画家但丁•罗塞蒂,建筑师菲利普•韦伯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拉斐尔前派。 (9)1888年在伦敦成立的“艺术与手工展览协会”,开始不断举行一系列展览,向英国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好及高雅设计品位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不仅开始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也影响到美国。 (10)工业革命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对旧传统的摒弃,另一个是机械生产的肯定。 (11)影响最大的位于巴黎的“新艺术” 运动设计中心有三个,即"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现代之家"设计事务所和六人集团。 (12)德国建筑家戈特弗里德·萨姆帕尔参观水晶宫后,写了两本书,提出这个展览的反对意见,此为德国第一个提出设计革命的人。 (13)马金托什是英国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他发掘的称之为“旧的精神”而设计出具有新风格、独特的建筑、室内和产品。 (14)谢列特的作品都具有非常讨人喜欢的绘画插图和鲜明的色彩,设计是讲究流动畅快的线条和构图,其人物造型受到法国面家瓦图、佛拉哥纳特的影响。 (15)比亚兹莱是“新艺术” 运动一个非常前卫、非常突出、非常激进的人物。他受日本平面风格的影响,采用黑白单线描绘方法,为大量书籍作插图。 (16)1889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中由工程师维克多·康塔明设计的机械馆大厅和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埃菲尔铁塔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工程技术上的重大发展与突破。 (17)1895年出版商西格佛里德·宾在巴黎开办了"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出资与几位重要设计家从事"新艺术"设计。" }, { "instruction": "影响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重要因素", "input": "", "output": "(1)古代埃及装饰风格的影响 古代埃及华贵典雅的宫廷艺术,对"装饰艺术"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1922年,在图坦卡门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古埃及艺术精品,独特的几何形体、色彩装饰效果、醒目而突出的装饰纹样,以及充满机械感的金属装饰和黑白配色给当代设计师们以强烈启示。除了古埃及风格之外,古希腊、古罗马和中美洲艺术也为"装饰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许多灵感。 (2)原始艺术和异域风格的影响 原始艺术是灵感的起源。非洲部落舞蹈面具的象征性和夸张特点,以及明快简练的视觉语言给了西方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很大的启发。 (3)前卫艺术的影响 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等都被转化到“装饰艺术"运动之中。"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采用几何化的、割裂的艺术处理,为生活和文化注入活力。 (4)古典艺术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都在寻求抒情、欢乐的主题,不少艺术家、设计师便将他们的目光转向古希腊、古罗马,飞行的雅典娜、欧罗巴等形象开始流行,纺织品、墙纸、玻璃器皿等工艺品上开始广泛出现希腊、罗马神话形象。 (5)"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对于“新艺术”运动过于复杂的曲线缠枝纹样以及过于崇尚手工技艺的倾向,“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是持批评态度的,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也从“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中吸收精华。与此同时,许多“新艺术”运动的老将,也已经认识到需要将传统的设计现代化,并且要应用到机械产品的设计中去。 (6)舞台艺术的影响 20世纪初,舞蹈艺术盛行。特别是芭蕾舞,不仅在表演造型、舞蹈编排上,而且在服装设计、舞台设计等方面,与传统舞台艺术有着巨大的区别,这一时期的时装设计吸收了许多芭蕾舞的元素。与此同时,美国的爵士文化也影响着"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强烈的、节奏鲜明的特点都通过设计得到一定的体现。 (7)汽车式样的影响 汽车发明以后,很快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成为20世纪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汽车样式被前卫人士视为末来的象征,启发了当时装饰艺术的设计师们,开始大胆采用现代工业文明成果作为自己设计的构思。 (8)大型国际展览的影响 在为了推动"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而举办的多个展览中,最重要的当属1925年巴黎举行的国际展览会,专门展览"现代装饰艺术"作品。这次展览对于确立"装饰艺术"风格的主题和形式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为"装饰艺术"运动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 { "instruction": "装饰艺术运动", "input": "", "output": "装饰艺术运动是兴起手20世纪20年代,退潮于30年代的大萧条,是20世纪里延续时间比较长的一次设计运动。这场运动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展,所以无论是从材料还是形式上都受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它依然是传统的装饰运动,与强调为大众服务、大批量生产的现代设计相区别。这次艺术运动的风格追求华丽的装饰,以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形式美感的需求,但其性质仍是一场形式主义的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装饰艺术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艺术家们掌握的手工艺和设计,以适应批量生产的需要来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以及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势力差别。 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 (1)简洁的几何外形 装饰艺术大多釆用了简洁的长方形块状结构,以几何方式衔接起来,然后再用曲线的装饰元素令这些方块生动起来。阶梯式的造型在装饰艺术风格设计中,运用得相当普遍。 (2)强烈的装饰性 所有的设计都很强调装饰性,不论是建筑、产品、平面设计等,总会附有一些装饰的细节。强而有力的阳光放射形、闪电形、曲折形、重叠箭头形、星星闪烁形、阿兹台克放射形、埃及金字塔形等元素,被广泛使用。彩绘的装饰手法,在装饰艺术风格中也应用得比较广泛,而且通常会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 (3)独特的色彩系统 装饰艺术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特别重视强烈的原色和金属色,大胆地釆用黑白等强烈的对比色,以及以往比较少见的珊瑚粉、波斯靛等,形成了独特的色彩系统。 (4)材料的选择 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师们陶醉于奢华的设计语汇,黑檀木、斑马木、皮革、 丝绸、青铜等,都是他们的首选材料,并时常釆用鲨鱼皮、象牙、黄金等贵重材料加以点缀,强化奢华、性感氛围。随着中国、日本等东亚艺术热度的高涨,生漆在装饰艺术运动家具和装饰品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创新材料比如塑料,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装饰艺术运动中。 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及意义 (1)装饰艺术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到30年代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流行设计风格,影响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和服装设计等几乎设计的各个方面,是20世纪非常重要的一次设计运动。 (2)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国际性设计运动,不少欧美国家都参与其中,尤以法国、英国和美国的设计运动较具代表性。它甚至还影响到欧美以外的一些国家,在拉丁美洲、澳大利亚、中国上海都有过相当大的影响,出现了一批非常精彩的建筑物。 (3)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它既对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自然装饰、中世纪复古表示反对,也对单调的工业化风格加以批评。因此,虽然在强调装饰上与前两个运动有相似之处,但是从承认工业化的角度来看,已很难说是它们的延续了。然而,又由于强调装饰化,因此与同期开始在德国发动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也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之间的一个衔接,双方的特征都兼而有之,但不是简单地重复或再现。 (4)装饰艺术运动是装饰艺术在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尝试。这个运动与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几乎是同时发生,也几乎同时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欧洲大陆结束。因而,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明显影响。但是,由于它主要强调为上层阶级服务的出发点,所以装饰艺术运动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得到发展,基本成为史迹,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则成为真正的世界性设计运动。 (5)装饰艺术运动在装饰和设计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资参考的重要资料,从材料的运用到装饰的构思,再到产品的表面处理技术,无论哪一个方面,这个风格都有不少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它的东方和西方结合,人情化与机械化结合的尝试,更是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的研究中心。从形式上看,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这个设计运动的风格与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意识形态的层面来说,也有类似的地方。因而,对于它的了解和研究,就更具有重要意义了。" }, { "instruction": "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input": "", "output": "(1)装饰艺术运动开展的时期,正是现代主义运动开展的时期,因此无论这场运动多么强调装饰的效果,但是在设计上依然受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很大影响。无论是在材料的运用上,还是设计主题的选择上,乃至设计本身的特点上,这两种设计运动都有不少内在的关联。以往常常把装饰艺术视作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对立来看,但是现在的研究表明,它们之间仍然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美国的工业设计与装饰艺术运动,有时简直难以划分出来。 比如美国设计大师雷蒙德·罗维在1937年为纽约世界博览会设计的工业设计师办公室,就很难说是单纯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还是装饰艺术风格;法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设计的家具,也是两种风格兼而有之。这些都表明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之间并不完全是矛盾的关系,在现实特征上,它们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联。 (2)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是左倾的、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带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而装饰艺术运动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 }, { "instruction": "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 "input": "", "output": "(1)简洁的几何外形 装饰艺术大多釆用了简洁的长方形块状结构,以几何方式衔接起来,然后再用曲线的装饰元素令这些方块生动起来。阶梯式的造型在装饰艺术风格设计中,运用得相当普遍。 (2)强烈的装饰性 所有的设计都很强调装饰性,不论是建筑、产品、平面设计等,总会附有一些装饰的细节。强而有力的阳光放射形、闪电形、曲折形、重叠箭头形、星星闪烁形、阿兹台克放射形、埃及金字塔形等元素,被广泛使用。彩绘的装饰手法,在装饰艺术风格中也应用得比较广泛,而且通常会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 (3)独特的色彩系统 装饰艺术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特别重视强烈的原色和金属色,大胆地釆用黑白等强烈的对比色,以及以往比较少见的珊瑚粉、波斯靛等,形成了独特的色彩系统。 (4)材料的选择 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师们陶醉于奢华的设计语汇,黑檀木、斑马木、皮革、 丝绸、青铜等,都是他们的首选材料,并时常釆用鲨鱼皮、象牙、黄金等贵重材料加以点缀,强化奢华、性感氛围。随着中国、日本等东亚艺术热度的高涨,生漆在装饰艺术运动家具和装饰品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创新材料比如塑料,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装饰艺术运动中。" }, { "instruction": "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及意义", "input": "", "output": "(1)装饰艺术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到30年代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流行设计风格,影响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和服装设计等几乎设计的各个方面,是20世纪非常重要的一次设计运动。 (2)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国际性设计运动,不少欧美国家都参与其中,尤以法国、英国和美国的设计运动较具代表性。它甚至还影响到欧美以外的一些国家,在拉丁美洲、澳大利亚、中国上海都有过相当大的影响,出现了一批非常精彩的建筑物。 (3)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它既对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自然装饰、中世纪复古表示反对,也对单调的工业化风格加以批评。因此,虽然在强调装饰上与前两个运动有相似之处,但是从承认工业化的角度来看,已很难说是它们的延续了。然而,又由于强调装饰化,因此与同期开始在德国发动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也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之间的一个衔接,双方的特征都兼而有之,但不是简单地重复或再现。 (4)装饰艺术运动是装饰艺术在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尝试。这个运动与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几乎是同时发生,也几乎同时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欧洲大陆结束。因而,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明显影响。但是,由于它主要强调为上层阶级服务的出发点,所以装饰艺术运动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得到发展,基本成为史迹,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则成为真正的世界性设计运动。 (5)装饰艺术运动在装饰和设计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资参考的重要资料,从材料的运用到装饰的构思,再到产品的表面处理技术,无论哪一个方面,这个风格都有不少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它的东方和西方结合,人情化与机械化结合的尝试,更是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的研究中心。从形式上看,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这个设计运动的风格与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意识形态的层面来说,也有类似的地方。因而,对于它的了解和研究,就更具有重要意义了。" }, { "instruction": "图画现代主义运动", "input": "", "output": "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特别是立体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以海报为中心的新平面设计运动,由于都以绘画为设计的核心,同时又受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影响,因此被称为图画现代主义运动。该运动基本局限在平面设计范围之内,非常注重图像和文字的整合效果,综合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和设计流派的特点,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新鲜的平面设计风格来。这场运动源起于德国,从1905年德国设计师鲁西安·伯恩哈特的普莱斯特火柴广告开始,一直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对于整个西方平面设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 "instruction": "装饰艺术风格平面设计代表人物", "input": "", "output": "(1)A.M.卡桑德拉:1923–1926年间,卡桑德拉设计出大量高水平的海报,他的设计受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很深,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风格。他的设计图形非常简单,具有高度象征性。他对于文字非常有兴趣,总是尽量把文字和图形融为一体。他的海报设计是象征性的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杰出典范。他最杰出的海报设计大部分是为铁路公司和轮船公司而做的,1927年为法国铁路北线快车和1935年为远洋游船诺曼底号设计的海报等作品,都是装饰艺术的经典作品。 (2)让·卡卢:让·卡卢的作品充分融入了对建筑形式和现代艺术的感性认识,通过几何学和立体主义象征图形,创造出近乎科学般精确的简洁图像。他的设计不仅具有鲜明的装饰艺术运动特点,现代艺术运动和各种流行的视觉艺术运动风格也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综合运用,因此他的作品广受欢迎。1931年,他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采用简洁线条组成的象征性的男女头像,用色彩烘染出霓虹灯的效果,黑色的背景上有摩天大楼的灯光,表现了繁华的、醉生梦死的名利场的特色,很具代表性。 (3)爱德华·考佛:考佛以前卫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著称,尤其在海报设计方面非常突出,有海报之王的美称。他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包括为伦敦地铁系统设计的140张大型海报,这些海报具有他个人的鲜明风格:色彩鲜艳,图形大量采用几何形式,特别是采用立体主义的形式特征来设计,而反映的内容也具有现代化的特色,具有装饰艺术运动的基本特征。考佛将取自现代艺术的多种不同的视觉表达元素,合成为现代海报设计、平面设计的全新设计语汇,将现代艺术和平面设计结合起来,给当时的平面设计界造成很大影响,也使他成为所谓的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 "instruction": "A.M.卡桑德拉", "input": "", "output": "1923–1926年间,卡桑德拉设计出大量高水平的海报,他的设计受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很深,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风格。他的设计图形非常简单,具有高度象征性。他对于文字非常有兴趣,总是尽量把文字和图形融为一体。他的海报设计是象征性的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杰出典范。他最杰出的海报设计大部分是为铁路公司和轮船公司而做的,1927年为法国铁路北线快车和1935年为远洋游船诺曼底号设计的海报等作品,都是装饰艺术的经典作品。" }, { "instruction": "让·卡卢", "input": "", "output": "让·卡卢的作品充分融入了对建筑形式和现代艺术的感性认识,通过几何学和立体主义象征图形,创造出近乎科学般精确的简洁图像。他的设计不仅具有鲜明的装饰艺术运动特点,现代艺术运动和各种流行的视觉艺术运动风格也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综合运用,因此他的作品广受欢迎。1931年,他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采用简洁线条组成的象征性的男女头像,用色彩烘染出霓虹灯的效果,黑色的背景上有摩天大楼的灯光,表现了繁华的、醉生梦死的名利场的特色,很具代表性。" }, { "instruction": "爱德华·考佛", "input": "", "output": "考佛以前卫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著称,尤其在海报设计方面非常突出,有海报之王的美称。他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包括为伦敦地铁系统设计的140张大型海报,这些海报具有他个人的鲜明风格:色彩鲜艳,图形大量采用几何形式,特别是采用立体主义的形式特征来设计,而反映的内容也具有现代化的特色,具有装饰艺术运动的基本特征。考佛将取自现代艺术的多种不同的视觉表达元素,合成为现代海报设计、平面设计的全新设计语汇,将现代艺术和平面设计结合起来,给当时的平面设计界造成很大影响,也使他成为所谓的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 "instruction": "装饰艺术运动在法国的表现", "input": "", "output": "装饰艺术运动发源于法国,巴黎是这场运动的中心。法国装饰艺术运动具有精英主义色彩,设计服务的对象是富裕的上层阶级,其中尤以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最为突出。法国的家具设计与室内设计由来以久,经过洛可可时期的奢华与繁琐之后,法国设计最需要的是去繁求简,并且这一时期的家具和室内设计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怪诞有趣的东方风格,这种风格直接受俄国芭蕾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风格影响,形式怪诞。另一种是简洁实用的工业风格,受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注重新材料的运用。这两种风格的共同点是,都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创造新形式。代表人物有埃米尔—雅可布·赫鲁曼、艾琳·格雷(独木舟贵妇榻)等。" }, { "instruction": "让·杜南", "input": "", "output": "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时期著名的漆器设计大师。他的设计色彩华丽,装饰图案非常的精细,并常采用抽象的几何纹样作装饰。艺术手法上则借鉴了埃及、日本和古典艺术的处理方式,有时还会使用蛋壳作镶嵌,具有清淡优雅的东方艺术特色。他最著名的设计是为邮轮诺曼底号和大西洋号设计的大量漆器家具和室内装饰。除此之外,杜南成功地将东方的漆器艺术与欧洲的装饰艺术结合起来,并且将髹漆技术的应用推广到金属材料上去,获得很大成功。例如1930年他设计的大型四页漆器屏风狩猎,就综合采用了各种技法,成为一幅装饰艺术风格的经典之作。" }, { "instruction": "利涅·拉里克", "input": "", "output": "他的设计被称为没有时间限制的风格,其设计思想来源于东方艺术、古典风格和现代艺术的某些因素,富于想象力。他所设计的产品色彩非常鲜艳,多采用动物、鱼、女人体的形象为造型以及花卉植物纹样为装饰。他的设计极具装饰性,有些玻璃器皿原来只是为功能目的设计的,但通过他的设计,在功能之外,还可以成为单独欣赏的装饰品。此为,利涅·拉里克对于花卉植物和曲线的装饰动机,仍然抱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热情。在他的不少玻璃器皿设计中,还是可以感受到新艺术风格的影响。" }, { "instruction": "美国装饰艺术运动", "input": "", "output": "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非常集中,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方面。一方面由于美国财力雄厚,资产阶级希望迅速建立新的城市;另一方面美国的历史较为短暂,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因此古埃及、中国、波斯的传统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以及美洲本土的玛雅文化都很容易渗透进来,与当地的汽车文化、爵士文化共同影响着美国的建筑风格。纽约是美国装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最早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是纽约电话公司大厦。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纽约的装饰艺术风格传入西海岸,一些设计师开始探索适合本土的改良型装饰艺术风格,进而形成了两种类型:曲折型现代主义和流线型现代主义,越来越强调工业化的特点。" }, { "instruction": "好莱坞风格", "input": "", "output": "1929年,美国进入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时期,为了使人们能够短暂的忘却经济危机带来的恐惧,美国发展了好莱坞电影,希望通过一些美好的幻想来放松人们工作时紧张的神经。为了将这种幻想塑造的更加真实,电影业重点关注电影院的建设。电影院将大量的想象成分融入其中,并吸收了东方风格,追求一种异域的感觉。好莱坞大道上的埃及剧院和中国剧院模仿真实的埃及、中国场景,用夸张的装饰手法,创造出一个梦幻的古典世界。在美国装饰艺术运动后期,好莱坞风格传入欧洲,极大的影响了欧洲电影院的建造风格。" }, { "instruction": "英国装饰艺术运动", "input": "", "output": "英国是最早出现设计探索的国家,但英国的装饰艺术运动不仅没有延续工艺美术运动的势头,甚至还出现退缩的情况。直到30年代,英国的家具设计才跟上了世界的潮流,釆用新材料新工艺,初步具有了装饰艺术设计的风格。同美国一样,英国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最有建树,主要体现在大型公共场所的设计上,如伦敦的克拉里奇饭店和斯特兰宫殿大饭店,其地板上黑白相间的布置和墙壁上巨大的镜子都是为了营造更广阔的空间。不同于美国的是,英国一直没有美国纽约那样的摩天大楼,其中波特兰广场上的英国广播公司大厦可以称得上是装饰艺术运动时期高层建筑的重要代表。" }, { "instruction": "克拉莱斯·克里夫", "input": "", "output": "她的陶瓷设计遵循装饰艺术风格的大胆棱角和几何构造,如三角形手柄、弓形盖、圆轮廓等。色彩对比强烈,装饰图案抽象化。她设计的餐具和茶具,在当时风靡一时,广受欢迎。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她于1929年设计的著名装饰艺术风格的大套陶瓷餐具比扎。她设计的大套餐具色彩强烈,图案采用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大部分设计是她自己手绘的颇具创意的几何图案,甚至连器形都是用三维的几何体叠加组合而成,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设计,清新脱俗,因而脱颖而出。她设计的好几套重要的陶瓷作品,全都成为了装饰艺术风格陶瓷的经典作品,将装饰艺术风格在整个陶瓷行业中推广开来。" }, { "instruction": "装饰艺术运动相关拓展", "input": "", "output": "(1)法国是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发源地,是这场运动的中心。 (2)爱尔兰女设计家艾琳·格雷一方面采用典型的新艺术风格,注重豪华的装饰效果,同时也注重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特别是现代主义的材料运用和形式特征。她所设计的必比登椅子,被当时巴黎的报纸杂志广为报道,称之为现代生活的胜利。 (3)保罗·布瓦列特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时装设计师,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时装设计师。他的探索,完全改变了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女装设计面貌。 (4)装饰艺术风格玻璃设计师利涅·拉里克的设计被称为 没有时间限制的风格。 (5)爱德华·考佛以前卫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著称,尤其在海报设计方面非常突出,有海报之王的美称。 (6)法国在装饰艺术的平面设计方面,实力雄厚,独领风骚,形成了两个重要的中心:巴黎和波尔多,并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对于装饰艺术平面设计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7)法国的三艘大邮轮法国岛号亚特兰大号诺曼底号的室内和家具,是由让·杜南设计的,成为当时豪华室内设计的典范。 (8)好莱坞风格是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的一个延伸和发展。 (9)艾里·坎美国最重要的装饰艺术建筑师,被称为 美国版本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 (10)约瑟夫·戈达尔是捷克重要的现代建筑家,也是装饰艺术 风格的主要推手,他是 1912年成立的布拉格艺术工作坊的创始人之一。 (11)除日本风格对装饰艺术运动有较大影响外,埃及装饰风格对其也有较大影响。 (12)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主要以人物与强烈的几何图案为装饰特点,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潮。 (13)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比较集中在建筑设计以及与其相关的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家居用品设计上。 (14)装饰艺术风格之所以如此普及,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本身的折中立场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 (15)威廉·凡·阿伦作为美国装饰艺术运动中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了克莱斯勒大厦,这座77层的建筑被视为那个时期最令人振奋的建筑和浪漫的象征。 (16)唐纳德·德斯基是美国装饰艺术风格设计的领导人物之一,他为克列斯特牙膏和汰渍洗衣粉所做的企业形象设计,使得这两个品牌在美国变得家喻户晓。" }, { "instruction":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 "input": "", "output":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工业技术发展迅速,新的工具、机械、设备不断被发明出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飞速的工业技术发展,同时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虽然工业技术发展,但是针对工业技术带来的必然结果—工具、机械、设备的现代设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技术的产品无论从使用功能上、外形上还是安全性、方便性上,都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2)现代都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而都市设计和都市内的建筑设计并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模式,高层建筑的设计更是问题丛生。新的商业海报、广告、书籍大量涌现,公共标志、公共传播媒介也与日俱增,而如何处理这些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对象,如何处理这些众多的平面对象,设计界也是一筹莫展。无论是英国、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欧美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显然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们的中心是逃避,甚至反对工业技术,反对工业化,反对现代文明。因此,必须有新的设计方式出现,来解决新的问题,来为现代社会服务。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3)现代设计界面临的两个问题: 一方面,设计的范畴与工业革命之前相比,有了本质的区别。面对新的市场和消费者、与过去不同的客户和用户,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包装、广告和报纸、杂志等传达媒体的设计,都必须适应变化中的社会需求来改变自身。设计界、建筑界必须迅速地制定新的策略,形成新的体系,发展新的设计形式和新的技术,来应对日益增强和急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商业需求。因此,现代设计不是少数人一厢情愿的突如其来的空想结果,而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产物。 另一方面,如何形成新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以解决设计服务的对象问题,把设计的重心从为权贵、少数人服务转移到为社会大众服务这个新的方向上去,这是设计界、建筑界面临的第二个问题—也是整个现代设计产生的社会背景。 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世界各国的设计先驱们都努力地探索,为解决第一方面的问题,出现了现代设计体系;为解决第二方面的问题,形成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它们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个是技术层面的,一个是思想层面的,它们的结合形成了现代设计的总体。" }, { "instruction": "现代主义设计简述", "input": "", "output": "现代主义设计源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达到顶峰,与50年代趋于衰退。是继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之后的又一场设计师为找寻符合时代特征的全新设计风格,并通过设计的观念、材料、方法、形式等多角度进行探索的设计改革运动,是继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要的设计运动。现代主义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穆特修斯创立德意志工作同盟时期,并在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德国包豪斯的共同努力和影响下,迅速传播至欧美等国家,并在美国的影响下传遍世界各地,并最终发展成为日后影响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现代主义设计具有民主主义、精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 { "instruction": "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特征", "input": "", "output":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求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效率、方便和经济效益。 (2)形式上提倡无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表现到具体建筑上,有以下特征: a.六面结构。不再是传统的四面墙外加一个屋顶的五面建筑,因为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大量的钢铁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底面以柱支撑,形成一个面,从而组成建筑的六面结构,体现了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建筑空间而不局限于体积的特点。 b.幕墙结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采用大量的钢铁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从而形成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形式,其所带来的最终目的,便是幕墙建筑的产生。 c.标准化原则。只有落实标准化,才能实现批量化,才能真正做到设计出贫苦大众所能消费得起的廉价建筑。因此,标准化原则不仅注重技术的表达,而且还是为现代主义设计意识形态服务的准则。 d.反装饰主义立场。装饰造成不必要的开支,造成浪费,造成设计无法为大众服务的局面,因此反装饰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立场,而不是装饰问题的探讨,所有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都具备反装饰主义的立场。 e.中性色彩计划。无论是从设计制作的成本还是反装饰主义立场出发,色彩计划必须采用中性色彩,即黑白灰的色彩计划,也包含有混凝土本身的色彩,符合现代主义设计的意识理念和设计要求。 (3)具体设计上注重空间的考虑,室内采用自由空间布局,尽量少用隔断空间的永久性墙面。特别强调整体设计的考虑,强调设计不能仅在绘图板上进行,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重视节约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效益作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来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 { "instruction": "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 "input": "", "output": "(1)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进行试验,即俄国、荷兰、德国。俄国构成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设计为无产阶级服务,而荷兰风格派则集中于新的美学原则探索,是一场较为单纯的美学运动。德国现代设计运动从德国工作同盟开始,到包豪斯设计学院到达高潮,集欧洲各国设计之大成。初步搭建起现代主义设计的架构,到战后影响世界各地,成为了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的基础。 (2)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一场真正的设计革命,这场运动颠覆了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旧立场和旧原则,它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具备为社会服务的民主方针。现代主义设计建立在对机器大生产接受的基础上,标志着工业设计时代的真正到来。它具有高度的理想主义特征,激发了知识分子对未来设计的探索和想象,催生了全新的美学设计观—机械美学的诞生,极大的促进了功能主义思想的发展。但其反对装饰、追求功能的设计思想上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产品单调、冷漠、缺乏人情味。" }, { "instruction": "现代主义设计", "input": "", "output": "现代主义设计源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达到顶峰,与50年代趋于衰退。是继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之后的又一场设计师为找寻符合时代特征的全新设计风格,并通过设计的观念、材料、方法、形式等多角度进行探索的设计改革运动,是继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要的设计运动。现代主义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穆特修斯创立德意志工作同盟时期,并在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德国包豪斯的共同努力和影响下,迅速传播至欧美等国家,并在美国的影响下传遍世界各地,并最终发展成为日后影响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现代主义设计具有民主主义、精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特征 (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求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效率、方便和经济效益。 (2)形式上提倡无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表现到具体建筑上,有以下特征: a.六面结构。不再是传统的四面墙外加一个屋顶的五面建筑,因为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大量的钢铁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底面以柱支撑,形成一个面,从而组成建筑的六面结构,体现了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建筑空间而不局限于体积的特点。 b.幕墙结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采用大量的钢铁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从而形成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形式,其所带来的最终目的,便是幕墙建筑的产生。 c.标准化原则。只有落实标准化,才能实现批量化,才能真正做到设计出贫苦大众所能消费得起的廉价建筑。因此,标准化原则不仅注重技术的表达,而且还是为现代主义设计意识形态服务的准则。 d.反装饰主义立场。装饰造成不必要的开支,造成浪费,造成设计无法为大众服务的局面,因此反装饰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立场,而不是装饰问题的探讨,所有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都具备反装饰主义的立场。 e.中性色彩计划。无论是从设计制作的成本还是反装饰主义立场出发,色彩计划必须采用中性色彩,即黑白灰的色彩计划,也包含有混凝土本身的色彩,符合现代主义设计的意识理念和设计要求。 (3)具体设计上注重空间的考虑,室内采用自由空间布局,尽量少用隔断空间的永久性墙面。特别强调整体设计的考虑,强调设计不能仅在绘图板上进行,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重视节约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效益作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来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 (1)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进行试验,即俄国、荷兰、德国。俄国构成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设计为无产阶级服务,而荷兰风格派则集中于新的美学原则探索,是一场较为单纯的美学运动。德国现代设计运动从德国工作同盟开始,到包豪斯设计学院到达高潮,集欧洲各国设计之大成。初步搭建起现代主义设计的架构,到战后影响世界各地,成为了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的基础。 (2)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一场真正的设计革命,这场运动颠覆了千年以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旧立场和旧原则,它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具备为社会服务的民主方针。现代主义设计建立在对机器大生产接受的基础上,标志着工业设计时代的真正到来。它具有高度的理想主义特征,激发了知识分子对未来设计的探索和想象,催生了全新的美学设计观—机械美学的诞生,极大的促进了功能主义思想的发展。但其反对装饰、追求功能的设计思想上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产品单调、冷漠、缺乏人情味。" }, { "instruction": "德意志工作同盟", "input": "", "output": "(1)背景 19世纪欧洲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法国工业发展迅速,产生了发达的商品贸易。与此同时,德国仍处于发展农业的低级阶段,为了尽早赶上工业化浪潮,德国大肆模仿英国的设计并以低廉的价格出售。此举遭到英国政府的限制与歧视,这也让德国政府意识到,德国必须拥有自己的设计。 (2)德意志工作同盟 在新艺术运动之前,德国的青年风格无法解决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设计问题,所以大约从1902年穆特修斯回国后,马上和彼得·贝伦斯从青年风格中分离出来,成立了德国工作同盟,也称作德意志制造联盟。他们组织了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师、艺术家,大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以适应工业化、机械化条件下,理性的设计艺术形式。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官办的设计促进中心,也是德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组织,它培养了一代具有创新性和现代思维的设计师,形成了一套生产、消费、投资、设计整合的商业系统,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宗旨 德意志工作同盟的宗旨由佛里德利克·纽曼起草,内容具体如下: a.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艺相结合。 b.主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艺术的水平,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 c.强调走非官方路线,以避免政治对于设计的干扰。 d.要求在德国设计艺术界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并接受现代工业。 e.在设计中,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 f.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化,以此为设计艺术的基本要求。 (4)作用及影响 ①德国工作同盟的成立是现代设计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自从这个机构成立以后,德国的设计家就有一个可以团聚的中心,德国工作同盟组织的各种展览和讨论会都变成当时设计先驱人物研究发展、讨论问题的重要场所。格罗皮乌斯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工作同盟分不开的。 ②德国工作同盟影响和培养了一代新人,如后来在现代主义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设计师有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等。 ③在德国国内,工作同盟首创了工业设计的活跃局面,奠定了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基础,确立了工业设计的基本理念,真正预示了设计艺术新时代的来临。 ④德国工作同盟对于德国的设计、建筑产生了直接的、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欧洲一系列国家都开始仿效德国成立类似的政府支持的设计组织。1912年,奥地利 工作同盟成立,1913年瑞士工作同盟成立,1915年瑞典设计协会成立,英国也于1915年成立了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在所有这些协会、组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德国工作同盟的影响。" }, { "instruction": "霍尔曼·穆特修斯", "input": "", "output": "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作同盟的奠基人和活动开创者,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先驱。1896至1902年的六年时间里,他在伦敦尽心研究英国的设计发展状况。回国之后,将自己在英国的感悟总结为《英国住宅》一文,赞扬了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实用主义精神,提出了为现在而生活,为现在而工作的新观点。他在大学举办讲座,主张设计艺术必须追求目的,讲究实用功能,讲究成本核算,极力宣传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在教育方面,将德国三所艺术学院合并后改为建筑与工艺美术学院,让彼得·贝伦斯担任校长,着手进行设计教育改革试验。商业方面,极力说服工艺家们为设计新秀提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 }, { "instruction": "科隆论战", "input": "", "output": "1914年,德意志工作同盟在德国科隆举办了工业艺术与建筑展览会,在此展览会上爆发了一场重大论战,争论的双方是联盟的创始人亨利·凡·德·威尔德和霍尔曼·穆特修斯,这也是现代主义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理论上的最后一次交锋。威尔德承认设计中技术因素的重要作用,但他对于产品的标准化始终保留否定看法,他认为设计应该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创作。穆特修斯则认为只有符合标准化,让观众愉快地接受标准化的结果,才有资格继续探讨设计风格的趣味性问题。最后,穆特修斯以雄辩的口才和一大批优秀的标准化产品设计的成果驳倒了对方,从而奠定了德国现代设计的基础。为德国的现代主义教育体系—包豪斯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前提。" }, { "instruction": "魏森霍夫现代建筑展", "input": "", "output": "1927年,德意志工作同盟重新组织力量,经穆特修斯建议,在建筑大师密斯的指导下,在德国的斯图加特举办了著名的魏森霍夫现代建筑展。这个展览中建造的所有建筑都强调功能主义,无装饰的设计。色彩绝大部分是白色、灰色等中性色调,形式全部是解构主义的方形组合,大部分建筑采用柱支撑,因此底部是暴露的,被称为具有六个面,而不是传统五个面的建筑,建筑大部分是采用预制件组成的,因此建造工期也非常短。这些都成为了日后全世界集合住宅建筑的标准模式。这个展览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主义、无装饰化、减少主义、六面结构、行人通道等主要特征,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最重要的展示。" }, { "instruction": "阿道夫·卢斯", "input": "", "output": "较早提出现代建筑设想的建筑家是阿道夫·卢斯,他是奥地利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著名的装饰即罪恶的口号,认为简单几何形式、功能主义的建筑符合20世纪广大群众的需求,建筑的精神应该是民主的、为普罗大众的,而不再是为少数权贵的。卢斯的思想在建筑设计上表现尤为突出,形成了高度抽象的形式语言。卢斯对现代建筑最大的贡献是空间体量设计思想,促进了现代建筑话语从体量向空间的转换。他设计的维也纳史泰诺尔住宅是其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于欧州新一代的青年建筑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而促进了现代设计运动的形成,开创了现代主义设计之先河。" }, { "instruction":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input": "", "output":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现代设计教育和现代主义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设计思想和他的教育试验影响了20世纪几代建筑家,不但使现代主义建筑得到确立,同时使之发展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影响全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他提出的一系列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迄今为止依然对我们具有启迪作用。虽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他的思想也具有局限性,但是他对于世界设计、现代建筑,尤其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且不可磨灭的。他所创立的世界上第一所设计教育学院—包豪斯,成为了世界设计教育试验的中心,影响了整个世界后来的设计教育的发展。 设计思想: (1)他认为建筑首先应该考虑服务对象,如果建筑的对象是大众的话,预算考虑就成为非常突出的因素,如果建筑的造价太高,就会造成服务对象——贫困大众无法接受的情况。为了能够为整个社会,而不是为少数权贵设计建筑,就必须采用经济的方法,特别是大量采用预制构建,采用拼装的方法,尽量缩短工期,降低建筑成本,才能真正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2)他认为,建筑和产品之美不在于装饰细节上,而在于建筑家和设计家自身的训练水平,自身对于比例、均衡、表面加工细节的掌握水平。他强烈反对一成不变地因袭古典的方法。他认为:产品、建筑的功能决定了它应该具有的形式,只要达到最好的功能,也就自然有最好的形式,因此设计的形式是派生物,而绝对不应该作为设计考虑的起点和决定因素。 主要经历(成就): (1)1910年,格罗皮乌斯离开贝伦斯事务所,自己开业,从事建筑设计,成为德国工作同盟的成员之一。经过贝伦斯事务所几年的锻炼,格罗皮乌斯已经形成了自己清晰的设计思想。 (2)他于1911年设计了欧洲第一座真正采用玻璃幕墙结构的建筑——法格斯工厂大楼,1914年他和阿道夫·梅耶合作设计了位于德国科隆的德意志工作同盟总部大楼,这两栋建筑使他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前卫的建筑家。 (3)1919-1928年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设计学院——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事业,并且在这段时期内担任校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现代设计教育试验中心,影响了整个世界后来的设计教育发展。 (4)1938年他来到美国,担任哈佛大学建筑研究院的院长,依托哈佛大学的教育实力和自己成熟的设计教育思想,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建筑、现代设计、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国际化。他与密斯、柯布西耶、阿尔托、莱特一起,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完整体系,使之成为影响全世界建筑面貌、建筑结构、建筑设计方法、建筑风格的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原则和系统,就这个意义来说,他的作用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 { "instruction": "密斯凡德洛", "input": "", "output": "密斯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最著名的大师之一,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少即是多和上帝在细节中的立场和原则,通过教学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设计家,从而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很少有人对于现代建筑能产生如他这般巨大的影响。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他突出地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基本特征,特别是那把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经典椅子—巴塞罗那椅,使得密斯成为世界公认的设计大师。美国作家、记者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我们的房子》中提到:密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一点也不夸张。 设计思想: (1)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少是针对当时建筑界仍很流行繁琐的古典装饰手法提出的,因为古典的繁琐装饰阻碍了建筑的工业化进程;多则揭示了在大工业化生产条件下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上的简洁而丰富的效果和最大的使用空间。他提倡的建筑设计应立足少即是多的功能主义美学思想,最善于用钢架和玻璃表现技术的完美,是现代摩天大楼设计的开创者。 (2)上帝在细节中(God is in the details):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这归功于他的父亲对其技术的教导。虽然他从未受到过正规的建筑学习,但他从小随其父学石工,对于材料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同时,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主要经历(成就): (1)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他突出地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基本特征,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主义的形式,加上为这个建筑设计的家具。特别是那把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经典椅子—巴塞罗那椅,使得密斯一举成名,成为世界公认的设计大师。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是密斯设计生涯上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 (2)密斯在30年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他于1931年担任了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他首先结束了学校长期收到泛政治思想干预的状况,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才能使得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密斯的任期中。 (3)1938年离开欧洲来到美国,长期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担任建筑系主任,并且大量进行建筑设计,提出少即是多、上帝在细节中的设计原则,影响了世界。" }, { "instruction": "路德维格·密斯凡德洛", "input": "", "output": "密斯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最著名的大师之一,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少即是多和上帝在细节中的立场和原则,通过教学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设计家,从而改变了世界建筑的面貌,很少有人对于现代建筑能产生如他这般巨大的影响。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他突出地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基本特征,特别是那把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经典椅子—巴塞罗那椅,使得密斯成为世界公认的设计大师。美国作家、记者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我们的房子》中提到:密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一点也不夸张。" }, { "instruction": "勒·柯布西耶", "input": "", "output": "勒·柯布西耶是法国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杰出代表,机械美学的奠基人,20世纪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艺术理论家,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三位大师之一,也是其中著书立说最多的一位。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和他的设计方法,特别是功能主义的追求、经济效益的考虑、现代材料的应用,对于现代主义设计的意识形态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1923年发表著作《走向新建筑》,提出房屋是人类居住的机器的著名理论,认为现代人类生活中经过设计的环境其实都是机器,极大地推动了机械美学的发展。代表作有萨沃伊住宅、朗香教堂、马赛公寓等。 设计理念: (1)强调机械的美。特别喜欢飞机、汽车、轮船等现代机械的设计,认为飞机、汽车、轮船之所以完美无缺,是因为它们的设计没有受到任何传统形式的束缚,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 (2)认为现代人类生活中经过设计的环境其实都是机器。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20世纪新时代的机器美学。 (3)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强调科学性、理性。他是第一个提倡把立体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大师。 设计思想: (1)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沃伊住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 (2)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世纪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主要贡献(成就): (1)柯布西耶所建成的第一座雪铁罗翰住宅类型的住宅,集中体现了几年以后被理论界总结为现代建筑核心内容的六条最基本原则: a.柱支撑结构,而不是传统的墙承力结构;b.脚下部留空,形成建筑的六个面,而不是传统的五个面;c.房顶不但是平顶结构,而且设计为屋顶平台,作为天台花园,供居住者休闲用;d.室内完全敞开的设计,尽量减少用墙面隔绝房间的传统方式;e.完全没有装饰的立面;f.窗户采用条形,横向长窗,与建筑本身的承力结构无关,因而窗结构独立。 (2)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是勒·柯布西耶又一重要贡献,其核心内容是功能性和多元化的组合。他设计了许多城市规划方案,虽大多没有付出实践,但影响甚大。勒·柯布西耶城市规划五要点:a.功能分区明确;b.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c.底层透空;d.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e.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 评价及影响: (1)柯布西耶本人是非常矛盾的,他的观念和他的实践中存在大量的知识分子理性主义的成分,甚至是空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但他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刚刚萌芽时提出的这些重要见解,对于推动运动的整体发展,的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勒·柯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对于飞机、汽车的崇拜,促使他在建筑、城市规划上对机械进行效仿。他出版的大量著作、发表的大量论文,为机械美学奠定了基础。 (3)他的设计虽然具有强烈的社会精神,但是从来不认为设计应该具有为某个特定阶级或者政权服务的明确目的性。他感到设计应该为社会的稳定服务,应该利用设计创造良好的社区、优质的建筑来改变社会面貌,来避免革命的爆发和动乱的发生。 (4)柯布西耶不是一个构成主义者,他的设计中有些类似构成主义的形式,基本是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发展而成的。他认为这种新的形式是现代主义的必然和唯一形式,是代表机械时代的形式特征。因此,他比俄国构成主义者更加重视立体主义的形式和新的现代材料。" }, { "instruction": "勒·柯布西耶设计理念", "input": "", "output": "(1)强调机械的美。特别喜欢飞机、汽车、轮船等现代机械的设计,认为飞机、汽车、轮船之所以完美无缺,是因为它们的设计没有受到任何传统形式的束缚,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 (2)认为现代人类生活中经过设计的环境其实都是机器。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20世纪新时代的机器美学。 (3)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强调科学性、理性。他是第一个提倡把立体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大师。" }, { "instruction": "勒·柯布西耶设计思想", "input": "", "output": "(1)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沃伊住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 (2)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世纪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 { "instruction": "勒·柯布西耶主要贡献", "input": "", "output": "(1)柯布西耶所建成的第一座雪铁罗翰住宅类型的住宅,集中体现了几年以后被理论界总结为现代建筑核心内容的六条最基本原则: a.柱支撑结构,而不是传统的墙承力结构;b.脚下部留空,形成建筑的六个面,而不是传统的五个面;c.房顶不但是平顶结构,而且设计为屋顶平台,作为天台花园,供居住者休闲用;d.室内完全敞开的设计,尽量减少用墙面隔绝房间的传统方式;e.完全没有装饰的立面;f.窗户采用条形,横向长窗,与建筑本身的承力结构无关,因而窗结构独立。 (2)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是勒·柯布西耶又一重要贡献,其核心内容是功能性和多元化的组合。他设计了许多城市规划方案,虽大多没有付出实践,但影响甚大。勒·柯布西耶城市规划五要点:a.功能分区明确;b.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c.底层透空;d.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e.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 }, { "instruction": "勒·柯布西耶评价及影响", "input": "", "output": "(1)柯布西耶本人是非常矛盾的,他的观念和他的实践中存在大量的知识分子理性主义的成分,甚至是空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但他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刚刚萌芽时提出的这些重要见解,对于推动运动的整体发展,的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勒·柯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对于飞机、汽车的崇拜,促使他在建筑、城市规划上对机械进行效仿。他出版的大量著作、发表的大量论文,为机械美学奠定了基础。 (3)他的设计虽然具有强烈的社会精神,但是从来不认为设计应该具有为某个特定阶级或者政权服务的明确目的性。他感到设计应该为社会的稳定服务,应该利用设计创造良好的社区、优质的建筑来改变社会面貌,来避免革命的爆发和动乱的发生。 (4)柯布西耶不是一个构成主义者,他的设计中有些类似构成主义的形式,基本是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发展而成的。他认为这种新的形式是现代主义的必然和唯一形式,是代表机械时代的形式特征。因此,他比俄国构成主义者更加重视立体主义的形式和新的现代材料。" }, { "instruction": "阿尔瓦·阿尔托", "input": "", "output": "他是著名的芬兰现代建筑家和设计家,世界最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被称为北欧现代建筑之父,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工业产品设计方面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拥有与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莱特等人相当的国际知名度,而且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超越其他几位的突破,在现代建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强调的有机形态和功能主义原则结合的方法,以及他在建筑中广泛采用自然材料,使得他的现代建筑具有与众不同的亲和感与人情味。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对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的人性化改良,开创了现代建筑人性化的可能性。代表作有帕米欧肺结核疗养院等。 设计理念: 他的设计理念包括三个方面,即信息理论、表现理论、人文风格。 (1)信息理论是指设计具有信号特征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2)在阿尔托的设计中,表现主义特征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现代主义设计走向衰落之后出现的。他设计的伊马特拉教堂,虽然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在屋顶部出现了象征性的塔楼,以及内部的十字架安放具有强烈的个人的、乃至宗教的表现意味。 (3)人文风格注重环境与设计的关系,利用自然材料,采用有机形态,改变照明设计—利用大天窗达到自然光线的效果等,都是这种探索的结果。关注设计对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等都是阿尔托人文主义设计观的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设计更加注入了表现主义的特色,因此更加具有人文特征。他的设计是现代主义基础上的人文表达,与冷漠的、非人情化和非人格化的密斯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主要贡献: (1)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对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的人情化改良。在于他的人文主义原则,他强调建筑应该具有真正的人情味。 (2)阿尔托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他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设计风格的影响。他一方面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奠基人,采用现代材料,比如钢管、水泥、平板玻璃等,也采用了现代建筑方法,比如预制件材料的组合拼装、玻璃幕墙结构等;同时,另一方面又遵循了地区性、民族性的特点,广泛采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等,讲究装饰性地使用结构部分,讲究材料所传递的人情味,他还广泛采用有机外形,从而改变了德国现代主义的单调、非人情化的风格,建立起即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新有机功能主义风格。" }, { "instruction": "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理念", "input": "", "output": "他的设计理念包括三个方面,即信息理论、表现理论、人文风格。 (1)信息理论是指设计具有信号特征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2)在阿尔托的设计中,表现主义特征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现代主义设计走向衰落之后出现的。他设计的伊马特拉教堂,虽然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在屋顶部出现了象征性的塔楼,以及内部的十字架安放具有强烈的个人的、乃至宗教的表现意味。 (3)人文风格注重环境与设计的关系,利用自然材料,采用有机形态,改变照明设计—利用大天窗达到自然光线的效果等,都是这种探索的结果。关注设计对人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等都是阿尔托人文主义设计观的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设计更加注入了表现主义的特色,因此更加具有人文特征。他的设计是现代主义基础上的人文表达,与冷漠的、非人情化和非人格化的密斯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 { "instruction": "阿尔瓦·阿尔托主要贡献", "input": "", "output": "(1)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对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的人情化改良。在于他的人文主义原则,他强调建筑应该具有真正的人情味。 (2)阿尔托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他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设计风格的影响。他一方面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奠基人,采用现代材料,比如钢管、水泥、平板玻璃等,也采用了现代建筑方法,比如预制件材料的组合拼装、玻璃幕墙结构等;同时,另一方面又遵循了地区性、民族性的特点,广泛采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等,讲究装饰性地使用结构部分,讲究材料所传递的人情味,他还广泛采用有机外形,从而改变了德国现代主义的单调、非人情化的风格,建立起即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新有机功能主义风格。" }, { "instruction": "弗兰克·莱特简述", "input": "", "output": "美国现代主义先驱,是美国现代建筑和设计的最重要奠基人之一。师承著名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被誉为美国本士建筑的开创者,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思想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莱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莱特的建筑风格被称为草原小屋风格,特点是低矮、宽阔的倾斜屋顶,开放的室内,强调水平线的效果;在建材上主要使用石头、木料、黏士等就地取材的天然材料,与环境非常协调。同时,平直、基本无装饰的墙面也容易使用机械加工,连带他设计的家具也多是直线形的,保持天然原色的表面。代表作有流水别墅等。" }, { "instruction": "弗兰克·莱特", "input": "", "output": "美国现代主义先驱,是美国现代建筑和设计的最重要奠基人之一。师承著名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被誉为美国本士建筑的开创者,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思想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莱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莱特的建筑风格被称为草原小屋风格,特点是低矮、宽阔的倾斜屋顶,开放的室内,强调水平线的效果;在建材上主要使用石头、木料、黏士等就地取材的天然材料,与环境非常协调。同时,平直、基本无装饰的墙面也容易使用机械加工,连带他设计的家具也多是直线形的,保持天然原色的表面。代表作有流水别墅等。 设计理念: 1894年莱特总结了自己的设计经验,出版了《在建筑事业中》,提出了有机建筑六大原则: a.简练应该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b.建筑设计风格应该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c.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认为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d.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e.注重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f.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他的有机建筑的观点并不是呆板的,而是充满了灵活性的方法。莱特信仰纯真质朴的设计艺术理念,认为土生土长是所有真正艺术和文化必要的领域。 主要贡献: ①继承和发扬了路易斯·沙利文的设计艺术理论思想,并有所创新,明确提出了有机建筑的理念。 ②打破了把建筑单纯封闭为六面体的传统观念,主张空间可以内外贯穿,自由划分。 ③他对于现代主义的最大贡献是对于传统的重新解释,对于环境因素的重视,对于现代工业化材料的强调,特别是钢筋混凝士的采用,和一系列新的技术(比如空调的采用)。他为以后的设计家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的、非学院派和非传统的典范,他的设计方法也成为日后新探索的重要借鉴。 代表作:流水别墅 弗兰克·莱特最著名的建筑是流水别墅。别墅主人是匹兹堡百货公司的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因此该建筑又称考夫曼别墅。别墅共三层,以二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体块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展开,几片高耸的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从平台下流出,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像是从地底下生长出来的一样。两个主要平台上厚而圆的胸墙则强调了混凝土可塑的厚重感,在视觉上,这种厚重感被光线及平台外罩的杏黄色油漆削弱了,使得建筑在景观中若隐若现。" }, { "instruction": "弗兰克·莱特设计理念:", "input": "", "output": "1894年莱特总结了自己的设计经验,出版了《在建筑事业中》,提出了有机建筑六大原则: a.简练应该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b.建筑设计风格应该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c.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认为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d.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e.注重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f.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他的有机建筑的观点并不是呆板的,而是充满了灵活性的方法。莱特信仰纯真质朴的设计艺术理念,认为土生土长是所有真正艺术和文化必要的领域。" }, { "instruction": "弗兰克·莱特主要贡献", "input": "", "output": "①继承和发扬了路易斯·沙利文的设计艺术理论思想,并有所创新,明确提出了有机建筑的理念。 ②打破了把建筑单纯封闭为六面体的传统观念,主张空间可以内外贯穿,自由划分。 ③他对于现代主义的最大贡献是对于传统的重新解释,对于环境因素的重视,对于现代工业化材料的强调,特别是钢筋混凝士的采用,和一系列新的技术(比如空调的采用)。他为以后的设计家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的、非学院派和非传统的典范,他的设计方法也成为日后新探索的重要借鉴。" }, { "instruction": "弗兰克·莱特代表作", "input": "", "output": "弗兰克·莱特最著名的建筑是流水别墅。别墅主人是匹兹堡百货公司的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因此该建筑又称考夫曼别墅。别墅共三层,以二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体块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展开,几片高耸的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从平台下流出,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像是从地底下生长出来的一样。两个主要平台上厚而圆的胸墙则强调了混凝土可塑的厚重感,在视觉上,这种厚重感被光线及平台外罩的杏黄色油漆削弱了,使得建筑在景观中若隐若现。" }, { "instruction": "包豪斯设计学院", "input": "", "output": "包豪斯 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的德国,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学院,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已成为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艺术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其所开设的绘画基础课,训练学生对于平面、立体、色彩和肌理的课程现在仍是世界各地设计学校的必修课。包豪斯设计学院还注意把教学、实践、销售结合起来,树立整体形象,使这所学校为世界瞩目。由于传播民主思想,包豪斯设计学院受到纳粹的迫害,于1933年被迫关闭,仅存在14年,但其设计思想通过老师和学生传遍了整个世界。 包豪斯校舍 包豪斯校舍是包豪斯学校从魏玛迁到德绍后建立的校舍,1926年建成。它是现代主义建筑早期代表作之一,设计人是包豪斯的校长格罗皮乌斯。校舍为一综合性建筑,由几个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采用单纯形式和现代化的材料及加工方式,以高度强调功能的原则来从事设计。采用非对称结构,全部预制件拼装,工场部分是玻璃幕墙结构,体现了现代主义设计在当时的最高水平。校舍的设计也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所倡导的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包豪斯宣言》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且和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合作才能达到自救的目的。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栋建筑是各种艺术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能灌注进建筑的精神,以免流为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问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且超出个人意志的那个珍贵瞬间,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师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不可缺乏的。真正的创造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不存在使得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问树立自大障碍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栋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为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的殿堂,并且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它耸立在云霞高处,变成一种新的信念的鲜明标志。 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魏玛时期(创立阶段)。格罗皮乌斯担任校长,抱着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思想,担负起培养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使命。这一时期的包豪斯,在教学上采用双轨教育体制,每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内容;工作室导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内容。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实习工厂,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由于政府干涉,1925年3月底,包豪斯被迫关闭。 第二阶段,德绍时期(成熟阶段)。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尼斯·迈耶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生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了政治激进,被称作泛政治时期,从而使包豪斯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学校的运转,开始以建筑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使得包豪斯面目全非,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领德绍后,被迫关闭。 第三阶段,柏林时期(尾声阶段)。密斯将学校迁至柏林一座废弃的办公室大楼内,试图重整旗鼓。但是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党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究无力回天,包豪斯于1933年关闭,结束了其14年的艰难发展历程。 包豪斯设计思想 (1)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1)尽管包豪斯仅存在14年,但它为欧洲近现代艺术设计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的创造性贡献却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尤其是包豪斯的教育体系所形成的全球性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当纳粹政权放逐了包豪斯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教育家后,康定斯基来到了巴黎、克利前往了瑞士,其余多前往了美国,再度从事艺术教育。他们把现代设计带到了美国,并通过美国传到了全世界,把现代主义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2)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建立、传播和设计实践方面:a.包豪斯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原则,为现代设计指出了正确方向。b.使机械成为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工具,开创了适应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实现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的结合,填补了彼此之间的鸿沟。 (3)包豪斯的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对现代设计教育领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具体表现如下: a.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目前世界上各个设计教育单位,乃至艺术教育学院通行的基础课,就是包豪斯首创的。这个基础课,由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大环节构成,使设计教育第一次比较牢固地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基于艺术家个人的、非科学化的、不可靠的感觉基础上。 b.包豪斯同时还开始了以批量生产为目的、广泛应用现代材料、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奠定了现代主义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迄今为止依然深刻的影响着各类工业产品的设计。 c.同时,包豪斯还开始建立与企业界、工业界的广泛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新篇章。 d.此外,包豪斯对于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也是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起源。 e.包豪斯还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为现代设计教育开创了新局面。 (4)从长远的思想影响来看,包豪斯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比较完整地奠定了以观念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 (5)由于包豪斯在德国经历了魏玛、德绍、柏林三个时期,为德国培养了一批优秀设计师。因此,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德国的工业设计面貌和特征。从现代德国设计那种高度理性化和功能化的严谨、冷静的产品上就可以看到包豪斯的影子。 包豪斯的局限性 (1)由于强调理性、功能造成冷漠的风格,忽视了人的心理需求,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显得机械、呆板、缺乏人情味和历史感,收到后现代主义的批评。 (2)由于教员组成复杂,特别是先锋派艺术家占了主导地位,教学中的工艺成分超过了技术成分,所关注的领域还是传统产品设计,对现代化产品少有问津,对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之间的关系,仍然带有乌托邦色彩,对时代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于一种抽象的美学追求,而很少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3)它的许多思想、主张、设计活动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里,与实际生活需求结合得不够紧密。" }, { "instruction": "包豪斯简述", "input": "", "output": "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的德国,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学院,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已成为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艺术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其所开设的绘画基础课,训练学生对于平面、立体、色彩和肌理的课程现在仍是世界各地设计学校的必修课。包豪斯设计学院还注意把教学、实践、销售结合起来,树立整体形象,使这所学校为世界瞩目。由于传播民主思想,包豪斯设计学院受到纳粹的迫害,于1933年被迫关闭,仅存在14年,但其设计思想通过老师和学生传遍了整个世界。" }, { "instruction": "包豪斯校舍", "input": "", "output": "包豪斯校舍是包豪斯学校从魏玛迁到德绍后建立的校舍,1926年建成。它是现代主义建筑早期代表作之一,设计人是包豪斯的校长格罗皮乌斯。校舍为一综合性建筑,由几个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采用单纯形式和现代化的材料及加工方式,以高度强调功能的原则来从事设计。采用非对称结构,全部预制件拼装,工场部分是玻璃幕墙结构,体现了现代主义设计在当时的最高水平。校舍的设计也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所倡导的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 { "instruction": "包豪斯宣言", "input": "", "output":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且和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合作才能达到自救的目的。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栋建筑是各种艺术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能灌注进建筑的精神,以免流为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问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且超出个人意志的那个珍贵瞬间,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师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不可缺乏的。真正的创造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不存在使得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问树立自大障碍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栋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为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的殿堂,并且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它耸立在云霞高处,变成一种新的信念的鲜明标志。" }, { "instruction": "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 "input": "", "output": "第一阶段,魏玛时期(创立阶段)。格罗皮乌斯担任校长,抱着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思想,担负起培养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使命。这一时期的包豪斯,在教学上采用双轨教育体制,每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内容;工作室导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内容。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实习工厂,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由于政府干涉,1925年3月底,包豪斯被迫关闭。 第二阶段,德绍时期(成熟阶段)。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尼斯·迈耶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生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了政治激进,被称作泛政治时期,从而使包豪斯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学校的运转,开始以建筑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使得包豪斯面目全非,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领德绍后,被迫关闭。 第三阶段,柏林时期(尾声阶段)。密斯将学校迁至柏林一座废弃的办公室大楼内,试图重整旗鼓。但是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党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究无力回天,包豪斯于1933年关闭,结束了其14年的艰难发展历程。" }, { "instruction": "包豪斯设计思想", "input": "", "output": "(1)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 { "instruction":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input": "", "output": "(1)尽管包豪斯仅存在14年,但它为欧洲近现代艺术设计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的创造性贡献却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尤其是包豪斯的教育体系所形成的全球性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当纳粹政权放逐了包豪斯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教育家后,康定斯基来到了巴黎、克利前往了瑞士,其余多前往了美国,再度从事艺术教育。他们把现代设计带到了美国,并通过美国传到了全世界,把现代主义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2)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建立、传播和设计实践方面:a.包豪斯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原则,为现代设计指出了正确方向。b.使机械成为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工具,开创了适应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实现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的结合,填补了彼此之间的鸿沟。 (3)包豪斯的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对现代设计教育领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具体表现如下: a.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目前世界上各个设计教育单位,乃至艺术教育学院通行的基础课,就是包豪斯首创的。这个基础课,由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大环节构成,使设计教育第一次比较牢固地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基于艺术家个人的、非科学化的、不可靠的感觉基础上。 b.包豪斯同时还开始了以批量生产为目的、广泛应用现代材料、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奠定了现代主义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迄今为止依然深刻的影响着各类工业产品的设计。 c.同时,包豪斯还开始建立与企业界、工业界的广泛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新篇章。 d.此外,包豪斯对于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也是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起源。 e.包豪斯还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为现代设计教育开创了新局面。 (4)从长远的思想影响来看,包豪斯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比较完整地奠定了以观念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 (5)由于包豪斯在德国经历了魏玛、德绍、柏林三个时期,为德国培养了一批优秀设计师。因此,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德国的工业设计面貌和特征。从现代德国设计那种高度理性化和功能化的严谨、冷静的产品上就可以看到包豪斯的影子。" }, { "instruction": "包豪斯的局限性", "input": "", "output": "(1)由于强调理性、功能造成冷漠的风格,忽视了人的心理需求,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显得机械、呆板、缺乏人情味和历史感,收到后现代主义的批评。 (2)由于教员组成复杂,特别是先锋派艺术家占了主导地位,教学中的工艺成分超过了技术成分,所关注的领域还是传统产品设计,对现代化产品少有问津,对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之间的关系,仍然带有乌托邦色彩,对时代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于一种抽象的美学追求,而很少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3)它的许多思想、主张、设计活动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里,与实际生活需求结合得不够紧密。" }, { "instruction": "约翰尼斯·伊顿", "input": "", "output": "约翰尼斯·伊顿是包豪斯的第一批教员,负责包豪斯的基础课,被公认的第一位系统地开创现代设计基础课的设计师。他是最早把色彩体系引入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最大成就在于开设了现代色彩学的课程。他对于色彩理论领会得非常透彻。对于色彩的对比、色彩明度对于色彩的影响、冷暖色调的心理感受以及对比色彩结构都非常重视。通过他的教学,学生形成了对于色彩的明确认识,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色彩。他讲授的色彩理论和形体结构理论,帮助学生奠定了坚实的视觉表达基础。但是由于他的宗教和神秘主义色彩,也给包豪斯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 }, { "instruction": "保罗·克利", "input": "", "output": "抽象派大师保罗·克利是包豪斯基础课教学的奠基人之一,先后担任包豪斯的书籍装帧设计和彩色玻璃设计的教员。他认为:艺术不要去简单的模仿自然的表象,而是从自然中提取表达内在精神的原料。他的这种在教学中从有意识和无意识两方面分析艺术创作的基本问题,并寻求它们与所有人类经验关系的方法,不仅成为了包豪斯基础课教学的特色,也为20世纪的设计艺术教育树立了典范。克利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是把理论课和基础课、创作课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受启发,因此他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爱戴。" }, { "instruction": "瓦西里·康定斯基", "input": "", "output": "著名画家、美学家、音乐家和诗人,抽象美学的奠基人,长期活跃于欧洲各国。他的《论艺术的精神问题》、《关于形式的问题》、《点、线、面》等都是抽象主义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康定斯基到包豪斯后,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基础课,开设了自然的分析与研究、分析绘图 等课程。康定斯基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与形体理论开始,然后逐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比如研究色彩的温度与形式的变化关系。对于色彩的纯度、明度,色彩的调和关系,色彩对于人的心理影响,他都通过严格的教学方式进行逐步引导,最后使学生完全掌握色彩与形态的理论,并且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在设计上。" }, { "instruction": "莫霍利·纳吉", "input": "", "output": "包豪斯教员,在伊顿离开包豪斯后,接替了伊顿的职务,担任基础课的教学。他首先废弃了伊顿那些宗教意味很强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设计的表现技法、材料、平面与立体的形式关系。他致力于把学生从个人艺术表现的立场上转变到比较理性的、科学的立场,促进学生对于新技术和新媒介的了解和掌握。他从各个方面入手在包豪斯推进俄国构成主义的精神,把设计当作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劳动过程。此外,他指导学生制作的金属制品,都具有非常简单的几何造型,同时也具有明确、怡当的功能主义特征和性能,极大地推动了包豪斯的发展。" }, { "instruction": "马谢·布鲁尔", "input": "", "output": "著名家具设计师,现代家具设计的开创者。马谢·布鲁尔出生于匈牙利,是包豪斯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后担任包豪斯家具部门的教员。他的家具设计简单、标准化,具有德国表现主义和荷兰风格派的表现特征,并且还带有着明显的立体主义雕塑特征。他在包豪斯的最大贡献是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了一系列简洁、轻巧、功能化并适用于批量生产的钢管椅,造型轻巧优雅,结构简单。1925年他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把电镀铂钢管椅,为了纪念他和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的友谊,这把椅子也被称作是瓦西里椅子。在此之后,钢管家具简直成为了现代家具的代名词,效仿者趋之若鹜,流行了几十年之久。" }, { "instruction": "赫伯特·拜耶", "input": "", "output": "赫伯特·拜耶是奥地利人,负责包豪斯的印刷设计。他对于灯具设计、版面设计、字体设计、产品标志设计等都有所涉猎,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德国字体设计的改革。当时的德国还在使用古老繁琐、功能性欠缺的哥特式字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他设计的新字体去掉了装饰,统一为左边齐平、右边参差不齐的排版方式。虽然这种字体现在非常的流行,但是在当时备受争议。考虑到这种影响,赫伯特·拜耶做出了轻微让步,但仍在包豪斯的海报、刊物上使用新的字体。" }, { "instruction": "俄国构成主义", "input": "", "output": "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是在立体主义影响下派生出来的艺术流派。最早出现在雕塑领域,而后发展到绘画、戏剧、音乐、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他们的探索带有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政治色彩,俄国的现代设计探索被称为构成主义设计运动。无论从它的深度还是探索的范围来说,都毫不逊色于德国的包豪斯或者荷兰的风格派。但是,这个前卫探索在1925年前后遭到斯大林扼杀,因此未能获得进一步发展,也不像德国现代主义那样产生世界性影响,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构成主义的代表有马列维奇、李西斯基和塔特林等。 设计思想: ①标榜艺术的思想性、形式性和民主性。 ②认为技术和艺术不可分,结构是设计的出发点,这一观点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特别是建筑设计的起点,也是构成主义对包豪斯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风格特征: 构成主义设计的主要特点是用非具象的简单造型,如圆形、矩形和直线,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探讨理性主义。研究建筑空间,采用理性的结构表达方式,对于表现单纯性,摆脱代表性之后自由的单纯和功能表达进行探索,以结构的表现为终结。" }, { "instruction": "俄国构成主义的代表人物", "input": "", "output": "马列维奇 构成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基础上,成立了至上主义,目的是在物质和结构基础上,探索全新的造型语言。他在彼得格勒0,10展览上展出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是至上主义的第一件作品,也是最能反映其艺术思想的作品。马列维奇强调至高无上的理性,认为艺术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精神上的活动。他认为对于一个至上主义者而言,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情。也正是由于至上主义者的非客观、非社会和非功利性,他们也被称作是纯粹主义者。 塔特林 将机械精神与设计艺术结合,强调设计与工程的紧密联系。赞美技术、崇尚工程结构。他的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塔是其构成主义思想的代表作,隐喻革命的胜利。此设计一改传统雕塑的体量感,吸收毕加索使用铁皮、木板、玻璃等材料的启发,将现成品融入到立体构成中,重视空间构成。塔特林采用通透的钢架螺旋上升,抽象而富有动感,内部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电台、通讯中心等,充分反映了他赞美技术、崇尚工程结构的美学思想。这件作品由于技术原因未能落成,但是它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它的实用意义。" }, { "instruction": "马列维奇", "input": "", "output": "构成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基础上,成立了至上主义,目的是在物质和结构基础上,探索全新的造型语言。他在彼得格勒0,10展览上展出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是至上主义的第一件作品,也是最能反映其艺术思想的作品。马列维奇强调至高无上的理性,认为艺术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精神上的活动。他认为对于一个至上主义者而言,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情。也正是由于至上主义者的非客观、非社会和非功利性,他们也被称作是纯粹主义者。" }, { "instruction": "塔特林", "input": "", "output": "将机械精神与设计艺术结合,强调设计与工程的紧密联系。赞美技术、崇尚工程结构。他的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塔是其构成主义思想的代表作,隐喻革命的胜利。此设计一改传统雕塑的体量感,吸收毕加索使用铁皮、木板、玻璃等材料的启发,将现成品融入到立体构成中,重视空间构成。塔特林采用通透的钢架螺旋上升,抽象而富有动感,内部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无线电台、通讯中心等,充分反映了他赞美技术、崇尚工程结构的美学思想。这件作品由于技术原因未能落成,但是它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它的实用意义。" }, { "instruction": "荷兰风格派运动", "input": "", "output": "风格派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荷兰。1917年,以杜斯伯格为领导,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德等人组织成立了一个艺术团体,这个团体包括画家、设计师和建筑师。不同于当时其他的艺术组织,它没有固定的宣传口号,仅以《风格》杂志为论坛,发表自己的美学主张和设计思想以及艺术作品。虽然风格派的特征在他们发表的文章及作品中很明确,但并不局限于此。风格派的成员总是寻找新的艺术手法,来完善艺术表现手段。正是他们对于艺术的坚持与执着,为荷兰的设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现代主义的试验中大放异彩。 (1)设计思想(社会含义): ①坚持艺术、建筑、设计的社会作用。 ②认为普遍化和特殊化、集体与个人之间有一种平衡。 ③对于改变机械主义、新技术风格含有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精神。 ④坚信艺术与设计具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具有改变个人生活和生活方式的力量。 (2)风格特征: ①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以及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②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或者元素进行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是,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③对于非对称性的深入研究与运用。 ④对于纵横几何结构,以及基本原色和中性色非常特别的反复运用。 荷兰风格派的影响及意义 (1)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它简单的几何形式,中性色彩为主的几何色彩,以及立体主义造型和理性主义特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为了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 (2)风格派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与简化。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于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从20世纪20年代起,风格派就越出了荷兰国界,成为欧洲前卫艺术先锋。其美学思想渗入各国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等诸多领域,尤其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风格派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还集中体现在现代设计的实验中心——包豪斯身上,通过杜斯伯格的大力宣传,风格派的思想和造型语言为包豪斯带来了新鲜空气,1921年杜斯伯格来到包豪斯教学,反响热烈,稍后几个月的包豪斯更换了图章,通过图章可以看到明显的风格派的影子。不仅新图章,包豪斯的一些学生作品也可以看到风格派的影响。 (4)总之,风格派对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风潮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它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造型语言,还在于对设计的社会意义提出了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认识,以及在设计领域开展了切实的实践。" }, { "instruction": "荷兰风格派的影响及意义", "input": "", "output": "(1)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它简单的几何形式,中性色彩为主的几何色彩,以及立体主义造型和理性主义特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为了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 (2)风格派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与简化。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于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从20世纪20年代起,风格派就越出了荷兰国界,成为欧洲前卫艺术先锋。其美学思想渗入各国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等诸多领域,尤其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风格派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还集中体现在现代设计的实验中心——包豪斯身上,通过杜斯伯格的大力宣传,风格派的思想和造型语言为包豪斯带来了新鲜空气,1921年杜斯伯格来到包豪斯教学,反响热烈,稍后几个月的包豪斯更换了图章,通过图章可以看到明显的风格派的影子。不仅新图章,包豪斯的一些学生作品也可以看到风格派的影响。 (4)总之,风格派对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风潮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它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造型语言,还在于对设计的社会意义提出了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认识,以及在设计领域开展了切实的实践。" }, { "instruction": "杜斯伯格", "input": "", "output": "杜斯伯格是艺术的多面棋手—画家、设计师、理论家、建筑师和艺术作家。杜斯伯格的艺术先后受到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等影响,艺术主张较为矛盾。他适应机械主义和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创立了国际化的构成理念。他的目的是将实用与艺术相结合,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他也确实做到了,通过《风格》杂志和包豪斯学校的教学,他改变了大众的审美观念,被当代评论家称为现代抽象主义的伟大开拓者。他提出的新造型主义和元素主义,将传统的建筑、家具、绘画变成了最基本的元素,以不对称的几何形式和红黄蓝三原色为基本要素,构建出一个不均衡的抽象世界。" }, { "instruction": "蒙德里安", "input": "", "output": "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非具象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一生经历过六度转型,其最终目标是追求一种纯粹造型,通过垂直和水平的直线、直角来寻求所谓表里的平衡、个体和集体的平衡、自然与精神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平衡。他认为曲线都是封闭的形,束缚着人的头脑,直线较少受制于外界,能更好地表达主观精神,认为立方体和矩形是无限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形式的恒定元素。蒙德里安在现代设计史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构图上,著名作品《红黄蓝构图》和《百老汇的爵士乐》。后者虽无写实却通过方块的节奏和韵律描绘了繁华都市热闹的景象,是其艺术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 { "instruction": "里特维德", "input": "", "output": "风格派设计师,出色地将蒙德里安的元素原理运用到家具和建筑上,所有的设计都力图以最简单的手段来强调设计对象各部件之间线、量和空间的组合。他的作品几乎就是风格派原则的视觉陈述,他经常运用简洁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创造出了优美而功能性的建筑和家具。在风格派的主要人物中,里特维德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最为密切。他设计的作品虽不多,却都是在现代设计和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如红蓝椅子和施罗德住宅。因此,他一直被视为现代建筑、现代设计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代表作—红蓝椅子: 1918年设计,抛弃了所有的曲线因素,由直线木条和矩形木板制成,黑色机制木条垂直形成椅子的基本空间结构,红色靠背,蓝色座面,黄色木条截面,虽然从功能上来说它并不舒服,但它证明了产品最终形式取决于结构,而且这种标准结构为以后的批量化生产家具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代表作—施罗德住宅 里特维德在1924年和业主施罗德夫人密切合作,精心设计了这栋建筑。该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平屋顶,建筑无论是外立面还是室内空间,都具有立体构成的形式,并且在外立面用纵横方格的形式构筑,色彩上用白色和鲜艳的红黄蓝色,完全是蒙德里安绘画的建筑表现。室内家具也是他设计的,风格一致。这个作品一经问世,便立即引起了现代设计界广泛的兴趣与关注,在现代建筑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栋建筑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 "instruction": "红蓝椅子", "input": "", "output": "1918年设计,抛弃了所有的曲线因素,由直线木条和矩形木板制成,黑色机制木条垂直形成椅子的基本空间结构,红色靠背,蓝色座面,黄色木条截面,虽然从功能上来说它并不舒服,但它证明了产品最终形式取决于结构,而且这种标准结构为以后的批量化生产家具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 { "instruction": "施罗德住宅", "input": "", "output": "里特维德在1924年和业主施罗德夫人密切合作,精心设计了这栋建筑。该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平屋顶,建筑无论是外立面还是室内空间,都具有立体构成的形式,并且在外立面用纵横方格的形式构筑,色彩上用白色和鲜艳的红黄蓝色,完全是蒙德里安绘画的建筑表现。室内家具也是他设计的,风格一致。这个作品一经问世,便立即引起了现代设计界广泛的兴趣与关注,在现代建筑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栋建筑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 "instruction":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补充拓展", "input": "", "output": "(1)拉兹罗·莫霍利—纳吉从各个方面入手,在包豪斯推进构成主义的精神。 (2)1923年,密斯的乡村混凝土住宅出现了单纯的立体主义结构,并且体现出一种简单到几乎没有内容的明快和简洁形式,是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的先声。 (3)在包豪斯的所有教员中,瓦西里·康定斯基是从开始就对这所学校的宗旨和目的了解得最为透彻的一位。 (4)包豪斯形成了三个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皮乌斯的理想主义、迈耶的共产主义、密斯的实用主义。 (5)1920年,俄国政府将莫斯科原有的两所艺术学院—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院与斯特罗格诺夫实用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了一所高级艺术技术学院—佛库特玛斯。 (6)1923年,包豪斯教员奥斯卡·施莱莫曾经说过:包豪斯的历史不仅仅反映了艺术史,同时也是一部时代史。" }, { "instruction": "芝加哥学派名词解释", "input": "", "output": "以大胆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符合工业化时代精神的设计艺术理念,在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发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它比新艺术运动早出现14年,在高层建筑与结构方式上是新艺术运动所无法比拟的。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的发展是美国的文化环境和偶发的机会共同促成的。其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运用几何形体的框架结构,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机器化的精神。代表人物有路易斯·沙利文、弗兰克·赖特等。" }, { "instruction": "芝加哥学派", "input": "", "output": "" }, { "instruction": "芝加哥学派 它以大胆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符合工业化时代精神的设计艺术理念,在设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发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它比新艺术运动早出现14年,在高层建筑与结构方式上是新艺术运动所无法比拟的。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的发展是美国的文化环境和偶发的机会共同促成的。其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运用几何形体的框架结构,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机器化的精神。代表人物有路易斯·沙利文、弗兰克·赖特等。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贡献 (1)在建筑材料上,大胆采用新材料。 (2)在建筑形式上,大胆采用钢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形式。  (3)在建筑理念上,追求形式服从功能。 作为最早解决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芝加哥学派,树立了高层建筑早期造型基本风格,设计艺术理念上谋求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给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路易斯·沙利文 芝加哥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理论家,第一批设计摩天大楼的美国建筑师之一,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中有着极高的造诣。他在建筑上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成为了20世纪前50年统治建筑界的主要流派—功能主义的主要理论依据。他所提出的有机建筑理念强调建筑的整体和细节、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结合,以及在建造过程中还应考虑社会和技术因素。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高层建筑三段式法则:底部基层部分—商业;中间标准层—住宅;顶层及楼阁部分—观光。代表作保证大厦、信托银行大厦等。", "input": "", "output": "" }, { "instruction": "芝加哥学派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贡献", "input": "", "output": "(1)在建筑材料上,大胆采用新材料。 (2)在建筑形式上,大胆采用钢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形式。  (3)在建筑理念上,追求形式服从功能。 作为最早解决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芝加哥学派,树立了高层建筑早期造型基本风格,设计艺术理念上谋求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给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 { "instruction": "路易斯·沙利文", "input": "", "output": "芝加哥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理论家,第一批设计摩天大楼的美国建筑师之一,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中有着极高的造诣。他在建筑上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成为了20世纪前50年统治建筑界的主要流派—功能主义的主要理论依据。他所提出的有机建筑理念强调建筑的整体和细节、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结合,以及在建造过程中还应考虑社会和技术因素。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高层建筑三段式法则:底部基层部分—商业;中间标准层—住宅;顶层及楼阁部分—观光。代表作保证大厦、信托银行大厦等。" }, { "instruction": "流线型运动", "input": "", "output": "流线型运动 流线型运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式样设计运动,源起装饰艺术运动,也被称作运动中的装饰艺术。但它融入了动力学的概念,展示了一种强调速度和效率的新美学观念,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美国现代设计视觉语言,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正是在流线型风格风靡全美国的这个阶段里,美国的工业设计职业化基本成形。流线型运动从交通工具的外形设计开始,之后传播到设计行业的每个角落中。流线型本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指在高速运动时具有降低风阻特点的圆滑流畅的形状。由于它的形式会使人联想到速度感和机器的活力感,便成为一种现代精神的象征,从而受到美国设计师们的青睐,成为产品外形设计的重要源泉。 流线型运动的特点 (1)强调水平方向的视觉效果,表面平整素净,少有附加装饰。 (2)外形简洁,轮廓圆润流畅,少有棱角。 (3)建筑上采用玻璃砖作为装饰手段,常将窗户设计得类似于轮船上的舷窗。 (4)采用连续不断的直线或者曲线作为装饰动机。 (5)金属硬件大多采用镀铬装饰,玻璃和漆器也很普遍。 (6)大量采用铝材、电木等新型材料,瓷板也很常见,戏剧化地强调材料的固有特性。 流线型运动的影响 (1)流线型运动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美国,由于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产量日益增加,速度日益加快,对于这些交通工具的外形合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线式外形对于减少运动中的阻力,增加效益具有绝对的积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采用流线型外形设计,造成世界性的流线型运动。 (2)流线型对工业设计,尤其是对于那些与空气动力学密切相关的设计领域起到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把它当作是一种纯粹的设计样式,广泛使用在各个设计领域,必然导致纯粹的形式主义,或者导致商业上的失败。 (3)流线型运动是集中在流行风格上的形式主义运动,促使其发展的是商业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因素,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不同。" }, { "instruction": "流线型运动的特点", "input": "", "output": "(1)强调水平方向的视觉效果,表面平整素净,少有附加装饰。 (2)外形简洁,轮廓圆润流畅,少有棱角。 (3)建筑上采用玻璃砖作为装饰手段,常将窗户设计得类似于轮船上的舷窗。 (4)采用连续不断的直线或者曲线作为装饰动机。 (5)金属硬件大多采用镀铬装饰,玻璃和漆器也很普遍。 (6)大量采用铝材、电木等新型材料,瓷板也很常见,戏剧化地强调材料的固有特性。" }, { "instruction": "流线型运动的影响", "input": "", "output": "(1)流线型运动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美国,由于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产量日益增加,速度日益加快,对于这些交通工具的外形合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线式外形对于减少运动中的阻力,增加效益具有绝对的积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采用流线型外形设计,造成世界性的流线型运动。 (2)流线型对工业设计,尤其是对于那些与空气动力学密切相关的设计领域起到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把它当作是一种纯粹的设计样式,广泛使用在各个设计领域,必然导致纯粹的形式主义,或者导致商业上的失败。 (3)流线型运动是集中在流行风格上的形式主义运动,促使其发展的是商业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因素,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不同。" }, { "instruction": "沃尔特·提格", "input": "", "output": "美国最早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曾是一位出色的平面设计家,长期从事广告设计。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设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从事产品设计。其设计生涯与世界上最大的摄影器材公司—柯达公司连在一起,后成为该公司的终身顾问设计师。提格的作品通常外形简洁,少有凹凸外形,安全性好,且注重使用功能,便于清洁保养。他的设计讲究美学形式与技术要求的和谐统一,善于利用外形设计的美学形式解决功能与技术上的难题。此外,善于同工程技术人员合作,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代表设计作品:1927年设计的柯达照相机包装、1928年设计的柯达·名利相机、1936年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便携式相机—班腾相机。" }, { "instruction": "雷蒙德·罗维", "input": "", "output": "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主要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取得惊人的商业效益。罗维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设计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发动了重要的设计运动—流线型运动。他不仅对工业技术感兴趣,对于人的视觉敏感性也有很深的认识和追求,他的设计既具有工业化特征,又具有人情味。除此之外,罗维善于设计、包装、推销自己,以此提高知名度、增加公司效益,1949年成为《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人物。代表作品有可口可乐标志、壳牌石油公司标志、冷点冰箱、灰狗牌长途汽车等。 影响: 秉持着要让民众的生活质量完美起来的信念,罗维的设计活动一直持续到1988年他去世前不久,是当代工业设计师中设计生涯最长的人物之一。应该说,罗维对于美国现代设计最为重要的贡献,是他以自己的成功设计帮助客户企业成功,而使其他企业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开始纷纷成立自己的设计部门,或者雇用设计师做顾问,从而推动了设计行业的发展。 MAYA原则 外形简练、容易维修和保养、典雅或美观、使用方便、经济、耐用,以及产品设计通过产品的形状来表达实用功能(式样追随市场)。采用1:1的模型进行设计,从而可以发现那些单从绘图上无法察觉的问题,加以改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罗维转而采用缩小的模型,他将自己的设计哲学归纳为MAYA(极度先进却为人所接受)原则,并在他的所有创作中加以传播。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简洁、实用、充满活力的作品,从罗维办公室中源源流出。" }, { "instruction": "亨利·德雷夫斯", "input": "", "output": "美国著名设计艺术家。设计生涯与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紧密相连,他是影响现代电话样式最重要的设计师。从1930年首次设计电话机到20世纪50年代,共为贝尔公司设计了100多种电话机。他在设计中强调产品的高度舒适性,提出了从内到外的设计原则,集中于表现电话机的完美功能。1927年首次引入横卧式话筒。最成功的作品是1936年为贝尔公司设计的302型电话机,该设计首次将听筒与话简合二为一,不仅从外观出发,而且充分考虑内部电路结构、安装工艺等方面因素,并要求适用于家庭和办公环境。其设计奠定了现代电话机的造型基础和结构方式,占据电话机市场达几十年之久。" }, { "instruction": "诺尔曼·贝尔·盖迪斯", "input": "", "output": "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的创始人之一。早年从事舞台设计,20世纪20年代后期转入工业设计。他的一生进行了100多场舞台设计,后期更是成功的将其与工业设计紧密相连,发展出了流线型风格。他坚持设计师的个人理想和未来主义的艺术趋向,因此与市场结合的不太理想。最能反映他的艺术哲学的是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为通用汽车公司设计的展馆,设计程序完整,市场调查周密,体现了许多现代工业的原则,是未来城市的模型。1932年,盖迪斯出版了《地平线》一书,展现了丰富想象的未来设计的某些方面,开拓了设计师的眼界,奠定了他在工业设计史中的地位。" }, { "instruction": "有计划废止制度", "input": "", "output": "有计划废止制是一种通过设计,使特定产品在经过一定的使用年限之后显得过时、陈旧;或有意为产品设计有限的使用寿命,过期后需要报废更新,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新的购买需求和消费欲望的一种企业策划。这一策略,在推销新产品方面颇见成效,对于全世界的设计行业、制造业、市场行销方式和消费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策略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和设计师哈利·厄尔提出的。他们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样式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到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形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样式潮流,而放弃旧样式,改换新样式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 主要特征: (1)功能型废止——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替代老产品。 (2)款式型废止——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样式和款式,致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遭受消费者丢弃。 (3)质量型废止——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再使用。" }, { "instruction": "有计划废止制的影响", "input": "", "output": "(1)有计划废止制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市场竞争的产物,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利益。企业可以仅仅通过造型设计,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这种方式,也是消费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基石。也正因如此,美国的汽车工业成为了工业设计师最集中的行业,也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汽车的销量。 (2)但是单纯地强调式样改变,也造成美国汽车设计从20世纪30年代直到80年代的重大问题—偏重外形而轻视汽车本身的功能。美国汽车外形变化多端,的确促进了销售,但是汽车的性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同步的发展,到了60-70年代,美国汽车成为了外形华贵、性能低下的产品。因而,在1972年前后的能源危机中,轻而易举地被外形简单,但是性能极佳的日本汽车击败。1980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了世界汽车生产第一大国。究其原因,单纯重视汽车外形的有计划废止制应该可以算为一个。 (3)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有计划废止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猛烈地批评:在这种制度的推动下,消费者原有的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逐渐被追逐新型号、新款式的新消费习惯所取代,不但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造成了对有限的地球资源的浪费,制造出不必要的废品和垃圾,破坏生态环境,促进了现代发达国家中用完即弃的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的形成。尽管这种体系已不被设计界所推崇,并不断遭到环保主义者的抨击,但是目前似乎很难讲这种体系完全彻底地推翻,恐怕只能通过类似推动二手车市场的发展等手段尽量把浪费压制到最低水平。" }, { "instruction": "赫尔曼·米勒公司", "input": "", "output": "赫尔曼·米勒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办公家具及家用家具为主的大型家具企业。它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现代家居的企业之一。特别是在设计总监乔治·尼尔森的领导下,该公司作为最有影响力、最高产的现代风格家具企业而著称于世。在乔治·尼尔森任职的40年中,极大地影响了该公司的设计方向—不仅他自己设计了不少出色的家具产品,而且他很善于发现和招揽有才华的设计师参加公司的设计工作。著名的日裔美国设计师、艺术家野口勇,美国设计师查尔斯·伊姆斯夫妇,现代办公室常用隔板的发明者罗伯特·普罗朴斯特,以及纺织品设计师阿列克山大·吉拉尔德等人都是在他任内参加公司的设计工作。" }, { "instruction": "诺尔公司", "input": "", "output": "1938年创建,公司的创办人是汉斯·诺尔,好的设计就是好的生意是他的座右铭。诺尔公司主要从事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该公司一直遵循包豪斯的设计原则—现代家具必须与现代建筑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竞争,强调优秀的设计、创意技术和批量化生产。此外,诺尔充分发挥了他广泛的人脉以及精到的销售技能,公司还极具创意地率先实行了设计师分红制—根据所设计家具的市场利润向设计师分红,从而吸引了众多杰出的设计师,使得诺尔公司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新阶段。1946年,瑞士裔的平面设计师赫伯特·马特加盟诺尔公司,致力于革新公司的公众形象,他设计了公司的标志、产品目录以及广告,使得诺尔公司的产品更加深入人心。" }, { "instruction": "工业设计兴起的补充拓展", "input": "", "output": "(1)美国现代工业设计中最早提出人体工程学概念的设计师是亨利·德雷夫斯。 (2)如果说德国人对于设计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那么美国人对于世界设计最重要的贡献是把工业设计职业化。 (3)最早成立外形设计部的汽车公司是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它的设计部成立于1927年。 (4)20世纪3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设计师哈利·厄尔首先进行了汽车流线型式样的探索,产品问世后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应。 (5)最早推行流线型设计的设计师是诺尔曼·贝尔·盖迪斯。 (6)1974年,第一位为苏联政府设计汽车的西方设计师是雷蒙德·罗维。 (7)1935年,雷蒙德·罗维为美国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的冷点冰箱奠定了现代冰箱的基本结构和造型。 (8)工业设计职业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 }, { "instruction": "乌尔姆设计学院名词解释", "input": "", "output": "1953年,包豪斯早期毕业生、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马克斯·比尔、奥拓·艾舍等人在爱因斯坦的故乡成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并由马克思·比尔担任学院的第一任校长。在他和教员们的努力下,这所学院逐步成为德国现代主义、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教育的中心。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完全把现代设计,从以前似是而非的艺术、技术之间的摆动立场,完全、坚定地转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从而促进了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并且学院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倡导系统设计原则,为德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设计师,极大地推动了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 }, { "instruction": "乌尔姆设计学院", "input": "", "output": "乌尔姆设计学院 1953年,包豪斯早期毕业生、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马克斯·比尔、奥拓·艾舍等人在爱因斯坦的故乡成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并由马克思·比尔担任学院的第一任校长。在他和教员们的努力下,这所学院逐步成为德国现代主义、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教育的中心。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完全把现代设计,从以前似是而非的艺术、技术之间的摆动立场,完全、坚定地转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从而促进了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并且学院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倡导系统设计原则,为德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设计师,极大地推动了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 以科技为基础的设计教育体系 (1)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把现代设计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培养科学型的现代设计师,提高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的整体水平,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服务。 (2)乌尔姆设计学院的首任校长是包豪斯的学生马克斯·比尔,他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包豪斯的理论学说,教学中注重探讨产品的形式与功能、技术之间的关系:设计中强调形式服从功能。到1957年,由托马斯·马尔多纳多接任校长,他认为设计是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于是完全抛弃了艺术课程,代之以各种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课程,其基础课程也注重学生理性视觉思维的培养,从而发展成为理工型的设计教育典范。乌尔姆设计学院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拥有了以理工类学科为依托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的理工型和以艺术为依托的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的艺术型这两大类型体系。 系统设计原则 所谓的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指,以高度秩序化的设计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通过将纷乱的客观物体至于相互联系的环境中,使产品在某些方面建立一种联系,从而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系统设计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系统设计理论不是停留在对工业化制造方式的考虑上,而是对功能主义的扩充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产品功能单元的组合,以实现产品功能的灵活性和组合性。系统设计发展形成了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以一个主功能单元为基础,根据需要配置各种辅助配件;另一种是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功能、单元组合形成具有复合功能的产品。系统设计原则是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设计理论方面的最大贡献,该理论的提出为德国工业设计史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影响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1)在包豪斯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了德国现代建筑、现代设计以社会目的为中心的传统,而没有像美国等一些国家那样,走形式教育为主的道路,因而延续了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的社会工程式的建筑和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 (2)以解决问题为设计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整合了科学与艺术,创建了一套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方法。完全摒弃了传统上以艺术为中心的建筑教育和设计教育体系,首次将建筑和设计教育完全放在理工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上来进行,使得设计教育成为了一个严格的理性系统,而不是过去那种以艺术表达为中心的模式。 (3)确定了以建筑为所有设计教育之核心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重视使用者的需求,理解和熟悉各种材料以及生产过程,掌握对多种可行性、多种选择的多元化思考方式,强调科学技术的严格性,培养学生的人机工学概念和设计美学修养,并与工业界建立密切的学术实践关系。 (4)代表了欧洲(起码是西欧国家)设计家不愿跟随美国讲求流行式样的浅薄方式,而重在讲究设计的目的和观念,讲究设计的社会影响和长远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追求。 20世纪50-60年代,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设计人才的培养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学院的设计思想及设计风格对德国工业设计领域内的渗透和影响更是举足轻重,使得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在德国工业设计中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与布劳恩公司的成功合作,真正实现了设计艺术教育服务于工业生产的教育宗旨。其设计艺术思想、设计方法论以及设计审美观,对德国设计界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这所规模不大,地处边远的设计学院虽然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关闭,但它仍被视为包豪斯以后,欧洲最重要的设计学院、对德国包豪斯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设计教育影响很大。乌尔姆设计学院在工业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和沟通交流系统设计方面尤其影响深远,该校的典型风格—珍珠灰的亚光表明处理、可调节的支撑架、尽量少的装饰,以及非常纯粹的几何形状等,通过与该校关系密切的布劳恩公司反映出来。不但影响了战后整个联邦德国工业产品设计的风格,而且对当代电子产品设计仍有深刻的影响。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局限性 从现实情况来看,乌尔姆的试验与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形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乌尔姆设计学院所体现的是一种战后工业化时期知识分子式的新理想主义,与战前的包豪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其设想非常合理,但由于过度强调技术因素、工业化特征、科学的设计程序,而对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考虑不足,甚至是完全忽略,因而造成设计风格冷漠、缺乏个性、单调刻板等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在不少德国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中仍有出现,这是后来者需要认真总结的。" }, { "instruction": "系统设计原则", "input": "", "output": "所谓的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指,以高度秩序化的设计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通过将纷乱的客观物体至于相互联系的环境中,使产品在某些方面建立一种联系,从而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系统设计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系统设计理论不是停留在对工业化制造方式的考虑上,而是对功能主义的扩充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产品功能单元的组合,以实现产品功能的灵活性和组合性。系统设计发展形成了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以一个主功能单元为基础,根据需要配置各种辅助配件;另一种是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功能、单元组合形成具有复合功能的产品。系统设计原则是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设计理论方面的最大贡献,该理论的提出为德国工业设计史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 { "instruction":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影响", "input": "", "output":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1)在包豪斯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了德国现代建筑、现代设计以社会目的为中心的传统,而没有像美国等一些国家那样,走形式教育为主的道路,因而延续了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的社会工程式的建筑和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 (2)以解决问题为设计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整合了科学与艺术,创建了一套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方法。完全摒弃了传统上以艺术为中心的建筑教育和设计教育体系,首次将建筑和设计教育完全放在理工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上来进行,使得设计教育成为了一个严格的理性系统,而不是过去那种以艺术表达为中心的模式。 (3)确定了以建筑为所有设计教育之核心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重视使用者的需求,理解和熟悉各种材料以及生产过程,掌握对多种可行性、多种选择的多元化思考方式,强调科学技术的严格性,培养学生的人机工学概念和设计美学修养,并与工业界建立密切的学术实践关系。 (4)代表了欧洲(起码是西欧国家)设计家不愿跟随美国讲求流行式样的浅薄方式,而重在讲究设计的目的和观念,讲究设计的社会影响和长远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追求。 20世纪50-60年代,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设计人才的培养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学院的设计思想及设计风格对德国工业设计领域内的渗透和影响更是举足轻重,使得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在德国工业设计中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与布劳恩公司的成功合作,真正实现了设计艺术教育服务于工业生产的教育宗旨。其设计艺术思想、设计方法论以及设计审美观,对德国设计界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这所规模不大,地处边远的设计学院虽然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关闭,但它仍被视为包豪斯以后,欧洲最重要的设计学院、对德国包豪斯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设计教育影响很大。乌尔姆设计学院在工业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和沟通交流系统设计方面尤其影响深远,该校的典型风格—珍珠灰的亚光表明处理、可调节的支撑架、尽量少的装饰,以及非常纯粹的几何形状等,通过与该校关系密切的布劳恩公司反映出来。不但影响了战后整个联邦德国工业产品设计的风格,而且对当代电子产品设计仍有深刻的影响。" }, { "instruction":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局限性", "input": "", "output": "从现实情况来看,乌尔姆的试验与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形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乌尔姆设计学院所体现的是一种战后工业化时期知识分子式的新理想主义,与战前的包豪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其设想非常合理,但由于过度强调技术因素、工业化特征、科学的设计程序,而对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考虑不足,甚至是完全忽略,因而造成设计风格冷漠、缺乏个性、单调刻板等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在不少德国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中仍有出现,这是后来者需要认真总结的。" }, { "instruction": "布劳恩公司", "input": "", "output": "把乌尔姆精神变成设计现实的是德国通用电器的重要企业—布劳恩公司。该公司是1921年由德国工程师马克斯·布劳恩在法兰克福创建的,秉持纯粹到极致的设计哲学,形成了公司产品独特的设计风格:以简练的几何外形为基础,摒弃一切外加的装饰,以其高度理性化的外观设计和良好功能而著称。从1954年开始,布劳恩公司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学院所强调的人体工程学等思想被贯穿到布劳恩公司的产品设计实践中去,从而发展出高度理性化、秩序化的产品,影响了德国其他企业的设计,并继而影响到其他西方国家的设计,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 }, { "instruction": "马克思·比尔", "input": "", "output": "瑞士著名的设计师、设计教育家,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是包豪斯的早期毕业生,先后师承格罗皮乌斯、康定斯基等人,对于包豪斯的教学精神和系统有着深刻的认识。毕业之后,又受到杜斯伯格的坚实艺术宣言的影响,从中汲取了高度理性化、秩序化的设计形式内容,逐步发展出自己的艺术和设计思想来。马克思·比尔的设计通常以纵横的线条为中心,把平面空间划分为简单的几个功能区域,并用简单的方格组成方格网底,将每个方格作为基本模数单位。除此之外,在设计上他还强调排列和顺序,把平衡、对称、比例、对比互补关系这些视觉内容表现清晰,并采用数学比例和几何比例进行版面编排。" }, { "instruction": "迪特·拉姆斯", "input": "", "output": "迪特·拉姆斯被誉为设计史上无法绕开的人物。作为布劳恩公司曾经的首席设计师,他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活着的最伟大的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设计师,也是二战后德国诞生的新功能主义代表人物,简约派设计风格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好设计十大原则,迄今仍然影响着现代产品设计。迪特·拉姆斯在设计中严格遵循着功能主义原则,讲究好功能至上,强调耐用、结实、朴素、环保。他所倡导的系统设计原则,认为所有设计都属于一个大的系统单位,提出模数化设计,并且在自己的设计中贯彻这个原则。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少就是好的极限主义审美原则,极大地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代表作有sk-4收音机等。" }, { "instruction": "好设计十大原则", "input": "", "output": "设计一般都具有功能性和审美性两方面的特点,这也是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核心。比如设计一张海报,需要精准地传达其内容(功能性),同时还需要好看、容易记忆、让人喜欢(审美性)。功能性是设计的关键,但审美水平也很重要。而德国当代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就对此提出了好设计的十大原则: (1)好设计是具有创造性的设计。设计应该竭尽全力地去使用新技术的潜力,因为新技术给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机会。 (2)好设计是有用的设计。好的设计集中在好的使用性上,产品是使用的,但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使用功能,同时应该满足心理功能、审美功能。 (3)好设计是美观的设计。拉姆斯认为,好的设计,是既好用又好看的设计,也就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只有满足人们各方面需求的设计,才有可能达到好看的水平。 (4)好设计是容易懂的设计。产品设计需要结构交代清晰,最好的设计,是产品能够自己解释自身使用方法的设计,无需说明书的帮助。 (5)好设计是流畅的设计。许多产品都是工具,无需额外的艺术装饰。因此,这类产品应该是中性的、低调的、流畅的,能给使用者自己留有发挥空间的。 (6)好设计是诚实的设计。产品的使用目的达到即可,无需画蛇添足的创新、表现、增加价值感,更不应该给消费者以产品本身没有或者达不到的空头许诺。 (7)好设计是耐用的设计。设计应该避免一昧地追求时尚,不同于时尚单品,普通产品总是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即使是在当今这个用毕即弃的时代,好的耐用的产品依然可以毫不过时地使用下去。 (8)好设计是具有精准细节的设计。在设计中不要留下任何不足或遗憾,设计程序准确细心是对消费者的负责。 (9)好设计是环保的设计。当今的产品设计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产品的生命周期保护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来减少物理、视觉上的污染。 (10)好设计是尽可能少的设计。设计少,而产品更好,是因为少设计迫使设计师集·所有的产品关键于一身,产品不必为非需要的功能承受沉重的负担,设计因此可以恢复到纯粹、简单。" }, { "instruction": "埃罗·沙里宁", "input": "", "output": "埃罗·沙里宁是美国战后出现的极其重要的设计大师、建筑家,在国际主义风格盛行的时候,他致力于突破刻板单调的密斯传统,开创了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传统为基础的有机功能主义风格,并通过他设计的大型建筑和家具体现出来。他的设计简洁、舒展,多采用拱形结构曲线,非常理性,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设计、现代建筑的设计语汇,在设计界和建筑界享有很高的荣誉。 建筑领域: 埃罗·沙里宁创作初期对于国际主义风格有强烈的兴趣,而且对于建筑的现代雕塑效果也非常热衷,他的早期建筑体现出这种双重倾向,比如他所设计的位于密歇根州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大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早期的设计基本都是走理性主义、严谨的现代主义方向。他在战后开始探索有机形式和理性主义结合,并且设计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型建筑,比如1956-1962年设计和建造的位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候机大楼,之后又在1958-1962年设计了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1958年设计了耶鲁大学应加尔斯冰球馆和1962年设计了耶鲁大学莫斯学院主楼等等。 家具领域: 沙里宁的家具设计也十分突出,他在克朗布鲁克艺术学院工作的时候,与查尔斯·伊姆斯合作,设计了一组家具,参加了194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有机设计大赛。他们设计的椅子,采用蒸汽弯曲夹板技术,利用模具定型,具有流畅的有机现状,得到了广泛好评,一举成名。他们两人设计的马铃薯片椅是40年代最杰出的椅子之一。直到1959年,这把椅子仍紧随意大利奥利维蒂公司的打字机之后,名列世界最佳产品设计第二名。 沙里宁从此开始不断设计椅子和其他家具,并与诺尔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他的子宫椅、郁金香椅都是50年代到60年代家具设计中家喻户晓的精彩作品。子宫椅首先是玻璃纤维壳体椅身,然后盖上以泡沫橡皮制成的松软的坐垫和靠垫,下部是极为纤细的金属支架,这把椅子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舒适的椅子之一。通过这些椅子的设计,沙里宁逐步把有机形式和现代功能结合起来,开创了有机现代主义的设计新途径。" }, { "instruction": "乔治·尼尔森", "input": "", "output": "乔治·尼尔森是从20世纪40-80年代对美国设计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现代、简洁、不落俗套、不失幽默风趣。除了设计之外,他的著作、专栏也对美国设计推动很大,他在1953年创办了《工业设计》月刊,是业内专业的专业刊物之一。他的设计生涯和赫尔曼·米勒公司紧密相连,对米勒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因为他所拥有的设计天赋,还因为他为公司招募到了一批极其优秀的设计天才。在他担任领导期间,米勒公司出品的一批家具,如野口勇桌子、伊姆斯休闲椅、棉花糖沙发,都成为了现代家居设计的经典作品,获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除了米勒公司之外,他还同时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通过这两个平台来推动着美国设计的发展。" }, { "instruction": "查尔斯·伊姆斯", "input": "", "output": "美国战后二三十年间最为重要的设计师之一。他善于使用两种不同的材料,按照人体工程学的要求组合成整体,在形式上则强调两种材料的对比效果。1940年,他和埃罗·沙里宁合作,采用蒸汽弯曲夹板技术,利用模具定型制作的马铃薯片椅,具有流畅的有机形状,得到了广泛好评,是40年代最杰出的椅子之一。查尔斯·伊姆斯在设计上的成就和妻子密不可分,1948年俩人设计出一种以模压聚酯和钢管结合的可折叠的DXA椅,一经推出立刻成为了国际上广泛传播的廉价办公椅的代表,至今仍随处可见。从伊姆斯的设计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于技术的可能性、形式的优雅和使用的舒适性的考虑,从而引发了家具的变革,为家具设计和生产开拓了崭新的模式。" }, { "instruction": "维克多·帕帕纳克", "input": "", "output":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纳克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了《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用犀利的语言、尖锐的批评洞察力,严谨地提出了对于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他认为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尤其强调设计应该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并且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除此之外,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地球资源服务。他的这几个观点阐明了自从现代设计出现以来,一些一直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消费社会、丰裕社会、波普设计的高潮之时,非常冷静地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设计的目的性必须明确,设计必须为社会整体服务。" }, { "instruction":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input": "", "output":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纳克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了《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用犀利的语言、尖锐的批评洞察力,严谨地提出了对于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他认为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尤其强调设计应该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并且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除此之外,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地球资源服务。他的这几个观点阐明了自从现代设计出现以来,一些一直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消费社会、丰裕社会、波普设计的高潮之时,非常冷静地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设计的目的性必须明确,设计必须为社会整体服务。" }, { "instruction": "设计伦理观念", "input": "", "output": "设计伦理观念是美国设计评论家维克多·帕帕纳克最重要的贡献,他认为设计不能仅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或单纯形式目的,设计的主要意义在于设计本身具有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因此,设计的出发点,也必须考虑到对于社会短期和长期因素的影响。现代主义提出设计为大众,而从当代设计伦理观念来看,设计还必须考虑第三世界、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以及以促进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这种考虑,极大地深化了设计思考的内容,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 }, { "instruction": "人体工程学", "input": "", "output":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系统内的其他因素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将研究所得的理论、原则、数据和方法应用到设计中去,以期优化人类行为和提高系统的整体表现。其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于影响人机关系的各种因素,如人的活动能力、行为特征、动机和反应等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机协调关系,以系统的方式引入设计过程,为设计提供依据,以求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和其他系统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保障安全、效率和最佳表现。" }, { "instruction": "人体工程学的中心及目的", "input": "", "output": "人体工程学的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关系的问题,其中包括人造的产品、设备、设施、环境的设计与创造;对于人类工作和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服务的设计;对人类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合适程度的评估。而人体工程学的目的则在于提高人类工作和活动的效应与效率,并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些价值,比如卫生、安全、满足等。" }, { "instruction": "国际主义风格", "input": "", "output": "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了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设计。国际主义首先表现在建筑领域。密斯的西格莱姆大厦、吉奥·庞蒂的佩莱利大厦成为了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现代主义被称为国际风格的开端是源于1927年,美国人菲利普·约翰逊在魏森霍夫现代建筑展上所看到的风格,他认为这种风格必然会在未来成为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国际主义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等特点,设计方式上受到了少即是多原则影响很深,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发展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乌尔姆—布劳恩体系的产品设计都是其影响下的产物。" }, { "instruction": "国际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风格的联系与区别", "input": "", "output": "(1)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设计的相同之处在于:从根源上看美国的国际主义与二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同源的,是包豪斯领导人来到美国和结合美国实际发展所做出的新的现代主义风格。设计风格上看都是一脉相承的,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与系统化的特点。设计形式上看,国际主义设计受到了密斯的少即是多主张的深刻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为达到减少主义的形式,甚至可以漠视功能要求,因而开始背叛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仅仅在形式上维持和夸大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 (2)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从意识形态上来看,二者却有着很大差异。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和民主色彩,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运动,是将设计为上层权贵服务扭转为大众服务的一种手段,这种探索是进步的。以形式为结果而不是为中心的立场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初衷,但到了美国以后,少即是多的密斯主义受到了欢迎。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得到了协调混合,成为国际主义的标准面貌,而现代主义设计中的社会性、大众性则逐步被抛弃。原本的民主色彩变为一种单纯的商业风格,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单单剩下一个减少主义、少即是多的形式躯壳,所以国际主义的发展非常脆弱。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主义开始衰退,简单理性、缺乏人情味、风格单一、漠视功能,引起青年一代的不满是国际主义式微的主要原因,也就被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以改变国际主义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各种后现代主义风格挑战。" }, { "instruction": "消费时代设计的补充拓展", "input": "", "output": "(1)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各大企业开始利用树立企业形象的设计方式来体现企业本身的特征,提高企业的辨别水准和在市场上的显示水平,这种设计活动称为企业形象设计,简称CI设计。 (2)美国工业设计职业化最早开始于汽车工业。 (3)被称为美国家具设计摇篮的学院是克朗布鲁克艺术学院。 (4)乔治·钱尼的设计极其简洁、明确,他设计的各种海报、年度报告和广告,都简练到几乎无以复加的地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高度概念化。他于1988 年荣获美国平面艺术协会 (AIGA)金奖,并于1997年入选美国艺术主管俱乐部名人堂。 (5)把纽约平面设计风格从纽约传到洛杉矶的最主要人物是索尔·巴斯,他是纽约平面设计派的重要成员,也是一位电影片头设计大师。 (6)战后美国广告设计的代表是纽约平面设计派,保罗·兰德是其最重要的奠基人。他的平面设计的著作《关于设计的思考》,在美国和世界的平面设计界立即引起广泛的注意,产生很大的影响。 (7)阿尔明·霍夫曼在设计和设计教学中特别强调美学的原则,强调功能好的前提下应注重形式美。196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平面设计手册:原则与实践》,书中完整地阐述了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是一本具有国际影响的著作。 (8)西格莱姆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玻璃盒子的高层建筑。 (9)佛里德里克·赫廷·里德是美国家用陶瓷器皿批量化生产方面的先驱人物。 (10)贝莉·科根是第一位美国女性注册工业设计师,是设计行业的奠基人之一。" }, { "instruction": "后现代主义设计", "input": "", "output": "后现代主义设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是受到后现代主义影响产生的一场反叛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和设计运动。它从建筑设计中发展起来,对现代主义设计关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提出质疑,产生变化:一是求新求异的新生代对于一成不变的单调风格的挑战,造成各种装饰主义的萌发。二是出于设计责任的重视而提出的调整要求,造成了现代主义基础上的各种新的发展。其以形式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来代替现代主义设计中的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其中心是反对密斯的少即是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1)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高度强调装饰性,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产品设计师,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各种各样的装饰,特别是从历史中吸取装饰营养,加以运用,与现代主义的冷漠、严峻、理性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2)对于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恢复历史风格,后现代主义对于历史的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的方法,并且这种折中处理基本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的。 (3)娱乐性,以及处理装饰细节的含糊性。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大部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作品都具有戏谑、调侃的色彩。而设计上的含糊性,则不是后现代主义所独有的,不少现代主义以后的探索,都具有含糊性的色彩。 装饰艺术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区别 (1)装饰艺术运动融汇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采取设计上的折中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出一种可以发展的新风格来。由于它主要强调为上层阶级服务的出发点,使得它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装饰艺术运动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 (2)后现代主义重视形式、强调装饰。企图把良好的功能、科学的结构、历史上的各种经典样式的装饰细节相结合,追求独特艺术韵味和设计个性,并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与层面,从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常常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呈现出繁琐、杂乱无章甚至拼凑和大杂烩的面貌。" }, { "instruction":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input": "", "output": "(1)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高度强调装饰性,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产品设计师,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各种各样的装饰,特别是从历史中吸取装饰营养,加以运用,与现代主义的冷漠、严峻、理性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2)对于历史动机的折中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恢复历史风格,后现代主义对于历史的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的方法,并且这种折中处理基本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的。 (3)娱乐性,以及处理装饰细节的含糊性。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大部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作品都具有戏谑、调侃的色彩。而设计上的含糊性,则不是后现代主义所独有的,不少现代主义以后的探索,都具有含糊性的色彩。" }, { "instruction": "装饰艺术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区别", "input": "", "output": "(1)装饰艺术运动融汇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采取设计上的折中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出一种可以发展的新风格来。由于它主要强调为上层阶级服务的出发点,使得它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装饰艺术运动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 (2)后现代主义重视形式、强调装饰。企图把良好的功能、科学的结构、历史上的各种经典样式的装饰细节相结合,追求独特艺术韵味和设计个性,并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与层面,从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常常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呈现出繁琐、杂乱无章甚至拼凑和大杂烩的面貌。" }, { "instruction":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input": "", "output":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建筑领域,而后迅速波及到设计的其他领域。美国评论家、建筑家查尔斯·詹克斯最早提出建筑和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术语,他在《后现代主义》、《今日建筑》中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的发生。1966年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被视作是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他的建筑理论少就是乏味的口号和现代主义少即是多的信条相对。后现代主义的发言人斯坦恩把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归为三点: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他强调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的象征性,并把装饰作为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征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建筑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方盒子缺乏人性,主张建筑应该而且必须有装饰,在建筑细节上,往往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变形、分裂、删减、夸张、矛盾等手段使装饰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性。 (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的文脉主义。设计师们在抛弃现代主义平滑的方盒子建筑形式时,认为决定建筑外观的不单是内部功能,而且还受到群体、环境、地区、历史等影响,强调建筑的形体质量感,提倡建筑的内、外双重性,重视层次感和深度感。 (3)后现代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后现代主义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形式往往包含一系列现代符号学的内容,通过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使现代主义高度理性化,具有隐喻、象征和多义的含义以及戏虐、调侃的色彩。" }, { "instruction": "罗伯特·文丘里", "input": "", "output": "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于1969年针对密斯的少即是多,提出了少即是乏味,在其论文《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中明确地提出了自己后现代主义设计原则,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设计思想,把拉斯维加斯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建筑设计奉为大众文化的典范。他认为设计师不应该忽视当代各种文化对于自己设计的影响,而是应该去适当吸收各种文化精神,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建筑设计。罗伯特·文丘里不仅在理论上倡导后现代主义,而且还为之付诸实践。1962–1964年间,他利用历史建筑符号,用戏谑、游戏的方式为其母亲建造的母亲之家,是具有完整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最早建筑。" }, { "instruction": "山崎实", "input": "", "output": "日裔美国建筑设计家。在他漫长的设计生涯中,虽然经历了现代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但他并不盲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理念,而是把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与东方文化相结合,对建筑进行新的诠释和演绎。他针对奥地利著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阿道夫·卢斯所提出的装饰即罪恶进行新的阐述,他认为可以结合现代主义的基本立场,再引入具有部分装饰的特性,包括传统的、古典的比例或符号,这些都会增加建筑的丰富性以及建筑的多元关系。1972年,山崎实设计的位于美国圣路易斯市的低收入住宅—普鲁蒂-艾戈的炸毁,被查尔斯·詹克斯视作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与现代主义建筑结束的标志。" }, { "instruction": "查尔斯·詹克斯", "input": "", "output": "是研究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最重要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和园林设计师。早在20设计70年代,他便率先提出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概念,并将这一理论扩展到了整个艺术界,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后现代艺术开辟了新的空间。他的设计充满了冷嘲热讽的意味,因为他是理论家,对于整个运动了如指掌,因而他能充分结合各个历史风格的元素,其最典型的特点是冷嘲热讽古典主义。他的代表作品是主题住宅,同英国建筑师泰里·阿莱尔合作,设计出了春夏秋冬、埃及厅、建筑图书馆等不同主题的住宅,内部家具风格保持一致,整体高度和谐,收到世人追捧。" }, { "instruction": "波普设计运动", "input": "", "output": "波普设计运动是一场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场反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波普设计运动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国的大众文化影响中去,其中表现出来的对于物质享受的崇拜,对于当时处在战后匮乏时期的英国年轻人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英国设计家们注意到这种需求,并适应这种需求设计出与当时主流的国际主义风格、理性主义、减少主义设计特征背道而驰的新产品、新平面设计,波普设计运动就此兴起。波普设计运动主要在产品、服装、平面三个方面开始突破,以服装最突出。其设计挣脱了一切传统的束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玛丽·匡特 波普设计运动的特点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视觉源泉,从最常见的工业产品和生活垃圾,如罐头盒、汽水瓶、包装纸,直到电影明星的形象等都作为绘画和设计的素材和模仿样式。 (2)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到产品样式的设计之中。这些产品形象诙谐、轻松,常常是象征性图案,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色彩艳俗,强调色彩和图案的平面效果,忽视三维,摆脱正统和强调实用的设计形式,表现出强烈的通俗、乐观的可消费性。 波普设计运动的影响 波谱设计运动追求新颖、古怪、新奇的宗旨,缺乏社会文化的坚实依据,60年代中期以来波普运动寻求新奇的设计动机已力不从心,开始在历史风格中找寻借鉴(主要是维多利亚风格和工艺美术风格)。一个以反传统为核心的运动成为了历史的大杂烩。这场运动只有在形式主义中进行探索,并没有更加深层次的意识形态依据。所以,本身形式的不断改变使它成为了一个没有统一风格的设计运动。英国波普设计风格的出现,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大众一次性文化背景之下,功能主义设计已难满足新的消费心理和观念的需求,它促使设计师将注意力移向消费者及其心理需求。消费大众,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是寻找的是风格而不是永恒的价值。" }, { "instruction": "安迪·沃霍尔", "input": "", "output": "美国波普艺术最负盛名的设计师,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他设计的作品人尽皆知,对波普艺术影响巨大。他的绘画图式个人特征明显,采用几乎千篇一律的构图方式,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已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要素在画上反复编排。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木料拓印、照片投影等技术,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 }, { "instruction": "玛丽·匡特", "input": "", "output": "匡特是第一位把设计的目标锁定在青少年身上的设计师。她设计的服装以简单的直线为特点,与那些复杂的巴黎时装相比,显得非常清纯、活泼。她的设计包括时装、饰品、化妆品,都走同样简洁的路线。她设计的迷你裙、热裤、裤装、低到挂屁股上的腰带、有长长背带的手袋、色彩鲜艳的塑料外衣等,受到了年轻人近乎狂热的欢迎,是嬉皮士的最爱,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的象征。她用一朵黑色的雏菊作为标志,应用在她的所有产品包装上,是品牌意识成熟的标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匡特是最具有意义的60年代时装设计师,是英国波普设计中最耀眼的明星。" }, { "instruction": "激进设计", "input": "", "output": "1966年前后,在国际上的激进主义思潮,尤其是英国的波普设计运动、中国的红卫兵运动、美国的嬉皮士运动等风潮的影响下,意大利激进设计运动风起云涌。在这股浪潮中,艾托尔·索扎斯成为最受瞩目的代言人和指导者。这是一场具有强烈反叛意味的青年知识分子的乌托邦运动,这些年轻人反对正统的国际主义设计,反对现代主义风格,提倡坏品味、不完美或任何非正统的风格,包括各种历史风格的复兴和折中处理,开宗明义宣布要避开技术品味,同时也反对大工业化的生存方式。他们希望通过产品设计、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 }, { "instruction": "孟菲斯集团", "input": "", "output": "孟菲斯集团的创始人是意大利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艾托尔·索扎斯,该集团主要从事产品设计,对于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古代文化的装饰动机和元素相当认同。他们本未倒置地处理设计中的关系,功能往往从属于形式。孟菲斯集团在设计中大量采用了各种色彩鲜艳的图案、纹样、肌理,让形式上充满了任意的拼凑、浪漫的细节,往往流于艳俗。而这种艳俗的色彩和戏谑的形式,是对传统现代设计的恶搞,是其常用的手法之一。孟菲斯设计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经常大量使用塑料装饰板做产品表面,色彩强烈而艳俗,产品设计常常采用非对称形式。经常故意扭曲变形并且调侃性地将古典建筑形式,运用到家具和产品设计中去,极具特色。 孟菲斯集团的风格特征 (1)开放式的设计思想。从孟菲斯看来,整个设计界长期以来宣扬的功能主义、包豪斯、未来主义等,都是企图对设计原则做出一个思辦性的、逻辑性的、唯理性的结论。 (2)对功能的新解释。现代主义对产品功能的着力研究,产生了当代人体工学的新发展,满足人体工学的数学和物理的要求,便也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目标。 (3)树立产品语义的新内涵。孟菲斯设计师认为:产品是一种自觉的信息载体,是某种文化体系的隐喻或符号。一个设计师,当他完成了某一件产品的设计时,他不仅肯定了一种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且肯定了某一种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价值指标。 (4)赋予材料以人文含义。对于材料,孟菲斯设计师不仅把它看成是设计的物质保证,而且也是一种积极的交流感情的媒介,是设计师表现自我的一面镜子。 (5)装饰不是罪恶。功能主义者的口号装饰即罪恶也受到了孟菲斯的批判,孟菲斯设计师十分重视装饰,把装饰作为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像木材的纹理是由内部和结构决定的一样。" }, { "instruction": "孟菲斯集团的风格特征", "input": "", "output": "(1)开放式的设计思想。从孟菲斯看来,整个设计界长期以来宣扬的功能主义、包豪斯、未来主义等,都是企图对设计原则做出一个思辦性的、逻辑性的、唯理性的结论。 (2)对功能的新解释。现代主义对产品功能的着力研究,产生了当代人体工学的新发展,满足人体工学的数学和物理的要求,便也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目标。 (3)树立产品语义的新内涵。孟菲斯设计师认为:产品是一种自觉的信息载体,是某种文化体系的隐喻或符号。一个设计师,当他完成了某一件产品的设计时,他不仅肯定了一种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且肯定了某一种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价值指标。 (4)赋予材料以人文含义。对于材料,孟菲斯设计师不仅把它看成是设计的物质保证,而且也是一种积极的交流感情的媒介,是设计师表现自我的一面镜子。 (5)装饰不是罪恶。功能主义者的口号装饰即罪恶也受到了孟菲斯的批判,孟菲斯设计师十分重视装饰,把装饰作为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像木材的纹理是由内部和结构决定的一样。" }, { "instruction": "艾托尔·索扎斯", "input": "", "output": "意大利最炫目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师,是激进设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自1958年以来,他一直负责奥利维蒂公司的产品设计。并在此期间,开始在作品中加入一些非主流国际主义的设计动机,比如他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的瓦兰丁打字机。从意识形态来看,索扎斯反对的是国际主义设计标准化导致的非个人倾向,他所寻求的是自我的、个人的、表现的、精神的设计道路,而反对的是工业化的、集体的、标准化的、物质主义的设计主流。因此,他的探索到了20世纪60年代正好与当时社会大气氛吻合,因而引发了激进的、反潮流的设计运动。代表作有卡尔顿书架等。" }, { "instruction": "阿基米亚工作室", "input": "", "output": "阿基米亚工作室成立于1976年,是60年代兴起的意大利反设计运动中一个重要的激进设计集团。阿基米亚一词原意是点金术,这个名称体现了希望把普通日用品加上艳丽的色彩和漂亮的装饰后,创造出新设计的宗旨。成员包括亚历山德罗·门迪尼、艾托尔·索扎斯等人。他们相信传统和记忆的重要性,会用一种万花筒似的多变手法来完成自己的设计。他们相信迷茫、困惑和创造、生产可以同行。认为产品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属性,既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通过个人的想象力,穿越不同文化、不同国度。" }, { "instruction": "高科技风格", "input": "", "output": "高科技风格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机械美学,到了70年代以后,一些设计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尖端技术不断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树立一个与高科技相对的设计美学,于是高科技风格应运而生。这个术语源自于1978年由琼·克朗和苏珊·斯莱辛的专著《高科技》中。其术语在设计上特指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技术性的风格,二是高品位。高科技风格最先出现在建筑领域,设计师们喜欢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产品形象,常常将产品内部的部件、组织暴露出来,有时还会将复杂的零件涂上鲜艳的色彩,以表现高科技时代下的机械美、时代美、精确美。代表人物伦佐·皮埃诺" }, { "instruction": "伦佐·皮埃诺", "input": "", "output": "伦佐·皮埃诺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其代表作是与英国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合作设计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整栋建筑的设计可谓是惊世骇俗,建筑的内部结构暴露无遗,并且连设施设备也暴露在外面。建筑内部采用金属管构架,形成完全没有支撑的自由空间,为展览和表演提供了宽敞的室内面积。总之,设计师将一个艺术文化设施变成一座工厂,或者一台机器,从而打破传统观念认为文化建筑应该是典雅和宁静的看法,体现了现代文化艺术的通俗性、广泛性、多元性和可生产性。这栋建筑最初受到广泛的争议,但最终成为了巴黎的新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高科技风格建筑流派的代表作。" }, { "instruction": "法国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input": "", "output": "伦佐·皮埃诺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其代表作是与英国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合作设计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整栋建筑的设计可谓是惊世骇俗,建筑的内部结构暴露无遗,并且连设施设备也暴露在外面。建筑内部采用金属管构架,形成完全没有支撑的自由空间,为展览和表演提供了宽敞的室内面积。总之,设计师将一个艺术文化设施变成一座工厂,或者一台机器,从而打破传统观念认为文化建筑应该是典雅和宁静的看法,体现了现代文化艺术的通俗性、广泛性、多元性和可生产性。这栋建筑最初受到广泛的争议,但最终成为了巴黎的新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高科技风格建筑流派的代表作。" }, { "instruction": "过度高科技风格", "input": "", "output": "也称为改良高科技风格,是一种对工业化风格、高科技风格的冷嘲热讽的表现,具有更高的个人表现特点,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论,也比较难以批量化生产。过渡高科技风格的设计基本都是以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的设计为基础,然后进行肆意嘲弄,通过荒诞的细节处理,表现了设计师对于高科技、工业化的厌恶与困惑。实际上,这种讽刺的手法,是庞克文化、霓虹灯文化的一种体现。但因为这个风格的明显讽刺特征,因而不可能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也没有可能大批量生产,只是少批量生产的、针对个人的、艺术式的作品而己。" }, { "instruction": "朗·阿拉德", "input": "", "output": "阿拉德的设计把握住了雕饰和家具之间的关系,更加利用雕塑包含的形式象征性特点,让产品有了个性,并且有了人情味。他的作品都有一种克制的雕塑感,因此,不但是用具,同时也是艺术品。能做到这一步的设计师少之又少,阿拉德因而也得到设计界高度的评价,成为世界现代设计中一个很有分量的设计师。他认为设计的对象是工具,是用具,而艺术与设计的最突出区别是艺术品的无实用性。阿拉德的设计往往是与高科技开玩笑的,比如他的书虫书架,是一条可以自由弯曲的带子,无论如何弯曲,他的这条书虫 都可以放书。摆放的形式,可以挂在墙上,也可以摆在地上,使用者可以率性而为。" }, { "instruction": "解构主义", "input": "", "output": "解构主义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最先出现在建筑领域,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于1967年提出。从字意来看,解构主义的所反对的是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即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与标准。 解构主义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性化特征。所有解构主义作品都貌似零乱,但实际上是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结合。 因为存在许多结构上的、工程上的问题,很难立即影响到工业设计上,因此解构主义并没有能够真正成为引导性的风格,它一直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前卫探索,具有强烈的试验气息。" }, { "instruction": "弗兰克·盖里", "input": "", "output": "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被认为是典型的解构主义大师。他认为要讲究破碎,并不是实际去解构,而只是阐述建筑,不要攻击整体的建筑体系。他通常使用多角平面、倾斜的结构、倒转的形式以及多种物质形式并将视觉效应运用到图样中去。位于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其解构主义设计思想的集中反映。整个建筑采用了扭曲、变形、有机状、材料混合等手法,体积庞大,形体古怪。他使用昂贵的钛金包裹中央大厅的外墙,阳光下钛金熠熠生辉,随风颤动,远远看去如天外来物。这种把建筑的元素打散后重新组合起来的形式,也体现了盖里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 "instruction": "迈克·格雷夫斯", "input": "", "output": "美国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擅长绘画,最开始以一种色彩斑驳、构图稚拙的建筑绘画而著称于世。之后,他开始大胆地将自己对绘画的理解运用在设计实践中,讲究装饰、色彩的丰富,也讲究历史风格的折中表现。他最为重要的作品是与1985年为意大利阿勒西公司设计的鸟哨水壶,这个水壶的最大特点是壶嘴处有一个精巧的小鸟形象,当水烧开时,小鸟会发出口哨声,非常形象。格雷夫斯采用了符合常规的工业产品设计方式,整个水壶的造型简洁流畅,功能良好又极具趣味性,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 }, { "instruction": "贝聿铭", "input": "", "output": "作为20世纪世界上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划时代的建筑,他被世人描述成一位注重抽象形式的建筑师。贝聿铭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石材。他的代表作有法国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中国苏州博物馆等,被誉为是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且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作品在美国乃至世界建筑界引起巨大轰动。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1983年,贝聿铭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被称为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 { "instruction": "减少主义风格", "input": "", "output": "减少主义风格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是一种美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一种加尔文式的简单到无以复加的设计方式。减少主义风格的产品,通常粗壮有力、轮廓生硬、直角转折,没有任何装饰,造型减少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但能注意简单几何造型的典雅,已达到简洁而又丰富的效果。减少主义设计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菲利普·斯塔克,这个法国减少主义设计师喜欢采用黑白等中性色来塑造产品,并严格遵守减少主义的要求,作品高度凝练概况,是80年代非常流行的新风格,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蜘蛛榨汁器、普拉发尔椅子等。" }, { "instruction": "极少主义风格", "input": "", "output": "减少主义风格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是一种美学上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一种加尔文式的简单到无以复加的设计方式。减少主义风格的产品,通常粗壮有力、轮廓生硬、直角转折,没有任何装饰,造型减少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但能注意简单几何造型的典雅,已达到简洁而又丰富的效果。减少主义设计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菲利普·斯塔克,这个法国减少主义设计师喜欢采用黑白等中性色来塑造产品,并严格遵守减少主义的要求,作品高度凝练概况,是80年代非常流行的新风格,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蜘蛛榨汁器、普拉发尔椅子等。" }, { "instruction": "微电子风格", "input": "", "output": "微电子风格是技术发展到电子时代,造成大量新的采用新一代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电子产品不断涌现而导致的新设计范畴和风格。其重点在于如何把设计功能、材料科学、人体工程学、显示技术与微型化技术相统一,在新产品上集中体现,达到良好的功能和形式效果。 严格地说,它属于高科技风格的范畴。微电子风格的工业产品设计具有超薄、超小、轻便、便携、多功能而造型简单明快的特点。设计反映了居住于不断拥挤、不断缩小的空间里的现代人对于  轻、薄、短、小  型产品的需求,反映了在高科技条件下,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微电子风格将成为高科技产品发展的趋势,它代表了人类未来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 { "instruction": "软高技设计风格", "input": "", "output": "20 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所谓软高技设计风格,是试图通过由曲线的形态和热烈的色彩,改变高科技硬件过多的生硬面孔。这种设计风格在产品设计中主要表现在:以明亮活泼的色彩代替冷漠的黑色或灰色;以光洁平滑流畅的曲线和圆角代替生硬的盒式外壳;以塑料等亲切轻便的材料代替金属等冷漠的材料质感。实质上,软高技设计所体现的是高情感,是人性化设计理论的一种具体表现风格 , 是人们在高科技时代追求高科技与高情感完美结合的体现。也有人称其高情感设计风格。软高技设计风格除了形态和色彩以外,注重产品设计中符号学问题,强调产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以便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持自然的连续性。" }, { "instruction": "新现代主义风格", "input": "", "output": "新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设计风格,既具有现代主义严谨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特点,又具有独特的个人表现和象征特征。 从新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作品来看 , 它仍以理性主义、功能主义、极少主义为设计原则。由于有象征主义和个人表现因素的加入,其设计有着现代主义简洁明快的特征而又不会有如现代主义那样的单调冷漠;有着后现代主义那样活泼的特色,而又不像后现代主义那样漫不经心。带着冷嘲热讽般的调侃,是严肃中见活泼、变化中有严谨,是现代主义以后的设计探索中最具实际意义的一种风格,代表了现代主义设计一种未来的发展方向。" }, { "instruction": "绿色设计", "input": "", "output": "又称为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设计师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工业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绿色设计的核心原则是3R原则:减少原则(Reduce),减少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再使用原则(Reuse) ,设计时要使产品及其零部件经过处理之后能继续被使用;再循环原则(Recycle),即设计应考虑产品材料的可回收性。" }, { "instruction": "简要谈谈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 "input": "", "output": "(1)面对一个新世纪的到来,设计的发展趋势成为设计师所关注的问题:设计发展趋势不仅是一个有关未来的话题,它也是一个有关过去的话题,它建立在人们对过去的反思和经验的总结的基础之上。在设计发展了一个多世纪后,作为物质的设计已被注入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设计领域开始探讨设计的民族化和个性化语言以及设计的文化内含。随着人们对工业化危害的认识,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设计成为设计界的热门话题。绿色设计是旨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设计浪潮,其中组合设计和循环设计是这一设计思想的实现。许多大公司在设计中尽量采用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和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 (2)为人的设计是设计发展过程中设计师对使用者的关注,自70年代设计师提出来后,为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为设计师更高的责任。为人的设计要求设计师除了用设计的产品关怀正常人,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使用功能外,还要通过对设计品的独特处理方式,来关怀那些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在新的时代里,设计己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使用功能,还应该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关怀,让人们在设计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单纯考虑设计的功能和是否可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己远远不够,设计的系统性和对于设计使用环境的整体认识已越来越重要。 (3)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微型处理器的发展把设计师从造型的局限里解放出来,沙利文提出的形式服从功能己不再是设计师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电脑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把人从复杂的手工制图中解脱出来,电脑在设计领域的参与必定使设计的外观和内涵都发生变化,技术的发展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尖端,也越来越不容易被非专业人员所了解。因此,如何更好地使人与机器之间更容易沟通,如何使人更容易掌握技术产品,就成为摆在设计师面前的课题。设计师需要通过富有创意的设计来达到产品成为友善使用者的目的,而不是让人们在一个看起来高深莫测的机器面前不知所措。 (4)在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普遍遭到异议后,设计开始强调个性化、民族性和文化内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设计出具有个性化语言、民族风格和具有本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产品就显得尤其重要。许多大公司在把产品打入国外市场时也充分注意到尊重别国的民族习惯,而且,与此同时,设计也成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手段。这样,新时代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更多地注入文化的因素。 (5)在现代设计发展了一个多世纪后,设计己经成为一门不断发展的、复杂的交叉性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设计和设计师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评判一件设计产品是否是好的设计,已不仅仅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美观的造型,它还与是否可以节约能源,是否会污染环境、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联系起来。产品的审美标准在新时代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人们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除了要具备造型的基本技能和创造性的头脑外,他还应该是一个了解技术进步、把握时代脉搏、紧随时代潮流的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被认为是设计师所应该具备的更重要的素质。因为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设计不仅仅是提供一件有用的物品,它还提供一种生活方式,提供一种代表时代、文化、民族的生活方式。" }, { "instruction": " 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补充拓展", "input": "", "output": "(1)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山崎实设计,位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的普督蒂:艾戈住宅区的三栋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大楼,于1972年7月15日被炸毀。那个日子被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1977发表的论文《后现代建筑语言》,定为现代建筑死亡日期。这个事件标志着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死亡和后现代主义的诞生。 (2)美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3)后现代主义设计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反主流设计,以及英国和美国的波普设计。 (4)有英国波普艺术教父之称的英国平面设计师彼得·布雷克,在1955–1957年间完成的作品《在阳台上》,成为英国波普艺术最早的标志性作品,但真正令他成名的作品,是1967年为披头士乐队的唱片专辑《佩珀中士的寂實之心俱乐部乐队》设计的封套。 (5)斯蒂凡·维维卡是德国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中最突出的一位设计师,他喜欢采用扭曲、非对称的结构设计家具,对传统的家具设计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而在设计界也引起很大的 非议。 (6)意大利两个激进设计组织孟菲斯和阿基米亚属于过度高科技风格。 (7)将后现代主义归纳为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潜伏的古典主义、原教育古典主义等五大类的是后现代主义大师罗伯特·斯坦恩。 (8)德国斯图加特的新国家艺术博物馆是詹姆斯·斯特林的代表作品。" }, { "instruction": "全设计", "input": "", "output": "全设计,即通用设计,也称作是普遍的设计、共用性设计。全设计是从无障碍、易接近的设计、协助型技术等概念发展出来的。该术语在设计理论中出现的时间不算很长,最初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由美国建筑师罗纳德·L·麦斯最先用来描述这样一种设计概念:所有设计出来的产品和建造的环境,都必须是美观的,而且无须做特别的调整就能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能力和生活状态如何。此后,这一概念在世界各地很快地推广开来。 全设计的基本原则 (1)平等使用。设计给所有的人用,如果某些人用这个设计不方便,就违反了平等使用的原则; (2)弹性使用。设计应同时适应不同用户的意愿和习惯,例如同时考虑左撇子和右撇子的使用便利性; (3)简单性和直觉性的设计。无论使用者的操作经验、受教育水平如何,都能较为轻松地理解该设计的使用方式; (4)感觉清晰的信息。无论使用环境和用户的感知水平如何,都能通过视觉反馈、触觉反馈、语音反馈等方式让用户清晰接收信息; (5)对错误的承受度。充分考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通过设计正确引导,降低使用错误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6)少用力。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体能消耗; (7)尺寸和空间要适合使用。指设计能将不同身体尺寸的对象都纳入适用人群,创建合适的尺度及空间以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全设计的价值 (1)全设计使我们的社会更普遍地被人们使用,它为包容性环境的开发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全设计不仅对个人的生存生活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 (2)首先,全设计所支持的以人为本设计方法既方便用户使用又尊重用户的权利和隐私。正如其概念所言—为所有能力水平的人而设计,无论是身体健全的普通人、行动不便者,还是个头矮小的儿童,全设计均可使这些使用者受益。 (3)其次,对社会而言人口老龄化是全球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未来几十年,有能力和精力照顾老年人的人数将大大减少,但生理、心理存在问题或智力存在障碍者的数量正在增加,医疗的进步使得这些人群的寿命也在增长。全设计创建包容性的设计解决方案,并提高产品或环境的可用性,使具有各种能力水平的人们能够独立生活。 (4)除此之外,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全设计也创造了巨大商业利益。简洁清晰的操作能够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尽可能多的使用人群象征着市场占有率;良好的使用感受则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保留率,同时也意味着更多潜在客户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 { "instruction": "全设计的基本原则", "input": "", "output": "(1)平等使用。设计给所有的人用,如果某些人用这个设计不方便,就违反了平等使用的原则; (2)弹性使用。设计应同时适应不同用户的意愿和习惯,例如同时考虑左撇子和右撇子的使用便利性; (3)简单性和直觉性的设计。无论使用者的操作经验、受教育水平如何,都能较为轻松地理解该设计的使用方式; (4)感觉清晰的信息。无论使用环境和用户的感知水平如何,都能通过视觉反馈、触觉反馈、语音反馈等方式让用户清晰接收信息; (5)对错误的承受度。充分考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通过设计正确引导,降低使用错误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6)少用力。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体能消耗; (7)尺寸和空间要适合使用。指设计能将不同身体尺寸的对象都纳入适用人群,创建合适的尺度及空间以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 { "instruction": "全设计的价值", "input": "", "output": "(1)全设计使我们的社会更普遍地被人们使用,它为包容性环境的开发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全设计不仅对个人的生存生活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 (2)首先,全设计所支持的以人为本设计方法既方便用户使用又尊重用户的权利和隐私。正如其概念所言—为所有能力水平的人而设计,无论是身体健全的普通人、行动不便者,还是个头矮小的儿童,全设计均可使这些使用者受益。 (3)其次,对社会而言人口老龄化是全球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未来几十年,有能力和精力照顾老年人的人数将大大减少,但生理、心理存在问题或智力存在障碍者的数量正在增加,医疗的进步使得这些人群的寿命也在增长。全设计创建包容性的设计解决方案,并提高产品或环境的可用性,使具有各种能力水平的人们能够独立生活。 (4)除此之外,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全设计也创造了巨大商业利益。简洁清晰的操作能够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尽可能多的使用人群象征着市场占有率;良好的使用感受则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保留率,同时也意味着更多潜在客户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 { "instruction": "约纳森·艾佛", "input": "", "output": "英国工业设计师,1992年加入了苹果公司,从事产品设计,1997年担任苹果公司工业设计部主任,从此开始主持苹果公司设计。他的设计把苹果产品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以一系列功能清晰、外形优雅、广受欢迎的产品设计,树立了苹果品牌鲜明的国际形象,并且多年来一直保持这种高水平,成为产品设计界的一段传奇。在设计中一直遵循德国工业设计师迪特·拉姆斯提倡的好设计十大原则,采用减少主义的设计手法,使产品不但功能突出,形象也十分突出。在2004年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英国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人,2010年,又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设计师,成为21世纪产品设计中迄今为止最具有影响力的人。" }, { "instruction": "英国现代设计", "input": "", "output": "英国现代设计发展继工艺美术运动之后一直持续理论争论,而没能解决好工业生产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问题,缺乏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其次由于一战的影响,英国的经济出现严重衰退,被迫将世界经济霸主的位置让给了美国,逐渐丧失了工业设计的发展优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参与进来,先后拨款建造了工业艺术学院、英国工业设计师协会等组织,提出了一套标准紧急时期家具的设计要求与规范,举办了大英帝国博览会,还出版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杂志之一—《Design》。英国的设计普及非常全面,除了中小学必修设计课程之外,还在博物馆展览厅设置了固定展位,对全体国民进行了设计教育。" }, { "instruction": "英国现代设计的特点", "input": "", "output": "总体上看,英国设计既不像意大利设计那样眼花缭乱,个性十足,也不像德国设计那样冷漠刻板,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对于社会生活的思考和使用者需求的关注,在设计中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 (1)传统与现代结合:希望不破坏历史传统的前提下,继续保持前进的活力,展现英国现代主义设计的独特魅力。 (2)政府扶持性发展模式:战后英国现代工业设计的恢复和发展得益于英国政府的重视、引导和支持,也得益于英国设计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 (3)注重环保:在设计中提倡环保、提倡可持续发展,让许多设计师体会到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行产品的再设计;同时注重能源与材料的节约,尽可能地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 { "instruction": "恩奈斯特·莱斯", "input": "", "output": "战后年代里最早引起国际设计界重视的英国设计师之一,尤其是他所设计的BA椅子和安特洛普椅子,这两张椅子都成为了战后英国现代设计的经典。莱斯的设计语汇非常有个性,他不仅在造型上力求现代感,他还非常注意扩展新型材料的使用范围。由于充分考虑了批量化加工的可能性,所以他的设计作品总是很受制造厂家的欢迎。恩奈斯特·莱斯不但从事家具和纺织品的设计,他还是一位制造商、零售商。对于现代英国家具设计而言,他是一位重要的衔接人物,引领了战前理论严谨的现代主义向战后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乐观的当代主义的过渡。随着他那些可堆叠、易搬运的家具在市场上的广泛流行,莱斯的设计概念对于英国现代家居设计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 { "instruction": "意大利现代设计", "input": "", "output": "意大利有着浓厚的艺术基础,但是由于工业发展缓慢,加上二战的影响,在现代主义设计探索中表现地并不突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援助了意大利的重建工作,并将自己的设计形式及文化理念渗透到意大利的设计中。但是意大利民族追求个性,并没有全盘接受,而是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融入了意大利本土文化特色,于60年代发展出了独特的意大利线条风格,具有高度理性色彩和强烈的个性风格。除此之外,手工艺和高科技技术的融合,在家具设计中表现地非常明显,因此意大利的家具设计还为此实行双轨制的设计方式,形成了都灵和米兰两大生产中心,分别采用手工和机械化生产方式,极具特色。 意大利现代设计的特点 (1)将实用主义和技术、古典艺术相结合,表达了一种充满想象和个性的设计文化; (2)一方面引进现代的批量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又尊重传统文化,坚持民族特色; (3)具有高度的审美敏感性,超常的空间层次感,对材料价值高度重视,强调悠久的工艺与技术传统相结合; (4)注重生产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 (5)意大利的设计善于处理过去和未来的关系,并且能赶上技术进步的步伐; (6)战后意大利深受美国优良设计、商业性设计以及流线型设计的影响,设计师们通过借鉴的方式将其与自己的传统特点相结合,创造出完全意大利的设计风格。 意大利当代设计代表人物 吉奥·庞蒂 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奠基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意大利设计师之一。早在战前,吉奥·庞蒂就开始从事现代设计,1928年出版了意大利现代设计最重要的期刊《多姆斯》和《风格》,宣传、推动现代设计,对意大利的现代设计影响巨大。战后他更成为了提倡好设计、好生活的主要人物,提出我们理想的好生活、高品位是通过我们的家居、生活方式表达出来的,从而把家居设计、生活方式设计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代表作皮瑞利大厦、迪斯特克斯椅子、超级光椅子等,都是意大利现代设计的经典,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和展出。他在1949年出版了《走向标准住宅》一书,积极地推动标准化设计。" }, { "instruction": "日本现代设计的特点", "input": "", "output": "日本的传统审美确定了日本设计的美学特质,与日本特殊拥挤的生存空间叠加起来,便形成了日本现代设计的主要特点。 (1)便携。日本设计长期以来的亮点,从传统折扇到20世纪70年代索尼的随身听,都是体现了便携概念的典范。 (2)多功能化。这是日本人追求的另一个设计特点。多功能设计在日本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甚或更早,是日本设计的一个重要传统。 (3)极其简练。这一特点应和传统的审美观有密切的关系,日本民族历来欣赏洁净、简朴,因此在接触到德国现代设计的时候能够亳不犹豫地拥抱它。简单设计延伸到色彩上,就是对简朴色彩的膜拜,黑白灰是在日本设计中采用最多的色彩。 (论述👇) 这样一来,在不少国家大力推进从传统到现代设计的过程中,在日本则成为一个传统延展的过程,相对容易多了。 (4)微型化。日本设计的一个重要特色,日本的药丸旅馆,小到好像一个鱼雷管一样,但是内部却应有尽有。这种微型化的设计,日本在全世界具有领先地位。 (5)紧凑性。因为要在有限的空间实现多种功能,外形和结构的紧凑就成为必要条件。结合到传统手工技艺的运用(折纸、拼木凳),而日本特色的便当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导识系统图画化。日本人比较内向,陌生人之间很少用语言交流,因此使得日本以图画为主的导识系统高度发达,无论是交通导识系统,还是产品使用说明,能不用文字就不用,而代之以图画、图表。日本的平面设计之所以得以高度发展,和这种用图画方式交流的习惯密切相关。在产品设计上,也尽量通过产品造型让消费者知道使用的方式,是导识系统、图画说明的延伸。这一点非常突出。 (7)通俗文化、波普色彩的设计。日本传统审美中的粹所包括的媚态,是一种张扬、热闹、市民化、通俗化的元素,这一点在江户时代之后日益发展,为日本设计得以容纳世俗题材、艳俗内容奠定了基础,造成日本设计中非常波普的一面。 浮世绘、色情艺术等都是日本设计的一个重要侧面,否则日本设计就会变得索然无味的理性化、单一化了。 (8)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高度敏感性。日本地域狭小,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发,使得日本现代设计中对自然和生态环境高度重视。 日本设计师津村耕佑设计的一款名为终极住家的夹层救灾外套,用薄尼龙面料缝制,可填入报纸、棉絮、泡沫塑料等任何随手可得的材料来增强御寒能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以上种种特点,归根结底都是与日本具体的地理、人文、社会条件相适应的,逐渐成为一种审美的特征。再与传统的审美原则相结合,加上对手工艺膜拜的芸道,设计组织上的序、破、急,便形成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基本特色。" }, { "instruction": "双轨制设计", "input": "", "output": "日本的设计在世界上是有独特魅力的,日本设计一词常会使人联想到两类截然不同的东西。一类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如木制家具、漆器等,这类手工艺品朴素、清雅,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另一类则是批量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如高保真音响、照相机、汽车等。日本设计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用了所谓的双轨制。即一方面在服饰、家具、室内设计等设计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在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接联系,但设计的基本思维还是受到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通过这种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扬光大,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 形成原因:首先,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大和民族十分注重本土文化,同时又十分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其文化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具有典型的东方底蕴,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的特色。其次,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出口电器便成了它的重要经济来源,此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脉,因此日本人将设计视为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政府也十分关注日本的设计。所有这些导致了双轨制这一特殊的设计理念在日本的形成。" }, { "instruction":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input": "", "output":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是北欧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地区称谓,历史上主要指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三个国家:挪威、瑞典和丹麦。18世纪末,纳入了芬兰和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其设计一直以一枝独秀的姿态出现。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形成了设计上以功能为第一要素的功能主义思想,强调从社会民主、使用目的和大众经济水平的角度来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20–30年代北欧五国逐步形成了既不同于奢华的法国装饰艺术风格,也不同于美国商业味浓厚的流线型风格,同时有别于冷漠理性的德国设计的独特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 { "instruction":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点", "input": "", "output": "(1)富有大众化的民主传统,强调产品的经济法则,致力于发展大众化的制品。 (2)强调有机的设计思想和产品的人格化、感情化,在设计中注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温情脉脉的情调,开创了一种经典的现代设计风格,取得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平衡点。 (3)综合各种条件,推进合理设计(降低成本,做到廉价,同时要格调高雅,风格简朴、典雅、明快)。 (4)合理运用自然材料并突出材料自身的特点,其朴素的有机形态以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 (5)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强调产品的高度理性主义的实用性。" }, { "instruction": "斯堪的纳维亚现代设计的形成及特点", "input": "", "output": "(1)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都已经完成了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各国也形成了具有本国特点的发展思路和设计特点。美国的设计以流行的大众文化和消费至上为准则,欧洲设计以德国、意大利和斯堪的纳维亚为代表。德国的设计仍然保留了其重理性、重功能、重技术的特点;意大利则发展出带有意大利民族特征、注重发挥设计师才能和创造性的设计,70年代后成为了世界杰出设计的代表;以芬兰、丹麦和瑞典为代表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在发展现代设计的过程中,强调功能也注重设计的人情味,把功能和美观完美地结合起来,其设计成为了优雅设计的代名词。 (2)地处北部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芬兰、丹麦、瑞典、挪威和冰岛五国,制陶、纺织和玻璃制作工艺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芬兰、丹麦和瑞典快速、稳步地发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风格。 (3)早在20世纪初,这些国家就开始了与欧洲同步进行现代设计,他们在发展现代设计的同时,也制定了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措施,力求把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结合起来,创造一种艺术的工业产品。这种发展策略,使他们在二三十年代在陶瓷、家具和玻璃设计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战后功能主义流行时期,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认同功能主义的同时也强调产品设计的人情味,反对冷冰冰过度机械化的风格,他们的设计简洁优雅,形式与功能完美统一,达到了世界设计界的承认。1954年,美国举办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览,把它作为优良设计的例子介绍给美国的工业设计界。1958年,巴黎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名为斯堪的纳维亚的式样的展览。这些展览,使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设计成为了世界工业设计界普遍认同的优秀设计。这些国家设计制作的家具因造型简洁典雅,做工精致考究、舒适耐用,在国际家具市场上享有极好的声誉。 (4)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重功能也重形式的美感,北欧的设计师擅长在传统和民间的样式及自然的造型和色彩中获得设计的灵感,喜欢采用自然的材质,注重材料生命的纹理和温暖的肌理感,他们的设计单纯、稳定、舒适、实用。在产品设计中把重功能、重理性和细致的做工、简洁的形式美感结合起来,在功能主义的基础上又展示出典雅的审美效果。北欧设计的发展也深受世界设计潮流的影响,如60年代的波普设计、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设计、90年代的绿色设计,北欧的设计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响,技术美学和人体工程学也是他们在设计中考虑的因素。但他们往往能在潮流中迂回变化,甚至使后现代风格的设计也变得简练、实用,可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北欧的设计重传统,但他们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符号和形式,而是把传统作为一种内在精神从极富现代感的设计中呈现出来,体现了北欧设计师在设计美学中的追求。" }, { "instruction": "阿纳·雅各布森", "input": "", "output": "丹麦现代设计大师阿纳·雅各布森,对于丹麦,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有机功能主义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意义。雅各布森的设计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特色,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对民族、民间、天然材料和有机形式的重视。1956-1960年间,他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整体设计了皇家酒店,从建筑到室内,从家具到用具,从墙上的装饰画、浮雕到礼品,甚至还包括酒店到机场的巴士。该项目体现出他的整体设计概念,也显示出成熟的有机现代主义风格。雅各布森的家具设计也很出色,尤其是他的天鹅椅、蛋椅、落椅,成为了北欧现代设计的经典。" }, { "instruction": "汉斯·华格纳", "input": "", "output": "汉斯·华格纳是北欧有机现代主义的代表,北欧最重要的家具设计家,是确立战后丹麦设计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设计的椅子,椅背大多采用一排扇状的细杆组成,扶手部分自然弯曲,细部考虑得十分周到,在体量和视觉上都显得轻快优雅,其高雅的格调体现了一代大师的极高造诣。代表作维什邦椅子,汲取了中国明代圈椅的特点,不但简练、流畅,而且讲究人机工程学,坐上去极为舒适。椅垫采用高强度的纸绳在木框中织造而成,很有松弛感。这把椅子放在客厅,有端庄的形式感;放在餐厅,亦可做自在的餐椅。由于这款设计可用不同木料制作,有多种色彩选择,适用于多种功能空间,所以1950年推到国际市场之后,一直很受欢迎。" }, { "instruction": "保罗·汉宁森", "input": "", "output": "丹麦20世纪20-30年代最著名的灯具设计师非保罗·汉宁森莫属。他的灯具无论从任何角度都不能直接看到光源,避免产生眩光。且所有光线均经过反射到达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由阴影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除此之外,他还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宜人光色,并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允许部分光线溢出,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1925年他设计的PH灯具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一举成名,获得了博览会的金奖,标志着北欧现代设计的国际地位得到了认可。并在此之后,他经过多年的反复探索和改进,设计出一个完整的PH灯家族,台灯、吊灯、墙灯、落地灯应有尽有。" }, { "instruction": "有机设计", "input": "", "output": "20世纪50年代的新风格也称为有机设计,这一名称来源于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它的特点:曲线的、雕塑感的、一种纯美的艺术形式。有机设计是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美国、意大利和斯堪的纳维亚等国家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有机设计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41年的纽约现代主义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次题为家庭陈设中的有机设计展览关于有机的解释:一个设计,当它整体中的各部分能有根据结构、材料和使用目的很核心地组织在一起时,就可以称作是有机的。在美国有机设计的代表人物是沙里宁,在北欧以阿尔托为代表,在意大利以尼佐里著称。" }, { "instruction": "虚拟现实", "input": "", "output": "虚拟现实(VR)是计算机技术的又一大突破,它给观者提供了一个可触的和生动的世界,使观者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再是被动的观察者。使用这种互动的计算机时,观者可以戴上立体声的全景头盔和装有动作传感器的手套,借助这种技术设计师能够创造出三维物象井将其放入虚拟的世界里,由此可使客户体验完工的建筑或室内装饰,广告公司能为消费者设计互动式的广告。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想象(Imagination)、交互式(Interaction)和沉浸感(Immersion)。" }, { "instruction": "交互设计", "input": "", "output": "交互设计是定义和设计人造系统行为的设计领域,它定义了两个或多个互动个体之间交流的内容和结构,使之相互配合共同达成某种目的。比尔·莫德里奇在1984年提出soft-face概念,定位为软件和界面设计的综合体,后改名为交互设计,成立世界上第一支交互设计团队。从用户角度来看,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且让人愉悦的技术,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它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通过对产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有效达到使用者目标。" }, { "instruction": "可持续设计", "input": "", "output": "所谓可持续设计,就是在生态哲学的指导下,将设计行为纳入人-机-环境系统,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可持续性设计开始于20世纪下半叶,最早起源于建筑设计,早期叫作环境派,出于建筑设计上提倡建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的一个建筑派别,由于与当代的环境意识密切结合,因此颇受注意。但是在建筑设计上,却还没有摸索出一条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发展具有商业潜力的建筑模式来。因此,可持续设计仍具有很大的试验性特征。" }, ]